sentence1
stringlengths
0
73.2k
sentence2
stringlengths
0
64.7k
马加原籍山东登州,1910年生于辽宁新民;1928年入沈阳东北大学,同年在《平民日报》副刊发表第一首诗《秋之歌》;九一八事变后流亡北平;1933年发表政治抒情诗《火祭》;1935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与人合办《文学导报》、《文风》等文学刊物;1938年到延安;1945年创作了延安地区第一部长篇小说《沱沱河流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马加担任过中国作家协会辽宁分会主席、辽宁省文联主席。1950年,马加担任东北作家协会主席,出版了著名的中篇小说《开不败的花朵》,描写了国共内战时期一支干部队伍在大草原上同敌人进行的一场遭遇战。这个时期马加的创作,有鲜明的地方色彩,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纯熟的群众语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1983年,以抗日戰爭时期东北流亡青年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北国风云录》出版。 2004年辞世,享年94岁。 参考资料 ~ 沈阳人
1983年,以抗日戰爭时期东北流亡青年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北国风云录》出版。 2004年辞世,享年94岁。 参考资料 ~ 沈阳人 满族人 东北大学校友
院內其他名景 夕佳亭:是一間茶室用途的小型建物,以內部一根不規則形天然木做成的屋柱「南天床柱」出名。 龍門瀑 白蛇塚 陸舟之松:足利義滿將軍栽種的盆栽,形狀猶如揚帆的船一般,樹齡現在已有600年以上。 巖下水:傳說是足利義滿將軍洗手用的水。 文學中的金閣 除了是一間寺廟外,《金閣寺》也是日本名作家三島由紀夫的一本小說作品名稱,小說的靈感源自於一名年輕僧人放火燒毀金閣的真實歷史事件。 相關條目 金閣寺 (小說) 京都 足利義滿 銀閣寺 日本寺院列表
相關條目 金閣寺 (小說) 京都 足利義滿 銀閣寺 日本寺院列表 日本庭園 京都府的日本國史跡 古京都遺址(京都、宇治和大津市)
比賽過程 比賽的擬題方法為除主辦國外的參與國家提供問題和解答,由主辦國組成選題委員會,從提交題目長表(Longlist)中,挑選出預選題目短表(Shortlist),分為代數、組合、幾何、數論四類。各國領隊比隊員早數天抵達,組成評審組(Jury)共同商議出比賽問題及官方答案,並定出試題的IMO官方語言版本,即英語、法語、德語、俄語、西班牙語,再由各領隊把試題翻譯為他們各自語言。預選題目短表中不獲選的題目,各領隊須保密,直至下一屆比賽才公開,以便各參賽國作為訓練和測試之用。 因為領隊事先就知道考試題目,他們在比賽考試結束後才可和參賽者接觸。他們居住於大會安排的酒店,地點不對外公佈。參賽隊員則由副領隊帶領,有時也有觀察員隨行,居住在大學宿舍,比賽完結前不得與外界通訊,包括打電話和上網。大會也為各參與隊伍安排一名導遊照料參賽隊員,向參賽隊員解釋日程和守則,帶領他們往返各場所,以及安排比賽後遊覽活動等。領隊、副領隊和參賽者住宿飲食的開支由大會負擔,觀察員則需自費。 比賽在連續兩天的上午舉行。參賽者可以帶書寫和繪圖文具進入試場,例如圓規和(有刻度的)直尺;不得攜帶書籍、紙、數學表、量角器(自從2000年代初起被禁止)、計算器等。各參賽者會得到最多三種語言版本的試題。因為比賽時間長,參賽者會獲得提供水和少量零食。在每日競賽的首半小時,參賽者可以用書面提問,由評審組決定如何回應。 比賽後有兩天批改答卷。每一題由各國領隊和副領隊及主辦國指定的協調員評改,商議出最後分數。領隊為參賽者向協調員盡量爭取分數,若他們未能達成一致結果,則交由主試委員會仲裁。最後定出金銀銅的分數線,於比賽閉幕禮頒獎。 獎項 參賽者會依其個人成績排先後次序。獎牌分數線由評審組按以下準則決定: 全部參賽者中首1/12得金牌 全部參賽者中之後2/12得銀牌 全部參賽者中之後3/12得銅牌 獲獎牌的參賽者一般不可以多於全體參賽者數目的一半,但假如嚴格執行會令獲獎牌者的比例明顯低於一半,評審組也可以決定讓多於一半參賽者獲獎牌。 1988年起,未能取得獎牌但在某一題目滿分的參賽者可獲優異獎(Honourable Mention)。設立優異獎,是因為有些新加入的隊伍,有部分選手也有很好的數學天賦,但是他們未得到如傳統強隊般的高質素訓練,以致他們未能充份發揮潛能,優異獎能給他們鼓勵,而且這些新隊伍如果能獲得獎項,可以說服其政府資助他們繼續參與IMO。(最初三屆曾有用分數線決定的優異獎,其後取消。) 特別獎會給予使用了精妙的解法或將問題推而廣之的參賽者。這個獎項直至80年代早期經常出現,最近一次於2005年出現,得獎者是一位摩爾多瓦選手,對上兩次是1995年及1988年,兩屆都有一位保加利亞選手得獎。 競賽沒有設立任何團體獎項,但會有非正式的團體總分排名。 历届赛事 第一屆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於羅馬尼亞舉行,由羅馬尼亞數學物理科學學會主辦,邀請鄰國參加。其後除了在1980年因蒙古內亂而停辦外,每年都會舉辦国际数学奥林匹克。 從第一屆起,競賽都是連續兩日舉行,最初四屆形式尚在摸索:競賽時間逐漸增加,第一屆每日三小時,第二屆首日三小時,次日四小時,第三屆兩日都是四小時,而第四屆首日四小時,次日五小時;題數方面,第一屆和第三屆都是每日三題,而第二屆和第四屆都是首日三題,次日四題。第四屆的結果顯示一日四題太多,五小時也太長,於是其後定為每日三題,各四小時,一直到1979年。 1979年以前,各題分數在5至8分之間,總分在40至46分之間,自1972年至1979年總分維持在40分。1981年開始,競賽轉為現時形式:每日四小時三十分,每題7分,總分42分。 由於該競賽原本是為了在東方集團的影響下的華沙條約組織的東歐國家而創辦,早期競賽都是在東歐國家舉行,1976年首次移師至東歐之外的奧地利,也是首個主辦的非社會主義國家,其後漸漸地擴展至其他國家。歐洲以外的各大洲首個舉辦城市為:
競賽沒有設立任何團體獎項,但會有非正式的團體總分排名。 历届赛事 第一屆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於羅馬尼亞舉行,由羅馬尼亞數學物理科學學會主辦,邀請鄰國參加。其後除了在1980年因蒙古內亂而停辦外,每年都會舉辦国际数学奥林匹克。 從第一屆起,競賽都是連續兩日舉行,最初四屆形式尚在摸索:競賽時間逐漸增加,第一屆每日三小時,第二屆首日三小時,次日四小時,第三屆兩日都是四小時,而第四屆首日四小時,次日五小時;題數方面,第一屆和第三屆都是每日三題,而第二屆和第四屆都是首日三題,次日四題。第四屆的結果顯示一日四題太多,五小時也太長,於是其後定為每日三題,各四小時,一直到1979年。 1979年以前,各題分數在5至8分之間,總分在40至46分之間,自1972年至1979年總分維持在40分。1981年開始,競賽轉為現時形式:每日四小時三十分,每題7分,總分42分。 由於該競賽原本是為了在東方集團的影響下的華沙條約組織的東歐國家而創辦,早期競賽都是在東歐國家舉行,1976年首次移師至東歐之外的奧地利,也是首個主辦的非社會主義國家,其後漸漸地擴展至其他國家。歐洲以外的各大洲首個舉辦城市為: 北美洲:美國華盛頓特區(1981年) 大洋洲:澳大利亞坎培拉和悉尼(1988年) 亞洲:中國北京(1990年) 南美洲:阿根廷馬德普拉塔(1997年) 非洲:南非開普敦(2014年) 第一屆的競賽中有七個國家參與——包括保加利亞、捷克斯洛伐克、東德、匈牙利、波蘭、羅馬尼亞及蘇聯,以主辦國為首名。1963年,第八個國家南斯拉夫加入;1964年,新增了第一個東歐以外的參賽國蒙古;1965年,第十個國家芬蘭加入,是第一個參賽的西歐國家,之後數年其他西歐國家陸續加入。參與國家的數目自此增加了:1969年時有14個,1989年時有50個,2009年時有104個。歐洲以外的各大洲最早參賽隊伍為: 亞洲:蒙古(1964年) 北美洲:古巴(1971年) 非洲:阿爾及利亞(1977年) 南美洲:巴西(1979年) 大洋洲:澳大利亞(1981年) 朝鲜是唯一曾被發現作弊的國家,導致該國於1991年的第32屆競賽及2010年的第51屆競賽被取消資格。不過,2010年的事件存在爭議。偶然也有個別選手違規或作弊而被評審組判零分或取消資格,但事件不會公布。 中國香港代表隊自1988年參加競賽,但是多年來政府從不支持參賽。2002年,國際數學奧林匹-{克}-香港委員會主席岑嘉評透露,香港是所有參賽國家及地區中,唯一一支沒有政府資助的代表隊,全部導師都是義務,經費則由委員會獨力籌募。直至2001年,香港政府才開始資助參賽學生的機票費用,再過幾年才開始支援培訓。資源缺乏限制了香港學生的培訓及表現。香港兩次舉辦競賽,籌募經費都遇上很大困難,第一次1994年港英政府不予資助,第二次2016年特區政府只給予少量資助。
这段时期是克里特的动荡时期。克里特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东罗马帝国(拜占廷)的属地,维持着安宁以及依然落后的文明,直到公元824年落入阿拉伯人之手,成为独立的埃米尔国。960年,尼基福鲁斯·福卡斯让拜占廷重新接管了克里特。 1204年,當時正值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期间,君士坦丁堡沦陷,拜占庭帝国被瓜分后,克里特就归属威尼斯。在威尼斯人统治下,克里特的希腊人被文艺复兴的气氛熏陶着。到了1669年,奥斯曼帝国击败威尼斯占据了克里特島。 现代:隶属希腊 众多克里特人参加了开始于1821年的希腊独立战争。这场基督徒组织的暴动遭到了奥斯曼政权的激烈对抗,战争中处死了一些身为暴动头目的主教。1821—1828年间,该岛都是战争的中心。现在估算当时约有45%的岛民是穆斯林,其中又有一些是皈依基督教的秘密基督徒。许多人因动乱而逃离该岛。到了1900年,只有11%的岛民仍为穆斯林。他们常被称做“土耳其人”,即使他们之间语言、文化甚至祖先都不相同。这些剩下的穆斯林在1924年的希腊土耳其人口互换事件中被迫离开。 在二战时期,克里特岛在1941年5月希臘陷落后的克里特島战役中成为关键。納粹德国德意志國防軍伞兵部队空降獵兵夺取了英联邦伯纳德·弗賴伯格少将对岛的控制权,也夺走了地中海东部和爱琴海的制海权,之後空降獵兵部隊在指揮官司徒登的命令下,在克里特島犯下多起針對盟軍戰俘以及當地平民的暴行。1945年德國投降後,克里特島上的德軍對英軍投降,克里特島重新由希臘統治。 在克里特島戰役期間,納粹德国伞兵部队空降獵兵的指揮官司徒登曾下令;而在克里特島戰役後,1941年6月2日空降獵兵在司徒登的命令下,在克里特島的屠殺了至少23名村民,史稱孔多馬里村屠殺,一些史料認為多達60名村民遭到空降獵兵屠戮。屠殺孔多馬里村後的第二天,空降獵兵又在指揮官司徒登的命令下屠殺並毀滅了坎大諾斯村。據估計有約180名平民死於毀滅坎大諾斯村的行動中,其中包括婦女及兒童,同時坎大諾斯村的所有家畜也都遭到空降獵兵的屠殺。 行政區 克里特的主要行政區: 伊拉克利翁州 哈尼亚州 雷西姆農州 拉西錫州 历史人物
Mitsotakis) 旅遊業 克诺索斯 斐斯托斯 伊拉克利翁考古学博物馆 參考 外部連結 爱琴海岛屿 希腊岛屿 克里特大区
義大利半島西面為第勒尼安海,南面為爱奥尼亚海,東面為亚得里亚海;整個亚平宁山脉橫亙其中,意大利的大部分国土也在其中,也因此得名。除了義大利,半島上還有聖馬力諾及梵蒂冈兩個國家。此外,此半島長期以來有靴子()這個暱稱,這個名稱來自於它的形狀。卡拉布里亚被形容是足尖,薩蘭托被形容為足跟,加爾加諾(Gargano)則是馬刺。
義大利半島(),又名亚平宁半岛
方正集团有限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的简称。 方正,光緒二十四年戊戌科進士,涪州人 方正 (演员),台灣一名喜劇演員,綽號“大饅頭”。 方正
方正 (演员),台灣一名喜劇演員,綽號“大饅頭”。 方正 (香港),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主席。
民族來源 桑给巴尔人口非常多元。第一批永久居民於公元1000年從非洲大陸的大湖地區移入,就是班圖人,是和通巴圖人的祖先。他們在內陸就與其他族群相融,而來了島上,他們一般住在小村落之中。他們沒有發展成更大的政治單位。 在1960年代初的桑给巴尔短暫獨立期間,主要的政治分歧是在佔人口約56%的設拉子人(桑給巴爾非洲人)和約佔17%的桑給巴爾阿拉伯人之間。今天,桑给巴尔的主體民族是斯瓦希里人,班圖人的分支。當地也有顯著的阿拉伯人口,以及少數波斯人、索馬里人和印度人。 語言 桑给巴尔人講斯瓦希里語,是班圖語於非洲大湖區特有的分支。斯瓦希里語是實際上坦桑尼亚的民族語言和官方語言。許多本地人都有使用阿拉伯語、英語、意大利語和法語。在桑给巴尔的斯瓦希里語方言是基溫古賈語。基溫古賈方言享有標準斯瓦希里語的地位,除了坦桑尼亚還有任何有講斯瓦希里語的國家。它有大量阿拉伯借字。 阿拉伯語 桑给巴尔有三種阿拉伯語在使用:標準阿拉伯語、阿曼阿拉伯語和。各變體也正在消亡,雖然當中有較多的人在用阿曼變體。相反,標準阿拉伯語,傳統上與《可蘭經》和伊斯蘭信仰相關的變體,無論是在桑给巴尔的阿拉伯人還是穆斯林後裔也大受歡迎。不過,極少人能精通標準阿拉伯語。這源於進取的斯瓦希里化政策,而雖然阿拉伯語曾經享有聲望和重要性,至今它幾近從群島消失。 宗教 桑给巴尔人口幾乎全為穆斯林,並有一個22 000人的基督教少數社群。 其他顯著宗教類別包括印度教、耆那教和錫克教。 英國聖公會桑给巴尔教區創立於1892年。第一位桑给巴尔主教是,從尼亞薩蘭調來。位於桑给巴尔市石頭城的聖公會基督教堂是重要的地標和國家遺產。 聖公會基督教堂在20世紀末期狀況不佳,但於2016年全面修復,耗資一百萬歐元,並增設世界遺產遊客中心。修復工作得到坦桑尼亚和桑给巴尔政府的支持,並由教區夥同進行監督。尖頂、時鐘和歷史悠久的威利斯管風琴的修復工作仍在進行。歷史上,教區包括了坦噶尼喀的大陸地區。1963年,更名為「桑给巴尔及達累斯薩拉姆教區」。兩年後的1965年,達累斯薩拉姆成為獨立的教區。原來的管轄區改名為「桑给巴尔及坦噶教區」。2001年,與大陸的聯繫終於結束,成為現在所說的桑给巴尔教區。教區包括鄰近奔巴島上的教區居民。從1892年至今,共有十位主教在該教區任職過。現任主教為邁可·哈菲德。它是坦桑尼亞省的一部分,隸屬於位於-{zh-hant:杜篤瑪;zh-hans:多多马}-的全坦桑尼亚大主教。 天主教桑給巴爾教區,總部位於石頭城聖若瑟主教座堂,創立於1980年。桑給巴爾的宗座代牧於1906年成立,來自更大的東非教區。但於1953年被鎮壓,因這片土地被肯尼亚教會控制,後來在1964年獨立後恢復。教會於1980年恰好復活節前在當地建立了教區。現任教區主教為奧古斯丁·紹爾。桑给巴尔屬於達累斯薩拉姆總教區,隸屬在達累斯薩拉姆的總主教。 2005年開始,有一個跨宗教組織稱為宗教領袖和平聯合委員會,有來自回教機構的代表,例如伊斯蘭教法(卡迪法院)、宗教財產(瓦合甫和信託委員會)、教育(穆斯林學院)和穆夫提辦公室,以及羅馬天主教、聖公會和路德宗的代表。 獨立運動 在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一名中,「坦」是指位於內陸的坦噶尼喀,「-{zh-cn:桑; zh-tw:尚; zh-hk:桑}-」則是桑给巴尔。該群島原是伊斯蘭勢力範圍,曾是阿拉伯半島阿曼蘇丹國成員,今天仍保存昔日的蘇丹王宮。後來桑给巴尔從阿曼分裂,成為英國保護國,1963年獲得獨立,蘇丹崛起,但1個月後發生政變,隨後被併入坦桑尼亚。
马菲亚岛是桑给巴尔群岛的其餘一個主島,但是就由內地(坦噶尼喀)管轄,總人口46,850。 民族來源 桑给巴尔人口非常多元。第一批永久居民於公元1000年從非洲大陸的大湖地區移入,就是班圖人,是和通巴圖人的祖先。他們在內陸就與其他族群相融,而來了島上,他們一般住在小村落之中。他們沒有發展成更大的政治單位。 在1960年代初的桑给巴尔短暫獨立期間,主要的政治分歧是在佔人口約56%的設拉子人(桑給巴爾非洲人)和約佔17%的桑給巴爾阿拉伯人之間。今天,桑给巴尔的主體民族是斯瓦希里人,班圖人的分支。當地也有顯著的阿拉伯人口,以及少數波斯人、索馬里人和印度人。 語言 桑给巴尔人講斯瓦希里語,是班圖語於非洲大湖區特有的分支。斯瓦希里語是實際上坦桑尼亚的民族語言和官方語言。許多本地人都有使用阿拉伯語、英語、意大利語和法語。在桑给巴尔的斯瓦希里語方言是基溫古賈語。基溫古賈方言享有標準斯瓦希里語的地位,除了坦桑尼亚還有任何有講斯瓦希里語的國家。它有大量阿拉伯借字。 阿拉伯語 桑给巴尔有三種阿拉伯語在使用:標準阿拉伯語、阿曼阿拉伯語和。各變體也正在消亡,雖然當中有較多的人在用阿曼變體。相反,標準阿拉伯語,傳統上與《可蘭經》和伊斯蘭信仰相關的變體,無論是在桑给巴尔的阿拉伯人還是穆斯林後裔也大受歡迎。不過,極少人能精通標準阿拉伯語。這源於進取的斯瓦希里化政策,而雖然阿拉伯語曾經享有聲望和重要性,至今它幾近從群島消失。 宗教 桑给巴尔人口幾乎全為穆斯林,並有一個22 000人的基督教少數社群。 其他顯著宗教類別包括印度教、耆那教和錫克教。 英國聖公會桑给巴尔教區創立於1892年。第一位桑给巴尔主教是,從尼亞薩蘭調來。位於桑给巴尔市石頭城的聖公會基督教堂是重要的地標和國家遺產。 聖公會基督教堂在20世紀末期狀況不佳,但於2016年全面修復,耗資一百萬歐元,並增設世界遺產遊客中心。修復工作得到坦桑尼亚和桑给巴尔政府的支持,並由教區夥同進行監督。尖頂、時鐘和歷史悠久的威利斯管風琴的修復工作仍在進行。歷史上,教區包括了坦噶尼喀的大陸地區。1963年,更名為「桑给巴尔及達累斯薩拉姆教區」。兩年後的1965年,達累斯薩拉姆成為獨立的教區。原來的管轄區改名為「桑给巴尔及坦噶教區」。2001年,與大陸的聯繫終於結束,成為現在所說的桑给巴尔教區。教區包括鄰近奔巴島上的教區居民。從1892年至今,共有十位主教在該教區任職過。現任主教為邁可·哈菲德。它是坦桑尼亞省的一部分,隸屬於位於-{zh-hant:杜篤瑪;zh-hans:多多马}-的全坦桑尼亚大主教。 天主教桑給巴爾教區,總部位於石頭城聖若瑟主教座堂,創立於1980年。桑給巴爾的宗座代牧於1906年成立,來自更大的東非教區。但於1953年被鎮壓,因這片土地被肯尼亚教會控制,後來在1964年獨立後恢復。教會於1980年恰好復活節前在當地建立了教區。現任教區主教為奧古斯丁·紹爾。桑给巴尔屬於達累斯薩拉姆總教區,隸屬在達累斯薩拉姆的總主教。 2005年開始,有一個跨宗教組織稱為宗教領袖和平聯合委員會,有來自回教機構的代表,例如伊斯蘭教法(卡迪法院)、宗教財產(瓦合甫和信託委員會)、教育(穆斯林學院)和穆夫提辦公室,以及羅馬天主教、聖公會和路德宗的代表。 獨立運動 在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一名中,「坦」是指位於內陸的坦噶尼喀,「-{zh-cn:桑; zh-tw:尚; zh-hk:桑}-」則是桑给巴尔。該群島原是伊斯蘭勢力範圍,曾是阿拉伯半島阿曼蘇丹國成員,今天仍保存昔日的蘇丹王宮。後來桑给巴尔從阿曼分裂,成為英國保護國,1963年獲得獨立,蘇丹崛起,但1個月後發生政變,隨後被併入坦桑尼亚。 當時坦桑尼亚合併時,原本是希望得到經濟整合的利益,過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幅援助坦桑尼亚,桑島亦受因此受惠,島上的體育館今天還是以毛澤東命名,但隨著經濟未能改善及伊斯蘭教復興,該島近年亦提出獨立。 現時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同樣採用單一制,桑島擁有高度自治的政府、議會,甚至有民選總統,呈現越洋走回阿拉伯國家世界的姿態,脫離了非洲大陸政治的地緣軌迹。另外,桑给巴尔亦有其國家足球隊。 參見 英桑战争 參考文献
纯母乳喂养 纯母乳喂养(Exclusive breastfeeding)定義為「嬰兒以母乳為其食物,除了維生素、礦物質及其他藥物外,沒有配合任何種類的其他食物(沒有水、果汁、牛奶或其他乳類、也沒有固體食物)」。開發中國家的纯母乳喂养已減少腹瀉及感染性疾病的比例,降低了嬰兒死亡率。相較於混合喂养,纯母乳喂养也減少了從乳母到嬰兒的艾滋病传播。 計算母乳哺育的嬰兒消耗多少熱量是很複雜的一件事,不過一般而言嬰兒都會試圖符合其自身的需求。若無法吃到足夠的母乳,會有的症狀。 國際母乳會有提到不少母親常問到:「我怎麼知道小孩已喝了足夠份量的母乳?」他們的評估是,若出生後頭幾天,新生兒喝的就是初乳,正常情形是每天換一至二片尿布。若出生後三至四天起,母親開始提供母乳,嬰兒每天約會換6-8片布尿布(或5-6片免洗尿布)。此外,大部份較小的嬰兒,在頭幾個月每天會有二次到五次的排便。 國際母乳會提到以下的情形表示小孩已喝了足夠份量的母乳; 24小時內平均餵了至少8至12次。 每次吃奶的時間約在10至20分鐘或更長。 可以聽到吞嚥的聲音。 從第四天起,每週體重至少增加100至200克。 活動靈活积极、看起來健康、皮膚紧致且色澤良好、身長及頭圍都有成長。 混合母乳喂养 主要母乳喂养(Predominant breastfeeding)或是混合母乳喂养(mix breastfeeding)是指用母乳再配合嬰兒配方奶、嬰兒食物甚至是水喂养嬰兒,依嬰兒的年齡而定。 挤出母乳 母親若無法自行哺乳,也可以將母乳擠出,儲存,之後再餵給嬰兒吃。擠母乳的方式可以用按摩,也可以用吸乳器。母乳擠出後可以放在冷凍儲存袋、特別為母乳設計的容器、或是嬰兒奶瓶。讓母親或(或乳母)以外的人用奶瓶哺乳,也可以維繫嬰兒和母親(或乳母)以外的人的情感關係。 母乳在室溫下最多可以存放六小時,在冷藏室最多可以放八天,在冷凍則可以放到六至十二週。研究指出擠出母乳中的抗氧化剂活性會隨時間而減少,不過仍比配方奶要高。 有許多不同的原因會讓母親將母乳擠出,而不是直接餵小孩母乳。這種方式可以在她和小孩分開時,小孩仍有母乳可以食用。生病的小孩若無法直接吃母乳,可以用鼻胃管的方式餵母乳,有些嬰孩可能無法自行喝母乳,或是不願意喝。將母乳擠出,再另外餵小孩吃是對早產兒較好的作法。。母親若有病毒性疾病,只要將母乳擠出,再經過巴斯德消毒法就沒有感染危險。有些婦女會將母乳捐到母乳銀行,可以讓母乳給其他有需要的人。 嬰兒喝奶瓶中母乳時的動作和喝母親乳房中母乳的動作不同。直接用母親餵養母乳時,嬰兒會用舌頭按摩乳頭,而不是直接吸吮,而乳頭也不會像奶瓶奶嘴一樣深入嬰兒口中。嬰兒用奶瓶喝奶比較不費力,而且奶水出來的較快,因此也有可能讓嬰兒不想再接受直接哺乳,這稱為罢奶或乳头混淆。為了避免此一情形,可以用杯子或是湯匙來餵擠出的母乳。 有些母親只將母乳擠出,再用奶瓶餵食嬰兒。只要有良好的習慣固定擠出母乳,特別是在分娩後的前十二週,此方式可以持續的供應足量的母乳給嬰兒。隨著擠乳器的進步,許多母親只需用擠乳器將母乳擠出,就可以在她們不在嬰兒身邊,嬰兒由別人照顧的情形下,仍然持續母乳的供應。 共享式母乳喂养 用母乳哺育別人小孩的女性稱為乳母,歷史上常見有乳母,現今在開發中國家仍然盛行,特別是在非洲,會以一個以上的乳母來餵養一個小孩。共享式母乳喂养是嬰兒感染HIV的危險因子之一。英语圈有時對乳母有較負面的反應。 協力車母乳哺育 同時用母乳哺育二個不是雙胞胎或多胞胎的嬰兒的作法稱為協力車母乳哺育(tandem nursing)。每個嬰兒的胃口和吃母乳的習慣不同,因此可能是在不同的時間吃母乳,也可能是同時吃母乳,一種可能作法是用二個乳房同時餵餵二個嬰兒。 若一個婦女在哺乳時又懷孕,生下另一胎,就會需要協力車母乳喂养。在懷孕的末期,母乳會轉變成初乳。有些較大的嬰兒在此改變下仍然繼續吃母乳,有些就會在此時斷奶。若婦女正在懷孕,又為哺另一胎嬰兒母乳,也可以視為是協力車喂养,因為她同時供應二個胎兒的營養。 上述是針對要用母乳哺育不同胎的嬰兒。而要餵三胞胎或多胞胎母乳,又要考慮嬰兒胃口的變化,也是一大挑戰,乳房可以回應此一情形,產生較多的母乳,不過總和的母乳哺育時間會明顯拉長。有成功母乳哺育三胞胎的例子。 诱导母乳哺育 诱导母乳哺育也稱為继母乳哺育,是指沒有生產的婦女要開始哺乳,一般需要养母服用荷爾蒙或其他藥物來刺激乳房生長及刺激分泌母乳。有些文化中,為别的孩子餵母乳可以產生稱為“”的親屬關係,是一種在親屬關係以外的社會連結。 再母乳哺育 再母乳哺育是指重新開始母乳哺育。在開發中國家,可能因為母親腹瀉需進行而需讓嬰兒斷奶,當治療結束後,就會再重新開始哺乳。在已開發國家,再母乳喂养也是常見的,可能是之前母親的一些身體狀況已改善,或是她本來不想哺乳,但又改變心意等。 一般對新生兒或是曾吃過母乳嬰兒的再母乳喂养,其成功率最高,若嬰兒一開始是用奶瓶餵奶,嬰兒可能會不吸吮乳房。若母親最近才中斷哺乳,她可能可以重新提昇其母乳分泌量,也可能可以供應足量的母乳。有些女性曾在中斷哺乳數個月後又恢復哺乳,不過中斷時間較短,其成功率會越高。 延長母乳喂养 是指在嬰兒到12個月或24個月之後,仍繼續母乳喂养的情形。在美國、英國或加拿大等西方國家,延長哺乳比較少見。例如美國只有22.4%的嬰兒吃母乳滿12個月。在印度,一般婦女會哺乳到小孩二歲或三歲。 母乳哺育和健康 母乳哺育可以減少許多母親和嬰兒罹患相關疾病的可能性。 嬰兒 嬰兒一開始就喝母乳,可能會減少半夜仍需要喝奶的問題。一開始母親和嬰兒的皮膚和皮膚接觸可以增加母乳的分泌量,加強心臟-呼吸系統的穩定性,也減少嬰兒的哭泣。自2007年起的研究發現母乳哺育有許多好處。母乳哺育有助於嬰兒的整體健康、成長及發展。餵母乳的嬰兒其得到急性及慢性疾病(包括下呼吸道感染、、菌血症、細菌性脑膜炎、肉毒桿菌中毒、泌尿道感染及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比例會略為降低。母乳哺育也可以避免嬰兒得到嬰兒猝死症、1型糖尿病、克隆氏症、溃疡性结肠炎、淋巴瘤、過敏疾病、消化道疾病,並且增強其。 成長 喝母乳的嬰兒在五至六個月時體重平均會是出生時的二倍,在一年後,約是出生體重的2.5倍。在一歲時,喝母乳的嬰兒其體型會比喝配方奶的嬰兒要瘦,對其長期的健康有幫助。 DARLING研究(Davis Area Research on Lactation, Infant Nutrition and Growth)指出,喝母乳及喝配方奶的嬰兒在前三個月的體重大致相近,喝母乳的嬰兒在出生後六至八個月體重增加開始變慢,在出生後六至十八個月體重增加明顯變慢,而身長及頭圍的增加大致相近,因此推測喝母乳的嬰兒會比較瘦。 免疫力 母乳中有些抗感染的分子,像是對抗變形蟲感染的,及會和鐵結合,可抑制肠道菌丛成長的乳铁蛋白。 前六個月純母乳哺育的嬰兒其死於消化系统感染的比例較低,比只有純母乳哺育三至四個月的嬰兒或是母乳和配方奶輪流餵的嬰兒要低。 在哺乳時,每天約會有0.25–0.5 克的免疫球蛋白A進入嬰兒體內,這是初乳中的重要成份之一。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目標可能是腸道內的微生物,體內其他部份也會攝取免疫球蛋白A,但比例相對來說少了許多。 母親在哺乳時接種的大部份疫苗都是對嬰兒安全的,而且母親對破傷風、白喉、百日咳及流行性感冒的抵抗力也會保護嬰兒免於這些疾病,而哺乳也會降低嬰兒的發燒比例。只有天花及黄热病的疫苗會增加嬰兒得到牛痘及脑炎的風險。 死亡率 未哺乳的嬰兒其一歲時的死亡率是有哺乳嬰兒的六倍。 糖尿病 純母乳哺育的嬰兒其得到1型糖尿病的比例比偶爾喂母乳的嬰兒要低。喝母乳的嬰兒在長大後得到2型糖尿病的比例也較低。 兒童期肥胖 在許多研究都發現母乳有避免兒童期肥胖的效果,這些研究的結果相當一致,不過效果不大。2013年的縱貫性研究發現哺乳超過4個月的嬰兒,在二歲及四歲時肥胖的比例較低。 過敏疾病 對於可能有過敏疾病的兒童(至少父母或一位手足有異位性皮膚炎),只餵母乳四個月以上可以避免或延後其過敏症狀,不過效果持續不久。 對健康的其他幫助 哺乳可以減少壞死性小腸結腸炎。 若母親食用麸质,哺乳可以降低嬰兒乳糜泻的比例。 哺乳六個月以上可以減少19%的白血病比例。 哺乳可以減少嬰兒以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由以往喝母乳的女性成年時膽固醇及C反應蛋白較低可以看出。有些哺乳的小孩長大後的血壓較低,但目前還不清其原因。 1998年的研究認為嬰兒吃母乳對其牙齿的健康有幫助,因為哺乳對口腔及呼吸道的發展有幫助。其原因認為是吃母乳需要的錯位咬合較少,以後也比較不需要進行齒顎矯正。研究指出哺乳的嬰兒其較常是漂亮的U型,以後也比較不會有打鼾及睡眠呼吸暂停等問題。 智力 目前還不清楚喝母乳對嬰兒長大後的智力是否有幫助。有些研究在控制後(例如母親的智力)進行分析,發現沒有明顯的關係。有些研究指出哺乳和兒童的認知發展有益,不過這也可能是因為較多的母嬰互動,和母乳的營養成份不一定有關。 母親 母乳哺育對母親的身體及情緒健康都有幫助。是否進行母乳哺育和母親的抑郁症有關。順利餵母乳的母親較不容易得到产后抑郁症。 母子鏈結 母乳哺育時會釋放荷爾蒙,增強。教導伴侶如何處理母乳哺育時常見的問題也可以提高母乳哺育的成功率。丈夫對於正在哺乳妻子的支援,可以增強感情紐帶,也可以幫助建立和嬰兒的。 荷爾蒙 哺乳會在母親體內分泌有益的荷爾蒙,催產素及催乳素可以使母親放鬆,並且增強其养育的本能。分泌的荷爾蒙也可以幫助睡眠,在分娩後就開始哺乳可以增加母親體內的催產素濃度,使子宫收缩更快,減少流血。Pitocin是一種在生產時及生產後幫助子宫收缩的合成荷爾蒙,其結構仿照催產素。Syntocinon是另一種合成的催產素,在英國及澳洲較常使用。 避孕 對一些婦女而言,若用純母乳哺育,會有一段閉經的期間,其排卵會延後一至數個月經週期,甚至到整個哺乳期,此為泌乳停經法,不過這不是完全可靠的生育控制方式。的時間因人而異,這是一種自然避孕的方式,若配合特定的哺乳方式,在分娩後六個月內的成功率超過98%。 體重 目前還不清楚哺乳是否會使母親在分娩後的體重增輕。 長期 婦女哺乳對其長期的健康也有幫助,包括減少乳癌、卵巢癌及子宫内膜癌的機率。 決定是否母乳哺育的因素 母乳哺育有上述的優點,在母親決定是否要餵母乳時,以下幾個因素會影響是否要母乳哺育。 社會支持 工作是最常提到無法進行母乳哺育的原因。2012年時救助兒童會檢查了各國的產假與育嬰假法令,將36個工業化國家依其對母乳哺育的支持程度排名,其中挪威排名第一名,而美國是最後一名。美國的產假依各州而不同,雖然(FMLA)保證母親有最多十二週的無薪假期,不過大部份的美國母親都會提早返回職場。 母親:母親仍為青少年是低哺乳率的危險因子,不過課程、書籍或(專業或業餘的)個人協談可能會有幫助。有些母親擔心哺乳對乳房的外觀有負面的影響,一份2008年的研究指出哺乳對乳房沒有負面的影響,乳房下垂是因為其他因素造成,例如年齡的增長、懷孕次數,以及是否吸煙等因素。
若母親食用麸质,哺乳可以降低嬰兒乳糜泻的比例。 哺乳六個月以上可以減少19%的白血病比例。 哺乳可以減少嬰兒以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由以往喝母乳的女性成年時膽固醇及C反應蛋白較低可以看出。有些哺乳的小孩長大後的血壓較低,但目前還不清其原因。 1998年的研究認為嬰兒吃母乳對其牙齿的健康有幫助,因為哺乳對口腔及呼吸道的發展有幫助。其原因認為是吃母乳需要的錯位咬合較少,以後也比較不需要進行齒顎矯正。研究指出哺乳的嬰兒其較常是漂亮的U型,以後也比較不會有打鼾及睡眠呼吸暂停等問題。 智力 目前還不清楚喝母乳對嬰兒長大後的智力是否有幫助。有些研究在控制後(例如母親的智力)進行分析,發現沒有明顯的關係。有些研究指出哺乳和兒童的認知發展有益,不過這也可能是因為較多的母嬰互動,和母乳的營養成份不一定有關。 母親 母乳哺育對母親的身體及情緒健康都有幫助。是否進行母乳哺育和母親的抑郁症有關。順利餵母乳的母親較不容易得到产后抑郁症。 母子鏈結 母乳哺育時會釋放荷爾蒙,增強。教導伴侶如何處理母乳哺育時常見的問題也可以提高母乳哺育的成功率。丈夫對於正在哺乳妻子的支援,可以增強感情紐帶,也可以幫助建立和嬰兒的。 荷爾蒙 哺乳會在母親體內分泌有益的荷爾蒙,催產素及催乳素可以使母親放鬆,並且增強其养育的本能。分泌的荷爾蒙也可以幫助睡眠,在分娩後就開始哺乳可以增加母親體內的催產素濃度,使子宫收缩更快,減少流血。Pitocin是一種在生產時及生產後幫助子宫收缩的合成荷爾蒙,其結構仿照催產素。Syntocinon是另一種合成的催產素,在英國及澳洲較常使用。 避孕 對一些婦女而言,若用純母乳哺育,會有一段閉經的期間,其排卵會延後一至數個月經週期,甚至到整個哺乳期,此為泌乳停經法,不過這不是完全可靠的生育控制方式。的時間因人而異,這是一種自然避孕的方式,若配合特定的哺乳方式,在分娩後六個月內的成功率超過98%。 體重 目前還不清楚哺乳是否會使母親在分娩後的體重增輕。 長期 婦女哺乳對其長期的健康也有幫助,包括減少乳癌、卵巢癌及子宫内膜癌的機率。 決定是否母乳哺育的因素 母乳哺育有上述的優點,在母親決定是否要餵母乳時,以下幾個因素會影響是否要母乳哺育。 社會支持 工作是最常提到無法進行母乳哺育的原因。2012年時救助兒童會檢查了各國的產假與育嬰假法令,將36個工業化國家依其對母乳哺育的支持程度排名,其中挪威排名第一名,而美國是最後一名。美國的產假依各州而不同,雖然(FMLA)保證母親有最多十二週的無薪假期,不過大部份的美國母親都會提早返回職場。 母親:母親仍為青少年是低哺乳率的危險因子,不過課程、書籍或(專業或業餘的)個人協談可能會有幫助。有些母親擔心哺乳對乳房的外觀有負面的影響,一份2008年的研究指出哺乳對乳房沒有負面的影響,乳房下垂是因為其他因素造成,例如年齡的增長、懷孕次數,以及是否吸煙等因素。 伴侶:伴侶不一定有哺乳的知識,也不清楚他們在其中需扮演的角色。 醫護人員:醫生及護理師在哺乳及哺乳支持上的訓練有限,常無法給予母親需要的資訊。有一個Call to Action to Support Breastfeeding的計劃,設法要教育醫護人員。 健康 一般而言母乳哺育對嬰兒都是有益的,「沒什麼已知的缺點」。不過若母親有罹患特定傳染性疾病,或是有服用藥物,需要有額外的預防措施。。甚至有時可能需停止母乳哺育。 一些醫院照顧新生兒的程序可能會影響哺乳,例如常態性的讓母親和嬰兒分開、劇烈的常規性吸痰、藥物以及分娩方式等。 若嬰兒含乳的方式不正確,或是嬰兒,接觸乳房時會使乳房疼痛,也會讓母親沒有意願餵母奶,若讓嬰兒用正確的方式含乳,或是處理舌系带短缩的問題,可以改善這些情形。 像隆胸及縮胸等乳房手術都會減少母親可產生的奶水。若女性是意外懷孕,其哺乳的意願也會下降。 中華民國衛生署提出:純母乳哺育的嬰兒,4-6個月時不會有缺鐵性貧血問題,建議母乳哺育的嬰兒滿6個月後,可給予富含鐵質的副食品,同時繼續哺乳到二歲左右。 傳染病 若母親體內有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哺乳時最主要的問題是病毒傳染給嬰兒的風險。若要HIV陽性的母親哺乳,需考慮母乳中等因素。 母親若正在服用抗反轉錄病毒藥物,哺乳傳染給嬰兒的比例是1至2%。因此若有些地區傳染性疾病的死亡率仍高,此情形下仍會建議哺乳。此情形下只有在保證安全衛生的情形下才能使用配方奶粉。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各國的政府決定為了避免HIV經哺乳的感染,嬰兒哺育方式及婦女及嬰兒的健康照顧措施需做哪些調整。此外,結核也是可能經哺乳傳染的疾病。 用藥 哺乳的母親需將其服用的所有藥物(包括草藥)告知其健康照顧者。哺乳的母親可以安全的服用許多非处方药、處方藥及接受免疫接種,不過像是鎮痛藥及可能會有風險。 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推出了LactMed,是一個線上的資料庫,列出各藥物哺乳時是否可用的相關資訊,主要給哺乳的母親及其健康照顧者查閱,LactMed列出了450種藥品及其潛在的副作用,以及可能可替代的藥物。。 有些母親飲食中攝取的污染物會經由母乳進入嬰兒體內,例如肉食性魚類體內的汞、咖啡因及雙酚A。 社會經濟狀態 在美國,種族及社會經濟狀態會影響是否要母乳哺育,也會影響持續哺育的時間。2011年的報告指出,平均而言,美國哺乳的母親其年齡較大、教育程度較高,而且白人的比例較高。 學者尚未完全了解非裔婦女哺乳比例一直偏低的原因,不過工作應該是其中主要原因之一。非裔婦女可能需要較快回到職場工作,而且工作環境比較沒有協助哺乳的措施(例如擠乳室)。 雖然返回職場工作常是中斷哺乳的原因之一,不過若工作環境有協助哺乳的措施,可以幫助婦女繼續哺乳。 低收入的母親較常有意外懷孕的情形。而意外懷孕的母親可能比較沒有意願自己哺乳。 社會接受度 社會對公眾哺乳的負面看法也會使得一些婦女在公眾哺乳時感到不適。在一些場合不太歡迎公眾哺乳,即使這是在法律上明訂的權利,但許多媽媽仍然不願意公眾哺乳,其原因可能是其他人可能會反對這様的作法。 有些公眾場合或是工作場所,會設計讓母親哺乳或是擠乳的小房間。 配方奶粉的發明也被人假設是西方文化因為對哺乳有負面看法之後的產物。吸乳器也提供了母親另一種提供母乳的方式,可以類似餵配方奶的便利,也可以繼續用母奶養育嬰兒。 西方社會常將乳房視為色情的代名詞,而不考慮其生物上的用途。此觀點會因為哺乳將嬰兒的需要和性連在一起而反對哺乳。許多女性在公眾哺乳時常覺得不好意思。這種負面的文化意涵也會縮短哺乳的時間。。 母親的內疚及羞恥常會影響其哺育嬰兒的方式。這些感受是來自母親無法像她心目的「理想母親」一様的哺育嬰兒。不論用奶瓶哺育嬰兒或是直接餵母乳都會有類似的感受,不過其原因不同。用奶瓶哺育嬰兒的會因為認為應該直接餵母乳而內疚,。 而直接餵母乳的母親則常需要被迫不舒服的環境下哺乳。有些人會認為哺乳是「猥亵、噁心、性慾的」。鼓勵者用「nurse-ins」表示對公眾哺乳的支持,有些鼓勵者則強調教育婦女哺乳的好處,也教導一些方式來處理哺乳過程中的問題。 盛行度 全球約38%的新生兒在出生後的前六個月只用母乳哺育。美國2008年統計的結果,有75%的婦女一開始用母乳哺育、44%的婦女在前六個月用母乳哺育、有23%的婦女在前十二個月用母乳哺育。 歷史 在古埃及、古希臘及羅馬帝國時期,女性一般只為自己的小孩餵養母乳。不過在貴族中,餵母乳開始變成是太過平凡,不適合貴族作的事情,因此開始僱用乳母,用她們的母乳來餵養嬰孩。此習俗一直流傳下來,特別在西歐,貴族女性仍然僱用乳母來餵養嬰孩。基層的婦女一般都是親自餵小孩母乳,只有無法自行餵小孩母乳時才會請乳母。在15世紀時曾試著改用牛奶或是羊奶餵養,但沒有成功。18世紀時,曾經用面粉或谷类混合肉汤來代替母乳,也沒有成功。 配方奶粉在19世紀中開始出現,使用量也漸漸上昇。而在1900年代初期起,西方社會(尤其是美國及加拿大)開始對餵母乳有負面的觀感,認為是下层、沒有文化的行為。而配方奶粉的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開始加速。自1960年代起開始提倡餵母乳,此一風潮持續到2000年代中期,不過有關餵母乳的負面看法也持續出現,直到1990年代為止。 社會和文化層面 經濟考量 母乳比其替代品要便宜,但仍然有其成本。要哺乳的母親需要吃較多的食物。在美國,為了額外食物的費用(約每週US$)約到配方奶粉費用的一半左右。 母乳哺育也有其机会成本,母親需要每天花數個小時餵奶,無法參與其他事務(例如有薪工作)。一般而言,母親的收入越高,她哺乳可以省的錢就越少。現在有些公司有設置給女性員工的,因此女性員工可以在上班時定期在泌乳室泌乳,之後儲存,下班時再帶回家,供嬰兒日後食用,某程度上可兼顧母乳哺育及工作,但在工作上仍有許多的限制及不便存在。 母乳哺育可以降低健康照料的費用,以及照料生病嬰兒的費用。餵母奶嬰兒的父母比較不會因為嬰兒生病而失去工作及薪水。 建議 有關母乳哺育的建議是全球性的,主要的衛生組織及兒童組織都有類似的聲明。世界衛生組織認為:「母乳是嬰兒健康成長及發展的理想食物。餵母乳也是完整生產過程的一部份,對母親的健康也有重要意義」。世界衛生組織的準則也建議「持續地、依嬰兒需要的餵母乳、一直到二歲甚至更晚為止。」 欧洲联盟委员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美国儿科学会、救助儿童会、英國國民保健署、澳洲衛生部及加拿大儿科协会建議出生後六個月只餵母乳,並且持續餵到二歲或是更大時為止。救助儿童会認為:「只用母乳哺育六個月以上,可以提昇嬰兒存活到至少三歲以上的機率。」 專家多半會建議避免使用嬰兒奶瓶餵新生兒,直到嬰兒四到六個月,且可以成功餵母奶為止。但蘇格蘭的一項研究指出,許多家庭認為在嬰兒出生前六個月只餵母奶既不實際,又難以實現。 倡導 国际认证泌乳顾问(IBCLCs)是在哺乳期管理上受過認證的專業人士。他們和母親們一起努力解決餵母乳上的問題,並且教育家庭及健康上的專業人士。若產婦在有設有国际认证泌乳顾问的醫院中生產,完全或部份使用母乳哺育的比率會比較高。 配方奶 有些提議反對在開發中國家用配方奶粉,他們認為開發中國家的婦女若用配方奶,會停止母乳哺育,會依賴配方奶粉,而配方奶粉既費用昂貴,也不一定安全。藉由等行動,已提出守则,禁止免費的配方奶粉試用包,以乃其他鼓勵母乳哺育的守則,像是世界卫生大会在1981年提出的,以及1990年8月由世界衛生組織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政策訂定者提出的因諾琴蒂宣言(Innocenti Declaration)。 参看 牛奶過敏 色情乳房吸吮 乳房 乳母 公開哺乳 哺乳胸罩 配方奶粉 泌乳停經法 哺乳困難 参考资料 外部連結 熊秉真:〈傳統中國的乳哺之道 〉。 Human Milk Secretion: An Overview US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Breastfeeding Resources La Leche League International Breast-Feeding Content Resources WHO reports on Breast Feeding Health risks of not breastfeeding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 Human Services The World Alliance for Breastfeeding Action (WABA)
古代 鄧符協:江西吉水人,北宋初年舉家落籍錦田,如今鄧氏是錦田地區望族 鄧炎龍:南宋寶祐六年(公元一二五八年)戊午科舉人,香港龍躍頭人,獲得功名後,任漕運官員 鄧廷貞:明代成化七年(公元一四七一年)辛卯科舉人,香港錦田人,朝廷任命鄧氏任職廣西藤縣知縣,可惜未上任已經身故 當代 劉皇發:香港屯門龍鼓灘人,已故前新界鄉議局主席 劉業強:劉皇發長子,現任新界鄉議局主席、現任香港立法會議員 簡炳墀:香港上水松柏塱村人,為香港賽馬會著名華人練馬師,曾五度成為香港冠軍練馬師 侯志強:香港上水河上鄉人,現任上水區鄉事委員會主席、北區區議會當然議員、新界鄉議局當然執行委員及惠州政協委員 侯曉彤:網名迷子,香港河上鄉新界原居民、本土派人士、女性政治人物,北區連線及北區動源成員。曾參與2019年香港區議會選舉。父親侯太樂為建造業紮鐵總工會主席。 鄧達智:香港著名時裝設計師、電台節目主持人、旅遊家、專欄作家 蘇敬恆:香港東涌原居民,香港新聞從業員。曾任無綫新聞中國組高級記者,現任香港電台新聞部主任、城市論壇主持人 李政熙:香港新界大圍原居民,「國難五金」負責人 何君堯:屯門良田村人,香港激進建制派政治人物、現任香港立法會議員、匯蝶公益創辦人、仁愛堂諮詢局成員、新界關注大聯盟執委公關發言人、新界鄉議局執行委員會當然議員、新界屯門良田村村代表,屯門區議會樂翠前區議員 梁志祥:香港元朗八鄉的新界原居民,香港政治人物,曾任香港立法會議員 謝偉俊:外號「法律超人」,香港新界元朗十八鄉瓦窰頭村(由水蕉老圍分支)原居民,現任香港立法會選舉委員會界別議員及香港灣仔區議會樂活選區議員。 張賢登:元朗十八鄉崇正新村原居民。香港民主黨中央黨部秘書長,長期任職民主黨秘書長。歷任民主黨中央委員、中常委和司庫等職。 朱頌霏:爱尔兰女政治家,目前擔任愛爾蘭綠黨黨主席,曾任都柏林市市長,其父母为新界原居民,父亲来自沙頭角鹿頸附近的雞谷樹下,母亲来自沙田小瀝源,两人在1970年代的香港移民潮中移居爱尔兰 周潤發:香港著名男演員,南丫島原居民,童年生活在南丫島 葉鴻輝:香港著名足球運動員,司職守門員,北區沙頭角蓮麻坑村原居民。現時效力香港超級聯賽球隊東方龍獅,同時擔任東方龍獅副隊長。 四大族群 遠古時期香港已有居民,如西貢黃地峒和大埔丫洲都曾經發現舊石器時代文物。秦漢時期的文物有李鄭屋漢墓等。至於四大族羣是莞寶(東莞寶安)人,客家人,蜑家人和福佬(又稱鶴佬)人;前二者以務農為生;後二者則以捕魚航運為活,早期的香港均以漁農業為主,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正是當時的謀生寫照。 香港島初期是一個小型的村莊,人口只有幾千人,一八四零年時,香港島有五千多名農民和漁民。請留意,一八四零年的人口統計不包括九龍半島及新界的人口。到了一八九八年港英政府接管新界,調查發現新界地區有十五萬村民的人口。未被殖民的香港開埠初期前,這四个族群已在香港生活。 香港圍村(圍頭),廣府人的一支,早在唐宋時本地圍頭人已開始在香港新界定居,是新界原居民。 香港圍村(客家),即上水廖氏,係香港最早期的本地客家人,元朝已在香港,是新界原居民。 客家,11世紀時,他們移居華南,17世纪遷海復界令移居新界。 蜑家(水上人/漁民)推測是遠古百越部落的遺裔,和嶺北南下的中原族群共同融合為漢族,早已在香港水域內、外生活、定居、捕魚,是香港最早期的原居民,英語的「Hong Kong」即譯自蜑家話。 福佬,祖先是福建人。其後聚居於粵東的潮汕、海陸豐一帶,然後移居香港。諳熟水性多以捕魚或航運為業,是香港另一批水上居民。
謝偉俊:外號「法律超人」,香港新界元朗十八鄉瓦窰頭村(由水蕉老圍分支)原居民,現任香港立法會選舉委員會界別議員及香港灣仔區議會樂活選區議員。 張賢登:元朗十八鄉崇正新村原居民。香港民主黨中央黨部秘書長,長期任職民主黨秘書長。歷任民主黨中央委員、中常委和司庫等職。 朱頌霏:爱尔兰女政治家,目前擔任愛爾蘭綠黨黨主席,曾任都柏林市市長,其父母为新界原居民,父亲来自沙頭角鹿頸附近的雞谷樹下,母亲来自沙田小瀝源,两人在1970年代的香港移民潮中移居爱尔兰 周潤發:香港著名男演員,南丫島原居民,童年生活在南丫島 葉鴻輝:香港著名足球運動員,司職守門員,北區沙頭角蓮麻坑村原居民。現時效力香港超級聯賽球隊東方龍獅,同時擔任東方龍獅副隊長。 四大族群 遠古時期香港已有居民,如西貢黃地峒和大埔丫洲都曾經發現舊石器時代文物。秦漢時期的文物有李鄭屋漢墓等。至於四大族羣是莞寶(東莞寶安)人,客家人,蜑家人和福佬(又稱鶴佬)人;前二者以務農為生;後二者則以捕魚航運為活,早期的香港均以漁農業為主,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正是當時的謀生寫照。 香港島初期是一個小型的村莊,人口只有幾千人,一八四零年時,香港島有五千多名農民和漁民。請留意,一八四零年的人口統計不包括九龍半島及新界的人口。到了一八九八年港英政府接管新界,調查發現新界地區有十五萬村民的人口。未被殖民的香港開埠初期前,這四个族群已在香港生活。 香港圍村(圍頭),廣府人的一支,早在唐宋時本地圍頭人已開始在香港新界定居,是新界原居民。 香港圍村(客家),即上水廖氏,係香港最早期的本地客家人,元朝已在香港,是新界原居民。 客家,11世紀時,他們移居華南,17世纪遷海復界令移居新界。 蜑家(水上人/漁民)推測是遠古百越部落的遺裔,和嶺北南下的中原族群共同融合為漢族,早已在香港水域內、外生活、定居、捕魚,是香港最早期的原居民,英語的「Hong Kong」即譯自蜑家話。 福佬,祖先是福建人。其後聚居於粵東的潮汕、海陸豐一帶,然後移居香港。諳熟水性多以捕魚或航運為業,是香港另一批水上居民。 語言 各族群皆有自己的語言,如圍頭人講圍頭話;蜑家人講蜑家話;客家人講客家話;福佬人講閩南話。其中,圍頭話和蜑家話都是粤语的分支,香港語言係香港語,基本相通。 籍貫 由於新界於1898年英國租借新界前,與九龍、新九龍、紅香爐島(香港島)同屬大清廣東新安縣管理(唐前曾名「寶安」,民國以後復用「寶安」)。「香港」、「新界」並非此地之原有名稱。除此之外,新安縣界域包含今天香港及深圳大部分地區。因此,新界原居民的籍貫順理成章寫作「廣東寶安」,與現在深圳原居民所寫的籍貫相同。 傳統權益 新界原居民的合法傳統權益,包括男性居民有權一生一次,向政府申請興建一間每層面積上限700平方英呎,樓高3層(上限27英呎)的小型屋宇(俗稱丁屋)。新界鄉村的屋宇,可獲豁免繳納差餉,土地契約和與土地有關的一切權利在1997年7月1日以後維持不變,如政府為發展新市鎮而需將原居民的鄉村落搬遷時,需向原居民提供特惠補償。 爭議 部分香港居民,對新界原居民的世襲丁權應否繼續存在有非議。 2013年9月12日大公報認為大量內地來港新移民擁入不是造成現時香港住房短缺的主要原因,而是香港現有住房問題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新界原居民大量非法佔用土地,以及受到「新界小型屋宇」政策的影響。 權利 1910年訂立的香港法例第97章《新界條例》規定,新界原居民之遺產承繼權依循傳統習俗由男丁承繼。而已移民海外,持有外國護照的新界原居民,仍然享有身為新界原居民的權益。 1994年3月立法局議員陸恭蕙提交《新界土地(豁免)條例》草案,爭取婦女平等運動,使女原居民也獲繼承權。 新界原居民在所居住的鄉村,享有其自身權益;假若遷居到其他鄉村,就不可以在新居之鄉村享有原居民權益。1937年香港政府將原新九龍劃入九龍,新界原居民並不包括在九龍十三鄉的原居民。 根據《香港基本法》第40條,新界原居民的合法传统权益受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保护。 根據《香港基本法》第122條,新界原居民所持有的原舊批約地段、鄉村屋地、丁屋地和類似的農村土地,租金維持不變。 殖民地之前香港乃是小農村和小漁港開始,香港島的原居民已經在香港生活多個世紀,因此從英屬香港至現在的特區政府預留農民和漁民墳墓,他們享有免費安葬的權利。 對原居民影響 香港的原居民歷史是由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時,英軍佔領香港島原居民的土地開始,由於清廷欽差大臣琦善與英國政府草擬《穿鼻草約》時,由於清廷及英國政經界分別認為有辱國體及獲利太少,故雙方不承認《穿鼻草約》的存在,但英國軍隊並沒有撤出香港島。1842年《南京條約》簽訂,香港割讓予英國之後,香港政府便要求香港島土地的地主(通常是居住於新界的原居民)以中國地契換為港英政府地契,很多地主都沒有換契,於是香港政府便沒收這些華人原居民的土地,並拍賣成為香港政府的收入。 英國一直奉行習慣法,查理·義律(Charles Elliot)於1841年登陸香港島後宣佈香港居民仍依當地習慣治理。所以,在當時的香港出現了一種怪現象:同樣的謀殺罪,若罪犯為歐洲人,則按照當時的英國法律會被判處繯首死刑,但若罪犯是華人及香港居民的話,就會被殺頭。即使在清國覆滅後60年,原來香港通行的《大清律例》在香港社會當中依然通行。 1898年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新界,租約定明是「在所展界內不可將居民逼令遷移、産業入官」,不過港英政府將新界所有地列為官地,而原居民即使已有地契的都變成了租戶。英國則從未就新界這片租借地交過一分一毫的租金。根據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新安縣記錄,當時的原居民是向清國交地稅(糧),而香港島已有許多圍村、農田和漁村,與英國人說的香港是「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有出入。 十九世紀英國人不斷沒收原居民在香港島和九龍土地,當1898年租借新界時,一些原居民知道英國又是來沒收土地,就作反抗,並爆發新界六日戰。當英軍打到錦田吉慶圍後,最少500人已被英軍殺死,英軍並把鐵門拆走當作戰利品運往英國,後來約在1920年代交還鐵門。 在1970年代,香港政府開始著手將所有參照《大清律例》的案例重新編寫成為成文法,與此同時亦利用合適的法例來取代過時的舊法。例如1971年頒布的《婚姻法》就結束了香港男性借《大清律例》為擋箭牌而為自己納妾及休妻。但在1971年前依《大清律例》訂立的妾侍若仍然在世,她們的子女與後代仍然有承繼權(但承繼權分攤比例少於妻子)。 不過,部分《清國律例》的條例在清國滅亡後依然繼續在香港通用,這是由於香港割讓予英國之後,基於香港跟隨英國奉行的習慣法,使部分法例在沒有其他法例可供參考的情況下繼續成為唯一的參考對象。直到1971年,最後一條有關婚姻習俗的法律被香港的成文法取代之後,《清國律例》歷史使命終於完成,從1646年到1971年,歷時325年。
直到前1180年左右西臺灭亡之后,西臺铁匠散落各地,才将冶铁技术扩散开来,有少數學者認為前800年左右传至印度,前600年左右传至中国。 年表 旧王国 (西臺)(Old Hittite Kingdom)(前1650年-前1500年) 哈图沙成为首都。 中王国 (西臺)(Middle Hittite Kingdom)(前1500年-前1450年) 新王国 (西臺)(New Hittite Kingdom)(帝国)(前1450年-前1180年) 苏皮盧利乌玛斯一世征服叙利亚、穆瓦塔利,进攻埃及卡疊石(Kadesh) 另見 《赤河戀影》(),日本漫畫家篠原千繪所作,以西臺為背景的歷史穿越題材少女漫畫作品。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Hattusas/Bogazköy The Hittite Home Page Arzawa, to the west, throws light on Hittites Pictures of Boğazköy, one of a group of important sites Pictures of Yazılıkaya, one of a group of important sites Der Anitta Text (at
zh-tw:中國大陸譯作赫梯;}-,是一個位于安纳托利亚的亚洲古国。讲西臺语的西臺人和前20世紀迁来的讲印欧语系涅西特语的涅西特人共同创造了西臺帝國。前20世紀兴起于小亚细亚这一古老的文明地区。小亚细亚是古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与爱琴文明联系的桥梁和-{zh-hans:纽带;zh-tw:鏈結;}-。 西臺人是一个习惯于-{征}-戰的民族,世代征战让西臺人认识到没有强劲的军队是不行的。西臺历代国王保持有一支人数多达30万的军队。他们的鐵製武器先进,使用短斧、利剑和弓箭,他們的征服與消亡,使得製鐵技術傳遞到世界各地。 歷史 亞述人曾經於西元前30世紀末至前20世紀初在小亞細亞建立了若干商業殖民地,其中最著名的是卡尼什商業公社,亞述人還把楔形文字帶到了小亞細亞。 形成於西元前19世紀中葉的西臺人,當初只是若干個小部落,人們知道的最早的統治者是庫薩爾的皮哈納及其子阿尼塔,在皮哈納時期,庫薩爾毀滅了涅西特人的哈圖沙城,其子阿尼塔兩次戰勝了皮烏斯提統治的西臺人的國家,並征服了普魯斯漢達,阿尼塔時期,已不復存在亞述商業殖民地。 公元前18世紀,安那托利亞眾多的城邦中有一支被稱為哈梯人(Hattians)的部落被另一遷徙至此的印歐語系部落侵略,直到前17世紀被完全征服,這個部落借用並吸收了哈梯人文化,成為後來的西臺人(Hitties)。 大約西元前1650年,西臺的統治者遷都哈圖沙,並改名哈圖西里一世,建立西臺古王國,他征服了安那托利亞東部和敘利亞北部,並企圖進攻阿勒波,但以失敗告終,他死於西元前1620年。 哈圖西里一世死後,赫梯發生了所謂“王子們的奴隸的起義”,即被庫薩爾王征服的地區人民的起義,王親貴族們在哈圖西里一世的孫子穆爾西里一世的聯合下,鎮壓了這次起義。 穆爾西里一世發兵消滅了阿勒波城,他野心勃勃地把征服的矛頭指向了兩河流域南部的阿摩利人建立的古巴比倫王國,於前1595年攻占並毀壞了巴比倫城,哈圖西里和穆爾西里兩人的征服活動使西臺國家成了當時近東地區的一個大國。 穆爾西里一世死於宮廷陰謀,西臺王國陷入王位爭奪的內戰之中。 西元前1525年,國王鐵列平即位,進行了改革,改革前的西臺國王的權力受到彭庫斯會議(公民會議)和圖里亞斯會議(貴族會議)的制約,這兩種會議有權決定王位繼承,還管理司法等事務,王位繼承問題常常造成政治上的動亂,鐵列平解決了西臺王國的王位繼承問題,即首先應由長子繼承王位,長子如果不在,由次子繼承,依此類推,如果沒有王子繼承,就讓長女招贅丈夫做國王,王室內部互相爭鬥殺戮的問題也得到解決,國王不得任意殺戮其兄弟姊妹。 西元前14世紀,西臺遭受埃及、米坦尼、西方的阿薩瓦(Arzawa)的夾擊,北方的卡斯卡(Kaska)部落乘機劫掠了西臺,王國喪失大片土地,哈圖沙城陷落後,圖特哈里三世將首都遷都到了沙姆瓦(Shamova)。 圖特哈里三世病逝後,蘇庇盧利烏瑪一世殺死了他繼位的兄弟,篡位成為新國王,他收復了原本屬於西臺的土地,重新掌握北敘利亞,西臺軍隊於前1350年摧毀了由胡里特人建立的米坦尼王國的勢力,攻占了米坦尼王國的首都瓦努坎尼,扶持了傀儡國王,他自己的兒子也成為其他一些小國的國王,蘇庇盧利烏瑪一世與敘利亞城邦烏加里特結盟,並娶巴比倫公主為王后,他將西臺重新打造為一個大帝國。 西元前1327年,蘇庇盧利烏瑪一世收到了埃及王后安荷森娜蒙的來信,請求與一位西臺王子成婚,而王子卻在前往埃及之後遭到殺害,西臺因此進攻埃及,此戰中帶回的俘虜造成了西臺大規模的瘟疫,國王也因此死於西元前1322年,繼位的阿爾努萬達二世同樣不久後死於瘟疫。 穆爾西里二世即位後,蘇庇盧利烏瑪一世的王后依然握有大權,直到國王以施行巫術為由,將其驅出王宮。 前15紀末至前13世紀中葉是西臺歷史上的新王國時期,在前15世紀末年,人口達到180萬人;在前1300年時人口達到220萬人,正值西臺王國最強盛的時期。這一時期編制了《西臺法典》。 西臺在新王國時期在敘利亞同古埃及進行了爭霸戰爭,霍倫海布、拉美西斯一世、塞提一世、拉美西斯二世這些埃及第十九王朝前期的法老們同西臺進行了激烈的爭奪,西元前1274年,穆瓦塔利二世與拉美西斯二世雙方在卡疊石交戰,雙方受到慘重損失。 西元前1272年,穆瓦塔利二世病逝,新任國王哈圖西里三世繼位,西臺同埃及的拉美西斯二世在西元前1258年締結了和約,成為軍事同盟。 西元前1246年,國王哈圖西里三世采取和親政策,將自己的一個女兒嫁給拉美西斯二世,後來發現於埃及卡納克神廟墻上的一幅雕刻,就描繪了當時埃及法老迎娶西臺公主的情景。 西臺王國滅亡原因現今仍備受爭議,有一說是公元前1180年,弗里吉亞人(非腓尼基人)席卷了東部地中海地區,西臺王國亦被其肢解,公元前8世紀,殘存的西臺王國被亞述帝國所吞併,另外,有學者認為突如其來的大規模天花病毒才是造成西臺王國的衰敗的主因。也有学者认为是由于极端干旱导致的长期食物短缺,造成社会动荡导致王国衰败。 社會 在西臺王國,婦女享有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婦女所享受不到的權力和自由,西臺法律允許婦女和男子一樣擁有職業,西臺王后被稱為「塔瓦娜娜」(Tawananna),王家的文件和國寶顯示國王和王后共享大權,曾有王后單獨臨朝統治的記載。 文明成就 西臺人的文學主要是神話,包括根據古代蘇美爾人的創世和洪水傳說改編而成的作品,西臺的宗教也照搬美索不達米亞的多神崇拜,宗教活動包括占卜、獻祭、齋戒和祈禱,而不具備倫理意義。 西臺以楔形文字記述自己印歐語系的語言,創造了西臺楔形文。西臺還另有一套象形文字,用於銘刻和印章。這可能是受西臺人原始圖畫文字和埃及象形文字的影響,但到目前為止,這些象形文字尚未釋讀成功。 西臺人最突出的文化成就當屬法律體系,以《西臺法典》為代表的西臺人法律,要比古巴比倫的法律更人道,注重補償勝於刑罰,判處死刑的罪過不多,更沒有亞述人法律中那些諸如剝皮、宮刑、釘木樁等酷刑。 西臺人的藝術才能十分出色,他們的雕塑作品則新穎生動,尤其是石壁上的浮雕作品。城門和王宮門旁,一般都雕有巨大而生動的石獅。他們的建築材料多用巨石,明顯優於兩河流域的土坯。 西臺文明的歷史成就不僅僅在於發現和使用了鐵,而且在於它充當了兩河流域同西亞西部地區文化交流的中介。毫無疑問,某些文化成份就是通過這個中介從美索不達米亞傳到迦南人和希克索斯人中間,可能還傳到愛琴海諸島。西臺文明是埃及文明、兩河流域文明和愛琴海地區諸文明之間的主要鏈環之一。 冶鐵技術 西臺人是西亚地区乃至全球最早发明冶铁术和使用铁器的国家,也是世界最早進入铁器時代的民族,近年考古發現的證據顯示鐵器的生產至少可以追溯到前20世紀。在冶铁方面颇具名气,西臺王把铁视为专利,不许外传,以至铁贵如黄金,其价格竟是黄铜的60倍。但這一理論不再是學術界的主流,因為沒有關於西臺壟斷的考古證據。 西臺的铁兵器曾使埃及等国为之胆寒。西臺人打击敌人最有效的武器是战车,在战场上,他们驱赶披着铁甲的马拉战车冲锋陷阵,所向披靡,使来敌闻风丧胆。 直到前1180年左右西臺灭亡之后,西臺铁匠散落各地,才将冶铁技术扩散开来,有少數學者認為前800年左右传至印度,前600年左右传至中国。 年表 旧王国 (西臺)(Old Hittite Kingdom)(前1650年-前1500年) 哈图沙成为首都。 中王国 (西臺)(Middle Hittite Kingdom)(前1500年-前1450年)
导师有责任把英文版的试题翻译成他们的母语,这样学生们用的考题就是用他们的母语写成的。考试之后,考卷将由一个举办国指定的委员会评审。导师可以在这一轮评审之后与大会裁判商议评分标准,以保证评分的公平。这些工作应在奖项颁发前完成。因为导师们在比赛开始之前事先了解了题目,所以学生和导师的任何交流都是严格禁止的。 考试大纲中的知识点涵盖化学中的多个领域,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以及光谱学。虽然大多数知识点都属于中学范畴,但其中很多问题都考察的更加深入,有些问题还需要高于中学要求的知识程度和理解能力。IChO的主办国在比赛之前都要发行一套预备题,而这些题目所涉猎的专业知识明显深于一般中学乃至大学课程内容。准备IChO,不仅需要对化学高度的理解力和极大的兴趣,更需要一种突出的融会贯通、联系实际的能力。 參賽者會依其個人成績排先後次序。 全部參賽者中首10%±2%得金牌 全部參賽者中之後20%±2%得銀牌 全部參賽者中之後30%±2%得銅牌 未能取得獎牌但在某一題目滿分的參賽者可獲榮譽獎 在理论或实验部分的测试中获得最高分的选手可获特别奖。 参赛选手还可以通过竞赛这一突出的机遇,来会见全世界志同道合的人,并借着出访外地的机会了解其它文化。这正应了IChO成立时的宗旨:大会促进不同国家的青年人之间的友好联系,并鼓励国际的合作与理解。 賽事舉行地點及時間 參賽簡史 自1991年派員前往波蘭觀摩第23屆競賽。 1992年首度培訓選手參加美國主辦的第24屆競賽。 承辦2005年(第37屆)競賽,主辦單位: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 截至2016年(第48屆),共有99位學生參賽,及共獲得45金、43銀、11銅的成績。 (整体情况) 1986年派观察员参加第18届竞赛。 1987年派出首批代表队参加第19届竞赛,4名选手获得一金、两银、一铜,总分位列第二名。 此后基本上每年派队参加。2001年起(除2005年外),多年位列总分第一。2005年由于是台湾承办,因此未参加。 于1995年7月在北京承办第27届IChO;2022年7月在天津以线上形式承办第54届IChO。
未能取得獎牌但在某一題目滿分的參賽者可獲榮譽獎 在理论或实验部分的测试中获得最高分的选手可获特别奖。 参赛选手还可以通过竞赛这一突出的机遇,来会见全世界志同道合的人,并借着出访外地的机会了解其它文化。这正应了IChO成立时的宗旨:大会促进不同国家的青年人之间的友好联系,并鼓励国际的合作与理解。 賽事舉行地點及時間 參賽簡史 自1991年派員前往波蘭觀摩第23屆競賽。 1992年首度培訓選手參加美國主辦的第24屆競賽。 承辦2005年(第37屆)競賽,主辦單位: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 截至2016年(第48屆),共有99位學生參賽,及共獲得45金、43銀、11銅的成績。 (整体情况) 1986年派观察员参加第18届竞赛。 1987年派出首批代表队参加第19届竞赛,4名选手获得一金、两银、一铜,总分位列第二名。 此后基本上每年派队参加。2001年起(除2005年外),多年位列总分第一。2005年由于是台湾承办,因此未参加。 于1995年7月在北京承办第27届IChO;2022年7月在天津以线上形式承办第54届IChO。 注:国家队通过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选拔,该竞赛由中国化学会负责组织,主要分为8月末的初赛(国初)和11月末的决赛(国决)两轮。 第50屆國際化學奧林匹亞 西元2018年,國際化學奧林匹亞迎來了第50屆的競賽。為了慶祝50週年,國際化學奧林匹亞委員會選擇將比賽地定在在第一屆舉辦的國家——捷克斯洛伐克,但由於該共和國已於1993年1月1日解體為捷克與斯洛伐克兩個國家,故該年的競賽最後協議由兩個國家共同舉辦之。 因為考慮到兩個國家間的通勤,該年的競賽較以往的競賽時間長了一天(11天)。在這11天的時間中,選手先於斯洛伐克的布拉提斯拉瓦進行開幕、實作以及理論競賽,再於捷克的布拉格進行閉幕與頒獎。也因為選手與導師在比賽期間會待在超過一個以上的國家,且停留時間不同(選手停留在斯洛伐克的時間較長;而導師停留在捷克的時間較長),故該年的官網特別寫出「參賽選手須申請斯洛伐克的簽證,而導師則需申請捷克的簽證」。 而第50屆國際化學奧林匹亞的競賽標語是「Back To Where It All Began」,除了蘊含著濃濃的回歸到第一屆化學奧林匹亞舉辦地的意味,也抱持著對於參賽選手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莫忘初衷的一種期待。
2002年,学校正式更名为中南民族大学。 2003年,学校新图书馆——双塔楼建成开馆,共17层,高85米,成为学校的标志性建筑,同时也成为全国高校中最高图书馆。同年,学校成为国家民委与武汉市共建高校。 2004年,学校颁布“笃信好学,自然宽和”的新校训,次年颁布《中南民族大学校歌》,标志学校文化建设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2006年,学校正式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形成了学士、硕士和博士的完整的学位教育体系,并于当年首次进入第一批次院校招生。 2008年,学校获得推荐优秀本科应届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同年与美国威斯康星州立大学普拉特维尔分校合办我国民族高校在外建立的第一所孔子学院。 2010年,学校历史上首次实现56个民族的学生齐聚校园。 2011年,学校迎来建校60周年校庆,同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成为具有教授评审权的高等学校。 2012年,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入选全国30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也成为非“211工程”院校中唯一获批单位。同年学校首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民族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获批,标志学校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硕士、博士、博士后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2013年,热水全面进入学生宿舍,次年教室宿舍空调安装全面完成,民大学子从此“告别”酷暑与严冬。 历任校长 孟夫唐(1951年-1953年11月) 熊寿祺(1953年12月-1954年8月) 李守宪(1954年8月-1958年4月)李步海(?_?) 陈达云(2002年12月-2005年2月) 高 瑞(2005年2月-2008年6月) 雷召海(2008年6月—2012年3月) 李金林(2012年3月至今) 院系设置 部分学院专业采取大类招生,自选方向的模式进行培养,具体分类以当年招生计划为准。 预科教育为一年制,文理分班。期满后根据成绩等相关信息进行专业选择,独立于本科教育之外。 武汉长江工商学院原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是中南民大的独立学院,教学与住宿均有独立校区,独立招生。 法学院 法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汉语言文学 对外汉语 新闻学 广告学 广播电视新闻学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民族学 社会学 社会工作 历史学 美术学院 美术学 动画 艺术设计 外语学院
陈达云(2002年12月-2005年2月) 高 瑞(2005年2月-2008年6月) 雷召海(2008年6月—2012年3月) 李金林(2012年3月至今) 院系设置 部分学院专业采取大类招生,自选方向的模式进行培养,具体分类以当年招生计划为准。 预科教育为一年制,文理分班。期满后根据成绩等相关信息进行专业选择,独立于本科教育之外。 武汉长江工商学院原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是中南民大的独立学院,教学与住宿均有独立校区,独立招生。 法学院 法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汉语言文学 对外汉语 新闻学 广告学 广播电视新闻学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民族学 社会学 社会工作 历史学 美术学院 美术学 动画 艺术设计 外语学院 英语 日语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经济学院 经济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金融学 保险学 金融工程 管理学院 管理学 财务管理 会计学 市场营销 人力资源管理 旅游管理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电子商务 公共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劳动与社会保障 应用心理学 教育学 政治学与行政学 计算机科学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 网络工程 自动化 数学与统计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统计学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应用化学 材料化学
成熟期 兩宋 經過隋唐五代的發展,緊接而來的兩宋將園林發展到了又一個高峰,一個承前啟後的階段,尤為頻繁的就是私家造園活動,俗話說唐宋八大家,文人園林在又一個被特別培養的宋代再次興盛。而模擬的山石險峻則更為突出,題跋匾額的再次大規模展開,山水畫也趨近巔峰。而皇家園林也是蓬勃發展,以艮岳這座人工假山為顯著例子。 成熟后期 明清 在古典園林最後的輝煌明清時代,承前啟後變的有些定式了,有些中古隋唐前人經驗少許頹廢,或者說不太趨於研究。 不過還是有兩個造園的高峰,以地緣為例 中晚明南北兩直和早有經濟文化基礎江南的一帶園林的興盛。 清代中葉帝王,士紳商賈在揚州,蘇州江南各地的又一次園林高峰。 皇家的規模依舊趨於宏大,皇家的程式化氣派又見濃郁。再有,這時的公共園林,提供百姓遊人接近山水,給予小暴發戶般的士紳商賈的附庸風雅的地方也越來越多。明清兩代也順勢造就了一批以園林專業為生的園林大師。 分類 中國園林有不同的分類,而不同種類的園林又有各自不同的風格。以下為兩種常見的分類: 按擁有者分類 皇家園林 - 供帝王休息享樂。 官家园林 - 即衙署园林,设置于政府机构所在的建筑内。 私家园林 - 由宗室外戚、高官、富商擁有。 寺观园林 - 通常見於佛教寺院,也風行於日本。 陵寝园林 - 帝王和貴族陵墓附屬,沒有水景。 按地方特色分類
經過隋唐五代的發展,緊接而來的兩宋將園林發展到了又一個高峰,一個承前啟後的階段,尤為頻繁的就是私家造園活動,俗話說唐宋八大家,文人園林在又一個被特別培養的宋代再次興盛。而模擬的山石險峻則更為突出,題跋匾額的再次大規模展開,山水畫也趨近巔峰。而皇家園林也是蓬勃發展,以艮岳這座人工假山為顯著例子。 成熟后期 明清 在古典園林最後的輝煌明清時代,承前啟後變的有些定式了,有些中古隋唐前人經驗少許頹廢,或者說不太趨於研究。 不過還是有兩個造園的高峰,以地緣為例 中晚明南北兩直和早有經濟文化基礎江南的一帶園林的興盛。 清代中葉帝王,士紳商賈在揚州,蘇州江南各地的又一次園林高峰。 皇家的規模依舊趨於宏大,皇家的程式化氣派又見濃郁。再有,這時的公共園林,提供百姓遊人接近山水,給予小暴發戶般的士紳商賈的附庸風雅的地方也越來越多。明清兩代也順勢造就了一批以園林專業為生的園林大師。 分類 中國園林有不同的分類,而不同種類的園林又有各自不同的風格。以下為兩種常見的分類: 按擁有者分類 皇家園林 - 供帝王休息享樂。 官家园林 - 即衙署园林,设置于政府机构所在的建筑内。 私家园林 - 由宗室外戚、高官、富商擁有。 寺观园林 -
据元代至正年间编撰的《重修琴川志》记载,常熟因“土壤膏沃,岁无水旱”而得名;而明万历年间编撰的《皇明文献志》认为,因当地地势“原隰异壤,虽大水大旱,不能概为之灾,则岁得常稔”,故得名常熟。 另外,常熟城内因为有七条穿街过巷的河流,恰似古琴的七根琴弦,因而有“琴川”的别称。 历史 古代 据常熟境内最早原始文化遗址——钱底巷新石器文化遗址证实,早在5000年前就有人类在常熟地区聚居。 商末时,周太王之子泰伯建立勾吴。据《吴地记》有关古吴“北临大江”的记述,常熟地方为勾吴北境。西周时属吴国,公元前473年属越国,公元前333年属楚,公元前248年改属黄歇封地,公元前222年属秦。秦朝时设立郡县制制度,常熟地区属会稽郡吴县。 西汉时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属荆,后于前195年改属吴。东汉时永建四年(129年)改属吴郡吴县。西晋太康四年(283年)设立海虞县,隶属吴郡,因县境东临沧海而得名。东晋咸康七年(341年),在南沙乡设立南沙县,隶属晋陵郡。当时常熟地区属海虞县与南沙县。 南北朝时,海虞、南沙两县均属南朝刘宋。南齐时(479年至502年),海虞县北境设立海阳县,隶于晋陵郡。梁天监六年(507年)以海虞、南沙、海阳等县统隶于新置的信义郡。大同六年(540年)于南沙之地置常熟县。 隋朝时,以海阳、前京、信义、海虞、兴国、南沙六县之地并入常熟县,隶属苏州。唐朝武德七年(624年)时,常熟县治由南沙移至海虞。元朝贞元年(1295年),常熟县升为常熟州(中州),隶属平江路。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恢复为县,隶属苏州府。明朝天啟、崇禎年间,士大夫因避諱光宗朱常洛,往往改称「恆熟」、「尝熟」。 清朝时,常熟初属江南省苏州府,江苏省建立后隶属江苏省苏州府。清雍正四年(1726年),常熟县东境划出,新设昭文县。1911年11月7日,常熟、昭文两县合并为常熟县,恢复原建制。 中华民国时期 1912年,苏州府撤销,常熟县属江苏都督府。1915年隶属苏常道。1923年,江苏省设立行政督察区,常熟县先后隶于第三行政督察区和第二行政督察区。 1937年11月19日,日军占领常熟,常熟沦陷。1938年改属伪江苏省政府。1940年8月至194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常熟县境内并跨县先后建立常熟县、太仓县、苏州县、洋(阳)澄县、沙洲县、无锡县、虞西行署民主政权,分属苏南第一、第二行政区。1945年抗战胜利后,改属江南行署,仍隶第二行政督察区。1949年4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常熟,常熟解放,同年5月在常熟县城设立常熟市,常熟市、常熟县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常熟县由苏南人民行政公署苏州专区管辖。1953年1月,苏南、苏北人民行政公署撤销,设立江苏省,常熟县、常熟市由江苏省苏州专区管辖;1954年11月,常熟市改为省辖市。1958年4月,常熟市撤销,原常熟市管辖范围由常熟县管辖。 1983年1月18日,国务院决定撤销常熟县,以原常熟县管辖范围建立县级常熟市。同年3月1日起启用“常熟市人民政府”印章。 地理 常熟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南岸。其东侧毗邻太仓市,南侧毗邻昆山市及苏州市相城区,西部毗邻无锡市锡山区、江阴市,西北部毗邻张家港市,隔长江与南通市相望。常熟境内东西宽49千米,处东经120°33′~121°03′,南北距37千米,处北纬31°31′~31°50′。全市总面积为1276.32平方千米,其中耕地占59.62%,水域占22.73%,山丘占1.14%,城镇、村落、道路、堤岸、沟渠等其他面积占16.51%。 地形 常熟地形以平原为主,境内地势低平、水网交织,海拔在3—7米间,少数低洼区域为2.5米左右,局部高仰地段可达8米左右,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微倾。根据地形结构可分为虞西平原、昆承平原和沿江平原三片。境内山丘主要有虞山、顾山、福山等,多呈孤立分散状,形体低矮,坡顶缓和。其中虞山为最高峰,海拔263米,山脊长6400米,山体最宽处约2200余米,两坡不对称。其东端蜿蜒入古城,有“十里青山半入城”之说。 水文 常熟境内水网交织,各河流湖荡均属太湖水系,其分布是以城区为中心、向四乡放射扩散,南部稠密,北部稀疏,河道较小,水流平稳,迂回荡漾,部分河道无固定流向。由于北濒长江、南接太湖及境内大小湖荡的引泄调节,常年水位较稳定,涨落不超过1米。境内的主要河道有望虞河、张家港、元和塘、常浒河、白茆塘、锡北运河、盐铁塘、七浦塘、北福山塘、南福山塘、耿泾等;境内的主要湖荡有昆承湖、尚湖、南湖荡等。 气候 常熟地区属北亚热带南部湿润季风气候,全年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每年冬季受极地变性大陆气团主宰,盛行西北气流,天气寒冷干燥;夏季多受热带海洋气团控制,盛行东南风,以炎热多雨天气为主;春秋两季为冬夏季风交替时期,常出现冷暖、干湿多变的天气,春季冷暖空气互相争雄,锋面交错,气旋活动频繁,冷暖干湿多变;秋季则秋高气爽,具有明显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6.2℃,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8.2℃,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3.6℃。极端最高气温40.6℃(2017年7月22日),极端最低气温-12.7℃(1931年1月10日)。年平均降水量1813.4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0.1毫米)124.3天。每年6月份降水量最多,平均为192.4毫米;12月份降水量最少,平均为35.1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13.4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1%。 区划人口 行政区划 常熟市下辖14个乡级行政区(8镇、6街道),另外还设立7个类似乡级单位: 。 人口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熟市常住人口为1677050人,占苏州市的13.16%。 2020年全市总人口(包括外来)151.89万人,比2019年增加0.31万人。城镇化率为69.66%,比2019年末提高1.12个百分点。全市户籍人口106.69万人,比2019年减少0.11万人;人口出生率5.72‰,人口死亡率7.9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24‰。民族方面以汉族为主,另有回、满、蒙、壮、白、苗、高山、拉祜、布衣等少数民族。 经济 常熟是一个经济发达地区,GDP增长强劲。在2015年全国百强县(市)中排名第三。 经济指标 2016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12.39亿元(人民币,下同),比2015年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76亿元,下降0.1%;第二产业增加值1082.43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987.20亿元,增长8.9%。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2.02:51.24:46.7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9768元。经济总量位列全国3000个县市地区生产总值第四。 农业 常熟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且历史悠久,在5000年前,谢桥地区就有碳化谷粒出土。宋代时,常熟成为水稻种植的中心地区;元代时,由于北方移民南下开始扩种麦类,形成“稻麦两熟”的格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行了土地改革,并在1956年实现了农业集体化,1980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常熟地区除种植稻麦外,还种植棉花,主要集中在东北滨江地区。2016年,常熟粮食总产量为277560吨,其中水稻184119吨,小麦85103吨。 由于自然条件优越,因而常熟历史上也有畜牧业、渔业、林桑业及以农产为原料的手工编织等副业。常熟特色农产品亦享誉中外,主要有虞山宝岩出产的宝岩杨梅、兴福寺的桂花栗子、城郊顶山和董浜雪沟的西瓜、辛庄潭塘的金爪大蟹、叫化鸡、鸭血糯、阳澄湖大闸蟹以及虞山绿茶等。 近年来常熟现代农业有加快发展的趋势。据《2016年常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常熟市高效设施农业面积比重、高效设施渔业面积比重分别达15.7%、32.6%。累计拥有常熟市级农业龙头企业70家,各类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680家,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203只,认证有机食品10个。农业机械化水平达90%,已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首批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之一。 工业 常熟工业拥有悠久的历史,尤其以粮食、油料等为原料的磨坊、油坊、酒坊、槽坊等手工业作坊历史较为悠久。元、明之际,常熟引种棉花,手工棉纺织、印染业等渐趋繁盛。明末清初盛行刻书、印刷。清代中叶后,砖瓦业、造船业开始发展;清末时,近代民族工业开始兴起。中华民国成立后,常熟城区创办了电厂,电力工业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由于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乡镇企业兴起,城乡工业同时发展。 目前常熟的涵盖纺织、机械、电子、汽车制造等门类,其中纺织服装为常熟的支柱产业,全市拥有600家纺织服装生产企业,2016年年产值达到409亿元人民币。该市曾于2016年11月曝光服装厂雇佣童工事件引发争议。近年来电子产业发展迅速,占全市经济的比重逐年增加,截至2011年,全市拥有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68家。 目前常熟市已经将汽车培育成为千亿级主导产业。奇瑞汽车已经在常熟设立两大整车制造企业,即奇瑞捷豹路虎和观致汽车,其中奇瑞捷豹路虎于2012年成立兴建,2014年10月21日正式投产,是捷豹路虎首个英国本土以外的整车制造工厂,2016年全年生产整车6.4万辆。根据报告,2016年常熟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实现产值348亿元,同比增长73%。 常熟市拥有中国世界名牌1个、中国名牌产品22个、中国驰名商标43个,是中国第一个认定的“中国品牌城市”。波司登、梦兰、隆力奇等品牌均出自常熟。 服务业 常熟商业历来称盛,在民国初期,席、帽、纸、笔、鞋、袜、丝线、雨伞、梳篦等都有专业店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私营商业实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政策。 位于常熟市区的常熟服装(交易)城是江苏省首批服务业集聚区,始建于1985年5月,原名为中国常熟招商城,2007年10月改为现名。常熟服装城下设中国男装中心、女装中心、童装中心等35个专业市场,是全国最大的服装服饰专业市场,2016年实现1378.77亿元的成交额。常熟市也被商务部认定为全国首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
常熟于1961年3月10日开办第一条公交线路,起初由国营常熟汽车站负责运营。1978年8月,常熟县汽车运输队接办虞山镇范围公共汽车客运业务(11月改为常熟县汽车运输公司)。1980年8月15日,常熟汽车营业处与常熟县汽车运输公司各出车辆人员成立地县合营的农村公共汽车公司,1984年12月,地县合营农村公共汽车公司撤销。1985年1月,常熟市公共汽车公司接办公共汽车客运业务。1988年6月,常熟市常运公共交通公司成立(成立时全称为常熟市城市公交汽车公司),成立后全面接管常熟的城市公交业务。2000年6月又成立了常熟市城乡公交客运有限公司,负责城乡公交客运。截至2016年6月30日,常熟地区共运营线路总条数136条(其中城区公交班线30条、城乡干线营运线路32条、镇村公交营运线路41条、区域公交3条、旅游专线2条、学校专线5条、定制公交班线27条),运营车辆总数1161辆。常熟常运公共交通公司还发行“常熟通”IC卡。 社会 教育 常熟教育历史悠久,从言子传道吴地开始就有30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常熟县学、书院、私塾绵延不绝,拥有相对发达的教育体系。1878年,天主教于城区颜港教堂办教会学校,为小学的雏形。此后丁祖荫等于塔前创中西学社。至清末时,新式学堂已遍及县内较大集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常熟建立和健全了县、区、乡三级教育机构,并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方法。2002年常熟市所有乡镇全部创建为“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镇”,2014年,实施集团办学制度。 常熟现拥有各级学校162所,其中中学40所,小学55所,职业技校5所、幼儿园62所。此外还拥有一所高等院校——常熟理工学院。 媒体 常熟的广播事业于1933年开始兴起,民国时期有1933年创办的天鸣广播电台和1935年创办的久福广播电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5年10月,常熟市有线广播站成立,1956年4月1日开播。1958年4月,常熟市有线广播站改为常熟县有线广播站,另增设虞山镇有线广播站。1961年4月,虞山镇有线广播站撤销,并入县有线广播站。1966年,常熟县广播站改称常熟县人民广播站。1983年3月1日,原常熟人民广播站的呼号正式改为常熟有线广播电台,之后在1985年8月1日改名为常熟人民广播电台。常熟的电视广播始于1979年,当年12月10日,江苏省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常熟县电视差转台,收2频道转发6频道,1980年元旦正式启用。1985年1月4日,常熟电视台正式成立,5月21日开播。目前,常熟人民广播电台、常熟电视台已经合并为常熟市广播电视总台,办有世纪常熟网。 常熟报刊出版事业始于清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有《大众报》、《东进报》、《江南》、《工商日报》、《每日新闻》、《常熟时报》、《民众日报》、《新生报》、《刍言日报》、《琴报》等报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报刊出版受政府控制,其中《常熟日报》为中共常熟市委机关报,前身为1956年4月1日创刊的《常熟县报》和1957年10月1日创刊的《常熟市报》,前者于1961年10月停刊,后者于1958年4月常熟撤市时停刊。1983年3月常熟撤县建市后,《常熟市报》于1984年元旦正式复刊。1995年更名为《常熟日报》,2003年作为江苏省批准保留的12家县(市)报之一,成为苏州日报报业集团的旗下报纸,发行量一直位居江苏省县级报纸之首;2013年入选“全国百强报刊”,是全国唯一一家入选的县级报纸。该报还拥有常熟新闻网、“常熟在线”手机客户端、“常熟民情在线”等新媒体。 体育 常熟历史上的民间体育活动源远流长,武术、棋类、游泳、龙舟竞赛、舞龙灯和放纸鸢等体育项目,在城乡人民间均有深厚基础。现市中心建有体育中心。 文化与旅游 方言 常熟地区方言为常熟话,属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常熟话既具有吴语的许多特征,又有着鲜明的独特色彩;既带有还带有苏州话的吴侬软语、清举柔和的特点,也有自身重浊顿挫、厚朴质直的传统风格。常熟城区的方言与四周各乡镇的方言比较一致,各乡镇之间差别也不大,只是东部乡镇和西部乡镇在某些字音上存在一些差别;与邻县交界的一些乡,有些村的方言受到了邻县方言的影响。在词汇方面,常熟话吸收了普通话的元素,某些方言词语正逐渐为普通话词语所替代。 文学 常熟文学家的代表作品有曾朴的《孽海花》、《鲁男子》、张鸿的《蛮巢诗词稿》、《续孽海花》、杨无恙的《无恙初稿》、《无恙后集》等。 书画篆刻 常熟画家诸多,其中包括“元四家”之首的黄公望,“清六家”的王翚、吴历。王翚及其弟子形成了中国绘画史上著名的“虞山画派”。在书法方面,常熟也是人才辈出,代表人物有杨沂孙、翁同龢、萧嶙、萧盅友、吴子厚、姚人龙等。 常熟篆刻事业也有悠久的历史,明清以来有“吴门派”、“林派”和“赵派”三大流派。。 戏曲、音乐 常熟诞生的剧作家繁多,明代徐复祚的《红梨记》、《宵光剑》和杂剧《一文钱》曾风靡一时;清代周昂的《玉环缘》、瞿颉的《鹤归来》和丘园的《虎囊弹》也脍炙人口,部分剧目流传至今。民国时期的代表作有曾朴的《雪昙梦》、庞蘗子的《碧血碑》和《玉钩痕》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戏剧创作更加繁荣,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锡剧改编剧目《苦叔嫂》、《黄继光》、《彩练曲》、《红色小战士》、《龙凤合同》;越剧改编剧目《凤仙》、《勤俭治家》、《一只闹钟》、《夫妻学文化》和大型剧目《战鼓催春》;京剧改编剧目《虞山常青》;还有群众业余创作的剧本,如小沪剧《百叶箱》、黄梅戏《看春灯》和小话剧《玲玲的心事》等。 常熟也是评弹的发祥地之一,清末至民国期间,说唱评弹在当地相对普遍,较有名的作品有清末民初朱寄庵的《西厢》,朱兰庵、朱菊庵的《三笑》,杨鹤亭及子月槎、星槎的《珍珠塔》及王季臣的评话《水浒》等。 常熟的音乐文化以古琴为代表,因而有“弦歌旧里”的美称。明朝万历年间,严澂溶古琴之中州派、浙派、闽派与金陵派之长,建立了“虞山琴派”,此流派广为流传。 文物古迹与旅游景点 常熟古城区面积约2.4平方千米,共分成21个街坊,街坊巷弄三百余条,至今仍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城市格局。常熟集山、水、城融为一体,历史人文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丰富。西北有虞山延伸入城,境内有形似古琴的琴川河,因而史籍有“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之美誉。1986年,常熟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常熟古代文化荟萃,文物古迹大多与历史文化名人有关,而且主要集中在虞山风景区内。清未两朝帝师、大学士翁同龢是常熟人,他的老宅綵衣堂和墓碑翁同龢墓就位于市区内。城内外有十多处藏书楼,古里镇瞿氏铁琴铜剑楼是清代闻名全国的四大藏书楼之一,历史上很多名人,如文学家梁昭明太子萧统,唐代诗人常建、皮日休,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宋代名将韩世忠,明代名臣海瑞,清代的顾炎武、郑成功、林则徐、康有为等,都曾在这里留下遗迹或诗文。常熟市内还有赵园和澄碧山庄、燕园、顾氏小园、虚廓园、仲雍墓、言子(子游)墓、柳如是墓、兴福寺、维摩寺、方塔等名胜古迹。位于虞山以南的尚湖,则传是姜太公(姜尚)垂钓处。 “沙家浜”也位于常熟市境内,现已打造成为以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为特色,集教育、休闲、运动于一体的风景旅游区。 城市荣誉 常熟市拥有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等荣誉称号。 友好城市 截至2016年11月8日,常熟市已与8个境外城市签订友好城市缔结备忘录。 名人 常熟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据不完全统计,常熟共诞生宰相9名、状元8名、进士438名、举人、秀才则有6200余名。 孙承恩(1619年-1659年):顺治十五年(1658年)状元。 归允肃(1642年-1689年):康熙十八年(1679年)状元。 汪绎(1671年-1706年):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状元。 汪应铨: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状元。 翁同龢:咸丰六年(1856年)状元,三代帝师。 翁曾源(1834-1887年):同治二年(1863年)状元。 钱谦益(1582年-1664年):明末清初诗人。 陳一白(1903—1952):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防空總臺首任少將總臺長。 王淦昌(1907—1998):著名核物理学家。 錢昌祚:著名航空機械專家。 田阿桐(1925—2007):著名服装设计师,首创“毛式中山装”。 聖嚴法師 倪虹洁:著名影视演员。 胡雪峰:前中国职业篮球运动员,现任江苏省体育局篮球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市 苏州
經典的東亞園林中,理水方式皆具有巧妙的對比,如中國園林有池如鏡,也有瀑如簾,一動一靜,以符合中國園林最終追求的「天人合一」境界。日本庭園的理水方式不限於用真水,還有以沙石模仿自然水體的枯山水。 外部連結
理水,日本稱為遣水,是東亞園林中的一個主題,有時又稱做水體。水在東亞藝術、文學、風水中代表相當多的涵義,因此如何讓水在園中常保流動,隨四季有不同的景觀,乃至於假山、小瀑的意境和音樂效果,都是理水方式所重視的。 一般最簡單的理水方式是造池,然而簡單的池中也有相當多細節,如池中植物的種植,是否要養水族的考量,池水要如何循環流動,和它週圍的布景,如亭子的方位,進園的走向等,古籍中往往有所記載。比較進階的理水方式,則將池的規模擴大到水路的安排,如恰好園外有溪,則想辦法將它引進到園中來,或是起假山,造小型瀑布如簾。更大型的理水方式則擴充至人工湖泊跟水路的營造,湖中甚至有小島,小溪則有造橋等。
1993年1月18日,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作出47/193号决议,根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通过的《二十一世纪议程》第十八章所提出的建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其旨在推动对水资源进行综合性统筹规划和管理,加强水资源保护,解决日益严峻的缺乏淡水问题,开展广泛的宣传以提高公众对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的认识。2003年12月23日的58/217号决议中,大会宣布从2005年3月22日的世界水日开始,2005年至2015年为“生命之巾 ”国际行动十年。联合国水机制和联合国人居署负责对全球的世界水日活动进行协调。 水资源现状 水资源短缺 水资源短缺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课题。气候变化的出现,农业、工业和城市对有限的水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以及许多领域污染的扩大,均加速了水危机。 水文学家一般来说通过观察人口比对水资源的等式来衡量稀缺性。当一个地区每年的供水量跌破每人1700立方米时,该地区正在经受水资源紧张。当每年供水量跌破每人1000立方米时,该地区人口面临着水资源短缺,低于500立方米为“绝对稀缺”。根据联合国数据,到2025年,有18亿人将会生活在水资源绝对稀缺的地区和国家,三分之二的世界人口可能会生活在水资源紧张的条件下。 随着气候变化,到2030年,几乎会有将近一半的世界人口居住在水资源高压力地区,其中包括在非洲的7千5百万到2亿5千万人。除此之外,在一些干燥和半干燥地区,水资源短缺将会让2千4百万到7亿人背井离乡。撒哈拉以南非洲是拥有缺水国家数量最多的地区。 供水安全 获得安全饮用水和卫生设施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尽管解决这方面问题在2000年通过的千年发展目标中已取得进展,约7.5亿人——换句话说,世界人口每10个人中有一个人以上——仍然无法获得经改善的水供应。清洁的供水,特别是未遭粪便污染的水,对公共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甚至决定性的作用。因巨大灾难,如地震、洪水、战争等而导致供水设施或卫生设施遭到毁坏,这可能引起严重的水源性疾病疫情,有时甚至是危急生命的。联合国认定能够获得普遍可及净水是人类的基本权力,也是迈向改善全球生活标准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步骤。
水资源现状 水资源短缺 水资源短缺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课题。气候变化的出现,农业、工业和城市对有限的水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以及许多领域污染的扩大,均加速了水危机。 水文学家一般来说通过观察人口比对水资源的等式来衡量稀缺性。当一个地区每年的供水量跌破每人1700立方米时,该地区正在经受水资源紧张。当每年供水量跌破每人1000立方米时,该地区人口面临着水资源短缺,低于500立方米为“绝对稀缺”。根据联合国数据,到2025年,有18亿人将会生活在水资源绝对稀缺的地区和国家,三分之二的世界人口可能会生活在水资源紧张的条件下。 随着气候变化,到2030年,几乎会有将近一半的世界人口居住在水资源高压力地区,其中包括在非洲的7千5百万到2亿5千万人。除此之外,在一些干燥和半干燥地区,水资源短缺将会让2千4百万到7亿人背井离乡。撒哈拉以南非洲是拥有缺水国家数量最多的地区。 供水安全 获得安全饮用水和卫生设施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尽管解决这方面问题在2000年通过的千年发展目标中已取得进展,约7.5亿人——换句话说,世界人口每10个人中有一个人以上——仍然无法获得经改善的水供应。清洁的供水,特别是未遭粪便污染的水,对公共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甚至决定性的作用。因巨大灾难,如地震、洪水、战争等而导致供水设施或卫生设施遭到毁坏,这可能引起严重的水源性疾病疫情,有时甚至是危急生命的。联合国认定能够获得普遍可及净水是人类的基本权力,也是迈向改善全球生活标准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步骤。 当世界政局恶化时,供水往往首当其冲遭到影响。战争和灾害会污染一度可靠的水源,或完全切断人们利用水源的途径。自然灾害,如洪水、飓风和海啸常常中断或污染供水,并扩散疾病,其影响程度比原本的灾害多数倍。战争和灾害也会破坏既有的基础设施,使不计其数的人无法使用他们赖以生存的水。自然灾害、战争和其他冲突经常毁坏供水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一旦遭到破坏,需要多年才能恢复。 在中东地区,除了气候原因影响,持续的武装冲突使该地区水资源和年久失修的供水系统达到几近崩溃的程度。交战方有时攻击供水供电基础设施,或为了军事或政治目的蓄意干扰水电供应。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中东行动部主任罗伯特·马尔迪尼表示 :"在冲突中用限制获取水源作为战术或武器,或攻击供水或能源设施,这不仅违反了武装冲突法,而且对那些健康状况不佳之人的生活造成了非常有害的影响。"最近几年,许多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世界银行和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提供资金建造和修理许多钻孔和井,以便为冲突或灾害地区平民提供干净用水。 性别与水问题 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差异和不平等影响个人如何应对变化中的水资源管理。了解性别角色、关系和不平等可以帮助了解人们做出的选择和他们不同的选项。在水资源综合举指中考虑性别因素可以提高项目的效益和效率。 在水和卫生设施的管理及使用相关问题上考虑性别因素的重要性已在全球层面上得以确认,从1977年马德普拉塔的联合国水事会议、国际饮水和卫生十年
地貌 塔里木盆地北部有眾多風蝕墩與風蝕凹地相間組成的“雅丹”地貌,大致與主風向平行。因形狀似龍,頂部是鹽結塊,外表呈白色,故《汉书·地理志》中稱為“白龍堆”。 地形地勢 塔里木盆地輪廓呈菱形,地勢西高東低,向北微傾。從外圍向中心可分為高山帶、山前礫質洪積帶、沖積平原帶及沙漠。東部羅布泊是盆地最低處,也是積鹽中心,海拔780米。 氣候 由于塔里木盆地远离海洋,周围又有高大山脉环抱,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不易到达,故塔里木盆地地区年降雨量极少,西缘的乌什为85毫米,阿克苏为57毫米;北缘的库车为63毫米,库尔勒为52毫米;南缘从西向东,阿图什为78毫米,喀什为65毫米,和田为35毫米,若羌为17毫米。 考古 塔里木盆地小河墓地已發掘出土墓葬與木乃伊,工具,工程陶瓷,彩陶和其他藝術品。米兰遗址就位于塔里木盆地中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在塔里木盆地的和田地区发现了汉晋至南北朝年代的佛教遗址。 資源
oymanliqi / Tarim oymanliⱪi)位于中國西北部的新疆地区,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内陆盆地。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中间由天山隔开,南北相对,分布于昆仑山、天山、阿尔金山之间。东西长1500公里,南北宽约600公里,总面积达53万平方公里,海拔高度在800至1300米之间,地势西高东低,盆地的中部是著名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为山麓、戈壁和绿洲(冲积平原)。 地貌 塔里木盆地北部有眾多風蝕墩與風蝕凹地相間組成的“雅丹”地貌,大致與主風向平行。因形狀似龍,頂部是鹽結塊,外表呈白色,故《汉书·地理志》中稱為“白龍堆”。 地形地勢 塔里木盆地輪廓呈菱形,地勢西高東低,向北微傾。從外圍向中心可分為高山帶、山前礫質洪積帶、沖積平原帶及沙漠。東部羅布泊是盆地最低處,也是積鹽中心,海拔780米。 氣候 由于塔里木盆地远离海洋,周围又有高大山脉环抱,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不易到达,故塔里木盆地地区年降雨量极少,西缘的乌什为85毫米,阿克苏为57毫米;北缘的库车为63毫米,库尔勒为52毫米;南缘从西向东,阿图什为78毫米,喀什为65毫米,和田为35毫米,若羌为17毫米。 考古 塔里木盆地小河墓地已發掘出土墓葬與木乃伊,工具,工程陶瓷,彩陶和其他藝術品。米兰遗址就位于塔里木盆地中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在塔里木盆地的和田地区发现了汉晋至南北朝年代的佛教遗址。
行政区划 花都区现下辖新华街道、新雅街道、花城街道、秀全街道4个街道办事处及狮岭镇、炭步镇、花山镇、赤坭镇、梯面镇、花东镇6个鎮。区委、区政府所在地位於花城街道。 全區設188个村民委员会,其中新华街8个、花城街9个、新雅街11个、秀全街7个、花东镇45个、花山镇26个、梯面镇8个、狮岭镇17个、赤坭镇30个、炭步镇2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64个,其中新华街32个、花城街9个、新雅街4个、秀全街6个、花东镇5个、花山镇1个、梯面镇1个、狮岭镇3个、赤坭镇2个、炭步镇1个。全區共轄村民小组1971个、居民小组200个。 人口 根據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花都區常住人口為1642360人。 交通 航空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坐落在花都区新雅街道、花山镇、花东镇和白云区人和镇交界处,首期工程年旅客输送量为2500万人次,货运吞吐量为100万吨,最大规模可达每年8000万人次客运和300万吨货运。 鐵路 广州北站及廣東城際花都站位于花都区新华街道。京广铁路、京广高速铁路、广清城际铁路及广佛环线贯穿全区。 公路 、、、、、、、、、广州绕城高速公路、及乐广高速公路貫穿全區。
地理 花都区位于广东省中北部,珠三角北缘位置,區內地勢平坦,位於區內的廣花平原是珠江三角洲一部分,區西北和東北方以丘陵地帶為主,城區内重要饮用水源流溪河流經區南部邊緣,花都區东側毗邻从化区,西側与佛山市三水区连接。南側紧邻白云区,北側与清远市清城区相连。 行政区划 花都区现下辖新华街道、新雅街道、花城街道、秀全街道4个街道办事处及狮岭镇、炭步镇、花山镇、赤坭镇、梯面镇、花东镇6个鎮。区委、区政府所在地位於花城街道。 全區設188个村民委员会,其中新华街8个、花城街9个、新雅街11个、秀全街7个、花东镇45个、花山镇26个、梯面镇8个、狮岭镇17个、赤坭镇30个、炭步镇2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64个,其中新华街32个、花城街9个、新雅街4个、秀全街6个、花东镇5个、花山镇1个、梯面镇1个、狮岭镇3个、赤坭镇2个、炭步镇1个。全區共轄村民小组1971个、居民小组200个。 人口 根據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花都區常住人口為1642360人。 交通 航空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坐落在花都区新雅街道、花山镇、花东镇和白云区人和镇交界处,首期工程年旅客输送量为2500万人次,货运吞吐量为100万吨,最大规模可达每年8000万人次客运和300万吨货运。 鐵路
