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ence1
stringlengths
0
73.2k
sentence2
stringlengths
0
64.7k
在全國選拔賽中,擁有林華韋、盧瑞圖、蘇豐原等球員的七虎少棒隊擊敗擁有楊清瓏、江仲豪等球員的金龍少棒隊(第二代),獲得全國少棒賽冠軍。同年7月下旬,七虎隊參加遠東少棒錦標賽,擊敗菲律賓、日本而獲得遠東區代表權,再次進軍威廉波特的世界少棒大賽。在8月的世界少棒賽中,七虎隊不幸在第一場比賽敗給尼加拉瓜隊而與冠軍絕緣,最後只得到第五名。 七虎少棒隊未獲世界冠軍而無法進入台北華興中學,後來被屏東美和中學吸收,自此開啟青少棒乃至青棒「南美和、北華興」的長期對抗局面。 巨人榮光 1971年,棒球協會將全國地區代表隊由四隊增為八隊,其中北、中、南三個地區各有兩隊,東部地區及金門各一隊,各地區的代表隊仍以明星隊方式選拔。 實力最強的南部地區七縣市選拔賽由台南市獲勝,組成以「台南巨人」為名的南部地區第一明星隊,陣中擁有許金木、-{涂忠男}-、李居明、徐生明、葉志仙等球員。在全國選拔賽中,巨人隊擊敗台中金龍隊(第三代)獲得冠軍,並取得國家代表權。 1971年的遠東區少棒賽首次在台灣舉行,巨人隊台北市棒球場連勝菲律賓、日本兩隊,取得世界少棒大賽的遠東區代表權。 8月24日至28日,第25屆世界少棒大賽在美國賓州威廉波特舉行。台南巨人少棒隊首戰代表拉丁美洲區的波多黎各球隊時以7:0獲勝,第二場再以11:0大勝代表美西區的夏威夷球隊。決賽的對手是代表美北區的印地安納州蓋瑞城隊,陣中有一位投打俱佳的洛伊德·麥克林登,曾在美北區的十二場選拔賽中,投出過無安打比賽,更揮出六支全壘打。 巨人隊投手許金木在一局下美北隊兩人上壘的情況下,刻意投出大壞球給麥克林登,沒想到卻被他打出一支全壘打,因而陷入苦戰。在接下的各局裡,只要麥克林登一上場,巨人隊捕手就「遠離」本壘板,讓許金木投超級安全的四壞球保送,以免不小心又被他打出全壘打。結果這樣的戰術引起現場美國籍觀眾的不滿,紛紛報以噓聲。而在進攻方面,巨人隊苦苦追趕,六局結束時以3:3和對手打平,才得以進入延長賽。 到了九局上,美北隊的捕手再也無法接住麥克林登強勁的快速球,頻頻出現四壞球保送,即使連換捕手也依然無法扼止,使得巨人隊連連得分。在極度失望下,少年麥克林登當場嚎啕大哭而無法再投。美北隊換上來的投手遠遠不如麥克林登,完全壓不住巨人隊的打擊火力。終場巨人隊以12:3大勝,為台灣奪回失去一年的世界冠軍。 三冠王的年代 其後台灣長期稱霸世界少棒大賽,從1969年到1996年為止,台灣的少棒隊扣除1975年美國少棒聯盟「閉關自玩」之外,總共拿到十七次冠軍頭銜。 1972年,金龍少棒隊那一批同期的球員已升上國中三年級,棒球協會趁此熱度,申請參加在美國印第安納州蓋瑞城舉辦的世界青少棒大賽。第一支代表國家參賽的隊伍是屏東縣美和中學球員為主體,並網羅南部七縣市好手組成的「美和中學青少棒隊」。他們除了首場險勝美東區代表隊外,其餘三場都以極大比數獲勝,順利拿到冠軍。 第二年換由台北華興中學取得代表權,同樣獲得冠軍。此後一直到1996年最後一屆參加世界少棒聯盟的世界青少棒大賽為止,廿五屆當中,台灣總共獲得十七次冠軍,其中前九年更是連續奪冠。 在青棒方面,棒球協會於1974年開始選派代表隊參加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羅德岱堡舉行的世界青棒大賽。當時的代表隊是由全國選拔出來的明星隊,首次參賽即獲得冠軍。那一年剛好台灣的少棒、青少棒也都獲得世界少棒聯盟所辦世界大賽的冠軍,達成史無前例的「三冠王」。 此後每年的青棒代表隊也是贏多輸少,至1996年為止,廿三屆當中,台灣總共獲得十七次冠軍,其中包括兩度連續五年奪冠。 至於三冠王的頭銜,除了1974年外,1977年、1978年、1988年、1990年及1991年也都獲得同樣的戰果。不過台灣三級棒球向來以學校作為組隊單位,與美國少年棒球聯盟的規定不符,因而倍受質疑。自1997年起,台灣便不再參加該聯盟所主辦的各項賽事。 狂飆下的省思 1970年代是台灣經濟起飛的時代,也是台灣三級棒球狂飆,整個社會陷入棒球民族主義狂熱的年代。1971年10月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以後,台灣的國際處境日益艱難,唯有透過這些少年們的球棒,才能找回國家與民族自信心。因此,每一位棒球選手,都被媒體以「棒打洋人」的「民族英雄」視之。 然而,為了爭奪「三冠王」的耀眼光環,各級球隊不免使出渾身解數,卻也產生不少光怪陸離的現象,值得人們省思。 其一是「挖角」歪風盛行,而且挖角後優秀球員過度集中,使得少數實力超強的球隊動輒痛宰對手,失去競賽本質;其二是「合法超齡」狀況頻生,因而出現「小時了了大必未佳」的現象;其三是「後援會」過度干涉球隊運作,甚至有與學校分庭抗禮,鬧出「雙包」球隊的怪現象;其四是賭風興起,使得球場暴力事件頻傳。 於是一些「正派經營」的學校紛紛解散球隊,這也是造成1980年代基層球隊數目急速衰減的原因之一。 就這一時期的台灣三級棒運而言,無疑是瘋狂的、畸形的,它不只是單純的運動而已,而是一種社會現象,一種民族情感的宣洩。但不可否認的是,在三級棒球一路培養下,造就了許多優秀的選手,打下後來台灣成棒能在世界舞台與人一爭長短的紮實基礎。 業餘成棒主導時期(1980年代) 1980年代以前的成棒 中華成棒隊自1954年亞洲棒球錦標賽(簡稱亞錦賽)開賽後,便始終未曾在這項比賽中缺席。至1975年的第十一屆亞錦賽為止,僅獲得2次亞軍、6次季軍,成績遠遜於7冠4亞的日本隊與3冠5亞2季的韓國隊。 在全球性的世界棒球錦標賽(現已改名為世界盃)方面,中華隊從1972年的第二十屆開始參賽,至1976年的第二十四屆為止,參加的四屆比賽中,最佳名次僅為1973年第二十二屆的第五名,成績不算理想。而在另一項全球性的洲際盃棒球賽方面,中華隊從1973年的首屆便開始參賽,1977年又參加第三屆比賽,兩次均獲得第七名,也無足以倣人之處。 從1976年開始,台灣的棒球生態起了重大的變化。第一代金龍少棒隊球員已經高中畢業,並依照教育部的政策以「體育保送生」身份進入大學就讀,為大專棒球界注入新的活力。這一年參加世錦賽的國家成棒代表隊20位成員中,就有高達11位是大專學生,打破以往國家代表隊主要由企業球隊成員組成的慣例。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學生球員多半是三級棒球出身,擁有紮實的技術根基,只是年紀還輕,實力尚未能充分發揮而已。 1970年代末期,由於會籍問題,中華隊不僅無法參加世錦賽、洲際盃,連亞錦賽也受到波及而停賽。在這段期間內,台灣的成棒界失去國際賽的舞台,可說是最灰暗的年代。 成棒重返世界舞台 經過長期的努力後,根据《洛桑協議》,會籍問題終於在1980年代初期獲得解決,中華隊改開始以中華台北名義參與重要國際賽事。 1982年9月的第二十七屆世錦賽,是中華成棒隊重返國際舞台的第一場比賽。為了打響這重要的第一炮,中華民國棒球協會理事長嚴孝章推動了一套極為嚴謹的選拔制度與賽前集訓。比賽結果不負眾望,以六勝三敗的總成績獲得參賽史上最佳的第四名,僅次於傳統棒球強國韓國、日本與美國。 1983年7月的第六屆洲際盃,中華成棒隊在複賽中以十三比一大勝超級強隊古巴,震驚世界棒壇。雖然在準決賽以一比二不敵美國隊而屆居季軍,卻已是參加該項賽事以來的最佳成績。 第一個亞洲冠軍 同年9月的第十二屆亞錦賽,也是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亞洲區代表權的爭奪戰。雖然韓國隊已於前一年的第廿七屆世錦賽獲得冠軍,自動取得奧運參賽權,但為了爭奪亞錦賽停賽多年後的「亞洲第一」榮譽,依然派出「國寶」宣銅烈領軍的豪華陣容。 結果中華隊在最後一場打到延長賽的第十一局,才以三比二辛苦擊敗韓國隊。由於兩個循環賽合計中、日、韓三隊同為五勝二負,依大會規定並列為冠軍。休息三十分鐘以後,中華隊立即迎戰以逸待勞的日本隊,以決定奧運代表權。前一場已經投了八局的名投手郭泰源,再度上場擔任先發。 這場比賽雙方演出精彩的投手戰,互相壓制對方的打擊群。到了第九局下半,曾在第二循環漏接關鍵的一球而使得日本隊輸給中華隊的一壘手趙士強,揮出左外野的「再見全壘打」,使中華隊以一比零擊敗日本隊。在這屆比賽裡,中華成棒隊不僅拿到第一個亞洲冠軍,也順利贏得第一個奧運參賽權,可說是有史以來最大的成就。 進軍洛杉磯奧運 1984年洛杉磯奧運的棒球賽雖然只是表演賽,與會各隊仍然全力以赴。由於古巴參與蘇聯領導的抵制行動,先前爭奪亞洲區代表權落敗的日本隊幸運地以遞補身份得以參賽。 中華隊派出擁有郭泰源、莊勝雄、江泰權、趙士強、李居明等名將的當時最佳陣容,在分組賽先以一比二輸美國隊,再分別大勝義大利與多明尼加兩隊,以分組第二名的成績晉級。 中華隊在準決賽碰上日本隊,正規賽打成一比一平手,延長第十局才被日本隊拿下一分而落敗。銅牌戰中華隊面對韓國隊,雙方投手演出精彩,鏖戰了十四局,才由中華隊以三比零獲勝。 名列世界五強 1984年10月的世錦賽在古巴舉行。中華隊先在分組預賽以二勝三負的成績晉級八強,再以五勝二負的成績勇奪史上最佳的亞軍。更值得一提的是,中華隊竟然在古巴自家門口,再度以七比四擊敗這支超級強隊,大出地主球迷意料之外。 隨後在1986年及1988年的世錦賽,中華隊兩度獲得季軍。而在洲際盃方面,中華隊於1985年、1987年兩度獲得第四名,1989年則獲得第五名。由於戰績十分優異而穩定,因而與古巴、美國、日本、韓國共列為世界業餘棒壇五強之一。 選手外流 中華成棒代表隊雖然在國際賽屢創佳績,但成棒球員的出路並不理想。服完兵役的球員只能到合庫、中油、台電等公營事業的球隊,雖然福利好、工作穩定,但薪水不高,而且昇遷還得要考試,更是讓球員們困擾。因此出國打職棒,成為許多球員奮鬥的目標。 其實台灣在日治時期即有羅道厚、薛永順、吳昌征、葉天送、吳新享等球員加入日本職棒。戰後受限於服兵役及大環境問題,棒球選手旅外發展停頓了三十餘年。 1974年,曾於第二十屆(1972年)世界棒球錦標賽獲得三振王及最佳投手獎的名投手譚信民從空軍退役後,與日本職棒太平洋俱樂部獅隊(西武獅隊前身)簽約,以「研究生」身份被送到美國職棒小聯盟球隊受訓比賽,成為台灣棒球史上第一位在美國職棒出賽的選手。 1980年代起,三級棒球出身的球員已然成年,挾著顯赫的戰績,成為美、日職棒球探追逐的目標。其中名投手李宗源因故免服兵役,得以在1979年率先以練習生的身分加入羅德獵戶星隊二軍,成為戰後第一位打日本職棒的球員,也是三級棒球出身的第一位旅外球員。 自此之後,進軍日本職棒的球員有如過江之鯽,包括高英傑、李來發(皆南海鷹隊)、郭源治(中日龍隊)、郭泰源(西武獅隊)、莊勝雄(羅德獵戶星隊)、呂明賜(讀賣巨人隊)、陳義信(中日龍隊)、郭建成(養樂多燕子隊)等名將。而打日本業餘成棒的球員就更多了,其中最知名的有劉秋農、林華韋、黃廣琪、林仲秋、趙士強、林易增、陽介仁、黃平洋、康明杉等。比較特殊的是徐生明,他選擇到韓國打業餘成棒。 其中郭源治效力中日龍隊十六個球季,獲得106勝106敗116救援成功,是日本職棒史上達成「百勝百救援」紀錄的第五人。郭泰源在西武獅隊十二個球季,留下117勝68敗18救援成功的佳績,還曾經獲選1991年太平洋聯盟年度MVP,並蟬聯1991與1992年投手金手套獎,被稱為締造「西武王朝」的「台灣英雄」。莊勝雄在羅德隊(一軍)十一個球季,拿下70勝83敗33次救援成功,曾入選明星賽,並在1986年創下連續十場救援點的太平洋聯盟記錄。三位球員的優異表現,被台灣球迷合稱為「二郭一莊」。 職業化時期(1990年代) 成立職棒 1990年3月17日,在兄弟飯店董事長洪騰勝的主導下,成立了「中華職業棒球聯盟」,使得中華民國繼日本、韓國之後,成為亞洲第三個正式成立職業棒球運動的國家。台灣的棒球運動自此進入另一個全新的多元發展階段。 第一場職業棒球比賽在台北市立棒球場開打,由兄弟象隊出戰統一獅隊,結果獅隊擊敗象隊獲得台灣職棒史上第一勝,統一獅投手杜福明是第一位勝投的投手,當天另一場比賽,三商虎隊投手-{涂鴻欽}-擊敗味全龍隊並成為第一位寫下完封勝的投手。 中華職棒開打後的數年間,台灣的棒球運動呈現出一番欣欣向榮的景象。球員的待遇提高,在生活無慮之下,有更強的意願在球場上拼鬥,比賽因而更為精彩。而大批球迷湧進球場觀戰,新聞媒體也大幅報導,使得球員的社會地位提升,儼然成為青年朋友崇拜的對像,從而掀起一片前所未有的棒球熱潮。 奧運銀牌 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會中,棒球第一次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在頂尖好手紛紛加入中華職棒聯盟的狀況下,該屆的中華成棒隊可說是重返國際棒壇十年來最弱的一支國家代表隊。然而在將士用命之下,戰績卻是最為煇煌。 中華隊在預賽以五勝二負的成績獲得晉級。準決賽對上日本時,以五比二獲勝,拿到史上第一次奧運決賽權。決賽雖以十一比一慘敗給如日中天的古巴隊,但仍獲得銀牌。這是繼「亞洲鐵人」楊傳廣在1960年羅馬奧運會獲得十項運動銀牌後,中華民國再次拿到的一面銀牌。 職棒醜聞
三級棒球狂飆時期(1970年代) 金龍揚威 就在紅葉少棒隊首次擊敗關西地方選拔出來的日本少棒明星隊的前一天,同樣出自關西地區,但只是一支地方性球隊的和歌山少棒隊剛剛獲得在美國賓州威廉波特舉行的世界少棒大賽冠軍。這項消息大大地鼓舞了台灣棒球界。1969年4月,中華全國棒球委員會決定7月下旬選派一支中華少年棒球明星隊,以參加世界少棒大賽的太平洋區聯盟代表權賽。 6月8日,中華全國棒球委員會選出正選14名球員,其中嘉義大同佔4名,台南立人佔2名,台南玉井、台北老松、嘉義博愛、台中大同、台中忠孝、台南永福、臺東新生、台東紅葉等隊各佔1名。 7月26日至28日,太平洋區代表權賽在日本東京舉行。中華少棒代表隊先以16:0擊敗關島代表隊,再以3A:0擊敗日本代表隊(西東京隊),奪得參加世界少棒大賽的代表權。 由於中華全國棒球委員會是第一次派隊參與美國少年棒球聯盟(習稱世界少棒聯盟)主辦的比賽,並不清楚該聯盟會章規定:凡參加世界大賽與各區代表權賽的球隊,不能每一個球員都是該地區或各國的明星球員。主辦太平洋區代表權賽的日本少年棒球聯盟,向中華隊領隊謝國城說明原委,並建議改名為地方性球隊。由於中華少棒代表隊集訓時全部球員的學籍都已寄讀在台中市忠孝國民小學,因此正式改名為「中華民國台中金龍隊」。 8月20日至22日,第23屆世界少棒大賽在美國賓州威廉波特舉行。台中金龍少棒隊首戰加拿大代表隊以5:0獲勝,第二場以4A:3勝美北隊,決賽則以5A:0大勝美西隊,勇奪冠軍。 該項比賽原本教育性重於競賽性,然而對台灣而言,卻是有史以來第一個「世界冠軍」,不僅台灣棒壇受到鼓舞,對於受外在國際局勢不利影響下的中華民國(台灣)民心士氣,也產生莫大的激勵作用--原來,要打敗日本、美國不是不可能的! 這批球員後來集體進入台北華興中學就讀,繼續打青少棒、青棒。其中擔任第二投手的郭源治畢業後打過輔仁大學、陸軍棒球隊,1981年加入日本職棒中日龍隊,是日本職棒史上達成「百勝百救援」紀錄的第五人。 七虎夢碎 1970年,棒球協會為避免全國明星隊落人口實,將全台分為北、中、南、東四個地區,各地區選派明星隊參與全國選拔賽,獲勝的球隊代表國家出國比賽。 在競爭最激烈的南部地區七縣市選拔賽中,嘉義縣聯隊勇奪冠軍,南部地區明星隊便以「嘉義七虎」為名。隊員除嘉義縣垂楊、大同、宣信、崇文等國小的球員外,尚有來自台南市立人、進學、永福,高雄市旗津及高雄縣旗山等國小的優秀選手。 在全國選拔賽中,擁有林華韋、盧瑞圖、蘇豐原等球員的七虎少棒隊擊敗擁有楊清瓏、江仲豪等球員的金龍少棒隊(第二代),獲得全國少棒賽冠軍。同年7月下旬,七虎隊參加遠東少棒錦標賽,擊敗菲律賓、日本而獲得遠東區代表權,再次進軍威廉波特的世界少棒大賽。在8月的世界少棒賽中,七虎隊不幸在第一場比賽敗給尼加拉瓜隊而與冠軍絕緣,最後只得到第五名。 七虎少棒隊未獲世界冠軍而無法進入台北華興中學,後來被屏東美和中學吸收,自此開啟青少棒乃至青棒「南美和、北華興」的長期對抗局面。 巨人榮光 1971年,棒球協會將全國地區代表隊由四隊增為八隊,其中北、中、南三個地區各有兩隊,東部地區及金門各一隊,各地區的代表隊仍以明星隊方式選拔。 實力最強的南部地區七縣市選拔賽由台南市獲勝,組成以「台南巨人」為名的南部地區第一明星隊,陣中擁有許金木、-{涂忠男}-、李居明、徐生明、葉志仙等球員。在全國選拔賽中,巨人隊擊敗台中金龍隊(第三代)獲得冠軍,並取得國家代表權。 1971年的遠東區少棒賽首次在台灣舉行,巨人隊台北市棒球場連勝菲律賓、日本兩隊,取得世界少棒大賽的遠東區代表權。 8月24日至28日,第25屆世界少棒大賽在美國賓州威廉波特舉行。台南巨人少棒隊首戰代表拉丁美洲區的波多黎各球隊時以7:0獲勝,第二場再以11:0大勝代表美西區的夏威夷球隊。決賽的對手是代表美北區的印地安納州蓋瑞城隊,陣中有一位投打俱佳的洛伊德·麥克林登,曾在美北區的十二場選拔賽中,投出過無安打比賽,更揮出六支全壘打。 巨人隊投手許金木在一局下美北隊兩人上壘的情況下,刻意投出大壞球給麥克林登,沒想到卻被他打出一支全壘打,因而陷入苦戰。在接下的各局裡,只要麥克林登一上場,巨人隊捕手就「遠離」本壘板,讓許金木投超級安全的四壞球保送,以免不小心又被他打出全壘打。結果這樣的戰術引起現場美國籍觀眾的不滿,紛紛報以噓聲。而在進攻方面,巨人隊苦苦追趕,六局結束時以3:3和對手打平,才得以進入延長賽。 到了九局上,美北隊的捕手再也無法接住麥克林登強勁的快速球,頻頻出現四壞球保送,即使連換捕手也依然無法扼止,使得巨人隊連連得分。在極度失望下,少年麥克林登當場嚎啕大哭而無法再投。美北隊換上來的投手遠遠不如麥克林登,完全壓不住巨人隊的打擊火力。終場巨人隊以12:3大勝,為台灣奪回失去一年的世界冠軍。 三冠王的年代 其後台灣長期稱霸世界少棒大賽,從1969年到1996年為止,台灣的少棒隊扣除1975年美國少棒聯盟「閉關自玩」之外,總共拿到十七次冠軍頭銜。 1972年,金龍少棒隊那一批同期的球員已升上國中三年級,棒球協會趁此熱度,申請參加在美國印第安納州蓋瑞城舉辦的世界青少棒大賽。第一支代表國家參賽的隊伍是屏東縣美和中學球員為主體,並網羅南部七縣市好手組成的「美和中學青少棒隊」。他們除了首場險勝美東區代表隊外,其餘三場都以極大比數獲勝,順利拿到冠軍。 第二年換由台北華興中學取得代表權,同樣獲得冠軍。此後一直到1996年最後一屆參加世界少棒聯盟的世界青少棒大賽為止,廿五屆當中,台灣總共獲得十七次冠軍,其中前九年更是連續奪冠。 在青棒方面,棒球協會於1974年開始選派代表隊參加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羅德岱堡舉行的世界青棒大賽。當時的代表隊是由全國選拔出來的明星隊,首次參賽即獲得冠軍。那一年剛好台灣的少棒、青少棒也都獲得世界少棒聯盟所辦世界大賽的冠軍,達成史無前例的「三冠王」。 此後每年的青棒代表隊也是贏多輸少,至1996年為止,廿三屆當中,台灣總共獲得十七次冠軍,其中包括兩度連續五年奪冠。 至於三冠王的頭銜,除了1974年外,1977年、1978年、1988年、1990年及1991年也都獲得同樣的戰果。不過台灣三級棒球向來以學校作為組隊單位,與美國少年棒球聯盟的規定不符,因而倍受質疑。自1997年起,台灣便不再參加該聯盟所主辦的各項賽事。 狂飆下的省思 1970年代是台灣經濟起飛的時代,也是台灣三級棒球狂飆,整個社會陷入棒球民族主義狂熱的年代。1971年10月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以後,台灣的國際處境日益艱難,唯有透過這些少年們的球棒,才能找回國家與民族自信心。因此,每一位棒球選手,都被媒體以「棒打洋人」的「民族英雄」視之。 然而,為了爭奪「三冠王」的耀眼光環,各級球隊不免使出渾身解數,卻也產生不少光怪陸離的現象,值得人們省思。 其一是「挖角」歪風盛行,而且挖角後優秀球員過度集中,使得少數實力超強的球隊動輒痛宰對手,失去競賽本質;其二是「合法超齡」狀況頻生,因而出現「小時了了大必未佳」的現象;其三是「後援會」過度干涉球隊運作,甚至有與學校分庭抗禮,鬧出「雙包」球隊的怪現象;其四是賭風興起,使得球場暴力事件頻傳。 於是一些「正派經營」的學校紛紛解散球隊,這也是造成1980年代基層球隊數目急速衰減的原因之一。 就這一時期的台灣三級棒運而言,無疑是瘋狂的、畸形的,它不只是單純的運動而已,而是一種社會現象,一種民族情感的宣洩。但不可否認的是,在三級棒球一路培養下,造就了許多優秀的選手,打下後來台灣成棒能在世界舞台與人一爭長短的紮實基礎。 業餘成棒主導時期(1980年代) 1980年代以前的成棒 中華成棒隊自1954年亞洲棒球錦標賽(簡稱亞錦賽)開賽後,便始終未曾在這項比賽中缺席。至1975年的第十一屆亞錦賽為止,僅獲得2次亞軍、6次季軍,成績遠遜於7冠4亞的日本隊與3冠5亞2季的韓國隊。 在全球性的世界棒球錦標賽(現已改名為世界盃)方面,中華隊從1972年的第二十屆開始參賽,至1976年的第二十四屆為止,參加的四屆比賽中,最佳名次僅為1973年第二十二屆的第五名,成績不算理想。而在另一項全球性的洲際盃棒球賽方面,中華隊從1973年的首屆便開始參賽,1977年又參加第三屆比賽,兩次均獲得第七名,也無足以倣人之處。 從1976年開始,台灣的棒球生態起了重大的變化。第一代金龍少棒隊球員已經高中畢業,並依照教育部的政策以「體育保送生」身份進入大學就讀,為大專棒球界注入新的活力。這一年參加世錦賽的國家成棒代表隊20位成員中,就有高達11位是大專學生,打破以往國家代表隊主要由企業球隊成員組成的慣例。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學生球員多半是三級棒球出身,擁有紮實的技術根基,只是年紀還輕,實力尚未能充分發揮而已。 1970年代末期,由於會籍問題,中華隊不僅無法參加世錦賽、洲際盃,連亞錦賽也受到波及而停賽。在這段期間內,台灣的成棒界失去國際賽的舞台,可說是最灰暗的年代。 成棒重返世界舞台 經過長期的努力後,根据《洛桑協議》,會籍問題終於在1980年代初期獲得解決,中華隊改開始以中華台北名義參與重要國際賽事。 1982年9月的第二十七屆世錦賽,是中華成棒隊重返國際舞台的第一場比賽。為了打響這重要的第一炮,中華民國棒球協會理事長嚴孝章推動了一套極為嚴謹的選拔制度與賽前集訓。比賽結果不負眾望,以六勝三敗的總成績獲得參賽史上最佳的第四名,僅次於傳統棒球強國韓國、日本與美國。 1983年7月的第六屆洲際盃,中華成棒隊在複賽中以十三比一大勝超級強隊古巴,震驚世界棒壇。雖然在準決賽以一比二不敵美國隊而屆居季軍,卻已是參加該項賽事以來的最佳成績。 第一個亞洲冠軍 同年9月的第十二屆亞錦賽,也是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亞洲區代表權的爭奪戰。雖然韓國隊已於前一年的第廿七屆世錦賽獲得冠軍,自動取得奧運參賽權,但為了爭奪亞錦賽停賽多年後的「亞洲第一」榮譽,依然派出「國寶」宣銅烈領軍的豪華陣容。 結果中華隊在最後一場打到延長賽的第十一局,才以三比二辛苦擊敗韓國隊。由於兩個循環賽合計中、日、韓三隊同為五勝二負,依大會規定並列為冠軍。休息三十分鐘以後,中華隊立即迎戰以逸待勞的日本隊,以決定奧運代表權。前一場已經投了八局的名投手郭泰源,再度上場擔任先發。 這場比賽雙方演出精彩的投手戰,互相壓制對方的打擊群。到了第九局下半,曾在第二循環漏接關鍵的一球而使得日本隊輸給中華隊的一壘手趙士強,揮出左外野的「再見全壘打」,使中華隊以一比零擊敗日本隊。在這屆比賽裡,中華成棒隊不僅拿到第一個亞洲冠軍,也順利贏得第一個奧運參賽權,可說是有史以來最大的成就。 進軍洛杉磯奧運 1984年洛杉磯奧運的棒球賽雖然只是表演賽,與會各隊仍然全力以赴。由於古巴參與蘇聯領導的抵制行動,先前爭奪亞洲區代表權落敗的日本隊幸運地以遞補身份得以參賽。 中華隊派出擁有郭泰源、莊勝雄、江泰權、趙士強、李居明等名將的當時最佳陣容,在分組賽先以一比二輸美國隊,再分別大勝義大利與多明尼加兩隊,以分組第二名的成績晉級。 中華隊在準決賽碰上日本隊,正規賽打成一比一平手,延長第十局才被日本隊拿下一分而落敗。銅牌戰中華隊面對韓國隊,雙方投手演出精彩,鏖戰了十四局,才由中華隊以三比零獲勝。 名列世界五強 1984年10月的世錦賽在古巴舉行。中華隊先在分組預賽以二勝三負的成績晉級八強,再以五勝二負的成績勇奪史上最佳的亞軍。更值得一提的是,中華隊竟然在古巴自家門口,再度以七比四擊敗這支超級強隊,大出地主球迷意料之外。 隨後在1986年及1988年的世錦賽,中華隊兩度獲得季軍。而在洲際盃方面,中華隊於1985年、1987年兩度獲得第四名,1989年則獲得第五名。由於戰績十分優異而穩定,因而與古巴、美國、日本、韓國共列為世界業餘棒壇五強之一。 選手外流 中華成棒代表隊雖然在國際賽屢創佳績,但成棒球員的出路並不理想。服完兵役的球員只能到合庫、中油、台電等公營事業的球隊,雖然福利好、工作穩定,但薪水不高,而且昇遷還得要考試,更是讓球員們困擾。因此出國打職棒,成為許多球員奮鬥的目標。 其實台灣在日治時期即有羅道厚、薛永順、吳昌征、葉天送、吳新享等球員加入日本職棒。戰後受限於服兵役及大環境問題,棒球選手旅外發展停頓了三十餘年。 1974年,曾於第二十屆(1972年)世界棒球錦標賽獲得三振王及最佳投手獎的名投手譚信民從空軍退役後,與日本職棒太平洋俱樂部獅隊(西武獅隊前身)簽約,以「研究生」身份被送到美國職棒小聯盟球隊受訓比賽,成為台灣棒球史上第一位在美國職棒出賽的選手。 1980年代起,三級棒球出身的球員已然成年,挾著顯赫的戰績,成為美、日職棒球探追逐的目標。其中名投手李宗源因故免服兵役,得以在1979年率先以練習生的身分加入羅德獵戶星隊二軍,成為戰後第一位打日本職棒的球員,也是三級棒球出身的第一位旅外球員。 自此之後,進軍日本職棒的球員有如過江之鯽,包括高英傑、李來發(皆南海鷹隊)、郭源治(中日龍隊)、郭泰源(西武獅隊)、莊勝雄(羅德獵戶星隊)、呂明賜(讀賣巨人隊)、陳義信(中日龍隊)、郭建成(養樂多燕子隊)等名將。而打日本業餘成棒的球員就更多了,其中最知名的有劉秋農、林華韋、黃廣琪、林仲秋、趙士強、林易增、陽介仁、黃平洋、康明杉等。比較特殊的是徐生明,他選擇到韓國打業餘成棒。 其中郭源治效力中日龍隊十六個球季,獲得106勝106敗116救援成功,是日本職棒史上達成「百勝百救援」紀錄的第五人。郭泰源在西武獅隊十二個球季,留下117勝68敗18救援成功的佳績,還曾經獲選1991年太平洋聯盟年度MVP,並蟬聯1991與1992年投手金手套獎,被稱為締造「西武王朝」的「台灣英雄」。莊勝雄在羅德隊(一軍)十一個球季,拿下70勝83敗33次救援成功,曾入選明星賽,並在1986年創下連續十場救援點的太平洋聯盟記錄。三位球員的優異表現,被台灣球迷合稱為「二郭一莊」。 職業化時期(1990年代) 成立職棒 1990年3月17日,在兄弟飯店董事長洪騰勝的主導下,成立了「中華職業棒球聯盟」,使得中華民國繼日本、韓國之後,成為亞洲第三個正式成立職業棒球運動的國家。台灣的棒球運動自此進入另一個全新的多元發展階段。 第一場職業棒球比賽在台北市立棒球場開打,由兄弟象隊出戰統一獅隊,結果獅隊擊敗象隊獲得台灣職棒史上第一勝,統一獅投手杜福明是第一位勝投的投手,當天另一場比賽,三商虎隊投手-{涂鴻欽}-擊敗味全龍隊並成為第一位寫下完封勝的投手。 中華職棒開打後的數年間,台灣的棒球運動呈現出一番欣欣向榮的景象。球員的待遇提高,在生活無慮之下,有更強的意願在球場上拼鬥,比賽因而更為精彩。而大批球迷湧進球場觀戰,新聞媒體也大幅報導,使得球員的社會地位提升,儼然成為青年朋友崇拜的對像,從而掀起一片前所未有的棒球熱潮。 奧運銀牌 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會中,棒球第一次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在頂尖好手紛紛加入中華職棒聯盟的狀況下,該屆的中華成棒隊可說是重返國際棒壇十年來最弱的一支國家代表隊。然而在將士用命之下,戰績卻是最為煇煌。 中華隊在預賽以五勝二負的成績獲得晉級。準決賽對上日本時,以五比二獲勝,拿到史上第一次奧運決賽權。決賽雖以十一比一慘敗給如日中天的古巴隊,但仍獲得銀牌。這是繼「亞洲鐵人」楊傳廣在1960年羅馬奧運會獲得十項運動銀牌後,中華民國再次拿到的一面銀牌。 職棒醜聞 1996年6月,中華職棒開始傳出有球員涉嫌簽賭及打假球的情事,其後又發生五名職棒球員被黑道份子夾持質問事件,風暴逐漸擴大,檢調單位也開始進行調查。1997年1月起,陸續有涉案球員遭到收押。5月22日,台北地檢署正式以詐欺、背信及賭博等罪嫌,起訴十三名球員,隨後又有多名球員及職員遭到起訴。9月10日,台北地方法院宣判,起訴到案的三十六人中,卅四人被判有罪。 雖然遭判刑者均提起上訴,但對職棒大環境的傷害已經造成。1998年9月15日,涉案球員最多,也受創最深的時報鷹宣布解散。 在這段期間,許多球迷認為受到欺騙,紛紛遠離球場,造成比賽觀眾人數銳減,各球團財務狀況也因而出現危機。其間雖有新的職棒組織台灣大聯盟的成立,但只能造成短暫的熱潮。在整體市場不昇反降的情況下,兩聯盟只能陷入惡性競爭,不僅球隊經營困難,更嚴重影響到棒球生態的正常發展,使得台灣職棒進入前所未有的黑暗期。 由於不堪長期虧損,1999年11月8日,三商虎隊宣布解散。 因接手味全的頂新集團魏應行想要解散三年霸的味全龍,球迷在12月12日發起「棒球迷大遊行」,在中正紀念堂表演行動劇、呼口號,並在下午二時出發前往立法院及監察院向立法院長王金平及行政院長蕭萬長遞交「呼籲政府出面挽救職棒公開信」。當時部分的味全龍球員甚至自願減薪四成以保住球隊,龍球還更發起抵制味全。不過隔日,12月13日,魏應行依舊堅持解散。 國際賽開放職業球員 1996年9月21日,國際棒總為了因應當時國際奧會主席薩瑪蘭奇的壓力:「希望在奧運看到頂尖的球員參賽」,於瑞士洛桑開會,以五十六票贊成,七票反對,兩票棄權的絕對優勢,同意開放職業棒球員參與國際賽事。 此一變化對國際棒壇生態有如投下一顆震撼彈,而其中受影響最大的,就是古巴隊。以往古巴是靠著接受高度職業化訓練的球員打業餘棒球,所以能輕鬆擊敗美國、日本、韓國的業餘球員,因而稱霸國際棒壇。一旦美、日、韓派出職業球員,硬碰硬之下就討不到便宜了。
台湾在1987年以前主要依靠技术官僚进行经济规划。自二战结束以来台湾出口一直保持增长,通货膨胀率及失业率保持在低水平,外汇储备位居世界第四。台湾的经济指标主要由中华民国行政院主計總處和经济部发布。 現今台灣和很多發達經濟體一樣有著相同的經濟問題,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日后將继续向劳动力成本较低的欠发达国家喝地区(如中国大陆、菲律宾和越南)转移,未來台灣經濟將不得不进一步向高科技及服务型经济转型。近年來台湾成功地实现了贸易市场的多元化,对美出口份额从1984年的49%降至2002年的20%。随着台湾对东南亚及中国大陆的出口增长及开发欧洲市场的努力取得成果,台湾对美贸易依赖度将继续下降。因台湾加入了世贸组织并希望成为“亚太区域运营中心”,所以这将进一步推动台湾经济的自由化。台湾经济在低工资及世界经济去国际化的背景下正面临经济边缘化的问题。这导致了人才前往其他国家和地区寻找职业机会。 台湾的间接税包括总收入税和增值税。 根据万事达在2014年发布的世界旅行目的地指数,台湾的国际过夜旅客数(2014数据)在全球20大旅游目的地中排第15位。 全球金融危机 台湾经济从2007年-2008年環球金融危機中迅速复苏,此后经济一直稳步增长。2009年台灣经济发展低迷,但由于严重依赖出口,使台湾经济容易受到世界经济波动影响。2008年第四季度经济下滑了8.36% ,失业率来到了2003年以来最高水平。作为对策政府推出了56亿美元(占GDP的3%)经济刺激计划,并为企业提供财政激励以及实行税收减免。刺激计划的重点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对低收入家庭进行资助,以及对中小企业、新投资实行税收减免。該计划的主要目标还包括提高对俄罗斯、巴西和中东等新市场的出口。此后台湾经济缓慢复苏,到了2010年11月台湾失业率降至4.73%,为两年新低,2011年底失业率继续降至4.18%,为40个月新低。 2010年每月平均工资也在稳步上涨,较2009年同期增长了1.92%。2010年11月工业产出再创新高,较上年同期增长19.37%,这表明出口强劲且本地经济不断增长。私人消费也在增长,零售额比2009年增长了6.4%。2010年台湾经济增长了10.5%,世界银行預測台湾经济將在2011年继续增长,增長幅度為5%。 根據中华民国国家发展委员会發布的数据显示,台湾因受到进行中的中美贸易战影响,经济在2019年5月出现下滑。 外貿经济 对外贸易在过去40年一直是台湾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如今台湾仍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因而它依赖于一个开放的世界贸易体制,所以台湾经济容易受到世界经济衰退所影响。1960年代贸易总额增长了5倍以上,70年代增长了近10倍,80年代又增长了一倍。1990年代的增长更为温和,略低于两倍。出口结构从以农产品爲主转变为以工业品为主(现占98%)。电子产业是台湾工业部门最重要的出口产业,也是美国投资最多的产业。 台湾已加入衆多贸易协定,2010年台湾前五大贸易伙伴分别为中国大陆、日本、美国、欧盟和香港 。台湾的生育率為世界最低,房价也很高。由於台湾的人口下降速度快于其他发达经济体,所引发的劳动力短缺、内需下降和税收下降问题引起人们担忧。 台湾作为一个自然资源匮乏以及国内总需求相对较低的岛国经济体,其高学历的人力资源将大大有助于产品附加价值的创新管理,因而扩大台湾的国际贸易。 2002年1月中華民國加入世贸组织,由於「一中原則」及中国大陆的壓力,因此使用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的名稱加入。2011年投資環境風險評估報告(BERI)将台湾的投资环境排在全球第三位。 台湾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计算机晶片代工生产国,也是先进的LCD面板制造、DRAM计算机内存、网络设备以及消费电子产品的设计和制造国。主要的硬件公司包括宏碁、华硕、HTC 、富士康、台积电以及和硕。另一个主要的出口工业部门为纺织品产业,但由于劳动力短缺、间接成本增加、土地价格以及环境保护等原因,其重要性正在下降。 台湾主要进口原材料及资本货物,占进口总量的90%以上。台湾的大部分能源需求依赖进口。台湾的第三大贸易伙伴為美国,美国占台湾出口额的11.4%,进口额的10.0%。。2010年中国大陆占台湾出口额的28.0%,进口额的13.2% 。。台湾主要从中国大陆进口农业及工业原材料,主要向美国出口电子产品和消费品。随着台湾人均收入的提高,对进口高品質消费品的需求也在增加。2002年台湾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为87亿美元。 台湾与其贸易伙伴之间缺乏正式外交关系,但并未嚴重阻碍其迅速扩大对外贸易。台湾在60多个没有邦交的国家设有文化或经贸办事处,用以代表台湾的利益。除了加入世贸组织,中华民国还以“中华台北”的名义加入亚洲开发银行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这些发展反映了台湾经济的重要性,以及希望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的願望。 台湾是亚洲开发银行、世界贸易组织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会员。台湾(简称中华台北)也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际能源署的观察员,国际商会的会员。2015年台湾申请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2010年6月29日,海峡两岸之代表在重庆签署了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这可能会扩大台湾的出口市场。然而ECFA给台湾整体经济带来的真正利益与影响仍存在争议。此协议将允许台湾制造的500多种产品以低关税或零关税进入中国大陆市場。台湾还与新加坡及新西兰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中华民国政府还寻求与美国建立贸易协定。 2023年6月1日,台灣與美國簽署21世紀貿易倡議,倡议框架包含贸易便捷化、法规制定、农业、反贪污、中小企业、数位贸易、劳工、环保、标准、国营企业、非市场经济等11项。 2020年代因中美貿易戰及全球地緣政治變化的原因,台灣對中国大陆貿易額已逐年下滑,對美貿易額提高且出口夥伴多元化,台商在中国大陆建構的供應鏈也逐步移往東南亞及歐美。 产业經濟 1986年工业产值占台湾GDP的一半以上,到了2002年已逐漸下降到31%。台湾工业已从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向资本及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其中电子与信息技术产业占工业部门的35% 。台湾的工业部门主要由中小企业所构成,大企业较少。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在向海外转移,取而代之的是资本及技术密集型产业。台湾的制造业依赖代工及ODM模式而發展起来,在全球制造业中处于“早熟”阶段。資訊工業策進會负责台湾资讯及通讯产业的发展。工業技術研究院是台湾先进的应用技术研究中心。台湾的藝術產業也很重要,2019年台灣艺术品销售额达2.254亿美元,台湾的收藏家和艺术家在全球艺术品市场上受到瞩目。 政府斥资18.3亿美元发起“e-Taiwan”计划,打算改善台湾的资讯及通讯基础设施,主要涵盖政府部门、民众生活、商业、交通、宽频五个领域。该计划旨在提高行业竞争力及政府效率,改善民众生活质量,并將台湾的宽频用户数量增长到600万。2010年软体行业增长了7.1%,产值達40亿美元,占亚太地区总产值的3.3%。2009年数位内容产业增长了15%,产值达140.3亿美元。2010年光电工程产业(包括平板显示器和太阳能光伏)总产值为2.2万亿新台币,比2009年增长了40%,占全球市场份额的五分之一 。台湾参与了全球电子产业的价值链。台湾IT产业中的电子元件和个人电脑行業有着国际级实力。 台湾的初创企业也在不断成长。 消费品产业 台湾是全球运动用品的主要生产国,2020年总产值为新台币598亿元,其中产量的40-50%為室内健身器材。台湾也是全球高尔夫器材的主要生产国,占全球产量的80%。全球四大高尔夫器材代工商都为台湾企业,但这些公司正越来越多地以自己的品牌销售产品。 半导体产业
产业經濟 1986年工业产值占台湾GDP的一半以上,到了2002年已逐漸下降到31%。台湾工业已从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向资本及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其中电子与信息技术产业占工业部门的35% 。台湾的工业部门主要由中小企业所构成,大企业较少。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在向海外转移,取而代之的是资本及技术密集型产业。台湾的制造业依赖代工及ODM模式而發展起来,在全球制造业中处于“早熟”阶段。資訊工業策進會负责台湾资讯及通讯产业的发展。工業技術研究院是台湾先进的应用技术研究中心。台湾的藝術產業也很重要,2019年台灣艺术品销售额达2.254亿美元,台湾的收藏家和艺术家在全球艺术品市场上受到瞩目。 政府斥资18.3亿美元发起“e-Taiwan”计划,打算改善台湾的资讯及通讯基础设施,主要涵盖政府部门、民众生活、商业、交通、宽频五个领域。该计划旨在提高行业竞争力及政府效率,改善民众生活质量,并將台湾的宽频用户数量增长到600万。2010年软体行业增长了7.1%,产值達40亿美元,占亚太地区总产值的3.3%。2009年数位内容产业增长了15%,产值达140.3亿美元。2010年光电工程产业(包括平板显示器和太阳能光伏)总产值为2.2万亿新台币,比2009年增长了40%,占全球市场份额的五分之一 。台湾参与了全球电子产业的价值链。台湾IT产业中的电子元件和个人电脑行業有着国际级实力。 台湾的初创企业也在不断成长。 消费品产业 台湾是全球运动用品的主要生产国,2020年总产值为新台币598亿元,其中产量的40-50%為室内健身器材。台湾也是全球高尔夫器材的主要生产国,占全球产量的80%。全球四大高尔夫器材代工商都为台湾企业,但这些公司正越来越多地以自己的品牌销售产品。 半导体产业 台湾的半导体产业包含積體電路制造、设计和封装。台湾擁有技術先進的晶圆代工能力及完整的产业供应链。2009年产值390亿美元,在集成电路制造、封装和测试领域產值居全球首位,设计方面为第二位。台积电和联华电子是全球最大的晶片代工制造商,联发科技是全球第四大無廠半導體公司。1987年台积电首創無廠半導體代工模式,重塑全球半导体产业。1977年工業技術研究院建立台湾首座3英寸晶圆厂,接着1980年联华电子成立,到2002年台湾半导体产业拥有40座晶圆厂。2007年台湾半导体产业產值超過美国,次于日本。2008年環球金融危機使产业的出口和销售受到影響,不過到2010年已恢复。半导体制造业与美国同行进行着激烈竞争。 资讯科技产业 过去20年台湾的资讯科技业在全球IT市場中有着重要角色。1960年台湾基本沒有电子工业。後來台灣政府为了建立资讯科技产业,開始专注于发展高科技專業技術、市场营销和經營知识。台湾以其产业资源和产品管理经验成为亚太地區的资讯科技产業研发中心,全球主要供应商与之密切合作。中小企业占有產業產值的85%,也有少數大企業。一些中小企业通常以OEM(代工)或ODM(贴牌)模式制造产品,從而減少了用于研发的资源。 因一些中小企業主要是OEM/ODM模式,所以通常不对新产品的研發、生产和营销进行深入研究,而是依赖美国及日本的先进技術與关键零組件。全球20家顶尖的資訊及通訊科技公司在台湾设有采购办事处。台灣為《資訊科技協定》的簽署國,從2002年1月1日起逐步取消IT產業關稅。 台湾是全球電腦運算、通訊和資料管理中心,有很多大型伺服器集群在台湾运作。Google在彰化設有亞洲最大的数据中心。全球海底光缆网络与台湾相连,台湾為重要的通訊枢纽。 農業 台灣的經濟奇跡奠基于農業。1945年台湾被移交给中华民国后,政府颁布了“以农业发展工业,以工业发展农业”的长期战略。农业在早期是台湾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工商业增長的支柱。1951年农业占台湾GDP的35.8%,到了2013年已降為GDP的1.69%,总产值為新台币4759亿元。2013年台湾农业由種植業(47.88%)、畜牧业(31.16%)、渔业(20.87%)和林业(0.09%)所构成。台湾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國際贸易自由化,政府實施新的农业政策,計劃将农业发展为更具竞争力及现代化的绿色产业。 台湾只有25%的土地适合耕种,但几乎所有的可耕地已被高度开发,有些地方可以一年二耕甚至三耕。农业的发展远慢于工业。台湾缺乏提高產业利润所需的基础设施投資及技术培训,农场规模也不大,以上這些原因造成台湾的农业邁向现代化遇到困難。1974-2002年间台湾农业人口稳定减少,促使农业委员会開始引進现代化的農场管理技术,並為农民提供技术培训,也提供建立更好的農業生产及资源分配體系所需的咨询服務。推进农业机械化有助于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同时提高生产力;水稻和甘蔗的生产已完全机械化。台湾的主要农作物是水稻、甘蔗、水果(很多是热带水果)及蔬菜。台湾的大米生產可以自给自足,不過需要从美国进口大量小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肉类的生产和消费急剧增加。台湾出口大量冷冻猪肉,但受到1997年爆发的口蹄疫影响。还出口包括鱼类、水产养殖品、海产品、罐头、冷冻蔬菜、谷物等農產品。台湾在加入世贸组织后预计农产品的进口将增加,并开放原先受到保护的农产品市场。 能源和石化產業 台湾缺乏自然资源,所需能源多数从国外进口(目前为98%)。2002年台湾能源进口总额为115.2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1%。传统上工业部门一直为能源使用最多的产业,但近年来其能源消耗占比已从1986年的62%下降到2002年的58%。能源消费以原油及石油产品为主(48.52%) ,其次是煤炭(29.2%)、天然气(12.23%)、核电(8.33%)和水力发电(0.28%)。 台湾所需石油也严重依赖进口,2002年有72%的石油来自中东。台湾本岛的电力主要由台湾电力公司供應,1994年通过一项法案后允许獨立發電廠供电,提供了本岛20%电力。台湾所需的天然气多数由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供應。台湾目前有三座运作中的核电站。在建的第四座核电站于2014年封存。台湾石化產业有李長榮集團、台湾中油、南亚塑胶、台灣化學纖維等公司。 台湾人均能源消耗量与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相当,经济部在2005年7月宣布,计划到2025年减少1.7亿吨二氧化碳排放。 201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了514万吨。 政府还计划在2020年前将能源效率每年提高2%,以进一步减少排放。也计划到2015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7%。 台湾是全球第四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地,也是全球最大的LED产地。2010年台湾安装了超过166万平方米的太阳能集热器,安装密度居世界第三。台湾政府已安装了155台風電渦輪機,可产生81.6兆瓦的电能,并有更多的项目正在计划或建设中。截至2010年,可再生能源占台湾能源使用量的6.8%。 2010年,绿色能源产业产值为109.7亿美元。 政府还计划投资8.38亿美元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并额外投资6.35亿美元用于研发。 钢铁和重工业 截至2017年台湾是全球第13大钢铁出口地。2017年台灣出口了1200万吨钢材,2018年的鋼鐵出口量增長了1%,來到1220万吨。2017年台湾出口的钢铁约占全球钢铁出口总量的3%。2018年台湾钢铁出口量是全球最大钢铁出口地中国大陆的六分之一,第二大出口国日本的近三分之一。以貨物价值计算,钢铁出口额仅占2018年台灣出口貨物总额的3.6%。台湾向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钢材。2009年到2019年台湾的钢铁出口增长了24%。2018年美国从台湾进口了钢管及管材30万吨。台湾向外出口了大量钢扁平材。2018年台湾不锈钢出口量约为50万吨。 台湾是世界第四大机床和机床零部件出口地。 大台中地区为机床制造商的聚集地。 台湾達明機器人公司是世界第二大协作式机器人生产商。 台湾企业已加大投资在汽车电气化方面,特斯拉有75%的供应商为台湾公司。 漢翔航空工業为中华民国(台湾)的国防承包商,製造了T-BE5A高級教練機、F-CK-1經國號戰鬥機等飞行器。 國家太空中心为中华民国(台湾)研擬與執行國家太空計畫的專責機構,製造了福爾摩沙衛星七號、探空十號火箭、獵風者氣象衛星等太空产品。 海洋产业 2017年台湾出口了162艘游艇。 2018年中华民国(台湾)是世界第四大游艇生产国,次于意大利、荷兰和土耳其。 军用舰艇则有玉山級船塢運輸艦、光華六號飛彈快艇、沱江級巡邏艦等,自製防禦潛艦正在建造中。中华民国(台湾)是世界主要渔业国家之一,相关的鱼类加工业也很重要。 生物科技產業 台灣是生物科技產業重要的生產與研究國之一,政府為研究項目及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補貼。2020年台灣生技產業總產值為5201億元新臺幣,其中健康與保健行業佔總產值的34.2%,醫療器械行佔總產值的32%,應用生物技術行業佔總產值的19%,製藥業佔總產值的14.8%。 市值最高的公司 参考福布斯2019年发布的全球2000大上市企業指数,台湾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是: 劳工政策 工会政策 中华民国政府遷移到台灣前制定的《工会法》賦予勞工組織工會的權力。然而在台灣民主化以前,工會因受到嚴格的管制和國家社團主義的影響而使作用受限。台灣民主化前的《工会法》規定,員工只能在公司組織工會,這代表不被允許組織行業層面的工會。此外,每个公司或地区只能存在一个工会。不允许教师等特殊职业團体成立工会。罢工和集体谈判的權力也受到法律限制。1930年的《集体谈判协议》规定,如果没有政府批准,集体谈判在法律上是无效的。1986年台灣開始民主化,使工会政策和参与工会的方式發生巨大改變。1986-1992年間加入工会的勞工增加了13%。台湾出现了一些自治的非官方工会,包括2000年获得法律承认的台湾总工会。21世纪初期對《工会法》及《集体谈判协议》進行了修正。修正后的《工会法》解除了對特殊职业团体的集體代表限制。2008年的《集体谈判协议法》保障了工会与雇主谈判的权力。 勞動保護 随着1980年代台湾民主化进程的推进,對勞工的勞動权益及其勞動保护水準有所提高並增加。1984年8月实施的《劳动基准法》是台湾首部全面的勞動保护法。在劳动基准法实施前,《工厂法》是管理劳工事务的主要法律,但由于其涵盖的企业及勞動问题範圍過小,而且没有对违規者进行惩罚,因此在實際生活中沒有效用。相比之下,《劳动基准法》涉及的企业及劳动問題範圍更廣,并对违法行为有著详细的处罚細則。此法规定解雇员工前需要有通知期,并且要求給勞工更多的遣散费。其他的劳动问题也受到的《劳动基准法》规范,包括合同、薪资、加班费、工伤事故补偿等問題。該法也明确规定对雇主的违法行为進行懲罰,包括罚款和刑事责任。1987年8月1日勞動部成立,用來進行劳检和执行《勞動基準法》。 在台湾,企業中只要有一名雇员,雇主就有義務爲其繳納勞保費。劳工保險的繳納比例分为雇主70%、雇员20%、政府10%。 在繳納社会保险(國民年金)方面,企业应按员工薪資的6%以上缴纳。 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 工作时间 科學及工业园区 为了促进產业的研究和发展,台灣政府开始建立科学园区及特殊经济区,並提供租金和水电费减免、税收优惠和专门的贷款利率以吸引投资。其中第一个建立的是新竹科学园区,由国家科学及技術委员会于1980年建立 ,著重於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新竹科學園區被称为台湾的“硅谷”,现已扩展至六个分区,占地1140公顷(11.4平方公里)。园区内有超过430家公司(包括许多在台湾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雇员人数超过13万人,2008年实收资本总额为361亿美元。全球第一大和第二大晶片代工制造商台积电和联华电子的总部均设在园区内。自1980年以来,台灣政府已為科學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設投资了超过10亿美元,并进一步扩建更多专业园区。总部位于园区内的工业技术研究院是台湾最大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致力于开發和研究应用工业技术,包括许多传统工业(如纺织业)技術。 继第一个科學园区成功之后,最初由台南科学园区和高雄科学园区组成的南部科學園區于1996年成立,除企业之外也有多家研究机构(包括中央研究院)和大学在园区内设立了分支机构,著重於集成电路、光电、生物技术、精密機械,並積極發展綠能低碳及醫療器材等產業。中部科学园区于2003年成立,虽然仍处于發展阶段,但有许多企业(包括友达光电)已入驻园区并开始运营生产。和其他園區一樣中部科學園區专注于發展集成電路、光电、生物技术、精密機械,2008年光电产业占其收入的78% 。仅这三个科技园区就吸引了价值超过4万亿元新台币(1370亿美元)的资本流入,2010年园区内的总收入达到新台币2.16万亿元(728亿美元)。 临海工业园区于1960年在高雄建立,是一个发达的工业区,拥有490多家公司,主要从事贱金属、机械和维修、非金属矿产品、化学产品以及食品饮料制造等其他行业。彰化沿海工业园区位于彰化县,是一个较新的产业聚落,拥有食品生产、玻璃、纺织、塑料等多种产业。 台湾的工业和科学园区包括: 中部科学园区 新竹科学园区 新竹生医科技园区 南港软件园 内湖科學園區 台南科学园区 南部科学园区
很久以前,有一位寡婦和年邁婆婆同住在一起,婆婆患病欲吃肉,由於家貧無錢購買,寡婦在孝心使然下,割下自己手腕處的肉煮熟,給婆婆食用。料不到腕肉堅韌難咬,婆婆大失所望,罵媳婦不孝順,叫她把肉倒掉。媳婦滿懷委屈的將肉倒入水溝,剛好被雷公看見。其二版本是寡婦為了孝順婆婆,將白米飯全都留給婆婆吃,自己只吃絲瓜籽果腹。婆婆發現真相,不捨媳婦的一片孝心,便搶著和媳婦分絲瓜籽,搶奪時不小心將一碗絲瓜籽打翻了,被雷公看見。其三版本為媳婦把白米留給婆婆吃,自己只吃米糠,吃完後再將多的米糠倒掉,結果有一天媳婦把米糠倒到水溝的時候剛好被雷公看到。在各種版本中雷公都以為她糟蹋糧食,於是打雷一聲將寡婦轟死。後來玉皇大帝知悉此事乃雷公所鑄下之大錯,為了彌償寡婦,便封她為「電母」,賜配給雷公為妻。 電母亦叫為「爍爁婆」(爍爁(sih-nah),閩南語「閃電」之意),兩手執鏡運光,每當雷公打雷之前,電母便發出一道閃電,照明是非善惡,以免冤情再度發生。除了一般職務之外,據說當雷公跟電母吵架的時候,天上也會雷電交加。 相關條目
相關條目 雷公
歷史 早期台獨組織多在日本組織,但隨著前往美國的台灣留學生增加,台獨組織在美國也與日俱增,加上聯合國總部位於美國紐約,因此連日本台灣青年獨立聯盟委員長辜寬敏也極力主張世界性的台獨聯盟總本部應設於紐約。因此自1969年9月20日起,全球性的台灣獨立聯盟會議於紐約召開,1970年1月1日宣布成立台灣獨立建國聯盟。第一任總本部負責人由蔡同榮及張燦鍙擔任正副主席。 1970年4月,台灣獨立建國聯盟盟員黃文雄、鄭自財「槍擊蔣經國事件(四二四刺蔣案)」,導致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內部對走暴力路線及和平路線引起爭執,更導致首任主席蔡同榮宣佈不再連任。四二四刺蔣案後,黃文雄與鄭自才都離開台灣獨立建國聯盟;雖然台獨聯盟沒有分裂,鄭自才仍然不看好台獨聯盟後勢發展,因為「蔡同榮、張燦鍙、陳隆志這些領頭都太保守了」。 1973年3月29日,台灣獨立建國聯盟盟員黃昭夫(亦有被記錄為「黃照夫」者)在法國巴黎巴士底廣場持刀割喉殺傷中國國民黨駐法國總書記滕永康(滕傑子),被捕後入獄五年。 1976年10月,台灣獨立建國聯盟盟員王幸男以郵包炸傷台灣省主席謝東閔等事件(王幸男郵包炸彈事件)。但由於暴力路線不得同情台獨運動的美國政府及美國國會議員支持,台獨聯盟改走向美國國會的溫和路線。 1979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訪問美國,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宣傳部部長張金策擔任白宮前「海外台灣人大示威」總指揮;其後,張金策質疑台灣獨立建國聯盟支持美國帝國主義立場,退出台獨聯盟。 隨著臺灣內部黨外運動的發展、與政治環境的開放與轉變,臺灣獨立建國聯盟的領導人亦突破黑名單的限制,發起遷台運動,並逐漸拋棄武力革命的激進形式,紛紛偷渡返台參與政治,並於1992年將總部遷回臺灣,聯盟領導人張燦鍙、郭倍宏、李應元等人亦在此一行動中被捕下獄。 2018年10月18日,台灣中社、台灣獨立建國聯盟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不滿民主進步黨禁止黨職人員及公職人員參加喜樂島聯盟活動,而舉辦記者會公開支持喜樂島聯盟。 現況 目前臺灣獨立建國聯盟總部設在臺灣,另外設有美國本部、日本本部、加拿大本部、歐洲本部及南美本部。現任主席為陳南天。 歷任主席 總部主席 蔡同榮(1970年~1971年) 鄭紹良(1971年) 彭明敏(1972年) 張燦鍙(1973年~1987年) 許世楷(1987年~1991年) 張燦鍙(1991年~1995年) 黃昭堂(1995年~2011年11月17日) 許世楷(代理,2011年11月17日~2012年1月) 吳庭和(代理,2012年1月~2012年6月7日) 陳南天(2012年6月7日~至今) 海外各本部主席 美國本部主席:吳明基 日本本部委員長:林建良 加拿大本部主席:張理邦 歐洲本部主席:盧榮-{杰}- 南美本部主席:蕭健次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按照作者姓氏漢語拼音順序排列) 陳佳宏,1998,海外台獨運動史:美國「台獨」團體之發展與挑戰,50年代中至90年代中。台北:前衛。 陳銘城,1992,海外台獨運動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 Geoffroy, Claude,1997,台灣獨立運動:起源及1945年以後的發展,黃發典譯。台北:前衛。 黃嘉光、王康陸、陳正修編,1991a,海外台獨運動三十年:張燦鍙選集(上)。台北:前衛。 黃嘉光、王康陸、陳正修編,1991b,海外台獨運動三十年:張燦鍙選集(下)。台北:前衛。 藍適齊,2002,再討論戰後海外台獨運動相關刊物及「海外台灣人史」。台灣史料研究 18:99-109。 李逢春等,1985,風起雲湧:北美洲台灣獨立運動之發展。Kearny,N.J.:世界台灣獨立聯盟。 李維菁,1993,眾神歸鄉:台獨聯盟遷台後的發展與困境。國立台灣大學新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正鋒編,2000,台灣獨立建國聯盟的故事。台北:前衛。 Shu, Wei-Der. 2002. Who Joined the Clandestine Political Organization? Some Preliminary Evidence from the Overseas Taiwan Independence Movement. In
Histor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 Wang, Mei-ling T. 1999. The Dust that Never Settles: The Taiwan Independence Campaign and U.S.-China Relations. Lanham, Md.: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吳錦暄,1986,「世界台灣獨立聯盟」組織發展與實力分析。中央警官學校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維德, 2001,發自異域的另類聲響:戰後海外台獨運動相關刊物初探。台灣史料研究 17:99-155。 莊秋雄,1994,海外遊子台獨夢,再版。台北:前衛。 莊秋雄,2002,海外遊子台獨夢續。台北:前衛。 参见 台灣獨立運動 共和國 (雜誌) 外部連結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網站/World United Formosans for Independence 台灣演義, 2010/03/14 - FAPA與台獨聯盟:(1/5) 、(2/5) 、(3/5) 、(4/5) 、(5/5) 台灣演義, 2011/05/15 -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1/3) 、(2/3) 、(3/3)
(2007) 崔之元:《財產權與憲法之關係的比較研究》 (2008) 私营部门 政治经济学
薛涌:《普通法傳統中的私有產權》 (2007) 崔之元:《財產權與憲法之關係的比較研究》 (2008) 私营部门 政治经济学 財產
任中興大學理工學院院長、1981年4月1日至1995年6月30日 任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籌備主任與第一任館長,共十四年。國立台南藝術學院(今國立臺南藝術大學)籌備主任及校長、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理事長、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文建會委員、台北市文化局顧問、漢光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等。一生奉獻建築教育,並對台灣博物館界貢獻良多。 漢寶德先生是二十世紀後半,引領台灣現代建築思潮,接軌國際現代建築的重要學者。畢生以建築為己任,思考空間與人文的關係。為了普及科學教育,他花了12年的時間籌設完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並擔任首任館長,以創新規劃與深厚學養,將科博館經營成最具吸引力的博物館。任台南藝術學院創校校長,倡言美感是文明的基石,重啟華人社會對藝術教育、美感教育的重視。 2014年10月24日 他出席國立歷史博物館「築人間—漢寶德八十回顧展」開幕,自謙之詞備受推崇:「我做事的態度是很癡的。癡就是執著,長於自我反省。我不是聰明人,遇事反應很慢。我的長處就是把事情做到底,不完成絕不罷休」。 民國77年(1988年)漢寶德舉辦了中華民國第一次關於議立《博物館法》的座談會,並於民國79年(1990年)成立「博物館法研擬委員會」,漢寶德和張譽騰等人起草的《博物館法》草案於民國82年(1993年)初定案但始終未能完成立法,《博物館法》至民國104年(2015年)6月15日三讀通過。 漢寶德的建築設計作品有 救國團墾丁青年活動中心 (1983)、澎湖觀音亭青年活動中心 (1984,獲得1984第六屆建築師雜誌獎金牌獎)、中橫洛韶山莊、溪頭活動中心、天祥青年活動中心,以及為聯合報創辦人王惕吾為紀念其父王芾南設計的南園等。 著有《漢寶德談美》、《寫給青年建築師的信》、《設計型思考》、《科學與美感》、《風情與文物》、《築人間:漢寶德回憶錄》等諸多著作。 2014年11月20日病逝於臺大醫院,享壽80歲。 學歷 臺灣省立工學院建築系(現國立成功大學) 美國哈佛大學建築學碩士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藝術碩士 經歷 1967-1977東海大學建築系教授 1977-1982國立中興大學理工學院院長 1981-1987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籌備處主任 1987-1995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館長 1995-1996國立臺南藝術學院(現國立臺南藝術大學)籌備處主任 1996-2000國立臺南藝術學院創校校長及兼博物館學研究所所長 1998-2001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2000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2001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第二屆)董事長 2001當代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2001中華民國總統府國策顧問 2001當代藝術館館長 2003-2008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 2008-2014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
2014年10月24日 他出席國立歷史博物館「築人間—漢寶德八十回顧展」開幕,自謙之詞備受推崇:「我做事的態度是很癡的。癡就是執著,長於自我反省。我不是聰明人,遇事反應很慢。我的長處就是把事情做到底,不完成絕不罷休」。 民國77年(1988年)漢寶德舉辦了中華民國第一次關於議立《博物館法》的座談會,並於民國79年(1990年)成立「博物館法研擬委員會」,漢寶德和張譽騰等人起草的《博物館法》草案於民國82年(1993年)初定案但始終未能完成立法,《博物館法》至民國104年(2015年)6月15日三讀通過。 漢寶德的建築設計作品有 救國團墾丁青年活動中心 (1983)、澎湖觀音亭青年活動中心 (1984,獲得1984第六屆建築師雜誌獎金牌獎)、中橫洛韶山莊、溪頭活動中心、天祥青年活動中心,以及為聯合報創辦人王惕吾為紀念其父王芾南設計的南園等。 著有《漢寶德談美》、《寫給青年建築師的信》、《設計型思考》、《科學與美感》、《風情與文物》、《築人間:漢寶德回憶錄》等諸多著作。 2014年11月20日病逝於臺大醫院,享壽80歲。 學歷 臺灣省立工學院建築系(現國立成功大學) 美國哈佛大學建築學碩士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藝術碩士 經歷 1967-1977東海大學建築系教授 1977-1982國立中興大學理工學院院長 1981-1987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籌備處主任 1987-1995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館長 1995-1996國立臺南藝術學院(現國立臺南藝術大學)籌備處主任 1996-2000國立臺南藝術學院創校校長及兼博物館學研究所所長 1998-2001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2000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胡適結論道:「《老殘遊記》在中國文學史上最大的貢獻卻不在於作者的思想,而在於作者描寫風景人物的能力。」 這兩篇還被節錄之後,收錄在香港和台灣的中學課程讀本內,定名為〈明湖居聽書〉、〈雪月交輝〉。 參考 參考書目 胡適,《老殘遊記序》。 鲁迅,《中國小說史略》 第二十八篇 《清末之譴責小說》 《魯迅全集》 9 夏志清,《〈老殘遊記〉新論》。 阿英,《老殘遊記版本考》。 劉大紳,《關於〈老殘遊記〉》。 劉德隆、朱禧、張保等編《劉鶚與〈老殘遊記〉資料》,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外部链接 收藏160余种《老残游记》 多为罕见珍贵版本 (新华网,2010年1月19日) 1903年長篇小說 1903年中国作品 晚晴四大谴责小说 政治小說 子部小說家類 史部地理類
Nun and Courtesan: three novelettes from the Chinese(寡妇、尼姑和名妓)。杨宪益的Mr. Decadent: notes taken in an outing ,1983年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的译本The Travels of Lao Can出现,但直至康奈尔大学出版社1952年由谢迪克译本的出现,才改变了该书没有全译本的局面。谢迪克的这个译本由译林出版社于2005年出版 ,作为《大中华文库》之一种。 冈崎俊夫譯有日文譯本,1941年由生活社出版。捷克著名汉学家普实克於1946年出版捷克文譯本。俄文译本《老残游记》1958年於莫斯科出版,译者为谢马诺夫(B.Семанов)。德国汉斯·屈柏纳(Hans Kuhner)在1989年出版德文譯版。 賞析 第十二回寫「雪月交輝景致」,胡適認為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大貢獻的描寫: 「抬起頭來看那南面的山,一條雪白,映著月光分外好看。一層一層的山嶺,卻不大分辨得出;又有幾片白雲,夾在裡面,所以看不出是雲是山。及至定神看去,方才看出哪是雲,哪是山來。雖然雲也是白的,山也是白的,雲也有亮光,山也有亮光,只因為月在雲上,雲在月下,所以雲的亮光,是從背面透過來的;那山卻不然,山上的亮光,是由月光照到山上,被那山上的雪反射過來,所以光是兩樣子的。然只就稍近的地方如此,那山往東去,越望越遠,漸漸的天也是白的,山也是白的,雲也是白的,就分辨不出什麼來了。老殘對著雪月交輝的影子,想起謝靈運的詩,『明月照積雪,北風勁且哀』兩句,若非經歷北方苦寒景象,那裡知道『北風勁且哀』的個『哀』字下得好呢?」 胡適結論道:「《老殘遊記》在中國文學史上最大的貢獻卻不在於作者的思想,而在於作者描寫風景人物的能力。」 這兩篇還被節錄之後,收錄在香港和台灣的中學課程讀本內,定名為〈明湖居聽書〉、〈雪月交輝〉。 參考 參考書目 胡適,《老殘遊記序》。 鲁迅,《中國小說史略》 第二十八篇
现状 八大学院已经分别演变为以下八所大学: 北京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 北京航空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石油学院——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矿业学院——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之一部(东校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苏联教育体制的影响下,于1952年进行高等院校调整,拆分了一批综合性大学,建立了一批以专门学科为主的高等院校,从而确立了按照专业条块分割的高等教育体制。其中的北京医学院、北京航空学院、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石油学院、北京林学院、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北京矿业学院这八所学院位北京市海淀区专门为高等院校规划的学院路上。 现状 八大学院已经分别演变为以下八所大学: 北京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 北京航空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3,237 公尺,山頂有一顆三等三角點No.6389,為八小巒之一。石門山位在太魯閣國家公園內,從省道台14甲線約34公里處前往登頂僅約30分鐘,是容易抵達的百岳之一。合歡越嶺道鑿開了這座山北稜的岩壁,形成一個石門,故得名。 參見
花蓮縣山峰 南投縣山峰 太魯閣國家公園 山 山
= 2。造成矛盾。因为所有的费马数显然是奇数。作为一个推论,我们得到素数个数无穷的又一个证明。 其他性质: Fn的位数D(n,b)可以表示成以b 为基数就是 (参见高斯函数). 除了F1 = 2 + 3以外没有费马数可以表示成两个素数的和。 当p是奇素数的时候,没有费马数可以表示成两个数的p次方相减的形式。 除了F0和F1,费马数的最后一位是7。 所有费马数的倒数之和是无理数。 (Solomon W. Golomb, 1963) 费马数的因式分解 最小的12个費馬數为: 其中前八个来源于。 只有最小的12个費馬數被人们完全分解了。 历史 1640年,费马提出了一个猜想,認為所有的费马数都是素数。这一猜想对最小的5个費馬數成立,于是费马宣称他找到了表示素数的公式。然而,欧拉在1732年否定了这一猜想,他给出了F5的分解式: F5 = 232 + 1 = 4294967297 = 641 × 6700417 歐拉證明費馬數的因數皆可表成k2n+1 + 1,之後卢卡斯證明費馬數的因數皆可表成k2n+2 + 1。 定理 高斯称:尺规作图正多边形的边数目的充分条件是2的非負整數次方乘以任意个(可为0个)不同的费马素数的积,解决了兩千年来悬而未决的难题。這個條件也是必要條件,但他沒有給出證明。 素性检验 设为第n个费马数。如果n不等于零,那么: 是素数,当且仅当。 证明 假设以下等式成立: 那么,因此满足3k=1(mod)的最小整数k一定整除,它是2的幂。另一方面,k不能整除,因此它一定等于。特别地,存在至少个小于且与互素的数,这只能在是素数时才能发生。 假设是素数。根据欧拉准则,有: , 其中是勒让德符号。利用重复平方,我们可以发现,因此,以及。因为,根据二次互反律,我们便可以得出结论。 注释 Fermat
Fj 有一个公因子 a > 1。那么 a 能把 和Fj都整除;则a能整除它们相减的差。因为a > 1,这使得a = 2。造成矛盾。因为所有的费马数显然是奇数。作为一个推论,我们得到素数个数无穷的又一个证明。 其他性质: Fn的位数D(n,b)可以表示成以b 为基数就是 (参见高斯函数). 除了F1 = 2 + 3以外没有费马数可以表示成两个素数的和。 当p是奇素数的时候,没有费马数可以表示成两个数的p次方相减的形式。 除了F0和F1,费马数的最后一位是7。 所有费马数的倒数之和是无理数。 (Solomon W. Golomb, 1963) 费马数的因式分解 最小的12个費馬數为: 其中前八个来源于。 只有最小的12个費馬數被人们完全分解了。 历史 1640年,费马提出了一个猜想,認為所有的费马数都是素数。这一猜想对最小的5个費馬數成立,于是费马宣称他找到了表示素数的公式。然而,欧拉在1732年否定了这一猜想,他给出了F5的分解式: F5 = 232 + 1 = 4294967297 = 641 × 6700417 歐拉證明費馬數的因數皆可表成k2n+1 +
台灣黑面琵鷺保育學會*全球黑面琵鷺回報系統 台南市旅遊景點 台南市地理 台江國家公園 台灣濕地 台灣賞鳥地點
由於七股工業區及濱南工業區等開發案可能導致黑面琵鷺棲息環境的破壞,以及遊客的干擾,使得臺灣催生七股黑面琵鷺保護區,於2002年10月15日經農委會公告劃定634公頃的「臺南縣曾文溪口黑面琵鷺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其中300公頃為「臺南縣曾文溪口北岸黑面琵鷺動物保護區」」,以保護其生態資源。而在2009年12月25日時,七股黑面琵鷺保護區被併入為台江國家公園中,為臺灣的第八座國家公園。 相關書籍 《飛吧! 七股的黑面仔》(ISBN 9789574349265):由台灣繪本漫畫家 巫昱宏 繪製 註釋 參考資料
本支序分類樹係根據舌骨特徵標示出猛獁象屬與其他象科物種之關係圖: 本支序分類樹係根據分子生物學標示出猛獁象屬與其他象科物種之關係圖 本科现存2属3种,另有3到5个化石属,归类于2亚科2族2亚族,如下: 象亚科 Elephantinae 原始象属 Primelephas 象族 Elephantini 象亚族 Elephantina 象屬 Elephas 亞洲象 E. maximus 锡兰象 E. m. maximus 婆罗洲象 E. m. borneensis 印度象 E. m. indicus 苏门答腊象 E. m. sumatranus 猛犸象属 Mammuthus 古菱齿象亚族 Palaeoloxodontina 古菱齿象属 Palaeoloxodon 古棱齒象 P. antiquus 歐洲矮象 P. falconeri 納瑪象 P.
