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ence1
stringlengths
0
73.2k
sentence2
stringlengths
0
64.7k
奥斯曼哈里发的复兴与废除 自从1258年蒙古军队攻陷巴格达并杀死阿拔斯王朝末代哈里發穆斯台绥木之后,长达数百年内哈里发之位一直处于争议之中,很多统治者及“影子哈利法”都自命此职,直到奥斯曼苏丹塞利姆一世(1512年–1520年)重获哈里发之位。 奥斯曼哈里发作为奥斯曼帝国的职位于1924年在凱末爾改革中被废除,该举措在印度遭到最为激烈的反对,当时甘地和印度穆斯林在基拉法特运动中团结在奥斯曼哈里发的象征之下,基拉法特运动试图恢复被凯末尔废黜的哈里发,并促使奥斯曼帝国政治上抵抗英帝国,这一反帝国主义的国际联系证明是20世纪初期印度民族独立运动中的一个激励力量。 现代的伊斯兰国 起源于20世纪民族主义和反帝运动 有巴基斯坦学者认为,伊斯兰国这一术语在20世纪之前从未在穆斯林政治的理论或实践中使用过,西方的伊斯兰学者同意这一说法。 “伊斯兰国”这一概念在现代的出现要归功于巴基斯坦穆斯林神学家馬杜迪,他创建了政党巴基斯坦穆斯林聯盟,并启发了霍梅尼等伊斯兰革命者。馬杜迪早期的政治活动深受印度反殖民运动的影响,尤其是在1924年突然废黜奥斯曼哈里发激起了反英情绪之后。 伊斯兰国被认为是介于民主制和社会主义之间的第三条道路。馬杜迪早在其1941年对伊斯兰经济的论述中就既反对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也反对社会主义对经济的国家干预,这和穆罕默德·巴基尔·萨德尔在1961年所作的《我们的经济学》(Our Economics)一书所提出的观点相似。馬杜迪设想,理想的伊斯兰国把选举政治的民主原则与关心穷人的社会主义原则结合起来。 当今的伊斯兰国 如今,很多穆斯林国家国家将伊斯兰法全部或部分地纳入法律体系之中。某些穆斯林国家在其宪法中规定伊斯兰教为国教,但法院并不适用伊斯兰法。巴基斯坦、伊朗、阿富汗等不采用君主制的伊斯兰国通常称为伊斯兰共和国。巴基斯坦在其1956年宪法中采用了这一国名,毛里塔尼亚于1958年11月28日采用了这一国名。伊朗在1979年伊斯兰革命推翻巴列维王朝后采用了这一国名。在伊朗,该政体被称为法基赫的監護。阿富汗在共产党政权被推翻后,自1992年起建立了伊斯兰国(阿富汗伊斯兰国),但随后塔利班自1996年开始在其控制区建立了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2001年塔利班被推翻后,阿富汗名为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直至2021年塔利班重新夺取政权。尽管这些国家名称相近,但其政府和法律差异很大。 泛伊斯兰主义是一种宗教民族主义,主张穆斯林世界统一为单一的伊斯兰国,常称为哈里发国。
遵循伊斯兰教教导的会议或咨询机构 咨询依据《古兰经》和聖行的指引 选举产生领袖,主持该会议 讨论应依据mushawarah和mudhakarah 所有成员应有平等机会表达观点 议题应当符合公共利益 如果多数人观点不违反《古兰经》或圣行,则应被采纳 奥斯曼哈里发的复兴与废除 自从1258年蒙古军队攻陷巴格达并杀死阿拔斯王朝末代哈里發穆斯台绥木之后,长达数百年内哈里发之位一直处于争议之中,很多统治者及“影子哈利法”都自命此职,直到奥斯曼苏丹塞利姆一世(1512年–1520年)重获哈里发之位。 奥斯曼哈里发作为奥斯曼帝国的职位于1924年在凱末爾改革中被废除,该举措在印度遭到最为激烈的反对,当时甘地和印度穆斯林在基拉法特运动中团结在奥斯曼哈里发的象征之下,基拉法特运动试图恢复被凯末尔废黜的哈里发,并促使奥斯曼帝国政治上抵抗英帝国,这一反帝国主义的国际联系证明是20世纪初期印度民族独立运动中的一个激励力量。
; Eugène Demarçay ; Paris : Gauthier-Villars, 1880. 化學元素發現者 法国化学家 巴黎人 19世纪法国人
生平 德马塞出生於法國巴黎,在英国和法国就学,他关于松稀油和苯醚类物质的研究给香水工业带来了一些帮助。在研究硫化氮时他在一次爆炸中损失了一只眼睛。 德马塞是一位光谱学专家,1896年他在研究当时刚刚被发现的钐时开始怀疑他所得到的样品中含有一种当时还未知的化学元素。经过5年的工作他1901年的确隔离了一种新元素,并将之命名为铕。由于德马塞在光谱学上极大的成就(有人说,他看复杂的光谱就象看一本打开的书一样),他经常被聘请为专家来验证新元素的发现,居里夫妇的镭也是由他验证的。 著作 Spectres électriques. Atlas ; Eugène
《林肯书信与演说集》1908纽约日规名著出版公司,中文版《林肯选集》1983商务印书馆 《林肯集——演说、信件、杂文,林肯-道格拉斯辩论》,中文版1993三联书店 纪念地 林肯的头像出现在两种面值的美国货币上——1美分硬币和5美元纸币。他的相貌还出现在许多邮票上,并为许多城镇和县的名字所纪念,例如内布拉斯加州的首府。 最为著名且访问量最大的纪念地是华盛顿特区的林肯纪念堂;拉什莫尔山上的林肯像;华盛顿的福特剧院和彼得森住所以及伊利诺伊州斯普林菲尔德的亚伯拉罕·林肯总统图书馆和博物馆,以及附近的及墓园。 社会学家巴里·施瓦茨研究美国的文化记忆,提出在1930年代和1940年代,对林肯的记忆是十分神圣而实用的,它为国家提供“一个道德标志,鼓励和引导美国人的生活”。富兰克林·D·罗斯福在备战期间引用林肯的话语,来表明德国和日本带来的威胁。美国人问道:“林肯会怎么做?”然而他还发现在二战之后林肯的象征性力量减弱了,而这“褪色的英雄恰好是人们对国家的伟大失去信心的象征”。他认为后现代主义和文化多元主义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伟大”这一概念。 文化描寫 小說 《吸血鬼獵人林肯》:2010年出版。 《林肯在中陰》:2017年出版。 電視 《》:由山姆·華特斯頓飾演。 《》:1993年動畫片,由安東尼·方迪(Anthony Fonte)配音。 《蝙蝠俠智勇悍將》:由配音。 電影 《》:1930年電影,由沃爾特·休斯頓飾演。 《少年林肯》:1939年電影,由亨利·方達飾演。 《》:1940年電影,由飾演。 《博物館驚魂夜2》:2009年電影,漢克·阿扎里亞為林肯像配音。 《吸血鬼獵人:林肯總統》:2012年電影,改編自2010年的同名小說,由班傑明·沃克飾演。 《林肯》:2012年傳記電影,改編自書籍《》,由丹尼爾·戴-路易斯飾演。 《》:2013年電影,由飾演。 《刺殺林肯》:2013年電影,由比利·坎貝爾飾演。 《樂高玩電影》:2014年動畫電影,由配音。 《皮巴弟先生與薛曼的時光冒險》:2014年動畫電影,由配音。 《樂高玩電影2》:2019年動畫電影,由威爾·福瑞迪配音。 《靈魂急轉彎》:2020年動畫電影。 《蓋茲堡演說》:紀錄片,由大衛·摩斯配音。 遊戲 《代號 S.T.E.A.M.》:2015年電子遊戲,由威爾·惠頓配音。 货币头像和纪念邮票 參見 林肯與甘迺迪的巧合 参考文献 引用 来源 Roy P. Basler, ed. The collected works of Abraham Lincoln (Rutgers U.P., 1953) vol 5 , also published as vol 3–4 of Ordeal of the Union ; also published as vol 5–8 of Ordeal of the Union 史学 Manning, Chandra, "The Shifting Terrain of Attitudes toward Abraham Lincoln and Emancipation," Journal of the Abraham Lincoln Association, 34 (Winter 2013), 18–39. Smith, Adam I.P. "The 'Cult' of Abraham Lincoln and the Strange Survival of Liberal England in the Era of the World Wars," Twentieth Century British History, (Dec 2010) 21#4 pp 486–509 Spielberg, Steven; Goodwin, Doris Kearns; Kushner, Tony. "Mr. Lincoln Goes to Hollywood," Smithsonian (2012) 43#7. pp. 46–53.
1860年11月6日,林肯击败民主党候选人史蒂芬·A·道格拉斯、南方民主党候选人约翰·C·布雷肯里奇和候选人,当选第16任美国总统。他是来自共和党的第一位总统。他的胜利主要来自于北部和西部的支持;15个南方蓄奴州的10个没有给他任何选票,而在所有南部州的996个县中他只赢得2个县。 林肯总共获得1,866,452票,道格拉斯1,376,957票,布雷肯里奇849,781票,贝尔588,789票,投票率达到82.2%。林肯赢得北方自由州、加利福尼亚以及俄勒冈;道格拉斯赢得密苏里,并与林肯分享新泽西州选票;贝尔赢得弗吉尼亚州、田纳西州和肯塔基州;而布雷肯里奇则赢得剩余的南方州。 林肯虽然在民选中只获得简单多数,但在选举人团中却获得决定性的胜利:他拿下180票,而他的对手总共只拿下123票。林肯的对手在纽约、新泽西和罗德岛采取合并选票的策略,但假如他们在所有州都采取这一策略,林肯仍然将在选举人团中以多数胜出。 随着林肯当选已成定局,分离主义者明确表示他们将在林肯次年3月就职之前脱离联邦。1860年12月20日,南卡罗来纳州首先宣布脱离;到1861年2月1日,佛罗里达、密西西比、亚拉巴马、佐治亚、路易斯安那和得克萨斯都紧随其后。其中的六个州采纳新宪法,宣布成立新的主权国家美利坚联盟国(邦联)。南部偏北和边缘州(特拉华、马里兰、弗吉尼亚、北卡罗来纳、田纳西、肯塔基、密苏里和阿肯色)虽然听取,但最终拒绝了脱离联邦的请愿。总统布坎南和当选总统林肯拒绝承认邦联,宣布脱离为非法。邦联于1861年2月9日选举杰佛逊·戴维斯为临时总统。 开始双方还试图妥协。《》将1820年《密苏里妥协》规定的界线扩展,将领土直接划分为自由州和蓄奴州,而不是共和党的自由领土政策。林肯不同意这一妥协,他说:“我死也不会同意,看起来像是要收买本就属于我们的政府的任何妥协或让步。” 然而林肯却心照不宣地支持宪法的《》;这一修正案在林肯入职前已经在国会通过,正等待各州签署,它将保护蓄奴州的蓄奴权利,并保证国会不会在南方不同意的情况下干涉奴隶制。在战争开始前几周,林肯向每个州长寄去信函,告知他们国会已经通过宪法的修正案。对于召开宪法会议以商讨进一步的宪法修正,林肯持开放态度。 在乘火车前往就职的路途上,林肯对北部的民众和议会发表演说。他在巴尔的摩躲过了-他的安全首長粉碎了这一阴谋。1861年2月23日,他便衣来到了华盛顿,然后受到军队的严密保卫。林肯在他的中将矛头指向了南方,再次宣称他没有意图,也没有废除南方奴隶制的意向: 他最后以向南方人民的呼告结束演说:“我们不是敌人,而是朋友。我们必须不成为敌人,回忆的神秘之弦,从每一片战场和爱国者之墓伸展开琴弦,在这宽广的国土上与每一颗搏动的心房、温暖的壁炉联结起来,当我们本性中的更为美好的天使——只要他们真的乐意——去再次触抚琴弦,我们仍将陶醉于联邦大合唱之中。”的失败意味着妥协已经不再可能。到1861年3月,南方的领袖已经不再提议将以任何条件重返联邦。与此同时,林肯和共和党领袖一致同意,拆分联邦的行为是不可容忍的。在战争近结束时,林肯说到:双方都声称反对战争,但有一方宁愿发动战争也不愿让国家存留,而另一方则宁愿接受战争也不愿让国家灭亡,于是战争来临。 战争开始 南卡罗来纳州萨姆特堡的指挥官罗伯特·安德森少校向华盛顿要求提供军需,而林肯同意了这一要求,分离主义者们视此为战争行为。1861年4月12日,邦联军队向萨姆特堡的联邦军队开火,迫使他们投降,内战由此开始。史学家阿兰·内文斯称新上任的林肯犯了三个错误:轻视了危机的严重程度、夸大了南方同情联邦的程度,以及没有意识到南方同情联邦的人坚持要求不要入侵<ref>Allan Nevins, Ordeal of the Union (1959) vol 5 p 29</ref>。 威廉·特库姆塞·舍曼在林肯就职的当周与他交谈,对他没有意识到“国家正安眠于火山口之上”和南方已经在为战争做准备感到“十分失望”。唐纳德说:“在就职和萨姆特堡走火之间的几个月里,他不停地试图避免冲突,这体现他对‘不洒下第一滴同胞的血’的承诺的坚持;然而他同样承诺堡垒不会投降。这相互矛盾的立场的结果便是邦联必须打响第一枪,而事实上他们也就这么做。” 4月15日,林肯要求所有州派出总共75,000名军人,重夺堡垒,保卫华盛顿,“保护联邦”——在他的眼中,联邦仍然存在。这一要求使各州必须决定立场。弗吉尼亚宣布脱离,作为奖励,邦联定都里士满,虽然里士满距离联邦相当近。北卡罗来纳、田纳西和阿肯色也在之后的两个月投票决定脱离。脱离的意向在密苏里和马里兰十分强烈,但最终没有成行;肯塔基则试图保持中立。 在林肯发出命令之后,军队前往华盛顿保卫首都。4月19日,巴尔的摩控制铁路的分离分子攻击邦联军队。林肯暂停人身保护令,由此巴尔的摩市长乔治·威廉·布朗和其他马里兰州有嫌疑的政客在未被批准的情况下被逮捕和羁押。马里兰州一个分离主义团体的领袖约翰·梅里曼上书首席大法官罗杰·B·托尼,希望他开出人身保护令,并称不经审讯便关押他是非法的。托尼签署人身保护令,由此要求释放梅里曼,但林肯无视这一要求。在这之后和战争期间,林肯受到反战民主党人的强烈抨击,这些人被称为“铜头蛇”。 联邦总指挥 在萨姆特堡陷落之后,林肯意识到立即行政指挥战争以及制定反叛总策略的重要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政治和军事危机,他作为总司令做出应对,前所未有地运用权力。他扩大自己的战争权力,封锁所有邦联港口,在国会同意之前拨款,并且在暂停人身保护令之后逮捕和关押数千名有嫌疑的邦联同情者。在这些行动上,林肯得到国会和北方民众的支持。除此之外,林肯还需要保证边缘蓄奴州对联邦的同情,并且使战争不要扩展成为国际冲突。 战争使林肯逐渐受到蔑视,并占用了他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从战争一开始,他意识到两党合作对于战争的胜利是必要的,但任何形式的妥协都会使双方不满,例如任命共和党人或民主党人担任联邦军指挥。铜头蛇们批评林肯拒绝在奴隶制上让步;而激进共和党人则批评他在废除奴隶制的道路上走得太慢。1861年8月6日,林肯签署《》,授权没收并释放被用于邦联战争的奴隶。事实上这一法令作用很小,但它体现了对在邦联中废除奴隶制的政治支持。 1861年8月末,1856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约翰·C·弗雷蒙特将军在未经请示华盛顿上级的情况下,宣布在密苏里州实施戒严。他宣布任何被发现携带武器的平民将被送上军事法庭并射杀,此外支持叛乱的奴隶将获自由。弗雷蒙特此前已经因为在军队中的渎职受到指控,并被控欺诈和腐败。林肯否决弗雷蒙特的法令,他认为弗雷蒙特释放奴隶的行为是政治行为,在军事上不是必须的,且也不是合法的。在这之后,联邦来自马里兰、肯塔基和密苏里的军人数目上升超过40,000。 1861年末的特伦特号邮轮事件使美国和英国处于战争边缘。美国海军在公海上非法拦截英国商船特伦特号,并逮捕两名邦联公使;英国表示抗议,而美国则欢欣鼓舞。林肯释放这两人,成功避免同英国的战争。一开始由于经验不足,林肯的外交政策主要是不插手,他将外交决策基本交给国务卿威廉·苏厄德。苏厄德对于特伦特事件的最初反应太过激烈,由此林肯找到参议员、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英国外交专家查尔斯·萨姆纳。 为了学习军事术语,林肯从国会图书馆借得并学习亨利·哈勒克的书籍《军事艺术和科学的元素》。他十分费心地关注华盛顿战争部的电报;密切关注军事的每一个方面,与部长商讨,并根据过去的成绩(以及所在州和政党)任命将军。1862年1月,在对战争部的暴利和低效的控诉之下,林肯撤换,任命埃德温·斯坦顿为战争部长。斯坦顿是保守民主党人(1860年支持布雷肯里奇),和许多保守民主党人一样,他后来在林肯任下成为反奴隶制的共和党。 在战争策略方面,林肯认为有两者需要优先考虑:需要保证华盛顿防卫得当,以及积极出战,以满足北方对迅速和决定性胜利的渴求;主要的北方报纸认为应当在90日内赢下战争。林肯每周两次在下午同内阁会晤,玛丽·托德偶尔会要求他乘车,担心他工作得过于辛苦。林肯从参谋长亨利·哈勒克将军(欧洲军事策略家约米尼的学生)处学到控制战略要地的重要性,例如密西西比河;同时他也明白维克斯堡的重要性,并明白击败敌军要比占领土地重要。 麦克莱伦将军 1861年,在联邦于第一次马纳萨斯战役中败北和年老的温菲尔德·斯科特宣布退役之后,林肯任命乔治·B·麦克莱伦为全联邦军队总司令。麦克莱伦是一名年轻的西点军校毕业生、铁路公司经理和宾夕法尼亚州民主党人。他花了数个月计划和实施,比林肯希望的时间要长。战役的目的是将波多马克军团通过船运运上半岛,登陆并占领邦联首都里士满。麦克莱伦不断的延迟,以及他所持的华盛顿不需要军队防卫的观点使林肯和国会感到不满。林肯坚持要求麦克莱伦必须拿出一些军队来保卫首都;而始终高估邦联的军力的麦克莱伦则将半岛战役的失败怪罪于此。 1862年3月,林肯撤换麦克莱伦,任命亨利·韦杰·哈勒克为总司令,原因是麦克莱伦在《哈里森登陆信》中向林肯建议在战争中应当谨慎。麦克莱伦的信件激怒激进共和党人,他们成功使林肯任命共和党人为弗吉尼亚军团指挥官。波普同意林肯从北攻击里士满从而保护首都的战略意图。 然而由于没有得到此时指挥波托马克集团军的麦克莱伦的支援,波普于1862年夏天在第二次马纳沙斯之役中大败,波托马克集团军被迫第二次保卫华盛顿。1862年,战争同时拓展到海上,邦联“弗吉尼亚号”于汉普顿锚地海战中在弗吉尼亚州诺福克击损三艘联邦舰船,然后被联邦“莫尼特号”击损。林肯仔细评估战况,并质问海军军官。 林肯虽然对麦克莱伦没有支援波普感到不满,但受情况所迫,将华盛顿附近所有军队的指挥权重新交给他,由此也使除苏厄德之外的所有内阁成员感到失望。两天之后,罗伯特·E·李将军的军队跨过波托马克河进入马里兰,导致1862年9月的爆发。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为惨烈的战役,但联邦军的胜利使林肯得以在次年1月公布《解放奴隶宣言》。林肯已经在之前起草好宣言,只等待着一场胜利,由此才不会被认为这是走投无路之举。 麦克莱伦拒绝林肯追赶李的军队的要求,而将军也拒绝让攻击东田纳西的叛军。由此林肯撤换布尔,以取代之;在1862年中期选举之后,他用共和党人取代麦克莱伦。这两人在政治上都属温和派,也都更支持林肯。 伯恩赛德拒绝林肯的建议,提前跨过拉帕汉诺克河,并于12月在弗雷德里克斯堡被李击败。伯恩赛德不只在战场上失利,他的军队同时也丧失士气和纪律。1863年的逃兵数量上千,而在弗雷德里克斯堡之役后这一数目增加。林肯起用约瑟夫·胡克,虽然后者曾出口不慎,声称需要实施军事独裁。 在1862年中期选举,共和党遭遇严重损失,主要原因是公众对于政府没能迅速结战争、通货膨胀、高税负、腐败传言、人身保护令的废止和义务兵役法感到不满,并且担心获得自由的奴隶会扰乱劳动市场。9月的《解放奴隶宣言》使共和党在新英格兰的乡村地区以及中西部北部获得选票,但在中西部南部和城市中则失去选票。 共和党受到阻碍,而民主党则获得激励,在宾夕法尼亚、俄亥俄、印第安纳和纽约发挥出色。共和党得以在国会中和主要的州(除纽约)中占据多数。《辛辛那提公报》认为选民“对于无止尽的战争状况,以及国家资源快速消耗但国家却没有发展进步而感到沮丧。” 1863年春,林肯对于接下来的军事行动十分乐观,以至于他认为只要通过一系列的胜利就能尽快促成战争的结束;战争的计划包括胡克在里士满北部对李的进攻、罗斯克兰斯对查塔努加的进攻、格兰特对维克斯堡的进攻,以及对查尔斯顿的海上进攻。 胡克在5月的钱斯勒斯维尔战役中被李击溃,但仍然继续指挥几周的军队。他无视林肯的命令,分散兵力,而这可能迫使李在哈珀斯费里也做出同样的决策;胡克提交辞呈,林肯也予以接受,并任命乔治·米德取代之。米德跟随李进入宾夕法尼亚,展开葛底斯堡战役并为联邦取得胜利,但没能捕获李的军队。与此同时,在初期遭遇失败后,格兰特对维克斯堡实行包围,而联邦海军则在查尔斯顿港取得一定程度的胜利。在葛底斯堡战役之后,林肯意识到他的军事决策如果通过战争部长或总指挥传达给将军,将会更加有效(将军们不喜欢林肯直接干预策略)。即便如此,林肯仍时常以总司令的身份向将军们作出详细的指示。 解放奴隶宣言 林肯明白联邦政府废止奴隶制的权力是受到宪法限制的——在1865年前,这一问题被交由州自己处理。他在当选之前和之后都提到,禁止奴隶制扩张到美国新领土将会导致奴隶制的最终灭亡。在战争初期,他尝试说服各州接受“”以使他们终结奴隶制。他认为通过这些方式来限制奴隶制会在经济上消灭之,就如国父们所设想的那样。林肯分别在1861年8月和1862年5月拒绝由约翰·C·弗雷蒙特和少将提出的有地域限制的解放方案,理由是他们没有这样的权力,并且这样做将会激怒忠于联邦的边缘州。 1862年6月19日,在林肯的支持下,国会通过法案禁止在联邦土地上实施奴隶制。1862年7月,《》获得通过,这一法案将解放支持叛乱者所拥有的奴隶。林肯认为国会并没有权力在那些州中解放奴隶,但仍然服从国会签署法案。他认为这样的行动只有总司令在宪法授予的战争权力下才能采取,并且他自己也打算这么做。同月,林肯同内阁成员讨论一份《解放奴隶宣言》的草稿。在草稿中他写到:“根据事宜且必须的军事手段,1863年元月1日起,所有在联盟国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 林肯私下决定邦联的奴隶制必须被摧毁。然而铜头蛇们认为解放奴隶将对和平统一产生阻碍。颇有声望的《纽约论坛报》的共和党编辑霍勒斯·格里利便为之所影响。林肯便在1862年8月22日直接写信驳斥,林肯说,尽管他个人希望所有人都能自由,但他作为总统采取这项措施的主要目的是要维护联邦: 1862年9月22日,林肯发布了《解放奴隶宣言》的初稿,并于1863年1月1日发布了正式的宣言,宣布在不为联邦所控制的10个州解放所有奴隶,但边境州地区除外。在接下来的100天里,林肯使军队和国家为解放做好准备;而民主党则在1862年的小年选举中警告选民解放奴隶对北方的白人可能存在威胁。 在反叛州废奴成为一项军事目标,联邦军队南下,一路解放奴隶,直至邦联领土内的所有300万奴隶都被解放。林肯对《宣言》的评论是:“在一生中,我确信,我未做过比签署此宣言更加正确的决定。”在一段时间内,林肯延续早先为解放奴隶建立殖民地的计划。他在《宣言》内对殖民计划积极的评论,但是这一举措最终失败。在《宣言》公布几日之后,十三个共和党州长在上会晤;他们支持《宣言》,但希望将乔治·B·麦克莱伦将军从联邦军总指挥位置上撤下。 在《解放奴隶宣言》出台之后,将前奴隶召入军队成为一项官方政策。至1863年春,林肯已经准备好大量招募黑人士兵。在写给田纳西州战时州长安德鲁·约翰逊的信中,林肯鼓励他领头招募黑人军人,并写到:“50,000名武装且受训的黑人士兵出现在密西西比河岸上,将能够立刻终结叛乱。”至1863年年末,在林肯的指示下,将军已经从密西西比河谷招募20个团的黑人士兵。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如此评论林肯:“在他身边,我从来没有想起我的卑微出身,或是我那不受欢迎的肤色。” 葛底斯堡演说(1863年) 1863年联邦在葛底斯堡战役中取得重要胜利,而在秋天铜头蛇在俄亥俄州选举中败北,虽然同时还发生纽约征兵暴动,林肯在党内仍然拥有稳定的支持,并有机会重新为这场战争下一个定义。这为他于1863年11月19日在葛底斯堡公墓的演说搭建舞台。林肯预计这一演说“将不会为世界所注意,也不会为世界所记忆”,但它却成为美国历史上被最频繁引用的演讲。 在三分钟内,使用272个词,林肯强调美国并非生于1789年,而是1776年,“孕育于自由,且致力于凡人皆生而平等此信念”。他将这场战争定义为“为自由和平等原则所进行的努力”。解放奴隶现在已经成为战争的一部分。他宣布军人英勇的献身将不会成为徒劳,而奴隶制将因这些牺牲而终结,而世界民主的未来将得到保有,“民有、民治、民享之政府当免于凋零”。林肯总结道,内战有一大意义深远的目标:一个国家自由的新生Wills, pp. 20, 27, 105, 146.。 格兰特将军 米德没能在李的军队从葛底斯堡撤退时擒获之,波托马克军团又一直处于被动状态,林肯决定应当撤换指挥。尤利西斯·S·格兰特将军在希洛战役和维克斯堡战役中的胜利给林肯留下深刻的印象,林肯将他列为联邦军总指挥的候选人。在希洛战役之后格兰特受到批评,而林肯说:“我不能放弃这个人。他在战斗。”林肯认为在格兰特成为统帅之后,联邦军将能够在多个战场展开一系列协调的攻势,并且能拥有一位愿意使用黑人士兵的统帅。 即便如此,林肯还是担心格兰特可能考虑在1864年竞选总统,就如麦克莱伦一般。林肯派出中间人探访格兰特的政治意图,而在确定他没有此意图之后,向参议院正式提名格兰特作为联邦军统帅。他同时还从国会获得授权,授予格兰特中将军衔,这一军衔自华盛顿以来便没有人拥有过。 1864年,格兰特发动。这场战役被称作是一场消耗战,联邦军在莽原之役和中都损失惨重。邦联军虽然拥有防守优势,但他们的损失却几乎和联邦的比例一样高。巨大的损失使北方警觉起来;格兰特损失了近三分之一的军力,而当林肯询问他的计划究竟是什么的时候,他回答:“如果它要花费一整个夏天的话,我计划就这么打下去。” 邦联在增援方面较为匮乏,因此李的军队规模随着每一场战斗都在减小。格兰特的军队南下跨过詹姆斯河,在弗吉尼亚州彼得斯堡外展开围城战和战壕战。林肯到位于锡蒂波恩特的格兰特探访指挥部,并同格兰特和舍曼(舍曼恰好从北卡罗来纳来访)讨论局势。林肯和共和党通过从北部征兵动员,补充联邦的损失。 林肯授权格兰特对邦联的基础设施,包括种植园、铁路和桥梁展开攻击,希望能够打击邦联的士气并削弱其继续战争的经济能力。格兰特对彼得斯堡的军事行动阻断里士满和南部之间的三条铁路运行,由此舍曼和菲利普·谢里登得以在弗吉尼亚州的谢南多厄河谷中攻击种植园和城镇。在1864年,舍曼横穿佐治亚向大海的进军造成的破坏局限于长的带状地带,但林肯和其他指挥官都不认为破坏是主要目标,击败邦联军队才是主要目标。尼利(2004年)总结道,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不同,这时并没有对平民进行“总体战”的意图。 邦联将领具伯·安德森·尔利在北方展开一系列攻击,威胁首都。在尔利于1864年时,林肯从一个暴露的位置观看战情;小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上尉对他喊道:“快趴下,你这个蠢蛋,别被射中!”在多次要求格兰特保卫华盛顿之后,谢里登被授予这一职责,并化解尔利制造的威胁。 格兰特继续消耗李的军力,同时和谈也开始了。邦联副总统亚历山大·H·史蒂芬斯一行在汉普顿锚地同会晤林肯和苏厄德等人。林肯拒绝与邦联任何对等的谈判;他的唯一目标是终结战事,因此会晤最终没有结果。1865年4月1日,格兰特成功在中智胜李,并几乎包围彼得斯堡,邦联政府从里士满撤退。几天之后,里士满陷落,林肯来到里士满;当他走过街道时,南方人一脸冰冷,但自由人却致敬他为英雄。4月9日,李在向格兰特投降,战争事实上已经结束。 1864年连任竞选 1864年,战争仍然进行中,而林肯则面临连任竞选。林肯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成功将共和党的主要不同阵营拉拢到一起,并引入埃德温·M·斯坦顿和安德鲁·约翰逊这样的。林肯每周花数小时时间同各地从政人士交谈,并运用他在战时得到扩大的权力,紧密团结不同阵营,为自己的政策吸引支持,并挫败激进分子阻止他参选的意图Tegeder, pp. 77–90.。在1864年共和党大会上,共和党选定来自南部田纳西州的战时民主党人约翰逊作为林肯的竞选伙伴。为了将竞选联盟扩大以包括战时民主党人和共和党人,林肯以一个新政党的名义参加竞选。 1864年,格兰特的春季战役陷入僵局,联邦的损失渐增,在军事上的不成功对林肯的连任竞选产生影响,全国许多共和党人担心林肯将会败北。于是林肯起草并签署一份承诺,表示如果他在大选中失利,他仍将击败邦联,然后交出白宫: 林肯没有将这份承诺给内阁过目,但他仍然要求他们在信封上签名。 民主党的政纲遵循“和平路线”,称这场战争是“失败的”,但其候选人乔治·B·麦克莱伦将军支持战争,并否定这一政纲。林肯为格兰特提供更多的军队,并动员他的政党支持格兰特。舍曼于9月攻下亚特兰大,戴维·法拉格特攻下莫比尔,挫败失败论者;民主党内部分裂严重,一些领袖和大部分士兵支持林肯。而国家联邦党则十分团结,林肯将解放奴隶列为中心议题,而各州的共和党则着重强调铜头蛇们的背信弃义。林肯在连任选举中获得压倒性胜利,拿下除三个州之外的所有其他州,并得到78%的联邦军人选票。 1865年3月4日,林肯发表了他的第二次就职演说。在演说中,他认为双方的惨重伤亡是上帝的旨意。史学家认为这次演说是美国人认为的少数的近乎神圣的文本。林肯说: 重建时期 对美国的重建在战争期间便已经开始;林肯和幕僚们预料到他们将面临将南方州重新纳入联邦的问题,以及邦联领导人和获得自由的奴隶的命运问题。在李投降之后,一位将军向林肯询问应当如何对待战败的邦联军,林肯回答:“宽容对待他们。”在这方面林肯言行一致,在重建政策上亲自领导温和派,并受到激进共和党人诸如撒迪厄斯·史蒂文斯、查尔斯·萨姆纳和的反对(他们支持林肯的其他政策)。为了找到能够重新统一国家但不疏远南部的办法,林肯呼吁在战争期间更快地举行选举。1863年12月8日,林肯公布《特赦宣言》,对那些没有在邦联政府中任职过,没有虐待联邦战俘,且特赦处理愿意宣誓效忠的人。 在南方州被击败后,应当对领导问题作出关键决策,并且改革其政府。需要特别关注的是田纳西和阿肯色,林肯分别在两个州任命安德鲁·约翰逊和为军事州长。在路易斯安那,林肯要求将军推动一项计划,当10%的选民同意时,该地将重新成为一个州。林肯的民主党政敌们抓住这一机会,控告林肯运用军队来达成他和共和党的政治目标。同时,激进派共和黨人认为他的政策过于仁慈,并于1864年通过自己的计划《》。林肯否决这一法案,于是激进派拒绝为来自路易斯安那、阿肯色和田纳西的选举代表提供席位。 林肯的任命决定旨在同时控制温和派和激进派的共和黨人。为了填补首席大法官托尼的席位,他任命激进派共和黨人选萨蒙·P·蔡斯。他认为蔡斯能够支持奴隶解放和纸钞发行的政策。 在实施《解放奴隶宣言》(并不对每个州都有效)之后,林肯向国会施压,希望通过宪法修正案在全国范围内取缔奴隶制。林肯宣布修正案将会“彻底解决这一问题”。1863年12月,修正案已被送至国会。1864年6月15日的众议院第一次投票中,由于没能达到指定的三分之二多数,修正案没能通过。在1864年选举中,通过修正案成为共和党的政纲内容。在众议院经过长期辩论之后,1865年1月31日,第二次投票通过这一修正案,并将之送往各州签署。签署生效之后,1865年12月6日,这一修正案成为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三条修正案。 战争临近结束时,林肯对于南方的重建仍然有变数;他认为联邦政府对数百万自由民的责任似乎有限的。他签署查尔斯·萨姆纳的《自由民局》法案,建立一个临时的联邦机构用于满足前奴隶的即刻物质需求。法案提供能够租赁三年的土地,并使自由民享有购买地权的权利。林肯称他对路易斯安那的计划并不对所有重建的州都适用。在他被刺之前,他宣布他对于南方的重建有新计划。林肯的内阁表示林肯计划在短期内军事控制南方州,直至它们为南方联邦派控制之后再重新纳入联邦。 史学家表示他们无法猜测假如林肯活下来之后他会做出什么,但根据他已知的政策立场和他的政治才能做出一定的预测。 根据大卫·林可夫所说,林肯的传记作者和提出: 假如林肯活下来,他很可能会延续和约翰逊相似的政策,并且会同国会中的激进派发生冲突,但他将为自由民带来更好的结果,并且他的政治才能将使他不会犯约翰逊所犯的一些错误。 则提出: 与萨姆纳和其他激进派不同,林肯不认为重建是在解放奴隶基础上的一次政治和社会大革命的机会。他长期以来都反对没收和重新分配土地。他和大部分共和党人在1865年4月都认为投票权应当为各州所决定。他假设南方的政治控制将转移到联邦派的白人、不情愿的分离派以及有远见的前邦联派人手中。然而在战争期间,在一开始受到一定反对之后,林肯逐渐支持最初由废奴主义者和激进共和党人提出的立场。林肯必然会认真听从前奴隶要求更多保护的呼告。很可能林肯和国会将会同意一项包括联邦保护基本民权而限制黑人投票权的重建政策,并与林肯在死前提出的路线一致。 重新定义共和国与共和制 国家的重新统一对其名称产生影响。“合众国”()一名在历史上被使用,有时候使用复数(“”),有时候使用单数,在语法上没有定数。在单数至19世纪末成为主流这方面,南北战争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 近几年,史学家如哈里·雅法、赫尔曼·贝尔茨、约翰·迪金斯、弗农·波顿和埃里克·福纳都着重强调林肯对于共和主义价值的重新定义。早在1850年代,在政治语言强调宪法的神圣性时,林肯便将重点转移到《独立宣言》上,称它是美国政治价值的基石,共和主义的“大锚”。《独立宣言》对自由和人人平等的强调与宪法对奴隶制的宽容形成对比,并转移辩论的重点。迪金斯对1860年初的《库伯联盟演说》评论道:“林肯向美国展现一个历史上理论,而这对于这一理论以及共和制的命运都做出巨大的贡献。”他的立场之所以有力是因为他强调共和制的道德基础,而非法制基础。不过在1861年,林肯仍然通过法制概念试图为战争正名(《宪法》是一部契约,假如一方希望退出契约,必须获得其他人的同意),然后以国家责任的角度阐释每个州都应当有一个共和制的政府。波顿(2008年)提出林肯的共和主义思想在自由民获得解放之后为他们所采纳。 1861年3月4日,在他的第一次就职演讲中,林肯探索民主制度的本质。他认为分裂国家是无政府主义的行为,并解释多数派统治的原则需要通过美国体制中的宪法限制来平衡。他说“一个受着宪法的制衡,总是随着大众意见和情绪的慎重变化而及时改变的多数派,是自由人民的唯一真正的统治者。” 其他立法 林肯坚持辉格党的总统理论,即国会拥有主要的立法权力,而总统则有执行的权力。林肯只否决国会通过的四个法案;唯一一个重要的法案是《韦德-戴维斯法案》,这一法案的重建政策十分严酷。1862年他签署《宅地法》,使联邦在西部拥有的数百万英亩土地可以以低价购买。《摩利尔土地拨赠法案》在1862年签署,为每个州的农业大学提供拨赠。1862年和1864年的《》为美国的第一条横贯大陆铁路提供联邦支持,并于1869年完工。《宅地法》和《太平洋铁路法案》的通过得益于南方国会议员的缺席(他们在1850年代反对此类政策)。 其他的重要立法包括两项提升联邦政府收入的措施:关税(有先例)以及新的联邦收入税。1861年,林肯签署第二和第三《》(第一法案在布坎南任上立法)。同年,林肯签署《》,创立第一项美国收入税,对于收入高于$800(约为今日$)的实施固定的3%税率,而在《》中则改为累进税率。 林肯任内,联邦政府的经济影响在其他一些领域也得到扩大。《》创立国家银行体系,为美国建立强大的金融网络,并确立本国货币。1862年,在林肯的支持下,国会立法建立农业部。1862年,林肯派出约翰·波普将军镇压明尼苏达的“”。303名苏族人被控屠杀无辜农民而被判处死刑,但林肯对每一个人重审,并最终批准39个人的死刑(有一人后来得到缓刑)。林肯还计划对联邦的印第安人政策改革。 在格兰特对李的战役产生巨大损失之后,林肯曾考虑颁布总统令再一次征兵,但最终没有这么做。然而面对此类传言,《纽约世界报》和《商业周报》刊登虚假的征兵令,由此使这两家报纸的编辑和其他人员能够抄底黄金市场。林肯对此的反应十分强硬:他要求军队直接查抄这两家报社。查抄持续两日。 林肯使感恩节成为美国全国的节日。在林肯任总统之前,感恩节自17世纪以来是新英格兰的地区性节日,但联邦政府只偶尔并不定期宣布其为节日。最后一次宣布节日是在50年前詹姆斯·麦迪逊的任期内。1863年,林肯宣布当年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为感恩节。1864年6月,林肯批准国会的《约塞米蒂拨赠》,为今日的约塞米蒂国家公园区域提供前所未有的联邦保护。 司法任命 最高法院任命 – 1862年 – 1862年 – 1862年 – 1863年 萨蒙·波特兰·蔡斯 – 1864年(首席大法官) 林肯在司法任命方面的公开立场是“我们不能去询问一个人他要怎么做;如果我们这么做,他也回答了,我们便应当由此蔑视他。因此,我们应当选择一个观点为大家所知的人。”林肯五次任命最高法院。作为一个支持联邦而反对奴隶制的律师,于1862年1月21日被提名,1月24日上任。在1860年选举中支持林肯,并且是一个坚定的废奴主义者,于1862年7月16日被提名并在同日得到任命。是1860年林肯竞选团队的经历,也在伊利诺伊州巡回法庭从事过,于1862年12月1日被提名,12月8日上任。先前是加利福尼亚州最高法院法官,于1862年3月6日被提名,3月10日上任,在地域上和政治上(民主党人)实现平衡。萨蒙·P·蔡斯是林肯任下的财长,于1864年12月6日被提名为首席大法官并于同日得到任命。林肯认为蔡斯是一名优秀的法律工作者,他将支持重建时期的立法,他的上任将会团结共和党。 其他司法任命 林肯总共任命32位联邦法官,包括四位最高法院大法官和一位首席大法官,以及27位美国联邦地区法院法官。林肯在任内没有任命巡回法庭法官。 加入联邦的州 西弗吉尼亚州于1863年6月20日加入联邦。它包括原弗吉尼亚州西北端的几个县,在弗吉尼亚州宣布脱离联邦后,这几个县宣布脱离弗吉尼亚州。作为加入联邦的条件,西弗吉尼亚的宪法中规定将逐渐废除奴隶制。内华达州于1864年10月31日作为自由州加入联邦,它也是位于北美洲偏西部地区的第三个州。 遇刺身亡 约翰·威尔克斯·布斯是来自马里兰州的著名演员和邦联间谍;他从未加入邦联军,但与邦联的特务机关有来往。1864年,布斯计划(与托马斯·N·康拉德在邦联授权下的计划类似)绑架林肯以换取释放邦联战俘。 1865年4月11日,在参加一次林肯旨在为黑人争取投票权的演说之后,愤怒的布斯改变计划,决定刺杀总统。听说总统、总统夫人、统帅格兰特将会来到福特剧院后,布斯与人一同谋划刺杀副总统安德鲁·约翰逊、国务卿威廉·H·苏厄德和格兰特将军。4月14日,林肯没有带上首席保镖便前往观看《我们的美国兄弟》一剧。格兰特和夫人此前临时决定前往费城,没有一同观赏戏剧。 林肯这时的保镖约翰·帕克在幕间休息时离开剧院,同林肯的马车夫在隔壁的沙龙一起饮酒,林肯毫无保卫的坐在总统包厢内。趁此时机,布斯约于晚10时13分潜至林肯背后,瞄准脑后近距离开枪,林肯重伤。少校同布斯缠斗,被布斯刺伤。然后布斯逃走。 在逃亡十日之后,布斯被发现躲在弗吉尼亚州一处位于华盛顿南的农场里。4月26日,在同联邦军交火后,布斯被波士顿·科贝特中士击毙。 在刺杀发生时,军医也在剧院内,立刻急救。他发现林肯没有任何反应、呼吸几乎停滞且无法察觉脉搏。在确定林肯是被射中头部而非原先设想的刺中肩部之后,他试图清理头部血块,之后林肯开始能够相对自然地呼吸。他被送过街安置到彼得森住所。在昏迷九小时之后,林肯于4月15日早间7时22分离世。在场的长老会牧师菲尼亚斯·丹斯摩尔·格利为他祷告,战争部长斯坦顿向他致敬,并说道:“现在,他属于千秋万世。” 此后,林肯为国旗所包裹的遗体在雨中为脱帽的联邦军官护送至白宫,全城教堂钟声响起。在林肯逝世不到三小时之后,早上10时,约翰逊宣誓就职。林肯的遗体于4月19日至4月21日先是置於东厅,然后陈列在大厅。他和儿子威利的棺材被装在“合众国”车厢内;接下来三周,以黑色旗帜装饰的“林肯特别号”列车运载着林肯的遗体缓慢迂回地由华盛顿驶向斯普林菲尔德,在北方许多城市停留,成千上万人参加追悼,而许多人则在铁轨边奏乐、点篝火以及唱圣歌Goodrich, pp. 231–238.,或沉默而充满敬畏地脱帽目送火车驶过。 宗教和哲学信仰 年轻时的林肯对宗教持怀疑观点,而在一位传记家的笔下甚至是“破坏偶像者”。在此后,林肯频繁使用宗教意象和语言,这可能反映了他的个人信仰,也可能是他吸引听众(他的听众多为福音派)的手段。他从未加入教会,但时常与妻子一同参加教堂活动。然而,他对《圣经》十分熟悉,从中引用语段,并赞扬它。对于个人信仰的问题他较为缄默,并尊重其他人的信仰。林肯从未明确宣布自己的信仰,但他的确相信塑造事件的全能自然神,1865年,他已开始在演说中表达此类观点。 1840年代,林肯支持需要主义,这一主义认为人的思想是为某种更高的力量所控制的。1850年代,林肯认可广泛意义的“天命”,鲜少使用福音派的语言或意象;他对国父们的共和主义思想的尊崇几乎达到虔诚的程度。在儿子爱德华死后,林肯更频繁地承认自己有依靠于上帝的需要。1862年2月威利的死可能使林肯向宗教寻求答案和慰藉。在威利死后,林肯从神的角度思考为何战争的严酷性是必须的。他在这时写道上帝“本可以不需要人类斗争便拯救或毁灭联邦。然而斗争却开始了。而在斗争开始之后,神可以在任何一日将胜利赋予任何一方。然而斗争却继续。”在他被刺的那天,他反复告诉妻子自己希望能够造访圣地。 健康 许多人认为林肯在被刺之前健康状况便在走下坡路,这多是基于他照片上的模样——他体重减轻且肌肉萎缩。有人认为他患有一种罕见的遗传障碍MEN2b,这导致他受甲状腺髓样癌、粘膜神经瘤和类马凡氏综合征的影响。有人则根据他的身高和细长纤弱的手指,潜在的织脉瓣闭锁不全导致头部的跳动(德谬塞氏征——林肯在照片中头部较为模糊,而当时的照片曝光时间较长)直接称他有马凡氏综合征。费城的共和国大军博物馆至今拒绝对他的DNA检测。 历史声誉 在1940年代以来学界对美国总统的排名中,林肯稳居前三位,甚至时常位列第一。2004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历史和政治学界的学者将林肯排在第2位,而法律界学者则将他排在华盛顿之后,位列第二。在自1948年以来的大部分总统排名投票中,林肯都被排在第二位:1948年施莱辛格、1962年施莱辛格、1982年穆雷布莱辛、1982年芝加哥论坛报、1996年施莱辛格、1996年CSPAN、1996年莱丁斯-迈克伊弗、2008年时代周刊、2009年CSPAN。多数时候,前三名为林肯、华盛顿和富兰克林·D·罗斯福占据,只是林肯与华盛顿或是华盛顿与罗斯福的位置时常对调。 林肯的遇刺使他成为了国家的殉道者,并赋予他近乎神话一般的評價。对于废奴主义者来说,林肯是人类自由的捍卫者。共和党人将林肯的名字与自己的政党联系在一起。许多美国人,虽然并非全部南方人,认为林肯是一个有杰出才能的人。 施瓦茨提出林肯的声望在19世纪末提升缓慢,直至进步时代(1900至1920年代),他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受尊崇的英雄人物之一,甚至南方白人也同意这一点。这一风潮在1922年林肯纪念堂在华盛顿开放达到顶峰。在罗斯福新政时代,自由派对林肯作为自力更生者或战时总统的崇敬稍減,但认为他是平凡人的代表,必然会支持福利国家的构想。在冷战时期,林肯的形象成为自由的象征,为那些在共产主义政权之下受到压迫的人带来希望。 到1970年代,林肯成为美国政治保守派的英雄人物,原因是他支持民族主义、支持商业、坚持阻止人类奴役的扩张、基于自由和传统的洛克和伯克式的原则,以及他对国父所立原则的坚持Graebner, pp. 67–94.。作为辉格党活动家,林肯是商业利益的代言人,支持高关税、银行业、内部提升和铁路建设,反对杰克逊民主。威廉·C·哈里斯认为林“对国父、宪法、宪法下法律、共和制和其体系的尊崇加强他的保守主义立场。”詹姆斯·G·兰道尔强调他的容忍,尤其是他的温和主张,“对有序进步的偏向、对危险躁动的不信任,以及对难以消化的改革方案的不情愿”。兰道尔总结道:“在他完全回避所谓的‘激进主义’(即对南方欺压、对奴隶主的愤恨、对复仇的渴望、党派阴谋和希望南方体制在一夜之间为外人所改变)这方面,他是保守主义的。” 到1960年代末,自由派诸如史学家则有不同的看法,尤其是在林肯对待种族问题的方面Smith, p. 42.。本内特由于在1968年称林肯为白人至上主義论者而受到广泛关注。他注意到林肯使用种族蔑称,说嘲讽黑人的笑话,强调自己反对社会平等,并建议将解放奴隶送到外国。林肯的支持者,例如作家德克和卡辛则说林肯要比与他同一时代的大多数政客好得多,并且他是一个“道德远见者”,巧妙地推动废奴主义事业,在政治上做到最快。而他对反对平等的强调则将问题的重心从“解放者林肯”转移到黑人身上,由此显得黑人是自己挣脱奴隶制的枷锁,或者至少这能够在解放奴隶方面对政府施压Kelley & Lewis, p. 228.。史学家巴里·施瓦茨在2009年写道林肯的形象在20世纪末受到“侵蚀、褪色和温和的嘲讽”。而唐纳德则在他1996年的传记中写到林肯的性格是“消极能力说”的代表,这一说法为诗人约翰·济慈所定义,用于描述那些“在不确定和怀疑中能保持安心,并不被迫向事实或理性前进”的杰出领袖们。 林肯经常为好莱坞所描绘,形象几乎一直都是十分积极及正面的Melvyn Stokes, "Abraham Lincoln and the Movies", American Nineteenth Century History 12 (June 2011), 203–31.。 著作 《林肯书信与演说集》1908纽约日规名著出版公司,中文版《林肯选集》1983商务印书馆 《林肯集——演说、信件、杂文,林肯-道格拉斯辩论》,中文版1993三联书店 纪念地 林肯的头像出现在两种面值的美国货币上——1美分硬币和5美元纸币。他的相貌还出现在许多邮票上,并为许多城镇和县的名字所纪念,例如内布拉斯加州的首府。 最为著名且访问量最大的纪念地是华盛顿特区的林肯纪念堂;拉什莫尔山上的林肯像;华盛顿的福特剧院和彼得森住所以及伊利诺伊州斯普林菲尔德的亚伯拉罕·林肯总统图书馆和博物馆,以及附近的及墓园。 社会学家巴里·施瓦茨研究美国的文化记忆,提出在1930年代和1940年代,对林肯的记忆是十分神圣而实用的,它为国家提供“一个道德标志,鼓励和引导美国人的生活”。富兰克林·D·罗斯福在备战期间引用林肯的话语,来表明德国和日本带来的威胁。美国人问道:“林肯会怎么做?”然而他还发现在二战之后林肯的象征性力量减弱了,而这“褪色的英雄恰好是人们对国家的伟大失去信心的象征”。他认为后现代主义和文化多元主义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伟大”这一概念。 文化描寫 小說 《吸血鬼獵人林肯》:2010年出版。 《林肯在中陰》:2017年出版。 電視 《》:由山姆·華特斯頓飾演。 《》:1993年動畫片,由安東尼·方迪(Anthony Fonte)配音。 《蝙蝠俠智勇悍將》:由配音。 電影 《》:1930年電影,由沃爾特·休斯頓飾演。 《少年林肯》:1939年電影,由亨利·方達飾演。 《》:1940年電影,由飾演。 《博物館驚魂夜2》:2009年電影,漢克·阿扎里亞為林肯像配音。 《吸血鬼獵人:林肯總統》:2012年電影,改編自2010年的同名小說,由班傑明·沃克飾演。 《林肯》:2012年傳記電影,改編自書籍《》,由丹尼爾·戴-路易斯飾演。 《》:2013年電影,由飾演。 《刺殺林肯》:2013年電影,由比利·坎貝爾飾演。 《樂高玩電影》:2014年動畫電影,由配音。 《皮巴弟先生與薛曼的時光冒險》:2014年動畫電影,由配音。 《樂高玩電影2》:2019年動畫電影,由威爾·福瑞迪配音。 《靈魂急轉彎》:2020年動畫電影。 《蓋茲堡演說》:紀錄片,由大衛·摩斯配音。 遊戲 《代號 S.T.E.A.M.》:2015年電子遊戲,由威爾·惠頓配音。 货币头像和纪念邮票 參見 林肯與甘迺迪的巧合 参考文献 引用 来源 Roy P. Basler, ed. The collected works of Abraham Lincoln (Rutgers U.P., 1953) vol 5 , also published as vol 3–4 of Ordeal of the Union ; also published as vol 5–8 of Ordeal of the Union 史学 Manning, Chandra, "The Shifting Terrain of Attitudes toward Abraham Lincoln and Emancipation," Journal of the Abraham Lincoln Association, 34
波尔克被培养成一名杰弗逊派民主党人,因为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托马斯·杰弗逊的强烈支持者。他最初担任的公职是田纳西参议院办事员(1819-1822)。他辞去了这个职位以便去州立法院活动,在那他击败了一名在职者。波尔克的演说广受欢迎,这使他赢得了“演说台上的拿破仑”的绰号。 他向莎拉·柴尔德里斯求婚,之后他们于1824年1月1日结为夫妻。波尔克当时28岁,柴尔德里斯20岁。他们的婚姻没有孕育出孩子。他们的婚姻一直持续到波尔克1849年逝世。在波尔克的政治生涯中,据说莎拉为她丈夫的讲演提供协助,在政治问题上给他建议,这对他的竞选活动大有裨益。一个老故事讲道安德鲁·杰克逊曾起到撮合这对男女的作用。 波尔克成为了田纳西当时最主要的政客安德鲁·杰克逊的支持者。1824年,杰克逊竞选总统,詹姆士则竞选众议院议员。波尔克成功了,杰克逊则被击败。虽然杰克逊赢得了普选,但他和其他候选人(约翰·昆西·亚当斯、亨利·克莱和威廉·H·克劳福德)都没有赢得过半选票。众议院只好从中挑选优胜者。在他的首场演说中,波尔克表示他相信众议院选择亚当斯就违背了人民的意愿。他甚至提议废止选举团,虽然没有成功。 在众议院中,波尔克是杰克逊派民主主义的坚定支持者,反对美国第二银行,支持纸币与金银挂钩而不信任银行,重视农业而不是工业。这些行为使他得到了“小胡桃”的绰号,影射杰克逊的绰号“老胡桃”(意为“硬汉”)。杰克逊在1828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击败亚当斯后,波尔克开始腾达。他成为议会里前管理集团的领袖。作为美国财政委员会的主席,他是杰克逊取消国家银行的得力助手。 众议院议长 1835年12月,波尔克击败约翰·贝尔成为众议院议长,任期四年,从第24届一直担任到第25届。杰克逊两年后去职,继任的是民主党人马丁·范布伦。波尔克领导的是一个分裂的众议院:民主党和辉格党间的纷争、其它政党的代表的参与,以及民主党辉格党内部本身的派系林立。 波尔克为杰克逊及其继任者范布伦的政策出力;他指定了一系列民主党人占大多数并有着民主党主席的委员会,包括让纽约激进派分子C·C·坎布里楞作主席的财政委员会,不过他让两党维持了传统的正面合作。在那时解决经济问题是主要任务,包括1837年大恐慌,波尔克防止了反通货膨胀的使用硬币通告被取消,并试图通过独立金库计划,该计划是让美国国库自己控制国家收入而非将其贷款给私有银行,但计划遭到失败。 波尔克尝试将众议院变得更有秩序;他主张实施限制言论规定以反对废奴主义者的诉求,他自己亦反对以牙还牙的应对辉格党人的人身攻击,虽然那时这很流行。 田纳西州长 1835年民主党人第一次在党的历史上丢掉了田纳西州长的职位,这样的形势说服了波尔克返回本地以拯救他的党。1839年波尔克离开了众议院成为田纳西州长候选人,他在约105000票中获得超越對手逾2700票(54,102 to 51,396),从而击败了辉格党的牛顿·坎农。虽然他使民主党在田纳西州获得新生,他的胜利卻没能阻止民主党人在这个国家其它地方的政治下滑。 在1840年美国总统大选中,范布伦被广受欢迎的辉格党人威廉·亨利·哈里逊以压倒性优势击败。这次选举中,波尔克被来自田纳西的一张选举团选票提名副总统。波尔克失去了连任州长的机会,以稍大些的差距输给了辉格党的詹姆士·C·琼斯。1843年他再次挑战琼斯,但仍遭失败。三次选战中,他始终关注辉格党和民主党人之间经济政策的差异。在这些选战中他不断攻击辉格党在经济方针方面的政纲,这帮助他站到了民主党的前台,最终帮助他赢得了1844年的总统任命。 1844年大选 波尔克最初希望被1844年5月27日召开的民主党全国大会提名副总统。总统的主要竞选者是前总统马丁·范布伦,他试图阻止奴隶制的扩张。其它候选者包括詹姆士·布坎南、刘易斯·卡斯将军和利瓦伊·伍德伯里。竞选中政治争议的要点涉及1836年从墨西哥独立的得克萨斯共和国,它要求加入合众国。范布伦反对这次合并,因此丧失了许多民主党人的支持,包括仍然保持着很大影响的前总统安德鲁·杰克逊。范布伦在全国大会第一次投票上获得刚过半的选票,但没达到获提名所需的三分之二票数。之后的六轮投票表明:范布伦无法赢得必要的多少票,波尔克被作为“黑马”候选人被推上前台。第八轮投票情况不甚明朗,但到了第九轮,大会一致通过推荐波尔克作总统候选人,他被杰克逊所支持。 大会之前,杰克逊曾把他叫到自己家。杰克逊告诉波尔克他是自己最看好的人选。虽然得到这个支持,波尔克仍然让他的干事们支持范布伦,但仅仅是在当范布伦确实有机会当选的情况下。这保证了如果出现僵局,范布伦最初的支持者会支持波尔克作民主党候选人作为妥协。由于波尔克支持向西扩张,这种情形确实发生了。 考虑到自己的提名,波尔克回应道:“我良好的考察过美国总统这个职位,它既不应去刻意追求,也不应放弃,我从未刻意追求它,也没有理由拒绝它,如果追随我的公民将他们的票自愿投给我的话。”由于民主党已分裂成许多小派别,波尔克许诺若当选则只担任一个任期,以期那些反对他的民主党人在知道四年后总统将改选别人的情况下能够团结起来。 波尔克在1844年总统大选中的竞争对手是肯塔基的辉格党人亨利·克莱。(当时在职的总统约翰·泰勒,从前是民主党人,他与辉格党不和,没有被提名连任。)曾在民主党大会浮出水面的得克萨斯合并问题在选战再次中起到支配作用。波尔克是合并的坚决支持者,克莱的态度则看起来很暧昧。 其它选举论题也与西部扩张有关,包括俄勒冈地区问题,当时该地区被美国和大不列颠一起占有。民主党人拥护扩张事业,他们非正式的将得克萨斯合并与主张完全占有俄勒冈地区联系起来,这对北方和南方的扩张主义者都有吸引力。(“Fifty-Four Forty or Fight”这句口号往往不正确的被归因于1844年总统大选,其实是晚些时候才出现的;参见俄勒冈边界争议。)波尔克对西部扩张的坚定支持——民主党人后来称之为“昭昭天命”,在他的胜利之路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也是亨利·克莱爬上总统之位的障碍。 这次选举中,波尔克和他的竞选搭档乔治·M·达拉斯在南部和西部都取得了胜利,而克莱获得了西北部的支持。波尔克丢掉了他自己家所在州田纳西和他的出生地北卡罗来纳。但是波尔克赢得了至关重要的纽约州的选票(那里有很多范布伦的支持者,因为那是他的家乡),在那儿克莱的支持者流失到了第三党候选人、自由党的詹姆士·G·伯尔尼处,他是奴隶制度的反对者。新移民也将票投给了波尔克,他们对辉格党的政策很愤怒。在总共260万票中以39000票的差额赢得直选,并以170票对克莱的105票赢得了选举团的支持。波尔克拿下了15个州,而克莱只拿下11个。 总统任期 1845年3月4日,波尔克在49岁那年正式成为总统,他是当时最年轻的总统。根据几十年后乔治·班克罗夫特所述,波尔克定了四个明确目标: 重建独立金库制度。 降低关税。 获得全部俄勒冈地区。 从墨西哥购买加利福尼亚。 他在四年任期中完成了全部这些目标。他希图以获取俄勒冈(无奴隶制度)及得克萨斯(存在奴隶制)领土的方式使北方和南方人都满意。 经济政策 1846年,国会批准了沃克关税(以美国财政部长罗伯特·J·沃克命名),它大幅降低了辉格党在1842年通過的高關稅。新的法案抛弃了“按价”关税;税率不与商品的货币价值挂钩。波尔克的政策在南部和西部受到欢迎;然而许多宾夕法尼亚的贸易保护主义者也因此对他抱有敌意。 1846年,波尔克提出了一项恢复独立金库制度的法案,在这种制度下政府资金全部由国库把持,而不是流散到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中。独立国库存款部得以建立,它独立于私人或国有银行,并接受所有政府资金。 奴隶制 波尔克对于奴隶制的观点使得他在支持奴隶制者、反对奴隶制者和折衷主义者中都很不讨好。在他的任期内,许多废奴主义者批评他是奴隶主集团的工具,并声称得克萨斯合并和之后的美墨战争加速了奴隶制的膨胀。波尔克在日记中称奴隶制不应在从墨西哥赢得的领土中存在,但拒绝签署威尔莫特条款以禁止它。作为替代措施,波尔克赞成延长密苏里州协定线至太平洋,它可以阻止奴隶制扩张到西密苏里36° 30'纬线以上,但允许在那条线以下的公民拥有奴隶。William Dusinberre认为他的日记是為日后发表而写,并不能表示波尔克的真正方针;大多历史学家认同这点。 在他的整个生涯中波尔克都是一个奴隶主。他的父亲,塞缪尔·波尔克,留给波尔克超过8000英亩(32km²)土地,并在死后将53名奴隶分给自己的遗孀和孩子。詹姆士从父亲和已故的兄弟那裡继承20名奴隶。1831年,他成为一名外居的棉花种植园主,他派奴隶打理父亲留给他的萨默维尔附近的种植园。40年后波尔克卖掉了萨默维尔种植园,并和他的姐夫一起买了920英亩(3.7 km²)的土地、科菲维尔附近的一片种植园。他把余生都花在经营这片庄园上,最后它由他的姐夫完全接管。波尔克很少卖奴隶,虽然当他成为总统后有更好的资本,他买一些奴隶。波尔克保证他们的奴隶在他妻子莎拉死后会被释放。然而,在他的妻子于1891年去世前,1863年的解放奴隶宣言和1865年的美利堅合眾國憲法第十三條修正案已经解放南方叛乱各州所有现存的奴隶。 外交政策 波尔克专心致力于领土扩张:民主党人确信为自耕农场主开辟新的土地对于共和国力量的成就来说必不可少(参见昭昭天命)。像其它南方人一样,他支持合并得克萨斯。為平衡南方和北方的利益,他也要求占有俄勒冈地区。他设法购得了加利福尼亚,墨西哥对它并不在意。 得克萨斯 泰勒总统认为波尔克的胜利是合并得克萨斯的需要。因为害怕英国对得克萨斯的图谋,泰勒敦促国会通过两院共同决议批准得克萨斯加入联邦;1845年2月28日,国会照做了。得克萨斯迅速接受了这个议案并在1845年12月29日正式成为美国的一个州。这次合并激怒了墨西哥,它在1836年失去了得克萨斯。墨西哥的政治人物再三警告这次合并会导致战争。 俄勒冈地区问题 波尔克向不列颠施加了很大压力已解决俄勒冈边界争议。从1818年开始,这个地区被置于大不列颠和美国的双重控制之下,早先的美国管理部门曾提议以北纬49度线划界,但不为英国所接受,英国对哥伦比亚河很感兴趣。虽然民主党的政纲上要求得到整个地区,波尔克准备好作冷静的妥协。但当英国再次拒绝49度纬线划界方案时,波尔克终止了谈判,并重新回到了民主党政纲所提出的“完全的俄勒冈”立场,这加剧了边境线上的紧张状态。 扩张主义者在1844年大选后打出“Fifty-Four Forty or Fight!(以北纬54度40分划界,否则开战!)”的口号。这句口号经常被与波尔克联系在一起,但实际上是波尔克在民主党内的竞争对手提出的,他们希望波尔克在俄勒冈问题上像兼并得克萨斯那样强硬。波尔克希望能扩大领土,但不希望战争,并对英国外交部长乔治·汉密尔顿-戈登作出了让步。1846年的俄勒冈条约将俄勒冈地区以49度纬线划界,这与美国最初的提议相一致。虽然还是有很多人叫嚣着要求整个地区,参议院批准了这个条约。由于波尔克满足于以49度纬线划界,波尔克激怒了许多中西部民主党人。 这些民主党人相信波尔克仅仅要求在49度纬线处划界,当初他们相信他要求以54度纬线划界是受到了愚弄。美国要求的那部分俄勒冈地区后来组成了华盛顿、俄勒冈、爱达荷州,以及部分的蒙大拿和怀俄明州。 与墨西哥的战争 在得克萨斯并入美国后,波尔克将注意力转移到加利福尼亚身上,他希望抢在欧洲列强之前从墨西哥手上夺取它。最主要的是旧金山湾是与亚洲进行贸易的关键港口。1845年,他派外交官约翰·斯里戴尔到墨西哥,希望以两三千万的价钱美元买入加利福尼亚及新墨西哥。斯里戴尔的抵达引发了政治混乱,当墨西哥人知悉他不是来为墨西哥失去得克萨斯做补偿而是要求新的领土时。墨西哥政府拒绝接见斯里戴尔。1846年,为向墨西哥施加压力,波尔克派扎卡里·泰勒将军的军队向纽埃西斯河及格兰德河之间的地区进发——这一地区是美国和墨西哥的争议领土。 斯里戴尔于1846年5月返回了华盛顿。波尔克将此当作一种侮辱,并且是“发动战争的充分理由,于是他准备向国会提议宣战。这时泰勒穿过了格兰德河并短暂占领了塔毛利帕斯州的马塔莫罗斯。泰勒持续的封锁马塔莫罗斯港以阻止船只进入。在波尔克起意向国会提出宣战的要求几天之后,他听到有消息称墨西哥军队穿过了格兰德河并杀死了11名美国士兵。波尔克于是将这作为“战争借口”,他声称墨西哥“进犯了我国领土并让美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洒下了鲜血。” 国会中的一些人表达了对波尔克对那些事件描述的怀疑。 但是国会还是以压倒性多数批准了向墨西哥宣战。许多辉格党人害怕反对它会给自己扣上不爱国和不支持战争努力的帽子。 议院中,反奴隶制的以约翰·昆西·亚当斯为首的辉格党人投票反对战争;在民主党人中,参议员约翰·C·卡尔霍恩是这次宣战的最出名的反对者。 1846年夏,史蒂芬·W·肯尼将军指挥的美国军队占领了新墨西哥。这时,军队上校約翰·福瑞蒙特带领北加利福尼亚的殖民者(在熊旗起义中)颠覆了所诺玛的墨西哥守军。扎卡里·泰勒也在格兰德河上取得了胜利,虽然波尔克没有派援军。美国还与1844年被推翻的墨西哥独裁者安东尼奥·洛佩斯·德·桑塔·安纳进行密谈。桑塔·安纳同意了美军条件,即在得以安全返回墨西哥的情况下,他会劝说当权者将加利福尼亚和新墨西哥卖给美国。但当他回到墨西哥时撕毁了协议,宣布自己为总统,并试图赶跑美国侵略者。然而桑塔·安纳的努力都是徒劳,因为泰勒将军和温菲尔德·斯科特击败了所有的抵抗力量。斯科特于1847年占领了墨西哥城,泰勒在墨西哥北部赢得了一连串胜利。即使在这些战斗后墨西哥仍未投降,直到1848年才接受了波尔克的提出的和平条约。 波尔克派外交官尼古拉斯·特里斯特于墨西哥人谈判。由于没什么进展,总统命令特里斯特回到美国,但这位外交官没有理睬这个指示,继续留在墨西哥进行交涉。特里斯特在1848年成功与墨西哥签订了瓜达卢佩-伊达尔戈条约,波尔克批准了,没有理睬民主党人要求兼并整个墨西哥的呼声。这个条约使使美国增加了120万平方英里(310万km²)的领土,墨西哥的国土缩小了一半,而美国版图则增加了三分之一。加利福尼亚、新墨西哥、亚利桑那、内华达、犹他、科罗拉多的一部分、怀俄明都是这次墨西哥割让的领土。条约还承认了得克萨斯合并并承认了美国对纽埃西斯河和格兰德河之间争议领土的控制。墨西哥则得到了1500万美金。这场战争夺走了超过50000墨西哥人的生命。美国却只损失了少于20000人。它可能花费了美国人一亿美金。最后,威尔莫特条款将奴隶制引入了新兼并的领土,但波尔克在日记中坚持那从来不是战争的目标。 条约需要参议院的批准,1848年3月,反对波尔克政策的辉格党人突然改变了立场。三分之二的辉格党人赞成波尔克的条约。1848年晚些时候,辉格党人提名战争的英雄扎卡里·泰勒作总统。泰勒说未来不会再有战争了,但他拒绝指责波尔克。 这场战争为波尔克及民主党人带来了严重后果。辉格党人公然抨击一场由总统滥用权力导致的不道德的侵略战争。1848年,众议院因发动战争谴责波尔克。另一后果是波尔克在健康上也付出了代价。由于战争中过度操劳,他在总统任期的末期健康严重下滑。 古巴 1848年夏,波尔克总统授权他的西班牙大使罗慕洛斯·米切尔·桑德斯商讨购买古巴的问题,他提供西班牙一亿美金,这在那时是笔大数目(相当于现在的26亿)。古巴靠近美国,并存在奴隶制度,所以买入古巴的想法对南方有吸引力,但在北方不受欢迎。西班牙政府拒绝了桑德斯的建议。 内政部 波尔克在总统任期内最后的举措之一是签署了创立内政部的议案(1849年3月3日)。这是共和国早期之后创立的第一个内阁部门。 内阁 最高法院任命 波尔克任命了以下人士为美国最高法院|最高法院法官 利瓦伊·伍德伯里 -1845年(来自新罕布什尔州) 罗伯特·库珀·格里埃尔 -1846年(来自宾夕法尼亚州) (波尔克还在1846年提名了乔治·W·伍德沃德,但被参议院否决)。 国会 29届国会(1845年3月4日 -1847年3月4日) 参议院:民主党31席,辉格党31席,其它党籍1席;(主席:Willie P. Mangum (Whig-NC), Ambrose H. Servier (D-AR), and David R. Atchison (D-MO)) 众议院:民主党143席,辉格党77席,其它党籍6席。(议长:印第安纳的约翰·W·戴维斯) 30届国会(1847年3月4日 -1849年3月4日) 参议院:民主党36席,辉格党21席,其它党籍1席(主席:David R. Atchison (D-MO)) 众议院:辉格党115席,民主党108席,其它党籍4席(议长:马塞诸塞的罗伯特·C·温斯洛普) 新加入联邦的州 得克萨斯 -1845年12月29日 爱荷华 -1846年12月28日 威斯康星 -1848年5月29日 离任之后 波尔克在白宫的生涯损害了他的健康。当他刚任职时他充满了精力和热忱,但当他于1849年3月4日离开时,身心俱疲。他体重下降,脸上起了很多皱纹,并有了黑眼圈。据信他在路易斯安那的新奥尔良市旅行时染上了霍乱。他于1849年6月15日下午3点15分在他的新家,田纳西州纳什维尔的新家波尔克邸宅去世,終年54歲。他被安葬在波尔克住所。他留给妻子最后的话是:“莎拉,我爱你,直到永恆的世界結束,我仍將愛你(I love you, Sarah. For all eternity, I love you)。” 。她在他死后的四十年里仍住在波尔克住所,過著清貧孤獨的日子。南北戰爭徹底摧毀了莎拉賴以維生的密西西比莊園,莎拉失去了經濟來源,只得變賣莊園的土地換取一次性的微薄收入。1882年,美國國會批准每年補助5000美元養老金,莎拉的生活才有了保障。1891年莎拉逝世,終年88歲。波尔克的母亲詹姆士·诺克斯·波尔克也比他活得长。 波尔克的退休生活在所有美国总统裡是最短的,只有103天。他是在退休後去世的总统裡寿命最短的,活了54岁。他和妻子最后被合葬在纳什维尔田纳西州议会大厦前的空地裡。他的墓在1893年波尔克住所被破坏後移到了现在的位置。 参考文献 具体引用 参考书目 Bergeron, Paul H. The Presidency of James K. Polk. 1986. ISBN 978-0-7006-0319-0. De Voto, Bernard The Year of Decision: 1846 Houghton Mifflin, 1943. Dusinberre, William. Slavemaster President: The Double Career of James Polk. 2003. ISBN 978-0-19-515735-2. Questia edition (subscription) Dusinberre, William. "President Polk and the Politics of Slavery." American Nineteenth Century History 3.1 (2002): 1-16. ISSN 1466-4658. Argues Polk misrepresented the strength of abolitionism, grossly exaggerated the likelihood of slaves' massacring white families, and seemed to condone secession. Eisenhower, John S. D. "The Election of James K. Polk, 1844." Tennessee Historical Quarterly. 53.2 (1994): 74-87. ISSN 0040-3261. Kornblith, Gary J. "Rethinking the Coming of the Civil War: a
the Coming of the Civil War: a Counterfactual Exercise." Journal of American History 90.1 (2003): 76-105. ISSN 0021-8723. Asks what if Polk had not gone to war? Leonard, Thomas M. James K. Polk: A Clear and Unquestionable Destiny. 2000. ISBN 978-0-8420-2647-5. McCormac, Eugene Irving. James K. Polk: A Political Biography to the End of a Career, 1845-1849. Univ. of California Press, 1922. (1995 reprint has ISBN 978-0-945707-10-3.) Extreme anti-Jacksonian views. McCoy, Charles A. Polk and the Presidency. 1960. Morrison, Michael A. "Martin Van Buren, the Democracy, and the Partisan Politics of Texas Annexation." Journal of Southern History 61.4 (1995): 695-724. ISSN 0022-4642. Discusses the election of 1844. online edition Paul; James C. N. Rift in the Democracy. 1951. on 1844 election Schlesinger, Arthur M., Jr. Age of Jackson Little Brown, 1945. Pp. 439ff on Polk Schouler, James. Democrats and Whigs, 1831-1847。Vol. 4 of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Under the Constitution. 1917. Sellers, Charles. James K. Polk, Jacksonian, 1795-1843. 1957. Sellers, Charles. James K. Polk,
The Legacy of Woodrow Wilson in U.S.-Soviet Relations),2002 (英文)Freud, Sigmund and Bullitt, William C.,《伍德罗·威尔逊的心理研究》(Woodrow Wilson: A Psychological Study) ,1966 (英文)Greene, Theodore P. Ed.,《威尔逊在凡尔赛》(Wilson at Versailles),1957 (英文)Hofstadter, Richard.,《伍德罗·威尔逊:保守的自由主义者》(Woodrow Wilson: The Conservative as Liberal),载于《美国历史传统》( The American Political Tradition),第10章。1948年出版。 (英文)Knock, Thomas J.,《结束一切战争:伍德罗·威尔逊和对新世界秩序的探索》(To End All Wars: Woodrow Wilson and the Quest for a New World Order),1995 N. Gordon Levin, Jr.,《伍德罗·威尔逊与世界政治:美国对战争和革命的反应》(Woodrow Wilson and World Politics: America's Response to War and Revolution),1968 (英文)Link, Arthur S.,《伍德罗·威尔逊》,自《总统:历史参考》(The Presidents: A Reference History ),Henry F. Graff版。365–388页,2002年出版。 (英文)Link, Arthur Stanley.,《伍德罗·威尔逊与进步主义时代》(Woodrow Wilson and the Progressive Era, 1910–1917),1972。该时期的标准政治史。 (英文)Link, Arthur Stanley.,《威尔逊:白宫之路》(Wilson: The Road to the White House),1947。标准传记第一卷(至1917年);《威尔逊:新自由》(Wilson: The New Freedom),1956; 《威尔逊:为中立而斗争:1914 - 1915》(Wilson: The Struggle for Neutrality: 1914–1915),1960;《威尔逊:困惑与危机:1915 - 1916》(Wilson: Confusions and Crises: 1915–1916),1964;《威尔逊:为进步主义与和平而运动:1916 - 1917》(Wilson: Campaigns for Progressivism and Peace: 1916–1917),1965, 标准传记最后一卷。 (英文)Link, Arthur S.,《外交官威尔逊:他的主要外交政策》(Wilson the Diplomatist: A Look at His Major Foreign Policies),1957 (英文)Link, Arthur S.,《伍德罗·威尔逊和革命中的世界》(Woodrow Wilson and a Revolutionary World, 1913–1921),1982 (英文)Livermore, Seward W.,《伍德罗·威尔逊与战争国会》( Woodrow Wilson and the War Congress, 1916–1918),1966 (英文)Malin, James C.,大战后的美国(The United States after the World War) ,1930 (英文)May, Ernest R.,《世界大战与美国孤立主义》(The World War and American Isolation, 1914–1917),1959 (英文)Saunders, Robert M.,《探查伍德罗·威尔逊:信仰与行为》(In Search of Woodrow Wilson: Beliefs and Behavior),1998 (英文)Trani, Eugene P.,《伍德罗·威尔逊和决定干预俄国:再思考》(Woodrow Wilson and the Decision to Intervene in Russia: A Reconsideration),于《现代史》(Journal of Modern History)杂志,1976,48:440–61. 于 JSTOR (英文)Walworth, Arthur;威尔逊和他的和平调解者:1919年巴黎和会上的美国外交(Wilson and His Peacemakers: American Diplomacy at the Paris Peace Conference, 1919) 美國總統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美國諾貝爾獎獲得者 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 美國哲學會會士 美国历史学会会长 新澤西州州長 1912年美国总统选举候选人 1916年美国总统选举候选人