由于韩国政府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扶植大企业发展,政府与企业和银行之间存在着过度的非市场经济的关系,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滋生,政府效率低下。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这一弊端充分暴露出来。为应对新形势下的社会经济发展,金大中提出了建立“小而高效的服务型政府”的行政改革目标。为此,他开展了调整公共部门结构、改革行政运营系统和改善对国民服务三个方面的行政改革。 1998年至2001年间,金大中进行了三次旨在转换政府职能,以适应行政需求变化的机构调整。这些调整加强了总统权限,增强了内阁调节经济的能力,强化了对食品药品安全、女性权益维护、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等社会职能的监管力度。与此同时,金大中对政府公务员的人数进行了精简,使韩国公务员人数减少到1992年10年前的水准。2002年,韩国公务员人数与人口的比例在OECD国家中是最低的,成为名副其实的“小政府”。另外,金大中还通过积极开展国有企业的私营化,进一步缩小公共领域的范围。到2002年,共有74家国有企业完成了私有化进程。此外,金大中陆续将138项原属中央政府的业务和权限下放到各级地方政府,有效提高了行政效率。 在行政运营系统改革方面,金大中政府先后出台、修订了《责任运营机关设置法》、《国家公务员法》、《公务员薪酬规定》和《开放型职位运营规定》,通过引入开放型任用制、责任运营机关制和成果薪金制进行组织、人事运营系统的改革。两成司局级干部职位向外公开招聘,非政府民间人士可以与政府公务员共同竞争高级岗位。“开放型”的人事任用制度使政府可以通过聘用专业人员来提高专业化程度。公务员的薪酬实行基本工资和绩效奖金结合,为提高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提供了激励机制。一些行政职能通过成立“责任运营机构”独立执行。这些机构通过契约的形式与所属的政府部门明确工作目标和人事财务状况,拥有宽松的政策和人事任命权。“责任运营机构”的工作结果由政府部门领导进行评估。根据“结果管理”制度,政府可以视其工作结果,返还全部或一定比例的财政预算节余。 在改善政府对国民服务方面,金大中政府从1998年开始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广泛推行行政服务宪章制度,并对警察、住宅、交通、教育、、、食品和卫生等国民不满程度最高的领域进行了提高服务方面的改革。为提高服务质量以及政府效率和透明度,金大中还提出五年内实现“电子政府”的计划。2001年,金大中电子政府的门户网被联合国公共经济与公共管理部(UNDPEPA)和美国公共管理协会评为全球十大政府门户网站范例之一,其中首尔的民事业务公开系统,被国际公认为政府反腐败建设的典范。金大中的“电子政府”计划在他之后的各届政府得到了延续和发展。目前,韩国已经成为电子政务的世界领跑者。 由于长期奉行“经济增长第一、福利第二”的发展政策,韩国社会保障支出在GDP所在的比例远低于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面对亚洲金融危机导致的大批企业倒闭和高升的失业率,建设与自由市场经济相配套的社会保障制度,成为金大中政府另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同时也是IMF对韩金融援助的条件之一。为此金大中将发展“生产性福利”作为改革的方向。为加速劳动弹性化的进程,韩国的工会、资方和政于1998年1月成立了劳资政委员会,并在同年2月签订了“三方协议书”,使处于财务困境的企业裁减雇员合法化。同时国家在原则上担负起了包括保障社会最低生活在内的社会责任。 在社会保险方面,金大中政府扩大了社会保险覆盖面。至2000年,无论企业规模大小,所有工人都合法拥有有了失业保险、工伤事故赔偿保险、国家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雇主、雇员和政府财政预算的社会保险缴费率都进行了调高。金大中还对韩国原来地区分割运营的医疗保险进行和合并,于2000年7月建成了全国统一的医疗保险体制,并依照修订的《药剂师法》推行了医药分离。在社会救济方面,《国民最低生活保障法》在1999年出台,通过国家财政资助低收入阶层来保障国民最低生活标准和支援国民自立。此外,在金大中任职期间,韩国还先后制定或修定了《家庭暴力防止法》(1998年)、《父母福利法》(2002年)、《儿童福利法》(1999年)、《残疾人福利法》(1999年)等一系列社会福利法律法规。 其它 在金大中执政期间,韩国的人权状况獲得大幅提升。2001年1月,《疑问死亡真相纠正特别法》、《民主化运动有关人士名誉恢复及其补偿的相关法律》、《济州“4·3”事件真相纠正及牺牲者名誉恢复相关法律》等人权法律、法规在韩国国会通过。經由这些法律,韩国过去民主运动中的冤假错案獲得了平反,受害人或其亲属得到政府的赔偿。同年5月,在金大中的催促下,韩国政府制定了《国家人权委员会法》。同年11月,不受任何人干涉和指挥的独立人权机构,正式成立。这为韩国人权的发展提供了法律和制度上的保障。由于在野党和保守机构的强烈反对,修改备受批评的韩国《国家保安法》修正案未能获得通过。但为修订《国家保安法》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强调谨慎执行《国家保安法》的必要性,并加强执法过程中的人权意识。为了保障受刑人的人权,金大中政府修正了刑法。修正后的刑法为受刑人的申訴权提供保障,并改善惩罚制度,禁止教導所的工作人员任意使用戒具。修正后的刑法还允许受刑人读报、不限制受刑人发型、允许未判决犯人不穿囚衣。刑满释放的人员享有国民基本生活保障援助。 金大中政府为提高女性社会地位,保证女性权益方面做了诸多的努力。1998年7月,金大中政府开始实行旨在消除家庭暴力的《家庭暴力犯罪处罚特例法》和《家庭暴力预防和受害者保护法》;1999年1月,公布了《反性别歧视与受害人援助法》。2001年1月,韩国有史以来的首个女性部成立。民主党女议员韩明淑經金大中任命为韩国女性部首位长官(部长)。另外金大中在文化观光部、环境部和保健福利部启用了四名女长官。精通俄语的李仁浩被任命为韓國駐俄羅斯大使。2002年1月3日,陸軍上校梁承淑升任准將,成為韓國史上首位女性将領。金大中为她授予了三精刀。同年1月29日,金大中任命前政策企划首席代表朴智元为青瓦台首位女性发言人。7月11日,金大中任命了韩国首位女代理总理张裳。 外交 对朝鲜的阳光政策 金大中生于日據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又经历朝鲜半岛南北分裂。他一直深信南北和解是“结束国家分裂悲剧,令祖国统一的最佳方法”,也是实现国家的和平与繁荣的前提。早在1971年金大中第一次竞选韩国总统的时候,他就大胆提出了南北“三阶段统一论”的方案 ,主张“南北交流,对共产党国家敞开外交大门,与朝鲜半岛周边四大国和平合作”。这在当局还在提倡“灭共统一”的当时,引起了极大反响。1972年,他还提出南北同时加入联合国,取得国际社会交叉承认等主张。1980年代初,金大中根据国际形势对“三阶段统一论”进行了调整,提出通过“和平共存与交流—邦联—完整统一”三个阶段实现南北和平统一。1993年,金大中在德国考察了两德统一,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三阶段统一论”的方案。1995年8月出版的《金大中的三阶段统一论》提出了“南北联合-联邦制-统一国家”的三阶段统一方案。经过30年的研究,他认为“三阶段统一论”是正确的,因此他要做“统一总统”。 1998年金大中上任总统后,有“阳光政策”之譽的南北和解政策正式开始付诸实施。在金大中的就职演说中,他提出了“阳光政策”的三项指导原则:第一,韩国絕不容忍朝鮮破坏和平的任何军事挑衅;第二, 韩国没有吞并朝鲜以求实现统一的任何意图;第三,韩国将扩大同朝鲜的和解与合作。1998年3月26日,在金大中总统主持的内阁会议上,韩国统一部部長康仁德作了关于新的“北韩政策的指导方针”的报告。报告指出为取得通过和平、和解和合作来改进南北关系的目标,金大中政府将推行以下具体政策:第一,南北方必须忠实履行双方于1991年12月达成的“基础协议”;第二,在政经分离的原则下鼓励发展南北间的经济合作,增加对朝投资,简化经济合作许可程序;第三,力促红十字会与朝鲜优先解决离散家属团聚问题,并为离散家属团提供团聚费用政府补助,简化互访的法定程序;第四,通过发展农业和经济合作,以及人道主义援助帮助朝鲜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第五,限制和消除核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实现军备控制;第六,支持朝鲜与美国、日本,以及其它西方国家实现关系正常化。 1998年6月16日,现代集团名誉会长郑周永赶着500头黄牛穿越板门店进入朝鲜,开启了著名的“黄牛外交”,也拉开了南北经济合作的序幕。阳光政策不是对朝鲜简单的包容政策,而是以坚定的安保为前提的。1999年6月15日,南北发生“第一次延坪海战” 朝鲜舰艇护卫着朝鲜渔船越过了北方警戒线。双方最终武装交火,朝鲜一艘鱼雷艇被击沉,一艘警备艇严重破损。2000年3月,在南北民间交往发展的基础上,韩国文化部部长朴智元与朝鲜特使宋浩京在新加坡举行了首次秘密会谈。次日,正在德国访问的金大中发表了敦促南北和解的讲演《柏林宣言》。同年4月8日,南北特使在北京就首次首脑会晤达成共识,即《4·8协议书》。 2000年6月13日,金大中正式出访平壤与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兼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举行了历史性的朝韩首脑会晤。这是朝鲜半岛分裂半个多世纪来,双方领导人的首次会晤。金大中抵达平壤时,受到了金正日、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长金永南等朝鲜领导人的迎接和60万平壤市民的夹道欢迎。6月13日-15日,金大中就南北和解和统一、散家属团聚、双方交流合作等问题与金正日坦率地交换了意见,双方在所有领域达成共识,并于6月15日发布了《南北共同宣言》。《南北共同宣言》内容包括:北南双方自主解决国家统一;双方将朝着各自提出的“联邦制”和“邦联制”的共同点促进统一;通过经济合作,均衡地发展民族经济,并加强社会、文化、体育、卫生、环境等各个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在8月15日之前交换离散家属访问团;双方尽快举行当局间的对话,金正日将在适当的时候访韩。朝韩首脑会晤意义深远,为创造半岛和平提供了契机。同年10月13日,金大中因对朝鲜半岛和平和民主事业的突出贡献被挪威诺贝尔委员会授予诺贝尔和平奖。 金大中的阳光政策使朝鲜半岛南北关系得到空前和解。2000年8月15日光复节,南北双方时隔15年再次举行了离散家属团聚。同年9月15日,在悉尼奥运会开幕式上,韩朝双方体育代表团高举朝鲜半岛旗帜首次共同入场。9月24日,朝鲜人民武装力量部部长金一哲率领的由13人组成的朝鲜代表团越过板门店,参加在济州岛举行的南北国防部长会谈。会谈结束后,金大中在青瓦台接见了金一哲一行。这是朝鲜军方首脑首次穿越军事分界线和到访青瓦台。韩国同朝鲜亚太和平委员会的金刚山旅游项目,开城工业园区,南北铁路连通工程等都开始于金大中执政时期。阳光政策对朝鲜也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2000年,朝鲜先后与英国、意大利等10多个西方国家建交或复交。2002年,朝鲜开始了较为深入的经济改革。阳光政策在金大中之后的卢武铉政府得到延续和发展。不过,2003年有关金大中政府在南北首脑峰会前通过现代峨山向朝鲜汇款的丑闻曝光。金大中的阳光政策因此遭到质疑和指责。2008年李明博出任韩国总统后,阳光政策被放弃。 四强协调外交 作为韩国民主斗士的象征,金大中在早期民主运动中曾多次受助于美国。执政期间,金大中的对美政策是加强韩美同盟关系。金大中认为美国在韩国驻军是符合韩国国家利益的,并希望驻韩美军的地位能与驻日美军的地位同等。2000年8月,金大中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说:“即使朝韩统一之后,美国在东北亚的驻军仍需保留。假如美军撤走,本地区将会出现很大的权力真空,这会导致本地区的国家为争夺霸权而敌对。”金大中对驻韩美军的观点也得到了金正日的最大理解。对于韩国国内的反美情绪,金大中认为应该通过互惠、和平等原则来调整解决。金大中同时希望美国与朝鲜能改善关系。比尔·克林顿执政时期,美国对金大中的阳光政策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朝美关系得高空前的改善。2000年10月,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华盛顿白宫会见了金正日特使朝鲜国防委员会第一副委员长赵明录,并发表了“美朝联合公报”宣称“两国政府将不再对对方抱有敌意”,并“将建立起有别于过去敌对关系的新型关系”。同年10月23日,时任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应邀出访了朝鲜,与金正日会见,为克林顿访朝做准备。应金正日的邀请,克林顿原本打算访问朝鲜,但由于忙于中东事务加之任期将满,最终没能抽出时间访朝。2001年1月20日,保守派的小布什出任美国总统,美朝关系开始发生变数。同年9月,美国发生“9·11”恐怖事件。小布什将朝鲜列为“邪恶轴心国”,美朝关系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为修复破裂的美朝关系,金大中尽最大可能消除“阳光政策”与“邪恶轴心”的隔阂。2003年10月,小布什派遣美国国防部亚太地区事务部长助理访问朝鲜,旨在表明美国对朝鲜与伊拉克不一样。不过朝鲜对派来的美国特使采取了强硬的态度,宣布拥有高浓缩铀,并称此举是遏制美国的军事威胁。于此同时,朝鲜希望与美国通过谈判的方式和解。但此后,美国一直坚持朝鲜先放弃核武才会对话。 在加强韩美同盟的同时,金大中还致力于改善与日本的关系。韩日两国于1965年6月22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当时,时任韩国总统朴正熙为了急于从日本获得发展经济的资金与技术,在没有解决历史问题的情况下,不顾国内的强烈反对与日本签署了《韩日基本条约》。之后,韩日关系发展一直不顺利。1998年,时任日本首相小渊惠三提出“20世纪发生的事情,要在20世纪内解决”的政见,并邀请金大中访日。同年10月,金大中在访日期间与日本签署了建立面向二十一世纪新型伙伴关系的《韩日伙伴关系共同宣言》。日本首次以联合宣言的形式向韩国就历史问题表示“痛切的反省和道歉”。韩国同意在五年内分三个阶段解禁对日本文化产品的进口。韩日两国还签订了新的《韩日渔业协定》,双边关系得到提升。2002年,韩日两国联合举办了世界杯足球赛。金大中和时任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共同出席了漢城的开幕式,并分别致辞。同年6月30日,金大中在日本参加了世界杯的闭幕式。金大中夫妇还在日本天皇和皇后的陪同下观看了决赛。2002年被称为“日韩交流年”。韩日世界杯的举行成为韩日关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在倡导美国与朝鲜改善关系的同时,金大中也希望日本与朝鲜改善关系。2002年9月17日,时任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访问了朝鲜,并与金正日签署了《朝日平壤宣言》。 金大中曾多次访华,被中国官方称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金大中首次访问中国,是在1994年应中国外交学会的邀请,出席太平洋学术研讨会的开幕式。同年11月2日,金大中访问中国社科院期间,獲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研究教授”名銜。1998年11月12日,金大中应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邀请,首次以大韩民国总统的身份访华。访问期间,金大中与江泽民宣布将韩中关系由六年前两国建交时确立的“友好合作关系”升级为“面向21世纪的韩中合作伙伴关系”。这是兩國关系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金大中任职期间,韩中经贸发展延续了自两国建交以来的迅猛增长势头。在金大中任期的最后一年2002年,也是两国建交十周年,韩中双边贸易额已达315亿美元,比建交初期增长五倍。韩国与中国成为各自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国。中国也成为韩国对外投资的第一大对象。在朝鲜半岛问题方面,中華人民共和国政府支持朝鲜半岛的南北和解。金大中政府也对中華人民共和国加入世贸组织给予支持。 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为从韩国获得经济援助和合作,一直积极与韩国发展双边关系。金大中执政期间,两国继续巩固友好关系,双边经济、技术和军事领域的合作不断扩大。1999年金大中到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双方发表了进一步发展双边全方位的互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同年俄罗斯国防部长出访韩国,双方决定定期举行军事首脑互访和国防政策协商会议。2001年2月2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韩国。两国就多项政治、经济合作达成了协议,并发表联合声明。双方决定定期举行总统、总理和议长等高層会晤,进一步发展两国互补伙伴关系。俄罗斯支持韩朝进一步和解,实现朝鲜半岛和平。2001年,两国签订《韩俄航天技术合作草案》,俄罗斯将帮助韩国建立能自己发射卫星的发射站(2004年5月,韩国成为继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二个拥有从导弹发射台垂直弹射出的空中点获技术国家。)。两国也在共同开发西伯利亚资源方面广泛合作。此外,金大中政府还提出建设“钢铁丝绸之路”的蓝图,计划建设一条欧亚大陆桥,从韩国釜山经朝鲜直通欧洲(金大中在2000年6月韩朝首次会晤期间曾与朝鲜就通过京义线重新连接朝鲜半岛达成协议。)。此设想在2013年普京访韩期间再此被提上日程。 其它 金大中非常支持缅甸的民主主义事业和反对对东帝汶民族独立的镇压。这也是他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原因之一。1999年8月30日,东帝汶在联合国监督下举行公民公投,结果78.5%的东帝汶居民支持独立。对此,印尼军方支持的武装組織在东帝汶进行了报复性血腥屠杀,东帝汶三分之一的人口丧命。金大中对此践踏人权的暴行极其愤慨。在随后9月13日于紐西蘭奥克兰市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首脑会议上,金大中对与会的美、日、中等国家元首进行了游说。在大会闭幕前夕,韩(金大中)、美(克林顿)、日(小渊惠三)三国领导发表了支持东帝汶独立,要求联合国和印尼做出积极反应的声明。金大中还向参加大会的印尼財政部長施压,要求印尼政府提出解决方案,否则将动员所有与会国家元首发表APEC声明。当晚子夜之后,发生在东帝汶的血腥镇压停止了。APEC会议结束后,联合国开始进驻东帝汶,韩国也派兵支持此次行动。后来,常绿树部队被东帝汶人民称为“和平的使者”,东帝汶市中心最大的一条主路被命名为“韩国朋友之路”。东帝汶反抗协会副会长在到访青瓦台时对金大中说:“印度尼西亚占领东帝汶后,有接近20万名国民失去了生命。如果不是金总统,恐怕还会有10万人失去生命。” 对于缅甸的人权问题,金大中曾联合100名国会议员写联名信,并两次亲自写信给缅甸军政府表示抗议,并声援昂山素季。1998年,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来韩领取首尔和平奖时,金大中还敦促联合国能在缅甸问题上发挥更大的作用。1999年11月在出席马尼拉ASEAN+3会议期间,金大中会见了时任缅甸总理丹瑞,并劝导缅甸军政府与昂山素季进行对话。金大中也积极与周边亚太邻国发展关系,在亚太地区的国际性会议中与亚太国家领导人探讨应对金融危机的方法和维护亚太地区民主人权等。在他总统任期内,金大中先后走访了马来西亚、越南、蒙古、紐西蘭和澳大利亚、菲律宾、文莱、新加坡和印尼。 金大中政府与欧盟保持着很好的关系,并积极促进欧盟与朝鲜改善关系。2000年10月20日,韩国以东道主身份举办第三届亚欧首脑会议,有26名亚欧国家领导人與会,并通过了《2000年亚欧合作框架》、《关于朝鲜半岛和平的首尔宣言》。英国是与韩国最早建交的欧盟国家。1998年3月19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菲利普亲王访韩。这是自1883年两国签订《韩英友好通商条约》,英国王室时隔100年再次访韩。2000年12月金大中访英期间,獲伊丽莎白女王頒授圣米迦勒及圣乔治勋章(GCMG),剑桥大学也授予他名誉法学博士学位。访英结束后,金大中前往挪威和匈牙利进行国事访问,并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出席欧盟议会。金大中作为亚洲领导人首次在欧盟议会发表了演讲。次年开始韩国欧盟峰会开始定期召开。 金大中对德国懷有感情。1998年金大中政府成立之后,首位到訪的外国领导人就是时任德国总统赫尔佐克。德国对金大中应对亚洲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和对朝鲜的阳光政策都给予肯定和支持。2000年3月访德期间,金大中发表了敦促朝鲜半岛南北和解的《柏林宣言》,對促成首次朝韩首脑会晤具有关键作用。在此次访欧期间,金大中还走访了意大利、梵蒂冈和法国。金大中是首位访问罗马的韩国总统。他和夫人一起会见了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访法期间,金大中向法国希拉克总统提出了两国联合建设“跨欧亚大陆信息网”,使亚洲和欧洲通过“光速的丝绸之路”成为“网络邻居”。 2001年3月21日,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到访了韩国。曼德拉和金大中两人有相似的经历,都是在75岁那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在金大中最后一次参加总统竞选时,曼德拉将陪伴他27年铁窗生涯的手表送给了金大中。访韩期间,曼德拉对金大中的“阳光政策”表示了支持。两人发表了《为了世界和平与繁荣的倡议》,决定为了世界和平与民主,保障人权,消除贫困共同努力。 卸任后晚年生活與逝世 卢武铉执政时期 韩国总统依照韩国政治传统,在卸任后不再参与政治。金大中在卸任演说中也表示,卸任后希望过平静的生活。不过金大中卸任后的晚年生活并不安稳。金大中的次子和三子在他任职末期因受贿罪被拘捕和判刑后,而其长子、民主党国会议员金弘一也在他卸任后不久因涉嫌受贿而被起诉。此外,金大中的“阳光政策”后遭到了韩国保守势力的严厉抨击,甚至被嘲笑为“倒贴式政策”。2003年3月15日,卢武铉宣布“对北汇款事件”的特别法案。金大中对此认为“这一问题不能成为司法审查的对象”,并愿承担所有责任。金大中在自传中有关“对北汇款事件”是这么解释的“有钱的哥哥访问贫困的弟弟的时候,怎么能空手去见面呢。但政府直接给朝鲜提供支援,法律上确实存在问题。我不得不通过现代集团向朝鲜提供援助。”当时韩国国务委员除了一名支持调查外,其他委员也都反对卢武铉的做法。不过在卢武铉的坚持下,“特别检查”对银行、企业和政府相关人员进行了彻底的调查。金大中政府的核心人物,前统一部长林东源、前总统秘书室长朴智元和前总统经济首席秘书李起浩先后被拘捕和起诉。时任现代集团会长郑梦宪在自己的办公室内跳楼自杀,给韩国社会带来巨大冲击。 2004年1月29日,金大中出席了“金大中内乱阴谋事件”的再审公判,对23年多前被判处死刑的金大中改判无罪。同年9月24日,首尔高等法院又做出要求韩国政府向金大中支付9,490万韩圆国家赔偿的判决,用于赔偿金大中1980年5月18日至1982年11月22日因被错判入狱所遭受的经济和精神损失。 卸任后,金大中收到了众多来自世界各国的访问邀请。2004年5月10日,金大中应邀出访了法国、挪威和瑞士。这是他卸任后的首次海外出行。此次欧洲三国之行,他在法国举行的“2004年经合组织(OECD)论坛”、挪威奥斯陆诺贝尔研究所和瑞士日内瓦召开的“第57届世界卫生组织大会”上发表了主题演讲。同年6月29日,金大中应邀访问了中国,除了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会面外,还与时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江泽民会面。同年11月6日,金大中还应瑞典首相和罗马市长的邀请,访问了瑞典和意大利罗马。2007年5月12日,金大中被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授予第一届“自由奖”,出访了德国。同年9月17日,金大中应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邀请访问了华盛顿和纽约。访问期间,金大中还与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以及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奥尔布赖特、鲍威尔、美国前财政部长(花旗银行总裁)罗伯特·鲁宾等举行了会谈。 2005年,在金大中获得诺贝尔和平奖5週年之际,金大中邀请了前德国总统里夏德·冯·魏茨泽克夫妇访韩。金大中与来访的魏茨泽克举行了题为“德国统一的经验与朝鲜半岛”的特别对话。特别对话由首尔大学韩相震教授主持。KBS在年末播放了该对话。2006年6月14日,金大中在光州世界杯足球场参加了《南北共同宣言》发表六周年的民族统一大庆典开幕仪式。次日,金大中参加了诺贝尔奖获奖者光州会议。这是该会议在1999年首次召开以来,第一次在罗马之外的城市举行。 李明博执政时期 2008年4月,金大中访问了美国波特兰和波士顿,20日,在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做了题为“阳光政策是成功之路”的演讲。同年9月,金大中出席了在挪威斯塔万格举行的“诺贝尔和平奖”峰会,并做了题为“对话的力量——以共同利益为目标的相互主义对话”的演讲。10月26日,金大中应邀参加了在沈阳举行的“东北亚地区发展与合作论坛”,之后到访了与朝鲜半岛一江之隔的丹东市。2009年5月4日,金大中应外交学院的邀请再次访华,并在人民大会堂与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会了面。 繼金大中就任總統的卢武铉對其十分敬重。两人关系虽然有时紧张但很密切。2009年5月23日,当金大中得知卢武铉跳崖的消息后,曾说:“好像身体垮了一半。”5月28日,金大中坐着轮椅与夫人在首尔站灵堂吊唁卢武铉时说:“如果我遭到像前总统卢武铉那样的侮辱、挫折和绝望,恐怕我也会做同样的选择...这个世界就是如此,有时会阴天,但也会有晴天。如果勇敢的人都无法承受,那怎么行...检方对卢武铉包括本人、夫人和全家亲戚等无一遗漏地进行调查,但直到卢武铉逝世,检方还拿不出确凿的证据。”在第二天举行的遗体告别仪式上,金大中握着卢武铉遗孀权良淑的手失声痛哭。他还向记者表示他本想遗体告别仪式上发表追悼词,但却遭到了政府的阻止。在《6·15南北共同宣言》九周年活动中,金大中说他与卢武铉“前世好像是亲兄弟”并指责现政府是“独裁政权”。 去世 金大中卸任后,身体状况每况愈下。2003年,他接受了冠状动脉扩张手术,术后每周做三次肾脏血液透析。2005年,金大中因肺水肿两次住院,此后经常出入医院。2009年初,金大中的健康状况已经非常糟糕,只能坐着轮椅出席故總統卢武铉的告别仪式,現場甚至有救护车待命,以防万一。2009年7月13日,金大中因肺炎住进新村世福兰斯医院的-{zh-hans:重症监护室;zh-hk:深切治療部;zh-tw:加護病房;}-;8月18日,金大中的病情急剧恶化,经抢救无效而去世,享年85岁。 纪念 葬礼 金大中去世的第二天,考虑到他生前对国家和民族的莫大贡献,李明博政府从全局考量决定为他举行为期六天的国葬。国葬期间,韩国全国降半旗。这是继朴正熙1979年遇刺身亡而举行的国葬后,韩国三十年来首次举行国葬,也是首次为前总统举行国葬。葬仪委员会由来自韩国政界、教育界、宗教界和经济界的人士以及遗属推荐亲人等2371人构成,是韩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国葬。葬仪委员长为时任韩国国务总理韩升洙。 2009年8月23日下午2时,金大中的喪禮在韩国国会前院举行。金大中遗孀李姬镐等遗属、时任韩国总统李明博和夫人金润玉、前总统金泳三、各國驻韩使节、代表及韩国民众等三万多人参加。中国前国务委员唐家璇、美国前国务卿-{zh-cn:奥尔布赖特;zh-hk:奧爾布賴特;zh-tw:歐布萊特}-和日本前眾議院议长河野洋平等各國政要分别代表各自政府前来吊唁。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正日在金大中去世后,向金大中遗属发来了唁电。朝鲜劳动党中央书记金己男率领的朝鲜吊唁团21日到金大中灵堂进行了吊唁,并慰问金大中家属。喪禮持续约九十分钟。總理韓昇洙在悼词中说:「总统阁下为民主主义、人权、和平及民族和解奉献了一生。他的足迹将作为我们的光荣历史永世流传。」喪禮後,金大中的靈柩移送往国立首尔显忠院安葬。灵车途径汝矣岛民主党党社、东桥洞私宅(已扩建为“金大中和平中心”)、光化门世宗十字路、首尔广场及首爾車站等市內地标。数十万民众在灵车经过的地方,夹道为金大中送行,场面十分感人。 其它 2003年2月,延世大学将金大中捐赠的亚洲太平洋和平财团总部大楼改建成金大中圖書館。这是韩国首座总统图书馆。图书馆由延世大学统一研究院管理。馆内藏有金大中获得的诺贝尔和平奖奖章、金大中生前照片、遗物和数万件金大中捐赠的、与金大中有关的,以及延世大学添加的朝鲜半岛统一研究方面的书籍。 金大中的故乡木浦市建立有“金大中纪念馆”。金大中母校“木浦第一高中”的图书馆前立有金大中的铜像。韩国光州广域市的,以及连接全罗南道新安郡和务安郡的都以金大中的名字命名。 2010年8月,在金大中逝世一周年之际,韩国三人出版社出版了《金大中自传》,在韩国产生热烈影响。此书刚一发行,八万册图书就被销售一空。日本NHK电视台曾在金大中生前拍过一部题为《金大中献给日本人民的自传》的纪录片。该片创NHK成立以来的纪录片第二高收视率。2002年,日韩两国合作拍摄的金大中綁架事件题材电影《KT》获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提名。 家庭 金大中的第一任夫人是车容爱。两人于1945年4月9日结婚,婚后有金弘一和两个儿子。金大中的第二任夫人是李姬镐。两人在车容爱去世两年后的1962年5月10日结婚,婚后有一个儿子。在金大中因反对独裁统治被捕入狱期间,长子金弘一曾遭当局的拘捕并被严刑拷打,腰部受伤;次子金弘业曾遭当局的拘留审讯;小儿子金弘杰当时还在上高中而免遭迫害。金大中的三个儿子都曾因受贿被判刑,其中两个被拘捕。金大中为此曾五次向国民道歉,并于2002年5月6日宣布退出他所在的执政党新千年民主党。 长子金弘一,韩国前国会议员,2006年因涉嫌受贿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缓期三年执行,其议员职务也被解除。金弘一患有帕金森病。有观点认为他的病是1980年代被当局严刑拷问的后遗症。因为身体不便,金弘一被免于拘留。 次子,原亚太和平财团副理事长,2003年因涉嫌受贿和逃税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并处以6.6亿韩圆罚款,2005年8月被赦免。2007年4月,金弘业在国会议员补选中曾再次当选国会议员,不过在2008年的国会选举中落选。 三子,留学于美国南加州大学,后在帕蒙纳大学太平洋研究所做研究员。2002年,金弘杰因受贿赂和逃税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缓期三年执行,并被处以2亿韩圆的罚款。2005年8月,在韩国光复60周年之际,金弘杰被韩国政府赦免。 荣誉 諾貝爾和平獎
金大中1956年由天主教漢城總教區卢基南总主教付洗成为一位天主教友,圣名为托馬斯·摩爾(),代父是当时韩国副总统张勉。金大中的座右铭是“敬天爱人”,也是他一生奉行的理念。 生平 从政之前 出身 金大中1924年1月6日出生于朝鲜日據时期全罗南道新安郡荷衣岛后广里的一个佃农家庭。荷衣岛是一个距离木浦34公里的小岛。岛上居民主要以农耕为生。日韩合并时,整个荷衣岛被卖给了日本人,岛上农民全部成为日本人的佃农,引发了“荷衣岛农民运动”。荷衣岛的地主在文书上换了九次。金大中小的时候,荷衣岛被卖给了一个叫德田弘七的日本人,成了德田农场。 金大中的父亲金云植是个村官,对日本天皇有着抗拒之心,经常说“我们朝鲜原本是独立的国家,只是被日本侵略了才变成这个样子”,并曾在村里领导过抗租运动。与此同时,金云植思想很开化,认为国家要发展,需要打开国门。村官家里每天都可以收到公家发来的报纸《每日新报》。受到家庭的影响,金大中从小就对政治感兴趣。八九岁的时候,金大中就经常阅读报纸上的政治报道。 青少年时期 在金大中七岁该上学的年龄时,荷衣岛还没有正规的小学。他的父亲把他送进了岛上的一个私塾学习。次年,岛上建起正规四年制小学后,他便直接编入小学二年级。在金大中上小学四年级时,为了能使他继续上学,他家变卖了祖产搬家到木浦市。金大中插班到六年制的木浦公立第一普通学校(现木浦北桥小学)学习。在木浦小学上五年级的时候,朝鲜语被禁用,学校以前的朝鲜语课程被取消,校内甚至禁止使用朝鲜语交谈,否则会遭到处罚 。 1939年,金大中以第一名的成绩从木浦小学毕业,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五年制的日式木浦商业学校(现为)。学校的入学新生中,日本学生和朝鲜学生各占一半。金大中在这一时期表现出擅长辩论和演讲的天赋。他的这一特长在他步入政坛后,被发挥得淋漓尽致。由于金大中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他被选为班长。不过后来由于他写了篇谴责日本殖民统治的文章,而被视为“思想不端正的学生”,并被免去班长职务。上二年级的时候,学校要求朝鲜学生“创氏改名”。这使金大中很受打击。一次金大中与挑衅闹事的日本学生发生口角,并最终演变成朝鲜学生和日本学生的群架。金大中因此被日本人视为“不良分子”。上三年级的时侯,金大中原本想毕业后考大学,因此转到了升学班。但1943年,由于日本在太平洋战争节节失利,金大中所在的年级被安排提前一年毕业。金大中上大学的梦想也因战争成了泡影。 战争年代的商界和报界强人 从木浦商业学校毕业时,由于战争局势对日本变得不利,日本开始大量征兵。金大中的父亲为了让他躲避征兵,将他的出生日期改成了1925年12月3日。由于当时正处于战争的后期,人力资源缺乏,金大中在木浦一家日本海运公司很容易地找到了份工作。他的日本老板还帮他做担保,使他摆脱了警察的监视。1945年4月9日,金大中与木浦商业学校同年级一位同学的妹妹车容爱结婚。韩国光复后,金大中被推举为原日本海运公司的运营委员会会长,接管了公司一段时间。后来美军政厅收回了公司的管理权,但金大中作为职员代表亲自去汉城谈判,要回了管理权。他在商界的威信因此也水涨船高。当时木浦最大的造船厂,大洋造船工业的职员也邀请他来管理公司。于是,他又管理了这家造船厂一段时间。在金大中和车容爱的大儿子弘一出生后不久,金大中成立了自己的木浦海运公司,经营木浦,釜山、群山、仁川间的海运业务。小俩口也搬进了常乐洞的二层住宅。在经营海运业务的同时,他还加入了一家原日本人经营的报纸《木浦日报》。他很快从报社的见习编辑和记者转为高级编辑和记者。1948年,由于他的突出表现,年仅25岁的金大中成为了木浦日报社的社长。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当时,金大中正在汉城出差。28日,一觉醒来的金大中发现朝鲜人民军已经占领了汉城。战争的混乱迫使金大中要尽早返回家乡。汉城到木浦的距离大概有400公里。在战斗机隆隆的轰炸声中,金大中花了20天的时间冒死逃回了木浦,见到了在门口苦苦等待的母亲。不过,在金大中到达木浦之前,木浦就已经被朝鲜人民军占领了。金大中的家,当时是附近最大的房子。金大中回来的时候,家里的财产都已经被没收。金大中的夫人当时要临产了,全家人都躲到了一个防空洞内。金大中的二儿子是在防空洞内降生的。回到木浦的第三天,金大中就被当成“资本家”逮捕了。金大中的弟弟和岳父也都被抓了起来。金大中被关了两个月,原本是要被处死的。但后来由于联合国军登陸仁川,驻木浦的朝鲜人民军匆忙北撤,他才得以幸免一死。他的弟弟和岳父也奇迹般地逃过死神的召喚。他的其他家人,在金大中公司职员的照料下也平安无事。 金大中的公司原本有三艘船。有一艘船被当局征用运输军备,还有一艘在战火中丢失。金大中用剩下的一艘船开始重新创业。木浦日报社原本是日治时期日本人经营的最大地方报社。朝鲜战争使得报社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应报社员工的邀请,金大中于1950年10月收购了该报社。1951年1月4日,朝鲜人民军再次占领汉城。战争局势对南方再次恶化。韩国将政府临时搬到釜山,釜山成了韩国战时的首都。金大中也举家来到了釜山,发展自己的海运事业。他在釜山成立了一家兴国海运株式会社。除了公司原有的2艘船,金大中又贷款买了3艘二手船,另外还租了5艘船,一共经营10艘船,独揽当时金融合作联合会的粮食、化肥、农药等运输业务。还不到30岁的金大中,已经成为小有名气在企业家。不过,朝鲜战争的同族相残以及李承晚政府统治下的混乱,也使得他坚定了从政的决心。 早年政治生涯 弃商从政 1954年,金大中放弃了他蒸蒸日上的海运事业,开始了坎坷的政治生涯。同年,金大中举家从釜山搬回木浦,在木浦参加第三届国会议员选举。劳动工会对木浦选举影响很大。由于金大中了解工人,热衷于改善工人工作环境,他得到了木浦劳动工会的全力支持与推荐。劳动工会是执政自由党的组织。他们提出条件,不让金大中参加在野民主国民党。金大中同意了这个要求。由于金大中反对李承晚的獨裁统治,他也不愿参加执政自由党。最后,金大中以无党派身份参加选举。有劳动工会的支持,金大中原本胜券在握。但后来执政自由党逮捕了劳动工会的所有干部,理由是他们作为国家干部不支持执政自由党候选人而去支持无党派候选人。金大中从政的第一次参选因此出师不利。 1956年9月25日,金大中在张勉的劝说下,正式加入在野民主党。1958年春,金大中在麟蹄郡参加第四届国会议员选举。麟蹄郡是朝鲜战争后新设的选区,选民中80%是军人。由于当时军队内部腐败严重,军人们都很支持在野党,希望有新的政权掌管军权。不过,金大中的参选活动遭到执政自由党重重阻挠,金大中的候选人登记最终被认为无效。为此,金大中进行了“妨碍候选登记”诉訟。1959年3月,法院宣判金大中胜诉,当选的执政党候选人国会议员资格被取消。同年6月,金大中参加补选。为阻碍金大中当选,执政党指稱金大中是“赤色分子”,并選舉舞弊。金大中第二次参选议员因此再次落选。为筹集竞选经费,金大中在参加1960年第5届国会议员选举前,几乎耗尽了家里的财产,并卖掉了房子,生活窘迫。他的第一任夫人车容爱开理发店来维持生计。由于过度辛劳,车容爱因心脏病于1960年5月27日病逝。 1960年3月15日是韩国的第四届总统大选。金大中为在野民主党的候选人助選。摇摇欲坠的李承晚政权为谋求连任,在选举中大肆舞弊,引发大规模的群众游行示威。金大中也代表民主党参加抗议行动。4月26日,李承晚迫于压力宣布辞职。同年7月,金大中再次在麟蹄郡参加第五届国会议员选举。但這次选举是历史上第一次缺席投票选举,支持金大中的军人们不能参加选举,结果金大中再次失败。不过,在此次选举中,他的才华被时任国务总理张勉发现。金大中獲破格提拔为民主党的发言人。更幸运的是,那个击败金大中的自由党候选人因渎职和涉嫌不法选举,被剥夺了议员资格。在随后的麟蹄郡补选中,金大中在1961年5月14日终於当选议员,并在当天领取议员当选证。5月16日,陆军少将朴正熙发动“5·16政变”。韩国国会在金大中当选的第二天被解散。还没宣誓的金大中也随之被剥夺议员资格。军政府为了拉拢人心,打着清除腐败的旗帜肃清民主党。作为民主党的发言人,金大中被以涉嫌腐败和“容共”的罪名,遭到拘捕。在没有证据、没有拘留证和逮捕证的情况下,金大中被关押了三个月才獲释。出狱后,金大中带着两个儿子搬到汉城,与母亲和在梨花女子大学读书的妹妹同住。金大中的妹妹患有先天性心脏瓣膜症。但这时期的金大中无职无业,生活贫困。他只能无助地看着妹妹慢慢地走向死亡。1961年秋,在金大中最穷困潦倒的时候,他偶遇十年前在釜山相识的故人李姬镐。两人后來在1962年5月10日结婚,婚后有一儿子弘杰。 首次出任国会议员 1963年2月27日,朴正熙军政府解禁了《政治活动净化法》,并开始建立民主共和党,为第五届总统大选做准备。被打压两年的金大中也开始参与民主党的重建,并以民主党发言人的身份活跃于政界。1963年11月,金大中在木浦参加第六届国会议员选举。经历过前五次竞选失败和挫折的金大中结果以22513票的绝对优势当选,成为名副其实的国会议员。金大中很珍惜来之不易的议员工作。为准备国会发言,他从早到晚泡在国会图书馆内查找资料。在国会第一次全会开幕的后六个月,金大中成为发言最多的议员,还创下在国会发言五个小时滴水不进的世界吉尼斯记录。他的发言以事例和数据为根据,经常使执政党陷入困境。 1964年,朴正熙政府开始启动与日本邦交正常化的谈判,引来大规模的抗议游行。在与日本建交这个问题上,金大中和执政党的观点差不多,支持建交,因此遭到了在野民主阵营和民间人士的指责,被骂成“执政党的走狗”。连他的父亲也写信指责他。与执政党不同的是,金大中认为朴正熙政府向日本提出的3亿美元赔偿实在微不足道,还不如分文不要,要求日本向韩国真诚道歉。1965年6月3日,反对与日本建交的游行示威发展到了高潮。朴正熙都做好了下野的准备。日本和韩国同为美国的盟友。原本对朴正熙不存好感的美国,由于韩日建交问题,开始支持朴正熙。美国驻韩大使伯格和驻韩联合国军司令海乌德乘坐直升飞机,从游行示威人群的头顶飞过,降落到青瓦台内。当晚,朴正熙下达了戒严令,示威游行被镇压。6月22日,韩国与日本签订了《韩日基本条约》,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65年,美国开始要求韩国向越南派兵。韩国政坛朝野再次意见相左。金大中也反对向越南派兵。在野党的主张加深了与美国的鸿沟,朴正熙政府与美国的关系却变得越来越紧密。向越南派兵不久,朴正熙便被美国约翰逊总统邀请访美,受到了兄弟国家领导人的最高礼遇。不过,日后的历史证明韩国的确从越南派兵中受益。借助美日的援助,以及军工产业的繁荣,韩国的年经济增长率超过了10%。1965-1969年也成了朴正熙执政的鼎盛时期。1966年2月21日,金大中应美国国务院的邀请与另外两名议员首次访问了美国。同年9月,金大中随其它稳健派议员实地赴越南考察駐越韓軍基地。 1965年,民主党、民正党、自民党、国民党和民政党合并为单一的在野民众党,金大中当选发言人和宣传局长。1966年8月,金大中成为民众党核心领导成员,担任该党政策委员会议长、中央执行局成员。1967年2月7日,两大在野党民众党和新韩党合并成新民党,金大中被选为新民党中央执行局成员和新民党发言人。1967年6月,金大中再次在家乡木浦,参加第七届国会议员选举。随着金大中在政坛影响的扩大,朴正熙已经把他当成了眼中钉。在选举前夕,朴正熙和执政党下达了宁可让执政党候选人在其它区域落选20名,也要阻挡金大中当选的目标。朴正熙也亲自两次来到木浦,为执政党候选人拉选票。不过,金大中最终还是以2000票的微弱优势当选。但是,执政党在国会获得了“三选改宪”的三分之二席位。 1971年总统竞选 1969年10月17日,在在野党极力阻止无效后,朴正熙“三选改宪”方案在国会得到通过。这为朴正熙第三次出任总统扫清了法律障碍。朴正熙的得逞使韩国民主遭到沉重打击。新民党当时的领导层年纪都已经很大。老化固守的观念加之抵制朴正熙“三选改宪”的失败,使得党内氛围非常低沉。1969年11月8日,新民党院内总务部长金泳三提出了“40岁一代旗手论”,主张政治主导权向40年龄段的年轻政治家转移,得到党内成员的拥护。金泳三、金大中和李哲承三位40年龄段的年轻领导人,成为1971年新民党总统候选人的竞争者。1970年9月29日,金大中最终在经过二次投票后,当选新民党总统候选人。 金大中认为要想赢得总统大选,在野党需要重塑形象,拿出整套的治国方案。1970年10月,金大中作为新民党的总统候选人,在汉城举行了记者招待会。在会上,金大中公布了一整套的治国方案,包括南北统一、废止国民抱怨的“乡土预备军制”和建立劳资共管委员会的经济改革方案,在韩国社会产生顯著反响。金大中的经济改革方案,后来成为他“大众参与经济”的一部分。1985年,美国哈佛大学出版了金大中的《大众参与经济论》。1971年2月,金大中携带夫人李姬镐对日本和美国进行了访问,旨在向这两个国家宣传新民党的方针政策,谋求支持和建立合作关系。在美期间,金大中拜访了美国国务院主要官员和爱德华·肯尼迪等国会议员。李姬镐还去白宫拜访了尼克松总统夫人帕特·尼克松,并合了影。为抵消金大中的影响,朴正熙当局不择手段。金大中访美期间,他的宅邸發生了遭人投掷炸弹的事件。当局以“内部人员所为”为由,逮捕了50多人。金大中上初中二年级的侄子遭到水刑逼供作假证,被当做替罪羊,说成是投弹人。几天后,选举大会委员长郑一亨的家凌晨“离奇”发生大火。当局公布的调查结果是猫从火炕里带出火种引发火灾。此事的荒唐之极还成为当时海外谈论的话题,并被评为当年韩国国内十大新闻。为阻挠金大中当选,朴正熙军政府将金大中诬蔑成“容共分子”,并煽动地区矛盾。由于在野党党首和总统候选人不是同一人,加之党内妥协派的纷争,金大中实际上是孤军奋战。除此之外,当局还对向金大中竞选提供赞助的经济界人士进行逮捕迫害。 1971年4月,金大中首次作为在野党总统候选人参加总统大选,挑战时任总统朴正熙。在大选的三个月期间,他每天辗转各地,平均日行400-800公里,被舆论称为“铁人”。执政民主共和党基层竭力阻挠金大中的选举活动。但金大中在所到之处,还是受到当地民众的欢迎。在朴正熙故乡大邱,有20万人自发前来聆听金大中的演讲。在釜山,聆听他讲演的人数高达50万。金大中在汉城奖忠坛公园讲演时,听众人数达到空前的100万。而朴正熙在奖忠坛公园讲演时,听众人数只有金大中的三分之一。除了妨碍金大中的选举活动,执政共和党还在选举中采取了种种不法舞弊行为以确保朴正熙当选,连金大中和夫人投的票都被当局宣布为无效票。日本《朝日新闻》为此于4月28日刊登了一篇题为“无效、违法不断”的报道。最终公布的投票结果,金大中获得44.4%的选票,与通过大规模舞弊手段谋求连任的朴正熙仅差4.4%的选票而落选。当时有评论认为“如果有公正的选举机构监督,正确计算选票,金大中肯定当选总统”。 总统大选结束后的一个月是第八届国会议员选举。金大中利用自己在国民中的声望,在各地为新民党候选人游说。金大中的崛起让朴正熙倍感威胁。此后金大中多次遭到死亡的威胁。1971年5月25日,在从木浦至光州的公路上,金大中遭遇朴正熙蓄意制造的“车祸”,与他同行的三名支持者当场死亡。金大中虽大难不死,但股关节被重创,留下终身残疾,只能一脚跛行。1971年5月27日,第八届国会议员投票结果,执政的民主共和党获得113个席位,新民党获得89个席位,远远超过抵制修改宪法所必须的法定票数65票(三分之一)。金大中也当选为第八届国会议员。新民党的意外胜利给朴正熙的独裁统治带来沉重打击。 遭受政治迫害 第一次海外流亡和东京绑架案 由于总统和议会竞选的劳累加之车祸后伤情的恶化,金大中开始卧病在床。朴正熙当局对金大中开始了24小时的跟踪监视,金大中家里的电话也被窃听。金大中家周围的房子也被当局租来用于监视。“金大中”这个名字开始从报刊,电视和广播中消失。1972年10月17日,金大中在日本治疗股关节伤时,朴正熙发动了“十月维新”军事政变。十天后,朴正熙公布了《维新宪法》,将总统直接选举改为由“统一主体国民会议”间接选举,有关限制总统连任的规定也被废除。同年12月23日,朴正熙作为惟一的总统候选人当选韩国第八届总统。经过再三斟酌,金大中决定向日本政府提出政治避难留在东京,以便寻求日本和美国政府的干预。10月18日,金大中邀请各国记者在东京召开了记者招待会,并在日本多家报刊媒体撰写文章,揭露朴正熙“十月维新”的独裁暴行。 1972年底,金大中从日本飞往美国,游说美国政界对韩国的局势施压。通过哈佛大学两位教授的介绍,金大中会见了一些美国政界要员,其中包括民主党院内总务、日后的美驻日大使麦克·曼斯威尔德议员。他还在哥伦比亚大学、密苏里州立大学、芝加哥大学、华盛顿大学等美国多所大学发表演讲,揭露维新政变的真相,呼吁美国各界支持韩国反对朴正熙独裁统治的民主斗争。据说,这些大学当时都接到韩国中央情报部的抗议电话,要求他们不为金大中提供场地。1973年1月5日,金大中从美国返回日本。和在美国一样,金大中与日本执政和在野的政党议员广泛接触,其中包括田中角荣、福田赳夫、桥本登美三郎等。在日本流亡期间,金大中出版了《独裁和我的斗争》一书。1973年3月6日,他第二次来到美国,与美国韩侨民主人士建立了一个发展民主主义、反对朴正熙独裁、促进国家统一的政治组织,“韩国恢复民主促进统一国民会议”(简称“韩民统”)。 同年7月10日,为了建立“韩民统日本本部”,金大中回到了日本。金大中在海外的活动激怒了朴正熙。1973年8月8日,金大中在东京会见从韩国来日治病的统一民主党总裁梁一同。由于梁一同和金大中是密友,因此梁一同此行被韩国特工跟踪。从梁一同房间出来时,金大中遭到韩国中央情报部(KCIA)派來的五六名不知身份的黑衣大汉绑架。金大中被麻醉后,被捆绑押送到海上,险些被沉尸大海,最终被绑架回汉城。后来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帮助下,金大中才得以被释放,但被软禁在家中。在日本本土发生绑架金大中事件明显是对日本主权的侵犯。此事在日本颇受关注。但朴正熙当局则将金大中被绑架事件说成是“金大中自编自导的一出戏”。为了平息日本舆论,时任韩国总理金钟泌走访了日本,并向日本表达了歉意。1974年8月15日韩国光复节,韩国发生文世光事件。朴正熙夫人陆英修在奖忠洞国立剧场被前来暗杀朴正熙的日籍韩侨文世光枪杀,使日本处于尴尬之地。此后,日本对金大中被绑架事件的调查也不了了之。 明洞民主救国宣言 “十月维新”军事政变后,在野民主势力在朴正熙的独裁统治下遭到极大的打压。金大中绑架事件震动朝野后,民主阵营开始对朴正熙的维新体制发起挑战。各民主党派纷纷发表要求恢复民主的宣言。1973年12月24日,新民党领导各界民主人士开展了“请愿修改宪法100万人署名运动”。1974年10月14日,新民党在金泳三的主持下公布了《修改宪法大纲》。1975年3月,金泳三、尹普善、金大中、梁一同等在野民主领导人达成了联合在野势力尽早组成民主统一阵线的协议。为此,朴正熙公布了“紧急措施”第9号令,全面禁止一切反对维新宪法的活动。1976年1月,共和党以违反“紧急措施”第9号令为由起诉金泳三,并将金泳三政策的执行者金玉仙从国会开除。“紧急措施”第9号令使韩国民主运动再次陷入低潮。 1976年3月1日,金大中与另外十七位民主运动领导人在汉城明洞圣堂联合签名发表《民主救国宣言》,要求朴正熙下台并废除维新宪法。金大中与郑一享博士等人还在明洞举行了烛光游行。此前,金大中已经向金寿焕红衣主教表示已经做好了入狱的准备,以唤醒韩国国民。几天后,朴正熙政权以触犯总统紧急措施第九号令的罪名,逮捕了在宣言上签名的十八位民主人士。金大中被指控为主谋,并被判以最重的七年有期徒刑。这些民主人士被逮捕后,包括这些民主人士的家属在内的群众举行了要求释放他们的示威游行。第二年,金大中被大法院改判为五年监禁,剥夺政治权利五年。与此同时,流亡美国的前韩国中央情报部部长金炯旭在美国国会揭露了1973年金大中绑架事件的真相,并列出了参与绑架者的名单。1978年7月6日,朴正熙依靠“统一主体国民会议”当选韩国第九届总统,随后对金大中进行了特赦。同年12月27日,金大中结束了两年零九个月的监狱生活回到家中,不过很快又被军政府软禁在家。 被全斗焕军政府判处死刑 1979年10月26日,朴正熙遭暗杀身亡后,汉城迎来了短暂的“汉城之春”。同年11月10日,代总统崔圭夏发表《特别谈话》,提出根据国家法律三个月内通过“统一主体国民会议”间接选举总统,新总统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广泛听取各界意见,修改维新宪法,然后按照新的宪法来选举总统。崔圭夏的讲话得到了美国政府的支持。过渡政府很快解除了朴正熙发布的一系列紧急措施令。朝野各界也纷纷为1980年总统大选做准备。两个月后,金大中的软禁被解除。金大中的公民权最终也于1980年3月1日被恢复。 1979年12月12日,全斗焕发动了双十二政变,完全控制了军权和崔圭夏看守内阁。1980年5月,主导民主运动的、大学生和民众与全斗焕的军方势力展开了你死我活的较量。汉城持续爆发要求废除维新和全斗焕下台的游行示威。同年5月17日,全斗焕发动“5·17”军事政变。汉城各政府机构、国会大厦、各新闻机构和大学都被军方占领。金大中和金钟泌被逮捕,金泳三被软禁,另有数百名各界民主人士被逮捕。军方开始实行全国戒严。韩国的民主发展进程再次回到严冬。在金大中逮捕的第二天,光州爆发大规模的抗议事件“光州事件”。同年9月11日,金大中被军事法庭以策动光州暴动的“内乱阴谋罪”和1972年“十月维新”政变之后在海外组织“韩民统”的“反国家团体的罪魁”两项罪名。金大中进行了上诉。但1981年1月,金大中的上诉被大法院驳回。不过在美国的压力下,金大中最终被改判无期徒刑。改成无期徒刑后,金大中从陆军监狱被转移到清州监狱服刑。服刑期间,金大中的夫人每天都给他写信,两年间共写了640封。他的儿子们也给他写了200多封的信。不过,牢房不准许保留信件,家人的来信和照片看过后就被没收了。按监狱的规定,金大中每个月最多只能寄一张明信片。为此金大中开始在明信片两面的空白处练习写小字。他曾在寄给家人的一张明信片上写了两万多字的信。1983年,金大中的这些家书被集结成《带着民族的遗憾》一书在美国出版,后被翻译成日文以《狱中书信》为名在日本出版。1984年,该书在韩国国内以《金大中狱中书信》为名出版。 第二次海外流亡 1982年12月10日,有官员前来询问金大中是否愿意去美国就医。考虑到还有人因为他在被囚禁,金大中拒绝了这个建议。后来,金大中和夫人与国家安全企划部部长卢信永达成妥协,在释放因金大中入狱的人士的条件下,同意去美国。12月23日,金大中和家人突然被当局告知立即动身出国。为躲避新闻媒体,当局安排金大中和家人在机舱内拿到护照和机票。清州监狱副狱长也是在机舱内宣布终止金大中的服刑。到达美国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后,金大中受到了300多位支持者的欢迎。他在机场对记者们发表了即席声明。爱德华·肯尼迪议员为金大中在华盛顿举行了欢迎会。 在美国流亡期间,金大中积极从事反对军事独裁、促进实现韩国民主化的各种活动,经常出现在ABC,NBC和Public Radio的地方电视和广播栏目中,使美国各界更加了解和关心韩国的民主化问题。1983年7月,金大中还成立了“韩国人权问题研究所” 。1983年5月17日,在光州事件三周年之际,金泳三为反抗全斗焕的独裁专制,开展了无限期的绝食斗争。金大中得知后,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声援金泳三。他还组织旅美韩侨在华盛顿和纽约等地举行游行示威,召开支持金泳三的声援大会。这次绝食斗争也使金泳三和金大中在韩国国内的民主势力实现了联合。1984年5月,“民主化推进协会”成立。金大中和金泳三被推举为协会的会长。1985年1月8日,双方创建了“新韩民主党”(简称“新民党”)。 在到美国6个月后,金大中成为哈佛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的客座研究员,进行相关研究工作。他在哈佛大学期间还遇到了菲律宾在野党领袖阿基诺夫妇。当时金大中提议与阿基诺共建一个亚洲民主事业组织。不过1983年8月21日,阿基诺回国时便惨遭菲律宾马可仕当局残忍杀害。 重回競選总统之路 1987年总统竞选 六月民主运动 1980年代中期,随着韩国学运和民运的风起云涌,以及韩国198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国际承诺,军政府的独裁统治在韩国已经成了强弩之末。1984年底,金大中准备回国为明年2月12日的国会议员选举活动做贡献,但遭到韩国当局的反对。不过在美国政府的干预下,韩国当局最终不得不让金大中回国,并承诺金大中的人身安全。为了使金大中不成为第二个阿基诺,1985年2月8日,20多位美国各界人士陪同金大中回到了韩国。在金浦国际机场,金大中受到了30多万民众的热烈欢迎。金大中回到家后,立即被当局软禁在家中。在金大中回国后的第四天,第十二届国会议员的选举出现戏剧性的结果,刚刚才成立不到一个月的新民党在此次选举中获得重大胜利,一跃成为第一大在野党。 1986年2月12日,在新民党成立一周年的大会上,金大中、金泳三和与新民党总裁带头签名发起修改宪法署名运动。很快修改宪法署名运动在全国形成了星火燎原之势。1987年4月30日,全斗焕迫于压力不得不表示,在他任期内也不是不能修改宪法。不过,6月10日执政党民主正義党召开总统候选人大会,将卢泰愚确定为第十三届总统大选候選人,顽固坚持总统间接选举制。此举引发了韩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民主运动“六月民主运动”。为了平息民运,卢泰愚只好迫于压力于6月29日宣布修改现行宪法,实行总统直接选举并赦免了金大中。 一卢对三金 虽然民主改宪运动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但民主阵营很快陷入了确定总统候选人的困境。金大中表示可以加入金泳三的统一民主党,但是对于总统候选人这一问题,两金互不相让。民主运动的两大旗手金大中和金泳三出现了分裂的征兆。于此同时,在野政界的另一巨头金钟泌于1987年10月30日重新组建了共和党,并被推举为该党总统候选人。同年10月30日,金大中在同金泳三争当统一民主党总统竞选人的谈判破裂后,退出统一民主党,另建和平民主党(简称“平民党”)。11月12日,金大中当选平民党总裁和总统候选人。尽管民主阵营多次竭尽努力要求两金联合,但都没有成功。最后第十三届总统选举举形成了“一卢对三金”的竞选格局。 金大中全力以赴地投入到竞选中。为阻挠在野党当选,执政党再次煽动地区矛盾,并试图分化民主阵营。执政党派人在金大中的讲演场所高呼“支持金泳三”,而在金泳三的讲演场地高呼“金大中万岁”。金大中的讲演场地甚至出现投掷石块、瓶子和鸡蛋的暴力事件。除此之外,执政党使出了朴正熙时代的老手段,麥卡錫主義地诬蔑金大中是“容共分子”。在东西方冷战的铁幕还没打开的当时,这对金大中的竞选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1987年11月29日,发生大韩航空爆炸事件。犯罪嫌疑人朝鲜特工金贤姬在大选的前一天被引渡回韩国。这一事件对金大中的竞选产生致命打击,对卢泰愚的阵营则尤为有利。最终,由于「三金」相争,三人在竞选中均告失败。 12月16日的投票结果是卢泰愚获得828万票(36.6%),金泳三633万票(28.0%),金大中611万票(27.1%)。卢泰愚渔翁得利当选韩国自朴正熙之后的首位民选总统。 1992年总统竞选 朝小野大的格局 虽然金大中在第十三届总统竞选中失利,但他领导的平民党在国会议员选举中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获得70个席位,成为第一大在野党。金泳三的统一民主党获得了59席,成为第二大在野党。金钟泌的共和党获得了35席,成为第三大在野党。三个在野党所获得的席位合起来大大超过执政的民正党的125个席位。这使得韩国政坛首次出现“朝小野大”的局面。在第十三届国会第一次会议上,金大中时隔16年的磨难重返国会讲坛发表演讲。他要求卢泰愚政府彻底查明光州事件的真相,并查处全斗焕政府的不法和腐败行为。在平民党的推动下,国会运用国政监察和调查权,成立了“第五共和国听证会”。全斗焕的腐败行径被暴露于众。迫于压力,1989年底卢泰愚政府逮捕了涉嫌腐败的全斗焕家人和亲信。全斗焕也被迫出席国会听证会,并向国民道歉。之后,全斗焕辞去所有公职,交了139亿韩圆的政治资金后,与夫人到白潭寺隐居。 三党合并 “朝小野大”的政治格局使卢泰愚政府处在非常被动的局面。执政党提出的法案或议案,在国会遭到三大在野党的联合抵制,卢泰愚政府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不过三大在野党的国会席位也达不到总数的三分之二,因此也议决不了自己的议案。为了打破这种僵局,卢泰愚寻求与一两个有实力的在野党联合执政。他首先拉拢了共同点较多原属于朴正熙维新政权的金钟泌,后又找到了金泳三。1990年2月9日,民正党、统一民主党、共和党正式合并为“民主自由党”(简称“民自党”),卢泰愚被选为总裁,金泳三和金钟泌被选为最高委员。通过三党合并,卢泰愚再次成功分化整合在野政治势力,使执政党在国会拥有大大超过修改宪法的法定席位,结束了“朝小野大”的局面。此后,执政的民主自由党利用其在国会的绝对优势,强行通过了一系列有争议的法案。三党合并在韩国朝野引起很大的震动。昔日在野的民主旗手金泳三竟然合并到独裁政权继承者的执政党中去了。金大中对此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同年7月,80名在野民主党议员提出集体辞职抗议执政党的独裁。10月8日,金大中为抵制独裁开始了绝食斗争,后有30名平民党议员也加入他的绝食斗争行列。反政府的学生运动也接连不断。 另一方面,三党合并也不像卢泰愚所设想的那样一帆风顺地发展。卢泰愚企图把金泳三的原民主势力消化掉。但金泳三和卢泰愚的势力本来就是属于不同性质的两个政党,虽然被合并在一起,但还是水火很难相容。正当金泳三处境最困难的时候,老盟友金大中又一次帮了他一个大忙。1992年3月24日,韩国第十四届国会议员选举,金大中的平民党席位比上一届增加了20个,获得大胜,而执政的民自党只获得148个席位,达不到修改宪法的三分之二法定票数。威望大大提高的金大中势必要竞选下一届总统,而在民自党内,除了金泳三,就没有人可以与金大中抗衡了。为了保住民自党的执政地位,民自党不得不选举金泳三为民自党总统候选人。1992年8月,金泳三从卢泰愚手中接过了民自党总裁的职务。 竞选再次失败退出政坛 1992年12月,金泳三与金大中分别作为执政民自党和在野平民党的总统候选人参加韩国第十四届总统大选。此次竞选,竞争非常激烈。执政党再次拾起朴正熙时代的老伎倆,造谣诋毁金大中“容共通共”。在大选开始前的1992年10月6日,政府披露了“李善实间谍网事件”,在韩国引起极大反响。朝鲜巨头间谍李善实先后三次潜入韩国,侵入韩国各界团体,并建立朝鲜劳动党韩国支部。执政党造谣说李善实到过金大中的家,还与金大中的夫人合了影。国家安全企划部造谣说“北方的金日成主席,在对南方广播中号召选民在此次选举中支持金大中候选人”。除此之外,执政党还煽动选民们的地区情绪,使金大中在竞选处在不利地位。金大中除了在汉城和湖南地方取得胜利外,在其它选区均败北。1992年12月19日,金泳三凭借执政民主自由党的支持当选韩国第十四届总统,成为韩国自朴正熙以来的首位文人总统。 此次总统竞选的失败给金大中带来很大的打击。已是奔古稀的金大中回顾自己四十年来艰难曲折的政治生涯,在大选后的第二天决定辞去国会议员的职务,从此退出政坛。韩国媒体对金大中的隐退做了铺天盖地式的报道。媒体在选举期间对金大中的冷酷打压,一夜间变成了“政界巨人”、“政界栋梁”、“现身民主化的40年”等英雄般的追捧与回顾。 1993年1月26日,金大中接受英国剑桥大学的邀请,以研究员身份赴英。他的研究课题是两德统一和欧洲合并。在欧留学期间,金大中多次走访德国,考察两德统一,完善充实“三阶段统一论”。在此之前,他与夫人还特意访问了荷兰海牙,为韩国海牙特使李俊烈士扫墓。在剑桥期间,金大中结识了天体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现代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民主主义学家约翰·邓恩()等剑桥知名学者。1991年霍金访韩期间,金大中应英国驻韩大使的邀请出席宴会活动,与霍金首次见面。在剑桥,金大中和霍金是一墙之隔的邻居。他深为霍金的坚毅品格所感染。在英留学期间,金大中还撰写了自传随笔《为了新的开始》。1993年6月底,金大中结束了剑桥大学的研修生活,返回韩国。 1997年总统竞选 重返政坛 1994年1月27日,金大中与阿基诺遗孀、菲律宾首位女总统阿基诺夫人创立亚洲太平洋和平财团,金大中和阿基诺夫人共同担任财团会长。1993年12月10日,金大中作为韩国代表参加在泰国曼谷召开的亚洲民主人权问题国际会议创立大会,并做了重要讲话。金大中作为民主主义的象征再次得到世人的注目。1994年5月,金大中在朝鲜核问题成为全世界关注焦点之时出访美国。他在“”发表演讲,呼吁朝鲜公开开发核能的真实情况,同时敦促美国与朝鲜建交,以一揽子计划来解决朝鲜核能问题。在金大中的撮合下,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派卡特前总统前往朝鲜与金日成会谈解决核能问题,并取得了成功。同年11月,金大中还访问了中国大陸,与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会了面。 金大中退出政坛以后,在野民主党变得软弱无力,只能一味地去迎合政府和执政党,根本起不到在野党应有的作用。一些议员和民主党党员都希望金大中能够复出。金大中对这种现状也无法视而不见。1995年6月,在韩国三十年来首次地方议会和地方政权选举中,金大中支持的民主党大败执政的新韩国党。金大中认为时机已到,在1995年7月18日宣布重返政坛,重振在野党,以牵制一党统治结构。同年9月5日,金大中组建了新的政党“新政治国民会议”,并出任总裁。在1996年的国会议员选举中,金大中的新政治国民会议党成为韩国第一大在野党。 赢得大选 为迎接韩国第十五届总统大选,金大中领导的“新政治国民会议”與金钟泌的“自由民主联合”結盟。1997年12月,金大中作为两党共同的总统候选人第四次竞选韩国总统,与执政党总统候选人大国家党总统候选人李会昌和脫離執政黨獨立參選的李仁济展开角逐。在竞选中,金大中提出“向着21世纪,向着统一的新政治”的竞选政纲,并根据国民对执政党和现状不满,提出“地区改变论”。同时,金大中充分利用亚洲金融危机对执政党的不利形势,大力树立“经济总统”、“已经做好准备的总统”的新形象。1997年12月18日,73岁高龄的金大中,以其四十多年的政治磨练和正确的竞选政纲最终击败了竞争对手,当选为韩国第十五届总统。 1998年2月25日,金大中正式宣誓就任韩国总统,入主青瓦台,成为五十年來首位当选总统的在野党领袖,实现了韩国现代史上朝野政党首次政权和平交接。金大中在就职演说中宣布,他的新政府将是以发展民主和经济为目标的“国民政府”。 总统任期 金大中當選之时正值亚洲金融危机重创韩国,可谓“受命于危难”。1997年12月,金大中在当选總統不久後与金泳三协商赦免了全斗焕和卢泰愚两位因贪污入狱的宿敌,并对他们对韩国经济发展的贡献给予肯定。金大中希望以此举团结韩国各党派共同应对金融危机。他主张改革导致人腐败的法律和制度。金大中奉行“大同一体”的国家观,反对狭隘的党派和地域观念。在IMF体制下,金大中协调韩国各党派部门对企业、金融、公共事业和劳动用工四个领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为克服外汇危机,金大中夫妇带领韩国国民掀起“”,并献出家中珍藏的金首饰。金大中亦亲自与HOT组合为韩国旅游做广告,不仅是韩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国家元首亲自为旅游业拍广告,这在国际上也是破天荒的情況。在金大中的领导下,韩国经济在1998年缩水7%之后,在1999年迅速增长9.5%。金大中的改革不仅使韩国在较短的时间内走出了金融风波的危机,也使韩国经济从低级产品出口型经济转变成信息高科技型经济。金大中的改革为韩国日后的经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增强了韩国抵御诸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能力。金大中因此被国际社会公认为克服金融危机的“优等生”。
白昭蓮教授(Prof Jill Sinclair Bell),是前任香港教育學院英文系的系主任、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顧問評審團成員。她的專長是第二語言的語文教學、語文與身份的關係及社會語言學。她本身是英國人,早年在伯明翰大學取得文學榮譽學士學位及文學碩士,及於多倫多大學取得博士學位。曾在世界各國教授過英語教學。她曾在加拿大多倫多的約克大學任教雙語教學,並在研究期間學習中文。曾多次組織教學交流活動,帶領香港的英語老師前往中國大陸的偏遠地區(例如:內蒙古)作教學交流。 作品列表 (2004) "[Teaching Multilevel Classes in ESL http://www.pippinpub.com/viewbook.asp?book_isbn=0-88751-093-0 ]", ISBN 0-88751-093-0 (2001) "A Handbook for ESL Literacy ", Canada: Ontario Institute for Studies in Education. ISBN 0-340-35709-6
Lang Publishing. ISBN 0820436569 (with Barbara Burnaby), (1984) "[A HANDBOOK FOR ESL LITERACY http://www.pippinpub.com/viewbook.asp?book_isbn=0-77440-270-9 ]", ISBN 0-77440-270-9 外部連結
理学院/曙光大数据学院 外国语学院/中德学院 中德工程师学院(安吉校区) 马克思主义学院 体育部 创新创业学院/工程训练中心 求是学院(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政(2006)88号文件,原浙江科技学院求是应用技术学院于2006年8月22日起终止办学,由浙江教育学院全面接管,现为浙江外国语学院) 校区 学校共有2个校区,其中小和山校区校园土地面积1900余亩,安吉校区800余亩。 学术 学校现有教职工1400余名,专任教师1000余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40%以上,具有6个月以上海外学术经历教师占30%以上,双师双能型教师占40%以上;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比例占85%,具有企业实践经历占40%以上,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入选省“151人才工程”61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4人,省级科研或教学团队4个。 学校现有省一流学科6个、省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以上学科科研平台15个。近年来获得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国家基金100余项目,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项30余项,其中国家级科学技术奖2项。现有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国家级教学平台8个,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省部级教学平台16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现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等国家级专业5个,省级专业28个,8个专业通过专业认证。有国家精品课程等省部级以上课程45门。国家级、省级规划教材(项目)29部(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 国际交流 学校有数十年的对外合作交流历史,并以国际化办学为特色,是教育部确定的中德合作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试点院校。1985年,浙江省和德国下萨克森州签订协议,共同建设学校。1990年,中德两国政府正式换文,开始两国政府级合作建设学校的项目。2000年起,先后与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等7所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开展了中德“2+3”联合培养本科生项目。由学校发起的“中德论坛: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在中德高校中产生过较大影响,学校是教育部确定的论坛基地建设单位。学校还与罗马尼亚克鲁日巴比什—波雅依大学、德国埃尔福特应用科技大学合作建立了孔子学院。德国总理默克尔在G20杭州峰会期间对学校中德合作取得的成果表示赞赏。 参考资料
1987年,杭州高等专科学校 1992年,杭州应用工程技术学院 2001年,浙江科技学院 2009年,学校顺利成为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2023年,浙江省教育厅公示,浙江科技学院拟更名浙江科技大学。 现状 学院 学校下设14个二级学院、1个教学部;现有56个本科专业;拥有5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环境与资源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服装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
Idea of Nationalism)在这本书中将民族主义划分为两种,认为西方的公民民族主义中的民族是自愿生活在共同法律之下,被同一立法机构代表,能够对自己政府的人群,而东方则是基于共同起源和共同文化的族群,因而西方的民族主义自由自愿、开放包容、具有理性、代表公民精神,而否认东方的民族主义的自由理性,将其归为文化狂热和祖宗崇拜。 后来的学者也延续了二元法,发展出公民民族主义、自由民族主义或宪政民族主义与族裔民族主义的划分。其实早在19世纪中叶,美国政治家就将民族主义分为像美国一样的开放民族主义(open nationalism)和德国、俄罗斯一样注重本土性的封闭民族主义(closed nationalism);E·B·哈斯也一样区分革命民族主义和兼容民族主义;安东尼·史密斯分了领土民族主义和族裔民族主义,将公民民族主义作为领土民族主义在政治价值观上的一种延伸;霍布斯鲍姆也对民族进行了二元划分,将1830-1870年间的民族主义称作“政治民族主义”,而1870-1914年间的民族主义称作“族裔民族主义”或“语言民族主义”,而前者往往有一定门槛限制而积极追求统一。 一般而言,公民民族主义强调公民的政治权利、义务、信仰对于民族的作用,根源于公民共同的法律和制度文化,思想来源于启蒙运动;公民民族主义者往往追求国土内所有公民的合法权益,并不反对国内族裔的多样性。族裔民族主义以一般以共同的传承为界定,其传承包括共同先祖、语言、信仰等事物,族裔民族主义相信每一族群都有权选择自决,或由当前的社会体系独立出来,或超越国家要求同一民族的独立或统一。 近年来反对者往往指出:第一,现实中不存在纯粹的族裔民族主义或者公民民族主义,每一种民族主义既有其族群基础,又存在其公民或地域诉求;第二,西方的民族主义最早也是支持族裔特殊性的民族主义,具有公民普世精神的民族主义是随着民主政治发展而来。例如在印度学者看来,西方最早将民族主义作为自由主义的信条推广到东方,但当民族主义显示黑暗时候就划清界限:东方接受民族主义并非出于自愿,西方遂理解非西方民族主义为扭曲,又标榜自身民族主义之现代化、理性和先进,这实际上是西方垄断民族主义话语权的体现。中央民族大学的潘蛟教授则认为,这些指责虽然有合理之处,但其否定公民和族裔划分的同时讨论族裔到公民民族主义的进化有违逻辑,公民民族主义和族群民族主义仍不失为合理的划分方式;同时强调公民民族主义和族裔民族主义并非基于东西方文化和民主政治的差异,由权力形势和不同族群政策所决定:公民民族主义也未必优于族裔民族主义,某些情况下会成为剥夺少数族群权利的幌子;族裔民族主义也不一定代表着排外、激进和暴力,在某些情况下实为权利抗争之产物;两种类型的主张有时也会同时出现在同一地区的民族主义中。 领域类型 根据民族主义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等方面的表现形式,民族主义可以分为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民族主义,这些民族主义通常是关注于群体在某些领域的特定诉求,往往既不是纯粹的公民民族主义,也不是纯粹的族裔民族主义,既可以以爱国主义形式出现,也可能表现为某一民族的集体诉求。 例如,政治民族主义是追求“政治的和民族的应该是一致的”政治原则,既可以是对主权和领土的关切,也可以是族群对政治地位、权利的诉求;经济民族主义是为维护和增进本国或本民族的经济利益而产生的思想、态度和行为,往往表现为经济中的贸易保护主义;文化民族主义以共享的文化定義民族主義,高度重视本民族文化的生存状况,但并不一定在政治上有诉求;将宗教和民族主义相结合,共同宗教往往起到团结民族的纽带作用,也充当着政治动员的工具,比较典型即如印度人民党的。 极端类型 极端民族主义是狭隘的、自我中心的民族意识的膨胀,其企图以单一族群建立族群结构极端单一化的国家,极端民族主义者很大程度都是种族主义或族裔民族主义者,但有别于一般的种族或族裔民族主义,其在处理族际关系时有着很大不同,通常会近乎独裁和武断的姿态拒绝外来移民并意图彻底清除任何非本土的“外来者”,而其煽动者往往会夸大其敌人的威胁并鼓动支持者歧视、攻击这些“他者”,而严重者甚至可以引发战争。极端民族主义者还会将政治上行使主权的国民(nation)狭隘地理解为本族群,并认为但凡是个族群就可以建立国家,只要是一个国家就只有一个民族,只要是一个民族就只有一个国家,这也造成了族际社会的割裂和多族群社会的崩坏,乃至于出现大规模冲突或战争。 而在历史上,和极端民族主义相结合的意识形态有极权主义、沙文主义、扩张主义、军国主义、种族主义等;雅各宾主义则是极端民族主义的最早实践,其强制同化国内少数群体,禁止法语外的一切语言,并在拿破仑时期发展出大国沙文主义积极对外侵略;极端民族主义也在二战中和法西斯主义相结合,德意日法西斯推行国家主义、军国主义和种族主义,对内独裁对外疯狂侵略,造成了二战的悲剧;而到了21世纪,恐怖主义活动成为了实践极端民族主义的一大方式,新纳粹主义等思潮又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之中,针对特定民族或族群的暴力活动越发猖獗。 批评与反思 民族主义自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初,即带有争取独立、自由、民主、平等的正面意义。民族主义在民主独立和解放中起到了巨大的凝聚和号召作用,其推动了德国、意大利以及拉丁美洲国家的团结和统一,也促进了亚非殖民地反抗列强的民族运动发展,毫无疑问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民族主义也是国家重建和发展的巨大动力,支持了中国、日本、亚洲四小龙等国家或地区战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民族主义也为人用做侵略或压迫之工具。 民族主义的批判者往往指出民族定义的模糊不清,或是质疑民族国家的政权合法性。民族主义者认为,民族的边界与国家的边界应该完全重合,因而反对多元文化主義——这种观点导致许多民族团体声索特定的领土,乃至于试图推翻政府。哲学家格雷林则反对這一觀點,指責“(民族主義者)所声索的边界引发了过去无数血腥战争”,还认为“地球上没有一个国家不能容纳不止一种彼此不同而又能够美美与共的的文化。文化遗产和民族认同不是一回事”。 基于民族主义定义的多样性尤其是個人对其民族认同的不同見解,对民族主义的评价必然会因人而异。民族主义也可能带有压迫性质,将个人认同置于国民整体之下,使得精英或者政治领袖得以操纵普通民众。早期对民族主义的批判常和民族主义者试图在地缘政治将每一个民族分离为一个国家的主张有关,19世纪的民族主义者通常会反对欧洲的那些多元族群帝国,而在那时候批判者中就已经出现了最早的国际主义者和反民族主义者。20世纪的伊斯兰复兴运动也从伊斯兰教角度批评了民族国家。 哲學家安東尼·克利福德·格雷林說民族主義是人為製造的,“它們(國家)的邊界是在過去戰爭的鮮血中繪製的”。他認為,“地球上沒有一個國家不擁有一種以上不同但通常共存的文化。文化遺產與國家認同不是一回事”。 英國小説家、《動物農莊》和《一九八四》的作者佐治·奧威爾將民族主義與愛國主義區分開來,他將愛國主義定義為對特定地方的奉獻。更抽象地說,民族主義是“自欺欺人的權力渴望”。對於奧威爾來說,民族主義者更有可能被非理性的消極衝動所支配: 例如,托洛茨基主義者只是成為蘇聯的敵人,卻沒有對任何其他單位產生相應的忠誠。當人們理解了這一點的含義時,我所說的民族主義的本質就會變得更加清晰。民族主義者是只考慮或主要考慮競爭聲望的人。他可能是一個積極的或消極的民族主義者——也就是說,他可以用他的精神能量來推動或詆毀——但無論如何,他的思想總是轉向勝利、失敗、勝利和屈辱。他把歷史,尤其是當代歷史,看成是無休止的大國崛起和衰落,每一個發生的事件在他看來,都在證明自己國家正在升級,而某個可恨的對手正在衰弱。但最後,重要的是不要將民族主義與單純的對成功的崇拜混為一談。民族主義者不遵循簡單地與最強大的一方聯合起來的原則。相反,選擇了自己的立場,他說服自己這是最強大的,即使事實壓倒性地反對他,他也能堅持自己的信念。 在共产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中,马克思认为现代民族是资产阶级发展的产物,民族压迫实际上就是阶级压迫,民族问题只会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中,随着资本主义发展民族特性终会被工业化和全球化所消灭;19世纪末,卢森堡等学者当时跃活在中欧的民族主义运动持批判态度;到了20世纪,例如约瑟夫·毕苏斯基、列宁等当代理论家对民族自决持同情或支持态度。 自由主义者经常批评民族主义非常危险,并认为民族主义是造成民族国家相互冲突的根源。早在1862年,历史学家阿克頓勳爵痛斥民族主义为精神病(insanity),在他眼下民族主义者迫害国内少数族群,将自己国家的利益置于任何道德原则之上,并且极为危险地让所有个人从属于自己的国家;但勳爵本人同时也反对民主制度,并在意大利统一战争中支持教宗国一方。 而到了20世纪下半叶,自由主义对民族主义态度分化,也有沃尔泽、伯林、泰勒以及等哲学家支持民族主义并强调自由社会需要建立在稳定的民族国家基础上。 和平主義者對民族主義著重於批评民族主義運動及其相关的军国主义的暴力行為,并指出民族间的冲突往往源自于民族的侵略政策和沙文主义。在某些國家,如德國,民族象徵與民族自豪感因與過去的戰爭相關而名聲大壞。英国和平主义者罗素就批评民族主义使个人失去了对其祖国外交政策的独立判断能力,而爱因斯坦也认为民族主义是一种幼稚的传染病,是人类的麻疹。 參見 相关概念: 民族问题 国际主义 世界主义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 反民族主义 大民族主義 泛民族主义 民族统一主义 地区概念: 汉民族主义 泛非洲主義 中國民族主義 朝鮮民族主義 日本民族主义 台湾民族主义
forms of the nation, 1996)中提出亚洲具有不同于西方民族国家的文明國家概念,認為諸如中國、印度的亞洲國家的民族主義與歐洲民族主義有著系統性的差異,而中國就是最好的例子——中國在近代以前就已經具備以儒家文明和漢族認同為基礎的同一政治共同體模式,而這種政治意識的萌發既沒有人民主權等現代理論驅動,也沒有建构论者所谓的西方現代化影響。文明国家的观点在近年来受到马丁·雅克、张维为等学者支持,在中国大陆、印度和俄罗斯等地受到欢迎。 民族主义使20世纪成为“最好战的世纪”,即便抛去种族灭绝、饥荒、经济萧条等事件,整个世界共爆发了275场战争,造成1.15亿人死亡,而如果加上这些于民族主义有关的事件,民族主义造成的死亡人数可能达到数亿或者更多。民族主义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在战后欧洲列强并没有如约遵照民族自决原则给予亚非国家自由,只允许欧洲国家进行独立,这种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以满足自身霸权的做法引起了众多国家不满,爆发了如三一运动、五四运动、非暴力不合作斗争、土耳其独立战争等一系列抗争行动。与此同时,苏联允诺取消和亚非国家的不平等条约,诸如甘地、凯末尔、孙中山等民族主义者开始寻求与共产主义者之间的合作。而在战间期及接下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欧洲、美洲以及亚洲的政治精英们通过大规模动员对社会进行了严格管控,战争消灭了无政府主义运动,将人们推向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乃至于法西斯主义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大大削弱了殖民主义国家的实力,大大加快了殖民地的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和殖民帝国的解体。二战后,西方世界中诸如北大西洋公约的国际组织及区域联盟的建立大大减少了战争的可能性,使得民族主义逐渐远离了战争,自由市场削弱了国家所扮演的作用,而平权运动将公众注意力转移到少数族群上,又使得这些群体对于建立民族国家的需求有所减少。二战后,从埃及开始,非洲以及世界上广大前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开始了新一轮非殖民化进程,当地的民族主义者最终从殖民者手中夺取政权。 冷战中,民族主义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这一巨变极大刺激了世界各地的民族主义运动,甚至波及了一些英国等老牌民族国家。冷战以后,加泰罗尼亚、科索沃等地的分离主义显然是最明显和突出的民族问题,同时中东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指导下的极端宗教民族主义者也开始鼓吹圣战,在独联体和前南斯拉夫地区沦落为少数民族的前主体民族形成了区域内的泛民族主义倾向,西欧冷战后移民潮和难民潮的涌入也催生了排外的右翼族裔民族主义,而在非洲一些国家民族主义更是和部落政治、族群矛盾糅合,导致冲突不休。虽然民族分离主义倾向日益增强,但当代民族主义也显示出截然不同的另外一种趋势,即以欧盟为代表的、民族国家间相互合作的超民族主义或者说集体民族主义、区域民族主义的趋势,这些国家集团的出现体现了各个民族间为维护共同的民族利益所作出的努力。 就现状而言,除了日本、韩国等10%左右国家主体民族比例超过90%,可以算是纯粹的民族国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存在着多民族、多族群的社会结构,而如印度等国最大族群比例甚至可能低于50%,在这些国家以主体民族完全否认少数族裔权益的政治尝试亦不太现实,通常会通过强化公民意识、培育民族意识、以及强调共识文化来构建国族观念。 社会影响 語言文字 语言与民族的关系最早可以追溯到德国学者赫尔德、費希特等人的思想,赫尔德在1772年的《论语言的形成》中指出:“人们世世代代的思想、感情、偏见等等都表现在语言里,说同一种语言的人正是通过语言的传承而具备相同的历史传统和心理特征,以共同的语言为基础组成民族是人类最自然最系统的组合方式,而语言就是各个民族最神圣的属性,也是它们彼此之间最重要的区别性特征。”而費希特在阐述语言与民族的关系时,还借以阐发德意志民族优越论,称只有德意志民族的语言始终如一,其他条顿民族的语言早就死了。 共同的語言為民族的特徵之一。但这一点颇受争议,如果从口语角度,标准口语的普及往往是近代民族国家形成后国民教育普及的结果,而在之前语言内部的分歧往往很大;而从书面语角度,读书写字在过去往往是少数人的权利,大多数人都无法了解书面语。霍布斯鲍姆认为,语言对于民族的产生有着间接作用,少数精英以语言为纽带构成一个圈子并逐渐产生足够的文化的影响力使得更多人接受了这种他们的共同语,近代民族即产生在这一群体之上。霍氏还认为:“民族语言只是从各种不同的通行语中提炼出一种标准化的对话方式,然后把所有通行语降格为方言。” 对于很多国家而言,民族独立前会选取一种语言或者方言以语言界定民族,待到独立后又会开始推广一种语言以推进民族的团结和统一。例如匈牙利语文学在1772年的出版昭示了的诞生。法国大革命中的雅各宾派认为不同的语言妨碍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所以强制要求所用人使用社会精英所使用的;法国在历史上长期打压布列塔尼语等少数族裔语言和各地方言,直到今天法国宪法中仍将法语与法国国歌和国旗并列,作为代表国家的崇高象征。 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媒介理论学家麦克卢汉提出了“印刷民族主义”的概念,指出印刷媒介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语言的定型,而由民族语言出发独立的现代个体和现代民族也由此产生,印刷不仅加速了信息的传播,同时也导致了宗教共同体的消亡、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的兴起。这一观点亦为《想象的共同体》作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所采纳,其认为印刷资本主义也是民族主义的必要条件之一,民族的“印刷语言”在民族主义话语中占据着重要的政治意义和文化意义,作为出版这些“印刷语言”的字典编纂者、语言学家、文法学家、民俗学家、政治评论家和作曲家,他们的出版影响着拥有权力的读书阶层和日益壮大的中产阶级,而印刷品最终渗透到群众中将民族独立等主题带给了读者,而带动了大众中民族主义的兴起。 历史 现代历史学起源于19世纪,而在当时就已经服务于欧洲的民族主义运动,历史学可以说极大程度刺激了欧洲民族主义运动的发展,而在另外一方面民族主义也将其不良因素带入历史学中,并通过历史学将这种不良因素渗透到大众意识中。例如早期的德意志民族主义者成立了“古德意志历史知识协会”,而这一协会资助了大量有关德国历史的收藏辑录——即《》的汇编,将有关从意大利到法兰西再到波罗的海地区的所有操德语者曾经生活或统治过的土地的文献都汇入了这一本书中。而霍布斯鲍姆就将历史学家和民族主义者之间的关系形容为毒品生产者和瘾君子之间的关系,“塑造一个民族的是它的过去,使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反目的也是过去,而历史学家恰恰是制造过去的人”。 历史书写本身就容易带有民族主义倾向,例如对于英国的历史描述往往强调不列颠民族的海洋性,而俄罗斯民族则突出俄罗斯广袤的疆域,而在殖民列强之外的前殖民地地区也有着不同于偏袒于西方中心史学的民族主义叙述;而通过对历史的不同叙述、评价所体现不同的民族主义观念也容易引发各个族群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从而使历史成为民族主义者的竞技场。当民族主义成为历史叙述的终极目的是,历史本身就不再重要了,历史有可能会成为某些族群依据主观选择的社会记忆。例如日本民族主义者在二战中慰安妇和南京大屠杀问题上采取历史修正主义手法,引发其邻国围绕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展开的争论,进而影响了各国间的外交关系。 教育 一般说来,教育制度都带有民族主义倾向,当教育制度转向具有挑衅性的民族主义时,全世界的和平共处将会处于危险境地。19世纪以来,教育理论和实践受到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诞生了民族主义教育思想,其以民族主义为理论根源,以国家为中心,奉行民族至上、民族文化至上,追求教育的国家化和大众化。民族主义者希望通过国民教育来培养热爱祖国,重视民族文化,具有民族意识的公民文化心态,以实现对内维护国家统一,对外维持国家独立的目的。 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的出现和国民教育的普及不无关系,在启蒙运动中狄德罗等学者就提出要将教会垄断的教育转移到民族国家手中,努力按照国家的需要和标准来塑造和改造国民。作为早期国民教育的推动者,拉夏洛泰抨击耶稣会教育,认为教育应当为国家和民族服务。而拿破仑战争时期的德国学者费希特认为德国的失败在于教育,因而主张新教育要激发民族情感,培养民族道德。而后来的美国学者杜威批评德国的民族主义教育缺乏民主性,用“国家”代替了“人类”,将教育变成了一种纪律训练的过程,而主张民族国家的教育应当宣扬民主思想。而二战中法西斯阵营则在教育中鼓吹极端本民族中心的民族主义,将学校转化为了国家的兵工厂。作为一种拨乱反正,战后的各国教育都更加注重国际主义,强调世界文化的多元包容。 而对于民主国家而言,教育的作用也和其自由民主传统有关:新晋民主国家的教育往往更容易排外而有着长期民主传统的国家则对于外人更加包容,但两者的教育的民族主义倾向几乎相同,而这些倾向和文化多元性无关。而像中华人民共和国、俄罗斯等非西方国家,大众教育的普及也常常和其自身的强国及军事目标联系在一起,而非出于实现民主的迫切需要。 性别 女权批判家认为民族主义是男性用以正当和合法化性别控制和性别压迫的一种机制。通过社会对男性和女性气质的塑造,民族主义的性别化不仅影响着男性和女性对民族建构的参与程度,而且塑造了民族主义者所建构和想象的民族形象。一般而言,民族都会拥有自己的民族形象,而这一种形象往往是带有性别色彩的。 例如,民族的具体土地往往会拟人化女性形象,而这一形象经常处于敌人的危险乃至外国男性的欺凌之下,而由此萌发的保护欲和民族尊严感又常常带有大男子主义。同时,历史、政治意识和宗教等因素所衍生的民族主义更通常为男性形象,这种形象往往彰显民族独一无二的强健气魄或男子气概。如果按照社会文化建构的理解,民族主义和性别的联系往往是通过“我们”和“他们”的对立建立起来,而民族主义通过排斥这些所谓的“他者”以巩固民族的内部团结——而赋予某一性别或某一国家权力往往是以其它性别为代价或者剥夺了其它性别的权力,而在某种意义上民族主义也充当维护异性恋中心权力体系的工具。 民族主义中这种普遍性的性别偏向不仅影响了个人的生活体验,还对国际关系产生作用。例如,殖民帝国開始與霸权男性气概相结合,殖民地成为为西方想象中的“他者”形象,受到霸权主义和男权主义的双重压迫,殖民主义极大程度和男性的民族主义联系在一起。而东方也为这种“他者”想象所影响,在东方主义想象中东方往往是以一种女性化和性化形象出现,而西方作为东方世界的“他者”也相应以男性形象出现——其被征服民族的境遇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这些民族被认为是由于其女性特质而被征服;在另外一方面,其民族的女性特质也恰恰是由被征服境地所体现。作为战败一方的被征服民族往往被认为是软弱畏缩而偏向女性,而作为战胜一方的殖民宗主国则相应需要表现雄健有力,凸显与被征服仆从国和附属国的女性气质刻板印象截然不同的大男子气概。在很多国家,其男性的民族主义形象和战士观念密不可分,其好战黩武、刚毅果决而又健壮有力,全然不同于女性平和、柔弱、非暴力和多愁善感的特质——这些男性化的战士形象也是社会历史所演变出的性别偏见之一。 这种文化上的二元性,即男性勇武而女性贞洁的形象,反映了男性民族主义中主流民族形象在种族、阶级、性别以及性取向方面隐含的不平等。民族和性别相互支持,相互建构为一个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民族充斥着男性理想化的同志兄弟之情。而男性特质经常是导致政治暴力倾向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所谓民族危机的一大普遍特征就是,社会所认同的男性气概上急剧变化。 民俗艺术 民族主义在推动民族争取独立和统一的同时,与地方的传统文化、民俗艺术也有着紧密联系。民族主义根据现实需要重新解读、复兴这些传统文化以塑造民族的新形象,并通过国民教育和制度培养本民族有别于他民族的独特个性,从而构建对于本民族的认同感。早期民俗学中这种倾向以德国的赫尔德最为典型,其认为从中世纪开始德国就已经失去了本民族的民族精神因而德国人需要回到中世纪寻找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而收集民间诗歌也成为重振民族精神的一种手段。在赫尔德的启发下,芬兰学者戈特伦德(Carl Alex Gottlund)等人也开始收集芬兰本民族的民歌,而埃利亚斯·伦罗特编创的《卡勒瓦拉》成为了广为认同的民族史诗。而柳田国男开创的日本民俗学,也受到德国民俗学的影响,将探究日本的民族性、民族文化为目标,带有强烈的国家意识和民族主义倾向。 在19世纪,随着民族主义的广泛流行,西方的浪漫主义音乐也开始受到民族主义渐染而越发注重自民俗音乐中取材,在作品中融合本民族的音乐特性,以彰显其民族性——而东欧、北欧的音乐家也在这股风潮发展出民族乐派。民族乐派的创作者往往来自于受外族统治、或音乐传统为西方同化的民族,努力寻找最具自己民族特色的音乐曲调,以区别于西欧主流的古典音乐,力图区别并抗衡于主流的德、奥音乐,在作品中往往寄托着对本民族文化的深厚情感,将浪漫主义的“个人个性”发挥为“民族个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柴可夫斯基、德沃夏克等。 体育 诸如世界杯的体育赛事吸引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比赛中往往都是各个民族之间的较量,而各国观众也会投入巨大热情去支持自己国家的国家队,这也增加了人民对自己国家队乃至于国家、民族的认同感或归属感。体育项目有极大能力去激发和放大民族热情以及一些民族偏见,同时也是民族内相互慰藉、相互团结、携手并进和相互友善的源泉和动力。大英帝国对世界各地士兵和臣民的体育参与极为重视,而其中一些属地的当地人也会积极参与到运动中,就比如1930年开始的大英帝国运动会,即今天的英联邦运动会。而法兰西殖民帝国也紧跟英国人的脚步,运用体育运动来团结自己的殖民地,殖民地官员积极推动并补贴一些田径运动、桌面游戏以及舞蹈,还曾在殖民地推广足球。 民族主义类型 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民族主义经常和各种不同的意识形态结盟,并非只会产生法西斯主义等极端民族主义,就起源而言民族主义也是脱胎于人民主权等民主主义思潮,二战后随着法西斯主义等右翼思潮衰退,民族主义逐渐为社会主义势力把控,而在冷战结束后民族主义又和排外相结合,折射出当代社会的失序。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和不同内涵的民族主义使得任何单一、抽象、笼统的“民族主义”定义大而无当,因此不同学者对于民族主义有着各种分类解读,但也有如一样坚持民族主义只有一种政治民族主义的学者存在。今天最经典的划分是将民族主义二分为公民的、和种族的民族主义,前者往往更加自由民主、是西方的而后者往往不民主、不是西方的;而从80年代开始学术界开始认识到这种划分方法的偏颇之处,并且对民族主义有着更加多样化的划分方法。 二元类型 对于民族主义最为经典的分类即的二元分法,他在其1944年发表的《民族主义的思想》(The Idea of Nationalism)在这本书中将民族主义划分为两种,认为西方的公民民族主义中的民族是自愿生活在共同法律之下,被同一立法机构代表,能够对自己政府的人群,而东方则是基于共同起源和共同文化的族群,因而西方的民族主义自由自愿、开放包容、具有理性、代表公民精神,而否认东方的民族主义的自由理性,将其归为文化狂热和祖宗崇拜。 后来的学者也延续了二元法,发展出公民民族主义、自由民族主义或宪政民族主义与族裔民族主义的划分。其实早在19世纪中叶,美国政治家就将民族主义分为像美国一样的开放民族主义(open nationalism)和德国、俄罗斯一样注重本土性的封闭民族主义(closed nationalism);E·B·哈斯也一样区分革命民族主义和兼容民族主义;安东尼·史密斯分了领土民族主义和族裔民族主义,将公民民族主义作为领土民族主义在政治价值观上的一种延伸;霍布斯鲍姆也对民族进行了二元划分,将1830-1870年间的民族主义称作“政治民族主义”,而1870-1914年间的民族主义称作“族裔民族主义”或“语言民族主义”,而前者往往有一定门槛限制而积极追求统一。 一般而言,公民民族主义强调公民的政治权利、义务、信仰对于民族的作用,根源于公民共同的法律和制度文化,思想来源于启蒙运动;公民民族主义者往往追求国土内所有公民的合法权益,并不反对国内族裔的多样性。族裔民族主义以一般以共同的传承为界定,其传承包括共同先祖、语言、信仰等事物,族裔民族主义相信每一族群都有权选择自决,或由当前的社会体系独立出来,或超越国家要求同一民族的独立或统一。 近年来反对者往往指出:第一,现实中不存在纯粹的族裔民族主义或者公民民族主义,每一种民族主义既有其族群基础,又存在其公民或地域诉求;第二,西方的民族主义最早也是支持族裔特殊性的民族主义,具有公民普世精神的民族主义是随着民主政治发展而来。例如在印度学者看来,西方最早将民族主义作为自由主义的信条推广到东方,但当民族主义显示黑暗时候就划清界限:东方接受民族主义并非出于自愿,西方遂理解非西方民族主义为扭曲,又标榜自身民族主义之现代化、理性和先进,这实际上是西方垄断民族主义话语权的体现。中央民族大学的潘蛟教授则认为,这些指责虽然有合理之处,但其否定公民和族裔划分的同时讨论族裔到公民民族主义的进化有违逻辑,公民民族主义和族群民族主义仍不失为合理的划分方式;同时强调公民民族主义和族裔民族主义并非基于东西方文化和民主政治的差异,由权力形势和不同族群政策所决定:公民民族主义也未必优于族裔民族主义,某些情况下会成为剥夺少数族群权利的幌子;族裔民族主义也不一定代表着排外、激进和暴力,在某些情况下实为权利抗争之产物;两种类型的主张有时也会同时出现在同一地区的民族主义中。 领域类型 根据民族主义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等方面的表现形式,民族主义可以分为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民族主义,这些民族主义通常是关注于群体在某些领域的特定诉求,往往既不是纯粹的公民民族主义,也不是纯粹的族裔民族主义,既可以以爱国主义形式出现,也可能表现为某一民族的集体诉求。 例如,政治民族主义是追求“政治的和民族的应该是一致的”政治原则,既可以是对主权和领土的关切,也可以是族群对政治地位、权利的诉求;经济民族主义是为维护和增进本国或本民族的经济利益而产生的思想、态度和行为,往往表现为经济中的贸易保护主义;文化民族主义以共享的文化定義民族主義,高度重视本民族文化的生存状况,但并不一定在政治上有诉求;将宗教和民族主义相结合,共同宗教往往起到团结民族的纽带作用,也充当着政治动员的工具,比较典型即如印度人民党的。 极端类型 极端民族主义是狭隘的、自我中心的民族意识的膨胀,其企图以单一族群建立族群结构极端单一化的国家,极端民族主义者很大程度都是种族主义或族裔民族主义者,但有别于一般的种族或族裔民族主义,其在处理族际关系时有着很大不同,通常会近乎独裁和武断的姿态拒绝外来移民并意图彻底清除任何非本土的“外来者”,而其煽动者往往会夸大其敌人的威胁并鼓动支持者歧视、攻击这些“他者”,而严重者甚至可以引发战争。极端民族主义者还会将政治上行使主权的国民(nation)狭隘地理解为本族群,并认为但凡是个族群就可以建立国家,只要是一个国家就只有一个民族,只要是一个民族就只有一个国家,这也造成了族际社会的割裂和多族群社会的崩坏,乃至于出现大规模冲突或战争。 而在历史上,和极端民族主义相结合的意识形态有极权主义、沙文主义、扩张主义、军国主义、种族主义等;雅各宾主义则是极端民族主义的最早实践,其强制同化国内少数群体,禁止法语外的一切语言,并在拿破仑时期发展出大国沙文主义积极对外侵略;极端民族主义也在二战中和法西斯主义相结合,德意日法西斯推行国家主义、军国主义和种族主义,对内独裁对外疯狂侵略,造成了二战的悲剧;而到了21世纪,恐怖主义活动成为了实践极端民族主义的一大方式,新纳粹主义等思潮又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之中,针对特定民族或族群的暴力活动越发猖獗。 批评与反思 民族主义自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初,即带有争取独立、自由、民主、平等的正面意义。民族主义在民主独立和解放中起到了巨大的凝聚和号召作用,其推动了德国、意大利以及拉丁美洲国家的团结和统一,也促进了亚非殖民地反抗列强的民族运动发展,毫无疑问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民族主义也是国家重建和发展的巨大动力,支持了中国、日本、亚洲四小龙等国家或地区战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民族主义也为人用做侵略或压迫之工具。 民族主义的批判者往往指出民族定义的模糊不清,或是质疑民族国家的政权合法性。民族主义者认为,民族的边界与国家的边界应该完全重合,因而反对多元文化主義——这种观点导致许多民族团体声索特定的领土,乃至于试图推翻政府。哲学家格雷林则反对這一觀點,指責“(民族主義者)所声索的边界引发了过去无数血腥战争”,还认为“地球上没有一个国家不能容纳不止一种彼此不同而又能够美美与共的的文化。文化遗产和民族认同不是一回事”。 基于民族主义定义的多样性尤其是個人对其民族认同的不同見解,对民族主义的评价必然会因人而异。民族主义也可能带有压迫性质,将个人认同置于国民整体之下,使得精英或者政治领袖得以操纵普通民众。早期对民族主义的批判常和民族主义者试图在地缘政治将每一个民族分离为一个国家的主张有关,19世纪的民族主义者通常会反对欧洲的那些多元族群帝国,而在那时候批判者中就已经出现了最早的国际主义者和反民族主义者。20世纪的伊斯兰复兴运动也从伊斯兰教角度批评了民族国家。 哲學家安東尼·克利福德·格雷林說民族主義是人為製造的,“它們(國家)的邊界是在過去戰爭的鮮血中繪製的”。他認為,“地球上沒有一個國家不擁有一種以上不同但通常共存的文化。文化遺產與國家認同不是一回事”。 英國小説家、《動物農莊》和《一九八四》的作者佐治·奧威爾將民族主義與愛國主義區分開來,他將愛國主義定義為對特定地方的奉獻。更抽象地說,民族主義是“自欺欺人的權力渴望”。對於奧威爾來說,民族主義者更有可能被非理性的消極衝動所支配: 例如,托洛茨基主義者只是成為蘇聯的敵人,卻沒有對任何其他單位產生相應的忠誠。當人們理解了這一點的含義時,我所說的民族主義的本質就會變得更加清晰。民族主義者是只考慮或主要考慮競爭聲望的人。他可能是一個積極的或消極的民族主義者——也就是說,他可以用他的精神能量來推動或詆毀——但無論如何,他的思想總是轉向勝利、失敗、勝利和屈辱。他把歷史,尤其是當代歷史,看成是無休止的大國崛起和衰落,每一個發生的事件在他看來,都在證明自己國家正在升級,而某個可恨的對手正在衰弱。但最後,重要的是不要將民族主義與單純的對成功的崇拜混為一談。民族主義者不遵循簡單地與最強大的一方聯合起來的原則。相反,選擇了自己的立場,他說服自己這是最強大的,即使事實壓倒性地反對他,他也能堅持自己的信念。 在共产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中,马克思认为现代民族是资产阶级发展的产物,民族压迫实际上就是阶级压迫,民族问题只会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中,随着资本主义发展民族特性终会被工业化和全球化所消灭;19世纪末,卢森堡等学者当时跃活在中欧的民族主义运动持批判态度;到了20世纪,例如约瑟夫·毕苏斯基、列宁等当代理论家对民族自决持同情或支持态度。 自由主义者经常批评民族主义非常危险,并认为民族主义是造成民族国家相互冲突的根源。早在1862年,历史学家阿克頓勳爵痛斥民族主义为精神病(insanity),在他眼下民族主义者迫害国内少数族群,将自己国家的利益置于任何道德原则之上,并且极为危险地让所有个人从属于自己的国家;但勳爵本人同时也反对民主制度,并在意大利统一战争中支持教宗国一方。 而到了20世纪下半叶,自由主义对民族主义态度分化,也有沃尔泽、伯林、泰勒以及等哲学家支持民族主义并强调自由社会需要建立在稳定的民族国家基础上。 和平主義者對民族主義著重於批评民族主義運動及其相关的军国主义的暴力行為,并指出民族间的冲突往往源自于民族的侵略政策和沙文主义。在某些國家,如德國,民族象徵與民族自豪感因與過去的戰爭相關而名聲大壞。英国和平主义者罗素就批评民族主义使个人失去了对其祖国外交政策的独立判断能力,而爱因斯坦也认为民族主义是一种幼稚的传染病,是人类的麻疹。 參見 相关概念: 民族问题 国际主义 世界主义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 反民族主义 大民族主義 泛民族主义 民族统一主义 地区概念:
Silent Spring Institute 寂静的春天协会网站 海洋生物学家 保护生物学家 美国生物学家 美國科學作家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校友 美国女性科学家 美國自然保育人士 罹患乳癌逝世者 賓夕法尼亞州人 美國國家圖書獎得主 美國女性公務員 美國非虛構作品作家 美國長老宗教徒 美國女性作家 美国动物学家 總統自由勳章獲得者 馬里蘭大學學院市分校教師 20世纪作家 20世紀科學家 马里兰州癌症死者
Biological Laboratory)攻读博士学位,但由于1932年她父亲去世,母親需人赡养,她的经济条件不允许她继续攻读博士,只得在找到一份兼职工作,为电台专有频道广播撰写科技文章。1936年通过了严格的考试筛选,战胜了当时对妇女在行政部门工作的歧视,以水生生物学家之身份,成为渔业管理局第二位受聘的女性。她的部门主管有一次认为她的文章太具有文学性,不能在广播中使用,建议她投到杂志,居然被采用,出版社建议她整理出书,而她于1937年因为姐姐去世,还需要负责两个外甥女,经济也需要支持,1941年出版第一部著作《》(),描述海洋生物。 1949年她在渔业管理局(已经更名为“渔业和野生动物管理署”)内晋升为出版物主编,她这时开始撰写第二部书,但15次被不同的杂志退稿,直到1951年被《纽约人》杂志以《纵观海洋》的标题连载。《自然》又出版了另外一部《我们周围的海洋》(The Sea Around Us),连续86周荣登《纽约时报》杂志最畅销书籍榜,被《读者文摘》选中,获得自然图书奖,并使卡森获得两个荣誉博士学位。 由于经济情况有了保障,1952年卡森辞职,开始专心写作,1955年完成第三部作品《》(),又成为一本畅销书并获奖和被改编成记录片电影,虽然卡森对电影耸人听闻的手法和任意曲解的改变不满,拒绝和电影合作,这部电影仍然获得奥斯卡奖。几年中她仍然继续为杂志和电视撰写稿件。 名著《寂静的春天》 她抚养的一个外甥女瑪裘莉在31岁就去世了,留下一个3岁的儿子,她收养了这个孩子,为了给这个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同时还要照顾已经年届80的老母亲,她在马里兰州买了一座乡村宅院,正是这个环境促使她关心一个重要的问题,并产生了她最重要的作品——《寂静的春天》。 马萨诸塞州一位鸟类保护区的管理员给她写了一封信,告诉她DDT造成保护区内鸟类濒临灭绝,希望她能利用她的威望影响政府官员去调查杀虫剂的使用问题,她觉得最有效的方法还是在杂志上提醒公众,但出版界不感兴趣,她决定要写一本书。 她當時在科學界地位顯重,故能够得到著名的生物学家、化学家、病理学家和昆虫学家的帮助,她掌握了许多由于杀虫剂、除草剂过量使用,造成野生生物大量死亡的证据,但她以更文学化的、更生动的方式写出来,写这本书她用了4年时间,其间她得了乳腺癌。这本书尚未出版,她就受到了以杀虫剂等化工产品生产商为首,和受到农业部支持的各种媒体的攻击,骂她是“一个歇斯底里的妇女”。1962年《寂静的春天》正式出版后,许多大公司施压要求禁止这本书的发行,但没有成功,反而在社会上引起更大的反响,卡森收到了几百封要求她去演讲的请柬,这本书成为美国和全世界最畅销的书。 杀虫剂开始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1963年,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电视节目中,卡森和化学公司的发言人进行了一场辩论,这时她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但她尽量克制。年底她被选为美国艺术和科学学院院士并获得许多奖项,包括奥杜邦学会颁发的奥杜邦奖章和美国地理学协会颁发的。最重要的是引起美国政府的重视,她最后一次在公众中露面就是在參議院调查委员会上作证,从而使得1972年在美国全面禁止DDT的生产和使用,美国厂家开始向国外转移,但其后世界各国纷纷效法,目前几乎全世界已经没有DDT的生产厂了。《寂静的春天》成为促使环境保护事业在美国和全世界迅速发展的导火线。 逝世 瑞秋·卡森因乳腺癌不治于1964年逝世,时年56岁。在她去世后,1980年美国政府追授她美国对普通公民的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 紀念
外部链接 Silent Spring Institute
957583559X 1962年書籍 美國書籍 生物學書籍 环境保护
《寒風》(1969年) 《熱愛生命》(1978年) 《瘋狗》(1978年) 《我的心》(1982年) 《願望》(1983年) 《落葉》(1985年) 《落葉與大地的對話》(1985年) 《詩人的桂冠》(1986年) 《受傷的心靈》(1987年) 《向青春告別》(1989年) 《人生舞台》(1989年) 《你》(1991年) 《歸宿》(1991年) 《在精神病院》(1991年) 《我不知道》(1993年) 诗集 《相信未来》(1988年) 《食指 黑大春现代抒情诗合集》(1993年) 《诗探索金库·食指卷》(1998年) 《食指的詩》(1999年)
《酒》(1968年) 《靈魂》(1968年) 《寒風》(1969年) 《熱愛生命》(1978年) 《瘋狗》(1978年) 《我的心》(1982年) 《願望》(1983年) 《落葉》(1985年) 《落葉與大地的對話》(1985年) 《詩人的桂冠》(1986年) 《受傷的心靈》(1987年) 《向青春告別》(1989年) 《人生舞台》(1989年) 《你》(1991年) 《歸宿》(1991年) 《在精神病院》(1991年) 《我不知道》(1993年) 诗集 《相信未来》(1988年) 《食指
接下来我们把晴天组的分为两部分,我们发现顾客不喜欢湿度高于70%的天气。最终我们还发现,如果雨天还有风的话,就不会有人打了。 这就通过分类树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小王(老板)在晴天,潮湿的天气或者刮风的雨天解雇了大部分员工,因为这种天气不会有人打高尔夫。而其他的天气会有很多人打高尔夫,因此可以雇用一些临时员工来工作。 公式 C4.5和C5.0生成树算法使用熵。这一度量是基于資訊科學理论中熵的概念。 决策树的优点 相对于其他数据挖掘算法,决策树在以下几个方面拥有优势: 决策树易于理解和实现.人们在通过解释后都有能力去理解决策树所表达的意义。 对于决策树,数据的准备往往是简单或者是不必要的.其他的技术往往要求先把数据一般化,比如去掉多余的或者空白的属性。 能够同时处理数据型和常规型属性。其他的技术往往要求数据属性的单一。 是一个白盒模型如果给定一个观察的模型,那么根据所产生的决策树很容易推出相应的逻辑表达式。 易于通过静态测试来对模型进行评测。表示有可能测量该模型的可信度。 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能够对大型数据源做出可行且效果良好的结果。 决策树的缺点 决策树: 对于那些各类别样本数量不一致的数据,在决策树当中信息增益的结果偏向于那些具有更多数值的特征。 决策树的剪枝 剪枝是决策树停止分支的方法之一,剪枝有分预先剪枝和后剪枝两种。预先剪枝是在树的生长过程中设定一个指标,当达到该指标时就停止生长,这样做容易产生“视界局限”,就是一旦停止分支,使得节点N成为叶节点,就断绝了其后继节点进行“好”的分支操作的任何可能性。不严格的说这会已停止的分支会误导学习算法,导致产生的树不纯度降差最大的地方过分靠近根节点。后剪枝中树首先要充分生长,直到叶节点都有最小的不纯度值为止,因而可以克服“视界局限”。然后对所有相邻的成对叶节点考虑是否消去它们,如果消去能引起令人满意的不纯度增长,那么执行消去,并令它们的公共父节点成为新的叶节点。这种“合并”叶节点的做法和节点分支的过程恰好相反,经过剪枝后叶节点常常会分布在很宽的层次上,树也变得非平衡。后剪枝技术的优点是克服了“视界局限”效应,而且无需保留部分样本用于交叉验证,所以可以充分利用全部训练集的信息。但后剪枝的计算量代价比预剪枝方法大得多,特别是在大样本集中,。 由决策树扩展为決策圖 在决策树中所有从根到葉節點的路径都是透過“與”(AND)运算连接。在决策图中可以使用“或”来连接多于一个的路徑。 决策树的实现 Bash 决策树的代码实现可参考:决策树算法实现——Bash 相关条目 贝叶斯定理 贝叶斯概率 專家系統 真值表 运筹学 形态学分析 决策表 马尔科夫链 参考文献 [1] T. Menzies, Y. Hu, Data Mining For Very Busy People. IEEE Computer, October 2003, pgs. 18-25. [2]决策树分析mindtools.com [3]J.W. Comley and D.L. Dowe, "Minimum Message Length, MDL and Generalised Bayesian Networks with Asymmetric Languages", 第十一章 (pp265-294) in P. Grunwald, M.A. Pitt and I.J. Myung (eds)., Advances in Minimum Description Length: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M.I.T. Press,
(如风险管理),决策树()由一个决策图和可能的结果(包括资源成本和风险)组成, 用来创建到达目标的规划。决策树建立并用来辅助决策,是一种特殊的树结构。决策树是一个利用像树一样的图形或决策模型的决策支持工具,包括随机事件结果,资源代价和实用性。它是一个算法显示的方法。决策树经常在运筹学中使用,特别是在决策分析中,它帮助确定一个能最可能达到目标的策略。如果在实际中,决策不得不在没有完备知识的情况下被在线采用,一个决策树应该平行概率模型作为最佳的选择模型或在线选择模型算法。决策树的另一个使用是作为计算条件概率的描述性手段。 简介 机器学习中,决策树是一个预测模型;他代表的是对象属性与对象值之间的一种映射关係。树中每个节点表示某个对象,而每个分叉路径则代表某个可能的属性值,而每个叶节点则对应从根节点到该叶节点所经历的路径所表示的对象的值。决策树仅有单一输出,若欲有複数输出,可以建立独立的决策树以处理不同输出。 数据挖掘中决策树是一种经常要用到的技术,可以用于分析数据,同样也可以用来作预测。 从数据产生决策树的机器学习技术叫做决策树学习,通俗说就是决策树。 一个决策树包含三种类型的节点: 决策节点:通常用矩形框来表示 机会节点:通常用圆圈来表示 终结点:通常用三角形来表示 决策树学习也是数据挖掘中一个普通的方法。在这裡,每个决策树都表述了一种树型结构,它由它的分支来对该类型的对象依靠属性进行分类。每个决策树可以依靠对源数据库的分割进行数据测试。这个过程可以递归式的对树进行修剪。 当不能再进行分割或一个单独的类可以被应用于某一分支时,递归过程就完成了。另外,随机森林分类器将许多决策树结合起来以提升分类的正确率。 决策树同时也可以依靠计算条件概率来构造。 决策树如果依靠数学的计算方法可以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数据库已如下所示: (x, y) = (x1, x2, x3…, xk, y) 相关的变量Y表示我们尝试去理解,分类或者更一般化的结果。 其他的变量x1, x2, x3等则是帮助我们达到目的的变量。 类型 决策树有幾種產生方法: 分类树分析是当预计结果可能为離散类型(例如三個種類的花,输赢等)使用的概念。 回归树分析是当局域结果可能为实数(例如房价,患者住院时间等)使用的概念。 CART分析是结合了上述二者的一个概念。CART是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s的缩写. (Chi-Square Automatic Interaction Detector) 建立方法 以資料母群體為根節點。 作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找出變異量最大的變項作為分割準則。(決策樹每個葉節點即為一連串法則的分類結果。) 若判斷結果的正確率或涵蓋率未滿足條件,則再依最大變異量條件長出分岔。 在教学中的使用 决策树,影响性图表,应用函数以及其他的决策分析工具和方法主要的授课对象是学校里商业、健康经济学和公共卫生专业的本科生,属于运筹学和管理科学的范畴。 举例阐述 下面我们用例子来说明: 小王是一家著名高尔夫俱乐部的经理。但是他被雇员数量问题搞得心情十分不好。某些天好像所有人都來玩高尔夫,以至于所有员工都忙的团团转还是应付不过来,而有些天不知道什么原因却一个人也不来,俱乐部为雇员数量浪费了不少资金。 小王的目的是通过下周天气预报寻找什么时候人们会打高尔夫,以适时调整雇员数量。因此首先他必须了解人们决定是否打球的原因。 在2周时间内我们得到以下记录: 天气状况有晴,云和雨;气温用华氏温度表示;相对湿度用百分比;还有有无风。当然还有顾客是不是在这些日子光顾俱乐部。最终他得到了14行5列的数据表格。 决策树模型就被建起来用于解决问题。 决策树是一个有向无环图。根结点代表所有数据。分类树算法可以通过变量outlook,找出最好地解释非独立变量play(打高尔夫的人)的方法。变量outlook的范畴被划分为以下三个组: 晴天,多云天和雨天。 我们得出第一个结论:如果天气是多云,人们总是选择玩高尔夫,而只有少数很着迷的甚至在雨天也会玩。 接下来我们把晴天组的分为两部分,我们发现顾客不喜欢湿度高于70%的天气。最终我们还发现,如果雨天还有风的话,就不会有人打了。 这就通过分类树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小王(老板)在晴天,潮湿的天气或者刮风的雨天解雇了大部分员工,因为这种天气不会有人打高尔夫。而其他的天气会有很多人打高尔夫,因此可以雇用一些临时员工来工作。 公式