本科现存2属3种,另有3到5个化石属,归类于2亚科2族2亚族,如下: 象亚科 Elephantinae 原始象属 Primelephas 象族 Elephantini 象亚族 Elephantina 象屬 Elephas 亞洲象 E. maximus 锡兰象 E. m. maximus 婆罗洲象 E. m. borneensis 印度象 E. m. indicus 苏门答腊象 E. m. sumatranus 猛犸象属 Mammuthus 古菱齿象亚族 Palaeoloxodontina 古菱齿象属 Palaeoloxodon 古棱齒象 P. antiquus 歐洲矮象 P. falconeri 納瑪象 P. namadicus 雷基象 P. recki 非洲象族 Loxodontini 非洲象屬 Loxodonta
the United States)是根據美國憲法和美國法律成立的法院。其中美國憲法只指明要成立最高法院,其餘法院由美國國會授權成立。 美国联邦法院是美國聯邦政府的一部份,可分為普通法院和專門法院。普通法院分為三级,从下到上分别是: 地方法院 上诉法院(除了美国联邦巡回区上诉法院擁有特定事項管轄權) 最高法院 專門法院有: 破產法庭 稅務法庭 國際貿易法庭 美國聯邦索賠法院 美国軍事上诉法院 美国联邦巡回区上诉法院 美国退伍军人权利上诉法院 美國外國情報監控法院 附属机构有: 联邦司法中心 美国裁决委员会 参见 美國聯邦法庭 美国联邦法官 美國法院 延伸閱讀
Debates on the Federal Judiciary: A Documentary History History of the Courts of the Federal Judiciary CourtWEB, Online Federal Court Opinions
表情明顯,以狀聲字或效果線加以強調動感,在此會繪製特別仔細。 劇情內容多元,友情、推理皆有。 主要男、女性人物俊美與符合人體比例的面貌與身材。 較少用氣氛網點,多為塗黑。 因性別因素,主角的性格深度和细腻的情感互动描寫較為不足。 少年漫畫連載雜誌 中国大陆发行 龙漫少年星期天 尚漫 漫友少年S 特别优漫 劲漫画 台灣發行 寶島少年 龍少年 新少年快報 日本發行
主要男、女性人物俊美與符合人體比例的面貌與身材。 較少用氣氛網點,多為塗黑。 因性別因素,主角的性格深度和细腻的情感互动描寫較為不足。 少年漫畫連載雜誌 中国大陆发行 龙漫少年星期天 尚漫 漫友少年S 特别优漫 劲漫画 台灣發行 寶島少年 龍少年 新少年快報 日本發行 週刊少年Jump 週刊少年Sunday
成人漫畫:以18歲以上讀者為對象,包括性描写、暴力或過度血腥的內容。 詳見下表注3: 按題材分類 諷刺漫畫:以諷刺現實社會為目的的漫畫。 學習漫畫:以傳授知識為目的的漫畫。 幽默漫畫:以搞笑為目的的漫畫。 戀愛漫畫:以戀愛為題材的漫畫。 體育漫畫:以體育運動為題材的漫畫。 格鬥漫畫:以格鬥技為題材的漫畫,面向少年和青年。 校園漫畫:以學校為舞台和學生生活為中心的漫畫。 黑道漫畫:以日本黑道為題材的漫畫。 政治漫畫:以政界(政治家)為題材的漫畫。 經濟漫畫:以經濟為題材的漫畫。 医療漫畫:以医療為題材的漫畫。 料理漫畫:以烹飪、廚藝為題材的漫畫。 恐怖漫畫:以恐怖為題材的漫畫。 科幻漫畫:以科學幻想為題材的漫畫。 奇幻漫畫:以異世界為舞台的漫畫。 推理漫畫:以解謎為題材的漫畫。 音樂漫畫:以音樂・樂器為題材的漫畫。 冒險漫畫:以冒險為題材的漫畫。 歷史漫畫:以歷史為題材的漫畫。 動物漫畫:以動物為題材的漫畫。 戰爭漫畫:以戰爭為題材的漫畫。 按表現形式分類 單格漫畫 四格漫畫 單頁漫畫 繪畫工具 傳統方式 基本繪畫工具 原稿用紙 鉛筆・橡皮擦 沾水筆 製圖筆 墨水・墨汁 塗改液 毛筆・日本製毛筆() 網點紙 美工刀 尺・雲形尺・模板 彩色原稿繪畫工具 Copic 水彩畫工具 彩色墨水 噴槍 粉彩・蠟筆 數位繪圖
少女漫畫:以6歲至18歲、小學至高中生、及一些成年女性為讀者對象。這類漫畫沒有明確的界限,不以故事類型、繪畫風格或是情節而分,僅僅當出版商想要將某個漫畫面向年輕女性發行時,就稱之為少女漫畫。 青年漫畫:主要對象是高中生以上。通常包含較多與性或暴力相關畫面。這類漫畫一般較少複雜怪異的情節,一般是以考試、運動或學校生活為主。描寫對象主要為大學生、工薪族、失業者等等。若是描寫了社會或公司情節的會更受讀者歡迎。青年漫畫同時亦包括少量帶有科幻、神秘、幻想類別的成人向漫畫。 淑女漫畫:主攻20歲以上女性的漫畫,尤其是家庭主婦和白領女性,因為她們更喜歡類似肥皂劇的浪漫小說。 成人漫畫:以18歲以上讀者為對象,包括性描写、暴力或過度血腥的內容。 詳見下表注3: 按題材分類 諷刺漫畫:以諷刺現實社會為目的的漫畫。 學習漫畫:以傳授知識為目的的漫畫。 幽默漫畫:以搞笑為目的的漫畫。 戀愛漫畫:以戀愛為題材的漫畫。 體育漫畫:以體育運動為題材的漫畫。 格鬥漫畫:以格鬥技為題材的漫畫,面向少年和青年。 校園漫畫:以學校為舞台和學生生活為中心的漫畫。 黑道漫畫:以日本黑道為題材的漫畫。 政治漫畫:以政界(政治家)為題材的漫畫。 經濟漫畫:以經濟為題材的漫畫。 医療漫畫:以医療為題材的漫畫。 料理漫畫:以烹飪、廚藝為題材的漫畫。 恐怖漫畫:以恐怖為題材的漫畫。 科幻漫畫:以科學幻想為題材的漫畫。 奇幻漫畫:以異世界為舞台的漫畫。 推理漫畫:以解謎為題材的漫畫。 音樂漫畫:以音樂・樂器為題材的漫畫。 冒險漫畫:以冒險為題材的漫畫。 歷史漫畫:以歷史為題材的漫畫。 動物漫畫:以動物為題材的漫畫。 戰爭漫畫:以戰爭為題材的漫畫。 按表現形式分類 單格漫畫 四格漫畫 單頁漫畫 繪畫工具 傳統方式 基本繪畫工具 原稿用紙 鉛筆・橡皮擦 沾水筆 製圖筆 墨水・墨汁 塗改液 毛筆・日本製毛筆() 網點紙 美工刀 尺・雲形尺・模板 彩色原稿繪畫工具 Copic 水彩畫工具
Seti II,古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约公元前1200年—约公元前1194年在位)。麦伦普塔赫之子,拉美西斯二世之孙。塞提是他的真名,他的王衔(拉名)是Userkheprure—setpenre,意思是“拉显示了力量—被拉选中”。
塞提二世 Seti
杰基篇 拳四郎从雷伊兄妹处得知,有人假借他的名義破壞消息北斗神拳的名聲,推測其為三師兄傑基。其后拳四郎击败了杰基的爪牙,最终亲自与杰基对质,并且得知了希恩与拳四郎反目的真相:希恩正是受了对拳四郎心怀怨恨的杰基的挑拨才对拳四郎下手的……拳四郎在狂怒之下殺死傑基,为希恩,尤莉亚等牺牲在杰基阴谋当中的人们报了仇。但是,杰基临死前却透露了拳四郎的其餘兩位同门師兄還活著的信息…… 阿米巴篇 收到杰基关于北斗神拳的另两位师兄情报的拳四郎随后打探到二師兄托席成為殺人魔的消息,拳四郎一行本想出手阻止托席,但因为托席以往日情谊打动拳四郎,使得拳四郎難以下手制裁他。此時雷伊趕來揭穿他的真面目:此人并非托席,而是雷伊曾经的同门阿米巴,因受到托席的侮辱而对其怀恨在心,其后依托一位名为“拳王”的霸者,假冒托席之名研究人體身上的經脈穴道,同时也开发出只适用于阿米巴自己的阿米巴流北斗神拳(拉欧外传漫画中被更名为北蛇鑳拳)。拳四郎含恨將其制裁後繼續打探二師兄的行蹤。 卡珊德拉篇 麻米亞查出托席被關在卡珊德拉監獄,於是拳四郞一行人前往此處。在击败卡珊德拉典狱长威格尔等一票拳王军拳士之后,拳四郎和托席重逢,托席透露拳王就是兩人的大師兄雷奧。 拳王侵攻篇 雷奧騎著巨馬前往琳兒他們所在的村子大肆破壞,回到村中的雷伊在盛怒之下挑戰雷奧,但卻被他點中「新血愁」穴道,生命僅剩下三日。拳四郎出手攻擊卻也不敵,甚至無法讓雷奧下馬,托席出面搏命一戰,讓拳四郎領悟「柔拳」的精髓,但托席久病的身軀不堪負荷,拳四郞不得不出手力抗雷奧,卻因體力不支而慘敗,然而,雷奥仍然认同了拳四郎的成长,约定与拳四郎再战之后騎馬離去。 妖星尤达篇 为了缓解雷伊的伤情,玛米亚前往传说中的医药之城去寻求解药。但是却被镇守医药之城的恶徒所抓。雷伊和拳四郎前往解救,却在战斗胜利之后,发现玛米亚身上的UD字样的烙印…… 原来玛米亚早年曾经被南斗六圣之一的“妖星”尤达所掳,并且因此受尽屈辱。所以玛米亚才放弃了自己作为女人的一面。面对玛米亚的泪水,雷伊决定为自己心爱的女人最后再拼一次。 雷伊随后历经苦战,彻底击败了尤达,但是不甘心就此败掉的尤达却用雷伊的双手结束了自己的性命。临死前,尤达表示了对雷伊的崇敬和嫉妒…… 这天稍晚些时候,雷伊自己一个人迎来了生命的尽头。南斗六圣的“义星”和“妖星”一同陨落了。 圣帝篇 雷奧因之前的激戰而靜養。南斗六聖拳中最強的「帝星」-沙烏剎趁隙崛起,奴役大量孩童為自己修建「聖帝十字陵」。但拳四郎初戰沙烏剎時卻不能傷他分毫,戰敗被俘後,修武之子希巴捨命救他,重傷的拳四郎回到修武的基地。沙烏剎的部隊發現了修武的基地,修武挺身而戰,卻被沙烏剎以人質威脅,最終被沙烏剎刺殺。悲憤的拳四郎解開了沙烏剎的身體之謎(心臟與穴道左右相反),之後擊敗了他,而見證對戰過程的雷奧則與拳四郎締約再戰。 托席对战雷奥篇 曾经的北斗神拳习练者,雷奥等人的师叔,狂龙,前去袭击雷奥,但是雷奥将其完全击倒,彻底宣布了自己的复活。托席決定和雷奧一決生死,但病入膏肓的他最终功败垂成,雷奧基於兄弟之情沒有痛下殺手,留下了“与拳王雷奥对决的托席已死,现在只有与病魔相抗的托席”的话语,挥泪而去。 龙牙篇 拳四郎在继续抵抗雷奥的拳王大军时,认识了拳王军手下一名奇怪的将领——龙牙。身为泰山天狼拳传人的龙牙,为了确认未来能够终结乱世之人究竟是拳四郎还是雷奥,而展开了自己的行动…… 龙牙的滥杀无辜成功激怒了拳四郎。在怒气的加持下,拳四郎击败了龙牙。但是此时,命不久矣的托席突然现身,并且告知了拳四郎一个天大的秘密…… 南斗最后之将篇 此時一個敵對雷奧的勢力,最後的南斗之將,突然现身。其手下的“南斗五车星”相继对雷奥展开了行动。但是,五车星的风之休伊,火之休连,以及云之舒刹相继战死。此时五车星的另外两人,山之不动和海之里哈克找到了拳四郎,并且透露了南斗最后之将的真身——无事生还的尤莉亞。 然而,雷奥终究还是击杀了不动,大败里哈克的机关阵,最终綁架了尤莉亞。 北斗练气斗座篇 雷奧與拳四郎展开了對決,由于拳四郎和雷奥全都习得了北斗神拳最终奥义·无想转生,战况一时陷入胶着。雷奧更是在战斗中透露,自己是殺了尤莉亞之后领悟了无想转生…… 然而,拳四郎的铁拳终究还是击碎了雷奥的野望。战斗后尤莉亞也奇迹般的复活了——原来雷奥在打算对尤莉亚痛下杀手时,发现尤莉亚身患重病已经命不久矣,于是改成将自己的斗气传输给尤莉亚使其延寿…… 雷奧最後在见证了拳四郎开启新时代之后,留下“吾之生涯一片无悔”的遗言,无憾而终。拳四郎带着尤莉亚,开始了新的旅程…… 第二部 天帝篇 核戰前的政府首腦「天帝」復權,但其暴政的陰影再度籠罩世間,民間反抗組織「北斗軍」揭竿而起,他們的領袖就是長大後的帕德和琳兒。然而相較之下北斗軍的力量是如此薄弱,人民的心中一直呼喊著英雄歸來。在帝都的掌握實權的沙烏總督,藉詞雷奧和沙撒奧等的惡行,以天帝之名要把北斗和南斗抹殺,到處派兵追殺兩大派的門人。而一個使用自創「喧嘩」拳法(打架拳法)的賞金獵人艾英(アイン),被僱去對付拳四郎時,一交手下知道拳四郎的武功蓋世便在第一招失手投降,後同門脅持其女兒再對拳四郎挑戰,其救出女兒明日香後,決意加入北斗軍並為表示誠意,協助他們救出兩名被囚的南斗聖拳高手Harn兄弟。 天帝軍出動了他們的秘密武器,以秘傳拳法威力超越過北斗和南斗的「元斗皇拳」的將軍們,這是唯一直接以鬥氣為主要攻擊手段的拳法,可以輕易隔空殺人的最強拳術。為的是捕殺南斗北斗的高手們。綽號「金色之狼」的主將法魯克(ファルコ)找到了北斗軍的大本營正要圍攻,而拳四郎去和北斗軍會合時,被副將紫光的索利亞阻擋著挑戰。北斗軍受到天帝軍主力圍剿時,被Harn兄弟和艾英相救,而Harn兄弟的南斗雙鷹拳即使以二敵一仍然不敵法魯可的元斗皇拳戰死。拳四郎打敗了索利亞後會合了五車星中海的里哈克,知道了法魯克的秘密,便決心找天帝會面談判。天帝軍得知真相後,也為法魯克與拳四郎的對決劃下休止符。 修羅篇 但總督的長子假裝受傷把琳擄走,去到鄰近的封閉地區「修羅之國」,圖引強大的修羅軍消滅拳四郎和法鲁戈。 修羅之國的守軍俘虜並處死總督的長子後,把琳兒獻給了郡將-凱傑魯(カイゼル),而法魯戈和不知名的修羅守將同歸於盡。琳兒所見那裡的實況是:戰士以斯巴達方式教育人民從小習武,一切社會地位皆以武力高下定奪。一般人民平時不允自行在公眾場所表露真面目和公開真實姓名,獲得社會承認的高手都會被稱為修羅(亦是「修羅之國」之名的起源),才可公開自己外表姓名和擁有土地。男童所受的教育,是要和同年齡的人間被逼真實以死相博。而各將軍更會定期舉辦血腥的比武,吸引修羅參加爭奪地位。 拳四郎進入內陸後沿途不斷有修羅挑戰,都被拳四郎給輕易打倒,並救出因宣揚愛與和平而被修羅所捕的少女蕾亞(レイア)。在他救出琳兒時和郡將凱傑魯戰鬥時殺死對方,凱傑魯死前說過在修羅之國最大勢力和武功最高的,同樣使用北斗琉拳的三大羅將會追殺他。而琳兒為了改變這修羅之國的局面,決定支持他的做法假意被羅將邦(ハン)所捕。拳四郎為了救琳兒和可汗決鬥,守衛們誤會他是雷奧。以為他將引領大軍全面進攻本國,便把大量紅色顏料倒進河中給外界知道警告。鯱對琳兒無意中說出幼時,雷奧曾經承諾將來會到這裡改變這個社會的現況。 在擊斃第三羅將汗後,得知道第二羅將是拳四郎的親兄雄武,而第一羅將加奧是雷奧和多奇的兄長,加奧因為母親的死和家族被逼當北斗宗家的奴僕,便把雄武洗腦而雄武更擊殺了試圖說服自己和拳四郎合作的師父十慶。加奧後綁架了玲和擊敗欲救玲的拳四郎。但被鯱和海盜救出拳四郎,而海盜都被加奧所殺了。為了對付拳四郎加奧殺死自己的妹妹兼雄武的未婚妻與嫁禍拳四郎,試圖誘使雄武和四爺鬥過兩敗俱亡後獨霸修羅之國。另一方面加奧對玲解釋雷奧傳說是加奧所散播,使到本地人更為害怕外來人的干涉。最後當雄武和拳四郎跟宗家的守護者黑夜叉死鬥時,鯱擊傷了雄武使其發覺真相,所以加奧在領會北斗宗家拳和擊殺鯱後,刻意把玲失憶和放逐下,引拳四郎進母親墓地所在的石陣中決戰,結果反而被拳四郎想到的新戰術所敗,拳四郎並指出加奧其實也是宗家的後人。而雄武和黑夜叉為了保護玲與加奧陸戰隊作困獸之鬥,黑夜叉陣亡時被柏德帶領的北斗軍所救。 最後,柏德帶著瀕死的雄武和玲到拳四郎和加奧所在,雄武和加奧原諒對方相擁而逝,而拳四郎把玲交託給柏德,分頭離開修羅之國。 可玆篇 接著去找寄養在友人處的雷奧之子--遼(リュウ),打算將他培養成北斗神拳的繼承者,但發覺該地方受到一個前雷奧的部下可玆侵佔並屠殺,可茲以人質威脅很多人(包括原雷奧軍的將領栢盧嘉〔バルガ〕)開墾荒地或看守農場,再以剩餘的食物作為擴充勢力的本錢。拳四郎決心救出被可玆關起來的人們,要遼和可玆親自對決。 阿薩姆篇 兩人到達一個環山包圍的內陸國薩梵,在核戰後成立的新政府的年邁國王阿薩姆,居然把一套不見經傳的大乘南拳使得出神入化,但其實察覺到拳四郎秘密的小公主沙娜表露身分,指出王族的三兄弟(加爾、布哥、撒多勒)鬩牆危及了國家的安全,而阿薩姆王又身患不治之症無法討伐叛亂的蠻族。國王接見了拳四郎後請求他教訓三位王子,便親自率兵掃平蠻族,同時拳四郎證明了三位王子的學藝不精,他們便親自上陣協助父親。但在勝利在望時,國王病發而逝和長王子被敵人謀殺。國家恢復和平時,三王子決定放棄跟二兄爭奪王位,改為找未婚妻即鄰國的雪莉公主結婚。 光帝巴南篇 拳四郎隨三王子到了北方的鄰國布蘭嘉,只見一個自稱「光帝巴南」的神棍藉北斗系的拳法招搖撞騙和控制國政,他更劫持了雪莉公主和其他貴族或高官,以各種魔術使軍隊相信他是超越神話的英雄。拳四郎便找巴南對質,巴南明言自己跟雷奧學過北斗神拳,他口中充滿了對雷奧的美化和誇張,於是遼便說明了真相而後巴南大敗於拳四郎。事後他接受了政府軍的法律審判而處決,三王子和雪莉重逢。拳四郎認為他沒有東西能再教遼之後便獨自離去,遼最後跟著栢盧嘉等人一同生活,並立志超越父親雷奧。 終章 回歸獨自一人旅行的拳四郎,在旅途中失去了記憶。另一方面,原以為能夠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的帕德和琳兒,帕德卻認為琳兒是因為凱歐點她的「死環白」穴開眼後第一個看到他才會喜歡上他,認為這份愛不夠真實便去除了琳兒的記憶,試圖讓琳兒重新喜歡拳四郎。途中遇到了失去記憶的拳四郎,帕德故意丟下兩人獨自離去。這時之前拳四郎的手下敗將普勒紀(ボルゲ)要找拳四郎復仇,帕德不想讓失去記憶的拳四郎受到影響而把自己裝成拳四郎,不敵普勒紀遭到虐待。後來拳四郎與琳兒抵達現場,尚未完全恢復記憶的拳四郎眼看就要死在普勒紀手下,帕德發出真情吶喊拳四郎的名字使拳四郎恢復記憶,打敗普勒紀最後由帕德擊殺。後來琳兒看見帕德溫柔的眼神也跟著恢復記憶,但帕德因傷勢過重而死亡。原打算跟拳四郎一起旅行的琳兒,最後認知自己應該愛的是誰,決定守帕德一輩子的墓後與拳四郎告別。就要將帕德的遺體運至墓地時,才發現帕德未死,拳四郎點了帕德的穴救活了他。随後前者便抱着「即便死也要死在戰鬥的荒野之上」的信念再次踏上了無盡的旅程。 創作經緯 單元故事 原哲夫進入集英社後由編輯堀江信彥負責指導,並聽從堀江認為越野機車賽熱潮將至的意見,1982年於週刊少年JUMP推出出道作品「鐵人唐吉軻德(鉄のドンキホーテ)」,但讀者接受度遠不如預期,短短十週便慘遭腰斬,事業剛起步即陷入危機。儘管該作品的人氣其後倒吃甘蔗回升至第十名,總編輯西村繁男亦曾因此表示願將當時業已完結的十週份故事當作第一部,過一段時間再開始第二部,但堀江料想即使連載續集,讀者人氣大概也僅止於不上不下,且原哲夫本人其實是想畫中國功夫題材,故毅然婉拒其好意。 堀江觀察原哲夫的強項是武打動作場面,一開始是打算接下來讓他畫摔角漫畫,但當時市場上此類題材已不少,又思及原哲夫本人從小愛看摔角卡通虎面人(Tiger Mask)和李小龍電影,也想畫松田優作,堀江恰好在神田中文舊書店區有關中醫穴道方面的書中發現原有益於視力的某穴道若過度按壓反會導致失明之記載,覺得頗有可發揮之處,便據此想出中招後會爆炸的經絡秘孔與「你已經死了」這句招牌台詞,構思為武俠故事情節,交由原哲夫繪製成兩則單元故事「北斗之拳」與「北斗之拳II 憤怒之章」,先後刊登於同為集英社出版之「Fresh JUMP」雜誌1983年4月號和6月號上。 此兩則單元故事的時代背景為現代社會,主角「霞拳四郎(注意:此名於書中係以漢字書寫,與後來長篇連載時改用片假名書寫不同。)」以一身源自三國時代的北斗神拳絕藝對抗意圖透過暴力手段掌控世界的暗殺集團泰山寺。霞拳四郎係透過乃父間接習得北斗神拳第21代師父劉正之武功,但霞拳四郎之父自陳係獲得劉正口頭傳授,故事中從未出手,甚至遭到槍傷,是否身負武功不得而知。 關於主角霞拳四郎身負的武功名稱,一開始內部討論的結果是「北斗拳」,並亦實際出現於第一則單元故事的首頁說明及故事第32頁中,但原哲夫下筆後總是感覺不對,因此加了一個「神」字成為「北斗『神』拳」,並在第一則單元故事的第7頁明確以漢字寫出「劉家秘傳 北斗『神』拳」。 此兩則單元故事刊登後不但讀者人氣票選兩度奪冠,甚至壓倒當紅的「闘將拉麵男」,於是決定在週刊少年JUMP上開始連載。 連載開始 原哲夫在創作北斗之拳時受到大友克洋、法蘭克·法拉捷特(Frank Frazetta)、席德·米德(Syd Mead)、尼爾·亞當斯(Neal Adams)等人的影響,並在堀江信彥的指示下觀賞「衝鋒飛車隊2(Mad Max 2)」、「銀翼殺手(Blade Runner)」、「突變第三型(The Thing)」、及1982年的卡通「無敵浩克(The Incredible Hulk)」作為參考。因堀江信彥手上尚有其他漫畫家需負責,原哲夫的細膩寫實畫風又極端耗時以致分身乏術,勢必得延聘一名漫畫原作者構思劇本,最先是找上原哲夫在「劇畫村塾」的師兄狩撫麻礼,並被迫放棄北斗之拳改畫其他題材,所幸狩撫麻礼覺得成品不如預期退出,團隊遂重啟北斗之拳計劃並委由武論尊出任原作。 創作期間一切均由堀江信彥居間聯繫掌控,武論尊將故事原稿交給堀江審查,堀江認可後再交由原哲夫繪製,武論尊和原哲夫基本上一年只在公司尾牙之類的場合見一、兩次面。原哲夫會在武論尊預留的自由發揮空間內適時添加搞笑情節,但不會更動故事大綱。 武論尊接手後覺得堀江信彥想出的經絡秘孔和「你已經死了」這兩個點子非常有趣,本來打算連同時代背景一併沿用,讓拳四郎成為逃出少年監獄在現代社會行俠仗義的英雄。但寫了兩篇原稿後直覺此種時空背景將使故事發展受限,因此廢棄已完成的兩篇稿件,將時空背景改為衝鋒飛車隊那種無法無天的核戰後世界。而在構思經絡秘孔的名稱與效用時是參考針灸師父用的穴道書籍與漢和字典,把艱澀的字詞湊在一起像樣便是。 1983年的漫畫界以愛情喜劇題材當道,一度讓週刊少年JUMP銷量跌破300萬本。北斗之拳開始連載後一炮而紅,不但力壓來勢洶洶的週刊少年Sunday,並在1984年時銷量突破400萬本,因此這部作品可謂週刊少年JUMP的救世主。不過大受歡迎的第一話有個著名的漏洞—最後一幕拳四郎走向荒野時,原哲夫漏畫了胸前的七星傷痕。 迫於週刊少年JUMP的連載必須週週維持高人氣否則會被毫不留情地腰斬的龐大壓力,在整個連載過程中武論尊都只有構思當週情節,連預先著想下週橋段之餘裕皆無,遑論中長期故事走向。埋伏筆亦是僅憑靈感任意為之,之後再想理由圓回來,拳四郎胸口的七星傷痕、有個女朋友尤莉亞、北斗四兄弟等等設定皆是如此,尤莉亞復活是武論尊在編輯部壓力下被迫埋下的例外長期伏筆。 連載開始的第一話開局成功後,武論尊和堀江信彥就接下來的走向苦惱,重點在於如何解釋拳四郎在荒野中持續旅行的原因,幾經爭辯及重寫後才完成了誓死保護種子老人的故事,而武論尊此時想出拳四郎之所以四處漂泊的原因是為了奪回愛侶,於是才出現南斗聖拳希恩和尤莉亞這兩個角色。拳四郎胸前的七星傷痕一開始只是為了耍帥好看以及讓讀者易於辨認,根本沒考慮過是怎麼弄傷的,此時也順手推舟地將其歸因於希恩的辣手行兇。 希恩死後故事進行了一陣懲兇罰惡的橋段,然後藉由北斗三徒傑基的出場帶出北斗四兄弟的設定,成功地將故事路線轉換至北斗神拳同門互鬥,直至拳王歸天。 原定結局 武論尊本來以為故事到拳王歸天就完結,未料被集英社趕鴨子上架下令繼續連載,因此之後的創作過程十分痛苦,連載終於結束後甚至不願再回顧。不過2014年為接受專訪而重看時覺得其實當年寫得不錯,只是琳兒有個雙胞胎露兒是天帝這個設定自己也承認轉得太硬。但即使當年連載停在拳王歸天,武論尊覺得幾年後應該還是會找原哲夫畫續集,而內容仍會與修羅國大同小異。至於為何一定要扯到拳王出生地的理由,是因為認為故事若回到一開始的懲兇罰惡橋段是一種退步。 原哲夫則表示原本打算效法小拳王的經典結局讓拳四郎在故事末尾死去,但事與願違,感嘆在與拳王決戰時讓拳四郎的一生也一併結束或許較好。 人名翻譯 角色名字中文翻譯之所以會產生爭議是由於原著漫畫中皆採取片假名書寫,採取音譯或意譯便會出現各種不同結果。而之所以皆用片假名書寫的原因是堀江信彥和武論尊刻意將時空背景及地理環境模糊化,因此儘可能為角色取個沒有國籍的感覺、單純記號般的名字。 由於是作者刻意模糊化,因此除了完全無中生有者外,無論是音譯或意譯所產生的姓名差異應可謂並無對錯,例如「雷奧(音譯)」與「羅王(武論尊原意)」。 唯一的例外為拳四郎,因其姓名係唯一沿用自兩則單元故事者,而單元故事中有明確將其以漢字寫出,且原哲夫是從由柔道小說「姿三四郎」想出這個名字。此姓名之創作時間推移如下: 1983年「Fresh JUMP」4月號首篇短篇單元故事「北斗之拳」,主角的名字明文寫出漢字「拳四郎」。 1983年「Fresh JUMP」6月號第二篇短篇單元故事「北斗之拳II 憤怒之章」,主角的名字明文寫出漢字「霞拳四郎」。 1983年9月13日連載開始,武論尊加入創作團隊,為模糊化而全部採用片假名,「拳四郎」亦改寫為「ケンシロウ」。 連載期間,武論尊正因為主角名叫「四郎」,因此想到他必有三個兄長(「ケンシロウは“拳四郎”だから、上に3人の兄がいるに違いない」),於是三師兄傑基先出場,其後二師兄和大師兄也現身。 2001年蒼天之拳開始連載,方出現「霞拳志郎」一名,且原哲夫明確指出在創作上「霞拳志郎」這名字是來自「Fresh JUMP」上兩篇單元故事的「霞拳四郎」。亦即在創作上是先有「霞拳四郎」這個名字,才有後來的「霞拳志郎」。 至於「次郎」由於發音是「Jirou」,而非「SHirou」,兼且無法解釋武論尊因姓名想出上有三個師兄的情節,武論尊與原哲夫亦從未提過此二字,故應無可能。 時空背景 武論尊在執筆北斗之拳前為了參觀吳哥窟剛好從柬埔寨回來,被殺戮戰場人骨堆積如山的慘狀所震撼,心中自然湧現出強力救世主的願望,故北斗之拳中弱肉強食、民不聊生的背景即是取自當時的柬埔寨。 具體的故事發生地點由於第一話和第二話分別出現舊日幣及地名「關東」,似可推測為日本,但後來武論尊採取模糊化策略以利自由創作,故實際上以北斗之拳漫畫而言故事發生地點不明,至蒼天之拳方有具體說明。 出版書籍 單行本 台灣於1990年代時期各漫畫出版社統一用抽籤方式來決定出版社可出版哪些漫畫,每月日本原稿來台日北中南各出版商至北部圓環一帶,至出版商公司等待新書或續集、連載都由抽到者優先有權出版,當時天風出版社為第一家出版北斗之拳的出版商,第一刷為2萬本,中曾由長鴻出版社發行愛藏版全15卷,2004年由東立出版社代理全27卷單行本,2007年東立出版社推出外傳作品《天之霸王:北斗神拳雷奧外傳》(北斗の拳 ラオウ外伝 天の覇王)。 香港玉皇朝出版有限公司則除了早已全部出版北斗之拳正傳系列外,推出了包括《蒼天之拳》、《DD北斗之拳》、《天之霸王北斗之拳雷奧外傳》、《蒼黑之餓狼北斗之拳尼爾外傳》、《銀之聖者北斗之拳多奇外傳》、《極惡之華北斗之拳積奇外傳》、《彷徨之雲北斗之拳重佐外傳》、《北斗之拳尤莉亞外傳慈母之星》等外傳系列。 愛藏版 文庫版 完全版 2006年由日本小學館發行完全版全14卷。 究極版 2013年由日本North Stars Pictures推出究極版全18卷。第15卷至第18卷由於原哲夫個人完美主義之要求有大量內容重新繪製。第11卷收錄了原著新編Last piece,填補第一、二部間的空白,描述修無常的兒子和黑王號帶頭反抗帝都的故事。事隔多年,原哲夫的畫風有所轉變,女性線條變為妖豔尤其明顯,原哲夫表示這是他個人對女性外表的喜好。2019年由青文出版社發行《北斗の拳究極版》35周年紀念套組全套含日本獨家書盒。 電視動畫 北斗之拳電視卡通的特色之一即各話畫風差異之大幾已至匪夷所思的境界,其原因是當時分成五個作畫班分別作業且彼此欠缺協調,因此各話的人物臉型、甚至必殺技的字體都明顯不同,臨到製作總集編的時候就只好勉強硬湊。 由於人體爆炸的場面太過血腥,東映動畫採取業界稱為「透過光」之技法以剪影方式呈現,但仍遭家長教師聯誼會票選為最不想讓小孩看的卡通第一名。儘管武論尊和堀江信彥等漫畫創作團隊初始對於電視卡通製作團隊採取不加干涉的立場,但「南斗列車砲」和「南斗人肉砲彈」等惡搞實在太過誇張,武論尊火冒三丈,堀江信彥也向電視台抗議,其後電視卡通的惡搞就不敢過於放肆。 「Fresh JUMP」雜誌1983年4月號和6月號上的兩篇短篇單元故事「北斗之拳」與「北斗之拳II 憤怒之章」經改編後分別成為電視卡通第33和21話,其中泰山寺武功「妖鋼筋鬼幻幽拳」改由南斗孤鷲拳希恩破招。 製作人員 企劃 - 岡正(第2季第13話開始)、中尾嘉伸(富士電視台) 原作 - 武論尊、原哲夫 音樂 - 青木望 製作擔當 - 菅原吉郎 聲音製作人 - 氏木毅(第2季) 人物設計 - 須田正己 美術設計 - 中村光毅→ 坂本信人(第2季) 系列導演 - 蘆田豐雄※ 製作人 - 高見義雄 音響監督 - 福永莞爾 制作 - 富士電視台、東映(東映動畫) 主題曲 第1季 片頭曲 「把愛奪回來!!()」(第1話 - 第82話<第1部 - 第3部>) 作詞 - 中村公晴 / 作曲 - 山下三智夫 / 編曲 - 山下三智夫、飛沢宏元 / 歌 - Crystal King 「SILENT SURVIVOR」(第83話 - 第109話<第4部>) 作詞、作曲、編曲 - 氏木毅 / 歌 - KODOMO BAND 片尾曲 「尤莉亞…永遠地()」(第1話 - 第82話<第1部 - 第3部>) 作詞 - 野元英俊、田中昌之 / 作曲 - 今給黎博美 / 編曲 - 今給黎博美、飛沢宏元 / 歌 - Crystal King 「DRY YOUR TEARS」(第83話 - 第109話<第4部>) 作詞 - KATZ&JICK、田中昌之 / 作曲、編曲 - 氏木毅 / 歌 - KODOMO BAND 第2季
文庫版 完全版 2006年由日本小學館發行完全版全14卷。 究極版 2013年由日本North Stars Pictures推出究極版全18卷。第15卷至第18卷由於原哲夫個人完美主義之要求有大量內容重新繪製。第11卷收錄了原著新編Last piece,填補第一、二部間的空白,描述修無常的兒子和黑王號帶頭反抗帝都的故事。事隔多年,原哲夫的畫風有所轉變,女性線條變為妖豔尤其明顯,原哲夫表示這是他個人對女性外表的喜好。2019年由青文出版社發行《北斗の拳究極版》35周年紀念套組全套含日本獨家書盒。 電視動畫 北斗之拳電視卡通的特色之一即各話畫風差異之大幾已至匪夷所思的境界,其原因是當時分成五個作畫班分別作業且彼此欠缺協調,因此各話的人物臉型、甚至必殺技的字體都明顯不同,臨到製作總集編的時候就只好勉強硬湊。 由於人體爆炸的場面太過血腥,東映動畫採取業界稱為「透過光」之技法以剪影方式呈現,但仍遭家長教師聯誼會票選為最不想讓小孩看的卡通第一名。儘管武論尊和堀江信彥等漫畫創作團隊初始對於電視卡通製作團隊採取不加干涉的立場,但「南斗列車砲」和「南斗人肉砲彈」等惡搞實在太過誇張,武論尊火冒三丈,堀江信彥也向電視台抗議,其後電視卡通的惡搞就不敢過於放肆。 「Fresh JUMP」雜誌1983年4月號和6月號上的兩篇短篇單元故事「北斗之拳」與「北斗之拳II 憤怒之章」經改編後分別成為電視卡通第33和21話,其中泰山寺武功「妖鋼筋鬼幻幽拳」改由南斗孤鷲拳希恩破招。 製作人員 企劃 - 岡正(第2季第13話開始)、中尾嘉伸(富士電視台) 原作 - 武論尊、原哲夫 音樂 - 青木望 製作擔當 - 菅原吉郎 聲音製作人 - 氏木毅(第2季) 人物設計 - 須田正己 美術設計 - 中村光毅→ 坂本信人(第2季) 系列導演 - 蘆田豐雄※ 製作人 - 高見義雄 音響監督 - 福永莞爾 制作 - 富士電視台、東映(東映動畫) 主題曲 第1季 片頭曲 「把愛奪回來!!()」(第1話 - 第82話<第1部 - 第3部>) 作詞 - 中村公晴 / 作曲 - 山下三智夫 / 編曲 - 山下三智夫、飛沢宏元 / 歌 - Crystal King 「SILENT SURVIVOR」(第83話 - 第109話<第4部>) 作詞、作曲、編曲 - 氏木毅 / 歌 - KODOMO BAND 片尾曲 「尤莉亞…永遠地()」(第1話 - 第82話<第1部 - 第3部>) 作詞 - 野元英俊、田中昌之 / 作曲 - 今給黎博美 / 編曲 - 今給黎博美、飛沢宏元 / 歌 - Crystal King 「DRY YOUR TEARS」(第83話 - 第109話<第4部>) 作詞 - KATZ&JICK、田中昌之 / 作曲、編曲 - 氏木毅 / 歌 - KODOMO BAND 第2季 片頭曲「TOUGH BOY」 作詞、作曲 - TOM / 編曲 - 氏木毅 / 歌 - TOM★CAT 片尾曲「LOVE SONG」 作詞 - TOM / 作曲 - 高垣薫 / 編曲 - Light House Project / 歌 - TOM★CAT 插入曲 第1季 「」 作詞 - 三浦徳子 / 作曲、編曲 - 青木望 / 歌 - 神谷明 「」 作詞 - 三浦徳子 / 作曲、編曲 - 青木望 / 歌 - 山本百合子 第2季 「WIND & RAIN」 「KILL THE FIGHT」 2曲共同作詞 - 園部和範 / 作曲、歌 - 子門真人(作曲使用大安蓮名義) / 編曲 - 水谷公生 話數列表 粗體為動畫總集篇。 第1季 第2季 劇場版及OVA 北斗之拳 (劇場版、1986年) 新・北斗之拳(OVA、2003 - 2004年) 真救世主傳說 北斗之拳系列 第一部 拉歐傳 殉愛之章(劇場版、2006年) 第二部 尤莉亞傳(OVA、2007年) 第三部 拉歐傳 激闘之章(劇場版、2007年) 第四部 托席傳(OVA、2008年) 第五部 ZERO 拳四郎傳(劇場版、2008年) 相關作品 《蒼天之拳》()全22卷 原作:原哲夫、監修:武論尊 「週刊Comic Bunch」 《小說・北斗之拳~詛咒之街》()全1卷 作者:武論尊、原哲夫、腳本:原哲夫、JUMP j-BOOKS、1996年12月18日、集英社 《天之霸王~北斗之拳 雷奧外傳~》()全5卷 原案:武論尊・原哲夫、作畫:長田悠幸、週刊Comic Bunch 《北斗之拳尤莉亞外傳 慈母之星》()全1卷 原案:武論尊・原哲夫、作畫:笠井晶水、Big Comic Superior 《北斗之拳尼爾外傳 華麗復仇者》()為單一短篇。 原案:武論尊・原哲夫、作畫:猫井ヤスユキ、週刊Comic Bunch増刊 《蒼黑餓狼~北斗之拳雷伊外傳~》()全6卷 原案:武論尊・原哲夫、作畫:猫井ヤスユキ、週刊Comic Bunch 《北斗之拳龍軒外傳 -審判日-》()為單一短篇。 原案:武論尊・原哲夫、作畫:ヒロモト森一、週刊Comic Bunch増刊 《銀之聖者 北斗之拳 托席外傳》()全6卷 原案:武論尊・原哲夫、作畫:ながてゆか、週刊Comic Bunch 《極惡之華 北斗之拳 積奇外傳》()全2卷 原案:武論尊・原哲夫、作畫:ヒロモト森一、週刊Comic Bunch 《彷徨之雲 北斗之拳 重佐外傳》()全2卷 原案:武論尊・原哲夫、作畫:加倉井ミサイル、週刊Comic
桃森三好 星森雪最 前田理想 水澤惠 松本香織 優木那智 三森山香 椎葉奈那 花田祐実 高木成美 森江慧 藍川沙季 谷地惠美子 七路眺 熊岡冬夕 七島佳那 青山春野 斉藤倫 星谷かおり 藤方真由 慎本真 中川勝海 夢野允 飄緹亞 灰野都 曉君 致怡+zei+ kowei 天堂果凍 廣下嘉 米米 張季雅 俞佳燕 米拉 GRACE 吳柔萱 彼依恩 珞櫻
概要 少女漫畫起源於日本。關於少女漫畫的定義,日本學者石田佐惠子曾指出,辨別少女漫畫與否的基準有四種: 一、刊登在少女誌上及其單行本的作品。 二、被視為「少女漫畫」作者的作品。 三、讀者為「少女」的作品。 四、在登場人物、主題、文體等方面具有「少女漫畫」特徵的作品。 歷史 目前最早的少女漫畫可追溯至1935年倉金章介 的《どりちゃん バンザイ》 。雖然是少女漫畫,然而草創之初的1950至60年代,創作者卻以男性漫畫家為主,諸如:倉金章介、高橋真琴、手塚治虫等,而橫山光輝、千葉徹彌(即ちば てつや)、石之森章太郎、楳圖一雄、松本零士、鸟山明等,都有創作以少女讀者為對象的作品。戰後,手塚治虫的《緞帶騎士》首創式的少女漫畫。爾後水野英子開始確立以女性觀點創作少女向漫畫,她首創以戀愛為主題的少女漫畫,並興起華麗恢弘的歷史劇潮流,影響了1960年代大量女性投入漫畫創作,校園戀愛喜劇、及薄命少女類題材蔚為大觀。1970年代初,萩尾望都、竹宮惠子等24年組的成員,為少女漫畫帶來更多元的風格,諸如科幻、哲學、少年愛等等,並且創造出了感受氛圍的繪法,形塑出了日本獨特的少女漫畫文法。2000年代少女漫畫在台灣被改編成電視劇後獲得相當大的熱潮,令少女漫畫電視劇成功回流日本,並引發日本、韓國、中國等國家的少女漫畫改編潮。有時電視劇還會早於動畫推出,如淘氣小親親被台灣改編成惡作劇之吻熱播後,日本本地才推出動畫版。整體而言,少女漫畫的重視角色間的關係變化,因此愛情關係通常是最主要的題材,例子包括《玻璃假面》、《王家的紋章》、《貧窮貴公子》、《同級生》等。 少女漫畫特點如下: 人物,服裝、表情細膩。 畫風大多華麗又優雅,但也有些是清新脫俗又簡潔易懂的畫風。 早期多是纯真而美好的故事内容。 強調人物的美形、纖瘦,去性徵化。但也有些會針對青春期的心理變化予以較為晦澀的劇情描寫。 構圖唯美,非定型、斜向分鏡为主,常用破格、碎格來表现出多元複雜的情绪。 善用網點表現情感氛圍。 常用內心獨白來表現角色的內在面。 讀者大多以女性為主 雖然漫畫家主要為女性,亦有着例外,例如日本少女漫畫家きたがわ翔(即喜多川翔,只限早期)、和田慎二、魔夜峰央及台灣少女漫畫家高永。 少女漫畫家 少女漫畫家列表 詳見少女漫畫家分類頁面 待建立條目者 有吉京子 緣川幸 白石由希 七島佳那 黑崎美乃利 櫻田雛 村田真優 南塔子
女性漫画,或稱女子漫畫、淑女漫畫,是指以超过20岁的女性、尤其是家庭主妇和办公室女职员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漫画。 少女漫畫多半會刻劃理想的愛情,而女性漫画多半會描述較實際的愛情,在性的描述上也會比較露骨,不過也有例外。由於是針對女性讀者,女性漫畫中不太會有不貞或是強姦的情形出現。原本女士漫畫(Ladies
少女漫畫 漫畫類型 女性向漫畫
以下列出各題材中的部分代表作: 科幻題材:士郎正宗《攻壳机动队》、松本零士《宇宙战舰大和号》
人文題材:谷口治郎《遥远的小镇》、松本大洋系列 历史題材:《战国》
注释 相關條目 日本成人漫畫家列表 成人電子遊戲 成人动画 青少年保護育成條例 審查制度
注释 相關條目 日本成人漫畫家列表 成人電子遊戲 成人动画 青少年保護育成條例 審查制度
司馬談〈論六家要旨〉 T談 河津人 司马迁家族 中国占星家 漢朝歷史學家
司马谈生平 司馬談〈論六家要旨〉 T談 河津人 司马迁家族 中国占星家
Science Foundation (1997). Gender issues in math and technology. TERC. Retrieved July 22, 2004, from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41216222943/http://www.terc.edu/mathequity/gender.html Tencza (2002). Gender Differences in Mathematics Among
第二個說法的爭議性相當高。 在工程師等以數學為基礎的職業裡,女性與男性的從業人數有相當大的差距。 因为这些事业会要求数学能力显著高于一般人的人。有性别引起的技能差异比一般的高。所以,当讨论女性在工程事业上的数量的时候,比较一般水平并非十分有用,而且应该比较女性工程师在女性当中的比例而非比较男、女工程师的比例。 有很多理論解釋性別所造成的數學能力差距。有些研究者認為是環境造成。例如,由家庭與學校中,有性別偏見的教育或者其他社會上的影響所造成的。有些認為這個差距是由性別特徵 (characteristic) 所造成。另外有些則認為基因所造成的影響不該被忽略。這部分目前仍未有定論。 證據 智力測驗(例如Differential Aptitude Test,DAT)裏提供了證據。在機械推理上,12年級的男生在智力測驗上取得的分數,幾乎比女生的分數高出 0.9 個標準差。 (Lupkowski, 1992). 解釋差異的理論 性別特徵 性別特徵差別是其中一個理論以解釋男性的數學表現較好的原因。男性被視為有更高的自尊,而女性則沒有這麼自信。 年幼學習數學,男性會相信他們能夠做到好,而事實上他們的能力並非和女性相差很遠(Leonard, 1995)。對數學有這個程度的自信、動機和興趣,帶來數學能力的差異(Manning, 1998)。 參考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1997). Gender issues in math and technology. TERC. Retrieved July
青龙,又名苍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四象之一、天之四灵之一,根据五行学说,它是代表东方的灵兽,为青色的龙,五行属木,代表的季节是春季,八卦主震。苍龙与应龙一样,都是身具羽翼。《张果星宗》称“又有辅翼,方为真龙”。 《後漢書·律历志下》记载:日周于天,一寒一暑,四时备成,万物毕改,摄提迁次,青龙移辰,谓之岁。(歲星紀年) 在中国二十八宿中,青龙是東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的总称。道教将其称为“孟章”,在不同的道经中有“帝君”、“圣将”、“神将”和“捕鬼将”等称呼,与白虎监兵神君一起,是道教的护卫天神。 參考文獻 参见
四灵 四象 龙 AD
在二十八宿中,南方七宿即(井、鬼、柳、星、張、翼、軫)的總稱。 很多人把朱雀叫做「火鳳凰」,但其实鳳凰「状如锦鸡,五彩羽毛」,不同於朱雀。朱雀是天上四靈之一,鳳凰是地上神鳥也是百鳥之首。此外,金烏是三隻腳的鳥,與太陽有關。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外部链接 参见 天官五兽 天之四灵 四灵 四象 龙
分形 同胚
自仿射 自仿射()碎形與其片段相比,不同方向(如x方向和y方向)上可以有不同的尺度變化。這表示,若要知覺此類碎形的自相似,就必須使用各向异性仿射变换來重新調整其大小。 參見 自指
†鈍獸屬 Barytherium †恐象科 Deinotheriidae †奇尔加象亚科 Chilgatheriinae †奇爾加象屬 Chilgatherium †恐象亚科 Deinotheriinae †原恐象屬 Prodeinotherium †恐象屬 Deinotherium 象形亚目 Elephantiformes †厄利垂亞象属 Eritreum †半乳齒象属 Hemimastodon †古乳齿象科 Palaeomastodontidae †渐新象科 Phiomiidae †渐新象 Phiomia 象形下目 Elephantimorpha †乳齿象科 Mammutidae †Losodokodon †始轭齿象属 Eozygodon †軛齒象屬 Zygolophodon †中華乳齒象屬 Sinomammut †乳齒象屬 Mammut 象小目 Elephantida †豕脊齿象科 Choerolophodontidae †铲齿象科 Amebelodontidae †嵌齿象科
Phiomiidae †渐新象 Phiomia 象形下目 Elephantimorpha †乳齿象科 Mammutidae †Losodokodon †始轭齿象属 Eozygodon †軛齒象屬 Zygolophodon †中華乳齒象屬 Sinomammut †乳齒象屬 Mammut 象小目 Elephantida †豕脊齿象科 Choerolophodontidae †铲齿象科 Amebelodontidae †嵌齿象科 Gomphotheriidae 象总科 Elephantoidea †互棱齿象科 Anancidae †互棱齿象属 Anancus †Morrillia †副四棱齿象属 Paratetralophodon †Pediolophodon †四稜齿象属 Tetralophodon †剑齿象科 Stegodontidae 劍齒象屬 Stegodon
通过计算得到在一些质量较大的恒星坍缩时所产生的中微子会携带走绝大多数的引力能。现在这种现象被归类为Ib型、Ic型以及II型超新星。当这些恒星坍缩时,核心区域的物质密度能够达到以至于电子简并压力不足以避免质子和电子合并生成中子和电中微子。另外一个也是更为重要的中微子来源是新的温度高达的中子核形成过程中释出的各种中微子—反中微子对。 1987年,科尔盖特与怀特的超新星中微子理论在探测到超新星SN 1987A后被验证。以水作为探测介质的以及分别自那里探测到了11个和8个来源于热过程的反中微子,而使用闪烁计数器的巴克三探测器探测到了分别来自热过程以及电子俘获过程的5个中微子。这是在一个持续时间小于13秒的脉冲中探测到的。自超新星来的中微子信号要比首个电磁辐射信号早了数个小时到达地球。这一点来源于中微子相对于光子能更为容易地穿过发生爆炸的恒星周围发生激烈扰动的物质。 由于中微子与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十分微弱,科学家认为超新星中微子能携带爆炸最核心区域的信息。多数来源于冲击波中放射性衰变的可见光以及爆炸本身产生的光会被这一区域周围的稠密而又充满扰动的气体散射从而发生迟滞。中微子脉冲会比可见光、γ射线以及无线电波等电磁信号更早到达地球。具体迟滞的时间取决于冲击波的速度以及星体外部物质的稠密程度。对于II型超新星,天文学家预测在星体核心坍缩数秒后会有大量的中微子释出。首个电磁信号则会在数小时后才会出现。这是由于爆炸冲击波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到星体的表面。超新星早期预警系统就是利用中微子探测器网络监视空中可能发生的超新星。中微子信号可以提供银河系内可能发生的星体爆炸的有效的预警信号。 中微子在通过超新星外部气体时尽管不会收到其太多散射,但还是能在携带超新星最为核心区域的信息同时也能携带一些那里的信息。尽管它在从那里传播到地球的过程中会受到相当大的散射。一种类型的超新星核心区域的密度与中子星相当,足以令一些中微子的运动受到一定的阻碍从而影响中微子信号的持续时间。来自SN 1987A的中微子信号达到了13秒。这要比假设中微子可以不受到阻碍穿过直径只有32公里SN 1987A的核心区域的时间要长得多。中微子的数量与之前预计的总的中微子能量2.2 x 1046 J吻合。这占到了超新星产生能量的绝大多数。 超新星遗迹 超新星中微子的能量能够达到10 MeV的量级。然而宇宙射线加速区域产生的中子星的能量能达到这个数值的100万倍。这些中微子是从超新星爆炸所遗留下的充满扰动的气体中产生的。这种气体被称为超新星遗迹。宇宙射线产生于超新星的假说是由沃尔特·巴德和弗里茨·兹威基提出,后经维塔利·拉扎列维奇·金兹堡等人修正为来源于超新星遗迹。它们认为如果超新星加速效率若只是目前的10%的话,那么银河系中宇宙射线缺失会被补偿。金兹堡等人以超新星遗迹中的“冲击波加速”机制论证他们提出的假说。这一机制兼容于恩里科·费米所提出的理论景象。尽管人们能观测到甚高能中微子,但对于它的研究仍然非常处于初步阶段。目前仍在进行的对于银河系中甚高能中微子的实验组包括、、IceCube, 、NEMO以及Nestor。相关的信息由、HESS以及MAGIC等观测站提供的。宇宙射线间的碰撞在理论预测中会产生带电π介子。这种粒子衰变过程中会产生中微子以及中性π介子。中性π介子进一步衰变产生γ射线。中微子与γ射线可以在超新星遗迹中畅行无阻。 由超星系宇宙射线产生的更高能的中微子可以被以及ANITA观测到。 大爆炸 物理學者猜想,正如大爆炸后所遗留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那样,宇宙中还会存在中微子背景辐射。用來解釋宇宙中存在的暗物质,中微子比起其他暗物质可能的组成成分有一个重要优势:它已被探明确实存在。然而,这論述存在严重的问题。在粒子物理相关实验中,人们知道中微子质量非常的小。这意味着其可以以趋近于光速的速度移动。因此,由中微子组成的暗物质被冠以“热暗物质”这个术语。问题产生于其可以快速移动,中微子可能会在宇宙膨胀令其降温聚集成块前就已在其中均匀分布。这会导致由中微子组成的那部分暗物质被抹除,而不会参与生成人们所能看到的巨大星系。而这些星系及星系团似乎是被速度不足以从中逸出的暗物质围绕。 而根据理论预测,在星系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暗物质是星系形成的引力核。这意味着中微子在暗物质中并不占太大的组分。 依据宇宙学的理论推定,中微子背景辐射的密度大致为每种中微子在每平方厘米中有56个。对应温度在中微子质量为零时为(),如果中微子质量超过的话,则会更低。尽管这一密度相对较高,但由于其中中微子能量低于目前探测手段所能探测的阈值,尚没有观测站观测到它们。这与中微子极小的相互作用截面也有关系。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具有较高能量太阳中微子尽管密度较其低6个量级,但仍能被清晰地探测到。 探測 中微子并不能直接观测,因为它不能令周围的物质发生电离。可以用于检测反中微子。科温和莱因斯就是利用这一反应发现反中微子的。利用这一反应进行探测需要体量非常大的探测器。现有的探测方法都需要中微子能量高于某一阈值。到目前为止,尚没有探测低能中微子的方法,这是由于还没有方法将中微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比如MSW效应,与其他反应区分开来。中微子探测器一般建于地下以隔绝来自宇宙射线和其他背景辐射的干扰。 反中微子是在20世纪50年代在核反应堆附近发现的。莱因斯和科温将两个盛有氯化镉溶液的靶放入水中,并在镉靶旁放置两个闪烁探测器。来自核反应堆的能量高于的反中微子与水中的质子发生相互作用产生了正电子与中子。这与正β衰变非常类似。在正β衰变中,质子获能转化为中子,正电子()以及电中微子()。 正β衰变反应式为: 能量 + → + + 科温和莱因斯所采用的反β衰变的反应式为: 能量(>) + + → + 所产生的正电子会与电子在探测器中湮灭产生能量约为的光子。光子对分别会被位于靶上下两侧的闪烁探测器探测到。中子会被镉核俘获产生具有约能量的γ射线。这一射线会在湮灭产生的光子被探测到后几微秒内被探测到。 自那以后,又产生了多种探测方法。超级神冈探测器的主体是一个体量非常大的盛有高纯度的水的圆柱形容器。在其内壁安装有大量的光电倍增管,用以探测高速中微子在水中通过时产生的切连科夫辐射。这一反应会在水中产生电子和μ子。薩德伯里微中子觀測站使用的探测原理类似,但利用重水作为探测介质。中微子在其中会产生类似的效应。 但中微子还会与氘原子发生光解,产生一个中子。之后他们利用氯原子俘获这个中子,并探测产生的γ射线。巴克三等观测站所采用的探测器其中会盛放大量的氯或镓。研究人员通过定期检测其中氩原子或锗原子数量是否增加来探测中微子。使用耦合了光电倍增管的固体闪烁探测器进行探测。则采用液态偏三甲苯闪烁探测器进行探测,同时使用光倍增管进行检测。计划建设的则使用液态闪烁探测器,同时使用雪崩光電二極管进行检测。位于南极的IceCube中微子观测站则使用体积达到密布着光倍增管的冰层作为探测介质。 对于科学研究的助益 中微子质量极小且为电中性。这令它与其他粒子及场的相互作用都非常微弱。这一特性可以令其成为具有高穿透性的探针,以探测光、无线电波等其它形式辐射所不能探测的环境。将中微子作为探针的这一想法始于20世纪中叶。当时的科学家试图用它去探测太阳核心的情况。太阳核心并不能直接成像,因为其中的光等电磁辐射会被那里的高密度物质散射。而中微子在穿过太阳时不会受太多影响。太阳核心所发出的光子可能需要四万年的时间才能到太阳的外层,但在那里通过核聚变产生的中微子则可以趋近光速的速度穿行其间而不会受到太多阻碍。 中微子对于探测太阳系外的天体非常重要,因为它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个在传播过程中不会发生较大衰减的粒子。光子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微尘、气体分子以及背景辐射的阻碍或散射。由快质子及原子核组成的高能宇宙射线囿于GZK极限不能传播超过100 Mpc的距离。中微子却可以传播更远的距离而几乎不会衰减。银河系的核心区域充满着稠密的气体与高亮度的星体。但在那里产生的中微子可以利用地面上的中微子探测器进行探测。 中微子对于超新星的观测也是十分重要的。超新星核心发生坍缩时,其内部密度以及能量都非常高。这会令除中微子以外的其他已知粒子都不能从中逃逸。而超新星近99%的辐射是以中微子短脉冲形式发出的。这些中微子对于探测核心区域的塌缩非常有用。 测定中微子的静质量对于宇宙学及天体物理学非常重要。中微子是探测宇宙现象其中一种非常重要的途径,是天体物理学研究者研究的重点之一。 中微子对于粒子物理学的发展非常重要。它的质量非常小,可以作为标准模型扩充中低能粒子理论的研究范例。 2012年11月,美国科学家通过粒子加速器将一个相干中微子信息传过了780英尺厚的岩石,首次实现利用中微子进行的通信。未来的研究可能实现在不受中途可能遇到的像地核那样高密度物质影响前提下,利用中微子远距离传输二进制信息。 中微子的輻射生物學 一般認爲,由於不參與強相互作用並反應截面極其微小,中微子對生物體几乎沒有影響,不會產生像中子、γ射綫等中性粒子那樣的輻射傷害。美國學者卡拉姆的研究表明,假定一次超新星爆发产生了1057个中微子,在距離超新星1秒差距(3.26光年)的地方,由中微子造成的輻射劑量只有0.5 nanoSieverts (nSv)。 這個劑量只相當於人吃一根香蕉而獲得輻射劑量的五百分之一。因爲某種粒子的輻射劑量一般遵循平方反比律,越靠近超新星的地方,感受到的中微子輻射劑量也就越大。對人而言,輻射致死劑量大概是4 Sieverts。根據卡拉姆的計算,如果一個人距離超新星2.3天文單位(比太陽-火星距離稍遠),很有可能因中微子輻射致死。但是在這個距離,人體可能會在超新星强大的輻射中瞬間氣化;中微子帶來的輻射劑量絕非主要問題,甚至不是次要問題。 參看 中微子天文學 微中子觀測站 小柴昌俊 中微子通信 注释 nothing 參考資料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微中子物理簡介 "What's a Neutrino?", Dave Casper(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Aspera European network portal www.astroparticle.org: all about astroparticle physics... Neutrino unbound: On-line review and e-archive on Neutrino Physics and Astrophysics Nova: The Ghost Particle: Documentary on US public television from WGBH SNEWS: Using neutrino detectors to receive early warning of supernovae John Bahcall Website Universe submerged in a sea of chilled neutrinos, New Scientist, 5 March 2008 Neutrinos caught in the act, "R&D" July 24, 2009 By Tia Jones What's a neutrino? Search for neutrinoless double beta decay with enriched 76Ge in
1987A后被验证。以水作为探测介质的以及分别自那里探测到了11个和8个来源于热过程的反中微子,而使用闪烁计数器的巴克三探测器探测到了分别来自热过程以及电子俘获过程的5个中微子。这是在一个持续时间小于13秒的脉冲中探测到的。自超新星来的中微子信号要比首个电磁辐射信号早了数个小时到达地球。这一点来源于中微子相对于光子能更为容易地穿过发生爆炸的恒星周围发生激烈扰动的物质。 由于中微子与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十分微弱,科学家认为超新星中微子能携带爆炸最核心区域的信息。多数来源于冲击波中放射性衰变的可见光以及爆炸本身产生的光会被这一区域周围的稠密而又充满扰动的气体散射从而发生迟滞。中微子脉冲会比可见光、γ射线以及无线电波等电磁信号更早到达地球。具体迟滞的时间取决于冲击波的速度以及星体外部物质的稠密程度。对于II型超新星,天文学家预测在星体核心坍缩数秒后会有大量的中微子释出。首个电磁信号则会在数小时后才会出现。这是由于爆炸冲击波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到星体的表面。超新星早期预警系统就是利用中微子探测器网络监视空中可能发生的超新星。中微子信号可以提供银河系内可能发生的星体爆炸的有效的预警信号。 中微子在通过超新星外部气体时尽管不会收到其太多散射,但还是能在携带超新星最为核心区域的信息同时也能携带一些那里的信息。尽管它在从那里传播到地球的过程中会受到相当大的散射。一种类型的超新星核心区域的密度与中子星相当,足以令一些中微子的运动受到一定的阻碍从而影响中微子信号的持续时间。来自SN 1987A的中微子信号达到了13秒。这要比假设中微子可以不受到阻碍穿过直径只有32公里SN 1987A的核心区域的时间要长得多。中微子的数量与之前预计的总的中微子能量2.2 x 1046 J吻合。这占到了超新星产生能量的绝大多数。 超新星遗迹 超新星中微子的能量能够达到10 MeV的量级。然而宇宙射线加速区域产生的中子星的能量能达到这个数值的100万倍。这些中微子是从超新星爆炸所遗留下的充满扰动的气体中产生的。这种气体被称为超新星遗迹。宇宙射线产生于超新星的假说是由沃尔特·巴德和弗里茨·兹威基提出,后经维塔利·拉扎列维奇·金兹堡等人修正为来源于超新星遗迹。它们认为如果超新星加速效率若只是目前的10%的话,那么银河系中宇宙射线缺失会被补偿。金兹堡等人以超新星遗迹中的“冲击波加速”机制论证他们提出的假说。这一机制兼容于恩里科·费米所提出的理论景象。尽管人们能观测到甚高能中微子,但对于它的研究仍然非常处于初步阶段。目前仍在进行的对于银河系中甚高能中微子的实验组包括、、IceCube, 、NEMO以及Nestor。相关的信息由、HESS以及MAGIC等观测站提供的。宇宙射线间的碰撞在理论预测中会产生带电π介子。这种粒子衰变过程中会产生中微子以及中性π介子。中性π介子进一步衰变产生γ射线。中微子与γ射线可以在超新星遗迹中畅行无阻。 由超星系宇宙射线产生的更高能的中微子可以被以及ANITA观测到。 大爆炸 物理學者猜想,正如大爆炸后所遗留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那样,宇宙中还会存在中微子背景辐射。用來解釋宇宙中存在的暗物质,中微子比起其他暗物质可能的组成成分有一个重要优势:它已被探明确实存在。然而,这論述存在严重的问题。在粒子物理相关实验中,人们知道中微子质量非常的小。这意味着其可以以趋近于光速的速度移动。因此,由中微子组成的暗物质被冠以“热暗物质”这个术语。问题产生于其可以快速移动,中微子可能会在宇宙膨胀令其降温聚集成块前就已在其中均匀分布。这会导致由中微子组成的那部分暗物质被抹除,而不会参与生成人们所能看到的巨大星系。而这些星系及星系团似乎是被速度不足以从中逸出的暗物质围绕。 而根据理论预测,在星系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暗物质是星系形成的引力核。这意味着中微子在暗物质中并不占太大的组分。 依据宇宙学的理论推定,中微子背景辐射的密度大致为每种中微子在每平方厘米中有56个。对应温度在中微子质量为零时为(),如果中微子质量超过的话,则会更低。尽管这一密度相对较高,但由于其中中微子能量低于目前探测手段所能探测的阈值,尚没有观测站观测到它们。这与中微子极小的相互作用截面也有关系。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具有较高能量太阳中微子尽管密度较其低6个量级,但仍能被清晰地探测到。 探測 中微子并不能直接观测,因为它不能令周围的物质发生电离。可以用于检测反中微子。科温和莱因斯就是利用这一反应发现反中微子的。利用这一反应进行探测需要体量非常大的探测器。现有的探测方法都需要中微子能量高于某一阈值。到目前为止,尚没有探测低能中微子的方法,这是由于还没有方法将中微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比如MSW效应,与其他反应区分开来。中微子探测器一般建于地下以隔绝来自宇宙射线和其他背景辐射的干扰。 反中微子是在20世纪50年代在核反应堆附近发现的。莱因斯和科温将两个盛有氯化镉溶液的靶放入水中,并在镉靶旁放置两个闪烁探测器。来自核反应堆的能量高于的反中微子与水中的质子发生相互作用产生了正电子与中子。这与正β衰变非常类似。在正β衰变中,质子获能转化为中子,正电子()以及电中微子()。 正β衰变反应式为: 能量 + → + + 科温和莱因斯所采用的反β衰变的反应式为: 能量(>) + + → + 所产生的正电子会与电子在探测器中湮灭产生能量约为的光子。光子对分别会被位于靶上下两侧的闪烁探测器探测到。中子会被镉核俘获产生具有约能量的γ射线。这一射线会在湮灭产生的光子被探测到后几微秒内被探测到。 自那以后,又产生了多种探测方法。超级神冈探测器的主体是一个体量非常大的盛有高纯度的水的圆柱形容器。在其内壁安装有大量的光电倍增管,用以探测高速中微子在水中通过时产生的切连科夫辐射。这一反应会在水中产生电子和μ子。薩德伯里微中子觀測站使用的探测原理类似,但利用重水作为探测介质。中微子在其中会产生类似的效应。 但中微子还会与氘原子发生光解,产生一个中子。之后他们利用氯原子俘获这个中子,并探测产生的γ射线。巴克三等观测站所采用的探测器其中会盛放大量的氯或镓。研究人员通过定期检测其中氩原子或锗原子数量是否增加来探测中微子。使用耦合了光电倍增管的固体闪烁探测器进行探测。则采用液态偏三甲苯闪烁探测器进行探测,同时使用光倍增管进行检测。计划建设的则使用液态闪烁探测器,同时使用雪崩光電二極管进行检测。位于南极的IceCube中微子观测站则使用体积达到密布着光倍增管的冰层作为探测介质。 对于科学研究的助益 中微子质量极小且为电中性。这令它与其他粒子及场的相互作用都非常微弱。这一特性可以令其成为具有高穿透性的探针,以探测光、无线电波等其它形式辐射所不能探测的环境。将中微子作为探针的这一想法始于20世纪中叶。当时的科学家试图用它去探测太阳核心的情况。太阳核心并不能直接成像,因为其中的光等电磁辐射会被那里的高密度物质散射。而中微子在穿过太阳时不会受太多影响。太阳核心所发出的光子可能需要四万年的时间才能到太阳的外层,但在那里通过核聚变产生的中微子则可以趋近光速的速度穿行其间而不会受到太多阻碍。 中微子对于探测太阳系外的天体非常重要,因为它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个在传播过程中不会发生较大衰减的粒子。光子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微尘、气体分子以及背景辐射的阻碍或散射。由快质子及原子核组成的高能宇宙射线囿于GZK极限不能传播超过100 Mpc的距离。中微子却可以传播更远的距离而几乎不会衰减。银河系的核心区域充满着稠密的气体与高亮度的星体。但在那里产生的中微子可以利用地面上的中微子探测器进行探测。 中微子对于超新星的观测也是十分重要的。超新星核心发生坍缩时,其内部密度以及能量都非常高。这会令除中微子以外的其他已知粒子都不能从中逃逸。而超新星近99%的辐射是以中微子短脉冲形式发出的。这些中微子对于探测核心区域的塌缩非常有用。 测定中微子的静质量对于宇宙学及天体物理学非常重要。中微子是探测宇宙现象其中一种非常重要的途径,是天体物理学研究者研究的重点之一。 中微子对于粒子物理学的发展非常重要。它的质量非常小,可以作为标准模型扩充中低能粒子理论的研究范例。 2012年11月,美国科学家通过粒子加速器将一个相干中微子信息传过了780英尺厚的岩石,首次实现利用中微子进行的通信。未来的研究可能实现在不受中途可能遇到的像地核那样高密度物质影响前提下,利用中微子远距离传输二进制信息。 中微子的輻射生物學 一般認爲,由於不參與強相互作用並反應截面極其微小,中微子對生物體几乎沒有影響,不會產生像中子、γ射綫等中性粒子那樣的輻射傷害。美國學者卡拉姆的研究表明,假定一次超新星爆发产生了1057个中微子,在距離超新星1秒差距(3.26光年)的地方,由中微子造成的輻射劑量只有0.5 nanoSieverts (nSv)。 這個劑量只相當於人吃一根香蕉而獲得輻射劑量的五百分之一。因爲某種粒子的輻射劑量一般遵循平方反比律,越靠近超新星的地方,感受到的中微子輻射劑量也就越大。對人而言,輻射致死劑量大概是4 Sieverts。根據卡拉姆的計算,如果一個人距離超新星2.3天文單位(比太陽-火星距離稍遠),很有可能因中微子輻射致死。但是在這個距離,人體可能會在超新星强大的輻射中瞬間氣化;中微子帶來的輻射劑量絕非主要問題,甚至不是次要問題。 參看 中微子天文學 微中子觀測站 小柴昌俊 中微子通信 注释 nothing 參考資料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微中子物理簡介 "What's a Neutrino?", Dave Casper(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Aspera European network portal www.astroparticle.org: all about astroparticle physics... Neutrino unbound: On-line review and e-archive on Neutrino Physics and Astrophysics Nova: The Ghost Particle: Documentary on US public television
气候 利摩日在柯本气候分类法中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分布均匀,全年温差较小,但自20世纪10年代以来受到全球气温变暖的影响,当地的极端天气愈发频繁,主要表现为高温日数的增加。 利摩日境内的气象站位于贝勒加德机场附近,海拔402米,自1973年1月3日起开始运转。截至2021年5月,该气象站记录的最高气温为37.9摄氏度,出现于2019年7月23日;最低气温为-18.7摄氏度,出现于1985年1月16日。以下为该气象站的详细数据: 行政区划 利摩日是法国新阿基坦大区上维埃纳省的一个市镇,编号为87085,它也是上维埃纳省的省会。利摩日下辖利摩日区,隶属于上维埃纳省、和选区,管理、、、、、、、和,同时也是的办公驻地。 利摩日市镇被划为10个街区,并实行街区自治制度。 法国国家统计与经济研究所(简称“”)在进行数据统计时,将利摩日及相邻的另外8个市镇设为,并将包括核心区在内的周边共96个市镇划为。自2020年起,利摩日城市区被包含127个市镇的代替。此外,还将利摩日市镇分为了56个“块区”(),以便于统计人口分布情况。 交通 公路 法国国家A20号高速公路纵贯利摩日市区东部,并在利摩日市镇范围内设有八个出入口,该高速公路是法国本土少有的免费干线高速公路之一,距离利摩日最近的收费站位于利摩日以南90公里外的布里夫拉盖亚尔德。此外,法国国道N21线、N141线、N147线和多条上维埃纳省省道在利摩日附近交汇,利摩日西部的环城路连接了多个方向的干线公路,是当地主要的过境通道。 利摩日综合交通枢纽位于本笃会火车站东侧,被称为“利摩日之天”(),该枢纽是一个综合性的汽车站,停靠区域巴士及长途巴士。新阿基坦大区城际客运开行多条由此出发的城际巴士线路,可前往昂古莱姆、蒂勒、于泽什、欧比松和费勒坦;同时还有25条校车线路,可连接上维埃纳省内的主要市镇(其中多数没有铁路连接)。自2015年起,一些国际性的客运公司也开行停靠奥尔良的长途大巴车线路,可前往巴黎、奥尔良、图卢兹、普瓦捷、南特等地。 2017年,65.5%的利摩日家庭拥有至少一辆私人汽车;2019年,利摩日境内共发生各类交通事故264起,造成3人遇难,307人受伤。 铁路 利摩日是法国中西部的一个铁路枢纽,奥尔良-蒙托邦、勒多拉-利摩日、利摩日-昂古莱姆、利摩日-佩里格等多条铁路在此交汇。其中奥尔良-蒙托邦铁路是连接利摩日最主要的干线铁路,也是“POLT”(注:巴黎、奥尔良、利摩日、图卢兹四地首字母的简称)通道的组成部分,在20世纪70年代,该通道开行往返于巴黎和图卢兹之间卡比托勒号列车,该列车最高旅速达200km/h,巴黎至利摩日之间最短旅行时间在三小时以内,是彼时世界上商业速度最快的既有线列车。此后,因高铁及航空业的发展,该列车被常规城际列车替代,巴黎和利摩日之间新增加了多个停靠车站(莱索布赖站、维耶尔宗城站、沙托鲁站、拉苏泰赖讷站等),两地间的运行时间增加至3小时20分钟。在区域列车方面,截至2021年5月,利摩日本笃会站开行前往维耶尔宗、普瓦捷、、于塞勒、布里夫拉盖亚尔德、盖雷、波尔多和共八个方向的区域列车,一小时可到达的主要城市包括布里夫拉盖亚尔德、盖雷、佩里格、沙托鲁以及贝拉克。 利摩日本笃会站位于利摩日市区东北部,是当地的主要铁路车站,该站最初建于1856年,后因客流量的增长而重建,新站房于1929年建成,该站主体建筑高57米,是利摩日的地标性建筑。除此之外,利摩日市区还有蒙若维火车站,位于市区西部的蒙若维街区,是一个通勤铁路车站,停靠前往的区域列车,并可通过联程中转前往昂古莱姆。 航空 位于利摩日市区西部,是一个区域性的民用航空站。截止2019年底,该机场开行前往巴黎、里昂、東密德蘭、伦敦、诺丁汉和曼彻斯特的固定航线,并开行前往阿雅克肖、利兹等地的季节性航班。 城市公共交通 利摩日都会公共交通公司是利摩日市政府下属的交通运输机构,其缩写“”也是当地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商业名称,该系统由法国交通发展集团负责运营,共包括、,路网覆盖了城市公共社区内的所有市镇。 最早出现于1943年,现共有5条线路,线网长度达32.5公里,共有车辆33台,2019年累计搭载旅客7,763,314人次,占了利摩日公交系统总客运量的近一半。此外,在1897年至1951年间,利摩日市区曾有运行,后因设施老化及私家车的兴起而停运。 利摩日市区的一些道路设有自行车车道,利摩日都会城市公共社区亦提供商业名称为“V'LiM”的自行车租赁服务,共有自行车辆1,035台。 政治 市政内阁 利摩日的现任市长为先生,他是共和党的一名成员,在中获得了58.97%的支持率。 历届市长 各级选举 在2019年欧洲议会选举中,由共和国前进!和民主运动支持的“再生党”()在利摩日获得22.75%的支持率,居所有候选党派首位。 在2017年的法国总统大选的首轮和第二轮投票中,法国第25任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在利摩日分别获得了29.1%和76.89%的支持率,均居所有候选人首位。 在的首轮和第二轮投票中,在利摩日分别获得31.05%和46.47%的支持率,均居所有候选人首位。 在中,利摩日的九个选区结果分别如下: 人口 2018年,利摩日市镇人口数量为131,479,在法国排名第28位。其中男性61,072人,女性71,103人,75岁及以上人口占9.1%,外籍人口数量为41,643人,人口密度为1,685人/平方公里,当地居民被称为(男性)或(女性)。2019年,利摩日境内出生1,441人,死亡人口1,309人。 经济 利摩日是法国中南部的一个综合性工商业城市,历史上因陶瓷工业而闻名,二战后逐渐开发成为一座科教城市。当地的主要企业及科研单位集中在和内,市区南部则建有大学城。是当地的经济监管部门,负责境内各类用人单位及经济设施的管理。 产业分布 在第一产业方面,利摩日在历史上为一个重要的农产品贸易中心,其东部的米勒瓦什高原和西南部的佩里戈尔地区均为法国重要的农业区,自19世纪工业革命起,这一地区快速完成工业和城市化发展,但市区北部和西部依然保留有部分农业区域。至2017年,利摩日境内有44家农业类经营单位,占企业总数的0.9%;相关就业总人数为154人,占总就业数的0.1%。 在第二产业方面,利摩日在工业革命期间为一个区域性的工业中心,二战后因城市扩张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当地的工业生产部门普遍转型。2017年,利摩日的工业及建筑业用人单位数量为559家,占总数的11.4%;相关就业总人数为10,690,占总人数的7.3%。 在第三产业方面,利摩日是利穆赞地区的经济、文化、科教、通讯、医疗中心,法国各银行、通信、保险等机构和多家大型企业的在利摩日设有分支,相关就业单位有4,271家,占总就业单位数量的87.7%;从业人数为133,976人,占就业总人数92.5%,超过了利摩日的常住人口数量,在此就业的居民多来自利摩日周边地区。 主要企业 截至2021年5月,利摩日境内共有各类用人单位18,280家,平均历史为17年,其中97.6%为中小型企业()。电子、机械、食品加工是当地主要的工业部门,世界大型电气设备供应商羅格朗总部设于利摩日,是利摩日以及整个利穆赞地区营业规模最大的企业,为当地带来了数量可观的就业岗位,并在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所分布。 财政 2019年,利摩日的财政收入总额为169,831,000欧元,财政支出总额为155,947,000欧元,当年的债务总额为151,797,000欧元。根据2020年底利摩日政府发布的财政报告,当地2021年的财政收入总额预计为1.672亿欧元,比2020年减少0.5%;财政支出总额预计为1.535亿欧元,比2020年增加3.6%。 2020年,利摩日共获得26,432,503欧元的国家财政补助,比上一年增加了0.01%;利摩日所在的公共社区则获得22,538,670欧元的国家财政补助,比上一年减少了0.02%。 居民收入 2017年,利摩日的人均月收入总额为2,017欧元,其中高级职员为3,473欧元,低于法国平均水平(4,214欧元);为2,152欧元,低于法国平均水平(2,353欧元);普通职员为1,600欧元,亦低于法国平均水平(1,690欧元)。 2017年,利摩日境内的青壮年(15至64岁)失业率为18.6%,当地47.2%的家庭拥有纳税资格,平均纳税2,996欧元,低于法国平均水平(3,888欧元)。 社会事务 教育 利摩日是的总部所在地。截止2019年1月1日,利摩日境内共有30所幼儿园、41所小学、15所初级中学、12所普通高中和6所职业高中,是当地规模最大的中等教育机构,此外还有一些高中开设有大学校预科班。2018至2019学年度,利摩日境内共有学生14,975名。 在高等教育方面,利摩日大学是法国的一所综合性公立大学,下属多个二级学院: 除利摩日大学外,当地还有,后者为一所艺术类的高等学府,直属于法国文化部。 在硬件设施方面,位于利摩日市区西南部,是一个大型的科教园区,多所教育机构及科研单位入驻于此。利摩日市区东北部的建成于1992年,下设陶瓷工艺、电子影像、水环境和健康四个发展部门,是一个综合性的科研中心。 医疗 截止2019年1月1日,利摩日境内共有全科医生212名、保健师154名、牙医81名、护士242名、耳科医生6名、眼科医生10名、皮肤科医生13名、助产士20名、儿科医生8名和妇科医生23名。境内共有药房67家、养老院14家、残疾人帮扶中心16家。 是法国的三十所大学教学医院之一,在利摩日市区共设有三处综合性病区: 迪皮特朗医院() 让·勒贝罗尔医院() 勒克吕佐医院() 除此之外,利摩日大学中心医院还设有一处妇女儿童医院()、一处和一处心理健康中心。 利摩日综合诊疗中心()是当地的一家私立医疗机构,下属两个病区,并提供长期跟踪医疗服务。 住房 2017年,利摩日境内共有各类住房82,221套,其中27.6%为独立式居民区,主要分布于维埃纳河左岸、市区西南部、博讷莱米讷等地;71.7%为集中式居民区,主要分布于市中心、欧朗斯河谷、拉巴斯蒂德街区等地。常住房屋占利摩日市镇范围内居民建筑总量的88.3%。利摩日境内共有九处“优先城市开发区”(ZUP),2013年区域总人口数量为25,963人。 利摩日的住房事务由其所属的公共社区负责。利摩日都会城市公共社区于2019年9月发布了当地《2019-2025区域房屋发展纲要》(PLH),根据该文件,利摩日将着重于旧房改造和提升工作、平衡各区域间的发展、减少不必要的城市开发区域,以实现当地的可持续发展。该纲要为当地五年内的住房建设及发展提供了政策引导,并将作为此后城市改造、市际合作等的行动的决策性依据。
