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ence1
stringlengths
0
73.2k
sentence2
stringlengths
0
64.7k
间歇性和永久性溪流 间歇性溪流的缺少足够的上游降水和融水补充,但有明显成形的水道。间歇性溪流的底床通常在地下水位以下,在流入的地表水不够时能从含水层中获得一些补充,因此除非在足够干燥的旱季,间歇性溪流通常还是有足够的溪流来保障水流完整。
源头 溪流的水源来自于降水(比如降雨、降雪或冰雹)、融水(冰川或积雪)或涌出地表的地下水(泉水)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地形汇集形成的地表径流。在水循环中,土壤或水体中的水分通过蒸发或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进入大气,然后在海陆风的作用下进入内陆,当遇到增高的地形(比如山峰)后因为绝热膨胀导致气压和气温锐减,如果降到露点以下就会在迎风面的山坡顶部产生大量降水。这些降水中的一部分渗透到土壤中成为地下水,一部分暂时以固态水的形式保存在山顶的雪线以上(随着季节和温度变化可能会被融化释放出来),其它部分顺着地形向低处流动形成径流,有足够体积的径流相互汇集后可以冲刷土壤并侵蚀出较浅的凹沟——即细流(rill),而细流进一步汇集成为较有规模的连续水流后就成为溪流。有一些溪流的源头则是汛期从池塘或湖泊边缘漫出的外流水。
trans. by D. Cummings, Chicago, Ill.: Hellenic Christian Educational Society, 1947. N.B.: Published and printed with its own pagination, whether as issued separately or as included together with 2 other works of A. Makrakis in a single volume published by the same film in 1950, wherein the translator's name is identified on the common t.p. to that volume. W. Emery Barnes, On the Influence of Septuagint on the Peshitta, JTS 1901, pp. 186–197. Andreas Juckel, Septuaginta and Peshitta Jacob of Edessa quoting
N.B.: Published and printed with its own pagination, whether as issued separately or as included together with 2 other works of A. Makrakis in a single volume published by the same film in 1950, wherein the translator's name is identified on the common t.p. to that volume. W. Emery Barnes, On the Influence of Septuagint on the Peshitta, JTS 1901, pp. 186–197. Andreas Juckel, Septuaginta and Peshitta Jacob of Edessa quoting the Old Testament in Ms BL Add 17134 JOURNAL OF SYRIAC STUDIES Martin Hengel, The Septuagint As Christian Scripture, 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2004. Rajak, Tessa, Translation and survival: the Greek Bible of the ancient Jewish Diaspora (Oxfor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Bart D. Ehrman. The New Testament: A Historical Introduction to the Early Christian Writings; 608 pages, Oxford
Miraculous Mandarin,1919年) 《红罂粟》(1927年) 《白毛女》 《大红灯笼高高挂》 《精卫》 《红色娘子军》 《吉赛尔》 《美人鱼》 《小小鱼仙子》 《巴黎圣母院》 《梅兰芳》 《舞姬》 《园丁的女儿》 《梁祝》 《二泉映月》 《罗密欧与朱丽叶》
本表分类罗列芭蕾舞剧: 《天鹅湖》(1876年) 《睡美人》(1889年) 《胡桃鉗》(1892年) 《木偶王子》(The Wooden Prince,1917年) 《神奇的满大人》(The Miraculous Mandarin,1919年) 《红罂粟》(1927年) 《白毛女》 《大红灯笼高高挂》 《精卫》 《红色娘子军》 《吉赛尔》
西尔斯 加拿大社会学家艾伦·西尔斯(Alan Sears)的著作《一本好书,理论上的:理论思维指南》中可以找到冲突理论的一個近期阐述: 社會由產生衝突的不對等所定義,而不是產生秩序和共識的事物。只有对社会现有关系的根本性转变以及促成新的社會關係才能克服這種基于不平等的冲突。 弱势群体的结构性利益出現與現狀背道而驰的情況,一旦被社會認定時就會引起社會變革。因此弱势群体被視為变革者,而非視為人們同情的對象。 剥削和压迫對人的潜力(例如,创造能力)造成的限制,在任何勞動力不平等分配的社会也是必然存在的。这些和其他品质並不需要為了所谓的「文明的進程」或「」的要求而放棄:创造力实际上是经济发展和变革的引擎。 理论的作用是意識到人類擁有的潛力並且改革轉變社會,而不是维持权力结构。理论的反面目的是將客观性和脱离性與實證主義關聯起來,如此一來,理论則只是中立的解释工具。 共识是意识形态的一個委婉说法。並沒有真正的共识,有的只是由社會中的強者强加于他人并让他们接受的的陳述。共识不会维持社会秩序,它会使分层固化,僅是為了当前社会秩序而用的工具。 国家為了强者的特殊利益而服务,同时又声称代表所有人的利益。弱势群体代表參與在国家制度中,並可以讓人們獲得充分参与的想法,但这是一种幻象或一種意识形态。 全球不平等的特点是因為有目的的原因下,第三世界国家處於不发达狀態,這同時包括殖民化和国家独立之後。全球系统(即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发展机构)通过经济,政治和军事行动使最强大的国家和跨国公司受益,而不是发展主体。 尽管西尔斯将冲突理论方法与马克思主义联系起来,但他认为它是许多“女权主义者,后现代主义者,和同性恋者的解放主义理论”的基础。 分类 冲突理论最常与马克思主义一起提及,但它作为对功能主义和实证主义方法的回应,也可能与多個其他观点有关,包括: 批判理论 女权主义:一种促使女性与男性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平等的方法。 后现代主义:一种批判现代主义的方法,支持这种理论的人对宏大的理论和意识形态不信任。 后结构主义 后殖民主义 酷儿理论: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挑战了西方社会的异性恋偏见。 世界体系理论 批判性种族理论 參見 博弈論 社会人格学 參考文獻
将社会视为一个运作良好的有机体。功能主义关注的是「尽可能严格地对每一个特征,习俗或实践做出估算,以及它对所谓的稳定,有凝聚力的系统的功能的影响」,涂尔干所提到的社会冲突的主要形式是犯罪。涂尔干认为犯罪是「公共卫生的一个因素,是所有健康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對於某些行為定義為「罪行」。因此罪行在道德及法律的演變中擔任著重要角色,他稱罪行主張了「不但必須改變之道路需要保持暢通,而且在某些情況它直接為這些改變開路」。 韋伯 馬克斯·韋伯(1864-1920)對冲突理论的主張与马克思的主張形成鲜明对比。马克思关注的是个人行为受社会结构所限制,而韦伯則强调「」的重要性,例如個人影响其社会关系的能力。 现代主張 米爾斯 賴特·米爾斯被稱為「現代衝突理論」的创始人。在米尔斯看来,社会结构是通过不同利益和资源的人之间的冲突而产生的。反过来,个人和资源是受社會结构以及「社会权力和资源的不對等分配」所影响。美国社会的(例如「軍事工業複合體」)已经「由、五角大楼和政府行政部门的融合而出現」。米尔斯认为,这些精英的利益處於人民利益的对立面。他推論權力精英提出的政策會帶來「冲突升级、生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人类灭绝的可能」。 夏普 吉恩·夏普(1928-2018)是麻州大學達特茅斯分校政治学荣誉教授 。因大量的相關著作而闻名,並且影响了众多在世界各地的反政府运动。1983年,他成立了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研究所,一个致力于研究和促进在世界各地的冲突中使用非暴力行为的非营利组织 。夏普的主調是权力不是单一的,也就是说,权力不是出自掌权者的某种内在品质。夏普認為政治权力,包括任何国家的权力,最終的本質上都出自国家主体。他的基本信念是,任何权力结构也依赖主体对统治者或统治者的命令的服从。如果国家主体不服从,统治者就没有权力。 夏普被称为“非暴力的马基雅维利”和“非暴力战争的克劳塞维茨”。夏普的资金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抵抗组织。最近的例子包括推翻埃及前總統穆罕默德·穆巴拉克的2011年埃及革命,這個活動广泛吸納了他的想法;阿拉伯之春民主化運動以及之前數個东欧颜色革命也受到夏普的著作的启发。 西尔斯 加拿大社会学家艾伦·西尔斯(Alan Sears)的著作《一本好书,理论上的:理论思维指南》中可以找到冲突理论的一個近期阐述: 社會由產生衝突的不對等所定義,而不是產生秩序和共識的事物。只有对社会现有关系的根本性转变以及促成新的社會關係才能克服這種基于不平等的冲突。 弱势群体的结构性利益出現與現狀背道而驰的情況,一旦被社會認定時就會引起社會變革。因此弱势群体被視為变革者,而非視為人們同情的對象。 剥削和压迫對人的潜力(例如,创造能力)造成的限制,在任何勞動力不平等分配的社会也是必然存在的。这些和其他品质並不需要為了所谓的「文明的進程」或「」的要求而放棄:创造力实际上是经济发展和变革的引擎。 理论的作用是意識到人類擁有的潛力並且改革轉變社會,而不是维持权力结构。理论的反面目的是將客观性和脱离性與實證主義關聯起來,如此一來,理论則只是中立的解释工具。 共识是意识形态的一個委婉说法。並沒有真正的共识,有的只是由社會中的強者强加于他人并让他们接受的的陳述。共识不会维持社会秩序,它会使分层固化,僅是為了当前社会秩序而用的工具。
利未(Levi):雅各三子,利亚所生。此支派特殊之處在於其為耶和華揀選的祭司,由其他支派共同供養,因此不参与分配土地。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摩西及他的哥哥大祭司亞倫以及施洗者約翰都是此一支派的。 犹大(Judah):雅各四子,利亚所生。按照家譜,耶穌就是從此支派所出。 但(Dan):雅各五子,辟拉所生。 拿弗他利(Naphtali):雅各六子,辟拉所生。 迦得(Gad):雅各七子,悉帕所生。 亞设(Asher):雅各八子,悉帕所生。 以萨迦(Issachar):雅各九子,利亚所生。 西布伦(Zebulun):雅各十子,利亚所生。 約瑟(Joseph):雅各十一子,拉结所生。雖然約瑟本身算一支派,然而因為雅各曾在約瑟兩個兒子頭上按手祝福,按照當時的習俗等於是雅各收養了此二子;因此《舊約聖經》中凡提到這約瑟這一支派,都區分為他兩個兒子的兩個半支派。這兩個半支派也與雅各其他十個兒子的支派(利未除外)平等參與分配土地。 以法蓮(Ephraim)半支派:約瑟次子。雖為次子,但因雅各將右手按在他頭上,立他大於他的哥哥瑪拿西,所以一般提到時次序都是他為先。 瑪拿西(Manasseh)半支派:約瑟長子。 便雅憫(Benjamin):雅各十二子,拉结所生。以色列第一位國王掃羅、使徒保羅和抹大拉的馬利亞就是從此支派所出。 在北國以色列滅亡之後,北方的十個支派被外邦人同化,因而失去了以色列人的身份;現今的猶太人一般都是指南方犹大国的犹大支派、便雅憫支派和作為祭司的利未支派的後裔。
迦得(Gad):雅各七子,悉帕所生。 亞设(Asher):雅各八子,悉帕所生。 以萨迦(Issachar):雅各九子,利亚所生。 西布伦(Zebulun):雅各十子,利亚所生。 約瑟(Joseph):雅各十一子,拉结所生。雖然約瑟本身算一支派,然而因為雅各曾在約瑟兩個兒子頭上按手祝福,按照當時的習俗等於是雅各收養了此二子;因此《舊約聖經》中凡提到這約瑟這一支派,都區分為他兩個兒子的兩個半支派。這兩個半支派也與雅各其他十個兒子的支派(利未除外)平等參與分配土地。 以法蓮(Ephraim)半支派:約瑟次子。雖為次子,但因雅各將右手按在他頭上,立他大於他的哥哥瑪拿西,所以一般提到時次序都是他為先。 瑪拿西(Manasseh)半支派:約瑟長子。 便雅憫(Benjamin):雅各十二子,拉结所生。以色列第一位國王掃羅、使徒保羅和抹大拉的馬利亞就是從此支派所出。 在北國以色列滅亡之後,北方的十個支派被外邦人同化,因而失去了以色列人的身份;現今的猶太人一般都是指南方犹大国的犹大支派、便雅憫支派和作為祭司的利未支派的後裔。 参考文献 参见 希伯来圣经:創世記、民數記 以色列十二支派、失蹤的以色列十支派
短号(降B调):2 小号(降E调):2 长号:2 低音长号:1 低音号:1 定音鼓:1 三角铁:1 鈴鼓:1 小鼓:1 大鼓:1 钹:1 管鐘:1 弦乐團 铜管乐队・大炮・合唱团 柴科夫斯基在曲中指定的炮击声现在通常用大鼓来演奏,有的时候还可以听到突出的小军鼓渐弱的声音。但是在一些场合用了真的大炮,首次真炮的录音是1950年明尼阿波利斯交响乐团的演奏。后来还有其他利用音响技术的类似录音。用真的大炮演奏序曲的有:每年7月4日波士顿流行管弦乐团在查尔斯河畔音乐会上的演出;澳大利亚国防军事学院每年在堪培拉举行的毕业阅兵典礼上的演奏。國家交響樂團以往曾在每年兩廳院院慶時皆演奏本曲作為固定壓軸,並由國軍支援禮炮。 结构
定音鼓:1 三角铁:1 鈴鼓:1 小鼓:1 大鼓:1 钹:1 管鐘:1 弦乐團 铜管乐队・大炮・合唱团 柴科夫斯基在曲中指定的炮击声现在通常用大鼓来演奏,有的时候还可以听到突出的小军鼓渐弱的声音。但是在一些场合用了真的大炮,首次真炮的录音是1950年明尼阿波利斯交响乐团的演奏。后来还有其他利用音响技术的类似录音。用真的大炮演奏序曲的有:每年7月4日波士顿流行管弦乐团在查尔斯河畔音乐会上的演出;澳大利亚国防军事学院每年在堪培拉举行的毕业阅兵典礼上的演奏。國家交響樂團以往曾在每年兩廳院院慶時皆演奏本曲作為固定壓軸,並由國軍支援禮炮。 结构 曲目开始时出现一个深广的主题,代表着俄罗斯广袤的领土和无限风光。后来乐曲进入发展部,一个侵略性的主题代表着法军的入侵。再次转到一个进行曲,表达的是俄罗斯人武装上前线,准备抵抗侵略者。主旋律部分首先是一段表现部队行军的主题,用法国号演奏。法国国歌《马赛曲》代表战争初始法军的胜利及1812年9月占领莫斯科。接着的主题是俄罗斯民族舞蹈(у ворот),庆祝击退拿破仑的战役,渐弱的旋律代表1812年10月末法军从莫斯科撤退,炮击声象征俄军将敌人逼退至拿破崙帝国边境。战争进入尾声,乐曲回到前奏的赞歌部分,这次是整个管弦乐队一齐演奏,并加入胜利的响亮钟声,示意俄国从法国占领中被解放。在炮声与进行曲中,可以听到俄国国歌《天佑沙皇》,与先前的法国国歌形成对应。 改编 在苏联时期,该作品在演奏时有所改编:序曲中的《天佑沙皇》部分被格林卡的歌剧《伊万·苏萨宁》中的合唱曲《光荣颂》所代替。 1960年代中期,将《1812序曲》改编成合唱曲。开曲引子部分由大提琴与中提琴演奏的赞歌改为人声演唱,在长笛和英国管演奏中加入童声合唱,结尾的管乐部分——实际上是整个管弦樂團——混合了大合唱。卡拉扬、奥曼迪等指挥家都录制过带合唱的版本。 评价 柴科夫斯基在完成《1812序曲》之后,自己并不觉得满意,在他给他的资助人和朋友梅克夫人的信中说:“这首曲子将会非常嘈杂而且喧哗,我创作它时并无大热情,因此,此曲可能没有任何艺术价值。”他没有想到这首乐曲后来却成为他最受大众欢迎的作品。
土伦位于瓦尔省西南部,是法国南部的一个区域性经济中心,普罗旺斯地区的第三大城市。土伦因海洋军事工业与设施而闻名,是法国海军地中海所在地,始建于17世纪,是法国规模最大的海军基地。土伦也因而闻名,后者曾连续三年获得橄榄球欧洲杯总冠军。 地名来源 “土伦”一名最初于公元3世纪在古罗马著作《》当中以“”的形式被记录,但其具体含义及来源尚有待考证。 历史 土伦在中世纪以前长期为一个普通渔村,并多次遭遇蛮族入侵。1481年,普罗旺斯公国并入法兰西,彼时,土伦大约有250户人家。公元15世纪,查理八世在此修建军港,并成为此后的法西战争当中的重要军事基地。公元17世纪末,法国军事家塞巴斯蒂安·勒普雷斯特雷·德·沃邦在此修建防御工事,进一步提高了土伦的战略地位。法国大革命时期,土伦成为瓦尔省的首府。1793年,保皇派攻占此地,与法國革命軍发生激烈战斗,被称为“土伦围城战”。拿破仑一世为了镇压此地,将瓦尔省政府迁至德拉吉尼昂,并将土伦更名为“”,意为“山港”,并且加强了当地的军事设施建设,1798年,拿破仑军队由山港出发,征战埃及-叙利亚战役。公元18世纪,土伦恢复原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土伦作为重要军事港口而。1942年11月德國執行安東行動佔領維希法國,作為行動的一部份,義大利佔領了土倫,直到義大利在1943年9月停戰。1944年8月15日,土伦成为龙骑兵行动当中盟军的重要登陆地,20日,和在此与纳粹军队展开战斗,史称“”,26日,在让·德·拉特尔·德·塔西尼的指挥下,土伦解放。阿尔及利亚战争后,土伦入住了大批黑脚及原殖民地居民,人口数量快速上升,一度被称为“”。1974年,瓦尔省政府重迁至土伦,土伦再次成为省会。 地理 土伦位于法国东南部,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蓝色海岸大区南部和瓦尔省西南部,距离大区首府马赛大约65公里。与土伦接壤的市镇包括:。 地形 土伦位于地中海北岸,北侧为山,市区内地形相对平坦,全境海拔在0到589米之间。 水文 是一条独立入海的河流,自东北向西南流经境内,水量较小,部分河段有较为明显的人工改造的痕迹。 植被 土伦属于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区,市区内的主要绿地公园包括拉乌公园()、桑丹草地公园()等,均常年免费向公众开放。市区北部的蒙法龙山有大片天然林地。 在鲜花城市的评比中,土伦被评为3星级鲜花城市。 气候 土伦在柯本气候分类法中属于较为典型的地中海气候,日照充足,降水较少且雨热不同期。 土伦境内设有拉米特尔()气象站,以下为该气象站的数据: 行政区划 土伦是法国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蓝色海岸大区瓦尔省的一个市镇,编号为83137,它也是瓦尔省的省会。土伦下辖土伦区,隶属于,管理、、和,同时也是的办公驻地。 土伦市镇被划为10个街区,并实行街区自治制度。 法国国家统计与经济研究所(简称“”)在进行数据统计时,将土伦及相邻的另外26个市镇设为,并将包括核心区在内的周边共40个市镇划为。自2020年起,土伦城市区被包含35个市镇的代替。此外,还将土伦市镇分为了70个“块区”(),以便于统计人口分布情况。 交通 公路 A50和A57两条高速公路在土伦境内贯通运行,形成了土伦东西走向的快速通道,此外还有多条瓦尔省省道在土伦境内交汇。开行往返于土伦和普罗旺斯地区艾克斯之间的大巴车。此外还有一些长途客运线路可前往巴黎、克莱蒙费朗、南特等地。 2017年,65.9%的土伦家庭拥有至少一辆私人汽车。2019年,土伦境内共发生各类交通事故124起,造成3人遇难,154人受伤。
植被 土伦属于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区,市区内的主要绿地公园包括拉乌公园()、桑丹草地公园()等,均常年免费向公众开放。市区北部的蒙法龙山有大片天然林地。 在鲜花城市的评比中,土伦被评为3星级鲜花城市。 气候 土伦在柯本气候分类法中属于较为典型的地中海气候,日照充足,降水较少且雨热不同期。 土伦境内设有拉米特尔()气象站,以下为该气象站的数据: 行政区划 土伦是法国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蓝色海岸大区瓦尔省的一个市镇,编号为83137,它也是瓦尔省的省会。土伦下辖土伦区,隶属于,管理、、和,同时也是的办公驻地。 土伦市镇被划为10个街区,并实行街区自治制度。 法国国家统计与经济研究所(简称“”)在进行数据统计时,将土伦及相邻的另外26个市镇设为,并将包括核心区在内的周边共40个市镇划为。自2020年起,土伦城市区被包含35个市镇的代替。此外,还将土伦市镇分为了70个“块区”(),以便于统计人口分布情况。 交通 公路 A50和A57两条高速公路在土伦境内贯通运行,形成了土伦东西走向的快速通道,此外还有多条瓦尔省省道在土伦境内交汇。开行往返于土伦和普罗旺斯地区艾克斯之间的大巴车。此外还有一些长途客运线路可前往巴黎、克莱蒙费朗、南特等地。 2017年,65.9%的土伦家庭拥有至少一辆私人汽车。2019年,土伦境内共发生各类交通事故124起,造成3人遇难,154人受伤。 铁路 土伦位于马赛-文蒂米利亚铁路线上,土伦站停靠往返于巴黎和尼斯之间的高速列车,此外还停靠前往马赛、耶尔、莱萨克等地的区域列车;自2013年起,往返于米兰和马赛之间的城际列车也停靠土伦。 航空 位于土伦市区以东,是一个区域性的航空站,该机场开行巴黎、布雷斯特、南特、沙勒鲁瓦等地的固定航线。 水运 除了,土伦也是一个重要的民用港口,土伦港开行前往科西嘉岛主要城市(阿雅克肖、卡尔维、巴斯蒂亚)以及意大利部分城市的轮渡航线。 城市公共交通 “”是的商业名称,该线路网下属各类公交线路超过60条,覆盖了土伦市区的重要街道以及周边市镇。此外土伦开有海上轮渡巴士,连接周边的一些市镇。 土伦是法国人口最多的没有任何轨道交通的城市,曾于1886年至1955年间运行,而则在1949至1973年间运行。而当地的现代有轨电车建设方案于2012年被当地政府部门否决。 政治 土伦的现任市长为先生,为共和党的一名成员,他在中获得了52.22%的支持率;在的第一轮投票中则获得了61.39%的支持率,实现连任。 在2017年的法国总统大选中,法国第25任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在土伦获得了55.96%的支持率。 人口 2018年,土伦市镇人口数量为176,198,在法国排名第13位。其中男性81,835人,女性90,118人,75岁及以上人口占10.1%,外籍人口数量为42,969人,人口密度为4,113人/平方公里,当地居民被称为(男性)或(女性)。2019年,土伦境内出生2,162人,死亡人口1,848人。
地理 北海的西邊是英國的奥克尼群岛及英國本士東岸,東邊和南邊是北歐及中歐等國,包括挪威、丹麦、德国、荷兰、比利时和法国,南邊在越過多佛爾海峽後,北海以英吉利海峡和大西洋相連,北海東邊以斯卡格拉克海峽及卡特加特海峽和波罗的海相連,海峽一邊是丹麦,另一邊是挪威和瑞典。北海的北邊有昔德蘭群島,和大西洋東北邊的挪威海相連 北海長超過,寬超過,總面積,體積。在北海邊緣有許多島嶼及群島,包括设德兰群岛、奧克尼群島及弗里西亞群島。從歐洲大陸及不列顛群島有許多淡水流進北海英倫,大部份歐洲的河最後會流到北海及波罗的海。其中最大的河是易北河,最重要的河則是萊茵河-馬士河水體有約一億八千萬人住在流往北海的河流流域中,其中也包括一些高度工業化的地區 。 經濟 政治地位 北海周邊國家宣稱擁有12海浬的領海,各國對於該區域有排除他國的捕魚權利。而歐盟共同漁業政策協調各國捕魚權及歐盟國家間和歐盟國家與挪威間的爭端。 石油及天然氣 早於1859年,在北海的沿岸地區已經發現了石油,而在1910年則發現了天然氣。自1966年,周邊的國家便開採石油及天然氣。 試鑽油井自1966年啟用,其後在1969年,發現Ekofisk油田,其中含有低硫的原油。1971年商業開發正式開始,以油輪運輸原油。1975年後,Ekofisk油田與英國的輸油管接通,到1977年輸油管伸延到德國。 1973年的石油危機之後,國際油價攀升使開採北海石油儲量更具有吸引力,自此以後石油公司大量投資開發北海油田。雖然生產成本相對較高,但油品質量高,周邊地區政治穩定,貼近西歐市場,使北海成為重要產油區。 除了Ekofisk的油田,Statfjord油田由於有第一條跨越的油管而聞名。北海最大的天然氣領域,巨魔(Troll)氣田,位於挪威海溝,設有一個深度超過300米(980英尺)的巨大Troll油井平台,抽取原油。 從北海中提取的布倫特原油,它的價格被視為世界標準價格之一。北海是西歐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儲藏區,是世界非OPEC地區的主要產油區之一 。 漁業 北海是歐洲最大的渔场,在全球商業捕撈的魚量中超過5%,集中在南部沿海水域,主要是用方式進行。1995年,在北海捕獲的魚類和貝類的總量約350萬公噸。除了魚,,被棄置的漁獲物每年約有100萬公噸。 近幾十年來,過度捕魚導致許多漁業活動不能持續、破壞海洋食物鏈和成本上升。當中鯡魚、鯖魚、鱈魚和鰈漁因為捕撈而可能很快大幅減少。現時已在北海進行歐盟共同漁業政策,當中的目標是盡量减少浪費魚類資源、減少棄魚對環境的影響、提高漁業生產力、穩定漁業和水產品加工的市場,並提供價格合理的魚給消費者。 旅遊業 北海沿海水域及海灘,例如比利時、荷蘭、德國和丹麥的海岸,是遊客熱門目的地。北海步道是連接北海周圍7個國家的長途步道。因為當地的強風,帆板和帆船成為流行運動。而在泥灘遠足、休閒垂釣和觀鳥等亦是其他受歡迎的活動之一。
北海沿岸的氣候條件,亦成為療養勝地。早在19世紀,旅客已經在北海沿岸的療養和休假。據說當地海風帶來的空氣、溫度、風、水和陽光,激活人體的防禦系統,改善血液循環,增強免疫系統的有益,並對癒合皮膚和呼吸道系統有幫助。 海運業 另見:北海港口名單 北海是非常重要的海上要點,並且是世界最繁忙的航道。鹿特丹是以貨物吞吐噸位計算下,歐洲最繁忙的港口,也是世界第四個最繁忙的港口,其他沿海主要港口包括:安特衛普(第16名)、漢堡(第27名),不來梅/費利克斯托及菲力斯杜港(二個都是30名)。 另一方面,漁船、船離岸產業、體育賽艇、遊艇以及從北海或波羅的海港口的上落的商船都使用到北海。當中多佛爾海峽每天都有超過400個商業船隻經過。北海沿岸亦連續無數的運河系統、河流、人工港口等,以方便交通。而連接北海與波羅的海的基爾運河,是世界使用最頻繁的人工航道,在2009年平均每天89船隻使用(不包括運動艇和其他小型船隻)。 参见 北海大陆架案 參考文獻 欧洲地理 大西洋陸緣海 英國海域 挪威海域 丹麥海域 德國海域 荷蘭海域 比利時海域 比利時-荷蘭邊界 比利時-英國邊界 丹麥-德國邊界 德荷邊界 荷蘭-英國邊界
短篇小说集 《复仇》,1931,新中国书局 《光明》,1932,新中国书局 《电椅》,1933,新中国书局 《抹布》,1933,北平星云堂书店 《将军》,1934,生活书局 《神·鬼·人》,1935,文化生活出版社 《沉落》(又名《沦落》),1936,商务印书馆 《发的故事》,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 《雷》,1937,文化生活出版社 《还魂草》,1942,文化生活出版社 《巴金短篇小说集》(共3卷),1936-1942,开明书店 《小人小事》,1943,文化生活出版社 《英雄的故事》,1953 《明珠和玉姬》,1957,少年儿童出版社 《猪与鸡》,1959,作家出版社 《李大海》,1961,作家出版社 散文集 《海行》(又名《海行杂记》),1932,新中国书局 《旅途随笔》,1934,生活书局 《点滴》,1935,开明书店 《生之忏悔》,1936,商务印书馆 《短简》,1937,良友图书公司 《控诉》,1937,重庆烽火社 《梦与醉》,1938,开明书店 《感想》,1939,重庆烽火社 《黑土》,1939·文化生活出版社 《龙·虎·狗》,1941,文化生活出版社 《无题》,1941,文化生活出版社 《废园外》,1942,重庆烽火社 《旅途杂记》,1946,上海万叶书店 《怀念》,1947,开明书店 《静夜的悲剧》,1948,文化生活出版社 《纳粹杀人工厂—奥斯威辛》,1951,平明出版社 《华沙城的节日—波兰杂记》,1951,平明出版社 《慰问信及其他》,1951,平明出版社 《生活书局在英雄们中间》,1953,人民文学出版社 《大欢乐的日子》,1957,作家出版社 《坚强的战士》,1957,少年儿童出版社 《友谊集》,1959,作家出版社 《赞歌集》,1960,上海文艺出版社 《倾吐不尽的感情》,1963,百花文艺出版社 《贤良桥畔》,1964,作家出版社 《大寨行》,1965,山西人民出版社 《烟火集》,1979,人民文学出版社 《随想录》(全5卷)1987,三联书店 《随想录》1980,人民文学出版社 《探索集》1981,人民文学出版社 《真话集》1983,人民文学出版社 《病中集》1984,人民文学出版社 《无题集》1986,人民文学出版社 《序跋集》,1982,花城出版社 《忆念集》,1982,宁夏人民出版社 《愿化泥土》,1984,百花文艺出版社 《控诉集》,1985,海峡文艺出版社 《十年一梦》,1986,人民日报出版社 《再思录》,1995,上海远东出版公司 译著 《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阿里斯著,1927,民钟社 《面包略取》(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7,上海自由书店 《狱中与逃狱》(回忆录),俄国克鲁泡特金著,与李石曾合译,1927,广州革新书局 《薇娜》(短篇小说、剧本合集),波兰廖·抗夫著,与李石曾合译,1928,开明书店 《人生哲学:其起源及其发展》(上下编,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8-1929,上海自由书店 《为了知识与自由的缘故》(短篇小说集),俄国普利洛克等著,1929,新宇宙 《一个卖鱼者的生涯》(传记),意大利凡宰特著,1929,上海自由书店 《蒲鲁东的人生哲学》(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9,上海自由书店 《前夜》(剧本),波兰廖·抗夫著,1930,上海启智书局 《丹东之死》(剧本),苏联A·托尔斯泰著,1930,开明书店 《克鲁泡特金自传》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30,开明书店 《草原故事》(短篇小说集),苏联高尔基著,1931,上海马来亚书店 《秋天里的春天》(长篇小说),匈牙利尤利·巴基著,1932,开明书店 《过客之花》(剧本),意大利阿美契斯著,1933,开明书店 《狱中记》(传记),美国柏克曼著,1935,文化生活出版社 《俄国虚无运动史话》(史话),俄国斯特普尼亚克著,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 《门槛》(短篇小说集),俄国屠格涅夫等著,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 《夜未央》(剧本),波兰廖·抗夫著,1937,文化生活出版社 《告青年》(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37,美国旧金山平社出版部 《一个家庭的戏剧》(传记,又名《家庭的戏剧》),俄国赫尔岑著,1940,文化生活出版社 《叛逆者之歌》(诗集),俄国普希金等著,1940,文化生活出版社 《父与子》(长篇小说),俄国屠格涅夫著,1943,文化生活出版社 《迟开的蔷薇》(短篇小说集),德国斯托姆著,1943,文化生活出版社 《处女地》(长篇小说),俄国屠格涅夫著,1944,文化生活出版社 《散文诗》(散文诗集),俄国屠格涅夫著,1945,文化生活出版社 《快乐王子集》(童话、散文诗合集),英国王尔德著,1948,文化生活出版社 《回忆托尔斯泰》(回忆录),苏联高尔基著,1950,平明出版社 《回忆屠格涅夫》(回忆录),俄国巴甫洛夫斯基著,1950,平明出版社 《草原集》(短篇小说集),苏联高尔基著,1950,平明出版社
《一个卖鱼者的生涯》(传记),意大利凡宰特著,1929,上海自由书店 《蒲鲁东的人生哲学》(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9,上海自由书店 《前夜》(剧本),波兰廖·抗夫著,1930,上海启智书局 《丹东之死》(剧本),苏联A·托尔斯泰著,1930,开明书店 《克鲁泡特金自传》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30,开明书店 《草原故事》(短篇小说集),苏联高尔基著,1931,上海马来亚书店 《秋天里的春天》(长篇小说),匈牙利尤利·巴基著,1932,开明书店 《过客之花》(剧本),意大利阿美契斯著,1933,开明书店 《狱中记》(传记),美国柏克曼著,1935,文化生活出版社 《俄国虚无运动史话》(史话),俄国斯特普尼亚克著,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 《门槛》(短篇小说集),俄国屠格涅夫等著,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 《夜未央》(剧本),波兰廖·抗夫著,1937,文化生活出版社 《告青年》(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37,美国旧金山平社出版部 《一个家庭的戏剧》(传记,又名《家庭的戏剧》),俄国赫尔岑著,1940,文化生活出版社 《叛逆者之歌》(诗集),俄国普希金等著,1940,文化生活出版社 《父与子》(长篇小说),俄国屠格涅夫著,1943,文化生活出版社 《迟开的蔷薇》(短篇小说集),德国斯托姆著,1943,文化生活出版社 《处女地》(长篇小说),俄国屠格涅夫著,1944,文化生活出版社 《散文诗》(散文诗集),俄国屠格涅夫著,1945,文化生活出版社 《快乐王子集》(童话、散文诗合集),英国王尔德著,1948,文化生活出版社 《回忆托尔斯泰》(回忆录),苏联高尔基著,1950,平明出版社 《回忆屠格涅夫》(回忆录),俄国巴甫洛夫斯基著,1950,平明出版社 《草原集》(短篇小说集),苏联高尔基著,1950,平明出版社 《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说集》,俄国屠格涅夫著(与蕭珊合译),1959,人民文学出版社 《往事与随想》,俄国赫尔岑著,出版了第一册,未全部翻译完成。 自传与回忆录 《巴金自传》,1934,第一出版社 《忆》,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 《创作回忆录》1982,人民文学出版社 《巴金自传》,1995,江苏文艺出版社 理论 《无政府主义与实际问题》(合著),1927,上海民钟社 《从资本主义到安那其主义》,1930,上海自由书店 《谈契河夫》,1955,平明出版社 文集 《巴金选集》共10卷,1982,四川人民出版社 《巴金全集》共26卷,1986,人民文学出版社。其中1-11卷小说,12-20卷散文,21卷译文,22-24卷书信,25-28卷日记。 《巴金译文全集》共10卷,1987,人民文学出版社 荣誉和奖项 1982年 意大利国际但丁奖 1983年 法國榮譽軍團勳章 1984年 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 1985年 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外国院士称号 1990年 苏联人民友谊勋章 1990年 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特别奖 1999年 小行星8315被命名为“巴金星” 2003年“人民作家”榮譽稱號 巴金作品译本 Jin Ba; Ward Four : A Novel of Wartime China,ISBN 0835126463 Ba-Jin Die Familie Nachw. v. Wolfgang Kubin;2002 ISBN 3933314380; Ba-Jin:Kalte Nächte : Roman. Nachw. v. Wolfgang Kubin, 1981 Pa Chin: Sidney Shapiro : Family, 1972 ISBN 0881333735
参考文献 参见 地史学 古人类学 天体生物学 今生物學 生物学分支 地质学分科
主要分支 根据研究的不同对象,古生物学分为古植物学和古动物学两大分支。随着近代生产发展的需要和科学研究的深化,古植物学分出了古孢粉学和古藻类学;古动物学分出了古无脊椎动物学和古脊椎动物学;古人类学既是人类学的分支学科,又是古脊椎动物学的分支学科;根据个体微小的动植物化石或大生物体微小部分的研究,又形成了微体古生物的分支学科,在理论和实践上显示出重要的意义。 古植物学 古动物学 古生态学(研究古生物与环境关系) 古生物化学 古生物地理学 古生物化石学 古昆蟲學 学说 雖然古生物學說基本上都屬於假設,但這些假設背後是有不少的科學證據支持作為佐證。這些證據包括有動物遺體的化石證據、痕跡化石證據、以及科學家對地質化學的觀察等。
of Friedrich Engels at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Engels: The Che Guevara of his Day The Brave New World: Tristram Hunt On Marx and Engels' Revolutionary Vision German Biography from dhm.de 《Frederick Engels: A Biography》 Engels was Right: Early Human Kinship was Matriliineal 恩格斯著作 The Marx & Engels Internet Archive at Marxists.org Libcom.org/library Friedrich Engels archive Works by Friedrich Engels (in German) at Zeno.org Pathfinder Press Friedrich Engels, "On Rifled Cannon", articles from the New York Tribune, April, May and June 1860, reprinted in Military Affairs 21, no. 4 (Winter 1957) ed. Morton Borden, 193–198. Marx
Pathfinder Press Friedrich Engels, "On Rifled Cannon", articles from the New York Tribune, April, May and June 1860, reprinted in Military Affairs 21, no. 4 (Winter 1957) ed. Morton Borden, 193–198. Marx and Engels in their native German language 卡尔·马克思 19世紀哲學家 德国哲学家 德国历史学家 德國企業家 德國經濟學家 共产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柏林洪堡大學校友 伍珀塔尔人 经济哲学家 普鲁士军事人物 第一国际人物 第二国际人物 德国政治哲学家 唯物主义者 莱茵省人 共产主义者同盟成员 适用乌克兰去共产主义法人物 19世纪无神论者
福州市中心就分布有温泉带,而福州人开发市区的温泉资源已有很长的历史,形成了被被称为“金汤文化”的福州温泉澡堂文化。在北宋嘉佑年间福州已建起了“官汤”、“民汤”40多处。福州市区的一些地名也来自于温泉,比如鼓楼区的古三座就得名于该地段始建于五代的三座温泉。澡堂被福州人称为“汤池店”()。福州人利用温泉沐浴、养生、疗疾,同时也将温泉澡堂作为社交场所,因而澡堂成为福州人尤其是老一辈福州人生活中重要的休闲内容之一。但近年来,福州的澡堂文化渐渐衰落,以至于政府部门提出要抢救澡堂文化。 饮食 福州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的闽菜的代表。在饮食选材上,由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的影响,福州人的主食以稻米为主,多食鱼、贝、果蔬等,16世纪末长乐人陈振龙将蕃薯由菲律宾吕宋岛偷运引入福建后,蕃薯也成为福州人饮食的重要素材。 味道方面,福州菜注重清鲜、酸、甜、咸、香,尤重甜、酸、咸、淡。福州菜特别重视汤的烹制,制汤有‘一汤十变’之誉,烹调方法上以溜、蒸、炒、煨、炖最为常见。福州菜的特色调味料有虾油、虾酱、酒糟等,传统的福州菜很少使用盐和酱油烹饪,往往用虾油进行替代。由于其味道清淡、注重鲜味的特点,福州菜极少使用辣椒等辛辣的调料。福州菜中著名的菜肴有佛跳墙、红糟鸡、淡糟香螺片,鸡汤汆海蚌等。 1865年创立的福州聚春园餐馆是近代福州菜的重要发源地,佛跳墙就是聚春园主厨郑春发首创的,直到现在,聚春园还保持着正宗闽菜的口碑。福州还有名目繁多的各种风味小吃,得到广泛传播、声望很高的典型福州小吃有鱼丸、扁肉燕、鼎边糊、线面、光饼、肉松、马耳、马蛋、花生汤、芋泥等,它们都有很长的历史,如鼎边糊早在清初就已盛行于福州。随着福州人的海外移民,福州菜被传播到台湾、东南亚、美国等地,在马来西亚福州人聚居的实兆远就能吃到光饼、鱼丸,而在纽约华埠,鱼丸、扁肉、鼎边糊、蛎饼等也被福州移民带到街头商店。但近年来,福州小吃出现了过于局域化等问题。 文学与出版 福州文学初兴于唐末五代,早期以诗词赋为主,在宋代出现了张元幹、郑思肖这样的诗词名家,而明代的闽中十子中有九位都来自福州府,像张经、叶向高这样的著名官员也有佳作传世。南宋梁克家所编写的福州地方志《三山志》是福建存世最早的地方志,其文笔优雅,是早期地方志的典范之作,明代王應山的《閩都記》是福建地方志的經典,詳細記載了福州的歷史文化地理風情。明代,小说开始在福州出现,闽县的徐熥创作了《十八娘外传》、《陈金凤外传》等文言历史小说,其中《陈金凤外传》是以历史上唯一表现五代时福州的闽国宫廷的小说。清道光年间,福州女诗人李桂玉创作了中国迄今为止篇幅最长的弹词小说《榴花梦》。从清末到现代,福州既产生了林纾这样使用文言的旧式作家,也出现了冰心、庐隐、胡也频这样的新式作家。 本土的福州语文学在清朝繁荣起来。18世纪的乾隆年间,笔名为里人何求的作家完成了长篇小说《闽都别记》,该小说中大量使用福州话,记录了许多民间故事、福建野史、风俗习惯、俚谣俗谚等,是福州历史上最重要的本土文学作品之一。此后,随着基督教在福州的传播,又出现许多用汉字书写的福州语《圣经》(《福州土腔新舊約全書》,1937 )和圣诗(如《榕腔圣诗》,[#list/path=%2FFoochow 下載])。19世纪中后期平话字发明以后,也出现了用平话字写成的福州语圣经和其他的基督教相关作品。 福州语文学的另外一种形式就是戏剧,比如闽剧剧本都是用福州语(汉字福州俗字)写成的。1949年之后,用汉字或平话字编写的福州语书籍的出版停止了,但闽剧剧本的编写仍然在延续。 已知最早的福州话韵书是明朝晚期的《戚参将八音字义便览》,后于清朝编入《戚林八音》,清末又出现了《加订美全八音》。平话字发明后,福州的基督教会编写了、等榕-英或英-榕向的词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有李如龙主编的《福州方言词典》和冯爱珍主编的《福州方言词典——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分卷》等福州话-普通话向词典出版。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福州市的茶亭十番音乐、闽剧、福州评话、福州伬艺、寿山石雕、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软木画、聚春园佛跳墙制作技艺、马尾区的马尾-马祖元宵节俗、仓山区的陈靖姑信俗、罗源县的六神经络骨通药制作工艺和畲族服饰均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自然和文化景观 福州的自然景观得益于其湿润的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和山海相连的自然地理特点,这裡的山地、丘陵面积占到72.68%,森林覆盖率达54.8%。目前全市有四处景点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分别是平潭县的海坛岛风景区、福州市区郊外的鼓山、闽侯县的十八重溪和永泰县的青云山;此外,福州国家森林公园(4A级景区)、市区闽江滨的江滨公园、闽侯旗山和雪峰山、连江青芝山、长乐下沙海滨、闽江上的金刚腿、琅岐岛、五虎礁、福清石竹山、永泰方广岩等都是游客常至的景点。福州的温泉相当著名,在市区五四路上建有一座温泉公园,而闽清县的黄楮林自然保护区内的黄楮林温泉景区拥有大片的露天温泉。 福州还有许多沿海湿地、山脉、峡谷、森林等自然景观。 福州古老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丰富的文化景观。福州现有十八处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是华林寺大殿、林则徐墓、瑞岩弥勒造像、马江海战炮台、烈士墓及昭忠祠、昙石山遗址、陈太尉宫、崇妙保圣坚牢塔、鼓山摩崖石刻、福建船政建筑、名山室、圣寿宝塔、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建筑群、狮峰寺、福州文庙、栖云洞造像、显应宫泥塑、灵济宫碑、严复故居和墓,其中华林寺大殿是中国南方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福州民居属于闽东民居区系,风格自成一体,大量的明清古民居遍布全境,尤以位于市中心、中国都市中心最大的古建筑群三坊七巷最为集中,而闽清的宏琳厝则是中国最大的单体古民居。福州的宗族文化和民间信仰非常兴盛,拥有不计其数的家族祠堂、庙宇和盛大的祭祀、迎神活动。宗教多元化为福州带来了大量精美的宗教建筑,境内有许多古老的妈祖庙、临水宫和于山天君殿、台江的陈文龙尚书庙、张真君祖殿等道教庙宇建筑;重要的佛教古寺有开元寺、崇福寺、西禅寺、雪峰寺、涌泉寺等,闽江洪塘附近的江心石阜上还有一座精致小巧的金山寺,造型别具一格;修建于晚清的泛船浦天主堂、石厝教堂等则是福州近代基督教建筑的代表。福州市区的三山两塔(乌山、于山、屏山和白塔、乌塔)是福州的重要文化标志,而城西北角的福州西湖开凿于晋代,是市区重要的风景区。台江区作为旧时福州城市的商业中心,拥有大量的会馆建筑、古代庙宇和古民居,尤以上下杭一带最为集中。 仓山区作为晚清至民国的使领馆区与外国人、华侨的居住区,有着大片的外国领事馆、西式或中西合璧的住宅、教堂、教会学校等近代建筑群。闽王祠、林则徐祠、马江海战忠昭祠等是用于祭祀福州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或殉国者的祠堂。而郊区的鼓山、福清的黄檗山、闽侯的雪峰山都是佛教名山。长乐琴江满族村是福建唯一的满族聚居村落,是按类似八卦布局建设的水师旗营。 福州的重要博物馆包括了综合性的福建博物院、 陈列船政文物的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 以介绍福州本土文化为主的福州市博物馆、被开辟为福州对外友好关系史博物馆的福州琉球馆 、展示昙石山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闽侯昙石山博物馆、 长乐郑和史迹陈列馆等。 福州市动物园在福州郊区的新店镇,占地815亩,有动物150多种、1,500多头,分别在16个展馆展区中展出,现址是2008年由市区西湖畔的旧园址搬迁过去的。福州的水族館為市區西北部的左海公園中的左海海底世界,建于1995年11月(原左海水族館),現有近1,000種、超過10,000尾海洋生物。 教育 福州的文化教育始兴于8世纪的中唐,经过五代时期闽国的推动,于宋代达到巅峰,儒学、科举高度发展,此后经久不衰,历代共有4,100多名进士(数量为全国第一),文武状元40余名(以福州府计,总量居全国第二,仅次于苏州府,人均全国第一)。 晚清的福州是欧美传教士开办西学和清政府兴办新学的重地,从科举大府转型为新式教育重镇,成为中国近代发展新科技、新思想的要地,涌现出大批的著名学者、官员、海军将领等,教育的兴盛经民国延续至今,至2022年,福州籍的两院院士达74人之多,福州因而是中国文化教育最发达的城市之一。 古代教育 古代福州官办的教育机构有府学(州学)、县学两级,此外还有大量的书院以及乡学、义学、学馆、私塾等教学机构。福州府学设于唐代开元年间,自北宋太平兴国以来都位于福州文庙内。宋代的黄金时期,朱熹曾十次来榕讲学并创办出院,当时福州的书院有三山书院、拙斋书院、濂江书院、竹林书院等。明代福州府有20所书院,到清代又发展到23所。清代福州影响最大的四所书院分别是鳌峰书院、凤池书院、正谊书院、致用书院,被称为福州四大书院。 近现代教育 清末福州开埠后,福州成为中国最早兴办近代教育的城市之一,美国基督教公理会于1848年在保福山(即吉祥山)教堂设立的附属学塾是福州最早的新式学校。此后,文山女中、陶淑女中、华南女子中学、鹤龄英华书院等教会中学相继成立,影响日增,为大批福州女性提供了受教育机会,教会学校的生源也由早期的社会中下层为主发展到民国时期的中上阶层为主。1866年官方在福州创办福建船政学堂,此外,各种官办的新式中小学堂和专业学堂也陆续建立,而民办的外文私塾也应运而生,幼稚园也于清末在福州出现。很多近现代的著名学者、官员和社会人士都毕业于福州的教会学校或官办新学。新式教育对旧学堂造成巨大冲击,但旧学到清末仍有一定的影响。福州高等教育始于1902年创建的全闽大学堂,到了清朝结束前夕的1911年,包括教会大学在内,福州有全闽高等学堂、福建优级师范学堂、福建官立法政学堂、华英女学堂、私立福建法政学堂5所高等学府。民国时期,福州共有7所高等院校,分别是福建协和大学、华南女子大学、私立福建学院、福建省立医学院、福建省立农学院、福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 当代教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于1950年至1952年对福州的中等学校和高等学校进行合并调整,撤销了私立学校和教会学校。鹤龄英华中学、私立华南女子高级中学和陶淑女中合并为福州第二中学,后改为福建师大附中;文山女中并入福州八中;格致中学并入福州五中。1951年,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私立福建协和大学等校合并为福州大学,1953年复名福建师范学院,1972年复办后改名福建师范大学。1958年福州大学在福州创办。福建农学院于1983年迁回福州,2000年和福建林学院合并为福建农林大学。「福、師、農」并稱福州三大校。 根据21世纪初的统计,福州市有高等院校一共31所,学生共计13.5239万。目前福州著名的中学有福州第一中学、福州第二中学、福州第三中学、福州第四中学、福州格致中学、福州第八中学、福建师大附中、福州高级中学。福州市现有一所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的分校区——天津大学福州国际联合学院。當地的重要大學有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理工大学、闽江学院等。乌龙江南岸的福州大学城建于21世紀初,福州多所大學的主校區位於其中。 体育 福建传统的体育项目有武术、龙舟、围棋等。福州武术有23个地方拳种,其中的七大拳种影响最广,分别是鹤、龙、虎、地术、罗汉、梅花和外来的自然门,古代时福州武术也对日本、琉球等国的武术和空手道产生过影响。清代福清的方世培创造的纵鹤拳的影响尤为深广。民间的龙舟竞赛常按乡村、社区组队,在农历五月初一至初五进行。围棋在福州民间开展的较好,还曾经产生过吴清源这样的围棋大师。 福州的现代体育竞技多可溯源于清末五口通商时代。同治六年(1867年),马尾船政学堂首度将体操列入训练科目。光绪初年(1875年),英国领事向清政府租借仓前山南麓民田地皮350余亩修建跑马场(即今福州市人民体育场),长期以来用作驻榕外交使节、商人、传教士的休闲赛马场所。1905年,福州第一座游泳池和第一座乒乓球训练室由福州基督教青年会建于台江苍霞洲,同时期在教会创办的格致中学(今福州五中)和鹤龄英华中学(今福建师大附中)也诞生了室内的篮球和排球训练场地。足球运动肇始于1907年的福州三一中学(今福州外国语学校),酷爱足球的校长兼圣公会传教士万拔文在校内开辟球场,要求师生人人皆踢足球。 今天的福州是福建省体育局所在地,有诸如蹦床、举重等一些体育项目的国家训练基地。市内的体育场馆设施数量很多,最早的省立福州公共体育场建于1929年,后被改建成福建省人民体育场,福州还有占地20万平方米的综合性的福建省体育中心和可容纳8,000人的福建省体育馆等场馆。 福州业余足球运动比较兴盛,每周有60-70支业余球队参加业余足球联赛,但一直缺少一个知名的职业足球俱乐部。2012年,厦门骏豪足球俱乐部福建骏豪队将2012年中国足球甲级联赛的前12个主场临时放在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五四路310号的福建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2015年10月18日—27日,作为主赛区,福州市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青年运动会,主体育场设在新建的福州海峡奥体中心。 交通 古代因为福州境内三面环山东面临海,与中原地区的陆路交通十分困难,因此多取道境内的闽江逆流而上再经陆路去往中原,东面海路则相对畅通。 航空 福州境内现有三座机场,分别是福州义序机场、福州长乐国际机场和福州福清龙田机场。义序机场位于仓山区南台岛,在长乐国际机场交付使用后,仅作为军用机场。福州长乐国际机场距市区45公里,位于长乐区东部海滨,是全国首座由地方政府自筹资金修建的机场,为福州航空、厦门航空和成都航空的枢纽机场。福州福清龙田机场位于福清市龙田镇,位于龙田镇东南4.3公里处。该机场于1955年3月兴建,次年4月竣工。跑道为钢筋混凝土质,有通信、导航等保障设施。机场占地3,413亩,总面积227.54万平方米。龙田机场地处沿海突出部,是大陆距台湾最近的前沿机场之一,为屏障福州的前哨空军基地。1958年空军航空兵部队入闽后,曾驻过轮战部队,与国民党空军进行过多次空战。目前该机场已经弃用。除此之外,福州市马尾区琅岐镇还有1条机场跑道。 铁路 福州是国家发改委于2016年修订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公布的19个全国铁路综合枢纽之一,主要车站由福州站与福州南站构成。目前两火车站为外福铁路、福马铁路、温福铁路、福厦铁路等几条铁路线的重要车站。2013年9月开通的向莆铁路也通过永泰站分出的支线,即向莆铁路福州连接线与福州枢纽相连。 京福高铁之合福客运专线段亦于2015年夏通车。另有福厦客运专线預計將於2023年9月具备开通运营条件。 公路 截至2021年底,福州市公路总里程为1157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64公里,公路密度104.9公里/百平方公里,已通车的公路分别有: 国家高速公路 (西北段、东南段) 省级高速公路 国道 省道 城市快速路 二环路 三环路 航运 海运方面,现在福州港主要由罗源湾港区、闽江口内港区、长乐松下港区和福清江阴港区组成,其中闽江口内港区由台江港区和马尾港区组成为内河港,其它三个港区为海港。福州港现辟有17条国际航线,与欧美、日本、新加坡等40多个国家、地区通航,有定期货班轮往返日本、香港,定期客班轮往返上海、普陀山、香港,此外还辟有两马(馬尾琅岐—馬祖福澳)航线、连江黄岐—馬祖白沙、平潭—台北和平潭—台中这四条海峽兩岸控制區間的直航客运航线。 公共交通 公交车 截至2021年底,福州市区公交由福州公交、康驰新巴士和闽运福州公交三家企业负责经营,拥有公交车6383辆、运营线路523条,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45.09%。福州公交集团还于市内运营数条称为城乡巴士的小巴线路,闽运公交在全福州县市区内均有公交线路。 地铁 2009年6月3日,福州地铁规划得到批准,将建造多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2016年5月18日,福州地铁1号线一期南段(三叉街至福州火车南站)开通运营,是福建省内首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截至2023年9月,福州地铁共开通5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里程为143.5公里。 名为榕城通的非接触式IC卡在福州全市公共汽车和轨道交通上广泛应用并提供乘车优惠和换乘优惠。 出租车 福州市区出租车起步价为3公里10元,超过3公里后每公里2元;停车等候或行车时速低於12km/h时,每5分钟收费2元;单程载客超过8公里后,每公里租价加收1元空驶费;夜间(23:00–05:00)每公里租价加收0.40元夜间补贴;途经收费桥梁、公路等设施通行费用由乘客负担。 桥梁 目前福州市区的跨江桥梁有26座,其中跨越闽江的有14座,自西向东依次为: 淮安大桥、洪山大桥、金山大桥、尤溪洲大桥、三县洲大桥、解放大桥、闽江大桥、魁浦大桥、福平铁路闽江特大桥、福厦铁路闽江特大桥、三江口大桥、青洲大桥; 跨越乌龙江的有12座,自西向东依次为: 洪塘大桥、橘园洲大桥、浦上大桥、湾边大桥、螺洲大桥、福厦铁路乌龙江特大桥、福平铁路乌龙江特大桥、福厦客运专线乌龙江特大桥(在建)、乌龙江大桥、乌龙江大桥复线桥、乌龙江特大桥、道庆洲大桥 。 媒体与通讯 报章杂志 福州是福建省的报业中心,当地最早的报纸是出版于1858年(咸丰八年)的英文报纸《福州府差报》(),乃是福州的基督教会所办,而第一份中文报纸则是1874年(同治十三年)由基督教会发起、黄乃裳等人主办的《郇山使者报》。而华人独资办报始于1896年黄乃裳主办的维新派的《福报》。1906年,清政府发行了福建第一份官方报纸《福建新闻》。民国时,福州有福建《民国日报》《中央日报 福州版》《福建时报》《福建日报》《南方日报》《求是报》等多份报纸。而福州的第一份杂志则是1868年由美以美会创办的《教务杂志》月刊,中国第一份儿童刊物《小孩月报》()也于1874年在福州创办。民国时,除了官方和民营的期刊,福州的高等学校如福建协和大学等也有期刊发行。 目前,福州仅有新华通讯社福建分社、中国新闻社福建分社两家通讯社。发行于福州、主要面向福建省或福州市读者的发行量较大的报纸有《福建日报》《福州日报》《福州晚报》《海峡都市报》《东南快报》《福清侨乡报》等,此外福州还有一些较有影响的中国全国性报纸,如《每周文摘》《法制文摘》等。 广播电视 1933年,福建省第一家广播电台—福建广播电台在福州市东大路汤井巷诞生,该台为中波台。1949年中共取得福州后,接管了福建广播电台,并更名发展为福建人民广播电台。此外,海峡之声广播电台、中国华艺广播公司、福建经济广播电台、中国东南广播公司、福建文艺广播电台等国、省级的广播电台也设在福州。福州市级的福州人民广播电台创办于1958年,使用福州话和普通话两种语言进行广播。 福建最早的电视台也诞生于福州,即1960年10月1日开播的福州电视台,但该台仅维持到1961年8月便停办,直到1970年12月才复办,1976年10月改称福建电视台。面向中国以及港澳、台湾和东南亚的东南电视台于1994年在福州开播。福州的有线电视台始于1991年成立的福建有线电视台。2004年,福建电视台、东南电视台、福建有线电视台等一起被并入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有6个自办广播频率、10个电视频道。 福州市级的电视台为福州电视台,它是1984年由原福州教育电视台(成立于1983年)更名发展而来的,主要面向福州地区的观众。福州电视台第二频道和第三频道前身分别是福州有线电视台第一频道(11频道)和第二频道(增8频道),其中福州电视台第二频道是影视频道,福州电视台第三频道是较为本土化的一个频道,开办有闽剧、福州话新闻等节目,2008年又开办了福州第一档使用福州话主持的娱乐性节目《攀讲》,拥有很高的收视率。此外福州电视台还有少儿频道和移动频道。福州电视台和福州人民广播电台于2014年下半年正式合并组建福州广播电视台。 通讯网络 福州市现有多家通讯运营商,包括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广电网络,为市区内大多数地区居民提供移动及固定电话服务,同时在大部分地区通过小区LAN、FTTx、DSL、HFC、电力线通信及多种无线接入方案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福州市居民同国内大多数地区一样可以获得稳定的电信服务。福州的政府机关、报纸、广播电视媒体都开办了有本土特色的网站。福州家园网、福州便民网则是福州当地较有影响的网络论坛。 代表物及特产 1985年2月8日,福州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确定茉莉花为市花、榕树为市树、福桔为市果。“福州茉莉花茶”于2008年被核准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而作为市树的榕树也于1997年8月28日被福建省人大第八届34次会议通过为福建省的省树。福州种植榕树的历史悠久,自宋庆历四年(1044年),蔡襄任福州太守时就倡导植榕。宋治平二年(1065年)起,张伯玉任福州太守三年,他发动群众“编户植榕”。经过蔡襄和张伯玉30年左右的努力,福州已是“绿荫满城,暑不张盖。”蔡襄的接任太守程师孟曾题诗赞扬张伯玉:“三楼相望枕城隅,临去犹栽木万株。试问郡人来往处,不知曾忆使君无?”后程师孟继续倡导植榕,最终形成福州市区遍植榕树的景象,使得福州以榕树著称于史。福州民间信仰中存在着榕树崇拜,当地的很多神祇也在榕树下羽化,使得福州人对榕树格外珍爱,榕树也因此成为福州市的象征,“榕城”则变成福州的别称。 茉莉花种植在福州已有数百年历史,其产量和质量都居中国之首,福州茶农最早将它用于制茶,发明出了茉莉花茶。产自福州的福桔是桔中上品,更因在福州话中“桔”和“吉”二字同音而成为吉祥的象征。福州的城市精神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福州特产的传统工艺品中,脱胎漆器、牛角梳和油纸伞被称为“榕城三宝”;寿山石雕、脱胎漆器和软木画合称“榕城三绝”。当地的平潭水仙花、永泰李干、闽笋干、福州脱胎漆器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福州其他特产还包括橄榄、龙眼、荔枝、芙蓉李、温泉等。 著名人物 福州是中国江东地区的历史文化名城,曾诞生过4100多名进士、40余名状元,以及大批的著名官员、将领、学者,现代更产生了74名两院院士,可说是人杰地灵。在福州的历史上,既出现了无诸、沈崧、林鼎、倪曙、王审知、许将、江伯虎、萧国梁、馬鐸、叶向高、谢肇淛、翁正春、林则徐、沈葆楨、陈季同、陈宝琛、黄乃裳、林长民、林觉民、萨福懋、郑孝胥、佟济煦、林棨、殷汝耕、梁鸿志、石美瑜、林森等颇具影响力的政治人物,也培育了吐突承璀、陳友定、袁天禄、张经、林兆鼎、萨镇冰、陈绍宽、李鼎新、劉步蟾、林永昇、刘冠雄、黃鍾瑛、杜锡珪、萨师俊这些重要的军事将领,以及百丈怀海、黄蘗希运、沩山灵祐、临水夫人、玄沙師備、隐元隆琦、即非如一等宗教名人,林绍良、林文鏡、郭鹤年、郭孔丰、张晓卿、张泰卿、黄如论、曹德旺等活跃于海内外的资本巨鳄,名震中日两国的围棋大师吴清源,更有陈第、陈梦雷、严复、林徽因、陈岱孙、吴宪、萨支唐、萨本栋、高鲁、张钰哲、王绶琯、梁守槃、黄春平、侯德榜、林家翹、鄧叔群、萧光琰、王世真、李诗颖、陈景润、慕容慎行、吴孟超等享誉盛名的学者和张元幹、林之奇、萧德藻、黃榦、赵以夫、郑思肖、林鸿、曹學佺、林紓、黃葆戉、林宰平、江古怀、冰心、庐隐、游寿、朱谦之、郑振铎、王世襄、郑敏、郁秀等著名文人。 对外交流 歷史上的福州对外交流始于西漢時期,福州还与交趾七郡有来往交流的活動,成为了秦汉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明朝時期,又與琉球國(今日本國的沖繩縣)的對外交流最為頻繁。 领事机构 清末時,由於五口通商的關係,福州府擁有日本、美国、英国、法国、荷兰、葡萄牙、西班牙、瑞典、挪威、丹麦、德国、俄国、奥地利、匈牙利、比利时、意大利、墨西哥共计十七国的领事机构,位於今天的福州市倉山區的煙台山區域附近。 2021年10月16日,福建省人民政府發表『《关于支持福州实施强省会战略的若干意见》政策解读』裡提出:“争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福州设立领事机构。”標誌著福州市將在關於領事館問題上做出進一步的計劃和部署。 2022年,福州市決定在其下轄的福清市的城头镇和海口鎮的部分區域,建設印度尼西亞共和國駐福州領事館,這是自改革開放以來,第一個外國進駐福州市的領事館。 友好城市 截至2022年6月,福州市已与16个国家建立了19对国际友好城市关系。 福州市长乐区与美国华盛顿州得梅因市结为友好城市,鼓楼区、福清市、闽清县与马来西亚诗巫市结为友好交流城市。 参见 福州民系 福州十邑 閩都文化 闽东語 习近平在福州 福州历史年表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福州市人民政府网站 福州新闻网 福州便民网 福州地情网 - 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视频福州 福州历史(人民网) 三维福州 城市吧:福州实景电子地图 福建海峽旅遊網 延伸閱讀 F 中華人民共和國省會城市
远古至南北朝 根据目前的考古发掘,福州的新石器文化可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的平潭壳丘头文化与公元前3000年的闽侯昙石山文化。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史籍开始出现“闽越”的称呼。这一时期,福州的居民是古闽人或闽越人。 前306年,越王勾踐七世孫越王無彊與楚威王作戰,戰敗被殺,越國從此衰微,部分越國王族在此時渡海入閩,徙居越遷山(今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建立了閩越國。南逃的越国贵族与古闽人融合,形成闽越人,建立了福州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冶”(又稱東冶),作为闽越的都城。 前222年,秦朝设闽中郡,现今的福州为郡治。 前202年,漢高帝六年,无诸被封为闽越王,于今福州冶山一带的冶城建都,又称东冶,乃福建与福州建城之始。前110年,汉朝灭闽越国,闽越人被强制迁徙到江淮一带,闽越族消亡,冶城衰落。直到前85年(始元二年)才在此设立冶县。三国时期福州为东吴的造船中心之一。西晋时,设立晋安郡,今福州一带成为闽中的政治经济中心;太康年间,晋安郡首位太守严高修筑了福州子城,开凿东湖、西湖以及运河(即今天的晋安河),奠定了后世福州城的雏形。永嘉二年(308年)五胡乱华之际,晋安郡成为衣冠南渡的中原汉人移民的重要定居地。南朝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年)发生侯景之乱,江浙地区残破,许多难民避居福州。550年-564年,陈羽、陈宝应父子以侯官为据点,割据闽中,期间设立了闽州。 隋唐五代 隋唐时期,福州一带是福建的政治经济中心。725年(唐开元十三年),原闽州改名为福州,福州之名肇始。中唐以后,福州的经济和文化教育大幅进步。中晚唐中原动荡,尤以安史之乱为甚,北方兵民持续移居进入福州。879年,福州城一度被黄巢军队攻占。893年(景福二年),王潮、王审知领导的光寿军占领福州,并迅速统一福建,并带来中原移民潮,被称作“十八姓从王”。909年(开平三年),王审知建立闽国,是为闽太祖,定都福州,升福州为大都督府。闽王王审知在福州开辟的甘棠港为当时福建最大的港口,并在福州设立福建提举市舶司,这是福建第一个市舶司。932年,闽王王延钧升福州为长乐府。945年,闽国被南唐所灭,福州为军阀李仁达割据。947年,李仁达归附吴越。978年,北宋吞并吴越。福州城在五代非常繁荣,城池的擴建將烏山、于山、屏山圈入城内,從此福州也得名“三山”。此時的佛教在福州的发展也很迅速,中国南方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华林寺大殿就建于这一时期。福州族群也在隋唐五代时期逐渐形成。 宋元 宋朝是福州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人口、经济、文化都达到一个高峰。974年和1069年,刺史钱昱和程師孟先后扩建城池。1044年蔡襄任福州知州期间大兴水利,亦开始倡导种莳榕树。1065年,太守张伯玉组织“编户植榕”,于是福州榕树遍佈,“榕城”之名由此而来。福州的城市内河水网体系也在宋代形成。宋代福州人口众多,经济极其繁荣,为宋朝六大城市之一,南宋时人口超过59万,其中城内人口超过十万。宋代福州的农业高度发展,还是宋朝造船业的中心,其商品经济发达、海外贸易发展迅速。文化上,两宋时期福州一共出了文状元10名,武状元11名,进士2247名,奠定了福州科举文教在全国领先的地位。1276年,蒙古军队攻占临安后,南宋益王赵昰在福州称帝,是为宋端宗,改年号为景炎,升福州为福安府,作为行在,以平山阁为行宫;十一月,蒙古军队攻占福州,赵昰从海路南逃。元代福州大部分时间作为福建首府,元末的1359年-1362年,以泉州为根据地的亦思巴奚军一度占领福州,其后忠于元朝的军阀陈友定取而代之。1368年(洪武元年)明朝军队占领福州。 明至清中期 从明代起,福州一直是福建的首府。明初的福州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先进。福州地区与琉球王国素有密切的文化及商贸往来,1396年福州三十六姓开始迁居琉球,而郑和舰队选择长乐县太平港作为停泊基地、物资采办地及开赴西洋的起点,很多学者认为郑和舰队的宝船即是福州制造的福船,而大批干练的福州籍水手则活跃在郑和舰队中。此后福州海外贸易逐渐复苏,1474年成为福建市舶司的所在地。福州还是中国和琉球交往的枢纽,福州柔远驿专门用于接待琉球使者、商人。嘉靖年间福州府倭患甚重,戚继光曾两度入闽平定倭寇。自明朝晚期起,欧洲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意大利等国同福州的接触渐趋频繁,1624年底,艾儒略将天主教传入福州。1645年,明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升福州为天兴府,号“福京行在”,改元隆武,1646年,清军击溃隆武政权后攻占福州。 清初,清军与郑成功一度在福州地界进行拉锯战,1674年至1676年,耿精忠又据福州反清。动荡的局势导致清政府施行海禁、迁界政策,强迫福州沿海居民内迁,重创福州沿海的社会经济,直到1684年迁界政策取消。明清两代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使福州城大规模发展。清代中前期,福州中国重要的海洋贸易中心,其主要贸易对象是琉球和日本,多有福州府人移民琉球和日本,同时也有相当数量人口的琉球人定居福州府。经济的繁荣也使人口猛增,到了19世纪道光年间,有欧洲人估计福州城市人口可能已经达到50万。 晚清时期 鸦片战争之后,1844年福州作为五口之一正式开埠。自1845年南台岛的英国领事馆建立起,先后有17个国家在福州设领事馆。台江地区沿江和上、下杭一带成为进出口贸易中心,而福州的茶叶出口更占到中国茶叶出口总量的35%。外资、民营与官营的银行、企业、商号等相继在福州开办。1847年,基督教新教开始在福州传播,并在此后创立了许多教会学校和福州最早的报纸和期刊。洋务运动兴起后,1866年(同治五年),清政府在马尾设立了福建船政局(后改福州船政局)以建造现代舰船,并开设福建船政学堂培养相关人才。随后福建水师成立。1884年中法战争期间,在马尾港发生的马江海战导致福建水师几乎全军覆没。晚清的福州是中国较为现代化的城市。清朝立宪运动后,福建省咨议局于1909年在福州开幕。1911年11月8日,中国同盟会策动孙道仁率领的福建新军起义,于10日击败清军,占领福州,于11日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闽都督府。 民国和共和国时期 1913年,福建的二次革命失败后,福州军阀争权、政局动荡,各派系军阀先后进驻福州掌握福建省的行政权。1919年在福州发生了反日貨的民众示威,福建军政府都督李厚基和日本駐福州领事馆警察署长江口善海傷害无辜的學生和平民。由于此事,尔后此事件现今通称“福州慘案”或“台江事件”。直到1926年12月13日,北伐军占领福州,结束北洋军阀在福州的统治,但地方军阀依然存在。 1933年11月20日,十九路军和国民党内部分反蒋中正的势力在福州发动福建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定都福州,并设立福州特别市。蒋中正随即调遣军队进攻福建,于1934年1月16日占领福州,撤销福州特别市。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于1941年4月21日-1941年9月3日第一次占领福州,并成立福州治安维持会;5月2日,福清县维持会成立;5月3日,长乐县维持会成立;连江县维持会也在5月成立。1942年4月,福州市政筹备处成立。1944年10月4日-1945年5月18日,日本第二次占领福州;12月8日,福州市政委员会(又称福州市筹备委员会、福州市政筹备委员会)成立,王之纲任委员长,陈宏等9人任委员;1945年1月初,长乐县政委员会和连江县政委员会成立;1月20日,闽侯县政委员会成立。 1946年,福州市成立。国共内战期间,由叶飞、韦国清率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于1949年8月17日攻占了福州城。但直到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仍未取得马祖列岛,马祖的控制权至今仍在中华民国政府手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福州市人民政府开始实施大规模的社会改革。福州大量的私立学校和教会学校被撤销,许多教会组织也被取缔,私营企业逐步国有化,还进行了多次政治运动。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在福州开始;1967年7月-9月,福州的两大派系:“福建省革命造反委员会”(革造会)和“福建省八二九造反总司令部”(八二九)之间,接连发生重大流血武斗事件;1978年4月,福州开始对文革中受迫害的人士进行平反。1980年3月30日,国务院批准福州成为沿海开放城市,1985年又批准在马尾兴办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世纪90年代,福州经济经历了高速发展。2009年5月,国务院常委会讨论并原则通过《支持福建省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2011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 政治 从战国后期以来,福州大多时候是福建地区的政治中心。闽越国时期为冶城,秦朝为闽中郡。唐开元十三年(725年)设立福州都督府。五代十国时期福州为闽国国都,称长乐府。宋朝时设福建路,福州为治所。南宋末年,宋端宗在福州即位,以福州为行在,称福安府。明朝设福州府城,由侯官县、闽县两县分管,亦为福建等处承宣布政使司驻地。清军占领中原后,南明隆武帝在福州建都,称天兴府,不久隆武政权灭亡,清朝的福州成为福建省府、福州府城及侯官县与闽县治。同時,闽浙总督衙门、福建巡抚衙门、福建布政司、福建按察司都在福州侯官县界内。 宣统三年八月(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福建省独立,11月9日军政府成立。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1月,驻扎福建的十九路军发动反对南京国民政府的“閩變”,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定都福州;12月,设福州特别市。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4月,福州市政籌備處成立。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1月1日,福州正式設市,成立福州市政廳,黃曾樾任市長。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福州,8月23日成立福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韦国清任管制委员会主任。目前福州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制架构下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市政府在中共福州市委的领导下运作,政府驻地鼓楼区。福州市是福建省的省府,福建省人民政府驻地,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陆军总部亦驻扎该地。 福州市是一个地级市,由福州市人民政府进行管理,市长通过福州市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尤猛军为福州市人民政府市长。福州市的政治体制与中国大陆各地级政府基本相同,中共福州市委对市内重大决策有决定权,其实际权力要大于福州市人民政府,其最高职务为中共福州市委书记,组织上由中共福州市级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现福州市委书记一职由福建省委常委林宝金兼任。福州市人民代表大会是福州市的权力机关,每届任期为五年,由下一级的县(市)、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间接选举产生,负责制定和颁布地方性法规,审议行政、司法等机关的工作报告和预决算报告,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事项,监督本级人大常委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工作,选举、罢免选举市人大常委会、福州市长、副市长、市监察委员会主任、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福州市政治协商会议则是由非共产党人士组成,仅负责协商政府工作等。福州下属的各区、县、县级市则有各自的县、区级政府和人民代表大会机构。中国共产党是福州市唯一的执政党。福州同时也是福建省省会,福建省人民政府和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均驻福州。 地方首长 福州市五大机构现任领导人信息如下: 副省级争议 福州是中国唯一一个城市行政级别低于省内城市的省会(河北雄安新区在宪法上不是城市只有管委会一级高配,新疆伊犁州只有州委一级高配而且与建设兵团有复杂的关系)。福州多次申请副省级但均不成功,包含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福州市人大代表表示福州提升为副省级城市后许多政策能与中央直接对接争取更多利益,干部级别也会提升,省内政治生态也会平衡,对于福州的发展将会大有益处。 福州3820工程 福州3820工程是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所谋划的一项战略。目标是让福州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福建省的经济、科技、政治、交通等方面的中心。同时还提出了闽浙赣皖福州经济协作区、福州都市圈、海上福州、闽江口金三角、现代化国际城市等配套战略。并认为福州北部有上海,南部有广州,这样的地理位置,适合把福州打造成一个珠三角和长三角之间的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习近平在福州工作和生活了13年对福州有着深厚的感情,2021年再次考察福州时表示福州完全可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统一做出更多贡献、当时机场建在长乐那边就是想往海边发展。 福建省委书记尹力评价福州3820工程时认为,福州3820工程思想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芒,福州3820工程对福州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坚持福州3820工程思想不动摇。 社會運動 作為近代革命中一員,福州自民国时期就是中国社会运动的副中心,每次全国性社会运动都有福州民众的响应和参与。最早有福州学生为声援北京的五四运动,在南校场举行集会,游行示威。1989年5月、6月,六四事件期间,福州市内部分大中专院校师生上街声援北京学生。游行队伍冲击省、市党政机关,坐轨拦车,静坐堵塞市区9个交通路口。2005年的全国反日示威,上午在福州五一广场,数千民众聚集游行,他们振臂高呼,并举着“爱我中华、抵制日货”、“不买日货,从今天开始!从我开始”等标语,直到中午才散去。 2012年8月,随着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事件不断发酵,反日游行示威在中国各地爆发,包括福州。在台江中亭街、台江青年会广场、鼓楼东街口集结,游行至五一广场、五一北路、五四路、福建省人民政府等地。期间有警察在维持秩序,并无造成任何受伤和打砸斗殴事件。 市政工程 历年来,福州政府积极規劃各类市政工程。 创卫及创文 福州市自1990年开始参与“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简称“创卫”),于2000年成功取得该“称号”。1998年开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简称“创文”),于2011年12月获得成功。“创卫”期间,福州市区的卫生情况有显著改善,如清理城区卫生死角、污水处理和食安管理等方面。 青运会相關工程 位于福州市仓山区的福州海峡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工程于2010年12月23日下午开始动土开工建设,于2014年10月建成。总用地达到73.3公顷,总投资30亿元。2015年投入使用并举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青年运动会。 城市改造 2022年5月24日,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印发实施《福州市城市色彩规划实施导则》(榕自然综〔2022〕524号)。根据此规范,福州的城市建筑色彩主题定位为“清新山水,古雅榕城”,中心城区建筑主色调为“暖白亮灰”。 世遗会相關工程 自然地理 地质地貌 福州位于中国大陆东南部,福建东部的闽江口地区,地理上福州地貌属典型的河口盆地,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岭所环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间。 福州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北部相望,南部与泉州市和莆田市,西部与三明市,北部与南平市和宁德市分别接壤。全境地势西高东低,自西部的鹫峰山—戴云山脉往東面的台湾海峡,其间地貌类型由中部山陵而至低山而较高的丘陵而至台地平原最后则是大海,山地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72.68%。闽江是境内最大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方向横切山脉形成狭窄幽深的沿江峡谷,自安仁溪口以下河谷逐渐开阔,水流趋缓,并在下游福州盆地形成福州境内最大的福州平原。福州境内最高峰是永泰县西南部的东湖尖,海拔1682米。海岸线漫长曲折,北起罗源县井水,南至福清市新厝鎮,总长1137公里,多属基岩海岸,其中大陆海岸线长920公里,海岛海岸线长390公里,共有18个港湾,深水港湾有罗源湾、福清湾、兴化湾,海域总面积11.09万平方公里,有545个岛屿,最大岛屿是面积274.33平方公里的海坛岛。福州的森林覆盖率达54.8%左右,矿产主要以叶腊石、花岗岩、硅砂等非金属矿为主,寿山石也是重要矿产。 全市市区地热总储量达9800立方米,拥有中国最大的市区温泉,市区的温泉带位于城区东北部,面积达5平方公里,邻近区域还有其他温泉分布。 福州的气候属于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年相对湿度约77%,2007年年降雨量为1367.5毫米,年平均气温为16~20℃,最冷的1、2月平均气温为6~10℃,最热的7、8月平均气温达到24~29℃,由于近年来热岛效应更显著以及盆地地形影响,夏季中午气温一般高达36℃以上。1981-2010年年均高温天数32.6天,居全国各省会首位。1951-2013年日最高温≥40℃天数3天,分别是41.7℃(2003年7月26日)、41.1℃(2003年7月15日)和40.6℃(2013年8月8日)。而于2022年的中国极端高温事件中,福州成重灾区,更于7月24日达到41.9°C,打破历史极值。冬季较温暖,但偶有低温出现,日最低气温<0℃天数15天,极端最低气温-1.9℃(2016年1月25日)。福州的无霜期有326天,年均日照为1700~1980小时。 降雨量因受地形影响,沿海半岛和岛屿地区要低于内陆的山地地区。 福州冬季以东北风或东风为主,但是福州盆地受闽江流向影响盛行西北风;夏季则以偏南风或东南风为主,春秋季是过渡期。早上西北风、下午东南风的日风向变化以夏季最为明显。福州每年都受到台风天气的强烈影响,7至9月是台风活动期,年均台风直接登陆次数为2次。福州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树木和农作物生长,境内森林覆盖率达54.8%,也是中国东部沿海荔枝生长的地理北限。 水文 福州市位于闽江的中下游,境内河流水系发达,水域面积广阔。闽江自西北向东南方向流经福建省中北部,在福州南台岛淮安附近分南北两支(北仍称闽江或白龙江,南称乌龙江),至罗星塔再度汇合,折向东北,在马尾区亭江附近又分为两支(长门水道、梅花水道),绕琅岐岛注入台湾海峡。支流有尤溪、古田溪、大樟溪等。上游干支流均循地质构造线或横切地质构造线、多直角相交成方格状水系。闽江流域降水丰沛,水量与黄河流域的水量相近,居全国第七位。 行政区划 現時福州市现辖6个市辖区、1个县级市、6个县: 此外,福州市设立以下行政管理区: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福州新区(国家级)。 依行政区划,福州市包括6个市辖区、1个县级市和6个县,舊時稱“五区八县”,现时称“六区六县”(平潭實際上为省直轄,但名义上仍为福州管轄)。狭义的福州市则指5个市辖区(不包含长乐区),即鼓楼区、台江区、仓山区、晋安区和马尾区。广义的福州可以指清代旧制福州府所辖的福州十邑,其范围除今福州市全境外,还包括今宁德市下辖以福州族群为主、通行福州话的古田和屏南两县。 位于台湾海峡上闽江口外54海浬处的马祖列岛以及位于长乐区外海的東莒島(原名东犬岛)和西莒島(原名西犬岛)以及罗源外海的东引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劃上归福州市连江县马祖乡以及长乐区。现由中华民国连江县实际管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虽无实际管辖,但也对这些岛屿宣称主权。 人口 截至2021年末,福州市常住人口842万人,城镇化率为73%;年末户籍人口723.36万人;市区常住人口415.6万人。2021年全年出生人口6.3万人,出生率为8.82‰;死亡人口3.5万人,死亡率为4.88‰;自然增长率为3.94‰。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4.77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5075人,失业人员再就业40485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6%,比上年末提高0.16个百分点。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6%。 福州当地居民以福州族群为主,还包括被官方識別為漢族的福州疍民以及畲族、滿族等少數民族人口。 根据官方统计,福州籍的海外人口达到300多万,还有80万福州族群分布于台湾。 20世纪晚期以来,福州经济快速发展,产生大量劳动力需求,因此大批来自福建省内其他地区和外省的外来人口涌入福州就业。21世纪初福州的外来人口有44.74万,主要分布在市区,占总人口的7%左右,大部分为来榕务工的劳动力,其中来自福建本省和外省的劳动力大概各占一半,外省劳动力主要来自四川、江西、安徽、湖南、浙江、贵州。外来劳动力60%以上从事工业、建筑业等行业,还有16%左右在服务性行业工作。外来人口填补了福州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对促进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这些外来人口的犯罪率较高,也造成了福州市治安一定程度的恶化。2001年左右,福州罪犯中的外来人口占到了36%,相对于外来总人口所占比例为7%而言,该数据大大超过了当地人口的犯罪率。 民族和族群 福州人口主要是汉族(以福州民系为主体,还有闽南民系和兴化民系),少数民族有畲族、滿族、回族等。福州的汉族大多是本土的福州族群,属于闽民系的其中一支,以闽东语南片的福州话为母语,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风俗。福州疍民在国的民族识别中被认为是汉族的一部分,但他们在传统上终身以船为家,曾倍受陆上汉人的歧视,自民国以来才逐渐大量上岸定居,二十一世纪以来絕大部分福州疍民已全部上岸。畲族是福州人数最多、最主要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罗源和连江两县的山区,以罗源霍口畲族乡和连江小沧畲族乡最为集中。福州畲族妇女的独特服饰为凤头髻和凤冠,凤头髻是以红绒缠绕辫子并盘绕于头上,凤冠则多为银质,现在已不多见。福州满族则多为清代驻防福州的满族军人后代,长乐区琴江村为福州市唯一的满族聚居村。 語言 福州最主要的方言为闽东语侯官片(俗称平话,以福州话为代表),近现代也称为福州语,它是福州族群与福州疍民的母语,属汉语闽语支,约成型于唐末五代闽国时期,保留了许多上古汉语、中古汉语和古闽越族语言的语音和词汇,和普通话差异极大,无法互通。福州话共有15个声母、47個韻母,7個聲調,韻尾僅存3個,其中鼻音韻尾為,入聲韻尾為和。福州話典型特征為声母反映了“古无轻唇”(如“房”读)、“古无舌上”(如“知”读)的上古汉语特点;語流音變帶來了聲母類化現象以及變韻、變調;韻母存在寬窄韻(除古田、羅源等一些地方外);存在文白異讀體系等。福州许多县市的福州话口音甚至部分词汇与福州市区都有所差别,如市区、两韵母混淆的情况在许多县市不存在,罗源等地不存在宽窄韵,福清、平潭等地无双韵尾,沿海一些县市以声母代替等等。 流传最广的福州话韵书是成形于明末的《戚林八音》。书写上,民间传统常采用汉字的福州俗字进行民间文学、闽剧剧本的编写和传抄,在近现代,福州俗字也用于翻译福州语圣经、基督教作品等等。 而现代的语言学家们则用考本字的方法为福州话找到音形意更符合历史源流的汉字写法。19世纪中期到福州的欧美基督新教传教士还发明了福州话的拉丁化文字——平话字,并用平话字进行宗教、语言、教育等方面书籍的编写。福州畲族居民主要使用的的语言为畲話,為一種汉语方言,畲族人称之为“山哈话”(山客话),而不同於廣東部分畲族居民使用的属于苗瑶语系畲语支的畲語,由于宋元时期畲族人曾与客家人混居于闽粤赣交界地区,因此畲話受客语的影响很大,在迁入福州以后,畲話又受到福州话的一定影响,比如韵尾退化至只剩鼻音韵尾和入声韵尾。福州畲族人很多也能使用福州话。20世纪下半叶以来,由於國家的強制推普工作,普通话逐渐在福州得到推广,当下很大一部分福州人能够听懂和使用普通话,但青少年中福州话使用者人数却不断下降,不少人无法听懂福州话,以致近年来民间和官方皆有保护福州话的呼吁出现。目前,福州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开办有福州话节目,一些小学也开始试点福州话教育,但是由于多年来的推普机制以及人心观念等影响,因此效果不佳。 此外,还有其他方言分布: 闽东语福宁片:通行于罗源县中房镇北端。 长乐旗下话:官话方言岛,通行于长乐区航城街道琴江村,偏北京官话。 畲话:分布于罗源县、连江县、晋安区、闽侯县、闽清县和永泰县。 莆仙语:通行于福清市西南部、永泰县南部和平潭县南海乡南部。此外,永泰县和平潭县有莆仙语方言岛。 下南話(多为泉漳片泉州话府城腔):方言岛,分布于福清市、平潭县、连江县、闽侯县和永泰县。 姓氏 根據2006年的人口數據,福州人口最多的首十個姓氏依次是陳、林、黃、鄭、王、張、李、吳、劉、楊。福州民间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满街摆”的说法,最大的陈、林两姓人口在2002年时为190.54万,占到福州市总人口的32%左右,而十大姓氏的人口则占到总人口的62%左右。 這個排名與全國十大姓頗為不同,但與鄰近的台灣相近。在古代中原汉人移民福州的历史上有八姓入闽之说,即西晋末年的永嘉年间,由于北方动乱而被迫逃离家园南下移民入闽的八大汉人姓氏为:陈、林、黄、郑、詹、邱、何、胡。而后福建还出现过两波主要从华北跟江浙而来的移民潮,其中一次是因南北朝时期侯景之乱,第二次是由于唐代安史之乱,因安史之乱而入闽的兵民规模巨大,甚于东晋“八姓入闽”。这些不同时期的移民潮塑造了今天福建境内各地文化跟方言的巨大差异。 宗教 福州居民宗教信仰多元,包括了佛教、道教以及基督宗教的新教和天主教、伊斯兰教等;其中以佛教、道教信徒最多。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福州人祭祀祖先和地主(地基主)非常普遍,许多家庭中设有祖先和地主牌位。 道教和佛教是福州信奉人数最多的两大宗教,大多福州人是兩者兼信的,尤其福州各地流行著不同的鄉土神靈。妈祖、临水夫人是福州最重要的神祇,其餘武夷王、闽越王、白馬王、開閩王、威武王、董真君、許真君、扣冰祖師、法主真君、五福王爺、懿德夫人、裴真君、照天君等自闽越时代开始形成并演化至今的各种地方神祇,也都在福州享有盛名。福州的道教始于公元3世纪,10世纪五代闽国时期福州成为闾山派的中心,道教大为兴盛。发源于福州至古田(古田原属福州十邑)一带的闾山教,融合了上古时期的闽越巫术及隋唐以来传入福州的道、佛、儒三教元素,成为独具特色的道教流派,如今依然在海内外影响深远。到了清朝道教被朝廷抑制,但福州的道教与民间宗教相渗透,仍广为流行至今,民间信仰的神灵种类繁多,许多社区和村庄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神,有人估计福州各地的神灵多达上百种,其中还包括了福州典型的榕树崇拜,如照天君。 佛教在福州的地位也十分重要,它在魏晉之际传入福州,唐代福州出现了百丈怀海、黄蘗希运这样的禪宗高僧。福州佛教在宋代大为兴盛,但明末一度衰落,清代又复兴,并由福州向日本和东南亚传播。福州涌泉寺、西禅寺在东南亚都有廨院,日本黄檗宗则起源于福清黄檗山万福寺。 基督宗教方面,罗马天主教被福州人称为奉教,官方统计1994年福州天主教徒超过20万。1624年底,耶稣会的艾儒略将天主教传入福州,但福州天主教在1720年至1842年的禁教时期被迫转入暗地发展,直至1846年恢复。1949年以前,教会神职人员以西班牙人为主。1950年代中国共产党推行三自运动,福州的外籍天主教神职人员被驱逐,天主教会分裂成地上和地下教会,这种局面维持至今。 基督新教在1847年由美国基督教公理会(美部会)传入福州,美以美会和英国圣公会也接踵而至,使福州成为新教在中国的重地,从晚清至民国,新教教会在福州创办了许多新式学校和医院,还发展了罗马化的福州话文字(平话字)并在教会学校中推广。中共接管福州后,各新教教会也受到了三自运动巨大的冲击,家庭教会的活动形式则在后来兴盛起来。 据不完全统计,福州的基督新教信徒有75-80万 伊斯兰教在福州历史上活动則較少。传说在628年建立的(此时间不可信)福州首座清真寺在后来荒废,直到1474年才得到重建为今天的福州清真寺。由于穆斯林人口很少,福州伊斯兰教在清代是靠外省人穆斯林官员来维持,目前的福州穆斯林也多来自外省。 移民歷史 福州目前拥有大约600多万的华人华侨,是一座侨乡城市。福州人有着很长的海外移民史,在汉代就有福州人移居菲律宾的记录。宋代移民海外的福州人渐多,日本、南洋诸岛和越南等国都成为了移民的目的地,越南陈朝开国皇帝陈日煚就是福州长乐县移民的后裔。明初福建三十六姓居民奉旨移居琉球久米村,其中大部分为福州河口人,此外还有很多福州人随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到东南亚经商定居。明代中期到清初,又有很多福州人移居日本,他们大多居住在长崎,这些人回福州故乡时常称“本国福州”。鸦片战争福州开埠之后,更多的福州人选择到东南亚谋生,其中很多福清人移民印尼;还有西方人诱拐福州人前往东南亚、非洲(如留尼汪岛)、美国、墨西哥等地,因待遇恶劣,当时很多福州人反感的称之为“卖猪仔”。到了19世纪末,福州又出现了集体移民垦荒的移民形式,黄乃裳就曾组织福州人移民砂拉越诗巫垦荒,而福州裔德国籍牧师柳依美等则组织了前去马来亚实兆远的移民。民国时期,由于福建经济衰退、民生艰难、匪患严重,福建人前往东南亚的移民一直持续不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由于政局变化,福州人前往东南亚的移民渐息。 福州人成批前往全球其他地区的新移民则较晚出现。1942年,一些美国福州移民创立了美国美东福建同乡会,到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有成规模的移居香港的福州海员通过跳船滞留美国的方式移民入美,并通过勤勉工作取得了美国绿卡。1980年代以后,赴美的福州移民大幅增加,他们以闽江下游和沿海的长乐、福清、连江和福州市的一些乡镇农民阶层为主,其中大量人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并滞留于美国,也有许多人通过既有的亲属关系移民美国,福州人成为1980年代以来美国增长最快的华人群体,这些新移民大多聚居于纽约。美国的福州移民人口缺乏确切的统计,福州官方的统计数字显示其数量约有45万,其中30万集中于纽约地区,也有人估计其总数在60万左右。伴随赴美的移民潮,同时还有前往日本(以福清人为主)、欧洲(以英国为多)、加拿大以及澳洲、南美、南非等地的移民,他们中既有非法入境者,无证移民,也有大量的出国经商的商人。 在经济上,早年赴东南亚的老一辈福州移民较为成功,如籍贯在福州仓山区盖山镇的亚洲糖王郭鹤年曾是马来西亚首富,而生于福清海口镇的印尼巨贾林绍良不仅曾是印尼首富,还曾成为世界第6的富豪和华人中的第一大富豪。而砂拉越的福州族群在经济和政治上都颇有建树。此外,这些老移民还在祖居地福州投资企业和公益事业。而近年来全球各地的福州新移民也为福州带来大量侨汇,许多在经济上取得成就的移民则回福州投资,刺激了福州的纺织和钢铁等民营经济的发达。 经济 概况 20世纪中叶之前,福州经济以农业为主,20世纪下半叶,福州的工业逐渐超越农业成为最大产业。从1980年代起,福州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2008年福州国民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占10.3%,第二产业占47.4%,第三产业占42.3%。2009年,福州的第三产业的比重首次超过了第二产业。福州市的经济现在处于增长期,2009年的生产总值是2,524亿元,年增长率为12.8%,人均GDP为3.71万元,官方公布的城镇人口失业率为3.3%。福州经济以水产业、轻纺工业、机械工业、电子信息业、房地产与建筑建材业、旅游业这六个产业为重点支柱产业。