司馬懿家族數代為官,高祖父司馬鈞為漢安帝時的征西將軍,曾祖父司馬量為豫章太守,祖父司馬儁為潁川太守,父親司馬防為京兆尹。司馬防有八子,因字中都有一個“達”字,當時號稱司馬八達。司馬懿是司馬防的次子,出生于漢靈帝光和二年(179年)。司馬懿少年時期就胸懷謀略,當時正是東漢末年亂世,司馬懿「常慨然有憂天下心」。素以知人善任著稱的南陽太守楊俊曾見過少年司馬懿,他說司馬懿絕非尋常之子。尚書崔琰與司馬懿的兄長司馬朗交好,曾對司馬朗說:「你弟弟聰明懂事,做事果斷,英姿不凡,不是你所能比得上的。」 建安六年(201年),郡中推舉他為計掾。當時曹操正任司空,聽到他的名聲後,派人召他到府中任職。司馬懿見漢朝國運已微,不想在曹操手下,便藉口自己有關節炎「風痹」,身體不能起居。曹操不信,派人夜間去刺探消息,司馬懿躺在那裡,一動不動,像真染上風痹一般。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為丞相以後,使用強制手段辟司馬懿為文學掾。曹操對使者說:「司馬懿如果再猶豫,就收押。」司馬懿畏懼,只得就職。曹操讓他與公子往來游處,歷任黃門侍郎、議郎、丞相東曹屬、丞相主簿等職。 《魏略》記載召辟過程有所不同。說是司馬懿好學,曹洪自以為才疏,想讓司馬懿去幫助他,司馬懿恥于和曹洪來往,藉口病到拄拐杖的地步無法去見曹洪。曹洪記恨司馬懿,去跟曹操打小報告,曹操徵召司馬懿,司馬懿立刻扔了拐杖去見曹操為其效命。 《晉書》記載曹操逐漸察覺司馬懿“有雄豪志”,又發現他有“狼顧之相”,心裡很忌諱。因此對曹丕說,司馬懿不是甘為臣下的人,必會-{干}-預我們的家族之事。但因曹丕和司馬懿關係很好,而得以無事。 司馬懿先後擔任黃門侍郎、議郎、丞相東曹屬和丞相主簿,並跟隨曹操征討張魯。司馬懿見劉備剛剛奪取益州,腳跟未穩,勸曹操接著攻打劉備,曹操不聽。曹操班師後司馬懿跟隨曹操參加第三次濡須口之戰。 軍事才略 進諫伐蜀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平定張魯勢力後,司馬懿和劉曄進諫認為:“劉備只是一時以奸詐手段奪取劉璋之地,蜀人人心未歸而又計劃爭奪江陵,此乃最適當時機趁勢進軍漢中,必定能使益州人心震動,繼而瓦解其勢力,萬勿錯失良機。”未料卻遭曹操反駁:“剛平定隴右便指望馬上伐蜀,是過於進取也。”及後大軍退還。有蜀投降者透露:“進軍漢中消息一出,劉備軍中便人心惶惶,雖斬之也無法安定。”此次錯失後,曹操要在兩年後才能發動漢中之戰,此時劉備軍心已得初定,最終被劉備奪取漢中。 聯孫抗劉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司馬懿任丞相軍司馬,指出荊州刺史胡修粗暴、南鄉太守傅方驕奢,都不應派任駐守邊防,曹操未予重視;七月,關羽攻荊襄,圍魏將曹仁,水淹于禁七軍;胡、傅二人果然乘機降劉。 因漢獻帝在許都,距樊城很近,曹操感到威脅,為避關羽鋒芒,一度準備遷都河北。蔣濟、司馬懿等人當時勸阻:“于禁是被洪水所淹,不是戰敗失守,所以國家大計並沒受損,現在遷都既示弱於敵,又使人心不安;劉備、孫權外親內疏,現在關羽得意,孫權必定更不高興,把這事告之孫權,坐山觀虎鬥,則樊城之圍自解”。曹操聽從他的計策,孫權果然派呂蒙襲取江陵,用假冒商船之計連破關羽設下的烽火臺,攻佔眾多城池,關羽只好回援,魏軍趁勢追殺,關羽損失大量兵馬,最終於麥城附近中東吳埋伏而敗亡。曹孫聯盟勝利,樊城之危解除。 徐晃擊退關羽後,曹操嫌惡荊州及附近百姓,想把他們都遷走。司馬懿認為:“荊楚輕脫,易動難安。關羽新破,諸為惡者藏竄觀望。今徙其善者,既傷其意,將令去者不敢復還。”曹操從之,沒有徙民。藏竄逃亡者果然都復出歸化。 曹丕繼魏王位後,封河津亭侯,轉丞相長史。當時孫權率兵向西,朝議以樊城、襄陽無穀,不可以禦,請召當時鎮襄陽的曹仁回宛。司馬懿說:“孫權新破關羽,這是想和魏結交的時候,必不敢為患。襄陽是水陸之沖,禦寇要害,不可棄。”不被聽從。於是曹仁焚棄樊城、襄陽,孫權果然沒有來犯,曹丕悔之。曹魏代漢後,以司馬懿為尚書。不久,轉督軍、御史中丞,封安國鄉侯。黃初二年(221年),遷侍中、尚書右僕射。 抵禦孫吳 黃初七年(226年),曹丕逝世。孫權得知後,於八月出兵攻魏。命吳左將軍諸葛瑾部兵分兩路進攻襄陽,親自率軍進攻江夏郡。孫權一路為魏軍所敗,撤兵而走。司馬懿擊敗諸葛瑾,並斬殺吳將張霸,斬首千餘級。十二月,升任驃騎將軍。 擒斬孟達 魏太和二年(227年),司馬懿率宛城之兵迅速平定孟達叛魏,再次展現出軍事才略。孟達原為蜀漢降將,曹丕命他守新城(今湖北房縣)。曹丕死後,孟達欲叛魏歸蜀。司馬懿偵知消息後,一方面寫信麻痹孟達,一方面遣軍進討,八日內行軍一千二百里。孟達給諸葛亮信中認為司馬氏率軍來討,至少需要一個月時間,所以當司馬懿提前二十餘日趕來時,完全打亂了他的叛亂計劃。司馬懿前後總共只用了十六日,即破上庸,斬殺孟達。 抵禦蜀漢 魏太和四年(230年),曹魏派司馬懿由西城,張郃由子午道,曹真由斜谷,三路進攻漢中,諸葛亮率軍西征,命李嚴率軍2萬赴漢中。合攻漢中,但因天雨而罷兵。 魏太和五年(231年)春,諸葛亮第四次北伐。魏明帝讓司馬懿駐紮長安。諸葛亮先是圍祁山,又招鮮卑軻比能響應。司馬懿命令費曜、戴淩等留四千兵守上邽,其餘兵力皆往祁山救援,司馬懿親率大軍前往隃麋。就在司馬懿以為諸葛亮主攻祁山時,不料諸葛亮卻反其道而行,得知司馬懿大軍要來,分兵留攻祁山,自己卻率主力奇襲上邽,迎擊司馬懿。郭淮、費曜等出擊諸葛亮,卻被諸葛亮大敗。司馬懿與諸葛亮遇於上邽之東,諸葛亮不斷後撤將司馬懿引誘至鹵城祁山。司馬懿旣至,登山掘營,不肯戰。軍將領數次請戰,司馬懿都不准,被譏笑:「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在眾將的一再要求下,五月十八日,司馬懿命襲擊蜀將王平所部,卻反遭諸葛亮逆襲,魏軍為魏延、高翔、吳班等人所破,退保營寨。 六月,諸葛亮向漢中撤退,司馬懿命張郃率軍追擊,張郃中箭身亡。 魏青龍二年四月(234年),諸葛亮占據渭河南武功五丈原,想北渡渭河,被大將郭淮阻攔而失敗。諸葛亮只能在渭河南與魏國大都督司馬懿對峙。由於戰術上的敗勢,司馬懿據險堅守,對峙百餘日後,蜀軍糧盡而自退。諸葛亮曾多次向司馬懿挑戰,期間還一次贈送司馬懿女裝做出挑釁,司馬懿因此生氣,寫奏章向魏明帝請戰,明帝下令不許出戰,並派衛尉辛毗持符節制止魏軍。姜維對諸葛亮說:「辛佐治仗節而到,賊不復出矣。」諸葛亮說:「彼本無戰情,所以固請戰者,以示武於其眾耳。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豈千里而請戰邪!」諸葛亮再派人至司馬懿軍中,司馬懿只向漢使詢問諸葛亮寢食和管理政事的繁雜,不過問軍旅之事。諸葛亮使者對司馬懿說:「諸葛公夙興夜寐,罰二十以上,皆親攬焉;所啖食不至三升。」司馬懿說:「亮將死矣。」其後,兩軍對峙一百多天。諸葛亮的北伐都以失敗告終。八月,諸葛亮終於病倒。劉禪派尚書僕射李福到前線去探望,回到成都時,諸葛亮在五丈原前線病逝,享年五十四歲。當楊儀等人整軍而還時,司馬懿得知蜀漢撤退,親自率兵來追;姜維見司馬懿追來,反旗鳴鼓,司馬懿不知諸葛亮已死,下令停止追擊,全軍返回。於是楊儀結陣而去,從容退進斜谷,百姓流傳一諺語:「死諸葛驚走生仲達。」司馬懿聽到後,說:「吾能料生,不便料死也。」(我能預料他活著的時候想做什麼,不能預料他死後想怎麼做。)司馬懿到諸葛亮駐軍營壘處所察看,感嘆說:「真是天下的奇才啊!」。追到赤岸時並沒有追上蜀軍,因此撤退。此後,司馬懿成為曹魏政權的中流砥柱,地位日益提高。次年正月戊子日(235年2月13日)遷為太尉。 平定遼東 青龍五年(237年),原魏遼東太守公孫淵自立為燕王,置列百官,對抗朝廷。景初二年(238年)正月,魏明帝曹叡遣59歲的司馬懿率軍4萬,前往征討,途中司馬懿路過故鄉溫縣,會見父老鄉親,感慨萬千,做詩一首:「天地開闢,日月重光。遭遇際會,畢力遐方。將掃群穢,還過故鄉。肅清萬里,總齊八荒。告成歸老,待罪舞陽。」六月進至遼水。 公孫淵急令大將軍卑衍、楊祚等人率步騎數萬,依遼水圍塹20餘裡,堅壁高壘,阻擊魏軍。司馬懿採用聲東擊西之計,佯攻圍塹,而以主力隱蔽渡過遼水,直取公孫淵根據地襄平,迫使敵軍放棄圍塹回軍救援襄平。司馬懿督軍回首山,迎戰敵援軍,三戰皆捷,遂乘勝進圍襄平。 當初公孫淵聞魏軍來攻,曾求救于孫權,孫權也出兵為其聲援,並寫信給公孫淵說:“司馬懿善用兵所向無前,深為弟憂也。” 適逢連降大雨,遼水暴漲,平地數尺,魏軍恐懼,諸將思欲遷營。司馬懿下令有敢言遷營者斬,都督令史張靜違令被斬首,軍心始安。公孫淵軍乘雨出城,魏將領請求出擊,司馬懿不予採納。一月有餘,雨停,水漸退去。魏軍完成對襄平的包圍,起土山、挖地道、造樓車、鉤梯等攻城器具,晝夜強攻。守軍糧食將盡,軍心動搖,楊祚等先降。 八月,襄平城破,公孫淵率數百騎兵突圍,被殺于梁水。司馬懿把襄平城內平民男子年十五以上七千餘人及公孫淵政權官員將軍等二千餘人全部殺死,並將屍體堆積起來,號稱“京觀”。遼東四郡為魏所據。 擊退孫吳 正始二年夏四月(241年),東吳派遣衛將軍全琮攻淮南,遏東興堤水攻魏軍,火燒安城邸閣,收歸當地平民。威北將軍諸葛恪攻六安,全琮大戰王凌於芍陂,魏將秦晃的手下戰死有十餘人。車騎將軍朱然、孫倫等五萬人圍攻樊城,大將軍諸葛瑾攻取柤中。 全琮與王凌爭芍陂水塘,力戰連日,全琮不敵被王凌所擊退, 全琮被破走而樊城圍急,司馬懿說:“柤中民夷十萬,隔在水南,流離無主,樊城被攻,歷月不解,此危事也,請自討之。” 議論者勸誡說:「吳軍遠圍樊城不可拔,挫於堅城之下,有自破之勢,宜長策以御之。」司馬懿反駁說:「軍誌有之:將能而御之,此為縻軍;不能而任之,此為覆軍。今疆埸騷動,民心疑惑,是社稷之大憂也。」六月,督諸軍南征,車駕送津陽城門外。司馬懿以南方暑溼,不宜持久,使輕騎挑之,然不敢動。於是乃令諸軍休息洗沐,簡精銳,募先登,申號令,示必攻之勢。然等聞之,乃夜遁。追至三州口,大殺獲,斬獲萬餘人 。 六月辛丑,司馬懿救樊城後退兵。 正始三年(242年)春,魏帝追封司馬懿父親司馬防舞陽成侯。三月,司馬懿上奏修廣漕渠,引河入汴,疏通東南各個大湖,於淮北大規模屯田。吳國派諸葛恪屯駐皖城,邊人深以為苦。司馬懿要率兵攻之,朝臣認為諸葛恪佔據堅城,廣有糧穀,孤軍遠攻,救兵必至。司馬懿反駁認為吳軍所擅長的是水戰,而不是陸戰。湖水冬淺,船不能行,救兵必棄船就陸相救,於陸戰破敵就很容易了。 正始四年(243年)九月秋,司馬懿率軍出征諸葛恪,車駕送出津陽門。軍隊到達舒城,諸葛恪果然焚燒積聚,棄城而走。司馬懿認為抵抗吳軍之要,在於積穀,於是派遣鄧艾到陳、項以東,至壽春地大興屯守,廣開淮陽、百尺二渠,又修諸陂於潁之南北,萬餘頃。自是淮北倉庾相望,壽春至於京師,農官屯兵連屬焉。 勸阻伐蜀 正始五年(244年),尚書鄧颺、李勝等欲令曹爽建立功名,力勸出兵攻伐蜀漢,司馬懿勸阻但曹爽不聽從 ,同年曹爽從長安率六七萬大軍從駱谷南下,但軍隊物資輸送出現困難,導致牛馬騾驢多死,入谷行幾百里,遇到蜀軍以山險固守,使魏軍無法前進。參軍楊偉向曹爽力陳形勢勸宜急退,另一方面,司馬懿對夏侯玄分析:「昔日魏武帝攻漢中幾乎招致大敗,你應該也很清楚。如今興平路勢至為險要而蜀軍早已先行據險固守;若魏軍進兵而遲遲無法與對方交戰,到時候想退又見邊塞遙遠而物資耗盡,軍隊必定覆滅,你將如何能夠承擔其責任!」夏侯玄聽後感到恐懼亦勸曹爽宜立刻退兵,曹爽不悅而退,不幸又遭到費禕進兵據三嶺攔截,經苦戰後才僅僅逃離,但士兵傷亡慘重。 勸諫防吳 正始六年(245年)八月,曹爽廢置中壘、中堅營,把兩營兵眾統交他的弟弟曹羲率領,司馬懿援引先帝舊例制止,曹爽不聽。 正始七年(246年)正月,吳軍入侵柤中,有萬餘家百姓為避吳軍,北渡沔水,司馬懿認為沔南離敵太近,倘若百姓奔還,還會引來吳軍,應該讓他們暫留北方。曹爽不同意,說:“現在不能在沔南修城守地,反而讓百姓留沔北,這不是長遠之計。”司馬懿則說:“放在安穩之處所則安穩,放在危險之處所則危險,人與物都是如此。所以兵書上說『成敗在於形,安危在於勢』。形勢是駕馭眾人的關鍵,不能不審慎對待。假設吳軍以二萬人防守沔水,三萬人與我沔南諸軍對抗,一萬人猛攻柤中,我們怎麼去援救呢?”曹爽不從,驅令還南。吳軍果然擊破柤中,所失百姓,數以萬計。 誅殺曹爽 曹操封魏王後,以司馬懿為太子中庶子以輔佐曹丕。曹丕臨終時,令司馬懿與曹真等為輔政大臣,輔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時,司馬懿屢遷撫軍大將軍、大將軍、太尉等要職。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以司馬懿和曹爽。曹芳登基后,司马懿和曹爽都录尚书事。 曹芳繼位後,曹爽最初因司馬懿德高望重,像對父親一樣對他,不敢自專。但不久曹爽聽親信丁謐之謀,排擠司馬懿,明升暗降,遷他為無實權的最高虛銜太傅,自己專擅朝政。 正始十年(249年),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掃墓,發動政變並控制京師,声称只要夺曹爽兄弟兵权,诱其放弃抵抗,随后以查实谋反为由将曹爽及其亲信党羽族滅。自此曹魏軍政大權落入司馬氏手中,史稱高平陵之變,又稱正始之變。司馬懿時年70歲。 事後,司馬懿被冊命為丞相,進爵安平郡公,增食邑萬戶,群臣奏事不得稱名,但他上書十餘次辭讓,故其官爵仍為太傅、舞陽侯。朝廷加他九錫,仍然辭而不受。奪權之後司馬懿藉口生病連皇帝曹芳都不去朝見,遇到國事,皇帝曹芳反而要去司馬懿宅邸親自詢問司馬懿。 嘉平二年(250年),皇帝曹芳下詔在曹魏首都洛陽設立司馬懿的家廟。 王淩之亂 嘉平三年(251年)太尉王淩與外甥兗州刺史令狐愚密謀廢立,迎曹操子曹彪登帝位。陰謀洩漏,司馬懿夷王淩、令狐愚三族,並賜死57歲的曹彪,為史載壽春三叛之一。之後司馬懿把曹魏宗室遷至鄴監視,不准他們結交他人。 身後追贈 嘉平三年(251年),司馬懿病逝於洛陽,享年72歲。承其遺願,辭讓郡公和殊禮,不樹不墳,不設明器,葬于首陽山。諡文(舞陽文侯),後改宣文(舞陽宣文侯)。264年,子司馬昭獲封晉王,旋即追尊司馬懿為晉王,諡號宣王。265年,孫司馬炎稱帝,建立西晉,追尊為皇帝,廟號高祖,諡號宣皇帝。 治國之道 司馬懿在上邽興屯田,京兆、天水、南安興冶鐵,穿成國渠,築臨晉坡使雍涼足食,並有餘力供給關中不足。後來又大興屯田於淮北,穿廣槽渠。 司馬懿曾向曹操建議軍事屯田制,而曹操採納後不久便病逝了(曹操死前已經有屯田制)。管理軍屯的主要官吏——度支中郎將、度支校尉、度支都尉等官員,都是在曹丕稱帝后的黃初年間(220—226年)設置的。所以,事實上軍屯的推廣在曹丕時期。曹魏軍屯其主要基地設置在和孫吳、蜀漢對立的地帶(淮河南北以及上邽、長安、槐裡、陳倉等地),而這裡基地的開創都經過司馬懿的督工: 太和四年,司馬懿上表建上邽軍屯。主持具體事宜的是度支尚書、司馬懿的三弟司馬孚。 青龍元年(233年),司馬懿興修水利,而「開成國渠,自陳倉至槐裡築臨晉陂,引汧洛溉舄鹵之地三千餘頃」使得‘國以充實’。 青龍三年(236年),關東饑荒,司馬懿調5百萬斛粟運往洛陽,足見關中存有大量糧食。 曹操時魏國就曾“開募屯田於淮南”(《三國志·魏書·倉慈傳》),但僅是民屯。正始二年(241),司馬懿主持對吳作戰時,始與鄧艾籌畫在淮南淮北創建軍屯。。正始四年(243),司馬懿又‘在於積穀,乃大興屯田,廣開淮陽、百尺二渠,又修諸陂於潁之南北,萬餘頃。自是淮北倉庾相望,壽陽至於京師,農官屯兵連屬焉。’‘因欲廣田積穀,為兼併之計,乃使鄧艾行陳、項以東,至壽春地’(《晉書·食貨志》),使得‘遂北臨淮水,自鐘離而南橫石以西,盡沘水四百餘裡,五裡置一營,營六十人,且佃且守。兼修廣淮陽、百尺二渠,上引河流,下通淮潁,大治諸陂于潁南、潁北,穿渠三百餘裡,溉田二萬頃,淮南、淮北皆相連接。自壽春到京師,農官兵田,雞犬之聲,阡陌相屬’。 在識拔人才上,司馬懿從寒門中提拔鄧艾、王基、州泰、賈越等人,如虞預所說,經略之才可謂遠矣。 景初二年(238年),司馬懿遠征遼東。時曹魏大修宮室,加上軍用物資,以至百姓饑弊。出征前,司馬懿勸明帝說:“昔周公營洛邑,蕭何造未央,今宮室未備,臣之責也。然自河以北,百姓困窮,外內有役,勢不並興,宜假絕內務,以救時急。”司馬懿勸諫曹叡不要大修宮殿勞民傷財,以保國之根本。曹叡死後他奏請罷修宮室,雕玩物之人力,節用務農,使天下欣賴。 軼聞 《晉書·宣帝紀》記載,司馬懿心裡猜忌而表面寬和,內心多疑但能靈活應對。曹操察覺司馬懿有雄心豪志,且聽聞司馬懿有狼顧的模樣。曹操打算驗明,所以先叫司馬懿在前頭走,再故意喊司馬懿,只見司馬懿身體不動,只有頭轉向後看。曹操又曾經發了一個噩夢,三匹馬同在一個槽裡進食,醒來後十分不快。曹操感到不好,召曹丕說道:“司馬懿不會甘做人臣,將來必干預你的朝政家事。”這是三馬同槽的典故,此槽不是馬槽,是暗指著司馬氏吃掉曹氏,而且按照後來的史實走向來看,“三馬”還可以解讀為司馬懿、司馬師和司馬昭父子三人,他們共同為之後的司馬炎代魏創造了有利條件。但曹丕和司馬懿關係很好,總是維護他而得以無事。而司馬懿更加勤於職守,廢寢忘食,甚至喂馬之類的小事都親力親為,也終於使曹操安心。 司馬懿年少時和三國時的著名隱士胡昭關係很好,同郡的周生要加害司馬懿,胡昭聽說後涉險趕來搭救,“邀生於崤、澠之間,止生,生不肯。昭泣與結誠,生感其義,乃止”。
嘉平三年(251年),司馬懿病逝於洛陽,享年72歲。承其遺願,辭讓郡公和殊禮,不樹不墳,不設明器,葬于首陽山。諡文(舞陽文侯),後改宣文(舞陽宣文侯)。264年,子司馬昭獲封晉王,旋即追尊司馬懿為晉王,諡號宣王。265年,孫司馬炎稱帝,建立西晉,追尊為皇帝,廟號高祖,諡號宣皇帝。 治國之道 司馬懿在上邽興屯田,京兆、天水、南安興冶鐵,穿成國渠,築臨晉坡使雍涼足食,並有餘力供給關中不足。後來又大興屯田於淮北,穿廣槽渠。 司馬懿曾向曹操建議軍事屯田制,而曹操採納後不久便病逝了(曹操死前已經有屯田制)。管理軍屯的主要官吏——度支中郎將、度支校尉、度支都尉等官員,都是在曹丕稱帝后的黃初年間(220—226年)設置的。所以,事實上軍屯的推廣在曹丕時期。曹魏軍屯其主要基地設置在和孫吳、蜀漢對立的地帶(淮河南北以及上邽、長安、槐裡、陳倉等地),而這裡基地的開創都經過司馬懿的督工: 太和四年,司馬懿上表建上邽軍屯。主持具體事宜的是度支尚書、司馬懿的三弟司馬孚。 青龍元年(233年),司馬懿興修水利,而「開成國渠,自陳倉至槐裡築臨晉陂,引汧洛溉舄鹵之地三千餘頃」使得‘國以充實’。 青龍三年(236年),關東饑荒,司馬懿調5百萬斛粟運往洛陽,足見關中存有大量糧食。 曹操時魏國就曾“開募屯田於淮南”(《三國志·魏書·倉慈傳》),但僅是民屯。正始二年(241),司馬懿主持對吳作戰時,始與鄧艾籌畫在淮南淮北創建軍屯。。正始四年(243),司馬懿又‘在於積穀,乃大興屯田,廣開淮陽、百尺二渠,又修諸陂於潁之南北,萬餘頃。自是淮北倉庾相望,壽陽至於京師,農官屯兵連屬焉。’‘因欲廣田積穀,為兼併之計,乃使鄧艾行陳、項以東,至壽春地’(《晉書·食貨志》),使得‘遂北臨淮水,自鐘離而南橫石以西,盡沘水四百餘裡,五裡置一營,營六十人,且佃且守。兼修廣淮陽、百尺二渠,上引河流,下通淮潁,大治諸陂于潁南、潁北,穿渠三百餘裡,溉田二萬頃,淮南、淮北皆相連接。自壽春到京師,農官兵田,雞犬之聲,阡陌相屬’。 在識拔人才上,司馬懿從寒門中提拔鄧艾、王基、州泰、賈越等人,如虞預所說,經略之才可謂遠矣。 景初二年(238年),司馬懿遠征遼東。時曹魏大修宮室,加上軍用物資,以至百姓饑弊。出征前,司馬懿勸明帝說:“昔周公營洛邑,蕭何造未央,今宮室未備,臣之責也。然自河以北,百姓困窮,外內有役,勢不並興,宜假絕內務,以救時急。”司馬懿勸諫曹叡不要大修宮殿勞民傷財,以保國之根本。曹叡死後他奏請罷修宮室,雕玩物之人力,節用務農,使天下欣賴。 軼聞 《晉書·宣帝紀》記載,司馬懿心裡猜忌而表面寬和,內心多疑但能靈活應對。曹操察覺司馬懿有雄心豪志,且聽聞司馬懿有狼顧的模樣。曹操打算驗明,所以先叫司馬懿在前頭走,再故意喊司馬懿,只見司馬懿身體不動,只有頭轉向後看。曹操又曾經發了一個噩夢,三匹馬同在一個槽裡進食,醒來後十分不快。曹操感到不好,召曹丕說道:“司馬懿不會甘做人臣,將來必干預你的朝政家事。”這是三馬同槽的典故,此槽不是馬槽,是暗指著司馬氏吃掉曹氏,而且按照後來的史實走向來看,“三馬”還可以解讀為司馬懿、司馬師和司馬昭父子三人,他們共同為之後的司馬炎代魏創造了有利條件。但曹丕和司馬懿關係很好,總是維護他而得以無事。而司馬懿更加勤於職守,廢寢忘食,甚至喂馬之類的小事都親力親為,也終於使曹操安心。 司馬懿年少時和三國時的著名隱士胡昭關係很好,同郡的周生要加害司馬懿,胡昭聽說後涉險趕來搭救,“邀生於崤、澠之間,止生,生不肯。昭泣與結誠,生感其義,乃止”。 《三國志》卷16《倉慈傳》注引《魏略》載:青龍中,司馬宣王在長安立軍市,而軍中吏士多侵侮縣民,裴以白宣王,宣王乃發怒召軍市候,便於斐前杖一百……宣王遂嚴持吏士,自是之後,軍營、郡縣各得其分。 司馬懿曾與張郃在應對諸葛亮北伐用兵上有數次意見分歧: 建興九年二月(231年),諸葛亮北伐祁山。司馬懿先留精兵四千守上邽,然後與張郃率餘眾迎救祁山,張郃想分兵前後駐雍、郿,司馬懿反對分兵認為:「如果前軍能單獨應付蜀軍,你的確所言甚是,但若然不能而又分兵前後,就會像楚的三軍為黥布所擒。」 司馬懿與諸葛亮軍隊因收割麥而於上邽之東相遇,司馬懿卻依險不戰,諸葛亮還兵之時又緊隨其至鹵城。張郃認為:「對方遠處走來請戰而不得,以逸待勞,不戰正好對我方有利,長期對峙以制諸葛亮。而且,祁山知我方的大軍在附近,人心已穩固,應先於此屯兵,然後分出一支奇兵到其後方侵擾。不應該把全部軍隊不停向其前進但卻又不敢侵襲,簡直坐失民望。如今諸葛亮糧草少,不日將去。」司馬懿不聽從,繼續領兵緊隨諸葛亮,追上後又登山掘營卻偏不肯戰。 賈詡、魏平多次要求司馬懿出戰,更說:「你懼怕蜀軍如懼怕老虎,會被天下人所笑!」,司馬懿更一度以病為由延遲,但終歸在五月因諸將咸請戰(咸或包括張郃),而命令張郃出戰,結果被諸葛亮大破,獲甲首三千級,衣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司馬懿帶兵返回營地。 諸葛亮從祁山糧盡退兵之時,司馬懿命令張郃追擊,張郃卻反駁:「軍法寫明:圍城必開出路,歸軍勿追。」司馬懿不聽從,強令張郃進攻,張郃不得已出兵至木門,結果遭到蜀軍從高處埋伏,弓弩亂發,亂矢射中張郃大髀致死。 評價 諸葛亮:“計吳朝必無降法,卿是六十老翁,何煩詭誑如此。”不過此話僅始見於唐朝年間寫成的《通典》 費禕:“若懿以爽奢僣,廢之刑之可也,滅其尺口,被以不義,絕子丹血食,及何晏子魏之親甥,亦與同戮,為僣濫不當矣。”(《三國志·蜀書十四》) 南陽太守同郡楊俊:「此非常之人也。」認為有非常之器(《三國志·楊俊傳》、《晉書·宣帝紀第一》) 崔琰對司馬懿兄長司馬朗說:「君弟聰亮明允,剛斷英特,非子所及也。」(《晉書·宣帝紀第一》) 曹操:「有雄豪志,聞有狼顧相。」因而對曹丕說:「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晉書·宣帝紀第一》) 曹植曾形容司馬懿:「魁傑雄特,秉心平直。威嚴允憚,風行草靡。在朝則匡贊時俗,百僚儀一;臨事則戎昭果毅,折衝厭難者,司馬驃騎也。」(《全三國文·卷十八·魏十八》) 曹叡:「西方有事,非君(司馬懿)莫可付者。」(《晉書·宣帝紀第一》)“司馬懿臨危制變,擒淵可計日待也。”“吾得司馬懿二人,複何憂哉!”(《晉書·卷三十七·列傳第七》) 曹芳:「太尉體道正直,盡忠三世,南擒孟達,西破蜀虜,東滅公孫淵,功蓋海內。」(《《三國志·魏書四·三少帝紀第四》》) 夏侯霸:“彼自吻家,非人臣也”(《太平御覽·卷四百四十二 ◎人事部八十三○知人上》引 孫盛《魏氏春秋》) 吳質:“驃騎將軍司馬懿,忠智至公,社稷之臣也。” 陳矯:“朝廷之望;社稷,未知也。”(《三國志·卷二十二·魏書二十二·桓二陳徐衛盧傳第二十二》裴松之注引《世語》) 孫權:“司馬公善用兵,變化若神,所向無前。” 毌丘儉、文欽起兵反對司馬師時,依然對去世的司馬懿評價很高:“故相國懿,匡輔魏室,曆事忠貞,故烈祖明皇帝授以寄讬之任。懿戮力盡節,以甯華夏。又以齊王聰明,無有穢德,乃心勤盡忠以輔上,天下賴之。懿欲討滅二虜以安宇內,始分軍糧,克時同舉,未成而薨。齊王以懿有輔己大功,故遂使師承統懿業,委以大事。而師以盛年在職,無疾讬病,坐擁強兵,無有臣禮,朝臣非之,義士譏之,天下所聞,其罪一也。懿造計取賊,多舂軍糧,克期有日。師為大臣,當除國難,又為人子,當卒父業。哀聲未絕而便罷息,為臣不忠,為子不孝,其罪二也。” 《晉書》評司馬懿‘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但平定公孫淵時殺戮太甚,誅殺曹爽時甚至連女子都殺害,然後篡奪魏國:「及平公孫文懿,大行殺戮。誅曹爽之際,支黨皆夷及三族,男女無少長,姑姊妹女子之適人者皆殺之,既而竟遷魏鼎雲。」 晉明帝時,王導侍坐。明帝問王導晉朝何以立國得天下,王導乃陳述司馬懿創業之始,及司馬昭末年弑高貴鄉公之事。明帝以面覆在牀上說:「若如公言,晉祚復安得長遠!」跡司馬懿之猜忍,蓋有符於狼顧。(《晉書·宣帝紀第一》) 虞預:“服膺文藝,以儒素立德,而雅有雄霸之量。值魏氏短祚,內外多難,謀而鮮過,舉必獨克,知人拔善,顯用仄陋。王基、鄧艾、周秦、賈越之徒,皆起自寒門,而著績於朝,經略之才,可謂遠矣。” 張悌:“諸葛、司馬二相,遭值際會,讬身明主,或收功於蜀漢,或冊名于伊、洛。丕、備既沒,後嗣繼統,各受保阿之任,輔翼幼主,不負然諾之誠,亦一國之宗臣,霸王之賢佐也。” 關於司馬氏代魏而仍能天下一統的原因,當時東吳屯騎校尉(官職)張悌的話,也許是很好的解釋: 永安六年,魏伐蜀,吳人問悌曰:“司馬氏得政以來,大難屢作,智力雖豐,而百姓未服也。今又竭其資力,遠征巴蜀,兵勞民疲而不知恤,敗於不暇,何以能濟?昔夫差伐齊,非不克勝,所以危亡,不憂其本也,況彼之爭地乎!”悌曰:“不然。曹操雖功蓋中夏,威震四海,崇詐杖術,征伐無已,民畏其威,而不懷其德也。丕、叡承之,系以慘虐,內興宮室,外懼雄豪,東西馳驅,無歲獲安,彼之失民,為日久矣。司馬懿父子,自握其柄,累有大功,除其煩苛而布其平惠,為之謀主而救其疾,民心歸之,亦已久矣。故淮南三叛而腹心不擾,曹髦之死,四方不動,摧堅敵如折枯,蕩異同如反掌,任賢使能,各盡其心,非智勇兼人,孰能如之?其威武張矣,本根固矣,群情服矣,奸計立矣。今蜀閹宦專朝,國無政令,而玩戎黷武,民勞卒弊,競於外利,不脩守備。彼強弱不同,智算亦勝,因危而伐,殆其克乎!若其不克,不過無功,終無退北之憂,覆軍之慮也,何為不可哉?昔楚劍利而秦昭懼,孟明用而晉人憂,彼之得志,故我之大患也。”吳人笑其言,而蜀果降于魏。 干寶:“昔高祖宣皇帝以雄才碩量,應運而仕,值魏太祖創基之初,籌畫軍國,嘉謀屢中,遂服輿軫,驅馳三世,性深阻有如城府,而能寬綽以容納,行任數以御物,而知人善採拔,故賢愚鹹懷,小大畢力,爾乃取鄧艾於農隙,引州泰於行役,委以文武,各善其事,故能西擒孟達,東舉公孫淵,內夷曹爽,外襲王陵,神略獨斷,征伐四克,維御羣后,大權在己,屢拒諸葛亮節制之兵,而東支吳人輔車之勢。”(《晉紀總論》) 石勒:「大丈夫行事,當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終不能如曹孟德、司馬仲達父子,欺他孤兒寡婦,狐媚以取天下也。」(《晉書·載記第五·石勒下》) 李世民曾為《晉書·宣帝紀》作史論,原文如下:「夫天地之大,黎元為本。邦國之貴,元首為先。治亂無常,興亡有運。是故五帝之上,居萬乘以為憂;三王已來,處其憂而為樂。競智力,爭利害,大小相吞,強弱相襲。逮乎魏室,三方鼎峙,干戈不息,氛霧交飛。宣皇以天挺之姿,應期佐命,文以纘治,武以棱威。用人如在己,求賢若不及;情深阻而莫測,性寬綽而能容,和光同塵,與時舒卷,戢鱗潛翼,思屬風雲。飾忠於已詐之心,延安于將危之命。觀其雄略內斷,英猷外決,殄公孫於百日,擒孟達於盈旬,自以兵動若神,謀無再計矣。既而擁眾西舉,與諸葛相持。抑其甲兵,本無鬥志,遺其巾幗,方發憤心。杖節當門,雄圖頓屈,請戰千里,詐欲示威。且秦蜀之人,勇懦非敵,夷險之路,勞逸不同,以此爭功,其利可見。而返閉軍固壘,莫敢爭鋒,生怯實而未前,死疑虛而猶遁,良將之道,失在斯乎!文帝之世,輔翼權重,許昌同蕭何之委,崇華甚霍光之寄。當謂竭誠盡節,伊傅可齊。及明帝將終,棟樑是屬,受遺二主,佐命三朝,既承忍死之托,曾無殉生之報。天子在外,內起甲兵,陵土未乾,遽相誅戮,貞臣之體,寧若此乎!盡善之方,以斯為惑。夫征討之策,豈東智而西愚?輔佐之心,何前忠而後亂?故晉明掩面,恥欺偽以成功;石勒肆言,笑奸回以定業。古人有雲:“積善三年,知之者少,為惡一日,聞於天下。”可不謂然乎!雖自隱過當年,而終見嗤後代。亦猶竊鐘掩耳,以眾人為不聞;銳意盜金,謂市中為莫睹。故知貪于近者則遺遠,溺於利者則傷名;若不損己以益人,則當禍人而福己。順理而舉易為力,背時而動難為功。況以未成之晉基,逼有餘之魏祚?雖複道格區宇,德被蒼生,而天未啟時,寶位猶阻,非可以智競,不可以力爭,雖則慶流後昆,而身終於北面矣。」(《晉書·宣帝紀第一》) 李世民亦曾把李靖比作司馬懿,脅迫以年老多病為由作拒的李靖參與征高句麗的駐蹕山之戰(公元645年),原文如下:『太宗將征遼,衛公病不能從,帝使執政以起之,不起。帝曰:「吾知之矣。」明日駕臨其第,執手與別,靖謝曰:「老臣宜從,但犬馬之疾,日月增甚,恐死於道路,仰累陛下。」帝撫其背曰:「勉之,昔司馬仲達非不老病,竟能自強,立勳魏室。」靖叩頭曰:「老臣請轝病行矣。」至相州,病篤不能進。駐蹕之役,高麗與靺羯合軍,方四十里,太宗望之有懼色。江夏王進曰:「高麗傾國以抗王師,平壤之守必弱,假臣精卒五千,覆其本根,則數十萬之眾,可不戰而降。」帝不應。既合戰,為賊所乘,殆將不振,還謂衛公曰:「吾以天下之眾,困於蕞爾之夷,何也?」靖曰:「此道宗所解。」時江夏在側,帝顧之,道宗具陳前言,帝悵然曰:「時匆遽不憶也。」駐蹕之役,六軍為高麗所乘,太宗命視黑旗―英公之麾也,候者告黑旗被圍,帝大恐。須臾復曰圍解,高麗哭聲動山谷,勣軍大勝,斬首數萬,俘虜亦數萬。』 (《隋唐嘉話·卷上》) 房玄齡:“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漢末大亂,常慨然有憂天下心。”“帝內忌而外寬,猜忌多權變。”(《晉書·宣帝紀第一》) 杜牧:“周有齊太公,秦有王翦,兩漢有韓信、趙充國、耿恭、虞詡、段熲,魏有司馬懿,吳有周瑜,蜀有諸葛武侯,晉有羊祜、杜公元凱,梁有韋睿,元魏有崔浩,周有韋孝寬,隋有楊素,國朝有李靖、李勣、裴行儉、郭元振。如此人者,當此一時,其所出計畫,皆考古校今,奇秘長遠,策先定於內,功後成於外。”(《注孫子序》) 司馬光:“司馬懿,少聰達,多大略。”(《資治通鑒·卷六十五》) 張預《十七史百將傳·卷五》:“司馬懿,字仲達,河內温縣人。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服膺儒教。孫子曰:‘其次伐交。’懿令孫權掎劉備之後。又曰:‘兵之情主速。’懿攻孟達,八日到其城下。又曰:‘形人而我無形。’懿以陸軍出皖城而以水軍向夏口。又曰:‘以分合為變。’懿不分軍為前後。又曰:‘怒而撓之。’懿雖敵以巾幗撓之而不動。又曰:‘知戰之日。’懿討遼東謂一年足矣。又曰:‘攻其必救。’懿棄賊而向襄平。又曰:‘兵聞拙速。’懿討孟達,不計死傷與糧競。又曰:‘能而示之不能。’懿討文懿,不取小利以示無能。又曰:‘形之,敵必從之。’懿示必攻而吳師夜遁是也。” 而宋代何去非認為司馬懿能忍耐,又有足夠的度量。不與諸葛亮正面對戰並非膽怯,而是高明的消耗敵軍之策:“仲達提秦、雍之勁卒,以不應而老其師者,豈徒然哉!將求全於一勝也。然而,孔明既死,蜀師引還,而仲達不窮追之者,蓋不虞孔明之死,其士尚飽,而軍未有變,蜀道阻而易伏,疑其偽退以誘我也。向使孔明之不死,而弊於相持,則仲達之志得矣。或者謂仲達之權詭,不足以當孔明之節制,此腐儒守經之談,不足為曉機者道也。”,評其“制其兵,出奇應變,奄忽若神,無往不殄,雖曹公有所不逮焉”。 黃道周:“司馬魏人,從討張魯。備爭江陵,請乘蜀土。言雖不從,大志已睹。關羽震樊,魏欲避許。懿請結孫,因而斬羽。孟達雖降,意猶首鼠。八日往擒,盡驚神武。諸葛出祁,以懿禦悔。利則急驅,屯則守伍。巾幗相加,亦不妄舉。食少事煩,早知其苦。五丈秋風,更輩無補。料死料生,功已足數。文懿反遼,視魚遊釜。計日攻虛,破之若取。後晉帝基,皆懿遺祜。”(《廣名將傳》) 羅貫中:“開言崇聖典,用武若通神。三國英雄士,四朝經濟臣。屯兵驅虎豹,養子得麒麟。諸葛常談羨,能回天地春!”(《戰徐塘吳魏交兵》) 毛宗崗:“今人將曹操、司馬懿並稱。及觀司馬懿臨終之語,而懿之與操則有別矣。操之事,皆懿之子為之,而懿則終其身未敢為操之事也。操之忌先主,是欲除宗室之賢者;懿之謀曹爽,是特殺宗室之不賢者。至於弑主後,害皇嗣,僭皇號,受九錫,但見之於操,而未見之於懿。故君子于懿有恕辭焉。”(《匯評三國志演義》) 蔡東藩:“從前王莽、曹操、司馬懿、劉裕諸奸雄,其險惡猶不若溫也。”(《五代史演義》) 毛澤東:“司馬懿是個了不起的人物,歷來說他壞,我看有幾手比曹操高明。”他認為曹操攻下張魯以後應該聽司馬懿和劉曄的建議進攻四川;評其“出身士族,多謀略,善權變,為魏國重臣”。曾在《三國志·陸遜傳》中評注:“此司馬懿敵孔明之智也。”(《毛澤東讀書筆記解析》) 柏楊:“就史料記載而言,真實的司馬懿,跟世人印象中的司馬懿不同,諸葛亮先生受託孤後,並沒有曹爽般的政敵,李嚴的竊弄威權,一紙命令便告解決,而曹爽先生確是將司馬懿整個排除,司馬懿對曹爽雖然不滿,但一直到244年,曹爽先生攻擊蜀漢帝國,大軍被雨困在峽谷,司馬懿仍憂慮他會失敗,勸告退軍,假使他心懷不軌,大可閉口不言,等曹爽覆滅後,由他來收拾殘局。司馬懿先生當初最大的目的,不過是反擊曹爽,奪官奪權。249年的政變,受到朝野一致愛戴,251年王淩起兵時,司馬懿不但沒有任何叛逆跡象,而且聲望正值高峰。……就司馬懿本身而言,他所受到的詬罵與詛咒,並不公平。”(《柏楊版資治通鑒》) 司馬懿在世時,在魏國威望相當高,即使文欽在其死後討伐司馬師時,在檄文中依然對司馬懿有‘故相國懿,匡輔魏室,曆事忠貞’等相當多的讚譽。史書上說他做到了使‘天下大悅’‘天下欣賴’。晉朝初年,司馬炎有「天下無窮人」的太康之治,人民對促成三國統一的奠基者司馬還是相當推崇。甚至因司馬炎之孫司馬遹長得像司馬懿就寄予厚望。 司馬懿名聲毀敗,是從永嘉之禍以後開始的。其不肖子孫自相殘殺,帶來五胡亂華的浩劫,出身奴隸的石勒恨透司馬家。而東晉在南方,又長期被世家大族把持。晉室南渡,情況與當年蜀漢類似,以蜀漢為正統呼聲日高;東晉滅亡後,情況更明顯。到隋唐時代,民間說書戲曲日盛。唐太宗主導官修的《晉書》,以封建帝王立場更不鼓勵臣下效法。到明代《三國演義》後,火熄上方谷、見木雕魏都督喪膽等的形象也就被演義流傳民間。 呂思勉認為,司馬懿之深謀祕計,還有許多不為後人所知。而且他很為暴虐,他之政敵被殺,都是夷及三族,連已出嫁女亦不能得免,所以《晉書》作者房玄齡等人,也說他猜忌殘忍。他一生用盡深刻心計,暴虐手段,全是為一己之地位,絲毫沒有曹操匡扶漢室、平定天下之意。封建時代之道德,是公忠、正直、勇敢,是犠牲一己以利天下,司馬懿卻件件和他相反。魏武帝曹操亡歿後,司馬氏父子繼而得志,忠君愛民之心地,光明磊落之行為,全都看不見,只剩下自私自利之心地,狡詐刻毒之行為。 家世 兄弟 司馬朗,字伯達。 司馬孚,字叔達。晋朝时任太宰,都督中外诸军事,封安平王,谥献王。 司馬馗,字季達。 司馬恂,字顯達。 司馬進,字惠達。 司馬通,字雅達。 司馬敏,字幼達。 妻妾 張春華(宣穆妃) 張夫人 伏夫人(扶風國太妃) 柏夫人
3月20日晚10点半左右,小百合Blog系统停止运行,用户被取消了在Blog发表文章和评论的权限。根据小百合Blog系统首页的显示,最后一位用户更新Blog的时间为22点34分。一些没有来得及备份Blog的用户发现很难连接小百合BBS。小百合BBS公网域名和IP失效,仅剩教育网域名和IP。几乎同时,202.119.32.106的校内新临时BBS测试也已经展开。 3月22日北京时间00点04分,小百合BBS彻底停止运行,其教育网IP 202.119.32.102已经被新的南京大学BBS获得,对全校全面开放。公众网网址lilybbs.net和公众网IP地址218.94.36.113停止使用。 纪念活动 2005年3月19日中午13点,小百合BBS用户Steady在自己的Blog里发布文章称自己会在3月21日晚上8点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南园喷水池摆上“一束百合一只白色纸鹤”为百合送行,一时间被众多百合用户纷纷转载,这条消息通过手机短信几乎传遍了全校。3月21日晚8点左右,小百合BBS的众多用户,包括很多浦口校区的同学,来到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南园,冒雨举行了纪念活动。许多人送上了百合花和纸鹤为小百合BBS“送行”。 南京市公安部门高度紧张,布置了大量人力以防不测。南京大学校方也要求各院系的辅导员在当晚严阵以待,劝退各自院系的学生。 复建 小百合海外站的建立 北京时间2005年4月16日,在百合元老们和众多小百合网友的努力下,南京大学小百合BBS海外站开通,并且导入了小百合BBS关站日(3月5日)的数据。域名为lilybbs.us,小百合BBS海外测试站域名woft.net也指向正式站。BBS提供了telnet和web服务。这是此次中国校园BBS网络实名制风波后第一个建立海外站的BBS。小百合海外站秉承小百合一贯的“兼容并包”的宗旨,与其后不久成立的官办的南京大学小百合站形成鲜明对比。小百合海外站又称“野百合站”、“私立小百合站”或“流亡百合站”。官办的南京大学小百合站则被一些网友称为“伪站”。 小百合复站 2005年3月22日,由于某些原因,南大小百合BBS被南京大学BBS取代。4月26日,在经历了一个月餘日的关闭风波后,南京大学官方小百合重新开放,原有的数据,包括文章和用户的私人信件等得到保留,但用户ID需要学号或工资号、姓名和身份证号互相配合进行注册激活,未激活ID仅能登陆但无发文等权限。除在校生之外的往届毕业生也能够通过校方保留的数据进行注册,但回溯年限各个院系有别,但是有部分未更换身份证的学生不能正常注册。复站后的小百合BBS规定每个用户注册的ID数量不能超过5个。 建立网络评论员 南京大学的小百合BBS重新建立後,被指在2006年要求學生擔任网络评论员,用作發放正面的信息和抵制,消除負面的內容,並引導輿論將重要的信息上報到學生網絡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其後引起各學校亦參考做法,招聘網絡評論員,民間稱為“五毛”。当时网络评论员每月底薪600元。 今日小百合站 经过民间和官方对小百站的各自复建,小百合站已经一分为二,一个是官方控制的官办小百合站,一个是民间经营的私立小百合站。 官办小百合站 南京大学BBS系统采用Firebird BBS系统,新系统全面启用实名制,注册时需要填写详细真实资料,包括身份证号码和学号。 南京大学BBS,已于2005年4月26日关闭。南京大学官方恢复原来的南大小百合系统,不过新的官办南大小百合开始实行实名制。而在此之前,小百合海外站已经建立。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即南京大学官办小百合站,由南京大学网络中心负责维护,网址为bbs.nju.edu.cn。官办小百合站实行实名注册制,定位为南京大学校内信息交流平台。 目前公网IP地址为:219.219.114.4。 在官站之上,存在着几个具有超越于站规规定权限之上的帐号,为学校宣传部门(IP包括:202.119.33.136,222.190.4.222,222.190.4.159)和江苏省安全部门把握,其中最为臭名昭著的是njga,即“南京公安”或者“南京国安”的拼音首字母。其随意删除所谓的敏感文章并且利用宣传部门威胁学校学生曾经引起百合网友公愤。 南京大学宣传部副部长陆江兵被众多网友指责是百合关站与此后白色高压恐怖手段的操盘手。他也因为私人争吵与人结怨而删除网友帐号和通过学校辅导员系统向网友施加压力而引人非议。 2007年6月22日,由于网友xinyidj报道了2007年度网络评论员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南苑宾馆召开的消息而惨遭删除帐号。随后,站务管理人员在管理者授意之下删除了网友xinyidj的所有id以及过去发表的所有文章。此后镇压进一步升级,进入9月之后,百合公开以“发表严重危害本站安全的文章”名义删除帐号的频率越来越高。9月28日,站方发布了《关于自查、互查Blog内容的通告》,公开鼓励告密举报。恐怖统治达到了阶段性的顶点。 自从2007年12月5日开始,南京大学官办小百合再一次陷入“白色恐怖”。众多网友在Pictures版转贴焦点访谈记者所采写的克拉玛依大火事件和广东东莞罢工事件,被njga等管理帐号多次删贴,同时网友通过blog多次往该版转贴,双方陷入攻坚战。最终,njga等管理帐号进入网友blog私自删贴,并绕过站务删除帐号若干;但是,删除信息并未在站务公告栏上公布。有guest帐号在海外小百合forum版控诉陆江兵的无理作为。 之后2009年,一网友发帖“中国习惯了赞美”,并无不当言论。该帖子发贴人和所有回帖人(56张回帖)均被无故删号,亦是njga所为。
3月20日晚10点半左右,小百合Blog系统停止运行,用户被取消了在Blog发表文章和评论的权限。根据小百合Blog系统首页的显示,最后一位用户更新Blog的时间为22点34分。一些没有来得及备份Blog的用户发现很难连接小百合BBS。小百合BBS公网域名和IP失效,仅剩教育网域名和IP。几乎同时,202.119.32.106的校内新临时BBS测试也已经展开。 3月22日北京时间00点04分,小百合BBS彻底停止运行,其教育网IP 202.119.32.102已经被新的南京大学BBS获得,对全校全面开放。公众网网址lilybbs.net和公众网IP地址218.94.36.113停止使用。 纪念活动 2005年3月19日中午13点,小百合BBS用户Steady在自己的Blog里发布文章称自己会在3月21日晚上8点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南园喷水池摆上“一束百合一只白色纸鹤”为百合送行,一时间被众多百合用户纷纷转载,这条消息通过手机短信几乎传遍了全校。3月21日晚8点左右,小百合BBS的众多用户,包括很多浦口校区的同学,来到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南园,冒雨举行了纪念活动。许多人送上了百合花和纸鹤为小百合BBS“送行”。 南京市公安部门高度紧张,布置了大量人力以防不测。南京大学校方也要求各院系的辅导员在当晚严阵以待,劝退各自院系的学生。 复建 小百合海外站的建立 北京时间2005年4月16日,在百合元老们和众多小百合网友的努力下,南京大学小百合BBS海外站开通,并且导入了小百合BBS关站日(3月5日)的数据。域名为lilybbs.us,小百合BBS海外测试站域名woft.net也指向正式站。BBS提供了telnet和web服务。这是此次中国校园BBS网络实名制风波后第一个建立海外站的BBS。小百合海外站秉承小百合一贯的“兼容并包”的宗旨,与其后不久成立的官办的南京大学小百合站形成鲜明对比。小百合海外站又称“野百合站”、“私立小百合站”或“流亡百合站”。官办的南京大学小百合站则被一些网友称为“伪站”。 小百合复站 2005年3月22日,由于某些原因,南大小百合BBS被南京大学BBS取代。4月26日,在经历了一个月餘日的关闭风波后,南京大学官方小百合重新开放,原有的数据,包括文章和用户的私人信件等得到保留,但用户ID需要学号或工资号、姓名和身份证号互相配合进行注册激活,未激活ID仅能登陆但无发文等权限。除在校生之外的往届毕业生也能够通过校方保留的数据进行注册,但回溯年限各个院系有别,但是有部分未更换身份证的学生不能正常注册。复站后的小百合BBS规定每个用户注册的ID数量不能超过5个。 建立网络评论员 南京大学的小百合BBS重新建立後,被指在2006年要求學生擔任网络评论员,用作發放正面的信息和抵制,消除負面的內容,並引導輿論將重要的信息上報到學生網絡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其後引起各學校亦參考做法,招聘網絡評論員,民間稱為“五毛”。当时网络评论员每月底薪600元。 今日小百合站 经过民间和官方对小百站的各自复建,小百合站已经一分为二,一个是官方控制的官办小百合站,一个是民间经营的私立小百合站。 官办小百合站 南京大学BBS系统采用Firebird BBS系统,新系统全面启用实名制,注册时需要填写详细真实资料,包括身份证号码和学号。 南京大学BBS,已于2005年4月26日关闭。南京大学官方恢复原来的南大小百合系统,不过新的官办南大小百合开始实行实名制。而在此之前,小百合海外站已经建立。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即南京大学官办小百合站,由南京大学网络中心负责维护,网址为bbs.nju.edu.cn。官办小百合站实行实名注册制,定位为南京大学校内信息交流平台。
万家丽家居建材超市 好益家装饰建材超市 旺德府建材超市 综合性建材市场 东阳陶瓷大市场 郁金香装饰建材大市场 马王堆陶瓷建材新城 红星建材市场 高桥建材市场 长沙建筑材料市场 饮食名店 杨裕兴,属于“老字号”,以经营长沙地方口味特色的面条和米粉为主、兼营冷菜,长沙城区均有分布,有超过一百家分店; 麦当劳、肯德基和德克士,经营美式西式快餐,长沙有数十家分店,以麦当劳和肯德基为主; 必胜客,地处芙蓉中路,芙蓉路与五一路交叉处,经营意大利式西餐; 蒙娜丽沙(湖南蒙娜丽莎餐饮有限公司)、名典咖啡、上岛咖啡,经营西餐、中式套餐和咖啡,长沙有数十家分店。 哈根达斯,2006年1月21日在长沙开店,是中部第一家哈根达斯专店。 主要商贸企业 产业园区
大润发,位于芙蓉区政府对面。 建筑、装饰材料市场 建材超市、专店 安居乐建材超市 万家丽家居建材超市 好益家装饰建材超市 旺德府建材超市 综合性建材市场 东阳陶瓷大市场 郁金香装饰建材大市场 马王堆陶瓷建材新城 红星建材市场 高桥建材市场 长沙建筑材料市场 饮食名店 杨裕兴,属于“老字号”,以经营长沙地方口味特色的面条和米粉为主、兼营冷菜,长沙城区均有分布,有超过一百家分店; 麦当劳、肯德基和德克士,经营美式西式快餐,长沙有数十家分店,以麦当劳和肯德基为主; 必胜客,地处芙蓉中路,芙蓉路与五一路交叉处,经营意大利式西餐; 蒙娜丽沙(湖南蒙娜丽莎餐饮有限公司)、名典咖啡、上岛咖啡,经营西餐、中式套餐和咖啡,长沙有数十家分店。 哈根达斯,2006年1月21日在长沙开店,是中部第一家哈根达斯专店。
7世纪出生 8世纪逝世 ruo若虚
张若虚诗作存世的仅《春江花月夜》和《代答闺梦还》两首,其中《春江花月夜》是唐诗的代表作之一,该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颇受六朝诗风影响,流露出人生无常之感。该诗的音韵、场景描写等方面创意可能影响后世词、曲等数种文学形式,从而奠定张若虚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评论 清末学者王闿运在《论唐诗诸家源流〈答陈完夫问〉》中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李贺、(李)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宫体之巨澜也。” 闻一多曾评价《春江花月夜》是“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
納粹戰敗後,盟軍對德國進行去納粹化等轉型正義的工作。德國的白色恐怖才宣告結束。 西班牙內戰期間(1936年7月17日-1939年4月1日)國民軍的一系列強姦與暴力行為,和弗朗西斯科·佛朗哥將軍之後的長達三十六年的法西斯獨裁統治(1939年4月1日-1975年11月20日),在西班牙被稱為白色恐怖。在佛朗哥死後,西班牙展開民主改革後才逐漸結束。 希臘王國鎮壓希臘人民解放軍的暴動以及之後延伸擴大的希臘內戰戰事所波及到無辜群眾的事件。 義大利王國法西斯時期和義大利社會共和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苏修社会帝国主义逐漸蔓延整個世界,共產主義陣營和資本主義陣營的冷戰由此開始。 在美國,共和黨參議員麥卡錫發動一場清除美國國內共產主義者的運動,稱為“麥卡錫主義”。期間,很多著名好萊塢藝術家、作家等因為表示對共產主義的同情,被反共勢力批判。 麥卡錫於其任职期间,高調宣揚共产党侵入政府和舆论界的危機,促使成立“非美调查委员会”,在文艺界和政府部门煽动人们互相揭发,许多著名人士如演員查理·卓别林和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等都受到迫害,被指控为向苏联透露机密和为苏联充当间谍。1953年6月19日科学家朱利叶斯与艾瑟尔·罗森堡夫妇为此被判上电椅死刑,造成了美國的白色恐怖。根据20世纪末解密的文件,其时控制演员工会的里根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并威胁迪士尼也揭发迫害部分演员。 1950年2月,麥卡錫公开指责有205名共产党人混入美国国务院,但沒有提供任何具体姓名。1953年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担任总统,麦卡锡和共和党领导層决裂。1954年,他指控军队和政府官员从事颠覆活动,为此举行了长达36天的听证会,同时向全国进行电视直播。美国国内外的舆论开始指责他是“蛊惑民心的煽动家”,11月中期选举,共和党失去参议院的多数,麦卡锡后被免去非美调查委员会主席的职务。12月2日参议院以67票对22票通过决议,正式谴责麦卡锡“违反参议院传统”的行为。从而结束了麦卡锡时代。 美國國內的白色恐怖在法律上並非麥卡錫一人唱獨角戲,1940年美國國會通過「外僑登記法」,凡宣傳以暴力推翻美國政府者,或以此目的成立組織或印宣傳品者,可判刑二十年,旨在煽動顛覆政權的美國共產黨或和其有連絡者因此被大量迫害;二戰後1950年美國通過「國內安全法」,禁止共產黨擔任公職或工會人員,也不能取得出國護照,1954年美國通過共產黨活動管制法,直接宣布共產黨不受法律保護,完全違背美國憲法言論自由思想自由的規定,到1961年約翰·甘迺迪當總統之後這法律才縮小解釋或修改。 大陸時期 1927年4月12日,北伐军總司令蒋中正在上海以“清党”为由,发动四一二事件,造成國民黨內的分裂,蔣中正藉此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其间对中国共产党及国民党左派进行對抗與打擊,中共官方觀點稱之為白色恐怖時期。 相關案例 1931年中国国民党左派人士邓演达被处决。 1936年的七君子事件。 1949年的成都十二桥惨案和重庆一一·二七事件 臺灣時期 1949年5月20日,臺灣省主席兼臺灣省警總司令陳誠頒布臺灣省戒嚴令,持續到1987年7月15日總統蔣經國宣布解除戒嚴令為止。 2017年12月6日,促進轉型正義條例三讀通過。 於文化大革命的時期,白色恐怖一詞也被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用來打擊其他黨內「走資派」政治人物如劉少奇和鄧小平。毛泽东在誊清稿上修订-{zh-hans:后;zh-hant:後}-加标题,由当日会议印发。文中说:“五十多天裡,从中央到地方的某些领导同志站在反动的资产阶级立场上,实行资产阶级专政,将无产阶级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打下去,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围剿革命派,压制不同意见,实行白色恐怖,自以为得意,长资产阶级的威风,灭无产阶级的志气,又何其毒也!” 香港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的長子潘匡仁於2017年9月7日不幸身故後,香港教育大學的民主牆被校內學生張貼「恭喜蔡匪若蓮之子魂歸西天」的大字報,由於字句冷血及帶有侮辱性,引起公眾嘩然,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及教育局局長楊潤雄都強烈譴責,在社會各界龐大壓力下,教大校方當晚就聲言要翻查閉路電視追查張貼者,教大學生會認為是校方製造「白色恐怖」。教大學生會指大字報的語句雖然涼薄但並不違法,校方應尊重自由發表意見的權利,並指校方翻查閉路電視是要向同學施壓,拑制言論自由,阻止同學自由發表意見,及後由校方管理的閉路電視片段流出,令張貼同學的容貌曝光,學生會認為是侵犯私隱及對張貼同學進行文革式批鬥,進一步激化香港教育大學涼薄大字報事件。 1989年,中國大陸發生八九民運,澳門有多個團體發起遊行、籌款和收集簽名和絕食以聲援北京學運,當中包括最早回應民運的組織為「東大學生關注北京學運小組」,以及由民主派人士區錦新、吳國昌以及數十位人士組成的論政團體「民主沙龍」。六四事件發生後,澳門各界發動大規模示威遊行,其中有十多萬至二十萬人參與,佔當時澳門人口的一半,是澳門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遊行,「民主沙龍」後來改組為「聲援中國學運聯委會」,其後再易名為澳門民主發展聯委會(簡稱民聯會)至今。
現代定義 「白色恐怖」常與轉型正義相提並論,但實際上轉型正義的基礎在歷史真相,不可一概而論。 在現代則於俄國革命時期的俄國共產黨廣為宣傳使用。在帝俄時代,白色是沙俄帝國皇室的代表顏色,沙皇常被冠以「白色沙皇」之稱,白色并無任何貶義色彩。在西元1917年后的俄國內戰中,反共的俄國「白軍」與俄共布爾什維克的「紅軍」相對,遂使用「白色恐怖」一詞來形容白軍的殘暴。後來,芬蘭、美國等國反對蘇聯共產黨勢力擴張的行為,有一部份被稱為「白色恐怖」。 中国共产党官方觀點使用「白色恐怖」一詞來形容由軍統和中統執行的打擊中共勢力的隱密行動,包括暗殺、暴力鎮壓及逮捕共产党员等,中共亦將這些中華民國政府控制區域稱為“白區”,將共產黨控制區域稱為“紅區”。 在台灣,「白色恐怖」一詞大多用來稱呼遷到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在1950年代至1980年代在臺灣實施戒嚴令,及為了防止共產勢力在臺灣滲透與擴散,制定《懲治叛亂條例》,結果造成警總打壓或限制人民政治活動,造成冤死或冤獄。直到1991年5月9日法務部調查局幹員在未知會清華大學校方的情況下,進入校園拘提研究生廖­偉程,引發劇烈反彈。同年5月17日時立法院通過廢除《懲治叛亂條例》。1998年立法院通過補償條例,成立白色恐怖補償基金會。十五年間補償10,067件(死刑809人,最多人數是感化(訓)教育),包括:七一三事件、孫立人部屬郭廷亮、柏楊、李敖、雷震、美麗島事件(除了林義雄可能因林宅血案未破堅持不領補償金)等。仍有約1500名受難者未提出申請。 政治分類 也有人主張資本主義勢力(商界、財閥和反共產主義者)發動的迫害是白色恐怖,共產黨發動的迫害是紅色恐怖,如蘇維埃政權為懲治反對勢力,決定實行紅色恐怖,把反對勢力的對抗行為稱之為白色恐怖。中共毛澤東武裝革命的紅色恐怖和蔣中正實行清除共產勢力的白色恐怖亦是一例。台灣1950年代的紅色革命有白色恐怖與之對抗。 歷史學者認為在世界各國發生的白色恐怖是在20世紀中期(1950年代和1960年代)美蘇冷戰的局勢下,反共國家出現的反擊共產勢力的過度行為,當中不少獲美國支持的反共國家以反共名義長期維持獨裁高壓統治,打壓政治異見。 概念的來源 1870年,由於普法戰爭的爆發,法蘭西第二帝國(1852年-1870年)的拿破崙三世被俘,法蘭西第三共和國(1870年-1940年)宣佈成立。然而,新的“共和”政府不但對抵禦普魯士軍隊的入侵採取消極態度,而且還相繼鎮壓了巴黎人民西元1870年10月31日和西元1871年1月22日的兩次起義。 1871年3月28日,身為「工人階級實質上政府」的「巴黎公社」正式成立,而法國政府軍在普魯士軍隊的幫助下,對巴黎公社成員發動攻擊。「公社成員也群起反抗。因為一時找不到代表公社的旗幟,公社裡的一名女工於是從自己身上的紅裙,撕下一塊紅布,作為公社的標誌。從此以後,紅色便引用為一切進步熱情、反抗不義的階級解放之符號。與此相對,代表反動、保守的勢力,便是『白色』,而由其發動的一切恐怖鎮壓行動,就是所謂『白色恐怖』」。 與恐怖主義涵義區別,是指「意在全體居民中散佈恐嚇、驚慌和毀滅的一系列行為」。它的施暴量往往不成比例,表面上是任意的、蓄意的象徵性行動,意在「殺一儆百」。而「白色恐怖」一詞,通常意味著擁有政權的統治者,運用國家機器中的直接暴力手段,針對反抗現有體制的革命或革新勢力,所進行的超越正常制度的摧毀行為。「白色」原本指的是法國波旁王朝的徽章——“白百合”,亦表示它保守、反動的政權特征性格。 。 各地情況 法國大革命後,法國長期處於政治混亂。保皇黨和共和黨派長期進行鬥爭。保皇黨長期打擊共和黨派人士。1870年,由於普法戰爭的爆發,法蘭西第二帝國(1852年-1870年)的拿破崙三世被俘,法蘭西第三共和國(1870年-1940年)宣佈成立,第二帝國滅亡。新的共和政府所徵招的士兵素質較低無法抵禦普魯士軍隊的入侵,在停戰後相繼鎮壓了巴黎人民1870年10月31日和1871年1月22日的兩次起義。 1871年3月28日,身為「工人階級實質上政府」的「巴黎公社」正式成立,而政府軍對公社成員發動攻擊。「公社成員也群起反抗。因為一時找不到代表公社的旗幟,公社裡的一名女工於是從自己身上的紅裙,撕下一塊紅布,作為公社的標誌。從此以後,紅色便引用為一切進步熱情、反抗不義的階級解放之符號。與此相對,代表反動、保守的勢力,便是『白色』,而由其發動的一切恐怖鎮壓行動,就是所謂『白色恐怖』」。 (俄國) 匈牙利在1918年脫離奧匈帝國,但匈牙利並未因此走向民主共和,而是維持名義上的君主制。匈牙利王國雖然號稱是王國,但王位始終處於空缺狀態。在1919年擊潰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的霍爾蒂·米克洛什擔任攝政職位直到1944年,是國家的實際統治者。霍爾蒂實行法西斯獨裁統治,鎮壓異己和民主人士。 1923年9月由保加利亞共產黨發起的九月起義武裝叛亂,企圖推翻亞歷山大·常可夫的新政府。除了共產黨员之外,起義也得到農民和無政府主義者的支持。起義的目標是保加利亞“建立農民工政府”,而不是將國家的社會經濟制度轉變為共產主義。這場起義最後被殘酷地鎮壓下來。 西元1933年1月30日,納粹黨黨魁阿道夫·希特勒就任德國總理,2月27日晚上,發生國會縱火案,希特勒指控德國共產黨為縱火者,下令逮捕德國共產黨、社會民主黨、工會領袖以及一切反納粹的人士。自此,整個德國籠罩在一片白色恐怖的氛圍中。 1939年9月初,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納粹德國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佔領奧地利、捷克、波蘭、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以及法國等。納粹在歐洲佔領區實施一系列屠殺整肅等暴行,被稱為白色恐怖。 納粹戰敗後,盟軍對德國進行去納粹化等轉型正義的工作。德國的白色恐怖才宣告結束。 西班牙內戰期間(1936年7月17日-1939年4月1日)國民軍的一系列強姦與暴力行為,和弗朗西斯科·佛朗哥將軍之後的長達三十六年的法西斯獨裁統治(1939年4月1日-1975年11月20日),在西班牙被稱為白色恐怖。在佛朗哥死後,西班牙展開民主改革後才逐漸結束。 希臘王國鎮壓希臘人民解放軍的暴動以及之後延伸擴大的希臘內戰戰事所波及到無辜群眾的事件。 義大利王國法西斯時期和義大利社會共和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苏修社会帝国主义逐漸蔓延整個世界,共產主義陣營和資本主義陣營的冷戰由此開始。 在美國,共和黨參議員麥卡錫發動一場清除美國國內共產主義者的運動,稱為“麥卡錫主義”。期間,很多著名好萊塢藝術家、作家等因為表示對共產主義的同情,被反共勢力批判。 麥卡錫於其任职期间,高調宣揚共产党侵入政府和舆论界的危機,促使成立“非美调查委员会”,在文艺界和政府部门煽动人们互相揭发,许多著名人士如演員查理·卓别林和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等都受到迫害,被指控为向苏联透露机密和为苏联充当间谍。1953年6月19日科学家朱利叶斯与艾瑟尔·罗森堡夫妇为此被判上电椅死刑,造成了美國的白色恐怖。根据20世纪末解密的文件,其时控制演员工会的里根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并威胁迪士尼也揭发迫害部分演员。 1950年2月,麥卡錫公开指责有205名共产党人混入美国国务院,但沒有提供任何具体姓名。1953年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担任总统,麦卡锡和共和党领导層决裂。1954年,他指控军队和政府官员从事颠覆活动,为此举行了长达36天的听证会,同时向全国进行电视直播。美国国内外的舆论开始指责他是“蛊惑民心的煽动家”,11月中期选举,共和党失去参议院的多数,麦卡锡后被免去非美调查委员会主席的职务。12月2日参议院以67票对22票通过决议,正式谴责麦卡锡“违反参议院传统”的行为。从而结束了麦卡锡时代。 美國國內的白色恐怖在法律上並非麥卡錫一人唱獨角戲,1940年美國國會通過「外僑登記法」,凡宣傳以暴力推翻美國政府者,或以此目的成立組織或印宣傳品者,可判刑二十年,旨在煽動顛覆政權的美國共產黨或和其有連絡者因此被大量迫害;二戰後1950年美國通過「國內安全法」,禁止共產黨擔任公職或工會人員,也不能取得出國護照,1954年美國通過共產黨活動管制法,直接宣布共產黨不受法律保護,完全違背美國憲法言論自由思想自由的規定,到1961年約翰·甘迺迪當總統之後這法律才縮小解釋或修改。 大陸時期 1927年4月12日,北伐军總司令蒋中正在上海以“清党”为由,发动四一二事件,造成國民黨內的分裂,蔣中正藉此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其间对中国共产党及国民党左派进行對抗與打擊,中共官方觀點稱之為白色恐怖時期。 相關案例 1931年中国国民党左派人士邓演达被处决。
教育 曼彻斯特是歐洲學生最多的地方之一。曼彻斯特市内具有三所大学:曼徹斯特城市大學、曼徹斯特大學和皇家北方音樂學院都位於市中心的南面,組成一個巨大的校區,被這條全歐洲最繁忙的道路分成兩半。其中,曼彻斯特大学是全英國最大的全日制大學,於2004年秋天由原先的曼徹斯特維多利亞大學和曼徹斯特科技大學組成。 大曼彻斯特境内也有博尔顿大学。另外,鄰近的索爾福德市有索尔福德大學,距離曼徹斯特市中心只有2英里。 医疗 传媒 宗教 交通 铁路 曼徹斯特在鐵路史上佔有重要位置。1830年開放的利物浦和曼徹斯特鐵路是鐵路客運的誕生地。 過去50年市中心幾乎被一大打火車站包圍,但現在市中心只有2個主要幹線火車站:曼彻斯特维多利亚站和曼徹斯特皮卡迪利站,連接曼徹斯特和英國大部分地方。市中心還有幾個小車站:牛津路(Oxford Road)車站、和邻近索爾福德市的。 公路 服務曼徹斯特的主要公路是高速路M56、M6、M61、M62和M66,大部分皆連到繞城高速公路M60。 公共交通 曼彻斯特的公共交通由()营运,下方主要包括公交汽车、出租车、轻轨和共享自行车等的交通方式。尽管目前曼彻斯特市内的公交车多为私营,但近年来,曼彻斯特的交通呈现出愈发整合的趋势。2018年,当局提出了名为“Bee network”的构想,将曼彻斯特的公共交通整合,谋求建立一个与伦敦媲美的庞大公共交通体系。 位于曼彻斯特市中心,距离皮卡迪利火车站仅200米的皮卡迪利花园是曼彻斯特,乃至整个都市郡的公交枢纽。整个大曼彻斯特具有极其发达的公交线路网。其中,曼彻斯特市中心-斯托克波特方向的被誉为全国最繁忙的公交线路。曼彻斯特全市共有1路,2路两条供游客和通勤者免费乘坐的公营公交线路,称作 ,位于市中心区域。 曼彻斯特市不具备地下鐵路系統。在曼彻斯特建造地铁的计划最初源于上世纪60年代将维多利亚和皮卡迪利(时称伦敦路站)的两所火车站通过地下贯穿的。由于经费原因,在曼彻斯特境内建造地铁的构想则改为建造成本更加低廉的轻轨。 大曼彻斯特营运的轻轨名为Metrolink,包圍著曼徹斯特的市中心,将整个都市郡与曼彻斯特连接起来,其中很多线路的轨道都是由曼彻斯特的许多废弃铁路改建的。Metrolink目前共有8条线路99个车站,是全英国最发达的轻轨系统,且仍在陆续扩张中。在2021/22年份,该轻轨的乘客数量共有2千6百万人次。 航空 位于市南部郊区的曼徹斯特國際機場乃英國第三繁忙的旅客機場,有機場火車站直通鐵路。2005年機場客運量已達2210萬人次,有90多家航空公司,直達180多個城市。長途直飛地點包括紐約、芝加哥、波士頓、費城、邁阿密、拉斯維加斯、多倫多、大馬士革、迪拜、多哈、卡拉奇、新加坡,而香港航線則在2014年12月復辦。另外還有大量的國內航線和前往歐洲的專線,覆蓋點包括了比利時的安特衛普、德國的漢堡、西班牙的巴塞隆拿、希臘的雅典等等。 水路 尽管曼彻斯特作为一个不具有主要河流的内陆城市,但其仍具有规模较大的水上运输体系。工業革命留下的一項遺產是廣闊的運河網:曼徹斯特-保頓-般利運河、諾治迪爾運河、曼徹斯特運河,全通向大海。時至今日,大部分運河皆是用作娛樂用途。曼徹斯特地區也有很多的人工湖泊,環繞著該市的小河。 文化 曼彻斯特是一座颇具文化底蕴的城市。在城市内随处可见城市的象征工蜂。 音乐 在古典乐方面,曼彻斯特本地的管弦乐团有哈雷乐团和 。在流行音乐上,起源于曼彻斯特的乐队包括欢乐分队,绿洲乐队等。 1980年代,曼彻斯特经历了一个以另类舞曲为代表的,充斥着摇头丸和夜总会的疯狂时期,名为“Madchester”,期间见证了诸如 New Order 的乐队的兴起。Madchester一词本身是Manchester和mad的混成词。 艺术 博物馆 曼彻斯特主要的博物馆包括曼彻斯特大学所拥有的曼彻斯特博物馆,内有人文、自然和考古学的共450万件藏品,是全英国最大的大学博物馆。其中最著名的展品为一尊完整的霸王龙骨架化石,名为Stan。曼彻斯特市内其他著名的博物馆还包括科学和产业博物馆,足球博物馆和人民历史博物馆。曼彻斯特周边的索尔福德码头区域还包括曼徹斯特帝國戰爭博物館,即皇家帝国战争博物馆的北馆。 在大众文化中 曼彻斯特是的发源地。Vimto是一种风靡西部非洲和阿拉伯半岛的莓果味碳酸饮料。 在宝可梦系列作品剑/盾中的地图机擎市(, )是一座以蒸汽机和工业革命为主题的城市。机擎市的灵感来源于曼彻斯特。游戏中的、钢架结构和蒸汽机车体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新兴城市的风貌,钟楼对应曼彻斯特市政厅,机擎河与运河对应现实中的艾威尔河与曼彻斯特运河系统。 《同志亦凡人》是基于曼彻斯特同志村的电视连续剧。 体育 曼彻斯特是以足球闻名的城市。曼徹斯特市内主要的足球俱乐部包括曼彻斯特城(),简称“曼城”。在2003年伊蒂哈德球场落成以前,曼城的主场位于缅因路球场,如今已经被拆除。 共有两所主要的足球俱乐部是以曼彻斯特命名的,其中除了曼彻斯特城外,还包括曼彻斯特联(),是世界頂尖、英國最高水平足球聯賽英格蘭足球超級聯賽的參賽俱樂部,其卫冕英超冠军的次数高达8次之多。曼城和曼联之间的球赛称为曼彻斯特德比(),两场球队之间的第一场比赛早在1881年就举行了。 曼彻斯特曾在1996年和2000年两度竞标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曼彻斯特北部的曼彻斯特竞技场(),是曼彻斯特参与竞标的主要资本。该体育场后来用于举办2002年的英联邦运动会。曼彻斯特竞技场内总共能容纳2万多人,是目前全欧洲最大的室内体育设施。 为举办英联邦运动会,曼彻斯特市内还建有一些其他的体育设施,其中包括曼彻斯特市球场(),也就是曼城的主场伊蒂哈德球场()。球场所在的区域包括,是为承办英联邦运动会而建设的一片区域。该区域内也包括一座正在建设的新体育场,名为,预计将于2023年投入使用。在该体育场落成后,它的容量将会超过曼彻斯特竞技场,将成为全英国乃至全欧洲最大的室内体育设施。 曼彻斯特市内还具有(),是一所主要的游泳馆,位于曼彻斯特市南两所主要的大学之间。 著名人物 出生于曼彻斯特的名人包括: 托马斯·德·昆西(1785-1859),作家,散文家 詹姆斯·普雷斯科特·焦耳(1818-1889),物理学家,一系列热力学效应的发现者 约瑟夫·汤姆孙爵士(1856-1940),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艾米琳·潘克斯特(1858-1928),政治家,女性投票权活动家 阿瑟·哈登(1865-1940),生物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詹姆斯·查德威克爵士(1891-1974),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安·毕肖普(1899-1990),生物学家 安东尼·伯吉斯(1917-1993),作家,《发条橙》作者 约翰·查尔斯·波拉尼(1929年),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之一 大卫·华纳(1941-2022),演员 迈克尔·伍德(1948年),历史学家,作家,纪录片制作人 伊恩·柯蒂斯(1956-1980),欢乐分队乐队主唱 安迪·吉布(1958-1988),澳洲歌手 诺尔·盖勒格(1967年),绿洲乐队吉他手 连恩·盖勒格(1972年),绿洲乐队主唱 韦斯·布朗(1979年),曼联前球员 丹尼·维尔贝克(1990年),布赖顿球员 马库斯·拉什福德(1997年),足球运动员 国际关系 友好城市 曼徹斯特目前与两座城市互为正式的姊妹城市。他们分别为: 开姆尼茨 (1983) 武汉市 (1986) 此外,与曼彻斯特缔结“友誼協定”的城市包括: 洛杉磯 (2009) 费萨拉巴德 (1997) 科尔多瓦 阿姆斯特丹 (2007) 雷霍沃特 卡貝薩斯港 外国领事馆 曼彻斯特市内设有许多国家的领事馆,其中主要包括: 驻曼彻斯特总领事馆:1 Portland St, M1 3BE 驻曼彻斯特总领事馆:1 Portland St, M1 3BE 驻曼彻斯特总领事馆:Manchester One, 51 Portland St, M1 3LD
Village,在委员会对基层设施的投资下,开了英国第一个同性恋超市。新的酒吧和俱乐部陆续开在这区域,每周末吸引2万游客。从1991年开始,每年八月还举行骄傲游行“Manchester Pride”。 牛津街在经过梅德洛克河后改称牛津路。牛津路贯穿由三所大学组成的一个庞大校区,在经过曼彻斯特皇家诊所和怀特沃斯公园后,这条路在此向南更名为威姆斯洛路。另外,被认为是全球最大的南亚餐馆集落的 坐落在鲁斯霍尔姆的怀姆斯洛路上,其中坐落着许多南亚裔和中亚、中东地区的食肆。 这条路虽然狭窄,但却构成了一个约5.5英里长的公交车走廊,常被誉为全欧洲最繁忙的公交车线路。 社会 教育 曼彻斯特是歐洲學生最多的地方之一。曼彻斯特市内具有三所大学:曼徹斯特城市大學、曼徹斯特大學和皇家北方音樂學院都位於市中心的南面,組成一個巨大的校區,被這條全歐洲最繁忙的道路分成兩半。其中,曼彻斯特大学是全英國最大的全日制大學,於2004年秋天由原先的曼徹斯特維多利亞大學和曼徹斯特科技大學組成。 大曼彻斯特境内也有博尔顿大学。另外,鄰近的索爾福德市有索尔福德大學,距離曼徹斯特市中心只有2英里。 医疗 传媒 宗教 交通 铁路 曼徹斯特在鐵路史上佔有重要位置。1830年開放的利物浦和曼徹斯特鐵路是鐵路客運的誕生地。 過去50年市中心幾乎被一大打火車站包圍,但現在市中心只有2個主要幹線火車站:曼彻斯特维多利亚站和曼徹斯特皮卡迪利站,連接曼徹斯特和英國大部分地方。市中心還有幾個小車站:牛津路(Oxford Road)車站、和邻近索爾福德市的。 公路 服務曼徹斯特的主要公路是高速路M56、M6、M61、M62和M66,大部分皆連到繞城高速公路M60。 公共交通 曼彻斯特的公共交通由()营运,下方主要包括公交汽车、出租车、轻轨和共享自行车等的交通方式。尽管目前曼彻斯特市内的公交车多为私营,但近年来,曼彻斯特的交通呈现出愈发整合的趋势。2018年,当局提出了名为“Bee network”的构想,将曼彻斯特的公共交通整合,谋求建立一个与伦敦媲美的庞大公共交通体系。 位于曼彻斯特市中心,距离皮卡迪利火车站仅200米的皮卡迪利花园是曼彻斯特,乃至整个都市郡的公交枢纽。整个大曼彻斯特具有极其发达的公交线路网。其中,曼彻斯特市中心-斯托克波特方向的被誉为全国最繁忙的公交线路。曼彻斯特全市共有1路,2路两条供游客和通勤者免费乘坐的公营公交线路,称作 ,位于市中心区域。 曼彻斯特市不具备地下鐵路系統。在曼彻斯特建造地铁的计划最初源于上世纪60年代将维多利亚和皮卡迪利(时称伦敦路站)的两所火车站通过地下贯穿的。由于经费原因,在曼彻斯特境内建造地铁的构想则改为建造成本更加低廉的轻轨。 大曼彻斯特营运的轻轨名为Metrolink,包圍著曼徹斯特的市中心,将整个都市郡与曼彻斯特连接起来,其中很多线路的轨道都是由曼彻斯特的许多废弃铁路改建的。Metrolink目前共有8条线路99个车站,是全英国最发达的轻轨系统,且仍在陆续扩张中。在2021/22年份,该轻轨的乘客数量共有2千6百万人次。 航空 位于市南部郊区的曼徹斯特國際機場乃英國第三繁忙的旅客機場,有機場火車站直通鐵路。2005年機場客運量已達2210萬人次,有90多家航空公司,直達180多個城市。長途直飛地點包括紐約、芝加哥、波士頓、費城、邁阿密、拉斯維加斯、多倫多、大馬士革、迪拜、多哈、卡拉奇、新加坡,而香港航線則在2014年12月復辦。另外還有大量的國內航線和前往歐洲的專線,覆蓋點包括了比利時的安特衛普、德國的漢堡、西班牙的巴塞隆拿、希臘的雅典等等。 水路 尽管曼彻斯特作为一个不具有主要河流的内陆城市,但其仍具有规模较大的水上运输体系。工業革命留下的一項遺產是廣闊的運河網:曼徹斯特-保頓-般利運河、諾治迪爾運河、曼徹斯特運河,全通向大海。時至今日,大部分運河皆是用作娛樂用途。曼徹斯特地區也有很多的人工湖泊,環繞著該市的小河。 文化 曼彻斯特是一座颇具文化底蕴的城市。在城市内随处可见城市的象征工蜂。 音乐 在古典乐方面,曼彻斯特本地的管弦乐团有哈雷乐团和 。在流行音乐上,起源于曼彻斯特的乐队包括欢乐分队,绿洲乐队等。 1980年代,曼彻斯特经历了一个以另类舞曲为代表的,充斥着摇头丸和夜总会的疯狂时期,名为“Madchester”,期间见证了诸如 New Order 的乐队的兴起。Madchester一词本身是Manchester和mad的混成词。 艺术 博物馆 曼彻斯特主要的博物馆包括曼彻斯特大学所拥有的曼彻斯特博物馆,内有人文、自然和考古学的共450万件藏品,是全英国最大的大学博物馆。其中最著名的展品为一尊完整的霸王龙骨架化石,名为Stan。曼彻斯特市内其他著名的博物馆还包括科学和产业博物馆,足球博物馆和人民历史博物馆。曼彻斯特周边的索尔福德码头区域还包括曼徹斯特帝國戰爭博物館,即皇家帝国战争博物馆的北馆。 在大众文化中 曼彻斯特是的发源地。Vimto是一种风靡西部非洲和阿拉伯半岛的莓果味碳酸饮料。 在宝可梦系列作品剑/盾中的地图机擎市(, )是一座以蒸汽机和工业革命为主题的城市。机擎市的灵感来源于曼彻斯特。游戏中的、钢架结构和蒸汽机车体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新兴城市的风貌,钟楼对应曼彻斯特市政厅,机擎河与运河对应现实中的艾威尔河与曼彻斯特运河系统。 《同志亦凡人》是基于曼彻斯特同志村的电视连续剧。 体育 曼彻斯特是以足球闻名的城市。曼徹斯特市内主要的足球俱乐部包括曼彻斯特城(),简称“曼城”。在2003年伊蒂哈德球场落成以前,曼城的主场位于缅因路球场,如今已经被拆除。 共有两所主要的足球俱乐部是以曼彻斯特命名的,其中除了曼彻斯特城外,还包括曼彻斯特联(),是世界頂尖、英國最高水平足球聯賽英格蘭足球超級聯賽的參賽俱樂部,其卫冕英超冠军的次数高达8次之多。曼城和曼联之间的球赛称为曼彻斯特德比(),两场球队之间的第一场比赛早在1881年就举行了。 曼彻斯特曾在1996年和2000年两度竞标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曼彻斯特北部的曼彻斯特竞技场(),是曼彻斯特参与竞标的主要资本。该体育场后来用于举办2002年的英联邦运动会。曼彻斯特竞技场内总共能容纳2万多人,是目前全欧洲最大的室内体育设施。 为举办英联邦运动会,曼彻斯特市内还建有一些其他的体育设施,其中包括曼彻斯特市球场(),也就是曼城的主场伊蒂哈德球场()。球场所在的区域包括,是为承办英联邦运动会而建设的一片区域。该区域内也包括一座正在建设的新体育场,名为,预计将于2023年投入使用。在该体育场落成后,它的容量将会超过曼彻斯特竞技场,将成为全英国乃至全欧洲最大的室内体育设施。 曼彻斯特市内还具有(),是一所主要的游泳馆,位于曼彻斯特市南两所主要的大学之间。 著名人物 出生于曼彻斯特的名人包括: 托马斯·德·昆西(1785-1859),作家,散文家 詹姆斯·普雷斯科特·焦耳(1818-1889),物理学家,一系列热力学效应的发现者 约瑟夫·汤姆孙爵士(1856-1940),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艾米琳·潘克斯特(1858-1928),政治家,女性投票权活动家 阿瑟·哈登(1865-1940),生物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詹姆斯·查德威克爵士(1891-1974),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安·毕肖普(1899-1990),生物学家 安东尼·伯吉斯(1917-1993),作家,《发条橙》作者 约翰·查尔斯·波拉尼(1929年),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之一 大卫·华纳(1941-2022),演员 迈克尔·伍德(1948年),历史学家,作家,纪录片制作人 伊恩·柯蒂斯(1956-1980),欢乐分队乐队主唱 安迪·吉布(1958-1988),澳洲歌手 诺尔·盖勒格(1967年),绿洲乐队吉他手 连恩·盖勒格(1972年),绿洲乐队主唱 韦斯·布朗(1979年),曼联前球员 丹尼·维尔贝克(1990年),布赖顿球员 马库斯·拉什福德(1997年),足球运动员 国际关系 友好城市 曼徹斯特目前与两座城市互为正式的姊妹城市。他们分别为: 开姆尼茨 (1983) 武汉市 (1986) 此外,与曼彻斯特缔结“友誼協定”的城市包括: 洛杉磯 (2009) 费萨拉巴德 (1997) 科尔多瓦 阿姆斯特丹 (2007) 雷霍沃特 卡貝薩斯港 外国领事馆 曼彻斯特市内设有许多国家的领事馆,其中主要包括: 驻曼彻斯特总领事馆:1 Portland St, M1 3BE 驻曼彻斯特总领事馆:1 Portland St, M1 3BE 驻曼彻斯特总领事馆:Manchester One, 51 Portland St,
County)。该州仅有2,850平方英里(7,400平方公里)区域海拔高于1,000英尺(300米),该区域位于14个县。大约4,700平方英里(12,000平方公里)的区域海拔低于500英尺(150米)。 气候 印第安纳州为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湿润。州最南端部分区域属于副热带湿润气候,比本州其他地方有更多降雨量。气温南北有差异。隆冬时节,最北的平均高温和低温为30华氏度(-1摄氏度)和15华氏度(-10摄氏度),而最南的平均高温和低温为39华氏度(4摄氏度)和22华氏度(-6摄氏度)。仲夏时节全州范围内气温差异较小。最北的平均高温和低温为84华氏度(29摄氏度)和64华氏度(18摄氏度),而最南的平均高温和低温为90华氏度(32摄氏度)和69华氏度(21摄氏度)。州历史最高温度为116华氏度(47摄氏度)出现在1936年7月14日,位于Collegeville。州历史最低温度为-36华氏度(-38摄氏度)出现在1994年1月19日,位于New Whiteland。农作物生长期北方为155天,南方为185天。 经济 1999年印第安纳州的总产值为1820亿美元,在美国列第15位,人均收入为27,011美元。主要农产品有谷物、大豆、猪肉、牛、奶制品和蛋。工业产品有钢、电气设备、运输设备、化学产品、油和煤产物和机械设备。著名金融公司和制药公司礼来公司的总部和罗氏公司的美国总部在印第安纳州。 人口 2011年7月1日,印第安纳州的人口估计为6,516,922人,人口自2010年美國人口普查后增长0.51%。印第安纳州的大多数城市是中小城市,其最大的城市和首府是印第安纳波利斯。 截至2010年,印第安納州有6,483,802人。人口密度为181人每平方英里。目前印第安納州的種族比例可分為: 84.3%是白人(81.5%非拉美裔人) 9.1%非裔美國人 6.0%是拉美裔人 1.6%是亞裔美國人 0.3%是印地安原住民 2.0 %混合的種族 拉美裔人是印第安纳州增长最快的少数族裔。印第安纳州24.9%的人口为18岁以下,6.9%为5岁以下,12.8%为65岁以上。年龄中位数为36.4岁。2005年,77.7%的印第安纳居民居住于都会区,16.5%居住于人口较集中的县,5.9%居住于非人口集中县。 印第安納州的前五大居民祖先為: 德國人(22.7%) 美國本土化血統者(12%) 愛爾蘭人(10.8%) 英國人(8.9%) 波兰人(3.0%) 大多数自认为祖先是美国人的人,其实为英国人后裔,只是他们移民美国太早,很多情况下为早期殖民年代,他们自我识别为美国人。 印第安纳州的人口中心位于汉密尔顿县的Sheridan镇。印第安纳州人口增长自1990年开始,主要集中于印地安纳波利斯周围诸县,在印第安纳州人口增长最快的5个县中,包括了4个:汉密尔顿县,亨德里克斯縣,约翰逊县和汉考克县。另外一个县为迪尔伯恩县,临近辛辛那提。 2005年,印第安纳州居民户收入中位数为43,993美元。接近498,700居民,大约20%户,户收入在50,000美元到74,999美元。汉密尔顿县的户收入中位数比印第安纳州平均高35,000美元,大约为78,932美元,在全美人口少于25万的县中,排名第七。 宗教 宗教上,印第安納州大多是新教徒,雖然也有五分之一的羅馬天主教徒。此州天主教所辦的聖母大學相當著名,本州另有路德會所属的瓦爾帕萊索大學。各人口信仰比例為 67%新教徒 20% 羅馬天主教徒 1%其他基督教派的教徒 1%其他宗教教徒 8%無信仰者 印第安納州前三大新教徒是:浸禮會(17%)、衛理公會(10%)、路德會(5%)。 重要城鎮 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城市居民) 印第安纳波利斯,首府,位于州中央 人口在10万以上的(城市人口) 韋恩堡,位于东北 南本德,靠近密歇根边境,圣母大学所在地 埃文斯維爾,位于西南,俄亥俄河边 加里,位于西北,芝加哥近郊 都会区 下方表格為印第安納州2010至2021年的人口估計值變化。 镇区 印第安纳州的“镇区”()是“行政镇区”()归类为“小行政单位”()。印第安纳州大部分地方都是“镇区”管辖。“镇区”和“自治体”()是不一致有重叠。印第安纳州的“镇区”和“镇”()是不属于同一类别。 教育 大學與學院 交通 印第安納州被譽為“美國的十字路口”,多條鐵路,高速公路在印第安納交匯。 鐵路運輸 印第安納波利斯曾是歷史上美國中西部地區第二大鐵路樞紐,僅次於芝加哥。印第安納波利斯聯合車站為州內最大,也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座聯合車站。目前美國國鐵經營旅客列車中,有蓝水號、狼獾號、佩雷·馬凱特號號、首都特快、湖畔特快、紅衣主教號和印第安那州號經過印第安納州。其中除紅衣主教號和印第安那州號通過印第安納波利斯外,其餘線路均服務于北印第安納州。 芝加哥Metra通勤列車也延伸至北印第安納南本德市。 重要機場 印第安纳波利斯國際機場(IND) 重要高速公路 64號州際公路:東西向,東接肯塔基州路易維爾,西續行至伊利諾州南部與密蘇里州聖路易。 65號州際公路:西北-東南向,西北與印州收費公路交接,東南續行至肯塔基州。 69號州際公路:東北-西南向,東北續行至密西根州,西南續行至肯塔基州。部分路段尚在興建中。 70號州際公路:東西向,東續行至俄亥俄州,往西續行至伊利諾州、密蘇里州聖路易。 74號州際公路:西北西-東南東向,西接伊利諾州,東接俄亥俄州辛辛那提。 印州收費公路:位於全州最北端,為東西向收費道路,西接伊利諾州,東接俄亥俄州。 94號州際公路:位於全州最北端,為東西向道路,西接伊利諾州芝加哥,東接密西根州。 265號州際公路:環繞路易維爾的州際公路,僅一小段在印第安納州境內。 275號州際公路:環繞辛辛那提的州際公路,僅一小段在印第安納州境內。 465號州際公路:環繞印第安納波利斯的州際公路。 469號州際公路:環繞韋恩堡的州際公路。 865號州際公路:銜接65號州際公路與465號州際公路的補助線。 重要体育团体 美式足球 NFL 印第安納波利斯小馬(Indianapolis Colts) NCAA 圣母大学(Notre Dame)(Fighting Irish) 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Boilermakers) 印第安納大學(Indiana University)(Hoosiers) Ball
Miami)。1717年,另一个加拿大人Picote de Beletre在沃巴什河建立Ouiatenon堡,尝试控制从伊利湖到密西西比河的美国土著的交易路线。1732年,Sieur de Vincennes在Vincennes建立了第二个皮毛交易点。早期那些由于敌意而离开的加拿大定居者,有大批返回。然而一些年后,英国人也到达印第安纳,他们尝试和加拿大人争夺获利丰厚的皮毛交易的控制权。这种争夺最终导致了1750年代的加拿大人和英国人之间的战争。 在法國印第安戰爭中,印第安纳的土著部落支持加拿大人。到战争结束的1763年,法国人丢失了十三个殖民地以西的所有土地,控制权转手到英国王室。印第安纳周围的印第安部落并未放弃,在1763年的龐蒂克戰爭中,摧毁了Ouiatenon堡和迈阿密堡。1763年英国王室不得不宣布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土地为印第安人的使用,并成为印第安领地。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殖民地居民寻求从英国人统治下独立。大多数的战争发生在东部地区,但是军官乔治·罗杰斯·克拉克征召军队在西部和英国人抗争。1779年2月25日,在几次大捷后,克拉克的军队占领温森斯和Fort Sackville。在战争中,Clark尝试阻截从西部进攻殖民地的英国部队。他的成功现在被认为改变了美国独立战争的进程。在独立战争末期,通过巴黎条约,英国王室割让五大湖地区以南的土地给新成立的美利坚合众国。 1787年,今日的印第安纳州成为西北领地的一部分。1800年,国会把俄亥俄州从西边领地中分离出去,剩余部分土地组成印第安纳领地。托马斯·杰佛逊总统指认威廉·亨利·哈里森为领地总督,温森斯成为领地的首府。在密歇根州分离出去和伊利诺伊领地形成后,印第安纳领地形成当今印第安纳州的大小。1810年,肖尼部落的领袖特庫姆塞和他的兄弟鼓动其他的部落抵制欧洲定居者进入印第安领地。双方的紧张态势不断升高,Harrison被授权先发制人打击特庫姆塞邦联。1811年11月7日,美国军队在蒂珀卡努战役中获胜。特庫姆塞在1813年的Thames战役中被杀。在他死后,武装抵抗美国对该区域的控制结束。在1820和1830年代,通过协议购买土地,大多数的美国土著居民离开了本州。 1813年12月,科里登成为印第安纳领地的第二个首府。2年后,领地众议会通过成立州的申请,并送往国会。之后,Enabling Act通过,选举代表撰写印第安纳宪法。1816年6月10日,代表们聚集首府科里登开始撰写宪法,并于19日后完成。1816年12月11日,詹姆斯·麦迪逊总统批准了印第安纳作为第19个州加入联邦。1825年,州府由科里登迁至印地安纳波利斯。26年后,第二部宪法被采纳。随着州的建立,新政府设立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机会,把印第安纳州从一个荒蛮的美國舊西部打造为一个发展的,人口蓬勃的繁荣之州,进行一系列的人口和经济的改变。州的建立者开始建造公路,运河,铁路和公立学校的项目。该项目导致了州的破产和金融危机。但是,土地和产品的价值也翻了4倍多。19世纪初,大量的移民涌入印第安纳州。最大的移民群体为德国人,也有大量的来自爱尔兰和英国的移民。同时,也有来自纽约州,新英格兰和宾夕法尼亚州的英国人后裔移入印第安纳州。 在美国内战期间,印第安纳州扮演者举足轻重的角色,对全国事务有着重要影响。作为第一个进行战争动员的西部州,印第安纳州的士兵出现在战争中所有的重要战场上。 法律和政治 印第安纳州在美国國會中代表的参议员是托德·揚(共和党)和(共和党);並有9位代表的眾議員。 印第安纳州的政府也依三權分立的原則組成,行政權由州长行使,目前是共和党的埃瑞克·霍科姆。立法權由州議會行使,分成有50位代表的州參議會和100位代表的州眾議會。司法權由州最高法院行使,共有5位法官。 行政劃分 印第安纳州共有92个县。 政治 从1880年至1924年,除一届总统选举外,每一届总统选举都有一位来自印第安纳州的人士参与。1880年的总统大选,印第安纳州众议员威廉·海登·英格利希被提名为副总统候选人,和溫菲爾德·斯科特·漢考克一起竞选副总统和总统。1884年前印第安纳州州长托馬斯·A·亨德里克斯成为总统格罗弗·克利夫兰的副总统,他于1885年11月25日在任内去世。1888年,印第安纳州参议员本杰明·哈里森被选为美国总统,在任一届。他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来自印第安纳州的总统。1904年,印第安纳州参议员查爾斯·W·費爾班克斯当选为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副总统,在任至1913年。查爾斯·W·費爾班克斯在1912年搭档查爾斯·埃文斯·休斯再次参选副总统一职,但是竞选失败。同年,伍德罗·威尔逊和印第安纳州州长托马斯·R·马歇尔当选为总统和副总统。湯瑪斯·R·馬歇爾的副总统任期从1913年至1921年。之后直到1988年,印第安纳州参议员丹·奎尔成为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总统的副总统,在任一届。 印第安纳州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共和党占有强有力的支持,尤其是在总统选举中。但是目前库克党派投票指数(CPVI)仅把印第安纳州评为R+5,比28个红州中20个的共和党的优势还要小。印第安纳州是1940年总统选举中支持共和党候选人溫德爾·威爾基的10个仅有的州中的一个。在14次总统选举中,共和党候选人以2位数的差距赢得本州,其中6次,差距超过了20%。尽管2000年和2004年的总统选举,在全国范围而言,两党候选人差距很小,共和党候选人乔治·沃克·布什仍以极大优势赢得印第安纳州。从1900年以来,民主党仅赢得本州5次。1912年,伍德罗·威尔逊以43%的选票为民主党第一次赢得印第安纳州。20年后,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以55%的选票在印第安纳州战胜在任共和党总统赫伯特·胡佛。1936年罗斯福再次赢得印第安纳州。1964年,民主党候选人林登·约翰逊以56%的选择战胜巴里·戈德华特,赢得印第安纳州。44年后,民主党候选人巴拉克·奥巴马以50%对49%的极小差距战胜共和党候选人约翰·麦凯恩,赢得印第安纳州。 地理 印第安纳州面积为36,418平方英里(94,320平方公里),为美国第38大州。该州南北最长为250英里(400公里),东西最宽为145英里(233公里)。印第安纳州北滨密歇根湖和密歇根州,东临俄亥俄州,南隔俄亥俄河與肯塔基州相望,西连伊利诺州。沃巴什河由東北向西南貫穿本州,注入俄亥俄河。本州為中央及北部为平原地形,南部为丘陵地形,最高點僅海拔1257呎(約380公尺,位於韋恩郡富蘭克林鎮,Franklin Township of Wayne County)。该州仅有2,850平方英里(7,400平方公里)区域海拔高于1,000英尺(300米),该区域位于14个县。大约4,700平方英里(12,000平方公里)的区域海拔低于500英尺(150米)。 气候 印第安纳州为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湿润。州最南端部分区域属于副热带湿润气候,比本州其他地方有更多降雨量。气温南北有差异。隆冬时节,最北的平均高温和低温为30华氏度(-1摄氏度)和15华氏度(-10摄氏度),而最南的平均高温和低温为39华氏度(4摄氏度)和22华氏度(-6摄氏度)。仲夏时节全州范围内气温差异较小。最北的平均高温和低温为84华氏度(29摄氏度)和64华氏度(18摄氏度),而最南的平均高温和低温为90华氏度(32摄氏度)和69华氏度(21摄氏度)。州历史最高温度为116华氏度(47摄氏度)出现在1936年7月14日,位于Collegeville。州历史最低温度为-36华氏度(-38摄氏度)出现在1994年1月19日,位于New Whiteland。农作物生长期北方为155天,南方为185天。 经济 1999年印第安纳州的总产值为1820亿美元,在美国列第15位,人均收入为27,011美元。主要农产品有谷物、大豆、猪肉、牛、奶制品和蛋。工业产品有钢、电气设备、运输设备、化学产品、油和煤产物和机械设备。著名金融公司和制药公司礼来公司的总部和罗氏公司的美国总部在印第安纳州。 人口 2011年7月1日,印第安纳州的人口估计为6,516,922人,人口自2010年美國人口普查后增长0.51%。印第安纳州的大多数城市是中小城市,其最大的城市和首府是印第安纳波利斯。 截至2010年,印第安納州有6,483,802人。人口密度为181人每平方英里。目前印第安納州的種族比例可分為: 84.3%是白人(81.5%非拉美裔人) 9.1%非裔美國人 6.0%是拉美裔人 1.6%是亞裔美國人 0.3%是印地安原住民 2.0 %混合的種族 拉美裔人是印第安纳州增长最快的少数族裔。印第安纳州24.9%的人口为18岁以下,6.9%为5岁以下,12.8%为65岁以上。年龄中位数为36.4岁。2005年,77.7%的印第安纳居民居住于都会区,16.5%居住于人口较集中的县,5.9%居住于非人口集中县。 印第安納州的前五大居民祖先為: 德國人(22.7%) 美國本土化血統者(12%) 愛爾蘭人(10.8%) 英國人(8.9%) 波兰人(3.0%) 大多数自认为祖先是美国人的人,其实为英国人后裔,只是他们移民美国太早,很多情况下为早期殖民年代,他们自我识别为美国人。 印第安纳州的人口中心位于汉密尔顿县的Sheridan镇。印第安纳州人口增长自1990年开始,主要集中于印地安纳波利斯周围诸县,在印第安纳州人口增长最快的5个县中,包括了4个:汉密尔顿县,亨德里克斯縣,约翰逊县和汉考克县。另外一个县为迪尔伯恩县,临近辛辛那提。 2005年,印第安纳州居民户收入中位数为43,993美元。接近498,700居民,大约20%户,户收入在50,000美元到74,999美元。汉密尔顿县的户收入中位数比印第安纳州平均高35,000美元,大约为78,932美元,在全美人口少于25万的县中,排名第七。 宗教 宗教上,印第安納州大多是新教徒,雖然也有五分之一的羅馬天主教徒。此州天主教所辦的聖母大學相當著名,本州另有路德會所属的瓦爾帕萊索大學。各人口信仰比例為 67%新教徒 20% 羅馬天主教徒 1%其他基督教派的教徒 1%其他宗教教徒 8%無信仰者 印第安納州前三大新教徒是:浸禮會(17%)、衛理公會(10%)、路德會(5%)。 重要城鎮 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城市居民) 印第安纳波利斯,首府,位于州中央 人口在10万以上的(城市人口) 韋恩堡,位于东北 南本德,靠近密歇根边境,圣母大学所在地 埃文斯維爾,位于西南,俄亥俄河边 加里,位于西北,芝加哥近郊 都会区 下方表格為印第安納州2010至2021年的人口估計值變化。 镇区 印第安纳州的“镇区”()是“行政镇区”()归类为“小行政单位”()。印第安纳州大部分地方都是“镇区”管辖。“镇区”和“自治体”()是不一致有重叠。印第安纳州的“镇区”和“镇”()是不属于同一类别。 教育 大學與學院 交通 印第安納州被譽為“美國的十字路口”,多條鐵路,高速公路在印第安納交匯。 鐵路運輸 印第安納波利斯曾是歷史上美國中西部地區第二大鐵路樞紐,僅次於芝加哥。印第安納波利斯聯合車站為州內最大,也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座聯合車站。目前美國國鐵經營旅客列車中,有蓝水號、狼獾號、佩雷·馬凱特號號、首都特快、湖畔特快、紅衣主教號和印第安那州號經過印第安納州。其中除紅衣主教號和印第安那州號通過印第安納波利斯外,其餘線路均服務于北印第安納州。 芝加哥Metra通勤列車也延伸至北印第安納南本德市。 重要機場 印第安纳波利斯國際機場(IND) 重要高速公路 64號州際公路:東西向,東接肯塔基州路易維爾,西續行至伊利諾州南部與密蘇里州聖路易。 65號州際公路:西北-東南向,西北與印州收費公路交接,東南續行至肯塔基州。 69號州際公路:東北-西南向,東北續行至密西根州,西南續行至肯塔基州。部分路段尚在興建中。 70號州際公路:東西向,東續行至俄亥俄州,往西續行至伊利諾州、密蘇里州聖路易。 74號州際公路:西北西-東南東向,西接伊利諾州,東接俄亥俄州辛辛那提。 印州收費公路:位於全州最北端,為東西向收費道路,西接伊利諾州,東接俄亥俄州。 94號州際公路:位於全州最北端,為東西向道路,西接伊利諾州芝加哥,東接密西根州。 265號州際公路:環繞路易維爾的州際公路,僅一小段在印第安納州境內。 275號州際公路:環繞辛辛那提的州際公路,僅一小段在印第安納州境內。 465號州際公路:環繞印第安納波利斯的州際公路。 469號州際公路:環繞韋恩堡的州際公路。 865號州際公路:銜接65號州際公路與465號州際公路的補助線。 重要体育团体 美式足球 NFL 印第安納波利斯小馬(Indianapolis Colts) NCAA 圣母大学(Notre Dame)(Fighting Irish) 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Boilermakers) 印第安納大學(Indiana University)(Hoosiers) Ball State
- 員林市(台鐵員林站),鹿港 - 福興鄉 - 員林市 - 田尾鄉,鹿港 - 王功(不停鹿港地藏王廟),假日加開鹿港 - 王功 - 大城鄉 中鹿客運(和欣客運):彰化縣鹿港鎮民權路208號(近鎮公所) 路線:鹿港 - 彰化市(交流道下) - 台中市(可至台鐵台中站) 統聯客運:鹿港鎮正興路96號(近鹿港體育場) 路線:芳苑鄉 - 鹿港 - 彰化市 - 台中市(中港交流道台中轉運站)台北市(台北轉運站) YouBike微笑單車(各站點詳細介紹) 站點:鹿港運動場、鹿港基督教醫院、鹿港分局、彰化縣旅遊服務中心、文開國小、洛津國小、鹿港高中、桂花巷藝術村、鹿港鎮立圖書館、鹿港鎮公所(以上站點皆距鹿港天后宮約在500M內)、鹿港民俗文物館、第一立體停車場、復興南三民路口、福興第一停車場、鹿港文武廟、鹿港圖書藝文中(以上站點皆距鹿港龍山寺約在500M內)、鹿東國小、鹿港頂厝公園 觀光三輪車(依人數、包車、時間計費):總站彰化縣旅遊服務中心(北區遊客中心),於各景點可電話叫車 捷運(大竹鹿港線):目前仍在評估中 港口 於1784年(乾隆49年)由清朝官方設為港口,原為台灣中部最重要港口,因泥沙淤積而港口一再外移且鐵公路未經過而勢微;現存港口有三處。 崙尾灣漁港:於鹿港北側與線西鄉塭仔港相近 海埔漁港:於彰濱工業區鹿港區出口台61線下方往北100公尺(輔導路底) 彰濱簡易漁港:於彰濱工業區鹿港區南邊吉安路與吉安南路交會處 遊艇碼頭:尚未建設(預定於彰濱工業區) 旅遊 古蹟 國定古蹟 鹿港天后宮(1591年):中山路430號 鹿港龍山寺(1653年):金門巷81號 縣定古蹟(1997年前公告) 鹿港興安宮(1684年):興化人的信仰中心,中山路89號 鹿港三山國王廟(1737年):客家人的信仰中心,中山路276號 鹿港城隍廟(1754年):中山路366號 鹿港文武廟&文開書院(1812年):文祠與武廟,青雲路2號 鹿港地藏王廟(1815年):力行街2號 縣定古蹟(1997年後公告) 新祖宮(1788年):埔頭街96號 鹿港南靖宮(1783年):漳州人的信仰中心,埔頭街74號 鹿港金門館(1787年):金門人聚集的行館,金門街54號 鹿港鳳山寺(1822年):德興街26號 丁家古厝(1825年):中山路130、132、134號 鹿港公會堂(1928年):埔頭街72號(2010年更名為:鹿港藝文館) 鹿港隘門(1930年):後車巷47號前 日茂行(1816年):泉州二街65號 歷史建築 元昌行、十宜樓、鹿港街長宿舍、玉珍齋、友鹿軒、海埔警察官吏派出所、施進益古厝、敬義園敬紀念碑、蔡氏宗祠、鶴棲別墅。 臺灣歷史建築百景 鹿港中山路街屋立面 著名歷史建築 意和行、泉郊會館、九曲巷、半邊井、意樓、楊橋公園、鹿港民俗文物館(鹿港辜家舊居)、摸乳巷(又稱君子巷)、甕牆(早期回台灣的船隻用來壓船底)……等。 其他廟宇 鹿港玉渠宮:大有-{里}-車圍巷1號 鹿港威靈廟:大有里菜園路95號 泊仔寮洽義堂:新宮里文開路47號 鹿港永安宮:新宫-{里}-民生路35號 鹿港集英宮:新宫-{里}-泉州街14號 鹿港福靈宮:順興里復興路465號之1 鹿港福德祠:玉順里三條巷1號 鹿港紫極殿:菜園里三民路206號 鹿港文德宮:街尾里文明街44號 鹿港護安宮:街尾里新興街27號 鹿港福德宮:街尾里 鹿港景靈宮:景福里景福巷119號 崙尾福崙宮:吳府千歲、許真人(二百多年)、天上聖母 山崙里崙尾巷77-1號 草港千乘宮:倪府千歲 草港溫明宮:草中里頂草路四段
- 田尾鄉,鹿港 - 王功(不停鹿港地藏王廟),假日加開鹿港 - 王功 - 大城鄉 中鹿客運(和欣客運):彰化縣鹿港鎮民權路208號(近鎮公所) 路線:鹿港 - 彰化市(交流道下) - 台中市(可至台鐵台中站) 統聯客運:鹿港鎮正興路96號(近鹿港體育場) 路線:芳苑鄉 - 鹿港 - 彰化市 - 台中市(中港交流道台中轉運站)台北市(台北轉運站) YouBike微笑單車(各站點詳細介紹) 站點:鹿港運動場、鹿港基督教醫院、鹿港分局、彰化縣旅遊服務中心、文開國小、洛津國小、鹿港高中、桂花巷藝術村、鹿港鎮立圖書館、鹿港鎮公所(以上站點皆距鹿港天后宮約在500M內)、鹿港民俗文物館、第一立體停車場、復興南三民路口、福興第一停車場、鹿港文武廟、鹿港圖書藝文中(以上站點皆距鹿港龍山寺約在500M內)、鹿東國小、鹿港頂厝公園 觀光三輪車(依人數、包車、時間計費):總站彰化縣旅遊服務中心(北區遊客中心),於各景點可電話叫車 捷運(大竹鹿港線):目前仍在評估中 港口 於1784年(乾隆49年)由清朝官方設為港口,原為台灣中部最重要港口,因泥沙淤積而港口一再外移且鐵公路未經過而勢微;現存港口有三處。 崙尾灣漁港:於鹿港北側與線西鄉塭仔港相近 海埔漁港:於彰濱工業區鹿港區出口台61線下方往北100公尺(輔導路底) 彰濱簡易漁港:於彰濱工業區鹿港區南邊吉安路與吉安南路交會處 遊艇碼頭:尚未建設(預定於彰濱工業區) 旅遊 古蹟 國定古蹟 鹿港天后宮(1591年):中山路430號 鹿港龍山寺(1653年):金門巷81號 縣定古蹟(1997年前公告) 鹿港興安宮(1684年):興化人的信仰中心,中山路89號 鹿港三山國王廟(1737年):客家人的信仰中心,中山路276號 鹿港城隍廟(1754年):中山路366號 鹿港文武廟&文開書院(1812年):文祠與武廟,青雲路2號 鹿港地藏王廟(1815年):力行街2號 縣定古蹟(1997年後公告) 新祖宮(1788年):埔頭街96號 鹿港南靖宮(1783年):漳州人的信仰中心,埔頭街74號 鹿港金門館(1787年):金門人聚集的行館,金門街54號 鹿港鳳山寺(1822年):德興街26號 丁家古厝(1825年):中山路130、132、134號 鹿港公會堂(1928年):埔頭街72號(2010年更名為:鹿港藝文館) 鹿港隘門(1930年):後車巷47號前 日茂行(1816年):泉州二街65號 歷史建築 元昌行、十宜樓、鹿港街長宿舍、玉珍齋、友鹿軒、海埔警察官吏派出所、施進益古厝、敬義園敬紀念碑、蔡氏宗祠、鶴棲別墅。 臺灣歷史建築百景 鹿港中山路街屋立面 著名歷史建築 意和行、泉郊會館、九曲巷、半邊井、意樓、楊橋公園、鹿港民俗文物館(鹿港辜家舊居)、摸乳巷(又稱君子巷)、甕牆(早期回台灣的船隻用來壓船底)……等。 其他廟宇 鹿港玉渠宮:大有-{里}-車圍巷1號 鹿港威靈廟:大有里菜園路95號 泊仔寮洽義堂:新宮里文開路47號 鹿港永安宮:新宫-{里}-民生路35號 鹿港集英宮:新宫-{里}-泉州街14號 鹿港福靈宮:順興里復興路465號之1 鹿港福德祠:玉順里三條巷1號 鹿港紫極殿:菜園里三民路206號 鹿港文德宮:街尾里文明街44號 鹿港護安宮:街尾里新興街27號 鹿港福德宮:街尾里 鹿港景靈宮:景福里景福巷119號 崙尾福崙宮:吳府千歲、許真人(二百多年)、天上聖母 山崙里崙尾巷77-1號 草港千乘宮:倪府千歲 草港溫明宮:草中里頂草路四段 草港慶安宮:草中里慶安街65號 草港中庄保安宮:草中里頂草路四段202號 博物館 臺灣玻璃舘:彰化縣鹿港鎮鹿工南四路30號(彰濱工業區台明將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媽祖文物館:彰化縣鹿港鎮中山路475號(鹿港天后宮旁香客大樓三樓) 鹿港民俗文物館:彰化縣鹿港鎮中山路152號(鹿港鎮中山路和興派出所走入巷內或走74巷左轉入館,位居鹿港鎮泰興里) 大統醬油博物館(停止營業中):彰化縣鹿港鎮工業西七路1號(彰濱工業區鹿港區) 白蘭氏健康博物館:彰化縣鹿港鎮鹿工路18號(彰濱工業區白蘭氏雞精鹿港廠區內) 緞帶王織帶文化園區:彰化縣鹿港鎮鹿工路15號(彰濱工業區鹿港區) 現代醫學人體博物館(彰濱秀傳健康園區):彰化縣鹿港鎮鹿工路6號(彰濱工業區鹿港區) 彰化區漁會漁業文化館:彰化縣鹿港鎮復興路485號(彰化區漁會大樓內) 鹿港老街 鹿港古蹟保存區(鹿港老街)-10.57公頃 鹿港老街(原指鹿港古蹟保存區,現指古式商店街)主要由瑤林街與埔頭街連結而成,包括意和行、新祖宮、桂花巷(鹿港城隍廟前)、鹿港公會堂全長五百餘公尺,是台灣最早的老街。鹿港老街保存早期商店門牌建築,長條型閩式建築建築,結合一進房店面、二進房住家、三進房後院三大功能,房屋總長度從四十米至七十米不等,此為清代至民國初年建築特色。 特產 「富貴三代,方知飲食」,鹿港在清乾隆五十年至道光末年,是最繁榮的黃金時代,與中國大陸通商,舟車頻繁,百貨充盈,行郊林立,經濟繁榮,在「吃」的方面,山珍海味、奇饌佳餚,飲食之精美,自然高人一籌。昔日的酒樓飯館,手藝及滋味仍為老一輩所津津樂道。除了豐富的滿漢全席外,其它如飲茶品嘗的甜食,休工閒暇時裹腹的點心,都是各具特色,膾炙人口。 鹿港茶點:傳統茶點,主要源自大陸泉州師傅之手藝,將此傳統茶點輔以好茶,個中好滋味,一試便知。較具盛名的有「鳳眼糕」、「口酥餅」、「豬油糕」、「綠豆餅」、「石花糕」、「瓜子糕」、「雪片糕」、「狀元糕」、「五香糖」、「龍晴酥」等均是糕餅舖推出之名產。其他在市集小販攤上的「麥芽酥」、「龍鬚糖」俗稱皇帝點心、「牛舌餅」、「涼粉粿」、「車輪餅」也十分可口。 鹿港點心(小吃):點心一般是正餐以外,工作中間嚐用的,即是所謂「小吃」。較為老輩所稱道的有鹿港「肉粽」【以豬肉、沙蝦、香菇、竹筍四味作餡,配以蝦頭蝦殼熬煉的鮮湯】,菜市場的「切仔麵」,特殊口味「燒肉圓」(鹿港俗稱「燒肉迴」)等均是齒頰生香的點心,其他小攤上販賣的鴨肉羹、「肉包」、「蝦丸」、「米粩(豬油粩)」、「烏魚子」、「水晶餃」、「當歸鴨」、「豬血麵線」、「牛肚湯」、「菜頭粿」、「芋圓」等也各具其香味,引來不少老饕的光顧。肉包在鹿港主要有兩大家,一是老龍師肉包,其餡料裡的肉比較香甜有嚼勁,另一個則是阿振肉包,著重於柔軟Q彈餅皮,而內餡則較為多汁。 牡蠣之養殖為鹿港鎮漁民經濟命脈,此外鹿港的農特產品及海鮮小吃,不勝枚舉,如:蚵仔酥、蚵仔炸、蚵仔煎、蝦猴、麵線糊等,都是鹿港著名的特產,吸引了許多饕客前來一飽口福。 民俗糕點:其他特藝,如米雕由糯米包餡搓成各種動植人物形狀,諸如:龜、桃、螃蟹、瓜、果、人雞,魚等,糖塔是由熔糖加色倒入木模,塑成龍鳳、寶塔等形狀,以上兩者均為民間祝壽及祭神所供奉的食品,也都用傳統的手法來製作。 其它著名設施 財團法人中央廣播電台鹿港分台:彰化縣鹿港鎮光復路4號 1966年設立鹿港分台,早期是對中國大陸廣播,中波發射機有两部,一部600千瓦,使用612千赫,主要轉播法國國際廣播电台的國語節目,另一部為1000千瓦,使用1008千赫,主要轉播中央廣播电台的國語節目。 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工南七路六號 係經濟部依據1985年3月15日行政院通過之「汽車工業發展專案」,結合交通部、環保署及車輛業者的力量,於1990年成立,並於2000年10月21日彰濱實驗室及試車場開幕。 桂花巷藝術村:彰化縣鹿港鎮桂花巷7號 桂花巷藝術村的前身是七棟日式宿舍,於日治昭和年間興建,為日本官員所遺留的建築;在2009年修建完成,經過整修後搖身一變成為一間間藝術工作坊,全年皆有進駐藝術工作人員,可近距離觀賞與接觸、DIY體驗創作的樂趣(於假日進駐藝術工作人員較多)。 鹿港生態公園:緊鄰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教育學苑 面積三公頃,植樹種類與數量極多。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教育學苑(目前稱統一渡假村鹿港文創會館):彰化縣鹿港鎮中正路588號(鄰近鹿港體育場) 鹿港體育場:中正路531號 現為鹿港超大型活動主要場地,如2011年台灣燈會 鹿港運動公園:緊鄰鹿港體育場 草地、林木、小橋流水、無障礙步道及桌椅 鹿港兒童公園:緊鄰鹿港體育場
中大科大合併風波 在2002年10月李國章提出香港中文大學與香港科技大學合併的構思所引起的風波,事件引起兩校不少學生及教職員均反對,同時李國章也備受批評。 教院風波 2007年1月25日,香港教育學院校董會以10票反對、3票支持、3票棄權,否決與校長莫禮時(Paul Morris)續約。莫禮時表示,校董會主席梁國輝在2006年6月曾經對他表示,由於他不支持教院與中大合併,將會不獲續約。梁國輝則表示莫禮時誤解了他。 了解教院內情的知情人士透露,這一次否決續約的决定,令人聯想到是教統局局長李國章運用的影響力,來達至教育學院和中大合併的目的。莫禮時一直致力於把香港教育學院升格為一間獨立的大學。2007年1月26日,教育學院副校長陸鴻基教授,在香港電台第1台自由風自由Phone節目中印證並確認了莫禮時校長對梁國輝主席「不合併不續約」的說法。陸教授並斷言他上任後的親身經歷:在2003年夏天基準試放榜後,竟然有消息傳出說教育學院栽培出的學生都「不合格」,但調查結果顯示所有主修英文的學生都「合格」,只有那些不主修英文的學生「肥佬」。這件事令到教育學院來屆的收生人數急跌。往後幾年經過全體員工的努力,人數止跌回升,回復事發前的數目。 2月5日,教院副校長陸鴻基教授在他的公開信中表示教統局局長李國章曾經對他本人和莫校長作出直接或間接的威嚇。陸鴻基指控李國章在2004年6月26-27日對他說:「好!I'll remember this. You will pay!(我會記著這件事,你將會付出代價)」,為的是李國章要求教育學院發聲明譴責超額教師和教協,遭陸教授拒絕。陸鴻基在信中說:「現在是算帳的時候了。」 陸教授表示在2004年1月,李國章曾致電莫校長,要求教育學院主動提出與中大合併,不然,「會放手讓教統局常任秘書長羅太隨意削減教院的學生名額」。陸副校長更表示過去數年不時有教統局高官致電給他,要求他開除發表文章批評教改或教育政策的4名同事,每次都被他拒絕。 2月6日,當事人梁恩榮和葉建源表示希望立法會介入調查或公開聆訊。張文光議員表示已聯同8名民主派議員要求教育事務委員會主席曾鈺成在農曆新年前召開立法會緊急會議,討論教統局長李國章,是否干預教育學院學術自由及院校自主。 到了2月7日,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宣佈在2月12日開會,討論教育學院事件。主席曾鈺成表示,若有需要,會邀請教院代表及教統局長李國章出席。 2007年2月15日,行政長官曾蔭權突然宣布成立一個由法官胡國興主持,具有等同法庭地位的法定調查委員會,調查教育學院副校長陸鴻基提出,有政府官員干預教院學術自由和自主的指控是否屬實,期望委員會在4個月內提交報告。曾蔭權形容陸鴻基的指控十分嚴重,有需要查根究柢。有立法會議員表示,一旦調查證實教統局長李國章、前常任秘書長羅范椒芬干預教院的指控屬實,便應「落台」。 3月29日,教育學院校長莫禮時在宣誓後向調查委員會作供指教統局局長李國章在2003年時曾警告指若教院不肯跟中大合併,最終會被「強姦」/「蹂躪」(原文是"Rape")。他又指出羅范椒芬曾向他表達不滿教院職員公開批評政府的教改政策,李國章致電給他表示羅范椒芬已列出懲罰教院職員的名單。 港大副校任命風波 2016年1月,李國章被梁振英委任為香港大學校委會主席,然而此任命甚具爭議,不少學生更以罷課抗議此任命。 軼事 李國章於2003年12月一次立法會會議中,被當時港大學生會會長麥嘉晉發現他一邊開會,一邊低頭用電子手帳玩「鑽石方塊」遊戲。他初時不肯回應開會有否打遊戲機,指自己用電子手帳修改活動日程,後來就間接承認開會打機同時進行(但那一部電子手帳並無多工功能)。 2006年6月7日的一次立法會會議,李國章被議員們舊事重提,批評他開會打機,他就反駁指「我可以保證局長們能力很多,聽意見是用耳聽,打機是用手去打,
李國章自1982年起加入香港中文大學,先後出任外科學系創系外科講座教授、系主任、醫學院院長。李先生於1992年及1995年兩度當選醫學院院長。 出任中大校長 李國章於1996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他就任時,因遴選機制而被中大學生反對。在其任內,推展了逐步取消兼讀學士課程(但要到劉遵義任期內才落實)等各項重大校政。而他離任中大校長後,先後提倡「中科合併」(中文大學與香港科技大學合併)及香港教育學院併入中文大學,更稱若香港教育學院不願併入中文大學,就要「蹂躪」(原文為英語,用了「rape」一字,詳見下文「教院風波」),但都遭受各院校極大反對而告吹。而香港教育學院最終於2016年升格為一所大學,現稱香港教育大學。 教統局局長 李國章自2002年8月起擔任香港教育統籌局局長。他上任後所面對的最大難題,就是要幫助特區政府「滅赤」。就此,他一方面提出在2008年改行「三三四」新高中學制(即3年初中、3年高中、4年大學),另一方面積極削減香港大專院校的撥款,以減輕特區政府之財政壓力。 「三三四」 一方面,社會歡迎他推行「三三四」新學制的措施,但亦猛烈批評他削減香港大專院校的撥款計劃,因為大學收生的提高是數年後的事,但削減撥款卻要即時面對。不少院校都因他的措施使學校陷入「巧婦難為無米炊」的兩難境地。 教育改革 李局長在任內與常任秘書長羅范椒芬積極推動教育改革,包括了校本條例在內的等等措施。對於他的改革藍圖,各人意見紛紜。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教育」是社會的一個長期投資:一個學生是否成材,未必可以在十年八載可以看得到。然而,盲目的追求刻意量化的成績,卻只會把學校及校長推往追求「政績工程」的路上,一味的只求在校評報告及網頁上好看,但對於學生長遠的身心發展卻忽略了。 重返政府 2012年3月25日,梁振英當選香港行政長官後,支持梁振英競選的李氏獲委為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 2015年3月1日,李獲委任香港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席。 2022年7月,繼續獲委任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 出任港大校委會主席 2015年,發生香港大學教授陳文敏不獲委任為副校長的政治風波,其間擔任校委的李國章被指有份干預及介入任命的程序。2015年12月30日,其後在不少港大教職員反對的情況下,梁振英委任其為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主席,任期自2016年1月1日起,為期3年。然而,此任命甚具爭議,不少學生更以罷課抗議此任命。 李國章在任內處理新任校長事宜,張翔2018年接掌港大。 爭議 中大科大合併風波 在2002年10月李國章提出香港中文大學與香港科技大學合併的構思所引起的風波,事件引起兩校不少學生及教職員均反對,同時李國章也備受批評。 教院風波 2007年1月25日,香港教育學院校董會以10票反對、3票支持、3票棄權,否決與校長莫禮時(Paul Morris)續約。莫禮時表示,校董會主席梁國輝在2006年6月曾經對他表示,由於他不支持教院與中大合併,將會不獲續約。梁國輝則表示莫禮時誤解了他。 了解教院內情的知情人士透露,這一次否決續約的决定,令人聯想到是教統局局長李國章運用的影響力,來達至教育學院和中大合併的目的。莫禮時一直致力於把香港教育學院升格為一間獨立的大學。2007年1月26日,教育學院副校長陸鴻基教授,在香港電台第1台自由風自由Phone節目中印證並確認了莫禮時校長對梁國輝主席「不合併不續約」的說法。陸教授並斷言他上任後的親身經歷:在2003年夏天基準試放榜後,竟然有消息傳出說教育學院栽培出的學生都「不合格」,但調查結果顯示所有主修英文的學生都「合格」,只有那些不主修英文的學生「肥佬」。這件事令到教育學院來屆的收生人數急跌。往後幾年經過全體員工的努力,人數止跌回升,回復事發前的數目。 2月5日,教院副校長陸鴻基教授在他的公開信中表示教統局局長李國章曾經對他本人和莫校長作出直接或間接的威嚇。陸鴻基指控李國章在2004年6月26-27日對他說:「好!I'll remember this. You will pay!(我會記著這件事,你將會付出代價)」,為的是李國章要求教育學院發聲明譴責超額教師和教協,遭陸教授拒絕。陸鴻基在信中說:「現在是算帳的時候了。」 陸教授表示在2004年1月,李國章曾致電莫校長,要求教育學院主動提出與中大合併,不然,「會放手讓教統局常任秘書長羅太隨意削減教院的學生名額」。陸副校長更表示過去數年不時有教統局高官致電給他,要求他開除發表文章批評教改或教育政策的4名同事,每次都被他拒絕。 2月6日,當事人梁恩榮和葉建源表示希望立法會介入調查或公開聆訊。張文光議員表示已聯同8名民主派議員要求教育事務委員會主席曾鈺成在農曆新年前召開立法會緊急會議,討論教統局長李國章,是否干預教育學院學術自由及院校自主。 到了2月7日,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宣佈在2月12日開會,討論教育學院事件。主席曾鈺成表示,若有需要,會邀請教院代表及教統局長李國章出席。 2007年2月15日,行政長官曾蔭權突然宣布成立一個由法官胡國興主持,具有等同法庭地位的法定調查委員會,調查教育學院副校長陸鴻基提出,有政府官員干預教院學術自由和自主的指控是否屬實,期望委員會在4個月內提交報告。曾蔭權形容陸鴻基的指控十分嚴重,有需要查根究柢。有立法會議員表示,一旦調查證實教統局長李國章、前常任秘書長羅范椒芬干預教院的指控屬實,便應「落台」。 3月29日,教育學院校長莫禮時在宣誓後向調查委員會作供指教統局局長李國章在2003年時曾警告指若教院不肯跟中大合併,最終會被「強姦」/「蹂躪」(原文是"Rape")。他又指出羅范椒芬曾向他表達不滿教院職員公開批評政府的教改政策,李國章致電給他表示羅范椒芬已列出懲罰教院職員的名單。 港大副校任命風波 2016年1月,李國章被梁振英委任為香港大學校委會主席,然而此任命甚具爭議,不少學生更以罷課抗議此任命。 軼事 李國章於2003年12月一次立法會會議中,被當時港大學生會會長麥嘉晉發現他一邊開會,一邊低頭用電子手帳玩「鑽石方塊」遊戲。他初時不肯回應開會有否打遊戲機,指自己用電子手帳修改活動日程,後來就間接承認開會打機同時進行(但那一部電子手帳並無多工功能)。
University of Wisconsin(Badgers) 棒球 大聯盟 密尔沃基酿酒人 小聯盟 貝洛伊特齧龜(Beloit Snapper,1A級─中西聯盟,母隊:奧克蘭運動家) 威斯康辛木紋響尾蛇(Wisconsin Timber Rattlers,1A級─中西聯盟,母隊:密尔沃基酿酒人) 籃球 NBA 密尔沃基雄鹿 NCAA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 Green Bay(Phoenix) University of Wisconsin(Badgers) 威斯康辛大学密尔瓦基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 at Milwaukee) 马凯特大学(Marquette University - Golden Eagles) 参考资料 外部連結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 Green
of Engineering) 交通 重要機場 密爾瓦基米契爾將軍國際機場(MKE)-中西航空(Midwest Airlines)轉運中心 重要高速公路 90號州際公路I-90 94號州際公路I-94 39號州際公路I-39 43號州際公路I-43 重要體育團體 美式足球 NFL 綠灣包裝工 NCAA University of Wisconsin(Badgers) 棒球 大聯盟 密尔沃基酿酒人 小聯盟 貝洛伊特齧龜(Beloit Snapper,1A級─中西聯盟,母隊:奧克蘭運動家) 威斯康辛木紋響尾蛇(Wisconsin Timber Rattlers,1A級─中西聯盟,母隊:密尔沃基酿酒人) 籃球 NBA 密尔沃基雄鹿 NCAA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 Green Bay(Phoenix) University of Wisconsin(Badgers) 威斯康辛大学密尔瓦基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 at Milwaukee) 马凯特大学(Marquette University - Golden Eagles) 参考资料 外部連結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 Green Bay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 Madison英文 马凯特大学 Marquette University英文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教育组织 - 美洲(除美国外) LF 教育组织 - 欧洲 LG 教育组织 - 亚洲、非洲、印度洋岛屿、澳大利亚、新西兰、太平洋岛屿 LH 大学与学校杂志和文章 LJ 美国学生组织与社团 LT 教科书 M - 音乐 M ML 关于音乐的文献 MT 指导与学习 N - 艺术 N NA NB NC 、、插图 ND NE 书面媒体 NK 装饰艺术 NX P - 语言与文学 P 文字学、 PA 希腊语言与文学、拉丁语言与文学 PB 现代语言、凯尔特语言 PC 罗曼语言 PD 日耳曼语、斯堪的纳维亚语言 PE 英语 PF 西日耳曼语言 PG 斯拉夫语、波罗地语、阿尔巴尼亚语 PH 乌拉尔语、巴斯克语 PJ 东方语言与文学 PK 印度伊朗语言与文学 PL 东亚、非洲和大洋洲语言与文学 PM 希柏里尔、印第安和人工语言 PN PQ 法语文学、意大利语文学、西班牙语文学、葡萄牙语文学 PR 英语文学 PS 美国文学 PT 德语文学、荷兰文学、1830年以来的弗兰芒语文学、南非语文学、斯堪的纳维亚语文学、古挪威语文学:古冰岛语和挪威语、现代冰岛语文学、法罗语文学、丹麦文学、挪威文学、瑞典文学 PZ 和青少年纯文学 Q - 科学 Q 科学(总论) QA 数学 QB 天文学 QC 物理学 QD 化学 QE 地质学 QH 自然历史、生物学 QK 植物学 QL 动物学 QM 人体解剖学 QP 生理学 QR 微生物学 R - 医学 R 医学(总论) RA 医学的公共方面 RB 病理学 RC 内服药学 RD 手术学 RE 眼科学 RF 耳鼻喉科学 RG 妇科学和产科学 RJ 儿科学 RK 牙科学 RL 皮肤科学 RM 药学 RS 制药学和中药学 RT 护理学 RV 植物药学辅助物理治疗 RX 顺势治疗 RZ 其他医学系统 S - 农业 S 农业(总论) SB 种植文化 SD 林业 SF 动物养殖文化 SH 水产养殖、渔业、钓鱼 SK 狩猎运动 T -
書次號可以從著者/編者名稱或書名而來(所以稱為著者碼是不準確的說法),按照標準表格(*克特號cutter table)轉換而成。 (注意在這裡的「.」是書次號起點的標示,與上面分類號所用的小數點是兩回事。) 「1998」是出版年份,用以區別同一作品的不同版本。 具体分类 美国国会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的具体分类如下: A - 总类 AC 收藏、系列从书、藏本 AE 百科全书 AG 字典和其他总类性工具书 AI 索引 AM 博物馆、收藏者和收藏品 AN 报纸 AP 期刊 AS 学会和学习性社团 AY 年鉴、目录 AZ 学者学识学习史、人文知识 B - 哲学、心理学、宗教 B 哲學大綱 BC BD 思辨哲学 BF 心理学大纲 BH 美学 BJ 伦理学 BL 、神话、理性主义 BM 犹太教 BP 伊斯兰教、大同教、见神论等 BQ 佛教 BR 基督教 BS 圣经 BT 教义学 BV 实践神学 BX 基督教教派 C - 历史学和相关科学总论 CB 文明史 CC CD 外交学、档案学、印章学 CE 技术编年史、日历 CJ 钱币学 CN 碑铭、金石学 CR 纹章学 CS 家族史学 CT 人物传记 D - 世界史(除美国史) D DA 英国 DAW 中欧 DB 奥地利、列支敦士登、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 DC 法国、安道尔、摩纳哥 DD 德国 DE 古希腊罗马 DF 希腊 DG 意大利、马耳他 DH 低地国家、比荷卢 DJ 荷兰 DJK 东欧 (总论) DK 俄罗斯、苏联、前苏联、波兰 DL 北欧、斯堪的纳维亚 DP 西班牙、葡萄牙 DQ 瑞士 DR 巴尔干半岛 DS 亚洲 DT 非洲 DU 大洋洲(南大洋) DX 吉普赛 E - 美国史 F - 前英属、荷属、法属美洲和拉丁美洲地方史 G - 地理、人类学、休闲 G 、地图册、地图 GA 数学地理学、地图测绘 GB 自然地理 GC 海洋地理 GE 环境科学 GF 人文生态学、人类地理学 GN 人类学 GR 民俗学 GT 礼仪与惯例(总论) GV 休闲娱乐 H - 社会科学 H 社会科学(总论) HA 统计学 HB 经济理论、人口学 HC 经济史和经济状况 HD 工业、土地使用、劳动经济 HE 交通运输和通信 HF 商业 HG 金融 HJ 公共财政 HM HN 社会发展史和社会状况、社会问题、社会改革 HQ 家庭、婚姻、女性 HS
導演作品 其他作品 評審 2015年北京國際電影節評審委員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韓國映畫:金基德簡歷 IMDb Kim Ki-Duk's Two Trilogies Review of Kim Ki-duk's Time Working Biography 韓國電影編劇 韓國電影導演 韓國電影監製 韓國電影男演員 柏林影展獲獎者 威尼斯影展最佳导演得主