Politics)。这篇论文为他在学术界获得声誉。并得到在布林茅尔学院和卫斯理大学的教职。在卫斯理他还曾任足球队教练,并建立辩论队——这支辩论队现已被命名为T·伍德罗·威尔逊辩论队。1890年,他进入普林斯顿大学,任法学和政治经济学教授。那时他还曾短暂任教于短命的伊芙琳女子分校。此外,他也在纽约大学法学院与查尔斯·埃文斯·休斯一起成为首批宪法课讲师。 1896年,普林斯顿大学一百五十周年校庆时,威尔逊发表一篇题为《为国服务的普林斯顿》()的演讲。这个题目后来被扩展为“为国家服务,为所有的国家服务”(),成为暗示普林斯顿大学的常用格言。在这篇著名演讲中,威尔逊概述他对于民主国家大学的憧憬,呼吁高等教育机构把课程从历史中分离,并利用每一堂这样的课来为学生阐明他们的责任。 威尔逊明显认识到高质量高等教育的重要性。19世纪末曾有人援引他的话说:“在肯塔基有一所小型学院,在过去的60年中从她那里毕业后取得名望的学生比普林斯顿150年中的还要多。”他所说的小型学院是肯塔基州的中央学院(),一所私立文科学校。不过,这不是威尔逊最后一次在普林斯顿惹来非议。 1902年,校董事会晋升威尔逊为校长,以代替被认为管理不力的佛朗西斯·兰迪·巴顿()。尽管当时学校的捐赠只有四百万美元,但威尔逊试图为一个教师教学系统拨两百万美元,为科学学院拨一百万,以及为新建筑和提升工资拨三百万。作为一个长期目标,他还想为研究生院争取三百万美元;为法学院、电子工程学院及一所自然历史博物馆筹措二百五十万美元。不过,因为本人并非强有力的资金筹措者,这些目标威尔逊几乎都没有实现。但是,他确实把教职工队伍从112人扩充到174人,每一个都是由他亲自考核认定的优秀教师。他所开发的课程方针后被证明为高等教育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发展性创新。 为了强化专业技术的角色,威尔逊创立学术科系体制以及一个核心需求系统。学生先是以六人为一组与导师会面完成基本需求课程,再进行两年的本专业集中学习。威尔逊试图提升入学标准,并以严肃的学习取代蒙混过关。如他对他的校友所讲的,他期望“把那些傻呆呆做功课的男孩儿们变成思考的男人”。 1906至1910年间,为消除精英层社交俱乐部的影响,威尔逊尝试通过废除面向上层阶级的“吃喝俱乐部”()并把这些学生重新带回校舍——俗称“四边形”。他的“四边形计划”遭到普林斯顿校友的激烈抵抗,其中就包括校董事会中最有影响的理事摩西·泰勒·佩恩(Moses Taylor Pyne)。但是威尔逊拒绝一切涉及停止废除此类俱乐部的妥协方案,声称这样的妥协是在“与邪恶打交道”。1907年10月,由于校友们的激烈反抗和威尔逊对妥协的坚定反对,董事会收回它起初对“四边形计划”给予的支持,并指示威尔逊停止实施。 一个更加严重的对立发生在威尔逊和研究生院院长安德鲁·弗莱明·韦斯特()及其支持者、也是校董事之一的前总统克里夫兰之间。威尔逊想把新提议的研究生楼建在本科生校舍所在区域;而韦斯特希望二者分离。董事会于1908年回绝威尔逊的提案,并于此年采纳韦斯特的计划。当时,国内媒体将这次发生在普林斯顿校内的对立报道为精英(韦斯特)与民主(威尔逊)之战。 同样是在这段时间,威尔逊和一位名叫玛丽·佩克()的社交名媛发生婚外情。他因此考虑辞职,并最终接受邀请进入新泽西政界。 步入政界 新泽西州州长 1910年威尔逊作为民主党候选人参选新泽西州州长,对手是共和党候选人、负责银行与保险业的州吏维维安·M·刘易斯(Vivian M. Lewis)。威尔逊在竞选中强调他与政治机器的分离,并誓言一旦当选他不会蒙恩于那些党内大佬。尽管塔夫脱曾在1908年总统大选时以8萬票的差距赢得新泽西州,威尔逊还是以4萬9000票之票差轻松击败刘易斯。 尽管1910年大选时民主党还取得对州众院的控制,但共和党人仍然以微弱优势据有州参院。上台之后,威尔逊无视党内机构的要求,启动他的改革性日程。他在六个月的时间内建立候选人选拔会,这几乎将党派头目们从总统选举过程中排除出去。他还重整了公共设施委员会,并引进工伤补偿机制。 1912年大选 1912年6月25日,民主党全国大会在巴尔的摩召开以决定总统候选人。威尔逊作为竞争者之一与会。一开始,来自密苏里州、时任众院议长的钱伯·克拉克(Champ Clark)保持领先,而被视作温和改革者的威尔逊在几乎每一轮投票中都落后于他屈居第二。不过,由于必须达到三分之二多数才能获得提名,克拉克也不能决定性地胜出。威尔逊一度决定放弃,并几乎就要发表承认失败的演讲以让那些打算投他票的代表另投别人。但随后发生戏剧性的变化:位于纽约市的强大却又腐败的坦慕尼协会决定支持克拉克。这导致三届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來自內布拉斯加州的党内自由派领袖威廉·詹宁斯·布莱恩转而反对克拉克,称他是“华尔街的代表”,并改为支持威尔逊。他的改变引来许多代表的效仿,威尔逊与克拉克的力量对比开始逆转。威尔逊最终在第46轮投票中胜出。印第安纳州州长托马斯·R·马歇尔鼓动他的州代表投票支持威尔逊,并被提名为威尔逊的竞选伙伴。 此后,由于共和党候选人塔夫脱和进步党候选人、前共和党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竞争严重分散本应投给共和党唯一候选人的选票,威尔逊毫无困难地赢得竞选胜利。他在40个州获胜,得到总共531张选举人票中的435张。 总统任期 第一任期 通过反托拉斯改革、关税调整和重整银行及货币系统,威尔逊实现他竞选时关于新自由(New Freedom)的誓言,也初尝任内的成功。1913年3月15日他举办美国现代史上首次总统新闻发布会,并在会上允许记者向他提问。 1914年8月6日,第一夫人艾伦因患肾炎不幸病逝。翌年,威尔逊结识伊蒂丝·高尔特(Edith Galt)。两人于当年12月18日结婚。 生于弗吉尼亚而成长于乔治亚的威尔逊是自1860年亚伯拉罕·林肯当选以来第一位选举产生的南方民主党总统,也是自安德鲁·约翰逊于1868年离任之后第一个入主白宫的南方民主党总统。他是自1799年约翰·亚当斯之后第一位亲自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的总统。他还是1892年格羅弗·克里夫兰二度当选总统之后第一位民主党总统。而下一位民主党总统则是1932年当选的富兰克林·罗斯福。 建立联邦储备系统 在1913年确保通过建立联邦储备系统的议案。议案由以纳尔逊·W·奥尔德里奇(Nelson W. Aldrich)为首的保守派共和党人起草。威尔逊通过和议会内占多数地位的民主党合作才设法通过一个妥协案。 为了使议案通过,威尔逊必须设法找到奥尔德里奇计划支持者与反对者之间的平衡点。而民主党中以威廉·詹宁斯·布莱恩为领袖的民粹主义派别正是这样的反对者。他们强烈地反对私有银行和华尔街,支持建立一个能根据国会意志自由印刷纸币的国有中央银行。最后各方达成一个基于奥尔德里奇计划、经民主党人卡特·加拉斯和罗伯特·欧文修改的妥协议案。该议案既允私有银行对联储施加影响,又将控制权益置于一个隶属中央的公共委员会手上,从而安抚民粹主义派的不满。这个委员会将既包括由总统任命且经国会批准的成员,也包括代表银行业的成员,且前者人数要多于后者。威尔逊还说服布莱恩的支持者称,由于联储发行货币属于政府责任范畴,这将满足他们的要求。威尔逊的计划还包括将联储系统划分为12个区域,以达成布莱恩的西南部盟友开出的关键条件—削弱强大的纽约银行业的影响。这一向地方分权的举措成为赢得加拉斯支持的关键因素。 1913年12月最终方案终于获得通过。但不满尤存:一些银行家感到华盛顿控制得太多;而一些改革者又认为银行家掌有大权。不过,一些国会议员声称,来自一些纽约银行家的反对声音实际上是装出来的,意在诱使国会通过这个议案。 威尔逊任命沃伯格和其他一些知名银行家领导这个新的储备系统。尽管从设计初衷上,权力应当是分散的,但纽约的银行业还是凭借“首位平等”(first among equals)统治联储,权力也因此多少集中于华尔街。新系统自1915年期开始运作,为包括美国在内的协约国提供战争经费发挥关键作用。 威尔逊本人的肖像还出现在联储发行的大额100000美元纸币上。这种大额纸币尽管现在已经不再印刷,但仍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它们历史上仅被用于联储银行间的资金转换。 经济法案 1913年通过新的联邦收入法案。新法案降低关税,而因此造成的损失则由开征联邦消费税弥补(征消费税已经由共和党发起并获通过的宪法第十六修正案批准)。1915年通过希曼法案(),旨在提升商船海员的工作条件。受泰坦尼克号事件影响,该法案要求所有船只必须针对救生艇配置进行翻新。 许多新法案与农民有关。1914年的史密斯-莱佛法案()创建一个现代化农业增产专员系统,派遣由各大学支持的技术专员向农民讲授新技术。1916年设立联邦农田贷款委员会(),为农民提供低息长期抵押贷款。 1916年通过基廷-欧文法案(Keating-Owen Act)以减轻童工问题。但1918年最高法院宣布该法案违宪。此后直到1930年代都未再实施任何针对童工的禁止措施。 1916年夏天铁路工人威胁罢工。威尔逊先是试图撮合劳资双方的谈判,但当铁路管理层拒绝谈判后,他于1916年9月让国会通过亚当姆森法案(),规定铁路业工人享有8小时工作限制,而薪酬不变。最高法院批准法案;这一事件帮助威尔逊争取连任赢得工会的支持。 反托拉斯措施 威尔逊打破他的两位前任、塔夫脱和罗斯福针对个别垄断财团打官司式的反托拉斯法,改为通过联邦贸易委员会阻止不公平的交易行为来鼓励竞争。另外,他还迫使国会通过克莱顿反托拉斯法案(Clayton Anti-trust Act),以使诸如价格歧视、与零售商签订协议使其不能贩卖其他公司的产品、及通过董事会或特定协议控制其它公司等竞争行为非法化。这个新法案比起之前通过的反托拉斯类法案要更强大,因为它能够在公司违法时针对个人问责。更为重要的是,新法律为公司行为设立清楚的方针路线,这是自之前法律条文的不确定性的一个显著进步。美国工会领袖萨缪尔·龚帕斯认为这一法案堪称劳工们的大宪章。 战争政策 从1914年到1917年初,威尔逊一直致力于避免美国卷入战争。他提议充当交战双方的调停者,但协约国和同盟国都不曾严肃考虑过他的建议。以西奥多·罗斯福为首的共和党强烈批评威尔逊拒绝扩军以应对战争威胁,但威尔逊则通过主张扩军行为会挑起战争赢得国内和平力量的支持。因助威尔逊选举获胜而被任命为国务卿的威廉·詹宁斯·布莱恩由于坚持更加强硬的和平主义路线而对威尔逊对战争表示出的兴趣表示不满,于1915年辞职。 尽管奉行无限制潜艇战的德国潜艇在大西洋上对美国船只展开攻击并造成人员损失,威尔逊也只是要求德国停止其行为,而继续将美国置于战争之外。英国宣布对德封锁,严禁一切装载战争禁运物资的中立船只驶往德国。虽然威尔逊对于英国违反中立方权力的做法表示温和的抗议,但如英国所预料的,他并未采取任何行动。 在联邦政府内实施种族隔离 根据凯思琳·L·沃格莫斯(Kathleen L. Wolgemuth)的说法,在1912年大选中,受到威尔逊誓言支持他们诉求的鼓励,抛弃共和党而转投民主党的黑人选民达到“前所未有的数字”。但他们很快就失望了。威尔逊上台后很快就在数个联邦政府机构内引入种族隔离制度,也未能否决一项哥伦比亚特区的新法律;该法将异族通婚列为重罪。他还允许特区内所有有轨电车种族隔离化。 关于种族隔离的问题很早就被提上威尔逊的日程。在1913年秋天的一次内阁会议上,邮电部长、来自南方的阿尔伯特·伯勒森(Albert S. Burleson)抱怨铁道邮件服务系统内的工作条件。此后,邮电部、财政部以及印刷局都引入隔离措施,覆盖餐厅、澡堂、办公室和休息室等设施。隔离有时是通过在白人和非洲裔雇员座位间树立隔板来实现。在邮电部,就连直接减少和解雇黑人雇员都成为允许的政策。威尔逊甚至没能重复他两位前任的做法,为财政部登记处以及其他联邦机构指派黑人官员。他虽也打算如此,但在南方的反对下最终退让。这些举措为威尔逊整个总统任期内对种族问题的态度定下基调。而威尔逊认为这尽管短期内牺牲非洲裔美国人的权利,但实现面向长期的全民福祉的进步。 母亲节 1914年威尔逊宣布庆祝美国首个母亲节: 1916年大选 1916年获得民主党重新提名后,威尔逊在竞选中打出“他让我们远离战争”(he kept us out of the war)的口号,提示选民他任期内即维持坚定的国策、又避免与德国或墨西哥的公开冲突的业绩。但他却从未发誓即使受到挑衅也决不参战。1916年9月2日,当他发表接受党内提名的演讲时,威尔逊针对性地警告德国他不会容忍给美国人造成生命损失的潜艇战。 最终,威尔逊勉强战胜共和党候选人查尔斯·埃文斯·休斯赢得1916年大选。休斯是1907年至1910年间的纽约州州长,其政绩凸显进步主义特征,惊人地类似于威尔逊在新泽西留下的从政纪录。后来,西奥多·罗斯福评价两人道:“他们之间唯一的差别就是刮不刮脸”(休斯是一个大胡子)。但是,休斯由于不得不在保守的塔夫脱支持者和进步主义的罗斯福派别间建立联合,他的竞选始终缺乏一个确定的形式。威尔逊则更为关注自身的竞选,忽视休斯的存在并把攻击留给罗斯福。当被问到为什么不直接攻击休斯,他对一位朋友说:“千万不要杀一个正自杀的人。”() 选战的最后结果出奇地接近,甚至在选后数天内都无定论。由于担心输掉选举而在欧战尚不确定的情况下成为跛脚鸭,威尔逊提出一个假想方案:倘休斯取胜,他将先任命休斯为国务卿,然后和副总统一起辞职以使其接任总统。两党选情在数个州都十分接近。在加州大约100万选票中威尔逊赢了3773票,而在新罕布什尔只赢了区区54票。休斯在明尼苏达的35萬8000张选票中赢了393张。最后威尔逊得到277张选举人票,而休斯得到254张。威尔逊能赢得大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1912年大选时投给西奥多·罗斯福和工会领袖戴布兹的票这次大多流向了他。 第二任期 决定参战 在1917年之前,美国一直恪守1914年的中立宣言。在这段期间,威尔逊为确保一个更宽泛的外交政策,警告美国公民不要在交战阵营中选择他们的所属方。在他1914年的国会演讲中,威尔逊说道:“这样一个发生在我们当中的分裂对于我们的和平思维将是致命的,而且还会妨碍我们作为一个强大的和平国家正当地行使自己的责任,作为一个人时刻准备着在一场公正的调停中发挥作用,并以朋友而不是党徒的身份谈论关于和平与和解的建议。” 尽管载有大量美国公民的英国客轮卢西塔尼亚号被德国潜艇击沉的事件给威尔逊增加参战压力,中立原则还是得到维持。但后来由于德国发起无限制潜艇战,威胁到美国的商业海运,这种中立性开始倾斜。在德国于1917年早些时候发动无限制潜艇战(尽管也发表若干声明来限制这种战术),并秘邀墨西哥与德国结盟反美之后,威尔逊为“使世界安全以确保民主”,将美国带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不过,他没有和英法签署一个正式的同盟,而只是作为合作()力量加入。他通过征兵大幅扩军,并将高度自由的指挥权,包括战术战略以至外交行动,授予了约翰·潘兴将军。 到这个时候,威尔逊认定这场战争已变成一个对人类的真正威胁。1917年4月2日,他在宣战演讲中说道,美国如不参战,整个西方文明都将被摧毁。威尔逊在讲话中宣告将进行一场“结束一切战争的战争”,说明他希望建立一个和平的基础以防将来战祸再临而招致不必要的死亡与摧毁。这也为他未来将发表的十四点原则—一个关于解决领土争端、确保自由贸易和建立维和组织的一揽子建议—铺垫一个基础。 为打击国内的反战势力,威尔逊相继于1917年和1918年推动国会通过反间谍法和反煽动法(),以压制反英、亲德和反战声音。他欢迎诸如沃尔特·李普曼这样支持战争的社会主义者,却无法容忍那些企图阻碍战争甚至刺杀政府官员的反战者。他还坚持将出生在外国的激进分子赶出美国。援引反间谍法相关条例,美国邮政系统拒绝投递任何被视作可能是批评美国战争行为的书面材料。约60多家报纸因此被剥夺二级邮递权。 威尔逊的战时政策高度地向劳工倾斜。他与龚帕斯和美国劳工联合会密切合作,同时镇压任何企图阻碍战争工作的反战团体。在威尔逊的任期内,美国劳工联盟、铁路工人协会和其他“温和”工会的会员和这些行业工人的工资都得到显著增长。由于没有实施配给制,消费品价格飞涨。而因为收入税的增加,白领阶层备受打击。不过,鼓励购买战争债券的工作还是大获成功。这些债券使得战争开销转化为20年代的繁荣。 威尔逊建立了西方国家中第一个政治宣传机构,即美国公共情报委员会(),由乔治·克里尔(,故俗称“鱼篓”委员会)领导。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鼓动爱国性反德情绪,并实施各种訊息审查。除了公共宣传外,政府还将战争工作引入多个其它领域。伯纳德·巴鲁克领导的战争工业委员会为美国的工厂制定战时目标和政策;赫伯特·胡佛被任命为食品管理局局长,该局鼓励美国民众参与到“无肉星期一”和“无麦星期三”活动中,以为海外部队节省食物;亨利·加菲尔德()领导的联邦燃料管理局引入夏时制,并对煤炭和石油实施配给供应来确保军事需求。许多这样的委员会和管理机构的领导者都是由威尔逊征召的商界人士。他们只拿一美元的日薪,以提高政府在战争期间的功效。 国会还于1917年授权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组织四个志愿者师团到法国参战,但威尔逊拒绝给他的政敌这样一个机会。 战争演說 1917年4月2日,伍德罗·威尔逊在国会发表他历史性的请求参战的演讲,即战争咨文(War Message)。 4月2日的华盛顿寒冷而阴雨,但这并不妨碍数以千计的支持者举行集会支持威尔逊。他们中数百人手持美国国旗,气氛高涨、炽烈。在这之前的夜晚,威尔逊几乎没有睡觉,而是和他的一个亲密朋友爱德华·M·豪斯(尊称豪斯中校)反复审阅他的演讲稿。4月2日晚上,他先是前往参议院、战争部和海军部讨论宣战事宜,随后在20:30分前后到达国会。他走上演讲台,按特定的顺序在讲桌上叠好他的讲稿。随后响起一阵威尔逊在国会所不曾体验过的雷鸣般的掌声。议员们的掌声热烈而持久,以至于威尔逊因急于开始他的讲话而等得有些不耐烦。他神情严肃、凝重,除了几次扬起一只手臂外,在整个演讲过程中几乎不做肢体动作。 在这篇咨文中,威尔逊着重向国会阐述美国为什么要参战。他先指出德意志帝国政府已经声明其潜艇将击沉任何驶近英国、爱尔兰和西欧海岸的船只。而令他担忧的并不是因此造成的船只或财产损失,却是将被这些无差别攻击所夺去的无辜生命。威尔逊宣称,尽管他之前的想法是保持武装中立国地位,但这已显然变得不合时宜。他建议国会作出声明,宣布德意志帝国政府最近所采取的行动已经无异于对美国的战争。 威尔逊接着陈述这场战争的目标是“捍卫人类世界的和平与公正原则,对抗自私和独裁的强权”。他还描述德国对美国的其他暗中破坏与攻击,称他们已经“在我们从不怀疑其成员的社会以至政府机关中到处安插间谍,为破坏我们对国策的团结拥护、以及我国工商界内外的平静祥和设置种种阴谋诡计。”此外,由于美国还从一封截获的送往德国驻墨西哥大使的电报中得到德国意图说服墨西哥攻击美国的证据,威尔逊认为德国政府“打算在我们家门口煽动我们的敌人。” 在演讲最后,威尔逊称世界将再次得到民主所需要的安全。演讲结束时,全体听众再次给威尔逊报以热烈的掌声。他的演讲并不只是针对国会,而是也包括美国公众。 战争的反对者 根据威斯康星州参议员罗伯特·拉佛莱特的说法,很多人是反对战争的。在国会讨论是否宣战的四天中的三天内,拉佛莱特就收到数封反对参战的电报和请愿信。他后来成为仅有的6名对参战投反对票的议员之一。内布拉斯加州共和党参议员乔治·W·诺里斯(George W. Norris)也反对参战。他说:“我最为强烈而真挚地反对采取任何将把我们的国家带入这场正在欧洲进行的毫无价值的战争中去的步骤。”他给出一些合理的理由来说明为什么美国对德宣战是不公的。其中一个是,当11月4日英国宣布一个战争区域后,美国表示服从;可当德国在2月4日也宣告一个战争区域时美国却表示反对。尽管英德两国都违反国际法并干涉美国的中立权,美国却只针对德国采取行动。此外,他还指出双方都有许多野蛮和非人道的战争行为。诺里斯相信政府想参战只是因为那些富人已经在资助英国作战。他告诉国会,唯一将从战争中受益的人是“军火制造商、股票经纪人和债券贩子”,并向国会提交一封由纽约证券交易所员工所写的信作为证据。他总结这个证据称:“这里我们有了一个能代表那个阶级的人。他所在的阶级将因我们卷入当前的战争而腰缠万贯。他们已经挣了几百万。如果我们参战他们还要再挣上几亿不止。”诺里斯认为战争是不值得的,因为它只是使富人受益和向交战国提供军火。他说:“战争不会为集体大众和爱国市民们带来繁荣。它会增加那些辛勤劳作者和那些为生计奔波者的负担,它只会将财富带给那些华尔街的股票赌徒—一群已经享有花也花不完的财富的人。” 拉佛莱特的论点与诺里斯基本一致。他还认为美国的声誉将因战争而恶化,称:“当我们与那些外国政府合作时,我们认可他们的方法。我们同意大不列颠对国际法的违反;我们支持那些我们也曾一再抗议的、可鄙的战争方式。”他虽承认威尔逊讲话的价值,以及他触动观众情感的技巧,但也批评说:“在演讲的很多地方所表达的是一种故意营造来打动美国人心灵的兴奋之情。而这兴奋之情一旦有与之一致的行为相做伴,就必将得到民众的支持。” 尽管有拉佛莱特、诺里斯等人的反对,国会还是于1917年4月4日对同盟国宣战。 美国保卫同盟 美国保卫同盟(American Protective League)是一个经威尔逊政府授权的准私人组织。它遍布全国600个城市,拥有25万会员。这些人经美国司法部允许,携带政府发行的徽章,可随意进行未经许可的搜查和审问。他们的主要作用是探查美国民间的反政府和反战行为,负责监视德国的影响,审查逃避兵役者、未买自由公债(Liberty Bond,即战争债券)者和公然反对国家政策的人。 十四点和平原则 1918年1月8日,威尔逊阐述之后被称作十四点的关于国际和平的一揽子建议。十四点原则是各参战国家中唯一一个被明确提出的战争目标,并成为战后凡尔赛条约的基础。这篇主要由沃尔特·李普曼代笔的演讲高度诠释威尔逊的理想主义,把他关于民主、自决、公开协议和自由贸易的进步主义国内政策投射到国际领域。十四点原则主要是: 但是,法国因为工农业和人口的巨大战损,企图自德国获得高额赔款。而英国作为海上强国又不想开放海洋的自由。威尔逊为此不得不在巴黎和会上分别与法国总理乔治·克列孟梭和英国首相大卫·劳合·乔治达成妥协,以确保十四点原则的实施和国际联盟的建立。不过,尽管国联建立了,美国参议院却没有批准美国的加入。 军事干涉 在1914年到1918年间,美国对拉美许多国家,特别是墨西哥、海地、古巴和巴拿马进行干涉。美军在威尔逊的整个任期内都在尼加拉瓜驻有部队,而威尔逊政府利用这一军事存在影响尼加拉瓜的总统选举,并迫使其通过布赖恩-查莫罗条约,该条约以三百万美元的代价使美国获得在尼的永久运河开凿权、在丰塞卡湾建立海军基地的权利、以及租借马伊斯群岛99年。根据威尔逊政府的命令,美国在海地的部队迫使海地立法机关选择威尔逊授意的候选人成为海地总统。美国在海地的军事存在从1915年一直维持到1934年。 在俄国因十月革命而于1917年退出战争后,为防止德国或布尔什维克政权接管早先协约国支援沙皇和克伦斯基政府的武器装备和补给物资,以及出于其他目的,协约国向俄派出大批干涉部队。但是这些部队多未实现既定目标。威尔逊派出的干涉军护送捷克和斯洛伐克战俘沿西伯利亚铁路撤退,并控制阿尔汉格尔斯克和海参崴等港口都市。尽管美国干涉军不是被派到俄国与布尔什维克交战的,但双方还是发生几次冲突。虽然威尔逊干涉的动机本无恶意,但美国入侵还是引起俄国革命者的憎恨。罗伯特·马杜斯()曾说,“干涉的直接后果就是延长一场血淋淋的内战,更多地夺取数以千计的生命,以及给一个已经满目疮痍的社会带来巨大的破坏。”1920年4月1日,威尔逊宣布从俄国撤走大部分部队,但还是有一些直到1922年才离开。唐纳德·E·戴维斯()和尤吉恩·P·特拉尼()如此总结道: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 鉴于当时亚美尼亚人的悲惨状况,威尔逊向国会请求获准以人道主义援助的形式进行干预。 1913年老亨利·摩根索被任命为驻奥斯曼帝国大使。摩根索在他任内尽全力缓解土耳其当局行动所造成的恶果。他给威尔逊发了一封题为“亚美尼亚局势”(Armenian situation)的电报,讲述亚美尼亚人所面临的巨大苦难。关于种族灭绝的深入情况,摩根索在他所著的《摩根索大使的故事》(Ambassador Morgenthau's Story)一书中作了详细阐述。这本书被他题献给威尔逊。摩根索还建立美国近东救援委员会(American Committee for Relief in the Near East)以协调对亚美尼亚的人道援助。 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 在一次大战临近结束的时候,一场全球性流感爆发。这场被称作“西班牙流感”的疫情持续到1919年,造成4000万人死亡,超过一战死亡人数,成为人类有记载历史中最为毁灭性的一次传染病疫情。 约翰·M·巴利在他的《大流感》(The Great Influenza)一书中对威尔逊抗击疫情的政策,特别是针对与战争相关的抗疫措施以及他如何控制疾病从军队向民间的扩散,做了有趣的分析。巴利还论及威尔逊在巴黎和会期间病倒的事件。根据一些资料,威尔逊这次发病可能并非一般所描述的轻度中风,而是感染了西班牙流感。不过这一说法存在争论。 一战余波 巴黎和会 一战结束后,威尔逊政府开始参与谈判。他的目标是明确的,即帮助受压迫国家获得主权和确保一个公正的和平。1918年1月8日,威尔逊发表十四点和平原则,首次论述了关于成立国际联盟的想法。这个联盟的指定目标应该是保证各大小国家的领土完整以及他们的政治独立。 威尔逊打算凭十四点原则结束这场战争和实现一个所有国家共享的、公正的和平。为了开巴黎和会,他在巴黎待了6个月,这也使得他成为首位在任内出访欧洲的美国总统。和会期间,他不倦地推销他的计划,最终实现在凡尔赛条约中加入关于创建国际联盟的章节。 尽管由于他为创建国联所作的努力使威尔逊於1920年获得1919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但他没能在入盟一事上赢得参议院的支持。美国此后从未加入国联。1918年中期选举后,以亨利·加博·洛吉为首的共和党控制参议院。但威尔逊拒绝共和党的代表出席巴黎和会,对洛吉提议的修改也一并否决。双方最为主要的分歧点在于国联是否将削弱国会的宣战权。在这段期间,威尔逊越来越不相信媒体。他停止召开新闻发布会,而更倾向于自己的宣传机构,即公共情报委员会。 历史学家普遍认为威尔逊未能使美国加入国联是他任内所犯的最大错误,甚至可能是美国历史上所有总统任期内的最大失败之一。凡尔赛条约中的种种苛刻条款招致德国民众对条约的极大怨恨,最终导致希特勒的上台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在欧洲期间,威尔逊还前往罗马拜会教宗本笃十五世。这次访问使他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任内会见教宗的总统。 战后时期 威尔逊对战后复员的问题未给予足够重视,导致复员过程进行得异常混乱。四百万士兵在身无分文、没有任何安顿计划和救济的情况下就被送回美国。农田价格的战时泡沫破灭导致许多农民破产或身陷因新购土地所欠下的债务中。1919年,钢铁业和肉类加工业工人举行大罢工。种族骚乱在芝加哥、奥马哈和其他城市蔓延。 在纽约和其他地方发生一系列由激进无政府主义分子实施的爆炸活动后,威尔逊命令总检察长亚历山大·米切尔·帕尔默()抑止暴力活动。司法部随后展开被称作“帕尔默搜捕”()的大规模行动,旨在收集与暴力激进团伙有关的证据,以及关押或驱逐国内外煽动分子。司法部以妨碍征兵为由审判工会领袖戴布兹,并把他送到亚特兰大的监狱服刑。戴布兹后来被哈定总统释放并赦免。 在任内的最后三年,威尔逊与包括豪斯中校在内的许多亲密政治伙伴或盟友分道扬镳。历史学家推断可能是一系列的中风影响他的人格。威尔逊想再次连任,但他的民主党政府已然分崩离析:德裔选民因战争期间所受的待遇而愤慨,爱尔兰裔民主党选民则因他未支持爱尔兰的独立而不满。 对犹太复国运动的支持 威尔逊同情犹太人的悲惨境遇(尤于法国和波兰),他在1919年反复重申美国的政策是默许贝尔福宣言的内容,但不会官方支持犹太复国运动。 丧失工作能力 威尔逊为获得美国人民对加入国联的支持,连续地走访全国各地发表演讲,这给他的健康造成严重压力。在演讲旅行将要结束的1919年9月25日,当他在科罗拉多州的普韦布洛发表完推广国联的演讲后,威尔逊终于昏倒在地。1919年10月2日,又一次严重的中风发作,几乎令他完全丧失工作能力。他的左半边身子完全瘫痪,左眼也失明。至少几个月的时间内他都要使用轮椅。而在这之后他也要靠拐杖走路。威尔逊的残疾情况直到他1924年2月3日去世前始终没有对外公开。 除了极个别场合外,威尔逊在整个余下的任期内有意识地避让副总统托马斯·R·马歇尔、他的内阁成员及访问白宫的国会议员。他的夫人伊蒂丝不但照顾他的起居,还负责将政务分类,决定哪些由威尔逊过目,哪些留给他的内阁处理。威尔逊的身体状况是美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总统丧失工作能力的情形,这在之后被认为是通过宪法第二十五修正案的重要原因。 政府和内阁 威尔逊整个8年的白宫主管是约瑟夫·帕特里克·图穆蒂(Joseph Patrick Tumulty)。不过在1916年以后,第一夫人伊蒂丝逐渐取代他的角色,来安排总统的日程。最为重要的外交政策顾问和知己是爱德华·M·豪斯(尊称豪斯中校)。两人于1919年断绝交往。 任命最高法院法官 威尔逊任內任命了下列美国最高法院法官: 詹姆斯·克拉克·麦克雷诺兹-1914年 路易士·布兰戴斯-1916年 约翰·H·克拉克-1916年 政治理念 威尔逊理想主义 在历史学家约翰·库珀()看来,威尔逊是一个惊人高效的作家和思想家。威尔逊用两个手指在一台哈蒙德牌打字机上完成了他的大部分演讲稿和其他写作。 威尔逊的外交政策对于改变世界进程有着深远的影响。外交史学家沃尔特·罗素·米德这样解释道: 大卫·肯尼迪()认为,即使历经富兰克林·罗斯福、亨利·基辛格等现实主义者做过的一些调整,美国的外交政策自1914年以来都一直遵循着威尔逊理想主义。肯尼迪评论认为,自威尔逊以来,历任总统都信奉威尔逊主义的核心精髓。“尼克松就把威尔逊的肖像挂在白宫内阁会议室中。威尔逊的思想持续统治着美国外交政策。九一一事件以后,如果说这种价值观有什么变化,那就是它变得更有活力了。” 对种族的看法 美国黑人 威尔逊为奴隶制辩护道:“奴隶们都曾得到他们主人宽厚的、甚至充满深情的对待。”威尔逊还坚称重建时期黑人的政治参与构成一次“超乎寻常的公然犯罪的盛宴”,还将在南方黑人投票和由黑人担任公职的消亡称作白人天然的、不可避免的优越体现。 威尔逊“强烈地支持南方领导者关于不加北方干涉、独立处理种族和黑人投票事宜的请求,以确保这些州可以顺利地通过那些剥夺黑人公民权的法律”。可以说,威尔逊不仅是容忍、根本是支持确立各种打着“隔离但平等”旗号的法律。 任普林斯顿大学校长期间,威尔逊甚至劝阻黑人学生申请入读。相比于接纳黑人学生,威尔逊更愿意维持纯粹白人学生环境的平静。1935年普林斯顿大学才有第一位黑人学生布鲁斯·M·怀特(Bruce M. Wright)来报到。但是,当学校看到怀特的肤色以后,立即将他送回家。普林斯顿大学直到1942年才开始接纳黑人学生,而第一个黑人学生(约翰·L·霍华德,John Leroy Howard)毕业已是1947年的事了。 作为美国总统,威尔逊支持他的阁僚在各自所辖的机关内实施种族隔离。对于有些部门来说这是1863年来的头一次。此外还建立新的专为黑人工作者使用的建筑和设施。“他的政府在华盛顿建立一整套隔离系统,把大量黑人联邦雇员赶出办公楼。”威尔逊及其阁僚解雇许多仅挂有政治头衔的共和党籍黑人官员,但也给这些职位指派少量民主党黑人议员。当一个黑人代表团抗议这些歧视措施时,威尔逊告诉他们:“隔离不是侮辱,而是一个好处。诸位先生也理应如此认为。”1914年他对纽约时报说:“如果有色人种投票给我是犯了个错误,那他们就应该修正它。” 全国促进有色人种进步协会领导之一的W·E·B·杜波伊斯曾参与威尔逊的竞选工作。他在1918年被任命掌管一个军队委员会以负责种族关系。杜波伊斯接受任命,但他因未通过体检而没能任职。 威尔逊的行为遭到非裔美国人的激烈批评。不过,持强硬路线的白人种族主义分子也对他表示不满。托马斯·E·沃森(Thomas E. Watson)就认为威尔逊没有在于联邦政府内限制黑人雇员一事上做得足够多。威尔逊之后的几任政府都保留他在联邦政府内创建的隔离体制,直到杜鲁门时代才告终结。 威尔逊在《美国人史》(History of the American People)一篇中把三K党解释为重建时代的自然肇生,是法不治时代中的无法治产物。威尔逊提出三K党是在通过选举和任何有序的公共行为都不能实现他们的意图时,才诉诸于威胁恫吓的。尽管不清楚威尔逊对重建时期的激烈批评是否受到他个人信念的影响,这些批评成为20世纪美国南方种族主义政策泛滥的一个主要理论支持。 其他族群 在治学时代,威尔逊在他的历史著作中猛烈抨击外国移民。但1910年进入政界后,他开始将移民团体整合进民主党、军队以及美国社会。在战争期间,他还要求这些人发誓不去效忠敌对国家。 爱尔兰族裔在民主党内是一支重要力量。他们反对与英国——爱尔兰的传统敌人结盟。这种态度在1916年爱尔兰复活节起义后愈发强化。1917年,威尔逊通过保证要求英国给予爱尔兰完全独立才赢得这些人的支持。可是在凡尔赛威尔逊却反悔了。爱尔兰社群强烈地谴责他;而他也反过来指责爱尔兰和日耳曼族裔要为国联在美国缺乏民意支持负责,说: 当时尚未获得承认的爱尔兰自治邦主席埃蒙·德·瓦莱拉于1919年访问美国时,威尔逊拒绝接见他。 威尔逊任命首位犹太裔最高法院法官路易士·布兰戴斯。这开创之后犹太裔人持续地在联邦最高法院任法官职的先例。 私生活 健康 威尔逊的母亲是忧郁症患者,而似乎威尔逊自己也总是觉得他身体比实际情况要差。不过,他确实在早年就患有动脉高血压,这种病在20世纪早期几乎没有什么治疗办法。 威尔逊在39岁就第一次中风。在他任总统期间,他发生过数次原因不明的手臂无力症状,眼底检查发现他的视网膜动脉异常。1919年9月,威尔逊先后头痛、出现复视、左侧肢体有细微的无力感。今天分析认为,这些症状很可能是脑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即所谓“小中风”)所致。当年10月3日,62岁的威尔逊发生一次极为严重的中风,导致左半身不遂。他一度卧床数周,除妻子和医生外不与别人见面。尽管只不过是敷衍式的出席,威尔逊最终还是恢复参加内阁会议。在此后的任期中,威尔逊始终处于显著的半残疾状态。 家庭 1885年威尔逊迎娶乔治亚州罗马市一位牧师的女儿愛倫·艾克森。二人育有三女,分别是玛格莉特(Margaret,1886–1944)、杰茜(Jessie,後嫁給法蘭西斯·鮑斯·塞爾,1887–1933)和爱莲娜(Eleanor,1889–1967)。艾克森于1914年离世。威尔逊随后在1915年娶了伊迪丝·柏林。伊蒂丝是曾经的印第安波瓦坦部落长老的著名女儿宝嘉康蒂(波卡洪塔斯)的直系后代。威尔逊为仅有的三位任内丧偶的总统之一。 兴趣 威尔逊是一位早期的汽车爱好者。任总统时他几乎每天都要乘汽车。他最喜欢的车是一辆1919年产的Pierce-Arrow牌轿车。而且他尤其喜欢在乘坐时敞着顶篷。对乘车的喜爱也使他成为筹建国家高速公路系统的提倡者。 威尔逊是棒球爱好者。在戴维森学院就学时,威尔逊司职校队的中外野手。转至普林斯顿后,他虽然未能进入校队,但担任球队的助理经理。1916年他成为第一位观看世界大赛(即美国职棒的总冠军赛)的在任总统。他还是头一个为世界大赛正式开球的总统。
二、改漢姓:《魏書‧官氏志》記載了一百一十八個胡人改姓的例子,如皇族拓跋氏改元姓、步六孤改陸姓、賀賴氏改賀姓、獨孤改姓劉。 三、斷胡語:凡三十歲以下官員一律使用漢語,如果仍用鮮卑語,即降爵黜官。 四、通婚姻:鼓勵與漢族世家通婚,並從己身開始迎娶漢族士族女子。 五、重教育:祀孔子,尊儒教,尋古書,設立太學、小學。 自此胡漢界線开始逐漸消弭,而中央政权重新掌控地方人口与经济,對当时和后世發展意義非凡。 北魏分裂 河阴之变 第八任皇帝魏宣武帝元恪立他的儿子元诩当太子时,没有按旧制子贵母死处死太子的母亲胡贵嫔,導致外戚及士族掌權。孝明帝元诩即位后,胡贵嫔为皇太后,後六鎮之亂爆發。胡党可能毒死元诩,還以女嬰代替皇帝,後來決定立元钊為帝,這樣隨意的換人做法使得大将尔朱荣趁势讨伐,杀死胡太后、元钊,立孝文帝侄长乐王元子攸为帝,在大杀宗室的河阴之变后掌控朝政。孝文帝侄元颢、孝文帝子元悦等宗室都因河阴之变而南下投靠梁朝。梁朝雍州刺史萧纲趁机上表请求北伐,收复襄阳、新野,“拓地千里”。 529年,梁武帝派陈庆之攻陷洛阳,立元颢为帝。陈庆之目睹洛阳的衣冠、礼仪、人才不输南朝,心生感慨。元颢御下无方失去人心,又急于脱离陈庆之掌控而请求梁武帝不再增援,不久为尔朱荣所败被杀。 内战 孝莊帝元子攸不能容忍尔朱荣跋扈,在尔朱荣回朝后设计铲除之,梁武帝亦于530年趁机派兵拥立元悦为帝。但不久后尔朱氏就立尔朱荣内侄长广王元晔为帝,孝庄帝也被尔朱家族所杀害,元悦见状亦放弃称帝而南归。尔朱氏觉得元晔世系疏远,又废元晔改立孝文帝侄元恭。 尔朱家族大将高欢倒戈,立辖区内的宗室勃海太守元朗为帝以号令天下,讨伐尔朱家族,并取得胜利。532年,高欢以元恭为尔朱氏所立、元朗世系疏远为由,皆废黜,有意立元悦,元悦于是北返,但因德行有失,高欢没有立他,而是立孝文帝孙平阳王元修为帝,是为孝武帝。元恭、元悦、元晔、元朗皆被孝武帝所杀。孝武帝不能容忍高欢掌握朝政,在534年投奔长安的宇文泰。 高欢写信让孝武帝回銮未果,于是另立孝文帝曾孙元善见为帝,建都邺城(今河北临漳),史称“东魏”,称孝武帝为“出帝”。北魏就此分裂。一年后宇文泰弑孝武帝,另立孝文帝孙南阳王元宝炬为帝,建都长安,史称“西魏”。 政治制度 子貴母死制度 北魏的宮廷為了避免外戚干政,實施殘酷的子貴母死制度,即後宮女性所生皇子被立为太子就得被賜死,以避免母以子貴的情況發生。但幼子還是需要人照顧,因此就有所謂的保太后,即以太子的保姆在太子繼位後成為皇太后。北魏有三種皇太后,一種是皇帝的生母,另一種是皇帝的保姆,還有一種是未曾替前任皇帝生皇子因而存活的皇后。如北魏献文帝乃由漢人女子李贵人所生,然李贵人在生下献文帝以後即被賜死,由身為太后的馮氏所養大。献文帝曾求當時當權的馮太后廢除舊法,但被拒絕。後來直到篤信佛教的北魏宣武帝,才終於取消子貴母死,但他卻導致北魏的外戚爭權,最終導致北魏滅亡及分裂。 北魏文成帝拓跋濬是北魏太武帝的孙子,其父拓跋晃没有做过皇帝,文成帝也并非以储君身份登基,故其生母郁久闾氏未曾被赐死,在文成帝登基之初尚在人世,但不久后,身为在位皇帝之母的她也因“子贵母死”制度所累而死。 经济发展 赋役制度 魏孝文帝改革之前,北魏的税收由部落贡纳、牧民的畜牧税为以及一般农民的租调为主,其中农民的租调为最大收入。北魏规定租调税收为“户调帛二匹、絮二斤、丝一斤、粟二十石;又入帛一匹二丈,委之州库,以供调外之费。”。不过这是个一般办法,政府需要的时候可以增加征收物品的种类和数量。租调是按户收取的,户的大小没有限制,孝文帝改革之前,三五十家组成一户的情形很普遍。除了这种一般性税收外,政府经常因为战争而加开新税,官吏因为没有官俸,也常常以各种借口征税,给百姓带来很大的负担。 徭役方面,兵役方面由鲜卑人担任,因而兵役较轻。而力役的情况因为缺少史料,无法得知。只知道,为政府工作的工、杂役非常多。他们被编为隶户、军户、营户、府户、绫罗户、乐户等等。 孝文帝改革后,为了给官僚机构提供俸禄,以减少官吏欺压百姓。提高了税率,魏孝文帝定每户增调帛三匹、谷二斛九斗,充百官俸禄。又在太和九年(485年)实行均田制,办法大致有四项: 十五岁以上的男丁和妇人均可授田,男丁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授田视轮休需要加倍或再加倍。如果有牛一头则授田三十亩,最多四头牛,多出的不授田。老少病残或者缺乏男丁的家庭十一岁以上和有病者均授予半夫之田。奴婢一样按照男丁和妇人的标准授田。授田不准买卖,年老或身死还田,但七十以上授田者不必归还。 男丁授桑田20亩。桑田不必还给国家,可传给子孙,也可以可卖出多于20亩的部分,也可买桑田补足20亩。产麻地男子授麻田10亩,妇人50亩,年老及身死后还田。
河阴之变 第八任皇帝魏宣武帝元恪立他的儿子元诩当太子时,没有按旧制子贵母死处死太子的母亲胡贵嫔,導致外戚及士族掌權。孝明帝元诩即位后,胡贵嫔为皇太后,後六鎮之亂爆發。胡党可能毒死元诩,還以女嬰代替皇帝,後來決定立元钊為帝,這樣隨意的換人做法使得大将尔朱荣趁势讨伐,杀死胡太后、元钊,立孝文帝侄长乐王元子攸为帝,在大杀宗室的河阴之变后掌控朝政。孝文帝侄元颢、孝文帝子元悦等宗室都因河阴之变而南下投靠梁朝。梁朝雍州刺史萧纲趁机上表请求北伐,收复襄阳、新野,“拓地千里”。 529年,梁武帝派陈庆之攻陷洛阳,立元颢为帝。陈庆之目睹洛阳的衣冠、礼仪、人才不输南朝,心生感慨。元颢御下无方失去人心,又急于脱离陈庆之掌控而请求梁武帝不再增援,不久为尔朱荣所败被杀。 内战 孝莊帝元子攸不能容忍尔朱荣跋扈,在尔朱荣回朝后设计铲除之,梁武帝亦于530年趁机派兵拥立元悦为帝。但不久后尔朱氏就立尔朱荣内侄长广王元晔为帝,孝庄帝也被尔朱家族所杀害,元悦见状亦放弃称帝而南归。尔朱氏觉得元晔世系疏远,又废元晔改立孝文帝侄元恭。 尔朱家族大将高欢倒戈,立辖区内的宗室勃海太守元朗为帝以号令天下,讨伐尔朱家族,并取得胜利。532年,高欢以元恭为尔朱氏所立、元朗世系疏远为由,皆废黜,有意立元悦,元悦于是北返,但因德行有失,高欢没有立他,而是立孝文帝孙平阳王元修为帝,是为孝武帝。元恭、元悦、元晔、元朗皆被孝武帝所杀。孝武帝不能容忍高欢掌握朝政,在534年投奔长安的宇文泰。 高欢写信让孝武帝回銮未果,于是另立孝文帝曾孙元善见为帝,建都邺城(今河北临漳),史称“东魏”,称孝武帝为“出帝”。北魏就此分裂。一年后宇文泰弑孝武帝,另立孝文帝孙南阳王元宝炬为帝,建都长安,史称“西魏”。 政治制度 子貴母死制度 北魏的宮廷為了避免外戚干政,實施殘酷的子貴母死制度,即後宮女性所生皇子被立为太子就得被賜死,以避免母以子貴的情況發生。但幼子還是需要人照顧,因此就有所謂的保太后,即以太子的保姆在太子繼位後成為皇太后。北魏有三種皇太后,一種是皇帝的生母,另一種是皇帝的保姆,還有一種是未曾替前任皇帝生皇子因而存活的皇后。如北魏献文帝乃由漢人女子李贵人所生,然李贵人在生下献文帝以後即被賜死,由身為太后的馮氏所養大。献文帝曾求當時當權的馮太后廢除舊法,但被拒絕。後來直到篤信佛教的北魏宣武帝,才終於取消子貴母死,但他卻導致北魏的外戚爭權,最終導致北魏滅亡及分裂。 北魏文成帝拓跋濬是北魏太武帝的孙子,其父拓跋晃没有做过皇帝,文成帝也并非以储君身份登基,故其生母郁久闾氏未曾被赐死,在文成帝登基之初尚在人世,但不久后,身为在位皇帝之母的她也因“子贵母死”制度所累而死。 经济发展 赋役制度 魏孝文帝改革之前,北魏的税收由部落贡纳、牧民的畜牧税为以及一般农民的租调为主,其中农民的租调为最大收入。北魏规定租调税收为“户调帛二匹、絮二斤、丝一斤、粟二十石;又入帛一匹二丈,委之州库,以供调外之费。”。不过这是个一般办法,政府需要的时候可以增加征收物品的种类和数量。租调是按户收取的,户的大小没有限制,孝文帝改革之前,三五十家组成一户的情形很普遍。除了这种一般性税收外,政府经常因为战争而加开新税,官吏因为没有官俸,也常常以各种借口征税,给百姓带来很大的负担。 徭役方面,兵役方面由鲜卑人担任,因而兵役较轻。而力役的情况因为缺少史料,无法得知。只知道,为政府工作的工、杂役非常多。他们被编为隶户、军户、营户、府户、绫罗户、乐户等等。 孝文帝改革后,为了给官僚机构提供俸禄,以减少官吏欺压百姓。提高了税率,魏孝文帝定每户增调帛三匹、谷二斛九斗,充百官俸禄。又在太和九年(485年)实行均田制,办法大致有四项: 十五岁以上的男丁和妇人均可授田,男丁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授田视轮休需要加倍或再加倍。如果有牛一头则授田三十亩,最多四头牛,多出的不授田。老少病残或者缺乏男丁的家庭十一岁以上和有病者均授予半夫之田。奴婢一样按照男丁和妇人的标准授田。授田不准买卖,年老或身死还田,但七十以上授田者不必归还。 男丁授桑田20亩。桑田不必还给国家,可传给子孙,也可以可卖出多于20亩的部分,也可买桑田补足20亩。产麻地男子授麻田10亩,妇人50亩,年老及身死后还田。 多余土地可以借给农民耕种,政府严格控制农民迁徙,只允许迁往空荒地区。 规定驻地长官在所在地给予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八顷,县令郡丞六顷,不许买卖。 政府在均田制的基础上重新规定了税收制度,一夫一妻应缴纳的租调为:“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民年十五以上未娶者,四人出一夫一妇之调;奴任耕、婢任织者八口当未娶者四;耕牛二十头当奴婢八。其麻布之乡,一夫一妇布一匹,下至牛,以此为降。” 军事 北魏兵民分开,兵用于打仗,民从事耕桑。而兵主要由鲜卑及其他少数民族组成,农业主要由汉人从事。兵民之分也就是胡汉之分,也是胡汉分治的体现。 而士兵里面也分两种,一种是鲜卑兵,另外一种是非鲜卑兵。 鲜卑兵由代北部落的鲜卑人组成,主要担任北魏的禁旅和边防六镇的士兵。这种兵带贵族性质,地位颇高。 非鲜卑兵中,以高车兵最为重要,禁军和六镇边兵都有高车人。此外还有部分少数民族和汉人军队。
此时期各势力中成绩最突出的是袁紹與曹操,袁紹先用計佔據韩馥的冀州,繼而打敗田楷、臧洪、公孫瓚等人,掌握青、冀、幽、并四州,雄霸河北,氣勢強勁。曹操四處征戰,收編黃巾軍餘部男女老少,择其精锐组成了著名的“青州军”,幾經轉折,控制了兗州。曹操奉立東行的漢獻帝於許昌后,藉由朝廷名義來討伐各地諸侯;先後破袁術、滅呂布、降張繡、逐劉備。勢力發展成兗、豫、徐三州、部份司隸、雍州等中原地區。由於袁曹雙方的勢力持續壯大,最後發生了決戰。 官渡與赤壁之戰 此時天下局勢分為河北袁紹、遼東公孫度、中原曹操、揚州孫策、交州士燮、荊州劉表、益州劉璋、漢中張魯及涼州的馬騰、韓遂等人。支持袁紹的孫策於200年進攻曹操的廣陵,但遭到陳登頑抗而被擊退。孫策在同年4月遇刺身亡後,繼位的孫權改與曹操和睦。而袁紹見曹操日益壯大,決定率軍南下決戰,史稱官渡之戰。他先後派大將顏良進攻白馬(今河南滑縣)及文醜進攻延津,但相繼被殺。其後,袁紹親自領兵,進軍陽武,而曹操也回兵官渡,深溝高壘,兩軍的對峙長達半年之久。最後曹操於烏巢之戰夜襲焚燒袁軍的糧倉,袁軍軍心大變而潰敗。此戰成為曹操控制北方的重要戰役。 201年袁紹也再率軍於倉亭再戰,又敗給曹軍,最後於隔年病死。曹操趁機擊敗汝南劉備,劉備則逃到荊州去依附劉表。繼承袁紹領地的三子袁尚與其長兄青州袁譚於203年內訌。曹操趁機與袁譚結姻親,並於隔年攻陷袁尚的根據地鄴城。而鄴城成為曹操的主要據點。袁尚與次兄袁熙投奔支持袁家的外族烏桓。隔年曹操陸續攻滅袁譚、幷州高幹。207年曹操以輕兵襲擊烏桓,將領張遼斬殺其首領蹋頓,袁氏兄弟逃到公孫康處。公孫康因懼怕曹操而殺死袁尚、袁熙,並且向曹操歸順。至此曹操大致上掌控了河北與中原地區,並且籌備南下。 孫權在周瑜及張昭的輔佐下,穩定揚州局勢,並發兵攻下江夏,斬劉表將領黃祖。曹操聞孫權勢力漸盛,劉表勢弱,於208年率大军快速南下,意圖立即奪取荆州。而荊州牧劉表於此時病死,其次子、尚未成年的劉琮即位后立刻後向曹操投降。原来依附刘表的刘备率军緊急撤離驻地新野,逃向江陵,逃亡途中在當陽被追上的曹軍擊潰(此即長坂之戰),後獲劉表長子劉琦的接應乘船至夏口。孫權派部下魯肅与劉備聯繫,劉備也派遣諸葛亮出使到江東。雙方經過討論後決定結盟抗曹,成立的孫劉聯軍共約5萬,以周瑜、程普為正副都督。此時曹操所率北方軍與荊州降軍聲稱100萬,事實約15萬至23萬,雙方於烏林(曹軍)、赤壁(孫劉聯軍)隔长江對峙。最後周瑜利用地形風,以火計协同劉備大败曹軍,曹操退回北方,並任曹仁守江陵。此戰役史稱赤壁之戰,大败的曹操从此失去了統一天下的機會,這場戰役也促使三國鼎立的雛型形成。 戰後,孫權與劉備展開反攻。揚州方面,孫權自己率軍攻打曹操領地合肥(第一次合肥之戰),派張昭進攻九江的當塗。守將劉馥與蔣濟的規劃使得孫權屢攻不下合肥而退,張昭的攻勢也失敗。荊州方面,孫權跟劉備在反攻過程出現競奪荊州的現象。周瑜率軍攻擊曹仁固守的江陵,並請劉備派關羽侵擾漢津阻斷江陵糧道。最後周瑜用了約一年的時間成功攻克江陵,史稱江陵之戰。而劉備與劉琦攻打荊南四郡,四郡皆降,並駐守公安(今湖北公安)。孫權為向劉備拉近關係,將其妹嫁給劉備。其後,周瑜曾想出兵攻打益州,達成「竟長江所極」的目標,但他到巴丘後不久即病逝。最後,孫權聽從魯肅的建議,将南郡借給刘备,從而得以聯合抵禦曹操。 三國鼎立 此時益州牧劉璋為了防備張魯及曹操的入侵,不顧大臣反對邀請劉備入蜀。劉備率軍與龐統、黃忠、魏延等人入蜀,並不斷的收買人心。在212年劉備與劉璋決裂,展開益州之戰。劉備先後降伏吳懿及李嚴軍團,大軍直逼成都,但被張任堅守的雒城堵住。在劉備受阻的同時,諸葛亮開始率張飛及趙雲入蜀援助,並以關羽鎮守荊州。之後劉備雖然成功攻下雒城,但龐統於攻城時中流箭而死。214年劉備、諸葛亮等聯軍包圍成都,成功逼使劉璋投降,佔領益州。同時,曹操南下攻擊孫權,最後雙方不分胜负。 曹操在南方失利后,出軍西征漢中的張魯,激起馬騰之子馬超與韓遂等涼州、雍州軍閥集結反抗。211年馬超、韓遂的關中聯軍攻下長安,但不久於潼關之戰被曹操以反间计擊潰。曹操進一步將涼州、雍州收為領地。馬超先投靠张鲁,最後投奔劉備。215年曹操率軍迫降張魯,獲得漢中,但他不願趁勢南攻蜀地,派夏侯淵、張郃等人防守漢中。216年曹操就任魏王,加九锡,開始擁有分立於東漢的軍事政治機制。次年,劉備進攻漢中,發動漢中之戰。雙方互有勝負,但漢中主將夏侯淵中計轻敌被劉備將領黃忠于定军山斬殺。雖然曹操率援軍入援漢中,最後因為軍糧不足而撤退,其領地上庸亦歸降劉備。劉備佔領汉中後以魏延为太守,並於219年自封為漢中王。 江東方面,早在劉備獲得益州後,孫權要求劉備歸還荊州,而劉備希望取下涼州後再還。孫權就派呂蒙襲取長沙等三郡,劉備亦率軍東下支援關羽,雙方對峙於湘江。而後劉備得悉曹操得漢中,將危害蜀地安全,便與孫權和談平分荊州,但雙方的關係已惡化。孫權趁曹操西征張魯之際率大軍攻擊合肥,發動第二次合肥之戰,最後被張遼、李典與樂進等人擊潰。魯肅去世後呂蒙繼任其位,他認為不應再依靠劉備抵禦曹操,与孙权、陆逊等策划奪取荊州。219年,劉備佔領漢中並自封漢中王後,因為呂蒙的麻痺戰術,荊州守將關羽忽視江東守軍,於同年率主力軍队北上进攻曹操。關羽於樊城之戰围曹仁於樊城、俘于禁、斬龐德,威震华夏,使曹操有意遷離許都。而後曹操聽從司馬懿建議拉攏孫權對付關羽。在此期间,发生了关羽为解决于禁降兵的粮食问题,抢夺孙权米粮的事情,进一步坚定了孙权袭取荆州的打算。由于糜芳士仁不满关羽,不战而降,关羽布置的东线防御完全失效,使得呂蒙夺得江陵等地,招降武陵,公安與零陵等地区,最後於麥城擒获關羽并处决,孙刘联盟正式破裂。關羽被擊潰後,劉備的上庸守将孟达投降曹魏,至此劉備勢力完全退出荊州。 220年曹操去世,世子曹丕繼魏王位後,同年12月10日接受漢獻帝禪讓帝位,國號「魏」,遷都洛陽,史稱曹魏,至此東漢正式滅亡,進入三國時期。隔年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以漢室宗親身份繼續使用國號「漢」,史稱蜀漢,随后以報關羽之仇為由東-{征}-孫權。而孫權则因此向曹魏稱臣,曹丕封孫權為吳王,加九錫。孫權派出接替呂蒙的陸遜迎戰刘备率领的蜀军,222年蜀军慘敗于夷陵、猇亭,史称夷陵之战,不久刘备病死於白帝城。孙权宣布自立年号,不再尊用曹魏的年号。223年,劉禪繼任帝位,軍政大權由諸葛亮掌握。曹丕则與孫權翻臉,兵分三路南下,為孫權所阻而退。諸葛亮於同年向孫權聯繫後,雙方再度結盟,从此三国局勢再度成為东吳蜀汉同盟對抗曹魏,未再发生变化。229年孫權正式稱帝,國號「吳」,史稱孫吳。另外,早在210年交州領主士燮即歸順孫權,226年吳將呂岱實質佔領交州,士燮之子士徽投降。 內訌外鬥 蜀汉南中地區在劉備去世後發生叛亂,諸葛亮以心戰為方針平定南方之亂,並提出不留兵、不運糧作管理,令南中大致安定;雖然後來仍有零星動亂,但都被馬忠、張嶷等平定。而後諸葛亮轉向對付曹魏,在227年至234年間與曹魏爆發六次戰爭,其中有五次北伐,一次抵禦魏將曹真的南征,史稱諸葛亮北伐。诸葛亮屢次擊敗魏軍,奪取武都、陰平,殺魏將张郃、王雙。但是司马懿採取坚守战略加上蜀道补给困难,諸葛亮最終未能攻克长安,在五丈原逝世。而魏延與楊儀因互鬥而先後去世,令蜀漢失去兩個人才。蜀漢政局由蔣琬、費禕與董允維持,並暫停大規模北伐。蔣費二人相繼去世後,-{姜維}-對曹魏展開北伐,但都没能取得明显的戰略效果,並消耗了国力。-{姜}-维過於專注北伐,在大臣董允去世後,劉禪寵信的宦官黃皓及陳祗敗壞朝政。等到-{姜}-維對付黃皓時反被迫害,只好遷鎮沓中以避禍。 孫吳為了聯合蜀漢,派將領陸遜、諸葛瑾等人於合肥、襄陽、江夏與曹魏對抗,但成果不大。吳帝孫權任用顧雍為相十九年,使吳國大治。諸葛恪等人成功讓山越歸順,安定後方,增加了人口與軍隊。然而孫權到了晚年發生不少失誤,為孫吳的未來帶來隱憂。他先是不聽大臣勸諫,誤信遼東公孫淵會歸降,最後軍馬錢糧被其併吞。淮泗集團和江東集團的利益之爭引發張溫、暨豔事件與呂壹亂政。更嚴重的是二宮之爭,由於原太子孫登的去世,使得孫權鍾愛的孫霸與繼任為太子的孫和發生鬥爭,諸大臣亦分成派系分別支持。最後孫權廢孫和殺孫霸,選擇年幼的孫亮繼承皇位,並誅殺流放一些大臣,其中名將陸遜就在這場鬥爭中死去。252年孫權逝世後,太傅諸葛恪輔佐吳帝孫亮,然而諸葛恪因北伐失利而罪責眾人,大失人心,不久被孫峻和吳帝孫亮所殺。孫峻與從弟孫綝掌握大權後並行恐怖統治,大臣世家牽連身死者多,吳帝孫亮亦被孫綝廢除。吳帝孫休繼位後,便與大將丁奉聯手將孫綝誅殺,但此時國政已江河日下。 曹魏主要戰爭都是抗衡蜀漢與孫吳的攻擊,在魏帝曹丕去去世後由曹真、曹休、司馬懿及陳群四人輔佐魏帝曹叡,而張郃和滿寵都是一方大將。這些將領守衛著魏國,其中以司馬懿最為卓越,他成功抵禦蜀漢北伐,並討於遼東之戰攻滅公孫淵的燕國。在曹叡死後,同為託孤大臣的曹爽與司馬懿發生權力鬥爭。最後司馬懿在249年發動政變,史稱高平陵之變,曹爽及其黨羽被滅族,魏國朝政為司馬懿父子掌握。其子司馬師、司馬昭相繼掌權,展開外除方鎮內廢魏帝的行動。當時守衛曹魏東方的重鎮壽春發生三次反抗司馬氏的舉兵,分別是王淩、毌丘儉與文欽、諸葛誕等三次叛亂,史稱壽春三叛。除王凌外的叛軍雖然獲得孫吳的援軍,最後仍被司馬氏擊潰。司馬氏專政期間,支持魏帝的將領與大臣有的反对司马氏事败,有的自危,于是或被殺害或逃亡至蜀吳二國,而司馬昭在殺害魏帝曹髦後,因已徹底清除異己而準備代魏稱帝。 三分歸晉 司馬昭為了建立赫赫軍功,做好代魏準備,於263年趁蜀漢大将姜維避居沓中之際發動魏滅蜀之戰。他派鍾會、鄧艾、諸葛緒分兵三路南下漢中,但姜維即時趕回劍閣,擋住魏將鍾會的攻勢。而鄧艾走陰平小路進逼成都,蜀將諸葛瞻在綿竹戰敗而死,至此劉禪开城投降,蜀漢亡。其後姜维力圖復國,诈降鍾會,并促使鍾會诬陷鄧艾成功将其囚禁。钟会意圖占据西川叛變,但因魏軍將士多有不服,後被衛瓘、胡烈所平。鍾會、鄧艾與姜維在這次動亂中都被殺。當時孫吳也有出兵袭魏和入蜀,意图救蜀,得知蜀亡,意圖攻入蜀地夺取白帝城,但被蜀漢舊將羅憲擋在巴西郡而失敗。 孫吳在孫休去世後,因為太子年幼,濮陽興和張布鑑於國家動盪不安,改立廢太子孫和之子孫皓為帝。然而孫皓繼位後不修內政,殘暴濫刑,濫殺大臣並任用岑昏等奸臣,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濮陽興和張布不久也被殺。但孫皓尚能以陸凱為相、以陸抗鎮守荊州江陵,維持吳國軍政。265年司馬昭去世後,其子司馬炎受禪稱帝,定都洛陽,國號晉,史稱西晉。司馬炎稱帝後開始籌備伐吳,派王濬於益州大造船艦,以羊祜鎮守襄陽與鎮守江陵的吳將陸抗對峙。羊祜廣施恩惠,採用「各保分界,無求細利」的方針,使荊州百姓的民心被動搖。然而,當西陵太守步闡叛降西晉、羊祜率軍南下支援之際,陸抗仍擊退晉軍並瓦解叛軍,成功地守住荊州地區。嶺南地區亦發生兩次叛亂,264年孙皓即位後,交州向曹魏投降。兩年後吳軍意圖奪回但被晋将毛炅擊敗。269年孫皓以虞汜、陶璜及李勖等人分陸海兩路會師合浦,至271年方奪回交州。279年,修允部屬郭马於廣州(約今廣東省及廣西省)叛變,孫皓先後派滕修、陶浚、陶璜等多方圍剿方平定。同年晉軍率大軍南征,吳國岌岌可危。 孫吳重臣陸凱及陸抗相繼去世後,晉將羊祜提議伐吳,但遭賈充反對而作罷。279年西北之亂始平,王濬、杜預上書司馬炎,認為是時候伐吳,賈充、荀勗等認為西北未定而反對。最後司馬炎決定於該年11月大舉進攻吳國,史稱晉滅吳之戰。他以賈充為大都督,上游王濬唐彬軍、中游杜預胡奮王戎軍、下游王渾司馬伷軍多路並進。280年1月孫皓急任丞相張悌率沈瑩、孫震渡江抵禦王渾軍,但皆戰敗而亡。而王濬軍沿長江配合其他晉軍攻下西陵、江陵、武昌及尋陽等地,杜預也奪下荊州南部。3月,孫皓見晉軍已包圍建業,認為大勢已去而投降。陶璜、滕修等见吴已亡,也都对晋表示归附。孫吳滅亡,西晉統一天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時期。 疆域及行政區劃 三國分為曹魏、蜀漢及孫吳三國。這三國大致繼承東漢的疆域及政區制度,為州、郡、縣三級制。州設刺史或州牧。郡設太守。縣大者置令,小者置長。郡制方面:曹魏河南郡治洛陽,為國都所在,稱河南尹。蜀漢蜀郡治成都,為國都所在。曹魏又設王國,置相,與郡同等;孫吳丹陽郡治建業,為國都所在。另外孫吳於毗陵(今江蘇常州)設有典農校尉,管轄三縣,等同郡。孫吳在一些轄區遼闊的郡下設都尉,冠以東、西、南、北部之名,並有駐所和領縣,其中有不少在后期正式成为郡。縣制方面:曹魏有公國、侯國、伯國、子國、男國之封,蜀漢和孫吳則為侯國,這些皆相當於縣。孫吳又在丹陽郡設有一些都尉,皆相當於縣。 曹魏的疆域主要是在曹操時即大幅發展,至曹丕稱帝建國後定型,約佔有整個華北地區。大致上北至山西、河北及遼東,與南匈奴、鮮卑及高句麗相鄰;東至黃海。東南與孫吳對峙於長江淮河一帶及漢江長江一帶,以壽春、襄陽為重鎮;西至甘肅,與河西鮮卑、羌及氐相鄰。西南與蜀漢對峙於秦嶺、河西一帶,以長安為重鎮。在立國後原有87郡及十二州,有:司隶、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并州}-、幽州、兗州、涼州、雍州、荆州(佔東漢荊州北部)、揚州(佔東漢揚州北部)。曹魏於西域設置管轄海頭(今新疆羅布泊西)的西域長史和管轄高昌的戊己校尉。221年孫權稱藩後,曹魏讓孫權領有荊州牧,將荊揚等孫權勢力則定為荊州,曹魏原直轄的荊州北部改稱為郢州。雙方決裂後曹魏復改郢州為荊州。220年至226年,分隴右置秦州,最後併入雍州。滅蜀漢後分益州置梁州,共增加兩州。 蜀漢為劉備所建,他直到赤壁之戰後才在諸葛亮協助下,由荊州南部開始發展。其勢力一度涵蓋荊州(佔東漢荊州西部)、益州及漢中。立國前後與孫吳發生多次戰爭並損失荊州,於諸葛亮南定南中後獲得雲南一帶疆域,至此漸漸穩定。疆域範圍:北方與曹魏對峙於秦嶺,漢中為重鎮;東與孫吳相鄰於三峽,巴西為重鎮;西南至岷江、南中,與羌、氐及南蠻相鄰。蜀汉共有22郡、僅益州一州。於益州下設庲降都督,治味縣(今雲南曲靖),專轄南中。 孫吳的疆域在孫策時即擁有大部分的揚州。孫權在赤壁之戰後陸續獲得荊州西部、交州,並在擊敗關羽後獲得整個荊州南部。至孫權稱帝後疆域方穩定下來。孫吳北與曹魏對峙在長江淮河一帶及漢江長江一帶,以建業、江陵為重鎮;西與蜀漢相鄰於三峽,西陵為重鎮;東及南至東海南海,其中最南達現在越南的中部。孫吳原有32郡及三州:荆州、揚州、交州。於226年設置廣州,後併入交州,至264年再復設廣州,共增加一州。 政治體制 三國時期的政治制度和東漢稍有不同,以曹魏改革较多,後來西晉也大多繼承其制度。曹操是因為朝廷大權集中於尚書台才得以掌握大權,魏文帝曹丕為了避免尚書台(行政機關)權力過大,正式分離出中書監(決策機關),政治制度開始走向三省六部制。另外,又新設置移動式的行尚書台,稱為行台制。由尚書台分出部份官員來隨皇帝移動辦事。地方制度方面,出現類似軍區司令的都督制,其中「都督中外诸军事」掌握中央軍政權力,司馬氏三世即皆以此職務掌握曹魏朝廷。孫吳也設有中書令與都督中外诸军事。三國均設有類似御史台的監察機關。 曹操鑑於東漢弊政,用人不重虛德,反對「阿黨比周」,採用「唯才是舉」的方式,並在先後提出三次求賢令。曹操以人為貴,任之以智力,御之以法術,運用到政治上大大改善在漢末戚、宦干政下,用人唯親,政治黑暗的局面。220年曹魏建立,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接受陳群等提议的九品中正制作為拔選人才的制度,以取代漢代的察舉制度。该制度的主要內容是在地方委任地方士紳為中正官,由中正官以家世、道德、才能為標準評定各地方人士。按這些标准評定出來的结果,會呈上中央作為对人才授官的依據。这一制度由于完全取决于中正官(通常由世族擔任)的喜好或利益,幾乎使世族完全垄断官职。這為西晋世族政治打下基礎,形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局面,直到隋朝才被科舉制度取代。曹魏集團的人才可分為數個部分,核心成員是曹氏夏侯氏宗族勢力,如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淵等等。第二部分是漢末大量社會名士,例如荀彧、荀攸、鍾繇、陳群、司馬懿、華歆、王朗等等,這些人才一部分目標是平亂安定漢室,另一部分則是協助曹魏代漢立國。第三部分則是劉氏皇族成員,如劉曄、劉放、劉馥等,大多放棄本身正統包袱,擁護魏室。最後一部分,也是人數最多的,不論出身或是敵將、只要有一技之長的人才,曹操都會重用,如于禁、樂進、張遼、龐德等等。曹魏集團最後形成兩個政治派別,即世族出身的汝穎集團和將帥曹氏夏侯氏為主的譙沛集團,在曹操時期尚共同支撐擁護。但是繼承權之爭,使得曹操長子曹丕與汝穎集團關係較好,其中與陳群、司馬懿、吳質、朱鑠關係最好,合稱四友,最後削弱譙沛集團勢力。 蜀漢前期由诸葛亮以丞相总掌军政,諸葛亮死後不再設置。政事改由尚書令掌握,軍權则以大司马掌军事行政,大将军为最高军事统帅。諸葛亮入蜀後即提倡治實精神,即「治實不治名」。對南中採取攻心為上,取得「夷漢粗安」的效果。對孫吳採取實質外交,為諸葛亮北伐解除「東顧之患」。依法治国,「先理強、後理弱」,打壓豪強安撫百姓,提倡法度規範,約制官職,嚴格遵從權制,廣開誠心,公平行事。人才的部分有三種,第一是隨劉備起家的關羽張飛,第二是在劉備發展過程不斷加入的人物或士大夫,如諸葛亮、龐統與法正等,構成中堅,第三則是蜀中原劉璋的部下,如吳懿、許靖、李嚴等。政律方面,《蜀科》即由諸葛亮、法正、劉巴、李嚴及伊籍等人共同編列。劉禪執政後,政策多由諸葛亮所主持。他在朝內制定規範,訓誡大臣;而朝外風氣清廉,人心不亂。即使连年与魏国交战,蜀汉的经济并未受太大负累,有“亮之治蜀,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华,路无醉人”的评论。诸葛亮在世与去世后都得到蜀汉旧地百姓的怀念,其治国能力与效果为当世与后世极为称道。諸葛亮死後,蔣琬、費禕、董允、姜維等都繼續諸葛亮的政策;後來劉禪寵信宦官黃皓,朝政開始變壞。儘管如此,到蜀漢滅亡為止,地方的政風仍算清廉。 孫吳也以丞相掌握政事,為常設之職,有議政參政之權。孫亮繼位時年幼,丞相由宗室孙峻、孫綝先後掌控,廢立君王,權勢盛大。軍權以大司马掌军事行政,大将军、上大将军为最高军事统帅,其中都督中外诸军事的权任尤重。其治國方針大致以限江自保與施德緩刑為主,政治制度大致上跟東漢相近。其政權受南渡的江北世族张昭、周瑜及鲁肃等和居住江南的吳姓世族如丞相顧雍和名將陸遜、陸抗輔佐支持。在農業方面設有復客制來免除部份佃戶課役,實際上減輕地主負擔,開西晉蔭親制佃戶無課役之先聲。雖然孫權在顧雍協助下興修水利,江南獲得開發。但孫權在繼承人之事沒處理好,使得後來的政局不穩。孫權去世之後,朝政後來被權臣孙峻、孫綝等人挾持。吳景帝孫休去世後,大臣認為太子年幼,擁立年紀較長的孫皓為帝。但他卻是一個殘虐和好酒色的君主,進而導致孫吳亡國。 對外關係 三國之間的外交關係,大多是蜀漢與孫吳同盟對抗曹魏,取得三國互相制衡。吳蜀聯盟是諸葛亮依據隆中對策制定下來的策略,此聯盟經歷建立、破壞、保持三個階段。曹操南征荊州之際,魯肅就勸孫權與劉備結盟,並會劉備於當陽長阪,又對諸葛亮說我是諸葛瑾好友。諸葛亮認為江東無法獨自與中原抗衡,孫權也不會屈服於曹操,認定孫、劉定須聯盟抗曹。周瑜也認為曹軍數量雖多,但兵疲將疑,不需畏懼。最後,孫劉聯盟於赤壁之戰擊敗曹操。破壞階段:劉備佔領荊、益二州後,孫權趁關羽北伐襄樊之際,派呂蒙襲取荊州,孫劉聯盟破裂。而後曹丕稱帝,孫權甚至願意成為曹魏藩屬,受封為吳王。孫權又任用陳化、馮熙、沈珩與曹魏外交,使得曹丕在軍事上猶豫不決。而後劉備伐吳,被陸遜於夷陵之戰擊敗。曹丕至此才以藉口發兵三路南征孫權,但都被孫權沿長江抵禦強敵。最後是保持階段:劉備去世後,諸葛亮馬上派鄧芝東去與孫權重修好,孫權聽從鄧芝建言後,就自絕曹魏,與蜀漢聯合,並且派張溫與蜀漢和好。之後諸葛亮又派費禕、陳震與吳通好。到孫權稱帝後,雙方甚至協議平分中原,這些都體現了諸葛亮治實精神。 三國與外族互動的部分,或聯合攻擊敵人,或攻滅以除後患與補充人口。而匈奴、鮮卑、羯、羌及氐等族也陸續遷居中原,到西晉時涵蓋了關隴、并州及幽州等地區。東北方面,有高句麗、沃沮、東扶餘及三韓、百濟。204年在遼東割據的公孫康率軍攻破高句麗王都,迫使新王伊夷模東遷至國內城。246年,曹魏毌丘儉率軍擊敗高句麗。公孫康置帶方郡後與百濟聯姻,之後百濟併帶方郡而立國。日本的邪馬台國興起後,遣使納貢曹魏,魏明帝封邪馬台國女主卑彌呼為親魏倭王。魏晉以來天山以北及蒙古草原的民族主要有烏孫、堅昆、敕勒、丁零、呼揭、匈奴、鮮卑及烏桓等族。東漢之後匈奴分為南北;51年,南匈奴大多徙居在幷州中部的汾水一帶。188年单于于扶罗趁中原內亂之际率軍入侵。202年南匈奴歸附曹操後,曹操將南匈奴分成五部,每部立帥長,並派漢人監督。烏桓族長蹋頓與袁紹結盟,並獲得了單于的封號。205年,曹操擊敗袁尚,袁尚與袁熙兄弟逃至蹋頓處。而後曹操率精銳遠征烏桓,於白狼山斬殺蹋頓,降服烏桓。鮮卑在東漢末期由檀石槐統一,屢次入侵東漢,其死後鮮卑分裂為東部、中部及西部鮮卑。西部鮮卑軻比能重整鮮卑後兩度入侵曹魏,並響應諸葛亮攻魏。235年,曹魏幽州刺史王雄遣刺客將他暗殺,其勢瓦解。 西部方面,西羌於三國時期開始遷居中原,分佈於中國中部的山地地區。當時河西諸羌和武都、陰平的羌族分別歸附曹魏及蜀漢。這兩國相互攻伐時都徵召羌族參加作戰。氐族方面,在東漢末期,興國氐王阿貴與百頃氐王千萬各擁部落,後為曹操所破。曹操恐劉備取武都以逼進關中,乃遷其人五萬餘落於扶風、天水等郡。曹魏初,又有武都氐部歸附內徙。當時西域地區有鄯善、高昌、焉耆、龜茲及于闐等國。魏文帝派官員管理西域地區,加強與西域各國聯繫,然而影響力不大。魏文帝還於229年封大月氏王波調為親魏大月氏王。西南方面,225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率軍平定南中之亂,降伏南蠻(西南夷)族長孟獲,並設置庲降總督管轄。往後雖有叛變發生,但皆不大。此時期在南方共有三大蠻族,分別是分佈巴郡、江陵及淮水一帶的廩君蠻;分佈武陵、長沙一帶的槃瓠蠻,又稱傒人;分布在巴郡閬中一帶的板楯蠻,又稱賨人。夷陵之戰時蜀漢也曾遣馬良聯絡武陵的槃瓠蠻共討孫吳。 孫吳內部還有山越,其為據守江南山地各族人的總稱。他們自給自足,且與曹魏聯繫,孫吳屢次征討皆難以根除。234年諸葛恪使用堅壁清野的戰術圍山三年,降伏山越,並收編其精壯為軍隊。在嶺南地區還有俚人,範圍涵蓋孫吳廣州、交州及蜀漢益州南部。孫權也展開海上的發展,他派使臣朱應、康泰泛海到夷洲(可能為現今台灣或琉球)、亶洲補充人口、到遼東、朝鮮半島、林邑(今越南南部)、扶南(今柬埔寨)和南洋群島等地溝通聯繫,這些都擴大孫吳在海外的影響力。大秦商人和林邑使臣也曾到達吳都建業。 軍事制度 三国军事制度大部分沿用汉制,但是又有几个重大变革,產生許多制度以及部曲的興盛。世兵制起源自漢末的質任制,當時軍閥為避免士兵逃散,將其家屬集中管理,形成軍戶。由於長年戰亂,最後出現專司作戰的「軍戶」、「士家」,子承父業,甚至祖孫三代都為兵。而且年老之後也不能退役,改為從事後勤運輸方面的工作。世兵制是对于东汉募兵制、徵兵制并行制度的重要变革,并逐渐取代了前者,保持了很多势力稳定的作战力量。內軍外軍制度與都督制:内军或中军负责政治中心的治安防卫,外军负责边境、军事要地的守卫,并从事屯田,互不统属。中军的领导為中护军、中领军,除了掌握中军還要负责各级军事将领的选拔工作。由於中军為「都督中外諸軍事」,掌握軍隊中樞,往往成為權臣夺权的重要途径之一。曹魏將分軍隊為中军、外军和州郡军(地方军队)。而蜀汉與孫吴也有分外军为中、前、左、右、後五軍。戰區依都督制可加設「都督諸州軍事」,其軍政和一,多跨越州郡。例如,曹魏設有雍涼都督和揚州都督。蜀漢設有漢中都督、永安都督和庲降都督。孫吳也於西陵、江陵、巴丘、交州及广州等地設立都督。部曲在漢代本是軍隊編制的名稱,後泛指私人統率的軍隊。東漢末期戰亂連年,許多苦於戰亂的農民都去請求武裝的世族豪強保護。而世族大姓為聚眾自保而收編農民,敵人入侵時為部曲而作戰,平時則為佃客從事生產。後來大力發展成為私家軍隊。其中孫吳實行世襲領兵制,合法化的使將領與士兵建立世代的隸屬關係。 在三國各軍特性方面,魏軍主要區分為步軍、騎軍和水軍,此外還設有虎豹騎、烏桓騎兵等精銳軍隊。但是當時的馬鐙較少,比較珍貴。在前期,兵員靠募集、徵發及強制降俘和少數民族為兵等。到後期,逐漸形成世兵制,並成為主要集兵方式。為了兵源穩定,曹魏實施军户、民户严格分离,除其子世代为兵外,军户的妻女也只嫁军户,保证其繁衍。 吳軍以舟師為主,步兵次之。孫吳水軍發達,在濡須口(今安徽巢縣東南)和西陵(今湖北宜昌)設有水軍基地,在侯官(今福建閩侯)設有造船廠。其所造名為「長安」、「飛雲」、「蓋海」等樓船,皆有五層,可載3,000名士兵。272年晉武帝升王濬為益州刺史,並密命其於四川組建樓船,以滅東吳,其所造之船,最大的可載2,000多人,且能在船上馳馬往來。孫吳的精銳軍隊有車下虎士、丹陽青巾軍與交州義士等,還有設有山越兵、蠻兵、夷兵等少數民族部隊。由于比较特殊的社会政治环境,孫吴除了有世兵制外,还有世襲領兵制。各将领所領軍隊算是其部曲,軍隊除了服从中央指挥参与战役,但还要为其将领提供其它耕种杂役等。在將領死后軍隊須繼續聽令將領之子或其弟等繼承者。 蜀軍以步兵為主,騎兵次之。蜀漢亦編有少數民族部隊,主要有賨兵、叟兵、青羌兵等,當中以「無當飛軍」最出名。在武器裝備方面,蜀漢比秦漢時有所發展。兵源方面,蜀汉實施世兵制,由于人口远远少于其它两国,也實施徵兵制來補充兵源。诸葛亮發明八陣圖以利立營練兵。在補給方面设计出木牛流马以利山地運輸。他還制造出一弩发十矢的連弩,並以此編制成「連弩士」。
孫吳也以丞相掌握政事,為常設之職,有議政參政之權。孫亮繼位時年幼,丞相由宗室孙峻、孫綝先後掌控,廢立君王,權勢盛大。軍權以大司马掌军事行政,大将军、上大将军为最高军事统帅,其中都督中外诸军事的权任尤重。其治國方針大致以限江自保與施德緩刑為主,政治制度大致上跟東漢相近。其政權受南渡的江北世族张昭、周瑜及鲁肃等和居住江南的吳姓世族如丞相顧雍和名將陸遜、陸抗輔佐支持。在農業方面設有復客制來免除部份佃戶課役,實際上減輕地主負擔,開西晉蔭親制佃戶無課役之先聲。雖然孫權在顧雍協助下興修水利,江南獲得開發。但孫權在繼承人之事沒處理好,使得後來的政局不穩。孫權去世之後,朝政後來被權臣孙峻、孫綝等人挾持。吳景帝孫休去世後,大臣認為太子年幼,擁立年紀較長的孫皓為帝。但他卻是一個殘虐和好酒色的君主,進而導致孫吳亡國。 對外關係 三國之間的外交關係,大多是蜀漢與孫吳同盟對抗曹魏,取得三國互相制衡。吳蜀聯盟是諸葛亮依據隆中對策制定下來的策略,此聯盟經歷建立、破壞、保持三個階段。曹操南征荊州之際,魯肅就勸孫權與劉備結盟,並會劉備於當陽長阪,又對諸葛亮說我是諸葛瑾好友。諸葛亮認為江東無法獨自與中原抗衡,孫權也不會屈服於曹操,認定孫、劉定須聯盟抗曹。周瑜也認為曹軍數量雖多,但兵疲將疑,不需畏懼。最後,孫劉聯盟於赤壁之戰擊敗曹操。破壞階段:劉備佔領荊、益二州後,孫權趁關羽北伐襄樊之際,派呂蒙襲取荊州,孫劉聯盟破裂。而後曹丕稱帝,孫權甚至願意成為曹魏藩屬,受封為吳王。孫權又任用陳化、馮熙、沈珩與曹魏外交,使得曹丕在軍事上猶豫不決。而後劉備伐吳,被陸遜於夷陵之戰擊敗。曹丕至此才以藉口發兵三路南征孫權,但都被孫權沿長江抵禦強敵。最後是保持階段:劉備去世後,諸葛亮馬上派鄧芝東去與孫權重修好,孫權聽從鄧芝建言後,就自絕曹魏,與蜀漢聯合,並且派張溫與蜀漢和好。之後諸葛亮又派費禕、陳震與吳通好。到孫權稱帝後,雙方甚至協議平分中原,這些都體現了諸葛亮治實精神。 三國與外族互動的部分,或聯合攻擊敵人,或攻滅以除後患與補充人口。而匈奴、鮮卑、羯、羌及氐等族也陸續遷居中原,到西晉時涵蓋了關隴、并州及幽州等地區。東北方面,有高句麗、沃沮、東扶餘及三韓、百濟。204年在遼東割據的公孫康率軍攻破高句麗王都,迫使新王伊夷模東遷至國內城。246年,曹魏毌丘儉率軍擊敗高句麗。公孫康置帶方郡後與百濟聯姻,之後百濟併帶方郡而立國。日本的邪馬台國興起後,遣使納貢曹魏,魏明帝封邪馬台國女主卑彌呼為親魏倭王。魏晉以來天山以北及蒙古草原的民族主要有烏孫、堅昆、敕勒、丁零、呼揭、匈奴、鮮卑及烏桓等族。東漢之後匈奴分為南北;51年,南匈奴大多徙居在幷州中部的汾水一帶。188年单于于扶罗趁中原內亂之际率軍入侵。202年南匈奴歸附曹操後,曹操將南匈奴分成五部,每部立帥長,並派漢人監督。烏桓族長蹋頓與袁紹結盟,並獲得了單于的封號。205年,曹操擊敗袁尚,袁尚與袁熙兄弟逃至蹋頓處。而後曹操率精銳遠征烏桓,於白狼山斬殺蹋頓,降服烏桓。鮮卑在東漢末期由檀石槐統一,屢次入侵東漢,其死後鮮卑分裂為東部、中部及西部鮮卑。西部鮮卑軻比能重整鮮卑後兩度入侵曹魏,並響應諸葛亮攻魏。235年,曹魏幽州刺史王雄遣刺客將他暗殺,其勢瓦解。 西部方面,西羌於三國時期開始遷居中原,分佈於中國中部的山地地區。當時河西諸羌和武都、陰平的羌族分別歸附曹魏及蜀漢。這兩國相互攻伐時都徵召羌族參加作戰。氐族方面,在東漢末期,興國氐王阿貴與百頃氐王千萬各擁部落,後為曹操所破。曹操恐劉備取武都以逼進關中,乃遷其人五萬餘落於扶風、天水等郡。曹魏初,又有武都氐部歸附內徙。當時西域地區有鄯善、高昌、焉耆、龜茲及于闐等國。魏文帝派官員管理西域地區,加強與西域各國聯繫,然而影響力不大。魏文帝還於229年封大月氏王波調為親魏大月氏王。西南方面,225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率軍平定南中之亂,降伏南蠻(西南夷)族長孟獲,並設置庲降總督管轄。往後雖有叛變發生,但皆不大。此時期在南方共有三大蠻族,分別是分佈巴郡、江陵及淮水一帶的廩君蠻;分佈武陵、長沙一帶的槃瓠蠻,又稱傒人;分布在巴郡閬中一帶的板楯蠻,又稱賨人。夷陵之戰時蜀漢也曾遣馬良聯絡武陵的槃瓠蠻共討孫吳。 孫吳內部還有山越,其為據守江南山地各族人的總稱。他們自給自足,且與曹魏聯繫,孫吳屢次征討皆難以根除。234年諸葛恪使用堅壁清野的戰術圍山三年,降伏山越,並收編其精壯為軍隊。在嶺南地區還有俚人,範圍涵蓋孫吳廣州、交州及蜀漢益州南部。孫權也展開海上的發展,他派使臣朱應、康泰泛海到夷洲(可能為現今台灣或琉球)、亶洲補充人口、到遼東、朝鮮半島、林邑(今越南南部)、扶南(今柬埔寨)和南洋群島等地溝通聯繫,這些都擴大孫吳在海外的影響力。大秦商人和林邑使臣也曾到達吳都建業。 軍事制度 三国军事制度大部分沿用汉制,但是又有几个重大变革,產生許多制度以及部曲的興盛。世兵制起源自漢末的質任制,當時軍閥為避免士兵逃散,將其家屬集中管理,形成軍戶。由於長年戰亂,最後出現專司作戰的「軍戶」、「士家」,子承父業,甚至祖孫三代都為兵。而且年老之後也不能退役,改為從事後勤運輸方面的工作。世兵制是对于东汉募兵制、徵兵制并行制度的重要变革,并逐渐取代了前者,保持了很多势力稳定的作战力量。內軍外軍制度與都督制:内军或中军负责政治中心的治安防卫,外军负责边境、军事要地的守卫,并从事屯田,互不统属。中军的领导為中护军、中领军,除了掌握中军還要负责各级军事将领的选拔工作。由於中军為「都督中外諸軍事」,掌握軍隊中樞,往往成為權臣夺权的重要途径之一。曹魏將分軍隊為中军、外军和州郡军(地方军队)。而蜀汉與孫吴也有分外军为中、前、左、右、後五軍。戰區依都督制可加設「都督諸州軍事」,其軍政和一,多跨越州郡。例如,曹魏設有雍涼都督和揚州都督。蜀漢設有漢中都督、永安都督和庲降都督。孫吳也於西陵、江陵、巴丘、交州及广州等地設立都督。部曲在漢代本是軍隊編制的名稱,後泛指私人統率的軍隊。東漢末期戰亂連年,許多苦於戰亂的農民都去請求武裝的世族豪強保護。而世族大姓為聚眾自保而收編農民,敵人入侵時為部曲而作戰,平時則為佃客從事生產。後來大力發展成為私家軍隊。其中孫吳實行世襲領兵制,合法化的使將領與士兵建立世代的隸屬關係。 在三國各軍特性方面,魏軍主要區分為步軍、騎軍和水軍,此外還設有虎豹騎、烏桓騎兵等精銳軍隊。但是當時的馬鐙較少,比較珍貴。在前期,兵員靠募集、徵發及強制降俘和少數民族為兵等。到後期,逐漸形成世兵制,並成為主要集兵方式。為了兵源穩定,曹魏實施军户、民户严格分离,除其子世代为兵外,军户的妻女也只嫁军户,保证其繁衍。 吳軍以舟師為主,步兵次之。孫吳水軍發達,在濡須口(今安徽巢縣東南)和西陵(今湖北宜昌)設有水軍基地,在侯官(今福建閩侯)設有造船廠。其所造名為「長安」、「飛雲」、「蓋海」等樓船,皆有五層,可載3,000名士兵。272年晉武帝升王濬為益州刺史,並密命其於四川組建樓船,以滅東吳,其所造之船,最大的可載2,000多人,且能在船上馳馬往來。孫吳的精銳軍隊有車下虎士、丹陽青巾軍與交州義士等,還有設有山越兵、蠻兵、夷兵等少數民族部隊。由于比较特殊的社会政治环境,孫吴除了有世兵制外,还有世襲領兵制。各将领所領軍隊算是其部曲,軍隊除了服从中央指挥参与战役,但还要为其将领提供其它耕种杂役等。在將領死后軍隊須繼續聽令將領之子或其弟等繼承者。 蜀軍以步兵為主,騎兵次之。蜀漢亦編有少數民族部隊,主要有賨兵、叟兵、青羌兵等,當中以「無當飛軍」最出名。在武器裝備方面,蜀漢比秦漢時有所發展。兵源方面,蜀汉實施世兵制,由于人口远远少于其它两国,也實施徵兵制來補充兵源。诸葛亮發明八陣圖以利立營練兵。在補給方面设计出木牛流马以利山地運輸。他還制造出一弩发十矢的連弩,並以此編制成「連弩士」。 人口 黃巾之亂后,中原地區發生天災饑荒,以至出現人吃人事件。董卓掌權後,放縱士兵淫略妇女,剽虏资物。在面對關東聯合軍逼近下,強遷洛陽數百萬人民到長安,還焚燒宮廟官府居家,二百里內無復孑遺。以至於民怨載道,人口數大減。及後李傕據關中,三輔尚還數十萬戶,但是李傕出兵掠奪,加上飢荒,人民在兩年自相食殺略盡。益州的刘焉、刘璋及荆州的刘表鎮壓叛亂,扬州因為孙策等人的戰爭,使得人口數都減少。 當時的人民朝三個方向流動:由關中西遷至涼州或是南遷至益州、沿漢水遷移至荊州,各約十萬戶。由中原地區往東北遷移至冀州或幽州,再遷至遼東。鮮卑和烏桓也因為這波流民而壯大。最後也是最大一股,是由中原地區遷移至徐州彭城,再南遷至江南地區。當時「是時四方賢士大夫避地江南者甚眾」,孫吳立國的基礎即建立在此上。例如:魯肅、諸葛瑾、呂蒙、張昭及徐盛等人就是此次南渡的中原士族之一。 自三國鼎立局勢漸漸形成後,人民轉而因統治者或戰爭而被迫遷移。曹操攻擊張魯時及攻下後,共遷部份的川東漢中居民入關中。曹丕建都洛陽後,遷冀州五万户士家以实河南。魏灭蜀后遷蜀人三万家至洛阳和关中。劉備領有益州,多次迁民于成都平原。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後,也遷隴西居民以實漢中。孫權在早期即擊敗江夏太守黄祖,虏掠男女数万口。他建國後為了提昇人口數,平定山越並以其「羸者充戶,強者補兵」,並且騷擾淮南來獲得人口。 以下表格可知人口銳減趨勢。由東漢晚期到西晉統一全國,雖然時間儘隔125年,但人口只有東漢人口峰值的35.3%。至此戶口一蹶不起,至到隋文帝在位时方漸復甦。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人口高度的军事化,當時三國控制的人口還有兵戶、吏戶、屯田戶等。例如曹操早在創建時期即推行屯田制。蜀汉人口雖只有九十萬,但是却有十萬多的軍隊,佔總人口十分之一。而屯田户数量之大,对当时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經濟 東漢末年,因為天災戰亂,社會受到破壞,使得經濟衰退,大量農地荒廢。部份豪強世族紛紛率領族人,建立塢堡以自衛。在其周圍從事生產活動後,漸漸成為自給自足的莊園制度。塢堡和莊園制度都影響後來魏晉南北朝的經濟模式。由於東漢朝廷的崩潰,無人重鑄磨損不堪的銅錢,加上大量私錢出現。到三國鼎立後,新發行的銅錢未能廣泛通行,只好正式以布帛穀栗等實物為主要貨幣。 曹魏、蜀漢、孫吳三國當中,以曹魏人口最多,墾荒的面積最廣,這正是當時三國中以曹魏實力最強的原因。曹魏推行屯田制,組織流民耕種官田。使得稍加恢復社會秩序,增強曹魏實力。曹魏重視農業的另一實證是其大興水利,其工程的規模和數量在三國中首屈一指。如關中一帶闢建渠道,興修水庫,一舉改造了三千多頃鹽鹼地,所獲使國庫大為充實。再如曹魏在河南的水利工程,其成果使糧食產量倍增,但《三國食貨志》也指出這些水利工程許多缺乏規劃,僅能收短期效果。曹魏建置大型官營手工業作坊,發展手工業生產。鄴、洛陽等貿易城市,商業經濟發達,和海外有貿易往來。此外造船業、陶瓷業、絲織業、製鹽業等等也都十分發達。值得注意的是曹魏一直無法擺脫實物交易的經濟模式,少數幾次的貨幣改革嘗試都以失敗收場,這可能與其國土內缺乏大規模的銅礦礦山作為基礎有關。 蜀漢土地肥沃,物產豐饒,東漢末年遭受的戰亂也較中原為輕。劉備入蜀後,巴蜀地區財政混亂,劉巴提出鑄直百錢,平衡物價,解決問題。當中五銖錢與直百錢並用,為犍為郡所鑄,從中知道蜀鑄錢不只在一地,而蜀錢終三國一代也一直是蜀國重要的輸出品,甚至連魏國都大量流入跟通行。諸葛亮又派人整修和護理都江堰,保障農業灌溉。蜀漢的手工業以鹽、鐵和織錦業等最為發達。張華《博物志》提到諸葛亮發展蜀鹽,利用天然氣,大幅提高蜀鹽產值。左思《蜀都賦》中提到「闤闠之裏,伎巧之家。百室離房,機杼相和。」,所以蜀錦能遠銷吳、魏二國,諸葛亮亦認為蜀錦為支持國家的重要物資。 而南中金、銀、丹、漆、耕牛、戰馬等貢品,令蜀漢軍費有所供給,國家富裕。至蜀漢亡時,官府仍有金、銀各二千斤。首都成都也是當時的商業都市之一,《蜀都賦》提到「市廛所會,萬商之淵;列隧百里,羅肆巨千;財貨山積,纖麗星繁。」。 孫吳所處的江南,社會經濟起步較晚,在三國時還是人口稀薄之地。然而由於這裡戰亂較少,使得北方人民大量遷居,帶來先進生產技術和勞動力。孫權登位後設置農官,實行屯田制,江南地區的農業生產和社會經濟得到發展。紡織業方面,江南以產麻布出名,豫章郡(今江西南昌)的雞鳴布名傳千里。三吳出產「八蠶之綿」,諸暨、永安一帶所産絲的質量很高。冶鑄業以武昌(今湖北鄂州)爲最發達,孫權曾在開採銅礦,打造兵器。由於地處江南及海邊,吳國在造船和鹽業都相當發達,在海鹽(今浙江海鹽)、沙中(今江蘇常熟)設官員,來管理這兩地的鹽業生産。孫吳在建安郡(今福建福州)設典船校尉,海船南抵南海、北達遼東。海上貿易亦有所興起,孫吳的商業都市以建業(今江苏南京)、吳郡(今江苏苏州)、番禺(今广东广州)為主,其中番禺以國外貿易為主。 文化 學術思想 漢晉之際的學術思想發生劇烈的變動,主要受傳統思想的變化與政治鬥爭有關,前者成份居大。由尚交遊、重品藻,反動而變為循名責實,歸於申韓。因尚名務虛偽反動而為自然、率直,歸於老莊。由於東漢晚期政治敗壞,局勢混亂。曹操與諸葛亮採用名家或法家的思想來恢復社會秩序。曹操提倡信賞必罰,主張法治。提出「用人唯才」的觀念打破以門第或名教的標準。諸葛亮也提倡法治觀念,入蜀後修明法制,執法公平。提出「治國之要,務在舉賢」的主張以任才適用。他也重視軍法,如街亭之戰馬謖違反軍令而被斬,他也自貶三等。漢末魏初的名法思想為此後魏晉玄學思潮提供了基礎,使名士基於政治黑暗將焦點由名法的具體問題轉向玄學的抽象思辨。 經學方面,漢末鄭玄之經學已甚受推崇。然而在魏晉之世,王肅繼承父學而註經,其對經學的見解與鄭玄不同,遂有鄭、王兩派互相駁難。西晉代魏後,晉武帝司馬炎為王肅外孫,王學遂被立為官學,黜鄭申王,王學成為一時宗主。然儒家經學已經陷於窮究章句之僵化境地,日益不能適應現實的需要。一些士人開始回歸傳統文化,研究道家思想。玄學應運而生。 玄學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最突出的思想。《老子》、《莊子》和《周易》是主要研究對象,合稱三玄。玄學家好談玄理,不談俗事,稱為清談。曹魏後期正始年間,名士何晏、王弼尚談老、易,王弼注釋《老子》並以老子思想解釋《周易》,從而開啟玄學清談之門。主張萬物皆生於無,以無(道的原理)為本,有(表象)生於無。進而,提出『名教出於自然』,名教與道的關係,是子與母的關係。魏末晉初,司馬氏已經權傾天下,黨同伐異,代魏之心昭然若揭。一部分士人既不願意與司馬氏合流,又無力改變現實,於是生求道出世之意。提倡老莊思想的自然真性,鄙視司馬氏以儒家名教束縛世人的虛偽。以阮籍、嵇康等竹林七賢為代表,他們把焦點由思想理論轉移到人生問題上。當時司馬氏以崇尚名教自飾。嵇康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嵇阮等人認為儒教禮法壓抑自然真性,強調『心與善遇』而回歸真誠無偽的人性。他們不拘禮俗,甚至放浪形骸,以此不賢行為拒絕為司馬氏徵用。嵇康被殺後,竹林玄學陷於沉寂。西晉武帝死後,晉惠帝時期,朝綱紊亂,政治凶險黑暗。玄學重新興起。 而蜀漢繼承東漢儒學道統,蜀漢劉禪時期,諸葛亮奏請冊封甘夫人為漢帝劉備皇后,就是按照儒家禮制來做。劉備、諸葛亮對蜀地的儒學、儒生都是尊重的。任用杜微、周群、杜瓊、孟光等等人才,或為做官,或為儒林校尉、典學校尉、勸學從事,有的被任命為太子家令、太子僕、太子庶子。蜀漢的政治指導思想,和東漢一樣,都是儒。至於諸葛亮推崇法家,但並未放棄德政,儒家也要刑法,但以德政為最終理想。 文學 三國文學中以曹魏文學最盛,分為前期的建安文學及後期正始文學,其中建安文學反對靡弱詩風,被後人稱為「建安風骨」或「漢魏風骨」。這是因為自曹操等人熱愛文學,各地文士紛紛吸附。建安文學代表人物為「三曹」及「建安七子」。其他的文學家還有邯鄲淳、蔡琰、繁欽、路粹、丁儀、楊修、荀緯等。曹操具有沉雄豪邁的氣概,古樸蒼涼的風格,著有《短歌行》、《步出夏門行》、《讓縣自明本志令》等文。曹丕及曹植才華洋溢,曹丕著有文學評論《典論》,導致文學開始自覺發展,加上他本身亦從事文學創作,擅寫七言詩,故亦躋身「三曹」之列。曹植具浪漫氣質,著有《洛神賦》等文。建安七子與蔡琰、楊修等人關心現實,面向人生。他們的作品反映了漢末以來的社會變故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難,例如蔡琰的《胡笳十八拍》。 正始文學時期,由於當時政治形勢受司馬氏操控,文人備受壓抑,難以直接面對現實。當代的作家有竹林七賢的嵇康、阮籍及何晏、夏侯玄、王弼等「正始名士」。司馬懿在高平陵政變擊潰曹爽等皇室勢力,至此司馬氏掌握魏室。而司馬師、司馬昭對反對派採取高壓政策,使得正始文人大多寒蟬不敢作為,轉而通老莊,好玄學。對於社會現實,不如建安作家那樣執著,持比較沖淡的態度。然而嵇康的散文和阮籍的詠懷詩尚繼承「建安風骨」,敢於面對司馬氏政權,其文學都有鮮明的特色。《文心雕龍》提到「正始明道,詩雜仙心。何晏之徒,率多浮淺。惟嵇志清峻,阮旨遙深,故能標焉。」說明了阮籍和嵇康皆為正始文學的代表詩人。 孫吳作家有張紘、薛綜、華覈、韋昭等。張紘為孫權長史,與建安七子中的孔融、陳琳等友善。薛綜為江東名儒,居孫權太子師傅之位。華覈則是孫吳末年作家。蜀漢作家有諸葛亮、郤正、秦宓、陳壽等。諸葛亮作為一代政治家,他的作品有出師表等。其文彩雖不如他人豔麗,然而內容淺易,情意真切,感人肺腑,表露出他北伐的決心。秦宓所寫的五言詩遠遊,是蜀漢流傳下來唯一可靠的詩篇。蜀中亦多有學者為書作注,如:許慈、孟光、尹默、李譔等,蜀漢後期有譙周、郤正都醉心於文學,譙周更寫下了《仇國論》討論過度征戰的缺點,及郤正以依照先代的儒士,借文表達意見的釋譏。 東漢末年亦有研究纖圖、術數的學者,如:任安、周舒,之後出現了周群、杜瓊等人。 三國時期有名的史學家有王沈、魚豢、韋昭及陳壽。王沈的《魏書》被史學家劉知幾評為「其書多為時諱,殊非實錄」,這跟他親附司馬氏勢力,打壓魏帝曹髦有關,故該書的參考價值也相對較低。韋昭善寫史,著有〈吳鼓吹曲十二曲〉,內容為整部孫吳發展史,與繆襲的〈魏鼓吹曲十二曲〉南北相對。他又著有《吳書》55卷等。陳壽編寫的《三國志》為前四史之一。他參考《吳書》及魚豢撰寫的《魏略》等資料,採三國並述的方式,創新紀傳體史書的寫作模式。雖仍有不足之處,但實為研究三國歷史不可或缺史籍之一。 宗教 本時期為佛教與道教的發展時期。由於天災人禍不斷,人民紛紛尋求宗教慰藉心靈,使得能夠逐漸發展。南中諸夷族的原始宗教,具有很濃厚的巫風。其性質是神話崇拜,具有多神、崇拜自然的特點。在西南地區有長遠的歷史,形成早期的原始宗教。 東漢民間流行黃老之學,張角建立的太平道和張道陵建立的五斗米道,都是道教的雛型,到西晉時則稱為天師道。張角的太平道,在道術方面較重「守一」。以《太平經》為主要經典,又稱《太平青領書》。內容龐雜,「其言以陰陽五行為家,而多巫覡雜語」。其社會思想既有維護統治階級利益的部分,也有呼籲公平、同情貧苦人民的部分。張角擁有廣大教眾後,於東漢末期率其弟張梁、張寶與部屬張曼成發起「黃巾之亂」,最後被東漢朝廷擊敗而漸漸式微。張道陵於漢順帝時入四川鶴鳴山,造作符書,創建五斗米道。該教可能是黃老之學與當地宗教的融合,符文大多源至巴蜀巫術。五斗米道與太平道教理教義基本相同,事奉黃老之學。張魯使教內祭酒誦習《老子五千文》,《道德經》成為主要經典之一。《老子想爾注》反映早期道教對《老子五千文》的解釋。經其子張衡、其孫張魯的傳播,流行於四川與漢中一帶。張魯投降曹操後,五斗米道由巴、漢流傳到江南一帶。 佛教早在西漢末期即傳入中國,但當時儒學興盛,發展不大,至三國後方有發展。不同於兩漢時傳入中國的小乘佛教,東漢後期源於印度的大乘佛教受貴霜帝國影響而傳播四周。西域受其影響,于闐、龜茲等地佛教興盛。之後又有天竺曇柯迦羅、安息曇諦和康居康僧鎧等僧侶到洛陽翻譯經典,將大乘佛教傳至中國。曇柯迦羅推廣戒律,這是中國僧侶有戒律受戒之始,後世以其爲律宗的始祖。曇諦所譯的《曇無德(法藏)羯磨》受朱士行等人戒守,一般以此爲中國僧侶出家之始。由於當時經文翻譯未善,朱士行為求原經研讀,於260年自雍州出發至于闐,成為首位西行求法的中國僧侶。他寫得《大品般若》的梵本,後由弟子於282年送回洛陽,最後由竺叔蘭譯成《放光般若經》。發展方面,在東漢末期笮融曾於江東大興佛寺。三國時期的佛教重鎮,北方以洛陽為主,南方則為建業。曹魏魏明帝大興佛寺,曹植也喜讀佛經,並創作梵唄。孫吳方面,當支謙、康僧會先後入吳,受孫權推崇並支持發展。孫皓稱帝時,本要毀壞佛寺,因康僧會說法感化,終而放棄。在蜀漢,佛教不是很興盛,規模不大。