由于拥有大量海外移民,福州的侨汇和民间金融业非常繁荣,在大量侨汇侨资等的注入下,福州中小型民营企业较为发达,主要集中在长乐、福清两个地方,纺织和钢铁是民营企业的支柱产业。2009年中国国务院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决议出台后,进一步刺激了福州经济的发展和房地产市场升温。 农业 从古代到近代,农业长期是福州的经济支柱,虽然福州温暖潮湿的气候适合农作物生长,但人口多耕地少一直是福州农业所面临的一大问题,到了20世纪下半叶,福州经济转型,第一产业产值虽然持续上升,但其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则一路下滑。2012年福州农业产值为624.9亿元,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8.7%。福州的海洋渔业和水产养殖业相当发达,是福州农业的绝对支柱,2012年其产值占到全市农业生产总值的56%。福州也是亚洲最大的弹涂鱼养殖基地、大黄鱼和鳗鱼的重要产地,当地日本鳗鱼产量占全世界的1/5。农副业也比较重要,茉莉花、食用菌、橄榄、橘子、观赏花卉、茶叶等都属于福州最大宗的农副产品。茉莉花茶原产于福州,是福州重要的农产品,但21世纪以来陷入衰退的困境。 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经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确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福州的畜牧业主要以猪禽为主。2001年,福州市的猪肉、禽肉及禽蛋总产量约占畜禽产品的89%。2016年,全市共有生猪存栏100.95万头,家禽存栏994.38万只。福州原有地方猪品种福州黑猪和平潭黑猪,但均已灭绝。 工业 福州经济现以工业为主导,2012年工业生产总值为6,353.25亿元,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45.5%。福州近現代工業起步於晚清,1866年清朝政府引进西方的硬件設施、技術和人才在福州馬尾港興建了近代中國第一家專業機器造船廠馬尾造船廠,為遠東地區早期最先進的造船廠之一。但到民國時期,福州的工業基礎已顯薄弱,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初,福州的工業僅占全市國內生產總值的13.6%。1950年代至1970年代末,福州工業主要通過計劃經濟的方式經營,發展緩慢,1980年代以后才開始大規模發展,到了20世紀末、21世紀初,福州工業形成了以轻纺、电子、机械、化工为支柱產業的結構,目前福州的工業產值居福建省第二位,拥有东南汽车、冠捷电子、星网锐捷、新大陆集团和福耀玻璃等大型企业,是中國及亞洲最重要的顯示器生產基地之一。在区域分布上,福州市区以及沿海的福清、长乐经济比福州其他地区发达,高新产业主要集中在市区的福州软件园等区域,汽车、机械产业在闽侯、福清等地。21世纪初期在重点建设的工业区和投资区包括有福州市区的金山工业区、软件园,福清的江阴工业区、元洪投资区,闽侯的青口投资区,长乐的滨海工业区,罗源、连江的罗源湾工业区。 自改革开放以来,福州电子产业在福州工业中长期居于优势地位,直到2007年前后一度进入低潮期才失去独大的强势,其产值占到2008年福州工业总产值的18.4%。福州是中国大屏幕液晶显示器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福州的冠捷公司、中华映管等企业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速液晶显示器的发展。 2004年,冠捷电子超过三星电子成为全球第一大显示器制造商。長樂等地方的民營企業在輕紡工業中占有重要地位,美國、歐盟和東南亞是福州輕紡企業重要的出口對象。新兴的以私营企业为主的冶金工业也成为一大主导。 近期福州新啟動了包括了福清核電、戴姆勒汽車、德勝鎳業、華東造船、青口鎂合金、中鋁瑞閩高精鋁板帶、捷聯電子液晶電視生產線等一批重點工業項目。 由于福建省沒有石油和天然氣蘊藏,煤炭也稀缺,而水力資源又比較豐富,因此福州的電力長期是以水電為主,且缺電較為嚴重。1980年代開始興建火電站,同時風力發電和潮汐發電也得到開發。目前,福州用電量中火電所占的比重已超過水電,達到了60%。現在福州由于經濟發展帶來的能源短缺依然嚴重,能源仍依賴外省輸入,因此福州正在大規模增建發電廠,計劃形成一個以火电、水电、风电、液化天然气和核电等多種能源互補的能源基地,於2008年11月21日開工的福清核電站也2014年12月22日开始运行。 商业 福州市主要的商业区包括了鼓楼区的东街口、台江区的中亭街这两个福州传统的商业区。近年来在西二環南路與工業路交界處兴起了万象广场、宝龙城市广场一带的宝龙商圈以及在城市北部的五四路商业金融中心。而在老牌商業區台江,當地也開始了台西中心商務區(CBD)的建設,規劃打造金融街以及地標建築。福建省首富陈发树经营的新華都實業旗下的新華都購物廣場在當地設有多家店面。福州当地的大型百货公司东百集团拥有东百中心、东百爱琴海店、东百优品城元洪店、东百城永嘉天地店、东百运动生活城等商业项目。 福州本土的永辉超市是2000年前后顺应“农改超”的浪潮而兴起,在福州拥有近100家分店,近年发展成为国内生鲜超市的典型案例,网点遍布多个省区市。福州的外资超市主要有沃尔玛、山姆会员商店、宜家家居以及以大宗批发为主的麦德龙超市。餐饮业上,聚春园、老福洲、安泰楼、旺达小吃店经营较为正宗的福州菜。大利嘉城是福州最主要的电子消费产品市场。 旅游业 福州市将旅游业列为支柱产业来发展,2012年旅游业总收入为550.12亿元,占当年福州市国内生产总值4,218.29亿元的13.0%,接待国内游客3107.4万人次, 国际游客85.1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13亿美元,位列中国城市第10名。福州在1986年被列入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其旅游资源主要在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所带来的人文景观和山海相连的自然地理条件带来的自然景观,如三坊七巷、鼓山、平潭海坛岛的龙王头海滨等。尽管如此,福州的旅游业发展仍不尽人意,虽然统计数字中福州所接待的游客量很大,但其中大多数人仅将福州作为中转站而非旅游目的地,福州旅游业收入也低于同省的厦门等市,有人认为福州旅游业开发情况不佳造成了其知名度和相关基础设施欠缺,导致福州旅游业仍显薄弱。 建築 傳統和近代建築 大厝 福州的傳統民居建筑自成體系,具有極為鮮明的地域特色,它屬于閩海系建筑區中的閩東民居,這種建筑形式的分布基本與閩東語的使用區域一致。典型的福州傳統民居材料以木構為主,輔以磚石,其平面布局多采用“三合內庭型”,即縱軸上一次安排“門廳—內庭—廳堂—內庭—廳堂—……”,以主廳堂為核心,主廳堂有三开间、五开间或七开间的,兩側是廊廡。大型的民居往往采用在軸線兩側重復模式單元來橫向擴展成多橫多進的院落,而有時則是在兩側配以護屋或花廳,花廳是休閑會客之處,多以假山、楼阁、凉亭、水榭裝點成小型的私家園林,是體現主人審美情趣的空間。福州民居結構上多用穿斗式和抬梁式,由柱承重,挑檐則是扁作直梁式的插栱挑檐。 福州民居外观上最显著的特征是馬鞍形封火墻、大門等結構,它们也是福州和閩東地區所特有的。福州的封火山墻采用馬鞍曲線型,墻體高大、隨著梁架起伏,兩端翹起,動勢強烈,也被稱為馬鞍墻或馬頭墻,這種墻體形式在中國除閩東外的其他地區几乎是不存在的,墻體用牡蠣殼灰或石灰涂抹成白色,而墻頭和翹角都施有彩繪雕塑,有些雕塑包含了大量與海洋有關的元素。波浪般連綿的馬鞍墻曲線在20世紀中葉之前構成了福州城市天際線的輪廓。福州民居的大門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以插拱支撑单坡屋顶形成似為門罩的雨罩,另一種是采用三间六扇门或明三暗五六扇门,門廊寬敞,施雙坡頂、兩側由封火墻延伸出牌堵, 大門后用一扇插屏門隔擋第一進院落,第二種大門的中間正門僅在重大儀式時打開,平時進出都走兩側小門。建筑中的門窗、斗拱、梁架等部位常常修飾以精致的木雕。福州的寺廟、祠堂等宗教建筑和公共建筑也采用和福州民居相似的建筑模式,而殿宇中常有藻井,連重建於明代的福州清真寺也采用了福州傳統建筑的布局和封火墻等元素。在維持福州民居基本形貌的基礎上,福州各地的民居建筑在細節上又有所差別。一些處在山區的福州民居(如閩清一帶的一些民居)常在建筑平面两侧或对角线處加蓋炮樓、城堡、吊脚楼,這是歷史上為了防御匪徒而建造的。而福清一帶的民居受到莆仙民居的影響,常常用紅磚砌墻,飞檐翘脊,大門裝修考究。 福州的一些當代建筑為了體現本土特色,在外觀上也采用了馬鞍形封火墻這個典型的福州傳統建筑元素。 此外,福州的海邊或海島上的民居為抵御臺風,大部分采用石砌,并以石塊壓瓦。過去福州社會底層小家庭的居民住宅有著其他的形制,許多下層小戶人家居住在連片的聯排木屋中,水邊的小戶居民則常住干欄式的提腳房(高腳樓),而福州疍民則以船為家,這些居住形式都是純木構的。福州畬族的民居大多規模很小、形制簡單,中間常為廳堂,有木屏隔為前后庭,左右是廂房,家族聚居的大厝很少見。 福州傳統民居建筑分布在福州各地,其中一些非常具有代表性。比如福州市中心的三坊七巷歷史上一直是福州豪門望族的居住區,其占地40.2公頃,現存268座明清古民居,是中國都市中心保留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被譽為“明清古建筑博物館”,三坊七巷的整體被列為中國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閩清縣的宏琳厝是中國最大的单体古民居,它占地17,832平方米,共有35間廳堂、30個天井、36扇風火墻、13座大門,666間房間,從1795年到1823年歷時28年才建造完畢,居住著黃氏家族100多戶900多人,建筑內擁有大量精美的木雕、石雕、磚雕等。 柴欄厝 柴栏厝是福州最老式的民居,构造简单,木构架,瓦屋面,四周木板为墙,屋为连排式柴楼,俗称柴栏厝。平面成矩形,每间面阔三至五米,进深根据地形而定,长短不一,多数建二至三层,楼层高2米左右。底层临街,常作为铺店营业,后面做厨房兼饭厅。 柴栏厝底层多为临街,有的地方常作为铺店营业,后面做厨房兼饭厅。楼层作居屋,设小阳台晾晒衣服,夏天乘凉。这种柴栏厝,一户占一开间,几户、十几户并列共建。体积小,结构简单,节约用地,造价低,故易为福州平民百姓所接受。每当洪水来到,居民便移灶上楼,照样升火做饭,水退之后,冲洗打扫也比较方便。这类房子为框架式结构,栉比鳞次,排列紧密,相互依靠,泄水防风,即便楼身严重倾斜,也能斜而维持不倒。但这类木板房怕火,遇火灾则一焚无余。这类联排厝多在城区茶亭街、台江路、南后街一带,随着旧城改造,有的面貌全非,有的零星“插花”存在,今上下杭和龍嶺一带仍保存较多。 書院 大清是福州书院发展的重要时期。福州古有就擁有“书院之城”的美誉。在福州,较有代表性的书院建筑是“鳌峰書院”、“鳳池書院”、“正誼書院”、“致用書院”。为全省性的官办书院,盛名远扬。有“福州四大书院”之美稱,有時又称為福建省城四大书院,成為当时福建省最高的教育和学术研究的中心。 現代建築 福州經濟發達,90米以上的高樓變得越來越多,150米以上的高楼数目与密度均排在中国大陆甚至世界城市的前列。高楼群主要集中在鼓樓區、台江区、晉安區,并随着福州都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超高层建筑正在兴建。 宗教建築 作为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悠久的通商口岸,福州保留许多珍贵的宗教建筑,大部分密集分布在旧城区内,其中道教、佛教各有至少一座建筑獲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共5项,此外列入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的有5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最有代表性的为泛船浦天主教堂,1864年兴建,1911年落成。 文保單位 文化 閩都文化作为闽文化的一个分支,具有强烈的族群和地域特征,在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和习俗的大体框架之下,也发展出了自身独特的语言、习俗、节日、建筑、艺术、群体文化性格等。晋代以降、尤其是晚唐以来的大量北方移民将上古和中古的中原文化带到福州,而被边缘化的土著闽越文化也部分融入其中,二者相互结合,在相对隔绝的自然地理和历史地理条件下发展出了族群特性鲜明的閩都文化,它既和闽民系的其他分支文化有一定的共性和交融,同时又具备自身特有的地域文化系统。 传统戏曲音乐 福州有着多种的本土戏剧剧种、曲艺曲种和民间音乐形式,其通行范围基本上在以福州族群为主的福州十邑地区以及海外的福州族群聚居区,而像閩剧这样影响力较大的剧种还扩散到到周边的一些地区。閩剧是福州最主要的本土戏剧,亦称福州戏,是用福州话演唱、念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以福州市为中心的闽东地区。闽剧的音乐唱腔由“逗腔”、“江湖”、“洋歌”、“小调”、“啰啰”和“板歌”6个部分,统称“榕腔”。传统乐队7人,俗称“七条椅”。主要管弦乐器有横箫、唢呐、头管、二胡、椰胡等。打击乐器有青鼓、战鼓,大、小锣,大、小钹,磬等。近现代闽剧的角色有“十二角色”,分别为小生、老生、武生、青衣、花旦、老旦、大花、二花、三花、贴、末、杂等。十番音乐则是典型的福州传统民间音乐,兴起于清朝乾隆年间,流行于福州地区及宁德、南平的部分地区。十番音乐的乐器有13种,曲牌有100多支。演奏形式分为坐奏、行奏、舞奏,按演奏空间则分为室内与室外两种,其中室内分为以金革为主的前堂和以丝竹为主的后堂。十番也被列为第一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评话是以福州话为载体的说书形式,流行于福州十邑一带。它形成于明末清初,以柳敬亭为祖师,20世纪中叶之前常在评话馆中演出,而传统的福州语话本,最早可见于清雍正、乾隆年间。伬艺是以演唱为主的福州民间的说唱叙事艺术,早年称为伬唱,源于唐宋百戏,形成于大约400年前,流行于福州十邑地区,其乐器以弦管乐为主,以六角胡为主弦,声腔和闽剧类似,但唱词唱腔比闽剧通俗。福州疍民也形成了自身特有的民歌—福州疍民渔歌,以福州话演唱,大体分为“盘诗”和“唱贺年歌”两种形式,前者为男女对唱,后者是福州疍民正月上岸讨粿所唱的贺年歌。福州疍民渔歌它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了福州民间歌谣。福州疍民渔歌同时也是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州畲族的传统叙事曲艺是畲歌,畲歌中的长篇叙事歌内容涉及到畲族本民族历史以及汉族历史。畲族同时还有“盘诗”的民歌对唱传统。在当代,福州的传统戏曲音乐遇到了观众减少、青黄不接等严峻问题,而福州的艺术界人士和当地政府也在努力通过各种方式实施挽救,2007年,福州评话《甘国宝》就被制作成动漫的形式以吸引青少年观众,还在各种场合得到推广,取得一定的成功。 工艺美术 福州的工艺美术也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脱胎漆器、寿山石雕、软木画、牛角梳和纸伞都是福州的工艺特产。福州脱胎漆器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之一,和北京景泰蓝、江西景德镇瓷器并称为中国传统工艺品“三宝”,脱胎漆器是清代的沈绍安在继承了汉唐夹纻技法的基础上发明的,其制法分为以泥土、石膏、木模为胚胎的脱胎和以楠、樟、榉等硬木为材料的木胎两种,其色泽鲜艳,质地坚固轻巧,清末民初时沈氏家族的漆器多次在国际博览会上得到金奖。寿山石雕是以福州北部寿山乡寿山村一带的寿山石为材料雕刻的工艺品,分为田坑、水坑、山坑三大类、100多种,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5世纪的南朝时期,寿山石色泽鲜艳、由白到五色皆有,富有光泽,石雕的主题囊括了人物、动物、山水、花果、博古器等,它是福州最重要和最富地域特色的工艺品之一,也是中国石雕中的珍品,寿山石中的芙蓉石雕刻的作品更是石之上品。福州牛角梳是以水牛角、黄牛角、绵羊角为原料,其诞生年代不晚于宋朝,它是福州人的日常用品,而一些经过精心雕琢的牛角梳也是重要的工艺品。福州纸伞采用毛竹、柿油、桐油、棉纸和油漆制成,在历史上曾经广泛流传于福州地区,其形制精美,制法有80多道工序,但近年来纸伞的本土市场急剧萎缩,现时几乎所有的福州纸伞全部销往日本,由于纸伞制造工艺复杂、制伞艺人又呈现青黄不接的局面,福州纸伞也面临着失传的威胁。 传统节日 福州的许多节日和习俗具有浓厚的本土特色,一些如拗九节这样的节日是仅流行在福州十邑地区的特有节日。拗九节在每年农历正月廿九日,是福州族群的传统节日,又称“后九节”、“孝九节”和“送穷节”。该节日源于“目连救母”的传说,福州一带的家庭在这一日会用糯米、红糖、花生、红枣、荸荠、芝麻、桂圆等原料,煮成甜味的拗九粥,用来祭祖或赠礼,已出嫁的女儿会送“拗九粥”回娘家,以示孝顺。拗九节后三日是二月二,福州人在这天有吃咸粥的习俗。而福州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仍是春节,福州正月初一的早餐传统是食太平面或吃年糕,过年时讲究讲吉利话,初二初三则是访问亲友拜年的日子,儿童也会得到长辈们的压岁钱,初四则是传统上迎接灶神回銮的日子接神日,各行各业在初四开工;福州疍民会在春节时上岸向陆上的汉人唱贺年歌讨粿。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夜晚,福州各地会举行传统宗教的迎神活动,花灯灯会也在元宵达到高潮。清明节是福州人纪念先人的节日,但同中国其他地区不同的是,福州人会用菠菠草和糯米粉制作菠菠饼,用于供奉、馈赠和食用。福州端午节的传统则是食粽、赛龙舟、悬艾蒲、燃雄黄。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在福州也被称为鬼节,这是福州“做半段”开始的日子,做半段的传统源于庆丰收和纪念先祖神诞,主要活动为祭祖、烧纸、宴请亲友、做道场或办盂兰盆会,不同的乡村城镇都有各自的日期,有的地方甚至会延续至接近春节时举行。中秋节的主要活动为吃月饼、赏月,但福州各地区的一些具体风俗不尽相同。冬节(即冬至)前夜,福州人有用糯米浆搓𥻵,留至冬至早晨食用的习俗。祭灶源于祭祀灶神,福州的祭灶有“官三民四曲蹄五”的说法,即在农历十二月廿三日为官家祭荤灶之日,廿四日是普通民家祭素灶之日,而福州疍民则于廿五日祭灶,在祭灶节的习俗是各家庭分发灶糖灶饼、吃丰盛的晚餐。 农历年底,福州人要在家进行名为“扫堂”、“筅堂”的大扫除。除夕在福州被称为“三十暝晡”,福州人会进行贴新符(春貼)、放鞭炮、举行家庭晚宴的活动。 風俗習慣 宗族觀念和祭祖 由于儒家思想的長期熏陶,福州的宗族觀念較深,祠堂眾多,有統計數據認為福州的祠堂有2,000多座,而祭祖在福州的社會生活中也相當重要。祭祖一般在家居客廳或宗族祠堂進行,各家族的儀式細節有所差別,每年祭祖的次數和日期也不盡相同,較為常見的是在農歷的元宵、中元節和冬至祭祖,中元節之後做半段時往往伴隨著祭祖和宴會。宗族觀念也反映在福州傳統民居中的空間分配上,在民居院落中主廳堂的正房是由長輩來居住的。 人生礼仪 福州婚俗要求男方先下聘礼,女方则准备妆奁,马桶、梳妆箱和大脚盆是必备妆奁,定亲和迎娶前男方都需先送礼至女方家庭,女方则要有特定的回礼。婚礼当日,男方还要找一些家庭背景良好的男孩在洞房的马桶中撒尿,以求早生男孩,称为“开桶”;新妇被接到到男方家中后要叩见男方家族长辈,长辈则会送新妇见面礼,早年新娘出嫁常有伴房妈相伴,而过去伴房妈很多都是福州疍民妇女。家里诞生头胎孩子时,会向亲戚近邻分送太平面或红蛋,新生儿的外祖父母家则负责置办婴儿用品和礼品,孩子满月和周岁时家中常常会办宴席,有的家庭还会让满周岁的幼儿抓周。福州族群生日时要吃太平面,而从虚岁五十岁生日起开始做寿。福州地区的葬礼往往要求子孙披麻戴孝,男性子孙穿戴麻衣、草帽,女性子孙身着粗麻布衣裳,其余亲人则腰缠白布。传统葬礼还讲究“做七”,即葬礼要办七七四十九日,佛教徒或道教徒常在家中办道场或请僧侣念经。 迎神和游神 福州的民间信仰有着久远的历史,它和道教紧密结合,对福州的社会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并渗透到了民间习俗中去。福州的各种民间神灵数量庞大,许多社区和村庄还有自己的地方神,每年福州各地都会举行规模盛大的迎神和游神活动。福州迎神、游神活动是农历正月的重要习俗活动,常常在正月初十到十五这段时间内举行,活动多以村或社区为单位,有时几个社区也会联合迎神,具体仪式是将神祇塑像接入大轿中,并由人抬着在社区街道上巡游,而当地百姓往往会夹道迎接或观看,信徒则会烧香放炮,并在家门口摆设供品,希望迎神队伍能够在家门多停留一些时刻。迎神往往是社区一年中最热闹的活动之一。除了正月之外,特定的神祇还会有其独特的纪念日来进行迎神,此外有的神祇的迎神还会中元节前进行。 金汤文化 福州市中心就分布有温泉带,而福州人开发市区的温泉资源已有很长的历史,形成了被被称为“金汤文化”的福州温泉澡堂文化。在北宋嘉佑年间福州已建起了“官汤”、“民汤”40多处。福州市区的一些地名也来自于温泉,比如鼓楼区的古三座就得名于该地段始建于五代的三座温泉。澡堂被福州人称为“汤池店”()。福州人利用温泉沐浴、养生、疗疾,同时也将温泉澡堂作为社交场所,因而澡堂成为福州人尤其是老一辈福州人生活中重要的休闲内容之一。但近年来,福州的澡堂文化渐渐衰落,以至于政府部门提出要抢救澡堂文化。
卡塔尔 2013年,经美国和阿富汗政府批准,卡塔尔允许阿富汗塔利班在该国设立外交和政治办事处。这样做是为了在其他国家的支持下促进和平谈判。艾哈迈德·拉希德 (Ahmed Rashid) 在英国《金融时报》上写道,卡塔尔通过该办公室促进了塔利班与许多国家和组织之间的会议,包括美国国务院、联合国、日本、几个欧洲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他们都试图推进和平谈判的想法。 2020年,美国和塔利班在卡塔尔多哈签署和平协议。 美国 美国学者乔纳森·克里斯托尔 (Jonathan Cristol) 在接受帕尔格雷夫·麦克米伦 (Palgrave Macmillan) 关于美国与塔利班关系的采访时认为,塔利班领导人“一直愿意谈判,但从相对实力的角度来看,他们的目标不再是与塔利班建立友好关系。” 2020年2月29日,特朗普政府与塔利班签署了有条件和平协议,协议要求如果塔利班遵守协议条款,外国军队将在14个月内完全撤出阿富汗。2020年3月起,美国开始逐步撤军直到2021年8月31日全部撤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 2021年7月,阿富汗塔利班政治委员会负责人巴拉达尔与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天津会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表示阿富汗塔利班是阿富汗重要的军事和政治力量,希望阿富汗塔利班推动阿富汗的和平和解,自主建立符合阿富汗自身国情、广泛包容的政治架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强调,希望阿富汗塔利班打击东伊运等一切恐怖组织。 国际 2021年8月12日,聯合國与12个国家(美国、卡塔尔、中华人民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英国、德国、印度、挪威、塔吉克斯坦)和歐盟發佈聯合聲明,稱如果塔利班通過武力奪取政權將不會承認新成立的阿富汗政府。 地理 阿富汗地理位置位于中亚,北方分别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交界,东方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接壤,东南方与巴基斯坦交界,西方和伊朗交界。阿富汗是一个内陆国家,从东北部到西南部横贯的兴都库什山脉将国家分开,形成一个瓦罕走廊。 阿富汗是中亚的一个內陸國和多山的国家,而平原分布在国家的北部与西南部地区。国境内最高点为诺沙克峰,距海平面7,485公尺(24,557英尺)高。全国大部份都是干燥的地区,干净的淡水供应很有限。锡斯坦内流盆地是世界最干燥的地区之一。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该国地處阿拉伯板块、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之间的碰撞带内,常有小规模的地震,主要发生在興都庫什山的东北部山脉地区。有着647,500平方公里(249,984平方英里)大的面积,阿富汗是世界排名第41大的国家(排名在缅甸之后)。(相较之下,阿富汗面积略小于美国德克萨斯州)。 在阿富汗的东南方擁有金矿、银矿、铜矿、锌矿以及铁矿等的自然资源,亦擁有珍贵的宝石礦脈,诸如东北部的青金石、祖母绿和青蓝矿。在北部还可能蘊含重要的石油与天然气。另外也拥有煤炭、铬铁矿、滑石、重晶石、硫、铅和食盐等自然资源。然而,由于国家受到苏联入侵和随后爆发的内战影响,这些重要的矿产和能源资产多數保留原状而未加利用。这些矿产估计总值超过一兆美元。至今很多的计划正在进行,在不久的未来,将开始去开采这些能源與矿产。 行政区划 阿富汗分為34個省(),省下設縣、区、乡、村,首都为喀布尔。 經濟 戰後西方數以百億美元的國際援助,農業的恢復,以及市場機制的重新建立讓經濟有所恢復,但多數人還是赤貧狀態,塔利班組織依然掌控西南部大片領土,無人敢涉足此一區域也沒有經濟活動,目前較高端商業投資僅限於首都有軍力保護的幾個商業區,其他地區依然是小農經濟狀態,高度依賴於外援。地理位置處於內陸、不臨近海域,先天註定其貿易不暢,也是長年貧困的原因。 毒品 阿富汗是金新月地带主要的鸦片生产者,从1992年开始(除在2001年塔利班对鸦片下禁令外),超越拉丁美洲地区、金三角等成为世界鸦片生产第一大国。据统计,在2007年里世界市场内92%的非药用鸦片来源于阿富汗。阿富汗是世界上最大罂粟种植国之一,全国大部分省都有罂粟种植,其面积十分广泛。在塔利班对鸦片下禁令前的七年间(1994-2000),阿富汗约有200,000户家庭依靠种植鸦片获得收入。同时,阿富汗也是世界第一大的大麻生产国。 旅游 饱受战乱的阿富汗由于国内安全问题,每年光临的外国游客数量极少。目前大部分游客集中在首都喀布尔及巴米扬地区,以及阿富汗西部的赫拉特。物资的极度匮乏也造成了旅游设施的落后,住宿费用尤其高昂。 交通 人口 总计: 30,419,928(2012年7月) 年龄结构: 0-14岁:44.7%(男性6,842,857;女性6,524,485) 15-64岁:52.9%(男性8,124,077;女性7,713,603) 65岁以上:2.4%(男性353,193;女性370,772,2005年) 年龄中位数: 共计:17.56岁 男性:17.55岁 女性:17.57岁(2005年) 人口增长率: 4.77% 这没有考虑最近的战争和持续的冲突(2005年) 出生率: 47.02/1,000人(2005年) 死亡率: 20.75 /1,000人(2005年) 净迁移率:
古代 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约前250年—约前135年) 贵霜帝国(公元1世纪—3世纪) 唐朝羁縻的吐火罗叶护国(659年—751年) 阿拉伯帝国(751年—820年) 加茲尼王朝(962年—1151年) 古爾王朝(1151年—1215年) 卡尔提德王朝(1245年—1389年) 帖木儿王朝(1389年—1507年) 莫卧儿帝国和萨非王朝(16世纪—1747年) 汉达基王朝(1709年—1738年) 杜蘭尼王朝(杜兰尼帝国)(1747年—1823年,1839年—1842年) 巴拉克宰王朝(1823年—1839年,1842年—1973年) 阿富汗酋长国(1823年—1839年,1842年—1926年) 阿富汗王国(1926年—1973年) 近代 今天的阿富汗是从1746年开始在杜兰尼王朝下建立的,阿富汗王国建立于1747年,19世纪后,国力日衰,成为英国和沙俄的角逐场。國家主權的獨立于1919年阿曼努拉汗国王在位時,向英國要求簽訂平等條約,引發了第三次抗英戰爭,並在戰爭中獲得勝利,才終於在1921年11月22日重簽平等新約後,脫離英國的控制。在英国干涉阿富汗期间,普什图族领地被杜兰线分成两个部分,结果导致了阿富汗和英属印度以及后来的巴基斯坦之间关系紧张的原因,被称为普什图尼斯坦争端。1919年8月19日,随着第三次英阿战争的結束,阿富汗从英国手中夺回完全独立的地位,并且排除外来的干涉勢力。 自1900年,13位當權者因非民主事件無法完成任期:1919年(暗殺)、1929年(辭職)、1929年(處決)、1933年(暗殺)、1973年(罷免)、1978年(處決)、1979年(處決)、1979年(處決)、1987年(免職)、1992年(推翻)、1996年(推翻)、2001年(推翻)和2021年(推翻)。 阿富汗最後的穩定時期是国王穆罕默德·查希爾·沙阿所统治的1933年至1973年期間,期間城市地區已經初步現代化,但1973年穆罕默德·查希爾·沙阿的同父兄弟穆罕默德·達烏德汗發動政变奪權,廢除君主制。到1978年,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在苏联的支持下發動另一次政变并夺取政权,穆罕默德·達烏德汗和絕大部分家庭成員被殺害後,國家開始風雲變色。 其後的左派政府,伴隨而來的是自其內部產生可觀的反對及衝突,而蘇聯軍隊在蘇聯共產黨總書記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指示下,於1979年12月24日悍然發動侵略,殺害了阿富汗人民民主黨總書記哈菲佐拉·阿明,以巩固該國鍾意的亲苏政府,隨後1978年8月美國政府運用資金資助反政府的圣战者,开始长达十年的阿蘇戰爭。面對不斷增加的國際壓力和自美國、巴基斯坦和其他外國政府訓練的圣战者戰士所造成約15000蘇聯士兵的陣亡之下,蘇聯在1989年撤軍。 內戰時期與崛起的塔利班 大約从1970年代晚期開始,阿富汗历经连续且暴虐的内战至今國家仍不能穩定,期间就包含许多國際勢力在各種形式上的调停及干涉,如苏联1979年入侵阿富汗戰爭導致基礎建設被摧毀的重大倒退,塔利班自1996年开始支配這個国家之後又發生了911事件,換成美国介入阿富汗戰爭,最終在2001年推翻了塔利班政权等等。 1979年苏联军队入侵,处决了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总书记哈菲佐拉·阿明。但10年后,因受到反蘇的聖戰者游击队的反抗而被迫提前撤出。很快的,1992年苏联扶植的穆罕默德·纳吉布拉政权也跟著彻底垮台,戰亂中的阿富汗從此陷入分裂至今。聖戰者不同的派系間持續殺戮,造成軍閥割據,内部冲突产生各种聖戰者游击队的派别。最嚴重的衝突在1994年喀布爾發生,約一萬人在教派衝突中被殺。 推翻了苏联扶植的阿富汗民主共和国的圣战者们,建立了阿富汗伊斯兰国,但是國家破敗並沒有開始重建,就已經因為内部矛盾持续,纷争不断。与此同时,發源於阿富汗坎大哈地區的伊斯蘭原教旨主义運動组织-塔利班,于1994年兴起,逐渐發展具有政治與宗教武力的團體,最終在1996年攻陷喀布尔获取政權,得以佔領90%的國土,1997年10月改国名为“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在阿实行伊斯兰统治。而反对塔利班的阿富汗北方聯盟主要在東北方佔有一席之地。塔利班運用回教沙里亞法規,對與恐怖主義有關聯的個人和組織提供庇護和協助,特別是乌萨玛·本·拉登的基地組織。 伊斯蘭共和國時期 美國與其盟友隨着2001年發生的911事件後发起阿富汗战争以及同时支持反对塔利班的北方联盟让塔利班酋长国政权瓦解。在2001年末,北方联盟以及阿富汗各族裔代表与各阶层代表在德國波昂举行会议,并同意建立一个新的临时政府和选择哈米德·卡爾扎伊为新临时政府主席,其与2001年12月就任臨時政府主席,2002年6月成立过渡政府。大会确定在2004年进行政权的重建进程,确立新宪法及筹备总统选举。2004年1月26日新政權宣佈改國號為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並在2004年10月9日舉行選舉,哈米德·卡尔扎伊成为了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的第一位民选总统。但实际上,阿富汗政府很不穩定,仍然处于被美军占领状态才能生存。 2005年3月3日至25日間,阿富汗連續發生多次強烈地震,因而受到重創。死亡人數超過1800人,數以千計的房屋倒塌,受傷人數超過4000人。薩曼甘省和巴格蘭省先後在3月3日及25日發生地震,巴格蘭省的地震破壞力較大,死亡人數佔整個地震時期的大部分,國際社會紛紛向阿富汗政府提供協助。2005年底,阿富汗仍呈現極度貧窮與軍閥割據的現象,久經戰亂而破壞的基礎設施、大量未爆地雷與其它的權威統治,加上大量非法鴉片與海洛因毒品貿易充斥其中,以及來自部分根植於基地組織與塔利班餘眾所發起的軍事與暴力行動仍在持續。 2009年8月,阿富汗举行第二次总统选举,卡尔扎伊取胜,同年11月就职。2014年阿富汗举行总统选举,同9月29日阿什拉夫·加尼·艾哈迈德扎伊宣誓就职阿富汗总统,阿卜杜拉·阿卜杜拉被任命为首席执行官。隨後阿富汗政治與經濟重建雖取得積極進展,但安全局勢持續不靖,塔利班依舊活躍,腐敗、毒品氾濫等問題也威脅阿富汗的穩定和發展。 2010年10月,阿富汗成立由前總統拉巴尼任主席、眾多前聖戰領導人參加的高級和平委員會,負責推動阿富汗政府與塔利班等反政府武裝和談。2011年9月拉巴尼遇刺身亡,阿富汗和解進程嚴重受挫。2012年1月,阿富汗塔利班宣佈在卡塔爾設立和談辦公室,用以與美國等接觸和談,後因發生駐阿美軍焚燒《古蘭經》和槍殺阿富汗平民等事件,塔利班宣布中止與美國接觸。2013年6月,阿塔以“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名義宣佈在卡塔爾首都多哈成立塔利班辦事處,引起阿政府強烈不滿。在各方壓力下,阿塔被迫取消有關稱謂,但該辦事處實際仍在運轉。 在多年军事行动收效无果的情况下,美国曾决定于2014年撤离阿富汗。2015年7月,塔利班同阿政府在巴基斯坦舉行首輪公開和談,後因塔領導人奧馬爾死訊曝光而和談中止,迄未取得實質性進展。2020年2月29日,美國與阿富汗塔利班在卡塔尔首都多哈簽署協議,美軍將在14個月內全面撤出阿富汗,結束18年來的武裝衝突。 塔利班復辟 2021年8月,塔利班為了恢復1996至2001年間以伊斯蘭教法嚴格掌控的阿富汗,在美軍撤軍阿富汗的同时大举进攻。2021年8月15日,塔利班已經奪下首都喀布爾及阿富汗第二、第三、第四大城坎達哈、赫拉特和马扎里沙里夫。美国、英国等国派出部队撤离大使馆人员和侨民,而塔利班则先后访问伊朗、巴基斯坦和中国等国以寻求支持,無後顧之憂地快速攻佔原阿富汗政府控制的大多數國土,加速了控制阿富汗更多领土的步伐,并宣布坚持政治进程,8月15日塔利班进入喀布尔後总统阿什拉夫·加尼·艾哈迈德扎伊逃往國外,阿富汗内政部公告將成立由塔利班主导的临时政府,將商討如何和平進行權力過渡,而第一副總統阿姆魯拉·薩利赫則於8月17日依《阿富汗憲法》就任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看守總統,领导潘杰希尔抵抗势力繼續抵抗塔利班政權。8月19日,塔利班在喀布爾正式宣布重新建國,國號依然為「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訂8月19日為國慶日。 2021年8月29日,塔利班高等教育代理部长哈卡尼宣布将允许女性接受高等教育,但禁止男女合班,9月中宣佈允許男性學生與教師可重返中學受教與教書,等於禁止女性接受中等教育。2021年9月7日,阿富汗塔利班宣布组建临时政府,其中海巴图拉·阿洪扎达為最高領導人,頭銜為「信士的長官」(埃米爾),阿卜杜勒·加尼·巴拉达尔則出任代理副總理。9月8日,阿富汗内政部宣佈示威抗议活动需要事先取得司法部的许可并向安全部门报备。未经许可的示威抗议活动都将受到法律制裁。9月11日,阿富汗总理穆罕默德·哈桑·阿洪德在前政府的总统府外升起塔利班旗帜,被认为是标志着新政府正式开始工作。9月12日,卡塔尔副首相兼外交大臣阿勒萨尼率團訪問阿富汗並會見塔利班临时政府代理总理哈桑·阿洪德。这是塔利班组建临时政府以來首个到访阿富汗的國家領導人代表团。 2021年11月10日,阿富汗塔利班发言人表示,近三个月以来,阿富汗临时政府已逮捕600名伊斯兰国武装分子。 2022年5月7日,塔利班下令婦女非必要不離家,並且應該在公共场合蒙面以及穿戴波卡。如果女性违反規定,其本人和男性亲属都會受到惩罚。塔利班1996年至2001年全國執政期間就下達過類似措施。 2022年5月15日,阿富汗塔利班當局表示正在组建一支规模为15万人的正规军,並已招募13万余人。 2022年11月中旬,阿富汗塔利班最高领导人海巴图拉·阿洪扎达命令司法机构按照伊斯兰教法实施惩罚。 2022年12月20日,塔利班政府高等教育部代理部长命令全国所有私立和公立大学立即禁止妇女上課。12月21日,塔利班官员禁止女性担任学校的教师等工作。之後阿富汗塔利班又下令禁止女性为非政府组织工作。2023年1月,塔利班下令禁止女性在商場工作。2月,塔利班政府在阿富汗的两个主要城市禁止销售避孕用品,称女性采取避孕措施是西方控制穆斯林人口的阴谋。7月,塔利班下令女性美容院1個月內結業。7月29日,阿富汗劝善惩恶部在赫拉特城焚烧没收来的乐器和设备,他们认为音乐不道德。 政治 阿富汗貪腐問題嚴重,在透明国际發表的「2015年全球廉洁指数」中,阿富汗排名倒數第三的第166位,僅高於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索馬里。透明國際在2016年的一份報告中指國際社會向阿富汗提供的援助資金有八分之一被高官私吞。 2021年塔利班再次接管政权,並就该国下一阶段向阿富汗人民和国际社会发出了保证訊息,并确认进行组建包容性政府的谈判。發言人稱塔利班承诺根据伊斯兰教法尊重妇女和少数民族的权利以及言论自由,并指出该运动并不排斥任何人,正如州长等职位上就职人员所证明的那样。并强调,塔利班不会允许任何人利用阿富汗领土针对任何一方,称塔利班不想干涉别国事务,也不想允许别国干涉阿富汗事务。 塔利班领导人 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總統 2021年8月15日塔利班攻占喀布尔,重建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与此同时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时任第一副总统阿姆魯拉·薩利赫(普什圖語和達利語:)自称代理总统,但未获普遍承认。 阿富汗政權變遷 外交 卡塔尔 2013年,经美国和阿富汗政府批准,卡塔尔允许阿富汗塔利班在该国设立外交和政治办事处。这样做是为了在其他国家的支持下促进和平谈判。艾哈迈德·拉希德 (Ahmed Rashid) 在英国《金融时报》上写道,卡塔尔通过该办公室促进了塔利班与许多国家和组织之间的会议,包括美国国务院、联合国、日本、几个欧洲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他们都试图推进和平谈判的想法。 2020年,美国和塔利班在卡塔尔多哈签署和平协议。 美国 美国学者乔纳森·克里斯托尔 (Jonathan Cristol) 在接受帕尔格雷夫·麦克米伦 (Palgrave Macmillan) 关于美国与塔利班关系的采访时认为,塔利班领导人“一直愿意谈判,但从相对实力的角度来看,他们的目标不再是与塔利班建立友好关系。” 2020年2月29日,特朗普政府与塔利班签署了有条件和平协议,协议要求如果塔利班遵守协议条款,外国军队将在14个月内完全撤出阿富汗。2020年3月起,美国开始逐步撤军直到2021年8月31日全部撤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 2021年7月,阿富汗塔利班政治委员会负责人巴拉达尔与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天津会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表示阿富汗塔利班是阿富汗重要的军事和政治力量,希望阿富汗塔利班推动阿富汗的和平和解,自主建立符合阿富汗自身国情、广泛包容的政治架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强调,希望阿富汗塔利班打击东伊运等一切恐怖组织。 国际 2021年8月12日,聯合國与12个国家(美国、卡塔尔、中华人民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英国、德国、印度、挪威、塔吉克斯坦)和歐盟發佈聯合聲明,稱如果塔利班通過武力奪取政權將不會承認新成立的阿富汗政府。 地理 阿富汗地理位置位于中亚,北方分别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交界,东方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接壤,东南方与巴基斯坦交界,西方和伊朗交界。阿富汗是一个内陆国家,从东北部到西南部横贯的兴都库什山脉将国家分开,形成一个瓦罕走廊。 阿富汗是中亚的一个內陸國和多山的国家,而平原分布在国家的北部与西南部地区。国境内最高点为诺沙克峰,距海平面7,485公尺(24,557英尺)高。全国大部份都是干燥的地区,干净的淡水供应很有限。锡斯坦内流盆地是世界最干燥的地区之一。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该国地處阿拉伯板块、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之间的碰撞带内,常有小规模的地震,主要发生在興都庫什山的东北部山脉地区。有着647,500平方公里(249,984平方英里)大的面积,阿富汗是世界排名第41大的国家(排名在缅甸之后)。(相较之下,阿富汗面积略小于美国德克萨斯州)。 在阿富汗的东南方擁有金矿、银矿、铜矿、锌矿以及铁矿等的自然资源,亦擁有珍贵的宝石礦脈,诸如东北部的青金石、祖母绿和青蓝矿。在北部还可能蘊含重要的石油与天然气。另外也拥有煤炭、铬铁矿、滑石、重晶石、硫、铅和食盐等自然资源。然而,由于国家受到苏联入侵和随后爆发的内战影响,这些重要的矿产和能源资产多數保留原状而未加利用。这些矿产估计总值超过一兆美元。至今很多的计划正在进行,在不久的未来,将开始去开采这些能源與矿产。 行政区划 阿富汗分為34個省(),省下設縣、区、乡、村,首都为喀布尔。 經濟 戰後西方數以百億美元的國際援助,農業的恢復,以及市場機制的重新建立讓經濟有所恢復,但多數人還是赤貧狀態,塔利班組織依然掌控西南部大片領土,無人敢涉足此一區域也沒有經濟活動,目前較高端商業投資僅限於首都有軍力保護的幾個商業區,其他地區依然是小農經濟狀態,高度依賴於外援。地理位置處於內陸、不臨近海域,先天註定其貿易不暢,也是長年貧困的原因。 毒品 阿富汗是金新月地带主要的鸦片生产者,从1992年开始(除在2001年塔利班对鸦片下禁令外),超越拉丁美洲地区、金三角等成为世界鸦片生产第一大国。据统计,在2007年里世界市场内92%的非药用鸦片来源于阿富汗。阿富汗是世界上最大罂粟种植国之一,全国大部分省都有罂粟种植,其面积十分广泛。在塔利班对鸦片下禁令前的七年间(1994-2000),阿富汗约有200,000户家庭依靠种植鸦片获得收入。同时,阿富汗也是世界第一大的大麻生产国。
by Harper as "Ludendorff's Own Story, August 1914 – November 1918: The Great War from the Siege of Liège to the Signing of the Armistice as Viewed from the Grand Headquarters of the German Army" (original title Meine Kriegserinnerungen, 1914–1918) cites "Cf. articles signed XXX in La Revue de Deux Mondes, 1 and 15 March 1920" Deals with technical developments, including the first dipping hydrophones Collins, Ross F. ed. World War I: Primary Documents on Events from 1914 to 1919 (Greenwood Press, 2008) online Deak, John. "The Great War and the Forgotten Realm: The Habsburg Monarchy and the First World War" Journal of Modern History (2014) 86#2 pp: 336–380. Iriye, Akira. "The Historiographic Impact of the Great War". Diplomatic History (July 2014) Jones, Heather. "As the centenary approaches: the regeneration of First World War historiography". Historical Journal (2013) 56#3 pp: 857–878. Jones, Heather. "Goodbye to all that?: Memory and meaning in the commemoration of the first world war". Juncture (2014) 20#4 pp: 287–291. Kitchen, James E., Alisa Miller and Laura Rowe, eds. Other Combatants, Other Fronts: Competing Histories of the First World War (2011) excerpt Kramer, Alan. "Recent Historiography of the First World War – Part I", Journal of Modern European History (Feb. 2014) 12#1 pp 5–27; "Recent Historiography of the First World War (Part II)", (May 2014) 12#2 pp 155–174 Mulligan, William. "The Trial Continues: New Directions in the Study of
比利時:38,170-58,637人 塞爾維亞:300,000-450,000人 希臘:5,000-26,000人 黑山:3,000-13,325人 羅馬尼亞:250,000-335,706人 日本:300-4,661人 同盟國總士兵陣亡人數:3,386,200-4,390,544人 奧匈:120萬 保加利亞:8.75萬 德國:177萬 土耳其:32.5萬 平民死亡人數:5,411,000-6,100,000人 協約國: 法國:300,000人 英國:107,000人 俄羅斯:730,000人 義大利:589,000人 美國:757人 比利時:62,000人 塞爾維亞:450,000-800,000人 希臘:150,000人 羅馬尼亞:200,000人 同盟國: 德國:424,000-763,000人 奧匈:467,000人 保加利亞:100,000人 土耳其:1,000,000人 注释 参考文献 引用 来源 书籍 (translated from the German) , reviewed in (via Highbeam.com) Bond, Brian. "The First World War" in C. L. Mowat, ed. The New Cambridge Modern History: Vol. XII: The Shifting Balance of World Forces 1898-1945 (2nd ed. 1968) online pp 171–208. scholarly summary.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12th ed. 1922) comprises the 11th edition plus three new volumes 30-31-32 that cover events since 1911 with thorough coverage of the war as well as every country and colony. partly online and list of article titles scans of each page of vol 30-31-32 Hirschfeld, Gerhard et al. eds. Brill's Encyclopedia of the First World War (2012), 1105pp , Wilson's manoeuvring US into war , general military history also published by Harper as "Ludendorff's Own Story, August 1914 – November 1918: The Great War from the Siege of Liège to the Signing of the Armistice as Viewed from the Grand Headquarters of the German Army" (original title Meine Kriegserinnerungen, 1914–1918) cites "Cf. articles signed XXX in La Revue de Deux Mondes, 1 and 15 March 1920" Deals with technical developments, including the first dipping hydrophones Collins, Ross F. ed. World War I: Primary Documents on Events from 1914 to 1919 (Greenwood Press, 2008) online Deak, John. "The Great War and the Forgotten Realm: The Habsburg Monarchy and the First World War" Journal of Modern History (2014) 86#2 pp: 336–380. Iriye,
retrieval, and knowledge integration for analysis: A preliminary report". In: Proceedings of the 200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ce Analysis, McLean, Virginia, May 2005 James Masters (2002). "Structured Knowledge Source Integr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s to information fusion". In: 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Fusion. Annapolis, MD, July 2002. James Masters and Z. Güngördü(2003). "Structured Knowledge Source Integration: A Progress Report". In: In Integration of Knowledge Intensive Multiagent System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USA, 2003. Cynthia Matuszek et al.(2005)."Searching for Common Sense: Populating Cyc from the Web". In: Proceedings of the Twentie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ittsburgh, Pennsylvania, July 2005. Douglas Lenat and R. V. Guha.(1990). Building Large Knowledge-Based Systems: Representation and Inference in the Cyc Project. Addison-Wesley. ISBN 978-0-201-51752-1. Tom O'Hara et al.(2003). "Inducing criteria for mass noun lexical mappings using the Cyc Knowledge Base and its Extension to WordNet". In: 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Computational Semantics. Tilburg, 2003. Kathy Panton et al.(2002). "Knowledge Formation and Dialogue Using the KRAKEN Toolset". In: Eighteen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dmonton, Canada, 2002. Deepak Ramachandran P. Reagan & K. Goolsbey (2005). "First-Orderized ResearchCyc: Expressivity and Efficiency in a Common-Sense Ontology". In: Papers from the AAAI Workshop on Contexts and Ontologies: Theory, Practice and Applications. Pittsburgh, Pennsylvania, July 2005. Stephen Reed and D. Lenat (2002). "Mapping Ontologies into Cyc". In: AAAI 2002 Conference Workshop on Ontologies For The Semantic Web. Edmonton, Canada, July 2002. Benjamin Rode et al.(2005). "Towards a Model of Pattern Recovery in Relational Data". In: Proceedings of the 200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ce Analysis. McLean, Virginia, May 2005. Dave Schneider et al.(2005). "Gathering and Managing Facts for Intelligence Analysis". In: Proceedings of the 200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ce Analysis". McLean, Virginia, May 2005. Blake Shepard et al.(2005). "A Knowledge-Based Approach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USA, 2003. Cynthia Matuszek et al.(2005)."Searching for Common Sense: Populating Cyc from the Web". In: Proceedings of the Twentie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ittsburgh, Pennsylvania, July 2005. Douglas Lenat and R. V. Guha.(1990). Building Large Knowledge-Based Systems: Representation and Inference in the Cyc Project. Addison-Wesley. ISBN 978-0-201-51752-1. Tom O'Hara et al.(2003). "Inducing criteria for mass noun lexical mappings using the Cyc Knowledge Base and its Extension to WordNet". In: 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Computational Semantics. Tilburg, 2003. Kathy Panton et al.(2002). "Knowledge Formation and Dialogue Using the KRAKEN Toolset". In: Eighteen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dmonton, Canada, 2002. Deepak Ramachandran P. Reagan & K. Goolsbey (2005). "First-Orderized ResearchCyc: Expressivity and Efficiency in a Common-Sense Ontology". In: Papers from the AAAI Workshop on Contexts and Ontologies: Theory, Practice and Applications. Pittsburgh, Pennsylvania, July 2005. Stephen Reed and D. Lenat (2002). "Mapping Ontologies into Cyc". In: AAAI 2002 Conference Workshop on Ontologies For The Semantic Web. Edmonton, Canada, July 2002. Benjamin Rode et al.(2005). "Towards a Model of Pattern Recovery in Relational Data". In: Proceedings of the 200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ce Analysis. McLean, Virginia, May 2005. Dave Schneider et al.(2005). "Gathering and Managing Facts for Intelligence Analysis". In: Proceedings of the 200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ce Analysis". McLean, Virginia, May 2005. Blake Shepard et al.(2005). "A Knowledge-Based Approach to Network Security: Applying Cyc in the Domain of Network Risk Assessment". In: Proceedings of the Seventeenth Innovative Ap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nference. Pittsburgh, Pennsylvania, July 2005. Nick Siegel et al.(2004). "Agent Architectures: Combining the Strengths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Cognitive Systems". In: Papers from the AAAI Workshop on Intelligent Agent Architectures: Combining the Strengths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Cognitive Systems. Technical Report WS-04-07, pp. 74–79. Menlo Park, California: AAAI Press, 2004. Nick Siegel et al.(2005). Hypothesis Generation and Evidence Assembly for
1975年:胡可,中國演員 1976年:马修·谢巴德,美國同性戀者,反同性戀暴力事件罹難者(1998年逝世) 1976年:許銘傑,台灣旅日棒球選手 1976年:凌志美,美國國家地理頻道、有線電視新聞網特約通訊員 1978年:李瑋鋒,中國足球運動員 1978年:麥特·卡爾尼,美國音樂家 1978年:薩姆韋爾·沙赫拉馬尼揚,阿爾察赫共和國政治人物,第5任阿爾察赫總統 1979年:葉寶琳,香港社運人士 1980年:江佩珍,台灣歌手 1980年:妃悠愛,日本AV女優 1981年:安伯政,台灣歌手 1982年:黃荻鈞,台灣演員 1984年:張棟梁,香港主持人 1985年:埃米利亚诺·维维亚诺,義大利足球運動員 1987年:舒暢,中國演員 1988年:裴殷,香港女模特 1988年:任時完,韓國男子偶像團體ZE:A成員 1988年:柔伊·克拉維茲,美國女演員、歌手、模特兒 1989年:蔡穎恩,香港女演員 1989年:湛琪清,香港女藝人 1990年:陳穎欣,香港政治人物 1990年:香奈兒·依曼,美國模特 1991年:孫楊,中國游泳名將 1992年:牛駿峰,中國男演員 1992年:丹妮爾·加利根,愛爾蘭女演員 1993年:彩美旬果,日本前AV女優 1995年:吳佳怡,中國女演員 1996年:張天賦,香港男歌手 1997年:鄭采妍 ,韓國女子偶像團體DIA、I.O.I成員 1999年:太田夢莉,日本女子偶像團體NMB48成員 2000年:姜錫華,韓國男子偶像團體WEi成員 2001年:敬宫愛子內親王,日本皇室成員 2003年:阿里翁·伊布拉希莫维奇,科索沃裔德國職業足球運動員 逝世 948年:高從誨,五代十国时期荊南君主(891年出生) 1135年:亨利一世,英格蘭國王(1068年出生) 1433年:後小松天皇,日本天皇(1377年出生) 1521年:教宗良十世,羅馬主教(1475年出生) 1602年:小早川秀秋,日本戰國時代大名(1582年出生) 1825年:亞歷山大一世,俄羅斯帝國皇帝(1777年出生) 1866年:喬治·埃佛勒斯爵士,威爾斯探險家、地理學家(1790年出生) 1914年: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美国海军军官(1840年出生) 1934年:谢尔盖·基洛夫,苏共中央书记(1886年出生) 1935年:伯恩哈德·施密特,德国天文学家(1879年出生) 1947年:戈弗雷·哈羅德·哈代,英国数学家(1877年出生) 1947年:殷汝耕,中國財稅官僚、近代政治人物(1883年出生) 1951年:爵士,新西兰人类学家(1877年出生) 1954年:威廉·霍伊特,美國男子田徑運動員(1875年出生) 1963年:艾米·伊丽莎白·索普,英籍美国间谍(1910年出生) 1964年:約翰·伯頓·桑德森·霍爾丹,英国遺傳學家和進化生物學家(1892年出生) 1973年:戴维·本-古里安,以色列政治人物,首任以色列總理(1886年出生) 1992年:鳳凰女,香港演员(1925年出生) 2001年:林海音,台灣作家(1918年出生) 2010年:山崎宏,日本在华医生(1908年出生) 2018年:张首晟,华裔美国科学家(1963年出生) 2019年:刘纲纪,中国哲学家及美学家(1933年出生) 2019年:黎小田,香港資深作曲家、唱片製作人(1946年出生) 2020年:索爾·托爾欽斯基,加拿大男子籃球運動員(1929年出生) 2022年:埃爾科萊·巴爾迪尼,義大利男子自由車運動員(1933年出生)
1081年:路易六世,法蘭西國王(1137年逝世) 1083年:安娜·科穆寧娜,東羅馬帝國公主,歐洲史上最早女性歷史學家之一(1153年逝世) 1521年:武田信玄,日本戰國時代大名(1573年逝世) 1690年:菲利普·約克,英國大律師、法官、輝格黨政治家(1764年逝世) 1709年:弗朗兹·里赫特,摩拉維亞作曲家(1789年逝世) 1761年:杜莎夫人,法裔英國雕塑家,杜莎夫人蠟像館創辦人(1850年逝世) 1792年:尼古拉·羅巴切夫斯基,俄羅斯数學家(1856年逝世) 1831年:瑪麗亞·阿梅利亞,巴西帝國公主(1853年逝世) 1844年:亞歷山德拉,大英帝國皇后、印度帝國皇后(1925年逝世) 1878年:萧长华,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1967年逝世) 1883年:路易吉·甘納,義大利職業公路自行車賽車手,首屆環意自行車賽總冠軍(1957年逝世) 1886年:朱德,中國政治家、軍事家(1976年逝世) 1896年:-{zh-cn:格奥尔基·朱可夫; zh-tw:喬治·朱可夫}-,蘇聯軍事家,蘇聯元帥(1974年逝世) 1910年:路易斯·斯洛廷,加拿大物理學家、化學家(1946年逝世) 1912年:山崎實,日裔美國建築師,代表作紐約世界贸易中心(1986年逝世) 1913年:李桂丹,中華民國空軍上尉(1938年逝世) 1916年:万里,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七届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2015年逝世) 1921年:许觉民,中国文学评论家(2006年逝世) 1925年:馬丁·羅德貝爾,美國生物化學、分子內分泌學家,199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1998年逝世) 1930年:辛春浩,韓國商人,農心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被譽為「辛拉麵之王」(2021年逝世) 1933年:藤子·F·不二雄,日本漫畫家,《哆啦A夢》作者(1996年逝世) 1935年:陈镜开,中国男子举重运动员(2010年逝世) 1935年:張五常,香港著名經濟學家 1935年:伍迪·艾倫,美國電影導演、編劇、演員、作家、音樂家、劇作家 1937年:維拉·薇契-斐柏嘉,第六任拉脫維亞總統 1940年:傑瑞·勞森,美國電子工程師(2011年逝世) 1940年:松島實,日本女性聲優、演員(2022年逝世) 1942年:約翰·克勞澤,美國物理學家,20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1944年:塔哈爾·傑隆,摩洛哥詩人、作家,1987年獲龚古爾文學獎 1945年:貝蒂·米勒,美國歌手、演員、諧星 1949年:-{zh-cn:巴勃罗·埃斯科瓦尔; zh-hk:柏保路·艾斯高巴; zh-tw:巴布羅·艾斯科巴}-,哥倫比亞毒販、毒品恐怖份子(1993年逝世) 1949年:塞巴斯蒂安·皮涅拉,智利企業家、政治人物,現任智利總統 1950年:-{于}-利·毛雷爾,瑞士政治人物,現任瑞士聯邦委員會委員 1951年:傑可·帕斯透瑞斯,美國爵士樂手、作曲家,公認演奏技巧最精湛電貝斯演奏家之一(1987年逝世) 1951年:崔特·威廉斯,美國男演員、作家(2023年逝世) 1951年:何俊仁,香港民主黨主席、立法會議員 1957年:扎赫約·庫莫羅,印尼政治人物(2022年逝世) 1958年:哈維爾·阿吉雷,墨西哥足球運動員 1961年:阿明·邁韋斯,德國電腦技術人員 1964年:麥人杰,台灣漫畫家 1966年:安德魯·亞當森,紐西蘭動畫師、電影導演、監製、編劇 1968年:林谷珍,台灣男性配音員、詞曲創作人 1969年:藪內優,日本女性漫畫家 1970年:莎拉·席爾蔓,美國演員、歌手、製片人、作家 1971年:艾蜜莉·摩提默,英國女演員 1974年:-{zh-hans:科斯蒂尼亚;zh-hk:哥斯甸亞;zh-tw:科斯蒂尼亞;}-,葡萄牙足球運動員 1975年:胡可,中國演員 1976年:马修·谢巴德,美國同性戀者,反同性戀暴力事件罹難者(1998年逝世) 1976年:許銘傑,台灣旅日棒球選手 1976年:凌志美,美國國家地理頻道、有線電視新聞網特約通訊員 1978年:李瑋鋒,中國足球運動員 1978年:麥特·卡爾尼,美國音樂家 1978年:薩姆韋爾·沙赫拉馬尼揚,阿爾察赫共和國政治人物,第5任阿爾察赫總統 1979年:葉寶琳,香港社運人士 1980年:江佩珍,台灣歌手 1980年:妃悠愛,日本AV女優 1981年:安伯政,台灣歌手 1982年:黃荻鈞,台灣演員 1984年:張棟梁,香港主持人 1985年:埃米利亚诺·维维亚诺,義大利足球運動員 1987年:舒暢,中國演員
在南越,在所有重要的公众场合,都要升起金白两色的梵蒂冈国旗。美援物資的供应向天主教徒倾斜,新成立的顺化大学和大叻大学都被置于天主教会的管理之下,培育倾向天主教的学术环境。 佛教徒危机 1963年5月到11月,越南共和國(南越)處在政治和宗教緊張的時期。當時,南越吳廷琰政府採取偏袒甚至獨尊天主教的態度,而一再引發佛教徒(佔全國人口70-90%)的不滿——是为佛教徒危機。衝突的導火線是順化佛誕槍擊案。1963年5月8日佛誕日,在順化有9名平民因抗議吳廷琰的羅馬天主教政權禁止懸挂佛教旗幟而被南越政府軍槍殺。吳廷琰拒絕調整歧視占人口多數的佛教徒的政策,導致大規模的反政府運動。 1963年,吴廷琰政府与美国政府的关系恶化,而在南越人口中占多数的佛教徒的不满情绪也在升温。5月,在顺化,政府引用禁止懸掛非政府旗帜的法规,禁止佛教徒在佛诞日庆典上懸掛佛教旗帜。但是数日后,天主教徒们却被允许在吴廷琰的兄长、顺化教区总主教吴廷俶主持的庆典中懸掛梵蒂冈国旗。5月8日,由于顺化的釋智光长老拒绝将在电台广播弘法的讲稿交给政府审查,布道被取消,引发群众的反政府示威抗议,吴廷琰出动武力镇压,造成8人死亡(其中几名是儿童)。吴廷琰及其支持者谴责越共要为死亡事件负责。省长为死亡事件表示道歉,并表示提供抚恤金,但否认政府军要为此负责,同样谴责越共的煽动。 佛教徒提出5点要求:自由懸掛宗教旗帜、停止逮捕佛教徒、抚恤顺化的受难者、严惩杀人凶手和实行宗教平等。吴廷琰将佛教徒称为过分要求的「谴责白痴」,其实他们已经享受了上述权利。吴廷琰命令军队逮捕参加抵抗活动者。6月3日的「順化化學攻擊」事件中,1500名示威者试图前往慈曇寺,派往鎮壓军队在动用催泪瓦斯和军犬驱散人群失败后,最后对示威者使用了褐红色的液体化学武器,导致67人因受化学伤害送往医院。随即又颁布了宵禁令。 由於政府偏袒天主教,日益激化,並且使用殘酷手段鎮壓佛教徒,使得衝突日益升高,佛教界不滿浪潮也達到最高點。1963年6月,佛教僧侣釋廣德在繁忙的西贡十字街头当众自焚,以抗议吴廷琰的宗教不平等政策。 釋廣德死前留下了遺言,內容如下: 这次事件的照片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对于许多人而言,这些图片代表着吴廷琰政府的失败。此后,又有释善美、妙光、释善惠、光香、释清穗和释元香6位比丘與比丘尼,在藩切、顺化及宁和的街头自焚,吴廷琰使用他惯常的反共论点,认定这些反对者就是支持共產黨的異議份子,無論是越南或是美国舆论中,吳廷琰的信任度日益下滑。釋廣德自焚使國際關切,改革的壓力增加了不少,而這最終迫使吴廷琰宣佈一些改革,以緩和佛教徒的情緒,可是這或許只是他的緩兵之計,他宣布的改革不是蝸行牛步,就是無疾而終,甚至引發了爭論,令官民關係更加惡化。反政府示威持续了整个夏天。 8月21日午夜,忠于吴廷琰弟弟吴廷瑈的查抄了西贡最大的佛寺舍利寺。寺庙被摧毁,僧侣们遭到殴打,被視為「聖心」的釋廣德的心臟被查抄。查抄同时在全国各地进行,顺化的土丹寺也遭到了抢劫,佛像被毁坏,已故僧侣的尸体被没收。群众前来保护僧侣,随之发生冲突,造成30名平民死亡,200人受伤。 1,400名僧侣被捕,其中30人受伤。美国表示不赞成吴廷琰的做法,大使亨利·卡波特·洛奇「事后地」参观寺庙。在吴廷琰统治的最后阶段,未再发生新的佛教徒示威活动。 这时,瑈夫人(事实上的第一夫人)对僧侣自焚「拍手叫好」,将出家人自焚比作「烤肉」,此舉激起更大民怨。而吳廷瑈说:「如果佛教徒想要另一次烤肉,我倒很乐意提供汽油。」。 这次查抄寺院,使得原本不关心政治的西贡民众普遍产生了不安的情绪。西贡大学发生学生罢课和骚乱,随之发生逮捕、关押、和关闭大学。然后这一切又在顺化大学重演。当中学生开始示威时,吴廷琰也将他们逮捕,1,000多名学生来自西贡最好的中学,多数是西贡公务员的子女,被送往再教育营。甚至只有5岁的孩子也因涂鸦行为被視為反動,而被送进再教育营。 吴廷琰的外交部长武文牡宣布辞职,并将剃髮為光頭,如同佛教僧侣,以示抗议。当他试图出国朝圣时,吴廷琰将他逮捕。 政变与暗杀 1963年8月24日,美国国务院发给美国驻越南共和国大使的243号电报,态度鲜明地表示,由于吴廷瑈策划查抄舍利寺、迫害佛教徒,华府已經不能再容忍他继续掌权,如果吴廷琰拒绝撤换他的弟弟,美国将另外拥立一位南越领导人。此前美国已经获悉杨文明将军为首的南越将军们计劃进行政变。这份电报授权洛奇,如果吴廷琰不愿撤换吴廷瑈,美国政府将不会-{干}-预军官们发动取代吴廷琰的政变。这份电报标志着美国-吴廷琰关系的转折点。 1963年11月1日,杨文明等一批高级军官在一次例行会议上,突然宣布军事革命委员会夺取权力,并枪杀了其中唯一的反对者。在进行了通宵激烈的戰鬥之后,忠于总统的士兵失败,吴廷琰、吳廷瑈兄弟和他们的随从连夜经过秘密的地道逃离总统府,前往堤岸華僑区,先后藏身在富商馬國宣家和圣方济教堂中。次日早晨,即11月2日,吴氏兄弟获悉政变军人允诺让他们安全出国,同意投降。在前往军事总部的途中,兄弟二人在1辆M113装甲运兵车内,被杨文明的保镖阮文戎上尉等人先用一支半自动手枪近距离射杀,尸体又被子弹和刀一再损伤。政变军人们最初试图掩盖处死吴氏兄弟的真相,称吴氏兄弟是自杀,但是这明显与在媒体上曝光的血腥的尸体照片相冲突。 吴廷琰的死亡证明将其头衔记载为“前巡抚”而非国家元首。吴廷琰被埋葬在美國駐西貢大使館附近的,没有立碑。數年後,吳氏兄弟被遷葬到平陽省順安市社的萊眺(Lái Thiêu)公墓,墓碑上的名字是“若翰洗者”(Gioan Baotixita),吳氏兄弟的生母露西·范氏紳(Luxia Phạm Thị Thân)之墓位於兩兄弟墓之間。其五弟吳廷瑾後亦被政变军队處決。只有吴廷俶和吳廷練由于身处海外而得以幸免,当时吴廷俶正在羅馬教廷参加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而吴廷練正在驻英国大使任内。 后果 据报道,当胡志明听到吴廷琰被兵變殺死的消息时说道:“我几乎不能相信美国人会如此愚蠢。”越南勞動党中央政治局则更为直率地预言:“11月1日政变的结果将会与美帝国主义者的打算相反……吴廷琰是反抗共产主义最激烈的人之一。吴廷琰会作出任何事情来试图扑灭共產革命。吴廷琰是美帝最能幹的『傀儡』之一……在南越流亡海外的反共分子中,没有人有足够的政治资产和能力能让其他人服从。因此,这个政权不会稳定。1963年11月1日的这场政变不会是最后一次政变”。 北越當局的判斷是相當正確的。吴廷琰被暗杀以后,南越果然未能建立起一个稳定的政府,在他死后的数年中,发生了多次政变,最後只換上了貪腐嚴重的阮文紹。南越失去了政治強人,腐敗內鬥的政府、游移不定的政策、逐步縮減的軍援,為最後的敗亡埋下了種子。 榮譽 第一等保国勋章 王国皇冠勋章 (1960年) 采玉大勳章(1960年1月)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外部連結 JFK
延伸阅读 外部連結 JFK and the Diệm Coup - Provided by 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 The Pentagon Papers, Vol. 2 Ch. 4 "The Overthrow of Ngô Đình Diệm, May-November, 1963," pp. 201–76 参见 越南战争 越南共和国 吴廷琰访问澳大利亚 Y W W W W W 越南遇刺身亡者 W W W W W W W W W
引用 来源 书籍 《齐民要术》,繆啟愉、繆桂龙 译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ISBN 978-7-5325-5153-8. 研究書目 石聲漢:《石聲漢農史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2008)。 延伸阅读 外部連結 食品政治 《齊民要術》簡介 從《齊民要術》看古生物學 中國大百科智慧藏 子部農家類 农学著作
《齊民要術》主要记述北朝時期的生產活動。如序文所言。書中舉凡五穀、瓜果、蔬菜、樹木的栽培,牲畜、家禽、養魚,酒、醬、醋、豉脯、羹、臛(肉羹)、葅(泡菜)、餅、飯、飴、糖等的製作,以及煮膠、造墨的方法等,均有論述,其中许多技术,不见以前的农书或文献。 卷一:耕田、收種、種穀各1篇; 卷二:穀類、豆、麥、麻、稻、瓜、瓠、芋等13篇; 卷三:種葵(蔬菜)、蔓菁等12篇; 卷四:園籬、栽樹(園藝)各1篇,棗、桃、李等果樹栽培12篇; 卷五:栽桑養蠶1篇,榆、白楊、竹以及染料作物10篇、伐木1篇; 卷六:畜、禽及養魚6篇; 卷七:貨殖、塗甕各1篇(釀造)、釀酒4篇; 卷八、九:釀造醬、醋,乳酪、儲存22篇,煮膠、製墨各1篇; 卷十:非中國(指北魏以外)物產者1篇,記熱帶、亞熱帶植物100餘種,野生可食植物60餘種。 書中每一章節,由篇題、正文和經傳文獻組成。篇題援引歷史文獻,備有有註文,述說異名、別名、品種、地方名產、物種來源及其性狀特徵;該書亦有作者親身驗證的經驗,如書中指濟州以西(今魯西)的長轅犁不及齊人的尉犁「柔便」;蠶繭用鹽殺蛹法比曝曬為好。 在此書之前,《呂氏春秋·上農》等四篇,對農學有所專述,但主要講述栽培。西漢《汜勝之書》存者不過3000餘字,但內容只記有種植業。《四民月令》雖已涉及農、林、牧、副,卻略於技術而重於農事之安排。 版本 《齊民要術》歷來版本眾多,除了原作外,一般相信雜記內容由後人摻入,現存版本則有 北宋崇文院刻本,孤本残卷现存日本,有杨守敬影描本,存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图书馆。1914年罗振玉将杨守敬影描本以珂罗版印行。 北宋崇文院刻本的日本抄本,藏日本金泽文库。 南宋張轔刻本,已失。 南宋本張轔刻本的明代抄本,十卷完整、无缺页错页;1922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收入此版的影印本。 南宋本張轔刻本的元代刻本、明代馬直卿刻本、明末胡震亨——毛晉刻本、清代張海鵬刻本、清末袁昶刻本(漸西村舍-{}-本)、日本山田羅谷刻本及仁科幹復刻本、日本金澤文庫舊抄卷子本。 注釋上現有石聲漢《齊民要術今釋》、繆啟愉《齊民要術译注》等。 《四库全书》和《四库全书荟要》都收入《齊民要術》
吳月娘:西門慶的大房 花子虛:李瓶兒原先的丈夫 秋菊:丫鬟 玳安:丫鬟,後吳月娘收為養女,改名西門安。 王六兒 韓道國 書童 畫童 琴童 宋惠蓮 應伯爵:西門慶的朋友 韓二 苗天秀 文學價值 《金瓶梅》是一部描寫市井人物的小說,在中國古代小說發展史上有其獨特的地位。在中國古代小說中,它還是第一部細緻的描述人物生活、對話及家庭瑣事的小說,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有人認為,雖然由於小說中有性描寫,使它對市井之民構成了吸引;但只有對傳統文化有相當認知的人,才能夠真正讀懂讀透它。大多數學者都認為,《金瓶梅》對《紅樓夢》的寫作有很大的影響。萬曆朝袁宏道對金瓶梅倍加推崇。明末李漁將《金瓶梅》連同《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合稱「四大奇書」。 不久,又被清初著名文藝理論家張竹坡稱為「第一奇書」。清代劉廷璣說:「深切人情事務,無如金瓶梅,真稱奇書。欲要止淫,以淫說法;欲要破迷,引迷入悟……而文心細如牛毛繭絲,凡寫一人,始終口吻酷肖到底……結構鋪張,針線縝密,一字不漏,又豈尋常筆墨可到哉!」清代張潮的《幽夢影》裏曾說:「水滸傳為怒書,西遊記為悟書,金瓶梅為哀書。」 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寫道:「作者之於世情,蓋誠極洞達……同時說部,無以上之」。鄭振鐸說:「如果淨除了一切穢褻的章節,《金瓶梅》仍不失為一部第一流的小說。」 王文濡於《小說談》中品論此書,認為其對明朝下層社會的描寫,細緻入微,在古代尊崇上流、名節的社會中,十分難得。還將作者與英國的狄更斯、沃爾特·司各特作比較,歸為一類。 陳獨秀曾和胡適、錢玄同二人書信往來,評論中國小說,言及金瓶梅,陳獨秀認為該書對於「惡社會」的揭露要甚於紅樓夢、水滸傳,不應該僅因為其對情色的描寫而斥之。 夏志清說:「對西門慶油枯燈盡的駭人敘述……實際上給人的印象是:他被一個無情無義而永遠不知滿足的女性色情狂謀殺了」——「潘金蓮因其以勝利者的姿態在一個垂死者的身上抽取最後幾下快樂而毫不顧及西門慶其人,暴露出自己是一個極端墮落的可詛咒的人物。」。 夏志清稱《金瓶梅》是迄今為止他所討論的小說中「最令人失望的一部」,指《金瓶梅》中插入過多的詞曲、笑話和現成故事,這種繼承說書的形式與它的獨創故事的內容難以協調,因而削弱了小說的力量。他認為《金瓶梅》前八回只是《水滸傳》的延伸,而中間部分的七十回,即從第九回到七十九回,潘金蓮進入西門府後的故事,才是本書的精華,為小說中的「小說」,而最後二十一回是一堆沒有太大相關的故事拼湊而成的。 據美國學者韓南(Patrick Hanan)對《金瓶梅》所引用之小說、話本、戲曲、史書等作了系統的溯源,他認為《刎頸鴛鴦會》和《志誠張主管》(《張主管志誠脫奇禍》)、徐昌齡文言短篇小說《如意君傳》都曾被《金瓶梅》借用,《〈金瓶梅〉素材探源》一書中考證,《金瓶梅》苗員外遇害一事,取材至公案故事《港口漁翁》,最早見於《百家公案全傳》故事。至於《金瓶梅》所借用的題材有小說話本十種、戲曲十四種、清曲(合套曲和散曲)一百四十種,還有宋史及其它說唱文學作品。其來源可歸納為八類:宋明史實、《水滸傳》、文言色情小說、公案小說、白話短篇小說、戲劇劇本、民間散曲小調、佛教「寶卷」等。韓南在「結論」寫道:「《金瓶梅》的作者無視文史學家對各種體裁判定的分界線,不論是正史、小說、戲曲,也不論是長篇、短篇,只要與作者的想象力相近,都在錄取之列。作者還從當時流行的口頭文學中吸取某些技巧,表現了他借用傳統手段的願望。小說是作為讀物提供給讀者,而不是演唱給聽眾,由於《金瓶梅》如此出色地接受了多種文學形式,儘管作了大量的借用,它仍然超過前期的文學作品。我們還應該看到小說作者為使抄錄來的段落滿足自己的創作意圖所作的改動。只有分析出哪些引文不得不改動,哪些改動後來達到預期的效果或者未達到引導出給讀者所期望的東西時,我們才能探索出這部小說的獨創性。」 1961年12月20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局第一书记会议上讲话:“中国小说写社会历史的只有三部:《红楼梦》、《聊斋志异》、《金瓶梅》。你们看过《金瓶梅》没有?我推荐你们都看一看,这部书写了宋朝的真正社会历史,暴露了封建统治,揭露统治和被压迫的矛盾,也有一部分写得很细致。《金瓶梅》是《红楼梦》的祖宗,没有《金瓶梅》就写不出《红楼梦》。”1962年8月11日,毛泽东在中央工作会议核心小组上的谈话中,将《官场现形记》、《红楼梦》与《金瓶梅》加以比较:“有些小说如《官场现形记》光写黑暗,鲁迅称之为谴责小说。只揭露黑暗,人们不喜欢看。《金瓶梅》没有传开,不只是因为它的淫秽,主要是因为它只暴露黑暗,虽然写得不错,但人们不爱看。《红楼梦》就不同,写得有点希望嘛。” 禁毀 由於《金瓶梅》書中有部分的性描寫,所以明末的董其昌稱「決當焚之」,在歷代屢遭禁毀。順治九年有小說禁令:「壇間書賈,只許刊行理學、政治有益文業諸書,其它瑣語淫詞,及一切濫刻窗藝社稿,通行業禁,違者重究治」。乾隆初年閉齋老人《儒林外史》序文說:「《水滸》、《金瓶梅》,誨盜誨淫,久幹例禁。」 1930年代,上海曾經印刷出版了三個版本的《金瓶梅詞話》,出版商在進行標點的同時均進行了刪節;不過當時的中華民國中宣部和租界當局都沒有禁止出版。 1983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刪除性描寫相關內容的《金瓶梅》「潔本」。2008年新版時仍有所刪減,但刪減內容比前版減少了很多。臺灣也一度禁止出版《金瓶梅》,但在開放書禁後,允許發行《金瓶梅》原本。 潔本的發行在學術界看法不一。一些人認為,刪節的性描寫對全書的文學價值沒有任何影響;而另一些人認為,潔本的發行破壞著作完整性,使一些生動、深刻的刻畫變得味道全無,嚴重影響了小說的文學價值。 版本 《金瓶梅》的版本,包括十卷詞話本、二十卷崇禎本和康熙乙亥張竹坡評本《第一奇書》。 詞話本為《新刻金瓶梅詞話》,存世十卷本《金瓶梅詞話》刻本為: 臺灣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完整):因1930年發現于山西介休,學界簡稱“介休本金瓶梅”,購藏於北平圖書館。相對於另外兩套半存於日本,該版本也俗稱中土本。對日抗戰期间,中土本連同其它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等運美國国会图书馆保存。1965年美國交還中華民國政府,現存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該版本是詞話本傳本中内容最完整,品相最好的版本,也是唯一有批點訂補校的。臺灣聯經出版社(2013)、新加坡南洋出版社(2018)分别出版过相关影印本。 日本日光山輪王寺慈眼堂藏本(完整) 日本德山毛利氏棲息堂藏本(完整) 日本京都大學附屬圖書館藏本(殘本,二十三回) 崇禎本為二十卷本《新刻繡像批評金瓶梅》,存世約十五部,包括殘本、抄本及混合本。批評本在回目和內容上對原詞話本做了較大的增刪改。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本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影印出版。天津人民图书馆藏本由中国线装书局影印出版。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藏本由新加坡南洋出版社出版。 康熙乙亥《張竹坡批評第一奇書金瓶梅》。 歷代對《金瓶梅》評註較著名的有明朝的李漁(點評人有爭議)、清初的張竹坡和清末的文龍。 現今最完整排印本“詞話本”全本一百回無刪節《金瓶梅詞話》是金學家梅節的校本,1987年出版全校本,1993年出版重校本。1998年出版限印200部線裝手抄的校定本,後於2007年將校定本交由里仁書局出版印刷本。最完整“崇禎本”排印本是新加坡南洋出版社出版的《金瓶梅》和齊魯書社出版由齊煙汝梅校點的《新刻綉像批評金瓶梅》。最完整的張評本排印本是黃霖整理的《五色彩印匯評全本金瓶梅》,也是匯集所有已知版本批點的版本,由新加坡南洋出版社出版。 蘭陵笑笑生《全校萬曆本金瓶梅詞話》梅節校點 全校本 新式標點 附二百幅明版插圖 附校記五千多條 星海文化 四冊 1987 ISBN 978-962-7279-02-0 蘭陵笑笑生《梅節重校本金瓶梅詞話》梅節校訂 陳詔、黃霖註釋 重校本 新式標點 附註釋 附二百幅明版插圖 無校記 夢梅館 四冊 1993 ISBN 9627784018 蘭陵笑笑生《夢梅館校定本金瓶梅詞話》(線裝手抄本)梅節校訂 陳少卿抄閱 夢梅館校定本 附二百幅明版插圖 限印200部 夢梅館 二函二十一冊 1998 ISBN 9627784019 蘭陵笑笑生《夢梅館校本金瓶梅詞話》(印刷本)梅節校訂 陳詔、黃霖註釋 夢梅館校本 新式標點 附註釋 附二百幅明版插圖 里仁書局 三冊 2007 ISBN 978-986-6923-24-1 蘭陵笑笑生《夢梅館新校十八開本金瓶梅詞話》(印刷本)梅節校訂 陳詔、黃霖註釋 夢梅館新校十八開本 新式標點 附註釋 附二百幅明版插圖 里仁書局 三冊 2020 ISBN 978-986-94105-7-1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完整版、雙版本、簡體橫排)董玉振主編並寫序,以崇禎本為主體(包括全部評點,二百幅插圖,以北大本為底本 ISBN 978-981-095-317-1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附吳晗《金瓶梅與王世貞》 新加坡星洲世界書局(潔本)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中國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綜合了各家考證的成果,校訂十分詳細,但對內容仍有少量刪減。 蘭陵笑笑生《五色彩印匯評全本金瓶梅》(上中下),黃霖整理輯著,董玉振主編校订。 插圖 崇禎本《金瓶梅》加入了200幅插圖,每回兩幅,依回目上下兩句而畫,放在卷首。插圖的刻工包括安徽人黃建中、黃誠之等。畫中人物的服飾屬明代而並非宋代風格。其後的版本則把全部插畫集為一小卷,放在全書之首。 譯本 德譯本 弗蘭茲·庫恩譯: ISBN 3378002581
《金瓶梅》是一部描寫市井人物的小說,在中國古代小說發展史上有其獨特的地位。在中國古代小說中,它還是第一部細緻的描述人物生活、對話及家庭瑣事的小說,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有人認為,雖然由於小說中有性描寫,使它對市井之民構成了吸引;但只有對傳統文化有相當認知的人,才能夠真正讀懂讀透它。大多數學者都認為,《金瓶梅》對《紅樓夢》的寫作有很大的影響。萬曆朝袁宏道對金瓶梅倍加推崇。明末李漁將《金瓶梅》連同《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合稱「四大奇書」。 不久,又被清初著名文藝理論家張竹坡稱為「第一奇書」。清代劉廷璣說:「深切人情事務,無如金瓶梅,真稱奇書。欲要止淫,以淫說法;欲要破迷,引迷入悟……而文心細如牛毛繭絲,凡寫一人,始終口吻酷肖到底……結構鋪張,針線縝密,一字不漏,又豈尋常筆墨可到哉!」清代張潮的《幽夢影》裏曾說:「水滸傳為怒書,西遊記為悟書,金瓶梅為哀書。」 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寫道:「作者之於世情,蓋誠極洞達……同時說部,無以上之」。鄭振鐸說:「如果淨除了一切穢褻的章節,《金瓶梅》仍不失為一部第一流的小說。」 王文濡於《小說談》中品論此書,認為其對明朝下層社會的描寫,細緻入微,在古代尊崇上流、名節的社會中,十分難得。還將作者與英國的狄更斯、沃爾特·司各特作比較,歸為一類。 陳獨秀曾和胡適、錢玄同二人書信往來,評論中國小說,言及金瓶梅,陳獨秀認為該書對於「惡社會」的揭露要甚於紅樓夢、水滸傳,不應該僅因為其對情色的描寫而斥之。 夏志清說:「對西門慶油枯燈盡的駭人敘述……實際上給人的印象是:他被一個無情無義而永遠不知滿足的女性色情狂謀殺了」——「潘金蓮因其以勝利者的姿態在一個垂死者的身上抽取最後幾下快樂而毫不顧及西門慶其人,暴露出自己是一個極端墮落的可詛咒的人物。」。 夏志清稱《金瓶梅》是迄今為止他所討論的小說中「最令人失望的一部」,指《金瓶梅》中插入過多的詞曲、笑話和現成故事,這種繼承說書的形式與它的獨創故事的內容難以協調,因而削弱了小說的力量。他認為《金瓶梅》前八回只是《水滸傳》的延伸,而中間部分的七十回,即從第九回到七十九回,潘金蓮進入西門府後的故事,才是本書的精華,為小說中的「小說」,而最後二十一回是一堆沒有太大相關的故事拼湊而成的。 據美國學者韓南(Patrick Hanan)對《金瓶梅》所引用之小說、話本、戲曲、史書等作了系統的溯源,他認為《刎頸鴛鴦會》和《志誠張主管》(《張主管志誠脫奇禍》)、徐昌齡文言短篇小說《如意君傳》都曾被《金瓶梅》借用,《〈金瓶梅〉素材探源》一書中考證,《金瓶梅》苗員外遇害一事,取材至公案故事《港口漁翁》,最早見於《百家公案全傳》故事。至於《金瓶梅》所借用的題材有小說話本十種、戲曲十四種、清曲(合套曲和散曲)一百四十種,還有宋史及其它說唱文學作品。其來源可歸納為八類:宋明史實、《水滸傳》、文言色情小說、公案小說、白話短篇小說、戲劇劇本、民間散曲小調、佛教「寶卷」等。韓南在「結論」寫道:「《金瓶梅》的作者無視文史學家對各種體裁判定的分界線,不論是正史、小說、戲曲,也不論是長篇、短篇,只要與作者的想象力相近,都在錄取之列。作者還從當時流行的口頭文學中吸取某些技巧,表現了他借用傳統手段的願望。小說是作為讀物提供給讀者,而不是演唱給聽眾,由於《金瓶梅》如此出色地接受了多種文學形式,儘管作了大量的借用,它仍然超過前期的文學作品。我們還應該看到小說作者為使抄錄來的段落滿足自己的創作意圖所作的改動。只有分析出哪些引文不得不改動,哪些改動後來達到預期的效果或者未達到引導出給讀者所期望的東西時,我們才能探索出這部小說的獨創性。」 1961年12月20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局第一书记会议上讲话:“中国小说写社会历史的只有三部:《红楼梦》、《聊斋志异》、《金瓶梅》。你们看过《金瓶梅》没有?我推荐你们都看一看,这部书写了宋朝的真正社会历史,暴露了封建统治,揭露统治和被压迫的矛盾,也有一部分写得很细致。《金瓶梅》是《红楼梦》的祖宗,没有《金瓶梅》就写不出《红楼梦》。”1962年8月11日,毛泽东在中央工作会议核心小组上的谈话中,将《官场现形记》、《红楼梦》与《金瓶梅》加以比较:“有些小说如《官场现形记》光写黑暗,鲁迅称之为谴责小说。只揭露黑暗,人们不喜欢看。《金瓶梅》没有传开,不只是因为它的淫秽,主要是因为它只暴露黑暗,虽然写得不错,但人们不爱看。《红楼梦》就不同,写得有点希望嘛。” 禁毀 由於《金瓶梅》書中有部分的性描寫,所以明末的董其昌稱「決當焚之」,在歷代屢遭禁毀。順治九年有小說禁令:「壇間書賈,只許刊行理學、政治有益文業諸書,其它瑣語淫詞,及一切濫刻窗藝社稿,通行業禁,違者重究治」。乾隆初年閉齋老人《儒林外史》序文說:「《水滸》、《金瓶梅》,誨盜誨淫,久幹例禁。」 1930年代,上海曾經印刷出版了三個版本的《金瓶梅詞話》,出版商在進行標點的同時均進行了刪節;不過當時的中華民國中宣部和租界當局都沒有禁止出版。 1983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刪除性描寫相關內容的《金瓶梅》「潔本」。2008年新版時仍有所刪減,但刪減內容比前版減少了很多。臺灣也一度禁止出版《金瓶梅》,但在開放書禁後,允許發行《金瓶梅》原本。 潔本的發行在學術界看法不一。一些人認為,刪節的性描寫對全書的文學價值沒有任何影響;而另一些人認為,潔本的發行破壞著作完整性,使一些生動、深刻的刻畫變得味道全無,嚴重影響了小說的文學價值。 版本 《金瓶梅》的版本,包括十卷詞話本、二十卷崇禎本和康熙乙亥張竹坡評本《第一奇書》。 詞話本為《新刻金瓶梅詞話》,存世十卷本《金瓶梅詞話》刻本為: 臺灣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完整):因1930年發現于山西介休,學界簡稱“介休本金瓶梅”,購藏於北平圖書館。相對於另外兩套半存於日本,該版本也俗稱中土本。對日抗戰期间,中土本連同其它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等運美國国会图书馆保存。1965年美國交還中華民國政府,現存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該版本是詞話本傳本中内容最完整,品相最好的版本,也是唯一有批點訂補校的。臺灣聯經出版社(2013)、新加坡南洋出版社(2018)分别出版过相关影印本。 日本日光山輪王寺慈眼堂藏本(完整) 日本德山毛利氏棲息堂藏本(完整) 日本京都大學附屬圖書館藏本(殘本,二十三回) 崇禎本為二十卷本《新刻繡像批評金瓶梅》,存世約十五部,包括殘本、抄本及混合本。批評本在回目和內容上對原詞話本做了較大的增刪改。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本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影印出版。天津人民图书馆藏本由中国线装书局影印出版。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藏本由新加坡南洋出版社出版。 康熙乙亥《張竹坡批評第一奇書金瓶梅》。 歷代對《金瓶梅》評註較著名的有明朝的李漁(點評人有爭議)、清初的張竹坡和清末的文龍。 現今最完整排印本“詞話本”全本一百回無刪節《金瓶梅詞話》是金學家梅節的校本,1987年出版全校本,1993年出版重校本。1998年出版限印200部線裝手抄的校定本,後於2007年將校定本交由里仁書局出版印刷本。最完整“崇禎本”排印本是新加坡南洋出版社出版的《金瓶梅》和齊魯書社出版由齊煙汝梅校點的《新刻綉像批評金瓶梅》。最完整的張評本排印本是黃霖整理的《五色彩印匯評全本金瓶梅》,也是匯集所有已知版本批點的版本,由新加坡南洋出版社出版。 蘭陵笑笑生《全校萬曆本金瓶梅詞話》梅節校點 全校本 新式標點 附二百幅明版插圖 附校記五千多條 星海文化 四冊 1987 ISBN 978-962-7279-02-0 蘭陵笑笑生《梅節重校本金瓶梅詞話》梅節校訂 陳詔、黃霖註釋 重校本 新式標點 附註釋 附二百幅明版插圖 無校記 夢梅館 四冊 1993 ISBN 9627784018 蘭陵笑笑生《夢梅館校定本金瓶梅詞話》(線裝手抄本)梅節校訂 陳少卿抄閱 夢梅館校定本 附二百幅明版插圖 限印200部 夢梅館 二函二十一冊 1998 ISBN 9627784019 蘭陵笑笑生《夢梅館校本金瓶梅詞話》(印刷本)梅節校訂 陳詔、黃霖註釋 夢梅館校本 新式標點 附註釋 附二百幅明版插圖 里仁書局 三冊 2007 ISBN 978-986-6923-24-1 蘭陵笑笑生《夢梅館新校十八開本金瓶梅詞話》(印刷本)梅節校訂 陳詔、黃霖註釋 夢梅館新校十八開本 新式標點 附註釋 附二百幅明版插圖 里仁書局 三冊 2020 ISBN 978-986-94105-7-1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完整版、雙版本、簡體橫排)董玉振主編並寫序,以崇禎本為主體(包括全部評點,二百幅插圖,以北大本為底本 ISBN 978-981-095-317-1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附吳晗《金瓶梅與王世貞》 新加坡星洲世界書局(潔本)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中國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綜合了各家考證的成果,校訂十分詳細,但對內容仍有少量刪減。