生平 出生於貧窮家庭的金基德,沒有就讀普通初中而選擇農業技術學校,最高學歷不過初中畢業。從15歲起就在漢城(今首爾)九老工業園區和清溪川一帶工廠工作,度過少年時期。曾經夢想成為聖職人員,但沒有完成相關學業,因此作為電影導演拍了《慾海慈航》和《》、《聖殤》完成兒時願望。 20歲時自願加入海軍陸戰隊,服役5年後以軍士階級退伍,接著進入總會神學校神學院就讀,不過當時對畫畫更感興趣,所以在1990年至1992年之間前往法國當起街頭畫家學習繪畫,並且靠賣畫謀生。1992年,在法國看了兩部電影分別是《沉默的羔羊》和《新橋戀人》後,萌生了成為導演的夢想,回到韓國後開始學習創作電影劇本。 未曾受過電影專業學習、毫無經驗的金基德,可說是韓國電影界的奇葩,在1996年推出了導演處女作《》。2000年,僅用一天完成了《虛擬復仇事件》的拍攝。剛開始曾受到「業餘電影」、「作品粗糙」等惡評,除了吸引70萬人次觀賞的《爛泥情人》之外,絕大多數作品都遭到韓國觀眾冷眼看待。 2002年,由金基德執導、描述韓國陸戰隊的電影《》成為釜山國際電影節的開幕片。2004年,憑着《慾海慈航》奪得柏林影展的最佳導演銀熊獎,並於同年的威尼斯影展憑另一部作品《感官樂園》榮獲導演獎,一舉成為國際名導。 2008年,突然蟄居於江原道農村,曾和他一起創作《》的弟子張勳導演轉往和大型電影公司合作而離開自己,因此覺得自己被背叛,以及拍攝《悲夢》中李奈映上吊自殺的戲份時險些喪命,使他做出這項決定。 2011年,時隔三年推出以自傳形式拍攝的紀錄片《》,是連照明、音響和編輯皆親自完成的「1人電影」,在第64屆坎城電影節上獲得「一種關注」大奬(和《停在鐵軌上》的德國導演安德里亞斯·德里森共同獲奬),讓他成為第一位囊括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榮譽的韓國導演。 2012年,金基德的第18部作品《聖殤》在第69屆威尼斯電影節上榮獲最佳影片金獅獎,是首部獲得威尼斯、戛納、柏林世界三大電影節最高殊榮的韓國電影。韓國商業電影平均製作費40億韓元,而他拍攝此片僅花了1億多韓元,拍攝天數為10天。 2013年,继续讲述家庭欲望、痛苦弥漫、探掘人性黑暗面的《莫比烏斯》因含母子性关系的乱伦场面,曾两次被韩国影像等级委员会判定为“限制上映”,最终经历了三次审议删除了部分场景,调整为“青少年禁止观览”的级别,于9月5日在韩国上映。 2020年,12月11日,傳出金基德在拉脫維亞因感染新冠肺炎病逝的消息,拉脫維亞政府第一時間查詢相關事件是否真確,確認後再通知韓國外交部。據知,金基德在11月20日入境拉脫維亞,計劃取得當地永久居留權,在當地的電影製片人幫助下遷入住所,及後感染新冠肺炎,住院兩天後病情惡化過世,家人和當地朋友才得知其消息。 爭議 2018,韓國#Me Too活動延燒,被多名女性指控利用工作職務特權,對她們進行性騷擾及性侵行為。 2018年3月,MBC在《PD手册》栏目中播出了一档名为“电影导演金基德,大师的真面目”的节目。 早在2018年1月,金基德被《莫比乌斯》演员A起诉暴力致伤、名誉损毁。检方最终认定金基德导演在片场搧了A两次耳光,判定金基德支付500万韩币的罚金。 在这档节目中,A曝光了诉讼案件背后更惊人的事实。此前A起诉金基德以演技指导为由搧其耳光,强制拍摄未经演员同意的床戏,致使其不堪忍受而放弃出演《莫比乌斯》。而事实上,A指控金基德施暴的真正理由是其要求发生性关系被拒绝。 A称,《莫比乌斯》拍摄前的2013年3月初,在一次酒桌小聚结束后,金导演将其拉到自己的住处,让她与另外一名女性剧组成员陪睡。A说:“我想离开,金导演就出来抓住我,拦着门说‘三个一起睡’,之后一直说要发生性关系。”
第5回手塚治虫文化賞最終選考6位(《航海王》) 2002年 - 第6回手塚治虫文化賞最終選考6位(《航海王》) 2006年 - 漫画部門選出(《航海王》) 2012年 - 第41回日本漫画家協会賞大賞漫画部门(《航海王》) 作品列表 漫畫作品 書籍 單行本 航海王(1997年-連載中、目前已出版107卷) 尾田榮一郎短篇集WANTED!(1998年11月9日發售、ISBN 4-08-872631-6) 畫集 ONE PIECE 尾田栄一郎画集 COLOR WALK(2001年7月發售、ISBN 4-08-859217-4) ONE PIECE 尾田栄一郎画集 COLOR WALK 2(2003年11月發售、ISBN 978-4-08-859376-0) ONE PIECE 尾田栄一郎画集 COLOR WALK 3 LION(2006年1月發售、ISBN 4-08-859376-6) ONE PIECE 尾田栄一郎画集 COLOR WALK 4 EAGLE(2010年3月發售、ISBN 4-08-859538-6) ONE PIECE 尾田栄一郎画集 COLOR WALK 5 SHARK(2010年12月發售、ISBN 978-4-08-782356-1) ONE PIECE 尾田栄一郎画集 COLOR
- 第44回手塚賞(1992年下期)準入選(《WANTED!》 -「月火水木金土」名義) 1993年 - 第104回入選(《一鬼夜行》) 2000年 - 第4回手塚治虫文化賞最終選考6位(《航海王》) 2001年 - 第5回手塚治虫文化賞最終選考6位(《航海王》) 2002年 - 第6回手塚治虫文化賞最終選考6位(《航海王》) 2006年 - 漫画部門選出(《航海王》) 2012年 - 第41回日本漫画家協会賞大賞漫画部门(《航海王》) 作品列表 漫畫作品 書籍 單行本 航海王(1997年-連載中、目前已出版107卷) 尾田榮一郎短篇集WANTED!(1998年11月9日發售、ISBN 4-08-872631-6) 畫集 ONE PIECE 尾田栄一郎画集 COLOR WALK(2001年7月發售、ISBN 4-08-859217-4) ONE PIECE 尾田栄一郎画集 COLOR WALK 2(2003年11月發售、ISBN 978-4-08-859376-0) ONE PIECE
Tadi'afo、二兄 Dadakiyolo、三兄 Apotok 分別成為泰雅族、平埔族與布農族先祖;父親 Keseng 與母親 Madapidap 在岸邊望見海上遠去的 Tiyamacan,雙方互道珍重後,父親化為海棗樹、母親化為海鳥,永世凝望海上雷電,守護 Tiyamacan 發光的身影與哭聲。剩下兩名手足 Doci 與 Lalakan 在今日八里灣山上靠岸,嘗試生育但卻失敗,最終在天神祝福下生下三女一男,後來洪水退去,其中二女一男成為太巴塱部落先祖,而二姐成為奇美部落先祖,故兩社群互為姊妹部落。 都蘭山 台東地區有傳說認為阿美族的祖先來自海外,先抵達傳說中的島嶼「Fotol」,卻發現當地已有人居住,又遷移到「Sanasai」,最後抵達台灣島的都蘭山,洪水退去後下山,故都蘭山是方舟主體,而都蘭部落「'Atolan」在阿美語也是「堆砌地」之意。有人因此認為「Fotol」即今日蘭嶼(並遇見達悟族)、「Sanasai」即綠島,但這些說法無從考據。 需注意的是,每個阿美族部落對於洪水傳說的細節、人物名稱皆有不同,且可能受到周邊民族的傳說影響,故不應混為一談,將阿美族各部落的傳說視為一個統一的體系。 撒奇萊雅族 撒奇萊雅族的大洪水傳說,又稱作撒奇萊雅的洪水傳說,傳說在很久以前神要人們在重要的節慶前必需要祭祀神靈,但是連年豐收讓人遺忘了敬神。神明大怒降下洪水,淹沒了許多部落,其中一位部落酋長帶領他的人民爬到撒基拉雅高山上避難,但是洪水還是不停地向上漲,後來酋長接到了神明的指示,要一對男女當作祭品,酋長的女兒和一位青年犧牲了自己的生命,讓撒奇萊雅族得以繁衍。 泰雅族 泰雅族的傳說中,他們的祖先誕生在太古時代的賓斯博干(Pinsbkan),賓斯博干意指石頭裂開,人由此誕生,誕生的一男一女結為夫妻,生下泰雅族的祖先,並繁衍許多子孫。一日,天忽然降下大雨,到處都受到洪水的侵襲,人們逃到了大霸尖山山頂後,發現有一對兄妹,觸犯了禁忌結為夫妻,族人將他們丟入水中,大水立即退去,並形成了兩條河,一條是雄河(大安溪),另一條則是雌河(大甲溪)。 鄒族 鄒族神話說,從前有一條大鰻魚橫臥在溪水裡,溪水被牠堵塞,便到處氾濫,整個大地都變成汪洋,連高山也浸在水中。因此,人們都逃向八頓郭努山(Patunkuonʉ,即玉山),但水勢仍繼續上漲,快淹到八頓郭努山。就在人們憂心忡忡時,一隻大螃蟹跑來向人們說:「如果你們能給我一份禮物,我就想辦法讓大水退去。」人們問牠想要什麼禮物,大螃蟹便走到烤火的婦女中間,注視她們的私處。這些婦女立刻明白螃蟹的意思,便拔下幾根陰毛給牠,螃蟹才心滿意足的走了。牠便出發去找大鰻魚,發現鰻魚後,先找到一個可以藏身的洞穴,然後輕輕的用螯爪夾住鰻魚的肚子,鰻魚稍微轉動了一下;接著螃蟹就用盡全力,下死勁夾住鰻魚的肚臍。鰻魚感到一陣劇痛,驚慌之中翻轉身體,大水便流走了。 巴宰族 達悟族 卡那卡那富族 拉阿魯哇族 布農族 新年沉島傳說 根據台灣民間傳說,民眾在歲末祭祀眾神時,經常忽略在神桌上管油燈的「燈猴」,心裡不平衡的燈猴便向玉帝告狀,控訴百姓不知感恩,玉帝因此降旨,下令龍王在除夕夜引發洪水,把台灣淹入海中,而土地公、灶君、床母等居家神明無法讓玉帝改變心意,因此告訴人類「世界末日」即將到來,百姓因此在除夕夜與家人圍爐,一起享用「最後的晚餐」。 不過最後觀世音菩薩成功勸說玉帝,讓玉帝收回淹沒台灣的命令,而百姓在正月初一醒來發現還活著,則紛紛互道恭喜,成為台灣獨特的過年由來傳說;此外,家中長輩得知台灣要被淹沒,因此分發錢財給子女,讓島沉後踏上黃泉路的家人有盤纏可用,這也變成今日的發紅包習俗(但紅包应是汉人來台前就有的習俗)。台灣最早的完整「沉島傳說」故事收錄在1936年李獻章整理的《臺灣民間文學集》。 經過民俗研究學者的比對,後來日人金關丈夫編輯《民俗臺灣》時,也有人討論記載。到了戰後,胡萬川教授推動各縣市進行民間文學採集時,分別在清水、龜山等地區都有收錄到,甚至龜山版本的傳說中,還提到「十二月二九暗乎,會大地動啦。抑算講歸的人攏會死。」版本雖然各有些微差異,但仍可看出是將過年看作是即將地震、沉沒海裡等普遍的文化記憶。過年的由來│追溯一段臺灣人神相挺的古老故事 佛教經典
一說大洪水就是海平面大幅上昇。 希臘神話 在希臘神話中,皮拉(古希臘語:Πύρρα)是厄庇墨透斯及潘朵拉的女兒,杜卡利翁的妻子。 當宙斯決定以大洪水結束青銅時代,杜卡利翁和皮拉是唯一生存下來的人。雖然普羅米修斯因幫人類從奧林匹斯偷取了火而被宙斯鎖在高加索山的懸崖上,但他仍能預知大洪水的來臨,因此命兒子杜卡利翁建造方舟。大洪水泛濫時,杜卡利翁和皮拉的船就停在唯一沒有被淹浸的帕納塞斯山。 洪水退卻後,杜卡利翁夫婦再次踏觸陸地。杜卡利翁接到忒彌斯的神諭:「將母親的骨頭向後拋」。杜卡利翁和皮拉知道「母親」是指大地之神蓋亞,而「骨頭」指石頭。他們按照神諭,將石頭向後拋。皮拉拋的石頭變成了女人,而杜卡利翁拋的石頭變成了男人。 亞伯拉罕諸教 基督教觀點 摘錄自《國際標準聖經百科全書》(第2卷,319頁):“幾乎所有民族、部族都有洪水的傳說。雖然最廣泛流傳的地區是亞洲大陸及其南面的島嶼,以及北美洲,可是各大洲都發現有洪水傳說。已知的洪水傳說總數多達270個左右。……由於洪水的故事廣泛流傳,因此常常給用來證明人類曾被一場全球的洪水毁滅,證明人類是從一個地方或甚至是從一個家庭繁衍開來的。雖然不一定是全部,但看來大部分洪水傳說都指向同一場洪水。可是,有學者聲稱,這許許多多的洪水故事不過來自傳教士而已,但這個講法是說不通的,因為這些故事都是由人類學家在各地搜集得來的,而這些學家並不熱衷於維護聖經;況且故事內容離奇怪誕,充滿異教色彩,顯然是因為這些故事在異教社會中流傳了一段很長的時間。再者,一些寫下洪水故事的人對希伯來和基督教的傳統是大力反對的。” 大洪水與挪亞方舟 猶太教的《塔納赫》,記載由於有些神的兒子們贪恋地上女人的美丽擅离职守,离开天上的工作岗位来到地上与这些女人结合,结果他们的后代十分强壮巨大,这导致了人间暴力横行。其他人類在地上也效法这些人作惡,暴力充斥世界。 基督教的《舊約聖經》裡《創世記》篇的第6至8章的記載:世間充滿罪惡,所以使上帝決心要毁滅地上的人类。他拣选了樂意“与他同行”的义人挪亞。上帝命令義人挪亞建造一個巨型的方舟(133.5×22.3×13.4米,容积约4万立方米),把陆地上每一类生物都留下至少雌雄一對(其中上帝认为洁净的动物要保留7對),放入方舟裡。挪亞在建造方舟并收集生物的同时向遇到的人宣布上帝将要降下洪水,如果要逃过大洪水必须进入方舟。然而当时没有人关心他传讲的信息,照样吃吃喝喝享受生活,只有挪亞一家8口进入方舟。 40年后,挪亞建造方舟和收集动物的工作完成,然後上帝在挪亞600岁那一天,从天上降下特大暴雨40昼夜,又使地下水不断涌出,使水位不斷上升。大水湧來,浸过地上所有的陆地,把地上一切的陆生生物都消滅掉,唯有在方舟裡的得以保存。 於是,一年之后,洪水退去,他们回到陸地。挪亞一家感谢上帝后,上帝允许他们食用动物肉,但是禁止食用血和被勒死的动物,因为血液是神圣的,代表生命。挪亞一家从此在新土地上繼續生活,生儿育女。挪亞一家都忠心敬拜上帝,听从上帝的吩咐。圣经记载,他們是人类各個民族共同的祖先。但是后来有一个人宁禄,也就是地上第一个建立政治制度的人,提议修建巴别塔而违抗上帝要求挪亞后代分散到全世界的命令,为了阻止人类自行其事,上帝混乱了他们的语言,使他们无法合作和互相理解。自此人类只好向全世界迁移。这也是圣经解释的民族形成的原因。 古巴比伦傳說 蘇美文明的吉爾伽美什史詩 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傳說年代比聖經早。有不少民族在故事開始之前,還有一段天上諸神就是否要用洪水毁滅世人而展開過一段激烈的辯論。 阿特拉哈西斯神話中,風之神與眾神之王恩利爾覺得人類太吵鬧,於是放出洪水、乾旱和瘟疫來消滅他們。但是,個性良善的水神恩基傳授阿拉哈西斯灌溉、貯存穀物以及醫藥的知識,人類因此得以存活下來。恩尼爾相當生氣,決定祕密召幾位神來放一次巨大的洪水完全滅絕人類,但是還是被恩基知道,並且事先安排搭船避難,日後便予烏塔那匹茲姆永生的能力,囑其隱居深山。恩尼爾大怒,控告恩基妨礙他的計畫,恩基則向他解釋,為了必須的平衡,不應該完全滅絕無辜的人類,讓剩下來的人類進行節育即可。但是,相對地,如果人類不信神祇而墮落,就會任憑眾神屠殺。這是大洪水記載的最早版本。 在蘇美王表的記載上,也清楚地顯示了一場大洪水,根據後世君王在位時間往回推算,可以發現蘇美神話中的大洪水距今約2萬3000年。 中國傳說 共工觸不周山 根據《三皇本紀》記載,水神共工與火神祝融交戰。共工被祝融打敗,用頭去撞西方的世界支柱不周山,導致天塌陷,天河之水注入人間。女媧不忍人類受災,於是煉五色石補好天空,折神鱉之足撐四極,平洪水殺猛獸,人類始得以安居。也有其他說法。《路史》稱共工氏在太昊氏(伏羲氏)之後作亂,導致洪水為患。女媧氏與共工氏戰鬥,戰勝了共工氏,於是天地平復。 南島民族傳說 廣泛分布於太平洋、印度洋、東南亞海島的南島民族,普遍共有流傳著太古時大洪水的傳說,其中台灣原住民中的泰雅族、賽夏族、鄒族、布農族、魯凱族、排灣族、撒奇萊雅族、阿美族、巴宰族與新年傳說等都有大洪水的傳說。 阿美族 阿美族的族群譜系複雜,且移動頻繁,故洪水傳說版本也各有不同。 發光的女孩 花蓮縣光復鄉太巴塱部落的祖源傳說中,先祖 Keseng 與 Madapidap 原住在南方之地「Arapanapanayan」一處。六名子女中的么妹 Tiyamacan(迪雅瑪贊)美麗且身體發光,浣衣時遭到海上神靈的兒子
二號墩(最高橋墩)的高度:343公尺 橋塔高度:87公尺 橋索數量:154捆 橋面厚度:4.20公尺 橋面寬度:32.05公尺 水泥體積:85,000立方公尺 金屬結構重量:36,000公噸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埃法日米約高架橋(法、英、西文版) A75公路(法文) 米約觀光局 Structurae: Millau Viaduct(英文) 法国斜拉桥 2004年完工橋梁
米約高架橋的計畫,最早是在1989年6月28日獲得政府批准開始評估,2001年10月16日開工,同年12月14日放下第一塊基石。施工預估需要39個月,但由於工程進度順利,原訂於2005年1月10日通車的計畫,提早到2004年12月14日正式啟用。 米約高架橋的設計人,是世界知名的英國建築師諾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而施工則是由法國建設集團埃法日集團(Groupe Eiffage)與法國政府合作承接的。 高架橋的命名源自於橋樑所在地的城市,米約(Millau),位于南法的南部庇里牛斯(Midi-Pyrénées)阿韋龍省境內。 建造目的 完工的米約高架橋一如預期地成為法國A75高速公路的主要地標和象徵。以A71與A75為主的這條路軸是一條連結法國與鄰國西班牙的主要交通動脈,從首都巴黎開始,往南抵達地中海海岸的蒙彼利埃後轉向西南,穿過庇里牛斯山進入西班牙。其中從法國中部的克萊蒙費朗(Clermont-Ferrand)到達地中海濱的貝西亞(Béziers)路段編號為A75,由於距離最短且幾乎全路段都是免收過路費,成為從巴黎出發往南方走的遊客們最喜歡的交通路線,尤其在七、八月的假期間,再加上米約市區穿過塔恩河的各座舊橋都十分狹窄,導致壅塞情形尤其嚴重。不過,由於米約高架橋的完成,也打破了地中海公路全程340公里都免費通行的狀態。由於這個耗資3億歐元建設費的計畫是法國政府與埃法日集團採民間興建營運後轉移模式(BOT)合作開發,因此該集團將握有75年的有效經營限期,以收費營利的方式回收投資。埃法日在高架橋北邊6公里處興建了一個新的收費站(本身耗資2千萬歐元),通車後的收費價格約為每輛小型車6歐元,但在交通流量高峰的七、八月會免費給予各種車輛通行,以抒緩交通堵塞的情況。 基本細節 米約高架橋的鋼製橋面長達2,460公尺,總重36,000公噸,共分八個跨距。其中,除了最南與最北兩個跨距較短為204公尺長之外,其餘的跨距皆為342公尺。高架橋跨越過塔恩河谷的最低點,連接兩側的(Causse du Larzec)與(Causse Rouge),由於兩端高度不同整條橋以3%的縱坡度由南端向北端下降,而為了提升視距,橋面有20公里半徑的水-{平}-曲率。36,000公噸的橋面是由七座鋼筋混凝土材質的橋墩支撐,其高度從77公尺到240公尺不等,橋墩厚度由底至頂逐漸縮減呈梯形狀,基底斷面寬度24.5公尺,到了橋身的高度後降為11公尺。每一根橋墩都是由16個段落組成,每個段落重2,230公噸,這些段落本身又是在施工現場以每塊60公噸、4公尺寬17公尺長的結構物組成的。結構物是在(Eiffel)公司位於勞特堡(Lauterbourg)與濱海佛司(Fos-sur-Mer)的預鑄場先行製作好之後再運抵施工現場,該公司是這個建築計畫所有鋼鐵結構物的承包廠商。在每座橋墩的上方,還矗立有一個87公尺高的橋塔(Pylon)。 整座橋樑的建設用掉127,000立方公尺的水泥,19,000公噸用來製造鋼筋混凝土的鋼鐵,與5,000公噸用來製作預力混凝土的鋼鐵。根據設計,這座橋有至少120年的壽命。 相關數據
软件 输入法 企业 联想、方正、四通等一批靠中文处理产品起家的企业。 标准、基础研究 中文信息处理界基本上完成了词频统计、多种字体显示/打印字库、汉字显示/打印技术、输入法、内码标准、字符集标准等与字相关的所有基础工作。倪光南院士说,到2000年,中国已制定了70个与中文信息处理相关的国家标准。 学术理论 1990年代中期,最为普及的计算机操作系统由DOS升级到Windows平台。微软公司从繁體中文版的Windows 3.0及簡體中文版的Windows 3.2开始,在操作系统裡集成了汉字处理技术,使传统中文信息处理产品迅速失去了市场。中文信息处理进入一个低谷,原先做中文信息处理的公司纷纷转行。Windows 2000及以上版本,无论采用何种文字,均已支持中文处理。 快速追赶:PC时代 随着PC(個人電腦)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在中文地区的普及,中文信息处理出现了巨大的发展。 中文输入方面,出现了音码和形码两种类型的大量输入法,适合中文快速输入的词/句智能输入法也获得快速发展。象形输入法也获得初步发展,但识别率较低。 中文信息量方面,在21世纪最初十年,中文已经发展成为信息量全球第二的载体。 中文编码方面,获得巨大发展,参看下文 中文显示方面,紧随显示器的发展,出现了比较适合电脑浏览的黑体等字体,中文书法字体也大量电子化。 中文检索方面,分词技术发展,中文信息检索的方便性已经能够满足日常大部分需求。 中文阅读方面,发展较慢,仍然处于人工阅读阶段。 超越:触控时代 中文输入方面: 自2006年开始,随着微软的Surface平板电脑的问世,人机交互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一种接近人类日常沟通模式的人机交互模式已经大量应用于最新的科技产品之中。新的汉字构造分解技术,中文智能输入的已有积累,中文字体的表现力,中文手写的安全性等方面都远远超越了英文,中文输入的方便开始出现明显超越的趋势。第二代象形输入法也开始在新产品中应用,其输入效率通过基本的适应期之后,已经可以超越了原有的所有输入法。 汉语信息处理阶段 與此同時,為方便使中國各民族電腦化的步伐加快,政府作出一連串行動去使這些民族的語言更便於“計算機化”。這一連串行動包括以下各項: 取消民族語言中的特殊字元,儘可能以26個標準拉丁字母代替。(參看:壯語) 為還未有文字的民族設立以拉丁字母為本的新文字。 台灣方面,在1990年代曾引發“中文電腦化”及“電腦中文化”的爭議。 資策會方面的意見:認為受限於電腦的軟硬體大都由國外開發設計,故電腦中文化所需時日較多,應可設定為長期目標,但短期可先讓中文適應電腦環境,中文可以快速適應時代的活動能力,充分發揮中文在資訊科技的應用。 學界及業界的意見:隨着電腦發展日新月異,操作空間的限制很快就變得沒有意義。政府應該在新時代來臨以前,及早制定長遠的標準。 結果:台灣資策會於1989年8月與中國大陸共同參與ISO 10646中文編碼協調會,並提出HCS方案,同年10月參加ISO/IEC JTCI1/SC2/WG Ad-hoc會議。至於,資策會還繼續參與ISO
快速追赶:PC时代 随着PC(個人電腦)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在中文地区的普及,中文信息处理出现了巨大的发展。 中文输入方面,出现了音码和形码两种类型的大量输入法,适合中文快速输入的词/句智能输入法也获得快速发展。象形输入法也获得初步发展,但识别率较低。 中文信息量方面,在21世纪最初十年,中文已经发展成为信息量全球第二的载体。 中文编码方面,获得巨大发展,参看下文 中文显示方面,紧随显示器的发展,出现了比较适合电脑浏览的黑体等字体,中文书法字体也大量电子化。 中文检索方面,分词技术发展,中文信息检索的方便性已经能够满足日常大部分需求。 中文阅读方面,发展较慢,仍然处于人工阅读阶段。 超越:触控时代 中文输入方面: 自2006年开始,随着微软的Surface平板电脑的问世,人机交互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一种接近人类日常沟通模式的人机交互模式已经大量应用于最新的科技产品之中。新的汉字构造分解技术,中文智能输入的已有积累,中文字体的表现力,中文手写的安全性等方面都远远超越了英文,中文输入的方便开始出现明显超越的趋势。第二代象形输入法也开始在新产品中应用,其输入效率通过基本的适应期之后,已经可以超越了原有的所有输入法。 汉语信息处理阶段 與此同時,為方便使中國各民族電腦化的步伐加快,政府作出一連串行動去使這些民族的語言更便於“計算機化”。這一連串行動包括以下各項: 取消民族語言中的特殊字元,儘可能以26個標準拉丁字母代替。(參看:壯語) 為還未有文字的民族設立以拉丁字母為本的新文字。 台灣方面,在1990年代曾引發“中文電腦化”及“電腦中文化”的爭議。 資策會方面的意見:認為受限於電腦的軟硬體大都由國外開發設計,故電腦中文化所需時日較多,應可設定為長期目標,但短期可先讓中文適應電腦環境,中文可以快速適應時代的活動能力,充分發揮中文在資訊科技的應用。 學界及業界的意見:隨着電腦發展日新月異,操作空間的限制很快就變得沒有意義。政府應該在新時代來臨以前,及早制定長遠的標準。 結果:台灣資策會於1989年8月與中國大陸共同參與ISO 10646中文編碼協調會,並提出HCS方案,同年10月參加ISO/IEC JTCI1/SC2/WG Ad-hoc會議。至於,資策會還繼續參與ISO 10646中文編碼標準會議,例如:CJK/JPG中日韓聯合工作組第1-5次會議,ISO/IEC JTCI1/SC2/WG2/IRG會議等多次會議,成功的將CNS11643所有的字元集納入於ISO10646國際標準之中。 電腦對漢字的親和性增加,而Unicode在統漢碼之後,亦不斷推出擴展A至G計劃,以涵蓋歷史上所有曾經出現過及使用過的漢字,並為它們編碼記錄。現時已整理好接近十萬個漢字。 中文電腦系統 运行在DOS上的中文系統 下列都是1980年代出產的軟件,隨著Windows通行都逐一沒落了。 天汇汉字系统TW213 希望汉字系统UCDOS 零壹中文系統 國喬中文系統 倚天中文系統,它還有Windows版本,最後一個版本是倚天2000 for Windows。 震漢中文系統,因與倚天高度相似而曾被倚天控告。 大千中文系統 對中文電腦有貢獻的人 Samuel Hawks Caldwell: 麻省理工電機工程教授,1959年成功研製首部中文打字電腦及首套中文輸入法。 王安 朱邦復 張仲陶 王永民 倪光南 何宜慈 支秉彝 安子介 周忠繼 黃金富 龔仁文 高天助 許其清 參考書籍 中文電腦經脈通:一本較全面介紹中文電腦的書籍 資訊夢工場:有台灣中文電腦起源的簡介 專業期刊 中文信息學報(http://mess.chinajournal.net.cn/ )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中文輸入法世界 中文資訊處理(自動校勘系統)
賓州大學語料庫 Wikipedia XML 語料庫 绍兴文理学院--中国汉英平行语料大世界 中英平行文本双语语料库 英语 https://www.english-corpora.org The Collins Corpus Collin's Cobuild Project - 成果:Collin's當代英語辭典、及當代英語文法。 Corpus of Political Speeches (香港浸會大學圖書館 提供) 汉语 LIVAC漢語共時語料庫 兰开斯特大学汉语平衡语料库 兰开斯特-洛杉矶汉语口语语料库 政治人物演講語料庫 (香港浸會大學圖書館 提供) 繁體中文 臺灣華語文語料庫 中央研究院漢語平衡語料庫 簡體中文 國家語委現代漢語語料庫 北京大學語料庫 語料庫語言學在線 日语 现代日语书面语均衡语料库BCCWJ 日语口语词汇语料库CSJ 筑波网络语料库TWC 研究机构 上海外国语大学语料库研究院 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 等 外部連結 Free, web-based corpora (45-425 million words each): American (COCA, COHA, TIME), British (BNC), Spanish, Portuguese ACL SIGLEX Resource Links: Text Corpora The Leipzig Glossing Rules: Conventions
成果:Collin's當代英語辭典、及當代英語文法。 Corpus of Political Speeches (香港浸會大學圖書館 提供) 汉语 LIVAC漢語共時語料庫 兰开斯特大学汉语平衡语料库 兰开斯特-洛杉矶汉语口语语料库 政治人物演講語料庫 (香港浸會大學圖書館 提供) 繁體中文 臺灣華語文語料庫 中央研究院漢語平衡語料庫 簡體中文 國家語委現代漢語語料庫 北京大學語料庫 語料庫語言學在線 日语 现代日语书面语均衡语料库BCCWJ 日语口语词汇语料库CSJ 筑波网络语料库TWC 研究机构 上海外国语大学语料库研究院 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 等 外部連結 Free, web-based corpora (45-425 million words each): American (COCA, COHA, TIME), British (BNC), Spanish, Portuguese ACL SIGLEX Resource Links: Text Corpora The Leipzig Glossing Rules: Conventions for interlinear morpheme-by-morpheme glosses Developing Linguistic Corpora: a Guide to Good Practice An interface for querying automatically-constructed
金台寺 菉猗堂 十里莲江 斗门古街 尖峰山森林公园 灯笼沙水乡 排山古村 地方特产 禾虫 蔗子狸 斗门南美白对虾 黄金凤鳝 白藤莲藕 斗门海鲈:白蕉海鲈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黃沙蜆 教育 斗门区第一中学 斗门区田家炳中学
黄杨山 耀朗假日休闲俱乐部 金台寺 菉猗堂 十里莲江 斗门古街 尖峰山森林公园 灯笼沙水乡 排山古村 地方特产 禾虫 蔗子狸 斗门南美白对虾 黄金凤鳝 白藤莲藕 斗门海鲈:白蕉海鲈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黃沙蜆 教育 斗门区第一中学 斗门区田家炳中学 斗门区和风中学 斗门区实验中学 斗门区第二中学 斗门区第四中学 斗门区城东中学 斗门区白藤湖中学 斗门区实验小学
for the Study of the Ancient World. Fisher, Marjorie, et al. (2012): Ancient Nubia: African Kingdoms on the Nile. The American University in Cairo Press. Hassan, Yusuf Fadl (1973): The Arabs and the Sudan, Khartoum. Jennings, Anne (1995) The Nubians of West Aswan: Village Women in the Midst of Change, Lynne Reinner Publishers. Thelwall, Robin (1978): "Lexicostatistical relations between Nubian, Daju and Dinka", Études nubiennes: colloque de Chantilly, 2–6 juillet 1975, 265–286. Thelwall,
Posnansky, M. (eds.) The Archeological and Linguistic Reconstruction of African History. Berkeley/Los Angeles, 39–56. Török, László (1997): The Kingdom of Kush: Handbook of the Napatan-Meroitic Civilization. Brill Academic Publishers. Valbelle, Dominique, and Bonnet, Charles (2006): The Nubian Pharaohs. New York: The American University in Cairo Press. 外部链接 African Kingdoms Ancient Sudan Website Racism and the Rediscovery of Ancient Nubia Medieval Sai Project 前往埃塞俄比亚、东苏丹和 Nigritia 的旅行 书面由皮埃尔·Trémaux在1862年到1863年期间。它具有广泛的说明和图纸,努比亚。 非洲地区
景氣波動理论 物價膨胀理论 经济成长理论 数学方法
物價膨胀理论 经济成长理论 数学方法 变分法 最优控制理论
1998年9月30日,臨時立法會亦解散,並在當年舉行了第一屆立法會選舉,結果范徐麗泰循選舉委員會功能界別當選第一屆立法會議員,同年7月2日以36票對24票擊敗黃宏發當選第一屆立法會主席。2000年再度循此功能界別連任議員並續任主席。2004年第三屆立法會選舉,由於選舉委員會的議席被全數取消,范徐麗泰遂決定參選地區直選議席,出選香港島選區,最後以65,661票成功當選並繼續出任立法會主席之職。 在任立法會主席期間,范徐麗泰堅守中立,客觀公正,這一方面有機會讓她避開政治紛爭,另一方面也成功讓她重拾民心。而自2005年起,根據香港大學所作的民意調查,其民望更一直領先於其他立法會議員。可是,范徐麗泰同樣也有為人詬病的地方,例如在2005年1月,她就曾以立法會歷年來只曾為港督及中共領導人鄧小平等對香港起重要影響的逝世人物默哀為理由,否決在立法會公開為前國務院總理趙紫陽默哀,另外,她亦多次否決就六四事件提出動議辯論,結果引起不少非議。 2007年7月17日,范徐麗泰宣佈將不會參加2008年立法會選舉。2008年3月,范徐麗泰在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當選為常務委員會成員。為免角色衝突,她當選後向全國人大常委會請假,繼續擔任立法會主席,至同年9月正式卸任。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 香港回歸後,范徐麗泰首次參選全國人大代表,並於1997年12月8日成功當選為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區代表。其後分別於2002年12月3日獲連任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區代表,2008年1月25日再獲連任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區代表。 2008年3月15日,范徐麗泰在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當選為常務委員會成員。由於全國人大常委會擁有對《基本法》的解釋權,為免與立法會主席的職務發生角色衝突,她當選後向人大常委會請假,繼續擔任立法會主席,直至同年7月中第三屆立法會會期結束為止。同年九月,其人大工作官方網頁(http://www.npcfan.hk)投入運作,是首個有工作官方網頁的人大代表。 2010年8月,范徐麗泰在北京出席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期間,發生馬尼拉前警員劫持香港旅行團事件,范太指香港不是主權國家,特首不能與菲律賓總統直接對話是外交慣例,並希望中央人民政府關注事件,及促請外交部要求菲律賓政府向香港人合理解釋及交代。 范徐麗泰在2011年5月表示兩個月後會表態是否參選下屆香港特首,引起傳媒廣泛報導,她事後澄清是在傳媒追問下「情非得已」回答,強調未決定會否參選。 2013年范徐麗泰参加第十二届人代会,会上决定周强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尽管周强任湖南省委书记时发生李旺阳事件,范徐麗泰认为此事对周强当选无影响。 2012年及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 2011年5月,前港區人大代表吳康民提出的「鐵三角論」,建議由范徐麗泰出任下屆行政長官,唐英年繼續擔任政務司司長,行會召集人梁振英出任財政司司長。 在同年7月9日,范徐麗泰宣佈正式開始考慮是否參選下屆特首,但對是否組閣則言之尚早。 在9月10日,范徐麗泰表示自己是另一疑似行政長官參選人唐英年的支持者,並明示如果對方表態參選,她會放棄競逐。較早時,她也曾公開讚揚唐英年在政府打滾多年,行政經驗比自己優勝。 10月3日,范徐麗泰在電台節目中表示,希望唐英年宣布參選下屆特首。但又稱如果唐英年的支持率不高於其他疑似候選人時,她自己不排除會參選。 同年,維基解密公開的美國駐港總領事電文中透露,范徐麗泰曾向美方人員稱,香港不需要官僚及商界人士做特首,香港的特首應由一名政治家出任。 范徐麗泰於同年10月7日出席中文大學座談會,被學生問及對「六四」的看法時,指六四是不幸事件,天安門母親運動發起人丁子霖發表公開聲明抗議范徐麗泰的發言;又指范徐麗泰罔顧事實,傷害六四亡靈和家屬。丁子霖要求范徐麗道歉,以及和天安門母親或她本人公開對話。丁子霖又批評范徐麗泰若對港人民情民意麻木不仁,沒有資格競選特首。 同年11月13日,范徐麗泰宣佈將不參選行政長官選舉,解釋是因為她自己年時已高,擔心特首工作繁重,無信心可以履行特首職責,而且家人不支持她爭取參選。被問到是否被北京勸退,她拒絕正面回應,只稱是個人決定。 2017年香港行政長官選舉中,范徐麗泰曾為林鄭月娥擔任競選辦資深顧問。 軼事 險些摔倒 2014年8月31日,范徐麗泰在北京出席人大常委會就2017年香港行政長官選舉所定出框架的會議後,離開人民大會堂時疑有所分神,差點摔下石階級,情況與1982年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在同一地點摔倒類似。 從未聞「名譽資深大律師」資格 2015年9月30日,信報引述陳文敏是於2003年獲委「名譽資深大律師」,是回歸以來首名,亦是香港近百名資深大律師中,唯一獲得此名銜的人。 全國人大常委范徐麗泰被問及此事時,她反問「名譽什麼?」她又問記者,「名譽資深大律師是什麼呢?名譽資深大律師是否大律師?」她認為,「要不就是大律師,要不就不是大律師」。 部分言論 呼籲港人多包容內地旅客 2015年9月29日,范徐麗泰接受《大公報》及《文匯報》訪問時表示,雖然個別來自中國內地的旅客來港時或會有不文明舉動,但呼籲港人多包容,並稱「30年前的日本人也是這樣」。 稱人大就立法會宣誓問題釋法不是干預香港司法獨立 2016年香港立法會宣誓風波中,范徐麗泰就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釋法向媒體表示,觸發釋法的始作俑者是兩位不當宣誓的議員(指梁頌恆及游蕙禎),強調人大就宣誓問題釋法並不是干預香港的司法獨立,認為搞獨立,在中國任何一處地方,都是叛國和分裂國家的嚴重行為。她又認為人大常委根本不熱衷釋法,但當一件事影響到國家統一、國土完整、國家安全及利益,便不能拖拉,必須果斷進行。她並認為基本法是香港憲制性文件及中國全國法律,人大常委有需要時須釋法,人大常委如果不採取果斷迅速行動,立法會亂局必將持續。。 容許內地執法人員在港工作不會損害一國兩制 當局計劃於高鐵香港西九龍站內地口岸區實施一地兩檢,范徐麗泰表示,容許內地執法人員在港工作不會損害一國兩制。 稱人大常委會對香港只有好意 2018年1月13日,時值全國人大常委會全票通過就高鐵香港西九龍站內地口岸區實施一地兩檢後不久,表決時在北京有出席會議(即有份投贊成票)的范徐麗泰表示自己在人大常委工作了10年,接觸很多來自北京和不同地方的常委,而「他們一直對香港都只有好意,絕對沒有惡意」,並指要相信人大不會做一些事傷害香港,而他們所做的決定對特區政府一定有利。她還說《基本法》是源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並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過的「全國法律」,「不能因覺得香港實行普通法,便應該用普通法眼光來看」,而是「全國性法律解釋」。 指部分人「妖魔化」國家和「反中」是時髦 范徐麗泰接受有線新聞訪問時,回應香港中聯辦主任王志民「中環(指特區政府)西環(指中聯辦)行埋一齊幾好」論,認為該等言論非要干預特區,因「特首和團隊在香港有管治角色,中聯辦則負責聯絡各界人士,中聯辦沒有能力亦談不上干預。兩者平起平坐,不存在西環治港。」她同時指社會上有些人「事事擔心」,如他們擔心「設內地口岸區後,去高鐵西九龍站,會被人捉去內地……這些人最擅長遊行、叫口號,嚇唬香港人,妖魔化我們國家,中聯辦就是他們妖魔化的對象之一。」她亦認為香港部分年輕人覺得「反中」是時髦,是因為教育出了問題。 稱公投要全中國14億人公投 2018年1月底,香港眾志周庭參選3月舉行的立法會補選,惟被選舉主任裁定提名無效,參選資格遭取消。范徐麗泰在接受報章訪問時指香港眾志提倡「策動公投」在香港是不被容許和不可行,認為「香港是一個主權國家的地區,如果要公投,就要全中國14億人公投。」 2018年修宪 2018年3月,范徐丽泰参加全国两会期间,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在这个宪法要是不改,这一届任期之后,(习近平)就不能再连任了。这对我们的发展并不是有利的。我们做这个事情是为了我们的国家。”当记者问道她是否认为现在中国没有人能代替习近平时,范徐丽泰回应道:“您可以告诉我谁是我们的领导,除了他以外,我紧紧的握着你的手,请您说良心话,有谁啊?” 個人和家庭 范徐麗泰在1974年7月14日與范尚德(1939年-2004年)結婚,從此冠上夫姓。范徐麗泰原本與范尚德的胞妹范尚霞是港大舊同學,兩人因此結識。范尚德為註冊會計師,由於他是廣東人,故范徐麗泰的母親曾對婚事表示反對。在婚後,范尚德在1977年合夥曹輝烈成立尚德會計師行,至2000年獲委任選舉委員會會計界代表。范氏夫婦以恩愛著稱,兩人育有一女一子,分別名范凌華和范駿華。 范家曾長年受疾病困擾,在1994年6月,范凌華在加拿大唸書時被診斷患上急性腎衰竭,范徐麗泰即辭去英皇集團的工作,前赴加拿大照顧女兒,後來在1995年,她更捐出左腎救女。在2001年,范徐麗泰又證實患上二期乳癌,結果動手術切去左邊乳房,而手術後,她仍然患有淋巴腺腫脹後遺症。 另外,范尚德曾在1980年代一次輸血手術中感染丙型肝炎,其後逐步發展為肝硬化及肝癌。雖然如此,范尚德仍然在2004年支持妻子,參與立法會競選活動。在2004年末,范尚德被送往北京協和醫院治理,儘管范徐麗泰要處理立法會事務,但她每逢星期三立法會會議完結後,都會立即前往北京照顧丈夫,至星期二才會返港,惟范尚德最後仍於2004年11月6日病逝北京。范徐麗泰對家人的支持和付出,以及其堅強面對的精神,獲得讚譽。 范徐麗泰於2002年起成為香港賽馬會會員,2005年出任馬會遴選會員,並在2008年9月4日獲選為香港賽馬會首位女董事,以填補郭勤功因退休而騰出的空缺,先後與兒子范駿華合夥擁有馬匹「另具一格」和「自成一格」。2015年,范徐麗泰因年滿70歲的關係,宣布退任香港賽馬會董事,並由楊紹信接替。她亦表示希望在2018年從人大常委退任後享受退休生活,沒有意願加入林鄭月娥政府。 榮譽 殊勳 J.P. (1986年1月31日) O.B.E. (1988年元旦) C.B.E. (1992年女皇壽辰 ) G.B.S. (1998年) G.B.M. (2007年) 榮譽博士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名譽博士(2003年) 香港城市大學榮譽社會科學博士(2005年) 香港大學名譽社會科學博士(2009年) 香港理工大學榮譽社會科學博士(2009年) 香港公開大學榮譽社會科學博士(2016年) 注釋
在教育事務上,有見於她曾長年在專上學院工作,所以她在行政、立法兩局供職期間亦主理了教育事務,並曾在1986年至1989年出任教育委員會主席,任內有份遊說香港中文大學由「四年制」改為「三年制」,以及支持推動中學直接資助計劃。自1990年至1992年,她改任教育統籌委員會主席一職。 擔任教統會主席任內,她曾分別在1991年和1992年發表《第四號報告書》和《第五號報告書》,當中除了落實大幅增建大學,以及增加大學學位外,並計劃在1994年以後,讓全港百分之18的適年齡青年入讀大學,以作為六四事件後,港督衛奕信爵士用作穩定人心的施政之一。此外,有關「母語教學」的政策方針,也首次寫入《報告書》內。 范徐麗泰2016年3月接受《大公報》專訪時回顧當年教育工作,透露最遺憾甚至歉疚的是未能詳述和落實母語教學,同時認為政策的推行必須長時間持續跟進才有切實成效。 辭去公職 在1992年7月,第28任港督彭定康抵港履新。由於彭定康計劃在任內推行連串政改,而衛奕信勳爵留下的行政局班子大多支持對華行妥協路線,因此他甫上任就以英國憲政傳統為理由,在7月13日着以鄧蓮如女男爵為首的行政局非官守議員提出總辭,當中范徐麗泰亦包括在內。 彭定康在辭退所有行政局非官守議員的同時,原本希望范徐麗泰能繼續留任立法局議員,以體現「兩局分家」精神。可是范徐麗泰本身卻對彭定康十分不滿。其時身為啟聯資源中心成員的她認為,彭定康計劃推出的連串政治改革,將會打亂尤德爵士和衛奕信勳爵所建構的穩定政局。結果范徐麗泰在同年10月7日於督憲府向彭定康提出辭任立法局議員,同時又辭任所有公職,結果引起媒體的廣泛報導。 受聘私人公司 辭任所有公職以後,她曾短暫離開政壇一段時間,但未幾就連番引起爭議。在1993年,她獲本地商人楊受成聘到英皇集團出任總經理,但由於楊受成曾牽涉一些刑案,故其在英皇集團的工作曾引起輿論質疑。到1994年,范徐麗泰復以照顧女兒為理由,辭去英皇集團的工作。 轉投陣營及爭議 1993年,范徐麗泰高調地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任命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預備工作委員會委員,由以往的親英陣營搖身一變,轉投親中陣營。在當時中、英雙方早已經因為彭定康的政改方案,陷入新一輪的角力之中,因此范徐麗泰的高調「轉軚」,使其民望劇跌,不少輿論更抨擊她是「變色龍」、「舊電池」、「香港江青」和「范婦人」(取「犯婦人」諧音)等等。 此後,不利她的言論接踵而來,在1994年9月,前廉政公署執行處副處長徐家傑於立法局供稱,指政府有一份《政治審查目標人物名單》,要廉政公署竊聽名單內的電話,其中范徐麗泰榜上有名。未幾,有美聯社記者還披露范徐麗泰的父親徐大統曾經與上海青幫有關係,並質疑范徐麗泰何來說服力出任預備工作委員會的社會及保安小組組長。 1995年,她進而獲中方委任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於1996年9月成為候選特首董建華的核心助選團成員,到1996年11月更進而獲委任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委員。 特區時期 立法會主席 由於港督彭定康單方面實行「九五直選」,中方放棄原擬的立法局「直通車」方案,使殖民地的立法局議員不能全數過渡到1997年香港回歸以後。1996年,中方另立爐灶臨時立法會,其中范徐麗泰在同年12月獲委為臨立會議員,1997年1月25日第一次臨立會會議上當選主席,至1997年7月1日特區成立日,她帶領一眾臨立會議員宣誓。 1998年9月30日,臨時立法會亦解散,並在當年舉行了第一屆立法會選舉,結果范徐麗泰循選舉委員會功能界別當選第一屆立法會議員,同年7月2日以36票對24票擊敗黃宏發當選第一屆立法會主席。2000年再度循此功能界別連任議員並續任主席。2004年第三屆立法會選舉,由於選舉委員會的議席被全數取消,范徐麗泰遂決定參選地區直選議席,出選香港島選區,最後以65,661票成功當選並繼續出任立法會主席之職。 在任立法會主席期間,范徐麗泰堅守中立,客觀公正,這一方面有機會讓她避開政治紛爭,另一方面也成功讓她重拾民心。而自2005年起,根據香港大學所作的民意調查,其民望更一直領先於其他立法會議員。可是,范徐麗泰同樣也有為人詬病的地方,例如在2005年1月,她就曾以立法會歷年來只曾為港督及中共領導人鄧小平等對香港起重要影響的逝世人物默哀為理由,否決在立法會公開為前國務院總理趙紫陽默哀,另外,她亦多次否決就六四事件提出動議辯論,結果引起不少非議。 2007年7月17日,范徐麗泰宣佈將不會參加2008年立法會選舉。2008年3月,范徐麗泰在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當選為常務委員會成員。為免角色衝突,她當選後向全國人大常委會請假,繼續擔任立法會主席,至同年9月正式卸任。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 香港回歸後,范徐麗泰首次參選全國人大代表,並於1997年12月8日成功當選為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區代表。其後分別於2002年12月3日獲連任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區代表,2008年1月25日再獲連任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區代表。 2008年3月15日,范徐麗泰在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當選為常務委員會成員。由於全國人大常委會擁有對《基本法》的解釋權,為免與立法會主席的職務發生角色衝突,她當選後向人大常委會請假,繼續擔任立法會主席,直至同年7月中第三屆立法會會期結束為止。同年九月,其人大工作官方網頁(http://www.npcfan.hk)投入運作,是首個有工作官方網頁的人大代表。 2010年8月,范徐麗泰在北京出席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期間,發生馬尼拉前警員劫持香港旅行團事件,范太指香港不是主權國家,特首不能與菲律賓總統直接對話是外交慣例,並希望中央人民政府關注事件,及促請外交部要求菲律賓政府向香港人合理解釋及交代。 范徐麗泰在2011年5月表示兩個月後會表態是否參選下屆香港特首,引起傳媒廣泛報導,她事後澄清是在傳媒追問下「情非得已」回答,強調未決定會否參選。 2013年范徐麗泰参加第十二届人代会,会上决定周强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尽管周强任湖南省委书记时发生李旺阳事件,范徐麗泰认为此事对周强当选无影响。 2012年及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 2011年5月,前港區人大代表吳康民提出的「鐵三角論」,建議由范徐麗泰出任下屆行政長官,唐英年繼續擔任政務司司長,行會召集人梁振英出任財政司司長。 在同年7月9日,范徐麗泰宣佈正式開始考慮是否參選下屆特首,但對是否組閣則言之尚早。 在9月10日,范徐麗泰表示自己是另一疑似行政長官參選人唐英年的支持者,並明示如果對方表態參選,她會放棄競逐。較早時,她也曾公開讚揚唐英年在政府打滾多年,行政經驗比自己優勝。 10月3日,范徐麗泰在電台節目中表示,希望唐英年宣布參選下屆特首。但又稱如果唐英年的支持率不高於其他疑似候選人時,她自己不排除會參選。 同年,維基解密公開的美國駐港總領事電文中透露,范徐麗泰曾向美方人員稱,香港不需要官僚及商界人士做特首,香港的特首應由一名政治家出任。 范徐麗泰於同年10月7日出席中文大學座談會,被學生問及對「六四」的看法時,指六四是不幸事件,天安門母親運動發起人丁子霖發表公開聲明抗議范徐麗泰的發言;又指范徐麗泰罔顧事實,傷害六四亡靈和家屬。丁子霖要求范徐麗道歉,以及和天安門母親或她本人公開對話。丁子霖又批評范徐麗泰若對港人民情民意麻木不仁,沒有資格競選特首。 同年11月13日,范徐麗泰宣佈將不參選行政長官選舉,解釋是因為她自己年時已高,擔心特首工作繁重,無信心可以履行特首職責,而且家人不支持她爭取參選。被問到是否被北京勸退,她拒絕正面回應,只稱是個人決定。 2017年香港行政長官選舉中,范徐麗泰曾為林鄭月娥擔任競選辦資深顧問。 軼事 險些摔倒 2014年8月31日,范徐麗泰在北京出席人大常委會就2017年香港行政長官選舉所定出框架的會議後,離開人民大會堂時疑有所分神,差點摔下石階級,情況與1982年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在同一地點摔倒類似。 從未聞「名譽資深大律師」資格 2015年9月30日,信報引述陳文敏是於2003年獲委「名譽資深大律師」,是回歸以來首名,亦是香港近百名資深大律師中,唯一獲得此名銜的人。 全國人大常委范徐麗泰被問及此事時,她反問「名譽什麼?」她又問記者,「名譽資深大律師是什麼呢?名譽資深大律師是否大律師?」她認為,「要不就是大律師,要不就不是大律師」。 部分言論 呼籲港人多包容內地旅客 2015年9月29日,范徐麗泰接受《大公報》及《文匯報》訪問時表示,雖然個別來自中國內地的旅客來港時或會有不文明舉動,但呼籲港人多包容,並稱「30年前的日本人也是這樣」。 稱人大就立法會宣誓問題釋法不是干預香港司法獨立 2016年香港立法會宣誓風波中,范徐麗泰就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釋法向媒體表示,觸發釋法的始作俑者是兩位不當宣誓的議員(指梁頌恆及游蕙禎),強調人大就宣誓問題釋法並不是干預香港的司法獨立,認為搞獨立,在中國任何一處地方,都是叛國和分裂國家的嚴重行為。她又認為人大常委根本不熱衷釋法,但當一件事影響到國家統一、國土完整、國家安全及利益,便不能拖拉,必須果斷進行。她並認為基本法是香港憲制性文件及中國全國法律,人大常委有需要時須釋法,人大常委如果不採取果斷迅速行動,立法會亂局必將持續。。 容許內地執法人員在港工作不會損害一國兩制 當局計劃於高鐵香港西九龍站內地口岸區實施一地兩檢,范徐麗泰表示,容許內地執法人員在港工作不會損害一國兩制。 稱人大常委會對香港只有好意 2018年1月13日,時值全國人大常委會全票通過就高鐵香港西九龍站內地口岸區實施一地兩檢後不久,表決時在北京有出席會議(即有份投贊成票)的范徐麗泰表示自己在人大常委工作了10年,接觸很多來自北京和不同地方的常委,而「他們一直對香港都只有好意,絕對沒有惡意」,並指要相信人大不會做一些事傷害香港,而他們所做的決定對特區政府一定有利。她還說《基本法》是源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並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過的「全國法律」,「不能因覺得香港實行普通法,便應該用普通法眼光來看」,而是「全國性法律解釋」。 指部分人「妖魔化」國家和「反中」是時髦 范徐麗泰接受有線新聞訪問時,回應香港中聯辦主任王志民「中環(指特區政府)西環(指中聯辦)行埋一齊幾好」論,認為該等言論非要干預特區,因「特首和團隊在香港有管治角色,中聯辦則負責聯絡各界人士,中聯辦沒有能力亦談不上干預。兩者平起平坐,不存在西環治港。」她同時指社會上有些人「事事擔心」,如他們擔心「設內地口岸區後,去高鐵西九龍站,會被人捉去內地……這些人最擅長遊行、叫口號,嚇唬香港人,妖魔化我們國家,中聯辦就是他們妖魔化的對象之一。」她亦認為香港部分年輕人覺得「反中」是時髦,是因為教育出了問題。 稱公投要全中國14億人公投 2018年1月底,香港眾志周庭參選3月舉行的立法會補選,惟被選舉主任裁定提名無效,參選資格遭取消。范徐麗泰在接受報章訪問時指香港眾志提倡「策動公投」在香港是不被容許和不可行,認為「香港是一個主權國家的地區,如果要公投,就要全中國14億人公投。」 2018年修宪 2018年3月,范徐丽泰参加全国两会期间,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在这个宪法要是不改,这一届任期之后,(习近平)就不能再连任了。这对我们的发展并不是有利的。我们做这个事情是为了我们的国家。”当记者问道她是否认为现在中国没有人能代替习近平时,范徐丽泰回应道:“您可以告诉我谁是我们的领导,除了他以外,我紧紧的握着你的手,请您说良心话,有谁啊?” 個人和家庭 范徐麗泰在1974年7月14日與范尚德(1939年-2004年)結婚,從此冠上夫姓。范徐麗泰原本與范尚德的胞妹范尚霞是港大舊同學,兩人因此結識。范尚德為註冊會計師,由於他是廣東人,故范徐麗泰的母親曾對婚事表示反對。在婚後,范尚德在1977年合夥曹輝烈成立尚德會計師行,至2000年獲委任選舉委員會會計界代表。范氏夫婦以恩愛著稱,兩人育有一女一子,分別名范凌華和范駿華。 范家曾長年受疾病困擾,在1994年6月,范凌華在加拿大唸書時被診斷患上急性腎衰竭,范徐麗泰即辭去英皇集團的工作,前赴加拿大照顧女兒,後來在1995年,她更捐出左腎救女。在2001年,范徐麗泰又證實患上二期乳癌,結果動手術切去左邊乳房,而手術後,她仍然患有淋巴腺腫脹後遺症。 另外,范尚德曾在1980年代一次輸血手術中感染丙型肝炎,其後逐步發展為肝硬化及肝癌。雖然如此,范尚德仍然在2004年支持妻子,參與立法會競選活動。在2004年末,范尚德被送往北京協和醫院治理,儘管范徐麗泰要處理立法會事務,但她每逢星期三立法會會議完結後,都會立即前往北京照顧丈夫,至星期二才會返港,惟范尚德最後仍於2004年11月6日病逝北京。范徐麗泰對家人的支持和付出,以及其堅強面對的精神,獲得讚譽。 范徐麗泰於2002年起成為香港賽馬會會員,2005年出任馬會遴選會員,並在2008年9月4日獲選為香港賽馬會首位女董事,以填補郭勤功因退休而騰出的空缺,先後與兒子范駿華合夥擁有馬匹「另具一格」和「自成一格」。2015年,范徐麗泰因年滿70歲的關係,宣布退任香港賽馬會董事,並由楊紹信接替。她亦表示希望在2018年從人大常委退任後享受退休生活,沒有意願加入林鄭月娥政府。 榮譽 殊勳 J.P. (1986年1月31日) O.B.E. (1988年元旦) C.B.E. (1992年女皇壽辰 ) G.B.S. (1998年) G.B.M. (2007年) 榮譽博士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名譽博士(2003年) 香港城市大學榮譽社會科學博士(2005年) 香港大學名譽社會科學博士(2009年) 香港理工大學榮譽社會科學博士(2009年) 香港公開大學榮譽社會科學博士(2016年) 注釋 参考文献 引用 书籍 《1991年香港年鑑》(香港:華僑日報出版社,1991年),第十二篇第38頁。 雷競璇、沈國祥編,《香港選舉資料匯編:1982年─1994年》(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1995年)。 鍾士元,《香港回歸歷程:鍾士元回憶錄》(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1年)。 范徐麗泰,〈教育篇〉,《范太手記》,2007年11月11日造訪。
正平(1347年-1370年):南朝—后村上天皇与长庆天皇之年号 建德(1370年-1372年):南朝—长庆天皇之年号 曆應(1338年-1342年):北朝—光明天皇之年号 康永(1342年-1345年):北朝—光明天皇之年號 貞和(1345年-1350年):北朝—光明天皇與崇光天皇之年號 觀應(1350年-1352年):北朝—崇光天皇之年號 文和(1352年-1356年):北朝—後光嚴天皇之年號 延文(1356年-1361年):北朝—後光嚴天皇之年號 康安(1361年-1362年):北朝—後光嚴天皇之年號 貞治(1362年-1368年):北朝—後光嚴天皇之年號 應安(1368年-1375年):北朝—後光嚴天皇與後圓融天皇之年號 参見 中国年号索引 注釋 參考文獻 深入閱讀 元朝年号 14世纪中国年号 1340年代中国政治 1350年代中国政治
開祐(1329年-1341年):陳朝—陳憲宗陳旺之年號 紹豐(1341年-1357年):陳朝—陳裕宗陳暭之年號 大治(1358年-1368年):陳朝—陳裕宗陳暭之年號 大定(1369年):陳朝—楊日禮之年號 紹慶(1370年-1372年):陳朝—陳藝宗陳旺之年號 日本 建武(1334年-1338年):后醍醐天皇与光明天皇之年号 延元(1336年-1340年):南朝—后醍醐天皇与后村上天皇之年号 兴国(1340年-1347年):南朝—后村上天皇之年号 正平(1347年-1370年):南朝—后村上天皇与长庆天皇之年号 建德(1370年-1372年):南朝—长庆天皇之年号 曆應(1338年-1342年):北朝—光明天皇之年号 康永(1342年-1345年):北朝—光明天皇之年號 貞和(1345年-1350年):北朝—光明天皇與崇光天皇之年號 觀應(1350年-1352年):北朝—崇光天皇之年號 文和(1352年-1356年):北朝—後光嚴天皇之年號 延文(1356年-1361年):北朝—後光嚴天皇之年號 康安(1361年-1362年):北朝—後光嚴天皇之年號 貞治(1362年-1368年):北朝—後光嚴天皇之年號
of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中名列四年制大學的前4% 以大學規模計算,天普大學在全美排行第三十六位。 交通 天普大学公共交通非常方便,费城地铁,公交,市郊铁路都服务于北费城校区。 地铁宽街线Broad Street Line(橙线):Cecil B. Moore Station,位于Morgan Hall旁十字路口 公交: 3路(沿Cecil B. Moore Ave东西走向,连接地铁蓝线即Market-Frankford Line的Berks Station) 16路(南北向线路,向南开往City Hall,基本与地铁宽街线Broad Street Line重合) 23路(高密度发车线路,向南经唐人街到费城市中心,向北经Germantown到Chestnut Hill)
天普大学公共交通非常方便,费城地铁,公交,市郊铁路都服务于北费城校区。 地铁宽街线Broad Street Line(橙线):Cecil B. Moore Station,位于Morgan Hall旁十字路口 公交: 3路(沿Cecil B. Moore Ave东西走向,连接地铁蓝线即Market-Frankford Line的Berks Station) 16路(南北向线路,向南开往City Hall,基本与地铁宽街线Broad Street Line重合) 23路(高密度发车线路,向南经唐人街到费城市中心,向北经Germantown到Chestnut Hill) 市郊铁路(Regional Rail):Temple
多山的半島 由於板塊劇烈的擠壓,南歐形成了一系列的新褶曲山脈,如阿爾卑斯山、庇里牛斯山及第拿里山脈等,平均高度可達二、三千公尺以上,阿爾卑斯山脈甚至有許多高於四千公尺的山峰。雖然地勢高峻,但部分地區因早期冰河作用而形成隘口及狹長深谷,在交通上並未構成絕對的阻礙。 劇烈的擠壓,使地中海地區的半島與島嶼上,遍布高原、山脈或丘陵。如以麥西達高原為地形主體的伊比利半島,即是一古老且多山的隆起陸塊;義大利半島及希臘半島,則分別以亞平寧與班都斯山脈為其骨幹,因山脈多逼近海岸,故南歐的岩岸地形極為發達,有多懸崖峭壁的斷層式海岸,如義大利半島的亞得里亞海海岸;也有多岬角、灣澳、島嶼的谷灣式海岸,如希臘半島的愛琴海海岸。 地形的崎嶇與破碎,使南歐的河川普遍短小流急,缺乏廣大的平原;除義大利的波河平原及西班牙的瓦倫西亞平原等面積較大之外,其餘多是狹小的河口平原或沿海平原。 南歐地形上的特徵,在古代即已決定了地中海地區居民向海洋發展的優勢。地中海在拉丁文中是「陸地中央」之意,因半島或島嶼的分隔,擁有許多附屬海,如愛琴及亞得里亞海。平穩的海域及曲折多灣的海岸,為南歐提供了發展海運的絕佳條件;陸運的不便與河運缺乏,更使古代沿海城市之間,透過便利的海運,遠比鄰近的內陸更為容易。傳統上被視為歐、亞、非洲界線的地中海,無疑更像一條通衢大道;海洋文化對於地中海地區的歷史發展,可謂影響深遠。 地中海 陸地中的海洋 南歐的氣候除了伊比利半島西北岸較具海洋性,義大利北部及希臘半島北部稍具大陸性氣候外,大多呈現冬季溫溼、夏季乾熱的地中海型氣候。 橫亙於南歐北部的山脈,阻擋了冬季南下的冷氣團,故本區冬季並不寒冷,平均氣溫多可在5°~10 °C以上,除了高山以外,冰雪並不多見。冬季為地中海地區的主要雨季,但雨日常少於一百天,年雨量約六、七百公釐,少者甚至只有三、四百公釐,已具半乾燥氣候的特徵。由於地形多山,山地西側迎風坡的雨量,均明顯多於東側的背風坡。 地中海[[地區夏季的降雨可能性極低,氣溫常達30 °C以上。漫長的乾季,使南歐除了部分山區外,天然植被多是由灌木、耐旱喬木及草地所構成的稀疏樹林。晴朗無雲的天空與強烈的日照已使南歐夏季普遍炎熱,植被稀疏及石灰岩遍布更增強了酷暑之感,只有在海風吹拂的沿岸地區,才能稍減暑意。 西方文化 {南欧} 希臘、羅馬文化是古代歐洲發展最高的文化,這種文化優勢在地中海地區持續了兩千年以上,十六世紀以後才逐漸轉移至大西洋歐洲,除了希臘文化及羅馬文化外,歷史上南歐所屬的伊比利半島和巴爾幹半島也曾先後被來自北非和亞洲的伊斯蘭勢力所統治。 希臘文化 希臘由於地形崎嶇,土壤貧瘠,且氣候乾燥,對小麥和大麥等糧食作物的生產力不足,但橄欖和葡萄等作物,卻特別適合種植於此地。古希臘人利用他們優越的海洋條件,將葡萄酒、橄欖油及陶器運到許多遠離城鎮的鄉村,換來穀物、林產及金屬等物資。 古希臘人航海經商,不僅累積了眾多的財富、糧食及物資,文明發展也進入繁榮的城市階段,人民有餘力從事高層次的文化活動。如西元前五世紀的雅典城邦,不僅是西民主思潮的誕生地,更產生了大量文學、戲劇、哲學、藝術及建築的傲人創作,為西方文化奠定了不朽的根基。隨著古希臘人在地中海其他地區的殖民,希臘文化也廣為傳播,他們逐漸發展出共同的字母和語言,並且一起舉辦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希臘文明的巔峰時期,版圖一度擴及波斯、印度與埃及等地,希臘風格或仿希臘風格的文化要素,乃隨之擴散至北非、南亞一帶。 羅馬文化 緊接於希臘文明之後,羅馬人崛起於義大利半島西部的拉丁姆平原,開創了「拉丁文化」。極盛時期的羅馬帝國,版圖雄跨歐、亞、非三洲,把地中海變成了它的內海。 義大利半島以西的區域,包括高盧、西班牙及不列顛等地,在被羅馬帝國統治前從未發展出高度的文明,因此拉丁化甚深。羅馬統治者在這些地區建立了都市文明,都市內有雄偉的神殿與劇場,堅固的道路與輸水系統,熱鬧的廣場、市集與浴池。而拉丁文在行政、法律及教育上的使用,更使羅馬語在西方各省廣為流傳,對於後來西班牙語、葡萄牙語、法語及英語的形成,均有極大的影響。 位於帝國東部的希臘、埃及與西亞等地區,早在被羅馬征服前便擁有極高的文明,並深受希臘文化的影響,古希臘語仍是當時上層社會的共同語言。羅馬從希臘的哲學、藝術和文學中得到了完美範例,從起源於地中海東岸的宗教中得到了精神信仰,因此羅馬傳播至帝國西部的文化,事實上是汲取東方古老文化,並融合拉丁傳統後的新文化。 羅馬人雖在文學、美學與哲學的成就上不及希臘,但在制度、法律、建築及工程等實務上,對後世卻產生重大的影響。而透過羅馬,希臘文化才得以延續,即使在經歷北方蠻族入侵與文化發展緩慢的中世紀後,依然成為歐洲文藝復興的典範與動力。 地中海型農業 地中海地區特殊的自然環境與悠久的歷史文化,塑造出其特有的景觀與生活方式。在南歐的所有區域特性中,農業方式最能反應其自然環境的作用。
地中海型農業 地中海地區特殊的自然環境與悠久的歷史文化,塑造出其特有的景觀與生活方式。在南歐的所有區域特性中,農業方式最能反應其自然環境的作用。 傳統的地中海型農業 溫暖的氣候是地中海地區農業發展的有利條件,但也有特殊的限制與問題,一是灌溉水源的不足,再者是山坡地土壤的流失。 雨量偏少是灌溉水源不足的主要原因,地形多山與河短流急,更使水源不易儲存,此問題在降雨量少卻蒸發旺盛的夏季最為嚴重,故除了水利設施較為完善的地區可進行灌溉農作之外,大多數的農地均需休耕。小麥大麥等糧食作物雖可栽培於冬、春的雨季時節,但雨水不足的問題依然存在,許多地區仍須實施隔年休耕,以蓄積足夠的水分,形成兩年輪種的制度。 耐旱果樹的栽培在地中海地區也極為重要。這些果樹的根可深入地下吸收水分,如遍布於貧瘠多石坡地的橄欖樹,是地中海地區最易辨識的農田景觀。橄欖樹悠久的栽培歷史,使其功用被高度開發,果實除了可醃漬食用外,亦可榨油作為食用油,或在皂化處理後成為清潔用品。 同樣極具栽培歷史的葡萄,由於品種、土壤、地形及釀酒技術的差異,可製成各種不同風味的酒,美酒佳釀因而成為許多鄉鎮的標誌,品酒也成為一種生活的文化與藝術。近代歐洲社會及世界各地的都市化與富裕化,使得酒的需求量大增,给地中海地區帶來了製酒工業的榮景。 地中海地區的傳統畜牧業,充分顯示出農民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他們利用乾旱夏季的休耕期驅趕牲口上山,到雪融的草坡上放牧;因地形崎嶇且水草不豐,牲畜以山羊或綿羊居多。牧人們直到天寒雪降之前,才驅羊下山,準備冬耕。在氣候愈乾燥或地勢愈崎嶇的地方,如西班牙的內陸高原與義大利北部的山區,畜牧業也愈重要。但隨著農村人口的外流與農業商業化程度的提高,畜牧業已漸趨沒落。 南歐因雨量集中、地形多山且缺乏濃密植被的保護,坡地土壤面臨嚴重流失的威脅;而羊群在山坡上的放牧,常使情況更為惡化。其影響不僅是土壤更貧瘠,下游河道也因淤積而排水不順,形成極易引發瘧疾的沼澤。為了防止這些後果,自古以來農民便在坡地上修築梯田。 地中海地區的傳統農村在這些複雜的環境作用下,形成豐富多樣的土地利用型態。以波河為例,由平原、丘陵、台地以至山地,在不同季節均有特定的利用方式。雖然農業的發展日趨商業與專業化,地中海地區的農民在現代化的耕作技術下,仍依循著自古以來建立的法則。 變遷的農業 近年來西北歐迅速增加的都市人口,及本身也在逐步工業化的南歐,對於蔬、果、花卉及葡萄酒等產品的需求均日益增加;再加上運輸、灌溉及土壤改良技術的進步,共同促使了南歐農業的趨向商業化。 在追求最高利潤的原則下,南歐的農地已極少休耕,耕作愈趨集約;因無法與新大陸的廉價穀物競爭,小麥和大麥等糧食作物的種植已相對而言不再重要,蔬果、花卉等時鮮作物的栽培面積則日益增加。 義大利是歐洲共同體的創始國之一,希臘、西班牙與葡萄牙則於1980年代陸續加入該組織,南歐農產品的輸出市場因而更趨擴大。西班牙與義大利幾乎成為西北歐的「大菜園」;灌溉便利的波河平原、厄波羅河三角洲及瓦倫西亞平原等地,到處都是稻米、花卉及蔬果作物的專業區。葡萄、橄欖、柑橘及無花果等作物的栽培也愈趨專業化。 商業化的農業雖然改善了南歐農民的生活,但也存在着不少問題。交通便利的沿海農村與較為隔絕的內陸山村之間,貧富差距日益擴大;南歐各國的農場規模普遍不大,不易推行機械化耕作;大規模栽培同一種作物的專業化和商業化耕作不僅有生產過剩的危機,更易因氣候災害或病蟲而全部損失。 未來發展
自20世纪末以来,学院亦相继新建了一批建筑。1992年,时任剑桥大学校监的菲利普亲王主持学院新大楼的启用典礼,该大楼亦因此被命名为校监楼(Chancellor’s Court)。1997年,学校启用了百年楼(Centenary Building)。2005年,芬纳综合大楼(Fenner’s Building)启用,该大楼包括了学生宿舍、餐厅及会议场所。综合大楼位于板球场一侧,并直接面朝球场。透过大楼西向的窗和走廊可见剑桥最高的圣母堂的尖塔。学院另在剑桥周边拥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宿舍。 2014年,学院并购了剑桥大学的原康体中心,并意欲改建成学院的新大楼。该处建筑位于格雷欣路(Gresham Road)上,与学院主校区隔板球场相望。改建工程于2015年开始。 校园生活 学术 休斯学院的教研内容涵盖剑桥大学所有的学科领域。学院以其国际化程度及平等教育的精神而知名。 学院在19世纪建校时旨在支持教育领域的研究生项目。时至今日,该传统得以延续和发展——除传统的人文领域的教育研究以外,每年均有相当数量的学生会参加专业课及应用类课程。由于学院的学生大部分均为研究生,故少量的本科生须与博士与硕士研究生共享教育资源。 社团 学院内有相当数量的学生社团,包括国际象棋社、电影社、写作及法律社团。学院的一个社团“帽子社”(Hat Club)经常组织学生和教员作研究论文展示,商贸协会(Enterprise Society)则致力于支持有志于创业的学生。 秘密社团“休斯学会”(Hughes Academy)的成员来自学院和剑桥大学的学生。社团主要的活动是讨论各类与学术相关的内容。 讲座 休斯学院全年举办数量众多的讲座,其中最为重要的有城市讲座(City Lecture),凯思林·休斯纪念讲座(Kathleen Hughes Memorial Lecture)及查普曼荣誉讲座(Honor Chapman Lecture)。 城市讲座设立于2000年,主讲人一般为商界人士。近年知名的主讲人包括《金融时报》主编莱昂纳尔·巴伯(Lionel Barber)及WPP集团首席执行官马丁·索罗(Martin Sorrell)。凯思林·休斯纪念讲座由学院及剑桥大学盎格鲁-萨克逊、挪威及凯尔特人研究部联合推出,近期的讲座主题包括苏格兰王陵及中世纪早期威尔士雕塑。查普曼荣誉讲座设于2014年。
London Girl of the 1880s)回忆了她作者作为学院第一批学生的经历,当时玛丽名为茉莉·托马斯(Molly Thomas)。 1947年,女性学生的学籍在剑桥大学获得正式认可。1949年,学院成为剑桥大学的附属机构,并更名为休斯学院以纪念首任校长。1973年,休斯学院迎来首位男性学生,亦使其成为首个招收男性学生的女校。自此之后,学院的研究领域逐渐拓宽。1980年代至90年代间,学生数量亦逐步增加。1985年,休斯学院被认可成为剑桥大学的组成部分。2006年,休斯学院正式获颁皇家宪章,确立其学院资格。今日,共有约500位研究生和90位本科生在学院就读,所有学生都超过21岁。休斯学院是剑桥大学中最为国际化的学院之一,因为有超过60个国家的学生就读于此。 校区 地理位置 休斯学院的主校区位于剑桥市区东南部,靠近市中心。学院介乎剑桥火车站与市场广场(Market Square)之间,与两者的距离亦相等。主校区所处的区域名为彼得斯菲尔德(Petersfield)。学院的大部分建筑均靠近米尔路(Mill Road),并可藉由与米尔路交界的莫蒂默路(Mortimer Road)抵达。 休斯学院坐落在居民区当中,与剑桥大学芬纳板球场接壤,隔莫蒂默路与园畔泳池(Parkside Pools)和凯西康体中心(Kesley Kerridge Gym)相望。与学院相距不远处即是米尔路墓园,许多剑桥大学的知名人物均安葬于此。 交通 休斯学院是剑桥大学诸学院中距火车站最近的一所,同时亦非常接近市中心的长途巴士集散点。从学院到市中心最为便捷的方式即是穿过帕克公园(Parker’s Piece)。 建筑 休斯学院的主楼名为玛格丽特·威尔曼大楼(Margaret Wileman Building),建于1895年。大楼由建筑师福西特设计,并由乔治·罗宾逊爵士(George Robinson,1st Marquess of Ripon,1827-1919)主持启用典礼。学院大楼为新荷兰风格(Neo-Dutch)的红砖建筑,并饰有独树一帜的赤土色门廊。为纪念慷慨资助女子教育及大楼建设的法耶弗夫妇(Jurgen Edward and Emily Pfeiffer),大楼的一侧被命名为法耶弗翼。大楼后来亦不断扩建,增添了学生寝室、图书馆、休息室、学习室和行政办公室。该大楼被列为英国二级保护建筑。 渥拉斯顿宿舍楼(Wollaston Lodge)位于威尔曼大楼旁,建于20世纪早期。该楼由普赖尔(E.S. Prior)设计建造,为对称式黄砖建筑。该楼的建造旨在纾缓日趋紧张的学生住宿。 自20世纪末以来,学院亦相继新建了一批建筑。1992年,时任剑桥大学校监的菲利普亲王主持学院新大楼的启用典礼,该大楼亦因此被命名为校监楼(Chancellor’s Court)。1997年,学校启用了百年楼(Centenary Building)。2005年,芬纳综合大楼(Fenner’s Building)启用,该大楼包括了学生宿舍、餐厅及会议场所。综合大楼位于板球场一侧,并直接面朝球场。透过大楼西向的窗和走廊可见剑桥最高的圣母堂的尖塔。学院另在剑桥周边拥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宿舍。 2014年,学院并购了剑桥大学的原康体中心,并意欲改建成学院的新大楼。该处建筑位于格雷欣路(Gresham Road)上,与学院主校区隔板球场相望。改建工程于2015年开始。 校园生活 学术 休斯学院的教研内容涵盖剑桥大学所有的学科领域。学院以其国际化程度及平等教育的精神而知名。 学院在19世纪建校时旨在支持教育领域的研究生项目。时至今日,该传统得以延续和发展——除传统的人文领域的教育研究以外,每年均有相当数量的学生会参加专业课及应用类课程。由于学院的学生大部分均为研究生,故少量的本科生须与博士与硕士研究生共享教育资源。 社团
因為園內豐富的生態,在大安森林公園內曾先後針對黑冠麻鷺、鳳頭蒼鷹進行繫放追蹤等多項調查,也有針對五色鳥設置人工巢箱試驗。 露天音樂台 大安森林公園的露天音樂台,可提供九百多人的觀眾參與,經常舉辦大型演出活動;遇選舉時,也常成為候選人舉辦造勢活動之場地。台灣著名樂團五月天於1997年在此舉辦的音樂活動野台開唱中,正式成立並首次公開演出;2017年,五月天特地在此舉辦《20週年演唱會回到1997.3.29》 。 兒童遊戲區 園內在靠近信義路一側設有一面積達1,300平方公尺的兒童遊戲區,其內有盪鞦韆、溜滑梯、沙坑等公園遊具,一旁還設有滑輪場和兒童小舞台。 生態池 在興建公園時特地規劃了一處人工生態池,面積達0.7公頃,池中有兩小島,水池周邊及小島上植有金露花、紅葉鐵莧、美人蕉、軟枝黃蟬等多種植物,加上島上無人為干擾,已有大量夜鷺與小白鷺群聚於此,並年在繁殖期會在此築巢孵育幼鳥。 小生態池 2015年起,公園與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合作,利用生態工法儲存利用雨水,重新規劃植栽,重現台北之濕地原生植物,陸續設置了三處小生態池,並在小生態池內孵育螢火蟲,目前螢火蟲季時期也有機會在熱鬧市區中的大安森林公園裡看見螢火蟲。 生態水圳 2018年台北市政府、國立台灣大學與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曾經共同規劃,計畫建設一條從台灣大學校內沿著新生南路,經龍安國小連接至大安森林公園,全長近兩公里連結台大醉月湖至大安森林公園生態池的都市生態草溝「大灣草圳」,2018年已完成位於大安森林公園內之部分,同時規畫了結合人文、自然生態與科技藝術的方式,配合水圳設計了「台北健森房」,讓民眾可以以運動休憩的方式參與此區域的活水工作;不過在大安森林公園外的部分,由於未受到當地居民的支持,最終並未繼續興建。 歷史 台灣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於1932年公布的大台北市都市計畫中,首次將此地規劃為七號公園預定地,為當時眾多臺北市戰前規劃的大型都會公園之一,但是直到1945年台灣日治時期結束,此地大部分區域仍為農田,也並未有任何開始興建公園的詳細計畫。 進入中華民國時代後,由於此處仍為閒置土地,1949年中華民國空軍通信大隊一度在此建立基地,並在此建立眷村建華新村,此後包括中華民國憲兵新南營區、憲兵藝工大隊、中華民國陸軍眷村岳廬新村、軍中廣播電台、聯勤總部北區印刷廠兼中華民國糧食北區調度中心與供外籍學生居住的台北國際學舍也設立於此。此外大量因戰爭來到台灣的中國大陸移民也自行在此區域搭建違章建築,此地當時也成為台北市內違章建築戶最多的區域之一,1983年的電影《搭錯車》即以當時的此地做為劇情的背景。也因為建華新村及岳廬新村兩個眷村,加上生活與此的違建戶,合計居民人數曾多達數千人,在當時在此地也曾設有龍崗里、龍飛里、萬龍里等多達四個里。 但在1956年台北市的都市計畫公告中,仍延續台灣日治時期的規劃,繼續將此地保留為七號公園預定地。1974年行政院曾發函台北市政府,要求盡速闢建七號公園。但在1975年時任總統蔣中正過世後,此地一度被行政院中正紀念堂籌建小組列為兩處候選基地之一;一直到1984年,台北市政府再次提出七號公園的興建計畫,規劃做為自然森林公園;但當時民間提議規劃在此興建體育館,也一度獲得台北市議會的支持,並引起當時極大爭議。最終在1989年才確認維持森林公園的型態。 1992年4月1日,臺北市政府開始拆遷公園預定地區域的地上建築,至此公園正式動工興建。公園完成後於1994年3月29日對外開放使用,並命名為「大安森林公園」;同時由於原地住戶均已拆遷,園內再無居民,原大安森林公園所在地之整併後剩下的龍飛里及萬龍里再次被裁併入龍門里。 2013年11月24日,台北捷運信義線開通,設於公園旁的大安森林公園站正式啟用。 爭議 觀音立像 1992年,臺北市政府開始興建大安公園,故拆遷公園內之各建築物,而於1985年即由大雄精舍所塑建之觀音立像(楊英風塑造)則獨獲存留。但引發同是位於公園周邊的基督教臺北靈糧堂信徒抗議和部分信徒不理性灑穢物和硫酸,激起佛教法師釋昭慧、大雄精舍住持明光法師、立法委員林正杰等人號召佛教子弟群起護佛,在觀音像前靜坐絕食抗議;經各方協調後,市府最終以公共藝術的角度決定保留觀音像,將該像定義為藝術品,禁止任何膜拜的宗教行為。 土壤問題 2014年,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請台灣及國際多位樹醫到大安森林公園會勘後,發現園內土壤有一萬年前海嘯衝來的沖繩黏土,厚度約60到75公分,再加上公園開闢時欠缺園藝專業人士參與規劃,覆土厚度只達到標準值的三分之一,甚至土壤內還有當時拆除房舍後沒清理乾淨的房屋廢料,使得樹木不易生長。預定將分5年逐步改善,以利園內樹木生長。 地理位置 行政劃分上屬於龍門里六鄰。 公園範圍: 東面為建國南路二段 南面為和平東路二段 西面為新生南路二段 北面為信義路三段 照片集
。 兒童遊戲區 園內在靠近信義路一側設有一面積達1,300平方公尺的兒童遊戲區,其內有盪鞦韆、溜滑梯、沙坑等公園遊具,一旁還設有滑輪場和兒童小舞台。 生態池 在興建公園時特地規劃了一處人工生態池,面積達0.7公頃,池中有兩小島,水池周邊及小島上植有金露花、紅葉鐵莧、美人蕉、軟枝黃蟬等多種植物,加上島上無人為干擾,已有大量夜鷺與小白鷺群聚於此,並年在繁殖期會在此築巢孵育幼鳥。 小生態池 2015年起,公園與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合作,利用生態工法儲存利用雨水,重新規劃植栽,重現台北之濕地原生植物,陸續設置了三處小生態池,並在小生態池內孵育螢火蟲,目前螢火蟲季時期也有機會在熱鬧市區中的大安森林公園裡看見螢火蟲。 生態水圳 2018年台北市政府、國立台灣大學與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曾經共同規劃,計畫建設一條從台灣大學校內沿著新生南路,經龍安國小連接至大安森林公園,全長近兩公里連結台大醉月湖至大安森林公園生態池的都市生態草溝「大灣草圳」,2018年已完成位於大安森林公園內之部分,同時規畫了結合人文、自然生態與科技藝術的方式,配合水圳設計了「台北健森房」,讓民眾可以以運動休憩的方式參與此區域的活水工作;不過在大安森林公園外的部分,由於未受到當地居民的支持,最終並未繼續興建。 歷史 台灣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於1932年公布的大台北市都市計畫中,首次將此地規劃為七號公園預定地,為當時眾多臺北市戰前規劃的大型都會公園之一,但是直到1945年台灣日治時期結束,此地大部分區域仍為農田,也並未有任何開始興建公園的詳細計畫。 進入中華民國時代後,由於此處仍為閒置土地,1949年中華民國空軍通信大隊一度在此建立基地,並在此建立眷村建華新村,此後包括中華民國憲兵新南營區、憲兵藝工大隊、中華民國陸軍眷村岳廬新村、軍中廣播電台、聯勤總部北區印刷廠兼中華民國糧食北區調度中心與供外籍學生居住的台北國際學舍也設立於此。此外大量因戰爭來到台灣的中國大陸移民也自行在此區域搭建違章建築,此地當時也成為台北市內違章建築戶最多的區域之一,1983年的電影《搭錯車》即以當時的此地做為劇情的背景。也因為建華新村及岳廬新村兩個眷村,加上生活與此的違建戶,合計居民人數曾多達數千人,在當時在此地也曾設有龍崗里、龍飛里、萬龍里等多達四個里。 但在1956年台北市的都市計畫公告中,仍延續台灣日治時期的規劃,繼續將此地保留為七號公園預定地。1974年行政院曾發函台北市政府,要求盡速闢建七號公園。但在1975年時任總統蔣中正過世後,此地一度被行政院中正紀念堂籌建小組列為兩處候選基地之一;一直到1984年,台北市政府再次提出七號公園的興建計畫,規劃做為自然森林公園;但當時民間提議規劃在此興建體育館,也一度獲得台北市議會的支持,並引起當時極大爭議。最終在1989年才確認維持森林公園的型態。 1992年4月1日,臺北市政府開始拆遷公園預定地區域的地上建築,至此公園正式動工興建。公園完成後於1994年3月29日對外開放使用,並命名為「大安森林公園」;同時由於原地住戶均已拆遷,園內再無居民,原大安森林公園所在地之整併後剩下的龍飛里及萬龍里再次被裁併入龍門里。 2013年11月24日,台北捷運信義線開通,設於公園旁的大安森林公園站正式啟用。 爭議 觀音立像 1992年,臺北市政府開始興建大安公園,故拆遷公園內之各建築物,而於1985年即由大雄精舍所塑建之觀音立像(楊英風塑造)則獨獲存留。但引發同是位於公園周邊的基督教臺北靈糧堂信徒抗議和部分信徒不理性灑穢物和硫酸,激起佛教法師釋昭慧、大雄精舍住持明光法師、立法委員林正杰等人號召佛教子弟群起護佛,在觀音像前靜坐絕食抗議;經各方協調後,市府最終以公共藝術的角度決定保留觀音像,將該像定義為藝術品,禁止任何膜拜的宗教行為。 土壤問題 2014年,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請台灣及國際多位樹醫到大安森林公園會勘後,發現園內土壤有一萬年前海嘯衝來的沖繩黏土,厚度約60到75公分,再加上公園開闢時欠缺園藝專業人士參與規劃,覆土厚度只達到標準值的三分之一,甚至土壤內還有當時拆除房舍後沒清理乾淨的房屋廢料,使得樹木不易生長。預定將分5年逐步改善,以利園內樹木生長。 地理位置 行政劃分上屬於龍門里六鄰。 公園範圍: 東面為建國南路二段 南面為和平東路二段 西面為新生南路二段 北面為信義路三段 照片集 参见
Statistics Division. "2006 Elections to the Human Rights Council: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n candidate countries". May 2006. Amnesty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s. Accessed 6 April 2007. Fanso, V. G. (1989). Cameroon History for Secondary Schools and Colleges, Vol. 1: From Prehistoric Times to the Nineteenth Century. Hong Kong: Macmillan Education Ltd. Fitzpatrick, Mary (2002). "Cameroon." Lonely Planet West Africa, 5th ed. China: Lonely Planet Publications Pty Ltd. Fomensky, R., M. Gwanfogbe, and F. Tsala, editorial advisers(1985)Macmillan School Atlas for Cameroon. Malaysia: Macmillan Education Ltd. Fonge, Fuabeh P. (1997). Modernization without Development in Africa: Patterns of Change and Continuity in Post-Independence Cameroonian Public Service. Trenton, New Jersey: Africa World Press, Inc. Geschiere, Peter (1997). The Modernity of Witchcraft: Politics and the Occult in Postcolonial Africa. Charlottesville: University Press of Virginia. Gwanfogbe, Mathew, Ambrose Meligui, Jean Moukam, and Jeanette Nguoghia (1983). Geography of Cameroon. Hong Kong: Macmillan Education Ltd. "Highest Average Annual Precipitation Extremes". Global Measured Extremes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National Climatic Data Center, 9 August 2004. Accessed 6 April 2007. Hudgens, Jim, and Richard Trillo (1999). West Africa: The Rough Guide. 3rd ed. London: Rough Guides Ltd.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ed Cross and Red Crescent Societies (28 May 2007). "Cameroon: Population Movement; DREF Bulletin no. MDRCM004". ReliefWeb. Accessed 18 June 2007. Kandemeh, Emmanuel (17 July 2007). "Journalists Warned against Declaring Election Results", Cameroon Tribune. Accessed 18 July 2007. Lantum, Daniel M., and Martin Ekeke Monono (2005). "Republic of Cameroon", Who Global Atlas of Traditional,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MacDonald, Brian S. (1997). "Case Study 4: Cameroon", Military Spending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How Much Is Too Much? McGill-Queen's University Press. Matthews, Andy (12 March 2008). "Cameroon protests in USA", Africa News. Accessed 13 March 2008. Mbaku, John Mukum (2005). Culture and Customs of Cameroon. Westport, Connecticut: Greenwood Press. Musa, Tansa (8 April 2008). "Biya plan to keep power in Cameroon clears hurdle". Reuters. Accessed 9 April 2008. Musa, Tansa (27 June 2007). "Gunmen kill one, kidnap 22 in Cameroon near CAR". Reuters. Accessed 27 June 2007. Neba, Aaron (1999). Modern Geography of the Republic of Cameroon, 3rd
Ltd. Fitzpatrick, Mary (2002). "Cameroon." Lonely Planet West Africa, 5th ed. China: Lonely Planet Publications Pty Ltd. Fomensky, R., M. Gwanfogbe, and F. Tsala, editorial advisers(1985)Macmillan School Atlas for Cameroon. Malaysia: Macmillan Education Ltd. Fonge, Fuabeh P. (1997). Modernization without Development in Africa: Patterns of Change and Continuity in Post-Independence Cameroonian Public Service. Trenton, New Jersey: Africa World Press, Inc. Geschiere, Peter (1997). The Modernity of Witchcraft: Politics and the Occult in Postcolonial Africa. Charlottesville: University Press of Virginia. Gwanfogbe, Mathew, Ambrose Meligui, Jean Moukam, and Jeanette Nguoghia (1983). Geography of Cameroon. Hong Kong: Macmillan Education Ltd. "Highest Average Annual Precipitation Extremes". Global Measured Extremes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National Climatic Data Center, 9 August 2004. Accessed 6 April 2007. Hudgens, Jim, and Richard Trillo (1999). West Africa: The Rough Guide. 3rd ed. London: Rough Guides Ltd.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ed Cross and Red Crescent Societies (28 May 2007). "Cameroon: Population Movement; DREF Bulletin no. MDRCM004". ReliefWeb. Accessed 18 June 2007. Kandemeh, Emmanuel (17 July 2007). "Journalists Warned against Declaring Election Results", Cameroon Tribune. Accessed 18 July 2007. Lantum, Daniel M., and Martin Ekeke Monono (2005). "Republic of Cameroon", Who Global Atlas of Traditional,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MacDonald, Brian S. (1997). "Case Study 4: Cameroon", Military Spending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How Much Is Too Much? McGill-Queen's University Press. Matthews, Andy (12 March 2008). "Cameroon protests in USA", Africa News. Accessed 13 March 2008. Mbaku, John Mukum (2005). Culture and Customs of Cameroon. Westport, Connecticut: Greenwood Press. Musa, Tansa (8 April 2008). "Biya plan to keep power in Cameroon clears hurdle". Reuters. Accessed 9 April 2008. Musa, Tansa (27 June 2007). "Gunmen kill one, kidnap 22 in Cameroon near CAR". Reuters. Accessed 27 June 2007. Neba, Aaron (1999). Modern Geography of the Republic of Cameroon, 3rd ed. Bamenda: Neba Publishers. Niba, Francis Ngwa (20 February 2007). "New language for divided
在希腊神话中奥林匹斯是神的山,在希腊神话中,它的地位相当于天堂,众神、半神和他们的仆人居住在这里。 图片 注释 希臘山脉 希腊神话地理 希腊国家公园 色萨利大区地理
在希腊神话中奥林匹斯是神的山,在希腊神话中,它的地位相当于天堂,众神、半神和他们的仆人居住在这里。 图片 注释 希臘山脉 希腊神话地理 希腊国家公园
在永明聲律四聲理論興起之前,《詩經》以降,乃至西漢辭賦,對於聲調調和,所謂宮商、浮切、抑揚等等,多所探索,早已積累不少形式。早期對於聲音的分別,往往藉由音樂的宮、商、角、-{徵}-、羽或者浮、切、輕、重等描述詞彙表示。佛教傳入中國之後,漢譯佛經時,由於梵語有摩多、體文之分,遂使漢人逐漸探索發現漢語的音韻結構,相傳沈約最早發現漢語有平、上、去、入等四聲之分。而依四聲的聲韻調配,在六朝時期有所謂「八病」的討論。所謂八病,是指詩文之中,八種音韻調配的疵病。而八病的討論,逐漸形成唐代近體詩歌平聲與仄聲調配的規律。在原本的八病之中,關於音韻調配的要求,較為煩瑣細密,有些甚至擴大到與字面、字義的搭配,到唐人甚至有二十八病的說法,十分瑣細,卻難以嚴守。所以,後來慢慢演變出以平聲、仄聲搭配調節的格律限制。 所謂平仄的分別,即是將四聲中上聲、去聲、入聲併稱為仄聲,與平聲相對。 聲調譜 詩歌依照平仄交替安排,形成抑揚起伏的節奏,歸納出共同的格式,稱為「聲調譜」、「平仄譜」或「詩譜」。目前所見的聲調譜,大體是清人歸納唐人詩作而來,成為做詩依循的定格。聲調譜以每兩字為一個節奏,平仄遞用,如「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詩作依首句第二字平仄,可分為「平起格」與「仄起格」,首句有入韻,亦有不入韻者,格式各有不同。 五言近體詩有:「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等四種基本句式。七言近體詩則有「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等四種基本句式。所有聲調譜則由這些基本句式組織而成。一篇之中依其順序,第一、第二句為一聯;第三、四句為一聯,以次類推。一聯之中,前句為「出句」,後句為「對句」,「出句」末字為仄,「對句」末字為平,兩句平仄相對,如「平平平仄仄」對「仄仄仄平平」;又如「仄仄平平仄」對「平平仄仄平」。 相鄰兩聯中,前聯的「對句」與下聯的「出句」平仄則要相近,稱為「相黏」。依「相對」與「相黏」便可組成聲調譜。如「五言絕句平起格,首句不入韻」格式如下: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又如「七言絕句仄起格,首句入韻」格式如下: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必須特別留意的是,近體詩押韻句,率押平聲韻,故偶數句末字需用平聲,首句則依入韻不入韻,入韻者末字用平聲,不入韻者末字用仄聲。而律詩、排律格式也依此,可按照相對相黏的模式推演出來。 押韻 押韻,又稱入韻、-{叶}-韻。在中國上古口耳相傳的詩歌中,即有韻語。而在具體的文獻中,《詩經》是韻文最早期的典範,其押韻現象反映了上古音韻的系統。唐代以前,至近體詩形成之初,詩歌押韻主要以當時口語為依據。六朝以後,由於韻書出現,押韻漸趨嚴格。近體詩定型之後,自唐代開元、天寶年間以降以至明清甚至當代的舊體詩歌,則依照韻書的規定押韻。隋朝陸法言等人所編纂《切韻》,唐代時改編為《唐韻》,為科舉時詩賦取士的依據。北宋真宗年間修訂《大宋重修廣韻》分為二百零六韻部,然而限定部份的韻部可以同用,經歷代演變。金朝人王文郁所編韻書,大體反映唐宋人的押韻現象,後南宋江北平水人劉淵刊印《壬子新刊禮部韻略》其實就是王文郁所著,這就是習稱的「平水韻」,元朝時正式合併為一百零六韻,相沿使用,即今日所見的《詩韻》。雖各地漢語方言、音系不同,作詩皆依「平水韻」的系統。 近體詩押韻時,大體以押平聲韻為原則。詩篇之中,偶數句必須押韻,奇數句不押韻,首句則可選擇入韻或不入韻。押平聲韻的作品,不押韻的句子末字,需用仄聲字;押仄聲韻的作品,不押韻的句子末字,則需改用平聲字。至於一篇之中,必須一韻到底,不可換韻,也不可通韻。偶有一二作品首句通用鄰近韻部的作品,則稱為「襯韻」、又稱「孤雁入群格」。实际创作中,还有进退格,轱辘格等,不过未被正体接纳,属于变体。
近體詩發展 近體詩發展,由南朝發端,劉宋時鮑照、顏延之、謝靈運等人嘗試調節平仄,彰顯韻律,是為「元嘉體」。蕭齊時,格律逐漸嚴格,蕭衍、沈約、謝朓、任昉等「竟陵八友」為其代表,稱為「永明體」,至初唐時,近體詩形式方才大致告成。 據現今流傳「詩格」等作品,初唐格律與後代認知尚有差距,有許多不同音律調節的嘗試,也未定型。到沈佺期、宋之問二人,律詩格律才算完成。沈佺期擅長七律,宋之問則長於五律,而後對押韻、平仄及對仗樣式討論,已漸趨一致。初唐文風華靡唯美,仍有六朝遺風。陳子昂、張九齡力轉流行,逐漸建立唐人詩風。 初唐時期,格律與風格都逐漸形成新體,進入盛唐時期,轉化為中國古典詩歌的黃金時期。所謂黃金時期,乃專就形式美感與抒情風格而言,這也是許多論者所以為唐詩的特色。盛唐時期,田園、邊塞等風格、題材極盛,王維、孟浩然為田園自然詩風代表;岑參、高適、王之渙、王昌龄為邊塞詩風的代表。浪漫派如李白、社會寫實如杜甫等詩體也逐漸出現。 絕句簡介 絕句,為近體詩體裁之一,一篇四句,有五言、七言之分,亦有少數六言作品。唐代近體詩形成以前,即有五言絕句的形式產生,入唐以後稱為「古絕」,原稱為「短句」、「斷句」、「截句」等,名稱最早可見於六朝。「古絕」形式較為自由,並無嚴格的格律限制,常有押仄聲韻的作品。至於格律化的絕句,又稱「律絕」,須依守近體詩格式。 五、七言絕句應起源於古詩,隨詩歌格律發展,而成為絕句,唐代達到極盛,宮廷、梨園、邊塞、旗亭無不傳唱。王昌齡、王之渙、李白、杜牧、李賀、李商隱都是絕句的名家。宋朝以後,王安石、蘇軾、陸游同樣擅長絕句。 律詩簡介 八句 永明音律與六朝駢文對近體詩的對仗形式影響深遠,永明時期之後,工穩的對仗詩篇已逐漸產生,到隋煬帝《江都宮樂歌》,初步建立七律的形式。 律詩最後成形於唐初,宰相上官儀為其代表,其作品「綺錯婉媚」,風行當時,稱為「上官體」,他提出所謂「六對」,歸納六朝以來的對仗形式。而杜審言詩作聲律工整,有諸多五言排律作品,建立五言律詩的法度模範。至沈佺期、宋之問手中,律詩終告成熟,格律成為定式,當時並稱為「沈宋」,民間律詩以杜甫、李商隱最為突出。 範例: 格律 目前對於近體詩格律的理解,主要來自明清學者對唐詩的歸納,现代學者王力的《漢語詩律學》,更全面統計《全唐詩》,整理其規律。而在唐朝,對於格律的討論則散見於當時各種「詩格」的紀錄。大體而言,所謂格律限制可歸納為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聲。亦即在近體詩篇中句數、字數、平仄、押韻都有嚴格的限制。 平仄 在永明聲律四聲理論興起之前,《詩經》以降,乃至西漢辭賦,對於聲調調和,所謂宮商、浮切、抑揚等等,多所探索,早已積累不少形式。早期對於聲音的分別,往往藉由音樂的宮、商、角、-{徵}-、羽或者浮、切、輕、重等描述詞彙表示。佛教傳入中國之後,漢譯佛經時,由於梵語有摩多、體文之分,遂使漢人逐漸探索發現漢語的音韻結構,相傳沈約最早發現漢語有平、上、去、入等四聲之分。而依四聲的聲韻調配,在六朝時期有所謂「八病」的討論。所謂八病,是指詩文之中,八種音韻調配的疵病。而八病的討論,逐漸形成唐代近體詩歌平聲與仄聲調配的規律。在原本的八病之中,關於音韻調配的要求,較為煩瑣細密,有些甚至擴大到與字面、字義的搭配,到唐人甚至有二十八病的說法,十分瑣細,卻難以嚴守。所以,後來慢慢演變出以平聲、仄聲搭配調節的格律限制。 所謂平仄的分別,即是將四聲中上聲、去聲、入聲併稱為仄聲,與平聲相對。 聲調譜 詩歌依照平仄交替安排,形成抑揚起伏的節奏,歸納出共同的格式,稱為「聲調譜」、「平仄譜」或「詩譜」。目前所見的聲調譜,大體是清人歸納唐人詩作而來,成為做詩依循的定格。聲調譜以每兩字為一個節奏,平仄遞用,如「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詩作依首句第二字平仄,可分為「平起格」與「仄起格」,首句有入韻,亦有不入韻者,格式各有不同。 五言近體詩有:「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等四種基本句式。七言近體詩則有「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等四種基本句式。所有聲調譜則由這些基本句式組織而成。一篇之中依其順序,第一、第二句為一聯;第三、四句為一聯,以次類推。一聯之中,前句為「出句」,後句為「對句」,「出句」末字為仄,「對句」末字為平,兩句平仄相對,如「平平平仄仄」對「仄仄仄平平」;又如「仄仄平平仄」對「平平仄仄平」。 相鄰兩聯中,前聯的「對句」與下聯的「出句」平仄則要相近,稱為「相黏」。依「相對」與「相黏」便可組成聲調譜。如「五言絕句平起格,首句不入韻」格式如下: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深坑村、萬順村、土庫村、阿柔村、昇高村等共有5個村。 民國87年8月1日(1998年):原有萬順村、土庫村及深坑村一分為二,共有8個村 深坑村、埔新村、萬順村、萬福村、土庫村、賴仲村、阿柔村、昇高村。 民國99年12月25日(2010年):因應改制為新北市深坑區,全數改為里。 現行行政區劃 行政區劃內街道範圍 土庫里 - 土庫尖路、北深路一段前段、松柏街、紅葉街 賴仲里 - 深南路、北深路一段後段 埔新里 - 埔新街、文化街、北深路二段前段 深坑里 - 平埔街、深坑街、北深路二段後段 萬順里 - 北深路三段南段 萬福里 - 萬福路、北深路三段北段 昇高里 - 雲鄉路、烏月路、文山路一段 阿柔里 - 文山路二段、文山路三段 公共設施 公家單位 法務部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北區大型贓物庫 台電公司深坑服務所 文化設施 新北市立圖書館深坑分館 (主題特色館藏書籍─深坑四寶美食〈豆腐、黑豬肉、竹筍、茶葉〉) 新北市立深坑國小禮堂 新北市立深坑國中簪纓書閣 新北藝棧26 昇高市民活動中心 土庫第一市民活動中心 土庫第二市民活動中心 萬順市民活動中心 阿柔市民活動中心 公園綠地 北深路155巷內社區旁兒童遊戲場 萬福生態公園 深坑兒童遊戲場 北深路155巷路側萬順寮段草地尾小段綠地 文化街17巷埔新段274地號綠地 土庫第一市民活動中心旁綠地 運動場所 新北市立深坑國中游泳池 景美溪岸自行車道(基礎為水利署防汛道路) 右岸「市界富德(木柵路五段)-北深路三段155巷」段(白鷺山莊段與老實小鎮段防災減災工程)。 世新會館附設游泳池 深坑第二市民活動中心室內簡易活動場(籃球場與羽球場) 警政與消防 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新店分局深坑分駐所 新北市政府消防局目前設有: 深坑消防分隊 文山消防中隊 文山義消中隊 深坑義消分隊 商業 金融機構 永豐銀行深坑分行 中華郵政 深坑郵局 深坑草地尾郵局 深坑埔新街郵政代辦所 新北市深坑區農會 總會 萬順分部 旅館 福容大飯店臺北二館 臺北假日飯店 世新大學附設世新會館 大樹下汽車旅館 蘇王廟前夜市
先民早年之所以沿河拓墾,其原因之一是距離河岸近,取水灌溉均甚方便;此外深坑屬山區,交通不便,利用陸路交通倒不如水路來得便利,是以居住河邊取其近便。大約道光年間,深坑、石碇、平溪、坪林等地的農產品,甚至遠從宜蘭來的商旅貨物,都由山上挑擔送到深坑與石碇交界處的楓子林渡口上船送到外地販售。當時的深坑成了染料、茶葉、樟腦的集散地,這個狀況一直持續到日治時期。所以深坑在當時變成了臺北大文山區的政治中心。 近代發展 隨著水運衰微,深坑逐漸沒落。近代則是因為全區的山林覆蓋完整、且水質甘甜,人們以好水研磨黃豆,然後製成豆腐,深坑漸漸以自製的深坑豆腐打出名號,加上國道三號、國道五號的開通,遊客絡繹不絕,於是臺北縣政府在2008年將深坑老街列為歷史風貌特定區並重新規劃整建,期望能重現日治時期大正年間的紅磚拱廊建築。2018年受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補助建構數位寬頻應用商圈,導入智慧及行動化科技應用服務,輔以多媒體網路廣告聯播宣傳,建立「豆腐一條街再興計畫」,目前也規畫於深坑分駐所舊址成立遊客服務中心,希冀整合本區周邊觀光資源,提升民眾觀光品質。 為了有效紓解北深路壅塞交通,進而擴大深坑老街商圈,興建了以橋梁形式跨越景美溪,從平埔街延伸至文山路的平埔橋;區內並建置公共自行車租賃站提供民眾往返捷運動物園站與本地通勤,同時在「市界富德~北深路三段155巷」段設有景美溪左岸自行車道、中正橋左岸護岸步道聯絡平埔橋(防汛道路),是民眾假日休閒的好去處。本區在客運與市區公車路網方面,多條市區公車路線皆可到達臺北捷運六大線(文湖線、淡水信義線、松山新店線、中和新蘆線、板南線及環狀線)站點供民眾轉乘,亦有國道客運提供前往基隆市,整體公共運輸尚稱便利,惟為持續改善本區交通及居住環境,在長程規劃部分,市政府刻正於境內規劃深坑輕軌銜接臺北市立動物園、建置汙水下水道系統及研擬變更深坑都市計畫(第三次通盤檢討)等逐步提升當地生活品質。 地理 概況 本區周圍多山,大部份屬雪山山脈之南港丘陵地,其高度由30公尺至500公尺不等,景美溪流貫其中,全區地勢東高西低。氣候屬於副熱帶季風氣候,高溫多濕,最高月(7月)平均氣溫攝氏30度,多山南風,最低月(2月)平均氣溫攝氏14.7度,冬季以東北風最多,每年十二月至翌年三月雨量最多,是為雨季。 人口 根據新北市政府民政局統計,2022年底深坑區戶數約9.9千戶,人口約2.4萬人,區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里分別是埔新里與阿柔里,2022年底兩里人口分別為6,477人與619人。 深坑區歷年人口變化(1981年-2030年) 政治 歷任首長 深坑鄉時期 鄉代表會間接選舉(含木柵與景美地區) 第一任(1947年1月~1948年12月):許成重 第二任(1949年1月~1950年3月):許成重 民選(木柵、景美已分出時期) 第一、二、三任(1951年~1960年):黃奕守 第四、五任(1960年~1968年):黃世栽 第六、七任(1968年~1977年):高銘木 第八、九任(1977年~1986年):黃世栽 第十、十一任(1986年~1994年):張書銘 第十二任(1994年~1998年):黃明和 第十三、十四任(1998年~2005年):呂玉環 第十五任(2005年~2010年):高鄔梅英 深坑區時期 第一任(2010年~2014年):高鄔梅英(原鄉長繼任) 第二任(2014年~2017年):周晉平 第三任(2017年~2019年):王坤南 第四任(2019年~2020年):劉新民 第五任(2020年6月10日~):黃美華(現任區長) 區徽介紹 形狀為四方型,有兩種解釋,其一,有如一張深坑區地圖;其二,本區「深坑豆腐」頗負盛名,故其形狀亦似豆腐。 藍色條紋代表「景美溪」,其解釋為表示「景美溪」流經本區。在以水運為主的年代,景美溪流域主要碼頭設置在本區深坑街畔,使得深坑老街繁榮一時。在日治時代設「深坑廳」下轄現今的新北市石碇、坪林、烏來、新店等區以及臺北市文山區。 圖形共有五大區塊,其表示區內五個里,其分布位置就如圖樣。然現今本區已有八個里。 半圓型之圖樣為當年本區之「深坑里」,也是本區行政機關所在地。 圖形如「旭日東昇」,表示本區正如旭日東昇。 區政組織 深坑區公所是新北市政府在深坑區的派出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市政府綜理區政的執行機關,上級業務監督機關為新北市政府。区长由市長任命,其任期為無任期保障。在區長及主任秘書之下,設有4課3室等7個內部單位。 行政區劃 沿革 區劃演變 民國34年(1945年,涵蓋木柵及景美地區時期) 深坑村、萬順村、土庫村、阿柔村、昇高村、木柵村、中興村、樟腳村、老泉村、指南村、興隆村、頭廷村、博嘉村、富德村、景美村、景南村、景行村、興福村及萬盛村等共有19個村。 民國39年(1950年,木柵及景美地區成為獨立個別行政區) 深坑村、萬順村、土庫村、阿柔村、昇高村等共有5個村。 民國87年8月1日(1998年):原有萬順村、土庫村及深坑村一分為二,共有8個村 深坑村、埔新村、萬順村、萬福村、土庫村、賴仲村、阿柔村、昇高村。 民國99年12月25日(2010年):因應改制為新北市深坑區,全數改為里。 現行行政區劃 行政區劃內街道範圍 土庫里 - 土庫尖路、北深路一段前段、松柏街、紅葉街 賴仲里 - 深南路、北深路一段後段 埔新里 - 埔新街、文化街、北深路二段前段 深坑里
國際聯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成立,而當時也出現了許多致力研究國際關係的機構,例如位在紐約的美国外交关系协会及位在倫敦的漆咸樓(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同時國際關係的研究也開始學術化。 諾貝爾和平獎 諾貝爾和平獎(),是由瑞典發明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於1895年所創立的五個諾貝爾獎中之一,由挪威諾貝爾委員會選出得主,每年12月10日(諾貝爾逝世紀念日)頒發。與其他在瑞典斯德哥爾摩頒發四個獎項不同,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典禮是在挪威首都奥斯陸舉行,由挪威諾貝爾委員會主席頒獎,挪威國王監禮。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則是由五位評審委員組成,成員由挪威議會任命。 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評選諾貝爾和平奖得主的宗旨是表彰「為促進民族國家團結友好、取消或裁減軍備以及為的組織和宣傳盡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貢獻的人」。不过该奖项也可以授予符合获奖条件的机构与组织。基本上,諾貝爾和平奖是对當年全球境况,尤其是危机方面境况的一种反映。第一屆諾貝爾和平獎於1901年舉行,得主是瓊·亨利·杜南與弗雷德里克·帕西。 和平獎的得主可以獲得一枚勳章、一張獎狀及一筆獎金。1901年,瓊·亨利·杜南與弗雷德里克·帕西共同獲得了150,782瑞典克朗的獎金,直到2008年頒發給芬蘭人馬爾蒂·阿赫蒂薩里時,獎金調整為1000萬克朗(略多於100萬歐元或140萬美元)。 學生和平獎 学生和平奖是一项授予对促进和平及人权做出杰出贡献的学生或学生组织的奖项,每两年颁发一次。该奖项以所有挪威学生的名义颁发,并由学生和平奖在挪威特隆赫姆的秘书处监管。和平奖秘书处任命一个由挪威各高等学府的代表所组成的国家提名委员会以及一个独立的和平奖委员会来评选奖项。颁奖仪式在特隆赫姆国际学生节(ISFiT)期间举行。 運動 和平運動 和平運動是一個社會運動,其目的在結束某一特定的戰爭(或是所有戰爭),或者是減少某一區域中(或所有情形下)人与人之间的暴力衝突,一般其目的也會和世界和平有關。和平運動的內容一般包括和平主义、非暴力抵抗、外交、杯葛、良知消费、支持反戰的候選人、示威及游说集团立法等。 和平紀念碑 以下是一些和平紀念碑: 和平與衝突研究 和平與衝突研究是一門確認及分析暴力及非暴力行為的學科,也研究造成暴力及非暴力社會衝突的機制。和平學是其中的一個變體,是探討如何避免及解決衝突的科际整合研究,和平學恰好與相反,後者是研究如何在衝突中有效的獲得勝利。與和平與衝突研究有關的學科有:政治學、地理學、經濟學、心理學、社會學、國際關係、地理、人類學、宗教研究及性別研究等。 参考资料 参看 和平紀念日 國際和平日 和平运动 和平主义 反战 全球化 论永久和平 国际关系现实主义 权力平衡 现实政治 相互保证毁灭 民主和平论
宗教信仰常常試圖要找出並解決人類生活的根本問題,也包括人和社會之間的矛盾衝突。 在舊約聖經以賽亞書9章6節中曾提到:「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他名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一般認為這是預言耶穌,基督徒也稱耶穌為彌賽亞及基督,且認為耶穌會再來,建立神的國,其中有平安,而人、社會及所有生物都不再為惡。 佛教認為只要所有的苦結束,就會有和平,其中主要的煩惱來自貪、嗔、痴三毒。佛教徒為了消除苦難,達到個人的和平,需遵守四諦,也就是佛教哲學的中心思想。 內在和平 內在和平是指在心理上及靈性上的和平,有足夠的知識及了解可以讓自身在面對不順利或是壓力時仍可以堅強。這處的和平是指健康的稳态,和壓力及焦慮相反,心中的和平一般也和幸福和快樂有關。 和平的心、平靜和安寧是一個不受壓力影響的心境的描述。一些文化認為可以用一些訓練及啟蒙讓人的心得以平靜,例如祈禱、靜坐、太極拳或瑜伽等。許多靈性的練習將此視為瞭解自身的一種經歷。尋找內在平靜有時會和佛教、印度教及新時代運動有關。銳舞的精神主張中,第一個字就代表和平。 真理堅固 真理堅固(,,)是由圣雄甘地提出的非暴力抵抗哲學,甘地以此思想推動印度獨立運動,早期在南非時也以此推動公民權利運動。 真理堅固(satyagraha)一詞是在甘地在南非發行的報紙「印度獨立報」中透過公開徵求而產生的,甘地在提到對於衝突的非暴力處理時,他發現常用的的印度語及英文中都沒有一個字可以完整表示他的理念及意圖,因此公開徵求大家的建議。甘地的自傳中提到,獲選的人是Maganlal Gandhi(和甘地應該沒有關係),他提出了sadagraha,甘地改為satyagraha。 真理堅固哲學也影響了美國的马丁·路德·金及其發起的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真理堅固哲學將手段和目的視為是不可分割的,因此若要利用暴力來達到和平,是矛盾的。甘地曾提到:「有人說,手段畢竟只是手段,我認為,手段就是一切,因此手段如何,結果也會如何……。」有一句當代的話可作為以上的總結「沒有通往和平的路,和平就是道路。」(There is no way to peace; peace is the way.) ,一般認為這是甘地說的,但也有人認為是A. J. Muste說的。 長期的和平 目前仍存在的國家中,維持最長和平時期的是瑞典,自1814年拿破崙戰爭,割讓大部份土地給俄羅斯,後來至今都是和平狀態,已有年。瑞典的和平一部份可以用其地理位置來解釋,也和在平時不參與軍事聯盟,因此戰時形成的有關,但也和像不列颠治世(1815-1914)、、美利堅治世(1950年代後)有關。 其他長期的和平時期有: 日本1603至1868年孤立主義的江戶時代(江戶幕府),共250年 700年至950年在可薩汗國的可薩和平,共250年 羅馬帝國的罗马治世,持續190年,從帝國建立至206年 組織與獎項 聯合國 聯合國(常以英文縮寫表示)是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國際組織,致力於促進各國在國際法、國際安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權及實現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聯合國成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1945年,用以取代國際聯盟,去阻止戰爭並為各國提供對話平臺。聯合國下設了許多附屬機構以實現其宗旨。 到2012年為止,聯合國共193個成員國,包括除梵蒂岡城國以外所有得到國際承認的主權國家。在聯合國遍及世界的辦事處中,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通過全年舉行定期會議來決定實體和行政議題。聯合國由六大主要機構組成:聯大(主要的審議機構)、安理會(以決定對和平與安全的某些決議)、經濟及社會理事會(以協助促進國際經濟和社會的合作和發展)、秘書處(為聯合國提供所需的研究、資訊和設施)、國際法院(主要的司法機構)以及聯合國託管理事會(當前不活躍)。其他重要的聯合國機構還有世界衛生組織(WHO)、世界糧食計畫署(WFP)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聯合國的行政首長是聯合國秘書長,當前由葡萄牙的古特雷斯擔任。聯合國的經費由會員國分攤和自願捐贈。聯合國有6種官方語言,分別為:阿拉伯文、中文、英文、法文、俄文、西班牙文。 國際聯盟 國際聯盟是在聯合國之前的大型國際組織,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在伍德罗·威尔逊及許多理想主義者的鼓吹下,在巴黎和会中成立。凡爾賽條約中包括了建立國際聯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結束,由聯合國取代。在1920年代各國對國際聯盟抱以厚望,但後來無法處理德國、義大利及日本的挑戰。 國際聯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成立,而當時也出現了許多致力研究國際關係的機構,例如位在紐約的美国外交关系协会及位在倫敦的漆咸樓(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同時國際關係的研究也開始學術化。 諾貝爾和平獎 諾貝爾和平獎(),是由瑞典發明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於1895年所創立的五個諾貝爾獎中之一,由挪威諾貝爾委員會選出得主,每年12月10日(諾貝爾逝世紀念日)頒發。與其他在瑞典斯德哥爾摩頒發四個獎項不同,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典禮是在挪威首都奥斯陸舉行,由挪威諾貝爾委員會主席頒獎,挪威國王監禮。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則是由五位評審委員組成,成員由挪威議會任命。