髮绣
刺绣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同时,刺绣与养蚕事业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刺绣又可以稱为丝绣,并且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与使用蚕丝的国家。根据考古发掘的实物证实,刺绣在中国至少二三千年历史。 中国刺绣主要有:苏州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和广东的粤绣(广绣、潮绣)四大名绣。此外,还有北京的京绣、温州的瓯绣、開封的汴綉、上海的顾绣和苗族的苗绣,产地不同,风格各异。
湖南省望城县的丁字镇 楔形文字,丁头字 像大写字母
或 J
泰盧固語: బుద్ధుడు) 卡納達體:ಬುದ್ಧ 坦米爾體:பு³த்³த⁴ ( 坦米爾語:புத்தன்、 புத்தர் ) 坦米爾體(古蘭塔延伸):𑌬𑍁𑌦்𑌧 古蘭塔體 :𑌬𑍁𑌦𑍍𑌧 古蘭塔體(潘地亞,八世紀): 馬拉雅拉姆體:ബുദ്ധ(馬拉雅拉姆語:ബുദ്ധൻ) 巴利語/梵語 Buddha - 古代印度外文字 緬文:ဗုဒ္ဓ,方體: 撣文(大傣):ၿုၻ်ꩪ(撣語:ပုၵ်ႉထႃႉ) 傣阿洪文(大傣):𑜈𑜤𑜓𑜫𑜔 傣仂文(小傣):ᨻᩩᨴ᩠ᨵ :𑄝𑄪𑄘𑄴𑄙𑄧 高棉文:ពុទ្ធ 泰文:พุทฺธ、พุทธะ, 泰國高棉文: 寮文:ພຸທ຺ຘ、ພຸທທະ(寮語:ພຸດ) 峇里字母:ᬩᬸᬤ᭄ᬥ 爪哇字母:ꦧꦸꦢ꧀ꦣ,古爪哇字母: 藏文: 索永布字母: 中文:沒馱 閩南語:bu̍t- tô,注音:ㄉㄜˊ的發音: 巴利語/梵語 Buddhā 八思巴字母:, 蒙文阿禮嘎禮: 滿文阿禮嘎禮:,圖片: 意譯詞 藏語、宗喀語:(sangs rgyas) 絨巴語:、ᰠᰦᰵᰃᰤᰬ(sánggye) 華語(文言文):覺者、知者 借詞 巴克特里亞語: Βοδδο (Boddo)、Βουδο (Boudo)、Βοδο 焉耆語:(ptāñkät) 龜茲語: (pañäkte)、(pūdñäkte) 于闐語: (balysä),經常稱為gyastä balysä(deva Buddha 或 god buddha) 安息語:𐼾𐼴𐽂、 (轉寫:pwt /but/,摩尼教粟特文獻) 粟特語:𐼾𐼴𐽂𐼷、 (轉寫:pwty /buti/) 回鶻字母:(轉寫:pwt /but/) 回鶻語:、(轉寫: pwrqʾn /burxan/) 傣那語:(phu4raa4),借自緬語:ဘုရား 傣阿洪語:(phura)、(phra) 撣語:ၽြႃး(phraa4) 華語:佛、佛陀(舊譯:浮屠、浮圖、浮陀等) 北京官話:fó,粵語:fat6 / fat1,吳語:veh 閩南語:hu̍t ㄉ̇ / pu̍t ,客語:fud 白語* :佛(拉丁白文:weip /we42/、veip /ve42/) 日語: 佛、仏(訓讀:ほとけ;音讀:ぶつ,butsu) 韓語: 佛(불)、佛陀(불타,bulta)、부처 古韓語:부텨、佛體 越南語:佛 (越南語拉丁字:phật)、侼( bụt) 占語:ꨝꨭꩅ(but)、ꨞꨪꩀ(bhik) 契丹語:(擬音:bor),或說 亦是 女真語:(擬音:futʃïçi) 西夏語:(擬音:tha) 漢語對音字:(佛)、(佛陀) 蒙古語:(burqan /burxaŋ/),圖片: 達斡爾語:barkan( /barkən/、 /barkn/、/ barxuŋ/) 满語:(fucihi) 諸佛 三世諸佛 「三世諸佛」(梵語:tryadhva-buddhāḥ),是指「過去、現在、未來的佛」( atīta-anāgata-pratyutpannā buddhāḥ)。根據《長阿含經·大本經》,過去佛名號為「毘婆-{尸}-佛、尸棄佛、毘舍婆佛、拘留孫佛、拘那含佛、迦葉佛」,未來佛為彌勒菩薩。《大史》記載有過去二十五佛。上座部佛教無十方佛,專尊奉娑婆世界的過去佛、現在佛(釋迦牟尼佛)、未來佛。 大乘佛教有十方佛,認為十方世界各有三世佛。在《法華經》中提到,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於「大成佛國」有威音王佛。在《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現在賢劫千佛名經》和《未來星宿劫千佛名經》,記載有過去莊嚴劫千佛,亦有將於現在賢劫和未來星宿劫陸續成佛的千佛。 大乘佛教最常崇敬的過去佛是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之前的燃燈佛。 十方諸佛 三寶佛 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中央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和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佛,又稱橫三世佛。 過去佛燃燈佛,現在佛釋迦牟尼佛,未來佛彌勒佛,又稱豎三世佛。 五智如來 大日如來為首的五尊佛,代表了五個方位、五種德性等。 佛號 所謂佛號,最開初和最基本的涵義是指佛的十種德號,也可以指佛的名號。如釋迦牟尼佛(英語:Buddha Śākyamuni)的名號“釋迦牟尼”義爲“釋迦族的聖人”。族名「釋迦」的涵義指「能仁」;聖人(牟尼)的德行內容是“寂默”,可合指「能仁寂默」。例如「釋迦牟尼」是悉達多·喬達摩成佛後區別於歷史上其他佛的名號(有些文獻稱成佛後的悉達多為「喬達摩佛」,英語:Gautama Buddha),特指了祂的德行特色;“佛”、“佛陀”義爲“覺悟者”,是德號。 憶念佛陀的名號、功德,稱爲念佛(佛隨念),第一是「如來」,......,至第十為「世尊」(《清淨道論》第一為阿羅漢,至第九為世尊);不僅釋迦牟尼佛,過去七佛的名號和德號也是應該皈依、憶念的對象。 【什譯】:「(謂此世尊是)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奘譯】:「謂此世尊是如來、阿羅漢、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丈夫調御士、天人師、佛、薄伽梵」 【覺音】(《清淨道論》):「彼世尊亦即是阿羅漢、正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調御丈夫、天人導師、佛、世尊 」(「Iti-{’}-pi so Bhagavā Arahaṃ Sammāsambuddho Vijjā Caraṇa-sampanno Sugato Lokavidū Anuttaro Purisa Damma Sārathi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Buddho
【覺音】(《清淨道論》):「彼世尊亦即是阿羅漢、正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調御丈夫、天人導師、佛、世尊 」(「Iti-{’}-pi so Bhagavā Arahaṃ Sammāsambuddho Vijjā Caraṇa-sampanno Sugato Lokavidū Anuttaro Purisa Damma Sārathi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Buddho Bhagavā-{’}-ti」 大乘佛教認為廣義上佛號也包含了諸佛的德號、名號,龍樹菩薩《大智度論》提出憶念十方佛,佛教密宗提出五智如來。在漢傳佛教中,特別強調憶念阿彌陀佛的德號和名號,稱爲念佛法門,尤其是“唸誦佛號”,并要發願往生西方淨土,因此形成了淨土宗。 十種德號 圓滿成就的佛陀,具有無窮無盡的智慧和力量,達到至高無上、無與倫比的境界,所以諸“佛”都有十個稱號:如來、應供(亦作阿羅漢)、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 、無上士調御丈夫(有時分別作無上士及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佛有五眼、六通、十力、十八不共法,佛身有三十二種大丈夫相、八十種隨形好等,大乘佛教稱佛還具有三身、四智、十種大樂、十八大空等。 如來 如來(梵語、巴利語:),乘「如」實道,「來」成正覺,故名如來。佛陀昔為菩薩,歷修眾行為求無上正等正覺。今得菩提涅槃一切真實,以八聖道正見所證,名為如來。依於親證無有顛倒的如實智慧而來,稱為如來。法身本湛寂(不動),由心故見去來,所以《金剛經》中又說:“如来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来。”。 應供(阿羅漢) 應供(,),即指阿羅漢。佛教以阿羅漢煩惱滅盡,應受一切眾生供養。又以佛陀不但具足阿羅漢之功德,又能利益有情,救度眾生離生死輪迴之苦,同證解脫乃至成佛,更應受一切人天供養最上之物,令世間獲最上吉祥的福德。 阿羅漢又意為“殺賊”,“賊”是指煩惱,也就是“斷除了貪、嗔、痴一切煩惱”。阿羅漢遠離了一切煩惱(遠離),自輪迴中解脫出來,不再輪迴流轉(破輻),因此,他值得被人供養(應供)。此外,阿羅漢永不再造惡,沒有任何不可告人的秘密(無惡密)。 正遍知 正等正覺(,)又譯作正遍知。由於佛陀示現成佛是在沒有老師的指導下,通過自己的努力,最後領悟了四聖諦,具足了知此世間及解脫出離此世間的究竟一切正理,於一切法一切處無不了知。並能依此智慧利益眾生,救度眾生同離生死之苦,同證解脫乃至成佛,因此被稱為正等正覺。佛因多劫的修行,累積了足夠的波羅密,最終達到“應知的已知,應修的已修,應斷的已斷”,所以說佛是知智圓滿的。 明行足 明行足(,)是說佛陀圓滿具足三明:天眼明、宿命明、漏盡明。三明六通的大阿羅漢、辟支佛,雖然也有三明六通,但卻不是圓滿具足的。佛陀對未來時劫的具足了知,譬如有弟子修到入初地時,佛陀就會知道此人將會在未來多少劫之後成佛,佛號是什麼?佛世界的名稱是什麼?多少弟子?正法,像法,末法各住世多久? ……等。宿命明則是了知過去劫的事情,漏盡明則是諸佛斷盡二障──煩惱障與所知障,即一切智慧圓滿無一法不了知;相較於三明六通大阿羅漢的天眼明與宿命明是有時劫限制的,諸佛如來的天眼明與宿命明則無時劫限制。 大乘佛教認為阿羅漢雖然也有漏盡明,可以解脫出離三界生死但也是不究竟,因為煩惱障的習氣種子隨眠如何斷就不知道了,更不用說所知障的一切上煩惱。佛陀則是究竟漏盡明,也就是煩惱障與所知障的習氣種子與隨眠種子都已經完全斷盡,如何斷也具足了知,且不再有分斷變異生死,這是阿羅漢及辟支佛所不知。行足是說佛陀身口意三業已經善修滿足究竟清淨,依於自己所發十無盡願,行一切利樂眾生之行。 龍樹《大智度論》卷2: 善逝 善逝(,),又作須伽陀、好去,是妙往之義。佛陀是究竟解脫於三界的輪迴生死,永遠不再受生於三界世間的二十五有之中,因此稱佛陀為善逝。 大乘佛教認為佛依願力可以自在的到十方世界受生,示現八相成道度眾。 世間解 佛陀具足了知世間及出世間之一切理,並告訴眾生什麼是世間,世間的起因,世間的滅盡以及達到世間滅盡的方法,這一切都存在於人們的身心之中,人們可以通過修行,以自己的身軀去了解祂。由於佛陀對此有徹底的了解,因此被稱為「世間解」(梵語:、巴利語:),也作路迦憊、知世間。這裡的世間有兩個部分:眾生世間及國土世間,也就是指眾生身心五蕴相關的四聖諦以及此身心所居住的山河大地等“器世間”。 無上士調御丈夫 諸佛因福德、智慧具足,威德極為廣大,所以是大丈夫。又因佛陀能以無比的智慧、慈悲與神通力,善巧施予任何來到他面前的眾生,教誡、鼓勵對方朝向正道,所以稱佛陀為無上士調御丈夫(,)。又譯作無上調御丈夫、無上調御師、無上丈夫調御士。 有時分列爲“無上士”(,)、“調御丈夫”(,)。無上士即無能超過者。 天人師 天人師(,)音寫為「舍多提婆摩菟舍喃」,指人與天的導師,因為能夠教導眾生離苦得樂而消除生死的恐懼與怖畏,所以稱為天人師。佛教相信,佛陀不止是人類的導師,也是天人的導師,在佛教經典常常可以見到有關天人向佛陀請法的描述。 佛 佛陀(,)即覺者,因為智慧具足,三覺圓明,知一切法及一切行所以名「佛陀」,也就是了悟宇宙生命實相之真理。此外,佛陀也能教導其他眾生覺悟。 世尊(薄伽梵) 佛教認為:佛陀因以無漏智慧摧破煩惱,成就無上等正覺,世間及出世間一切凡聖咸皆尊重!所以佛陀被稱為世尊(,),也就是“世人所敬仰的”;音譯爲薄迦梵或薄伽梵,早期也譯為天尊;這個稱呼來源於印度教,印度教有經典《薄伽梵歌》,歌頌的即是黑天神。 其他稱號 天尊,意即天上至尊,早期傳來的佛經有時譯薄伽梵作天尊,後期多譯為世尊。天尊亦是道教對三清尊神的敬稱。 至人,對於佛陀的一種尊號,謂人中之至尊者。 大雄(梵語:Maha-vīra),偉大英雄之意。供奉釋迦牟尼的主殿,稱為大雄寶殿。 大雄亦是耆那教教主的尊號。 佛祖,因釋迦牟尼開創佛教,爲佛教之始祖,故稱“佛祖”。 大覺金仙,宋徽宗因崇奉道教,下令改佛尊號為大覺金仙,金仙為道教對神仙之別稱。 辛饒(藏文:གཤེན་རབ,轉寫:gshen rab),這是象雄語對佛陀的稱號,亦是對苯教祖師敦巴辛饒·米沃切的尊稱。 佛的功德 相好 三十二大人相 八十隨形好 四智圓明 十力 十智 十八不共法 四無所畏 四種清淨 三德:法身德、解脫德、般若德 三無礙:辯才無礙、溝通無礙、說法無礙 八音(八聲) 四無礙智(四無閡智、四無礙解) 《大智度論》中說佛得盡智、無生智、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三達、無礙、三意止、大慈、大悲、三十七道品,悉知一切諸法總相別相。 佛教認為佛陀是具有無上智慧和圓滿悟者,稱為獲得解脫煩惱障及所知障者(梵文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其它說法:(並未列出來源,《大藏經》中無) 成佛境界所俱有之功德,有身功德三十二相、八十隨形,語功德六十四支妙音,意功德二十一種無漏慧,並有二十七事業之功德。 大乘佛身 大乘佛教有三身佛說法:法身、報身、應化身。法身佛顧名思義就是以法為身,什麼是法?何為法?法就是宇宙生命的真實情況,就是真如佛性,心、佛、眾生三無差別,說的就是法身佛。就是每一有情眾生本自具有的真心如來藏,佛陀因為累劫的修學與觀行一一親自實證這些法,觀察每一眾生皆具有如來德相,就是法身如來藏。所以真正的佛是法身佛是真如,可是真如無形無相不可見,不可見的真如才是真正的佛。報身佛是為入初地以上菩薩所現,報身佛有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種隨形好,每一種隨形好有八萬四千種光,每一種光又有八萬四千種好。現在 釋迦牟尼佛的莊嚴報身,在色界天的最頂天色究竟天為初地以上菩薩演述一切種智之法,報身佛唯有登地菩薩方能得見,天界的天主、天人們以為報身就是佛,但這個報身也不是真正的佛。應化身則有應身與化身之別。應身佛是說諸佛感應到某一個世界的眾生得度的因緣成熟了,就降神母胎示現與此世界之眾生一樣的五蘊身相與壽命,八相成道轉法輪,二千五百多年前在我們這個世界示現成佛的釋迦牟尼佛即是應身佛。化身佛則是隨不同眾生之所感應而個別示現為其說法,說法完隨即消失。 成佛 大乘佛教 大乘佛教不以釋迦牟尼為獨一無二的佛陀,大乘佛教承認過去、現在、未來,有著無量無數的佛陀。大乘佛教其中一個思想系統如來藏認為三界六道所有一切的有情眾生,不論現在信佛與否,將來都有悟道成佛的可能,即釋迦牟尼佛所說 : 人人皆可成佛。因為佛教闡明:佛陀是已解脫煩惱障和所知障的聖者,一切眾生皆有如來德相成佛的可能,但是必須通過修行,悟空性後再跟隨真善知識的教導修行才能解脫煩惱障和所知障。凡是圓證三身五慧、清淨圓滿即是佛,而成佛的教導就是佛教。 以大乘佛教而言,一般認為從凡夫修道的初信位(資糧位)之後到成佛共有五十二位階,必須歷經三大無央數劫(阿僧祇劫)(祇:音-奇),廣修福慧二資糧因緣。依照唐朝三藏法師 玄奘所作《成唯識論》將成佛之道以唯識五位來說明。1.資糧位:於一劫乃至一萬大劫修學初信位到十信位,在信位不退方能繼續修學佛法而不退失。2.加行位:初住位至六住位,於外門廣修六度萬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進到六住位後修學般若正知見及斷我見之加行,為求證悟第八識如來藏而熏修如來藏空性的知見及五陰十八界空相的現觀,是謂煖、頂、忍、世第一法之四加行。3.通達位:證悟第八識如來藏入菩薩七住位,也就是大乘別教的真見道位,得般若的總相智(根本無分別智)。依此根本智隨學上地真善知識的教導,在唯識性及唯識相上作觀行,歷經七住位至十住位、十行位、十迴向位修行,漸次生起後得無分別智而通達別相智入於初地,能於三乘經典起勝解與勝行非意識思惟的臆想猜測,名通達位。4.修習位:從初地直到等覺地,依七住位所證悟之如來藏為根本,專修一切種智及二障习气種子的斷除,名唯識行。5.究竟位:是為佛地,一切智慧果德究竟清淨圓滿是名究竟位。 然而凡夫入大乘資糧位,歷經不可稱數無央數劫勉力勤修,而成就如此殊勝修證之成佛境界,佛於《寶雲經》中云:「善男子,如來境界不可思議,無可測量,乃越思,無可觀察。」 大乘佛教主張,一切眾生皈依佛、法、僧三寶後,經過三大阿僧祇劫修行佛菩薩道(成佛之道),都會成佛(一闡提者有爭議),所以成佛是透過累生累劫不斷的精進修行菩薩五十二階位,一一親證了知三界一切法:四念處、四聖諦、八聖道、十二因緣、三十七道品、六度萬行,於妙覺菩薩位下生人間示現成佛,今世可以一生成就,佛或最後身菩薩示現八相成道而成佛。佛是究竟解脫於三界輪迴的、對於宇宙生命的成因徹底明白具足了知,真正圆满覺悟的聖者,所以一切諸佛如來都是十號具足。 祕密大乘佛教(金剛乘) 金剛乘祕密教法的密宗的即身成佛 但是若以密法來說,最快可以在一生中成佛。密法之自觀本尊,依與依壇城融修,除了必須俱備全圓之教證外,更要依理如法,从具量上師处獲得清淨無謬之傳承以及殊勝無偽之本尊。於「因、道、果」速時速時成佛的方法中,以「佛果」當法修,更以「佛果」作為因,於道中修,以佛果去成。因此密法無上猷釓之修持,實為一切經續 中之最密要精華,行者若能獲得顯教學處,即「出離心、菩提心、空性正見」三根本道循此而修。並復俱得無上密部,完整父母續竅要口訣,并能守护誓言律儀清淨,如法精勤實修,那麼最上根者能即身成佛,中根者於臨終成佛,下根者亦能於中陰身成佛,而下下根者最慢也一定,在十六世之內成佛。 一旦成佛的境界,現證清淨法身就等於是諸佛的五慧,也就是諸法上面就是佛遍,諸法全部遍知一切所悟,所以諸法全部顯現於,明朗的這種圓鏡一樣,就我們入圓鏡一樣就是大圓慧。然後平等慧就是諸法悉入住在,離四邊的平等中一樣;那觀察慧就勝、義兩種的一切,去觀察的時候,各各的因果不虛假,微細能觀察的那種慧; 那成作慧就是終究一切都是以業,就是因果不虛假而修行能成的就是成作慧;然後法界慧就等於,諸法無自性空性中,一樣的去瞭解。所以法身的境界等於是五慧,那不了義則現五方佛,因此五蘊清淨為五佛,就是法身的五方佛。法身佛屬於自佛,也就是自利的佛,又分為自性法身與光明法身,光明法身佛是依道諦而生的佛果,也就是勝義菩提心,所現證圓滿時即為光明法身,是道因道果,所以是有為法、無常法,是沒有生命的,與化身、報身都是屬於俗諦所成的佛。那自性法身佛是依滅諦、空性、本性所成的佛,所以成佛的空性是佛,也是自性法身佛,但空性不一定是佛,佛也不一定是空性。因而釋迦牟尼佛的滅諦、 空性、本性是佛,但不是釋迦牟尼佛,所以勝者是佛,佛不一定是勝者(同如來一樣),因為勝者一定是有生命的,是無常法、有為法,而自性法身佛沒有生命是常法,所以佛不一定是勝者。 南傳佛教 南傳佛教的菩薩成佛之道 南傳佛教認為佛陀出現於世間是教眾生解脫痛苦、止息輪迴、導向寂止——涅槃。佛、辟支佛和佛的阿羅漢弟子都達到「永無來生」沒有差別的解脫境界——涅槃,不會再有來生,所以不會有來生修行,甚至成為下一位佛陀的道路。故南傳教法以聲聞乘為主,不強調人人都應成佛,而以四向四果爲證量之標準,以阿羅漢果爲最上。但南傳教法中也存在《南傳菩薩道》教法,並且也視其為成佛的必須。巴利語系佛教認為,上座部佛教的佛弟子可以自由選擇自己想成為佛、成為辟支佛或成為佛的阿羅漢弟子。上座部佛教《南傳菩薩道》說明修菩薩道必須發願成為佛,修行修到被佛授記未來成佛才能成為菩薩,菩薩必須累積十波羅蜜修行最少四大阿僧祇加上十萬大劫才能成佛,菩薩成佛所需時間不可能比四大阿僧祇加上十萬大劫更短。菩薩必須修四念處才有成佛的機會,不修四念處就無法成佛。 所有的佛都是人在人間以人身成佛,不可能在三界外的佛土成佛也不可能中陰身成佛。 上座部佛教《南傳菩薩道》說明修菩薩道必須先發願成佛,修行修到被佛授記未來一定成佛,才能稱作菩薩;菩薩必須累積十波羅蜜修行最少四大阿僧祇加上十萬大劫才能成佛。菩薩在最後一世前修四念處最多只可證得第十一觀智階段(行捨智),不會進而快速證得阿羅漢道、果智而成為阿羅漢、導致因為當世涅槃永無來生以後,因為無法於來生繼續修行累積足夠的波羅蜜,而必然無法成佛。菩薩在最後一世無佛教時代會自修四念處如實覺知五蘊的剎那生滅及無常、苦、無我然後無師自悟自證四道、四果、涅槃成為佛 。上座部佛教主張辟支佛和佛的阿羅漢弟子已經「永無來生」,因此辟支佛和佛的阿羅漢弟子沒有辦法成佛。 依照南傳佛教的觀點,悉達多·喬達摩在難以計數的前世已獲得燃燈佛授記,成為菩薩。悉達多稟賦其歷世修行所已經累積的波羅蜜與達至行捨智的觀智,在此世於放棄苦行後,以符合菩薩乘的方法繼續修行,最後在菩提樹下圓滿了成佛所需的波羅蜜、且在觀智上證得阿羅漢果智,而成為佛兼阿羅漢。 天台宗六即佛 中國的佛教天台宗根據佛法的義理及修證的不同階段層次,提出了所謂的六即佛的觀念:一理即佛、二名字即佛、三觀行即佛、四相似即佛、五分證即佛、六究竟即佛。 佛教徒眼中的佛 隨緣 與其他宗教裡至高無上的神不同,佛不是神也非造物主,也不掌管人們的吉凶禍福,只教导吉凶祸福的运行规律和趋利避害的方式,即所谓“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比如佛陀不能改變人类所造下的业,即“定业不可消”,也无法渡化無緣之人,即所谓佛渡有缘人。 覺者
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左觀世音菩薩,右地藏菩薩(娑婆三聖); 華藏世界毗盧遮那佛:左文殊菩薩,右普賢菩薩(華嚴三聖); 琉璃世界藥師佛:左日光普照菩薩,右月光普照菩薩(東方三聖)。 大乘佛教称某些菩萨在远古已成佛,如观世音菩萨过去佛号正法明如来,他們以大慈悲心,为度众生示現菩薩形象,倒駕慈航重入世間教化救度。一些早已成佛,而示現菩薩身的“倒駕慈航”聖者,也稱之為摩訶薩。菩薩摩訶薩發心將所有眾生從苦難、輪迴之中解脫。 菩薩的類型 菩薩有三: 一果地菩薩。已經證得佛果,為了引度眾生,應化為菩薩身者;如觀世音、地藏、彌勒。 二因地菩薩。因地菩薩者,依修行而得菩薩果位者。 三願地菩薩。願地菩薩者,謂發願願行菩薩道者。 大乘佛教的菩薩 彌勒菩薩(; ) 觀世音菩薩() 地藏菩薩() 文殊菩薩() 普賢菩薩() 虛空藏菩薩() 金剛手菩薩() 大勢至菩薩() 無盡意菩薩() 除蓋障菩薩() 藥王菩薩() 藥上菩薩() 日光遍照菩薩() 月光遍照菩薩() 菩薩階位 菩薩經五道「資糧位,加行位,通達位,修習位,究竟位」及十地,而圓滿十波羅蜜,在此過程中積聚福德(puṇya)與智慧(jñāna)二種資糧,逐步斷除煩惱障和所知障,最後斷盡最極微細之煩惱習氣而成佛。 簡要來說,可分為《小品般若經》中所用的四階段: 初發心 (初發意、新發意,初發菩提心); 久發心 (久修習,行六波羅蜜); 不退轉 (阿惟越致、阿鞞跋致,入無生法忍 ); 一生補處 (阿惟顏、一生所繫,最後有者)。 菩薩十三住 按照《瑜伽師地論》,一切菩薩的菩薩住、菩薩行,共有十二種,加上如來的無上住,合計十三住。 菩薩種性住:指具足菩薩種性。 勝解行住:從初發心,至見道前的所有菩薩行。
二因地菩薩。因地菩薩者,依修行而得菩薩果位者。 三願地菩薩。願地菩薩者,謂發願願行菩薩道者。 大乘佛教的菩薩 彌勒菩薩(; ) 觀世音菩薩() 地藏菩薩() 文殊菩薩() 普賢菩薩() 虛空藏菩薩() 金剛手菩薩() 大勢至菩薩() 無盡意菩薩() 除蓋障菩薩() 藥王菩薩() 藥上菩薩() 日光遍照菩薩() 月光遍照菩薩() 菩薩階位 菩薩經五道「資糧位,加行位,通達位,修習位,究竟位」及十地,而圓滿十波羅蜜,在此過程中積聚福德(puṇya)與智慧(jñāna)二種資糧,逐步斷除煩惱障和所知障,最後斷盡最極微細之煩惱習氣而成佛。 簡要來說,可分為《小品般若經》中所用的四階段: 初發心 (初發意、新發意,初發菩提心); 久發心 (久修習,行六波羅蜜); 不退轉 (阿惟越致、阿鞞跋致,入無生法忍 ); 一生補處 (阿惟顏、一生所繫,最後有者)。
用途 粟在中国北方俗称小米,是中国古代的主要粮食作物。華夏遠古時期夏和商代属于“粟文化”,小米作為北方主要糧食作物一直耕種至宋朝,甚至遼金时期中原仍主要以小米为主食。中国最早的酒也是用小米酿造的。粟的茎、叶较坚硬,可用作饲料,一般只有牛能消化。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叶茂林在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发现了距今有4000多年历史的麵条实物,长约50厘米,宽0.3厘米,由粟制成。 元清時期蒙古和滿族流入粟和黍后,蒙古族與滿族會做成炒米或粘包食用,但當時是小麦在北方的大扩张时期,粟和黍的食用频率远远不及麦制品。如今蒙古與满族卻皆自称小米是其民族傳統食品,同样在韩国也有自称是其传统食品的说法。 其他 经过多年人工除草,谷地的杂草非常像谷子,尤其幼苗时期,叫做“莠”,成语“良莠不齐”则是由此产生。 西方语言中,非农业专家一般对粟、黍、御穀和其他一些粒小的杂穀使用统称而不区分,如英语均称“millet”。 历史 公元前2世纪,匈奴人曾在位于杭爱山的赵信城储存大量的粟粮,该城以汉将赵信命名。 参考文献 參考 游修龄:《论黍和稷》 參見 小米加步槍 外部連結
外部連結 粟 Su 藥用植物圖像資料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Alternative Field Crops Manual: Millets 粟の収穫
(,),大韩民国政治家,曾两次出任韩国国务总理和首爾特別市長。他擅长行政管理,为政清廉,是韩国口碑甚佳的行政高官。1975年,高建当选韩国全羅南道知事,成为韩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道知事。之后,他历任韩国行政安全部部长、國土交通部部长、農林畜產食品部部长、首爾特別市市长、明知大學校长。1997年3月,时任韓國總統金泳三任命高建为国务总理。2003年1月26日,高建接受时任总统盧武鉉任命,再次成为总理。2004年,在卢武铉遭到国会弹劾期间,高建代理行使总统权力2个月。在卢武铉被恢复权力后,高建辞职退休。2006年8月28日,高建曾經跟在野黨議員合組政黨“希望連帶”,但在2007年1月16日表明不會參選總統同時宣布在政界引退。 高建是韩国政坛难得的“清廉之士”,曾被推举为韩国“反腐败国民联合会”会长。2001年,透明国际马来西亚分会授予他“世界廉正奖章”(Global Integrity Medal)。 生平 高建1938年1月2日出生于韩国首尔。首尔大学文理学院政治系毕业后,高建又继续在环境学院研修城市规划,后赴美国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留学。留学归国后,高建一心从政,考取了国家特等公务员行政科。1975年至1979年,高建出任韩国全罗南道知事,成为韩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道知事。由于他管理有方,为政清廉,自朴正熙之后的6位总统都很看重他,其中5位将他纳入内阁委以重任。他历任内政部长、交通部长、农林水产部长、首尔市市长、明知大学校长。1997年3月,时任韩国总统金泳三任命高建为国务总理。金大中执政期间,虽然没有将高建拉入内阁,但迫于“朝小野大”的局势,也让高建出面提名内阁成员,使他成为“不挂名的总理”。1998年7月至2002年6月,高建再次出任首尔市长一职。2003年1月26日,高建接受了卢武铉的任命,再次成为韩国总理。在卢武铉遭到国会弹劾期间,高建代理行使总统权力2个月,在卢武铉被恢复权力后辞职退休。 高建两次出任首尔市长时,首尔分别成功举办了1988年奥运会和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在他担任首尔市长期间,他把昔日的垃圾山打造成了“环保绿色公园”,并建起了“首尔上岩洞世界杯主体育场”,此举备受首尔市民称赞。 1998年,高建推出“网上民事申请程序强化系统”,用于提高市政府的办事效率和透明度,杜绝索贿受贿,使首尔市政公务员的腐败现象大为减少。首尔民众对此赞不绝口。由于他的廉政作风深得人心,他被推举为韩国“反腐败国民联合会”会长。2001年,透明国际马来西亚分会授予了他“世界廉正奖章”(Global
韩国国务总理 首爾大學校友 G G 首爾特別市出身人物 首爾特別市長 Geon 韩国政治之最 韓國交通部長 韓國農水產部長 韓國內務部長 全羅南道知事 第十二屆韓國國會議員
六子陳王完顏宗雋,名 訛魯觀 瀋王完顏訛魯 宣獻皇后僕散氏 五子金睿宗完顏宗堯,名 讹里朵 豳王完顏訛魯朵 烏古論元妃 四子梁王完顏宗弼,名 兀朮 八子衛王完顏宗強,名 阿魯 九子蜀王完顏宗敏,名 阿魯補 蕭崇妃 紀王完顏習泥烈 息王完顏寧吉 莒王完顏燕孫 娘子獨奴可 鄴王完顏斡忽 女儿 长女完颜兀鲁,嫁徒单定哥、徒单恭 毕国公主,嫁乌古论讹论 蒲察石家奴之妻(蒲察石家奴:蒲察斛鲁短之孙,劾里鉢外孙,阿骨打外甥) 評價 元朝官修正史《金史》脱脱等的評價是:“太祖英谟睿略,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人乐为用。世祖阴有取辽之志,是以兄弟相授,传及康宗,遂及太祖。临终以太祖属穆宗,其素志盖如是也。初定东京,即除去辽法,减省租税,用本国制度。辽主播越,宋纳岁币,以幽、蓟、武、朔等州与宋,而置南京于平州。宋人终不能守燕、代,卒之辽主见获,宋主被执。虽功成于天会间,而规摹运为宾自此始。金有天下百十有九年,太祖数年之间算无遗策,兵无留行,底定大业,传之子孙。嗚呼,雄哉!” 周边同时代君主 辽 天祚帝(1101年—1125年) 耶律淳(1122年) 宋 宋徽宗(1100年—1125年) 西夏 夏崇宗(1086年—1139年) 高丽 高丽睿宗(1105年—1122年) 高丽仁宗(1122年—1146年) 影視形象 電視劇 音乐電視劇 電影
瀋王完顏訛魯 宣獻皇后僕散氏 五子金睿宗完顏宗堯,名 讹里朵 豳王完顏訛魯朵 烏古論元妃 四子梁王完顏宗弼,名 兀朮 八子衛王完顏宗強,名 阿魯 九子蜀王完顏宗敏,名 阿魯補 蕭崇妃 紀王完顏習泥烈 息王完顏寧吉 莒王完顏燕孫 娘子獨奴可 鄴王完顏斡忽 女儿 长女完颜兀鲁,嫁徒单定哥、徒单恭 毕国公主,嫁乌古论讹论 蒲察石家奴之妻(蒲察石家奴:蒲察斛鲁短之孙,劾里鉢外孙,阿骨打外甥) 評價
陳(),字鶴壽,江西省南昌府義寧州(今江西省修水縣)人,生於湖南長沙,中國現代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东方史学家,曾獲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亦為民初時期清華大學國學院四大導師之一(其餘三人為梁啟超、王國維、趙元任)。通曉二十餘種语言。其史學脫胎於乾嘉考據學,著有《柳如是別傳》、《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嚴耕望將其與錢穆、陳垣、呂思勉並稱為“現代四大史學家”。 生平 家世 光緒十六年(1890年)五月十七日(旧历)陳寅恪生於長沙,籍貫江西省南昌府義寧州(今修水縣)。祖籍福建省汀州府上杭縣,乃江州义门陈氏后裔,宋嘉佑七年自江西浔阳迁往福建。到六世祖陳騰遠又由閩入贛。他的兒子克繩,人稱韶亭先生,可見家學淵源。幼子偉林,字琢如,是有名的醫生,創辦義寧書院培養人才,太平天國時組織鄉人為團練,防守義寧。祖父陳寶箴是三子,1851年中舉,在父親死後接任團練。上京未中會試,曾國藩任兩江總督時招攬人才,受到其禮遇;曾官拜湖南巡撫。陳寅恪是為其父陳三立繼室俞明詩所生的第二子,陳氏門堂三代世家,陳三立為詩文名家。祖母黃氏以在寅年生,取名寅恪(恪字為家族字辈),在家族中排行第六,晚輩稱其六叔。 求學 陳寅恪兒時啟蒙於家塾,學習四書五經、算學、地理等知識。1900年(光緒26年)祖父陳寶箴去世後,陳三立舉家遷居江蘇金陵,在家中開辦思益學堂,教授四書五經、數學、英文、體育、音樂、繪畫等課程。先後延聘教師有國學大師王伯沆、柳翼謀、周大烈。陳家兩代素來倡議新政,「思益學堂」領風氣之先採用現代化教育,陳三立與教師相約一不打學生、二不背死書,一派新式作風,深得當時兩江總督張之洞讚賞。如此家學淵源下,陳寅恪自小除打好深厚的國學底子,眼界並擴及東西洋,留學日本前便「從學於友人留日者學日文」。 1902年春季,陈寅恪隨長兄陳衡恪来日本,兩年後的夏天回南京度假,與五哥陳隆恪考取留日官費,15歲的陳寅恪隨陳衡恪經上海吳淞碼頭離岸東渡日本。父親陳三立相送并作詩一首《十月二十七日江南派送日本留學生百二十人登海舶隆寅两儿附焉遂送至吴淞而别其時派送泰西留學生四十人亦聯舟并發悵望有作》。自費入東京弘文學院就讀。查中国的《清国留日学生名薄》和日本《弘文书院清国留学生名薄》等诸多原始档案文献和学籍记录名单,无“陈寅恪”之名。有“陈衡恪(26岁)”、“陈隆恪(17岁)”之名。陈寅恪研究专家刘梦溪著作中认为“陈寅恪考入日本庆应大学”。东方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陶方宣、桂严二人所写的《鲁迅的圈子》一书称“鲁迅和陈寅恪是留日同学还曾经同室居住”。 1905年,因足疾輟學回國。1907年,插班考入大學預科學校的上海吳淞復旦公學。1909年畢業後由親友資助留學,先後考入德國柏林洪堡大學、後在瑞士蘇黎世大學學習。1912年春,從瑞士返回上海,回歐洲時到法國巴黎大學學習。翌年秋,江西省教育司的符九銘召他回南昌閱卷。1914年,因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中斷學業。在國內這幾年都擔任閱卷工作,但他並未久居南昌而是在南京陪伴家人居住。 1918年冬,獲得江西教育司官費資助,再度出國深造。1919年1月到美國哈佛大學隨蘭曼教授(Charles Rockwell Lanman)學梵文和巴利文。後因時局不穩,官費停寄,生活至為艱苦,每餐吃炒腰花(豬腎),省下的錢買書。性情孤僻,很少社交。 1921年轉往德國柏林洪堡大學研究院,隨路德施教授攻讀東方古文字學,同時向學習中亞古文字,向學習蒙古語。通過留學期間的學習,具備了閱讀蒙古語、藏語、滿語、日語、梵語、英語、法語、德語、巴利語、波斯語、突厥語、西夏語、拉丁語、希臘語等十餘種語言的能力,尤精梵文和巴利文。1923年陳寅恪在《與妹書》中明確地表示「我今學藏文甚有興趣,因藏文與漢文,係同一系文字。如梵文之於希臘拉丁及英德法等之同屬一系」。夏曾佑曾對他感慨說道:「你能讀外國書,很好;我只能讀中國書,都讀完了,沒得讀了。」 頗具意味的是,陳寅恪四處求學,學貫東西,可一生中没有一張文憑。 執教清華 1925年3月自德國返回中國,時吳宓主持清華國學研究院,應清華學校之聘,與王國維、梁啟超、趙元任同為國學研究院導師。在這之前,清華校長曹雲祥原本聘請胡適為導師,胡適堅辭不就,並推薦了梁啟超、王國維和章太炎三人。次年秋到校任教。1928年,清華學校改制為清華大學,應聘為中文、歷史二系教授,並在北京大學兼課。1928年暑假,回上海探親,與清代台灣巡撫、臺灣民主國大總統唐景崧之孫女唐筼完婚。在此期間主要講授佛經翻譯文學、兩晉南北朝隋唐史料和蒙古史料研究等課程。1929年6月5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正式迁入北平北海静心斋,时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的陈寅恪,被委任为第一组主任。1929年10月,在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傅斯年的斡旋下,陈寅恪正式成为中国国民党党员。1930年以後,開「佛經文學」、「世說新語研究」、「唐詩校釋」、「晉至唐文化史」、「魏晉南北朝史專題研究」、「隋唐五代史專題研究」諸科,凡是與佛教有關的資料,一律用黃色的包裝著,當時名家如吳宓、朱自清、馮友蘭都來旁聽,鄭天挺稱他是「教授的教授」,歷史系教授姚從吾說:「陳寅恪先生為教授,則我們只能當一名小助教而已。」自視甚高的劉文典認為西南聯大文學院真正的教授只有「兩個半」,陳寅恪便是其中的一個,他自己只能算半個。他甚至公開說:「陳寅恪才是真正的教授,他該拿四百塊錢,我該拿四十塊錢……」同時還兼任中央研究院理事、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及第一組(歷史)主任、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理事、清代檔案編委會委員等職,得遍閱故宮滿漢文宗。陳寅恪本人是謙虛的,自稱:「寅恪不敢觀三代兩漢之書,而喜談中古以降民族文化之史。」在清華大學任教時,仍經常到東交民巷向鋼和泰學習梵文。1935年他享受特殊貢獻者的薪資待遇,月薪480元,為清華教授中月薪最高者。他分配有一幢住宅,住清華西院36號。 南渡北歸 中國抗日戰爭爆發後,陳寅恪力主求和。其父陳三立憂憤死。寅恪悲慟過度,右眼失明。11月攜眷南逃,途中手稿遺失甚多,任教昆明西南聯合大學,主要講兩晉南北朝史、隋唐史專題和元白詩研究等。1937年10月自北平隨校南遷至長沙,11月從桂林到廣州、香港、海防,再到雲南。1938年到達在蒙自的西南聯大,次年又隨西南聯大遷往昆明。1939年,牛津大學聘請他為中國史教授。因其不適應高原氣候,又思念家人,便決定赴英講學。1940年9月,他離昆明赴香港探親,準備轉英國。因戰事未能成行,返昆明。在昆明期間撰有《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有詩「食蛤那知天下事,看花愁近最高樓」。 1941年受香港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許地山所邀,任職客座教授,講授隋唐史,僅講授韋莊《秦婦吟》一詩,耗時兩個月,1941年8月4日,許地山逝世,接任系主任。1941年底香港淪陷,學校停課,生活物資奇缺,由於陳寅恪懂日文,日軍十分禮遇之,寅恪拒不接受日人饋贈。期間寅恪閉門治學,撰《唐代政治史略稿》一書。当时驻港日军亲自处理陈家所租借的楼房(九龙太子道三六九号)征用问题的当事人、也是负责给陈家送指定的粮食配给的日军少佐松某人工作记录等档案文献记载,自始至终他都是和陈寅恪说中文进行沟通。因为松某人是京都大学中文系学生。当时在场参与处理此事的还有后来成为日本的中国古代文学专家的小川环树、还有日军竹藤峰治、肥田木等数人,均是日本各大学的中文系从军学生;而征用陈家租借的那楼居民楼是因为该楼离香港大学很近,日军“笔部队”准备利用这个楼房来查封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收藏的中国古籍,实行文化统制。最后征用楼房之事被日军驻港总督矶谷廉介否决。香港日本政權欲以高薪聘請其任香港東亞學院院長,未果。1942年6月19日,陈寅恪致傅斯年、朱家骅、叶企孙、王毅侯四人信中说:“……香港倭督(指矶谷廉介)及汉奸(指陈君葆)复欲以军票二十万(港币四十万)交弟办东亚文化协会及审定中小学教科书之事。” 1942年5月1日陈寅恪从日军占领下的香港大学正式辞职。攜妻女逃離香港,至桂林,中研院物理所長丁西林前去迎接,任教於廣西大學。1943年12月再前往燕京大學。1945年,左眼失明。是年9月下旬,離開昆明經緬甸、印度前去英國治眼疾,卻因耽擱太久,無法痊癒,僅一眼能見微光。1946年春,乘船繞道北美回國到南京,10月重回清華。国民党六大召开前夕,列入朱家骅与陈立夫联名向蒋中正推荐的98名“最优秀教授党员”之一并出席大会。1946年再任清華大學教授。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 嶺南-中大時期 1948年底,解放軍逼進北平,陈寅恪并没有前往台灣的打算。傅斯年電話催請寅恪南下,寅恪舉家乘飛機至南京,次日赴上海。最後在嶺南大學,未能前去台灣。 1952年秋院系調整,嶺南大學併入中山大學,自此一直擔任中山大學教授,為歷史系、中文系講授兩晉南北朝史、唐史、唐代樂府等三門課程。1954年,中国史学会公布第一届理事会名单,郭沫若担任主席,吴玉章、范文澜担任副主席,他担任理事。1960年7月被聘任為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1954年,陳寅恪寫成《論〈再生緣〉》,油印稿由章士釗帶到香港,輾轉由香港友聯出版社出版,一時轟動海外,議論紛紜,引起北京方面的注意。有關方面與郭沫若、周揚、齊燕銘等人交換意見後,決定在大陸出版陳端生著和郭親自校訂的十七卷本《再生緣》,以回應海外議論。然而,由於這部乾隆年間的虛構作品語涉「征東」,在上世紀60年代初的特殊國際環境下,周恩來、康生出面中止了對《再生緣》的討論,陳著與郭氏校訂本也被擱置起來。胡喬木拜訪陳寅恪時,陳氏因言:「蓋棺有期,出版無日。」即指此事。 文革晚年 國務院副總理陶鑄敬重陳寅恪的學識和人品,1957年曾關心陳寅恪的眼疾。1962年,陳寅恪滑倒於浴盆內,右腿折斷,陶鑄派三名護士輪班照顧,助手為黃萱。文化大革命時,陶鑄被江青打倒,陳寅恪同時遭到迫害,紅衛兵凍結寅恪夫婦工資,趕走黃萱和公派的護士。陈多次寫書面檢查交待,聲明:“我生平沒有辦過不利於人民的事情。我教書四十年,只是專心教書和著作,從未實際辦過事。”珍藏多年的大量書籍、詩文稿,多被洗劫,有詩-{云}-:“涕泣對牛衣,卌載都成腸斷史;廢殘難豹隱,九泉稍待眼枯人。”劉節代替寅恪受批鬥,造反者依然发明了对付盲人学者的独特批斗法,将喇叭设在他床前,“让反动学术权威听听革命群众的愤怒控诉”。 逝世 1969年10月7日在廣州因心力衰竭且驟發腸梗阻麻痺逝世,陳寅恪逝世11天后,1969年10月18日,《南方日报》刊登了一条一百多字的消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山大学教授陈寅恪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本月七日在广州逝世,终年七十九岁。”蔣天樞《陳寅恪先生編年事輯》卷下,“己酉年 一九六九 先生八十歲”條目載:“……舊曆五月十七日,先生八十誕辰……陽曆十月七日(依陳垣《二十史朔閏表》推算,為舊曆己酉年八月二十六日乙卯)晨五時半,先生逝世……”次月21日,唐篔亦逝。 陈寅恪与唐篔相继逝世后,二人的骨灰先是寄存火葬场,后改存银河公墓,直到2003年才安葬于江西庐山植物园,是为陈寅恪墓。 學說 陳寅恪開創以詩證史、以史解詩的學術方法,很明顯是繼承了錢謙益「以詩證史」的方法,陳寅恪曾言:「對古人之學說,應具瞭解之同情,方可下筆」。例如在《元白詩箋證稿》一書中提出白居易以「七月七日長生殿」為寢殿之誤,「長生殿」前身是祀神之「集靈殿」,「唐代宮中長生殿雖為寢殿,獨華清宮之長生殿為祀神之齋宮」。 游牧文明对农业文明的周期性激活机制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中说“(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对中国三千年来中原农业文明和草原游牧文明之间的互动关系做了极为精辟和创见性的概括;并可延伸到后来《河殇》中认为的黄土文明和海洋文明的的关系。 不古不今之學 陳寅恪曾自言:「平生為不古不今之學,思想囿於咸豐、同治之世,議論近乎湘鄉、南皮之間。」對於「不古不今」之義,歷史學家有不同的說法,在中國有羅志田、桑兵;在臺灣,除了汪榮祖著有《史家陳寅恪》專書以外黃清連、王震邦及逯耀東等亦有專文對此進行探究。而「不古不今」含義至今仍尚有分歧,茲舉數家之言如下: 依汪榮祖的說法「不古不今」為中古史,因陳寅恪本身也是以中古史見長,亦曾言:「喜談中古以降民族文化之史。」因此,此說得到多數認同。逯耀東則進一步認為「不古不今」係指經學而言,即超越今古文經學,專治乙部之學(按:乙部為古代圖書分類之史書),故可作兩方面探討,初為乙部之書,進為專指魏晉隋唐之史。而桑兵認為「不古不今」並非由字面上來解釋,應從其時代背景做觀察,「不古不今」為「不新不舊」之意,引申為治史不拘泥於古亦不疑古。但是根據錢賓四教授的想法,首開今古之爭的兩漢經學,就不存在實質的今古差異,僅是虛擬的差異。 陳先生身為一文史名家,不僅在治史上有卓越貢獻,在相當早的時候就提出與乾嘉學派治學風氣不同意見,他認為若是要瞭解詩詞典故的深意,除找出古典(第一出處)之外,還要找出作者當時的今事,這樣才能古今融為一體,這種古典今典共鳴的新傳記批評,實際上已經超越中國歷來詩詞評論的窠臼,乃陳先生晚年著作與早期著作的會通處,也就是陳先生的心史所在。 關隴集團 陳寅恪在《唐代政治史述論稿》提出「關隴集團」的說法。從北周、隋至武則天政權,皆與關隴集團息息相關。 關中本位政策 宇文泰建立關中本位政策,並且融合鮮卑及漢文化以消除胡漢隔閡。最後北周形成較團結的關隴胡漢集團,漢族也成為軍隊主力之一,得以攻滅因政治混亂而衰退的北齊。陳寅恪指出:「李唐承宇文泰『關中本位政策』,全國重心在西北一隅。」 逸事 治學理念 陳寅恪一生治學秉持“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1953年已決定其為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第二所所長。在他1953年12月1日的《對科學院的答復》裡,提出就任所長的兩個條件。第一條:「允許中古史研究所不宗奉馬列主義,並不學習政治。」第二條:「請毛公或劉公給一允許證明書,以作擋箭牌。」並說:「其意是,毛公(毛澤東)是政治上的最高當局,劉公(劉少奇)是黨的最高負責人。我認為最高當局也應和我有同樣看法,應從我之說。否則,就談不到學術研究。」遂不能就任。仍任教於中山大學。此事於20世紀80年代方公之於世。 京剧情怀 1957年,陈寅恪作诗《广州京剧团来校清唱,即赋三绝句》,同时作为新谷鸳的粉丝,在同年春节将其名字写入对联。1959年至1962年期间,广州京剧团每年都会到中山大学风雨操场(即现中大南校区行政楼)进行演出,也正是在那个时候,陈寅恪逢场必到,同时陈寅恪亦能分辨出张君秋与新谷鸳的演出形式不同。1964年作诗,意为昆腔、弋阳腔已渐次式微,只有京剧令人“渐欲狂”。 反對簡體字 陳寅恪生前反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使用簡體字,曾托人向毛澤東表達反對之意,他自己書籍出版時,也強調不能使用簡體字。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版業先前尊重他的遺願,在2020年,陳寅恪逝世超過50年,其著作權保護期滿,生前著作進入公有領域。譯林出版社出版簡體字版《陳寅恪合集》,首次將他的著作以簡體字印行,引发舆论争议。 評價 正面评价 《吳宓文集》說:“宓於民國八年在美國哈佛大學得識陳寅恪。當時即驚其博學,而服其卓識,馳書國內諸友謂:‘合中西新舊各種學問而統論之,吾必以寅恪為全中國最博學之人。’今時閱十五、六載,行歷三洲,廣交當世之士,吾仍堅持此言,且喜眾之同於吾言。寅恪雖系吾友而實吾師。” 傅斯年說:“陳先生的學問近三百年來一人而已。” 胡適在1937年2月22日的日記中稱:“寅恪治史學,當然是今日最淵博、最有識見、最能用材料的人。” 高阳在《锦瑟详解》一文中言:“我作考证,师法陈寅恪先生,以穷极源流为尚。” 许冠三认为其对新史学之贡献“首推史料扩充”,为学尚“喜聚异同宁繁毋简”。 余英时:“又谱玄恭万古愁,隔帘寒柳障重秋。哀时早感浮江木,失计终迷泛海舟。岭外新篇花满纸,江东旧义雪盈头。谁教更历红羊劫,绝命犹闻叹死囚。”“看尽兴亡目失明,残诗和泪写孤贞。才兼文史名难隐,智澈人间劫早成。吃菜事魔伤后死,食毛践土记前生。逄蒙射羿何须怨,祸事从来是党争。” 负面评价 錢鍾書則認為詩史說是一個偏見,屢作譏評。在《管錐編》第1227頁、《宋詩選注·序》都直接或間接做了批評。錢先生的批評,實有其根據。陳先生在古典文學批評上偏向於寫實主義,對於抒情或不是為寫實目的的作品,詩史說就不能自圓其說。這種觀點證諸於西洋文學史,乃是有真憑實據的。反觀中國古典文學並不能一概皆視之為寫實主義,這是正確的。我們只能說中國古典文學作品有泰半以上是寫實主義,其他是抒情或不是寫實目的的作品。所以詩史說值得商榷。但是陳先生的詩史說的新意在於以史證詩,以詩證史,在理論上確有一新耳目處,不但在理論的陳述上,以及實際批評貢獻,造成空前絕後的成就。 余英時《我所認識的錢鍾書先生》敘述,在韓愈是否「服硫磺」的問題上,錢鍾書不取陳寅恪的考證;後來他(錢鍾書)又批評陳寅恪考證楊貴妃是否以處子入宮太「trivial」(瑣屑)。余英時感慨地說:「我才恍然他對陳寅恪的學問是有保留的。」。 錢穆1960年5月21日致余英時的信中對陳寅恪的文章提出了兩點批評:一是“冗遝而多枝節”且不“可誦”;二是“臨深為高,故作搖曳”,認為為文不可學他。 严耕望云:“(陈)治学长处在于提出一个深具启发性的见解,但往往过分强调这个见解,有时为了强调新见解而走偏锋,自是他的短处。” 许冠三论陈寅恪:近人论述寅恪史学颇多误解,最无稽的莫若说他“一贯承袭乾嘉朴学的家法”,以及志在效司马氏“通古今之变”。殊不知他衷心仰慕的,乃是宋人论史见解和司马君实所型定的长编考异之法,先考并世材料之异,复合古今情意之同。……概括来说,寅恪治史自有其不容忽视的特色,亦自有其不容低估的业绩,但无论如何说不上“伟大”。 家庭 祖父:陈宝箴 父:陈三立 母:俞明诗 妻:唐篔(唐景崧之孙女) 长女陈流求=董有松 外孙女 董景同=刘仁勇 次女陈小彭=虞隅 外孙 虞小盟 三女陈美延=许台庄 外孙 许苍山 外孙女 许郁葱 兄:陳衡恪、陳隆恪 弟:陈方恪、陳登恪 著作 《陳寅恪集》,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9年版,收著作十三種。 《寒柳堂集》
许冠三认为其对新史学之贡献“首推史料扩充”,为学尚“喜聚异同宁繁毋简”。 余英时:“又谱玄恭万古愁,隔帘寒柳障重秋。哀时早感浮江木,失计终迷泛海舟。岭外新篇花满纸,江东旧义雪盈头。谁教更历红羊劫,绝命犹闻叹死囚。”“看尽兴亡目失明,残诗和泪写孤贞。才兼文史名难隐,智澈人间劫早成。吃菜事魔伤后死,食毛践土记前生。逄蒙射羿何须怨,祸事从来是党争。” 负面评价 錢鍾書則認為詩史說是一個偏見,屢作譏評。在《管錐編》第1227頁、《宋詩選注·序》都直接或間接做了批評。錢先生的批評,實有其根據。陳先生在古典文學批評上偏向於寫實主義,對於抒情或不是為寫實目的的作品,詩史說就不能自圓其說。這種觀點證諸於西洋文學史,乃是有真憑實據的。反觀中國古典文學並不能一概皆視之為寫實主義,這是正確的。我們只能說中國古典文學作品有泰半以上是寫實主義,其他是抒情或不是寫實目的的作品。所以詩史說值得商榷。但是陳先生的詩史說的新意在於以史證詩,以詩證史,在理論上確有一新耳目處,不但在理論的陳述上,以及實際批評貢獻,造成空前絕後的成就。 余英時《我所認識的錢鍾書先生》敘述,在韓愈是否「服硫磺」的問題上,錢鍾書不取陳寅恪的考證;後來他(錢鍾書)又批評陳寅恪考證楊貴妃是否以處子入宮太「trivial」(瑣屑)。余英時感慨地說:「我才恍然他對陳寅恪的學問是有保留的。」。 錢穆1960年5月21日致余英時的信中對陳寅恪的文章提出了兩點批評:一是“冗遝而多枝節”且不“可誦”;二是“臨深為高,故作搖曳”,認為為文不可學他。 严耕望云:“(陈)治学长处在于提出一个深具启发性的见解,但往往过分强调这个见解,有时为了强调新见解而走偏锋,自是他的短处。” 许冠三论陈寅恪:近人论述寅恪史学颇多误解,最无稽的莫若说他“一贯承袭乾嘉朴学的家法”,以及志在效司马氏“通古今之变”。殊不知他衷心仰慕的,乃是宋人论史见解和司马君实所型定的长编考异之法,先考并世材料之异,复合古今情意之同。……概括来说,寅恪治史自有其不容忽视的特色,亦自有其不容低估的业绩,但无论如何说不上“伟大”。 家庭 祖父:陈宝箴 父:陈三立 母:俞明诗 妻:唐篔(唐景崧之孙女) 长女陈流求=董有松 外孙女 董景同=刘仁勇 次女陈小彭=虞隅 外孙 虞小盟 三女陈美延=许台庄 外孙 许苍山 外孙女 许郁葱 兄:陳衡恪、陳隆恪 弟:陈方恪、陳登恪 著作 《陳寅恪集》,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9年版,收著作十三種。 《寒柳堂集》 《金明館叢稿初編》 《金明館叢稿二編》 《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 《唐代政治史述論稿》 《元白詩箋證稿》 《柳如是別傳》 《詩集 附唐篔詩存》 《書信集》 《讀書札記一集》 《讀書札記二集》 《讀書札記三集》 《講義及雜稿》 《陳寅恪史學論文選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收文五十二篇。 《陳寅恪先生全集》,里仁書局1979年,收文九十四篇。 《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萬繩楠 整理,黃山書社1987年版。 「恪」字读音争议 陈寅恪的“恪”字读kè还是què,受到关注。根據中国大陆標準,「恪」字的规范讀音为kè(課),《辞海》标示旧读为què。《国语辞典》自首版至今,两读都收。 陈寅恪的姓名在牛津大学通讯中为“Chen Yinchieh”,也写“Tchen Yinkoh”。陳寅恪1936年發表的〈Han Yü and the T'ang Novel〉一文署名「Tschen Yinkoh」 ,亦在括號內寫為「(Ch'en
翻譯語解 卷一——卷四百二十四 編纂過程 《大清一統志》的編纂工作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一直延續到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幾乎橫跨兩個世紀。最早在順治十八年(1661年)清廷命令河南巡撫賈漢復督修方誌,开啟清代地方修志之先河。康熙年间保和殿大学士衛周祚最早倡议纂修《一统志》,康熙十一年(1671年)上疏奏请:“各省通志宜修,如天下山川、形势、户口、丁徭、地亩、钱粮、风俗、人物、疆域、险要,宜汇集成帙,名曰《通志》,诚一代之文献,然迄今各省尚未编修,甚属缺典,何以襄我皇上兴隆盛治乎?除河南、陕西已经前抚臣贾汉复纂修进呈外,请敕下直省各督抚,聘集夙儒名贤,接古续今,纂辑成书,总发翰林院,汇为《大清一统志》。”康熙十二年(1672年)十二月,“三藩之乱”起,纂修《大清一统志》事暂被搁置。 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定三藩之亂,二十四年(1685年)又擊敗沙俄。清朝國勢空前穩定。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清廷又下令编纂《一统志》,設《一統志》館,由陈廷敬、徐乾學领其事,徐乾學被许三礼劾,力请归故里,康熙-{准}-他仿司馬光修《通鑑》方式,自帶書局,繼續修纂,並徵姜宸英與黃虞稷偕行,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徐乾學設局於蘇州洞庭山,学者顾祖禹、阎若璩、黄仪、胡渭、齐召南等先后參修。因规模宏大,久而未成。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徐乾學病逝,韓菼總裁其事,五年後韓菼去世,《大清—統志》又被擱置。 雍正帝繼位後,續修《一統志》,雍正三年,藍鼎元奉派校書內廷,分修《大清一統志》。雍正六年(1728年)命各省修通志,送一統志館,“著各省督撫。將本省通志。重加修葺,務期考據詳明,採摭精當。既無缺略,亦無冒濫以成完善之書如一年未能竣事.或寬至二三年內纂成具奏。”又明确规定,60年修一次方志。雍正十一年(1733年)八月,方苞任《一統志》總裁,提出“行查事項”十四條,要求各省遵循。乾隆五年十一月,《大清一统志》342卷初稿告成。乾隆对于修志事宜尤为关切,所有稿件必亲自过目,认真审核。乾隆九年(1744年)刻印成書,编排次序为:首京師,次直隸、盛京、江蘇、安徽、山西、山東、河南、陝西、甘肅、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外藩及朝贡诸国附录於後。其内容,每省立统部,冠以图、表,首分野,建置沿革、形势、职官、户口、田赋、名宦。省以下各府先是冠以图、表,下分:分野、建置沿革、形势、风俗、城池、学校、户口、田赋、山川、古迹、关隘、津梁、堤堰、陵墓、寺观、名宦、人物、流寓、列女、仙释、土产二十一门。 乾隆二十九年,因新疆劃入國土,御史曹学闵奏称:“《大清一统志》……久已颁行海内,近年来平定準噶爾及回部,拓地二万余里,实为振古未有之丰功。前命廷臣纂修《西域图志》,并令钦天监臣前往测量各部经纬地度,增入舆图。惟《一统志》尚未议及增修,请饬儒臣查照体例,将西域新疆敬谨增入。再查《一统志》自成书以后,迄今又二十余年,各省府厅州县添设裁并多有不同,亦应查照新定之制逐一刊改。”乾隆特诏命重修《一统志》。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由文华殿大学士和珅主持纂修,总纂官有纪昀、陆锡熊、孙士毅,总校官陆费墀等,開始測繪、製作青海、西藏、新疆地區精確的地圖。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续修完成,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正式进呈。 嘉庆十六年(1811年)三修《大清一统志》,由穆彰阿、李佐贤、泮锡恩、廖鸿荃、龚自珍等主持。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完成,國史館總裁大學士穆彰阿等奏稱:「為接纂〈大清一統志〉全書告成,恭摺奏聞請旨事,竊臣館於嘉慶十六年『經方略館』,奏請將〈大清一統志〉移交補纂,臣等現已督飭在館各員,將全書纂輯繕校完竣,共五百六十卷,凡例、目錄二卷。陸續進伏思,纂輯〈大清一統志〉卷帙浩煩,與臣館常行功課不同……」。有清一代,前后编辑过3部:即康熙《大清一统志》,乾隆《大清一统志》,《嘉庆重修一统志》。 台灣問題 在乾隆九年(1744年)版本的「臺灣府建置沿革」中有一段文字敘述:“台灣自古荒服之地,不通中國,名曰東番。明天啟中,為紅毛荷蘭夷人所據,屬於(从)日本'''。”
《大清一統志》的編纂工作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一直延續到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幾乎橫跨兩個世紀。最早在順治十八年(1661年)清廷命令河南巡撫賈漢復督修方誌,开啟清代地方修志之先河。康熙年间保和殿大学士衛周祚最早倡议纂修《一统志》,康熙十一年(1671年)上疏奏请:“各省通志宜修,如天下山川、形势、户口、丁徭、地亩、钱粮、风俗、人物、疆域、险要,宜汇集成帙,名曰《通志》,诚一代之文献,然迄今各省尚未编修,甚属缺典,何以襄我皇上兴隆盛治乎?除河南、陕西已经前抚臣贾汉复纂修进呈外,请敕下直省各督抚,聘集夙儒名贤,接古续今,纂辑成书,总发翰林院,汇为《大清一统志》。”康熙十二年(1672年)十二月,“三藩之乱”起,纂修《大清一统志》事暂被搁置。 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定三藩之亂,二十四年(1685年)又擊敗沙俄。清朝國勢空前穩定。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清廷又下令编纂《一统志》,設《一統志》館,由陈廷敬、徐乾學领其事,徐乾學被许三礼劾,力请归故里,康熙-{准}-他仿司馬光修《通鑑》方式,自帶書局,繼續修纂,並徵姜宸英與黃虞稷偕行,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徐乾學設局於蘇州洞庭山,学者顾祖禹、阎若璩、黄仪、胡渭、齐召南等先后參修。因规模宏大,久而未成。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徐乾學病逝,韓菼總裁其事,五年後韓菼去世,《大清—統志》又被擱置。 雍正帝繼位後,續修《一統志》,雍正三年,藍鼎元奉派校書內廷,分修《大清一統志》。雍正六年(1728年)命各省修通志,送一統志館,“著各省督撫。將本省通志。重加修葺,務期考據詳明,採摭精當。既無缺略,亦無冒濫以成完善之書如一年未能竣事.或寬至二三年內纂成具奏。”又明确规定,60年修一次方志。雍正十一年(1733年)八月,方苞任《一統志》總裁,提出“行查事項”十四條,要求各省遵循。乾隆五年十一月,《大清一统志》342卷初稿告成。乾隆对于修志事宜尤为关切,所有稿件必亲自过目,认真审核。乾隆九年(1744年)刻印成書,编排次序为:首京師,次直隸、盛京、江蘇、安徽、山西、山東、河南、陝西、甘肅、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外藩及朝贡诸国附录於後。其内容,每省立统部,冠以图、表,首分野,建置沿革、形势、职官、户口、田赋、名宦。省以下各府先是冠以图、表,下分:分野、建置沿革、形势、风俗、城池、学校、户口、田赋、山川、古迹、关隘、津梁、堤堰、陵墓、寺观、名宦、人物、流寓、列女、仙释、土产二十一门。 乾隆二十九年,因新疆劃入國土,御史曹学闵奏称:“《大清一统志》……久已颁行海内,近年来平定準噶爾及回部,拓地二万余里,实为振古未有之丰功。前命廷臣纂修《西域图志》,并令钦天监臣前往测量各部经纬地度,增入舆图。惟《一统志》尚未议及增修,请饬儒臣查照体例,将西域新疆敬谨增入。再查《一统志》自成书以后,迄今又二十余年,各省府厅州县添设裁并多有不同,亦应查照新定之制逐一刊改。”乾隆特诏命重修《一统志》。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由文华殿大学士和珅主持纂修,总纂官有纪昀、陆锡熊、孙士毅,总校官陆费墀等,開始測繪、製作青海、西藏、新疆地區精確的地圖。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续修完成,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正式进呈。 嘉庆十六年(1811年)三修《大清一统志》,由穆彰阿、李佐贤、泮锡恩、廖鸿荃、龚自珍等主持。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完成,國史館總裁大學士穆彰阿等奏稱:「為接纂〈大清一統志〉全書告成,恭摺奏聞請旨事,竊臣館於嘉慶十六年『經方略館』,奏請將〈大清一統志〉移交補纂,臣等現已督飭在館各員,將全書纂輯繕校完竣,共五百六十卷,凡例、目錄二卷。陸續進伏思,纂輯〈大清一統志〉卷帙浩煩,與臣館常行功課不同……」。有清一代,前后编辑过3部:即康熙《大清一统志》,乾隆《大清一统志》,《嘉庆重修一统志》。 台灣問題 在乾隆九年(1744年)版本的「臺灣府建置沿革」中有一段文字敘述:“台灣自古荒服之地,不通中國,名曰東番。明天啟中,為紅毛荷蘭夷人所據,屬於(从)日本'''。” 天啟為1621至1627年,該時期曾發生濱田彌兵衛事件,時日方稱台民族為高砂國且並未對荷人治台提出異議,在清朝已統治臺灣多年、日本則處於鎖國狀態下,因而兩者對台灣島歷史之瞭解均十分稀疏,至今後人對於先人作此誤述的原因仍不詳,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版則刪去「屬於日本」四字。 参见 《康熙皇輿全覽圖》 《乾隆一統輿圖臺灣圖》 《皇朝中外一統輿圖》(同治初年,1863年) 参考文献
溜 软炒 烹调方法 en:Stir
软炒 烹调方法 en:Stir
钱弘俶嗣位三十餘年,期间恭事後漢、后周和北宋。后周广顺元年(951年)后周加封钱弘俶诸道兵马都元帅,加食邑一千户、实封三百户,翌年封天下兵马都元帅,加食邑二千户、实封五百户,改授推诚保德安邦致理忠正功臣。 后周显德三年(956年)正月,钱弘俶奉后周世宗诏,出兵攻南唐。显德五年四月,杭州城南失火,延烧内城,官府庐舍夷为平地,钱弘俶出居都城驿。后因大火即将烧及镇国仓,乃命官兵伐林木,火势方绝。尽管火灾惨重,吴越仍在当月向后周进贡绫、绢各二万匹,银子一万两;当年七月又向后周进贡银五千两、绢一万匹、龙舟一艘、天禄舟一艘,皆饰以银;十一月又进贡贺正钱一千贯、绢一千匹。周恭帝加封钱弘俶为崇仁昭德宣忠保庆扶天亮功臣。 宋建隆元年(960年)正月,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發動陳橋兵變称帝,改国号为宋,遣使宣谕吴越。当年三月,钱弘俶改名为钱俶,以避赵匡胤之父赵弘殷名讳。建隆元年四月,赵匡胤封钱俶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加食邑一千户,实封五百户。乾德元年钱俶向宋朝进贡犀角、象牙各十株,香药十五万斤,珍珠、玳瑁器皿数百件,宋朝改赐钱俶为承家保国宣德守道忠贞恭顺忠臣,加食邑一千户、实封四百户。乾德二年加封食邑一千户、实封四百户。当年十一月宋朝伐后蜀,钱俶派孙承佑率军与宋会师。 开宝元年(968年),宋朝重新封钱俶为吴越国王,加食邑一千户、实封一百户,十二月再加封三千九百户,实封三百户。开宝四年加食邑二千户、实封六百户,改赐钱俶开吴镇海崇文耀武宣德守道功臣。开宝七年(974年)七月,宋太祖诏钱俶出兵协助宋朝攻打江南国(南唐)。江南国主李煜写信给钱俶寻求合作,说今日没有江南,明日也就没有吴越,等宋朝吞并了吴越,钱俶也就只是宋朝都城汴梁的一个布衣了。但钱俶却把信交给了宋朝。钱俶率军亲征,攻打常州城。后来吴越又攻克江南重镇润州。年末,江南灭亡。翌年五月,宋朝赐钱俶守太师、尚书令,加食邑两千户、实封九百户。 吴越对宋谨遵事大之礼,世子钱惟濬曾四次入使宋朝,宋太祖亦屡赐钱俶御衣、剑佩、玉带、玉鞍、金银器、锦绣、金锁甲、御酒、马、羊、驼等物,及生辰礼物。 开宝九年(976年)正月,钱俶携王妃孙氏、世子钱惟濬自杭州出发,前往汴京觐见宋太祖,宋太祖命在礼贤宅为钱俶营建府第。钱俶贡通犀玉带、宝玉金器五千余件、上酒一千瓶、银十六万两、绢十一万匹、乳香五万斤,宋太祖赏赐钱俶黄金照匣、黄金钞锣、金二千两、银三万两、绢二万匹,赐以剑履上殿、诏书不名之礼。宋太祖宴钱俶于迎春苑,并许以“尽我一世”及“誓不杀钱王”之语。及钱俶辞行,宋太祖赏赐锦衣、玉带、玉鞍、玳瑁鞭,及金银锦彩二十余万、银装兵器八百余件,又赐王妃金器三百两、衣料二千匹、银二千两。又给钱俶黄袱一件,嘱曰“途中密视”。钱俶中途开袱检视,皆宋朝诸臣劝说扣留钱俶的奏章。当年五月、十一月,宋朝又两次加封钱俶食邑八千户、实封两千户。 开宝九年十月,宋太祖驾崩,野史斧聲燭影暗示其死因乃被趙光義殺死。其弟晋王赵光义即位,为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宋太宗即位,當年改元)三月封钱俶为尚书令、兼中书令、天下兵马大元帅。 降宋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二月,钱俶自杭州出发,再次入宋朝觐。宋太宗赐宴于长春殿,命南唐后主违命侯李煜、南汉末帝恩赦侯劉鋹陪座。钱俶上吴越军甲器物名册,又乞辞天下兵马大元帅,宋太宗不许。 五月初一·乙酉(6月9日),随同朝觐的吴越丞相崔仁冀劝钱俶上表纳土,否则祸患立至。钱俶遂当即上奏,献吴越国十三州、一军、八十六县、户五十五万六百八十、兵一十一万五千三十六于宋,史称“吴越归地”。 宋太宗升扬州为淮海国,虚封钱俶为淮海国王,食邑一万户、实封一千户,仍充天下兵马大元帅、守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授宁淮镇海崇文耀武宣德守道功臣,赐剑履上殿。王世子钱惟濬为节度使兼侍中,其余各子亦授节度使、团练使、刺史等官。吴越幕僚宰相以下拜官者两千五百余人。 钱俶献土后居于东京礼贤宅,屡被宋太宗召入宫中赐宴、击球,并多次赏赐金银器、水晶、玛瑙、珊瑚、珍珠、龙涎香、贡茶、银、钱、绢等物,加食邑二万户、实封两千户。太平兴国四年,钱俶随宋太宗征北汉。雍熙元年改封汉南国王,加食邑两千户、实封两百户。 雍熙四年宋太宗改封钱俶为武胜军节度使、南阳国王,出居南阳,赐玉带、金唾壶;旋又加封为许王,加食邑一万户、实封两千户,赐安时镇国崇文耀武宣德守道功臣。端拱元年改封钱俶为邓王,加食邑一万户、实封三千户。 端拱元年八月二十四日(988年10月7日),钱俶六十大寿,宋太宗遣皇城使李惠、河州团练使王继恩至南阳,赐钱俶生辰礼物。钱俶与使者宴饮极欢。当天傍晚,钱俶在南阳住宅西轩命左右读《唐书》,又令子孙颂诗,忽然因风眩(脑卒中)发作,而于四漏时薨逝。或有怀疑其被毒杀者。 钱俶去世时的封号为安时镇国崇文耀武宣德守道中正功臣、武胜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守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使持节邓州诸军事、行邓州刺史、上柱国、邓王、食邑九万七千户、实封一万六千九百户、赐剑履上殿、诏书不名。宋太宗为其废朝七日,追封秦国王,赐谥号忠懿,葬于洛阳贤相里陶公原。宋真宗时,特诏追赠钱俶为尚父。有司请以礼贤宅为司天监,真宗不许。 钱俶好吟詠,自編其詩爲《政本集》,陶穀爲序,共十卷,今存一首“宫中作”。 家庭 妻 王妃孙氏 夫人俞氏
雍熙四年宋太宗改封钱俶为武胜军节度使、南阳国王,出居南阳,赐玉带、金唾壶;旋又加封为许王,加食邑一万户、实封两千户,赐安时镇国崇文耀武宣德守道功臣。端拱元年改封钱俶为邓王,加食邑一万户、实封三千户。 端拱元年八月二十四日(988年10月7日),钱俶六十大寿,宋太宗遣皇城使李惠、河州团练使王继恩至南阳,赐钱俶生辰礼物。钱俶与使者宴饮极欢。当天傍晚,钱俶在南阳住宅西轩命左右读《唐书》,又令子孙颂诗,忽然因风眩(脑卒中)发作,而于四漏时薨逝。或有怀疑其被毒杀者。 钱俶去世时的封号为安时镇国崇文耀武宣德守道中正功臣、武胜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守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使持节邓州诸军事、行邓州刺史、上柱国、邓王、食邑九万七千户、实封一万六千九百户、赐剑履上殿、诏书不名。宋太宗为其废朝七日,追封秦国王,赐谥号忠懿,葬于洛阳贤相里陶公原。宋真宗时,特诏追赠钱俶为尚父。有司请以礼贤宅为司天监,真宗不许。 钱俶好吟詠,自編其詩爲《政本集》,陶穀爲序,共十卷,今存一首“宫中作”。 家庭 妻 王妃孙氏 夫人俞氏 此外因雷峰塔跋文著录错误而出现虚构的黃妃。 子女 八子 錢惟濬,字禹川。吴越国册为世子,封镇海、镇东两军节度副大使、检校太保、钤辖两浙管内土客诸军事、检校太傅、建武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入宋后封淮南节度使、安远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兼中书令、萧国公。性放荡无检,因沉溺酒色而早卒,追封邠王,谥安僖。子钱守吉官至西京作坊使、钱守让官至东染院使。 錢惟治,字世和。本为忠逊王钱弘倧长子,被钱俶收为己子。累封两浙牙内诸军指挥使、判军粮营田事、德化军使、宁远军节度使、检校太尉。钱俶及世子入宋朝觐,命钱惟治为权国事。入宋后封镇国军节度使、知真州府兼兵马都部署、右武卫上将军、左骁骑上将军、左神武统军,追赠太师、彭城郡王。书法工二王,草隶尤绝。 錢惟渲,入宋后封韶州团练使、潍州团练使 錢惟灝,入宋后封贺州团练使、昭州刺史 錢惟溍,入宋后封武卫将军、左龙武将军、演州刺史 錢惟漼(錢从释),出家为僧,法名净照 錢惟演,字希圣。入宋后封右神武将军、衙内都指挥使,累任翰林学士、工部侍郎、枢密副使、太子宾客、工部尚书、兵部尚书、保大军节度使、中书门下平章事、判许州、武胜军节度使、泰宁军节度使、崇信军节度使,追封英國公、赠侍中。子钱暄封冀国公,孙钱景臻封会稽郡王,曾孙钱忱封荣国公。 錢惟濟,字岩夫,入宋后封衙内指挥使、恩州刺史、东染院使、封州刺史、永州团练使、知成德军、检校司空、虔州观察使、吉州防御使、知定州,升武昌军节度观察留后。追赠平江节度使,谥宣惠。 钱弘俶亲子、从子人数众多,见于史书者唯錢惟濬、錢惟治、錢惟演、錢惟濟等数人而已。 七女 长女,夫河东裴祚 次女,夫钱塘元象宗 第三女 夫汝南慎从吉 第四女 夫富春孙誧 第五女 夫富春孙诱 第六女 第七女 有一女嫁刘美 影視作品 電視劇 注釋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妻妾 马氏,马绰之妹。 昭懿夫人陳氏,名字,家世,籍贯均不详,生长子钱元琏、七子文穆王钱元瓘、十一子钱元瑾、十六子钱元裕、十七子钱元祐、十八子钱元弼、十九子钱元邧、钱元(王𣶒)。死后追赠晋国太夫人,谥昭懿。 莊穆夫人吳氏(857年-919年),嫡妻,生三子钱元瑛、六子钱元璙、十子钱元㻑、十四子钱元璛、十五子钱元璟、二十三子钱元琳 庆安夫人胡氏,生次子钱元玑、四子钱元璲、十二子钱元珦、二十子钱元琢、钱元禧 金氏,生第五子钱元懿、九子钱元球、十三子钱元玧、二十二子钱元珰、钱元珣 章氏,生二十一子钱元璞 童氏,生钱元琛、钱元璝 小陈氏,生钱元璠、钱元勗 郑氏,宠姬,以父犯死罪出 子女 子 錢元璉 錢元璣 宛陵县侯,又晋封宁国公 錢元瑛 追封云国公 錢元 永嘉县侯 錢元懿(錢元璹)金华郡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师,中书令 錢元璙 追封广陵宣义王,蘇州刺史 錢元瓘 吴越王,天下兵马都元帅 錢元(王瞿) 余姚县侯,金吾卫大将军 錢元球 大彭县侯,扶南侯,明州置制使(937年被钱元瓘处决) 錢元 金华县侯,义州刺史 錢元瑾 錢元 淮陰侯(937年被钱元瓘处决) 錢元(錢元琰) 巒州刺史 錢元(錢元琇) 新安侯 錢元璟 霅國公 錢元裕(891年-?,母陈氏) 錢元祐 靜海軍節度使
錢元(錢元琇) 新安侯 錢元璟 霅國公 錢元裕(891年-?,母陈氏) 錢元祐 靜海軍節度使 錢元弼 秀州刺史 錢元(錢元玩) 溫州刺史 錢元琢(898年-?,母胡氏) 錢元璞 錢塘侯 錢元璫 錢元琳 吳興侯 錢元珣(911年-?,母金氏) 錢元(王𣶒)(912年-?,母陈氏) 錢元琛(922年-?,母童氏) 錢元璠(925年-?,母小陈氏) 錢元璝 追封寧明王 錢元勗(927年-?,母小陈氏) 錢元禧(929年-?,母胡氏) 錢元珪 錢元𤪙 駙馬都尉 (失名) 女 有史可查者,仅一人 钱氏,成仁琇妻,成及儿媳 影視形象 電視劇 相关条目 朱温 罗隐 顾全武 钱王祠 吴越钱氏 吴越国王陵 脚注 参考文献 新五代史·吴越世家 旧五代史·世系列传二 《十国春秋》 《钱鏐》 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浅谈钱鏐的治国方略及历史功绩》 李洪华 《浙江档案》2004年第1期 《唐昭宗赐钱鏐铁券》 王铭 《浙江档案》2002年第5期 外部链接 五代吴越国钱王研究网页 《钱鏐的文化影响了浙江人》 参见 吳越君主 鎮海軍節度使
南中志 卷五 公孙述刘二牧志(公孫述,劉焉、劉璋) 卷六 刘先主志 卷七 刘后主志 卷八 大同志(晉吳對峙至西晉統一時期) 卷九 李特雄期寿势志(成漢) 卷十 先贤士女总赞论(晉以前的賢人,分上、中、下三篇) 卷十一 后贤志(晉以後的賢人) 卷十二 序志 書籍 (晋)常璩 《华阳国志》,济南:齐鲁书社,
卷四 南中志 卷五 公孙述刘二牧志(公孫述,劉焉、劉璋) 卷六 刘先主志 卷七 刘后主志 卷八 大同志(晉吳對峙至西晉統一時期) 卷九 李特雄期寿势志(成漢) 卷十 先贤士女总赞论(晉以前的賢人,分上、中、下三篇) 卷十一 后贤志(晉以後的賢人) 卷十二 序志
四校 清朝官修《四庫全書》自《永樂大典》輯出,並進行一校工作,輯成十八卷。孫星衍、洪瑩進行二校工作,後羅振玉進行第三次校勘。 岑仲勉又重行校勘,寫成《元和姓纂四校記》,特重於“芟誤”、“拾遺”、“正本”、“伐偽”,功力最深,收穫最多;王仲犖又作《关於岑仲勉元和姓纂四校记》,對岑未及者又有所補益。
岑仲勉又重行校勘,寫成《元和姓纂四校記》,特重於“芟誤”、“拾遺”、“正本”、“伐偽”,功力最深,收穫最多;王仲犖又作《关於岑仲勉元和姓纂四校记》,對岑未及者又有所補益。 参考文献 参见
Life Encyclopedia (2nd ed.), vol. 15, ISBN 0-7876-5362-4.