| <center><center> | <center><center> | |- ! (7)下弦月 | 左側的50%可見 | 右側的50%可見 | 晚上較後時間和早上 | 06:00 | 午夜 | 中午 | <center><center> | <center><center> | |- ! (8)殘月 | 左側的49–1%可見 | 右側的49–1%可見 | 黎明前到下午早段 | 09:00 | 03:00 | 15:00 | <center><center> | <center>| |} 當太陽和月球對齊在地球的同一側,月球是朔,而月球朝向地球的是未被陽光照亮的一側。當月球的亮面漸增(從地球看見的明亮表面逐漸增加),月相的變化依序是朔(新月)、眉月、上弦月、上凸月(盈凸月)、和望(滿月)的相位,然後成為下凸月(虧凸月)、下弦月、殘月和晦。雖然眉月較為普通與常見,但眉月和殘月的位置是互換的,上弦月和下弦月有時也被稱為半月。 值得注意的是,從中文的語源上來說,上弦月是指農曆每月「上旬」的弦月,而不是因月相為月亮開口朝上(即假想的弓弦在上);下弦月是指農曆每月「下旬」的弦月,也不是因月亮開口朝下(即弦在下)。實際上,上、下弦月的月相也不一定如此。不過,若在上半夜看到弦月,即可肯定其為上弦月;若在下半夜看到弦月,即可肯定其為下弦月,但這並非其名稱典故。 當一個被照亮一半的球體被從不同的角度觀看時,可見到的被照明區域是一個被圓和橢圓(橢圓的長軸和圓的直徑是一致的)的交集所定義的二度空間(平面)。如果半橢圓相對於半圓是凸出的,則這種形狀是凸月(凸起朝外);如果半橢圓相對於半圓是凹下的,則這種形狀是眉月或殘月(凹下朝內)。 在北半球,如果月球的左邊是黑暗的,則明亮的部份會逐漸增加,同時月球會逐漸凸起(朝向滿月接近)。如果月球的右側是黑暗的,則明亮的部份會逐漸縮減,同時月球會逐漸凹陷(朝向殘月接近)。假設觀測者是在北半球(面向南方),則月球逐漸增亮的部分永遠都是右邊的部分。 另外月相除了偏左右之亮面以外,亦有偏上下亮面之變化。上下之變化以越接近赤道(嚴格來說是黃道),越為明顯。反之越接近南北極,越不會有偏上下之變化。以冬至夏至附近於赤道觀測上弦月為例,12:00至18:00月球會亮上半面,18:00至00:00月球會亮下半面,18:00月亮位於觀察者頭頂正上方,上下左右無法定義。以冬至夏至附近於赤道觀測下弦月為例,00:00至06:00月球會亮下半面,06:00至12:00月球會亮上半面,06:00月亮位於觀察者頭頂正上方,上下左右無法定義。 月相的計算和名稱規律 月相出現的日期和時間是根據當時月球的黃經和太陽的黃經相差值所得出的角度計算。 「朔」的定義是月球黃經減太陽黃經等於0°;「眉月」的定義是月球黃經減太陽黃經等於+45°;「上弦」的定義是月球黃經減太陽黃經等於+90°;「上凸月」(上弦後,上半夜出現的凸月)的定義是月球黃經減太陽黃經等於+135°;「望」的定義是月球黃經減太陽黃經等於180°;「下凸月」(下弦前,下半夜出現的凸月)的定義是月球黃經減太陽黃經等於-135°;「下弦」的定義是月球黃經減太陽黃經等於-90°;「殘月」的定義是月球黃經減太陽黃經等於-45°。 月亮的盈虧是指月相之中的「盈」(盈滿的意思)是「滿月」(英語 full moon 的直譯)、正式的中文天象名詞是「望」;而「虧」(虧損的意思)是「新月」(英語 new moon 的直譯)、正式的中文天象名詞是「朔」。 中文的月相名稱除了上、下凸月之外,有一套從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專屬名詞,不是由英語直接翻譯而成。 因此 +135°是「上凸月」(上弦後,上半夜出現的凸月),而非盈滿的凸月,簡稱「盈凸月」,更加不是「盈月」。 -135°是「下凸月」(下弦前,下半夜出現的凸月),而非虧損的凸月,簡稱「虧凸月」,更加不是「虧月」。 月曆 曆月的平均長度是一年的1/12,大約是30.4天左右,而月球相位(朔望月)的循環周期平均是29.53天。因此,月球相位的每個階段在每個月平均都會持續的提前一天。如果你在一個月的每一天都拍攝月球的相位,從日落後的黃昏開始,然後每天延後約25分鐘拍攝,然後在日出之前的凌晨結束,你可以創建出如同圖示的2005年5月8日至2005年6月6日的完整月相複合圖。但要注意在5月20日沒有圖像,因為在5月19日晚間的子夜之前拍了一張,而下一張在5月20日晚間的子夜之後,已經是5月21日才拍攝。同樣的,如果你觀察月曆上月球出沒的時間,有時候也有某一天會被跳過去(即當天沒有月出或月沒)。當月亮在升起的時間接近某一天的子夜之前,則下一次再升起時就會在第二天子夜之後而跳過了一天(月沒和中天有是相同的狀況)。這種跳過一天的現象是人為的曆法造成的,並不是月球的行為古怪。 参见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 藍月 月 月球觀測 月球軌道 行星反照 月相表 注释 参考文献 引用 来源 月相的時刻 延伸阅读 外部連結 一般 六千年的月相 月相 滿月的名稱 望遠鏡下看到的月相 by Michael Myers 赤道下的月球 月球周期的長度 (數值分析) 月相名稱 当前月相 兒童教育 Starchild: Moonlight Madness
| 下午較後時間和晚上大部分時間 | 21:00 | 15:00 | 03:00 | <center><center> | <center><center> | |- !(5) 滿月(望月) | 肉眼完全可見 100% | 肉眼完全可見 100% | 日落到日出(整晚) | 午夜 | 18:00 | 06:00 | <center><center> | <center><center> | |- !(6) 下凸月(虧凸月) | 左側的99–51%可見 | 右側的99–51%可見 | 晚上大部分時間和清晨 | 03:00 | 21:00 | 09:00 | <center><center> | <center><center> | |- ! (7)下弦月 | 左側的50%可見 | 右側的50%可見 | 晚上較後時間和早上 | 06:00 | 午夜 | 中午 | <center><center> | <center><center> | |- ! (8)殘月 | 左側的49–1%可見 | 右側的49–1%可見 | 黎明前到下午早段 | 09:00 | 03:00 | 15:00 | <center><center> | <center>| |} 當太陽和月球對齊在地球的同一側,月球是朔,而月球朝向地球的是未被陽光照亮的一側。當月球的亮面漸增(從地球看見的明亮表面逐漸增加),月相的變化依序是朔(新月)、眉月、上弦月、上凸月(盈凸月)、和望(滿月)的相位,然後成為下凸月(虧凸月)、下弦月、殘月和晦。雖然眉月較為普通與常見,但眉月和殘月的位置是互換的,上弦月和下弦月有時也被稱為半月。 值得注意的是,從中文的語源上來說,上弦月是指農曆每月「上旬」的弦月,而不是因月相為月亮開口朝上(即假想的弓弦在上);下弦月是指農曆每月「下旬」的弦月,也不是因月亮開口朝下(即弦在下)。實際上,上、下弦月的月相也不一定如此。不過,若在上半夜看到弦月,即可肯定其為上弦月;若在下半夜看到弦月,即可肯定其為下弦月,但這並非其名稱典故。 當一個被照亮一半的球體被從不同的角度觀看時,可見到的被照明區域是一個被圓和橢圓(橢圓的長軸和圓的直徑是一致的)的交集所定義的二度空間(平面)。如果半橢圓相對於半圓是凸出的,則這種形狀是凸月(凸起朝外);如果半橢圓相對於半圓是凹下的,則這種形狀是眉月或殘月(凹下朝內)。 在北半球,如果月球的左邊是黑暗的,則明亮的部份會逐漸增加,同時月球會逐漸凸起(朝向滿月接近)。如果月球的右側是黑暗的,則明亮的部份會逐漸縮減,同時月球會逐漸凹陷(朝向殘月接近)。假設觀測者是在北半球(面向南方),則月球逐漸增亮的部分永遠都是右邊的部分。 另外月相除了偏左右之亮面以外,亦有偏上下亮面之變化。上下之變化以越接近赤道(嚴格來說是黃道),越為明顯。反之越接近南北極,越不會有偏上下之變化。以冬至夏至附近於赤道觀測上弦月為例,12:00至18:00月球會亮上半面,18:00至00:00月球會亮下半面,18:00月亮位於觀察者頭頂正上方,上下左右無法定義。以冬至夏至附近於赤道觀測下弦月為例,00:00至06:00月球會亮下半面,06:00至12:00月球會亮上半面,06:00月亮位於觀察者頭頂正上方,上下左右無法定義。 月相的計算和名稱規律 月相出現的日期和時間是根據當時月球的黃經和太陽的黃經相差值所得出的角度計算。 「朔」的定義是月球黃經減太陽黃經等於0°;「眉月」的定義是月球黃經減太陽黃經等於+45°;「上弦」的定義是月球黃經減太陽黃經等於+90°;「上凸月」(上弦後,上半夜出現的凸月)的定義是月球黃經減太陽黃經等於+135°;「望」的定義是月球黃經減太陽黃經等於180°;「下凸月」(下弦前,下半夜出現的凸月)的定義是月球黃經減太陽黃經等於-135°;「下弦」的定義是月球黃經減太陽黃經等於-90°;「殘月」的定義是月球黃經減太陽黃經等於-45°。 月亮的盈虧是指月相之中的「盈」(盈滿的意思)是「滿月」(英語 full moon 的直譯)、正式的中文天象名詞是「望」;而「虧」(虧損的意思)是「新月」(英語 new moon 的直譯)、正式的中文天象名詞是「朔」。 中文的月相名稱除了上、下凸月之外,有一套從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專屬名詞,不是由英語直接翻譯而成。 因此 +135°是「上凸月」(上弦後,上半夜出現的凸月),而非盈滿的凸月,簡稱「盈凸月」,更加不是「盈月」。 -135°是「下凸月」(下弦前,下半夜出現的凸月),而非虧損的凸月,簡稱「虧凸月」,更加不是「虧月」。 月曆 曆月的平均長度是一年的1/12,大約是30.4天左右,而月球相位(朔望月)的循環周期平均是29.53天。因此,月球相位的每個階段在每個月平均都會持續的提前一天。如果你在一個月的每一天都拍攝月球的相位,從日落後的黃昏開始,然後每天延後約25分鐘拍攝,然後在日出之前的凌晨結束,你可以創建出如同圖示的2005年5月8日至2005年6月6日的完整月相複合圖。但要注意在5月20日沒有圖像,因為在5月19日晚間的子夜之前拍了一張,而下一張在5月20日晚間的子夜之後,已經是5月21日才拍攝。同樣的,如果你觀察月曆上月球出沒的時間,有時候也有某一天會被跳過去(即當天沒有月出或月沒)。當月亮在升起的時間接近某一天的子夜之前,則下一次再升起時就會在第二天子夜之後而跳過了一天(月沒和中天有是相同的狀況)。這種跳過一天的現象是人為的曆法造成的,並不是月球的行為古怪。 参见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 藍月 月 月球觀測 月球軌道 行星反照 月相表 注释 参考文献 引用 来源
1929年:古生物学家裴文中在北京周口店发现了首个中国旧石器时代猿人头盖骨化石,被称为“北京猿人”。 1939年:紐約的拉瓜地亞機場正式啟用。 1941年:大日本帝國通知其盟友意大利王國,日美兩國將會開戰。 1942年:美國物理學家恩里科·費米在芝加哥大學建造曼哈頓計劃中的首座核子反應爐。 1956年:菲德尔·卡斯特罗、切·格瓦拉和80名七二六运动的成员乘坐格拉玛号游艇在古巴东海岸登陆。 1959年:法國马尔帕塞拱坝發生坍塌,釀成423人死亡事故。 1961年:在一次的全國演說中,古巴領導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宣稱他是馬列主義者,並且古巴將採用共產主義。 1961年:韓國文化廣播公司創立。 1970年: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成立。 1971年: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正式宣布成立。 1971年:前苏联火星3号探测器首次在火星表面软着陆成功。 1975年:武裝組織巴特寮成功迫使寮王國國王西薩旺·瓦達納退位,從而建立寮人民民主共和國。 1976年:菲德尔·卡斯特罗取代總統奧斯瓦爾多·托拉多,成為國家元首,廢除總統制,任古巴國務委員會主席。 1988年:-{zh-cn:贝娜齐尔·布托;zh-tw:班娜姬·布托}-正式就任巴基斯坦總理,成為穆斯林世界首位女性政府首腦。 1989年:马来亚共产党与马来西亚政府在泰国签订《》,结束长达21年的马来亚共产党叛乱。 1990年:兩德統一後舉行首次全德選舉,基督教民主聯盟同時在東、西德取得壓倒性勝利。 1991年:蘋果電腦推出第一代的QuickTime。 1993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射奮進號太空梭,前往进行哈勃空间望远镜的维修工作。 1999年:英國將北愛爾蘭的政治權力轉移到北愛爾蘭行政院。 21世紀 2005年:微軟的Xbox 360正式在歐洲上市。 2007年:香港九廣鐵路網絡與地鐵網絡合併,而地鐵公司則改名為港鐵公司,負責營運合併後的港鐵網絡。 2010年:陳水扁因龍潭購地案和陳敏薰人事案被判三審定讞而從台北看守所發監至桃園龜山的台北監獄服刑。 2013年:嫦娥三号登月探测器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2022年:诺斯洛普·格鲁门公布新一代远程轰炸机B-21突襲者,为美军30年来首款轰炸机。 出生 503年:梁简文帝,南梁皇帝(551年逝世) 1738年:理查德·蒙哥马利,愛爾蘭裔美國独立戰争大陸軍少將(1775年逝世) 1760年:約翰·布雷肯里奇,第5任美國司法部長(1806年逝世) 1817年:島津久光,日本政治人物(1887年逝世) 1825年:佩德罗二世,巴西帝國末代皇帝(1891年逝世) 1846年:皮埃爾·瓦爾德克-盧梭,法國總理(1904年逝世) 1859年:喬治·秀拉,法國後印象派、点彩画派代表畫家(1891年逝世) 1874年:早田文藏,日本植物學家(1934年逝世) 1885年:喬治·邁諾特,美國醫學家,193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1950年逝世) 1899年:約翰·巴比羅利,英國指揮家、大提琴演奏家(1970年逝世) 1897年:霍夫漢内斯·巴格拉米扬,蘇聯元帥(1982年逝世) 1897年:路易·艾黎,新西蘭作家(1987年逝世) 1915年:三笠宮崇仁親王,日本皇族(2016年逝世) 1923年:瑪麗亞·卡拉絲,美國籍希臘女高音歌唱家(1977年逝世) 1924年:亚历山大·黑格,美國政治人物,第59任美國國務卿(2010年逝世) 1925年:朱莉·哈里斯,美國女演員(2013年逝世) 1930年:蓋瑞·貝克,美國經濟學家,199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2014年逝世) 1934年:塔尔奇西奥·贝尔托内,義大利籍天主教主教級樞機 1936年:山崎努,日本男演員 1939年:哈里·瑞德,美國政治人物,前任參議院少數黨領袖(2021年逝世) 1943年:王滿嬌,台灣女演員 1943年:韋恩·艾拉德,美國科羅拉多州資深參議員 1944年:易卜拉欣·鲁戈瓦,科索沃政治人物,首任科索沃總統(2006年逝世) 1946年:-{zh-cn:詹尼·范思哲; zh-tw:吉安尼·凡賽斯}-,義大利服裝設計師,-{zh-cn:范思哲; zh-tw:凡賽斯}-創辦人(1997年逝世) 1949年:池田秀一,日本男性聲優 1950年:李鳳英,香港政界人物
1959年:林易增,台灣棒球教練 1962年:莫少聰,香港演員 1964年:張家輝,香港男演員 1965年:辜仲瑩,臺灣企業家 1968年:劉玉玲,臺裔美國女演員 1969年:代尼斯·馬克多納,第26任白宮幕僚長 1970年:崔成國,韓國男演員 1971年:吉崎觀音,日本漫畫家,代表作《KERORO軍曹》 1971年:史蘭芽,中國女演員 1971年:弗朗切斯科·托爾多,退役義大利足球運動員 1973年:格拉汉姆·卡瓦纳吉,愛爾蘭足球運動員、教練 1973年:莫妮卡·莎莉絲,匈牙利裔美國籍女子職業網球運動員,九屆大滿貫冠軍得主 1973年:扬·乌尔里希,退役德國職業自行車運動員 1975年:何美鈿,中國女演員 1976年:後藤正文,日本音樂家,搖滾樂團亞細亞功夫世代主唱兼吉他手 1977年:西雅邦加·诺姆维特,南非職業足球運動員 1977年:張尉,中國羽毛球運動員 1978年:-{zh-hans:贾伦·科林斯;zh-hk:謝朗·哥連斯;zh-tw:賈朗·科林斯;}-,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 1978年:杰森·科林斯,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 1978年:妮莉·費塔朵,葡萄牙裔加拿大女歌手、歌曲創作者、演員 1978年:彼得·莫伊蘭,美國職棒大聯盟亞特蘭大勇士隊後援投手 1979年:薩比娜·巴巴葉瓦,亞塞拜然歌手 1979年:張詩盈,臺灣女演員 1979年:伊芳·卡特菲,德國歌手、演員、電視主持人 1980年:錢泳辰,中國男演員 1981年:布蘭妮·斯皮爾斯,美國歌手、藝人,跨世紀首席樂壇天后 1981年:-{zh-hans:达尼耶尔·普拉尼奇;zh-hk:丹尼爾·彭捷;}-,克羅埃西亞職業足球運動員 1983年:阿隆·羅傑斯,美國美式足球運動員 1983年:殷琦,台灣模特兒 1984年:鄭允鶴,韓國男歌手,偶像團體超新星隊長 1984年:馬林娜·維亞佐夫斯卡,烏克蘭數學家 1985年:阿莫里·勒沃,法國游泳運動員 1986年:-{zh-hans:亚当·冯德尔; zh-hk:阿當·方祖;}-,英國足球運動員 1986年:周婕妤,臺灣花式撞球運動員 1987年:朱晨麗,香港演員 1988年:阿爾弗雷德·伊諾奇,英國男演員 1988年:譚佑銘,中國男歌手、演員、主持人 1990年:八乙女光,日本演員、歌手 1991年:查理·普斯,美國流行歌手 1991年:金佳英,韓國女歌手 1992年:王嘉,中國男演員 1992年:金在勳,韓國男演員、歌手 1993年:石田晴香,日本女子偶像團體AKB48成員 1994年:千眼美子,日本演員、偶像 1995年:水瀨祈,日本女性聲優、歌手、演員 1996年:車允智,韓國女歌手 1997年:權純雨,韓國男子網球運動員 1998年:Juice Wrld,美國饒舌歌手(2019年逝世) 1998年:藪下柊,日本女子偶像團體NMB48成員 1998年:安娜麗絲·巴索,美國女演員 1999年:佛列德·海辛爾,美國男演員 1999年:凱爾文·基普圖姆,肯亞男子田徑運動員 2004年:伊利亞·馬里寧,美國男子花式滑冰運動員 2009年:夏天,台灣童星 逝世 930年:马殷,五代十国马楚开国君主(852年出生) 1348年:花園天皇,日本第95代天皇(1297年出生) 1510年:穆罕默德·昔班尼,烏茲別克汗國可汗(1451年出生) 1547年:埃尔南·科尔蒂斯,南美洲的西班牙殖民者(1485年出生) 1723年:腓力二世,法國王室成員,奧爾良公爵(1674年出生) 1814年:薩德侯爵,法國哲學家、作家、政治人物(1740年出生) 1859年:约翰·布朗,美国反对黑人奴隶制的代表(1800年出生)
《四元玉鉴》是中国元朝数学家朱世傑的代表作,成书于大德七年(1303年)。书中主要讲述了多元(一元至四元)高次方程组的建立和化为一元高次方程(最高达14次)的消元法。建立四元高次方程及根据逐次消元法将多元高次方程化为一元高次方程的方法称为四元术。 四元术中根据题目设立四个未知数(天元,地元,人元,物元),和一组四个多元高次非线性方程组。然后从这些方程组中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三个未知数的高次多项式方程组;接着从这三个三元高次方程组中消去第二个未知数,得到两个含两个未知数的高元多项式方程组;下一步从两个二元高次方程组中再消去一个未知数,最后得到只含一个未知数的的高次方程式。 建立方程以及求解方程的机械化方法,是中国传统数学的核心。张苍《九章算术》阐明了解多元线性方程的消元法(即后来高斯重新发现的高斯消元法)。宋朝秦九韶《数学九章》的玲珑开发法解决了一元高次多项式方程的求根问题。朱世-{杰}-将张苍消元法推广到多元非线性多项式方程组,将其化为一元高次多项式方程,正可以秦九韶的玲珑开方法求解。在建立方程方面,朱世-{杰}-将天元术,推广到多元变数。《四元玉鉴》融汇了张苍消元法,秦九韶玲珑开方法和天元术成就,是中国传统数学的集大成者,将中国传统数学的机械化算法推进到一个高峰。 《四元玉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其多元多项式方程组的消元法,成为吴文俊院士的特征列数学机械化的基础之一的吴消元法。 此外,《四元玉鉴》还讲述了关于垛积术(三角垛、三角撒星垛、四角垛、圆锥垛、刍童垛、刍甍垛等高阶等差级数的求和问题和反问题)与招差术。 《四元玉鉴》分卷首、上卷、中卷、下卷,24门,收录288问,包括天元术232问,二元术36问,三元术13问,四元术7问。卷首四问是例题,有草(解题步骤),其他284问只有术而没有草。1837年,清代数学家罗士琳补草,刊行《四元玉鉴细草》三卷。 卷首 立四元: x y 太w z 自乘得: 一气混元 本节阐明天元术。 根据条件 黄方乘直积得二十四步 黄方: 直积: 得 此外:股弦和九步 (立天元一为勾) 由此得方程 ( ) 太 解之,得勾=3 两仪化元 本节阐明二元术。 天地配合求解得 太 今式: ; 又根据所给条件得 太 云式: ; 由此得: 太 及 太 相消得 解之,得 。 三才运元 本节阐明三元术 朱世杰在《三才运元》一节,比较详细的阐述逐次消元法,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得到 太 今式 云式: 太 三元式: 三元式与云式相消, 人天易位 人弦-->天勾 得: 太 前式 及 太 后式 相消得 解之得 天勾=5; 人天易位 天勾-->人弦 得弦=五步。 四象会元 本节阐明四元术。 得四元方程组
前式 及 太 后式 相消得 解之得 天勾=5; 人天易位 天勾-->人弦 得弦=五步。 四象会元 本节阐明四元术。 得四元方程组 1: ; 2: ; 3: ; 4: ; 消元,物易天位 解之, 物易天位,得 十四步。 卷上 直段求源 一十八问。 第十八问: 立天元一为开方数,得: 解之得 x=3, 乘四得12, 即平数。 混积问元 十八问 端匹互隐 九问 廪粟回求 六问 商功修筑 七问 和分索隐 一十三问。 卷中 如意混和 二问 方圆交错 九问 三率究圆 一十四问 圓面積 圓周 圓周率 取徽率 得下列方程: 即 . 明积演段 二十问 勾股测望 八问 第一问: 立天元一为邑长之半,得四次方程: 。 解之得 x=240步,邑长=2x= 480b步=1里120步。 同理, 令天元一为邑阔之半 得方程: 。 解之得 x=180步,邑长=360步=一里。 第七问: 此问与刘徽《海岛算经》望深谷同。 第八问: 此问与刘徽《海岛算经》望清渊同。 或问歌彖 一十二问 茭草形段 七问 箭积交参 七问 拔换截田 一十九问 如像招数 五问。 卷中《如像招数》第五问给出世界上最早的四次内插公式: 先求出上差(一次差),二差(二次差),三差(三次差)和下差(四次差),然后求出答案,是四次插值法(招差术)的运用 招兵总数=。 其中x=上差, y=二差, z=三差, w=下差。 卷下 果垛叠藏 二十问
馬克士威的电磁学理论的正确性现在已受公认。而他将光与电磁学理论进行定量联系的创举也被认为是19世纪物理学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对于颜色的研究 麦克斯韦在光学领域和色觉的研究上也有贡献。他为可以实际应用的彩色摄影奠定了基础。从1855年到1872年,麦克斯韦发表了一系列有关颜色的感知,色盲以及色彩理论的有价值的研究结果,并因《色觉理论》(On the Theory of Colour Vision)而获得。 在他1855年的一篇有关颜色感知的论文中,麦克斯韦提出如果透过红、绿、蓝三色滤光器分别拍摄同一景象,而后将影像分别通过三种颜色的滤镜投射到屏上,这样叠加可以完全还原原始的彩色影像。 1861年,在皇家研究所做的有关色彩理论的讲座中,麦克斯韦展示了经由三色叠加原理所拍摄的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照片。这张照片拍摄的是带有花呢格紋的缎带。不过由于对红光和绿光不大敏感,实际拍摄效果与预期效果有一定的差距。1961年,后世的研究人员提出当时照片效果不令人满意的原因可能是底板受到了滤镜所没能屏蔽的紫外线的影响。 分子运动论和热力学 麦克斯韦在分子运动论方面也有建树。分子运动论由丹尼尔·伯努利创立,其后经约翰·赫帕斯、、詹姆斯·普雷斯科特·焦耳以及鲁道夫·克劳修斯等人发展。这些人中尤以克劳修斯对于分子运动论贡献为大。他让这一理论成为受到公认的理论。而后,分子运动论的发展又经麦克斯韦大大推进。他对于这一理论的实验验证以及数学模型的建立都有贡献。 1856年至1866年间,他建立了气体分子速度分布律理论。这一理论后来由路德维希·玻尔兹曼进一步发展推广为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分布。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分布给出了在一定温度下以一定速度运动的气体分子的在整体中所占比例,从而进一步得出气体的温度与构成它的分子运动情况有关。这推广了先前建立的热力学定律,并对当时已有的实验现象和结果给出了较先前更好的理论解释。而在对于热力学的研究过程中,麦克斯韦又进行了一个可以诘难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思想实验。他设想如果一个热力学系统内部存在这样一个机制:其可以辨识分子运动速度,并令运动速度在不同区间上的分子向系统不同部分集中(这一机制一般被称为麦克斯韦妖);那么一个孤立系统的熵可能会因为这一机制的存在而减少,而这与热力学第二定律相违。 1871年,他从热力学势对两种热力学状态量的二阶偏导与求偏导的先后顺序无关出发,给出了一系列热力学状态量偏导数间的等式关系,即麦克斯韦关系。1874年,基于约西亚·吉布斯对于热力学过程进行图像解释的论文,麦克斯韦又提出了来对相变进行图像解释。 控制理论 1868年,麦克斯韦在《英国皇家学会论文集》上发表论文《论控制装置》(On governors),这里的“控制装置”指的是用于调节蒸汽机的离心调速器。这篇论文被认为是早期控制理论的核心要旨。 后世纪念 美国知名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将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发现称为“纵观人类历史,整个19世纪中毫无疑问最重要的事件”。为了纪念馬克士威所创下的功绩,后人将许多事物以他的名字来命名,如: 英国大数学家迈克尔·阿蒂亚幫助籌款約200万英镑,为麦克斯韦在爱丁堡广场建立铜像。 参见 注释 参考资料 外部連結 The Life and Science of James Clerk Maxwell 英国物理学家 英國皇家學會院士 蘇格蘭物理學家 19世纪科学家 爱丁堡大学校友 劍橋大學三一學院校友 劍橋大學彼得學院校友 愛丁堡皇家學會院士
zh-hant:專注;}-于解决一个当时已经困扰科学家两百余年的问题:土星环的性质。它能保持稳定而未裂解;并且能在土星周围,既未飘远,又未撞向土星在当时是一个谜团。由于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1857年将其设为的悬赏问题,这一问题在当时受到特别关注。麦克斯韦花了两年时间来研究这一问题。他证明如果土星环是固体的话,那么它不会稳定;而如果是气体的话,它也会因为波的作用而裂解。因而,他得出土星环是由有各自环绕土星运动轨道的大量的小颗粒构成的结论。1859年,他因论文《论土星环运动的稳定性》(On the stability of the motion of Saturn's rings)而获得亚当奖。这篇论文是当时参评论文中将问题论述清楚的唯一一篇。而他详实而有力的论述被喬治·比德爾·艾里誉为他所见过的“在物理学中运用数学的范例之一”。而麦克斯韦的理论预测最终在20世纪80年代旅行者计划中对于土星的观测时被验证。 1857年,麦克斯韦与当时马歇尔学院的校长丹尼尔·杜瓦牧师成为朋友,并由此结识了杜瓦的女儿凯瑟琳·玛丽·杜瓦。詹姆斯和凯瑟琳1858年2月订婚,并在同年的6月2日于阿伯丁完婚。在婚姻记录中,麦克斯韦被登记为“阿伯丁马歇尔学院自然哲学教授”。凯瑟琳比麦克斯韦大7岁。她为麦克斯韦黏性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帮助。麦克斯韦的挚友,坎佩尔,在为他作的传记中尽管鲜少提及凯瑟琳,但写到麦克斯韦夫妇对彼此的付出“无可比拟”。 1860年,马歇尔学院与邻近的合并成立阿伯丁大学。在合并后,自然哲学教授职位只有一个。麦克斯韦尽管在当时科学界已有一定的声望,仍不得不离职。而他也没能成功申请爱丁堡大学刚刚出缺的自然哲学教授职位。最终,麦克斯韦成为了伦敦国王学院的自然哲学教授。1860年夏天,在从令他几乎丧命的天花康复后,麦克斯韦与他的妻子启程南行前往伦敦。 执教伦敦国王学院时期:1860年至1865年 麦克斯韦在伦敦国王学院执教的这段时间可能是他整个职业生涯最为高产的一个时期。1860年,他因在色彩学方面的研究而获得皇家学会的,后于1861年获选进入皇家学会。在这一时期,他展示了世界上第一张耐光的彩色照片,进一步发展了他的气体黏性理论,并发展了能用来分析物理量间关系的量纲分析。麦克斯韦还经常出席的公众讲座。在那里,他会与迈克尔·法拉第进行定期交流。但两人关系谈不上亲密,因为法拉第比麦克斯韦年长整整40岁,并且在当时已经出现失智症的迹象。然而,他们依旧保持对彼此才华的敬重。 麦克斯韦在这一时期尤为重要的成就是他对于电磁学领域研究的推进。在他1861年发表的分为两部分的论文《论物理力线》中,他考察了电场与磁场的性质。在论文中他提出了能用来解释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论模型,分子渦流理论。1862年初论文再版时,麦克斯韦又增补了两部分。在增补的第一部分中,他探讨了静电场的性质和位移电流。在增补的第二部分中,他探讨了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会在外磁场作用下发生改变的现象,即法拉第效应。 晚年 1865年,麦克斯韦辞去伦敦国王学院的职位,与妻子凯瑟琳回到了格伦莱尔。在1870年发表的《论可易图形、框架以及力图》(On reciprocal figures, frames and diagrams of forces)中,他探讨了不同承重结构的刚度。他还撰写了教材《热学》(Theory of Heat)(1871年)以及专著《物质与运动》(Matter and Motion)(1876年),并成为明确使用量纲分析方法的第一人。 1871年,他成为首任卡文迪许教授,被委任监理卡文迪许实验室的发展。实验室一砖一瓦的建设以及一件件仪器的购置都经过他的监管。 麦克斯韦晚年对于科学做出最大贡献之一,就是抄写并编辑整理了亨利·卡文迪许所遗留下的实验资料。这些资料包含了卡文迪许对与地球密度以及水的微观物质构成的探究。 逝世 麦克斯韦1879年11月5日因胃癌在剑桥逝世,享年48岁。他的母亲也是在相同的年龄因为同种癌症而去世的。麦克斯韦被葬于离他长大的地方非常近的帕顿。由他终生挚友刘易斯·坎佩尔为他作的详实的传记《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的一生》(The Life of James Clerk Maxwell)在1882年出版。他的两卷本著述集於1890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个人生活 作为一位爱好者,麦克斯韦对于许多诗歌能熟读成诵,并且还会自己作诗。由他的朋友坎佩尔整理的他的诗集在1882年出版。他写的诗中较为有名的一首是《刚体吟》(Rigid Body Sings)。在这首诗中,他戏仿了羅伯特·伯恩斯的《》(Comin' Thro' the rye)。诗的开头几行是: 麦克斯韦社交能力上的欠缺几乎与他的科学方面的天赋齐名。 麦克斯韦的宗教信仰及有关的活动一直受到各方关注研究。麦克斯韦幼年曾同时参加苏格兰长老会(由于其父)和圣公会(由于其母)。他在1853年4月彻底转向长老宗,并在晚年成为苏格兰长老会的一位长老。他的反实证主义倾向与他的宗教信仰有关。 主要科学贡献 電磁學 馬克士威在1855年时即已研究電學和磁學。该年,他向提交了《論法拉第力線》。在这篇論文中,他提出了法拉第在电学与磁学方面实验研究成果的数学模型,并阐述了电与磁两种现象之間的關係。后来,他又將當時的电与磁方面已有的研究成果整理为由二十個方程組成的微分方程组。这一成果1861年在《論物理力線》中发表。 同时,馬克士威基于法拉第提出的力线的概念引入了电磁场的概念。通过将粒子间的电磁作用视作粒子通过它在周围建立起的场进行,馬克士威对于光的研究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 1862年,在伦敦国王学院执教時,馬克士威利用已有的实验数据通过計算發現,電場傳播的速度与当时测得光速非常接近。他認為這不只是一個巧合。在1862年发表《论物理力线》的第三部分中,他写到: 经过对于这一问题的后续研究,馬克士威提出了電磁波方程。这一方程从理论上预言了当时还未发现的,由交变电磁场激发的電磁波的存在。这种波在空间中的传播速度可以通过電學實驗结果进行测算。利用當時已得到的实验數值,馬克士威得出这一速度為310740000m/s。这与当时阿曼德·斐索和莱昂·傅科测算的光速数值非常接近。在他1864年发表的論文《電磁場的動力學理論》中,他寫到: 馬克士威方程組的较为完善的形式最早出现在1873年出版的《》中。这部专著主要在他辞去伦敦职位和担任卡文迪许教授之间的赋闲时期完成。馬克士威以四元数的代数运算去表述电磁场理论,并将电磁场的势作为其电磁场理论的核心。1881年,奧利弗·黑維塞以“力”取代“势”作为电磁学理论的中心,降低了馬克士威理论的复杂程度,并将方程组化为现今所知的形式。他认为以「势」来分析电磁场的方法具有任意性,应当废止。不过运用标量势和向量势来解馬克士威方程組是现今通用的解法。几年后,黑维塞和就矢量分析和引入四元数两种方法在对电磁场的研究中的相对优越性进行了争论。争论的结果是如果场是纯定域的,并且利用矢量分析已经对于问题给出较好的解答时,则不必引入四元数的概念,尽管这一概念可能有更为深远的物理意义。 馬克士威的电磁学理论的正确性现在已受公认。而他将光与电磁学理论进行定量联系的创举也被认为是19世纪物理学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对于颜色的研究 麦克斯韦在光学领域和色觉的研究上也有贡献。他为可以实际应用的彩色摄影奠定了基础。从1855年到1872年,麦克斯韦发表了一系列有关颜色的感知,色盲以及色彩理论的有价值的研究结果,并因《色觉理论》(On the Theory of Colour Vision)而获得。 在他1855年的一篇有关颜色感知的论文中,麦克斯韦提出如果透过红、绿、蓝三色滤光器分别拍摄同一景象,而后将影像分别通过三种颜色的滤镜投射到屏上,这样叠加可以完全还原原始的彩色影像。 1861年,在皇家研究所做的有关色彩理论的讲座中,麦克斯韦展示了经由三色叠加原理所拍摄的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照片。这张照片拍摄的是带有花呢格紋的缎带。不过由于对红光和绿光不大敏感,实际拍摄效果与预期效果有一定的差距。1961年,后世的研究人员提出当时照片效果不令人满意的原因可能是底板受到了滤镜所没能屏蔽的紫外线的影响。 分子运动论和热力学 麦克斯韦在分子运动论方面也有建树。分子运动论由丹尼尔·伯努利创立,其后经约翰·赫帕斯、、詹姆斯·普雷斯科特·焦耳以及鲁道夫·克劳修斯等人发展。这些人中尤以克劳修斯对于分子运动论贡献为大。他让这一理论成为受到公认的理论。而后,分子运动论的发展又经麦克斯韦大大推进。他对于这一理论的实验验证以及数学模型的建立都有贡献。 1856年至1866年间,他建立了气体分子速度分布律理论。这一理论后来由路德维希·玻尔兹曼进一步发展推广为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分布。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分布给出了在一定温度下以一定速度运动的气体分子的在整体中所占比例,从而进一步得出气体的温度与构成它的分子运动情况有关。这推广了先前建立的热力学定律,并对当时已有的实验现象和结果给出了较先前更好的理论解释。而在对于热力学的研究过程中,麦克斯韦又进行了一个可以诘难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思想实验。他设想如果一个热力学系统内部存在这样一个机制:其可以辨识分子运动速度,并令运动速度在不同区间上的分子向系统不同部分集中(这一机制一般被称为麦克斯韦妖);那么一个孤立系统的熵可能会因为这一机制的存在而减少,而这与热力学第二定律相违。 1871年,他从热力学势对两种热力学状态量的二阶偏导与求偏导的先后顺序无关出发,给出了一系列热力学状态量偏导数间的等式关系,即麦克斯韦关系。1874年,基于约西亚·吉布斯对于热力学过程进行图像解释的论文,麦克斯韦又提出了来对相变进行图像解释。 控制理论 1868年,麦克斯韦在《英国皇家学会论文集》上发表论文《论控制装置》(On
面向对象可以指:
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对问题环境的模拟分析方法
2005年11月11日:接纳沙特阿拉伯为會员。2005年12月13日至12月18日:第六次世貿部長級會議於香港舉行。 2006-2010年 2007年1月11日:越南成为第150个正式會员。。2007年7月27日:湯加成為第151個正式會員。 2008年5月16日:烏克蘭成為第152個會員。2008年7月23日:佛得角成为第153个正式会员。 2011-2015年 2011年12月17日:俄罗斯联邦签署加入世贸组织的议定书。 2012年4月29日:蒙特內哥羅成為第154個正式会员。2012年5月10日:薩摩亞成為第155个正式会员。2012年8月23日:俄罗斯联邦成为第156个正式会员。2012年8月24日:萬那杜成为第157个正式会员。 2013年2月2日:寮國成为第158个正式会员。2013年3月2日:塔吉克成为第159个正式会员。2013年9月1日:羅伯托·阿澤維多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2013年12月7日:第9次部長級會議通過,內容包含貿易便捷化、農業、棉花及發展,為杜哈回合談判以來的最大突破。此次会议在最后时刻达成了WTO成立18年、多哈回合谈判启动12年以来的第一份全球多边贸易协定——“巴厘一揽子协定”。这标志着多哈回合贸易谈判12年僵局终获历史性突破。此次会议成果振奋人心,但也要看到这只是世贸多哈回合协议的一个缩水版协议,离多哈回合谈判的全面完成尚十分遥远。 2014年6月26日:葉門成為第160個正式會員。 2015年4月26日:塞席爾成為第161個正式會員。2015年11月30日:哈薩克成為第162個正式會員。 2016-2020年 2016年7月14日:賴比瑞亞成為第163個正式會員。2016年7月29日:阿富汗成為第164個正式會員。 2021年3月1日:恩戈齊·奧孔約-伊衞拉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 直至現在為止,包括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等十餘個經濟體沒有加入世貿組織。另外,包括白俄羅斯、塞爾維亞等23個經濟體在取得世貿組織觀察員身份五年內,各國必須開始談判加入世貿組織。 會員列表 截至2016年7月29日,世界贸易组织共有164个成员,下表依各经济体名称英文首字母排列。 貿易救濟 世界貿易組織協定下所規範之貿易救濟措施可分為三種:反傾銷(anti-dumping)、補貼暨平衡(countervailing duty)和防衛措施(safeguard measure)。 相关争议和批評 輕忽勞工權益 世貿組織成員的政經優先考量受到跨國公司主導,邊緣化維護基本勞動權益方面的考量。目前只有政府單位能在世貿組織做出正式投訴,工會和人權組織只能鼓勵成員去做相關投訴。由於世貿組織的制裁只及政府不及跨國公司,跨國公司侵犯勞工權益鮮少遇到處罰,並沒有具體的財務後果。 過度全球化 自1990年代後期,世界贸易组织成為反全球化运动人士的主要反对目标。 世界贸易组织的目標原是為了監督新的全球秩序,確保其合法;然而WTO目前沒有任何類似民主機構的特徵:世界贸易组织秘密運作,沒有義務向成員或他者解釋其行動;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員代表多是貿易律師,往往會因為企業需要而為之打通關,而該組織也秉持對市場的信仰,往往向企業利益傾斜,常讓地方環境法與勞工法受挫、無以伸張。 密室會議 世界贸易组织最為人詬病的一点,是其不透明的所謂「密室會議」、「綠室會議」或「小型部長會議」(Green Room)。其原文出自起初GATT烏拉圭回合中,少數會員代表於綠色房間內所作出的決議,另一說則為世界贸易组织日內瓦秘書長的辦公室顏色。在「密室會議」中,部份對於會議主題有利益關係的少數成員事先就議題做出一致的方案,之後在將此決議公佈於所有會員前決議。此種決議方式在後來於1999年西雅圖、2001年多哈及 2003年坎昆部長會議均被採用,甚至成為許多決議失敗的原因,因為非洲或其他週邊經濟體在整個會議討論中,均被排除在「密室會議」之外,故拒絕承認最後的決議。此種決策過程在1990年代常被提出,常為開發中國家或非政府組織對於WTO決策不透明的批判焦點。 過去數十年中有許多方案嘗試解決「密室會議」的問題,如由數個永久核心會員及由其他成員以輪值的方式所組成的執行委員會,以管理WTO裡的議程,其中的核心會員可由各成員在發達經濟體的影響力或其他準則來決定。然至今這方面仍未有明顯的進展。許多決策者認為,使到世界贸易组织會議更為透明無疑是有必要且可取的,但同時也有人認為「密室會議」這樣的討論過程在如此一個日益龐大的組織是無可避免的。 除上述以外,包含了世界贸易组织中最重要的關稅限制及其他由所有會員決議的資料庫無法自由地取得,也常是多方批評的一項。 注释 参考文献
2001-2005年 2001年5月31日:立陶宛正式加入。2001年7月26日:摩爾多瓦正式加入。2001年11月9日至11月13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第四次部长級会议,发表《多哈宣言》,並成功啟動多哈回合貿易談判。2001年12月11日:中國经过15年的谈判正式加入,这是关贸总协定/世贸历史上谈判时间最长的一次。 2002年1月1日: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正式加入。2002年9月1日:素帕猜·帕尼帕迪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 2003年2月5日:亞美尼亞正式加入。2003年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墨西哥坎昆举行第五次部长級会议。在这次会议上,由印度、中國与巴西领导的22个南方集团(发展中国家)反对北方集团(发达国家)所提出的“新加坡议题”协议:投资保护、市场竞争政策、政府体制透明化等。南方集团还要求欧盟与美国放弃农业补贴,但同样未果。这次会议未能实现任何进展。 2004年4月23日:尼泊爾正式加入。2004年10月13日:柬埔寨正式加入。 2005年11月11日:接纳沙特阿拉伯为會员。2005年12月13日至12月18日:第六次世貿部長級會議於香港舉行。 2006-2010年 2007年1月11日:越南成为第150个正式會员。。2007年7月27日:湯加成為第151個正式會員。 2008年5月16日:烏克蘭成為第152個會員。2008年7月23日:佛得角成为第153个正式会员。 2011-2015年 2011年12月17日:俄罗斯联邦签署加入世贸组织的议定书。 2012年4月29日:蒙特內哥羅成為第154個正式会员。2012年5月10日:薩摩亞成為第155个正式会员。2012年8月23日:俄罗斯联邦成为第156个正式会员。2012年8月24日:萬那杜成为第157个正式会员。 2013年2月2日:寮國成为第158个正式会员。2013年3月2日:塔吉克成为第159个正式会员。2013年9月1日:羅伯托·阿澤維多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2013年12月7日:第9次部長級會議通過,內容包含貿易便捷化、農業、棉花及發展,為杜哈回合談判以來的最大突破。此次会议在最后时刻达成了WTO成立18年、多哈回合谈判启动12年以来的第一份全球多边贸易协定——“巴厘一揽子协定”。这标志着多哈回合贸易谈判12年僵局终获历史性突破。此次会议成果振奋人心,但也要看到这只是世贸多哈回合协议的一个缩水版协议,离多哈回合谈判的全面完成尚十分遥远。 2014年6月26日:葉門成為第160個正式會員。 2015年4月26日:塞席爾成為第161個正式會員。2015年11月30日:哈薩克成為第162個正式會員。 2016-2020年 2016年7月14日:賴比瑞亞成為第163個正式會員。2016年7月29日:阿富汗成為第164個正式會員。 2021年3月1日:恩戈齊·奧孔約-伊衞拉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 直至現在為止,包括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等十餘個經濟體沒有加入世貿組織。另外,包括白俄羅斯、塞爾維亞等23個經濟體在取得世貿組織觀察員身份五年內,各國必須開始談判加入世貿組織。 會員列表 截至2016年7月29日,世界贸易组织共有164个成员,下表依各经济体名称英文首字母排列。 貿易救濟 世界貿易組織協定下所規範之貿易救濟措施可分為三種:反傾銷(anti-dumping)、補貼暨平衡(countervailing duty)和防衛措施(safeguard measure)。 相关争议和批評 輕忽勞工權益 世貿組織成員的政經優先考量受到跨國公司主導,邊緣化維護基本勞動權益方面的考量。目前只有政府單位能在世貿組織做出正式投訴,工會和人權組織只能鼓勵成員去做相關投訴。由於世貿組織的制裁只及政府不及跨國公司,跨國公司侵犯勞工權益鮮少遇到處罰,並沒有具體的財務後果。 過度全球化 自1990年代後期,世界贸易组织成為反全球化运动人士的主要反对目标。 世界贸易组织的目標原是為了監督新的全球秩序,確保其合法;然而WTO目前沒有任何類似民主機構的特徵:世界贸易组织秘密運作,沒有義務向成員或他者解釋其行動;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員代表多是貿易律師,往往會因為企業需要而為之打通關,而該組織也秉持對市場的信仰,往往向企業利益傾斜,常讓地方環境法與勞工法受挫、無以伸張。 密室會議 世界贸易组织最為人詬病的一点,是其不透明的所謂「密室會議」、「綠室會議」或「小型部長會議」(Green
漓江地区以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为主,漓江山水景观是岩溶地貌类型中发育非常充分的一种。自然界中的水(主要是雨水)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再与土壤中因生物作用产生的碳酸一起,与可溶性岩石(大多数情况下,均是由碳酸盐类组成的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等)发生反应。碳酸钙盐类岩中的钙离子被碳酸转移出来,并被地下水带走,看似坚硬的岩石就这样被水一点点溶蚀,形成峰林、孤峰和岩洞,构成当地独特的自然风光。桂林-阳朔一带的碳酸岩区形成约在3.2-4亿年前,年代古老地质坚硬,沉积厚度在3000米以上,桂林地区的石灰岩的孔隙度不到1%,相比世界其他区域质量非常之高(美国佛罗里达第三纪石灰岩孔隙度为16%)。 气候 漓江地区位于亚热带中部,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高温多雨,且雨季和高温期一致。 其他 第五套人民币20元以桂林阳朔漓江黃布灘倒影与元宝山作为背面装饰。 注釋
注釋 延伸阅读 参见 桂林山水 外部連結
隋朝,隋文帝“悉罢天下诸郡”,实行州、县两级制,开皇三年(583年),改荥州为郑州,此乃郑州得名之始。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和通济渠后,郑州一度商旅往返,船乘不绝,成为全国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大业十四年(618年),隋朝大将宇文化及杀隋炀帝,隋亡,杨侗趁机在洛阳称帝。开明元年(619年),太尉王世充废杨侗自立为帝,国号郑。这是中国历史的第三个郑国。开明三年(621年),唐王李世民率三千铁骑与拥有十万大军的窦建德发生虎牢之战,窦建德战败,盘踞洛阳的王世充随即投降。 唐代,調露二年(680年),唐高宗李治携武则天游嵩山。唐大周萬歲登封元年(696年),武则天赴少室山行封禅礼,因年号为万岁登封元年,而改嵩阳县为登封。自安史之乱后,黄河流域的生产遭到破坏,中原地区千里萧条。北宋建都汴京后,郑州于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被建为西辅,成为宋代四辅郡之一,自北宋开始,讲学之风盛行,国内各地多选山林名声之地建立书院,位于登封峻极峰下的嵩阳书院是当时的四大书院之一。金代和元代时期,郑州的土地大量荒芜,经济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唯有天文学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由郭守敬和王恂主持在全国设立了27个天文观测台,登封的观测台则是全国观测中心。 明朝建立后,为改变中原人烟稀少土地荒芜的状况,先后从浙江和山西等地迁民至河南,当时,荥阳和中牟等县都有不少移民落户。明末各地起义不断,崇祯八年(1635年)李自成的义军攻占汜水、荥阳等县,进军广武山。为了突破明朝军队的围剿,13家义军72营共计20余万人,在荥阳聚会,商讨作战方略,史称“荥阳大会”。明末清初,约40年的战乱,黄河堤防失修,有的地段常年决口,漕运影响甚重,康熙元年(1662年)6月,黄河泛滥,中牟城西、南、北三关均被水淹,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修筑高4丈,宽10丈的黄河堤。 光绪十三年(1887年)9月30日,郑州下汛十堡(今惠济区花园口镇石桥村)发生黄河决口,致使200多万(一说93万;一说最保守估计150万;一说700万)人罹难,清史研究学者夏明方称其为“近代中国人口损失最严重的一次洪水灾害”,英国密德萨斯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彼得·霍夫(Peter Hough)称其为“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自然灾害之一”。 清末,随着平汉和陇海两条铁路在郑州交汇,郑州成为中国东西、南北大动脉的纽带,经济地位不断提升,成为一个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和工业品输入的小商埠。 民国和共和国时期 中华民国成立后,1913年郑州直隶州改为郑县。1920年,北洋政府河南省议会通过了在郑州设立商埠的议案。1923年2月,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在这里发起,但很快得到平息。同年3月,北洋政府国务会议正式下文将郑州开辟为商埠,在郑州设立商埠督办公署。1927年创刊于上海的《旅行杂志》已把郑州称为华北大都会。1928年,冯玉祥改郑县为郑州市。1931年,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爆發中原大战之后,又将郑州撤市改为县。1938年6月9日,国民政府为了阻止日军沿陇海铁路西进,选择将花园口黄河南岸的堤防炸毀以造成決堤,史称花园口决堤事件。共計390萬人流離失所,1200萬人受災。1946年1月,国民政府在郑州吕祖庙设立郑州绥靖公署,1948年10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郑州,郑州绥靖公署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国民党在郑州的统治就此结束。此后实行市县分设,在郑县城区设郑州市,四郊仍为郑县。 1952年8月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将省会迁址事宜提交决策层,报告写道: 1953年3月,郑县建制撤销,改为郑州市郊区并入郑州市。 1954年10月30日,河南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根据官方档案的记载,河南省之所以将省会从开封迁往郑州,是因为郑州的交通枢纽地位在全省其他城市中无可比拟,同时郑州因位居河南中部,相较与河南省东部的开封,更便于对全省管理。郑州升格为省会的同时也成为中国十五个重点建设城市之一,工业建设迅速崛起,纺织、煤炭和机械等65个骨干企业动工兴建。数十所大中专院校及一批科研院所从开封迁至郑州,同时郑州开始大规模的城市建设。 1958年4月,河南省委決定在鄭州開建東風渠,1959年9月完工,並於1960年和1961年間引黃河水入東風渠,但由於黃河水中的泥沙過多,造成水渠不暢。1962年11月,河南省委決定停灌。1978年閘門封閉,廢除索須河以北的的渠道,使東風渠成為鄭州市區主要的排洪渠。 199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国务院五部委正式批准郑州为全国商贸中心改革试点的三个城市之一。 2000年6月,由时任河南省省长的李克强提出加快开发郑东新区。2001年8月,郑东新区开始对外征集方案。2002年12月,在世界建筑师联盟年会上,郑东新区概念规划荣获中国首个“城市规划设计杰出奖”。21世纪初,郑州先后获得中国“国家园林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最佳会展城市 ”、“全国最具竞争力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并被确立为中原城市群和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城市,洛阳为副中心。2004年成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14次会议于2015年12月14日至15日在郑州市郑东新区的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哈萨克斯坦总理卡里姆·马西莫夫等十多位政府首脑参加。 2016年12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12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第四巡回法庭在郑州挂牌成立,巡回管辖河南省、山西省、安徽省和湖北省跨行政区域的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 2021年7月河南多地遭遇特大暴雨,郑州成为水灾最严重的地区,郑州最大小时雨量(201.9毫米)和24小时雨量(622.7毫米)均打破了该市气象台1951年设立以来的纪录,暴雨已造成至少292人死亡,47人失踪。随后由于救灾期间导致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防疫措施降低导致2019冠状病毒德尔塔变种病株入侵并在郑州大规模爆发,截至8月4日已经导致101人感染。 2021年12月19日,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博物馆试开馆运行,並於2022年7月26日正式開放。 地理 郑州位于东经112°42'-114°14' ,北纬34°16'-34°58',东西宽166公里,南北长75公里,总面积约为7446.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约1010.3平方公里,山地面积约2377平方公里,全市水面面积约11.4平方公里。但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以及郑州市生态水系工程的开展,郑州市的水域面积将会不断增加。郑州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为广阔的黄淮平原,东面是开封市,西面为古都洛阳市,南面是许昌市,北面为焦作市和新乡市。 地貌 郑州市横跨中国第二级和第三级地貌台阶,西南部嵩山属第二级地貌台阶前缘,东部平原为第三级地貌台阶的组成部分,山地与平原之间的低山丘陵地带,构成第二级地貌台阶向第三级地貌台阶过渡的边坡。郑州最高点位于登封市的少室山,它主峰是海拔约为1512.4米的连天峰,郑州最低点位于中牟县韩寺乡胡辛庄,海拔仅为73米。郑州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南部最高海拔258米,东北部的柳园口海拔82.5米,西南部是受到侵蚀而形成的低山丘陵,逐渐向南过渡为黄土倾斜平原和黄淮冲积平原以及少量的沙丘和沙地。嵩山系秦岭支脉外方山的东延部分,西起洛阳龙门东侧,然后向东北一直延伸到新密市以北。邙山位于郑州市西北隅,邙山的地貌主要为黄土台地和黄土丘陵,由于黄河的侧蚀和众多沟谷侵蚀作用,使得黄土丘陵形态显得异常陡峻。具茨山系伏牛山系嵩山余脉,位于新郑市西南,山体石质为下元古代前震旦纪千枚岩、石英岩、石英片岩、矽质灰岩组成。 水系 郑州境内有大小河流124条,流域面积较大的河流有29条,分属于黄河和淮河两大水系,其中黄河流域6条,淮河流域23条。流经郑州段的黄河长约150.4公里,黄河是郑州市主要的生活用水水源地,黄河水从邙山干渠流入西流湖,经过柿园水厂的提灌站,将水提升至尖岗水库,再从尖岗水库分水向东敷设供水线路,分别向属于淮河流域的金水河、熊儿河、十七里河、十八里河和潮河供水。郑州市境内的伊洛河、汜水河和枯河是黄河的支流。伊洛河由洛河和伊河交汇后形成,总长447公里,在巩义市境内长37.8公里。汜水河分为两支,东支发源于新密市尖山乡田种湾村五指岭北坡,西支发源于新密市尖山乡巩密关村以北五指岭东牛旦山,汜水河上游东支建有仙鹤湖水库,西支建有峡峪水库。枯河古称“旃然河”,全长40.6公里,上游建有唐岗水库。 贾鲁河是淮河二级支流,发源于新密市北部山区。由古鸿沟、汴水演变而来,因元朝的工部尚书贾鲁主持疏导汴河而得名。贾鲁河在郑州市境内主要支流有金水河、索须河、熊耳河、七里河、魏河和潮河等,贾鲁河上游及其支流上建有多座水库。金水河为西南至东北流向,发源地有多种说法,金水经郭家嘴水库和帝湖水库(原金海水库)进入郑州市区,再经燕庄至金水区八里庙入东风渠。索须河因索河和须水两河汇流而得名。是荥阳市和郑州北部的泄洪排涝河道之一。熊儿河发源于郑州市区西南部的铁三官庙,因沿岸的居民区密集,该河污染较为严重。七里河源于新郑市郭店镇半坡桥村,最终在中牟县白沙镇后潘庄西汇入贾鲁河。 2009-2013 年郑州市水资源总量平均值为10.1874亿m,其中地表水资源量5.0177亿m、地下水资源量8.6842亿m、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计算量3.5145亿m。 气候环境 根据柯本气候分类法,郑州市地处北亚热带北缘,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最冷月平均气温不低于0℃,年均温15℃,年积温介于3200℃~4500℃。在太阳辐射、地形地质、大气环流等因素的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冷暖适中、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干冷同季等特征的气候。随着四季的明显交替,依次呈现为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日照长,冬季温暖少雨的特点。郑州市的冬季最长,夏季次之,春季较短。统计资料表明郑州市的平原和丘陵地区春季开始的时间大致在3月27日,终止于5月20日,历时55天;夏季开始于5月21日,终止于9月7日,历时110天;秋季开始于9月8日,终止于11月9日,历时63天;11月10日至次年的3月26日为冬季,长达137天。郑州各县(市)的气温(除嵩山外),随着自东北向西南地势的逐渐增高而增高或持平。处于西部浅山丘陵区的荥阳、巩义、新密和登封四市,年平均气温在14~14.3℃之间。极端最高气温43.0℃(1966年7月19日,市区;1966年6月22日,巩义),1951-2019年日最高温≥40℃天数34天。极端最低气温-19.7℃(1971年12月27日,中牟),市区极端最低气温-17.9℃(1955年1月2日、1971年12月27日、1990年2月1日)。郑州年平均降雨量610.9毫米,无霜期220天,全年日照时间约1950小时。 郑州因为经济结构原因导致空气质量一般。随着工业结构不断调整空气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但PM2.5和PM10的年均浓度仍然远超中華人民共和國国家二级标准,且冬季PM2.5超標嚴重,雾霾頻發;夏季臭氧污染嚴重,呈逐年恶化的趨勢。近年来,郑州市包括空气污染在内的环境问题很突出,在2015年多个月份空气质量排行榜上一直位列全国倒数五名以内并受到环保部的约谈批评,为此郑州市政府自7月起开始主要针对扬尘、燃煤、尾气排放三大污染源全力进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2019年,郑州市PM10年均浓度达到98微克/立方米(国家二级标准70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41.3%;PM2.5年均浓度达到58微克/立方米(国家二级标准35微克/立方米),首次低于全省浓度均值,比2015年下降39.6%。2019年郑州市优良天数为177天,同比增加9天,优良天数达标率48.5%;重污染天气24天,同比减少9天。 鄭州市擴散條件差。郑州市所在的河南省位於太行山、伏牛山脈以東,大別山以北,地理環境西高東低,受厄爾尼諾氣候影響,冬季冷空氣活動較弱,高濕逆溫現象頻發,大氣污染擴散條件極差。冬季冷空氣弱,頻繁發生境外重污染氣團移入、滯留而導致持續空氣重污染的情況。位於華北地區,靠近西北沙漠,春季易發浮塵天氣,造成PM10和PM2.5污染。 政治 现任领导 行政区划 秦代,郑州境内始置荥阳县、巩县和京县,属于三川郡;新郑、苑陵、阳城属颖川郡。西汉改三川郡为河南郡,又置密县、成皋等县,并将新郑、苑陵二县划入河南郡。东汉元鼎五年(前112年),故市、中牟两个侯国合并为中牟县。隋开皇元年(581年),改荥州为郑州,治虎牢。开皇十六年(596年)从郑州分出管州。大业二年(606年),废管州,郑州州治从虎牢移至管城。唐初武德四年(621年),从郑州分出管城。贞观七年(633年)郑州从武牢移治管城县。天宝元年(742年)改郑州为荥阳郡,仍治管城县。宋代建郑州为西辅,属京西北路。明朝,郑州划归开封府。清代,郑州初为郑县后被提升为直隶州,管辖4县。中华民国成立后,降郑州为郑县。 1948年10月22日郑县被中国共产党接管后,设郑州市。1954年郑州成为河南省省会。目前郑州下辖6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5个县级市,以及郑东新区、郑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功能区。其中郑东新区是国际化设计、高标准建设的新区,含CBD区、龙湖商住区、龙子湖高教园区、郑汴路物流园区等,是郑州乃至河南省的商务核心区域。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郑州出口加工区是具备保税物流功能的综合保税区。 社会 人口 1949年到1959年,郑州人口持续增长形成了近代郑州人口的第一次生育高峰。1961年由于自然灾害和当时中共中央政策影响,造成了人口非正常死亡,郑州出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人口负增长。从总体来看,郑州人口还是一种增长的态势,由1950年的219.23万人增加到2004年的708.22万人,增加了486.99万人,增长率为223%。以202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的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为12,600,574人,同2010年的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3,974,069人,增长46.07%,男女性别比由105.17:100略升为105.44:100 。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为110,369人,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减少74,903人,文盲率由2.15%下降为0.88%,下降1.27%。近年来,郑州市的人口结构呈“中间大、两头小”的梭形特点。少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逐年下降,同时人口老龄化加重,性别比例失衡,男多女少现象突出。截止2020年11月,郑州市常住人口为1274.20万人。 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282.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9.4%,比上年末提高0.3个百分点。全年人口出生率为7.68‰,人口死亡率为4.79‰,自然增长率为2.89‰。 姓氏方面,据2006年中国公安部门对郑州市市区的公民身份信息数据进行统计研究表明,本市户籍人口中最大的姓氏为王姓,共有235,036人,郑州市新排名前10位的姓氏依次为王姓、李姓、张姓、刘姓、赵姓、陈姓、杨姓、郭姓、孙姓、马姓。 福利政策方面,2008年8与1日,郑州市启动了具有政府福利性质的“全民养老”政策,这一政策号称是一种改变传统“儿女养老”和“土地养老”模式的政策,但是一些市民并不看好这一政策,他们认为参保后领取的养老金过低,还有人担心郑州市的财政状况是否有能力长期推行这一政策,毕竟当地政府的财政状况并非像江苏苏南、浙江一些发达城市一样有巨大的高收入群体纳税以充实地方财政盈余,当地政府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可能会逐年提高缴费比例。 工资方面,根据2007年中国社科院公布的城市白领工资标准,月薪2880元在郑州就属于白领阶级,同年,郑州的最低月工资标准为650元。2008年前三季度,郑州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8,411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2011年10月1日起,郑州市的月工资标准上调为1080元。2015年的最低工资上调至1600元。 民族 郑州居民以汉族为主,截止2009年,少数民族人口占郑州市常住人口的1.9%。少数民族以回族为主,郑州的回族人口达12.7万之多,主要集中于管城回族区和荥阳市金寨回族乡。另外还有满族、蒙古族、壮族、朝鲜族等47个少数民族。 古代的中原地区是中华民族先民汇聚的中心,夏、商、周三族在黄河流域相继崛起,统称华夏族。从春秋到战国时期,华夏族与江汉流域称为荆蛮的南蛮,关中附近称为秦的犬戎,北方的诸狄,泰山东南的东夷相互征伐,逐渐融合,为汉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汉族形成以后,不断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西晋末年中原地区战乱,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史称衣冠南渡,为南方带去了中原文明。部分北方民族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但大多都被汉族同化,或者主动融入汉族,如北魏孝文帝规定以汉服代替鲜卑服,以汉语代替鲜卑语,改鲜卑姓为汉姓。 郑州回族主要分布在管城回族区和荥阳市金寨回族乡,他们的来源可追溯至唐代,当时的一些来自阿拉伯世界的使节和商人在郑州暂住或留居,是郑州回族最早的来源之一。宋代建都汴梁(今开封)。由于对外商采取奖励政策,所以穆斯林来华经商者比唐代更多,纷纷云集京城,除首都外,尚有许多穆斯林散居在京都诸郡。地处京地附近的郑州,无疑亦是他们汇集和散居地之一。他们和唐时留居的回人共同构成郑州回族早期来源,但人数并不是太多。郑州回族的形成主要是在元代。由于成吉思汗的西征,一些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中亚人被迫东迁,这些东来的穆斯林,被编入蒙古军队的“探马赤军”,在交通便利、土地肥沃的黄河两岸驻防屯田,逐渐发展成为回民聚居的村落和街道。近代以来郑州也曾出现民族和宗教摩擦事件。1935年,郑州《华北日报》刊载侮辱回教的言论,激起周边回族的公愤,迫使郑州当局出面调停,责令该报停刊道歉。2004年10月27日中牟县狼城岗镇爆发回汉冲突,据当时官方新华社报道,事件是因村民驾车相遇互不相让引起,据官方公布数字,该冲突造成至少7人死亡和42人受伤。 方言 郑州方言即郑州话,属于官话方言的中原官话,河南省会从开封迁至郑州后,随着大批开封人的到来,开封话对郑州话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再加上国家大力推广以北京话为蓝本的普通话,而开封话和北京话原本就有一定程度的近似,同属于北方话次方言。同时,随着经济的深入发展,便利的交通使本省乃至全国各地居民涌入郑州,语言混杂,相互影响,所以,以开封话为基础演变而来的郑州话,在其发展过程中又受到普通话的影响,最终形成了具有河南特色但又接近普通话风格的郑州方言。郑州话由于没有大量的特殊字词发音,因此与外省人沟通方便,利于交流。郑州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没有入声。郑州话的内部结构基本一致,但是也有细微的差别,市区内汉族人和回族人说话有差别,如郑州汉人说的“猪”,回民称为“黑儿牲”;新派和老派说话有差别,如“国(Guo)家”一词,新派的发音接近于普通话,但老派则读为“国(Guɛ)家”;市区和郊区说话有差别,如“马铃薯”在市区被称为“土豆”,郊区则称“山药蛋”。“中”和“不中”是地道的郑州话,相当于四川话中的“要得”和“没得”,普通话中的“行”和“不行”。 教育 明崇祯十年(1637年)郑州知州鲁世任在今管城区南大街路东一带创办天中书院,它在郑州以及周边的邻县颇具盛名,是青年士人向往的高等学府。清代,乾隆十九年(1754年),安尔恭出任郑州知州后,在东大街文庙西一带创建东里书院。东里书院的《训士子文》曰:“要立身嵩岳峰巅,不止梅山比峻,沾笔黄河波里,宁徒京水资濡”,书院学风可见一斑,是汲取丰厚文化和充实民族精神的胜地,但该书院地势不佳,常遭受积水侵袭,光绪八年(1882年)当时的郑州知州王德成因此把东里书院移建到明朝天中书院的旧址之上,以振兴郑州学风,重展教化之道。 清朝末期,中国传统教育仍然是郑州人民接受教育的唯一途径和方式,主要办学形式有儒学、社学、书院、私塾四类。在新式教育施行前,儒学、书院已经日益没落,至1903年郑州只剩东里书院1所,已沦为一种进修性质的学校。1904年根据河南省兴学诏令,郑州知州饶拜飏在东里书院创办郑州官立高等小学堂,这是郑州第一所新式小学堂,同年又将州东的圃田集、州南的柴郭庄,州北的京水镇3处官捐义学改为官立初等小学堂,郑州教育改革由此开启。随着1905年清廷科举制度的废除、郑州劝学成立,郑州教育改革步伐加快。1906年郑州知州叶济因为州制改升始设郑州官立中学堂,这是郑州第一所新式中学堂。同年郑州还在官立中学堂内附设郑州师范传习所、并创办了郑州京汉铁路实业学校。到1911年清朝灭亡,郑州新式教育已经初具规模。 近代,郑州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郑州目前有本、专科院校近48所,有在校生约61万人,涵盖普通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截止2018年末,郑州全市有郑州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河南大学(郑州龙子湖校区,在建)两所中国“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与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重点高校。其他还有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等主要高校。位于郑东新区的龙子湖高校园区成立于2002年底,占地面积约22平方公里,入驻有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等计11所高校共10多万名师生。 郑州的中学教育也很发达,共计有上百所中学。其中 郑州一中、河南省实验中学和郑州外国语学校是全郑州市最优秀的三所中学。 体育 少林武术发源地嵩山一带有大大小小的武术学校达75家之多,常年在此习武的学生始终保持在6万之众。20世纪初,郑州地区的学堂始设体操。民国初期,学校体育兴起,三四十年代有了正式的体育运动。抗日战争胜利后,学校体育由军训替代。改革开放以来,郑州运动员参加国内外大赛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培养输送出诸如邓亚萍、孙甜甜、巫兰英、牛安林、赵阳阳、李雪英、宁泽涛等各类体育人才。 为了给体育发展提供硬件支撑,郑州自2000年以来,先后兴建了航海体育场、河南省体育中心、郑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和中原网球中心等体育场馆,航海体育场观众看台上方采用全覆盖双飞尖顶膜结构,场内铺设的是全天候型塑胶面跑道,这两项在全国大型竞赛赛场堪属一流。河南省体育中心有可容纳近5万人的体育场、田径场、足球场、棒球球场和综合训练馆及配套设施。郑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于2019年建成投用,设一场两馆,包括6万座体育场、1.6万座体育馆、3000座游泳馆以及商业设施。中原网球中心为WTA顶级赛郑州网球公开赛的永久举办地,共分两期建成,其中二期工程包含一个5000座主场馆、一个2000座副场馆、一个1600座的预赛场和4片练习场及相关配套设施,占地面积10万平米,于2020年竣工投用。自1985年以来,郑州市先后举办了全国第一届青少年运动会、第九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第一至七届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和首届世界传统武术节、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运动会、国际乒联世界巡回赛总决赛等体育赛事。 由河南建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于1994年8月27日成立的河南建业足球俱乐部(前身是河南省足球队)是中国较早成立的职业足球俱乐部之一,也是中国第二支完全拥有自己主场的足球俱乐部,目前参加中国足球超级联赛的比赛。 传媒 1915年,马超然兄弟在郑州大同路东头路南开办了文亦可印刷所,是为郑州最早的印刷所,在此以前,印刷信纸、信封、书籍和名片都是刻木版印刷。文亦可印刷所购置的石印机印出的表册和书刊非常清晰,从而改变了郑州近两千年的木版印刷的历史。辛亥革命后,因郑州没有一家报纸,马超然便动员郑县县志编辑局的总纂刘瑞璘办报。1916年9月15日,郑州历史上第一份报纸《郑州日报》诞生。目前,除了《郑州日报》外,郑州较有影响力的报纸还有《郑州晚报》、《大河报》、《东方今报》、《河南商报》等,其中《大河报》是河南省发行量最大的报纸。 河南电视台成立于1969年9月15日,下属的河南卫视覆盖世界52个国家和地区;二频道至九频道8个频道覆盖全省主要省辖城市;功夫卫视是河南电视台与澳门澳亚卫视等机构合作推出的武术类频道,面向港澳以及东南亚播出,并逐步向亚太及欧美等地推广。郑州电视台是郑州市第二大电视传播媒体,成立于1985年9月10日,下属6个频道,总覆盖人口约2600万。 交通 郑州交通、通讯发达,处于中国交通大十字架的中心位置,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郑州铁路运输尤为发达,为中国铁路干线陇海铁路和京广铁路的交汇处,同时亦为京广高速铁路、徐兰客运专线、郑渝高速铁路、郑阜高速铁路等多条高速铁路的交汇处,拥有郑州站、郑州东站、郑州航空港站、郑州北站和圃田西站五个特等站。其中郑州北站为亚洲最大的列车编组站,圃田西站为中国最大的零担货物转运站。郑州因此也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公路方面,京港澳、连霍、郑少、郑尧、郑云、郑民等高速公路及107国道、220国道、310国道等国道干线穿境而过,连通周边各主要城市。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与国内外百余个城市通航,客货运吞吐量均居中部六省首位。郑州拥有一类航空、铁路口岸和公路二类口岸各1个,货物可在郑州联检封关直通国外。郑州的邮政电信业务量亦位居中国前列,是华中地区一个铁路、公路、航空、邮电通信兼具的交通通讯枢纽。郑州优越的中心地理位置及铁路优势,使得从郑州到达国内各地都非常方便快捷。 市内公共交通方面,郑州市是中国首批“公交都市”和“城市出租汽车服务管理信息系统试点工程”建设试点城市。郑州地铁截至2020年底已开通运营7条线路,运营总里程达206.5公里。郑州公交截至2018年底拥有各种运营车辆6373台,运营线路333条,在中心城区实现了公共交通站点500米全覆盖。 另一方面,截至2018年底,郑州市机动车保有量为347.8万辆,居全国第六位,这也导致了郑州市内的交通拥堵和停车难等问题。据滴滴快的2015年的大数据显示,郑州曾位列全国最堵城市第三名,仅次于北京和上海。但据2019年高德地图联合国内6所研究机构发布的《2019年Q2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显示,在全国50座主要城市当季的拥堵排名中,郑州居第26位,显示近年来郑州的交通拥堵情况有所缓解。 铁路 19世纪末,在两广总督张之洞的提议下,清廷决定修建芦汉铁路(京广铁路)。由于郑州段的黄河上最适宜修建铁路大桥,芦汉铁路便取道郑州并在郑州设立火车站。芦汉铁路修建不久,另一条东西走向的汴洛铁路(陇海铁路)以郑州站为中心向东部的开封和西部的洛阳修建,并于1909年12月建成。至此,中国铁路史上第一个黄金十字架在郑州形成,郑州成为中国铁路第一大枢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历经战乱的郑州一片萧条,1952年10月31日,时任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视察郑州,表示要把郑州火车站建成远东地区最大、最完善的客运大站,以符合郑州在中国铁路的地位。1956年,中央拨款113万元对郑州火车站进行改造。经过多次改扩建,郑州站目前为中国铁路最重要的枢纽车站之一,是中国铁路特等站。1989年,郑州北站成为中国首个综合自动化铁路编组站,同时也是亚洲最大的铁路编组站。鄭州鐵路局最盛时期的管理范围曾包括河南全省以及周边的山西省南部、陕西和湖北的部分铁路。目前主要管辖区域为河南省中北部以及山西省南部地区。 根据中国的国家规划,郑州为未来重点建设的综合铁路枢纽。位于郑东新区的郑州东站是郑州市目前的主要高速铁路客运站,亦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火车站之一,京广高速铁路、徐兰客运专线、郑渝高速铁路、郑开城际铁路与郑机城际铁路在此交汇。除郑州东站外,在郑州东南部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另一座高速铁路枢纽站郑州航空港站在 2022 年建成投入使用。郑州航空港站规模与郑州东站相仿,建成后将成为郑渝高速铁路、郑阜高速铁路及中原城市群城際軌道交通的枢纽站。此外,郑太高速铁路已完成建设,在 2022 年济郑高速铁路完工之后,郑州已形成中国大陆第一个“米字型”高铁枢纽,成为中国少有的线路最高时速达350公里的高铁干线枢纽之一(国家高铁网有一部分是时速250公里的线路),将使郑州的铁路枢纽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 城际铁路 中原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规划期限为2009年到2020年,该规划包括7条城际轨道,合计里程约496公里,包括郑州至开封、洛阳、新乡、许昌、焦作等省内临近城市的城铁线路。根据河南省与原铁道部的合作计划,2009年12月,郑机、郑开、郑焦三条城际铁路开工建设,并先后于2014-2015年开通运营。截至2020年2月,该规划中的线路除新郑机场-许昌的城际铁路因规划变更而改以市域铁路的形式动工兴建外,其余线路均尚未动工,其中郑登洛城际铁路已完成选址,有望于近期内动工。 民航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简称新郑机场)位于郑州市区东南部,距市区约25公里,是郑州市的主要民航机场。新郑机场拥有两条跑道,飞行区等级为4F级,T1和T2两座航站楼总面积达62万平方米,是中国重要的干线机场、国家一类航空口岸、以及中国民航局确定的中国八大区域性枢纽机场之一。中国南方航空、西部航空、卢森堡货运航空、深圳航空、祥鹏航空、东海航空、中原龙浩航空等多家客货运航空公司在郑州设有基地。根据2018年统计数据,新郑机场旅客吞吐量2733.47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1.49万吨,为中部六省旅客吞吐量和货邮吞吐量最大的机场。截至2018年底,新郑机场开辟有客运航线208条,国内外通航城市达112个。国际及港澳台航线上,有前往香港、澳门、台北、高雄、首尔、新加坡、曼谷、东京、大阪、悉尼、伦敦、巴厘岛等地的定期直航航班,以及部分包机航线。 货运方面,2007年河南商人庞玉良收购德国,并促成新郑国际机场与德国帕希姆国际机场的商务关系,开启郑州至德国直达航线并将郑州航空港保税区建设成中国最大的航空港保税冷冻、冷藏及保税加工的保温、保鲜基地。2010年以来,新郑机场开始引进国内外一些知名的货运航空公司,并开通多条全货机航线。2014年,河南民航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收购卢森堡货运航空35%的股权,并开通郑州至卢森堡的货运航线。至2019年,该航线上的航班由每周2班加密至最高每周23班,通航点亦由郑州和卢森堡两个增加至芝加哥、米兰、亚特兰大、伦敦、吉隆坡、新加坡等14个城市,覆盖欧洲、北美洲和亚洲三大洲。在此带动下,从2010年至2017年,新郑机场货邮吞吐量的平均年增速高达34%,迅速成为中国第七大货运机场。至2018年底,新郑机场开辟有货运航线34条,货运通航城市达到40个。 除新郑机场外,位于上街区的郑州上街机场()为郑州市的第二机场。上街机场为通用航空机场,设一条跑道,飞行区等级为4C级。2019年7月,上街机场正式获批河南省首张A1类通用航空机场使用许可证,成为最高级别的通用航空机场之一,可开展10座以上的航空器商业载客飞行活动。 公路 郑州市是国家公路网主要枢纽之一,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地区是中国高速公路网密度较大的区域之一。和两条国家高速公路在郑州交汇,、、、和亦从郑州穿境而过。除此之外,以郑州市为起点,还有、、、、等省级高速公路,以及通往开封、新乡等周边城市的快速通道。这些公路连接郑州和省内外重要城市,从郑州出发,通过高速公路,3小时内可以到达河南省内任何一个省辖市。截至2017年底,郑州市公路通车里程达11,692.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16.9公里,一级公路433.5公里,二级公路1,803.7公里,三级公路1,186.5公里,路网密度达每百平方公里157公里。 2010年以后,郑州市内的快速路网开始迅速发展,京广快速路、中州大道、三环快速路、陇海快速路、农业快速路、四环快速路等城市快速道路先后通车,形成了“环形+井字”的快速路网体系。这些快速路多采用高架或隧道模式,全程无红绿灯,极大改善了郑州市的市内交通状况。 地铁 郑州地铁是郑州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截至2022年底,郑州地铁共开通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5号线、6号线、14号线和城郊线8条线路,运营里程232公里,共164座车站运营中。 2000年9月,郑州市开始编制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09年2月郑州地铁建设规划获国务院批准。2013年12月28日,郑州地铁1号线一期开通运营,郑州市成为中国大陆第17个以及河南省首个开通地铁的城市。2016年8月19日,郑州地铁2号线一期开通运营,与1号线在紫荆山站换乘,郑州地铁形成“十字形”线网。2017年1月12日,1号线二期工程及城郊线一期工程同时开通运营,使郑州地铁连通至郑州新郑国际机场。2019年5月20日,郑州地铁5号线全线正式开通运营,为郑州地铁系统的第一条环线。2020年12月26日,郑州地铁3号线一期与郑州地铁4号线一期正式开通载客,这标志着郑州地铁线网由“十字”加环状,正式迈入网络化运营时代2022年6月20日,城郊线二期(新郑机场站至郑州航空港站)随着郑州航空港站投入运营而开通。2022年9月30日,6号线一期西段开通。 根据中国国家发改委批复的郑州地铁第三期建设规划,郑州地铁的远期规划由21条线路组成,总长970.9公里,其中地铁线13条共505公里,市域快线8条共466公里。截至2022年底,郑州地铁共有3号线二期、6号线一期东北段、7号线、8号线、10号线一期、12号线一期、郑许线(郑许市域铁路)7条线路在建设中。
气候环境 根据柯本气候分类法,郑州市地处北亚热带北缘,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最冷月平均气温不低于0℃,年均温15℃,年积温介于3200℃~4500℃。在太阳辐射、地形地质、大气环流等因素的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冷暖适中、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干冷同季等特征的气候。随着四季的明显交替,依次呈现为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日照长,冬季温暖少雨的特点。郑州市的冬季最长,夏季次之,春季较短。统计资料表明郑州市的平原和丘陵地区春季开始的时间大致在3月27日,终止于5月20日,历时55天;夏季开始于5月21日,终止于9月7日,历时110天;秋季开始于9月8日,终止于11月9日,历时63天;11月10日至次年的3月26日为冬季,长达137天。郑州各县(市)的气温(除嵩山外),随着自东北向西南地势的逐渐增高而增高或持平。处于西部浅山丘陵区的荥阳、巩义、新密和登封四市,年平均气温在14~14.3℃之间。极端最高气温43.0℃(1966年7月19日,市区;1966年6月22日,巩义),1951-2019年日最高温≥40℃天数34天。极端最低气温-19.7℃(1971年12月27日,中牟),市区极端最低气温-17.9℃(1955年1月2日、1971年12月27日、1990年2月1日)。郑州年平均降雨量610.9毫米,无霜期220天,全年日照时间约1950小时。 郑州因为经济结构原因导致空气质量一般。随着工业结构不断调整空气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但PM2.5和PM10的年均浓度仍然远超中華人民共和國国家二级标准,且冬季PM2.5超標嚴重,雾霾頻發;夏季臭氧污染嚴重,呈逐年恶化的趨勢。近年来,郑州市包括空气污染在内的环境问题很突出,在2015年多个月份空气质量排行榜上一直位列全国倒数五名以内并受到环保部的约谈批评,为此郑州市政府自7月起开始主要针对扬尘、燃煤、尾气排放三大污染源全力进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2019年,郑州市PM10年均浓度达到98微克/立方米(国家二级标准70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41.3%;PM2.5年均浓度达到58微克/立方米(国家二级标准35微克/立方米),首次低于全省浓度均值,比2015年下降39.6%。2019年郑州市优良天数为177天,同比增加9天,优良天数达标率48.5%;重污染天气24天,同比减少9天。 鄭州市擴散條件差。郑州市所在的河南省位於太行山、伏牛山脈以東,大別山以北,地理環境西高東低,受厄爾尼諾氣候影響,冬季冷空氣活動較弱,高濕逆溫現象頻發,大氣污染擴散條件極差。冬季冷空氣弱,頻繁發生境外重污染氣團移入、滯留而導致持續空氣重污染的情況。位於華北地區,靠近西北沙漠,春季易發浮塵天氣,造成PM10和PM2.5污染。 政治 现任领导 行政区划 秦代,郑州境内始置荥阳县、巩县和京县,属于三川郡;新郑、苑陵、阳城属颖川郡。西汉改三川郡为河南郡,又置密县、成皋等县,并将新郑、苑陵二县划入河南郡。东汉元鼎五年(前112年),故市、中牟两个侯国合并为中牟县。隋开皇元年(581年),改荥州为郑州,治虎牢。开皇十六年(596年)从郑州分出管州。大业二年(606年),废管州,郑州州治从虎牢移至管城。唐初武德四年(621年),从郑州分出管城。贞观七年(633年)郑州从武牢移治管城县。天宝元年(742年)改郑州为荥阳郡,仍治管城县。宋代建郑州为西辅,属京西北路。明朝,郑州划归开封府。清代,郑州初为郑县后被提升为直隶州,管辖4县。中华民国成立后,降郑州为郑县。 1948年10月22日郑县被中国共产党接管后,设郑州市。1954年郑州成为河南省省会。目前郑州下辖6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5个县级市,以及郑东新区、郑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功能区。其中郑东新区是国际化设计、高标准建设的新区,含CBD区、龙湖商住区、龙子湖高教园区、郑汴路物流园区等,是郑州乃至河南省的商务核心区域。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郑州出口加工区是具备保税物流功能的综合保税区。 社会 人口 1949年到1959年,郑州人口持续增长形成了近代郑州人口的第一次生育高峰。1961年由于自然灾害和当时中共中央政策影响,造成了人口非正常死亡,郑州出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人口负增长。从总体来看,郑州人口还是一种增长的态势,由1950年的219.23万人增加到2004年的708.22万人,增加了486.99万人,增长率为223%。以202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的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为12,600,574人,同2010年的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3,974,069人,增长46.07%,男女性别比由105.17:100略升为105.44:100 。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为110,369人,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减少74,903人,文盲率由2.15%下降为0.88%,下降1.27%。近年来,郑州市的人口结构呈“中间大、两头小”的梭形特点。少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逐年下降,同时人口老龄化加重,性别比例失衡,男多女少现象突出。截止2020年11月,郑州市常住人口为1274.20万人。 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282.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9.4%,比上年末提高0.3个百分点。全年人口出生率为7.68‰,人口死亡率为4.79‰,自然增长率为2.89‰。 姓氏方面,据2006年中国公安部门对郑州市市区的公民身份信息数据进行统计研究表明,本市户籍人口中最大的姓氏为王姓,共有235,036人,郑州市新排名前10位的姓氏依次为王姓、李姓、张姓、刘姓、赵姓、陈姓、杨姓、郭姓、孙姓、马姓。 福利政策方面,2008年8与1日,郑州市启动了具有政府福利性质的“全民养老”政策,这一政策号称是一种改变传统“儿女养老”和“土地养老”模式的政策,但是一些市民并不看好这一政策,他们认为参保后领取的养老金过低,还有人担心郑州市的财政状况是否有能力长期推行这一政策,毕竟当地政府的财政状况并非像江苏苏南、浙江一些发达城市一样有巨大的高收入群体纳税以充实地方财政盈余,当地政府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可能会逐年提高缴费比例。 工资方面,根据2007年中国社科院公布的城市白领工资标准,月薪2880元在郑州就属于白领阶级,同年,郑州的最低月工资标准为650元。2008年前三季度,郑州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8,411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2011年10月1日起,郑州市的月工资标准上调为1080元。2015年的最低工资上调至1600元。 民族 郑州居民以汉族为主,截止2009年,少数民族人口占郑州市常住人口的1.9%。少数民族以回族为主,郑州的回族人口达12.7万之多,主要集中于管城回族区和荥阳市金寨回族乡。另外还有满族、蒙古族、壮族、朝鲜族等47个少数民族。 古代的中原地区是中华民族先民汇聚的中心,夏、商、周三族在黄河流域相继崛起,统称华夏族。从春秋到战国时期,华夏族与江汉流域称为荆蛮的南蛮,关中附近称为秦的犬戎,北方的诸狄,泰山东南的东夷相互征伐,逐渐融合,为汉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汉族形成以后,不断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西晋末年中原地区战乱,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史称衣冠南渡,为南方带去了中原文明。部分北方民族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但大多都被汉族同化,或者主动融入汉族,如北魏孝文帝规定以汉服代替鲜卑服,以汉语代替鲜卑语,改鲜卑姓为汉姓。 郑州回族主要分布在管城回族区和荥阳市金寨回族乡,他们的来源可追溯至唐代,当时的一些来自阿拉伯世界的使节和商人在郑州暂住或留居,是郑州回族最早的来源之一。宋代建都汴梁(今开封)。由于对外商采取奖励政策,所以穆斯林来华经商者比唐代更多,纷纷云集京城,除首都外,尚有许多穆斯林散居在京都诸郡。地处京地附近的郑州,无疑亦是他们汇集和散居地之一。他们和唐时留居的回人共同构成郑州回族早期来源,但人数并不是太多。郑州回族的形成主要是在元代。由于成吉思汗的西征,一些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中亚人被迫东迁,这些东来的穆斯林,被编入蒙古军队的“探马赤军”,在交通便利、土地肥沃的黄河两岸驻防屯田,逐渐发展成为回民聚居的村落和街道。近代以来郑州也曾出现民族和宗教摩擦事件。1935年,郑州《华北日报》刊载侮辱回教的言论,激起周边回族的公愤,迫使郑州当局出面调停,责令该报停刊道歉。2004年10月27日中牟县狼城岗镇爆发回汉冲突,据当时官方新华社报道,事件是因村民驾车相遇互不相让引起,据官方公布数字,该冲突造成至少7人死亡和42人受伤。 方言 郑州方言即郑州话,属于官话方言的中原官话,河南省会从开封迁至郑州后,随着大批开封人的到来,开封话对郑州话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再加上国家大力推广以北京话为蓝本的普通话,而开封话和北京话原本就有一定程度的近似,同属于北方话次方言。同时,随着经济的深入发展,便利的交通使本省乃至全国各地居民涌入郑州,语言混杂,相互影响,所以,以开封话为基础演变而来的郑州话,在其发展过程中又受到普通话的影响,最终形成了具有河南特色但又接近普通话风格的郑州方言。郑州话由于没有大量的特殊字词发音,因此与外省人沟通方便,利于交流。郑州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没有入声。郑州话的内部结构基本一致,但是也有细微的差别,市区内汉族人和回族人说话有差别,如郑州汉人说的“猪”,回民称为“黑儿牲”;新派和老派说话有差别,如“国(Guo)家”一词,新派的发音接近于普通话,但老派则读为“国(Guɛ)家”;市区和郊区说话有差别,如“马铃薯”在市区被称为“土豆”,郊区则称“山药蛋”。“中”和“不中”是地道的郑州话,相当于四川话中的“要得”和“没得”,普通话中的“行”和“不行”。 教育 明崇祯十年(1637年)郑州知州鲁世任在今管城区南大街路东一带创办天中书院,它在郑州以及周边的邻县颇具盛名,是青年士人向往的高等学府。清代,乾隆十九年(1754年),安尔恭出任郑州知州后,在东大街文庙西一带创建东里书院。东里书院的《训士子文》曰:“要立身嵩岳峰巅,不止梅山比峻,沾笔黄河波里,宁徒京水资濡”,书院学风可见一斑,是汲取丰厚文化和充实民族精神的胜地,但该书院地势不佳,常遭受积水侵袭,光绪八年(1882年)当时的郑州知州王德成因此把东里书院移建到明朝天中书院的旧址之上,以振兴郑州学风,重展教化之道。 清朝末期,中国传统教育仍然是郑州人民接受教育的唯一途径和方式,主要办学形式有儒学、社学、书院、私塾四类。在新式教育施行前,儒学、书院已经日益没落,至1903年郑州只剩东里书院1所,已沦为一种进修性质的学校。1904年根据河南省兴学诏令,郑州知州饶拜飏在东里书院创办郑州官立高等小学堂,这是郑州第一所新式小学堂,同年又将州东的圃田集、州南的柴郭庄,州北的京水镇3处官捐义学改为官立初等小学堂,郑州教育改革由此开启。随着1905年清廷科举制度的废除、郑州劝学成立,郑州教育改革步伐加快。1906年郑州知州叶济因为州制改升始设郑州官立中学堂,这是郑州第一所新式中学堂。同年郑州还在官立中学堂内附设郑州师范传习所、并创办了郑州京汉铁路实业学校。到1911年清朝灭亡,郑州新式教育已经初具规模。 近代,郑州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郑州目前有本、专科院校近48所,有在校生约61万人,涵盖普通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截止2018年末,郑州全市有郑州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河南大学(郑州龙子湖校区,在建)两所中国“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与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重点高校。其他还有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等主要高校。位于郑东新区的龙子湖高校园区成立于2002年底,占地面积约22平方公里,入驻有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等计11所高校共10多万名师生。 郑州的中学教育也很发达,共计有上百所中学。其中 郑州一中、河南省实验中学和郑州外国语学校是全郑州市最优秀的三所中学。 体育 少林武术发源地嵩山一带有大大小小的武术学校达75家之多,常年在此习武的学生始终保持在6万之众。20世纪初,郑州地区的学堂始设体操。民国初期,学校体育兴起,三四十年代有了正式的体育运动。抗日战争胜利后,学校体育由军训替代。改革开放以来,郑州运动员参加国内外大赛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培养输送出诸如邓亚萍、孙甜甜、巫兰英、牛安林、赵阳阳、李雪英、宁泽涛等各类体育人才。 为了给体育发展提供硬件支撑,郑州自2000年以来,先后兴建了航海体育场、河南省体育中心、郑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和中原网球中心等体育场馆,航海体育场观众看台上方采用全覆盖双飞尖顶膜结构,场内铺设的是全天候型塑胶面跑道,这两项在全国大型竞赛赛场堪属一流。河南省体育中心有可容纳近5万人的体育场、田径场、足球场、棒球球场和综合训练馆及配套设施。郑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于2019年建成投用,设一场两馆,包括6万座体育场、1.6万座体育馆、3000座游泳馆以及商业设施。中原网球中心为WTA顶级赛郑州网球公开赛的永久举办地,共分两期建成,其中二期工程包含一个5000座主场馆、一个2000座副场馆、一个1600座的预赛场和4片练习场及相关配套设施,占地面积10万平米,于2020年竣工投用。自1985年以来,郑州市先后举办了全国第一届青少年运动会、第九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第一至七届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和首届世界传统武术节、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运动会、国际乒联世界巡回赛总决赛等体育赛事。 由河南建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于1994年8月27日成立的河南建业足球俱乐部(前身是河南省足球队)是中国较早成立的职业足球俱乐部之一,也是中国第二支完全拥有自己主场的足球俱乐部,目前参加中国足球超级联赛的比赛。 传媒 1915年,马超然兄弟在郑州大同路东头路南开办了文亦可印刷所,是为郑州最早的印刷所,在此以前,印刷信纸、信封、书籍和名片都是刻木版印刷。