媒體 新潟日報是新潟縣最大的地方報紙,是1942年新聞統制政策下由新潟日日新聞、新潟縣中央新聞、上越新聞三家報紙合併而成。新潟縣有NHK新潟放送局、日本新聞網的新潟放送(BSN)、富士新聞網的新潟綜合電視台(NST)、日視新聞網的TV新潟放送網(TeNY)、全日本新聞網的新潟電視台21(UX)五家電視台。 體育 新潟天鵝是一家綜合體育俱樂部,其足球部門現在參加日本甲組職業足球聯賽,參加棒球挑戰聯盟比賽、參加B聯賽比賽新潟體育場竣工於2001年,是2002年世界杯足球賽的舉辦場地之一,現在是新潟天鵝的主場。竣工於2009年的是新潟首個全人工草皮棒球場,舉辦過職業棒球賽事。 教育 新潟大學設立於1949年,是新潟縣最大的綜合性大學。新潟大學的醫學院是舊六醫大之一,有著悠久的傳統。現在新潟大學設有十個學院,學生人數超過1萬人。創建於1978年的上越教育大學和創建於1976年的長岡技術科學大學是新潟縣的另兩所國立大學。新潟縣有新潟縣立大學、新潟縣立看護大學、長岡造形大學三所公立大學,以及長岡大學、新潟產業大學、新潟工科大學等十一所私立大學。位於新潟縣南魚沼市的國際大學是日本首個大學院大學。 交通 新潟縣的大部分鐵路路線由東日本旅客鐵道(JR東日本)運營。JR東日本在新潟縣內運行有信越本線、羽越本線、上越線、米坂線、磐越西線、只見線、越後線、弥彥線、白新線、飯山線十條在來線和上越新幹線、北陸新幹線(僅限上越妙高站)兩條新幹線。通過上越新幹線自新潟市出發最快只需要不到1小時40分就可以到達東京。新潟市內的JR在來線被設定為大都市近郊區間,在票價上有特殊規則。西日本旅客鐵道(JR西日本)在新潟縣內運行有北陸新幹線(上越妙高站至糸魚川站區間)和大糸線兩條路線。新潟縣還有北越急行(運行有北北線)和越後心跳鐵道(運行有妙高躍馬線和日本海翡翠線兩條路線)兩家第三部門鐵道公司。 新潟縣內有關越自動車道、北陸自動車道、上信越自動車道、磐越自動車道、日本海東北自動車道五條高速公路。由於新潟縣面積較大,因此縣內的高速巴士運行班次較多,是縣內各主要城市之間重要的交通方式。新潟縣的主要港口有新潟港、、等地。其中新潟港是日本海沿岸規模最大港口之一,分為以客運為主的西港區和以貨運為主的東港區兩個港區。佐渡汽船經營有往來新潟縣本土和佐渡島之間的渡輪,是佐渡島重要的聯外交通方式。新潟縣有新潟機場和佐渡機場兩個機場。新潟機場位於阿賀野川河口附近,跑道全長2500米,是日本海沿岸的據點機場之一。現在新潟機場運行有七條日本國內航線和六條國際航線。2015年,新潟機場全年乘客數約有98萬人。佐渡機場開業於1959年,目前並沒有定期航班。 觀光 新潟縣地形變化多樣,自然觀光資源十分豐富。上越地方的糸魚川市是日本著名的翡翠產地,親不知斷崖是古代北陸道的天險,但今日可通過日本首條海上高速公路暢行無阻地的通行這裡。糸魚川地質公園是日本首個世界地質公園。妙高市的是日本唯一的藩營溫泉,現在不僅是新潟縣主要溫泉度假地,還帶有滑雪場。魚沼市的奧只見水庫是日本最大的重力式水庫,湖面有遊船運行。湯澤町的不僅是日本最大的滑雪度假地之一,每年夏季還是富士搖滾音樂祭的主辦地。 新潟市的在昔日是地主的豪宅,是日本戰後首個私立博物館,展示了當地具特色的美術工藝品和考古資料。白山公園是日本最初的25處都市公園之一,以荷蘭式庭園而著稱,被選入日本都市公園100選之一。新發田市的是新潟縣最具代表性的日本庭園之一,被日本政府認定為名勝。佐渡島的是新潟縣唯一的重要傳統的建造物群保存地區。佐渡海府海岸擁有火成岩、玄武岩等多種地形,是日本海沿岸著名的海岸觀光地。 註释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新潟縣官方網站 新潟縣观光联盟
人口 1888年時,新潟縣人口數超過160萬,是當時日本人口最多的一級行政區,佔日本總人口超過4%。在19、20世紀之交,新潟縣人口陸續被東京都、大阪府、愛知縣超過。1920年日本首次人口普查時,新潟縣有人口約177萬人,佔日本總人口的3.17%。1955年,新潟縣增加到247.3萬人。此後由於人口流出,新潟縣人口開始減少,1970年時減少到只有236.1萬人。1970年代之後,由於人口流出速度降低,新潟縣人口重新開始增加,在1997年達到249.2萬人的峰值。但因人口老齡化和少子化,此後新潟縣人口再次開始減少。2019年7月1日,新潟縣人口有2,227,496人。新潟縣人口中65歲以上人口佔越三成的比例,而14歲以下人口的比例不到高齡人口的一半。2014年,新潟縣的總和生育率有1.43,和日本平均值幾乎相同。新潟市集中了新潟縣約三分之一的人口,而長岡市、上越市則是中越地方和上越地方人口最多的城市。 政治 1996年日本導入小選舉區制之後,在眾議院選舉中,新潟縣被劃分為6個選舉區。新潟縣原本是自民黨和民主黨勢均力敵的地區。但在2012年眾議院選舉中,自民黨取得新潟縣六個選舉區的全勝。2014年眾議院選舉中,民主黨候選人也只在新潟縣第3區當選。2017年眾議院選舉時,民主黨的後繼政黨之一立憲民主黨候選人在新潟1區當選,自民黨候選人在新潟5、6區當選,其他三個選區則都是無黨籍人士當選。2021年眾議院選舉時,自民黨候選人在新潟2、3區當選;立憲民主黨候選人1、4、6區當選;無黨籍人士、前新潟縣知事在新潟5區當選。 在參議院選舉中,新潟縣屬於新潟縣選舉區,原本有4名議員,但自2016年開始改為只有2名議員。在新潟縣選舉區有四名議員的時代,左右兩派政黨長期均分這兩個議席。在2016年該選區改為只有兩名議員的首次選舉中,無黨籍人士當選該選區議員。現在新潟縣的兩名參議院議員由自民黨和立憲民主黨瓜分。 新潟縣現任知事是,他在中以接近50%的得票率首次當選。共有53名議員。自民黨是新潟縣議會最大黨派,有31名議員。2016年度,新潟縣的財政力指數有0.435,處於日本中等水準。新潟縣和新潟市在2011年共同提出了,目的是解除二重行政並加強地方自治權,但這一構想迄今沒有實質進展。 經濟 2014年度,新潟縣的縣內生產總值有86,991億日元。人均縣民所得有269.7萬日元,相當於日本平均值的94%。 第一產業 新潟縣是日本少數糧食自給率超過100%的縣之一。2015年,新潟縣有農家約7.8萬戶,耕地面積17.1萬公頃,農業生產額2,388億日元。新潟縣是日本最重要的稻米產地之一。2016年,新潟縣的稻米產量高居日本首位。新潟縣生產的稻米中又以魚沼越光米品質最高。清澈的積雪融水、肥度適中的土壤、較大的溫差使得魚沼具備種植越光米的絕好條件。 除了稻米之外,新潟縣的毛豆、西瓜等農產品的產量也是日本前列。新潟縣還是日本最大的球根類花卉栽培地。畜產業佔新潟縣農業產值的約18%,低於日本平均值(31%)。 新潟縣的森林面積是日本第六,但木材生產額只排名日本第34位。 因對馬暖流和日本海海底深層水在新潟海域交匯,使得新潟縣可同時捕撈到暖流系、寒流系的魚類。鰤魚是新潟縣捕撈量最多的魚類。長岡市的山古志鄉是錦鯉的發源地,每年十月的錦鯉品評會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錦鯉愛好者。 第二產業 新潟縣是日本少有的礦產資源豐富的地區。佐渡島的佐渡金山擁有近四百年的歷史,是江戶幕府的重要財源。在江戶時代的開採最盛時期,佐渡金山一年的金開採量達400公斤,銀產量達40噸,是日本最大的金銀山。江戶時代中期後,佐渡金山的產量減少。但在明治時代之後,隨著近代技術的引入,佐渡金山的產金量再次大幅提高,恢復到了江戶時代的峰值。自1601年開始開採至1989年關閉時,佐渡金山的黃金總產量達78噸,白銀總產量達2,300噸。 新津油田曾是日本最大的油田之一,在明治後期至大正時期達到開採頂峰,但已在1996年關閉。2015年,新潟縣的石油產量佔日本總產量的約三分之二。等日本大型石油企業也是創業於新潟縣。現在天然氣是新潟縣出產的主要天然能源,佔日本總產量的近八成。 位於柏崎市、刈羽村的東京電力柏崎刈羽核能發電廠的裝機容量達821.2萬千瓦,是世界規模最大的核能發電廠。 2014年,新潟縣的工業品生產額達46,426億日元,佔日本總量的1.5%。新潟縣的製造業中以食品業比例最高,其次是化工業和金屬製品業。發達的稻米種植業使得新潟縣食品飲料產業發達,盛產各類和日本酒。新潟縣的大型米菓企業有、、等。新潟縣的等石油燃燒器具的生產量也是日本第一。燕市、三條市則是新潟縣金屬加工業的中心地區。 第三產業 新潟縣有第四銀行、北越銀行、大光銀行三家地方銀行,其中規模最大的總部位於新潟市,和的總部位於長岡市。2013年,新潟縣的商品銷售額達61982.69億日元。新潟縣近六成的批發業銷售額和近四成的零售業銷售額集中在新潟市。新潟縣在地的大型商業企業有、等 2015年,到訪新潟縣觀光的遊客數達7744.67萬人,和前一年相比增加6.1%。新潟縣內滑雪場數量眾多,位列日本第三。但1990年代之後日本的滑雪人口急劇減少,使眾多滑雪場面臨嚴峻局面。 文化 方言 新潟縣本土地區的方言總稱為,又可分為上越地方的、中越地方的中越方言、下越地方的。佐渡島則使用。新潟縣地處日語東西方言的分界地帶,加上面積廣大,因此方言也較為複雜。西越方言西部的西端越方言受到北陸方言的影響,發音屬於。其他地區的西越方言則受到長野縣方言的影響。中越北部方言是新潟縣最具代表性的方言,而中越南部方言則有關東方言的色彩。北越方言中的東蒲原方言受南奧方言的影響,而岩船·北蒲原方言则受到北奥方言的強烈影響。阿賀野川以北地區的方言因「」「」「」「」發音相同,屬於。佐渡島在古代曾是流放之地,加上開發比對岸的下越地方更早,航海交通發達,使得佐渡方言雖然西日本方言的色彩較強,但也融合了其他地區的特色。 漫畫 新潟縣的知名漫畫家眾多,有「漫畫王國」之稱。出身於新潟縣的著名漫畫家有日本棒球漫畫第一人水島新司、《犬夜叉》作者高橋留美子、《神劍闖江湖》作者和月伸宏、《頭文字D》作者重野秀一、常盤莊住民之一的赤塚不二夫等人。新潟市設有動畫漫畫訊息館,展示新潟縣漫畫家的代表作並舉辦動漫文化活動。 節慶活動 每年8月1日至3日舉辦的長岡祭是長岡市規模最大的節慶活動,開始於1946年,原本是促進長岡市在大空襲後復興的活動。現在的長岡祭則以日本三大煙花大會之一的長岡祭煙花大會而著稱。上越市的高田城種植有約4.000株櫻花。每年四月舉辦的是日本三大夜櫻之一。長岡市山古志的是一種鬥牛活動,也是日本的。 飲食 豐富的農業資源造就了新潟縣獨特的飲食文化。是盛行於新潟縣的和菓子,和粽子有類似之處。是發祥自魚沼地方的一種蕎麥麵條,以在揉麵過程中加入布海苔而著稱。新潟縣還是日本人均清酒消費量最多的縣,並且是日本第三大清酒產地。 媒體 新潟日報是新潟縣最大的地方報紙,是1942年新聞統制政策下由新潟日日新聞、新潟縣中央新聞、上越新聞三家報紙合併而成。新潟縣有NHK新潟放送局、日本新聞網的新潟放送(BSN)、富士新聞網的新潟綜合電視台(NST)、日視新聞網的TV新潟放送網(TeNY)、全日本新聞網的新潟電視台21(UX)五家電視台。
本句自救(除B式):七言第一字该平而仄,第三字该仄而平;七言第一字该仄而平,第三字该平而仄。 对句相救: 七言第一字相救:出句平拗对句仄救,注意A式第一字仄第三字应平; 五言第一字相救和七言第三字相救(头节上字相救):出句仄拗对句平救。如果是bA式,以下两種格式任用一種: 甲: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乙: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該較為特殊之格律於中晚唐後出現較多,以致成為一種風格。因此,可被列為特例,而非拗。) 乙種拗 腹节上字的拗,乙種拗尽可能避免,否则尽可能补救。 拗而后救,且用对句相救,在腹节上字处出句该平而仄,对句该仄而平。 丙種拗 B式律句头节上字的拗,也稱之為犯孤平。丙種拗绝对避免,否则必须补救。拗救方法为本句自救。B式律句中,头节上字该平而仄,腹节上字必须用平补救。 丙種拗往往与乙種拗同时并用。这样对句腹节上字实际兼任了两種任务:既挽救了本句的孤平,又拗救了出句的该平而仄。 特殊形式 第一类特殊形式 b式律句腹节下字的该仄而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腹节两字平仄互换,这種情形头字上节以避免仄声为原则,否则用普通形式。第一类特殊形式多用于尾联出句。 第二类特殊形式 b式律句腹节下字该平而仄。在aB式中,把a式出句的腹节下字改为仄声,同时把B式对句的腹节上字改为平声:(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出句腹节上字以及七言出句第一字,还可以改为仄声,出句头节上字,还可以改为平声;对句头节上字还可以改为仄声,七言对句第一字还可以改为平声。这種形式的特征在于律句的声调,出句头节下字必须是仄声,末两字必须是仄仄,对句头节下字必须是平声,末三字必须是平仄平。 第二类特殊形式和丙種拗句往往同时并用:(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丑类特殊形式,五言对句第一字喜用仄,第三字必须用平,常见于首句。排律中只容许第一类特殊形式,不容许第二类特殊形式。 五言律诗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是律诗的一種。五言律诗除了对仗和平仄之外,每句五个字,每首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总共八句,全首共四十个字; 所有对句(偶数句)入韵,出句(奇数句)不入韵,比较特殊地首句入韵不入韵皆可。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 首句不入韵: 首句入韵: 七言律詩 七言律诗简称七律,是律诗的一種。七言律诗除了对仗和平仄之外,每句七个字,每首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总共八句,全首共五十六个字。 首句不入韵:首句入韵: 三韵小律 七律和五律中,存在一種三韵小律。三韵就是六句。 五言小律只有三十个字,例如: 七言小律只有四十二个字,例如: 註釋 參考文獻 書籍 文獻 外部链接 蔡宗齊:《七言律诗節奏、句法、結構新論 》。 松浦友久著,黃仁生譯:《「七言排律」不盛行的原因 》(2002) 如何用双语的方式阅读近体诗(英文翻译,平仄,韵律,拼音。) 近体诗
《漢語詩律學》一書中列出如下類型的拗以及相應的拗救方法: 甲種拗 七言第一字;除B式外,头节上字的拗;甲種拗可以不避,发生了也可以不救。如果要进行拗救,那么有两種方法: 本句自救(除B式):七言第一字该平而仄,第三字该仄而平;七言第一字该仄而平,第三字该平而仄。 对句相救: 七言第一字相救:出句平拗对句仄救,注意A式第一字仄第三字应平; 五言第一字相救和七言第三字相救(头节上字相救):出句仄拗对句平救。如果是bA式,以下两種格式任用一種: 甲: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乙: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該較為特殊之格律於中晚唐後出現較多,以致成為一種風格。因此,可被列為特例,而非拗。) 乙種拗 腹节上字的拗,乙種拗尽可能避免,否则尽可能补救。 拗而后救,且用对句相救,在腹节上字处出句该平而仄,对句该仄而平。 丙種拗 B式律句头节上字的拗,也稱之為犯孤平。丙種拗绝对避免,否则必须补救。拗救方法为本句自救。B式律句中,头节上字该平而仄,腹节上字必须用平补救。 丙種拗往往与乙種拗同时并用。这样对句腹节上字实际兼任了两種任务:既挽救了本句的孤平,又拗救了出句的该平而仄。 特殊形式 第一类特殊形式 b式律句腹节下字的该仄而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腹节两字平仄互换,这種情形头字上节以避免仄声为原则,否则用普通形式。第一类特殊形式多用于尾联出句。 第二类特殊形式 b式律句腹节下字该平而仄。在aB式中,把a式出句的腹节下字改为仄声,同时把B式对句的腹节上字改为平声:(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出句腹节上字以及七言出句第一字,还可以改为仄声,出句头节上字,还可以改为平声;对句头节上字还可以改为仄声,七言对句第一字还可以改为平声。这種形式的特征在于律句的声调,出句头节下字必须是仄声,末两字必须是仄仄,对句头节下字必须是平声,末三字必须是平仄平。 第二类特殊形式和丙種拗句往往同时并用:(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丑类特殊形式,五言对句第一字喜用仄,第三字必须用平,常见于首句。排律中只容许第一类特殊形式,不容许第二类特殊形式。 五言律诗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是律诗的一種。五言律诗除了对仗和平仄之外,每句五个字,每首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总共八句,全首共四十个字; 所有对句(偶数句)入韵,出句(奇数句)不入韵,比较特殊地首句入韵不入韵皆可。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 首句不入韵: 首句入韵: 七言律詩 七言律诗简称七律,是律诗的一種。七言律诗除了对仗和平仄之外,每句七个字,每首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总共八句,全首共五十六个字。 首句不入韵:首句入韵: 三韵小律 七律和五律中,存在一種三韵小律。三韵就是六句。 五言小律只有三十个字,例如: 七言小律只有四十二个字,例如: 註釋 參考文獻 書籍 文獻 外部链接 蔡宗齊:《七言律诗節奏、句法、結構新論 》。 松浦友久著,黃仁生譯:《「七言排律」不盛行的原因 》(2002)
Besieged 特有機制:戰嚎(Battlecry)、活化武器(Living Weapon)、已中毒 新非瑞克西亞 New Phyrexia 特有機制:非瑞克西亞魔法力、魔像 依尼翠環境(2011-12) 以哥德式恐怖為主題的環境,一個人類和各種歌德式怪物共同存在的世界,有大量和墓地互動的魔法,主要的種族有人類(綠白)、狼人(紅綠,所有的狼人都是雙面牌,會隨該回合施放的法術數量來決定會否翻面)、精怪(藍白)、吸血鬼(紅黑)和殭屍(藍黑,黑色的是傳統的殭屍,藍色的則是科學怪人式的怪物)。 依尼翠 Innistrad 特有關鍵字:轉化(Transform)、喪心(Morbid)、互鬥(Fight) 黑影籠罩 Dark Ascension 特有關鍵字:命懸一刻(Fateful hour)、不息(Undying) 艾維欣重臨 Avacyn Restored 沒有雙面牌,所以沒有狼人,以種族為狼的衛狼替代,可獨立進行限制賽的系列 特有關鍵字:魂繫(Soulbond)、奇跡(Miracle) 再訪拉尼卡環境(2012-13) 這是2005年出的「拉尼卡環境」的續篇,故事接續在十會盟失效後,十個公會所發生的事情。 再訪拉尼卡 Return to Ravnica 登場公會:俄佐立(白藍)、伊捷(紅藍)、拉鐸司(紅黑)、葛加理(黑綠)、瑟雷尼亞(綠白) 特有機制:拘留(Detain)、超載(Overload)、脫韁(Unbound)、食腐(Scavenge)、殖民(Populate) 兵臨古城 Gatecrash 登场公会:欧佐夫(黑白)、底密尔(黑蓝)、古鲁(绿红)、波洛斯(红白)、析米克(蓝绿) 特有机制:敲诈(Extort)、暗码(Cipher)、血激(Bloodrush)、协战(Battalion)、进化(Evolve) 巨龍迷城 Dragon's Maze 十个公会全部登场。10张公会门牌为再访拉尼卡与兵临古城各五张公会门牌的重印版。每个补充包中固定一张的基本地牌除了全部用公会门取代外,还拥有独立的稀有度规则,有机会在地牌的位子抽到再访拉尼卡与兵临古城的稀有双色地牌或巨龙迷城的秘稀地牌。 特有机制:連體牌(复出异能)、融咒(有此異能的連體牌能同時該牌二邊的效果) 塞洛斯環境(2013-14) 以希臘神話為主題的環境,一個英雄,怪獸和眾神共同存在的環境。 有大量的結界存在的環境,結界代表神界,神界的領䄂和在其中生活的子民都是結界生物,而神所使用的兵器則是結界神器。 塞洛斯 Theros (THS) 有5位純色神登場 特有机制:神授、献力、占卜(复出异能)、勇行、蛮化 天神創生 Born of the Gods (BNG) 有5位鄰色神登場 特有机制:启悟、致敬 尼茲之旅 Journey into Nyx (JOU) 有5位對色神登場 人類對眾神的信仰有所減弱,所以只剩下神還有獻力異能 特有机制:星彩、积力 韃契可汗環境(2014-15) 韃契可汗 Khans of Tarkir (KTK) 五個部落在合力消滅龍族後,就開始互相爭戰的世界 以三色(褉形色)為主題的環境 登场部落:阿布赞(白黑绿)、洁斯凯(蓝红白)、苏勒台(黑绿蓝)、玛尔都(红白黑)、铁木尔(绿蓝红) 特有關鍵字:靈技(Prowess)、突擊(Raid)、延生(Outlast)、威猛(Ferocious) 龍命殊途 Fate Reforged (FRF) 鞑契可汗一千年前的世界,一個龍族依然存在的過去世界,五個部落必須共同合作才能對抗龍族 沒有三色卡 有部分鞑契可汗系列的牌重印,並配合為了配合這個有龍存在的世界而有新的插畫和敍述文字 巨龍族群的卡牌上有對應的標記,和部落的標記有些差異 登场部落:阿布赞(白黑绿)、洁斯凯(蓝红白)、苏勒台(黑绿蓝)、玛尔都(红白黑)、铁木尔(绿蓝红) 特有机制:振励、灵技、掘穴(复出异能)、掩袭、威猛、变身(复出异能)、显化(變身異能的前身) 韃契龍王 Dragons of Tarkir (DTK) 鞑契環境的另一條世界線,龍族依然存在的世界,可汗成了歷史,人類的統治者成了龍王 五大部落變成了巨龍族群,部落的標記和名稱都改變了 鞑契可汗中的可汗依然以傳奇生物的形式存在,但都有了不同的經歷 登场部落:卓茉卡(绿白)、欧祝泰(白蓝)、席穆嘉(蓝黑)、寇安甘(黑红)、安塔卡(红绿) 特有机制:振励、弹回(复出异能)、榨取、掩袭、强横、威力变身 再戰贊迪卡環境(2015-16) 以冒險世界為主題的環境 再戰贊迪卡 Battle For Zendikar (BFZ) 守護者誓約 Oath of Gatewatch (OGW) 依尼翠闇影環境(2016) 以哥德式恐怖為主題的環境 依尼翠闇影 Shadows Over Innistrad (SOI) 特有關鍵字:躁狂(Delirium)、探查(Investigate)、潛匿(skulk) 異月傳奇 Eldritch Moon (EMN) 特有關鍵字:增效(Escalate)、融合(Meld)、化生(Emerge) 卡拉德許環境(2016-17) 以維多莉亞時代的蒸氣龐克為主題的環境 卡拉德許 Kaladesh (KLD) 特有關鍵字:搭載(Crew)、裝配(Fabricate) 乙太之亂 Aether Revolt (AER) 特有關鍵字:拼造(Improvise)、反抗(Revolt) 阿芒凱環境(2017) 以埃及神話為主題的環境 阿芒凱 Amonkhet (AKH) 特有關鍵字:餘響(Aftermath)、Embalm(遺存)、耗竭(Exert) 幻滅時刻 Hour of Devastation (HOU) 特有關鍵字:折磨(Afflict)、永生(Eternalize) 依夏蘭環境(2017-18) 最後一個環境 以大航海時代為主題的環境 依夏蘭 Ixalan (XLN) 特有關鍵字:激怒(Enrage)、勘察(Explore) 決勝依夏蘭 Rivals of Ixalan (RIX) 特有機制:登殿(Ascend) 多明納里亞(2018) 多明納里亞 Dominaria (DOM) 特有機制:史跡(Historic) 烽會拉尼卡 Guilds of Ravnica (GRN)(2018/10/05) 特有機制:訓導(Mentor) 紅白公會波洛斯專屬異能 (每當此生物攻擊時,在目標進行攻擊且量小於它的生物上放置一個+1/+1指示物) 召集(Convoke)白綠公會瑟雷尼雅專屬異能 (此咒語能用你的生物來協助施放,你在施放此咒語時每橫置一個生物,就能為此咒語支付(1)或一點該生物顏色之魔法力) 刺探(Surveil) 藍黑公會底密爾專屬異能 (檢視你牌庫頂的X張牌,然後將其中任意數量的牌置入你的墳墓場,其餘則以任意順序置於你的牌庫頂) 朽力(Undergrowth) 黑綠公會葛伽里專屬異能 (墳場互動異能,每張牌使用方式大都不一樣,共通點為視墳場生物牌有多少而定,EX:目標生物得-X/-X,X為你墳場中 生物牌的數量) 再起(Jump-start) 红蓝公會伊捷專屬異能 (墳場互動異能,可以支付對應的法術力消耗並棄一張牌作為額外費用,以在墳場中釋放有再起異能的咒語,以此方式釋放的咒語將被放逐。) 登場鵬洛客(旅法師):伊捷總督拉爾,葛加里女王瓦絲卡 效忠拉尼卡 Ravnica Allegiance (RNA) (2019/01/19) 特有机制:附案(Addendum) 白蓝公会俄佐立专属异能 (释放咒语时,于行动阶段释放可以启动额外效应) 往生(Afterlife) 白黑公会欧佐夫专属异能 (当生物死去时,生成等同于牌面数值数量的1/1飞行精怪衍生生物) 揭幕(Spectacle)黑红公会拉铎司专属异能 (回合内在任一对手受到伤害后,可以支付揭幕费用释放以替代咒语原来所需要支付的费用) 起事(Riot) 红绿公会古鲁专属异能 (在生物进场时,牌手可以选择其具有敏捷异能或有一个+1/+1指示物) 演化(Adapt) 绿蓝公会析米克专属异能 (如果生物上没有任何+1/+1指示物,则可以在其上放置等同于牌面描述的数量的+1/+1指示物) 特殊系列 盒裝系列 盒裝系列是威世智為配合歐美國家贈送聖誕禮物的習俗,在歲末推出的特殊禮盒系列,以供餽贈親友或自用。其中的牌來自各個不同系列,並且附上精美的解說手冊,讓讀者能對此遊戲的歷史有更多認識。 目前万智牌已出版的盒裝系列有: Multiverse Gift Box (1996) Anthologies(最精選)(1998) Battle Royale(勝者為王)(1999) Beatdown(強襲猛攻)(2000) Deckmasters (2001) 機飛版系列 機飛版(Un-)系列是針對休閒玩家所設計,提供許多嚴肅競賽中無法享受的樂趣。這些牌之牌框均為銀色,只有地牌可用於比賽。 而機飛版本身異常精緻的基本地則也是該版的特色 該系列主要針對幾個點進行惡搞: 牌的長相:版本內標準就是突出圖片框格,不用說畫歪或者側放 使用牌的方式:用撕的、丟的、貼額頭...。 牌的效力範圍:可以請飲料、打到隔壁桌、用手碰到就觸發。 牌的超強異能:很多人夢寐以求、希望大會在正規版本出來的牌,有時也會在這邊出現。 牌的好用度:絕大多數是「雞肋」不能形容的(只是很好笑),另外的則是你會想在正規戰放4張正編。 牌上面的類型:魔法力標誌、畫家... 目前已出版的系列有: Unglued(機飛版)(1998) 主題是雞 是第一個銀色邊框的系列。 標誌:混沌碎紙(惡搞正規賽的永禁牌:Chaos Orb) Unhinged(機飛版第二代)(2004) 主題是驢子(ass,隱喻屁股) 標誌:驢蹄 特有關鍵字:抓包、分數、毛驢 Unstable(機飛版第三代)(2017) 標誌:有著橡子狀孔的扳手。 在沒有主系列的單數年夏天 繼2004年後,2006年補出版了驟霜(十年前冰雪系列的第三系列,在此確定家鄉屬於獨立環境,不屬於冰雪環境)。 2008年則是重新調整張數後,將出現特殊的兩個短環境。 重印系列 重印系列中並不包含任何新牌,而僅僅是重新發行過去曾出版過的卡牌(部分卡牌會更換插畫或改變敘述使之規範)。目前發行過的重印系列有以下幾個。 Chronicles(編年史)(1995):該系列包含從傳承 、 阿拉伯之夜 、古文明之戰,以及闇黑的白色邊框牌。其中許多普通牌具有四個插圖,所有對收藏者來說,此系列有125張牌。是為滿足玩家對絕版牌之需求所發行的特殊系列。此系列牌之牌框均為白色,並且其上之系列符號為該牌首度印行時的系列符號;此作法為本系列的特殊處理,並且往後不再採用。 Modern Masters(近代大師):該系列包含的卡牌來自第八版到阿拉若新生環境。 Modern Masters(近代大師2015版):該系列包含的卡牌來自秘羅地環境到阿拉若斷片環境。 Eternal Masters(永恆大師):該系列包含的卡牌來自第八版到起源。 Modern Masters(近代大師2017版):該系列包含的卡牌來自第八版到魔法風雲會2014。 Iconic Masters(精英大師):該系列包含的卡牌來自第八版到阿芒凱。 Masters 25(25週年大師):該系列包含的卡牌來自魔法風雲會二十五年來的所有卡牌。 Ultimate Masters(終極大師):該系列包含的卡牌來自第八版到魔法風雲會2019。 關於UMA: 據WotC聲稱,UMA將是”可預見的未來中,最後一個大師系列“。 UMA系列僅發售了英文和日文版本,沒有其他語言版本。 在UMA中,大量昂貴的卡牌得到重印。但補充包的推薦零售價也高於之前的各個大師系列。 在UMA中還加入了被稱為”Box Topper“的全畫閃牌作為購買整盒補充包的獎勵。 娱乐赛制系列 娱乐赛制系列是指并非针对构筑赛制推出的卡牌系列。除Conspiracy(诡局)外,其他系列均以预组的方式发行。包含如下几个系列: Commander(指挥官)赛制 Commander(2011):包含318张牌,其中部分牌张是从未出现过的新牌。 Commander's Arsenal(2012):包含18张牌。该系列的18张牌均为重印牌且均为闪卡。 Commander 2013(2013):包含356张牌,其中部分牌张是从未出现过的新牌。 PlaneChase(时空转移)赛制 PlaneChase(2009):包含169张牌以及40张时空牌。 PlaneChase 2012(2012):包含156张牌以及40张时空牌。 Archenemy(暴政)赛制 Archenemy(2010):包含150张牌及40张暴政牌。 多人轮抽赛制 Conspiracy(诡局)(2014):包含210张牌,其中65张牌是从未出现过的新牌,沒有在線上版推出,缐上版以Vintage Masters代替。 对决系列 对决系列包含预组的两套套牌,且均为重印牌。大部分只發行英文、日文版為主。包括以下系列: Duel Decks: Elves vs. Goblins (2007) Duel Decks: Jace vs. Chandra (2008) Duel Decks: Divine vs. Demonic (2009) Duel Decks: Garruk vs. Liliana (2009) Duel Decks: Phyrexia vs. The Coalition (2010) Duel Decks: Elspeth vs. Tezzeret (2010) Duel Decks: Knights vs. Dragons (2011) Duel Decks: Ajani vs. Nicol Bolas (2011) Duel Decks: Venser vs. Koth (2012) Duel Decks: Izzet vs. Golgari (2012) Duel Decks: Sorin vs. Tibalt (2013) Duel Decks: Heroes vs. Monsters (2013) Duel Decks: Jace vs. Vraska (2014) Duel Decks: Speed vs. Cunning (2014) Duel Decks Anthology (2014) Duel Decks: Elspeth
主要機制為裂片妖 規則修改:原本的“傳奇規則”被改動成為“當同一玩家操縱一隻以上的同名傳奇和同樣副類別的旅法師時,你選擇其中一隻,其他的放入墳場” 規則修改:備牌不再限定一定要正好十五張,只要你的主DECK張數超過60張,備牌數量少於15張即可。 核心系列2015(M15)269張 2014年7月18日 从本系列开始对稀有卡和秘稀卡增设防伪措施,採用了全新卡面設計 主要機制為召集 魔法風雲會:起源 Magic Origins (ORI) 272張 2015年7月17日 最後一個核心系列 會有二個和玩家升級有關的新機制 核心系列2019(M19) 280張 2018年7月13日 重新推行的核心系列 核心系列2020(M20) 321張 2019年7月12日 2019年推出的核心系列。 延伸系列 延伸系列(Expansion Sets)则与核心系列不同,在每个延伸系列中都会有新的卡牌被印刷,使得魔法風雲會此游戏不断的扩展。从Ice Age系列开始,魔法風雲會的延伸系列以「環境」(Block)的单位发行。在一个环境中,通常包含3个不同的延伸系列——一个于秋季发行的大系列(包含306张左右的卡牌),以及两个小系列(各約有165张左右的卡牌,分别于大系列发行的次年春季、夏季发行)。处于同一环境的三个系列都在同一个故事背景下发生,两个小系列則為大系列的延续。然而,洛溫環境與暗影荒原環境,卻都只有一大系列加一小系列為一環境。大系列与核心系列相同,包含四款不同的圖畫的基本地,小系列不含。從2015年秋季開始,魔法風雲會每年將有兩個環境(環境一包含一個大型秋季系列和一個小型冬季,環境二包含一個大型的春季系列和一個小型的夏季系列)。 目前,魔法風雲會出版过,或即将出版的延伸系列有: 阿拉伯之夜(1993) 第一個延伸系列(92張) 古文明之戰(1994) 傳承(1994) 首個大延伸系列(310張) 首個發售非英文語言(義大利文)的系列 首次出現中毒指示物 首次出現多色牌 首次在地和生物牌上出現了超類別-傳奇 出現了世界性結界(在場只能有一張世界性結界),現已沒有推出這類牌 闇黑(1994) 共印出七千五百萬張牌 墮落王朝(1994) 共印出三千五百萬張 家鄉(1995) 原冰雪時代環境的延伸,後來被驟霜取代 冰雪時代環境(1995) 第一個環境 受北歐神話啟發的環境 冰雪時代 Ice Age 特有關鍵字:維持累積(Cumulative upkeep) 同盟 Alliances 特有關鍵字:無 驟霜 Coldsnap(2006) 特有關鍵字:漣動(Ripple)、復還(Recover) 取代家鄉成為冰雪時代環境的延伸 海市蜃樓環境(1996-97) 海市蜃樓 Mirage 特有關鍵字:側面攻撃(Flanking)、時間跳躍(Phasing) 憧憬 Vision 特有關鍵字:無 晴空號傳說 Weatherlight 特有關鍵字:無 暴風雨環境(又名瑞斯環境)(1997-98) 與克薩環境並列最多禁限牌的環境 暴風雨 Tempest 特有關鍵字:購回(Buyback)、次元幽影(Shadow) 天羅城塞 Stronghold 特有關鍵字:無 出瑞斯記 Exodus 特有關鍵字:無 克撒傳環境(又名神器環境)(1998-99) 與瑞斯環境並列最多禁限牌的環境,多數牌一路從當時的標準禁到傳承,並且在古典被限制 克撒傳 Urza's Saga 特有關鍵字:循環(Cycling)、返響(Echo) 遠古遺產 Urza's Legacy 特有關鍵字:無 天命之戰 Urza's Destiny 特有關鍵字:無 瑪凱迪亞環境(1999-00) 瑪凱迪亞 Mercadian Masques 特有關鍵字:無 宿敵 Nemesis 特有關鍵字:消退(Fading) 預言 Prophecy 特有關鍵字:無 大戰役環境(2000-01) 主題是「多色」,多色牌自天羅城塞後兩年多未再出現,在此環境大舉復出。大戰役與其子系列時空轉移著重鄰色多色牌,啟示錄則是著重對色多色牌。 大戰役 Invasion 特有關鍵字:增幅(Kicker) 時空轉移 Planeshift 特有關鍵字:無 啟示錄 Apocalypse 特有關鍵字:無 奧德賽環境(2001-02) 主題是「墳場」,相當多牌張與墳場相關,讓墳場成了不容忽視的資源。本環境亦打破了系列五色牌張的平衡,絕境的黑色牌最多,而白綠牌減少,到了神譴則反過來,白綠的牌較多,黑色的牌變少。此外神譴所出的五張祈願牌讓移出遊戲區的牌(備牌)也可以成為資源使用。 奧德賽 Odyssey 特有關鍵字:返照(Flashback)、門檻(Threshold) 絕境 Torment 特有關鍵字:瘋魔(Madness) 神譴 Judgment 特有關鍵字:無 石破天驚環境(2002-03) 主題為「部族」,環境裡充滿著針對特定種族設計的牌。白色有士兵、藍色有魔法師、黑色是殭屍、紅色是鬼怪、綠色是妖精。不過鬼怪跟妖精在上一個環境(奧德賽)缺席,此次的出現被視作復出。黑色與白色有僧侶。紅色與綠色有野獸。 石破天驚 Onslaught 特有關鍵字:恐懼(Fear)、變身(Morph) 萬馬千軍 Legions(迄今為止唯一一個全部由生物牌構成的系列) 特有關鍵字:增強(Amplify)、連擊(Double strike)、挑撥(Provoke) 劫運降臨 Scourge 特有關鍵字:地循環(Landcycle)、風暴(Storm) 秘羅地環境(2003-04) 主題為神器,此環境為魔法風雲會採用新牌框後發行的第一個黑邊(擴充環境),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正是由於此環境以神器為主題,才使得新牌框白色和神器的顏色相近不易區分為眾多牌手所詬病。此外,由於在設計時未能將此環境特有的神器相關的機制與擁有的大量神器牌之間互動協調好,導致此環境在標準賽制中被禁用的牌達7張之多。為後《克撒傳》環境之最。 新的卡牌副類別:武具 秘羅地 Mirrodin 特有關鍵字:共鳴(Affinity)、壓印(Imprint)、打包(Entwine) 玄鐵 Darksteel 特有關鍵字:套件(Modular) 五色曙光 Fifth Dawn 特有關鍵字:輝映(Sunburst)、占卜(Scry) 神河環境(2004-05) 主題為日本神話。從此環境開始,原本的“傳奇規則”被改動成為“同時在場的同名傳奇一同入墳場”。 神河群英錄 Champions of Kamigawa 特有關鍵字:武士道(Bushido)、轉生(Soulshift)、通聯(Splice) 神河叛將譜 Betrayers of Kamigawa 特有關鍵字:忍術(Ninjutsu)、獻祭(Offering) 神河任俠傳 Saviors of Kamigawa 特有關鍵字:魂力(Channel)、掃平(Sweep)、歷傳(Epic) 拉尼卡環境(2005-06) 以公會為主題的環境 大戰役環境後第一個以多色牌為主體的環境。 首次出現「混血魔法力」符號,將魔法風雲會五種顏色兩兩組合成十個公會,每個公會都有自己獨特的世界觀和異能。此環境產生很多分支劇情,甚至各公會都有獨特圖騰印在卡上,可惜沒有繼續延伸下去,讓不同公會圖騰產生對戰上的功用或相剋。 拉尼卡公會城 Ravnica: City of Guilds 登場公會:葛加理(黑綠)、底密爾(藍黑)、波洛斯(紅白)、瑟雷尼亞(綠白) 特有關鍵字:發掘(Dredge)、易質(Transmute)、輝耀(Radiance)、召集(Convoke) 十會盟 Guildpact 登場公會:古魯(紅綠)、伊捷(紅藍)、歐佐夫(黑白) 特有關鍵字:嗜血(Bloodthirst)、覆誦(Replicate)、纏身(Haunt) 紛爭 Dissension 登場公會:拉鐸司(紅黑)、析米克(藍綠)、俄佐立(白藍) 特有關鍵字:背水戰(Hellbent)、接殖(Graft)、預報(Forecast) 時間漩渦環境(2006-07) 主題是「時間」。 時間漩渦 Time Spiral 時間漩渦代表「過去」,比其它大系列多了121張懷舊牌稱之為時間轉移牌。許多過去的經典異能均在此環境中重現。 特有關鍵字:閃現(Flash)、轉瞬(Split seconds)、延緩(Suspend) 時空混沌 Planar Chaos 時空混沌代表「現在」,以弄亂五色定義的牌(以往出現在白色的牌出成黑色,出現在紅色的牌出成綠色)作為時間轉移牌。 特有關鍵字:消逝(Vanishing) 預知未來 Future Sight 預知將來代表「未來」,其時間轉移牌使用了將來才要使用的機制與異能,帶有預告魔法風雲會未來走向的意思。 特有關鍵字:抵受(Absorb)、靈氣轉換(Aura Swap)、死觸(Deathtouch)、掘穴(Delve)、論命(Fateseal)、構工(Fortify)、狂熱(Frenzy)、聲威(Grandeur)、墳場風暴(Gravestorm)、繫命(Lifelink)、劇毒(Poisonous)、延勢(Reach)、帷幕(Shroud)(後被辟邪(Hexproof)取代)、易形(Transfigure)、 新牌類別:部族 洛溫環境(2007-08) 新卡牌類別:鵬洛客 洛溫 Lorwyn 特有機制:化形(Changeling)、奪冠(Champion)、呼魂、掩蔽 晨光 Morningtide 特有機制:血族、補強、伺機 闇影荒原 Shadowmoor 特有機制:協力、留存(Persist)、乾枯(Wither) 暮光 Eventide 特有機制:追溯、渲色 阿拉若斷片環境(2008-09) 主題為「斷片」,原本5色法术力俱全的阿拉若世界在数千年前被分为了5个断片,每个断片以一个法术力为主,2个相邻法术力为辅,缺失另外两种法术力,使得5个断片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后成了完全不同的5个世界,每个世界都有自己特有的机制。白色的班特为颂威,蓝色的艾斯波为有色神器生物,黑色的格利极为破坟,红色的勇德为吞噬,绿色的纳雅则是力量大于等于5的生物作门槛。“阿拉若断片”中每个颜色拥有一个传令,分别对应每个世界一个秘稀生物,并出现3位鹏洛客:艾紫培,泰兹瑞和萨坎沃。“聚流”中各种机制开始跨色拥有,并出现鹏洛客尼可波拉斯。“阿拉若新生”则是魔法風雲會历史上第一个全混色系列,所有牌的背景全是金色,所有牌都是混色,也代表着新生后的阿拉若重新拥有了所有5种魔法力。 新增稀有度等級「秘稀」 阿拉若斷片 Shards of Alara 特有機制:頌威(Exalted)、破墳(Unearth)、吞噬(Devour) 聚流 Conflux 特有機制:領土(Domain) 阿拉若新生 Alara Reborn 特有機制:倾曳(Cascade) 贊迪卡環境(2009-10) 贊迪卡 Zendikar 特有機制:威嚇(Intimidate)、地落(Landfall)、盟友(ally) 天地醒轉 Worldwake 特有機制:多重增幅(MultiKicker) 奧札奇再起 Rise of the Eldrazi 特有機制:殲滅(Annihilator)、升級、彈回(Rebound)、替身甲、奧札奇 秘羅地創痕環境(2010-11) 秘羅地創痕 Scars of Mirrodin 特有機制:增殖(Proliferate)、侵染(Infect)、金技(Metalcraft) 圍攻秘羅地 Mirrodin Besieged 特有機制:戰嚎(Battlecry)、活化武器(Living Weapon)、已中毒 新非瑞克西亞 New Phyrexia 特有機制:非瑞克西亞魔法力、魔像 依尼翠環境(2011-12) 以哥德式恐怖為主題的環境,一個人類和各種歌德式怪物共同存在的世界,有大量和墓地互動的魔法,主要的種族有人類(綠白)、狼人(紅綠,所有的狼人都是雙面牌,會隨該回合施放的法術數量來決定會否翻面)、精怪(藍白)、吸血鬼(紅黑)和殭屍(藍黑,黑色的是傳統的殭屍,藍色的則是科學怪人式的怪物)。 依尼翠 Innistrad 特有關鍵字:轉化(Transform)、喪心(Morbid)、互鬥(Fight) 黑影籠罩 Dark Ascension 特有關鍵字:命懸一刻(Fateful hour)、不息(Undying) 艾維欣重臨 Avacyn Restored 沒有雙面牌,所以沒有狼人,以種族為狼的衛狼替代,可獨立進行限制賽的系列 特有關鍵字:魂繫(Soulbond)、奇跡(Miracle) 再訪拉尼卡環境(2012-13) 這是2005年出的「拉尼卡環境」的續篇,故事接續在十會盟失效後,十個公會所發生的事情。 再訪拉尼卡 Return to Ravnica 登場公會:俄佐立(白藍)、伊捷(紅藍)、拉鐸司(紅黑)、葛加理(黑綠)、瑟雷尼亞(綠白) 特有機制:拘留(Detain)、超載(Overload)、脫韁(Unbound)、食腐(Scavenge)、殖民(Populate) 兵臨古城 Gatecrash 登场公会:欧佐夫(黑白)、底密尔(黑蓝)、古鲁(绿红)、波洛斯(红白)、析米克(蓝绿) 特有机制:敲诈(Extort)、暗码(Cipher)、血激(Bloodrush)、协战(Battalion)、进化(Evolve) 巨龍迷城 Dragon's Maze 十个公会全部登场。10张公会门牌为再访拉尼卡与兵临古城各五张公会门牌的重印版。每个补充包中固定一张的基本地牌除了全部用公会门取代外,还拥有独立的稀有度规则,有机会在地牌的位子抽到再访拉尼卡与兵临古城的稀有双色地牌或巨龙迷城的秘稀地牌。 特有机制:連體牌(复出异能)、融咒(有此異能的連體牌能同時該牌二邊的效果) 塞洛斯環境(2013-14) 以希臘神話為主題的環境,一個英雄,怪獸和眾神共同存在的環境。 有大量的結界存在的環境,結界代表神界,神界的領䄂和在其中生活的子民都是結界生物,而神所使用的兵器則是結界神器。 塞洛斯 Theros (THS) 有5位純色神登場 特有机制:神授、献力、占卜(复出异能)、勇行、蛮化 天神創生 Born of the Gods (BNG) 有5位鄰色神登場 特有机制:启悟、致敬 尼茲之旅 Journey into Nyx (JOU) 有5位對色神登場 人類對眾神的信仰有所減弱,所以只剩下神還有獻力異能 特有机制:星彩、积力 韃契可汗環境(2014-15) 韃契可汗 Khans of Tarkir (KTK) 五個部落在合力消滅龍族後,就開始互相爭戰的世界 以三色(褉形色)為主題的環境 登场部落:阿布赞(白黑绿)、洁斯凯(蓝红白)、苏勒台(黑绿蓝)、玛尔都(红白黑)、铁木尔(绿蓝红) 特有關鍵字:靈技(Prowess)、突擊(Raid)、延生(Outlast)、威猛(Ferocious) 龍命殊途 Fate Reforged (FRF) 鞑契可汗一千年前的世界,一個龍族依然存在的過去世界,五個部落必須共同合作才能對抗龍族 沒有三色卡 有部分鞑契可汗系列的牌重印,並配合為了配合這個有龍存在的世界而有新的插畫和敍述文字 巨龍族群的卡牌上有對應的標記,和部落的標記有些差異 登场部落:阿布赞(白黑绿)、洁斯凯(蓝红白)、苏勒台(黑绿蓝)、玛尔都(红白黑)、铁木尔(绿蓝红) 特有机制:振励、灵技、掘穴(复出异能)、掩袭、威猛、变身(复出异能)、显化(變身異能的前身) 韃契龍王 Dragons of Tarkir (DTK) 鞑契環境的另一條世界線,龍族依然存在的世界,可汗成了歷史,人類的統治者成了龍王 五大部落變成了巨龍族群,部落的標記和名稱都改變了 鞑契可汗中的可汗依然以傳奇生物的形式存在,但都有了不同的經歷 登场部落:卓茉卡(绿白)、欧祝泰(白蓝)、席穆嘉(蓝黑)、寇安甘(黑红)、安塔卡(红绿) 特有机制:振励、弹回(复出异能)、榨取、掩袭、强横、威力变身 再戰贊迪卡環境(2015-16) 以冒險世界為主題的環境 再戰贊迪卡 Battle For Zendikar (BFZ) 守護者誓約 Oath of Gatewatch (OGW) 依尼翠闇影環境(2016) 以哥德式恐怖為主題的環境 依尼翠闇影 Shadows Over Innistrad (SOI) 特有關鍵字:躁狂(Delirium)、探查(Investigate)、潛匿(skulk) 異月傳奇 Eldritch Moon (EMN) 特有關鍵字:增效(Escalate)、融合(Meld)、化生(Emerge) 卡拉德許環境(2016-17) 以維多莉亞時代的蒸氣龐克為主題的環境 卡拉德許 Kaladesh (KLD) 特有關鍵字:搭載(Crew)、裝配(Fabricate) 乙太之亂 Aether Revolt (AER) 特有關鍵字:拼造(Improvise)、反抗(Revolt) 阿芒凱環境(2017) 以埃及神話為主題的環境 阿芒凱 Amonkhet (AKH) 特有關鍵字:餘響(Aftermath)、Embalm(遺存)、耗竭(Exert) 幻滅時刻 Hour of Devastation (HOU) 特有關鍵字:折磨(Afflict)、永生(Eternalize) 依夏蘭環境(2017-18) 最後一個環境 以大航海時代為主題的環境 依夏蘭 Ixalan (XLN) 特有關鍵字:激怒(Enrage)、勘察(Explore) 決勝依夏蘭 Rivals of Ixalan (RIX) 特有機制:登殿(Ascend) 多明納里亞(2018) 多明納里亞 Dominaria (DOM) 特有機制:史跡(Historic) 烽會拉尼卡 Guilds of Ravnica (GRN)(2018/10/05) 特有機制:訓導(Mentor) 紅白公會波洛斯專屬異能 (每當此生物攻擊時,在目標進行攻擊且量小於它的生物上放置一個+1/+1指示物) 召集(Convoke)白綠公會瑟雷尼雅專屬異能 (此咒語能用你的生物來協助施放,你在施放此咒語時每橫置一個生物,就能為此咒語支付(1)或一點該生物顏色之魔法力) 刺探(Surveil) 藍黑公會底密爾專屬異能 (檢視你牌庫頂的X張牌,然後將其中任意數量的牌置入你的墳墓場,其餘則以任意順序置於你的牌庫頂) 朽力(Undergrowth) 黑綠公會葛伽里專屬異能 (墳場互動異能,每張牌使用方式大都不一樣,共通點為視墳場生物牌有多少而定,EX:目標生物得-X/-X,X為你墳場中 生物牌的數量) 再起(Jump-start) 红蓝公會伊捷專屬異能 (墳場互動異能,可以支付對應的法術力消耗並棄一張牌作為額外費用,以在墳場中釋放有再起異能的咒語,以此方式釋放的咒語將被放逐。) 登場鵬洛客(旅法師):伊捷總督拉爾,葛加里女王瓦絲卡 效忠拉尼卡 Ravnica Allegiance (RNA) (2019/01/19) 特有机制:附案(Addendum) 白蓝公会俄佐立专属异能 (释放咒语时,于行动阶段释放可以启动额外效应) 往生(Afterlife) 白黑公会欧佐夫专属异能 (当生物死去时,生成等同于牌面数值数量的1/1飞行精怪衍生生物) 揭幕(Spectacle)黑红公会拉铎司专属异能 (回合内在任一对手受到伤害后,可以支付揭幕费用释放以替代咒语原来所需要支付的费用) 起事(Riot) 红绿公会古鲁专属异能 (在生物进场时,牌手可以选择其具有敏捷异能或有一个+1/+1指示物)
货币
符号货币(Token
媽祖信俗) 成功申報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0年,在大陸昆山,由台商所出資重建,仿鹿港天后宮之建築格局的昆山慧聚天后宮, 於9月15日由本宮分靈媽祖前往昆山安座,分靈活動盛大,分靈盛事別具意義。 2012年,由本宮帶領鹿港鄉親1000多名參與第一屆在中正紀念堂台灣燈會,至今已然22年頭,交通部主辨第二十三屆台灣燈會特感念媽祖恩澤,以鹿港為主會場,特設一主燈區於本宮,感念媽祖慈悲神靈的精神。 2013年,海南省及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邀請,以本宮為首召集全省共22間宮廟,參與兩岸媽祖佑南彊活動,將媽祖信仰推播至海南,宏揚聖母聖德、慈悲為懷的心。 2014年,旗山天后宮湄洲媽祖相隔百餘年,在數千位信眾護駕下,回到本宮謁祖進香。 2014年,兩岸媽祖聖事,本年正逢鹿港媽祖分靈昆山慧聚天后宮三週年,台商啟動媽祖回娘家,6月28日跨海回祖廟謁祖進香。 2015年,第二屆兩岸媽祖巡安遶境由湄洲祖廟及鹿港天后宮共同主辦,在媽祖飛昇日於湄洲島盛大舉行,巡安湄洲島嶼。 2015年12月26日—12月27日,本宮與朴子配天宮聯合舉辦「海天聖會 鹿樸馨香」祈安賜福遶境。26日於朴子市區遶境駐駕朴子配天宮;27日,朴子配天宮起駕驅車往溪湖糖廠下馬,再徒步回本宮安座。 2016年元旦,為答謝眾諸神聖恩,海天聖會圓滿成功,恭宴媽祖,由本宮沿中山路擺出2000多桌;擠爆鹿港市區。展現信眾對鹿港媽祖的虔誠信念。 2016年4月1日,本宮在日治時代失去的廣場外土地,在委員會10年的努力下,終於在今日得以回歸至天后宮。對天后宮百年基業的完整性向前跨出一大步。 2019年,連續十四年榮獲中華民國行政院獎及內政部獎為公益慈善宗教團體。 2019年10月1日,再次升格為「國定古蹟」。 湄洲開基媽祖本尊 原中國的福建湄洲開基媽祖原有六尊,分別在福建湄洲、浙江寧波、馬來西亞马六甲、臺灣鹿港,後來因文化大革命等種種因素後,目前世界上僅存鹿港一尊,可說極為珍貴。 鹿港的湄洲開基媽祖為施琅將軍在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奉請護軍帶到台灣,後來其族弟施啟秉、族姪施世榜(彰化縣八堡圳的創建人)懇留在鹿港奉祀供信徒膜拜。由於長年累月受香煙所薰而成黑面,因此又被稱為黑面媽。 由此宮分靈出去的有北港朝天宮、麥寮拱範宮、朴子配天宮、土庫順天宮、芬園寶藏寺媽祖殿、旗山天后宮、溪湖福安宮、大肚永和宮、台西安海宮、埔里恒吉宮、枋橋頭天門宮、北斗奠安宮、員林福寧宮、溪洲-{后}-天宮、新店-{后}-儀宮、基隆-{后}-天宮、板橋天后宮、中崙慈賢宮、王功寮天瑤宮、布袋龍天宮、埔心東天宮、員林圳安宮、彰濱天后宮、虎尾福安宮,以及位於中國江蘇省昆山市慧聚天后宮、日本长崎县平戶市、澳洲墨爾本、美國科羅拉多州、馬來西亞等共兩千多座廟宇,信徒遍佈於全球各角落,前往來朝拜的香客絡繹不絕,每逢媽祖聖誕農曆一月至三月進香旺季,更是人潮洶湧、熱鬧非凡。 同安寮十二庄因乾旱而請鹿港媽祖到庄頭遶境,祈求天降甘霖,沒想到遶境完後竟天降甘霖。所以每年將近媽祖聖誕時,請鹿港天后宮進香媽、鹿港新祖宮同安媽到庄頭遶境。當時只有十二個庄頭,到現在已經有十五個庄頭,但名字依舊是同安寮十二庄。近幾年,彰化縣把同安寮十二庄請媽祖遶境列為無形文化資產。 歷史文物 有清朝皇帝的御筆匾額,文武官員的獻匾,古代碑記及鹿港天后宮昔日往湄洲祖廟謁祖照片和祖廟贈與給鹿港天后宮的大靈符、聖母寶璽均是台灣絕無僅有之文物。此外,民初時雕製的精緻鳳輦、全副儀仗等,數量之多,難以枚舉。自從湄洲祖廟毀於文化大革命後,奉祀於鹿港天后宮之湄洲開基聖母寶像及有關湄洲等民俗文化器物共6千餘件,成為碩果僅存的歷史瑰寶,更受到廣大媽祖信徒的重視。登錄文物: 鹿港天后宮胡人負重燭台一對。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antiquity/20180309000006 鹿港天后宮鳳輦。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antiquity/20180309000005
歷史 ,鹿港與中國明朝沿海城鎮之間的貿易往來已經相當的頻繁,當地民眾為求商船往返海上平安,故集資建造了鹿港天妃廟(亦稱「北頭聖母廟」)供奉天上聖母,其遺址在現址北側三條巷(古地名「船仔頭」)。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當時的天后宮廟型制太過狹小,為感念媽祖慈恩,便將舊廟遷至「粟倉內」(現今的廟址)進行改建。 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士紳施世榜開築之施厝圳(後稱八堡圳),歷經十年竣工,該圳開發完成後,吸引大批的移民進入彰化平原開墾,鹿港遂成為移民的重鎮。 1725年(雍正三年),因香火鼎盛,由施世榜等富商出資獻地擴建。 1814年(嘉慶十九年),天后宮年久廟宇傾頹失修,由泉郊、廈郊、南郊、糖郊、油郊、郊、布郊、染郊八種商業(即今日之進出口商業工會)的商賈共同出資整修。 1815年(嘉慶二十年三月),天后宮完成重修事宜,廟內有一座「重修鹿溪聖母宮」碑記,為天后宮珍貴史料記載。 1824年(道光四年),廈門商人陳瑞芬曾從鹿港天后宮恭迎開基祖媽(大媽)至埔里社堡供奉(現今在台灣南投縣埔里鎮恒吉宮)。 1869年(同治八年),廳憲孫壽銘及進士蔡德芳提議整修,從商紳和船戶集資,於1870年(清同治九年)動工,1875年(清同治十三年)結束。 1923年,由辜顯榮提議修建,花費十四年大修廟內。 1926年(昭和元年),成立「鹿港天后宮改築總代」,由辜顯榮、陳懷澄、陳培堯、郭振英、黃禮永、蔡敦波、王舜年、黃則騫等為首,共九十六位地方人士組成。此次的改築經費先由辜顯榮出資三萬元、泉合利出資三千元及各界捐資重修。 1927年(昭和二年),天后宮由正殿開始重修,正殿神像暫時移至三川殿。同時期的鹿港龍山寺,後殿的觀音神像遭祝融,重塑的觀音神像暫供奉於護龍。故鹿港有一句俚諺:「龍山寺觀音媽企護龍,媽祖企拜亭」(臺灣話)的源由。1936年竣工,建立了今日天后宮的規模。 1959年,媽祖一千週年聖誕,後殿(凌霄寶殿)重建組織重建委員會。 1960年,五月十三日,凌霄寶殿開工。 1974年,增建廟前廣場上的大牌坊,左右龍鳳闕和供香客休息的四層大樓(聖恩大樓)。 1990年,廟方在後殿一樓,成立媽祖文物館,將廟內歷史悠久的文物透過學者研究整理後展出。 1994年,新建香客大樓,共有十層。並於1998年啟用,目前5到10樓是供香客居住的房間,底下樓層則是劇場(薪傳劇場)。 2006年,連續三年由天后宮組團前往湄洲祖廟進香。於第三年(民國97年/2008年),在睽違191年後,於9月4日圓滿恭請湄洲媽祖金身再次踏上湄洲祖廟。 2006年,新建環保金爐並同年啟用。
1955年2月起担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拼音方案委员会委员,对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做出重要贡献。 “文化大革命”爆发后,遭批判(如女儿陆瑶华《控诉我的父亲陆志韦》)和迫害。1970年11月21日病逝北京。 參考資料 中国语言学家 中華民國語言學家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心理學家 燕京大學教授 燕京大学校长 國立中央大學教授 东南大学教授 哥倫比亞大學校友
the Chinese Language"。1941年8月与多名燕大教职员遭日本士兵扣押入狱。1942年5月出狱,在旧文基础上发奋著书。1943年9月完成《古音说略》初稿。抗战胜利后,1945年10月主持北京的燕京大学复校。 1949年,國民黨搶救大陸學人,陆志韦拒絕離開北平。1949年年3月﹐毛澤東和中央其他主要領導同志到達北平﹐陆志韦同好多著名民主人士一道去西郊機場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抗美援朝戰爭的背景下,從1951年底到1952年將近半年,工作組進入燕京進行「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得出結論:「美國人到中國辦燕京大學是有政治目的的,我們要和他們劃清界限」,重點批判陸志韦。1952年因燕京大学解散,调到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1955年2月起担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拼音方案委员会委员,对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做出重要贡献。 “文化大革命”爆发后,遭批判(如女儿陆瑶华《控诉我的父亲陆志韦》)和迫害。1970年11月21日病逝北京。 參考資料 中国语言学家 中華民國語言學家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心理學家 燕京大學教授
汉语对地方各级行政区政府驻地的统称为“治所”或“行政中心”,亦行政区的中心所在。 首府,自治政权的驻地,中国省级、地级民族地方自治政府驻地; 省会,别称“省城”,省政府驻地; 县城,县政府驻地,一个县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 治所:地方政府行政中心 “治所”,汉语对中国“地方政府駐地”的旧称,如省治、郡治、府治、州治、县治等,多以城垣形式存在,或称为省城、郡城、府城、州城、县城。 省治或称省城,舊時中國行省的最高行政官员的驻地,现在的“省会”; 縣治或称县城,舊時中國的“知縣”/“縣長”的駐地;現在的縣政府駐地。 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治在縣轄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地級市政府所在在市轄區。一个地级行政区通常管辖若个县级行政区,縣治會在本县下辖行政区單位的其中之一設置。 府治或称府城,民国以前中国地方行政区域“府”最高行政长官驻地。 各國家行政規劃中的行政中心 省:省政府所在地(目前臺灣省政府設於該省南投縣南投市中興新村、福建省政府設於該省金門縣金城鎮) 直轄市/市:市政府所在地的區
縣:縣政府所在地的鄉、鎮、縣轄市 直轄市/地級市:市轄區政府駐地 縣級市/縣:縣政府駐地,一般為街道級建制 参见 市中心 治所同城 中央政府所在地 法语国家和地区的行政中心 政府机构
修辭的“辭”可以分為文辭(寫文章所用的)和言辭(或稱語辭,口頭說話所用的)。最初的修辭和語言一樣,重心都在說話方面;就連“辭”這個字最初也是指言語,而非文字的組合——《說文解字》:“訟辭也。”後來重心才向文辭發展。 歷史 中國 先秦時代就已经有了关于修辞的零星言论。例如莊子很重视寓言的效果;惠施十分重视譬喻手法。 漢代时期的学者曾激烈讨论《诗经》的基本修辞手法:賦(直述)、比(譬喻)、興(聯想)。 魏晉南北朝之后,不少文學批評作品如各式各樣的詩話、詞話都有談論修辭,但专门談修辭學的作品还很少。例如刘勰的《文心雕龙》是首部“修辭”二字的意思和現代理解相同的作品,書內亦談了不少修辭手法。 宋代陳騤的《文則》則可視為第一部修辭學的專著。 民國八年(1919年)於北京發生五四运动以后,修辞学便摆脱了文学批评的范围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当时的修辞研究主要有两种倾向: 模仿西方的修辞著作。 辑录中國古人的说法。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在中文裡重要的修辞学著作之一——陈望道寫的《修辞学发凡》出版。 現今在中學教育中即開始教授行文時必須使用到的各種修辭法。 古希腊 古希腊的修辭學是由柏拉圖的學生亚里士多德發展起來的。這裡的修辞学更适合称为修辞术或雄辯術,更是指演說的技術。在亚里士多德著作《修辭的藝術》的第一句,他描述修辭為辯證法的相對物,即是說辯證方法是找尋真理的要素,修辭方法便用作交流真理。 柏拉圖的弟子--亞里斯多德成為繼承兩派學說並集大成修辭學的宗師。亞里斯多德提出三種策略: 道德訴說:來源的可信度 理性訴求
歷史 中國 先秦時代就已经有了关于修辞的零星言论。例如莊子很重视寓言的效果;惠施十分重视譬喻手法。 漢代时期的学者曾激烈讨论《诗经》的基本修辞手法:賦(直述)、比(譬喻)、興(聯想)。 魏晉南北朝之后,不少文學批評作品如各式各樣的詩話、詞話都有談論修辭,但专门談修辭學的作品还很少。例如刘勰的《文心雕龙》是首部“修辭”二字的意思和現代理解相同的作品,書內亦談了不少修辭手法。 宋代陳騤的《文則》則可視為第一部修辭學的專著。 民國八年(1919年)於北京發生五四运动以后,修辞学便摆脱了文学批评的范围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当时的修辞研究主要有两种倾向: 模仿西方的修辞著作。 辑录中國古人的说法。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在中文裡重要的修辞学著作之一——陈望道寫的《修辞学发凡》出版。 現今在中學教育中即開始教授行文時必須使用到的各種修辭法。 古希腊 古希腊的修辭學是由柏拉圖的學生亚里士多德發展起來的。這裡的修辞学更适合称为修辞术或雄辯術,更是指演說的技術。在亚里士多德著作《修辭的藝術》的第一句,他描述修辭為辯證法的相對物,即是說辯證方法是找尋真理的要素,修辭方法便用作交流真理。 柏拉圖的弟子--亞里斯多德成為繼承兩派學說並集大成修辭學的宗師。亞里斯多德提出三種策略: 道德訴說:來源的可信度 理性訴求 感性訴求:用情感說服。
公尺 1 台尺(日尺) = 公尺 = 0. 公尺 1 台寸 = 0.1台尺 = 公尺 = 0. 公尺 1 台分 = 0.1台寸 = 公尺 = 0.0 公尺 重量 1 台斤(日斤) = 16 台兩 1 台兩 = 10 台錢 公制換算 1 台斤 = 0.6 公斤 = 600 公克 1 台兩 = 37.5 公克 1 台錢 = 3.75
1 台丈 = 10 台尺 = 100 台寸 公制換算 1 台丈 = 10 台尺 = 公尺 = 3. 公尺 1 台尺(日尺) = 公尺 = 0. 公尺 1 台寸 = 0.1台尺 = 公尺 = 0. 公尺 1 台分 = 0.1台寸 = 公尺 = 0.0 公尺 重量 1 台斤(日斤) = 16 台兩 1 台兩 = 10 台錢 公制換算 1 台斤 = 0.6 公斤 = 600 公克 1 台兩 = 37.5 公克 1 台錢 = 3.75 公克 面積 1 犁 = 5甲 = 50分 = 14670坪 1 甲 = 97.8 畝(日畝) = 2934 坪(日坪) 1 甲 = 10 分 1 分 = 9.78 畝 1 畝
票務 早年,九廣鐵路採用硬卡車票。而自1982年起,九廣鐵路開始使用紙製車票,單程及來回車票均使用同款車票。1993年,為了響應環保及提高車票耐用程度,九鐵公司引入了膠質磁性車票,新車票只能用於單次車程。而在兩鐵合併前,九廣東鐵屬於九廣鐵路(東部)票務系統,接受八達通及九鐵單程車票。票務系統與香港地鐵以及九廣西鐵所屬的九廣鐵路(西部)鐵路系統並不互通,乘客在九龍塘站及尖東站轉乘地鐵不能使用同一車票。其後九廣鐵路的票務系統在兩鐵合併時逐步併入港鐵票務系統,東鐵綫亦改用港鐵車票。九龍塘站的轉乘閘機停用並陸續移除,乘客可使用八達通或同一單程車票由東鐵綫沿線車站往返原地鐵系統各站及原九廣鐵路(西部)票務系統的西鐵綫各站;而尖東站則因車站行人隧道設計問題而未能拆除閘機,使用八達通的乘客可在限時內再於尖沙咀站入閘免費轉乘,但使用單程票的乘客卻不能使用同一車票於尖東站/尖沙咀站進行轉乘。 現時,東鐵綫另設有兩款車票: 頭等車票:自蒸汽火車時代,九廣鐵路英段一直設有不同車廂等級;而九廣鐵路自電氣化起,簡化為普通等及頭等兩個等級,乘搭頭等須繳付頭等附加費。現時,普通等與頭等設不同的車票,選搭頭等的乘客需先於東鐵綫各站售票機或任何車站的客務中心購買頭等車票。 全月通1(上水/烏溪沙-尖東):此款車票為以登記於八達通上的月票,現時售價為港幣495元,使用該月票的乘客可無限次乘搭東鐵綫上水站至紅磡站(不含馬場站)各站普通等及屯馬綫烏溪沙站至尖東站,亦可免費轉乘港鐵接駁巴士路綫K12(星期日及公共假期除外)、K14、K17、K18。使用該月票往返非指定車站之車程亦可享額外正價車費75折優惠(馬場站、羅湖站或落馬洲站除外)。若使用該月票往返馬場站、羅湖站或落馬洲站則會被扣除全程正價車資。除指定路綫外,全月通卻不享有其他接駁服務的轉乘優惠。 此前,前九鐵亦曾在九廣東鐵設其他特別車票:如九鐵曾與海洋公園合作推出九鐵車票連接海洋公園門票套票並提供穿梭巴士服務;為推廣落馬洲支線而推出落馬洲週票。而在兩鐵合併後港鐵公司仍保留了上述兩款車票,惟於票務系統整合時已被取消。 列車編組 現役車輛 客運服務 現時東鐵綫採用港鐵東鐵綫現代列車行駛,列車資料如下: 港鐵東鐵綫現代列車每列列車有9節車廂,當中包括一節頭等車廂,動力車廂和拖卡比例為6:3。車廂改用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即市區綫規格),而非以往的通勤鐵路列車的座位佈局。由於須配合更新訊號系統,以及因應列車編組較現時列車為少,因此這款列車原計劃在2019年1月1日才開始在東鐵綫全面試車,以逐步取代12卡列車。不過由於2019年3月發生港鐵中環站列車相撞事故,港鐵即時停止試車以作全面安全審視。後來港鐵基於新訊號系統Trainguard MT已確認符合測試所需的安全要求,而且新系統與發生相撞意外的荃灣綫新訊號系統不同,港鐵於2019年5月29日凌晨恢復試車。直到2020年8月,港鐵曾經表示6輛新9卡韓製列車會在同年9月12日起陸續投入服務。然而直到同年9月11日傍晚,港鐵卻以新訊號系統有機會有重複設定訊號為由而須押後,並解釋相關問題已於2020年5月發現,但卻未有交代為何相隔4個月才公佈。最終該型號列車於2021年2月6日與新訊號系統同步投入服務。 機-{}-車 東鐵綫與屯馬綫共有28部工程列車,當中5部曾用作貨運服務的機-{}-車,鐵路貨運停辦後就用作牽引工程列車,分別如下: ER20型柴油機車(2004年起,共5部,為東鐵綫與屯馬綫共用的工程車) CKD0A型內燃機車(2021年起,共23部,為東鐵綫與屯馬綫共用的工程車) 已退役/退出東鐵綫列車車輛 客運服務 1910年-1962年:各式英製蒸汽機車及客車。 1962年-1974年:各式柴油機車及客車。 1974年-1983年:日本近畿客車(為數40輛,其中39輛被運往中國大陸,被編為32型,現已退役,餘下一輛於香港鐵路博物館作靜態展示。) 1982年-2022年:於1982年5月6日正式投入服務的都城嘉慕列車(通稱「電氣化火車」,未翻新列車稱「黃頭」;已翻新列車稱「烏蠅頭」),後來前九鐵於1991年增購同型號列車。其後該型號列車在1996年開始進行翻新工程,最後一列未翻新列車於1999年10月31日舉行歡送儀式後翻新,而前九鐵仍保留一列3卡車廂的未翻新列車,另外有3卡車廂因於1984年發生事故而報銷;後來已翻新列車亦於2020年起陸續退出營運,換入新購置的港鐵東鐵綫現代列車,並於2022年5月6日正式退役,另外有一列12卡車廂曾因發生事故而提早報銷。 2001年-2021年:日本製SP1900型列車,目前已調往屯馬綫並重新編組後繼續行駛。列車於2015年7月2日起分批調至八鄉車廠進行改裝工程。並於2021年2月5日正式退出東鐵綫,換言之,SP1900型列車不會再於東鐵綫行走,以配合東鐵綫新訊號系統的運作,同時亦要遷就其頭等車廂運回日本廠商進行普通等車廂改裝工程。 貨運服務 G12型柴油機車(1954年- 2004年,共5輛,其中一輛於香港鐵路博物館作靜態展示) G16型柴油機車(1961年-2021年,共4輛,其中兩輛分別提早於2014年及2018年報廢) G26型柴油機車(1974年-2021年,共3輛,其中一輛於香港鐵路博物館作靜態展示) 使用狀況 乘客量 東鐵綫自1910年通車以來就是新界東往返市區的主要途徑,其北端的羅湖站及落馬洲站是連接中國內地的兩個主要陸路口岸,而紅磡站為城際直通車的終點站,加上沿綫設有不少大型購物商場、文娛體育場館、著名旅遊景點、住宅以及多所大學,更因歷史因素讓東鐵綫的車費(往返羅湖站、落馬洲站及馬場站除外)較其他同區巴士路線廉宜,所以一直擁有非常龐大的香港居民及內地訪港旅客的乘客量。 在屯馬綫一期(大圍至啟德段)通車前,本綫是唯一能直接轉乘馬鞍山綫的港鐵路綫,有不少馬鞍山綫乘客會在大圍站轉乘東鐵綫前往市區。此等轉車人流在上述路段通車後依然高企。在部分車站,尤其是作為觀塘綫轉乘站的九龍塘站及與馬鞍山綫連接的大圍站,經常出現極度擠迫的情況。而且,東鐵綫亦吸引了不少水貨客、跨境學生、中國大陸旅客(東鐵綫能連接福田口岸與羅湖口岸)以及馬迷(馬場站在沙田馬場有賽馬賽事時或進行雙邊投注時會開放)等區外甚至境外居民乘搭,增加東鐵綫的乘客量。 。 目前新界東人口仍然處於增長期(香港政府已啟動古洞北及粉嶺北新市鎮發展計劃,而北區、大埔區與沙田區亦有大量新建公營房屋即將落成),再加上自由行政策開放後大量使用羅湖口岸及落馬洲口岸入境的內地旅客使用東鐵綫往返香港,故東鐵綫的擠迫情況依舊十分嚴重。 直到2020年1月農曆新年過後,由於受到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影響,香港政府停止邊境禁區的車站出入境服務,加上政府及部分企業先後採取在家工作安排以及學校停課,市民減少外出,因此疫情期間東鐵綫客流量在沒有過境乘客以及本地通勤客量情況下有所下降,非繁忙時間及星期日及公眾假期的班次明顯減少。不過直到2021年2月6日,港鐵宣布採用9節編組的新列車投入服務後,有乘客表示原本在平日早上非繁忙時間不須等車,現在卻要等一至兩班,擔心疫情過後情況會更差。 此外,由於東鐵綫大部分路段屬於露天路段,故每逢惡劣遇上天氣如熱帶氣旋影響本港時,本綫路段容易因露天電纜損毁、山泥傾瀉、塌樹等各種原因導致不能提供完整服務。當惡劣天氣過去時,本綫服務往往因工作人員仍在進行搶修而未能恢復正常,往往出現本綫車廂和沿綫的車站月台和大堂甚至站外逼滿乘客的現象。 在2012年,東鐵綫每日平均乘客量為逾102.2萬人次,當中有約24萬人次往返羅湖站;另有約六萬人次往返落馬洲站,而繁忙時間平均載客率達71%。與2008年相比,繁忙時間平均載客率上升了8%。 根據港鐵向香港立法會提交的文件披露,本綫最繁忙時段載客率在2014年與2015年分別為約100%及約93%,而2016年同樣為約93%(以車廂每平方米站立4人計算),而東鐵綫最繁忙路段為大圍站至九龍塘站。 而自從屯馬綫全綫通車後,東鐵綫最繁忙路段由大圍站至九龍塘站改為沙田站至大圍站。根據港鐵向立法會提交的2022年統計數字,2021年疫情較為緩和月份的載客率以每平方米四人站立密度計算為綫58%。東鐵綫全綫在2022年5月全採用9卡車廂的列車後,單向每小時載客量減少近兩萬人次,較舊信號系統少約18%。 而東鐵綫過海段於2022年5月15日正式通車後,有乘客雖然認同較以往方便,但同時擔心目前9卡車廂的列車難以應付客量,甚至有機會須站立全程。而金鐘站成為了4綫轉車站後會難以上車。而過海段通車後的首個工作日,有乘客指站內人流有明顯增加,乘客須等候2至3班車才能登車。其中於當日下午繁忙時間,金鐘站有超過70名乘客為求有座位坐,寧願支付頭等車費乘坐頭等車廂。而有線新聞在早上繁忙時間進行實測,發現過海段通車與全綫採用9卡車廂的列車後,車廂內更擠迫。特別是列車抵達旺角東站後,仍然有大量乘客需要站立,與以往可以坐形成強烈對比。有乘客表示懷念以往東鐵綫採用12卡車廂的列車的日子,認為目前9卡車廂的列車太擠迫。同樣地,至東鐵綫過海段通車後,以及邊境車站重開之後,其最繁忙路段再度回復為大圍站至九龍塘站,載客率約83%。 貨運服務 九廣鐵路-英段時代的定位本為近郊鐵路,因沿綫的大型新市鎮相繼落成,客量大幅增加,在1990年代逐漸改變為區域鐵路,並翻新列車以迎合通勤化的需要,而1997年9月1日起開始凍結票價,直到2010年6月13日方進行加價。一直以來,絕大部份車程的票價比巴士便宜,雖然本地鐵路服務虧損嚴重,不過由於羅湖站的票價甚高,足可彌補前者的虧損。 由於新界東的快速公路網絡並不完善,於繁忙時間,獅子山隧道、上水至沙田之間的九號幹線以及窩打老道及公主道一帶時有擠塞,以致東鐵綫比巴士有明顯的時間優勢;只有途經城門隧道、大老山隧道、青沙公路等較鐵路直接的巴士路線可與東鐵綫競爭,故此本綫一向是沿綫新市鎮的主要交通工具。 東鐵綫在停止貨運業務前所提供的主要貨運業務有貨櫃運輸、一般貨運(平板拖卡)及牲口運輸,來往香港與中國大陸,最遠至烏魯木齊。在上水屠房於2000年1月運作之前,載著牲畜的列車(俗稱「豬車」,因運載的牲畜以豬隻為主)經過車站時留下的氣味是不少人的童年回憶。紅磡貨場設有國際郵件中心,處理來往中國大陸的平郵郵件。由於中港鐵路貨運在靈活性、時間及成本上遠不及水路和公路,從2000年代起,中港兩地的貨運量上升時,市場對中港鐵路貨運需求卻急劇下降。2009年10月29日,港鐵公司宣佈經仔細研究後,決定於數個月後停辦中港跨境貨運市場佔有率僅為0.08%的鐵路貨運業務。2010年6月15日,隨著最後一班北上郵政貨運列車由國際郵件中心開出,港鐵跨境貨運服務正式終止。 港鐵公司於2010年6月16日停辦鐵路貨運前,東鐵綫曾經是香港唯一有經營貨運業務的鐵路綫,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啟用前,本綫是香港唯一的城際客運鐵路綫。客運服務由紅磡站至羅湖站和落馬洲站,全長約41.5公里;而貨運服務當時由紅磡的貨場運送貨物來往中國各大城市。現時在香港境內,雖然港鐵公司仍然保留各車站貨場的使用權,可是現在只有羅湖編組站仍在運作。 因應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香港賽馬會於2020年1月26日至10月18日期間暫停於賽馬日開放沙田馬場公眾席,故此馬場站亦暫停開放。另因香港特區政府於2月4日起暫時關閉羅湖及落馬洲管制站,東鐵綫於當日起只維持紅磡站至上水站之本地綫一般列車服務,另設穿梭列車往來上水站與羅湖站以接载持有羅湖特價證之羅湖居民,但不設過境前往中國內地以及城際直通車之服務。 為配合更換中期翻新列車,新列車在更換期間亦會同時行走,但因新舊列車車門位置不同,自2020年3月中上旬起,沿綫車站月台上均貼上9卡及12卡列車車門號碼標貼。 事故 馬料水出軌事故 1923年6月14日早上11時15分,一列由1號機車牽引的南行列車,駛至馬料水時遇上山泥傾瀉,機車及頭節車廂遭推撞至掉落路基之下,第二節車廂亦因而出軌,幸無人受傷。由於電話線損毀,有關當局於一段時間後才知悉此意外發生。附近一段長200碼的大埔道亦遭泥石所埋,不能通行。1號機車事後獲修復並重投服務,但是一號機車在1931年4月20日下午再次發生同一事故,新界中部天氣惡劣,17時前後,豪雨更引致22號橋(現大學站南面)旁的溪澗決堤,將22號橋和3號隧道之間的路基沖毀。約17時10分,原定16時39分由深圳站(即現時的羅湖站)開往九龍的第19次列車駛至,受損的路基因不勝負荷而塌陷,導致機車及頭4節客車車廂出軌並掉落20呎高的路基之下。由於衝力甚大,第3及4節車廂更互相套入。事發後,鐵路局、警務處、消防隊均立即派員進行拯救,附近居民亦紛紛趕至協助,但由於地點偏僻、缺乏合適工具而且天氣惡劣,工作十分艱巨。其中兩名困於第4節車廂內的少年,須經截肢,方於兩日後脫險。在附近居住的一位洋人醫生,於駕車往協助救援時,亦連人帶車掉進天雨造成的坑洞內,幸未有受傷。意外共造成12人死亡,是香港境內死亡人數最多的鐵路事故。肇事的1號蒸汽機車因意外而報廢。由於惡劣天氣引致鐵路多處損毀,鐵路服務最終於6月方能恢愎。 六七暴動 1967年7月至12月的六七暴動期間,列車、路軌、車站及鐵路橋多次發現炸彈。 下列日期皆為1967年: 7月28日傍晚時分,沙田站及大埔墟站的路軌先後被發現土製炸彈,其中大埔墟站由於當時有列車將會駛進車站,鐵路局將一班由羅湖站開出的南行列車緊急剎停於近太和的25號橋;而另一班北行列車則剎停於大埔滘,警員到場後封鎖大埔墟站,由駐港英軍派出的拆彈專家檢驗爆炸品,拆彈專家將土製炸彈搬出路軌,再圍繞炸彈堆放沙包後引爆,當晚從6時47分至10時09分往返九龍站及羅湖站的列車均受阻延。 8月14日上午7時許,上水站月台發現一個可疑鐵罐,車站須要即時關閉,拆彈專家到場檢驗後確定為真炸彈並且需要即場引爆,粉嶺站至羅湖站的列車服務受阻近1小時;同日下午約5時10分,一列由新界開往九龍的列車當駛至油蔴地站(今旺角東站)時在其中一節車廂發現放有一個寫有「同胞勿近」的無人認領包裹,拆彈專家到場檢查後將該包裹撿走。 9月1日早上約6時35分,在界限街火車橋(7號橋)發現一幅約10呎乘3呎的標語,路軌旁則被放置兩個懷疑爆炸品,英軍拆彈專家檢驗後確定炸彈一真一假,隨即將真炸彈引爆,假炸彈則交由警方撿走。受發現炸彈影響,來往油麻地站至沙田站的列車服務暫停逾一小時,直到上午約7時22分恢復正常。 9月7日清晨約6時10分,大埔墟站附近的路軌發現懷疑爆炸品,其後南北行的列車服務即時中斷,經拆彈專家檢驗後確定是真炸彈後於上午8時許將炸彈引爆,列車服務受阻約兩小時。 9月10日下午約5時15分,煙墩山隧道(舊筆架山隧道)沙田隧道口外發現有三個用報紙包裹的鐵罐被放置在路軌旁,拆彈專家檢查後發現其中一個是真炸彈後隨即將該炸彈引爆,而沙田往返九龍的列車服務直至當晚約8時30分才恢復正常。 10月29日清晨開出首班列車前,鐵路局職員先駕駛一列沒有載客的列車視察沿途路況,空載列車駛至界限街火車橋時發現路軌旁被放置兩枚土製炸彈,而原定於6時30分從九龍站開出的首班列車須立即停止出發,警員接報到場後與鐵路局職員一同檢查沿線路軌,再分別於亞皆老街火車橋及太子道火車橋共發現多八枚土製炸彈,全部十枚土製炸彈由英軍拆彈專家檢驗後引爆,而當日上午的列車服務受阻超過兩小時。 1976年8月城門河塌橋事故 1976年8月24日,熱帶風暴艾倫襲港,帶來連場豪雨。8月25日早上8時25分,上游城門水塘溢出的洪水夾集著沙石,將橫跨城門河的11號橋橋墩沖毀,一隊鐵路職工剛巧路過,即時通報上級,將鐵路封閉。封閉期間,鐵路分為紅磡至大圍、沙田至羅湖兩段,之間乘客需靠巴士接駁,當局在大圍搭建臨時車站,是為第一代的大圍站,而大圍站後來於1986年正式投入服務。貨運方面,牲口轉往和合石站,蔬菜及雞蛋轉往粉嶺站,其他貨車則分別轉往何東樓車廠或大埔滘站。當時香港依賴鐵路從中國大陸進口糧食,當局對此極為關注,港督亦有親臨現場視察。工務局在駐港英軍協助下,在40天內重建11號橋,鐵路服務終於10月4日回復正常。 1981年路軌折曲事故 1981年夏季某日,九廣鐵路(英段)近大埔滘站約50米處有一段路軌疑因天氣炎熱膨脹導致折曲,而一列滿載乘客由羅湖站開出的列車在行駛至上述路段時被駕駛該班次的列車司機發現前方路軌有明顯的折曲,而該司機認為如繼續駛過便會出現意外,因而將列車停下。記者現場所見,兩條鐵軌在沿途一直是平行,直至一個接駁口時凸出了約12吋之多,而下面的枕木亦移入了約3吋之多。近2小時後,鐵路局一位工程督察與十多名工人到場視察後,認為要移動另一節車軌,遷就車軌彎曲度才能行車。經過了大約半小時後,列車才恢復通行,但已阻延了3個小時。鐵路局發言人表示,通常路軌折曲原因有多種,但這次主要是因天氣酷熱引致路軌膨脹而折曲,將來鐵路電氣化,新鋪設的路軌將能抵受高熱,相信屆時就不會有這種事情發生。 1984年11月上水站出軌事故 1984年11月25日早上8時50分,一列由紅磡駛往上水的九廣鐵路(英段)本地線列車,到達上水站落客後,列車需駛入中線路軌,以便調頭後再駛入南行月台往紅磡。當列車在駛至分岐口,轉轍器沒有將列車引入中線路軌,列車因而駛入安全側線。因超速行駛,列車收掣不及,撞上止衝擋,第一卡因撞擊斷開兩截,凌空彈起再壓斷一條電纜柱,然後翻側,斷開的後半截車卡壓著橫放了包括車頭的前半截車卡。當時車上有兩名職員,於車頭的車長及時逃生,僅受輕傷,司機則在列車另一端,未有受傷。肇事的車卡事後報廢,而E45組餘下完好的233號車卡則在數年後代替在何東樓車廠內撞毀屬於E58組的原272號車卡,成為今天的458號車卡,而舊有272號車卡亦報銷。 1988年6月白石角出軌事故 1988年6月4日14時許,一列九廣鐵路(英段)南行貨運列車在大學站以北(白石角附近,現時為優景里)出軌,列車服務因而暫停至第二天上午10:40分恢復。期間東鐵服務中斷一整日。九鐵方面派出接駁巴士疏導乘客,但場面混亂。例如在沙田站,晚上大批乘客爭先恐後登上接駁巴士,有人甚至爬窗進入。由於出事地點及其附近路段(尤其是急彎部分)多年來屢次出現不同程度的意外,鐵路公司其後趁政府落實白石角填海工程時,於1995年9月24日凌晨,利用收車時間將路段拉直至與吐露港公路平衡,而行車時間得以縮減一分鐘;而有關工程就耗資6,500萬元。舊彎位(樟樹灘走線)現在是香港教育大學運動場及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研究生宿舍二及三座連未撥用土地。 1991年6月大埔滘電纜折斷事故 1991年6月18日約晨早8時45分,大學站以北(白石角貼近中文大學)路段的電纜嚴重折斷。一列九廣鐵路(英段)本地線北行列車剛巧駛經,由於車速甚高,而電纜被列車的集電弓勾著拖行,近1公里長的電纜遭扯脫。大埔墟站和火炭站之間的列車服務因而暫停。九鐵公司派出接駁巴士來往沙田站及大埔墟站,但乘客爭先恐後上車,情況混亂。受影響乘客近25萬人,事件也暴露政府部門和運輸業不協調。為確保安全,九鐵事後決定將該段鐵路拉直,並於1995年完成改線工程。 1996年8月上水站信號系統失靈 1996年8月某日下午約5時50分,上水站列車信號系統控制室因電路板燒毀,導致電腦信號系統失靈,事故期間太和站至羅湖站列車服務停頓約25分鐘,而九鐵亦提供接駁巴士接載乘客往返太和站至上水站,直到當晚約7時全綫服務才恢復正常,期間約有一萬人受影響。而九鐵工程人員估計系統故障可能是受控制室外銅製電線被雷電擊中有關,事後九鐵決定將銅製電纜更換成光纖電纜,但新的光纖系統需要待至1998年末才投入使用。 1999年12月羅湖架空電纜絕緣體鬆脫 1999年12月23日,晚上11時,一個位於距離羅湖站2公里的架空電纜絕緣體斷裂,令電纜鬆弛,導致一列北行電氣化火車在羅湖站前兩公里「死火」,4000名乘客被困羅湖及上水站之間,過境關卡亦要延遲近3小時才關閉,以疏導人潮,羅湖列車服務受阻逾兩個半鐘。事發後個半小時,東鐵亦安排了6輛接駁巴士,往羅湖站疏導乘客,但為避免乘客爭相上巴士,引起場面混亂,故最後東鐵只安排一列無載客的列車,往羅湖一次過接載乘客往市區,故接駁巴士並未派用場。 2005年12月車底機件裂縫問題 2005年12月21日,東鐵一列南行往尖東列車駛至火炭站時,車底的冷氣壓縮器支架鬆脫,九鐵其後檢查全列車的116個壓縮器,共發現9個壓縮器支架出現裂紋,但無向政府匯報。九鐵於事件在2006年1月嚗光後已為所有壓縮器加上尼龍索帶及U形托架承託以防止鬆脫,由於事出突然,故加上的都是彩色尼龍索帶,被傳媒和乘客覺得列車「好化學」(意即容易破爛)的笑柄。但其後再發現有80個車底部件有裂紋。經過初步調查之後發現,東鐵列車在2003年改用自動列車運轉裝置(TBL 2 ATO,以比利時TBL訊號系統為基礎)後,對列車組件增加達1倍的壓力。而且部分焊接位焊接不妥,要剷走油漬才發現裂紋。另外,車輪與路軌的接口並非完全吻合而產生震動,令列車懸掛系統可能產生裂紋。九鐵主席田北辰於2006年1月14日表示,管理局將每晚開會,確保東鐵可以安全行駛後才會開車,並承諾如再有主要組件或其綑綁的尼龍索帶鬆脫,九鐵將即時決定東鐵全線停駛。最後,九鐵於2006年1月15日獲政府批准,使東鐵改以人手操作,但東鐵由羅湖至尖東的行車時間會增加1.5分鐘,而早上繁忙時間的班次將由每小時24班減至23班,其後更一度減到每小時21班。經過深入的徹底調查,九鐵確定列車自動操作系統並非導致出現裂紋的直接因素,並於2006年8月6日獲政府批准,恢復東鐵以自動操作系統運作。 2010年1月車務控制中心故障全綫停駛一小時 2010年1月21日晚上7時20分,東鐵綫於晚上繁忙時段因車務控制中心故障,一度全綫停駛約一小時,逾萬乘客受影響。港鐵車務主管蔡德贊向受影響乘客致歉。他解釋故障是因為數據傳送網絡出問題,不能發揮控制中心的功能,港鐵基於安全考慮,決定全綫停駛以便工程人員檢查。對於為何要花長達1小時處理故障,蔡稱是因需時重新啟動,至於傳送網絡具體究竟出現什麼問題,則需詳細調查。故障期間有不少乘客批評接駁巴士不足,要等近45分鐘才出現。晚上8時20分,工程人員完成維修工作,全綫服務陸續恢復正常。 2012年7月電力故障致乘客通宵滯留8小時 2012年7月23日晚上11時,因颱風韋森特襲港,大埔墟站附近有大樹倒塌,導致電力故障,再加上其他路段亦出現跳電情況,引致東鐵綫全綫暫停服務,共有8列東鐵綫列車受影響。超過一千名乘客受事件影響,被迫在車站大堂過夜。港鐵表示進行搶修關係,未能提供接駁巴士服務,又表示基於安全考慮,未能讓乘客落車。港鐵表示,東鐵綫列車服務在凌晨2時44分回復正常,但由於凌晨列車服務已停止,加上要進行維修工程,不能再發車接載滯留的乘客。逾千名乘客半夜被迫滯留在沙田、大圍等車站,用港鐵提供的紙皮席地而睡,部分則坐在樓梯上休息和打機消磨。 直至2012年7月24日早上7時半,經搶修後,東鐵綫全綫恢復通車。但在早上10點過後,8號風球除下,大批市民出門上班,港鐵觀塘綫九龍塘站往油麻地方向的月台上,非常擠迫,一般要等3班車才上到車。港鐵要實施人流管制措施,乘客鼓噪。 港鐵車務營運總管劉天成表示,解釋因天氣惡劣影響,東鐵綫列車服務在凌晨2時44分回復正常,但由於凌晨列車服務已停止,加上要進行維修工程,不能再發車接載滯留的乘客。港鐵亦強調,有廣播通知乘客,並已開放車站給乘客休息,並提供水和洗手間設備。拒絕向受影響的乘客道歉。 原立法會議員鄭家富批評港鐵應變手法差劣,過去立法會曾多次討論港鐵在緊急事故提供接駁巴士的安排,但今次事件反映港鐵仍然準備不足。他敦促港鐵檢討事件,並加快在東鐵綫沿綫加裝屏障,防止因塌樹損毀電力系統。 不過鄭家富的言論令港鐵工會不滿,指港鐵員工通宵加班照顧乘客。對港鐵職員不公平。 2014年2月十天內兩站發生兩宗故障 2014年2月9日及18日的十天內,東鐵綫分別於大學站及粉嶺站發生兩宗故障,均造成北區大癱瘓。港鐵車務總監金澤培對事件深表致歉,他指兩次事故損壞的絕緣體,與大學站電纜故障的絕緣體屬同一批次,經調查證實有關絕緣體質素欠佳,令絕緣功能減弱,增加內部短路機會,港鐵會於十天內為所有問題絕緣體,進行全面更換。 2014年4月至5月發生多次故障 2014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之間,東鐵綫出現多次故障。 2018年1月11日信號系統伺服器故障,全綫停駛 2018年1月11日上午9時25分,由於負責控制東鐵綫TBL 2信號系統的伺服器運作不暢順,轉換使用AWS後備系統,以及由工程人員改用人手操作重新啟動伺服器,但仍不成功。為進行跟進修復,控制中心宣佈暫停東鐵綫全綫列車服務,包括城際直通車也停駛。港鐵向運輸署通報事件及安排了接駁巴士疏導受影響乘客,惟指示不清析引起混亂。服務癱瘓兩小時後在上午11時半才陸續恢復正常。港鐵就東鐵綫事故對乘客造成影響致歉,表示會深入調查事故原因,以及會在收車後將進行深入檢查。及後,港鐵調查發現此次故障源於訊號系統發出有問題指令,估計屬軟件運作有問題,已要求承辦商加強系統軟件穩定性和盡快完成新軟件測試,不過新軟件最快要1至2個月後才可投入應用。 全綫停駛期間,有3名乘客不滿被困車廂良久但得不到任何救援分別在粉嶺站和火炭站打開車門下車沿路軌離開,隨後職員協助他們從路軌返回月台。港鐵車務營運總管李聖基事後向傳媒表示,有關行為「很危險」。鐵路車務員工協會指有關行為不正確,可能會使故障事件雪上加霜,例如職員須額外時間查找已拉下的開門掣及確保路軌無人才能再讓列車開行,乘客更有可能因濫用車門設施而觸犯《香港鐵路附例》。然而2017年4月觀塘綫故障時港鐵卻打開緊急逃生門安排乘客由路軌疏散。 2019年9月17日載客列車出軌事故 2019年9月17日早上8時半,東鐵綫一列港鐵中期翻新列車從旺角東站以時速約30公里駛入紅磡站1號月台期間突然出軌,導致第4、第5及第6卡車廂偏離路軌,以及第4至第5卡車廂之間接駁位斷開,部分車廂的車門因列車脫軌衝力而飛脫,繼1994年後第二宗港鐵載客列車出軌嚴重事故;事故造成8人受傷。受事故影響,東鐵綫紅磡站至旺角東站服務全日暫停,西鐵線屯門至紅磡只有一半班次行駛其餘以南昌站為總站,旺角東站至羅湖站服務維持6分鐘一班,旺角東站至落馬洲站服務維持18分鐘一班,另安排免費接駁巴士往來大圍站至鑽石山站,而19班城際直通車班次取消。港鐵事後發現涉事路軌有4處出現斷裂或裂紋,將成立調查委員會調查事件。2020年3月3日,港鐵公布東鐵綫紅磡站去年9月發生的列車出軌事故調查報告,表示事故起因是出事位置一個道岔的兩條路軌距離,即動態軌距擴闊至超出關鍵水平所致。 2020年2月發現爆炸物事件 2020年2月2日,東鐵綫一列停靠羅湖站的列車被人放置兩顆土製炸彈,企圖迫使特區政府「封關」全面切斷所有與內地的關口,防止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擴散;香港警方形容向恐怖主義行近一大步。 爭議事件 2014年8月唐狗誤闖東鐵疑遭輾斃 2014年8月20日早上約9時50分,一隻啡黃色的中型唐狗突然闖入上水站南行路軌,當時有乘客發現後即通知車站職員。有目擊者指出,車站職員曾暫停列車行駛,走入路軌嘗試驅趕唐狗,擾攘約6-7分鐘後,卻未能成功將唐狗帶離路軌,但車站職員卻重啟列車服務。最後該唐狗跑到粉嶺站路軌,遭一列當時駛入月台的城際直通車直接輾斃。多名目擊意外的乘客昨在網上發放事發圖片,質疑港鐵職員為何明知唐狗仍在路軌,仍然重啟列車服務。有媒體就事件向港鐵查詢,然而港鐵發言人仍未有正面交代唐狗的輾斃原因,以及為何唐狗未離開路軌便重啟列車服務。 其後有網民發起聯署,要求港鐵交代列車輾斃唐狗意外真相,直至同月23日已有逾9.8萬人參與聯署。 直至2015年3月,港鐵公開調查報告,但仍拒絕就此事而道歉。 2015年禁止攜帶大型樂器風波 2015年9月,港鐵禁止一名身穿校服的女學生攜帶大型樂器乘車引起的風波愈演愈烈,而於同年10月3日,有大批示威者於大圍站示威抗議後,同時亦有兩名乘客在沙田站的一列正在上落客的車廂要求港鐵職員量度一名內地旅客的隨身行李,其後該名職員同意,並呼籲該兩名乘客離開車廂,但該兩名乘客並不信任港鐵職員,更要求職員將有關行李帶離車廂量度,期間當中一人更站在另一邊車門,以身體擋住車門關上。其後有一名男乘客阻止該兩名阻礙列車開出的乘客其行為,雙方更推撞並爆發罵戰。而當列車到達火炭站時,有關人士均被要求離開車廂。而網民對事件評價兩極,有人質疑行李尺寸合共175厘米,超過規定的170厘米。亦有人質疑港鐵職員為何不事先將該行李帶離車廂,讓該兩名乘客繼續阻礙列車開出。 問題 噪音問題 由於東鐵綫大部分路段屬於露天路段,讓不少九龍中及新界東居民飽受噪音騒擾,其後經九鐵、區議會與環境保護署據理力爭,隔音屏障才能於1991至2001年期間開始裝設。 雖然東鐵綫於1910年已通車,毫無疑問早於沿綫所有現存的民居建築落成,即沿綫居民在遷入前都已清楚知道東鐵綫的存在會產生噪音。在受到沿綫部分路段附近居民的投訴後港鐵決定降低東鐵綫部分路段之行車速度,上水站至紅磡站之行車時間被延長6分鐘,非官方港鐵故障消息「MTR Service Update」曾為此事製作短片,列車在其中三路段實施「臨時速度限制」導致車程延長,包括: 直到2016年10月1日起,因應環保署的《噪音管制條例》要求,旺角東站至九龍塘段被收緊至每小時30公里,讓每班列車駛過該處時需要多約30秒至2分鐘不等,變相較平日接載少約6,000名乘客。惟有記者測試後發現,由紅磡至九龍塘站車程時間大增1至6分鐘不等。「MTR Service Update」認為可能會增加乘客候車時間,讓原本已十分擠迫的九龍塘站月台更水洩不通。 正因如此,東鐵綫的原先最高速度是每小時120公里,但實際的最高速度經常遠低這個標準(以非繁忙時間為甚,列車在ATO模式下經常惰行慢駛以節省電力)。有時列車的全程最高速度只有每小時約100-110公里,而且經常在路上臨時停車,加上減速措施,令全程行車時間不斷拉長,讓原本由羅湖站/落馬洲站至紅磡站需要約40/45分鐘被延長至約45/50分鐘,有時更需逾一小時。 上水站及羅湖站乘客衝閘問題 位於香港與深圳邊境地區的羅湖站及上水站是攜帶水貨過境的乘客(下稱「水貨客」)每日使用次數最高的車站,有相當數目的水貨客更冒檢控之虞衝過或跳越閘機以避過支付車資,甚至對檢控他們之港鐵職員施以多種暴力襲擊、偶爾更會召集附近的同黨進行圍毆,導致相關職員曾須告假逾10天療傷;另外亦有逃票者故意觸發八達通閱讀器不對重疊起來的八達通扣數的安全系統為衝閘製造口實。根據港鐵2008年統計數字顯示,上水站之檢控衝閘數字為東鐵綫其他車站(不包括羅湖站)的100倍以上,即每年約過萬宗,平均每日約有30宗於該站發生,每宗成功檢控個案背後亦涉及多於一人犯案,包括水貨客孔武有力之同黨。 為打擊此等行為及杜絕水貨客聯群結隊聚集點貨行為,港鐵已經依照前區局議員程張迎和觀塘區議員施能熊之建議,鎖定於2009年3月1日起於上水站採取出入閘分流措施,在車站1號月台的第二至四卡位置設置圍欄,以分隔上落車之人流,並且於羅湖站由活板閘機更換為九鐵和地鐵早期使用之轉棍閘機,而少數幾部闊閘機亦有職員把守,以防止多名乘客只繳付一名乘客的車資卻同時通過閘機。港鐵公司配合鐵路警區、邊界警區之行動對長期逗留月台之水貨客採取屢勸不聽後處之以罰款港幣2,000元。同時港鐵在車站加派職員在入閘機前監視,並聘請了廉政、申訴專員公署和紀律部隊退休員工成立逃票罪行防治組,而加強執法以來港鐵錄得了更頻密的職員執勤時遇襲數字。 班次問題 由於東鐵綫北行列車有兩個終點站:羅湖站及落馬洲站。往落馬洲站的班次佔全綫的三分之一,但較少人乘搭;往羅湖站的班次被分薄,導致每班列車更多人。 九龍塘站、沙田站、上水站較繁忙的車站,過境乘客經常擠進車廂,讓部分往羅湖站的車廂過於擠迫。在平日上午繁忙時間南行方向由於沒有直通車,加上班次較下午繁忙時間為多,所以車廂擠迫情況尚可接受。 下午繁忙時間受到直通車影響(現時北行有2班)及班次較上午繁忙時間為少,而直通車多數不準時開出,讓紅磡站北行列車延遲開出,部分班次相距達7分鐘,再下一班車則可以只相距2分鐘。再加上部分乘客衝門,以致列車車門往往要關上多次才成功,讓隨後列車延遲到達,尾隨列車不能載上全部乘客,特別是九龍塘站。隨著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投入服務,城際直通車乘客量減少
5月2日,大埔滘車站停用,電氣化路段延長至大埔墟。 5月12日,粉嶺車站重建完成。 6月1日,上水車站重建完成。 7月15日,大埔墟車站至羅湖車站之間電氣化,至此全綫電氣化完成。 7月23日,柴油列車最後一次開出,自此九廣鐵路本地客運全面電氣化,九廣鐵路-英段進入電氣化火車年代。 8月15日,臨時大圍車站啟用。 1984年,香港政府宣布將舊大埔墟火車站列為法定古蹟,並會改建為博物館。 1985年: 2月15日,火炭車站啟用。 10月1日,馬場車站完成重建。 1986年: 4月23日,大圍車站永久站體完成,臨時站停用並拆除。 12月20日,舊大埔墟火車站成為香港鐵路博物館,亦由時任區域市政局主席張人龍、九廣鐵路公司主席霍士傑、區域市政總署署長孫明揚等主持揭幕儀式,並於次日起開放予市民參觀。 1987年1月15日,羅湖車站完成重建。 1988年6月4日,一列貨運列車在白石角附近路段出軌,此意外促成了「白石角軌道拉直工程」。 1989年5月9日,太和車站啟用。 1991年,因應有部分元朗及天水圍居民為免受屯門公路交通擠塞之苦而會選擇乘巴士前往上水車站轉乘九廣鐵路-英段前往市區,基於乘客量大幅增長,九鐵公司購入96節新車廂,並且全綫統一使用12節車廂的列車行駛,載客量增至38%,當時列車車廂總數為351節。 。 1993年,九廣鐵路公司更換所有車站的指示牌,一直使用至2008年;同年亦加設錄音廣播。 1994年,政府發佈《鐵路發展策略》,當中提及將興建尖沙咀支線與馬鞍山鐵路列為優先計劃,並一同定位為九廣鐵路-英段的支線。 1995年,因應有貨運列車在1988年6月於白石角附近路段出軌而進行的「白石角軌道拉直工程」完成,新軌道與吐露港公路並排,以減低行車時間及意外發生。 1996年,九廣鐵路公司為了清楚劃分現有的九廣鐵路及準備興建的西部鐵路走廊,將九廣鐵路-英段易名為九廣東鐵,坊間簡稱為東鐵;而新建的西部走廊則命名為九廣西鐵。 1997至1999年間,九廣東鐵使用的英國製都城嘉慕電氣化列車組陸續進行翻新,翻新後稱為中期翻新列車(,常簡稱,俗稱「烏蠅頭」)。 1998年,「九龍車站」改名為「紅磡車站」,以避免與該年啟用的機場鐵路九龍站混淆。 2000年,政府發布《鐵路發展策略2000》,當中亦提出興建北環綫,但因羅湖邊境管制站出現嚴重擠塞,政府決定在興建北環綫前興建落馬洲支線以應付跨境客運量。 2001年: 尖沙咀支線及馬鞍山支線正式動工。 9月4日,九廣鐵路引入日本近畿川崎製列車供九廣東鐵行走,並同步引入該款列車於九廣西鐵以及馬鞍山鐵路行駛。 2003年,落馬洲支線正式動工。 2004年: 10月24日,尖沙咀支線啟用,九廣東鐵延伸至尖東站,亦是時隔接近29年,火車重回尖沙咀。 12月21日,馬鞍山鐵路啟用,同時大圍車站亦成為與馬鞍山鐵路的轉車站。 2007年8月15日,落馬洲支線啟用,落馬洲站連接至落馬洲管制站及深圳福田口岸。同時支線亦設有預留位置,以便日後興建連接北環綫的古洞站。 兩鐵合併 時序: 2007年12月2日,九廣鐵路營運併入地鐵系統成為港鐵系統,九廣東鐵更名東鐵綫,而旺角車站為免於與旺角站重名亦改名為旺角東站()。 2009年: 1月1日起,東鐵綫取消行李托運服務。 8月16日,九龍南綫通車,尖沙咀支綫改併入西鐵綫(合併後的九廣西鐵,現屯馬綫),東鐵綫南端終點站由尖東站再度改回紅磡站。 2010年6月15日,東鐵綫最後一班郵政貨運列車由國際郵件中心開出,港鐵停止貨運列車的運行。 沙田至中環綫 九廣鐵路公司原先規劃沙田至中環綫(沙中綫)時,是以馬鞍山鐵路延伸至九龍城及港島,但2004年修改興建方案,馬鞍山鐵路並不過海並分拆為東西走廊及南北走廊項目,大圍至紅磡段劃入東西走廊,而過海段則劃為九廣東鐵延伸成為南北走廊。過海段計劃增設會展站,並於金鐘站與地鐵系統交匯,是為第四條過海鐵路。兩鐵合併後,港鐵公司沿用九鐵公司2004年的方案,沙中綫項目於2012年6月22日動工。項目中曾稱為南北走廊()或南北綫(),但最終未有使用此名,並且於東鐵綫過海延伸後仍繼續維持原稱。東鐵綫過海段原本可望於2021年12月底通車,但沙中綫工程因爆出偷工減料醜聞,通車日期而被延遲。 因應東鐵綫港島段的地理環境限制而未能在其港島區車站興建可容納12卡列車的月台;而東鐵綫亦須更換訊號系統,而原定於2020年9月12日啟用新訊號系統及引入新9卡編組的韓國製現代列車,但在啟用前夕(2020年9月11日)港鐵宣佈因測試新訊號系統期間發現系統有重複設定行車路線問題,有可能導致列車誤駛進錯誤路段,故決定押後啟用。最終,東鐵綫在2021年2月6日啟用新訊號系統及使用新列車行走,同日起港鐵近畿川崎列車不再運行於東鐵綫,而絕大部分該型號列車並在逐步在改裝後調往屯馬綫繼續行駛;而港鐵中期翻新列車亦於引入新列車行駛東鐵綫起逐步退役。 由於紅磡站舊有地面月台設計限制,西鐵綫月台未能接駁屯馬綫新建路段,而東鐵綫亦無法由舊有月台延伸進入海底隧道前往港島區,故於沙中綫工程中紅磡站須建造新的車站結構及月台。然而,因新建月台出現工程醜聞,最壞情況或須拆毀原本即將完工的月台重建,但最終經檢驗後則決定無須拆卸重建。而港鐵亦宣佈由2021年1月起為進行過海段路軌接駁工程,會在十個指定週日暫停紅磡站與旺角東站之間的列車服務,至2021年10月已完成6次工程。在屯馬綫通車前一週的2021年6月20日,西鐵綫改用屯馬綫新月台。當日起,西鐵綫在紅磡站原有的2、3號月台停用,乘客不能再跨月台轉乘東鐵綫及西鐵綫,同時港鐵亦在原有的2、3號月台加建臨時連接行人橋連接東鐵綫的1、4號月台。在完成更換車隊,全面改行9卡編組列車後,東鐵綫亦改用新建的地底月台。 而東鐵綫過海段列車的動態測試於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期間的通宵時段進行,工程已於2022年2月1日完工並交付車務部,以進行全-{面}-試營運,並預計於同年5月15日通車。 2022年5月6日,行駛於東鐵綫逾40年的港鐵中期翻新列車正式退役,由港鐵東鐵綫現代列車全面取代。在公關宣傳方面,港鐵在同月9日在會展站舉行開放日。 2022年5月14日,東鐵綫過海段通車儀式在會展站舉行,時任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港鐵主席歐陽伯權及行政總裁金澤培等皆有出席。 2022年5月15日,東鐵綫正式延伸至金鐘站,成為香港第四條過海鐵路。港鐵安排特別頭班車於凌晨約5時25分會展站開出,吸引了逾2,000名市民及鐵路迷通宵於會展站等候搶先乘搭,場面一度混亂。而港鐵為慶祝「百年鐵路」跨越維港,亦將送出10萬張免費單程車票,市民可於同年5月31日下午2時起以智能手機登入「MTR Mobile」應用程式領取。 車站暫時關閉 由2020年2月4日起,因應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擴散,羅湖站、落馬洲站及馬場站關閉,而城際直通車亦同樣停駛。 然而後來港鐵為方便掃墓人士前往沙嶺墳場,故羅湖站曾在一段時間局部開放予市民前往;而馬場站曾於2020年10月18日重開;但後來由於香港爆发第四波疫情,車站於2020年11月22日起再次關閉,后於2021年4月5日重開;直至2022年1月,因應「Omicron」變種病毒在社區傳播而引致的第五波疫情,車站於2022年1月9日起再次關閉,後來於2022年5月22日重開。 2022年12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發佈《关于中外人员往来暂行措施的通知》,指出自2023年1月8日起,不再對入境人員實施核酸檢測與集中隔離,大陸與香港實現免隔離通關,有借於此,落马洲站于該日起重新恢復客運服务,但恢復初期,旅客通关人流皆有人流限制且須预约,而過境人士亦须提供有效的核酸阴性证明。而上述安排于同年2月6日起取消,而同日罗湖站亦恢复过境服务。 安裝月台閘門 東鐵綫自通車以來並未有安裝月台幕門或月台閘門,港鐵曾表示在現有車站加裝月台閘門工程需要配合沙田至中環綫通車與新購置的港鐵東鐵綫現代列車,以及須進行月台加固工程以承托閘門重量。而東鐵綫部分車站月台與列車之間的空隙較闊或高度相差較大,故須通過加裝月台伸縮踏板以解決問題。港鐵曾於2008年在羅湖站試驗加裝月台伸縮踏板,但試驗效果不理想並在進行月台加固工程時拆除,現已改為與加建月台閘門工程一并進行。港鐵同時會將月台、各種標誌、告示及廣播進行「港鐵化」。港鐵初時預計2020年全面完成,而馬場站及大埔墟站已率先進行月台加固及月台閘門安裝工程,為東鐵綫加裝月台閘門揭開序幕。 港鐵在2016年5月16日公佈東鐵綫過海段車站(紅磡站、會展站、金鐘站)會加設月台幕門;而旺角東站至羅湖站/落馬洲站沿途各站則會加設月台閘門以及於旺角東站、大學站與羅湖站加建月台伸縮踏板的工程合約以逾5.1億港元批予深圳市方大自動化系統有限公司,是截至2020年全球單個合同金額最大、全亞洲難度最高的月台門工程。月台閘門約1.7米高,為港鐵首次將月台門合約批予中國內地承辦商。現時東鐵綫月台加固及平整工程已完成,隨着2022年5月所有港鐵中期翻新列車退役以及於2023年2月改動大部分車站月台的列車停車位置後,首批東鐵綫月台閘門已經於2023年5月7日率先在馬場站啟用,而整個東鐵綫月台閘門安裝工程預計在2025年底完成。 車站列表 車務 香港本地客運服務 東鐵綫主要以香港本地客運服務為主,服務範圍包括元朗區、北區、大埔區、沙田區、九龍城區、深水埗區、油尖旺區、灣仔區及中西區。東鐵綫同時亦有罗湖站及落马洲站兩個過境車站前往深圳。雖然車費昂貴,而前往落馬洲站則只有採用較迂迴的路線才可繳付較低車費。但由於两站分别直接連接深圳市罗湖区與福田区两大深圳核心地區,因此仍有不少乘客選擇乘搭東鐵綫過境前往深圳。目前東鐵綫北行主要以兩班往羅湖站列車加一班往落馬洲的列車之方式運作。由2013年4月20日起,港鐵加密東鐵綫逢周末中午的班次,以紓緩擠迫的情況。 為協助東鐵綫的乘客更便捷地使用鐵路服務,港鐵公司亦於羅湖站/落馬洲站抵港大堂、大圍站2號月台通道、金鐘站大堂/轉車通道以及上水站C出口增設乘客資訊顯示螢幕,讓乘客得悉東鐵綫未來四班列車的抵站時間以及終點站。 班次 東鐵綫繁忙時間最密可每約2.7-3.3分鐘一班車;而非繁忙時間以及深夜時段則維持約4-8分鐘一班。 乘客可以透過智能手機開啟應用程式「MTR Mobile」或使用經「data.gov.hk」授權的應用程式查閱東鐵綫未來四班抵站列車的到達時間,亦可以在港鐵網站查閱詳細時間表。 此外,東鐵綫設有多種短程班次,包括: 由金鐘站開出,以沙田站、火炭站或大埔墟站為終點站; 由上水站、大埔墟站或火炭站開出,以旺角東站或紅磡站為終點站。 另外,在沙田馬場舉行賽馬日、進行雙邊投注賽事或有特別活動時,東鐵綫設有特別班次途經馬場站。 服務時間 車廂等級 自蒸汽火車時代開始,九廣鐵路就分為不同的車廂等級,當時分為一等、二等及三等車廂,後來當時的九廣鐵路局將二等及三等車廂合併為普通等車廂,直到電氣化火車投入服務,這種傳統仍維持,但是就簡化為普通等及頭等。曾於東鐵綫行走的中期翻新列車及SP1900型列車,以及現時行走的現代Rotem電動列車也設有頭等車廂。 乘搭東鐵綫頭等的乘客(往羅湖/落馬洲方向設於第4節車廂;往金鐘方向則為第6節)必須支付頭等額外費用(於出閘時自動扣除),否則須一律繳交附加費HK$1,000。 由於列車設計問題,頭等車廂將兩側的普通等車廂分隔,而過往港鐵中期翻新列車以及港鐵近畿川崎列車其頭等車廂與普通等車廂之間則設有手動掩門分隔,然而亦有不少普通等乘客為了來往兩端的普通等車廂而經過頭等車廂,故而造成滋擾,而且甚至有不少乘客在未有繳付頭等車費的情況下乘搭頭等,於是前九鐵於2004年8月1日起將頭等車廂的分隔掩門加設電磁鐵鎖上,乘客如須在普通等打開掩門,必須使用八達通取得頭等確認;而直到於2021年2月起投入服務的現代Rotem電動列車,其頭等車廂與普通等車廂之間的分隔掩門則採用自動門。 城際客運服務 港鐵公司、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聯合營運來往香港紅磡站至廣州、上海及北京的城際客運列車服務。通常直通車會全程使用本綫的正線(羅湖-火炭-紅磡),並在整段九廣鐵路(廣深鐵路及東鐵綫)上以指定十輛韶山8型電力機車(廣鐵)或Lok 2000型電力機車(港鐵)牽引。 信号系统 在2021年以前,東鐵綫的信号系统为阿尔斯通TBL。其为准移动闭塞制式,使用直流轨道电路定位列车,部分区间叠加将轨道电路的细分为更小的轨道区段,由应答器点式传输ATP信息,实现目标-距离式()控车;轨旁设置色灯信号机。所有联锁皆为SSI微机联锁,设于火炭铁路大楼内;列车停站时通过接收环路()向联锁发送信息,实现进路自动排列。 自2021年起,東鐵綫信号系统升级为西门子Trainguard MT通信式列车控制系统。该系统使用校正列车位置,通过Wi-Fi连续地传送ATP信息,实现移动闭塞。同时采用西门子Trackguard Sicas ECC電子聯鎖系統和Clearguard TCM 100音频无绝缘轨道电路代替既有设备,保留信号机等轨旁设备。新系统调试及新舊系统接合作业原定于2019年内完成,然而受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的影响,部分轨旁通信线遭破坏需要修复,新系统启用的日期被推迟至2020年。而在新系統於2020年9月12日啟用前一日,由於技術問題需時修正,導致新訊號系統第二次延遲啟用。直至2021年2月6日,東鐵綫才成功啟用新信號系統。 票務 早年,九廣鐵路採用硬卡車票。而自1982年起,九廣鐵路開始使用紙製車票,單程及來回車票均使用同款車票。1993年,為了響應環保及提高車票耐用程度,九鐵公司引入了膠質磁性車票,新車票只能用於單次車程。而在兩鐵合併前,九廣東鐵屬於九廣鐵路(東部)票務系統,接受八達通及九鐵單程車票。票務系統與香港地鐵以及九廣西鐵所屬的九廣鐵路(西部)鐵路系統並不互通,乘客在九龍塘站及尖東站轉乘地鐵不能使用同一車票。其後九廣鐵路的票務系統在兩鐵合併時逐步併入港鐵票務系統,東鐵綫亦改用港鐵車票。九龍塘站的轉乘閘機停用並陸續移除,乘客可使用八達通或同一單程車票由東鐵綫沿線車站往返原地鐵系統各站及原九廣鐵路(西部)票務系統的西鐵綫各站;而尖東站則因車站行人隧道設計問題而未能拆除閘機,使用八達通的乘客可在限時內再於尖沙咀站入閘免費轉乘,但使用單程票的乘客卻不能使用同一車票於尖東站/尖沙咀站進行轉乘。 現時,東鐵綫另設有兩款車票: 頭等車票:自蒸汽火車時代,九廣鐵路英段一直設有不同車廂等級;而九廣鐵路自電氣化起,簡化為普通等及頭等兩個等級,乘搭頭等須繳付頭等附加費。現時,普通等與頭等設不同的車票,選搭頭等的乘客需先於東鐵綫各站售票機或任何車站的客務中心購買頭等車票。 全月通1(上水/烏溪沙-尖東):此款車票為以登記於八達通上的月票,現時售價為港幣495元,使用該月票的乘客可無限次乘搭東鐵綫上水站至紅磡站(不含馬場站)各站普通等及屯馬綫烏溪沙站至尖東站,亦可免費轉乘港鐵接駁巴士路綫K12(星期日及公共假期除外)、K14、K17、K18。使用該月票往返非指定車站之車程亦可享額外正價車費75折優惠(馬場站、羅湖站或落馬洲站除外)。若使用該月票往返馬場站、羅湖站或落馬洲站則會被扣除全程正價車資。除指定路綫外,全月通卻不享有其他接駁服務的轉乘優惠。 此前,前九鐵亦曾在九廣東鐵設其他特別車票:如九鐵曾與海洋公園合作推出九鐵車票連接海洋公園門票套票並提供穿梭巴士服務;為推廣落馬洲支線而推出落馬洲週票。而在兩鐵合併後港鐵公司仍保留了上述兩款車票,惟於票務系統整合時已被取消。 列車編組 現役車輛 客運服務 現時東鐵綫採用港鐵東鐵綫現代列車行駛,列車資料如下: 港鐵東鐵綫現代列車每列列車有9節車廂,當中包括一節頭等車廂,動力車廂和拖卡比例為6:3。車廂改用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即市區綫規格),而非以往的通勤鐵路列車的座位佈局。由於須配合更新訊號系統,以及因應列車編組較現時列車為少,因此這款列車原計劃在2019年1月1日才開始在東鐵綫全面試車,以逐步取代12卡列車。不過由於2019年3月發生港鐵中環站列車相撞事故,港鐵即時停止試車以作全面安全審視。後來港鐵基於新訊號系統Trainguard MT已確認符合測試所需的安全要求,而且新系統與發生相撞意外的荃灣綫新訊號系統不同,港鐵於2019年5月29日凌晨恢復試車。直到2020年8月,港鐵曾經表示6輛新9卡韓製列車會在同年9月12日起陸續投入服務。然而直到同年9月11日傍晚,港鐵卻以新訊號系統有機會有重複設定訊號為由而須押後,並解釋相關問題已於2020年5月發現,但卻未有交代為何相隔4個月才公佈。最終該型號列車於2021年2月6日與新訊號系統同步投入服務。 機-{}-車 東鐵綫與屯馬綫共有28部工程列車,當中5部曾用作貨運服務的機-{}-車,鐵路貨運停辦後就用作牽引工程列車,分別如下: ER20型柴油機車(2004年起,共5部,為東鐵綫與屯馬綫共用的工程車) CKD0A型內燃機車(2021年起,共23部,為東鐵綫與屯馬綫共用的工程車) 已退役/退出東鐵綫列車車輛 客運服務 1910年-1962年:各式英製蒸汽機車及客車。 1962年-1974年:各式柴油機車及客車。 1974年-1983年:日本近畿客車(為數40輛,其中39輛被運往中國大陸,被編為32型,現已退役,餘下一輛於香港鐵路博物館作靜態展示。) 1982年-2022年:於1982年5月6日正式投入服務的都城嘉慕列車(通稱「電氣化火車」,未翻新列車稱「黃頭」;已翻新列車稱「烏蠅頭」),後來前九鐵於1991年增購同型號列車。其後該型號列車在1996年開始進行翻新工程,最後一列未翻新列車於1999年10月31日舉行歡送儀式後翻新,而前九鐵仍保留一列3卡車廂的未翻新列車,另外有3卡車廂因於1984年發生事故而報銷;後來已翻新列車亦於2020年起陸續退出營運,換入新購置的港鐵東鐵綫現代列車,並於2022年5月6日正式退役,另外有一列12卡車廂曾因發生事故而提早報銷。 2001年-2021年:日本製SP1900型列車,目前已調往屯馬綫並重新編組後繼續行駛。列車於2015年7月2日起分批調至八鄉車廠進行改裝工程。並於2021年2月5日正式退出東鐵綫,換言之,SP1900型列車不會再於東鐵綫行走,以配合東鐵綫新訊號系統的運作,同時亦要遷就其頭等車廂運回日本廠商進行普通等車廂改裝工程。 貨運服務 G12型柴油機車(1954年- 2004年,共5輛,其中一輛於香港鐵路博物館作靜態展示) G16型柴油機車(1961年-2021年,共4輛,其中兩輛分別提早於2014年及2018年報廢) G26型柴油機車(1974年-2021年,共3輛,其中一輛於香港鐵路博物館作靜態展示) 使用狀況 乘客量 東鐵綫自1910年通車以來就是新界東往返市區的主要途徑,其北端的羅湖站及落馬洲站是連接中國內地的兩個主要陸路口岸,而紅磡站為城際直通車的終點站,加上沿綫設有不少大型購物商場、文娛體育場館、著名旅遊景點、住宅以及多所大學,更因歷史因素讓東鐵綫的車費(往返羅湖站、落馬洲站及馬場站除外)較其他同區巴士路線廉宜,所以一直擁有非常龐大的香港居民及內地訪港旅客的乘客量。 在屯馬綫一期(大圍至啟德段)通車前,本綫是唯一能直接轉乘馬鞍山綫的港鐵路綫,有不少馬鞍山綫乘客會在大圍站轉乘東鐵綫前往市區。此等轉車人流在上述路段通車後依然高企。在部分車站,尤其是作為觀塘綫轉乘站的九龍塘站及與馬鞍山綫連接的大圍站,經常出現極度擠迫的情況。而且,東鐵綫亦吸引了不少水貨客、跨境學生、中國大陸旅客(東鐵綫能連接福田口岸與羅湖口岸)以及馬迷(馬場站在沙田馬場有賽馬賽事時或進行雙邊投注時會開放)等區外甚至境外居民乘搭,增加東鐵綫的乘客量。 。 目前新界東人口仍然處於增長期(香港政府已啟動古洞北及粉嶺北新市鎮發展計劃,而北區、大埔區與沙田區亦有大量新建公營房屋即將落成),再加上自由行政策開放後大量使用羅湖口岸及落馬洲口岸入境的內地旅客使用東鐵綫往返香港,故東鐵綫的擠迫情況依舊十分嚴重。 直到2020年1月農曆新年過後,由於受到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影響,香港政府停止邊境禁區的車站出入境服務,加上政府及部分企業先後採取在家工作安排以及學校停課,市民減少外出,因此疫情期間東鐵綫客流量在沒有過境乘客以及本地通勤客量情況下有所下降,非繁忙時間及星期日及公眾假期的班次明顯減少。不過直到2021年2月6日,港鐵宣布採用9節編組的新列車投入服務後,有乘客表示原本在平日早上非繁忙時間不須等車,現在卻要等一至兩班,擔心疫情過後情況會更差。 此外,由於東鐵綫大部分路段屬於露天路段,故每逢惡劣遇上天氣如熱帶氣旋影響本港時,本綫路段容易因露天電纜損毁、山泥傾瀉、塌樹等各種原因導致不能提供完整服務。當惡劣天氣過去時,本綫服務往往因工作人員仍在進行搶修而未能恢復正常,往往出現本綫車廂和沿綫的車站月台和大堂甚至站外逼滿乘客的現象。 在2012年,東鐵綫每日平均乘客量為逾102.2萬人次,當中有約24萬人次往返羅湖站;另有約六萬人次往返落馬洲站,而繁忙時間平均載客率達71%。與2008年相比,繁忙時間平均載客率上升了8%。 根據港鐵向香港立法會提交的文件披露,本綫最繁忙時段載客率在2014年與2015年分別為約100%及約93%,而2016年同樣為約93%(以車廂每平方米站立4人計算),而東鐵綫最繁忙路段為大圍站至九龍塘站。
Pulleyblank 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 加拿大语言学家 加拿大漢學家
Asian Studies E.G. Pulleyblank 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
喻詞:是 喻依:這地盤上的棋子 略喻 凡將喻詞省略,只有喻體、喻依的譬喻,就叫做「略喻」。 舉例 1. 浮光躍金,靜影沉璧。(范仲淹岳陽樓記) 喻體:浮光、靜影 喻詞:如 喻依:躍金、沉璧 註:浮光如躍金,靜影如沉璧 2. 談笑間,樯櫓灰飛煙滅。(蘇軾念奴嬌 赤壁懷古) 喻體:樯櫓灰飛 喻詞:如 喻依:煙滅 註:樯櫓灰飛如煙滅 借喻 凡將喻體、喻詞省略,只剩下喻依的,叫做「借喻」。 借喻既沒有喻詞,喻體亦不出現,直接用喻依來取代喻體。因此借喻必須使用適宜,使讀者能夠透過作者的描述,理解喻體是甚麼,否則讀者就很易摸不着頭緒。 舉例 1. 天上張著灰色的幔 喻依:灰色的幔
喻體:他 喻詞:彷如 喻依:石像 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会发热,会发亮。 喻體:太陽 喻詞:像 喻依:一個大火球 我就如一朵花,向著太阳。 喻體:我 喻詞:就如 喻依:一朵花 隱喻 (或稱暗喻) 凡具備喻體、喻依,而喻詞由「是」、「為」、「成」等繫詞來代替者,叫做「暗喻」或「隱喻」。 舉例 1.你的眼睛是星星。 喻體:你的眼睛 喻詞:是 喻依:星星 2.用辣宜猛,否則便是昏君庸主。(徐國能第九味) 喻體:用辣宜猛 喻詞:是 喻依:昏君庸主 3.歌吹為風,粉汗為雨。(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 喻體:歌;粉汗 喻詞:為 喻依:風;雨 4.村舍與樹林是這地盤上的棋子。(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橋) 喻體:村舍與樹林 喻詞:是 喻依:這地盤上的棋子 略喻 凡將喻詞省略,只有喻體、喻依的譬喻,就叫做「略喻」。 舉例 1. 浮光躍金,靜影沉璧。(范仲淹岳陽樓記) 喻體:浮光、靜影 喻詞:如 喻依:躍金、沉璧 註:浮光如躍金,靜影如沉璧 2.