来源 书籍 Bernhard Grzimek, et al. (2003): Grzimek's Animal Life Encyclopedia (2nd ed.), vol.
nivara)已知是野生稻(O. rufipogon)的异名;非洲斑点野生稻(O. punctata)具有一年生二倍体和多年生四倍体两种生态型。 Ge等曾根据系统演化树分析而在1999年将分布于印度和缅甸的Porteresia coarctata加入本属,现已分成独立的一属。2003年,Vaughan等又加入1个四倍体种马篮普稻(O. malapuzhaensis),现已知是药用稻(O. officinalis )的异名。
officinalis )的异名。 物种 本属目前已确认的物种共18个。 参考文献 D D D
沖壓 冷鐓 擠製 机械工程
切削加工 机床加工 数控机床加工 电火花加工 压力加工
鄂秀峰:鄂秀峰(1918.3.13——2009.11.28),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西哈雅村额斯日哈勒斡林库日莫昆人。“8·11”抗日武装起义组织者、领导者之一、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达斡尔族子弟为主的齐齐哈尔蒙古骑兵大队的创建者。齐齐哈尔市解放战役的指挥员之一。副师级军区参谋处长、军界高干、革命军事家 色热:黑龙江省政协六届委员、齐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政协三届常委、中国民主同盟盟员、黑龙江省达斡尔族学会理事。退休前任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文化局副局长兼文化馆馆长。 沃維漢:科學家。2008年因被控向台湾当局提供中國大陸情資而被判處死刑。 金鑫:学者,内蒙古大学副教授,学科专业:中国史,研究方向:北方民族史,讲授课程:蒙古民族通史、蒙古史专题、北方民族历史与文化、内蒙古地区史论著导读、满文档案研读入门。入选2013年度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青年科技英才支持计划B类青年科技骨干。 参见 索伦部 鄂温克族 鄂伦春族 赫哲族 参考来源 外部链接 达斡尔族—万民网 中国达斡尔族网 达斡尔族 蒙古亲缘民族
达斡尔人以农业为主,兼从事牧猎,喜食“稷子米”,经常吃加牛奶的热稷子米饭或加牛奶的荞麦面、饼。带牛奶和狍肉的燕麦和荞麦粥是老年人喜欢的食物。菜式有“瓦奇”(猪肘子)、“手抓肉”、“昆毕勒(柳蒿芽)”,喜欢吸烟、喝茶和饮酒。衣着长袍,男束腰带,女则不束。以敬老,户主和好客为佳风。 达斡尔族早期的种植品种主要有稷子、荞麦、燕麦、玉米、饭豆、烟叶等作物,稷子、荞麦、燕麦玉米多为大田作物、饭豆和烟叶则为园田种植。达斡尔族养马很多一般为骑马或套车使用,而拉犁多用牛。马群里大部分马就像野马一样即没套过车也没有人乘骑过,达斡尔族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牛多为吃牛奶,没有人卖过牛奶或奶制品。达斡尔族人还养猪养鸡,很少养鸭、鹅。达斡尔族种植烟叶除自己家用以外有部分出售。 宗教与习俗 每年的正月十六的抹黑节是本民族的特有节日,他们的其他节日曾和汉族相同,有春节、二月二、端午节等,但过节的方式有部分差别。部分族民信仰萨满教,也有信仰藏传佛教的。实行一夫一妻制,禁止氏族内通婚,禁止不同辈分成婚。达斡尔族忌别人在自己的炕上横卧;忌手执弓箭、刀枪等器物进入室内;用刀剪等物指人;家里有病人时,忌外人来等等。 名人 多隆阿:清朝后期将领,对太平天国作战,以及镇压同治回乱作战。 婉容皇后: 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宣統帝)的正宮皇后。 凌陞:满洲国兴安北省省长,因抗日被日本关东军处决。 鄂布斯:中國演員,在「天龍八部」、「朱元璋」等連續劇中演出,亦主演2002年的電影《嘎達梅林》。 鄂秀峰:鄂秀峰(1918.3.13——2009.11.28),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西哈雅村额斯日哈勒斡林库日莫昆人。“8·11”抗日武装起义组织者、领导者之一、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达斡尔族子弟为主的齐齐哈尔蒙古骑兵大队的创建者。齐齐哈尔市解放战役的指挥员之一。副师级军区参谋处长、军界高干、革命军事家 色热:黑龙江省政协六届委员、齐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政协三届常委、中国民主同盟盟员、黑龙江省达斡尔族学会理事。退休前任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文化局副局长兼文化馆馆长。 沃維漢:科學家。2008年因被控向台湾当局提供中國大陸情資而被判處死刑。 金鑫:学者,内蒙古大学副教授,学科专业:中国史,研究方向:北方民族史,讲授课程:蒙古民族通史、蒙古史专题、北方民族历史与文化、内蒙古地区史论著导读、满文档案研读入门。入选2013年度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青年科技英才支持计划B类青年科技骨干。 参见 索伦部 鄂温克族 鄂伦春族 赫哲族 参考来源 外部链接 达斡尔族—万民网 中国达斡尔族网 达斡尔族 蒙古亲缘民族
韩国在和北朝鲜的邊界處建造了一道分隔牆,以防止北朝鲜軍隊進入韓国。邊界圍牆包含: 板門店 軍事分界線 韓國停戰區 韓國圍牆 中國大陸 中華人民共和國有兩個特別行政區,是位在中國南方的香港和澳門。這兩個地區和廣東省的交界處仍然保有受到管制的邊界圍牆,在通過時須接受身份证件的查驗。 广东省中山市和珠海市之间也有一段隔离墙,具体的位置在105国道华财古玩城至上冲检查站路段,现在隔离墙已经破败不堪,以前从中山市往珠海市过境时需要出示边境证,边境证需要提前办理,现在已不再作身份检查。2010年,珠海市修建105国道两旁的排水管道时,顺便拆除了105国道一旁破败不堪的隔离墙。 香港曾是英國的海外領地,直到在1997年將主權移交給中華人民共和國,而澳門則也曾是葡萄牙的特別領地,之後在1999年澳門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回歸之前,香港和澳門與廣東省的交界處被視為國與國之間的邊境,相当于国境。 在一國兩制的基礎下,這兩個特別行政區在回歸後,仍然保有自己的海關與移民政策。由於澳門和香港的政策與中國大陸不同,因此兩地和廣東省邊界仍然受到管制,两地与内地的界线非国境,但为边境。 香港在和廣東省深圳市之間有一道長32公里的圍牆,配有影像偵測器、燈光和閉路電視,同時也有警察定時巡邏。在深圳河(地理上的邊界)南方有一處進出受到管制的農業區域,是面積為28平方公里(km²)的邊境禁區。目前,三條通過邊境的道路位於沙頭角、文錦渡和落馬洲,而有一條鐵路穿越邊境前往羅湖;此外,深圳灣口岸港方口岸區與深圳市其他區域,建有雙層圍牆(當中外層為深方的鐵絲網,內層為港方的電子欄)分隔。香港居民必須持有香港身份證及經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核准的回鄉證才可過境。 澳門與珠海市有長340米的邊境,位於關閘;此外,在澳門大學新校區及相連的橫琴口岸澳方口岸區,亦建有邊境圍牆。邊境配備了54個櫃檯為旅客和容許8架車輛通行。1999年蓮花大橋開放前,關閘是澳門及中國內地唯一邊境連接的地區。現時兩個邊境地區均容許過境前往珠海市。 中共亦於2006年在中朝邊境修建隔離牆。 中亚 烏茲別克 南亚 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 2006年1月,阿富汗政府裁定包括聯合國、美國大使館等位於喀布爾的外交機構,必須建造混凝土的安全圍牆來保護其建築。在喀布爾的大部分街道上,都可以看見許多安全圍牆和混凝土防爆磚牆,以防止塔利班政權瓦解後在過去四年內開始的暴動和恐怖攻擊。 东南亚 汶萊 汶萊正在與馬來西亞林夢的邊界處建造一道長約20公里的安全圍牆,以防止日益嚴重的非法移民和走私問題。 西亚 伊拉克 在2007年4月10日,美軍開始在巴格達阿達米亞的遜尼派優勢地區建造一道長5公里、高3.6公尺的水泥圍牆。 以色列 欧洲 申根区 根据《申根协议》,26个欧洲国家组成申根区,进入这一区域需要通过边境管制,但申根区国家之间几乎不存在边境管制,所以沒有設置會設置很少。在2010年欧洲移民危机加重后,匈牙利政府修建了匈牙利邊境圍欄。 西班牙
非軍事區 國界 海關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世界上的安全圍牆 安全圍牆 (亞特蘭提克月刊,The Atlantic Monthly) 一篇在 Erasmuspc 上關於城牆的文章 在全世界中,圍牆開始出現並分隔兩地,路透社,2007年4月30日 外交政策 军事设施
肯塔基州列克星敦人 林肯遇刺案人物
林肯家族 肯塔基州列克星敦人
2011年1月24日,莫斯科多莫杰多沃机场发生自杀式炸弹爆炸,造成30余人死亡,近200人受伤。车臣反政府武装声明对此事件负责,称所在组织将致力于在北高加索建立一个“自由的伊斯兰国家”,而此次实施的“特别行动”正是对俄罗斯在高加索地区“犯罪行为”的回应。 2022年2月25日車臣首腦拉姆贊·卡德羅夫宣布參與俄烏戰爭,在車臣首府格羅茲尼集結超過1萬名的車臣安全部隊士兵,向烏克蘭進發。 2022年10月18日,乌克兰最高拉达以287:0的票数通过法案,承认伊奇克里亚车臣共和国是主权国家,並稱卡德羅夫所帶領的車臣共和國為俄罗斯暫時非法占领地帶。 車臣地理 行政区划 人口 民族構成 註釋 參考文獻 参閲 阿瓦爾人 外部連結 车臣首府“胜利日”发生爆炸
2022年10月18日,乌克兰最高拉达以287:0的票数通过法案,承认伊奇克里亚车臣共和国是主权国家,並稱卡德羅夫所帶領的車臣共和國為俄罗斯暫時非法占领地帶。 車臣地理 行政区划 人口 民族構成 註釋 參考文獻 参閲 阿瓦爾人 外部連結 车臣首府“胜利日”发生爆炸 酿血腥悲剧 中新社2004年5月9日 新闻资料:车臣战争爆发以来大事记 中新社2006年7月11日 1993年俄羅斯建立 1993年建立的國家或政權 車臣 俄語國家地區 北高加索聯邦管區 俄羅斯爭議地區
乔瓦尼·多梅尼科·卡西尼——意大利出生的法国天文学家 雅克·卡西尼——法国天文学家,乔瓦尼·多梅尼科·卡西尼之子 塞萨尔-弗朗索瓦·卡西尼·图里——法国天文学家和地图学家,雅克·卡西尼之子 讓-多尼米克·德·卡西尼——法国天文学家,塞萨尔-弗朗索瓦·卡西尼·德蒂里之子
卡西尼(Cassini)可以指: 乔瓦尼·多梅尼科·卡西尼——意大利出生的法国天文学家 雅克·卡西尼——法国天文学家,乔瓦尼·多梅尼科·卡西尼之子
1947年,全斗煥进入,年纪依然比同班同学大,学习成绩也不好。由于是战争时期,学校也经常停课。1951年10月,全斗焕从大邱工业中学毕业,之后报考了韩国陆军士官军校。由于文化基础差,他首次报考考试没有通过,后经补考于1952年1月成为陆军士官军校第11期学员。1955年9月他从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后,以少尉身份入伍,在韩朝军事分界线前线当了几年的排长,1958年升为中尉。同年,他参加了刚刚组建的空降兵部队,次年被派往美国接受5个月的心理战教育,回国后于1959年1月与将军的女儿李顺子结婚。1960年,他作为韩国空降兵首批预备教官,再次被派往美国接受培训,受训回国后在首尔大学担任后备军官训练队教官。 政治军人 朴正熙时期 1961年五一六军事政变时,全斗煥积极支持朴正熙,成为朴正熙的亲信,號稱朴正熙的<養子>,被任命为国家重建最高会议长民情秘书官。朴正熙曾劝全斗焕进入政界,但他执意返回军队,升任为中央情报部人事課长,之后在被任命为第一空降兵副团长不久,又调到第30警备營任中校營長,负责青瓦台的戍卫。1964年3月,全斗焕与卢泰愚等陆军官校11期同学成立秘密组织“壹心會”,并任会长。“一心会”入会挑选严格,主要吸纳出身中南部地区、讲义气、能抱团的各期军校学员。利用自己接近朴正熙的有利条件,全斗焕积极为会员寻求发展,不惜自己出钱上下打点疏通关系,将一心会成员安排到各个重要部门。一心会也逐渐在军队中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盘根错节的社会关系网。 1969年12月,全斗焕被任命为陆军参谋长首席副官。次年11月,他担任号称白马部队的陆军第9师团第29团团长,赴越参战,期间获一枚武功勋章,1971年11月调回国任特戰司令部旅长。1973年,全斗焕晋升准将,是陆军官校11期毕业生中第一批成为将军的人。1976年6月,朴正熙委任他为助理作战次长,再次将他安排到身边。期间,他又在陆军士官军校同期毕业生中率先晋升为少将。1978年1月,全斗焕被任命为第1步兵師师长。1979年3月,朴正熙将他破格提拨为一向由中将担任的国军保安司令部司令官,掌握重权。 政变掌权 1979年10月26日,朴正熙遇刺身亡。韩国政局动荡。同年12月12日,身為國軍保安司令、合同搜查本部长的全斗煥发动雙十二政變,逮捕、戒嚴司令官鄭昇和上將,全面掌握军政大权於一身;1980年3月1日,全斗焕晋升为中将军衔;4月,全斗焕兼任中央情报部长,开创现役军人兼任中央情报部长的先例;5月17日,全斗煥宣布全國擴大戒嚴、派出空降部隊鎮壓5月18日爆發的光州民主化運動,並把異議政治家金大中、金泳三等人士拘捕入獄及软禁。“5·18”光州事件以后,以全斗焕为首的新军部势力通过完全控制了政局。8月16日崔圭夏总统发表特别声明,表示辞去总统职务并通过统一主体国民会议来选举产生新的总统。8月21日,在全斗焕授意召开的全军主要指挥官会议上,做出“拥戴以救国之一念发挥卓越领导力来收拾国家危难并成为国内外瞩目的新时代、新历史之指导者的全斗焕将军为新的国家元首”的决议。8月27日,全斗焕操纵下举行的统一主体国民会议选举全斗焕为韩国第11届总统,展開其近八年的獨裁統治,史稱「第五共和國」。 总统任期 内政 新军人权威主义统治 1980年8月27日,全斗焕作为唯一总统候选人通过韩国国民议会间接选举成为韩国第11届总统。同年9月27日,全斗焕政府修改宪法将总统任期改为7年,但不得连任。在强行解散在野的民主共和党和新民党,并将金大中、金泳三等民主人士逮捕、驱逐出境后,全斗焕政府于10月22日举行了宪法修改案全民公投。10月27日,第五共和国根据通过的新宪法正式成立。1981年1月,全斗焕创建民主正义党,并任总裁。在同年2月11日根据新宪法举行的总统大选中,他以90.6%得票率的绝对多数当选为韩国第12届总统。其领导的民主正义党占据了国会多数议席。第五共和国期间,全斗焕政府内阁改组频繁,一共改组了22次,内阁成员的平均任期仅8个月。 全斗焕的第五共和国与朴正熙的维新体制如出一辙,而且政府中军人出身的行政精英比例甚至比朴正熙时期还大,因此被称为“新军人威权主义”政府。根据宪法,国家的一切行政权力都集中在总统手中,总统具有行事非常措施、解散国会、实施国民公投等大权。总统是由政党或经法定人数的总统选举人团推荐后,通过这样的选举人团间接选举出来。不过,宪法同时也规定总统任期为7年,不可以连任。 在全斗焕执政期间,以金泳三和金大中为首的韩国在野党民主人士反对独裁,要求改宪的斗争一直不断。但全斗焕坚持在1988年奥运会之前不进行修宪,下届总统要通过间接选举产生。1987年6月,首尔大学学生朴钟哲被拷打致死,引发全国范围的大规模六月民主运动。迫于压力,全斗焕的接班人卢泰愚在同年6月29日发表了六二九宣言,同意总统直选。7月1日,全斗焕接受了卢泰愚的提议,并在10天后辞去了民正党总裁的职务。 经济成就 1980年,韩国经济在朴正熙被暗杀后出现了6.2%的负增长,为朝鲜战争停战以来的首次。1979至1981年,韩国国际收支逆差累计141亿美元。全斗煥掌权后,从稳定物价,促进调整经济发展,改善收入分配三个方面来应对经济困境。全斗焕认为房地产投机是当时韩国通货膨胀的根源。他对所有土地进行电脑管控,从源头上遏制房地产投机,并严格制定公寓购买制度,有效地防止了韩国重蹈日本式的“泡沫经济”。在促进调整经济发展方面,全斗焕政府提出“在效率和均衡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发展,增进国民福利”。五五经济发展计划将经济调整作为中心任务,并确立了“民间主导、稳定发展、自由竞争”的经济发展战略。韩国经济产业结构较以往得到优化,电子、半导体、汽车等产业发展迅猛。在改善民生和收入分配方面,全斗焕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研发、医疗保险、城市住房、卫生防疫、乡村建设、工资福利等方面的投入。1986年,韩国的储蓄率有史以来首次超过投资率,本国资本迅速积累,中产阶级迅速壮大,社会分配更加平等。1988年,韩国失业率下降到2.5%的前所未有低水平,通货膨胀也由1980年的29%,下降至个位数。1986年开始,全斗焕政府借助国际市场“三低”有利因素使国际收支经常性账目保持平衡。1986年,韩国成功举行亚运会后,又于1988年成功举行了奥运会。 外交 韩朝关系 执政期间,全斗焕曾多次建议举行南北首脑会谈,但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日成认为他是镇压民主运动的杀人魔鬼而拒绝和他会谈。1983年,全斗焕访问缅甸期间发生仰光爆炸事件。韩方认为朝鲜是背后主谋,而朝鲜则说是韩国为入侵朝鲜寻找借口而实施的“苦肉计”,双方矛盾一度十分尖锐。1984年8月底,韩国多地暴雨成灾,20余万人无家可归。同年9月8日,朝鲜红十字会宣布向南方援助7200吨大米、50万米布、10万吨水泥和大量药品,得到韩国接受,实现了朝鲜战争停战以来三八线两侧的第一次物资流动,也缓解了南北方的对峙紧张气氛。1985年5月27日,双方红十字会时隔12年在首尔举行了双方红十字会第八次会谈。1985年9月,双方首次进行了南北离散家庭团聚会。1985年10月17日,全斗焕派安全企划部长官张世东为特使秘密访问平壤,双方就南北首脑会晤达成一致。1986年1月18日,韩方宣布与美国进行联合军演,引起朝鲜强烈不满。不过双方两年后还是开始了双边贸易,贸易额一度达到1800万美元。1987年11月29日,大韩航空858号航班发生爆炸,机上115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遇难。韩方指责此次空难为朝鲜特工所为。这使得南北首脑会晤没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韩美关系 尼克松主义后,特别是在卡特政府时期韩美关系出现些波折,但两国依然维持盟友关系。1979年12月苏联人侵阿富汗以后,美国面重新认识到韩国在东北亚地区的重要性。双方为了各自利益而再次强化安保合作。1981年1月28日至2月7日访美期间,全斗焕向时任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重申了韩美两国的军事同盟和伙伴关系,并阐明互不干涉各自内政问题。美方宣布取消卡特时代的撤出驻韩美军计划,并向韩方承诺将继续驻扎韩国并继续帮助韩军实现军事现代化。1983年,里根在第二次访问韩国时高度评价了韩国的重要战略地位。 全斗焕执政期间,韩国国内的反美情绪高涨。韩国社会阶层普遍认为全斗焕独裁政权的建立,以及对光州民主化运动的镇压有美方的纵容与支持。1980年12月,丁顺哲等天主教农民会会员纵火焚烧光州美国文化院,燃起韩国反美斗争的火焰。次年,釜山和光州的美国文化中心被韩国民众焚烧。1982年3月,韩国青年学生焚烧釜山美国文化院在社会产生很大影响。同年4月,江原大学发生焚烧星条旗事件;9月,大邱发生美国文化院爆炸事件。1985年5月,“三民斗”策划接管美国新闻处的图书馆,首尔的大学学生占领了美国文化中心,并开展遣责美国支持独裁政权的绝食斗争。1986年5月,釜山又出现韩国学生占领釜山美国文化中心的事件。 韩日关系 受金大中绑架事件和文世光事件的影响,韩日关系出现一些波折。由于1980年对金大中的审讯与判决违背韩日关于金大中绑架事件政治解决方案,日本政府对此表示了批评。为加强美日韩同盟关系,美国敦促日本向韩国提供经济援助。由于日本在与韩国谈判中以历史教科书问题为筹码,双方谈判进展艰难。1982年11月27日中曾根康弘接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后,双方关系得到改善。1983年1月1日,中曾根康弘应全斗焕之邀访韩,成为首位访韩的日本首相。访韩期间,中曾根康弘代表日本政府首次以“谢罪”的心情就日本二战期间的侵略行为公开“反省”,并决定向韩国提供7年期总计40亿美元贷款的援助(总金额为1965年以来日本对韩投资总额的3倍,不过其中约3/4用于购买日本产品)。1984年9月6日,全斗焕对日本进行了回访,成为首位正式出访日本的韩国总统。 访日期间,双方发表了《全斗焕一中曾根康弘共同声明》,使双方关系得到进一步加强。 其它 1981年,韩国取得1988年奥运会举办权后,开始谋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联改善关系。1983年5月发生中国民航客机被劫持到韩国事件后,全斗焕政府顶住中华民国的压力,对还未建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释放善意信号。1983年9月苏联击落韩国KAL007客机事件后,韩俄关系一度中断。但1985年戈尔巴乔夫出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后,双边关系开始缓和。 全斗焕重视与西方国家的外交关系。执政期间他相继出访加拿大、法国、西德等韩国传统友好国家。与此同时,全斗焕政府还积极发展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除了出访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东盟5国外,他还于1982年8月出访了肯尼亚、加蓬、尼日利亚、塞内加尔非洲4国,以扩大韩国的影响力,压制朝鲜在国际社会中的空间。1980年6月18日,韩国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从而使韩国在中东地区的建交国数量超过朝鲜。与世界第三大产油国的建交也为韩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石油保障。在联合国“韩国问题”一贯保持中立的阿拉伯国家,此后开始在联合国支持韩国的立场。 卸任后 卢泰愚执政时期 1988年4月,、全基焕、全宇焕、李昌硕等全斗焕的亲戚接连因贪腐被捕。全斗焕被迫于4月13日发表谢罪声明,并辞去一切公职。但愤怒的韩国民众要求政府惩罚光州事件的责任人,公布双十二政变和5·17事件真相。从11月3日开始,光州特别委员会和第五共和国特别委员会启动了现场电视直播的听证会,舆论更加沸腾。卢泰愚迫于压力让全斗焕发表谢罪声明并离开首尔。11月23日,全斗焕在私宅发表谢罪声明并捐出个人财产和剩余的政治资金139亿韩元后,携夫人李顺子隐居江原道。1990年12月24日,卢泰愚表示希望全斗焕结束隐居。之后,全斗焕返回到首尔延禧洞的私宅。 金泳三执政时期
1997年12月20日,总统金泳三在征得候任总统金大中同意后赦免了全斗焕和卢泰愚,以期团结韩国各界共同应对亚洲金融危机。 全斗焕在特赦后曾数次访問中国大陸,2001年12月全斗焕受邀访问上海市和江苏省。2007年10月全斗焕再次访华,并在北京市的人民大会堂会见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贾庆林对他在任内对中韩关系改善做出的努力表示赞赏,随后全斗焕到访江苏省扬州市并参观崔致远纪念馆。2011年9月访问黑龙江省和山东省。 2013年6月,大韩民国国会通過媒體稱為《全斗煥追徵法》的《公務員犯罪相關沒收特例法》()修訂案。2013年7月16日,韓國檢察廳突擊搜索全斗煥在首爾西大門區的住家以追討全斗煥收受賄賂的未繳罰款1672億韓元,並禁止全斗煥的長子全宰國、次子全在庸、長女全孝善出境。 全斗焕一方以在受调查期间出现的失忆症状所引发的阿茲海默症为由拒绝出庭。然而,在2013年主张患阿兹海默症後全氏也多次出席於公众场合参与活动,在2017年更是出版了回忆录,这也让外界对他的病情充满了疑虑。 回忆录中提及了光州事件,他指责当初证言军部使用直升机对市民进行镇压的已故神父为“骗子”,遭其遗族指控为损害死者名誉。到2017年8月19日,判决禁止其继续出售回忆录,全氏也在2018年5月遭到起诉。 2019年1月16日,韩媒报道全斗煥在2018年12月於高尔夫球場打高尔夫,让这一争议问题再度受到民众的关注和批评。 2019年3月11日,全斗煥在光州出庭,4月因光州事件再度被起訴。 2020年4月27日早8时,全斗焕从自宅出发,于中午12时到达光州第二次出庭,下午15时乘车返回首尔。2020年11月30日,其第三次至光州出庭,遭判有期徒刑8个月,但延缓执行2年。检方认为判决过轻,提出上诉,但二审审理因全斗焕死亡而无限期推迟。 患病与去世 2021年8月9日,全斗焕在受审时因呼吸不畅中途退庭,随后在8月13日住入。8月21日,韩国媒体报导其罹患多發性骨髓瘤(,血癌的一种)。 当地时间2021年11月23日早上8時55分,全斗煥在自宅病逝,享壽90歲,他的繼任者及戰友盧泰愚則在約一個月前去世。據韓聯社報導,全斗煥患有慢性疾病,該日早晨在延禧洞的家中昏倒後去世,其家人隨即向警方報案,警方也證實全斗煥過世,其遺體隨後被送往延世大學世福兰斯医院。 后事 由於全斗煥未曾就光州民主化運動時期造成大量平民傷亡道歉,同時對遇難者遺屬帶來難以治癒的傷痛,而且因內亂罪被判刑,青瓦台方面仅通过发言人表示“祈求前总统全斗焕的冥福”并慰问家属,并宣布没有送花圈和吊唁的计划。韩国政府也决定不举行国葬,全斗焕葬礼将以家族葬形式举行,政府方面不会提供协助,全斗煥也成為自韓國修訂國葬規範以來,首位未舉行國葬、政府也未派代表弔唁的前總統。韩国朝野各党派在全斗焕死后对其评价普遍不高,对吊唁和国葬等事宜也持消极态度。 全斗煥的出殯儀式於11月27日在首爾一所醫院的殯儀館低調舉行,僅50多名家人和親信出席。全斗煥在世時始終未為他血腥鎮壓「518光州民運」道歉,遺孀李順子在葬禮這天,終於代替丈夫「深深致歉,特別是向在他任內遭遇痛苦和身心受創的人」,李順子說,丈夫下台後,家人經歷了許多事情,「每當遇到那些事情,丈夫都會說全是自己的過錯、是自己無德。」這雖是全斗煥方面首次就歷史罪行公開道歉,但簡短的道歉聲明卻僅限於「任內」,未包括成為總統之前下令軍事鎮壓的光州事件,時任共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李在明批評,這是「侮辱」光州人民;「518紀念基金會」說,李順子的道歉是「出於禮貌的無意義談話」,並無法安慰受難者。由於全斗煥的安葬地點尚未確定,其遺體於首爾瑞草區的火化後,骨灰仍暫時安放家中。 家庭 夫人李顺子:(1911-2001)之女 长子(1959-) 长女(1962-) 次子(1964-) 幼子全在滿(1971-) 荣誉 : 无穷花大勋章 建國勳章 保國勳章 武功勋章 国民勋章 : : : (1981) : : (1981) 流行文化
Fanshawe College Saskatchewan Polytechnic Selkirk College 捷克 Awarding Body Association (ABA) International Mendel University in Brno 荷蘭 奈梅亨拉德伯德大學 芬蘭 Satakunta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Turku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日本 法政大學 櫻美林大學 活水女子大学 長崎国際大学 長崎綜合科學大學 長崎短期大學 鎮西学院大学 立命館亞洲太平洋大學 滋賀大學 東洋大學 中華民國(臺灣) 中國醫藥大學 華夏科技大學 大仁科技大學 元培醫事科技大學 中華人民共和國 四川长江职业学院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菲律賓 Polytechnic University of the Philippines 馬來西亞 Management and Sciences University Malaysia 課程 課程簡介 現時學院的課程分為以下類別: 全日制課程:高級文憑/副學士 、文憑 、毅進文憑 自在人生自學計劃 長者學苑 企業培訓課程 生涯規劃及升學講座服務 上課地點 上課地點 葵興校園(KHC) 地址︰新界葵涌葵昌路51-53號九龍貿易中心第2座8 - 11樓,入口設於9樓及11樓。 荔景校園(MCC) 地址︰新界葵涌荔景山路201-203號(原為製衣業訓練局製衣業訓練中心大樓)地下至5樓 協辦教學機構 製衣業訓練局(CITA KB) 地址︰九龍九龍灣大業街63號 東亞古玩 地址︰上環干諾道西8-14號嘉安大廈1樓k室 香港話劇團(HKREP) 地址:香港皇后大道中345號上環市政大廈8樓業中心7樓 香港商業專科學校(HKSC) 地址︰尖沙咀柯士甸道81號 榮譽顧問 學院顧問 陳美齡博士(知名教育家、日本聯合國國際兒童緊急基金協會大使) 陳嘉賢教授 (Executive Director, German Pool Group Company Limited/Founder, Sparkle Collection and Cheongsam Designer) 蔡百泰榮譽博士(仁濟醫院顧問局委員) 周奕希先生(葵青安全社區及健康城市協會主席) 何仲平醫生(香港醫學會前會長) 何鍾泰博士 工程師(大舜基金主席、一帶一路國際發展聯盟創辦主席) 孔美琪博士(滬江維多利亞學校創辦人及總校長) 關百豪博士(方便營商諮詢委員會副主席) 郭晶強先生(前消防處處長) 郭文緯先生(前副廉政專員) 李明逵先生(前香港警務處處長) 林健忠博士 (Founder, Lam Kin Chung Morning Sun Charity Fund / Chairman, Hostford Development Limited) 林崇綏博士(香港護理專科學院創院院長、前任香港醫院管理局總護理行政經理 / 總護士長) 楊貫一先生(米芝蓮星級總廚) 容永祺太平紳士(香港考試及評核局主席) 專業顧問 道教研究 梁德華先生(香港道教聯合會主席) 孔教研究 湯恩佳博士(孔教學院院長) Accounting 黃文華教授 (Deputy President and Divisional General Manager for HK and Macau Branch Council, Institute of Public Accountants (Australia)) Animal Assisted Intervention and Animal Welfare Dr. Amy JOHNSON (Continuing Education Executive Director, School of Nursing, Oakland University) Creative Media 陳少寶先生 (Media Veteran) Criminology 廖潔明博士 (Criminal Fraud Investigator, U.S. Consulate General Hong Kong & Macau) Culture and Creative Arts 黎文卓先生 (CEO, Asia Television Digital Media Limited (ATV) / Senior Vice President, Beijing Showin Film)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江麗明女士 (Director, Hong Kong Teaching Aid Limited 莫蔚姿女士 (Controller (Education Services), Yan Oi Tong) 尹振偉先生 (Founder and School Manager, Sin Ching Kindergraten) Financial Planning 陳茂峰博士 (Managing Director,
製衣業訓練局(CITA KB) 地址︰九龍九龍灣大業街63號 東亞古玩 地址︰上環干諾道西8-14號嘉安大廈1樓k室 香港話劇團(HKREP) 地址:香港皇后大道中345號上環市政大廈8樓業中心7樓 香港商業專科學校(HKSC) 地址︰尖沙咀柯士甸道81號 榮譽顧問 學院顧問 陳美齡博士(知名教育家、日本聯合國國際兒童緊急基金協會大使) 陳嘉賢教授 (Executive Director, German Pool Group Company Limited/Founder, Sparkle Collection and Cheongsam Designer) 蔡百泰榮譽博士(仁濟醫院顧問局委員) 周奕希先生(葵青安全社區及健康城市協會主席) 何仲平醫生(香港醫學會前會長) 何鍾泰博士 工程師(大舜基金主席、一帶一路國際發展聯盟創辦主席) 孔美琪博士(滬江維多利亞學校創辦人及總校長) 關百豪博士(方便營商諮詢委員會副主席) 郭晶強先生(前消防處處長) 郭文緯先生(前副廉政專員) 李明逵先生(前香港警務處處長) 林健忠博士 (Founder, Lam Kin Chung Morning Sun Charity Fund / Chairman, Hostford Development Limited) 林崇綏博士(香港護理專科學院創院院長、前任香港醫院管理局總護理行政經理 / 總護士長) 楊貫一先生(米芝蓮星級總廚) 容永祺太平紳士(香港考試及評核局主席) 專業顧問 道教研究 梁德華先生(香港道教聯合會主席) 孔教研究 湯恩佳博士(孔教學院院長) Accounting 黃文華教授 (Deputy President and Divisional General Manager for HK and Macau Branch Council, Institute of Public Accountants (Australia)) Animal Assisted Intervention and Animal Welfare Dr. Amy JOHNSON (Continuing Education Executive Director, School of Nursing, Oakland University) Creative Media 陳少寶先生 (Media Veteran) Criminology 廖潔明博士 (Criminal Fraud Investigator, U.S. Consulate General Hong Kong & Macau) Culture and Creative Arts 黎文卓先生 (CEO, Asia Television Digital Media Limited (ATV) / Senior Vice President, Beijing Showin Film)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江麗明女士 (Director, Hong Kong Teaching Aid Limited 莫蔚姿女士 (Controller (Education Services), Yan Oi Tong) 尹振偉先生 (Founder and School Manager, Sin Ching Kindergraten) Financial Planning 陳茂峰博士 (Managing Director, Noble Apex Advisors Limited) Gerontology 梁萬福醫生 (President, Hong Kong Association of Gerontology) Health 張新村醫生 (Honorary
中间件的概念 中间件的概念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 中国科学院软件所研究员仲萃豪把中间件定义为“平台+通信”。这个定义限定了只有用于分布式系统中的此类软件才能被称为中间件,同时此定义也把中间件与实际应用的应用软件区分开来。 中间件技术建立在对应用软件部分常用功能的抽象上,将常用且重要的过程调用、分布式组件、消息队列、事务、安全、连结器、商业流程、网络并发、HTTP服务器、Web Service等功能集于一身或者分别在不同品牌的不同产品中分别完成。一般认为在商业中间件及信息化市场主要存在微软阵营、Java阵营、开源阵营。阵营的区分主要体现在对下层操作系统的选择以及对上层组件标准的制订。 基于中间件技术构建的商业信息软件广泛的应用于能源、电信、金融、银行、医疗、教育等行业软件,降低了面向行业的软件的开发成本。 中间件名称存在被误用、滥用的现象 中间件的特点 中间件是软件,而且是一大类具有不同功能的软件,而不是一种具备某具体功能的软件; 中间件是伴随着网络而应运而生的; 中间件是应用软件与系统软件之间的“中介件”“介中软件”,起到支撑与连接作用; 中间件不是开发工具,但它具有开发、管理和部署的功能;
中间件是伴随着网络而应运而生的; 中间件是应用软件与系统软件之间的“中介件”“介中软件”,起到支撑与连接作用; 中间件不是开发工具,但它具有开发、管理和部署的功能; 中间件是为应用软件服务的,应用软件是为最终用户服务的,最终用户并不直接使用中间件; 中间件不是大众消费类软件产品,除非是一个行业内的专业人士,普通消费者是不会接触中间件的; 在基础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中,中间件是最不为人所了解的; 中间件的作用 整合运行环境:中间件能够屏蔽、弥合底层运行环境中的差异性与异构性,确保整个系统在异构平台间能够稳定运行; 提高开发效率:中间件能够提高开发效率,大幅缩短开发周期; 软件质量:中间件能够明晰系统内的不同层级,对接不同的可插拔方式,从而保障软件的质量; 节约成本:中间件可大幅节省应用系统内的系统资源,并减少运行成本。 衍伸
知識庫管理系統 由於許多非結構化或半結構化的問題,以標準的DSS功能之外,還需要專門的知識來解決,因此現代DSS除了DBMS、MBMS與DGMS等子系統外,以知識為基礎的知識庫管理系統(Knowledge-based Management System,KBMS),也是DSS重要的子系統。Silverman認為KBMS,應具有「支援數學模式無法協助的決策流程」、「能幫助使用者建立、應用與管理知識庫」與「整合能處理不確定性問題的專家知識庫」等三種能力。 分類 DSS的類型學術與實務界均有相當多的看法,因此以下的分類依照各類學者的看法,對DSS進行分類,其中必須要強調的是,有一些是相互重疊的。此外,不同的DSS使用狀況、所在環境、設計理念、使用人數與時間頻率,也影響DSS的類型。 功能與特性 Sprague與Carlson的看法 Sprague與Carlson認為DSS涉及不同的技術層次,他們將DSS的技術功能分成三類: 針對特定決策類型的DSS(Specific DSS):這類DSS能為特定問題選擇合適的資料、模式提供可行的方案,例如:財務DSS,專門解決財務決策問題的DSS 一般性的DSS軟體工具(DSS Generator):協助特定決策類型的DSS,提供一般性的決策支援功能,例如:若財務DSS是以試算表軟體開發,則試算表就是一種一般性的DSS軟體工具 DSS開發工具(DSS Tools):用做協助以上兩者發展的軟體工具,例如協助發展財務DSS使用介面的人機介面開發軟體 Alter的看法 DSS輸出結果層次的分類為Alter所提出,將DSS分為資料導向(Data Oriented)與模式導向(Model Oriented)兩大分類。 其中資料導向具有兩種類型,資料取得(Data Retrieval)與資料分析(Data Analysis),資料取得具有檔案櫃系統(File Drawer Systems)與資料分析系統(Data Analysis Systems)兩種類型,資料分析則有資料分析系統與分析資訊系統(Analysis Information Systems)兩種類型,資料分析系統的特性則同時包括了資料取得與分析兩種類型。 模式導向則具有兩種類型,模擬(Simulation)與建議(Suggetion),模擬有會計模式(Accounting Models)與表達模式(Representation Models)兩種類型,建議則有最佳模式(Optimization Models)與建議模式(Suggestion Models)。 Holsapple與Whintson的看法 Holsapple與Whintson將DSS分類成六項: 文件導向(Text-oriented DSS) 資料庫導向(Database-oriented DSS) 試算表導向(Spreadsheet-oriented DSS) 解模器導向(Solver-oriented DSS) 規則導向(Rule-oriented DSS) 混合型(Compound DSS) 智慧型(Intelligent DSS) 使用頻率 Donovan與Madnick認為決策問題具有不同的出現頻率,因此將DSS分為使用頻率較高的經常性使用DSS(Institutional DSS)與臨時性DSS(Ad hoc DSS),例如解決生產排程問題的DSS與管理財務規劃的DSS,可能即為企業內部的經常性使用DSS;協助談判會議進行的談判支援系統,可能為臨時性DSS。 決策人數 決策可能由個人進行,也可能為一群人所進行,或者需以組織來進行決策。Hackathorn與Keen認為DSS也因決策人數多寡來分類,個人DSS(Individual DSS)、群體DSS(Group DSS,GDSS,多稱為群體決策支援系統)與組織DSS(Organizational DSS)。 設計理念 由於設計理念或開發技術的不同,Carlsson等人認為DSS可分類為被動DSS(Passive DSS)與主動DSS(Active DSS),被動DSS大致依照事先分析好的資料、模式與確定的使用者來進行設計;主動DSS則需要設計內建的智慧功能,能協助處理混亂、複雜與非常態的決策分析。 参见 決策 決策論 資訊系統 数据庫 管理信息系统 資訊管理
定義 DSS定義早期有些分歧,學術界與實務界對DSS均有不同的看法。1970年代,Scott-Morton指出:「DSS為一種電腦化的交談式系統,協助決策者使用資料與模式,解決非結構化的問題」。之後Keen與Scott-Morton提出類似的看法,認為「DSS乃使用電腦協助解決半結構化的問題、支援但不取代人類、目的為改善決策而不是決策效率」。Alter則指出較為廣泛的看法,認為「任何支援決策制定的系統均為DSS,其中包括資訊的存取、模式的分析與工具支援」。1980年代,Bonczek等學者認為「DSS可能為組織中人類資訊處理器、機械處理器或人機資訊處理系統」,這樣的定義則更為廣泛。 由於過去DSS的定義相當廣泛,因此1990年代Turban則進一步以DSS的特性來定義: DSS藉由結合人類判斷力與電腦化資訊系統,提供人類解決半結構化與非結構化問題的支援 DSS能夠支援不同組織管理層次單位,例如DSS能夠支援企業中的高階主管到基層員工 DSS能夠提供個人到群體層次的決策支援 DSS支援數個彼此互相依賴或具有順序性的決策問題 DSS能夠提供在決策過程中的所有階段 DSS能夠各種決策制定與決策者的風格 DSS具有調適性 DSS必須容易使用 DSS能夠改善決策效果,而不僅改善決策效率 DSS強調的是支援而非替代人類進行決策 DSS容許使用者能夠修改甚至自行建造DSS DSS提供不同分析模式協助使用者制定決策 DSS可協助使用者存取各種資料 DSS可單獨為單一使用者使用,也可以整合不同DSS 歷史 根據Keen提出的概念,DSS由兩個領域的研究開始發展: 卡內基美隆大學科技工程學院在1950年代末和1960年代初期的組織決策理論研究 麻省理工學院在1960年代對於互動式電腦系統的研究 DSS的概念則於1970年代開始形成。並在1980年代蓬勃發展,人工智慧、資料庫、模式庫、知識與電腦科技均對DSS的發展有重大貢獻。1980年代後期,高階主管資訊系統(Excutive Information Systems,EIS)、群體決策支持系統(Group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GDSS)與組織決策支持系統(Organization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ODSS)等等概念,逐漸將DSS由個人取向,轉為模式導向與群體導向。1990年代起,資料倉儲與OLAP的概念也導入至DSS,協助DSS進行資料的存取與分析。並且於2000年代新的全球資訊網、網路技術與網際網路,延展了DSS。 因此,DSS為一種具有多種學門為基礎的知識,包括資料庫、人工智慧、人機互動、數量模擬、軟體工程與各種資訊與網路科技等等的整合知識。 架構 DSS的架構以Sprague與Carlson所提出的對話-資料-模式(Dialog-Data-Modeling,DDM)架構最為學術界所接受,認為DSS有三大組件: 資料庫管理系統(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 模式庫管理系統(Model-base Management System,MBMS) 對話產生與管理系統(Dialog Gener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DGMS) 資料庫管理系統 其中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包含資料庫,為管理資料庫的工具,DSS的資料庫包含大量內部資料(例如企業內部會計資料),或者外部資料(例如金融指數資料),這些資料需要經過蒐集與萃取,成為有助於決策的資訊形式與資料結構,以供使用者進行管理、分析、更新與檢索。 模式庫管理系統 MBMS為整合各種決策模式,分析資料庫內外部的資料,例如利用數學計量模式將複雜的問題加以分析模擬,提供可行之方案,並協助使用者選擇方案。MBMS也包含造模語言,協助使用者自訂模式或建造模式。MBMS基本的必要條件包括了: 能滿足不同使用者的模式需求 具有能整合模式與資料的能力 提供容易使用的介面 能夠分享模式 對話產生與管理系統 由於DSS等等特性,都由DSS與人類使用者進行交互作用所產生,DGMS主要的功能為管理使用者介面(User Interface)及DSS與使用者互動。Bennett認為DGMS有三個主要構成單元:使用者、電腦硬體與軟體系統,並且將人類與DSS的相互溝通分為三個部份:
由火山作用所形成的通常是獨立的山峰,但在某些情況下,一連串的火山活動也會形成山脈,例如夏威夷群島,即是火山群山脈。 山脈依高度可分為三種類型: 低海拔山脈 中海拔山脈 高海拔山脈 地球山脉之最 平均海拔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陸地上最长的山脉:安地斯山脈(長達7000公里) 海底最长的山脉:中洋脊(長達80000公里) 中国大陆境内的山脈 喜马拉雅山脉 昆仑山脉 冈底斯山脉
冈底斯山脉 横断山脉 臺灣境内的山脈 中央山脈 雪山山脈 玉山山脈 阿里山山脈 海岸山脈 大屯火山彙 参见 中国山脉列表 臺灣山脈列表
由此,中国老百姓在现实生活裡寻不到公道,习惯寄望於天。这在不同文学作品中,比如施耐庵《水浒传》裡,以宋江为首的梁山造反派,迫不得已,替天行道,来匡扶正義。 在一些奇幻小说裡,一个人物超凡入聖以後,上天會設法降下災禍,給他考驗,甚至是將他毀滅,所以得道之人必須設法渡劫。如《西遊記》中,菩提老祖恐嚇孫悟空,習得道法後即面臨「三災」。 现今中国较多的人认为“天谴”是一种迷信说法。相信天谴存在的人有时会将发生在特殊日子的事件,和天谴进行联系。
现今中国较多的人认为“天谴”是一种迷信说法。相信天谴存在的人有时会将发生在特殊日子的事件,和天谴进行联系。 参考文献 傳說
City)開始航行於紐約、佛羅里達與德州之間航線。 貨運單位 集装箱船的大小一般以能装载多少20呎標準貨櫃(,縮寫作TEU)计算,例如一个40英尺标准櫃就是2TEU。例如能装载5,000个标准櫃的船,便稱為擁有5,000TEU的運載力。目前世界上正在运营的最大的集装箱船是長榮A級貨櫃船,例如該級貨輪的一號船長範輪(Ever Ace),擁有接近400公尺的長度以及23,992個20呎標準貨櫃的裝載量。 貨櫃-{}-分類 集装箱的类型包括: 普通集装箱(俗稱「乾柜」) 冷藏集装箱(俗稱「-{zh-cn:冻柜;zh-tw:冷櫃}-」,可以运载鲜果食品等物。) 开顶集装箱 框架集装箱 平板集装箱 通风集装箱 挂衣集装箱 液罐集装箱 汽车集装箱 等等; 国际海运标准集装箱根据其长度尺寸可分为有 20英尺 40英尺 45英尺 48英尺 53英尺 集装箱根据高度可分为 普通(8.6英尺) 超高(9.6英尺) 除此以外,目前还有长度为48英尺和53英尺的集装箱,这主要是用于美国国内货物运输。以及日本貨物鐵道(JR貨物)常用的12呎小型貨櫃。 国际集装箱运输公司的集装箱来源主要是自有和外租。中国大陆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生产地。 规格 集装箱的尺寸和可载重量基于如下国际标准进行规范:
集装箱,在香港及台湾一般称为貨-{}-櫃,在中國大陸一般稱為集-{}-裝箱,是一種按规格标准化的鋼製箱子。集装箱的特色,在於其格式劃一,並可以層層堆叠,所以可以大量放置於特別設計的遠洋輪船,為世界各地的生產商提供比空運更廉價的大量運輸服務。一般的集装箱大船可以装五千到八千箱。货物集装之后,在水陆空转运的过程中就不需要再重新装箱,可以节省货主和船东的经费與時間。 集装箱在上船以前,一般由大卡车拉或者用火车從其他地方運往貨櫃碼頭;與此同時,當貨物到岸後,亦再經由這些交通工具把貨物從貨櫃碼頭運往目的地。 貨櫃是由美國商人馬爾科·麥連(Malcom McLean)在1950年代所發想出來,他原本是卡車司機。1957年4月,世界第一艘貨櫃輪蓋特威城號(Gateway City)開始航行於紐約、佛羅里達與德州之間航線。 貨運單位 集装箱船的大小一般以能装载多少20呎標準貨櫃(,縮寫作TEU)计算,例如一个40英尺标准櫃就是2TEU。例如能装载5,000个标准櫃的船,便稱為擁有5,000TEU的運載力。目前世界上正在运营的最大的集装箱船是長榮A級貨櫃船,例如該級貨輪的一號船長範輪(Ever Ace),擁有接近400公尺的長度以及23,992個20呎標準貨櫃的裝載量。 貨櫃-{}-分類 集装箱的类型包括: 普通集装箱(俗稱「乾柜」) 冷藏集装箱(俗稱「-{zh-cn:冻柜;zh-tw:冷櫃}-」,可以运载鲜果食品等物。) 开顶集装箱 框架集装箱 平板集装箱 通风集装箱 挂衣集装箱 液罐集装箱 汽车集装箱 等等; 国际海运标准集装箱根据其长度尺寸可分为有 20英尺 40英尺 45英尺 48英尺
傳統上,數學家開發的演算法是啟發式演算法,也就是基於一些準則,比如兩個小箱子一樣寬,將把寬的一邊對齊,這樣的好處是算得快,缺點是很多可能性(或者叫可行解)根本就沒有去搜索到。在應用上,工人們會憑藉經驗估計,但是難以估計準,也給運輸計劃的制定帶來困難。 拓撲學亦可用於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把集裝箱內擺放座向不同的小箱子視為一個點,把這些點之間的關係記錄為一個個不同的拓撲結構。利用電腦的幫助,計算不同的拓撲結構下的可能裝箱方案,然後得出裝得多的方案,使箱子的空間利用率得以提高。 參考資料 參見
參見 線性代數 拓撲學
對外政策 儘管亨利八世早已於1542年建立愛爾蘭王國,但歐洲天主教勢力一直不承認英格蘭對愛爾蘭的管治,不過,瑪麗一世於1555年取得教宗的認可,承認她和她的丈夫腓力均是愛爾蘭的君主。 腓力二世繼承西班牙王位後,於1557年三月至七月間到英國游說瑪麗在西班牙與法國的戰爭中(義大利戰爭)支持西班牙,丈夫的要求使瑪麗感到為難。若英國支持西班牙,必須向法國宣戰:蘇格蘭與法國早為友好邦交,英格蘭的安全受威脅;英格蘭與法國的貿易停止,但當時英格蘭從愛德華六世時開始經濟一向微弱。最後瑪麗仍然同意支持西班牙(其實這舉動破壞了婚約中的協定),令英格蘭的新教徒再次響起反西班牙的聲音。 戰事中,英格蘭於1558年1月13日失去了其在歐洲大陸的唯一佔領地,海港加來,雖然加來早已成為英格蘭的經濟負擔,但失去這海港對英格蘭亦非毫不可惜,瑪麗後來亦為此而悲歎。 商業貿易與收入 英格蘭面對最大的問題是安特衛普布料貿易的衰落。雖然瑪麗與腓力結了婚,但英格蘭沒有在西班牙與新大陸的高利潤貿易中賺到多少,西班牙很小心地保護著這宗貿易,不容別國插手,而瑪麗則因其西班牙王后身份,不能接受英格蘭商人走私。為了擴大英格蘭的貿易及挽救經濟,瑪麗繼續依照諾森伯蘭公爵的建議,在歐洲各地尋覓新的營商港口。 死亡 在其統治時期中,瑪麗先後兩次出現假性懷孕,有人懷疑假懷孕的成因是瑪麗想要誕下王儲的壓力。縱使瑪麗已於其遺囑宣佈腓力只能在王儲年幼時擔任攝政王,但終究她亦沒有誕下任何子女。 1558年11月17日,年僅42歲的瑪麗一世在圣詹姆斯宫病逝,死因可能是卵巢囊腫或子宮頸癌。她的同父異母妹妹伊莉莎白繼位,即伊莉莎白一世。雖然她早已表明希望下葬於其母親凱瑟琳的墓旁,但於12月14日她被埋於西敏寺的一個墓內,伊莉莎白一世死後亦同葬於此墓。 瑪麗一世在位時,蘇格蘭女王也稱為玛丽一世,但並非同一人,而是其表侄女。 祖先 其他 鸡尾酒“-{zh-hant:血腥瑪麗; zh-hans:血玛丽}-”(由伏特加、番茄汁、柠檬片、芹菜根混合而制成,鲜红的蕃茄汁看起来很像鲜血)名称正是来源于玛丽一世的绰号。 参考文献 Calendar of State Papers, Spain 外部链接 英国王室官方网站 Maria Tudor Seite M M M M M
懷孕 縱然瑪麗十分渴望誕下王儲,但在與腓力的婚姻中並無子嗣。在兩次的假懷孕後,腓力嘗試游說瑪麗釋放伊莉莎白,有說這是腓力恐防瑪麗會難產而死,因而先博取伊莉莎白的好感。但在令瑪麗感到羞恥的假懷孕後,腓力便留下憂傷的瑪麗,獨自前往法蘭德斯指揮與法國的戰事。 宗教 作為女王,瑪麗對英國國教的問題十分緊張。她拒絕承認父親與羅馬教廷的分裂以及她弟弟愛德華六世所信奉的新教。她使英格蘭重新與梵蒂岡復合,並任命她從前的女教師的兒子及據聞為曾經的追求者,列金諾·保爾樞機為坎特伯里大主教,並成為瑪麗重要的顧問;而從前的大主教托馬斯·克蘭麥則被瑪麗下令處死。愛德華六世所立的宗教法亦被瑪麗廢除,她亦嘗試說服國會廢除亨利八世所立的新教法律。要取得英國國會成員的同意並不容易,而瑪麗亦作出了大大的讓步,亨利八世所沒收的隱修院土地不獲發還,這是因為新地主們具有更高的影響力。 宗教迫害 为了复兴天主教,有不少的新教徒領袖被處決(特別是被燒死),約有800個較富有的新教徒選擇流亡國外,被殺的包括約翰·羅傑斯(1555年2月4日)等人。 宗教迫害持續了四年,死亡人數並不確實。約翰·霍斯在其《殉道者之書》中指出,有284人因信奉新教而被殺害。在薩塞克斯郡的路易斯,群眾透過營火紀念這些殉道者。倫敦斯特拉福的聖約翰教堂外,則設有紀念碑紀念在薩塞克斯郡被燒死的新教徒。除此之外,在東萨福克郡及西薩福克郡亦有紀念於當地遇害的新教徒的墓地或紀念碑。 對外政策 儘管亨利八世早已於1542年建立愛爾蘭王國,但歐洲天主教勢力一直不承認英格蘭對愛爾蘭的管治,不過,瑪麗一世於1555年取得教宗的認可,承認她和她的丈夫腓力均是愛爾蘭的君主。 腓力二世繼承西班牙王位後,於1557年三月至七月間到英國游說瑪麗在西班牙與法國的戰爭中(義大利戰爭)支持西班牙,丈夫的要求使瑪麗感到為難。若英國支持西班牙,必須向法國宣戰:蘇格蘭與法國早為友好邦交,英格蘭的安全受威脅;英格蘭與法國的貿易停止,但當時英格蘭從愛德華六世時開始經濟一向微弱。最後瑪麗仍然同意支持西班牙(其實這舉動破壞了婚約中的協定),令英格蘭的新教徒再次響起反西班牙的聲音。 戰事中,英格蘭於1558年1月13日失去了其在歐洲大陸的唯一佔領地,海港加來,雖然加來早已成為英格蘭的經濟負擔,但失去這海港對英格蘭亦非毫不可惜,瑪麗後來亦為此而悲歎。 商業貿易與收入 英格蘭面對最大的問題是安特衛普布料貿易的衰落。雖然瑪麗與腓力結了婚,但英格蘭沒有在西班牙與新大陸的高利潤貿易中賺到多少,西班牙很小心地保護著這宗貿易,不容別國插手,而瑪麗則因其西班牙王后身份,不能接受英格蘭商人走私。為了擴大英格蘭的貿易及挽救經濟,瑪麗繼續依照諾森伯蘭公爵的建議,在歐洲各地尋覓新的營商港口。 死亡 在其統治時期中,瑪麗先後兩次出現假性懷孕,有人懷疑假懷孕的成因是瑪麗想要誕下王儲的壓力。縱使瑪麗已於其遺囑宣佈腓力只能在王儲年幼時擔任攝政王,但終究她亦沒有誕下任何子女。 1558年11月17日,年僅42歲的瑪麗一世在圣詹姆斯宫病逝,死因可能是卵巢囊腫或子宮頸癌。她的同父異母妹妹伊莉莎白繼位,即伊莉莎白一世。雖然她早已表明希望下葬於其母親凱瑟琳的墓旁,但於12月14日她被埋於西敏寺的一個墓內,伊莉莎白一世死後亦同葬於此墓。 瑪麗一世在位時,蘇格蘭女王也稱為玛丽一世,但並非同一人,而是其表侄女。 祖先 其他 鸡尾酒“-{zh-hant:血腥瑪麗; zh-hans:血玛丽}-”(由伏特加、番茄汁、柠檬片、芹菜根混合而制成,鲜红的蕃茄汁看起来很像鲜血)名称正是来源于玛丽一世的绰号。 参考文献 Calendar of State Papers, Spain 外部链接 英国王室官方网站 Maria Tudor Seite M M M M M 西西里公主 英格蘭天主教徒
to date.) (This is a continuously updated catalog of approximability results
on the largest TSP instances solved to date.) (This is
豪猪亚目 Hystricomorpha 梳齿鼠总科 Ctenodactyloidea 梳齿鼠科 Ctenodactylidae †科 Tammquammyidae 硅藻鼠科 Diatomyidae †豫鼠科 Yuomyidae †馕鼠科 Chapattimyidae 演化支 Hystricognathiformes †查干鼠科 Tsaganomyidae 豪猪下目 Hystricognathi †俾路支鼠科 Baluchimyinae 豪猪科 Hystricidae 菲奥鼠小目(非洲豪猪类)Phiomorpha †长尾菲奥鼠科 Myophiomyidae †钻石鼠科 Diamantomyidae †菲奥鼠科 Phiomyidae †肯尼亚鼠科 Kenyamyidae 岩鼠科 Petromuridae 蔗鼠科 Thryonomyidae 滨鼠科 Bathyergidae †似滨鼠科 Bathyergoididae 豚鼠小目(南美豪猪类)Caviomorpha 美洲豪猪总科 Erethizontoidea 美洲豪猪科 Erethizontidae 豚鼠总科 Cavioidea †头刺豚鼠科 Cephalomyidae 刺豚鼠科 Dasyproctidae 兔豚鼠科 Cuniculidae †始豚鼠科 Eocardiidae 花背豚鼠科 Dinomyidae 豚鼠科 Caviidae 八齿鼠总科 Octodontoidea 八齿鼠科 Octodontidae 栉鼠科 Ctenomyidae 棘鼠科 Echimyidae 海狸鼠科 Myocastoridae 硬毛鼠科 Capromyidae †海地岛鼠科 Heptaxodontidae 毛丝鼠总科 Chinchilloidea 毛丝鼠科 Chinchillidae †新绒鼠科 Neoepiblemidae 华毛鼠科 Abrocomidae 河狸亚目 Castorimorpha 河狸总科 Castoroidea 河狸科 Castoridae †科
†科 Heliscomyidae †科 Florentiamyidae 异鼠科 Heteromyidae 囊鼠科 Geomyidae 鳞尾松鼠亚目 Anomaluromorpha 鳞尾松鼠科 Anomaluridae †副跳兔科 Parapedetidae 跳兔科 Pedetidae 鼠形亚目 Myomorpha 跳鼠总科 Dipodoidea 跳鼠科 Dipodidae 鼠总科 Muroidea 刺睡鼠科 Platacanthomyidae 鼹形鼠科 Spalacidae 暮鼠科 Calomyscidae 马岛鼠科 Nesomyidae 仓鼠科 Cricetidae 鼠科 Muridae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Carleton, M. D. and G. G. Musser. 2005. "Order Rodentia," pp. 745–752 in Mammal Species of the World: A Taxonomic and Geographic Referenc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Baltimore. McKenna, Malcolm C., and Bell, Susan K. 1997. Classification of Mammals Above the Species Level.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631 pp. ISBN 978-0-231-11013-6 Nowak,
An application (open-source) for contactless real time heart rate measurements by means of an ordinary web cam 心血管生理学 病征
with your heart rate An application (open-source) for contactless real time heart rate measurements
工程概念 航空航天工程
工业空气动力学,就是地面上的空气动力学,比如汽车拿到风洞里吹风,可以观察汽车周围的气流形态,然后设计改形,阻力减小来节省汽油,减少噪音。大城市的建筑群布局不合理,楼间会形成很强的风场,在北京的大风天尤为如此,桥梁也面临类似的问题,特别是气流的波动频率和建筑物的固有振动频率相近,就会使建筑物强烈振动,比如水泥钢筋的桥梁,就会被看不见摸得着的风儿给吹折了。 工程概念
其中,是磁化強度。 假設總電流密度是 。 根據電荷守恆定律, 、 。 那麼, 。 假若束縛電荷密度含時間,則電荷守恆定律無法被滿足。為了要滿足這定律,總電流密度必須加入一個項目,「極化電流密度」,定義為: 。 那麼, 。 因此,總電流密度是 。 H場定義為 。 稍加編排, 。 所以,若且唯若。兩個方程式等價。 |} 描述在自由空間裏的電磁波 在自由空間裏,不需要考慮到介電質或磁化物質。假設源電流和源電荷為零,則馬克士威方程組寫為 、 、 、 。 從這方程組,應用一些向量恆等式,經過一番運算,可以得到電場與磁場的波動方程式: 、 。 對於這兩個波動方程式,平面行進正弦波是個解答波,其電場和磁場相互垂直,並且分別垂直於行進的方向,因此是個橫波。電場與磁場同相位地以光速 傳播: 。 仔細地觀察馬克士威方程組,就可以發現這方程組很明確地解釋了電磁波怎樣傳播於空間。根據法拉第感應定律,時變磁場會生成電場;根據馬克士威-安培定律,時變電場又生成了磁場。這不停的循環使得電磁波能夠以光速傳播於空間。 1856年,威廉·韋伯和鲁道夫·科尔劳施作萊頓瓶實驗,從實驗數據計算出 的數值,他們發現,這數值非常接近於先前從天文學得到的光波傳播於行星際空間的速度。從這實驗結果,馬克士威正確地斷定光波就是一種電磁輻射。 描述在物質裏的電磁性質 束縛電荷和束縛電流 假設,施加外電場於介電質。施加這個電場的結果是,介電質的分子會形成一個微觀的電偶極子,其伴隨著電偶極矩。分子的原子核會朝著電場的方向稍微遷移位置,而電子則會朝著相反方向稍微遷移位置。這形成了介電質的電極化。如右圖的理想狀況所示,雖然,所有涉及的電荷都仍舊束縛於其原本的分子,由於這些微小遷移所造成的電荷分佈,變得好像是在介電質的一邊形成了一薄層正表面電荷,在另一邊又形成了一薄層負表面電荷。電極化強度定義為介電質內部的電偶極矩密度,也就是單位體積的電偶極矩。在介電質內部,假設電極化強度是均勻的,則宏观的面束縛電荷只會出現於介電質表面,即進入或離開介電質之處;否則,假設是不均勻的,則介電質內部也會出現束縛電荷。 與靜電學有些類似的是,在靜磁學裏,假設施加外磁場於物質,響應這動作,物質會被磁化,原子成分會顯示出磁矩。在本質上,這磁矩與原子的各個亞原子粒子的角動量有關。其中,響應最顯著的是電子。這角動量的連結,不禁令人聯想到一副圖畫,在圖畫中,磁化物質變成了一群微觀的束縛電流迴路。雖然每一個電荷只是移動於其原子的微觀迴路,一群微觀的束縛電流迴路聚集在一起會形成宏观的束縛電流循環流動於物質的表面。這些束縛電流可以用磁化強度來描述。磁化強度定義為磁偶極矩在一個磁化物質內的密度,也就是單位體積的磁偶極矩。 這些非常複雜與粗糙的束縛電荷與束縛電流的物理行為,在宏观尺度,可以分別以電極化強度與磁化強度來表達。電極化強度與磁化強度分別將這些束縛電荷與束縛電流以恰當的尺度做空間平均,這樣,可以除去單獨整體原子形成的凹凸粗糙結構,但又能夠顯示出強度隨著位置而變化的物理性質。由於所有涉及的向量場都已做過恰當體積的空間平均,宏观馬克士威方程組忽略了微觀尺度的許多細節。不過,對於了解物質的宏观尺度性質,這些細節可能不具甚麼重要性。 本構關係 為了要應用宏观馬克士威方程組,必須分別找到場與場之間、場與場之間的關係。這些稱為本構關係的物理性質,設定了束縛電荷和束縛電流對於外場的響應。它們實際地對應於物質響應外場作用而產生的電極化或磁化。 本構關係式的基礎建立於附屬場與的定義式: 、 ; 其中,是電極化強度,是磁化強度。 電極化強度與磁化強度都是源自於物質對於外電場與外磁場的響應。電極化強度是電場的函數,磁化強度是磁場的函數。因此,本構關係式的一般形式為 、 。 在這裏,使用方括號,而不是圓括號,這樣標記主要是在提醒讀者,函數與參數彼此之間的關係並不簡單,很可能相當複雜,可能與過去歷史有關,也可能是非線性相關。大多數實際物質的本構關係式的獲得都需要使用近似手段,通常是從做實驗找到結果。 在自由空間(即理想真空)裏,不需考慮介電質和磁化物質,本構關係式變得很簡單: 、 。 將這些本構關係式代入宏观馬克士威方程組,則得到的方程組很像微觀馬克士威方程組,當然,在得到的高斯定律方程式和馬克士威-安培方程式內,總電荷密度和總電流密度分別被自由電荷密度和自由電流密度替代。這符合期待的結果,因為,在自由空間裏,沒有束縛電荷、束縛電流和極化電流。 更一般而言,對於線性物質,本構關係式為 、 ; 其中,是物質的電容率,是物質的磁導率。 儘管只是線性案例,仍舊可能很複雜。 在均質材料裏,與為常數;在非均質材料裏,則依位置而變換。 在各向同性材料裏,與為標量;在各向異性材料裏,例如晶體,它們是張量。 對於色散材料,和都跟入射電磁波的頻率有關。 邊界條件 如同其它微分方程組一般,必須設定邊界條件與初始條件,才能給出馬克士威方程組的唯一解答。 在經典電磁學裏,在一個不含有任何自由電荷和自由電流的區域內的電磁場,必定是來自於其它區域。當解析這狀況時,通過適當的邊界條件或初始條件,可以將區域外的電磁場與這區域的電磁場連結在一起。舉一個電磁波散射的例子,一個來自於散射區域之外的電磁波,遭遇到散射區域內的一個靶子,被這靶子散射出去。在這散射過程裏,由於電磁波與靶子之間相互作用,散射的電磁波含有很多與這靶子性質相關的信息。經過仔細地分析,將這些信息萃取出來,就可以更詳細地了解這靶子的性質。 對於某些案例,譬如波導或,因為像金屬牆壁一類的隔離設施,解答區域大部份孤立於外部世界。在金屬牆壁位置的邊界條件決定了解答區域的電磁場。在解答區域以外的外部世界,只能靠著邊界條件來影響內部的狀況。對於另外一些案例,像光導纖維或薄膜,解答區域時常會被分割為幾個亞區域,每個亞區域都有其簡單獨自的性質。通過亞區域與亞區域之間界面的邊界條件,可以將每一個亞區域的解答連結起來。 應用邊界條件,有時也可以簡化問題,使得問題更容易被了解。例如,均勻物體的電極化可以被更換為在這物體外表的一層面電荷分佈,或者,均勻物體的磁化被更換為在這物體外表的一層面電流分佈。詳盡細節,請參閱束縛電荷和束縛電流段落。 高斯單位制 厘米-克-秒單位制的三個基本單位是長度單位公分、質量單位克、時間單位秒。在經典力學裏,厘米-克-秒單位制的單位是一致的;但在電磁學裏,卻出現了幾種變型。高斯單位制是其中一種變形。採用高斯單位制,馬克士威方程組的形式為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 center;" |+馬克士威方程組(厘米-克-秒制) |- ! scope="col" style="width: 13em;" | 名稱 ! 微觀 ! 宏觀 |- | 高斯定律 | | |- | 高斯磁定律 | | |- |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 | |- | 馬克士威-安培定律 | | |} 進階表述 平直時空裏的協變形式 馬克士威方程組與狹義相對論之間的關係密切。不只是因為馬克士威方程組對於狹義相對論的初始發展,做了相當大的貢獻,也因為狹義相對論激盪出一種更簡潔的表述,能以協變張量來表達馬克士威方程組。 自由空間的馬克士威方程組的形式,對於任意慣性坐標系,都是一樣的。在狹義相對論裏,為了要更明確地表達出這論點,必須以四維向量和張量寫出協變形式的馬克士威方程組。這表述的一個構成要素為電磁張量,其是結合了電場和磁場在一起的二階反對稱張量。電磁張量表示為: 。 使用閔考斯基度規, , 將下標拉高為上標,可以得到反變張量: 。 的二階對偶張量是 。 另外一個要素是四維電流密度: ; 其中,是電荷密度,是電流密度。 藉著這些要素,採用愛因斯坦求和約定,馬克士威方程組可以寫為 、 ; 其中,是四維梯度。 這兩個張量方程式等價於馬克士威方程組。第一個張量方程式表達兩個非齊次馬克士威方程式,高斯定律和馬克士威-安培定律。第二個張量方程式表達兩個齊次馬克士威方程式,高斯磁定律和法拉第感應定律。 勢場表述 在高等经典力學裏,電勢與磁矢勢可以較為便利地表達與分析電磁理論。這種表述稱為「勢場表述」。在量子力學層次,電動力學幾乎完全使用勢場表述。電場與磁場分別以電勢與磁矢勢表示為 、 。 從這兩個定義式,兩個齊次馬克士威方程式自動成立,另外兩個非齊次方程式變為 、 。 這兩個勢場方程式組合起來,具有與原本馬克士威方程組同樣的功能和完備性。由於電場和磁場各有三個分量,原本的馬克士威方程組需要解析六個分量。勢場表述只需要解析四個分量,因為電勢只有一個分量,磁矢勢有三個分量。可是,勢場表述涉及了二次微分,方程式也比較冗長。 許多不同的與數值組可以得到同樣的電場與磁場。因此,這些數值組相互物理等價,可以自由選擇。這性質稱為規範自由。恰當的選擇可以簡化方程式的形式,或者,可以專門適用於某特別狀況。採用勞侖次規範