文亦可印刷所购置的石印机印出的表册和书刊非常清晰,从而改变了郑州近两千年的木版印刷的历史。辛亥革命后,因郑州没有一家报纸,马超然便动员郑县县志编辑局的总纂刘瑞璘办报。1916年9月15日,郑州历史上第一份报纸《郑州日报》诞生。目前,除了《郑州日报》外,郑州较有影响力的报纸还有《郑州晚报》、《大河报》、《东方今报》、《河南商报》等,其中《大河报》是河南省发行量最大的报纸。 河南电视台成立于1969年9月15日,下属的河南卫视覆盖世界52个国家和地区;二频道至九频道8个频道覆盖全省主要省辖城市;功夫卫视是河南电视台与澳门澳亚卫视等机构合作推出的武术类频道,面向港澳以及东南亚播出,并逐步向亚太及欧美等地推广。郑州电视台是郑州市第二大电视传播媒体,成立于1985年9月10日,下属6个频道,总覆盖人口约2600万。 交通 郑州交通、通讯发达,处于中国交通大十字架的中心位置,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郑州铁路运输尤为发达,为中国铁路干线陇海铁路和京广铁路的交汇处,同时亦为京广高速铁路、徐兰客运专线、郑渝高速铁路、郑阜高速铁路等多条高速铁路的交汇处,拥有郑州站、郑州东站、郑州航空港站、郑州北站和圃田西站五个特等站。其中郑州北站为亚洲最大的列车编组站,圃田西站为中国最大的零担货物转运站。郑州因此也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公路方面,京港澳、连霍、郑少、郑尧、郑云、郑民等高速公路及107国道、220国道、310国道等国道干线穿境而过,连通周边各主要城市。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与国内外百余个城市通航,客货运吞吐量均居中部六省首位。郑州拥有一类航空、铁路口岸和公路二类口岸各1个,货物可在郑州联检封关直通国外。郑州的邮政电信业务量亦位居中国前列,是华中地区一个铁路、公路、航空、邮电通信兼具的交通通讯枢纽。郑州优越的中心地理位置及铁路优势,使得从郑州到达国内各地都非常方便快捷。 市内公共交通方面,郑州市是中国首批“公交都市”和“城市出租汽车服务管理信息系统试点工程”建设试点城市。郑州地铁截至2020年底已开通运营7条线路,运营总里程达206.5公里。郑州公交截至2018年底拥有各种运营车辆6373台,运营线路333条,在中心城区实现了公共交通站点500米全覆盖。 另一方面,截至2018年底,郑州市机动车保有量为347.8万辆,居全国第六位,这也导致了郑州市内的交通拥堵和停车难等问题。据滴滴快的2015年的大数据显示,郑州曾位列全国最堵城市第三名,仅次于北京和上海。但据2019年高德地图联合国内6所研究机构发布的《2019年Q2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显示,在全国50座主要城市当季的拥堵排名中,郑州居第26位,显示近年来郑州的交通拥堵情况有所缓解。 铁路 19世纪末,在两广总督张之洞的提议下,清廷决定修建芦汉铁路(京广铁路)。由于郑州段的黄河上最适宜修建铁路大桥,芦汉铁路便取道郑州并在郑州设立火车站。芦汉铁路修建不久,另一条东西走向的汴洛铁路(陇海铁路)以郑州站为中心向东部的开封和西部的洛阳修建,并于1909年12月建成。至此,中国铁路史上第一个黄金十字架在郑州形成,郑州成为中国铁路第一大枢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历经战乱的郑州一片萧条,1952年10月31日,时任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视察郑州,表示要把郑州火车站建成远东地区最大、最完善的客运大站,以符合郑州在中国铁路的地位。1956年,中央拨款113万元对郑州火车站进行改造。经过多次改扩建,郑州站目前为中国铁路最重要的枢纽车站之一,是中国铁路特等站。1989年,郑州北站成为中国首个综合自动化铁路编组站,同时也是亚洲最大的铁路编组站。鄭州鐵路局最盛时期的管理范围曾包括河南全省以及周边的山西省南部、陕西和湖北的部分铁路。目前主要管辖区域为河南省中北部以及山西省南部地区。 根据中国的国家规划,郑州为未来重点建设的综合铁路枢纽。位于郑东新区的郑州东站是郑州市目前的主要高速铁路客运站,亦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火车站之一,京广高速铁路、徐兰客运专线、郑渝高速铁路、郑开城际铁路与郑机城际铁路在此交汇。除郑州东站外,在郑州东南部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另一座高速铁路枢纽站郑州航空港站在 2022 年建成投入使用。郑州航空港站规模与郑州东站相仿,建成后将成为郑渝高速铁路、郑阜高速铁路及中原城市群城際軌道交通的枢纽站。此外,郑太高速铁路已完成建设,在 2022 年济郑高速铁路完工之后,郑州已形成中国大陆第一个“米字型”高铁枢纽,成为中国少有的线路最高时速达350公里的高铁干线枢纽之一(国家高铁网有一部分是时速250公里的线路),将使郑州的铁路枢纽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 城际铁路 中原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规划期限为2009年到2020年,该规划包括7条城际轨道,合计里程约496公里,包括郑州至开封、洛阳、新乡、许昌、焦作等省内临近城市的城铁线路。根据河南省与原铁道部的合作计划,2009年12月,郑机、郑开、郑焦三条城际铁路开工建设,并先后于2014-2015年开通运营。截至2020年2月,该规划中的线路除新郑机场-许昌的城际铁路因规划变更而改以市域铁路的形式动工兴建外,其余线路均尚未动工,其中郑登洛城际铁路已完成选址,有望于近期内动工。 民航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简称新郑机场)位于郑州市区东南部,距市区约25公里,是郑州市的主要民航机场。新郑机场拥有两条跑道,飞行区等级为4F级,T1和T2两座航站楼总面积达62万平方米,是中国重要的干线机场、国家一类航空口岸、以及中国民航局确定的中国八大区域性枢纽机场之一。中国南方航空、西部航空、卢森堡货运航空、深圳航空、祥鹏航空、东海航空、中原龙浩航空等多家客货运航空公司在郑州设有基地。根据2018年统计数据,新郑机场旅客吞吐量2733.47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1.49万吨,为中部六省旅客吞吐量和货邮吞吐量最大的机场。截至2018年底,新郑机场开辟有客运航线208条,国内外通航城市达112个。国际及港澳台航线上,有前往香港、澳门、台北、高雄、首尔、新加坡、曼谷、东京、大阪、悉尼、伦敦、巴厘岛等地的定期直航航班,以及部分包机航线。 货运方面,2007年河南商人庞玉良收购德国,并促成新郑国际机场与德国帕希姆国际机场的商务关系,开启郑州至德国直达航线并将郑州航空港保税区建设成中国最大的航空港保税冷冻、冷藏及保税加工的保温、保鲜基地。2010年以来,新郑机场开始引进国内外一些知名的货运航空公司,并开通多条全货机航线。2014年,河南民航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收购卢森堡货运航空35%的股权,并开通郑州至卢森堡的货运航线。至2019年,该航线上的航班由每周2班加密至最高每周23班,通航点亦由郑州和卢森堡两个增加至芝加哥、米兰、亚特兰大、伦敦、吉隆坡、新加坡等14个城市,覆盖欧洲、北美洲和亚洲三大洲。在此带动下,从2010年至2017年,新郑机场货邮吞吐量的平均年增速高达34%,迅速成为中国第七大货运机场。至2018年底,新郑机场开辟有货运航线34条,货运通航城市达到40个。 除新郑机场外,位于上街区的郑州上街机场()为郑州市的第二机场。上街机场为通用航空机场,设一条跑道,飞行区等级为4C级。2019年7月,上街机场正式获批河南省首张A1类通用航空机场使用许可证,成为最高级别的通用航空机场之一,可开展10座以上的航空器商业载客飞行活动。 公路 郑州市是国家公路网主要枢纽之一,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地区是中国高速公路网密度较大的区域之一。和两条国家高速公路在郑州交汇,、、、和亦从郑州穿境而过。除此之外,以郑州市为起点,还有、、、、等省级高速公路,以及通往开封、新乡等周边城市的快速通道。这些公路连接郑州和省内外重要城市,从郑州出发,通过高速公路,3小时内可以到达河南省内任何一个省辖市。截至2017年底,郑州市公路通车里程达11,692.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16.9公里,一级公路433.5公里,二级公路1,803.7公里,三级公路1,186.5公里,路网密度达每百平方公里157公里。 2010年以后,郑州市内的快速路网开始迅速发展,京广快速路、中州大道、三环快速路、陇海快速路、农业快速路、四环快速路等城市快速道路先后通车,形成了“环形+井字”的快速路网体系。这些快速路多采用高架或隧道模式,全程无红绿灯,极大改善了郑州市的市内交通状况。 地铁 郑州地铁是郑州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截至2022年底,郑州地铁共开通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5号线、6号线、14号线和城郊线8条线路,运营里程232公里,共164座车站运营中。 2000年9月,郑州市开始编制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09年2月郑州地铁建设规划获国务院批准。2013年12月28日,郑州地铁1号线一期开通运营,郑州市成为中国大陆第17个以及河南省首个开通地铁的城市。2016年8月19日,郑州地铁2号线一期开通运营,与1号线在紫荆山站换乘,郑州地铁形成“十字形”线网。2017年1月12日,1号线二期工程及城郊线一期工程同时开通运营,使郑州地铁连通至郑州新郑国际机场。2019年5月20日,郑州地铁5号线全线正式开通运营,为郑州地铁系统的第一条环线。2020年12月26日,郑州地铁3号线一期与郑州地铁4号线一期正式开通载客,这标志着郑州地铁线网由“十字”加环状,正式迈入网络化运营时代2022年6月20日,城郊线二期(新郑机场站至郑州航空港站)随着郑州航空港站投入运营而开通。2022年9月30日,6号线一期西段开通。 根据中国国家发改委批复的郑州地铁第三期建设规划,郑州地铁的远期规划由21条线路组成,总长970.9公里,其中地铁线13条共505公里,市域快线8条共466公里。截至2022年底,郑州地铁共有3号线二期、6号线一期东北段、7号线、8号线、10号线一期、12号线一期、郑许线(郑许市域铁路)7条线路在建设中。 公交客运 郑州市的公交线路有300余条,服务范围覆盖市中心及郊区。其主要运营者为郑州市公共交通集团。公交线路类型包括市区常规线路、快速公交线路、郊区线路及旅游线路等,除日间线路外,郑州公交还运营有夜班线路,线路号以字母“Y”开头。为应对私人轿车不断增长造成的交通拥堵,郑州市规划建设“公交都市”示范城市,提高公交出行的分担率,从而缓解交通压力。 郑州公交运营有一个快速公交系统(BRT),于2009年6月份开通运营。一期工程总长140公里,包括沿二环路的30公里长的B1路主线及多条支线,这些支线可在快速公交专用站台与主线实现免费换乘,将快速公交的覆盖面扩大至市内其他地区。郑州快速公交开通之后,吸引了海内外不少城市到郑州考察BRT运营情况。截至2019年5月,郑州快速公交已开通4条主线及数十条支线,形成线路总长达1045公里的覆盖整个郑州中心市区的快速公交网络,开通10年以来,累计客运量达20.88亿人次,日均客流量超百万。 郑州公交采用的车辆均由位于郑州本地的宇通客车生产制造,并均采用新能源动力,包括混合动力、纯电动以及氢燃料电池动力等。 出租车 截至2016年,郑州市共有巡游出租车10608辆,车型包括丰田卡罗拉、桑塔纳、现代索纳塔等,其中排气量大于等于2.0L的车辆车身颜色为蓝色,小于2.0L的车身颜色为绿色。目前的收费标准于2012年5月起生效,排气量2.0L以下的出租车起步价为8元/2公里,超过2公里后,至12公里前,每公里1.5元,12公里或之后,每公里2.25元。排气量2.0L或以上的出租车,起步价为10元/3公里,3公里后,至12公里前,每公里2元,12公里或以后,每公里3元。夜间行驶(22:00至次日5:00)加收2元/次。等候费标准为每5分钟按1公里租价收费纯电动出租车收费标准则于2020年12月30日起生效,比照燃油出租车2.0L排量标准,起步价为10元/3公里,3公里后每公里2元。按现有计划,郑州市出租车将于2021年底全部更换为纯电动车。 经济 郑州是中国内陆中西部地区主要大城市之一,1920-30年代随着贯穿市域的中国铁路大动脉建成通车,郑州逐渐成为中国内陆重要商埠。如今郑州是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中原经济区和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也是内陆地区热点投资城市。截至2012年有39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郑州,2013年增至41家。 共和国初期,郑州是中国重点建设城市,其在纺织领域累积的基础优势进一步彰显。1980-90年代,郑州凭借优越的交通枢纽地位迅速发展成著名商贸城市,郑州二七商圈曾上演名噪中原、轰动全国的“商战”。1992年郑州跻身全国综合实力50强、投资硬环境40优城市行列。同一时期,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全国掀起经商潮。依托区位优势,郑州第三产业迅速增长,发展初期以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为代表的传统服务业占据较大比重,信息咨询和金融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有巨大发展潜力。2003年郑州市发展战略开始从以着力发展商品贸易转向商品贸易和工业并举发展的策略,这一战略使得第二产业再次焕发新机。2010年郑州将汽车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确立为三大战略支撑产业。2010年后,中部地区第一个综合性保税区域郑州出口加工区以及中国首个航空港经济试验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相继被中央批复,为郑州乃至河南全省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支撑。2017年4月1日,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其中郑州片区为73.17平方公里(包括河南郑州出口加工区A区0.89平方公里、河南保税物流中心0.41平方公里)。 矿业和农业 郑州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矿藏34种,主要有煤、铝矾土、耐火粘土、水泥灰岩、油石、硫铁矿和石英砂等。其中煤炭储量达50亿吨,居全省第一位;耐火粘土品种齐全,储量达1.08亿吨,约占全省总储量的50%;铝土储量1亿余吨,占全省总储量的30%;天然油石矿质优良,是全国最大的油石基地之一。郑州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花生、棉花等粮食作物,苹果、梨、红枣、柿饼、葡萄、西瓜、大蒜、金银花等经济林果,黄河鲤鱼等农副土特产品。另外,中牟、新郑和荥阳是中国重要的粮食基地县(市)。 近代郑州农业发展经历了从土地改革到农业合作化,从人民公社到家庭承包经营再到农业税减免的过程,但受农药、化肥价格飙升,农产品价格受国家控制等因素的影响,农民的负担并未因农业税的减免而真正减轻。近年,郑州农业开始向产业化经营方向发展,通过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一批农产品企业在政策支持下迅速崛起。郑州的农业也在向着多元化方向探索,如推进生态绿色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 工业 郑州市在纺织、机械、建材、耐火材料、能源和原辅材料产业上具有明显优势,食品加工、汽车制造、手机制造等为主导产业。郑州曾是全国纺织工业基地之一,郑州的纺织业起始于19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积极投入生产,国内沿海城市对棉花需求迫切,国内外商人纷纷到郑州采购,利用郑州的交通优势将棉花运往沿海各大城市。在这种大背景下,1920年郑州第一个近代纺织企业“郑州豫丰纱厂”创办投产。共和国成立后,中央把郑州作为发展纺织工业的重点城市之一,大批技术熟练工人流向郑州,郑州纺织工业快速崛起。至1992年,郑州的棉纱产量占河南省总量的五分之一。1990年代中后期,郑州纺织工业在计划体制、设备陈旧等多重因素影响下逐渐陷入困境,大批技术骨干流失至沿海地区。2000年以来,郑州国有棉纺企业完成升级改造,郑州二七区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和中国服装协会授予"中国女裤名城"称号。 食品工业是郑州市传统优势产业,且发展迅速,郑州数百家食品工业企业年销售收入达600亿元左右。中国市场上三分之一的速冻水饺产自郑州,拥有全国规模宏大的速冻食品企业三全食品和思念食品。中西部地区较大的啤酒生产商金星啤酒,中国较大的方便面生产商白象食品。根据产业规划布局,在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谷物加工及粮油食品制造基地;在航空港区建设以航空食品、方便休闲食品以及高附加值的功能食品研发生产基地;在惠济经济开发区建造冷冻食品产业基地。在马寨食品工业集聚区布局以乳制品、肉制品、烘焙制品、饮料、添加剂和营养保健食品制造基地;中原食品工业园主要生产方便米面食品和当地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基地。 郑州是全国重要的冶金建材工业基地,氧化铝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0%左右。中国铝业郑州研究院是中国唯一一家轻金属大型科研机构,有全球规模最大的氧化铝试验基地和水平领先的国家大型铝电解工业试验基地,是中国铝镁工业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的前瞻技术研发基地。机械工业拥有亚洲最大的磨料磨具企业白鸽集团。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是亚洲规模最大、工艺技术最先进的客车生产企业。郑州海为高科、新大方公司和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在轨道交通设备生产领域销量不俗。欧帕公司生产的码垛机器人、自动码坯机械手等产品在中国国内市场份额独占鳌头。恒天重工、宇通重工、黎明重工等企业生产的新型高效专用装备优势明显。2010年8月2日,鸿海科技集团旗下的富士康国际宣布落子郑州,一年内不仅吸引大批配套企业进驻郑州,还直接推动郑州外贸出口和物流业高速发展。 2016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河南上榜有9个县市,其中郑州占据了5个席位,分别为巩义(第30名)、新密(34名)、荥阳(47名)、新郑(56名)、登封(60名)。 服务业 郑州是中国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及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复的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除了交通运输、批零贸易、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外,以建设郑州商贸城为契机迅速崛起的批发零售贸易业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力较强,近年郑州以以中心商务区、郑欧国际班列、郑州航空港及内陆港建设为载体,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会展、信息、文化、旅游、房地产、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郑州是中部地区金融中心之一,有百余家银行、证券、保险、期货等金融机构在郑州设立分支,形成环郑州CBD金融中心核心区。中国三大期货交易所之一的郑州商品交易所覆盖农业、能源、化工、建材和冶金等国民经济重要领域。郑州每年举办众多全国性和地区性展览,国际一流的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位于郑东新区中心商務區,市内另有中原国际博览中心等会展场所,2010年郑州市获得“中国十大品牌会展城市”奖。 文化 郑州是华夏文明和中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1994年被中国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郑州的文化主要体现为黄河文化、商都文化、拜祖文化、武术文化以及戏曲文化。河南博物院做为国家级重点博物院,是展示中原历史古文明的重要场所,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更是世界文化遗产。黄河郑州段以“悬、浊、荡、阔”为特点构成了独特的自然风光。郑州自古与“商”有缘,商朝开国第一个君王成汤在郑州夯土筑城,营建亳都,孕育出了灿烂的殷商文化。作为轩辕黄帝故里的新郑市在春秋时期的历史典籍中便有三月三,拜轩辕,登茨山的记载。黄帝文化被公认为中华文化的源头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体文化和根文化。嵩山少林寺拥有1500多年的历史,以禅宗与少林武术并称于世,是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国名寺,在海内外有广泛影响力,以它为题材创作的各类影视作品层出不穷。中国五大剧种之一的河南豫剧在郑州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集英社 ISBN 978-408751056 2019年7月『時間的花束』 關聯項目 三浦友和 上戶彩:有「小山口百惠」之稱 小丸子:卡通櫻桃小丸子的偶像 参考资料 外部連結 官方網站 - (ソニーミュージック) 百恵回帰〜山口百恵の8年間〜 - 当時のディレクター・川瀬泰雄へのインタビュー等 日本女演員 日本女歌手 20世紀女歌手 東京都歌手 前Horipro所屬藝人
Best Ten》出演全紀錄的DVD-BOX,獲得Oricon榜DVD第六的成績。2010年富士電視台又推出山口百惠在音樂節目《夜之金曲》出演全紀錄的DVD-BOX,獲得Oricon榜DVD第三的成績,是第一個引退后推出的DVD打入前三的藝人。 個人生活 山口百惠出生于東京都港區惠比壽,其生父另有家庭和小孩。她的童年時期在母親拚命做手工來籌措生活費的情景中度過,工作內容包括組裝半導體的零件和縫製娃娃衣服等。那是日本經濟高速發展的60年代,她跟堅強的母親相依爲命,生活簡單而清貧。後與母親山口正子、妹妹山口淑惠搬家到橫濱,小學2年級時又搬到橫須賀,直住到她14歲去東京當歌手,在橫須賀度過六年是像普通少女般生活,因此被她視為故鄉的城市。15歲(1974年)拍攝廣告初識比她大7歲的三浦友和,17歲(1976年)正式與之交往,20歲(1979年)在自己的演唱會上公佈戀情,21歲(1980年11月19日)結婚,這天也是母親山口正子的生日。25歲(1984年)誕下長子祐太朗,次年(1985年)次子貴大誕生。 引退後雖然一直備受媒體困擾,各種復出的傳言,出門被圍堵、追拍,以至於要求助于人權保護局,長子的幼兒園入園式也因為媒體過分圍堵,嚇哭孩子,而一度與媒體發生衝突,但山口百惠一直堅持著自己選擇的道路,徹底退出了演藝界,以堅強的姿態成了一個好妻子、好母親。從1998年開始她師從鹫澤玲子,學習拼布藝術,2002年開始每年都參加東京國際拼布展。 音樂作品 單曲32作 專輯22作 演出 电影 電視劇 NHK红白歌合战出场纪录 CM グリコアーモンドチョコレート・プリッツ・セシルチョコレート 富士ヨット 旺文社 富士胶片 花王 豐田汽車 卡西歐 著書 1981年1月『蒼い時』(苍茫时分)
1~9,不能缺少,也不能重複。參見 排列 从个元素取出个元素,个元素的排列數量為: 以賽馬為例,有8匹马参赛,玩家需在彩票上填入前三匹胜出的马匹号码,從8匹馬取出3匹來排前3名,排列數量為: 因为有336种排列,因此玩家在一次填入中中奖的概率是: 不過,中國大陸的教科書則是把從n取k的情況記作或(A代表Arrangement,即排列)。 上例是在取出元素不重複出現的狀況建立。 從个元素取出个元素,个元素可以重复出现,這排列數量為: 以四星彩為例,10個數取4個,因可能重複所以排列數量為: 这时的一次性添入中奖的概率就是: 组合 和排列不同的是,组合不考虑取出元素的顺序。 从个元素取出个,个元素的组合數量为: 不過,中國大陸的教科書則是把從取的情況記作。 以香港六合彩為例,六合彩49顆球選6顆的组合數量为: 如同排列,上面的例子是建立在取出元素不重複出現狀況。 从个元素取出个元素,個元素可以重複出現,组合數量为: 以取色球為例,每種顏色的球有無限多顆,從8種色球取出5顆球,這組合數量為: 因為組合數量公式特性,重複組合轉換成組合有另一種公式為: 另外也可以記為 总结
數獨:遊戲一般由9個3×3個的九宫格組成。每一列的數字均須包含 1~9,不能缺少,也不能重複。每一宮(粗黑線圍起來的區域,通常是 3x3 的九宮格)的數字均須包含 1~9,不能缺少,也不能重複。參見 排列 从个元素取出个元素,个元素的排列數量為: 以賽馬為例,有8匹马参赛,玩家需在彩票上填入前三匹胜出的马匹号码,從8匹馬取出3匹來排前3名,排列數量為: 因为有336种排列,因此玩家在一次填入中中奖的概率是: 不過,中國大陸的教科書則是把從n取k的情況記作或(A代表Arrangement,即排列)。 上例是在取出元素不重複出現的狀況建立。 從个元素取出个元素,个元素可以重复出现,這排列數量為: 以四星彩為例,10個數取4個,因可能重複所以排列數量為: 这时的一次性添入中奖的概率就是: 组合 和排列不同的是,组合不考虑取出元素的顺序。 从个元素取出个,个元素的组合數量为: 不過,中國大陸的教科書則是把從取的情況記作。 以香港六合彩為例,六合彩49顆球選6顆的组合數量为: 如同排列,上面的例子是建立在取出元素不重複出現狀況。 从个元素取出个元素,個元素可以重複出現,组合數量为: 以取色球為例,每種顏色的球有無限多顆,從8種色球取出5顆球,這組合數量為: 因為組合數量公式特性,重複組合轉換成組合有另一種公式為: 另外也可以記為 总结 参见 阶乘 阶乘符号
Web Consortium,W3C),目前SOAP 1.1版是業界共同的標準,屬於第二代的XML協定(第一代具主要代表性的技術為XML-RPC以及WDDX)。 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SOAP使用过程,一个SOAP消息可以发送到一个具有Web Service功能的Web站点,例如,一个含有房价信息的数据库,消息的参数中标明这是一个查询消息,此站点将返回一个XML格式的信息,其中包含了查询结果(价格,位置,特点,或者其他信息)。由于数据是用一种标准化的可分析的结构来传递的,所以可以直接被第三方站点所利用。 相关定义 SOAP封装(envelope):定义了一个框架,描述消息中的内容是什么、是谁发送的、谁应当接受并处理它以及如何处理它们; SOAP编码规则(encoding rules):定义了一种序列化的机制,用于表示应用程序需要使用的数据类型的实例; SOAP RPC表示(RPC representation):定义了一个协定,用于表示远程过程调用和应答; SOAP绑定(binding),它定义了SOAP使用哪种协议交换信息。使用HTTP/TCP/UDP协议都可以。 把SOAP绑定到HTTP的方式,同时利用了SOAP的样式和分散的灵活性特点以及HTTP的丰富特征库的优点。在HTTP上传送SOAP并不意味着SOAP会覆盖现有的HTTP语义,而是HTTP上的SOAP语义会自然地映射到HTTP语义。在使用HTTP作为协议绑定的场合中,RPC请求映射到HTTP请求上,而RPC应答映射到HTTP应答。然而,在RPC上使用SOAP并不仅限于HTTP协议绑定。 历史 SOAP曾经代表“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但是这种缩写已经在标准的1.2版后被废止了。1.2版在2003年6月24日成为W3C的推荐版本。这种缩写容易与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产生歧义,即使它们之间存在非常大的差异。 SOAP由Dave Winer、Don Box、Bob Atkinson、 Mohsen
</soapenv:Body> </soapenv:Envelope> 回应 <soapenv:Envelope xmlns:soapenv="http://schemas.xmlsoap.org/soap/envelope/" xmlns:wsa="http://schemas.xmlsoap.org/ws/2004/08/addressing"> <soapenv:Header> <wsa:ReplyTo> <wsa:Address>http://schemas.xmlsoap.org/ws/2004/08/addressing/role/anonymous</wsa:Address> </wsa:ReplyTo> <wsa:From> <wsa:Address>http://localhost:8080/axis2/services/MyService</wsa:Address> </wsa:From> <wsa:MessageID>ECE5B3F187F29D28BC11433905662036</wsa:MessageID> </soapenv:Header> <soapenv:Body> <req:echo xmlns:req="http://localhost:8080/axis2/services/MyService/"> <req:category>classifieds</req:category> </req:echo> </soapenv:Body> </soapenv:Envelope> 参见 XML XML-RPC WDDX WSDL UDDI WS-Security
匈牙利算法是众多用于解决线性任务分配问题的算法之一,它可以在多项式时间内解决问题。 分配问题是运输问题的特例,运输问题是最少成本流量问题的特例,而它们都是线性规划的特例。因此,单纯形法可以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通法。然而,针对每种特殊情形设计的专门算法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如果问题的成本函数包含二次不等式,则称之为二次分配问题。 任务分配問題一般可以在多項式時間內轉化成最大流量問題(Maximum Flow Problem)。 参看 匈牙利算法 组合数学 图论
详述 分为以下几类: 线性任务分配问题:是二元组的集合,其中和分别是集合和中的元素。是某一函数,并满足特定约束条件,例如:的每一个元素必须在中出现一次,或者的每一个元素必须在中出现一次,或者以上二者都必须满足。线性任务分配问题的目标就是最大化或者最小化之和。该问题是线性的,因为代价函数只取决于特定的二元组,而与其它的二元组没有任何关系。 二次任务分配问题:给定家工厂和个库房。每个库房被分配给一家工厂。很显然有种不同的分配组合。每家工厂和它的库房间的代价函数被定义为二者间的距离和物流量的乘积。如何分配以使所有的代价总和最小? 这些问题都是组合优化的研究对象。
匹配有以下几种可能的解释: 匹配
(图论):寻找图中没有任何两条边拥有一个共同顶点的子图。
从壮族的艺术、诗歌、音乐、宗教信仰、文学、壮医、语言、文字、服饰、传统住居、民间风俗和饮食等方面看,壮族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历史传统。壮族绣球、壮剧、端午药市等很有特色。 音乐 僚人的歌文化是僚族最大的特点,在一些地方,不会唱山歌的人甚至都找不到对象。在所有介绍到壮族、布依族、岱侬族的资料里,几乎都提到擅长山歌以及每年聚歌等风俗,在彩调基础上改编的老电影《刘三姐》最为著名。 “圩”在当地为赶集、集市的意思,以每年农历三月三的歌圩为规模最大,现在武鸣县每年三月三都举行“歌圩节”。 麽教 麽教(或摩教),即壮族巫教,是南北僚人的共同宗教信仰。麽教严格来说属于尚在形成中的、还没有成熟的巫覡宗敎,与萨满教类似,信奉万物有灵、祖先崇拜、多神信仰、占卜与蛊术等。 早在《史记·孝武帝本纪》和《赤雅》中就有对“越巫”的记载,在此后麽教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些汉族文化特别是道教等的影响。 麽教的神职人员称为为布麽、麽公,但经过历次运动,在广西平原地区已经很难见到麽公了,在偏远的山区还有一些上了年纪的老麽公,但也多后继乏人。 “布洛陀”是壮族先民口头文学中的神话人物,是创世神。布洛陀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布”在状语中是有威望的老人,“洛”是知道,“陀”是很多创造的意思。 《布洛陀经诗》是麽教(MOZ,壮族巫教)的经文,称为麽经。 文学 壮族很早有民间故事的传统,如现在流传的《达架和达仓》与唐代的《叶限故事》十分相近。最早的创世故事包括《太阳、月亮、星星》、《妈勒访天边》、《布洛陀与姆六甲》等。《布伯》反映原始先民与天地抗争的精神,《莫一大王》是反抗故事的代表。刘三姐的故事广为流传,多次被改变为戏剧和电影。 壮族民歌也十分发达,主要的形式是“欢”,分为勒脚歌、排歌、散歌几种。代表作有《布伯》、《嘹歌》、《六丘和达七》《马骨胡之歌》等。长篇叙事诗多受汉族故事影响,代表作有《梁山伯与祝英台》、《文龙与肖尼》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重要的壮族作家有陆地 、韦其麟等。由于新壮文的创制,出现了一些用母语写作的作品,如中篇小说《卜造字》、长篇小说《节日》等。 医药 饮食 壮族人饮食种类丰富,喜欢素淡食物。壮族人主食以稻米、玉米为主,辅食有红薯、木薯、麦子、黄粟等杂粮。并以大米为原料制作出五色糯米饭、八宝饭、竹筒饭、米粉、 粽子等品类众多的副食产品。 壮族人称粽子为 「粽把」 ,其種類繁多,在广西宁明县,春节时壮民會製作一种巨大的粽把,這個粽把是用來除夕祭祖用的,祭祀完後同族人便共同分食这只大粽把 ,以示大家同心同德,和睦美满。 五色糯米饭是壮族三月三的的必备品, 在三月三, 家家户户做五色饭, 據說是为了纪念歌仙刘三姐。 除了制做节日食品外 , 壮族人还用糯米制做一些特殊风味的主食 ,如南瓜饭等。 和其他民族一样 ,壮族人还用糯米酿酒。除了纯度较高的酒外 , 他們也喜欢饮用酒精度数较低的甜酒 (又称甜糟 )。 壮族人生食的传统十分悠久 。生食中既有植物 , 也有动物 , 甚至活的动物,其中最有名的是生血和生鱼片。 壯族人喜欢食用各种腌制食品,不仅腌制各種野生蔬菜 , 也腌制肉类鱼虾。 壮族和西南地区的其他少数民族一样 , 也非常愛吃酸辣的食物,這与他们的生活环境和特產有關。 为预防瘴气和湿气,以及为长期保存,形成了独特的酸食文化。常见的有酸鱼、酸肉、酸粥以及酸嘢等。 姓氏 黄姓、覃姓、韦姓、农姓、莫姓、岑姓是壯族六大姓,多为历代部落首领土司世家。由于深受汉文化的影响,免遭世人歧视,所以他们在其所修族谱、家谱或其它传记中,多攀附内地迁来的汉族或功臣名将为自己的祖先。 文字 方块壮字 一千多年前,壮族人民就利用汉字的偏旁、部首和发音、语义,创造了方块壮字(土俗字,壮语为saw ndip),民间使用的土俗字据《古壮字字典》(苏永勤等编)统计大约为4800个,南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载:“边远俗陋,牒诉券的,专用土俗书,桂林诸郡皆然。”但由于各地的字形不一,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笔划过繁,书写不易,使用起来很不方便,没有为行政公文和正规教育所采用(当然这也和壮族没有建立起统一的政权国家有关)。方块壮文至今仍然在壮族地区的民间流行。 民间艺术家用它来记录、编写、整理出来的故事、传说、山歌、戏剧如《布伯》、《刘三姐》、《百鸟衣》、《侬智高的故事》等,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文化财富。199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委员会组织专家完成了古壮字处理系统的软件设计,并使用于壮族各类古壮字抄本的整理,相继出版了《布洛陀经诗译注》、《壮族民歌古籍集成》、《嘹歌》和《欢岸》等壮族古籍,展现了古老而丰富的壮族传统文化风貌。 拼音壮文方案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55年制定通过《壮文方案》并在壮族地区推广使用,曾一度受到壮族人民的欢迎。50年代老拼音壮文以拉丁字母为基础并搀杂斯拉夫字母以及自创字母,1980年代后壮文全部采取26个拉丁字母形式。拉丁壮文以壮语北部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壮语武鸣话为标准音。 服饰 壮族特色织物是壮锦。壮族传统服饰尚青黑,男装对襟,女装右衽。妇女的上衣衣领、袖口、襟边都绣有彩色花边,裤子黑色宽肥,戴花纹图案的头巾。壮族受汉族影响较大,現在年轻人多着時装,妇女日常戴的头巾也常使用工业生产的印花毛巾,穿着自织土布的越来越少。 民居 壮族大多数房屋仍然保持古老的“幹栏”形式,其楼房全系木质结构,一般先起底层,上立屋架(壮家叫两节柱),两头搭以偏厦,顶上盖瓦或杉皮,有三间五间不等。楼上住人,底层关养牲畜、家禽,置农具,设舂碓、磨坊等。 壮族名人 壮族在其文明历史的长河中,曾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这些人物有: 罗诚(戎成王) 梁奉(镇南王) 潘长安(安南王) 黄少卿 阿侬(侬智高生母,“娅王”) 侬智高(大南国仁惠皇帝) 冼夫人(冼太夫人是广东高州人) 瓦氏夫人(抗倭英雄) 黄明堂(清代壮族农民起义首领之一) 韦拔群(中国现代农民运动领袖) 韋昌輝(太平天國北王) 李开芳(太平天國將領,參與北伐) 林凤祥(太平天國將領,參與北伐) 郑献甫(清代学者) 陆荣廷(旧桂系首领) 岑毓英(云贵总督) 岑春煊(岑毓英之子,清末民初政治家,两广总督,有学者視為民国期间桂系根基人物) 卢焘(黔军总司令兼贵州省长) 吴西(中華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事家) 韦杰(中華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解军高级将领) 黄现璠(中国现代历史学家、民族学家、人类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现代民族学奠基人之一) 黄鼎凤(大成国建章王,壮族农民运动领袖) 谭浩明(清末民初军事将领、政治家,桂军领导人之一) 庞汉桢(中華民國桂军将领,1937年抗日在上海战役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中华人民共和国追认为革命烈士) 韦国清(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 成克杰(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因贪腐腐败,已遭決死刑) 卢绍武(中華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历任广西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司令员,兼中共武鸣地委书记) 朱鹤云(中華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战车编练基地司令员,南京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员、司令员) 朱恒安(中華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长缨”杂志主编,著名木版画艺术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全国少数民族先进工作者,全国好家长) 欧致富(曾任广州军区副参谋长、广西军区司令员等职) 郑建宣(物理学家、教育家) 郑志鹏(物理学家)
文麻土语(云南省文山、麻栗坡、马关和开远等地自称布岱[bu6 dai1]的壮族语言)。该方言的语音特征是声母保留古台语全浊音,韵母完全失去了入声。 身份認同 一些民族學家將壯族視為一種現代建構的民族認同。 他們認為壯族文化與漢文化並沒有足夠的差異,不足以作為一個單獨的民族認同。有觀點認為壯族身份是政府為削弱廣東地區統一而創造的。 文化 从壮族的艺术、诗歌、音乐、宗教信仰、文学、壮医、语言、文字、服饰、传统住居、民间风俗和饮食等方面看,壮族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历史传统。壮族绣球、壮剧、端午药市等很有特色。 音乐 僚人的歌文化是僚族最大的特点,在一些地方,不会唱山歌的人甚至都找不到对象。在所有介绍到壮族、布依族、岱侬族的资料里,几乎都提到擅长山歌以及每年聚歌等风俗,在彩调基础上改编的老电影《刘三姐》最为著名。 “圩”在当地为赶集、集市的意思,以每年农历三月三的歌圩为规模最大,现在武鸣县每年三月三都举行“歌圩节”。 麽教 麽教(或摩教),即壮族巫教,是南北僚人的共同宗教信仰。麽教严格来说属于尚在形成中的、还没有成熟的巫覡宗敎,与萨满教类似,信奉万物有灵、祖先崇拜、多神信仰、占卜与蛊术等。 早在《史记·孝武帝本纪》和《赤雅》中就有对“越巫”的记载,在此后麽教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些汉族文化特别是道教等的影响。 麽教的神职人员称为为布麽、麽公,但经过历次运动,在广西平原地区已经很难见到麽公了,在偏远的山区还有一些上了年纪的老麽公,但也多后继乏人。 “布洛陀”是壮族先民口头文学中的神话人物,是创世神。布洛陀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布”在状语中是有威望的老人,“洛”是知道,“陀”是很多创造的意思。 《布洛陀经诗》是麽教(MOZ,壮族巫教)的经文,称为麽经。 文学 壮族很早有民间故事的传统,如现在流传的《达架和达仓》与唐代的《叶限故事》十分相近。最早的创世故事包括《太阳、月亮、星星》、《妈勒访天边》、《布洛陀与姆六甲》等。《布伯》反映原始先民与天地抗争的精神,《莫一大王》是反抗故事的代表。刘三姐的故事广为流传,多次被改变为戏剧和电影。 壮族民歌也十分发达,主要的形式是“欢”,分为勒脚歌、排歌、散歌几种。代表作有《布伯》、《嘹歌》、《六丘和达七》《马骨胡之歌》等。长篇叙事诗多受汉族故事影响,代表作有《梁山伯与祝英台》、《文龙与肖尼》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重要的壮族作家有陆地 、韦其麟等。由于新壮文的创制,出现了一些用母语写作的作品,如中篇小说《卜造字》、长篇小说《节日》等。 医药 饮食 壮族人饮食种类丰富,喜欢素淡食物。壮族人主食以稻米、玉米为主,辅食有红薯、木薯、麦子、黄粟等杂粮。并以大米为原料制作出五色糯米饭、八宝饭、竹筒饭、米粉、 粽子等品类众多的副食产品。 壮族人称粽子为 「粽把」 ,其種類繁多,在广西宁明县,春节时壮民會製作一种巨大的粽把,這個粽把是用來除夕祭祖用的,祭祀完後同族人便共同分食这只大粽把 ,以示大家同心同德,和睦美满。 五色糯米饭是壮族三月三的的必备品, 在三月三, 家家户户做五色饭, 據說是为了纪念歌仙刘三姐。 除了制做节日食品外 , 壮族人还用糯米制做一些特殊风味的主食 ,如南瓜饭等。 和其他民族一样 ,壮族人还用糯米酿酒。除了纯度较高的酒外 , 他們也喜欢饮用酒精度数较低的甜酒 (又称甜糟 )。 壮族人生食的传统十分悠久 。生食中既有植物 , 也有动物 , 甚至活的动物,其中最有名的是生血和生鱼片。 壯族人喜欢食用各种腌制食品,不仅腌制各種野生蔬菜 , 也腌制肉类鱼虾。 壮族和西南地区的其他少数民族一样 , 也非常愛吃酸辣的食物,這与他们的生活环境和特產有關。 为预防瘴气和湿气,以及为长期保存,形成了独特的酸食文化。常见的有酸鱼、酸肉、酸粥以及酸嘢等。 姓氏 黄姓、覃姓、韦姓、农姓、莫姓、岑姓是壯族六大姓,多为历代部落首领土司世家。由于深受汉文化的影响,免遭世人歧视,所以他们在其所修族谱、家谱或其它传记中,多攀附内地迁来的汉族或功臣名将为自己的祖先。 文字
《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 第七十六》載: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克。乃訪募天下,有能得犬戎之將吳將軍頭者,購黃金千鎰,邑萬家,又妻以少女。時帝有畜狗,其毛五采,名曰盤瓠。下令之後,盤瓠遂銜人頭造闕下,腢臣怪而診之,乃吳將軍首也。帝大喜,而計盤瓠不可妻之以女,又無封爵之道,議欲有報而未知所宜。女聞之,以為帝皇下令,不可違信,因請行。帝不得已,乃以女配盤瓠。盤瓠得女,負而走入南山,止石室中。所處險絕,人跡不至。於是女解去衣裳,為僕鑒之結,著獨力之衣。帝悲思之,遣使尋求,輒遇風雨震晦,使者不得進。經三年,生子一十二人,六男六女。盤瓠死後,因自相夫妻。 由15-19世纪开始向泰北与老挝遷移,以种罂粟为生。 瑤族文學 瑤族文學主要是以民間文學為大宗,因為多以口頭流傳為主,所以並無文字記載,僅有部份是以漢文傳鈔,至20世紀五六十年代,瑤族民間文學的采風工作才有組織地開展,其最終成果匯成了23本《瑤族民間文學資料》。 神話 瑤族神話大致上可分為「人類起源」、「宇宙起源」與「族源起源」等,像是〈密洛陀〉描述一位名叫密洛陀的女神,除了幫忙創造宇宙的山川河流外,也命其九位兒子透過「蜂仔」(蜂蛹)做人身來造人類的故事;〈盤瓠神話〉則是說明瑤族最早的十二姓是怎樣產生以及瑤族人民敬「盤王」、舉辦「盤王節」的由來。 傳說 瑤族傳說故事反映著不同時期瑤族人民所面臨的現況或與政治局勢有所關聯,早期出現了一些從圖騰神話演化而來的傳說故事,如:雲南的〈竹笛〉,之後也有針對中原王朝的反抗,如:〈大藤峽的傳說〉、〈豆腐八王〉,以及與太平天國起事有關的傳說故事,如:〈太平軍過瑤寨〉如實地記錄太平軍曾行經瑤族聚居地且與瑤民的融洽相處過程。 民間歌謠 ,其歌謠也多反映現實生活與政治現況,且發展出不少具有特色的歌謠體裁,如信歌,其主题有訴苦、訴情、查親、溯源等,另有民族歷史歌反映瑤族人民漫長的遷徙歷程以及革命歌謠如〈呼王恩情厚〉等。 瑶族名人 蔡结:民族英雄,唐朝末年湖南瑶族地区起义军首领。 李唐妹:明孝宗生母(姓紀,但因瑶话纪李不分,故稱其為李唐妹)。 汪直:明朝宦官。 參見 盘王 中国少数民族列表 畲族 輋族 参考文献
瑶族(),或寫为徭族、傜族、猺族,也稱為勉族(),是亚洲的一个民族,其历史比较悠久。有研究认为:瑶族起源于古代东夷部落,与九黎族关系密切,尊奉先祖蚩尤、盘瓠。 中国的瑶族人口為285.3萬(2010年),62.1%在廣西(147萬),21.5%在湖南(70萬),8%在廣東(20萬),8%在雲南(19萬),1.5%在貴州 。 瑶族跨境而居,在越南、老挝、泰国北部也分布一些。是越南的54个民族之一。越南瑶族人口超过62万,是越南第9大民族。东南亚国家排华年代-{zh-hans:里; zh-hant:裡;}-,部分瑶族人还飘洋过海移民到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法国等地。 瑶族民风比较淳朴而强悍。由于常受历代统治者的驱除和歧视,一般在山区居住,因此有“无山不成瑶”之说,而「南嶺無山不有瑤」 更是明確地指出其為中國南方典型的山地民族。由於分支众多,语言差异大,有勉语、布努语、拉珈语等多种。80年代创制了瑶文,用拉丁字母拼写勉语优勉土语。通用汉语。很多人能同时說壮语、苗语等语言。 分布 瑶族支系 蓝靛瑶——广泛分布于云南、广西,及越南、老挝等国,穿着用蓝靛染的衣物。 红瑶——主要居住在广西龙胜县,穿着红色衣物。 盘瑶——主要居住在广西桂平。尊崇盘王。“盘王节”是该分支的重要节日。 山子瑶 顶板瑶 花篮瑶 过山瑶——因受统治者的驱除和歧视,垦荒种植两至三年即离开,重觅垦荒地的瑶民。因总是翻山越岭寻觅垦荒地,无法定居,故称“过山瑶”。居住在湖南新宁县的“八峒瑶”即属此。 白裤瑶——主要居住在广西河池南丹。喜穿白裤,故得名。 八排瑶——主要居住在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 平地瑶 坳瑶 茶山瑶——主要居住在广西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 背篓瑶——主要居住在广西百色凌云。 风俗活动 瑶族度戒仪式 學術研究 第一部官修史書《瑤族通史》(2007) 在中国的分布 中國的瑤族自治地方 輋族、瑤族與畲族 《說蠻》載:「輋,巢居也」,「輋人亦徭種也」。《南越筆記》說:「賦以刀為準者曰徭,徭所止曰輋,亦曰輋,是為畬蠻之類。」。《嶺表紀蠻》說:「畬與輋同音,蓋以同一種族,故音同字異」。 顧炎武在《天下郡國利病書》又說:「粵人以山林中結竹木障覆居息為輋,故稱徭所止曰輋。自信為狗王後。家有畫像,犬首人服,歲時祝祭。」如此說明了明代時廣東一帶輋族的生活、習俗、信仰與及姓氏,均與現代的畬族相若,可証畬族與輋族、瑤族三者之間的密切關係。 《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
和 2.*)。RDF 或 RSS 1.* 的分支包括下列版本: RSS 0.90 原本屬於美國網景公司的版本。這個 RSS 被稱為 RDF Site Summary,但其基礎構圖建立在初期的 RDF 規格上,以及和末版的RDF推薦標準不相容。 RSS 1.0 是一個開放式的版本,由 RSS-DEV 工作團隊再次建立為 RDF Site Summary。RSS 1.0 是一個像 RSS 0.90 的 RDF 形式,但是並沒有完全的和他相容,自從1.0起新聞網站都提供 RSS 訂閱支持。 歷史 RSS 格式采纳之前有过几次 Web 联合化的尝试,但都没有达到广泛的传播。关于重构 Web 站点信息的基本思想可以追溯到早至1995年,当时 以及他在苹果公司高科技小组的同事开发出元内容框架。对这些早期发展的更详细讨论,请参见。 RSS 的第一個版本為 RDF Site Summary,在1999年三月由美国网景公司的 Guha 為了用在 My.Netscape.Com 入口網站而開發。這個版本開始以 RSS 0.9 為名。在1999年七月,美國網景公司的 Dan Libby 發明了新版本 RSS 0.91,此版本簡化了形式,藉由撤去 RDF 元素及合併 Dave Winer 的 scriptingNews 企業聯合組織化格式。Libby 並且將此重新命名為 RSS,全名「Rich Site Summary」,並且在「Futures document」論述了未來的發展形式。 這會是 Netscape 在 RSS 八年的研究中最後一次的參與,當 RSS 被一些想要他們的 feeds 被用在 My.Netscape.Com 和其他早期 RSS 入口的網路出版者環繞,美國網景公司下降 RSS 並支持 MY. Netscape.Com 在2001年4月期間新主人 AOL 的重建公司,還取消了支持格式化的使用說明文件和工具。 其中,Google Reader 曾整合了 RSS 的分類與自訂標題,網頁功能,但於2013年7月15日已終止服務。 發展 随着越来越多的站点对 RSS 的支持,RSS 目前已经成为成功的 XML 应用。RSS 搭建了信息迅速传播的一个技术平台,使得每个人都成为潜在的信息提供者。 RSS 2.* 的分支包括下列版本:
RSS 的目的。有時 RSS 一詞大體上意為“社會性書籤”,包括各種 RSS 的不同格式;例如,Blogspace 對使用網摘於一整合器內之動作標為 RSS info 和 RSS reader,雖然它的第一個句子就包含明確的 Atom 格式:「RSS 和 Atom 檔案能夠用簡單的格式從網站更新訊息至你的電腦!」 RSS 摘要可以藉由 RSS 閱讀器、feed reader 或 aggregator 等網頁或以桌面為架構的軟體來閱讀。標準的 XML 檔式可允許資訊在一次發佈後透過不同的程式閱覽。使用者藉由將網摘輸入 RSS 閱讀器,或是用滑鼠點取瀏覽器上指向訂閱程序的 RSS 小圖示 URI(非通常所稱的 URL)來訂閱網摘。RSS 閱讀器会定期檢閱网站是否有更新,然後下載至監看使用者介面。 RSS 可以是以下三種解釋中任何一種的縮寫,但其實這三者都是指同一種聯合供稿(Syndication)的技術: RSS 2.0(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 RSS 0.91, RSS 1.0(RDF(Resource Description Framework)Site Summary) RSS 0.9 and 1.0(Rich Site Summary) 版本 目前 RSS 規範的主要版本有0.91、1.0和2.0等。0.91版和1.0版完全不同,風格不同,制定標準的人也不同。0.91版和2.0版一脈相承。1.0版更接近 XML 標準。目前世界上大多數知名,雖有很多種不同的 RSS,但都定型於兩個重要的支幹(RDF 和 2.*)。RDF 或 RSS 1.* 的分支包括下列版本: RSS 0.90 原本屬於美國網景公司的版本。這個 RSS 被稱為 RDF Site Summary,但其基礎構圖建立在初期的 RDF 規格上,以及和末版的RDF推薦標準不相容。 RSS 1.0 是一個開放式的版本,由 RSS-DEV 工作團隊再次建立為 RDF Site Summary。RSS 1.0 是一個像 RSS 0.90 的 RDF 形式,但是並沒有完全的和他相容,自從1.0起新聞網站都提供 RSS 訂閱支持。 歷史 RSS 格式采纳之前有过几次 Web 联合化的尝试,但都没有达到广泛的传播。关于重构 Web 站点信息的基本思想可以追溯到早至1995年,当时 以及他在苹果公司高科技小组的同事开发出元内容框架。对这些早期发展的更详细讨论,请参见。 RSS 的第一個版本為 RDF Site Summary,在1999年三月由美国网景公司的 Guha 為了用在 My.Netscape.Com 入口網站而開發。這個版本開始以 RSS 0.9 為名。在1999年七月,美國網景公司的 Dan Libby 發明了新版本 RSS 0.91,此版本簡化了形式,藉由撤去 RDF 元素及合併 Dave Winer 的 scriptingNews 企業聯合組織化格式。Libby 並且將此重新命名為 RSS,全名「Rich Site Summary」,並且在「Futures document」論述了未來的發展形式。 這會是 Netscape 在 RSS 八年的研究中最後一次的參與,當 RSS 被一些想要他們的 feeds 被用在 My.Netscape.Com 和其他早期 RSS 入口的網路出版者環繞,美國網景公司下降 RSS 並支持 MY. Netscape.Com 在2001年4月期間新主人 AOL 的重建公司,還取消了支持格式化的使用說明文件和工具。 其中,Google Reader 曾整合了 RSS
現代的賽局理論的源頭是約翰·馮·諾伊曼對於雙人零和賽局的混合策略均衡點的發想和證明。 概述 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表面上不同的相互作用可能表现出相似的激励结构(incentive structure),所以它们是同一个游戏的特例。其中一個有名有趣的應用例子是囚徒困境。 具有竞争或对抗性质的行为称为博弈行为。在这类行为中,参加斗争或竞争的各方各自具有不同的目标或利益。为了达到各自的目标和利益,各方必须考虑对手的各种可能的行动方案,并力图选取对自己最为有利或最为合理的方案。比如日常生活中的下棋,打牌等。博弈论就是研究博弈行为中斗争各方是否存在着最合理的行为方案,以及如何找到这个合理的行为方案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生物学家使用博弈理论来理解和预测演化(论)的某些结果。例如,John Maynard Smith和George R. Price在1973年发表于《自然》杂志上的论文中提出的「进化稳定对策」的这个概念就是使用了博弈理论。还可以参见演化博弈理论和行为生态学(behavioral ecology)。 博弈论也应用于数学的其他分支,如概率、统计和线性规划等。 数学定义 对于“博弈”有不少可以互换的定义。这里给出简短的介绍和相互关系的说明。 范式博弈 范式博弈又被译为正則形式的博弈、策略型賽局或標準型賽局。 设定是一个「參與者」(players)的集合。对于每一个「參與者」都有一个给定的“策略”集合博弈(游戏)是一个函数,定义为: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知道了参与者的策略集合是什么,那么就可以有一个实数值与之对应。我们可以把上面的方程拆成两个方程来进一步把它一般化。一个方程是正則形式(Normal form game)的参与者方程,描述策略规定结果的方式。另外一个方程描写参与者对于结果(outcome)集合的偏好(preference)。也就是: 这里是游戏(博弈)的结果集合(outcome set)。对于每一个参与者都有一个偏好函数(preference function) 。 展开形式的博弈 展开形式的博弈又可译为擴展形式的博弈、擴展式賽局或擴展型賽局。 正则形式的定义为数学家们提供了“均衡”(equilibria)问题的研究一个容易使用的表达式。因为它避免了怎么计算“策略”的问题,也就是说游戏是怎么进行的问题。 若要考慮遊戲是如何進行的,展开形式的博弈是一个比较方便的表达式。这个形式与组合博弈论关系密切。这个定义通过一个树的形式给定。在树的每一个节点(vertex),不同的参与者选择一个边(edge)。 博弈论简史 对于博弈论的研究开始于恩斯特·策梅洛(1913)、埃米尔·博雷尔(1921)及冯·诺伊曼(1928),后来由冯·诺伊曼和奥斯卡·摩根斯坦(1944,1947)首次將其系统化和形式化(参照Myerson, 1991)。随后约翰·福布斯·纳什(1950,1951)利用不动点定理证明了均衡点的存在,为博弈论的一般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约翰·福布斯·纳什、约翰·海萨尼及萊因哈德·澤爾騰因为他们对博弈论的突出贡献而获得1994年的瑞典銀行經濟學獎。罗伯特·约翰·奥曼、肯·宾摩尔、及阿里尔·鲁宾斯坦對於博弈论也做出重大貢獻。 博弈分类 博弈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基准也有不同的分类。一般认为,博弈主要可以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它们的区别在于相互发生作用的当事人之间有没有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如果有,就是合作博弈,如果没有,就是非合作博弈。 从行为的时间序列性,博弈论进一步分为两类:静态博弈是指在博弈中,参与人同时选择或虽非同时选择但后行动者并不知道先行动者采取了什么具体行动;动态博弈是指在博弈中,参与人的行动有先后顺序,且后行动者能够观察到先行动者所选择的行动。通俗的理解:「囚徒困境」就是同时决策的,属于静态博弈;而棋牌类游戏等决策或行动有先后次序的,属于动态博弈。 按照参与人对其他参与人的了解程度分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完全博弈是指在博弈过程中,每一位参与人对其他参与人的特征、策略空间及收益函数有准确的信息。如果参与人对其他参与人的特征、策略空间及收益函数信息了解的不够准确、或者不是对所有参与人的特征、策略空间及收益函数都有准确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博弈就是不完全信息博弈。 目前经济学家们现在所谈的博弈论一般是指非合作博弈,由于合作博弈论比非合作博弈论复杂,在理论上的成熟度远远不如非合作博弈论。非合作博弈又分为: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与上述四种博弈相对应的均衡概念为:纳什均衡、、贝叶斯纳什均衡、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perfect Bayesian Nash equilibrium)。 博弈论还有很多分类,比如:以博弈进行的次数或者持续长短可以分为有限博弈和无限博弈;以表现形式也可以分为一般型(战略型)或者展开型,等等。 博弈论相关概念 纳什均衡 囚徒困境 重复博弈 大眾定理 信息 帕累托最优 零和博弈 非零和博弈 微分包含式 拍卖博弈 序列賽局 参考书目 Harold W. K.(editor), 1997, Classics in Game theory, Princeton, 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ISBN 0-691-01193-1 Myerson, R., 1991, Game
Osborne, M. and A. Rubinstein,1994,A Course in Game Theory, Cambridge and London: The MIT Press. ISBN 4-641-06794-5 ISBN 4-535-55288-6 ISBN 978-4-8061-3470-1 Axelrod, Robert: The Evolution of Cooperation, 1985, ISBN 0-465-02121-2 Axelrod, Robert: The Complexity of Cooperation - Agent-Based Models of Competition and Collaboration, 1997, ISBN 0-691-01567-8 Dixit, Avinash K./ Skeath, Susan: Games of Strategy, 1999, ISBN 0-393-97421-9 Eigen, Manfred / Winkler, Ruthild: Das Spiel, 1976, ISBN 3-492-02151-4 Hargreaves Heap, Shaun P. / Varoufakis, Yanis: Game Theory - A Critical Text, 2004, ISBN 0-415-25095-1 Kelly,
reinforcement learning, the system or an agent is continuously interacting with the environment in search of producing desired behavior and is getting feedback from the environment 介绍 由于其通用性很强,强化学习已经在诸如博弈论、控制论、运筹学、信息论、仿真优化、多智能体、群体智能和统计学等领域有了深入研究。在运筹学和控制文献中,强化学习被称为近似动态规划或神经动态规划。强化学习所感兴趣的问题在最优控制(一种关注最优解的存在性、表示和求解的理论,但较少涉及学习和近似)中也有所研究,尤其是环境的数学模型难以求得的时候。在经济学和博弈论中,强化学习可能被用来解释在有限的理性()下如何达到平衡状态。 基本的强化学习被建模为马尔可夫决策过程: 环境状态的集合; 动作的集合; 在状态之间转换的规则(转移概率矩阵); 规定转换后“即时奖励”的规则(奖励函数);
environment 介绍 由于其通用性很强,强化学习已经在诸如博弈论、控制论、运筹学、信息论、仿真优化、多智能体、群体智能和统计学等领域有了深入研究。在运筹学和控制文献中,强化学习被称为近似动态规划或神经动态规划。强化学习所感兴趣的问题在最优控制(一种关注最优解的存在性、表示和求解的理论,但较少涉及学习和近似)中也有所研究,尤其是环境的数学模型难以求得的时候。在经济学和博弈论中,强化学习可能被用来解释在有限的理性()下如何达到平衡状态。 基本的强化学习被建模为马尔可夫决策过程: 环境状态的集合; 动作的集合; 在状态之间转换的规则(转移概率矩阵); 规定转换后“即时奖励”的规则(奖励函数); 描述主体能够观察到什么的规则。 规则通常是随机的。主体通常可以观察即时奖励和最后一次转换。在许多模型中,主体被假设为可以观察现有的环境状态,这种情况称为“完全可观测”(full observability),反之则称为“部分可观测”(partial observability)。通常,主体被允许的动作是有限的,例如,在棋盤中棋子只能上、下、左、右移動,或是使用的钱不能多于所拥有的。 强化学习的主体与环境基于离散的时间步作用。在每一个时间,主体接收到一个观测,通常其中包含奖励。然后,它从允许的集合中选择一个动作,然后送出到环境中去。环境则变化到一个新的状态,然后决定了和这个变化相关联的奖励。强化学习主体的目标,是得到尽可能多的奖励。主体选择的动作是其历史的函数,它也可以选择随机的动作。 将这个主体的表现和自始自终以最优方式行动的主体相比较,它们之间的行动差异产生了“悔过”的概念。如果要接近最优的方案来行动,主体必须根据它的长时间行动序列进行推理:例如,要最大化我的未来收入,我最好现在去上学,虽然这样行动的即时货币奖励为负值。 因此,强化学习对于包含长期反馈的问题比短期反馈的表现更好。它在许多问题上得到应用,包括机器人控制、电梯调度、电信通讯、双陆棋和西洋跳棋。 强化学习的强大能力来源于两个方面:使用样本来优化行为,使用函数近似来描述复杂的环境。它们使得强化学习可以使用在以下的复杂环境中: 模型的环境已知,且解析解不存在; 仅仅给出环境的模拟模型(模拟优化方法的问题) 从环境中获取信息的唯一办法是和它互动。前两个问题可以被考虑为规划问题,而最后一个问题可以被认为是genuine learning问题。使用强化学习的方法,这两种规划问题都可以被转化为机器学习问题。 常用算法 蒙特卡洛学习 Monte-Carlo Learning Temporal-Difference Learning SARSA算法 Q学习
在元素定义和术语关系上的完整信息可在都柏林核心後設資料注册计划中找到。 参考文献 备注 外部链接 元数据标准 博物館學 数字图书馆 ISO標準 資訊管理 互操作性
标题(Title) 创建者(Creator) 主题(Subject) 描述(Description) 发行者(Publisher) 贡献者(Contributor) 日期(Date) 类型(Type) 格式(Format) 标识符(Identifier) 来源(Source) 语言(Language) 关系(Relation) 范围(Coverage) 权限(Rights)
黄铁矿的一个较新的商业用途是作为劲量牌不可充电锂电池的阴极材料。 黄铁矿是一种能隙为0.95eV的半导体材料。纯黄铁矿在晶体和薄膜形式中都是天然的n型,这可能是由于黄铁矿晶体结构中的硫空位充当n掺杂剂。 在20世纪初,黄铁矿被用作无线电接收器中的晶体检波器,至今仍被矿石收音机爱好者使用。在真空管成熟之前,晶体检波器是最灵敏、最可靠的检波器——在矿物类型之间甚至在特定类型的矿物中的单个样品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黄铁矿检波器占据了方铅矿检波器和机械更复杂的Perikon矿物检波器的中间点。黄铁矿检波器可以像现代1N34A锗二极管检波器一样灵敏。 黄铁矿已被提议作为低成本光伏太阳能电池板中丰富、无毒、廉价的材料。合成硫化亚铁与硫化铜一起用于制造光伏材料。最近正致力于开发完全由黄铁矿制成的薄膜太阳能电池。 黄铁矿用于制造白铁矿首饰。白铁矿首饰由小切面黄铁矿制成,通常镶嵌在银中,自古以来就为人所知,并在维多利亚时代流行。当该术语在珠宝制作中变得普遍时,“白铁矿”指的是所有二硫化亚铁矿物,包括黄铁矿,而不是斜方晶系的FeS2矿物白铁矿,它颜色较浅,易碎且化学性质不稳定,因此不适合制作珠宝。白铁矿首饰实际上不含白铁矿。当黄铁矿的标本表现为优质晶体时经常用于装饰。它们在矿物收藏方面也很受欢迎。提供最佳标本的地点包括索里亚省和拉里奥哈省(西班牙)。 按价值计算,中国(4700万美元)是全球进口未焙烧黄铁矿的最大市场,占全球进口量的65%。中国也是未焙烧黄铁矿进口增长最快的国家,2007年至2016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7.8%。 危害 當暴露於地球表面普遍存在的氧化條件下時,黃鐵礦不穩定:黃鐵礦與大氣中的氧氣和水接觸,最終分解成水鐵礦(FeO(OH))和硫酸()。該過程通過氧化黃鐵礦首先產生亞鐵離子()和硫酸根離子 (),並釋放氫正離子(H+)。然後亞鐵離子被氧氣氧化成鐵離子()水解並釋放H+產生FeO(OH)。當黃鐵礦被精細分散(最初由泥質沉積物中的硫酸鹽還原菌形成的菱形晶體或採礦作業產生的粉塵)時,這些氧化反應發生得更快。 參考資料 扩展阅读 American Geological Institute, 2003, Dictionary of Mining, Mineral, and Related Terms, 2nd ed., Springer, New York, .
American Geological Institute, 2003, Dictionary of Mining, Mineral, and Related Terms, 2nd ed., Springer, New York, . David Rickard, Pyrite: A Natural History of Fool's Gold, Oxford, New York, 2015, . 外部链接 Educational article about
葉渭渠/譯,《掌中小說》,木馬文化,2002年。 葉渭渠/譯,《睡美人》,木馬文化,2002年。 孔憲科/譯,《美麗與哀愁》,木馬文化,2002年。 唐月梅/譯,《古都》,木馬文化,2002年。 唐月梅/譯,《舞姬》,木馬文化,2002年。 唐月梅/譯,《湖》,木馬文化,2003年。 高慧勤/譯,《千羽鶴》,桂冠圖書公司,2006年。 《文學大師原著〈伊豆舞孃〉DVD》,龍騰,2006年。 竺儀/改寫,呂玉琴/繪者,《古都》,企鵝,2007年。 劉子倩/譯,《伊豆之旅》,大牌,2017年。 簡體本 侍桁/译,《雪国》,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 叶渭渠/译,《川端康成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 唐月梅/編,《川端康成小說經典》(全3冊),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 葉渭渠/譯,《我在美麗的日本》,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川端康成文集》(全10卷),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 高慧勤/主編,《川端康成十卷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葉渭渠、唐月梅/譯,《雪國、古都、千隻鶴》,譯林出版社,2002年。 唐月梅/譯,《古都》,北京出版社,2003年。 葉渭渠/譯,《千只鶴》,北京出版社,2003年。 葉渭渠/譯,《伊豆的舞孃》,北京出版社,2003年。 叶渭渠、唐月梅/译,《雪國》,浙江文藝出版社,2003年。 李德純等人/譯,《伊豆舞女》,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 劉可欣、高慧勤/譯,《伊豆的舞女》,中國致公出版社,2005年。 叶渭渠/译,《伊豆的舞女》,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 叶渭渠、唐月梅/译,《雪國‧古都》,作家出版社,2006年。 叶渭渠、唐月梅/译,《雪國》,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年。 王成、林璋/譯,《川端康成著作選釋:〈伊豆的舞女〉、〈雪國〉》(日本现代文学名著注释从书),商務印書館,2007年。 叶渭渠/譯,《雪國、伊豆舞女》(日本文學名著日漢對照系列叢書),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年。 高慧勤/譯,《雪國》(名著名译插图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年。 叶渭渠、唐月梅/译,《雪國‧古都》(插圖本),譯林出版社,2009年。 叶渭渠、唐月梅/译,《雪國》,南海出版公司,2010年。 叶渭渠、唐月梅/译,《伊豆的舞女》,南海出版公司,2010年。 叶渭渠、唐月梅/译,《雪國 古都 千只鶴》,譯林出版社,2010年。 叶渭渠/译,《千只鶴》,南海出版公司,2013年。 郑民钦/译,《东京人》,南海出版公司,2015年。 相關書籍、論述 繁體本 張國安/著,《川端康成傳》,明田出版,1993年。 鹽田良平/著,《日本的作家與作品》(中日文對照),水牛出版社,2003年。 吳叡人,,收錄於《春山文藝創刊號:歷史在呼嘯》,春山出版,2019年。 簡體本 喬遷/著,《川端康成研究》,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7年。 進藤純孝/著,何乃英/譯,《川端康成》,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
《抒情歌》(,1934年) 《禽獸》(,1935年) 《純粹的声》(,1936年) 《花的華爾滋(圓舞曲)》(,1936年) 《雪國》(,1937年) 《少女的心》(,1937年) 《女性開眼》(,1937年) 《班長的偵探》(,1937年) 《少女的港湾》(,1938年) 《睡顔》(,1941年) 《愛的人們》(,1941年) 《文章》(,1942年) 《美麗的旅行》(,1942年) 《高原》(,1942年) 《朝雲》(,1945年) 《愛》(,1945年) 《駒鳥温泉》(,1945年) 《日雀》(,1946年) 《晚霞少女》(,1946年) 《温泉宿》(,1946年) 《虹》(,1947年) 《一草一花》(,1948年) 《我的伊豆》(,1948年) 《哀愁》(,1949年) 《新文章讀本》(,1950年) 《舞姬》(,1951年) 《千羽鶴》(,1952年) 《再婚者》(,1953年) 《日月》(,1953年) 《河邊小鎮的故事》(,1954年) 《山音》(,1954年) 《吳清源棋談·名人》(,1954年) 《童謠》(,1954年) 《伊豆之旅》(,1954年) 《東京的人》(,1955年) 《湖》(,1955年) 《燕之童女》(,1955年) 《生為女人》(,1955、56年) 《富士的初雪》(,1958年) 《有風的未知》(,1959年) 《睡中的美女》(,1961年) 《古都》(,1962年) 《愛與哀愁》(,1965年) 《只手》(,1965年) 《落花流水》(,1966年) 《月下之門》(,1967年) 《美的存在與發現》(,1969年)
本缂丝(南通缂丝) 明缂丝(苏州缂丝) 刺绣 四大名绣 染缬 夹缬(印花) 蜡缬(蜡染) 绞缬(扎染) 蓝印花布 织造 南京云锦 苏州宋锦 四川蜀锦 广西壮锦 湖北土锦 海南黎锦 皮革製品 皮影 皮包 手工皮鞋 腰帶 背包
蓝印花布 织造 南京云锦 苏州宋锦 四川蜀锦 广西壮锦 湖北土锦 海南黎锦 皮革製品 皮影 皮包 手工皮鞋 腰帶 背包 帽子 手套 漆器製品 雕漆 堆漆 玩具玩偶製品 风筝 面具 家具製品 紙藝製品 纸艺 押花 剪纸 年画 印花 瓶画 ATC卡片 鐵絲製品 花燈 其他材料 骨雕 贝雕 繩索 中國結
例如:蒙特·卡罗方法、模拟煺火、群体智能 参见 可视化 信息可视化 科学可视化 数学模型 活地球模拟器 參考資料 科学建模 科学方法
科学研究中的计算机模拟 例如:蒙特·卡罗方法、模拟煺火、群体智能 参见 可视化 信息可视化 科学可视化 数学模型 活地球模拟器
9月1日——美洲相互保證條約在巴西里約簽訂, 以美國為首的多數美洲國家均參與簽署。 9月4日——法屬西非海外領土(上沃爾特河), 於二戰後重新建立。 9月18日——根据美国国会制定的《国家安全法》而成立了美国中央情报局。 9月18日——美國新的獨立軍種,美國空軍正式成立。 9月26日——英國殖民地大臣亞瑟·瓊斯宣布即將停止對於巴勒斯坦託管地的管轄權, 並將交由聯合國決定後續規劃。 9月27日——共產黨國際會議宣布成立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 9月30日——巴基斯坦與北葉門王國加入聯合國。 10月 10月2日——以色列猶太事務局同意在巴勒斯坦建立兩個不同民族的政權。 10月2日——聖保羅藝術博物館開幕。 10月5日——美國總統杜魯門首次於電視直播呼籲國民應為了歐洲的饑民而節約食物。 10月11日——南斯拉夫與智利斷交。原因係智利指控南斯拉夫企圖在南美洲支持共產主義。 10月14日——耶格尔驾驶X-1试验飞机在加州南部上空达到1078千米每小时的速度(M 1.015),首次突破音障。 10月21日——巴西連同智利向蘇聯斷交。 10月22日——巴基斯坦進軍喀什米爾地區, 導致喀什米爾戰爭爆發。 10月30日——共23國在日內瓦簽訂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 11月 11月2日——休斯H-4大力神水上運輸機進行首次也是唯一一次的試飛 。該飛行器為創下史上翼展最長的紀錄(於2019年被平流層發射雙體飛機超越)。 11月12日——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在香港成立。 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181号决议,即联合国巴勒斯坦分割方案,在巴勒斯坦分别建立一个犹太国和一个阿拉伯国。 12月 12月23日——美國貝爾實驗室的肖克利、巴丁和布拉頓組成的研究小組,研製出世界上第一個電晶體。 12月25日——中華民國憲法施行。 12月30日——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出生 1月8日——大卫·鲍伊,歌手。(2016年逝世) 1月18日——北野武,日本电影导演、演员。 1月21日——热比娅·卡德尔,新疆政治人物。 1月31日——諾蘭·萊恩,美國棒球运动员。 2月5日——麥墨瑞,澳大利亞外交官,前、駐新加坡高級專員、駐上海總領事。 2月18日——余天,台灣藝人。 2月19日——林懷民,台灣舞蹈家。 2月24日——曹興誠,台湾企业家。 2月24日——鄭少秋,香港演員。 3月13日——蕭芳芳,女演員。 3月25日——艾尔顿·约翰,歌手。 3月25日——林濁水,台湾政治人物。 4月5日——格洛麗亞·阿罗约,菲律賓總統。 4月8日——侯孝賢,台灣導演。 4月8日——羅伯特·清崎,美国作家。 4月8日——千昌夫,日本歌手、企業家。 4月16日——卡里姆·阿卜杜勒·贾巴尔,美国篮球运动员。 5月9日——邁可·列維特,美國史丹佛大學結構生物學教授,2013年因「為複雜化學系統創造了多尺度模型」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5月15日——穆希丁·雅辛,第八任马来西亚首相。 6月15日——葉迪奇,香港銀行家、空軍軍官。 6月19日——薩爾曼·魯西迪,伊朗作家。 7月7日——賈南德拉,尼泊爾國王。 7月11日——楠叶宏三,日本导演。(2018年逝世) 7月17日——卡蜜拉,英國贵族。 7月19日——布赖恩·梅,英国吉他手。 7月20日——卡洛斯·山塔那,墨西哥吉他手。 7月28日——蘇貞昌,台灣政治人物。
4月15日——傑基·羅賓森成為首位登上美國職棒大聯盟的黑人球員。 4月16日——中國國民黨、青年黨、民主社會黨及社會賢達代表簽訂共同施政綱領。 4月17日——德克萨斯港湾停靠的满载硝酸铵的Benjamin R. Curtis号发生燃烧,后来发生爆炸,引燃了同样满载硝酸铵的High Flyer号,以及另一艘Wilson B. Keene号,此次爆炸损失了7亿美元。 4月18日——國民政府明令改組;蔣介石在國府禮堂招待新聞界發表談話稱:國府委員會之改組乃我國自訓政進入憲政之重要步驟,此次改組使各政黨及社會賢達得以參加全國最高之決策機構。 4月23日——蔣介石主持國防最高委員會最後一次會議,與中國國民黨中常會聯合舉行,決定中國國民黨參加行政院人選;國防最高委員會宣布撤銷,其職權根據中國國民黨第六屆二中全會決議由改組成立之國民政府委員會接替,該會秘書廳發出公告,是日起停收文件,辦理結束。 4月24日——國民政府公布修正《國民政府委員會會議規程》,規定國民政府委員會會議稱為國務會議;國民政府通過《國民大會代表立法院立法委員選舉總事務所組織條例》。 5月 5月3日——《日本國憲法》正式實施。 5月4日——台灣臺北市萬華區臺灣省立臺北高級醫事職業學校附設婦幼衛生中心開幕啟用。 5月8日——加拿大取消限制華人入境法案。 5月16日——國軍整編第74師在孟良崮山麓遭解放軍包圍殲滅,師長張靈甫陣亡。 5月23日——日本社會黨片山哲當選為新首相。 5月31日——匈牙利總理納吉·費倫茨被迫辭職, 由親蘇派丁涅什·拉約什接任。 6月 6月1日——中國東北地區朝鮮人民軍10餘萬人,參加解放軍作戰。 6月2日——蒙古人民軍要求中華民國國軍新疆北塔山守軍退出松樹溝(6月6日,蒙古人民軍攻佔北塔山。6月8日,蒙古人民軍被擊退,但蘇聯空軍仍繼續轟炸。)。 6月3日——英国政府制定的《印度独立方案》由時任印度总督蒙巴顿将军公布——此方案又称《蒙巴顿方案》。 6月5日——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讲,提出马歇尔计划。 6月7日——司徒雷登報告美國國務院,國軍在中國東北地區有大規模崩潰可能。 6月18日——司徒雷登向美國國務院報告,謂中國共產黨之進展得益於中國國民黨之無能與腐敗。 6月20日——蒙古人民軍再次越過北塔山中蒙邊界。 6月22日——蒙古人民共和國政府覆文中華民國外交部,主張北塔山在蒙古人民共和國境界內。 6月25日——中華民國最高法院檢察署下令通緝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 6月25日——《安妮日記》於阿姆斯特丹出版, 作者為二年前死於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的安妮·法蘭克。 7月 美國國務院高級官員肯南(George F. Kennan)在外交事務季刊發表X论文(蘇聯行為的根源)一文。此項政策為「圍堵政策」的藍本。 7月1日——蘇聯命在華蘇聯僑民本年內返國。 7月2日——英國、法國、蘇聯3外長會議破裂,東西歐經濟合作無望。 7月3日——日本首批賠償軍艦抵達上海。 7月8日——羅斯威爾飛碟墜毀事件。 7月11日——國際勞工組織第81號公約-勞動監察公約於日內瓦通過。 7月17日——印度郵輪拉姆達斯號在孟買外海翻覆, 造成690人死亡。 7月18日——中華民國派方瑩為中華民國接收日艦代表。 7月18日——聯合國成立太平洋群島託管地, 並交付予美國管理。 7月22日——印度制宪会议批准使用现在的印度国旗。 7月26日——美國總統杜魯門簽署1947年國家安全法案, 重整美國軍事及情報體系。
assumption that the CR cannot use its inputs (which are in Chinese) to change its program (which is in English). John Preston and Mark Bishop, "Views into the Chinese Roo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Includes chapters by John Searle, Roger Penrose, and 凱文·沃威克. 玛格丽特·A·博登, "Escaping from the Chinese room", Cognitive Science Research Papers No. CSRP 092, University of Sussex, School of Cognitive Sciences, 1987, , online PDF, "an excerpt from a chapter" in the then unpublished "Computer Models of Mind: : Computational Approaches in Theoretical Psychology", (1988); reprinted in Boden (ed.) "The Philosophy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1989) and
Sussex, School of Cognitive Sciences, 1987, , online PDF, "an excerpt from a chapter" in the then unpublished "Computer Models of Mind: : Computational Approaches in Theoretical Psychology", (1988); reprinted in Boden (ed.) "The Philosophy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1989) and (1990); Bode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Psychology: Interdisciplinary Essays" , MIT Press, 1989, chapter 6; reprinted in Heil, pp. 253–266 (1988) (possibly abridged); J. Heil (ed.) "Philosophy of Mind: A Guide and Antholog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pages 253–266 (same
Systems", International Journal INFORMATION THEORIES & APPLICATIONS, VOLUME 6/1999 参閲 演算法 旅行推銷員問題 蚁群算法 遗传算法 外部链接 基于MATLAB实现的全局优化算法:SIMPSA(SA和单纯的组合),洗牌复杂的演化(SCA)和粒子群优化(PSO)。 Simulated Annealing A Javascript app that allows you to experiment with simulated annealing. Source code included. "General Simu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 An open-source MATLAB program for general simulated annealing exercises. Self-Guided Lesson on Simulated Annealing A Wikiversity project. Google in superposition of using, not using quantum computer Ars Technica discusses the possibility that the D-Wave
Simulated Annealing in the Control of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International Journal INFORMATION THEORIES & APPLICATIONS, VOLUME 6/1999 参閲 演算法 旅行推銷員問題 蚁群算法 遗传算法 外部链接 基于MATLAB实现的全局优化算法:SIMPSA(SA和单纯的组合),洗牌复杂的演化(SCA)和粒子群优化(PSO)。 Simulated Annealing A Javascript app that allows you to experiment with simulated annealing. Source code included. "General Simu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 An open-source MATLAB program for general simulated annealing exercises. Self-Guided Lesson on Simulated Annealing A Wikiversity project. Google in superposition of using, not using quantum computer Ars Technica discusses the possibility that the D-Wave
(约旦):约旦王储 侯赛因·阿拉·侯赛因,伊拉克足球运动员 侯赛因-阿里·蒙塔泽里,伊朗大阿亚图拉,异见人士。 虚构人物 -{侯}-賽因:香港電影《賭俠》中的角色,為賭魔陳金城義子,由單立文所飾演。 其它 侯赛因王朝
侯赛因·阿拉·侯赛因,伊拉克足球运动员 侯赛因-阿里·蒙塔泽里,伊朗大阿亚图拉,异见人士。 虚构人物
花萼,例如蓮霧 假種皮,例如荔枝、龍眼、石榴、百香果 胚乳,例如椰子 莖,例如甘蔗、水果蘿蔔 食用 在中式飲食中,水果通常是在飯後單獨食用。另外,水果也可以打成果汁、煮成果醬、涼拌或放入沙拉中、或是做成水果蛋糕等糕點。
花托,例如草莓、鳳梨、桑椹 花萼,例如蓮霧 假種皮,例如荔枝、龍眼、石榴、百香果 胚乳,例如椰子 莖,例如甘蔗、水果蘿蔔 食用 在中式飲食中,水果通常是在飯後單獨食用。另外,水果也可以打成果汁、煮成果醬、涼拌或放入沙拉中、或是做成水果蛋糕等糕點。 大多數水果可以新鮮食用,但有些水果如柿子需要放一段時間去除澀味才能吃。 果皮和種子是否能吃,因水果而異。莓果通常會連皮和種子一起食用,核果和梨果的皮可以食用但種子不可,柑果通常不吃皮和種子,漿果則不一定。有些水果的種子雖然不適合嚼食,但許多人會直接吞下,例如西瓜。 大多數水果內有核或種子,通常不能食用,例如桃、李、杏、枇杷、蘋果、櫻桃、梨、芒果、荔枝、龍眼。
波金卡计划(,)是基地组织恐怖分子和哈立德·谢赫·穆罕默德所策划的一项未遂攻擊计划。“波金卡”一词没有意义,但有一些媒体(如时代杂志)误称该词在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中意为“爆炸”。 陰謀 原计划在1994年年底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发动,行动包括於1995年1月暗杀訪菲的教宗若望·保禄二世、炸毁11架由亞洲地區起飛前往美國的飞机以及劫持民航飞机撞击大楼。 恐怖分子将菲律賓馬尼拉的一棟公寓改造成了炸彈工場,該棟公寓為是次襲擊陰謀的主谋之一拉姆齐•优素福所有。為了測試各機場保安漏洞及炸彈威力,恐怖分子多次攜帶炸彈的散件進出各機場,及在菲律賓各地放置炸彈,造成多宗傷亡事件。其中,恐怖分子於1994年12月11日,登上菲律賓航空434號班機,乘搭從馬尼拉至宿霧航段。襲擊者於該航段期間放置炸彈於座位下,並於飛機抵達宿霧後下機。當飛機於第二航段前往東京時炸彈就被引爆,結果造成一人死亡。 事後,恐怖分子定於1995年1月22日,於11班由台灣中正國際機場(今台灣桃園國際機場)、馬尼拉國際機場、香港啟德機場、新加坡樟宜機場、泰國廊曼國際機場及漢城金浦機場出發往美國的美籍客機上放置炸彈。該11班航機均會中停另一個機場,襲擊者依菲航434號班機的手法一樣,於第一航段放置炸彈,然後於中途站下機,最後於飛抵美國時炸毀客機。 除了炸毀客機外,恐怖分子更計劃於1995年1月12日,教宗訪菲時派出裝扮成神父的死士以接近教宗,並引爆身上炸彈炸死教宗。暗殺教宗的目的是為了轉移外界對下一階段行動的注意力,為此大約有20人接受了优素福的訓練。 揭發 1995年1月6日,炸彈製造中心發生大火。菲律賓警方察覺,住所有大量電線、化學品,更在一部電腦中發現一個名為「Bojinka」的連環襲擊檔案。一個月後,优素福於巴基斯坦落網,计划因而失敗。 事後
979-962-678-391-5 外部連結 新明日報(2001年9月21日) 台灣自由電子報(2006年8月11日) 菲律賓恐怖活動 劫機 1995年恐怖活動 1995年菲律賓
1829年:印度教中要求丈夫逝世的妇女自焚的习俗娑提遭到英属印度所禁止。 1861年:傑佛遜·戴維斯当选为美利堅聯盟國總統。 1865年:北卡罗来纳州通过宪法第十三条修正案,废除州内的奴隶制。 1872年:船員失蹤的美國前桅橫帆雙桅船瑪麗·賽勒斯特號被發現在直布羅陀海峽持續航行。 1881年:洛杉矶时报创刊。 20世紀 1906年:中国同盟会策动江西萍乡、湖南浏阳与醴陵同时起事,萍浏醴起义爆发。 1909年:加拿大第一屆業餘橄欖球格雷杯冠军赛在安大略首府多倫多舉辦。 1918年:伍德罗·威尔逊踏上前往凡尔赛条约谈判会议,成为首位于任期中前往西欧的美国总统。 1931年:中国作家巴金完成小说《家》。 1939年:中国抗日战争:日军占领昆仑关。 1945年:美国参议院批准美国加入联合国。 1954年:首家汉堡王于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开张。 1958年:达荷美(现贝宁)宣布成为法兰西共同体的自治共和国。 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执行第一次中华人民共和国特赦令,释放包括溥仪在内的33人。 1965年:美国发射-{zh-tw:雙子星7號; zh-hk:雙子星座7號; zh-cn:双子座7号;}--{zh-tw:太空船;zh-cn:宇宙飞船;}-。 1965年:美國東方航空853號班機與環球航空42號班機在紐約州普特南郡,東方航空班機上4人罹難。 1965年:摇滚乐队感恩至死于聖荷西开展更名后的首场演唱会。 1970年:教宗保祿六世短暫訪問香港,在政府大球場(今香港大球場)舉行彌撒。 1975年:苏里南加入联合国。 1976年:中非共和國總統讓-巴都·卜卡薩自立為皇帝,並更改國號為中非帝國。 1977年:马来西亚航空653号班机被劫持并最终坠毁,造成100人死亡。 1978年:因旧金山的市长乔治·莫斯科尼被刺杀,由时任市监事会议的议长的黛安·范士丹继任,成为旧金山首任女市长。 1980年:在鼓手約翰·博納姆因為醉酒逝世後,英國搖滾樂樂團齊柏林飛船正式宣告解散。 1982年: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新中國第四部憲法。 1982年:《义勇军进行曲》被恢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991年:受到洛克比空難的影響,使得曾是美國主要航空公司的泛美航空宣布破產倒閉。 1992年:根据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美国总统老布什派遣一支美国军队前往发生内战的索马里作人道主义援助。 1998年:国际空间站的第二个部分团结号节点舱发射升空。 1999年:比利时王室当时的王储菲利普殿下与玛蒂尔德成婚。 21世紀 2004年:颱風南瑪都侵襲臺灣,為臺灣氣象史第一個十二月侵臺的颱風。 2005年:香港有數以萬計市民上街遊行爭取香港政府特首及立法會普選。 2017年:意大利共和國在成立70年後,正式將《意大利人之歌》制定為國歌。 2021年:印度尼西亞爪哇島東南部的塞梅魯火山猛烈噴發,造成至少34人死亡和160多人受傷。 出生 1660年:安德烈·坎普拉,法國作曲家、指揮家(1744年逝世) 1667年:米歇爾·蒙特克萊爾,法國作曲家、音樂理論家、音樂教師(1737年逝世) 1711年:葡萄牙的芭芭拉,西班牙王后(1758年逝世) 1795年:托馬斯·卡萊爾,蘇格蘭評論家、諷刺作家、歷史學家(1881年逝世) 1798年:朱爾·杜弗爾,法國總理(1881年逝世) 1875年:里爾克,德語詩人(1926年逝世) 1878年:米哈伊爾·亞历山德羅維奇,俄羅斯帝國大公(1918年逝世) 1881年:埃爾溫·維茨萊本,德國元帥、二戰指揮官,參與刺殺希特勒密謀案(1944年逝世) 1892年:刘伯承,中国军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元帥(1986年逝世) 1892年:弗朗西斯科·佛朗哥,西班牙法西斯主義獨裁者(1975年逝世) 1894年:宋子文,中国政治家(1971年逝世) 1895年:冯友兰,中國哲學家(1990年逝世) 1905年:奧米利奧·梅迪西,巴西軍事、政治人物,第28任巴西總統(1985年逝世)
1949年:傑夫·布里吉,美國演員兼音樂家 1951年:張菲,台灣歌手、綜藝節目主持人 1951年:海因里希十三世,德國貴族羅伊斯家族成員 1954年:-{zh-cn:托尼·托德; zh-cn:托尼·托德; zh-sg:托尼·托德; zh-tw:東尼·陶德;}-,美國演員、製片人 1955年:瀧田洋二郎,日本電影導演 1956年:穆罕默德·烏爾德·加祖瓦尼,茅利塔尼亞政治人物,現任茅利塔尼亞總統 1957年:李·史密斯,美國職業棒球運動員 1957年:埃里克·雷蒙,美國程式設計師,開放原始碼運動主要領導者之一,最知名且具爭議的駭客 1959年:保罗·麦格拉斯,愛爾蘭足球員 1960年:王义夫,中国射击运动员 1961年:茶風林,日本男性聲優 1963年:謝爾蓋·布卡,烏克蘭男子撐竿跳運動員 1964年:瑪麗莎·托梅,美國演員 1969年:Jay-Z,美國嘻哈音樂藝術家、企業家 1970年:金姬貞,韓國女演員 1971年:梁赫群,台灣媒體工作者 1972年:宮村優子,日本女性聲優 1973年:田村淳,日本搞笑藝人、主持人、歌手 1973年:-{zh-cn:泰拉·班克斯; zh-hk:泰雅·賓絲;zh-tw:泰拉·班克斯}-,美國超級名模、節目主持人 1974年:井口資仁,日本職棒球員 1976年:陸明君,台灣演員 1978年:傑克琳·維克托,馬來西亞歌手 1982年:董荷斌,荷蘭籍華裔賽車手 1983年:趙希洛,香港演員 1985年:吳忠明,台灣歌手 1985年:曾根菜津子,日本藝人、大胃選手、歌手、美食評論家 1986年:馬泰爾·韋博斯特,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 1987年:德莉·海明威,美國名模 1987年:木下優樹菜,日本模特兒、女歌手、演員 1987年:荒川美穗,日本女性聲優 1988年:馬力歐·慕瑞,泰國模特兒、歌手、演員 1989年:盧頌之,香港女模特 1989年:劉念溢,香港足球運動員 1990年:楊又穎,台灣女藝人(2015年逝世) 1992年:关雪婷,中國花式溜冰選手 1992年:金碩珍,韓國男子偶像團體防彈少年團成員 1992年:喬·馬斯葛洛夫,美國職業棒球運動員 1997年:卡納吾·翟彼帕塔納朋,泰國男演員、模特兒 1999年:谷毛唯嘉,臺灣男子籃球運動員 1999年:康美娜,韓國女子偶像團體I.O.I、gugudan成員 1999年:金度延,韓國女子偶像團體I.O.I、Weki Meki成員 2000年:趙珂,中國饒舌歌手 2001年:李真率,韓國女子偶像團體APRIL成員 2003年:金道荣,韓國男子偶像團體TREASURE成員 生年不詳:宮下早紀,日本女性聲優 逝世 前530年:居鲁士二世,波斯帝国首任君主(前576年出生) 771年:卡洛曼一世,法兰克王国国王(751年出生) 811年:青年查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771年出生) 1334年:教宗若望二十二世,羅馬主教(1249年出生) 1533年:瓦西里三世,莫斯科大公(1479年出生) 1615年:片倉景綱,日本戰國時代武將(1557年出生) 1642年:黎塞留,法國樞密院首席大臣、樞機主教(1585年出生) 1696年:明正天皇,日本第109代天皇(1624年出生) 1848年:約瑟夫·莫爾,奧地利天主教神父、作家(1792年出生) 1902年:查爾斯·道,美國記者、道瓊公司和華爾街日報創建者(1851年出生) 1912年:阿奇博·格雷西四世,美國作家、軍官、業餘歷史學家、房地產投資者,鐵達尼號生還者(1858年出生) 1935年:夏爾·羅貝爾·里歇,法国病理学家、细菌学家,1913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1850年出生) 1936年:赛金花,清末名妓(1872年出生) 1939年:吴佩孚,中華民國北洋军阀(1874年出生) 1942年:中島敦,日本小說家(1909年出生)