(1996), "Altaic Influences on Beijing Dialect: The Manchu Cas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 116.1: 99-104. Wang, William S.-Y. (1987), "Mantaro Hashimoto in memoriam ",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15.2: 378. 外部連結 Papers by Hashimoto , SEAlang library.
Comparative Study of Its Phonological Structure, First part: The Initials"(1960)、《ジュンヤン語(ソビェト・ドゥンガーン語)研究書目解題》(1962)、《西夏国書字典同音の同居韻》(1963)。1966年获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学位,指导老师王士元,毕业论文"The Phonology of Ancient Chinese"。与王士元另一名博士生余霭芹共坠爱河。尔后发表的论文和专书有:《客家语基础语汇集》(1972)、"The Hakka Dialect"(1973)、《言语类型地理论》(1977)、"Phonology of Ancient Chinese"(1978)。1987年因胃癌在日本逝世。 腳註 參考資料 Tsuji Nobuhisa 辻伸久 (1988), 故橋本萬太郎教授 一 年譜と業績 (The late Professor Hashimoto Mantarō – Chronicle of his life and achievements), Journal of Asian and African Studies 35: 201-212. Wadley, Stephen A.
廓如亭:坐落于东堤中部,十七孔桥东端。重檐八角攒尖顶,占地130平方米,由内外三层24根圆柱和16根方柱支撑,是中国单体体量最大的亭式建筑。 铜牛:鑄於1755年,在牛背上刻有“金牛銘”敘述了鑄造的意義。直到如今,銅牛已看過昆明湖的各種滄桑變化。铜牛旁有廓如亭,是中国园林中体量最大的园亭。 耶律楚材祠:辽国宗室、蒙元名臣耶律楚材的坟墓,乾隆帝修建清漪园时加以保留,并在墓上加盖房屋,改为祠堂。2003年后已关闭,前半部改为出售旅游纪念品的商亭。 绣漪桥:位于东堤最南端,又称“罗锅桥”,是昆明湖的出水口、昆玉河的起点,外观与西堤的玉带桥相似,但从横额旁到同侧对联上方只有6根望柱(玉带桥则有7根)。 南湖岛 南湖岛在昆明湖的南部,占地1公顷左右,通过十七孔桥与东堤相连。岛上有堆起的假山。有摆渡船来往于南湖岛和长廊附近的码头。岛上有涵虚堂、鉴远堂、月波楼等建筑。 :兼有蘇州寶帶橋與北京盧溝橋的特點,橋上雕有神態不同的石獅共544只,各石獅威猛兇武,形象生動。桥长150米,宽8米,呈拱形,有十七个不同大小桥洞。 龙王庙:即广润灵雨祠,宫中祈雨之所。为乾隆拓挖昆明湖之前遗留的重要建筑。昆明湖向东开拓时,保留庙址及周围土地,形成南湖岛。慈禧太后由水路入颐和园时均在祠前码头下船,进入祠内烧香。 涵虚堂:在南湖岛北端,隔湖与佛香阁相望。乾隆时名为望蟾阁,为三层建筑,仿江西滕王阁,是观看昆明湖水操的地方,光绪重修时改为单层建筑。楼下有石洞和码头。 西堤 西堤是仿照杭州西湖的苏堤建造的,一共有六座桥,分别是,界湖桥,豳风桥,玉带桥,镜桥,练桥,柳桥。还有一座景明楼。 界湖桥:是昆明湖与后湖两湖之间的界桥。 玉带桥:是西堤六桥中唯一一座拱桥,桥下原为通往玉泉山的水路。过去清宫帝后由颐和园乘船至玉泉山,便由此桥下通过。其外观与东南的绣漪桥相似。 豳风桥:原名桑苎桥,为避咸丰帝名讳而改名。桥上有亭。 景明楼:名字得自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至若春和景明”一句,楼形制取自元代赵孟俯所绘之《荷亭纳凉图》。1860年被焚毁,1992年重建。楼分三座,并列排开,周围景色开阔,有置身岳阳楼之感。 镜桥: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时重建。桥名出自唐代诗人李白“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诗句。 练桥:名字出于南朝诗人谢眺《晚登三山远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诗意。 柳桥:名字出自杜甫诗句“柳桥晴有絮”,在西堤的最南侧。 耕织图景区:乾隆时修建,模仿民间耕织生活场景,有延赏斋、蚕神庙、玉河斋、水村居。慈禧太后重修颐和园时将其圈出墙外,设立水操学堂。1949年后耕织图地区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占用,创办造纸厂。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颐和园于2003年将耕织图地区划入园内,并复建了古建筑。该景区内有昆仑石碑“耕织图”、水操学堂、水村居、日本赠送给慈禧太后的永和轮残骸等展品。 颐和园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地位 颐和园是清朝三山五园中保存状况最好的一座,也是清朝,乃至中国帝制社会史上最后修建的一座超大型皇家园囿。此外,颐和园还是自汉武帝建章宫首创“一池三山”模式以来,最后一座、以及仅存的一座保留着这种模式的宫苑。此外,由于规划于清朝的鼎盛时期,这段时期也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因此颐和园/清漪园积淀深厚的中国园林文化传统,成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集大成者。凡举中国造园艺术中的山水规划、借景、蓦拟、对景等手段,都在颐和园中得到体现,其气魄之壮丽甚至超过平地起造的圆明园和山地构筑的静宜园,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登峰造极之作。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頤和園官網 唐德剛(1994):〈慈禧太后和她的頤和園〉 参见 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园林列表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後,毛泽东曾在颐和园益寿堂宴请民主党派人士。多位共产党政要以及毛泽东故交(如柳亚子、江青)均曾在园中的听鹂馆等处居住。1953年起,颐和园作为公园对公众开放。 景观 颐和园以万寿山和昆明湖为主,昆明湖占颐和园总面积的四分之三。除了湖山,还有殿堂景区、耕织图景区。重要建筑集中在万寿山南北中轴线上。万寿山分为前山、后山两部分,前山自东向西有养云轩、无尽意轩、介寿堂、排云殿、清华轩、宝云阁、共一楼、听鹂馆、画中游等知名景观。后山南北中轴线为规模宏大的汉藏风格寺庙殿宇,包括四大部洲、须弥灵境、香岩宗印之阁等等,周围点缀以数座小型山间园林,有苏州街、寅辉城关、花承阁、赅春园、绘芳堂等建筑。昆明湖中有三座岛屿,分别名为南湖岛、藻鉴堂岛、治镜阁岛。昆明湖由一条西堤将大湖一分为二,光绪时建立围墙,修筑起了东堤。 颐和园的主要区域可包括六个部分,分别是殿堂景区(是帝后料理朝政和住宿所在)、万寿山景区、昆明湖景区、耕织图景区(独特的农牧色彩)、长廊景区和中轴景区(起于前山云辉玉宇牌楼,止于后山慈福慧因牌楼)。作为一座知名园林博物馆,拥有丰富制式的园林建筑和景观营造手法,涵盖了中国传统名著中的亭台楼阁,轩榭台堂。 前山 东宫门:为颐和园的正门。门前有两只铜狮,是清漪园遗物。宫门前的云龙石阶是圆明园安佑宫遗物。门额上“颐和园”三字为光绪帝御笔親賜。宫门前有大广场,南北两侧为朝房,前有大影壁。 仁寿殿:在颐和园东宫门内,是慈禧太后、光緒帝夏天住在頤和园中臨朝聽政,接受恭賀,以及接見王公大臣和外國使節的地方,這裡也曾經是光绪皇帝頒詔實行變法维新的地方。始建於乾隆十五年(1750年)命名为勤政殿,意為不忘勤理政務。咸豐十年(1860年)遭到英法聯軍焚毀,光绪十二年(1886年)慈禧太后重建時,改为现名,意為施仁政者長壽之意,是頤和園聽政區的主要建築。殿为东向,面阔九间,单檐卷棚歇山顶,两侧有南北配殿,前有铜麒麟、寿星石,以及銅龍銅鳳的雕像,排列在仁壽殿外。是皇帝,皇后在舉行朝會大典時會點燃檀香。在中國古代龍就是皇帝的象徵,鳳就是皇后的象徵。按照慣例是龍在上,鳳在下,但是自慈禧太后掌權之後,就將龍,鳳的位置給顛倒變成鳳在上,龍在下,藉此來顯示出慈禧太后的權威。殿外懸掛著“大圓寶鏡”的匾額,意為當政者的智慧如同大圓寶鏡一樣,能夠洞察一切。殿內則是高懸著“壽協仁符”的金字匾額,意為仁與壽君子兼而有之。正殿內設置慈禧太后,光绪帝召見王公大臣時的寶座,寶座是用上等的紫檀木雕刻而成,椅背上刻有九條金龍,寶座的旁邊設有掌扇,鼎爐,鶴燈。东为仁寿门。殿北有水井“延年井”,殿后为巨大的狮子林假山,仿苏州狮子林,堆山所用的剑石、石笋为圆明园正大光明殿后假山遗物。 玉瀾堂:在仁寿殿西,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咸豐十年(1860年),光绪十八年(1892年)重建,成为皇帝在頤和园中處理政務和居住的地方。正殿即玉澜堂,堂名是取自晉代詩人陸機的詩句“玉泉甬微瀾”當中的“玉”和“瀾”二字合併而成。內設有御案寶座。原为一四通八达的穿墙殿,光绪皇帝曾经被慈禧太后囚禁于此,因此殿北的后门用砖墙砌死。前院东配殿名霞芬室,西配殿为藕香榭,两殿的门内亦可见圈禁光绪帝的围墙,是一处重要的历史遗迹。正殿地砖上原有坑洼洞痕,为光绪帝被囚禁时用手杖击地发泄而成。玉澜堂西侧另有夕佳楼,楼西为邻水过道,蜿蜒曲折,称为“九道湾”。 宜芸馆:在玉澜堂北面,乾隆时是藏书之所,光绪年間改建为光緒皇帝的皇后隆裕的居所。院门为垂花门,称宜芸门,门内侧墙壁上有10块石刻,是乾隆帝摹写的名家法帖,原藏于惠山园内,重建时移此。正殿为宜芸馆,东配房称道存斋,西配房称近西轩,均沿用乾隆时旧名。戊戌政变后,玉澜堂与宜芸馆之间的通道也被砖墙切断。宜芸馆北门有飞阁复道通至德和园戏台。 德和园大戏楼:颐和园中看戏的地方,原为乾隆时期的怡春堂。楼高21米,三层,结构与圆明园同乐园清音阁和避暑山庄清音阁相同(与紫禁城畅音阁不同的地方在于其外形是卷棚顶,且覆灰瓦),是清朝最大的戏楼之一,三层舞台间有天地井相通,南部有两层的扮戏楼,北部为看戏用的颐乐殿。德和园之东为“东八所”(寿膳房、寿茶房、寿药房)、养花厂和武备院等服务性院落,现被隔出颐和园,改为颐和安缦酒店。 樂壽堂:是慈禧太后在頤和園中居住的地方,始建於乾隆十五年(1750年),咸豐十年(1860年)遭到英法聯軍燒毀,光绪十三年(1887年)重建。门外有水木自亲码头,有牌坊,是清宫中最早安装电灯的地方之一。院子分为三路,中路乐寿堂为慈禧太后的居所,中部为起居空间,裡面設有用上等木材紫檀木雕刻而成的“御案寶座”後面放著十五折的玻璃屏風,兩側設有羽毛掌扇,羽毛掌扇不但裝飾精美,也可以顯示出慈禧太后的威儀。西间为寝宫,东间为更衣室。堂前陈列铜鹿、铜鹤、宝瓶,取“六合太平”谐音。寝宫内的文物有用珍珠、玛瑙、翡翠制成的花篮,用金银和各种宝石镶嵌的四季花卉壁画等。乐寿堂前有明代米万钟遗留的“青芝岫”巨石,院中栽培玉兰、海棠、牡丹,取“玉堂富贵”之意。后院原有乾隆时期遗留之古玉兰树,2005年枯死移除。东跨院后半部称“永寿堂”,为太监总管李莲英住所。西跨院北部有假山,以及坐落于山上的扇面殿“扬仁风”。扬仁风院落西南角即长廊入口。 长廊:东起乐寿堂西院,西至石丈亭。长廊长达728米,共273间,其间点缀以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亭子,以及鱼藻轩、对鸥舫两座对称的点景建筑。长廊背山面水,平面呈展翅蝙蝠形状(取福字谐音),不仅把各处景点有机地串联起来,本身也是颐和园中一处最有名的景观,长廊上有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湖风景、二十四孝、中国古代诗歌和神话故事(如张敞画眉、牛郎织女、张良纳履等)、山水花鸟等图画,共计一万七千余幅。 排云殿:在万寿山前山中部的建筑中轴线上,原址为大报恩延寿寺,1892年重修,是慈禧太后做寿时接受贺拜、举行庆典的地方。“排云”二字出自晋朝人郭璞“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的诗句。排云殿正门为排云门,门前有云辉玉宇牌坊,两侧有十二属相石。排云门和二宫门之间有方形的莲池,池上架金水桥,两门内分别有紫霄、玉华、芳辉、云锦四座配殿。排云殿正殿为颐和园内等级最高的建筑,建在九级汉白玉台基上,七间五进,重檐歇山顶,黄琉璃瓦,左右两侧有耳殿,各殿之间有复道相连,横列共计二十一间。排云殿之后为德辉殿,再后为高42米的石砌高台,沿台前八字楼梯“朝真磴”可向上通往佛香阁。排云殿东为介寿堂,西为清华轩,清朝时均为命妇退居之所,现被颐和园作为别墅出租,不对游人开放。介寿堂内有连理柏和紫玉兰各一株,颇为名贵。 佛香阁:位于万寿山前山正中位置,为铁力木修建的八角形三层楼阁,高41米,上覆绿剪边黄琉璃瓦,是颐和园内体量最大的建筑。阁内供奉接引佛,每月朔望,慈禧太后在此烧香礼佛。佛香阁原为九层佛塔延寿塔,修筑到第八层时乾隆帝下令拆毁,仿武昌黄鹤楼改建阁楼。 智慧海:位于万寿山山巅,为无梁佛殿,全部为五色琉璃砖砌成,色彩绚丽,图案精美,壁面嵌有1000多尊佛像。外墙下半部琉璃砖上的佛像头部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悉数凿毁。殿内观音像为乾隆时所造。殿前有琉璃牌坊,其上石额构成“众香界”、“祗树林”、“智慧海”、“吉祥云”四句偈语。 万寿山昆明湖碑:在排云殿之东,碑上有乾隆御书“万寿山昆明湖”六字,碑后是乾隆所撰《昆明湖记》,讲述修建清漪园的理由。碑左右各有一座亭子,亭内有“转轮藏”木塔,塔中有轴,推之使其转动。此处仿杭州法云寺藏经阁而建,不对游客开放。 宝云阁:在排云殿之西。又称“铜亭”。建于乾隆20年(1755年),高7.55米,重41.4万斤,蟹青冷古铜色仿木结构,梁柱、椽瓦、斗拱、门窗、对联全部用铜铸成。门窗原被八国联军掠走,在1980年代由海外华人购得,捐给颐和园。 石舫:清晏舫,原名石舫。是一半入水的两层石舫,长96米,上原有中式舱楼,1860年被焚,光绪重建时改为木制仿西洋大理石舱楼,并在石舫两侧加造明轮。石舫西北为小岛,岛上原有西所买卖街,两岸仿扬州瘦西湖景色。 听鹂馆:在万寿山前山西部。内有两层戏楼一座,在修建德和园大戏楼前,这里是慈禧太后听戏的主要场所。馆内古柏参天,馆外有杏树和翠竹。听鹂馆现为听鹂馆饭庄,经营仿清宫廷菜肴,内设贵寿厅、福寿厅、寿膳厅等十个餐厅。 画中游:在万寿山西部,依山而建,中为八角形两层楼阁,东西为两楼两亭,东楼名“借秋”,西楼名“爱山”。各建筑间有爬山游廊和石洞相通,错综复杂,犹如迷宫。站在亭上四周环顾,有置身于画中之感。 前山东部:有景福阁、自在庄、含新亭、养云轩、意迟云在、千峰彩翠、无尽意轩、写秋轩、国花台等点景建筑。无尽意轩和自在庄清朝为命妇退息之所。景福阁为慈禧太后观赏雨景、月景之地。 前山西部:有邵窝殿、云松巢、湖山真意、山色湖光共一楼、石丈亭等点景建筑。邵窝殿之名取南北朝时宋朝邵康“安乐窝”典故,云松巢取李白“吾将此地巢云松”诗句,两殿现均为颐和园工作人员休息处。 长廊西端,石丈亭北有一组院落,称“西四厅”,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移居颐和园时将珍妃囚禁于此。西四厅西北有贝阙,又称宿云檐,乾隆时是清漪园的西门,上供关帝银像。贝阙向北有并列的石桥两座,东桥低平,西桥为拱桥。清漪园时期园墙从两桥中间穿过,西桥在园外,东桥在园内。 后山 苏州街:又称买卖街。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年),乾隆帝下江南,到苏州游历唐代白居易修建的七里山塘,回京后在颐和园后湖仿照七里山塘的模样修建了苏州街。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时期重建颐和园时未修复,1988年复建。 谐趣园:位于颐和园东北角。此園是乾隆於乾隆十六年(1751年——下江南時,看了無錫惠山腳下的寄暢園,仿其意而建,自然保有江南園林之美。諧趣園原名惠山園,1811年曾經改建並改為現名,為万寿山东麓的园中园。這座園有“到门唯见水,入室尽疑舟”之美譽。园内水多桥多,最著名的桥是知鱼桥。此桥桥身低平,贴近水面,能让游客观赏鱼群在水中来回穿行。桥坊上有乾隆皇帝命题的诗句。諧趣園的北部是正殿涵遠堂,此堂原為慈禧太后在此水池釣魚時休息之用,殿內裝飾精美雅緻,在頤和園里可說是上乘之作。另外,環繞水池的游廊是一條景色多變的的遊覽路線,隨著每一轉折,必有新的景色出現在眼前。 四大部洲:位于后山中部中轴线上,仿照西藏扎囊县的著名古寺桑耶寺,为汉藏风格的宗教建筑群,居中为汉式建筑香严宗印之阁,内供药师、如来、阿弥陀三尊佛像,香严宗印之阁四周环绕藏式的四大部洲殿、八小部洲殿、日殿、月殿、四色塔。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中的普宁寺布局与此相似。香严宗印之阁下原为须弥灵境殿,1860年被焚毁,未修复。须弥灵境殿前为松堂,是一座长方形广场。 花承阁琉璃塔:位于后山东部,原为半圆形高台建筑,1860年被焚毁,现存琉璃塔一座,太湖石及汉白玉浮雕海兽台基一座,以及柱础、石阶遗迹。琉璃塔下部的佛像头部被红卫兵凿除。 赅春园遗址:位于后山西部,为乾隆时修建的一处小型园林,园内最大建筑为清可轩,是乾隆帝的书房,依崖而建,以石崖为其南墙。西隔桃花沟为丁香院,院南山崖上有香云窟石洞,洞内有乾隆题诗和石座,洞西有十八罗汉摩崖石刻。赅春园1860年被焚毁,仅存园门一座,但台阶、殿基和部分围墙保存完好。 绮望轩遗址:位于后山西部山脚下,后湖旁。为乾隆时修建的一处小型园林,构造巧妙,地面隐蔽处有山洞,向下可直通湖边石岸码头。 东堤 知春亭:位于玉澜堂以南昆明湖东岸的岛上,重檐四角攒尖顶,四面臨水。亭畔山石桃柳點綴,每當湖水解凍,知春亭總是向人們報以春意。每年昆明湖解冻,多由此始。 文昌閣:得名於文運昌盛,是一座城關式的建築。清漪园时期,文昌阁为其东南门,上有三层高阁,重建颐和园时改为两层建筑。清漪园时期,文昌阁城关是从东、南方向入园的一座重要城门。城关上原是三层阁,光绪年间改建成两层阁。文昌阁旁有新建的文昌院,展出颐和园文物。 廓如亭:坐落于东堤中部,十七孔桥东端。重檐八角攒尖顶,占地130平方米,由内外三层24根圆柱和16根方柱支撑,是中国单体体量最大的亭式建筑。 铜牛:鑄於1755年,在牛背上刻有“金牛銘”敘述了鑄造的意義。直到如今,銅牛已看過昆明湖的各種滄桑變化。铜牛旁有廓如亭,是中国园林中体量最大的园亭。
真實身分為,是時空守護者,存在的目的是為了去除對時間有所威脅的人。因被卡羚一群人在一次時空轉移期間打倒,因而變成毫無記憶的艾魯。本身十分維護時空,因此痛恨闖入時間與空間之裂縫的眾人。 遊戲中後期眾人發現艾魯的真實身分,擊敗艾魯維斯喚醒艾魯後,眾人合作再一次擊敗艾魯維斯。由於艾魯維斯被眾人殲滅消失,時空不再有管理者,眾人無法再度返回時空殿堂,艾魯也變成純粹的人類,在返回奧德蘭克達後,艾魯繼續和卡羚搭檔,從事冒險者的工作。 声優:菊池志穗 奧德蘭克達首富馬克多卡路的獨女,蘭迪秋的兒時玩伴。母親生前是醫護人員。母親過身後,由父親獨自撫養成人。因不喜歡父親的過度保護,便離家出走,跟隨卡羚等人去冒險。虽然没有什么处世经验,但是擅長治療魔法。 由於父親的財產在先前的海上作戰中幾乎耗盡一空,因此在返回奧德蘭克達後,愛麗絲為了協助家計而開始從事餐廳女侍的工作。 声優:浅川悠 来自南國,是个擁有古銅色皮膚的异国风味的少女。出生于咒术士之家,虽然懂得一點魔法,但平時喜歡以牶腳來攻擊敵人。在向艾魯提出挑战與艾魯比武失敗後,便死纏著艾魯。 实际上父親是為艾魯維斯所殺,原因是因為父親知道太多時間與空間的裂縫相關秘密。因為和眾人干涉過去時空,間接造成武器店老闆掉光頭髮。在返回奧德蘭克達後,莎蘿遵守最終戰前的諾言,開始在武器店擔任老闆的助手。 声優:天野由梨 翼人族的吟游诗人,却因受詛咒而無法唱歌,擅使長槍和風系魔法。是愛麗絲的兒時玩伴,在奥德兰克达城镇的教堂里打工。眼镜是她迷人的地方,平时是位乐天派的少女。經歷愛麗絲遭遇危險的事件後,蘭迪秋為了解救愛麗絲,破除詛咒恢復歌唱能力,以此契機加入一行人的冒險隊伍。 在返回奧德蘭克達後,蘭迪秋在繼續擔任修女的同時,也兼任教堂唱詩班的指導者。 声優:神宮司彌生 精靈族人,职业是盗贼,擅使短刀與水系魔法,育有女兒露露并一起旅行。在回到奥德兰克达时遇见了卡羚,并且成为了朋友。从来不对露露提起她父亲是人类的事情。其真實身分是T.T.的戀人,因為懷著露露的時候,偶然聽見T.T.和其他女子的告白,誤認T.T.移情別戀而傷心離去。但遊戲後期揭漏,實際上是蘇菲雅在和眾人回到八年前的黑暗城奧德蘭克達期間,與當時的T.T.相遇,T.T.向她表白時被八年前的蘇菲雅聽見,八年前懷孕的她誤以為T.T.與別的女子偷情而離開T.T.。 最終戰前蘇菲雅和T.T.冰釋誤會復合,在返回奧德蘭克達後兩人結為連理,並育有多名子女。 声優:河本明子 本名,蘇菲雅的女兒,是个精灵族和人类混血精灵魔法师。因为遺傳自父親對地屬法術的天賦,擅長驅動地屬魔法。和蘇菲雅一起成为卡羚的好友。其實是蘇菲雅與T.T.的女兒。 最終戰前露露和生父T.T.相認,在返回奧德蘭克達後與父母團聚,數年後成為了多名弟妹們的姊姊。 其他人物 T.T. 声優:森川智之 和卡羚一样是《神奇傳說》中就有登场的人物。在本作中虽然以NPC的角色呈現,但仍然担任非常重要的角色。和从前一样,仍然是個好色又很具有喜感的人物。身分是奧德蘭克達冒險者公會會長,同时是蘇菲雅的前任戀人和露露的父亲。過去因為蘇菲雅穿越時空期間,陰錯陽差讓原本時間點(8年前)的蘇菲雅誤認他移情別戀而傷心離去。與蘇菲雅重逢後關係一度緊張,但後來在戰前與蘇菲雅重修舊好,正式和露露相認。 艾魯維斯被眾人殲滅消失後,T.T.和蘇菲雅正式結為夫妻,與妻女展開新生活。 声優:德丸完 奧德蘭克達公會任務的解說員,给主角们提供各种工作。是个頗現實的人,說話有點毒舌。 声優:山野井仁 奧德蘭克達的第一大富翁。是愛麗絲的父親,非常溺爱女儿。 声優:千葉一伸 是个謎樣的重要人物。出现在奧德蘭克達时听说是抱着一位少女(白蓓)的尸体,从此一直留在奧德蘭克達,每過一段時間便會去公墓為心愛的人上花。 真實身分為天使,故事後期曾一度遭到艾魯維斯吸收,兩者合一成為六翼天使索爾維斯。索爾維斯被擊敗後,索爾的靈魂現身感謝卡鈴等人,向艾魯道別後返回天界。 白蓓 索爾回憶裡登場的少女,原本是某戶人家的千金,為了追隨索爾冒險而離家,後來在一場戰鬥中不幸喪命,被安葬在奧德蘭克達。 游戏开发 该作同《神奇传说》系列的其他大部分作品一样,由著名的原画设计师山本和枝担任人物设计。游戏采用45度角立体走向,类似Windows的下拉式选单设计,简易的操作界面。战斗系统的特性包括地形效果、单位方向、高度效果、突进攻击等;敌方单位AI也分为突击型、慎重型、伏击型、逃跑型等。 相对前作而言,本作的剧情简单而直接,类似“外传”的性质,只有在接近结局时的剧情较为扣人心弦。与此相对的,该作在游戏要素、画面和音效等方面则有大幅的提升。 背景音樂 1. 新天地 2. 交易都市[奥德兰克达] 3. 小孩做梦的时间
相对前作而言,本作的剧情简单而直接,类似“外传”的性质,只有在接近结局时的剧情较为扣人心弦。与此相对的,该作在游戏要素、画面和音效等方面则有大幅的提升。 背景音樂 1. 新天地 2. 交易都市[奥德兰克达] 3. 小孩做梦的时间 4. Oh My God! 5. 在做什么呢? 6. 重逢 7. 轻松的工作 8. What's PAPA!? 9. 苦笑 10.城市冒险 11.治疗之歌 12.无人矿山 13.地底的统治者 14.搭矿车GO! 15.暴风雨 Part2 16.在黑暗中 17.过去、迷失 18.黑暗城[奥德兰克达] 19.喜剧的结果 20.奔向天空 21.结束裁判之人 22.唯一的事实 23.彷徨的结果 24.时空视察者 25.邂逅 《神奇傳說2時空道標》樂曲神奇傳說 時空道標多來自於瑞典國寶級結他手殷維·馬姆斯汀 (Yngwie Malmsteen,英格威•約翰•瑪姆斯汀)之概念。當中於〈奔向天空〉之開段音樂編曲相當近似1988年專輯《Odyssey》之"Rising
1957年,新设郊区,城区四区辖26街道(东区6、南区5、西区8、北区7),275居委会,2766居民组;郊区辖7乡1镇,44村。 1958年,撤消乡镇,建立人民公社,郊区建万年红、东风、岳麓3个公社,18个大队;城区辖4区、25街道、233居委会、2731居民组。 1958年,长沙县、望城县划归长沙市管辖,1959年2月,撤消郊区,1959年3月,望城县并入长沙县;长沙市辖25街道5镇26个公社、227居委会、2489居民组。 1977年,恢复望城县建置,将原长沙县拆分为长沙、望城两县。 1978年,长沙市辖5区2县,16县辖区,84公社6镇,29街道,1132大队,308居委会。 1983年,浏阳、宁乡、湘阴划归长沙管辖,旋即湘阴复归岳阳地区。 1984年,公社制度(公社、大队和生产队)取消,恢复乡村建制(乡镇、村、居民组)。 1993年,浏阳撤县改市。 1995年,四个县(市)“撤区并乡”,长沙市辖5区、3县和1市,38街道、67镇和53乡,648居委会和3091村。
1949年8月,长沙市划分为八区即城东区、城南区、城西区、城北区、文艺区、金盆区、岳麓区、会春区,下辖82个保、1838个甲。 1949年之后区划的主要变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1950年,废除“保甲”。 1955年,划分为东、南、西、北城区四区,组建306个居委会、2909个居民组,区名去掉“城”字。 1957年,新设郊区,城区四区辖26街道(东区6、南区5、西区8、北区7),275居委会,2766居民组;郊区辖7乡1镇,44村。 1958年,撤消乡镇,建立人民公社,郊区建万年红、东风、岳麓3个公社,18个大队;城区辖4区、25街道、233居委会、2731居民组。 1958年,长沙县、望城县划归长沙市管辖,1959年2月,撤消郊区,1959年3月,望城县并入长沙县;长沙市辖25街道5镇26个公社、227居委会、2489居民组。 1977年,恢复望城县建置,将原长沙县拆分为长沙、望城两县。 1978年,长沙市辖5区2县,16县辖区,84公社6镇,29街道,1132大队,308居委会。 1983年,浏阳、宁乡、湘阴划归长沙管辖,旋即湘阴复归岳阳地区。 1984年,公社制度(公社、大队和生产队)取消,恢复乡村建制(乡镇、村、居民组)。
在沙卜尔一世的庇护下,摩尼教的传教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摩尼派遣主教末阿达和使徒帕提格、加布里亚布等进入罗马帝国传教。末阿达在罗马帝国建立了许多寺院,在亚历山大促使许多人改宗摩尼教。末阿达施行奇迹,治好了帕尔米拉王后姐妹的病,并使得城主及王室成员皈依摩尼教。加布里亚布在雷范王国与基督教徒竞争,争取到了大量信徒。摩尼又派使徒末阿莫往东方传教,末阿莫在中亚地区促使很多当地统治者改宗了摩尼教,并在那里建立起了庞大的中亚教团。 殉教 272年,沙卜尔一世去世。摩尼立刻与其继承者奥尔密兹德见面,商谈摩尼教相关事宜。经过友好辩论之后,摩尼得到了奥尔密兹德的许诺,摩尼教在波斯的地位维持不变。一年后,奥尔密兹德去世,继任者巴赫拉姆一世受到祆教祭司司的影响,不再实行宗教宽容政策。273年,摩尼打算前往贵霜地区,但受到阻拦,颇为沮丧地回到米希尼,登船前往泰西封。路上,摩尼对信徒作出了自己将会不久于人世的预言。次年,摩尼受到巴赫拉姆一世的传唤,命令他前往贝拉斐的朝廷。1月21日,摩尼来到贝拉斐,在城门口引起了琐罗亚斯德教祭司们的骚动。他们向大祭司科提尔控诉摩尼,科提尔又转告给国王。巴赫拉姆一世对摩尼的思想极为反感,虽然摩尼向他作出自我辩护,表示自己对帝国无害,始终坚持行善,但巴赫拉姆一世将其完全无视。摩尼表示,沙卜尔为摩尼写信给所有贵族们,要求他们帮助摩尼,不许任何伤害发生在他身上,奥尔密兹德也同样仁慈地对待摩尼教。然而巴赫拉姆一世不为所动,下令将摩尼投入狱中。摩尼在狱中口授了“最后的书信”,通过末阿莫之手向教会做了指示,并作出最后的告别。274年,摩尼因其对于琐罗亚斯德教的异端思想而被下令处死。又因他自称是耶稣的使徒,巴赫拉姆一世决定将他钉死在十字架上。其尸身被剥皮、塞以干草,悬挂在贡德沙普尔城的城门口,用以警示摩尼教徒。亦有记载说摩尼死于狱中。使徒末思信受命继承了摩尼的地位,成为了摩尼教的首任教宗。此后,巴赫拉姆一世对波斯帝国全境摩尼教徒进行镇压,信徒被迫流亡。 摩尼教的继承者们并不认为摩尼就此死去。帕提亚文文书M5569记载:如同帝王卸下盔甲与战袍、穿上另一件王袍那样,光明使者终于卸下了躯体的战袍。他坐上光明的宝船,穿上神圣的妙衣,带上花冠,在光明众神的陪伴下,在琴声和欢歌中飞升明月战车。在沙赫瑞瓦尔月第四日,星期天,11点钟,在贝拉斐城,摩尼升天而去。 研究書目 林悟殊:《中古三夷教辨證》(北京:中華書局,2005)。 林悟殊:《摩尼教及其東漸》(北京:中華書局,1987)。 馬小鶴:《摩尼教與古代西域史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芮传明:《摩尼教敦煌吐鲁番文书译释与研究》(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2014)。 馬小鶴:《光明的使者:摩尼與摩尼教》(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2014)。 参考文献 摩尼教 殉道者
经历了这种启示之后,摩尼开始公开指出净洗派的谬误。这为他赢得了少数朋友,却带来了许多敌人,其为首者就是长老西塔。在辩论中,摩尼引用净洗派创立者厄勒克塞的故事来支撑自己的观点。摩尼精通教理,具有杰出的口才,净洗派在辩论上无法击败他。摩尼不肯放弃自己的观点,净洗派因而恼羞成怒,抓住他的头发大声怒吼,企图勒死摩尼。帕提格请求他们不要对教友做出这种恶行,他们这才让摩尼离开。摩尼独自祈祷,祈求主的支持。这时候摩尼的神我又出现在他面前。摩尼向他诉说,既然他从小在这里长大的教派变成了他的敌人,他将往何处去呢?如果这些最熟悉摩尼的人都不给他余地去接受真理,这个世界及统治者们会接受摩尼吗?神我安慰摩尼说:“你被派来不仅仅是为了这个教派,而且是为了世界上的每个民族,每个学派,每个城镇和每个地区。这个希望,将通过你向世界上所有的地带和地区解释和弘扬。无数人将接受你的福音。因此,离开这里,出去游历吧。当你各处宣示我启示给你的一切时,我将作为协助者和保护者出现,我必将与你同在。不要担忧,不要悲伤。” 摩尼得到了神我的鼓励,与净洗派最终决裂,前往泰西封。净洗派的两个年轻人西门(Simeon)和阿必札却斯前来追随摩尼,成为他的助手。帕提格四处寻找摩尼,在泰西封附近的村庄里找到了他。在理解了儿子得到的启示之后,也成为了他的门徒。 传道 摩尼及信徒没有在泰西封活动很久,就开始向东北方进行传教活动。在冈萨克(Ganzak)发生大饥荒时,摩尼治好了一个人女儿的重病,并未索要报酬,而是仅仅要求他为摩尼的弟子们提供一天的伙食。在高山地带,摩尼遇到了一个隐士。在隐士的恳求之下,摩尼将他的思想传授给隐士,后来他与摩尼分别之后,成为希望的先驱,将真知传给百姓。日出时,摩尼来到一个地方,这个国家的国王和贵族正出来打猎。摩尼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使他们大为吃惊。摩尼向国王解说了自己的思想,并把二宗三际论传授给他们。他们接受了摩尼所说的一切。当国王端坐在王位上时,神我突然自天而降,向摩尼走过去。国王对智慧的信念更加坚定,心甘情愿地接受了摩尼传授给他的宗教,并在全国加以宣讲。摩尼曾在杜兰(Turan)访问一位义人和国王,当场显示了自己的神力,使义人升空,并与他讨论玄学。摩尼给了国王杜兰沙洞察力与智慧,向他宣讲教义,杜兰沙也接受了这些思想和戒律,并将摩尼视为佛陀。当摩尼回到波斯以后,又派遣帕提格和约翰(Hanni)到塔布(Deb)继续传教,后来还写信给印度的门徒们。印度有不少佛教僧侣也皈依了摩尼教。 262年以前,摩尼说服了米希尼的统治者米赫尔沙改宗了摩尼教。米赫尔沙拥有一处极为精美的花园,以此为傲,并质问摩尼,在摩尼的天堂里是否有如此超凡的花园。摩尼当即有神力展示了光明的天堂,这里是众神的居所,花园里应有尽有。米赫尔沙见到此景,倒地昏迷了三小时之久。摩尼将手放在他的头上,他恢复了知觉,便拜倒在摩尼脚下,握住了摩尼的手,信奉了摩尼教。此后,摩尼求助于沙卜尔一世的兄弟卑路斯,卑路斯将他介绍给沙卜尔。当摩尼出现时,他的肩上有两道灯光一样的光芒,这给沙卜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对摩尼敬畏有加。沙卜尔本打算杀掉摩尼,但当他见到摩尼时顿时改变了自己的看法。沙卜尔对摩尼极其欣赏,问摩尼为他带来了什么,并答应再次会见摩尼。摩尼提出希望他和他的信徒在波斯全境享有充分的活动自由,沙卜尔同意了摩尼所有的要求。沙卜尔乐于与摩尼相伴,摩尼陪同沙卜尔参加了数次攻打罗马帝国的战役。260年沙卜尔俘获罗马皇帝瓦列里安时,摩尼也在场。为了让沙卜尔理解他的神学,摩尼用中古波斯文写成《沙卜拉干》一书,向沙卜尔陈述摩尼教思想。数年间,摩尼陪伴沙卜尔游历各处,作为先知出现在朝廷上,并积极与沙卜尔讨论神学思想。 在沙卜尔一世的庇护下,摩尼教的传教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摩尼派遣主教末阿达和使徒帕提格、加布里亚布等进入罗马帝国传教。末阿达在罗马帝国建立了许多寺院,在亚历山大促使许多人改宗摩尼教。末阿达施行奇迹,治好了帕尔米拉王后姐妹的病,并使得城主及王室成员皈依摩尼教。加布里亚布在雷范王国与基督教徒竞争,争取到了大量信徒。摩尼又派使徒末阿莫往东方传教,末阿莫在中亚地区促使很多当地统治者改宗了摩尼教,并在那里建立起了庞大的中亚教团。 殉教 272年,沙卜尔一世去世。摩尼立刻与其继承者奥尔密兹德见面,商谈摩尼教相关事宜。经过友好辩论之后,摩尼得到了奥尔密兹德的许诺,摩尼教在波斯的地位维持不变。一年后,奥尔密兹德去世,继任者巴赫拉姆一世受到祆教祭司司的影响,不再实行宗教宽容政策。273年,摩尼打算前往贵霜地区,但受到阻拦,颇为沮丧地回到米希尼,登船前往泰西封。路上,摩尼对信徒作出了自己将会不久于人世的预言。次年,摩尼受到巴赫拉姆一世的传唤,命令他前往贝拉斐的朝廷。1月21日,摩尼来到贝拉斐,在城门口引起了琐罗亚斯德教祭司们的骚动。他们向大祭司科提尔控诉摩尼,科提尔又转告给国王。巴赫拉姆一世对摩尼的思想极为反感,虽然摩尼向他作出自我辩护,表示自己对帝国无害,始终坚持行善,但巴赫拉姆一世将其完全无视。摩尼表示,沙卜尔为摩尼写信给所有贵族们,要求他们帮助摩尼,不许任何伤害发生在他身上,奥尔密兹德也同样仁慈地对待摩尼教。然而巴赫拉姆一世不为所动,下令将摩尼投入狱中。摩尼在狱中口授了“最后的书信”,通过末阿莫之手向教会做了指示,并作出最后的告别。274年,摩尼因其对于琐罗亚斯德教的异端思想而被下令处死。又因他自称是耶稣的使徒,巴赫拉姆一世决定将他钉死在十字架上。其尸身被剥皮、塞以干草,悬挂在贡德沙普尔城的城门口,用以警示摩尼教徒。亦有记载说摩尼死于狱中。使徒末思信受命继承了摩尼的地位,成为了摩尼教的首任教宗。此后,巴赫拉姆一世对波斯帝国全境摩尼教徒进行镇压,信徒被迫流亡。
荃灣西至紅磡︰這種列車為出廠車,現時於服務時間內部份由八鄉車廠開往紅磡的列車,會於荃灣西開始接載乘客往紅磡。 尖東至紅磡︰每日清晨時份有一班列車從尖東站起接載乘客往紅磡站,以便接駁東鐵綫。 紅磡至美孚︰這種列車為回廠車,星期一至六早上繁忙時間後,部份由紅磡往八鄉車廠的回廠車,會載客至美孚站才清客,大幅加密紅磡往美孚的列車班次,亦避免浪費可載客的班次。 乘客可以透過iOS或Android應用程式「MTR Mobile」或使用經「data.gov.hk」授權的應用程式查閱輕鐵、東涌綫、機場快綫、將軍澳綫及西鐵綫(及後來的屯馬綫)未來四班抵站列車的到達時間,亦可以在港鐵網站查閱詳細時間表。 票務 八達通 巴士免費轉乘優惠:必須於指定西鐵綫車站出閘後60分鐘內再於巴士八達通收費器確認,或於巴士八達通收費器確認後60分鐘內再於指定西鐵綫沿途各站入閘。 輕鐵免費轉乘優惠:必須於指定西鐵綫車站出閘後30分鐘內再於指定輕鐵站入站收費器確認,或於指定輕鐵站出站收費器確認後30分鐘內再於指定西鐵綫沿途各站入閘。 在尖東站出站,到尖沙咀站轉乘荃灣綫,會被視作一程車程 注意事項: 乘搭輕鐵時,必須按正常程序確認「入站」及「出站」,否則會當作無票乘車及須繳交附加費。 如轉乘模式為「輕鐵/港鐵巴士→西鐵綫→輕鐵/港鐵巴士」,整個行程不可超過120分鐘(此限制不適用於「屯門-南昌全月通加強版」、「屯門-紅磡全月通加強版」、「屯門-南昌全日通」、「機場快綫旅遊票」、「遊客全日通」或「遊客過境旅遊票」持有人)。 免費轉乘輕鐵須為HK$5.2(成人)或以下的車程(持特惠八達通者的適用輕鐵車程與成人相同)(此限制不適用於「屯門-南昌全月通加強版」、「屯門-紅磡全月通加強版」、「屯門-南昌全日通」、「機場快綫旅遊票」、「遊客全日通」或「遊客過境旅遊票」持有人)。 由輕鐵轉乘西鐵綫的乘客,請於轉乘西鐵綫前於出站收費器上確認,否則會扣除輕鐵最高車資及不可賺取輕鐵個人八達通積分,而轉乘優惠亦會自動失效;如乘搭輕鐵後在西鐵綫原站出入,當中的差額不會退回。 轉乘輕鐵的乘客,請於出站前於出站收費器上確認,否則會扣除輕鐵最高車資,而轉乘優惠亦會自動失效。 轉乘優惠不可以與機場快綫免費港鐵接駁服務共用。 使用「機場快綫旅遊票」(連續3天無限次乘搭港鐵車程仍然有效期間)亦可享有免費轉乘優惠。 使用「屯門-南昌全日通」亦可免費乘搭輕鐵,但車票必須為發售/換領當日使用。 使用「遊客全日通」亦可免費乘搭輕鐵,但車票必須先有港鐵車程紀錄。 單程票 月票 「屯門-南昌全月通加強版」及「屯門-紅磡全月通加強版」是一種透過八達通來使用的月票,其月票記錄在八達通的內置晶片內。 兩款「全月通」在每月的前7天至該月7日發售,「屯門-南昌全月通加強版」在西鐵綫屯門至南昌沿途各站的客務中心發售,「屯門-紅磡全月通加強版」則在西鐵綫沿途各站的客務中心發售。「屯門-南昌全月通加強版」適用於無限次乘搭西鐵綫(往來屯門至南昌站),而「屯門-紅磡全月通加強版」適用於無限次乘搭西鐵綫沿綫各站,兩款「全月通」均適用於無限次乘搭輕鐵、各港鐵巴士(新界西北)路綫及專線小巴95K線;使用該月票往來非指定車站之連接車程可享額外正價車費75折優惠(羅湖站或落馬洲站除外)。除該些指定路線外,使用「全月通」的乘客不可享有其他接駁服務的轉乘優惠。 「屯門-南昌全月通加強版」及「屯門-紅磡全月通加強版」現時售價分別為HK$515及HK$600(優惠價分別是HK$400及HK$505)。 日票 西鐵「節日通」於2004年12月20日推出,售價為港幣20元,適用於購票當天無限次乘搭西鐵、輕鐵、各新界西北的九鐵巴士、港鐵接駁巴士、K16線、以及於推廣期間內推出的其他免費接駁服務。於2005年9月1日起改為長期推廣,並於當日起改名為西鐵「自悠通」,於各西鐵站票務處發售。為了吸引乘客交回已使用的磁帶車票,凡交回任何已逾期的10張「自悠通」或「節日通」車票,可免費換取即日有效的「自悠通」連登車證各一張。「自悠通」曾經有免費乘搭專線小巴81K線的優惠,於2005年2月1日生效,但已於2007年1月1日起取消。另外曾經有新巴701線、702線及專線小巴95K線之轉乘優惠亦於同日取消。 「自悠通」原定優惠期至2007年12月31日,但兩鐵合併時被西鐵綫全日通取代。西鐵綫全日通的使用方式、發售地點、售價和使用範圍與西鐵自悠通一樣,於購買車票當天可無限次乘搭港鐵西鐵綫、所有輕鐵路綫、所有港鐵巴士綫及港鐵接駁巴士K16線。 隨西鐵綫於2009年8月16日伸延至紅磡站,原有西鐵綫全日通被屯門-南昌全日通取代。屯門-南昌全日通的使用方式、發售地點、售價和使用範圍與西鐵全日通大致一樣,於購買車票當天可無限次乘搭港鐵西鐵綫(往來屯門至南昌站)、所有輕鐵路綫及所有港鐵西北接駁巴士綫。而原有接駁K16線的優惠亦即日取消,K16線亦於一個月後取消服務。 屯門-南昌全日通現時售價為HK$28,發售地點:西鐵綫屯門至南昌沿途各站客務中心 西鐵學生全日通(已取消) 西鐵學生全日通是2004年7月21日至8月31日期間的優惠車票,供12至25歲持有有效本港全日制學生證購買及使用。售價為HK$18,於各西鐵綫客務中心發售。適用於購票當天無限次乘搭西鐵綫、輕鐵、新界西北的港鐵巴士、已取消的港鐵接駁巴士路線K16、專線小巴95K線、並在2004年8月22日起可以免費乘搭新巴701及702線。 乘客量 西鐵綫連接新界西各大住宅區和西九龍市區,並能在九龍市區連接東涌綫、荃灣綫和東鐵綫,以及在新界西各站(朗屏站除外)連接輕鐵往返新界西各大屋邨、屋苑,服務範圍廣闊。但由於以下原因,本綫通車初期的客量遠低於九廣鐵路公司於1995年決定興建西鐵時的預測: 新界西北人口增長速度放緩(2004年人口為104萬,較九鐵公司採用的假設人口少13萬) 當時地產市道呆滯,西鐵車站沿線物業發展時間表需要調整,以致西鐵車站附近範圍尚未形成具規模的直接載客範圍;而對於當時新界西北現有住宅區居民來說,車站位置不太方便(如天水圍站相比天水圍新市鎮更接近屏山、元朗站遠離元朗大馬路一帶),往往需要依靠輕鐵、小巴等其他交通工具接駁 通車初期本線最南只到達南昌站,未能深入九龍區核心地帶 當時新界西對外的道路網絡完善 (三號幹線投入服務後,專營巴士受屯門公路交通擠塞影響的情況已大為改善。) 屯門區居民前往市區經屯門公路會比較直接,西鐵須繞經天水圍及元朗 車費昂貴 隨著時間過去,九鐵持續採取多項措施提高西鐵競爭力和接駁輕鐵及其他交通工具的方便程度,加上新界西得到更多發展後,以及延伸段九龍南綫於2009年通車,能夠直達油尖旺區的心臟地帶,本線開始吸引更多新界西北居民使用,並吸納更多種類的乘客(如有乘客以此路線往返九龍其他地區和本線途徑的西九龍填海區,以及單車發燒友攜帶單車從港九前往新界西踏單車,還有不少的屯門區院校學生以此線來往住所和校園),本線客量開始上升。吸引上述乘客乘搭西鐵綫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該些乘客開始意識到本線能方便快捷連接市區和新界西(相比容易出現擠塞的陸路交通要道如屯門公路、荃灣路和汀九橋,本綫不受塞車影響,而且列車速度快,乘客更易預算和節省交通時間),因此在繁忙時間,乘客經常擠進本綫車廂,環境過於擠迫。上午繁忙時間在天水圍站以後的車站上車甚為困難,下午繁忙時間則以在九龍各站較多乘客上車。若繁忙時間內屯門公路發生事故,會有更多乘客使用本線,擠逼情況更見嚴重。但繁忙時間以外則較少出現擠逼。 2014年立法會文件披露西鐵綫2013年最繁忙路段載客率和客量,若以每平方米四人站立密度計算,得出99%接近飽和的載客率,現時早上繁忙時段客量達每小時3.46萬人次。同年的預測日載客量為55.8萬人次,實際為約41.1萬人次。 根據港鐵向立法會提交的2015年統計數字,2015年西鐵線以每平方米六人站立密度計算的最高可載客量為4.92萬人次,而最繁忙的路段為錦上路站至荃灣西站,早上繁忙時段客量達每小時3.64萬人次,載客率以每平方米四人及六人站立密度計算分別為104%及74%,載客率為所有港鐵重鐵路線中最高。 早上繁忙時段,每小時最繁忙路段的單向客量資料: 平均每日乘客人次: 此外,在2014年雨傘革命期間,港鐵重鐵服務的乘客數量均有所上升。其中,在撇除星期六、日、公眾假期及特別日子後,西鐵綫在2014年9月1日至27日,9月28日至10月25日及10月25日至12月15日的平日每天平均乘客量分別為432,000、453,200及448,500人次 列車編組 本綫主要採用日本製造的港鐵伊藤忠近畿川崎列車,又稱作IKK列車或SP1900型列車(合約編號SP1900/SP1950/KRS991/1151)及中國长春製造的港鐵屯馬綫中國製列車,以及加拿大的SelTrac CBTC訊號系統(在屯馬綫一期貫通前夕,原馬鞍山綫部分的訊號系統已一併升級至SelTrac CBTC;而在九龍南線通車以前,則為SelTrac IS)提供客運服務。 然而由於東鐵綫的新訊號系統及其中一列港鐵中期翻新列車(E70/E92編組)在多次反修例運動示威中均遭受破壞和燒毀而提早退役,導致該綫車源緊張,亦令該綫剩餘的5列港鐵伊藤忠近畿川崎列車未能按計劃進行重編工程,因此港鐵抽調1列馬鞍山綫的港鐵屯馬綫中國製列車有限度擴充車隊,該列車於2020年3月7日投入服務;及後再有2列港鐵屯馬綫中國製列車分別於2020年4月4日及5月2日投入服務;2021年4月18日起,因應屯馬綫全線試車,屯馬綫一期的5列港鐵伊藤忠近畿川崎列車及14列港鐵屯馬綫中國製列車,共有19列列車在西鐵綫投入服務。本綫因而有38列港鐵伊藤忠近畿川崎列車及17列港鐵屯馬綫中國製列車,合共55列列車。 過去本綫每列車有7卡車廂,從2016年1月2日起,開始有8卡車廂的列車行駛本綫。 55列已投入服務列車中(所有列車均會同時服務屯馬綫一期),22列為九廣西鐵2003年通車時購置(D301/D302 > D343/D344)、4列為九龍南綫通車時的增備列車(D345/D346 > D351/D352)、2列原為馬鞍山綫列車合併西鐵綫車卡(D353/D354及D355/D356)、2列原為東鐵綫列車(D357/D358及D367/D368)、2列原為馬鞍山綫列車合併原為東鐵綫車卡(D363/D364及D369/D370)、1列剩兩車卡合併原為馬鞍山綫列車(D383/D384)。共有33列是由九鐵公司擁有;另有3列是由港鐵公司擁有,1列原為馬鞍山綫的港鐵屯馬綫中國製列車(D415/D416)、1列曾於馬鞍山綫試車,但未於該綫服務的港鐵屯馬綫中國製列車(D421/D422)、1列從來未有調往馬鞍山綫的港鐵屯馬綫中國製列車(D427/D428)。2021年4月18日起,因應屯馬綫全線試車,原服務屯馬綫一期的19列列車亦會於西鐵綫行駛,包括1列原為東鐵綫列車的8卡列車(D361/D362)、3列原為馬鞍山綫列車合併原為東鐵綫車卡(D359/D360、D365/D366及D371/D372)、1列剩兩車卡合併原為馬鞍山綫的8卡列車(D377/D378)共有5列是由九鐵公司擁有;另有14列是由港鐵公司擁有的屯馬綫中國製列車(D397/D398及D401-D413/D402-D414、D417/D418、D419/D420、D423/D424、D425/D426、D429/D430、D431/D432)。西鐵綫車站月台長度為9卡,列車最長亦可以是9卡,但柯士甸站只有8卡容量,所以就以8卡行走。 2003年,西鐵通車時,車隊只有22列SP1900列車。 2007年,西鐵抽調了馬鐵兩列SP1950列車(車隊編號:D533/D534及D535/D536)與KRS991列車的其中6節車廂分別連結組成2列新車(車隊編號:D353/D354及D355/D356)。而KRS991合約內其餘車卡,則分別連結組成4列新車,令車隊數目增至28列。 2015年,為應付西鐵綫近年乘客量增加,港鐵公布將西鐵綫全數28列7卡車,增加至8卡(將H拖卡---H301-H355,單數,插入在列車上),並於30個月內分階段完成改裝工程,由2018年5月27日起,可全數投入載客服務。同時會加入動態路線圖,車卡通道頂亦會新設液晶體顯示螢幕。為減少列車服務受到影響,港鐵已抽調一列東鐵綫列車(車隊編號:D201/D203)進行改裝,組成了(車隊編號:D357/D358),令西鐵綫列車數目增至29列。 2017年,西鐵綫抽調了馬鞍山綫一列SP1950列車(車隊編號:D501/D502)與SP1900列車的D209/D211剩餘的3節車廂(M209、H210、P212)和1節1151的新車廂(H363)組成了(車隊編號:D363/D364),令車隊數目增至30列。 2018年,西鐵綫抽調了馬鞍山綫兩列SP1950列車(車隊編號:D521/D522)與SP1950列車的D517/D518剩餘的2節車廂(M517、P517)和2節1151的新車廂(H383、C384)組成了(車隊編號:D383/D384),令車隊數目增至31列。 2018年5月27日,西鐵綫全面以8卡編組的列車行駛。 2018年,西鐵綫抽調了馬鞍山綫一列SP1950列車(車隊編號:D515/D516)與東鐵綫一列SP1900列車(車隊編號:D221/D223),原馬鞍山綫的(車隊編號:D515/D516)與原東鐵綫的D221/D223剩餘的4節車廂(F223、P224、H222、M221)組成了(車隊編號:D369/D370),令車隊數目增至32列。其後該原東鐵綫列車其餘車廂組成了(車隊編號:D367/D368),令車隊數目增至33列車。 2019年,西鐵綫抽調了馬鞍山綫一列港鐵屯馬綫中國製列車(車隊編號:D415/D416),於2020年3月7日在西鐵綫投入服務,令車隊數目增至34列。 2020年,西鐵綫兩列港鐵屯馬綫中國製列車(車隊編號:D421/D422及D427/D428),分別於4月4日及5月2日投入服務,令車隊數目增至36列。因應本型號列車已增至3列,因此於2020年第三季開始會陸續安排本型號列車於西鐵綫全日行走。 2021年4月18日起,因應屯馬綫全線試車,屯馬綫一期的5列港鐵伊藤忠近畿川崎列車及14列港鐵屯馬綫中國製列車,共有19列列車在西鐵綫投入服務,同時所有西鐵綫列車均會於屯馬綫一期投入服務。 列車組合:D-P-M-H+C-M-P-D/D-P-M+C-M-P-D(改裝前,7卡)/D-P-M-K+C-M-P-D(中國製列車)。 西鐵綫與屯馬綫一期共使用55列列車行駛混合行駛,車型分佈如下: 38列港鐵伊藤忠近畿川崎列車。 17列港鐵屯馬綫中國製列車。 D - 設有駕駛室的拖卡(D301-D372/D377-D378/D383-D384/D397-D398/D431-D432) P - 設有集電弓的動力車卡(P301-P372/P377-P378/P383-P384/P397-P398/P431-P432) M
大部分西鐵綫車站月台長度為9卡(柯士甸站以及新紅磡站均為8卡);至於尖東站,因為曾經是東鐵綫月台,故此擁有12卡車長度。因應屯馬綫發展以及受限於新建和擴建車站的長度(烏溪沙至紅磡及柯士甸站月台設計長度只有8卡),西鐵綫於2016年至2018年間把原有28列7卡編組列車擴編成8卡編組列車行走。 屯馬綫已經於2021年6月27日全綫通車,西鐵綫列車於通車前一星期的6月20日起率先在紅磡站屯馬綫新月台上落客。 年表 1994年12月:制訂九廣西鐵的藍本。 1995年11月:九鐵公司向政府遞交九廣西鐵建議書。 1996年12月:行政局原則上批准九鐵公司興建九廣西鐵第一期。 1998年9月15日:行政會議正式通過興建的決定。 1998年10月26日:九廣西鐵動工。 1999年:九鐵舉行了西鐵車站命名公開比賽,期間共收到約1500份參加表格;而同年9-10月期間九鐵亦公開展出如實物大小一致的西鐵車廂模型,以收集公眾對車廂設計的意見。 2000年10月4日:九廣西鐵首段路軌於八鄉車廠附近區段鋪設。 2001年7月9日:隨著葵青隧道貫通,九廣西鐵的隧道挖掘工程完工。 2003年6月14日:首批九廣西鐵的工作人員完成訓練。 2003年12月20日:九廣西鐵通車,以7卡近畿川崎列車行走。 2005年11月8日:九龍南綫動工。 2007年12月2日:兩鐵合併,九廣西鐵改名為西鐵綫。 2008年9月28日:合併收費區,美孚站與南昌站不再需要通過轉線閘機,南昌站開始跨月台轉乘至東涌綫,但與客流方向相反。 2009年8月16日:九龍南綫通車,西鐵綫市區總站延伸到紅磡站,並同時升級訊號系統。 2015年2月1日及8日:紅磡站3號月台及2號月台分別暫時停用,以便進行屯馬綫軌道接駁工程。 2016年1月2日:開始有8卡列車運作。 2018年5月27日:所有列車都以8卡列車運作。 2018年9月23日: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通車,柯士甸站可步行至香港西九龍站轉乘。 2020年3月7日:港鐵屯馬綫中國製列車開始在西鐵綫運行。 2021年4月18日:西鐵綫與屯馬綫一期在首次屯馬綫全綫晚上非行車時間試車後開始共用車隊。 2021年6月20日:西鐵綫及屯馬綫一期直通運轉,為通車前過渡的最後準備,紅磡站屯馬綫月台率先啟用。屯馬綫一期列車將會全日使用啟德站1號月台清客,以不載客駛經新路段後到紅磡站新3號月台以西鐵綫的名義繼續載客前往尖東至屯門沿途各站。至於西鐵綫列車將會到紅磡站新2號月台清客,以不載客駛經新路段,最後駛到啟德站2號月台以屯馬綫一期的名義繼續載客前往鑽石山至烏溪沙沿途各站。 2021年6月27日:屯馬綫全綫正式通車,原西鐵綫路段所選用的顏色會統一為原馬鞍山綫的棕色。因此,西鐵綫這個名稱亦正式成為歷史。 爭議和軼事 建造前的收地問題 西鐵第一期工程即由屯門至西九龍欽州街一段,分三期進行收地,第一期已在1998年10月16日刊憲,1999年1月16日收回歸政府所有。第二階段收回用地,包括荃灣保華工業大廈、華基工業中心,於1999年7月刊憲,2000年1月起收回。位於柴灣角海傍、屬於房委會的順基工業大廈被遷拆用作興建大欖隧道的通風樓;荔枝角公園大部份土地亦被徵用(其後已重置);屯門新發邨的原址成為公共交通交匯處。 然而,收地過程及方式就引起了爭議,當中華基工業中心的戶主賠償問題更困擾政府多年。當時多名廠戶要求政府就賠償問題作調解及仲裁被拒,至今未獲賠償,有廠戶被迫領取綜援甚至最終因破產而自殺身亡。 西門子事件 建造西鐵期間一份2億8,700萬元的鐵路至控制中心傳送線路工程因為承建商西門子公司未能按進度進行,九鐵公司被揭發不但沒有索償,反而額外付款1億元予承建商延續工程,以期不致拖延通車。 錦上路站命名 錦上路站在初時原擬稱作錦田站,當接近完成並諮詢居民車站名稱的意見時,八鄉居民認為車站位於錦田和八鄉中間,應名為「錦田八鄉站」,不過會引發兩地居民爭執,所以最後九鐵只好把車站名字改為錦上路站。因為錦上路是車站興建時最接近該站的主要道路,並且是分隔錦田和八鄉兩村的道路。然而,仍有錦田原居民不滿,一度威脅以激烈行動抗爭。 前往落馬洲站的轉乘指引誤導乘客 在九龍南綫通車後,港鐵於西鐵綫沿綫張貼「可於紅磡站轉乘東鐵綫前往羅湖站及落馬洲站」的轉乘指引,但從地理來說落馬洲站實際位處元朗站以北,如市民需要從元朗、天水圍等地區出發前往落馬洲,依照港鐵的轉乘指引,前往落馬洲站就要南下繞經九龍半島以及新界東,比較往來兩個鐵路站的九巴B1線以及往來元朗(福康街)及落馬洲鐵路站之間的新界區專綫小巴75線,搭乘港鐵車程則顯得迂迴費時而且車資昂貴(當時九巴B1號綫收費為$12,而且還實施優惠收費$10,現時為$13.2,小巴收$7.9,港鐵則須$54),因此這則轉乘指引被批評誤導乘客。 實際上,前往北區、大埔區或沙田區亦同樣有便利的巴士服務(如往來天慈邨及上水鐵路站之間的九巴276線、往來元朗西和大埔墟鐵路站之間的九巴64K線以及往來天富苑和沙田瀝源邨之間的九巴269D線)。 通車初期客量偏低 西鐵通車時曾預期每日載客達20萬人次,但由於經濟不景,而且面對巴士競爭,鐵路不方便而車費又偏高,因此西鐵通車初期平均只有10萬人次使用,每天虧損約500萬元。當時曾被議員批評為浪費公帑的「大白象」,情况甚至比長期虧蝕的屯門輕鐵更嚴重。 由於初期的市區車站並非位處核心地段,亦使西鐵長期仍未達到其最初營運目標,且經常要依賴巴士接駁,競爭形勢一直處於下風。除此之外,西鐵通車初期故障頻生,九鐵公司主席田北辰曾公開承諾若西鐵故障情況再不改善,他會考慮辭職。幸好,西鐵於2004年8月1日推出月票計劃及同年12月20日推出節日通日票計劃,才使每日載客量在2005年12月達到九鐵公司定下每日20萬人次使用的目標。 此外,西鐵通車初期客量偏低,與快速公路網絡擴張及完善化不無關係。在1998年大欖隧道啟用後,元朗區有了直達市區的快速公路,而屯門公路的塞車情況亦大幅緩和,再加上汀九橋、西九龍公路、西區海底隧道這些在三號幹線所途經公路的配合;大量可直達市區的巴士路線開辦,西鐵就明顯顯得失色。 但隨着九龍南綫於2009年8月16日通車,西鐵綫終於可直達尖沙咀(尖東站)這些核心地段。使西鐵綫班次於非公眾假期的星期一至五早上繁忙時間由3.5分鐘加密至3分鐘一班,單一方向每小時可載客量達至4.69萬人次,2010年平均每日有33.3萬人次乘客,按年上升12%。雖然近年西鐵綫沿綫一帶的人口不斷增加,但在平日早上繁忙時段,最繁忙的錦上路站往荃灣西站路段,列車單一方向平均載客量為每小時2.74萬人次,平均載客率僅為58%;而在2011年6月12日,西鐵綫班次於非公眾假期的星期一至六黃昏繁忙時間已由4.5分鐘加密至4分鐘一班,於每日晚上10時後已由8.5分鐘加密至7分鐘一班,以及由紅磡站開往屯門站尾班車由晚上00:08延長至00:25開出。2012年8月27日起,平日黃昏繁忙時間列車班次,由4分鐘一班加密至3.5分鐘一班,平日及星期六、日的非繁忙時間列車服務,則由6-9分鐘一班,加密至6-7分鐘一班。港鐵認為現時列車服務及水平,足夠應付乘客需要,暫毋需增加每班列車的車廂數目;惟為配合沙中綫落成形成東西走廊(屯馬綫),西鐵綫列車將由2016年1月2日起逐漸增至8卡,並於2018年5月27日起完成列車改裝工程並可全數以8卡編組列車載客。 兩鐵合併後取消優惠 2007年12月2日,九鐵公司跟地鐵公司合併,原本九廣西鐵的路線、設施和車輛一併租予香港鐵路公司營運(港鐵公司),員工則過渡到港鐵公司。西鐵易名,路綫色彩更改。原來接駁地鐵的美孚站及南昌站先進行了大改造,其中美孚站跟地鐵的美孚站合併,而美孚站及南昌站兩站的分隔閘機亦在2008年第四季初拆除。在此之前,西鐵綫的票務,除了部分優惠取消及部分車費減價外,基本上與合併前一樣。合併帶來的重要變更如下: 九廣西鐵易名西鐵綫 路綫色彩由粉紅色更為玫瑰粉紅色 西鐵自悠通由西鐵綫全日通取代,及後由屯門-南昌全日通取代 西鐵全月通由西鐵綫全月通取代,及後由屯門-南昌全月通加強版取代 西鐵轉乘新巴路線701、702的免費優惠及路線971的減價優惠取消(實際落實日期為2007年12月1日,即合併前一日,但兩鐵合併普遍被視為原因) 車費減免(包括西鐵綫內車程及轉乘來或往其他港鐵路綫,但不包括部分單程票車程) 打穿位於南昌站西鐵綫1號月台及東涌綫4號月台之間的部份牆壁作為轉乘通道。 荃灣綫轉車站 為了迎接九廣鐵路公司的九廣西鐵(現西鐵綫)及九廣東鐵(現東鐵綫)尖沙咀支線的啟用,美孚站及尖東站都分別興建了新的大堂及地底行人隧道,以接駁現時荃灣綫的美孚站及尖沙咀站。美孚站的D出口轉乘通道於2003年九廣西鐵通車時同時啟用,乘客可直接使用該行人通道步行至荃灣綫的美孚站。上述轉乘通道在兩鐵合併後的2008年9月28日起無須出入閘轉乘兩綫;而連接尖東站與尖沙咀站的轉乘通道(即F、G出口),G出口於2004年10月24日與九廣東鐵(現東鐵綫)尖沙咀支線通車時一同啟用,連接尖東站麼地道行人隧道。F出口則在2005年3月30日啟用,連接尖東站中間道行人隧道。不過,港鐵公司在2009年8月16日把尖東站改編為西鐵綫後,部份乘客選擇改回九龍塘站轉車;使本綫的尖東站至紅磡站一段的人流回落。 大堂加鐵鍊 禁止市民休憩 西鐵綫大堂空間廣闊,但港鐵一直未有在所有車站的非收費範圍都設置座位讓市民休憩,只有極少部分車站如紅磡站才有設置此類休憩設施。以往市民會在坐在走廊玻璃幕牆前的灰色地台休息,不過由2021年3月開始,港鐵稱有人投訴車站環境造成影響為由,在天水圍站、元朗站及朗屏站大堂近玻璃幕牆位置加裝了鐵鍊,防止市民坐下。有網民批評港鐵此舉只為自身的形象著想,完全沒有考慮市民的需要,暗指港鐵「無人性」,也認為鐵鍊十分核突(不美觀)。 記事 2001年12月13日,由錦上路站至屯門站之間的高架橋舉行落成典禮,象徵此13.4公里,全港最長的高架橋由1999年7月起用30個月便建成(屯門站和兆康站之間有約一公里路段位於屯門河畔公園地面)。 2003年12月16日,九鐵公司於早上10時正開始一連3日的西鐵慈善試搭日,以港幣15元的成人票價或7.5元的小童或長者票價,讓公眾人士試搭,不設出閘時限及可同時享用輕鐵或九鐵巴士的八達通免費轉乘優惠(但該段期間不設九龍巴士及綠色專線小巴之轉乘優惠)。 2004年7月23日,學生日票計劃,「西鐵學生全日通」推出,至同年8月31日止。 2004年8月1日,月票計劃,「西鐵全月通」推出,並一直延用至今。 2004年12月20日,日票計劃,「西鐵節日通」推出。 2005年8月4日:為彌補7月21日九廣西鐵訊號故障造成的影響,西鐵在這天早上10時半前全線免費讓市民乘搭。 2005年9月1日,日票計劃,「西鐵自悠通」推出,取代之前的「西鐵節日通」。此計劃原定會一直延用至今,但由於隨著兩鐵合併的關係,因此「西鐵自悠通」就由西鐵綫全日通取代。 2006年12月10日,九鐵公司為慶祝西鐵通車3週年,舉辦八鄉維修中心開放日,予公眾參觀。 2009年7月16日,西鐵綫改用市區綫報站廣播。 2011年6月12日起,西鐵綫由紅磡站出發的服務時間由凌晨0時08分延長至0時25分,每晚10時後,更會加密班次,由8.5分鐘加強至7分鐘一班,共多8班列車行駛。周一至周六下午5時至7時半,亦由4.5分鐘加強至4分鐘一班,每天共增多約12班車。 2012年2月12日,西鐵綫改用市區綫關門廣播。 2012年8月27日起,西鐵綫進一步加密班次。 2016年1月2日起,西鐵綫列車逐步由7卡增加至8卡。 2018年5月27日,西鐵綫完成7卡列車更換至8卡列車的改裝工程,全數列車以8卡編組行駛。 2020年2月29日起,因應2019冠状病毒病影響下,西鐵綫臨時減少平日非繁忙時段、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班次,直至另行通知。 2020年3月7日,首列港鐵屯馬綫中國製列車於西鐵綫投入服務。 車站列表 线路特色 密封路段 由紅磡站以南至大欖隧道的西鐵綫路軌絕大部分都是密封的。這是避免對周遭的景觀造成影響以及市區地段沒有多餘空間興建高架橋或地面鐵路所致。 地面路段:紅磡站以南和南昌站以南至美孚站之間的部份路段是建於地面的。列車進出紅磡站時會通過一小段露天路段;南昌站以南至美孚站路段在已架空的連翔道南行下方,和在部分已架空為平台花園形式的南昌公園和荔枝角公園第二及第三期範圍下方行走,並採用密封設計,以避免干擾該段與旁邊平行的東涌綫和機場快綫,以及在避免走線影響荃灣綫下通往美孚站,所以令乘客感覺置身於地底之下。 地底路段:紅磡站以南至南昌站以南,美孚站以北是葵青隧道,然後是荃灣新填海區的荃灣西站。荃灣西站以北是西鐵綫的大欖隧道,長5.5公里,是全香港最長的鐵路隧道。 架空路段 由當列車離開大欖隧道會回到地面,在隧道出口至車站之間建有港鐵八鄉車廠,錦上路站旁設有西鐵綫的辦公室港鐵錦田大樓。然後到達錦上路站。而西鐵綫的其餘路段,即錦上路站至屯門站(兆康站除外,兆康站為地面車站),則大部份建於高架橋之上,橋上均設有緊急逃生通道。 西鐵的高架橋長13.4公里,是全香港最長的一條。興建如此長的高架橋避免路軌建在路堤上,此做法有多個原因,包括: 避免阻礙觀瞻。 減少鐵路及行車路之間的平交道,減少因讓路予汽車或者輕鐵而妨礙列車班次的機會。 避免服務受到水浸影響。 以免影響現有的排水系統 高架橋裝有一套消音系統,是為浮動平板軌道。在西鐵綫首次應用,能大幅減少行車造成的噪音。此包括通道下的吸音物料、兩邊的吸音槽與及承載路軌的特殊方法。路軌並不是直接由高架橋承載,而是裝設於具彈力的裝置上。下-{面}-是混凝土磚塊,磚塊又鋪設在橡膠墊之上,對下才是橋身。這方法可有效減少列車行駛途中的擺動,也是減少噪音的方法。這種高架橋軌道在後來興建的馬鞍山鐵路以及落馬洲支線都有使用。 另外,西鐵綫所有架空車站月台均設空調並裝設月台幕門;然而比此綫遲一年通車,全露天路段的馬鞍山鐵路的車站月台卻因節省建設成本而改為開放式設計和不設空調,因此建設時沒有裝設月台幕門(當時月台閘門尚未出現,該線各站於2014-2017年陸續加裝月台閘門)。 創下多項創舉 西鐵綫創下了以下創舉: 全港首兩個設於河上的車站-屯門和兆康(朗屏站所在之處原來位於明渠上方,但因該路段河道較窄,已配合工程覆蓋成為道路。) 全球最深樁柱-朗屏站(129米) 全港最長交通運輸隧道-大欖隧道(5.5公里) 全港最長高架橋-錦上路站至屯門站(全長13.4公里)(屯門站和兆康站之間有約一公里路段位於屯門河畔公園地面) 全港最長的鐵路車站-天水圍站(460米) 全球最長月台幕門-尖東站(300米) 車務資訊 班次(以分鐘計算) 備註 短途班次 西鐵綫每日於清晨以及繁忙時間之前或之後均設立以下短途班次︰ 錦上路至屯門︰這種列車為出廠車,現時於服務時間內部份由八鄉車廠開往屯門的列車,會於錦上路開始接載乘客往屯門。 荃灣西至紅磡︰這種列車為出廠車,現時於服務時間內部份由八鄉車廠開往紅磡的列車,會於荃灣西開始接載乘客往紅磡。 尖東至紅磡︰每日清晨時份有一班列車從尖東站起接載乘客往紅磡站,以便接駁東鐵綫。 紅磡至美孚︰這種列車為回廠車,星期一至六早上繁忙時間後,部份由紅磡往八鄉車廠的回廠車,會載客至美孚站才清客,大幅加密紅磡往美孚的列車班次,亦避免浪費可載客的班次。 乘客可以透過iOS或Android應用程式「MTR Mobile」或使用經「data.gov.hk」授權的應用程式查閱輕鐵、東涌綫、機場快綫、將軍澳綫及西鐵綫(及後來的屯馬綫)未來四班抵站列車的到達時間,亦可以在港鐵網站查閱詳細時間表。 票務 八達通 巴士免費轉乘優惠:必須於指定西鐵綫車站出閘後60分鐘內再於巴士八達通收費器確認,或於巴士八達通收費器確認後60分鐘內再於指定西鐵綫沿途各站入閘。 輕鐵免費轉乘優惠:必須於指定西鐵綫車站出閘後30分鐘內再於指定輕鐵站入站收費器確認,或於指定輕鐵站出站收費器確認後30分鐘內再於指定西鐵綫沿途各站入閘。 在尖東站出站,到尖沙咀站轉乘荃灣綫,會被視作一程車程 注意事項: 乘搭輕鐵時,必須按正常程序確認「入站」及「出站」,否則會當作無票乘車及須繳交附加費。 如轉乘模式為「輕鐵/港鐵巴士→西鐵綫→輕鐵/港鐵巴士」,整個行程不可超過120分鐘(此限制不適用於「屯門-南昌全月通加強版」、「屯門-紅磡全月通加強版」、「屯門-南昌全日通」、「機場快綫旅遊票」、「遊客全日通」或「遊客過境旅遊票」持有人)。 免費轉乘輕鐵須為HK$5.2(成人)或以下的車程(持特惠八達通者的適用輕鐵車程與成人相同)(此限制不適用於「屯門-南昌全月通加強版」、「屯門-紅磡全月通加強版」、「屯門-南昌全日通」、「機場快綫旅遊票」、「遊客全日通」或「遊客過境旅遊票」持有人)。 由輕鐵轉乘西鐵綫的乘客,請於轉乘西鐵綫前於出站收費器上確認,否則會扣除輕鐵最高車資及不可賺取輕鐵個人八達通積分,而轉乘優惠亦會自動失效;如乘搭輕鐵後在西鐵綫原站出入,當中的差額不會退回。 轉乘輕鐵的乘客,請於出站前於出站收費器上確認,否則會扣除輕鐵最高車資,而轉乘優惠亦會自動失效。 轉乘優惠不可以與機場快綫免費港鐵接駁服務共用。 使用「機場快綫旅遊票」(連續3天無限次乘搭港鐵車程仍然有效期間)亦可享有免費轉乘優惠。 使用「屯門-南昌全日通」亦可免費乘搭輕鐵,但車票必須為發售/換領當日使用。 使用「遊客全日通」亦可免費乘搭輕鐵,但車票必須先有港鐵車程紀錄。 單程票 月票 「屯門-南昌全月通加強版」及「屯門-紅磡全月通加強版」是一種透過八達通來使用的月票,其月票記錄在八達通的內置晶片內。 兩款「全月通」在每月的前7天至該月7日發售,「屯門-南昌全月通加強版」在西鐵綫屯門至南昌沿途各站的客務中心發售,「屯門-紅磡全月通加強版」則在西鐵綫沿途各站的客務中心發售。「屯門-南昌全月通加強版」適用於無限次乘搭西鐵綫(往來屯門至南昌站),而「屯門-紅磡全月通加強版」適用於無限次乘搭西鐵綫沿綫各站,兩款「全月通」均適用於無限次乘搭輕鐵、各港鐵巴士(新界西北)路綫及專線小巴95K線;使用該月票往來非指定車站之連接車程可享額外正價車費75折優惠(羅湖站或落馬洲站除外)。除該些指定路線外,使用「全月通」的乘客不可享有其他接駁服務的轉乘優惠。 「屯門-南昌全月通加強版」及「屯門-紅磡全月通加強版」現時售價分別為HK$515及HK$600(優惠價分別是HK$400及HK$505)。 日票 西鐵「節日通」於2004年12月20日推出,售價為港幣20元,適用於購票當天無限次乘搭西鐵、輕鐵、各新界西北的九鐵巴士、港鐵接駁巴士、K16線、以及於推廣期間內推出的其他免費接駁服務。於2005年9月1日起改為長期推廣,並於當日起改名為西鐵「自悠通」,於各西鐵站票務處發售。為了吸引乘客交回已使用的磁帶車票,凡交回任何已逾期的10張「自悠通」或「節日通」車票,可免費換取即日有效的「自悠通」連登車證各一張。「自悠通」曾經有免費乘搭專線小巴81K線的優惠,於2005年2月1日生效,但已於2007年1月1日起取消。另外曾經有新巴701線、702線及專線小巴95K線之轉乘優惠亦於同日取消。 「自悠通」原定優惠期至2007年12月31日,但兩鐵合併時被西鐵綫全日通取代。西鐵綫全日通的使用方式、發售地點、售價和使用範圍與西鐵自悠通一樣,於購買車票當天可無限次乘搭港鐵西鐵綫、所有輕鐵路綫、所有港鐵巴士綫及港鐵接駁巴士K16線。 隨西鐵綫於2009年8月16日伸延至紅磡站,原有西鐵綫全日通被屯門-南昌全日通取代。屯門-南昌全日通的使用方式、發售地點、售價和使用範圍與西鐵全日通大致一樣,於購買車票當天可無限次乘搭港鐵西鐵綫(往來屯門至南昌站)、所有輕鐵路綫及所有港鐵西北接駁巴士綫。而原有接駁K16線的優惠亦即日取消,K16線亦於一個月後取消服務。 屯門-南昌全日通現時售價為HK$28,發售地點:西鐵綫屯門至南昌沿途各站客務中心 西鐵學生全日通(已取消) 西鐵學生全日通是2004年7月21日至8月31日期間的優惠車票,供12至25歲持有有效本港全日制學生證購買及使用。售價為HK$18,於各西鐵綫客務中心發售。適用於購票當天無限次乘搭西鐵綫、輕鐵、新界西北的港鐵巴士、已取消的港鐵接駁巴士路線K16、專線小巴95K線、並在2004年8月22日起可以免費乘搭新巴701及702線。 乘客量 西鐵綫連接新界西各大住宅區和西九龍市區,並能在九龍市區連接東涌綫、荃灣綫和東鐵綫,以及在新界西各站(朗屏站除外)連接輕鐵往返新界西各大屋邨、屋苑,服務範圍廣闊。但由於以下原因,本綫通車初期的客量遠低於九廣鐵路公司於1995年決定興建西鐵時的預測: 新界西北人口增長速度放緩(2004年人口為104萬,較九鐵公司採用的假設人口少13萬) 當時地產市道呆滯,西鐵車站沿線物業發展時間表需要調整,以致西鐵車站附近範圍尚未形成具規模的直接載客範圍;而對於當時新界西北現有住宅區居民來說,車站位置不太方便(如天水圍站相比天水圍新市鎮更接近屏山、元朗站遠離元朗大馬路一帶),往往需要依靠輕鐵、小巴等其他交通工具接駁 通車初期本線最南只到達南昌站,未能深入九龍區核心地帶 當時新界西對外的道路網絡完善 (三號幹線投入服務後,專營巴士受屯門公路交通擠塞影響的情況已大為改善。) 屯門區居民前往市區經屯門公路會比較直接,西鐵須繞經天水圍及元朗 車費昂貴 隨著時間過去,九鐵持續採取多項措施提高西鐵競爭力和接駁輕鐵及其他交通工具的方便程度,加上新界西得到更多發展後,以及延伸段九龍南綫於2009年通車,能夠直達油尖旺區的心臟地帶,本線開始吸引更多新界西北居民使用,並吸納更多種類的乘客(如有乘客以此路線往返九龍其他地區和本線途徑的西九龍填海區,以及單車發燒友攜帶單車從港九前往新界西踏單車,還有不少的屯門區院校學生以此線來往住所和校園),本線客量開始上升。吸引上述乘客乘搭西鐵綫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該些乘客開始意識到本線能方便快捷連接市區和新界西(相比容易出現擠塞的陸路交通要道如屯門公路、荃灣路和汀九橋,本綫不受塞車影響,而且列車速度快,乘客更易預算和節省交通時間),因此在繁忙時間,乘客經常擠進本綫車廂,環境過於擠迫。上午繁忙時間在天水圍站以後的車站上車甚為困難,下午繁忙時間則以在九龍各站較多乘客上車。若繁忙時間內屯門公路發生事故,會有更多乘客使用本線,擠逼情況更見嚴重。但繁忙時間以外則較少出現擠逼。 2014年立法會文件披露西鐵綫2013年最繁忙路段載客率和客量,若以每平方米四人站立密度計算,得出99%接近飽和的載客率,現時早上繁忙時段客量達每小時3.46萬人次。同年的預測日載客量為55.8萬人次,實際為約41.1萬人次。 根據港鐵向立法會提交的2015年統計數字,2015年西鐵線以每平方米六人站立密度計算的最高可載客量為4.92萬人次,而最繁忙的路段為錦上路站至荃灣西站,早上繁忙時段客量達每小時3.64萬人次,載客率以每平方米四人及六人站立密度計算分別為104%及74%,載客率為所有港鐵重鐵路線中最高。 早上繁忙時段,每小時最繁忙路段的單向客量資料: 平均每日乘客人次: 此外,在2014年雨傘革命期間,港鐵重鐵服務的乘客數量均有所上升。其中,在撇除星期六、日、公眾假期及特別日子後,西鐵綫在2014年9月1日至27日,9月28日至10月25日及10月25日至12月15日的平日每天平均乘客量分別為432,000、453,200及448,500人次 列車編組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改革筹备阶段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月10日,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正式成立。10月20日,中国文字改革协会举行了第一次理事会议,决定把研究拼音文字作为主要任务。12月4日,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召开了第一次常务理事会,推选吴玉章为常务理事会主席兼拼音方案研究委员会主任;推选黎锦熙、胡乔木为副主席兼拼音方案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成立不到半年,就收到了几百种汉语新文字方案。 1950年7月,教育部邀请在京的语文研究工作者30多人座谈,提出了组织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的建议。1951年12月26日,在周恩来指示下,於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下设立一个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1952年2月5日,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召开成立大会,由马叙伦主持。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了加强对文字改革工作的指导,于1953年10月1日在党中央成立了中央文字问题委员会。1953年11月21日,中央文字问题委员会召开第二次会议,研究了整理和简化汉字问题;根据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一年多来研究所得的材料,向中央写了请示报告,提出了可以首先实行的4项初步改革办法。即: 推行简体字。 统一异体字。 确定常用字,并对非常用字加注音。 极少数汉字改用拼音字母。 1954年10月8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批准设立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11月20日,国务院任命吴玉章为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胡愈之为副主任;吴玉章、胡愈之、韦悫、丁西林、叶恭绰为常务委员,并进行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的筹备工作。12月23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正式成立并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最后通过了修正后的《汉字简化方案(初稿)》和《一九五五年工作计划大纲(草案)》。在成立大会上吴玉章提出工作任务,这就是做好三项准备工作: 制定《汉字简化方案》 制定《汉语拼音方案》 研究和推行标准音(普通话)的教学。 1955年5月6日,刘少奇听取汇报后,提出三点意见: 为了减少社会震动,简化字要分期分批进行,原来的繁体字要保留一个时期,不要马上废除。 汉民族要有统一的语言,学校要用普通话进行教学。可以考虑做出这样的规定:老师在一定时期内学会普通话,今后凡是不会讲普通话的,不能当教师。 拼音方案制定后,要用来作试验,可以试译《毛泽东选集》。 推行阶段 教育部和文改会于1955年10月15日至23日,联合召开了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和中央一级有关机关、人民团体和部队的代表207人。会议上提出用“普通话”代替“国语”这个名称,并确定了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语音标准,从而解决了《汉语拼音方案》的语音标准问题。中国文改会秘书长叶籁士汇报了几年来研制汉语拼音方案的工作情况,同时提出六种汉语拼音方案的初稿,征求到会代表的意见。会议代表讨论并一致通过《汉字简化方案修正草案》和《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草案》。 从1956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报刊实行了横排横写。1月27日,中共中央《关于文字改革工作问题的指示》,批转了1955年11月23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党组和教育部党组《关于全国文字改革会议的情况和目前文字改革工作的请示报告》。《指示》所批准的文字改革方针是:“汉字必须改革,汉字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而在实现拼音化以前,必须简化汉字,以利目前的应用,同时积极进行拼音化的各项工作。” 1月28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23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并决定成立中央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由陈毅担任主任。1月31日,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成立了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开始审订普通话异读词的读音;2月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 1956年10月10日,国务院批准成立了汉语拼音方案审订委员会,任命郭沫若为主任,张奚若、胡乔木为副主任,委员有16人。审订委员会成立以后,召开五次会议,多次商讨,并邀请在京的语言、教育、文艺、新闻、出版、科技、翻译各界以及部队和人民团体的代表178人举行座谈,同时向京外39个城市的100位语文工作者书面征求意见。 改革开放后 1979年9月,由曹余章、许宝华、颜逸明、杨春霖、张静等57人发起,胡愈之、吕叔湘、王力、叶籁士等14人赞助,提出了“成立高等院校文字改革研究会倡议书”。1980年3月25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充实和加强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的通知》,充实和加强后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于1980年5月20日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全国高等院校文字改革学会于1981年7月13日至7月20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行成立大会。 1984年9月25日,国务院批准成立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简称“语用所”)。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于1984年年底,召开了文字改革工作座谈会。经过充分讨论,会议认为:在新的形势下,文字改革诸项任务中推广普通话的工作应该提到首位。会议还明确指出: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汉字将在中国语文生活中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它将与汉语拼音相辅相成,共同为现代化建设服务。1985年初,国务院同意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关于文字改革工作座谈会情况的报告》。1985年12月16日,国务院决定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改名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简称“国家语委”)。1998年,国家语委并入教育部, 语用所成为教育部直属的科研单位。 改革内容 除中文外,世界上大多数语言都使用拼音文字。中国文改分子为了发展出拉丁化的汉语拼音文字,在汉语拼音方案的基础上研究分词连写和分化定型同音词等问题。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为在中国实现一语双文做了很多工作。但这些人的观点和行动已不被中国政府和人民群众所接受。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對漢字作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整理。包括: 拉丁轉寫(汉语拼音方案) 定形(印刷通用漢字字形表、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建議中之通用规范汉字表)
1949年9月1日,毛泽东指定吴玉章、成仿吾、范文澜、马叙伦、郭沫若、沈雁冰(笔名茅盾)等共同组织中国文字改革协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改革筹备阶段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月10日,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正式成立。10月20日,中国文字改革协会举行了第一次理事会议,决定把研究拼音文字作为主要任务。12月4日,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召开了第一次常务理事会,推选吴玉章为常务理事会主席兼拼音方案研究委员会主任;推选黎锦熙、胡乔木为副主席兼拼音方案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成立不到半年,就收到了几百种汉语新文字方案。 1950年7月,教育部邀请在京的语文研究工作者30多人座谈,提出了组织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的建议。1951年12月26日,在周恩来指示下,於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下设立一个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1952年2月5日,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召开成立大会,由马叙伦主持。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了加强对文字改革工作的指导,于1953年10月1日在党中央成立了中央文字问题委员会。1953年11月21日,中央文字问题委员会召开第二次会议,研究了整理和简化汉字问题;根据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一年多来研究所得的材料,向中央写了请示报告,提出了可以首先实行的4项初步改革办法。即: 推行简体字。 统一异体字。 确定常用字,并对非常用字加注音。 极少数汉字改用拼音字母。 1954年10月8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批准设立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11月20日,国务院任命吴玉章为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胡愈之为副主任;吴玉章、胡愈之、韦悫、丁西林、叶恭绰为常务委员,并进行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的筹备工作。12月23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正式成立并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最后通过了修正后的《汉字简化方案(初稿)》和《一九五五年工作计划大纲(草案)》。在成立大会上吴玉章提出工作任务,这就是做好三项准备工作: 制定《汉字简化方案》 制定《汉语拼音方案》 研究和推行标准音(普通话)的教学。 1955年5月6日,刘少奇听取汇报后,提出三点意见: 为了减少社会震动,简化字要分期分批进行,原来的繁体字要保留一个时期,不要马上废除。 汉民族要有统一的语言,学校要用普通话进行教学。可以考虑做出这样的规定:老师在一定时期内学会普通话,今后凡是不会讲普通话的,不能当教师。 拼音方案制定后,要用来作试验,可以试译《毛泽东选集》。 推行阶段 教育部和文改会于1955年10月15日至23日,联合召开了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和中央一级有关机关、人民团体和部队的代表207人。会议上提出用“普通话”代替“国语”这个名称,并确定了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语音标准,从而解决了《汉语拼音方案》的语音标准问题。中国文改会秘书长叶籁士汇报了几年来研制汉语拼音方案的工作情况,同时提出六种汉语拼音方案的初稿,征求到会代表的意见。会议代表讨论并一致通过《汉字简化方案修正草案》和《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草案》。
het met u? / Hoe maakt u het? 你好嗎? Dankuwel. (Dankjewel./Bedankt.) 謝謝。 Alstublieft! 不用谢! Welkom! 歡迎光臨! Hoe heet u? 請問您貴姓姓大名? Hoe oud bent u? 您几岁? Waar komt u vandaan? 您來自哪裏? Alstublieft (Alsjeblieft) 请;给您。 Komt u eens langs! 有空来坐坐! Wie bent u? 您是谁? Spreekt u Chinees? 您会说中文吗? Ik spreek Nederlands. 我会说荷兰语。 地理分佈 荷蘭語是荷兰王国(包括荷蘭本土、荷屬加勒比、阿魯巴、库拉索及荷屬聖馬丁)、比利时和蘇里南的官方語言。荷蘭同時亦是數個國際組織的官方語言,包括歐盟、南美洲國家聯盟、加勒比共同體、荷蘭語聯盟等。全球40個國家的175個大學設立荷蘭語課程。各地大學大概有1.5萬名學生學習荷蘭語。 註釋 參閲 荷蘭語聯盟(The Dutch Language Union) 古荷兰语 荷兰语正写法 外部連結 Linguasphere on dialects of the Dutch language and other languages Online Nederlands leren Learn the Dutch Language History of the Dutch Language Nederlandse Taalunie (Dutch Language Union -- in Dutch) Dutch for Beginners (Introduction to Dutch grammar and vocabulary) Algemene Nederlandse Spraakkunst (General Dutch Grammar -- in Dutch) 在线荷兰语语法教程 (简体中文) 在线荷兰语语法教程 (正体中文) Free online resources for learners Ethnologue report for Dutch Euromosaic - Flemish in France - The status of Dutch in France Sampa for
and other languages Online Nederlands leren Learn the Dutch Language History of the Dutch Language Nederlandse Taalunie (Dutch Language Union -- in Dutch) Dutch for Beginners (Introduction to Dutch grammar and vocabulary) Algemene Nederlandse Spraakkunst (General Dutch Grammar -- in Dutch) 在线荷兰语语法教程 (简体中文) 在线荷兰语语法教程 (正体中文) Free online resources for learners Ethnologue report for Dutch Euromosaic - Flemish in France - The status of Dutch in France Sampa for Dutch List of online Dutch-related resources Dutch Language Tutorial at ielanguages.com Dutch pronounced Learn and listen to useful expressions in Dutch Each expression is presented with an audio recording and an illustration 線上字典 WikiWoordenboek, the Dutch Wiktionary All Dutch free dictionaries Online Nederlands Woordenboek Majstro Dutch-English-Dutch Online Dictionary Lookwayup English-Dutch-English dictionary Freedict English-Dutch-English dictionary
ISBN 978-3-639-23275-2. Robert Maximilian de Gaynesford: Illocutionary acts, Subordination, and Silencing in Analysis, July 2009. Outi, Malmivuori; Zu Stand und Entwicklung der Sprechakttheorie. Zu Grundsätzen der Theorie des spachlichen Handelns. AkademikerVerlag. 2012. ISBN 978-3-639-44043-0 外部連結 Speech Acts entry from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by Kent Bach Barry Smith, Towards a History of Speech Act Theory Foundation for Intelligent Physical Agents Speech Acts . Mitchell Green, in 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Speech Acts in Japanese by Noriko Ishihara Moumni, Hassan (2005). Politeness in Parliamentary Discourse : A Comparative Pragmatic Study of British and Moroccan MPs’ Speech Acts at Question Time. Unpub. Ph.D. Thesis. Mohammed V University, Rabat, Morocco.