。 稍加編排, 。 所以,若且唯若。兩個方程式等價。 |} {| class="toccolours collapsible collapsed" width="80%" style="text-align:left" !兩種馬克士威-安培定律數學等價的證明 |- |本段落證明馬克士威-安培定律對於總電流的方程式 , 等價於馬克士威-安培定律對於自由電流的方程式 。 請注意,這裏只處理微分形式,不處理積分形式。這已達成足夠條件,因為,根據斯托克斯定理,對於這兩種馬克士威-安培定律的方程式,微分形式都分別等價於積分形式。 束縛電流密度的定義式為(請參閱磁化強度) ; 其中,是磁化強度。 假設總電流密度是 。 根據電荷守恆定律, 、 。 那麼, 。 假若束縛電荷密度含時間,則電荷守恆定律無法被滿足。為了要滿足這定律,總電流密度必須加入一個項目,「極化電流密度」,定義為: 。 那麼, 。 因此,總電流密度是 。 H場定義為 。 稍加編排, 。 所以,若且唯若。兩個方程式等價。 |} 描述在自由空間裏的電磁波 在自由空間裏,不需要考慮到介電質或磁化物質。假設源電流和源電荷為零,則馬克士威方程組寫為 、 、 、 。 從這方程組,應用一些向量恆等式,經過一番運算,可以得到電場與磁場的波動方程式: 、 。 對於這兩個波動方程式,平面行進正弦波是個解答波,其電場和磁場相互垂直,並且分別垂直於行進的方向,因此是個橫波。電場與磁場同相位地以光速 傳播: 。 仔細地觀察馬克士威方程組,就可以發現這方程組很明確地解釋了電磁波怎樣傳播於空間。根據法拉第感應定律,時變磁場會生成電場;根據馬克士威-安培定律,時變電場又生成了磁場。這不停的循環使得電磁波能夠以光速傳播於空間。 1856年,威廉·韋伯和鲁道夫·科尔劳施作萊頓瓶實驗,從實驗數據計算出 的數值,他們發現,這數值非常接近於先前從天文學得到的光波傳播於行星際空間的速度。從這實驗結果,馬克士威正確地斷定光波就是一種電磁輻射。 描述在物質裏的電磁性質 束縛電荷和束縛電流 假設,施加外電場於介電質。施加這個電場的結果是,介電質的分子會形成一個微觀的電偶極子,其伴隨著電偶極矩。分子的原子核會朝著電場的方向稍微遷移位置,而電子則會朝著相反方向稍微遷移位置。這形成了介電質的電極化。如右圖的理想狀況所示,雖然,所有涉及的電荷都仍舊束縛於其原本的分子,由於這些微小遷移所造成的電荷分佈,變得好像是在介電質的一邊形成了一薄層正表面電荷,在另一邊又形成了一薄層負表面電荷。電極化強度定義為介電質內部的電偶極矩密度,也就是單位體積的電偶極矩。在介電質內部,假設電極化強度是均勻的,則宏观的面束縛電荷只會出現於介電質表面,即進入或離開介電質之處;否則,假設是不均勻的,則介電質內部也會出現束縛電荷。 與靜電學有些類似的是,在靜磁學裏,假設施加外磁場於物質,響應這動作,物質會被磁化,原子成分會顯示出磁矩。在本質上,這磁矩與原子的各個亞原子粒子的角動量有關。其中,響應最顯著的是電子。這角動量的連結,不禁令人聯想到一副圖畫,在圖畫中,磁化物質變成了一群微觀的束縛電流迴路。雖然每一個電荷只是移動於其原子的微觀迴路,一群微觀的束縛電流迴路聚集在一起會形成宏观的束縛電流循環流動於物質的表面。這些束縛電流可以用磁化強度來描述。磁化強度定義為磁偶極矩在一個磁化物質內的密度,也就是單位體積的磁偶極矩。 這些非常複雜與粗糙的束縛電荷與束縛電流的物理行為,在宏观尺度,可以分別以電極化強度與磁化強度來表達。電極化強度與磁化強度分別將這些束縛電荷與束縛電流以恰當的尺度做空間平均,這樣,可以除去單獨整體原子形成的凹凸粗糙結構,但又能夠顯示出強度隨著位置而變化的物理性質。由於所有涉及的向量場都已做過恰當體積的空間平均,宏观馬克士威方程組忽略了微觀尺度的許多細節。不過,對於了解物質的宏观尺度性質,這些細節可能不具甚麼重要性。 本構關係 為了要應用宏观馬克士威方程組,必須分別找到場與場之間、場與場之間的關係。這些稱為本構關係的物理性質,設定了束縛電荷和束縛電流對於外場的響應。它們實際地對應於物質響應外場作用而產生的電極化或磁化。 本構關係式的基礎建立於附屬場與的定義式: 、 ; 其中,是電極化強度,是磁化強度。 電極化強度與磁化強度都是源自於物質對於外電場與外磁場的響應。電極化強度是電場的函數,磁化強度是磁場的函數。因此,本構關係式的一般形式為 、 。 在這裏,使用方括號,而不是圓括號,這樣標記主要是在提醒讀者,函數與參數彼此之間的關係並不簡單,很可能相當複雜,可能與過去歷史有關,也可能是非線性相關。大多數實際物質的本構關係式的獲得都需要使用近似手段,通常是從做實驗找到結果。 在自由空間(即理想真空)裏,不需考慮介電質和磁化物質,本構關係式變得很簡單: 、 。 將這些本構關係式代入宏观馬克士威方程組,則得到的方程組很像微觀馬克士威方程組,當然,在得到的高斯定律方程式和馬克士威-安培方程式內,總電荷密度和總電流密度分別被自由電荷密度和自由電流密度替代。這符合期待的結果,因為,在自由空間裏,沒有束縛電荷、束縛電流和極化電流。 更一般而言,對於線性物質,本構關係式為 、 ; 其中,是物質的電容率,是物質的磁導率。 儘管只是線性案例,仍舊可能很複雜。 在均質材料裏,與為常數;在非均質材料裏,則依位置而變換。 在各向同性材料裏,與為標量;在各向異性材料裏,例如晶體,它們是張量。 對於色散材料,和都跟入射電磁波的頻率有關。 邊界條件 如同其它微分方程組一般,必須設定邊界條件與初始條件,才能給出馬克士威方程組的唯一解答。 在經典電磁學裏,在一個不含有任何自由電荷和自由電流的區域內的電磁場,必定是來自於其它區域。當解析這狀況時,通過適當的邊界條件或初始條件,可以將區域外的電磁場與這區域的電磁場連結在一起。舉一個電磁波散射的例子,一個來自於散射區域之外的電磁波,遭遇到散射區域內的一個靶子,被這靶子散射出去。在這散射過程裏,由於電磁波與靶子之間相互作用,散射的電磁波含有很多與這靶子性質相關的信息。經過仔細地分析,將這些信息萃取出來,就可以更詳細地了解這靶子的性質。 對於某些案例,譬如波導或,因為像金屬牆壁一類的隔離設施,解答區域大部份孤立於外部世界。在金屬牆壁位置的邊界條件決定了解答區域的電磁場。在解答區域以外的外部世界,只能靠著邊界條件來影響內部的狀況。對於另外一些案例,像光導纖維或薄膜,解答區域時常會被分割為幾個亞區域,每個亞區域都有其簡單獨自的性質。通過亞區域與亞區域之間界面的邊界條件,可以將每一個亞區域的解答連結起來。 應用邊界條件,有時也可以簡化問題,使得問題更容易被了解。例如,均勻物體的電極化可以被更換為在這物體外表的一層面電荷分佈,或者,均勻物體的磁化被更換為在這物體外表的一層面電流分佈。詳盡細節,請參閱束縛電荷和束縛電流段落。 高斯單位制 厘米-克-秒單位制的三個基本單位是長度單位公分、質量單位克、時間單位秒。在經典力學裏,厘米-克-秒單位制的單位是一致的;但在電磁學裏,卻出現了幾種變型。高斯單位制是其中一種變形。採用高斯單位制,馬克士威方程組的形式為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 center;" |+馬克士威方程組(厘米-克-秒制) |- ! scope="col" style="width: 13em;" | 名稱 ! 微觀 ! 宏觀 |- | 高斯定律 | | |- | 高斯磁定律 | | |- |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 | |- | 馬克士威-安培定律 | | |} 進階表述 平直時空裏的協變形式 馬克士威方程組與狹義相對論之間的關係密切。不只是因為馬克士威方程組對於狹義相對論的初始發展,做了相當大的貢獻,也因為狹義相對論激盪出一種更簡潔的表述,能以協變張量來表達馬克士威方程組。 自由空間的馬克士威方程組的形式,對於任意慣性坐標系,都是一樣的。在狹義相對論裏,為了要更明確地表達出這論點,必須以四維向量和張量寫出協變形式的馬克士威方程組。這表述的一個構成要素為電磁張量,其是結合了電場和磁場在一起的二階反對稱張量。電磁張量表示為: 。 使用閔考斯基度規,
君主制()是指君主为国家元首,并由其名义上或实质上执掌政府权力的政权组织形式。君主的擔任與政權的掌控,會依照各個國家的制度而有所不同;縱使是同一個國家,在不同时期也各不相同。 概論 君主制的英文字根起源自(monárkhēs)。它由(monos,意為單一的、獨一的),以及(archon,意為統治),這兩個單字組成,字面意思是「單一的,絕對的統治者」。這個單字後來被譯為拉丁文「」,最後成為英文的「」。 從發展史上的譬如羅馬帝國和阿拉伯帝國時期,該國家多为和現代國家不同的君主專制。伴隨著眾多的征服和被征服,很多逐漸演變為現代國家,並由此形成當今各種政治體制的國家,例如實行君主立憲制的英國。根據君主權力有無受限,君主制可被大略分為君主專制和君主立宪制两种。 古希臘的君主制是傳統的三種政體(君主制、貴族制與民主制)分類之一。傳統上的君主通常指經由世襲方式傳承的國家統治者。由權力的限制以及执政方式來看,君主制可分為「無限君主制」與「有限君主制」。無限君主制,意指君主的權力沒有法定限制,主權由君主行使,通常是指君主专制。有限君主制,則是以憲法及法律來限制君主的權力施行,君主通常只有象徵性的地位,君主立憲制為其代表。 历史及现状 君主制大约始于2000多年以前,当时中国、波斯、罗马等国都拥有国王或皇帝。进入20世纪后,君主制国家开始大幅减少。在1900年至1920年间,俄罗斯、奥地利、德国、中国、土耳其等国均改行共和制,部分在一战后新成立的国家如芬兰与重新独立的波兰也选择共和制作为国家体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东欧地区因被苏联和共产党占领,当地君主制被强行废除(如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在北非和中东地区的伊斯兰国家也涌现出一批军事强人(如纳赛尔、卡扎菲),这些人透过他们在其国家军队内部的影响力最终通过政变等方式推翻君主制,而在二战后通过去殖民化取得独立的国家里只有很少一部分国家选择君主制,绝大部分新成立的国家选择了共和制,但在二战结束后,部分国家如西班牙和柬埔寨在经历了数年或数十年的共和制后最终又选择恢复君主制。最近废除君主制的国家是位于加勒比海的小国巴巴多斯,在2021年11月30日该国修改宪法废除了伊丽莎白二世在巴巴多斯的统治权,因此巴巴多斯的政体由英联邦王国变更为共和国,但是巴巴多斯仍是英联邦的成员国。君主制虽然还存在于欧洲、中东等地,但很多君主制国家如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代表着君主的权利是受到限制的,只有少数国家如沙特阿拉伯依旧实行绝对君主制。 政體名稱 君主的傳承 根據各地、各民族習俗和傳統,結合歷史原因,產生了各種傳承制度。比較表: 君主的权限 君主专制 君主专制是一種獨裁的政治體制,君主擁有統治國家、臣民自由的所有權力,沒有法律或法定的程序,告訴君主如何行使權力,君主的行為有至高無上的權利;同時參雜其他影響因素,例如政教合一、政教分離、國家傳統等等因素,這些因素可能是助力或限制。 此制度下,大多数独裁的君主是世袭的,少数是选举出来的(比如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有時,在君主独裁制中,君主不仅是世俗的首领,而且也是宗教的首领。 四帝共治制 羅馬帝國的特有制度,由羅馬皇帝戴克里先實施四帝共治制,是一種有任期限制的絕對君主制。 君主立憲制 君主立憲制()是相對於君主專制的一種國家體制。君主立憲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立憲,樹立人民主權、限制君主權力、實現事務上的共和主義理想但不採共和政體。其特點是國家元首是一位君主(皇帝、國王、大公等等,教宗有時也被看做是一個君主)。與其他國家元首不同的是,一般君主是終身制的,君主的地位從定義上就已經高於國家的其他公民(這是君主與一些其他元首如獨裁者的一個區别,一般獨裁者將自己定義為公民的一員,但出於客觀需要他必須掌權為國家服務),往往君主屬於一個特别的階層(貴族),此外世襲制也往往是君主的一個特點(不過在這一點上也有例外)。 君主立憲制也可以稱為「民主君主制」、「虛位元首制」或「虛君共和制」。現代國家從神權政治、君主制邁向民主化過程中,有共和制與君主立憲制的兩種選項。中文「虛君共和」為梁啟超在清朝支持君主立憲制時所造,主要原因是要和當時革命黨支持的共和制競爭公共性: 由於各國對君主權力的不同限制,又可以分為二元制君主立憲制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二元制君主立憲制 二元制君主立憲制指君主立憲的前提下,君主權力大於議會,各種主要法令都要經其簽署,並且常有權委任首相和上議院議員,某些國家還有君權神授色彩,而不是政教分離的。這種政體一般多產生在資本主義發展較晚的國家,如摩洛哥、約旦、阿聯酋、泰國,一戰前的德國和二戰前的日本也是這種政體。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下的君主權力受到嚴格限制,君主通常只是象徵性的國家元首,議會才是國家權力中心。政府內閣由議會的多數黨或政黨聯盟產生,向議會負責,如果內閣失去信任,或者集體辭職,或者解散議會重新選舉。例如英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瑞典、挪威、丹麥、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西班牙、日本、馬來西亞。 代理君主類 現行君主制國家 目前有43個國家採行君主制,人口共有5億人,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查爾斯三世是現今15個英聯邦王國的君主。這些國家包括安提瓜和巴布达、澳大利亚、巴哈马、伯利兹、加拿大、格林纳达、牙买加、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所罗门群岛、圖瓦盧及英国。這些國家是由大英帝国獨立產生的國家,但仍維持在英联邦內,以查爾斯三世為其君主。十五個國家都是君主立憲制國家,也都是民主國家。國王的權力有限,甚至只有禮儀上的權力。國王也是英格蘭教會的領袖,而其他14個英聯邦王國沒有官方教會。 其他歐洲君主立憲國 安道爾公國、比利时王國、丹麦王国、盧森堡大公國、荷兰王国、挪威王国、西班牙王国及瑞典王國都是完全民主的國家,君主只有部份權力,甚至只是禮儀上的權力。有些國家,會在國內有官方教會,像是挪威、瑞典、丹麦有新教路德宗的教會,而安道尔則是天主教國家,西班牙、比利时及荷兰沒有官方教會。卢森堡主要是羅馬天主教,但有五個所謂的「官方認可,有全國重要性的教派」(羅馬天主教、新教、希臘東正教、猶太教及伊斯蘭教),這些宗教有一些特殊的權力,例如其祭司或神職人員薪資是由政府支出。 安道尔是比較特殊的國家,是二头政治,由法国总统及天主教烏赫爾教區共同統治。此情形是因為其歷史因素造成,在君主制中產生了特殊的情形,例如: 兩個君主都不是安道尔人的後代。 一個君主是由另一個國家(法國)公民投票產生,不是由安道尔人投票,安道尔人也不能投票決定法國總統。 另一個君主是由另一個國家的君主(教宗)所任命。 君主有較大權力的歐洲君主制國家 列支敦斯登公國和摩納哥公國是君主立憲國家,但親王仍然有實質上的權力。例如2003年列支敦斯登制憲公投授予親王否決權,使他可以否決議會提出的任何法案,親王也可以任命或解僱任何政府成員或是民選的官員或議員。但列支敦斯登不算君主專制,因為人民可以公投結束親王的統治。2011年時列支敦斯登攝政王阿洛伊斯威脅要否決有關墮胎合法化的公投,引起許多議論,因為過去30年來親王還沒有否決過任何法案。摩纳哥親王的權力更簡單,他不能任命或是解僱政府成員或是民選的官員或議員,但他可以任命摩纳哥国务大臣、及法官。理論上阿尔贝二世及漢斯·亞當二世在其國內都有很大的權力,但不如伊斯蘭君主制君主。列支敦斯登及摩纳哥的親王也有許多土地,且是許多公司的股東。 伊斯蘭君主制 巴林、汶莱、约旦、科威特、马来西亚、摩洛哥、阿曼、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採行伊斯蘭君主制,其君主權力比大英國協或是歐洲的君主國要大很多。汶莱、阿曼及沙特阿拉伯仍然是君主專制,巴林、科威特、卡塔尔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一般算是混合制,名義上有政府的代表性機構,但君主仍然有大部份的權力。约旦及摩洛哥是君主立憲制,不過其君主的權力仍然比歐洲君主立憲制國家的君主要大。 東亞及東南亞的君主立憲國 不丹、柬埔寨、泰國及日本是君主立憲國,君主只有部份的權力,甚至只是禮儀上的權力。日本原來自幕府將軍大政奉還以來是二元制君主立憲制,在20世紀改為君主立憲制。不丹則是在2008年調整。柬埔寨自從從法蘭西殖民帝國獨立之後,原來就有自己的君主,但在 高棉共和國掌權後,就被廢除了,在1993年的和平協議後才又恢復。 其他君主制國家 有五個君主制國家無法歸類在上述任何一類中:大洋洲玻里尼西亞的東加、非洲的斯威士兰及莱索托、歐洲的梵蒂冈及馬爾他騎士團。其中莱索托和東加是君主立憲國,而斯威士兰及梵蒂冈是君主專制。其中斯威士兰又比較特別,一般會稱為二头政治:國王(也稱為)和他的母親()一起執政,是國家的兩個領袖(原始用意是為了政治權力上的制衡)。不過Ngwenyama視為是國家統治上的領袖,而Ndlovukati是國家靈性及自然上的領袖(這些年來或多或少的已禮儀化)。教宗是梵蒂冈的绝對君主,也是天主教會的領袖以及罗马主教。教宗是選任的,不是由繼承產生的,而且獲選之前,不需要有梵蒂冈公民的身份。馬爾他騎士團依照其特殊的歷史以及不尋常的處境,自認是主權主體,不過在國際法中的定位仍有爭議。 和家族独裁的关系 实行家族独裁的政体并非君主制且通常为共和制,但是其国家领导人的产生非正常的公民选举而是通过世袭方式产生,因此形似君主制。其中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金日成家族(金日成、金正日及金正恩)曾被敘述為事實上的君主專制或是家族獨裁。2013年時朝鲜劳动党修訂的十大原則,第十條的第二款有提到朝鲜劳动党及革命需要永遠由「白頭山(金日成家族)的血脈所領導」。此外在上世纪覆灭的一些家族独裁政体,如尼加拉瓜的索摩查家族以及海地的杜瓦利埃王朝,尽管它们都属于共和制政体,但是后世评价习惯使用“王朝”来进行称呼。 參考文獻 參見 皇帝 君權神授說 法西斯主义 帝国 王国 汗國 世袭君主制 君主立宪制
套路架式 主要流行套路有陳式和杨氏。陈氏太極习练难度较大,套路中有发力的动作,並有易經太极拳理專註。 杨式太極流传最广的杨澄甫傳下来的杨式太極拳,由基礎健身護體向上堆疊功力、可隨個人喜好循階而上,盡性立命為宗旨。 基本十三勢 太極十三勢:掤、捋、擠、按,採、挒、肘、靠,進、退、顧、盼、定。包括, 四正:掤、捋、擠、按。 四隅:採、挒、肘、靠。 五步:進、退、顧、盼、定。 常見招式 太极拳的常見招式: 起式 攬雀尾 單鞭 提手上式 白鶴亮翅 摟膝拗步 手揮琵琶 搬攔捶 如封似閉 十字手 抱虎歸山 斜單鞭 肘底捶 倒攆猴 雲手 單鞭下式 金雞獨立 分腳 蹬腳 栽捶 玉女穿梭 上步七星 退步跨虎 轉身擺蓮 彎弓射虎 野馬分鬃 練習與實戰 原道教太極功夫自衛為主,後發制人,借力打力。慢﹑圓﹑柔之中內含「氣」﹑「勁」。柔中帶剛。 太極功以鬆功主導一切,整劲貫串發化,旁觀者描述只及外觀及該人個人太極層級。 太極拳行拳练功時講究鬆沉圓活,勢勢存心揆用意, 意氣君來骨肉臣(见太极拳#太極拳基本训练经典文献)。 用於實戰如何展現特點,主要後發制人,注重觀察瞭解對手(聽勁),通過引導而不是抵抗對手的發力,和改變佔位來使對手的進攻落空,同時讓對手暴露弱點,然後自身蓄力和發力進行反擊。 聽勁的基礎建立在掤勁上,沒有掤勁,聽勁很難聽得明;若掤勁夠強,則聽勁會十分明顯。 太極功以鬆體感自然,掤勁旨在中定。 傳統太極拳的主要流派 歷史上各大派之太極拳,依據其練習的需要。本身的套路種類就極為多樣化,例如陳氏太極拳便有了老架、新架等等。由於再傳的後人的發揚,在原有拳架長年的實踐的基礎上,終必有了自己的看法,而形成的「支派」,在太極拳界也極為普遍。 太极拳主要流派: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孙氏太极拳、李式太极拳、趙堡太極拳等。 陳氏太極拳 有老架、小架、新架等 楊氏太極拳 由清朝武術家楊露禪创立。 楊露禪傳子>楊建侯傳子>杨澄甫, 鄭子太極(杨澄甫傳>鄭曼青) ,鄭曼青傳>黃性賢, 顧式(顧汝章){楊露禪傳子建侯傳>李景林傳>顧汝章}, 吳圖南式太極拳(楊少候小架)、王蘭亭太極拳(王蘭亭)、王氏太極(王壯弘)、董式太極()、田式(田兆麟)、熊式(熊養和)、府內派、老六路 吳氏太極拳 鄭式(鄭天熊)、常式(常遠亭)、吳圖南式(大架)由吳圖南太極拳大架经莫斐(吴图南上世纪30年代弟子传给其子莫韫龙)演變莫式太极拳(莫韞龍太极拳)及南國古典太極拳[吳式太極南國門古典太極拳] 武氏太極拳 郝式〔郝和(郝為真)〕 孫氏太極拳 傅式(傅振嵩)、沙式(沙國政) 和式太極拳 因地域关系,又被称赵堡太极拳,代理架(和兆元)、忽雷架(李景延),腾挪架(李作智),领落架(代理架前身) 流傳、簡化普及推廣、體育競賽化 從五十年代起,中國開展「發展体育運動,增強人民体質」的群眾性體育活動,把太極拳當作為一個健身項目。1957年,國家体委編出了24式簡化太極拳。到1959年,國家体委又編出了88式太極拳。從1985年始,中國辦了多屆全國太極拳專項比賽。 第一屆:1985年,哈爾濱 第二屆:1986年,太原 第三屆:1987年,孝感 第四屆:1988年,桂林 國家體委為了進一步推動太極拳運動,下決心編太極拳竞賽套路。從9月初開始工作,由張山主持(領導),参加編寫工作的主要人員有張文廣(楊式)、闞桂香(陳式)、門惠豐(孫式、吳式)、李秉慈(吳式)、計月娥(工作人員)。 太極拳體育競賽化,比賽的套路有繁有簡,分各門派再分24式、48式、66式等等。 審定者是徐才、李天驥、張繼修、蔡龍雲、李德印等人。 新編套路發展 所謂新派太極是中國國家體委武術研究院以楊式風格為主,並吸收了陳、吳、武、孫多家太極的特點,自1957年以來先後創編的多套新編太極套路。 国家套路主要有:八式、十六式、二十四式、三十二式、四十二式、四十八式、八十八式太极拳。 另外,针对不同的门派,又创编了杨氏四十式、陈氏五十六式、吴式四十五式、孙氏七十三式和武式四十六式太极拳。 坊間多稱「國家體委套路」、「國家套路」、「新編套路」、「簡化套路」、「競賽套路」或「新派太極」。 國家體委此舉主要有以下原因: 去除傳統套路以門派、家族為本之色彩 減低傳統太極的技擊色彩,破坏传统文化 簡化以利普及、推廣
(祖師源流)。 楊家太極拳繼而再發展出其他各個太極拳門派。現今廣為流傳的部份太極拳門派,如楊家、吳家、李家等都有源自武當張三丰之說法。 現今「香港楊式太極拳總會」網頁的「太極源流」中的「宗師受業」一段說明了楊家太極拳之傳承源自武當張三丰。 起源考据 有關太極拳的起源與始創人,最早的說法為太极大师李亦畲1867年的《太极拳小序》,认为是張三丰。 许多太极拳的源流研究的结果也认为張三丰是始創人。如明朝文人李以恒寫的《淮城夜話》中敘述:「張玄素,遼東懿州人,生於元初,乳名全一。元初入學,取名通。才智超群,博學經史,過目不忘。入仕,淡功名,喜清閒林下。先生身材高大,龜形鶴骨,大耳方頤,青髯如戟。初拜碧落宮白雲長老為師,悟修身之道。後遇全真道士邱處機,傳吐納而悟。辭家遠遊,學道於火龍真人,得延年術。後至寶雞金台山,精研道學,號三豐道人。道成遊天下,至武當,結蓬於玉虛台,精研太極,創武學,自成一家。以陰柔陽剛、剛柔兩儀四象而創太極三功,即內丹太極劍三百八十四招,太極兩儀拳三百八十四拳,陰陽太極掌。」 但據民初唐豪考據,現代流行之太極拳應是由陳王廷所創的「陳家溝拳術」五路中長拳一百零八勢衍演出來的諸多分枝。據《陳氏拳械譜》陳王廷所造拳套有五路;長拳十三勢頭路,長拳一百零八勢一路、炮捶一路、紅拳一路。也有「金剛十八拿法」等「散手」和「短打」。 后自唐豪考据后起,始有分歧,分裂出各种太极拳创始人的说法,唐豪在晚年承认其考证有失正确,颇有错漏,但为时已晚,有人认为无任何可信史料查据知太极拳与张三丰的关系,甚至张三丰其人其事都流于传言。太极拳源于张三丰的说法,确为小说家和好事者作为“传奇”大肆渲染,信口开河。但武当太极拳拳路流传甚广,武当早有传承,且杨氏太极传人杨澄甫的书中认为太极拳传自张三丰。 武當山有奉祀张三丰廟殿。武學的公開討論與解密以文革後最烈。 唐豪考據 唐豪三下陈家沟考察,发现《陈氏家乘》陈王廷“长短句”中有“闷来时造拳”句和《陈氏家谱》陈王廷的“旁注”(第26个旁注的最后一个旁注)中有“陈氏拳手刀枪创造之人也”。于是断定太极拳为陈王廷所创。(唐豪并未到武当山考察)顾留馨编入了《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卷》“太极拳”条第记“太极拳最早传习于河南温县陈家沟陈姓家族中,陈氏太极拳的创编人是卓有创见的武术家陈王廷”。沈家桢、顾留馨合著《太极拳术》简介中有“陈式太极拳是古老的拳种,其他流派的太极拳(如杨、吴、武、孙)都是在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创新的。”另方面,根據古代戚繼光《紀效新書》的記錄,裡面的拳勢與太極拳極其吻合,可以推斷太極拳與明代軍隊戰技,必然有一定的關係。如此論斷尚有爭議。 民初歷史 當代太極拳考據說法約可分為兩類,一是顧留馨的《太極拳研究》,一是吳圖南的《太極拳之研究》。 (1)顧留馨的《太極拳研究》,力主太極拳乃明末清初河南陳家溝的陳王廷所創。 (2)吳圖南的《太極拳之研究》,認為有關太極拳的「記載」可推至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程靈洗,至張三丰而大成,且有拳路流傳系統為證。 近代之研究 由武漢體育學院武術系主任、教授、著名武術家江百龍先生領導、組織的課題科研組,對國家體委委管課題研究項目《武當拳派源流、拳系及內容研究》,歷時三年的研究,於1992年8月1日,在武當山紫霄飯店宣講論文進行鑒定。 參加鑒定的是由國家體委組織的二十餘名全國武術界著名的專家、學者、教授、武術大師,對該課題的《武當拳派祖師張三丰之生平》、《武當拳派之淵源》、《武當拳派之理論基礎》、《武當拳派之技擊內容》,進行了認真鑒定,一致認為:張三丰確有其人,武當山確有其拳,武當拳派是與少林拳派齊名的中國內家拳。這次對武當拳派的高層次高水準的研究,出了專著《武當拳之研究》,併在國家體委獲獎。 國家體委科研課題《武當拳派源流、拳系及內容研究》工作,編撰《武當拳之研究》,發表《武當拳探源》、《武當拳與道教理論的聯繫》等多篇武當武術論文,彙集了當前贊同“張三丰的太極拳祖師地位”的武術學者有關“武當武術”和“張三丰”研究的主要觀點,透視出了這些學者的研究方向和學術層面。 套路架式 主要流行套路有陳式和杨氏。陈氏太極习练难度较大,套路中有发力的动作,並有易經太极拳理專註。 杨式太極流传最广的杨澄甫傳下来的杨式太極拳,由基礎健身護體向上堆疊功力、可隨個人喜好循階而上,盡性立命為宗旨。 基本十三勢 太極十三勢:掤、捋、擠、按,採、挒、肘、靠,進、退、顧、盼、定。包括, 四正:掤、捋、擠、按。 四隅:採、挒、肘、靠。 五步:進、退、顧、盼、定。 常見招式 太极拳的常見招式: 起式 攬雀尾 單鞭 提手上式 白鶴亮翅 摟膝拗步 手揮琵琶 搬攔捶 如封似閉 十字手 抱虎歸山 斜單鞭 肘底捶 倒攆猴 雲手 單鞭下式 金雞獨立 分腳 蹬腳 栽捶 玉女穿梭 上步七星 退步跨虎 轉身擺蓮 彎弓射虎 野馬分鬃 練習與實戰 原道教太極功夫自衛為主,後發制人,借力打力。慢﹑圓﹑柔之中內含「氣」﹑「勁」。柔中帶剛。 太極功以鬆功主導一切,整劲貫串發化,旁觀者描述只及外觀及該人個人太極層級。 太極拳行拳练功時講究鬆沉圓活,勢勢存心揆用意, 意氣君來骨肉臣(见太极拳#太極拳基本训练经典文献)。 用於實戰如何展現特點,主要後發制人,注重觀察瞭解對手(聽勁),通過引導而不是抵抗對手的發力,和改變佔位來使對手的進攻落空,同時讓對手暴露弱點,然後自身蓄力和發力進行反擊。 聽勁的基礎建立在掤勁上,沒有掤勁,聽勁很難聽得明;若掤勁夠強,則聽勁會十分明顯。 太極功以鬆體感自然,掤勁旨在中定。
在自由空间内,任何天线都向各个方向辐射能量,但是特定的架构会使天线在某个方向上获得较大方向性,而其它方向的能量辐射则可以忽略。 通过增加附加导体棒或线圈(称之为单元)并改变其长度、间距和方位(或者改变天线波束方向),可以制造出拥有既定特性的天线,如八木天线。“”或“天线阵”是指相当数量的有源天线共用源或负载来产生定向的天线辐射方向图。天线的空间关系通常也会影响其方向性。“有源单元”是指此天线单元的能量输出由该单元内部的能量源所决定(而不是仅由通过电路的信号能量)或者该单元能量输出的能量源由信号输入所控制。“天线引入线”是在信号源和有源天线之间传输信号能量的传导装置(如传输线或馈线)。它由有源天线延伸出来直达源。“天线馈电”则是指有源天线和放大器之间的元件。 互能性 具有互能性的天線的電學特性在不論是發射或者接收狀態下,包捨發射功率、輻射方向圖、阻抗、頻寬、增益、谐振频率及偏振是相同的。 例如,八木天線在發射及接受無線電波時,它的指向性是相同的。因此,為了方便溝通,描述天線的特性時通常不會提及發射或接收狀態。 具互能性的天線是線性的,並由有雙向性(bilateral)的物料製成。雙向性指一個方向的電流或磁場的擾動與對相反方向的場或電流的擾動相同。多數製成天線的材料也具有互能性。一部份的微波天線屬於例外,它們由非典型的材料製成,例如絕緣體和環形器,包含諸如鐵氧體的單向性的材料,令它們不具有互能性。 天線諧振 諧振是電子在電容率變化的表面上,產生反射的現象,天線依賴諧振以處理訊號。在天線上,反射表面是由導體的末端產生的,通常是金屬線或金屬棒的末端。在最簡單的情況下,它的一端有饋電點,連接到接收機和收發機。導體與所需信號的電場對齊,令它垂直於從天線到源(或廣播天線情況下的接收器)的線。 天线参数 影响天线性能的临界参数有很多,通常在天线设计过程中可以进行调整,如谐振频率、阻抗、增益、孔径或辐射方向图、极化、效率和带宽等。另外,发射天线还有最大额定功率,而接收天线则有噪声抑制参数。 谐振频率 “谐振频率”和“电谐振”与天线的电长度相关。电长度通常是电线物理长度除以自由空间中波传输速度与电线中速度之比值。天线的电长度通常由波长来表示。天线一般在某一频率调谐,并在此谐振频率为中心的一段频带上有效。但其它天线参数(尤其是辐射方向图和阻抗)随频率而变,所以天线的谐振频率可能仅与这些更重要参数的中心频率相近。 天线可以在与目标波长成分数关系的长度所对应的频率下谐振。一些天线设计有多个谐振频率,另一些则在很宽的频带上相对有效。最常见的宽带天线是对数周期天线,但它的增益相对于窄带天线则要小很多。 增益 天线设计中,“增益”指天线最强辐射方向的天线辐射方向图强度与参考天线的强度之比取对数。如果参考天线是全向天线,增益的单位为dBi。比如,偶极子天线的增益为2.14dBi。偶极子天线也常用作参考天线(这是由于球对称的完美全向参考天线无法制造,根本原因是电磁波在真空中是无色散的横波,分别对应光子静质量为0和自旋为1的性质),这种情况下天线的增益以dBd为单位。 天线增益是无源现象,天线并不增加功率,而是仅仅重新分配而使在某方向上比全向天线辐射更多的能量。如果天线在一些方向上增益为正,由于天线的能量守恒,它在其他方向上的增益则为负。因此,天线所能达到的增益要在天线的覆盖范围和它的增益之间达到平衡。比如,航天器上碟形天线的增益很大,但覆盖范围却很窄,所以它必须精确地指向地球;而广播发射天线由于需要向各个方向辐射,它的增益就很小。 碟形天线的增益与孔径(反射区)、天线反射面表面精度,以及发射/接收的频率成正比。通常来讲,孔径越大增益越大,频率越高增益也越大,但在较高频率下表面精度的误差会导致增益的极大降低。 “孔径”和“辐射方向图”与增益紧密相关。孔径是指在最高增益方向上的“波束”截面形状,是二维的(有时孔径表示为近似于该截面的圆的半径或该波束圆锥所呈的角)。辐射方向图则是表示增益的三维图,但通常只考虑辐射方向图的水平和垂直二维截面。高增益天线辐射方向图常伴有“副瓣”。副瓣是指增益中除主瓣(增益最高“波束”)外的波束。副瓣在如雷达等系统需要判定信号方向的时候,会影响天线品質,由于功率分配副瓣还会使主瓣增益降低。 带宽
带宽 天线的带宽是指它有效工作的频率范围,通常以其谐振频率为中心。天线带宽可以通过以下多种技术增大,如使用较粗的金属线,使用金属“网笼”来近似更粗的金属线,尖端变细的天线元件(如馈电喇叭中),以及多天线集成的单一部件,使用特性阻抗来选择正确的天线。小型天线通常使用方便,但在带宽、尺寸和效率上有着不可避免的限制。 阻抗 “阻抗”类似于光学中的折射率。电波穿行于天线系统不同部分(电台、馈线、天线、自由空间)是会遇到阻抗差异。在每个接口处,取决于阻抗匹配,电波的部分能量会反射回源,在馈线上形成一定的驻波。此时电波最大能量与最小能量比值可以测出,称之为驻波比(SWR)。驻波比为1:1是理想情况。1.5:1的驻波比在能耗较为关键的低能应用上被视为临界值。而高达6:1的驻波比也可出现在相应的设备中。极小化各处接口的阻抗差(阻抗匹配)将减小驻波比并极大化天线系统各部分之间的能量传输。 天线的复阻抗涉及该天线工作时的电长度。通过调节馈线的阻抗,即将馈线当作阻抗变换器,天线的阻抗可以和馈线和电台相匹配。更为常见的是使用天线调谐器、巴倫器、阻抗变换器、包含电容和电感的匹配网络,或者如伽马匹配的匹配段。 辐射方向图 辐射方向图是天线发射或接受相对场强度的图形描述。由于天线向三维空间辐射,需要数个图形来描述。如果天线辐射相对某轴对称(如双极子天线、螺旋天线和某些抛物面天线),则只需一张方向图。 不同的天线供应商/使用者对于方向图有着不同的标准和制图格式。 参阅 八木天線 (魚骨天線) 天线术语列表 电磁学 WiFi 卫星电视 业余无线电 射电望远镜
× 10−13 Ω−1 cm−1,但比完全量測不出導電度的氯稍好。 在55GPa(約54萬倍大氣壓力)的壓力下,溴從絕緣體轉為金屬。在75GPa,它轉為面心斜方結構。在100GPa,它轉為體心斜方單原子結構。 同位素 溴有兩個穩定的同位素:79Br及81Br。自然界中只有這兩種同位素,79Br佔51%,81Br佔49%。兩者皆有3/2-核子自旋,可用於核磁共振,其中81Br較常用。它們近似一比一的分布對用質譜儀分辨含有溴的化合物十分有幫助。其它至少已發現23種放射性同位素存在,不少是核分裂的產物,多因半衰期太短而無法存在於自然界。有幾種來自於核分裂產物的大原子量溴同位素會產生延遲性的中子衰變。所有的放射性溴同位素的半衰期相對來講是比較短的,半衰期最長的是一個中子數不足的同位素。其中,最重要的是80Br(t1/2=17.7分鐘)、80mBr (t1/2=4.421小時)和82Br(t1/2=35.28小時),皆為天然溴元素中子活化產生。最穩定的溴放射性同位素是77Br(t1/2=57.04小時)。比79Br輕的同位素最主要的衰變模式是藉由電子捕獲衰變為硒的同位素;比81Br重的同位素藉由β衰變成氪的同位素;80Br可能藉由前述兩方法衰變成穩定80Se或80Kr。 自然存在形式及製備 溴在自然界中和其他卤素一样,基本没有单质状态存在。它的化合物常常和氯的化合物混杂在一起,但是数量少得多,在一些矿泉水、盐湖水(如死海)和海水中含有溴。地球上99%的溴元素以Br-的形式存在于海水中,所以人们也把溴称为「海洋元素」。由過濾法,溴鹽在海水裡的含量約65 ppm,但它在海裡的濃度比氯小。溴可以在溴含量豐富的鹵井與死海(接近50000ppm)中商業開採。 2007年製造的溴接近556,000公噸(價值約25億美元),其中最主要的生產國是美國,以色列與中國。溴的生產量自1960年代以來已經成長了六倍,美國溴含量最多的地方在哥倫比亞縣與猶尼昂縣。中國的溴來源位於山東省,而以色列的溴則源於死海的水。使用氯氣來處理富含溴的鹵水,在過程中,氯氣氧化溴離子而形成溴分子。 2 Br− + Cl2 → 2 Cl− + Br2 由於溴的商業運用以及很長的保存時間,人們不會刻意的去製備它。但小量的溴可以經由固態溴化鈉與濃硫酸(H2SO4)製備。反應的第一步是製造氣態的溴化氫(HBr),但於此反應條件下,部分的溴化氫會進一步硫酸氧化形成溴分子(Br2)與二氧化硫(SO2)。 NaBr (s) + H2SO4(aq)→ HBr (aq) + NaHSO4(aq) 2 HBr (aq) + H2SO4(aq)→ Br2(g) + SO2(g) + 2 H2O(l) 還可以用氫溴酸和過氧化氫反應製備。 2HBr (aq) + H2O2(aq)→ 2H2O(l) + Br2(g) 或者使用以下歸中反應製備: 5Br- + BrO3- + 6H+ → 3Br2 + 3H2O 使用相似的化合物,如使用稀鹽酸與次氯酸鈉也是可以的。最重要的是,該酸的陰離子(以上述的例子,硫酸根與氯離子)的電負度比溴還大,使取代反應能夠發生。 化学性质 有機化學 有機化合物要得以溴化有加成反應與取代反應兩種途徑。溴對烯的雙鍵進行電加成,中途產生一個環狀含溴的中間產物。在像二硫化碳之類的無水溶劑裡,反應將產生二溴的產物。舉例來說,它跟乙烯反應將會產生1,2-二溴乙烷,溴也可以對苯酚與苯胺進行加成反應。當用來反應的是溴水時,除了本來會出現的二溴化物外,有少部分的烯會反應成鹵代醇。由於溴的反應是非常的可靠的,所以溴水會拿來做檢測烯類、苯酚與苯胺的檢測試劑。就像其他的鹵素一樣,溴也可以進行自由基反應,舉例來說,烴類在光照下可給溴溴化。 溴,在有催化量的磷的情況下,可以輕易的以溴化羧酸中的α-氫。這個方法稱做赫爾-烏爾哈-澤林斯基反應,是商業製溴乙酸法的基礎。人們通常使用N-溴代琥珀醯亞胺來代替元素態的溴,因為它比較好處理,而且反應也比較溫和且更具選擇性。有機溴化物相對於活性較弱的有機氯化物與較貴的有機碘化物而言,是比較好的選擇。因此,格氏試劑與有機鋰化物通常使用相對應的有機溴化物來製造。
溴也會把金屬與類金屬氧化成相對應的溴化物,通常無水的溴與含水的溴比起來活性較低,但無水的溴會與鋁、鈦、汞、锑、鹼土金屬與鹼金屬劇烈的反應。 如果溴是溶解在含水的氫氧化物中的話,溴離子(Br−)將會與次溴酸根(BrO−)一起產生,產生的次溴酸根是溴化物且具有漂白能力的原因。在一些化合物中,次溴酸根的自身氧化還原是定量的,其產生的溴酸根是與氯酸根相當相似的強氧化劑。 3 BrO− → BrO3− + 2 Br− 過溴酸根無法使用製造過氯酸根的方法-電解來製造,其製造方法是將溴酸根與氟進行反應。 BrO3− + H2O + F2 → BrO4− + 2 HF 用途 許多種的有機溴化物在工業上有其應用,其中一部份是由溴製備而來,另一部份則是由溴化氫製備而來。而溴化氫則是以在溴中燃燒氫來取得。 加成反應是製備1,2-二溴乙烷的過程,而1,2-二溴乙烷是有機溴化物中製造量最多的。 C2H4 + Br2 → CH2BrCH2Br 阻燃物 含溴阻燃劑的重要性與日俱增,當燃燒發生時,阻燃劑會生成氫溴酸,它會干擾在火焰當中所進行的氧化連鎖反應。高活性的氫、氧與氫氧根自由基會與溴化氫反應成活性沒那麼強的溴自由基。含溴的化合物可以藉由在聚合過程中加入一些受到溴化的單體或在聚合後加入含溴化合物的方法加入聚合物中。添加四溴雙酚A可以製造聚酯與環氧樹脂,用於印刷電路板(PCB)的環氧樹脂通常都是由阻燃劑製成的,並且在產品縮寫中以FR來表示。(如FR-4與FR-2)溴乙烯可以用來製造聚乙烯、聚氯乙烯與聚丙烯。十溴二苯醚可以添加在已完成的聚合物中。 汽油添加劑 1,2-二溴乙烷是添加在含鉛汽油中的一種汽油添加劑,它藉由產生揮發性的溴化鉛來移除引擎中的鉛,此類用法在美國佔了1966年全部溴用量的77%,但這種用途在1970年代因為會污染環境而被禁止了。此化合物也曾當作殺蟲用的燻劑,但此種應用也一樣的被禁止了。 殺蟲劑 溴甲烷曾廣泛用做煙薰土地用的農藥,蒙特婁公約決定到2005年逐漸淘汰這種會破壞臭氧層的化合物。在1991年,估計有35,000公噸的此化合物用來對付線蟲動物、真菌、雜草還有一些土壤的問題。 其他用途 鈣、鈉與鋅的溴化物在溴的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這些鹽類在水裡產生稠密的化合物,可以用來做鑽井液,有時也稱做clear brine fluids。 溴也可以用來生產溴化植物油,溴化植物油在許多橘子口味的軟性飲料中當作乳劑。於1940年代發現此化合物後,它廣泛地得以使用,直到在1970年代中期,英國與美國限制了它的使用並且研發出了替代用的乳劑。但在1997年美國的軟性飲料仍然可以含有含溴植物油。 某些染料、農業化學藥品與藥品是有機溴化合物。1-溴-3-氯丙烷、1-溴乙基苯與1-溴化烷是利用烯類與溴化氫的反馬氏規則加成來製備的。溴化乙錠(EtBr)在凝膠電泳中當作DNA的染色劑。 高折射率的化合物。 水淨化與消毒用化合物。 一些攝影業者使用溴化鉀來防止霧(不希望出現的銀還原)的生成。 溴蒸氣也用於敏化銀版攝影法用的銀版的第二步,該版之後會經過汞蒸氣的處理。溴的角色是加強剛受碘化銀版的光敏。 生物上的應用 溴在人體中還未找到已知的功能,但有機溴化合物的確自然存在。海中的有機物是有機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在1999年有超過1600種化合物得以發現。其中最常見的是溴甲烷,海藻估計製造了56,000公噸的此化合物,夏威夷的蘆筍藻所製成的香精油中就含有80%的溴甲烷。一個有名且人類已長時間使用的有機溴化合物是泰爾紫,這種含溴的紫色物质存在于一種體型中等的掠食性海蝸牛:腹足綱的紫螺蝸牛之中。這種天然的有機溴化合物直到1909年才由所發現。大部分自然界中的有機溴化合物是由所產生的。 安全与法规 元素狀態的溴是有毒且有刺激性的,其蒸氣有強烈腐蝕性,能破壞橡膠。因為溴是一種氧化劑,它不能與大部分的有機或無機化合物穩定的共存,所以輸送溴時需要謹慎,通常是使用內襯著鉛的鋼製桶子,並以堅固的金屬架支撐。 當某些特定的含溴離子化合物在酸性環境下與高錳酸鉀(KMnO4)混合時,會產生淡棕色的溴霧,它聞起來像是漂白水,並且對黏膜有很強的刺激性以及催淚性。一旦有人暴露於其中,應該立即移動至有新鮮空氣的地方,如果出現了某些症狀,那麼必須以藥物治療。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 – Bromine Theodoregray.com – Bromine USGS Minerals Information: Bromine Bromine Science and Environmental
是光速。 對於一個有非零定值靜止質量而移動在方向的粒子的力與加速度的相對性表示式是: 這裡勞侖茲因子是 相對性的力不會產生一個定加速度,但當物體接近光速時期加速度會持續下降。注意,對一個有非零靜止質量而在光速中的物體來說是未定義的,且這個理論沒有作在光速時的預測。 費曼圖 基礎力 宇宙中的所有力都是基於四種基礎交互作用。強力與弱力只作用在非常小的距離,且負責亞原子粒子間的交互作用,包括核子與複合原子核。電磁力作用在電荷間而重力作用在質量間。其它的力都是基於這四種基礎交互作用的存在。例如摩擦力是電磁力作用在兩個原子的表面間的表現,且包利不相容原理不允許原子通過其它的原子。彈簧中的使物體回到平衡位置的力,由虎克定律建模,也是電磁力與不相容原理作用在一起的結果。向心力是產生旋轉參考系的加速的加速力。 對於力的基礎理論的發展沿著不同想法的統一場理論的路線而進行。例如牛頓在他的重力萬有理論中統一了地球表面使物體落下的力與天體力學軌道的力。麥可·法拉第與詹姆斯·克拉克·馬克士威透過一種電磁理論證明了電力與磁力是一體的。在二十世紀,量子力學的發展領出了現代的認知為前三種基礎力(除了重力)是物質(費米子)藉由交換被稱作規範玻色子的虛粒子之交互作用的表現。粒子物理的標準模型設置了一個多種力之間的相似引領著科學家們預測了弱力與電磁力的統一在電弱理論接著由觀測而確認。標準模型完整的公式化預測了還沒觀測到的希格斯粒子,但是如微中子振盪這類的觀測指出標準模型是不完整的。一個大統一理論允許將電弱交互作用與強力作結合是提供一個可能性給如超對稱的候補理論可以容納一些出色的物理學中未解決問題。物理學家企圖發展有條理的統一模型將可以結合四種基礎作用力成萬物理論。愛因斯坦試圖作這件事但未成功,但現在對這個問題有的最接近答案是弦理論。 重力 現在所稱的重力,直到艾薩克·牛頓的工作之前,都沒有被認定是萬有的。在牛頓之前,物體落向地球並沒有被認為跟天體的運行有關。伽利略描述落體的特性,藉由確定任何物體在自由落下時的加速度是定值,且跟物體質量無關,有助於啟發牛頓。今日,這個朝向地球表面的由重力產生的加速度通常以標示,有一個大約是9.81米每平方秒的大小(這個是從海平面測量且跟位置有關)且指向地心。 這個觀測意味著地球表面上作用在物體上的重力直接地與物體質量成正比。因此有質量的物體會受到一個力是: 在自由落下中,這個力沒有被阻礙因此作用在物體上的淨力即是物體的重量。對於非自由落下的物體會與其它力反應。例如,一個站在地板上的人遭受的淨力為零,由於他的重量與地板提供的正向力平衡。 牛頓對重力理論的貢獻是統一了天體運動與地球上觀測到的落體運動。他提出了重力定律,這可以說明了早先已經被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描述過的天體運動。 牛頓進而了解到重力的效應可能以在大距離的不同方面被觀測到。特別是牛頓確定若重力產生的加速度如平方反比定律下降,月球繞著地球的加速度可以被歸因為相同的重力所造成。更進一步,牛頓認識到因重力產生的加速度和吸引物體的質量成正比。結合這些想法對相關的質量 () 與地球的半徑()給出一個重力加速度的公式: 這裡向量的方向給定為,這個單位向量直接從地心指出。 在此方程式中,因次定數被用來描述相關的重力強度。這個定數也被稱作牛頓萬有重力常數,儘管牛頓生前都還不曉得這個值是多少。直到1798年亨利·卡文狄西用扭力天平測出的第一個測量值;這在出版界裡是以地球質量的測量來廣泛地報導,由於上面給出的方程式加上已知的即可解出地球質量。然而牛頓認識到由於所有天體遵循著一樣的運動定律,它的重力定律因此變成萬有的。簡潔地說,牛頓重力定律陳述了質體的重力作用在物體上是 這裡 是兩個物體質心間的距離且 是單位向量,方向是從第一個物體的質心朝向第二個物體的質心。 這個公式足以立為後來所有在太陽系中的運動的描述的基本直到二十世紀。在這段期間,攝動分析的方法被發明來計算由多種星體如行星、衛星、彗星或小行星所造成的軌道誤差。這個公式精確足夠到允許數學家在海王星被觀測到之前就預測到它的存在。 只有水星的軌道以牛頓重力定律似乎不能完全地解釋。一些天體物理學家預測其它行星(祝融星)的存在將解釋這個不合;僅管一些早期的跡象顯示沒有這種行星可以被找到。當愛因斯坦最後公式化他的廣義相對論後,他將注意力轉向水星軌道的問題且找出他的理論並加入說明這個不合的修正。這是牛頓的重力理論第一次被證明需要作些許修正。 從此開始,廣義相對論被公認為解釋重力的最佳理論。在廣相中,重力不被看作一種力,移動的物體自由地在重力場中行進而在他們在自己的慣性之下直線地通過彎曲的時空,定義如在兩個時空事件中的最短時空路徑,這被稱作物體的彈道軌跡。例如籃球從地上投出成一個拋物線,如它在相同的重力場中。它的時空軌跡(當加入額外的ct因次)幾乎是直線,有稍微的彎曲(有光年級的曲率半徑)。物體的動量改變量的時間導數將其標為「重力」。 電磁力 核力 非基礎力 正向力 摩擦力 張力 彈力 連續力學 假想力 旋轉和力矩 力矩被定義為力臂向量與作用力向量的外積。 向心力
現在所稱的重力,直到艾薩克·牛頓的工作之前,都沒有被認定是萬有的。在牛頓之前,物體落向地球並沒有被認為跟天體的運行有關。伽利略描述落體的特性,藉由確定任何物體在自由落下時的加速度是定值,且跟物體質量無關,有助於啟發牛頓。今日,這個朝向地球表面的由重力產生的加速度通常以標示,有一個大約是9.81米每平方秒的大小(這個是從海平面測量且跟位置有關)且指向地心。 這個觀測意味著地球表面上作用在物體上的重力直接地與物體質量成正比。因此有質量的物體會受到一個力是: 在自由落下中,這個力沒有被阻礙因此作用在物體上的淨力即是物體的重量。對於非自由落下的物體會與其它力反應。例如,一個站在地板上的人遭受的淨力為零,由於他的重量與地板提供的正向力平衡。 牛頓對重力理論的貢獻是統一了天體運動與地球上觀測到的落體運動。他提出了重力定律,這可以說明了早先已經被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描述過的天體運動。 牛頓進而了解到重力的效應可能以在大距離的不同方面被觀測到。特別是牛頓確定若重力產生的加速度如平方反比定律下降,月球繞著地球的加速度可以被歸因為相同的重力所造成。更進一步,牛頓認識到因重力產生的加速度和吸引物體的質量成正比。結合這些想法對相關的質量 () 與地球的半徑()給出一個重力加速度的公式: 這裡向量的方向給定為,這個單位向量直接從地心指出。 在此方程式中,因次定數被用來描述相關的重力強度。這個定數也被稱作牛頓萬有重力常數,儘管牛頓生前都還不曉得這個值是多少。直到1798年亨利·卡文狄西用扭力天平測出的第一個測量值;這在出版界裡是以地球質量的測量來廣泛地報導,由於上面給出的方程式加上已知的即可解出地球質量。然而牛頓認識到由於所有天體遵循著一樣的運動定律,它的重力定律因此變成萬有的。簡潔地說,牛頓重力定律陳述了質體的重力作用在物體上是 這裡 是兩個物體質心間的距離且 是單位向量,方向是從第一個物體的質心朝向第二個物體的質心。 這個公式足以立為後來所有在太陽系中的運動的描述的基本直到二十世紀。在這段期間,攝動分析的方法被發明來計算由多種星體如行星、衛星、彗星或小行星所造成的軌道誤差。這個公式精確足夠到允許數學家在海王星被觀測到之前就預測到它的存在。 只有水星的軌道以牛頓重力定律似乎不能完全地解釋。一些天體物理學家預測其它行星(祝融星)的存在將解釋這個不合;僅管一些早期的跡象顯示沒有這種行星可以被找到。當愛因斯坦最後公式化他的廣義相對論後,他將注意力轉向水星軌道的問題且找出他的理論並加入說明這個不合的修正。這是牛頓的重力理論第一次被證明需要作些許修正。 從此開始,廣義相對論被公認為解釋重力的最佳理論。在廣相中,重力不被看作一種力,移動的物體自由地在重力場中行進而在他們在自己的慣性之下直線地通過彎曲的時空,定義如在兩個時空事件中的最短時空路徑,這被稱作物體的彈道軌跡。例如籃球從地上投出成一個拋物線,如它在相同的重力場中。它的時空軌跡(當加入額外的ct因次)幾乎是直線,有稍微的彎曲(有光年級的曲率半徑)。物體的動量改變量的時間導數將其標為「重力」。 電磁力 核力 非基礎力 正向力 摩擦力 張力 彈力 連續力學 假想力 旋轉和力矩 力矩被定義為力臂向量與作用力向量的外積。 向心力 當物體作圓周運動時,向心力為指向圓心的力。 運動積分 位能 通常位能場在數學上的相關概念因方便而代替力來使用。例如,重力作用在物體上可以被看作重力場的作用存在在物體的位置上。重述 數學上能量的定義(經由功的定義),一個位純量場被定義為場的梯度與作用在每個點上的力呈相等且相反: 力可以被分類為守恆力與非守恆力。守恆力等於位的梯度而非守恆力則否。 守恆力 一個守恆力作用在封閉系統上有相關的機械功准許能量只在動能與位能間轉換。這意味著對於封閉系統淨機械能是守恆的,無論守恆力什麼時候作用在系統上。因此力與空間中不同位置的位能差有直接的關係,且可以被看作一個位場的加工物,以相同的方法,一道水流的方向與量 可以被看作是一個區域的海拔的等高線圖的加工物。 保守力包括重力、電磁力與彈簧力。這些力每個都有對應模型,通常跟從球對稱的位置發出的半徑向量相關。例如: 對於重力: 這裡是重力定數,是物體「i」的質量。 對於電磁力 這裡是真空電容率,是物體「i」的電荷。 對於彈簧力: 這裡是彈簧係數。 非守恆力 對於確定的物理情景,不可能將這些力模型化成是因為位的梯度所產生。這通常是因為巨觀物理上的考慮將力看成從微觀態的巨觀統計平均而產生。例如,摩擦力由許多原子間的靜電位梯度而造成,但這個力模型顯然跟任何巨觀位置向量無關。摩擦力之外的非守恆力還包括了其它接觸力、張力、壓縮與阻力。然而只要描述得夠細微,這些力的結果都是守恆的,由於這些巨觀力每個都是微觀位的淨結果。 巨觀非守恆力與微觀守恆力的關聯是以統計力學的細節處理來描述。在巨觀封閉系統中,非守恆力的作用改變了系統的內能,通常與熱的傳遞有關。根據热力学第二定律,非守恆力需要導致在封閉系統中的能量從有序轉換到更無序狀態為熵的增加。 測量單位
(1917–22),俗稱「老共和軍」(Old IRA),由發展而來。在愛爾蘭獨立戰爭結束並簽訂《英愛條約》之後,分裂為: ,在愛爾蘭內戰期間改組為(National Army),為愛爾蘭國防軍(Defence Forces)之前身。其支持團體之後整合成為今日的愛爾蘭統一黨。 ,其支持者為當時新芬黨內的由埃蒙·德·瓦莱拉所領導的反停戰協議派。(瓦莱拉於1926年離開新芬黨,並建立愛爾蘭共和黨。)反條約派共和軍與部分老共和軍於1930年代整合,並於愛爾蘭和英國進行軍事活動。新芬黨亦在此期間與共和軍重建關係。反英愛條約派共和軍在1969年再度分裂為: (Official Irish Republican Army,OIRA)與正式新芬黨,思想左傾走向马克思主义並主張與英國停戰。正式愛爾蘭共和軍於1972年停火,而正式新芬黨則改名為新芬工人黨,後又於1982年再度改名為工人黨。 1974年,正統共和軍與正統新芬黨內的極左派出走並分別組成爱尔兰民族解放军(Irish National Liberation Army,INLA)與愛爾蘭共和社會黨。 1987年,INLA再度分裂出(Irish People's Liberation Organisation,IPLO;1986–1992)。愛爾蘭工人黨則於1992年分裂出民主左翼。(民主左翼於1999年并入爱尔兰工黨。) 臨時愛爾蘭共和軍(Provisional Irish Republican Army,PIRA;一般稱為IRA,通常稱為北愛爾蘭共和軍或簡稱北愛共和軍)與新芬黨,相較於正統派的馬克思主義,臨時派承襲了傳統的北愛爾蘭共和運動。北愛共和軍主要活動範圍在北愛爾蘭,直到2005年才停火。其領導核心團體為。 1986年,反對新芬黨放棄的人士出走,另組(Continuity Irish
1939年,爱尔兰共和军开始在英国制造爆炸事件,被爱尔兰共和國政府和英国政府取缔。 1969年,爱尔兰共和军分为和临时派。正式派自称信奉马克思主义并放弃武裝抗爭,转向非暴力斗争;其政治組織正統新芬黨后改组為工人黨。临时派坚持武裝抗爭,攻擊活動至1997年停止,且思想漸左並活躍於政治活動上,其政治組織為新芬黨。 由于爱尔兰共和军使用恐怖袭击手段,被许多国家视为恐怖组织。 1980年代,爱尔兰共和军曾遭首相撒切尔夫人镇压及強硬應對衝突,她也曾被爱尔兰共和军襲擊,但避過一劫。 1997年,對北愛爾蘭問題態度溫和的工黨上台後,工黨允諾北愛爾蘭可以組建自治政府並簽下貝爾法斯特協議,共和軍隨後宣佈停火,並由美國、加拿大和芬蘭組織的監督隊伍監察愛爾蘭共和軍的棄械進程。 2005年7月28日,愛爾蘭共和軍正式下令终止武装斗争。它要求所有的爱尔兰共和军单位必须放弃使用武器,只通过和平方式,协助发展纯政治和民主计划。2005年9月26日,監督組織宣布愛爾蘭共和軍已經完成所有棄械過程,全部武器被列為「永久不可使用」或「永久無用」。 目前包括從臨時派分裂出來的(Continuity IRA)、真愛爾蘭共和軍(Real IRA)等仍有零星活動。 愛爾蘭共和軍的分裂與演變 (1917–22),俗稱「老共和軍」(Old IRA),由發展而來。在愛爾蘭獨立戰爭結束並簽訂《英愛條約》之後,分裂為: ,在愛爾蘭內戰期間改組為(National Army),為愛爾蘭國防軍(Defence Forces)之前身。其支持團體之後整合成為今日的愛爾蘭統一黨。 ,其支持者為當時新芬黨內的由埃蒙·德·瓦莱拉所領導的反停戰協議派。(瓦莱拉於1926年離開新芬黨,並建立愛爾蘭共和黨。)反條約派共和軍與部分老共和軍於1930年代整合,並於愛爾蘭和英國進行軍事活動。新芬黨亦在此期間與共和軍重建關係。反英愛條約派共和軍在1969年再度分裂為: (Official Irish Republican Army,OIRA)與正式新芬黨,思想左傾走向马克思主义並主張與英國停戰。正式愛爾蘭共和軍於1972年停火,而正式新芬黨則改名為新芬工人黨,後又於1982年再度改名為工人黨。 1974年,正統共和軍與正統新芬黨內的極左派出走並分別組成爱尔兰民族解放军(Irish National
词源 有理数在英文中称作rational number,来自拉丁语rationalis,意为理性的;词根ratio,拉丁语意为理性、计算。代表“比例”的英文ratio一词在历史上出现得要比有理数(rational number)一词更晚,前者最早有记录是1660,而后者是1570年。 运算 有理数集对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是封闭的,亦即有理數加、减、乘、除有理數的結果仍為有理數。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如下: 两个有理数和相等当且仅当 有理数中存在加法和乘法的逆: 时, 古埃及分数 古埃及分数是分子为1、分母为正整数的有理数。每个有理数都可以表达为有限个两两不等的古埃及分数的和。例如: 对于给定的正有理数,存在无穷多种表达成有限个两两不等的古埃及分数之和的方法。 形式构建 数学上可以将有理数定义为建立在整数的有序对上的等价类,这里不为零。我们可以对这些有序对定义加法和乘法,规则如下: 为了使,定义等价关系如下: 这种等价关系与上述定义的加法和乘法上是一致的,而且可以将Q定义为整数有序对关于等价关系~的商集:。例如:两个对和是相同的,如果它们满足上述等式。(这种构建可用于任何整数环,参见商域。) 定義大小 Q上的大小可以定义为: 当且仅当 并且
数学上,可以表达为两个整数比的数(, )被定义为有理数,例如,0.75(可被表达为);整数和整数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与有理数相對的是无理数,如无法用整数比表示。 有理数与分數形式的区别,分數形式是一种表示比值的记法,如 分數形式是无理数。 所有有理数的集合表示为Q,Q+,或。定义如下: 有理数的小数部分有限或为循环。不是有理數的實數遂稱為無理數。 词源 有理数在英文中称作rational number,来自拉丁语rationalis,意为理性的;词根ratio,拉丁语意为理性、计算。代表“比例”的英文ratio一词在历史上出现得要比有理数(rational number)一词更晚,前者最早有记录是1660,而后者是1570年。 运算 有理数集对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是封闭的,亦即有理數加、减、乘、除有理數的結果仍為有理數。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如下: 两个有理数和相等当且仅当 有理数中存在加法和乘法的逆: 时, 古埃及分数 古埃及分数是分子为1、分母为正整数的有理数。每个有理数都可以表达为有限个两两不等的古埃及分数的和。例如: 对于给定的正有理数,存在无穷多种表达成有限个两两不等的古埃及分数之和的方法。 形式构建
45°==0.70710678… π=3.141592653589793238462… 性质 无理数加或减无理数不一定得无理数,如。 无理数乘不等于0的有理数必得无理数。 无理数的平方根、立方根等次方根必得无理数。 不知是否是無理數的數 π+e、π-e等,事实上,對于任何非零整數及,不知道是否無理數。 無理數與無理數的四則運算的結果往往不知道是否無理數,只有π-π=0、等除外。 我們亦不知道、、、欧拉-马歇罗尼常数、卡塔兰常数和费根鲍姆常数是否無理數。 無理數集的特性 無理數集是不可數集(有理數集是可數集而實數集是不可數集)。無理數集是不完備的拓撲空間,它與所有正數數列的集拓撲同構,當中的同構映射是無理數的連分數開展,因而贝尔纲定理可應用於無數間的拓撲空間。 無理化作連分數的表達式 , 選取正實數使 。 經由遞迴處理 無理數之證 證明是无理数 假设是有理数,且,是最简分数。 两边平方,得。将此式改写为,可见为偶数。 因为平方运算保持奇偶性,所以只能为偶数。设,其中为整数。
證明是无理数 證一 同樣,假設是有理數,兩邊平方得 , 於是是有理數。兩邊再次平方,得: , 於是 由於是有理數,所以 透過證明形如的數是無理數的方法,得出也是一無理數 但這結果明顯和與皆為有理數出現矛盾,故為無理數 證二 同樣假設是有理數, ,兩邊平方: 證明形式的數是無理數的方法,得出是無理數 也是矛盾的。 證明是无理数 ,兩邊平方得 ,得到為一有理數 ,兩邊繼續平方: 由於,皆為有理數 設,亦為有理數 證明形式的數是無理數的方法可知為無理數 這和是有理數衝突 所以得證為無理數 参见 分划 丢番图逼近 3的算术平方根 5的算术平方根 超越数 第一次數學危機 正規數 外部連結 從畢氏學派到歐氏幾何的誕生,蔡聰明 ,有畢氏弄石法的證明 是無理數的六個證明,香港大學數學系蕭文強 (Mathematical Excalibur Vol.3 No.1
内有上确界。 最后一条是区分实数和有理数的关键。例如所有平方小于的有理数的集合存在有理数上界,如;但是不存在有理数上确界(因为不是有理数)。 實數通过上述性质唯一确定。更准确的说,给定任意两个戴德金完备的有序域 和 ,存在从 到 的唯一的域同構,即代數學上兩者可看作是相同。 例子 (整数) (有限小数) (无限循环小数) (无理数) (无理数) (分数) 性质 基本运算 在实数域内,可实现的基本运算有加、减、乘、除、乘方等,对非负数还可以进行开方运算。实数加、减、乘、除(除数不为零)、平方后结果还是实数。任何实数都可以开奇次方,结果仍是实数;只有非负实数才能开偶次方,其结果还是实数。 连续性或完備性 作为度量空間或一致空間,實數集合是一个完备空间,它有以下性质: 所有實數的柯西序列都有一個實數極限。 有理數集合就不是完备空间。例如,是有理數的柯西序列,但沒有有理數極限。实际上,它有個實數極限。實數是有理數的完备化:這亦是构造實數集合的一种方法。 完备的有序域(有序性) 实数集合通常被描述为“完备的有序域”,这可以几种解释。 首先,有序域可以是完备格。然而,很容易发现没有有序域会是完备格。这是由于有序域没有最大元素(对任意元素,将更大)。所以,这裡的“完备”不是完备格的意思。
基本运算 在实数域内,可实现的基本运算有加、减、乘、除、乘方等,对非负数还可以进行开方运算。实数加、减、乘、除(除数不为零)、平方后结果还是实数。任何实数都可以开奇次方,结果仍是实数;只有非负实数才能开偶次方,其结果还是实数。 连续性或完備性 作为度量空間或一致空間,實數集合是一个完备空间,它有以下性质: 所有實數的柯西序列都有一個實數極限。 有理數集合就不是完备空间。例如,是有理數的柯西序列,但沒有有理數極限。实际上,它有個實數極限。實數是有理數的完备化:這亦是构造實數集合的一种方法。 完备的有序域(有序性) 实数集合通常被描述为“完备的有序域”,这可以几种解释。 首先,有序域可以是完备格。然而,很容易发现没有有序域会是完备格。这是由于有序域没有最大元素(对任意元素,将更大)。所以,这裡的“完备”不是完备格的意思。 另外,有序域满足戴德金完备性,这在上述「公理」中已经定义。上述的唯一性也说明了这裡的“完备”是指戴德金完备性的意思。这个完备性的意思非常接近采用戴德金分割来构造实数的方法,即从(有理数)有序域出发,通过标准的方法建立戴德金完备性。 这两个完备性的概念都忽略了域的结构。然而,有序群(域是种特殊的群)可以定义一致空间,而一致空间又有完备空间的概念。上述「完备性」中所述的只是一个特例。(这里采用一致空间中的完备性概念,而不是相关的人们熟知的度量空间的完备性,这是由于度量空间的定义依赖于实数的性质。)当然,并不是唯一的一致完备的有序域,但它是唯一的一致完备的「阿基米德域」。实际上,“完备的阿基米德域”比“完备的有序域”更常见。可以证明,任意一致完备的阿基米德域必然是戴德金完备的(当然反之亦然)。这个完备性的意思非常接近采用柯西序列来构造实数的方法,即从(有理数)阿基米德域出发,通过标准的方法建立一致完备性。 “完备的阿基米德域”最早是由希尔伯特提出来的,他还想表达一些不同于上述的意思。他认为,实数构成了「最大的」阿基米德域,即所有其他的阿基米德域都是的子域。这样是“完备的”是指,在其中加入任何元素都将使它不再是阿基米德域。这个完备性的意思非常接近用超实数来构造实数的方法,即从某个包含所有(超实数)有序域的纯类出发,从其子域中找出最大的阿基米德域。 高级性质 实数集是不可数的,也就是说,实数的个数严格多于自然数的个数(尽管两者都是无穷大)。这一点,可以通过康托尔对角线方法证明。实际上,实数集的势为2ω(请参见连续统的势),即自然数集的幂集的势。由于实数集中只有可数集个数的元素可能是代数数,绝大多数实数是超越数。实数集的子集中,不存在其势严格大于自然数集的势且严格小于实数集的势的集合,这就是连续统假设。该假设不能被证明是否正确,这是因为它和集合论的ZF(ZFC)公理系统相互独立。 所有非负实数的平方根属于,但这对负数不成立。这表明上的序是由其代数结构确定的。而且,所有奇数次多项式至少有一个根属于。这两个性质使成为实封闭域的最主要的实例。证明这一点就是对代数基本定理的证明的前半部分。 实数集拥有一个规范的测度,即勒贝格测度。 实数集的上确界公理用到了实数集的子集,这是一种二阶逻辑的陈述。不可能只采用一阶逻辑来刻画实数集:1. Löwenheim-Skolem定理说明,存在一个实数集的可数稠密子集,它在一阶逻辑中正好满足和实数集自身完全相同的命题;2. 超实数的集合远远大于,但也同样满足和一样的一阶逻辑命题。满足和一样的一阶逻辑命题的有序域称为的非标准模型。这就是非标准分析的研究内容,在非标准模型中证明一阶逻辑命题(可能比在中证明要简单一些),从而确定这些命题在中也成立。 拓撲性質 實數集構成一個度量空間:和間的距離定為絕對值 。作為一個全序集,它也具有序拓撲。這裡,從度量和序關係得到的拓撲相同。實數集又是一維的可縮空間(所以也是連通空間)、局部緊緻空間、可分空間、。但實數集不是緊緻空間。這些可以通過特定的性質來確定,例如,無限連續可分的序拓撲必須和實數集同胚。以下是實數的拓撲性質總覽: 令為一實數。的鄰-{域}-是實數集中一個包括一段含有的線段的子集。 是可分空間。 在中處處稠密。 的開集是開區間的聯集。 的緊子集等价于有界閉集。特別是:所有含端點的有限線段都是緊子集。 每個中的有界序列都有收斂子序列。 是連通且單連通的。 中的連通子集是線段、射線與本身。由此性質可迅速導出中間值定理。 區間套定理:設為一個有界閉集的序列,且,則其交集非空。嚴格表法如下: . 扩展与一般化 实数集可以在几种不同的方面进行扩展和一般化: 最自然的扩展可能就是复数了。复数集是包含了所有多项式的根的代数闭域。但是,复数集不是一个有序域。 实数集扩展的有序域是超实数的集合,包含无穷小和无穷大。它不是一个阿基米德域。 有时候,形式元素 +∞和 -∞加入实数集,构成扩展的实数轴。它是一个紧致空间,而不是一个域,但它保留了许多实数的性质。 希尔伯特空间的自伴随算子在许多方面一般化实数集:它们可以是有序的(尽管不一定全序)、完备的;它们所有的特征值都是实数;它们构成一个实结合代数。 注释 请参阅 有理数 无理数 虚数 复数 实数系的连续性 實數
正整数与负整数 整數是一个集合,通常可以分为正整數、零(0)和負整數。正整數(符号:Z+或)即大於0的整數,是正数与整数的交集。而負整數(符号:或)即小於0的整數,是负数与整数的交集。和整數一样,两者都是可數的無限集合。除正整數和負整數外,通常将0與正整數统称为非負整數(符号:Z+0或),而将0與負整數统称为非正整數(符号:Z-0或)。在数论中自然数通常被视为与正整數等同,即1,2,3等,但在集合论和计算机科学中自然数则通常是指非负整数,即0,1,2等。 代数性质 下表给出任何整数的加法和乘法的基本性质。 全体整数关于加法和乘法形成一个环。环论中的整环、无零因子环和唯一分解域可以看作是整数的抽象化模型。 是一个加法循环群,因为任何整数都是若干个1或-1的和。1和-1是仅有的两个生成元。每个元素个数为无穷个的循环群都与同构。 有序性质 是一个全序集,没有上界和下界,其序列如下: 一个整数大于零则为正,小于零则为负。零既非正也非负。
若且,则(加法) 若且,则;若,则(乘法) 整数环是一个欧几里德域。 電腦中的整數 的基數 的基數(或勢)是ℵ0,與相同。這可以從建立一雙射函數到來證明,亦即該函數要同時滿足單射及滿射的條件,例如: 當該函數的定義域僅限於,則證明與可建立一一對應的關係,即兩集等勢。
常州市金坛区第一中学(东南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常州市金坛区第四中学 常州市武进区三河口高级中学 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高级中学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高级中学 常州市新北区西夏墅高级中学 常州市戚墅堰高级中学(省常中分校) 高校 常州大学 常州工学院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江苏理工学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目湖校区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常州交通技师学院 江苏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特产 浇切片 芝麻糖 大麻糕 常州萝卜干 豆斋饼 梳篦 乱针绣 锡剧 留青竹刻 蟹黄小笼包(迎桂) 横山肉松 焦溪葡萄 芙蓉香螺 湟里牛肉 洛阳水蜜桃 溧阳别桥咸鹅 溧阳社渚西瓜 金坛雀舌 天目湖笋干 天目湖沙锅鱼头 金坛繁昌芋头 卜弋桥猪头肉 横山桥百叶 寨桥寨桥老鹅 小河河豚鱼、江鲜、羊肉 名胜古迹 常州文物古迹众多,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4处。其中,有国内外罕见的最为古老的地面城池——淹城遗址;号称“东南第一丛林”的天宁寺;因苏东坡来常州并泊舟而得名的舣舟亭;始建于北宋的文笔塔;建于唐昭宗年间的红梅阁;《红楼梦》中烟花巷的原型篦箕巷等。还有历史文化名人故居,瞿秋白、张太雷,抗倭名将唐荆川,著名画家恽南田、汤雨生,著名诗人黄仲则,著名史学家赵翼、屠寄,政治家、书法家庄蕴宽,著名谴责小说家李伯元及“爱国七君子”中李公朴、史良故居等30多处。常州园林历史悠久,数量众多,明清两代盛极一时,有40多处,现保存较好的有近园、约园、半园、亦园、寄园、止园、意园、聊园、暂园、未园等。还有香港财政司长唐英年捐助的“唐荆川纪念馆”及唐氏宗祠等。 此外还有天目湖、茅山、中华恐龙园、横山大林寺、白龙庙、澄西县革命烈士纪念碑等著名景点。 现如今新建的常州眼也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宗教 佛教登记的活动场所53处,分别为天宁寺、清凉寺、大林寺、万佛寺、九龙禅寺、永宁寺、吴黄禅寺等;基督教登记的活动场所52处,信徒17500人,有常州市基督教堂等;道教登记的活动场所6处。茅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道教第八小洞天。天主教登记的活动场所5处,信徒2031人;伊斯兰教登记的活动场所1处,信徒1727人。 名人 友好城市 常州市目前共有28個友好城市,分-{布}-情形為歐洲11個,大洋洲2個,非洲2個,亞洲6個和美洲7個: 歐洲 普拉托省 普拉托 布拉邦省 蒂尔堡 西芬兰省 萨塔昆塔地区 下西里西亚省 耶莱尼亚古拉 兰讷斯 托木斯克托木斯克州 林堡省 洛默尔 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 斯塔夫罗波尔 埃森 北威州 明登 西米德兰郡 索利哈尔 大洋洲 维多利亚州 云登市 新南威尔士州 赫斯特维尔市 非洲 达累斯萨拉姆 博巴森-荷津市 亚洲 大阪府