2010年:中国铁路高速动车组CRH380A在京沪高铁枣庄-蚌埠先导段创下486.1km/h的运营编组试验最高速纪录。。 2013年:美國聯邦法官核准底特律破產申請,該破產案成為美國史上最大公眾破產案件。 2021年:紐西蘭COVID-19保護機制(交通燈系統)啟動。 2021年:用於連結中國雲南省昆明市到寮國首都永珍的玉磨鐵路和磨萬鐵路正式通車,也是中國和寮國之間首條鐵路。 出生 1368年:查理六世,法蘭西國王(1422年逝世) 1729年:安东尼奥·索勒,西班牙加泰隆尼亞作曲家、管風琴師、神父(1783年逝世) 1755年:吉爾伯特·斯图爾特,美國肖像畫家,一元美鈔喬治·華盛頓肖像作者(1828年逝世) 1795年:羅蘭·希爾爵士,英國教育家,20世纪邮政制度改革者(1879年逝世) 1800年:弗蘭策·普列舍仁,斯洛維尼亞詩人,《十四行詩集》作者(1849年逝世) 1835年:小松帶刀,日本明治時代政治人物(1870年逝世) 1838年:克利夫蘭·阿貝,美國气象學家(1916年逝世) 1838年:普魯士的路易絲,普魯士王國公主(1923年逝世) 1842年:菲比·赫斯特,美國慈善家、女權主義者(1919年逝世) 1857年:約瑟夫·康拉德,波蘭裔英國作家(1924年逝世) 1877年:王国维,中国作家(1927年逝世) 1879年:永井荷風,日本小說家(1959年逝世) 1880年:費多爾·馮·博克,德國陸軍元帥(1945年逝世) 1882年:種田山頭火,日本俳句詩人(1940年逝世) 1883年:-{zh-cn:安东·韦伯恩; zh-tw:安東·魏本; zh-hk:安東·魏本}-,奥地利作曲家,新維也納樂派代表人物之一(1945年逝世) 1884年:拉金德拉·普拉萨德,印度政治人物,首任印度總統(1963年逝世) 1886年:曼内·西格巴恩,瑞典物理學家,192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1978年逝世) 1887年:東久邇宮稔彥王,日本皇室成員,第43任內閣總理大臣(1990年逝世) 1895年:安娜·弗洛伊德,奥地利心理學家(1982年逝世) 1899年:池田勇人,日本政治人物,第58-60任內閣總理大臣(1965年逝世) 1900年:里夏德·庫恩,奥地利化學家,193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1967年逝世) 1902年:渊田美津雄,日本參與偷襲珍珠港戰役的海軍航空兵(1976年逝世) 1903年:瑪麗·貝爾,澳洲飛行員(1979年逝世) 1911年:尼諾·羅塔,義大利作曲家(1979年逝世) 1914年:陳有后,香港資深演員(2010年逝世) 1918年:阿卜杜爾·哈里斯·納蘇蒂安,印尼第2任人民協商會議主席(2000年逝世) 1924年:金大中,大韓民國第15任總統(2009年逝世) 1924年:威爾·科化,荷蘭足球領隊,科化足球訓練法創始人(2011年逝世) 1924年:弗朗西斯科·何塞,菲律賓英語作家(2022年逝世) 1927年:安迪·威廉斯,美國歌手、演員(2012年逝世) 1930年:尚盧·高達,法國、瑞士導演,法國新浪潮電影奠基者之一(2022年逝世) 1933年:保羅·克魯岑,荷蘭大氣化學家,1995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2021年逝世) 1933年:桂詩勤,香港前路政署署長(2018年逝世) 1934年:維克托·戈爾巴特科,前蘇聯太空人(2017年逝世) 1934年:阿維馬埃爾·古斯曼,秘鲁共产党領袖(2021年逝世) 1935年:胡應湘,香港企業家,合和實業創辦人 1936年:瑪麗·艾麗斯,美國女演員(2022年逝世) 1944年:拉爾富·麥可泰爾,英國創作歌手 1948年:-{zh-cn:奥齐·奥斯本; zh-tw:奧茲·奧斯本}-,英國歌手,樂團黑色安息日主唱 1948年:李慶華,台灣中國國民黨籍立法委員 1949年:程翔,香港、新加坡記者 1950年:陳百祥,香港演員 1952年:旺阿兹莎,第十二任马来西亚副首相,亦是该国史上第一位女性副首相 1957年:梁志祥,香港政界人物 1957年:岩里祐穗,日本流行音樂作詞人 1960年:戴露·漢娜,美國演員、環保鬥士 1960年:茱莉安·摩爾,美國演員 1963年:特麗·夏沃,美國一名因丈夫堅持移除生命支持系統導致諸多爭議的婦女(2005年逝世) 1963年:角木肇,日本動画機械設定師 1965年:安德魯·斯坦頓,美國電影導演、編劇、製片人,皮克斯動畫工作室、索尼動畫工作室重要成員 1965年:卡特琳娜·维特,德國花式溜冰運動員 1966年:費林明·保臣,丹麥退役足球員 1968年:老狼,中國歌手
1854年:澳洲維多利亞省巴拉瑞特金礦礦工發起的武裝起事遭到鎮壓,造成至少22人死亡。 1863年:曾国藩委派容闳出洋购买机器。 1880年:前直隶提督劉銘傳奏请试办铁路。 20世紀 1904年:美国天文学家珀赖因在加利福尼亚州利克天文台发现木星的卫星木卫六。 1907年: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于国情咨文中首次提出用庚子赔款援助中国教育,该賠款歸還中國後創立清華大學。 1908年:宣统溥仪登基大赦天下。 1910年:在巴黎車展上,霓虹灯首次亮相。 1912年:巴爾幹同盟与奥斯曼帝国签署停战协议,结束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1944年:希腊人民解放军成员在雅典游行时与警方发生冲突,希腊内战爆发。 1945年:英国“吸血鬼-I型”战斗机实现了喷气式飞机在航空母舰上的首次起降。 1948年:中國輪船招商局的客輪江亞輪在上海市吳淞口誤觸水雷沉沒,造成超過3,000人死亡。 1949年:《广西日报》于桂林创刊。 1953年:联合国大会通过试图朝鲜实现停战的804號決議。 1953年:冷冻精子进行人工授精首获成功。 1954年:中華民國與美國雙方在华盛顿簽署《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1959年:新加坡在大英帝國轄下組成自治政府6個月後,新加坡国旗、新加坡国徽与新加坡国歌正式启用。 1961年:东德开始加固柏林圍牆。 1966年:澳門群眾與警方爆發嚴重警民衝突,隨後演變為反對澳葡政府的大規模動亂,造成至少8人死亡,200餘人受傷。 1967年:南非醫師克里斯蒂安·巴納德於開普敦完成世界首例心臟移植手術。 1971年:美国人第一次单人驾机作南北向环球飞行。 1971年:巴基斯坦空军对印度展开成吉思汗行動,1971年印巴战争爆发。 1973年: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的太空探測器先鋒10號將第一批木星照片傳至地球。 1976年:牙買加雷鬼音樂之父巴布·馬利在遭遇一名身分不明人士暗殺後倖存下來。 1979年:世界无线电行政大会通过决议,用更精确的协调世界时取代格林威治时间。 1980年:在秦始皇陵西侧7米多深处,发掘出两乘大型铜马车。 1981年:香港藍田木屋區四級大火。 1982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 1984年:美國聯合碳化物設於印度博帕爾的工廠發生氰化物洩漏事故,造成至少3,787人死亡,受影響人數估計超過55萬人 1989年:世界首例肝、心、肾多器官移植手术成功。 1989年:美国总统布什与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马耳他举行高峰会,象征冷战的结束。 1990年: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字典《汉语大字典》出版,收单字5.6万多个,分八卷。 1993年:格魯吉亞正式加入獨立國家聯合體。 1994年:索尼研发的PlayStation于日本发售。 1997年:121个国家于签订加拿大渥太華《国际反地雷公约》,但是美国、俄罗斯和中国拒绝签署。 1998年:人类首次徒步穿越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1999年:居港權人士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總部集會演變成衝突,警方施放胡椒噴霧驅散示威者。 1999年: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的火星極地著陸者號在登陸火星的過程中失去聯繫,任務失敗。 21世紀 2002年:中國上海奪得2010年世界博覽會主辦權。 2006年:台灣台南縣楠西鄉發生2006年梅嶺遊覽車事故。 2007年:澳大利亞正式簽署京都議定書,使得美國成為全世界唯一一個未簽署的「已開發國家」。 2010年:中国铁路高速动车组CRH380A在京沪高铁枣庄-蚌埠先导段创下486.1km/h的运营编组试验最高速纪录。。 2013年:美國聯邦法官核准底特律破產申請,該破產案成為美國史上最大公眾破產案件。 2021年:紐西蘭COVID-19保護機制(交通燈系統)啟動。 2021年:用於連結中國雲南省昆明市到寮國首都永珍的玉磨鐵路和磨萬鐵路正式通車,也是中國和寮國之間首條鐵路。 出生 1368年:查理六世,法蘭西國王(1422年逝世) 1729年:安东尼奥·索勒,西班牙加泰隆尼亞作曲家、管風琴師、神父(1783年逝世) 1755年:吉爾伯特·斯图爾特,美國肖像畫家,一元美鈔喬治·華盛頓肖像作者(1828年逝世) 1795年:羅蘭·希爾爵士,英國教育家,20世纪邮政制度改革者(1879年逝世) 1800年:弗蘭策·普列舍仁,斯洛維尼亞詩人,《十四行詩集》作者(1849年逝世) 1835年:小松帶刀,日本明治時代政治人物(1870年逝世) 1838年:克利夫蘭·阿貝,美國气象學家(1916年逝世) 1838年:普魯士的路易絲,普魯士王國公主(1923年逝世) 1842年:菲比·赫斯特,美國慈善家、女權主義者(1919年逝世) 1857年:約瑟夫·康拉德,波蘭裔英國作家(1924年逝世) 1877年:王国维,中国作家(1927年逝世) 1879年:永井荷風,日本小說家(1959年逝世) 1880年:費多爾·馮·博克,德國陸軍元帥(1945年逝世) 1882年:種田山頭火,日本俳句詩人(1940年逝世) 1883年:-{zh-cn:安东·韦伯恩; zh-tw:安東·魏本; zh-hk:安東·魏本}-,奥地利作曲家,新維也納樂派代表人物之一(1945年逝世) 1884年:拉金德拉·普拉萨德,印度政治人物,首任印度總統(1963年逝世) 1886年:曼内·西格巴恩,瑞典物理學家,192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1978年逝世) 1887年:東久邇宮稔彥王,日本皇室成員,第43任內閣總理大臣(1990年逝世) 1895年:安娜·弗洛伊德,奥地利心理學家(1982年逝世) 1899年:池田勇人,日本政治人物,第58-60任內閣總理大臣(1965年逝世) 1900年:里夏德·庫恩,奥地利化學家,193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1967年逝世) 1902年:渊田美津雄,日本參與偷襲珍珠港戰役的海軍航空兵(1976年逝世) 1903年:瑪麗·貝爾,澳洲飛行員(1979年逝世) 1911年:尼諾·羅塔,義大利作曲家(1979年逝世) 1914年:陳有后,香港資深演員(2010年逝世) 1918年:阿卜杜爾·哈里斯·納蘇蒂安,印尼第2任人民協商會議主席(2000年逝世) 1924年:金大中,大韓民國第15任總統(2009年逝世) 1924年:威爾·科化,荷蘭足球領隊,科化足球訓練法創始人(2011年逝世) 1924年:弗朗西斯科·何塞,菲律賓英語作家(2022年逝世) 1927年:安迪·威廉斯,美國歌手、演員(2012年逝世) 1930年:尚盧·高達,法國、瑞士導演,法國新浪潮電影奠基者之一(2022年逝世) 1933年:保羅·克魯岑,荷蘭大氣化學家,1995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2021年逝世) 1933年:桂詩勤,香港前路政署署長(2018年逝世) 1934年:維克托·戈爾巴特科,前蘇聯太空人(2017年逝世) 1934年:阿維馬埃爾·古斯曼,秘鲁共产党領袖(2021年逝世) 1935年:胡應湘,香港企業家,合和實業創辦人 1936年:瑪麗·艾麗斯,美國女演員(2022年逝世) 1944年:拉爾富·麥可泰爾,英國創作歌手 1948年:-{zh-cn:奥齐·奥斯本; zh-tw:奧茲·奧斯本}-,英國歌手,樂團黑色安息日主唱 1948年:李慶華,台灣中國國民黨籍立法委員
在冬季的封河期和春季的开河期都有可能发生淩汛。黄河宁夏段总长397公里,一般自每年12月中下旬开始出现流淩,次年1月上旬封河,2月中下旬开河。受特殊自然地理条件影响,黄河宁夏段封河时由北向南、先下游后上游,开河时由南向北、先上游后下游,几乎年年都发生程度不同的淩汛灾害。 通俗地说,就是水的表面有冰层,且破裂成块状,冰下有水流,带动冰块向下游运动,当河堤狭窄时冰层不断堆积,造成对堤坝的压力过大,即为淩汛。
中国北方的大河,如黄河、黑龙江、松花江,容易发生淩汛。 参考
《夢溪筆談》詳實描述五星運行的軌跡和隕石墜落時的情景。書中記載沈括曾對北極星空,做了極精密而繁複的觀察與紀錄,連續三個月,每晚都作觀察記錄,畫出約兩百多張星圖描繪北天中北極星的運動,以定位出真正不動的北極位置,判定它離當時所謂的北極星其實有三度之遙。其實三度的結論是錯誤的,是沈括讀錯了儀器,混淆了圓周角與圓心角,結果大了一倍。書中反而批評祖暅較正確「一度有餘」的數字。《夢溪筆談》記述了沈括對晷漏進行的研究,第一次從理論上推導出冬至日晝夜一天的長度「百刻而有餘」,夏至日晝夜一天的長度「不及百刻」。針對傳統的陰陽合曆在曆日安排上的缺失,《夢溪筆談》提出新建議,主張使用「十二氣曆」,即以「十二氣為一年」,以立春為一年之始,「大盡三十一日,小盡三十日」,而傳統的月相變化僅作為曆注書明。這一建議既簡便又科學,比起現行公曆格列高利曆還要合理。當時這項建議招致批評,但書中指出他日必有人採納。 數學 《夢溪筆談》研究的數學課題有「隙積術」和「會圓術」。隙積術是一種計算有空隙物體的體積的技術,計算在一種特定堆棧法下,酒甕的總數目:以長方形為底,平鋪一層酒甕,再層層上堆,依次縮小每層的堆棧數,使成為類以跺的平頭截體。隙積術屬於高階等差級數求和問題,是求解垛積問題,具體提到累棋、層壇及酒家積罌等的垛積問題。會圓術是已知弓形的圓徑和矢高求弧長的問題,書中推導得求弓形弧長的近似公式。《夢溪筆談》也討論圍棋棋步,延續唐代名僧一行的問題,計算所有棋步變化的總數。在縱橫十九路所劃成的棋盤中,每個交叉點只有白、黑與無三種可能,因此棋步的變化是可以窮盡的。書中又用幾何學來解釋弩機上「望山」(類似瞄準器)的用法。 物理學 磁學上,《夢溪筆談》記述指南針四種裝置的方法,並比較優劣。書心指出磁針「常微偏東,不全南也」的現象,是關於磁偏角的最早記載,比西歐的記錄要早400年左右。書中視磁偏角為不穩定的異常現象,懷疑是否指南針本身技術上出問題,建議改用絲線來垂吊磁針,「則針常指南」。光學上,《夢溪筆談》記載了對凹面鏡成像所作的實驗,指出物件在凹面鏡焦點之內時得正像,在焦點上時不成像,而在焦點之外時得倒像。書中試圖用小孔成像的原理,解釋物件在焦點外成倒象的現象,但其解釋並不完全正確。《夢溪筆談》又細心觀察與研究透光鏡,透光鏡能反射背面的花紋,書中以鑄鏡時冷卻速度不同來解釋,其說不一定符合歷史事實(透光鏡的效果,從制鏡的技術史上看,較一致的看法是認為利用磨制的方法而成的)。聲學上,《夢溪筆談》記載了用紙人進行共振現象的實驗,證明弦線的基音與泛音的共振關係。沈括剪一個小紙人,放在基音弦線上,撥動相應的泛音弦線,紙人就跳動,彈別的弦線,紙人則不動。這個實驗要比歐洲人所做的類似實驗早幾百年。書中也探討古代扁形樂鐘的機制。 地理學 地理學方面,《夢溪筆談》記載沈括對浙東地區的察訪,看到「峭拔險怪」的雁蕩山諸峰的地貌景觀,提出流水侵蝕作用的自然成因說,指出中國西部黃土地區「立土動及百尺」的地貌特徵,也是同一原因造成。書中又記述太行山麓的山崖之間,「往往銜螺、蚌殼及石子如鳥卵者,橫亘石壁如帶」,推斷昔日這是海濱,進一步指出此地「今距東海已近千里,所謂大陸者,皆濁泥所湮耳」,以泥沙的淤積作用,解釋了華北平原的成因。《夢溪筆談》記述沈括巡視各地時,沿途細心收集山川道路的地理資料,製成木刻地形模型;又記載沈括奉命編修天下州縣圖,共繪制全國大地圖1軸(12乘10尺),小地圖1軸,又全國十八路各一軸,共20軸。沈括把州縣相對方位的描述,由原先8個方位增至24個方位,同時十分注意兩地間水平直線距離(「鳥飛之數」)的測算,使州縣間的相對位置更為精確可靠。 醫學 藥物學方面,《夢溪筆談》根據實物,對一物多名或多物一名的藥物,進行證同辨異,校正前人的錯誤,如指明杜若即高良薑,赤箭就是天麻等等。對藥物的採集和使用,也多有糾謬正誤之處。「藥議」一門中所有條目,都是從沈括先前的著作《良方》中擷取的,該門附在全書最後,作為附錄。書中也記述了醫學理論「五運六氣」,沈括曾運用這個理論,成功占測久旱後的一場大雨,震動了京師。 工藝 《夢溪筆談》對古代的工匠技術,頗為稱讚,例如指出唐高宗時所造的「大駕玉輅」技術,根本不是宋代造輅技術所能望其項背的。對各種古代工藝技術,如古透光鏡、古照物鏡、各種古劍古刀、各種出土古弩機等,都常稱讚有加,而且因其奧妙之法已失傳,無法複制而深感惋惜。書中也忠實記錄當時的科技成就,如喻皓《木經》、畢昇活字印刷術、水工高超巧合龍門的三埽施工法,冷鍛瘊子甲和灌鋼技術、磁針裝置四法、水法煉銅法、淮南漕渠的複閘、蘇州昆山淺水中築堤法等等。 其他內容 政務 《夢溪筆談》記錄沈括仕途生涯中的所見所聞,一些他從事各種官職所學到的實用知識,如製作堅固堡壘的竅門,解決軍隊給養問題的方法,也談及作者在短暫處理北宋財政事務時,對財經政策的反省,如鹽和茶的各種交換機制、錢銀的供應與錢幣通貨的平衡,穀價政策等。《夢溪筆談》也檢視既有的政策,如陳恕的茶法、范祥的鹽鈔法、陶鑒的建制水閘(在運河中設置水閘,以便舟船通過)、范仲淹力主維持的商稅。書中也解釋了唐代劉晏所實行,可以知道全國穀價的方法。書中記下宋朝各時期所鑄錢幣數量,背後其實是作者對錢幣供應與平衡的看法。軍事方面,書中研究城防和陣法、行軍運糧之法,又講求改進武器,如弓弩、劍和兵車的製造,對煉鋼和鍛鐵甲也有所論述。 考古與藝術 考古學方面,《夢溪筆談》相關的有廿餘條,涉及石斧、殷周青銅器、戰國時玉器和金幣、漢代銅器、畫象石和印章、六朝時的古墓和玉臂釧、唐代的玉釵、肺石和銅錢。此外還有金屬武器銅弩機和鐵劍。書中也談到古器物花紋、古墓發掘,古墓和古城的考證,根據考古文物,指正宋初聶崇義《三禮圖》等書籍的謬誤。有關藝術,《夢溪筆談》討論如何摹寫正午下的貓和牡丹、演奏特定音符時琵琶的撥法、畫中所呈現音樂的節拍、佛像背光的形狀、為何畫牛虎皆畫毛而惟馬不畫毛、如何寫「藏鋒」的書法,如何鋪排筆劃的間架,解釋何以王維《袁安臥雪圖》中會有「雪中芭蕉」。書中批評論書法者多謂書不必有法,以為好的書法家可以創造自己獨特的標準與藝術,即「各自成一家」,其實學書法必須師法前人,忠實臨摹前人的法書範例。書中也計算出帝舜的兩個妃子在舜駕崩時已屆百歲,批評文人騷客將「黃陵二女」視為年輕仕女的說法,是瀆慢而不禮貌的。
《夢溪筆談》作者是北宋錢塘人沈括(1031-1095),其人以博學著稱,為飽學之士,以百科全書式的廣博知識聞名於世,曾任昭文館校勘、提舉司天監事、史館檢討、集賢院校理等職,得以博覽群書。沈括是有為的政治家,積極參與王安石變法,官至翰林學士、權三司使,主管財政經濟,又以察訪使名義到各地視察新政的實施情況,新法失敗後被舊黨列入新黨的黑名單,是30人中的第15名 。沈括注意發展農業,在參與變法前,曾主持沭水和蕪湖萬春圩的水利工程,在變法活動中又主持整治汴渠的工程,並察訪兩浙路和河北西路的農田水利。他掌管過司天監,創造新天文儀器,改革曆法,採用衛朴的《奉元曆》。他能加強戰備,抵抗侵略,掌管軍器監時,研究城防、兵器及戰術;出使契丹時,駁倒遼國的無理要求,談判得勝;擔任鄜延路經略使時,擊破西夏7萬兵力的侵騷。沈括晚年定居鎮江,在夢溪園將一生所見所聞及研究心得,寫成《夢溪筆談》。廖咸惠指出約成書於1088年前後,傅大為則認為約成書於1090年代早期。 篇目 《夢溪筆談》是筆記體作品,隨筆記錄見聞和心得,全書609條,歸入17個門類:1.故事(前朝掌故)、2.辯證(事物與詞語的論辯)、3.樂律(音樂與律數)、4.象數(現象背後的數字規律)、5.人事(文人性格)、6.官政(官場之事)、7.權智(急智)、8.藝文(藝文活動或評論)、9.書畫、10.技藝(技術與機巧)、11.器用(高貴或古代的器物)、12.神奇(神奇驚人的事跡)、13.異事(奇異與變化)、14.謬誤(常見的錯誤)、15.譏謔(機智與諷刺)、16.雜志(對邊緣或非正統事物的記錄)、17.藥議(對藥物的議論)。《夢溪筆談》知識分類上類似《太平御覽》的傳統,趨於朝廷與官方取向,比較關注現世。 科技 科技知識佔《夢溪筆談》全書內容三份一以上,貢獻最大是天文、數學、物理、地理、醫藥和樂律等方面,也涉及氣象、化學、冶金、兵器、水利、建築、動植物等領域。 天文曆法 《夢溪筆談》詳實描述五星運行的軌跡和隕石墜落時的情景。書中記載沈括曾對北極星空,做了極精密而繁複的觀察與紀錄,連續三個月,每晚都作觀察記錄,畫出約兩百多張星圖描繪北天中北極星的運動,以定位出真正不動的北極位置,判定它離當時所謂的北極星其實有三度之遙。其實三度的結論是錯誤的,是沈括讀錯了儀器,混淆了圓周角與圓心角,結果大了一倍。書中反而批評祖暅較正確「一度有餘」的數字。《夢溪筆談》記述了沈括對晷漏進行的研究,第一次從理論上推導出冬至日晝夜一天的長度「百刻而有餘」,夏至日晝夜一天的長度「不及百刻」。針對傳統的陰陽合曆在曆日安排上的缺失,《夢溪筆談》提出新建議,主張使用「十二氣曆」,即以「十二氣為一年」,以立春為一年之始,「大盡三十一日,小盡三十日」,而傳統的月相變化僅作為曆注書明。這一建議既簡便又科學,比起現行公曆格列高利曆還要合理。當時這項建議招致批評,但書中指出他日必有人採納。 數學 《夢溪筆談》研究的數學課題有「隙積術」和「會圓術」。隙積術是一種計算有空隙物體的體積的技術,計算在一種特定堆棧法下,酒甕的總數目:以長方形為底,平鋪一層酒甕,再層層上堆,依次縮小每層的堆棧數,使成為類以跺的平頭截體。隙積術屬於高階等差級數求和問題,是求解垛積問題,具體提到累棋、層壇及酒家積罌等的垛積問題。會圓術是已知弓形的圓徑和矢高求弧長的問題,書中推導得求弓形弧長的近似公式。《夢溪筆談》也討論圍棋棋步,延續唐代名僧一行的問題,計算所有棋步變化的總數。在縱橫十九路所劃成的棋盤中,每個交叉點只有白、黑與無三種可能,因此棋步的變化是可以窮盡的。書中又用幾何學來解釋弩機上「望山」(類似瞄準器)的用法。 物理學
曾国藩还以气学在生成论方面的资源来弥补理学之局限,谓“张子之《正蒙》,醇厚正大,邈焉寡俦”。依着气学的思路,曾国藩认为,天地万物均因禀气而生,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最终基元。在禀气而生这个意义上,天地万物是“同体”的。 不过,曾国藩同时认为,虽太和絪緼之气流行不止,天地万物最初所得之气“均耳”,但人与物、圣人与常人实所禀有之气并不相同。就人与物相对而言,人得气之全,物却仅得气之偏;故人有知性,而物仅得物性。就人类而言,圣人所禀之气清且厚,常人所禀之气却浊而薄。 “自其初而言之,太和絪緼流行而不息,人也,物也,圣人也,常人也,始所得者均耳。人得其全,物得其偏,圣人者,既得其全,而其气质又最清且厚……” 文學 湘鄉派 曾國藩繼承桐城派方苞、姚鼐而自立風格,創立晚清古文的「湘鄉派」。 國藩論古文,講求聲調鏗鏘,以包蘊不盡為能事;所為古文,深宏駿邁,能運以漢賦氣象,故有一種雄奇瑰瑋的意境,能一振桐城派枯淡之弊,為後世所稱。曾氏宗法桐城,但有所變化、發展,又選編了一部《經史百家雜鈔》以作為文的典範,非桐城所可囿,世稱為湘鄉派。 清末及民初嚴復、林紓,以至譚嗣同、梁啟超等均受其文風影響。著作收於《曾文正公全集》中。 著作 生前出版《曾国藩家书》,另还著有《挺经》、《冰鉴》、《治心經》等書籍。 書法 曾國藩在書法上的突出成就一直為他歷史上的重大影響所掩蓋。曾國藩對於書法理論的闡述,均見其《日記》和《家書》。他首先對當時阮元拋出的南北書派論有獨到的認識,他既贊成又提出批評,主張南北兼而有之。他對書法的本源,提出乾坤大源之說:“天下萬事萬理皆出於乾坤二卦。即以作字論之:純以神行,大氣鼓盪,脈絡週通,潛心內轉,此乾道也;結構精巧,向背有法,修短合度,此坤道也;凡乾以神氣言,凡坤以形質言。禮樂不坤。作字而化遊自得真力彌滿老,即樂之意也;絲絲入扣轉折合法,即利之意也。” 在用筆上,他強調“乾道”,即陽剛之氣,他說:“予論古文,總須有倔強不馴之氣……論詩亦取傲兀不群者,論字亦然。” 又說:“作字總須得勢,務使一筆可以走千里。” 在結字上,曾國藩注重“坤道”,即陰柔之美,他說: “無論古今何等書家,其落筆結體,亦以珠圓玉潤四字為主。” 又說:“作字時,先求圓勻。” 並認為:“剛健、婀娜二者缺一不可。” 由此可見,曾國藩書法的整體風格是陽剛與陰柔並濟,概括地說就是“寓圓潤於秀勁,合雄奇於淡遠”。 他留下了近130萬字的《日記》是中國古代罕見的一部巨型書法作品。他的楷書勁健剛拔,剛柔相濟。他的行書勁健遒俊而華美。他的小楷與小行書是整個清代的典範。他應是與同代包世臣、何紹基齊名的大書家。 輓聯 曾国藩的挽联,其用典贴切,情文并茂,颇为时人所推重。 挽乳母联:“一饭尚铭恩,况负抱提携,只少怀胎十月;千金难报德,论人情物理,也应泣血三年。” 挽莫友芝联:“京华一见便倾心,当时书肆订交,早钦宿学;江表十年常聚首,今日酒樽和泪,来吊诗魂。” 挽汤海秋联:“著书成二十万言,才未尽也;得谤遍九州四海,名亦随之”。曾与诗人汤海秋曾为莫逆之交,後因"生輓"事件(就是先给身边的活人預写挽联),湯與曾絕交。 軍事 咸豐二年(1852年)十一月,太平軍自湖南北出,攻克漢陽。1853年曾國藩建立地方團練,仿傚之前胡林翼建湖北团练即楚勇,湖南即稱為湘軍,分陸軍、水師兩種,士兵則招募湘鄉一帶農民為主,月军饷朝廷约每兵三两半银,湘军即五两半,湘军採用「兵员自募、权归主将」的做法,将「兵为国有」变为「兵为将有」,薪俸為一般綠營的三倍左右,全軍只服從曾國藩一人。 1854年,總計有陸軍十三營六千五百人,水師十營五千人,會集湘潭,誓師出征。初戰在岳州、靖港敗於太平軍,接連戰敗,曾國藩幾跳水自盡,在上書時,只能以“屢敗屢戰”自嘲。 後重整軍备,復佔岳州、武昌,太平軍勢力退出两湖。1858年5月,攻佔九江,氣勢很盛;1860年,曾国荃包围安庆,以“扎硬寨,打呆仗”聞名。1864年,湘軍攻破天京城(江宁府城)。 太平軍抵抗湘軍,讓湘軍吃足苦頭,天京城破時,曾國藩說:“今粵匪之變,蹂躪竟及十六省,淪陷至六百余城之多,而其中兇酋悍黨,如李開芳守馮官屯、林啟榮守九江、葉芸來守安慶,皆堅忍不屈。此次金陵城破,十萬餘賊無一降者,至聚眾自焚而不悔,實為古今罕見之劇寇”。 曾國藩入南京後,湘军大肆焚掠,“……分段搜殺,三日之間斃賊共十余萬人,秦淮長河,屍首如麻,……三日夜火光不息。”南京文士李圭道:“至官軍一面,則潰敗後之虜掠,或戰勝後之焚殺,尤耳不忍聞,目不忍睹,其慘毒實較‘賊’又有過之無不及,餘不欲言,餘亦不敢言也。”太平天国强盛时,南京最多有百万人,可屠城之后十多年,死走逃亡,到光绪帝登基时,南京只剩不到五十万人。 攻陷天京后,曾国藩巧言上书“偽宮賊館,一炬成灰,並無所謂賦庫者,然克復老巢而全無貨物,實出微臣意計之外,亦為從來罕見之事”。 曾國藩就地處死太平軍降將李秀成,原因可能是李秀成想效法姜維詐降,也不想把李押解北京以遭受酷刑。趙烈文記述李秀成在臨死前說“中堂厚德,銘刻不忘,今世已誤,來生圖報”。据说曾先要求李写太平军失败原因,李一周写出万字,曾再给李一小瓶毒药,请李自裁,也因此曾抗拒交押李至北京受极刑,得罪慈禧太后,故立大功但官途并不顺遂。 同治四年(1865年)五月,僧格林沁被捻军击毙,慈禧太后令曾國藩剿捻。曾國藩采取“以有定之兵,制无定之寇,专事近剿,不事尾追”的方針,在河南周家口、山東濟寧、江蘇徐州、安徽臨淮關分置四鎮,駐淮軍和湘軍八萬,將捻包圍在蘇、豫、皖邊區。又在淮北捻軍的根據地修築墟寨,清查戶口,實行保甲連坐法。但捻軍突破湘軍、淮軍的包圍,進入湖北。又突破開封、朱仙鎮間的賈魯河防線,東走山東。曾國藩被撤欽差大臣,李鴻章繼任。 曾國藩自剿捻以來,屢受慈禧的指責,成為晚年的一大心病,事實上,這時湘軍大部份裁撤,曾國藩只能用李鴻章的淮軍,不如湘軍容易差遣。各部协调不力,被张宗禹率捻军在贾鲁河一带突破,进入山东。 修身 曾国藩写过很多关于为人处世的家书,他的部分家书得到很多读者的青睞。 他為自己立下課程十二條: 主敬:整齊嚴肅,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靜坐:每日不拘何時,靜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鎮。 早起:黎明即起,醒後勿沾戀。 讀書不二:一書未完,不看他書。 讀史:念三史(指《史記》、《漢書》、《後漢書》),每日圈點十頁,雖有事不間斷。 謹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養氣:氣藏丹田,無不可對人言之事。 保身:節勞、節欲、節飲食。 日知其所無:每日讀書,記錄心得語。 月無忘其所能:每月作詩文數首,以驗積理的多寡,養氣之盛否。 作字:飯後寫字半時。 夜不出門。 评价 正面 曾国藩一生笃好学问,作文每日不辍,是名副其實的儒家士大夫。欧阳兆熊说曾国藩一生三变:早年讲理学;办理团练军务时讲申韩;后学老庄。 曾国藩處理天津教案不力,曾被辛亥革命后的部分革命党人斥为“开就地正法之先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各种政治原因,对曾国藩等封建时期的人物大加斥责。但自文化大革命后学术界政治气氛下降后,对曾国藩的评价日趋活跃,不乏赞誉之声。天津教案發生之時,曾國藩已患重病,李揚帆認為“曾國藩實際上死於處理天津教案導致的精神打擊。在如履薄冰的對外關係處理中,他的忠、信、篤、敬四字秘訣,未能挽救自己的名聲乃至生命。” 梁啟超在《曾文正公嘉言鈔》序內指曾國藩“豈惟近代,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豈惟我國,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絕倫之天才,在並時諸賢傑中,稱最鈍拙;其所遭值事會,亦終生在指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鑠今而莫與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於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歷百千艱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銖積寸累,受之以虛,將之以勤,植之以剛,貞之以恆,帥之以誠,勇猛精進,堅苦卓絕。” 左宗棠对曾国藩的挽联:“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功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民国著名的清史学家萧一山将曾国藩与左宗棠对比:“国藩以谨慎胜,宗棠以豪迈胜。” 雲南的蔡锷将军对曾氏以爱兵来打造仁义之师的治兵思想推崇备至:“带兵如带子弟一语,最为慈仁贴切。能以此存心,则古今带兵格言,千言万语皆付之一炬。”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如此评价曾:“曾国藩的政治家风度、品格及个人修养很少有人能予匹敌。他或许是十九世纪中国最受人敬仰、最伟大的学者型官员”,他随后说到“但是他却被马克思主义学者斥责为汉奸刽子手,为了满清异族统治者的利益,背叛及屠杀了同胞。”徐评论道“曾国藩虽然并非才华横溢,但却是一位坚持信念、孜孜不倦的士人”,“在居留京城其间,他与一些宋派理学的首要人物交友,并从他们那里获取了对“静”、“耐”和“约”的领悟,这些信念运用到实际事务中,即意味着处变不惊、临危不惧和务实克己。他在日后的生涯中将大大利益于这些品格。” 中国现代史上两位著名人物蒋中正和毛泽东都高度评价过曾国藩。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曾说“愚意所谓本源者,倡学而已矣。博学如基础,今人无学,故基础不厚,进惧倾记。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即使在晚年,他还曾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蒋中正对曾国藩更是顶礼膜拜,认为曾国藩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其著作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他把《曾胡治兵语录》当作教导高级将领的教科书,自己又将《曾文正公全集》常置案旁,终生拜读不辍。 負面 曾國藩更是心狠手辣之軍事家。曾國荃攻克安慶時,一日之內屠殺一萬餘名戰俘,其中參雜大量平民,曾國荃怕有報應,寫信給曾國藩。曾國藩在家書中竟然回應“自以杀贼为志,何必以多杀为悔。” 曾國藩的幕僚趙烈文在《能靜居日記》詳細記載南京城破:“……沿街死屍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滿二三歲者亦斫戮以為戲,匍匐道上。婦女四十歲以下者一人俱無,老者無不負傷,或十餘刀,數十刀……”。湘軍大將彭玉麟見狀不滿,先後二次(1861年安慶之圍與1864年金陵之圍)致函曾國藩,要求大義滅親。當時金陵士大夫有隱語:「昨夜諸侯今庶人,江寧民家盡死人!」。南京百姓至今仍以「曾剃頭」、「曾屠戶」等詞稱呼曾國藩、曾國荃兄弟,形容曾國藩、曾國荃兄弟攻打南京時,屠殺平民無數。太平天國天京城破三十餘年後,譚嗣同在南京仍聽當地人說:“(湘軍)一破城,見人即殺,見屋即燒,子女玉帛掃數入於湘軍,而金陵遂永窮矣。至今,父老言之,猶深憤恨。” 1870年爆發天津教案,曾氏處理失當,一味指責天津民眾,將犯法的教民釋放,並且親自向法国道歉,全國輿論大嘩,“自京師及各省皆斥為謬論,堅不肯信”,輿論甚為不滿,稱其為曾國賊,使曾國藩的聲譽大受影響,曾國藩只好屢屢道歉,自稱:“外慚清議,內疚神明”,曾國藩後來隱蔽不出,避免被直隸人民詬罵。此事讓他憂憤成疾,身體江河日下,两年後即病死。 歷史學家范文瀾稱其為屠殺同胞,媚滿媚外的「漢奸劊子手」。 纪念建筑 曾国藩故居 富厚堂 曾国藩墓 逸事 曾国藩全身患有嚴重的牛皮癣,傳說是蟒蛇转世。曾国藩最爱吃鸡,但又最怕鸡毛。據說蛇很怕焚燒雞毛的味道。但曾喜爱吃鸡屁股,常在胜战时或生日时,厨房会堆鸡屁,一盘如寿桃今蛋糕供他享用,所以曾所到之处,太平军没头,鸡没屁股之趣谈,以致曾之名学生李鸿章协助曾平太平,不学曾赶尽杀绝作法,李把俘虜列出自挑选成清新军,即淮军之始,但曾吃鸡屁的怪嗜好,后来曾直京任大官,竟授与西太后吃,胶脂可养颜美容。 《官场现形记》的作者李伯元在《南亭笔记》卷八记载了一则关于曾国藩的趣事:曾与诗人汤海秋原为莫逆之交。某年元旦,汤去曾国藩处拜年,见曾书房的书桌砚下压纸一张。汤阅之,原来是曾国藩闲暇时举其平日之友,皆預作輓联(此為生輓),汤亦在其中。汤大怒,拂衣而去。两人从此断交。 曾氏家族 长辈 父:曾麟書(1790—1857) 母:江氏 岳父:欧阳凝祉(1784—1869),原名鳌,又名沧溟,字福田。 岳母:邱氏 仲叔:曾鼎尊 三叔:曾骥云 同輩 长姊:曾国兰,长姊夫王鹏远 妹:曾国蕙,夫王待聘,想当书吏不成。 妹:曾国芝,夫朱永春。 满妹:痘殇。 次弟:曾国潢(1820-1886),原名国英,字澄侯,曾麟书次子,族中排行第四,因此被曾国藩称为四弟,曾氏兄弟间皆以族中排行相称。 三弟:曾国华(1822-1858),字温甫,曾麟书第三子,族中排行第六。镇压太平天国时战死于三河镇。 四弟:曾国荃(1824-1890),字沅甫,曾麟书第四子,族中排行第九,人称“曾老九”。镇压太平天国的用力之将,官至两江总督。 幼弟:曾國葆(1829-1862),字季洪,后更名贞幹,字事恒,在兄弟五人中年纪最小。病死於雨花臺。 表弟:彭毓橘 妻:欧阳氏 妾:陳春燕,江寧人,無子嗣。 子姪輩 長子:曾纪第,早夭。
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創所所長郭廷以在其所著《近代中國史綱》引趙烈文《能靜居日記》記載曾國藩弟曾國荃率湘軍攻入南京城後的情景:「湘軍『貪掠奪,頗亂伍。中軍各勇留營者皆去搜括』,……『沿街死屍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滿二、三歲者亦被戳以為戲,匍匐道上。婦女四十歲以下者一人俱無(均被虜),老者負傷或十餘刀,數十刀,哀號之聲達於四方。』凡此均為曾國荃幕友趙烈文目睹所記,總計死者約二、三十萬人。」。 7月,曾国荃赏太子少保、一等伯爵,此起曾與平定太平天國戰功居次之湖廣總督官文雙方形成集團政爭白熱化。8月,奏准裁撤湘军25,000人。 自強運動 咸豐十年十月,曾国藩接到密旨;俄罗斯使臣会见恭親王奕訢時稱,太平軍在江南等地橫行,俄國願出兵三百人,在水路與清朝陸軍聯合作戰,並從南方採辦米糧運抵京津。咸豐帝舉棋不定,特發六百里快遞徵求曾国藩等大臣意见。咸豐十一年十一月初八日(1861年12月19日),曾国藩上呈《遵旨復奏借俄兵助剿逆以代運南漕折》,認为俄国派兵帮忙这一点要断然拒绝,至於帮忙運输米糧可以接受。建议可以暂时借藉洋人之力,引用魏源的「師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提醒「将来師夷智以造炮製船,尤可期永远之利」。 咸豐帝连下两道聖旨:一、在京城新设總理各国事務衙门。二、同意曾国藩派人去外国購买机器、洋枪洋砲,以便学习。1861年,曾国藩在安徽创办安慶内军械所,自主製造洋枪洋砲。1863年,曾国藩与容闳商议创办机器厂事宜,委派出国購买机器。创办学堂,派遣幼童赴美留学等洋務運动。1865年至1866年,曾與李鴻章依靠外國人在上海創辦江南制造總局等軍事工業。 直隸總督 1865年5月,曾奉命督辦直隸、山東、河南三省軍務,鎮壓捻軍。7月,曾進駐安徽臨淮,旋移駐江蘇徐州。曾先後提出以靜制動,在臨淮、濟寧、周家口、徐州等重點地區駐兵設防;令地主士紳修築圩寨,實行堅壁清野,徹底清查;建立馬隊等策略。1866年夏,主張東以運河,西以沙河、賈魯河,南以淮河為防線,北自朱仙鎮至汴梁和黃河南岸挖濠設防,以圍困捻軍。9月,開封南面蘆花岡堤墻為捻軍衝破,河防計劃破滅;12月,回兩江總督原任。 同治七年(1868年)8月,曾改任直隶总督。同治九年(1870年)6月天津教案,曾奉命前往查辦,屈從法國人,殺害良民20人、充軍25人,受到社會輿論譴責。曾國藩十分驚恐,甚至出發前立下遺囑,他深知当时中國遠非西方列强對手,因此主張對外讓步。 曾國藩發布《諭天津士民》的告示,對天津人民多方指責,誡其勿再起事端,隨後釋放犯法教民和涉案拐犯,引起天津紳民的不滿。處理“天津教案”,不少人罵他是賣國賊,全國輿論大嘩,“自京師及各省皆斥為謬論,堅不肯信”,朝廷官吏及民眾輿論均甚為不滿,「詬詈之聲大作,賣國賊之徽號竟加於國藩。京師湖南同鄉尤引為鄉人之大恥」,甚至直接稱其為「曾國賊」。 回任兩江 同治九年(1870年)9月,曾調任兩江總督。兩江總督馬新貽被平民張汶祥刺殺於後,慈禧太后命曾國藩再任兩江總督,前往南京審理該案。 逝世 同治十一年(1872年)正月,腳部抽筋並且有失語異狀,自覺“大限將至”,二月初四(3月12日)曾國藩在金陵總督轅門病逝,享壽六十一歲。二月十二日朝廷奉上諭追赠太傅,谥号文正 。其家族后代多出官宦,如曾纪泽、曾广钧等。 曾国藩善用人才,晚清一些名臣如左宗棠、李鸿章都与他有密切关系。李鸿章等称呼他为老师。曾國藩曾說“李少荃拚命作官,俞蔭甫拚命著書”。 儒学 曾国藩一生奉行程朱理学,但亦多所汲取宋明儒学其他支派的思想。宋明理学实际上分为气学、理学和心学三个学术派别。 曾国藩在從政和從戎生涯中也渐渐地看到了程朱理学“指示之语,或失于隘”、或“病于琐”、或“偏于静”的局限,轉而比較接受心學。对于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之学术争辯,他认为应取其同,避其异,扬其长,兼收并蓄,揚長避短,推进儒学的发展。 曾国藩还以气学在生成论方面的资源来弥补理学之局限,谓“张子之《正蒙》,醇厚正大,邈焉寡俦”。依着气学的思路,曾国藩认为,天地万物均因禀气而生,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最终基元。在禀气而生这个意义上,天地万物是“同体”的。 不过,曾国藩同时认为,虽太和絪緼之气流行不止,天地万物最初所得之气“均耳”,但人与物、圣人与常人实所禀有之气并不相同。就人与物相对而言,人得气之全,物却仅得气之偏;故人有知性,而物仅得物性。就人类而言,圣人所禀之气清且厚,常人所禀之气却浊而薄。 “自其初而言之,太和絪緼流行而不息,人也,物也,圣人也,常人也,始所得者均耳。人得其全,物得其偏,圣人者,既得其全,而其气质又最清且厚……” 文學 湘鄉派 曾國藩繼承桐城派方苞、姚鼐而自立風格,創立晚清古文的「湘鄉派」。 國藩論古文,講求聲調鏗鏘,以包蘊不盡為能事;所為古文,深宏駿邁,能運以漢賦氣象,故有一種雄奇瑰瑋的意境,能一振桐城派枯淡之弊,為後世所稱。曾氏宗法桐城,但有所變化、發展,又選編了一部《經史百家雜鈔》以作為文的典範,非桐城所可囿,世稱為湘鄉派。 清末及民初嚴復、林紓,以至譚嗣同、梁啟超等均受其文風影響。著作收於《曾文正公全集》中。 著作 生前出版《曾国藩家书》,另还著有《挺经》、《冰鉴》、《治心經》等書籍。 書法 曾國藩在書法上的突出成就一直為他歷史上的重大影響所掩蓋。曾國藩對於書法理論的闡述,均見其《日記》和《家書》。他首先對當時阮元拋出的南北書派論有獨到的認識,他既贊成又提出批評,主張南北兼而有之。他對書法的本源,提出乾坤大源之說:“天下萬事萬理皆出於乾坤二卦。即以作字論之:純以神行,大氣鼓盪,脈絡週通,潛心內轉,此乾道也;結構精巧,向背有法,修短合度,此坤道也;凡乾以神氣言,凡坤以形質言。禮樂不坤。作字而化遊自得真力彌滿老,即樂之意也;絲絲入扣轉折合法,即利之意也。” 在用筆上,他強調“乾道”,即陽剛之氣,他說:“予論古文,總須有倔強不馴之氣……論詩亦取傲兀不群者,論字亦然。” 又說:“作字總須得勢,務使一筆可以走千里。” 在結字上,曾國藩注重“坤道”,即陰柔之美,他說: “無論古今何等書家,其落筆結體,亦以珠圓玉潤四字為主。” 又說:“作字時,先求圓勻。” 並認為:“剛健、婀娜二者缺一不可。” 由此可見,曾國藩書法的整體風格是陽剛與陰柔並濟,概括地說就是“寓圓潤於秀勁,合雄奇於淡遠”。 他留下了近130萬字的《日記》是中國古代罕見的一部巨型書法作品。他的楷書勁健剛拔,剛柔相濟。他的行書勁健遒俊而華美。他的小楷與小行書是整個清代的典範。他應是與同代包世臣、何紹基齊名的大書家。 輓聯 曾国藩的挽联,其用典贴切,情文并茂,颇为时人所推重。 挽乳母联:“一饭尚铭恩,况负抱提携,只少怀胎十月;千金难报德,论人情物理,也应泣血三年。” 挽莫友芝联:“京华一见便倾心,当时书肆订交,早钦宿学;江表十年常聚首,今日酒樽和泪,来吊诗魂。” 挽汤海秋联:“著书成二十万言,才未尽也;得谤遍九州四海,名亦随之”。曾与诗人汤海秋曾为莫逆之交,後因"生輓"事件(就是先给身边的活人預写挽联),湯與曾絕交。 軍事 咸豐二年(1852年)十一月,太平軍自湖南北出,攻克漢陽。1853年曾國藩建立地方團練,仿傚之前胡林翼建湖北团练即楚勇,湖南即稱為湘軍,分陸軍、水師兩種,士兵則招募湘鄉一帶農民為主,月军饷朝廷约每兵三两半银,湘军即五两半,湘军採用「兵员自募、权归主将」的做法,将「兵为国有」变为「兵为将有」,薪俸為一般綠營的三倍左右,全軍只服從曾國藩一人。 1854年,總計有陸軍十三營六千五百人,水師十營五千人,會集湘潭,誓師出征。初戰在岳州、靖港敗於太平軍,接連戰敗,曾國藩幾跳水自盡,在上書時,只能以“屢敗屢戰”自嘲。 後重整軍备,復佔岳州、武昌,太平軍勢力退出两湖。1858年5月,攻佔九江,氣勢很盛;1860年,曾国荃包围安庆,以“扎硬寨,打呆仗”聞名。1864年,湘軍攻破天京城(江宁府城)。 太平軍抵抗湘軍,讓湘軍吃足苦頭,天京城破時,曾國藩說:“今粵匪之變,蹂躪竟及十六省,淪陷至六百余城之多,而其中兇酋悍黨,如李開芳守馮官屯、林啟榮守九江、葉芸來守安慶,皆堅忍不屈。此次金陵城破,十萬餘賊無一降者,至聚眾自焚而不悔,實為古今罕見之劇寇”。 曾國藩入南京後,湘军大肆焚掠,“……分段搜殺,三日之間斃賊共十余萬人,秦淮長河,屍首如麻,……三日夜火光不息。”南京文士李圭道:“至官軍一面,則潰敗後之虜掠,或戰勝後之焚殺,尤耳不忍聞,目不忍睹,其慘毒實較‘賊’又有過之無不及,餘不欲言,餘亦不敢言也。”太平天国强盛时,南京最多有百万人,可屠城之后十多年,死走逃亡,到光绪帝登基时,南京只剩不到五十万人。 攻陷天京后,曾国藩巧言上书“偽宮賊館,一炬成灰,並無所謂賦庫者,然克復老巢而全無貨物,實出微臣意計之外,亦為從來罕見之事”。 曾國藩就地處死太平軍降將李秀成,原因可能是李秀成想效法姜維詐降,也不想把李押解北京以遭受酷刑。趙烈文記述李秀成在臨死前說“中堂厚德,銘刻不忘,今世已誤,來生圖報”。据说曾先要求李写太平军失败原因,李一周写出万字,曾再给李一小瓶毒药,请李自裁,也因此曾抗拒交押李至北京受极刑,得罪慈禧太后,故立大功但官途并不顺遂。 同治四年(1865年)五月,僧格林沁被捻军击毙,慈禧太后令曾國藩剿捻。曾國藩采取“以有定之兵,制无定之寇,专事近剿,不事尾追”的方針,在河南周家口、山東濟寧、江蘇徐州、安徽臨淮關分置四鎮,駐淮軍和湘軍八萬,將捻包圍在蘇、豫、皖邊區。又在淮北捻軍的根據地修築墟寨,清查戶口,實行保甲連坐法。但捻軍突破湘軍、淮軍的包圍,進入湖北。又突破開封、朱仙鎮間的賈魯河防線,東走山東。曾國藩被撤欽差大臣,李鴻章繼任。 曾國藩自剿捻以來,屢受慈禧的指責,成為晚年的一大心病,事實上,這時湘軍大部份裁撤,曾國藩只能用李鴻章的淮軍,不如湘軍容易差遣。各部协调不力,被张宗禹率捻军在贾鲁河一带突破,进入山东。 修身 曾国藩写过很多关于为人处世的家书,他的部分家书得到很多读者的青睞。 他為自己立下課程十二條: 主敬:整齊嚴肅,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靜坐:每日不拘何時,靜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鎮。 早起:黎明即起,醒後勿沾戀。 讀書不二:一書未完,不看他書。 讀史:念三史(指《史記》、《漢書》、《後漢書》),每日圈點十頁,雖有事不間斷。 謹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養氣:氣藏丹田,無不可對人言之事。 保身:節勞、節欲、節飲食。 日知其所無:每日讀書,記錄心得語。 月無忘其所能:每月作詩文數首,以驗積理的多寡,養氣之盛否。 作字:飯後寫字半時。 夜不出門。 评价 正面 曾国藩一生笃好学问,作文每日不辍,是名副其實的儒家士大夫。欧阳兆熊说曾国藩一生三变:早年讲理学;办理团练军务时讲申韩;后学老庄。 曾国藩處理天津教案不力,曾被辛亥革命后的部分革命党人斥为“开就地正法之先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各种政治原因,对曾国藩等封建时期的人物大加斥责。但自文化大革命后学术界政治气氛下降后,对曾国藩的评价日趋活跃,不乏赞誉之声。天津教案發生之時,曾國藩已患重病,李揚帆認為“曾國藩實際上死於處理天津教案導致的精神打擊。在如履薄冰的對外關係處理中,他的忠、信、篤、敬四字秘訣,未能挽救自己的名聲乃至生命。” 梁啟超在《曾文正公嘉言鈔》序內指曾國藩“豈惟近代,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豈惟我國,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絕倫之天才,在並時諸賢傑中,稱最鈍拙;其所遭值事會,亦終生在指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鑠今而莫與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於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歷百千艱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銖積寸累,受之以虛,將之以勤,植之以剛,貞之以恆,帥之以誠,勇猛精進,堅苦卓絕。” 左宗棠对曾国藩的挽联:“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功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民国著名的清史学家萧一山将曾国藩与左宗棠对比:“国藩以谨慎胜,宗棠以豪迈胜。” 雲南的蔡锷将军对曾氏以爱兵来打造仁义之师的治兵思想推崇备至:“带兵如带子弟一语,最为慈仁贴切。能以此存心,则古今带兵格言,千言万语皆付之一炬。”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如此评价曾:“曾国藩的政治家风度、品格及个人修养很少有人能予匹敌。他或许是十九世纪中国最受人敬仰、最伟大的学者型官员”,他随后说到“但是他却被马克思主义学者斥责为汉奸刽子手,为了满清异族统治者的利益,背叛及屠杀了同胞。”徐评论道“曾国藩虽然并非才华横溢,但却是一位坚持信念、孜孜不倦的士人”,“在居留京城其间,他与一些宋派理学的首要人物交友,并从他们那里获取了对“静”、“耐”和“约”的领悟,这些信念运用到实际事务中,即意味着处变不惊、临危不惧和务实克己。他在日后的生涯中将大大利益于这些品格。” 中国现代史上两位著名人物蒋中正和毛泽东都高度评价过曾国藩。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曾说“愚意所谓本源者,倡学而已矣。博学如基础,今人无学,故基础不厚,进惧倾记。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即使在晚年,他还曾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蒋中正对曾国藩更是顶礼膜拜,认为曾国藩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其著作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他把《曾胡治兵语录》当作教导高级将领的教科书,自己又将《曾文正公全集》常置案旁,终生拜读不辍。 負面 曾國藩更是心狠手辣之軍事家。曾國荃攻克安慶時,一日之內屠殺一萬餘名戰俘,其中參雜大量平民,曾國荃怕有報應,寫信給曾國藩。曾國藩在家書中竟然回應“自以杀贼为志,何必以多杀为悔。” 曾國藩的幕僚趙烈文在《能靜居日記》詳細記載南京城破:“……沿街死屍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滿二三歲者亦斫戮以為戲,匍匐道上。婦女四十歲以下者一人俱無,老者無不負傷,或十餘刀,數十刀……”。湘軍大將彭玉麟見狀不滿,先後二次(1861年安慶之圍與1864年金陵之圍)致函曾國藩,要求大義滅親。當時金陵士大夫有隱語:「昨夜諸侯今庶人,江寧民家盡死人!」。南京百姓至今仍以「曾剃頭」、「曾屠戶」等詞稱呼曾國藩、曾國荃兄弟,形容曾國藩、曾國荃兄弟攻打南京時,屠殺平民無數。太平天國天京城破三十餘年後,譚嗣同在南京仍聽當地人說:“(湘軍)一破城,見人即殺,見屋即燒,子女玉帛掃數入於湘軍,而金陵遂永窮矣。至今,父老言之,猶深憤恨。” 1870年爆發天津教案,曾氏處理失當,一味指責天津民眾,將犯法的教民釋放,並且親自向法国道歉,全國輿論大嘩,“自京師及各省皆斥為謬論,堅不肯信”,輿論甚為不滿,稱其為曾國賊,使曾國藩的聲譽大受影響,曾國藩只好屢屢道歉,自稱:“外慚清議,內疚神明”,曾國藩後來隱蔽不出,避免被直隸人民詬罵。此事讓他憂憤成疾,身體江河日下,两年後即病死。 歷史學家范文瀾稱其為屠殺同胞,媚滿媚外的「漢奸劊子手」。 纪念建筑 曾国藩故居 富厚堂 曾国藩墓 逸事 曾国藩全身患有嚴重的牛皮癣,傳說是蟒蛇转世。曾国藩最爱吃鸡,但又最怕鸡毛。據說蛇很怕焚燒雞毛的味道。但曾喜爱吃鸡屁股,常在胜战时或生日时,厨房会堆鸡屁,一盘如寿桃今蛋糕供他享用,所以曾所到之处,太平军没头,鸡没屁股之趣谈,以致曾之名学生李鸿章协助曾平太平,不学曾赶尽杀绝作法,李把俘虜列出自挑选成清新军,即淮军之始,但曾吃鸡屁的怪嗜好,后来曾直京任大官,竟授与西太后吃,胶脂可养颜美容。 《官场现形记》的作者李伯元在《南亭笔记》卷八记载了一则关于曾国藩的趣事:曾与诗人汤海秋原为莫逆之交。某年元旦,汤去曾国藩处拜年,见曾书房的书桌砚下压纸一张。汤阅之,原来是曾国藩闲暇时举其平日之友,皆預作輓联(此為生輓),汤亦在其中。汤大怒,拂衣而去。两人从此断交。 曾氏家族 长辈 父:曾麟書(1790—1857) 母:江氏 岳父:欧阳凝祉(1784—1869),原名鳌,又名沧溟,字福田。 岳母:邱氏 仲叔:曾鼎尊 三叔:曾骥云 同輩 长姊:曾国兰,长姊夫王鹏远 妹:曾国蕙,夫王待聘,想当书吏不成。 妹:曾国芝,夫朱永春。 满妹:痘殇。 次弟:曾国潢(1820-1886),原名国英,字澄侯,曾麟书次子,族中排行第四,因此被曾国藩称为四弟,曾氏兄弟间皆以族中排行相称。 三弟:曾国华(1822-1858),字温甫,曾麟书第三子,族中排行第六。镇压太平天国时战死于三河镇。 四弟:曾国荃(1824-1890),字沅甫,曾麟书第四子,族中排行第九,人称“曾老九”。镇压太平天国的用力之将,官至两江总督。 幼弟:曾國葆(1829-1862),字季洪,后更名贞幹,字事恒,在兄弟五人中年纪最小。病死於雨花臺。 表弟:彭毓橘 妻:欧阳氏 妾:陳春燕,江寧人,無子嗣。 子姪輩 長子:曾纪第,早夭。 次子:曾纪泽(1839-1890)(妻贺氏,贺长龄之妾所生。继刘氏,刘蓉之长女。) 孙:曾廣铨(1871年-1940年),曾纪鸿之子,后过继给曾纪泽为嗣。 曾孙:曾约农(1893年-1986年),教育家,東海大學在臺復校後首任校長。 曾孙:曾昭潤,20歲病故。 孙:曾廣銮(1873年-1920年)。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光禄大夫、资政院钦选议员。 曾孫:曾昭權,廣銮之子。 曾孫:曾昭揆,廣铨之子,過繼予廣銮。20歲病故。
1856年–1858年:《特洛伊人》(Les Troyens) 1860年–1862年:《比阿特丽丝和本尼迪克》(Béatrice et Bénédict) 合唱曲/獨唱曲 1824年:《庄严弥撒》(Messe solennelle) 1827年:《萊利歐》(Lélio, ou Le retour à la vie) 1827年:《奥菲欧之死》(La Mort d’Orphée) 1828年:《艾米尼亞》(Herminie),康塔塔 1829年:《克利奥帕特拉之死》(La Mort de Cléopâtre) 1830年:《沙达纳帕之死》(Sardanapale) 1831年–1835年:《五月初五》(Le 5 mai),悼拿破崙皇帝駕崩之合唱曲 1837年:《纪念亡灵大弥撒》或《安魂曲》(Grande Messe des morts ou Requiem) 1840年–1841年:《夏夜之歌》(Les Nuits d’été) 1849年–1851年:《傷感之歌》(Tristia) 1850年–1854年:《基督的童年》(L'enfance du
Bénédict) 合唱曲/獨唱曲 1824年:《庄严弥撒》(Messe solennelle) 1827年:《萊利歐》(Lélio, ou Le retour à la vie) 1827年:《奥菲欧之死》(La Mort d’Orphée) 1828年:《艾米尼亞》(Herminie),康塔塔 1829年:《克利奥帕特拉之死》(La Mort de Cléopâtre) 1830年:《沙达纳帕之死》(Sardanapale) 1831年–1835年:《五月初五》(Le 5 mai),悼拿破崙皇帝駕崩之合唱曲 1837年:《纪念亡灵大弥撒》或《安魂曲》(Grande Messe des morts ou Requiem) 1840年–1841年:《夏夜之歌》(Les Nuits d’été) 1849年–1851年:《傷感之歌》(Tristia) 1850年–1854年:《基督的童年》(L'enfance
生平 早年 布拉姆斯的父亲——约翰·雅各布·勃拉姆斯(,1806-1872)从来到汉堡寻求音乐演奏的工作。他擅长多门乐器,但主要工作是演奏小號和低音提琴。1830年,他娶长他十七岁的裁缝约翰娜·亨丽卡·克丽斯蒂安·尼森(,1789-1865)为妻。出生於1833年的二子约翰内斯上有一姊,下有一弟。约翰内斯出生后,全家先是在(工人階級的住區)住了六个月,然后搬到内阿尔斯特湖旁的达姆托瓦街(Dammtorwall)。 勃拉姆斯先是随父亲学习音乐,七岁起师从奥托·弗雷德里希·威利巴尔德·柯赛尔(,1813-1865)学习钢琴。勃拉姆斯早年家境貧寒,曾在舞厅和妓院中演奏钢琴藉以維生。早期的传记作家对此曾十分惊诧,甚至对他的这段经历一笔带过。现代作家則指出,此段經歷可能因此導致勃拉姆斯对女性的认识扭曲,以致后来感情坎坷。不過,也有学者不認同這樣的論點,並提出勃拉姆斯年轻时與朋友的往來书信,以及汉堡对这类场所的严格管制為證,主張勃拉姆斯沒有涉足聲色場所的條件。 勃拉姆斯也短暂地学習过大提琴。在柯赛尔之后,勃拉姆斯又师从(1806-1887)。马克森在维也纳的老师既是莫扎特的学生,又是舒伯特的好友。年轻的勃拉姆斯在汉堡开过几场公开演奏会,但直到十九岁进行巡演之后才名声大噪。成年后的勃拉姆斯也经常参演自己的作品,他从十几岁起开始指挥合唱团,后来成为一名精湛的指挥。 勃拉姆斯少年时就开始创作,但之后毁掉了大多数早期作品的手稿。同为马克森学生的称,勃拉姆斯在11岁就演奏过自己即兴创作的一首钢琴奏鸣曲,但后来被作曲家本人丢弃。 1853年四月到五月,勃拉姆斯作为匈牙利小提琴家的钢琴伴奏,一同巡回演出。途中他在汉诺威遇到了同为小提琴家和作曲家的约瑟夫·约阿希姆,在魏玛宫廷又结识了李斯特·费伦茨。二人见面时,李斯特亲自视奏了勃拉姆斯的《谐谑曲》。在此之前,勃拉姆斯的許多作品都默默无闻。后来赖门伊与勃拉姆斯分道扬镳,部分原因是勃拉姆斯在李斯特演奏自己的作品《b小调钢琴奏鸣曲》时大打瞌睡,勃拉姆斯对此的解释是自己在旅途中过于劳累。 杜塞尔多夫 在莱茵兰进行完演出之后,勃拉姆斯坐火车到了杜塞尔多夫,拿着约阿希姆的引介信会见了罗伯特·舒曼。舒曼为当时仅二十岁的勃拉姆斯的才华倾倒,并在当时的《新音乐杂志》上写了一篇名为《一条新路》的文章,向公众介绍这位年轻人,称其“必然会最完美地表达出这个时代”。在舒曼的朋友圈之外,这篇文章遭到了冷遇和怀疑;这加剧了勃拉姆斯对自己演奏和作曲的严格要求。在杜塞尔多夫期间,勃拉姆斯及舒曼還有作曲家共同完成了一首写给约阿希姆的小提琴钢琴奏鸣曲——《》,運用约阿希姆的座右銘 Frei aber einsam 並取每個字的開頭作曲,意即“自由但孤独”。 勃拉姆斯对罗伯特·舒曼的夫人、长他14岁的作曲家、钢琴家克拉拉·舒曼产生了感情,这段激烈的情感毕其一生未曾消逝。勃拉姆斯一生未婚,1859年曾与哥廷根一名教授的女儿订了婚又取消。罗伯特·舒曼自杀未遂、进入精神病院后,勃拉姆斯作为克拉拉和她丈夫之间主要的中间人,在一段时间内成了实际的一家之长。罗伯特·舒曼死后,勃拉姆斯赶到杜塞尔多夫,在舒曼家附近的公寓裡居住,并为克拉拉而牺牲了他的事业与艺术,但两年后他离开了克拉拉。勃拉姆斯与克拉拉·舒曼的关系与贝多芬“永恒的爱人”并列为音乐史上最扑朔迷离的谜团:他们是否互相爱恋不得而知,但从他们毁掉相互间的书信一事,可以推测其中或有难言之隐。 代特莫尔德、汉堡、维也纳 1856年,罗伯特·舒曼去世之后,勃拉姆斯时而在汉堡指挥一个女性合唱团,时而在代特莫尔德指挥乐队、教授学生。1859年,他作为独奏家首演了他的第1號钢琴协奏曲。1862年,他第一次来到维也纳,次年被任命为的指挥。尽管1864年勃拉姆斯就辞去了这个职位,并且考虑在别处继续指挥,他还是主要以维也纳为基地,并最终落户于此。1872至1875年,他担任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的音乐总监。1877年他拒绝了剑桥大学的名誉音乐博士学位,但在1879年接受了弗罗茨瓦夫大学的学位,并创作了《》以示感谢。 勃拉姆斯在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持续作曲,但是受到了褒贬不一的评价。第1號钢琴协奏曲在最初的几场演出后差评连连,被当时引领潮流的评为“过时老套”。新德意志乐派的领军人物包括李斯特和瓦格纳,虽然勃拉姆斯赞赏瓦格纳的部分音乐,也钦佩李斯特的钢琴才能,但他与二人的作曲理念上依然有着鸿沟,这也引发了被称作“浪漫主义大战”的论战,影响了整个欧洲音乐界。勃拉姆斯的阵营包括他的朋友克拉拉·舒曼和著名乐评家爱德华·汉斯力克。1860年,勃拉姆斯与约阿希姆合作了一份宣言,公开抗议瓦格纳音乐中的过度泛滥之处。 不過,这份宣言匆匆写就,除上述二人外,只有另二人签名(、),最终是一场失败。勃拉姆斯之后再没有介入公开的论战。 名声鼎盛 1868年勃拉姆斯大型合唱作品《德意志安魂曲》的首演巩固了作曲家在欧洲音乐界的地位。许多人认为他超越了贝多芬。这也让勃拉姆斯有信心完成一些自己长年缺少进展的作品,比如清唱剧《里纳尔多》、《第一弦乐四重奏》、《第三钢琴四重奏》,以及最有名的《第一交响曲》。尽管勃拉姆斯从1860年代初就构思过交响曲的第一乐章,这部大作1876年才面世。但在1877到1885年短短的八年间,又有三部交响曲相继诞生。 1881年开始,勃拉姆斯的作品可以由迈宁根公爵的宫廷乐团试奏,该乐团的指挥是汉斯·冯·彪罗。1881年,勃拉姆斯著名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在匈牙利布达佩斯首演,由作曲家本人演奏。 勃拉姆斯经常旅行,无论是为了公事、演出还是休闲。1878年起,他经常在春季到意大利的乡村,并在夏天作曲。他喜爱散步,尤其喜欢在户外思考音乐,因为他觉得新鲜空气让他头脑清晰。 1889年,美国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的代表来到维也纳,与勃拉姆斯合作录制了一张试验性的LP录音。勃拉姆斯在钢琴上演奏了一小段他的第一首匈牙利舞曲。尽管录音开头的语音简介清晰可辨,音乐本身却被噪音淹没。斯坦福大学曾试图改进过录音质量。这是最早的一张知名作曲家本人的录音。然而对于开头简介的声音是旺格曼还是勃拉姆斯的,还有争议。 1889年,勃拉姆斯获得“汉堡荣誉市民”的称号。 晚年 1890年,57岁的勃拉姆斯打算停止作曲,但并没做到。他的许多杰作都诞生于此时直到他死去的这段时间。在赞赏迈宁根乐团的单簧管演奏家之余,勃拉姆斯為其创作了一系列包含单簧管的室内乐,包括单簧管三重奏、单簧管五重奏和两首单簧管奏鸣曲等作品。他也写了一些钢琴作品、艺术歌曲和管风琴作品。 完成作品121后,勃拉姆斯罹患癌症。不同来源对疾病部位或说是肝脏,或说是胰腺。他的病情渐渐恶化,在1897年4月3日逝世,享壽63岁。勃拉姆斯葬在维也纳中央公墓。英国作曲家休伯特·帕里为他写了一首交响音乐《为勃拉姆斯所作的挽歌》。然而这部作品直到1918年帕里本人逝世后的纪念音乐会上才公之于众。 創作 在所著傳記中,將勃拉姆斯的創作概分為四期: 1855年以前 1855年–1868年左右:包括《德意志安魂曲》、弦樂六重奏、鋼琴五重奏,鋼琴獨奏的韓德爾、帕格尼尼等變奏曲,二首管弦樂小夜曲,以及D小調第1號鋼琴協奏曲等 1868年–1890年:小提琴協奏曲,A小調雙協奏曲,第2號鋼琴協奏曲,《愛之歌圓舞曲》(Liebeslieder Walzer),小提琴奏鳴曲等 1890年以後:單簧管五重奏,單簧管三重奏,單簧管奏鳴曲,《四首莊嚴之歌》(Vier ernste Gesänge) 特色 探討勃拉姆斯的創作特色,一般皆會由其第一號交響曲做為切入,例如其與貝多芬第五同為C小調(C小調之於貝多芬的別具意義),以及同樣戲劇化的手法(小調開始→奮鬥→以C大調終結、得勝)等,此外第四樂章也有總括前三樂章樂念的傾向(此同貝多芬第九)。在此之外,勃拉姆斯、第三號交響曲的樂念,也經常在後人的討論中與貝多芬第六號、第三號交響曲並陳比較。 精研作曲,並且嚴於自我批評的勃拉姆斯,在管弦樂的寫作上分外謹慎,一般認為他被「不准落在貝多芬的交響曲造詣之下」的責任感所束縛,導致他在管弦樂作品的產出上非常有限。在四首交響曲之外,僅有兩首序曲、兩首小夜曲,以及《海頓主題變奏曲》等創作傳世。再以D小調鋼琴協奏曲為例,此曲起初以交響曲的規模進行構思,但彼時的勃拉姆斯深感無從勝任巨大的交響樂織體,遂將作品縮寫為兩架鋼琴用的奏鳴曲。又過了幾年,這個作品有了一個鋼琴曲的局面,可是還帶有原來的管弦樂的特點,經過抉擇,勃拉姆斯將其改寫成為現今所知的鋼琴協奏曲體裁。這首協奏曲是一次獨特的融合,做為一部「帶鋼琴助奏的交響曲」,體現了早年勃拉姆斯在管弦樂寫作上的步步為營。 勃拉姆斯性格中有著浪漫主義的傾向(他也的確身處於此一時代),但他同時更意識到,浪漫主義和交響樂邏輯是根本對立的。因此,他不滿足於細小的主題相結構的邏輯,他要從當代音樂中尋求可以為交響樂所利用的因素,來支持他的交響樂建築。其第一交響曲應用了胚芽般(germinal)的動機主題(或可以柏辽兹的「固定樂思」比擬),它超越於主題發展的邏輯,起著聯結整個交響曲的作用。在勃拉姆斯筆下,此一動機主題又透過變奏(古典主義的代表性手法)的開展,在其交響曲創作當中扮演著核心的、收聚的功能;此一動機主題不僅在單個樂章出現,而是整部作品的關鍵。在每一首交響曲中,勃拉姆斯都堅持著二元的古典原則。以第四號交響曲的終曲樂章為例,其固定主題以及後續的變奏曲,正是勃拉姆斯一生堅持的展現,而這些原則在當時的浪漫主義大型創作中顯然是缺少的。 在管弦樂作品之外,勃拉姆斯更有大量的人聲、器樂的小型創作,他的器樂室內樂作品囊括了二重奏至六重奏領域,其合唱背景更讓他在人聲創作上得心應手。此外,將人聲與器樂結合寫作,尤其是勃拉姆斯作品的重點特色,以第二號小提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為例,當中便有分別取自於其歌曲創作「將臨」(,作品97之五),以及「就像音樂飄過」(,作品105之一)的片段,透過小提琴的演奏語彙,實際達到德語藝術歌曲的高度,此點是勃拉姆斯所特有的。 在跨度甚廣的創作類型中,勃拉姆斯甚喜以「成雙」、「對比」的方式來安排作品出版。這樣的例子有: G小調第1號鋼琴四重奏(作品25)與A大調第2號鋼琴四重奏(作品26) 学院节日序曲(作品80)與悲劇序曲(作品81) F小調第1號單簧管與鋼琴奏鳴曲(作品120之1)與E大調第2號單簧管與鋼琴奏鳴曲(作品120之2) 交響曲的特徵 複雜縝密關係的風格,織體渾厚,在主旋律的中間總是充滿著對位音形。 以動機、結合樂曲的連貫性。 旋律有時帶有民謠風、三和弦、動機似的旋律也多見,而其基調為抒情,尤其是慢板樂章。 勃拉姆斯又對於節奏獨特的使用,也是其特色之一以切分音,不同的節奏型的共置(hemiola:2對3的節奏)是主要特性,將重拍的位置移動都有趣的現象。 作品節錄 獨奏 C大調第1號鋼琴奏鳴曲,作品1 F小調第2號鋼琴奏鳴曲,作品2 F小調第3號鋼琴奏鳴曲,作品5 韓德爾主題變奏曲(及賦格),作品24 F小調雙鋼琴奏鳴曲,作品34b 帕格尼尼主題變奏曲,作品35 狂想曲,作品79 幻想曲,作品116 間奏曲,作品117 匈牙利舞曲(鋼琴獨奏版) 室内乐 B大調第1號鋼琴三重奏,作品8 B大調第1號弦樂六重奏,作品18
早年 布拉姆斯的父亲——约翰·雅各布·勃拉姆斯(,1806-1872)从来到汉堡寻求音乐演奏的工作。他擅长多门乐器,但主要工作是演奏小號和低音提琴。1830年,他娶长他十七岁的裁缝约翰娜·亨丽卡·克丽斯蒂安·尼森(,1789-1865)为妻。出生於1833年的二子约翰内斯上有一姊,下有一弟。约翰内斯出生后,全家先是在(工人階級的住區)住了六个月,然后搬到内阿尔斯特湖旁的达姆托瓦街(Dammtorwall)。 勃拉姆斯先是随父亲学习音乐,七岁起师从奥托·弗雷德里希·威利巴尔德·柯赛尔(,1813-1865)学习钢琴。勃拉姆斯早年家境貧寒,曾在舞厅和妓院中演奏钢琴藉以維生。早期的传记作家对此曾十分惊诧,甚至对他的这段经历一笔带过。现代作家則指出,此段經歷可能因此導致勃拉姆斯对女性的认识扭曲,以致后来感情坎坷。不過,也有学者不認同這樣的論點,並提出勃拉姆斯年轻时與朋友的往來书信,以及汉堡对这类场所的严格管制為證,主張勃拉姆斯沒有涉足聲色場所的條件。 勃拉姆斯也短暂地学習过大提琴。在柯赛尔之后,勃拉姆斯又师从(1806-1887)。马克森在维也纳的老师既是莫扎特的学生,又是舒伯特的好友。年轻的勃拉姆斯在汉堡开过几场公开演奏会,但直到十九岁进行巡演之后才名声大噪。成年后的勃拉姆斯也经常参演自己的作品,他从十几岁起开始指挥合唱团,后来成为一名精湛的指挥。 勃拉姆斯少年时就开始创作,但之后毁掉了大多数早期作品的手稿。同为马克森学生的称,勃拉姆斯在11岁就演奏过自己即兴创作的一首钢琴奏鸣曲,但后来被作曲家本人丢弃。 1853年四月到五月,勃拉姆斯作为匈牙利小提琴家的钢琴伴奏,一同巡回演出。途中他在汉诺威遇到了同为小提琴家和作曲家的约瑟夫·约阿希姆,在魏玛宫廷又结识了李斯特·费伦茨。二人见面时,李斯特亲自视奏了勃拉姆斯的《谐谑曲》。在此之前,勃拉姆斯的許多作品都默默无闻。后来赖门伊与勃拉姆斯分道扬镳,部分原因是勃拉姆斯在李斯特演奏自己的作品《b小调钢琴奏鸣曲》时大打瞌睡,勃拉姆斯对此的解释是自己在旅途中过于劳累。 杜塞尔多夫 在莱茵兰进行完演出之后,勃拉姆斯坐火车到了杜塞尔多夫,拿着约阿希姆的引介信会见了罗伯特·舒曼。舒曼为当时仅二十岁的勃拉姆斯的才华倾倒,并在当时的《新音乐杂志》上写了一篇名为《一条新路》的文章,向公众介绍这位年轻人,称其“必然会最完美地表达出这个时代”。在舒曼的朋友圈之外,这篇文章遭到了冷遇和怀疑;这加剧了勃拉姆斯对自己演奏和作曲的严格要求。在杜塞尔多夫期间,勃拉姆斯及舒曼還有作曲家共同完成了一首写给约阿希姆的小提琴钢琴奏鸣曲——《》,運用约阿希姆的座右銘 Frei aber einsam 並取每個字的開頭作曲,意即“自由但孤独”。 勃拉姆斯对罗伯特·舒曼的夫人、长他14岁的作曲家、钢琴家克拉拉·舒曼产生了感情,这段激烈的情感毕其一生未曾消逝。勃拉姆斯一生未婚,1859年曾与哥廷根一名教授的女儿订了婚又取消。罗伯特·舒曼自杀未遂、进入精神病院后,勃拉姆斯作为克拉拉和她丈夫之间主要的中间人,在一段时间内成了实际的一家之长。罗伯特·舒曼死后,勃拉姆斯赶到杜塞尔多夫,在舒曼家附近的公寓裡居住,并为克拉拉而牺牲了他的事业与艺术,但两年后他离开了克拉拉。勃拉姆斯与克拉拉·舒曼的关系与贝多芬“永恒的爱人”并列为音乐史上最扑朔迷离的谜团:他们是否互相爱恋不得而知,但从他们毁掉相互间的书信一事,可以推测其中或有难言之隐。 代特莫尔德、汉堡、维也纳 1856年,罗伯特·舒曼去世之后,勃拉姆斯时而在汉堡指挥一个女性合唱团,时而在代特莫尔德指挥乐队、教授学生。1859年,他作为独奏家首演了他的第1號钢琴协奏曲。1862年,他第一次来到维也纳,次年被任命为的指挥。尽管1864年勃拉姆斯就辞去了这个职位,并且考虑在别处继续指挥,他还是主要以维也纳为基地,并最终落户于此。1872至1875年,他担任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的音乐总监。1877年他拒绝了剑桥大学的名誉音乐博士学位,但在1879年接受了弗罗茨瓦夫大学的学位,并创作了《》以示感谢。 勃拉姆斯在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持续作曲,但是受到了褒贬不一的评价。第1號钢琴协奏曲在最初的几场演出后差评连连,被当时引领潮流的评为“过时老套”。新德意志乐派的领军人物包括李斯特和瓦格纳,虽然勃拉姆斯赞赏瓦格纳的部分音乐,也钦佩李斯特的钢琴才能,但他与二人的作曲理念上依然有着鸿沟,这也引发了被称作“浪漫主义大战”的论战,影响了整个欧洲音乐界。勃拉姆斯的阵营包括他的朋友克拉拉·舒曼和著名乐评家爱德华·汉斯力克。1860年,勃拉姆斯与约阿希姆合作了一份宣言,公开抗议瓦格纳音乐中的过度泛滥之处。 不過,这份宣言匆匆写就,除上述二人外,只有另二人签名(、),最终是一场失败。勃拉姆斯之后再没有介入公开的论战。 名声鼎盛 1868年勃拉姆斯大型合唱作品《德意志安魂曲》的首演巩固了作曲家在欧洲音乐界的地位。许多人认为他超越了贝多芬。这也让勃拉姆斯有信心完成一些自己长年缺少进展的作品,比如清唱剧《里纳尔多》、《第一弦乐四重奏》、《第三钢琴四重奏》,以及最有名的《第一交响曲》。尽管勃拉姆斯从1860年代初就构思过交响曲的第一乐章,这部大作1876年才面世。但在1877到1885年短短的八年间,又有三部交响曲相继诞生。 1881年开始,勃拉姆斯的作品可以由迈宁根公爵的宫廷乐团试奏,该乐团的指挥是汉斯·冯·彪罗。1881年,勃拉姆斯著名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在匈牙利布达佩斯首演,由作曲家本人演奏。 勃拉姆斯经常旅行,无论是为了公事、演出还是休闲。1878年起,他经常在春季到意大利的乡村,并在夏天作曲。他喜爱散步,尤其喜欢在户外思考音乐,因为他觉得新鲜空气让他头脑清晰。 1889年,美国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的代表来到维也纳,与勃拉姆斯合作录制了一张试验性的LP录音。勃拉姆斯在钢琴上演奏了一小段他的第一首匈牙利舞曲。尽管录音开头的语音简介清晰可辨,音乐本身却被噪音淹没。斯坦福大学曾试图改进过录音质量。这是最早的一张知名作曲家本人的录音。然而对于开头简介的声音是旺格曼还是勃拉姆斯的,还有争议。 1889年,勃拉姆斯获得“汉堡荣誉市民”的称号。 晚年 1890年,57岁的勃拉姆斯打算停止作曲,但并没做到。他的许多杰作都诞生于此时直到他死去的这段时间。在赞赏迈宁根乐团的单簧管演奏家之余,勃拉姆斯為其创作了一系列包含单簧管的室内乐,包括单簧管三重奏、单簧管五重奏和两首单簧管奏鸣曲等作品。他也写了一些钢琴作品、艺术歌曲和管风琴作品。 完成作品121后,勃拉姆斯罹患癌症。不同来源对疾病部位或说是肝脏,或说是胰腺。他的病情渐渐恶化,在1897年4月3日逝世,享壽63岁。勃拉姆斯葬在维也纳中央公墓。英国作曲家休伯特·帕里为他写了一首交响音乐《为勃拉姆斯所作的挽歌》。然而这部作品直到1918年帕里本人逝世后的纪念音乐会上才公之于众。 創作 在所著傳記中,將勃拉姆斯的創作概分為四期: 1855年以前 1855年–1868年左右:包括《德意志安魂曲》、弦樂六重奏、鋼琴五重奏,鋼琴獨奏的韓德爾、帕格尼尼等變奏曲,二首管弦樂小夜曲,以及D小調第1號鋼琴協奏曲等 1868年–1890年:小提琴協奏曲,A小調雙協奏曲,第2號鋼琴協奏曲,《愛之歌圓舞曲》(Liebeslieder Walzer),小提琴奏鳴曲等 1890年以後:單簧管五重奏,單簧管三重奏,單簧管奏鳴曲,《四首莊嚴之歌》(Vier ernste Gesänge) 特色 探討勃拉姆斯的創作特色,一般皆會由其第一號交響曲做為切入,例如其與貝多芬第五同為C小調(C小調之於貝多芬的別具意義),以及同樣戲劇化的手法(小調開始→奮鬥→以C大調終結、得勝)等,此外第四樂章也有總括前三樂章樂念的傾向(此同貝多芬第九)。在此之外,勃拉姆斯、第三號交響曲的樂念,也經常在後人的討論中與貝多芬第六號、第三號交響曲並陳比較。 精研作曲,並且嚴於自我批評的勃拉姆斯,在管弦樂的寫作上分外謹慎,一般認為他被「不准落在貝多芬的交響曲造詣之下」的責任感所束縛,導致他在管弦樂作品的產出上非常有限。在四首交響曲之外,僅有兩首序曲、兩首小夜曲,以及《海頓主題變奏曲》等創作傳世。再以D小調鋼琴協奏曲為例,此曲起初以交響曲的規模進行構思,但彼時的勃拉姆斯深感無從勝任巨大的交響樂織體,遂將作品縮寫為兩架鋼琴用的奏鳴曲。又過了幾年,這個作品有了一個鋼琴曲的局面,可是還帶有原來的管弦樂的特點,經過抉擇,勃拉姆斯將其改寫成為現今所知的鋼琴協奏曲體裁。這首協奏曲是一次獨特的融合,做為一部「帶鋼琴助奏的交響曲」,體現了早年勃拉姆斯在管弦樂寫作上的步步為營。 勃拉姆斯性格中有著浪漫主義的傾向(他也的確身處於此一時代),但他同時更意識到,浪漫主義和交響樂邏輯是根本對立的。因此,他不滿足於細小的主題相結構的邏輯,他要從當代音樂中尋求可以為交響樂所利用的因素,來支持他的交響樂建築。其第一交響曲應用了胚芽般(germinal)的動機主題(或可以柏辽兹的「固定樂思」比擬),它超越於主題發展的邏輯,起著聯結整個交響曲的作用。在勃拉姆斯筆下,此一動機主題又透過變奏(古典主義的代表性手法)的開展,在其交響曲創作當中扮演著核心的、收聚的功能;此一動機主題不僅在單個樂章出現,而是整部作品的關鍵。在每一首交響曲中,勃拉姆斯都堅持著二元的古典原則。以第四號交響曲的終曲樂章為例,其固定主題以及後續的變奏曲,正是勃拉姆斯一生堅持的展現,而這些原則在當時的浪漫主義大型創作中顯然是缺少的。 在管弦樂作品之外,勃拉姆斯更有大量的人聲、器樂的小型創作,他的器樂室內樂作品囊括了二重奏至六重奏領域,其合唱背景更讓他在人聲創作上得心應手。此外,將人聲與器樂結合寫作,尤其是勃拉姆斯作品的重點特色,以第二號小提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為例,當中便有分別取自於其歌曲創作「將臨」(,作品97之五),以及「就像音樂飄過」(,作品105之一)的片段,透過小提琴的演奏語彙,實際達到德語藝術歌曲的高度,此點是勃拉姆斯所特有的。 在跨度甚廣的創作類型中,勃拉姆斯甚喜以「成雙」、「對比」的方式來安排作品出版。這樣的例子有: G小調第1號鋼琴四重奏(作品25)與A大調第2號鋼琴四重奏(作品26) 学院节日序曲(作品80)與悲劇序曲(作品81) F小調第1號單簧管與鋼琴奏鳴曲(作品120之1)與E大調第2號單簧管與鋼琴奏鳴曲(作品120之2) 交響曲的特徵 複雜縝密關係的風格,織體渾厚,在主旋律的中間總是充滿著對位音形。 以動機、結合樂曲的連貫性。 旋律有時帶有民謠風、三和弦、動機似的旋律也多見,而其基調為抒情,尤其是慢板樂章。 勃拉姆斯又對於節奏獨特的使用,也是其特色之一以切分音,不同的節奏型的共置(hemiola:2對3的節奏)是主要特性,將重拍的位置移動都有趣的現象。 作品節錄 獨奏 C大調第1號鋼琴奏鳴曲,作品1 F小調第2號鋼琴奏鳴曲,作品2 F小調第3號鋼琴奏鳴曲,作品5 韓德爾主題變奏曲(及賦格),作品24 F小調雙鋼琴奏鳴曲,作品34b 帕格尼尼主題變奏曲,作品35 狂想曲,作品79 幻想曲,作品116 間奏曲,作品117 匈牙利舞曲(鋼琴獨奏版) 室内乐 B大調第1號鋼琴三重奏,作品8 B大調第1號弦樂六重奏,作品18 G小調第1號鋼琴四重奏,作品25 A大調第2號鋼琴四重奏,作品26 F小調鋼琴五重奏,作品34 G大調第2號弦樂六重奏,作品36 E小調第1號大提琴奏鳴曲,作品38 E大調法國號三重奏,作品40 C小調第1號弦樂四重奏,作品51之1 A小調第2號弦樂四重奏,作品51之2 C小調第3號鋼琴四重奏,作品60“维特” B大調第3號弦樂四重奏,作品67 G大調第1號小提琴奏鳴曲,作品78 C大調第2號鋼琴三重奏,作品87
卡尔·菲利普·埃曼努埃尔·巴赫(Carl Philipp Emanuel Bach):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次子,作有大量交响曲、协奏曲。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第四子。 约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巴赫(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Bach):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第九子。 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Johann
Bach):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长子,出色的管风琴演奏家,作曲家。 卡尔·菲利普·埃曼努埃尔·巴赫(Carl Philipp Emanuel Bach):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次子,作有大量交响曲、协奏曲。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第四子。 约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巴赫(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Bach):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第九子。 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Johann Christian
BWV 530 全曲是專為這套作品所寫的,其餘作品的部分樂章多被認為擁有早期版本。雖然難以推定這些作品的實際創作年份,但能看出巴赫已從威瑪早期的複雜風格中蛻變,寫作出旋律互動更明快、和聲更為乾淨的協奏曲風格,卻不失演奏技巧的講究。此種配器之樂曲並不是巴赫的原創,巴赫以前便有許多法國管風琴師譜寫過類似作品。 巴赫的自由形式管風琴曲(BWV 531-590),多是前奏、觸技、幻想曲與賦格的組合作品,這當中較為知名的作品通常被認為創作於威瑪時期,但綜觀而言這部分的樂曲的創作時間相當不一致。而所有組合裡以「前奏曲與賦格」最常被提及。巴赫在德語區各邦遊歷的結果,便是其風琴曲兼採了中德發展主題和複調的技巧,與北德對旋律裝飾和變形的手法,以及他在威瑪對義大利作曲家的研究,使得其更重視旋律的流暢性,與協奏曲的交奏風格。早期的作品較強調觸技色彩,反映了青年巴赫本身精湛的琴藝;隨著時序推進,巴赫對主題的構想更為圓熟,轉調及和聲法則更為大膽,聲部之間的對話常有協奏曲的性質。此區間的重要作品分類於下: 前奏曲與賦格(BWV 532, 539, 541, 543, 545, 547, 548, 552)。BWV 548 又有「楔子」之名,因為其賦格主題逐漸擴寬音程。 幻想曲與賦格(BWV 537, ),後者以幻想曲的豐富和聲與賦格的複雜織體聞名;其賦格主題取自荷蘭民謠。 觸技曲與賦格(BWV 538, 565)後者是此區間最為人熟知的作品,全曲充滿著朝氣與激烈奔放的感情,結構也相當自由。《觸技曲、慢板與賦格》(BWV 564)是此區間作品中僅有的三樂章樂曲,形式及語法都試圖模擬協奏曲的風格,並展現了華麗的演奏效果。另有一首獨立的g小調賦格(BWV 578),以優美的主題和流暢的賦格書法為其特徵。 其他形式的風琴曲,還有巴赫為數頗多的聖詠前奏曲(BWV 599-771)。聖詠前奏曲是基於四聲部聖詠主題而創作,主要有兩種形式:1. 完全引用聖詠旋律,將之重複及變形,再以對位法組合。2. 將聖詠開頭的動機展開為新的旋律,以其發展。巴赫在呂訥堡時期已嘗試創作聖詠前奏曲,如同形式自由的風琴曲,他也融合了各流派的技法,試圖在這種本土形式裡作最大的延伸。概觀而言,巴赫的聖詠前奏曲可分為以下幾部份: 《管風琴小曲集》(Orgelbüchlein,BWV 599-644),在威瑪時期所作,巴赫給予它的標題是「幫助初級管風琴手,以各種方法展開聖詠的入門曲集」。BWV 599-634 用於禮儀年的各時期,BWV 635 以後則與教義、禱詞有關。 《許布勒聖詠曲》(Schübler-Choräle,BWV 645-650),約在1747年-1748年間出版,曲集名來自其發行人。除了 BWV 646 以外,其餘都是來自清唱劇片段的編曲。 《十八首聖詠曲》(BWV 651-668),其早期版本是在威瑪時期所作,於1740年代分次修訂。 摘自《》,BWV 669-689,又名《德文風琴彌撒》,於1735年-1736年間創作,1739年出版。這個區間的作品其實是聖詠前奏與聖詠賦格的組合,而且是建構在以彌撒經文、儀式為主題的聖詠上,因而得名。完整的《鍵盤練習 III》還包含《前奏曲與賦格》(BWV 552) 和《二聲部曲》(BWV 802-805)。 BWV 690 以後的作品較為雜散,絕大部份是威瑪時期或更早的作品,但創作年份難以推定。此區間最著名的作品是《》(BWV 769),則是在巴赫晚年創作及出版,是卡農形式的薈萃之作。 鍵盤樂曲 在教堂以外,巴赫時代使用的鍵盤樂器是大鍵琴(或古鋼琴)。早在威瑪時期巴赫已開始創作鍵盤音樂,但數量不多,例如:觸技曲(BWV 910-916)、以其他作曲家的主題所作的賦格(BWV 950, 951, 954),職業因素導致巴赫到柯騰時期以後才有較豐富的鍵盤作品。巴赫鍵盤音樂的創作主要分布在柯騰時期至萊比錫初期(1717年-1727年)和萊比錫後期(1740年代)。 《》(BWV 772-801),簡稱《創意曲》,其中的二聲部曲和三聲部曲各有15首,與《平均律鍵盤曲集》的第一本一樣,同屬巴赫的教育性作品。作曲家希望學習者透過此作熟練二至三聲部的演奏能力,也同時學會「如歌的」(cantabile)演奏法,並連帶體會到作曲的喜悅。巴赫給予「創意曲」的定位其實是帶有前奏風的曲子;而此套作品的特色在於每首樂曲盡量只用單一主題去作旋律與對位的發展。 巴赫鍵盤套曲的名作還有《英國組曲》(BWV 806-811)與《法國組曲》(BWV 812-817),兩作之名都不是巴赫所取,而是後人加上,可能只是作辨別用途,與其音樂內容無太大關聯。《英國組曲》的結構與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極為類似,在標準組曲架構前加上前奏曲,並增添其他插入曲。《英國組曲》常展現出義大利的風格和書法,特別是在那些份量頗大的前奏曲中都能看到巴赫對協奏曲原理的熟練運用。《法國組曲》則不放置前奏曲,但其插入曲的數量與種類卻是隨著編號越往後而越多,並且其整體氣氛相較《英國組曲》與《鍵盤組曲》更為輕盈優雅。 《》(BWV 825-830),又以《鍵盤練習 I》之名在1731年完整出版。這裡組曲的用字是“Partita”,即義大利語的「組曲」,在當時指涉的範圍比“Suite”還廣泛,巴赫使用它可能有兩個理由:1. 此作的書法和風格是義式的。2. 作品的形式風格相對自由。不單是在樂章結構上,其舞曲原有的性格也被巴赫改變,僅留下速度與基本特徵,無論是與先前的兩套組曲或是各號組曲相互比較,都有更明顯的多樣性。這套作品雖然大體按組曲結構組成,但前置於此結構的樂曲卻各是多采多姿,六首組曲的第一樂章皆是不同風格類型的樂曲;而插入曲的種類和位置也更有彈性。 《鍵盤練習 II》出版於1735年,包含《》(BWV 831)與《》(BWV 971)。巴赫在《鍵盤練習 II》中以鍵盤樂器來表現序曲、協奏曲,這兩種分別代表法、義音樂內涵的形式。《法國風序曲》顧名思義有著法式的纖細風格,結構則彷彿《管弦組曲》與前述鍵盤組曲的混合,由法國式序曲起頭,之後接著自由排列的各式舞曲,但擁有阿勒曼德以外的三首基本舞曲;結構也較巴赫其他鍵盤組曲更為長大。《義大利協奏曲》是巴赫的鍵盤傑作之一,曲調優美流暢,結構是快-慢-快的三樂章制,以音符的堆砌密度和強弱的變化,表現出獨奏與合奏的對比,這種手法早見於巴赫在威瑪所改編的鍵盤協奏曲。巴赫個別的鍵盤名作還有《》(BWV 903),創作於柯騰,此曲以豐富的半音階和極其自由的書法而聞名。 《平均律鍵盤曲集》(BWV 846-869,870-893)是鍵盤套曲形式的一大突破,共有兩本。巴赫並非起先就想創作兩本曲集,因此兩本的創作時間相距甚遠,但由於組成形式相同,被合稱為《平均律鍵盤曲集》。每本曲集分別以前奏曲與賦格的形式,針對12個主音,分大小調創作樂曲,由C大調開始,b小調結束。根據作品原文直接翻譯,巴赫應是為某種能直接轉換各調的「優律」而作。此作的風格與複調技巧非常多樣,前奏曲與賦格間雖未必有所關連,卻各展現了自身的獨特和精簡。此作是在現代調性體系建立後,第一部完整使用所有調的鍵盤曲集,也是將調性理論付諸實踐的作品中,最有影響力的一部。 巴赫晚年的鍵盤傑作當屬《郭德堡變奏曲》(BWV 988),也稱《鍵盤練習 IV》,內容是「抒情調(Aria)與30首變奏曲」,此作結構紮實,旋律流暢而氣象萬千。除了有前奏曲、觸技曲、賦格等不同風格的變奏外,巴赫還以每三首變奏為一組設置卡農曲,逐漸擴大其音程差;全作最後再用原先的抒情調結尾。巴赫在此前很少寫作變奏曲,但《郭德堡變奏曲》證明了巴赫對單一主題延伸的才能,被奉為變奏曲曲式的經典。 《賦格的藝術》(BWV 1080)則是巴赫的遺作,不為特定的樂器所譜寫,包含十四首賦格與四首卡農,最後一首賦格並未完成。此作被視為巴赫一生複調技巧的總結,是將單調主題作最大發展的最終實驗,已然融合了理論的堂奧與作曲的實踐。《賦格的藝術》的手法簡而言之就是將原始主題及其鏡射形(inverted)作各種變形、延展或增值,有時會加上新主題,再用各種形式的對位法予以組合,營造出複雜深邃的音響效果。後世也常將此作之總譜簡化為鍵盤樂曲,儘管少數曲子無法只在一台鍵盤樂器上演奏。 四聲部聖詠 聖詠合唱(以下簡稱聖詠)源自德國本土,是16世紀初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為凝聚信眾所開創的一種教會音樂形式,後來才逐漸定制為四聲部合唱;由於聖詠最初是為了方便信徒記誦與歌唱,因此其旋律相對簡單。巴赫的聖詠創作大部份只是為前人所譜的旋律配上和聲;聖詠的主旋律雖然簡單,卻常被巴赫用作發想或組成複調音樂(聖詠前奏曲或聖詠清唱劇開頭的)的基底,也就是定旋律(cantus firmus)。 巴赫的聖詠多達400首以上,BWV 250-438 只是其中一部分的散作;更多的是充斥在清唱劇、受難曲、神劇和經文歌裡,作為總結段落的基本元素之用。清唱劇每部基本至少有一首聖詠,兩大受難曲與《聖誕神劇》則各有超過十首。這些聖詠通常有以下特徵:四聲部齊唱(女高、低音,男高、低音)、和聲化的主調音樂、主旋律由女高音負責、跟隨伴奏(colla parte)的副聲部。 清唱劇 清唱劇由多種形式的聲樂曲所組成,發展之初是相對於奏鳴曲的一曲種,全程皆有管弦樂團伴奏,而無戲劇表演成份。清唱劇發源於義大利,這種形式稍晚在德國獨立發展出來,並在巴赫的時代達到高峰。巴赫一共留有超過200首的清唱劇,包含配合禮拜儀式的教會清唱劇(約 BWV 1-200),與為各種非宗教場合的世俗清唱劇(約 BWV 201-216),以前者占大多數。巴赫創作的清唱劇數量雖不若泰勒曼與格勞普納那般龐大,但在作曲技巧和音樂語法上皆展現了相當的深度,常被視為是此種形式的模範。 巴赫早在慕豪森(1707/1708年)及威瑪(1714年-1716年)便已有固定寫作清唱劇,但最集中則莫過於在萊比錫的初期(1723年-1727年),這是他為教會禮儀年所準備的。通過柯騰時期,巴赫更加諳曉樂器的使用組合及主題的構思。在巴赫的清唱劇裡,樂器和人聲的地位多是平等的,無論是在詠歎調中以對位法形式唱和,或在合唱中,各聲部與管弦樂的組合所展現的各種複調結構。清唱劇無論編號或份量都占巴赫作品頗高的比例,同時是其成熟風格融合聲樂與器樂的大量成果。 巴赫在萊比錫的清唱劇確立了通常的結構與文本來源:合唱(聖經章節)-詠歎調與宣敘調的排列組合(自由創作的歌詞)-聖詠(聖詠詩篇);但巴赫有時會改動組成樂曲的順序或種類。清唱劇的表現手法也是豐富多變,例如:在合唱前加入器樂合奏的序曲(Sinfonia)、將詠歎調擴大為二至三重唱、以較有歌律性的詠敘調(Arioso)取代宣敘調、將聖詠的副聲部寫為華麗的管弦樂等等。此外,巴赫的清唱劇也能針對不同層面作變化,像是為單一音域歌手創作的「獨唱清唱劇」,或者全以聖詠詩篇為文本的「」。巴赫對清唱劇的處理也很有彈性,除了會將先前的作品改編作為現用,有時也延用過去的器樂成果,晚年時則將優秀的清唱劇樂章編進彌撒曲中。 受難曲及神劇 巴赫的受難曲與神劇是依「德式清唱劇」的架構和基本元素延伸而來,這種較為本土的配置異於同時代的其他作曲家。根據巴赫的訃聞,巴赫共寫有五部受難曲,但只有《約翰受難曲》和《馬太受難曲》完整流傳至今,《馬可受難曲》只留下文本,《路加受難曲》則被認為是由巴赫改編他人作品而來。至於巴赫留下名為「神劇」的作品只有三部:《聖誕神劇》、《復活節神劇》及《升天節神劇》。 《馬太受難曲》(BWV 244)與《約翰受難曲》(BWV 245)不僅是巴赫本人,也是受難曲形式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兩者主要的不同點在於宣敘調的使用,《馬太受難曲》的宣敘調分為角色式(講述劇情)與抒情式,前者僅以數字低音伴奏(乾燥宣敘調, recitativo secco),後者卻用了弦樂團(助奏宣敘調, recitativo accompagnato);而《約翰受難曲》則只以少量詠敘調作抒情之用。兩部受難曲皆按德國傳統插入大量的聖詠,在宣敘調描述劇情中,有時也會插入眾人應答的合唱。兩作尤以《馬太受難曲》的編制和結構特別龐大,除了演奏時間長達近三個小時,也配置了管弦樂團及合唱團各兩組。從音樂表情而言,《約翰受難曲》較富戲劇性與鋪張,《馬太受難曲》則較有抒情意味,是巴赫使用的歌詞及其配合的故事情節所導致。 《聖誕神劇》(BWV 248)是巴赫最負盛名也最龐大的神劇作品,由六首清唱劇串成,展現耶穌誕生的故事結構,而各部分供聖誕節至主顯節間的日子演出。但此作並非原創,許多樂曲是取自先前為奧古斯特家族成員所作的世俗清唱劇(BWV 213-215)。《聖誕神劇》是三部神劇中時長最接近正常神劇的一部,超過兩個小時;若從六首清唱劇分別觀察其結構,合唱和聖詠插入的位置是相當自由的。《》(BWV 249)亦是來自先前所寫的世俗清唱劇,後重新填入教會清唱劇的歌詞;1735年修改時才被附上「神劇」之名。結構上是由序曲(Sinfonia)與慢板起頭,中間由詠歎調及宣敘調均分,最後則是合唱。 彌撒及其他宗教合唱作品 b小調彌撒(BWV 232)堪稱音樂史上最偉大而知名的彌撒曲,也是宗教音樂發展的一個頂點,同時是巴赫聲樂作品的集大成者。本作是巴赫唯一為天主教傳統結構的彌撒而譜寫的彌撒曲,內容龐大充實,探討了獨唱、重唱、合唱與管弦樂搭配的各種可能性。全作在1749年組合完成,但其各部分的創作橫亙於巴赫在萊比錫的大部分時光;整體以1733年的〈垂憐經〉與〈光榮頌〉為核心,在其後接續自作及過往清唱劇片段的編曲。巴赫也寫有四闋(BWV 233-236),作於1738年-1739年,這種彌撒曲只採用了傳統結構的〈垂憐經〉與〈光榮頌〉,並為路德教會所使用。短彌撒大部分樂曲都是取自巴赫的教會清唱劇,這種做法和b小調彌撒類似,可以被看作是巴赫有意整理並總結自己一生宗教聲樂作品的成就。 「聖母讚主曲」(Magnificat)是基督教禮拜音樂的其中一種形式,歌詞來自路加福音,許多作曲家曾為其譜曲,巴赫的(BWV 243)是這之中最知名的作品,也是巴赫第一部大型的拉丁文本聖樂作品,以管弦樂團配合各種聲樂形式,包含合唱、獨唱、二重唱及三重唱,其結構配置也較清唱劇自由,是以合唱穿插於樂章之間。巴赫在萊比錫前期也為各種場合創作經文歌,確有流傳後世者即是其六首(BWV 225-230)。同經文歌的常態一般,此一系列的作品有著相當自由的結構與合唱團編制,惟器樂部分僅由數字低音作跟隨伴奏。 聲譽與影响 在整個18世紀,欣賞巴赫音樂的對象多-{只}-侷限在音樂造詣較高的行家之中。到了19世紀,隨著巴赫第一本個人傳記的出版,以及孟德爾頌與其前輩引發後續的「復興巴赫」運動,終至19世紀後半對巴赫全作品的出版,這些作為都大大提升了巴赫在當時代的聲譽。20世紀後,巴赫的音樂被更廣泛的演出或錄音,以及應用在各種傳播媒體上;將對作曲家的深入研究作成刊物並出版;這樣的風潮帶動巴洛克式配器的研究與其演出上的實現。而在21世紀,巴赫的音樂資源及研究成果透過網路,使普羅大眾得以更容易的接近。 18世紀 巴赫在世時,其聲譽與韓德爾、泰勒曼此等大家相當,相對於巴赫在萊比錫工作上的窒礙,他在歐陸其他地區有著相當的知名度,這體現在他與奧古斯特三世、腓特烈大帝和凱澤林伯爵(《郭德堡變奏曲》出資者)等人的往來上。在巴赫的晚年則開始有了針對其複雜風格的論戰。 巴赫死後其聲譽便很快的下降,他的作品相較於新興的被視為是過時的。在當時巴赫為人所知的音樂多限於其在世時出版的作品,因此他身為作曲家的重要性是建立在那些鍵盤樂曲及其教育價值上,而巴赫作為管風琴家與音樂教育者的名聲卻更甚於作曲家這個身分。 巴赫的兒子們,繼承了他大量的手稿,但不全然是保存它們。C.P.E. 巴赫就致力於維護其父親的音樂遺產,包括編撰老巴赫的訃聞、出版其聖詠作品及保存其先前未出版的作品。W.F. 巴赫曾在哈雷上演過幾齣老巴赫的清唱劇,但在其失業後卻變賣了其父的部份作品。巴赫的學生們則宣傳了其音樂遺產。早期的巴赫愛好者不全然是音樂家,像是普魯士官員,但他的女兒莎拉(Sara Itzig Levy)是W.F. 巴赫的學生,也是巴赫作品的熱心收藏者,並且是C.P.E. 巴赫的贊助人。 在萊比錫,巴赫教會音樂的演出被侷限於他的經文歌及部份受難曲。此時產生了一群新生代的巴赫愛好者,他們努力的收集、複製巴赫的音樂,其中包含一些大規模作品,他們甚至私下演出了b小調彌撒。這個團體的貢獻在於將巴赫的音樂遺產傳承給維也納三傑:海頓就擁有《平均律鍵盤曲集》與b小調彌撒的手稿副本,並受其影響。莫札特初至維也納時便已逐步研究巴洛克時期的音樂作品,甚至改編了巴赫許多的賦格曲(K. 404a, 405),啟發他後來寫作複調音樂的興趣;1789年莫札特途經萊比錫時欣賞了巴赫的,更是讚歎不已。貝多芬在11歲時便登台演奏了《平均律鍵盤曲集》,後來還讚其為「和聲的先驅」。 1791年,法舒(Carl Friedrich Christian Fasch)在柏林創辦了「」,該團體致力於巴赫及其他巴洛克作曲家作品的研究和推廣。1800年後學院由領導。 19世紀 1802年,出版了《》,也就是巴赫的第一本個人傳記,有助於提升大眾對巴赫的瞭解。1805年,孟德爾頌的父親亞伯拉罕(Abraham Mendelssohn)購買了大量的巴赫作品手稿(間接來自C.P.E. 巴赫),並將其捐贈給柏林聲樂學院,此舉有效的保存了巴赫的音樂。 1800年代,巴赫的音樂得到了第一波顯著的出版:包括聖詠前奏曲、夾帶《平均律鍵盤曲集》的許多大鍵琴作品(1801年)、經文歌(1802年-1803年),之後伴隨著《聖母讚主曲》的早期版本和A大調短彌撒,以及。 巴赫的音樂開始影響下一代的早期浪漫主義作曲家。1822年,13歲的孟德爾頌配置了他的第一部聖母讚主曲,明顯是受到巴赫的啟發;他還在1829年上演了巴赫的《馬太受難曲》,此舉引發了世人對巴赫音樂的興趣,同時被視為「復興巴赫」最重要的里程碑。1833年,《約翰受難曲》得到了19世紀以來的首度公演,b小調彌撒則在1844年。上述作品及一些清唱劇在1830至40年代被首次出版,1833年還出版了一系列巴赫的管風琴曲,巴赫與其音樂在印刷媒體上也被更多的報導。蕭邦在1835年創作的24首前奏曲就是受到《平均律鍵盤曲集》的啟發;舒曼則在1845年出版了《為B-A-C-H動機的六首賦格》。巴赫的音樂被一些作曲家轉用或改編為符合當代的風格,這些人包含澤爾特、李斯特等等,或像古諾的《聖母頌》那樣與新作的音樂結合。而布拉姆斯、布魯克納及華格納等人亦推崇巴赫的音樂。 1850年,舊巴赫協會成立,其宗旨是促進巴赫音樂的廣揚,在整個19世紀後期,舊巴赫協會對巴赫作品作了全面性的出版——「」。1873年,音樂史家斯皮塔出版了《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此作是當時有關巴赫生平及音樂的權威論述。而在1860年代時,巴赫已與貝多芬、布拉姆斯並稱為「德國3B」,也就是德國音樂史上作為三大時期之中堅的三位作曲家。整個19世紀出版了約200本有關巴赫的著作。到了世紀末,許多城市都創立了自己的巴赫研究協會,巴赫的作品也常在許多主要的音樂中心被演出。 經過這個世紀,巴赫被視為德國的民族象徵之一,並被看作是宗教音樂與巴洛克音樂復興的標竿。此時,巴赫已被認為是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其器樂和聲樂作品皆受到重視。 20世紀以後 對巴赫作品之音樂及教育價值的發掘,在20世紀仍持續進行,並且因著錄音與通訊技術逐漸進步,其音樂更加普及於各種傳媒,諸如唱片、電影裡。1930年代,大提琴家卡薩爾斯錄製了巴赫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並推廣之,此前這套作品較不為人所知;鋼琴家蘭朵夫斯卡在1933年錄製了《郭德堡變奏曲》,這是此作的首度錄製。繼起的音樂家們也跟隨這股風潮,例如卡爾·李希特、顧爾德與席夫等人皆是詮釋巴赫音樂的好手。 不只如此,巴赫的音樂也影響了其他風格或種類的音樂。浪漫後期作曲家布梭尼將巴赫許多的鍵盤作品改編成鋼琴曲;一些爵士歌手和團體採用了巴赫的音樂,或者以爵士風格重新詮釋之;巴赫的作品也被電子音樂以及迪士尼公司的《幻想曲》應用。20世紀的古典樂作曲家也參考巴赫作品的形式來創作,例如伊薩伊的六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蕭士塔高維奇的24首前奏曲與賦格。 論述巴赫的出版品在20世紀變得更加豐富。新巴赫協會自1904年開始出版《》;更多關於作曲家的研究及傳記相繼出現,這些研究權威包括史懷哲、沃夫(Christoph Wolff)等等。1950年,史密德首版了「巴哈作品目錄」(BWV);隨後巴赫檔案館與合作出版了「」,以因應舊版本的缺失。普立茲獎得主侯世達所寫的《哥德爾、埃舍爾、巴赫》則將巴赫的音樂與其他學問的連結作了精闢的分析。 在20世紀後期,「復古風格演奏」的想法有了發展動力,指揮家哈農庫特就是實踐這種演奏方式的先行者,他與古斯塔夫·萊昂哈特合作並錄製了巴赫清唱劇全集。他不僅將樂團縮編成傳統的巴洛克式樂團,所用樂器(例如大鍵琴)和演奏風格都盡量仿古,其意在於忠實呈現作曲家想要的效果。其後復古演奏的名家還有加德納與庫普曼。 巴赫的音樂在「航海家金唱片」裡出現的次數比任何一位作曲家都多,一共三次,包含了《第二號布蘭登堡協奏曲》的第一樂章、第三號無伴奏小提琴組曲的嘉禾舞曲、《平均律鍵盤曲集》第二本的第一號前奏曲與賦格等,足見巴赫在音樂領域的代表性。為了向作曲家致敬,許多地方樹立了巴赫的雕像、建立屬於他的博物館;樂團、甚至街道都不乏以「巴赫」命名者。「巴赫音樂節」在各大洲皆有舉辦;而一些音樂比賽與獎項也是為紀念作曲家而產生,例如「」、「」等等。 本世紀,隨著網路的應用,巴赫的樂譜、作品資料從專家的領域中解放出來,例如國際樂譜典藏計畫與「巴赫數位」(Bach Digital)這樣的網路資料庫。2019年3月21日-22日,Google更改了首頁的Google doodle,以紀念巴赫的冥誕,並加入人工智慧,令系統學習巴赫四聲部聖詠的和聲配置方法;使用者自行創作旋律後,系統即自動為其配上和聲。 新教教會 為了紀念巴赫對教會音樂作出的巨大贡献,聖公會與路德宗皆在聖人曆中追奉巴赫,以其忌辰7月28日為瞻禮日。 脚注 参考文献 引用 書籍 , second edition, 2013, W. W. Norton, New York and London, pbk. 參見 巴哈作品目錄 「BACH」動機 外部链接 bach-leipzig website of the Bach Archive. Yo Tomita's Bach Bibliography (23 March 2012) , mirror at the Riemenschneider Bach Institute.