主要企业 截至2021年5月,利摩日境内共有各类用人单位18,280家,平均历史为17年,其中97.6%为中小型企业()。电子、机械、食品加工是当地主要的工业部门,世界大型电气设备供应商羅格朗总部设于利摩日,是利摩日以及整个利穆赞地区营业规模最大的企业,为当地带来了数量可观的就业岗位,并在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所分布。 财政 2019年,利摩日的财政收入总额为169,831,000欧元,财政支出总额为155,947,000欧元,当年的债务总额为151,797,000欧元。根据2020年底利摩日政府发布的财政报告,当地2021年的财政收入总额预计为1.672亿欧元,比2020年减少0.5%;财政支出总额预计为1.535亿欧元,比2020年增加3.6%。 2020年,利摩日共获得26,432,503欧元的国家财政补助,比上一年增加了0.01%;利摩日所在的公共社区则获得22,538,670欧元的国家财政补助,比上一年减少了0.02%。 居民收入 2017年,利摩日的人均月收入总额为2,017欧元,其中高级职员为3,473欧元,低于法国平均水平(4,214欧元);为2,152欧元,低于法国平均水平(2,353欧元);普通职员为1,600欧元,亦低于法国平均水平(1,690欧元)。 2017年,利摩日境内的青壮年(15至64岁)失业率为18.6%,当地47.2%的家庭拥有纳税资格,平均纳税2,996欧元,低于法国平均水平(3,888欧元)。 社会事务 教育 利摩日是的总部所在地。截止2019年1月1日,利摩日境内共有30所幼儿园、41所小学、15所初级中学、12所普通高中和6所职业高中,是当地规模最大的中等教育机构,此外还有一些高中开设有大学校预科班。2018至2019学年度,利摩日境内共有学生14,975名。 在高等教育方面,利摩日大学是法国的一所综合性公立大学,下属多个二级学院: 除利摩日大学外,当地还有,后者为一所艺术类的高等学府,直属于法国文化部。 在硬件设施方面,位于利摩日市区西南部,是一个大型的科教园区,多所教育机构及科研单位入驻于此。利摩日市区东北部的建成于1992年,下设陶瓷工艺、电子影像、水环境和健康四个发展部门,是一个综合性的科研中心。 医疗 截止2019年1月1日,利摩日境内共有全科医生212名、保健师154名、牙医81名、护士242名、耳科医生6名、眼科医生10名、皮肤科医生13名、助产士20名、儿科医生8名和妇科医生23名。境内共有药房67家、养老院14家、残疾人帮扶中心16家。 是法国的三十所大学教学医院之一,在利摩日市区共设有三处综合性病区: 迪皮特朗医院() 让·勒贝罗尔医院() 勒克吕佐医院() 除此之外,利摩日大学中心医院还设有一处妇女儿童医院()、一处和一处心理健康中心。 利摩日综合诊疗中心()是当地的一家私立医疗机构,下属两个病区,并提供长期跟踪医疗服务。 住房 2017年,利摩日境内共有各类住房82,221套,其中27.6%为独立式居民区,主要分布于维埃纳河左岸、市区西南部、博讷莱米讷等地;71.7%为集中式居民区,主要分布于市中心、欧朗斯河谷、拉巴斯蒂德街区等地。常住房屋占利摩日市镇范围内居民建筑总量的88.3%。利摩日境内共有九处“优先城市开发区”(ZUP),2013年区域总人口数量为25,963人。 利摩日的住房事务由其所属的公共社区负责。利摩日都会城市公共社区于2019年9月发布了当地《2019-2025区域房屋发展纲要》(PLH),根据该文件,利摩日将着重于旧房改造和提升工作、平衡各区域间的发展、减少不必要的城市开发区域,以实现当地的可持续发展。该纲要为当地五年内的住房建设及发展提供了政策引导,并将作为此后城市改造、市际合作等的行动的决策性依据。 在住房保障政策方面,2017年,利摩日境内共有27,701户家庭获得了住房经济补助,受益人数占总人口数量的21%,其中27,132份为房租补助。 商业 2019年,利摩日境内共有各类实体商铺2,698家,其中餐厅463家、大型超市35家、杂货店50家、面包房58家、肉铺46家、书店42家、装饰品店13家、银行门店80家、美容美发店203家、汽车维修店133家。 利摩日老城的主要零售商铺分布于市中心的拉莫特广场和圣马夏尔广场附近,是当地的传统商业市场,附近共六条街道被开辟为商业步行街,仅供行人通行。除此之外,利摩日市镇范围内还有多处商业购物场所: 除商业中心外,利摩日境内还有一些零散分布的大型商场,包括家乐福、麦德龙、奥乐齐超市、Intermarché、等。 通讯 法国主要的媒体均可在利摩日接收,法国电视三台下属的总部位于利摩日,该频道在部分时段播出该地区的地方新闻;《》创刊于1905年,总部位于利摩日市区,覆盖区域包括整个上维埃纳省、科雷兹省、克勒兹省,以及夏朗德省东部的部分市镇。在无线电广播方面,、、、NRJ、等在利摩日设有地方转播中心,组织并传送传送地方节目。在现代网络通讯方面,利摩日市政府在Facebook、Twitter、YouTube、Instagram等社交媒体上建有官方账号,不定期发布地方相关信息。 环境 利摩日的环境事务由利摩日都会城市公共社区负责。2019年,利摩日城市公共社区内共有11处垃圾处理中心,当年共处理生活垃圾超过3.6万吨。利摩日市中心有数十处可回收垃圾及废旧衣物放置点,当地政府定期安排人员进行清理。在水环境方面,利摩日城市公共社区内共有105处储水池和52处净水设施,各类公共排水管道总长达1,794公里,并实现了雨污分流。2021年初,利摩日都会区提出了“水文提升土地”()计划,希望通过优化改造水网设施、合理调整工农业部门生产资料、科技创新以及加强宣传等措施,在现有用水量的基础上五年内减少10%、十五年内减少25%。 2019年,利摩日境内共有16家污染企业,铅、汞、碳氢化合物是当地主要的污染源。利摩日境内设有一处大气环境监测点,2015年测得的一氧化碳浓度平均值为161µg/m³、二氧化氮浓度平均值为25.5µg/m³、臭氧浓度平均值为47µg/m³、二氧化硫浓度平均值为0.4µg/m³、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平均值为16µg/m³。利摩日境内另设有一处水环境监测点,该地2015年测得的水体坤化物浓度为5µg/L、汞化物浓度为0.5µg/L、硝酸盐浓度为19mg/L。 治安 利摩日市镇范围内共有5处派出所。距离利摩日最近的国家宪兵队位于索利尼亚克境内,距离利摩日市区大约7.8公里。上维埃纳省消防总站位于利摩日市区,共有消防官兵79人,2020年累计出动救援3,260次。 创建于2011年的法国国家宪兵队多媒体制作中心(CPMGN)设于利摩日,后者负责为全法国的宪兵提供视频模拟训练教程,并负责影像采集和制作。 2014年,利摩日及附近地区共发生各类案件8,591起,其中盗窃类案件5,324起,经济类案件963起,毒品交易类案件464起。 文化 2019年,利摩日境内共有6家剧场、3家电影院、2家博物馆和1家音乐厅。建于1804年,由利摩日市政府直接负责管理,该馆开设有一处主馆和五处分馆,其中主馆大楼建于1998年,总面积达1.48万平方米,向全社会开放。 城市形态 利摩日位于维埃纳河谷中,历史城区位于河流右岸,在18世纪以前,利摩日长期为一座由“城池”(Cité)和“教堂”(Cathédrale)两个部分组成的“双核城市”,两者间隔不到一公里。法国大革命后,城池与教堂两个区域逐渐合为一体,并随着人口的增加而不断向四周扩张。至20世纪初,利摩日市中心的街道骨架以基本形成,此后新建的街区及建筑多分布于市区周边以及维埃纳河左岸。现代利摩日是一座放射状的城市,其城市几何中心位于拉莫特广场(),以其正东方向为基点,顺时针方向的主要放射性干道分别为乔治·迪马大道()、博丹大道()、弗朗索瓦·佩兰街()、阿尔芒·迪特雷街()、蒙马耶街()、弗朗索瓦·谢尼厄街()、本笃会大街(),可依次连接帕纳佐勒、伊勒、维埃纳河畔艾克斯、维埃纳河畔韦尔讷伊、库泽克斯、博纳克拉科特、维埃纳河畔勒帕莱。 相比同类型的丘陵城市,尽管受地形、历史及周边聚落分布影响,利摩日市区街道的走向普遍不规则,但在线型上普遍较为顺直,少有弧度超过30°街道。在过境通道方面,维埃纳河利摩日段共有七处过河通道,包括四座公路桥和两座人行便桥,这些设施使得利摩日的道路网整体较为完整;经过利摩日的莱索布赖-蒙托邦铁路则通过一条超过一公里的“本笃会隧道”()纵贯市中心的丘陵地带。此外,尽管维埃纳河横穿市区,但由于该河航运价值较低,历史上未能得到大规模的开发利用,故利摩日主要的历史建筑及设施均未沿河修建,这也使得该河沿岸的自然景观得以保留。利摩日市政府对这一区域的开发亦有较为严格的限制,其中一些地带禁止修建任何固定建筑物。 建筑 利摩日是法国艺术与历史之城。截至2021年5月,利摩日境内共有66处法国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利摩日圣斯德望主教座堂位于市中心,是当地的地标性建筑,于1862年列入法国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本笃会火车站位于市区东北部,其主站房建于1929年,因其高耸的钟楼而闻名,被提名为“法国最美火车站”之一,、、等也是当地的代表性建筑物。 瓷器 利摩日因陶瓷而闻名,被称为“法国瓷器之都”。18世纪时,出生于利摩日的天主教传教士殷弘绪在中国景德镇长期居住并学习和研究了瓷器制造工艺,将其整理记录后传至家乡,并在利摩日附近发现了高岭土。19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这一地区的高岭土资源得以开发,并出现了多处大型瓷器制造工厂,利摩日瓷器由此成为当地的重要经济来源。2017年,利摩日瓷器获得法国地理保护标志。 旅游 利摩日的旅游事务由利摩日都会城市公共社区以及上维埃纳省和新阿基坦大区共同负责,当地设有一处游客服务中心。截至2020年,利摩日境内共有40家酒店共计1,861间房间,其中包括3家四星级酒店、13家三星级酒店、10家二星级酒店、1家一星级酒店和13家五星级酒店。利摩日北部的博纳克勒科特和西南部的维埃纳河畔艾克斯境内各有一处野营车宿营地。 宗教 利摩日是天主教同名教区的首府,截至2021年5月,该教区共包括八个总铎区,其范围覆盖了上维埃纳省和克勒兹省,其中“大利摩日总铎区”下含10个堂区。现任利摩日主教为先生,于2017年5月11日由方济各任命。 20世纪60年代以后,利摩日接纳了大批来自阿尔及利亚等地的穆斯林移民,使得当地形成了穆斯林社团并不断扩张。1983年,当地组建了“利摩日穆斯林联盟”(),后成为“利摩日穆斯林兄弟联盟”(AMLF)。截至2021年5月,利摩日共有两处清真寺,其中“利摩日大清真寺”()建于2001年,是当地主要的伊斯兰活动中心。 除此之外,利摩日境内还有一处新教教堂、一处犹太教堂和多处佛教文化中心。 体育 2017年,利摩日境内共有6家游泳池、37间健身房、5座综合体育场、64处网球场、26处足球或橄榄球场、21处篮球或排球场以及1处高尔夫球场。利摩日大学下属的自1984年起开设体育经济管理专业(仅研究生阶段),是法国最早开设此专业的公立大学,该中心同时也为社会提供各类体育项目管理培训和咨询服务,齐内丁·齐达内曾在此接受足球教练的培训课程。 利摩日因其篮球队而闻名,后者成立于1929年,自1983年以来相继获得11次的总冠军,是取得该项目冠军次数第二多的球队,此外该队还于1993年获得了欧洲篮球联赛的总冠军。其主场也是利摩日市区内的重要体育设施。 成立于1902年,2021至2022赛季参加(法丁),其主场可同时容纳超过1.3万名观众。 利摩日足球会是当地的代表性足球俱乐部,成立于1947年,曾于1957至1987年间参加法国足球职业联赛,后因财政问题而解散。 饮食 利摩日地区的传统饮食与法国大部分区域接近,酪块饼()、牛肝菌蛋饼()、、、土豆饼等以及以利穆赞种牛为原料做出的各类肉制菜品是当地的地方性代表食物。利摩日附近的佩里戈尔地区以及凯尔西地区均因美食而闻名,同时也是法国西南葡萄酒产区的组成部分,当地定期举办各类食品及农产品展览会。在外来食物方面,利摩日的首家肯德基餐厅与2011年5月开业,一些带有中东及东亚特色的餐厅也陆续出现于利摩日街头。 活动 利摩日境内的多个街区每周都会举办各类型的商业集会,当地每年12月还举办圣诞集市: 在活动设施方面,建成于2007年3月,是法国17家之一,可同时容纳超过六千名观众,是当地规模最大的室内文化设施;位于利摩日市中心,由一处废弃工业厂房改建而成,1982年开业,是一个区域性的现代艺术展览与交流中心。 文艺作品 巴尔扎克小说《人间喜剧》系列当中的《》主人公和莫里哀喜剧作品《》的主人公均来自于利摩日。此外俄罗斯作曲家莫杰斯特·彼得罗维奇·穆索尔斯基《展覽會之畫》的第七章《利摩日集市——新东西》()亦直接取材于利摩日。
马达加斯加猬科(Tenrecidae),9属,20种;现归于非洲兽总目非洲猬目 獭鼩科(Potamogalidae),2属,3种;现归于非洲兽总目非洲猬目马岛猬科獭鼩亚科 金毛鼹科(Chrysochloridae),5属,11种;现归于非洲兽总目非洲猬目 象鼩科(Macroscelididae),5属,28种;现归于非洲兽总目象鼩目 树鼩科(Tupaiidae),5属,15种。现归于灵长总目树鼩目 有的分类法将象鼩科和树鼩科单分为目,将马达加斯加猬科合併到猬科,将金鼹科合併到鼹科,将獭鼩科合併到象鼩目,那样食虫目就只有四科。象鼩目和攀兽目曾经被置于食虫目。 参考 生物天地
沟齿猥科(Solenodontidae),2属,2种;现归于劳亚兽总目真盲缺目 马达加斯加猬科(Tenrecidae),9属,20种;现归于非洲兽总目非洲猬目 獭鼩科(Potamogalidae),2属,3种;现归于非洲兽总目非洲猬目马岛猬科獭鼩亚科 金毛鼹科(Chrysochloridae),5属,11种;现归于非洲兽总目非洲猬目 象鼩科(Macroscelididae),5属,28种;现归于非洲兽总目象鼩目 树鼩科(Tupaiidae),5属,15种。现归于灵长总目树鼩目 有的分类法将象鼩科和树鼩科单分为目,将马达加斯加猬科合併到猬科,将金鼹科合併到鼹科,将獭鼩科合併到象鼩目,那样食虫目就只有四科。象鼩目和攀兽目曾经被置于食虫目。
微热纯爱少年样、讓你愛上我、原名《》、(冬水社、全4冊、角川書店、大然出版社、台灣角川書店) 末世纪叛逆天使、原名《WHIZ KID》、(冬水社、全6冊、大然出版社) 微忧青春日记、原名《》、(冬水社、全26冊、大然出版社、尚禾出版社) 八犬傳-東方八犬異聞-、原名《》、(冬水社、13冊[1-40.5話]、大然出版社、尚禾出版社、角川書店、13冊,1-10卷收入[1-40.5話]內容) SUPER LOVERS(角川書店、1~11冊待續) 初戀、原名《》、《Sweet
vs Home》、(冬水社、全1冊、大然出版社) 天旋地转爱一生、原名《》、(冬水社、全1冊、角川書店、大然出版社) 落花飘羽双生缘、原名《LOST CHILD》、(冬水社、全1冊、角川書店、大然出版社) 微热纯爱少年样、讓你愛上我、原名《》、(冬水社、全4冊、角川書店、大然出版社、台灣角川書店) 末世纪叛逆天使、原名《WHIZ KID》、(冬水社、全6冊、大然出版社) 微忧青春日记、原名《》、(冬水社、全26冊、大然出版社、尚禾出版社)
坐我薝萄中,餘香不聞嗅。 但見瓢中清,翠影落群岫。 烹煎黃金芽,不取穀雨后。 同來二三子,三咽不忍嗽。 講堂集群彥,千蹬坐吟究。 浪浪雜飛雨,沉沉度清漏。 令我懷幼學,胡為裹章綬。 龍井 (淸•鮑之蕙) 高秋選勝來錢唐,籃輿取道徑風篁。 竹陰四合上無路,泉聲百道迴崇岡。 昔聞茲山有龍井,井底蒼龍眠不醒。 更聞高僧有辨才,月林結客無塵埃。 有龍則靈僧則典,瀹茗終年駐軒冕。 碑碣模糊蹟半湮,林泉深邃名尤顯。 我來風日正情幽,策杖捫蘿終日留。 三面嵐光沐微雨,四圍霽色明吟眸。 丹黃蒼翠紛巖腹,天為游人開繡谷。
我來風日正情幽,策杖捫蘿終日留。 三面嵐光沐微雨,四圍霽色明吟眸。 丹黃蒼翠紛巖腹,天為游人開繡谷。 亭前奇石作雲房,山外明湖消霧穀。 殘僧掃葉煮寒泉,一甌著手清可憐。 坐覺幽香襲眉宇,不知眾壑生蒼煙。 何來鐘聲落空碧,昏鴉陣陣催歸客。 還期十日曉霜濃,停車一覽千林赤。 註釋 相關 西湖龙井 龍井蝦仁 绿茶 浙江饮食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浙江农业
1758:分布於斯里蘭卡。 蘇門答臘象 E. m. sumatrensis Temminck, 1847:分布於蘇門答臘。 婆羅洲象分佈于婆罗洲,但2003年的DNA研究顯示婆羅洲象其實是源自巽他群岛的驯化种群,因此當作為进化显著单元來單獨研究。 參考資料 扩展阅读 《大象:世界的支柱》,Robert Delort原著,蔡鴻濱譯,台北:時報文化,1996年出版 ISBN 957-13-2185-0 亞洲象屬 I I 云南哺乳动物 尼泊爾哺乳動物 孟加拉國哺乳動物 印度哺乳動物 緬甸哺乳動物 寮國哺乳動物
Deraniyagala, 1950:分布於婆罗洲 印度象 E. m. indicus Cuvier, 1798:分布於南亞和東南亞。 錫蘭象 E. m. maximus Linnaeus, 1758:分布於斯里蘭卡。 蘇門答臘象 E. m.
非洲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一出生体重就有90千克左右。成年非洲象一天能吃90多千克的草、水果和树叶。 命名 约翰·弗里德里希·布卢门巴赫在1797年首次对非洲象进行科学描述,提出学名Elephas africanus,乔治·居维叶在1824年把属名改成Loxodonte 。这个屬名是從「菱形」(losange)一字演變而来,这是由於牠的臼齒有菱形齒冠。1827年,某匿名学者将属名改作Loxodonta,在1999年获得国际动物命名法规认可。 物种 该属现存以下两种:
非洲森林象(Loxodonta cyclotis):又名圓耳象。約重4噸,象牙較短,顏色偏黃褐色至粉紅色,向下方直伸,質地密實沉重。頭部較低,背部凹陷不明顯,耳朵形狀較圓滑。 在非洲森林象和普通非洲象之间仍然存在着杂交现象。 歷史文化 人們歷來認為非洲象是不能馴養的。其實在公元前2世紀的埃及托勒密時期,北非迦太基時期、羅馬時期、以及在現代的非洲阿比西尼亞(Abyssinia),都出現過馴化的象。非洲象可完全馴服,尤其是小象。成年野生象也能養成習慣,和研究人員或好奇的旅客接近。象懂得怎樣把他們與偷獵者和殺手區別出來。19世紀末,比利時的利奧波德二世(Leopold II),在今日非洲的刚果民主共和国把象訓練成役畜,牠們非常勤奮,主動追逐獅子,如同亞洲象追趕老虎一樣。如果說非洲象不太聰明,仅是和亚洲象相對而言。 參考 African
Inness),他試圖模仿盧梭的作品。巴比松畫派的畫作也影響了加利福尼亞的風景畫。藝術家珀西·格雷(Percy Gray)仔細研究了他在巡迴展覽中所見的盧梭和其他畫家的作品,為他繪畫加利福尼亞山丘和海岸線提供了參考。巴比松畫家的影響還可以從珀西瓦爾·羅素(Percival Rosseau)的獵犬畫中看到,他在路易斯安那州長大,就讀於朱利安學院。 圖庫 參考 外部連結 藝術百科全書上的介紹 wwar.com上的介紹
對美國的影響 巴比松畫家對美國的風景畫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包括威廉·莫里斯·亨特對美國巴比松畫派的發展。幾位哈德遜河畫派的藝術家,或與哈德遜河畫派同時期的藝術家也曾研究過巴比松派畫作的隨性筆觸及強烈的情緒沖擊力。一個明顯的例子是喬治·英尼斯(George Inness),他試圖模仿盧梭的作品。巴比松畫派的畫作也影響了加利福尼亞的風景畫。藝術家珀西·格雷(Percy Gray)仔細研究了他在巡迴展覽中所見的盧梭和其他畫家的作品,為他繪畫加利福尼亞山丘和海岸線提供了參考。巴比松畫家的影響還可以從珀西瓦爾·羅素(Percival Rosseau)的獵犬畫中看到,他在路易斯安那州長大,就讀於朱利安學院。 圖庫 參考
单程票:於各个地铁站的自动售票机和人工售票亭发售,适用于所有乘客;自动售票机出售的单程票在购票后当天当站进闸有效,未进闸车票在售出后30分钟内可到车票发出车站之客服中心退票。单独购票无优惠,集体乘客30人或以上可享受9折优惠。 普通羊城通、广佛通:可享受广州市公共交通优惠。 岭南通、全国一卡通:具有羊城通和广佛通标识的卡片享受与羊城通/广佛通相同的优惠政策,其他卡种不享受优惠。 乘车码:扫描二维码过闸。通过廣州地鐵、羊城通、佛山地铁、微信、支付宝、云闪付手机应用程序调出的广州地铁公共交通码、广州公共交通乘车码和佛山地铁乘车码可享受同上优惠,通过外市轨道交通等其他手机应用程序调出的乘车码则不享受优惠。 銀聯閃付:可使用带闪付标示的银联IC卡,或支持支付功能的各类手机闪付绑定银联卡进行过闸。仅支持信用卡。不享受优惠。 储值票:现已无发售此票种,但地铁公司于各种活动中作为礼品赠予嘉宾。 纪念票:不定期限量发售,以数张为一套发售,平均每张价格在40~50元。持本票可以第一次入闸后24小时内使用,可乘搭所有路线。 广州城市旅游卡:分为24小时卡(售价36元)、48小时卡(售价56元)、72小时卡(售价76元),在首次启用后可多次乘坐广州地铁(含广佛線、APM線)、广州有轨电车、巴士(含BRT,不含跨城线路)和水上巴士(轮渡),逾期失效。 日票: 一日票(定价为20元),持本票可以第一次入闸后24小时内可乘搭所有线路,27小时内完成最后一次出站。 三日票(定价为50元),持本票可以第一次入闸后72小时内可乘搭所有线路,75小时内完成最后一次出站。 日票发行初期主要选择地面交通接驳站和周边有主要景点站发行,2015年2月9日起,售卖日票点扩展到全线网各站;2023年4月,推出以乘车码为载体的电子日票,但不可搭乘有轨电车。持日票的乘客入闸后不能在同一车站出闸。 特殊优惠票种 羊城通儿童票:适用于学龄前儿童,享受免费乘搭地铁优惠。每名成年乘客亦可免费携带两名学龄前(凭有效身份证明)或身高不超过1.3米的儿童乘搭地铁。 学生羊城通:适用于拥有广州市学籍的中小学生,享受5折优惠。 广州市/佛山市老年人优待证:适用于拥有广州市和佛山市户籍的老年人,60-65岁(不含65岁)享受5折优惠,65岁及以上享受免费乘车优惠。 广州市残疾人乘车优惠证:适用于拥有广州市户籍的三级、四级残疾人,享受5折优惠。 广州市重度残疾人乘车优惠证:适用于拥有广州市户籍的重度残疾人,享受免费乘搭地铁优惠。 羊城通善行卡:适用于在册的广州市低收入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成员、特困供养人员),享受5折优惠,但需事先垫付车资,次月由羊城通公司返还上月应优惠金额。 广州市无偿献血优待证(A):适用于在广州市范围内,献全血累计达到30次以上或者献血次数累计达到40次以上的无偿献血者以及献血志愿服务累计时间达到3,000小时以上的志愿者,享受免费乘搭地铁优惠,但需事先充值垫付车资,次月由羊城通公司全额返还上月公共交通发生额。 具优抚优待功能的广州社保卡、佛山市优抚对象优待证:适用于拥有广州、佛山户籍的残疾军人和享受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享受免费乘搭地铁优惠。现役军人和残疾军人持军官证等相关证件亦可免费乘搭地铁。 仅为佛山保留的特殊票种:由于广州市的特殊人群公共交通优惠政策已经全面转由特种羊城通承载,地铁特种票退出历史。由于优惠政策需要覆盖到佛山市,因此重新启用地铁特种票,为佛山市学籍学生及佛山市户籍老人提供优惠。此后增加地铁重度残疾人票,取消老年人储值/免费票。该票种目前可在广州地铁线网全网使用并享受相应优惠;惟只在广佛线和7号线佛山境内车站办理發售、充值、延期业务,线网其他车站仅办理退票业务。 学生储值票:适用于佛山市内全日制中小学校、中专学校、技工学校、职业学校学生,享受5折的扣值优惠。 重度残疾人票:适用于拥有佛山市户籍的重度残疾人,享受免费乘搭地铁优惠。 已停用 员工家属票(2005年12月16日起停止使用):适用于广州地铁员工的直系亲属(配偶和未成年子女),享受免费乘搭地铁优惠;每位地铁员工最多可为两名直系亲属办理家属票。 中小学生储值票(2010年5月1日起针对广州学生停止使用,以羊城通学生卡取代):适用于广州市内全日制中小学校、中专学校、技工学校、职业学校学生及身高超过1.2米的学龄前儿童,享受7折的扣值优惠。 老年人储值票(2010年5月1日和2011年8月6日起分别针对广州及佛山老年人停止使用,以羊城通老人优惠卡及佛山市老年人优待证取代):适用于60-65岁(不含65岁)广州市籍及佛山市籍老年人,可享受5折的扣值优惠。 老年人免费票(2010年5月1日和2011年8月6日起分别针对广州及佛山老年人停止使用,以羊城通老人优惠卡及佛山市老年人优待证取代):适用于65岁及以上的广州市籍及佛山市籍老年人,享受免费乘搭地铁优惠;每次乘车前,需要由票务处工作人员认证。 地铁云卡(2021年5月20日起停止使用):在“广州地铁”APP内激活,可直接刷手机过闸。需要支持NFC功能、系统版本大于4.4.2的Android手机。不享受优惠。 廣播 一般情况下,廣州地鐵的广播語言依次為普通話、粤语和英語。目前广州地铁广播主要由广东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周咏(女声)和独立音乐人李喆(男声)担当,自2018年12月28日起,部分英语广播由美籍配音演员白兰和其他外籍人士负责。 車廂內報站以普粤英三语的顺序依次进行报站。如为换乘站,地铁最初采用男女声交替广播的形式以加强提醒乘客;2022年下半年开始,换乘站广播前会播放一小段粵曲,初为《花好月圆》,后更换为《旱天雷》。报站后,会使用普通话介紹站點附近的道路、地方、机构、建築物(部分由商家赞助)。5号线开通后加入一段以普通话提醒列车将进站的广播;部分大客流的车站还会提醒乘客提前做好下车准备。8号线新港东站和琶洲站的广播中会在最后用英语提示该站临近的广交会展馆。3号线机场北站开通后,龙归至机场南各站的广播会提示白云机场的两个航站楼;龙归和人和两站的广播更一度加入了各航站楼运营的航空公司名单。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期间,广州地铁亦会广播相关防疫政策和提示。除此之外,设有强弱冷车厢的线路还会播报有关信息。 而在车站廣播方面,除部分乘车指引只有普通话,或者普通话和粤语外,均会使用普粤英三语提供乘车指引的信息。例如在抵站時的歡迎詞和站厅、月台之间播出的乘车指引,也均会提供普通話、粤语和英語廣播。 商业广告方面,广州地铁会在报站广播的导向部分加入由商家赞助的场所;2019年开始在车厢内报站广播前增加“XXX提醒您”的品牌冠名,其中2020年开始使用某檳榔品牌的冠名广播,因槟榔被列为一级致癌物而引发争议,不过自2021年中广州市和国家有关部门开始管控槟榔广告后,相关品牌冠名已被撤换。 客运量 广州地铁自1997年1号线开通起,客运量稳步增长。如今随着广州地铁线网的不断延伸,广州地铁的客运量呈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广州地铁目前当日最高客流纪录发生于2019年12月31日,全网客流达1,156.94万人次,为同年第六次打破纪录;次高发生于2021年劳动节前夕,当天全网客流量达到1,151.7万人次,创下疫情期间的新高,距离历史最高纪录仅差5万余人次。 2010年11月1日,“亚运大礼包”中的公共交通免费措施开始实行当天,全日客流达到781万,破当时全国轨道交通系统单日客流记录,全线站点超过90%需要客流管制;11月3日广佛地铁首通段开通试运营,当日广州地铁全日客流达到784万。翌日,由于小汽车单双号限行、广交会客流、上下班的白领以及纯粹“逛街”的客流冲突造成地铁拥挤,全市取消免费乘搭地铁、公共汽車和过江渡轮的优惠措施,改为发放交通补贴,而广州地铁在2010年11月3日创下的客流记录持续数年才被打破。 安全检查 与中国大陆大部分城市地铁系统一样,為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等要求,目前广州地铁在所有车站进站时实行逢包必检、人物同检的安全检查方式。 广州地铁曾于2008年奥运会以及2010年亚运会时启动了安全检查。乘客的行李必须接受X光机的检查,同时设有液体检测仪,还有警犬参与检查。在奥运会以及亚运会结束之后,亦取消了安检的措施。在未恢复安检之前,部分车站会有地铁站务或者地铁志愿者手持金属探测器来抽查部分乘客的行李物品,如果遇到例如昆明火车站恐袭等高风险事件时,部分客流较大的车站会在进站口設置X光機檢查乘客的隨身物品,过一段时间之后取消。 2015年9月25日起,广州地铁再次恢复安检措施,每个车站均配置一台爆炸物探测设备,入口处安排安保人员手持金属探测器和液体探测器,对携带行李的旅客进行检查,部分客流量较大的车站设有X光机对进站行李进行扫描。2017年10月10日起,广州地铁开始分批在各站点设置X光机、金屬探測門和液体检测仪,实行“逢包必检、人物同检”的安检措施。 2021年11月8日起,广州地铁安检措施再度加码,强调“人过门、物过机”,更特别要求“‘大小包’均需过安检机”,意味着长期以来小件行李可人手检查的“潜规则”不复存在,高峰期时为提高进站效率而临时降低安检标准的状况亦将消失。加强安检措施后,仍出现因安检人员对液体检查时的疏忽,让乘客成功携带硫酸进入车站并渗漏至车厢地板,导致一名男童滑倒后被灼伤的事件发生,引发大众对安检措施成效的质疑。 未来发展 近期线路 截至目前,广州地铁有多条建设中和获批复待建的线路(段)。 线网规划 广州市政府在2020年11月批复的《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2018—2035年)显示,广州市共规划轨道交通线路53条、2029公里。该轮线网规划共分为三个层级:高速地铁、快速地铁和普速地铁。其中,高速地铁共5条,广州境内452公里;快速地铁11条,广州境内607公里;普速地铁37条,970公里。 高速地铁(160km/h) :萝岗-紫坭(→ 佛山) :(中山/珠海 →)二十涌-花城街(→ 清远) :机场北-南沙客运港(→ 东莞 → 深圳) :(佛山 →)芳村-坭紫(→ 东莞) 支线:新塘-广工华立学院(→ 惠州) :广州东站-良口(→ 新丰) 快速地铁(100km/h~120km/h) :机场北-海鸥岛 4号线复线:琶洲-蕉门 :燕山-美的大道 :朝阳-新沙 :广州火车站-东风 :新塘-荔城北 :天河公园-广工华立学院 :广州北站-沥滘 :(佛山 →)龙溪-黄埔新港 :太和-榄核(→ 佛山) :新和-江南(→ 东莞) :黄埔站-花都广场 普速地铁(70km/h~90km/h) :西塱-广州东站 :嘉禾望岗-广州南站 :黄村-南沙客运港 :滘口-黄埔客运港 :浔峰岗-广州中学 :江府-海傍 :炭中路-高增 :西塱-高塘石 支线:(佛山 →)广钢新城 :广州火车站-琶洲-广州火车站 :浔峰岗-大学城南 支线:大学城北-陈边 普速地铁(70km/h~90km/h)(续) :蕉门-南沙客运港-蕉门 :黄埔站-南浦西(→ 佛山) :岭南广场-江南 :赤沙滘-坭紫 :广州大道中-教育园区 :东涌镇-南沙湿地公园 :(佛山 →)榄核-资讯科技园 :(佛山 →)潭州-庆盛东 :(佛山 →)黄金围-和龙科技谷 :东镜-花东客运站 :冯村-永利路 :连溪大道-十六涌 :嘉禾望岗-大田物流园 :石化-长平 支线:永和-永宁北 :官溪-方石 :鳌头-从化客运站 :南漖-广汽基地 :小布-大沙村东 :(佛山 →)广州南站 :(佛山 →)兴业大道 :(佛山 →)广州火车站 :(佛山 →)白云东平 :(佛山 →)芳村 :(佛山 →)龙溪(→ 佛山) :(佛山 →)鹤洞东 :黄埔客运港(→东莞) :增城站(→东莞) :石碁(→东莞) 城际衔接规划 佛山 早在广州地铁1号线设计之初,已在西塱站预留部分结构,供未来的广佛轻轨使用,此时已经有通过轨道交通连接广佛两地的概念。而后,广佛轻轨改为广佛地铁,并以“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的名义获批。2002年,广佛地铁正式动工。首通段于2010年开通,成为广佛间首条,亦为中国大陆首条跨市地铁。而首期后通段和二期则先后开通,全线于2018年12月28日通车。 2015年10月8日,广州地铁7号线西延顺德段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该线将连接广州市与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于2022年5月1日通车。 在廣佛同城化的大背景下,为更好实现两市轨道交通的无缝衔接,实现两市轨道交通「一张网,一张票」的构想,广佛两市于2016年4月共同完成两市轨道交通线网衔接的规划。 东莞 在东莞市于2018年发布的《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中,远期广州与东莞线网将相互连接,包括: 3号线:由海傍延长至沙田,衔接东莞13号线 22号线:由番禺广场延长至滨海湾,衔接东莞2号线、9号线和深圳20号线 25号线:在黄埔客运港与东莞1号线相接 27号线:由江南延伸至中堂,衔接东莞8号线 而根据广州市最新的规划,以下地铁线路将延伸至东莞: 22号线:由番禺广场向南延伸至南沙后,再向东延伸至东莞和深圳 27号线:由江南向南继续延伸至东莞 28号线:由新塘向东南延伸至东莞松山湖 国家发改委在2020年7月30日批复的《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显示,佛山经广州至东莞城际(即广州地铁28号线)已被列入近期建设项目。线路全长107公里,拟投资953亿元人民币。 中山、珠海 近年来,中山市和珠海市有关部门便一直希望广州地铁18号线能够延伸至当地。 国家发改委在2020年7月30日批复的《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显示,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即18号线南延段)被列入近期建设项目,待建设条件落实后有序推进。线路自万顷沙引出向南,在翠亨新区分岔设中山支线、珠海支线,其中前者途径火炬开发区止于中山站,后者自翠亨进入珠海后,经珠海北站、唐家湾、香洲至拱北。线路全长79公里,拟投资486亿元人民币。 而对于前期进度较快的中山支线,则已于2023年2月28日获广东省发改委批复。该线相较于原批复方案,延长至中山市区,建成后将无缝衔接广中两市核心区。 惠州 惠州市于2016年底发布的《惠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曾提及「根据惠州市轨道交通线网方案,结合与广州市初步的沟通,以及沿线用地和道路情况,建议将广州16号线延伸到惠州龙门县城,实现惠州与广州的融合」。2018年1月15日,惠州市市长麦教猛於回應政協委員提問中,透露惠州市正在研究於龙门县永汉鎮對接广州地铁16号线,而博罗县罗浮山則對接广州地铁21号线。 而在广州市政府于2020年11月批复的《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2018—2035年)中顯示,28号线将在新塘站分出支线,并预留了向东延伸至惠州市博罗县的通道。 清远 在2019年9月清远市政府公布的《广清轨道交通衔接概念规划》中,清远方提出将广州地铁18号线和24号线分别北延至清城与广清合作园区。 广州市有关方面曾表示,为避免与同样由广州地铁集团运营的广清城际铁路形成重复建设,18号线目前不会直接延至清远,而将通过建设联络线的方式经花都站直通广清城际。广州方面亦已预留18号线和规划39号线继续北延至清远的建设条件,但清远方面希望的24号线则没有预留。 韶关 2017年7月31日,韶关市新丰县政府与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與政府方討論了交通对接问题,争取将规划中的14号线北延段继续向东北延长到新丰并达成共识。在广州市政府于2020年11月批复的《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2018—2035年)中顯示,14号线不再向北延伸,原北延段线位已改由规划中的高速地铁37號線使用,37号线亦预留了向北延伸至新丰的通道。 标识 广州地铁使用类似Y字并分开的两条红线作为标识。设计源于在订购一号线最早的用车时,德国制造商西门子建议车辆添加标志作为识别形象。在得到广州市政府同意后,西门子为此设计了多个方案,最终选定了现使用的标识。其含义包括有:“Y”字代表“羊城”和羊角;胜利的手势、欣欣向荣;无限延伸的两条铁轨,四通八达,而且相对于广州地铁一号线开工时悬挂的标志,该标识更为简洁。在一号线用车到货时,该标识也被西门子按照授权协议书,无偿提供给地铁公司使用。 由于该标识,广州地铁被爱好者或营运方称呼为“羊角”。
2015年12月28日,广佛线后通段(西塱至燕岗段)开通。由于沥滘站拆迁问题难以解决,后通段剩余部分(燕岗至沥滘)延至2018年12月28日开通,至此广佛线一期全线通车。 2019年12月28日,屬於2/8號線拆解工程的8号线延長線(凤凰新村至文化公园)開通运营,亦標誌着廣州地鐵一期工程建設正式完成。 其它 2005年,广州地铁为保障站台乘客安全和节省能源,决定为营运中的1号线全线加装屏蔽门或半高式安全门,并展开站台风道及管线改造工程。2009年7月22日,1号线西朗站屏蔽门加装工程完工,这意味着广州地铁所有车站都已设有屏蔽门。 为缓解3号线日渐增长的巨大客流,广州地铁着手推进3号线列车扩编工程,其中包括重联原有3节编组列车、采购6节编组新车等工作。2010年4月20日,6节编组列车开始行走于3号线广州东站-体育西路段;同年4月28日,6节编组列车开始行走于番禺广场-天河客运站段。 2007年2月,“广州地铁二号线节能、环保和安全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获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为地铁行业首个获得该奖的综合性项目。 2010年7月23日,广州地铁第1,000辆列车落户赤沙车辆段(该车为2/8号线增购车,由南车株洲生产,编号为02A048)。 2010年8月3日,广州地铁开始更换屏蔽门盖板路线图及部分列车的闪灯路线图,并在亚运前统一色调。所有车站路线图于2010年10月13日更换完毕。 2010年11月14日,国家发改委批复了广州地铁1号线、2号线、3号线、5号线、8号线增购车辆项目。该项目总投资53.57亿元,采购列车共约90列,均为6节车厢编组,其中1、2、8号线为A型车,3号线为B型车,5号线为L型车。 全面扩展 一期修编(2008-2017) 2008年前后,因应城市发展,为强化广州的中心地位并支持各新城的开发计划,有关部门制定了新的城市线网规划,主张建设“环+十字+X形”中心线网,并建设一系列放射线,联系主城区与各卫星城镇。然而,亚运线路对资金、资源消耗巨大,短期内广州并无能力再建设多条市区线路;同时,因应“东进、西联、南扩、北优、中调”的发展战略要求和城市发展态势,建设市郊放射线不容延缓。 2009年2月,国家发改委批复《广州市近期建设规划调整》(2005-2012),同意对2005年7月的《广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的建设任务和目标进行适当调整,即在完成2005-2010年间建设目标和任务的基础上,提前实施地铁六号线二期工程、七号线一期工程、九号线工程。三条线路总长53.4公里,规划建设期延长至2012年。 2009年9月29日,9号线(高增至飞鹅岭)试验性工点——清㘵站动工;同年10月30日,6号线二期工程(长湴至香雪)试验性工点——萝岗站开工。不过,两线全面动工均要等到2011年以后。 2013年4月,7号线首期(广州南站至大学城南)全面动工。 2016年12月28日,廣佛綫二期(魁奇路至新城东)、7號线首期和6號线二期開通試運營。惟6号线二期的植物园站与柯木塱站因出口征地等问题拖延,未能随线路一起开通,直到2017年6月28日,两站正式启用。 2017年12月28日,9号线与4号线南延段、13号线首期及知识城线同日开通。不过后期规划增加的清塘站由于建设尚未完成,未能随线路同时开始运营,直到2018年6月30日才正式启用。 二期(2012-) 2012年后,2010亚运会所带来的财政空洞逐渐被填补,广州政府也继续推进轨道交通网的拓展工作。在财政能力有限、城市扩张态势迅猛的情形下,该阶段仍着重于建设连接市郊新城的放射线路。 2012年7月,国家发改委批复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2-2018年)(后称第二期建设规划),同意建设8号线北延段、13号线首期、14号线一期、21号线、4号线南延段、11号线、14号线支线等7条、共228.9km的线路。其中仅8号线北延段与11号线为市区线路,其余均为市郊放射线。 2012年5月,13号线首期(鱼珠至新沙)试验性工程——新塘站先行开工。该线路连接市区与增城新塘,是东进战略的重要支持;同时它也是广州首条使用8节A型列车的线路。其后,线路于2013年全面动工。 2013年3月29日,21号线(员村至增城广场)首个工点——天河公园站开始围蔽,该线路2010年才正式进入总体规划。该线路连接广州市区与增城荔城,途经天河智慧城、科学城等发展区域,设计有开行快慢车的条件。 2013年11月5日,连接南沙旧镇与蕉门新区的4号线南延段(金洲至南沙客运港)开工。该段线路原计划为高架敷设,后因南沙自贸区规划要求改为全地下敷设。 2014年1月,8号线北延段(文化公园至滘心)获批动工,同时上期建设中遗留的2/8号线拆解工程14标段(凤凰新村至文化公园,又称8号线二期)也与其一并建设。因能大为改善同德围地区的交通条件而备受期待。 2014年3月,14号线首期(嘉禾望岗至东风)及知识城线(新和至镇龙)获批动工。14号线主线连接广州市区与刚于2014年初撤市设区的从化,与21号线一样,设计有快慢车运行条件,以控制全线运行时间;而知识城线则作为14号线支线,贯穿发展中的中新广州知识城。 2016年9月28日,市区环线——11号线试验性工点鹤洞东站开工。该线采用2010年确定的“特大环线”方案,绕行于市区外围,串联多个重要枢纽,同时避免了对8号线的再次拆解。线路于2018年全面开工。 2017年12月28日,此前未隨4號線二期開通的庆盛站以及4号线南延段、13号线首期、14号线知識城支線与9号线同步開通,创下了亚运会后同步开通线路数和里程数的新纪录。 2018年12月28日,14号线首期、21号线首通段(镇龙西至增城广场)開通运营,至此广州已实现全市各区通地铁的目标。 2019年12月20日,21号线后通段(镇龙西至员村)開通运营。 2020年11月26日,8号线北延段(滘心至文化公园)开通运营。 2022年9月28日,8号线北延段彩虹桥站开通运营。 2022年12月28日,8号线北延段西村站开通运营。 目前二期规划中仅有11号线仍在建设。 二期修编(2015-2022) 为顺应广佛同城的发展需要,2015年,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兴建7号线一期调整段(广州南站至美的大道,又称7号线首期西延段)。该线路连接顺德北滘与广州,全长约13.45公里。其首个工点陈村站于2016年6月23日动工,全线则于2022年5月1日正式通车。 持續擴張 一、二期线路陆续建投用后,广州已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域的轨道交通网络。然而,随着市区客流自发增长、郊区线路不断接入,市区线网运能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乘客体验水平日益下滑,调度和运营压力变得空前巨大。在此情况下,建设更多市区线路、分担现有干线压力成为了广州地铁建设的当务之急。 同时,因应广州建设南沙自贸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需要,快速联系南沙与市中心及大型交通枢纽变得十分紧迫。另外,广州亦在谋划建设更多快速跨城地铁,缩小大湾区各市到达广州市区的时空距离,以强化自身的中心城市地位。 三期(2017-) 为加密核心线网,广州地铁欲落实2008年规划中的东西快线(13号线二期)、“X”形对角线(10号线与12号线)等市区线路,并适当建设部分郊区引导型线路(7号线二期等)。同时为加强与南沙的快速联系,计划建设18号线与22号线两条地铁快线。2017年3月,国家发改委批复了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7-2023年),同意建设3号线东延段、5号线东延段、7号线二期、8号线北延段(滘心至广州北站)、10号线、12号线、13号线二期、14号线二期、18号线和22号线等10个项目,总长度258.1公里。 2017年4月28日,18号线(广州东站至万顷沙)首个工点——横沥站开工。该线连接广州市中心与南沙新区,全长61.3km,途中仅设9站,并设计有开行快慢车的条件;同时,该线为广州首条160km/h级别地铁快线,采用8节D型市域列车。线路与22号线首段(陈头岗至番禺广场)于2018年全面开工。 2017年12月26日,13号线二期(朝阳至鱼珠)首个工点——天河公园站及站后折返线动工。线路沿东风路、黄埔大道、中山大道敷设。2019年,线路全面开工。 2018年11月19日,3号线东延段、5号线东延段、7号线二期、10号线、12号线、14号线二期同时开工建设。至此,除8号线滘心至广州北站段外,三期线路已全部在建。 2019年9月,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和中車大連機車公司中标广州地铁新线列车订单项目,其中包含3号线东延段10列(6B)、7号线二期19列(6B)、10号线43列(6B)、11号线55列(8A)、12号线47列(6A)、13号线二期42列(8A)、14号线二期16列(6B)。 2021年9月28日,18号线首通段(冼村至万顷沙)开通运营,为广州地铁三期建设中首个开通的线路(段)。 2022年3月31日,22号线首通段(陈头岗至番禺广场)开通运营,广州地铁总里程亦突破600公里。 湾区城际(2020-) 因应强化大湾区内城际交通快速互联的发展趋势,同时受地铁建设规划常规审批收紧影响,广州拟将数条(段)地铁市域快线以城际铁路名义上报、提前实施。 2020年7月30日,《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其中包含原18号线南延段(南沙至中山(珠海)城际,79km)、18号线北延段(广州东至花都天贵城际,38km)、22号线北延段(芳村至白云机场城际,39km)和原28号线(佛山经广州至东莞城际,107km)。 2021年9月28日18号线首通段通车当日,18号线北延段(广花城际)在空港车辆段举行了开工仪式。 2021年12月31日,22号线北延段(芳白城际)于方石车辆段和夏茅站举行开工仪式。 2023年3月30日上午,18号线南延段(南珠中城际)西线于十涌站和香山站举行开工仪式。 三期修编(2022-) 受远期规划变动与有关方面追加要求影响,三期建设规划中的8号线北延花都段(滘心至广州北站)面临较大调整,需要重新申报。该段线路原计划分拆为8号线北延段(滘心至江府,9.4km)与24号线首期(广州北站至纪念堂,31.6km),连同8号线东延段(万胜围至莲花,18.0km)列入第三期建设规划调整方案。但为符合建设规划调整不得新增线路的要求,广州方面的上报方案中,未分拆早前已获批的8号线北延花都段,并将原规划24号线江府至纪念堂段改为“8号线北延段支线”。最终在2022年11月,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了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方案。三期总体建设规模由此达到12个项目、约296km(扣除重复计算的8号线北延滘心至广州北站段的21.0km)。 值得一提的是,2017~2019年间,规划有关部门曾陆续编制了更大规模的三期修编计划,形成了初步报告并报送市委,其中包含26号线、28号线、知识城至南沙快线等全新线路。后因国家发改委收紧审批条件,该计划中的多数线路需要押后或以其它名义申报,仅余条件适宜的三线(段)。 2023年5月,8号线北延段和24号线部分站点开始围蔽施工,并于同年6月28日在凤翔路站举行了开工仪式。 其它 2012年9月28日,iMetro地铁文化馆在公园前站开张,该馆号称华南第一家地铁文化馆。 2012年12月28日,广州地铁APP于苹果应用商店App Store和Google Play上架。 2013年9月14日,“科技范”悠悠(YoYo)成为广州地铁吉祥物。 2013年11月21日,广州地铁服务热线——96891正式启用。 2016年8月29日,线路站点的导向指引系统升级,全线网的所有车站、站台和屏蔽门增加数字编码,以方便老人、儿童、外地乘客、外国旅客识别站点。 2017年,廣州地鐵在1号线試驗设置女性專用車廂。在工作日高峰時段(7:30-9:30、17:00-19:00),靠西朗方向的第一節車廂设置为女性專用車廂。 2020年12月,广州地铁开始分批在车站部署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AED)。 2021年8月,广州地铁开始在车站张贴紧急疏散示意图,并在出入口处的防洪警戒线上增加“关站线”,明确车站受暴雨积水影响时的关闭条件。 2022年开始,广州地铁陆续更换多条线路车厢内的线路图,在原基础上新增卫生间和母婴室标识。 设施 车站 目前,广州地铁共有260座车站。 车站形式 广州地铁大部分车站为地下車站。1号线的西塱、坑口为地面车站;4号线的石碁至金洲沿途各站,5号线的滘口、坦尾,6号线的浔峰岗、横沙、沙贝,14号线的竹料至赤草沿途各站,以及21号线的长平、金坑、朱村、山田为高架车站。 同时,广州地铁与大多数轨道交通系统一样,站台形式多数采用岛式站台或侧式站台。但由于客流需要及受车站地理环境限制,部分车站的站台形式会采用诸如一岛一侧式站台、二岛一侧式站台、叠式站台此类的特殊站台形式,华林寺站的站台更设置为曲线形,此外亦有地下车站的站厅设在地面。 设计 早期1号线采用“一站一景”的非标准化设计方案,各站均使用了不同样式的瓷砖作为装饰。从2号线开始,广州地铁采用“一线一景”的设计方案,每站在统一装修风格的同时设置了不同的主题色,这样既降低了安装及维护成本,又可以体现车站的个性。不过,部分2010年后开通线路的车站使用了相同的颜色,以呼应线路的整体设计,例如以“水乡”为主题的7号线各站以蓝绿色系为主,体现佛山本土陶瓷元素的广佛线大部分车站为土红色,而展现现代、科技感的18号线各站为灰白色。此外,广州地铁还将部分站点设计为特色主题车站,例如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南沙客运港站、以海神和历史为主题的南海神庙站、体现老东山地区人文特色的东山口站等。 旧2号线开通时,广州地铁仿效港铁在站台设置了书法大字,每站都邀请不同的书法家书写站名,这一做法延续到3、4号线的首期各站中,受到了市民的欢迎。但从2009年开通的5号线开始,这一安排被取消,站台上的大字转而使用电脑书法字体,据称是为减少相关作者的利益争议。不过,地铁公司起初擅自使用叶根友字体,被其控告侵犯版权;后双方达成和解,地铁公司向其支付使用费,并获得字体的使用权。不過时隔12年,在2021年开通的18号线各站恢复设置站台的书法字。 换乘站 换乘站方面,目前广州地铁线网境内换乘车站有40个,其中广州南站为四线换乘车站,嘉禾望岗站和番禺广场站为三线换乘车站,其余换乘站均为两线换乘车站;而广州地铁与国铁(高铁、普铁)以及城际铁路的换乘车站有7个,与有轨电车的换乘车站有6个。 列车 截至2021年1月,广州地铁全线(包括广佛线、APM线)总共有596列(B1型、APM1型列數按重聯后計)地铁列车,分為A、B、D、L、APM五種類型。 部分列车有配置驾驶室瞭望窗,但在2013年9月2日,东晓南站曾发生有乘客通过瞭望窗看到后尾列车灯光,误以为追尾而拉动列车紧急制动装置,导致发生混乱,之后地铁运营方将全部列车已有的瞭望窗遮蔽。 技术 供电 广州地铁除4号线、5号线、6号线、14号线、21号线、APM线采用第三轨供电方式外,其余线路均采用接触网供电;除18号线、22号线采用25,000伏特交流电,以及APM线采用600伏特三相电外,其余线路均采用1500伏特直流电;接触网线路中,1号线地面段采用柔性接触网供电,其余线路采用刚性接触网供电。 信号系统 广州地铁早期开通的线路使用均使用FTGS准移动自动闭塞系统,在3号线、4号线开通之后的线路均采用CBTC移动自动闭塞系统。广州地铁信号系统的供应商分别有西门子、泰雷兹、卡斯柯以及铁科智控等。 目前广州地铁各线运营列車均会采用自動運行裝置,除18号线和22号线为GoA3级别、APM线为GoA4级别外,大部分线路为GoA2级别;2号线、7号线将进行信号系统改造,以适应GoA3甚至GoA4级别;新建的10号线、11号线、12号线将使用GoA4级别。 运营与服务 运营方 目前,广州地铁集团负责广州地铁线网(含广佛线)的整体网络运营。其中大部分线路由集团下属运营事业总部运营,而18号线及22号线则由集团子公司广东城际运营。 票务 广州地铁的票务规则和票卡种类除适用于本市地铁线路外,还适用于佛山地铁线路以及两地部分有轨电车线路;与此同时,佛山的票卡及优惠规则亦可适用于广州地铁。上述措施使得广佛两地线网可真正实现“互联互通”。 票价 目前,除APM线实行票价2元的单一票制外,广州地铁线网其他线路使用按里程分段计算的票制:起步4公里以内2元;4至12公里范围内每递增4公里加1元;12至24公里范围内每递增6公里加1元;24公里以后,每递增8公里加1元,不设封顶。 2006年12月15日前,广州地铁票价按区间分段计价,每相邻两站之间为1个区间,第3个区间为1段,首段起步价2元,每进入下一段加收1元。自2006年12月15日起采用现时的计费标准,但对于2005年11月12日前开通的线路(即1号线广州东站-西塱、旧2号线三元里-江南西-晓港-琶洲),则选取上述两种计价方式中较便宜的一种。2010年9月25日起,因旧2号线拆解,由昌岗站入闸或者出闸的旅客,里程从入闸站或出闸站算至离江南西站、晓港站、昌岗站最近的一站。 2010年3号线通到机场后,广州地铁曾对进出机场南站的乘客额外收取5元“机场建设费”,一年的试行期结束后取消收费。 截至2021年12月,广州地铁市内线网的最高票价为20元,其车程为从化区的东风站来往南沙区的南沙客运港站。若包含外市线网则最高票价为21元,其车程为东风站或者增城广场站来往佛山市的南庄站(需經广州南站出站轉乘,如不出站车程的票价为17元)。 票种 使用中 除老年人票种外,所有线路的车票由进闸起计,270分钟内出闸有效,否则按照进闸车站的最高收费区段补收差额,如遇上地铁方面导致的延误則不設時限。 常规票种 单程票:於各个地铁站的自动售票机和人工售票亭发售,适用于所有乘客;自动售票机出售的单程票在购票后当天当站进闸有效,未进闸车票在售出后30分钟内可到车票发出车站之客服中心退票。单独购票无优惠,集体乘客30人或以上可享受9折优惠。 普通羊城通、广佛通:可享受广州市公共交通优惠。 岭南通、全国一卡通:具有羊城通和广佛通标识的卡片享受与羊城通/广佛通相同的优惠政策,其他卡种不享受优惠。 乘车码:扫描二维码过闸。通过廣州地鐵、羊城通、佛山地铁、微信、支付宝、云闪付手机应用程序调出的广州地铁公共交通码、广州公共交通乘车码和佛山地铁乘车码可享受同上优惠,通过外市轨道交通等其他手机应用程序调出的乘车码则不享受优惠。 銀聯閃付:可使用带闪付标示的银联IC卡,或支持支付功能的各类手机闪付绑定银联卡进行过闸。仅支持信用卡。不享受优惠。 储值票:现已无发售此票种,但地铁公司于各种活动中作为礼品赠予嘉宾。 纪念票:不定期限量发售,以数张为一套发售,平均每张价格在40~50元。持本票可以第一次入闸后24小时内使用,可乘搭所有路线。 广州城市旅游卡:分为24小时卡(售价36元)、48小时卡(售价56元)、72小时卡(售价76元),在首次启用后可多次乘坐广州地铁(含广佛線、APM線)、广州有轨电车、巴士(含BRT,不含跨城线路)和水上巴士(轮渡),逾期失效。 日票: 一日票(定价为20元),持本票可以第一次入闸后24小时内可乘搭所有线路,27小时内完成最后一次出站。 三日票(定价为50元),持本票可以第一次入闸后72小时内可乘搭所有线路,75小时内完成最后一次出站。
後結構主義是指跟隨在結構主義覺醒之後出現的一套思想,它試圖去了解這個分割成數個體系的世界。 後結構主義者與它的結構主義前輩最明顯不同的地方在於,他們拋棄了結構主義的簡化主義方法論。他們挑戰結構主義宣稱自己是能夠詮釋所有文本的批評後設語言(metalanguage),並且認為一個文本之外中立全知的觀點是不可能存在的。後結構主義者追求的是意符的無限扮演(play),並且不會給予任何一種閱讀方法比其他方法還要更高的地位。也因此,後結構主義領域中很少有互相一致的理論,但是每個理論都是從對結構主義的批判為起點。後結構主義是針對歷史相對論、意義與後文藝復興的理性哲學批判的批判性理論,但反對結構性語言學為理論基礎,強調片段不連續性,不相信歷史進化和知識累積論。而後結構主義的研究是帶有政治性的,因為許多後結構主義者相信,我們認為我們居住的這個世界事實上只是一個社會建構,在當中有許多不同的意識形態推動著想要成為霸權。 一些主要的後結構主義者有德希達、福柯、羅蘭·巴特(至少在後期的著作中)以及或許有爭議的布希亞。 其他主題
其他主題 解構 結構主義
外部連結 与皇泰主杨侗并立 |- |- |- |- S隋 唐朝政治人物 中国末代皇帝 唐朝國公
簡介 生于大业元年(605年),同年,其父杨昭被立为太子。大业二年(606年),父亲杨昭逝世。大业三年(607年),初封陳王,後改封代王。後隋煬帝幸江都郡,留其为长安留守。於太原留守的李淵發動晉陽起兵攻克长安之后,被李渊立为傀儡皇帝,尊杨广为太上皇,改元义宁。但杨广对此一无所知,仍然以皇帝名义发号施令及使用大业年号直到618年4月被宇文化及所杀。宇文化及立秦王杨浩为帝。6月,杨侑禅位於李淵,被封為酅國公。唐朝武德二年秋八月丁酉(619年9月14日)去世,終年15歲,死后諡號隋恭帝。葬於陝西省乾縣陽洪鄉乳台村南800米處。 无子,族子杨行基过继为嗣子,嗣酅國公。 評價 唐魏徵《隋書》評價楊侑年幼遭逢大難,一生受到擺佈,所謂禪讓也是不得之行為:「史臣曰:恭帝年在幼沖,遭家多難,一人失德,四海土崩。群盜蜂起,豺狼塞路,南巢遂往,流彘不歸。既鍾百六之期,躬踐數終之運,謳歌有屬,笙鍾變響,雖欲不遵堯舜之迹,其庸可得乎!」 影視形象 2012年电视剧《隋唐英雄》:杨博雄饰隋恭帝 参考资料
五期工程(2023-) 2022年8月26日,深圳市首次公示了第五期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总计13个工程项目,全长226.8km。2022年9月5日,深圳市第二次公示了轨交五期环境影响评价,详细公布了13条新线的具体走向和站点设置。2023年6月26日,深圳市公布国家部委批准的轨道五期线路,包括15号线、17号线一期、19号线一期、20号线二期、22号线一期、25号线一期、27号线一期、29号线一期、32号线一期、10号线东延(深圳段)、11号线北延(深圳段)等11条线路,总长185.6公里,总投资1952亿元。与之前公布的规划相比,国家批复的规划中减去了18号线一期与21号线一期。按照规划,五期工程预计于2028年全部建成通车。 通车时间表 路网 地铁线路 1号线是东西向的地铁干线,也是深圳市第一条地铁线。该线途经深圳机场、前海、华强路、蔡屋围、东门、罗湖口岸等重要地区,日客运量极大。 2号线呈东西向,是原特区内第二条的地铁干线,路线在世界之窗站以东的走向与1号线基本平行,可以起到为1号线分流的作用。但世界之窗以西方向的线路走向曲折且途径尚未建成的深圳湾填海区,开通初期客流较少。随着后海商业区以及深圳湾居住区项目陆续落成,客流逐步上涨。 3号線呈西南-东北走向,缓解了布吉、南湾、横岗、龙城、龙岗等片区多年來的的交通堵塞问题。3号线客流甚大,但B型车厢导致该线时常拥挤不堪。该线亦为2011年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交通专案。 4号线是南北纵向地铁线路,由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旗下的港鐵軌道交通(深圳)有限公司營運。此线北端为密集的住宅区,且5号线旅客亦使用此线进入市中心,因此潮汐客流显著。 5号线为半环形线路,主要途经近原二线关的关内外地区和前海自贸区。 6号线是联系龙华新城、石岩、光明、公明、松岗等片区至福田中心区,为联系核心城区与中部综合组团、西部高新组团的通勤线路,同時亦為4号线龙华至民乐段分流,可有效緩解4号线的客流壓力。 7号线是联系原特区内主要居住区与就业区的局域线,线路东西向横穿深圳市区,线路布局呈“V”形。 8号线与2号线贯通运营,是盐田区第一条地铁线路。 9号线是联系原特区内主要居住区与就业区、高新园片区以及前海自贸区的局域线,路线走向为“-{几}-”字型。 10号线是联系坂田、平湖与福田口岸的南北纵向地铁线路。 11号线是东西向的地铁快线,也是联系城市核心区与西部滨海地区的通勤线路,同時兼有机场快线的功能。乘客可乘坐此线前往深圳宝安国际机场。 12号线是南北向的地铁线路,贯通南山区和宝安区。 14号线是西南-东北向的地铁快线,连接龙岗区、坪山区与城市核心区。路线在布吉至大运段路线与3号线平行,可有效缓解3号线的客流压力。 16号线是深圳东部地区局域线,连接龙岗中心城与坪山中心区。路线在大运至双龙段路线与3号线平行,亦可有效缓解3号线的客流压力。 20号线是为深圳国际会展中心设立的地铁线路,其二期将连接深圳空港地区、南山区与福田区。 线路名称更改 深圳市规划局在2008年4月23日宣布,深圳地铁线路将由数字名称更改为文字名称。 其以线路经过的主要片区命名,类似港铁的线路命名做法。 更改前后名称对照如下: 在2013年1月,网络上曝出深圳地铁集团内部文件,指地铁三期工程会把线路名称全部更改回数字,更指多数市民赞成采用更便于记忆的数字命名方式,不赞成采用中文命名。1月5日,深圳市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第十八次工作会议研究承认了这个消息。很多网民对此表示不满,有网民指政府“朝令夕改”。 2013年10月,深圳地铁正式开始路线更名工作,首先将1号线一期工程车站的站台横幅上的线路名改回数字名称,文字名称继续保留,以括号标注其后,例如“1号线(罗宝线)”,而在报站时则播报“1号罗宝线”。2016年起,深圳地铁在新开通的线路中只使用数字命名,而旧线路的指示也逐渐更改为全数字命名。更改前后名称对照如下: 在2013年10月前未开通的线路的名称是工程用名。 车站 换乘站 深圳地铁现有换乘站57个(不計罗湖站)。其中,车公庙站、崗廈北站为四线交汇的换乘站,福民站、布吉站、福田站、前海湾站、深圳北站、大运站为三线换乘站,其余换乘站皆为两线换乘站。三期綫路中除4号线与11号线以外,任意两条线路皆可相互换乘,各换乘站皆可实现站内换乘,而无需出站。 深圳地铁一期工程仅有会展中心站作为1号线及4号线的换乘站。在1号线月台层装有两对扶梯,连接4号线的两个侧式月台,而十字型的會展中心站更是国内首个通车的一体式十字换乘车站。 二期线路中,由于各站建设条件,与一期车站的预留情况等不同,因此換乘方式亦有所不同。其中老街站及黃貝嶺站的换乘方式最为方便,為同台换乘/跨月台换乘,而世界之窗站、福田站、宝安中心站、深圳北站亦有扶手电梯或垂直电梯连接两线月台,换乘亦算方便。而在购物公園站、市民中心站及少年宮站,换乘时需從月台搭乘扶手电梯到站厅,经过两线站厅的换乘通道到另一线路的站厅(少年宫站的转乘通道内设有自动人行道),再从站厅经过扶梯、垂直电梯或楼梯到达另一线路的月台。其中购物公园站的换乘通道长达200米,通道中有数个售卖食物和衣物的商铺。通道仅设有两组楼梯,没有扶梯及垂直电梯。因此不适合携带大件行李的人士及伤残人士换乘。 三期线路中亦有多种换乘方式,如红树湾南站和车公庙站7,9号线同向的同台换乘/跨月台换乘,红岭北站的十字换乘,赤湾站的站厅短通道换乘以及后海站的站厅长通道换乘等。2016年,深圳地铁首次在车公庙站引入换乘层,位於7号线、9号线月台和站厅之间的楼层,让两线不同方向换乘的乘客只需在换乘层转车,不需要上两层到站厅再下两层换乘,节省时间。而上梅林站其中一条换乘长通道则连接4号线的岛式站台与9号线站厅,在深圳地铁中尚属首次。 此外,深圳地铁与香港的港鐵东铁线均連接到深圳市与香港边界的两个铁路口岸——罗湖口岸和福田口岸,乘客乘坐深圳地铁抵达这两个口岸并完成通关手续后,可转乘落馬洲站及罗湖站(港铁)的港铁东铁线前往金鐘站沿途各站。 深圳市的六大交通枢纽——深圳北站、前海湾、福田、機場、布吉(深圳東站)和深圳坪山均有地铁通达。 结构和形式 深圳地铁现有车站369个(换乘站重复计算),包括318座地下站、47座高架站、3座半地下站和1座地面站。市区的地铁车站多为地下站,而高架站主要分布在郊区。2号线、7号线、8号线、9号线、10号线、12号线、14号线、16号线、20号线为全地下线路,其余各条线路均有高架车站。上梅林站(4号綫)、塘坑站(3号綫)和嶂背站(14号线)为半地下车站,其站厅设于地面,而月台设于地下一、二层。民樂站路軌及月台設於地面,而站廳設於其上。截至2022年,深圳地鐵系統中最東、最南、最西和最北的車站分別為沙田站、左炮台东站、会展城站及深理工站。 地下车站通常为地下2层的箱型结构,高架车站则采用3层的门式结构。在月台形式上,典型的深圳地铁车站为岛式月台车站,即使高架车站亦采用岛式月台。但仍然存在一些设计较为独特的车站,包括: 国贸站、湖贝站、洪湖站、笋崗站、向西村站采用侧式叠式月台。 竹子林站、西乡站、湾厦站、长岭陂站、华新站(3号綫)、塘坑站、深云站、深圳湾公园站、凉帽山站、黄田站采用双岛式月台,中央路轨用于开行区间车、存放备用列车或列车前往车厂。車公廟站(7、9号綫)也採用雙島式月台及首設轉乘層,方便乘客轉乘。 坂田站、大学城站、固戍站、百鸽笼站、冬瓜岭站、盐田路站采用一岛一侧式月台。 罗湖站、福田口岸站(4號綫部分)采用西班牙式月台布局。 老街站在2011年3號線通車前採用側式叠式月台,在3號線全线通车後採用島式叠式月台,而原有的側式叠式月台則被改为备用月台,只供紧急疏散使用,正常情况下不再对乘客开放。 黃木崗站在2016年7號線通車初期採用側式叠式月台,在14號線全线通车後採用島式叠式月台。 命名 深圳地铁车站,依次以老地名、片区名称、公共设施、线路途经横向道路命名。车站可采用大型公共设施的名称命名,但不采用楼盘等商业性的地产项目名称来命名。当车站使用街道命名时,通常不带“路”字(一期線路中华强路站是唯一的例外)。 车站命名亦与线路的等级相适应。例如7号线、9号线均为局域线,考虑线路功能以及车站服务范围等因素,车站名称以街道、街坊等小区域名称为主。11号线为西部组团快线,其功能为提供西部滨海地区地与核心城区的快速联系,因此车站名称以区、镇等大区域名称为主。 与港铁相仿,深圳地铁的站名短小精辟,一般为2或3个字,少数为4-5个字(“站”字不计在内,惟深圳北站是例外),尚无6个字以上的站名。可能出现的长站名经过了适当简化,使其简单易记。例如“深圳大学”简称为“深大”,“宝安体育中心”简称为“宝体”。一些车站为了方便乘客,会在站名后以括号的方式标注别名,例如塘朗站标注为“塘朗(南方科技大学)”,翠竹站标注为“翠竹(留医部)”。 设施 车站均设有站台门,以防止乘客坠轨。其中,3号线和4号线的地上站采用半高式安全门,地下站使用全高式屏蔽门;1、2、5、6、7、8、9、10、11、12、14、16、20号线的车站则全部使用全高式屏蔽门。深圳地铁亦是中国第一个在开通时即全线安装站台门的地铁系统。 除4号线二期外,一、二、三期車站站台层的墙壁或電動扶梯侧壁上,有用毛笔书写的大号字站名。每站站台的柱子上亦印有中英文站名或站牌,方便车内乘客查看。5號綫南延段和9號綫西延段改以不同風格將車站名稱印在電動扶梯侧壁上,如南山書城站將「書」字仿成揭頁的書,而深大南站的「大」字上面「佩戴」四方帽。 在地铁站的500米範圍內,均有引导标志指示地铁站的方位。自二期车站开始,标志上的深圳地铁徽标更换为国标。2019年开通的新车站更换为新样式的表示,并指示了距地铁站的距离。 除2号綫二期部分車站及3号綫一期部分車站外,深圳地铁站内均设有洗手间,其中4号綫二期車站的洗手間設在付费区站厅內,其余大部分车站的洗手间通常設在其中一个出口附近(少數例外如世界之窗站和華強路站,洗手間所在地被劃為地下商場的一部分),部分换乘车站(如車公廟站、華強北站、太安站)更在月台另設洗手間。出口通道有洗手间的地铁站会在站台标注洗手间所设的出口序号,方便乘客前往。2019年起,深圳地铁和港铁(深圳)逐步翻新车站的洗手间,改造期间,乘客可能需到站外如厕。 自2期車站起車站站廳均建有藝術牆(非深圳地铁集团建设的3号线、4号线例外),如2號綫后海站在車站站廳展示《姑蘇繁華圖》。3期開始,車站站廳的藝術牆,是深圳地鐵委託藝術家創作,大部分作品呼應車站所在地區,如笋崗站的藝術牆作品名為《中華第一倉》、園嶺站因鄰近八卦一路美食街,藝術牆作品《家鄉味道》以中國各地著名麵食為主題。3号线一、二期均以花卉圖案作車站裝飾,部分圖案更切合車站名稱,如荷坳站以荷花作圖案。4号线因为是港鐵(深圳)施工建设,所以建筑风格与港铁相仿。 各車站月台曾編有編號,但在2019年起,深圳地鐵集團管轄的車站,大部分月台的編號已移除,除4號線車站之外,而新建的車站亦沒有展示月台編號。 列车 深圳地铁列车共计812列,其中深圳市地铁集团拥有741列,港铁(深圳)拥有71列。深圳地铁是中国地铁车辆国产化的依托项目,中国第一列国产A型地铁列车、第一列自主研制的A型地铁列车及首批采用国产牵引系统的地铁列车均在深圳地铁运营。 列表 1号线、2号线、5号线、7号线、8号线、9号线、16号线A型车 1号线、2号线、5号线、7号线、8号线、9号线、16号线由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使用6节编组A型车。列车采用直流1500V接触网供电,最高速度80 km/h,最大载客量2502人。由于采用了鼓形车体,车辆宽度达到了3.1米。2号线、5号线的信号系统相同,在建造时也预留了两线直通运营的条件。而1号线的信号系统有别于两线信号系统,除來往前海車輛段進行大修外(在斷電狀態下由柴油機車牽引),列车不能互通。 MOVIA电动车组:深圳地铁一期工程的列车为庞巴迪运输公司设计的MOVIA电动车组,共22列。该车首列于德国组装,其余各列于长春制造,于中国大陆首次实现了现代城市轨道交通客车的国产化。此车型及其衍生型号后来还被用于上海轨道交通7号线、9号线及广州地铁1号线、8号线。 北车长客A型列车:2007年,因应1号线不断增长的客流需求,深圳地鐵向北车長春軌道客車訂購4列地鐵列車,该车为中国首款自主研製的A型地鐵客車。在该车型的基础上,深圳地铁于2008年再次向北车长客订购10列地铁列车,用于2号线首期工程。后增加25列用于2号线东延段。 南车株机电动列车:2007年,深圳地铁向南车株洲电力机车订购26列地铁列车,用于1号线续建工程。深圳地铁于2009年5月再向南车株机订购30列同款列车,用于5号线。其中8列使用了国产牵引系统。 中车株机电动列车:為了配合深圳地铁三期工程,深圳地铁向中车株洲电力机车订购38列地铁列车,31列用于2号线和8号线,7列用于5号线。 中车长客A型列车:2014年,深圳地铁向北车长客(现名为中车长客)订购420辆、共71列列车(包括7号线拆成2列的第42编组),其中42列用于7号线使用,另外29列用于9号线使用。 3号线B型车 3号线原由深圳市地铁三号线投资有限公司运营,使用6节编组的B型车。列车采用直流1500 V第三轨供电。列车设计最高速度100 km/h。该车采用轻型不锈钢涂装车体,亦为深圳地铁第一條採用B型车和不锈钢车体列车,同時亦是深圳地鐵第一條採用第三轨供电。基于3号线高架运行的线路条件和深圳海洋性、多台风的气候条件,车辆设计充分采取了安全防范、防腐蚀等多种技术措施,并安装了大功率空调机组。 