常州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处太湖平原西北部。北濒长江,南邻太湖,西南接安徽省、南京市,东接无锡市,西靠镇江市。与上海、南京两大都市等距相望,距省会南京市144千米(高速公路)。西南部有宜溧山地,山峰有茅山、锅底山、伍员山等。湖泊有洮湖、滆湖。河流有京杭大运河、武宜运河、太滆运河、荆溪、南运河等。水网密布,有水乡之称。5世纪30年代,江南大水,周忱到江南治水时,大兴围湖造田,堵江水以防涝。20年造田3.7万亩,使芙蓉湖、阳湖、临津湖逐渐缩小,以致消失。 气候 常州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季风影响显著,四季分明:冬湿冷,夏闷热。年降水量主要在春夏两季;通常5,6月份梅雨带来的降雨最多。1月最冷,平均气温3.1℃,7月最热,平均气温28.0℃。年均温15.8℃,年均降水量1091毫米。全年日照总时数为1940.2小时。 政治 现任领导 行政区划 常州市现辖5个市辖区,代管1个县级市。 市辖区:天宁区、钟楼区、新北区、武进区、金坛区 县级市:溧阳市 此外,常州市还设立以下经济管理区:国家级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新北区合署办公)、国家级武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常州经济开发区(原戚墅堰区与横林镇、横山桥镇、遥观镇,名义上划归武进区,实际上由常州市政府直接领导)。 人口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5,278,121人。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592,431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685,690人,增长14.93%,年平均增长率为1.4%。其中,男性人口为2,711,786人,占总人口的51.38%;女性人口为2,566,335人,占总人口的48.62%。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5.67。0-14岁的人口为699,862人,占总人口的13.26%;15-59岁的人口为3,522,325人,占总人口的66.73%;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55,934人,占总人口的20.01%,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785,494人,占总人口的14.88%。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4,067,856人,占总人口的77.07%;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210,265人,占总人口的22.93%。 2022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36.62万人,增长0.31%。全年出生人口2.96万人,死亡人口3.2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47‰,比上年下降0.38个千分点。年末城镇常住人口418.64万人,比上年增加3.62万人。城镇化率为78.01%,比上年提升0.43个百分点。全市户籍总人口389.21万人,增长0.27%。 民族 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5,223,648人,占98.97%;各少数民族人口为54,473人,占1.03%。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670,420人,增长14.72%,占总人口比例下降0.18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15,270人,增长38.95%,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18个百分点。 经济 交通 铁路 京沪线,常州为特等站。连接全国各主要城市。 京沪高速铁路常州北站是沪宁线通过站中最大的车站,到达北京南站最快4小时51分,到达上海虹桥站最快40分。2014年5月,常州北站站房顶部南侧霓虹灯发生故障,显示为“吊州北站”,引发网友热议。常州也因此被网友戏称为“吊州”或“大吊州”。 沪宁城际铁路常州站,沪宁城际铁路主要车站,到达南京站最快39分,到达上海站最快58分,戚墅堰站,常州市城东的客运站。 沪宁沿江高速铁路,经停金坛站,武进站。 宁杭高速铁路,经停瓦屋山站、溧阳站。 新长铁路 公路 、通邻近各市县的公路网干道。 经过常州新北区,到上海和南京都为约1小时。 ,经过武进市区,穿越滆湖,连接武进市区与金坛。 ,经过常州市区西部,连接扬州和宜兴。 ,作为常州主干道:通江路、怀德路,并连接金坛区。 市内交通 市内有总长近八十公里的井字形城市高架快速内环路网,外环绕城高架公路环已于2010年建成通车。 2008年1月1日常州开通了快速公交系统(BRT),是江苏省内首个快速公交系统。现在已建成两条快速公交线,10余条支线,并且开通了H1、H2、H3、H4共四条环线,(其中前两条在常州市区运营,后两条在武进市区运营)组成了庞大的城市公共运输交通的主干道。全市公交线路大多可以享受空调车2元、刷卡6折的优惠,是继北京以后全国第二个给予市民公共交通优惠的城市。2020年11月30日,常州公交全面涨价,在原票价的基础上增加1元;目前全市公交线路大多可以享受空调车2元、刷卡6折的优惠。 轨道交通 2012年5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文批准江苏省常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8年),常州市成为全国第29个、江苏省第4个获批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根据规划,常州市远期将形成4条线路,共129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近期建设一期和一期工程,长约53.88公里,形成“十”字型的轨道交通基本骨架。 2019年9月,正式运营。 2021年6月28日,正式开通 航道、港口 市区北临长江,南濒太湖,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全市水网纵横交织,连江通海。长江常州港作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年货物吞吐量超过百万吨。 机场 常州奔牛国际机场是4E级机场,现有通达北京、广州、大连、厦门、深圳、海口、西安等国内20多个大中城市的航线,以及通往澳门、芽庄、台北、台中、高雄、首尔、曼谷、万象、济州岛、襄阳郡等国际 (地区)城市的航线。 文化教育 高中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常州市第一中学 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 常州市第二中学 常州市第三中学 常州市第四中学 常州市第五中学 常州市第八中学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 常州国际学校 常州市新桥高级中学 常州市清潭中学 常州市勤业中学(原常州市第九中学) 常州市田家炳高级中学(原常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常州市潞城中学 常州市戚墅堰实验中学(原戚墅堰机车车辆厂职工子弟中学) 江苏省武进高级中学(原江苏省湖塘桥中学) 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 江苏省横林高级中学 常州市青龙中学 江苏省溧阳中学 江苏省华罗庚中学 常州市金坛区第一中学(东南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常州市金坛区第四中学 常州市武进区三河口高级中学 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高级中学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高级中学 常州市新北区西夏墅高级中学 常州市戚墅堰高级中学(省常中分校) 高校 常州大学 常州工学院
一条小船靠在威尼斯的一处港口,默顿提着两件行李,沿着那条小径,离开。 主要角色 海伦娜·博纳姆·卡特 饰 凯特·克罗伊 萊納斯·洛區(Linus Roache) 饰 默顿·登谢 艾莉森·伊里亚德(Alison Elliott) 饰 米莉·希勒 夏洛特·瑞普林(Charlotte Rampling) 饰 阿姨茉 米高·甘邦 飾 Lionel Croy 小說
萊納斯·洛區(Linus Roache) 饰 默顿·登谢 艾莉森·伊里亚德(Alison Elliott) 饰 米莉·希勒 夏洛特·瑞普林(Charlotte Rampling) 饰 阿姨茉 米高·甘邦 飾 Lionel Croy 小說 把好的小说搬上银幕在电影史上屡见不鲜,改编时通常会采用两种方式。其一,原汁原味的将文字诠释成画面,最大程度的保留人物性格、叙述性以及对话,但要平面的文字完整的转换成运动的画面自然有困难,除非文字材料十分简短。其二,选择自由的改编,允许浓缩、变化以及一定程度的“现代化”,但这种做法在尺度上很难把握,而且观众是否能够接受也很难控制。显然《慾望之翼》的导演索夫特雷和剧本作家阿米尼采用了后一种方式,他们保留了故事的主体情节以及小说的基本主题,但改变了詹姆斯小说中的某些外貌以适合电影来表现。 詹姆斯用了6年时间完成小说,他主要的目的是想戏剧性的表现十九世纪没落的道德、传统与二十世纪新的“现代方式”之间的抵触,而正是这一抵触为三位主人公之间复杂关系的发生提供了背景。故事没有所谓的英雄或恶棍,善恶划分的标准模棱两可,小说的作者以一种超然的美学观念凌驾于作品之外,影片的导演则通过镜头来旁观。凯特的确设计了一个阴谋,但是她心里上的矛盾挣扎所留下的伤害又令她看起来象是自己行为的受害者;默顿可以说是凯特的同谋,他不顾一切的期望得到凯特,但是促使他参与凯特计划的并非他的欲望,而是他的软弱性格;米莉似乎是其中唯一值得同情的牺牲品,可在她脆弱的身体上体现出一种强烈的精神活力,朋友的背叛并没有打倒她,甚至帮助了她以最短的时间获得爱情。在这三个人物中,导演对凯特作了较多的改变,小说中的凯特是一个近乎冷酷、精于计谋的女子,而影片中,导演将她的无助与无奈充分的表现出来,可以说是对其人性的补完。另外,考虑到1910年时期的服装十分华丽,适宜于电影中所营造的气氛,固影片将小说中的年代1900年提后了十年。 这部影片之所以成功除了其构筑于詹姆斯杰出的小说之外还有两大因素,它的演员和它的画面。几位主要演员的脸部表情与肢体语言极为丰富,其中尤其是海伦娜,她可以说是演出出整部影片的基调——敏感的、不愉快的。至于影片的画面在任何方面都几乎达到“完美”,为了配合影片中二十世纪初英国社会虚浮的氛围,导演采用了一种坚硬的关注式的拍摄角度,其构成、色彩以及切割体现出索夫特雷所特有的不露痕迹的细腻与生动,使人过目不忘。 外部連結
庾的诗歌,则初步融合了南北诗风,对唐诗有重要影响。有《庾子山集》传世。 史评其写作风格“绮艳”,杜甫又称其“清新”、“老成”。此六字者,诗家难兼,子山备之。张溥《庾开府集》题辞稱:“后羁长安,臣于宇文,陈帝通好请还,终留不遣。虽周宗好士,滕赵赏音,筑宫虚馆,交齐布素。而南冠、西河,旅人发叹,乡关之思,仅寄于江南一赋,其视徐孝穆之得返旧都,奚啻李都尉之望苏属国哉。” 杜甫《戲為六絕句》六首之一:“庾信文章老更成,凌雲健筆意縱橫。”成語「凌雲健筆」一詞由此而來。《詠懷古跡》第一:“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 李商隱有詩:“可憐庾信尋荒徑,猶得三朝托後車。” 隋人王通说:“徐陵、庾信古之夸人也,其文诞。”金人王若虚则批評:“尝读庾氏诸赋,类不足观,而愁赋尤狂易可怪。然子美推称如此,且讥诮嗤点者。予恐少陵之语未公,而嗤点者未为过也。”清人全祖望认为庾信身仕西魏、北周,又借“天醉”為自己的失節开脱,全然無恥。 注釋 參考書目 《周书·王褒庾信传论》 《北史·庾信传》 北周滕王宇文逌《庾信集序》 清水凱夫著,韓國基譯:《六朝文學論文集》(重慶:重慶出版社,1989)。 田晓菲:〈庾信的“记忆宫殿”:中古宫廷诗歌中的创伤与暴力
八世祖庾滔隨晉室南渡,官至散騎常侍,家于江陵。伯父庾於陵,梁太子洗馬,為昭明太子掌文翰。祖父庾易,累辟官不就。父庾肩吾,梁太子中庶子、度支尚書,贈散騎常侍、中書令。 庾信少有文學,十五歲時任昭明太子侍讀,十九歲時与徐陵被選為第二任皇太子萧纲文德省學士,隨父及徐摛、徐陵父子出入禁宮,為文綺艷,稱“徐庾体”。 侯景之亂爆發,庾信時為建康令,率兵防守朱雀航,因贼人皆掛铁製面具,竟率眾出奔。其後梁元帝偏安江陵,信亦奔隨而效力朝廷,奉命出使西魏。值西魏南侵,庾信滯留長安不得歸;江陵既陷,仕於西魏,後亦仕於北周,曾授官洛州刺史。 北周皇帝雅好文學,庾信特蒙恩禮,與諸王亦多所周旋款洽。陳朝與北周通好後,南北流寓之士許還舊國,王克、殷不害等得以還鄉,北周皇帝卻愛惜庾信而不遣。唯有庾信與王褒不得南回。 庾信雖然位望通顯,常有鄉關之思,乃作《哀江南賦》以致其意。北周天和四年,北周武帝作北周象戲並與大臣共同編寫《象经》,由王褒作《象戲經序》、庾信作《進象經賦表》、《象戲賦》。 迁北后的庾信与滕王宇文逌(逌音悠)友善,并由宇文逌在579年(大象元年)编订了第一本庾信集。 駢文風格 庾信前期仕梁,文章以綺艷為宗,音韻諧美,為齊梁之極則。後期滯留北方,常有鄉關之思,多亡國之痛,身世之感,發為蒼涼悲壯,沉鬱頓挫之音。 庾信駢文於駢體中寓散行氣格,遣事用典,多采貼自然,明麗中見蒼渾,綺縟中有流轉。內容華實相扶,情文兼至,既有文采,亦見風骨,結合南方文學的華美,和北方文學的剛健。 評價 庾信的骈文、骈赋,可与鲍照并举,代表了南北朝骈文、骈赋的最高成就;庾的辞赋与徐陵一起被称为“徐庾体”,代表作有《哀江南赋》、《枯树赋》等。 庾的诗歌,则初步融合了南北诗风,对唐诗有重要影响。有《庾子山集》传世。 史评其写作风格“绮艳”,杜甫又称其“清新”、“老成”。此六字者,诗家难兼,子山备之。张溥《庾开府集》题辞稱:“后羁长安,臣于宇文,陈帝通好请还,终留不遣。虽周宗好士,滕赵赏音,筑宫虚馆,交齐布素。而南冠、西河,旅人发叹,乡关之思,仅寄于江南一赋,其视徐孝穆之得返旧都,奚啻李都尉之望苏属国哉。”
公历(太阳历)的3月・4月・5月(北半球);9月・10月・11月(南半球) 天文学上是从春分开始到夏至结束 节气 立春:太阳位于黄经315°,2月3-5日交节。 雨水:太阳位于黄经330°,2月18-20日交节。 惊蛰:太阳位于黄经345°,3月5-7日交节。 春分:太阳位于黄经0°,3月20-22日交节。 清明:太阳位于黄经15°,4月4-6日交节。 谷雨:太阳位于黄经30°,4月19-21日交节。 每年3月至4月,中南半島及中國西南的氣壓首先下降,吸引暖和的偏南向岸風,與清涼的東北風交替出現。 此時,大陸性反氣旋逐漸減弱,並常東移至東海或琉球群島(Ryukyu Islands),使到達香港的偏北風,經過更寬闊的溫暖海面。 香港的氣溫及露點穩步上升,而沿岸海水溫度則仍然偏低。當露點高於海水溫度時,霧及低空層雲便會出現,能見度逐漸下降,直至另一次冷鋒或寒流到達。 冷鋒的橫過,常帶來短暫降雨,氣溫及露點驟降;冷鋒過後,風轉為清勁,多從東面或北面吹來,天氣晴朗約一至二天。當北面的反氣旋東移離開陸塊,上述的情況又再重覆出現。兩次寒流到港,一般相隔約5至10天。 霧常見於春季。因香港附近的海水溫度持續上升,5月時已甚少有霧。冬末初春常見的層雲,亦逐步變為積雲類,降水亦以驟雨及雷暴為主。 气象 由于热空气开始北移,而冷空气还往往依然徘徊,此外土地、水域与空气温度上升的速度不同,春季在地球上许多地方是最多雨的季节。在中国江南地区有著名的梅雨,在欧洲时常有很强的风暴,在北美洲往往出现龍捲風。 中国地区的气候变化
元宵节 龙抬头 春社 上巳节 清明节 春題材的作品 文学 中国文学家朱自清散文作品《春》 唐朝诗人劉方平所创作的七言绝句《月夜》 唐朝詩人孟浩然五絕詩《春曉》 音乐 西方古典 安東尼奧·韋瓦第協奏曲集《四季》中的E大調第一協奏曲《春》 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第5号《春》 罗伯特·舒曼交響曲第1号《春》 克劳德·德彪西交響組曲《春》 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典》 爱德华·格里格《致春天》(钢琴曲集「抒情小曲集」第3集作品43第6曲) 本杰明·布里顿《春之交響曲》(作品44) 小约翰·施特劳斯《春之声圆舞曲》(作品410)
钓鱼竿()又名钓竿、鱼竿,是钓鱼时常用的一种手持渔具,外形是略有弹性的细长直杆,主要用来伸展到水面上方操纵鱼线并将鱼钩甩向较远处水域。传统鱼竿通常直接和鱼线相连,但现代鱼竿通常配有卷线器,使用钓竿捕鱼的钓鱼方式也称作垂钓。 功能 作为一种渔具,鱼竿通常满足以下几个功能: 通过加长力臂来提高抛投时鱼钩和鱼饵被赋予的弧速度,增加抛投可以达到的距离; 可以延伸到水面上方并放大钓者手腕的动作,以便更好的操控鱼线的位置和方向; 抖动竿稍可以对鱼线施加短促的侧向(水平和垂直的)矢量拉力,在假饵钓鱼时让拟饵的动态更加仿真; 在不依赖鱼轮做钓时(比如传统竿悬钓),钓者主要依赖挑动鱼竿来对鱼线施加拉力; 竿身的弹性可以卸掉施加在鱼线上的一部分应力,特别是在鱼激烈挣扎时可以起到被动减震的作用,降低因动量瞬间变化产生冲击力扯断鱼线的风险。 抛投技法 抛投(casting)是用鱼竿作钓的基本功,可以决定鱼饵与目标鱼之间的诱鱼距离,并因此影响作钓的成功率。根据钓者的动作不同,抛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举手抛(overhand cast):也称过头抛(overhead cast)或直抛(straight cast),手握鱼竿于头顶正上方,竿尖后倾,然后像劈刀一样从正中快速向前甩动投送。这种抛法的特点是稳定可靠、准确度高、且不妨碍两侧的他人,但投送时需注意松开放线的角度和时间,而且必须要注意后方盲区的人身安全。同时因为竿身挥动的轨迹“占天不占地”,必须要注意上方是否有可能被鱼钩和鱼线刮挂到的高空物体,比如树冠、架空电线、结构物(比如桥梁底部、路灯等)、飞行物(比如飞鸟和四轴无人机)等。 侧手抛(sidearm cast):简称侧抛(side cast),分正手和反手两类,抛投时由身体侧面斜后方提起鱼竿,经过肩膀侧面像挥击网球拍一样横划弧线投送。这种投法优点是抛投轨迹低平,更有利于新手控制抛出仰角,但需要注意协同腕力、臂力和腰力的配合,精准度也因为视差的原因远不如直手抛,而且因为挥竿“占地不占天”也不适合在狭窄、草木繁茂或周围人多的场合使用。 斜抛:正手和侧手结合一种混合投法,通常侧面起手,然后抬竿甩出在头部侧上方45度角的位置投送出去,经常还会配合一些助跑和转身。这种投法可以更充分借用胸肌、核心肌群和躯干旋转的力量,通常用来长距离抛投较重的鱼饵,但必须注意姿态平衡、脚步踏法和重心迁移。 环抛(roll cast):先绕甩竿尖牵扯鱼饵做垂直圆周旋转,然后突然向前方挑竿放线让鱼饵从弧线运动改成直线运动甩出,和垒球抛球的原理相似。这种投法适合中近距离抛投到较为低窄、有障碍物遮掩的位置,甚至可以让鱼饵在水面打水漂弹跳(skipping)。 荡抛(flipping):通常用低手或侧手动作,让鱼线悬着鱼饵先行前后摆动,在荡过最低点后松线让鱼饵随着惯性甩出。这种投法比较适合近距离精准抛投。 弹抛(pitching):用手握住饵钩或挂重饵时用手腕突然发力,使竿梢在短时间内处于极度弯曲状态,然后让竿身自然回弹将鱼饵甩出。这种投法适合近距离针对较为低矮的空间。 构造 鱼竿通常由重量轻、强度高的材料制成,早期使用的是木棍和竹竿等天然材料;现代一般使用铝合金、玻璃钢、石墨烯或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等有些许弹性的合成材料制作。鱼竿的直径从后向前会逐步变细,包括以下几个部位: 握把(handle):这是鱼竿后端让钓鱼者手持的部分,通常会外裹软木、橡胶或EVA等手感较好但不会打滑的材料; 竿底(butt):握把最后的末端,通常有个可以拆卸的底帽(butt cap),在用力时可以抵住身体借力,不用时可以触地用来将鱼竿竖着存放; 轮座(reel seat):握把上用来安装卷线器的卡槽; 竿身(shaft):鱼竿承担负荷的主体部分,通常具有一定弹性; 插套(frenule):多节竿中负责固定连接各个插节的部件; 竿梢(tip):鱼竿的前方末端,是整个竿身直径最细的部分,也是弹性最好的部分,在钓鱼时也是动作幅度最大的部分; 导线环(line guide):安装在竿身和竿尖上的侧向圆环,用来限制鱼线的活动范围; 尖环(tip top):安装在竿稍末端的导线环,是整个鱼竿最后接触鱼线的部件,也是受力最强的位置; 绕套(winding):将导线环固定在竿身上的管状套件; 挂钩器(hook holder):一个接近握把的特殊环套,主要用来挂住鱼钩以便带线存放。 类别 结构 根据结构,鱼竿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体竿(one-piece rod):最传统的结构,整个鱼竿为不可拆分的一整段; 多段竿(multi-piece rod):在日语中也称并继竿(),竿身可以拆分成多节(通常为两节,也可能是三节或四节)以便运输和储存,使用时再通过插套(ferrule)拼装成一体; 伸缩竿(telescopic rod):在日语中也称振出竿(),竿身中空分为可以滑动伸缩的多段,平时缩回以便运输和储存,使用时再伸长固紧,优势是可以带线收缩。 钓法 根据所匹配的卷线器以及钓法设计,鱼竿也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旋绕竿(spinning
top):安装在竿稍末端的导线环,是整个鱼竿最后接触鱼线的部件,也是受力最强的位置; 绕套(winding):将导线环固定在竿身上的管状套件; 挂钩器(hook holder):一个接近握把的特殊环套,主要用来挂住鱼钩以便带线存放。 类别 结构 根据结构,鱼竿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体竿(one-piece rod):最传统的结构,整个鱼竿为不可拆分的一整段; 多段竿(multi-piece rod):在日语中也称并继竿(),竿身可以拆分成多节(通常为两节,也可能是三节或四节)以便运输和储存,使用时再通过插套(ferrule)拼装成一体; 伸缩竿(telescopic rod):在日语中也称振出竿(),竿身中空分为可以滑动伸缩的多段,平时缩回以便运输和储存,使用时再伸长固紧,优势是可以带线收缩。 钓法 根据所匹配的卷线器以及钓法设计,鱼竿也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旋绕竿(spinning rod):最常见的钓竿,通常配合旋绕式卷线器(即俗称的“纺车轮”)使用,因为握把通常呈笔直的圆柱状,因此也称直柄竿; 抛线竿(casting rod):配合抛饵式卷线器(即俗称的“水滴轮”)使用的鱼竿,因为握把下方通常有一个帮助手握时防止打滑的凸起,形似扳机,因此也称枪柄竿; 飞蝇竿(fly rod):飞蝇钓专用的鱼竿,通常配备设计较为简单的中轴轮——即所谓的“飞蝇轮”(fly reel),竿身通常较长较软; 冰钓竿(ice rod):冰钓专用的鱼竿,通常非常短; 拖线竿(trolling rod):船钓时针对大型鱼类和深海鱼的鱼竿,通常配备传统的鼓式轮,不需要考虑抛线性能,但强度非常高,回弹的调性适中且弯曲点靠中央。 材质和用途 鱼竿按照材质分类包括:传统竹竿、玻璃纤维竿、碳素竿;按照钓法包括:手竿、矶竿、海竿(又名甩竿);按照所钓鱼类包括:溪流小继竿、日鲫竿(又名河内竿)、鲤竿、矶中小物竿。 竹竿 竹竿被用作鱼竿已经有几千年历史 ,它是天然的垂钓工具,粗细、轻重、韧度都符合标准。选择竹竿作为鱼竿时,忌用2年以下年龄的嫩竹子制作,因为其韧度不够,容易被大鱼拉断。竹竿以冬天砍伐的为上品,冬天砍伐的竹竿可以防止虫蛀。 手竿 手竿选择必须注意最重要的第一节(顶端一节、日文称穗先)和第二节(日文称穗持)的相接之处,必须注意其粗细差别和第一节留有多长在第二节中,粗细差别大和第一节留在第二节中长度小的鱼竿容易被大鱼拉断。手竿搏鱼时,为防止鱼儿下潜逃生,可以使其反转方向,把鱼儿的头拉上水面,切断鱼鳃的氧气供应,鱼儿丧失体力时,拉向岸边,用抄网捞起。 海竿 海竿主要用于垂钓大型鱼类,尤其是海鱼及一些体积大的淡水鱼,牵引力猛,手竿难以对付。 溪流小继竿 在河流、小溪、池塘,垂钓半斤以下游鱼,一般使用溪流小继竿。 日鲫竿 垂钓半斤以上鲫鱼,可以使用日鲫竿,其特点是收缩后长度较长、调子准确、钓力适当。 鲤竿 垂钓大型鲤鱼、草鱼、青鱼、鲢鱼、鳙鱼,一般使用鲤竿,其特点是竿壁厚而重,而且其手柄尾部有铁环,可以绑缚失手绳。 矶中小物竿 矶中小物竿也是用来钓大型鲤鱼、草鱼、青鱼、鲢鱼、鳙鱼,其特点是有丝道环、卷线器,钓大鱼时收放自如。 判定鱼竿 差竿表现为:两节相接处插入不深;接口椭圆形、管壁厚度不均匀;振动时,鱼竿出声响;绑上鱼线拉时,弯曲不自然。轻便、结实、韧性好、制作精良、长短合适是好竿的五大标准。 常见参数 欧美系 西方国家生产的鱼竿上通常有以下几个参数: 长度(length):指鱼竿的全长,在欧洲通常使用公制的米作为单位,在北美则使用英尺和英寸。
大事记 罗马共和国 8月9日,格涅乌斯·庞贝和凯撒之间著名的法萨卢斯战役開始,凱撒勝。
8月9日,格涅乌斯·庞贝和凯撒之间著名的法萨卢斯战役開始,凱撒勝。 出生 班婕妤,名不详,楼烦(今山西朔城区)人,西汉女作家,汉成帝嫔妃。
Psychology),又稱完形心理學,其集大成者為魯道夫·阿恩海姆(Arnheim),其學說重在腦波力場與視覺反應的關係。除此之外,精神分析亦是藝術心理學的重點學科,其創始人為佛洛伊德(Freud)。其他與藝術相關重要心理學家尚有:阿德勒(Adler)、榮格(Jung)。 藝術理論
最著名的藝術心理學是格式塔心理學(Gestalt Psychology),又稱完形心理學,其集大成者為魯道夫·阿恩海姆(Arnheim),其學說重在腦波力場與視覺反應的關係。除此之外,精神分析亦是藝術心理學的重點學科,其創始人為佛洛伊德(Freud)。其他與藝術相關重要心理學家尚有:阿德勒(Adler)、榮格(Jung)。
維克多·瓦沙雷(1908~1997),生於匈牙利的法國畫家,著名作品《VP-119》。 (1931~),英國女畫家,代表作《瀑布第三號》(1967,英國國會羅曼美術館)。 理查德·阿努斯凱維奇(1930~2020),美國畫家,代表作《發光》(1965)。他所創色彩浸潤法與規整的幾何圖形對硬邊藝術曾產生直接影響。 現代藝術
歐普藝術的作品實際是靜止不動的,卻會在視網膜上造成移動的幻覺,甚至有時令人眼花撩亂。 代表畫家 維克多·瓦沙雷(1908~1997),生於匈牙利的法國畫家,著名作品《VP-119》。
中华人民共和国 目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读的本专科学生在满足相关要求的情况下有机会获得以下的奖学金(二者不可兼得)。 国家奖学金:每人每年8000元,每年共计5万名 国家励志奖学金:每人每年5000元 同时,有些地方人民政府政府也会设立相关的奖学金。 许多学校给本、专科学生设置有普遍性的奖学金。对于研究生,大部分院校给学生设置有奖学金,通常按成绩优劣划分金额的级别。 日本 日语中的奖学金(日语:奨学金)既可以指无需偿还的奖学金,也可以指代毕业后需要还款的助学金。日本政府给外国留学生提供无需偿还的奖学金,而对于日本国内的本土日本学生,“奖学金”通常指代需要还款的助学金,这种助学金不仅需要还款,还可能带有利息,更接近一种政府发放的助学贷款。 相关
獎學金的額度不等,有些額度甚小,僅是象徵性意義;有些則額度甚大,足以支付學雜費、書籍費,甚至是生活費,讓學生得以在無經濟壓力下專心向學。 来源 獎學金來源從私人捐資或是學校、政府、企業、團體組織等所提供。 当政府提供奖学金时,丧失公平,则会引发争议。在中国高等教育体制中,中国各级政府为追求教育国际化,引吸外籍学生,会给予他们远超本国学生、甚至本国公民人均收入的奖学金,享受超国民待遇。以江苏省为例,自2014年起,江苏省教育厅制定《留学江苏行动计划》,给予每名外籍学生5万至9万的政府奖学金。而当年,江苏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过2.7万元,仅是最低奖学金的一半。《留学江苏行动计划》公布后,引发争议。后,江苏省教育厅否认并非所有外籍学生均可享受,但奖学金数额确实如此,远超江苏居民人均收入。而也有一些海外機構提供獎學金給中國學生。 类别 中华人民共和国 目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读的本专科学生在满足相关要求的情况下有机会获得以下的奖学金(二者不可兼得)。 国家奖学金:每人每年8000元,每年共计5万名
西班牙胡安·卡洛斯王子殿下 (HRH The Infante Juan Carlos of Spain) 1941年1月15日1969年7月21日: 阿斯圖里亞斯親王殿下 (HRH The Prince of Asturias) 1969年7月21日1975年11月22日: 西班牙王子殿下 (HRH The Prince of Spain) 1975年11月22日2014年6月19日: 西班牙國王陛下 (HM The King of Spain) 2014年6月19日至今: 胡安·卡洛斯國王陛下 (HM King Juan Carlos of Spain) 西班牙勋章奖章 金羊毛骑士团騎士 ( Knight of the Royal Spanish Order of the Golden Fleece) 外国勋章奖章 最高贵嘉德勋章的外籍騎士(Stranger Knight of the Order of the Garter ) 一等白狮勋章附颈饰(捷克,1995年) 祖先 參見 埃斯科里亞爾修道院 西班牙歷史 西班牙政治 西班牙王位繼承人 西班牙官方職稱和榮譽的名單 胡安·卡洛斯一世的職稱和榮譽名單 為什麼你不閉嘴? 西班牙波旁王朝 脚注
胡安·卡洛斯國王陛下 (HM King Juan Carlos of Spain) 西班牙勋章奖章 金羊毛骑士团騎士 ( Knight of the Royal Spanish Order of the Golden Fleece) 外国勋章奖章 最高贵嘉德勋章的外籍騎士(Stranger Knight of the Order of the Garter ) 一等白狮勋章附颈饰(捷克,1995年) 祖先 參見 埃斯科里亞爾修道院 西班牙歷史 西班牙政治 西班牙王位繼承人 西班牙官方職稱和榮譽的名單 胡安·卡洛斯一世的職稱和榮譽名單 為什麼你不閉嘴? 西班牙波旁王朝 脚注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 西班牙君主 西班牙波旁王朝 巴塞罗那伯爵 西班牙弗朗哥时期 羅馬人 比利時利奧波德大綬章勳章持有人 法國榮譽軍團大十字勳章持有人 馬爾他騎士團人物 最神聖報喜勳章爵士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羅西學院校友
Official Proceedings of Congress, Published by John C. Rives, Washington, D. C. Thirty-Sixth Congress, 1st Session, New Series...No. 7, Tuesday, December 13, 1859, pages 105-106. Retrieved May 16, 2005. 在线文档 "John Brown's body and blood" by Ari Kelman: a review in the TLS , February 14, 2007. John Brown Museum State Historic Site Osawatomie, Kansas What John Brown Did In Kansas Battle of Osawatomie, 1856 John Brown, Abolitionist, by David Reynolds, 2005 West Virginia Archives and History Project Gutenberg: John Brown's Body (1928) (full text) 历史小说 Olds, Bruce. Raising Holy Hell (1995). Banks, Russell. Cloudsplitter (1998). Ehrlich, Leonard. God's Angry Man (1932). Bisson,Terry Fire on the Mountain (1988) George Macdonald Fraser "Flashman and the Angel of the Lord" (1994) Rinaldi, Ann. Mine Eyes Have Seen. (1997) Cliff, Michelle. Free Enterprise. (1993) Brooks, Geraldine. March: A Love Story in a Time of War (2006) Flint, Eric. "1824: The Arkansas War" (2006) Santa Fe Trail (film). (1940) Summers, Kevin G. "His Soul Goes Marching On" in Tales of Moreauvia, Issue One (2008). Pulitzer Prize for Poetry, 1929: Stephen Vincent Benet, John Brown's Body John Brown's Body'' (originally known as "John Brown's Song"), Union marching song of the American Civil War. 外部链接 Find-A-Grave profile for John Brown New York History Net, John Brown's Farm John Brown's pike, Kansas Museum of History John Brown's surveying compass, Kansas Museum of History Collection of John Brown's Letters Interview with David S. Reynolds author of John Brown, Abolitionist:
被殺死人物 Hanged in 1859 following the raid Hanged in 1860 Albert Hazlett Aaron D. Stevens 美國內戰期間死亡 Barclay Coppock Charles Plummer Tidd 生還者 Osborn Perry Anderson Owen Brown Francis Jackson Meriam 监禁和审判 维克多·雨果的反应 维克多·雨果,当时流亡于Guernsey,试图使约翰·布朗得到宽恕。他写了一封公开信,这封信在大西洋两岸都被发表。(cf. Actes et paroles)。这封信,写于Hauteville-House,1859年12月2日,警告了内战的爆发: 逝世 起义的影响 亚伯拉罕·林肯总统称他是一个“被误导的狂热者”,布朗亦被称作“19世纪美国最具争议性的人”。 1859年,他在弗吉尼亚州哈珀斯费里试图开展一场针对解放黑人奴隶的运动。他被指控叛变,谋杀5名支持奴隶制度的南方人,后来被绞死。南方人声称他的行为体现了美国共和党的意志。历史学家认为,1859年的哈珀斯费里事件使美国南北矛盾升级,导致一年以后爆发美国南北战争。 当布朗被绞死后,教堂钟声及致哀礼炮响起,北方竖起他的纪念碑。著名作家爱默生及梭罗均称赞约翰·布朗。历史学家达成共识,认为约翰·布朗對南北战争的发起有著重要作用。 后来,歌曲《约翰·布朗之躯》广为流传。 影片 参考 次级来源 Ken Chowder, "The Father of American Terrorism." American Heritage (2000) 51(1): pp 81+; online version DeCaro, Louis A. Jr. "Fire from the Midst of You": A Religious Life of John Brown (2002) W.E.B. Du Bois John Brown (ISBN 978-0-679-78353-4) (1909). Finkelman, Paul ed. His Soul Goes Marching On: Responses to John Brown and the Harpers Ferry Raid (1995) Goodrich, Thomas War to the Knife: Bleeding Kansas, 1854-1861 (1998). Malin, James. John Brown & the Legend of Fifty-Six (1942), the most influential scholarly attack on Brown (ISBN 978-0-8383-1021-2) Nevins, Allan. Ordeal of the Union. 2 vols. (1947), in depth scholarly history. Nichols, Roy F. “The Kansas-Nebraska Act: A Century of Historiography.” Mississippi Valley Historical Review 43 (September 1956): 187-212. Online at JSTOR (also paper) at most academic libraries. Nudelman, Franny, John Brown's Body: Slavery, Violence, and the Culture of War (2004). Oates, Stephen B. To Purge This Land With Blood: A Biography of John Brown (1970). Oates, Stephen B. Our Fiery Trial: Abraham Lincoln, John Brown, and the Civil War Era (1979) Peterson, Merrill D. (2002): John Brown: The Legend Revisited (ISBN 978-0-8139-2132-7), how
身為維吉尼亞上流社會成員,李終身與奴隸制度接觸密切,但他名下未曾擁有多過六名奴隸。實際上,在於維吉尼亞-{zh-hans:罗克布里奇县;zh-hant:石橋郡}-的記載中重新發現其1846年的遺囑前,未能確知其名下是否擁有任何奴隸。其遺囑內容為在他去世時解放一名叫做南希的女奴及其子女。 然而,當李的岳父乔治·华盛顿·帕克·卡斯蒂斯於1857年十月去世時,李經由於執行其遺囑,自妻方獲得了可觀的房產,並有權暫時支配六十三名奴隸,包含男女及小孩。依卡斯蒂斯遺囑所言,自其去世起的五年內,在「遺囑執行人自視最為適當時」解放這些奴隸。 卡斯蒂斯的遺囑於1857年12月7日認證。雖然罗伯特·李·蓝道夫、威廉·米德神父與乔治·华盛顿·彼得與李共為遺囑執行人,但另三人不符資格,所以僅剩李一人單獨負責結算房產及支配卡斯蒂斯的奴隸。李發覺自己需要資金來清償其岳父所遺留的債務及修繕所繼承的房產。於是,儘管遺囑提供奴隸們在「遺囑執行人自視最為適當時」得到解放的機會,他仍決定充分利用遺囑所給予的五年支配權,雇用這些奴隸們到鄰近的農場以及有更多工作機會的維吉尼亞東部去工作,以資獲利。這項決定使卡斯蒂斯的奴隸們感到不滿,他們曾被告知在卡斯蒂斯去世後即可獲得自由。 1859年,這群奴隸中的三名——韦斯利·诺里斯、他的姐妹玛丽及他們的一名表親逃到北方。《紐約論壇報》收到兩封(日期為6月19日與6月21日)的匿名信。這兩封信基於傳聞與1866年《全国反蓄奴标准报》所印行的韦斯利·诺里斯的訪談記錄,聲稱诺里斯等人在距賓州邊界數哩處遭捕獲,並送回給李,遭李施以鞭刑並以濃鹽水擦拭傷痕累累的背部。他們在行刑後被迫到維吉尼亞的-{zh-hans:里士满; zh-hk:里奇蒙;}-工作,後又被轉送至阿拉巴馬。韦斯利·诺里斯在1863年1月於該州潛越戰線至北軍所控制的區域而獲得自由。 李於1862年秋,五年期滿後,釋放卡斯蒂斯的其餘奴隸。 對奴隸制度的觀點 自內戰結束後起,李通常被視為曾經於邦聯反對蓄奴的人,特別是描述他內戰末期的轉變上,以便使得美國重新團結。在戰後及重建期間,李成為聯盟國錯失偉業論的中心象徵。而當分離世代視蓄奴為嚴重錯誤後,李曾有反對蓄奴的概念,有助於他成為南方光榮的象徵,以及建立全國共識。 最常被引用來主張李反對奴隸制的證據有:(一)解放卡斯蒂斯的奴隸,一如上述;(二)李1856年寫給妻子的信函 。信中寫道:「我相信,在這個開化的時代,只有少數人不明白蓄奴制度於道德與政治皆屬有害。」(三)在戰爭最末期,他支持奴隸登記加入聯盟國部隊,並以解放其自由作為服務功績的最後犒賞。 則認為這些反對奴隸制度的描述誤解了李的真正言行。例如說,解放卡斯蒂斯的奴隸之舉通常被誤解為是李本人的決定,而實際上是卡斯蒂斯遺囑內的要求。李寫給妻子的信函也因選擇性引用而遭誤述。在描述奴隸制度的害處後,他隨後寫道: 該信的主題贊成富蘭克林·皮爾斯總統的演讲,完全不是奴隸制的禍害,反而責難李之描述為「既不可靠又不負責」且為「有害作為」的廢奴主義。最後批評家指稱,無論在個人上對奴隸制抱持什麼樣的態度,李完全參與奴隸制體系,卻完全未有過任何公開性的不同作為,直到軍事情況終於極度絕望後,才計畫在不公平的情形下有條件的武裝黑奴。 內戰 1861年4月18日,在戰爭前夕,經由馬里蘭州共和黨人-{zh-hans:弗朗西斯·普雷斯顿·布莱尔;zh-hant:法蘭西斯·布萊爾}-在其子蒙哥馬利·布萊爾-林肯的郵政部長-位於華盛頓的住處調解下,林肯總統透過國防部長提議由李指揮聯邦軍。李在情感上反對南方脫離,並曾於1861年在信中猛烈抨擊為“完全是一場革命”,背叛開國先烈。然而他因效忠於出生地維吉尼亞而加入聯盟國。 戰爭爆發時李奉派指揮維吉尼亞境內一切武裝力量,後成為聯盟國軍初始的五名上將之一。然而李尊崇自己合眾國上校的軍階,拒絕佩戴聯盟國將軍徽章。他僅願佩戴聯盟國上校的三星章,而要等到戰爭勝利後方在承平時期昇為聯盟國將軍。 在指揮維吉尼亞西部的聯盟國軍,並負責卡羅萊納海岸防務後,他成為美利堅聯盟國總統傑佛遜·戴維斯的軍事顧問。兩人在西點軍校即相互認識。 北維吉尼亞軍團司令 在约瑟夫·E·约翰斯顿將軍在1862年6月1日於七松之役負傷後,李繼任北維吉尼亞軍團司令,獲得第一個領兵作戰的機會,他迅即發動了一連串的攻勢。在七日戰役中,他面對由喬治·麥克萊倫率領,威脅首都里奇蒙的聯邦軍。聯盟國部隊因李將軍的攻擊行動而傷亡慘重,並因李將軍部下執行戰術時的無能而受損,但他的積極行動挫敗了麥克萊倫。在麥克萊倫撤退後,李將軍在-{zh-hans:第二次布尔河战役;zh-hant:第二次牛奔河之役}-中擊敗另一支聯邦軍隊。他後來入侵馬里蘭,企圖重新補給軍需,並儘可能的影響北方不利於戰爭結束的選舉結果。麥克萊倫因截獲一份南軍所遺落的軍令而得知李將軍的計畫,並在南軍得以集結之前增援優勢兵力至安提耶坦。在那血腥的一日中,李將軍抵擋住了北軍的攻擊,但不得不撤回維吉尼亞。 因對麥克萊倫無法摧毀李將軍部隊而感到失望,林肯總統任命為波多馬克軍團司令。本賽下令渡過-{zh-hans:拉帕汉诺克河;zh-hant:拉帕罕諾克溪}-發動弗雷德里克斯堡戰役。其部隊因搭橋渡河而延遲,讓李將軍的部隊有充分的時間組織堅強的防禦。1862年12月12日的攻擊行動對聯邦軍而言是一場災難。林肯其後又任命約瑟夫·胡克為波多馬克軍團司令。胡克在1863年五月推進至維吉尼亞的錢瑟勒斯維爾。其部隊遭李將軍及-{zh-hans:托马斯·杰克逊;zh-hant:湯瑪斯·傑克森}-將軍以大膽的行動分割為數段,且側翼受攻,因而挫敗。對聯盟國而言,此戰為以寡擊眾的重大勝利,但代價沉重:傑克森將軍——李將軍最重要的部屬——傷重不治,為國捐軀。李將軍聽聞噩耗,嘆道:「我右臂已斷。」 1863年,李將軍再度著手攻略北方,期望南軍的勝利可迫使聯邦承認聯盟國的獨立地位。他企圖在賓夕法尼亞的蓋茨堡擊敗喬治·米德所率領的聯邦軍,卻無法達成。他的部屬未能以他所預期的魄力積極進攻,-{zh-hans:詹姆斯·尤厄尔·布朗·斯图多特;zh-hant:史都華}-的騎兵隊又遠在戰場之外,而李將軍決定對聯邦軍戰線中點發動大規模正面攻擊——即災難性的皮克特衝鋒導致慘重的傷亡——如安提耶坦之戰,李將軍被迫後撤,但未受有力的追擊。在這場失敗後,李將軍於1863年8月8日向聯盟國的戴維斯總統書面請辭遭拒。 1864年,新任的聯邦軍總司令尤里西斯·格蘭特企圖摧毀李將軍的部隊並進佔里奇蒙。李將軍率其部隊抵擋住其兩項企圖的進展,但格蘭特以其優勢的增援武力逐次逐步的向東南方持續推進。連串戰役發生於莽原、-{zh-hans:斯波齐尔韦尼亚法院;zh-hant:史波特斯凡尼亞法院}-、。格蘭特最終令其部隊暗渡-{zh-hans:詹姆斯河;zh-hant:詹姆士河}-而騙過李將軍。在抵擋聯邦軍進佔彼德斯堡里奇蒙鐵路補給線上的心臟地帶的企圖後,李將軍的部隊在彼德斯堡被圍,並竭力掘壕自衛。他企圖打破僵局,派遣-{zh-hans:朱巴尔·安德森·厄尔利;zh-hant:具伯·爾利}-經-{zh-hans:谢南多厄河谷;zh-hant:審南多亞溪谷}-襲擊華盛頓,但爾利敗於-{zh-hans:菲利普·谢里登;zh-hant:菲利普·舍利丹}-的優勢軍力之下。自1864年持續至1865年6月。 總司令 1865年1月31日,李將軍昇任為聯盟國軍隊總司令。1865年初,他力促通過讓黑奴加入聯盟國軍以換取自由的構想。該構想在聯盟國敗亡前的短暫期間內未有結果。 在聯盟國軍因持續數月的戰役而筋疲力竭之後,一支聯邦軍成功的於1865年4月2日攻下彼德斯堡。李將軍放棄防守里奇蒙,並企圖與約瑟夫·E·約翰斯頓將軍在北卡羅萊那的部隊會師。其所部為聯邦軍所圍困,於1865年4月9日於投降。若干部下(間接由戴維斯總統指示)提議拒降以讓部分小單位滲透出包圍圈外,並進入山區以進行長期的游擊戰,為李將軍所拒。 戰後 戰爭結束之後,李將軍曾向官方申請戰後特赦,但未曾獲准。申請書送出後上呈至國務卿-{zh-hans:威廉·H·苏厄德;zh-hant:威廉·西華德}-的桌上,但西華德以為那是副本而將之歸檔,數十年後方於其抽屜中再度發現。李將軍將不獲回應當成政府對其不放棄行使法律追訴權。 李將軍申請特赦立下範例,鼓勵許多前美利堅聯盟國部隊官兵接受再度成為美利堅合眾國公民。1975年,一名-{zh-hans:美国国家档案局;zh-hant:國家檔案記錄管理局}-職員發現李將軍身故前宣誓效忠的誓詞後,杰拉尔德·福特總統對他發佈特赦,並由美國國會恢復其公民權。 李將軍夫婦戰時居住於妻子的娘家,-{zh-hans:卡斯蒂斯-李公馆;zh-hant:寇提斯李大宅}-,遭聯邦軍没收,成為今日阿靈頓國家公墓的一部分。在他去世後,法院裁定該處房產遭違法查扣,須歸還其子;最終州政府動議撥款收購涉案土地,以現金方式賠償予其子,並獲其同意而落實。 他自1865年10月2日起於維吉尼亞勒星頓擔任華盛頓學院(今華盛頓與李大學)校長。在超過五年的任期中他將華盛頓學院由一所不知名的小學校轉變成美國第一所提供商業、新聞與西班牙語課程的大學。他立下全面性,令人摒息的榮譽觀念-我們只有一條校訓,就是每一個學生都是紳士(We have but one rule, and it is that every student is a gentleman)-在華盛頓與李大學以及其他若干獨斷維持榮譽體系的學校垂範至今。重要的是,李校長專注於讓學校吸引南北雙方的學生。然而,該校仍維持著種族隔離制度。自1795年自由黑人入學以後,華盛頓學院及華盛頓與李大學直到1966年才招收第二個黑人學生。 罹病與逝世 1870年9月28日,李校長感覺不適,無法清楚的說話。醫生們趕到後,僅能協助讓他躺在床上,希望病情能自行好轉。幾乎可以確定李校長是得了中風,這場中風損壞了腦前葉,使他言語失能,無法咳嗽。他經由人工餵食以維持體力,但轉而罹患肺炎。因為無法咳嗽,李校長死於併發症肺炎(而非中風本身)。他在中風後兩週,1870年10月12日,逝世於勒星頓,葬於華盛頓與李大學校園的教堂下。 佚事 在J·威廉·瓊斯的《羅伯特·李將軍個人話舊、軼聞與信箋》一書中,李將軍在1870年10月12日所說的最後一句話是:“叫希爾一定要上來拆帳篷。” 羅伯特·李的誕辰紀念日在維吉尼亞州是李-傑克森紀念日的一部分,在密西西比州則與馬丁·路德·金誕辰紀念日共同作為官方假日。 李將軍最喜歡的一匹馬,旅行者,於戰後在華盛頓校園陪怑著他。馬尾上的毛因傾慕者們想要點名駒與名將的紀念品而被拔掉不少。李將軍去世後,旅行者在靈車後領頭送葬。李將軍死後不久,旅行者因為踩到鏽釘而感染破傷風,因無可救藥而遭射殺。它下葬在華盛頓與李大學校園,緊臨於李教堂下。1907年其遺骸被掘出並展示於教堂中,於1971年再度下葬於李教堂外。 1969年在電視節目The Dukes of Hazzard中所使用的大馬力道奇車,為紀念他而命名為“李將軍”(General Lee)。 儘管有總統特赦令,李將軍懸於-{zh-hans:詹姆斯;zh-hant:詹姆士}-河堤堰的肖像令包含非洲裔美國人在內的許多人感到不快。因此為了種族和諧的目的而於1990年代移除。 李將軍身高180公分,鞋號4又1/2,相當於現今的6又1/2號。 電影《戰役風雲》中,李將軍的角色由-{zh-hans:罗伯特·杜瓦尔;zh-hant:勞勃杜瓦}-飾演。他是李將軍的後裔之一。 一些雕像在乔治·弗洛伊德示威中被摧毀。 紀念物 阿拉巴馬的-{zh-hans:李县;zh-hant:李郡}-為紀念他而命名。-{zh-hans:阿灵顿宫;zh-hant:阿靈頓之屋}-,又稱-{zh-hans:卡斯蒂斯公馆;zh-hant:寇提斯李大宅}-,座落於今阿靈頓國家公墓內,由-{zh-hans: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zh-hant:國家公園管理處}-負責維護,作為對其家族的紀念。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款美軍中型過渡坦克以李將軍命名為M3李戰車,英國又稱李將軍式坦克,作為對李將軍紀念。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R. E. Lee, the biography by
戰爭爆發時李奉派指揮維吉尼亞境內一切武裝力量,後成為聯盟國軍初始的五名上將之一。然而李尊崇自己合眾國上校的軍階,拒絕佩戴聯盟國將軍徽章。他僅願佩戴聯盟國上校的三星章,而要等到戰爭勝利後方在承平時期昇為聯盟國將軍。 在指揮維吉尼亞西部的聯盟國軍,並負責卡羅萊納海岸防務後,他成為美利堅聯盟國總統傑佛遜·戴維斯的軍事顧問。兩人在西點軍校即相互認識。 北維吉尼亞軍團司令 在约瑟夫·E·约翰斯顿將軍在1862年6月1日於七松之役負傷後,李繼任北維吉尼亞軍團司令,獲得第一個領兵作戰的機會,他迅即發動了一連串的攻勢。在七日戰役中,他面對由喬治·麥克萊倫率領,威脅首都里奇蒙的聯邦軍。聯盟國部隊因李將軍的攻擊行動而傷亡慘重,並因李將軍部下執行戰術時的無能而受損,但他的積極行動挫敗了麥克萊倫。在麥克萊倫撤退後,李將軍在-{zh-hans:第二次布尔河战役;zh-hant:第二次牛奔河之役}-中擊敗另一支聯邦軍隊。他後來入侵馬里蘭,企圖重新補給軍需,並儘可能的影響北方不利於戰爭結束的選舉結果。麥克萊倫因截獲一份南軍所遺落的軍令而得知李將軍的計畫,並在南軍得以集結之前增援優勢兵力至安提耶坦。在那血腥的一日中,李將軍抵擋住了北軍的攻擊,但不得不撤回維吉尼亞。 因對麥克萊倫無法摧毀李將軍部隊而感到失望,林肯總統任命為波多馬克軍團司令。本賽下令渡過-{zh-hans:拉帕汉诺克河;zh-hant:拉帕罕諾克溪}-發動弗雷德里克斯堡戰役。其部隊因搭橋渡河而延遲,讓李將軍的部隊有充分的時間組織堅強的防禦。1862年12月12日的攻擊行動對聯邦軍而言是一場災難。林肯其後又任命約瑟夫·胡克為波多馬克軍團司令。胡克在1863年五月推進至維吉尼亞的錢瑟勒斯維爾。其部隊遭李將軍及-{zh-hans:托马斯·杰克逊;zh-hant:湯瑪斯·傑克森}-將軍以大膽的行動分割為數段,且側翼受攻,因而挫敗。對聯盟國而言,此戰為以寡擊眾的重大勝利,但代價沉重:傑克森將軍——李將軍最重要的部屬——傷重不治,為國捐軀。李將軍聽聞噩耗,嘆道:「我右臂已斷。」 1863年,李將軍再度著手攻略北方,期望南軍的勝利可迫使聯邦承認聯盟國的獨立地位。他企圖在賓夕法尼亞的蓋茨堡擊敗喬治·米德所率領的聯邦軍,卻無法達成。他的部屬未能以他所預期的魄力積極進攻,-{zh-hans:詹姆斯·尤厄尔·布朗·斯图多特;zh-hant:史都華}-的騎兵隊又遠在戰場之外,而李將軍決定對聯邦軍戰線中點發動大規模正面攻擊——即災難性的皮克特衝鋒導致慘重的傷亡——如安提耶坦之戰,李將軍被迫後撤,但未受有力的追擊。在這場失敗後,李將軍於1863年8月8日向聯盟國的戴維斯總統書面請辭遭拒。 1864年,新任的聯邦軍總司令尤里西斯·格蘭特企圖摧毀李將軍的部隊並進佔里奇蒙。李將軍率其部隊抵擋住其兩項企圖的進展,但格蘭特以其優勢的增援武力逐次逐步的向東南方持續推進。連串戰役發生於莽原、-{zh-hans:斯波齐尔韦尼亚法院;zh-hant:史波特斯凡尼亞法院}-、。格蘭特最終令其部隊暗渡-{zh-hans:詹姆斯河;zh-hant:詹姆士河}-而騙過李將軍。在抵擋聯邦軍進佔彼德斯堡里奇蒙鐵路補給線上的心臟地帶的企圖後,李將軍的部隊在彼德斯堡被圍,並竭力掘壕自衛。他企圖打破僵局,派遣-{zh-hans:朱巴尔·安德森·厄尔利;zh-hant:具伯·爾利}-經-{zh-hans:谢南多厄河谷;zh-hant:審南多亞溪谷}-襲擊華盛頓,但爾利敗於-{zh-hans:菲利普·谢里登;zh-hant:菲利普·舍利丹}-的優勢軍力之下。自1864年持續至1865年6月。 總司令 1865年1月31日,李將軍昇任為聯盟國軍隊總司令。1865年初,他力促通過讓黑奴加入聯盟國軍以換取自由的構想。該構想在聯盟國敗亡前的短暫期間內未有結果。 在聯盟國軍因持續數月的戰役而筋疲力竭之後,一支聯邦軍成功的於1865年4月2日攻下彼德斯堡。李將軍放棄防守里奇蒙,並企圖與約瑟夫·E·約翰斯頓將軍在北卡羅萊那的部隊會師。其所部為聯邦軍所圍困,於1865年4月9日於投降。若干部下(間接由戴維斯總統指示)提議拒降以讓部分小單位滲透出包圍圈外,並進入山區以進行長期的游擊戰,為李將軍所拒。 戰後 戰爭結束之後,李將軍曾向官方申請戰後特赦,但未曾獲准。申請書送出後上呈至國務卿-{zh-hans:威廉·H·苏厄德;zh-hant:威廉·西華德}-的桌上,但西華德以為那是副本而將之歸檔,數十年後方於其抽屜中再度發現。李將軍將不獲回應當成政府對其不放棄行使法律追訴權。 李將軍申請特赦立下範例,鼓勵許多前美利堅聯盟國部隊官兵接受再度成為美利堅合眾國公民。1975年,一名-{zh-hans:美国国家档案局;zh-hant:國家檔案記錄管理局}-職員發現李將軍身故前宣誓效忠的誓詞後,杰拉尔德·福特總統對他發佈特赦,並由美國國會恢復其公民權。 李將軍夫婦戰時居住於妻子的娘家,-{zh-hans:卡斯蒂斯-李公馆;zh-hant:寇提斯李大宅}-,遭聯邦軍没收,成為今日阿靈頓國家公墓的一部分。在他去世後,法院裁定該處房產遭違法查扣,須歸還其子;最終州政府動議撥款收購涉案土地,以現金方式賠償予其子,並獲其同意而落實。 他自1865年10月2日起於維吉尼亞勒星頓擔任華盛頓學院(今華盛頓與李大學)校長。在超過五年的任期中他將華盛頓學院由一所不知名的小學校轉變成美國第一所提供商業、新聞與西班牙語課程的大學。他立下全面性,令人摒息的榮譽觀念-我們只有一條校訓,就是每一個學生都是紳士(We have but one rule, and it is that every student is a gentleman)-在華盛頓與李大學以及其他若干獨斷維持榮譽體系的學校垂範至今。重要的是,李校長專注於讓學校吸引南北雙方的學生。然而,該校仍維持著種族隔離制度。自1795年自由黑人入學以後,華盛頓學院及華盛頓與李大學直到1966年才招收第二個黑人學生。 罹病與逝世 1870年9月28日,李校長感覺不適,無法清楚的說話。醫生們趕到後,僅能協助讓他躺在床上,希望病情能自行好轉。幾乎可以確定李校長是得了中風,這場中風損壞了腦前葉,使他言語失能,無法咳嗽。他經由人工餵食以維持體力,但轉而罹患肺炎。因為無法咳嗽,李校長死於併發症肺炎(而非中風本身)。他在中風後兩週,1870年10月12日,逝世於勒星頓,葬於華盛頓與李大學校園的教堂下。 佚事 在J·威廉·瓊斯的《羅伯特·李將軍個人話舊、軼聞與信箋》一書中,李將軍在1870年10月12日所說的最後一句話是:“叫希爾一定要上來拆帳篷。” 羅伯特·李的誕辰紀念日在維吉尼亞州是李-傑克森紀念日的一部分,在密西西比州則與馬丁·路德·金誕辰紀念日共同作為官方假日。 李將軍最喜歡的一匹馬,旅行者,於戰後在華盛頓校園陪怑著他。馬尾上的毛因傾慕者們想要點名駒與名將的紀念品而被拔掉不少。李將軍去世後,旅行者在靈車後領頭送葬。李將軍死後不久,旅行者因為踩到鏽釘而感染破傷風,因無可救藥而遭射殺。它下葬在華盛頓與李大學校園,緊臨於李教堂下。1907年其遺骸被掘出並展示於教堂中,於1971年再度下葬於李教堂外。 1969年在電視節目The Dukes of Hazzard中所使用的大馬力道奇車,為紀念他而命名為“李將軍”(General Lee)。 儘管有總統特赦令,李將軍懸於-{zh-hans:詹姆斯;zh-hant:詹姆士}-河堤堰的肖像令包含非洲裔美國人在內的許多人感到不快。因此為了種族和諧的目的而於1990年代移除。 李將軍身高180公分,鞋號4又1/2,相當於現今的6又1/2號。 電影《戰役風雲》中,李將軍的角色由-{zh-hans:罗伯特·杜瓦尔;zh-hant:勞勃杜瓦}-飾演。他是李將軍的後裔之一。 一些雕像在乔治·弗洛伊德示威中被摧毀。 紀念物 阿拉巴馬的-{zh-hans:李县;zh-hant:李郡}-為紀念他而命名。-{zh-hans:阿灵顿宫;zh-hant:阿靈頓之屋}-,又稱-{zh-hans:卡斯蒂斯公馆;zh-hant:寇提斯李大宅}-,座落於今阿靈頓國家公墓內,由-{zh-hans: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zh-hant:國家公園管理處}-負責維護,作為對其家族的紀念。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款美軍中型過渡坦克以李將軍命名為M3李戰車,英國又稱李將軍式坦克,作為對李將軍紀念。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R. E. Lee, the biography by Douglas
为推动重建,格兰特与国会1870年建立司法部,以便司法部长(前总检察长)和新设立的副部长起诉三K党。国会与总统通过三项重建法保护黑人和重建政府。格兰特利用重建法赋予的权力重创三K党。1871年10月他已暂缓南卡罗来纳州部分地区人身保护令,派联邦军队协助法警起诉。霍尔辞职后继任的司法部长阿莫斯·阿克曼非常热衷打击三K党,他和南卡罗来纳州的美国法警逮捕470多名三K党徒,但还有富裕领导阶层等成百上千的党徒逃到州外。1872年三K党势力不再,南方黑人投票人数创下新纪录。阿克曼辞职后继任的佐治·亨利·威廉斯1873年春暂停起诉南、北卡罗来纳州三K党,但1874年选举前又改变路线继续起诉。 格兰特连任后,北方逐渐退出重建,人称“救世主”的南方白人保守派组建红衫军和白人联盟等武装团体,公然利用暴力、恐吓、选民欺诈、种族歧视诉求推翻共和党统治。北方不再关心黑人,经济萧条、政府丑闻频出导致白宫很难继续为重建争取政治支持。民主党在1874年选举后占据众议院多数,权力由此转移。最高法院以“屠宰场案”和“美国诉克鲁克香克案”裁决限制联邦政府民权保障措施。格兰特结束布鲁克斯-巴克斯特战争,促使阿肯色州重建和平结束。他在科爾法克斯大屠殺和威廉·皮特·凯洛格当选州长引发争议后派兵到新奥尔良维持秩序,最后下令谢里登和绝大部分联邦军人撤离路易斯安那州。 1875年,南方只剩三个州尚未落入民主党“救世主”之手。针对黑人的暴力再度升级,司法部长爱德华兹·皮尔庞特告知密西西比州共和党州长阿戴尔伯特·亚美斯,民众已经对南方事态频发感到厌倦,拒绝直接干预,仅派使者商谈开展和平选举。俄亥俄州共和党人事后表示,总统如果当时干预密西西比州事态必将重振共和党声势,格兰特为此对没发布公告支持亚美斯后悔不已。1875年1月总统告知国会,他无法“对联邦人员或共和党人遭排斥、迫害、谋杀无动于衷”。国会拒绝加强反暴力法,只通过一刀切的新法确保黑人能使用公共设施,史称《1875年民权法》,但最高法院1883年裁定违宪,该法基本没起作用。1876年10月,格兰特派兵进入南卡罗来纳州,确保丹尼尔·亨利·张伯伦继续任职。 1877年格兰特卸任后,美国回归妥协。继任共和党总统拉瑟福德·伯查德·海斯力图安抚南方,只要民主党人以名誉承诺批准保护黑人的宪法修正案,联邦政府就支持“地方控制”公民权利。1876年大选争议重重,格兰特没有直接参与两党谈判,最后民主党以同意海斯当选为条件,换取共和党结束重建、不再保障黑人种族平等,撤回最后三个南方州的联邦军队。海斯上任后遵守承诺撤出南卡罗来纳和路易斯安那州联邦军队,代表重建全面结束。 财务 格兰特入主白宫后很快开始以保守措施推动货币朝安全、稳健方向发展。国会在南北战争期间授权财政部发行没有金银保值的纸币,人称“绿钞”,用于偿还数额创纪录的战争债务。但绿钞导致通货膨胀,促使黄金支持的货币退出市场流通,格兰特决心推动国家经济走向战前货币标准。1869年3月18日,总统签署《公共信用法》,确保债券持有人收取“硬币或等价物”,财政部逐渐赎回绿钞,代以贵金属保价纸币。新法代表政府承诺十年内全面回归金本位,“硬通货、经济、逐渐缩减国债”的政策紧随其后。格兰特自身经济理念比较简单,根据事业有成的富有企业家建议提出经济政策。 黄金帮 1869年4月,铁路大亨傑伊·古爾德和詹姆斯·菲斯克密谋垄断美国金融之都纽约的黄金市场。两人都是伊利铁路所有人,黄金价格大幅上涨将令外国农产品买手购买出口作物,用伊利铁路东运。鲍特韦尔规定财政部以两周为周期出售黄金,人为压低金价。古尔德与菲斯克无法买通财政部长,将目光投向总统妹夫阿贝尔·科尔宾,企图以格兰特为突破口。古尔德向助理财政部司库丹尼尔·巴特菲尔德行贿一万美元获取财政部内幕消息。1869年6月中旬,格兰特乘古尔德与菲斯克的私人游艇从纽约前往波士顿,两人亲自向总统游说,企图影响白宫黄金政策。 格兰特七月把财政部销售的黄金减至每月两百万美元,此后几个月继续调低。菲斯克八月收到古尔德的信后向总统宣称,白宫的黄金政策将令美国万劫不复。格兰特对财务还很幼稚,到九月已真心相信降低金价对农民有利,故未增加财政部黄金销售。9月23日金价升至,鲍特韦尔赶到白宫向总统示警。9月24日史称黑色星期五,经格兰特下令,鲍特韦尔向人在纽约的巴特菲尔德发电报抛售四百万美元黄金。古尔德的黄金牛市轰然坍塌,金价从160暴跌至,熊市恐慌接踵而至,古尔德与菲斯克为人身安全远走高飞,严重经济损失持续数月。1870年1月,经济回归战后复苏正轨。 外交 格兰特对外交政策缺乏经验,仅在美墨战争服役期间涉猎,非常依赖颇具才干的国务卿菲什。格兰特整体支持以扩张保护美国海外利益,极力倡导门罗主义。总统与国务卿的友谊既含蓄又诚挚,八年间美国没有卷入对外战争,也没有重大外交政策失误。除格兰特与菲什外,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查爾斯·索姆奈也在外交领域扮演重要角色,三人必须通力合作才能推动参议院批准条约。萨姆纳很反感格兰特,带头反对总统兼并圣多明哥的计划,但他此前却又全力支持兼并阿拉斯加。1871年美国远征朝鲜,最终赢得江华岛之战但未实现通商目标。 格兰特的外交政策颇具理想化色彩,得知罗马尼亚迫害犹太人后他提名犹太律师本杰明·佩克索托出任驻布加勒斯特领事。格兰特表示,尊重“人权是统治者的首要责任”。 华盛顿条约(1871年) 亚拉巴马号索赔案是1869年最紧迫的外交问题,起因是南北战争期间美利坚联盟国利用英国造船厂违反中立原则建造的阿拉巴马号战舰大肆掠夺联邦物资。菲什对制定和实施《1871年华盛顿条约》、1872年日内瓦仲裁发挥核心作用。萨姆纳带头索赔,要求割让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菲尔与财长鲍特韦尔促使格兰特决心保障英美和平共处,两国同意以此为框架谈判。 为免谈判流产,格兰特避免承认为摆脱西班牙统治独立而战的古巴叛军,与美国反对英国卷入南北战争的立场保持一致。英美两国在哥伦比亚特区组建委员会制定条约,英国对当年建造阿拉巴马号表示遗憾但不承认过错,赔偿金额由国际法庭裁定。参议院1871年5月8日以50票赞成、12票反对批准《华盛顿条约》,解决捕鱼权和领海边界争端。格兰特反对派萨姆纳、卡尔·舒尔茨都投下赞成票。亚拉巴马号索赔案困扰英美关系良久,解决该案是格兰特总统最亮眼的外交成就。美方不再提出接管加拿大的霸道要求,英美和平共处之余还是对方最强大的盟友。 圣多明各 格兰特1869年开始计划兼并圣多明各(今多明尼加),此后一直对此念念不忘。他认为收购位于加勒比地区的圣多明各和萨马纳湾将增加美国自然资源,加强美国海军执行门罗主义的实力,防止英国阻挠美国航运,保护未来的海洋运河,制止古巴与巴西奴隶制,为美国黑人提供免受“三K党罪行”伤害的避风港。 美国投机商约瑟夫·法本斯代表多明尼加总统布埃纳文图拉·巴埃斯与国务卿菲什会晤,提出该岛并入美国,居民需要美国保护。菲什无意牵涉其中,但尽责在内阁会议将使者提议上报总统。格兰特7月17日派白宫军事助理奥维尔·巴布科克上岛评估资源、地方状况、巴埃斯的兼并条件,但此时没有外交授权。巴布科克带两份尚未授权的兼并条约返回哥伦比亚特区,格兰特批准并施压要求内阁接受。总统命令国务卿起草正式条约,由巴布科克带到多明尼加,德洛斯·贝内特·萨克特和鲁弗斯·英格尔斯将军陪同。条约规定美国支付150万美元兼并多明尼加,并以200万美元租购萨马纳湾。11月29日巴埃斯总统签署条约,12月21日交格兰特与内阁审议。 多明尼各黑人与混血众多,格兰特的兼并计划面临参议员萨姆纳极力阻挠。12月31日,格兰特未经通知直接到萨姆纳位于首都的家中拜访,希望对方支持兼并。总统离开时满以为萨姆纳会批准条约,但不同证人对当时萨姆纳的回复说法不一。格兰特没有预先向美国公民吹风就于1870年1月10日向参议院外交委员会递交条约等待批准,对条约前景不利。委员会主席萨姆纳为人说一不二而且非常固执,故意搁置条约。格兰特敦促委员会不要拖延时间,外交委员会于是以两支持五反对否决条约。萨姆纳投下反对票,据称在参议院非公开会议指称多米尼加人乃“强橫而奸诈的种族”。萨姆纳将条约递交参议院全体表决,格兰特亲自游说其他议员,但参议院还是在6月30日(周四)以28票赞成、28票反对否决(批准条约需三分之二多数支持)。 格兰特出於愤怒,在1870年7月1日(周五)解职此前任命的驻英公使、萨姆纳亲密盟友约翰·莫特利。1871年1月,总统签署联合决议,派委员会调查兼并利弊。为此他选择的三人都是中立派,其中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任委员会书记,令格兰特面对萨姆纳时占据道德制高点。委员会报告赞成兼并,但参议院不为所动,总统只能放弃。格兰特难以释怀,1871年3月推动萨姆纳从外交委员会主席位置下台,总统盟友西蒙·卡梅伦取而代之。围绕圣多明各的尖锐争议为格兰特外交政策蒙上阴影,批评人士认为他在执行政策方面太依赖军人。 古巴、弗吉尼亚号事件 1868至1878年,古巴发生连串反抗西班牙统治的血腥起义,史称十年战争,美国在政策上保持中立。为保护美国商业并与西班牙和平共处,格兰特根据菲什与萨姆纳建议不承认叛军交战国地位,支持西班牙殖民统治同时呼吁废除古巴奴隶制。 1873年10月,西班牙巡洋舰俘虏悬挂美国国旗向起义军运送物资和人员的“弗吉尼亚号”商船,美国脆弱的中立政策面临严峻考验。西班牙当局把船上53人当海盗处决且未经审判,其中包括八位美国公民。美国船长约瑟夫·弗莱处死,船员斩首,尸体肢解并由马匹践踏。大批愤怒的美国民众抗议并呼吁同西班牙开战,格兰特命令美国海军中队军舰从基韦斯特近海靠拢古巴,堪萨斯号巡逻艇提供支援。11月27日菲什达成外交协议,西班牙总统埃米利奥·卡斯特拉尔表示遗憾并交出“弗吉尼亚号”和幸存俘虏,西班牙一年后向美国死难者家属赔偿八万美元现金。 与夏威夷自由贸易 面对民主党强烈反对,格兰特与菲什1875年同夏威夷王國达成自由贸易条约,把夏威夷群岛制糖业融入美国经济版图。民主党认为条约意在兼并夏威夷,把夏威夷人称为“低等”非白人种族,企图阻碍条约落实法案通过,保护种植水稻和糖类作物的美国农户,国会最后通过法案。 美墨边境突袭 美墨边境沦为法外之地,菲什在格兰特即将离任时还不得不应对从墨西哥越境劫掠的印第安人。事态在海斯执政、威廉·M·埃瓦茨任国务卿期间恶化。 原住民和平政策 美国的原住民政策在格兰特1869年上台时非常混乱,370份条约管控25万多印第安人。新总统任命战时参谋、塞尼卡人伊利·帕克执掌印第安事務局,是该局史上首位原住民局长,认识帕克的人对此颇感意外。格兰特的原住民政策受个人信仰影响,认为“造物主”无意让“强者”摧毁“弱者”。他的和平政策主旨是通过白人文化、教育、语言、宗教、服饰、政府同化印第安人。 格兰特1869年4月签署法案设立无薪酬印第安人事务委员会,督导总统原住民“和平”政策并减少腐败。1871年他终止主权部落条约体系,联邦政府在法律上是每个印第安人的监护人。格兰特认为,只要获得教育和工作机会,原住民完全可以和白人共同奋斗。总统挑选的传教士因教派冲突内斗不止,与1871年帕克辞职、各方经济纠葛根深蒂固等因素共同影响,对格兰特的印第安人政策非常不利。格兰特上任前四年,美国境内的印第安人武装冲突总体减少,奥利弗·奥蒂斯·霍华德少将1872年10月1日与阿帕契族领袖科奇斯谈判达成和平。 格兰特连任后,原住民政策分崩离析。1873年4月11日,莫多克族领袖金普瓦什在北加利福尼亞州图利湖以南杀害爱德华·坎比少将,双方结束莫多克战争的和谈失败。格兰特命令军队保持克制,美国陆军抓获金普瓦什,经判决谋杀坎比罪名成立,10月3日在克拉马斯堡处以绞刑,莫多克残部迁入印第安领地。美国陆军1874年9月在帕罗杜洛峡谷之战打败科曼奇人,迫使他们1875年迁入锡尔堡保留地。内政部长哥伦布·德拉诺认为大量杀死野牛将导致平原印第安人的游牧生活方式无以为继,总统深以为然,为保护野牛在1874年口袋否決国会法案。 黑山发现黄金引发淘金潮,结合昭昭天命的西进势力影响,白人定居者侵入用于宗教仪式和婚礼的苏族保护地。红云1875年5月26日勉强同意开始谈判,其他苏族领袖准备付诸战争。格兰特不认同原住民文化,要求苏族领导人设法安排白人进入黑山,还称印第安人的后代将会上学、说英语,准备“过白人生活”。 格兰特1875年11月3日在白宫开会,同意谢里登建议不强制驱逐黑山矿工,强迫印第安人迁入苏族保留地。谢里登称陆军人员不足以控制这么多领土,需要大量军人执行《拉勒米堡条约》。 大苏族战争在坐牛拒绝迁移后暴发,疯马所部在小大角战役大败美军,乔治·阿姆斯特朗·卡斯特中校等数百人遇害。惨案在费城美国独立百年博览会期间发生,印第安人大胜的消息在独立日传遍全美,愤怒的白人定居者要求报复。格兰特在新闻发布会上严厉批评卡斯特,认为屠杀正是他毫无必要的举动引起,卡斯特本人在内的大量军人白白牺牲。卡斯特曾于1876年3月1日在众议院调查贸易站贪污渎职时做证指控总统四弟奥维尔,令格兰特颇为不满。同年九到十月总统说服原住民部落让出黑山,国会在1877年格兰特离任三天前批准协议。 1872年大选和连任 格兰特上任前四年成绩与失败共存。他1871年创立美国史上第一个公务员委员会安抚改革派,乔治·威廉姆·柯蒂斯任主席。 主张降低关税的改革派组成共和党自由派,反对起诉三K党之辈与格兰特和共和党决裂。自由派因个人原因厌恶总统,对格兰特与参议员卡梅伦和罗斯科·康克林等政坛宠儿结盟更是反感。 1872年,自由派提名《纽约论坛报》主编、格兰特死敌霍勒斯·格里利竞选总统,密苏里州长本杰明·格拉茨·布朗搭档。自由派谴责格兰特任内腐败和裙带关系猖獗,政府效率低下,要求撤回南方各州的联邦军队、黑人必须通过识字考试才能投票、大赦前联盟军人员。民主党直接采用共和党自由派党纲并支持格里利和布朗参选,不再另行提名。格里利因《纽约论坛报》闻名全美,竞选期间积极发声,宣传格兰特政府的失败和腐败。 共和党提名格兰特连任,马萨诸塞州联邦参议员亨利·威尔逊取代科尔法克斯竞选副总统,党纲巧妙借鉴自由派,主张“扩大特赦、降低关税、支持公务员制度改革”。格兰特降低关税、赦免前联盟国人员、 实行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缓和反对派情绪。为讨好新兴的妇女选举权运动,共和党党纲宣扬本着尊重态度考量妇女权利。对于南方,格里利主张白人控制地方政府,格兰特倡导联邦政府保护黑人。以倡导废除奴隶制、改革原住民政策闻名的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支持格兰特。 联邦政府起诉三K党颇得民心,美国经济走势强劲、债务减少,结合关税和其他税收降低令格兰特轻松连任。他共获360万普选票,占比55.6%,格里利只有280万;选举人票差异更大,格兰特与威尔逊286票,对手仅66票。南方大部分黑人把票投给格兰特,民主党反对派基本保持和平。