全曲是專為這套作品所寫的,其餘作品的部分樂章多被認為擁有早期版本。雖然難以推定這些作品的實際創作年份,但能看出巴赫已從威瑪早期的複雜風格中蛻變,寫作出旋律互動更明快、和聲更為乾淨的協奏曲風格,卻不失演奏技巧的講究。此種配器之樂曲並不是巴赫的原創,巴赫以前便有許多法國管風琴師譜寫過類似作品。 巴赫的自由形式管風琴曲(BWV 531-590),多是前奏、觸技、幻想曲與賦格的組合作品,這當中較為知名的作品通常被認為創作於威瑪時期,但綜觀而言這部分的樂曲的創作時間相當不一致。而所有組合裡以「前奏曲與賦格」最常被提及。巴赫在德語區各邦遊歷的結果,便是其風琴曲兼採了中德發展主題和複調的技巧,與北德對旋律裝飾和變形的手法,以及他在威瑪對義大利作曲家的研究,使得其更重視旋律的流暢性,與協奏曲的交奏風格。早期的作品較強調觸技色彩,反映了青年巴赫本身精湛的琴藝;隨著時序推進,巴赫對主題的構想更為圓熟,轉調及和聲法則更為大膽,聲部之間的對話常有協奏曲的性質。此區間的重要作品分類於下: 前奏曲與賦格(BWV 532, 539, 541, 543, 545, 547, 548, 552)。BWV 548 又有「楔子」之名,因為其賦格主題逐漸擴寬音程。 幻想曲與賦格(BWV 537, ),後者以幻想曲的豐富和聲與賦格的複雜織體聞名;其賦格主題取自荷蘭民謠。 觸技曲與賦格(BWV 538, 565)後者是此區間最為人熟知的作品,全曲充滿著朝氣與激烈奔放的感情,結構也相當自由。《觸技曲、慢板與賦格》(BWV 564)是此區間作品中僅有的三樂章樂曲,形式及語法都試圖模擬協奏曲的風格,並展現了華麗的演奏效果。另有一首獨立的g小調賦格(BWV 578),以優美的主題和流暢的賦格書法為其特徵。 其他形式的風琴曲,還有巴赫為數頗多的聖詠前奏曲(BWV 599-771)。聖詠前奏曲是基於四聲部聖詠主題而創作,主要有兩種形式:1. 完全引用聖詠旋律,將之重複及變形,再以對位法組合。2. 將聖詠開頭的動機展開為新的旋律,以其發展。巴赫在呂訥堡時期已嘗試創作聖詠前奏曲,如同形式自由的風琴曲,他也融合了各流派的技法,試圖在這種本土形式裡作最大的延伸。概觀而言,巴赫的聖詠前奏曲可分為以下幾部份: 《管風琴小曲集》(Orgelbüchlein,BWV 599-644),在威瑪時期所作,巴赫給予它的標題是「幫助初級管風琴手,以各種方法展開聖詠的入門曲集」。BWV 599-634 用於禮儀年的各時期,BWV 635 以後則與教義、禱詞有關。 《許布勒聖詠曲》(Schübler-Choräle,BWV 645-650),約在1747年-1748年間出版,曲集名來自其發行人。除了 BWV 646 以外,其餘都是來自清唱劇片段的編曲。 《十八首聖詠曲》(BWV 651-668),其早期版本是在威瑪時期所作,於1740年代分次修訂。 摘自《》,BWV 669-689,又名《德文風琴彌撒》,於1735年-1736年間創作,1739年出版。這個區間的作品其實是聖詠前奏與聖詠賦格的組合,而且是建構在以彌撒經文、儀式為主題的聖詠上,因而得名。完整的《鍵盤練習 III》還包含《前奏曲與賦格》(BWV 552) 和《二聲部曲》(BWV 802-805)。 BWV 690 以後的作品較為雜散,絕大部份是威瑪時期或更早的作品,但創作年份難以推定。此區間最著名的作品是《》(BWV 769),則是在巴赫晚年創作及出版,是卡農形式的薈萃之作。 鍵盤樂曲 在教堂以外,巴赫時代使用的鍵盤樂器是大鍵琴(或古鋼琴)。早在威瑪時期巴赫已開始創作鍵盤音樂,但數量不多,例如:觸技曲(BWV 910-916)、以其他作曲家的主題所作的賦格(BWV 950, 951, 954),職業因素導致巴赫到柯騰時期以後才有較豐富的鍵盤作品。巴赫鍵盤音樂的創作主要分布在柯騰時期至萊比錫初期(1717年-1727年)和萊比錫後期(1740年代)。 《》(BWV 772-801),簡稱《創意曲》,其中的二聲部曲和三聲部曲各有15首,與《平均律鍵盤曲集》的第一本一樣,同屬巴赫的教育性作品。作曲家希望學習者透過此作熟練二至三聲部的演奏能力,也同時學會「如歌的」(cantabile)演奏法,並連帶體會到作曲的喜悅。巴赫給予「創意曲」的定位其實是帶有前奏風的曲子;而此套作品的特色在於每首樂曲盡量只用單一主題去作旋律與對位的發展。 巴赫鍵盤套曲的名作還有《英國組曲》(BWV 806-811)與《法國組曲》(BWV 812-817),兩作之名都不是巴赫所取,而是後人加上,可能只是作辨別用途,與其音樂內容無太大關聯。《英國組曲》的結構與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極為類似,在標準組曲架構前加上前奏曲,並增添其他插入曲。《英國組曲》常展現出義大利的風格和書法,特別是在那些份量頗大的前奏曲中都能看到巴赫對協奏曲原理的熟練運用。《法國組曲》則不放置前奏曲,但其插入曲的數量與種類卻是隨著編號越往後而越多,並且其整體氣氛相較《英國組曲》與《鍵盤組曲》更為輕盈優雅。 《》(BWV 825-830),又以《鍵盤練習 I》之名在1731年完整出版。這裡組曲的用字是“Partita”,即義大利語的「組曲」,在當時指涉的範圍比“Suite”還廣泛,巴赫使用它可能有兩個理由:1. 此作的書法和風格是義式的。2. 作品的形式風格相對自由。不單是在樂章結構上,其舞曲原有的性格也被巴赫改變,僅留下速度與基本特徵,無論是與先前的兩套組曲或是各號組曲相互比較,都有更明顯的多樣性。這套作品雖然大體按組曲結構組成,但前置於此結構的樂曲卻各是多采多姿,六首組曲的第一樂章皆是不同風格類型的樂曲;而插入曲的種類和位置也更有彈性。 《鍵盤練習 II》出版於1735年,包含《》(BWV 831)與《》(BWV 971)。巴赫在《鍵盤練習 II》中以鍵盤樂器來表現序曲、協奏曲,這兩種分別代表法、義音樂內涵的形式。《法國風序曲》顧名思義有著法式的纖細風格,結構則彷彿《管弦組曲》與前述鍵盤組曲的混合,由法國式序曲起頭,之後接著自由排列的各式舞曲,但擁有阿勒曼德以外的三首基本舞曲;結構也較巴赫其他鍵盤組曲更為長大。《義大利協奏曲》是巴赫的鍵盤傑作之一,曲調優美流暢,結構是快-慢-快的三樂章制,以音符的堆砌密度和強弱的變化,表現出獨奏與合奏的對比,這種手法早見於巴赫在威瑪所改編的鍵盤協奏曲。巴赫個別的鍵盤名作還有《》(BWV 903),創作於柯騰,此曲以豐富的半音階和極其自由的書法而聞名。 《平均律鍵盤曲集》(BWV 846-869,870-893)是鍵盤套曲形式的一大突破,共有兩本。巴赫並非起先就想創作兩本曲集,因此兩本的創作時間相距甚遠,但由於組成形式相同,被合稱為《平均律鍵盤曲集》。每本曲集分別以前奏曲與賦格的形式,針對12個主音,分大小調創作樂曲,由C大調開始,b小調結束。根據作品原文直接翻譯,巴赫應是為某種能直接轉換各調的「優律」而作。此作的風格與複調技巧非常多樣,前奏曲與賦格間雖未必有所關連,卻各展現了自身的獨特和精簡。此作是在現代調性體系建立後,第一部完整使用所有調的鍵盤曲集,也是將調性理論付諸實踐的作品中,最有影響力的一部。 巴赫晚年的鍵盤傑作當屬《郭德堡變奏曲》(BWV 988),也稱《鍵盤練習 IV》,內容是「抒情調(Aria)與30首變奏曲」,此作結構紮實,旋律流暢而氣象萬千。除了有前奏曲、觸技曲、賦格等不同風格的變奏外,巴赫還以每三首變奏為一組設置卡農曲,逐漸擴大其音程差;全作最後再用原先的抒情調結尾。巴赫在此前很少寫作變奏曲,但《郭德堡變奏曲》證明了巴赫對單一主題延伸的才能,被奉為變奏曲曲式的經典。 《賦格的藝術》(BWV 1080)則是巴赫的遺作,不為特定的樂器所譜寫,包含十四首賦格與四首卡農,最後一首賦格並未完成。此作被視為巴赫一生複調技巧的總結,是將單調主題作最大發展的最終實驗,已然融合了理論的堂奧與作曲的實踐。《賦格的藝術》的手法簡而言之就是將原始主題及其鏡射形(inverted)作各種變形、延展或增值,有時會加上新主題,再用各種形式的對位法予以組合,營造出複雜深邃的音響效果。後世也常將此作之總譜簡化為鍵盤樂曲,儘管少數曲子無法只在一台鍵盤樂器上演奏。 四聲部聖詠 聖詠合唱(以下簡稱聖詠)源自德國本土,是16世紀初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為凝聚信眾所開創的一種教會音樂形式,後來才逐漸定制為四聲部合唱;由於聖詠最初是為了方便信徒記誦與歌唱,因此其旋律相對簡單。巴赫的聖詠創作大部份只是為前人所譜的旋律配上和聲;聖詠的主旋律雖然簡單,卻常被巴赫用作發想或組成複調音樂(聖詠前奏曲或聖詠清唱劇開頭的)的基底,也就是定旋律(cantus firmus)。 巴赫的聖詠多達400首以上,BWV 250-438 只是其中一部分的散作;更多的是充斥在清唱劇、受難曲、神劇和經文歌裡,作為總結段落的基本元素之用。清唱劇每部基本至少有一首聖詠,兩大受難曲與《聖誕神劇》則各有超過十首。這些聖詠通常有以下特徵:四聲部齊唱(女高、低音,男高、低音)、和聲化的主調音樂、主旋律由女高音負責、跟隨伴奏(colla parte)的副聲部。 清唱劇 清唱劇由多種形式的聲樂曲所組成,發展之初是相對於奏鳴曲的一曲種,全程皆有管弦樂團伴奏,而無戲劇表演成份。清唱劇發源於義大利,這種形式稍晚在德國獨立發展出來,並在巴赫的時代達到高峰。巴赫一共留有超過200首的清唱劇,包含配合禮拜儀式的教會清唱劇(約 BWV 1-200),與為各種非宗教場合的世俗清唱劇(約 BWV 201-216),以前者占大多數。巴赫創作的清唱劇數量雖不若泰勒曼與格勞普納那般龐大,但在作曲技巧和音樂語法上皆展現了相當的深度,常被視為是此種形式的模範。 巴赫早在慕豪森(1707/1708年)及威瑪(1714年-1716年)便已有固定寫作清唱劇,但最集中則莫過於在萊比錫的初期(1723年-1727年),這是他為教會禮儀年所準備的。通過柯騰時期,巴赫更加諳曉樂器的使用組合及主題的構思。在巴赫的清唱劇裡,樂器和人聲的地位多是平等的,無論是在詠歎調中以對位法形式唱和,或在合唱中,各聲部與管弦樂的組合所展現的各種複調結構。清唱劇無論編號或份量都占巴赫作品頗高的比例,同時是其成熟風格融合聲樂與器樂的大量成果。 巴赫在萊比錫的清唱劇確立了通常的結構與文本來源:合唱(聖經章節)-詠歎調與宣敘調的排列組合(自由創作的歌詞)-聖詠(聖詠詩篇);但巴赫有時會改動組成樂曲的順序或種類。清唱劇的表現手法也是豐富多變,例如:在合唱前加入器樂合奏的序曲(Sinfonia)、將詠歎調擴大為二至三重唱、以較有歌律性的詠敘調(Arioso)取代宣敘調、將聖詠的副聲部寫為華麗的管弦樂等等。此外,巴赫的清唱劇也能針對不同層面作變化,像是為單一音域歌手創作的「獨唱清唱劇」,或者全以聖詠詩篇為文本的「」。巴赫對清唱劇的處理也很有彈性,除了會將先前的作品改編作為現用,有時也延用過去的器樂成果,晚年時則將優秀的清唱劇樂章編進彌撒曲中。 受難曲及神劇 巴赫的受難曲與神劇是依「德式清唱劇」的架構和基本元素延伸而來,這種較為本土的配置異於同時代的其他作曲家。根據巴赫的訃聞,巴赫共寫有五部受難曲,但只有《約翰受難曲》和《馬太受難曲》完整流傳至今,《馬可受難曲》只留下文本,《路加受難曲》則被認為是由巴赫改編他人作品而來。至於巴赫留下名為「神劇」的作品只有三部:《聖誕神劇》、《復活節神劇》及《升天節神劇》。 《馬太受難曲》(BWV 244)與《約翰受難曲》(BWV 245)不僅是巴赫本人,也是受難曲形式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兩者主要的不同點在於宣敘調的使用,《馬太受難曲》的宣敘調分為角色式(講述劇情)與抒情式,前者僅以數字低音伴奏(乾燥宣敘調, recitativo secco),後者卻用了弦樂團(助奏宣敘調, recitativo accompagnato);而《約翰受難曲》則只以少量詠敘調作抒情之用。兩部受難曲皆按德國傳統插入大量的聖詠,在宣敘調描述劇情中,有時也會插入眾人應答的合唱。兩作尤以《馬太受難曲》的編制和結構特別龐大,除了演奏時間長達近三個小時,也配置了管弦樂團及合唱團各兩組。從音樂表情而言,《約翰受難曲》較富戲劇性與鋪張,《馬太受難曲》則較有抒情意味,是巴赫使用的歌詞及其配合的故事情節所導致。 《聖誕神劇》(BWV 248)是巴赫最負盛名也最龐大的神劇作品,由六首清唱劇串成,展現耶穌誕生的故事結構,而各部分供聖誕節至主顯節間的日子演出。但此作並非原創,許多樂曲是取自先前為奧古斯特家族成員所作的世俗清唱劇(BWV 213-215)。《聖誕神劇》是三部神劇中時長最接近正常神劇的一部,超過兩個小時;若從六首清唱劇分別觀察其結構,合唱和聖詠插入的位置是相當自由的。《》(BWV 249)亦是來自先前所寫的世俗清唱劇,後重新填入教會清唱劇的歌詞;1735年修改時才被附上「神劇」之名。結構上是由序曲(Sinfonia)與慢板起頭,中間由詠歎調及宣敘調均分,最後則是合唱。 彌撒及其他宗教合唱作品 b小調彌撒(BWV 232)堪稱音樂史上最偉大而知名的彌撒曲,也是宗教音樂發展的一個頂點,同時是巴赫聲樂作品的集大成者。本作是巴赫唯一為天主教傳統結構的彌撒而譜寫的彌撒曲,內容龐大充實,探討了獨唱、重唱、合唱與管弦樂搭配的各種可能性。全作在1749年組合完成,但其各部分的創作橫亙於巴赫在萊比錫的大部分時光;整體以1733年的〈垂憐經〉與〈光榮頌〉為核心,在其後接續自作及過往清唱劇片段的編曲。巴赫也寫有四闋(BWV 233-236),作於1738年-1739年,這種彌撒曲只採用了傳統結構的〈垂憐經〉與〈光榮頌〉,並為路德教會所使用。短彌撒大部分樂曲都是取自巴赫的教會清唱劇,這種做法和b小調彌撒類似,可以被看作是巴赫有意整理並總結自己一生宗教聲樂作品的成就。 「聖母讚主曲」(Magnificat)是基督教禮拜音樂的其中一種形式,歌詞來自路加福音,許多作曲家曾為其譜曲,巴赫的(BWV 243)是這之中最知名的作品,也是巴赫第一部大型的拉丁文本聖樂作品,以管弦樂團配合各種聲樂形式,包含合唱、獨唱、二重唱及三重唱,其結構配置也較清唱劇自由,是以合唱穿插於樂章之間。巴赫在萊比錫前期也為各種場合創作經文歌,確有流傳後世者即是其六首(BWV 225-230)。同經文歌的常態一般,此一系列的作品有著相當自由的結構與合唱團編制,惟器樂部分僅由數字低音作跟隨伴奏。 聲譽與影响 在整個18世紀,欣賞巴赫音樂的對象多-{只}-侷限在音樂造詣較高的行家之中。到了19世紀,隨著巴赫第一本個人傳記的出版,以及孟德爾頌與其前輩引發後續的「復興巴赫」運動,終至19世紀後半對巴赫全作品的出版,這些作為都大大提升了巴赫在當時代的聲譽。20世紀後,巴赫的音樂被更廣泛的演出或錄音,以及應用在各種傳播媒體上;將對作曲家的深入研究作成刊物並出版;這樣的風潮帶動巴洛克式配器的研究與其演出上的實現。而在21世紀,巴赫的音樂資源及研究成果透過網路,使普羅大眾得以更容易的接近。 18世紀 巴赫在世時,其聲譽與韓德爾、泰勒曼此等大家相當,相對於巴赫在萊比錫工作上的窒礙,他在歐陸其他地區有著相當的知名度,這體現在他與奧古斯特三世、腓特烈大帝和凱澤林伯爵(《郭德堡變奏曲》出資者)等人的往來上。在巴赫的晚年則開始有了針對其複雜風格的論戰。 巴赫死後其聲譽便很快的下降,他的作品相較於新興的被視為是過時的。在當時巴赫為人所知的音樂多限於其在世時出版的作品,因此他身為作曲家的重要性是建立在那些鍵盤樂曲及其教育價值上,而巴赫作為管風琴家與音樂教育者的名聲卻更甚於作曲家這個身分。 巴赫的兒子們,繼承了他大量的手稿,但不全然是保存它們。C.P.E. 巴赫就致力於維護其父親的音樂遺產,包括編撰老巴赫的訃聞、出版其聖詠作品及保存其先前未出版的作品。W.F. 巴赫曾在哈雷上演過幾齣老巴赫的清唱劇,但在其失業後卻變賣了其父的部份作品。巴赫的學生們則宣傳了其音樂遺產。早期的巴赫愛好者不全然是音樂家,像是普魯士官員,但他的女兒莎拉(Sara Itzig Levy)是W.F. 巴赫的學生,也是巴赫作品的熱心收藏者,並且是C.P.E. 巴赫的贊助人。 在萊比錫,巴赫教會音樂的演出被侷限於他的經文歌及部份受難曲。此時產生了一群新生代的巴赫愛好者,他們努力的收集、複製巴赫的音樂,其中包含一些大規模作品,他們甚至私下演出了b小調彌撒。這個團體的貢獻在於將巴赫的音樂遺產傳承給維也納三傑:海頓就擁有《平均律鍵盤曲集》與b小調彌撒的手稿副本,並受其影響。莫札特初至維也納時便已逐步研究巴洛克時期的音樂作品,甚至改編了巴赫許多的賦格曲(K. 404a, 405),啟發他後來寫作複調音樂的興趣;1789年莫札特途經萊比錫時欣賞了巴赫的,更是讚歎不已。貝多芬在11歲時便登台演奏了《平均律鍵盤曲集》,後來還讚其為「和聲的先驅」。 1791年,法舒(Carl Friedrich Christian Fasch)在柏林創辦了「」,該團體致力於巴赫及其他巴洛克作曲家作品的研究和推廣。1800年後學院由領導。 19世紀 1802年,出版了《》,也就是巴赫的第一本個人傳記,有助於提升大眾對巴赫的瞭解。1805年,孟德爾頌的父親亞伯拉罕(Abraham Mendelssohn)購買了大量的巴赫作品手稿(間接來自C.P.E. 巴赫),並將其捐贈給柏林聲樂學院,此舉有效的保存了巴赫的音樂。 1800年代,巴赫的音樂得到了第一波顯著的出版:包括聖詠前奏曲、夾帶《平均律鍵盤曲集》的許多大鍵琴作品(1801年)、經文歌(1802年-1803年),之後伴隨著《聖母讚主曲》的早期版本和A大調短彌撒,以及。 巴赫的音樂開始影響下一代的早期浪漫主義作曲家。1822年,13歲的孟德爾頌配置了他的第一部聖母讚主曲,明顯是受到巴赫的啟發;他還在1829年上演了巴赫的《馬太受難曲》,此舉引發了世人對巴赫音樂的興趣,同時被視為「復興巴赫」最重要的里程碑。1833年,《約翰受難曲》得到了19世紀以來的首度公演,b小調彌撒則在1844年。上述作品及一些清唱劇在1830至40年代被首次出版,1833年還出版了一系列巴赫的管風琴曲,巴赫與其音樂在印刷媒體上也被更多的報導。蕭邦在1835年創作的24首前奏曲就是受到《平均律鍵盤曲集》的啟發;舒曼則在1845年出版了《為B-A-C-H動機的六首賦格》。巴赫的音樂被一些作曲家轉用或改編為符合當代的風格,這些人包含澤爾特、李斯特等等,或像古諾的《聖母頌》那樣與新作的音樂結合。而布拉姆斯、布魯克納及華格納等人亦推崇巴赫的音樂。 1850年,舊巴赫協會成立,其宗旨是促進巴赫音樂的廣揚,在整個19世紀後期,舊巴赫協會對巴赫作品作了全面性的出版——「」。1873年,音樂史家斯皮塔出版了《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此作是當時有關巴赫生平及音樂的權威論述。而在1860年代時,巴赫已與貝多芬、布拉姆斯並稱為「德國3B」,也就是德國音樂史上作為三大時期之中堅的三位作曲家。整個19世紀出版了約200本有關巴赫的著作。到了世紀末,許多城市都創立了自己的巴赫研究協會,巴赫的作品也常在許多主要的音樂中心被演出。 經過這個世紀,巴赫被視為德國的民族象徵之一,並被看作是宗教音樂與巴洛克音樂復興的標竿。此時,巴赫已被認為是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其器樂和聲樂作品皆受到重視。 20世紀以後 對巴赫作品之音樂及教育價值的發掘,在20世紀仍持續進行,並且因著錄音與通訊技術逐漸進步,其音樂更加普及於各種傳媒,諸如唱片、電影裡。1930年代,大提琴家卡薩爾斯錄製了巴赫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並推廣之,此前這套作品較不為人所知;鋼琴家蘭朵夫斯卡在1933年錄製了《郭德堡變奏曲》,這是此作的首度錄製。繼起的音樂家們也跟隨這股風潮,例如卡爾·李希特、顧爾德與席夫等人皆是詮釋巴赫音樂的好手。 不只如此,巴赫的音樂也影響了其他風格或種類的音樂。浪漫後期作曲家布梭尼將巴赫許多的鍵盤作品改編成鋼琴曲;一些爵士歌手和團體採用了巴赫的音樂,或者以爵士風格重新詮釋之;巴赫的作品也被電子音樂以及迪士尼公司的《幻想曲》應用。20世紀的古典樂作曲家也參考巴赫作品的形式來創作,例如伊薩伊的六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蕭士塔高維奇的24首前奏曲與賦格。 論述巴赫的出版品在20世紀變得更加豐富。新巴赫協會自1904年開始出版《》;更多關於作曲家的研究及傳記相繼出現,這些研究權威包括史懷哲、沃夫(Christoph Wolff)等等。1950年,史密德首版了「巴哈作品目錄」(BWV);隨後巴赫檔案館與合作出版了「」,以因應舊版本的缺失。普立茲獎得主侯世達所寫的《哥德爾、埃舍爾、巴赫》則將巴赫的音樂與其他學問的連結作了精闢的分析。 在20世紀後期,「復古風格演奏」的想法有了發展動力,指揮家哈農庫特就是實踐這種演奏方式的先行者,他與古斯塔夫·萊昂哈特合作並錄製了巴赫清唱劇全集。他不僅將樂團縮編成傳統的巴洛克式樂團,所用樂器(例如大鍵琴)和演奏風格都盡量仿古,其意在於忠實呈現作曲家想要的效果。其後復古演奏的名家還有加德納與庫普曼。 巴赫的音樂在「航海家金唱片」裡出現的次數比任何一位作曲家都多,一共三次,包含了《第二號布蘭登堡協奏曲》的第一樂章、第三號無伴奏小提琴組曲的嘉禾舞曲、《平均律鍵盤曲集》第二本的第一號前奏曲與賦格等,足見巴赫在音樂領域的代表性。為了向作曲家致敬,許多地方樹立了巴赫的雕像、建立屬於他的博物館;樂團、甚至街道都不乏以「巴赫」命名者。「巴赫音樂節」在各大洲皆有舉辦;而一些音樂比賽與獎項也是為紀念作曲家而產生,例如「」、「」等等。 本世紀,隨著網路的應用,巴赫的樂譜、作品資料從專家的領域中解放出來,例如國際樂譜典藏計畫與「巴赫數位」(Bach Digital)這樣的網路資料庫。2019年3月21日-22日,Google更改了首頁的Google doodle,以紀念巴赫的冥誕,並加入人工智慧,令系統學習巴赫四聲部聖詠的和聲配置方法;使用者自行創作旋律後,系統即自動為其配上和聲。 新教教會 為了紀念巴赫對教會音樂作出的巨大贡献,聖公會與路德宗皆在聖人曆中追奉巴赫,以其忌辰7月28日為瞻禮日。 脚注 参考文献 引用 書籍 , second edition, 2013, W. W. Norton, New York and London, pbk. 參見
(hūwaliyasun)」。 性情剛強暴躁,好飲酒。在世時,常常假裝自己已死,為自己辦喪事取樂,於是被稱荒唐王爺,歷史學家指他其實是向弘曆宣示他無意爭權奪利,而假裝“荒唐”,韜光養晦、自污保命。 和親王府舊址位於清陸軍部和海軍部舊址。弘晝五世孫溥良為光绪六年(1880年)庚辰科進士,六世孫毓隆為光緒二十年(1894年)甲午恩科進士,八世孫启功為當代書法家、國畫大師。 生平 弘晝於康熙五十年十一月二十七日(1712年1月5日)未時出生,為雍正帝第五子,母親純懿皇貴妃耿氏當時為雍親王府侍妾格格。 雍正十一年二月七日,皇四子弘曆封和碩寶親王、皇五子弘晝封和碩和親王。 雍正十三年(1735年)二月,設辦理苗疆事務處,弘曆与弘晝及鄂爾泰等共同辦理苗疆事務。同年八月二十三日凌晨,雍正帝於圓明園九洲清晏殿駕崩,内侍取出密諭,宣布皇四子弘历即位。同年十月,乾隆帝命弘晝管理内務府及御書處的事務。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五日,乾隆帝諭總理事務王大臣:「皇考山陵,係第一重大之事,理應朕躬親往敬謹辦理。今朕既不能親往,則應令和親王弘晝前往辦理,始盡我二人為子之心,但朕弟年長者,止和親王弘晝一人…」。 雍正十三年九月十日,又諭:「和親王弘晝向在宮內居住,今梓宮奉移之後。和親王弘晝福晉可擇日暫移擷芳殿俟,和親王府第定議時,再行移居」。 乾隆元年(1736年)正月,乾隆帝送予和親王弘晝園莊房產一處、允禑之子愉郡王弘慶房一所。乾隆二年閏九月,諴親王允祕、和親王弘晝邸第落成,乾隆帝親臨閱視。 乾隆四年(1739年)八月,授正白旗滿洲都統。同年十二月,管理武英殿。乾隆五年(1740年)二月,和親王弘晝管理鑲黃旗滿洲都統、慎郡王允禧管理正白旗滿洲都統。同年三月,辦理勘定八旗佐領世職應襲則例的事務。乾隆七年五月二十五日,尚書班第為核議管理鑲黃旗滿洲都統事務之弘晝及副都統索拜不行查出支給黑豆數目舛錯,題請罰俸。 乾隆十八年(1753年)正月,命在議政大臣上行走;同年五月,解除管武英殿御書處事務;九月二十一日大學士來保為管理和親王弘晝等員疏忽八旗教場立碑,題請議處。 乾隆二十一年十二月十九日,授諴親王允祕嫡子弘暢、和親王弘晝嫡子永璧為奉恩輔國公(未入八分)。 乾隆二十三年五月十一日,和碩和親王弘晝等奏:「向來八旗滿洲、蒙古各旗奏事及家譜、綠頭牌等,皆寫清字,惟漢軍旗分奏事,兼寫清漢合璧、家譜、綠頭牌等俱寫漢字,請嗣後八旗漢軍,照滿洲、蒙古各旗,一體專寫清字」。得旨:「所奏是,照所請行」。 乾隆二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高宗准許和親王支借八年俸祿。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八月,管理正黃旗覺羅學事務。 乾隆二十八年九月二十三日,和親王弘晝署理宗室命名指婚、穿孝事務。 乾隆三十一年五月十三日,乾隆帝諭曰:「朕昔在藩邸未嘗不留意詩文,然從未有彼此唱酬題贈之事,亦未敢私取別號,猶憶朕年二十二歲時,皇考因辦當今法會一書,垂問汝等有號否,朕謹以未曾有號對,我皇考因命朕為長春居士,和親王為旭日居士,朕之有號實由皇考所賜」。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七月初九日,高宗臨第視疾;七月十三日申時在鐵獅子衚衕的府第內薨逝,享年五十八歲,諡曰恭。高宗命皇八子永璇及皇十二子永璂穿孝,賞內庫銀一萬兩治喪,又命諴親王允祕、皇六子永瑢、侍郎德成及副都御史志信經理喪事;同年七月十四日,高宗臨第賜奠。由第二子永璧承襲他的爵位。 嘉慶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一日的檔案記載:「奏為有老貴人及蘇媽拉媽媽墳塋一處,該二人係照看懿親王、和恭親王之嬤嬤,請該二府修理事」。懿親王應為履懿親王允祹,而和恭親王則是弘晝。《道光朝實錄》又有:「又諭,馬家莊老貴人及蘇媽拉媽媽墳塋房間。著和恭親王履懿親王后嗣,自行修理。其每年清明供飯一次,仍照舊官為辦理」。 轶事 乾隆帝即位後,把雍正帝的潛邸及財物全賜給了弘晝,所以弘晝富於其他親王。弘晝倚著兄長的威勢,傲慢任性,肆意妄为。 弘晝性剛,一次上朝,弘晝因事與軍機大臣獲封一等公的讷亲有了小争执,竟然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殴打讷亲,乾隆目睹了整個事情的經過,既不怪罪,也不阻止。文武百官見狀,從此無人敢惹弘晝。 乾隆帝曾於正大光明殿監考八旗子弟,到了中午的時候,弘晝請乾隆帝去用膳,乾隆帝認為八旗子弟積習懈怠玩忽,不願離開。弘晝氣著说:「皇上難道以為我要私下收買士子心麼?」乾隆帝當作沒聽到,真的走了。傅恆責備弘昼:「這難道是臣子可以講的話麼?」弘昼立刻後悔了,次日弘昼去向乾隆脫帽謝罪,乾隆說:「假使朕昨天回了你一句話,大不敬之罪就足夠讓你碎屍萬段了,你的話雖然是憨直,但是你想讓我趕緊用餐的心,是出於兄弟友愛之情,所以朕原諒,但你以後小心,不要再說出這種話來了。」於是兄弟倆友愛如初。 另外,《金樽吟》是弘晝本人的代表作,这首诗是表述了自己无意帝位,只想把酒言欢及时行乐的心迹。诗-{云}-:「世事无常耽金樽,杯杯臺郎醉红尘。人生难得一知己,推盃换盏话古今。」 评价 乾隆帝: 朕弟和碩和親王、秉性純誠。持躬端恪。髫年共學。友愛實深。自備位親藩。懋昭敬慎。方冀六旬同慶。棣萼言歡。
雍正十三年九月十日,又諭:「和親王弘晝向在宮內居住,今梓宮奉移之後。和親王弘晝福晉可擇日暫移擷芳殿俟,和親王府第定議時,再行移居」。 乾隆元年(1736年)正月,乾隆帝送予和親王弘晝園莊房產一處、允禑之子愉郡王弘慶房一所。乾隆二年閏九月,諴親王允祕、和親王弘晝邸第落成,乾隆帝親臨閱視。 乾隆四年(1739年)八月,授正白旗滿洲都統。同年十二月,管理武英殿。乾隆五年(1740年)二月,和親王弘晝管理鑲黃旗滿洲都統、慎郡王允禧管理正白旗滿洲都統。同年三月,辦理勘定八旗佐領世職應襲則例的事務。乾隆七年五月二十五日,尚書班第為核議管理鑲黃旗滿洲都統事務之弘晝及副都統索拜不行查出支給黑豆數目舛錯,題請罰俸。 乾隆十八年(1753年)正月,命在議政大臣上行走;同年五月,解除管武英殿御書處事務;九月二十一日大學士來保為管理和親王弘晝等員疏忽八旗教場立碑,題請議處。 乾隆二十一年十二月十九日,授諴親王允祕嫡子弘暢、和親王弘晝嫡子永璧為奉恩輔國公(未入八分)。 乾隆二十三年五月十一日,和碩和親王弘晝等奏:「向來八旗滿洲、蒙古各旗奏事及家譜、綠頭牌等,皆寫清字,惟漢軍旗分奏事,兼寫清漢合璧、家譜、綠頭牌等俱寫漢字,請嗣後八旗漢軍,照滿洲、蒙古各旗,一體專寫清字」。得旨:「所奏是,照所請行」。 乾隆二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高宗准許和親王支借八年俸祿。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八月,管理正黃旗覺羅學事務。 乾隆二十八年九月二十三日,和親王弘晝署理宗室命名指婚、穿孝事務。 乾隆三十一年五月十三日,乾隆帝諭曰:「朕昔在藩邸未嘗不留意詩文,然從未有彼此唱酬題贈之事,亦未敢私取別號,猶憶朕年二十二歲時,皇考因辦當今法會一書,垂問汝等有號否,朕謹以未曾有號對,我皇考因命朕為長春居士,和親王為旭日居士,朕之有號實由皇考所賜」。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七月初九日,高宗臨第視疾;七月十三日申時在鐵獅子衚衕的府第內薨逝,享年五十八歲,諡曰恭。高宗命皇八子永璇及皇十二子永璂穿孝,賞內庫銀一萬兩治喪,又命諴親王允祕、皇六子永瑢、侍郎德成及副都御史志信經理喪事;同年七月十四日,高宗臨第賜奠。由第二子永璧承襲他的爵位。 嘉慶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一日的檔案記載:「奏為有老貴人及蘇媽拉媽媽墳塋一處,該二人係照看懿親王、和恭親王之嬤嬤,請該二府修理事」。懿親王應為履懿親王允祹,而和恭親王則是弘晝。《道光朝實錄》又有:「又諭,馬家莊老貴人及蘇媽拉媽媽墳塋房間。著和恭親王履懿親王后嗣,自行修理。其每年清明供飯一次,仍照舊官為辦理」。 轶事 乾隆帝即位後,把雍正帝的潛邸及財物全賜給了弘晝,所以弘晝富於其他親王。弘晝倚著兄長的威勢,傲慢任性,肆意妄为。 弘晝性剛,一次上朝,弘晝因事與軍機大臣獲封一等公的讷亲有了小争执,竟然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殴打讷亲,乾隆目睹了整個事情的經過,既不怪罪,也不阻止。文武百官見狀,從此無人敢惹弘晝。 乾隆帝曾於正大光明殿監考八旗子弟,到了中午的時候,弘晝請乾隆帝去用膳,乾隆帝認為八旗子弟積習懈怠玩忽,不願離開。弘晝氣著说:「皇上難道以為我要私下收買士子心麼?」乾隆帝當作沒聽到,真的走了。傅恆責備弘昼:「這難道是臣子可以講的話麼?」弘昼立刻後悔了,次日弘昼去向乾隆脫帽謝罪,乾隆說:「假使朕昨天回了你一句話,大不敬之罪就足夠讓你碎屍萬段了,你的話雖然是憨直,但是你想讓我趕緊用餐的心,是出於兄弟友愛之情,所以朕原諒,但你以後小心,不要再說出這種話來了。」於是兄弟倆友愛如初。 另外,《金樽吟》是弘晝本人的代表作,这首诗是表述了自己无意帝位,只想把酒言欢及时行乐的心迹。诗-{云}-:「世事无常耽金樽,杯杯臺郎醉红尘。人生难得一知己,推盃换盏话古今。」 评价 乾隆帝: 朕弟和碩和親王、秉性純誠。持躬端恪。髫年共學。友愛實深。自備位親藩。懋昭敬慎。方冀六旬同慶。棣萼言歡。 予與王幼同學同課,習為詩古文詞。當是時侍奉皇考膝下,優游書府,日寢饋於經史文字中,世綱塵務,毫髮不以嬰其心。吾兩人者,相規以善,交相勉,相得無間,如是者垂二十年,天倫之樂無過於是。 家庭
牛顿第一運動定律()表明,假若施加於某物體的外力為零,則該物體的運動速度不變。根據這定律,假設沒有任何外力施加或所施加的外力之和为零,則运动中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静止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物體所呈現出的維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稱為「慣性」。牛顿第一定律又稱為「惯性定律」,只成立於慣性參考系,又稱為「牛頓參考系」。 1687年,英國物理泰斗艾萨克·牛顿在巨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裏,提出了牛頓運動定律,其中有三條定律,分別為牛顿第一運動定律、牛顿第二運動定律與牛顿第三運動定律。 在歷史上,第一定律是經典物理最早的基石之一,在所有現代物理學裡,它是不可或缺的基礎內容。然而,很多教科書都沒能合乎邏輯地明確表述出這定律。物理學者認為這定律是「邏輯惡夢」,但也稱譽這定律是難以形容的奧妙。 概述 牛顿第一定律表明,假若施加於某物體的外力為零,則該物體的運動速度不變。以方程式表達, ; 其中, 是第 個外力, 是速度, 是時間。 從第一定律可以得到下面推论: 靜止的物體會保持靜止狀態,除非有外力施加於這物體。 運動中的物體不會改變其運動速度,除非有外力施加於這物體。注意到速度是向量,物體運動速度的大小與方向都不會改變。 根據第一定律,從測量物體的運動速度是否改變,可以判斷是否有外力作用於物體,但是,第一定律並未給出這外力的大小,也沒有給出這外力的來源,它只是將物體運動速度的改變歸因為外力的施加於物體。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只有因為外力的施加於物體才會改變物體的運動,否則,物體的運動會永遠保持不變,這意味著,物體擁有某種懶於改變運動狀態的性質,稱為物體的慣性。 牛頓繪景 第一定律是物理定律,因此具有可證偽性,即做實驗可以核對第一定律是否正確。在做這實驗時,必須測量物體的運動速度,但這涉及到參考系的設定。因此,可以更詳細地將第一定律表明為 儘管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裏沒有明確地指明應該怎樣詮釋作用力,從第一定律的內容可以推論,牛頓認為,零作用力案例可以很容易地被辨認出來。這案例能夠對於慣性參考系給出定義:假若,從一個參考系觀測,不受力的物體的運動速度不變,則這參考系是慣性參考系。在宇宙中,存在著無數可能的參考系,在這些參考系中,滿足第一定律的參考系稱為「慣性參考系」,而其它不滿足第一定律的參考系稱為「非慣性參考系」。因此,第一定律可以被視為慣性參考系的定義。從做實驗觀察物體的運動行為,就可以辨別出哪個是慣性參考系,哪個不是慣性參考系。至今為止,多個位於地球表面固定地點的實驗室所完成的眾多關於經典力學的實驗建議,這些實驗室很適合實現慣性參考系,對於那些不合適的實驗,則必須設計與建造更為精緻的實驗室。 在做實驗核對第一定律時,還必須測量是否有外力施加於物體,這意味著必須對於力給出嚴格定義。牛頓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裏提出第一定律後,又列舉了三個描述外力與物體運動狀態之間的關係的案例,它們分別為空氣阻力與重力的施加於拋體、空氣阻力與黏力的施加於陀螺、行星與彗星的移動於自由空間。牛頓還給出了三種外力,分別為衝擊力、壓力與離心力。但是他並沒有對於力給出嚴格定義。 使用操作定義的方法可以對於力給出嚴格定義,例如,兩個同樣的彈簧,假若被壓縮同樣的距離,則其各自產生的「彈力」(一種物理現象)必定相等,將這兩個彈簧並聯,則可以產生兩倍的彈力。將一物體的兩邊分別連接這兩個彈簧的末端,使彈力的作用方向相反,則作用於物體的淨力為零,為了對於彈力給出定量描述,設定「標準單位力」為某特定彈簧壓縮特定距離所產生的彈力,任意數量的標準單位力都可以用幾個彈簧所組成的系統來實現。彈簧系統可以用來做測量實驗,對於任意力做比較,給出它的測量值。 基尔霍夫繪景
; 其中, 是第 個外力, 是速度, 是時間。 從第一定律可以得到下面推论: 靜止的物體會保持靜止狀態,除非有外力施加於這物體。 運動中的物體不會改變其運動速度,除非有外力施加於這物體。注意到速度是向量,物體運動速度的大小與方向都不會改變。 根據第一定律,從測量物體的運動速度是否改變,可以判斷是否有外力作用於物體,但是,第一定律並未給出這外力的大小,也沒有給出這外力的來源,它只是將物體運動速度的改變歸因為外力的施加於物體。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只有因為外力的施加於物體才會改變物體的運動,否則,物體的運動會永遠保持不變,這意味著,物體擁有某種懶於改變運動狀態的性質,稱為物體的慣性。 牛頓繪景 第一定律是物理定律,因此具有可證偽性,即做實驗可以核對第一定律是否正確。在做這實驗時,必須測量物體的運動速度,但這涉及到參考系的設定。因此,可以更詳細地將第一定律表明為 儘管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裏沒有明確地指明應該怎樣詮釋作用力,從第一定律的內容可以推論,牛頓認為,零作用力案例可以很容易地被辨認出來。這案例能夠對於慣性參考系給出定義:假若,從一個參考系觀測,不受力的物體的運動速度不變,則這參考系是慣性參考系。在宇宙中,存在著無數可能的參考系,在這些參考系中,滿足第一定律的參考系稱為「慣性參考系」,而其它不滿足第一定律的參考系稱為「非慣性參考系」。因此,第一定律可以被視為慣性參考系的定義。從做實驗觀察物體的運動行為,就可以辨別出哪個是慣性參考系,哪個不是慣性參考系。至今為止,多個位於地球表面固定地點的實驗室所完成的眾多關於經典力學的實驗建議,這些實驗室很適合實現慣性參考系,對於那些不合適的實驗,則必須設計與建造更為精緻的實驗室。 在做實驗核對第一定律時,還必須測量是否有外力施加於物體,這意味著必須對於力給出嚴格定義。牛頓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裏提出第一定律後,又列舉了三個描述外力與物體運動狀態之間的關係的案例,它們分別為空氣阻力與重力的施加於拋體、空氣阻力與黏力的施加於陀螺、行星與彗星的移動於自由空間。牛頓還給出了三種外力,分別為衝擊力、壓力與離心力。但是他並沒有對於力給出嚴格定義。 使用操作定義的方法可以對於力給出嚴格定義,例如,兩個同樣的彈簧,假若被壓縮同樣的距離,則其各自產生的「彈力」(一種物理現象)必定相等,將這兩個彈簧並聯,則可以產生兩倍的彈力。將一物體的兩邊分別連接這兩個彈簧的末端,使彈力的作用方向相反,則作用於物體的淨力為零,為了對於彈力給出定量描述,設定「標準單位力」為某特定彈簧壓縮特定距離所產生的彈力,任意數量的標準單位力都可以用幾個彈簧所組成的系統來實現。彈簧系統可以用來做測量實驗,對於任意力做比較,給出它的測量值。 基尔霍夫繪景 另外還有一種常見的繪景是由古斯塔夫·基尔霍夫最先給出,後來又獲得恩斯特·馬赫、海因里希·赫茲等人的支持。按照這種繪景,第一定律被視為第二定律的零外力特別案例,而第二定律則被視為力的定義,即將力定義為質量與加速度的乘積。這樣,就不必涉及引入力的概念這棘手的任務。假若採用這種繪景,則第二定律不再擁有任何物理內涵,而牛頓並沒有發現力是質量與加速度的乘積,因為這只是一個定義,牛頓發現的是,物理定律比較容易用力的概念來表達。 這種繪景會導致的後果是,整個經典力學會變成一種公理化理論,所有結論都是源自於這個定義,而不是源自於更為物理學者青睞的從做實驗總結出的「自然定律」。假若要將實際物理引入這公理化理論,則必須檢試對於力的定義所推導出的結果是否符合實際物理,只有符合實際物理才可被採納,換句話說,從對於力的定義所演繹出的規則,其結果必須符合實驗的檢試,否則不能被採納。 只有從某種特定的參考系觀測,才可以將牛頓定律與實際物理接軌,這種特定的參考系就是慣性參考系,通過做實驗可以找到無限數量的這種慣性參考系。從任何其它種參考系觀測,都無法達成接軌的目標。更具體而言,只有從慣性參考系才可觀測到不受力物体的運動速度不變。 愛因斯坦繪景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等效原理指出,對於一位處於引力場的觀察者呈靜止狀態與一位不處於引力場的觀察者呈加速度運動狀態而言,假若這兩位觀察者感受到的力相等,則他們會無法分辨到底感受到的是引力還是因加速度而產生的慣性力(注意到慣性力的方向與加速度的方向相反,慣性力抗拒加速度運動)。任何處於引力場的自由落體都不會感受到引力,因為,引力已與自由掉落的加速度運動所出現的慣性力相互抵銷,因此,假設從某個參考系觀察到這自由落體呈靜止狀態或或勻速直線運動,則這參考系滿足第一定律,這參考系是慣性參考系。由此可採用一種新的觀點,即與處於引力場的自由落體呈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的參考系為慣性參考系,而第一定律適用於此慣性參考系。一個物體的無重量現象可以用來辨明慣性參考系。 歷史 亞里斯多德認為,在宇宙裏,所有物體都有其「自然位置」──處於完美狀態的位置。物體會固定不動地處於其自然位置。被移離其自然位置的物體,會傾向於返回其自然位置。這是因為物體傾向於完美狀態的位置。因此,像石頭一類的重物體傾向於朝著地面移動,像煙灰一類的輕物質傾向於朝著包含月亮在內的區域移動。亞里斯多德仔細地區分了兩種運動,「自然運動」與「暴烈運動」(violent motion)。重物體的自由墜落是一種自然運動,而發射體的運動則是非自然運動。處於自然位置的物體傾向於固定不動,只有施加「暴烈力」(violent),才能將物體移離其自然位置。所有暴烈運動都不具有永久性,遲早會終止結束。為了維持暴烈運動,必需繼續地施加暴烈力於物體,使其移離自然位置。不處於自然位置的任意物體,在被釋放後,會很快地達到其最終速度,然後維持這速度直到移動至它的自然位置。 伽利略·伽利萊的想法大不相同。伽利略提出的慣性定律表明,只有施加外力,才能改變物體速度;維持物體速度不變,不需要任何外力。為了證實他的主張是正確的,伽利略做了一個思想實驗。如右圖所示,讓静止的圓球從點A滾下斜面AB,滾到最底端後,圓球又會滾上斜面BC,假設兩塊斜面都非常的平滑、摩擦係數爲零,而且無空氣阻力,則圓球會滾到與點A同高度的點C;對於斜面BD、BE或BF,儘管圓球的滾動距離會變得越來越長,圓球也同樣地會滾到與點A同高度的位置;假設斜面是水平面BH,則該圓球永遠不能滾到先前的高度,因此會不停地呈勻速直線運動。伽利略總結,運動中的物體會持續地以勻速直線運動,假若不碰到任何阻礙。伽利略的慣性定律對於動力學的基礎做出重大貢獻,並且徹底地推翻了多年來學者們研讀的亞里斯多德理論,因此促使十七世紀學者們產生極大的困惑,但他並沒有建構出一個新的替代理論,這還有待後來牛頓的貢獻。 勒内·笛卡尔在1644年著作《》裏提出了三條自然定律。第一條自然定律表明,假若不將其它影響納入考量,則每個物體永遠會處於同樣的狀態,假若它是處於移動狀態,則它會永久持續的移動。第二條自然定律表明,所有只倚靠內在因素的運動都是直線運動。在這兩條自然定律裡,笛卡尔確切聲明,動態與靜態是物體的兩種基本狀態,只有當承受到外在因素作用,物體的基本狀態才會有所改變。笛卡尔版本的慣性定律對於現代動力學理論的奠基助益良多。牛頓很早就意識到笛卡尔狀態概念的基礎性。 1673年,克里斯蒂安·惠更斯發表了著作《擺鐘論》。這本牛頓非常欣賞的著作採用更明晰的邏輯架構,重新推導出了伽利略的自由落體理論。惠更斯對於物體的運動提出了三個假設。第一個假設是惠更斯版本的慣性定律。第一個假設表明,假設重力不存在,假設空氣不會阻礙物體的運動,則任意物體的運動會是持續的直線勻速運動。 伽利略的想法導致牛頓第一定律诞生──不施加外力,則沒有加速度,因此物體會維持速度不變。牛頓將第一定律的想法歸功於伽利略。第一定律其實是伽利略所提出的慣性定律的再次陳述。原版第一定律的英文翻譯為 中文翻譯為 寫出第一定律後,牛頓開始描述他所觀察到的各種物體的自然運動。像飛箭、飛石一類的發射體,假若不被空氣的阻力抗拒,不被重力吸引墜落,它們會持續不停地運動。當陀螺旋轉時,陀螺內部的組成粒子,如果沒有被黏合在一起,就會沿著旋轉曲線的切線以直線運動飛奔離開。由於這些組成粒子被黏合在一起,假若不受到地面摩擦力與空氣阻力的損耗,它們會永久不息地共同隨著陀螺旋轉。像行星、彗星一類的星體,移動於阻力較小的自由空間,會更長時期地維持它們的運動軌道。在這裏,牛頓並沒有提到第一定律與慣性參考系之間的關係,他所專注的問題是,為什麼在一般觀察中,物體的運動狀態會被改變?他認為原因是有空氣阻力、地面摩擦力等等作用於物體。假若這些力不存在,則運動中的物體會永遠不停的做勻速直線運動。 似乎还有好幾位其它自然哲學家與科學家分別獨立地想出了慣性定律。 慣性參考系
主要支流水系的流域面积:长江支流流域面积1万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49条,主要有嘉陵江、汉水,岷江、雅砻江、湘江、沅江、乌江、赣江、资水和沱江。总长1000公里以上的支流有汉江、雅砻江、沅江和乌江;流域面积5万平方公里的支流为嘉陵江、汉江、岷江、雅砻江、湘江、沅江、乌江和赣江;年平均径流量超过500亿立方米的有岷江、湘江、嘉陵江、沅江、赣江、雅砻江、汉江和乌江。 湖泊 长江流域湖泊总面积约为15,200平方公里,接近中国湖泊总面积的五分之一。主要分布于可分为长江中下游平原,少量分布于滇北黔西高原和长江源区。中国五大淡水湖泊除洪泽湖外,其余均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湖泊面积为14,073平方公里,约占长江流域湖泊总面积的93%;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13个,依次为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巢湖、华阳河水系湖泊、梁子湖、洪湖、石臼湖、南港湖、西凉湖、长湖、武昌湖、菜子湖等。 长江中下游湖泊大多数与长江相通,湖水位随长江水位高低而涨落,长江洪水涨落时有吞吐、调蓄洪水的作用。由于泥沙淤积和人工围垦,湖泊面积不断缩小,调蓄洪水的能力普遍降低。据统计,1949年中下游湖区湖泊面积共有25,828平方公里,到1977年仅余14,073平方公里,减少了45.5%。被誉为“千湖之省”的湖北,1949年时,在江汉平原上有湖泊609个,面积达4,707平方公里,目前仅余湖泊300个左右,面积仅2,050平方公里,减少了一半以上。 鄱阳湖 鄱阳湖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和九江市之间。面积3,913平方公里。湖周主要有赣江、抚河、信江、饶河(鄱江)、修水5条河流汇聚,北端与长江相通,为长江主要调蓄湖泊,汛期可调蓄洪水,枯水季节水流注入长江。湖滨平原为江西省的重要粮食、棉花产地和为中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地之一。 在夏季梅雨季节,鄱阳湖汇集江西五大河流来水,水位高涨;在长江发生洪水时长江水倒灌。枯水期间,水位下降,许多丰水时被淹没的洲滩显露,为越冬的候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因此这里成为候鸟的天堂。鄱阳湖属于吞吐型湖泊,丰水期枯水期水位落差可以达到数十米;根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所王苏民老师98年的《中国湖泊志》鄱阳湖在水位21.69m丰水时,面积为2933km2.枯水水位10.20m时面积仅有146.0km2. 洞庭湖 洞庭湖为中国第二大淡水湖,位于湖南省北部,南有湘江、资江、沅水、澧水四水汇入,北有松滋、太平、藕池,调弦(1959年已封堵)“四口”吞纳长江洪水,湖水由东面的城陵矶附近注入长江,为长江主要调蓄湖泊。1825年湖泊面积约6200平方公里,历来是长江最大的吞吐湖,对长江中下游平原防洪起着重要的调洪、滞洪作用。由于泥沙淤积和围垦造田,已分割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目平湖和七里湖等几部分。1995年实测面积仅为2625平方公里,随着退耕还湖的落实,湖区面积逐步扩大。目前,湖区耕地面积占湖南全省的六分之一,居住人口约占全省的九分之一。农作物主要有粮食、棉花、油菜,为中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地之一。 太湖 太湖地处长江三角洲南部,位于江苏省、浙江省两省之间,面积2460平方公里,为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太湖南部、西部有东营溪、荆溪及长荡湖、滆湖水系汇入,京杭大运河贯穿北部和东部各支流港汊。湖水除少量经江阴市、太仓市的一些河道流入长江外,绝大部分水流向东流经江苏省、上海市诸湖泊调蓄后经黄浦江注入长江。太湖流域河网纵横交织,湖泊密布,组成了庞大的灌溉系统和内河水运网。其农业集约化水平居中国首位,盛产粮食、棉花、油菜、蚕丝、茶叶、水果等作物,为中国重要的淡水水产基地。 巢湖 巢湖为中国第五大淡水湖,位于长江与淮河之间的安徽省中部,面积780平方公里。四周河流呈放射状汇人巢湖,经巢湖市南的湖口入裕溪河汇入长江。
长江中下游湖泊大多数与长江相通,湖水位随长江水位高低而涨落,长江洪水涨落时有吞吐、调蓄洪水的作用。由于泥沙淤积和人工围垦,湖泊面积不断缩小,调蓄洪水的能力普遍降低。据统计,1949年中下游湖区湖泊面积共有25,828平方公里,到1977年仅余14,073平方公里,减少了45.5%。被誉为“千湖之省”的湖北,1949年时,在江汉平原上有湖泊609个,面积达4,707平方公里,目前仅余湖泊300个左右,面积仅2,050平方公里,减少了一半以上。 鄱阳湖 鄱阳湖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和九江市之间。面积3,913平方公里。湖周主要有赣江、抚河、信江、饶河(鄱江)、修水5条河流汇聚,北端与长江相通,为长江主要调蓄湖泊,汛期可调蓄洪水,枯水季节水流注入长江。湖滨平原为江西省的重要粮食、棉花产地和为中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地之一。 在夏季梅雨季节,鄱阳湖汇集江西五大河流来水,水位高涨;在长江发生洪水时长江水倒灌。枯水期间,水位下降,许多丰水时被淹没的洲滩显露,为越冬的候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因此这里成为候鸟的天堂。鄱阳湖属于吞吐型湖泊,丰水期枯水期水位落差可以达到数十米;根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所王苏民老师98年的《中国湖泊志》鄱阳湖在水位21.69m丰水时,面积为2933km2.枯水水位10.20m时面积仅有146.0km2. 洞庭湖 洞庭湖为中国第二大淡水湖,位于湖南省北部,南有湘江、资江、沅水、澧水四水汇入,北有松滋、太平、藕池,调弦(1959年已封堵)“四口”吞纳长江洪水,湖水由东面的城陵矶附近注入长江,为长江主要调蓄湖泊。1825年湖泊面积约6200平方公里,历来是长江最大的吞吐湖,对长江中下游平原防洪起着重要的调洪、滞洪作用。由于泥沙淤积和围垦造田,已分割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目平湖和七里湖等几部分。1995年实测面积仅为2625平方公里,随着退耕还湖的落实,湖区面积逐步扩大。目前,湖区耕地面积占湖南全省的六分之一,居住人口约占全省的九分之一。农作物主要有粮食、棉花、油菜,为中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地之一。 太湖 太湖地处长江三角洲南部,位于江苏省、浙江省两省之间,面积2460平方公里,为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太湖南部、西部有东营溪、荆溪及长荡湖、滆湖水系汇入,京杭大运河贯穿北部和东部各支流港汊。湖水除少量经江阴市、太仓市的一些河道流入长江外,绝大部分水流向东流经江苏省、上海市诸湖泊调蓄后经黄浦江注入长江。太湖流域河网纵横交织,湖泊密布,组成了庞大的灌溉系统和内河水运网。其农业集约化水平居中国首位,盛产粮食、棉花、油菜、蚕丝、茶叶、水果等作物,为中国重要的淡水水产基地。 巢湖 巢湖为中国第五大淡水湖,位于长江与淮河之间的安徽省中部,面积780平方公里。四周河流呈放射状汇人巢湖,经巢湖市南的湖口入裕溪河汇入长江。 其他主要湖泊 滇北黔西高原湖区包括云南省北部、贵州省西部以及毗邻的四川省西部一带的高原湖泊,这类湖泊总面积约500平方公里,占长江流域湖泊总面积3.3%,主要湖泊有滇池、泸沽湖、程海、草海、邛海、马湖等,其中滇池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南部,面积297平方公里,为云贵高原最大湖泊,湖的南部海口螳螂川为滇池唯一出口,亦即金沙江支流普渡河的上源,为云南省重要的水产基地。 水系划分 疾病
1945年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後,為免和原來的黑龍江省混淆,國民政府改稱龍江省為嫩江省,並於9月4日在重慶宣布任命彭濟群為嫩江省主席,主持在齊齊哈爾市組建嫩江省政府。與此同時,彭濟群在重慶成立嫩江省政府籌備處,開始策劃接收工作。彭濟群是留法水利专家,曾任中法大学教授,1930年3月曾任辽宁省建设厅厅长、葫芦岛港务处处长;1936年任国民政府华北水利委员会委员长。而中共在蘇聯的協助下,率先進入東北。11月9日,东北局派刘锡五、于毅夫、朱新阳、王光伟等十五名干部到达齐齐哈尔市。11月9日,中共嫩江地区工委在齐齐哈尔市成立,刘锡五任书记。11月14日,嫩江省政府在齐齐哈尔市宣告成立,于毅夫任主席,财政厅长刘靖。嫩江人民自卫军司令部改称东北人民自治军嫩江军区,王明贵任司令员,刘锡五兼政委。11月下旬,成立中共齐齐哈尔市委和齐齐哈尔市政府,朱光任书记,朱新阳任市长。11月27日,蘇聯通知中共地方黨、軍領導機關和武裝力量撤出齊齊哈爾,準備將城市移交給國民政府接管。 1945年12月30日,中共嫩江省工委、省政府、嫩江军区、齐齐哈尔市等党、政、军机关、部队撤离齐齐哈尔市,转移至甘南县城。 1946年1月1日中共嫩江地区工委改为中共嫩江省工委,隶属东北局北满分局领导。 1946年1月21日,嫩江省主席彭濟群及其所率全體接收委員保安隊等由哈爾濱出發,抵達齐齐哈尔。1月24日正式成立省政府,並開始接管省政,由梁中权任民政厅厅长,苍宝忠任教育厅厅长,彭濟群兼任建设厅长,宁向南任财政厅长。 隨著蘇聯軍隊撤離東北,國軍和共軍在東北地區展開了激烈爭奪。4月22日蘇聯軍隊撤出齊齊哈爾。4月23日嫩江省政府頃刻瓦解。彭濟群率領部分省府人員逃奔瀋陽,建立嫩江省政府辦事處。共產黨將領黃克誠命令新四軍第3師一個團,在4月24日攻下齊齊哈爾。 1946年5月14日,中共嫩江省工委由中共北满分局划归中共西满分局领导。1946年6月30日至7月7日,嫩江省临时参议会在齐齐哈尔市召开,选举了嫩江省行政委员会,于毅夫、王明贵等十一人为行政委员,于毅夫当选为省政府主席兼省高等法院院长,车向忱、张瑞麟当选为省临时参议会正、副议长。倪志亮接任嫩江军区司令员。1946年7月,中共嫩江省工委改为中共嫩江省委。省委书记刘锡五兼嫩江军区政委,副书记邵式平兼嫩江军区副政委。 1946年12月,为适应战争环境的需要,中共西满分局决定撤销中共嫩江省委,成立中共嫩江、三肇(哈西)两个地委,由西满分局直接领导。 1947年2月2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常委会决定合并黑龙江省、嫩江省为黑龙江嫩江联合省,简称黑嫩省,任命于毅夫为黑嫩省政府主席、杨英杰为副主席。省府设在齐齐哈尔市,同时撤销中共黑龙江省委。西满分局和黑嫩省政府下辖五个地委、五个专署、一个市委与市政府。 1947年9月16日,黑嫩联合省撤销,恢复嫩江省与黑龙江省,并将原属黑龙江省的安达县划归嫩江省。同时,嫩江、三肇两地委(即二、四地委)合并成立中共嫩江省委,省委书记刘锡五(1948年10月20日由顾卓新接任),于毅夫任嫩江省政府主席。 1947年7月19日,國民政府派彭濟群為嫩江選舉事務所主任委員;國民政府同時派定其為國民大會代表,立法院立法委員。 1948年年底遼瀋會戰後,大部分地區為中共所控。11月2日解放軍正式進入瀋陽,中華民國嫩江省政府機構徹底瓦解。 1949年4月21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决定,撤销嫩江省,并入黑龙江省。1949年5月15日,两省机构正式合并。 行政區劃 省會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6月,國民政府公布東北九省的行政區域,嫩江省省會為齊齊哈爾市。 縣、市、設治局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6月,國民政府公布東北九省的行政區域,全省轄有1市、18縣、2旗,由於省境較小,不設行政督察區。由於本省因抗戰結束後,全境已被中共東北民主聯軍控制,故國民政府公佈的行政區劃並未得到執行。 行政區劃年表
洮北鐵路縱貫西部。 濱北鐵路縱貫東部。 公路 以齊齊哈爾和呼蘭為中心對外放射。 水運 嫩江自齊齊哈爾以下,呼蘭河自呼蘭以下均可行船,進入松花江,但冬季河面結冰,則無法行駛。 歷史沿革 嫩江省自古即是蒙古、滿族等民族居住之地。清代齊齊哈爾為黑龍江將軍駐守之地,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設黑龍江省,齊齊哈爾為省會。1932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日軍入侵,黑龙江省成為了新成立的滿洲國領土,改設龍江省。 1945年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後,為免和原來的黑龍江省混淆,國民政府改稱龍江省為嫩江省,並於9月4日在重慶宣布任命彭濟群為嫩江省主席,主持在齊齊哈爾市組建嫩江省政府。與此同時,彭濟群在重慶成立嫩江省政府籌備處,開始策劃接收工作。彭濟群是留法水利专家,曾任中法大学教授,1930年3月曾任辽宁省建设厅厅长、葫芦岛港务处处长;1936年任国民政府华北水利委员会委员长。而中共在蘇聯的協助下,率先進入東北。11月9日,东北局派刘锡五、于毅夫、朱新阳、王光伟等十五名干部到达齐齐哈尔市。11月9日,中共嫩江地区工委在齐齐哈尔市成立,刘锡五任书记。11月14日,嫩江省政府在齐齐哈尔市宣告成立,于毅夫任主席,财政厅长刘靖。嫩江人民自卫军司令部改称东北人民自治军嫩江军区,王明贵任司令员,刘锡五兼政委。11月下旬,成立中共齐齐哈尔市委和齐齐哈尔市政府,朱光任书记,朱新阳任市长。11月27日,蘇聯通知中共地方黨、軍領導機關和武裝力量撤出齊齊哈爾,準備將城市移交給國民政府接管。 1945年12月30日,中共嫩江省工委、省政府、嫩江军区、齐齐哈尔市等党、政、军机关、部队撤离齐齐哈尔市,转移至甘南县城。 1946年1月1日中共嫩江地区工委改为中共嫩江省工委,隶属东北局北满分局领导。 1946年1月21日,嫩江省主席彭濟群及其所率全體接收委員保安隊等由哈爾濱出發,抵達齐齐哈尔。1月24日正式成立省政府,並開始接管省政,由梁中权任民政厅厅长,苍宝忠任教育厅厅长,彭濟群兼任建设厅长,宁向南任财政厅长。 隨著蘇聯軍隊撤離東北,國軍和共軍在東北地區展開了激烈爭奪。4月22日蘇聯軍隊撤出齊齊哈爾。4月23日嫩江省政府頃刻瓦解。彭濟群率領部分省府人員逃奔瀋陽,建立嫩江省政府辦事處。共產黨將領黃克誠命令新四軍第3師一個團,在4月24日攻下齊齊哈爾。 1946年5月14日,中共嫩江省工委由中共北满分局划归中共西满分局领导。1946年6月30日至7月7日,嫩江省临时参议会在齐齐哈尔市召开,选举了嫩江省行政委员会,于毅夫、王明贵等十一人为行政委员,于毅夫当选为省政府主席兼省高等法院院长,车向忱、张瑞麟当选为省临时参议会正、副议长。倪志亮接任嫩江军区司令员。1946年7月,中共嫩江省工委改为中共嫩江省委。省委书记刘锡五兼嫩江军区政委,副书记邵式平兼嫩江军区副政委。 1946年12月,为适应战争环境的需要,中共西满分局决定撤销中共嫩江省委,成立中共嫩江、三肇(哈西)两个地委,由西满分局直接领导。 1947年2月2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常委会决定合并黑龙江省、嫩江省为黑龙江嫩江联合省,简称黑嫩省,任命于毅夫为黑嫩省政府主席、杨英杰为副主席。省府设在齐齐哈尔市,同时撤销中共黑龙江省委。西满分局和黑嫩省政府下辖五个地委、五个专署、一个市委与市政府。 1947年9月16日,黑嫩联合省撤销,恢复嫩江省与黑龙江省,并将原属黑龙江省的安达县划归嫩江省。同时,嫩江、三肇两地委(即二、四地委)合并成立中共嫩江省委,省委书记刘锡五(1948年10月20日由顾卓新接任),于毅夫任嫩江省政府主席。
始创1903 中华民国 长沙农校简介 湖南省农机校简介 外部链接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由原长沙农校和湖南省机电工程学校于2001年5月28日合并组建,原名为湖南生物与机电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03年2月22日更为现名。湖南省机电工程学校的前身为湖南省农业机械化学校(湖南省农机校),创建于1958年;原长沙农校的前身为“修业学堂”,创建于1903年。由民国时期创立。公立大学。 类别:综合类高校 公立大学
凯姆·牛顿,美式足球四分卫。 纽顿 (足球运动员)(Neuton),巴西足球运动员。 紐頓·湯瑪士·席格,美國男攝影指導。 物理与数学 牛顿 (单位),在國際單位制裡是力的基本單位。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法 地理 牛顿市,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一个城市。 纽顿,新加坡。
(足球运动员)(Neuton),巴西足球运动员。 紐頓·湯瑪士·席格,美國男攝影指導。 物理与数学 牛顿 (单位),在國際單位制裡是力的基本單位。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法 地理 牛顿市,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一个城市。 纽顿,新加坡。 纽顿地铁站 太空 牛頓撞擊坑 (火星) 牛顿环形山
《羅摩衍那》(印度神話) 《摩訶婆羅多》(薄伽梵歌是其中一篇,印度神話) 《約伯記》 前3世紀: 阿波羅尼奧斯的《阿爾戈英雄記》 前2世紀: 恩尼烏斯的《聖事紀年錄》 前1世紀: 維吉爾的《埃涅阿斯紀》(古羅馬史詩) 《奪牛長-{征}-記》(愛爾蘭神話) 1世紀: 奧維德的《變形記》 盧坎的《內戰記》(也名《法爾薩利亞》) 西利烏斯·伊塔利庫斯的《布匿戰記》 瓦勒里烏斯·弗拉庫斯的《阿爾戈英雄記》 斯塔提烏斯的《忒拜戰紀》 2世紀: 馬鳴的《佛所行贊》(也名《佛本行經》) 2世紀到5世紀: 伊蘭戈的《圓環物語》(泰米爾語文學,印度) 悌儒維魯瓦的《古臘箴言》(泰米爾語文學,印度) 3世紀到4世紀: 昆圖斯的《續荷馬史詩》 4世紀: 迦梨陀娑的《鳩摩羅出世》 迦梨陀娑的《羅怙世系》 5世紀: 諾努斯的《狄奧尼西卡》 中古世紀史詩 8世紀到10世紀: 《貝奧武夫》(盎格魯-撒克遜人神話) 《沃爾德雷》(盎格魯-撒克遜人史詩) 《薩遜的大衛》(亞美尼亞史詩) 9世紀 《薄伽梵往世書》(梵文文學) 10世紀: 菲爾多西的《王書》(波斯史詩) 埃克哈德的《瓦爾塔里烏斯》(拉丁文文學) 《馬爾登戰役》(古英語英雄詩篇) 11世紀: 《詩體埃達》(北歐神話) 《魯特利普》(德國詩體小說) 《迪格尼斯·阿克里塔斯》(拜占庭英雄史詩) 《羅蘭之歌》(法蘭西史詩) 《格薩爾王傳》(藏族史詩,世界最長的英雄史詩,至今依然傳唱) 《瑪納斯》(柯爾克孜族英雄史詩) 12世紀: 紹塔·魯斯塔韋利的《虎皮武士》(格魯吉亞史詩,也名《豹皮武士》) 《亞歷山大》(拉丁文文學) 《伊戈爾出征記》(俄羅斯史詩) 13世紀: 《尼伯龍根之歌》(高地德語史詩) 雷亞孟的《布魯特》(英國文學,亞瑟王題材) 《熙德之歌》(西班牙史詩) 約翰·加蘭的《教會的勝利》 史洛里·斯圖拉松的《散文埃達》(北歐神話) 沃爾夫拉姆·封埃申巴赫的《帕爾齊法爾》 《薩迦》(北歐史詩) 《江格爾》(蒙古英雄史詩) 14世紀: 1300年:《》(基督教詩篇,作者不詳) 但丁的《神曲》 佩脫拉克的《阿非利加》(拉丁文史詩) 15世紀: 《頭韻詩亞瑟之死》 1495年:博亞爾多的《熱戀的羅蘭》 近現代史詩 16世紀:
恩尼烏斯的《聖事紀年錄》 前1世紀: 維吉爾的《埃涅阿斯紀》(古羅馬史詩) 《奪牛長-{征}-記》(愛爾蘭神話) 1世紀: 奧維德的《變形記》 盧坎的《內戰記》(也名《法爾薩利亞》) 西利烏斯·伊塔利庫斯的《布匿戰記》 瓦勒里烏斯·弗拉庫斯的《阿爾戈英雄記》 斯塔提烏斯的《忒拜戰紀》 2世紀: 馬鳴的《佛所行贊》(也名《佛本行經》) 2世紀到5世紀: 伊蘭戈的《圓環物語》(泰米爾語文學,印度) 悌儒維魯瓦的《古臘箴言》(泰米爾語文學,印度) 3世紀到4世紀: 昆圖斯的《續荷馬史詩》 4世紀: 迦梨陀娑的《鳩摩羅出世》 迦梨陀娑的《羅怙世系》 5世紀: 諾努斯的《狄奧尼西卡》 中古世紀史詩 8世紀到10世紀: 《貝奧武夫》(盎格魯-撒克遜人神話) 《沃爾德雷》(盎格魯-撒克遜人史詩) 《薩遜的大衛》(亞美尼亞史詩) 9世紀 《薄伽梵往世書》(梵文文學) 10世紀: 菲爾多西的《王書》(波斯史詩) 埃克哈德的《瓦爾塔里烏斯》(拉丁文文學) 《馬爾登戰役》(古英語英雄詩篇) 11世紀: 《詩體埃達》(北歐神話) 《魯特利普》(德國詩體小說) 《迪格尼斯·阿克里塔斯》(拜占庭英雄史詩) 《羅蘭之歌》(法蘭西史詩) 《格薩爾王傳》(藏族史詩,世界最長的英雄史詩,至今依然傳唱) 《瑪納斯》(柯爾克孜族英雄史詩) 12世紀: 紹塔·魯斯塔韋利的《虎皮武士》(格魯吉亞史詩,也名《豹皮武士》) 《亞歷山大》(拉丁文文學) 《伊戈爾出征記》(俄羅斯史詩) 13世紀: 《尼伯龍根之歌》(高地德語史詩) 雷亞孟的《布魯特》(英國文學,亞瑟王題材) 《熙德之歌》(西班牙史詩)
Protégé,常简化拼写为“Protege”,是一个史丹佛大学开发的本体编辑和知识管理系統。 开发语言采用Java,属于开放源码软件。由于其优秀的设计和众多的插件,Protégé已成为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本体论编辑器之一。 历史 第一个Protégé系统为1987年开发。 外部链接 Protégé的官方网站 The Evolution
历史 第一个Protégé系统为1987年开发。 外部链接 Protégé的官方网站 The Evolution
航太20, 材料24, 工業工程27, 化工32, 土木33, 電子電信38, 機械38, 環境41, 計算機43. 其他學院如:化學排名全美第38,統計全美第20,物理第48,獸醫學第17。 愛荷華州立大學的八個學院(含研究生學院)提供了96個學士學位,115個碩士學位,和83個博士學位的學程,另有獸醫學位學程。 愛荷華州立大學由以下的學院组成: 農業與生命科学 商学院 设计 工程学 人文科学 博雅教育與科学 兽医学 研究生院 除此之外,该校的研究生院有着基於此七学院的各领域的研究。 体育运动 愛荷華州立大學的校队别名旋風(Cyclones),其渊源可追溯到1895年。那年的龙卷风袭击频繁,而也正是在那年,愛荷華州立大学的美式足球队前往芝加哥和西北大学进行比赛,以客场36-0的比分横扫西北大学。芝加哥论坛报称之为“愛荷華的旋风蹂躏了埃文斯顿”。於是其校队由此得名。 大学的主色调为红色与金色。吉祥物于1954被确立为一只名为 Cy(读音为“赛”)的红头鸟。属於国家大学体育协会()中的I-A赛区,是12大联盟学校。 VEISHEA 狂歡 愛荷華州立大學也由於而著名,這是一個每年春天在校園內舉辦的娛樂和教育相結合的慶典。其名源自1922年慶典創辦之初的七個學院:獸醫(Veterinary Medicine),工程(Engineering),工業工程學(Industrial Science),家庭經濟(Home Economics),和農學(Agriculture)的首字母組合。其主辦者宣稱這項活動是世界上最大的由學生組織的文化慶典之一。 最近的幾年裡這項活動也被麻煩所困擾。在1988和1992年間失去約束的學生在韋爾奇大道(Welch Ave.)造成了騷亂(暴亂),使校方不得不取消了慶典舉行前禮拜四下午和禮拜五這段時間的傳統假期。然而麻煩依然不斷。在1997年,一位校外的未成年人被另一位校外人士刺死在一個大學聯誼舞會外。以此為鑒,從此在VEISHEA期間禁止飲酒。 在2004年,更是由於警察介入一個校外舞會而引起暴亂。由於這次的暴亂,當地政府宣佈將取消2005年的VEISHEA慶典,並加入一隻臨時警力監督以後進行的VEISHEA慶典。校傑佛利於2005年三月宣佈,狂歡慶典於2006年重新舉行,並將節目的重心由韋爾奇大道轉為校中心。2005年四月,在本該是VEISHEA慶典的週末,一些學生組織領導起700多名學生進行了遊樂場活動,並在社區的周圍建立起了三個公共遊樂場。“這是你的四月”則是另一個由學生會和眾多學生組織贊助的讓學生們感受校園氛圍的活動。 在2014年,一場暴亂導致VEISHEA暫停,同年八月校長宣布VEISHEA該名稱已被永久停用與退休。
简·斯麦丽:1992年普利策奖获得者。 乔治·斯内德克:统计学家。 西奧多·舒爾茨:197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获得者。 著名校友 以英文姓氏順序排列 約翰·文森特·阿塔納索夫: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发明者,1990年美国国家科学奖章获得者。 羅伯特·L·巴特利:1980年普立茲獎得主。 喬治·華盛頓·卡弗:第一位非洲裔學生和教員,植物科學家。 文斯·D·科夫曼:前洛克希德·馬丁航太公司董事長兼CEO。 帕爾維茲 達烏迪:前伊朗副總統。 丹·蓋博:1972慕尼黑奧運男子自由式摔跤68公斤級金牌。 约翰·加朗:前蘇丹副總統及前蘇丹人民解放軍創建者和主要領導人。 傑夫·霍納塞克:退役的NBA球員, 1992入選全明星賽, 1998、2000三分球大賽冠軍,目前擔任鳳凰城太陽總教練。 弗莱德·霍伊博格:退役的NBA球員, 目前擔任芝加哥公牛教練, 曾回母校愛荷華州立大學擔任籃球教練。 泰德·库舍:2004、2005年美国国会图书馆桂冠诗人,2005年普利策奖获得者。 李登輝:前中華民國總統。 納瓦爾·埃爾·穆塔瓦基爾:1984洛杉磯奧運女子400米跨欄金牌,也第一位來自穆斯林國家和非洲的奧運會女子項目金牌得主。 布魯斯·D·羅斯:美國化學家,發明立普妥。 凱爾·桑德森:2004雅典奧運男子自由式摔跤84公斤級金牌。 羅伯特·W·森納瓦德:退役四星上將,曾任美國陸軍司令部司令、駐韓美軍司令兼韓美聯合軍司令部司令。 亨利·A·华莱士:前美國副總統,前农业部长及前商務部長。 索頓·威爾遜:前波音公司董事長兼CEO。 參考文獻 外部链接 学校主页 學校歷史 愛荷華州立大學台灣學生同學會 Facebook 官方頁面
《模式分类》(第2版), New York: Wiley. ISBN 0-471-05669-3. MacKay, D. J. C. (2003). 《信息理论、推理和学习算法》 ,剑桥大学出版社. ISBN 0-521-64298-1 Mitchel.l, T. (1997). 《机器学习》, McGraw Hill. ISBN 0-07-042807-7 Sholom Weiss, Casimir Kulikowski (1991). Computer Systems That Learn, Morgan Kaufmann. ISBN 1-55860-065-5. 外部链接 UCI description 机器学习软件Weka Pablo Castro主页 机器学习网邮件列表 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弗莱堡大学 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生物信息学小组,慕尼黑工业大学 机器学习和生物计算-Bristol大学 机器学习和应用统计学@微软研究 机器学习研究月刊 机器学习期刊
最近邻居法 径向基函数核 通过再生模型构造概率密度函数: 最大期望算法 概率图模型:包括貝氏網路和Markov随机场 Generative Topographic Mapping 近似推断技术: 马尔可夫链 蒙特卡罗方法 变分法 最优化:大多数以上方法,直接或者间接使用最优化算法。 量子機器學習 参考文献 引用 来源 书籍 Bishop, C. M. (1995). 《模式识别神经网络》,牛津大学出版社. ISBN 0-19-853864-2. Bishop, C. M. (2006). 《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Springer. ISBN 978-0-387-31073-2. Richard O. Duda, Peter E. Hart, David G. Stork (2001). 《模式分类》(第2版), New York: Wiley. ISBN 0-471-05669-3. MacKay, D. J. C. (2003). 《信息理论、推理和学习算法》 ,剑桥大学出版社. ISBN 0-521-64298-1 Mitchel.l, T. (1997). 《机器学习》, McGraw Hill. ISBN 0-07-042807-7 Sholom Weiss, Casimir Kulikowski (1991). Computer Systems That Learn, Morgan Kaufmann. ISBN 1-55860-065-5. 外部链接 UCI description