三号线公司于2008年3月向北车長春軌道客車订购24列,用于3号线初期工程,后增加19列用于3号线西延段,总计43列。2013年6月6日,南京浦镇车辆厂与深圳地铁集团签订33列198辆增购列车合同,首列车于2015年2月9日抵达横岗车辆段。 3号线的两款列车采用韩国现代Rotem的牵引系统。这是目前中国大陆地铁列车中唯二采用此系统的列车,但它与庞巴迪CITYFLO650信号系统匹配性较差,加之上线前调试不足,导致列车进站时经常摇晃,不过经过后期多次调试,问题已经得到改善。 4号线A型车 4号线由港铁轨道交通(深圳)有限公司运营。因4号线曾经是深圳地铁4号线一期工程的一部分,4号线的信号系统、供电制式与1号线相同,但初期车厢仅有4节。港铁于2009年8月向南车南京浦镇车辆订购28列。至2012年3月,首批订单的24列车全部交付完毕。 而因4节编组列车载客量少,4号线在高峰时段严重拥挤,引起乘客不满,港铁(深圳)公司回应称此举是希望通过加密班次减少等候时间以改善乘客体验,但收效不佳。2012年底,港铁(深圳)决定提前增编4号线的车厢,将全部4节编组列车增至6节。 2014年1月26日,4号线首两列“4改6”列车正式上线运营,并分别命名为“深港相连号”和“龙华号”。4号线剩余的4节编组列车也按照计划陆续增编为6节,平均每月增编2列,全部列车于2015年初完成增编。增编后,4号线运能增加50%。2015年1月30日13:00起,4号线所有正线行驶的列车均为6节车厢。 6号线A型车 6号线由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其使用的6节编组A型列车最高时速可达100km/h,为深圳地铁第二条设计时速不小于100km/h的线路。6号线列车不仅是深圳地铁首次在A型车中采用第三轨供电的列车,也是深圳地铁第二条采用第三轨供电的列车。同時也是目前深圳地鐵列車中,唯一一條既可以接触网供电,也可以第三轨供电的列車。该列车由中车浦镇和中车广东在南京或江门生产,最大载客量2502人。 10号线8A型车 10号线由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为深圳地铁第二条采用8节A型编组的列车的线路。该车由中车长春生产,采用不锈钢车体,8辆编组,6动2拖,最高时速为80km/h。该列车配备一系列技术,如“走行部车载故障诊断系统”,其可实现走行部关键部件的车载在线实时诊断,并对故障作出早期预警和分级报警,准确指导车辆的运用和维修。 11号线8A型车 11号线由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是深圳市的所有地铁线路中第一条采用8节编组A型列车的线路。列车采用直流1500V接触网供电,最高时速可达120km/h,列车最大载客量达2564人。同时,11号线采用“商务车厢(2节)+普通车厢(6节)”的混合编组。其中,普通车厢内部配置与深圳地铁其他线路相同,商务车厢则采用与高铁一等座相似的2+2式座椅布局,座椅采用红色或蓝色软座。商务车厢内还设置有遮阳帘和大件行李存放架。普通车厢与商务车厢在列车内的分界处由槅门隔断,无法在车内直接连通。普通车厢乘客若需乘坐商务车厢,必须经过站台绕行。 站台实行软隔断,即商务车厢候车区域由铁马围住,在“商务车厢核准机”处由车站人员把守,站台不设闸机。由普通车厢转乘商务车厢时,持有深圳通普通卡的乘客需要在商务车厢核准机处拍卡核准后,方可进入商务车厢候车区域并乘坐商务车厢,持有其他任何票种(包含深圳通学生卡)的乘客需要先出站,购买商务车厢(黄色)单程票后,重新进站方可搭乘商务车厢。若深圳通已经过核准又临时不希望乘坐商务车厢的乘客,可以在核准后20分钟内,前往客服中心撤销核准后改乘普通车厢并按普通车厢收取票价及恢复相应乘车优惠。要注意核准和撤销核准必须在同一车站进行。另外,乘坐商务车厢不是“花钱买座位”。乘坐商务车厢并不保证一定有座位,在高峰时段,乘客进入商务车厢后仍可能需要站立乘车。 运营与服务 營運機構 深圳地鐵系統由多間公司營運。但是,由于不同公司的地铁线路采用相同的票价定价方法,且乘客无需出站即可在线路之间换乘,故乘客通常无须关注乘坐的线路属于哪间公司。 列车班次 除11号线的末班运营时间,所有线路的运营时间为6:30-23:00,而除4号线、5号线外的线路于23:00后会利用回库车开行半程末班车。各线的起点站、终点站于6:30对开首班车,23:00对开末班车。加上列车的行驶时间,部分车站的服务时间可达次日零时。自2016年12月25日起,深圳地铁11号线从碧头及福田的末班车发车时间分别为23:34及23:30,以确保机场站于凌晨0时仍有地铁服务。每逢平安夜、除夕、元宵等节假日,地铁运营时间均会适当延长,最长延长至次日1时。至于地铁车站,则是在该站第一列车到达10分钟前开站,最后一列车开出10分钟后关站。 地铁各线均具备开行小交路的条件。为一步压缩客流密集区段的行车间隔,2号线、3号线、4号线、5号线、6号线、10号线、11号线均开行了大小交路列车,但不同公司的称呼有所差异。 票务 票价 深圳地铁采用按里程分段计价的计费方式,现时的最高收费是14元。起步價为2元,可乘坐4公里。超过4公里但不足12公里的部分,每4公里加收1元,超过12公里但不足24公里的部分,每6公里加收1元;而超過24公里后,每8公里加收1元。若两站间有多种线路或换乘方案,则按最短里程的线路或换乘方案计算票价。「深圳通」學生卡可享優惠價(半價);部分人士可享受免費乘車优惠。乘坐商务车厢除了需要按上述原则购买车票之外,还需要缴纳商务车厢使用附加费,附加费用数量相当于上述计费原则的两倍并在购买商务车厢专用车票时一并支付,故乘坐商务车厢的旅客需要支付三倍票款。目前只有地铁11号线设有商务车厢,乘坐商务车厢,最低费用为6元,最高费用为35元,如果多条线路换乘时,最短换乘路线(里程最少的换乘方案)中如果不包含11号线,则乘坐商务车厢时一律加收商务车厢使用费4元。另外,乘坐商务车厢的乘客将不享受任何优惠(深圳通卡公交间换乘优惠除外)。 车票有效期为3.5小时(210分钟),乘客应在进站后3.5小时内出站。若发生超时,则出站时将会处以全线最高票价(14元)的罚款,若使用优惠票(如深圳通学生卡等)乘车,则会处以除了正常乘车区间应扣除的优惠票价之外,再附加优惠后的全线最高票价的罚款。若使用纪念票(计次票)乘车,则除了扣除一次当次乘车的次数之外,还会再附加扣除一次乘车次数作为罚款,若计次票的剩余次数为零,则需要补交全程最高票价(14元)后,方可出站。另外,若使用交通卡、银联卡、刷手机、刷智能手表、刷二维码乘车,应遵守“一人一卡、一进一出”的使用规则,乘客须用同一车票载体进出闸机,否则闸机将显示“无效票”。而金融IC卡和智能手机、智能手表也不能混用。 由於福田口岸站4號線與10號線轉乘通道仍未完成,乘客在該站需出站轉乘,車程不會連續計算,乘客可在福民站換乘。 2004年开通至2010年12月27日,深圳地铁采用区间分段计价的计费方式。起步价为2元,可乘坐3个区间。每相邻两站之间为1个区间,每4个区间为1个区段,每进入下一区段加收1元。 車票 目前深圳地铁共有9种票种可供乘客使用,分别是单程票、儿童票、深圳通、带有交通联合标志的全国交通一卡通、银联闪付(金融IC卡和已绑定银联卡的手机)、一日票、纪念票、区段定期票和乘车码。 单程票 单程票是绿色或黄色的圆形射频识别(RFID)IC代幣。单程票平时主要采用售票机进行售票,遇到客流高峰时段部分车站会开放人工售票点。机器对纸币的平整程度有很高的要求;若机器不能识别,则可以找服务人员兑换纸币。使用自动售票机购买单程票时,每次最多可购买8张,若需购买超过8张则需要重复操作。 开通初期可以使用100、50、20、10,5元纸币及1元、5角硬币购买单程票,但大量乘客使用大额纸币购买导致购票时间过长且找零困难,机器经过调整后只接受10元、5元纸币和1元、5角硬币购票。若乘客没有5元纸币,可以前往车站客服中心兑换。部分车站能以10元纸币购买车票,部分车站能以找零额在4元或以下的情况下使用更高面值的纸币。另外,7号线、9号线、11号线沿线售票机首次支持纸币找零及硬币“一把投”,乘客购票时可将最多4枚硬币同时投入售票机。2017年11月20日起,深圳地铁在9号线各车站先期开通自动售票机二维码扫码购票和取票服务,至2018年2月2日完成路网全覆盖(共508台,非全部)。乘客可通过“深圳地铁客户端”或“深圳地铁e出行”微信小程序提前购票或现场取票,也可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方式购买。 在开通初期,黄色单程票原本是有计划用作小童单程票,但一直未有实行,故深圳地铁11号线开通之前,黄色单程票和绿色单程票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区别。但是在2016年当深圳地铁11号线开通后,黄色单程票已经作为深圳地铁11号线商务车廂的专用单程票。目前,只有11号线的沿线车站可发售商务车厢专用单程票,持有绿色单程票的乘客将不可直接乘坐商务车厢,需要出站后重新购买商务车厢专用车票后重新进站,方可乘坐商务车厢。持有商务车厢专用(黄色)单程票的乘客,可以任意使用闸机进站,但必须选择专用闸机出站。 深圳通 深圳通是在深圳用于公共交通支付的一种智能储值卡,可在地铁和大部分公交巴士上完成非现金形式的车资支付,还可在部分超市及便利店用于小额购物支付。有普通卡和学生卡之分。深圳通可在侨城东站、宝安中心站、大剧院站(2号线一侧)、市民中心站、湾厦站、黄贝岭站、民治站、翻身站的服务中心购買,除此之外的车站亦可能会有深圳通流动贩售点(如深圳北站等)或自动售卡机,进一步方便市民自助购卡。除了地铁站之外,在一些便利店如萬店通、7-11、百里匯等也可購買深圳通卡。購買时要20元人民幣押金,退卡時返還押金,在地铁车站及便利店中只能购买深圳通普通卡。深圳地鐵各站點設有「深圳通」增值机,机器只接受50元和100元的纸币,故每次最低增值额为50元人民幣。此外,深圳地铁所有车站的服务中心都可以为深圳通卡办理充值业务,但每次充值的金额仍然限于50元人民幣的整数倍。 使用“深圳通”乘坐地铁的乘客,可享受95折的优惠。若乘客在刷卡5分钟后到90分钟内,在不同的公交线路间、在公交线路与地铁间、在地铁与公交线路间、在地鐵與深圳有軌電車間换乘,都可在刷卡优惠的基础上,再享受0.4元/人次的换乘优惠,但乘坐地铁11号线的商务车厢将不享受上述与地铁相关的所有优惠(是否乘坐商务车厢以深圳通卡是否经过商务车厢核准为准)。 2020年3月6日,深圳地铁全线网支持微信深圳通+小程序,打开深圳通app/微信深圳通+小程序/i深圳app,根据车站指引标识选择指定闸机,即可扫码进出车站,该支付方式暂不享受折扣优惠,计费规则与地铁单程票一致。 掃碼支付 2018年5月8日,深圳地鐵推出掃碼支付服務,乘客需使用深圳地鐵app/港鐵深圳app/騰訊乘車碼/深圳地铁e出行小程序/港铁深圳live+小程序(支付方式限内地版微信支付,香港版不支持),在支援掃碼的閘機前使用掃碼進出車站。深圳地鐵暫不提供乘車優惠,票價相當於單程票程,初段計劃每站最少各有兩部閘機進入及離開付費區域,在部分較繁忙的車站如老街站、車公廟站有更多支援掃碼的閘機。11月5日,随着深圳地铁所有车站闸机完成升级改造,所有闸机均支持扫码过闸进站乘车。 掃碼支付服務开通初期暂不支持乘坐11号线的商务车厢。2019年3月30日,11号线的商务车厢开始支持掃碼支付乘车,乘客在11号线车站站台核准机处刷码核准后即可乘坐。 2023年1月8日起,香港乘客可以使用“AlipayHK”App扫码乘坐深圳地铁。 银联闪付和交通联合卡 2018年12月28日,深圳地铁集团在部分车站推出银联闪付过闸服务,之后于2019年3月1日全线支持。同时,带有交通联合标志的全国交通一卡通亦可在深圳地铁使用(但无法享受任何乘车优惠,计价与普通单程票相同)。乘客也可以使用银联IC卡闪付,或是Apple Pay等绑定了银联卡的手机,通过印有“银联闪付”字样的红色闸机直接过闸。使用银联闪付和交通联合卡的乘客暂时无法乘坐11号线商务车厢,必须另行购票。 根据计划,深圳地铁全线网每个车站至少设有“两进两出”四台闸机支持金融IC卡及全国交通一卡通,而车公庙、福田、老街、后海等客流量大的车站,则设置了至少10台支持金融IC卡及全国交通一卡通的闸机。而4号线则根据各车站特点灵活调整,在大客流车站平均每站设立约“四进四出”8台闸机,其中深圳北站4号线进站口的所有闸机均可支持金融IC卡和全国交通一卡通。2019年9月,所有车站的闸机均已支持此种支付方式。 其他特殊车票 (均不可用于地铁11号线的商务车厢) 儿童票:适用于身高1.2~1.5米,且年龄在6-14周岁的儿童。可享5折优惠。儿童票为纸质,持有儿童票的孩童不能从闸机进、出站,而应从优惠免费(人工)通道进、出站,由车站工作人员回收入站、出站联。 日票:全称为“深圳轨道交通一日票”,价格25元,于各车站客服中心发售。首次进站起24小时内不计次数进站,27.5小时内完成最后一次出站。日票可在所有车站所有线路中使用。 纪念票:又称计次票,不定时发行。有效期通常为数月至一年,并在有效期内有乘车次数限制。乘客可在限定的次数内不计里程乘坐地铁,可在所有线路中使用。 区段定期票:不定时发行。仅限在有效期内及规定区段内单人不限次使用。 免费乘车政策 (均不可用于地铁11号线的商务车厢) 年满65岁(含65岁)的老年人(户籍、国籍不限),可凭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或深圳市老龄委核发的《深圳市敬老优待证》、《深圳市敬老优待卡》、《深圳市敬老优待证》或《深圳市暂住老人免费乘车证》等有效证件免费乘坐地铁。 身高1.2米以下或6岁以下(凭身份证等有效证件)的儿童可免费乘坐轨道交通普通车厢;使用商务车厢单程票和深圳通卡乘坐商务车厢的乘客,可携带一名身高1.2米以下或6岁以下的儿童免费乘坐商务车厢,但不可占用座位。 残疾军人凭《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伤残人民警察、伤残公务员、因战因公伤残人员可凭《残疾人民警察证》、《中华人民共和国伤残公务员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因战因公伤残人员证》,现役军人凭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军官证、文职干部证、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证、士兵证和各类军事院校的学员证免费乘坐地铁。 深圳市户籍享受抚恤补助待遇的残疾军人、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参战涉核退役人员、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可凭《深圳市优抚对象优待证》免费乘坐地铁。 深圳市户籍的军队离退休干部可凭《离休干部荣誉证》和《军(警)官退休证》免费乘坐地铁。 深圳市户籍的残疾人可凭市残联核发的《深圳市残疾人乘车卡》或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免费乘坐地铁;非本市户籍的残疾人凭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免费乘坐地铁。 廣播 深圳地铁的廣播聲帶先後是由普通話、粵語和英語廣播,與廣州地鐵和佛山地鐵相同。部分线路因部分区间站距较短,因此会出現沒有粵語廣播的情況,例如7号线皇岗村与往西丽湖方向的石厦站广播。 至于深圳地鐵的4号線由於由港鐵子公司管理,所以其廣播聲帶與港鐵和北京地鐵4號線的版本都幾近相同。只是與港鐵比較,与港铁一样, 粤语与普通话则有王欣录制,英语则由陈如菌录制, 粵普廣播的次序互相對調;相對北京地鐵4號線,则多了粵語廣播聲帶。 于2016年10月起,深圳地铁在大剧院、科学馆、华强路等车站的报站中增设冠名广告,及后逐渐扩散至更多车站的报站。增设冠名广告的车站的普通话报站声带多重新录制,语速加快,但也有将冠名广告声带直接插入于原有的报站语音中的情况(如1号线华侨城站)。 女士優先車廂 2017年6月26日起,深圳地鐵1、3、4、5號綫首末兩節車廂改為女士優先車廂。2018年3月8日,有關安排擴展至2、7、9、11號綫,除11號綫設於第1節和第6節(第7、8節為商務車廂)外,其餘路綫的女士優先車廂都設於首末兩節車廂。
3号线原由深圳市地铁三号线投资有限公司运营,使用6节编组的B型车。列车采用直流1500 V第三轨供电。列车设计最高速度100 km/h。该车采用轻型不锈钢涂装车体,亦为深圳地铁第一條採用B型车和不锈钢车体列车,同時亦是深圳地鐵第一條採用第三轨供电。基于3号线高架运行的线路条件和深圳海洋性、多台风的气候条件,车辆设计充分采取了安全防范、防腐蚀等多种技术措施,并安装了大功率空调机组。 三号线公司于2008年3月向北车長春軌道客車订购24列,用于3号线初期工程,后增加19列用于3号线西延段,总计43列。2013年6月6日,南京浦镇车辆厂与深圳地铁集团签订33列198辆增购列车合同,首列车于2015年2月9日抵达横岗车辆段。 3号线的两款列车采用韩国现代Rotem的牵引系统。这是目前中国大陆地铁列车中唯二采用此系统的列车,但它与庞巴迪CITYFLO650信号系统匹配性较差,加之上线前调试不足,导致列车进站时经常摇晃,不过经过后期多次调试,问题已经得到改善。 4号线A型车 4号线由港铁轨道交通(深圳)有限公司运营。因4号线曾经是深圳地铁4号线一期工程的一部分,4号线的信号系统、供电制式与1号线相同,但初期车厢仅有4节。港铁于2009年8月向南车南京浦镇车辆订购28列。至2012年3月,首批订单的24列车全部交付完毕。 而因4节编组列车载客量少,4号线在高峰时段严重拥挤,引起乘客不满,港铁(深圳)公司回应称此举是希望通过加密班次减少等候时间以改善乘客体验,但收效不佳。2012年底,港铁(深圳)决定提前增编4号线的车厢,将全部4节编组列车增至6节。 2014年1月26日,4号线首两列“4改6”列车正式上线运营,并分别命名为“深港相连号”和“龙华号”。4号线剩余的4节编组列车也按照计划陆续增编为6节,平均每月增编2列,全部列车于2015年初完成增编。增编后,4号线运能增加50%。2015年1月30日13:00起,4号线所有正线行驶的列车均为6节车厢。 6号线A型车 6号线由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其使用的6节编组A型列车最高时速可达100km/h,为深圳地铁第二条设计时速不小于100km/h的线路。6号线列车不仅是深圳地铁首次在A型车中采用第三轨供电的列车,也是深圳地铁第二条采用第三轨供电的列车。同時也是目前深圳地鐵列車中,唯一一條既可以接触网供电,也可以第三轨供电的列車。该列车由中车浦镇和中车广东在南京或江门生产,最大载客量2502人。 10号线8A型车 10号线由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为深圳地铁第二条采用8节A型编组的列车的线路。该车由中车长春生产,采用不锈钢车体,8辆编组,6动2拖,最高时速为80km/h。该列车配备一系列技术,如“走行部车载故障诊断系统”,其可实现走行部关键部件的车载在线实时诊断,并对故障作出早期预警和分级报警,准确指导车辆的运用和维修。 11号线8A型车 11号线由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是深圳市的所有地铁线路中第一条采用8节编组A型列车的线路。列车采用直流1500V接触网供电,最高时速可达120km/h,列车最大载客量达2564人。同时,11号线采用“商务车厢(2节)+普通车厢(6节)”的混合编组。其中,普通车厢内部配置与深圳地铁其他线路相同,商务车厢则采用与高铁一等座相似的2+2式座椅布局,座椅采用红色或蓝色软座。商务车厢内还设置有遮阳帘和大件行李存放架。普通车厢与商务车厢在列车内的分界处由槅门隔断,无法在车内直接连通。普通车厢乘客若需乘坐商务车厢,必须经过站台绕行。 站台实行软隔断,即商务车厢候车区域由铁马围住,在“商务车厢核准机”处由车站人员把守,站台不设闸机。由普通车厢转乘商务车厢时,持有深圳通普通卡的乘客需要在商务车厢核准机处拍卡核准后,方可进入商务车厢候车区域并乘坐商务车厢,持有其他任何票种(包含深圳通学生卡)的乘客需要先出站,购买商务车厢(黄色)单程票后,重新进站方可搭乘商务车厢。若深圳通已经过核准又临时不希望乘坐商务车厢的乘客,可以在核准后20分钟内,前往客服中心撤销核准后改乘普通车厢并按普通车厢收取票价及恢复相应乘车优惠。要注意核准和撤销核准必须在同一车站进行。另外,乘坐商务车厢不是“花钱买座位”。乘坐商务车厢并不保证一定有座位,在高峰时段,乘客进入商务车厢后仍可能需要站立乘车。 运营与服务 營運機構 深圳地鐵系統由多間公司營運。但是,由于不同公司的地铁线路采用相同的票价定价方法,且乘客无需出站即可在线路之间换乘,故乘客通常无须关注乘坐的线路属于哪间公司。 列车班次 除11号线的末班运营时间,所有线路的运营时间为6:30-23:00,而除4号线、5号线外的线路于23:00后会利用回库车开行半程末班车。各线的起点站、终点站于6:30对开首班车,23:00对开末班车。加上列车的行驶时间,部分车站的服务时间可达次日零时。自2016年12月25日起,深圳地铁11号线从碧头及福田的末班车发车时间分别为23:34及23:30,以确保机场站于凌晨0时仍有地铁服务。每逢平安夜、除夕、元宵等节假日,地铁运营时间均会适当延长,最长延长至次日1时。至于地铁车站,则是在该站第一列车到达10分钟前开站,最后一列车开出10分钟后关站。 地铁各线均具备开行小交路的条件。为一步压缩客流密集区段的行车间隔,2号线、3号线、4号线、5号线、6号线、10号线、11号线均开行了大小交路列车,但不同公司的称呼有所差异。 票务 票价 深圳地铁采用按里程分段计价的计费方式,现时的最高收费是14元。起步價为2元,可乘坐4公里。超过4公里但不足12公里的部分,每4公里加收1元,超过12公里但不足24公里的部分,每6公里加收1元;而超過24公里后,每8公里加收1元。若两站间有多种线路或换乘方案,则按最短里程的线路或换乘方案计算票价。「深圳通」學生卡可享優惠價(半價);部分人士可享受免費乘車优惠。乘坐商务车厢除了需要按上述原则购买车票之外,还需要缴纳商务车厢使用附加费,附加费用数量相当于上述计费原则的两倍并在购买商务车厢专用车票时一并支付,故乘坐商务车厢的旅客需要支付三倍票款。目前只有地铁11号线设有商务车厢,乘坐商务车厢,最低费用为6元,最高费用为35元,如果多条线路换乘时,最短换乘路线(里程最少的换乘方案)中如果不包含11号线,则乘坐商务车厢时一律加收商务车厢使用费4元。另外,乘坐商务车厢的乘客将不享受任何优惠(深圳通卡公交间换乘优惠除外)。 车票有效期为3.5小时(210分钟),乘客应在进站后3.5小时内出站。若发生超时,则出站时将会处以全线最高票价(14元)的罚款,若使用优惠票(如深圳通学生卡等)乘车,则会处以除了正常乘车区间应扣除的优惠票价之外,再附加优惠后的全线最高票价的罚款。若使用纪念票(计次票)乘车,则除了扣除一次当次乘车的次数之外,还会再附加扣除一次乘车次数作为罚款,若计次票的剩余次数为零,则需要补交全程最高票价(14元)后,方可出站。另外,若使用交通卡、银联卡、刷手机、刷智能手表、刷二维码乘车,应遵守“一人一卡、一进一出”的使用规则,乘客须用同一车票载体进出闸机,否则闸机将显示“无效票”。而金融IC卡和智能手机、智能手表也不能混用。 由於福田口岸站4號線與10號線轉乘通道仍未完成,乘客在該站需出站轉乘,車程不會連續計算,乘客可在福民站換乘。 2004年开通至2010年12月27日,深圳地铁采用区间分段计价的计费方式。起步价为2元,可乘坐3个区间。每相邻两站之间为1个区间,每4个区间为1个区段,每进入下一区段加收1元。 車票 目前深圳地铁共有9种票种可供乘客使用,分别是单程票、儿童票、深圳通、带有交通联合标志的全国交通一卡通、银联闪付(金融IC卡和已绑定银联卡的手机)、一日票、纪念票、区段定期票和乘车码。 单程票 单程票是绿色或黄色的圆形射频识别(RFID)IC代幣。单程票平时主要采用售票机进行售票,遇到客流高峰时段部分车站会开放人工售票点。机器对纸币的平整程度有很高的要求;若机器不能识别,则可以找服务人员兑换纸币。使用自动售票机购买单程票时,每次最多可购买8张,若需购买超过8张则需要重复操作。 开通初期可以使用100、50、20、10,5元纸币及1元、5角硬币购买单程票,但大量乘客使用大额纸币购买导致购票时间过长且找零困难,机器经过调整后只接受10元、5元纸币和1元、5角硬币购票。若乘客没有5元纸币,可以前往车站客服中心兑换。部分车站能以10元纸币购买车票,部分车站能以找零额在4元或以下的情况下使用更高面值的纸币。另外,7号线、9号线、11号线沿线售票机首次支持纸币找零及硬币“一把投”,乘客购票时可将最多4枚硬币同时投入售票机。2017年11月20日起,深圳地铁在9号线各车站先期开通自动售票机二维码扫码购票和取票服务,至2018年2月2日完成路网全覆盖(共508台,非全部)。乘客可通过“深圳地铁客户端”或“深圳地铁e出行”微信小程序提前购票或现场取票,也可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方式购买。 在开通初期,黄色单程票原本是有计划用作小童单程票,但一直未有实行,故深圳地铁11号线开通之前,黄色单程票和绿色单程票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区别。但是在2016年当深圳地铁11号线开通后,黄色单程票已经作为深圳地铁11号线商务车廂的专用单程票。目前,只有11号线的沿线车站可发售商务车厢专用单程票,持有绿色单程票的乘客将不可直接乘坐商务车厢,需要出站后重新购买商务车厢专用车票后重新进站,方可乘坐商务车厢。持有商务车厢专用(黄色)单程票的乘客,可以任意使用闸机进站,但必须选择专用闸机出站。 深圳通 深圳通是在深圳用于公共交通支付的一种智能储值卡,可在地铁和大部分公交巴士上完成非现金形式的车资支付,还可在部分超市及便利店用于小额购物支付。有普通卡和学生卡之分。深圳通可在侨城东站、宝安中心站、大剧院站(2号线一侧)、市民中心站、湾厦站、黄贝岭站、民治站、翻身站的服务中心购買,除此之外的车站亦可能会有深圳通流动贩售点(如深圳北站等)或自动售卡机,进一步方便市民自助购卡。除了地铁站之外,在一些便利店如萬店通、7-11、百里匯等也可購買深圳通卡。購買时要20元人民幣押金,退卡時返還押金,在地铁车站及便利店中只能购买深圳通普通卡。深圳地鐵各站點設有「深圳通」增值机,机器只接受50元和100元的纸币,故每次最低增值额为50元人民幣。此外,深圳地铁所有车站的服务中心都可以为深圳通卡办理充值业务,但每次充值的金额仍然限于50元人民幣的整数倍。 使用“深圳通”乘坐地铁的乘客,可享受95折的优惠。若乘客在刷卡5分钟后到90分钟内,在不同的公交线路间、在公交线路与地铁间、在地铁与公交线路间、在地鐵與深圳有軌電車間换乘,都可在刷卡优惠的基础上,再享受0.4元/人次的换乘优惠,但乘坐地铁11号线的商务车厢将不享受上述与地铁相关的所有优惠(是否乘坐商务车厢以深圳通卡是否经过商务车厢核准为准)。 2020年3月6日,深圳地铁全线网支持微信深圳通+小程序,打开深圳通app/微信深圳通+小程序/i深圳app,根据车站指引标识选择指定闸机,即可扫码进出车站,该支付方式暂不享受折扣优惠,计费规则与地铁单程票一致。 掃碼支付 2018年5月8日,深圳地鐵推出掃碼支付服務,乘客需使用深圳地鐵app/港鐵深圳app/騰訊乘車碼/深圳地铁e出行小程序/港铁深圳live+小程序(支付方式限内地版微信支付,香港版不支持),在支援掃碼的閘機前使用掃碼進出車站。深圳地鐵暫不提供乘車優惠,票價相當於單程票程,初段計劃每站最少各有兩部閘機進入及離開付費區域,在部分較繁忙的車站如老街站、車公廟站有更多支援掃碼的閘機。11月5日,随着深圳地铁所有车站闸机完成升级改造,所有闸机均支持扫码过闸进站乘车。 掃碼支付服務开通初期暂不支持乘坐11号线的商务车厢。2019年3月30日,11号线的商务车厢开始支持掃碼支付乘车,乘客在11号线车站站台核准机处刷码核准后即可乘坐。 2023年1月8日起,香港乘客可以使用“AlipayHK”App扫码乘坐深圳地铁。 银联闪付和交通联合卡 2018年12月28日,深圳地铁集团在部分车站推出银联闪付过闸服务,之后于2019年3月1日全线支持。同时,带有交通联合标志的全国交通一卡通亦可在深圳地铁使用(但无法享受任何乘车优惠,计价与普通单程票相同)。乘客也可以使用银联IC卡闪付,或是Apple Pay等绑定了银联卡的手机,通过印有“银联闪付”字样的红色闸机直接过闸。使用银联闪付和交通联合卡的乘客暂时无法乘坐11号线商务车厢,必须另行购票。 根据计划,深圳地铁全线网每个车站至少设有“两进两出”四台闸机支持金融IC卡及全国交通一卡通,而车公庙、福田、老街、后海等客流量大的车站,则设置了至少10台支持金融IC卡及全国交通一卡通的闸机。而4号线则根据各车站特点灵活调整,在大客流车站平均每站设立约“四进四出”8台闸机,其中深圳北站4号线进站口的所有闸机均可支持金融IC卡和全国交通一卡通。2019年9月,所有车站的闸机均已支持此种支付方式。 其他特殊车票 (均不可用于地铁11号线的商务车厢) 儿童票:适用于身高1.2~1.5米,且年龄在6-14周岁的儿童。可享5折优惠。儿童票为纸质,持有儿童票的孩童不能从闸机进、出站,而应从优惠免费(人工)通道进、出站,由车站工作人员回收入站、出站联。 日票:全称为“深圳轨道交通一日票”,价格25元,于各车站客服中心发售。首次进站起24小时内不计次数进站,27.5小时内完成最后一次出站。日票可在所有车站所有线路中使用。 纪念票:又称计次票,不定时发行。有效期通常为数月至一年,并在有效期内有乘车次数限制。乘客可在限定的次数内不计里程乘坐地铁,可在所有线路中使用。 区段定期票:不定时发行。仅限在有效期内及规定区段内单人不限次使用。 免费乘车政策 (均不可用于地铁11号线的商务车厢) 年满65岁(含65岁)的老年人(户籍、国籍不限),可凭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或深圳市老龄委核发的《深圳市敬老优待证》、《深圳市敬老优待卡》、《深圳市敬老优待证》或《深圳市暂住老人免费乘车证》等有效证件免费乘坐地铁。 身高1.2米以下或6岁以下(凭身份证等有效证件)的儿童可免费乘坐轨道交通普通车厢;使用商务车厢单程票和深圳通卡乘坐商务车厢的乘客,可携带一名身高1.2米以下或6岁以下的儿童免费乘坐商务车厢,但不可占用座位。 残疾军人凭《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伤残人民警察、伤残公务员、因战因公伤残人员可凭《残疾人民警察证》、《中华人民共和国伤残公务员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因战因公伤残人员证》,现役军人凭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军官证、文职干部证、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证、士兵证和各类军事院校的学员证免费乘坐地铁。 深圳市户籍享受抚恤补助待遇的残疾军人、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参战涉核退役人员、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可凭《深圳市优抚对象优待证》免费乘坐地铁。 深圳市户籍的军队离退休干部可凭《离休干部荣誉证》和《军(警)官退休证》免费乘坐地铁。 深圳市户籍的残疾人可凭市残联核发的《深圳市残疾人乘车卡》或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免费乘坐地铁;非本市户籍的残疾人凭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免费乘坐地铁。 廣播 深圳地铁的廣播聲帶先後是由普通話、粵語和英語廣播,與廣州地鐵和佛山地鐵相同。部分线路因部分区间站距较短,因此会出現沒有粵語廣播的情況,例如7号线皇岗村与往西丽湖方向的石厦站广播。 至于深圳地鐵的4号線由於由港鐵子公司管理,所以其廣播聲帶與港鐵和北京地鐵4號線的版本都幾近相同。只是與港鐵比較,与港铁一样, 粤语与普通话则有王欣录制,英语则由陈如菌录制, 粵普廣播的次序互相對調;相對北京地鐵4號線,则多了粵語廣播聲帶。 于2016年10月起,深圳地铁在大剧院、科学馆、华强路等车站的报站中增设冠名广告,及后逐渐扩散至更多车站的报站。增设冠名广告的车站的普通话报站声带多重新录制,语速加快,但也有将冠名广告声带直接插入于原有的报站语音中的情况(如1号线华侨城站)。 女士優先車廂 2017年6月26日起,深圳地鐵1、3、4、5號綫首末兩節車廂改為女士優先車廂。2018年3月8日,有關安排擴展至2、7、9、11號綫,除11號綫設於第1節和第6節(第7、8節為商務車廂)外,其餘路綫的女士優先車廂都設於首末兩節車廂。 客运量 自2004年一期工程开通后,客运量稳步增长。到2009、2010年新线路开通时,客运量呈现较大幅度的增长。2011年,二期工程大规模开通后,客运量增加到2010年的3倍。至2012年,地铁网络运营1年,客流虽然仍在增长,但增速相对平缓。2016年,深圳地铁三期工程的7、9及11号线相继开通,客流量与前几年相比呈较大增长。但受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影响,深圳地铁在2020年至2022年客运量有所减少。 日最高客流纪录则于2023年7月7日创下,当日客流量达931.82万人次。 暑期深圳市民出行活跃,每年7月份的地铁客运量处于全年最高水平,占全年客运量的9.3%。由于深圳外来人口比例较大,因此1月份的地铁客运量处于全年最低水平,仅占全年客运量的6.7%。 争议及焦点事件 票价问题 2010年二期开通前,深圳地铁的票价为全国最贵之一。名义上,深圳地铁与广州地铁的收费标准相同,然而乘客使用羊城通搭乘广州地铁,每个自然月内,乘车次数超过15次,则从第16次起,每次乘车都可享受6折优惠,直到该自然月周期结束。深圳则只有深圳通95折优惠,因而深圳地铁的实际票价高于广州。 在2010年前,深圳地铁一直是按站分段计价。二期工程开通后,车站站距相差较大,因此有必要按里程分段计价。2010年9月,深圳市举办城市轨道交通票价听证会,当时提出了三套听证方案。同年12月29日公布的最终方案则是其中的方案二,也是在听证会上最贵、最冷门的一套方案,因此引发了较大争议。政府及地铁公司称,未来几年,深圳轨道交通投资将占地方财政收入平均15.8%,这也意味着深圳财政收入中每100元要有15.8元用于轨道交通投资。预计2012—2016年,深圳地铁计折旧和利息亏损额将达220亿元,需要通过票价来弥补地铁运营亏损。该票价方案体现合理分担原则,兼顾了乘客的经济承受能力、运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求、政府财政补贴能力,有利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消费者代表则对新票价方案表示反对。听证会现场辩论激烈,大部分消费者代表认为方案价格偏高。官方给出的三个方案几乎没有获得消费者代表支持,且许多人自带方案上阵,大运会前后深圳实施地铁一票制的呼声也非常高。有消费者代表认为,随着地铁网络的完善,客流会急剧攀升,地铁物业、广告及其他收入都会有很大的增加,没有必要在地铁初期运营的时候就要求以票务收入弥补经营性收入。多位参加了地铁票价听证的消费者代表在谈到地铁票价听证时,均表示很失望,该听证会亦被称为“史上最忽悠”的听证会。虽然遭遇到诸多反对,新票价方案仍然于2010年12月28日起实施。 车站命名和翻译 在一期工程建成初期,车站命名曾引起争议,原因就是站名不夠大眾化,不通俗。科学馆、大剧院知名度低,建筑陈旧,却作为繁华地区的地铁站名,为公众所诟病;深大站、高新园站、皇岗站的站名与实际位置不符,极易误导乘客。曾有人大代表提出更名的提案,但由于改名成本高昂而未果。仅有皇岗站因实际位于福田口岸而改名。此外,部分车站命名并不符合实际依据,将工程名沿用或根据此地未来规划进行不恰当修改。现时,铁路公园站,前湾公园站等车站附近并不存在公园,相关配套设施仅处于规划期间。 在站名的英文翻译方面,深圳地鐵營運初期,各站英文名皆以每字的拼音拼合而成。如「科學館站」站名翻譯為「Ke
在人類溝通的角色 在人與人溝通之際,訊息可能是言語的或非言語的: 言語的訊息是使用語言或文字,例如面對面交談、打電話、語音郵件等; 非言語的訊息是使用動作或行為溝通,而非語言或文字,例如肢體語言。 在電腦科學 「訊息」一詞在電腦運算上有兩種主要意義:一種是由電腦系統本身發送而屬於其人類用戶之間的訊息;另一種是為特定目的在不同電腦程式之間或一支程式的不同元件之間互相傳送的訊息。 即時通訊和電子郵件是典型的訊息電腦軟體,被設計用來傳遞人類可讀的訊息,將格式化或者非格式化的文本從一個用戶傳到另一個用戶。
相關條目 郵件 航空郵件 電子郵件 特快專遞 即時通訊 資訊 通信
注释 参考文献
,都由一長一短兩個橫道的相對位置來表達上或下的方位概念;有的是在成字部件上增加記號構成的,如「甘」「刃」,字中的記號起指示字義的作用。
朝陽區通常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市轄區朝阳区,此外還可以指:
(長春市),中華人民共和國吉林省長春市市轄區
其他形式还有: 无缝式塔 花式塔 除此以外还有支提式塔(石窟)等,除花式塔几种了一些建筑形式不是很固定的内容(如花塔、组合式塔等),其它形式的塔都有固定的形制和样式,形成历代延续的一种标准格式。详见各条目。 塔的装饰 雕刻 塔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些雕刻,当初意在宣扬佛教思想,实际上对塔起到了装饰的作用。塔身上的雕刻起源很早,有文字记载的可以追述至北魏时期。早期的装饰较粗犷,宋辽以后的雕塑面积越来越大,花样也越来越精细。塔上的雕刻多集中在塔基的部分,与人的视线平齐。所用材料多是砖石,因石材质地易于雕刻,所以石塔的装饰往往要多于砖塔。塔上雕刻的体裁很丰富,有动物(如狮和龙等)、植物(主要是莲花)、佛教人物(金刚力士、八大佛等)、建筑构件(如壶门、攀檐柱等)。文峰塔属于晚期建筑,其雕刻多为吉祥喜庆的内容,这些内容在佛塔上是没有的。 佛像 佛像是雕刻中的一种重要的内容。佛教视塔为佛,塔身佛像有的在塔内,有的在塔外,用来表示对佛的崇敬。塔上供佛的主要题材多是以释迦牟尼为主体的形象或故事图。一座塔上雕刻哪些佛像要看其所属的宗派来确定。此外,塔门两侧常刻有金刚。 建筑形象 砖石结构的塔一直模仿木结构,装饰图案多在塔身、塔顶、倚柱等处。图案内容丰富,如嵩岳寺塔的第一层塔身的八个面上各雕了一座宝箧印塔;山西崇福寺石塔的塔刹上刻出城楼、城门等图案。 壶门 壶门即是佛龛,雕刻的式样很多,形状有方形、扁平、高檐等多种。多把门窗做成壶门的式样,塔壁上刻的龛窟,也常做壶门式样。辽代时壶门有了很大的发展,以后壶门成为塔上的一项重要的装饰形式。 塔楼 塔楼是佛教建筑上的一种装饰,是一种预先作好的小型塔式楼阁,安装在佛殿或楼阁的正脊中心部位。佛教认为“塔即是佛、佛即是塔”,建塔楼的目的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而表达的信仰与崇拜。塔楼实际上是塔的一种变体,它起源于浮图的最高部位都由塔刹来终结,将塔刹这个意义形象地运用于佛殿和楼阁上,就产生了塔楼。塔楼最早从北魏时开始出现,后来各朝代的佛教建筑上基本都做塔楼,各地区风格多样。现在山西各地的佛寺内大部分建筑上都放有塔楼,西藏、内蒙古、甘肃等地的藏传佛教寺庙使用塔楼也很多。 色彩 塔上的色彩白色、青色、土黄色等多种,这些色彩与塔的材质、各地的土质、气候特点密切相关。一般,南方的塔多白色与土红色,北方的塔多青灰色,木塔多为本身木制色调,琉璃塔则色彩多样。塔内一般没有色彩,有的刷白灰来提高内部的亮度。宋及宋以前的塔因砌的不整齐,多用表面涂饰粉光是表面显得整齐。覆钵式塔普遍涂抹白灰,故常称为“白塔”。但这只是个习惯,实际上因为抹灰在一定时间内能起到保护塔身的作用,且显得整洁美观,南方和北方所建的许多样式的塔都会涂成白色。藏传佛教对塔等建筑涂设颜色是按教义来划分的。 文字装饰 塔的文字装饰多可以作为塔的文字说明,又很重要的史料价值。一般塔上的文字装饰有塔匾(写有塔名)、横额与对联(吉祥或歌颂的词句,佛塔与文峰塔的内容不同)、塔碑(塔建历史)、砖铭(常镌刻时间、地点、工匠名等)、塔铭(可有建塔缘起、布施名单等)。 塔铃 塔铃又名惊雀铃,为铜、铁铸成的铃铛,悬挂在塔的转角部级塔刹的拉链上,遇风吹而发出悦耳的声音,用来惊走飞鸟,起到保护建筑的作用。塔铃的个数与塔的层数和转角数有关。塔铃的形状多样,以圆形最多。早期塔上多用直筒式,到明清时多用如花的多边形。最早的塔铃出现在北魏时代。 灯龛 佛教把灯列为佛千六种工具之一,因此在塔的内部或外壁常用砖砌出小龛,用来放油灯,每逢佛誕或法会时点灯以示庆祝。 塔的保护 地震的破坏和防护 地震是对古塔最严重的一种破坏,根据史料记载,古塔因地震而倒塌破败者比例极高。地震主要破坏塔身的建筑结构,造成塔的坍塌,此外地震一般都会造成塔刹的脱落,有时也会造成地宫坍塌。地震的破坏程度与塔的体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平面面积愈小,高度愈高的塔遭到地震破坏的程度也愈高;塔的结构是另外一个影响因素,一般而言实心的结构比较坚固,能够更好地耐受地震的冲击;此外门窗斗拱塔檐等建筑细部也影响塔对地震的耐受程度,方形的门窗应力集中,容易造成塔身在地震中开裂,拱圈形的门窗应力分散,对地震相对不那么敏感;最后还有塔的年龄,越是古老的塔其建筑结构越松散,越容易在地震中坍塌。 总的来说,在面对地震时人们尚没有一个有效的方法来保护古塔,所能够做到的就是尽量维护古塔结构,使其抗震等级尽可能提高,以及在震后尽快对受损的塔进行修复。 风化剥蚀的影响与防护 砖塔在古塔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由于建筑材料本身的性质,砖塔比较容易发生风化剥蚀,此外比较常见的石塔也比较容易发生风化。 在气候类型不同的地区,风化的主要形式也不同,在干燥多风沙日照强烈的地区,昼夜温差变化造成的龟裂和风蚀作用是风化的主要形式,分布在中国西部一些地区的古塔,塔基座向风面被风沙严重磨蚀,不仅表面的雕刻全部消失,甚至连建筑立面都无法保持原有的形状了;在降水比较丰沛的地区,风化的主要形式是雨水渗透造成的破坏和塔身植物生长对结构的损害,后者会另立题目专论。总体来说塔受到风化影响比较严重的多为塔身上突出的部件,如塔檐、斗拱、平作、塔顶等部位,风化严重的塔这些部件全部消失,看起来不过是一个乱砖跺子。 对于风化作用的防护目前尚没有成型的技术,但诸如化学药剂喷涂防护等措施已经获得了实际应用。 雷电的破坏与防护 历史上毁于雷火的塔数量很多。这与塔的建筑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塔刹是塔的重要部件,且多为金属材料制成,置于高塔顶端的塔刹形成一个没有接地的引雷针会引起雷霹形成火灾,因此雷电会对塔,尤其是木塔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 防御雷电破坏最好的办法是给塔加装避雷针和接地设施,这样可以简单而有效地防止雷电的破坏。 火灾的破坏与防护 在历史上火灾曾经是对塔的最大威胁之一,由于塔一般高程较高,汲水灭火不易,且很多砖石结构的塔内部呈筒状结构,类似烟囱有拔火助燃的作用,因而扑救火灾非常困难。火灾对木结构塔的破坏自不必多说,会将整座木塔化为灰烬,对于不可燃的砖石结构塔,火焰会影响砖石本身的材料力学性质,造成塔承重结构承重能力下降而造成破坏。 目前对于火灾的扑救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面对火灾最好的保护方式不是扑救而是防火。 植物的影响与保护 在降水丰沛的气候区,塔身会有植物生长,在中国南方的一些地区,塔身植物生长旺盛,草、树、藤条等密布塔身一片葱绿,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树塔”。这些植物的根系深入塔身破坏塔身结构,有些植物根系还会分泌化学物质分解塔身结构以获取生长所需的空间和养分,会对塔的稳定性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 对于植物的破坏需要及时清除生长在塔身上的植物,在清除植物后对植物所破坏的塔身结构进行修补,并且适当喷涂抑制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剂。 地下水对塔的影响 地下水水位抬升会影响塔基础的稳定性,在一些地区,地下水位高涨造成地宫渗水,塔基下沉形成斜塔,进而影响塔的承重结构,降低其有效荷载,进一步造成塔的坍塌。 对于地下水位变化所产生的影响,需要及时检测地下水位的变化,对塔的基础部分进行加固处理和放水处理。 人类行为的破坏和影响 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很多次毁佛灭法运动,塔作为佛教建筑的一种形式,在历次灭法运动中都是破坏的对象;此外一些人们自发的行为也会对塔产生影响,其中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雷峰塔的倒掉。 塔的用途 塔作为一种宗教建筑出现后,其作用最初主要局限在佛教使用,分佛塔,法塔和僧塔(佛教塔类统称爲“浮屠塔”),但随着塔本身的世俗化,塔的作用也逐渐向其他领域扩展,另外由于塔这种建筑本身在建筑层面上相对于其他形式东方传统建筑的特殊性,因而衍生出很多很实际的用途。 作为墓碑 作为墓碑或者作为坟墓是塔最为原初的功能,印度的窣堵坡本身就是作为坟墓出现的一种建筑形式。随着佛教东传后,虽然在建筑的技术与外观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这一基本功能却保留了下来,中国很多寺院都建有塔林,其中著名者如少林寺塔林,所谓塔林便是得道高僧圆寂后的墓园,每僧筑一小塔(谓僧塔),便形成了塔林,在中国用作墓塔者,多为覆钵式塔、经幢式塔、密檐式塔等形制,体量一般较小,很少有高耸入云者。 作为崇拜物 塔最广泛的用途是作为崇拜物而存在,佛教谓之佛塔。宋以前的寺院均将塔作为整个建筑组群的核心,在塔中供奉佛舍利或者佛教造像,其地位和作用相当于后世的大雄宝殿,但宋以后,虽然塔在寺院中的核心地位被大殿所撼动,但仍占有重要的地位,有所谓“有寺必有塔”的说法。 作为崇拜物的塔一类多为楼阁式塔、密檐式塔、覆钵式塔或金刚宝座式塔,这类塔体量高大建筑雄伟,充分显示其作为崇拜物的威严;另外一类则多为宝箧印式塔、多宝塔等体量较小的塔,有的甚至仅仅作为工艺品存在于更大的宝塔内部作为内塔存在,这些小塔通过其造型精致、用料名贵凸现其崇拜物的地位。 储藏宝物 塔多有地宫,作为佛教建筑,塔的地宫是安放佛教圣物的地方,因而常常起到储藏宝物的作用(谓法塔)。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陕西法门寺地宫了,该地宫下藏有释迦摩尼佛指舍利。文化大革命期间,红卫兵欲挖破地宫,时任方丈的良卿法师以自焚方式捍卫佛指舍利;现该舍利被供奉于新修建的合十舍利塔中。 作为景观 塔体量高大,非常醒目,因而很容易形成景观,很多塔是在建成后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景观效应,而另有一部分塔则是专门作为景观修建的,其中最著名的例子便是杭州八景之一的“雷峰夕照”。 补全风水 由于塔在宗教世界地位显著,塔走向世俗的第一步便扮演了补全风水的角色,在风水欠缺的部位建立一座塔其作用可抵一山。 镇压妖邪 这一作用同样来自于塔在宗教世界中的地位,民间常常把宝塔作为有效的镇物,托塔天王的传说便是一个例证。 保全文运 通过建塔来保全和延续一个地区在科举考试中的运气曾经是非常流行的一种做法,在有些地方甚至把这一作用的塔和供奉文昌帝君的文昌阁合二为一,形成了文昌塔这一特殊的建筑类型。 指导航向 在东方专门建筑的灯塔很少,但是塔高大的体量使他天然地称为水路旅行的指向性建筑,许多临海而建的佛塔都成为航海的地标,而建于山顶的塔对陆路交通也起到一定的指向作用。 作为旅游景点 塔作为旅游景点存在并非现代特有的现象,明清之际北京西部的居民便有在重阳节登上真觉寺金刚宝座塔赏景的传统。 作为了望台 作为了望台存在也是由于塔本身的特殊性所带来的副产品,北宋时期辽宋边境上的料敌塔虽然是一座佛塔,但却为宋的边防起到了相当的作用,但塔的这一作用有时也会给自身带来麻烦,在太平天国时期,中国最大的琉璃塔,建于明代的金陵大报恩寺塔就出于军事安全的考虑被太平军拆除了。 储水配水 世界各地有许多水塔,可以将水泵到高处,继而通过自流管道输送给千家万户。此种建筑的代表作之一是位于燕京大学的博雅塔。 塔与文化 按照经律系统分类,可以把塔分为佛塔和文峰塔。它来自于佛教,它的发展中受佛教文化的影响很大,许多于塔相关的内容都有佛教经典来释意。文峰塔是塔在中国本土化的一种表现,这类它不再拘泥于佛教的内容,也不再注重佛教含义,而是作为镇物或祈福象征。其他宗教,如道教等,也建塔,但从根本上与塔缺乏渊源关系,更多效仿佛教对塔的使用。总之,塔在文化中是一种神权的象征,人们赋予其各种含义来崇拜。 塔与佛教 在古代印度最早建塔是为放置释迦牟尼的舍利,供人们纪念崇拜。佛教很重视形象的崇拜,塑造佛像是佛教传播发展过程中很重要的部分,以此来传播教义,供人们来寄托信仰。塔作为藏有佛真身舍利的物件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成为佛的一种象征,被佛教徒们作为“佛”来崇拜,可以说塔与佛的概念在佛教中是不可分割的。佛像作为一个重要的部分出现在塔的内部和外饰中,更加强了塔的神圣地位。在佛教兴盛的时代,各处都兴建寺庙,有寺必有塔。塔后来作为和尚的坟墓成为一种定制。为僧人修塔也成为对他修行的一种褒赏,也由于塔的形象长久使这些高僧的事迹流传,宣扬了佛教的理念。早期在寺院的布局中塔占据着中心的位置,宋朝以前经常就是这种布局,连大殿都不建,塔是主要的崇拜物。 在塔的建造中也处处体现着佛教的思想,但中国的佛教本与古印度的不同,又很强的本土化色彩。古印度佛教中塔的层数与塔顶相轮数相同,都是双数;但在中国由于“阴阳五行说”的影响,塔的层数和相轮数一向都为单数。 在佛教经典中是以佛塔的功用来命名的,如发塔,为供养佛发而造的塔;爪塔,为供养佛的指甲而造的塔。佛教传入中国后仿古印度的做法造发塔,一般建造在佛寺的塔林中,但爪塔极少建造。毕竟佛祖的真身舍利很少,有的塔内埋藏的是假的佛迹,作为一种象征。 塔与勘舆学 早期的塔是作为一种佛教建筑出现并发展而成的,但從中國明代起,塔开始大规模地从宗教世界走向世俗世界,成为堪舆学中常用的一种镇物。這種以塔作為風水鎮物的做法也傳至越南。作为风水镇物的塔一般称作文峰塔,一般建造文峰塔主要的目的有三种,为祈祷用、做标志物和补全当地地形地势在风水上的欠缺。 根据作用的不同文峰塔又可以细分为文兴塔、文昌塔、文光塔、先祖塔、阴宅塔、风水塔、分水塔等等类型。 由于风水理论的不同和各个城镇本身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文峰塔的建造位置和数量都没有一定之规。但总体来说建在城镇东南方者和城镇周围山顶上者、城镇附近河流旁边者居多,但是这一规律并非绝对的,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发生变化,比如浙江平阳县的平阳文塔就没有修建在高山上,而是建在了面临大海的山嗷间,这是由于根据堪舆学的理论,县城直面大海没有屏障不利于福气的聚集,故而需要建塔补全。 文峰塔在建筑上有很多独具特色之处,很多塔的形制不循定规,塔的装饰则融入了很多民间信仰的元素,是与传统佛塔迥然不同的一种形态。
其他形式还有: 无缝式塔 花式塔 除此以外还有支提式塔(石窟)等,除花式塔几种了一些建筑形式不是很固定的内容(如花塔、组合式塔等),其它形式的塔都有固定的形制和样式,形成历代延续的一种标准格式。详见各条目。 塔的装饰 雕刻 塔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些雕刻,当初意在宣扬佛教思想,实际上对塔起到了装饰的作用。塔身上的雕刻起源很早,有文字记载的可以追述至北魏时期。早期的装饰较粗犷,宋辽以后的雕塑面积越来越大,花样也越来越精细。塔上的雕刻多集中在塔基的部分,与人的视线平齐。所用材料多是砖石,因石材质地易于雕刻,所以石塔的装饰往往要多于砖塔。塔上雕刻的体裁很丰富,有动物(如狮和龙等)、植物(主要是莲花)、佛教人物(金刚力士、八大佛等)、建筑构件(如壶门、攀檐柱等)。文峰塔属于晚期建筑,其雕刻多为吉祥喜庆的内容,这些内容在佛塔上是没有的。 佛像 佛像是雕刻中的一种重要的内容。佛教视塔为佛,塔身佛像有的在塔内,有的在塔外,用来表示对佛的崇敬。塔上供佛的主要题材多是以释迦牟尼为主体的形象或故事图。一座塔上雕刻哪些佛像要看其所属的宗派来确定。此外,塔门两侧常刻有金刚。 建筑形象 砖石结构的塔一直模仿木结构,装饰图案多在塔身、塔顶、倚柱等处。图案内容丰富,如嵩岳寺塔的第一层塔身的八个面上各雕了一座宝箧印塔;山西崇福寺石塔的塔刹上刻出城楼、城门等图案。 壶门 壶门即是佛龛,雕刻的式样很多,形状有方形、扁平、高檐等多种。多把门窗做成壶门的式样,塔壁上刻的龛窟,也常做壶门式样。辽代时壶门有了很大的发展,以后壶门成为塔上的一项重要的装饰形式。 塔楼 塔楼是佛教建筑上的一种装饰,是一种预先作好的小型塔式楼阁,安装在佛殿或楼阁的正脊中心部位。佛教认为“塔即是佛、佛即是塔”,建塔楼的目的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而表达的信仰与崇拜。塔楼实际上是塔的一种变体,它起源于浮图的最高部位都由塔刹来终结,将塔刹这个意义形象地运用于佛殿和楼阁上,就产生了塔楼。塔楼最早从北魏时开始出现,后来各朝代的佛教建筑上基本都做塔楼,各地区风格多样。现在山西各地的佛寺内大部分建筑上都放有塔楼,西藏、内蒙古、甘肃等地的藏传佛教寺庙使用塔楼也很多。 色彩 塔上的色彩白色、青色、土黄色等多种,这些色彩与塔的材质、各地的土质、气候特点密切相关。一般,南方的塔多白色与土红色,北方的塔多青灰色,木塔多为本身木制色调,琉璃塔则色彩多样。塔内一般没有色彩,有的刷白灰来提高内部的亮度。宋及宋以前的塔因砌的不整齐,多用表面涂饰粉光是表面显得整齐。覆钵式塔普遍涂抹白灰,故常称为“白塔”。但这只是个习惯,实际上因为抹灰在一定时间内能起到保护塔身的作用,且显得整洁美观,南方和北方所建的许多样式的塔都会涂成白色。藏传佛教对塔等建筑涂设颜色是按教义来划分的。 文字装饰 塔的文字装饰多可以作为塔的文字说明,又很重要的史料价值。一般塔上的文字装饰有塔匾(写有塔名)、横额与对联(吉祥或歌颂的词句,佛塔与文峰塔的内容不同)、塔碑(塔建历史)、砖铭(常镌刻时间、地点、工匠名等)、塔铭(可有建塔缘起、布施名单等)。 塔铃 塔铃又名惊雀铃,为铜、铁铸成的铃铛,悬挂在塔的转角部级塔刹的拉链上,遇风吹而发出悦耳的声音,用来惊走飞鸟,起到保护建筑的作用。塔铃的个数与塔的层数和转角数有关。塔铃的形状多样,以圆形最多。早期塔上多用直筒式,到明清时多用如花的多边形。最早的塔铃出现在北魏时代。 灯龛 佛教把灯列为佛千六种工具之一,因此在塔的内部或外壁常用砖砌出小龛,用来放油灯,每逢佛誕或法会时点灯以示庆祝。 塔的保护 地震的破坏和防护 地震是对古塔最严重的一种破坏,根据史料记载,古塔因地震而倒塌破败者比例极高。地震主要破坏塔身的建筑结构,造成塔的坍塌,此外地震一般都会造成塔刹的脱落,有时也会造成地宫坍塌。地震的破坏程度与塔的体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平面面积愈小,高度愈高的塔遭到地震破坏的程度也愈高;塔的结构是另外一个影响因素,一般而言实心的结构比较坚固,能够更好地耐受地震的冲击;此外门窗斗拱塔檐等建筑细部也影响塔对地震的耐受程度,方形的门窗应力集中,容易造成塔身在地震中开裂,拱圈形的门窗应力分散,对地震相对不那么敏感;最后还有塔的年龄,越是古老的塔其建筑结构越松散,越容易在地震中坍塌。 总的来说,在面对地震时人们尚没有一个有效的方法来保护古塔,所能够做到的就是尽量维护古塔结构,使其抗震等级尽可能提高,以及在震后尽快对受损的塔进行修复。 风化剥蚀的影响与防护 砖塔在古塔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由于建筑材料本身的性质,砖塔比较容易发生风化剥蚀,此外比较常见的石塔也比较容易发生风化。 在气候类型不同的地区,风化的主要形式也不同,在干燥多风沙日照强烈的地区,昼夜温差变化造成的龟裂和风蚀作用是风化的主要形式,分布在中国西部一些地区的古塔,塔基座向风面被风沙严重磨蚀,不仅表面的雕刻全部消失,甚至连建筑立面都无法保持原有的形状了;在降水比较丰沛的地区,风化的主要形式是雨水渗透造成的破坏和塔身植物生长对结构的损害,后者会另立题目专论。总体来说塔受到风化影响比较严重的多为塔身上突出的部件,如塔檐、斗拱、平作、塔顶等部位,风化严重的塔这些部件全部消失,看起来不过是一个乱砖跺子。 对于风化作用的防护目前尚没有成型的技术,但诸如化学药剂喷涂防护等措施已经获得了实际应用。 雷电的破坏与防护 历史上毁于雷火的塔数量很多。这与塔的建筑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塔刹是塔的重要部件,且多为金属材料制成,置于高塔顶端的塔刹形成一个没有接地的引雷针会引起雷霹形成火灾,因此雷电会对塔,尤其是木塔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 防御雷电破坏最好的办法是给塔加装避雷针和接地设施,这样可以简单而有效地防止雷电的破坏。 火灾的破坏与防护 在历史上火灾曾经是对塔的最大威胁之一,由于塔一般高程较高,汲水灭火不易,且很多砖石结构的塔内部呈筒状结构,类似烟囱有拔火助燃的作用,因而扑救火灾非常困难。火灾对木结构塔的破坏自不必多说,会将整座木塔化为灰烬,对于不可燃的砖石结构塔,火焰会影响砖石本身的材料力学性质,造成塔承重结构承重能力下降而造成破坏。 目前对于火灾的扑救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面对火灾最好的保护方式不是扑救而是防火。 植物的影响与保护 在降水丰沛的气候区,塔身会有植物生长,在中国南方的一些地区,塔身植物生长旺盛,草、树、藤条等密布塔身一片葱绿,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树塔”。这些植物的根系深入塔身破坏塔身结构,有些植物根系还会分泌化学物质分解塔身结构以获取生长所需的空间和养分,会对塔的稳定性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 对于植物的破坏需要及时清除生长在塔身上的植物,在清除植物后对植物所破坏的塔身结构进行修补,并且适当喷涂抑制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剂。 地下水对塔的影响 地下水水位抬升会影响塔基础的稳定性,在一些地区,地下水位高涨造成地宫渗水,塔基下沉形成斜塔,进而影响塔的承重结构,降低其有效荷载,进一步造成塔的坍塌。 对于地下水位变化所产生的影响,需要及时检测地下水位的变化,对塔的基础部分进行加固处理和放水处理。 人类行为的破坏和影响 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很多次毁佛灭法运动,塔作为佛教建筑的一种形式,在历次灭法运动中都是破坏的对象;此外一些人们自发的行为也会对塔产生影响,其中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雷峰塔的倒掉。 塔的用途 塔作为一种宗教建筑出现后,其作用最初主要局限在佛教使用,分佛塔,法塔和僧塔(佛教塔类统称爲“浮屠塔”),但随着塔本身的世俗化,塔的作用也逐渐向其他领域扩展,另外由于塔这种建筑本身在建筑层面上相对于其他形式东方传统建筑的特殊性,因而衍生出很多很实际的用途。 作为墓碑 作为墓碑或者作为坟墓是塔最为原初的功能,印度的窣堵坡本身就是作为坟墓出现的一种建筑形式。随着佛教东传后,虽然在建筑的技术与外观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这一基本功能却保留了下来,中国很多寺院都建有塔林,其中著名者如少林寺塔林,所谓塔林便是得道高僧圆寂后的墓园,每僧筑一小塔(谓僧塔),便形成了塔林,在中国用作墓塔者,多为覆钵式塔、经幢式塔、密檐式塔等形制,体量一般较小,很少有高耸入云者。 作为崇拜物 塔最广泛的用途是作为崇拜物而存在,佛教谓之佛塔。宋以前的寺院均将塔作为整个建筑组群的核心,在塔中供奉佛舍利或者佛教造像,其地位和作用相当于后世的大雄宝殿,但宋以后,虽然塔在寺院中的核心地位被大殿所撼动,但仍占有重要的地位,有所谓“有寺必有塔”的说法。 作为崇拜物的塔一类多为楼阁式塔、密檐式塔、覆钵式塔或金刚宝座式塔,这类塔体量高大建筑雄伟,充分显示其作为崇拜物的威严;另外一类则多为宝箧印式塔、多宝塔等体量较小的塔,有的甚至仅仅作为工艺品存在于更大的宝塔内部作为内塔存在,这些小塔通过其造型精致、用料名贵凸现其崇拜物的地位。 储藏宝物 塔多有地宫,作为佛教建筑,塔的地宫是安放佛教圣物的地方,因而常常起到储藏宝物的作用(谓法塔)。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陕西法门寺地宫了,该地宫下藏有释迦摩尼佛指舍利。文化大革命期间,红卫兵欲挖破地宫,时任方丈的良卿法师以自焚方式捍卫佛指舍利;现该舍利被供奉于新修建的合十舍利塔中。 作为景观 塔体量高大,非常醒目,因而很容易形成景观,很多塔是在建成后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景观效应,而另有一部分塔则是专门作为景观修建的,其中最著名的例子便是杭州八景之一的“雷峰夕照”。 补全风水 由于塔在宗教世界地位显著,塔走向世俗的第一步便扮演了补全风水的角色,在风水欠缺的部位建立一座塔其作用可抵一山。 镇压妖邪 这一作用同样来自于塔在宗教世界中的地位,民间常常把宝塔作为有效的镇物,托塔天王的传说便是一个例证。 保全文运 通过建塔来保全和延续一个地区在科举考试中的运气曾经是非常流行的一种做法,在有些地方甚至把这一作用的塔和供奉文昌帝君的文昌阁合二为一,形成了文昌塔这一特殊的建筑类型。 指导航向 在东方专门建筑的灯塔很少,但是塔高大的体量使他天然地称为水路旅行的指向性建筑,许多临海而建的佛塔都成为航海的地标,而建于山顶的塔对陆路交通也起到一定的指向作用。 作为旅游景点 塔作为旅游景点存在并非现代特有的现象,明清之际北京西部的居民便有在重阳节登上真觉寺金刚宝座塔赏景的传统。 作为了望台 作为了望台存在也是由于塔本身的特殊性所带来的副产品,北宋时期辽宋边境上的料敌塔虽然是一座佛塔,但却为宋的边防起到了相当的作用,但塔的这一作用有时也会给自身带来麻烦,在太平天国时期,中国最大的琉璃塔,建于明代的金陵大报恩寺塔就出于军事安全的考虑被太平军拆除了。 储水配水 世界各地有许多水塔,可以将水泵到高处,继而通过自流管道输送给千家万户。此种建筑的代表作之一是位于燕京大学的博雅塔。 塔与文化 按照经律系统分类,可以把塔分为佛塔和文峰塔。它来自于佛教,它的发展中受佛教文化的影响很大,许多于塔相关的内容都有佛教经典来释意。文峰塔是塔在中国本土化的一种表现,这类它不再拘泥于佛教的内容,也不再注重佛教含义,而是作为镇物或祈福象征。其他宗教,如道教等,也建塔,但从根本上与塔缺乏渊源关系,更多效仿佛教对塔的使用。总之,塔在文化中是一种神权的象征,人们赋予其各种含义来崇拜。 塔与佛教 在古代印度最早建塔是为放置释迦牟尼的舍利,供人们纪念崇拜。佛教很重视形象的崇拜,塑造佛像是佛教传播发展过程中很重要的部分,以此来传播教义,供人们来寄托信仰。塔作为藏有佛真身舍利的物件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成为佛的一种象征,被佛教徒们作为“佛”来崇拜,可以说塔与佛的概念在佛教中是不可分割的。佛像作为一个重要的部分出现在塔的内部和外饰中,更加强了塔的神圣地位。在佛教兴盛的时代,各处都兴建寺庙,有寺必有塔。塔后来作为和尚的坟墓成为一种定制。为僧人修塔也成为对他修行的一种褒赏,也由于塔的形象长久使这些高僧的事迹流传,宣扬了佛教的理念。早期在寺院的布局中塔占据着中心的位置,宋朝以前经常就是这种布局,连大殿都不建,塔是主要的崇拜物。 在塔的建造中也处处体现着佛教的思想,但中国的佛教本与古印度的不同,又很强的本土化色彩。古印度佛教中塔的层数与塔顶相轮数相同,都是双数;但在中国由于“阴阳五行说”的影响,塔的层数和相轮数一向都为单数。 在佛教经典中是以佛塔的功用来命名的,如发塔,为供养佛发而造的塔;爪塔,为供养佛的指甲而造的塔。佛教传入中国后仿古印度的做法造发塔,一般建造在佛寺的塔林中,但爪塔极少建造。毕竟佛祖的真身舍利很少,有的塔内埋藏的是假的佛迹,作为一种象征。 塔与勘舆学 早期的塔是作为一种佛教建筑出现并发展而成的,但從中國明代起,塔开始大规模地从宗教世界走向世俗世界,成为堪舆学中常用的一种镇物。這種以塔作為風水鎮物的做法也傳至越南。作为风水镇物的塔一般称作文峰塔,一般建造文峰塔主要的目的有三种,为祈祷用、做标志物和补全当地地形地势在风水上的欠缺。 根据作用的不同文峰塔又可以细分为文兴塔、文昌塔、文光塔、先祖塔、阴宅塔、风水塔、分水塔等等类型。
境内高岭土储量较大,是上佳的造纸原料。 煤炭资源亦颇丰富,无烟煤预测储量接近10亿吨。 林产有杉、松、南竹、油茶。 休闲与娱乐 五一路商圈,老商圈现已发展为现代化商圈。 南正街 五一广场 发明家广场商圈 烈士陵园,是耒阳自发形成的休闲中心。里面树木繁盛(但在2008年中国雪灾中破坏较为严重),早晨市民过来锻炼身体,傍晚饭后市民在这散步,晚上市民则在歌厅,溜冰场等处娱乐。在这里休闲娱乐的中老年人居多。 杜甫公园,位于耒水中的东洲上,杜甫在此醉酒身卒,死后葬于此(后迁至耒阳一中)。 神龙广场、狮子岭公园、马阜岭公园、顺湖公园。 蔡伦纪念园,原大舞台地点,也是市民休闲娱乐地点之一。 沿江路,无数的小吃、夜宵摊点、歌厅。 文化和旅游 自然风光 蔡伦竹海 鸭婆洲 鹿岐峰 金线吊葫芦 汤泉温泉 直钓岩,又名张良洞 名胜古迹 蔡伦纪念园 杜甫墓 汉代古县廷 新市古镇 培兰斋 谷朗墓 八角亭 凌云塔,又名青麓塔、青龙塔 宗教民俗 金钱寺 鹿峰寺 盘古庙 名人 古代人物 蔡伦(?-121),字敬仲,东汉桂阳(今湖南耒阳)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发明家。 谷朗(218–272),三国衡阳郡耒阳县马水(今衡阳市耒阳市马水乡)人,三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罗含(292–372),生于西晋惠帝元康二年(公元292年),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近代人物 伍若兰(1903–1929),女,城郊九眼塘人,朱德之妻,革命烈士。 伍绍祖(1939–2012),国防科工委政委,首任国家体育总局局长。
蔡伦纪念园,原大舞台地点,也是市民休闲娱乐地点之一。 沿江路,无数的小吃、夜宵摊点、歌厅。 文化和旅游 自然风光 蔡伦竹海 鸭婆洲 鹿岐峰 金线吊葫芦 汤泉温泉 直钓岩,又名张良洞 名胜古迹 蔡伦纪念园 杜甫墓 汉代古县廷 新市古镇 培兰斋 谷朗墓 八角亭 凌云塔,又名青麓塔、青龙塔 宗教民俗 金钱寺 鹿峰寺 盘古庙 名人 古代人物 蔡伦(?-121),字敬仲,东汉桂阳(今湖南耒阳)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发明家。 谷朗(218–272),三国衡阳郡耒阳县马水(今衡阳市耒阳市马水乡)人,三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罗含(292–372),生于西晋惠帝元康二年(公元292年),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近代人物 伍若兰(1903–1929),女,城郊九眼塘人,朱德之妻,革命烈士。
d——样品的密度,g/ml 0.0828和82.8——常数 参考文献 化工商品检验方法,化学工业出版社,1993年 ISBN 7-5025-0195-9 杨翠定等,石油化工分析方法(RIPP试验方法),科学出版社,1990年 ISBN 7-03-001894-X
0.0828和82.8——常数 参考文献 化工商品检验方法,化学工业出版社,1993年 ISBN 7-5025-0195-9 杨翠定等,石油化工分析方法(RIPP试验方法),科学出版社,1990年 ISBN 7-03-001894-X 分析化学
昆明妙湛寺金刚宝座塔始建于元至正年间(公元1341-1370年),水毁倒塌后,明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重建。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对地震损坏部分进行维修。公元2001年,为防水淹,整体顶升2.6米。现存建筑为明天顺二年所建,是国内同类型塔最早的实物。 印度 印度菩提伽耶的摩訶菩提寺金刚宝座塔。 泰国 泰国清迈有一座出名的金刚宝座塔。 緬甸 若开邦有不少金刚宝座塔。
金刚宝座式塔,佛塔的形式之一,起源于印度,造型象征着礼拜金刚界五方佛。佛经上说,金刚界有五部,每部有一位部主,中间的为大日如来佛,东面为阿閦(chù)佛,南面为宝生佛,西面为阿弥陀佛,北面为不空成就佛。金刚宝座代表密宗金刚部的神坛,金刚宝座塔上的五座塔就分别代表这五方佛。 最早的金刚宝座塔是印度比哈尔南部的佛陀迦耶摩訶菩提寺大塔,中国建筑的金刚宝座式塔是仿造它而来,随时代和文化的发展又有了很大的改变。宝座上的塔有密檐式、楼阁式、覆钵式等多种,有的金刚宝座塔还建在佛教建筑顶上。 中国最早的金刚宝座塔造型出现在敦煌中北周石窟的壁画之上。最早的塔形实物是山西朔县崇福寺的北魏石刻中的金刚宝座塔石刻。现存最早的建筑实物是北京真觉寺金刚宝座塔。金刚宝座式塔有三种建造形式:作为单体建筑独立建造,作为佛殿顶端的部件,作为塔刹建造。 各地分布 中国 中国现存的金刚宝座塔仅十余座,比较有名的是四大金刚宝座塔,分别为北京的真觉寺金刚宝座塔、北京碧云寺金刚宝座塔、清净化城塔和呼和浩特市的慈灯寺塔。目前北京地区共有金刚宝座塔四座,除了上述三座之外还有北京玉泉山妙高塔。 昆明妙湛寺金刚宝座塔始建于元至正年间(公元1341-1370年),水毁倒塌后,明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重建。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对地震损坏部分进行维修。公元2001年,为防水淹,整体顶升2.6米。现存建筑为明天顺二年所建,是国内同类型塔最早的实物。
班廷是在安大略省市()出生,多倫多大學畢業後,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擔任加拿大軍醫。 班廷在1919年回國,在安省倫敦市開醫務所。他在1919年-1920年是多倫多病童醫院的醫生,同時他亦修讀整形外科。而且他在1920-1921年擔任西安大略大學的整形外科的講師,且在1921年-1922年是藥理學的教師。班廷于1922年獲得他的醫學學位和一面金牌。 在1922年的夏天,班廷和他的助手查尔斯·赫伯特·贝斯特(Charles Best)研究糖尿病治療方法的時候,他們製成了一種可以控制血糖的注射藥物,稱為小島素(Isletin)。這個藥物就是今天的人造胰島素。在1922年前,糖尿病是一個無法醫治的疾病。由於這個突破性的醫學發明,班廷在1923年成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得獎者,時年32歲,是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歷來最年輕的得主。他把獲得的諾貝爾獎金的一半分給他的助手。 英皇乔治五世在1935年頒發爵士領銜給班廷。雖然在1919年後,加拿大人已經不可以領取英國的銜頭,但是在1935年,加拿大總理破例讓班廷可以成為「弗雷德里克爵士」。 在1930年代,班廷開始關注對納粹德國的勢力。所以他開始了幾個軍事的科學研究,特別是生物與化學戰,在生化武器的研究,曾因芥子毒氣實驗,致小腿遭受嚴重灼傷。抗G衣「G-suit」是班廷的一個軍事上的發明,以預防飛行員、太空人在極端加速狀態下昏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加拿大皇家空軍戰機飛行員都穿過他的發明。 在他生涯的高峰,1941年2月21日,因飛機失事而逝世,他乘坐的飛機應該是由紐芬蘭到英國,雖然他去英國的真正原因是一個謎,但是最有可能的原因是説服英國科學家去大量製造生化武器來抵抗納粹德國,班廷的遺體被葬在安大略省的多倫多。 紀念 在加拿大 在今西安大略大學醫學部,有為他而命名的教室,而且加拿大有兩間學校都是用他的名字。 2004年,在加拿大廣播公司所举办的“最偉大的加拿大人”選舉當中,班廷排行第4名。 Google標題 2016年11月14日,Google更改首頁的Google Doodle,以紀念班廷125歲誕辰。 聯合國糖尿病日 1991年,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糖尿病聯合會將班廷的生日定為世界糖尿病日。