格兰特败选的六个州都是前蓄奴州,希望结束重建。他宣示选举结果是对前四年任期的认可,但内心感到被自由派背叛。1873年3月4日,格兰特在蔡斯主持的仪式上宣誓就职,第二次就职演说重申美国仍然面临的挑战,这其中又以所有国民的自由和公平、昔日奴隶自由后的公民身份最为重要。格兰特在演说结尾宣布未来工作重点:恢复社会不同阶层间的良好感情。1873年威尔逊中风后一直没有全面恢复,1875年11月22日在任上去世。没有威尔逊协助,格兰特更加依赖菲什的引导。 1873年恐慌、民主党控制众议院 格兰特继续推动稳健货币政策,签署《1873年铸币法案》终结金银复本位的法律基础,确立金本位。新法禁止继续生产标准银圆,以1美元金币作为唯一的货币标准。黄金供应增速远不及人口,以上政策实际效果便是通缩。银币支持者希望加大货币供应量,提升农产品价格,谴责新法为“1873年罪行”,声称通缩加大农民债务负担。 格兰特连任后,美国经济再度动荡。纽约经纪行杰·库克公司未能转让库克旗下北太平洋铁路发行的全部债券,于1873年9月破产。事态波及华尔街,其他持有铁路股票或债券的银行与券商同样灰飞烟灭,纽约证券交易所9月20日起停牌十天。格兰特对金融缺乏了解,赶到纽约请教商界领袖和银行家如何解决这场史称1873年恐慌的危机。总统以为危机类似1869年黄金帮覆灭,属于只影响银行家和经纪人的经济波动。他指示财政部购买一千万美元政府债券,向市场注入现金。此举减轻华尔街恐慌情绪,但长期萧条仍然席卷全美,364家铁路公司有89家破产。 国会想靠通胀刺激经济,1874年通过后称“通胀法案”的费里法案。法案计划将6400万美元绿钞注入市场流通,许多工农阶层赞成,但东部银行家认为此举会令美元贬值表态反对。贝尔纳普、威廉斯、德拉诺告知总统,否决通胀法案对共和党11月选举不利,格兰特认为法案危及国家信誉,不顾上述反对行使否决权。此举令格兰特成为共和党保守派,党派从此走向坚定支持金本位。总统随后要求国会通过法案逐步减少市场中的绿钞,进一步稳固美元价值。民主党在1874年选举后取得众议院多数席位,跛腳鴨共和党国会赶在民主党议员上任前通过法案。总统1875年1月14日签署《恢复硬币支付法》,要求逐步减少绿钞流通,宣布1879年元旦起绿钞可兑换黄金。 改革与丑闻 战后经济发展产生巨量工业财富并令政府扩张,官员猖狂投机、贪腐以享受穷奢极侈的生活。格兰特执政期间,所有行政部门都受到国会调查。总统为人诚实,容易轻信他人,对朋友极其忠实。他对渎职行径反应不一,有时任命改革派进入内阁,有时为犯错者辩护。 格兰特1869年上任后提名考克斯当内政部长,采取开除不合格职员等措施实行公务员制度改革。考克斯后在采矿权问题与总统发生争议,于1870年10月3日辞职。经国会授权,格兰特1871年3月3日组建史上第一个公务员委员会。委员会制定竞争考核原则,经过强制政治评估为职位分级,人选在考核成绩最好的三人产生。新规定1872年元旦生效,但各部首脑等职位不在此列。此前历任美国总统都没有像格兰特这样推动联邦公务员制度进步,但反对派对此拒不承认。 格兰特任命的纽约港关税员、康克林盟友托马斯·墨菲1871年11月辞职,总统提名继任的切斯特·艾伦·阿瑟也是康克林盟友,上任后实施鲍特韦尔的改革。参议院委员会1872年1月3日至6月4日调查纽约海关,发现格兰特过往任命的墨菲、摩西·格林内尔收取丰厚仓储费且未依法列明货物名称和数量。总统旋即开除把高额运费收入私囊并分享利润的仓库业主乔治·莱特。鲍特韦尔的改革对记录保护要求更严,规定货物必须存放公司码头。格兰特下令求司法部长威廉斯和财政部长鲍特韦尔在纽约起诉贿赂双方。事实证明格兰特与丑闻无关,但同康克林势力的关联仍对他名誉有损。 1873年3月3日,格兰特签署拨款法案提升联邦雇员薪俸,包括国会、司法、总统,其中国会议员甚至回溯支付。总统年薪从2.5万美元翻倍,外界批评国会议员“已提供的服务”还能回溯两年,每名议员直获四千美元,法律部分规定废止。格兰特非常需要加薪,新法为总统加薪的部分保留,他的个人声誉未受影响。 格兰特1872年签署法案终止私人征税分成合同,附加条款允许过渡时期再签三份合同。助理财政部长威廉·亚当斯·理查森任命约翰·桑伯恩追查涉嫌逃税的“个人与企业”。理查森升任部长后留用桑伯恩,后者靠勒索等手段收得21.3万美元,其中15.6万分给理查森等人和共和党竞选委员会。1874年国会调查期间理查森否认涉事,桑伯恩自称与部长会晤六次商谈合同。国会严厉谴责理查森如此放纵部下,格兰特任命理查森为索赔法院法官,改革派本杰明·布里斯托继任财政部长。同年六月,总统与国会废止征税分成制。 布里斯托行之有效地清理内部贪腐,收紧财政部调查,实施公务员制度,开除数以百计的腐败官员。他发现财政收入偏低,发动调查后发现臭名昭著的威士忌酒帮,酿酒商与官员勾结偷逃数百万美元税收。大部分偷逃税款中饮私囊,有些流入共和党金库。布里斯托四月中旬把威士忌酒帮事宜告知总统,5月10日重拳出击将其摧毁。联邦法警突击搜查全美32地,逮捕350人,发起176份起诉,110起定罪,315万罚款收归国库。 格兰特根据布里斯托建议任命大卫·戴尔为联邦检察官在圣路易斯起诉威士忌酒帮,面临起诉的还有国税局高官、总统老友约翰·麦克唐纳。格兰特表态支持布里斯托调查,在信中要求“不让任何罪人漏网……”。财政部调查还发现巴布科克收回扣,偷偷预警威士忌酒帮头目麦克唐纳即将面临调查。陪审团11月22日裁定麦克唐纳罪名成立。12月9日检察官起诉巴布科克,总统不相信他有罪,准备为被告品行出庭作证,但在菲什示警后改变主意。起诉由下属部门发起,身为总统却为被告作证只会自陷尴尬境地。1876年2月12日,格兰特留在首都为私人秘书辩护提供证词,表示“坚定”信任巴布科克的清白。总统证词令绝大多数人不再质疑,只有他最坚定的反对派例外。 陪审团裁定巴布科克罪名不成立,格兰特让他留在白宫。后来巴布科克被控参与安全盗窃阴谋陷害首都改革派,格兰特解除他的白宫职务,首都公共建筑总监职位不受影响。 德拉诺执掌的内政部充斥欺诈和腐败,只有他对黄石公园的有效监督例外。政府测量总工程师塞拉斯·里德订立腐败合约,德拉诺之子约翰受益。虽不情愿,总统还是要求德拉诺辞职。1875年继任德拉诺内政部长职务的撒迦利亚·钱德勒实施改革,开除腐败分子,终结不正当牟利。邮政署长马歇尔·朱厄尔告知总统,国会很可能调查司法部长威廉斯夫人涉案的勒索丑闻,格兰特随即辞退威廉斯并提名改革派爱德华兹·皮尔庞特继任。改革派对新内阁比较满意。 1875年民主党控制众议院后,许多联邦机构贪腐曝光。战争部长贝尔纳普从锡尔堡贸易站收取回扣,东窗事发后他在1876年2月辞职,是格兰特任内对政府公信力伤害最大的丑闻。众议院弹劾贝尔纳普,但参议院判决罪名不成立。格兰特的弟弟奥维尔是“隐名合伙人”,从四家贸易站收回扣。国会发现海军合同承包商贿赂海军部长罗伯森,但没有发动弹劾。1876年12月5日,格兰特在第六次国情咨文就“无意间判断失误”向祖国致歉。 1876年大选 国家放弃重建对1876年大选影响很大,民主党控制众议院发动的腐败调查越来越多,重创格兰特总统任期的政治声誉。格兰特在1875年以公开信宣布无意再度连任,共和党大会提名倡导改革的俄亥俄州长海斯为旗手。民主党提名纽约州长塞缪尔·蒂尔顿。南方三个州的投票违规导致选举结果几个月都无法达成一致,格兰特要求国会靠法律解决争议,承诺除非需要遏制暴力,否则绝不以军队强求结果。1877年1月29日,他签署法案组建选举委员会商讨解决方案。最后两党达成妥协,海斯当上总统后马上撤出驻扎南方的联邦军队。重建全面终结,南方走入长达80年的吉姆·克劳种族隔离时代。格兰特在选举危机期间“处变不惊”,赢得公众好评。 海斯执政后任命反重建人士上台,共和党自由派代表舒尔茨当上内政部长,令格兰特颇为不满。 卸任后(1877至1885年) 格兰特离开白宫后自称“这辈子从没这般开心”,一家人前往纽约陪伴马上要生孩子的女儿内莉,暂住在菲什家。格兰特夫妇自称“流浪儿”,对今后住在哪儿全无打算,周游辛辛那提、圣路易斯、芝加哥、加利纳等地。 环游世界、外交使命 格兰特好几年前就考虑在卸任总统后休一段时间应得的长假,清算某笔投资后带夫人走上长达两年半的环球旅程。他在内华达州矿业公司投资赚得2.5万美元(相当于2022年约67.5万美元),主要靠这笔钱远洋海外。格兰特夫妇1877年5月10日抵达费城并停留一周,接受各界宴请饯行。5月16日两人登上开往英格兰的印第安纳号客轮,一路走过欧洲、非洲、印度、中东、遠東,与维多利亚女王、良十三世教皇、奥托·冯·俾斯麦、李鴻章、明治天皇等权贵见面,格兰特还是首位踏上耶路撒冷和圣地的美国总统。 海斯政府提供海军舰艇送前总统夫妇出行,其中万达利亚号小型风帆战船在地中海畅游五个月,亚士维拉号巡逻艇从香港送格兰特夫妇到中国,里士满号小型风帆战船再从中国送到日本。海斯政府期望格兰特作为美国的非正式外交代表公开亮相,强化美国海外利益,解决与部分国家存在的问题。1879年,思念故土的格兰特夫妇登上东京市号汽船,在日本军舰护送下横穿太平洋,于9月20日抵达旧金山,下船时引来群众欢呼。格兰特返回费城前到芝加哥探望舍曼将军和田纳西军团。此行向欧亚表明美国是新兴世界大国。 尝试三度入主白宫 格兰特政坛盟友康克林为首的共和党人自称中坚派,把前总统名望回升视为重掌权力的机会,准备1880年提名他史无前例地第三次入主白宫。自开国总统华盛顿以来,两届任期上限早已是不成文的规定,反对派严厉谴责。格兰特很想重返白宫但没公开表态,鼓励支持者造势。沃什伯恩敦促他参选,但格兰特谢绝,表示更希望看到共和党其他候选人胜出,他最看好的人选是詹姆斯·G·布莱恩而非舍曼。康克林与约翰·洛根不为所动,组织党大会代表提名前总统。1880年共和党全国大会于六月在芝加哥召开,承诺支持格兰特的代表最多,但未达提名所需多数。 康克林在会上以慷慨激昂的演讲提名格兰特,其中最著名的话是“问起他从哪州来时我们只能回答:他来自阿波马托克斯和那著名的苹果树”。拿下提名需要370位代表支持,格兰特首轮304票,布莱恩284票,舍曼93票,剩下少数归其他人选。此后数十轮投票结果大同小异,格兰特和布莱恩都无法奠定胜局。支持布莱恩等候选人的代表在36轮后转移目标,准备提名折衷人选、前联邦军将领兼俄亥俄州联邦众议员詹姆斯·艾布拉姆·加菲尔德。经过程序动议,大会代表一致推举加菲尔德,后者接受提名。格兰特发表演说支持新旗手但拒绝批判民主党候选人、昔日波多马克军团部下汉考克将军。加菲尔德赢得大选,格兰特公开表示支持,希望新总统任命中坚派进入行政部门。1881年7月2日加菲尔德遇刺,9月19日去世,格兰特从记者口中得知总统死讯后失声痛哭。 经商失利 美国19世纪还没有总统养老金,格兰特的个人年收入限制在六千美元。环游世界成本高昂,耗尽他大部分积蓄,急需赚钱并寻找新居。财大气粗的朋友在曼哈顿上东城为他买别墅,格兰特与古尔德、前墨西哥财长马蒂亚·斯罗梅罗合伙开办墨西哥南部铁路,计划修筑铁路连通墨西哥城和瓦哈卡州。格兰特希望1881年继任总统的阿瑟与墨西哥谈判达成自由贸易条约,但参议院1883年否决总统与墨西哥政府签订的条约。铁路公司境遇类似,第二年便告破产。 格兰特之子巴克同期与费迪南德·沃德开办华尔街经纪行,沃德表面上是华尔街新星,其实却是骗子,许多有钱人受害。格兰特与沃德经纪行起初事业红火,格兰特1883年入局并自掏十万美元投资,还警告沃德如果经纪行从事政府业务就会撤资走人。为鼓励投资,沃德向投资人支付高到异常的利息,将公司证券反复抵押贷款(即再抵押融资)。沃德与银行家詹姆斯·菲什勾结隐瞒银行查帐员,从银行金库取回公司证券。交易变成坏账时,各笔贷款到期,所有货款抵押品相同的事实才浮出水面。史学家认为格兰特很可能对沃德的企图一无所知,但不确定巴克是否知情。1884年5月已有大量投资坏帐,沃德知道公司即将破产。在他看来格兰特“在经商领域还是个孩子”,把破产在即的局面告知后还向前总统保证这只是临时亏空。信以为真的格兰特找上企业家威廉·亨利·范德比尔特拿到15万美元私人贷款,把钱全部投入经纪行但仍无力回天。基本上不名一文的格兰特出于个人荣誉感穷尽手段还债,把内战纪念品等资产全部出售或转让。格兰特的房子归范德比尔特所有,但他让前总统夫妇继续居住,承诺把纪念品捐给联邦政府,坚称欠债已经还清。沃德的欺骗令格兰特非常难受,扪心自问怎么“还敢相信任何人”。 1885年3月,健康每况愈下的格兰特作证指控沃德和詹姆斯·菲什。格兰特去世数月后,沃德于同年十月被判重大盗窃罪名成立,服刑六年半。格兰特与沃德经纪行轰然倒塌后,人们纷纷对格兰特表示同情。 回忆录、军人养老金、谢世 格兰特经常详细讲述军中经历,有时记错日期和地点。南北战争前夕他只是圣路易斯的贫苦农民,但邻居们“专心听他生动讲述从军经历”,入迷之下一直听到午夜。南北战争期间,他时常在闲瑕时“言简意赅”地谈起近期经历。美墨战争时他的信件没有批判战争本身,但去世前撰写的回忆录截然不同,在政治方面大加批判,谴责美墨战争是美国无端发起的侵略。他讲述战时经历的次数实在太多,撰写回忆录已经算不上回忆,更像复述并润色。 格兰特1884年夏就觉得喉咙痛,但忍到十月下旬才就医,得知身患癌症,很可能是因为常抽雪茄。他还想瞒着老伴,但朱莉娅很快就从大夫口中知晓。病情确诊前,格兰特于1884年8月4日在新泽西州蒙茅斯縣海洋镇参加卫理公会为南北战争老兵举办的宗教仪式,现场上万退伍军人及其他人士起立鼓掌,这是他最后一次在公共场合露面。1885年3月,《纽约时报》公布格兰特因癌症病危的消息引起全美关注。国会深知格兰特夫妇的经济困境,打算恢复他的陆军上将军衔并按标准支付全额退休金——1869年入主白宫之际,格兰特就根据法律规定辞去军职并放弃他和夫人的养老金。 格兰特几近破产,一直对离世后夫人生活无以为继忧心忡忡。《世纪杂志》愿同前总统签约出书并支付一成版税,好友马克·吐温知道格兰特的经济状况已经非常严峻,主动提出为回忆录支付闻所未闻的七成版税。为给老伴和子女留下遗产,格兰特在纽约居所笔耕不辍,昔日参谋亚当·巴杜协助大部分研究领域,长子弗雷德里克搜寻文件并完成大部分事实核查。纽约夏季又热又湿,大夫建议他搬到紐約上州,住进麦格雷戈山顶家族友人提供的小屋。 格兰特1885年7月写完回忆录,没几天便与世长辞。回忆录简要介绍他的早年和美墨战争经历,叙述个人生平直到南北战争结束。《格兰特将军回忆录》出版后广受好评而且非常热销,朱莉娅拿到约45万美元版税(相当于2020年1300万美元)。民众、军事史家、文学批评家高度评价前总统遗作。回忆录把格兰特塑造成可敬的西部英雄,力量源自诚实与坦率,书中直截了当地描绘他与联盟军及联邦军内部对手对抗。 与喉癌抗争一年后,格兰特于1885年7月23日上午8:08在麦格雷戈山顶小屋谢世,享年63岁,去世时家人就在身边。陆军总司令谢里登下令所有军事岗位人员向格兰特致敬一天,格罗弗·克利夫兰总统下令全国哀悼30天。私人葬礼结束后,仪仗队将前总统遗体抬上西点开向纽约的特派葬礼列车。25万人赶在葬礼前两天来见他最后一面,数万人跟在24匹黑色种马拉着的棺材周围走向曼哈顿上城晨边高地河滨公园,其中许多是共和国大军老兵。前联邦军将领舍曼、谢里登,联盟军将领巴克纳、约翰斯顿,波特海军少将、参议员兼共和国大军司令洛根为他抬棺。克利夫兰总统与全体内阁、最高法院大法官、在世前总统海斯与阿瑟跟随逝者棺木,送葬队伍长达11公里。 150多万人在纽约出席葬礼,全美各大城市举办追悼会,媒体盛赞格兰特可比华盛顿和林肯。他的遗体葬入河滨公园,12年后于1897年4月17日迁入格兰特将军国家纪念堂,又称“格兰特之墓”,创下北美洲最大陵墓纪录。 历史声誉 北方普遍将格兰特视为赢得南北战争的大将军,他的军旅生涯整体而言声誉一直良好。他赢得维克斯堡战役并在阿波马托克斯迫使罗伯特·李投降,后人普遍把他看作“挽救联邦”的名将。无论联邦军还是联盟军,格兰特都是主导南北战争且最具战功的将领。南方批评他过度动用武力,但整体军事声誉从未受到影响。媒体、政敌、反对派对格兰特饮酒经常夸大其辞甚至有意误导,形成模式化观点。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他的声誉因敗局命定論和邓宁学派受损。 部分史学家在20世纪50年代重新评估格兰特的军旅生涯,扭转过往认为他全靠蛮力取胜的观念,证明他是熟练运用现代战略的优异司令官。史学家麦克菲利1981年著作《格兰特传》获普利策奖,重燃学术界对格兰特的兴趣,在他看来,传主就像19世纪想在历史上留下一席之地的“普通美国人”。进入21世纪后,让·爱德华·史密斯于2001年出版《格兰特传》,此后史学家对格兰特的评价显著提高。针对总统任期的评价在个人诚信、重建手段、原住民和平政策方面更加认可传主,虽然部分领域没有达成目标。 小亨利·威廉·布兰兹2012年著作《拯救联邦之人》、罗纳德·怀特2016年作品《美国人尤利西斯》、罗恩·切尔诺2017年传记《格兰特传》持续提升格兰特的历史声誉。怀特认为传主“表现出独特的谦逊感、道德勇气、决心”,身为总统“为非裔美国人挺身而出,特别是反抗三K党镇压选民的斗争”。他还认为无论人格还是领导能力,格兰特都非常杰出。查尔斯·卡尔霍恩2017年出版《尤利西斯·格兰特总统任期》注重格兰特执政八年的成绩,但对前总统在“大众意识”里是否恢复声誉提出疑问。 史家对格兰特遏制腐败方面的成效尚无定论,任内丑闻往往沦为抨击传主政治声誉的弹药。军事方面已有定论,史家认为格兰特堪称“天生熟练掌握战术和战略”的现代将领。 格兰特的内战军事策略赢得认可并纳入商业实践。史学家大卫·赫弗南指出,格兰特的总统任期受“不公平诋毁”达几个世代,无视他起诉三K党、推动1876年大选之争和平解决等成绩。罗伯特·法利担心“李氏崇拜”(指罗伯特·李)和邓宁学派对前总统大力实施重建、起诉三K党、在阿波马托克斯击败李氏心怀怨恨,导致史学家对待格兰特不公。法利指出,李氏崇拜无法容忍格兰特,这主要是因为只有他积极推行重建,还是首位把黑人当人、当美国人的总统。 纪念物与总统图书馆 美国现有多座格兰特纪念物,除纽约的“格兰特之墓”外,哥伦比亚特区国会山脚下立有雕塑家亨利·施拉迪、建筑师爱德华·皮尔斯·凯西创作的尤利西斯·格兰特纪念碑。纪念碑1922年揭幕,俯瞰国会大厦倒影池,2015年开始修复,预计在2022年格兰特诞辰两百周年前完工。 尤利西斯·格兰特国家历史遗址位于圣路易斯附近,俄亥俄和伊利诺伊州还有多处纪念格兰特生平的地点。他写完回忆录后去世的小屋位于纽约州威尔顿麦格雷戈山顶,如今已是格兰特小屋州立历史遗址。芝加哥林肯公园、费城费尔芒特公园均有规模小一些的格兰特纪念物。格兰特公园以他命名,阿肯色、印第安纳、堪萨斯、肯塔基、明尼苏达、内布拉斯加、新墨西哥、北达科他、俄克拉荷马、俄亥俄、南达科他、华盛顿、西弗吉尼亚、威斯康辛共14州有以他命名的格蘭特縣,路易斯安那州还有格蘭特堂區。1891年6月3日,丹麦雕塑家约翰内斯·盖勒特创作的格兰特青铜像在加利纳格兰特公园揭幕。金斯峡谷国家公园部分地盘在1890至1940年人称“格兰特将军国家公园”,以园内格兰特将军红衫命名。 2012年5月,尤利西斯·格兰特基金会在成立50周年之际选中密西西比州立大学为格兰特总统图书馆永久地点。史学家约翰·西蒙把格兰特的信件编辑成32卷学术版,南伊利诺伊大学出版社出版。 格兰特1913年起便是50美元纸币正面人物。1921年尤利西斯·格兰特百年纪念协会成立,旨在协调特殊纪念活动,以纪念物认可格兰特的历史地位。国会通过法案授权铸币一万枚一美元和25万枚半美元,硬币1922年格兰特百年诞辰之际面世。美国邮票也曾出现格兰特的身影,首款在他谢世五年后(1890年)问世。 2020年6月19日,六月节抗议人士推翻旧金山金门公园的格兰特青铜半身像格兰特曾拥有奴隶一人但很快就放他自由,半身像基本不可能移回金门公园。 军衔晋升日期 注释 脚注 参考文献 免费在线查阅 ,学术评论和作者回应: ,另尤利西斯·格兰特总统图书馆(密西西比州立大学)提供搜索引擎 扩展阅读 ,学术评论: 外部链接 标准电子书:尤利西斯·格兰特作品电子书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尤利西斯·格兰特国家历史遗址 尤利西斯·格兰特总统图书馆 美国国会图书馆:尤利西斯·格兰特:资源指南 和文献收藏 《纽约时报》:尤利西斯·格兰特专题文集 1999年7月12日C-SPAN《美国总统生活肖像》节目:《尤利西斯·格兰特生活肖像》
与约翰逊决裂 格兰特一度乐观看待约翰逊,自称对国家“无需担心”约翰逊政策颇感满足。两人立场和习惯不同但相处融洽,格兰特坚持参加事涉重建的内阁会议,但双方关系1866年2月开始破裂。国会推翻总统否决通过《1866年民权法》,约翰逊对格兰特执行该法不满,反对格兰特以发表不忠于联邦的社论为由关闭《里士满考察报》。总统需要将军的名望,带格兰特乘火车巡回演讲,企图争取国民支持他宽松对待南方的政策。格兰特私下认为约翰逊的演讲可谓“国耻”,提前离开约翰逊一行。1867年3月2日,国会推翻总统否决通过第一项《重建法》,靠军官执行政策。国会还通过《陆军司令法》保护格兰特,以防约翰逊将他撤职或派往别处,规定总统只能通过司令向军队下命令。 1867年8月,约翰逊绕过《任期法》,未经参议院同意撤职唯一与共和党激进派关系友好的内阁官员、战争部长斯坦顿,任命格兰特为“临时”战争部长。后者反对撤职斯坦顿,但木已成舟后接受任命,以期制衡总统,防止军队落入保守派之手阻碍重建。1867年12月,国会表决保留斯坦顿职务,参议院委员会1868年7月10日(周五)将他复职。格兰特向总统表示,为避免罚款和监禁准备辞职;约翰逊认为《任期法》将会推翻,自称准备接手格兰特的法定职责,提醒格兰特不要忘记持续任职至找到合适替代人选的承诺。无意坐等《任期法》推翻的格兰特周一离职,斯坦顿上任,令总统非常尴尬。约翰逊在言辞激烈的内阁会议上得到全体内阁支持,亲自指责格兰特撒谎、“两面三刀”,格兰特既震惊又失望,觉得说谎的恰恰是总统。两人愤怒之下相互指责的言辞公之于众,导致总统和陆军总司令彻底决裂。约翰逊强行撤职斯坦顿引发国会弹劾,最后距定罪下台仅差一票。共和党激进派更加认可格兰特,提名他竞选总统已是板上钉钉。 1868年大选 1868年共和党全国大会在芝加哥召开,代表一致提名格兰特竞选总统,众议院议长斯凯勒·科尔法克斯竞选副总统。格兰特想留在军队,但自认只有他才能维持联邦统一而接受提名。党纲主张“人人享有平等公民和政治权利”,赋予非裔美国人选举权。民主党抛弃约翰逊提名纽约前州长霍拉肖·西摩竞选总统,密苏里州前联邦众议员小弗朗西斯·普雷斯顿·布莱尔竞选副总统,党纲反对黑人选举权,主张国会马上接纳前联盟国州份,赦免“过去所有政治罪行”。 格兰特没有公开参与竞选,夏季与舍曼、谢里登一起畅游西部,共和党引用他的语录“让我们和平共处”作为竞选口号。竞选期间,格兰特1862年发布的11号通令引发争议,为减轻不利影响、澄清立场,他自称“对教派或种族没有偏见,只希望按行为评判每个人”。 民主党、三K党支持者一心结束重建、恐吓黑人和共和党,确保南方回归民主党白人和种植园主阶层控制,离间北方挺战民主党人。同年十月,为格兰特竞选的阿肯色州联邦众议员詹姆斯·辛兹遭三K党谋杀。1868年大选共计571万6082张普选票,格兰特比对手多30万票,选票人票更是以214票远超西摩的80票当选。支持西摩的白人更多,格兰特赢得50万黑人选票,得票总数占52.7%。三K党以暴力打击非裔选民,是他在路易斯安那和乔治亚州失利的主要原因。格兰特胜选时还只有46岁,刷新最年轻美国总统纪录,也是美国宣布奴隶制非法后首位总统。 美国总统(1869至1877年) 1869年3月4日,格兰特在首席大法官萨蒙·波特兰·蔡斯主持的仪式上宣誓就职第18任美国总统。大批黑人来到现场,聆听他在就职演说敦促批准第十五条宪法修正案。格兰特呼吁用黄金支付南北战争时期发行的债券,“妥善对待”美國原住民,鼓励他们“走向文明,最终成为公民”。 格兰特的内阁人选反响不一,他提名沃什伯恩任国务卿,约翰·罗林斯任战争部长。沃什伯恩辞职后由总统提名出任驻法公使,前纽约州联邦参议员汉密尔顿·菲什继任国务卿。罗林斯同年病逝,格兰特提名威廉·贝尔纳普继任战争部长。总统提名纽约企业家亚历山大·斯图尔特担任财政部长,但根据1789年法律他没有任职资格,格兰特转为提名马萨诸塞州联邦众议员乔治·S·鲍特韦尔。费城企业家阿道夫·鲍里当上海军部长后觉得压力太大辞职,总统提名新泽西州总检察长乔治·罗伯森接手。俄亥俄州前州长雅各布·考克斯出任内政部长,前马里兰州联邦参议员约翰·克瑞斯威尔任邮政部长,马萨诸塞州最高法院大法官埃比尼泽·霍尔任总检察长。 格兰特提名舍曼继任陆军总司令,权限甚至高于战争部。罗林斯接手战争部后向总统表示舍曼权力太大,格兰特很不情愿地撤回命令,令舍曼非常不满,两人战友情受损。前联盟军将领隆史崔特1868年公开支持共和党提名格兰特竞选总统,格兰特提名他出任新奥尔良港海关测量员,外界普通对此感到意外,认为这是团结南北方的真诚示好。1872年3月,格兰特签署法案成立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黃石國家公園。他认可妇女权利,支持妇女参政权,自称希望“所有公民享有平等权利”。 为弥补臭名昭著的11号通令,格兰特任命50多位犹太人出任领事、地区检察官、邮政局长等联邦职务。他任命爱德华·所罗门为华盛顿领地总督,开美国犹太人出任州长或总督之先河。格兰特同情犹太人面临的迫害和困境,1869年11月有报道称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将涉嫌走私的两千犹太家族驱逐至国土内陆,格兰特公开支持犹太裔美国人组织圣约之子会反对沙皇的请愿。同年12月他任命犹太裔新闻工作者任驻罗马尼亚领事,保护犹太人免遭“严重打压”。 格兰特1875年提出宪法修正案,限制公立学府灌输宗教内容。禁止教授“宗教、无神论、异教教义”,禁止“直接或间接为任何教派利益”提供资助,学校应当向所有学子开放,“不分性别、肤色、出生地、宗教”。上述立场纳入布莱恩修正案,但未获参议院通过。 格兰特1871年10月依据《莫里尔反重婚法》出动美国法警,以“猥亵和淫秽同居”罪名逮捕并起诉犹他州成百上千施行一夫多妻制的摩门教徒,其中包括摩门教领袖楊百翰。总统谴责一夫多妻制乃“有违正统与道德的罪行”。他1874年签署《波兰德法》,将摩门教一夫多妻份子划归联邦地区法院管辖,限制他们担任陪审员的资格。格兰特从1873年3月开始依据《康斯托克法》通过邮政部起诉色情淫秽制品作者和非法为人堕胎者,任命极其热衷的卫道士兼改革派安东尼·康斯托克为检察官。康斯托克执掌联邦委员会,有权没收、销毁淫秽物品,针对违反该法者发出逮捕令。 重建 格兰特关心非裔美国人面临的困境,行之有效地推动民权。他1869年3月18日签署保障首都黑人出任陪审员和公职等平等权利的法案,1870年又签署入籍法,为外国出生的黑人成为美国公民提供可能。联邦政府在他执掌白宫前四年优先保障重建,国会由共和党控制,北方提供资金,联邦军队继续在南方维持秩序,促使南方大部分州由共和党主导。他主张批准第十五条修正案,各州不能剥夺黑人选举权。不到一年,南方的密西西比、弗吉尼亚、德克萨斯三州都在批准修正案后重新加入国会。格兰特动用军队向乔治亚州施压,确保黑人议员复职并通过第十五条修正案,乔治亚州遵从后,两名联邦参议员1871年2月24日进入国会山。至此所有前美利坚联盟国州份均有代表参加国会,联邦在格兰特任内完全恢复。黑人在格兰特任内首度当上国会议员,全部来自南方州份。 为推动重建,格兰特与国会1870年建立司法部,以便司法部长(前总检察长)和新设立的副部长起诉三K党。国会与总统通过三项重建法保护黑人和重建政府。格兰特利用重建法赋予的权力重创三K党。1871年10月他已暂缓南卡罗来纳州部分地区人身保护令,派联邦军队协助法警起诉。霍尔辞职后继任的司法部长阿莫斯·阿克曼非常热衷打击三K党,他和南卡罗来纳州的美国法警逮捕470多名三K党徒,但还有富裕领导阶层等成百上千的党徒逃到州外。1872年三K党势力不再,南方黑人投票人数创下新纪录。阿克曼辞职后继任的佐治·亨利·威廉斯1873年春暂停起诉南、北卡罗来纳州三K党,但1874年选举前又改变路线继续起诉。 格兰特连任后,北方逐渐退出重建,人称“救世主”的南方白人保守派组建红衫军和白人联盟等武装团体,公然利用暴力、恐吓、选民欺诈、种族歧视诉求推翻共和党统治。北方不再关心黑人,经济萧条、政府丑闻频出导致白宫很难继续为重建争取政治支持。民主党在1874年选举后占据众议院多数,权力由此转移。最高法院以“屠宰场案”和“美国诉克鲁克香克案”裁决限制联邦政府民权保障措施。格兰特结束布鲁克斯-巴克斯特战争,促使阿肯色州重建和平结束。他在科爾法克斯大屠殺和威廉·皮特·凯洛格当选州长引发争议后派兵到新奥尔良维持秩序,最后下令谢里登和绝大部分联邦军人撤离路易斯安那州。 1875年,南方只剩三个州尚未落入民主党“救世主”之手。针对黑人的暴力再度升级,司法部长爱德华兹·皮尔庞特告知密西西比州共和党州长阿戴尔伯特·亚美斯,民众已经对南方事态频发感到厌倦,拒绝直接干预,仅派使者商谈开展和平选举。俄亥俄州共和党人事后表示,总统如果当时干预密西西比州事态必将重振共和党声势,格兰特为此对没发布公告支持亚美斯后悔不已。1875年1月总统告知国会,他无法“对联邦人员或共和党人遭排斥、迫害、谋杀无动于衷”。国会拒绝加强反暴力法,只通过一刀切的新法确保黑人能使用公共设施,史称《1875年民权法》,但最高法院1883年裁定违宪,该法基本没起作用。1876年10月,格兰特派兵进入南卡罗来纳州,确保丹尼尔·亨利·张伯伦继续任职。 1877年格兰特卸任后,美国回归妥协。继任共和党总统拉瑟福德·伯查德·海斯力图安抚南方,只要民主党人以名誉承诺批准保护黑人的宪法修正案,联邦政府就支持“地方控制”公民权利。1876年大选争议重重,格兰特没有直接参与两党谈判,最后民主党以同意海斯当选为条件,换取共和党结束重建、不再保障黑人种族平等,撤回最后三个南方州的联邦军队。海斯上任后遵守承诺撤出南卡罗来纳和路易斯安那州联邦军队,代表重建全面结束。 财务 格兰特入主白宫后很快开始以保守措施推动货币朝安全、稳健方向发展。国会在南北战争期间授权财政部发行没有金银保值的纸币,人称“绿钞”,用于偿还数额创纪录的战争债务。但绿钞导致通货膨胀,促使黄金支持的货币退出市场流通,格兰特决心推动国家经济走向战前货币标准。1869年3月18日,总统签署《公共信用法》,确保债券持有人收取“硬币或等价物”,财政部逐渐赎回绿钞,代以贵金属保价纸币。新法代表政府承诺十年内全面回归金本位,“硬通货、经济、逐渐缩减国债”的政策紧随其后。格兰特自身经济理念比较简单,根据事业有成的富有企业家建议提出经济政策。 黄金帮 1869年4月,铁路大亨傑伊·古爾德和詹姆斯·菲斯克密谋垄断美国金融之都纽约的黄金市场。两人都是伊利铁路所有人,黄金价格大幅上涨将令外国农产品买手购买出口作物,用伊利铁路东运。鲍特韦尔规定财政部以两周为周期出售黄金,人为压低金价。古尔德与菲斯克无法买通财政部长,将目光投向总统妹夫阿贝尔·科尔宾,企图以格兰特为突破口。古尔德向助理财政部司库丹尼尔·巴特菲尔德行贿一万美元获取财政部内幕消息。1869年6月中旬,格兰特乘古尔德与菲斯克的私人游艇从纽约前往波士顿,两人亲自向总统游说,企图影响白宫黄金政策。 格兰特七月把财政部销售的黄金减至每月两百万美元,此后几个月继续调低。菲斯克八月收到古尔德的信后向总统宣称,白宫的黄金政策将令美国万劫不复。格兰特对财务还很幼稚,到九月已真心相信降低金价对农民有利,故未增加财政部黄金销售。9月23日金价升至,鲍特韦尔赶到白宫向总统示警。9月24日史称黑色星期五,经格兰特下令,鲍特韦尔向人在纽约的巴特菲尔德发电报抛售四百万美元黄金。古尔德的黄金牛市轰然坍塌,金价从160暴跌至,熊市恐慌接踵而至,古尔德与菲斯克为人身安全远走高飞,严重经济损失持续数月。1870年1月,经济回归战后复苏正轨。 外交 格兰特对外交政策缺乏经验,仅在美墨战争服役期间涉猎,非常依赖颇具才干的国务卿菲什。格兰特整体支持以扩张保护美国海外利益,极力倡导门罗主义。总统与国务卿的友谊既含蓄又诚挚,八年间美国没有卷入对外战争,也没有重大外交政策失误。除格兰特与菲什外,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查爾斯·索姆奈也在外交领域扮演重要角色,三人必须通力合作才能推动参议院批准条约。萨姆纳很反感格兰特,带头反对总统兼并圣多明哥的计划,但他此前却又全力支持兼并阿拉斯加。1871年美国远征朝鲜,最终赢得江华岛之战但未实现通商目标。 格兰特的外交政策颇具理想化色彩,得知罗马尼亚迫害犹太人后他提名犹太律师本杰明·佩克索托出任驻布加勒斯特领事。格兰特表示,尊重“人权是统治者的首要责任”。 华盛顿条约(1871年) 亚拉巴马号索赔案是1869年最紧迫的外交问题,起因是南北战争期间美利坚联盟国利用英国造船厂违反中立原则建造的阿拉巴马号战舰大肆掠夺联邦物资。菲什对制定和实施《1871年华盛顿条约》、1872年日内瓦仲裁发挥核心作用。萨姆纳带头索赔,要求割让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菲尔与财长鲍特韦尔促使格兰特决心保障英美和平共处,两国同意以此为框架谈判。 为免谈判流产,格兰特避免承认为摆脱西班牙统治独立而战的古巴叛军,与美国反对英国卷入南北战争的立场保持一致。英美两国在哥伦比亚特区组建委员会制定条约,英国对当年建造阿拉巴马号表示遗憾但不承认过错,赔偿金额由国际法庭裁定。参议院1871年5月8日以50票赞成、12票反对批准《华盛顿条约》,解决捕鱼权和领海边界争端。格兰特反对派萨姆纳、卡尔·舒尔茨都投下赞成票。亚拉巴马号索赔案困扰英美关系良久,解决该案是格兰特总统最亮眼的外交成就。美方不再提出接管加拿大的霸道要求,英美和平共处之余还是对方最强大的盟友。 圣多明各 格兰特1869年开始计划兼并圣多明各(今多明尼加),此后一直对此念念不忘。他认为收购位于加勒比地区的圣多明各和萨马纳湾将增加美国自然资源,加强美国海军执行门罗主义的实力,防止英国阻挠美国航运,保护未来的海洋运河,制止古巴与巴西奴隶制,为美国黑人提供免受“三K党罪行”伤害的避风港。 美国投机商约瑟夫·法本斯代表多明尼加总统布埃纳文图拉·巴埃斯与国务卿菲什会晤,提出该岛并入美国,居民需要美国保护。菲什无意牵涉其中,但尽责在内阁会议将使者提议上报总统。格兰特7月17日派白宫军事助理奥维尔·巴布科克上岛评估资源、地方状况、巴埃斯的兼并条件,但此时没有外交授权。巴布科克带两份尚未授权的兼并条约返回哥伦比亚特区,格兰特批准并施压要求内阁接受。总统命令国务卿起草正式条约,由巴布科克带到多明尼加,德洛斯·贝内特·萨克特和鲁弗斯·英格尔斯将军陪同。条约规定美国支付150万美元兼并多明尼加,并以200万美元租购萨马纳湾。11月29日巴埃斯总统签署条约,12月21日交格兰特与内阁审议。 多明尼各黑人与混血众多,格兰特的兼并计划面临参议员萨姆纳极力阻挠。12月31日,格兰特未经通知直接到萨姆纳位于首都的家中拜访,希望对方支持兼并。总统离开时满以为萨姆纳会批准条约,但不同证人对当时萨姆纳的回复说法不一。格兰特没有预先向美国公民吹风就于1870年1月10日向参议院外交委员会递交条约等待批准,对条约前景不利。委员会主席萨姆纳为人说一不二而且非常固执,故意搁置条约。格兰特敦促委员会不要拖延时间,外交委员会于是以两支持五反对否决条约。萨姆纳投下反对票,据称在参议院非公开会议指称多米尼加人乃“强橫而奸诈的种族”。萨姆纳将条约递交参议院全体表决,格兰特亲自游说其他议员,但参议院还是在6月30日(周四)以28票赞成、28票反对否决(批准条约需三分之二多数支持)。 格兰特出於愤怒,在1870年7月1日(周五)解职此前任命的驻英公使、萨姆纳亲密盟友约翰·莫特利。1871年1月,总统签署联合决议,派委员会调查兼并利弊。为此他选择的三人都是中立派,其中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任委员会书记,令格兰特面对萨姆纳时占据道德制高点。委员会报告赞成兼并,但参议院不为所动,总统只能放弃。格兰特难以释怀,1871年3月推动萨姆纳从外交委员会主席位置下台,总统盟友西蒙·卡梅伦取而代之。围绕圣多明各的尖锐争议为格兰特外交政策蒙上阴影,批评人士认为他在执行政策方面太依赖军人。 古巴、弗吉尼亚号事件 1868至1878年,古巴发生连串反抗西班牙统治的血腥起义,史称十年战争,美国在政策上保持中立。为保护美国商业并与西班牙和平共处,格兰特根据菲什与萨姆纳建议不承认叛军交战国地位,支持西班牙殖民统治同时呼吁废除古巴奴隶制。 1873年10月,西班牙巡洋舰俘虏悬挂美国国旗向起义军运送物资和人员的“弗吉尼亚号”商船,美国脆弱的中立政策面临严峻考验。西班牙当局把船上53人当海盗处决且未经审判,其中包括八位美国公民。美国船长约瑟夫·弗莱处死,船员斩首,尸体肢解并由马匹践踏。大批愤怒的美国民众抗议并呼吁同西班牙开战,格兰特命令美国海军中队军舰从基韦斯特近海靠拢古巴,堪萨斯号巡逻艇提供支援。11月27日菲什达成外交协议,西班牙总统埃米利奥·卡斯特拉尔表示遗憾并交出“弗吉尼亚号”和幸存俘虏,西班牙一年后向美国死难者家属赔偿八万美元现金。 与夏威夷自由贸易 面对民主党强烈反对,格兰特与菲什1875年同夏威夷王國达成自由贸易条约,把夏威夷群岛制糖业融入美国经济版图。民主党认为条约意在兼并夏威夷,把夏威夷人称为“低等”非白人种族,企图阻碍条约落实法案通过,保护种植水稻和糖类作物的美国农户,国会最后通过法案。 美墨边境突袭 美墨边境沦为法外之地,菲什在格兰特即将离任时还不得不应对从墨西哥越境劫掠的印第安人。事态在海斯执政、威廉·M·埃瓦茨任国务卿期间恶化。 原住民和平政策 美国的原住民政策在格兰特1869年上台时非常混乱,370份条约管控25万多印第安人。新总统任命战时参谋、塞尼卡人伊利·帕克执掌印第安事務局,是该局史上首位原住民局长,认识帕克的人对此颇感意外。格兰特的原住民政策受个人信仰影响,认为“造物主”无意让“强者”摧毁“弱者”。他的和平政策主旨是通过白人文化、教育、语言、宗教、服饰、政府同化印第安人。 格兰特1869年4月签署法案设立无薪酬印第安人事务委员会,督导总统原住民“和平”政策并减少腐败。1871年他终止主权部落条约体系,联邦政府在法律上是每个印第安人的监护人。格兰特认为,只要获得教育和工作机会,原住民完全可以和白人共同奋斗。总统挑选的传教士因教派冲突内斗不止,与1871年帕克辞职、各方经济纠葛根深蒂固等因素共同影响,对格兰特的印第安人政策非常不利。格兰特上任前四年,美国境内的印第安人武装冲突总体减少,奥利弗·奥蒂斯·霍华德少将1872年10月1日与阿帕契族领袖科奇斯谈判达成和平。 格兰特连任后,原住民政策分崩离析。1873年4月11日,莫多克族领袖金普瓦什在北加利福尼亞州图利湖以南杀害爱德华·坎比少将,双方结束莫多克战争的和谈失败。格兰特命令军队保持克制,美国陆军抓获金普瓦什,经判决谋杀坎比罪名成立,10月3日在克拉马斯堡处以绞刑,莫多克残部迁入印第安领地。美国陆军1874年9月在帕罗杜洛峡谷之战打败科曼奇人,迫使他们1875年迁入锡尔堡保留地。内政部长哥伦布·德拉诺认为大量杀死野牛将导致平原印第安人的游牧生活方式无以为继,总统深以为然,为保护野牛在1874年口袋否決国会法案。 黑山发现黄金引发淘金潮,结合昭昭天命的西进势力影响,白人定居者侵入用于宗教仪式和婚礼的苏族保护地。红云1875年5月26日勉强同意开始谈判,其他苏族领袖准备付诸战争。格兰特不认同原住民文化,要求苏族领导人设法安排白人进入黑山,还称印第安人的后代将会上学、说英语,准备“过白人生活”。 格兰特1875年11月3日在白宫开会,同意谢里登建议不强制驱逐黑山矿工,强迫印第安人迁入苏族保留地。谢里登称陆军人员不足以控制这么多领土,需要大量军人执行《拉勒米堡条约》。 大苏族战争在坐牛拒绝迁移后暴发,疯马所部在小大角战役大败美军,乔治·阿姆斯特朗·卡斯特中校等数百人遇害。惨案在费城美国独立百年博览会期间发生,印第安人大胜的消息在独立日传遍全美,愤怒的白人定居者要求报复。格兰特在新闻发布会上严厉批评卡斯特,认为屠杀正是他毫无必要的举动引起,卡斯特本人在内的大量军人白白牺牲。卡斯特曾于1876年3月1日在众议院调查贸易站贪污渎职时做证指控总统四弟奥维尔,令格兰特颇为不满。同年九到十月总统说服原住民部落让出黑山,国会在1877年格兰特离任三天前批准协议。 1872年大选和连任 格兰特上任前四年成绩与失败共存。他1871年创立美国史上第一个公务员委员会安抚改革派,乔治·威廉姆·柯蒂斯任主席。 主张降低关税的改革派组成共和党自由派,反对起诉三K党之辈与格兰特和共和党决裂。自由派因个人原因厌恶总统,对格兰特与参议员卡梅伦和罗斯科·康克林等政坛宠儿结盟更是反感。 1872年,自由派提名《纽约论坛报》主编、格兰特死敌霍勒斯·格里利竞选总统,密苏里州长本杰明·格拉茨·布朗搭档。自由派谴责格兰特任内腐败和裙带关系猖獗,政府效率低下,要求撤回南方各州的联邦军队、黑人必须通过识字考试才能投票、大赦前联盟军人员。民主党直接采用共和党自由派党纲并支持格里利和布朗参选,不再另行提名。格里利因《纽约论坛报》闻名全美,竞选期间积极发声,宣传格兰特政府的失败和腐败。 共和党提名格兰特连任,马萨诸塞州联邦参议员亨利·威尔逊取代科尔法克斯竞选副总统,党纲巧妙借鉴自由派,主张“扩大特赦、降低关税、支持公务员制度改革”。格兰特降低关税、赦免前联盟国人员、 实行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缓和反对派情绪。为讨好新兴的妇女选举权运动,共和党党纲宣扬本着尊重态度考量妇女权利。对于南方,格里利主张白人控制地方政府,格兰特倡导联邦政府保护黑人。以倡导废除奴隶制、改革原住民政策闻名的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支持格兰特。 联邦政府起诉三K党颇得民心,美国经济走势强劲、债务减少,结合关税和其他税收降低令格兰特轻松连任。他共获360万普选票,占比55.6%,格里利只有280万;选举人票差异更大,格兰特与威尔逊286票,对手仅66票。南方大部分黑人把票投给格兰特,民主党反对派基本保持和平。格兰特败选的六个州都是前蓄奴州,希望结束重建。他宣示选举结果是对前四年任期的认可,但内心感到被自由派背叛。1873年3月4日,格兰特在蔡斯主持的仪式上宣誓就职,第二次就职演说重申美国仍然面临的挑战,这其中又以所有国民的自由和公平、昔日奴隶自由后的公民身份最为重要。格兰特在演说结尾宣布未来工作重点:恢复社会不同阶层间的良好感情。1873年威尔逊中风后一直没有全面恢复,1875年11月22日在任上去世。没有威尔逊协助,格兰特更加依赖菲什的引导。 1873年恐慌、民主党控制众议院 格兰特继续推动稳健货币政策,签署《1873年铸币法案》终结金银复本位的法律基础,确立金本位。新法禁止继续生产标准银圆,以1美元金币作为唯一的货币标准。黄金供应增速远不及人口,以上政策实际效果便是通缩。银币支持者希望加大货币供应量,提升农产品价格,谴责新法为“1873年罪行”,声称通缩加大农民债务负担。 格兰特连任后,美国经济再度动荡。纽约经纪行杰·库克公司未能转让库克旗下北太平洋铁路发行的全部债券,于1873年9月破产。事态波及华尔街,其他持有铁路股票或债券的银行与券商同样灰飞烟灭,纽约证券交易所9月20日起停牌十天。格兰特对金融缺乏了解,赶到纽约请教商界领袖和银行家如何解决这场史称1873年恐慌的危机。总统以为危机类似1869年黄金帮覆灭,属于只影响银行家和经纪人的经济波动。他指示财政部购买一千万美元政府债券,向市场注入现金。此举减轻华尔街恐慌情绪,但长期萧条仍然席卷全美,364家铁路公司有89家破产。 国会想靠通胀刺激经济,1874年通过后称“通胀法案”的费里法案。法案计划将6400万美元绿钞注入市场流通,许多工农阶层赞成,但东部银行家认为此举会令美元贬值表态反对。贝尔纳普、威廉斯、德拉诺告知总统,否决通胀法案对共和党11月选举不利,格兰特认为法案危及国家信誉,不顾上述反对行使否决权。此举令格兰特成为共和党保守派,党派从此走向坚定支持金本位。总统随后要求国会通过法案逐步减少市场中的绿钞,进一步稳固美元价值。民主党在1874年选举后取得众议院多数席位,跛腳鴨共和党国会赶在民主党议员上任前通过法案。总统1875年1月14日签署《恢复硬币支付法》,要求逐步减少绿钞流通,宣布1879年元旦起绿钞可兑换黄金。 改革与丑闻 战后经济发展产生巨量工业财富并令政府扩张,官员猖狂投机、贪腐以享受穷奢极侈的生活。格兰特执政期间,所有行政部门都受到国会调查。总统为人诚实,容易轻信他人,对朋友极其忠实。他对渎职行径反应不一,有时任命改革派进入内阁,有时为犯错者辩护。 格兰特1869年上任后提名考克斯当内政部长,采取开除不合格职员等措施实行公务员制度改革。考克斯后在采矿权问题与总统发生争议,于1870年10月3日辞职。经国会授权,格兰特1871年3月3日组建史上第一个公务员委员会。委员会制定竞争考核原则,经过强制政治评估为职位分级,人选在考核成绩最好的三人产生。新规定1872年元旦生效,但各部首脑等职位不在此列。此前历任美国总统都没有像格兰特这样推动联邦公务员制度进步,但反对派对此拒不承认。 格兰特任命的纽约港关税员、康克林盟友托马斯·墨菲1871年11月辞职,总统提名继任的切斯特·艾伦·阿瑟也是康克林盟友,上任后实施鲍特韦尔的改革。参议院委员会1872年1月3日至6月4日调查纽约海关,发现格兰特过往任命的墨菲、摩西·格林内尔收取丰厚仓储费且未依法列明货物名称和数量。总统旋即开除把高额运费收入私囊并分享利润的仓库业主乔治·莱特。鲍特韦尔的改革对记录保护要求更严,规定货物必须存放公司码头。格兰特下令求司法部长威廉斯和财政部长鲍特韦尔在纽约起诉贿赂双方。事实证明格兰特与丑闻无关,但同康克林势力的关联仍对他名誉有损。 1873年3月3日,格兰特签署拨款法案提升联邦雇员薪俸,包括国会、司法、总统,其中国会议员甚至回溯支付。总统年薪从2.5万美元翻倍,外界批评国会议员“已提供的服务”还能回溯两年,每名议员直获四千美元,法律部分规定废止。格兰特非常需要加薪,新法为总统加薪的部分保留,他的个人声誉未受影响。 格兰特1872年签署法案终止私人征税分成合同,附加条款允许过渡时期再签三份合同。助理财政部长威廉·亚当斯·理查森任命约翰·桑伯恩追查涉嫌逃税的“个人与企业”。理查森升任部长后留用桑伯恩,后者靠勒索等手段收得21.3万美元,其中15.6万分给理查森等人和共和党竞选委员会。1874年国会调查期间理查森否认涉事,桑伯恩自称与部长会晤六次商谈合同。国会严厉谴责理查森如此放纵部下,格兰特任命理查森为索赔法院法官,改革派本杰明·布里斯托继任财政部长。同年六月,总统与国会废止征税分成制。 布里斯托行之有效地清理内部贪腐,收紧财政部调查,实施公务员制度,开除数以百计的腐败官员。他发现财政收入偏低,发动调查后发现臭名昭著的威士忌酒帮,酿酒商与官员勾结偷逃数百万美元税收。大部分偷逃税款中饮私囊,有些流入共和党金库。布里斯托四月中旬把威士忌酒帮事宜告知总统,5月10日重拳出击将其摧毁。联邦法警突击搜查全美32地,逮捕350人,发起176份起诉,110起定罪,315万罚款收归国库。 格兰特根据布里斯托建议任命大卫·戴尔为联邦检察官在圣路易斯起诉威士忌酒帮,面临起诉的还有国税局高官、总统老友约翰·麦克唐纳。格兰特表态支持布里斯托调查,在信中要求“不让任何罪人漏网……”。财政部调查还发现巴布科克收回扣,偷偷预警威士忌酒帮头目麦克唐纳即将面临调查。陪审团11月22日裁定麦克唐纳罪名成立。12月9日检察官起诉巴布科克,总统不相信他有罪,准备为被告品行出庭作证,但在菲什示警后改变主意。起诉由下属部门发起,身为总统却为被告作证只会自陷尴尬境地。1876年2月12日,格兰特留在首都为私人秘书辩护提供证词,表示“坚定”信任巴布科克的清白。总统证词令绝大多数人不再质疑,只有他最坚定的反对派例外。 陪审团裁定巴布科克罪名不成立,格兰特让他留在白宫。后来巴布科克被控参与安全盗窃阴谋陷害首都改革派,格兰特解除他的白宫职务,首都公共建筑总监职位不受影响。 德拉诺执掌的内政部充斥欺诈和腐败,只有他对黄石公园的有效监督例外。政府测量总工程师塞拉斯·里德订立腐败合约,德拉诺之子约翰受益。虽不情愿,总统还是要求德拉诺辞职。1875年继任德拉诺内政部长职务的撒迦利亚·钱德勒实施改革,开除腐败分子,终结不正当牟利。邮政署长马歇尔·朱厄尔告知总统,国会很可能调查司法部长威廉斯夫人涉案的勒索丑闻,格兰特随即辞退威廉斯并提名改革派爱德华兹·皮尔庞特继任。改革派对新内阁比较满意。 1875年民主党控制众议院后,许多联邦机构贪腐曝光。战争部长贝尔纳普从锡尔堡贸易站收取回扣,东窗事发后他在1876年2月辞职,是格兰特任内对政府公信力伤害最大的丑闻。众议院弹劾贝尔纳普,但参议院判决罪名不成立。格兰特的弟弟奥维尔是“隐名合伙人”,从四家贸易站收回扣。国会发现海军合同承包商贿赂海军部长罗伯森,但没有发动弹劾。1876年12月5日,格兰特在第六次国情咨文就“无意间判断失误”向祖国致歉。 1876年大选 国家放弃重建对1876年大选影响很大,民主党控制众议院发动的腐败调查越来越多,重创格兰特总统任期的政治声誉。格兰特在1875年以公开信宣布无意再度连任,共和党大会提名倡导改革的俄亥俄州长海斯为旗手。民主党提名纽约州长塞缪尔·蒂尔顿。南方三个州的投票违规导致选举结果几个月都无法达成一致,格兰特要求国会靠法律解决争议,承诺除非需要遏制暴力,否则绝不以军队强求结果。1877年1月29日,他签署法案组建选举委员会商讨解决方案。最后两党达成妥协,海斯当上总统后马上撤出驻扎南方的联邦军队。重建全面终结,南方走入长达80年的吉姆·克劳种族隔离时代。格兰特在选举危机期间“处变不惊”,赢得公众好评。 海斯执政后任命反重建人士上台,共和党自由派代表舒尔茨当上内政部长,令格兰特颇为不满。 卸任后(1877至1885年) 格兰特离开白宫后自称“这辈子从没这般开心”,一家人前往纽约陪伴马上要生孩子的女儿内莉,暂住在菲什家。格兰特夫妇自称“流浪儿”,对今后住在哪儿全无打算,周游辛辛那提、圣路易斯、芝加哥、加利纳等地。 环游世界、外交使命 格兰特好几年前就考虑在卸任总统后休一段时间应得的长假,清算某笔投资后带夫人走上长达两年半的环球旅程。他在内华达州矿业公司投资赚得2.5万美元(相当于2022年约67.5万美元),主要靠这笔钱远洋海外。格兰特夫妇1877年5月10日抵达费城并停留一周,接受各界宴请饯行。5月16日两人登上开往英格兰的印第安纳号客轮,一路走过欧洲、非洲、印度、中东、遠東,与维多利亚女王、良十三世教皇、奥托·冯·俾斯麦、李鴻章、明治天皇等权贵见面,格兰特还是首位踏上耶路撒冷和圣地的美国总统。 海斯政府提供海军舰艇送前总统夫妇出行,其中万达利亚号小型风帆战船在地中海畅游五个月,亚士维拉号巡逻艇从香港送格兰特夫妇到中国,里士满号小型风帆战船再从中国送到日本。海斯政府期望格兰特作为美国的非正式外交代表公开亮相,强化美国海外利益,解决与部分国家存在的问题。1879年,思念故土的格兰特夫妇登上东京市号汽船,在日本军舰护送下横穿太平洋,于9月20日抵达旧金山,下船时引来群众欢呼。格兰特返回费城前到芝加哥探望舍曼将军和田纳西军团。此行向欧亚表明美国是新兴世界大国。 尝试三度入主白宫 格兰特政坛盟友康克林为首的共和党人自称中坚派,把前总统名望回升视为重掌权力的机会,准备1880年提名他史无前例地第三次入主白宫。自开国总统华盛顿以来,两届任期上限早已是不成文的规定,反对派严厉谴责。格兰特很想重返白宫但没公开表态,鼓励支持者造势。沃什伯恩敦促他参选,但格兰特谢绝,表示更希望看到共和党其他候选人胜出,他最看好的人选是詹姆斯·G·布莱恩而非舍曼。康克林与约翰·洛根不为所动,组织党大会代表提名前总统。1880年共和党全国大会于六月在芝加哥召开,承诺支持格兰特的代表最多,但未达提名所需多数。 康克林在会上以慷慨激昂的演讲提名格兰特,其中最著名的话是“问起他从哪州来时我们只能回答:他来自阿波马托克斯和那著名的苹果树”。拿下提名需要370位代表支持,格兰特首轮304票,布莱恩284票,舍曼93票,剩下少数归其他人选。此后数十轮投票结果大同小异,格兰特和布莱恩都无法奠定胜局。支持布莱恩等候选人的代表在36轮后转移目标,准备提名折衷人选、前联邦军将领兼俄亥俄州联邦众议员詹姆斯·艾布拉姆·加菲尔德。经过程序动议,大会代表一致推举加菲尔德,后者接受提名。格兰特发表演说支持新旗手但拒绝批判民主党候选人、昔日波多马克军团部下汉考克将军。加菲尔德赢得大选,格兰特公开表示支持,希望新总统任命中坚派进入行政部门。1881年7月2日加菲尔德遇刺,9月19日去世,格兰特从记者口中得知总统死讯后失声痛哭。
永芳堂:首层是图书馆、阅览室,二楼是办公室,三楼是孙中山纪念馆,四楼是林则徐、黄遵宪展览厅和中大校史展览厅。由香港南源永芳集团公司董事长姚美良先生于1990年捐资1千万元人民币兴建。建筑由对称的外方内圆的双曲面组成,前庭舒展的两翼象徵开放中的国门,直达三楼正厅的室外六十级台阶象徵著国家的发展进步。室外向东台阶两侧置有近代中国十八先贤铜像雕塑群; 十八先贤铜像广场:位于永芳堂前,由姚美良捐资100万元兴建,十八先贤两边佈局,以历史顺序为序。两组铜像分别以林则徐和洪秀全为首,以孙中山和黄兴为后; 梁銶琚堂‍(The Kau Kui Leung Hall):由慈善家梁銶琚於1982年捐資興建,1984年竣工。是一座集大中小型會議室和娛樂、文藝匯演舞台為一體的現代化建築。內設一個能容納1900人的大會場和三個多功能的中小型會議室,是召開會議、舉行演出的場所; 曾宪梓堂:1990年秋落成,由中大校友曾宪梓先生赠建,共六层,时任广东省省长的叶选平为其题词; 熊德龙学生活动中心:于1994年落成,建筑面积6800平方米,是学生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场地。中心有舞厅、多功能投影厅、桌球室、画室等娱乐和课外活动设施; 新图书馆; 岭南堂; 马文辉堂(生物博物馆),2000年成立。最早的标本採集于1817年; 逸夫文化艺术中心(简称逸夫楼):由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主席,电影公司邵氏兄弟的创办人之一邵逸夫先生捐资修建。共五层,每层课室都备有空调和多媒体,逸夫楼和第一教学楼现已成为南校大部分课程的上课地点。另外,逸夫楼也经常作为学校宣讲活动、四六级英语等级考试等活动的举办场所; 陈寅恪故居(原名麻金墨屋):王季思、杨国荣、容庚、商承祚等教授曾在此居住过。1950年代开始,陈寅恪教授一直居于此楼的二楼; 广寒宫:女研究生宿舍。 乙丑进士坊:原是中华中路四牌楼的其中一座,原位于格兰堂西侧,在文化大革命时被毁,再于1999年由香港岭南大学校友捐资修复,至今历史已超过370年; 惺亭:东对图书馆,西对乙丑进士坊,南迎孙中山雕像,现牌匾是中大教授、著名书法家,古文字学家商承祚先生于1981年所写。现每週三晚是英语爱好者聚集交流的英语角; 中山大學墓園:現位於蒲園區北海崗(674號北面),佔地約3畝,原為嶺南大學墓園,現有墳墓274個(包括獨葬及合葬),所葬人士有教授、教士、學生、工人甚至是無名人士,大部分為嶺南大學師生員工。1952年後下葬的有中國經濟史專家梁方仲教授之父;嶺南畫派著名畫家陳樹人的女兒陳美魂;中國文學史專家王起教授夫人徐碧霞、續弦薑海燕;中山大學原副校長夏書章教授兒子夏紀善以及中山大學原副校長胡守為的先人等。墳場內有中式墳穴,也有基督教或天主教墓葬,墓碑或墓身多有十字架標誌,但很多標記均在文革時遭毀壞,但至今仍可見昔日痕跡。1980年代以前,西區還較為荒涼,墓地與家屬區相連,面積較現在稍大。1980年代,西區開始建設,幾十個墓地被遷到新墓園。1508名人士的合葬墓在那時被遷移到現墓園。1992年12月,校方鑒於場地有限,不再收葬骨灰。 在中大占用岭南大学后,校内不少原有建筑的外部立面被校方按照当局的意思进行涂抹,其中包括: 马丁堂,北门门楣的“MARTIN HALL”被毀,後被涂抹成費孝通題寫的“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北門楣原標有「EAST HALL」,已同樣被毀。南間立面左下角牆體裡嵌著鑿有「AD1905」字樣的岩石。落成之時有六個壁爐煙囪伸出屋頂,現在亦被拆卸; 格兰堂,大门玻璃上的“GH”窗花被拆下,近年装修又再装上,门前两侧的石柱被毁一半,上半部分完全消失,原有“格兰堂”中文三字,现存底座原有“GRANT HALL”英文。门前原有日晷,也已被毁。另外,整栋建筑在1960年代被加建了一层; 怀士堂(小礼堂),外侧立面上的多个小十字架图案被换成菱形图案。 至于民国时期的「岭南大学」牌坊,就仍然被堆放在中山大学新图书馆东北角的树丛裡。 孙中山铜像 现在位于广州校区南校园的孙中山铜像是中山先生的日本好友梅屋庄吉所赠。于1931年1月14日运抵天字码头,中大师生到码头将其运至石牌校园的农场暂置。在1933年11月11日国立中大建校9週年时,在石牌举行孙中山铜像揭幕暨新校奠基典礼。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4年春,广州市人民政府把这尊铜像移动到中山纪念堂的广场上。1956年11月12日,孙中山先生诞辰90週年,中山大学建校32週年,铜像又由纪念堂移到中大新校园康乐园内。座基的碑记是:「此铜像为中山先生故友日人梅屋庄吉所赠。1933年冬奉置于我校石牌旧址,1954年广州市人民政府借置于中山纪念堂,1956年11月12日复由我校迎置于此。中山大学校长许崇清谨记。」 文化大革命期间,孙铜像被认为是「封资修」的产物。当时一批来自北京的红卫兵,认为孙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极力要推倒其铜像。为保卫铜像,中大学生日夜守护,才令铜像免遭劫难。 教研单位 学部与院系 中山大学在历史上曾多次调整院系设置。自2022年底开始,中山大学实行“学校-学部-院系”三级学术治理体系。当前,全校共有个67学院(直属系、教学部等),分属于人文学部、社会科学学部、经济与管理学部、理学部、工学部、信息学部和医学部等7个学部,并分设于5个校区(园)。 附属医院 直属附属医院 目前,中山大学共有10个直属附属医院(不含分院)和9个非直属附属医院。其中,直属附属医院均为中山大学医学部组成部分。 非直属附属医院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中山大学附属广州妇女儿童医院)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 中山市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江门市中心医院(中山大学附属江门医院) 东莞东华医院(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 揭阳市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揭阳医院) 汕头市中心医院(中山大学附属汕头医院) 梅州市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梅州医院) 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喀什医院) 精神与传统 校訓 1924年11月11日,國立廣東大學成立典禮時孫中山親筆題寫了十字校訓: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校訓原文出自《礼记·中庸》第二十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此校训一直为中山大学及國立中山大學所沿用。 校歌 国立中山大学校歌创作于建校初期,由陈洪作曲,首任校长邹鲁作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校歌曾被长期弃用,直至80年代末期,中山大学重新采用原国立中山大学校歌,但将原歌词“国父手创”改爲“中山手创”,将“三民主义 仪行四方 民国基础 大同梯航”四句改爲“博学审问 慎思不惘 明辨笃行 为国栋梁”,将最后两句“懿欤勉旃 勿堕勿忘”改爲“振兴中华
深圳校区 深圳校区位于深圳市光明区,占地3.217平方公里,主要发展医学、工学及农学学科,目前尚在建设中,2019年9月先行啟用醫學相關科系教學設施。 建筑 文明路校址 国立中山大学建校之初,位于今广州市文明路。此校址旧时为广东贡院,废除科举之后改建为两广师范学堂,后更名为國立廣東高等師範學校。1924年國立廣東高等師範學校与其他两所高校合并组建国立广东大学之后,该址成为国立广东大学校址。 主要建筑有: 大钟楼,是学校主礼堂。1932年至1949年间国立中山大学的校徽和现今中山大学的校徽,中心图案皆为大钟楼。此外,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也是在大钟楼礼堂所召开。 东堂,又稱東講堂,是学校教学楼,抗战期间被日军炸毁。 西堂,又称西講堂,為文学院教学楼,是四角帶鑲嵌歐式浮雕的角樓,中間天井為花園。 東西堂合佔地過千方,原帶有內外迴廊,兩層樓高,風格是西方古典主義建築。 在国立中山大学迁往石牌后,文明路校址成为国立中山大学附属中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广州后,国立中山大学附属中学改为华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及小学,东堂的原址被兴建了广东省博物馆,西堂成为中山大学教职员宿舍,在西堂大院长大的孩子被称为“西堂仔”。 1960年代后,原校址北面被划作广东实验学校,西侧为西堂,东边有景堂院、华侨堂(由泰国华侨张成捐建,故又名张成楼),东南面是广东省博物馆,南面正中是大钟楼及绿茵大操场,大院中间有昔日贡院的明远楼(红楼)和中山大学教工宿舍南轩、北轩、中斋、北斋、教园等建筑群。其中北齋是廣州歷史唯一的大型四合院圍屋建築,其餘三是一字形連排屋宇。 1959年,时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陶铸曾提出继续保留钟楼及门前广场,并以钟楼为中心建成「东博西图」的文化区,即东面为博物馆,西面将西堂及附近的中斋等宿舍改建成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新馆。但由于经济极端困难及随后的文化大革命,此建设计划没有实行。而且,西堂因年久失修成为危楼,在1986年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兴建新馆时被清拆。 石牌校址 陳濟棠主粵時依循孫中山遺願,西南政務委員會於1931年確定開展工程,分三期歷時六年完工,利用五山官地和石牌鄉的地皮建築,時與石牌村還有補償協議。石牌校园及其建筑群的规划建设,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有着特殊地位,也是天河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民国时期大型建筑群。共和国后石牌校址被华南理工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分割使用,2016年时获广州市规委会通过的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的扩容规划,有计划推动两校合力拆墙,恢复石牌校址整体历史风貌。 校门 粤汉路与广东路交汇处(现五山路广深铁路北)的原国立中大的南校门(正门)现今还保存有原来的校门牌坊,但前门额刻的「国立中山大学」和内门额「格致 诚正 修齐 治平」均在文化大革命时被涂抹,内门额上所有字都被水泥覆盖,前门额由毛泽东手书的「为人民服务」覆盖,2014年初恢复历史原貌。西校门位于当时的长江路及崑崙南路之间,是区国良、林仁椿先生捐资兴建。与南校门一样,西门也内用钢筋三合土(混凝土),外砌花冈白石。高30英尺(9.15米),宽50英尺(15.25米),共分三门。前门额刻校名「国立中山大学」,内门额刻「忠孝 仁爱 信义 和平」等字,2003年5月被列作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但因当局保护不当,任由车辆在中间通过而出现构件损坏。 经媒体多次报导后,西门牌坊在2013年开始修复工程,把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涂抹在「国立中山大学」(正面)及「忠孝 仁爱 信义 和平」(背面)字体上的英泥移除,并且清洗牌坊上被涂上的「为人民服务」、「伟大的中国...」及「伟大的领袖...」字迹。而正门牌坊也已于2014年1月修复完成。现在中山大学南校区北门广场、东校区和南方学院均建有按五山牌坊仿造的牌坊,是放大版。 康乐园 今康乐园校园(广州校区南校园)内有不少建筑是属于西洋古典建筑,其中最著名的应属建于清代的马丁堂。1970年代中期,因堤岸崩塌,由红砖砌就、外批水坭的华表式牌坊随之倒塌。岭南大学的风雨亭也因年久失修,破烂不堪而被清拆。 有关这些建筑物的原来用途、建筑年份及英文名等详细资料,请见岭南大学 (广州)#校园。 主要建筑物如下: 怀士堂:小礼堂; 马丁堂:人类学大楼; 格兰堂:即大钟楼,现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本科招生办、校友会、教学评估中心等行政部门办公所在地。而国立中大原大钟楼,位于石牌旧址建筑群; 十友堂: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办公楼; 哲生堂:基础物理实验室(原电子系); 陆佑堂:电子系大楼; 爪哇堂:力学系楼; 荣光堂:现为西餐厅和招待所;新的岭南(大学)学院成立后,校友及学者到访每感时间仓促未能多作停留,董事会决定于1998年发起重修荣光堂,并改建为宾馆与岭南堂配合而成会议配套。建筑在1970年代曾被加建一层; 张弼士堂:学校档案馆; 黑石屋:招待所,现主要用于学校接待贵宾之用; 马应彪招待室:现为岭南(大学)学院中的博雅学院; 八角亭:电介质物理实验室; 永芳堂:首层是图书馆、阅览室,二楼是办公室,三楼是孙中山纪念馆,四楼是林则徐、黄遵宪展览厅和中大校史展览厅。由香港南源永芳集团公司董事长姚美良先生于1990年捐资1千万元人民币兴建。建筑由对称的外方内圆的双曲面组成,前庭舒展的两翼象徵开放中的国门,直达三楼正厅的室外六十级台阶象徵著国家的发展进步。室外向东台阶两侧置有近代中国十八先贤铜像雕塑群; 十八先贤铜像广场:位于永芳堂前,由姚美良捐资100万元兴建,十八先贤两边佈局,以历史顺序为序。两组铜像分别以林则徐和洪秀全为首,以孙中山和黄兴为后; 梁銶琚堂‍(The Kau Kui Leung Hall):由慈善家梁銶琚於1982年捐資興建,1984年竣工。是一座集大中小型會議室和娛樂、文藝匯演舞台為一體的現代化建築。內設一個能容納1900人的大會場和三個多功能的中小型會議室,是召開會議、舉行演出的場所; 曾宪梓堂:1990年秋落成,由中大校友曾宪梓先生赠建,共六层,时任广东省省长的叶选平为其题词; 熊德龙学生活动中心:于1994年落成,建筑面积6800平方米,是学生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场地。中心有舞厅、多功能投影厅、桌球室、画室等娱乐和课外活动设施; 新图书馆; 岭南堂; 马文辉堂(生物博物馆),2000年成立。最早的标本採集于1817年; 逸夫文化艺术中心(简称逸夫楼):由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主席,电影公司邵氏兄弟的创办人之一邵逸夫先生捐资修建。共五层,每层课室都备有空调和多媒体,逸夫楼和第一教学楼现已成为南校大部分课程的上课地点。另外,逸夫楼也经常作为学校宣讲活动、四六级英语等级考试等活动的举办场所; 陈寅恪故居(原名麻金墨屋):王季思、杨国荣、容庚、商承祚等教授曾在此居住过。1950年代开始,陈寅恪教授一直居于此楼的二楼; 广寒宫:女研究生宿舍。 乙丑进士坊:原是中华中路四牌楼的其中一座,原位于格兰堂西侧,在文化大革命时被毁,再于1999年由香港岭南大学校友捐资修复,至今历史已超过370年; 惺亭:东对图书馆,西对乙丑进士坊,南迎孙中山雕像,现牌匾是中大教授、著名书法家,古文字学家商承祚先生于1981年所写。现每週三晚是英语爱好者聚集交流的英语角; 中山大學墓園:現位於蒲園區北海崗(674號北面),佔地約3畝,原為嶺南大學墓園,現有墳墓274個(包括獨葬及合葬),所葬人士有教授、教士、學生、工人甚至是無名人士,大部分為嶺南大學師生員工。1952年後下葬的有中國經濟史專家梁方仲教授之父;嶺南畫派著名畫家陳樹人的女兒陳美魂;中國文學史專家王起教授夫人徐碧霞、續弦薑海燕;中山大學原副校長夏書章教授兒子夏紀善以及中山大學原副校長胡守為的先人等。墳場內有中式墳穴,也有基督教或天主教墓葬,墓碑或墓身多有十字架標誌,但很多標記均在文革時遭毀壞,但至今仍可見昔日痕跡。1980年代以前,西區還較為荒涼,墓地與家屬區相連,面積較現在稍大。1980年代,西區開始建設,幾十個墓地被遷到新墓園。1508名人士的合葬墓在那時被遷移到現墓園。1992年12月,校方鑒於場地有限,不再收葬骨灰。 在中大占用岭南大学后,校内不少原有建筑的外部立面被校方按照当局的意思进行涂抹,其中包括: 马丁堂,北门门楣的“MARTIN HALL”被毀,後被涂抹成費孝通題寫的“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北門楣原標有「EAST HALL」,已同樣被毀。南間立面左下角牆體裡嵌著鑿有「AD1905」字樣的岩石。落成之時有六個壁爐煙囪伸出屋頂,現在亦被拆卸; 格兰堂,大门玻璃上的“GH”窗花被拆下,近年装修又再装上,门前两侧的石柱被毁一半,上半部分完全消失,原有“格兰堂”中文三字,现存底座原有“GRANT HALL”英文。门前原有日晷,也已被毁。另外,整栋建筑在1960年代被加建了一层; 怀士堂(小礼堂),外侧立面上的多个小十字架图案被换成菱形图案。 至于民国时期的「岭南大学」牌坊,就仍然被堆放在中山大学新图书馆东北角的树丛裡。 孙中山铜像 现在位于广州校区南校园的孙中山铜像是中山先生的日本好友梅屋庄吉所赠。于1931年1月14日运抵天字码头,中大师生到码头将其运至石牌校园的农场暂置。在1933年11月11日国立中大建校9週年时,在石牌举行孙中山铜像揭幕暨新校奠基典礼。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4年春,广州市人民政府把这尊铜像移动到中山纪念堂的广场上。1956年11月12日,孙中山先生诞辰90週年,中山大学建校32週年,铜像又由纪念堂移到中大新校园康乐园内。座基的碑记是:「此铜像为中山先生故友日人梅屋庄吉所赠。1933年冬奉置于我校石牌旧址,1954年广州市人民政府借置于中山纪念堂,1956年11月12日复由我校迎置于此。中山大学校长许崇清谨记。」 文化大革命期间,孙铜像被认为是「封资修」的产物。当时一批来自北京的红卫兵,认为孙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极力要推倒其铜像。为保卫铜像,中大学生日夜守护,才令铜像免遭劫难。 教研单位 学部与院系 中山大学在历史上曾多次调整院系设置。自2022年底开始,中山大学实行“学校-学部-院系”三级学术治理体系。当前,全校共有个67学院(直属系、教学部等),分属于人文学部、社会科学学部、经济与管理学部、理学部、工学部、信息学部和医学部等7个学部,并分设于5个校区(园)。 附属医院 直属附属医院 目前,中山大学共有10个直属附属医院(不含分院)和9个非直属附属医院。其中,直属附属医院均为中山大学医学部组成部分。 非直属附属医院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中山大学附属广州妇女儿童医院)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 中山市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江门市中心医院(中山大学附属江门医院) 东莞东华医院(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 揭阳市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揭阳医院) 汕头市中心医院(中山大学附属汕头医院) 梅州市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梅州医院) 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喀什医院) 精神与传统 校訓 1924年11月11日,國立廣東大學成立典禮時孫中山親筆題寫了十字校訓: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校訓原文出自《礼记·中庸》第二十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此校训一直为中山大学及國立中山大學所沿用。 校歌 国立中山大学校歌创作于建校初期,由陈洪作曲,首任校长邹鲁作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校歌曾被长期弃用,直至80年代末期,中山大学重新采用原国立中山大学校歌,但将原歌词“国父手创”改爲“中山手创”,将“三民主义 仪行四方 民国基础 大同梯航”四句改爲“博学审问 慎思不惘 明辨笃行 为国栋梁”,将最后两句“懿欤勉旃