组织机构 历任校长 杨成诚:1945年至1946年 毕仲翰:1947年底至1948年 王际岩:1951年11月至1953年2月 孙宗溶:1953年8月至1962年7月 刘正文(代):1963年9月至1969年11月 赵一鸣:1979年3月至1983年10月 顾绳谷:1981年3月至1987年6月 邓志煜:1987年6月至1991年6月 王成福:1991年6月至1996年7月 陈心昭:1996年4月至2004年1月 徐枞巍:2004年1月至2015年7月 梁樑: 2015年7月至2022年8月 郑磊: 2022年8月至今 原安徽工学院院长资料不详。 院系设置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管理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 化学与化工学院 建筑与艺术学院 经济学院 数学学院 电子科学与应用物理学院(曾与微电子学院共享同一行政架构) 微电子学院(曾与物理学院共享同一行政架构) 继续教育学院 共达职业技术学院 软件学院
毕仲翰:1947年底至1948年 王际岩:1951年11月至1953年2月 孙宗溶:1953年8月至1962年7月 刘正文(代):1963年9月至1969年11月 赵一鸣:1979年3月至1983年10月 顾绳谷:1981年3月至1987年6月 邓志煜:1987年6月至1991年6月 王成福:1991年6月至1996年7月 陈心昭:1996年4月至2004年1月 徐枞巍:2004年1月至2015年7月 梁樑: 2015年7月至2022年8月 郑磊: 2022年8月至今 原安徽工学院院长资料不详。 院系设置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管理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 化学与化工学院
民國27年暨1938年,汪政府安徽省政府成立,省府设在蚌埠, 至此,蚌埠便成为抗战時期安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成为迁往重庆的国民政府對日斗争的主要地区。 同年,日本軍攻占蚌埠,在日本統治時期,日本扶持建立了投日的地方政府并與漢奸相勾結,在幾條狹窄的馬路邊開設洋行和俱樂部。 日本在蚌埠設的洋行眾多,較大的有三井洋行、東棉洋行、三菱洋行、揚子蛋品公司、東芝洋行、三洋株式會社、江南株式會社等等,這些洋行由日本的大小資本家掌管。 日本設立各色洋行的目的,是把占領區變成原料補給基地和市場。此外日本在三號碼頭建立了上海內河輪船公司蚌埠分公司,出售客票,日本人還經營控制著內河水上所有的貨物運輸。資料顯示,抗战時期的蚌埠水陸運輸繁忙,且目的地幾乎涉及所有日占區。日軍利用沈席儒,在蚌埠開設俱樂部,實際是公開的賭場。 國共內戰 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後,懷遠縣改屬安徽省第十專區,鳳陽縣先後改屬安徽省第九專區、第五專區,五河縣屬安徽省第四專區。民國34年11月25日,經安徽省主席李品仙頒令,報準國民政府行政院核備,蚌埠重新成立市政籌備處,於民國35年1月起接管蚌埠行政事務。1946年11月,蚌埠成立市政籌備處,脫離鳳陽縣,轄原屬鳳陽縣的淮河以南部分地區和淮河以北小蚌埠地區。 1947年1月1日,經國民政府內政部批准,蚌埠正式設市,直屬安徽省,為安徽省第一個設市的城市。市政府即日成立,李品和為蚌埠市首任市長。市政府建立後,正值國內全面內戰。市政府為維護國民政府統治,很快建立起保甲組織,按照“每甲10-30戶,每保10-30甲,每區10-30保”的原則,全市共設5區98保1887甲。 国军在辽沈战役中节节失利,令总统蒋中正预感到东北方面败局已定。考虑到下一步解放军中野有进攻郑州与华野在江淮地区会合的可能,为加强对防守中原和华东地区,扭转不利态势,巩固江淮、屏障南京,国军集结了五个兵团和三个绥靖区的部队共80万人,以徐州为中心,利用津浦、陇海两条铁路,组成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临城、南达蚌埠,“一点两线”的防御阵线,采取战略守势,准备抗击共产党的进攻。1948年10月下旬,国军调整了战略部署,按照白崇禧“守江必守淮”的指导思想,将徐州剿总的兵力向蚌埠方向转进,重点守备淮河一线。1948年11月6日夜,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发起淮海战役。本战役对全中国乃至世界局势都有深远影响。 1949年1月20日,蚌埠被攻克。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蚌埠市、懷遠縣、五河縣屬皖北行署,今固鎮縣分屬宿縣、五河、靈璧、懷遠4個縣。 当代 1952年4月,蚌埠市直屬安徽省;宿縣、五河、靈璧、懷遠4縣改屬安徽省宿縣專區,1956年1月改屬蚌埠專區,1961年4月仍屬宿縣專區。 1964年10月,析宿縣、懷遠縣、五河縣、靈璧縣各一部分地區置固鎮縣,屬宿縣專區。 1971年宿縣專區改為地區。1983年7月,懷遠縣、五河縣、固鎮縣由宿縣地區改劃屬蚌埠市至今。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后,蚌埠是國內為數不多的重要工業城市,有著良好的輕、重工業基礎。 “一五”期間的100個重點項目,蚌埠一地即佔3項 。这时期,蚌埠市经济实力位居全省第二,之后由于交通的优势地位受到削弱、外部区域环境的变化,经济发展活力渐渐不足,城市地位下降,但仍是安徽北部的重要城市和交通枢纽。随着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思路的调整,蚌埠成为安徽省重点培育的中心城市之一。 地理 位置范围 蚌埠市位于东经116°45′-118°04′,北纬32°43′至33°30′之间,其中市区位于东经117°31′-117°11′、北纬33°01′-32°49′之间,东至五河县浮山峡山口,与明光市和江苏省泗洪县毗邻;西至怀远县万福镇关圩村颜李庄,与蒙城县、凤台县搭界;北至固镇县大韩家西北的沱河中心线,与濉溪县、宿州市、灵璧县、泗县接壤;南至怀远县常坟镇新桥村新庄南,与淮南市、凤阳县相连。全市东西长135km,南北宽86.5km。 蚌埠市地处安徽省北部淮河流域,京沪铁路与淮南铁路相连,淮河以北处于淮北平原南端,以南处于江淮丘陵区。 地形 蚌埠市位于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地处安徽省淮北平原和江淮丘陵的交接地带,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然坡降约为万分之一。南部地区分布有少量的丘陵和台地。 淮河穿行在怀远县荆山、涂山之间和五河县铁锁岭、浮山处,形成峡口荆山峡和浮山峡。 地质 蚌埠地区的地质构造较为复杂,东西向和北东向呈断裂发育。其中,东西向以太古代变质岩所构成的复背斜为基础,背斜的北翼是新生代断陷盆地。全市位于中朝准地台南缘的淮河台坳中部,次级构造单元为蚌埠台拱。 蚌埠所在的地层发育不全,基岩露头零星,全市位于华北地层区的淮河地层分区。蚌埠的地表以大面积沉积物覆盖。岩石地层主要是侵入岩和变质岩,还有少量花岗岩、云母、钾长石、蛇纹岩、重晶石、石棉第四纪松散沉积物等。 已发现矿床(点)38处,矿种约22种。 水文 蚌埠市的水资源较为丰富,最大的自然地表水是淮河,共有水面409km2,年平均径流深244mm,相应流量为14.34亿m3。 淮河以北河流湖泊较多,有江北水乡的特点,较大的地表水和湖泊有沱河、浍河、北淝河、澥河、涡河、芡河、茨淮新河、怀洪新河、香涧湖、沱湖、天井湖、四方湖等。淮河以南的地形以小的丘陵为主,较大的地表水仅有天河、龙子河等。 地下水资源主要分布在蚌埠市所辖三县,有埋藏浅、水质好、储量大的特点,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 气候 蚌埠四季分明,气候湿润,处于秦岭—淮河天然气候分界线上。在气候区划中,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季风显著,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光照充足。 全市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由南向北略有降低,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受季风影响,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不均。每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常有20天左右的连续阴雨天气,俗称梅雨季。以下图表显示了蚌埠地区气候的平均数据: 经济 清末时期,蚌埠地区的农民多以家庭作坊方式,从事草鞋编制、麻油压榨等活动,并在集市上出售。民国开埠后,手工业迅速发展,到1937年发展到43个行当,作坊、工场近700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皖北行署提出“确定以蚌埠为经营重点”的发展方针。由于基础相对较好且有政策倾斜,蚌埠市逐渐形成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改革开放以前,蚌埠一直是安徽省最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改革开放以后,蚌埠市的经济地位有所下降,但仍有较强的工业实力。2006年,安徽省提出两淮一蚌战略。“两淮”为淮南、淮北,“一蚌”为蚌埠市,希望促进老工业城市重振雄风,但收效甚微,目前已不再提及该战略。 2008年底,安徽省提出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的构想,2009年12月,国家正式批复该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随后几年,蚌埠市又相继提出城市大建设、重返全省第一方阵等措施,蚌埠的经济实力有显著提升。2016年,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跻身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2019年,国务院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文件正式印发,蚌埠正式纳入国务院制定的长三角一体化规划。 2020年,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正式揭牌,自贸区大部分位于高新区,重点发展硅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打造世界级硅基和生物基制造业中心、皖北地区科技创新和开放发展引领区。 农业 蚌埠所辖三县均为全国商品粮大县,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大部分自然植被由连片的农业区所取代。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冬季多种植小麦,同时也有部分区域种植两季稻。 由于蚌埠市地跨淮河两岸,淮河以南夏季粮食作物多为水稻,淮河以北玉米的种植率逐渐增高。从耕作面积来看,小麦占绝对优势,稻谷和玉米的耕作面积大体相当,稻谷耕作面积稍多。经济作物方面,本区域油料、果蔬、肉类和水产品等均较为丰富,比较有名的有固镇花生、怀远石榴、五河沱湖螃蟹等。 工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20世纪末的50年间,蚌埠形成的工业体系主要有机械、热电、化工、生化、建材、卷烟、酿造、食品、纺织、医药、电子等。能生产400多大类、上万种产品。工业结构中,轻纺工业一直居于主要地位。 进入21世纪,蚌埠市作为安徽省重要的工业城市,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经济实力有了较大增强。现有工业企业1258家,其中大中型企业66家。近年来,蚌埠市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资产重组步伐,着力实施“创牌造舰”战略,工业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新的优势产业逐步形成,涌现出一批骨干企业和优势产品。蚌埠现以精细化工、玻璃深加工及汽车零部件为主导产业。此外,蚌埠的仿古玉器制造行业规模较大,是国内三大古玩玉器生产加工地。 蚌埠的大型企业主要有丰原集团、蚌埠卷烟厂、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等,其中丰原集团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柠檬酸生产企业,现有上市公司五家;皖酒集团具有六十年酿造白酒的历史,是安徽省白酒行业支柱企业;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自主开发了数百项专有技术成果,为中国玻璃工业现代化和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金融商贸业 津浦铁路通车后,蚌埠吸引皖北、皖西、豫东、苏北西部等地产品运到蚌埠后改用火车装运,转向津沪等地,成为区域性水陆交通枢纽。随着产品物资和货币流量的提高,金融业出现并发展起来,中国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等相继在蚌埠设立分支机构。金融机构一般选址在水陆交通便捷的二马路、新船塘等区域。 当前,蚌埠是皖北重要的商贸中心城市,光彩大市场、义务商贸城等批发零售市场辐射周边。蚌埠保税物流中心、蚌埠铁路无水港等配套设施为商贸业发展提供支持。金融商贸业最发达的地区位于淮河路沿线和东海大道、朝阳路附近。吸引了万达广场、新地城市广场、银泰城、宝龙城市广场、海亮城市广场、国购广场等诸多商业综合体入驻。201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0.6亿元。 政治 党派 国民党蚌埠市党部建立于1926年,党部主要从事宣传训练、筹集资金、控制社团和监视等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时任书记长邵恩逃离。 1926年,苏美一等人建立蚌埠地区最早的党组织中共蚌埠特别支部,后又相继建立了小蚌埠支部、工作委员会、工委等。1949年正式建立中共蚌埠市委员会。1952年安徽省委成立,市委接受省委领导。目前,蚌埠市委与市政府驻地同为东海大道政府办公大楼。此外,1949年之前蚌埠市还有中国民主社会党、中国青年党等,但势力较小,1949年前后相继解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部分民主党派组织建立。其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市委员会成立于1950年,定期开展党员大会;中国民主同盟市委员会和中国民主建国会市委员会成立于1953年;中国农工民主党市委员会成立于1956年;九三学社市委员会成立于1958年;中国民主促进会市委员会成立于1982年。 政府 蚌埠市人民政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蚌埠市的一级国家行政机关,是蚌埠市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蚌埠市人民政府对蚌埠市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蚌埠市人民政府在蚌埠市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蚌埠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现任领导 行政区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蚌埠市由皖北行署区直辖,1952年安徽省成立后,蚌埠市由安徽省直辖。
蚌埠市境内沿城市西部禹会区穿过,设蚌埠、蚌埠西、东海大道三处出口。沿城市北部淮上区穿过,设蚌埠北出口。穿过城市南部,连接淮南合肥。贯穿五河县城。沿城市南部接入凤阳县。、正在建设中。贯穿全市南北,贯穿五河县。过境。连接市区和固镇县。连接固镇县和灵璧县。是蚌埠市的迎宾大道,连接京台高速和跨过城市南部的。连接禹会区、怀远县和淮南市。连接固镇县和五河县。穿越淮上区。跨越南部连接官沟乡和凤阳县。连接固镇县和泗县。 市内交通 公共汽车 蚌埠市为首批41座加入交通联合系统的城市之一,“公交都市”创建城市。拥有蚌埠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蚌埠珠城巴士有限公司等公共交通运输公司。自2015年公交改革以来,蚌埠多数公交线路为3位数,1**为市内公交线路,2**为城乡专线,3**为城际公交,此外还有一条环线、三条“微公交”循环线路以及专线、定制公交等线路形式。2020年开始了一轮新的城乡公交一体化工作,对城乡公交线路逐步进行了统一编组,2**的城乡专线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 至2018年,全市多家公交公司共运营主城区公交线路近百条,拥有各类公交车辆近两千台,天然气、混合动力以及纯电动等清洁能源车辆占比100%,老式重污染柴油车辆已全部淘汰,清洁能源车辆占比100%,居安徽省首位。公交车主要车型包括500台比亚迪纯电动客车、62台福田12米气电混合动力客车、30台安凯8米纯电动客车、138台安凯12米纯电动客车等。 蚌埠公交集团推出“坐公交APP”智能公交查询软件;在胜利路、淮河路、东海大道和涂山路等主干道路车站安装55寸LCD智能电子站牌。乘客可以通过投币、刷卡、银联闪付、支付宝扫码付费等方式乘车。其中刷卡享受九折优惠,并推出月票卡等更优惠卡种可供选择,而支付宝扫码乘车的支付票价和投币票价相同,暂无优惠。 出租车 蚌埠市现有宏远、万隆、通泰、金泰、新通利、大众、交通投资集团七家出租车公司,出租车起步价6元/2.5公里,夜间7元。目前上述七間公司共计拥有车辆三千余台,均为压缩天然气或新能源轿车,品牌型号多为大众捷达和桑塔纳、雪铁龙爱丽舍以及奇瑞A5。 2016年,蚌埠市运管处放宽了出租汽车管理政策,不对车辆品牌进行限制,并鼓励使用双燃料、纯电动和混合动力车辆。 2017年6月,首批5台比亚迪e5纯电动出租车与500台比亚迪纯电动公交车一同进驻蚌埠市,为市民提供绿色出行服务。 轨道交通 2017年9月,蚌埠市比亚迪云轨项目工程正式启动。云轨一期工程(即蚌埠轨道交通2号线试验段工程)从蚌埠闸北到长征北路,全长5.63公里,由中铁八局集团施工,预计2019年5月完工并试运行。施工期间淮上大道部分路段实行交通管制,南北共三个车道封闭施工。 文化 民间艺术 蚌埠是花鼓灯、泗州戏、凤阳花鼓戏的发源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蚌埠没有专门的艺术团体,民间艺人只能在车站、街头流动演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蚌埠市人民政府把艺人组织起来,并成立泗州戏剧团、京剧团、越剧团、榔剧团和文工团等专业艺术团体。 蚌埠是花鼓灯、泗洲戏的发源地,现已申报国家及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众传媒 1993年创办了蚌埠经济广播电台。 社会 人口 截止2008年末,蚌埠户籍总户数100.99万户,其中,市辖区 28.79万户。年末总人口358.31万人,比年初增加3.04万人。总人口中,农业人口258.05万人,非农人口100.26万人。市辖区年末总人口92.51万人,其中非农人口65.50万人。全市人口中,男性人口185.57万人,占总人口的51.8%;女性人口172.74万人,占总人口的48.2%。 2006年-2010年,全市死亡人口呈逐年上升趋势,从期初的2.22万左右上升到2010年的2.43万,死亡人口的增加与老年人口在整个人口比重上升有关,并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死亡人口逐年上升。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3164467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减少123862人,下降3.77%,年平均下降0.38%。其中,男性人口为1612771人,占50.97%;女性人口为1551696人,占49.0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3.94。0-14岁人口为585261人,占18.50%;15-64岁人口为2243337人,占70.89%;65岁及以上人口为335869人,占10.61%。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373554人,占43.41%,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790913人,占56.59%。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3,296,408人。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164,467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131,941人,增长4.17%,年平均增长率为0.41%。其中,男性人口为1,669,446人,占总人口的50.64%;女性人口为1,626,962人,占总人口的49.36%。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2.61。0-14岁的人口为732,082人,占总人口的22.21%;15-59岁的人口为1,970,135人,占总人口的59.77%;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594,191人,占总人口的18.03%,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474,627人,占总人口的14.4%。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815,557人,占总人口的55.0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480,851人,占总人口的44.92%。 民族 全市以汉族居多,此外还有回族、蒙古族、朝鲜族、满族、藏族、苗族、壮族等36个少数民族,各民族分散杂居。少数民族约占全市总人口的1.1%,其中回族人数最多。 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3,264,497人,占99.03%;各少数民族人口为31,911人,占0.97%。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133,688人,增长4.27%,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1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减少1,747人,下降5.19%,占总人口比例下降0.1个百分点。 方言 蚌埠话属于中原官话信蚌片,与中原官话其他各片相同,具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但在语音上与其他各片相差较大。信蚌片在蚌埠地区又可细分为蚌固型和五凤型,两者语音特征不同。例如,在处理古入声字时,蚌固型将清入、次浊入多数归阴平,将全浊入归阳平,而五凤型将绝大多字归去声。怀远县西南部分地区与蚌埠市其他地区略有不同,其语音上与淮南话、江淮官话洪巢片更为相似。 宗教 五河县是天主教最早传入安徽省的地方,清顺治六年(1649年)汤若望即来此传教。雍正以后查禁天主教,教堂被毁,但仍有少量地下天主教徒。晚清时期,法国籍耶稣会神父又以五河县为基地,向安徽省北部淮河沿岸地区传教。天主教蚌埠教区主教座堂建于1921-1922年间,位于蚌埠市龙子湖区与蚌山区交界处的淮河路天桥东南,购地4000多平方米,建教堂、楼平房计100多间,目前仅存一塔。 体育 清末民间武术和自娱性的健身活动的兴起标志蚌埠体育发展的开始。20世纪20年代,篮球、足球、乒乓球、田径等现代体育运动项目相继兴起。1932年,经地方绅士王雪峦出面申言,城防司令蒋鼎文被迫用出售烟土的5000银元,在南山北麓兴建公共体育场,1933年年竣工,成为蚌埠最早的公共体育场地。1973年-2004年,蚌埠的体育健儿在各项比赛中共有4人获世界冠军,113人次获全国冠军,并先后破世界纪录2人次、破世界青少年纪录1人次、破全国纪录1人次、破省纪录81人次。蚌埠市于1981年成为全国足球重点城市,有“足球城”的誉称,这是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指定的全国20个城市之一。首届中超冠军、1992年7月芬兰赫尔辛基杯冠军、亚冠联赛四强获得者李毅来自蚌埠,他发明的一个护球技巧便命名为“蚌埠回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蚌埠市的体育设施极差,仅在小南山上设置了2个篮球场。之后,体育场所的总面积逐渐增加,其中主要有位于市区繁华地段,占地面积达16.8万平方米的蚌埠市体育场和内部方型结构类似“水立方”、构架类似“鸟巢”的蚌埠龙湖体育馆 。以承办安徽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为契机,蚌埠市建设了一批新的体育运动场所,包括蚌埠体育中心(奥体中心)、龙子湖区全民健身体育中心、禹会区全民健身体育中心和龙子湖体育公园等。同时对蚌埠市体育场进行升级改造。 教育 民国时期,县学和书院相继消失,新式教育与私塾长期并存。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全市仍保留私塾30余所,学童400多人。自津浦铁路通车到1938年,全市共创立小学20余所,其中多为学制四年,开设二至四个班的初级小学,还有少数学制六年,开设六个班的高级小学,主要小学有正街小学、船民小学、回民成德小学、私立勤民小学、含美小学等。二十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中学,位于华丰街厚德里创设的皖北中学是蚌埠最早的中学,而私立江淮中学发展较好,当时成为皖北地区颇有影响的中学,是今蚌埠二中的前身。 蚌埠目前拥有安徽财经大学、蚌埠医学院、蚌埠学院、安徽科技学院、蚌埠工商学院、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本专科院校,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装甲兵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事交通学院汽车士官学校、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士官学校等军事院校。在基础教育方面,有蚌埠一中、蚌埠二中、蚌埠三中、蚌埠四中、蚌埠六中、蚌埠鐵路中學、懷遠一中、懷遠二中、懷遠三中等八所省級示範高中。 医疗 蚌埠市共有四所三级甲等医院,分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二三医院、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其中,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前身为国家水利部治淮委员会直属医院,是卫生部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国家级爱婴医院、国家临床药理基地, 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是上海铁路局蚌埠铁路分局中心医院,也是全国铁路系统建院最早的医院之一。这两所医院在“2016中国医院竞争力 ·省域医院(各省)30强”中分别位列安徽省第3、23位。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二三医院是是一所集预防、医疗、科研、教学、保健、康复、急救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康复为一体的安徽省规模较大的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皖北地区区域医疗中心之一。 旅游 蚌埠市作为国家园林城市,且是安徽省的四大旅游中心城市之一,截至2015年共有A级旅游景区28个,其中4A级旅游景区5个,3A级旅游景区7个,2A级旅游景区16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2015年,蚌埠全市旅游总收入159.8亿元,比上年增长35%。接待国内游客2628.9万人次,接待入境游客5.1万人次。 著名景观 蚌埠拥有“蚌埠十景”一说,分别为十面埋伏、霸王别姬等典故的出处垓下古战场的垓下凭吊;包含白乳泉,卞和洞、启母石、禹王庙的荆涂揽胜;淮河文化广场以及音乐喷泉的新城夜色;涵盖龙子湖和锥子山风景区,包括汤和墓、珍珠桥、龙子湖大桥、烈士陵园、湖上升明月在内的龙湖风光;城中河淮河两岸的风光淮畔观柳;市中心的津浦大塘公园晨光;相传大禹会诸侯“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的禹会怀古;包括望淮塔、张公湖的张公山麓;沱湖品蟹和蚌山夕照。 城市公园和广场 预计到2020年,蚌埠城区绿地率将达到32.9%,绿化覆盖率达到41.7%。 城市主要公园有龙湖桥头公园、淮滨公园、张公山公园、津浦大塘公园、南山儿童公园等。主要广场有大禹文化广场、淮河文化广场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外事 国内友好城市 蚌埠市已经与如下国内城市结成友好城市关系: 国际友好城市 蚌埠市与5个国家建立了6对国际友好城市关系。 经贸伙伴关系城市 蚌埠市与5个国家建立了5对国际经贸伙伴城市关系。 名人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政府网站 蚌埠市人民政府网站 蚌埠人大 地图及卫星照片
name="wwb2"> {{cite book|author = W. Ward Briggs| title = Narrative and Simile from the Georgics in the Aeneid|url = https://archive.org/details/narrativesimilef0000brig|year= 1980|publisher= Leiden: Brill}} </ref> }} 外部链接 作品选 ,包括拉丁语原文、英文翻译和评论。 《埃涅阿斯纪》,译者:T. C. Williams,1910。 《埃涅阿斯纪》,译者:约翰·德莱顿,1697。 《埃涅阿斯纪》、《农事诗》、《牧歌集》,译者:J. C. Greenough,1900。 《埃涅阿斯纪》、《农事诗》、《牧歌集》,译者:H. R. Fairclough,1916。 《埃涅阿斯纪》,译者:约翰·德莱顿,1697。 Eclogues、Georgics,译者:J.W. MacKail,1934。 ,拉丁语原文。 《埃涅阿斯纪》,译者:E.
= W. Ward Briggs| title = Narrative and Simile from the Georgics in the Aeneid|url = https://archive.org/details/narrativesimilef0000brig|year= 1980|publisher= Leiden: Brill}} </ref> }} 外部链接 作品选 ,包括拉丁语原文、英文翻译和评论。 《埃涅阿斯纪》,译者:T. C. Williams,1910。 《埃涅阿斯纪》,译者:约翰·德莱顿,1697。 《埃涅阿斯纪》、《农事诗》、《牧歌集》,译者:J. C. Greenough,1900。 《埃涅阿斯纪》、《农事诗》、《牧歌集》,译者:H. R. Fairclough,1916。 《埃涅阿斯纪》,译者:约翰·德莱顿,1697。 Eclogues、Georgics,译者:J.W. MacKail,1934。 ,拉丁语原文。 《埃涅阿斯纪》,译者:E. Fairfax Taylor,1907。 《埃涅阿斯纪》、《农事诗》、《牧歌集》,译者不详。 ,扫描自Joseph J. Mooney翻译的The Minor Poems of Vergil:
1537年:足利義昭,日本室町幕府末代將軍(1597年逝世) 1687年:法蘭西斯科·吉米尼亞尼,義大利巴洛克音樂作曲家、小提琴家、音樂理論家(1762年逝世) 1782年:馬丁·范布倫,美國政治人物,第8任美國總統(1862年逝世) 1803年:費奧多爾·秋切夫,俄羅斯詩人(1873年逝世) 1836年:雅各布斯·安東尼·梅森,荷蘭攝影師(1885年逝世) 1838年:武訓,中国教育家(1896年逝世) 1839年:喬治·卡斯特,美國陸軍軍官(1876年逝世) 1842年:約翰尼斯·德·萊克,荷蘭土木工程師(1913年逝世) 1855年:克林頓·梅里厄姆,美國動物學家、鳥類學家(1942年逝世) 1859年:約翰·傑利科,英國皇家海軍元帥(1935年逝世) 1861年:查爾斯·愛德華·馬貢,美國律師、法官、外交官、行政官員(1920年逝世) 1863年:保羅·潘勒韋,法國數學家、總理(1933年逝世) 1867年:約瑟夫·毕蘇斯基,波蘭第二共和國獨裁領袖(1935年逝世) 1868年:阿諾·索末菲,德國物理學家,量子力學與原子物理學開山始祖之一(1951年逝世) 1870年:維捷斯拉夫·諾瓦克,捷克作曲家(1949年逝世) 1890年:弗里茨·朗,奧地利裔美國編劇、導演(1976年逝世) 1896年:卡爾·科里,美國生物化學家,194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医學獎得主(1984年逝世) 1901年:華特·迪士尼,美國電影製片人、動画片家(1966年逝世) 1901年:维爾納·海森堡,德國物理學家,量子力學創始人之一,193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1976年逝世) 1901年:米爾頓·艾瑞克森,美國心理治療師,被譽為「現代催眠之父」(1980年逝世) 1902年:艾默利·普萊斯柏格,匈牙利導演(1988年逝世) 1902年:斯特羅姆·瑟蒙德,美國政治人物,曾任南卡羅萊那州州長(2003年逝世) 1903年:塞西爾·鲍威爾,英國物理學家,195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1969年逝世) 1907年:林彪,中国军事家、政治家(1971年逝世) 1907年:朱塞佩·奥基亞利尼,義大利物理學家(1993年逝世) 1911年:瓦迪斯瓦夫·斯皮爾曼,波蘭著名犹太裔鋼琴家、作曲家(2000年逝世) 1915年:任新民,中国航天技术专家(2017年逝世) 1917年:屠守锷,中国火箭技术专家(2012年逝世) 1925年:安納斯塔西奥·德瓦伊萊,尼加拉瓜總統、獨裁者(1980年逝世) 1927年:拉瑪九世,本名普密蓬·阿杜德,泰國却克里王朝第九代國王(2016年逝世) 1930年:段义孚,華裔美國地理學家(2022年逝世) 1930年:张志新,中国共产党党员(1975年逝世) 1932年:謝爾登·格拉肖,美國物理學家,197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1934年:瓊·蒂蒂安,美國小說家、傳記作家、散文家(2021年逝世) 1945年:摩西·卡察夫,第8任以色列總統 1946年:-{zh-hans:何塞·卡雷拉斯;zh-hk:何塞·卡雷拉斯;zh-tw:荷西·卡列拉斯;}-,西班牙歌劇演唱家 1947年:肖恩·奎因,愛爾蘭首富、企業家 1947年:布魯斯·戈爾丁,牙買加政治人物,第8任牙買加總理 1949年:阿卜杜拉·塞努西,利比亞將領、卡扎菲政府情報部門負責人 1950年:卡馬隆·伊斯拉,西班牙佛朗明哥男歌手(1992年逝世) 1953年:小林幸子,日本演歌歌手、演員 1955年:蔡奇,中國政治人物,現任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常委 1956年:克勞斯·阿洛夫斯,德國足球主教練 1956年:-{zh-hans: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 zh-tw:克里斯提安·齊瑪曼; zh-hk:克里斯提安·齊瑪曼;}-,波蘭鋼琴家,1975年獲第九屆蕭邦國際鋼琴大賽首獎 1956年:-{zh-hans:李·查普曼;zh-hk:李·卓文;zh-tw:李·查普曼;}-,英格蘭足球運動員 1959年:奈良美智,日本艺术家 1962年:費特·魯頓,荷蘭足球員、教練 1965年:林政德,台灣漫畫家 1966年:派翠西亞·凱丝,法國女歌手、演員 1968年:淵崎有-{里}-子,日本女性聲優 1968年:張立威,台灣男演員 1968年:鄧文迪,美國女企業家 1969年:薩吉德·賈偉德,英國政治人物,現任英國衛生大臣 1971年:柯仁堅,台灣經典台客搖滾樂團濁水溪公社主唱、吉他手 1971年:康華,香港女演員 1972年:郭卓樺,香港男演員 1973年:莎琳·夏露,加拿大超級名模、演員 1973年:米開朗基羅·勒孔特,義大利創作歌手、演員 1975年:羅尼·奥沙利文,英國職業司諾克選手 1976年:觀月亞里莎,日本女演員 1976年:許慧欣,台灣女歌手、演員 1978年:帕德容琶·砂楚,泰國女演員 1978年:馬塞洛·萨拉耶塔,烏拉圭職業足球運動員
1859年:約翰·傑利科,英國皇家海軍元帥(1935年逝世) 1861年:查爾斯·愛德華·馬貢,美國律師、法官、外交官、行政官員(1920年逝世) 1863年:保羅·潘勒韋,法國數學家、總理(1933年逝世) 1867年:約瑟夫·毕蘇斯基,波蘭第二共和國獨裁領袖(1935年逝世) 1868年:阿諾·索末菲,德國物理學家,量子力學與原子物理學開山始祖之一(1951年逝世) 1870年:維捷斯拉夫·諾瓦克,捷克作曲家(1949年逝世) 1890年:弗里茨·朗,奧地利裔美國編劇、導演(1976年逝世) 1896年:卡爾·科里,美國生物化學家,194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医學獎得主(1984年逝世) 1901年:華特·迪士尼,美國電影製片人、動画片家(1966年逝世) 1901年:维爾納·海森堡,德國物理學家,量子力學創始人之一,193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1976年逝世) 1901年:米爾頓·艾瑞克森,美國心理治療師,被譽為「現代催眠之父」(1980年逝世) 1902年:艾默利·普萊斯柏格,匈牙利導演(1988年逝世) 1902年:斯特羅姆·瑟蒙德,美國政治人物,曾任南卡羅萊那州州長(2003年逝世) 1903年:塞西爾·鲍威爾,英國物理學家,195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1969年逝世) 1907年:林彪,中国军事家、政治家(1971年逝世) 1907年:朱塞佩·奥基亞利尼,義大利物理學家(1993年逝世) 1911年:瓦迪斯瓦夫·斯皮爾曼,波蘭著名犹太裔鋼琴家、作曲家(2000年逝世) 1915年:任新民,中国航天技术专家(2017年逝世) 1917年:屠守锷,中国火箭技术专家(2012年逝世) 1925年:安納斯塔西奥·德瓦伊萊,尼加拉瓜總統、獨裁者(1980年逝世) 1927年:拉瑪九世,本名普密蓬·阿杜德,泰國却克里王朝第九代國王(2016年逝世) 1930年:段义孚,華裔美國地理學家(2022年逝世) 1930年:张志新,中国共产党党员(1975年逝世) 1932年:謝爾登·格拉肖,美國物理學家,197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1934年:瓊·蒂蒂安,美國小說家、傳記作家、散文家(2021年逝世) 1945年:摩西·卡察夫,第8任以色列總統 1946年:-{zh-hans:何塞·卡雷拉斯;zh-hk:何塞·卡雷拉斯;zh-tw:荷西·卡列拉斯;}-,西班牙歌劇演唱家 1947年:肖恩·奎因,愛爾蘭首富、企業家 1947年:布魯斯·戈爾丁,牙買加政治人物,第8任牙買加總理 1949年:阿卜杜拉·塞努西,利比亞將領、卡扎菲政府情報部門負責人 1950年:卡馬隆·伊斯拉,西班牙佛朗明哥男歌手(1992年逝世) 1953年:小林幸子,日本演歌歌手、演員 1955年:蔡奇,中國政治人物,現任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常委 1956年:克勞斯·阿洛夫斯,德國足球主教練 1956年:-{zh-hans: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 zh-tw:克里斯提安·齊瑪曼; zh-hk:克里斯提安·齊瑪曼;}-,波蘭鋼琴家,1975年獲第九屆蕭邦國際鋼琴大賽首獎 1956年:-{zh-hans:李·查普曼;zh-hk:李·卓文;zh-tw:李·查普曼;}-,英格蘭足球運動員 1959年:奈良美智,日本艺术家 1962年:費特·魯頓,荷蘭足球員、教練 1965年:林政德,台灣漫畫家 1966年:派翠西亞·凱丝,法國女歌手、演員 1968年:淵崎有-{里}-子,日本女性聲優 1968年:張立威,台灣男演員 1968年:鄧文迪,美國女企業家 1969年:薩吉德·賈偉德,英國政治人物,現任英國衛生大臣 1971年:柯仁堅,台灣經典台客搖滾樂團濁水溪公社主唱、吉他手 1971年:康華,香港女演員 1972年:郭卓樺,香港男演員 1973年:莎琳·夏露,加拿大超級名模、演員 1973年:米開朗基羅·勒孔特,義大利創作歌手、演員 1975年:羅尼·奥沙利文,英國職業司諾克選手 1976年:觀月亞里莎,日本女演員 1976年:許慧欣,台灣女歌手、演員 1978年:帕德容琶·砂楚,泰國女演員 1978年:馬塞洛·萨拉耶塔,烏拉圭職業足球運動員 1978年:尼爾·德魯克曼,以色列裔美國作家、創意總監、程式設計師 1979年:賴雅妍,台灣女歌手、演員 1980年:伊藤靜,日本女性聲優 1981年:唐寧,香港女演員 1982年:凱莉·希爾森,美國創作歌手 1985年:窪田啓子,日本女性歌手 1985年:喬許·史密斯,美國职業籃球運動員 1987年:羅孔柔,香港女配音員 1989年:俞利,韓國女子偶像團體少女時代成員 1989年:金藝媛,韓國歌手 1989年:龔嘉欣,香港演員 1991年:邵岱兒,台灣女藝人 1992年:春夏,中國女演員 1993年:羅斯·巴克利,英格蘭足球運動員 1993年:米歇爾·吉辛,瑞士女子高山滑雪運動員 1994年:林鈺洧,香港女演員 1995年:孟子義,中國女演員 1995年:安東尼·馬夏爾,法國足球運動員 1995年:凱琳·奧斯蒙德,加拿大女子花樣滑冰選手 1995年:塔茲·史蓋勒,西班牙裔英國男演員、作家、製片人 1997年:鈴本美愉,日本女子偶像團體欅坂46成員 2000年:崔秀彬,韓國男子偶像團體TXT隊長 逝世 334年:李班,五胡十六国时期成汉皇帝(288年出生) 1560年:弗朗索瓦二世,法國國王(1544年出生) 1791年:莫札特,奥地利作曲家(1756年出生) 1870年:大仲马,法国作家(1802年出生) 1891年:佩德罗二世,巴西末代皇帝(1825年出生)
特罗菲姆·邓尼索维奇·李森科(俄羅斯語:,烏克蘭語:,)苏联生物学、伪科学家、农学家、乌克兰人。 生平 1925年毕业于基辅农学院后,在阿塞拜疆占贾育种站工作,1925年,他的一些发现登上报纸之后,获得尼古拉·伊万诺维奇·瓦维洛夫的关注和支持。李森科坚持生物的获得性遗传,否定孟德尔的基于基因的遗传学,否認摩爾根學派提出的細胞內存在遺傳物質。他得到斯大林的支持,使用政治迫害的手段打击学术上的反对者,使他的学说成了苏联生物遗传学的主流。1935年,李森科获得乌克兰科学院院士、全苏列宁农业科学院院士的称号,任敖德萨植物遗传育种研究所所长。1948年8月,苏联召开了全苏列宁农业科学院会议,又称“八月会议”。在会上李森科把自己的学术见解化为“米丘林生物学”的主要内容,声称“米丘林生物学”是“社会主义的”、“进步的”、“唯物主义的”、“无产阶级的”,而「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则是“反动的”、“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的”、“资产阶级的”,再次得到斯大林的支持。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死后赫鲁晓夫否定斯大林的路线,但继续支持李森科。1964年10月,赫鲁晓夫下台,苏联的生物界得以清除李森科的学说。 李森科主義 李森科事件是政治干涉科学的代表事例。其间苏联有些科学家几次试图反对都被以政治手段打击,或勞改,或處刑,使得苏联的生物遗传学落後世界至少两代人的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物界由于苏联的影响,一度也以李森科的理论作为遗传学的正确理论。 注释 参看 米丘林学派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瓦维洛夫
生平 1925年毕业于基辅农学院后,在阿塞拜疆占贾育种站工作,1925年,他的一些发现登上报纸之后,获得尼古拉·伊万诺维奇·瓦维洛夫的关注和支持。李森科坚持生物的获得性遗传,否定孟德尔的基于基因的遗传学,否認摩爾根學派提出的細胞內存在遺傳物質。他得到斯大林的支持,使用政治迫害的手段打击学术上的反对者,使他的学说成了苏联生物遗传学的主流。1935年,李森科获得乌克兰科学院院士、全苏列宁农业科学院院士的称号,任敖德萨植物遗传育种研究所所长。1948年8月,苏联召开了全苏列宁农业科学院会议,又称“八月会议”。在会上李森科把自己的学术见解化为“米丘林生物学”的主要内容,声称“米丘林生物学”是“社会主义的”、“进步的”、“唯物主义的”、“无产阶级的”,而「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则是“反动的”、“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的”、“资产阶级的”,再次得到斯大林的支持。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死后赫鲁晓夫否定斯大林的路线,但继续支持李森科。1964年10月,赫鲁晓夫下台,苏联的生物界得以清除李森科的学说。 李森科主義 李森科事件是政治干涉科学的代表事例。其间苏联有些科学家几次试图反对都被以政治手段打击,或勞改,或處刑,使得苏联的生物遗传学落後世界至少两代人的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物界由于苏联的影响,一度也以李森科的理论作为遗传学的正确理论。 注释 参看 米丘林学派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瓦维洛夫 苏联政府压抑的科学研究 拉馬克式演化 偽科學學家 俄罗斯生物学家 苏联农学家 苏联生物学家
地球观测系统 先进X射线空间物理设施 卫星探测计划 哈勃太空望远镜 伽利略木星使命计划 空间红外观测卫星 克拉斯特观测计划 X射线多镜望远镜观测计划 空间观测计划 地球观测计划 地球摆动观测网 美洲天文观测站 南极天文物理研究中心 激光干扰引力波观测网 南极介子微中子探测阵列计划 参看 国际大科学研究(链接失效) 科学 科学批评
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设施 昆虫脑计划(FLYBRAIN) 人类基因组计划 科学技术研究传输节点(STARTAP) 全球太阳活动观测网络组织 国际智能制造系统项目 跨部门太空脑科学实验计划 大型强子对撞机(LHC) 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计划(ITER) 国际空间站 地球观测系统 先进X射线空间物理设施 卫星探测计划 哈勃太空望远镜 伽利略木星使命计划 空间红外观测卫星
Cruz)逝世,時任澳門行政長官賀一誠發出唁函,並委派澳門駐里斯本經濟貿易辦事處主任譚俊榮代表特區政府出席9月12日的國葬儀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12日致唁电,稱桑帕约為葡萄牙杰出的政治家和领导人,在国际社会享有很高声誉。 早年的生活和政治生涯 桑帕约生于里斯本。桑帕约一家在美国和英国生活了几年,这是由于他的父亲Arnaldo de Sampaio(1908-1984)的职业活动,他父亲是一名医生。他的母亲是Fernanda Bensaude
Cruz)逝世,時任澳門行政長官賀一誠發出唁函,並委派澳門駐里斯本經濟貿易辦事處主任譚俊榮代表特區政府出席9月12日的國葬儀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12日致唁电,稱桑帕约為葡萄牙杰出的政治家和领导人,在国际社会享有很高声誉。 早年的生活和政治生涯 桑帕约生于里斯本。桑帕约一家在美国和英国生活了几年,这是由于他的父亲Arnaldo de Sampaio(1908-1984)的职业活动,他父亲是一名医生。他的母亲是Fernanda Bensaude Branco(1908 - 2000年2月15日)。他的外祖母Sara Bensliman Bensaude于1976年去世,是来自摩洛哥的葡萄牙血统的西班牙系犹太人,外祖父Fernando
GmbH CorrelatedSolutions Inc. (美国) Geodetic Services Inc. (GSI) GOM mbH Imetric GmbH LIMESS GmbH Leica
地物测绘 数字摄影测量实用系统 适普软件有限公司](中国) AICON 3D Systems GmbH CorrelatedSolutions Inc. (美国) Geodetic Services Inc. (GSI) GOM mbH Imetric GmbH LIMESS GmbH Leica Photogrammetry Suite (LPS) Rollei Fototechnic GmbH 参见
参见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中华民国无形文化资产(传统艺术、民俗、口述传统、传统知识与实践、保存技术及保存者) 世界遺產、《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世界遗产委员会 世界记忆项目 参考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中华民国无形文化资产(传统艺术、民俗、口述传统、传统知识与实践、保存技术及保存者) 世界遺產、《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世界遗产委员会 世界记忆项目 参考资料 文化相關列表 旅游列表
古罗马 罗马人在摩泽尔河畔建立城市特里尔。 出生 竇融 逝世
罗马人在摩泽尔河畔建立城市特里尔。 出生 竇融 逝世 孝宣王皇后,漢宣帝第三任皇后,漢元帝養母。
1月27日——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奥地利作曲家(逝世1791年) 逝世
1月27日——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俄罗斯帝国:亦稱“沙皇俄國”,1721年至1917年間的俄羅斯国家的国号,簡稱“帝俄”、“沙俄”,1613年至1917年由俄罗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罗曼诺夫王朝統治。 俄羅斯共和國:1917年2月到11月间存在的一個短暫的政體,被後來的苏联共產黨稱為资产阶级临时政體。 蘇維埃俄國:簡稱“苏俄”,1917年至1922年间存在的社會主義国家,苏联的前身。
苏联:1922年至1991年間存在的社會主義國家,由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等15個加盟共和国組成,簡稱为“苏俄”,但這個簡稱並不準確,俄羅斯在蘇聯只是一個加盟共和國、地方政府,真正的簡稱還是應該以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的簡稱「蘇聯」為佳。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國,簡稱「蘇俄」,但在冷戰時代,蘇俄更多的指整個蘇聯。
1966年3月10日,蔣經國函電宋美齡: 3月22日,蔣經國函電宋美齡: 嚴家淦成為中華民國首位文人副總統。 1967年5月6日到5月26日,與夫人訪問美國,和林登·约翰逊總統會晤。隨行人員包括:經濟部部長李國鼎、外交部政務次長沈錡暨夫人、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祕書長陶聲洋等。並前往阿灵顿国家公墓獻花致意、謁甘迺迪之墓。之後亦參訪派屈克空軍基地、肯尼迪航天中心、紐約聯合國大廈等地。訪問期間爭取到美援停止之後,各項經濟合作計畫,使美方同意加強科技交流,在駐華大使館中,設立科技參事,中華民國政府則在行政院之下,成立國家科學委員會,以促進產業升級。7月,銜命代表蔣介石總統參加中華民國、美國、日本、韓國領袖在韓國漢城(今名首爾)舉行的非正式會議。 1968年1月4日,訪問泰国。 1970年代表中華民國出席联合国大会。 1971年代表中華民國前往越南共和国首都西貢,參加阮文紹的總統就職典禮。 1972年3月3日與秘密回台的台灣獨立運動家辜寬敏會面。,3月21日經國民大會選舉,連任第五任副總統,並卸下行政院院長一職交由蔣經國接任。1974年接見來台查找金九相關史料的韓國記者孫忠武,並親手揮毫書法贈之。 1975年4月5日,蔣中正病逝,依《中華民國憲法》規定,由副總统嚴家淦繼任總統。4月6日上午11時,嚴家淦宣誓就任總統。嚴家淦成為中華民國首位文人總統。任內由於十大建設的重要建設正在進行,台灣經濟發展相當蓬勃,社會秩序相對穩定。同年6月18日推動防禦飛彈的設計、試造、試驗、測驗、試飛及生產等製程規劃之「長安計畫」。1977年7月9日訪問沙特阿拉伯,成為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首位出訪邦交國的總統。 1978年5月20日,嚴家淦正式卸下總統職務,卸任後獲邀擔任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會長。1979年8月28日,宋美齡函電蔣經國,建議: 嚴家淦因而再任國立故宮博物院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這項名譽職務,1990年3月間先後辭卸。 由於其總統在任時間僅三年,屬過渡性質,加上行政院院長蔣經國出任中國國民黨主席一職掌握黨政實權,因此外界通常上把他擔任總統的時期,計算入蔣經國的統治時期。 逝世 1986年9月間,嚴家淦在主持會議當中腦溢血突發,送醫急救。1993年12月24日晚上因長期中風,導致心臟衰竭逝世,病逝於臺北榮民總醫院,享壽88歲。1994年1月22日在台北榮民總醫院懷遠堂舉行大殮儀式、家祭後,即進行移靈禮,隨後在大直三軍大學中正堂舉行奉安典禮,治喪大員在門外迎靈,李登輝到場致祭。行政院院長連戰等向嚴氏致最後敬意。治喪大員執紼,並嗚放二十一響禮炮,以示尊敬。下葬於臺北縣汐止鎮(今新北市汐止區)之五指山國軍示範公墓特勳區。總統李登輝明令褒揚,全文如下: 嚴家淦也曾經是歷任總統中最長壽的一位(88歲);直到2020年7月30日始由李登輝(97歲)超越。 評價 嚴家淦氣度雍容,做事細心,待人接物,和藹可親,常以「退一步想」和「易地而處」作為做人治事準則。蔣中正認為他「外圓內方,公正無私」。他言行一致,作事條理,尤善於記憶數字,以此來支持其政治觀點,因「數字是不說謊的語言」。 前監察院院長王作榮曾形容嚴家淦是他遇見過兩位聰明絕頂的人之一(另一人為台塑企業創辦人王永慶)。 軼事 據國史館出版的郭宗清上將回憶錄《大風將軍》一書透露:嚴總統在主持軍方的簡報時,對於桌上的「極機密」資料,在離去時還放在桌面沒有帶走,行政院院長蔣經國見狀馬上告訴他:「這些資料請你帶回去好了」;孰料嚴家淦卻當場推辭說 :「不、不、不、我不要帶」,謹慎行事的風格表露無遺。 苏州木渎严家花园(前名羡园),为严氏故居;嚴氏來臺後長住於原臺灣銀行總裁宿舍,現為國定古蹟。 嚴氏常在深度思考時播放貝多芬的《第九號交響曲》。嚴家淦為迄今單一任期最長的行政院院長,前後共執政3,090天(8年5個半月)。 家庭 妻 原配妻子葉淑英,1922年6月奉父母之命在苏州结婚,次年因難產过世。第二任妻子劉期純,1924年12月14日在上海结婚,結婚长度达70年,兩人育有五兒四女。 子女 長子嚴雋榮,上海商業儲蓄銀行董事。 次子嚴雋森,美籍華人,美東華人學術聯誼會第四屆會長(1979年-1981年)。 三子嚴雋同,美籍華人,千橡中文學校、康谷華協創辦人之一。 四子嚴雋泰,曾任唐榮公司總經理、中華工程創辦人和前董事長,2016年獲蔡英文總統聘任為中華民國總統府國策顧問。 五子嚴雋建,曾投稿於科學月刊雜誌社。
1966年3月10日,蔣經國函電宋美齡: 3月22日,蔣經國函電宋美齡: 嚴家淦成為中華民國首位文人副總統。 1967年5月6日到5月26日,與夫人訪問美國,和林登·约翰逊總統會晤。隨行人員包括:經濟部部長李國鼎、外交部政務次長沈錡暨夫人、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祕書長陶聲洋等。並前往阿灵顿国家公墓獻花致意、謁甘迺迪之墓。之後亦參訪派屈克空軍基地、肯尼迪航天中心、紐約聯合國大廈等地。訪問期間爭取到美援停止之後,各項經濟合作計畫,使美方同意加強科技交流,在駐華大使館中,設立科技參事,中華民國政府則在行政院之下,成立國家科學委員會,以促進產業升級。7月,銜命代表蔣介石總統參加中華民國、美國、日本、韓國領袖在韓國漢城(今名首爾)舉行的非正式會議。 1968年1月4日,訪問泰国。 1970年代表中華民國出席联合国大会。 1971年代表中華民國前往越南共和国首都西貢,參加阮文紹的總統就職典禮。 1972年3月3日與秘密回台的台灣獨立運動家辜寬敏會面。,3月21日經國民大會選舉,連任第五任副總統,並卸下行政院院長一職交由蔣經國接任。1974年接見來台查找金九相關史料的韓國記者孫忠武,並親手揮毫書法贈之。 1975年4月5日,蔣中正病逝,依《中華民國憲法》規定,由副總统嚴家淦繼任總統。4月6日上午11時,嚴家淦宣誓就任總統。嚴家淦成為中華民國首位文人總統。任內由於十大建設的重要建設正在進行,台灣經濟發展相當蓬勃,社會秩序相對穩定。同年6月18日推動防禦飛彈的設計、試造、試驗、測驗、試飛及生產等製程規劃之「長安計畫」。1977年7月9日訪問沙特阿拉伯,成為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首位出訪邦交國的總統。 1978年5月20日,嚴家淦正式卸下總統職務,卸任後獲邀擔任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會長。1979年8月28日,宋美齡函電蔣經國,建議: 嚴家淦因而再任國立故宮博物院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這項名譽職務,1990年3月間先後辭卸。 由於其總統在任時間僅三年,屬過渡性質,加上行政院院長蔣經國出任中國國民黨主席一職掌握黨政實權,因此外界通常上把他擔任總統的時期,計算入蔣經國的統治時期。 逝世 1986年9月間,嚴家淦在主持會議當中腦溢血突發,送醫急救。1993年12月24日晚上因長期中風,導致心臟衰竭逝世,病逝於臺北榮民總醫院,享壽88歲。1994年1月22日在台北榮民總醫院懷遠堂舉行大殮儀式、家祭後,即進行移靈禮,隨後在大直三軍大學中正堂舉行奉安典禮,治喪大員在門外迎靈,李登輝到場致祭。行政院院長連戰等向嚴氏致最後敬意。治喪大員執紼,並嗚放二十一響禮炮,以示尊敬。下葬於臺北縣汐止鎮(今新北市汐止區)之五指山國軍示範公墓特勳區。總統李登輝明令褒揚,全文如下: 嚴家淦也曾經是歷任總統中最長壽的一位(88歲);直到2020年7月30日始由李登輝(97歲)超越。 評價 嚴家淦氣度雍容,做事細心,待人接物,和藹可親,常以「退一步想」和「易地而處」作為做人治事準則。蔣中正認為他「外圓內方,公正無私」。他言行一致,作事條理,尤善於記憶數字,以此來支持其政治觀點,因「數字是不說謊的語言」。 前監察院院長王作榮曾形容嚴家淦是他遇見過兩位聰明絕頂的人之一(另一人為台塑企業創辦人王永慶)。 軼事 據國史館出版的郭宗清上將回憶錄《大風將軍》一書透露:嚴總統在主持軍方的簡報時,對於桌上的「極機密」資料,在離去時還放在桌面沒有帶走,行政院院長蔣經國見狀馬上告訴他:「這些資料請你帶回去好了」;孰料嚴家淦卻當場推辭說 :「不、不、不、我不要帶」,謹慎行事的風格表露無遺。 苏州木渎严家花园(前名羡园),为严氏故居;嚴氏來臺後長住於原臺灣銀行總裁宿舍,現為國定古蹟。 嚴氏常在深度思考時播放貝多芬的《第九號交響曲》。嚴家淦為迄今單一任期最長的行政院院長,前後共執政3,090天(8年5個半月)。 家庭 妻 原配妻子葉淑英,1922年6月奉父母之命在苏州结婚,次年因難產过世。第二任妻子劉期純,1924年12月14日在上海结婚,結婚长度达70年,兩人育有五兒四女。 子女 長子嚴雋榮,上海商業儲蓄銀行董事。 次子嚴雋森,美籍華人,美東華人學術聯誼會第四屆會長(1979年-1981年)。 三子嚴雋同,美籍華人,千橡中文學校、康谷華協創辦人之一。 四子嚴雋泰,曾任唐榮公司總經理、中華工程創辦人和前董事長,2016年獲蔡英文總統聘任為中華民國總統府國策顧問。 五子嚴雋建,曾投稿於科學月刊雜誌社。 長女嚴雋華,上海復旦大學畢業。
ISBN 7-5323-5609-4. 物理的挑战,李政道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ISBN 7-5017-5622-8. 宇称不守恒发现之争论解谜,季承、柳怀祖、滕丽编辑,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简体字本),ISBN 7-5424-0929-8,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2004(繁体字本),ISBN 988-201-675-8. 李政道科学论文选(上,下册),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ISBN 7-5323-8795-3. 李政道文选(科学和人文),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ISBN 7-5323-8865-3. 宇称不守恒思想突破的产生(历史记录及相关文献),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ISBN 7-5323-9270-4. 李政道随笔画选,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ISBN 7-5323-8785-4.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李政道主页 李政道数字资源中心 李政道简介 诺贝尔官方网站关于李政道简介 李政道在哥伦比亚大学主页 浙江大学近代物理中心 李政道从事物理研究六十年学术思想研讨会报告汇集 李政道数字图书馆 Z政道 苏州人 上海人 江苏省苏州中学校友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友 浙江大學校友 芝加哥大學校友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留美学生 歸化美國公民的中華民國人 上海裔美国人 华裔美国科学家 上海科学家 中華民國物理學家 美国物理学家 华人物理学家 中央研究院數理科學組院士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世界科学院院士 哥倫比亞大學教師 香港中文大學榮譽博士 百人会会员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职员 古根海姆学者
→ z)只相差一个绕x轴的180度转动。而转动不变性严格成立,所以两者没有本质区别。宇称只能取两个值,1和-1。两个和两个以上粒子组成的系统的总宇称等于该系统内各粒子宇称之乘积再乘上轨道宇称。宇称守恒定律指的是在相互作用下,作用后的粒子系统总宇称等于作用前粒子系统的总宇称。1956年前,物理学界公认在任何一种相互作用下,宇称都是守恒的。宇称守恒在本质上意味着左和右是对称的。 50年代初从宇宙线里观察到两种新的粒子,θ和τ。θ衰变为两个π介子,τ衰变为三个π介子。π介子的宇称是负的,同时,根据达利兹(Dalitz)图推算,衰变前后这两个系统的轨道宇称都是正的。由于偶数个π介子的宇称乘积是正的,而奇数个π介子的宇称的乘积是负的,所以如果宇称是守恒的话,我们可以反推出,θ的宇称是正的,而τ的宇称是负的。而θ和τ有完全一样的寿命和质量。θ和τ是不同粒子,还是同一个粒子?这是当年困惑物理学界的著名的θ-τ之谜。如何解答这个谜?答案只有两种。一种承认宇称守恒定律,τ与θ是两种不同的粒子,但这无法回答为什么θ、τ粒子性质如此相同。另一种确认τ和θ是同一种粒子,则意味着宇称守恒定律将不成立。 李政道和杨振宁在1956年发表了著名的“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守恒质疑”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他们认为,θ-τ之谜所带来的宇称不守恒问题不是一个孤立事件,宇称不守恒很可能就是一个普遍性的基础科学原理。同时他们发现,在强相互作用领域,宇称守恒定律确有严格证明,可是在弱作用领域中,虽然宇称守恒这假设被广泛应用,但是事实上宇称守恒定律从未得到过真正的实验验证。要正确地测量宇称,必须组合一个新的,能通过弱作用产生的赝标量。用了这赝标量,就可以试验宇称是否守恒。而这些赝标量,从来没有被以前的任何实验测量过。他们认为,τ-θ之谜的解答必须在τ-θ以外寻找。如果宇称守恒被破坏,那么这种破坏在弱作用的其他实验中,例如在极化核的β衰变的过程中也应该观察到。将实验装置严格地设定成互为镜象,然后分别测量不同极化情况下β衰变过程中的赝标量<σ·p >值,这里p是电子的动量,σ是核的自旋。如果测量结果不同,即可证实宇称不守恒。 在他们的建议下,吴健雄和美国国家标准局科学家安伯勒(E. Ambler)等合作,用简洁明瞭的实验验证了他们的猜想。这是一个关于极化钴60原子核β衰变的实验。在这个实验中,他们以确凿无疑的证据表明,在弱相互作用过程中宇称守恒定律不成立。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的发现和实验验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个极重要的发现。正是由于这一震惊物理学界的杰出贡献,李政道和杨振宁共同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奖。 李政道的曾祖父李子义是江苏东吴大学(即现在的苏州大学)的前身苏州博习书院创建人之一。李的伯祖父曾任东吴大学教务长达数十年,伯父也在博习医院和东吴大学任职数十年。 李政道与杨振宁於1940年代末開始亲密而富有成果的合作,兩人共合作發表32篇論文,但這個合作在1960年代初终止。两人从此分道扬镳,成为华人学术界的憾事。关于他们个人关系分裂的原因,李杨双方偶有公开叙述,然而各有说辞,令外界对真实原因依然不得而知。李政道在1986年撰写的“破缺的宇称”一文中,对于李杨关系有生动的比喻:“一个阴暗有雾的日子,有两个小孩在沙滩上玩耍,其中一个说:‘喂,你看到那闪烁的光了吗?’另一个回答说:‘看到了,让我们走近一点看。’两个孩子十分好奇,他们肩并肩向着光跑去。有的时候一个在前面,有的时候另一个在前面。像竞赛一样,他们竭尽全力,跑得越来越快。他们的努力和速度使他们两个非常激动,忘掉了一切。第一个到达门口的孩子说:‘找到了!’他把门打开。另一个冲了进去,他被里面异常的美丽弄得眼花缭乱,大声地说:‘多么奇妙!多么灿烂!’结果,他们发现了黄色帝国的宝库。他们的这项功绩使他们获得了重奖,深受人们的羡慕。他们名扬四海。多少年过去,他们老了,变得爱好争吵。记忆模糊,生活单调。其中一个决定要用金子镌刻自己的墓-{zh-hans:志; zh-hant:誌}-铭:‘这里长眠着的是那个首先发现宝藏的人。’另一个随后说道:‘可是,是我打开的门。’”此外李政道還说:“我和杨的合作在二十多年前结束了。它的价值,不需要更多的说明,就如我们已发表的科学论文所表现出的那样,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李政道也曾於2003年提到兩人對於是誰發現宇稱不守恆有著分歧的看法。 家庭 妻子秦慧君(1925年-1996年):1948年圣诞节,李政道去火车站接朋友凌宁的妹妹凌南希。和南希一同抵达芝加哥度假的,还有一个苗条端庄漂亮的姑娘秦惠莙。李政道一见钟情寫信求愛。夫婦育有2子; 長子李中清(James Lee,1952年-):1974年獲美国耶鲁大学历史学学士;1975年獲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学硕士;1983年獲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学博士;历任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密歇根大学历史学和社会学Frederick Heutwell Professor 教授;密歇根大学人口研究中心研究教授;密歇根大学政治与社会研究校际协会研究员;密歇根大学中国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密歇根大学学院联合院长;北京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现任香港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访问讲席教授。 幼子李中漢(Stephen Lee,1956年11月24日-):1978年获耶鲁大学学士学位,1985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后在密歇根大学任教,1993年起出任助理教授。1994年获麦克阿瑟奖。1995年曾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赴康奈尔大学。1999年起他正式加盟康奈尔大学,获聘为化学与化学生物学系终身教授。 荣誉 1957年:诺贝尔物理學奖 1969年:法国国家学院G. Bude奖章 1977年:法国国家学院G. Bude奖章 1979年:伽利略奖章 1994年:和平科学奖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1997年:命名小行星3443为李政道星 1997年:纽约市科学奖 1999年:教宗若望保祿奖章 1999年:意大利政府内政部奖章 2000年:纽约科学院奖 外国勋章奖章 (意大利,1986年10月31日公布) 旭日重光章(日本,2006年11月3日公布) 著作 粒子物理和场论引论,Harwood科学出版社,1981, ISBN 3-7186-0032-3(hardcopy), 3-7186-0033-1(paperback). 李政道文选1-3集,G. Feinberg编辑,Birkhauser Boston Inc., 1986, ISBN 0-8176-3344-8(complete set), 3-7643-3344-8(complete set). 宇称不守恒三十年——李政道六十华诞学术研讨会,Birkhauser Boston Inc., 1988,ISBN 0-8176-3375-8, 3-7643-3375-8.