在他生涯的高峰,1941年2月21日,因飛機失事而逝世,他乘坐的飛機應該是由紐芬蘭到英國,雖然他去英國的真正原因是一個謎,但是最有可能的原因是説服英國科學家去大量製造生化武器來抵抗納粹德國,班廷的遺體被葬在安大略省的多倫多。 紀念 在加拿大 在今西安大略大學醫學部,有為他而命名的教室,而且加拿大有兩間學校都是用他的名字。 2004年,在加拿大廣播公司所举办的“最偉大的加拿大人”選舉當中,班廷排行第4名。 Google標題 2016年11月14日,Google更改首頁的Google Doodle,以紀念班廷125歲誕辰。 聯合國糖尿病日 1991年,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糖尿病聯合會將班廷的生日定為世界糖尿病日。 2006年12月20日,聯合國決議自2007年起將「世界糖尿病日」升格為「聯合國糖尿病日」。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加拿大諾貝爾獎獲得者 英國皇家學會院士 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
。 他从商队那里知道两个城市间的实际距离大概是5000视距(stadia,又譯作「斯塔德」、「斯泰特」)。他最终确立了700视距为一度。从而得出地球圆周为252,000视距。 虽然視距的确切長度我们現時已经无法考证(现在雅典的视距一般是指185米),但是现在普遍认为他推断出的距离应该在39,690千米到46,620千米之间(经过两极的地球实际周长是40,008千米)。 其它贡献 埃拉托斯特尼筛法,寻找質数的方法。 日地间距的测量,现在称一个这样的距离为一个天文单位(804,000,000 stadia)。 地月间距的测量,为780,000 stadia。 测量赤道与黄道之间的偏角,精确度达7'。 他编排了包含675颗星星的星图,现已失传。 沿尼羅河一直到喀土穆的地图。 第一個用地圖投影法製作地圖,繪製那時以地中海為中心的已知世界,从不列颠群岛到斯里兰卡、从里海到埃塞俄比亚。只有希巴恰斯、斯屈波和托勒密能做出更好的地图。 埃拉托斯特尼批評了亚里士多德認為人類分為希腊人和野蠻人的觀點,认为各种族自有优劣。 纪念 以他命名的月球事物: 厄拉多塞隕石坑 厄拉多塞地質時期
测量地球周长 埃拉托斯特尼知道在一年之中白天最長的那天(夏至日)正午时分,太阳正好在阿斯旺天顶的位置,因为此时太陽光直射入阿斯旺城内的一口深井中,并在井底的水上反映出太陽的倒影。 他假设他的家乡亞歷山卓在阿斯旺的正北方(实际上亚历山大在阿斯旺偏西一个经度)。他在夏至日正午时分,測量了亞歷山大城裡一個方尖石塔投下影子的長度,计算出了这个时候太阳在亞歷山大的天顶以南7°。他推断出亚历山大到阿斯旺的距离一定是整个地球圆周的7/360 。 他从商队那里知道两个城市间的实际距离大概是5000视距(stadia,又譯作「斯塔德」、「斯泰特」)。他最终确立了700视距为一度。从而得出地球圆周为252,000视距。 虽然視距的确切長度我们現時已经无法考证(现在雅典的视距一般是指185米),但是现在普遍认为他推断出的距离应该在39,690千米到46,620千米之间(经过两极的地球实际周长是40,008千米)。 其它贡献 埃拉托斯特尼筛法,寻找質数的方法。 日地间距的测量,现在称一个这样的距离为一个天文单位(804,000,000 stadia)。 地月间距的测量,为780,000 stadia。 测量赤道与黄道之间的偏角,精确度达7'。 他编排了包含675颗星星的星图,现已失传。 沿尼羅河一直到喀土穆的地图。 第一個用地圖投影法製作地圖,繪製那時以地中海為中心的已知世界,从不列颠群岛到斯里兰卡、从里海到埃塞俄比亚。只有希巴恰斯、斯屈波和托勒密能做出更好的地图。 埃拉托斯特尼批評了亚里士多德認為人類分為希腊人和野蠻人的觀點,认为各种族自有优劣。 纪念
色素(),有時稱颜料,是能使物体染上颜色的物质。 物理基礎 色素之所以會顯示出顏色,在於它們能夠反射或吸收某些波長的可見光的顏色。白光在光學頻譜大約是混合了從375纳米到780納米波長的範圍內的可見光。 成份 颜料有可溶性的和不可溶性的,有无机的和有机的区别。 无机颜料一般是矿物性物质,人类很早就知道使用无机颜料,利用有色的土和矿石,在岩壁上作画和涂抹身体。有机颜料一般取自植物和海洋动物,如茜蓝、藤黄和腓尼基人从贝类中提炼的紫色。
现代有许多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作成的颜料,可以满足人类对需要详细划分色相时的应用,如绘画就需要许多不同的相差很细微的颜料。 参考文献 参见 染料 食用色素
in Chengtu”。成都燕大与在成都复学的另外華西協和大學、金陵大學、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和齊魯大學四所教会大学一起,被称为华西坝“ Big Five”。 1945年8月日本敗戰後,日軍釋放校務長司徒雷登。校務長司徒雷登隨即召集陸志韋、洪業等人開會籌劃復校,成立了復校委員會,全權負責接管校園、清查校產,以及召集舊日教師等工作,但他只聘請那些在戰爭期間拒絕與敵偽合作的人擔任教師。8月23日,日本投降後第八天,燕大師生們高舉著校旗,昂首回到了離別4年之久的燕園。 1946年6月,為給司徒雷登慶祝七十大壽,燕大專門成立了“司徒雷登七十大壽委員會”,由陸志韋親任主席,前來祝壽的有國民黨方面的張道藩,共產黨方面的葉劍英,蔣介石還派人送來了一幅匾額為其慶生。國民政府也特地發出一道褒獎令,表彰司徒雷登對中國教育事業的偉大貢獻。 1946年7月司徒雷登因將出任美國駐華大使請辭校務長,燕大校務委員會沒有接受他的辭呈,只是給了他一年的長假。 1946年7月11日,70高齡的司徒雷登正式出任美國駐華大使,赴南京履職,同時仍擔任燕大校務長之職。 隨著朝鮮戰爭的爆發,中美走向全面敵對和戰爭,1951年12月中共政府教育部接管燕京大學,改校名為國立燕京大學,陸志韋為國立燕京大學第一任校長。 1952年5月,中共政府教育部先对燕京大學校务委员会進行改组,由翁独健、蒋荫恩、褚圣麟、翦伯赞、侯仁之、严景耀、赵承信、李德滋、王平、谢道渊等十人组成新的校务委员会,并由翁独健代理校长职务,主持校政。5月28日,新的校务委员会正式成立。 為全面清除「美帝文化侵略」而展開的思想改造運動,1952年6月至9月在中國高等院校院系調整中,当时中共政府的教育政策是模仿蘇聯,最大限度地拆散燕京大學,改辦特色專業學門之大學院校。燕京大學被一分為八:機械系、土木系、化工系調整到清華大學;教育系調整到北京師範大學;民族系調整到中央民族學院;勞動繫到中央勞動幹校;政治系調整到中央政法幹校;經濟系調整到中央財經學院;音樂系調整到中央音樂學院;其餘各系歸入北京大學。燕京大學的校址,從此成為了北京大學的校址。 传承 中華民國政府遷往台灣之後,燕京大學學校董事會聯合其他十三所基督教大學在英屬香港成立崇基學院,崇基學院隨後被吸收併入香港中文大學。 燕京大学校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由中國共產黨當局接管,燕京大學由私立教會學校被改造為公立學校,1952年中國高等院校院系調整,北大迁入燕大的校址。由于当时“院系调整”规模较大,除院系外人事亦有很大调整,涉及全国几乎所有高等院校,其中一些调整在1949年以后已经开始,所有原教会背景学校于此时停办,院系及人员分拆进入其他大学。 另外,香港地區的燕京大學香港校友會曾於1974年嘗試自行辦學,但最後改為於1977年捐款成立中華基督教會燕京書院,以繼承及發揚燕京大學之辦學精神和傳統。因此,該校沿用「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務」為校訓。 校园 燕京大学原址即今天的北京大学校园。校园最初的基址是清朝三山五园的附属园林,包括漱春园、弘雅园(墨尔根园)(漱春园和弘雅园为明朝勺园的一部分),1921年自军阀陈树藩手中买入。后又陆续从载沣等人手中购入朗润园、蔚秀园、承泽园等园林(1949年后,原由徐世昌家族租用的镜春园、鸣鹤园并入燕京大学园区)。1921年—1926年,曾为多座在华教会大学进行过设计的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接受聘请,为燕京大学进行了总体规划和建筑设计,建筑群全部都采用了中国北方官式建築宫殿的式样。 燕京大学的正门位于校园西边,坐西向东,以玉泉山玉峰塔为对景,门内为东西轴线。从校友门经石拱桥、华表(取自圆明园安佑宫废墟),方院两侧是九开间的庑殿顶建筑——穆楼和民主楼,正面是歇山顶的贝公楼(行政楼),两侧是宗教楼和图书馆,沿中轴线继续向东,一直到未名湖中的思义亭,湖畔还有博雅塔、临湖轩。东部以未名湖为界,分为北部的男院和南部的女院。男院包括德、才、兼、备四幢男生宿舍以及华氏体育馆。女院沿一条南北轴线,分布适楼、南北阁、女生宿舍和鲍氏体育馆。 燕京大学建筑群在外部尽量模仿中国古典建筑,在内部使用功能方面则尽量采用当时最先进的设备:暖气、热水、抽水马桶、浴缸、饮水喷泉等等。 燕園建築在2001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正式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被列入為“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传统 校训 1937年至1945年改为:因自由 得真理 以服务 校歌 校长 燕京大學 司徒雷登:1919年1月-1929年為校長,1929年-1947年為校務長。 吳雷川:1929年-1934年为校长。 陸志韋:1934年-1937年为校长,1937-1941年為代理校長。 成都燕京大學 梅貽寶:1942年-1945年为代理校長、代理校務長。 燕京大學 陸志韋:1945年-1951年为代理校长 國立燕京大學 陸志韋:1951年12月-1952年5月為校長 翁独健:1952年5月-1952年9月为代理校长 著名校友 軼事 民國十九年(1930年),燕京大學大講堂落成,社會名流各國代表參加落成儀式。時任閻錫山北平駐軍統帥商震在落成會上致辭,先稱讚大講堂的結構,後話鋒一轉,喊道:「教育我們中國人的講堂——如此壯觀的講堂,不是由我們中國人手建造,卻是由外國人手建成,對我們中國人來說,難道不是莫大的恥辱!」。頃刻間,擠滿在後面座位的學生們響起了暴風雨般的鼓掌和怒號。
吳雷川:1929年-1934年为校长。 陸志韋:1934年-1937年为校长,1937-1941年為代理校長。 成都燕京大學 梅貽寶:1942年-1945年为代理校長、代理校務長。 燕京大學 陸志韋:1945年-1951年为代理校长 國立燕京大學 陸志韋:1951年12月-1952年5月為校長 翁独健:1952年5月-1952年9月为代理校长 著名校友 軼事 民國十九年(1930年),燕京大學大講堂落成,社會名流各國代表參加落成儀式。時任閻錫山北平駐軍統帥商震在落成會上致辭,先稱讚大講堂的結構,後話鋒一轉,喊道:「教育我們中國人的講堂——如此壯觀的講堂,不是由我們中國人手建造,卻是由外國人手建成,對我們中國人來說,難道不是莫大的恥辱!」。頃刻間,擠滿在後面座位的學生們響起了暴風雨般的鼓掌和怒號。 参见 中国教会学校列表 哈佛燕京学社 燕京学报 中華基督教會燕京書院 中國人民大學 北京大學 清華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 19世纪中国大学列表 參考資料 外部链接 哈佛燕京學社 《亲历与见闻——黄华回忆录》 作者: 黄华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教會大專院校 中華人民共和國已不存在的大學
布特拉饮食广场 苏克购物区(Souq Putra Square) 亚逸@8(Ayer @ 8) 布特拉清真寺 端姑米占再納阿比丁清真寺 纪念碑 开放空间 由于布城从一开始即被规划为一座花园城市及智慧型城市,因此其辖区的38%也被规划为开放空间。 布城植物公园,马来西亚最大的植物园,总面积达92公顷。 绍嘉纳绿色公园(Taman Saujana Hijau) 自然森林公园(Taman Rimba Alam) 农业遗产公园(Taman Warisan Pertanian) 潘卡罗那公园(Taman Pancarona) 水坝公园(Taman Seri Empangan) 布城马术公园(Taman Ekuestrian Putrajaya) 挑战公园(Taman Cabaran) 交通 布城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圓環,位于,其周长为3.5公里。 车 主要大道 布城西边有,东边有。衔接英达岛和加影的也经过布城北端。南北大道第二中环衔接大道的607出口也可进入布城和临近的赛城。联邦公路29号也与白蒲大道在西北角交汇,可通往蒲種、梳邦再也、格拉納再也 、甲洞等城镇。 以下为布城主要的道路 道路桥 布特拉桥 公共交通 铁路 吉隆坡机场支线是布城唯一的铁路服务,其可前往吉隆坡中央車站和吉隆坡国际机场等地方。 在布城中央车站设有一个捷运车站。 目前政府有意继续兴建于2004年搁置的布城单轨、但可能会转为建设有轨电车。 巴士 旗下的布城脉搏服务,目前由快捷通巴士运营。巴士服务涵盖整个布城,目前有7条路线,总站设在第十四区的布城巴士车厂。其他巴士服务商有快捷通巴士、美罗巴士(Metrobus)和Cityliner。 政治 布城属于布城国会议席,该议席在马来西亚下议院的代表为来自国盟土團黨的莫哈末拉茲。 和吉隆坡一样,布城因为是联邦直辖区而没有分配任何州议会议席。
、甲洞等城镇。 以下为布城主要的道路 道路桥 布特拉桥 公共交通 铁路 吉隆坡机场支线是布城唯一的铁路服务,其可前往吉隆坡中央車站和吉隆坡国际机场等地方。 在布城中央车站设有一个捷运车站。 目前政府有意继续兴建于2004年搁置的布城单轨、但可能会转为建设有轨电车。 巴士 旗下的布城脉搏服务,目前由快捷通巴士运营。巴士服务涵盖整个布城,目前有7条路线,总站设在第十四区的布城巴士车厂。其他巴士服务商有快捷通巴士、美罗巴士(Metrobus)和Cityliner。 政治 布城属于布城国会议席,该议席在马来西亚下议院的代表为来自国盟土團黨的莫哈末拉茲。 和吉隆坡一样,布城因为是联邦直辖区而没有分配任何州议会议席。 国际关系 姐妹城市 布城目前有两个友好城市: 赛城 世宗特別自治市 图片集 參見 多首都國家 注释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King, Ross: Kuala Lumpur and Putrajaya: Negotiating Urban Space in Malaysia, Nias Press, 2008 外部链接 布城-马来西亚旅游部 布城设计构造(Putrajaya presentation) 目光朝南 瞄准布城 ,南洋商报 馬來西亞聯邦直轄區 马来西亚市镇 马来西亚半岛 计划首都 計畫城市 多媒体超级走廊
历史 “文渊阁”曾经是明朝南京故宮、北京故宫及明中都鳳陽的皇家藏书楼名,庶吉士就學觀政之所。其中,明朝北京文淵閣建于永乐年间营建北京宫殿之时,其在宫中的位置与南京故宫的文渊阁相同,均在左顺门外的东南角。即为文华殿前、内承运库之後,面对皇城。明朝北京故宫的这座文渊阁后来无存。 清朝乾隆年间,在北京紫禁城东华门内的文华殿后,明朝圣济殿旧址,新建了一座文渊阁。这座文渊阁是清朝皇宫藏书楼,於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建成。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编纂《四库全书》。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下诏兴建藏书楼,命在文华殿后规度适宜方位,兴建文渊阁,用来专贮《四库全书》。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文渊阁建成后,皇帝每年在文渊阁举办经筵。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四库全书》完成时,乾隆帝在文渊阁设宴赏赐编纂《四库全书》的各级官员以及参加编纂的人员。 《四库全书》及《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入藏文渊阁,按照经、史、子、集四部分架安置。以经部儒家经典为首共计22架与《四库全书总目考证》、《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放置在文渊阁一层,并且在一层中间设皇帝宝座,作为讲经筵之处。文渊阁二层中三间和一层相通,周围设有楼板,放置书架,放有史部书33架。文渊阁二层是暗层,光线非常微弱,只可藏书,不便在此阅览。文渊阁三层除了西尽间是楼梯间以外,其余五间相互通连,每间依照前后柱位排列书架间隔,显得十分宽敞明亮。子部书22架、集部书28架存放在三层,明间设有御榻,以备皇帝随时可来此阅览。乾隆帝曾作诗曰:“丙申高阁秩干歌,今喜书成邺架罗,……。”清宫规定,大臣官员中若有嗜古书、勤学习者,经过允许可到文渊阁内阅览书籍,但是不得损坏书籍,且严禁携书籍出文渊阁。 《四库全书》编成以后,最初用六年抄录正本四部,除了一部收藏在文渊阁以外,其余三部分别收藏在文源阁(位于北京圆明园)、文津阁(位于承德避暑山莊)、文溯阁(位于沈阳故宫),这四阁又称“北四阁”,也称“内廷四阁”。后来又抄录三部收藏在文宗阁、文汇阁、文澜阁,称为“南三阁”。 这七部《四库全书》或已经亡失,或被各图书馆收藏。文渊阁本《四库全书》现收藏在臺北国立故宫博物院。
清朝職官制度,文淵閣與國史館、經筵講官、起居注館同屬翰林院體系之從屬機構。 乾隆四十一年(1776)六月上諭:「方今搜罗遗籍,汇为《四库全书》,每辑录奏进,朕亲批阅厘正。特于文华殿后建文渊阁弆之,以充册府而昭文治,渊海缥缃,蔚然称盛。第文渊阁国朝虽为大学士兼衔,而非职掌,在昔并无其地。兹既崇构鼎新,琅函环列,不可不设官兼掌,以副其实。自宜酌衷宋制,设文渊阁领阁事总其成,其次为直阁事,同司典掌,又其次为校理,分司注册点验。所有阁中书籍,按时检曝,虽责之内府官属,而一切职掌,则领阁事以下各任之,于内阁、翰、詹衙门内兼用。其每衔应设几员,及以何官兼充,著大学士会同吏部、翰林院定议,列名具奏,候朕简定,令各分职系衔,将来即为定额,用垂久远。」 由大學士舒赫德召集吏部及翰林院研議商定文淵閣官制職掌與管理章程,設文淵閣領閣事三人、文淵閣直閣事六人、校理十六人、檢閱八人、內務府司員四人、筆帖式四人。 参考文献 相关条目 文渊阁大学士 四库全书藏书楼 文渊阁
凸轮 凸轮轴 哈德遜汽車
齿盘 凸轮 凸轮轴 哈德遜汽車
外部链接 “西直门桥设计确有问题” 会重新进行改造? 北京立交桥 1979年完工橋梁
民间批评 新西直门立交桥由于对交通流量发展趋势的错误估计,设计不合理,路标指示混乱,造成了更为严重的拥堵,民众的批评声不断。由于过分照顾主要交通方向的机动车,支流方向的机动车如果需要右转弯就必须盘桥行驶,加大了车流量。此外,新西直门立交桥的各进口通行能力高,出口通行能力低,进出口位置设置不合理。此外新西直门桥还设置了多处禁行、禁左标志,不但使司机迷惑,而且交通标志放置的位置也极不合理,无法提前提醒司机分流。 民众对西直门桥的最大抱怨就在于,机动车由西向南一个简单的右转被设计成了盘山公路型的盘桥,详见示意图。红线在7时至20时是禁止机动车通行的(公交车辆和非机动车除外)。 普通车辆从西侧驶入,需要先向东过西二环,连续右转进入西二环东侧道路向北行驶,穿越西直门大街后再连续右转,进入西直门大街北侧道路向西行驶,再度穿越西二环,连续右转才最终进入西二环西侧道路向南行驶。 由于这种设计过于复杂,因此在互联网上出现了许多针对新西直门立交桥的恶搞文章。
2008年:林智衡。 2008年:利雋文。 2008年:黃昇鴻。 2008年:黃達燊。 2009年:陸琛健。 2010年:郭凱傑,於香港中文大學修讀環球商業學。 2010年:林凱健,於香港大學醫學院修讀內外全科醫學士。 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狀元名單 2013年:岑曉峰,成為喇沙書院第一位文憑試七科5**狀元,於香港大學醫學院修讀內外全科醫學士。 2018年:黃子衡,考獲九個5**(包括數學延伸單元二及音樂奪5**),為文憑試開始以來首名十八星終極超級狀元。黃子衡於當年中學文憑考試總分全港第一,獲香港中英學者基金頒發“莫鳳麟獎學金”“Charles Frankland Moore Award”,於香港大學醫學院修讀內外全科醫學士。 2019年:黃子峯(8個5**超級狀元,在數學延伸單元二奪5**),於香港中文大學修讀內外全科醫學士課程 - 環球醫學領袖培訓專修組別。 2019年:蕭子聰,於香港中文大學修讀內外全科醫學士課程 - 環球醫學領袖培訓專修組別。 2019年:許友灝,於香港中文大學修讀內外全科醫學士課程 - 環球醫學領袖培訓專修組別。 2022年:張殷碩,於香港中文大學修讀內外全科醫學士課程 - 環球醫學領袖培訓專修組別。 喇沙於歷屆公開試中出產了25位十優狀元及6位七科五星星狀元: 4位狀元:2001、2008。 3位狀元:2005、2007、2019。 2位狀元:1999、2010。 1位狀元:1993、1994、2000、2003、2004、2006、2009、2013、2018、2022。 香港傑出學生選舉 截至2020年(第35屆),喇沙書院在香港傑出學生選舉共出產8名香港傑出學生,排名全港第12。 1998年:龍雲彪 1999年:周俊軒 2004年:陳瑞宗 2007年:李恩年 2009年:梁學翹 2016年:王嘉能 2017年:劉君嶢 2020年:郭朗峯 課外活動 喇沙書院也曾在校際文化和運動比賽中奪得獎項。其中勝出過聯校中文辯論比賽十次,奪得香港數學競賽冠軍八次,香港電腦奧林匹克競賽學校大獎五次,都是學界的紀錄。喇沙書院的學生也踴躍參加演說、戲劇、音樂等文化演出和比賽。 運動方面,喇沙書院在田徑(1939年首奪冠軍;1950-1951年獲「非正式」港九區大滿貫,因當時未有全場總冠軍)共獲得十七次總冠軍,而且於2011-2012年首度包辦甲、乙、丙三個年齡組別冠軍,獲得首個大滿貫;在羽毛球曾於1993-1994、2003-2004及2004-2005年的九龍區校際羽毛球比賽三度獲得大滿貫,之後多年獲冠軍。在射箭、籃球、越野跑、劍擊 (2005-2012年總冠軍)、足球(1947-1949年獲港九區大滿貫、1972-1973年、1986-1989年獲九龍區大滿貫、1980-1990年總冠軍) 、曲棍球、壘球、壁球、游泳、-{乒乓球}-(2000-2007年總冠軍)、網球、排球(1985-1986年獲九龍區大滿貫)、保齡球(2010年組隊,2013, 2018年奪冠)等體育項目的校際競賽中,喇沙書院也曾經奪得總冠軍。 奧米加玫瑰碗及後繼的中銀香港紫荊盃是頒授予參與特定體育項目整體成績最優秀的香港及九龍區中學的獎項。喇沙書院曾奪得上述獎項共二十六次(1974-1991年,1993-1994年,1999-2007年)。 音樂方面,喇沙書院的樂團亦屢獲殊榮,尤其是喇沙書院中樂團於學界壟斷式勝利,屢次打破學界紀錄記錄,演奏出專業水平的音樂。 喇沙書院中樂團成立於2001年,旨在培養學生對中國音樂的興趣,並讓學生體驗團隊合奏精神。在指揮吳朝勝先生的引領和指導下,該團隊由最初10名學生的重奏組,演變成由70多名學生組成的樂隊。 該樂團在本地和國際性比賽中獲得了無數獎項和認可。 樂團連續13年香港青年音樂匯演中樂團匯演中榮獲金獎,並於香港學校音樂節連續5年榮獲冠軍,打破學界紀錄。2011年,樂團在2011年亞太華樂交流觀摩賽中榮獲金獎。 2017年,樂團在於新加坡舉行的第一屆南洋國際音樂大賽中獲得金獎。2018年,樂團獲邀請參與香港音樂及朗誦協會70周年慶典。 在音樂事務處所舉辦的香港青年音樂匯演中, 喇沙書院中樂團 於中學C組(46-90人)組別奪得十三連金,打破學界紀錄。(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2) 喇沙書院管樂團 六次奪得高級組金獎,並於優勝樂團決賽中六奪中學組全場總冠軍(2010、2012、2013、2014、2016、2017),而連奪三屆總冠軍的成就(2012、2013、2014),使通利盃獲永久保存於校內; 喇沙書院弦樂團 六度獲金獎(2010、2013-2017) 喇沙書院交響樂團 八度獲得金獎(2009、2010、2012-2017)。 喇沙書院更曾五度達成「大滿貫」成就(交響樂團、管樂團、中樂團、弦樂團均取得金獎;管樂團加冕全場總冠軍)(2010、2013、2014、2016、2017)。 在香港學校音樂節中,喇沙書院同樣成績彪炳。 喇沙書院中樂團 七度加冕高級組冠軍(2009、2013、2015、2016、2017、2018、2019),打破學界紀錄。 喇沙書院管樂團 四度奪得高級組冠軍(2010、2012、2013、2014)、三奪高級組亞軍(2011、2015、2016) 喇沙書院交響樂團 於2011、2015及2018年獲得高級組季軍,並於2014 、 2017及2019年獲亞軍。 喇沙書院童聲合唱團、高級合唱團 在2013和2016年的香港校際音樂節中取得所屬組別的冠軍 喇沙書院風琴合奏隊 於2013年取得所屬組別的冠軍。 喇沙書院在2013年舉行了第一次喇沙舊生周年音樂會,演出非常成功。 為慶祝創校70週年,1932位學生、舊生、家長及老師在2002年2月3日於喇沙書院田徑場上「大環抱」,打破最多人同一時間互攬腰間的紀錄,被列入《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環抱一家親」。 校園傳統 舊生領帶 中六的學生可佩戴「舊生呔」(一條繡有校徽圖案的領帶),有別於一般紅紫斜線相間的校服領帶。 祈禱活動 學生保留每天祈禱的傳統。學生分別於上課前、小息後和午飯後祈禱三次。禱告由老師或值日生帶領,頌唸天主經或聖母經等經文,並於最後加上喇沙會學校特有的一段: 領:Saint John Baptist de La Salle, (聖若翰喇沙,) 答:Pray for us;(為我等祈;) 領:Live Jesus in our hearts,(讓耶穌活在我們心中,) 答:Forever!(直到永遠。) 這二頌二答,是所有喇沙會學校的學生和舊生都知道的,也常常出現在他們的聚會之中。 歷任校長 Rev. Bro. Aimar Sauron, FSC(愛瑪修士)(1932-1944) Rev. Bro. Cassian Brigant, FSC(加斯恩修士)(1946-1947) Rev. Bro. Patrick Toner, FSC(1947-1956) Rev. Bro. Felix Sheehan, FSC(菲力士修士)(1956-1966) Rev. Bro. Casimir Husarik, FSC(1966-1971) Rev. Bro. Raphael
2019年:蕭子聰,於香港中文大學修讀內外全科醫學士課程 - 環球醫學領袖培訓專修組別。 2019年:許友灝,於香港中文大學修讀內外全科醫學士課程 - 環球醫學領袖培訓專修組別。 2022年:張殷碩,於香港中文大學修讀內外全科醫學士課程 - 環球醫學領袖培訓專修組別。 喇沙於歷屆公開試中出產了25位十優狀元及6位七科五星星狀元: 4位狀元:2001、2008。 3位狀元:2005、2007、2019。 2位狀元:1999、2010。 1位狀元:1993、1994、2000、2003、2004、2006、2009、2013、2018、2022。 香港傑出學生選舉 截至2020年(第35屆),喇沙書院在香港傑出學生選舉共出產8名香港傑出學生,排名全港第12。 1998年:龍雲彪 1999年:周俊軒 2004年:陳瑞宗 2007年:李恩年 2009年:梁學翹 2016年:王嘉能 2017年:劉君嶢 2020年:郭朗峯 課外活動 喇沙書院也曾在校際文化和運動比賽中奪得獎項。其中勝出過聯校中文辯論比賽十次,奪得香港數學競賽冠軍八次,香港電腦奧林匹克競賽學校大獎五次,都是學界的紀錄。喇沙書院的學生也踴躍參加演說、戲劇、音樂等文化演出和比賽。 運動方面,喇沙書院在田徑(1939年首奪冠軍;1950-1951年獲「非正式」港九區大滿貫,因當時未有全場總冠軍)共獲得十七次總冠軍,而且於2011-2012年首度包辦甲、乙、丙三個年齡組別冠軍,獲得首個大滿貫;在羽毛球曾於1993-1994、2003-2004及2004-2005年的九龍區校際羽毛球比賽三度獲得大滿貫,之後多年獲冠軍。在射箭、籃球、越野跑、劍擊 (2005-2012年總冠軍)、足球(1947-1949年獲港九區大滿貫、1972-1973年、1986-1989年獲九龍區大滿貫、1980-1990年總冠軍) 、曲棍球、壘球、壁球、游泳、-{乒乓球}-(2000-2007年總冠軍)、網球、排球(1985-1986年獲九龍區大滿貫)、保齡球(2010年組隊,2013, 2018年奪冠)等體育項目的校際競賽中,喇沙書院也曾經奪得總冠軍。 奧米加玫瑰碗及後繼的中銀香港紫荊盃是頒授予參與特定體育項目整體成績最優秀的香港及九龍區中學的獎項。喇沙書院曾奪得上述獎項共二十六次(1974-1991年,1993-1994年,1999-2007年)。 音樂方面,喇沙書院的樂團亦屢獲殊榮,尤其是喇沙書院中樂團於學界壟斷式勝利,屢次打破學界紀錄記錄,演奏出專業水平的音樂。 喇沙書院中樂團成立於2001年,旨在培養學生對中國音樂的興趣,並讓學生體驗團隊合奏精神。在指揮吳朝勝先生的引領和指導下,該團隊由最初10名學生的重奏組,演變成由70多名學生組成的樂隊。 該樂團在本地和國際性比賽中獲得了無數獎項和認可。 樂團連續13年香港青年音樂匯演中樂團匯演中榮獲金獎,並於香港學校音樂節連續5年榮獲冠軍,打破學界紀錄。2011年,樂團在2011年亞太華樂交流觀摩賽中榮獲金獎。 2017年,樂團在於新加坡舉行的第一屆南洋國際音樂大賽中獲得金獎。2018年,樂團獲邀請參與香港音樂及朗誦協會70周年慶典。 在音樂事務處所舉辦的香港青年音樂匯演中, 喇沙書院中樂團 於中學C組(46-90人)組別奪得十三連金,打破學界紀錄。(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2) 喇沙書院管樂團 六次奪得高級組金獎,並於優勝樂團決賽中六奪中學組全場總冠軍(2010、2012、2013、2014、2016、2017),而連奪三屆總冠軍的成就(2012、2013、2014),使通利盃獲永久保存於校內; 喇沙書院弦樂團 六度獲金獎(2010、2013-2017) 喇沙書院交響樂團 八度獲得金獎(2009、2010、2012-2017)。 喇沙書院更曾五度達成「大滿貫」成就(交響樂團、管樂團、中樂團、弦樂團均取得金獎;管樂團加冕全場總冠軍)(2010、2013、2014、2016、2017)。 在香港學校音樂節中,喇沙書院同樣成績彪炳。 喇沙書院中樂團 七度加冕高級組冠軍(2009、2013、2015、2016、2017、2018、2019),打破學界紀錄。 喇沙書院管樂團 四度奪得高級組冠軍(2010、2012、2013、2014)、三奪高級組亞軍(2011、2015、2016) 喇沙書院交響樂團 於2011、2015及2018年獲得高級組季軍,並於2014 、 2017及2019年獲亞軍。 喇沙書院童聲合唱團、高級合唱團 在2013和2016年的香港校際音樂節中取得所屬組別的冠軍 喇沙書院風琴合奏隊 於2013年取得所屬組別的冠軍。 喇沙書院在2013年舉行了第一次喇沙舊生周年音樂會,演出非常成功。 為慶祝創校70週年,1932位學生、舊生、家長及老師在2002年2月3日於喇沙書院田徑場上「大環抱」,打破最多人同一時間互攬腰間的紀錄,被列入《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環抱一家親」。 校園傳統 舊生領帶 中六的學生可佩戴「舊生呔」(一條繡有校徽圖案的領帶),有別於一般紅紫斜線相間的校服領帶。 祈禱活動 學生保留每天祈禱的傳統。學生分別於上課前、小息後和午飯後祈禱三次。禱告由老師或值日生帶領,頌唸天主經或聖母經等經文,並於最後加上喇沙會學校特有的一段: 領:Saint John Baptist de La Salle, (聖若翰喇沙,) 答:Pray for us;(為我等祈;) 領:Live Jesus in our hearts,(讓耶穌活在我們心中,) 答:Forever!(直到永遠。) 這二頌二答,是所有喇沙會學校的學生和舊生都知道的,也常常出現在他們的聚會之中。 歷任校長 Rev. Bro. Aimar Sauron, FSC(愛瑪修士)(1932-1944) Rev. Bro. Cassian Brigant, FSC(加斯恩修士)(1946-1947) Rev. Bro. Patrick Toner, FSC(1947-1956) Rev. Bro. Felix Sheehan, FSC(菲力士修士)(1956-1966) Rev. Bro. Casimir Husarik, FSC(1966-1971) Rev. Bro. Raphael Egan, FSC(賴斐爾修士)(1971-1984) Rev. Bro. Alphonsus Chee, FSC(朱永斌修士)(1984-1990) Rev. Bro. Francis O'Rourke, FSC(1990-1998) Rev. Bro. Patrick Tierney, FSC(百德修士)(1998-2000) Rev. Bro.
河北省公路 山东省公路 江苏省公路
途经 参考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道 北京市公路
其中的质因数2、3、5在360的质因数分解中的幂次分别是3,2,1。 数论中的不少函数与正整数的质因子有关,比如取值为的质因数个数的函数和取值为的质因数之和的函数。它们都是加性函数,但并非完全加性函数。 例子 1沒有質因子。 5-{只}-有1個質因子,5本身。(5是質數。) 6的質因子是2和3。(6 = 2 × 3) 2、4、8、16等只有1個質因子:2(2是質數,4 = 22,8 = 23,如此類推。) 100有2個質因子:2和5。(100 = 22 × 52) 完全平方数 完全平方数是指等于某个正整数的平方的数。比如225 = 152是完全平方数,而226不是。完全平方数的质因数分解中,每个质因数的幂次都是偶数,这是因为假设完全平方数,则它的质因数分解可以从的质因数分解推出
。假设的质因数分解是: 那么的质因数分解就是: 所以每个质因子的幂次都是的形式,是偶数。 举例来说,144是一个完全平方数:144 = 122,它的质因数分解是: 类似地可以证明,如果某个正整数是完全立方数或某个正整数的幂次:,那么它的所有质因子的幂次都是的倍数。 互质关系 互质是两个正整数之间的一种关系。如果两个正整数和没有共同的质因子,就称这两个正整数互质。一般来说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是指能够同时整除两者的正整数之中最大的一个。如果和有公共的质因子,那么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就是的倍数。和互质则说明最大公约数是1. 函数 数论函数中与质因数有关的函数包括函数和函数。函数定义为正整数的不同质因子的个数,而函数定义为计算每个质因数的幂次後正整数的不同质因子的个数。 例如420的质因数分解是: 所以(420) 4,而(420) 2×1 + 1 + 1 + 1 5. 因为420的质因数分解中2的幂次是2而其余质因子的幂次是1. 參见 因數 最大公因數 最小公倍數 質數
清朝時,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第一次重修真觉寺,重修后为避雍正帝胤禛之諱,改名為“正觉寺”。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重修改名大正觉寺。清末,真觉寺的建筑毁于一场大火,只有金刚宝座塔保留下来。 关于真覺寺寺院被毁有很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於1860年被英法聯軍燒毀,只剩下明成化九年建造的金剛寶座塔,还有认为在此期间受到义和团事件的波及而寺院毁坏。另一种说法是真觉寺在1920年代保留着原来的建筑。1927年北洋政府的蒙藏院以2500元将寺院卖给了一个黄姓商人,这人将所有殿堂拆毁当木材卖掉,使四百多年的皇家寺院毁于一旦,只留下金刚宝座塔。 1961年,真觉寺被列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曾被北京动物园占用,至1980年代腾退。目前真覺寺辟為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收藏着北京城郊现存的石刻艺术品。2003年4月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迁入真觉寺院内,2005年3月迁出。 金刚宝座塔 金刚宝座塔内部砖砌,外部包有汉白玉,周身布满精美的雕刻。由于石里的铁被氧化而呈现出淡淡的橙黄色。金刚宝座塔分宝座和五塔及罩亭两部分,底下是金刚宝座,宝座呈金字塔形,高7.7米,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8.6米,东西宽15.73米,在宝座南北各开一拱券门,南门上有“敕建金刚宝座塔”的匾额。塔座内有回廊,并在东西各有一石梯通向宝座顶。 宝座顶上有五座方塔和在中塔的正南的琉璃罩亭。五座方塔形式一样,都是密檐式方塔,正中的一座高十三层,四角每座高十一层。方塔底下有须弥座,上面是十一层或十三层密檐,顶上的塔刹是一小型覆钵式塔,中间大塔的塔刹的材质为铜制,其他四座的为石质。在须弥座上雕刻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狮子,白象等 与别的塔不同的是,中间大塔须弥座束腰部分的南面,在正中位置刻有一双凸雕佛足,足心向外,下面托以盛开的莲花,两旁刻有佛门八宝。这种凸雕佛足在北京寺院中仅此一处,其他地方的佛足均为凹刻;塔的第一层的四面都有拱门洞形式的佛龛,佛龛两侧刻有菩提树等,拱门上刻有大鹏金翅鸟;上面每一层都刻仰莲,覆莲,和佛像,佛像的手印都不相同。 玻璃罩亭是砖筑仿木结构的建筑,城方形,亭子有两层檐,上为圆攒尖顶,下为方攒尖顶,通往宝座顶的石梯的出口就在里面,罩亭顶上有一蟠龙藻井,这是皇家寺院的标志。
外部链接 北京市佛寺 海淀区的博物馆 明朝的塔 北京石刻 清朝宫殿 北京市文物局
清朝末年至中华民国初年,万寿寺行宫仍归内务府管辖,曾被内务府出租给北洋政府作为办公场所,后来曾用作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俘营。后来,万寿寺先后被用作学校、疗养院、缉毒所。1929年至1936年,京师四郊游缉队第二大队统领部及其步兵二营驻守万寿寺行宫。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流亡民众来到北平,爱国流亡组织在万寿寺西路创办流亡学校。1932年,北平五台山普济佛教总会在万寿寺西路开办育幼院。1934年,东三省旅平同乡在万寿寺内前部创办高中学校,收容难民子女200余人上学。 1937年4月28日,由于电线短路,万寿阁遭火焚毁。 1945年至1949年,第二次国共内战前后,万寿寺是国军陆军某军部驻地。 1949年2月,万寿寺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接管,作为某部驻地。同年3月,洛杉矶托儿所迁入万寿寺西路,更名为中央军委保育院,1955年更名为万寿寺幼儿园,1969年迁到北京黄寺更名为总政幼儿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规定寺院房舍可出租,僧人生活获得改善。据万寿寺末任住持释悟性回忆,1957年他响应人民政府号召,带头将其住持管理的万寿寺等七处寺院庙产交给人民政府管理。自此,万寿寺不再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各殿造像除了大延寿殿外,分别在1958年前后和1967年左右被迁往别处或者拆毁。 1960年代初,万寿寺中路开办实验学校。1962年至1963年,苏联在此开办幼教试点。1967年,驻万寿寺的学校撤出,由军队进驻管理。1970年代后,为建设中国剧院等建筑,寺后塔院被全部拆除。 1979年2月,万寿寺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2月,因管理不善,万寿寺西路发生火灾,烧毁了行宫前正殿及其配殿、游廊、垂花门等建筑。 1984年,北京市文物事业管理局接收万寿寺中路。当时建筑损毁、坍塌已经非常严重。北京市人民政府决定拨款重修中路建筑。1985年3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在万寿寺中路成立北京艺术博物馆筹备处。同时,万寿寺中路一期修缮工程开工。一期修缮工程修缮了万寿寺中路第一进和第二进院。1986年5月,一期修缮工程完工,根据“边修缮、边开放”原则,北京艺术博物馆筹备处向社会局部开放。一期修缮工程完工后开放的展区包括鼓楼、天王殿、大延寿殿配殿等。 1987年8月,万寿寺中路二期修缮工程基本完工,北京艺术博物馆正式成立,向社会开放假山以前的全部展区。二期修缮工程修缮了大延寿殿到大禅堂间的建筑,在万寿阁遗址处辟建圆形广场,四周绿化带内种植各种花木,两侧建筑辟成长廊式展厅,大禅堂辟为绘画展厅。二期修缮工程还修缮了最后一进院落。 1992年,万寿寺三期修缮工程开工,将假山区域辟为新展区。1994年,万寿寺三期修缮工程完工,中路全面向社会开放。 2002年初至2003年,万寿寺第四次全面修缮,复建了万寿阁,中路建筑全面油漆彩绘,全面修缮西路行宫,恢复了遭焚毁的前正殿及其院落。 2006年,万寿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5年,中国现代文学馆经过四年多筹备而成立,馆址是向北京市人民政府暂借的万寿寺西路行宫院。此后,北京市人民政府一直要将暂借给中国现代文学馆的万寿寺西路房屋收回。2000年,中国现代文学馆新馆正式对公众开放,结束了万寿寺西路作为临时馆址的历史。 2012年10月23日为重阳节,北京万寿寺祝寿文化邮局在万寿寺的万寿阁开业。该邮局由北京海淀邮局与北京艺术博物馆合作成立。游客在门票邮资明信片上书写祝福之后,投入万寿阁的祝寿邮箱,万寿寺祝寿文化邮局将统一加盖寿戳后寄出。 2014年7月1日,数字文献实验室()在万寿寺万寿阁二层成立。数字文献实验室由首都师范大学电子文献研究所、北京艺术博物馆联合创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家针对古籍数字化的科研实验室。 建筑 万寿寺坐北朝南,面临长河,河边有码头。万寿寺分为东、中、西三路,整体结构保存较完整。中路自山门以内共七进院落,主要建筑有: 山门:面阔三间,明间开石券门,门上方有清朝顺治二年御赐石匾,上书“敕建护国万寿寺”,落款为“大清顺治二年岁次乙酉季夏立”。山门殿内原有哼哈二将,现已无存。券顶绘有青天流云百蝠图,红蝙蝠在青天流云间飞翔,红蝙蝠谐音“洪福”,整幅图案意为“洪福齐天”。 天王殿:位于山门正北。殿内原来供奉大肚弥勒佛,背后为韦驮,左右为四大天王,现均无存。天王殿现辟为展室。天王殿前东西两侧为钟楼、鼓楼,钟楼、鼓楼前各有幡竿一座。天王殿东西两侧有墙,墙上各开一旁门,进门即大延寿殿院落。 钟楼:位于天王殿前东侧。 鼓楼:位于天王殿前西侧。现在举办“万寿寺历史沿革展览”。鼓楼南侧有两通石碑。靠西为《重修药王殿记》,额书“药王殿记”,靠东为《通济禅师自治祭田碑》。 大延寿殿:为中路的正殿,面阔五间,单檐庑殿顶,七彩斗拱。前出月台。门上悬挂雍正十一年(1733年)雍正帝题“慧日长辉”匾额。月台三面出陛,南面中央有一块丹陛石。殿内主供三世佛(释迦牟尼佛、东方药师佛、西方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前方还有一尊毗卢遮那佛。大延寿殿前两侧配殿原为罗汉殿,各九楹,内供十八罗汉。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时,将配殿内的十八罗汉移至大延寿殿内,重新雕制泥塑十八罗汉像。三世佛背面正中朝北有观音菩萨像,四周为悬山彩塑假山。 敕修万寿寺碑记:大延寿殿前月台下的东西两侧有两碑,阳面分别刻有《敕修万寿寺碑记》,东碑为满文、汉文,西碑为蒙古文、藏文。西碑阴面刻有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乾隆帝御制诗《万寿寺瞻礼有感》:“迩岁每斯历,祈园却未停。今朝有余暇,初地况常经。松柏增古色,岗峦无俗形。(佛殿后假山嵯峨,松柏葱郁,皆明代物也。)不堪翘首望,祝嘏颂书屏。(后殿设屏书《御制恭祝慈宁万寿颂文》,瞻读之余,弥深感慕。)落款有“犹日孜孜”、“古稀天子之宝”等印文。东碑阴面刻有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乾隆帝御制诗《万寿寺瞻礼有感》:“万寿精蓝历久传,庄严大庆每斯虔。玉河途便停清跸,金界暇乘礼法筵。八秩祝禧忆昔岁,期颐无望值今年。(昔年每逢辛岁,慈宁大庆于此祝禧,回忆辛卯八旬展庆,犹在目前。若至今岁辛亥得大举庆典,则为慈宁百龄矣。竟成虚愿,曷胜怅怀。)固知一切有为幻,幻里仍增意怅然。”落款有“八征耄念之宝”、“自强不息”等印文。 东配殿、西配殿:位于大延寿殿前东西两侧。现辟为展厅。 万寿阁:藏经阁,又称宁安阁,乾隆十六年重修时改名万寿阁。1937年焚毁,2003年重建。原来用于收藏汉文佛经。面阔五间,两层楼阁式建筑,全木结构。建在有栏板的月台上。一层正面中央三间开门,两梢间开窗。一层背面明间开门。月台下正南有一长方形石须弥座。 东配殿、西配殿:位于万寿阁前东西两侧。现和其南北的庑房一同辟为展厅。 大禅堂:位于万寿阁正北。面阔五间。现辟为展厅。 小禅堂、影堂:位于大禅堂前东西两侧。 假山和三大士殿:位于大禅堂北侧。整个院落的中央为假山,由两条沟壑相隔为三座山,三山之间有山石相连。北山象征五台山,山上为观音殿,供奉观音菩萨;观音殿下方有地藏洞,洞内供奉地藏菩萨。东山象征普陀山,山上为文殊殿,供奉文殊菩萨。西山象征峨眉山,山上为普贤殿,供奉普贤菩萨。现佛像已无存。北山下的东侧立有一块上书“寿”字的石碑。 御碑亭:乾隆二十六年十一月,乾隆帝书写《御制重修万寿寺碑文》,刻碑立在无量寿佛殿前,为此新建一座八角攒尖顶碑亭,顶覆黄琉璃瓦。御碑下有螭首龟趺石座,汉白玉地墁刻有寿山福海图。碑高3.96米,碑文以满文、汉文、蒙古文、藏文刻写。碑额刻有篆书满文、汉文“御制”二字。碑亭藻井天花饰有五福(蝠)捧寿图、仙鹤图。碑亭外正南地面上有一个玻璃罩,罩内低于地面可见两个弧形石块。 无量寿佛殿:乾隆二十六年增建。平面为方形,重檐歇山顶。藻井中央饰九龙戏水图。殿内原来供奉无量寿佛漆金铜塑站像一尊,高约五米,现已无存。如今放置明朝天启年间所铸渗金多宝塔一座,原是长椿寺的文物,塔高一丈五尺,由铜、铅、砷、银、锌、金等金属合铸。塔基为双层须弥座。每层上、下饰有莲瓣;束腰有浮雕造像,其中上层须弥座造像主要是罗汉,北面中央为弥勒佛,下层须弥座造像主要是护法神。塔身东西南北四面有假门,其他四面有假窗,门窗上均有佛像,每个门窗两侧各有一对力士。塔身上方为十三天,顶部有塔刹。 巴洛克式门:无量寿佛殿东西两侧有墙,墙上各开有巴洛克式门一座。门为圆光门,圆光门上方采用巴洛克式的圆形拱顶和球塔座。每个门两侧的墙上各有两个中式风格的透花窗,总共八个窗。 御碑亭:光绪二十年《重建万寿寺碑文》立在无量寿佛殿正北。为此新建一座八角攒尖顶碑亭,顶覆黄琉璃瓦。 万佛楼:两层楼阁式建筑。下层是三圣殿,内供横三世佛镀金铜雕像,两侧是十八罗汉泥塑像。上层是千佛阁,内藏佛经,壁嵌千尊小佛。 东配殿、西配殿:位于万佛楼前东西两侧。 西路为行宫,主要建筑自南向北包括附属建筑、行殿建筑、后宫建筑、佛堂建筑四个部分: 寿茶房、寿膳房:位于西路最南端,南临万寿寺路。乾隆十六年兴建,用作寿典时御用茶膳之所。为东、西并列的两组两进四合院,西为寿茶房、东为寿膳房。各分前房与正房两个院落,前房与正房均为面阔五间,各有东西配房三间。屋顶为硬山卷棚顶。寿茶房、寿膳房之间为一条南北甬道,北端开门。寿茶房、寿膳房最南为一排房屋,在寿膳房正南开有一个过道门。寿膳房和万寿寺中路之间有一条夹道。 前庭院:行殿建筑是行宫的主体建筑,为一组大型四合院,主建筑包括前正殿(乐康殿)、正殿(履绥殿),是皇帝理政之所,建筑采用苏式彩绘。自行殿建筑起的西路建筑中轴线位于寿茶房、寿膳房中轴线偏西,与寿茶房、寿膳房院落并不连接。行殿建筑南端为前庭院,院南侧是一座正房,面阔五间。正房东西两侧各有偏房四间,各开有侧门。前庭院东西两侧配房各八间,与正房的偏房相接。前庭院中有木影壁一座。前庭院北侧有院墙,饰透花窗,中央开有一座垂花门。进入垂花门便来到乐康殿院落。 乐康殿:即前正殿,为卷棚式悬山顶,面阔五间。殿前两侧各有东西配殿五间,分别称为昭景斋、来鹤轩。游廊连接了前正殿与配殿。 履绥殿:即正殿,为卷棚式歇山顶,面阔五间。殿前两侧各有东西配殿五间,分别称为燕喜斋、景云轩。游廊连接了正殿与配殿。 御书楼:即后罩楼,是乾隆帝书房,也是崇庆皇太后休憩之所,后来是慈禧皇太后驻跸行宫时的休憩场所。御书楼面阔五间,硬山卷棚顶,是一座两层楼阁式建筑。上层前廊东西两端连接游廊,转接东西两侧的爬山游廊,游廊下端出口接行殿建筑后端的游廊。东侧游廊中部有一座八角亭,西侧游廊中部有一座四方亭。爬山游廊九级,外侧的围墙饰有形态各异的透花窗各16个。下层楼阁设有穿堂门。楼下东西两侧、爬山游廊下设有太湖石堆砌的假山。 大悲殿:位于行宫最北端,供奉观音菩萨。乾隆帝之母崇庆皇太后最喜参拜观音菩萨,故特在行宫中立大悲殿。大悲殿面阔五间,卷棚硬山顶。大悲殿东西两侧偏房各三间,大悲殿前有东西配房各三间。大悲殿前立有《金刚经》碑两座,碑文为《金刚经》,碑面中央绘有七级宝塔,宝塔内绘有多尊佛像,经文环绕佛像书写,旋转曲折展开,遍布宝塔各角落,达至塔檐。 东路为僧人用房。主要建筑有: 十方堂、库房、厨房、大斋堂:位于东路南端。十方堂以北有东、西两个院落,西院是一个空院落,东院内有库房、厨房、大斋堂等建筑。这组建筑现为民居占用。 十方堂:位于东路最南端,南临万寿寺路,是一排平房。十方堂靠西端辟有一个过道门,进入过道门是一个南北长、东西窄的院落,院落内无建筑,院落北端有三间房,明间开过道门,可通往大斋堂后面。
万历七年(1579年),明神宗发布谕旨,宣布万寿寺乃依其旨意兴建。据此,万寿寺僧人获皇家寺院最高礼遇,寺僧数十人。 作为皇家专用寺院,万寿寺平时不对民众开放,仅在每年佛诞日,从当月初一至十五日开庙半个月,届时北京民众涌入该寺进香。由于正值春夏之交,长河两岸景色如画,北京人到此观赏烟柳,寺外沿河两岸自发形成市场。 汉经厂的华严钟(永乐大钟)直到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才迁至万寿寺。寺院东侧兴建华严钟楼后,内府在钟楼后又建药王殿,并且在其后面建药房,形成了寺院东路建筑。明朝天启年间,卧钟于地。 清朝扩建 清朝初年,顺治帝进北京不足半年,便将敕建万寿寺改为“敕建护国万寿寺”,落款为“大清顺治二年岁次乙酉季夏立”。万寿寺自此成为清朝皇家寺院。清朝万寿寺由高僧主持。 顺治十六年二月(1659年)某夜,万寿寺火灾,大部分建筑被烧毁。但寺院东路尚存僧舍等建筑,僧人在此焚修。 康熙十七年(1678年),万寿寺住持圆亮利用寺院的香火钱,在东路重建殿堂。东路原来有华严钟楼、药王殿、药房遗址,圆亮先在药王殿址后面建毗卢佛殿,面阔五间,作为东路正殿。康熙二十年(1681年),又在毗卢佛殿两侧建配殿,后又修复药王殿。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万寿寺西侧增建行殿,中路重建。全部建筑改用清朝宫式建筑规制。部分调整了明朝殿堂布局,增加两进院,规模比明朝增加近一倍。由于假山周边作为园林的功能减弱,假山周围的水池也因此被掩埋,两侧建有配殿长廊,假山后建有佛殿三重。 雍正十一年(1733年)春,雍正帝为万寿寺大延寿殿御题“慧日长辉”匾额,并下旨选其他寺院悬挂华严钟。乾隆八年冬,迁华严钟至觉生寺。传说,移钟途中,每隔一里打一口井,用井水泼地结成冰面,使钟在冰面上滑行。华严钟迁到觉生寺后,悬在寺后新建的钟楼中。 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帝之母崇庆皇太后六十寿辰将至,乾隆帝往来畅春园更频,念及万寿寺在畅春园至西直门中间,“万寿”两字又很吉利,认为适合在此举办佛事庆典。乾隆帝乃下令重修万寿寺,并且扩建西路行宫以及东路。经数月重修,万寿寺建筑规模扩大。乾隆帝撰《敕修万寿寺碑记》,后来由大学士梁诗正书丹于两通石碑上,两碑立于大延寿殿月台前,东碑为满文、汉文,西碑为蒙古文、藏文。崇庆皇太后寿辰前一日,乾隆帝陪她在万寿寺礼佛。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为崇庆皇太后七十寿辰,乾隆帝再度重修万寿寺。该年春开始重修,工程完工时乾隆帝御书《御制重修万寿寺碑文》,提及举办佛事庆典“莫万寿寺宜”。此次重修,在中路无量寿佛殿两侧新建两座院墙和院门。《御制重修万寿寺碑文》碑立在无量寿佛殿前,为此新建一座八角攒尖顶碑亭,此为万寿寺第一座黄琉璃瓦建筑。西路行宫改扩建了整组院落,在寿茶寿膳房院后面兴建一座王府规模的大型四合院,有两层院落。东路在大斋堂院落后面新建法堂院落,由南房、法堂、药师坛两组四合院构成,为僧人学经的主要场所。至此,万寿寺的建筑规模达到史上最大,占地面积三万平方米。皇太后寿典前一日,乾隆帝陪皇太后出畅春园南门,沿苏州街来到万寿寺进香,上千名各寺僧人、住持聚集万寿寺山门外隔长河相对的唱经楼,朝廷官员则在万寿寺山门前聚集。 《乾隆皇太后万寿庆典奏案》中录《乾隆二十六年皇太后七旬万寿庆典奏案》记载:“西所大悲坛五间,顺山厢房十间,后楼五间,顺山厢房十二间。新建重檐八方亭一座。”可见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行宫后楼、大悲殿建成。“粘修行宫前殿五间,后殿五间”,可见乾隆十六年(1751年)行宫前殿、后殿建成。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年事已高的崇庆皇太后在皇宫举办八十寿典后,又赴万寿寺举办寿典佛事活动。 嘉庆至同治年间,皇帝在万寿寺活动渐少。光绪朝,慈禧太后青睐万寿寺。慈禧皇太后常年居住颐和园,乘小火轮航行长河,往来于皇宫与颐和园之间。据统计,慈禧皇太后曾到万寿寺52次。光绪十九年(1893年),慈禧皇太后六十寿辰将至,万寿寺预备作为祝寿场所,光绪帝下旨修缮万寿寺。此次修缮除维修装饰全部建筑外,还复建并扩建了千佛阁,并且仿乾隆年之例,在无量寿佛殿后面增建光绪御碑亭一座。光绪二十年十月(1894年),户部尚书翁同龢奉旨撰写《重建万寿寺碑文》。 近代风雨 中华民国时期,万寿寺不再是皇家佛寺。原有僧众依靠清朝留下的庙产、地产维持寺院。到1949年前,僧人仅余十多人。该寺组织的庙会起初尚有一定规模,后来逐渐冷清,直到彻底停止。 中华民国时期,万寿寺按行政区域归属西郊区西直门外分署第七派出所管辖,地址是长河广源闸二十六号。 清朝末年至中华民国初年,万寿寺行宫仍归内务府管辖,曾被内务府出租给北洋政府作为办公场所,后来曾用作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俘营。后来,万寿寺先后被用作学校、疗养院、缉毒所。1929年至1936年,京师四郊游缉队第二大队统领部及其步兵二营驻守万寿寺行宫。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流亡民众来到北平,爱国流亡组织在万寿寺西路创办流亡学校。1932年,北平五台山普济佛教总会在万寿寺西路开办育幼院。1934年,东三省旅平同乡在万寿寺内前部创办高中学校,收容难民子女200余人上学。 1937年4月28日,由于电线短路,万寿阁遭火焚毁。 1945年至1949年,第二次国共内战前后,万寿寺是国军陆军某军部驻地。 1949年2月,万寿寺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接管,作为某部驻地。同年3月,洛杉矶托儿所迁入万寿寺西路,更名为中央军委保育院,1955年更名为万寿寺幼儿园,1969年迁到北京黄寺更名为总政幼儿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规定寺院房舍可出租,僧人生活获得改善。据万寿寺末任住持释悟性回忆,1957年他响应人民政府号召,带头将其住持管理的万寿寺等七处寺院庙产交给人民政府管理。自此,万寿寺不再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各殿造像除了大延寿殿外,分别在1958年前后和1967年左右被迁往别处或者拆毁。 1960年代初,万寿寺中路开办实验学校。1962年至1963年,苏联在此开办幼教试点。1967年,驻万寿寺的学校撤出,由军队进驻管理。1970年代后,为建设中国剧院等建筑,寺后塔院被全部拆除。 1979年2月,万寿寺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2月,因管理不善,万寿寺西路发生火灾,烧毁了行宫前正殿及其配殿、游廊、垂花门等建筑。 1984年,北京市文物事业管理局接收万寿寺中路。当时建筑损毁、坍塌已经非常严重。北京市人民政府决定拨款重修中路建筑。1985年3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在万寿寺中路成立北京艺术博物馆筹备处。同时,万寿寺中路一期修缮工程开工。一期修缮工程修缮了万寿寺中路第一进和第二进院。1986年5月,一期修缮工程完工,根据“边修缮、边开放”原则,北京艺术博物馆筹备处向社会局部开放。一期修缮工程完工后开放的展区包括鼓楼、天王殿、大延寿殿配殿等。 1987年8月,万寿寺中路二期修缮工程基本完工,北京艺术博物馆正式成立,向社会开放假山以前的全部展区。二期修缮工程修缮了大延寿殿到大禅堂间的建筑,在万寿阁遗址处辟建圆形广场,四周绿化带内种植各种花木,两侧建筑辟成长廊式展厅,大禅堂辟为绘画展厅。二期修缮工程还修缮了最后一进院落。 1992年,万寿寺三期修缮工程开工,将假山区域辟为新展区。1994年,万寿寺三期修缮工程完工,中路全面向社会开放。 2002年初至2003年,万寿寺第四次全面修缮,复建了万寿阁,中路建筑全面油漆彩绘,全面修缮西路行宫,恢复了遭焚毁的前正殿及其院落。 2006年,万寿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5年,中国现代文学馆经过四年多筹备而成立,馆址是向北京市人民政府暂借的万寿寺西路行宫院。此后,北京市人民政府一直要将暂借给中国现代文学馆的万寿寺西路房屋收回。2000年,中国现代文学馆新馆正式对公众开放,结束了万寿寺西路作为临时馆址的历史。 2012年10月23日为重阳节,北京万寿寺祝寿文化邮局在万寿寺的万寿阁开业。该邮局由北京海淀邮局与北京艺术博物馆合作成立。游客在门票邮资明信片上书写祝福之后,投入万寿阁的祝寿邮箱,万寿寺祝寿文化邮局将统一加盖寿戳后寄出。 2014年7月1日,数字文献实验室()在万寿寺万寿阁二层成立。数字文献实验室由首都师范大学电子文献研究所、北京艺术博物馆联合创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家针对古籍数字化的科研实验室。 建筑 万寿寺坐北朝南,面临长河,河边有码头。万寿寺分为东、中、西三路,整体结构保存较完整。中路自山门以内共七进院落,主要建筑有: 山门:面阔三间,明间开石券门,门上方有清朝顺治二年御赐石匾,上书“敕建护国万寿寺”,落款为“大清顺治二年岁次乙酉季夏立”。山门殿内原有哼哈二将,现已无存。券顶绘有青天流云百蝠图,红蝙蝠在青天流云间飞翔,红蝙蝠谐音“洪福”,整幅图案意为“洪福齐天”。 天王殿:位于山门正北。殿内原来供奉大肚弥勒佛,背后为韦驮,左右为四大天王,现均无存。天王殿现辟为展室。天王殿前东西两侧为钟楼、鼓楼,钟楼、鼓楼前各有幡竿一座。天王殿东西两侧有墙,墙上各开一旁门,进门即大延寿殿院落。 钟楼:位于天王殿前东侧。 鼓楼:位于天王殿前西侧。现在举办“万寿寺历史沿革展览”。鼓楼南侧有两通石碑。靠西为《重修药王殿记》,额书“药王殿记”,靠东为《通济禅师自治祭田碑》。 大延寿殿:为中路的正殿,面阔五间,单檐庑殿顶,七彩斗拱。前出月台。门上悬挂雍正十一年(1733年)雍正帝题“慧日长辉”匾额。月台三面出陛,南面中央有一块丹陛石。殿内主供三世佛(释迦牟尼佛、东方药师佛、西方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前方还有一尊毗卢遮那佛。大延寿殿前两侧配殿原为罗汉殿,各九楹,内供十八罗汉。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时,将配殿内的十八罗汉移至大延寿殿内,重新雕制泥塑十八罗汉像。三世佛背面正中朝北有观音菩萨像,四周为悬山彩塑假山。 敕修万寿寺碑记:大延寿殿前月台下的东西两侧有两碑,阳面分别刻有《敕修万寿寺碑记》,东碑为满文、汉文,西碑为蒙古文、藏文。西碑阴面刻有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乾隆帝御制诗《万寿寺瞻礼有感》:“迩岁每斯历,祈园却未停。今朝有余暇,初地况常经。松柏增古色,岗峦无俗形。(佛殿后假山嵯峨,松柏葱郁,皆明代物也。)不堪翘首望,祝嘏颂书屏。(后殿设屏书《御制恭祝慈宁万寿颂文》,瞻读之余,弥深感慕。)落款有“犹日孜孜”、“古稀天子之宝”等印文。东碑阴面刻有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乾隆帝御制诗《万寿寺瞻礼有感》:“万寿精蓝历久传,庄严大庆每斯虔。玉河途便停清跸,金界暇乘礼法筵。八秩祝禧忆昔岁,期颐无望值今年。(昔年每逢辛岁,慈宁大庆于此祝禧,回忆辛卯八旬展庆,犹在目前。若至今岁辛亥得大举庆典,则为慈宁百龄矣。竟成虚愿,曷胜怅怀。)固知一切有为幻,幻里仍增意怅然。”落款有“八征耄念之宝”、“自强不息”等印文。 东配殿、西配殿:位于大延寿殿前东西两侧。现辟为展厅。
地方首長 廳長 支廳長 1909年後 新城支廳長:下山又喜(兼任,1915年)、伊關喜一(1916年~1917年)、佐佐木陽之介(代理,1918年~)、宮原佐尚(1919年~)、佐佐木陽之介(代理,~1920年) 內タロコ支廳長:永井國次郎(1915年~1920年) 鳳林支廳長:岩下實業(1917年~)、川田忠吉(1918年~1919年)、中園彪(~1920年) 玉里(原璞石閣)支廳長:青木文三郎(1909年~1912年)、池邊正實(1913年~1914年)、柳彥造(1915年~1917年)、松尾溫爾(1918年~1920年) 1920年後 研海支廳長:永井國次郎(1920年9月1日~1925年)、古藤齊助(1926年~)、助廣三郎(1928年~)、磯貝九市(1929~1932年)、清水倉太(1933~1934年)、荒尾角次(1935年~)、坪鄉雪治(1936~1937年) 花蓮支廳長:宮原佐尚(1920年9月1日~1924年)、宮崎末彥(1925~1930年)、古藤齊助(1931~1934年)、坪鄉雪治(1935年~)、清水倉太(1936年~)、蓬田吉兵衛(~1937年10月1日) 鳳林支廳長:渡邊柳三(1928~1930年)、清水倉太(1931~1932年)、山中秀樹(1933~1934年)、五十嵐重藏(1935年~)、荒尾角次(1936~1937年) 玉里支廳長:松尾溫爾(1920年9月1日~1924年)、宮原佐尚(1925~1926年)、古藤齊助(1928年~1930年)、渡邊柳三(1931~1934年)、清水倉太(1935年~)、五十嵐重藏(1936年~1937年) 設施 教育 1927年設立花蓮港高等女學校,1937年改稱花蓮港廳立高等女學校(今國立花蓮女子高級中學)。 1936年6月花蓮地方熱心教育人士捐資興建設立花蓮港中學校,1937年10月改為花蓮港廳立花蓮港中學校(今國立花蓮高級中學)。 1940年設立花蓮港廳立工業學校(今國立花蓮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為著名的八大省工之一。 1921年設立花蓮港簡易農學校,1941年改名花蓮港廳立花蓮港農林學校(今國立花蓮高級農業職業學校)。 醫療 台灣總督府花蓮港病院(今衛福部花蓮醫院) 台灣總督府花蓮港病院玉里分院 台南陸軍病院花蓮港分院 台南陸軍病院玉里分院 台灣總督府鐵道部台北鐵道病院花蓮港分院 法院(裁判所) 昭和20年(1945年)當時設有 台北地方法院花蓮港支部 警察 昭和20年(1945年)當時設有 花蓮港廳警務課 花蓮港警察署 花蓮郡警察課 鳳林郡警察課 玉里郡警察課 神社 花蓮港神社 吉野神社 豐田神社 林田神社
新城支廳長:下山又喜(兼任,1915年)、伊關喜一(1916年~1917年)、佐佐木陽之介(代理,1918年~)、宮原佐尚(1919年~)、佐佐木陽之介(代理,~1920年) 內タロコ支廳長:永井國次郎(1915年~1920年) 鳳林支廳長:岩下實業(1917年~)、川田忠吉(1918年~1919年)、中園彪(~1920年) 玉里(原璞石閣)支廳長:青木文三郎(1909年~1912年)、池邊正實(1913年~1914年)、柳彥造(1915年~1917年)、松尾溫爾(1918年~1920年) 1920年後 研海支廳長:永井國次郎(1920年9月1日~1925年)、古藤齊助(1926年~)、助廣三郎(1928年~)、磯貝九市(1929~1932年)、清水倉太(1933~1934年)、荒尾角次(1935年~)、坪鄉雪治(1936~1937年) 花蓮支廳長:宮原佐尚(1920年9月1日~1924年)、宮崎末彥(1925~1930年)、古藤齊助(1931~1934年)、坪鄉雪治(1935年~)、清水倉太(1936年~)、蓬田吉兵衛(~1937年10月1日) 鳳林支廳長:渡邊柳三(1928~1930年)、清水倉太(1931~1932年)、山中秀樹(1933~1934年)、五十嵐重藏(1935年~)、荒尾角次(1936~1937年) 玉里支廳長:松尾溫爾(1920年9月1日~1924年)、宮原佐尚(1925~1926年)、古藤齊助(1928年~1930年)、渡邊柳三(1931~1934年)、清水倉太(1935年~)、五十嵐重藏(1936年~1937年) 設施 教育 1927年設立花蓮港高等女學校,1937年改稱花蓮港廳立高等女學校(今國立花蓮女子高級中學)。 1936年6月花蓮地方熱心教育人士捐資興建設立花蓮港中學校,1937年10月改為花蓮港廳立花蓮港中學校(今國立花蓮高級中學)。 1940年設立花蓮港廳立工業學校(今國立花蓮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為著名的八大省工之一。 1921年設立花蓮港簡易農學校,1941年改名花蓮港廳立花蓮港農林學校(今國立花蓮高級農業職業學校)。 醫療 台灣總督府花蓮港病院(今衛福部花蓮醫院) 台灣總督府花蓮港病院玉里分院 台南陸軍病院花蓮港分院 台南陸軍病院玉里分院 台灣總督府鐵道部台北鐵道病院花蓮港分院 法院(裁判所) 昭和20年(1945年)當時設有 台北地方法院花蓮港支部 警察 昭和20年(1945年)當時設有 花蓮港廳警務課 花蓮港警察署 花蓮郡警察課 鳳林郡警察課 玉里郡警察課 神社 花蓮港神社 吉野神社 豐田神社 林田神社 佐久間神社 交通 總督府鐵道 昭和19年(1944年)當時路線包括 台東線 指定道路 昭和14年(1939年)當時包含以下「指定道路」 花蓮港台東道
一個TFLOPS(teraFLOPS)等於每秒1兆(=1012)次的浮點運算 一個PFLOPS(petaFLOPS)等於每秒1千兆(=1015)次的浮點運算 一個EFLOPS(exaFLOPS)等於每秒100京(=1018)次的浮點運算 此外,由於浮點積和熔加運算或乘積累加是兩次的浮點運算(每條FMA指令包括加/減及乘),因此當處理器支援FMA指令時,峰值是兩倍每秒所能執行FMA指令的數目。 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 截至2022年6月1日,目前全球最快的超級電腦AMD與美國能源局橡樹嶺實驗室合作打造的超級電腦「Frontier」,運算能力是1.102 ExaFLOPS,和二名的日本理化學研究所(Riken)與富士通(Fujitsu)共同研發的「富岳」(Fugaku)運算能力415.53 PFLPOS約2.6倍。「Frontier」採用AMD代號「Milan」的第三代EPYC伺服器處理器,搭配OCP加速器模組設計的Instinct MI250X加速繪圖卡構成,這也是超級電腦再次由x86架構奪下第一名。 目前最节能的超级计算机 截至2017年11月14号,世界上最节能的超级计算机是日本国立理化学研究所的菖蒲超级计算机B型。 过往的超级计算机 2009年10月,中国研制的第一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在湖南長沙亮相,全系统峰值性能为每秒1.206PFlops。这台名为天河一号的计算机位居同日公布的中国超级计算机前100强之首,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快的超級计算机。天河一号的研製成功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能够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 2008年11月,IBM的Roadrunner成為當時最快的超級计算机,運算能力為1.105PFlops。 2008年11月16日,克雷公司推出美洲虎系列,運算能力為1.059PFlops,採用45376顆四核心的Opteron處理器,362太字節的記憶體,傳輸總頻寬284GB/Sec,硬碟容量超過10拍字節,內部的資料匯流排頻寬532太字節/秒。這台计算机將放置在美國的國家高速计算机中心,並開放給各界有需要的團體申請使用。 2007年11月,IBM的Blue Gene/L,运算能力為478.2 TFlops,安装了32768個处理器。它是PowerPC架构的修改版本,正式运作版本被推出到很多地点,包括罗兰士利物摩亚国家实验室。 在Blue Gene/L之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是日本电气株式会社在横滨地球科学学院的地球模拟器。它由640个特别设计的8阶-{zh-cn:矢量; zh-tw:向量;}-处理器根据NEC SX-6架构所组成的丛集,使用Unix的修改版本。 在地球模拟器之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是美国加州罗兰士利物摩亚国家实验室的ASCI White,它的冠军位置维持了2.5年。 类超级运算 某些分布式运算把丛集超级运算推至极限。例如SETI@home计划现在平均有667.716 TeraFLOPS运算能力。. 2009年4月,Folding@home声称拥有超過8PFLOPS运算能力。 GIMPS运算能力也高达18TFLOPS。 Google的搜寻引擎系统Google數據中心总处理能力界乎于126及316TFLOPS之间。Tristan Louis估计这个系统等于32000至79000台双2 GHzXeon计算机。由于散热问题,Google的搜寻引擎系统应该属于网格运算。 超級電腦時間線 专用超级计算机 专用超级计算机都是针对单一问题而开发的计算机。这些计算机都使用专门编程的FPGA晶片及超大型密集晶片,纵然牺牲普遍性也要提高成本效能比率。它们被用于天文物理学及密码破解之上。 例子: 深蓝,专门用于分析国际象棋 GRAPE,天文物理 Deep Crack,DES解码器 科幻中的超级计算机 Matrix-「母體」是電影《駭客任務》中,由機器所創造出的一個模擬環境,用以控制人類,並從人類身上吸取能源。 SkyNet-「天網」是電影《魔鬼終結者》中美國軍方所開發具有人工智慧的超級计算机,但後來它具有自我意識而以全人類為敵。 ARIIA-「愛莉亞」是電影《鷹眼》中美國軍方所開發具有人工智慧的超級计算机,但後來它以自我威脅判斷而決心消滅美國既有領導階層。 V.I.K.I.-「薇琪」是電影《機械公敵》中由美國USR公司所開發具有人工智慧的超級计算机,但後來它以自我學習認定人類有自毀傾向,必須消滅所有威脅改由機器人監護才會有未來。 MAGI-「麥棋」是動漫《新世紀福音戰士》中,設立於NERV總部由三台主機組成的超級计算机。MAGI是古代三賢人的稱呼,他們是耶穌誕生的時候贈送耶穌禮物的東方三賢人。與使徒的對戰中,用以判斷使徒的降落點與分析使徒弱點,提供攻擊方針以及成功機率做參考數值。特別的是將三個不同的人格加入了三個主機當中,分別是科學家、母親、女性,在理性的計算之外也擬人的加入性格作為判斷的依據。當判斷有衝突時,三賢人系統會以投票機制做最後定奪。 HAL 9000-《2001年太空漫遊》中主角鮑曼所乘搭的太空船發現號的主機,被安裝了可以在必要時殺死乘員的功能。 TRANSLTR是丹·布朗(Dan Brown)的小說-《數位密碼》中美國國家安全局所暗中開發的超級计算机,主要用來監聽網際網路封包,破解一切可能對國家安全造成威脅的加密訊息,包括加密的電子郵件,但是它的存在不被政府所承認。 Veda-「吠陀」是日本动漫《機動戰士GUNDAM 00》中由雪儿·亚克斯迪卡(Chall Acustica)所整合的量子型计算机,由天人组织(Celestial Being)所使用,连接上地球所有網路,瞬间获得任何资讯,计算出预算方案。能与所谓“变革者”(Innovator)及原始变革者以脑量子波为媒介进行同步连接。 X.A.N.A,来自动漫Code Lyoko一台有人工智能的超级计算机,原用于计算,后用与摧毁军事机密,有倒转时空的能力。他的发明者后来发现此功能后不断使用,导致X.A.N.A不断自我升级。最后X.A.N.A通过计算得出结论:主宰地球。于是不断发动X.A.N.A的环境平台『Lyoko』裡的圆塔(开启后可用于计算使用并能实现虚拟事物现实化)通过电缆对人类进行破坏。后来它能够实体化,把『lyoko』删除了,但是被潜伏在世界上其他超级计算机裡的发明者发回了『Lyoko』原资料,『Lyoko』才得以重建。 树状图设计者,来自日本动漫《魔法禁书目录》和《科學超電磁砲》中以分析气象资料为借口,搭载于织女星一号卫星上的超级计算机;每月会运算一次地球上所有空气粒子运动,可一次运算一个月的天气;其他日子就用来对学园都市的许多研究进行科研运算。在《魔法禁书目录》中被茵蒂克丝的魔法在太空中击毁,而其核心被回收之后被一方通行彻底摧毁。 注释 參考文獻 外部链接 超级计算资源 TOP500 超级计算机列表 中國超級計算機行業 超级计算中心及组织 上海超級計算中心 国家高速网路与计算中心 ——位于台湾新竹市,是中华民国国家实验研究院的附属机构。 勞倫斯利福摩爾國家實驗室 (LLNL)高性能計算主頁 ——位於美國的勞倫斯利福摩爾國家實驗室 HPCx