Press. (1991) Geo Siegwart, "Alethic Acts and Alethiological Reflection. An Outline of Constructive Philosophy of Truth." In Truth and Speech Acts: Studies in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 ed. D. Greimann & G. Siegwart, pp. 41–58. New York: Routledge. (2007) Winograd, T. & Flores, F., Understanding Computers and Cognition: A New Foundation for Design, Ablex Publishing Corp, (Norwood), 1986. ISBN 0-89391-050-3. Birgit Erler: The speech act of forbidding and its realizations: A linguistic analysis. Saarbrücken: VDM Verlag Dr. Müller, 2010, ISBN 978-3-639-23275-2. Robert Maximilian de Gaynesford: Illocutionary acts, Subordination, and Silencing in Analysis, July 2009. Outi, Malmivuori; Zu Stand und Entwicklung der Sprechakttheorie. Zu Grundsätzen der Theorie des spachlichen Handelns. AkademikerVerlag. 2012. ISBN 978-3-639-44043-0 外部連結 Speech Acts entry from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by Kent Bach Barry Smith, Towards a History of Speech Act Theory Foundation for Intelligent Physical Agents Speech Acts . Mitchell Green, in 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Speech Acts in Japanese by Noriko Ishihara Moumni, Hassan (2005).
Yun and the Chinese political system),书中称陈云的主张是“1978年后改革和调整经济的重要基石”,“是五十和六十年代唯一持有正确方针的中国领导人(未参与反右、反对文革和大跃进)”,“被视为遵守民主集中制的模范”,他才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鼻祖。 「六四事件」期间 1989年5月26日,陈云主持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会议,主张对学生运动采取以军事手段镇压,并且在会上首次提出了“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晚年 1990年6月6日,同江泽民交谈时指出:自从江泽民同志主持中央工作以来,制定了不少好的方针、政策。现在的关键是要抓落实。 1992年10月19日,中共十四大决定不再设立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87岁的陈云正式离开政坛退休。1994年2月,陈云到上海过春节,这也成为了他最后一次公开露面。1994年5月25日,他因为肺炎住进北京医院,此后再也未能出院。 去世与追悼 1995年4月10日14时04分,陈云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陪护他到最后一刻。4月12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发出陈云同志逝世的讣告,评价其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4月17日,陈云的遗体在北京火化,遵遗嘱,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的一株雪松下。 根据新华社1995年4月14日报道,越南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杜梅4月12日向江泽民发来唁电,对陈云去世表示深切哀悼。 根据新华社1995年4月13日报道,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13日向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来唁电,对陈云去世表示深切哀悼。 根据新华社1995年4月14日报道,澳大利亚总督比尔·海登、智利总统爱德华多·弗雷·鲁伊斯-塔格莱和科特迪瓦总统亨利·科南·贝迪埃向江泽民,智利总统爱德华多·鲁伊斯并向李鹏发来唁电,他们分别代表这些国家的政府和人民并以他们本人的名义,对陈云的去世表示深切的哀悼,并向陈云的家属表示诚挚的慰问。 思想 计划生育 陈云坚决支持计划生育。他在1979年6月1日的谈话中说,要“制定法令,明确规定只准生一个”“先念同志对我说,实行‘最好一个,最多两个’。我说再强硬些,明确规定‘只准一个’。准备人家骂断子绝孙。不这样,将来不得了。”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是陈云的座右铭,他的整个经济和政治措施均以实事求是为指导,并坚持“交换、比较、反复”的辨证方式,通过交换意见使认识比较全面;通过各种方案的比较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反复的考虑再作最后决定。1990年1月24日,他将这十六字理论写入一幅条幅,赠给时任浙江省委书记李泽民以勉励;之后又撰写赠与朱镕基、吴邦国、黄菊等人,勉励其进行上海地区改革。 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旨在强调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是陈云在1956年9月20日的中共八大上作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新问题》的报告中提出的一项经济思想。1949年后,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的经济发展程度与情况存在问题和特性,陈云主张在工商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并以个体经营进行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以计划生产为主体,按照市场变化、国家计划许可范围中进行补充性的自由生产;在流通领域,坚持公有制分配为主体,并允许有限的自由市场。这点情况有别于苏联经济模式,但又与市场经济存在区别。他的思想和主张贯穿于第一个五年计划、大跃进后期的经济调整中,对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进行按比例发展,建立基本货币制度、发行和管理统一货币(第二套人民币);以及在文化大革命后期,敢于利用西方国家信贷体系、组建商品交易所和期货市场。他主张在中国经济中政府必须保持平衡管理,即政府收入和开支平衡、进出口平衡、主要商品的供需平衡等。 鸟笼理论 “鸟笼理论”或称“鸟笼经济”,最初是黄克诚提出的,其寓意市场经济是“鸟”,计划经济是“笼子”,“鸟应关在笼子里”,意指提倡“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模式。陈云在1956年曾以这个观点推行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相佐的经济模式;然而因为政治变迁,这一思路在1982年重提。是指强调搞活经济,市场调整,不能离开计划的指导。这一理论和邓小平主导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更多是两人性格和经历中“谨慎与积极”的差异,而非支持与反对的不同。 中共官方和一些学者主张鸟笼经济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一类过渡经济理论和方式,并有弹性的解释,陈云也在上海浦东、深圳特区等很多场合中,表达自己对改革的支持。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鸟笼经济是反对或限制改革的中共保守派思想。 反对新闻法 陈云对新闻法持否定态度,认为“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制定了一个新闻法,我们共产党人仔细研究它的字句,抓它的辫子,钻它的空子。现在我们当权,我看还是不要新闻法好,免得人家钻我们空子。没有法,我们主动,想怎样控制就怎样控制。” “遗训” 许多地方提及陈云有四条“遗训”:“一、中国人好管,饿死也不会造反。二、党内斗争不要开杀戒,否则后代不好见面。三、权力要移交给我们的孩子,不然我们以后会被挖祖坟的。四、《新闻法》不能搞。蒋介石那个时代搞新闻法,而且搞得挺像样,被我们抓到了漏洞,结果还不是被赶到了台湾?我们党要管新闻才好!”实际应当是对他思想的总结。 评价 正面评价 1956年9月13日,中共七届七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陈云与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一起被推举为中共中央副主席的候选人,毛泽东评价陈云说:“至于陈云同志,他也无非是说不行、不顺。我看他这个人是个好人,他比较公道、能干,比较稳当,他看问题有眼光。我过去还有些不了解他,进北京以后这几年,我跟他共事,我更加了解他了。不要看他和平得很,但他看问题尖锐,能抓到要点。所以,我看陈云同志行。”即使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毛泽东也在1969年的中共九大预备会议上称陈云“历史上没有变节,经济方面还是懂一些的。右是右了些,可还不是极右!” 胡乔木说庐山会议前,毛泽东召开政治局会议,又评价陈云:“我不能搞经济工作,我不懂。我认为我这一辈子搞不了了,年纪这样大了,还是陈云搞得好。”1961年6月24日,毛泽东在去长沙的火车上同王任重谈话时说:“国难思良将,家贫思贤妻。陈云同志对经济工作是比较有研究的,让陈云同志来主管计划工作、财经工作比较好。”1962年初,在七千人大会上,毛泽东称评价陈云说:“陈云同志,特别是他,懂得较多。” 1995年4月12日,中国共产党官方发布讣告,称赞陈云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陈云同志的一生,是为中国各族人民彻底解放、为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而顽强奋斗的光辉的一生。”“陈云同志在七十余年的革命生涯中,对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和伟大事业坚贞不渝,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堪称楷模。他始终坚持并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领导革命斗争、经济建设和党的建设,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远见卓识和杰出的领导才能。” 陈云在去世后仍然受到官方和学术界的关注和讨论。2005年6月12日,中共中央召开“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吴邦国主持大会、胡锦涛发言,称赞他“具有坚强的党性,坚持原则,光明磊落,不居功,不自恃,始终能够摆正个人和党的位置。陈云同志在自己的革命生涯中也遇到过曲折,但他始终顾全大局,维护团结,既不随波逐流,也不消沉退避。”2015年6月12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习近平发言称“陈云同志身上表现出来的坚定理想信念、坚强党性原则、求真务实作风、朴素公仆情怀、勤奋学习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负面评价 1949年春,中共中央东北局会议上,东北局根据中央工委关于保障贫雇农在土改中的领导权和一切通过贫农团的指示精神,受到毛泽东批评。辽宁省委副书记白坚和林一山等向陈云率先发难,称陈云在临江战役中过分强调困难,把中共的处境形容为“风雨飘摇中的豆油灯”,批评他犯了悲观主义的错误。另一方面则在土地改革中过于左倾,包括“贫雇农打江山坐江山”的口号。陈云尽管做出自我批评,但也反而批评白坚等人。高岗总结时,严厉批评白坚、林一山、刘建章,双方出现严重冲突;在李富春、林枫等人调停下事情平息。不久,中共中央组织部将白坚调离东北。文化大革命期间,陈云的经济主张也受到反对。1968年,康生、谢富治先后对陈云发难,称他是:“陈云搞些什么?多赚钱,卖花布,炒肉片,高价商品。他一贯反毛主席,休息也不幹好事”。 著作 《陈云文稿选编》共三册,1981年出版,是《陈云文选》的初版。 《陈云文选》共三卷,1984年第一版,1995年5月第二版。本书共收1926-1994年的主要著作190篇。 第一卷1926年7月至1949年6月的著作55篇。 第二卷1949年8月至1956年7月的著作52篇。 第三卷1956年9月至1994年2月的著作83篇。 《陈云文集》共三卷,2005年出版。起自1935年,迄至1986年,收入《陈云文选》以外的重要文章、手稿、原稿和讲话、谈话的记录稿等共388篇。 第一卷1935年10月至1949年9月的著作共145篇。 第二卷1949年10月至1955年12月的著作共126篇。 第三卷,1956年1月至1986年10月的著作共117篇。 家庭 陈云与夫人于若木共有5名子女,分别为大女儿陈伟力、儿子陈元、女儿陈伟华、女儿陈伟兰和小儿子陈方。 长女~陈伟力(1942年1月-):历任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副总经理,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公司总经理兼党委书记。现任浙江省爱心事业基金会理事长。 长子~陈元(1945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前副行长,国家开发银行首任行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次女~陈伟华(1947年-):任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历史教师。 三女~陈伟兰(1949年4月):原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 幼子~陈方:是中山实业公司总经理。 孫兒:陳小欣Charles 孫女:陳曉丹Sabrina 个人生活 陈云酷爱评弹,是他最热爱的娱乐之一。早在十岁时,他就经常和姨夫去看评弹;之后他在政治生涯中,也经常过问上海、苏州的评弹业行情和新闻,甚至亲自指导当时的评弹台-{}-风,鼓励教学和交流活动。1979年11月,在结肠癌切除手术后,仍然住院中的陈云应苏州评弹学校邀请,为该校提写校名,并致信周良道:“我的题字实在不能登大雅之堂。但经你一再催促,评弹又是我喜欢的文艺,所以依嘱写上六个字,不知可用否?”1987年1月13日,他为苏州评弹学校题名。2004年,得知苏州评弹博物馆筹建的消息后,陈云夫人于若木将陈云生前所收藏的6箱共计562盒评弹资料全部捐赠予苏州评弹博物馆,博物馆内也特别设置了“陈云同志与苏州评弹”专题展室,以展出这些资料。 纪念 尽管陈云在1982年10月公开反对修建纪念堂,在他去世后,他幼年时居住的老宅被改造为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2000年6月6日开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的江泽民题写馆名。纪念馆占地52亩,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共分四个展厅,采用图片、文献、实物等展现陈云生平。纪念馆还有镌刻碑廊,用以展示以陈云本人和社会各界人士的书法作品。2005年,当地政府在他故居前修建陈云铜像。中国人民银行也于同年6月13日发行陈云诞辰100周年金银纪念币一套。 1946年指挥临江战役期间,他在今吉林省临江市的居所,于1980年代设立纪念馆。2006年,陈云旧居纪念馆以四保临江战役指挥部旧址之名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文献 傅高义:〈一个外国人心目中的陈云〉。 参见 西楼会议 银元之战 鳥籠經濟 陈云故居 Yun 青浦人 吴江人 陈云家族 中共中央特科人物
1948年12月,因高岗赴中央参加会议,陈云短暂代理中共中央东北局活动。1949年1月5日,陈云出席了沈阳工人代表大会并《在沈阳工人代表大会上的讲话》在1949年2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此时陈云已当选为全国总工会主席,1949年2月,他参加了西柏坡会议,之后返回东北,这段时间中,东北财政经济委员会保持与苏联、朝鲜、香港的贸易联络,并积极与华北、华南的中共组织合作提供援助和支持。 1949年3月14日,周恩来起草的《中央关于财政经济工作及后方勤务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中央应即成立财政经济委员会,首先与华北财政经济委员会合并,并加入东北、华东、西北、华中各区财政经济工作负责人为委员,依靠华北政府各部及其直辖的各省市,进行业务。并决定由陈云任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主持全国财经工作。5月9日,陈云抵达北平参加筹组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工作;7月正式成立,由中共中央财政经济部与华北财经委员会合并成立。 上海战役结束后,因上海面临煤炭粮食短缺、金融物价波动,加上十五万国军投诚,上海经济面临崩溃。为此,中财委召集的华东、华北、华中、东北、西北五大区财经领导干部会议在上海开幕(即上海财经会议),陈云主持会议,着手重点解决上海经济。当时尽管解放军占领上海,人民币仍然无法在上海金融市场上立足。为贯彻中央政府推行人民币为法定货币的指令,陈云发动了著名的“银元之战”,即最初采用抛售银元、禁止银元流通等方式打击投机,但效果甚微。银元对人民币的价格仍然高增不止,为此华东局查封上海证券交易所,通过经济及政治兼顾的方式稳定上海金融市场。之后上海商人恶意囤积粮食、棉花和煤炭,为此陈云主持了“米棉之战”,转移华东地区的储备,才彻底稳定了上海市的物价。9月,他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政协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1949年10月1日,陈云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10月19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被任命为政务院副总理兼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重工业部部长。11月,主持政务院财经委员会会议,研究稳定市场物价,并支援朝鲜战争、以及重大城市的供给。1950年2月,主持全国财政会议,研究克服财政经济困难的政策和措施,次月政务院通过其起草的《关于统一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到四五月间,中国大陆财政经济工作统一,财政收支接近平衡,金融物价趋于稳定。5月8日至26日,陈云主持北京、上海等七大城市为主的工商局长会议,研究商品滞销问题。会后开始调整工商业,调整国营与私营企业关系。6月4日,因任弼时病重,中共中央书记处决定,陈云参加中共中央书记处工作,并与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组成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主席团。同年10月,任弼时逝世后,陈云正式担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1950年11月15日至27日,陈云主持第二次全国财政会议,因朝鲜战争爆发,财经工作重心从稳定市场调整为国防,并提高农业经济的主导地位。 1951年5月,陈云参加主持西藏和平谈判,之后着手进行西北油田、淮河治理。1952年8月至9月,随同周恩来等出访苏联,就苏联援助中国建设工程、生产橡胶、中蒙铁路、旅顺口海军基地等问题与苏联协商。然而因为多年积劳成病,1953年2月8日的政治局会议后,陈云被送往医院;之后被安排疗养,期间中财委由副主任薄一波领导。同年6月,全国经济会议上,高岗因私人免征批发税而与薄一波产生分歧,高岗借此攻击刘少奇和周恩来出现路线问题。7月23日,邓小平和陈云被调回北京参加会议,会议中陈云站在了刘少奇、薄一波一边;随后邓小平代替薄一波职位,与陈云搭档在中财委工作。12月,高岗开始积极私下与陈云、邓小平、林彪联系,试图说服几人排挤刘少奇、周恩来。1954年2月,中共七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开始反对高岗、饶漱石,陈云并以张国焘映射暗示。陈云还奉毛泽东指示,劝告在杭州的林彪不要支持高岗。之后高岗自杀、饶漱石被捕,史称“高岗饶漱石事件”。 1954年4月,陈云担任中共中央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工作小组组长,主持制定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同年9月29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结束,陈云担任国务院副总理;随后他着手对粮食实行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即统购统销;他开始着手对公私合营等经济模式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确定了中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模式。1955年下半年,由于各地对经济走势持过于乐观态度,加快了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公私合营的进度,并设置过于理想的冒进目标,导致经济出现混乱和紧张局面。1956年初,周恩来、陈云等人努力并最终成功遏制冒进势头,确保经济平稳上升并回归理性。9月在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陈云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党内排名第五,成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之一。1957年1月10日,陈云还兼任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五人小组组长(成员有李富春、薄一波、李先念、黄克诚),统一领导全国的经济。 然而反冒进的行动招致了毛泽东等人的反感,恰逢陈云深感身体不适,请求休养,并趁机到各地考察上海、苏州、重庆工厂进程。1958年1月的南宁会议上,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批评了周恩来与陈云的“反冒进”,称道:“就只有陈云懂经济,我就不能领导经济?”陈云因病未出席此次会议;2月18日,毛泽东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称周恩来、陈云等与右派相距只有50米,周恩来和陈云被迫做检查。之后毛泽东开始大力宣传激进式发展,展开大跃进,最终造成了三年的国民经济危机;陈云被迫在多次会议中承认错误。1958年10月,他兼任任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主任,并对东北三省和南方九省市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和改进。1959年3月,陈云因心脏病离京赴桂林、杭州休养,休养期间仍然到东北、华东、江浙等地考察农业、钢铁、矿产等问题。当国民经济遭到严重困难时,毛泽东再次重用陈云,委托他调整关系经济全局的过高的钢铁生产指标(大炼钢铁问题)。因为身体不适,他请求休养,从而绕开了之后的八届八中会议(庐山会议),也规避了后续的反右倾运动,而得以在上海、苏州去研究评弹,并向马寅初赞许其计划生育的主张。1961年,他并同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动员城镇两千万人下乡、通过几种高价商品回笼货币等措施,恢复国民经济。 1962年1月,鉴于中国基层对于大跃进的严重不满与困惑,中共中央召开扩大的中央会议(史称“七千人大会”),会议最后形成了对大跃进的广泛批评;然而作为资深经济领域专家的陈云却婉言谢绝毛泽东的邀请,在大会中缄默不语。同年2月下旬,北京中南海西楼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西楼会议),陈云作《目前财政经济的情况和克服困难的若干办法》报告,指出增加农业生产,解决吃穿问题,保证市场供应,制止通货膨胀,在目前是第一位的问题。3月7日,在中共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讲话,着重谈国民经济计划中的综合平衡,并向毛泽东建议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8月,毛泽东在北戴河主持召开中央工作会议,称党内存在“黑暗风”、“单干风”、“翻案风”,间接批判陈云。9月,毛泽东在八届十中全会上,批判了“单干风”、“翻案风”,并称陈云为“老右倾”。此后,陈云因心脏病、心绞痛,此后的数年中,他仍然在南方各地进行疗养,实际上靠边。 文化大革命期间 1966年8月,毛泽东在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中将矛头指向国家主席刘少奇,并随之发动文化大革命。尽管陈云在公开场合表达了和毛泽东一致的立场;同月13日,康生仍然率先发难陈云,称其“思想也是长期与主席(毛泽东)对立的。”不到半年中,刘少奇、邓小平、陶铸接连被打倒;1967年1月,在陈伯达的煽动下,1月19日、21日,陈云家两次被红卫兵抄家;周恩来私下保护他到中央联络部十八所休息。对于被抄家,陈云却泰然表示“没有关系,让他们抄吧,反正没有多少东西了。”。而此时反抗他的红卫兵力量愈发强大,“彻底批判陈云联络站”在北京师范大学校园内展开誓师大会。自感被排挤的陈云在年底给儿子陈元表示,将把后面的时间用于集中阅读,以准备后面的五年计划。 1968年10月,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上,谢富治借机攻击陈云的经济政策,陈云被迫做出检讨。1969年4月的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他离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只保留了中央委员的名义。同年10月20日,他被下放到江西南昌青云谱江西化工石油机械厂,妻子于若木和孩子们都被分散安排到各地。1970年6月,于若木在五七干校张贴揭发江青铺张浪费的大字报,被开除党籍、隔离审查。 1971年10月,林彪的死訊傳到江西,撰写了《我对林彪的揭发》,陈云说道:“林彪比我小两岁”、“主席很快就会让我回北京了”;同年4月24日,他由南昌返回北京;5月,九届二中全会上,撰写《对于叛党、叛国、阴谋家、卖国贼林彪的揭发》。7月,陈云参加国务院业务组开始协助周恩来研究中国当时国际经济形势,并讨论当时对外贸易、熟悉新形势下的美国为首的西方政治经济体制。不久于若木也随单位迁回北京,夫妻再次能够团聚。1972年7月21日,陈云给毛泽东写信,要求分配力所能及的工作以及参加老同志学习班,并提出在春秋季节到外地做些调查研究工作。毛泽东阅信后批示同意。1973年10月3日,陳雲赶赴广州参加商品交易会,并指导外贸部熟悉国际市场交易。10月10日,为对外贸易部起草向国务院的报告,并建议中国改变单纯购买外汇,并兼顾筹建中国的黄金储备。1975年1月,他担任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副委员长。1976年1月,参加毛远新主持的“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谈话,对邓小平进行揭发、批斗,此后周恩来、朱德、毛泽东在一年内相继去世;同年9月下旬,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酝酿粉碎四人帮集团;叶剑英托王震找陈云商议对策。陈云起初考虑采用召开中央全会解决,但却感到没有把握,最终只能暗示叶帅采取非常手段。10月6日,华国锋、叶剑英、汪东兴发动怀仁堂事变,逮捕“四人帮”,文化大革命结束。10月18日,陈云致信李先念,在信中提出了对当前工作的六条意见和一些注意事项。之后李先念多次向华国锋建议,推动陈云复出参与中央领导工作。 改革开放时期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陈云在1977年3月中央工作会议上,表示拥护邓小平复出工作的立场,7月,邓小平在叶剑英的支持下复出,开始拨乱反正,并提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1978年7月31日,向李先念提出,国务院务虚会最好用几天时间,专门听听反对方意见,“出国考察的人回来吹风,下面也往上面吹风,要引进度多少亿,要加快速度。无非一个是借款要多,一个是提出别的国家八年、十年能上去,我们可不可以再快一点。”“有些同志不大好讲话。务虚会上很少有人提出反对意见。”11月12日,陈云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言,指部分批判四人帮揭发出来的问题要由中央作考虑或决定;指出应对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彭德怀案、四五天安门事件平反,并对康生在文化大革命所犯的种种罪行予以批评调查。陈云的发言得到很大响应,大量出席者就陈云的意见提出反应,会议展开突破性进展。12月18日-22日,他出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被增补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排名第六)、中共中央副主席,再次进入中央领导核心,并且被选为中央纪委第一书记,分管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公安、检察、法院、民政等中央政法部门;他指出中纪委的基本任务,是“维护党规党法,整顿党风”。之后他积极参与从事审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冤假错案,并对受到迫害的人们进行追悼、平反,会上反对华国锋“两个凡是”理论。1979年2月,邓小平请求陈云协助分析中越边境冲突,在陈云的支持下,邓小平命令发动中越战争,战争在一个月后结束。同月,中纪委会同中央组织部对刘少奇案件进行复查,最终形成平反决定。 此外他仍然集中关注中国的经济走向。1979年3月,他就开始撰文提出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的关系,强调对资源的分配比例会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1979年3月14日,成立国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他担任主任,李先念任副主任。,在同年5月调查建设宝山钢铁,开始聚焦于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7月1日,陈云、薄一波、姚依林被任命国务院副总理,不再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同年10月,他被检查出患有结肠癌,于10月24日做结肠癌切除手术。同年底,在讨论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10名主犯的量刑时,陈云主张“党内斗争不能开杀戒”,徐向前元帅坚决反对把江青、张春桥处以死刑。最后在1981年,江青和张春桥皆被判处死缓,而不是死刑立即执行,而后江青和张春桥二人的刑期在1983年缓刑期满后被减为无期徒刑。 1980年6月后,他的身体状况逐渐恢复,回到工作中,期间积极促使中共中央政治局形成集体领导制、提倡“只生一个孩子是眼前第一位的工作”的计划生育政策、并组织培养年轻干部梯队。8月30日,与邓小平、李先念、徐向前、王震不再兼任国务院副总理职务。10月,根据陈云的指示精神,查明康生、谢富治直接参与了篡党夺权的阴谋活动,中央决定撤销他们的《悼词》,开除党籍,骨灰移出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11月,《陈云同志文稿选编》出版,在党内发行,收录陈云在1965年9月至1962年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文稿。 1981年,他主持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复查潘汉年案,将调查的范围延长到文化大革命之前。同年3月,参与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重新评价毛泽东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作为。在审定反思过去错误的政治历史后,陈云组织考察处理干部新老接替的发展问题,筹建青年干部局。在6月27日-29日召开的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赞同华国锋辞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并作了重要发言,提出三点意见: 1981年,陈云提出“鸟笼经济”理论,强调经济发展必须是在计划指导下进行,反对冒进式的发展。1982年2月2日,要秘书转告中宣部:“现在期刊和广告上用女人和美人的像太多。我们国家应该是宣传英雄主义的,要特别严格地掌握这个问题。”6月,《陈云同志文稿选编》出版,在党政军民各系统的地区、师级以上干部及财经院校和研究单位副教授、副研究员以上人员范围内发行,收录陈云在1949年至1956年重要会议讲话的文稿。7月1日,提出改善知识分子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7月30日,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首次提出“清理三种人”。9月12日,在中共十二届一中全会上,他继续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排名第六)、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9月23日,与时任中央党校校长王震谈话时又强调:对“三种人”要注意,中共中央中组部、中央党校、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这三家是管干部的。只要这三个地方把好关,“三种人”“五种人”就上不来。 1983年3月,在听取关于当前经济形势的汇报后,提出了“十条意见”对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领导的中共中央书记处的工作提出批评,“1980年提出调整经济是对的”、“国家财政存在赤字是确实的”、“对中央各部门不要分‘信得过’和‘信不过的’,综合部门的话也要听”、“说‘一五计划’时期搞了一百五十六项是走了弯路,这种看法不是历史唯物,是唯心主义”、“我们现在的黄金储备,绝大部分是1973、1974年国际货币动荡时买来的”、“……书记处和国务院对财经工作……要有所分工,有所侧重,重点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中央书记处对经济问题要研究,但方法要改进”。会议决定今后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定一律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对外宣布和解释。 1984年2月15日,《陈云文选》(1926~1949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该书在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指导下,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编辑、中央文献研究室参加审核。书中的各篇著作都经过陈云的校阅。当日,全国各主要新闻媒体均对此作了宣传报道。4月25日,陈云在听取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谷牧关于沿海城市开放问题的汇报时说:“……对是否搞特区货币,我考虑比较多……而两种货币并存,人民币的‘腿’会越来越短,特区货币的‘腿’会越来越长。因为‘优币驱赶劣币’,这是货币的客观规律。”5月26日,陈云在中国银行工作人员一封反对发行特区货币的信上批示:“特区货币发行权必须在中央,决不能让特区货币与人民币在全国范围内同时流通。如果不是这样做,就会出现国民党时期法币发行之前的状况。”由于陈云明确表示“不同意发行特区货币”,深圳特區貨幣的计划因此遭到搁置。7月15日,《陈云文选》(1949~1956年)出版发行,当日,全国各主要新闻媒体均对此作了宣传报道。 1986年6月15日,《陈云文选》(1956~1985年)出版发行,当日,全国各主要新闻媒体均对此作了宣传报道。 1987年1月14日,出席了“民主生活会”之后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上对胡耀邦进行了严肃的同志式的批评,同意他辞去总书记的职务。陈云在会上讲话指出: 1987年11月,为了进一步推进新老交替,陈云在中共十三届一中全会后退出中央委员会,不再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纪委第一书记等职务,随后陈云接替邓小平出任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这一期间,他提出了“对比例失调的国民经济实行全面调整”,“社会主义经济不仅要有计划,而且要有市场调节”,“执政党的党风事有关党的生死存亡”,“大量提拔培养德才兼备的中青年干部是党中央的当务之急”等观点;海外媒体称其为治国八老之一,持续影响着中国经济和政治决策。 1987第12期的《书报简讯》刊登了美国人戴维·巴克曼(David M.Bachman)的著作《陈云与中国的政治体制》(Chen Yun and the Chinese political system),书中称陈云的主张是“1978年后改革和调整经济的重要基石”,“是五十和六十年代唯一持有正确方针的中国领导人(未参与反右、反对文革和大跃进)”,“被视为遵守民主集中制的模范”,他才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鼻祖。 「六四事件」期间 1989年5月26日,陈云主持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会议,主张对学生运动采取以军事手段镇压,并且在会上首次提出了“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晚年 1990年6月6日,同江泽民交谈时指出:自从江泽民同志主持中央工作以来,制定了不少好的方针、政策。现在的关键是要抓落实。 1992年10月19日,中共十四大决定不再设立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87岁的陈云正式离开政坛退休。1994年2月,陈云到上海过春节,这也成为了他最后一次公开露面。1994年5月25日,他因为肺炎住进北京医院,此后再也未能出院。 去世与追悼 1995年4月10日14时04分,陈云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陪护他到最后一刻。4月12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发出陈云同志逝世的讣告,评价其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4月17日,陈云的遗体在北京火化,遵遗嘱,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的一株雪松下。 根据新华社1995年4月14日报道,越南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杜梅4月12日向江泽民发来唁电,对陈云去世表示深切哀悼。 根据新华社1995年4月13日报道,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13日向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来唁电,对陈云去世表示深切哀悼。 根据新华社1995年4月14日报道,澳大利亚总督比尔·海登、智利总统爱德华多·弗雷·鲁伊斯-塔格莱和科特迪瓦总统亨利·科南·贝迪埃向江泽民,智利总统爱德华多·鲁伊斯并向李鹏发来唁电,他们分别代表这些国家的政府和人民并以他们本人的名义,对陈云的去世表示深切的哀悼,并向陈云的家属表示诚挚的慰问。 思想 计划生育 陈云坚决支持计划生育。他在1979年6月1日的谈话中说,要“制定法令,明确规定只准生一个”“先念同志对我说,实行‘最好一个,最多两个’。我说再强硬些,明确规定‘只准一个’。准备人家骂断子绝孙。不这样,将来不得了。”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是陈云的座右铭,他的整个经济和政治措施均以实事求是为指导,并坚持“交换、比较、反复”的辨证方式,通过交换意见使认识比较全面;通过各种方案的比较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反复的考虑再作最后决定。1990年1月24日,他将这十六字理论写入一幅条幅,赠给时任浙江省委书记李泽民以勉励;之后又撰写赠与朱镕基、吴邦国、黄菊等人,勉励其进行上海地区改革。 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旨在强调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是陈云在1956年9月20日的中共八大上作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新问题》的报告中提出的一项经济思想。1949年后,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的经济发展程度与情况存在问题和特性,陈云主张在工商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并以个体经营进行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以计划生产为主体,按照市场变化、国家计划许可范围中进行补充性的自由生产;在流通领域,坚持公有制分配为主体,并允许有限的自由市场。这点情况有别于苏联经济模式,但又与市场经济存在区别。他的思想和主张贯穿于第一个五年计划、大跃进后期的经济调整中,对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进行按比例发展,建立基本货币制度、发行和管理统一货币(第二套人民币);以及在文化大革命后期,敢于利用西方国家信贷体系、组建商品交易所和期货市场。他主张在中国经济中政府必须保持平衡管理,即政府收入和开支平衡、进出口平衡、主要商品的供需平衡等。 鸟笼理论 “鸟笼理论”或称“鸟笼经济”,最初是黄克诚提出的,其寓意市场经济是“鸟”,计划经济是“笼子”,“鸟应关在笼子里”,意指提倡“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模式。陈云在1956年曾以这个观点推行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相佐的经济模式;然而因为政治变迁,这一思路在1982年重提。是指强调搞活经济,市场调整,不能离开计划的指导。这一理论和邓小平主导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更多是两人性格和经历中“谨慎与积极”的差异,而非支持与反对的不同。 中共官方和一些学者主张鸟笼经济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一类过渡经济理论和方式,并有弹性的解释,陈云也在上海浦东、深圳特区等很多场合中,表达自己对改革的支持。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鸟笼经济是反对或限制改革的中共保守派思想。 反对新闻法 陈云对新闻法持否定态度,认为“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制定了一个新闻法,我们共产党人仔细研究它的字句,抓它的辫子,钻它的空子。现在我们当权,我看还是不要新闻法好,免得人家钻我们空子。没有法,我们主动,想怎样控制就怎样控制。”
柏松素改善老年人的心理和细胞健康 寫的格雷格*阿諾德,DC,CSCS。 柏松素與安慰劑組相比,每天服用150mg 柏松素的患者的空間工作記憶增加了15%。 柏松素®是一種來自法國沿海松樹的樹皮提取物配合車厘子精華,含豐富植物抗氧化劑多酚。 每天100-150毫克柏松素的水平長達8周,這些多酚被認為是負責柏松素的顯著健康的好處,雖然最近的研究發現每天100毫克柏松素8周,以顯示柏松素的作用可改善正常學生的認知功能,研究還表明,柏松素也可以改善老年人的細胞健康和心理健康。 在這項研究中,十萬名年齡在60至85之間的患者被給予柏松素(每天150毫克)或安慰劑治療3個月。 在研究之前和研究之後的第1、2個月,患者通過126項食物問卷(10)提供了他們的食物攝入量數據。 他們還採取了血液樣本,以測量稱為F2-異前列腺素的蛋白質形式的細胞損傷以及膽固醇,血糖水平和肝酶,以查看柏松素是否引起任何肝臟問題。 對於精神健康測試,患者在計算機上完成了一系列名為CDR(認知藥物研究)的測試,這些測試在以前的研究中成功可靠地使用了十多年。 在CDR上尋找的主要結果是"空間工作記憶",這是記憶的一部分,負責記錄關於一個人的環境和空間關係的信息(例如能夠在熟悉的城鎮或城市周圍導航)。 研究結束時,柏松素這群人有11%增加空間工作記憶(0.83到0.925)相比使用安慰劑組4%減少(0.875到0.84)(p<0.05)。 直到研究結至少需要3個月的柏松素先能改善及補充精神健康。 兩組肝健康(表明柏松素是安全的)以及血糖或膽固醇水平之間沒有看到顯著差異與安慰劑組(3%下降-402.68至389.4pg/mL)(p<0.01)相比,Pycnogenol組中F2–異前列腺素的顯著下降(30%下降–469.28至362.12皮克/毫升),表明Pycnogenol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性能。 與安慰劑組相比下柏松素組中降低異前列烷類和增加空間工作記憶的上述發現的意義在於"長時間(>5年)對[神經]細胞的氧化損傷與...年齡相關的認知障礙因此研究人員得出結論認為,鼓勵進一步的研究,柏松素在長時間服用的效果。 資料來源:Ryan,J.等人。 "抗氧化劑Pycnogenol®對老年人群認知表現,血清脂質分布,內分泌和氧化應激生物標誌物的影響的檢查。"Journal Of Psychopharmacology22.5(2008):553-562. ©2008由英國精神藥理學協會 發佈2012年1月9日。 參考資料: Rohdewald P.法國海事松樹皮提取物柏松素,草藥藥物與不同的藥理學,國際臨床藥理學和治療學雜誌40(2002),第158-168頁的審查。 Liu,X.,et al.,對二型糖尿病患者的柏松素法國海洋松樹皮提取物的抗糖尿病作用。 生命科學,2004年。 75(21):p. 2505-13 Schafer A.攝入法國海洋松樹皮提取物柏松素後,人類志願者血漿中COX-1和COX-2活性的抑制。 Biomed Pharm2005;60(1):5-9. Wilson D.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探索性研究,以評估柏松素改善過敏性鼻炎症狀的潛力。 植物療法研究2010. 在線出版提前打印,doi:10.1002/ptr。3232
發佈2012年1月9日。 參考資料: Rohdewald P.法國海事松樹皮提取物柏松素,草藥藥物與不同的藥理學,國際臨床藥理學和治療學雜誌40(2002),第158-168頁的審查。 Liu,X.,et al.,對二型糖尿病患者的柏松素法國海洋松樹皮提取物的抗糖尿病作用。 生命科學,2004年。 75(21):p. 2505-13 Schafer A.攝入法國海洋松樹皮提取物柏松素後,人類志願者血漿中COX-1和COX-2活性的抑制。 Biomed Pharm2005;60(1):5-9. Wilson D.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探索性研究,以評估柏松素改善過敏性鼻炎症狀的潛力。 植物療法研究2010. 在線出版提前打印,doi:10.1002/ptr。3232 Belcaro,G.,M.R.Cesarone,et al. (2005)。 "靜脈潰瘍:局部使用柏松素((r))的微循環改善和更快的愈合。"Angiology56(6):699-705. Belcaro G.預防長途飛行的靜脈血栓形成和血栓性靜脈炎與柏松素。 Clin Appl血栓止血劑。 2004年10月;10(4):373-7。 Cesarone先生用柏松素和Daflon治療慢性靜脈功能不全的比較:前瞻性,對照研究。 Clin Appl Thromb Hemost2006;12(2):20512。 Luzzi R. 柏松素補充劑可以改善學生的認知功能、注意力和心理表現。 Panminvera Medica2011;53(3)增刊1:75-83. Ryan J.抗氧化劑柏松素,對老年人群認知表現,血清脂質分布,內分泌和氧化應激生物標誌物的影響的檢查。 J
名普通聽眾和法國的 210 萬普通聽眾)表明了美國之音積極的影響。 作為進一步的證據,他指出美國之音每月收到來自世界各地聽眾的30000封信函,以及數十萬個關於廣播時間表的請求。 根據約翰·B·惠頓的論文指出,1947年美國之音開始向蘇聯進行廣播,原因是蘇聯「針對美國領導人和政策進行更有害的宣傳」。作為回應,蘇聯於1949年4月24日開始對美國之音廣播進行電子干擾。 查爾斯·W·塞耶 (Charles W. Thayer) 於1948-49年擔任美國之音的負責人。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美國政府內部一直在爭論美國之音應扮演甚麼樣的角色。最終,他們決定使用美國之音廣播作為其外交政策的一部分,以打擊蘇聯和其他國家的宣傳。 阿拉伯語服務於1950年1月1日恢復,節目時間為半小時。 在1956年蘇伊士危機期間,該計劃每天增長到14.5小時,到 1958年達到每天6小時。1952年至1960年間,美國之音使用改裝過的美國海岸警衛隊快艇作為第一艘移動廣播船。 1953年,美國之音的控制權從國務院移交到新成立的美國新聞署。美國之音繼續向共產陣營的國家進行廣播。從 1955年到2003年,美國之音在美國之音爵士一小時播放美國爵士樂。 該節目大部分時間由 Willis Conover 主持,高峰期有3000萬聽眾。1956年針對南非的一檔節目每晚播出兩小時,還轉播了紐波特爵士音樂節等特別節目。這是與美國音樂家的巡迴演出相關的,例如 Dizzy Gillespie、Louis Armstrong 和 Duke Ellington,由國務院贊助。 1953年,美國之音人員受到麥卡錫主義政策的約束,美國之音參議員約瑟夫·麥卡錫、羅伊·科恩和杰拉德·大衛·施因指控美國之音被共產黨滲透,故意計劃建造弱發射站來破壞美國之音的廣播。 然而,在1953年2月和3月舉行了一個月的法庭聽證會後,這些指控被撤銷。 大約在1954年左右,美國之音的總部從紐約搬到了華盛頓特區。廉價、低成本晶體管的出現使短波廣播聽眾的數量顯著增長。在1956年匈牙利革命期間,美國之音的廣播被認為具備爭議,由於美國之音的持續暗示,讓許多匈牙利難民和革命者西方援助可能到來,然而最後並沒有。 在整個冷戰期間,許多美國之音視為目標的國家政府,都對美國之音廣播進行了干擾。美國之音的中文廣播從1956年開始一直受到干擾,一直持續到1976年。古巴使用俄羅斯建造的衛星對美國之音進行干擾。 1980年代初期,美國之音開始了一項耗資 13 億美元的重建計劃,以提高廣播的技術能力。 在1981年至1983年期間在波蘭實施戒嚴期間,美國之音的波蘭廣播節目擴大到每天7小時。同樣在1980年代,美國之音還增加了電視服務,特別是對古巴加強廣播。對此,古巴一直試圖干擾此類廣播,並強烈抗議美國針對古巴的廣播。1980年9月,美國之音開始在 1982 年以達里語和普什圖語向阿富汗廣播。 1985年,美國之音歐洲創建,通過衛星轉播到整個歐洲的 AM、FM 和有線電視附屬機構。該網絡採用現代形式,全天 24 小時播放熱門音樂歌曲、美國之音新聞和當地感興趣的專題。1997年1月,作為削減成本的措施,美國之音歐洲在沒有事先通知的情況下被關閉。 1989年,美國之音擴大其普通話和粵語的廣播,大力宣傳當時中國國內的民主運動,包括天安門廣場的示威活動。從1990年開始,美國成立了廣播局,鞏固了其國際廣播工作。 冷戰後 1993年,克林頓政府建議削減對自由歐洲電台/自由電台的資助,認為冷戰後歐洲不再需要政治宣傳,但不被國會接受。他隨後提出了國際廣播法,並成立美国国际媒体署,把自由歐洲電台/自由電台和美國之音交到它的管理。 1994年,美國之音成為第一個在互聯網上提供持續更新節目的廣播新聞機構。 2002年阿拉伯語服務被廢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新的無線電服務,稱為中東無線電網絡或薩瓦無線電,初始預算為 2200 萬美元。主要提供西方和中東流行歌曲,並定期發布簡短的新聞公告。如今,該網絡已擴展到 Alhurra 電視以及各種社交媒體和網站。 2004年5月16日,衛星電視服務世界影視服務頻道併入美國之音。 俄語廣播節目於2008年7月結束。2008年9月,美國之音在持續了53年的印地語服務。 烏克蘭語、塞爾維亞語、馬其頓語和波斯尼亞語的廣播也結束了。 這些削減是美國努力集中更多資源向穆斯林世界進行廣播。 2010年9月,隨著美國在南蘇丹利益的增長,美國之音開始在蘇丹進行電台廣播。 2013年,由於預算削減,美國之音結束了對阿爾巴尼亞、格魯吉亞、伊朗和拉丁美洲的短波和中波外語廣播,以及對中東和阿富汗的英語廣播。 2014年7月1日,美國之音切斷了其向亞洲的大部分英語短波傳輸。 阿塞拜疆語、孟加拉語、高棉語、庫爾德語、老撾語和烏茲別克語的短波廣播也被取消。2014年8月11日,希臘服務在播出72年後結束。 美國之音於2021年推出了人文紀錄片《52 Documentary》,每週發佈一集。本片在串流媒體平台、VOA+和YouTube上發佈,平均時長10-15分鐘,並配有多種語言的字幕,包括俄語、烏爾都語、波斯語、漢語和英語。李承恩監製了該片。 2022年7月,土耳其封鎖美國之音網站。 歷任台長 1941–1942 (對外服務) 1942–1943年 約翰·豪斯曼 1943–1945年 路易斯·G·考恩 1945–1946年 约翰·奥格尔维 1948–1949年 1949–1952年 福伊·科勒 1952–1953年 阿弗瑞德·H·莫頓 1953–1954年 倫納德·埃里克森 1954–1956年 约翰·R·波普尔 1956–1958年 羅伯特·E·伯頓 1958–1965年 1965–1967年 1967–1968年 1969–1977年 1977–1979年 R·彼得·斯特勞斯 1980–1981年 1981–1982年 詹姆斯·B·康克林 1982年 約翰·休斯 1982–1984年 1985年 吉恩·佩爾 1986–1991年 1991–1993年 1994–1996年 1997–1999年 1999–2001年 2001–2002年 2002–2006年 戴維·S·傑克遜 2006–2011年 丹福斯·W·奥斯汀 2011–2015年 2016–2020年 阿曼達·貝內特 2020–2021年 2021年–至今(空缺) 播送 目前美国之音網站有48种語言版本(以英语首字母排序,「R」表示廣播,「T」表示电视): 奥罗莫语 阿尔巴尼亚语 阿姆哈拉语 亚美尼亚语 阿塞拜疆语 班巴拉語 孟加拉语 波斯尼亚语 缅甸语 粤语 汉语普通话 达里语 法语 格鲁吉亚语 海地克里奥尔语 豪萨语 印尼语 高棉语 卢旺达语 基隆迪语
1945–1946年 约翰·奥格尔维 1948–1949年 1949–1952年 福伊·科勒 1952–1953年 阿弗瑞德·H·莫頓 1953–1954年 倫納德·埃里克森 1954–1956年 约翰·R·波普尔 1956–1958年 羅伯特·E·伯頓 1958–1965年 1965–1967年 1967–1968年 1969–1977年 1977–1979年 R·彼得·斯特勞斯 1980–1981年 1981–1982年 詹姆斯·B·康克林 1982年 約翰·休斯 1982–1984年 1985年 吉恩·佩爾 1986–1991年 1991–1993年 1994–1996年 1997–1999年 1999–2001年 2001–2002年 2002–2006年 戴維·S·傑克遜 2006–2011年 丹福斯·W·奥斯汀 2011–2015年 2016–2020年 阿曼達·貝內特 2020–2021年 2021年–至今(空缺) 播送 目前美国之音網站有48种語言版本(以英语首字母排序,「R」表示廣播,「T」表示电视): 奥罗莫语 阿尔巴尼亚语 阿姆哈拉语 亚美尼亚语 阿塞拜疆语 班巴拉語 孟加拉语 波斯尼亚语 缅甸语 粤语 汉语普通话 达里语 法语 格鲁吉亚语 海地克里奥尔语 豪萨语 印尼语 高棉语 卢旺达语 基隆迪语 韩语 库尔德语 老挝语 林格拉語 马其顿语 北恩德贝莱语 普什图语 波斯语 葡萄牙语 洛興亞語 俄语 桑戈語 塞尔维亚语 修纳语 信德語 索马里语 西班牙语 斯瓦希里语 他加祿語 泰语 藏语 提格利尼亞語 土耳其语 乌克兰语 乌尔都语 乌兹别克语 越南语 沃洛夫語 英語 在美國國內,因互联网发展、新闻广播多元、短波广播少有及受政策限制,很多美国之音的英语播音员如威利斯·康诺弗、帕特·盖茨和朱迪·马萨在美国国内并不出名。在美國境外,美國之音的影響力較不如英國廣播公司,並僅有少數地區作針對性的播送。 美国之音拥有以下几个对特定听众的广播服务节目: VOA Deewa Radio:原为广播理事会旗下独立机构,2006年并入VOA。对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普什图语广播。 VOA Ashna:原名Ashna TV。普什图语电视频道。 VOA1:面向全球播出的美国音乐广播频道。 另外,美国之音还与其他机构合作开办了如下服务: Current Time:与自由欧洲电台 / 自由电台合作开办的24小时俄语电视新闻频道。 Ludu Meitswe:与自由亚洲电台合作开办的24小时缅甸语电视频道。 美国之音的台呼是铜管乐队演奏的“Yankee Doodle”,通常之前会有一个英文台呼:“This is the Voice of America, Washington D.C., signing on.”(「這里是美国之音,从华盛顿广播」)。另外一个开场曲「Columbia, Gem of the Ocean」也使用过多年。 广播频率
强行平仓制度 强行平仓制度,是指当会员或客户的交易保證金不足并未在规定的时间内补足,或者当会员或客户的持仓量超出规定的限额时,或者当会员或客户违规时,交易所为了防止风险进一步扩大,实行强行平仓的制度。简单地说就是交易所对违规者的有关持仓实行平仓的一种强制措施。 概念分析 先买后卖 先买:是指与他人签订一份在未来以一定价格买入一种商品的协议,或从他人手中接受这种类型的协议。 后卖:指在中途将这份协议转让给他人,或者到期平仓。 先卖后买 先卖:是指与他人签订一份在未来以一定价格卖出一种商品的协议。 后买:是指在中途从他人手中买回这种类型的协议,或者到期平仓。 類型 指數期貨:英國富時100指數、德國DAX指數、東京日經平均指數、香港恒生指數及芝加哥期權交易所VIX指数。 股票期貨 利率期貨:利率期貨是指以債券類證券為標的物的期貨合約。它可以避免利率波動所引起的證券價格變動的風險。利率期貨一般可分為短期利率期貨和長期利率期貨,前者大多以銀行同業拆借中場3月期利率為標的物、後者大多以5年期以上長期債券為標的物。 外匯期貨:在指定日期,以指定匯率買賣貨幣對。 商品期貨:如石油和黃金期貨。 期貨市場與股票市場的分別 期貨市場是「零和遊戲」,同一段時間內所有贏家賺的錢,加上交易费用等於所有輸家賠的錢;期市是对现货市场风险的保险市场,以期货市场投机者的金钱为现货市场经营者提供经济保险,从而保障经济的稳定发展。投入股市的錢則不同,透過商業機構的營運業務增長,可以創造新的經濟價值,若經濟環境穩定,大部分人可以同時賺錢,一般回報較期市慢,風險較期市低;股市暴跌的話,大部分人可以同時輸錢。 期貨買賣以槓桿操作,只需要在期貨戶口存入某百分比的開倉按金(lnitial Margin)-{zh-hant:(又稱孖展、保證金,常見水平為5-10%);zh-hans: (约为交易商品或期货合约价格的5-10%);}-,作為應付商品或相關資產價格波動之儲備,就可以買賣價值100%的期貨合約,獲利與風險比例均比股票高。當市場劇烈波動時,買賣股票者最多賠光所有投入資本,戶口價值為零。但買賣期貨者獲利或虧蝕的幅度,卻可以是本金的數十以至數千倍。每日收市後,期貨結算所會根據收市價,計算每日結算價(Settlement Price),來釐定未平倉合約價值,並在按金內調整未實現盈利/虧損。如未實現虧損含按金跌低於維持水準(Maintenance Margin),持倉者就需額外繳付按金(Margin Call),否則需平倉止蝕(俗稱斬倉)。 環球主要的期貨交易所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團(CME Group)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 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 (CBOE) 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 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 堪薩斯市期貨交易所(KCBT) 洲际交易所集团(ICE) 歐洲期貨交易所(EUREX) 新加坡交易所(SGX) 倫敦金屬交易所(LME) 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 人工喊價與電子交易 人工喊價是指交易大堂內的交易代表,透過手勢與喊話途徑,進行交易。芝加哥CBOT是早期最有代表性的人工交易池,每個品種由交易代表在八角形的梯級範圍內,進行頻繁的喊話與手勢交易。 電子交易是指市場採取中央電腦交易系統,根據交易規則、買賣指令的價格與先後次序,自動撮合買賣合同(或稱自動對盤)。交易員在認可的電腦系統前下單即可,毋須擠到特定的空間內人工喊價。 價格 正價差 -{zh-hk:高水,又稱升水,正向市场,通常是指期貨價格高於現貨價格。以恆指期貨為例,如果期指高於恆指(即恆生指數),便稱為期指高水。如果期指出現高水,一般會認為是後市向好的指標,因為期貨市場的投資者願意以較現貨市場為高的價格去購買期指,表示投資者對後市有信心。;zh-hans:升水,又称高水,正向市场,通常是指期货价格高于现货价格。以股指期货为例,如果期指高于股指,便称为期指升水。如果期指出现升水,一般会认为是后市向好的指标,因为期货市场的投资者愿意以较现货市场为高的价格去购买期指,表示投资者对后市有信心。}- 逆價差
外匯期貨:在指定日期,以指定匯率買賣貨幣對。 商品期貨:如石油和黃金期貨。 期貨市場與股票市場的分別 期貨市場是「零和遊戲」,同一段時間內所有贏家賺的錢,加上交易费用等於所有輸家賠的錢;期市是对现货市场风险的保险市场,以期货市场投机者的金钱为现货市场经营者提供经济保险,从而保障经济的稳定发展。投入股市的錢則不同,透過商業機構的營運業務增長,可以創造新的經濟價值,若經濟環境穩定,大部分人可以同時賺錢,一般回報較期市慢,風險較期市低;股市暴跌的話,大部分人可以同時輸錢。 期貨買賣以槓桿操作,只需要在期貨戶口存入某百分比的開倉按金(lnitial Margin)-{zh-hant:(又稱孖展、保證金,常見水平為5-10%);zh-hans: (约为交易商品或期货合约价格的5-10%);}-,作為應付商品或相關資產價格波動之儲備,就可以買賣價值100%的期貨合約,獲利與風險比例均比股票高。當市場劇烈波動時,買賣股票者最多賠光所有投入資本,戶口價值為零。但買賣期貨者獲利或虧蝕的幅度,卻可以是本金的數十以至數千倍。每日收市後,期貨結算所會根據收市價,計算每日結算價(Settlement Price),來釐定未平倉合約價值,並在按金內調整未實現盈利/虧損。如未實現虧損含按金跌低於維持水準(Maintenance Margin),持倉者就需額外繳付按金(Margin Call),否則需平倉止蝕(俗稱斬倉)。 環球主要的期貨交易所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團(CME Group)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 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 (CBOE) 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 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 堪薩斯市期貨交易所(KCBT) 洲际交易所集团(ICE) 歐洲期貨交易所(EUREX) 新加坡交易所(SGX) 倫敦金屬交易所(LME) 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 人工喊價與電子交易 人工喊價是指交易大堂內的交易代表,透過手勢與喊話途徑,進行交易。芝加哥CBOT是早期最有代表性的人工交易池,每個品種由交易代表在八角形的梯級範圍內,進行頻繁的喊話與手勢交易。 電子交易是指市場採取中央電腦交易系統,根據交易規則、買賣指令的價格與先後次序,自動撮合買賣合同(或稱自動對盤)。交易員在認可的電腦系統前下單即可,毋須擠到特定的空間內人工喊價。 價格 正價差 -{zh-hk:高水,又稱升水,正向市场,通常是指期貨價格高於現貨價格。以恆指期貨為例,如果期指高於恆指(即恆生指數),便稱為期指高水。如果期指出現高水,一般會認為是後市向好的指標,因為期貨市場的投資者願意以較現貨市場為高的價格去購買期指,表示投資者對後市有信心。;zh-hans:升水,又称高水,正向市场,通常是指期货价格高于现货价格。以股指期货为例,如果期指高于股指,便称为期指升水。如果期指出现升水,一般会认为是后市向好的指标,因为期货市场的投资者愿意以较现货市场为高的价格去购买期指,表示投资者对后市有信心。}- 逆價差 -{zh-hk:貼水,又稱低水,,是指期貨價格低於現貨價格。以恆指期貨為例,假如恆指高於期指,這種情況就可稱為期指低水或貼水。需知道,期指是一種特別產品,它是現在決定價格,而在將來合約到期之日(即每月月底結算日)才作結算。在結算日當天,期貨價格應該等於現貨價格,即期指應等於恆指,因此期指的現價根本是對未來到期日恆指收市價的一個估算值。所以,若遇上期指低水的情況,即代表投資者估計未來恆指會下跌,後市向淡。;zh-hans:低水,反向市场。是指期货价格低于现货价格。以股指期货为例,假如股指高于期指,这种情况就可称为期指低水或贴水。期指是一种特别产品,它是现在决定价格,而在将来合约到期之日(每月月底)才作结算。在结算日当天,期货价格应该等于现货价格,即期指应等于股指,因此期指的现价根本是对未来到期日股指收市价的一个估算值。所以,若遇上期指低水的情况,即代表投资者估计未来股指会下跌,后市向淡。}- 变相期货 某些远期现货市场套用期货交易体制组织的交易,一般都隐含巨大的风险,容易被操纵而导致交易者巨大损失。 參見 远期合约 期權(選擇權) 原油期貨 期指(股票指數期貨) Global Market Index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期货市场创新发展与人才培养 中国经济网 2014-05-18
哈同(Silas Aaron Hardoon,),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的一位猶太裔房地产大亨。 生平 1851年6月哈同出生于奧斯曼帝國土耳其管辖下的巴格达城一个贫穷的犹太人家庭,原名סאלח חרדון(Sileh Hardoon) 。1856年随父母迁居印度孟买,并加入英国籍。他在那里就读于大卫·沙逊资助的慈善学校。1872年只身东来香港,第二年转到上海,在沙逊洋行供职,担任收租员和守门人。1886年与一名中法混血,笃信佛教的烟花女子罗迦陵结婚。 哈同在房地产领域很快展现其经营天才,1887年担任上海法租界公董局董事,1898年又改任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董事。1901年脱离沙逊洋行独立创办哈同洋行,专营房地产业。 哈同在开发经营"上海的第五大道"——南京路时获得巨大成功(他占有南京路地产的44%),他出资60万两白银用铁黎木铺设了部分南京路,此举不仅提高了其在上海的知名度,更使其在南京路的房地产大为增值,成为上海最富有的富翁之一。 1904年开始在静安寺路购地300亩,花费70万两银元兴建上海最大的私人花园爱俪园(哈同花园),是典型的中国式园林。哈同热衷于中国古典文化,还在园内创办了仓圣明智大学。
中国房地产商 上海商业人物 归化英国公民 在中华民国身亡的英国人 (1949年前) 巴格達人
内容过滤路由器(Content filtering
内容过滤路由器(Content filtering
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 《联合国宪章》有关安理会的章节中对“否决权”并无明确规定,但规定了“凡非程序性决议案,必须得到安理会15个理事国中至少9票以上赞成,并且5个常任理事国中没有一国投反对票才能通过”,通常将常任理事国对提案投反对票的行为称为“行使否决权”。联合国历史上首度行使否决权是在1946年2月16日,当时的苏联在叙利亚、黎巴嫩问题的一次表决中投下了反对票。 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为了各自的战略利益,频繁动用否决权否决对方集团提出的议案。兩国曾动用逾100次的否决权。 冷战结束后,部分联合国成员国希望改革安理会否决权,认为应当限制常任理事国动用否决权,但因中美俄三国反对而未能成功。 参见 联合国改革 联合国:联合国宪章、国际法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否決權、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决议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改革:四國聯盟、咖啡俱乐部
2004年,日本、德國、印度及巴西組成「四國聯盟」,藉由安理會改造的機會積極爭取成為常任理事國,但四國聯盟却遭遇到了不小的阻力。例如中國、韓國、朝鮮反對日本,法國、英國、美國、意大利反對德國,中國、巴基斯坦反對印度,墨西哥、阿根廷反對巴西,而美國雖然支持日本成為常任理事國,但反對日本、德國、印度及巴西擁有“否決權”。此后,德日印巴四國讓步,提出爭取六個無否決權的常任理事國議席,四個歸屬德日印巴,其餘兩個給與兩個非洲國家。但是由於非洲國家一直在爭取可拥有否決權的常任理事國的成员资格,故難以獲非洲國家支持。新增常任理事國方案最終不獲通過。 2007年2月,日本再次計劃與印度、巴西和德國一起組成「四國聯盟」,繼續爭取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而意大利等國發起的「咖啡俱樂部」一直反對擴充常任理事國的名額。 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 《联合国宪章》有关安理会的章节中对“否决权”并无明确规定,但规定了“凡非程序性决议案,必须得到安理会15个理事国中至少9票以上赞成,并且5个常任理事国中没有一国投反对票才能通过”,通常将常任理事国对提案投反对票的行为称为“行使否决权”。联合国历史上首度行使否决权是在1946年2月16日,当时的苏联在叙利亚、黎巴嫩问题的一次表决中投下了反对票。 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为了各自的战略利益,频繁动用否决权否决对方集团提出的议案。兩国曾动用逾100次的否决权。 冷战结束后,部分联合国成员国希望改革安理会否决权,认为应当限制常任理事国动用否决权,但因中美俄三国反对而未能成功。
內容和語言整合學習 外部連結 The Penpals Network friend SHACK penpals Heavener: 語言學習 wiki Language Exchange Center for Applied Linguistics homepage Didactics of English. A lecture series in SLA by Timothy Mason, run from
文法翻譯法 聽說教學法 任務型語言學習 溝通式教學法 全語言教育 內容和語言整合學習 台灣的語言教育 台灣以華語作為國語,英語自國小開始同體育、音樂、數學等,作為科目被學習。 除了華語和英語之外,原住民語言、客家語、閩南語也曾被列為鄉土語言,從國中小課程作為科目進行學習,自2016年開始,開始加入新移民的語言,包括:泰語、印尼語、越南語等。 各個語言相繼成為科目,勢必排擠原先科目(諸如:歷史、地理、數學、物理、化學等)的學習時間,因此開始有人建議以內容和語言整合學習作為語言教育的選項。 香港的英語教育 過去香港的英語教育就被批評為一種“死的語言教育”,因為學生不能學以致用,而純粹視英語學習為應付日常功課所需,使他們畢業之後不能得心應手的活用。因此,自1990年代中期,政府開始推動任務型語言學習 (Task-based learning),使學生能夠在日常的英語課裡學習得到日用英語,而得以用英文完成生活中的溝通目的,以便提升學英文的實用價值。 然而,有相當多的人是贊同香港以英語作為教學語言的,原因是香港的專上教育、商業社會和法律界等均以英語作為主要授課或工作語言,母語教學令學生接觸英語的機會大減,例如2006年第一屆接受母語教學學生應考高級程度會考,該考試的英文科整體合格率創了11年新低。持續下降的英語水平將會令香港難以維持國際金融中心和貿易中轉站的地位,而英語能力弱的學生升學亦較其他學生困難。因此,站在學生升學的角度上來說,英語學習是必須的。 中国大陆的英語教育 中国大陆的公立学校从小学开始就有英语教育。另外,校外私立的英语培训机构也有很多。尤其是线上英语教育发展很迅速,很多都受到海外媒体如福布斯新闻的报道。 參見 以英語為第二語言或外語 汉语作为外语教学 香港英文授課中學 语言习得 第二語言習得 內容和語言整合學習 外部連結 The Penpals Network friend SHACK penpals Heavener: 語言學習 wiki Language Exchange Center
張炎憲等主編,《李登輝總統訪談錄》全四冊,台北:國史館,2008。 張炎憲、陳美蓉、尤美琪訪問記錄,《台灣自救宣言-謝聰敏先生訪談錄》,台北:國史館,2008。 張炎憲、沈亮編,《梅心怡Lynn Miles人權相關書信集:台灣民主運動人士篇》,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2008。 張炎憲等,《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台北: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2006。 張炎憲、溫秋芬編,《見證關鍵時刻‧高雄事件-「台灣之音」錄音紀錄選輯》,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2006。 張炎憲主編,《王添灯紀念輯》,台北: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2005。 張炎憲、曾秋美、陳朝海編著,《自覺與認同:1950~1990年海外台灣人運動專輯》,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2003。 張炎憲、曾秋美、陳朝海編著,《20世紀台灣新文化運動與國家建構論文集》,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2003。 張炎憲、許明薰、楊雅慧、陳鳳華訪問記錄,《風中的哭泣:五○年代新竹政治案件》,新竹:新竹市文化局,2002。 張炎憲、許明薰、楊雅慧、陳鳳華訪問記錄,《新竹風城二二八》,新竹:新竹市文化局,2002。 張炎憲、胡慧玲、曾秋美訪問記錄,《台灣獨立運動的先聲:台灣共和國》( 上冊 ) ( 下冊 ) ,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2000。 張炎憲、陳鳳華訪問記錄,《寒村的哭泣:鹿窟事件》,台北:台北縣政府文化局, 2000。 張炎憲、陳美蓉、楊雅慧編,《二二八事件研究論文集》,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1998。 張炎憲、高淑媛訪問記錄,《鹿窟事件調查報告》,台北:台北縣立文化中心,1998。 張炎憲、陳美蓉、黎中光編,《台灣近百年史論文集》,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1996。 張炎憲採訪,《衝擊年代的經驗:台北縣地主與土地改革》。台北:台北縣立文化中心,1996。 張炎憲、陳美蓉、黎中光編,《台灣近百年史論文集》。台北: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1996。 張炎憲、高淑媛,《混亂年代的台北縣參議會 1946-1950》。台北:台北縣立文化中心,1996。 張炎憲、李筱峰、戴寶村編,《台灣史論文精選》(上、下)。台北 :玉山社,1996。 張炎憲、胡慧玲、黎澄貴訪問記錄,《台北都會二二八》。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1996。 張炎憲、胡慧玲、黎澄貴訪問記錄,《淡水河域二二八》。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1996。 張炎憲、王逸石、高淑媛、王昭文訪問記錄,《嘉雲平野二二八》。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1995。 張炎憲、王逸石、高淑媛、王昭文訪問記錄,《諸羅山城二二八》。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1995。 張炎憲、王逸石、高淑媛、王昭文訪問記錄,《嘉義驛前二二八》。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1995。 張炎憲、胡慧玲、黎中光,《台北南港二二八》。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1995。 張炎憲、陳美蓉、黎中光編,《台灣史與台灣史料(二)》,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1995。 張炎憲、王逸石、高淑媛、王昭文訪問記錄,《嘉義北回二二八》。台北 :自立晚報,1994。 張炎憲、胡慧玲、高淑媛訪問記錄,《基隆雨港二二八》。台北:自立,1994。 張炎憲、王世慶、李季樺編,《台灣平埔族文獻資料選集》:竹斬社。台北: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田野研究室,1993。 張炎憲、胡慧玲、高淑媛訪問記錄,《悲情車站二二八》。台北:自立晚報,1993。 張炎憲、李筱峰編,《二二八事件回憶集》。台北:稻鄉,1990。 張炎憲、李季樺、王靜霏編,《台灣史關係文獻書目(1984-1988) 》。台北:台灣風物雜誌社,1989。 張炎憲編,《台灣漢人移民史研究書目》。台北: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田野研究室,1989。 參考書目 (按照作者姓氏漢語拼音順序排列) 蔡篤堅,2001,口述歷史實踐與台灣認同發展 [online]。台北: 國立陽明大學。[引用於 2004年10月22日]。 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nd, a,董事:張炎憲/著作目錄
1946-1950》。台北:台北縣立文化中心,1996。 張炎憲、李筱峰、戴寶村編,《台灣史論文精選》(上、下)。台北 :玉山社,1996。 張炎憲、胡慧玲、黎澄貴訪問記錄,《台北都會二二八》。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1996。 張炎憲、胡慧玲、黎澄貴訪問記錄,《淡水河域二二八》。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1996。 張炎憲、王逸石、高淑媛、王昭文訪問記錄,《嘉雲平野二二八》。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1995。 張炎憲、王逸石、高淑媛、王昭文訪問記錄,《諸羅山城二二八》。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1995。 張炎憲、王逸石、高淑媛、王昭文訪問記錄,《嘉義驛前二二八》。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1995。 張炎憲、胡慧玲、黎中光,《台北南港二二八》。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1995。 張炎憲、陳美蓉、黎中光編,《台灣史與台灣史料(二)》,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1995。 張炎憲、王逸石、高淑媛、王昭文訪問記錄,《嘉義北回二二八》。台北 :自立晚報,1994。 張炎憲、胡慧玲、高淑媛訪問記錄,《基隆雨港二二八》。台北:自立,1994。 張炎憲、王世慶、李季樺編,《台灣平埔族文獻資料選集》:竹斬社。台北: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田野研究室,1993。 張炎憲、胡慧玲、高淑媛訪問記錄,《悲情車站二二八》。台北:自立晚報,1993。 張炎憲、李筱峰編,《二二八事件回憶集》。台北:稻鄉,1990。 張炎憲、李季樺、王靜霏編,《台灣史關係文獻書目(1984-1988) 》。台北:台灣風物雜誌社,1989。 張炎憲編,《台灣漢人移民史研究書目》。台北: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田野研究室,1989。 參考書目 (按照作者姓氏漢語拼音順序排列) 蔡篤堅,2001,口述歷史實踐與台灣認同發展 [online]。台北: 國立陽明大學。[引用於 2004年10月22日]。 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nd, a,董事:張炎憲/著作目錄 [online]。台北: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引用於 2004年10月22日]。 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nd, b,成立緣起 [online]。台北: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引用於 2004年10月23日]。 林晨柏,2000,張俊雄宣布總統府人事 張炎憲出掌國史館 [online]。台北:中時電子報。5月5日 [引用於 2004年10月22日]。 翁舒玫,2003,歷史的變局·人性的抉擇:國史館館長張炎憲談歷史教育 [online]。np:人本教育電子報。[引用於 2004年10月22日]。 參考 相關條目 二二八事件 白色恐怖 台灣獨立運動 口述歷史
破译玛雅文字是个漫长而费力的过程。在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早期,开始有一部分元素得到破译,基本是数字、历法和天文学用字。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玛雅文字的破译工作得到突破性进展,此后研究进程越发加快。到20世纪末,学者已经能够解读绝大部分的玛雅书面文段,如今学界正试图进一步阐明其深层内容。 字块 玛雅文字是语素音节文字,既有代表语素的独立文字,又有代表语音学音节的音节文字。 玛雅文字的基本单位叫作字块(glyph block),一个玛雅字块又由一个或多个组件组成,由之组成的字块之间有所间隔,从而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字块,连成网格;每个字块都对应一个单词或短语。玛雅人使用到的字块一直都少于500个,其中有200个为表音。一个玛雅字块内部会有多个组件,一般包括主符号(main sign)和词缀符号。主符号是一个字块的核心组件,可能意指一个名词、动词、副词、形容词,或仅仅为一个表音符号。主符号的含义既有具象的表示,也有抽象的表达,还有一个特殊的类别,称作“头变体”(head variants),是其所代表词汇的拟人化符号。词缀符号较小,一般是矩形,依附在主符号上;一个字块也可以没有主符号,而仅由词缀符号构成。词缀符号可以代表各种语音元素,也包括名词、动词,此外还可以表示动词后缀、介词、代词等等。在从事抄写工作时,玛雅抄写员有时会仅仅抄写原本主符号的一小部分,来代指整个主符号。玛雅抄写员富于创造力,经常在抄写过程中修改字形。 载体 西班牙人征服玛雅人后,天主教会和殖民政府官员(尤其是迭戈·德·兰达)对出现于各处的玛雅文字大加毁坏,玛雅文字的识读技能也就此失传。承载大量文字记载的玛雅手抄本几乎荡然无存,可以确定属于前哥伦布时期的抄本就仅留下三册,分别称为、德累斯顿手抄本和。另外还有一册抄本的真实性仍然有争议,即。在现代考古发掘过程中,出土了不少涂有石膏图画的薄片,便是抄本的碎片;但是这些碎片一般严重受损,其中的有机材料大多腐烂殆尽,其上的文字记录难以解读。当代玛雅学家迈克尔·科曾就现存的玛雅文书谈道: 绝大部分现存的玛雅文字都是刻在其他石制、陶制和木制实物上的,载体如石碑、木楣板、壁画,以及各种便携工艺品,原料有骨头、贝壳、黑曜石、玉石等。 为了便于参考研究,现代的玛雅碑文学家一般会以字母和数字为每个字块编号,从左至右以英文字母顺序标号,从上至下以阿拉伯数字标号。例如,C4号字块即是第三竖排的左起第四个字块。同一文物和石碑上的字母编号体系是单一的,亦即即使有多处刻字,也不会有任何重复的字母序号,如果竖排数量多于26个(英文字母的数量),则会在字母上加撇号区分,如A'、B';但是横排序列的数字序号允许重复,每处独立的刻字都会重新从1开始计数。一般来说,书面的玛雅文字会排列成以双列为一个整体的字块群。在双列内部,文字的阅读顺序是自左上(A1号字块)起,接着向右到右上(B1号字块),然后再到第二横排的第一个字块(A2),可以概括为连续的“Z”字形阅读顺序。当阅读到最后一横排时,就从下一个双列群的左上继续阅读。有时会出现独立的单列字块群,那么便直接自上而下阅读。 书写工具 尽管现今仍然没有笔刷出土,但通过分析后古典期手抄本的墨迹,今人可以推测玛雅人使用毛笔书写,笔尖由松软的毛发制成。科潘遗址有一处古典期雕塑刻画了一名抄写员的形象,使用着由贝壳制成的墨瓶。阿瓜特卡遗址有一处抄写员住宅的遗存,考古学家在那里发现了一系列抄写工具,包括调色盘和杵臼。 抄写员 玛雅文明会有具读写能力,专门负责抄写文书、镌刻文字的人,称为抄写员(scribes)。玛雅平民并不识字;抄写员都出自精英阶层。但是否所有贵族和精英都有读写能力也尚无定论,但已知有一些女性能够读写,因为一些艺术品中有女抄写员的形象。在玛雅语言中,玛雅抄写员叫作阿赫齐布(aj tz'ib),意为“写字或绘画的人”。玛雅文明很可能有专门的抄写学校,供精英人士学习写字。已有考古证据证实了抄写活动确实存在,例如蒂卡尔的君主哈萨乌·钱·卡维尔一世的墓葬中有颜料罐;科潘王族的一些下等成员的墓葬中有书写工具。科潘的一处宫殿遗址被界定为抄写员的住所,因为其墙面雕塑刻有许多拿着墨罐的人物。 现今对于玛雅抄写员本身的了解也不甚详细,不过已知有抄写员会在其作品上署名,在陶器和石雕上都有发现。陶器上的署名一般只有一个,但石雕上会有多个署名,证明是集体作品——如黑石遗址(Piedras Negras)的一处石碑上就有八处署名。不过,署名仍然是比较罕见的行为,绝大部分工艺品都没有任何署名。 军事 玛雅世界频发战争。展开军事行动的理由和动机很多,包括控制商路和朝贡、抓捕战俘用于人祭,甚至是完全摧毁敌方势力等。现今不太了解玛雅军队的组织、后勤和训练体系。战争自古典期起出现于玛雅艺术,玛雅人以象形文字将战争和胜利的历史记录下来,但是并不包括战争的起因和具体的作战形式。在8世纪至9世纪,佩滕地区西部的佩特什巴通(Petexbatún)地区战乱频仍,令当地城邦纷纷衰亡。在研究玛雅人武器的过程中,城邦成为关键,其荒废十分迅速而突然,留下大量的武器遗物可供考究。阿瓜特卡在810年遭到不明军队席卷,防御工事遭攻破,王宫也被烧毁。城邦的玛雅精英可能逃离,或被俘;阿瓜特卡的居民自此再也没有回归,留下大量遗物。敌方对于阿瓜特卡的进攻最终导致它彻底灭亡,而并非臣服于新主,这是蓄意毁灭某一城邦的军事行动的一个典例。在阿瓜特卡的考古研究发现,这一古典期城邦的士兵大多来自精英阶层。 早自前古典期开始,玛雅人就已将军事领导力视为评判城邦的统治者的重要标准。当时的玛雅统治者的腰带上,悬挂有头颅形状的装饰,证明当时玛雅人崇尚领袖的武德。在古典期,虽然国王的腰带上已没有头颅的装饰,但是当时的绘画常常描绘有统治者站在受辱战俘身旁的画面,显示其军事上的威严。到后古典期末期,玛雅君主一般会亲自担任军事领袖。古典期的玛雅铭文曾记载,君主若遭到军事失败,则将会被俘获、动刑甚至献祭。西班牙人曾记录到,玛雅人的手抄本绘画中,君主总是跟随着部队一同行进。遭到军事失败的城邦下场不一。这一城邦可能会被彻底洗劫,完全荒废,例如阿瓜特卡;胜者可能会俘获这一城邦的统治者及其家族,囚禁甚至献祭贵族;不过,这一城邦也可能幸免于上述灾难,而仅需要向胜利者称臣进贡。 今人已知在接触期,一些军事职位由贵族成员担任,并世袭。这些世袭贵族掌握战术、战争仪式和战舞等与军事有关的环节的相关知识,并世代相传。接触期的玛雅军队纪律严明,战士们都经历过常规的训练和演习,每一位有作战能力的男子都可服役。玛雅城邦并没有常备军队,军队由地方官僚临时募集,这些官僚听命于君主指派的将领;军事将领亦领有一些全职佣兵。大部分士兵都不是全职军人,而主要是休耕的农民。和其他中部美洲文明一样,玛雅人作战崇尚活捉和掠夺财物,并不以杀死敌人为目标。 玛雅战士一般穿着在盐水中浸泡过的硬棉甲,这和西班牙人的铁甲难以匹敌,因此成为玛雅人在军事上遭到征服的重要原因。玛雅人使用的盾牌以木材或动物皮制作,同时以羽毛和动物皮作装饰。古典期早期,来自墨西哥中部的特奥蒂瓦坎人将他们的投枪器引入玛雅世界。这种投枪器是一种约长半米的木棍,顶端有一个用于容纳飞镖或标枪的凹槽,能够增强投射物的准确性和伤害力。在阿瓜特卡发现了大量的石制镖尖和矛头,表明投标和长矛是古典期玛雅战士的主要武器。平民在战争中会使用吹箭,这种武器同时也用于狩猎。弓箭也是玛雅人同时用于作战和狩猎的武器,但在古典期并不流行,到后古典期才逐渐流行,并被用于作战。接触期的玛雅人还会使用一种带有黑曜石刀刃的硬木双手剑,和当时阿兹特克人使用的很相似。 有证据表明,在古典期,女性会在战争中担任支援角色,女性将领很少,除非统治者本人是女性,会指派一些女性将领。到后古典期,玛雅人的历史文献则记载到,女性偶尔会作为士兵参与战斗。 经济 农业 玛雅人的粮食生产方式多样复杂。如今一般认为轮耕农业是玛雅人主要的耕作方式,其绝大部分粮食以此方式生产,而在古典期,玛雅人亦通过利用浮田、开垦梯田、园地密植、开辟森林园地和适度休耕等方式来支撑其庞大人口。玛雅人运用的这些不同的农业体系在现今仍然可以通过各种证据证明——玛雅人的浮田可以通过航拍摄影发现。前哥伦布时代玛雅人密集定居的雨林地区的物种组成远不如今日丰富,湖底沉积物中的花粉痕迹表明,玉米、木薯、葵花籽、棉花等其他作物有过耕作痕迹,这和至少自前2500年起中部美洲的森林砍伐活动关系密切。 玛雅人的饮食体系里,主食包括玉米、豆类和南瓜,其他食物来自于多种不同的植物,源自花园耕种或是森林采摘。在霍亚德赛伦遗址,一处玛雅人家所储存的食品借由火山喷发保留下来,其中有辣椒和番茄,亦包括未研磨完毕的棉籽,或许是用以生产食用油。除基本的粮食作物外,玛雅人亦种植棉花、可可和香草等名贵作物。精英阶层尤其喜爱饮用可可饮料,因而颇为珍视可可。棉花经纺纱、染色和编织后,制成有价值的纺织品,以便交易。 和其他中部美洲原住民一样,玛雅人驯化的家畜很少——在晚期后古典时代之前,玛雅人的家畜只有狗,驯化于前3000年,用以食用及狩猎;在晚期后古典时代,玛雅人驯化了疣鼻棲鴨。分布在尤卡坦半岛的眼斑火鸡是玛雅人的肉食来源,它们并不适合驯化,但玛雅人在野外将之育肥、围捕。鹿亦有可能是玛雅人育肥、围捕的对象。 商业 商业贸易是玛雅社会的重要活动。城邦的崛起通常是借由控制商路或重要资源产地而实现的,危地马拉高地的卡米纳尔胡尤、库马尔卡赫,萨尔瓦多的,曾在玛雅历史的不同时期掌控了黑曜石的主要产地,借此在政治上崛起;尤卡坦半岛北部的一些重要城邦都控制了盐产地。在后古典期,玛雅人开始和中部美洲其他地区展开兴盛的奴隶贸易。 玛雅人的长途商路遍布玛雅世界,并延伸到中部美洲的其他地区。在墨西哥中部的特奥蒂瓦坎发现了古典期早期玛雅商人的驻地。在玛雅世界之外的中部美洲其他地区,商路主要围绕着墨西哥中部和墨西哥湾沿岸分布。在古典期早期,奇琴伊察是重要的贸易枢纽,从哥伦比亚和巴拿马地区进口金片,从新墨西哥进口绿松石。这种同时涉及奢侈品和实用品的长途贸易可能是由王族控制的,通过贸易得来的奢侈品最终都为统治者所有,这些奢侈品可能供统治者自用,或是作为礼品赠送给盟友或附庸城邦,以巩固关系。 商路不仅用以交换商品,还驱动着中部美洲的人口流动和思潮传播。现代研究发现,商路的具体分布总是随着重要城邦的兴衰而变动,在前古典期玛雅文明崛起、前古典期到古典期的过渡期、古典期末尾的大衰落期间,玛雅地区的政治版图变化迅速,而商路也随之发生变动。西班牙人的殖民征服并未迅速终结玛雅地区的贸易活动,例如在接触期,仍在从事着将可可、胭脂树红、香草等商品贩卖至殖民者控制的地区的贸易活动。 现今对于玛雅商人知之甚少。在陶器上,出现过贵族穿着的玛雅商人。因此可以知道,玛雅商人中至少有一部分人是贵族成员。在接触期,已知玛雅贵族会参与长途贸易活动。大部分商人出自中产阶级,但一般仅参与小规模的短途贸易,而涉及大量奢侈品的长途贸易则很有可能是贵族商人的专属活动。在玛雅人的观念中,涉足他乡从事贸易,就如同穿越冥界一般危险。玛雅神话中,商人的保护神是两个,其艺术形象常身背背包。商人出差贸易时,会将自己的皮肤涂成黑色,如同冥界神的肤色,并且全副武装。 玛雅人没有驮畜,所以在陆上商路,一切货品都是由人力背运的;在水上则会以木舟运输。哥伦布在其第四次航行期间,在洪都拉斯地区遇到了一艘玛雅货运木舟。这艘独木舟中间挖空,装有棕榈覆盖的顶棚,宽2.5米,有25人划桨。其上承载的货物包括可可、黑曜石、陶器、布匹、铜铃、斧头,以及船员的饮食。在玛雅贸易中,可可是一种重要的货币,以至于存在一些中间被挖空、改以泥土或鳄梨皮填充的假冒品。 现代考古学很难确定玛雅市场的遗迹。但是,在西班牙人最初到达玛雅地区时,曾记录到当地有着繁荣的集市。在一些古典期城市,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些正拱形的石屋,周围摆放着平行的石台,他们将之视为玛雅人的市场摊位。2007年,曾有学者将现代危地马拉市场的泥土,和的疑似古典期早期市场遗址的泥土进行了比对。两地的泥土都含有超量的锌和磷,这表明两地的食物生产和交易活动是相似的。经此估算,春楚克米尔的市场摊位密集,表明在古典期早期就已经存在繁荣的集市经济。依照类似的考古学和土壤分析相结合的办法,考古学家初步确定的市场遗址数目正逐渐增多。西班牙人到来后,后古典期的高地城邦在广场设有永久集市,并且有官员负责解决争端、执行规章及从事税收。 艺术 玛雅艺术通常指王室艺术,和精英阶层关系密切。玛雅艺术品使用的原材料兼有易腐烂者和不易腐烂者,精英阶层以艺术品强调和祖先的联系。尽管仅有少数艺术品留存至今,但现存玛雅艺术品所涵盖的主题和品类范围仍然是美洲原住民艺术中最为广泛的。玛雅艺术品带有诸多地方性风格,而且常常带有叙述性的解说文字,这是玛雅艺术的一大特色。目前保存最完好的艺术品可以追溯到古典期晚期。 玛雅语言蓝绿不分,而蓝色和绿色是玛雅艺术品最偏好的色彩。在玛雅人的心目中,呈苹果绿色的玉石等绿色矿石具有极高的价值,象征着太阳神。在玛雅人的雕塑品中,既有小巧轻盈的纸皮石和,也有重达4.42公斤的头颅雕塑。玛雅贵族喜好,一些领主还会在牙齿上镶嵌玉石。帕伦克君主帕卡尔二世还使用玉制的死亡面具。 在现代的考古学发掘中,玛雅石雕是十分成熟而发达的艺术品类别,可能是由木雕艺术发展而来的。由于木材较易降解,已罕有玛雅木雕留存至今,现存的玛雅木雕包括一些立体雕塑及平面的象形文字木板。石碑是玛雅城市遗址中常见的遗物,常常和低矮的圆形石块相配对。这种圆形石块在文献中一般被视为祭坛。此外,还有不少其他形式的玛雅石雕,例如帕伦克和的浮雕石灰石板。在亚斯基兰、多斯皮拉斯、科潘等遗址,发现了带有雕刻的石制台阶。科潘的石制台阶雕刻有大量的象形文字,约有2,200个,是已知最长的玛雅象形文字记录。 玛雅建筑墙面上的雕塑是已知规模最大的玛雅雕塑。工匠会事先在墙面的石灰上雕刻出大致的轮廓,随后再利用小型的石块完成立体的雕塑部分,再以灰泥粉刷、最终成形。不过,涉及人体的雕塑会先以灰泥粉刷好,随后再镶上服饰部分的雕塑,最终再以灰泥整体粉刷一次。这种以灰泥粉刷建筑墙面的作法始于前古典期晚期,并延续至古典期。 玛雅人的壁画艺术历史悠久,在圣巴尔托洛遗址出土了公元前300年至200年期间的彩色壁画。这种彩色壁画出现于石灰粉刷的内墙墙面上,但大部分壁画都未能幸存至今。考古学家在卡拉科尔、、蒂卡尔遗址的古典期早期陵墓中发现了以乳白色、红色和黑色颜料绘制的墙面壁画。波南帕克遗址留有现存最完整的壁画,属古典期晚期。 燧石、和黑曜石一般被玛雅人用于制作日用品,但亦有以此类材料制作的雕塑艺术品。玛雅人制作的是最为精致的玛雅石制艺术品类型之一,其制作相当困难,需要工匠有高超的雕刻技巧。玛雅人制作的最长的黑曜石不规则雕塑达到了12厘米。其外形一般是人形、动物以及和宗教有关的几何图形,种类丰富,如新月、十字、蛇、蝎等。形制最大、雕刻水平最高的燧石雕塑典例展现了多个大小不一的人类头颅,一些较小的头颅从较大者分裂出来。 在现代考古发掘中,出土的玛雅纺织品数量较少,难以和阿兹特克和安第斯地区的文明相比,但是纺织品很可能为玛雅人所珍视。考古学家发现了许多纺织品碎屑,但今人难以以此了解玛雅纺织艺术品的全貌;因此了解玛雅纺织艺术的最好途径实际上是壁画、陶器上展现的纺织品图画。借此,现代学界发现,玛雅的精英阶层都穿着奢华的服饰,一般是棉制,但也有使用美洲豹皮和鹿皮制作的衣物。 在众多玛雅艺术品中,是相对保存最为完善的。玛雅人不使用,主要通过制作陶器。玛雅人并不为陶器上釉,但玛雅陶器经过后期的打磨仍然具有精美的外观。玛雅陶器一般涂有混入矿石和彩色粘土的化妆土。玛雅陶器的烧制方法仍然不明。在尤卡坦半岛北部的遗址,考古学家自当地古典期晚期的陵墓中发掘出大量精美的陶器,高度从10厘米到25厘米不等,皆为手工成型,且带有精致的外部细节。在古典期晚期的遗址,考古学家发现了一类风格独特的陶器,包括粉饰精美的圆盘和柱体容器,称为伊克风格(Ik-style)。这种风格具有独特的外部图画,例如粉色或淡红色的象形文字,以及头戴面具的舞者形象等。伊克风格的陶器图画对于诸多现实场景有着极为生动的描绘,如佩滕地区王室贵族的外交会见、宴会、放血仪式场面,以及战争和献祭仪式的场面,这是伊克风格最为鲜明的特征。 玛雅人亦制作人骨和兽骨雕塑。人骨可能来自于敌军士兵或是战俘,也可能来自于自家祖辈。玛雅人十分珍视海菊蛤贝壳,会去除其白色表层和尖刺,使之露出橙色的里层。在10世纪前后,冶金术自南美洲传入中部美洲地区,玛雅人自此开始制作小型的黄金、白银和青铜制品。玛雅人一般会将金属板捶打成圆珠形、钟形和圆盘形;在西班牙征服前夕,玛雅人开始利用失蜡法铸造小型的金属制品。 艺术是现代相对较少关注的玛雅民间艺术形式。在神庙、居所和仓库等建筑的内墙、地板和长凳上,存有诸多随意的涂鸦,并非事先设计好的装饰。考古学家在51处遗址发现了涂鸦,尤其多见于佩滕盆地、坎佩切南部,以及尤卡坦半岛西北部的切内斯(Chenes)地区。蒂卡尔发现了极多涂鸦,描绘有神庙、人物、神灵、动物、旗帜条幅、王座甚至是废品的图画。这些涂鸦相当随意,会彼此遮盖,且绘画水平良莠不齐。 建筑 玛雅人建造了多种多样的建筑物,留下大量建筑遗产。玛雅建筑融合有多种艺术形式和文字雕刻形式。玛雅人建造的石制建筑表明,在玛雅社会中,产生了专门的建筑工匠、集中化的建筑组织,以及动员大量劳力建造建筑的政治方式。专门的建筑人员大概产生在前古典期晚期,包括了专职的石匠、石膏匠,以及规划师和建筑师。根据估计,科潘的一座精英阶层的住所,需要10,686个人工日的工时,而平民的小屋仅耗费67个人工日。现代学界亦有估计,在建造贵族居所的过程中,65%的劳力负责石料的开采、运输和堆砌,24%的劳力负责制作及涂抹石灰石膏。据此,可以估算出科潘一座贵族单人住所的工时大概在两到三个月,需80至130名全职劳工。一座古典期的玛雅城市,如蒂卡尔,占地面积大概在20平方公里,其中的核心区域大概有6平方公里。要建造这样一座城市,需要大量劳力不断周转,要耗费数百万个人工日才能建成。玛雅人建造的最庞大的建筑物建于前古典期。 城市 玛雅人建造城市没有预先规划,更多以不规则的方式建设城市,随意地建造新的宫殿、神庙和其他建筑。在扩张方向方面,大多数玛雅城市会自核心区向外扩展,以及通过改建、扩建旧建筑而实现旧有市区的向上扩展。玛雅城市通常会建有一处宗教和政治的核心区域,周围则包围着大量不规则的居民区。所有玛雅城市的中心区域都包含有一处神圣的仪式区块,有时会以城墙同其他区域隔开。这片区域一般建有数座金字塔形神庙,以及其他纪念性建筑,用于精英阶层的专门活动,亦包括用以建造行政建筑或贵族居所的地基。玛雅人会在此建造刻有铭文的纪念石碑,记载有统治王朝的事迹。市中心亦建有广场、蹴球场,以及起市场和学校作用的专门建筑物。城市的中心区域和外围区域以堤道相连。外围区域有时也会建有部分上述类型的专门建筑,例如供非贵族人士使用的神圣仪式区域。在神圣区域周围分布有富庶家族的居所,其中地位最显赫家族的住所上,会雕刻有可以同王家建筑相媲美的艺术雕刻。 玛雅人的仪式区域也是统治王朝的住所,也是城市的政治和宗教中心。这一区域也是供城市居民进行公众活动的场所。市中心周围最好的地段都是贵族的居所,平民居所则距离中心区域较远。玛雅人的住所一般建造在石制的平台上,借此隔离雨季期间的洪水。 原料与建造方式 玛雅人的建筑技法处在新石器时代的水平,建筑原料包括石材,也包括一些易腐烂原料。各地使用的具体石材类型不尽相同,取决于当地的资源分布,建筑风格也有不同。最普遍的石材类型是石灰石,在玛雅文明分布区域的各个地区都有使用。玛雅人使用的石灰石质量不一,整体质地较软,但会在空气中逐渐硬化。乌苏马辛塔河流域的石灰石质量最好,而尤卡坦半岛北部的石灰石则相对劣质。科潘人还使用火山凝灰岩,附近的基里瓜人使用砂岩。科马尔卡尔科本地并不出产适合建筑的石材,因此当地人一般使用烧制的泥砖。玛雅人会以高温灼烧石灰石,制作水泥、石膏和灰泥。其中,以石灰石制成的水泥一般用于密封石材。玛雅人利用水、绳索和黑曜石工具打磨石材。玛雅人在建造过程中不使用轮子,因此所有的石材都以废料、驳船或滚木运输。玛雅人以绳索起吊重物,但很可能没有滑轮。 玛雅人使用木材作为建筑的横梁、楣板,甚至会在石制建筑中嵌入木料。在玛雅文明的整个历史中,大多数平民的住所和部分神庙一直是用木材和茅草建造的,还包括一些土坯材料。土坯材料的泥土以草料加固,常用于遮盖木结构外墙。土坯材料也是玛雅人一直使用的建筑原料,在南部缺少本地石料的地区,当地人会利用土坯建造纪念建筑。 主要类型 玛雅建筑的主要类型包括金字塔神庙、宫殿、蹴球场、、露台和广场。一些城市还建有水力设施和防御性城墙。大部分建筑的外墙涂有单色或彩色颜料,或雕刻有图画。许多建筑的外墙带有雕刻或灰泥粉饰的浮雕。 宫殿与卫城 宫殿和卫城通常坐落在玛雅城市的中心,和主广场相邻。玛雅宫殿含有多间房室,基底以平台支撑;玛雅建筑中的卫城指建于高度不同的平台之上的建筑群。宫殿和卫城基本上都是精英阶层的住所,不允许随意入内,一般以水平方向伸展,和高耸的金字塔神庙形成鲜明对比。卫城中的一些建筑建有极具特色的。在玛雅宫殿内部的房室,常常设有供人睡眠的石床,还有一些可能曾经用于悬挂幕帘的孔穴。宫殿中的一些房室类似于王座厅,帕伦克的王宫中设有多个用于举行重要活动的王座厅,例如新王的即位典礼等活动就举行于此。一些规模较大的宫殿,如帕伦克的宫殿,会建有供水系统;考古学家常发现其内部或附近还会建有汗浴系统。古典期早期的一些统治者葬于其卫城居所之下。 宫殿建筑群中会建有庭院,入口朝向宫殿内侧,一些遗址的庭院拥有雕刻精美的墙面。一些宫殿的墙面刻有解说性的文字,记录此处是特定君主的王家居所。有充足的证据表明,玛雅人的宫殿不只是精英的居所,更是一系列王室活动的举办场所,包括公众大会、正式接待会等重要仪式典礼。 金字塔神庙 玛雅语言称神庙为“神之屋”(k'uh nah)。神庙通常建于平台之上,绝大多数平台是多级的阶梯金字塔形。最早的玛雅神庙可能是建在低矮平台上的茅草屋,到前古典时代晚期,玛雅人开始用石料砌墙,并发展出叠涩拱技术,得以以石制屋顶替代茅草。在古典期,神庙的庙顶常常建有极具特色的作为艺术装饰,带有宗教含义。神庙内部有一至三间房间,用以祭祀神祇。玛雅神庙祭祀的神祇一般是城市的守护神,或是某位祖先。总的来说,独立而建的金字塔都是祭祀某位显赫祖先的场所。 蹴球场 是中部美洲文明独特的建筑类型,用以举办中部美洲蹴球比赛。虽然大部分蹴球场都是古典期兴建的,但是最早在前古典期中期的公元前1000年前后,尤卡坦半岛西北部的城邦就已经建有蹴球场了;而到西班牙人抵达玛雅世界时,就仅余下危地马拉高地城邦(如库马尔卡赫、伊希姆切)的蹴球场仍在使用了。在玛雅文明的整个历史中,蹴球场的结构一直是横短竖长的“工”字形,比赛区居中,其末端和横向的空间相连。中央的比赛区域一般有20到30米长;比赛区域两侧建有平台,一般有3到4米高,常常是地位崇高人士的观赛看台。奇琴伊察的大蹴球场是整个中部美洲世界规模最大的蹴球场,长83米,宽30米,两侧平台高27米。 “E组”建筑群 玛雅人热衷于观测天体,主要的观测地点为一宗教建筑群,称为“”建筑,普遍存在于玛雅城邦遗址。最初,考古学家在遗址发现的天文观测台建筑群被命名为E组建筑,后来“E组”就被用来指代其他遗址作用类似的建筑群。E组建筑群一般包括四座建筑,三座规模较小者面朝规模最大者。规模最大的观象台用以观测至点和分点。年代最久远的E组建筑可以追溯到前古典期。蒂卡尔的“”建筑群属于“E组”建筑群,建于前古典期中期的末段。出于其天文学观测性质,各个城邦遗址E组建筑的基本布局都是十分一致的。靠西者一般是一座阶梯金字塔,阶梯面向四大罗盘方位;东侧建有三座小型神庙。每逢太阳到达至点和分点,从靠西的金字塔观察到的日出位置便会和三座小神庙重合。E组建筑见于玛雅地区中部和南部的城邦,有着上千年历史。也有一些城邦的E组建筑布局不甚整齐,很可能仅仅起到象征性作用。 除了E组建筑群,玛雅人还修建其他的建筑观测天体运动。许多玛雅建筑群的布局都和天体的相对位置吻合,例如金星和其他各种星座。奇琴伊察的为圆形多层建筑,顶部为锥形,其开窗位置对应着金星运动的关键点。科潘遗址有一对石碑,标记着太阳到达分点时的日落位置。 三重金字塔 的阶梯主平台上建有三座子塔,两座规模较小的子塔相向建于平台顶端两侧,另一座居中而建,三座子塔皆通过阶梯同地基所在的广场地面相接。佩滕盆地米拉多尔遗址的三重金字塔是已知规模最大的三重金字塔,其占地面积是蒂卡尔遗址最大金字塔——蒂卡尔四号神庙面积的六倍。这种样式的建筑最早出现在前古典期,其确切前身仍不知晓,但很有可能是从E组建筑群的东侧建筑发展而来。到后古典期,三重金字塔成为佩滕盆地地区城邦的最主要建筑形式。目前已知的建有三重金字塔的遗址有88处。纳克贝遗址至少建有有12座三重金字塔,而且该遗址规模最大的四座建筑物实质上也属于三重金字塔结构;米拉多尔遗址的三重金字塔可能多达36座。三重金字塔建筑分布十分广泛,无论是尤卡坦半岛最北端的,还是危地马拉高地的库马尔卡赫,都发现有三重金字塔的存在。三重金字塔从诞生起便一直是玛雅世界颇为流行的建筑形式,并延续到古典期和后古典期。在瓦沙克通、卡拉科尔、、、蒂卡尔和帕伦克都发现了古典期的三重金字塔建筑;库马尔卡赫的三重金字塔为后古典期建筑。这种三重布局和瑪雅神話有关。 地方风格 玛雅世界各地城邦的建筑尽管有诸多共性,但仍可窥见鲜明的地方风格。各地的建筑原料分布、气候、地形和文化偏好有所不同,到古典期晚期,这些地方差异最终形成了独特而迥异的地方风格。 佩滕盆地中部风格:以蒂卡尔的建筑为典例。其金字塔十分高耸,顶端的神庙有顶冠作装饰,一般只有一条门路;纪念碑和祭坛常常成对出现;建筑的外墙、楣板和顶冠都雕刻有统治者和神祇的形象。佩滕盆地中部建筑的典例便是蒂卡尔一号神庙。建筑属于佩滕中部风格的遗址举例如、卡拉克穆尔、、、、纳兰霍和。 普克丘陵风格:起源在尤卡坦半岛西北部的普克丘陵地区,在古典期末期传播到了半岛北部的其他地区。普克风格遗址的典例是乌斯马尔。普克风格建筑的墙砖以石灰水泥相粘合,因而更为坚固;叠涩拱结构也更坚固,因此普克风格的城邦常可见独立而建的入口拱门。建筑外墙立面的高处用碎石形成马赛克风格的装饰,有蛇形的外凸结构或是浮雕,象征一些长鼻神祇,如恰克和伊察姆納;亦形成多种几何图案,如格子和卷线,可能受到瓦哈卡地区一些文明的影响。建筑外墙立面的低处则通常不加装饰。普克风格建筑一般没有顶冠。 切内斯风格:和普克风格很相似,而且较后者更早将马赛克设计引入外墙装饰。和普克风格仅仅在高处进行装饰的习惯不同,切内斯风格建筑的外墙不分高处低处,皆有华丽装饰。切内斯建筑门洞的周围通常装饰有马赛克风格的怪物面具,象征山神或天神,旨在表明该建筑的入口通向超自然领域。一些建筑内部装有楼梯。切内斯风格主要分布在尤卡坦半岛的南部,不过在半岛的其他地区也能找到一些切内斯风格的建筑。建筑属于切内斯风格的遗址包括吉比尔诺卡克(Dzibilnocac)、奥乔布(Hochob)、和塔巴斯克尼奥(Tabasqueño)。 里奥贝克风格:属于切内斯风格的一种,但也包含许多佩滕盆地中部风格的特点,例如神庙的顶冠。风格宫殿的一大突出特点是其外墙的假塔装饰,这种假塔没有内室,外门为假门,阶梯非常陡峭,几乎竖直。这些假塔的外墙装饰有神祇面具的纹样,仅仅起到视觉装饰作用,没有实际用处。这种假塔是里奥贝克地区特有的。里奥贝克风格的遗址包括、和。 乌苏马辛塔风格:发源于乌苏马辛塔河流域的丘陵地区。这里的城市大多背靠山坡,以之支撑其主要建筑,如帕伦克和亚斯奇兰。乌苏马辛塔风格建筑顶拱的枕材有所变化,以支持更薄的墙板、增加更多入口。和佩滕风格相似,乌苏马辛塔风格的建筑也会建造顶冠,作为主要的装饰手段。乌苏马辛塔河风格的宫殿会有更多入口,殿门不使用叠涩拱,而多使用柱楣式结构。许多乌苏马辛塔风格的遗址都建有纪念石碑,但帕伦克是个例外,少有石碑。帕伦克建筑的外墙大多装饰有雕刻精美的镶板。 科学 数学 玛雅人和其他中部美洲文明一样,使用以二十进制为基础的计数系统。玛雅数字由点和横组成,这种数字可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玛雅人在前古典期晚期完全采纳了此种记法,并创造了代表零的符号。在数学中引入“零”的概念是玛雅文明的一大成就,几乎是全世界范围内已知最早发明“零”概念的文明,仅有晚于巴比伦人的可能。确切的最早的“零”符号出现的证据要追溯到公元357年,出现在当时的一块石碑上。最初,“零”符号仅用作一种占位符,意指历法日期从缺。这一记号后来才真正发展为参与计算的数字“零”,并且自此在今后的一千多年中一直为玛雅人所使用,直至西班牙人废除玛雅文字为止。 玛雅数字用点来代表1,用横杠代表5。在后古典期,玛雅人用贝壳符号表示0;在此前的古典期,还未有统一的零记号。玛雅人可以以此表示0到19的整数,大于19的数字则利用上下叠写来表示,从最底层开始,每上移一级便乘一次20。因此,一个叠写的玛雅数字中,最底层的加权为1,第二层加权20,向上的第三层加权400,以此类推。因此,数字884记作:第一层为4(4个点),第二层为4,第三层为2,代表的数值即是4×1+4×20+2×400=884。玛雅人可利用此系统记录很大的数字。同时,借助点和横杠的增补可以很方便地实现简易的加减法。 历法 玛雅历法和其他中部美洲文明的历法系统大致相似,可追溯到前古典期,不过玛雅历法是其中最为精密、复杂的。玛雅人可借助历法系统精确地记录日月的运动周期、日蚀,以及其他行星的运动。在某些情况下,玛雅人的计算比当时旧世界使用的历法还要精准。举例来说,玛雅历法中的太阳年比当时欧洲儒略历的计算更为精确。玛雅历法和玛雅人的典礼仪式紧密相关,是玛雅人宗教活动的核心根据。玛雅历法包括多套子体系,包括一套永不重复的长纪历体系,加上三套紧密相关的循环体系,分别是260天的卓尔金历(tzolk'in)、365天的哈布历(haab')以及52年的历法循环(calendar round)。其中,历法循环是卓尔金历和哈布历的组合。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其他的历法体系,例如819天为一周期的纪年法,和玛雅人的四分法宇宙观有关。玛雅人认为宇宙被分为四部分,每一部分都由卡维尔神的一个面相主宰着。玛雅人的历法循环到今日仍然为部分玛雅人所使用。 260天为一周期的卓尔金历(tzolk'in)是玛雅人安排典礼仪式的基本依据,也常用于占卜。这种历法并没有任何天文学根据,可能是和人类的妊娠期有关,因为卓尔金历常常用来记录人的生日,并供人占卜。卓尔金历将260天分为13组,每组20天;此20天有着不同的称呼,同时前缀1至13的数字,用以区分确切的周期序。 365天的哈布历(haab)来自太阳年的长度。哈布历被分为19组,前18组每组20天,最后一组为5天,称为无用日(wayeb)。玛雅人认为这5个无用日是十分危险的时期,凡间和超自然领域的界限将会消失,一些邪恶的神祇得以入侵人间作祟。前18组的长度和卓尔金历相同,为20天;和卓尔金历不同的是,哈布历的每组有着不同的名称,而用0至19的数字区分具体的日;无用日则以0至4的数字标序。这种日期表示法常常和卓尔金历结合,从而更加精确,例如8-阿豪-13-凯(8 Ajaw 13 Keh),8-阿豪为卓尔金历日期,13-凯为哈布历日期。两种历法结合起来成为52年一周期的历法循环。其他中部美洲文明最长的计时周期便是此历法循环。 玛雅历法中另有一种永不重复的历法体系,称为“长纪历”,从玛雅神话的创世算起,每个长纪历日期都和某一天精确对应。长纪历的基本单位是1天,称为“金”(k'in);20天,即20金为1烏納(winal),遵循玛雅数学的二十进制传统;下一级是反常的十八进制,也即18个乌纳、360天对应1盾(tun),这是为了和一个太阳年的长度粗略近似。此后的进位便继续遵循20进制系统。长纪历日期常常出现在纪念碑文上;丛书则是唯一记载有长纪历日期的殖民时代文献。 和其他无重复的计年法相同,玛雅人的长纪历也有一个固定的纪年起点。玛雅人将上一个伯克盾循环的末尾定为长纪历的起点,相当于公元前3114年的一天,是为玛雅神话中的现世创世日。玛雅人使用长纪历来精确记录其历法周期中的任何一天。在不同的城邦,长纪历的确切算法还存在一些变种,帕伦克城邦的记载显示,此前结束于公元前3114年的皮克盾周期只有13个伯克盾的长度;但又有其他城邦的记载显示其有13 + 20个,即33个伯克盾的长度。对于此种特定周期的具体处理方式在不同的城邦是有所区别的。 在玛雅文字中,一个完整的长纪历日期表示包括一个总起字块,随后是5个长纪历字块,分别表示伯克盾、卡盾、盾、乌纳、金六个单位所对应的数字;随后是历法周期,首先是卓尔金历日期,接着是数个间隔字块,最后是哈布历日期。 长纪历的换算 目前最受普遍认可的长纪历换算法是GMT换算法,即古德曼-马丁内斯-汤普森(Goodman-Martínez-Thompson)换算法。GMT换算法将长纪历的纪年起点定为公元前3114年8月11日;按照此方法换算,玛雅历11.16.0.0.0-13-阿豪-8-舒尔对应公元1539年11月12日。后世的碑文学家西蒙·马丁(Simon Martin)和尼古拉·格鲁贝(Nikolai Grube)提出的换算法和GMT换算法相差2天;斯平登(Spinden)换算法则比GMT的换算结果早260年——这种换算法在文献上也有一定佐证,但是仅仅适用于尤卡坦半岛地区的考古研究,在其他地区则会有偏误。乔治·瓦伦特(George Vaillant)的换算法则较GMT算法晚了260年,这将令后古典期的长度大大缩短。现代学者利用放射性碳定年法对蒂卡尔的木制楣板进行测年,发现其结果和GMT换算法的日期最为吻合。 天文学 玛雅祭司细致地观察了天体,详细地记录了太阳、月亮、金星和其他星体的天文学运动数据。玛雅人记录这些数据并不是为了研究宇宙运转的科学理论,也不是为了计算农耕时令,而是用来占卜。实际上,玛雅人的天文学是占星术的附属品。玛雅祭司试图利用这些数据理解历史的循环规律,并以此预知未来。他们观测日食、月食以及金星和其他天体的运动,并以之和历史事件相比对,将各种事件同天文现象一一对应,以此做出占卜和预言。玛雅手抄本中的图画显示,玛雅祭司借助交叉的棍棒,以肉眼观测天体天象。奇琴伊察遗址的卡拉科尔观象台是当时当地祭司观测天象的地点,其两侧窗户的视线对应着金星轨道的南极点和北极点。 后世分析后古典时代仅存的少量手抄本,发现在与欧洲人相遇的时代,玛雅人已经在其上记录了日历、日食表和天文知识,而且较当时欧洲人的观测更为准确。玛雅人测量的金星周期是584天,仅仅有两个小时的误差;同时玛雅人还知道5个金星周期等同于8个365天的哈布历法周期,这在玛雅人的手抄本中有所记载。玛雅人同时还观测木星、火星和水星的运动。玛雅人认为,日出时金星出现在东方的天象,和神话中的重生有关;金星偕日升意味着动荡和破坏。金星还被玛雅人同战争联系在一起,玛雅象形文字中便使用金星代表战争。玛雅统治者会在适逢金星偕日升时发动战争,还会趁此献祭身份重要的战俘。 日食和月食在玛雅人眼中都是大灾难的凶兆。玛雅人一般以日月遭吞噬而缺口的符号代表日食和月食。德累斯顿手抄本以长蛇吞噬(时间上的)天的符号代表日食。玛雅人会记录日食表和月食表,以期预知此类“凶兆”,从而提前举行适当的宗教仪式以躲避灾祸。 宗教 玛雅人和其他中部美洲文明相似,认为存在一个超自然领域,居住着神话诸神。诸神维持宇宙及世界运转,需要玛雅人借由献祭等宗教仪式来取悦、安抚。玛雅宗教习俗的核心是先祖崇拜,玛雅人认为逝去的先祖是现世和神之领域之间的中间调和人。萨满祭司则是玛雅世界最早的现世人神沟通者。其中,一类被称为奇兰(chilan)的先知常常在宗教仪式期间服用致幻剂(如高剂量的睡莲),以此来获取神谕、作出占卜。随着玛雅文明的发展,统治精英也开始试图调整宗教和世界观,塑造更强大的君主崇拜,以巩固其统治、证明其统治正当。到前古典期晚期,君主被视为至高无上的圣主,即库胡阿豪(k'uhul ajaw),享有崇高的政教地位和权力。 玛雅人认为宇宙的结构高度精密,有着十三层天堂和九层地狱,凡间正处在二者交合之处。红色、黑色、黄色和白色分别象征每一层的东、西、南、北四个罗盘方位,玛雅神话中的主神在不同的方位有着不同的面相。 玛雅人会将死者埋葬在其生前住所下,并根据其家庭地位高低埋下不同种类的陪葬品。如此一来,死者便成为保护现世生灵的先祖。玛雅社会属父系社会,因此更强调崇拜男性先祖,常常会在家中建造神社供奉之。随着社会的发展,精英阶层逐渐崛起,玛雅王族的家庭神社便越发宏伟,成为庞大的金字塔神庙。因此,玛雅人的金字塔庙并非供奉神祇,而通常是供奉先祖。 玛雅人的超自然崇拜影响着其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最基本的日常行为,如准备食物,再到贸易来往、政治活动,再到精英阶层的活动,无一不渗透着宗教神话的各种理念。玛雅人认为诸神掌控世界,无论是有形还是无形,都由诸神主宰。玛雅社会中的神职集团有着十分紧密的内部联系,他们通常来自精英阶层。自古典期早期起,他们便一直以文字记录复杂的宗教习俗、天文观测成果、历法循环、历史及神话故事。神职人员会主持各种各样的公众宗教典礼,包括庆典、放血、焚香、歌舞等仪式,以及——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主持活人献祭。在古典期,城邦的统治者也是高等祭司,沟通人神两界。在平民之间,萨满信仰很可能仍然和君主崇拜共存。到后古典期,玛雅宗教的重心又有了变化,更强调对于神祇形象的崇拜,人祭也更为频繁。 现代学界利用多种手段来研究、重构玛雅人的宗教信仰和相关习俗。其中重要的研究根据便是各种考古物证,例如专门的藏物、贮存物,以及圣地和墓葬中的相关物件;这种手段相当重要,然而物证本身常常有欠缺。此外,艺术品、建筑和文字资料也是重要的根据,还可以和后来的民族志文献结合,如西班牙人在征服期间和殖民时代对于玛雅宗教仪式的记录。 神话 玛雅世界有着多种多样的神祇、超自然实体和神力传说。对于这些概念,玛雅人给出的定义和解释往往十分模糊,以至于难以厘清每一种神祇的准确职能。这些解释和玛雅历法、天文和宇宙学概念紧密相关,某个神祇的地位、特征及关系网往往是根据天体运动的观测结果推断出的。因此,神职人员对于天体观测数据的解读是至关重要的。何时需要祭祀神祇、祭祀哪一位神祇、举办什么样的仪式,以及采用何种祭品,都是由神职人员推断。每一位神祇都有着四种表象,和东西南北四个罗盘方位相对应,并以不同颜色作代表;此外还会依照昼夜、生死的状态分化出不同的面相。 玛雅神话中的创造神是伊察姆纳。伊察姆纳创造了宇宙万物,同时也是太阳神。伊察姆纳的白昼太阳神面相也称为;玛雅世界的君主常自称是基尼奇·阿豪的化身;与之相反,伊察姆纳的黑夜太阳神面相叫作,象征正穿越阴间的太阳。凡间的四角由(又称帕瓦通,Pawatun)支撑;除了出现在凡间四角的面相外,巴卡布神还有诸多其他面相,至今仍未获解读。风神的四个面相称为查克,掌管雷电和雨水。阴间分为九大领域,各有一“夜主”掌管。此外,、、也是十分重要的神祇。 关于玛雅神话有一重要著作——《波波尔·乌》,著于殖民时代早期,以拉丁字母写就,可能是某本基切玛雅神话抄本的转译本。《波波尔·乌》是美洲原住民文学史上著名的杰作,记载了玛雅人的创世神话,英雄双子神的传说,以及基切王国的历史。《波波尔·乌》记载了基切人的玉米神,月亮女神,山神,以及基切守护神;托希尔的三大面相分别是基切人的火神、太阳神和雨神。 和其他中部美洲文明一样,玛雅人也崇拜羽蛇神。不过,在古典期,玛雅人很少祭祀羽蛇神,到了后古典期才受到广泛崇拜。尤卡坦半岛的玛雅人将羽蛇神称为库库尔坎,基切人则称为。库库尔坎的形象源于古典期玛雅艺术中的及战争之蛇瓦沙克拉洪·乌巴·坎(Waxaklahun Ubah Kan)。即使如此,后古典时期玛雅人对于羽蛇神的崇拜事实上更主要来自于墨西哥谷地文明的影响;墨西哥谷地文明的羽蛇神后来发展为阿兹特克文明的克察尔科亚特尔。基切人的羽蛇神库库马茨也融合了古典期伊察姆纳神和墨西哥谷地羽蛇神的特征。 活人献祭 玛雅人认为鲜血是取悦众神的重要资源,因此以活物献祭是一种十分虔诚而有效的祭祀方式,献祭活人就是至高规格的祭祀。一般来说,玛雅人只会献祭身份显贵的战俘,那些地位相对低的战俘则主要用以徭役。 在重大的仪式上往往会有人祭的环节,例如新君主登基、大型建筑物落成等。敌国君主是最具价值的祭品,在献祭仪式上,会特意模仿玛雅神话中死神斩首玉米神的故事情节,将他斩首。738年,基里瓜君主卡克·蒂利乌·钱·约帕特俘获了他的宗主、科潘君主瓦沙克拉洪·乌巴·卡维尔(Uaxaclajuun Ub'aah K'awiil),数日后便以上述方式将他斩首。在斩首之前,可能会先以酷刑处置战俘,或是殴打、活剥、灼烧、掏空内脏等,然后再行斩首。斩首这一献祭形式在古典期艺术品上也有展现。《波波尔·乌》中也记载了英雄双子神被斩首的情节:诸组双子神和冥界诸神展开球赛对抗,虽然双子神阵营取胜,但每组双子神的其中一者都遭到了斩首。