排序 《百家姓》各个姓氏排列次序不是以人口數量多少,而是以中國政治史为准则。 根據南宋學者王明清考證,「趙錢孫李」之所以是《百家姓》前四姓,是因為百家姓在北宋初年的吳越錢塘地區形成,所以就用當時最重要的家庭姓氏: 趙氏:宋朝皇帝的姓氏。 錢氏:吴越国王的姓氏。 孫氏:吳越國王錢俶正妃孙太真的姓氏。 李氏:南唐國主的姓氏。 而接下來的四個姓氏「周吳鄭王」都是吳越開國國王錢鏐的妻子姓氏。 王明清《玉照新志》記載:“如市井間所印《百家姓》,(王)明清嘗詳考之,以是兩浙錢氏有國時小民所著,何則?其首-{云}-‘趙錢孫李’,蓋錢氏奉正朔,趙本朝國姓,所以錢次之;孫乃忠懿(錢俶)之正妃;又其次,則江南李氏。次句-{云}-‘周吳鄭王’,皆武肅(錢鏐)而下后妃。” 內容 需要注意以下姓氏的繁简:-{于}-、-{於}-、-{郁}-、-{鬱}-、-{后}-、-{後}-、淳-{于}-、單-{于}-、鮮-{于}-、锺、鍾離、-{党}-、-{黨}-(-{党}-、-{黨}-百家姓中只取其一)。 最后一句“百家姓终”僅表示書本已到終點。其中家、終与前文重复,百、姓二字虽均可做姓,但十分少见。 依人口排序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袁義達按照目前國際上公認的有關姓氏頻率研究方法,從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收集宋朝、元朝、明朝的文獻,採集統計樣本,根據每一人物的姓名、籍貫或居住地、工作地區、文獻表明的地點進行統計,從而推算出當時全國姓氏的期望分佈頻率。 漢姓转写 亞洲各地冠漢姓者各使用不同的系統將其轉寫為拉丁字母。 由於人口流動,一個地區的翻譯有時候會在另一個地區出現,本表只列出該地區政府使用的標準轉寫系統。 参见
氏族志 中國姓氏 中国姓氏排名 中國姓氏列表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外部連結 黃帝祠-百家姓 族譜 民俗:百家姓氏 百家姓氏查询 B百 蒙學
劇情 因為一場滂沱大雨,一名乞丐奔進了破落的城門「羅生門」內避雨,而在門內,早已有一個樵夫和一個和尚正在等待天晴。然而,因樵夫的一句自言自語「不懂、真是不懂」勾起乞丐的好奇心,經再三追問樵夫說出了一件耐人尋味、撲朔迷離的奇案: 原來樵夫與和尚剛為三天前一件武士被殺案在衙門作供。三天前樵夫進山林中砍柴,在草叢間見到一頂武士帽,旁邊發現有一具武士屍體,嚇得他趕緊去報官。和尚因在武士死亡當日,見過武士與他的妻子在山下走過,也被找去作證。不久,差役在城外河灘發現一名墜馬受傷的人,原來該人是官衙通緝多時的強盜,和尚證明強盜的馬匹及弓箭是武士所有,故官衙認定強盜殺死了武士並盜取他的物品,後來官衙更尋找到武士妻子,結果眾人一同進行審訊。 在公堂上,強盜承認因見武士妻子美貌而起了賊心,故向武士訛稱深山內發現了大量武器及財寶,引誘武士到深山中並將他制伏綑綁,再在武士面前強暴了他的妻子。強盜說他強暴完武士妻子後,武士妻子指強盜只是乘人之危,有本事理應在決鬥中打敗她的丈夫,堂堂正正贏取她,結果強盜將武士鬆綁,再與武士決鬥了廿三回後,殺死了武士,但武士妻卻趁機逃走了;強盜以此誇耀自己武藝高強。武士妻子的供詞前部份大致與強盜相同,但當她說到受到強盜污辱後,強盜很快已離開現場。她撲到丈夫身上哭訴,而武士卻鄙視地看著她,毫無憐惜之意。因此她悲傷地昏了過去,手中所持的短刀因而誤刺武士。這時公堂上讓女巫將武士的靈魂招來審問,武士卻說強盜污辱其妻後,妻子竟主動要求跟強盜一起,並唆使強盜殺害武士,她和強盜才無後顧之憂。強盜亦覺武士妻子太狠心,把她踏在地上,問武士究竟殺死這個狠心人還是放過她,武士表示不欲傷害妻子,要求強盜放過她,此時武士妻子趁機逃走,強盜亦追趕,剩下武士一人在山林中。武士感到十分絕望,便拿起妻子留下的短刀自殺。 樵夫敘述完公堂上各人的陳詞後,向乞丐與和尚表示,其實他是在山林中看到整件事的過程,卻害怕惹上麻煩而不敢在官府說出真相。樵夫表示,當時他躲在山林一角,看到武士妻子被玷污後,本來強盜想與武士決鬥,勝方可帶走女人,但武士卻指發生妻子在丈夫面前與其他男人交合這種羞事,為人妻者理應自殺,自己不想為此失貞的女人賭上性命,原先想將武士的妻子佔為己有的強盜見此狀亦覺索然無味,不想帶走武士妻子。武士妻子見兩人皆不願為了自己而戰,感到沒面子進而挑撥離間,指責武士及強盜都是懦夫,武士與強盜為了面子勉強作出「決鬥」,原來兩人的刀法都非常不濟,最後強盜在胡亂的打鬥中僥倖殺死武士,而武士妻子趁機逃去。 乞丐、樵夫和和尚三人正談至尾聲時,忽然聽到城門內傳出嬰兒哭聲。乞丐首先找到被遺棄的嬰兒,立即剝去棄嬰的外衣打算變賣,卻被樵夫阻止。乞丐便說人們都是很自私的,包括樵夫也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活。乞丐質疑案件中武士妻子那把鑲滿珠寶的短刀不知去向,猜中了是樵夫因為貪婪,在案發後私下偷走了,所以才不敢向官府說出事件的真相。最終乞丐還是搶走了孩子的衣服,樵夫想去抱孩子,和尚誤以為他還想剝去孩子的貼身衣裳,引起了爭吵。最後樵夫說:「我已有六個孩子,不在乎養第七個孩子,讓我領養吧!」和尚這才知道自己誤會了他的好意,將孩子交給了他。原本因人性自私邪惡而萬念俱灰的和尚,終仍相信世界上還是存在值得相信的人。此時滂沱大雨終於停止,夕陽照著樵夫離去的背影。 角色 製作人員 導演:黑澤明 原作:芥川龍之介 脚本:黑澤明、橋本忍 攝影:宮川一夫 錄音:大谷巖 美術:松山崇 燈光:岡本健一 音樂:早坂文雄
中譯本: 中譯本: 中譯本: 中譯本: 外部連結 芥川龍之介 黑澤明電影 1950年日本電影作品 日語電影 1950年代劇情片 日本劇情片 1950年代日本黑白电影 敘事者不可靠的作品 強姦題材電影 日本小說改編電影 金獅獎獲獎電影
岳麓书院 中国四大书院之一,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畔岳麓山下,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由潭州太守朱洞正式建立,历经宋、元、明、清各个朝代,至晚清(1903年)结束。南宋理学家朱熹等曾在此讲学,据说,鼎盛时期从学有千人之众。 石鼓书院 中国四大书院之首,位于湖南省衡阳市石鼓区,始建于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历经唐、宋、元、明、清、民国六朝。 基础教育 长沙市一中(校址长沙,网站 ) 湖南师大附中(校址长沙,网站
中国四大书院之一,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畔岳麓山下,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由潭州太守朱洞正式建立,历经宋、元、明、清各个朝代,至晚清(1903年)结束。南宋理学家朱熹等曾在此讲学,据说,鼎盛时期从学有千人之众。 石鼓书院 中国四大书院之首,位于湖南省衡阳市石鼓区,始建于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历经唐、宋、元、明、清、民国六朝。 基础教育 长沙市一中(校址长沙,网站
2002年:中国科学家发现核反应堆中微子消失现象。 2005年:幾名村民在汕尾東洲事件中被槍擊致死。 2006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布了探勘者号所拍摄的,表明火星表面可能有液态水的照片。 2013年:日本政府通過了《特定秘密保護法》。 2015年:内蒙古额济纳旗与甘肃金塔县的边界纠纷导致额济纳旗一检查站遇袭。 2017年:美国总统-{zh-hans:唐纳德·特朗普;zh-tw:唐納·川普;}-宣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 2021年:緬甸奈比多法院裁定前國務資政翁山蘇姬因涉嫌煽動叛亂等罪名判處4年有期徒刑,後減刑至2年。 出生 846年:哈桑·阿斯卡里,伊斯蘭教十二伊瑪目派第十一任伊瑪目(874年逝世) 1285年:斐迪南四世,卡斯蒂利亞王國、萊昂王國、加利西亞王國國王(1312年逝世) 1421年:亨利六世,英格蘭國王(1471年逝世) 1778年:约瑟夫·路易·盖-吕萨克,法國化學家(1850年逝世) 1802年:保羅-埃米爾·博塔,法國科學家(1870年逝世) 1810年:羅伯特·納皮爾,英屬印度陸軍將領,第一代馬格達拉的納皮爾男爵(1890年逝世) 1823年:馬克斯·繆勒,德國文字學家、東方學家(1900年逝世) 1849年:奥古斯特·馬肯森,德國陸軍元帥(1945年逝世) 1863年:查爾斯·霍爾,美國鋁業大王(1914年逝世) 1868年:尼古拉·波格丹諾夫-別爾斯基,俄羅斯畫家(1945年逝世) 1890年:仁科芳雄,日本近代物理之父(1951年逝世) 1891年:早坂一郎,日本古生物學家、地質學家(1977年逝世) 1898年:貢納爾·默達爾,瑞典經濟學家、政治家,197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1987年逝世) 1898年:阿爾弗雷德·艾森士塔特,波蘭裔美國攝影家(1995年逝世) 1904年:艾芙·居里,法國作家,著有其母傳記《居里夫人傳》(2007年逝世) 1914年:裘法祖,中国外科学家(2008年逝世) 1916年:克里斯蒂安·埃爾亞恩,冰島政治人物,第3任冰島總統(1982年逝世) 1916年:丁聪,中国漫画家(2009年逝世) 1919年:保羅·德曼,比利時解構主義文學批評家、理論家(1983年逝世) 1920年:喬治·波特爵士,英國化學家,1967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2002年逝世) 1920年:戴夫·布魯貝克,美國爵士鋼琴家、作曲家(2012年逝世) 1929年:尼古劳斯·哈农庫特,奥地利指揮家(2016年逝世) 1929年:艾倫·坦納,瑞士電影導演(2022年逝世) 1933年:亨里克·戈雷茨基,波蘭作曲家,神聖簡約主義代表之一(2010年逝世) 1933年:拉里·E·格雷納,美國經濟學家 1936年:弗拉基米爾·瓦普尼克,俄裔美國計算機科學家、數學家 1942年:陳鴻平,香港足球運動員 1942年:彼得·漢德克,奧地利詩人、小說家、編劇、導演 1946年:豬哥亮,台灣節目主持人、演員(2017年逝世) 1947年:杰弗里·辛顿,加拿大計算機科學家、心理學家 1948年:菅义伟,日本政治人物,第99任內閣總理大臣 1949年:吳茂昆,臺灣物理學家 1950年:久石讓,日本作曲家、指揮家、歌手、鋼琴家 1952年:佐藤史生,日本漫画家(2010年逝世) 1953年:車田正美,日本漫畫家,代表作《聖鬥士星矢》 1955年:盛宗亮,華裔美國作曲家 1957年:安德魯·古莫,美國政治人物,紐約州州長 1958年:尼克·帕克,英國動畫導演 1959年:岩田聪,日本任天堂第四任社長(2015年逝世) 1962年:科林·薩爾蒙,英國男演員、編劇 1963年:乌爾里奇·湯姆森,丹麥男演員 1965年:水島努,日本動画導演,代表作《撲殺天使朵庫蘿》、《王牌投手 振臂高揮》 1966年:周海媚,香港演員 1967年:李克勤,香港歌手、演員、主持人 1967年:馬蹄露,香港演員 1968年:薩德爾·扎帕羅夫,吉爾吉斯政治人物,現任吉爾吉斯總統
1937年:南京保衛戰中,日軍向南京发动全面进攻。 1938年:周恩来同蒋介石举行会谈,讨论国共合作破裂。 1938年:纳粹德国与法国签署。 1947年:坐落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大沼澤地國家公園成立。 1950年:朝鮮戰爭:北朝鲜与中国军队重新夺回平壤。 1953年:俄羅斯裔美國作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經過5年完成其爭議小說《蘿莉塔》。 1956年:蘇聯與匈牙利於奧運水球準決賽爆發嚴重肢體衝突,最終由匈牙利以4比0獲勝。 1957年:美国首个试验性人造卫星因所搭乘的在-{zh-tw:卡納維爾角; zh-cn:卡纳维拉尔角; zh-hk:卡納維拉爾角;}-发射过程中发生爆炸而损毁。 1968年:中华民国國防部部長蔣經國與教育部部長閻振興同意將教育電視廣播電台擴建為中華電視台。 1969年:滚石乐团演唱会因一名歌迷被保安杀害而结束。 1972年:香港在十二小時內發生三宗大火,死傷人數眾多。 1978年:西班牙公民投票通过该国最新的一部宪法,佛朗哥军事独裁政权结束。 1979年:北京市人民政府下达命令,禁止继续在西单民主墙张贴大字报,“北京之春”结束。 1984年:中国新闻学会成立。 1984年:英文版《邓小平文集》在伦敦出版。 1992年:印度爆发教族骚乱,造成1100多人死亡,4000多人受伤。 1998年:烏戈·查維茲当选委内瑞拉总统。 1999年:连接新疆吐鲁番市与喀什地区的南疆铁路开通运营。 21世紀 2002年:中国科学家发现核反应堆中微子消失现象。 2005年:幾名村民在汕尾東洲事件中被槍擊致死。 2006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布了探勘者号所拍摄的,表明火星表面可能有液态水的照片。 2013年:日本政府通過了《特定秘密保護法》。 2015年:内蒙古额济纳旗与甘肃金塔县的边界纠纷导致额济纳旗一检查站遇袭。 2017年:美国总统-{zh-hans:唐纳德·特朗普;zh-tw:唐納·川普;}-宣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 2021年:緬甸奈比多法院裁定前國務資政翁山蘇姬因涉嫌煽動叛亂等罪名判處4年有期徒刑,後減刑至2年。 出生 846年:哈桑·阿斯卡里,伊斯蘭教十二伊瑪目派第十一任伊瑪目(874年逝世) 1285年:斐迪南四世,卡斯蒂利亞王國、萊昂王國、加利西亞王國國王(1312年逝世) 1421年:亨利六世,英格蘭國王(1471年逝世) 1778年:约瑟夫·路易·盖-吕萨克,法國化學家(1850年逝世) 1802年:保羅-埃米爾·博塔,法國科學家(1870年逝世) 1810年:羅伯特·納皮爾,英屬印度陸軍將領,第一代馬格達拉的納皮爾男爵(1890年逝世) 1823年:馬克斯·繆勒,德國文字學家、東方學家(1900年逝世) 1849年:奥古斯特·馬肯森,德國陸軍元帥(1945年逝世) 1863年:查爾斯·霍爾,美國鋁業大王(1914年逝世) 1868年:尼古拉·波格丹諾夫-別爾斯基,俄羅斯畫家(1945年逝世) 1890年:仁科芳雄,日本近代物理之父(1951年逝世) 1891年:早坂一郎,日本古生物學家、地質學家(1977年逝世) 1898年:貢納爾·默達爾,瑞典經濟學家、政治家,197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1987年逝世) 1898年:阿爾弗雷德·艾森士塔特,波蘭裔美國攝影家(1995年逝世) 1904年:艾芙·居里,法國作家,著有其母傳記《居里夫人傳》(2007年逝世) 1914年:裘法祖,中国外科学家(2008年逝世) 1916年:克里斯蒂安·埃爾亞恩,冰島政治人物,第3任冰島總統(1982年逝世) 1916年:丁聪,中国漫画家(2009年逝世) 1919年:保羅·德曼,比利時解構主義文學批評家、理論家(1983年逝世) 1920年:喬治·波特爵士,英國化學家,1967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2002年逝世) 1920年:戴夫·布魯貝克,美國爵士鋼琴家、作曲家(2012年逝世) 1929年:尼古劳斯·哈农庫特,奥地利指揮家(2016年逝世) 1929年:艾倫·坦納,瑞士電影導演(2022年逝世) 1933年:亨里克·戈雷茨基,波蘭作曲家,神聖簡約主義代表之一(2010年逝世) 1933年:拉里·E·格雷納,美國經濟學家 1936年:弗拉基米爾·瓦普尼克,俄裔美國計算機科學家、數學家 1942年:陳鴻平,香港足球運動員 1942年:彼得·漢德克,奧地利詩人、小說家、編劇、導演 1946年:豬哥亮,台灣節目主持人、演員(2017年逝世) 1947年:杰弗里·辛顿,加拿大計算機科學家、心理學家 1948年:菅义伟,日本政治人物,第99任內閣總理大臣 1949年:吳茂昆,臺灣物理學家 1950年:久石讓,日本作曲家、指揮家、歌手、鋼琴家 1952年:佐藤史生,日本漫画家(2010年逝世) 1953年:車田正美,日本漫畫家,代表作《聖鬥士星矢》 1955年:盛宗亮,華裔美國作曲家 1957年:安德魯·古莫,美國政治人物,紐約州州長 1958年:尼克·帕克,英國動畫導演 1959年:岩田聪,日本任天堂第四任社長(2015年逝世) 1962年:科林·薩爾蒙,英國男演員、編劇 1963年:乌爾里奇·湯姆森,丹麥男演員 1965年:水島努,日本動画導演,代表作《撲殺天使朵庫蘿》、《王牌投手 振臂高揮》 1966年:周海媚,香港演員 1967年:李克勤,香港歌手、演員、主持人 1967年:馬蹄露,香港演員 1968年:薩德爾·扎帕羅夫,吉爾吉斯政治人物,現任吉爾吉斯總統 1971年:瑞安·怀特,美國抗擊愛滋病、消除愛滋病歧視標誌性人物(1990年逝世) 1971年:黃磊,中國演員、歌手 1971年:高橋直純,日本男歌手、聲優 1971年:影木榮貴,日本漫畫家、插畫家 1971年:-{zh-hans:理查德·克拉吉塞克;zh-hk:加逸錫;zh-tw:克拉查克;}-,荷蘭網球運動員
元可能是指: 元 (哲学),指世界统一的基础、世界的组织细胞、世界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道之運行軌跡為元、即現代所謂的星體運行軌跡。一元復始指每年從頭開始。 圆,对货币的基本单位的称呼。 東亞貨幣單位,如人民币十元,港币一万元,新臺幣十万元。 Dollar,一種貨幣單位,常翻譯爲“元”,比如美元一百元,加幣五十元。 其他貨幣,詳見該條目。 元
地質年代中的最大時間單位,又稱宙。 元朝,中国朝代之一。 元姓,一个中国姓氏。 後設,「Meta-」的另一個中文翻譯。 參見
骨咄禄,突厥可汗 (682–691) 印度巴拉瓦王朝 - Paramesvaravarman I (670–695) 中东 阿拉伯帝国 - 阿卜杜勒-馬利克·本·馬爾萬·本·哈卡姆,倭马亚王朝哈里发 (685–705) 欧洲 拜占庭帝国 - 查士丁尼二世 (685–695) 法兰克王国 - 提乌德里克三世, 法兰克国王 (679–691) 丕平二世, 宫相 (687–714) 奥斯特拉西亚 - 提乌德里克三世, 奥斯特拉西亚王 (679–691) 纽斯特里亚和勃根地王国 - 提乌德里克三世, 纽斯特里亚王 (675–691) 西哥特王国 - Egica (687–702) 保加利亚第一帝国 - 阿斯巴鲁赫 (668–695) 伏尔加保加利亚 –
中东 阿拉伯帝国 - 阿卜杜勒-馬利克·本·馬爾萬·本·哈卡姆,倭马亚王朝哈里发 (685–705) 欧洲 拜占庭帝国 - 查士丁尼二世 (685–695) 法兰克王国 - 提乌德里克三世, 法兰克国王 (679–691) 丕平二世, 宫相 (687–714) 奥斯特拉西亚 - 提乌德里克三世, 奥斯特拉西亚王 (679–691) 纽斯特里亚和勃根地王国 - 提乌德里克三世, 纽斯特里亚王 (675–691) 西哥特王国 - Egica (687–702) 保加利亚第一帝国 - 阿斯巴鲁赫 (668–695) 伏尔加保加利亚 – Kotrag (675–710) 弗里西亚王国 –Redbad (678–719) 伦巴底王国 - Cunipert (689–700) 英格兰 (七国时代) - 东盎格利亚 - Ealdwulf (664–713) 埃塞克斯王国 - Sebbi (664–694) 肯特王国 - Swæfheard (687–690) Oswine (687–690) Swæfberht
五帝之年 人物並稱
另见 五帝之年 人物並稱
眼影 睫毛膏 睫毛夾 雙眼皮貼 雙眼皮膠 唇妝: 口红 唇膏 唇釉 唇蜜 润唇膏 唇胶 染唇膠 頰妝: 胭脂 腮紅 遮瑕膏 发妆: 染发剂 啫喱水 定妝: 蜜粉 定妝噴霧 其他: 洗发水 香水 指甲油 指甲彩绘 化妝工具 各類刷具: 蜜粉刷(各種形狀:斜角、圓頭...) 腮紅刷(各種形狀:斜角、圓頭...) 打亮刷(各種形狀:斜角、圓頭...) 粉底刷(各種形狀:斜角、圓頭...) 餘粉刷 遮瑕刷 大眼影刷 中眼影刷 小眼影刷 最小眼線筆刷(或稱眼線刷)
防晒霜 修眉刀 剃须刀 面膜 唇膜 底妝: 粉底 粉餅 眉妆: 眉筆 眉粉 染眉膏 眼妝: 眼線 眼影 睫毛膏 睫毛夾 雙眼皮貼 雙眼皮膠 唇妝: 口红 唇膏 唇釉 唇蜜 润唇膏 唇胶 染唇膠 頰妝: 胭脂 腮紅 遮瑕膏 发妆: 染发剂 啫喱水 定妝: 蜜粉 定妝噴霧 其他: 洗发水 香水
太阳系内的天体 参见
object),又稱星体,指太空中的物体,更廣泛的解釋就是宇宙中的所有的個体。 太阳系内的天体
2001年:塔利班向坎大哈新政权缴械。 2002年:伊拉克否认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总统萨达姆向科威特人民道歉。 2007年:韩国河北精神号油轮与驳船碰撞,引起河北精神号漏油事故,成为韩国史上最严重的漏油事件。 2007年:響應當時陳水扁政府去蔣化之轉型正義政策,中正紀念堂大中至正之牌匾由中華民國教育部強制拆除。 2022年:由極右翼和退伍軍人組成的團伙因策劃在德國發動政變,冀望恢復德意志帝國未遂而被捕。 出生 521年:聖高隆,愛爾蘭僧侶,將天主教傳入蘇格蘭、愛爾蘭的先驅(597年逝世) 903年:阿卜杜勒-拉赫曼·苏菲,波斯天文學家(986年逝世) 1561年:吉川廣家,日本戰國時代武將,初代岩國藩當主(1625年逝世) 1598年:济安·貝尼尼,義大利巴洛克藝術家(1680年逝世) 1764年:克勞德·皮爾林·維克托,法國元帥(1841年逝世) 1810年:泰奥多爾·施旺,德國動物學、細胞學家(1882年逝世) 1823年:利奥波德·克羅内克,德國數學、邏輯學家(1891年逝世) 1827年:提歐多洛·谷特勞,義大利作曲家(1879年逝世) 1847年:璧利南,英國外交官(1927年逝世) 1860年:約瑟夫·庫克,澳洲第6任總理(1947年逝世) 1863年:皮埃特羅·馬斯卡尼,義大利作曲家(1945年逝世) 1872年:約翰·赫伊津哈,荷蘭語言學家、历史學家(1945年逝世) 1873年:薇拉·凱瑟,美國作家,1923年獲普立茲獎(1947年逝世) 1878年:與謝野晶子,日本女性詩人、作家(1942年逝世) 1887年:恩斯特·托赫,奧地利裔美國作曲家,發明「語音音樂」技術(1964年逝世) 1888年:施戈斐侶,英國殖民地官員、考古學家(1968年逝世) 1895年:蔣廷黻,中華民國歷史學家、外交官(1965年逝世) 1896年:郁達夫,中國作家、小說家(1945年逝世) 1905年:傑拉德·柯伊伯,荷裔美國天文學家(1973年逝世) 1916年:袁珂,中國神話學家(2001年逝世) 1920年:沃爾特·諾沃特尼,二次大戰德國空軍第5號王牌飛行員,442次任務擊落258架敵機(1944年逝世) 1925年:許瑜,香港教育署署長(2015年逝世) 1928年:諾姆·喬姆斯基,美國語言學家、哲学家 1931年:艾倫·鮑絲汀,美國演員 1932年:劉宜良,旅美華人作家(1984年逝世) 1932年:艾倫·鮑絲汀,美國女演員 1936年:瑪莎·萊恩·柯林斯,美國女商人、政治家,第56任肯塔基州州長 1949年:湯姆·威茨,美國音樂人、演員 1953年:陶澤如,中國男演員 1956年:拉里·伯德,美國NBA球員、教練 1956年:馬克·羅斯頓,美國男演員 1957年:李家超,香港政治人物,現任香港特首,香港政務司司長 1957年:森博嗣,日本推理小說家,代表作《全部成為F》 1961年:林夕,香港填詞人 1961年:C·托馬斯·豪威爾,美國演員、電影監製 1965年:方念華,台灣新聞主播、節目主持人 1965年:香川照之,日本男演員 1969年:潘焯鴻,香港工程師、政界人物,因揭發沙中綫偷工減料醜聞而著名 1970年:-{zh-cn:娅埃尔·布朗-皮韦; zh-tw:耶爾·布勞恩-皮維}-,法國律師、政治人物,現任法國國民議會議長 1971年:道比·歐帕瑞,英國男演員、編劇 1973年:戴米恩·萊斯,愛爾蘭創作歌手、音樂家 1974年:魯可蒂,臺灣裔美國新聞主播、記者 1975年:松尾諭,日本男演員、聲優 1976年:章家瑄,台灣女演員 1977年:艾瑞克·夏維茲,美國職棒選手 1977年:羅伯特·阿貝拉,馬爾他政治人物,現任馬爾他總理 1978年:費振翔,中國男演員 1979年:莎拉·芭瑞黎絲,美國創作歌手、鋼琴家 1980年:-{zh-hans:约翰·特里;zh-hk:約翰·泰利;zh-tw:約翰·泰瑞;}-,英格蘭足球運動員 1980年:鄭仁,韓國女歌手 1981年:文倉十,日本插畫家 1982年:陳國峰,香港歌手 1982年:蛋堡,台灣男歌手、詞曲作家、製作人 1983年:佛斯托·卡蒙納,美國職棒選手 1984年:-{zh-hans:罗伯特·库比卡;zh-hk:羅伯特·古碧沙;zh-tw:羅伯特·庫畢薩;}-,波蘭史上首位一级方程式賽車手 1984年:亞倫·格雷,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 1984年:方宥心,台灣演員 1987年:張名雅,香港模特兒 1987年:亞倫·卡特,美國男歌手、演員(2022年逝世) 1988年:-{zh-cn:艾米莉; zh-tw:艾蜜莉; zh-hk:艾美莉;}-·布朗寧,澳洲女演員、模特兒 1988年:内森·阿德里安,美國游泳運動員
1965年:香川照之,日本男演員 1969年:潘焯鴻,香港工程師、政界人物,因揭發沙中綫偷工減料醜聞而著名 1970年:-{zh-cn:娅埃尔·布朗-皮韦; zh-tw:耶爾·布勞恩-皮維}-,法國律師、政治人物,現任法國國民議會議長 1971年:道比·歐帕瑞,英國男演員、編劇 1973年:戴米恩·萊斯,愛爾蘭創作歌手、音樂家 1974年:魯可蒂,臺灣裔美國新聞主播、記者 1975年:松尾諭,日本男演員、聲優 1976年:章家瑄,台灣女演員 1977年:艾瑞克·夏維茲,美國職棒選手 1977年:羅伯特·阿貝拉,馬爾他政治人物,現任馬爾他總理 1978年:費振翔,中國男演員 1979年:莎拉·芭瑞黎絲,美國創作歌手、鋼琴家 1980年:-{zh-hans:约翰·特里;zh-hk:約翰·泰利;zh-tw:約翰·泰瑞;}-,英格蘭足球運動員 1980年:鄭仁,韓國女歌手 1981年:文倉十,日本插畫家 1982年:陳國峰,香港歌手 1982年:蛋堡,台灣男歌手、詞曲作家、製作人 1983年:佛斯托·卡蒙納,美國職棒選手 1984年:-{zh-hans:罗伯特·库比卡;zh-hk:羅伯特·古碧沙;zh-tw:羅伯特·庫畢薩;}-,波蘭史上首位一级方程式賽車手 1984年:亞倫·格雷,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 1984年:方宥心,台灣演員 1987年:張名雅,香港模特兒 1987年:亞倫·卡特,美國男歌手、演員(2022年逝世) 1988年:-{zh-cn:艾米莉; zh-tw:艾蜜莉; zh-hk:艾美莉;}-·布朗寧,澳洲女演員、模特兒 1988年:内森·阿德里安,美國游泳運動員 1989年:尼古拉斯·霍爾特,英國演員 1989年:林筠翔,香港配音員 1990年:蔣夢婕,中國女演員 1990年:瑪爾特·奧爾斯布·勒伊瑟蘭,挪威女子冬季兩項運動員 1991年:櫻田通,日本男演員 1993年:黃嘉雯,香港女演員 1994年:羽生結弦,日本男子花式滑冰運動員 1994年:派翠西亞·艾利森,英國女演員 1995年:Sowon,韓國女子偶像團體GFRIEND隊長 1996年:江佑真,台灣YouTuber 1999年:李翰潔,韓國男子偶像團體X1、BAE173成員
Communications to Noise Pollution. Doubleday & Company, 1970. O'Keefe, Ciaran, and Sarah Angliss. The Subjective Effects of Infrasound in a Live Concert Setting. CIM04: Conference on Interdisciplinary Musicology. Graz, Austria: Graz UP, 2004. 132–133. Discovery's Biggest Shows aired at 8:00 pm (Indian Standard Time) on The Discovery Channel, India on Sunday, 7 October 2007 外部連結 Inframatics, an international infrasound monitoring organization NOAA Infrasonics Program US Army
Live Concert Setting. CIM04: Conference on Interdisciplinary Musicology. Graz, Austria: Graz UP, 2004. 132–133. Discovery's Biggest Shows aired at 8:00 pm (Indian Standard Time) on The Discovery Channel, India on Sunday, 7 October 2007 外部連結 Inframatics, an international infrasound monitoring organization NOAA Infrasonics Program US Army Space and Missile Defense Command Monitoring Research Program Los Alamos Infrasound Monitoring Laboratory Infrasonic and Acoustic-Gravity Waves Generated by the Mount Pinatubo Eruption of 15 June 1991 , Makoto Tahira, Masahiro Nomura, Yosihiro
Archotermopsidae 木白蟻科 Kalotermitidae 澳白蟻科 Mastotermitidae 鼻白蟻科 Rhinotermitidae 齒白蟻科 Serritermitidae Stolotermitidae 木鼻白蟻科 Stylotermitidae 白蟻科 Termitidae †古鼻白蟻科 Archeorhinotermitidae †Cratomastotermitidae †古原白蟻科 Termopsidae 螳螂目 Mantodea Acanthopidae Amelidae Amorphoscelididae Angelidae Chaeteessidae Chroicopteridae Coptopterygidae Dactylopterygidae Deroplatyidae Empusidae Epaphroditidae Eremiaphilidae Galinthiadidae Gonypetidae Haaniidae Hoplocoryphidae Hymenopodidae Leptomantellidae Liturgusidae Majangidae Mantidae Mantoididae Metallyticidae Miomantidae Nanomantidae Photinaidae Rivetinidae Thespidae Toxoderidae 未分類的群組 †原直翅目 Protorthoptera †Adeloneuridae †Anthracoptilidae †Anthracothremmidae †Apithanidae †Asyncritidae †Blattinopsidae †Cheliphlebidae †Cymbopsidae †Epimastacidae †Eucaenidae †Hadentomidae †Hapalopteridae †Heteroptilidae †Homalophlebiidae †Homoeodictyidae †Pachytylopsidae †Stenoneuridae †Stereopteridae †Strephocladidae †Stygnidae †Thoronysididae 科未定 †Acridites †Adiphlebia †Agogoblattina †Anthrakoris †Archaeologus †Archimastax †Atava Sellards, 1909 †Axiologus Handlirsch, 1906 †Chrestotes Scudder, 1868 †Commentrya Lameere, 1917 †Didymophleps Scudder, 1885 †Endoiasmus Handlirsch, 1906 †Geraroides Handlirsch, 1906 †Gyrophlebia Handlirsch, 1906 †Hemerista Dana, 1864 †Lecopterum Sellards, 1909 †Megalometer Handlirsch, 1906 †Metacheliphlebia Handlirsch, 1906 †Miamia Dana, 1864 †Polyetes Handlirsch, 1906 †Pruvostia Bolton, 1921 †Pseudogerarus Handlirsch, 1906 †Pseudopolyernus Handlirsch, 1906 †Ptenodera Bolton, 1922 †Schuchertiella Handlirsch, 1911 †Paoliida †Anthracoptilidae †Blattinopsidae †Evenkidae †Katerinkidae †Paoliidae Notoptera †Tillyardembiidae †Blattogryllidae 蛩蠊科 Grylloblattidae 螳䗛科 Mantophasmatidae 襀翅目 Plecoptera 始襀科(Diamphipnoidae) 原襀科(Eustheniidae) 澳襀科(Austeroperlidae) 緯襀科(Gripopterygidae) †真异襀科 Euxenoperlidae †西伯利亚襀科 Siberioperlidae 叉𫌀科(Nemouridae) Notonemouridae 黑襀科(Capniidae) 卷𫌀科(Leuctridae) 帶襀科(Taeniopterygidae) 裸襀科(Scopuridae) 綠襀科(Chloroperlidae) 扁襀科(Peltoperlidae) 𫌀科(Perlidae) 网𫌀科(Perlodidae) 大𫌀科(Pteronarcyidae) Styloperlidae 纺足目 Embioptera Anisembiidae Australembiidae Clothodidae Embiidae Embonychidae Notoligotomidae Oligotomidae Paedembiidae Teratembiidae †Sinembiidae 缺翅目 Zoraptera 缺翅蟲科 Zorotypidae 革翅目 Dermaptera Arixeniidae Carcinophoridae Hemimeridae Anisolabididae Apachyidae Chelisochidae Diplatyidae Forficulidae Labiduridae Pygidicranidae Spongiphoridae †Dermapteridae †Protodiplatyidae †Apachelytridae †Archelytridae †Dermelytridae †Elytroneuridae †Labidelytridae †Megelytridae †Permelytridae †Permophilidae †Planelytridae †Protelytridae †Protocoleidae †Bellodermatidae †Umenocoleidae 科未定 †Atopderma 准新翅类 Paraneoptera †二叠啮虫目 Permopsocida †似啮虫科 Psocidiidae †二叠啮虫科 Permopsocidae †古虱科 Archipsyllidae 啮虫目 Psocoptera Cladiopsocidae Dolabellopsocidae Epipsocidae Neurostigmatidae Ptiloneuridae Spurostigmatidae Asiopsocidae Amphipsocidae Caeciliusidae Dasydemellidae Stenopsocidae Archipsocidae Bryopsocidae Calopsocidae Ectopsocidae Elipsocidae Lachesillidae Lesneiidae Mesopsocidae Peripsocidae 黑斑嚙蟲科 Philotarsidae Pseudocaeciliidae Sabulopsocidae Trichopsocidae †Arcantipsocidae Hemipsocidae 嚙蟲科 Psocidae Psilopsocidae Myopsocidae †Paramesopsocidae Amphientomidae Electrentomidae Compsocidae Musapsocidae Protroctopsocidae 粉嚙蟲科 Troctopsocidae Liposcelididae Pachytroctidae Sphaeropsocidae Lepidopsocidae Prionoglarididae Psoquillidae Psyllipsocidae Trogiidae †Archaeatropidae †Empheriidae †Edgariekiidae 科未定 †Bcharreglaris †Libanoglaris †Parapsyllipsocus †Proprionoglaris †Prospeleketor †Setoglaris Lacroixiella †Beipiaopsocus †Empheriopsis 虱毛目 Phthiraptera Echinophthiriidae Enderleinellidae Haematopinidae Hamophthiriidae Hoplopleuridae Hybothiridae Linognathidae Microthoraciidae Neolinognathidae Pecaroecidae Pedicinidae Pediculidae Pthiridae Polyplacidae Ratemiidae Haematomyzidae Heptapsogasteridae Goniodidae Philopteridae Trichodectidae Boopidae Gyropidae Laemobothriidae Menoponidae Ricinidae Trimenoponidae 缨翅目 Thysanoptera Adiheterothripidae Aeolothripidae Fauriellidae †Hemithripidae Heterothripidae †Jezzinothripidae †Karataothripidae Melanthripidae Merothripidae †Scudderothripidae Stenurothripidae Thripidae †Triassothripidae Uzelothripidae Phlaeothripidae 半翅目 Hemiptera Aphrophoridae Cercopidae Clastopteridae Epipygidae Machaerotidae Cicadidae Tettigarctidae Aetalionidae Cicadellidae Melizoderidae Membracidae Myerslopiidae Acanaloniidae Achilidae Achilixiidae Cixiidae Delphacidae Derbidae Dictyopharidae Eurybrachyidae Flatidae Fulgoridae Gengidae Hypochthonellidae Issidae Kinnaridae Lophopidae Meenoplidae Nogodinidae Ricaniidae Tettigometridae Tropiduchidae Peloridiidae Anthocoridae Cimicidae Curaliidae Joppeicidae Lasiochilidae Lyctocoridae Medocostidae Microphysidae Miridae Nabidae Pachynomidae Plokiophilidae Polyctenidae Reduviidae Thaumastocoridae Tingidae Velocipedidae Ceratocombidae Dipsocoridae Hypsipterygidae Schizopteridae Stemmocryptidae Enicocephalidae Aenictopecheidae Madeoveliidae Mesoveliidae Hebridae Paraphrynoveliidae Hydrometridae Macroveliidae Hermatobatidae Gerridae Veliidae Oceanidae Atlantidae Arctidae Saldidae Leptopodidae Omaniidae Aepophilidae Belostomatidae Nepidae Corixidae Gelastocoridae Ochteridae †Triassocoridae Aphelocheiridae Potamocoridae Naucoridae Notonectidae Helotrephidae Pleidae Aradidae Termitaphididae Piesmatidae Acanthosomatidae Canopidae Cydnidae Dinidoridae Lestoniidae Megarididae Parastrachiidae Pentatomidae Phloeidae Plataspididae Scutelleridae Tessaratomidae Thaumastellidae Thyreocoridae Urostylididae Alydidae Coreidae Hyocephalidae Rhopalidae Stenocephalidae Artheneidae Berytidae Blissidae Colobathristidae Cryptorhamphidae Cymidae Geocoridae Henicocoridae Heterogastridae Idiostolidae Lygaeidae Malcidae Ninidae Oxycarenidae Pachygronthidae Rhyparochromidae Pyrrhocoridae Largidae 内翅类 Endopterygota ?†舌鞘目 Glosselytrodea †Archoglossopteridae †Glosselytridae †Jurinidae †Permoberothidae †Polycytellidae †Uskatelytridae ?†小翅目 Miomoptera †Metropatoridae †Archaemiopteridae †Palaeomanteidae †Permosialidae †Hypoperlida †Hypoperlidae †Sojanoperidae 膜翅目 Hymenoptera Ampulicidae Crabronidae Heterogynaidae Sphecidae Andrenidae Apidae Colletidae Dasypodaidae Halictidae Megachilidae Meganomiidae Melittidae Stenotritidae †Melittosphecidae Bethylidae Chrysididae Dryinidae Embolemidae †Plumalexiidae Plumariidae Sclerogibbidae Scolebythidae Bradynobaenidae 蟻科 Formicidae 絨蟻蜂科 Mutillidae Pompilidae Rhopalosomatidae Sapygidae Scoliidae Sierolomorphidae Tiphiidae Vespidae Ceraphronidae Megaspilidae †Radiophronidae †Stigmaphronidae Agaonidae Aphelinidae Chalcididae Encyrtidae Eucharitidae Eulophidae Eupelmidae Eurytomidae Leucospidae Mymaridae Ormyridae Perilampidae Pteromalidae Rotoitidae Signiphoridae Tanaostigmatidae Tetracampidae Torymidae Trichogrammatidae †Khutelchalcididae Austrocynipidae Ibaliidae Protimaspidae Stolamissidae Liopteridae Gerocynipidae Figitidae Cynipidae Aulacidae Evaniidae Gasteruptiidae Braconidae Ichneumonidae †Praeichneumonidae Megalyridae Mymarommatidae Platygastridae Scelionidae Austroniidae Diapriidae Heloridae Maamingidae Monomachidae Pelecinidae Peradeniidae Proctorenyxidae Proctotrupidae Roproniidae †Spathiopterygidae Vanhorniidae Stephanidae Trigonalidae †Xyelydidae Anaxyelidae †Protosiricidae Siricidae Cephidae Orussidae Argidae Blasticotomidae Cimbicidae Diprionidae Pergidae Tenthredinidae Xyelidae Xiphydriidae †Bethylonymidae †Serphitidae †Ephialtitidae †Karatavitidae 科未定 †Cratoenigma 鞘翅目 Coleoptera Crowsoniellidae Cupedidae Jurodidae Micromalthidae Ommatidae †Magnocoleidae †Obrieniidae †Triadocupedidae Hydroscaphidae Lepiceridae Sphaeriusidae Torridincolidae †Asiocoleidae †Tricholeidae †Rhombocoleidae †Catiniidae †Schizocoleidae †Schizophoridae Acanthocnemidae Aderidae Agapythidae Agyrtidae Akalyptoischiidae Alexiidae Anthicidae Anthribidae Archeocrypticidae Artematopodidae Attelabidae Belidae Biphyllidae Boganiidae Boridae Bostrichidae Bothrideridae Brachyceridae Brachypsectridae Brentidae Buprestidae Byrrhidae Byturidae Callirhipidae Cantharidae Caridae Cavognathidae Cerambycidae Cerophytidae Cerylonidae Chaetosomatidae Chalcodryidae Chelonariidae Chrysomelidae Ciidae Clambidae Cleridae Cneoglossidae Coccinellidae Corylophidae Cryptophagidae
Blissidae Colobathristidae Cryptorhamphidae Cymidae Geocoridae Henicocoridae Heterogastridae Idiostolidae Lygaeidae Malcidae Ninidae Oxycarenidae Pachygronthidae Rhyparochromidae Pyrrhocoridae Largidae 内翅类 Endopterygota ?†舌鞘目 Glosselytrodea †Archoglossopteridae †Glosselytridae †Jurinidae †Permoberothidae †Polycytellidae †Uskatelytridae ?†小翅目 Miomoptera †Metropatoridae †Archaemiopteridae †Palaeomanteidae †Permosialidae †Hypoperlida †Hypoperlidae †Sojanoperidae 膜翅目 Hymenoptera Ampulicidae Crabronidae Heterogynaidae Sphecidae Andrenidae Apidae Colletidae Dasypodaidae Halictidae Megachilidae Meganomiidae Melittidae Stenotritidae †Melittosphecidae Bethylidae Chrysididae Dryinidae Embolemidae †Plumalexiidae Plumariidae Sclerogibbidae Scolebythidae Bradynobaenidae 蟻科 Formicidae 絨蟻蜂科 Mutillidae Pompilidae Rhopalosomatidae Sapygidae Scoliidae Sierolomorphidae Tiphiidae Vespidae Ceraphronidae Megaspilidae †Radiophronidae †Stigmaphronidae Agaonidae Aphelinidae Chalcididae Encyrtidae Eucharitidae Eulophidae Eupelmidae Eurytomidae Leucospidae Mymaridae Ormyridae Perilampidae Pteromalidae Rotoitidae Signiphoridae Tanaostigmatidae Tetracampidae Torymidae Trichogrammatidae †Khutelchalcididae Austrocynipidae Ibaliidae Protimaspidae Stolamissidae Liopteridae Gerocynipidae Figitidae Cynipidae Aulacidae Evaniidae Gasteruptiidae Braconidae Ichneumonidae †Praeichneumonidae Megalyridae Mymarommatidae Platygastridae Scelionidae Austroniidae Diapriidae Heloridae Maamingidae Monomachidae Pelecinidae Peradeniidae Proctorenyxidae Proctotrupidae Roproniidae †Spathiopterygidae Vanhorniidae Stephanidae Trigonalidae †Xyelydidae Anaxyelidae †Protosiricidae Siricidae Cephidae Orussidae Argidae Blasticotomidae Cimbicidae Diprionidae Pergidae Tenthredinidae Xyelidae Xiphydriidae †Bethylonymidae †Serphitidae †Ephialtitidae †Karatavitidae 科未定 †Cratoenigma 鞘翅目 Coleoptera Crowsoniellidae Cupedidae Jurodidae Micromalthidae Ommatidae †Magnocoleidae †Obrieniidae †Triadocupedidae Hydroscaphidae Lepiceridae Sphaeriusidae Torridincolidae †Asiocoleidae †Tricholeidae †Rhombocoleidae †Catiniidae †Schizocoleidae †Schizophoridae Acanthocnemidae Aderidae Agapythidae Agyrtidae Akalyptoischiidae Alexiidae Anthicidae Anthribidae Archeocrypticidae Artematopodidae Attelabidae Belidae Biphyllidae Boganiidae Boridae Bostrichidae Bothrideridae Brachyceridae Brachypsectridae Brentidae Buprestidae Byrrhidae Byturidae Callirhipidae Cantharidae Caridae Cavognathidae Cerambycidae Cerophytidae Cerylonidae Chaetosomatidae Chalcodryidae Chelonariidae Chrysomelidae Ciidae Clambidae Cleridae Cneoglossidae Coccinellidae Corylophidae Cryptophagidae Cucujidae Curculionidae Cyclaxyridae Dascillidae Decliniidae Dermestidae Derodontidae Discolomatidae Disteniidae Drilidae Dryophthoridae Dryopidae Elateridae Elmidae Endecatomidae Endomychidae Epimetopidae Erotylidae Eucinetidae Eucnemidae Eulichadidae Georissidae Helophoridae Helotidae Heteroceridae Histeridae Hobartiidae Hydraenidae Hydrochidae Hydrophilidae Ischaliidae Jacobsoniidae Kateretidae Laemophloeidae Lamingtoniidae Lampyridae Latridiidae Leiodidae Limnichidae Lutrochidae Lycidae Lymexylidae Mauroniscidae Megalopodidae Melandryidae Meloidae Melyridae Metaxinidae Monotomidae Mordellidae Mycetophagidae Mycteridae Myraboliidae Nemonychidae Nitidulidae Nosodendridae Oedemeridae Omalisidae Omethidae Orsodacnidae Oxypeltidae Passandridae Phalacridae Phengodidae Phloeostichidae Phloiophilidae Phycosecidae Plastoceridae Priasilphidae Prionoceridae Promecheilidae Propalticidae Prostomidae Protocucujidae Psephenidae Pterogeniidae Ptiliidae Ptilodactylidae Ptinidae Pyrochroidae Pythidae Rhagophthalmidae Rhinorhipidae Rhipiceridae Ripiphoridae Salpingidae Schizopodidae Scirtidae Scraptiidae Silphidae Silvanidae Smicripidae Spercheidae Sphaeritidae Sphindidae Staphylinidae Stenotrachelidae Synchroidae Synteliidae Tasmosalpingidae Telegeusidae Tenebrionidae Tetratomidae Thanerocleridae Throscidae Trachelostenidae Trictenotomidae Trogossitidae Ulodidae Vesperidae Zopheridae †Ulyanidae †Berendtimiridae †Electrapatidae †Praelateriidae †Alloioscarabaeidae †Lithoscarabaeidae †Paralucanidae †Septiventeridae †Elodophthalmidae †Mesocinetidae 科未定 †Forticatinius †Mathesius †Aliscarabaeus †Avitortor †Cretoserica †Hongscarabaeus †Hybosorites †Mesoscarabaeus †Opiselleipon Aprostomis Rhizonium †Wuhua Afremus Lagrioida 捻翅目 Strepsiptera Bahiaxenidae Mengenillidae †Mengeidae †Protoxenidae Bohartillidae Callipharixenidae Corioxenidae Elenchidae Halictophagidae Myrmecolacidae Stylopidae Xenidae †Protelencholacidae 科未定 †Pseudococcites 蛇蛉目 Raphidioptera †Priscaenigmatidae †Baissopteridae Inocelliidae †Metaraphidiidae †Mesoraphidiidae Raphidiidae 科未定 †Archiinocellia †Arariperaphidia 广翅目 Megaloptera †Corydasialidae Parasialidae Euchauliodidae 脉翅目 Neuroptera †Permithonidae †Prohemerobiidae Nevrorthidae †Grammosmylidae †Osmylitidae Ithonidae Polystoechotidae Osmylidae †Ascalochrysidae †Mesochrysopidae Chrysopidae Hemerobiidae Coniopterygidae Sisyridae Dilaridae Mantispidae †Mesithonidae Rhachiberothidae Berothidae †Kalligrammatidae Psychopsidae Nemopteridae †Osmylopsychopidae †Nymphitidae †Solenoptilidae †Brogniartiellidae Nymphidae †Babinskaiidae Myrmeleontidae Ascalaphidae 科未定 †Mantispidiptera †Mesohemerobius 蝎蛉总目 Panorpida 下列各蝎蛉总目昆蟲均為格式起見而另起段落(包含吸吻類及類脈類) 吸吻類 Antliophora 长翅目 Mecoptera Apteropanorpidae Bittacidae Boreidae Choristidae Eomeropidae Meropeidae Nannochoristidae Panorpidae Panorpodidae †Aneuretopsychidae †Cimbrophlebiidae †Dinopanorpidae †Holcorpidae †Kaltanidae †Mesopanorpodidae †Mesopsychidae †Nedubroviidae †Permochoristidae †Protomeropidae †Pseudonannochoristidae †Pseudopolycentropodidae †Thaumatomeropidae 蚤下目 Siphonaptera 蚤科 Pulicidae 潛蚤科 Tungidae Malacopsyllidae Rhopalopsyllidae Vermipsyllidae Coptopsyllidae Ancistropsyllidae Lycopsyllidae Pygiopsyllidae Stivaliidae 盲蚤科
歷史 在科隆大学的学生及开发员马格努斯·曼斯克设计的用户介面基础上,李·丹尼尔·克罗克为维基百科编写了现在的这一软件。 维基百科最初曾经使用Perl语言编写的小型wiki引擎UseModWiki作为后台,其后则换用了Manske用PHP编写的软件来提供更多的功能。随着使用量的日益增长,页面加载的问题日益严重,这促使克罗克重写了该软件,采用了扩展性更强的MySQL后台数据库。 后来,维基媒体基金会的首席技术官布里昂·维伯()成为了该软件的发布经理及其最活跃的开发者。 語源 随着曼斯克程序第一版的释出,该软件曾被赋予了多项昵称,以表示当时的开发状态——“PHP脚本”()、“第二期”()、“第三期”()、“新代码库”()——但并无正式的产品名称。2003年6月20日,随着维基媒体基金会的宣布成立,作为对“Wikimedia”(维基媒体)的戏称,维基百科贡献者丹尼尔·迈耶()创造了“MediaWiki”(媒体维基)一词来称呼这一软件,并在2003年8月开始逐步得到采用。由于这一名称有意地相似于“Wikimedia”(维基媒体)一名(而“Wikimedia”(维基媒体)还相似于“Wikipedia”(维基百科)),因而经常造成混淆。 该软件的标志由埃里克·默勒()基于弗洛朗丝·尼巴尔-德伍阿尔拍摄的太阳花照片制作,最初用于参加维基百科在2003年年中举行的国际性标志竞赛。该标志被评为第三名,并被选作MediaWiki的标志;第二名的标志则被选为维基媒体基金会的标志。太阳花两侧的双重方括号象征着MediaWiki用来建立超連結到其他wiki页面的语法。 版本历史 MediaWiki的第一个版本 1.1发布于2003年12月。 使用网站 MediaWiki最著名的使用案例是维基百科,同时还部分用于维基媒体基金会的其他项目。一些其他的公共wiki网站也使用MediaWiki,包括Fandom(一个wiki农场)、wikiHow和维基解密。 使用MediaWiki的还有众多和维基百科模式相似的线上wiki百科,大众百科、萌娘百科、Metapedia、Scholarpedia和保守百科是其中几个例子。Mediawiki也在大量公司的内部使用,其中有Novell和英特尔。 Mediawiki也被应用在政府内部,例子包括由美国情报体系使用的和美国国务院使用的Diplopedia。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等联合国机构也使用MediaWiki来运行他们的wiki网站,他们认为:“这个软件支撑了维基百科的运转,得到了全面而彻底的测试,相对于其他wiki软件,MediaWiki在未来将会是更多wiki网站技术人员的选择。” 主要功能 MediaWiki提供丰富的核心功能集和增加提供附加功能的扩展程序的机制。 国际化和本地化 由于维基媒体计划大力强调多语言,国际化和本地化受到开发商的显著关注。Translatewiki.net将用户界面完全或部分翻译成超过300种语言,网站管理员还可以进一步定制(整个界面可以透过wiki编辑)。几个扩展程序,最明显的是收集在MediaWiki语言中的,旨在进一步提升MediaWiki的多语种和国际化。 安装和配置 安装MediaWiki要求用户拥有管理权限能同时运行PHP和兼容类型SQL数据库的服务器。有些用户发现设置虚拟主机能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不兼容MediaWiki的网站的大部分内容在框架下(如Zope和Ruby on Rails)运行。云主机可以让用户省去手动建立新服务器的工夫。 安装PHP脚本能透过网络浏览器访问来初始化wiki的设置。软件为用户提示了必备参数的最小化设置,留下启用上传功能、增加网站标志、安装扩展等进一步的变更可透过修改包含在文件LocalSettings.php中的配置设置实现。MediaWiki的某些方面可以透过特殊网页或编辑某些页面进行配置。例如,滥用过滤器需要透过专门的页面设置,某些小工具可以在MediaWiki名字空间中创建JavaScript页面以进行添加。MediaWiki社区发布了一篇全面的安装指南。 标记 早期MediaWiki(及其前身UseModWiki)与其他维基引擎之间的差别之处在于代替驼峰式大小写的“自由链接”。当MediaWiki被创造时,wiki的典型现象是需要文本像“WorldWideWeb”一样创建关于万维网页面的链接:MediaWiki中的链接从另一方面来讲,是由双括号括起来的字创建的,它们之间的空间保持不变,如万维网。这种变化符合创建百科全书的逻辑,且十分讲求名字的精确度。 MediaWiki使用了一种可扩展、轻量级的维基标记语言来设计,它比HTML更容易学习和使用。工具存在将表格在MediaWiki标记和HTML之间切换的转换内容。尽管有过创造MediaWiki标记语言规范的尝试,但共识似乎已经达到了维基代码需要上下文有关文法的程度。下面的对比分析展现了维基标记语言与HTML之间的差别。 (语出路易斯·卡罗《爱丽丝梦游仙境》) 编辑界面 学习MediaWiki的页面编辑工具被认为有挑战性。一项关于学生使用基于MediaWiki的wiki的分配情况的调查发现,当被问及wiki的主要问题的开放性问题时,24%提到了技术问题和格式,如“无法弄清楚如何加入图像。无法弄清楚如何显示带链接的文字,就像输入数字。” 为了使编辑长页面更容易,MediaWiki允许分段编辑页面(从段落标题处找到)。用户还可以标记编辑是否为小修改。例如更正拼写、语法和标点符号属于小修改,而增加新文本段落就不属于小修改。 有时一个用户正在编辑,第二个用户保存页面同一段落的编辑,之后当第一个用户尝试保存网页时,就会出现编辑冲突。那个第二个用户将获得机会将它的内容合并到当前展现第一个用户保存的编辑的页面。一个可选的扩展程序向特定用户组在编辑冲突时提供优先机会。 MediaWiki的用户界面已被本地化成不同的语言。维基内容本身可以设置、发送到“内容式语言”的HTTP标题和“lang”HTML属性。 操作系统及应用环境 任何一種可以運行PHP與MySQL的作業系統: Microsoft Windows,例如: Windows 2000、Windows Server 2003、Windows Server
Server 2008 Linux(例如,Fedora……) BSD(例如,FreeBSD……) macOS(前稱Mac OS X),例如: OS X Lion、Mac OS X 10.6..... 資料庫:MySQL、PostgreSQL或MariaDB 動態網頁技術:PHP 網頁伺服器:Apache、Nginx或IIS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使用者指南 使用MediaWiki的網站列表 MediaWiki中文技术论坛 (非官方) 中文Mediawiki 參見 MediaWiki初版主要作者:马格努斯·曼斯克 Wikipedia:MediaWiki Wiki Wiki引擎 Wiki軟件比較 維基 維基媒體基金會 維基百科 跨维基 -{zh-hans:如何取得维基软件;zh-hant:如何取得維基軟體;}- 內容管理系統列表 MediaWiki與瀏覽器或執行環境的相容性 自由内容管理系统 用PHP编程的自由软件 自由wiki软件
這是該區的第二所大學。 此外沙田工業學院在1985年於火炭成立,現已易名為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沙田分校。 香港浸會大學在石門一帶興建「石門(沙田)校園」,主要作為自資學士學位課程及副學士課程的上課地點,以及設立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上述校舍已於2006年落成啟用。 香港伍倫貢學院原先於九龍城御豪門及豪門、德福花園及城大校園設校的香港城市大學專上學院(2019年易名香港伍倫貢學院),亦將於2023年遷入柏傲莊預留樓層,成為沙田區第五所大專院校。 香港明愛於沙田設有明愛社區書院於文禮路18-24號和明愛社區進修中心於沙田圍崗背街7號聖本篤堂2樓。 基督宗教神學院校 中國浸信會神學院 信義宗神學院 牧職神學院 香港浸信會神學院(位於西貢北大埔區) 中學教育 截至2021年,沙田區共有53間中學,包括3間官立小學,39間津貼中學,11間直資中學,是香港所有地區中最多的。林大輝中學及賽馬會體藝中學等學校都位於沙田區。此外沙田亦是全港最多英文中學(有關概念已成為歷史名詞,詳見英文中學條目)的區域。 小學教育 由於香港出生率於近年來持續偏低,近年有部份沙田區小學被迫停辦。截至2015年,沙田共有40間小學。 幼兒教育 特殊教育 體育學院 香港體育學院 醫療服務 位於圓洲角一帶的威爾斯親王醫院於1982年正式啟用,是全港首間全院設有空氣調節的政府醫院,提供約1360張病床和24小時急症室服務,並附設李嘉誠專科診所,也是香港中文大學的實習醫院。沙田區的另一間公營醫院是沙田醫院,於1991年12月啟用,共有病床650張。沙田亦於大圍、瀝源、圓洲角及馬鞍山設有公營診所,提供普通科醫療服務。另外於1994年啟用的仁安醫院,是新界東區首間私家醫院。而沙田慈氏護養院及白普理寧養中心則提供療養服務。以下為沙田區醫院列表: 公營醫院 威爾斯親王醫院(醫管局新界東聯網) 沙田醫院 公營診所 瀝源普通科門診診所 馬鞍山家庭醫學中心 沙田(大圍)普通科門診診所 圓洲角普通科門診診所 公營護理院 沙田慈氏護養院 白普理寧養中心 私營醫院 仁安醫院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 文康娛樂 香港各大電視台的發射站位於沙田慈雲山山頂 沙田區(不包括大圍)擁有完善的文娛康樂設施。佔地約70公頃的沙田馬場於1978年啟用,是繼跑馬地馬場後的香港第2個賽馬場,同時馬場中央的彭福公園也啟用。1981年連接沙田及大埔的單車徑落成,途經城門河畔及吐露港海旁。政府正計劃沙田至大埔將單車徑連接新界西北的單車徑,形成更廣大的單車徑網絡。 1988年沙田裁判法院及沙田中央圖書館(現稱沙田公共圖書館)啟用。1986年城門河畔增設了休憩設施。而位於沙田市中心的沙田大會堂於1987年啟用,為繼香港大會堂後的香港第2個大會堂。1988年佔地約8公頃的沙田公園啟用,以中式園林設計,設有園藝花園、流水景色、露天廣場及演奏台等特色設施。 2008年為了迎接北京奧運馬術盛事,城市藝坊正式啟用,以奧林匹克運動為主題。 而於馬鞍山的馬鞍山公園則於1998年啟用,建築以歐陸式古典風貌為題。2000年位於大圍的香港文化博物館啟用,介紹香港傳統文化、習俗及藝術,可同時容納六千名遊客,現為香港最大規模的博物館,此外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總部亦位於沙田排頭。 體育 沙田體育會成立於1982年,積極培訓優秀運動員,亦為居民提供各項體育項目訓練班及比賽。同年沙燕棒球隊成立,得到時任沙田政務專員的曾蔭權支持,成為全港首支華人少年棒球隊。及至從1984年起舉辦的沙田龍舟競渡,每年端午節均吸引不少健兒到沙田城門河上較量,很多公司亦派員參賽同歡,同時亦催化了香港龍舟運動的普及化。與此同時,沙燕及沙田龍舟亦成為近年電影「點五步」及「逆流大叔」的靈感及取景之地。 香港賽馬會亦於1982年同年成立銀禧體育中心(現稱香港體育學院),為香港提供綜合體育訓練場地。而城門河亦是中國香港賽艇協會沙田賽艇中心及石門賽艇中心的訓練中心,提供賽艇訓練,並培養了不少出色的賽艇運動員。 除此之外,沙田區還有多個文康體育設施,包括游泳池、足球場、體育館、各類田徑設施和社區會堂。知名球會傑志體育會亦在此設立訓練基地賽馬會傑志中心。 不過大圍的規劃長期受到非議。自2000年起,一直有地區人士要求在區內增設圖書館、公園、室內外運動場、健康院以至街市等公共設施,特別希望在大圍站上蓋發展項目設置有關設施,讓市民有更多元化的康樂活動。唯政府各部門多年來一直以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來作標準,認為毋須興建有關社區設施,因而備受批評。 沙田區文康體育設施有(依筆劃排序): 博物館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香港文化博物館 圖書館 沙田公共圖書館 馬鞍山公共圖書館 瀝源公共圖書館 圓洲角公共圖書館 社區中心及會堂 沙田大會堂 中文大學邵逸夫堂 恒安社區中心 隆亨社區中心 顯徑鄰里社區中心 秦石社區會堂 廣源社區會堂 瀝源社區會堂 博康社區會堂 沙角社區會堂 新田圍社區會堂 禾輋社區會堂 利安社區會堂 圓洲角社區會堂 康樂場地 小瀝源路遊樂場 牛皮沙街遊樂場 沙田圍遊樂場 紅梅谷路遊樂場 馬鞍山遊樂場 排頭村遊樂場 曾大屋遊樂場 源禾遊樂場 翠田街足球場 顯田遊樂場 體育館 車公廟體育館 恒安體育館 美林體育館 馬鞍山體育館 源禾路體育館 顯徑體育館 圓洲角體育館 游泳池 沙田賽馬會游泳池 馬鞍山游泳池 顯田游泳池 單車公園 沙田交通安全公園 沙田體育會大水坑單車公園 公園 沙田公園 城市藝坊 彭福公園 馬鞍山公園 馬鞍山海濱長廊 草地球場 沙田運動場 馬鞍山運動場 曾大屋遊樂場 顯田遊樂場 草地滾球場 小瀝源路遊樂場 壁球場 沙田賽馬會公眾壁球場 水上活動中心 沙田體育會水上活動中心 射箭場 沙田體育會射箭場 度假營 突破青年村 烏溪沙青年新村 旅遊景點 沙田區設有三個郊野公園,分別是金山郊野公園、獅子山郊野公園及馬鞍山郊野公園,為市民提供郊遊好去處。於獅子山郊野公園內,設有紅梅谷自然教育徑,並提供熱門燒烤場地。而同屬獅子山郊野公園內,望夫石位於海拔360呎的山上。遊客攀登上望夫石,一睹沙田古時的標誌。而途經沙田區的麥理浩徑,由北潭涌至屯門,全長100公里;衛奕信徑則全長78公里,由赤柱峽道至八仙嶺,其中於第5段途經沙田。 沙田區設有多間寺廟及教堂。當中舊沙田車公廟建於明朝末年,屬香港二級歷史建築,現今已停止向公眾開放。而新沙田車公廟則於1993年落成,面積達5,000平方米,比舊廟大8倍,讓寺廟能容納更多善信。沙田另一寺廟萬佛寺,由月溪法師在1957年建設,特色是寺廟設有小金佛像12,800尊及於廟外設有十八羅漢像。於萬佛寺附近設有西林寺,現已荒廢。基督教道風山,以傳統寺廟特色設計,並有一十字架於山上,道風山亦是香港二級歷史建築。 另外於2000年,全亞洲首個以史諾比漫畫為主題的主題公園——史諾比開心世界於沙田新城市廣場建造完成,並吸引大量遊客。而沙田馬場亦吸引各地遊客欣賞賽馬。沙田區內設有多間酒店,其中三間酒店同為4星級(非官方評定),分別為帝都酒店、麗豪酒店及香港凱悅酒店-沙田,在馬鞍山則設有海澄軒-海景酒店,在小瀝源則設有香港沙田萬怡酒店。沙田區議會於2002年曾為沙田區選出「沙田十景」,以作為該區的旅遊賣點。 節日特色 每逢車公誕,特別是農曆正月初三,都會有大量善信到車公廟參拜。 於農曆五月初五,沙田體育會會於城門河舉辦沙田龍舟競賽及國際龍舟邀請賽,當中政府部門更會一同參加,吸引市民到兩邊河岸觀看賽事。無綫電視更會直播這兩個盛大的賽事。 沙田由1983年開始舉辦沙田節日燈飾,在聖誕至農曆新年間,於沙田公園及城門河的天橋上,佈置大型燈飾,並會舉行亮燈禮,邀請各明星、歌手一同進行亮燈儀式。除了這大型節日燈飾外,每逢中秋節均會於沙田公園佈置中秋燈飾,並舉辦綵燈會。 每逢4年,便舉行「沙田節」活動,讓全港市民更對沙田有深入認識。最近一次沙田節於2023年舉辦。 每踏入天干逢乙、丙、丁(即西曆逢5、6、7)之年,沙田區內便會連續三年,有三場十年一屆的太平清醮,如第一年是歲次乙未2015年,是沙田九約舉行太平清醮的年份,第二年丙申2016年是田心圍,第三年丁酉2017年則是積存圍(大圍)。 經濟發展 商業 由於沙田區的城市設計接近外國的市郊(Suburb),所以沙田區的商業大廈並不多。首座大型的商業大廈是1989年落成的新城市商業大廈,用作寫字樓,但近年已轉營為健身室及學習中心等。而同由新鴻基地產發展在1995年落成的新城市中央廣場,屬甲級寫字樓,另外連城廣場也同樣設有寫字樓。 酒店 早在1950至60年代沙田尚未發展為新市鎮時,大埔道已設「沙田酒店」。到1980年代發展新市鎮後,麗豪酒店率先於1984年開業,其後有1989年開業,位於沙田市中心的帝都酒店、2009年開業的香港沙田凱悅酒店、2013年開業的香港沙田萬怡酒店及2019年開業的沙田帝逸酒店。 工業
沙田慈氏護養院 白普理寧養中心 私營醫院 仁安醫院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 文康娛樂 香港各大電視台的發射站位於沙田慈雲山山頂 沙田區(不包括大圍)擁有完善的文娛康樂設施。佔地約70公頃的沙田馬場於1978年啟用,是繼跑馬地馬場後的香港第2個賽馬場,同時馬場中央的彭福公園也啟用。1981年連接沙田及大埔的單車徑落成,途經城門河畔及吐露港海旁。政府正計劃沙田至大埔將單車徑連接新界西北的單車徑,形成更廣大的單車徑網絡。 1988年沙田裁判法院及沙田中央圖書館(現稱沙田公共圖書館)啟用。1986年城門河畔增設了休憩設施。而位於沙田市中心的沙田大會堂於1987年啟用,為繼香港大會堂後的香港第2個大會堂。1988年佔地約8公頃的沙田公園啟用,以中式園林設計,設有園藝花園、流水景色、露天廣場及演奏台等特色設施。 2008年為了迎接北京奧運馬術盛事,城市藝坊正式啟用,以奧林匹克運動為主題。 而於馬鞍山的馬鞍山公園則於1998年啟用,建築以歐陸式古典風貌為題。2000年位於大圍的香港文化博物館啟用,介紹香港傳統文化、習俗及藝術,可同時容納六千名遊客,現為香港最大規模的博物館,此外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總部亦位於沙田排頭。 體育 沙田體育會成立於1982年,積極培訓優秀運動員,亦為居民提供各項體育項目訓練班及比賽。同年沙燕棒球隊成立,得到時任沙田政務專員的曾蔭權支持,成為全港首支華人少年棒球隊。及至從1984年起舉辦的沙田龍舟競渡,每年端午節均吸引不少健兒到沙田城門河上較量,很多公司亦派員參賽同歡,同時亦催化了香港龍舟運動的普及化。與此同時,沙燕及沙田龍舟亦成為近年電影「點五步」及「逆流大叔」的靈感及取景之地。 香港賽馬會亦於1982年同年成立銀禧體育中心(現稱香港體育學院),為香港提供綜合體育訓練場地。而城門河亦是中國香港賽艇協會沙田賽艇中心及石門賽艇中心的訓練中心,提供賽艇訓練,並培養了不少出色的賽艇運動員。 除此之外,沙田區還有多個文康體育設施,包括游泳池、足球場、體育館、各類田徑設施和社區會堂。知名球會傑志體育會亦在此設立訓練基地賽馬會傑志中心。 不過大圍的規劃長期受到非議。自2000年起,一直有地區人士要求在區內增設圖書館、公園、室內外運動場、健康院以至街市等公共設施,特別希望在大圍站上蓋發展項目設置有關設施,讓市民有更多元化的康樂活動。唯政府各部門多年來一直以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來作標準,認為毋須興建有關社區設施,因而備受批評。 沙田區文康體育設施有(依筆劃排序): 博物館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香港文化博物館 圖書館 沙田公共圖書館 馬鞍山公共圖書館 瀝源公共圖書館 圓洲角公共圖書館 社區中心及會堂 沙田大會堂 中文大學邵逸夫堂 恒安社區中心 隆亨社區中心 顯徑鄰里社區中心 秦石社區會堂 廣源社區會堂 瀝源社區會堂 博康社區會堂 沙角社區會堂 新田圍社區會堂 禾輋社區會堂 利安社區會堂 圓洲角社區會堂 康樂場地 小瀝源路遊樂場 牛皮沙街遊樂場 沙田圍遊樂場 紅梅谷路遊樂場 馬鞍山遊樂場 排頭村遊樂場 曾大屋遊樂場 源禾遊樂場 翠田街足球場 顯田遊樂場 體育館 車公廟體育館 恒安體育館 美林體育館 馬鞍山體育館 源禾路體育館 顯徑體育館 圓洲角體育館 游泳池 沙田賽馬會游泳池 馬鞍山游泳池 顯田游泳池 單車公園 沙田交通安全公園 沙田體育會大水坑單車公園 公園 沙田公園 城市藝坊 彭福公園 馬鞍山公園 馬鞍山海濱長廊 草地球場 沙田運動場 馬鞍山運動場 曾大屋遊樂場 顯田遊樂場 草地滾球場 小瀝源路遊樂場 壁球場 沙田賽馬會公眾壁球場 水上活動中心 沙田體育會水上活動中心 射箭場 沙田體育會射箭場 度假營 突破青年村 烏溪沙青年新村 旅遊景點 沙田區設有三個郊野公園,分別是金山郊野公園、獅子山郊野公園及馬鞍山郊野公園,為市民提供郊遊好去處。於獅子山郊野公園內,設有紅梅谷自然教育徑,並提供熱門燒烤場地。而同屬獅子山郊野公園內,望夫石位於海拔360呎的山上。遊客攀登上望夫石,一睹沙田古時的標誌。而途經沙田區的麥理浩徑,由北潭涌至屯門,全長100公里;衛奕信徑則全長78公里,由赤柱峽道至八仙嶺,其中於第5段途經沙田。 沙田區設有多間寺廟及教堂。當中舊沙田車公廟建於明朝末年,屬香港二級歷史建築,現今已停止向公眾開放。而新沙田車公廟則於1993年落成,面積達5,000平方米,比舊廟大8倍,讓寺廟能容納更多善信。沙田另一寺廟萬佛寺,由月溪法師在1957年建設,特色是寺廟設有小金佛像12,800尊及於廟外設有十八羅漢像。於萬佛寺附近設有西林寺,現已荒廢。基督教道風山,以傳統寺廟特色設計,並有一十字架於山上,道風山亦是香港二級歷史建築。 另外於2000年,全亞洲首個以史諾比漫畫為主題的主題公園——史諾比開心世界於沙田新城市廣場建造完成,並吸引大量遊客。而沙田馬場亦吸引各地遊客欣賞賽馬。沙田區內設有多間酒店,其中三間酒店同為4星級(非官方評定),分別為帝都酒店、麗豪酒店及香港凱悅酒店-沙田,在馬鞍山則設有海澄軒-海景酒店,在小瀝源則設有香港沙田萬怡酒店。沙田區議會於2002年曾為沙田區選出「沙田十景」,以作為該區的旅遊賣點。 節日特色 每逢車公誕,特別是農曆正月初三,都會有大量善信到車公廟參拜。 於農曆五月初五,沙田體育會會於城門河舉辦沙田龍舟競賽及國際龍舟邀請賽,當中政府部門更會一同參加,吸引市民到兩邊河岸觀看賽事。無綫電視更會直播這兩個盛大的賽事。 沙田由1983年開始舉辦沙田節日燈飾,在聖誕至農曆新年間,於沙田公園及城門河的天橋上,佈置大型燈飾,並會舉行亮燈禮,邀請各明星、歌手一同進行亮燈儀式。除了這大型節日燈飾外,每逢中秋節均會於沙田公園佈置中秋燈飾,並舉辦綵燈會。 每逢4年,便舉行「沙田節」活動,讓全港市民更對沙田有深入認識。最近一次沙田節於2023年舉辦。 每踏入天干逢乙、丙、丁(即西曆逢5、6、7)之年,沙田區內便會連續三年,有三場十年一屆的太平清醮,如第一年是歲次乙未2015年,是沙田九約舉行太平清醮的年份,第二年丙申2016年是田心圍,第三年丁酉2017年則是積存圍(大圍)。 經濟發展 商業 由於沙田區的城市設計接近外國的市郊(Suburb),所以沙田區的商業大廈並不多。首座大型的商業大廈是1989年落成的新城市商業大廈,用作寫字樓,但近年已轉營為健身室及學習中心等。而同由新鴻基地產發展在1995年落成的新城市中央廣場,屬甲級寫字樓,另外連城廣場也同樣設有寫字樓。 酒店 早在1950至60年代沙田尚未發展為新市鎮時,大埔道已設「沙田酒店」。到1980年代發展新市鎮後,麗豪酒店率先於1984年開業,其後有1989年開業,位於沙田市中心的帝都酒店、2009年開業的香港沙田凱悅酒店、2013年開業的香港沙田萬怡酒店及2019年開業的沙田帝逸酒店。 工業 沙田區有4個輕工業區,包括大圍、火炭、小瀝源及石門,曾為當地居民提供不少就業機會。隨著工業的式微,目前不少工業大廈已經轉型成商貿大廈。其中火炭逐漸成為藝術家集中地,不少藝術家紛紛在工廠大廈設立工作室,已有超過60名藝術家進駐,建立個人或聯合工作室共40個,分別從事繪畫、雕塑、陶瓷、版畫、攝影、錄像、數碼媒體、表演、音樂、書法等創意工業。大圍部份工業大廈至今乃作為貨倉,有部份工廈已改為寫字樓。 香港科學園 香港科學園坐落於新界大埔區白石角,東南面則屬於沙田區,鄰近香港中文大學,佔地約22公頃。是一個以高科技及應用科技(包括電子、生物科技、精密工程及訊息科技和電訊)為主題的研究基地,現由香港科技園公司管理。香港科學園除了向企業提供科技支援、研究發展外,並提供服務式住宅及健身中心等消閒設施。第1期已於2004年10月落成,而第2期工程已於2007年完成,第3期已於2016年11月完成,總樓面面積達330,000平方米。科學園三期西面現進行擴建計劃,於2016年11月22日舉行動土儀式,預計在2020年落成。 交通 港鐵 :大學站、馬場站、火炭站、沙田站、大圍站 :顯徑站、大圍站、車公廟站、沙田圍站、第一城站、石門站、大水坑站、恆安站、馬鞍山站、烏溪沙站 九廣鐵路(英段)早於1910年接駁沙田和市區,早年,只設有沙田站。 及後因香港中文大學、沙田馬場建成及沙田新市鎮的迅速發展,加設大學站、馬場站、火炭站及大圍站,以紓緩沙田站的壓力。時至今日,沙田區有著最多港鐵東鐵綫車站,總共有5個,馬鞍山綫落成後,沙田成為全港最多重型鐵路車站的地方,共15個車站。另一方面,1982年沙田至九龍一段的九廣鐵路(英段)被電氣化,現時東鐵綫車廠設於火炭站旁。 而馬鞍山綫於2004年12月21日啟用,全長11.4公里的鐵路服務沙田東部及馬鞍山一帶,全線位於沙田區。沿線建有多個公共屋邨及私人屋苑,服務範圍內共幾十萬居民居住,被稱為「街坊鐵路」,現時馬鞍山綫車廠設於大圍站與顯徑站間。2020年2月14日落成的屯馬綫一期,在沙田區增設顯徑站。 道路 沙田區擁有完善的交通網絡。1號幹線將沙田與九龍和香港島連接起來,直達香港仔。當中連接九龍塘的獅子山隧道建於1967年,是香港第一條行車隧道,曾經是沙田區的交通命脈,直到現時仍然重要。 而2號幹線亦使大埔、沙田與東九龍和港島東連接起來,而當中連接鑽石山的大老山隧道曾為香港最長的隧道,長約4公里,於1991年啟用。 9號幹線的城門隧道,亦連接沙田與荃灣及新界西;幹線另一端的吐露港公路,則可直達大埔區及新界北。 連接馬鞍山及西貢區的西沙路於1988年啟用。而連接沙田東部及西沙路的馬鞍山繞道(前稱/俗稱T7公路),則於2004年8月啟用。 政府於2002年4月正式建造8號幹線,並一同興建昂船洲大橋、尖山隧道及沙田嶺隧道等基建,並在沙田市中心及大圍進行大規模道路改善計劃。而尖山隧道及沙田嶺隧道及8號幹線沙田至長沙灣段已在2008年3月正式通車,首次沙田有一條公路能直接把西九龍和沙田連接起來,把來往沙田至西九龍一帶的車程大大縮短,加快沙田至西九龍及葵青的交通。整條8號幹線於2009年通車,從沙田至香港國際機場的路程縮短至35分鐘,但8號幹線長沙灣出口的連接支路設計並不方便及需繞經西九龍公路,因此現時前往西九龍的巴士大部分仍繼續使用獅子山隧道。 幹線道路 :獅子山隧道、獅子山隧道公路、沙田路 :大老山隧道、大老山公路 :尖山隧道及沙田嶺隧道、青沙公路、大圍隧道 :城門隧道、城門隧道公路、大埔公路、吐露港公路 市區道路 沙瀝公路 車公廟路 大涌橋路 馬鞍山繞道 巴士 巴士服務方面,沙田區共有110條巴士線,主要由九巴營運,九巴於沙田小瀝源設有一個巴士車廠,另於火炭亦設有九巴、城巴及港鐵巴士車廠等。此外,新巴亦有2條主要特快巴士路線過海隧道巴士682線及新巴798線,沙田市中心及馬鞍山可以連接港島東及將軍澳等地。 巴士 專線小巴 公共小巴(只可駛經大埔公路,而馬鞍山則禁止紅色小巴駛入) 上水 ⇄ 佐敦道 深水埗 ⇄ 上水 觀塘 ⇄ 落馬洲 未來發展 沙田區現時已經發展成熟,而未來發展地區包括馬鞍山的落禾沙、沙田圍以南的水泉澳、大圍西部及大圍站上蓋發展項目。政府亦正將沙田污水處理廠遷往一河之隔的亞公角女婆山山體內 ,並將原址28公頃土地釋放,用作興建房屋。有關工程預計於2029年完成。 參見
起源 據《史记·秦本纪》記載,秦人的先祖,為三皇五帝时期的大業之子伯益。秦最早為夏朝諸候,後歸順商湯而灭夏。商朝大戊以后,成為重要的諸侯。 秦國先祖為商朝「保西垂」。后代蜚廉是商朝末年帝辛的寵臣。據清華簡《系年》的第三章,周初三監之亂平定後,蜚廉“東逃於商奄氏。成王伐商奄,殺蜚廉,西遷商奄之民於邾,以御奴之戎,是秦先人。”李學勤鑑於秦人和東方的奄國同姓,同主少皞,又蜚廉東逃於此,認為秦人可能最初起源於東方,和奄國同源。在西周初年因獲罪及曾「保西垂」,被謫戍西方。 中潏之子为蜚廉,蜚廉有惡來、季勝二子。武王克殷時,惡來被殺。蜚廉一系在此時分為兩支,惡來之子孫居於犬丘,為秦國之祖。季勝為趙氏之祖。 秦人遷至西垂地區,有兩種說法,一据战国末年的《孟子》,說是在晚商时期,因為周武王討伐殷商時,蜚廉支持殷商,因此被殺,其氏族被強迫遷至西垂。另一個传说是,在商朝時,戎胥軒與郦山之女通婚生下中潏,遷至西垂。 西周周穆王之后,秦人地位继续提升,恶来的后代大骆与申侯结为婚姻,居犬丘,以畜牧為生。大駱生非子。 秦最初领地在当时属于周朝的边缘地区,西接西戎。公元前905年,周孝王封非子于秦邑(今甘肃省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东北),为天子之附庸,使复嬴氏祀,号曰“秦嬴”,秦国伊始。据司马迁的说法,非子被别封于秦,为周王室的大夫,后来升格为附庸。天子之附庸与诸侯之附庸级别是不同的,其地位相当于一个畿内诸侯。司马迁也补充,秦人成为附庸后,长期对戎人作战,实力得到扩充。 在秦景公一号大墓中发现过一片石罄,铭文如下:天子郾喜,龚桓是嗣;高阳有灵,四方以鼐。大意为天子举行宴飨,(作罄者是)(秦)共公、(秦)桓公的继承者,先祖高阳在天有灵,国内得以四方生平。高阳氏,即颛顼,黄帝之孙,位列“五帝”。所以秦人源自华夏人群,早期秦文化源自中原商周文化,与西戎差异甚大,但由于长期辟居西隅,亦吸收了不少戎狄文化,在长期与戎狄的战争中,秦人养成了粗犷好战的性格。 早期历史 非子死后,其子秦侯即位,秦侯元年(前855年),秦国始有确切纪年。秦侯在位十年,死后其子秦公伯即位,公伯在位三年,死后其子秦仲即位。秦仲三年(前842年),周厉王暴虐无道,西戎反叛周王室,灭掉犬丘大骆之族,秦仲二十一年(前824年),周宣王以秦仲为大夫,命其率军讨伐西戎。秦仲二十三年(前822年),秦仲在与西戎的战争中战死,秦仲有子五人,由长子嬴祺即位,史称秦庄公;二子嬴福;三子嬴禄;四子嬴寿;少子嬴康(第五子,名號嬴慶)为梁嬴伯爵(春秋时期梁国国君)。周宣王召见秦庄公兄弟五人,授予他七千士卒,命其讨伐西戎。嬴祺五兄弟采取闪电夜袭,分头歼灭、擒贼先擒王,攻破猃狁老巢,打乱他们指挥而获胜,重新夺取犬丘之地。随后庄公迁都犬丘,秦庄公因为战功被周宣王封为西陲大夫。庄公生子三人,长子名世父,世父对祖父秦仲被西戎杀死的事情耿耿于怀,于是带兵攻打西戎,将太子之位让与其弟襄公。 秦襄公元年(前777年),将妹妹缪嬴嫁予西戎丰王,以缓和秦戎关系。次年(前776年),西戎围犬丘,世父率军奋力御敌,不幸被俘,由于秦戎联姻,一年之后世父又被戎人放归秦国。 春秋时期 获封为伯 秦襄公七年(前771年),因幽王寵信褒姒,不滿的外戚申侯联合犬戎攻打周王室,杀死周幽王,秦襄公率军勤王,屡立战功,随后秦襄公审时度势,支持幽王之子周平王並护送其东迁洛邑。秦襄公因此被周平王封为秦伯,又被赐封岐山以西之地,秦正式成为诸侯国。 向东扩张 秦襄公得到周平王的许诺后,大力征伐犬戎,秦襄公十二年(前766年),率军伐犬戎抵达周朝故地岐山,战死。其子德即位,是为秦文公,秦文公四年(前762年),在渭水与汧水交汇处营建新的都邑,文公十六年(前750年),秦文公驱逐戎人,收纳周朝的遗民,将疆域扩展到岐山。文公之子静公(史记作靖公)早死,文公死后由其孙宪公即位(史记误作宁公),秦宪公二年(前714年),迁都平阳,三年(前713年),伐灭荡社,其君亳王逃往戎地,十二年(前704年),灭亡荡氏。 秦晋关系 到了秦穆公时代,降服西戎八國,亦同时参与中原争霸,成为与晋国、楚国的霸主级別强国。晋献公时,秦晋两国维持着良好关系(秦晉之好),而秦亦致力巩固及开拓西陲。公元前651年,晋献公死,众晋公子争位,晋国陷入动乱,而秦穆公亦开始把战略目标东移。晋公子夷吾流亡国外,并许诺秦穆公若以秦助继晋侯位,则以黄河以西的土地报答秦国。及秦军送夷吾回晋,立为晋惠公。而晋惠公却与梁国联姻,秦却没有得河西土地,秦穆公亦没有追究。过了数年晋国旱灾,晋求粮于秦,穆公卖粮食及农具与助晋。翌年,秦国大旱,穆公欲购粮于晋,而惠公不许。秦穆公大怒伐晋,战于韩,俘虏了晋惠公。因晋惠公的姐姐是穆公的夫人,才得以被放回晋国。前643年,晋惠公让太子圉到秦当人质。前641年,秦国灭梁国。后来秦穆公听说晋献公有一公子重耳流亡于楚国,遂请重耳到秦,并举兵助其回晋国。时晋惠公已死,其子晋怀公刚立不足一年,被公子重耳和秦军攻杀。公元前636年,重耳继位为晋文公,在位九年,秦晋修好。 公元前628年,晋文公去世,晋襄公立。这一年秦穆公秘密攻打郑国,秦军于行军途中被贩牛的郑国商人弦高识破,失去了突袭的先机,遂收兵回秦。当时晋襄公探得秦军回军的路径,两军大战于殽,秦军覆没。消息传回秦国,穆公懊悔悲恸,秦人大愤。前625年,秦穆公发兵伐晋复仇,又败于彭衙。过了一年,秦穆公亲自率兵再次讨伐晋国,渡过黄河以后,将渡船全部焚毁,表示誓死克敌的决心。晋军拒不出战。穆公在当年的殽战场埋葬尸骨及树立标记,然后班师回国。 及后,因秦国东进的路被晋国堵塞(晉國滅虢後佔據了函谷關),秦国的战略转回传统的经营西陲。秦康公,桓公,景公时期,秦晋一再发生战争,几经拉锯。秦国国势亦随着战争被拖至逐渐衰弱。 弭兵之会 公元前546年,秦景公在位期间,宋国、晋国、楚国、齐国、秦国等14国举行弭兵之会,签订的盟约是:“晋、楚之从,交相见也。”(奉晋、楚两国为共同霸主,除齐、秦外,各国须向晋、楚同样纳贡,晋的仆从国要朝贡楚国,而楚的仆从国要朝贡晋国,齐国作为晋国的盟国,不朝拜楚国,秦国为楚国的盟国,亦不朝于晋国),秦哀公在位期间,申包胥曾前往秦庭痛哭求师助楚昭王复国,留下“申包胥哭秦庭”这一典故。 战国时期 战国初期魏国连年进攻秦国,夺取河西之地,設立西河郡(見河西之戰),秦国被迫退守洛水以西,走入下坡。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商鞅开始第一次变法。主要内容为:第一,「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第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第三奖励军功,按功受爵,贵族无军功不再受爵;第四,「燔诗书而明法令」。前350年商鞅又进行第二次变法,主要内容有:统一秦国的度量衡;废分封,行县制;「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步强盛起来,军队的战斗力也有所提高,使秦国成为当时最强盛的诸侯国,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但是商鞅实行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的秦朝有消极影响。商鞅变法遭到了旧贵族的强烈反对。秦孝公死后,商鞅被施以车裂之刑。但商鞅变法的措施在秦国继续下去,他主张的法家思想,也成为秦国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
社会经济 秦国社会经济仍以农业为主。在耕作上经历了青铜工具到铁农具的变革,大约在春秋时代晚期,出现了铸铁农具。秦国的土地在商鞅变法之前为分封采邑制,商鞅变法大部分土地特别是耕地被国有化,再以授田方式分于有军工之人。但主要的土地还是掌控在秦朝廷手上,由朝廷机构经营管理,收益直接上交国库,为秦国的对外扩张战争提供了巨大的财政基础。 战国时代,修建了郑国渠、都江堰等水利工程,进一步促使农业生产发展。 手工业以冶铜和制陶最为发达。发明了铬盐氧化处理兵器的新工艺;建筑材料颇具特色,瓦当更是精美的艺术品。 重視小兒的健康與教育,有專門的小兒醫生。 葬仪 秦国国君陵园在雍城陵区发现13座,芷阳陵区发现4座,士大夫与国人墓葬已发掘至近千座,国君称王之前使用「中」字形诸侯级墓制,称王之後使用「亚」字形王级墓制,广泛使用人殉(秦獻公廢除),殉葬物品丰富,规模宏大。其中秦公一号大墓(及秦景公墓地)殉葬186人,为中国有史以来发掘坟墓中殉葬人数最多的一座。 人口 西元前360年,約130萬~160萬 军事 秦国军队自商鞅变法实行奖励军功政策后愈战愈勇。武器装备不断改进。军队数量多时达到「带甲之士百万」,出现了尉缭、白起、王翦、蒙恬等著名军事家和将领。 人物簡表 春秋時期 (前770年~前5世紀) 戰國時期 (前5世紀~前221年) 秦朝時期(前221年~前207年) 楚漢時期(前207年~前202年) 世系简表 文化作品 影視 《大秦帝國之裂變》 《大秦帝國之縱橫》 《大秦帝國之崛起》 《大秦赋》 《秦始皇》 《東周列國戰國篇》 《皓鑭傳》 《羋月傳》 動作角色扮演遊戲 《秦殤》 動畫 《王者天下》 注释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外部連結 李學勤:〈清華簡關於秦人始源的重要發現〉(2011年) 李峰:〈礼县出土秦国早期铜器及祭祀遗址论纲〉。
三秦:陕西省别称。 秦岭:横贯陕西中部的主要山脉。 秦川:渭河平原。 秦皇岛 姓氏 秦姓,一个中国姓氏。 日本秦氏,一个日本姓氏。 人名 秦始皇,泛指以秦王政之稱,簡稱「秦」。 产品 比亚迪秦,比亚迪汽车制造的一款新能源汽车。 參見
秦岭:横贯陕西中部的主要山脉。 秦川:渭河平原。 秦皇岛 姓氏 秦姓,一个中国姓氏。 日本秦氏,一个日本姓氏。 人名 秦始皇,泛指以秦王政之稱,簡稱「秦」。 产品 比亚迪秦,比亚迪汽车制造的一款新能源汽车。
1699年:瑪麗亞·約瑟法,波蘭王后(1757年) 1708年:-{zh-cn:弗朗茨; zh-tw:法蘭茲}-一世,哈布斯堡-洛林王朝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765年逝世) 1731年:弗朗蒂舍克·杜舍克,波西米亞作曲家、鋼琴家(1799年逝世) 1765年:伊萊·惠特尼,美國發明家、機械工程師、機械製造商(1825年逝世) 1815年:阿道夫·馮·门采爾,德國油畫家、版畫家(1905年逝世) 1832年:比約恩斯彻納·比昂松,挪威作家、國歌作詞者,190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1910年逝世) 1845年:翟理斯,英國外交官、漢學家(1935年逝世) 1861年:喬治·梅里愛,法國魔術師、電影製片(1938年逝世) 1861年:阿里斯蒂德·馬約爾,法國雕塑家、畫家(1944年逝世) 1864年:卡米耶·克洛岱爾,法國雕塑家,羅丹愛侶(1943年逝世) 1865年:-{zh-cn:让·西贝柳斯; zh-tw:尚·西貝流士; zh-hk:尚·西貝流士}-,芬蘭兰作曲家(1957年逝世) 1865年:雅克·阿達馬,法國數學家(1963年逝世) 1880年:申采浩,韓國獨立運動家、歷史學家、文學家(1936年逝世) 1886年:迭戈·里韋拉,墨西哥畫家、活躍的共產主義者、墨西哥壁畫復興運動促進者(1957年逝世) 1890年:-{zh-hans:博胡斯拉夫·马尔蒂努;zh-hk:馬天奈;zh-tw:博胡斯拉夫·馬爾蒂努;}-,捷克作曲家(1959年逝世) 1892年:馬庫斯·李·漢森,美國歷史學家(1938年逝世) 1894年:E·C·西格,美國漫畫家,《大力水手》創作者(1938年逝世) 1900年:孫立人,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1990年逝世) 1909年:萊斯利·紐比金,英國神學家、宣教士(1998年逝世) 1913年:孫運璿,台灣行政院長(2006年逝世) 1918年:傑拉德·蘇才 ,法國男中音歌劇唱家(2004年逝世) 1922年:盧西安·弗洛伊德,德裔英國藝術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孫子(2011年逝世) 1925年:阿納爾多·福拉尼,義大利政治人物,第43任義大利總理(2023年逝世) 1927年:尼克拉斯·盧曼,德國社会學家(1998年逝世) 1930年:馬克西米利安·謝爾,奧地利、瑞士籍電影演員、導演、編劇、監製(2014年逝世) 1935年:達曼德拉,印度演員、政治人物 1936年:大衛·卡拉定,美國男演員(2009年逝世) 1939年:达里乌什·梅赫尔朱伊,伊朗電影導演、編劇(2023年逝世) 1939年:詹姆斯·高威,北愛爾蘭長笛演奏家,被譽為「金笛手」 1941年:吉奧夫·赫斯特,英格蘭前足球運動員 1943年:吉姆·莫里森,美國創作歌手、詩人(1971年逝世) 1944年:莎米拉·泰戈,印度女演員 1945年:約翰·班維爾,愛爾蘭小說家 1947年:托馬斯·切赫,美國生物化學家,198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1948年:路易斯·卡法雷利,阿根廷數學家 1949年:蘇紹連,台灣詩人 1949年:南茜·迈耶斯,美國導演、編劇、電影監製 1949年:羅伯特·史坦伯格,美國發展心理學權威 1951年:比爾·布萊森,美國作家 1952年:夏韶聲,香港搖滾男歌手 1952年:許文遠 ,新加坡發展部部長 1953年:金·貝辛格,美國演員 1954年:島本須美,日本女性聲優 1954年:高洪柱,韓裔美籍律師、法律學者 1955年:林嶺東,香港電影導演 (2018年逝世) 1956年:廖俊輝,香港足球運動員、教練 1957年:米哈伊爾卡西亞諾夫,俄羅斯政治人物 1960年:林冠英,馬來西亞檳城第四任首席部長 1962年:馬蒂·弗里德曼,美國吉他手、作曲家 1963年:黃安,台灣男歌手 1964年:泰瑞·海契,美國女演員 1964年:奥斯卡·拉米雷斯,哥斯达黎加足球運動員、教練 1965年:劉嘉玲,香港女演員 1966年:西尼德·奥康娜,愛爾蘭創作歌手(2023年逝世) 1967年:三石琴乃,日本女性聲優 1968年:麥克·穆西納,前美國職棒大聯盟球員 1970年:和久井映見,日本女歌手、演員 1973年:稻垣吾郎,日本男藝人 1975年:陳維齡,台灣女藝人 1976年:多米尼克·莫納漢,英國男演員 1977年:中岡創一,日本搞笑藝人 1978年:-{zh-hans:约翰·奥斯特;zh-hk:約翰·奧士達;zh-tw:約翰·奧斯特;}-,英國職業足球運動員 1978年:伊恩·桑莫哈德,美國演員、時裝模特兒
1886年:迭戈·里韋拉,墨西哥畫家、活躍的共產主義者、墨西哥壁畫復興運動促進者(1957年逝世) 1890年:-{zh-hans:博胡斯拉夫·马尔蒂努;zh-hk:馬天奈;zh-tw:博胡斯拉夫·馬爾蒂努;}-,捷克作曲家(1959年逝世) 1892年:馬庫斯·李·漢森,美國歷史學家(1938年逝世) 1894年:E·C·西格,美國漫畫家,《大力水手》創作者(1938年逝世) 1900年:孫立人,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1990年逝世) 1909年:萊斯利·紐比金,英國神學家、宣教士(1998年逝世) 1913年:孫運璿,台灣行政院長(2006年逝世) 1918年:傑拉德·蘇才 ,法國男中音歌劇唱家(2004年逝世) 1922年:盧西安·弗洛伊德,德裔英國藝術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孫子(2011年逝世) 1925年:阿納爾多·福拉尼,義大利政治人物,第43任義大利總理(2023年逝世) 1927年:尼克拉斯·盧曼,德國社会學家(1998年逝世) 1930年:馬克西米利安·謝爾,奧地利、瑞士籍電影演員、導演、編劇、監製(2014年逝世) 1935年:達曼德拉,印度演員、政治人物 1936年:大衛·卡拉定,美國男演員(2009年逝世) 1939年:达里乌什·梅赫尔朱伊,伊朗電影導演、編劇(2023年逝世) 1939年:詹姆斯·高威,北愛爾蘭長笛演奏家,被譽為「金笛手」 1941年:吉奧夫·赫斯特,英格蘭前足球運動員 1943年:吉姆·莫里森,美國創作歌手、詩人(1971年逝世) 1944年:莎米拉·泰戈,印度女演員 1945年:約翰·班維爾,愛爾蘭小說家 1947年:托馬斯·切赫,美國生物化學家,198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1948年:路易斯·卡法雷利,阿根廷數學家 1949年:蘇紹連,台灣詩人 1949年:南茜·迈耶斯,美國導演、編劇、電影監製 1949年:羅伯特·史坦伯格,美國發展心理學權威 1951年:比爾·布萊森,美國作家 1952年:夏韶聲,香港搖滾男歌手 1952年:許文遠 ,新加坡發展部部長 1953年:金·貝辛格,美國演員 1954年:島本須美,日本女性聲優 1954年:高洪柱,韓裔美籍律師、法律學者 1955年:林嶺東,香港電影導演 (2018年逝世) 1956年:廖俊輝,香港足球運動員、教練 1957年:米哈伊爾卡西亞諾夫,俄羅斯政治人物 1960年:林冠英,馬來西亞檳城第四任首席部長 1962年:馬蒂·弗里德曼,美國吉他手、作曲家 1963年:黃安,台灣男歌手 1964年:泰瑞·海契,美國女演員 1964年:奥斯卡·拉米雷斯,哥斯达黎加足球運動員、教練 1965年:劉嘉玲,香港女演員 1966年:西尼德·奥康娜,愛爾蘭創作歌手(2023年逝世) 1967年:三石琴乃,日本女性聲優 1968年:麥克·穆西納,前美國職棒大聯盟球員 1970年:和久井映見,日本女歌手、演員 1973年:稻垣吾郎,日本男藝人 1975年:陳維齡,台灣女藝人 1976年:多米尼克·莫納漢,英國男演員 1977年:中岡創一,日本搞笑藝人 1978年:-{zh-hans:约翰·奥斯特;zh-hk:約翰·奧士達;zh-tw:約翰·奧斯特;}-,英國職業足球運動員 1978年:伊恩·桑莫哈德,美國演員、時裝模特兒 1978年:費德歷·比基安尼,法國足球運動員 1979年:林峯,香港男演員、歌手 1979年:克里斯蒂安·威廉松,瑞典足球運動員 1980年:亮哲,台灣男演員 1982年:阿爾弗雷多·阿瑟維斯,墨西哥籍美國職棒球員 1982年:哈米德·阿爾滕托普,土耳其足球運動員 1982年:妮琪·米娜,美國女歌手 1982年:迪迪·特羅特,美國田徑運動員 1983年:馬高·柏達連奴,瑞士職業足球運動員 1984年:TAKAHIRO,日本男歌手 1985年:-{zh-hans:德怀特·霍华德;zh-hk:迪韋特·侯活;zh-tw:德懷特·霍華德;}-,美國NBA職業籃球員 1985年:鄧莎,中國女演員 1986年:GRAY,韓國歌手、音樂製作人 1986年:蔡瀚億,香港男演員 1986年:凱特·芙格麗,美國女創作歌手、音樂家、演員 1986年:阿米爾·汗,英國拳擊手 1986年:傑梅因·泰勒,美國籃球運動員 1989年:貝赫達德·薩利米-庫爾達西亞比,伊朗男子舉重運動員 1989年:安娜·卡斯柏札克,丹麥女子馬術運動員 1990年:戶田惠,日本女性聲優 1990年:姜蕙妍,韓國女子偶像團體BESTie成員 1992年:橫山由依,日本女子偶像團體AKB48隊長
希特勒时期在其他国家 此书在当时许多国家都有出版,有法语、英语、西班牙语及很多其他语种的译本,对世界都有不小的影响。 Edgar Dugdale翻译的英文删减版,在1933时在英国售出了18,125册;到了1938年,此版本已经印至22版,当年销量53,738册。在德国官方发布翻译版之前,在一些国家已经出现了各自翻译的版本,一些语言最早出版时间如下:丹麦语(1934年)、瑞典语(1934年)、葡萄牙语(1934年)、保加利亚语(1934年)、西班牙语(1935年)、匈牙利语(1935年)、阿拉伯语(1936年)、捷克语(1936年)、法语(1934年)、挪威语(1941年)、芬兰语(1941年)、泰米尔语(1944年)。 此書中文版至少于1934年就已出现,由黎明书局出版;1936年,國立編譯館翻譯出版另一版(商務印書館印刷),两版都比英文删减版删去了更多内容。 日語版最早在内外社發行於1932年(坂井隆治譯);因原文書中出現被認為針對日本文化輕視的觀點和其他侮蔑的內容,遭到當時《讀賣新聞》記者和文學批評家的告發。日本海軍將領井上成美學過德語,看了原文的《我的奮鬥》,得知譯本省略掉的貶低日本的內容,認為納粹德國心眼太小,故此與米内光政和山本五十六一同反對三國同盟條約。戰前及戰後繼續出版的日語版本都刪除了爭議相關的內容。 二战后 在1948年,德国巴伐利亚州政府宣布没收希特勒的一切财产,包括《我的奋斗》一书的版权。根据德国法律,版权在作者死亡后70年才会解禁,因此德國政府於2015年前對所有未经许可的出版行为均視为非法;不过由于有美国出版商早在1930年代就购得了此书的美国版权,其在美国的发行一直是合法的。 尽管德国官方的严格控制,但是平均每隔六周,德国官方就会收到檢舉说在世界上某个地方又出现了新版的《我的奋斗》销售。事实上,这本书在许多国家都有出版:比如在土耳其,2004年就有15家出版社几乎同时出版了此书,2005年1月至3月的總销量估计超過10万本。《我的奮鬥》也是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中的暢銷書。 在一些国家,此书的出版受到控制:比如在捷克,有出版商因出版此书而被判有期徒刑3年。2005年起,在波兰出版此书也属于非法行为。《我的奋斗》在葡萄牙、瑞典、挪威、拉脱维亚、瑞士、匈牙利等国也被禁止出版。而在中国大陆,此书目前仅供研究相关学术问题的研究者查阅,普通民众无法购买、也无法借阅。 2013年4月,德国社民党发出提案;德国联邦议院在11日发表官方回应称,正在研究2015年以后是否禁止出版此书。根據德方安全部門的統計,境內已經有約2.5萬名右翼極端分子在活動,如果他們被允許出版了自己的版本的《我的奋斗》,對德國社會造成的後果將十分嚴重。 2016年1月8日,由于版权过期(在希特勒逝世70年后),《我的奋斗》由「慕尼黑當代歷史研究所」在德国重新出版、上市销售,上市後兩個月內印刷了4000冊;为了不煽动民众,该版本增加了3,500多条批判性的注释,也刪去名字Adolf(書名為Hitler, Mein Kampf - eine kritische Edition,《希特勒,我的奋斗——一个批判性的版本》),总页数达2,000多页,几乎是原版的两倍厚度。該研究所所長安德里亞斯·維爾盛,向BBC表示新版本揭露了原著內容中的虛假言論和徹頭徹尾的謊言。 部分中譯本發行資料
希特勒最初起的书名为《四年以来同谎言、愚蠢和胆怯的斗争》(),但在出版社的建议下改为现名。 内容 目錄 主要观点 全书最为核心的思想有两点:德国与奥地利合并,以及反共、反犹太主义。在希特勒上台后,均依靠国家力量予以具体实施。 德意志地区最初为众多小的邦國,之后的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邦联也非常松散。直至1871年,铁血宰相奧托·馮·俾斯麥带领普鲁士王国统一了德国全境,值得注意的是奧匈帝國並沒有納入新成立的德意志帝国之中。在此之后,大德意志的思潮一直没有平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魏玛共和国(即德国)与奥地利共和国都表示支持德奥统一,由于协约国的阻止而未能完成。希特勒在书中指出,为了实现德国的强大,需要德国与奥地利合并,这种思想顺应了德国国内的民族统一主义思想。而德奥合并也在希特勒的主导下,于1938年实现。 希特勒以阴谋论的观点来看待犹太人,他在书中屡屡表现出对于犹太人的厌恶,以及对于高加索人种的赞扬。希特勒希望借此阐述他的种族主义思想,并压制马克思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在德国的发展。希特勒指出,犹太人其实是为布尔什维克和美国的资本市场服务,其目的是要侵占德国,最终统治全世界。他还对犹太人有一些其他的批评,比如指责他们传播性病。希特勒执政期间,有600万犹太人被屠杀。至于希特勒为什么仇视犹太人,除了书中所阐述的以外,还有众说纷纭的观点。 對於文化,希特勒在書中宣稱雅利安人種是文化創造者,日本人是文化傳達者(Kulturträger),猶太人則是文化破壞者;但卻認為日本文化只是虛有其表,文化基礎不過是雅利安人種創造出來的東西,身為強國的日本其地位也屬於雅利安人種。如果歐美衰亡,日本也將跟著衰退。 此外,书中也以不少篇幅描述了他的个人经历,以及纳粹党的一些早期历史。 发行情况 希特勒时期的德国 《我的奋斗》上册于1925年7月出版,下册于1926年12月出版,最初每册各印刷了1,000册;这种分开发行的版本直到1930年才消失。此书的出版获得了纳粹党的大量资助。自1928年后,出现了所谓的“大众版”,将上下册合并在一起,以12×18.9厘米的版式出版,与当时常见的《圣经》大小相同。自1930年起,“大众版”每册售价下调到8帝国马克。在1933年,盲文版出版。到1933年1月为止,“大众版”已经发行了近30万册。 1933年1月,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此书的发行量立即剧增。光是1933年3月至当年年底,就发行了超过150万册。1936年起,政府开始向每对新婚夫妇赠送《我的奋斗》,而不是原先的《圣经》。除了向党员分发以外,此书还成为每个“爱国家庭”的必备读物,甚至作为学校教材。为了不对利润丰厚的书籍发行产生影响,此书被命令禁止作为二手书出售。仅根据1943年的一张账单就显示向希特勒支付了550万帝国马克的酬劳。然而買書的國民大部份沒有全部讀完,也有為了表達對希特勒的忠誠、或確保在納粹黨內地位、或避免被蓋世太保追究而購書者。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发行量已达1,000万册。 希特勒时期在其他国家
「反社會」的女性 女同性恋者、妓女、控制生育的女性以及女性主義者等等對納粹家庭價值觀構成威脅的女性,都會被認為是反社會的女性而遭到迫害。 與其他意識形態的競爭 納粹主義和共產主義在一戰後於德國崛起成為兩個輕忽不得的權力競逐者,特別是隨著威瑪共和國越來越不穩定。納粹運動起源於一戰後不久對抗受布爾什維克(共產主義)影響而在德國引發的暴動,俄國的1917年革命使得列寧主義版本的馬克思主義受到極大鼓舞,並吸引許多社會主義者也採用革命理念,柏林的斯巴達克起義和1919年的巴伐利亞蘇維埃共和國皆因由於此。自由軍團,一個組織鬆散的準軍事團體(基本上是由前一戰士兵組成的義勇軍),擊潰了這兩次起義且很多自由軍團的指揮,包括恩斯特·羅姆,後來成為了納粹黨的指揮。1922年墨索里尼在義大利取得大權後,納粹主義看似成為一種對抗共產主義的可行選項,特別是考量到墨索里尼在擊潰那些在一戰後以一系列罷工和佔據工廠動搖義大利的共產主義者和無政府主義者取得的成功。 許多歷史學家,如安恩·科修(Ian Kershaw)和尤阿辛·費斯特(Joachim Fest),主張希特勒的納粹是德國境內眾多競逐反共產主義領導地位的的民族主義,並越來越法西斯主義的團體中一個,並最終傳遍整個德國。更進一步,他們堅持法西斯主義和它的德國次型,國家社會主義,能成功挑戰共產主義是因為它能同時作為防範布爾什維克主義的壁壘和吸引工人階級,特別是對下層社會越來越多的失業者和無法受僱者和越來越窮快失去地位的中產階級份子(被指責為流氓無產階級),納粹使用的親工人言語吸引了那些不滿資本主義的人,他們在推行限制個人利潤、廢除土地租金和擴大社會福利(僅限德裔)的同時提供一種政治和經濟模式是去除了「蘇聯社會主義」對資本主義的危險成份,例如階級鬥爭、無產階級專政和工人控制生產手段等,因此,納粹主義在它的民粹主義、反共產主義和反資本主義等內容的幫助下,使它比傳統保守黨如DNVP更受歡迎。因為以上原因,特別是納粹主義和共產主義在它們大部份的存在期間互相爭鬥(經常是暴力的)的事實,納粹主義和共產主義常被視為是在政治光譜上相對的兩個極端,不過此觀點並非未受挑戰,一些政治理論家和經濟學家,主要是那些與奧地利學派有關者,主張納粹主義、蘇聯共產主義和其他極權意識形態之間有社會主義和集體主義的共通處,然而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都反對納粹的民族主義。 納粹的言語、活動和意識形態的單純也使他的保守主義盟友低估了它的力量,和它的管理能力以及甚至做為一個政黨存在的能力。麥可·曼(Michael Mann)定義法西斯主義為「透過準軍事主義進行超越和淨化的國家中央極權主義」,其中「超越」意指所有階級皆會被廢棄以形成一種新人類。 反共產主義者對法西斯主義和納粹主義的支持 許多歐洲極右翼政治家和政黨基於對共產主義的極度反感歡迎法西斯主義和納粹主義的上揚,他們認為,希特勒是西方文明也是資本主義對抗布爾什維克主義的救星。在1930年代末和1940年代,納粹受到西班牙長槍黨以及後來組成維琪法國的政治和軍事人物的支持,法國反布爾什維克主義志願軍團和其他反蘇聯戰鬥集群成立。 二次世界大戰後情況 納粹主義作為民族社會主義,容易吸納極端思想與引發極端行為,歐美國家基於經歷過納粹統治,自二戰後把納粹視為要小心監察對象,防止死灰復燃。部份歐美國家網站,如雅虎網誌,會列納粹主義為敏感詞,不顯示於搜尋結果甚至不予公開,防止地下納粹組織吸納與集結會員擴大勢力。 某些與二戰相關的遊戲在提到德國時往往會用鐵十字代替納粹符號,造成某程度上的體驗失真,尤其是歐盟出版的遊戲。不过,歐美国家依旧有新納粹支持者。 此外伊朗和部分阿拉伯国家因为奉行反以色列的意识形态,同情纳粹主义。 納粹主義也是俄羅斯對烏克蘭政府的稱呼,稱呼俄烏戰爭是去納粹化特別軍事行動。 相關條目 納粹黨 希特勒 《我的奮鬥》 納粹德國 國家社會主義 戰爭社會主義 新納粹主義 法西斯主義 軍國主義 極權主義 第三位置 俄西斯主義 参考文献
希特勒認為,纳粹主義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使資本為民族使用,而不是讓國際猶太集團的資本操縱著民族。唯有民族的偉大,自由與發展,才能使資本對國家,也就是整個民族作出貢獻。而這可以說是纳粹主義的誕生。然而希特勒從政後與私人企業積極往來,許多武器生產也委託包含美國企業在內的私人企業負責並未收歸國有。 經典納粹主義理論 與法西斯主義的关系 法西斯主義與納粹主義之間的關係一直是學術界爭論的議題。雖然現代一些人認為納粹主義是由法西斯主義衍生的一種分支,但另一些人仍主張納粹主義並非法西斯主義,要不是因為兩者之間差異過大,便是因為他們認為法西斯主義不能作為一種通稱來形容。 納粹主義與法西斯主義的主要差異之一在於,納粹主義強調國家的目的是為了達成那些於根其民族和種族的理念,尤其是在社會工程的文化上,納粹主義強調以犧牲其他所有種族來達成德國民族的繁榮。相較之下,墨索里尼的法西斯主義則認為文化因素應該替國家服務,國家不需替某些特定的種族服務。法西斯主義的政府目標是為了將國家的地位置於所有其他事物之上,因此法西斯主義可以說是一種強調政府中央集權至上的理論。而納粹強調的則是「民族」(Volk)和「民族共同體」(Volksgemeinschaft)。 納粹主義認為政府和政黨都只是用以達成某些特定人民的理想的工具,納粹運動至少在其意識形態上,則認為以階級為根基的社會是不可取的,並且希望跨越這種既有的階級社會,團結所有階級的種族成分,社團主義國家的中心思想的確是精英政治。不過,法西斯主義的根基很大一部分也是來自於社團主義,而社團主義則被認為是取代阶级斗争的產物。 墨索里尼和希特勒並非一直同盟,尤其是在1934年,希特勒下令衝鋒隊暗殺奧地利的恩格爾伯特·陶爾斐斯,以替未來的德奧合併鋪路,這造成墨索里尼調派軍隊前往奧地利与義大利的邊界以準備和希特勒開戰,但最後墨索里尼仍在西方國家的壓力下決定和希特勒同盟。 納粹主義與社會主義 希特勒在1941年2月的一次公开演说中谈到:“民族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根本来说是相同的东西”(兩者皆視西方帝國主義國家為敵人)。但在實際上希特勒領導的納粹黨出于本身利益的目的卻不斷打壓和殺害共產黨與社會主義政黨人士(德國社會民主黨人)。而外交上德蘇一直合作至戰爭期間德國入侵蘇聯為止。 種族主義 希特勒認為在雅利安人之中,德意志人是最優秀的,猶太人(非雅利安人)通過兩族通婚污染了德意志民族,所以要剷除他們。 宗教 希特勒原本是天主教徒,後來與梵諦岡失和,故只容許反猶、且具有民族優越感的德國基督教存在,打壓並反對天主教,認為天主教衝擊國家政府的絕對權力。 同性戀者 同性戀者在納粹統治時期也是被逮捕關入集中營等待處死的對象,納粹認為同性戀者會使自身民族減少甚至滅絕。 「反社會」的女性 女同性恋者、妓女、控制生育的女性以及女性主義者等等對納粹家庭價值觀構成威脅的女性,都會被認為是反社會的女性而遭到迫害。 與其他意識形態的競爭 納粹主義和共產主義在一戰後於德國崛起成為兩個輕忽不得的權力競逐者,特別是隨著威瑪共和國越來越不穩定。納粹運動起源於一戰後不久對抗受布爾什維克(共產主義)影響而在德國引發的暴動,俄國的1917年革命使得列寧主義版本的馬克思主義受到極大鼓舞,並吸引許多社會主義者也採用革命理念,柏林的斯巴達克起義和1919年的巴伐利亞蘇維埃共和國皆因由於此。自由軍團,一個組織鬆散的準軍事團體(基本上是由前一戰士兵組成的義勇軍),擊潰了這兩次起義且很多自由軍團的指揮,包括恩斯特·羅姆,後來成為了納粹黨的指揮。1922年墨索里尼在義大利取得大權後,納粹主義看似成為一種對抗共產主義的可行選項,特別是考量到墨索里尼在擊潰那些在一戰後以一系列罷工和佔據工廠動搖義大利的共產主義者和無政府主義者取得的成功。 許多歷史學家,如安恩·科修(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