MAGI-「麥棋」是動漫《新世紀福音戰士》中,設立於NERV總部由三台主機組成的超級计算机。MAGI是古代三賢人的稱呼,他們是耶穌誕生的時候贈送耶穌禮物的東方三賢人。與使徒的對戰中,用以判斷使徒的降落點與分析使徒弱點,提供攻擊方針以及成功機率做參考數值。特別的是將三個不同的人格加入了三個主機當中,分別是科學家、母親、女性,在理性的計算之外也擬人的加入性格作為判斷的依據。當判斷有衝突時,三賢人系統會以投票機制做最後定奪。 HAL 9000-《2001年太空漫遊》中主角鮑曼所乘搭的太空船發現號的主機,被安裝了可以在必要時殺死乘員的功能。 TRANSLTR是丹·布朗(Dan Brown)的小說-《數位密碼》中美國國家安全局所暗中開發的超級计算机,主要用來監聽網際網路封包,破解一切可能對國家安全造成威脅的加密訊息,包括加密的電子郵件,但是它的存在不被政府所承認。 Veda-「吠陀」是日本动漫《機動戰士GUNDAM 00》中由雪儿·亚克斯迪卡(Chall Acustica)所整合的量子型计算机,由天人组织(Celestial Being)所使用,连接上地球所有網路,瞬间获得任何资讯,计算出预算方案。能与所谓“变革者”(Innovator)及原始变革者以脑量子波为媒介进行同步连接。 X.A.N.A,来自动漫Code Lyoko一台有人工智能的超级计算机,原用于计算,后用与摧毁军事机密,有倒转时空的能力。他的发明者后来发现此功能后不断使用,导致X.A.N.A不断自我升级。最后X.A.N.A通过计算得出结论:主宰地球。于是不断发动X.A.N.A的环境平台『Lyoko』裡的圆塔(开启后可用于计算使用并能实现虚拟事物现实化)通过电缆对人类进行破坏。后来它能够实体化,把『lyoko』删除了,但是被潜伏在世界上其他超级计算机裡的发明者发回了『Lyoko』原资料,『Lyoko』才得以重建。 树状图设计者,来自日本动漫《魔法禁书目录》和《科學超電磁砲》中以分析气象资料为借口,搭载于织女星一号卫星上的超级计算机;每月会运算一次地球上所有空气粒子运动,可一次运算一个月的天气;其他日子就用来对学园都市的许多研究进行科研运算。在《魔法禁书目录》中被茵蒂克丝的魔法在太空中击毁,而其核心被回收之后被一方通行彻底摧毁。 注释 參考文獻 外部链接 超级计算资源 TOP500 超级计算机列表 中國超級計算機行業 超级计算中心及组织 上海超級計算中心 国家高速网路与计算中心 ——位于台湾新竹市,是中华民国国家实验研究院的附属机构。 勞倫斯利福摩爾國家實驗室 (LLNL)高性能計算主頁 ——位於美國的勞倫斯利福摩爾國家實驗室 HPCx ——英国超级计算机服务,由EPCC及Daresbury实验室营运 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神威·太湖之光) 参见 超级计算的历史和相关概念 貝奧武夫機群 分布式计算 快闪党电脑 网格运算 运算历史 并行计算 其他计算机类型 主机 量子计算机 微型计算机 小型计算机 大型计算机 超级计算机公司及产品 克雷研究公司 富士通 星盈科技 Groupe Bull(法国公司,曾宣称制造欧洲最高性能的超级计算机) IBM NEC 超级计算机系统 SGI 太陽计算机(提供Sun Grid
佛都有火(1979) 踢館(1979) 一劍刺向太陽(1979) 賣命小子(1979) 上海灘大亨(1979) 形手螳螂腿(1979) 雜技亡命隊(1979) 生死鬥(1979) 廣東十虎與後五虎(1979) 風流斷劍小小刀(1979) 金臂童(1979) 翡翠狐狸(1979) 瘋猴(1979) 小師傅與大煞星(1979) 七煞(1979) 血肉磨坊(1979) 爛頭何(1979) 少林英雄榜(1979) 教頭(1979) 情俠追風劍(1980) 少林搭棚大師(1980) 連城訣(1980) 飛狐外傳(1980) 少林與武當(1980) 鐵旗門(1980) 第三類打鬥(1980) 大殺四方(1980) 通天小子紅槍客(1980) 背叛師門(1980) 少林英雄(1980) 八絕(1980) 佛掌皇爺(1980) 請帖(1980) 金劍(1980) 武館(1981) 目無王法(1981) 射鵰英雄傳第三集(1981) 書劍恩仇錄(1981) 功夫皇帝(1981) 紅粉動江湖(1981) 叉手(1981) 護花鈴(1981) 再世英雄(1981) 風流彎彎刀(1981) 名劍風流(1981) 飛屍(1981) 血鸚鵡(1981) 碧血劍(1981) 人皮燈籠(1982) 神鵰俠侶(1982) 俠客行(1982) 沖宵樓(1982) 神經大俠(1982) 小子有種(1982) 五遁忍術(1982) 御貓三戲錦毛鼠(1982) 三闖少林(1983) 少林醉棍(1983) 五郎八卦棍(1984) 擂台(1984) 義膽群英(1989) 注釋 腳注 參考資料 (分科、幻、俠、情四冊) 外部連結 倪匡真名倪小寶 百問倪匡 薇微語 第一集 倪匡 倪匡科幻獎 倪學網 香港宁波人 上海人 香港小說家 中国科幻小说家 使用筆名的作家 香港男性编剧 镇海县人 香港上海人 上海裔美国人 香港新教徒 宁波裔美国人 香港電影金像獎終身成就獎得主 武侠小说作家 逃港者 归化美国公民的香港人 香港電視主持人 中国大陆出生的香港艺人 香港反共主義者 由佛教改信基督教者 香港民主派人士
《倪匡.未成書》,黃仲鳴編選倪匡初出道時,以衣其為筆名投到《工商日報》的七篇短篇小說,當中包括處女作〈活埋〉。 《沙翁雜文》 三輯,輯錄倪匡以沙翁為筆名、在香港明報撰寫的雜文。 《倪匡短篇》(全一冊):五十二篇「極短篇」小說,書寫常見的男人與女人故事 、陰謀殺人故事、監獄故事、想當年故事、舊貨巷故事、武俠小說人物關係,全盤現代化《聊齋誌異》。 看金庸小說「系列」,開金學先河:《我看金庸小說》、《再看金庸小說》、《三看金庸小說》、《四看金庸小說》、《五看金庸小說》(與陳沛然合著)。 紫青雙劍錄:原著為還珠樓主《蜀山劍俠傳》,經倪匡增刪、標點、評註、續寫。明窗版分十冊:《俠女·神劍》、《老魔·淫娃》、《神駝·奪寶》、《幻波·妖屍》、《血影·開府》、《毒手·艷屍》、《寒蚿·啖魔》、《老怪·魔梭》、《雙凶·黑獄》、《吸星·決鬥》。 散文集:《不寄的信》、《心中的信》、《夢裏的信》、《酒後的信》、《失落的信》、《燈下的信》、《雲端的信》、《風颺的信》、《無情的信》(後五種又列入「倪匡說三道四」系列,分別題為偷情、情話、示愛、真愛、博懵,此系列再版時改名「倪匡經典散文精選集——倪匡說三道四」,分男女、人間、心曲、黑白四冊)。 明窗曾出版「倪匡中篇奇情武俠系列」十二種,計有《銀劍恨》、《故劍》、《鐵手無情》、《迴光壁》、《金腰帶》、《紅梅金劍》、《鐵蝙蝠》、《十三太保》、《盜盒》、《龍虎雙劍俠》、《飛針》、《夜遁》。 編劇 獨臂刀(1967) 保鏢(1969) 鐵手無情(1969) 銀姑(1969) 十三太保(1970) 遊俠兒(1970) 五虎屠龍(1970) 小煞星(1970) 報仇(1970) 鳳飛飛(1971) 新獨臂刀(1971) 追命槍(1971) 影子神鞭(1971) 火併(1971) 無名英雄(1971) 鏢旗飛揚(1971) 拳擊(1971) 冰天俠女(1971) 鷹王(1971) 雙俠(1971) 黑吃黑(1972) 快活林(1972) 年輕人(1972) 銅頭鐵臂(1972) 水滸傳(1972) 仇連環(1972) 鐵指唐手(1972) 馬永貞(1972) 盲拳(1972) 亡命徒(1972) 小孩與狗(1972) 龍兄虎弟(1972) 方世玉(1972) 硬碰硬(1972) 吉祥賭坊(1972) 唐手跆拳道(1972) 威震四方(1972) 四騎士(1972) 戰北國(1972) 惡客(1972) 唐人客(1972) 趕盡殺絕(1973) 黃飛鴻(1973) 刺馬(1973) 小老虎(1973) 雙龍出海(1973) 怪客(1973) 大刀王五(1973) 蕩寇誌(1973) 男子漢(1973) 大小通吃(1973) 江湖行(1973) 黑豹(1973) 土匪(1973) 大海盜(1973) 憤怒青年(1973) 龍虎征西(1973) 逃亡(1973) 血証(1973) 警察(1973) 五虎將(1973) 叛逆(1973) 少林五祖(1974) 鬼馬小天使(1974) 鬼眼(1974) 大鐵牛(1974) 沖天炮(1974) 電單車(1974) 四大天王(1974) 太極拳(1974) 雙龍谷(1974) 販賣人口(1974) 方世玉與洪熙官(1974) 綽頭狀元(1974) 少林子弟(1974) 朋友(1974) 哪吒(1974) 吸毒者(1974) 怪人怪事(1974) 海艷(1974) 洪拳與詠春(1974) 蛇殺手(1974) 五大漢(1974) 鐵金剛大破紫陽觀(1974) 降頭(1975) 中國超人(1975) 馬哥波羅(1975) 後生(1975) 的士大佬(1975) 鐵漢柔情(1975) 惡霸(1975) 義劫愛神號(1975) 神打(1975) 大老千(1975) 女逃犯(1975) 洪拳小子(1975) 金粉神仙手(1975) 狼吻(1975) 紅孩兒(1975) 血滴子(1975) 七面人(1975) 密宗聖手(1976) 方世玉與胡惠乾(1976) 少林寺(1976) 陸阿采與黃飛鴻(1976) 詠春大兄(1976) 八道樓子(1976) 勾魂降頭(1976) 八國聯軍(1976) 香港奇案之二《兇殺》(1976) 索命(1976) 香港奇案(1976) 蛇王子(1976) 金羅漢(1976) 毒后秘史(1976) 死囚(1976) 五毒天羅(1976) 飛龍斬(1976) 蔡李佛小子(1976) 流星蝴蝶劍(1976) 天涯明月刀(1976) 虎鶴雙形(1976) 俏探女嬌娃(1977) 功夫小子(1977) 決殺令(1977) 射鵰英雄傳(1977) 搏命(1977) 呂四娘闖少林(1977) 鐵馬騮(1977) 飄香劍雨(1977) 洪熙官(1977) 天龍八部(1977) 大武士與小票客(1977) 飛虎相爭(1977) 猩猩王(1977) 楚留香(1977) 江湖漢子(1977) 唐人街小子(1977) 肥龍過江(1978) 十字鎖喉手(1978) 色慾殺人王(1978) 南少林與北少林(1978)
第二、台灣並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片面主張的「一個中國原則」與「一國兩制」根本不適用於台灣。 第三、台灣應廣泛參與國際社會,並以尋求國際承認、加入聯合國及其他國際組織為奮鬥努力的目標。 第四、台灣應揚棄「一個中國」的主張,以避免國際社會的認知混淆,授予中國併吞的藉口。 第五、台灣應儘速完成公民投票的法制化工程,以落實直接民權,並於必要時藉以凝聚國民共識、表達全民意志。 第六、台灣朝野各界應不分黨派,在對外政策上建立共識,整合有限資源,以面對中國的打壓及野心。 第七、台灣與中國應透過全方位對話,尋求深切互相了解與經貿互惠合作,建立和平架構,以期達成雙方長期的穩定與和平。 參、說明 主權的獨立與自主,是國家安全、社會發展及人民幸福的前提。台灣主權獨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既是歷史事實,也是現實狀態。這不但是台灣生存的條件,也是發展民主政治與創造經濟奇蹟的依憑。 民主進步黨於一九九一年藉著冷戰體制瓦解,自由、民主、自決思潮全面獲勝之際,通過黨綱修改,主張台灣主權獨立,提出重新界定國家領域、修改憲政體制、發展新國民意識等三項主張。當時雖然被打壓成異端,但不到十年,台灣主權獨立已經成為社會共識,其延伸的具體主張,也迅速成為憲政體制及法令規章的血肉。 台灣是一主權獨立國家,其主權領域僅及於台澎金馬與其附屬島嶼,以及符合國際法規定之領海與鄰接水域。台灣,固然依目前憲法稱為中華民國,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任何有關獨立現狀的更動,都必須經由台灣全體住民以公民投票的方式決定。 在上述社會新共識下,對外,我國不再堅持使用「中華民國」,並以各種不同名稱,廣泛參與各類官方及非官方國際組織;對內,則在打破國民黨「全中國唯一合法政府」的迷思後,從事國會全面改選、總統直選、凍省廢省等憲政改造工程。在發展新國民意識上,我們亦推動了國民教育教材的本土化,重塑了國民對台灣歷史文化的認知。一九九八年,更制定「領海法」,界定領土領海的範圍,並宣佈不再禁止以台灣做為全國性社團的名稱。台灣主權獨立的原則到此全面展現其優越性,並獲得結論性的規範力。一九九一年黨綱的前瞻性已獲得充份證明。 在一九九九年的今天,體制改造雖然未竟全功,但朝野在國家認同上水火冰炭的尖銳衝突漸趨緩和,開啟了一致對外的新契機。如今,在面對中國的壓力時,朝野的差異已從國家認同的價值層面,縮小至確保國家安全與主權獨立的政策層面。 冷戰的結束、自由民主思潮的全面勝利、台灣的民主化及民意反對統一的比例不斷上揚,都是維護台灣主權獨立現狀及提升國際地位的有利因素。但另一方面,中國國力更為顯著的上揚及持續僵化的的霸權思想,則是台灣前途的重大障礙。民主進步黨認為,在波譎雲詭的國際政治及諸般利害因素的交錯下,台灣必須審時度勢,妥善規劃安全、謹慎、漸進的中國政策。 民主進步黨認為,在全球要求和解、穩定與繁榮的氣氛下,台、中雙方不可能永遠自絕於時代潮流;兩個在地緣上相近、經濟上互利、文化上共源的國家,也不可能永遠互相仇視、互設門檻。民主進步黨中國政策的最終目標,是要和中國建立互惠而非歧視、和平而非衝突、對等而非從屬的關係。民主進步黨希望,中國政府能正視台灣人民的意願及台灣主權獨立的歷史事實,也希望中國人民能擺脫過時的民族主義及思想框架,真誠體會台灣人民要求獨立自主,在自由民主體制下繁榮發展的強烈意願。民主進步黨更希望,在即將到來的新世紀中,台、中雙方能拋棄猜疑與對立,從雙方在歷史上、文化上、血緣上的長遠關係出發,從地緣政治、區域穩定、經濟利益著眼,創造共生共榮、互信互利的美好前景。 概述 1995年9月,時任民主進步黨主席施明德在美國召開國際記者會表示,台灣已經是主權獨立國家,民進黨執政既不必也不會宣布台灣獨立。 1996年5月10日,民進黨文宣部副主任周奕成、民進黨選舉對策委員會副執行長陳俊麟、外省人台灣獨立促進會(外獨會)秘書長田欣,與民進黨國大代表鄭麗文、鍾佳濱、段宜康等人聯合發動100多人連署,公布《台灣獨立運動的新世代綱領》,作為團結鞏固台灣現狀的新政治論述。綱領第五條:「台灣獨立,不一定以『台灣』為國家的名稱。國號、國旗、國歌的變更,不是台獨運動的主要目的。台灣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最好能名實相符,以台灣為國家的名字;但是當國際現勢不允許時,應當接受暫時以其他名稱,維護實質獨立的成果。我們知道,台灣的名稱,事實上也不能令兩千一百萬『台灣』人民接受。民主進步黨在金門的候選人,把黨旗上的台灣圖案改成金門地圖的圖案,在演講時也不能口口聲聲說『咱台灣人如何如何』;這個例子是要說明:不要以為用台灣的名字,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綱領第七條:「民進黨即使立刻執政,也不可能立刻宣布台獨。第一,黨綱規定要經公民投票,如果公投否決,民進黨即使是執政黨,也要接受現有國號。第二,國際局勢不可能允許台灣立刻宣布獨立。第三,台灣獨立是一個不待宣布的事實。」 1997年6月28日,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台獨聯盟)舉辦「628反對中國併吞大會」,許信良、陳水扁、李鎮源、彭明敏、李鴻禧在會中強調:台灣完成了總統選舉,所以台灣已經是一個主權國家,所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收回香港主權」不等於「可以併吞台灣主權」。 依據上述理論,《臺灣前途決議文》宣稱,台灣「事實上」已成為一個主權獨立的民主國家,「其主權領域僅及於台澎金馬與其附屬島嶼,以及符合國際法規定之領海與鄰接水域」。台灣「固然依目前憲法稱為中華民國,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既是歷史事實,也是現實狀態」;《臺灣前途決議文》主張,「任何有關獨立現狀的更動」都必須經由台灣全體住民以公民投票方式決定。 後續 2003年9月2日,中華民國總統府公布總統陳水扁的九三軍人節錄影談話,陳水扁強調,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而對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也是主權獨立的國家,這是歷史事實、也是對現況的描述。 2010年2月4日,《玉山周報》創辦人、前副總統呂秀蓮在專訪時任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時宣稱1996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台灣人民首次投票選總統,確立台灣主權」,她將此稱為「九六共識」。2010年3月18日,呂秀蓮結合民進黨、台灣團結聯盟(台聯)與三十多個本土社團,宣布成立「九六共識推動聯盟」,主張確認1996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投票日(1996年3月23日)為「國家主權獨立紀念日」。 2018年12月29日,2019年民進黨主席補選首場電視辯論會,候選人游盈隆提出黨務九大主張,第二個主張是「堅持台灣價值,回歸《台灣前途決議文》,揚棄一個中國的主張,勇敢實現『台灣夢』」。 2023年1月18日,副總統賴清德兼任民進黨主席,他說,民進黨固然有台獨黨綱,但1999年民進黨提出《台灣前途決議文》,而且目前蔡英文政府的兩岸政策是服膺《台灣前途決議文》。 評論 民進黨黨員評論 2007年5月14日,民進黨前立法委員林濁水說:「(19)99年,扁站在『中間路線立場』,透過擔任黨秘書長的-{游}-錫堃,積極推動修改台獨黨綱,希望以『中華民國』取代『台灣共和國』為民進黨認同目標;新潮流(-{系}-)努力阻止,經陳忠信提出不修改台獨黨綱、但通過前途決議文的替代方案作為妥協,成立決議文起草小組,成員為郭正亮、陳忠信、林濁水,而由郭主稿。我則扮演阻止決議文過度向扁-{游}-中間路線傾斜的角色,既堅持決議文必須承認台灣主權獨立,改變現狀必須公投;而且把郭原稿『國號中華民國』改為『目前國號中華民國』,並加上『在國際上必須彈性選用』的字句。過程如此,所以決議文的中間色彩雖迄今仍受中間人士稱讚,但好處應歸扁、-{游}-、郭,我無緣掠美;同樣的,現在民進黨中央黨部說基層黨員對決議文頗有意見,我也不應特殊消息來源誤導我『起草決議文…往中間路線走』而被歸責。」 2007年8月4日,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陳儀深在「國家定位政策研討會」評:「海外台獨運動的理論家之一陳隆志,三十幾年前在美撰寫《台灣獨立的展望》,根據歷史與國際法認定台灣地位未定,主張推翻蔣氏政權(中華民國)、建立台灣共和國;但是九零年代回到台灣後,面對民進黨接受李登輝的『中華民國在台灣』體制,乃改採『有效自決說』,認為台灣解嚴以後歷經國會改選、特別是總統直選,台灣已經演進成為主權獨立的國家;此種論說被民進黨接受成為主流論述,具體表現在1999年的〈台灣前途決議文〉。」 2008年5月12日,2008年民主進步黨主席選舉候選人辜寬敏評,《台灣前途決議文》主張「改變海峽兩岸現狀要經過公民投票」固然很好,但是他質疑民進黨實際執政後的政府表現並不一致。 2008年4月26日,民進黨前新潮流系總召集人段宜康說,台獨黨綱是民進黨黨員的共同理想,《台灣前途決議文》是民進黨達成台獨理想的手段,這是民進黨全代會共同決議的路線,民進黨不能拿掉台獨黨綱,民進黨也沒人要修改台獨黨綱,只是達成台獨理想的操作手法要檢討。2011年1月12日,段宜康說,《台灣前途決議文》是民進黨退無可退的底線,民進黨依這底線堅決捍衛台獨黨綱,前民進黨主席謝長廷提出的「憲法各表」打破這底線、推翻了民進黨長久堅持的原則。 2009年9月17日,國立東華大學民族發展研究所教授兼原住民族學院院長施正鋒評:「為了吸引想像中的所謂『中間選民』,民進黨在兩千年總統大選前通過《台灣前途決議文》,主張『台灣已經獨立』,實際上是把『獨立運動』矮化為『正名運動』。」 2012年1月17日,謝長廷說,很多人認為,民進黨在2012年總統選舉敗選是因為中國政策;民進黨要面對中國政策,並找出可以兼顧台灣尊嚴及主權、也能交流的替代方案,「黨綱要改也能改」;民進黨黨綱包括〈台灣前途決議文〉與〈正常國家決議文〉,如果不修改黨綱,未來空間有限。 2012年1月20日,辜寬敏接受《自由時報》專訪時批評,民進黨的中國政策是空的,台灣共識與《台灣前途決議文》都是對內的主張而不是對中國的主張,「敵人都在門口開砲了,還講台灣共識,無效啦!」 2012年2月7日,段宜康說,《台灣前途決議文》本來就是民進黨很溫和的路線,「我們都認為: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她的名字叫中華民國」,多數台灣民眾都會同意,甚至支持國民黨的人也會同意;民進黨應該回到《台灣前途決議文》,要貫徹這個路線,而不是往中間路線靠;如果這樣還不夠溫和,才有修正的必要。 2012年10月24日,民進黨前立法委員郭正亮評,台灣共識與《台灣前途決議文》充其量只是台灣對內的自我定位主張,並沒有針對兩岸定位提出任何解答;而相較於國民黨的九二共識,民進黨顯然缺乏足以服人的兩岸定位架構。 2013年5月31日,民進黨前立法委員邱垂貞說,民進黨沒有必要否認中華民國,就算改掉中華民國國號也沒必要;民進黨公職人員在中華民國體制內參加各級民意代表選舉,「如果不承認中華民國,又去哪裡選舉呢?站不住腳。台灣共和國也沒有選舉。」 2013年5月29日,時任民進黨主席蘇貞昌說,《台灣前途決議文》是他對兩岸關係的立場,台灣應對自己有信心,不要老是換講法而把自己累得半死;他說,現在很多人在講「法理台獨」,但台灣在歷經幾十年的民主發展後早已成為主權國家,「既然叫主權國家,本來就是獨立的;不然我以前怎麼當行政院長,大家怎麼選總統」,所以「法理台獨就讓學者去講吧」;他又說,新疆、西藏還在努力追求獨立中,但台灣已經是國家了,所以台灣要往前走、不必再喊台獨。 2013年6月10日,《美麗島電子報》副董事長吳子嘉說:「民進黨人都曉得,所謂的『決議文』,都是在『不敢動台獨黨綱』的情況下,以新增決議文的方式避開修改黨綱的爭議;所以在1999年後,開始有人以『新壓舊』的邏輯將《台灣前途決議文》視為取代台獨黨綱的文件。……但如果《台灣前途決議文》真能覆蓋之前通過的台獨黨綱,那麼依照相同邏輯,目前民進黨的立場,應該是以07年通過的《正常國家決議文》為主,亦即強烈反對中華民國國號、追求正名制憲;而事實似乎並非如此。」 2013年6月21日,民進黨立法委員鄭麗君接受《旺報》訪問時說,兩岸交流的議題,「我們(民進黨)有誠意把立場說清楚,但互動的過程則不願受制於人」,民進黨要把主張說出來,〈台灣前途決議文〉是民進黨既有的共識、也是民主實踐的論述。 2013年7月3日,謝長廷說,他提出的「兩岸共源同文」說法是根據〈台灣前途決議文〉,「這個文字沒有問題。我們自己做的決議,我是黨員當然要參考。」林濁水則說,兩岸不可否認有接近的血緣、重疊的文化,謝長廷引用〈台灣前途決議文〉沒有問題,但不能根據血緣再延伸為「兩岸成為同一個國家」;台北市議員梁文傑則說,謝長廷的說法符合民進黨向來主張,承認文化上的現實,兩岸是有共同傳承的,民進黨追求的台獨是政治上的獨立而非血緣、民族或文化上的獨立,但謝長廷提到兩岸是「命運共同體」的部分「可能就有點超過」。 2013年7月29日,郭正亮評:「(2013年7月25日)華山會議當天,前台南縣長蘇煥智曾為〈台灣前途決議文〉辯護,認為民進黨並未追求『法理台獨』,只是希望維持中華民國台灣的主權現狀,主訴求是台灣人民的『民主拒統』。問題是,民進黨至今仍然選擇性接受《中華民國憲法》,只強調中華民國在台灣的『人民+政府』要素,卻刻意忽視中華民國與中國大陸在『主權+領土』的特殊關係和歷史聯結。……民進黨必須轉型為接受《中華民國憲法》、納入國際主流的政黨,才可能走出長期淪為『兩岸局外人』的執政困境。」 2013年9月26日,郭正亮說,民進黨從2012年總統選舉敗選至今,仍未徹底反省自己所面臨的兩岸困境,從未回答「為何美國會不放心民進黨執政」;「直到今天,民進黨的兩岸論述並未超越1999年〈台灣前途決議文〉和2012年《十年政綱》;但這兩份文件既然無法在2012年證明『民進黨足以穩住兩岸局面,進而贏得美國+台灣人民信任』,隨著美中兩國關係越來越深化,2016年民進黨更不可能只憑這兩份文件過關。」郭正亮說,「民進黨拒絕接受《中華民國憲法》,拒絕正視《中華民國憲法》本文未經修改的法理事實,拒絕正視民進黨執政仍在繼續沿用的『陸委會+兩會模式+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法理內涵,如此不面對法理現實,如此繼續和法理台獨糾纏不清」,當然無能跳脫「美中兩大國的兩岸政治紅線」,當然無能讓台灣人民相信「民進黨可以穩住兩岸交往」,當然無能讓美國相信「民進黨可以穩住兩岸法理現狀」。 2014年1月9日,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公布《中國事務委員會暨對中政策擴大會議2014對中政策檢討紀要》,稱:「我們是台灣人,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國號是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未來台灣的前途,應由台灣的2,300萬人自行決定,此乃現階段台灣人民的最大共識。……珍惜並捍衛台灣自由、民主、開放的生活方式已是最大的台灣共識。」 2014年1月16日,前中華民國副總統呂秀蓮與施正鋒及政治評論家楊憲宏共同公布她的對中政策「十大主張與對策」,呂秀蓮說,〈台灣前途決議文〉是最穩健的主張,但很多人批評民進黨沒有對中政策,是因為他們都沒有細讀〈台灣前途決議文〉。 2014年2月19日,謝長廷接受《聯合報》專訪時說,民進黨應處理台獨黨綱爭議,並釐清黨內「三個決議文」(〈台灣前途決議文〉、〈族群多元國家一體決議文〉、〈正常國家決議文〉)定位,「不能打混、不必迴避」,清楚告訴人民要走的方向。 2014年5月,民進黨中央黨部組織部主任鄭運鵬認為,民進黨會堅守〈台灣前途決議文〉,但會與時調整兩岸政策,以更務實態度來處理新生議題;民進黨不容易在兩岸立場上有重大改變,也不容易在〈台灣前途決議文〉之外另立一個立場性的黨綱或決議文。 2014年6月23日,前民進黨中國事務部副主任張百達承認,〈台灣前途決議文〉面對複雜的兩岸現況與國際環境,已有不足之處;民進黨應凝聚共識,重新提出一個符合現實又理性務實的新黨綱,這對民進黨兩岸政策走向很重要。 2014年7月22日,謝長廷說,民進黨一路走來,主張有變更以符合社會變化,但是變更造成前後矛盾;現在大家都說〈台灣前途決議文〉是台灣共識,但是2007年民進黨又作出〈正常國家決議文〉,現在也沒有人講〈正常國家決議文〉,這就是矛盾;如果〈台灣前途決議文〉是社會共識,為什麼民進黨兩岸政策都輸給國民黨、只有三成的支持度,這表示〈台灣前途決議文〉要成為民進黨兩岸政策還有盲點。 2015年4月2日,許信良接受中國大陸官媒《環球時報》專訪,環球時報的內文表示「台獨理念一直在民進黨內都不是主流意識形態和主流價值,台獨信仰者在民進黨內也不是主流力量......〈台灣前途決議文〉其實是為了取代台獨黨綱,台灣領導人與台灣人民必須瞭解民進黨不能挑戰中國大陸的基本立場」。 媒體評論
2013年5月29日,時任民進黨主席蘇貞昌說,《台灣前途決議文》是他對兩岸關係的立場,台灣應對自己有信心,不要老是換講法而把自己累得半死;他說,現在很多人在講「法理台獨」,但台灣在歷經幾十年的民主發展後早已成為主權國家,「既然叫主權國家,本來就是獨立的;不然我以前怎麼當行政院長,大家怎麼選總統」,所以「法理台獨就讓學者去講吧」;他又說,新疆、西藏還在努力追求獨立中,但台灣已經是國家了,所以台灣要往前走、不必再喊台獨。 2013年6月10日,《美麗島電子報》副董事長吳子嘉說:「民進黨人都曉得,所謂的『決議文』,都是在『不敢動台獨黨綱』的情況下,以新增決議文的方式避開修改黨綱的爭議;所以在1999年後,開始有人以『新壓舊』的邏輯將《台灣前途決議文》視為取代台獨黨綱的文件。……但如果《台灣前途決議文》真能覆蓋之前通過的台獨黨綱,那麼依照相同邏輯,目前民進黨的立場,應該是以07年通過的《正常國家決議文》為主,亦即強烈反對中華民國國號、追求正名制憲;而事實似乎並非如此。」 2013年6月21日,民進黨立法委員鄭麗君接受《旺報》訪問時說,兩岸交流的議題,「我們(民進黨)有誠意把立場說清楚,但互動的過程則不願受制於人」,民進黨要把主張說出來,〈台灣前途決議文〉是民進黨既有的共識、也是民主實踐的論述。 2013年7月3日,謝長廷說,他提出的「兩岸共源同文」說法是根據〈台灣前途決議文〉,「這個文字沒有問題。我們自己做的決議,我是黨員當然要參考。」林濁水則說,兩岸不可否認有接近的血緣、重疊的文化,謝長廷引用〈台灣前途決議文〉沒有問題,但不能根據血緣再延伸為「兩岸成為同一個國家」;台北市議員梁文傑則說,謝長廷的說法符合民進黨向來主張,承認文化上的現實,兩岸是有共同傳承的,民進黨追求的台獨是政治上的獨立而非血緣、民族或文化上的獨立,但謝長廷提到兩岸是「命運共同體」的部分「可能就有點超過」。 2013年7月29日,郭正亮評:「(2013年7月25日)華山會議當天,前台南縣長蘇煥智曾為〈台灣前途決議文〉辯護,認為民進黨並未追求『法理台獨』,只是希望維持中華民國台灣的主權現狀,主訴求是台灣人民的『民主拒統』。問題是,民進黨至今仍然選擇性接受《中華民國憲法》,只強調中華民國在台灣的『人民+政府』要素,卻刻意忽視中華民國與中國大陸在『主權+領土』的特殊關係和歷史聯結。……民進黨必須轉型為接受《中華民國憲法》、納入國際主流的政黨,才可能走出長期淪為『兩岸局外人』的執政困境。」 2013年9月26日,郭正亮說,民進黨從2012年總統選舉敗選至今,仍未徹底反省自己所面臨的兩岸困境,從未回答「為何美國會不放心民進黨執政」;「直到今天,民進黨的兩岸論述並未超越1999年〈台灣前途決議文〉和2012年《十年政綱》;但這兩份文件既然無法在2012年證明『民進黨足以穩住兩岸局面,進而贏得美國+台灣人民信任』,隨著美中兩國關係越來越深化,2016年民進黨更不可能只憑這兩份文件過關。」郭正亮說,「民進黨拒絕接受《中華民國憲法》,拒絕正視《中華民國憲法》本文未經修改的法理事實,拒絕正視民進黨執政仍在繼續沿用的『陸委會+兩會模式+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法理內涵,如此不面對法理現實,如此繼續和法理台獨糾纏不清」,當然無能跳脫「美中兩大國的兩岸政治紅線」,當然無能讓台灣人民相信「民進黨可以穩住兩岸交往」,當然無能讓美國相信「民進黨可以穩住兩岸法理現狀」。 2014年1月9日,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公布《中國事務委員會暨對中政策擴大會議2014對中政策檢討紀要》,稱:「我們是台灣人,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國號是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未來台灣的前途,應由台灣的2,300萬人自行決定,此乃現階段台灣人民的最大共識。……珍惜並捍衛台灣自由、民主、開放的生活方式已是最大的台灣共識。」 2014年1月16日,前中華民國副總統呂秀蓮與施正鋒及政治評論家楊憲宏共同公布她的對中政策「十大主張與對策」,呂秀蓮說,〈台灣前途決議文〉是最穩健的主張,但很多人批評民進黨沒有對中政策,是因為他們都沒有細讀〈台灣前途決議文〉。 2014年2月19日,謝長廷接受《聯合報》專訪時說,民進黨應處理台獨黨綱爭議,並釐清黨內「三個決議文」(〈台灣前途決議文〉、〈族群多元國家一體決議文〉、〈正常國家決議文〉)定位,「不能打混、不必迴避」,清楚告訴人民要走的方向。 2014年5月,民進黨中央黨部組織部主任鄭運鵬認為,民進黨會堅守〈台灣前途決議文〉,但會與時調整兩岸政策,以更務實態度來處理新生議題;民進黨不容易在兩岸立場上有重大改變,也不容易在〈台灣前途決議文〉之外另立一個立場性的黨綱或決議文。 2014年6月23日,前民進黨中國事務部副主任張百達承認,〈台灣前途決議文〉面對複雜的兩岸現況與國際環境,已有不足之處;民進黨應凝聚共識,重新提出一個符合現實又理性務實的新黨綱,這對民進黨兩岸政策走向很重要。 2014年7月22日,謝長廷說,民進黨一路走來,主張有變更以符合社會變化,但是變更造成前後矛盾;現在大家都說〈台灣前途決議文〉是台灣共識,但是2007年民進黨又作出〈正常國家決議文〉,現在也沒有人講〈正常國家決議文〉,這就是矛盾;如果〈台灣前途決議文〉是社會共識,為什麼民進黨兩岸政策都輸給國民黨、只有三成的支持度,這表示〈台灣前途決議文〉要成為民進黨兩岸政策還有盲點。 2015年4月2日,許信良接受中國大陸官媒《環球時報》專訪,環球時報的內文表示「台獨理念一直在民進黨內都不是主流意識形態和主流價值,台獨信仰者在民進黨內也不是主流力量......〈台灣前途決議文〉其實是為了取代台獨黨綱,台灣領導人與台灣人民必須瞭解民進黨不能挑戰中國大陸的基本立場」。 媒體評論 2007年9月27日,《新台灣新聞週刊》評:「民進黨1999年5月9日第八屆第二次全國黨員代表大會通過的『台灣前途決議文』,變相承認『中華民國體制』。但當時的黨主席林義雄曾撰寫『台灣共和國憲法』,沒有人懷疑林義雄的『台獨』強度打了折;他用心良苦推動『台灣前途決議文』,當然是要為阿扁(陳水扁)的總統選情加分,也為『體制內改革』與『體制外革命』的矛盾做了解套,為阿扁爭取中間選票;正因為這大戰略成功,阿扁才順利獲得選戰勝利,促成政黨輪替。」 2011年5月4日,《財訊雙週刊》專欄作家陳家煜說:「民進黨應以〈台灣前途決議文〉為出發點,和中國毫無前提地談判,認真地把和中國合而為一的可能性也納入考量,而讓『只能獨、不能統』的激進獨派作為側翼、成為孤狼。……放開心胸談判,目的在卸下國民黨『兩岸和平』、『會搞經濟』的兩大假面具,目的在長久的執政,不在統獨的未來;至於談判結果為何,我們也不用現在就知道。民進黨既掌有主流民意的狼群,也有『不顧一切,只要獨立』的孤狼在外虎視,當然可以和北京不疾不徐、天長地久地談。誰說談判需要馬上有結果的?」 2014年1月10日,政治評論員江春男說:「1991年台獨黨綱一旦被1999年〈台灣前途決議文〉所取代,即變成歷史文件,不成為問題;遺憾的是,07年-{游}-錫堃當主席時,又通過〈正常國家決議文〉,推翻〈台灣前途決議文〉,回到台獨黨綱的原地。……誠實面對這頁歷史,設法取消或取代〈正常國家決議文〉,才能回到〈台灣前途決議文〉。」 楊碧川的評論 1997年8月,台獨左派人士楊碧川評:「在中華民國政權一再重申『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情形下,如果藉由台灣人民直選中華民國總統的事實可以代表台灣人民主權的行使的話,那麼中華民國在台灣也將可循『香港模式』回歸中國。承認中華民國對台灣的統治,危機就在這裡。唯有消滅中華民國這個外來政權,建立獨立的台灣國,才是真正的主權獨立的事實,也才是台灣唯一的活路。」 1997年11月,楊碧川評:「台灣中產階級有錢有閒,因為這是寄生在外來政權下才享有的榮華富貴,也是壓榨剝削被壓迫的台灣勞苦大眾、原住民的血淚;如此可恥的代表就是一個不知『民主、進步』為何物的『民主進步黨』!民進黨代表必須寄生在KMT(中國國民黨)這個外來政權中的臭蝨子;因此,DPP(民進黨)必須反『台獨』,反過來蔑視台灣被壓迫者的意願,宣稱:他們才是『務實』的台獨,其他都是『民族罪人』;『台獨』是績優股,只有他們才能自由進出。」同月,楊碧川又評:「一小撮政治犯、一小撮民主人士,匆匆接收台灣人民百年來爭取民主與民族獨立的血汗果實,無恥地宣告『台灣已經獨立』,作為自己賣身投靠外來政權的藉口。……民進黨必須寄生在國民黨身上,這隻蝨子愈來愈失去大眾的支持,所以把『台灣獨立』這張績優股存而不用,反過來亂扣台獨運動者大帽子:只有他們(民進黨)才能擁有『台獨股票』,其他則是『民族罪人』。」 1998年11月17日,楊碧川評:「民進黨不但沒有去鬆動教育和媒體體系,以切斷國民黨愚化、奴化台灣人最有利的工具;民進黨甚至去附和、屈服,向國民黨輸誠,以鞏固它在體-{制}-內的利益和地位。所以民進黨會自失立場,強調『台灣(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也就是說,民進黨和國民黨結合,聯合壓迫大多數被統治的台灣人民,而主導者是國民黨,國民黨代表的是在台灣的少數中國人;財團、買辦是寄生在這個體-{制}-中,並不是決定的力量。民進黨已沒有立場代表台灣人,也沒有資格代表台灣的勞動大眾了;我們不應對民進黨再有任何期待。」 2005年10月,楊碧川評:「如果民進黨不承認中華民國及那部偽憲法,那麼一切參選、修憲都將成為不攻自破的謊言。這一戰略上的大轉換,當然會贏得台灣冷血、自私的『中間選民』的暫時支持。民進黨表面上代表台灣人的多數,承認台灣被外來政權佔領的合法化,並把外來政權視為『本土政權』;這麼一來,台獨基本教義派被民進黨的選舉戰車綁在車頭,掛他們的頭,向死忠台灣人騙選票,同時再嚴重警告:『如果不支持民進黨,就是不愛台灣;不論「本黨」再爛,人民只有二選一。』至此,所謂『國民黨加民進黨』的『國民兩黨』,即新型『台灣本土國民黨』,已經由偷情到公開同居了。」 2012年8月21日,楊碧川諷刺,台灣本土化運動是「20世紀大騙局」,它讓只有李登輝、吳伯雄、連戰之流才夠稱得上是「人上人」、「人中龍鳳」的台籍菁英,「他們為外來主子有效地代理統治台灣人,並鞏固了外省權貴子弟如今仍繼續騎在台灣人頭上耀武揚威的優勢」;而台灣人曾經在陳水扁政府時期風光執政八年,所作所為卻是「拚命捍衛『中華民國』這個早在1949年10月1日就已被毛澤東消滅的偽政權」;如果台灣人在中華民國體制內勝選執政等於「台灣已獨立」,20世紀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各國獨立運動史就成為天大的笑話。 許慶雄的評論 2001年10月,淡江大學教授許慶雄說,長期以來與他一起奮鬥的台獨同志與執政後的民進黨都已經認為「中華民國已經是一個國家」、「台灣已經獨立」,他覺得非常弔詭,「如果中華民國已經是個獨立的國家,當初又何須搞建國運動?這問題甚至統派的學者也會問我」;他說,因為「經濟不景氣」、「政治時機不好」等理由避談台獨問題,台灣早就被中國「看破手腳」了,「這問中國最清楚,他們早知道台灣已經沒有獨立的力量了。」 2006年10月,許慶雄批評:「民進黨政府長期以來一直說: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國名叫中華民國,所以不必要宣布獨立。你既然是一個獨立的國家,為什麼不宣布獨立?如果沒有法理上的獨立,那你怎麼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台灣怎麼可能就這樣偷偷摸摸獨立成功,結果全世界沒有人知道?」「台灣近來出現許多奇怪的獨立建國理論,不論是908建國、正名制憲建國、甚至有人說台灣屬於美國一部分等等,這些種種理論,都只是希望能夠『輕鬆快樂、偷偷摸摸來建國』,是一種『撿便宜』的心態,不是個應該有的行為。」 2008年6月12日,許慶雄說,如果認為台灣可以在國際社會都不知道的情況下偷偷宣布獨立建國,那就違背國際法法理,因為國家不可能在神不知鬼不覺之中完成獨立建國;「台灣已經成為獨立國家,但全世界都不知道,只有台灣人民自己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國家必須具備領域、人民、政府等要素;但像中華民國台灣這樣支配某些地域、人民且有政府的組織型態,卻不一定是國家。即使具備成為國家的要素,如果沒有『意志』建國、積極主動持續向國際社會『宣布獨立』(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以表明建國的決心,就不可能成為主權國家。」 2011年1月4日,許慶雄批評:「自從1999年民進黨制定〈臺灣前途決議文〉,容忍、承認中華民國體制之後,看到臺灣各黨派、社團、年輕人拿著中華民國國旗、唱著國歌,依賴著中華民國體制對抗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國際社會上以中華民國圖騰代表臺灣;政治人物忙著在中華民國體制下參選爭取名位,享受『齊國丈夫式』的榮華富貴;這樣全面容忍、承認中華民國體制,實在是很無奈、悲哀。」 其他評論 2002年8月11日,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安組政策委員鄭安國評:「與台獨黨綱相較,除了在國家名稱方面,台獨黨綱是要建立『台灣共和國』外,其他幾乎完全相同;與兩國論相較,則更是完全一致。從李(登輝)總統《亞洲的智略》一書中,可以看到同樣的概念: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在台灣,進一步進展為『台灣中華民國』,主權與治權均不及於大陸;台灣有效支配區域是台灣、澎湖、金門、馬祖,這就是國家的領土。」 2007年6月12日,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憲政法制組兼任研究員隋杜卿評:「『台獨黨綱』的提出,直接導致民進黨的二屆國代選舉遭到慘敗;而為了在二千年總統選舉中爭取中間選票,所以民進黨才在選前特地提出《台灣前途決議文》,進行這種政黨意識型態的轉變,以免被國民黨攻擊他們是『台獨政黨』;而這種《台灣前途決議文》的出現,確實使得許多人都認為民進黨是個『趨向中間路線』的政黨;陳水扁也才能以中間路線為號召,並趁著國民黨的分裂而獲得總統選舉的勝利。《台灣前途決議文》對民進黨形象的轉變,居功厥偉。」 2008年1月1日,台灣團結聯盟發言人周美里表示,民進黨不認真施政,每逢選舉就消費本土社團、消費台灣意識,對台灣人的團結、台灣意識的凝聚都是傷害;如果只寄望民進黨,等於「把所有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才會危及台灣主體性之確保。 2008年5月13日,國立中山大學電機學系教授暨前建國黨決策委員陳茂雄評:「民進黨內部真正引起爭執的是國家定位問題。以前有台獨黨綱,後來有人擔心該黨綱對選舉會造成負面效應,因而又提出《台灣前途決議文》;兩者之間的區別是前者不認同『中華民國』,後者則認同。陳(水扁)總統執政之後在國家定位方面變了好幾次,即使在他擔任黨主席期間,也沒有完全遵照台獨黨綱或《台灣前途決議文》施政。」 2009年1月23日,台灣團結聯盟副秘書長劉一德說,《台灣前途決議文》是「50分台獨」,放棄運動、什麼事也不做了;台灣團結聯盟不是最「衝」(激進)的台獨,不主張推翻中華民國,也不認為「台灣還不是一個國家」,更非賓拉登式台獨。 2009年10月7日,前國民大會代表張春男發表《台灣主權宣告書》,主張「台灣主權理應屬於台灣人」,並批評民進黨「可能實際上是由外來政權的特務單位所操控……欺騙台灣人『已獲得台灣主權』,要台灣人相信『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台灣就是中華民國』」。 2010年1月13日,台獨人士林一方抨擊:「《台灣前途決議文》的存在,它就像緊箍咒般箝制住民進黨追求台灣獨立的衝勁,也讓所有充份認同這塊土地的人民約束了自己畢生的想望、不敢高喊『我愛台獨』。……當年所謂『務實』的手段,非但未能讓台灣人真正落實當家作主的終極理想,也讓畢生追求獨立建國的台灣人民感受到遭民進黨邊緣化,讓活在這塊土地的人民價值錯亂。……台灣獨立是國家總體目標,民進黨也於《台灣前途決議文》之前言明示將繼續推動國家體制改造、並進一步詮釋台灣的定位與走向;若此為真,民進黨唯有宣示廢除《台灣前途決議文》,才能再一次形塑台灣人集體共識,因為我們不樂見:半套民主、不想進步的黨,成了台灣人追求獨立、進步、永存的障礙與謬思。」 2010年4月21日,陳水扁發表《阿扁札記》抨擊,《台灣前途決議文》忽略、甚至刻意迴避台灣與中華民國之間的問題,「將台灣等同於中華民國」,從今日的角度來看,這是最嚴重的謬誤,更與「台灣應揚棄一個中國」的主張自相矛盾。同日,林濁水說,《台灣前途決議文》從今日的角度來看會不清楚,是因為1999年陳水扁要選總統,正義連線強勢要廢除台獨黨綱的「建立主權獨立自主的台灣共和國」字樣、確立中華民國,但他堅持加入「固然依目前憲法稱為中華民國」字樣;他說,如果當時他退讓,那麼依據陳水扁的思維,台灣永遠是中華民國。 2010年5月13日,針對陳水扁在《阿扁札記》中對《台灣前途決議文》的抨擊,林濁水批評:「聽到兩岸政策將以《台灣前途決議文》作基礎,陳水扁抨擊說,《台灣前途決議文》有個『將台灣等同於中華民國』的最大謬誤。陳水扁這樣批評很離譜,因為:1999(年)就是他要採取激烈手段廢台獨黨綱,大家不得已才拿《決議文》和他妥協的。所以,如果《台灣前途決議文》有謬誤,第一個應向大家道歉的就是陳水扁。」 2012年2月2日,《美麗島電子報》專欄作家陳淞山說:「台獨黨綱與〈台灣前途決議文〉是民進黨的基本價值與政治資產,讓民進黨站穩至少百分四十的選票基礎;但也由於其政治侷限性,難以跨越過半數的執政門檻與藍綠選民基本政治結構。……如果民進黨只想要扮演忠實反對黨的監督制衡角色,避免台灣主權的流失,那就不要檢討、修改台獨黨綱、〈台灣前途決議文〉,也不需要去調整對中國的敵視心態,更不用去正視、面對九二共識存在與否的問題,民進黨在台灣內部分裂的社會至少也能夠繼續站穩百分四十的政治實力版圖。」 2012年5月23日,陳水扁說:「民進黨從未『反中國』,但『反一中』,這是1999年〈台灣前途決議文〉寫的。民進黨反對九二共識,重點不在九二共識形式上不存在,而是九二共識代表『一中原則』,台灣成為中國的一省。『反對九二共識』就是拒絕台灣被中國共產黨統治,這是可以大聲說出的『台灣共識』。縱使〈台灣前途決議文〉也提到『中華民國』,和馬英九口中的『中華民國』仍然大異其趣:一個是『番薯仔』,一個是『秋海棠』。」 2012年10月18日,台灣公共化協會成員姚欣進說:「民進黨早在1991年創黨時代所通過的黨綱就明確宣稱自己的台獨立場……雖然民進黨於1999年發表了歷來最溫和的《台灣前途決議文》,要點為:『台灣是一主權獨立國家,其主權領域僅及於台澎金馬與其附屬島嶼,以及符合國際法規定之領海與鄰接水域。台灣,固然依目前憲法稱為中華民國,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任何有關獨立現狀的更動,都必須經由台灣全體住民以公民投票的方式決定。』但若仔細分析,其要旨僅在國家名號上有所妥協,承認目前的憲法名稱為中華民國;但仍堅持台灣為獨立政治體,而非以符合《中華民國憲法》之國體內涵認為台灣是中華民國一省,而中華民國目前治權(非主權)僅及於台澎金馬。換言之,民進黨的《台灣前途決議文》的台獨精神(以描述現狀的兩岸分治來表達)與其黨綱中更為剛性主張的台獨立場,是首尾一貫,並無原則性的轉變。」 2012年11月30日,國立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所長陳芳明說,民進黨老早有論述,《台灣前途決議文》就夠了,《台灣前途決議文》內文就提到「台灣依目前憲法稱為中華民國」;既然還找不到其他共識,那麼台灣目前就還是中華民國;民進黨把台獨黨綱和台灣地位未定論這兩個「奶嘴」吸住,一天到晚抱著一個空幻的東西,只會離台灣人民和社會越來越遠。 2013年1月,前台聯黨主席蘇進強說:「曾經引領風騷、主導民進黨中國論述多年的台獨黨綱、《台灣前途決議文》,都已因兩岸情勢變化而不合時宜;緊抱台獨立場、畫地自限的民進黨面對兩岸越來越開放的嚴峻考驗時,顯得左支右絀。所以(民進黨)當務之急是要整合出一套對內可以統一口徑、對外可以說服台灣民眾與大陸當局的兩岸政策,而不是為了競逐大位而權謀營私、因小失大。」
。 参考文献 引用 来源 书籍 参见 使用价值
最大效用原理:在风险和不确定条件下,个人的决策行为准则是为了获得最大期望效用值而非最大期望金额值。 效用的基数性和序数性 经济学家对于效用的理解是有一个过程的。19世纪的杰文斯、瓦尔拉斯和马歇尔等早期经济学家认为效用如同人们的身高和体重一样是可以测量的,而-{约翰·希克斯}-(John Hicks)於1946年尝试了只在序数性效用的假定下,也取得了很多的研究成果。-{约翰·希克斯}-认为,效用的数值表现只是为了表达偏好的顺序,并非效用的绝对数值。保罗·萨缪尔森也认为效用反映着人的欲望,而欲望是无法具体度量的,只能通过人们满足自己的愿望付出了多少价格来判断。从教科书等内容判断,现在比较通用的应该是后者的序数性效用。 边际效用 假设一个经济中存在种財貨,消费者从消费財貨向量: 来得到效用。为了集中讨论效用问题,我们这里不考虑消费约束,也就是说消费者不用担心自己是否能够承担这些消费。假设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存在(效用函数的存在性证明需要较大篇幅,这里不予给出),则可以表示成: 。 边际效用可以定义为,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透过增加一个单位的財貨的消费导致的效用的增加量。形式上,可以用下面的表达式来表示: 。 参考文献 引用
《英國的海岸線有多長?統計自相似和分數維度》(),是由法國、美國數學家本華·曼德博()撰寫的論文,最初在1967年於《科學》發表。在這篇論文內曼德博討論了維度於1和2之間的自相似曲線。雖然曼德博沒有使用分形(fractal)這個詞彙,惟這些曲線均為分形。 論文的首部分,曼德博討論了英國數學家路易斯·弗莱·理查德森()對海岸線與其他自然地理邊界的測量出來的長度如何依賴測量尺度的研究。理查森觀察到,不同國家邊界測量出來的長度是測量尺度的一個函数。他從不同的好幾個例子裏搜集資料,然後猜想可以透過以下形式的一個函數來估計: 曼德博將此結果詮釋成顯示海岸線和其他地理邊界可有統計自相似的性質,而指數則計算邊界的豪斯道夫維度(Hausdorff-Besicovitch Dimension)。透過這個看法,理查森的研究的例子的有著從南非海岸線的1.02到英國西岸的1.25的維度。 在論文的第二部分,曼德博描述了不同的關於科赫雪花的曲線,它們都是標準的自相似圖形。曼德博顯示計算它們的豪斯道夫維度的方法,它們的維度都是1和2之間。他亦提及填滿空間、維度為2的皮亞諾曲線,但並未給出其構造。
Y Y Y 1967年作品
读音来源 关于“𰻞”一字的读音来源说法较多,民间多流传为拟声。 有多種说法: “饼”字一些地方旳白讀音,秦腔剧作家范紫东、语言学家郭芹纳等人认为该字来源于古文献中经常出现的“饼”字,为“饼饼麵”的语音儿化音变。 地方话里“扁扁”的讹音。在西北地区有的地方方言里,韵母“an”(注音:「ㄢ」)和“ang”(注音:「ㄤ」)会互相混淆。“扁扁”的读音会变成“BiángBiang”的声音。在传到他处的过程中,原义被遗忘,中间有人为了扩大销售,特意把它神秘化,创造新字来宣传“地方特色”。 拟声词,制作时擀制和拉扯过程中,面在案板上发出“BiángBiang”的声音。 拟声词,制作时将面下锅,面碰到锅沿,发出“BiángBiang”的声音。 拟声词,制作时将面下锅,面被扔到空中,落入滚烫的水中,发出“BiángBiang”的声音。 拟声词,制作时捞出面和调味搅拌过程中,发出“BiángBiang”的声音。 拟声词,吃面时,嘴巴嚼面,发出“BiángBiang”的声音。 拟声词,源于古代妇女洗衣服时用棒槌捶打衣服的声音,秦代原始制作𰻞𰻞面时,如同捶打衣服一样,用棒槌捶打面团,发出“BiángBiáng”的声音。 字型与歌谣 “𰻞”字为书写最复杂、笔画最多的汉字之一,最常见字型为57画,另有写法多达71画。 biang的笔画数:宀(3)八(2)馬(10)長(8)長(8)月(4)刂(2)言(7)ㄠ(3)ㄠ(3)心(4),辶旁旧体(4),合计:58画。 𰻞𰻞面在陕西关中地区广泛流传,各地“𰻞”传统写法并非完全相同,衍生出十余种写法。各种写法笔画不一样,最少的54画,最多的有71画以上。 以「六書」理论而言,“𰻞”字属于会意造字。 此外,關中也有少数将其写为「奤」字,显然是会意面条宽大,而发音一致为“biáng”。 爲方便記住「𰻞」字,民間流傳着對應寫法的歌謠,歌謠基本解釋如下: 然而,歌謠在各地流傳的版本也不盡相同。下表顯示了此字的一些字形及其歌謠。 字型构造、歌谣来源 “𰻞”字型构造概括了此面的特性,体现了原料、调料、制作工艺、辛勤操作、食客感受等,展现了秦人心底宽广、有棱有角、大苦大乐的性格气质,映射了山川地理与人情冷暖,组成了陕西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𰻞”字中各部分可联系不同内容进行解释。 做面过程构造字型 有说法称,“𰻞”字各部分表示了做面过程。 “穴”字型,指搋面,为一种和面方式,常用瓷盆。 “言”字型,即“盐”,同音互训,指和面过程中需要用盐,盐是必不可少的调味品。 “九”字型(部分写法),即“久”,同音互训,指搋后的面需久放至少半天,成为“渥面”。 “幺”或“糸”字型,即“绞”,指搋后的面团需要反复揉捏,才能筋道。 “工”字型(部分写法),指“工夫”或“功夫”,指制作过程中所花费工夫。 “马”字型,代指“一马平川”,指面条十分宽,犹如裤带。 “长”字型,指面条不仅宽,而且长。 “月”字型,即“肉”,面中可放入肉进行调味。 “刂”、“戈”、“寸”、“丁”等字型,指用菜刀剺,可特指关中地区的切面刀。 “心”字型,指一心一意、专心致志。 “辶”字型,即“噦”,即“车车儿”,古咸阳的一种常见车辆。 秦人文化构造字型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教授傅功振称,“𰻞”字各部分表示了秦人文化元素。 “穴”字型,指渭河流域的秦人,古代穴居。 “言”字型,指“盐”,为百味之祖,秦人饮食重要调料。 “糸”和“长”字型,体现秦人制作此面过程中的动作和品尝喜悦。 “心”字型,体现秦人忠厚朴鲁、诚信热忱的性情。 “月”字型,通“肉”,指驃悍的秦人喜爱食肉,秦人为“虎狼之师”。 “马”和“戈”字型,体现秦人尚武精神。 歌谣中所谓“马大王”,指秦将白起战胜赵奢后裔“马服诸侯王”“坐车回咸阳”的故事。 歌谣中“咸阳”,突出秦地中心为咸阳。 车夫形象构造歌谣 陕西民俗学会理事靳应禄称,“𰻞”字表示推独轮车卖面车夫的形象。户县大王镇康王村有老人说,“𰻞”字就产生于康王村一带,与过去的地轱辘车有关。 “一点撩上天”,指卖面车夫的草帽。 “留个钩搭挂麻糖”,指挂的麻糖。 “东一扭,西一扭”,指推车走路时左右扭动以保持平衡。 “左一长,右一长”,指车帮上搭着的长面袋子。 “马”字和“穴”字,分别代表了男、女。 发音“Biáng”可形容饥饿时吃面,嘴中所发声音,同时暗指男女之事,将食色性聚集一体,体现百姓最淳朴的人生追求。
秦始皇造字传说 民间传说“𰻞”字为秦始皇所下令制造。 传说秦朝时咸阳街头常有老翁推车沿街叫卖𰻞𰻞面,常从渭河中舀水和面、煮面,碰到食客就使劲扯动面团,直到变成又长又宽的裤带面,扔入沸水煮熟、盛入老碗,加入调料、清油,十分筋道爽口。 居住咸阳的秦始皇日夜操劳国事,厌倦了山珍海味,没有食欲。一名宦官前往街上买了碗“𰻞𰻞面”送上,让秦始皇胃口大开。秦始皇问:“这是何物?竟比山珍海味还味美上口。”,宦官答:“𰻞𰻞面。” 秦始皇将其视为“御用”面食,不能让平民随意吃到,故御赐复杂字型,令百姓无法写出。 一说,有诗曰:“推車咸陽街頭轉,遇見官府老爺漢,稟告君王好禦膳,君王知曉要接見,端來一碗𰻞𰻞面” 秦始皇十分喜爱此面,高呼“保我大秦江山!”为鼓舞民心、号召保卫祖国,御笔写下此字。 清初洪帮图符研究 流传于四川盆地的两个广为人知的复杂汉字“”和“”,其内部结构与“𰻞”字十分类似。类似结构的汉字流传于10多个省市,300多年来均有出现,却仅限民间相传,从无传统典籍收录。 重庆一带的“”字和四川一带的“”字,均念为“zuí”,即当地方言中的“贼”,意指强盗。为方便记忆也有歌谣对应,在当地乡村中人人均能背诵。 有观点认为,这些汉字与清初东南沿海地区刚刚兴起的洪帮图符十分类似,可能为洪帮隐语秘符,由于洪帮各派系从南至北扩展传播,而将该图符传播各地,尤其是四川盆地,演化为汉字。 现存资料中显示,洪帮兴起初期,东南沿海一带的开香堂布置中有图符与四川盆地流行的“”和“”两字几乎完全相同。由于洪帮历来多有组装秘字作为隐语的传统,则可用拆字法解读该图符: 上部“亠、二、口、糸、糸”与下部“心”(小篆体)构成了繁体的“-{戀}-”字,指“留恋”。 左右两旁的“月”与“戈”(或“刂”)在图符中原为对称形状,如新月初升,指“月”,省写代指“明(朝)”。 中部的“马”、“长”与下-{面}-的“辶”,隐含“一马当先”、“马行千里”、“长途跋涉”之类含义。 因此,图符中可能隐含“留恋大明,一马当先”之意。在传播过程中,可能缓慢发生变化,最终演化成为当地民间字符,传播越远,其字型变化可能越大。可以看出,四川盆地的“”和“”两字省略了“辶”,而陕西的“𰻞”字增加了“穴”字头。 有趣的是,這個字流傳到潮州話地區時,被當地民眾認爲跟「戀愛」的「戀」字同義,不過讀音不同,在江夏懋亭氏編著的《彙集雅俗通十五音全本》中,收入潮州話「雞」部(oi)、「時」母(s)、陰入調,讀音爲「soih4」,與當地話「𩐅椅腳」、「𩐅齒縫」的「𩐅」字同音。根據《潮汕十八音字典普通話對照》,此字與「戀」字是同義不同字、不同音,各部件皆能解釋戀愛的狀態:「言」談,是戀愛的中心;「絲」是「纏綿」二字的偏旁;「日」、「月」與兩個「長」代表時時刻刻、長長久久;戰「馬」與「干戈」反映三角戀與情敵爭持的情況。當地人認爲此字形將戀愛描述得錯綜複雜、淋漓盡致。 對比四川盆地一帶的「zuí」字,以及洪幫開香堂嘅圖符,此「soih4」字亦十分相似,只是多了「日」和「干」兩部件。如果洪幫圖符中嘅「月」是「明朝」(大明)的「明」字嘅省寫,「soih4」的寫法就是「日」與「月」齊現。而「干」和「戈」皆是武器。可以相信此「soih4」字的字形,也是同一來源。 辞书收录 传统辞书《说文解字》、《康熙字典》、《字汇》、《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等中,均未收录此字。 截至民国年间的各地传统方志中,较少涉及民间小吃,尚未发现有关面的记载。 《都市方言辞典(陕西卷)》收录此词条,并详细介绍了相关饮食文化: 电脑输入与显示 在Unicode中收錄 早在2006年,井作恒(John Jenkins)跟康立论(Lee Collins)電郵討論後,提交了「」字,比現行字形缺少了一個「心部件」。然而,該字被提交到IRG後,Marnen Laibow-Koser指出井作恒給出構字式(IDS序列)爲「⿺辶⿱穴⿰月⿰⿲⿱-{幺長⿱言馬⿱幺長}-刂」,其長度是18個碼位,於2007年被指出不符合當時《核心規約》中長度不能超過16的規定(後來的《核心規約》中刪去了這一限制)。2008年,TCA和日方認爲此提案的字「字形模糊」,應當釐清。2009年,此字轉移到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擴展區E提案後,山本知(Yamamoto Satoshi)指出它缺少了「心部件」的問題,最終此字提案被移除。此字也曾被提至「急用漢字」區的討論裏,但被日方和韓方代表認爲並非急用,最後只能移至審議擴展區G收錄字的WS 2015中。 同時,范銘(Ming Fan)向Unicode提交「𰻞」字的收字申請。其後,在Unicode審議新字收錄的WS 2015中,此字的-{zh-tw:正;zh-hk:繁;zh-cn:繁;}-體代號爲UTC-00791,以胡勁濤、孫立新、史鹏飛等著的《都市方言辭典(陝西卷)》作爲證據;其類推簡化字則爲UTC-01312,用的證據爲施韵佳、梁贵红、崇蓉蓉等在《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發表的文章〈Biáng形纹样探究〉。遺憾的是,提交的字形與引用證據之間有差異,-{zh-tw:正;zh-hk:繁;zh-cn:繁;}-體的提交字形爲最常見的寫法「𰻞」,但引用證據中的寫法卻是缺少了「刂部件」而且「月部件」變大了的「」;簡體的提交字形爲「𰻝」,可是引用證據那篇文章中顯示的對應-{zh-tw:正;zh-hk:繁;zh-cn:繁;}-體是「」,「刂部件」變成了「戈部件」,兩個「幺部件」也變成「糸部件」。這些字形差異不但引起了討論,還引起過意料之外的衍生提案,比如日本的鈴木俊哉(Suzuki Toshiya)提出過「中日韓組合表意字符(CJK Complex Ideographic Symbol)」的概念,以「」來兼容各種異體,無論棋盤紋部分為何,都統一為同一個字。甚至可容許像「」這樣的字。 最後,這個漢字在2020年3月10日更新的Unicode 13.0版本裏,獲收錄至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擴展區G區塊中。-{zh-tw:正;zh-hk:繁;zh-cn:繁;}-體字的編碼爲,類推簡化字的編碼爲。 思源字体的表示 旧版思源宋体和思源黑体通过OpenType组字的特性,可以使用表意文字描述序列将“⿺辶⿳穴⿰月⿰⿲⿱-{幺}-长⿱言马⿱-{幺}-长刂心”显示为“𰻝”。 2.000版起的思源黑體已收錄此字,但由於該版本於該字正式加入Unicode前發佈,未能對應碼位,字體更新前未能正常使用。2.002版更新後已對應碼位,已能正確顯示,但组字特性也同时被移除。 饮食民俗 民间歌谣 有关中民谣称: 贾平凹取其含义说: 这展现了关中刚烈火辣的秦风秦味,以及他们对𰻞𰻞面和油泼辣子的热爱。 关中俗谚称: 意指过门媳妇需要打骂以使其听话,制作𰻞𰻞面需要反复揉压才能有筋道。 陕西民谣称: 意指𰻞𰻞面和秦腔对百姓生活的重要性。 民间传说 康熙皇帝相关传说 相传,清朝康熙皇帝假扮为商人巡查西北地区,路过陕西省临潼县鱼池村时,借住于一房姓人家中,房家用家常𰻞𰻞面招待。康熙十分喜欢此面,称赞不已,趁机询问其做法,房家人说:“红嘴绿叶玉石板,金色鱼儿浮水-{面}-,釜中两沸即成餐”,并详细交待了原料、配料和制作方法。康熙回京后命御膳房进行烹制,却制作失败,故诏令房氏进京为其做𰻞𰻞面。为表感谢,皇帝恩准鱼池村不必纳粮。此面也因此名震天下。 市场与文化推广 𰻞𰻞面在关中地区传统上十分流行,也因其独特风味走向城市,陕西西安等地有众多𰻞𰻞面馆,北京等外地城市也有𰻞𰻞面馆售卖𰻞𰻞面。 近年来,一家名为“Noodle King”的𰻞𰻞面连锁店在西安以及其他城市开设众多分店,注册商标,将𰻞𰻞面品牌化运营。 2003年12月,西安眼镜山野人家的眼镜山野𰻞𰻞面被中国烹饪协会认定为第三届“中华名小吃”。 作为陕西面食的代表之一,加之独一无二的读音与字型,𰻞𰻞面-{}-包含有丰富而独特的民俗文化。2009年10月,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𰻞𰻞面故乡的户县康王村组织了𰻞𰻞面“老碗会”,当地村民希望将此面制作技艺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可打造专营𰻞𰻞面的餐饮旅游村。 2020年5月,日本7-Eleven在東京附近以限定商品的形式推出𰻞𰻞麵,引起話題。其後因為反應熱烈,7-Eleven於9月初再發售𰻞𰻞麵,其後更將發售範圍擴大至關東、東海及近畿各縣市。 注释 参考
5H2 + 3N2 + 2C 每克TNT炸藥可產生4200焦耳的能量(4.2MJ/kg)。虽然三硝基甲苯的能量密度比脂肪(38MJ/kg)和糖(17MJ/kg)小,但它的分子中有三個硝基作为氧化劑,不需要大氣中的氧氣,所以引爆時會產生大量氣體,產生爆炸。現今有關爆炸和能量釋放的研究,也常常用「公斤TNT」或「噸TNT」作為單位,以比較爆炸、地震、行星撞擊等大型反應時所釋出的能量。 历史 TNT由德国化学家朱利葉斯·威爾蘭德于1863年首次制备,最初被用作黄色染料。TNT作为炸药的潜在作用在30年内都未被发现,主要是因为它比其他替代品更不敏感,所以难以引爆。其爆炸特性由另一位德国化学家Carl Häussermann于1891年首次发现。TNT在液体状态下可以被安全地注入弹壳中,而且由于非常不敏感,其不受英国《》()的约束,且在制造和储存时不被视为爆炸物。 1902年,德军采用TNT作为大炮炮弹的填充物。使用TNT填充的穿甲弹在击穿英军主力舰的装甲后会爆炸,然而英军使用Lyddite填充的炮弹却往往会在撞击装甲时便爆炸,导致大部分能量在舰外便被消耗。1907年,英军开始使用TNT取代Lyddite。 在其他一些国家已经改用TNT后,美国海军仍继续使用D型炸药(苦味酸铵)填充穿甲弹,但已开始使用红糖色的粗制B级TNT炸药填充水雷、炸弹、深水炸弹和鱼雷弹头,其需要使用颗粒状结晶A级TNT的来引爆。A级TNT也用于填充高爆弹,随着化学工业发展,在能从甲苯原料以及硝化反应产生的其他一硝基甲苯同分异构副产物中去除二甲苯及相似的烃后,TNT也成为其他用途的首选。 毒性 有些軍事試驗基地被TNT所污染。軍火所產生的污水會污染地面水和地下水。水被TNT和黑索金所污染後會呈粉紅色,這些污染物被稱為“粉紅水”,清理程序十分困難和昂貴。 人長期暴露於三硝基甲苯會增加患貧血症和肝功能不正常的機會。注射了或吸入三硝基甲苯的動物亦發現會影響血液和肝臟、脾臟發大和其他有關免疫系統的壞影響。亦有證據證明了TNT對男性的生殖功能有不良影響,而TNT也被列為一種可致癌物。進食TNT會使尿液變黑。能引起亚急性中毒、慢性中毒。例如引起白内障、中毒性肝炎,还损坏造血系统。
21%。甲苯混酸比约1:6。二段混酸成份为:HNO3 13%;H2SO4 76%; H2O 11%。MNT、混酸比为1:4~5。一二段硝化原料易得,工艺简单,制成的DNT成本低廉,很适于临时生产。第三段硝化是将DNT硝化为TNT,需要几乎不含水的混酸。一般是先向熔化了的DNT中加入发烟硫酸,再加入浓硝酸。发烟硫酸较缺乏的国家也使用浓硫酸。三段硝化的废酸可用于配制二段混酸,实现废物利用。第三段硝化难度较大,不适于临时生产。硝化后分离出的TNT为粗品,含大量杂质,须精制。目前常用的精制方法是亚硫酸钠法。 参考文献 参见 苦味酸 爆炸当量
Mega- 国际单位制中表示因数106()的詞頭「Mega」在中國大陸稱为「兆」;在台灣稱為「百萬」。 此外,其他一些在英语中使用Mega作词头的单位在翻译时采用了国际单位制词头的译法,如megapixel和megabyte,在中國大陸地區分別譯為「百万像-{}-素」、「兆」(或“兆-{}-字-{}-节”),繁體中文地區則為「百萬畫-{}-素」、「百萬位-{}-元組」等。 参见 中文數字 国际单位制词头 英文數字亦有長短差制 註釋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中
以及元代《算學啟蒙》由小到大依次為:一、十、百、千、萬、億、兆、京、垓、秭、穰、溝、澗、正、載。 現代 目前,越南用兆()来表示百万;在中國大陸,「兆」通常作為国际单位制的接頭詞,用以表示百萬,但在表示數值時仍稱為「百萬」。此外,亦有一部分人以兆作為數字單位來表示萬億(),不過這不是法定的用法。 而在台灣、日本和韓國,「兆」這個數字單位至今依然常用,表示萬億(),不表示百萬(視為古義)。此外,臺灣原也採用兆赫表示一百萬赫茲(法條已廢止),目前新法已一律採用“百萬赫”或“MHz”。 在国际单位制中 Tera- 國際單位制中表示因数1012()的詞頭「Tera」在中國大陸稱为「太拉」;在台灣、日本、韓國稱為「兆」。 Mega- 国际单位制中表示因数106()的詞頭「Mega」在中國大陸稱为「兆」;在台灣稱為「百萬」。 此外,其他一些在英语中使用Mega作词头的单位在翻译时采用了国际单位制词头的译法,如megapixel和megabyte,在中國大陸地區分別譯為「百万像-{}-素」、「兆」(或“兆-{}-字-{}-节”),繁體中文地區則為「百萬畫-{}-素」、「百萬位-{}-元組」等。 参见 中文數字
平行合并(Synchronize Merge) 工作流程中的多个路径在一个点被汇合成一个单一的进程。如果多于一个的路径到达了,活动线程就需要进行同步。如果只有一个路径到达,那么其它的路径应该非同步的重新会聚。该模式假设在一个分支被激活后,不会在等待其它分支完成的过程中再次被激活。 这种模式的难点在于决定在哪些分支到达后启动活动。 8. 多合并(Multi-merge) 工作流程中的多个分支在一个点进行非同步的汇聚。如果多于一个的分支被激活——可能是并发的——每个进入分支的每个活动都在合并之后启动新的活动。 9. 鉴别器(Discriminator) 鉴别器是工作流中的一个点,它等待进入分支中的一个完成,然后才激活其后的活动序列。从那个时刻开始,它等待所有剩余的分支完成,并且“忽略”它们。一旦所有的分支都已被触发,它就会重置自己,以便能被再次触发。 例子:在三个分支中的任意两个到达之后启动后面的活动。 10. M中的N模式(N-out-of-M Join) 合并多条路径,进行部分同步,只执行一次后续活动 11. 强制循环(Arbitrary Cycles) 工作流中的一个点可以让一个或多个活动反复的执行。 12. 隐式终止(Implicit Termination) 一个子过程应该在没有什么事情可做的时候被停下来。换句话说,在工作流中没有别的活动在执行并且没有活动可被激活的时候终止。 13. 非同步的多实例(Multiple Instances Without Synchronization) 在一个工作流的内部中,可以创建一个活动的多个实例,当然,这需要对新产生的线程的控制能力。 14. 在设计期间预先确定的多实例(Multiple Instances With a Priori Design Time Knowledge) 在特定过程中的特定活动的数量是在设计时就被确定的。一旦所有的实例都完成了,其它的活动应该被启动。 例子:有关危险品的请求需要三个不同的审核。 15. 在运行期预先确定的多实例(Multiple Instances With a Priori Runtime Knowledge)
簡介 1. 顺序(Sequence) 工作流中的各个活动在同一个进程中按顺序依次执行。 例子:在“发送货物”之后“发送单据”。 2. 平行拆分(Parallel Split) 工作流中从一个线程中的一个点拆分为在多个线程中平行执行的多个活动。 例子:活动“付款”激活了“发送货物”以及“通知顾客”的执行。 3. 同步(Synchronization) 工作流中的多个活动在一个点上汇合成一个线程。 例子:活动“归档”在“发票”和“收款”全部完成后被激活。 4. 排他选择(Exclusive Choice) 工作流中的一个点,基于决定或者工作流中的数据,流向若干个分支中的一个。 5. 单合并(Single Merge) 工作流程中的一个点在两个或者多个分支发生非同步的汇合时执行。它假设这些分支中不存在平行执行的情况。 例子:在收到支付或者确认信用之后,汽车被交付给顾客。 6. 多选(Multi-choice) 工作流中的一个点,基于决定或者工作流中的数据,流向若干个分支中的几个。 7. 平行合并(Synchronize Merge) 工作流程中的多个路径在一个点被汇合成一个单一的进程。如果多于一个的路径到达了,活动线程就需要进行同步。如果只有一个路径到达,那么其它的路径应该非同步的重新会聚。该模式假设在一个分支被激活后,不会在等待其它分支完成的过程中再次被激活。 这种模式的难点在于决定在哪些分支到达后启动活动。 8. 多合并(Multi-merge) 工作流程中的多个分支在一个点进行非同步的汇聚。如果多于一个的分支被激活——可能是并发的——每个进入分支的每个活动都在合并之后启动新的活动。 9.