古典期玛雅文明的社会组织建基于统治者的宗教权威,而非对贸易体系或粮食分配体系的控制。这一社会体系的结构趋于僵化,难以应对种种变动。统治者的行为被传统仪式禁锢,建设、祭典和战争行为都要严格依传统照办,如此只会令社会的系统性问题不断恶化。到9世纪和10世纪,这一统治体系走入末路,在尤卡坦北部,贵族精英的集体领导替代了个人专制;在尤卡坦南部和佩滕中部,古典城邦走向集体衰落;在佩滕西部和其他地区,城邦大量废弃,人口集体迁出。在数个世代内,玛雅世界的中部地带几乎全部荒废,当地的重要都城和附属城邦都在50至100年内成为废城。古典城邦的纪念碑文接连中断。最后的长纪历记载出现在托尼那的石碑上,日期为909年。当地人不再树立纪念石碑,荒废的王宫被平民占据;中部美洲的贸易网络也就此改道,绕过荒芜的佩滕盆地。 后古典期 尽管文明成就和古典期相比有所逊色,玛雅人的文明在经历古典期衰落后仍取得延续,进入后古典期(约950年–1539年)。古典期,南方低地的主要城市衰败后,玛雅人主要移居至永久水源附近。古典期玛雅文明范围变化的周期律也被打破,后古典期的玛雅人并不会在先前荒废的土地上重新定居。玛雅文明的重心转移至北方低地和玛雅高地,这可能和来自南方低地的移民活动有关,因为许多后古典时期的玛雅族群都拥有移民神话。奇琴伊察和邻近的城邦在11世纪衰败,或许代表着古典期衰落的尾声。奇琴伊察衰败后,玛雅文明一度没有支配性的强权城邦,到12世纪玛雅潘崛起成为强权,这一局面终于改变。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沿岸出现了新的城邦,新的贸易网络亦因而形成。 后古典期玛雅文明和此前古典期相比,城邦分布的变化很大,这也是后古典期的重要特点之一。危地马拉谷地曾一度强盛的卡米纳尔胡尤销声匿迹,其近两千年历史在后古典期终结。在高地和太平洋沿岸地区,一些历史悠久的城市居于暴露地带,因战乱而发生迁移。新的城址大多处于山沟环绕的山顶位置,四周建有沟渠和城墙,构成易守难攻的防御配置。是后古典期危地马拉高地的重要城邦之一,是好战的的都城。后古典时期的玛雅城邦,北起尤卡坦半岛,南至危地马拉高地,通常由一组精英施行集体统治,但实际上在这一集体中常常会有地位最高的统治角色,其他成员仅担当顾问。 玛雅潘在1448年遭到废弃,表征和古典期崩溃相似,皆是经历了一段时期的政治、社会和生态混乱。玛雅潘衰落后,当地陷入长期的战乱、瘟疫和自然灾害之中,在1511年西班牙人到访前夕才告一段落。这一时期,玛雅文明已不存在居支配地位的地区强权,但西班牙探险家仍在海岸地区发现了富庶的城池和繁荣的集市。在后古典时代晚期,尤卡坦半岛分裂为许多分立的政体,他们文化相通,但内部的社会政治组织各异。和尤卡坦半岛不同,在西班牙征服的前夕,危地马拉高地存在多个城邦强权。基切人在此建立了一个小型的帝国,领土涵盖高地西部的大部分地区,以及邻近的太平洋沿岸平原。不过在西班牙人入侵前的数十年内,崛起,正逐渐蚕食基切人的土地。 接触期和西班牙征服 1511年,一艘西班牙帆船在加勒比海遇难,十余名幸存者在尤卡坦半岛的海岸着陆,一位玛雅领主将这些船员抓获,并以其充当人祭祭品,仅有两人逃脱。这一事件开启接触期(1511-1697)——西班牙人发现玛雅文明的踪迹,并逐步将分散的玛雅城邦征服,是玛雅文明史的尾声。从1517年至1519年,有三支西班牙探险队在尤卡坦半岛展开探索,并和当地的玛雅人产生多次冲突。 1521年,埃尔南·科尔特斯率众攻陷阿兹特克文明的都城特诺奇蒂特兰,控制墨西哥中部。科尔特斯派佩德罗·德·阿尔瓦拉多南下危地马拉,后者率180名骑兵、300名步兵、4门火炮和数千名同盟的原住民勇士,在1523年抵达索科努斯科。1524年,阿尔瓦拉多的军队攻陷了基切人的都城库马尔卡赫。卡克奇克尔人很快宣布与阿尔瓦拉多结盟,阿尔瓦拉多的军队得以进驻卡克奇克尔人的都城。入城后,他们向卡克奇克尔人索要大量黄金,双方关系恶化而兵戈相向,伊希姆切在数月后陷入废弃。1525年,马姆人的都城扎库洛陷落。 随后自1527年起,和其子针对尤卡坦半岛的玛雅城邦发起持续数十年的连番进攻,终于在1546年完全征服半岛北部。至此,仅剩佩滕盆地的玛雅城邦未被西班牙人征服。1697年,攻陷伊察人都城诺赫佩滕,这本是仅存的最后一座玛雅城邦,至此西班牙人完全瓦解玛雅人的古典城邦政治,其文明区域全境被纳入新西班牙总督辖区,成为西班牙殖民帝国的一部分。 玛雅文化的延续 西班牙人的征服活动令玛雅文明的大部分文化特征都荡然无存,但许多位于偏远地区玛雅村落难以得到西班牙殖民当局的有效管辖,当地的玛雅社群和核心家庭仍然维持着传统的日常生活,从而延续着玛雅文化的寿命。虽然铁制工具得到应用,农业生产的方式有所变化,但是中部美洲以玉米和豆类为主的基础饮食结构在当地仍然延续着;编织、制陶和编篮工艺等传统手工艺也并未失传;当地的集市和以本地产品为主的贸易活动在西班牙征服之后的很长时间继续存在。为了获取一些玛雅传统的陶器和棉织品作为贡品,殖民当局也会偶尔对这种传统经济加以鼓励,不过被作为贡品的玛雅手工艺品一般是以欧洲标准制作的。在语言领域,尽管来自西班牙的天主教传教士作出过巨大努力,玛雅人传统的语言结构并未发生太大的变化,玛雅人的传统信仰同样得到延续。直到现代,危地马拉和恰帕斯地区的一些玛雅族群也仍然在使用着传统的260日的典礼历法卓尔金历。在玛雅文明的故地,仍然生活着数百万玛雅语使用者。 后世研究 针对玛雅文化的研究记录工作最初是西班牙传教士等天主教会人士做出的,他们对玛雅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详细记录,目的是更有效地传播福音并同化玛雅人。在这之后,西班牙牧师和殖民地官员以书面形式记录了一些尤卡坦和中美洲玛雅遗迹的情况。1839年,美国探险家兼作家约翰·洛伊德·史蒂文斯和英国建筑师一同考察了多个玛雅古遗址,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公布其调查结果,这引起当时大众的广泛兴趣,重新将玛雅文明带回到公众视野当中。史蒂文斯的调查成为19世纪欧洲人重新审视玛雅文明的开端,此后的19世纪后半叶,西方学者开始试图重新探寻玛雅人的历史记载,而对于玛雅象形文字的解密工作也走出了第一步。 在19世纪的最后二十年,针对玛雅文明的现代考古学研究终于诞生,和等考古学家有着详尽的研究。到20世纪早期,美国开始赞助针对科潘和尤卡坦半岛地区的考古工程。在20世纪的前二十年,对于玛雅历法的研究,以及关于玛雅神话和宗教概念的研究和厘清工作都有所进展。自20世纪30年代起,针对玛雅遗址的考古工作大量增多,现代考古学界开启了针对玛雅文明的大规模研究,玛雅学学科逐渐成熟。 到20世纪晚期,玛雅文字的解读工作取得较多进展。海因里希·柏林、、尤里·克诺罗索夫是当时玛雅文字研究领域的先驱。玛雅文字的解读工作自20世纪50年代取得突破起进展很快。在20世纪60年代,著名玛雅学家曾提出,玛雅遗迹所代表的城市只不过是空洞的宗教崇拜中心,玛雅人散布在广大的丛林当中,由一群并不善战的祭司兼天文学者施行集体统治。但是随着文字破译工作的进展,玛雅文字所记载的古典时代玛雅君主的好战事迹重新为世人所知,汤普森的言论不攻自破。 全世界有许多博物馆都有来自玛雅文明的藏品,根据的统计,有至少250家博物馆。这些博物馆很多都在美洲国家,根据的统计,欧洲藏有玛雅文明藏品的博物馆至多有50家。 玛雅遗址 现今有数百处玛雅文明遗址,分布在伯利兹、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和墨西哥五个国家。其中,墨西哥的奇琴伊察、帕伦克、乌斯马尔和亚斯奇兰,以及危地马拉的蒂卡尔和洪都拉斯的科潘是尤为重要的六大著名遗址,有着杰出的建筑遗迹。卡拉克穆尔和也是十分重要的遗址,但是交通略有困难。普克地区的遗址除了乌斯马尔之外,主要还有、和。尤卡坦半岛东部,还有科巴和规模稍小的图卢姆。尤卡坦半岛南部里奥贝克地区的主要遗址有、、和。恰帕斯地区除了帕伦克和亚斯奇兰,还有波南帕克和托尼那。危地马拉高地的遗址有、、和。危地马拉的佩滕地区有许多遗址,但是除蒂卡尔外,交通都不甚便利,如、和。伯利兹境内的主要遗址有、卡拉科尔和。 政治 作为较为发达的美洲原住民文明,玛雅文明的政治体系和阿兹特克与印加文明不同,从来没有单一的统治政权将整个玛雅地区归于一统。相反,玛雅文明的政治体系比较复杂,趋于分裂,有的社会已经形成类似于国家的城邦,有的仍然处在酋邦状态。这些政体构成了很不稳定的外交关系网络,互相时而敌对、时而结盟,时而建立支配或臣属的关系。其中,有些政体在某一特定时期一度建立地区性的支配霸权,如卡拉克穆尔、卡拉科尔、玛雅潘、蒂卡尔等。有记载的最早的成熟玛雅政体形成于公元前9世纪。到前古典时代晚期,玛雅人的政治体系普遍发展为神权政治——精英阶层的意识形态将君主的统治合法化,并通过公开出面和宗教仪式等方式加以巩固。神权君主是政治权力的中心,在行政、经济、司法和军事领域拥有最终话语权和控制权;神学上的权威使得君主能够同时动员贵族和平民,参与建设大型的公共基础工程;警察和常备军并不存在。一些政体采用了加强行政管理的措施,更倾向于在行政职位上任用忠臣,而非血亲。在政体内部,人口数量中等的实体往往在处理资源分配和内部争端的问题上扮演重要角色。 玛雅文明的政治局势较为复杂。精英阶层常常参与政治阴谋,目的是从邻国攫取经济和政治利益。在古典时代晚期,一些城邦曾建立起地区性的支配霸权,将其他较大的城邦纳为臣属。例如,纳兰霍曾臣服于卡拉科尔达半个世纪之久。有时还会形成围绕着霸权城邦的松散联盟。在相邻的霸权城邦之间,存在一些摇摆不定的边缘定居点,他们时常变更宗主,有时也会独立存在。霸权城邦会从臣属城邦处索取奢侈品作为贡品。军事力量能够加强政治权力,在玛雅精英阶层间,俘获及羞辱敌方战士的行为尤为流行。然而,武士贵族内部崇尚荣誉的风俗也会令争执和仇杀愈演愈烈,造成政治上的混乱、动荡和分裂。 社会 阶层 自前古典时期早期起,玛雅社会就形成了精英和平民的深刻分野。随着人口增长,玛雅社会的各个部门逐渐专门化,政治组织也日趋复杂。到古典期晚期,人口数量已经相当可观,上百座城镇相互联系,组成复杂的政治等级网络。富裕阶层的规模随之成倍拓展;中产阶级可能已经形成,主要包括工匠、商人、军人、低阶祭司和低阶官员;广大的平民则主要包括农民、仆人、劳工和奴隶。根据玛雅人自身的历史记载,土地是由贵族家族或氏族所公有的。这些氏族将土地视为祖辈的财产,他们会将祖辈的遗体埋葬于居所的院落,以此强调土地和祖先之间的这种联系。 君主与王室 王室文化是古典期玛雅文明政治统治体系的核心,在古典期玛雅艺术的各个方面都有所展现。君主是最高统治者,同时被赋予半神身份,被视为凡世和诸神之间的中间人。在玛雅历史的最早期,君主又被视为的年轻化身——玉米作为中部美洲文明的农业根基,被视同玉米神的馈赠。玛雅王室的继承制度通常是父系制度,只有在王室绝嗣时,为了防止王朝走向终结,君主之位才会传给女性。继承王位者通常是长子。年轻的王子在玛雅语中称为乔克(ch'ok),意为“年轻人”,这一称呼在后来演变为用以泛指贵族。王储称为巴赫乔克(b'aah ch'ok),意为“年轻人之首”。在一位年轻王子的一些重要的年龄节点,会举行特定的仪式,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五岁或六岁举行的。虽然玛雅人重视王室血统,但是军事领导才能亦是评判一位年轻王储能否胜任君主之位的重要标准,通常以抓捕的战俘数量来衡量。君主的登基仪式十分精细缜密,包括人祭、登基、授予王权象征物等一系列独立环节。君主登基时要坐上美洲豹皮的坐垫,授予君王的象征物有象征小丑神的玉石头带、插有格查尔鸟羽毛的头饰,以及代表权力的权杖。 玛雅人的行政体系以王室为基础,并非官僚制。玛雅政府内部具有鲜明的等级制度,政府职员依照不同职位,要分别对某一位地位较高的贵族负责,政绩获认可者将会取得晋升。这些地位较高的贵族被视为行政职位的“主人”,和具体的职权行使人形成了从属的关系,不会因为“主人”逝世而中断。玛雅王室作为一个政治机构,是十分多变的,并不存在某种普遍的王室结构类型,每个城邦的政治王室都有着适宜自身情况的独特结构。现代碑文学家在翻译古典期碑文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王室和贵族头衔。其中如(ajaw),一般被翻译为“君主”或“领主”。在古典期早期,阿豪是单一城市的最高统治者;到后来,随着玛雅社会的演进,一个规模较大的城市可能会有多位阿豪,每一位阿豪统治各自统治一个区域。在这数位阿豪中,地位最高,或是血统最正统的统治者称为库胡阿豪(k'uhul ajaw),意为“神圣君主”或“圣主”。在古典期,一些强盛王朝中地位显赫的君主有着卡洛姆特(kalomte)的头衔,但其确切意义仍不知晓,可能类似于高等国王。到古典期晚期,贵族阶层不断扩大、趋于臃肿,库胡阿豪的绝对权力也有所弱化,当时的政治逐渐向贵族集体统治的方向转变。 萨哈尔(sajal)意为“被惧怕者”,地位次于阿豪,是居于从属地位的领主。萨哈尔可能处在一种三阶或是二阶领主体系的最底层,从属于阿豪,而阿豪又可能听命于卡洛姆特。萨哈尔通常担任战争领袖或是地区长官。玛雅文献常常将萨哈尔和战争联系在一起,他们经常作为被捕战俘的所有者出现。阿齐布('ah tz'ihb)和阿楚洪(ah ch'ul hun)两个头衔和抄写员有关。阿齐布通常是王族,而阿楚洪则是“圣书的监护”,和阿豪联系密切,阿豪一般会兼有这一头衔。其他宫廷头衔还包括亚豪卡克(yajaw k'ahk,意为“火之主”)、蒂洪(ti'huun)、蒂萨克洪(ti'sakhuun)等,意义仍然不明。后两者可能是同一头衔的不同变体,学者马克·岑德尔(Mark Zender)认为这一头衔可能是指御用发言人。王族头衔的所有者基本上都是男性,用于女性王族的头衔似乎只是形式上的尊称。在古典期的文献中,经常将拥有头衔的王族同某一特定建筑相关联,这表明他们可能是该建筑的所有者,或者该建筑是其行使职权的中心地。宫廷内部担任某些职位的一些非精英人士以拉卡姆(lakam)称呼,仅见于一些规模较大的城邦,似乎负责当地的税收。 宫廷可能分为多个派系。库胡阿豪及其家眷组成核心权力派系,而其他贵族则按照职位分别组成祭司、军人等派系。奇琴伊察和科潘还设有统治会议,可能组成另一派系。不同派系之间的竞争促成较为多变的政治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在公众场合露面举行典礼成为重要的统治手段,包括舞蹈仪式、战俘示众仪式、纳贡仪式、人祭仪式等。 平民 据估计,平民占玛雅人口的90%以上,但当今对于玛雅平民了解不甚充分。平民的房屋通常使用较易变质的材料建造,现今的考古挖掘得到的平民遗物也少之又少。一些平民的房屋建于低矮的平台之上,这在现今仍然可以辨认出来;但是其余的房屋数量则难以知晓。此类低阶住所的痕迹只能在空旷地区通过考古学上的检测出来。 玛雅平民涵盖很广,包括了每一个非贵族出身的人,因此从贫苦的农民,到富有的工匠、有权势的平民官僚,都是玛雅广大平民阶层的一份子。平民们参与社会中的重要生产活动,包括为贵族生产日用品,如棉织品和可可豆;生产供自我生计的粮食和实用工具,有陶制品、石制品等。平民参与战争,且可以凭借战功提升自身的社会地位。平民应向贵族交纳贡品,有玉米粉和猎物等。一些技能高超、表现出较强主动性的勤奋平民应当会成为玛雅社会中富于影响力的一员。 语言 在前2000年之前,玛雅人使用一种单一的语言,现代语言学家称之为。现代语言学对于原始玛雅语词汇的分析和重构表明,原始玛雅语使用者的故地可能分布在危地马拉高地的西部或北部,现有的证据还不足以下定论。原始玛雅语在前古典期发生分化,形成玛雅语系,下分、、、、和。这些语族随后继续分化,形成诸多玛雅语变体,共同组成现代的玛雅语系,至今留存有超过30种语言。 在玛雅文明繁盛的古典时代,几乎所有的文字材料都通用同一种玛雅语变体,属于乔尔语族,称为古典馬雅語。继续上溯到前古典时代晚期在卡米纳尔胡尤发现的文字材料,其所记录的语言亦属于乔尔语族,或与之关系密切。这并不代表当时的玛雅大众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统一的语言,但可以推断的是,古典玛雅语的地位很有可能类似于中世纪拉丁语在当时欧洲的地位,也就是宗教典礼层面上通用的典礼语(ritual language),或社会语言学层面上的优势语(prestige language),即社会所推崇的、被认为更富有文化涵养的语言形式。古典乔尔语可能被古典时代的玛雅精英尤为推崇,也会是城邦政体之间的外交和贸易通用语。到后古典期,由于玛雅文明的重心转移至尤卡坦半岛地区,玛雅人的手抄本中除了古典乔尔语,也会书写-{zh-hans:尤卡坦玛雅语;zh-hk:尤卡坦瑪雅語;zh-tw:猶加敦馬雅語;}-与之并列。 文字 玛雅文字是玛雅人的非凡发明,也是前哥伦布时期全体美洲文明引人瞩目的成就之一。玛雅文字是前哥伦布时代美洲大陆发展最成熟的书写系统,和口头语言的联系也最为紧密。尽管中部美洲地区存在有多种书写系统,玛雅人的书写系统却是其中最为发达而复杂的。如今能够辨认的最早的玛雅文字记录出现在佩滕盆地的城邦,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年至公元前200年,属前古典期晚期。在此之前,中部美洲的特万特佩克地峡地区已经出现了更古老的和萨波特克文字。早期的玛雅文字在1世纪晚期或2世纪早期传播到了危地马拉的太平洋海岸地区,出现于海岸地区的这种文字和地峡文字有许多相似之处,表明这两种文字是并驾齐驱、同时发展的。大约到250年,玛雅文字的发展臻于成熟,更加规范而一致。 在欧洲人到访玛雅地区时,玛雅文字仍然在使用。玛雅书写系统发展和使用的巅峰时期在古典期。如今已经发现有上万份独立文字记载,大部分是石质的纪念碑、门楣和陶器上的铭文。除此之外,玛雅人还在树皮纸上书写文字,制成手抄本。在欧洲人到来之时,即使玛雅文明处在相对衰败的阶段,也仍然有特定人群掌握其书写技艺和认读技能。不过在西班牙人征服玛雅之后,关于玛雅文字的技艺及相关知识便陷入失传。 破译玛雅文字是个漫长而费力的过程。在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早期,开始有一部分元素得到破译,基本是数字、历法和天文学用字。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玛雅文字的破译工作得到突破性进展,此后研究进程越发加快。到20世纪末,学者已经能够解读绝大部分的玛雅书面文段,如今学界正试图进一步阐明其深层内容。 字块 玛雅文字是语素音节文字,既有代表语素的独立文字,又有代表语音学音节的音节文字。 玛雅文字的基本单位叫作字块(glyph block),一个玛雅字块又由一个或多个组件组成,由之组成的字块之间有所间隔,从而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字块,连成网格;每个字块都对应一个单词或短语。玛雅人使用到的字块一直都少于500个,其中有200个为表音。一个玛雅字块内部会有多个组件,一般包括主符号(main sign)和词缀符号。主符号是一个字块的核心组件,可能意指一个名词、动词、副词、形容词,或仅仅为一个表音符号。主符号的含义既有具象的表示,也有抽象的表达,还有一个特殊的类别,称作“头变体”(head variants),是其所代表词汇的拟人化符号。词缀符号较小,一般是矩形,依附在主符号上;一个字块也可以没有主符号,而仅由词缀符号构成。词缀符号可以代表各种语音元素,也包括名词、动词,此外还可以表示动词后缀、介词、代词等等。在从事抄写工作时,玛雅抄写员有时会仅仅抄写原本主符号的一小部分,来代指整个主符号。玛雅抄写员富于创造力,经常在抄写过程中修改字形。 载体 西班牙人征服玛雅人后,天主教会和殖民政府官员(尤其是迭戈·德·兰达)对出现于各处的玛雅文字大加毁坏,玛雅文字的识读技能也就此失传。承载大量文字记载的玛雅手抄本几乎荡然无存,可以确定属于前哥伦布时期的抄本就仅留下三册,分别称为、德累斯顿手抄本和。另外还有一册抄本的真实性仍然有争议,即。在现代考古发掘过程中,出土了不少涂有石膏图画的薄片,便是抄本的碎片;但是这些碎片一般严重受损,其中的有机材料大多腐烂殆尽,其上的文字记录难以解读。当代玛雅学家迈克尔·科曾就现存的玛雅文书谈道: 绝大部分现存的玛雅文字都是刻在其他石制、陶制和木制实物上的,载体如石碑、木楣板、壁画,以及各种便携工艺品,原料有骨头、贝壳、黑曜石、玉石等。 为了便于参考研究,现代的玛雅碑文学家一般会以字母和数字为每个字块编号,从左至右以英文字母顺序标号,从上至下以阿拉伯数字标号。例如,C4号字块即是第三竖排的左起第四个字块。同一文物和石碑上的字母编号体系是单一的,亦即即使有多处刻字,也不会有任何重复的字母序号,如果竖排数量多于26个(英文字母的数量),则会在字母上加撇号区分,如A'、B';但是横排序列的数字序号允许重复,每处独立的刻字都会重新从1开始计数。一般来说,书面的玛雅文字会排列成以双列为一个整体的字块群。在双列内部,文字的阅读顺序是自左上(A1号字块)起,接着向右到右上(B1号字块),然后再到第二横排的第一个字块(A2),可以概括为连续的“Z”字形阅读顺序。当阅读到最后一横排时,就从下一个双列群的左上继续阅读。有时会出现独立的单列字块群,那么便直接自上而下阅读。 书写工具 尽管现今仍然没有笔刷出土,但通过分析后古典期手抄本的墨迹,今人可以推测玛雅人使用毛笔书写,笔尖由松软的毛发制成。科潘遗址有一处古典期雕塑刻画了一名抄写员的形象,使用着由贝壳制成的墨瓶。阿瓜特卡遗址有一处抄写员住宅的遗存,考古学家在那里发现了一系列抄写工具,包括调色盘和杵臼。 抄写员 玛雅文明会有具读写能力,专门负责抄写文书、镌刻文字的人,称为抄写员(scribes)。玛雅平民并不识字;抄写员都出自精英阶层。但是否所有贵族和精英都有读写能力也尚无定论,但已知有一些女性能够读写,因为一些艺术品中有女抄写员的形象。在玛雅语言中,玛雅抄写员叫作阿赫齐布(aj tz'ib),意为“写字或绘画的人”。玛雅文明很可能有专门的抄写学校,供精英人士学习写字。已有考古证据证实了抄写活动确实存在,例如蒂卡尔的君主哈萨乌·钱·卡维尔一世的墓葬中有颜料罐;科潘王族的一些下等成员的墓葬中有书写工具。科潘的一处宫殿遗址被界定为抄写员的住所,因为其墙面雕塑刻有许多拿着墨罐的人物。 现今对于玛雅抄写员本身的了解也不甚详细,不过已知有抄写员会在其作品上署名,在陶器和石雕上都有发现。陶器上的署名一般只有一个,但石雕上会有多个署名,证明是集体作品——如黑石遗址(Piedras Negras)的一处石碑上就有八处署名。不过,署名仍然是比较罕见的行为,绝大部分工艺品都没有任何署名。 军事 玛雅世界频发战争。展开军事行动的理由和动机很多,包括控制商路和朝贡、抓捕战俘用于人祭,甚至是完全摧毁敌方势力等。现今不太了解玛雅军队的组织、后勤和训练体系。战争自古典期起出现于玛雅艺术,玛雅人以象形文字将战争和胜利的历史记录下来,但是并不包括战争的起因和具体的作战形式。在8世纪至9世纪,佩滕地区西部的佩特什巴通(Petexbatún)地区战乱频仍,令当地城邦纷纷衰亡。在研究玛雅人武器的过程中,城邦成为关键,其荒废十分迅速而突然,留下大量的武器遗物可供考究。阿瓜特卡在810年遭到不明军队席卷,防御工事遭攻破,王宫也被烧毁。城邦的玛雅精英可能逃离,或被俘;阿瓜特卡的居民自此再也没有回归,留下大量遗物。敌方对于阿瓜特卡的进攻最终导致它彻底灭亡,而并非臣服于新主,这是蓄意毁灭某一城邦的军事行动的一个典例。在阿瓜特卡的考古研究发现,这一古典期城邦的士兵大多来自精英阶层。 早自前古典期开始,玛雅人就已将军事领导力视为评判城邦的统治者的重要标准。当时的玛雅统治者的腰带上,悬挂有头颅形状的装饰,证明当时玛雅人崇尚领袖的武德。在古典期,虽然国王的腰带上已没有头颅的装饰,但是当时的绘画常常描绘有统治者站在受辱战俘身旁的画面,显示其军事上的威严。到后古典期末期,玛雅君主一般会亲自担任军事领袖。古典期的玛雅铭文曾记载,君主若遭到军事失败,则将会被俘获、动刑甚至献祭。西班牙人曾记录到,玛雅人的手抄本绘画中,君主总是跟随着部队一同行进。遭到军事失败的城邦下场不一。这一城邦可能会被彻底洗劫,完全荒废,例如阿瓜特卡;胜者可能会俘获这一城邦的统治者及其家族,囚禁甚至献祭贵族;不过,这一城邦也可能幸免于上述灾难,而仅需要向胜利者称臣进贡。 今人已知在接触期,一些军事职位由贵族成员担任,并世袭。这些世袭贵族掌握战术、战争仪式和战舞等与军事有关的环节的相关知识,并世代相传。接触期的玛雅军队纪律严明,战士们都经历过常规的训练和演习,每一位有作战能力的男子都可服役。玛雅城邦并没有常备军队,军队由地方官僚临时募集,这些官僚听命于君主指派的将领;军事将领亦领有一些全职佣兵。大部分士兵都不是全职军人,而主要是休耕的农民。和其他中部美洲文明一样,玛雅人作战崇尚活捉和掠夺财物,并不以杀死敌人为目标。 玛雅战士一般穿着在盐水中浸泡过的硬棉甲,这和西班牙人的铁甲难以匹敌,因此成为玛雅人在军事上遭到征服的重要原因。玛雅人使用的盾牌以木材或动物皮制作,同时以羽毛和动物皮作装饰。古典期早期,来自墨西哥中部的特奥蒂瓦坎人将他们的投枪器引入玛雅世界。这种投枪器是一种约长半米的木棍,顶端有一个用于容纳飞镖或标枪的凹槽,能够增强投射物的准确性和伤害力。在阿瓜特卡发现了大量的石制镖尖和矛头,表明投标和长矛是古典期玛雅战士的主要武器。平民在战争中会使用吹箭,这种武器同时也用于狩猎。弓箭也是玛雅人同时用于作战和狩猎的武器,但在古典期并不流行,到后古典期才逐渐流行,并被用于作战。接触期的玛雅人还会使用一种带有黑曜石刀刃的硬木双手剑,和当时阿兹特克人使用的很相似。 有证据表明,在古典期,女性会在战争中担任支援角色,女性将领很少,除非统治者本人是女性,会指派一些女性将领。到后古典期,玛雅人的历史文献则记载到,女性偶尔会作为士兵参与战斗。 经济 农业 玛雅人的粮食生产方式多样复杂。如今一般认为轮耕农业是玛雅人主要的耕作方式,其绝大部分粮食以此方式生产,而在古典期,玛雅人亦通过利用浮田、开垦梯田、园地密植、开辟森林园地和适度休耕等方式来支撑其庞大人口。玛雅人运用的这些不同的农业体系在现今仍然可以通过各种证据证明——玛雅人的浮田可以通过航拍摄影发现。前哥伦布时代玛雅人密集定居的雨林地区的物种组成远不如今日丰富,湖底沉积物中的花粉痕迹表明,玉米、木薯、葵花籽、棉花等其他作物有过耕作痕迹,这和至少自前2500年起中部美洲的森林砍伐活动关系密切。 玛雅人的饮食体系里,主食包括玉米、豆类和南瓜,其他食物来自于多种不同的植物,源自花园耕种或是森林采摘。在霍亚德赛伦遗址,一处玛雅人家所储存的食品借由火山喷发保留下来,其中有辣椒和番茄,亦包括未研磨完毕的棉籽,或许是用以生产食用油。除基本的粮食作物外,玛雅人亦种植棉花、可可和香草等名贵作物。精英阶层尤其喜爱饮用可可饮料,因而颇为珍视可可。棉花经纺纱、染色和编织后,制成有价值的纺织品,以便交易。 和其他中部美洲原住民一样,玛雅人驯化的家畜很少——在晚期后古典时代之前,玛雅人的家畜只有狗,驯化于前3000年,用以食用及狩猎;在晚期后古典时代,玛雅人驯化了疣鼻棲鴨。分布在尤卡坦半岛的眼斑火鸡是玛雅人的肉食来源,它们并不适合驯化,但玛雅人在野外将之育肥、围捕。鹿亦有可能是玛雅人育肥、围捕的对象。 商业 商业贸易是玛雅社会的重要活动。城邦的崛起通常是借由控制商路或重要资源产地而实现的,危地马拉高地的卡米纳尔胡尤、库马尔卡赫,萨尔瓦多的,曾在玛雅历史的不同时期掌控了黑曜石的主要产地,借此在政治上崛起;尤卡坦半岛北部的一些重要城邦都控制了盐产地。在后古典期,玛雅人开始和中部美洲其他地区展开兴盛的奴隶贸易。 玛雅人的长途商路遍布玛雅世界,并延伸到中部美洲的其他地区。在墨西哥中部的特奥蒂瓦坎发现了古典期早期玛雅商人的驻地。在玛雅世界之外的中部美洲其他地区,商路主要围绕着墨西哥中部和墨西哥湾沿岸分布。在古典期早期,奇琴伊察是重要的贸易枢纽,从哥伦比亚和巴拿马地区进口金片,从新墨西哥进口绿松石。这种同时涉及奢侈品和实用品的长途贸易可能是由王族控制的,通过贸易得来的奢侈品最终都为统治者所有,这些奢侈品可能供统治者自用,或是作为礼品赠送给盟友或附庸城邦,以巩固关系。 商路不仅用以交换商品,还驱动着中部美洲的人口流动和思潮传播。现代研究发现,商路的具体分布总是随着重要城邦的兴衰而变动,在前古典期玛雅文明崛起、前古典期到古典期的过渡期、古典期末尾的大衰落期间,玛雅地区的政治版图变化迅速,而商路也随之发生变动。西班牙人的殖民征服并未迅速终结玛雅地区的贸易活动,例如在接触期,仍在从事着将可可、胭脂树红、香草等商品贩卖至殖民者控制的地区的贸易活动。 现今对于玛雅商人知之甚少。在陶器上,出现过贵族穿着的玛雅商人。因此可以知道,玛雅商人中至少有一部分人是贵族成员。在接触期,已知玛雅贵族会参与长途贸易活动。大部分商人出自中产阶级,但一般仅参与小规模的短途贸易,而涉及大量奢侈品的长途贸易则很有可能是贵族商人的专属活动。在玛雅人的观念中,涉足他乡从事贸易,就如同穿越冥界一般危险。玛雅神话中,商人的保护神是两个,其艺术形象常身背背包。商人出差贸易时,会将自己的皮肤涂成黑色,如同冥界神的肤色,并且全副武装。 玛雅人没有驮畜,所以在陆上商路,一切货品都是由人力背运的;在水上则会以木舟运输。哥伦布在其第四次航行期间,在洪都拉斯地区遇到了一艘玛雅货运木舟。这艘独木舟中间挖空,装有棕榈覆盖的顶棚,宽2.5米,有25人划桨。其上承载的货物包括可可、黑曜石、陶器、布匹、铜铃、斧头,以及船员的饮食。在玛雅贸易中,可可是一种重要的货币,以至于存在一些中间被挖空、改以泥土或鳄梨皮填充的假冒品。 现代考古学很难确定玛雅市场的遗迹。但是,在西班牙人最初到达玛雅地区时,曾记录到当地有着繁荣的集市。在一些古典期城市,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些正拱形的石屋,周围摆放着平行的石台,他们将之视为玛雅人的市场摊位。2007年,曾有学者将现代危地马拉市场的泥土,和的疑似古典期早期市场遗址的泥土进行了比对。两地的泥土都含有超量的锌和磷,这表明两地的食物生产和交易活动是相似的。经此估算,春楚克米尔的市场摊位密集,表明在古典期早期就已经存在繁荣的集市经济。依照类似的考古学和土壤分析相结合的办法,考古学家初步确定的市场遗址数目正逐渐增多。西班牙人到来后,后古典期的高地城邦在广场设有永久集市,并且有官员负责解决争端、执行规章及从事税收。 艺术 玛雅艺术通常指王室艺术,和精英阶层关系密切。玛雅艺术品使用的原材料兼有易腐烂者和不易腐烂者,精英阶层以艺术品强调和祖先的联系。尽管仅有少数艺术品留存至今,但现存玛雅艺术品所涵盖的主题和品类范围仍然是美洲原住民艺术中最为广泛的。玛雅艺术品带有诸多地方性风格,而且常常带有叙述性的解说文字,这是玛雅艺术的一大特色。目前保存最完好的艺术品可以追溯到古典期晚期。 玛雅语言蓝绿不分,而蓝色和绿色是玛雅艺术品最偏好的色彩。在玛雅人的心目中,呈苹果绿色的玉石等绿色矿石具有极高的价值,象征着太阳神。在玛雅人的雕塑品中,既有小巧轻盈的纸皮石和,也有重达4.42公斤的头颅雕塑。玛雅贵族喜好,一些领主还会在牙齿上镶嵌玉石。帕伦克君主帕卡尔二世还使用玉制的死亡面具。 在现代的考古学发掘中,玛雅石雕是十分成熟而发达的艺术品类别,可能是由木雕艺术发展而来的。由于木材较易降解,已罕有玛雅木雕留存至今,现存的玛雅木雕包括一些立体雕塑及平面的象形文字木板。石碑是玛雅城市遗址中常见的遗物,常常和低矮的圆形石块相配对。这种圆形石块在文献中一般被视为祭坛。此外,还有不少其他形式的玛雅石雕,例如帕伦克和的浮雕石灰石板。在亚斯基兰、多斯皮拉斯、科潘等遗址,发现了带有雕刻的石制台阶。科潘的石制台阶雕刻有大量的象形文字,约有2,200个,是已知最长的玛雅象形文字记录。 玛雅建筑墙面上的雕塑是已知规模最大的玛雅雕塑。工匠会事先在墙面的石灰上雕刻出大致的轮廓,随后再利用小型的石块完成立体的雕塑部分,再以灰泥粉刷、最终成形。不过,涉及人体的雕塑会先以灰泥粉刷好,随后再镶上服饰部分的雕塑,最终再以灰泥整体粉刷一次。这种以灰泥粉刷建筑墙面的作法始于前古典期晚期,并延续至古典期。 玛雅人的壁画艺术历史悠久,在圣巴尔托洛遗址出土了公元前300年至200年期间的彩色壁画。这种彩色壁画出现于石灰粉刷的内墙墙面上,但大部分壁画都未能幸存至今。考古学家在卡拉科尔、、蒂卡尔遗址的古典期早期陵墓中发现了以乳白色、红色和黑色颜料绘制的墙面壁画。波南帕克遗址留有现存最完整的壁画,属古典期晚期。 燧石、和黑曜石一般被玛雅人用于制作日用品,但亦有以此类材料制作的雕塑艺术品。玛雅人制作的是最为精致的玛雅石制艺术品类型之一,其制作相当困难,需要工匠有高超的雕刻技巧。玛雅人制作的最长的黑曜石不规则雕塑达到了12厘米。其外形一般是人形、动物以及和宗教有关的几何图形,种类丰富,如新月、十字、蛇、蝎等。形制最大、雕刻水平最高的燧石雕塑典例展现了多个大小不一的人类头颅,一些较小的头颅从较大者分裂出来。 在现代考古发掘中,出土的玛雅纺织品数量较少,难以和阿兹特克和安第斯地区的文明相比,但是纺织品很可能为玛雅人所珍视。考古学家发现了许多纺织品碎屑,但今人难以以此了解玛雅纺织艺术品的全貌;因此了解玛雅纺织艺术的最好途径实际上是壁画、陶器上展现的纺织品图画。借此,现代学界发现,玛雅的精英阶层都穿着奢华的服饰,一般是棉制,但也有使用美洲豹皮和鹿皮制作的衣物。 在众多玛雅艺术品中,是相对保存最为完善的。玛雅人不使用,主要通过制作陶器。玛雅人并不为陶器上釉,但玛雅陶器经过后期的打磨仍然具有精美的外观。玛雅陶器一般涂有混入矿石和彩色粘土的化妆土。玛雅陶器的烧制方法仍然不明。在尤卡坦半岛北部的遗址,考古学家自当地古典期晚期的陵墓中发掘出大量精美的陶器,高度从10厘米到25厘米不等,皆为手工成型,且带有精致的外部细节。在古典期晚期的遗址,考古学家发现了一类风格独特的陶器,包括粉饰精美的圆盘和柱体容器,称为伊克风格(Ik-style)。这种风格具有独特的外部图画,例如粉色或淡红色的象形文字,以及头戴面具的舞者形象等。伊克风格的陶器图画对于诸多现实场景有着极为生动的描绘,如佩滕地区王室贵族的外交会见、宴会、放血仪式场面,以及战争和献祭仪式的场面,这是伊克风格最为鲜明的特征。 玛雅人亦制作人骨和兽骨雕塑。人骨可能来自于敌军士兵或是战俘,也可能来自于自家祖辈。玛雅人十分珍视海菊蛤贝壳,会去除其白色表层和尖刺,使之露出橙色的里层。在10世纪前后,冶金术自南美洲传入中部美洲地区,玛雅人自此开始制作小型的黄金、白银和青铜制品。玛雅人一般会将金属板捶打成圆珠形、钟形和圆盘形;在西班牙征服前夕,玛雅人开始利用失蜡法铸造小型的金属制品。 艺术是现代相对较少关注的玛雅民间艺术形式。在神庙、居所和仓库等建筑的内墙、地板和长凳上,存有诸多随意的涂鸦,并非事先设计好的装饰。考古学家在51处遗址发现了涂鸦,尤其多见于佩滕盆地、坎佩切南部,以及尤卡坦半岛西北部的切内斯(Chenes)地区。蒂卡尔发现了极多涂鸦,描绘有神庙、人物、神灵、动物、旗帜条幅、王座甚至是废品的图画。这些涂鸦相当随意,会彼此遮盖,且绘画水平良莠不齐。 建筑 玛雅人建造了多种多样的建筑物,留下大量建筑遗产。玛雅建筑融合有多种艺术形式和文字雕刻形式。玛雅人建造的石制建筑表明,在玛雅社会中,产生了专门的建筑工匠、集中化的建筑组织,以及动员大量劳力建造建筑的政治方式。专门的建筑人员大概产生在前古典期晚期,包括了专职的石匠、石膏匠,以及规划师和建筑师。根据估计,科潘的一座精英阶层的住所,需要10,686个人工日的工时,而平民的小屋仅耗费67个人工日。现代学界亦有估计,在建造贵族居所的过程中,65%的劳力负责石料的开采、运输和堆砌,24%的劳力负责制作及涂抹石灰石膏。据此,可以估算出科潘一座贵族单人住所的工时大概在两到三个月,需80至130名全职劳工。一座古典期的玛雅城市,如蒂卡尔,占地面积大概在20平方公里,其中的核心区域大概有6平方公里。要建造这样一座城市,需要大量劳力不断周转,要耗费数百万个人工日才能建成。玛雅人建造的最庞大的建筑物建于前古典期。 城市 玛雅人建造城市没有预先规划,更多以不规则的方式建设城市,随意地建造新的宫殿、神庙和其他建筑。在扩张方向方面,大多数玛雅城市会自核心区向外扩展,以及通过改建、扩建旧建筑而实现旧有市区的向上扩展。玛雅城市通常会建有一处宗教和政治的核心区域,周围则包围着大量不规则的居民区。所有玛雅城市的中心区域都包含有一处神圣的仪式区块,有时会以城墙同其他区域隔开。这片区域一般建有数座金字塔形神庙,以及其他纪念性建筑,用于精英阶层的专门活动,亦包括用以建造行政建筑或贵族居所的地基。玛雅人会在此建造刻有铭文的纪念石碑,记载有统治王朝的事迹。市中心亦建有广场、蹴球场,以及起市场和学校作用的专门建筑物。城市的中心区域和外围区域以堤道相连。外围区域有时也会建有部分上述类型的专门建筑,例如供非贵族人士使用的神圣仪式区域。在神圣区域周围分布有富庶家族的居所,其中地位最显赫家族的住所上,会雕刻有可以同王家建筑相媲美的艺术雕刻。 玛雅人的仪式区域也是统治王朝的住所,也是城市的政治和宗教中心。这一区域也是供城市居民进行公众活动的场所。市中心周围最好的地段都是贵族的居所,平民居所则距离中心区域较远。玛雅人的住所一般建造在石制的平台上,借此隔离雨季期间的洪水。 原料与建造方式 玛雅人的建筑技法处在新石器时代的水平,建筑原料包括石材,也包括一些易腐烂原料。各地使用的具体石材类型不尽相同,取决于当地的资源分布,建筑风格也有不同。最普遍的石材类型是石灰石,在玛雅文明分布区域的各个地区都有使用。玛雅人使用的石灰石质量不一,整体质地较软,但会在空气中逐渐硬化。乌苏马辛塔河流域的石灰石质量最好,而尤卡坦半岛北部的石灰石则相对劣质。科潘人还使用火山凝灰岩,附近的基里瓜人使用砂岩。科马尔卡尔科本地并不出产适合建筑的石材,因此当地人一般使用烧制的泥砖。玛雅人会以高温灼烧石灰石,制作水泥、石膏和灰泥。其中,以石灰石制成的水泥一般用于密封石材。玛雅人利用水、绳索和黑曜石工具打磨石材。玛雅人在建造过程中不使用轮子,因此所有的石材都以废料、驳船或滚木运输。玛雅人以绳索起吊重物,但很可能没有滑轮。 玛雅人使用木材作为建筑的横梁、楣板,甚至会在石制建筑中嵌入木料。在玛雅文明的整个历史中,大多数平民的住所和部分神庙一直是用木材和茅草建造的,还包括一些土坯材料。土坯材料的泥土以草料加固,常用于遮盖木结构外墙。土坯材料也是玛雅人一直使用的建筑原料,在南部缺少本地石料的地区,当地人会利用土坯建造纪念建筑。 主要类型 玛雅建筑的主要类型包括金字塔神庙、宫殿、蹴球场、、露台和广场。一些城市还建有水力设施和防御性城墙。大部分建筑的外墙涂有单色或彩色颜料,或雕刻有图画。许多建筑的外墙带有雕刻或灰泥粉饰的浮雕。
綠色軟體是指軟體無需进行安裝便可使用的软件,通常移除後也不會有文件在本機電腦上殘留。 在中國文化中,妻子有外遇,其丈夫則被人們叫作「戴了綠帽子」,綠色也被戲称為“原谅色”。 在战斗类游戏中,绿色通常代表中毒的异常状态。 图廊 顏色代碼 網絡編碼 = #00FF00 RGB紅綠藍光系統 = (紅0, 綠255, 藍0) CMYK四色印刷系統 = (青100, 洋紅0, 黃100, 黑0) HSV系統 =
現代韓語有詞分指綠色(/,noksaek)和藍色(/,cheongsaek)。 政治 關注生態環境的組織常用綠色做代表顏色,例如綠色和平和地球之友。 綠黨是政黨的名稱,在百多個國家中使用,綠色政治關注綠色生態、環保、社會及經濟議題。 綠色是伊斯蘭教的傳統顏色。穆罕默德在聖訓中稱水、綠葉、美麗的臉孔是三樣好的事物。利比亞的國旗在過去卡扎菲统治时期曾是純綠色的,卡扎菲倒台後,原國旗取消。 綠色是泛非主義的三種顏色之一(以及紅色和黑色,或紅色和金色)。因此,一些非洲國家在其旗幟上使用了此色。綠色在一些非洲旗子上代表非洲的自然與豐富性。 象徵意義 綠色是植物的顏色,在中國文化中还有生命的含義,可代表自然、生态、环保等,如绿色食品。 綠色因為與春天有關,所以象徵着青春,也象徵繁榮(取自枝繁叶茂)。 中世紀時綠色代表邪魔(包括龍),有時又代表愛。這些象徵意義現代已不明顯。 綠色有准許行動之意,因為交通訊號中綠色代表可行:綠色通道是其引申詞,意為快捷方便,一路暢通無阻;由20世紀80年代起推出的緊急出口標記也普遍使用綠色(部份國家或地區仍然使用紅色,但在顏色象徵意義下卻有機會被部份人員視為禁止使用的緊急出口,因而造成解讀混亂)。 綠色可以起保護色的作用,所以陸軍和野戰隊通常用綠色制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陆军軍服顏色都是以綠色為基調。一些動物的外觀為綠色,可降低被掠食的機會。 避難、衛生和救護等事項往往用上綠色表示。 在美國,因為美鈔背面的顏色是綠色,綠色代表金錢、財富和資本主義。 在北美股票市場,綠色代表股價上升;在東亞部份國家股票市場則相反。
拔根游戏所使用的道具一般是从杨树上凋落下来的叶子。游戏时两个儿童各拿一片树叶,双手抓紧叶柄的两端,并且与对方的叶柄交叉。然后互相用力往自己的方向使劲,叶柄被拔断的一方输掉游戏。能够拔断许多叶柄的称为“老根儿”。
为了让叶柄结实,有韧性,儿童经常会把叶柄放在鞋子里,并且将鞋子穿在脚上,被称为“闷根儿”,据说足部的汗液渗到根内,“闷”过一段时间,根会更有韧性。还有人采用盐水浸泡等方法。 儿童游戏
David Stewart」 。而女性獲封騎士則可以在名字加上“Dame”,例如朱迪·丹奇女爵士(“Dame Judith Olivia Dench”)。 宗教封爵 在2016年9月14日,台灣天主教會於台北市聖家堂舉辦「耶路撒冷聖墓騎士冊封」禮儀,男女共22位在耶路撒冷聖墓騎士總團長歐布萊恩〈O'Brien〉樞機主禮下進行,歐布萊恩〈O'Brien〉樞機授於男騎士馬刺與寶劍及女騎士十字胸章。 参见 樂高未來騎士團 騎士精神 圓桌騎士團 騎士團 骑士文学 英国荣誉制度 披甲战士 马上长矛比武 参考资料 外部連結 歐洲騎士制度對中世紀社會發展的影響 awards intelligence 社會階層
騎士屬於貴族階級的最低層,通常只擁有一小塊封地(庄园)。是專職的軍人,為自己效忠的領主作戰。 此外骑士是平民唯一能取得的贵族头衔,但中世紀貴族思想濃厚,非常重視血統及出身,因此平民因戰功晉封成骑士的案例仍舊非常稀少。 成為騎士的過程 成為騎士是每一個中古男孩的夢想,訓練一個男孩成為騎士需時14年。在這段期間,受訓的男孩最初要跟随领主夫人担任侍童,学习禮儀;之后要學習「骑士七艺」:游泳、投枪、击剑、骑术、狩獵、弈棋、诗歌,又要為領主或負責訓練他的騎士工作。 其受封儀式一開始僅僅是簡單地以劍輕拍受施者的右肩並予以授名,但隨著時間的過去,此一過程卻漸漸變的十分艱苦。以下是一個中古男孩要成為騎士的過程。 首先要出生於中古時代歐洲的貴族家庭。在七歲時,其將被送到另一個騎士家裡作侍童(page),以學習各種騎士的禮儀。在十四歲那年,將成為侍從(squire),接受各種訓練及學習「俠義精神」。 到了二十一歲時,他已準備成為一位騎士。在受封為騎士之前,首先要潔淨自己,然後穿上白色的衣服及紅色袍子:白衣表示自身的潔淨,紅袍喻意準備隨時勇戰受傷(也存在未滿二十一歲就受封為騎士的情況,例如諾曼底公爵威廉一世在十五歲時已被亨利封為騎士)。 穿好衣服後,要禁食一天,拿著劍在盾牌面前向耶和華禱告,禱告內容包括求神寬恕己罪,聖潔己身,承諾保護教會及發誓「持強扶弱」,此時,任何不認同將此侍從提升为骑士的人,皆可去破壞盾牌,侍從必須以劍捍衛其盾牌。 最後,將站在授與者的面前。授與者會放平其劍,按在其右肩上(見右圖),有時候會用無劍尖的來進行此儀式,施以祝福。這樣便完成受封儀式,他亦正式成為騎士。 宣誓 騎士在冊封典禮上要說的誓詞,主要皆為類似以下的內容: 冊封者(領主,主教或者被冊封者的父親)所言—— 強敵當前,無畏不懼!果敢忠義,無愧上帝!耿正直言,寧死不誑!保護弱者,無怪天理!此汝誓詞,永志不忘!崛為騎士! 對冊封者所言—— 我將仁慈地對待弱者。 我將勇敢地面對強敵。 我將毫無保留地對抗罪人。 我將為無法戰鬥者而戰。 我將幫助那些需要我幫助的人。 我將不傷害婦孺。 我將幫助我的騎士兄弟。 我將忠實地對待友人。 我將真誠地對待愛情。 現代 英國封爵 至今仍保留授勛者持劍於獲勳者右肩、左肩輕點的儀式,但不再需要有以往的沐浴淨身、長時間跪拜的儀軌。 在英國的騎士封爵儀式完成後,男性可以在名字加上“Sir”,例如2016年獲封騎士的罗德·斯图尔特(Roderick David Stewart)即稱自己為「Sir Roderick
中等教育方面,為普及教育需要的大量師資,日人採公費制的師範學校制度。重要的有臺北師範學校與臺南師範學校等。除師範教育外,經濟考量的職業學校也是日治時期中等教育重點,包含農工商漁都廣設職業學校。而普通教育的中學校,早期僅讓日人就讀,也僅有兩間中學校,分別為臺灣總督府臺北中學校(今建國中學)、臺灣總督府臺南中學校(今臺南二中)。後在臺灣士紳的奔走與集資下,於1915年成立臺灣公立臺中中學校(今臺中一中),第一所臺灣人就讀的學校方始成立。 而1923年(大正12年)設立臺灣總督府臺中師範學校。1931年臺灣總督府臺南高等工業學校。1940年臺灣總督府於屏東新竹師範學校。1943年臺中農林專門學校獨立,也陸續升格為高等學院。(註冊學生須具備初中畢業資格) 女子教育部分,隨著教育政策的改變和社會的變遷,女子教學的內容日趨多元,但主要目標仍是期望女性成為「賢妻良母」,而非訓練女性能自立更生。1896年後「國語學校」以手工藝為號召,正式成立女子分教場,而後從初等教育發展出中等女學校,但直到1930年代之後,女性受教育的情況才逐漸普遍。1919年後接連設立專收臺人女性的彰化及臺南兩所高等女學校,各地紛紛也增設中學校、高等女學校、師範學校女子部,以及農業、商業及家政教育等學校。早期的課程重點在語言、藝能等項目,1930年代之後也加入遊戲、運動等課外活動,為女性的身心健康、社會風氣的開放影響深遠。然而,蓬勃發展的女子教育並未延伸至高等教育,許多有志向學的女性,多選擇海外留學。 高等教育,日治時期並非義務教育,很多高等學校都是限制一定比例的日人就讀,故考入就讀的臺籍生程度均佳。至於大學,於1928年設立全臺第一所大學臺北帝國大學,方奠定臺灣學術的基礎。 雖然日本人在臺灣普設西式的學校,但是傳統的私塾卻一直到皇民化運動時期才相繼消失。 戰後時期 中華民國政府遷台早期,大力推行去日本化,強力推行國語教育,被認為是國民黨五十年愛國教育。,教育資源與體制則約承襲日治時期後期與中華民國政府在中國大陸時期的綜合體制。 中華民國政府於1968年(民國57年)開始實施九年國民教育後。直至今日,接受六年學制的國民小學和三年學制的國民中學教育對於中華民國的所有及齡國民是一项應盡的義務。而大約95%以上的國中畢業生會選擇進入三年學制的高級中等學校繼續升學,或進入五年制專科學校。而高中,大學,研究所等等的各級學校遴選,現今大都依舊有名稱不同的考試遴選方式。除此,亦有以高等教育為主的回流教育;比方在職專班。截至2015年8月,臺灣有158所大專院校提供高等教育,當中又可分為普通教育(大學、獨立學院)、技職教育(科技大學、技術學院)兩大體系。每年約有14萬名考生參加1月底或2月初的大學學測;約有7萬名考生參加7月1日~7月3日的大學指考;九十九年大學指考分發結果,學生錄取率達94.87%。另有約16萬名考生參加5月中的四技二專統測,九十九年四技二專日間部登記分發結果,學生錄取率為85.44%。臺灣有153所大學院校設有研究所,但是每年也有許多學生選擇出國留學,包括平均每年赴美國留學的1.3萬人。2009年度中華民國中央政府總預算中,有18.7%的經費編列為教育科學文化方面。 法人 國立 私立 私立綜合性大學及學院有:天主教輔仁大學(1960年復校)、東吳大學(1954年復校)、淡江大學(1950年設立為英專、1980年改制大學)、東海大學(1955年設立)、中原大學(1955年設立、1980年改制大學)、逢甲大學(1961年設立、1980年改制大學)、靜宜大學(1956年設立、戒嚴時期為獨立學院)、中國文化大學(1963年設立研究所、1964年設立學院、1980年改制大學)及大同工學院(1956年設立時為工專,1963年改制為大同工學院,1999改名大學) 私立醫學大學有:台北醫學大學、高雄醫學大學、中國醫藥大學、中山醫學大學 市立 縣立 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 屬於中等教育的學校,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後依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規定國中九年級生均需要透過參加國中教育會考以瞭解國中學習成效,多數高中職也以此當免試入學超額比序作業時的參考要素。 臺灣的高級中等學校不屬義務教育,必須通過免試入學來申請或分發到各學校。臺灣的高級中等學校分為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單科型高級中等學校、綜合型高級中等學校四種,及等同於前述學制之進修學校及五年制專科學校(前3年)另外,因應培育中華民國國軍幹部人才之需要,設有中正國防幹部預備學校(中正預校),為三年制高級中等教育。 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則於一年級設置綜合性科目,二年級起則由各校自行劃分多個班群,不同班群會有各自的必修科目,且一樣由學校自行制定,學生則可以選擇進入自己想就讀的班群;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依照職業類群分科;綜合型高級中等學校則是結合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類科課程和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類科課程,一年級設置普通高中課程及職業試探,二年級依興趣探索選擇普通學術類發展(學術學程)或職業技術類專門技能(專門學程);而就讀中正預校的學生必須升讀三軍軍官學校或國防大學。 屬於技術型高中的學校,計有國立79所,以上高級中等學校均需透過參加免試入學統一分發,方能錄取。1968年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因國民教育為每一位國民應接受的教育,此後,又針對為從事職業生涯準備的國民中學學生於三年級時實施技藝教育,使學生謀得一技之長,畢業後可報考進入高級職業學校之實用技能班;2014年8月起實施十二年國教,高級職業學校改為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除改制或新設學校之外,不須即時更改校名全銜,但法律定位已有所調整。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學校隸屬教育部高教司管轄,屬於高等教育的院校計有國立大學23所、國立藝術大學3所、國立體育大學2所、私立大學29所、私立醫學大學4所、私立醫學院1所、私立管理學院2所,以上共63所;屬於師範體系計有國立師範大學3所、國立教育大學2所,合計5所。以上大學校院均需透過參加大學學科能力測驗或大學指定科目考試,方能錄取。 高教體系在臺灣社會擁有極高的影響力,從公民直選後的所有中華民國總統,一直到中央各部會的政府官員、各教育層級的教師、社會上的律師以及醫師等等皆為高教體系完全壟斷的領域。 1950年代,台灣的大學院校為四所,1973年行政院曾下令禁止私立學校成立,1985年後才又重新開放。隨著時代背景改變,1994年「四一〇教改遊行」訴求影響「廣設高中大學」,2008年名列世界前1000大的大學有20所;學生人數由5000多人,增加到131萬3千多人,2006年以考試方式入學的錄取率為90.93%,若加上其他升學方式,大學錄取率超過100%。直到2012年,台灣的大專院校已達162所。 台灣高等教育院校的經費預算原本主要收入為政府所分配的年度預算,受到全球化和學校增加的影響,財務結構的重心往校務基金和自籌款項傾斜,而校務基金的來源除了政府編列的預算撥付外,還有學雜費、推廣教育、建教合作、場地設備管理、捐贈、孳息、其他等來源。 高等技職教育 在中華民國,屬於高等技職教育的學校計有國立技職校院13所、國立專科學校2所、私立技職校院58所、私立專科學校10所,隸屬教育部技職司管轄。屬於高等技職教育體系之大學校院,考生須透過參加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方能錄取。 2014年,《技術及職業教育法》三讀通過,確立高等技職教育在台灣技職體系之定位及責任。 設有軍校7所、警校2所,則是採單獨招生方式,錄取學生,考生需個別報考,參加各校所舉辦的考試,方能錄取。 科技大學 技術學院 專科學校 陸生報考大專院校 2011年開始,中華民國政府開放中國大陸籍(即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學生(通稱「陸生」,不含港、澳)報考台灣大專院校。其中,私立大學開放大學部(學士班、本科)與研究所(碩、博士班)招生,國立大學僅開放研究所招生(離島的國立澎湖科技大學、國立金門大學除外)。 2014年,國立大學也全部開放陸生本科生招生。但有名額限制,每屆只招五名。 2014年,劉積亮取得陸生第一個台灣博士學位,畢業院校為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 教育種類 師範教育 臺灣師範教育始於1896年創立之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師範部,師範部又分甲、乙兩科,甲科招收日籍學生培育為「教諭」,即為正式合格教師;乙科招收臺籍學生培育為「訓導」,即為正式教師之助教。後於1899年於臺北縣、臺中縣及臺南縣各創立臺北師範學校(第一代)、臺中師範學校(第一代)及臺南師範學校(第一代),培育大量臺籍教師,以教育作為語言、文化、政治傳播工具,便於統治殖民地。1902年因臺灣初等學校(小學校、公學校)設立狀況不佳,導致教師人數供過於求,總督府為樽節公帑廢除臺北師校、臺中師校,尚有學籍之學生則轉移至臺南師校,而後臺南師校也於1904年廢校。
專科學校 陸生報考大專院校 2011年開始,中華民國政府開放中國大陸籍(即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學生(通稱「陸生」,不含港、澳)報考台灣大專院校。其中,私立大學開放大學部(學士班、本科)與研究所(碩、博士班)招生,國立大學僅開放研究所招生(離島的國立澎湖科技大學、國立金門大學除外)。 2014年,國立大學也全部開放陸生本科生招生。但有名額限制,每屆只招五名。 2014年,劉積亮取得陸生第一個台灣博士學位,畢業院校為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 教育種類 師範教育 臺灣師範教育始於1896年創立之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師範部,師範部又分甲、乙兩科,甲科招收日籍學生培育為「教諭」,即為正式合格教師;乙科招收臺籍學生培育為「訓導」,即為正式教師之助教。後於1899年於臺北縣、臺中縣及臺南縣各創立臺北師範學校(第一代)、臺中師範學校(第一代)及臺南師範學校(第一代),培育大量臺籍教師,以教育作為語言、文化、政治傳播工具,便於統治殖民地。1902年因臺灣初等學校(小學校、公學校)設立狀況不佳,導致教師人數供過於求,總督府為樽節公帑廢除臺北師校、臺中師校,尚有學籍之學生則轉移至臺南師校,而後臺南師校也於1904年廢校。 一戰後總督府修改對臺治理方針採取「內地延長主義」,其中1919年及1922年兩次修改臺灣教育令確立師範教育,將國語學校改制為臺北師範學校(第二代)、臺南師範學校(第二代);此外推動日臺共學制度,下修臺灣人入學各級學校資格限制,僅需具備國語(日語)能力即可,臺灣人就學率大幅提升;為因應教師需求復辦臺中師範學校(第二代),新辦新竹師範學校(併入中師預科)及屏東師範學校(併入南師預科),臺北師範學校於1927年再分做臺北第一師範學校(今臺北市立大學)及臺北第二師範學校(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戰後初期師資培育制度方面承續中華民國大陸時期的師範教育制度,另外則將日治時代師範學校更名,或新設師校,原日治時代總督府台北、台中、台南三所師範學校改為省立台北、台中、台南師範學校。1946年,將台中師範學校新竹分校及台南師範學校屏東分校,分別擴充改為省立新竹與屏東師範學校。此外,於1945年設立台北市女子師範學校,1948年省立台東及花蓮師範學校亦分別成立。至於中等學校教師的養成機構,則於1946年在台北市創立台灣省立師範學院。所有師範校院均為公立,師範生均享受公費待遇,並有服務義務。另外,為解決嚴重「師資荒」現象,亦採取徵選、考選、訓練與講習等速成管道,以補充師資之不足。 中華民國政府遷台以後,師資培育機構的設置仍以公立為主,師範生均給予公費待遇,中小學則仍採師資分途培育的方式。在小學師資培育方面,1954年增設高雄女子師範學校,1957年又增設嘉義師範學校。1960年起到1967年止,政府分期將全省九所師範學校一律改為師範專科學校,將修業年限由三年改為五年,使小學師資訓練機構,由中等學校提昇到了專科學校,1987年更將九所師專改制為師範學院,小學師資學歷已提高到與中學師資同為大學畢業。至於中學師資培育機構,為了加強培育台灣中等教育師資,1955年將台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台灣省立師範大學,1967年更名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為提高台灣中等學校師資素質,於1969年創設台灣省立中等學校教師研習會,1971年擴展為台灣省立教育學院,1980年更名為國立台灣教育學院,在1989年改制為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後,許多名額皆為公費;另外,為配合九年國民教育之實施,設立台灣省立高雄師範學院,1980年更名為國立高雄師範學院,並於1989年改制為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台灣此後有三所師範大學、一所普通大學教育系,用以培養中等學校師資。 期間,九年國教開始實施,中學師資需求量遽增,乃公布「國民中學教師儲備及職前訓練辦法」,規定只要修滿教育科目十六學分以上者,即可擔任中等學校教師。而於1967年教育部指定台大、政大、成功及中興大學開設教育選修科目,此外,師大(院)並對擬任國中教師卻未曾修習教育專業科目者,施以職前訓練。1969年「師範教育法」公布實施後,才明定師資培育管道與內容。 1994年,「師範教育法」被修訂為「師資培育法」,「師範教育」成為歷史名詞,「教師法」也於1995年公布實施。自此,中小學師資由師範校院、設有教育院、系、所或教育學程之大學實施,教師資格的取得分為初檢及複檢兩個階段,師資培育以自費為主,公費及助學金為輔。此外,教師培訓採「儲備制」,而教師任用則改為「聘任制」,均為其特色。使得師資培育體系趨向多元化、市場導向的傾向。 後來由於師院畢業只能擔任國小教師,而師大畢業卻在國小、國中、高中皆可任教職,且師大轉型綜合大學較為快速,因而導致師院逐漸地沒落。在1996年行政院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中說:「師範學院設校條件不如一般大學,在追求較大效益的前提下,一方面可將有關校院加以歸併整合,另一方面可考慮轉型為綜合大學,使其發揮較大效益。」。2005年中華民國教育部公布「師範校院定位與轉型發展方案」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等六校成立轉型改名教育大學籌備處」,推動國北師、新竹師院、台中師院、屏東師院、花蓮師院、市立臺北師院等六所師院轉型教育大學,並與鄰近大學整併。2011年中華民國教育部1月26日大學法修正案通過,其中第七條載明教育部擬訂大學合併計畫,報行政院核定後,由大學執行。在此前,2000年(88學年度第二學期),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和國立嘉義技術學院合併為國立嘉義大學。而在2008年,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與國立東華大學合併為新的國立東華大學。2013年8月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合併為臺北市立大學。2014年8月,國立屏東教育大學與國立屏東商業技術學院合併為國立屏東大學。2016年11月國立清華大學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合併為國立清華大學,國立臺東師範學院和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分別脫離師範體制改制為綜合大學國立臺東大學和國立臺南大學,目前教育大學僅剩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師資培育除了師範院校外,一般大學院校的教育學程也依師資培育法改設立師資培育中心。2004年,台灣有75個師資培育中心,共96個教育學程。爾後因少子化造成流浪教師現象,以及浮濫開放師資培育造成師資素質參差不齊,2015年僅剩33個師資培育中心。 教育體系 註:碩士班修業年限為1至4年,博士班修業年限為2至7年,本表皆以2年作為表示。 教育統計 依據中華民國教育部於2006年(民國95年)的學生人數統計,165所大專院校的學生共有1,310,672人,人數最多的前幾所大學為國立臺灣大學(32,233人)、淡江大學(27,543人)、輔仁大學(27,268人)、中國文化大學(26,612人)、國立成功大學(21,362人)、逢甲大學(20,426人)。公立大專院校約佔全體大專院校學生人數的30%。中小學的統計中,以澎湖縣馬公市虎井國民小學和澎湖縣立志清國民中學人數最少,分別有9名和16名學生。 相關 台灣教育改革 台灣大專院校列表 台灣研究 臺灣大專院校整併 在台復校 菲律賓師大特教糾正案 加強班 (國民中學) 台灣國中教育 註釋
传统的结构化设计方法的基本点是面向过程,系统被分解成若干个过程。而面向对象的方法是采用构造模型的观点,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各个步骤的共同的目标是建造一个问题域的模型。在面向对象的设计中,初始元素是对象,然后将具有共同特征的对象归纳成类,组织类之间的等级关系,构造类库。在应用时,在类库中选择相应的类。
of Light)之称,目前共设有15座公共公园。占地92公顷(230英亩)的(旧称湖滨公园)是吉隆坡第一个休闲公,园区内设有蝴蝶园、鹿园、兰园、芙蓉园和世界最大的鸟园—。马来西亚国会大厦和曾经是英国殖民政府官邸的也坐落在该花园附近。吉隆坡其他主要公园包括私立的、吉隆坡城中城公园、武吉加里尔英联邦公园,以及由市政局管辖的、甲洞大都会湖滨公园、皇后镇湖滨花园、武吉加里尔公园、武吉加拉公共公园等。 吉隆坡市内共有三个森林保护区,其中位于市中心的咖啡山森林保留地(吉隆坡森林生态公园)占地9.37公顷,是马来西亚最早颁布在《马来西亚联邦政府宪报》的森林保留地,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原始森林之一。其余两个则分别是白河山森林保护区和新街场森林保护区。白河山森林保护区因发展公路而于2021年取消森林保护区地位,并由新街场森林保护区(附加)取代。这些森林保护区是许多动物的栖息地,特别是猴子、树鼩、侏儒山羊、虎皮鹦鹉、松鼠和鸟类。 教育 据统计,吉隆坡2000年的识字率为97.5%,是马来西亚所有州属和领地中最高的。在马来西亚,马来语作为国语,是公立中小学大多数科目的教学语言;英语是必修科目,也是数理科的教学语言。国民型华文小学和国民型淡米尔小学则会使用各自的母语教学。吉隆坡的高等学府方面,无论是公立或是私立高等学府,英语都是教学语言。 截至2007年,吉隆坡市内有14所高等教育机构、79所中学、155所小学和136所幼儿园。 高等学府 大吉隆坡都会区是许多本国和国外著名高等学府分校的所在地。2022年QS世界大学排名前200的大学中,位于大吉隆坡都会区的本国大学就占了3所,外国大学分校2所。这些大学分别是蒙纳士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第58名)、马来亚大学(第65名)、诺丁汉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第103名)、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第143名)以及马来西亚国立大学(第144名)。 其他位于大吉隆坡都会区的著名高等学府包括马来西亚国际伊斯兰大学、赫瑞瓦特大學马来西亚分校、、思特雅大学、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吉隆坡大学、拉曼大学、拉曼大学学院等。 中学 吉隆坡拥有多间已有100年办校历史的中学,例如维多利亚书院(1893年办校)、(1896年办校)、(1897年办校)、咖啡山修道院国中女校(1899办校)、圣约翰国中(1904年办校)、吉隆坡尊孔独立中学(1906年办校)、吉隆坡坤成中学(1908年办校)、吉隆坡循人中學(1913年办校)、麦士威国中(1917年办校)及吉隆坡中华中学(1919年办校)等。 醫療 吉隆坡鹰阁医院 马来西亚 IJN 国家心脏研究所 马来西亚太子阁医疗中心 吉隆坡班太医院 吉隆坡 ParkCity 医疗中心 蕉赖班台医院 吉隆坡贝弗利威尔希尔医疗中心 吉隆坡中央醫院 馬來西亞國立大學醫院 馬大專科醫院 馬大醫藥中心 同善医院 KPJ Damansara Specialist Hospital 2 文化 艺术 吉隆坡是马来西亚文化活动的中心。马来西亚国家博物馆就座落在吉隆坡第一中环公路沿线,館內的收藏品包括在全国收集到的手工艺品和绘画。收藏了七千多件伊斯兰文物,包括稀有的展品和伊斯兰艺术书籍图书馆,是整個东南亚最大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博物馆的藏品不仅集中在中东的作品,还包括来自亚洲其他地方的作品,如中国和东南亚。此外,吉隆坡有多座博物馆展示各种纺织品、陶瓷、金属工艺和编织产品。这些博物馆以立体模型的形式描绘展示纺织品、陶瓷、金属工艺和编织产品的生产过程、历史、技术和传统工程设备等。皇家雪兰莪亦在吉隆坡设有游客中心,游客可以通过皇家雪兰莪的锡博物馆、画廊和工厂进行游览。游客也可在皇家雪兰莪锡制工作坊的「The School of Hard Knocks」中学习使用传统工具和方法制作自己的锡制品。 吉隆坡最著名的表演艺术场地是位于国油双峰塔下方的馬來西亞國油管弦樂廳,常驻乐团是由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家组成的(MPO),会定期在国油管弦乐厅举办音乐会和传统文化表演。除了国油管弦乐厅,位于冼都西区的(KLPac)和白沙罗的白沙罗表演艺术中心是吉隆坡最著名的表演艺术中心之一,尤其是戏剧、戏剧、音乐和电影放映,收藏许多本地和东南亚作品。吉隆坡自2012年开始举办一年一度的(FMFA),吸引来自本地和世界各地的音乐家参加。除此之外,吉隆坡每年都会举办马来西亚国际美食节和。 位于淡马鲁路的占地5.67公顷(14.0英亩),毗邻文化宫(Palace of Culture)和国家图书馆。国家视觉艺术馆建筑融合了传统马来建筑和当代现代建筑的设计风格,收藏着许多马来西亚的艺术遗产。除了国家视觉艺术馆外,位于吉隆坡城中城的国油艺术馆和位于灵感大厦的艺术馆也是吉隆坡著名的艺术馆之一。 吉隆坡是该马来西亚新媒体、创新和创意产业发展的中心,并每年定期举办国际创意产业盛会—「Kreatif.Asia」。该国际创意产业盛会聚集了创意产业的本地、区域和国际专家。吉隆坡同时也处于媒体、艺术、文化和传播融合的前沿。吉隆坡曾在2011年以前举办过一年一度的「性多元节」(Sexual Diversity Festival),但自2011年开始被马来西亚内政部禁止举办。 运动与休闲 吉隆坡有许多公园、花园和休憩用地。全市的休闲体育设施用地总面积从1984年的5.86平方公里(1450亩),增加169.6%到2000年的15.8平方公里(3900亩)。 从1999年到2017年,吉隆坡是一级方程式赛车的主办城市之一。一级方程式赛事为吉隆坡的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在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更为明显。尽管亚洲各城市的游客人数下降,但吉隆坡的游客人数从 1997年的6,210,900人增加到2000年的10,221,600人,涨幅达到64.6%。2015年,建成,以举办。 足球是吉隆坡最受欢迎的运动项目之一,著名的足球赛事包括定期在吉隆坡独立广场举办的默迪卡盃足球賽。吉隆坡也是参加馬來西亞超級足球聯賽的吉隆坡城足球會(KL City FC)的主场。吉隆坡曾在1965年、1977年和1985年举办过亞洲盃籃球賽,也是参加東南亞職業籃球聯賽的吉隆坡猛龍(KL Dragons)的主场。此外,吉隆坡也每年举办马来西亚羽毛球公开赛。吉隆坡举办的其他年度体育赛事包括吉隆坡塔马拉松、吉隆坡国际马拉松赛等,同时也是的赛段之一。吉隆坡也曾举办过1965年、1971年、1977年、1989年、2001年和2017年的东南亚运动会。 吉隆坡的武吉加里尔在举办1998年英联邦运动会后拥有大量世界级的体育设施,包括位于武吉加里尔国家体育馆的主体育场、曲棍球场和游泳池。武吉加里尔还建有大型足球场、游泳池和网球场等体育设施。自行车馆和其他游泳池则位于敦拉萨镇内。 吉隆坡是羽毛球世界联合会、国际藤球总会、亚洲足球联合会、亞洲帕拉林匹克委員會、东盟帕拉运动会联合会等国际体育总会和国际体育管理组织的总部所在地。此外,吉隆坡也是2015年第128届国际奥委会全体会议的主办城市。在本次会议中,国际奥委会选举北京为202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办城市,洛桑为2020年冬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主办城市。 媒体 吉隆坡拥有多种语言的报纸。英文报纸包括星报、、、马来邮报、等;马来文报纸有马来西亚前锋报、、、阳光日报、等;中文报纸有星洲日报、南洋商报、中国报、光华日报、光明日报等;淡米尔文报纸则有、、等。吉隆坡也是马来西亚广播电视台(该国的国营电视台)、马来西亚国家新闻社(该国的公共新闻台)、首要媒体集团、Astro控股和其他外国媒体公司区域总部的所在地。 吉隆坡通过MYTV Broadcasting可接收到许多免费电视台的频道,包括: 交通 与大多数其他亚洲城市一样,自行开车是吉隆坡居民的主要通勤选择。作为马来西亚的首都,吉隆坡拥有完善的道路网络,城市的每个部分都与高速公路相连。吉隆坡的公共交通涵盖公交、铁路、计程车等多种交通方式。尽管联邦政府努力鼓励民众使用公共交通,但吉隆坡的公共交通使用率仍然偏低。根据马来西亚交通部在2006年的统计指出,吉隆坡仅有16%的人口以公共交通为主要通勤选择。然而,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扩大,公共交通的使用率在近年来取得显著的增长。吉隆坡的城市轨道交通和公交车由马来西亚国家基建公司通过其子公司快捷通轨道和快捷通巴士,共同以「吉隆坡快捷通」(RapidKL)的品牌名称运营。自从马来西亚国家基建公司从Intrakota Komposit私人有限公司接手吉隆坡的公交车运营权后,马来西亚国家基建公司重新规划了整个吉隆坡和巴生谷都市区的巴士网络,以增加乘客人数和改善吉隆坡的公共交通系统。 2001年,吉隆坡中央车站正式启用,成为整个大吉隆坡都会区的公共交通枢纽中心。 城市轨道交通 马来亚铁道通勤铁路 马来亚铁道通勤铁路(KTM Komuter)于1995年启用,是第一个在吉隆坡和巴生谷周边郊区提供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铁路。该系统全长175公里(109英里),共有53个车站和共2条线路,分别是 芙蓉线和 巴生港线。两条主线之间在吉隆坡中央车站、吉隆坡火车总站、和等站共线。 轻快铁 轻快铁(LRT)是巴生谷的中運量铁路系統,目前共有3条轻快铁线路组成,即 安邦线、 大城堡线和 格拉那再也綫。第一条线路在1996年开通,第二和三条线路则于1998年和1999年期间开通。2006年,联邦政府宣布推动安邦线和大城堡线和格拉那再也綫的延长线计划,并在2016年投入运作。轻快铁和捷运系统皆由快捷通轨道公司以「吉隆坡快捷通」的品牌名称运营。 捷运 捷运(MRT)是巴生谷的重型铁路系统,与其他种类的铁路系统构成了巴生谷地区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捷运将由三条线路组成,即 加影线、 布城线和 吉隆坡环状线。第一条和第二线路于2016年和2022年开通,第三条线路则预计将在2030年完全开通。在此计划下马来西亚国家基建公司将建设约90个捷运车站,其中市中心的26个车站将建在地下。载客量预计将达到每天200万人次。 吉隆坡单轨列车 吉隆坡单轨列车(KL Monorail)于2003年8月31日开通,共有11个车站,在两条全长8.6公里(5英里)的高架轨道上运行。吉隆坡单轨列车只有一条线路,即 吉隆坡单轨列车线。该路线连接南部的吉隆坡中央车站和北部的蒂蒂旺沙以及吉隆坡的「金三角地区」。 机场联络轨道系统 大吉隆坡共有两座民用机场,即位于雪兰莪州雪邦县的吉隆坡国际机场和位于雪兰莪州八打灵县梳邦的苏丹阿都阿兹沙机场(前称「梳邦机场」)。吉隆坡国际机场是马来西亚规模最大的机场和全球最繁忙机场之一,是马来西亚航空、亚洲航空、全亚洲航空、马印航空等航空公司的主要枢纽机场;苏丹阿都阿兹沙机场则是飞萤航空、拉亞航空和的主要枢纽机场,马印航空的次要枢纽机场。 吉隆坡机场快铁是巴生谷第六条和第七条列车线路,连接吉隆坡中央车站与吉隆坡国际机场的机场铁路。吉隆坡机场快铁共有2条路线,即由机场直达中央车站的 吉隆坡机场快线(KLIA Ekspress)以及中途停靠各站的 吉隆坡机场支线(KLIA
随着1880年代的快速发展,吉隆坡的卫生、废物处理和其他公共设施开始超负荷。于是,瑞天咸在1890年5月14日成立吉隆坡卫生委员会。该委员会负责吉隆坡的卫生、道路维护、街道照明等,并在之后成为现今的吉隆坡市政局。1896年,吉隆坡被英殖民政府选为新成立的马来联邦的首都。 20世纪至今 在一系列行政区域重划下,吉隆坡的面积在20世纪大幅扩张。吉隆坡在1895年的面积为0.65平方公里(0.25平方英里),在1903年扩大到20平方公里(7.7平方英里)。1948年,吉隆坡在成为直辖市时已扩大到93平方公里(36平方英里)。吉隆坡在1974年成为联邦直辖区后,现今面积为243平方公里(94平方英里)。 20世纪初,由于汽车轮胎的需求增加推动了吉隆坡橡胶工业的发展,进而推动吉隆坡的经济发展。吉隆坡的人口也从1900年的30,000人增加到1920年的80,000人。由于英殖民政府的「分而治之」(divide and rule)政策,吉隆坡当时的商业活动很大程度上是由华人商人(例如当时在吉隆坡最富有和最有影响力的华人陆佑)以及英国资本家掌握。橡胶工业的发展吸引外国资本和种植者涌入吉隆坡,并早就许多新公司和产业设立和搬迁到吉隆坡。 日占时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吉隆坡于1942年1月11日被日本军队占领。尽管吉隆坡在被日军占领的3年8个月期间几乎没有受到破坏,但日军在吉隆坡造成了许多的生命逝去。在日本军队占领的短短几周内,至少有5,000名华人在吉隆坡被日军处决,数千名印度人也被日军强制移送在缅甸的铁路上强迫劳动,许多人也因此丧生。1945年8月15日,日本第七地区军在新加坡和马来亚的总司令板垣征四郎在广岛与长崎原子弹爆炸后向英国政府投降,撤离马来半岛。 二战后 在日军撤离后,马来半岛出现长达2个星期的权力真空,马来亚共产党借此机会通过马来亚人民抗日军等多个亲共组织成功控制马来半岛。1945年9月3日,英军开始重新掌控马来半岛,并于9月12日在整个马来半岛落实(BMA)。1946年4月1日,英殖民政府成立马来亚联邦,吉隆坡所属的雪兰莪州被划分入马来亚联邦。然而,马来亚联邦随后在1948年2月1日解散,由马来亚联合邦取代。在马来亚紧急状态(1948-1960)期间,为了遏制共产势力,英殖民政府在吉隆坡内建立了华人新村,将原本散居的华人集中起来,以阻断华人与马来亚共产党成员的联系。 1952年2月16日,英殖民政府举行了吉隆坡第一次市政选举。这也是吉隆坡市民第一次以投票的方式,选举出市镇委员会的成员。在本次选举中,巫统和马华候选人的临时联盟赢得了市镇委员会的多数席位,从而形成了联盟党(现今的国阵)。1957年8月31日,马来亚联合邦脱离大英帝国统治获得独立。 独立建国后 1969年5月13日,吉隆坡发生马来西亚历史上最严重的骚乱,五一三事件。该事件是一起马来人和华人之间的种族冲突事件,主要起因是1969年马来西亚全国选举,联邦反对势力在选举中取得50.9%的得票率,首次超越执政党联盟。反对党在5月11日进入首都吉隆坡游行庆祝胜利,一些巫统的激进党员则在吉隆坡举行游行示威。5月13日,两派人马在街头短兵相接,最终演变成为流血大暴动。除此之外,另一个主要起因是马来人为最大族群,因英殖民政府的「分而治之」导致马来人都普遍贫困。虽然国家已经独立了,但是联邦政府基本上延续了英殖民时期的经济体系,经济依然很大幅度掌握在外资和华人手中。这也导致马来人和华人之间产生矛盾和摩擦,进而引爆五一三事件的发生。根据官方数据,五一三事件导致196人死亡。 1972年2月1日,吉隆坡正式被授予「大城市」地位,成为马来西亚第一个在独立后获得大城市地位的城市。1974年2月1日,马来西亚联邦政府与雪兰莪州政府签署《吉隆坡联邦直辖区协定》,将吉隆坡割让予联邦政府,自此吉隆坡成为马来西亚第一个联邦直辖区,由联邦政府直接管辖。雪兰莪州政府后来也从吉隆坡搬迁至新的州首府莎阿南。因吉隆坡土地有限和过度拥挤问题,联邦政府于90年代末开始建设新市镇-布城,并在1999年开始将联邦政府行政机构撤出吉隆坡,搬迁至布城。布城也因此得到「行政首都」之称。 自1990年代开始,吉隆坡经历了快速的现代化发展。1990年5月14日,吉隆坡庆祝100年建立地方议会,并同时推出新的吉隆坡联邦直辖区旗和市歌。1996年10月1日,吉隆坡塔正式开放,塔高421米(1381英尺),是当时全球第四高塔。1998年6月27日,吉隆坡国际机场正式启用,是马来西亚规模最大的机场,也是全球最繁忙机场之一。1999年8月31日,国油双峰塔正式开放,是当时全球最高的摩天大楼,后来被台北101超越。国油双峰塔仍然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双栋大楼,也是20世纪最高的摩天大楼。2003年8月31日,吉隆坡单轨列车开通。2019年,106交易塔竣工,是当时全球第15高摩天大楼。2021年,默迪卡118正式封顶,成为全球第二高摩天大楼。 地理 吉隆坡位在巴生河流域,东有蒂迪旺沙山脉为屏障,北方及南方有丘陵地环绕,西临马六甲海峡。吉隆坡的马来语意指「泥泞河口」,即巴生河和的交会处。 吉隆坡地处雪兰莪州中心,曾受到雪兰莪州政府的管辖。 1974年,吉隆坡自雪兰莪州划分出来,组成第一个受马来西亚联邦政府管辖的联邦直辖区。马来半岛西侧海岸与东侧海岸相较起来,有较广阔的平原,因此促进吉隆坡发展,比其他城市还来得快速。都会区面积达,平均海拔。 气候和天气 吉隆坡东临蒂迪旺沙山脉,西临印尼苏门答腊岛,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柯本气候分类法),长年温暖,四季如夏,日照充足,且降雨丰沛,特别是十月至隔年三月东北季风盛行时。气温长时稳定,最高温大约在摄氏31至33度之间,从未超过37.2度;最低温约在22至23.5度之间,未低于17.8度。平均年降雨量为2600毫米,虽然六月及七月较为干旱,但平均月降雨量大都超过127毫米。 降雨量突增时,时常有水患发生,特别是在市中心,低洼地区及下游区域。附近的苏门答腊岛发生森林火灾时,引起的尘土和灰烬会让吉隆坡深受霾害,是市区主要的污染来源,另有露天燃烧、汽机车及建地活动所造成的空气污染。 政治管理 吉隆坡从1961年4月1日起便由一家名为「联邦首都专员」(Federal Capital Commissioner)的机构管理,直到1972年被授予「大城市」地位后,行政权力转移给由政府委任的市长(;)。吉隆坡共有12名前任市长,现任市长为马哈迪仄亚,于2020年10月1日上任。目前在位最久的市长为依利雅斯奥玛(1981年至1992年在任)。 地方政府 吉隆坡是马来西亚三个联邦直辖区之一,所有联邦直辖区由联邦政府通过下属机构直接管理。管理吉隆坡的地方政府行政机关为「吉隆坡市政局」,受联邦直辖区部管辖。吉隆坡市政局负责管理吉隆坡的公共健康与卫生、废弃物清理与管理、城市规划、环境保护与建筑管理、社会和经济发展以及其他公设维护等项目。领导市政局的市长握有执行权,由最高元首在联邦直辖区部长的建议下委任,任期三年。。 行政区划 吉隆坡按照国会议席,分为11个分区,之下又分为29个次要区域: 此外,吉隆坡按照传统区划,也可分为7个巫金(Mukim),3个市(Bandar),以及7个镇(Pekan)。 政治 吉隆坡是马来西亚三个联邦直辖区之一,不隶属于任何一个州,因此吉隆坡只有联邦国会选区,没有州选区。在联邦层级选举(国会下议院选举),来自全吉隆坡11个单一联邦国会选区的选民以直接选举的方式投选出11名国会下议院议员。所有11名国会下议院议员以领先者当选的方式在各自的选区当选。 经济 吉隆坡及其周边城市地区(大吉隆坡都会区)是马来西亚工业化程度最高、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尽管联邦政府行政机构早在90年代已经搬迁至布城,但某些政府机构如马来西亚国家银行、、马来西亚证券监督委员会以及大多数外国大使馆和外交使团仍常驻在吉隆坡。虽然联邦政府行政机构已搬迁至布城,但吉隆坡仍然是该国的经济和商业中心。依照全球化及世界城市研究网络(GaWC)所公布之《世界级城市》名单中,吉隆坡被列为与洛杉矶、芝加哥、悉尼、阿姆斯特丹、多伦多等同属于ALPHA级别的国际都市。吉隆坡及其周边地区的基础设施发展,如吉隆坡国际机场、多媒体超级走廊的建立和巴生港的扩建,进一步加强了吉隆坡对该国的经济地位。此外,马来西亚股票交易所是吉隆坡的核心经济活动之一。截至2013年7月5日,马来西亚股票交易所的市值为5056.7亿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GDP)方面,2008年吉隆坡的国内生产总值估计为735.36亿令吉,年均增长率为5.9%。2015年,吉隆坡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603亿8800万令吉,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方面,2013年吉隆坡的人均GDP为79,752令吉,年均增长率为5.6%,2015年则为94,722令吉。截至2016年,家庭平均每月收入为9,073令吉(约2,200美元),以每年约6%的速度增长。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房地产、商业服务、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和酒店、运输、仓储和通讯、公用事业、个人服务和政府服务)是就业的最大组成部分,约占就业人口的83.0%,而剩余的17%则来自制造业和建筑业。 银行与金融业方面,在吉隆坡经营的本地和国外银行及保险公司的数量逐年增加。在保留原有的传统银行与金融业的同时,吉隆坡也有望成为全球伊斯兰金融中心。吉隆坡汇聚了提供伊斯兰融资的金融机构,包括全球最大的伊斯兰银行—拉傑赫銀行和。除此之外,道琼斯公司热衷于与马来西亚股票交易所合作设立伊斯兰交易所贸易基金(ETF),这将有助于提高马来西亚在海湾地区的形象。除此之外,吉隆坡拥有大量外国公司,同时也是许多跨国公司的区域办事处和区域总部的所在地,特别是财务、会计以及信息技术业。吉隆坡同时也是马来西亚大多数大型企业总部的所在地。截至2007年12月,不包括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及其子公司,共有14家名列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的马来西亚公司总部坐落在吉隆坡内。 吉隆坡其他重要的经济活动为教育和医疗。大吉隆坡是提供广泛课程的教育机构高度集中地区,也是许多2022年QS世界大学排名前200的国内及国外顶尖高等学府分校的所在地,包括蒙纳士大学马来西亚分校、马来亚大学、诺丁汉大学马来西亚分校、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马来西亚国立大学等。吉隆坡同时有着许多公立和私立专科医疗中心和医院,提供一般健康服务和为当地人及游客提供的各种专科手术和治疗。 多年来,吉隆坡一直是该国重要研究中心的所在地,如、马来西亚森林研究院和马来西亚医学研究所等。吉隆坡的一个新金融区—敦拉萨国际贸易中心(Tun Razak Exchange)目前正在建设中,占地10英亩,计划将为国际金融业和商业提供服务。敦拉萨国际贸易中心是马来西亚政府经济转型计划(ETP)战略的一部分,是马来西亚联邦政府旨在将马来西亚转变为高收入经济国家的一项重要计划。 旅游业 旅游业在吉隆坡这座服务型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大型的全球连锁酒店都在吉隆坡设有办事处,其中最古老的酒店为。根据万事达卡公司的《2018年全球目的地城市指数》报告指出,吉隆坡每年拥有高达1379万名外国游客到访,游客人数超越纽约、东京、上海、北京、台北等城市,位居全球第六名。吉隆坡的文化多样性、相对较低的旅游成本以及广泛的美食和购物种类推动了这里的旅游业。MICE旅游业近年来迅速扩大,已经成为吉隆坡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马来西亚联邦政府的经济转型计划启动,随着(MATRADE)中心的建成,预计会进一步增长。MATRADE机构也是马来西亚最大的贸易和展览中心—(MITEC)的所有者,该中心是位于泗岩沫郊区更大的开发项目的一部分。 吉隆坡的主要旅游景点包括国油双峰塔(全球最高的双子塔)、默迪卡118(全球第二高摩天大楼)、106交易塔、武吉免登商业区、吉隆坡塔、茨厂街(唐人街)、独立广场、吉隆坡火车总站、国会大厦、国家皇宫、国家博物馆、皇家博物馆、、中央艺术坊、、吉隆坡城中城水族馆、莎羅馬行人天橋、国家英雄纪念碑、占美清真寺、乐圣岭天后宫、等。吉隆坡举办了许多文化节,例如大宝森节游行。 吉隆坡的娱乐中心主要集中在金三角地区,包括比南利路、地理者路、安邦路、以及吉隆坡最大的夜生活和娱乐热点,包括、吉隆坡香格里拉酒店的空中酒吧、The Beach Club、Espanda、Luna Bar、Nuovo、Rum Jungle、No Black Tie、Thai Club、Zion Club、Zouk KL、Club Kyō、Dragonfly KL和Hakka Republic Wine Bar等。 零售业 吉隆坡共有66个购物中心,是马来西亚乃至整个东南亚的零售和时尚中心。马来西亚的购物中心贡献了77亿令吉(约22.6亿美元),占2006年319亿令吉旅游收入的20.8%。 阳光广场(Suria KLCC)位于国油双峰塔下方,是马来西亚首屈一指的高档购物中心之一。除了阳光广场外,武吉免登的商业区是全吉隆坡购物中心最密集的地区,包括柏威年廣場(Pavilion KL)、华式88广场(Fahrenheit 88)、刘蝶广场(Plaza Low Yat)、成功时代广场(Berjaya Times Square)、乐天广场(Lot 10)、金河广场(Sungei Wang Plaza)、升禧艺廊(The Starhill)、(Quill City)和Avenue K商场等。章卡武吉免登(Changkat Bukit Bintang)街道拥有各种咖啡馆和露天餐厅,也是吉隆坡最著名的红灯区之一。此外,孟沙区也有许多购物中心,包括谷中城美佳廣場(Mid Valley Megamall)等。 除了购物中心外,吉隆坡有许多专门销售本地制造的产品(如纺织品、织物和手工艺品)的区域,吉隆坡茨厂街就是其中之一。茨厂街内拥有许多受海峡殖民地华人和殖民时期影响的独立前建筑物。 人口 吉隆坡是马来西亚人口最多的城市。截至2016年,吉隆坡的人口为176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696人(每平方英里17,340人),是马来西亚人口最稠密的行政区。吉隆坡也是更广泛包括八打灵再也、巴生、梳邦再也、蒲种、莎阿南和鹅唛的大吉隆坡都会区的中心。截至2017年,大吉隆坡都会区估计人口为725万。吉隆坡的人口包括马来西亚的三大族群(马来裔、华裔和印度裔)、欧亚裔、卡达山裔、伊班裔和来自马来西亚各地的其他土著种族。 宗教 吉隆坡是一座多元宗教的城市。这座城市有许多宗教场所,可以满足多宗教人群的需求。伊斯兰教主要由马来人、印裔穆斯林和少数华裔穆斯林信奉。华裔主要信奉佛教、儒教和道教。印度裔传统上信奉印度教。此外,一些华裔和印度裔也信奉基督教。截至2010年的人口普查,吉隆坡的人口中46.4%是穆斯林、35.7%是佛教徒、8.5%是印度教徒、5.8%是基督教徒、1.4%是不明信仰者、1.1%是道教或其他华人民间信仰信徒、0.6%是其他宗教信徒和0.5%无宗教。吉隆坡同时也是马来西亚三个穆斯林人口不到50%的州属或地区之一,另外两个州属分别是槟城州和砂拉越州。 语言 马来语和英语是吉隆坡的主要语言。吉隆坡居民普遍都通晓英语,其中有很大部分人以英语为第一语言。英语在吉隆坡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在私人领域(如商界)内,并且在学校被作为必修语言教授。依据2020年11月发布的《2020年英孚英语水平指数》,吉隆坡在母语非英语的城市中,英语熟练度指标为602分,位居全球第13名,是唯一被评为「非常高熟练度」的亚洲城市。 在华裔方面,吉隆坡的当地华裔居民普遍使用粤语作为日常社交用语,一种极具大马多语混合特色的马来西亚粤语。除了粤语外,那些刚来自非粤语区的北马和南马华人开始时则会倾向使用华语,久居后,他们也会学说用于日常交际的马来西亚粤语,以便更好地融入当地的主流华裔社群里。一些吉隆坡华裔也会使用客家话。 在印度裔方面,尽管淡米尔语在当地印度裔人口中占主导地位,但少数的印度裔民族也使用其他印度语言,包括泰卢固语、马拉雅拉姆语、旁遮普語和印地语。 除了马来语之外,拥有印尼血统的人也使用多种印尼语言,包括米南佳保語和爪哇语。 城市景观 建筑 吉隆坡的建筑融合了英殖民时期、亚洲传统、马来伊斯兰文化、现代和后现代建筑。与曼谷、雅加达和马尼拉等其他东南亚国家首都相比,吉隆坡是一座相对年轻的城市,大部分著名的殖民时代建筑都建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这些建筑物采用多种风格设计,当中包括莫卧儿建筑、哥德復興式建築、等。大部分英殖民时期的建筑物已使用当地资源进行改建,以适应当地全年炎热潮湿的气候。吉隆坡早期的英殖民建筑几乎都是出自之手设计。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吉隆坡许多围绕着旧城中心建造的建筑物多数都是两层楼的店屋,底楼为商店,上层则为独立的住宅空间。这些店屋的设计灵感主要来自海峡殖民地的华人和欧洲的传统建筑风格。随着吉隆坡的快速发展,这些店屋已经逐步被拆除。目前这些店屋依然可以在吉隆坡的老巴殺路、茨厂街、等路段看见。 独立建国后,吉隆坡建筑物的设计风格在1970年代至1990年代期间采用更具当地特色和伊斯兰风格的设计风格。许多这些建筑的设计风格源自传统的马来物品(如宋谷帽和马来短剑)。由于伊斯兰教中对通过绘画模仿自然的限制,其中一些建筑物将伊斯兰几何图案融入到建筑物的设计中,这些建筑物包括马来西亚电讯大厦和马来亚银行大厦等。现代和后现代建筑开始在1990年代末出现。随着经济的发展,吉隆坡的老建筑逐渐被夷为平地,为建造新建筑让路。自1990年代末开始,吉隆坡建筑物的设计风格开始采用全玻璃外壳设计,其中最显著的例子为全球最高的双子塔—国油双峰塔以及吉隆坡会展中心等。现今的吉隆坡城中城天际线充满了许多具有现代和后现代建筑风格的摩天大楼。 吉隆坡是一座拥有高密度高建筑的城市。依据世界高層建築與都市人居學會2010年的报告指出,吉隆坡在《拥有100米以上建筑的城市排名》中位居全球第10位,其中吉隆坡有244座高层建筑的总高度为34,035米。 公园 吉隆坡素有「光之花园城市」(The Garden City of Light)之称,目前共设有15座公共公园。占地92公顷(230英亩)的(旧称湖滨公园)是吉隆坡第一个休闲公,园区内设有蝴蝶园、鹿园、兰园、芙蓉园和世界最大的鸟园—。马来西亚国会大厦和曾经是英国殖民政府官邸的也坐落在该花园附近。吉隆坡其他主要公园包括私立的、吉隆坡城中城公园、武吉加里尔英联邦公园,以及由市政局管辖的、甲洞大都会湖滨公园、皇后镇湖滨花园、武吉加里尔公园、武吉加拉公共公园等。 吉隆坡市内共有三个森林保护区,其中位于市中心的咖啡山森林保留地(吉隆坡森林生态公园)占地9.37公顷,是马来西亚最早颁布在《马来西亚联邦政府宪报》的森林保留地,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原始森林之一。其余两个则分别是白河山森林保护区和新街场森林保护区。白河山森林保护区因发展公路而于2021年取消森林保护区地位,并由新街场森林保护区(附加)取代。这些森林保护区是许多动物的栖息地,特别是猴子、树鼩、侏儒山羊、虎皮鹦鹉、松鼠和鸟类。 教育 据统计,吉隆坡2000年的识字率为97.5%,是马来西亚所有州属和领地中最高的。在马来西亚,马来语作为国语,是公立中小学大多数科目的教学语言;英语是必修科目,也是数理科的教学语言。国民型华文小学和国民型淡米尔小学则会使用各自的母语教学。吉隆坡的高等学府方面,无论是公立或是私立高等学府,英语都是教学语言。 截至2007年,吉隆坡市内有14所高等教育机构、79所中学、155所小学和136所幼儿园。 高等学府 大吉隆坡都会区是许多本国和国外著名高等学府分校的所在地。2022年QS世界大学排名前200的大学中,位于大吉隆坡都会区的本国大学就占了3所,外国大学分校2所。这些大学分别是蒙纳士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第58名)、马来亚大学(第65名)、诺丁汉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第103名)、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第143名)以及马来西亚国立大学(第144名)。 其他位于大吉隆坡都会区的著名高等学府包括马来西亚国际伊斯兰大学、赫瑞瓦特大學马来西亚分校、、思特雅大学、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吉隆坡大学、拉曼大学、拉曼大学学院等。 中学 吉隆坡拥有多间已有100年办校历史的中学,例如维多利亚书院(1893年办校)、(1896年办校)、(1897年办校)、咖啡山修道院国中女校(1899办校)、圣约翰国中(1904年办校)、吉隆坡尊孔独立中学(1906年办校)、吉隆坡坤成中学(1908年办校)、吉隆坡循人中學(1913年办校)、麦士威国中(1917年办校)及吉隆坡中华中学(1919年办校)等。 醫療 吉隆坡鹰阁医院 马来西亚 IJN 国家心脏研究所 马来西亚太子阁医疗中心 吉隆坡班太医院 吉隆坡
服務區視規模從只有基本必需的衛生間,到擁有便利店、車輛維修、加油站、商店等多樣化服务。 服务区也会包括餐厅等其他设备。德国甚至在一些高速公路服务区中提供了教堂服务,以供信徒使用。高速公路的一些服务区也会提供修车服务。
服务区也会包括餐厅等其他设备。德国甚至在一些高速公路服务区中提供了教堂服务,以供信徒使用。高速公路的一些服务区也会提供修车服务。 相關條目
低型烧杯 低型烧杯是实验室最常用的烧杯,由英国化学家设计,因此又称作格利芬氏烧杯(,简称格氏烧杯)。低型烧杯的高度大约是其直径的1.4倍,在绝大多数的化学实验中都会使用到低型烧杯。不同的用途会使用到不同规格的烧杯,容积为1至50mL的烧杯主要用于微量分析;容积为50至2000mL的烧杯主要用于常量分析和作为一般化学反应的容器,或者临时储存液体;3000至5000mL的烧杯在一般的化学实验中很少用到,主要用于工业生产单位作小批量生产工具或实验室作容器,有时代替水槽和电解槽来使用。 低型烧杯的规格及参考尺寸如下表: 塑料柄烧杯的规格及参考尺寸如下表: 高型烧杯 高型烧杯(,又称褒氏烧杯或电解烧杯),其高度大约是直径的两倍。其独特的细高形状能够防止在加热时因暴沸而溅出或者从上方滴入液体时溅出,也可以用于代替电解槽进行电解,偶尔也用于代替锥形瓶进行滴定。因为高型烧杯要比相同高度的低型烧杯体积小,因此在用它来做实验时能够相对地减少试剂用量,达到节约试剂的效果。 高型烧杯的规格及参考尺寸如下表:
高型烧杯(,又称褒氏烧杯或电解烧杯),其高度大约是直径的两倍。其独特的细高形状能够防止在加热时因暴沸而溅出或者从上方滴入液体时溅出,也可以用于代替电解槽进行电解,偶尔也用于代替锥形瓶进行滴定。因为高型烧杯要比相同高度的低型烧杯体积小,因此在用它来做实验时能够相对地减少试剂用量,达到节约试剂的效果。 高型烧杯的规格及参考尺寸如下表: 锥形烧杯 锥形烧杯(又称弗氏烧杯、牛奶烧杯或三角烧杯),形状类似于锥形瓶,下部宽上部窄,便于振荡和防止液体溅出。可以用于在常压蒸馏时接收馏分和用于滴定时装盛待测液。 锥形烧杯的规格和参考尺寸如下表: 染色烧杯 染色烧杯()整体呈上部宽下部窄的锥形,但是在中上部有一个突然的增宽。 染色烧杯的规格和参考尺寸如下表: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課程 以下是根據第15/2014號行政法規《》而定,「第一語文(教學語文)」或「第二語文」是指中文、英文或葡文。 幼稚園: 小學: 初中 高中: 以下科目是根據之課程組織而定,「教學語文」或「第二語文」是指中文、英文或葡文。目前職業技術課程只會在高中開設: 教學語言(發展水準) 教學語言(一般水準) 第二語言 數學(發展水準) 數學(一般水準) 體育 德育 道德教育 公民教育 宗教教育 電腦 人文及社會經濟學科 外語(第三語言) 文學 中國文學 歷史 中國歷史 社會 經濟 地理 科學及技術學科 物理 化學 生物 繪圖及立體幾何學 科技 藝術 音樂 造型藝術 藝術史 設計 其他科目 衛生及運動 工業科技 技術繪圖 工業自動化 電工/機械技術 電子 工業組織及管理 電力裝置及技術實踐 商業及行政 會計及稅務 應用數學 商業及稅務文件處理與組織 企業溝通,商業技巧及公共關係 行政及商務實踐 旅遊服務 酒店業概論 接待、房務、餐廳與烹飪實務 旅遊業概論 溝通技巧與公共關係 境內旅遊 境外旅遊 資訊及系統管理 邏輯入門及組織方法 資訊管理系統 電腦資訊概念及軟件應用 程式語言設計 資料結構 網路系統 電腦結構及基本維修 自動控制系統 社會服務 社會工作導論 心理學導論 兒童及青少年輔助服務 老人輔助服務 澳門社會及提供社會援助的機構 輔導技巧 康復服務 活動策劃
Office系列軟件。圖像處理方面的教學用軟件為Ulead PhotoImpact,而大專學院所教的圖像軟件為Adobe Photoshop或電影軟件為After Effects。 學制 根據第9/2006號法律《》,澳門教育類別分為“正規教育”和“持續教育”。“正規教育”為三年學制的幼兒教育(原為小學預備班)、六年學制的小學教育、三年學制的初中教育,以及三年學制的高中教育(高中教育原為兩年或三年學制),共15年正規教育。以上學制即為“本地學制”。而“持續教育”則可細分為家庭教育、回歸教育、社區教育和職業培訓。不實行本地學制的學校即為“非本地學制”學校,不能接受政府的免費教育補助。 澳門政府對納入公共教育網的學校(包括非牟利並實行本地學制的私校)實行推行十五年由幼兒教育至高中的免費教育。“免費教育”包括學生免繳學費、補充服務費及其他與報名、就讀、證書有關的費用。 文理分科:澳門大部份的學校會將高中分為文科和理科,有些學校亦提供商科和職業科目。分科年級則不定,由學校自行安排。 升學 在高中畢業後,澳門學生若要入讀高等院校,一般要參與本地的四校聯考、中國內地的暨大華大兩校聯招考試、全國聯招考試(港澳台僑聯招),或英國的普通教育文憑試(GCE)、美國的SAT考試等。當中亦有部份在學術或其他方面有出色表現的學生,獲豁免全部或部份入學測試,或以學校保送生的方式入讀大學。 教育工具 自2010年7月7日起,全澳大部分中小學應教青局推薦,全澳實行網上閱讀計劃。其中包括:中文、葡文及英文網上閱讀計劃。一個一站式的教育資訊平臺。為學校、教師、學生、家長提供全面的教與學的新鮮資訊及應用,以配合教與學數碼化發展的新趨勢。 課程 以下是根據第15/2014號行政法規《》而定,「第一語文(教學語文)」或「第二語文」是指中文、英文或葡文。 幼稚園: 小學: 初中 高中: 以下科目是根據之課程組織而定,「教學語文」或「第二語文」是指中文、英文或葡文。目前職業技術課程只會在高中開設: 教學語言(發展水準) 教學語言(一般水準) 第二語言 數學(發展水準) 數學(一般水準) 體育 德育 道德教育 公民教育 宗教教育 電腦 人文及社會經濟學科 外語(第三語言) 文學 中國文學 歷史 中國歷史 社會 經濟 地理 科學及技術學科 物理 化學 生物 繪圖及立體幾何學 科技 藝術 音樂 造型藝術 藝術史 設計 其他科目 衛生及運動 工業科技 技術繪圖 工業自動化 電工/機械技術 電子 工業組織及管理 電力裝置及技術實踐 商業及行政 會計及稅務 應用數學 商業及稅務文件處理與組織 企業溝通,商業技巧及公共關係 行政及商務實踐 旅遊服務 酒店業概論 接待、房務、餐廳與烹飪實務 旅遊業概論 溝通技巧與公共關係 境內旅遊 境外旅遊 資訊及系統管理 邏輯入門及組織方法 資訊管理系統
橫桿圓規(Beam-compass)是一種圓規夾有木製或黃銅製的橫桿。 椭圆规是一種能夠繪畫椭圆的工具,其中一個款式與圆规近似。 文化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参见
圓規在數學和製圖裏,是用來繪製圓或弧的工具,常用於尺规作图。 圓規通常是由金屬製成,包括兩部分,由一個鉸鏈連接着,其中可作調整,其中一邊尖銳是用作圓心,另一邊通常可裝上筆、铅笔芯。 圓規分普通圓規、彈簧圓規、點圓規、樑規等。現代的圓規則多與三角尺、量角器、直尺等成套裝出售。 歷史 圆规的發明最早可追溯至中國夏朝,《史記·夏本記》載大禹治水“左凖繩,右規距”,公元前15世紀的甲骨文中,已有規、矩二字,當時稱為「規」,即今日的圓規,《周禮·考工記·匠人》記載:“匠人建國,平地以懸,置槷以懸,眡以景。爲規,識日出之景與日入之景。晝參諸日中之景,夜考之極星,以正朝夕。”。 山東嘉祥武梁祠內有「東漢伏羲女媧磚刻像」,其中女媧執規,伏羲執矩,這裡的規是古式梁規,形狀與甲骨文「癸」的字形相似。 變型 橫桿圓規(Beam-compass)是一種圓規夾有木製或黃銅製的橫桿。 椭圆规是一種能夠繪畫椭圆的工具,其中一個款式與圆规近似。
下池徹:基隆郡役所平溪-{庄}-長 戰後平溪鄉長 民國34年 林有財:官派 民國36年 林有財:鄉代選出 民國38年 林有財:鄉代選出 民國40年 林有財:公民直選第一屆 民國42年 林有財:公民直選第二屆 民國45年 林有財:公民直選第三屆 民國49年 廖陳有義:公民直選第四屆 民國53年 廖陳有義:公民直選第五屆 民國57年 王友霖:公民直選第六屆 民國61年 王友霖:公民直選第七屆 民國66年 曾定國:公民直選第八屆 民國71年 林光榮:公民直選第九屆 民國75年 林光榮:公民直選第十屆 民國79年 王瑞琦:公民直選第十一屆 民國83年 王瑞琦:公民直選第十二屆 民國87年 廖德弘:公民直選第十三屆 民國91年 廖德弘:公民直選第十四屆 民國94年 林耀庭:公民直選第十五屆 新北市平溪區長 區政組織 平溪區公所是新北市政府在平溪區的派出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市政府綜理區政的執行機關,上級業務監督機關為新北市政府。区长由市長任命,其任期為無任期保障。在區長及主任秘書之下,設有4課3室等7個內部單位。 行政區劃
民國34年 林有財:官派 民國36年 林有財:鄉代選出 民國38年 林有財:鄉代選出 民國40年 林有財:公民直選第一屆 民國42年 林有財:公民直選第二屆 民國45年 林有財:公民直選第三屆 民國49年 廖陳有義:公民直選第四屆 民國53年 廖陳有義:公民直選第五屆 民國57年 王友霖:公民直選第六屆 民國61年 王友霖:公民直選第七屆 民國66年 曾定國:公民直選第八屆 民國71年 林光榮:公民直選第九屆 民國75年 林光榮:公民直選第十屆 民國79年 王瑞琦:公民直選第十一屆 民國83年 王瑞琦:公民直選第十二屆 民國87年 廖德弘:公民直選第十三屆 民國91年 廖德弘:公民直選第十四屆 民國94年 林耀庭:公民直選第十五屆 新北市平溪區長 區政組織 平溪區公所是新北市政府在平溪區的派出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市政府綜理區政的執行機關,上級業務監督機關為新北市政府。区长由市長任命,其任期為無任期保障。在區長及主任秘書之下,設有4課3室等7個內部單位。 行政區劃 平溪區的行政區劃轄有薯榔里、菁桐里、白石里、石底里、平溪里、嶺腳里、東勢里、十分里、望古里、南山里、新寮里、平湖-{里}-等12里,共計120鄰。 歷年行政上地名變化 立法委員 平溪區在中華民國區域立法委員劃分上屬於新北市第十二選舉區,該選舉區前身為2008年新劃出的臺北縣第十二選舉區,2010年配合五都改制而改稱「新北市第十二選舉區」,區域立法委員由該選區的公民直選而產生,任期為四年,無連任次數限制,現任立法委員為民主進步黨籍的賴品妤。 公共設施 警政 新北市政府警察局瑞芳分局 瑞芳交通分隊 平溪分駐所 十分派出所 東勢格派出所 消防 新北市政府消防局第六大隊平溪分隊 圖書館 新北市立圖書館平溪分館 其他 衛生福利部教學藥園:位於新北市平溪區竿蓁林一帶,國家級教學藥園 (入園需預約申請) 經濟 大菁 大菁又名馬藍,乃棉織品的染料,平溪開始大菁種植,在十分寮一帶約始於1870年(同治9年)。平溪、石底一帶則約1885年(光緒11年)才開始。最盛期投入大菁的人力占居民八成之多,但自繁盛到沒落的時間非常短暫。隨著人工合成染料的興起,平溪的大菁即為茶園所取代。 茶葉 平溪與坪林、深坑、石碇、烏來、新店、雙溪等地,同屬台灣四大老茶區之一的文山茶區。茶葉製成之後,在擔到坪林賣給精製茶廠和大盤,而當時坪林堪稱北台灣最大的茶葉集散中心。 烏龍是平溪最主要的茶種,包括青心大冇、大葉烏龍、青心烏龍、硬枝紅心,北台栽培歷史悠久的茶種。日治時期平溪烏龍茶以外銷歐洲、北美市場為主,而1936及1937年調查中,這兩年平溪包種茶產量甚至遠超過烏龍茶。 煤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