當其平均成本低於其產品的帶來的平均利益,一間公司會賺取利潤。經濟利潤相等於平均成本與市價之差乘以產出量。 當其經濟利潤為零時,一間公司正在賺取正常利潤。這情況在當平均成本相等於利潤極大化產量下的價格時出現。 若價格訂在平均成本與平均變動成本之間,這樣,公司正處於損失極小化的狀態。若停止經營其損失更大,這間公司應該會繼續生產。透過繼續經營,公司可以減少其變動成本及至少部分固定成本。若繼續生產會損失全部的固定成本,公司會完全停止生產。 若價格低於平均變動成本,公司會倒閉。完全不生產的損失是最少的,因為任何生產都會帶來負回報。而倒閉時,公司損失的只有其固定成本。它要麼離開市場,要麼留在市場並面臨完全損失的風險。 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是所有被放棄的選擇中,價值最高的一項。雖然機會成本難以量化,但其影響在個人層面上十分普遍而真實。事實上,這個概念應用在所有決定上,不單是經濟行為。機會成本的概念是微觀經濟學其中一塊基石,因為機會成本是人類作一個行為的代價,而需求定律斷言代價改變,作此行為的傾向(需求量)會與代價的增減成反向。這是經濟學中重要的前提。 機會成本是一個量度做某事的成本的途徑。機會成本同時會包含了次佳選擇的等量金錢價值,而非單單計算一個行為的表面代價。次佳的選擇所帶來的得益是原本選擇的機會成本。一個常見的例子是一個農夫選擇在自己土地上耕作而不租出土地予其鄰居,當中的機會成本就是租出土地所能獲得的潛在得益。在這例子中,農夫可能預其自己耕作會帶來更大利益。類似地,進入大學就讀的機會成本是一個學生投入勞工市場工作所能賺取的工資,再加上因為讀大學而產生的學費和其他開銷。 機會成本不是所有可能選擇的價值總和,而是單一的最佳次選。一個城市在一塊空地上決定建造醫院的可能機會成本是:建造體育館的得益,用作停車場賺得的收入,賣出整幅地的金錢所得,或者任何其他可能用途的利益,以上的其中一項(價值最高者),而非全部的總和。在此帶來的一個問題是如何測定一個選擇的金錢價值並評估機會成本。舉例說,很多時一個決定牽涉到由於科學上的不確定故其金錢價值難以估算的對環境的影響。評價一個人的生命價值與北極石油溢出的經濟影響牽涉了含有道德成份的主觀選擇。 沒有任何事是免費的。美國經濟學家佛利民的著作《There's no such thing as a free lunch》(1975年)成為了金句──世上沒有免費午餐。无論一個人選擇什麼,他或她總是放棄了一些東西的回報。一個機會成本的例子是在去演唱會和做功課之間的抉擇。如果某人選擇去演唱會,那麼他或她便正在放棄學習的機會和時間;但如果某人選擇做功課,其成本是放棄難得看演唱會的機會。在理解和學習微觀經濟學及選擇的作出時,機會成本概念的掌握是極重要的。 應用微觀經濟學
當其經濟利潤為零時,一間公司正在賺取正常利潤。這情況在當平均成本相等於利潤極大化產量下的價格時出現。 若價格訂在平均成本與平均變動成本之間,這樣,公司正處於損失極小化的狀態。若停止經營其損失更大,這間公司應該會繼續生產。透過繼續經營,公司可以減少其變動成本及至少部分固定成本。若繼續生產會損失全部的固定成本,公司會完全停止生產。 若價格低於平均變動成本,公司會倒閉。完全不生產的損失是最少的,因為任何生產都會帶來負回報。而倒閉時,公司損失的只有其固定成本。它要麼離開市場,要麼留在市場並面臨完全損失的風險。 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是所有被放棄的選擇中,價值最高的一項。雖然機會成本難以量化,但其影響在個人層面上十分普遍而真實。事實上,這個概念應用在所有決定上,不單是經濟行為。機會成本的概念是微觀經濟學其中一塊基石,因為機會成本是人類作一個行為的代價,而需求定律斷言代價改變,作此行為的傾向(需求量)會與代價的增減成反向。這是經濟學中重要的前提。 機會成本是一個量度做某事的成本的途徑。機會成本同時會包含了次佳選擇的等量金錢價值,而非單單計算一個行為的表面代價。次佳的選擇所帶來的得益是原本選擇的機會成本。一個常見的例子是一個農夫選擇在自己土地上耕作而不租出土地予其鄰居,當中的機會成本就是租出土地所能獲得的潛在得益。在這例子中,農夫可能預其自己耕作會帶來更大利益。類似地,進入大學就讀的機會成本是一個學生投入勞工市場工作所能賺取的工資,再加上因為讀大學而產生的學費和其他開銷。 機會成本不是所有可能選擇的價值總和,而是單一的最佳次選。一個城市在一塊空地上決定建造醫院的可能機會成本是:建造體育館的得益,用作停車場賺得的收入,賣出整幅地的金錢所得,或者任何其他可能用途的利益,以上的其中一項(價值最高者),而非全部的總和。在此帶來的一個問題是如何測定一個選擇的金錢價值並評估機會成本。舉例說,很多時一個決定牽涉到由於科學上的不確定故其金錢價值難以估算的對環境的影響。評價一個人的生命價值與北極石油溢出的經濟影響牽涉了含有道德成份的主觀選擇。 沒有任何事是免費的。美國經濟學家佛利民的著作《There's no such thing
面食,是指主要以面粉制成的食物,世界各地均有不同種類的麵食,中國主要有:面条、馒头、拉条子、麻什、烧饼、饺子、包子等,西方有麵包、各種烤餅等,种类繁多。
面食,是指主要以面粉制成的食物,世界各地均有不同種類的麵食,中國主要有:面条、馒头、拉条子、麻什、烧饼、饺子、包子等,西方有麵包、各種烤餅等,种类繁多。
区段划分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等组织规定: 若低于0.2表示指數等級; 0.2-0.29表示指數等級; 0.3-0.39表示指數等級; 0.4-0.59表示指數等級; 0.6以上表示指數等級。 通常,0.4是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超過這條“警戒線”时,贫富两极的分化较为容易引起社会阶层的对立从而导致社會動盪。 财富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由居民的年收入来定义,而需要衡量居民财富分配公平程度时可用财富基尼系数,它由居民所拥有的财富来定义。 绝大部分国家的财富基尼系数都集中在0.6到0.8的区间内,财富基尼系数在0.7左右的国家最多。 根據北京大學社會科學院的報告,2012年中國家庭凈財產的基尼系數達到0.73,頂端1%的家庭占有全國1/3以上的財產。丹麥,瑞士等國則紛紛超過0.8,在美國這一數字更是高達0.84。 據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調查研究,美國前10%的富人大約占有80%的社會總財富,而前1%的富人占有40%的財富,前0.1%的富人占有20%的財富,前0.01%仍然占有10%的財富。 各经济体系情况 欧洲主要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在0.24到0.36之间,美国较高,2007年为0.45,2013年为0.49,2019年估計為0.415。Janet Gornick 教授2013年的比較圖顯示,美国與主要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用稅前計算差距不大,以稅後計算則偏高。 在收入差距方面,據美國人口調查局提供的數據,1973年,收入最高20%的家庭收入佔美國總收入的44%;2002年佔50%;而到2012年,這一比例已經增至51%。對收入最低20%的家庭而言,他們的收入佔美國總收入的比例從1973年的4.2%,2002年的3.5%,降至2012年的3.2%。。 目前全球基尼系數最高的地方是非洲的納米比亞。2001年以後香港達到0.525,2006年高達0.533,2012年更高達0.537,香港已成為高收入經濟體中貧富懸殊最嚴重的地區;即使把發展中國家包括在內,香港的貧富懸殊也十分嚴重,僅次於薩爾瓦多、哥倫比亞、智利、危地馬拉、巴西、南非以及一系列非洲經濟體而排名倒數18位;而台灣方面,台灣2010年官方的基尼系數為0.342,2013年學者計算為0.36,2018年官方的基尼系數為0.338;日本、韓國、西歐、東歐等經濟體的收入基尼係數也低於0.4。 2013年1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一次性公布了自2003年以来十年的全国基尼系数。统计局局长马建堂称,按照國際新的统计口径,中國大陸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2003年是0.479,2004年是0.473,2005年是0.485,2006年是0.487,2007年是0.484,2008年是0.491,2009年是0.490,2010年是0.481,2011年是0.477,2012年是0.474。数据显示自2008年起,中国基尼系数在逐年下降。但西南財大公布的歷年統計結果顯示中國大陸的基尼係數在0.6左右。 这两份不同的结果也被大众广泛讨论。2014年密西根大學谢宇教授根據中國的六份調查,估算中國2005年後基尼系数為0.53–0.55,並指出差距主要來自沿海與內陸差距以及城鄉差距。然而,根据2020年的一份基于胡润财富报告、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等原始数据的分析,国家统计局的口径几乎不包括中国最富有的1%人口;只要将千万元人民币以上资产的家庭纳入统计,估算出的基尼系数就会上升到0.55–0.6;而如果将亿元以上资产的家庭也纳入统计,中国2016–2018年的基尼系数则远超0.6,甚至可能高达0.67。 部分国际组织情况 欧洲联盟各国 不足之处 没有显示出来在哪里存在分配不公。例如同樣的基尼系數下,如果青年平均收入比中老人低太多,社會則會出現大問題——就算是年輕人的父母能夠金援他們也是一樣,年輕人接受父母金援時會認為,他們沒有辦法在未來金援自己的子女,因此容易拒絕生育。 國際間並無制定基尼系數的準則,一些問題(如應否除稅項,應否剔除公共援助受益者,應否剔除非本地居民,或應否加入政府的福利)並沒有一致性,以至缺乏比較的準則。 基尼系数一般是按年收入来算的,这样对年收入波动很大的地区(如商业投资为主导)的估计会显著高于年收入波动小的地区(如公务员为主导的地区)。如果年收入波动很大,则基尼系数会很高,但多年份积累积累下来的收入差距并没有基尼系数显示得那么大。這也反映了基尼系数高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收入波动高,社会阶层流动快。 参考文献 延伸閲讀 Reprinted in
各经济体系情况 欧洲主要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在0.24到0.36之间,美国较高,2007年为0.45,2013年为0.49,2019年估計為0.415。Janet Gornick 教授2013年的比較圖顯示,美国與主要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用稅前計算差距不大,以稅後計算則偏高。 在收入差距方面,據美國人口調查局提供的數據,1973年,收入最高20%的家庭收入佔美國總收入的44%;2002年佔50%;而到2012年,這一比例已經增至51%。對收入最低20%的家庭而言,他們的收入佔美國總收入的比例從1973年的4.2%,2002年的3.5%,降至2012年的3.2%。。 目前全球基尼系數最高的地方是非洲的納米比亞。2001年以後香港達到0.525,2006年高達0.533,2012年更高達0.537,香港已成為高收入經濟體中貧富懸殊最嚴重的地區;即使把發展中國家包括在內,香港的貧富懸殊也十分嚴重,僅次於薩爾瓦多、哥倫比亞、智利、危地馬拉、巴西、南非以及一系列非洲經濟體而排名倒數18位;而台灣方面,台灣2010年官方的基尼系數為0.342,2013年學者計算為0.36,2018年官方的基尼系數為0.338;日本、韓國、西歐、東歐等經濟體的收入基尼係數也低於0.4。 2013年1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一次性公布了自2003年以来十年的全国基尼系数。统计局局长马建堂称,按照國際新的统计口径,中國大陸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2003年是0.479,2004年是0.473,2005年是0.485,2006年是0.487,2007年是0.484,2008年是0.491,2009年是0.490,2010年是0.481,2011年是0.477,2012年是0.474。数据显示自2008年起,中国基尼系数在逐年下降。但西南財大公布的歷年統計結果顯示中國大陸的基尼係數在0.6左右。 这两份不同的结果也被大众广泛讨论。2014年密西根大學谢宇教授根據中國的六份調查,估算中國2005年後基尼系数為0.53–0.55,並指出差距主要來自沿海與內陸差距以及城鄉差距。然而,根据2020年的一份基于胡润财富报告、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等原始数据的分析,国家统计局的口径几乎不包括中国最富有的1%人口;只要将千万元人民币以上资产的家庭纳入统计,估算出的基尼系数就会上升到0.55–0.6;而如果将亿元以上资产的家庭也纳入统计,中国2016–2018年的基尼系数则远超0.6,甚至可能高达0.67。 部分国际组织情况 欧洲联盟各国 不足之处 没有显示出来在哪里存在分配不公。例如同樣的基尼系數下,如果青年平均收入比中老人低太多,社會則會出現大問題——就算是年輕人的父母能夠金援他們也是一樣,年輕人接受父母金援時會認為,他們沒有辦法在未來金援自己的子女,因此容易拒絕生育。 國際間並無制定基尼系數的準則,一些問題(如應否除稅項,應否剔除公共援助受益者,應否剔除非本地居民,或應否加入政府的福利)並沒有一致性,以至缺乏比較的準則。 基尼系数一般是按年收入来算的,这样对年收入波动很大的地区(如商业投资为主导)的估计会显著高于年收入波动小的地区(如公务员为主导的地区)。如果年收入波动很大,则基尼系数会很高,但多年份积累积累下来的收入差距并没有基尼系数显示得那么大。這也反映了基尼系数高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收入波动高,社会阶层流动快。 参考文献 延伸閲讀 Reprinted in The Chinese version
风景画家 巴黎艺术家
R 风景画家
起源 新市鎮的發展模式由英國城市規劃家埃比尼澤·霍華德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提倡。在1898年他出版書籍《明天:真正革新的和平之路》(To-Morrow: A Peaceful Path of Real Reform)提出「花園城市」的構想,提出城市以聚落方式建立以及發展,人為手段來達至各方平衡、自給自足,希望藉此改善工人工作和生活環境。結果創建倫敦以北的「田園城市」、位於赫福郡的列契沃思(Letchworth)。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又於同郡建韋林花園城市(Welwyn Garden City)。 各地發展新市鎮歷史 亞洲 日本 日本的新市鎮計劃在很大程度上受英美花園城市、美國街道設計的方式影響。 日本政府借鑒英國新市鎮運動,目前大約30個新城鎮已經建成了日本全國各地。其中大多數都位於靠近東京和關西地區。但在一些新市鎮,沒有提供大量在地就業機會,僅做為臥城,結果許多居民通勤到附近的城市上班,使通勤列車與道路十分擁擠。在1960年代,新市鎮加快經濟快速增長,一直持續到1980年代。 日本政府曾建議首都從東京搬遷到規劃的城市,例如大阪,但這個計劃被取消,僅預定於東京遭受重大災害或恐怖活動等導致機能癱瘓無法正常運作時,中央政府各機關遷至大阪國際機場(伊丹機場)辦公。 新加坡 1952年至1973年,新的城市規劃理念引入到新加坡,該國的公共房屋管理局,建屋發展局建設的第一個新鎮,女皇鎮。今天,絕大多數的約11,000公營樓宇被組織為22個新市鎮全國各地。 每個新鎮的設計是自負盈虧。新加坡新市鎮發展完善,自給自足,以滿足最常見的住宅需求。照顧教育、醫療保健和娛樂需求,提供學校、醫院、公園、體育場館等。 的成功設計受國際公認。1992年10月5日,聯合國建築和社會住房基金會(BSHF)頒發World Habitat Awards獎項,被選為代表新加坡的新市鎮。 馬來西亞 布城、发林(亚依淡新市镇)、士拉央新镇、万宜新镇为马来西亚主要的新市镇(Bandar Baru)。 中華民國(台灣)
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的Slobomir是一個新市鎮,由創始人斯洛博丹洛維奇和他的妻子米拉命名城市,它的名字的意思是「城市的自由與和平」。它位於德里納河近比耶利納。它是由一個波斯尼亞慈善家斯洛博丹洛維奇成立。 它的目標是成為戰後的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主要城市之一。 保加利亞 在保加利亞共和國,新市鎮舊扎戈拉和卡贊勒克,1877年至1878年因俄土戰爭中被燒為平地,其後被重建為新市鎮。另外,保加利亞南部的季米特洛夫格勒亦是一個主要的工業和基礎設施中心的新城市。 克羅埃西亞 Červar Porat是一個在克羅地亞西部新市鎮,計畫可容納 6500 人。它位於東海岸的Červar環礁湖亞德里亞海中。在獨立戰爭中,它被用作一個難民營,受收由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和武科瓦爾的難民。 丹麥 由於1618年三十年戰爭的破壞,腓特烈西亚重建成一個新市鎮和軍事要塞,最近在哥本哈根或瑪律默區域計畫興建新市鎮和加強發展。 法國 1453年百年戰爭後,為了拆卸被損毀的城市和規劃發展,12到14世紀出現了新市鎮(名為),其中蒙帕齐耶、维莱雷阿、博蒙特等城市是很好的例子。 非洲 埃及 波札那 博茨瓦納的首都哈博羅內,以曾经控制附近土地的特洛夸部落酋长命名,在1960年代開始規劃。 奈及利亞 尼日利亞的首都阿布賈是新市鎮,大約在1980年代發展。 各地例子 首都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 :渥太華 :巴西利亞 :坎培拉
为中国江苏省下辖县级市,现由泰州市代管。位于长江、淮河、黄海和京杭大运河之间的里下河地域内,是中国百强县。兴化是商品粮、水产品生产与集散基地,又是一座文化名城和新兴旅游城市。兴化市拥有耕地180万亩,市人民政府駐昭阳街道南亭路2号。 历史 综述 兴化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拥有2500年建城史,古称昭阳、楚水。春秋、战国时期为吴楚之地,周慎靓王时为楚国上柱国昭阳的食邑,五代杨吴武义二年(公元920年)划海陵县北境设招远场,旋改设为兴化县,故有“昭阳古邑”、“海陵旧址”之称。 史前史 位于林湖乡境内的影山头遗址属江淮地区原始文化的中期,距今约6300年到5500年之间。 位于张郭镇境内的蒋庄遗址属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距今约5200年到4200年之间。 位于戴窑镇境内的东古遗址属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距今约5200年到4200年之间。 位于林湖乡境内的南荡遗址属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距今约4000年。 建制沿革 五代以前属海陵县境。 五代杨吴武义二年(公元920年)划海陵县北境设招远场,旋改设为兴化县。 五代南唐时兴化县属海陵郡。 宋代,兴化县始隶泰州,后改属扬州。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升高邮军为承州,以兴化来属;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废兴化县为昭阳镇,并入泰州;绍兴十九年(1149年)恢复兴化县,仍属泰州。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又建高邮为军,仍以兴化隶属,后又复隶泰州。孝宗淳熙四年(1177年)再隶高邮。 元代,兴化县属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淮东道高邮府。 明代,兴化县属直隸扬州府高邮州。 清代,兴化县属扬州府高邮州,后直隶扬州府。 民国时期,辛亥革命以后,兴化县直属江苏省。1933年省下设专区,兴化县隶属于盐城专区。抗日战争时期期间,1939年-1941年间一度成为江苏省政府临时驻地。1942年5月,析兴化县东北境和东台县北境建立台北县(后改大丰县,今大丰市),兴化辖境缩小到串场河以西。 建国后隶属于扬州地区、地级扬州市。1987年撤县建市,改为兴化市。1996年改隶新成立的地级泰州市。 撤销兴化市昭阳镇、临城镇、西鲍乡,设立兴化市昭阳街道、临城街道、兴东镇【苏政复〔2016〕121号】。 撤销兴化市垛田镇,设立兴化市垛田街道。撤销兴化市安丰镇、下圩镇、老圩乡,设立新的安丰镇。撤销兴化市沙沟镇、周奋乡,设立新的沙沟镇。撤销兴化市缸顾乡、李中镇、西郊镇,设立兴化市千垛镇。苏政复〔2018〕30号 军事 兴化古为水乡,交通不便,向有“自古昭阳好避兵”的说法,古代极少卷入战事。 抗战时期因此成为江苏省战时省会,是苏北地区(按,当时“苏北”概念与今天不同,指江苏江淮地区)抗日力量的政治、军事、经济、动员中心。1939年12月,苏北又划分为两个游击区:第一游击区,以副总司令部、江苏省政府所在地兴化为中心,包括高邮、宝应、淮阴、淮安一带,由韩德勤任第一游击区总指挥(兼);第二游击区,主要在泰县、泰兴以及苏皖边区一带,由苏北游击总司令、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李明扬任第二游击区总指挥。 人口 2020年末,根據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总户数49.81万户(公安人口年报数据,下同),户籍人口152.75万人,户均人口3.07人。 在总人口中男性80.05万人,女性72.7万人。 地理 行政区划 下辖3个街道办事处、22个镇、1个乡: 。 区位 兴化市地处江淮之间,里下河地区腹部,东邻大丰、东台,南接姜堰、江都,西与高邮、宝应接壤,北与盐城市隔河相望。位于北纬32°44′~33°16′,东径119°43′~120°16′。政区东西、南北间距各约55公里。兴化市总面积2393.35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766平方公里,占73.8%,河道、湖荡、滩地等水域面积627平方公里,占26.2%。 地形 兴化地势低洼平坦,地面高程在1.40米~3.20米之间,平均高程1.80米(废黄河高程系,下同)。境内地势东部、南部稍高,西北部偏低,为周边高中间低的碟型洼地,是里下河地区建湖、兴化、溱潼三大洼地中最低洼的地方,俗称“锅底洼”。兴化为里下河浅洼平原区,位于江淮平原的里下河凹陷中心地带,为中新生代断隘盆地持续沉降区,古地貌为大型湖盆洼地。在第四纪,洼地经由江河、海合力堆积,经历了海湾——泻湖——水网平原的演化过程,形成湖荡、沼泽地貌特征,均为第四系全新统湖积层和河流泛滥物所覆盖,其基底是以碳酸盐为主的古生代地层。 水文 兴化属淮河流域,境内河道纵横,湖荡棋布。历史上为适应西有运堤归海五坝,东有入海五港的排水格局,水系以东西走向为主。随着江都水利枢纽和高港水利枢纽的建成,境内水系逐步调整为南北走向,原有东西向河道已成为引排调度河道。境内湖荡众多,面积较大的有:大纵湖、吴公湖、郭正湖、平旺湖、得胜湖、乌巾荡、沙沟南荡、癞子荡、官庄荡、王庄荡、花粉荡、广洋荡、团头荡,俗称“五湖八荡”。建国后,兴化站多年平均最高水位2.10米,多年平均最低水位0.86米,最高水位发生在1991年7月15日,达3.35米,最低水位出现在1953年6月19日,只有0.28米。 气候 兴化位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兼受大陆与海洋性气候影响,具有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寒夏热和雨热同步等特点,大气环境质量优于国家Ⅱ级。年平均气温14°~15℃。无霜期210~220天。兴化历年平均降水量1040.4毫米,但年际变化较大,1991年降水量2080.8毫米,而1978年仅393.6毫米。年内降水量在时空分布上不均,6~9月份降水相对集中,约占全年降水量60%以上。年平均蒸发量为960毫米左右。夏秋之际偶尔会遭受台风和龙卷风的影响。 自然资源 全市境内有石油、天然气、地热、矿泉水等矿产资源。油、气、地热开发价值高、潜力大。石油、天然气储量较大,经中石化华东石油局和江苏油田30多年石油勘探,发现边城、周庄、茅山、刘陆等断块油田,石油赋存在新生界下第三系戴南组Ed地层中。陈堡地区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800万吨,是江苏最大的陆上整装油田。中石油近年也在兴化市合陈、戴窑、永丰、大营、新垛、老圩、安丰、海南、陶庄、大垛、获垛、昌荣、林湖、竹泓、垛田、临城、开发区、张郭等18个乡镇,初步勘探有较大石油、天然气储量,浙江油田分公司现已在合陈地区正常开采。目前兴化市各油田已达到年产近50万吨石油能力。地处主城区有一含溴含锶偏硅酸复合型矿泉水,品位独特,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利,全省仅此一家。随着开发地热资源热潮兴起,在城区乌巾荡地区、戴南镇永丰地区勘探成功两口优质的地热井。 人口民族 2012年末,全市总人口1572834人,比上年减少158人。全年出生人口16853人(含补报往年出生),比上年增加4979人;人口出生率10.73‰ ,比上年减少3.2‰ ;死亡人数19730人,比上年减少8785人,死亡率12.54‰ ;人口自然增长率-1.83‰ ;全市家庭户数531539万户。 全市少数民族41个,1669人。少数民族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纳西族、景颇族、土族、羌族、仫佬族、布朗族、仡佬族、阿昌族等。 文化 综述 兴化传统文化往上可追溯至楚汉文化。 饮食 兴化饮食属“淮扬菜系”,烹调以炖、焖、蒸、烧、炒见长,特色菜肴有:炒乌鱼片、醉蟹清炖鸡、醋熘鳜鱼、蟹黄包子、沙沟春卷、沙沟大鱼圆、松花皮蛋、兴化熏烧、戴南香肚、安丰三腊菜等。 戏剧 兴化是淮剧的主要发源地和流行地区之一。明代兴化就有昆曲联社。清同治年间至民国初年,徽剧和京剧班社盛极一时。1946年,解放区建有农民剧团。建国后,先后成立的班社有二十多个。1955年,在兴化登记有八个剧团。剧种含淮剧、扬剧、京剧、越剧等,另有木偶剧、杂技、曲艺等演出团体。后经撤并调整,于1987年恢复兴化淮剧团至今。 非物质文化遗产 兴化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了水乡的特色文化,留传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解放初期,茅山号子曾经唱进中南海,林湖栽秧号子“格上段”被艺术院校选入音乐教材。历代民间艺人薪火相传,大营捏面人、竹泓船艺、麦草编织等民间艺术长盛不衰。庙会等传统文化习俗,随着时代变迁被赋予新的内涵,荡湖船、高跷、莲湘、龙舞等传统文化节目不断推陈出新。 方言 兴化方言属于江淮官话通泰片。明初洪武赶散,一批阊门移民迁入,故兴化方言亦含有吴语成分。 教育 兴化自古重视教育发展,目前拥有从学前教育到普通高中的完整体系。 古代教育 兴化学宫(范仲淹创办) 昭阳书院 文正书院 文明书院 景范书院 石鹿书院 正心书院(草埝) 明性书院(西团) 仕优书院(西团) 诚意书院(白驹) 当代教育 小学(城区) 实验小学 第二实验小学 新生中心小学
历史 综述 兴化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拥有2500年建城史,古称昭阳、楚水。春秋、战国时期为吴楚之地,周慎靓王时为楚国上柱国昭阳的食邑,五代杨吴武义二年(公元920年)划海陵县北境设招远场,旋改设为兴化县,故有“昭阳古邑”、“海陵旧址”之称。 史前史 位于林湖乡境内的影山头遗址属江淮地区原始文化的中期,距今约6300年到5500年之间。 位于张郭镇境内的蒋庄遗址属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距今约5200年到4200年之间。 位于戴窑镇境内的东古遗址属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距今约5200年到4200年之间。 位于林湖乡境内的南荡遗址属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距今约4000年。 建制沿革 五代以前属海陵县境。 五代杨吴武义二年(公元920年)划海陵县北境设招远场,旋改设为兴化县。 五代南唐时兴化县属海陵郡。 宋代,兴化县始隶泰州,后改属扬州。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升高邮军为承州,以兴化来属;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废兴化县为昭阳镇,并入泰州;绍兴十九年(1149年)恢复兴化县,仍属泰州。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又建高邮为军,仍以兴化隶属,后又复隶泰州。孝宗淳熙四年(1177年)再隶高邮。 元代,兴化县属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淮东道高邮府。 明代,兴化县属直隸扬州府高邮州。 清代,兴化县属扬州府高邮州,后直隶扬州府。 民国时期,辛亥革命以后,兴化县直属江苏省。1933年省下设专区,兴化县隶属于盐城专区。抗日战争时期期间,1939年-1941年间一度成为江苏省政府临时驻地。1942年5月,析兴化县东北境和东台县北境建立台北县(后改大丰县,今大丰市),兴化辖境缩小到串场河以西。 建国后隶属于扬州地区、地级扬州市。1987年撤县建市,改为兴化市。1996年改隶新成立的地级泰州市。 撤销兴化市昭阳镇、临城镇、西鲍乡,设立兴化市昭阳街道、临城街道、兴东镇【苏政复〔2016〕121号】。 撤销兴化市垛田镇,设立兴化市垛田街道。撤销兴化市安丰镇、下圩镇、老圩乡,设立新的安丰镇。撤销兴化市沙沟镇、周奋乡,设立新的沙沟镇。撤销兴化市缸顾乡、李中镇、西郊镇,设立兴化市千垛镇。苏政复〔2018〕30号 军事 兴化古为水乡,交通不便,向有“自古昭阳好避兵”的说法,古代极少卷入战事。 抗战时期因此成为江苏省战时省会,是苏北地区(按,当时“苏北”概念与今天不同,指江苏江淮地区)抗日力量的政治、军事、经济、动员中心。1939年12月,苏北又划分为两个游击区:第一游击区,以副总司令部、江苏省政府所在地兴化为中心,包括高邮、宝应、淮阴、淮安一带,由韩德勤任第一游击区总指挥(兼);第二游击区,主要在泰县、泰兴以及苏皖边区一带,由苏北游击总司令、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李明扬任第二游击区总指挥。 人口 2020年末,根據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总户数49.81万户(公安人口年报数据,下同),户籍人口152.75万人,户均人口3.07人。 在总人口中男性80.05万人,女性72.7万人。 地理 行政区划 下辖3个街道办事处、22个镇、1个乡: 。 区位 兴化市地处江淮之间,里下河地区腹部,东邻大丰、东台,南接姜堰、江都,西与高邮、宝应接壤,北与盐城市隔河相望。位于北纬32°44′~33°16′,东径119°43′~120°16′。政区东西、南北间距各约55公里。兴化市总面积2393.35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766平方公里,占73.8%,河道、湖荡、滩地等水域面积627平方公里,占26.2%。 地形 兴化地势低洼平坦,地面高程在1.40米~3.20米之间,平均高程1.80米(废黄河高程系,下同)。境内地势东部、南部稍高,西北部偏低,为周边高中间低的碟型洼地,是里下河地区建湖、兴化、溱潼三大洼地中最低洼的地方,俗称“锅底洼”。兴化为里下河浅洼平原区,位于江淮平原的里下河凹陷中心地带,为中新生代断隘盆地持续沉降区,古地貌为大型湖盆洼地。在第四纪,洼地经由江河、海合力堆积,经历了海湾——泻湖——水网平原的演化过程,形成湖荡、沼泽地貌特征,均为第四系全新统湖积层和河流泛滥物所覆盖,其基底是以碳酸盐为主的古生代地层。 水文 兴化属淮河流域,境内河道纵横,湖荡棋布。历史上为适应西有运堤归海五坝,东有入海五港的排水格局,水系以东西走向为主。随着江都水利枢纽和高港水利枢纽的建成,境内水系逐步调整为南北走向,原有东西向河道已成为引排调度河道。境内湖荡众多,面积较大的有:大纵湖、吴公湖、郭正湖、平旺湖、得胜湖、乌巾荡、沙沟南荡、癞子荡、官庄荡、王庄荡、花粉荡、广洋荡、团头荡,俗称“五湖八荡”。建国后,兴化站多年平均最高水位2.10米,多年平均最低水位0.86米,最高水位发生在1991年7月15日,达3.35米,最低水位出现在1953年6月19日,只有0.28米。 气候 兴化位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兼受大陆与海洋性气候影响,具有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寒夏热和雨热同步等特点,大气环境质量优于国家Ⅱ级。年平均气温14°~15℃。无霜期210~220天。兴化历年平均降水量1040.4毫米,但年际变化较大,1991年降水量2080.8毫米,而1978年仅393.6毫米。年内降水量在时空分布上不均,6~9月份降水相对集中,约占全年降水量60%以上。年平均蒸发量为960毫米左右。夏秋之际偶尔会遭受台风和龙卷风的影响。 自然资源 全市境内有石油、天然气、地热、矿泉水等矿产资源。油、气、地热开发价值高、潜力大。石油、天然气储量较大,经中石化华东石油局和江苏油田30多年石油勘探,发现边城、周庄、茅山、刘陆等断块油田,石油赋存在新生界下第三系戴南组Ed地层中。陈堡地区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800万吨,是江苏最大的陆上整装油田。中石油近年也在兴化市合陈、戴窑、永丰、大营、新垛、老圩、安丰、海南、陶庄、大垛、获垛、昌荣、林湖、竹泓、垛田、临城、开发区、张郭等18个乡镇,初步勘探有较大石油、天然气储量,浙江油田分公司现已在合陈地区正常开采。目前兴化市各油田已达到年产近50万吨石油能力。地处主城区有一含溴含锶偏硅酸复合型矿泉水,品位独特,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利,全省仅此一家。随着开发地热资源热潮兴起,在城区乌巾荡地区、戴南镇永丰地区勘探成功两口优质的地热井。 人口民族 2012年末,全市总人口1572834人,比上年减少158人。全年出生人口16853人(含补报往年出生),比上年增加4979人;人口出生率10.73‰ ,比上年减少3.2‰ ;死亡人数19730人,比上年减少8785人,死亡率12.54‰ ;人口自然增长率-1.83‰ ;全市家庭户数531539万户。 全市少数民族41个,1669人。少数民族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纳西族、景颇族、土族、羌族、仫佬族、布朗族、仡佬族、阿昌族等。 文化 综述 兴化传统文化往上可追溯至楚汉文化。 饮食 兴化饮食属“淮扬菜系”,烹调以炖、焖、蒸、烧、炒见长,特色菜肴有:炒乌鱼片、醉蟹清炖鸡、醋熘鳜鱼、蟹黄包子、沙沟春卷、沙沟大鱼圆、松花皮蛋、兴化熏烧、戴南香肚、安丰三腊菜等。 戏剧 兴化是淮剧的主要发源地和流行地区之一。明代兴化就有昆曲联社。清同治年间至民国初年,徽剧和京剧班社盛极一时。1946年,解放区建有农民剧团。建国后,先后成立的班社有二十多个。1955年,在兴化登记有八个剧团。剧种含淮剧、扬剧、京剧、越剧等,另有木偶剧、杂技、曲艺等演出团体。后经撤并调整,于1987年恢复兴化淮剧团至今。 非物质文化遗产 兴化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了水乡的特色文化,留传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解放初期,茅山号子曾经唱进中南海,林湖栽秧号子“格上段”被艺术院校选入音乐教材。历代民间艺人薪火相传,大营捏面人、竹泓船艺、麦草编织等民间艺术长盛不衰。庙会等传统文化习俗,随着时代变迁被赋予新的内涵,荡湖船、高跷、莲湘、龙舞等传统文化节目不断推陈出新。 方言 兴化方言属于江淮官话通泰片。明初洪武赶散,一批阊门移民迁入,故兴化方言亦含有吴语成分。 教育 兴化自古重视教育发展,目前拥有从学前教育到普通高中的完整体系。 古代教育 兴化学宫(范仲淹创办) 昭阳书院 文正书院 文明书院 景范书院 石鹿书院 正心书院(草埝) 明性书院(西团) 仕优书院(西团) 诚意书院(白驹) 当代教育 小学(城区) 实验小学 第二实验小学 新生中心小学
3, 5, 7 的乘积是 105,对应的 35, 21, 15. 而可以计算出相应的数论倒数:2, 1, 1. 所以《孙子歌诀》中的 70、21 和 15 其实是这个“物不知数”问题的基础解: 而将原方程组中的余数相应地乘到这三个基础解上,再加起来,其和就是原方程组的解: 这个和是 233,实际上原方程组的通解公式为: 《孙子算经》中实际上给出了最小正整数解,也就是 时的解:。 交换环上的推广 主理想整环
其实是这个“物不知数”问题的基础解: 而将原方程组中的余数相应地乘到这三个基础解上,再加起来,其和就是原方程组的解: 这个和是 233,实际上原方程组的通解公式为: 《孙子算经》中实际上给出了最小正整数解,也就是 时的解:。 交换环上的推广 主理想整环 设是一个主理想整环,是其中的个元素,并且两两互质。令为这些元素的乘积,那么可以定义一个从商环映射到环乘积的同态: 并且是一个环同构。因此的逆映射也存在。而这个逆映射的构造方式就如同中国剩余定理构造一元线性同余方程组的解一样。由于和互质,所以存在和使得 而映射 就是的逆映射。 也是一个主理想整环。将以上的换成,就能得到中国剩余定理。因为 一般的交换环 设是一个有单位元的交换环,是为环的理想,并且当时,,则有典范的环同构: 模不两两互质的同余式组 模不两两互质的同余式组可化为模两两互质的同余式组,再用孙子定理直接求解。 84=22×3×7,160=25×5,63=32×7,由推广的孙子定理可得 与 同解。 以及 ,取數論倒數 ,因 ,故兩邊可同除以32, 取數論倒數
早期觀測 在望遠鏡攝影技術被發明之前,天文學家利用光學望遠鏡直接觀測土星,發現了八顆衛星。1655年,克里斯蒂安·惠更斯用他自己設計的57毫米物鏡折射望遠鏡,發現了土星最大的衛星——土衛六。乔瓦尼·多梅尼科·卡西尼在1671年至1684年間發現土衛三、土衛四、土衛五和土衛八(統稱為「路易之星」,)。威廉·赫歇爾在1789年發現土衛一和土衛二。威廉·邦德和喬治·邦德在1848年共同發現土衛七,威廉·拉塞爾亦於同年獨自發現土衛七。 後來,天文學家利用長時間曝光底片,又發現了更多的衛星。威廉·亨利·皮克林最早在1899年用這種技術發現土衛九。1966年,趁土星位於分點,即土星環平行於視線時,進行觀測,發現了土衛十。若干年後,科學家發現,要完全解釋1966年的觀測數據,一定還存在著另一顆軌道與土衛十相似的衛星,這就是土衛十一。土衛十一與土衛十在同一個軌道上公轉,這種共軌衛星關係在太陽系中是絕無僅有的。天文學家在1980年通過地面觀測又發現土衛十二、土衛十三和土衛十四,之後經旅行者號飛船證實。土衛十二是土衛四的特洛伊衛星,土衛十三和土衛十四則是土衛三的特洛伊衛星。 太空船觀測 自從使用了無人太空探測器,人們對外行星的研究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旅行者計劃太空船抵達土星後,在1980至81年間發現了三顆衛星:土衛十五、土衛十六和土衛十七。此外,旅行者號還證實了土衛十和土衛十一是兩顆不同的衛星。1990年,科學家又在旅行者號的檔案照片中發現土衛十八。 卡西尼-惠更斯號於2004年夏到達土星,發現了位於內圈的三顆小衞星(土衞三十二、土衞三十三和土衞三十四)和位於F環內的三顆未確認的衞星。2004年11月,參與卡西尼計劃的科學家宣佈,土星環的結構顯示,在環以內還存在多個衛星,但當時拍攝到的只有其中一顆(土衛三十五)。2007年,土衛四十九被發現。2008年,卡西尼號探測到土星磁層高能電子在土衛五附近有削弱的現象,意味著土衛五可能擁有一個稀疏的環系統。科學家在2009年3月發現位於G環內的小衛星——土衛五十三,並於同年7月首次發現B環內的小衛星——S/2009 S 1。2014年4月,科學家宣佈在A環內有新衛星形成的跡象。 地面觀測 隨著望遠鏡技術的提升,對土星衛星的觀測研究也變得越來越簡單,其中起到最大作用的莫過於取代了照相底片的數碼感光耦合元件。在整個20世紀期間,土衛九是唯一一顆為人所知的不規則軌道衛星。然而自從2000年起,天文學家利用地面望遠鏡陸續發現了三十多顆不規則衛星。三座中等大小望遠鏡從2000年末開始進行觀測,一共發現了13顆衛星,其軌道距離土星遙遠,離心率高,與土星赤道和黃道平面的傾角都非常高。這些衛星都很可能是某個更大的天體在被土星引力捕獲後解體而成的碎片。2005年,毛納基山天文台的科學家宣佈發現12顆外圈小衛星。天文學家利用8.2米昴星團望遠鏡,在2006年宣佈發現9顆不規則衛星。2007年,土衛五十二(S/2007 S 1)、S/2007 S 2和S/2007 S 3陸續被發現。2019年,天文學家宣佈又發現了20顆不規則衛星(2021年在土衛八和土衛二十四之間又發現了一顆),使土星衛星總數自2000年來首次超越木星。 土星的83顆衛星之中,有一些在被發現之後就未再被觀測到,以致無法從軌道數據推算目前的確切位置,這些衛星被稱為迷蹤衛星。天文學家在2019年以後的觀測當中已成功尋回不少迷蹤衛星,但仍有四顆(S/2004 S 13、S/2004 S 17、S/2004 S 7及S/2007 S 3)至今下落不明。 命名 天文學界現用的土星衛星命名法,可追溯至約翰·赫歇爾於1847年提出的方案:土星(在歐洲以羅馬神話中的農業之神撒頓努斯,相等於希臘神話中的格羅諾斯,為名)的所有衛星均以與撒頓努斯相關的神話人物命名。當時已知的七顆衛星都取名於泰坦或癸干忒斯(格羅諾斯的兄弟姐妹)1848年,威廉·拉塞爾提出把第八顆衛星命名為海柏利昂,泰坦的又一員。到了20世紀,十二名泰坦均以用盡,科學家就轉向古希臘羅馬神話的其他神祗或其他神話傳統中的巨神。除以泰坦菲比命名的土衛九以外,其餘所有不規則衛星均以北歐神話中的冰巨神以及因紐特神話和凱爾特神話人物命名。 某些小行星與土星的衛星有著相同的名稱:小行星55(禍神星,Pandora)、小行星106(坤神星,Dione)、小行星577(母神星,Rhea)、小行星1809(Prometheus)、小行星1810(Epimetheus)和小行星4450(Pan)。此外還有兩顆曾經與土星衛星有相同名稱的小行星,後經國際天文聯會決議用不同拼寫與土星衛星相互區分開來:小行星53(島神星,Kalypso)和小行星101(拐神星,Helena)。 大小 土星衛星系統的質量分佈極不均勻,在圍繞土星公轉的物質當中,96%以上的質量都集中在土衛六。另外六顆近球體衛星共佔4%,其餘76顆小衛星,再加上土星環,只佔0.04%。 衛星群 儘管沒有確切的界定標準,土星的衛星還是可以根據軌道特徵分為十個衛星群。包括土衛十八和土衛三十五在內的不少衛星在土星環以內公轉,其公轉週期比土星的自轉週期稍長。最內圈衛星以及大部分規則衛星的軌道傾角都在1.5°以下(土衛八除外:土衛八的軌道傾角為7.57°),軌道離心率也較低。最外圈不規則衛星(特別是諾爾斯衛星群)的軌道半徑為數百萬公里,公轉週期可長達幾年。諾爾斯衛星群的軌道方向甚至與土星的自轉方向相反。 環小衛星 2009年7月,天文學家在從土星B環上的陰影,在環外沿480公里以外的地方發現了直徑約為300米的小衛星S/2009 S 1。和A環小衛星(見下文)不同的是,S/2009 S 1並沒有在環上產生螺旋槳結構,這可能和B環的密度有關。 2006年,天文學家在卡西尼號所拍攝的A環照片中發現了四顆小衛星。在此之前,在A環縫內公轉的已知衛星只有體積更大的土衛十八和土衛三十五。這兩顆衛星的質量足以在環上掃出一條縫。相比之下,小衛星只能夠在其附近區域清除出兩條約10公里寬的縫,形似飛機螺旋槳。小衛星的直徑在40至500米之間,無法直接觀測。2007年,天文學家又發現了150顆小衛星。除了兩顆位於恩克環縫內的小衛星以外,這些小衛星都集中在A環內的三條窄帶以內,軌道半徑在126,750至132,000公里之間。每條縫寬約一千公里,不足土星環總寬度的1%。該區域不受更大衛星的軌道共振效應所影響,然而A環內其他同樣不受軌道共振效應影響的區域卻不含任何小衛星。這些小衛星可能是某顆大衛星解體後的碎片。天文學家估算,A環中有七千至八千個大於800米的螺旋槳縫,大於250米的則數以百萬計。 F環內也有可能存在類似的小衛星。F環附近的土衛十六可擾動環內的小衛星,使它們互相碰撞,形成天文學家在F環內所觀測到的噴射物質。最大的F環小衛星可能是有待確認的S/2004 S 6。F環內還有短暫出現的扇狀結構,這可能是由直徑約1公里的小衛星所致。 土衛五十三位於G環的環弧內,與土衛一處於7:6平均運動軌道共振狀態,也就是說,當土衛五十三公轉七周時,土衛一正好公轉六周。土衛五十三是G環中產生塵埃的最大天體。 2014年4月,科學家宣佈在A環內有新衛星形成的跡象。 牧羊衛星 牧羊衛星是在環系統內或附近公轉的衛星。這類衛星有塑造環的形狀的作用:它們會使環的邊緣更為鮮明,或產生環縫。土星的牧羊衛星有:恩克環縫內的土衛十八、基勒環縫內的土衛三十五、A環內的土衛十五以及F環內的土衛十六和土衛十七。這些衛星和共軌衛星(見下文)都很可能是鬆碎物質積累在密度更高的核心而成。核心的大小約為衛星目前大小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本身可能是更大的衛星解體後的碰撞碎片。 共軌衛星 土衛十和土衛十一是太陽系中唯一一對共軌衛星。它們體積相近,土衛十比土衛十一稍大。兩者軌道半長軸只有幾公里之差,如果相互掠過的話,就會相撞。不過事實上,引力作用使得兩者的軌道每四年交換一次。 內圈大衛星 在鬆散的E環以內,有內圈大衛星和阿爾庫俄尼得斯衛星群的三顆較小的衛星。 土衛一是內圈近球體衛星之中體積最小、質量最低的一顆,但其質量還是足以擾動土衛三十二的軌道。土衛一明顯呈卵形,其兩極直徑比赤道直徑短約20公里,這是因土星的強大引力所致。在土衛一面向公轉方向的半球上,有一個佔其直徑三分之一的撞擊坑,名為赫歇爾隕石坑。土衛一並沒有過任何已知的地質活動,其表面滿佈撞擊坑。除了一些弓形和直線形的槽以外,土衛一沒有別的板塊結構。猛烈撞擊形成赫歇爾隕石坑時,也很可能同時形成了這些槽結構。 土衛二在內圈近球體衛星之中體積第二小,僅次於土衛一,但它卻是土星衛星系統乃至整個太陽系中體積最小的地質活躍天體。土衛二的表面形態多樣,既有滿佈古老撞擊坑的地區,又有較近期形成的光滑地區,還有縱橫交錯的裂痕。卡西尼號太空船發現,其南極地區的溫度異常高,有一系列約130公里長的虎斑裂痕,其中有的會噴射出水蒸氣和塵埃。這些物質從南極噴出,進入太空,形成巨大的羽狀結構,不斷為E環的物質進行補充,也是土星磁層中離子的主要來源。水蒸氣和塵埃的噴出速率超過每秒100公斤。科學家推測,土衛二南極地表底下可能存在液態水。推動冰火山噴射所需的能量相信來自於土衛二和土衛四之間的2:1平均運動軌道共振。由於表面是由水冰所組成,所以土衛二是太陽系中最「亮」的天體之一:其幾何反照率超過140%。 土衛三在土星內圈衛星之中體積第三大。其面向公轉方向的半球有一個400公里寬的巨大撞擊坑,名為奧德修斯撞擊坑。另外還有一個環繞土衛三至少270°的巨大峽谷,名為伊薩卡峽谷。伊薩卡峽谷與奧德修斯撞擊坑有相同的圓心,兩者很可能有密切的關係。土衛三沒有任何已知的地質活動。土衛三大部分地表都佈滿了山丘和撞擊坑,但在奧德修斯撞擊坑的反面卻是一小片較平滑、年輕的地區。在平滑地區和粗糙地區之間,有一條明確的界線。奧德修斯撞擊坑周圍還有一條條從撞擊坑輻射開來的槽。土衛三的密度為0.985 g/cm3,比水稍低,意味著它主要由水冰組成,只含少量的岩石。 土衛四在土星內圈衛星之中體積第二大。其密度比土衛五高,但比土衛二低。土衛四絕大部分地表都佈滿了古老的撞擊坑,但它也有錯綜複雜的裂痕,意味著它曾經有過地質活動。這些裂痕在背向公轉方向的半球上最為顯著,幾條相互交錯的裂痕形成所謂的「縷狀地形」。土衛四上最大的撞擊坑直徑可達250公里。某些地區較為平滑,撞擊坑數較低,很可能是在土衛四地質歷史後期才形成的。兩個平滑地區之中各有一個橢圓盆地,盆地都位於一系列輻射狀裂痕的中心,這都可能是由冰火山爆發所形成的。土衛四至今可能還有地質活動,但規模比土衛二小得多。卡西尼號的測量顯示,土衛四和土衛二一樣不斷為土星磁層提供離子,佐證了這一觀點。 阿爾庫俄尼得斯衛星群 在土衛一和土衛二軌道之間,有三顆小衛星:土衛三十二、土衛四十九及土衛三十三。它們以希臘神話中的阿爾庫俄尼得斯仙女命名。土衛三十二和土衛四十九的軌道上都有不完整的暗環,土衛三十三軌道上則有完整的環。這三顆衛星中,只有土衛三十二有近距離照片,可見它呈卵形,幾乎沒有任何撞擊坑。 特洛伊衛星 特洛伊衛星為土星衛星系統所特有,這些衛星位於一顆比它們大得多的衛星的L4或L5拉格朗日點。L4位於大衛星軌道的前方,L5則位於其後方。土衛三共有兩顆特洛伊衛星:土衛十三(前方)和土衛十四(後方);土衛四也有兩顆:土衛十二(前方)和土衛三十四(後方)。土衛十二是特洛伊衛星之中最大的一顆,土衛三十四則是最小的,軌道也最為混沌。這幾顆衛星都被鋪上了一層塵埃物質,其表面因而非常光滑。
高盧衛星群由四顆位於外圈的順行衛星所組成:土衛二十一、土衛二十六、土衛二十八及土衛三十七,其中土衛二十六最大,直徑約為32公里。它們離土星的距離(207至302個土星半徑)、軌道傾角(35°至40°)、顏色都十分相近,故歸為一群。另外,S/2004 S 24也有可能屬於高盧衛星群,但要確切歸類,仍有待更進一步觀測。在土星順行衛星之中,S/2004 S 24是最遙遠的。 諾爾斯衛星群 諾爾斯衛星群(又稱土衛九衛星群)由46顆位於外圈的逆行衛星所組成:土衛九、土衛十九、土衛二十三、土衛二十五、土衛二十七、土衛三十、土衛三十一、土衛三十六、土衛三十八、土衛三十九、土衛四十、土衛四十一、土衛四十二、土衛四十三、土衛四十四、土衛四十五、土衛四十六、土衛四十七、土衛四十八、土衛五十、土衛五十一、土衛五十四、土衛五十五、土衛五十六、土衛五十七、土衛五十九、土衛六十一、土衛六十二、土衛六十三、土衛六十五、土衛六十六以及15顆未命名衛星。土衛九的體積最大,第二大的土衛十九直徑只有19公里。諾爾斯衛星群可能還能細分為若干個衛星群。 土衛九直徑為,在土星不規則衛星之中體積最大。它繞土星逆行公轉,也是距離土星最近的逆行衛星,其自轉週期為9.2735小時。2004年6月,土衛九成為卡西尼號太空船最先觀測的衛星,卡西尼號測繪了土衛九幾乎90%的地表。土衛九呈近球體,密度較高,約為1.6 g/cm3。卡西尼號所拍攝的照片顯示,土衛九表面呈深色,滿佈撞擊坑,其中有大約130個直徑超過10公里的撞擊坑。光譜測量顯示,其表面主要由水冰、二氧化碳、層狀矽酸鹽和有機物組成,也有可能存在含鐵礦物。科學家相信,土衛九原是凱伯帶的一顆半人馬小行星,後被土星的引力捕獲。土衛九還是土星最大環物質的來源,也是土衛八有漆黑一面的原因。 列表 已證實的衛星 以下為土星衞星列表,默認以公轉週期從短到長排列(即半長軸從小到大排列)。質量足夠大而能坍縮成近球體的衞星以粗體標示,不規則衛星則以紅色、橙色和灰色背景標示。 有待確認的衛星 以下由卡西尼號所探測到的天體還沒有被證實是完整的實體。它們有可能是F環中持久不散的一團團鬆散物質。 另外,歷史上曾有兩位天文學家分別宣稱在土衛六和土衛七軌道之間發現新衛星,但這些衛星自此就未再被見到過。 赫爾曼·戈爾德施密特於1861年宣稱發現新衛星,並將其命名為Chiron。 威廉·亨利·皮克林於1905年宣稱發現新衛星,並將其命名為Themis。儘管該衛星沒有再被見到過,但不少年曆和天文學書籍一直到1960年代仍然把它收錄在內。 暫時性衛星 不時會有小行星和彗星靠近土星,甚至被土星的引力捕獲。P/2020 F1 (Leonard)彗星曾經在1936年5月8日靠近土星,達到公里的距離。這比土衛六的軌道還要接近土星,其軌道離心率也只有。在這之前,該彗星有可能是土星的一顆暫時性衛星,但由於除引力以外的力十分複雜,科學家還不能確定它是否曾經是暫時性衛星。 形成 科學家相信,土衛六、中等大小衛星以及土星環的形成過程與木星的伽利略衛星相似,但細節有待進一步研究確定。有理論提出,曾經還存在第二顆大小和土衛六相當的衛星,在解體之後形成環和位於內圈的中等大小衛星。也有理論主張,兩顆大衛星碰撞後融合形成土衛六,碰撞期間所散開的冰質碎片則成為了今天的中等大小衛星。2014年6月23日,美國太空總署宣佈有強烈證據指出,土衛六大氣層中的氮氣並非最初形成土星的物質,而是源自歐特雲中的彗星。從土衛二的地質活動以及土衛三、四、五在過去沒有長期軌道共振的跡象,可推算土衛六軌道內側的衛星年齡可能只有一億年。 備註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美國太空總署太陽系探索:土星的衛星 土星的衛星 (斯科特·谢泼德的網站) Fly me to the
苻殷 氐族,項楚的義女,擅長使用天書,拓跋淵的戀人,是車芸的轉世,與慕容詩是兩個平行歷史中同一靈魂的人。與主角一行同拓跋淵對戰時,因車芸垂危、慕容詩命危,靈魂有所感應,不知所措中,急忙擋下拓跋淵刺向慕容詩的一劍,再施法貫穿拓跋淵心脈,隨後死去。 水曜使者 慕輿柔 鲜卑族,項楚的義女,檀越之的戀人。昊天界中勸檀越之放棄執念不成,反被伏琴心法支配。因事前解除苻殷所中心法,並約定好遭支配時,讓苻殷給予致命一擊。短暫清醒後逝去。 火曜使者 欒提熾 匈奴族,佩兵為火焰刀,為人忠誠,是七曜使者中對項楚最為忠心的人,但個性鹵莽,相當仇視秦人。在昊天界的變故中以一敵四(對方是月曜、土曜、金曜、木曜四人,土曜、金曜、木曜被月曜以伏琴心法支配),拚命保護被月曜和金曜重傷的日曜使者而戰死。 土曜使者 墨衡 华夏族,與桓遠之擁有同一靈魂,原為秦國的首席機關師,後來受項楚的勸戒,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行為,轉投到項楚帳下,幫助抵禦秦國的入侵,七曜使者的怪異甲冑即為他所製造,同時明顯提升了他們的作戰能力。封印太一之輪後,因來自的歷史時空不復存在而消失。 其他配角 疾鵬仙人 即《楓之舞》和《軒轅劍肆》中的疾鵬,幫助桓遠之回到春秋時代,也告訴其五嶽陣結界的存在,並把天書交給他。 留侯夫人 即《軒轅劍肆》中的水鏡,幫助慕容詩(嬴詩)回到春秋時代的人。 (遊戲中並未說明留侯夫人的身分,但在《雲之遙》的蘭茵篇中,藉由登場角色多鵬的描述,可得知留侯和留侯夫人便是指《軒轅劍肆》的姬良和水鏡。) 雲中界之主 即《軒轅劍肆》中的犀衍,為了達成「諧律」理想而幫助七曜使者回到春秋時代並要求他們用上古十神器中的昊天塔封印太一之輪之人。 壶中仙(二代目) 即《軒轅劍肆》中的姬良(後改名為張良),亦即留侯,是云中界之主犀衍的师弟,与其师兄协力完成师尊的遗愿。 遊戲中,七曜使者之所以會得到雲中界主人的幫助,是因為雲中界原主人壺中仙的理想會受到太一之輪的影響而失敗,所以才給予七曜使者幫助。壺中仙的夢想乃是藉由上古神器所創造出來的雲中界,來合併原本軒轅劍肆所在的世界,最後達成完美的世界統一的理想,使得人與妖魔不再有紛爭。太一之輪一旦被修改,會對時空中的世界產生影響,造成相對應相刻的關係,並且會產生「漣漪」。漣漪會影響各世界的諧律,並且平復漣漪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然而壺中仙所希望的雲中界合併世界的理想,是需要兩世界的諧律同步,才能達成世界合併結果,故而壺中仙才會協助七曜使者幫助封印太一之輪,以免世界的諧律受到太一之輪因修改而產生漣漪的影響。 世界观 名詞介紹 太一之輪 太一之輪的名字和十大神器中的東皇鐘一樣源自於上古中國傳說中的天帝之名「東皇太一」。雖然在劇中主要的角色是改變歷史走向,但在劇情結束前桓遠之的台詞中也有提到,太一之輪並非單純只能修改歷史朝代生剋關係,也能夠改變所有的生剋,比方說水剋火之類的屬性生剋。在蒼之濤故事的最後被昊天塔封印。在後續系列作軒轅劍陸中,太一之輪被認定是原上古十大神器之一,因被昊天塔封印而被昊天塔取代其地位。(關於軒轅劍系列中的上古十大神器,請參考軒轅劍的世界觀。) 夏-{后}-祭器 夏朝祭祀天地四方的祭器,總共有六件,分別名為朱雀之璋、玄武之璜、青龍之圭、白虎之琥、黃麟之琮、蒼螭之璧,雖然是祭器,不過只要有其中三件,在昊澤邊唸動咒語,便能前往太一之輪所在的昊天界。 五嶽陣結界 晉國太辰宮傳下的古老陣法,在五嶽上設置陣法後,只要在一定的期間內陣勢不被破壞,就能夠吸取各大國的「王霸之氣」,並且讓施陣之國取得天下──實際上,五嶽陣結界擁有從外部改變太一之輪的能力。 昊天界 存放太一之輪的「太一神殿」所在之處,獨立於現實世界(軒轅界)的一個次元,必須在現實世界的昊澤中,以三樣夏-{后}-祭器,再唸動咒語之後才能前往。 平行历史 本作中DOMO小组加入了平行历史的假想,并且剧情中的各方的冲突和矛盾也无不源自于平行历史。 在本作中,平行历史只有在修改太一之轮时才会产生,当每一次修改太一之轮,都会对今后的历史进行改写,只要在刻下的生剋關係在其後五年內沒有被修改,就會成為宇宙間恆久不變的通則。但另一方面,只要能夠穿越時空回到這個時間點之前,就有機會修改太一之輪令歷史發生變化,一般而言修改者會隨著其所來自的歷史一同消失。 在本作中,共有三段平行历史:
鲜卑族,項楚的義女,檀越之的戀人。昊天界中勸檀越之放棄執念不成,反被伏琴心法支配。因事前解除苻殷所中心法,並約定好遭支配時,讓苻殷給予致命一擊。短暫清醒後逝去。 火曜使者 欒提熾 匈奴族,佩兵為火焰刀,為人忠誠,是七曜使者中對項楚最為忠心的人,但個性鹵莽,相當仇視秦人。在昊天界的變故中以一敵四(對方是月曜、土曜、金曜、木曜四人,土曜、金曜、木曜被月曜以伏琴心法支配),拚命保護被月曜和金曜重傷的日曜使者而戰死。 土曜使者 墨衡 华夏族,與桓遠之擁有同一靈魂,原為秦國的首席機關師,後來受項楚的勸戒,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行為,轉投到項楚帳下,幫助抵禦秦國的入侵,七曜使者的怪異甲冑即為他所製造,同時明顯提升了他們的作戰能力。封印太一之輪後,因來自的歷史時空不復存在而消失。 其他配角 疾鵬仙人 即《楓之舞》和《軒轅劍肆》中的疾鵬,幫助桓遠之回到春秋時代,也告訴其五嶽陣結界的存在,並把天書交給他。 留侯夫人 即《軒轅劍肆》中的水鏡,幫助慕容詩(嬴詩)回到春秋時代的人。 (遊戲中並未說明留侯夫人的身分,但在《雲之遙》的蘭茵篇中,藉由登場角色多鵬的描述,可得知留侯和留侯夫人便是指《軒轅劍肆》的姬良和水鏡。) 雲中界之主 即《軒轅劍肆》中的犀衍,為了達成「諧律」理想而幫助七曜使者回到春秋時代並要求他們用上古十神器中的昊天塔封印太一之輪之人。 壶中仙(二代目) 即《軒轅劍肆》中的姬良(後改名為張良),亦即留侯,是云中界之主犀衍的师弟,与其师兄协力完成师尊的遗愿。 遊戲中,七曜使者之所以會得到雲中界主人的幫助,是因為雲中界原主人壺中仙的理想會受到太一之輪的影響而失敗,所以才給予七曜使者幫助。壺中仙的夢想乃是藉由上古神器所創造出來的雲中界,來合併原本軒轅劍肆所在的世界,最後達成完美的世界統一的理想,使得人與妖魔不再有紛爭。太一之輪一旦被修改,會對時空中的世界產生影響,造成相對應相刻的關係,並且會產生「漣漪」。漣漪會影響各世界的諧律,並且平復漣漪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然而壺中仙所希望的雲中界合併世界的理想,是需要兩世界的諧律同步,才能達成世界合併結果,故而壺中仙才會協助七曜使者幫助封印太一之輪,以免世界的諧律受到太一之輪因修改而產生漣漪的影響。 世界观 名詞介紹 太一之輪 太一之輪的名字和十大神器中的東皇鐘一樣源自於上古中國傳說中的天帝之名「東皇太一」。雖然在劇中主要的角色是改變歷史走向,但在劇情結束前桓遠之的台詞中也有提到,太一之輪並非單純只能修改歷史朝代生剋關係,也能夠改變所有的生剋,比方說水剋火之類的屬性生剋。在蒼之濤故事的最後被昊天塔封印。在後續系列作軒轅劍陸中,太一之輪被認定是原上古十大神器之一,因被昊天塔封印而被昊天塔取代其地位。(關於軒轅劍系列中的上古十大神器,請參考軒轅劍的世界觀。) 夏-{后}-祭器 夏朝祭祀天地四方的祭器,總共有六件,分別名為朱雀之璋、玄武之璜、青龍之圭、白虎之琥、黃麟之琮、蒼螭之璧,雖然是祭器,不過只要有其中三件,在昊澤邊唸動咒語,便能前往太一之輪所在的昊天界。 五嶽陣結界 晉國太辰宮傳下的古老陣法,在五嶽上設置陣法後,只要在一定的期間內陣勢不被破壞,就能夠吸取各大國的「王霸之氣」,並且讓施陣之國取得天下──實際上,五嶽陣結界擁有從外部改變太一之輪的能力。 昊天界 存放太一之輪的「太一神殿」所在之處,獨立於現實世界(軒轅界)的一個次元,必須在現實世界的昊澤中,以三樣夏-{后}-祭器,再唸動咒語之後才能前往。 平行历史 本作中DOMO小组加入了平行历史的假想,并且剧情中的各方的冲突和矛盾也无不源自于平行历史。 在本作中,平行历史只有在修改太一之轮时才会产生,当每一次修改太一之轮,都会对今后的历史进行改写,只要在刻下的生剋關係在其後五年內沒有被修改,就會成為宇宙間恆久不變的通則。但另一方面,只要能夠穿越時空回到這個時間點之前,就有機會修改太一之輪令歷史發生變化,一般而言修改者會隨著其所來自的歷史一同消失。 在本作中,共有三段平行历史: 历史一,未被任何修改的历史,如本作的开头动画中所展现的,淝水之战苻坚大败晋军,統一天下建立黃金盛世,之後並未出現唐王朝。遊戲中登場的桓远之来自于此历史。 历史二,太一之轮被桓远之修改为晋剋秦,亦是我们现在经历过的历史,淝水之战以苻坚的失败而告终。遊戲中登場的慕容诗来自于此历史。(也就是說,遊戲中的慕容詩與開頭動畫中的幕容詩嚴格來說並非同一人) 历史三,太一之轮被來自歷史二的慕容诗修改为秦剋晋,卻意外導致秦國提早於春秋時代統一天下,並以機關術四處進行侵略。七曜使者来自于此历史。 平行历史的假想并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在剧情中透過神器的設定來自圆其说。 在太一之輪開始運轉之後,雖然不存在的歷史也不會繼續存在,但桓遠之在前往春秋戰國時代時因為有神器崑崙鏡的守護,因此並不會因為歷史一「秦滅晉」的消失而導致來自此歷史的桓遠之消失。 反映 正面反映
與HTTP相比,在网络搜索上使用HTTPS能夠増加被封鎖或重點監控的網站的可接達性。截至2017年,包括Facebook、Google、推特在內的眾多社交網站已經會把用戶自動重定向到HTTPS版本。當網站開始應用HTTPS时,審查者只能有兩個選項可以選擇——不對其進行審查或封鎖整個網站。在埃及被封锁的网站在一段時間曾透過Medium等平台发布内容,因为「审查者」很难針對特定內容進行封锁。在使用Medium后,许多用户能够在监控较严密的国家存取有關內容。不過一些地區乾脆封鎖整個網站,使得他們不能夠存取網站內數以百萬計的貼文。《砂拉越报告》的一篇文章在被轉至Medium後,便成為了審查目標之一。在Medium拒絕應要求刪除有關貼文後,馬來西亞通訊及多媒體委員會封锁了該篇文章。 由於TLS握手的ClientHello訊息沒有經過加密,網站單憑HTTPS無法避免整個網域遭封鎖。ECHO擴展可延伸至HTTPS,並加密整個ClientHello訊息。不過有關協議需要用戶端和伺服器端同時支持才可使用。 审查目標 互聯網審查的動機或理由主要可分為以下三類:政治與權力、社會規範與道德、跟安全有關的顧慮。除此之外,捍衛經濟利益亦為互聯網審查的動機。部分網絡工具和應用能夠分享跟上述動機有關的資訊,故此它們可能成為過濾和封鎖的目標。儘管審查的範圍因國家地區而異,但與只提供英語等國際語言的網站相比,提供在地語言版本的網站於當地受到封鎖的機會高約一倍。 政治與權力 大部分专制政權皆會審查任何反對執政政府的聲音。一些国家會選擇封锁跟宗教和少数群体有关的网站,這往往是因為執政者認為它們在威胁自身的政权。 有關例子包括: 政治博客與網站 冒犯君主的网站;内容有损君主或国家尊严,挑戰当局權威的网站 擁有法轮功或海外藏人背景的網站(中國大陸);有關佛教、高臺教、高山部落原住民的網站(越南) 意圖引導和製造網絡輿論的网络评论员 俄罗斯网络评论员 旨在使穆斯林改信基督教的网站 批評政府或當局的網站 評論反對黨的網站 指控當局貪污的網站 評論少數群體或LGBT議題的網站 社會規範 社會過濾(Social filtering)指的是過濾与社会规范相悖的內容。在廣大民眾支持下,很多國家皆會以保護兒童作理由進行審查,並管制兒童色情製品。 有關例子包括: 藉由仇恨言論,鼓吹种族主义、性別歧視、恐同思想的網站 鼓勵人們濫藥的网站 跟性、情色、色情、恋物、性交易有關的網站 跟兒童色情製品和恋童有關的網站 賭博網站 煽动或鼓勵人們從事暴力行為的網站 鼓勵人們從事非法行為的網站 共产主义象徵和意象(波兰、立陶宛、乌克兰、拉脫維亞、摩尔多瓦、匈牙利、马来西亚) 跟纳粹主义有關的網站,相關情況於法國和德國尤其明顯 含有褻瀆宗教内容的网站 含有诽谤中伤内容的网站 含有政治諷刺內容的網站 跟社會問題和網上抗議、請願、運動有關的網站 跟安全有關的顧慮 很多機構會把過濾視作深度防護策略的一部分,以保障其设备免受恶意软件侵害及維護機構聲譽(比如阻止別人利用機構網絡去作性騷擾)。 廣大民眾一般支持對提倡極端主義、叛亂、恐怖主義的網站實施互聯網過濾,以保障國家安全。 有關例子包括: 韓國封锁亲朝鮮网站 印度封锁挑起国内冲突的网站 中東某些國家會封鎖穆斯林兄弟會的网站 封鎖維基解密 封鎖跟匿名者有關的網站(比如4chan) 封鎖跟恐怖主義有關的網站 2017年12月28日,伊朗马什哈德、拉什特、库姆、加兹温等多个城市爆发大規模示威,部分城市发生防暴警察与示威群众的冲突。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决定,出于安全考虑,暂时限制使用即时通信手机应用软件Telegram和图片分享软件Instagram。 捍衛經濟利益和版權 有時,封鎖某些互聯網服務的動機出自於捍衛既得利益者的經濟利益,比如说封鎖VoIP,以此維護电信業界的利益。这些服务會使得电信公司流失一定客户;其中一些电信公司享有根深蒂固的垄断地位,另一些則由政府贊助或控制。 反著作权活動家、里卡德·法尔克温格、皆指責,版權遊說組織以禁止兒童色情製品之名,遊說政客們立法封鎖盜版分享網站。 有關例子包括: 對等檔案分享網站(比如海盜灣) Skype 在沒有得到版權持有人許可的情況下,出售或分享其音樂作品的網站(比如allofmp3) 網絡工具 不少進行互聯網審查的國家和地區會封鎖某些網絡工具,以免用戶藉其存取和分享敏感资料。 有關例子包括: 多媒体分享网站(比如Flickr和YouTube) 社交網路(比如Facebook和Instagram) 翻译网站和工具 電子郵件提供者 網頁寄存服務 網誌寄存服務(比如Blogspot和Medium) 微博网站(比如推特和新浪微博) 維基百科 跟突破网络审查有關的網站 匿名代理 鏡像網站 像Bing和Google般的网络搜索引擎——有關情況於中國大陸和古巴尤其明顯 個人信息 欧盟內部已就「被遺忘權」這一個概念進行過探討,並付諸實行。2014年5月,欧洲法院在Google诉González案中裁定Google敗訴。該案由一名西班牙男子發起,他要求Google刪除一條連結,其指向《先鋒報》的一篇1998年文章。當中內容有關他在拍賣會上拍賣法拍屋。在拍賣會後他的債務經已還清。他最初嘗試向西班牙數據保護局提出有關要求,但當局以資料合法準確為由拒絕之,不過其把有關投訴轉交給Google,問它可不可以移除有關結果。Google於是在西班牙提出起诉,及後这項起诉被转交到欧洲法院處理。法院在Costeja案中裁定,搜尋引擎要对其指向的内容负责。因此,Google必須遵守欧盟的数据隐私法。它于2014年5月30日开始履行判決結果,當天便已收到了12,000宗要求從結果中刪除個人資料的申請。 《查禁目錄》表示,此一判決「允许某人在没有法律监督的情况下,就他不喜欢的信息向搜索引擎進行投诉……虽然这项裁决是针对個人的,但它卻为任何想粉饰个人历史的人打开了一道大门……法院的判决無疑是一項倒退,它误解了搜索引擎和互联网的角色及责任。它应让每一个相信言论自由及資訊自由的欧盟人感到寒心」。 對抗能力 不同的因素會影響用戶能否對抗互聯網審查。如果用户意識到所接收的資訊受到操縱,那麼其便會有著較佳的對抗能力。相關意識會促使用戶尋找突破互联网审查的方法,並改變自身的價值觀。此外,這種意識也驅使一些公民發掘被隱瞞的資訊。而缺乏意識的人則往往只會接收經過操縱的資訊。 除此之外,對抗互聯網審查的重要因素還有需求與能力——對被審查的內容的需求,以及有沒能力付出突破审查的成本。与政治内容相比,娱乐内容較能對抗互聯網審查。教育程度高、技術力高、社交圈子廣泛而又多元的用户較能對抗互聯網審查。 世界各地的互联网审查 隨著愈來愈多人利用互聯網進行各種重要活動,線上審查的普及性和成熟度亦相應增加。互联网审查的動機、範圍、有效性因地區而異。會進行強制性互聯網審查的國家主要分佈在世界上三個區域——东亚、中亚、中東/北非。 其他地區也會實行一定程度的互聯網審查。在美国,一些置於圖書館和K-12學校的電腦裝置會實行官方主導的互聯網過濾。在法德兩國,政府會封鎖跟纳粹主义或犹太人大屠杀否定论有關的內容。很多地區皆有封鎖兒童色情製品和仇恨言論。事实上,很多有着言論自由和新闻自由傳統的民主國家皆會在廣大民眾的支持下,實施一定程度的互聯網審查,然而受現今「政治正確」的影響,任何涉及LGBT和少數群体的作品不論是紀實片還是電影都可能會被下架。 中國大陸的互聯網審查是世界上數一數二嚴密的。當地政府封鎖了探討达赖喇嘛、六四事件、法轮功的網站,乃至眾多一般網站。此外亦要求互联网搜尋公司和国家媒体對任何被視為「敏感」的議題進行审查。它還會封鎖像Facebook、Twitter、YouTube般的海外網站。根據一項於2014年發表的研究,中國大陸的互聯網審查主要是用於防止「不友好」媒體煽動國內網民情緒。社交平台會將领导人、毒品、色情信息等視為關鍵字,網民搜索這些詞不會得到結果。 一些國際組織明確反對互聯網審查,比如「互聯網審查受到了世界貿易組織的公開挑戰,因為它限制了線上服務的貿易」。 國際關注 一般而言,某個國家所制定的法律只適用於在該國營運的服務,不會影響其他國家的線上服務,不過這點在國際判例中從來沒有明確地指出。而不同地区在言論自由上各有着不同的界線,故此一些人憂慮某些地区會影響其他地区的民眾在互聯網上發表的言論。 比如說儘管Google於2019年9月在欧洲法院上勝訴,使得被遺忘權只適用於歐盟國家,但同一間法院亦於2019年10月裁定Facebook一旦確定發出誹謗性貼文的是澳洲人,並收到來自世上任何一處地方的刪除請求,即須刪除有關貼文。根據澳洲法律,誹謗是違法的。這宗判決創造了一個先例,使得審查制度較為嚴密的國家於日後可能可以管制整個互聯網,並限制其他國家的言論自由。 關閉互聯網 某些國家的政府曾試圖關閉該個國家所有或大部分的互聯網連接。 2011年埃及革命期間,當地政府實施了一場「前所未有」的互聯網封鎖。在1月27日约22:10-22:35(UTC)期間,當局關閉了大約3500條使用了边界网关协议(BGP),並路由去埃及的網絡路徑。但是這次封鎖並沒有切斷主要的洲際光纖連接,網際網路監控機構Renesys於1月27日表示:「跨越埃及的歐亞光纖主連接似乎沒有受到影響」。 缅甸(2007)、利比亚(2011)、叙利亚(叙利亚内战期間)皆實施過全面封鎖互聯網。 2017年12月31日,因刚果民主共和国总统约瑟夫·卡比拉(Joseph Kabila)拒不卸任,刚果民众举行示威游行,遭到刚果安全部队镇压,造成7人在首都金沙萨死亡,1人在中部城市卡南加死亡,另有十余人被捕。刚果政府就此下令,因“国家安全原因”在全国范围内无限期关闭互联网。 2019年6月3日,苏丹為了應對尋求文官統治的示威活動,而切斷了差不多所有的互聯網連接,7月9日復網。2019年埃塞俄比亞未遂政變之後的一個星期內,當地切斷了差不多所有的互聯網連接。在2019年茅利塔尼亞總統選舉結果引發爭議後,當地切斷了差不多所有的互聯網連接,一週後解封。2019年,其他實施了全國斷網的國家有辛巴威、加蓬、刚果民主共和国、贝宁、马拉维、哈萨克斯坦。 印度在发生騷亂和安全憂患時,很多時候便會直接局部斷網。一些國家會以局部斷網應付考試作弊,比如伊拉克、 埃塞俄比亚、印度、阿尔及利亚、乌兹别克斯坦。 2019年11月16日,伊朗當局為了應付油價上升所觸發的示威,而切斷了所有互聯網連接,23日解封。 2022年1月5日,哈萨克斯坦政府为了应付2022年哈萨克斯坦抗议,切断了哈萨克斯坦全境的互联网连接与电话通信。 不同組織的分類與看法 开放网络促进会報告 开放网络促进会自2010年以來便不斷記錄超過40個國家的政府過濾互聯網的情況。它把26個國家(2007)和25個國家(2009)的過濾水平分為政治、社會、安全三個領域。他們發現在41個國家當中,7個基本沒有進行-{}-內容過濾的證據(埃及、法國、德國、印度、英國、美国);1個國家的審查範圍廣泛地涵蓋了三個領域(中國大陸);13個國家的審查範圍廣泛涵蓋一個或以上的領域;34個國家會就至少一個領域進行審查。10個國家在2007和2009年的報告中皆有涵蓋,其中1個在此期間放寬了審查限制(巴基斯坦);5個加強了限制(阿塞拜疆、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韩国、乌兹别克斯坦);4個的審查狀況不變(中國大陸、伊朗、缅甸、塔吉克斯坦)。 《网上自由》報告 自由之家的《网上自由》(Freedom on the Net)報告分析了世界各地的互聯網自由狀況,並量化其程度。報告中包含了政治和表達自由、地理位置、經濟發展水平各異的國家。該項調查會詢問一系列的問題,以此量度各地的互聯網和數位自由狀況,以及其他電子通訊手段的存取狀況和開放度。报告結果分為三大範疇:存取受阻、内容限制、侵犯用户权利。最後整合以上三個範疇,以此計算出各地的總分(0分為最差,100分為最好),並按著總分把各地分類為:「不自由」(0-30分)、「部分自由」(31-60分)、「自由」(61-100分)。 自由之家自2009年起開始出版《网上自由》,至今已推出了9份年度報告。它並沒有就2010年的情況推出報告。 {| class="wikitable" |+ 《网上自由》调查结果 ! !! 2009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 國家數量 || 15 || 37 || 47
14(23%) || 15(23%) || 19(29%) || 20(31%) || 21(32%) || 20(31%) |- || 改善 || n/a || 5(33%) || 11(31%) || 12(26%) || 12(18%) || 15(23%) || 34(52%) || 32(49%) || 19(29%) |- || 惡化 || n/a || 9(60%) || 17(47%) || 28(60%) || 36(55%) || 32(49%) || 14(22%) || 13(20%) || 26(40%) |- || 沒有變化 || n/a || 1 (7%) || 8(22%)|| 7(15%) || 17(26%) || 18(28%) || 17(26%) || 20(31%) || 20(31%) |} 2014年的年度報告涵蓋了65個國家,並表示跟去年相比,當中36個出現互聯網自由收窄的情況,當中惡化情況最明顯的國家有俄罗斯、土耳其、乌克兰。該份報告指出,少數國家在相關狀況上出現改善的原因,並非在於政府刻意提高互聯網自由度,而是在於它們實施現有措施的力度變少。印度在2013年為了平定騷亂而實施了較為嚴密的互聯網審查,之後於2014年解除,結果其評分顯著上升。巴西也取得了显著进步,因為該國的立法者通過了《巴西互聯網公民權法案》,當中加強了網絡中立性和網民的私隱保護。 無國界記者 2006年,一個致力於推動新闻自由的非政府组织無國界記者發佈了一份列表,於當中列出了「互聯網敵人」。該組織認定一個國家屬於「互聯網敵人」的理由並不只在於「它們审查网上新闻和资讯,还在於它們幾乎都在系统性地压迫互联网用户」。次年它加上了一份有關「對互聯網進行監視」的國家/地區列表。 2006年初版的互聯網敵人列表列出了13個國家/地區。在2006年至2012年期間,其先降到10個,再增加至12個。它在2013年没有更新。2014年的列表則開始把互聯網監控和審查兩者一起考慮,使之增加到19個。2014年以後它就沒有再更新。 2008年初版的「對互聯網進行監控的國家/地區」列出了10個國家/地區。在2006年至2012年期間,其先增加至16個,再降到11個。2020年則於列表中新增了挪威,使之加到12個。 《互聯網監控特别報告》 2013年3月12日,无国界记者推出了《互聯網監控特别報告》(Special report on Internet Surveillance),當中包含了兩個新列表: 「互聯網的国家敵人」:列出了政府对新闻工作者進行積極且帶有侵入性質的監控,致使資訊自由和人權受到嚴重侵犯的國家。 「互聯網的公司敵人」:列出了把自身的產品賣給政府,讓其能夠侵犯人權和資訊自由的公司。 无国界记者於2013年3月列出了五個「互聯網的国家敵人」:巴林、中华人民共和国、伊朗、叙利亚、越南。 它同時列出了五間「互聯網的公司敵人」:布爾電腦(法國)、步立康系統、FinSpy(英德兩國)、Hacking Team(意大利)、Trovicor(德國)。 参考文献 参见 審查制度 網路主權 突破网络封锁 中華電信色情守門員 禁止网络盗版法案(美國) 國家杜馬法案89417-6 表達法 新世界秩序 世界政府 全球主義 全球化 反全球化運動 政府犯罪 孤立主義 威權資本主義 黨國資本主義
Chacarita國家公墓。 参见 福克兰战争 阿根廷總統 阿根廷軍事人物 阿根廷反共主義者
- 2003年1月12日),阿根廷政治人物,军人独裁者。 他早年在军校学习工程学,后一直在军队任职。他支持1976年推翻民主政府的军事政变,政变后獲当权军政府提拔。1981年他访问美国,被罗纳德·里根视为反对共产主义的盟友并热情接待。同年他成为总统,继续实行独裁政策,禁止罢工和抗议,杀害左翼人士,经济上支持大地主和资本家。他的獨裁统治引起不满,为转移视线,他在1982年入侵英国海外领土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福克兰战争爆发。撒切尔夫人下令英军反击,阿根廷军失败,同年他被迫卸任总统及上将职位。 1983年軍政府倒台後,他因践踏人权的罪行而被捕,1991年被特赦。2002年特赦令被宣布无效,他再次被捕,2003年他在阿根廷逝世,葬於la Chacarita國家公墓。
傳統上所有天王星的英語名字都是以威廉·莎士比亞或亞歷山大·蒲柏的作品中的人物的名稱來命名的,這個傳統是從約翰·赫歇爾開始的一直延用至今。天衛二十五的英語名珀迪塔是莎士比亞喜劇《冬天的故事》中主要角色西西里公主珀迪塔的名字。此外,珀迪塔在拉丁語中亦有遺失之意。 參考資料
天卫二十五,又名珀迪塔(Perdita, S/1986 U
S/2003 U 2)是环绕天王星运行的一颗卫星,于2003年由馬克·肖華特(Mark Showalter)及傑克·喬納森·利斯奧爾透过哈勃空间望远镜发现。 參考 外部連結 Hubble Uncovers Smallest Moons Yet Seen
Moons Yet Seen Around Uranus – Hubble Space Telescope
羅馬帝國基督教化時期 西元391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之后,猶太人的宗教与生活开始逐渐受到限制。例如438年的提奥多西法典中,禁止了犹太人与基督徒通婚,又規定不得修建新的犹太会堂等。 西欧中古世纪 在基督教会尚未形成严密组织的中世纪早期,犹太人及其宗教并未受到严苛的待遇。公元800年至1100年间,约有150万犹太人生活在基督教统治下的欧洲各国。他们未成为封建阶级社会中的一部分,因此幸运地避开了许多基督徒不得不承受的奴役或战争的磨难。与大多数没有受教育的基督徒不同,绝大多数犹太人都能写能读,具有较高的教育水準。由于他们在金融业、行政和医生等行业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因此往往受到地方君主或贵族的庇护,避免了在基督教社会中的孤立处境。基督教学者甚至会与犹太教拉比讨论圣经的有关话题。 但此后不久,罗马天主教會通过变革,反猶势力大大增强,尤其是在方济各会和道明会创立后,许多居住在城市里的基督教徒和对异教缺乏容忍的中产阶级纷纷崛起,从此犹太教的好日子便不复存在。早在1300年,天主教修士和地方僧侣就开始在基督受难剧中大肆宣扬犹太人杀害耶稣这一情节,从而鼓动普通市民仇视或杀害犹太人。这一时期开始出现对犹太人的大规模迫害和驱逐。 欧洲历史上著名的十字军東征對猶太人進行掠奪及大屠殺,而且也推进了限制犹太人从事大多数经济活动的立法活动。这一结果是犹太人只被允许从事货币借贷和其他贸易行业。从1300年起,犹太人被驱逐出英格兰、法国和神圣罗马帝国,他们中的大多数被迫向东迁移到波兰等东欧国家。当14世纪中叶恐怖的黑死病夺走了当时欧洲一半以上人口后,不幸的犹太人又被当作替罪羔羊。 宗教改革时期 16世紀宗教改革期間,歐洲各新教教派及國家主要與羅馬教廷進行鬥爭,同時對猶太人的敵對減少。但是,馬丁路德對猶太人的批判,為爾後納粹黨利用,是不爭的事實。 近现代 1944年至1946年,二战末期的波兰曾发生排犹运动。 1968年三月学生运动时期,波兰政府借对学生镇压之机也对犹太人进行排挤,引发了上万犹太裔波兰人流亡至以色列。 教宗庇護十一世直接譴責反猶主義。天主教会在梵二会议中宣布:“他们在基督受难时所犯的过错,不应毫无辨别地归咎于当时生活的全体犹太人,也不可责怪今日的犹太人。” 德國 20世纪的欧洲反犹现象在二战时期达到高峰。纳粹德国在希特勒的领导下,对犹太人进行了大规模的迫害和有计划的种族灭绝。在二战期间,纳粹德国政府在歐洲有组织地杀害了600万名犹太人。 纳粹反犹的行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33年1月到1938年11月9日。这个阶段中,纳粹对犹太人的政策是限制并逐步剥夺他們的人身权利。犹太人在就业、生活和从事商业活动方面都受到限制,成为“二等公民”。1935年9月15日的纽伦堡会议后,犹太人被剥夺了一切法律保障和公民权利,遭到大规模驱逐离境。 第二个阶段是納粹德国政府对犹太人的迫害转为使用暴力和武力。1938年11月9日晚间,有約1,574間猶太教堂(大約是全德國所有的猶太教堂)、超過7,000間猶太商店、29間百貨公司等遭到縱火或損毀。超過3萬名猶太男性遭到逮捕並關入集中營,主要是在達豪、布痕瓦爾德和薩克森豪森;集中營裏的囚犯得不到人道的對待,然而,多數人在三個月內就獲釋放,但他們必須離開德國;而一些則被毆打致死,一般估計有91人死亡。估計死於集中營的,大約有2,000-2,500人。之后,开始剥夺犹太人财产,并要求犹太人佩戴标记以作区别。 1939年9月德国占领波兰后,对犹太人大屠杀。由于信息封锁,几乎所有的犹太人都不知道德军和党卫队屠杀犹太人的计划,从而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杀害。 2022年藝術界盛事卡賽爾文件展中,部分作品因疑似對以色列情報局帶有批判,或帶有「抵制、撤資、制裁」運動的暗示,而遭批評為反猶主義,引發爭議。 美国 二战前与二战期间,美国的反犹与排犹环境为犹太人从欧洲逃脱纳粹的迫害造成了障碍。二战期间逃难的犹太人不少被美国移民局拒绝入境。著名的事件包括1939年的“圣路易斯”号事件。 2018年10月27日,发生匹兹堡犹太教堂枪击案,造成11人死亡。2019年4月28日,加利福尼亚州波威市再度发生枪击,造成1人死亡。 伊斯蘭教 中世紀 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後,早期對猶太人未有大的敵意,直到他與追隨者遷到麥地那後,與當地猶太人的不和逐漸加劇。穆罕默德首先驅逐麥地那的兩個猶太部落:蓋奴卡族和納迪爾族。627年的壕溝之戰後,麥地那的穆斯林圍攻另一個猶太部落古萊扎族,古萊扎族投降後,其男丁被屠殺(可能多達900人),婦女及兒童則淪為奴隸。 据犹太历史学家莱昂·波里亚克夫()的研究,在早期伊斯兰社会中,犹太人享有充分的自由,其社群活动也非常活跃。当时的法律或社会观念并没有限制犹太人从事任何经济活动。许多犹太人跟随着穆斯林,在新佔领的土地上建立新的家园和犹太人社区。巴格达的高官也将其资产委托给犹太银行家打理。犹太人在海上货物买卖和奴隶贸易中佔据了相当大的份额。更有甚者,基督教纪元10世纪波斯地区的主要港口城市Siraf的地方长官也由犹太人担任。 从11世纪开始,各地逐渐出现一些迫害犹太人的事件。1066年的格拉纳达大屠杀中,安达卢斯的全部犹太人惨遭灭绝。在中世纪的北非、埃及、叙利亚和也门,也发生了数起针对犹太人的暴力事件。 当时控制着伊比利亚地区的伊斯兰教穆瓦希德王朝比穆拉比特王朝奉行更彻底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因此对待统治范围内的犹太人和基督教徒(这两类人被统称为“吉玛人”,)更为苛刻严酷。大量犹太人和基督徒被驱逐出摩洛哥和安达卢斯。犹太人面对仅有的改宗皈依或种族灭亡的两个选择时,最終决定集体外迁。当时包括犹太思想家邁蒙尼德家族在内的许多犹太人向东迁移到较为宽容的穆斯林国家,而另一部分犹太人则被迫向北进入基督教日渐兴盛的西欧和中欧地区。而从15世纪起,摩洛哥的犹太人被限制居住在称为“犹太人区”(, )的特定社区内。 近現代 沙特阿拉伯有教科書宣揚反猶太的觀點,描述猶太人的起源是猴子和豬。這些教科書在國外的穆斯林社群中也有使用。然而此類經文原意僅為指責部分鑽律法漏洞而破壞安息日的猶太人,而非攻擊全體猶太人。 Steven K. Baum在《Antisemitism Explained》一書中提到遜尼派最重要的聖訓集《布哈里聖訓實錄》有58項反猶太人的提及。 一些被指為反猶的穆斯林言論引用《穆斯林聖訓實錄》41:6985的記述:「復生日不會來臨,直到穆斯林殺戮猶太人。當穆斯林追殺猶太人,他們藏於石頭和樹木後時,石頭和樹木就會喊:『穆斯林!安拉的僕民!我後面的就是猶太人,快來殺他!』但厄爾蓋德樹不會這樣,因為它是猶太人的樹。」巴勒斯坦的哈馬斯組織也採用這段聖訓為其憲章第7條的一部分。 2012年1月,在法塔赫成立47周年紀念活動上,巴勒斯坦政府穆夫提穆罕默德·侯賽因(Muhammad Hussein)說《布哈里聖訓實錄》和《穆斯林聖訓實錄》的可靠聖訓都說:「那時刻不會來臨,直到你們與猶太人戰鬥,猶太人將會藏於石頭或樹木後,而石頭或樹木就會喊:穆斯林,安拉的僕民,我後面有猶太人,快來殺他。厄爾蓋德樹是例外。」他說人們看到以色列的定居點和殖民區被厄爾蓋德樹圍繞不用奇怪。以色列認為他的講話是呼籲殺死所有猶太人的仇恨言論。 2013年,埃及宗教捐助部長塔拉特·阿菲菲(Talaat Afifi)在電視上表示:「我希望先知穆罕默德的話可以實現:『審判日不會來臨,直到穆斯林與猶太人戰鬥,猶太人將會藏於石頭和樹木後,可是石頭和樹木就會喊:穆斯林,安拉的僕民,我後面有猶太人,快來殺他。厄爾蓋德樹是例外,因為它是猶太人的樹。』我們完全相信這片土地(指以色列)的將來是由伊斯蘭教和穆斯林決定。」他的這番言論被以色列視為反猶。 2015年10月,巴勒斯坦的伊瑪目Sheikh Khaled al-Mughrabi在耶路撒冷阿克萨清真寺講道時指猶太人將會在該寺外面興建一座崇拜魔鬼的廟宇,又引用上面的「石頭和樹木都會說話」的聖訓指出穆斯林將會殲滅猶太人。 近年西歐國家的極端伊斯蘭恐怖主義加劇,穆斯林襲擊和恐嚇當地人,穆斯林襲擊猶太人的事件亦增多,引致西歐猶太人移居以色列的人數上升,2015年約有1萬名西歐猶太人移居以色列,是近年新高。
2013年,埃及宗教捐助部長塔拉特·阿菲菲(Talaat Afifi)在電視上表示:「我希望先知穆罕默德的話可以實現:『審判日不會來臨,直到穆斯林與猶太人戰鬥,猶太人將會藏於石頭和樹木後,可是石頭和樹木就會喊:穆斯林,安拉的僕民,我後面有猶太人,快來殺他。厄爾蓋德樹是例外,因為它是猶太人的樹。』我們完全相信這片土地(指以色列)的將來是由伊斯蘭教和穆斯林決定。」他的這番言論被以色列視為反猶。 2015年10月,巴勒斯坦的伊瑪目Sheikh Khaled al-Mughrabi在耶路撒冷阿克萨清真寺講道時指猶太人將會在該寺外面興建一座崇拜魔鬼的廟宇,又引用上面的「石頭和樹木都會說話」的聖訓指出穆斯林將會殲滅猶太人。 近年西歐國家的極端伊斯蘭恐怖主義加劇,穆斯林襲擊和恐嚇當地人,穆斯林襲擊猶太人的事件亦增多,引致西歐猶太人移居以色列的人數上升,2015年約有1萬名西歐猶太人移居以色列,是近年新高。 在也門興起的胡塞武裝組織,以「以色列去死,詛咒猶太人,伊斯蘭必勝」為口號。 有指《神奇寶貝》是猶太人的一項陰謀,意圖使兒童背棄伊斯蘭教。謠言又指「Pokemon」一詞在日語的意思是「我是猶太人」。任天堂公司已經否定謠言。 相關條目 犹太人 闪米特人 猶太復國主義 犹太人贤士议定书 希特勒 纽伦堡审判 西蒙·维森塔尔 以色列 威尼斯商人 新世界秩序 (阴谋论) 反猶太主義的三D 抵制以色列運動(BDS) 反BDS法 其他種族歧視 反基督教 反伊斯蘭教 反阿拉伯主义 黃禍 反華 反突厥主義 反蒙古主義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CFCA - The Coordination Forum for Countering Antisemitism Muhammad and Massacre of the
公子固 公子穀甥 公孫忌 公孫援 公孙丁 公子朱 皇鄖 皇野 皇伯 皇非我 皇懷 皇劖般 皇麇 皇國父 皇奄傷 華喜 華臣 華吳 華椒 華弱 華定 華啟 華牼 華豹 華無慼 華妵 華貙 華多僚 華登 樂呂 樂豫 樂溷 樂輓 樂朱鉏 樂舍 樂豫 樂得 樂嬰齊 樂懼 樂將鉏 樂裔 樂遄 樂轡 樂舉 樂髠 公孫師 仲江
向巢 向魋 向頎 向子車 司馬牛 向為人 向帶 鱗矔 鱗朱 公孫壽 蕩意諸 蕩虺 蕩澤 公子圍龜 靈不緩 褚師段 石彄 公子御戎 邊卬 南宮長萬 南宮牛 仇牧 牛父 西鉏吾 翟僂新 思想家 莊周 惠施 宋钘 墨翟 田鸠 子韦 儿说 宋国作为殷商后裔,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中心。宋国人墨子和田俅子是墨家的代表人物。孔子的祖先为宋国贵族孔防叔,是宋国君的后裔。齐国贤臣晏子和楚国诗人宋玉的祖籍也是宋国。 宋國君主列表及在位年份 注意: 1.宋-{釐}-公以前君主在位年均為後人推測,僅供參考。 2.宋景公以下君主在位年均從楊寬說。 注释 参见 《戰國人物列表》 《戰國戰役列表》 延伸阅读 商丘历史
法郎(,簡寫:)是貨幣的一種。可以指以下貨幣: 法國法郎,已停止流通,被欧元取代 比利時法郎,已停止流通,被欧元取代 盧森堡法郎,已停止流通,被欧元取代 摩納哥法郎,已停止流通,被欧元取代 馬達加斯加法郎,已停止流通,被阿里亚里取代 仍然在流通的: 瑞士法郎/ 中非法郎(於赤道几內亞、剛果共和國、加蓬、喀麥隆、乍得及中非共和國使用) 西非法郎(於貝寧、布基納法索、象牙海岸、幾內亞比紹、馬里、尼日爾、塞內加爾及多哥2020年已停止流通) 太平洋法郎(法属波利尼西亚、新喀里多尼亚和瓦利斯和富图纳使用) 葛摩法郎 吉布提法郎 布隆迪法郎
法郎(,簡寫:)是貨幣的一種。可以指以下貨幣: 法國法郎,已停止流通,被欧元取代 比利時法郎,已停止流通,被欧元取代 盧森堡法郎,已停止流通,被欧元取代 摩納哥法郎,已停止流通,被欧元取代 馬達加斯加法郎,已停止流通,被阿里亚里取代 仍然在流通的: 瑞士法郎/ 中非法郎(於赤道几內亞、剛果共和國、加蓬、喀麥隆、乍得及中非共和國使用) 西非法郎(於貝寧、布基納法索、象牙海岸、幾內亞比紹、馬里、尼日爾、塞內加爾及多哥2020年已停止流通) 太平洋法郎(法属波利尼西亚、新喀里多尼亚和瓦利斯和富图纳使用) 葛摩法郎 吉布提法郎 布隆迪法郎 卢旺达法郎
(Montesquieu,1982年7月發行), 100法郎的“德拉克罗瓦”(Delacroix,1979年8月發行) 50法郎的“莫里斯·康坦·德·拉圖爾” (Quentin de La Tour,1977年4月發行)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法国纸币 已废止的法国货币
Cezanne,1997年12月發行), 50法郎的“聖·埃克蘇佩里”(Saint-Exupéry,1993年10月發行) 20法郎的“德彪西” (Debussy,1981年10月發行)。 下列舊鈔則用到2009年 500法郎的“帕斯卡”(Pascal,1969年1月發行), 200法郎的“孟德斯鸠” (Montesquieu,1982年7月發行), 100法郎的“德拉克罗瓦”(Delacroix,1979年8月發行) 50法郎的“莫里斯·康坦·德·拉圖爾” (Quentin de La
参考资料 《海淀区地名志》 参见
高梁桥 倚虹堂 转河 昆玉河 北京市河流
香港漫畫作品 邱福龍
7月發售 香港漫畫作品
金馬獎(英語譯名:,簡寫為)是臺灣的電影獎,也是歷史最悠久的華語電影獎,今為華語電影業界最具影響力與代表性的電影獎之一、最為包容的電影獎,亦為華語暨華人電影創作的最高榮譽,享有「華語的奧斯卡金像獎」的美譽。金馬獎、金鐘獎、金曲獎並列為臺灣三大娛樂獎,合稱為「三金」。 「金馬」之名取自金門及馬祖地名的字首。金馬獎於1962年創辦,初由行政院新聞局主辦,1990年起交由臺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簡稱金馬執委會)主辦。每年舉行一次頒獎典禮,迄今已舉辦59屆;現行凡作品符合逾半對白使用華語,或(短片)導演皆為華人/(長片)主創工作人員半數以上為華人者,皆能報名角逐。 金馬獎母體演變至今,名為「台北金馬影展」,其下包括金馬獎、金馬國際影展、金馬奇幻影展、金馬經典影展。 歷史沿革 前身 金馬獎前身,是1956年5月1日所公布的「海外國產國語影片獎助金申請辦法」,當時的國語影片絕大部分在香港拍攝,為了爭取香港電影公司拍攝迎合臺灣政治立場電影,避免香港影人倒向支持中共,同時也為了彌補香港電影公司在臺灣上映購買結匯證明產生的匯兌損失,故公布此一辦法。到1958年,海外國產國語影片獎助金開放國內電影公司申請,改名為「獎勵國語影片辦法」。由於此一獎助辦法原本是為爭取香港電影公司而開辦,所以一開始的規定就允許海外華僑電影公司申請,並規定方言影片只要有國語拷貝就視為國語片,得申請獎助。 同名獎項 1957年正值臺語電影的興盛時期,徵信新聞報舉辦第1屆臺語片電影展覽會,俗稱臺語片影展,於11月30日在臺北市國際學舍舉行頒獎典禮,由徵信新聞報社長余紀忠主持;當時有32部電影參與角逐,影展仿效美國奧斯卡金像獎模式,由頒獎人將獎項交給受獎者。獎項類別可分為:由專業評審選定的「金馬獎」11項,觀眾票選的「銀星獎」10名,另增設有「榮譽獎」1名和「觀眾票選優勝獎」10名,這是「金馬獎」之名首次在正式場合出現;不過臺語片影展只舉辦一屆就停辦。 緣起 1962年,中華民國政府為促進國內電影事業的發展,獎勵優良國語影片和優秀電影工作者,由行政院新聞局創設了第1屆金馬獎。 「金馬」二字源自金門、馬祖兩外島地名的字首;由於金、馬兩地為冷戰背景下,臺灣與中國大陸軍事對峙的最前線,該獎以「金馬」命名旨在鼓勵中華民國電影業界,能效法前線國軍官兵們堅強奮發的精神,努力開創新局。 此外,它也符合全球主要影展名稱以「金字招牌」為號召的潮流。金馬獎自1968年起改由教育部文化局主辦,1984年起再改由新聞局主辦、民間電影團體輪流協辦。直到1990年,為順應公營事業民營化政策,新聞局宣佈決定將金馬獎和金鐘獎、金曲獎等「三金典禮」由官方全部轉交民間團體主辦。 1990年5月16日,電影聯合會議中決定成立常設機構及執行委員會,也就是後來的「台北金馬國際影展執行委員會」。 但由於該執行委員會為非法人組識,其法律定位備受各界質疑,新聞局與各團體研商後將該會併入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 1991年7月1日,在臺北市影片商業同業公會強力要求下,新聞局全面退出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的會務。此後金馬獎由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統籌主辦,但仍接受新聞局的公款補助。該基金會所屬「台北金馬國際影展執行委員會」在1992年更名「台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俗稱「金馬執委會」),執行委員會設主席1名,成員為7至11名學者專家及電影從業人員。會務則交由執行長負責推動,下設5個部門,行政部負責行政事務、票務作業、貴賓接待等工作,行銷部負責宣傳造勢、異業合作、週邊活動等業務,競賽部負責影片競賽、金馬獎頒獎典禮,創投會議部負責創投會議之推動與執行,影展部則負責國際影展內容策劃、影片及影人邀約、字幕翻譯製作、拷貝運送及影展現場執行等各項事宜。 競逐資格 創立之初,金馬獎為了獎勵國語影片,規定報名角逐的影片須獲得准演執照,內容以國語發音或配音,能配合政策或具深厚倫理教育意義,且申請者須為臺灣境內製片公司、曾參加臺灣當地自由公會或經使領館認可的華僑廠商。1983年《兒子的大玩偶》因影片發音引發參賽資格爭議,新聞局決議因片中臺語對白未超過全片一半,准許報名。1989年《三個女人的故事》由於查無中國大陸資金領有准演執照,得以保留參賽資格;但瑞士籍的斯琴高娃則因不具臺灣、香港兩地演員身分,無緣角逐最佳女主角獎項。1991年起,只要是華裔人士都可參加個人獎項的報名,但需加入臺灣、香港兩地的電影團體者為限,例如以《愛情萬歲》獲得1994年最佳導演的馬來西亞籍華裔導演蔡明亮。陸委會在1992年通過開放中國大陸編導演比例不超過半數的電影上映後,金馬執委會緊接著在1993年開放符合此資格影片報名,同時該片的從業人員也可以參加個人獎項的報名,但外籍人士需參加3部以上臺灣電影製作,並提出加入臺灣、香港兩地相關電影團體的證明書始可報名,例如以《東邪西毒》獲得1994年最佳攝影的澳洲籍攝影師杜可風。1994年,金馬執委會決議中國大陸編導演比例超過半數的影片,即使得到第一類國際影展競賽單元獎項並取得准演執照,仍無法參加金馬獎。1996年起,只要影片是以華語為主要發音語言,不限出品國、資金結構或演職員國籍,都可報名參賽,中國大陸電影首度納入參賽範圍。 金馬獎自1997年起定位為全球華語影片競賽。1999年起進一步取消報名影片須獲得准演執照和中國大陸影片須獲得中國大陸有關單位認證的資格限制。2000年起,只要影片的主要創作人員有半數為臺灣電影人,都享有評審團大獎和特別獎的報名資格。2003年起也不再限定須以華語為「主要」發音,只要片中涉及華人地區所使用的主要語言或方言,都可報名,例如90%對白為日語的《吳清源》在2006年入圍;以賽德克語和日語為主的《賽德克·巴萊》獲得2011年最佳劇情片等5個獎項。2007年起,因應跨國合作的趨勢,只要導演加上半數主要創作人員為華人的影片都可報名。2010年起,導演和其他主要創作人員中有5名(含)以上為華人的影片都能角逐,例如非華人主演的《臉》獲得2010年最佳美術設計和最佳造型設計;《台北星期天》獲得2011年最佳新導演;以及而為了因應數位技術的發展,符合在臺灣戲院公開映演達首週20場的非35釐米或16釐米規格影片,自2009年起允許報名。之後為因應數位放映趨勢,報名影片放映規格自2013年起規定必須是35釐米拷貝或。2016年起,導演和其他主要創作人員中有7名(含)以上為華人的影片都能角逐,詳細的報名資格可至金馬獎的官方網站查詢。 評審制度 1978年,時任行政院新聞局代理局長宋楚瑜於邀請影壇人士座談徵詢意見後,決定仿效奧斯卡金像獎實施兩階段評審制度,即第一階段評審閱畢全部參賽影片後,開會討論,表決提出入圍影片及各單項名單並公佈,然後再評選得獎名單、於頒獎典禮時公布最後結果;此制於1978年試辦、自1979年起正式實施。1982年,臺灣新浪潮電影由《光陰的故事》發端,一時蔚為風潮,更在焦雄屏、黃建業等「新派」影評人的大力推介下,成為當時臺灣藝文界的新興潮流。但在1984年後,多部走新浪潮電影路線的影片票房收益不佳,使這股風潮受到一些「舊派」影評人的質疑,引發了新舊影評之爭,並且延續到了金馬獎的評審上。由於臺灣新浪潮電影符合多數評審的喜好,因此評審團的結論常被解讀為偏重鼓勵藝術色彩濃厚的創作,但其藝術化、抽象化等呈現手法,往往無法反映市場的風向,形成叫好不叫座的評價。又金馬獎歷來是採取似法國戛纳电影节的評審團制度,每年評審團組成不同也會導致得獎影片品味分歧,令外界無從預料。評審過程缺乏廣泛性和代表性,也無觀眾參與,常招致獲獎名單多元性不足等質疑,曾引起許多香港和中國大陸電影人的不滿和杯葛。過去甚至認為,重視藝術並受評番青睞的藝術電影,以及重視票房卻不受評番青睞的商業電影,只能選擇或偏重其中一種取向來製作。包括焦雄屏、侯孝賢、蔡明亮、王晶和陳嘉上在內的電影工作者,都曾批評金馬獎的「小圈子」評審制度,並呼籲金馬獎設立類似香港電影金像獎由專業影評人等團體和各界觀眾組成評審團,採取多輪、多人、多層面的電影評審制度,以期兼顧各方電影專業和商業市場考量。 金馬獎的評審委員是由金馬執委會遴選電影從業人員和影評人等10多名專業人士組成,親自全程參與審片工作,但不得連續兩年擔任。電影基金會董監事、金馬執委會執行委員和當屆有製作影片參賽者都不能擔任評委。評審工作分為初選、複選和決選三個階段。所有報名影片進入初選階段後,透過公開討論和不記名投票方式進行評選,須獲半數以上初審委員推薦才能進入複選階段。複審委員再對影片類、個人類獎項和年度臺灣傑出電影工作者進行公開討論、不記名投票,進而產生入圍名單;名單經評審團簽名後,於複選會議結束後召開記者會公佈。決選會議在頒獎典禮當天召開,針對入圍名單公開討論和不記名投票,得獎者須獲半數以上複選和決選評委支持;且僅有當屆評審團主席、金馬執委會執行長和律師知道得獎結果,經由專業律師公證彌封後,才在頒獎典禮中揭曉。由於金馬獎評審委員須在嚴格規定和監督下完成審片、討論和投票程序,過程嚴謹絲毫不受外界影響,加上參賽影片無地域限制的包容性,造就它逾半世紀來在華語電影獎項中最具公信與聲望,被得獎者視為最受肯定和至高榮譽的主因。 頒獎典禮 早年的金馬獎並無入圍名單,得獎者也是提前公布,所有的得獎者皆排排站的由長官頒獎。一直到1978年才有入圍名單,而當年的頒獎典禮也都選在10月30日或31日於臺北市中山堂舉辦,藉以向前總統蔣中正祝壽。 由於早期中國大陸和香港並未設置類似的電影競賽,金馬獎因此受到臺灣和香港電影從業人員格外的重視;自1970年代以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華語電影界最受矚目的電影盛會,甚至多次邀請好萊塢、日本及韓國明星擔任頒獎嘉賓,增添典禮聲色之餘也打開國際間的知名度,時至今日在華語電影界仍深具影響力和指標性意義。 金馬獎項 歷屆獎項 爭議 外片獎 1989年金馬獎嘗試頒獎給外文片,例如當屆由美國籍的威廉·赫特以《意外的旅客》獲金馬獎外片最佳男主角、加拿大籍導演大衛·柯能堡以《》獲外片最佳導演等,但金馬獎外片獎被批評不倫不類,僅辦一屆就停止,並且未在官方特刊歷屆得獎名單上獲得記錄。不過反而在國際知名電影網站IMDB上,仍可見此唯一一屆外片獎獲獎名單。 撤銷入圍 金馬獎過去曾出現多起因為不符合入圍資格而被撤銷入圍資格的情況。 1998年,臺灣動畫長片魔法阿媽以14票中取得12票的壓倒性支持入圍,卻在評審得獎會議受到部分抱有主觀偏見的評審糾葛,導致該屆最佳動畫長片從缺。例如評審黃木村認為該片沒有使用電腦特效、手法過於古老粗糙;評審劉立行、貢敏、王清華批評該片宣揚迷信、牽涉怪力亂神,將之與「宋七力」相提並論,並遊說其他評審跟進。 2003年以《飛躍情海》同時入圍最佳女主角、最佳新演員的林依晨,被發現前一年曾演出《空手道少女組》並擔任女主角而取消最佳新演員入圍資格,當年最佳女主角也敗給演出《金雞》的吳君如。 2008年原入圍年度臺灣傑出電影工作者的金城武,在名單公布6小時後被因日本國籍身分不符資格,取消該獎項入圍資格,成為金馬獎史上最短命的入圍者。同一屆最佳新演員入圍者田中千繪傳出出道多年早已在多部電影參與演出,入圍資格備受爭議,金馬獎委員會出面解釋,新人獎中的首次演出認定,在於是否擔任片中主/配角,對於只是客串性質演出在入圍資格認定上不構成問題。
此外,它也符合全球主要影展名稱以「金字招牌」為號召的潮流。金馬獎自1968年起改由教育部文化局主辦,1984年起再改由新聞局主辦、民間電影團體輪流協辦。直到1990年,為順應公營事業民營化政策,新聞局宣佈決定將金馬獎和金鐘獎、金曲獎等「三金典禮」由官方全部轉交民間團體主辦。 1990年5月16日,電影聯合會議中決定成立常設機構及執行委員會,也就是後來的「台北金馬國際影展執行委員會」。 但由於該執行委員會為非法人組識,其法律定位備受各界質疑,新聞局與各團體研商後將該會併入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 1991年7月1日,在臺北市影片商業同業公會強力要求下,新聞局全面退出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的會務。此後金馬獎由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統籌主辦,但仍接受新聞局的公款補助。該基金會所屬「台北金馬國際影展執行委員會」在1992年更名「台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俗稱「金馬執委會」),執行委員會設主席1名,成員為7至11名學者專家及電影從業人員。會務則交由執行長負責推動,下設5個部門,行政部負責行政事務、票務作業、貴賓接待等工作,行銷部負責宣傳造勢、異業合作、週邊活動等業務,競賽部負責影片競賽、金馬獎頒獎典禮,創投會議部負責創投會議之推動與執行,影展部則負責國際影展內容策劃、影片及影人邀約、字幕翻譯製作、拷貝運送及影展現場執行等各項事宜。 競逐資格 創立之初,金馬獎為了獎勵國語影片,規定報名角逐的影片須獲得准演執照,內容以國語發音或配音,能配合政策或具深厚倫理教育意義,且申請者須為臺灣境內製片公司、曾參加臺灣當地自由公會或經使領館認可的華僑廠商。1983年《兒子的大玩偶》因影片發音引發參賽資格爭議,新聞局決議因片中臺語對白未超過全片一半,准許報名。1989年《三個女人的故事》由於查無中國大陸資金領有准演執照,得以保留參賽資格;但瑞士籍的斯琴高娃則因不具臺灣、香港兩地演員身分,無緣角逐最佳女主角獎項。1991年起,只要是華裔人士都可參加個人獎項的報名,但需加入臺灣、香港兩地的電影團體者為限,例如以《愛情萬歲》獲得1994年最佳導演的馬來西亞籍華裔導演蔡明亮。陸委會在1992年通過開放中國大陸編導演比例不超過半數的電影上映後,金馬執委會緊接著在1993年開放符合此資格影片報名,同時該片的從業人員也可以參加個人獎項的報名,但外籍人士需參加3部以上臺灣電影製作,並提出加入臺灣、香港兩地相關電影團體的證明書始可報名,例如以《東邪西毒》獲得1994年最佳攝影的澳洲籍攝影師杜可風。1994年,金馬執委會決議中國大陸編導演比例超過半數的影片,即使得到第一類國際影展競賽單元獎項並取得准演執照,仍無法參加金馬獎。1996年起,只要影片是以華語為主要發音語言,不限出品國、資金結構或演職員國籍,都可報名參賽,中國大陸電影首度納入參賽範圍。 金馬獎自1997年起定位為全球華語影片競賽。1999年起進一步取消報名影片須獲得准演執照和中國大陸影片須獲得中國大陸有關單位認證的資格限制。2000年起,只要影片的主要創作人員有半數為臺灣電影人,都享有評審團大獎和特別獎的報名資格。2003年起也不再限定須以華語為「主要」發音,只要片中涉及華人地區所使用的主要語言或方言,都可報名,例如90%對白為日語的《吳清源》在2006年入圍;以賽德克語和日語為主的《賽德克·巴萊》獲得2011年最佳劇情片等5個獎項。2007年起,因應跨國合作的趨勢,只要導演加上半數主要創作人員為華人的影片都可報名。2010年起,導演和其他主要創作人員中有5名(含)以上為華人的影片都能角逐,例如非華人主演的《臉》獲得2010年最佳美術設計和最佳造型設計;《台北星期天》獲得2011年最佳新導演;以及而為了因應數位技術的發展,符合在臺灣戲院公開映演達首週20場的非35釐米或16釐米規格影片,自2009年起允許報名。之後為因應數位放映趨勢,報名影片放映規格自2013年起規定必須是35釐米拷貝或。2016年起,導演和其他主要創作人員中有7名(含)以上為華人的影片都能角逐,詳細的報名資格可至金馬獎的官方網站查詢。 評審制度 1978年,時任行政院新聞局代理局長宋楚瑜於邀請影壇人士座談徵詢意見後,決定仿效奧斯卡金像獎實施兩階段評審制度,即第一階段評審閱畢全部參賽影片後,開會討論,表決提出入圍影片及各單項名單並公佈,然後再評選得獎名單、於頒獎典禮時公布最後結果;此制於1978年試辦、自1979年起正式實施。1982年,臺灣新浪潮電影由《光陰的故事》發端,一時蔚為風潮,更在焦雄屏、黃建業等「新派」影評人的大力推介下,成為當時臺灣藝文界的新興潮流。但在1984年後,多部走新浪潮電影路線的影片票房收益不佳,使這股風潮受到一些「舊派」影評人的質疑,引發了新舊影評之爭,並且延續到了金馬獎的評審上。由於臺灣新浪潮電影符合多數評審的喜好,因此評審團的結論常被解讀為偏重鼓勵藝術色彩濃厚的創作,但其藝術化、抽象化等呈現手法,往往無法反映市場的風向,形成叫好不叫座的評價。又金馬獎歷來是採取似法國戛纳电影节的評審團制度,每年評審團組成不同也會導致得獎影片品味分歧,令外界無從預料。評審過程缺乏廣泛性和代表性,也無觀眾參與,常招致獲獎名單多元性不足等質疑,曾引起許多香港和中國大陸電影人的不滿和杯葛。過去甚至認為,重視藝術並受評番青睞的藝術電影,以及重視票房卻不受評番青睞的商業電影,只能選擇或偏重其中一種取向來製作。包括焦雄屏、侯孝賢、蔡明亮、王晶和陳嘉上在內的電影工作者,都曾批評金馬獎的「小圈子」評審制度,並呼籲金馬獎設立類似香港電影金像獎由專業影評人等團體和各界觀眾組成評審團,採取多輪、多人、多層面的電影評審制度,以期兼顧各方電影專業和商業市場考量。 金馬獎的評審委員是由金馬執委會遴選電影從業人員和影評人等10多名專業人士組成,親自全程參與審片工作,但不得連續兩年擔任。電影基金會董監事、金馬執委會執行委員和當屆有製作影片參賽者都不能擔任評委。評審工作分為初選、複選和決選三個階段。所有報名影片進入初選階段後,透過公開討論和不記名投票方式進行評選,須獲半數以上初審委員推薦才能進入複選階段。複審委員再對影片類、個人類獎項和年度臺灣傑出電影工作者進行公開討論、不記名投票,進而產生入圍名單;名單經評審團簽名後,於複選會議結束後召開記者會公佈。決選會議在頒獎典禮當天召開,針對入圍名單公開討論和不記名投票,得獎者須獲半數以上複選和決選評委支持;且僅有當屆評審團主席、金馬執委會執行長和律師知道得獎結果,經由專業律師公證彌封後,才在頒獎典禮中揭曉。由於金馬獎評審委員須在嚴格規定和監督下完成審片、討論和投票程序,過程嚴謹絲毫不受外界影響,加上參賽影片無地域限制的包容性,造就它逾半世紀來在華語電影獎項中最具公信與聲望,被得獎者視為最受肯定和至高榮譽的主因。 頒獎典禮 早年的金馬獎並無入圍名單,得獎者也是提前公布,所有的得獎者皆排排站的由長官頒獎。一直到1978年才有入圍名單,而當年的頒獎典禮也都選在10月30日或31日於臺北市中山堂舉辦,藉以向前總統蔣中正祝壽。 由於早期中國大陸和香港並未設置類似的電影競賽,金馬獎因此受到臺灣和香港電影從業人員格外的重視;自1970年代以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華語電影界最受矚目的電影盛會,甚至多次邀請好萊塢、日本及韓國明星擔任頒獎嘉賓,增添典禮聲色之餘也打開國際間的知名度,時至今日在華語電影界仍深具影響力和指標性意義。 金馬獎項 歷屆獎項 爭議 外片獎 1989年金馬獎嘗試頒獎給外文片,例如當屆由美國籍的威廉·赫特以《意外的旅客》獲金馬獎外片最佳男主角、加拿大籍導演大衛·柯能堡以《》獲外片最佳導演等,但金馬獎外片獎被批評不倫不類,僅辦一屆就停止,並且未在官方特刊歷屆得獎名單上獲得記錄。不過反而在國際知名電影網站IMDB上,仍可見此唯一一屆外片獎獲獎名單。 撤銷入圍 金馬獎過去曾出現多起因為不符合入圍資格而被撤銷入圍資格的情況。 1998年,臺灣動畫長片魔法阿媽以14票中取得12票的壓倒性支持入圍,卻在評審得獎會議受到部分抱有主觀偏見的評審糾葛,導致該屆最佳動畫長片從缺。例如評審黃木村認為該片沒有使用電腦特效、手法過於古老粗糙;評審劉立行、貢敏、王清華批評該片宣揚迷信、牽涉怪力亂神,將之與「宋七力」相提並論,並遊說其他評審跟進。
PC的BASICA完全相容,所不同的是,後者依賴於ROM中的BASIC直譯器,而前者並不需要,所以,GW-BASIC能在眾多IBM PC相容機器上運行,這就使它的使用範圍隨著PC相容機器的推廣而擴大。第一個流傳範圍較廣的GW-BASIC版本號為2.0,而最後推出的GW-BASIC版本號為3.23,時間大概是1988年。從那時起,如果沒有特殊說明,我們一般所說的GW-BASIC就是指的這個版本。 GW-BASIC運行速度較慢,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是一種互動式的開發工具——這種開發模式是BASIC的誕生地Dartmouth大學最早提出的。和很多早期的BASIC方言一樣,GW-BASIC缺乏很多進行結構化編程所需的語法成分,但是它足夠靈活,此外還擁有很多繪圖語句和一些簡單的發聲語句,這就足以使一個程式設計師用它開發一個簡單的遊戲軟體、商用軟體或者諸如此類的東西。它能夠在絕大多數PC上運行,這就給那些想要成為程式設計師的人提供了一個學習如何程式設計的廉價的途徑。 GW-BASIC擁有一個簡單的整合開發環境(IDE),所有的程式碼都必須有一個行號,沒有行號的語句被認為是需要立即執行的命令。用戶界面中,除螢幕底部的功能快捷鍵描述和頂部的版權聲明外,其他部分都用來顯示和編寫語句。源文件標準的保存格式是GW-BASIC特有的二進制壓縮格式,不過它也提供了一個選項,使得開發者可以用ASCII純文字格式保存原始文件。GW-BASIC的IDE提供了如下常用命令:RUN(執行目前的程式),LOAD(從磁碟載入原始碼),SAVE(把程式儲存到磁碟),LIST(顯示已打開的程式碼內容),SYSTEM(回到作業系統)。它們都可以出現在程式碼上,不過除SYSTEM外,上述用法還相當少見。 前面提到,GW-BASIC對結構化程序設計方法的支持非常差,所以對GW-BASIC程式設計者來講,能夠用它寫出具備良好結構的程式有很高的難度。在GW-BASIC裡,IF/THEN/ELSE條件語句必須在一行內寫完,儘管WHILE/WEND已允許包含多行代碼;自行定義的函數只能用類似於DEF FNf(x) = <關於x的數學函數> 這樣形式的一行語句來編寫(例如,DEF FNLOG(base,number)=LOG(number)/LOG(base));變數通常是通過變數名末端的一個表示類型的符號來確定其類型的:A$表示是一個字串,A%表示是一個整數,等等;通過使用DEFINT,DEFSTR等關鍵字,可以為一組使用相同字首的變數定義預設類型;其他變數其類型預設是單精度浮點數。 儘管GW-BASIC本身不支持結構化的編程,但編程者自己可以利用GOSUB和RETURN語句來實現相當於C語言中的函數調用,同時用DIM語句定義的數組和一個下標變量(可能需要定義更多,以應對INTEGER、STRING等多種不同數據類型)來表示函數參數棧,再用另一個數組和下標變量,用於在調用子函數前保存本函數的本地變量。通過這種方法,即可實現函數調用。 很多GW-BASIC程式設計者都是沒有經過訓練的,他們往往不明白編寫結構簡單的程式所能帶來的好處,因此就導致濫用GOTO語句的現象,他們往往不願意使用能完成同樣功能的結構化的語句。參見面條式代碼。 GW-BASIC支援搖桿和,但不支持滑鼠。它能夠讀寫磁碟檔案、LPT埠和COM埠,也能處理埠事件觸發,不過不能處理磁帶設備。它還能通過使用PLAY語句或SOUND語句來驅動IBM PC及其相容機器的標準內建喇叭發出聲音。 參考資料
GW-BASIC運行速度較慢,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是一種互動式的開發工具——這種開發模式是BASIC的誕生地Dartmouth大學最早提出的。和很多早期的BASIC方言一樣,GW-BASIC缺乏很多進行結構化編程所需的語法成分,但是它足夠靈活,此外還擁有很多繪圖語句和一些簡單的發聲語句,這就足以使一個程式設計師用它開發一個簡單的遊戲軟體、商用軟體或者諸如此類的東西。它能夠在絕大多數PC上運行,這就給那些想要成為程式設計師的人提供了一個學習如何程式設計的廉價的途徑。 GW-BASIC擁有一個簡單的整合開發環境(IDE),所有的程式碼都必須有一個行號,沒有行號的語句被認為是需要立即執行的命令。用戶界面中,除螢幕底部的功能快捷鍵描述和頂部的版權聲明外,其他部分都用來顯示和編寫語句。源文件標準的保存格式是GW-BASIC特有的二進制壓縮格式,不過它也提供了一個選項,使得開發者可以用ASCII純文字格式保存原始文件。GW-BASIC的IDE提供了如下常用命令:RUN(執行目前的程式),LOAD(從磁碟載入原始碼),SAVE(把程式儲存到磁碟),LIST(顯示已打開的程式碼內容),SYSTEM(回到作業系統)。它們都可以出現在程式碼上,不過除SYSTEM外,上述用法還相當少見。 前面提到,GW-BASIC對結構化程序設計方法的支持非常差,所以對GW-BASIC程式設計者來講,能夠用它寫出具備良好結構的程式有很高的難度。在GW-BASIC裡,IF/THEN/ELSE條件語句必須在一行內寫完,儘管WHILE/WEND已允許包含多行代碼;自行定義的函數只能用類似於DEF FNf(x) = <關於x的數學函數> 這樣形式的一行語句來編寫(例如,DEF FNLOG(base,number)=LOG(number)/LOG(base));變數通常是通過變數名末端的一個表示類型的符號來確定其類型的:A$表示是一個字串,A%表示是一個整數,等等;通過使用DEFINT,DEFSTR等關鍵字,可以為一組使用相同字首的變數定義預設類型;其他變數其類型預設是單精度浮點數。 儘管GW-BASIC本身不支持結構化的編程,但編程者自己可以利用GOSUB和RETURN語句來實現相當於C語言中的函數調用,同時用DIM語句定義的數組和一個下標變量(可能需要定義更多,以應對INTEGER、STRING等多種不同數據類型)來表示函數參數棧,再用另一個數組和下標變量,用於在調用子函數前保存本函數的本地變量。通過這種方法,即可實現函數調用。 很多GW-BASIC程式設計者都是沒有經過訓練的,他們往往不明白編寫結構簡單的程式所能帶來的好處,因此就導致濫用GOTO語句的現象,他們往往不願意使用能完成同樣功能的結構化的語句。參見面條式代碼。 GW-BASIC支援搖桿和,但不支持滑鼠。它能夠讀寫磁碟檔案、LPT埠和COM埠,也能處理埠事件觸發,不過不能處理磁帶設備。它還能通過使用PLAY語句或SOUND語句來驅動IBM PC及其相容機器的標準內建喇叭發出聲音。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microsoft/GW-BASIC: The original
(陵川),位于中国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的一座佛教寺庙,为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安寺 (无锡),原位于中国江苏省无锡市的一座佛教寺庙,已被毁。 崇安
崇安可以指: 崇安区,原中国江蘇省無錫市下辖的一個市辖区,现属于梁溪区。 崇安街道,中国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下辖的一个街道。 武夷山市,舊稱崇安縣,中国福建省南平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 隆安
额尔古纳市 根河市 1933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额尔古纳市 根河市
:官桥站 :大学城北站、大学城南站 :南浦西站 同时,亦有规划8号线东延段、17号线经过番禺区內。 城际铁路 广佛环线(未开通):科学中心站、大石站、番禺站 广惠城际(未开通):番禺站、广州长隆站、东环站、官桥站、广州莲花山站 高速铁路 广州南站:接驳京广高铁、广深港高铁、广珠城际轨道交通、南广铁路、贵广铁路 主干道 番禺大道、、、华南快速、新光快速、、、等。区内城市主干道包括: 金山大道(纬线,部分与 并线)兴南大道、兴业大道、亚运大道、市莲路、市新路等。 主要桥梁 洛溪大桥、沙湾大桥、沙溪大桥、番禺大桥、新光大桥、黄埔大桥、北斗大桥、海鸥大桥、三善大桥以及虎门二桥等桥。 水路交通 在东部石楼镇设有莲花山港跨境码头,每日有多班船班往返香港尖沙咀中港码头,船程约为1小时50分。中国海关广东番禺分局、莲花山边防派出所在此设莲花山港口岸及边防检查站。 在番禺的密集河网中,也有于河两岸摆渡的定期渡轮,包括新造(圩)—大学城渡口,南沙榄核镇—番禺沙湾镇的北斗渡口等。但随著过江交通方式的不断完善且渐趋现代化以及各种优势正领先于日常交通运输,渡轮这种交通方式在番禺正日渐式微。 旅游景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余荫山房 莲花山古采石场 南漢二陵 AAAAA景区 长隆旅游度假区 AAAA景区 莲花山旅游区 宝墨园 岭南印象园 沙湾古镇 其他景区 留耕堂 大夫山森林公园 滴水岩森林公园 广东科学中心 南粤苑 番禺區博物館: 原址是東漢墓葬群(現在是該博物館的重點保護文物)。 著名人物 文化学术界 屈大均、陈澧、陈树人、冼星海、吴大猷、凌鸿勋、黃小配、梁鼎芬 政商界 蘇志剛、何善衡、何賢 演艺界 石堅
1958年12月15日至1959年6月10日,番禺、顺德合并为番顺县,县治设原順德縣的縣治大良镇,其间一度改隶广州专员公署。 番禺縣地域經歷多番調劃,到1958年為止,剩原禺南地區(前沙灣司及茭塘司大部),時年轄內人口25萬,耕地65萬畝。 1959年6月10日恢复两县建置,并将中山县属的大岗、万顷沙、南沙、黄阁等地划属番禺(萬頃沙、南沙在民國到共和國初是歸屬東莞),县府沿设市桥,確定番禺現行地域格局。 1975年1月,改隶广州市。 1992年5月20日,民政部批复(民行批[1992]49号):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番禺县,设立番禺市(县级),仍由广州市管辖。 同年6月18日,番禺举行撤县设市挂牌仪式。 2000年5月21日,国务院同意广东省撤销番禺市设立广州市番禺区,同年7月10日,番禺区举行撤市设区挂牌仪式。 2005年4月28日,原属番禺区的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获国务院批准新设立南沙区,同年五月附同鄰近的黄阁镇、万顷沙镇、横沥镇、灵山镇部分地区正式改为南沙区。 2006年1月25日,撤銷靈山鎮,其行政區域分別併入欖核鎮、大崗鎮和東涌鎮。 2012年12月1日,原属番禺区的东涌镇、大岗镇、榄核镇正式划归南沙区管辖。 交通 公共汽车 大型交通枢纽 广州南站、广州南站汽车客运站、番禺汽车客运站(已于2019年8月1日关停)、市桥汽车站(已于2021年6月1日关停)。 地铁 :洛溪站、南浦站、会江站、石壁站、广州南站 :厦滘站、大石站、汉溪长隆站、市桥站、番禺广场站 :大学城北站、大学城南站、新造站、石-{碁}-站、海傍站、低涌站 :大洲站、广州南站、石壁站、谢村站、钟村站、汉溪长隆站、南村万博站、员岗站、板桥站、大学城南站 :番禺广场站、南村万博站、沙溪站 :番禺广场站、市广路站、广州南站、陈头岗站 :广州南站 在建线路及车站 东延段:番禺客运站 (地铁)、广州新城西站、金光大道站、海傍站 :官桥站 :大学城北站、大学城南站 :南浦西站 同时,亦有规划8号线东延段、17号线经过番禺区內。 城际铁路 广佛环线(未开通):科学中心站、大石站、番禺站 广惠城际(未开通):番禺站、广州长隆站、东环站、官桥站、广州莲花山站 高速铁路 广州南站:接驳京广高铁、广深港高铁、广珠城际轨道交通、南广铁路、贵广铁路 主干道 番禺大道、、、华南快速、新光快速、、、等。区内城市主干道包括: 金山大道(纬线,部分与 并线)兴南大道、兴业大道、亚运大道、市莲路、市新路等。 主要桥梁 洛溪大桥、沙湾大桥、沙溪大桥、番禺大桥、新光大桥、黄埔大桥、北斗大桥、海鸥大桥、三善大桥以及虎门二桥等桥。 水路交通 在东部石楼镇设有莲花山港跨境码头,每日有多班船班往返香港尖沙咀中港码头,船程约为1小时50分。中国海关广东番禺分局、莲花山边防派出所在此设莲花山港口岸及边防检查站。 在番禺的密集河网中,也有于河两岸摆渡的定期渡轮,包括新造(圩)—大学城渡口,南沙榄核镇—番禺沙湾镇的北斗渡口等。但随著过江交通方式的不断完善且渐趋现代化以及各种优势正领先于日常交通运输,渡轮这种交通方式在番禺正日渐式微。 旅游景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余荫山房 莲花山古采石场 南漢二陵 AAAAA景区 长隆旅游度假区 AAAA景区 莲花山旅游区 宝墨园 岭南印象园 沙湾古镇 其他景区 留耕堂 大夫山森林公园 滴水岩森林公园 广东科学中心 南粤苑 番禺區博物館: 原址是東漢墓葬群(現在是該博物館的重點保護文物)。 著名人物 文化学术界 屈大均、陈澧、陈树人、冼星海、吴大猷、凌鸿勋、黃小配、梁鼎芬 政商界 蘇志剛、何善衡、何賢 演艺界 石堅 藝文界 靳埭強 社会民生 主要事件 撤市设区 20世紀中期,將番禺(禺南地區)改劃为广州市辖区的构想当年在番禺民间、政府、公务员系统和国企都有极大反对声音,民间反对声音主要为不想番禺失去经济发展的自主性,亦担心番禺施行已在广州实施但不适合番禺的政策(如停止核发摩托车牌号),而公务员反对声音主要为担心工资下调,因当时番禺公务员工资平均水平远在广州市区公务员之上。当时番禺政府曾组织专家学者从文化、历史、经济等各方面论证撤市设区不适合番禺,番禺人大代表于1999年广州市人大会议联名向大会提交《关于撤市改区后对番禺产生严重影响应慎重考虑的议案》。其时广州市政府承诺以后将广州地铁三号线通往番禺,撤市设区后给予番禺政府三年行政独立过渡,撤市设区后将重点发展番禺等等作为谈判条件。自1997年广州市提出设区设想,双方拉锯数年。直到2000年5月21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同意广东省撤销番禺市和花都市设立广州市番禺区和花都区的批覆》,番禺最终撤市设区,改劃为广州市辖区。时任广州市市长林树森称,“这一步是我在广州工作期间城建方面最难的一步”。
Ngouabi)和安布路易斯·努马扎莱(Ambroise Noumazalaye)等联合发动“七·三一运动”,推翻日益右倾的马桑巴·代巴。8月5日,成立全国革命委员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恩古瓦比任主席。同年12月,恩古瓦比任共和国总统。1969年12月31日,恩古瓦比创建刚果劳动党,成為剛果的执政党,也是唯一合法的政党。恩古瓦比任刚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共和国总统、国家元首兼国务委员会主席。同时,宣布改国名为「刚果人民共和国」。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刚果劳动党政府从外国木材公司手中接管了原木收购的垄断权,并对外国企业及其管理的森林租界地实行国有化。此外还建立了纺织厂、鱼类加工厂和小型造船厂等工业部门,使民族经济得到了发展。在农业方面,刚果政府提出“农业为基础,工业为动力”的方针,采取各种措施,组织劳力垦荒造田。在进行土地改革和限制民族显贵势力的基础上,各省、县、区都建立了自己的农场,并掀起了大生产运动。 1977年3月18日,恩古瓦比在一次未遂政变中遇刺身亡,若阿基姆·雍比-奥庞戈(Joachim Ymombi-Obango)和德尼·萨苏-恩格索(Denis Sassou Nguesso)等组成刚果劳动党军事委员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雍比任军委会主席、国家元首、部长会议主席。1979年2月5日,雍比被党的中央全会罢免,3月26日-31日,刚果劳动党召开第三次特别代表大会,萨苏当选为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共和国总统、国家元首、部长会议主席。 刚果进入1986年后,开始面临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1990年,萨苏效仿东欧剧变,宣布刚果改行多党制,次年恢复国名“刚果共和国”,结束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
刚果进入1986年后,开始面临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1990年,萨苏效仿东欧剧变,宣布刚果改行多党制,次年恢复国名“刚果共和国”,结束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 外交政策 奉行社会主义的刚果人民共和国长期与其他意识形态领域相近的国家维持着友好关系。并相继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越南民主共和国、北韩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1970年,支持馬克思主義与社會主義的阿连德成为智利总统后,亦于1972年与该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参考文献 刚果共和国历史
楼阁式塔的特征是具有台基、基座,有木结构或砖仿木结构的梁、枋、柱、斗拱等楼阁特点的构件。塔刹安放在塔顶,形制多样。有的楼阁式塔在第一层有外廊(也叫“副阶”),外廊加强了塔的稳定性,也使其更为壮观。外廊能有效地防止地基被雨水冲刷,提高了塔的寿命。
楼阁式塔的建筑形式来源于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楼阁。佛教传入中国后,为了适应中国的传统习惯,利用人们对多层楼阁通天的寄托,以楼阁形式作为礼佛的纪念性建筑物。楼阁式塔可供奉佛像,并可供僧人等登临之用。有的楼阁式塔还兼有军事了望的功用,如北京良乡的昊天塔。建筑材料有木材或石砖,有的塔表面装饰有石刻或琉璃。
在電磁學裡,電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的一種物理性質,原子中的质子和电子分别带有正电荷和负电荷,而中子不带电荷。帶有電荷的物質稱為帶電物質,带有电荷的粒子称为带电粒子。两个帶電粒子之間會互相施加作用力,电荷符号相同的粒子会相互排斥,电荷符号不同的粒子会相互吸引,该作用力可由庫侖定律得出。 电荷是许多次原子粒子所拥有的一种基本守恒性质。电荷决定了带电粒子在电磁方面的物理行为。静止的带电粒子会产生电场,移动中的带电粒子会产生电磁场,带电粒子也会被电磁场所影响。一个带电粒子与电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电磁力或电磁交互作用。这是四种基本交互作用中的一种。 物体所带过剩电荷的总量称为电荷量,简称电荷或电量。电荷量的国际单位是庫侖(C),通常用符号Q表示。一个质子携带的电荷量称为基本电荷,约为1.602× 10-19库仑,用符号 表示,一个电子携带的电荷量为 。夸克携带的电荷量为e/3的倍数。 研究带电粒子相互作用的经典学术领域称为经典电动力学。假若量子效应可以被忽略,则经典电动力学能够很正确地描述出带电物质在电磁方面的物理行为。研究带电粒子与它们之间由光子媒介的相互作用的学术领域称为量子电动力学。 历史 西元前600年左右,希腊的哲学家泰勒斯(Thales)记录,琥珀摩擦猫毛以后会吸引像羽毛一类的轻微物体,假若摩擦时间够久,甚至会有火花出现。 1600年,英国医生威廉·吉尔伯特,对于电磁现象做了一个很仔细的研究。他指出琥珀並非唯一经过摩擦時會产生静电的物质,并且区分出电与磁不同的属性。他撰写了第一本阐述电和磁的科学著作《》。吉尔伯特创建了新拉丁语的术语「electrica」(源自於「ήλεκτρον」,「ēlektron」,希腊文的「琥珀」),英文翻譯為「electrics」,意指如同琥珀一般當摩擦後會吸引微小物體的物質。這新拉丁術語後來给出了英文術語「electricity」,最先出现于1646年,汤玛斯·布朗()的著作《Pseudodoxia Epidemica》(英文书名《Enquries into very many received tenets and
粒子的电荷 在粒子物理学中,许多粒子都带有电荷。电荷在粒子物理学中是一个相加性量子数,电荷守恒定律也适用于粒子,反应前粒子的电荷之和等于反应后粒子的电荷之和,这对于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都是严格成立的。 反粒子带有的电荷与对应粒子带有的电荷,电量相同,电性相异。夸克带有非整数电荷,不是-e/3,就是2e/3;但是科学家从未观察到单独夸克的存在(这事实可以用渐近自由()的理论来解释)。 电荷宇称时间对称 电荷宇称时间对称()对于粒子和反粒子的相对特性设下了强烈的约束。因此,可以严格地测试这理论。例如,质子和反质子的电荷的总和必须正好等于零。这全等式的精确度已经作实验测试至108分之一。使用潘宁阱()来囚禁反质子,质子和反质子的电荷质量比相等性质的精确度也被测试至6×109分之一。 电荷守恒 电荷守恒定律表明,在一个孤立系统裏,不论发生什么变化,总电荷必定保持不变。所有物理程序都必须遵守这定律。在量子力学里,从波函数的规范不变性可以推导出这定律。 流入某體積的淨電流為 ; 其中,是電流,是電流密度,是包圍體積的閉曲面,是微小面向量元素,垂直於從體積內朝外指出。 應用散度定理,將這方程式寫為 。 總電荷量與體積內的電荷密度的關係為 。 電荷守恆要求,流入體積的淨電流,等於體積內總電荷量的變率: 。 所以, 。 對於任意體積,上述方程式都成立。所以,可以將被積式提取出來: 。 注释 参考文献 参见 镜像法 静电放电 摩擦起电效应() 電勢能
密檐式塔从楼阁式塔发展而来,与楼阁式塔的不同是塔檐比楼阁式塔的多且密,为砖石结构。密檐式塔的第一层特别高,设有门窗,多雕刻佛像或佛经故事。密檐式塔多为实心塔,也有的中空,开有通气口。但塔内没有阶梯,一般不做登临之用。
密檐式塔从楼阁式塔发展而来,与楼阁式塔的不同是塔檐比楼阁式塔的多且密,为砖石结构。密檐式塔的第一层特别高,设有门窗,多雕刻佛像或佛经故事。密檐式塔多为实心塔,也有的中空,开有通气口。但塔内没有阶梯,一般不做登临之用。
有一种类似亭阁式的塔,塔基上置一球体作为塔身,其上置一塔檐,檐顶上设塔刹,即以方、圆、三角、半月、团形的石块予以叠制,形成的造型叫做五轮塔。五轮塔都是石材建造,造型虽然简单,却富于变化,依地点、时代的不同而具体造型不同。五轮塔在元明时发展成两类,一类为佛教显宗所用,自成体系,数量较多;一类为佛教密宗所用,没有单独形成体系,建造数量也较少。这类塔由于形式上的特点,多被用作墓塔。
亭阁式塔列表
ρ 。 电阻定律 对于一般物体,电阻,电阻率、长度 与截面積之间的关系如下: 在上式中, 電阻 單位為歐姆 長度 單位為公尺 截面面積 單位為平方公尺
單位為平方公尺 電阻率 單位為歐姆·公尺 这个方程被称为电阻定律。 与温度的关系 电阻率一般会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在温度变化不大时,电阻率与温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其中 是该材料在0摄氏度时的电阻率, 是摄氏度时的电阻率,是电阻率的温度系数。 在温度变化不大的范围内可以认为是常量。多数金属常温下的电阻率温度系数约为0.004。 然而,有的物质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电解液、半導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