家庭 子女 長男孫策,字伯符,吳侯 長女孙氏,弘咨妻 孙氏,陈某妻(未详是否同一女先后两嫁) 次男孫權,字仲謀,南昌侯 三男孫翊,字叔弼,丹陽太守 四男孫匡,字季佐,漢烏程侯 五男孫朗,孫朗為孫堅庶子,別名孫仁,但未記載生母姓名。而《三國演義》中則將其母定為吴夫人的妹妹吳國太 次女孫夫人,漢昭烈帝劉備夫人 其中一女为吴夫人所生,未详是谁。《三国演义》将孙夫人生母定为吴国太。历史上并未记载吴夫人有妹妹一同嫁给孙坚。 孫 孫策系 孫紹,孫策子,先封吳侯,後改封為上虞侯。 孫氏,顧邵妻。 孫氏,陆逊妻(陆逊为陆康的从孙)。 孫氏,朱纪妻(朱纪为朱治的次子)。 孫權系 孫登,字子高,孫權長子。 孫慮,字子智,孫權次子。 孫和,字子孝,孫權三子。 孫霸,字子威,孫權四子。 孫奮,字子揚,孫權五子。 孫休,字子烈,孫權六子,被擁立為孫吳第三任皇帝。 孫亮,字子明,孫權七子,繼任為孫吳第二任皇帝。 孫魯班,字大虎,孫權長女,先配周循,後配全琮。 孫氏(待考),孫權次女。劉纂妻,早卒。 孫魯育,字小虎,孫權三女,先配朱據,後配劉纂。 孫氏(待考),滕胤妻。 孫翊系 孫松,字子喬,射聲校尉,封都鄉侯。黃龍三年卒。 孫匡系 孫泰(曹氏之甥、為長水校尉。嘉禾三年,跟從孫權圍攻新城,中流矢而死) 艺术形象 影视形象 中國中央電視台電視劇《三國演義》(1994年):由吳曉東飾演孫堅。 中國電視劇《武圣关公》(2004年):由罗灯宝飾演孫堅。 台灣民視/八大電視劇《終極三國》(2009年):由那維勳飾演孫堅。 中國電視劇《三国》(2010年):由范雨林飾演孫堅。 中國電視劇《武神赵子龙》(2016年):由王斌飾演孫堅。 中國电视剧《少儿也三国》(2017年):由王家辉飾演孫堅。 回宇执导電影《魔国志I之黄巾之乱》(2018年):由张铎瀚飾演孫堅。 姜炫亦执导電影《江东战神少年周瑜》(2020年):由孙蛟龙飾演孫堅。 周顯揚执导電影《真·三國無雙》(2021年):由袁文康飾演孫堅。 動漫遊戲形象 真三國無雙系列 / 無雙OROCHI系列(光榮公司開發,徳山靖彥配音) 《蒼天航路》(王欣太) 《火鳳燎原》(陳某)、《火鳳燎原》外傳小說《伯符》(王貽興):已死,僅在回顧如何得到王壐和戰死的劇情中登場,在外傳小說《伯符》中交代在襄陽之战中為袁術手下無名軍師的計謀安排下被時為黃祖之手下甘寧所射殺。 《BB戰士三國傳》孫堅積菲沙斯 《SD高達世界 三國創傑傳》孫堅迷惘高達 註釋及資料來源 參考資料 《三國志‧吳書·孫堅傳》 《三國志·魏志廿二·桓階傳》 延伸阅读 S孙 S孙 S孙 S孙 S孙
裴松之:“孙坚于兴义之中最有忠烈之称,若得汉神器而潜匿不言,此为阴怀异志,岂所谓忠臣者乎?吴史欲以为国华,而不知损坚之令德。如其果然,以传子孙,纵非六玺之数,要非常人所畜,孙皓之降,亦不得但送六玺,而宝藏传国也。受命于天,奚取於归命之堂,若如喜言,则此玺今尚在孙门。匹夫怀璧,犹曰有罪,而况斯物哉!” 孙元宴:“委存张公翊圣材,几将贤德赞文台。争教不霸江山得,日月征曾入梦来。” 何去非:“特孙坚激于忠勇,投袂特起于区区之下郡,奋以诛卓,虽卓亦独惮而避之。惜乎!三失大机而功业不就,卒以轻敌遂殒其身,由无谋夫策士以发其智虑之所不及故也。” 晁补之:“吴人轻而无谋,自古记之矣。孙坚、孙策皆无王霸器。坚轻骑从敌,策暂出遇仇,俱以轻败。虽赖周瑜、鲁肃辈辅权嗣立,亦权稍持重,故卒建吴国也。” 王应麟:“孙坚与策,皆以轻敌陨其身。权出合肥之围,亦幸而免。 ” 洪迈:“董卓盗国柄,天下共兴义兵讨之,惟孙坚以长沙太守先至,为卓所惮,独为有功。故裴松之谓其最有忠烈之称。然长沙为荆州属部,受督于刺史王睿。睿先与坚共击零、桂贼,以坚武官,言颇轻之。及睿举兵欲讨卓,坚乃承案行使者,诈檄杀之,以偿囊忿。南阳太守张咨,邻郡二千石也,以军资不具之故,又收斩之。是以区区一郡将,乘一时兵威,辄害方伯、邻守,岂得为勤王乎?刘表在荆州,乃心王室,袁术志于逆乱,坚乃奉其命而攻之,自速其死,皆可议也。” 萧常:“自董卓称乱,四方倡义而起者非一,然皆负恃其众,因之以自封殖,卒无一人婴其锋者;独坚一战而败之,遂使西走,修复园陵,祗祀庙社,此其忠义奋发,岂袁、刘辈可同日语哉!惜其孤军无继,功弗克就,而其志有足尚也。” 郝经:“破虏以雄才壮略,遭汉衰末,慨然有拨定之志。崛起吴会,陵蹈中原,讨灭黄巾,劝诛董卓,识度远矣。逮卓废立劫迁,奋其忠烈,以偏师追亡逐北,使不敢东。修塞园陵,保完汉玺,威震函洛,向非袁术掣肘,扶义而西,汉未必亡。” 王夫之:“孙坚之始起,斩许生而功已著,参张温之军事,讨边章而名已立,非不可杰立而称雄也;奋起诛卓,先群帅而进屯阳人,卓惮之而与和亲,乃曰:‘不夷汝三族悬示四海,吾死不瞑目。’独以孤军进至雒阳,埽除宗庙,修塞诸陵,不自居功,而还军鲁阳。当斯时也,可不谓皎然于青天白日之下而无惭乎?故天下皆举兵向卓,而能以躯命与卓争生死者,孙坚而已矣。其次则曹操而已矣。” 罗贯中:“谁道江南少将才?明星夜夜照文台。欲诛董卓安天下,为首长沙太守来。” 家庭 子女 長男孫策,字伯符,吳侯 長女孙氏,弘咨妻 孙氏,陈某妻(未详是否同一女先后两嫁) 次男孫權,字仲謀,南昌侯 三男孫翊,字叔弼,丹陽太守 四男孫匡,字季佐,漢烏程侯 五男孫朗,孫朗為孫堅庶子,別名孫仁,但未記載生母姓名。而《三國演義》中則將其母定為吴夫人的妹妹吳國太 次女孫夫人,漢昭烈帝劉備夫人 其中一女为吴夫人所生,未详是谁。《三国演义》将孙夫人生母定为吴国太。历史上并未记载吴夫人有妹妹一同嫁给孙坚。 孫 孫策系 孫紹,孫策子,先封吳侯,後改封為上虞侯。 孫氏,顧邵妻。 孫氏,陆逊妻(陆逊为陆康的从孙)。 孫氏,朱纪妻(朱纪为朱治的次子)。 孫權系 孫登,字子高,孫權長子。 孫慮,字子智,孫權次子。 孫和,字子孝,孫權三子。 孫霸,字子威,孫權四子。 孫奮,字子揚,孫權五子。 孫休,字子烈,孫權六子,被擁立為孫吳第三任皇帝。 孫亮,字子明,孫權七子,繼任為孫吳第二任皇帝。 孫魯班,字大虎,孫權長女,先配周循,後配全琮。 孫氏(待考),孫權次女。劉纂妻,早卒。 孫魯育,字小虎,孫權三女,先配朱據,後配劉纂。 孫氏(待考),滕胤妻。 孫翊系 孫松,字子喬,射聲校尉,封都鄉侯。黃龍三年卒。 孫匡系 孫泰(曹氏之甥、為長水校尉。嘉禾三年,跟從孫權圍攻新城,中流矢而死) 艺术形象 影视形象 中國中央電視台電視劇《三國演義》(1994年):由吳曉東飾演孫堅。 中國電視劇《武圣关公》(2004年):由罗灯宝飾演孫堅。 台灣民視/八大電視劇《終極三國》(2009年):由那維勳飾演孫堅。 中國電視劇《三国》(2010年):由范雨林飾演孫堅。 中國電視劇《武神赵子龙》(2016年):由王斌飾演孫堅。 中國电视剧《少儿也三国》(2017年):由王家辉飾演孫堅。 回宇执导電影《魔国志I之黄巾之乱》(2018年):由张铎瀚飾演孫堅。 姜炫亦执导電影《江东战神少年周瑜》(2020年):由孙蛟龙飾演孫堅。 周顯揚执导電影《真·三國無雙》(2021年):由袁文康飾演孫堅。 動漫遊戲形象 真三國無雙系列 / 無雙OROCHI系列(光榮公司開發,徳山靖彥配音) 《蒼天航路》(王欣太) 《火鳳燎原》(陳某)、《火鳳燎原》外傳小說《伯符》(王貽興):已死,僅在回顧如何得到王壐和戰死的劇情中登場,在外傳小說《伯符》中交代在襄陽之战中為袁術手下無名軍師的計謀安排下被時為黃祖之手下甘寧所射殺。 《BB戰士三國傳》孫堅積菲沙斯 《SD高達世界 三國創傑傳》孫堅迷惘高達
协议架构 ATM结合了电路交换系统和基于数据包的系统的优点。 但是与以太网数据包不同的是,ATM信元有固定的长度,因此很容易通过识别小区的头部来减少交换系统中的时间损耗。此外,它并不像电路交换那样占用线路。 ATM 信元构造 ATM信元由5个八位位组标头和48个八位位组有效负载组成。 ATM有两种不同的信元标准: 网络到网络接口(Network-Network Interface,NNI)和用户到网络接口(User-Network
ATM有两种不同的信元标准: 网络到网络接口(Network-Network Interface,NNI)和用户到网络接口(User-Network Interface,UNI)。大多数ATM链路使用UNI信元格式。 GFC:通用流量控制 VPI:虚拟路径标识符 VCI:虚拟频道标识符 PT:有效载荷类型 CLP:拥塞丢失优先级 HEC:错误控制 部署与应用
介面來編輯電子影像檔案,以節省硬碟空間。在未有 IEEE 1394 以前,編輯電子影像必須利用特殊硬件,把影片下載到硬碟上進行編輯。IEEE 1394的出現,曾經被期待是企業使用的SCSI裝置的發展新型態。 由于早期在开发联盟内部的制造许可证定价的纠纷,造成了此技术在市場推廣上被延誤。在定价时,苹果公司想在每一个出产接頭上营利1至2美元的许可费。其他联盟公司(如Intel)则认为此定价太高,如果联盟的所有公司都要求那么高的营利,一个接口的许可费将高达十几美元。联盟内的许多公司也是USB开发者论坛(USB-IF)的会员。由于此纠纷,联盟内的其他公司开始重视USB 2.0。 在制定規格的同時,硬碟價格也愈來愈便宜;SCSI裝置因為LVD化而性能有了飛躍的提昇,加上USB 2.0開發較為便宜,速度也尚且夠用,因而它取代了IEEE 1394,成為了外接電腦硬碟和其他周邊裝置的最常用介面。 特徵 IEEE 1394繼承了成熟的SCSI指令體系,因此傳輸的穩定度和效率都相當地高。和USB2.0相比,對CPU的負擔也較低;雖然IEEE 1394A的帳面上的最高值低於USB2.0,但是實際上的傳輸速度勝過USB2.0。因此被使用在各種需要高速穩定傳輸資料的介面上。因為商標的關係同時有著FireWire、i.Link、DV端子等多種名字。 FireWire原本是蘋果公司開發時的代稱,在2002年5月29日,當時的蘋果電腦正式於IEEE 1394的推廣團體「1394 Trade Association」發表,將屬於蘋果的商標「FireWire」作為IEEE 1394的統一品牌;另外索尼則是在蘋果將FireWire作為統一的品牌之前,就在自己公司的數位影音、相機產品上搭載了IEEE 1394介面,並且命名為「i.Link」,並且註冊為其商標。 版本 FireWire 400 (IEEE 1394-1995) 速度為100、200或400 Mbit/s(12.5、25、50MB/s)。 更新 (IEEE 1394a-2000) 和IEEE 1394-1995幾乎相同,改良數個地方之後制定的新規格。為了和後述的IEEE 1394b分別,因此稱為「FireWire 400」。在工業上使用的時候,有時就單純稱呼為「.a」。 FireWire 800 (IEEE 1394b-2002) FireWire 800即是理論最高速為800Mbps的高速規格,相容於IEEE 1394a,但是接頭的形狀從IEEE 1394a的6 Pin變成9
(IEEE 1394b-2002) FireWire 800即是理論最高速為800Mbps的高速規格,相容於IEEE 1394a,但是接頭的形狀從IEEE 1394a的6 Pin變成9 Pin,因此需要經由轉接線連接。在工業上使用的時候,有時就單純稱呼為「.b」。 FireWire S800T (IEEE 1394c-2006) FireWire S800T公佈於2007年6月8日,提供了一個重大的技術改進,新的接頭規格和RJ45相同,並使用CAT-5(5類雙絞線)和相同的自動協定,可以使用相同的端口來連接任何IEEE 1394裝置或IEEE 802.3(1000BASE-T乙太網路雙絞線)的設備。 雖然聽起來相當有魅力,但是直到2008年10月為止,市面上尚無任何產品或是晶片,包含這種能力。 FireWire S1600 和 S3200 IEEE 1394的推廣團體1394 Trade Association,在2007年12月宣佈,將可以在2008年底使用新的擴張規格S1600(理論值達到1.6 Gbit/s)和S3200模式(理論值達3.2 Gbit/s)。這個擴張規格使用FireWire800現在使用的9 Pin接頭和纜線,而且將會完全相容於FireWire 400和FireWire 800的裝置。這是為了迎戰USB 3.0規格所作的準備。 蘋果電腦創辦人暨執行長喬布斯於2008年宣布FireWire已「壽終正寢」。在Thunderbolt介面於2011年問世之後,蘋果公司所新改款的麥金塔電腦已逐漸取消IEEE 1394連接埠,以Thunderbolt取代。 使用IEEE 1394的設備 外接式裝置:外接硬碟、外接式光碟機、磁光盘機、讀卡機。 數位影音播放器:iPod早期版本只有FireWire介面,從2003年發售的第三代開始支援USB介面,2005年9月開始發售的第一代iPod nano和第五代的iPod只有支援USB傳輸,FireWire僅可用在充電。 工業用CCD相機:工業用為了防止接頭鬆脫,接頭的部份略有差異。 軍機:在軍機上被要求重量要盡量減輕。IEEE 1394b使用當做F-22猛禽戰鬥機上的匯流排,同時也使用在F-35上。 太空梭:NASA的太空梭也用它來監視可能在起飛或降落時撞擊到的碎片(泡沫、冰塊)。 DV:所有的數位攝影機都有一個火線的介面,但2010年代之後消費品牌已經轉向USB。許多數位攝影機都有一個DV-輸入的火線連接器(通常都是6-pin的),可以直接連接數位攝影機來記錄影片(不需使用電腦)。這個傳輸協定允許被遙控,如播放、倒轉等。 参考文献 个人网 IEEE标准 串行总线
Milanesi) now寬頻電視遊戲節目《撳錢》 (Action to Money) 异步传输模式(英語: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zh-hk:自動櫃員機;zh-sg:自动柜员机;zh-tw:自動提款機;zh-cn:自动柜员机;}-(英語:automated teller machine 或
標準大氣壓的單位符號 (英語:standard ATMosphere) 反戰車飛彈 (英語:Anti-Tank Missile) 交替式图灵机 () 米兰交通集团(意大利语:Azienda Trasporti Milanesi)
Research 的统计显示,2018 年底全球ATM台数约为324万台,比上年底减少1%,首次转为减少。 每個國家櫃員機的使用方式都略有不同,例如在韓國,只有特別標注的櫃員機是24小時提供服務,其他有營業時間限制,大多數會在22:00停止運作。此外,並非所有地區的ATM服務都是免費的。除了某些國家和地區使用ATM服務要收費以外,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都會對客戶每次利用ATM提存款項而收取少量費用。 世界上分佈最北的櫃員機位於挪威的朗伊爾城,最南則在南極大陸的麥克默多站。 中国大陸在1980年代末期开始在深圳出现提款机,现早已扩展至全国。并且柜员机都已经加入银联网络,只要是有银联标志的银行卡都可以通用,但收费与否则取决于发卡行的收费规定。 中国人民银行在2007年5月中旬发布《关于改进个人支付结算服务的通知》,要求提高自动柜员机每日取款额上限。借记卡在自动柜员机取款的交易上限由当时每卡每日5,000元提高到现时的20,000元,意在有效解决办理银行业务排队等候时间过长的问题。虽然银行在自动柜员机上的取款限额提高到20,000元,但是每笔取款最多为2,000元,如果提取现金20,000元,则需要操作10次,耗时近8分钟。这可能因为自动柜员机出钞口大小的限制,而人民币最高面值只有100元。 2007年11月中旬,深圳市各银行对提款机及柜台交易累计上限作出了额外限制:每日每卡现金交易不得超过30,000元,每周不得超过50,000元,每月20万元。提款机的取款上限、服务时间因而也有不同程度的调整。有人认为,此举是为了打击地下资金来港炒股,不过央行否认针对港股。 全球数量最多的中国2018年底为69万台,比上年减少6.8%。Retail Banking Research 的分析认为,在中国,无现金结算的迅速普及使得ATM的设置台数锐减”。在中国,扫码支付在最近2~3年里迅速普及。很多年轻人不再随身携带钱包,也几乎不怎么去银行网点和使用ATM。此外,不收现金的店铺也在增加。 香港是最早採用自動櫃員機服務的地區之一,由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於1980年引入,名為易通財。初期的易通財只在中區的鬧市設立,後來在各區都有設立,並擴展網絡至澳門。之後各家銀行紛紛推出自己的提款卡。 為加強競爭力,香港的主要華資銀行後來建立了銀通網絡,讓銀行之間可以透過銀通網絡來存取其他銀行的戶口資料,使用戶無需在開戶銀行也可以隨意的提取現金,但存款則必須在開戶銀行的櫃員機才可以。現時香港除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及其附屬的恒生銀行屬易通財網絡外,其他大部分的個人銀行都加入了銀通網絡,銀通網絡在香港有達28間會員銀行。在香港,使用同一網絡的櫃員機提款都是免費的。而不同網絡(易通財和银通)之間的提款卡互用會收取跨網服務費。 部分銀行加入了銀通網絡的自動櫃員機可以使用銀通網絡的人民幣卡提取人民幣,每日最高提款限制為人民幣5,000元 除了提款、存款和轉賬等一般銀行服務以外,現在香港的自動櫃員機還提供繳費及交稅服務。 香港的自動櫃員機一般每日最高交易限制為20,000港元。 在香港,客戶持有提款卡,除了找自動櫃員機提款之外,如果該卡支援EPS,還可以到設有EPS Esay Cash的商店出納員提款。自2007年起,多間銀行宣布推出「簡易版提款卡」,以迎合有「提款機恐懼症」的長者或其他有需要人士之客戶。 臺灣銀行於民國六十六年(1977年)引進臺灣第一台自動吐鈔機。民國七十六年(1987年)金融資訊服務中心(財金資訊公司前身)「ATM功用系統」正式營運,提供民眾以金融卡經由各家金融機構ATM提領現金及查詢餘額的服務。民國八十一年(1992年)各金融機構之間以中華民國財政部的財金資訊建置的跨行網路來達成跨行提款及轉帳的功能。除了少數的銀行跨行提款免扣手續費外,大部分的銀行跨行提款每次會收取手續費新台幣5元,跨行轉帳收取手續費15元。台灣目前也有不少銀行提供外幣ATM的新服務,可以方便換取外幣。 在2000年代起,各金融機構開始發行晶片卡,故網路自動櫃員機的服務也由此而生,其中凱基銀行、永豐銀行、國泰世華銀行、玉山銀行、三信商業銀行、台新銀行、兆豐國際商業銀行及台灣銀行等銀行也都提供這項服務。由於防止舊有的磁條式金融卡被盜取資料,各家銀行逐漸換為晶片金融卡,舊型的磁條式金融卡已經停用。 台灣的提款機除了接受金融卡以外,還可接受信用卡的預借現金提領,以及使用智慧型手機或指紋等身份認證方式的無卡片提款,大部份銀行會安裝可提領外幣的提款機。除了提款外,不少銀行也裝有可存款的自動櫃員機,可存入紙鈔,有些可接受硬幣存入。2018年元月起在日本北海道的一些銀行亦可使用台灣的金融卡提款。 為了杜絕利用自動櫃員機轉帳功能詐財的案件,財政部規定每戶每日轉帳至「非約定帳戶」的金額上限為10,000元,引起多數人民的反彈,最後決議把上限調整為30,000元,並在2005年6月1日起正式實施,但「約定帳戶」則不受限制。另外,轉帳至11類收費單位帳戶繳費亦不受限制(少數因故無法納入者除外),包括稅款、水電費、瓦斯費、電信費、交通規費及罚款、學費、信用卡款項、保險費、證券款項、網路購物服務及醫療費等11類。 網路自動櫃員機 由於晶片金融卡的推出,故許多銀行便結合網路的功能,讓用戶藉由自行安裝的晶片卡讀卡機,在自己的電腦上透過網路進行「轉帳」、「查詢餘額」等非存、提領現金之交易動作。 這些功能,在台灣叫作「網路ATM」服務。在香港有類似的網上理財服務,但不需要讀卡機,只需要用戶提供登入名稱及密碼或者保安編碼器, 在中国大陆,这样的服务通常称为网上银行或简称网银,一般具有帐户金额查询,转帐,基金买卖等功能。银行一般采用特殊的USB设备(如U盾)作为用户身份鉴别手段。 自動換鈔、兌幣機 由於櫃員機內空間有限,目前世上大多數櫃員機都只提供少數流通量較大的現鈔。例如:香港只提供100、500及1,000港元,韓國只提供50,000及10,000韓圓。然而,很多時流通量大的現鈔未必會是最高面額的鈔票,如:澳大利亚的提款機只會出20及50澳元的鈔票(目前澳大利亚紙幣最高面額為100澳元)。有及於此,有些地區的銀行會選擇只提供一種鈔票(例如大陸的提款機往往僅能提供人民幣100元現鈔,加拿大提款機一般僅提供20加元的現鈔),這就有一個問題:當客戶需要提取大額現鈔,提款機就會吐一大堆鈔票出來,令客人很不方便。 在韓國除了自動提款機以外,還有自動換鈔機,讓客人把較高面額的鈔票換成較常用的低面額鈔票。這種機器的功能,在台灣和日本的部分ATM上可以實現(有些銀行的ATM在客戶取款時可以選擇直接取出小面額鈔票,如100或200元新台幣)。 但在厄瓜多尔的首都基多,有类似的自动换币机,可将美元(厄瓜多尔法定货币)自动兑换为硬币零钱。这种机器一般安放在需使用零钱较多的场合如Iñaquito农贸市场、苏克雷元帅手工艺品市场等。在日本和韓國等國的電子遊戲廳中也會提供所謂的「兩替機」,讓客人將自己的1,000日圓或者10,000韓元鈔票換成機器可以識別的100日圓和500韓元硬幣。惟香港的電子遊戲廳中大多依然採用人手兌換的方式。日本的一人服務巴士及火車上也設有兌幣機,供乘客將1,000日元紙鈔兌換成硬幣以支付車資。 犯罪行為 臺灣無卡盜領
為加強競爭力,香港的主要華資銀行後來建立了銀通網絡,讓銀行之間可以透過銀通網絡來存取其他銀行的戶口資料,使用戶無需在開戶銀行也可以隨意的提取現金,但存款則必須在開戶銀行的櫃員機才可以。現時香港除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及其附屬的恒生銀行屬易通財網絡外,其他大部分的個人銀行都加入了銀通網絡,銀通網絡在香港有達28間會員銀行。在香港,使用同一網絡的櫃員機提款都是免費的。而不同網絡(易通財和银通)之間的提款卡互用會收取跨網服務費。 部分銀行加入了銀通網絡的自動櫃員機可以使用銀通網絡的人民幣卡提取人民幣,每日最高提款限制為人民幣5,000元 除了提款、存款和轉賬等一般銀行服務以外,現在香港的自動櫃員機還提供繳費及交稅服務。 香港的自動櫃員機一般每日最高交易限制為20,000港元。 在香港,客戶持有提款卡,除了找自動櫃員機提款之外,如果該卡支援EPS,還可以到設有EPS Esay Cash的商店出納員提款。自2007年起,多間銀行宣布推出「簡易版提款卡」,以迎合有「提款機恐懼症」的長者或其他有需要人士之客戶。 臺灣銀行於民國六十六年(1977年)引進臺灣第一台自動吐鈔機。民國七十六年(1987年)金融資訊服務中心(財金資訊公司前身)「ATM功用系統」正式營運,提供民眾以金融卡經由各家金融機構ATM提領現金及查詢餘額的服務。民國八十一年(1992年)各金融機構之間以中華民國財政部的財金資訊建置的跨行網路來達成跨行提款及轉帳的功能。除了少數的銀行跨行提款免扣手續費外,大部分的銀行跨行提款每次會收取手續費新台幣5元,跨行轉帳收取手續費15元。台灣目前也有不少銀行提供外幣ATM的新服務,可以方便換取外幣。 在2000年代起,各金融機構開始發行晶片卡,故網路自動櫃員機的服務也由此而生,其中凱基銀行、永豐銀行、國泰世華銀行、玉山銀行、三信商業銀行、台新銀行、兆豐國際商業銀行及台灣銀行等銀行也都提供這項服務。由於防止舊有的磁條式金融卡被盜取資料,各家銀行逐漸換為晶片金融卡,舊型的磁條式金融卡已經停用。 台灣的提款機除了接受金融卡以外,還可接受信用卡的預借現金提領,以及使用智慧型手機或指紋等身份認證方式的無卡片提款,大部份銀行會安裝可提領外幣的提款機。除了提款外,不少銀行也裝有可存款的自動櫃員機,可存入紙鈔,有些可接受硬幣存入。2018年元月起在日本北海道的一些銀行亦可使用台灣的金融卡提款。 為了杜絕利用自動櫃員機轉帳功能詐財的案件,財政部規定每戶每日轉帳至「非約定帳戶」的金額上限為10,000元,引起多數人民的反彈,最後決議把上限調整為30,000元,並在2005年6月1日起正式實施,但「約定帳戶」則不受限制。另外,轉帳至11類收費單位帳戶繳費亦不受限制(少數因故無法納入者除外),包括稅款、水電費、瓦斯費、電信費、交通規費及罚款、學費、信用卡款項、保險費、證券款項、網路購物服務及醫療費等11類。 網路自動櫃員機 由於晶片金融卡的推出,故許多銀行便結合網路的功能,讓用戶藉由自行安裝的晶片卡讀卡機,在自己的電腦上透過網路進行「轉帳」、「查詢餘額」等非存、提領現金之交易動作。 這些功能,在台灣叫作「網路ATM」服務。在香港有類似的網上理財服務,但不需要讀卡機,只需要用戶提供登入名稱及密碼或者保安編碼器, 在中国大陆,这样的服务通常称为网上银行或简称网银,一般具有帐户金额查询,转帐,基金买卖等功能。银行一般采用特殊的USB设备(如U盾)作为用户身份鉴别手段。 自動換鈔、兌幣機 由於櫃員機內空間有限,目前世上大多數櫃員機都只提供少數流通量較大的現鈔。例如:香港只提供100、500及1,000港元,韓國只提供50,000及10,000韓圓。然而,很多時流通量大的現鈔未必會是最高面額的鈔票,如:澳大利亚的提款機只會出20及50澳元的鈔票(目前澳大利亚紙幣最高面額為100澳元)。有及於此,有些地區的銀行會選擇只提供一種鈔票(例如大陸的提款機往往僅能提供人民幣100元現鈔,加拿大提款機一般僅提供20加元的現鈔),這就有一個問題:當客戶需要提取大額現鈔,提款機就會吐一大堆鈔票出來,令客人很不方便。 在韓國除了自動提款機以外,還有自動換鈔機,讓客人把較高面額的鈔票換成較常用的低面額鈔票。這種機器的功能,在台灣和日本的部分ATM上可以實現(有些銀行的ATM在客戶取款時可以選擇直接取出小面額鈔票,如100或200元新台幣)。 但在厄瓜多尔的首都基多,有类似的自动换币机,可将美元(厄瓜多尔法定货币)自动兑换为硬币零钱。这种机器一般安放在需使用零钱较多的场合如Iñaquito农贸市场、苏克雷元帅手工艺品市场等。在日本和韓國等國的電子遊戲廳中也會提供所謂的「兩替機」,讓客人將自己的1,000日圓或者10,000韓元鈔票換成機器可以識別的100日圓和500韓元硬幣。惟香港的電子遊戲廳中大多依然採用人手兌換的方式。日本的一人服務巴士及火車上也設有兌幣機,供乘客將1,000日元紙鈔兌換成硬幣以支付車資。 犯罪行為 臺灣無卡盜領 2016年7月9日、10日間,第一商業銀行20家分行總計38台Wincor Nixdorf廠牌的「Pro cash 1500」機型自動提款機,疑遭遠端植入惡意程式,在未經使用插卡、未接觸機器狀態下,卻能促其不斷吐鈔,藉此盜領約達新臺幣8,390多萬元,有東歐多國人士涉案,逮捕三人後,找回犯罪集團來不及進行洗錢匯出的7千多萬元款項。 羅馬尼亞無卡盜領 2016年1月,於羅馬尼亞,逮捕到運用此法盜領約20萬歐元的駭客集團。 日本大規模同步提領 日本在2016年5月發生南非籍犯罪集團,運用偽造信用卡,盜領來自1,400多臺ATM(其中單次最大提領量為10萬日圓),總計同步盜領約14億多日圓之案件(約等於新臺幣4億3,000萬元)。 全球無卡盜領損失
探测器降落在土卫六表面的处。 另見 惠更斯 卡西尼-惠更斯号 卡西尼号 参考文獻 外部連接 来自土卫六的声音 降落时拍摂的原始图像 惠更斯号
来自土卫六的声音 降落时拍摂的原始图像 惠更斯号 惠更斯号最新消息 ESA惠更斯主页 NASA的卡西尼-惠更斯号主页 Interactive 至2008年前的卡西尼-惠更斯任务交互动画演示 新科学—卡西尼-惠更斯号:土星任务 NASA和ESA发布的业余作品
亨利八世統治期間,主導了一個當時引起極大爭議並引發了社會矛盾、但後來也成爲了具有歷史意義的宗教國策,那就是與羅馬教廷分道揚鑣。亨利八世與羅馬教廷決裂的出發點并不是像馬丁·路德那樣以回歸基督教本義爲目的所追求的宗教改革,而是因爲他意欲與兄嫂凱瑟琳離婚,卻不爲羅馬教廷允准爲由,為了達到與凱瑟琳王後離婚這一現實功利目的,亨利八世不惜另起爐竈,建立獨立的英國聖公會。它與當時的宗教改革運動匯合在一起,導致了基督教歷史上的第二次大分裂,形成了新生的新教勢力,它與東正教、天主教并列為三大基督教派。英格蘭國會通過法案,斷絕和羅馬教廷的聯繫,新任坎特伯里大主教托馬斯·克蘭麥,宣佈亨利和凱瑟琳的婚姻無效。亨利八世這個歷史性的決斷,使英格蘭從一個羅馬天主教的國家轉變爲一個基督教新教的國家。 三個重臣 亨利八世時代,有三個大臣先後受到器重並發揮了重要作用,其地位頗有“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意味。然而,這三個曾經受到亨利八世器重的行政長官,卻先後被亨利八世投入監牢并被處決。 托馬斯·沃爾西 亨利八世繼位初始,第一位寵臣是首席大法官托馬斯·沃爾西樞機,當時英格蘭還沒有與羅馬教廷決裂,亨利八世爲了能解除與兄嫂凱瑟琳的婚姻,他曾經徵詢了托馬斯·沃爾西的意見,沃爾西也前往羅馬,面見教宗以尋求教廷方面的首肯。但教廷受到西班牙王室,特別是來自凱瑟琳外甥神聖羅馬皇帝查理五世的壓力。凱瑟琳更興訟挑戰離婚的決定。沃爾西樞機因無法取得離婚同意而失寵,1530年托馬斯·沃爾西被判爲叛國罪,在被押送倫敦的路途中,客死萊斯特。 托馬斯·莫爾 托馬斯·莫爾是虔誠的羅馬天主教徒,亨利八世早期也反對宗教改革,這與莫爾的觀點相同,莫爾在民衆中的名望以及辦事能力深得亨利八世欣賞。1518年,莫爾被任命爲王室法庭庭長、樞密顧問官。1521年被任命爲財務大臣,1523年莫爾被選爲下議院議長。沃爾西失寵之後,1529年他取代了沃爾西的首席大法官位置,成爲了僅次於國王的第一號要人。然而,隨著亨利八世爲了達到與凱瑟琳離婚而不惜與羅馬教廷決裂,並建立了與之分庭抗禮的英國聖公會,這與莫爾的價值理念發生了衝突,爲此他不得不辭去了官職。1533年11月英國國會通過最高權法案(Act of Supremacy),確定國王為英國國教教首。此外,國會還規定:亨利的第一次婚姻無效,第二次婚姻合法。同時有起草了一個承認這個原則的誓詞,並分發給包括莫爾在内的倫敦和威斯敏斯特的全體教士們,莫爾拒絕承認誓詞,於是他遭到逮捕,被囚禁在倫敦塔達一年多。1535年7月6日,他和另外少數拒絕承認誓詞的教士遭到處決。 托馬斯·克倫威爾 托馬斯·莫爾失勢之後,作爲主事官的托馬斯·克倫威爾又得到亨利八世的器重,他對亨利八世與凱瑟琳的離婚解除以及英國宗教改革的推行不遺餘力。1534年,克倫威爾力促國會通過一系列改革法案:「上訴限制條例」禁止英國教會法庭上訴到教皇、禁止教會不經英王允許發布規章;「教職任命法案」規定教會必須根據英王指定的候選人推選主教;「至尊法案」宣布英王是英國教會唯一最高權威;「王位繼承法」宣布凱瑟琳的女兒瑪麗乃是私生女,安妮·博林的女兒伊麗莎白則為順位繼承人;「叛國罪法案」規定不承認英王的最高權威即是叛國罪,可判處死刑;並且取消給教宗的獻金(Peter's Pence)。在安妮·博林失寵後,他又竭力鏟除博林家族黨羽,1536年他取代了(安·博林的父親)成爲掌璽大臣。然而在他登上權力頂峰過程中,四處樹敵,包括曾經是他的盟友博林家族和亨利八世的寵臣諾福克公爵,但是因爲安排亨利第四次婚姻(與安妮·克萊沃)的失敗,亨利八世對他失去了信任。後來亨利八世聽信了諾福克公爵關於克倫威爾是宗教異端的讒言,在諾福克公爵的策劃下,克倫威爾被解職,並被關進倫敦塔。1540年7月28日克倫威爾以叛國罪在倫敦塔被處死。 亨利八世的個人生活 亨利八世迎娶了兄嫂凱瑟琳之後,長女夭折,次子(Henry, Duke of Cornwall)出生52日後夭亡,產下多名死胎後,終於在1516年產下瑪麗公主。由於一直沒有男係後代,無法滿足亨利八世有後繼位的期望,亨利八世開始感受到王位繼承危機。除了擔心繼承人問題之外,他也厭倦了比他大六歲的妻子。 亨利八世繼位後直到去世,在他一生中戲劇般地前後迎娶了六位妻子。她們分別是凱瑟琳、安妮·博林、珍妮·西摩、安妮·克萊沃、凯瑟琳·霍华德和凱瑟琳·帕爾。在這六位妻子當中,亨利八世除了與凱瑟琳生了瑪麗公主以外,與第二任妻子安·博林生了伊麗莎白公主,與第三任妻子珍妮·西摩生了愛德華王子。這三個子女分別在不同時期,繼承了都鐸王朝的王位。 六個女人的最終結局各有不同。兄嫂凱瑟琳最終被英格蘭聖公會教會宣佈她與亨利八世的婚姻無效,被打入冷宮之後鬱鬱而終;第二任妻子安妮·博林和第五任妻子凯瑟琳·霍华德以通奸罪被斬首;第三任妻子珍妮·西摩生下王子愛德華六世之後死於產褥熱;第四任妻子安妮·克萊沃最後與亨利八世離婚;最後一任妻子凱瑟琳·帕爾陪伴亨利八世至終。 亨利八世官邸漢普敦宮 愛德華六世時代(1547-1553) 亨利八世於1547年1月28日去世,年僅九歲的愛德華六世繼承王位。因爲年幼的國王無法理政,貴族們都試圖通過掌握攝政權來鞏固自己在王國的地位。 薩默塞特公爵攝政期 雖然亨利八世在位期間曾經指定了一些人擔任攝政王。但愛德華六世的舅舅愛德華·西摩在亨利八世死後,很快掌控了權力。并於1547年2月15日自封為”薩默塞特公爵“,在此過程中他沒有受到來自王室的挑戰。愛德華·西摩意圖通過年幼的愛荷華六世于年輕的蘇格蘭女王瑪麗的聯姻來統一英格蘭和蘇格蘭,並將英國宗教改革强加給蘇格蘭教會。爲此,他與蘇格蘭攝政王詹姆斯·漢密爾頓於1547年9月10日展開了一場,這也被看作是“粗暴求婚戰爭”的延續。英格蘭贏得了這場戰役。之後,蘇格蘭的瑪麗公主被秘密帶到法國,與未來的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二世訂婚,儘管薩默塞特公爵沒能達到目的,但是的勝利增强了他在英格蘭王國的地位。 1549年,王室下令出版《公禱書》,其内容包括日常和周日教堂禮拜的敬拜形式。對這本有爭議的新書,不論是新教教派或是舊天主教派都不受歡迎。尤其是在德文郡和康瓦爾郡,那裏的天主教徒占了大多數。当时在康瓦爾郡,很多人只會說康瓦爾語,對英文聖經和教堂禮拜并没有被很多人理解。爲此由於《祈禱書》導致了當地的騷亂,在康瓦爾郡那些生性好鬥的人們包圍了市政官。這種現象令攝政王薩默塞特感到擔憂,他派軍隊去那裏解決問題。騷亂增加了王室對天主教的敵意,愛德華六世的同父異母的姐姐瑪麗一世,因爲是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而受到了這種敵視的壓力。儘管樞密院多次呼籲她放棄其信仰,停止聆聽天主教的彌撒,但遭到她的拒絕。愛德華六世的另外一個同父異母的姐姐、新教徒的伊麗莎白,與愛德華六世關係良好,爲人也很溫和。但當伊麗莎白被指控與攝政王薩默塞的兄弟托馬斯·西摩有染時,則引發了與剛剛改嫁給托馬斯·西摩,也就是亨利八世最後一任妻子凱瑟琳·帕爾的關係緊張。儘管後來伊麗莎白的僕人、强迫她認罪,但最後還是證明她是清白的,而托馬斯·西摩後來涉嫌勾結海盜,於1549年3月20日以謀反罪被斬首。 諾森伯蘭公爵攝政期 隨著托馬斯·西摩的被處決,薩默塞特公爵的勢力也隨之被削弱。之後,愛德華六世被强行移送到溫莎堡,這實際上是將他作爲人質上演了的一場宮廷權鬥。在這場權力鬥爭中,他的主要對手約翰·達德利主導議會剝奪了薩默塞特公爵的權力。由此攝政王的控制權由薩默塞特公爵轉到諾森伯蘭公爵手中。掌控攝政權後的諾森伯蘭公爵雄心勃勃,寄望推進新教的整合,與此同時盡量讓自己掌控更多的土地和金錢。他下令取消教堂所有的天主教象徵,從而形成了今天英格蘭教會所體現的簡單明瞭的教會象徵,1552年《公禱書》的修訂版發行。 1553年愛德華六世病倒,他的輔佐大臣們擔心天主教徒瑪麗公主可能會接管政權,並推翻愛德華六世在位期間所做出的所有宗教改革。由於愛德華六世從小就受到新教的熏陶,病入膏肓的愛德華六世也非常憂心在他死後英國將重新回歸天主教,爲此他寫了一份新遺囑,以推翻1544年亨利八世的遺囑。因爲亨利八世在遺囑當中,寫明了恢復瑪麗和伊麗莎白的王位繼承權。一旦愛德華六世駕崩,天主教徒的長女瑪麗就會順理成章地繼承他的王位。而愛德華六世的這個新遺囑則使他的堂姐簡·格蕾公主繼承他的王位。她是亨利八世的妹妹瑪麗·都鐸的孫女。1553年7月6日愛德華六世去世,愛德華六世的離世標志著都鐸王朝結束了男係後嗣繼承王位。 九日女王 愛德華六世死後,諾森伯蘭公爵按照愛德華六世修改過的遺囑,試圖阻止瑪麗公主登基,並企圖逮捕瑪麗公主以及將簡·格雷推上王位,但是遭到挫敗。諾森伯蘭公爵於1553年8月22日被掌控權力的瑪麗一世處死,而簡·格雷在1553年11月以叛國罪被定罪,1554年2月被處決,在位期間僅為9天。簡·格雷在英國歷史上是否算得上一個君王,史學界對此存在著爭議。 瑪麗一世時代(1553-1558) 1553年8月亨利八世的長女瑪麗進入倫敦,并於同年11月舉行了加冕儀式,宣佈瑪麗一世爲英格蘭的新國王。接著她很快公佈她要與西班牙王子腓力結婚,腓力王子是她母親(凱瑟琳)的侄子查理五世的兒子。1554年7月25日在溫徹斯特大教堂舉行了婚禮。婚後腓力發現瑪麗對他而言缺乏吸引力,他和瑪麗在一起生活時間很短暫。雖然瑪麗在位五年期間多次懷孕,但是從未生育。瑪麗因爲很少與丈夫生活在一起,她擔心沒有後嗣傳承英格蘭王位而感到沮喪。 血腥手腕 在英格蘭,她與西班牙的聯姻并不受歡迎,人們擔心英格蘭會成爲西班牙的附屬國,并且在沒有人民支持的情況下,將英格蘭捲入戰爭。民衆中醖釀著不滿情緒,新教信徒(詩人托馬斯·懷亞特的兒子),爲此試圖發起一場旨在廢除瑪麗一世女王,以她的同父異母的妹妹伊麗莎白取代其王位的叛亂。然而該計劃敗露,懷亞特的支持者們被追殺,懷亞特本人也遭到監禁并被酷刑折磨。瑪麗希望通過刑訊逼供,逼他説出伊麗莎白也參與其中,這樣就可以給伊麗莎白定罪處刑。但是懷亞特始終沒有把伊麗莎白牽扯進來,最後他被處決。伊麗莎白也爲此一度被監禁在包括倫敦塔在内的多處監獄。 她在位期間,決心恢復天主教在英國的地位,以此保護她的王位不受威脅。從1555年至1558年的三年期間,她以異端爲由將300多新教徒處以火刑。瑪麗的殘暴導致了衆多新教徒對她的憎恨,稱她為“血腥瑪麗”。查爾斯·狄更斯曾說:“作爲血腥瑪麗女王,她已家喻戶曉,作爲血腥瑪麗女王,她永遠被打上恐怖和憎惡的烙印” 對瑪麗一世的評價 1558年1月7日,瑪麗一世將在法國最後的一塊飛地加萊割讓給了法國的佛朗索瓦公爵,她期望與哈布斯堡王朝的聯姻而重歸天主教的夢想破滅了,她在英國人民的心目中聲望進一步下降。 盡管如此,瑪麗統治期間值得稱道的是,這個期間英國引進了一個新的鑄幣系統,這個系統一直沿用到18世紀,她與腓力二世的聯姻也為英格蘭開闢了新的貿易路綫。瑪麗的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扭轉王國的通貨膨脹、消減預算赤字、消除貧困以及改善貿易危機等諸多問題。她還探索了俄國、非洲以及波羅的海的商業潛力,修改了海關制度,努力解決前任遺留下來的貨幣貶值的難題,整合了稅務部門,加强了大中城市的管理權力。在瑪麗一世統治期間,英國迎來了第一位俄國大使,歷史上首次建立了英俄外交關係。 人們假設如果她活得再長一點,她所致力於恢復天主教的努力可能會有所收穫。但是,實際上在這個宗教轉化的過程中,她對新教徒的殘酷鎮壓反而促使了新教在英國的反彈和發展。 瑪麗一世於1558年11月17日去世,終年42歲。 伊麗莎白一世時代(1558-1603) 瑪麗一世去世時,伊麗莎白住在哈特菲爾德莊園,按照亨利八世的遺囑,她立即繼承了英格蘭王位。在民衆的歡呼聲中她騎馬前往倫敦。 當伊麗莎白一世登基時,那些瑪麗一世在任時擔任議會議員深感憂慮,因爲他們當中的許多人參與了針對伊麗莎白的陰謀,例如她被關押在倫敦塔,試圖逼迫她遠嫁國外或者將她置於死地。 針對這個問題,她挑選了新教徒威廉·塞西爾男爵作爲她的首席大臣,他是前兩位攝政王薩默塞特公爵和諾森伯蘭公爵的前護國大臣。作爲新教徒的前大臣,在瑪麗統治期間,他比較幸運,并沒有因爲他的信仰而遇到麻煩。他以審查伊麗莎白的賬目支出爲由,經常拜訪伊麗莎白,與伊麗莎白建立了信任關係。除此之外,伊麗莎白還起用了另外幾個寵臣,其中有罗伯特·达德利作爲她的御馬調教師,他可以經常接觸伊麗莎白一世。 坎坷的早年 伊麗莎白天資聰穎,幼小時候受過良好的教育。精通拉丁語、法語、意大利語和希臘語,文學方面才華橫溢,此外,無論是唱歌還是彈奏魯特琴,都展示出了她的音樂天賦。她登基時年僅二十五歲,但是通往王座之路卻是如履薄冰、經歷坎坷。在她不到三歲的那年,她的母親安·博林被她親生父親亨利八世處決。隨後亨利八世宣佈她為私生子,因此她無法繼承王位。在她十四歲那年,他的父親亨利八世去世,她由亨利八世的遺孀凱瑟琳·帕爾和她剛剛改嫁的丈夫托馬斯·西摩撫養,在此期間,傳出了她和托馬斯·西摩的緋聞。但是,在對她審訊過程中,她的誠實、大膽的回答,使所有對她的指控都被撤銷。在她二十一歲那年,因爲牽連到小托馬斯·懷亞特策劃對瑪麗一世的叛亂,因而被瑪麗一世關進在倫敦塔。只是由於無法找到她參與叛亂的證據,瑪麗一世只好將她釋放,並把她驅逐到遠離權力中心的鄉下,直到瑪麗一世去世。 强化新教勢力 因爲伊麗莎白是新教教徒,她登基之後,首先是恢復和强化被她的姐姐瑪麗一世打壓的新教教會。1559年1月加冕之後,英國議會通過了兩項重要法案:《禮拜統一法》(也稱爲單一法)和《》,確定伊麗莎白一世為英國教會的最高領袖(這個頭銜曾經由於她的父親和她的弟弟頭上)。這些舉措統稱爲伊麗莎白時代的宗教場所,强制所有人每星期天要參加教堂禮拜,并向神職人員和政治家宣誓承認從天主教獨立出來的英格蘭教會以及伊麗莎白至高無上的權威。伊麗莎白明確表示,如果有人第一次拒絕宣誓,那麽還給第二次機會,如果之後還拒不宣誓,那麽違反者將會被剝奪其職位和財產。 應對權力挑戰 伊麗莎白一世堅信自己是上帝天選。她絕不允許任何人挑戰她的權威,儘管很多人認爲她很虛弱而且試圖勸她早日成婚。伊麗莎白有極高的人氣,但是無論是在樞密院、議會還是平民百姓,都認爲女王應該找一個丈夫,人們普遍認爲一旦女王成婚,她的丈夫就會減輕她的壓力。此外,如果她沒有後嗣,那麽都鐸王朝就會終結,英格蘭内部的各自敵對勢力之間就有可能發生内戰。而此時幾乎所有的歐洲國家求婚者都派出大使跑到英國法院提出相互之間的訴訟。1564年,伊麗莎白染上了天花,這場大病幾乎奪走她的性命。在病重期間,她任命羅伯特·達德利作爲她死後的護國公。伊麗莎白康復之後,她任命達德利為樞密院議員,並封他為萊斯特伯爵 ,希望他能和蘇格蘭女王瑪麗一世結婚。但是瑪麗拒絕了這樁婚姻,轉而與亨利七世的後裔亨利·斯圖亞特勛爵結婚,這加强了她試圖問鼎英格蘭王位的欲望。儘管也有不少天主教徒忠於伊麗莎白,但是也有人認爲,由於伊麗莎白曾經被他父親宣佈為私生子,因此作爲她的遠房侄女——蘇格蘭女王瑪麗一世成爲伊麗莎白王位的潛在威脅者。 在伊麗莎白統治時期,她的地位遭受了多次挑戰。1569年由和領導的一群伯爵試圖廢黜伊麗莎白,由蘇格蘭女王瑪麗一世取而代之。政變失敗之後,查爾斯·内維爾逃離英國,托馬斯·帕西於1572年被處死。除了英國内部,羅馬教廷也對她的權威發出挑戰。1570年,教皇庇護五世對她發佈了逐出令,稱伊麗莎白是篡位者和異端,號召她的臣民不要再繼續效忠她。1571年,作爲新教徒皈依為天主教徒的曾打算與蘇格蘭女王瑪麗一世結婚,然後以瑪麗一世取代伊麗莎白。謀劃敗露之後,托馬斯·霍華德於1572年被處死。1601年,羅伯特·德弗羅伯爵,試圖提升倫敦市政的地位以抗衡伊麗莎白政府。但是倫敦市政官員不願意追隨羅伯特·德弗羅伯爵,最後他和他的同夥大部分被伊麗莎白處死。而作爲支持伊麗莎白的議會,也給她施加壓力,多次正式要求她處決蘇格蘭女王瑪麗一世,以絕後患。但是否要處決蘇格蘭女王,伊麗莎白剛開始猶豫不決。最後她終於被説服,於1586年以叛國罪簽署了對瑪麗的死刑令。1587年2月8日瑪麗一世在被處決,瑪麗一世的被處決激怒了歐洲的天主教國家。 儘管伊麗莎白的統治時期,她對英格蘭的掌控充滿著不確定性,但她從未結婚。她距離婚姻大門最近的是1579年至1581年,當時她受到法國的亨利二世的兒子安茹公爵的青睞。儘管早些時候,她屬下的大臣不斷勸説她儘早結婚,但是此時卻在勸説她不要嫁給法國王子,因爲他的母親凯瑟琳·德·美第奇涉嫌在1572年的聖巴托羅繆節大屠殺中,下令殺害數萬名法國的胡格諾派新教徒。伊麗莎白選擇了屈從衆人反對婚姻的情緒,她也從她姐姐瑪麗一世嫁給西班牙腓力王子所犯下的錯誤中汲取了教訓,並將安茹公爵送走。到了1581年,伊麗莎白很清楚,48歲的她已經超過了生育年齡,都鐸王朝不可能再延續了。 對外關係與海外貿易 圍繞著新教與天主教之爭,伊麗莎白時期的英國在歐洲各國之間開展了攻防戰。與此同時,隨著大航海時代拉開序幕,英國開始向歐洲以外的地區擴張發展。 支援荷蘭的新教勢力 1585年荷蘭的新教教徒發生了反抗西班牙的腓力二世暴動,英國隨即派出了軍隊予以支援。在此之前的1584年,當時作爲反抗西班牙統治的領袖奧蘭治親王和他的盟友法國安茹公爵的去世,削弱了荷蘭的反抗勢力,一些城市向西班牙總督帕爾馬公爵投降。同年12月,腓力二世與法國天主教結成聯盟,削弱了安如的兄弟亨利三世對抗西班牙統治荷蘭的能力。這個天主教聯盟將法國與西班牙的海岸綫連在一起,威脅到了英國。1585年夏天,帕爾馬公爵圍攻安特衛普,迫使英國和荷蘭做出反應。1585年8月英格蘭與荷蘭在位於倫敦的簽訂了《楠萨奇条约》,英格蘭承諾對荷蘭提供軍事援助。該條約標志著英西戰爭的開始,直到1604年雙方締結結束。 成為新興海上強權 由於1587年伊麗莎白處決了蘇格蘭女王瑪麗一世,引發了歐洲天主教國家對都鐸王朝的憤怒,西班牙藉此於1588年7月以當時强大的西班牙無敵艦隊向英格蘭發起了進攻,爆發了歷史上著名的格瑞福蘭海戰。這支艦隊是曾經追求過伊麗莎白的腓力二世所創建,由公爵指揮。英國艦隊倚靠著龐大的艦船數量壓制船隻數較少的西班牙無敵艦隊,再加上英吉利海峽遇到的惡劣天氣以及艦隊指揮失誤和後勤補給的問題,海戰的結果,西班牙無敵艦隊被男爵指揮的英國艦隊擊敗,格瑞福蘭海戰的獲勝對英國來説,是一個歷史性的里程碑,它標志著英國開始成為海上強國,為未來成爲海洋大國打開了通路。 與法國的戰爭 伊麗莎白時期,英國對法國發動了兩次戰爭,但都無果而終。 第一次戰事是1562年10月至1563年6月對勒阿弗爾的占領,當時伊麗莎白的盟友胡格諾教派奪回被天主教派控制的港口,伊麗莎白的意圖是占領勒阿弗爾之後,用來交換1558年被她姐姐割讓給法國的加萊海外飛地,但是以失敗告終。 第二次是1589年作爲新教徒的亨利四世繼承法國王位,伊麗莎白向他提供了軍事支持。天主教聯盟和腓力二世强烈反對亨利四世繼承王位,而伊麗莎白則擔心西班牙接管英吉利海峽港口。然而隨後在法國進行軍事行動的英格蘭軍隊卻組織混亂、效率低下。指揮的軍隊在1589年12月撤退時損失了半數以上。1591年率領的3000人在布列塔尼半島舉行的戰役更是一場災難。對於這次法國的遠征,伊麗莎白不願意繼續投入增援和補給。諾雷斯前往倫敦請求提供更多支援,在他離開法國之際,天主教聯盟軍隊幾乎殲滅了英格蘭在法國殘餘軍隊。7月,伊麗莎白派出了由羅伯特·德弗羅伯爵率領的另一隻軍隊赴法國,以協助亨利四世攻打鲁昂,結果同樣慘淡,最後於1592年1月撤回英格蘭。亨利四世在4月放棄了攻打鲁昂。如同往常一樣,這些貴族將領一旦在國外,伊麗莎白就失去他們的控制,她後來在寫給羅伯特·德弗羅信中説到:他在哪裏?他在做什麽?或者他要做什麽?我們這裏一無所知 對愛爾蘭的政策 儘管愛爾蘭是她轄下的兩個王國之一,但是這是一個對她懷有敵意的王國,由於愛爾蘭大多數人都是天主教徒,愛爾蘭人往往也與天主教國家一起對她的權威發出挑戰。她在愛爾蘭實施的政策是給她的朝臣授予土地,以防止當地天主教給西班牙提供攻擊英格蘭的基地。對愛爾蘭當地暴動,皇家軍隊往往采取的是焦土政策、屠殺當地的男女老幼。1582年在鎮壓公爵領導的芒斯特省暴動時,估計有3萬多愛爾蘭人死於饑荒。詩人埃德蒙·斯宾塞寫道:受害者被帶到如此悲慘的境地,任何一顆鐵石心腸的人都會爲此感到悲傷。對英格蘭軍隊在愛爾蘭的暴行,她和她的將軍們沒有任何懺悔之意 1594年到1603年期間,在西班牙的支持下,愛爾蘭爆發了伯爵領導的起義,1599年伊麗莎白派羅伯特·德弗羅公爵領兵鎮壓叛亂,但沒有取得任何進展,於是他被勛爵替換,這場戰爭前後花了三年時間,直到伊麗莎白去世之後幾天,叛軍才投降,不久之後英格蘭與西班牙簽署和約。 與穆斯林國家的關係 在伊麗莎白統治時期,英格蘭與巴巴里海岸國家(今北非沿岸)建立了貿易關係,爲了對抗西班牙,英格蘭不顧教皇禁令,出售盔甲、彈藥、木材和金屬以換取摩洛哥的蔗糖。1600年,摩洛哥國王艾哈邁德·曼苏爾派出了首席秘書作爲駐伊麗莎白宮廷大使到訪英格蘭,與英格蘭達成反西班牙的聯盟。 1578年隨著黎凡特公司特許經營的展開以及派遣第一位駐鄂圖曼帝國的英國大使,英格蘭與鄂圖曼帝國建立了外交關係。1580年雙方第一次簽署了商業條約,雙方派出了許多使節,伊麗莎白與蘇丹穆拉德三世之間也有書信往來。在穆拉德寫給伊麗莎白的其中一封信中談到:伊斯蘭教與基督新教比“羅馬天主教有更多的共同點,因爲兩者都拒絕崇拜偶像”,並主張鄂圖曼帝國與英格蘭王國結盟。令歐洲天主教國家頭痛的是,英國向鄂圖曼帝國出口用於鑄造大炮的錫和鉛的原料,而1585年與西班牙爆發戰爭期間,伊麗莎白認真討論了與鄂圖曼帝國結盟的可能性,當時的伊麗莎白首席秘書弗朗西斯·沃爾辛厄姆正在游説鄂圖曼帝國直接參與對抗西班牙的軍事行動。 開拓北美殖民地 1583年,漢弗莱·吉爾伯特爵士從英格蘭出發,跨越大西洋航海駛向北美大陸,在紐芬蘭建立了第一個北美海外殖民地。吉爾波特的親戚沃爾特·雷利爵士第一次踏上北美的弗吉尼亞土地,由於伊麗莎白被稱爲“童貞女王”,因此這塊土地就被他命名爲:弗吉尼亞(英文“Virginia”處女)。實際上,當時他踏上的這片土地比現在的弗吉尼亞州大得多,從新英格蘭一直延申到卡羅萊納州。1585年沃爾特·雷利帶著小組人員回到了弗吉尼亞時,實際上是在現在的北卡羅萊納州附近的羅阿諾克島登陸的。第一個殖民地受挫之後,雷利招募了另外一個小組,并讓負責,當雷利返回時,羅阿諾克島的殖民地已經無形無蹤了,但它和紐芬蘭一起都是英國在北美開闢的第一個殖民地。 東印度公司 在都鐸王朝的末期,東印度公司最早與亞洲地區(中國,印度)建立了貿易關係,爲此1600年12月31日東印度公司獲得了伊麗莎白女王頒發的貿易特許權。在長達15年的時間裏,東印度公司被授予好望角以東、麥哲倫海峽以西的所有國家的英國貿易壟斷權。詹姆斯·蘭開斯特作爲東印度公司的冒險家,於1601年對印度洋進行了第一次的探險。東印度公司在後來的18、19世紀期間,爲英國在遠東建立了英屬印度和英屬馬來亞等殖民地,並通過鴉片貿易以及鴉片戰爭打開了中國的大門,成爲了英國開拓海外殖民地和掌控國際貿易的重要工具。 文化藝術的繁榮時期 伊麗莎白的時代正處於歐洲的文藝復興時期,幾乎與伊麗莎白同時代的代表人物有:劇作家、詩人莎士比亞、約翰·利利、克里斯托弗·馬洛、本·瓊生、、音樂家威廉·伯德、托馬斯·塔利斯、約翰·道蘭德等,儘管伊麗莎白從來沒有以皇家財政贊助過這些人。在這些人當中,莎士比亞的歷史地位舉足輕重,他在英國文學史乃至世界文學史留下了無可磨滅的深遠影響。流傳下來的莎士比亞作品有38部戲劇、154首十四行詩、兩首長敘事詩和其他詩歌。在他的作品中,尤其是戲劇表演次數遠遠超過其他戲劇作品。 王朝末期 1588年格瑞福蘭海戰之後,與西班牙的長年戰爭和愛爾蘭的長年動亂將英格蘭拖入了泥潭,這增加了英格蘭的財政負擔,這期間又發生了農業歉收,造成了物價上漲、衝擊了平民生活,這個窘境一直持續到她的統治結束。而在此期間,她對天主教的打壓愈演愈烈,1591年伊麗莎白授權委員會對天主教徒進行監視和審判。她統治的最後幾年期間,她在人們中的聲望越來越低。在最後的幾年,面對吃緊的戰爭財政支出,伊麗莎白開始依靠授予壟斷特權來獲得財政資助,而不是要求國會增加財政補貼。這種做法很快使獲得壟斷特權的朝臣們用操控市場價格的方法從社會大衆身上聚斂財富,引得世人怨聲載道。這種不滿情緒反應到下議院,在1601年的議會會議期間達到了頂點。爲此伊麗莎白於1601年11月30日在白廳宮,向一個由140人組成的代表團發表了著名的“”,她承認對壟斷特權遭到濫用一無所知,並做出相應承諾從而緩解了民衆的情緒。 詹姆士六世繼位 伊麗莎白的國務大臣威廉·塞西爾男爵於1598年8月4日去世,他的職位很快由他的兒子羅伯特·塞西爾伯爵接任。他所要處理一項任務就是為王位的順利繼任鋪平道路。由於伊麗莎白從不會任命她的繼任者,塞西爾伯爵的這項工作不得不暗中進行。伊麗莎白沒有後嗣,王權繼承人只能選擇與她有血緣關係的後代,考慮到能夠繼承王位的人只有當時的蘇格蘭國王、伊麗莎白的表侄孫詹姆士六世,爲此他與詹姆斯六世舉行了多次秘密會談,雖然詹姆士六世以前一直有著强烈的英王王位繼承權的主張,但是從沒有被承認過。這次塞西爾就繼承王位事宜,不厭其煩地指導詹姆士六世要如何贏取女王的歡心。詹姆士六世按照塞西爾伯爵的指點,並經過塞西爾伯爵的穿針引綫,與女王建立了互信關係,為王位的繼承和女王達成了默契,儘管詹姆士六世的母親被伊麗莎白處決。 直到1602年秋,女王的健康情況都一直良好,但是她周邊的朋友相繼離世使她鬱鬱寡歡。1603年2月她的表妹也是密友的侄女去世,對伊麗莎白更是一個沉重打擊。3月伊麗莎白病倒,并於當月24日凌晨在去世,終年70歲。幾個小時之後,塞西爾伯爵和國會按照原定計劃,宣佈詹姆士六世為英格蘭的新國王(英格蘭國王:詹姆士一世)。詹姆士六世的繼位標志著都鐸王朝的結束,斯圖亞特王朝的開始。 影響歷史走向的幾個因素 都鐸王朝是英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王朝。在整個王朝將近120年期間,以下幾個因素影響了英國後來的歷史走向。 第一、亨利七世時期產生的產業革命萌芽為以後的英國成爲工業革命的發源地奠定了基礎; 第二、亨利八世與羅馬教廷的決裂而導致的英格蘭宗教改革,使英國最終成爲了一個新教爲主導的國家,與歐洲傳統的天主教國家相比,新教國家在後來的啓蒙運動和工業化革命中成爲領先世界的力量。 第三、文藝復興運動;16世紀在歐洲興起的文藝復興運動也使英國加快了邁入現代化的脚步; 在第二和第三個因素當中,要特別提出的是15世紀後期古登堡的活字印刷的發明。這個劃時代的發明提高了人們的識字率和閲讀,推動了印刷出版業的發展。它在宗教改革中,使普通信徒能夠直接閲讀《聖經》,結束了教廷及教會對聖經閲讀的壟斷;它也將文藝復興的成果普及到了民間。 第四、由於哥倫布發現新大陸而開啓的大航海時代使英國將目光從歐洲大陸投向了北美新大陸以及世界其他區域,並通過建立海上霸權最後使英國成爲了“日不落帝國”。 都鐸王朝各君王統治年代 <div style="overflow:auto"> 都鐸王朝家族脈絡 參見 《福克斯殉道者名录》 《亨利七世的治理史》 都铎式建筑 電視劇《都鐸王朝》 注釋 外部資料 Music of the Tudor period(1450-1600) Guy, John (ed). The Tudor Monarchy. St Martin’s Press, 1997. Jones, Michael K. and Malcolm G. Underwood, "Beaufort, Margaret , countess of Richmond and Derby(1443–1509)" , Oxford Dictionary of National Biograph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Accessed 27 August 2007. Thomas, R. S.
1499年2月21日-1500年6月19日 | 1歲 |- ! 四女凱瑟琳·都鐸公主 | 1503年2月2日-1503年2月10日 | 出生8天後夭折 |} 亨利七世的長子亞瑟迎娶了阿拉貢公主凱瑟琳,以締結和阿拉贡國王斐迪南二世及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貝拉一世的同盟。亞瑟和凱瑟琳在魯德婁城堡這一威爾斯親王的傳統駐所渡蜜月。但兩人結婚後四個月,亞瑟猝死,亨利王子成為王位繼承人。亨利七世雖然取得教宗訓令,同意亨利王子娶兄嫂,但亨利七世後來又宣佈自己並未同意這一婚約,因此兩人婚禮並無在亨利七世駕崩以前舉行。 在英國歷代君主中,亨利七世是少數沒有情婦的君王之一。他對母親、妻子、子女的關愛體現在寫給他們的書信上以及花在他們身上的大手筆開銷方面。1491年春天,他花了大量的黄金为女兒瑪麗買了一把琵琶;第二年,他為伊麗莎白的動物園買了一頭獅子。1502年亞瑟王子的去世、1503年王后伊麗莎白的去世,給他打擊巨大。亨利七世是一個不輕易表露感情的人,長子和王后的去世之後,他都將自己關在屋内好幾天拒絕會客。伊麗莎白去世之後,他曾經考慮通過與西班牙王室的聯姻續弦,以加强與西班牙的聯盟,甚至在獲得教皇的之後,曾打算與守寡的兒媳凱瑟琳結婚。因爲在那個時代,長期作爲鰥夫的君主是很異常的。不過,到最後他都沒有續弦。 亨利七世於1509年4月21日在里士满宫死於肺結核,終年52歲。并被安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委托建造的小教堂裏,與他的妻子伊麗莎白爲鄰。 亨利八世時代(1509-1547) 亨利七世去世之後,亨利八世於1509年4月22日繼位登基。他即位後迎娶了成爲遺孀的兄嫂凱瑟琳,兩人在1509年6月11日正式結婚,同年6月24日於西敏寺加冕。亨利八世剛剛登上王位時,他對理政幾乎沒有興趣,相反,他更喜歡奢飾品和從事體育活動。繼位開始的頭兩年,他幾乎放手讓大臣們主事,之後他才開始對自己所統治的領域和軍事戰略發生了興趣。年輕時代的亨利,情感豐富、精力充沛,且頗有音樂才華,16世紀流傳至今的一首英格蘭民謠《綠袖子》據説是出自他的作曲,但同時也以脾氣暴戾而聞名。到了晚年,由於腿上的長期傷痛造成的行動不變,因此而暴飲暴食導致身體愈加肥胖,身體健康的下降,更使得他變得易怒和暴虐。 對外關係 1511年-1514年的戰爭 1511年10月教皇尤利烏斯二世成立反法神聖同盟之後,亨利八世也與西班牙的費爾南多二世簽訂了協議。亨利希望以此將英格蘭與西班牙結成新同盟。爲了收復1453年英法百年戰爭中失去的飛地阿基坦,亨利策劃1512年春季英西聯合進攻,以實現他統治法國的夢想。然而,1512年4月正式宣戰之後,這次襲擊并非是亨利親自指揮,而且遭到敗績,費爾南多只是想利用它達到自己目的,這使聯盟關係變得緊張。好在不久之後,法國人被趕出了意大利,聯盟得以幸存,雙方都希望贏得對法國的進一步勝利。1513年6月30日,亨利入侵法國,英格蘭軍隊在中擊敗了法國軍隊,這是一個小小的勝利,并不影響全局,然而英國達到了宣傳目的。之後,英格蘭將到手的泰鲁阿訥交給了馬克西米利安,而亨利八世親率大軍奔向更重要的據點——圖爾奈。亨利在外遠征之際,他的姐夫——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四世卻趁虛攻入英格蘭。但是在凱瑟琳王後的督戰下,英格蘭軍隊在1513年9月9日的弗洛登戰役中擊敗了蘇格蘭軍隊,詹姆斯四世戰死。這場短暫的戰爭以蘇格蘭敗退而收場。這場戰爭儘管讓亨利八世嘗到了軍事勝利的甜頭,但是他決定不再參與1514年的戰爭行動,因爲這期間他在經濟上支持西班牙和神聖羅馬帝國,導致了英格蘭國庫吃緊。這場戰爭隨著傾向與法國和談的教皇利奧十世取代了尤利烏斯二世,亨利自己也和法國路易十二簽訂了條約,他的妹妹將成爲路易十二的妻子,以此向年輕的查爾斯承諾此條約可以確保8年之久的和平 與法國、西班牙的三邊關係 亨利妻子凱瑟琳的侄子查理五世,繼承了歐洲兩大帝國,1516年成爲西班牙國王,1519年成爲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515年法國國王路易十二去世後,他的堂兄弗朗索瓦一世繼位。這三個王位的年輕繼承人,都有機會重塑江山。面臨來自東方新崛起的奧斯曼帝國的威脅,爲了維護西歐各國的安全,亨利八世的首席大臣托馬斯·沃爾西促成了英格蘭與法國達成和解的。亨利於1520年6月7日在加來附近的屬於英格蘭領地的巴蘭岡會見了法國新國王弗朗索瓦一世,舉行了爲期兩周的奢華娛樂活動的“金帛盛会”,旨在建立雙方友好關係,避免戰爭。然而各方的利益相互衝突,亨利八世依然堅持恢復以前在法國的飛地,但也尋求與勃艮第結盟,以及繼續得到神聖羅馬帝國的支持 查理五世於1521年從他所控制的歐洲大陸領土向法國發動戰爭,亨利試圖提出調解但收效甚微。年底英格蘭與查理五世結盟,英國在法國北部地區的一次軍事行動,佔據了一小塊空間。查理五世在1525年帕維亞戰役中俘獲了弗朗索瓦之後,掌握了和平的主動,於是亨利決定退出其盟友的戰爭,并於1525年8月30日在英格蘭赫特福德郡首席大臣沃爾西與法國大使簽訂了,條約規定:英格蘭同意放棄在法國境内的飛地領土要求,作爲補償,每年法國給予英格蘭兩萬法郎的賠償,同時英格蘭斡旋使查理五世釋放被俘的佛朗索瓦一世。 對愛爾蘭的征服 1534年亨利八世要求移居在愛爾蘭的英格蘭貴族們將管轄的土地上交英格蘭國王,再由英格蘭國王進行封賞。1542年亨利八世又以愛爾蘭議會的名義宣佈他為愛爾蘭國王。這成爲了英格蘭開始統治愛爾蘭的第一步,但是亨利八世的愛爾蘭政策遭到了當地貴族們的抵制,愛爾蘭貴族們的反叛一直持續到17世紀初。 與蘇格蘭的戰爭 爲了消除來自蘇格蘭的潛在威脅,英格蘭與蘇格蘭於1542年11月24日,在交界處展開了索維莫斯戰役,蘇格蘭戰敗。詹姆斯五世於12月15日去世。亨利借此希望他的兒子與詹姆斯五世的繼任者瑪麗的聯姻來統一英格蘭和蘇格蘭的王位。這個建議得到了蘇格蘭攝政王詹姆斯·漢密爾頓的同意,卻遭到了蘇格蘭國會的反對。爲此1543年12月英格蘭與蘇格蘭之間爆發了一場長達八年被稱之爲“粗暴求婚”的戰爭,這場戰爭一直持續到亨利去世後若干年。 與法國的第二次戰爭 1539年法國與西班牙的關係破裂,最終轉化爲戰爭。隨著凱瑟琳的去世以及安·博林的被處決,查理五世與亨利八世關係逐漸改善。兩者之間訂立了秘密聯盟,亨利決定參加意大利戰爭以支持他的盟友,計劃於1543年入侵法國。但是後來與蘇格蘭戰爭的爆發,拖延了英格蘭對法國的進攻,這惹惱了查理五世。最後亨利終於決定於1544年6月對法國進行一次兵分兩路的襲擊,一路是進攻蒙特勒伊,另一路是進攻布洛涅,蒙特勒伊久攻不下,布洛涅於1544年9月18日被攻陷。但是亨利八世拒絕了查理五世的進軍巴黎的要求,查理五世作戰失利,不得不與法國求和。亨利八世面臨單獨與法國作戰的局面,佛朗索瓦一世試圖於1545年夏天反攻英格蘭,但在中被擊退。耗盡財力的英法雙方只得於1546年6月7日簽署,英格蘭獲得了布洛涅爲期八年的管轄權,之後再以75萬英鎊返還給法國,因爲亨利八世的財政已經是捉襟見肘,1544年至1546年的這場戰爭消耗了英格蘭國庫65萬英鎊。 與羅馬教廷決裂 亨利八世統治期間,主導了一個當時引起極大爭議並引發了社會矛盾、但後來也成爲了具有歷史意義的宗教國策,那就是與羅馬教廷分道揚鑣。亨利八世與羅馬教廷決裂的出發點并不是像馬丁·路德那樣以回歸基督教本義爲目的所追求的宗教改革,而是因爲他意欲與兄嫂凱瑟琳離婚,卻不爲羅馬教廷允准爲由,為了達到與凱瑟琳王後離婚這一現實功利目的,亨利八世不惜另起爐竈,建立獨立的英國聖公會。它與當時的宗教改革運動匯合在一起,導致了基督教歷史上的第二次大分裂,形成了新生的新教勢力,它與東正教、天主教并列為三大基督教派。英格蘭國會通過法案,斷絕和羅馬教廷的聯繫,新任坎特伯里大主教托馬斯·克蘭麥,宣佈亨利和凱瑟琳的婚姻無效。亨利八世這個歷史性的決斷,使英格蘭從一個羅馬天主教的國家轉變爲一個基督教新教的國家。 三個重臣 亨利八世時代,有三個大臣先後受到器重並發揮了重要作用,其地位頗有“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意味。然而,這三個曾經受到亨利八世器重的行政長官,卻先後被亨利八世投入監牢并被處決。 托馬斯·沃爾西 亨利八世繼位初始,第一位寵臣是首席大法官托馬斯·沃爾西樞機,當時英格蘭還沒有與羅馬教廷決裂,亨利八世爲了能解除與兄嫂凱瑟琳的婚姻,他曾經徵詢了托馬斯·沃爾西的意見,沃爾西也前往羅馬,面見教宗以尋求教廷方面的首肯。但教廷受到西班牙王室,特別是來自凱瑟琳外甥神聖羅馬皇帝查理五世的壓力。凱瑟琳更興訟挑戰離婚的決定。沃爾西樞機因無法取得離婚同意而失寵,1530年托馬斯·沃爾西被判爲叛國罪,在被押送倫敦的路途中,客死萊斯特。 托馬斯·莫爾 托馬斯·莫爾是虔誠的羅馬天主教徒,亨利八世早期也反對宗教改革,這與莫爾的觀點相同,莫爾在民衆中的名望以及辦事能力深得亨利八世欣賞。1518年,莫爾被任命爲王室法庭庭長、樞密顧問官。1521年被任命爲財務大臣,1523年莫爾被選爲下議院議長。沃爾西失寵之後,1529年他取代了沃爾西的首席大法官位置,成爲了僅次於國王的第一號要人。然而,隨著亨利八世爲了達到與凱瑟琳離婚而不惜與羅馬教廷決裂,並建立了與之分庭抗禮的英國聖公會,這與莫爾的價值理念發生了衝突,爲此他不得不辭去了官職。1533年11月英國國會通過最高權法案(Act of Supremacy),確定國王為英國國教教首。此外,國會還規定:亨利的第一次婚姻無效,第二次婚姻合法。同時有起草了一個承認這個原則的誓詞,並分發給包括莫爾在内的倫敦和威斯敏斯特的全體教士們,莫爾拒絕承認誓詞,於是他遭到逮捕,被囚禁在倫敦塔達一年多。1535年7月6日,他和另外少數拒絕承認誓詞的教士遭到處決。 托馬斯·克倫威爾 托馬斯·莫爾失勢之後,作爲主事官的托馬斯·克倫威爾又得到亨利八世的器重,他對亨利八世與凱瑟琳的離婚解除以及英國宗教改革的推行不遺餘力。1534年,克倫威爾力促國會通過一系列改革法案:「上訴限制條例」禁止英國教會法庭上訴到教皇、禁止教會不經英王允許發布規章;「教職任命法案」規定教會必須根據英王指定的候選人推選主教;「至尊法案」宣布英王是英國教會唯一最高權威;「王位繼承法」宣布凱瑟琳的女兒瑪麗乃是私生女,安妮·博林的女兒伊麗莎白則為順位繼承人;「叛國罪法案」規定不承認英王的最高權威即是叛國罪,可判處死刑;並且取消給教宗的獻金(Peter's Pence)。在安妮·博林失寵後,他又竭力鏟除博林家族黨羽,1536年他取代了(安·博林的父親)成爲掌璽大臣。然而在他登上權力頂峰過程中,四處樹敵,包括曾經是他的盟友博林家族和亨利八世的寵臣諾福克公爵,但是因爲安排亨利第四次婚姻(與安妮·克萊沃)的失敗,亨利八世對他失去了信任。後來亨利八世聽信了諾福克公爵關於克倫威爾是宗教異端的讒言,在諾福克公爵的策劃下,克倫威爾被解職,並被關進倫敦塔。1540年7月28日克倫威爾以叛國罪在倫敦塔被處死。 亨利八世的個人生活 亨利八世迎娶了兄嫂凱瑟琳之後,長女夭折,次子(Henry, Duke of Cornwall)出生52日後夭亡,產下多名死胎後,終於在1516年產下瑪麗公主。由於一直沒有男係後代,無法滿足亨利八世有後繼位的期望,亨利八世開始感受到王位繼承危機。除了擔心繼承人問題之外,他也厭倦了比他大六歲的妻子。 亨利八世繼位後直到去世,在他一生中戲劇般地前後迎娶了六位妻子。她們分別是凱瑟琳、安妮·博林、珍妮·西摩、安妮·克萊沃、凯瑟琳·霍华德和凱瑟琳·帕爾。在這六位妻子當中,亨利八世除了與凱瑟琳生了瑪麗公主以外,與第二任妻子安·博林生了伊麗莎白公主,與第三任妻子珍妮·西摩生了愛德華王子。這三個子女分別在不同時期,繼承了都鐸王朝的王位。 六個女人的最終結局各有不同。兄嫂凱瑟琳最終被英格蘭聖公會教會宣佈她與亨利八世的婚姻無效,被打入冷宮之後鬱鬱而終;第二任妻子安妮·博林和第五任妻子凯瑟琳·霍华德以通奸罪被斬首;第三任妻子珍妮·西摩生下王子愛德華六世之後死於產褥熱;第四任妻子安妮·克萊沃最後與亨利八世離婚;最後一任妻子凱瑟琳·帕爾陪伴亨利八世至終。 亨利八世官邸漢普敦宮 愛德華六世時代(1547-1553) 亨利八世於1547年1月28日去世,年僅九歲的愛德華六世繼承王位。因爲年幼的國王無法理政,貴族們都試圖通過掌握攝政權來鞏固自己在王國的地位。 薩默塞特公爵攝政期 雖然亨利八世在位期間曾經指定了一些人擔任攝政王。但愛德華六世的舅舅愛德華·西摩在亨利八世死後,很快掌控了權力。并於1547年2月15日自封為”薩默塞特公爵“,在此過程中他沒有受到來自王室的挑戰。愛德華·西摩意圖通過年幼的愛荷華六世于年輕的蘇格蘭女王瑪麗的聯姻來統一英格蘭和蘇格蘭,並將英國宗教改革强加給蘇格蘭教會。爲此,他與蘇格蘭攝政王詹姆斯·漢密爾頓於1547年9月10日展開了一場,這也被看作是“粗暴求婚戰爭”的延續。英格蘭贏得了這場戰役。之後,蘇格蘭的瑪麗公主被秘密帶到法國,與未來的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二世訂婚,儘管薩默塞特公爵沒能達到目的,但是的勝利增强了他在英格蘭王國的地位。 1549年,王室下令出版《公禱書》,其内容包括日常和周日教堂禮拜的敬拜形式。對這本有爭議的新書,不論是新教教派或是舊天主教派都不受歡迎。尤其是在德文郡和康瓦爾郡,那裏的天主教徒占了大多數。当时在康瓦爾郡,很多人只會說康瓦爾語,對英文聖經和教堂禮拜并没有被很多人理解。爲此由於《祈禱書》導致了當地的騷亂,在康瓦爾郡那些生性好鬥的人們包圍了市政官。這種現象令攝政王薩默塞特感到擔憂,他派軍隊去那裏解決問題。騷亂增加了王室對天主教的敵意,愛德華六世的同父異母的姐姐瑪麗一世,因爲是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而受到了這種敵視的壓力。儘管樞密院多次呼籲她放棄其信仰,停止聆聽天主教的彌撒,但遭到她的拒絕。愛德華六世的另外一個同父異母的姐姐、新教徒的伊麗莎白,與愛德華六世關係良好,爲人也很溫和。但當伊麗莎白被指控與攝政王薩默塞的兄弟托馬斯·西摩有染時,則引發了與剛剛改嫁給托馬斯·西摩,也就是亨利八世最後一任妻子凱瑟琳·帕爾的關係緊張。儘管後來伊麗莎白的僕人、强迫她認罪,但最後還是證明她是清白的,而托馬斯·西摩後來涉嫌勾結海盜,於1549年3月20日以謀反罪被斬首。 諾森伯蘭公爵攝政期 隨著托馬斯·西摩的被處決,薩默塞特公爵的勢力也隨之被削弱。之後,愛德華六世被强行移送到溫莎堡,這實際上是將他作爲人質上演了的一場宮廷權鬥。在這場權力鬥爭中,他的主要對手約翰·達德利主導議會剝奪了薩默塞特公爵的權力。由此攝政王的控制權由薩默塞特公爵轉到諾森伯蘭公爵手中。掌控攝政權後的諾森伯蘭公爵雄心勃勃,寄望推進新教的整合,與此同時盡量讓自己掌控更多的土地和金錢。他下令取消教堂所有的天主教象徵,從而形成了今天英格蘭教會所體現的簡單明瞭的教會象徵,1552年《公禱書》的修訂版發行。 1553年愛德華六世病倒,他的輔佐大臣們擔心天主教徒瑪麗公主可能會接管政權,並推翻愛德華六世在位期間所做出的所有宗教改革。由於愛德華六世從小就受到新教的熏陶,病入膏肓的愛德華六世也非常憂心在他死後英國將重新回歸天主教,爲此他寫了一份新遺囑,以推翻1544年亨利八世的遺囑。因爲亨利八世在遺囑當中,寫明了恢復瑪麗和伊麗莎白的王位繼承權。一旦愛德華六世駕崩,天主教徒的長女瑪麗就會順理成章地繼承他的王位。而愛德華六世的這個新遺囑則使他的堂姐簡·格蕾公主繼承他的王位。她是亨利八世的妹妹瑪麗·都鐸的孫女。1553年7月6日愛德華六世去世,愛德華六世的離世標志著都鐸王朝結束了男係後嗣繼承王位。 九日女王 愛德華六世死後,諾森伯蘭公爵按照愛德華六世修改過的遺囑,試圖阻止瑪麗公主登基,並企圖逮捕瑪麗公主以及將簡·格雷推上王位,但是遭到挫敗。諾森伯蘭公爵於1553年8月22日被掌控權力的瑪麗一世處死,而簡·格雷在1553年11月以叛國罪被定罪,1554年2月被處決,在位期間僅為9天。簡·格雷在英國歷史上是否算得上一個君王,史學界對此存在著爭議。 瑪麗一世時代(1553-1558) 1553年8月亨利八世的長女瑪麗進入倫敦,并於同年11月舉行了加冕儀式,宣佈瑪麗一世爲英格蘭的新國王。接著她很快公佈她要與西班牙王子腓力結婚,腓力王子是她母親(凱瑟琳)的侄子查理五世的兒子。1554年7月25日在溫徹斯特大教堂舉行了婚禮。婚後腓力發現瑪麗對他而言缺乏吸引力,他和瑪麗在一起生活時間很短暫。雖然瑪麗在位五年期間多次懷孕,但是從未生育。瑪麗因爲很少與丈夫生活在一起,她擔心沒有後嗣傳承英格蘭王位而感到沮喪。 血腥手腕 在英格蘭,她與西班牙的聯姻并不受歡迎,人們擔心英格蘭會成爲西班牙的附屬國,并且在沒有人民支持的情況下,將英格蘭捲入戰爭。民衆中醖釀著不滿情緒,新教信徒(詩人托馬斯·懷亞特的兒子),爲此試圖發起一場旨在廢除瑪麗一世女王,以她的同父異母的妹妹伊麗莎白取代其王位的叛亂。然而該計劃敗露,懷亞特的支持者們被追殺,懷亞特本人也遭到監禁并被酷刑折磨。瑪麗希望通過刑訊逼供,逼他説出伊麗莎白也參與其中,這樣就可以給伊麗莎白定罪處刑。但是懷亞特始終沒有把伊麗莎白牽扯進來,最後他被處決。伊麗莎白也爲此一度被監禁在包括倫敦塔在内的多處監獄。 她在位期間,決心恢復天主教在英國的地位,以此保護她的王位不受威脅。從1555年至1558年的三年期間,她以異端爲由將300多新教徒處以火刑。瑪麗的殘暴導致了衆多新教徒對她的憎恨,稱她為“血腥瑪麗”。查爾斯·狄更斯曾說:“作爲血腥瑪麗女王,她已家喻戶曉,作爲血腥瑪麗女王,她永遠被打上恐怖和憎惡的烙印” 對瑪麗一世的評價 1558年1月7日,瑪麗一世將在法國最後的一塊飛地加萊割讓給了法國的佛朗索瓦公爵,她期望與哈布斯堡王朝的聯姻而重歸天主教的夢想破滅了,她在英國人民的心目中聲望進一步下降。 盡管如此,瑪麗統治期間值得稱道的是,這個期間英國引進了一個新的鑄幣系統,這個系統一直沿用到18世紀,她與腓力二世的聯姻也為英格蘭開闢了新的貿易路綫。瑪麗的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扭轉王國的通貨膨脹、消減預算赤字、消除貧困以及改善貿易危機等諸多問題。她還探索了俄國、非洲以及波羅的海的商業潛力,修改了海關制度,努力解決前任遺留下來的貨幣貶值的難題,整合了稅務部門,加强了大中城市的管理權力。在瑪麗一世統治期間,英國迎來了第一位俄國大使,歷史上首次建立了英俄外交關係。 人們假設如果她活得再長一點,她所致力於恢復天主教的努力可能會有所收穫。但是,實際上在這個宗教轉化的過程中,她對新教徒的殘酷鎮壓反而促使了新教在英國的反彈和發展。 瑪麗一世於1558年11月17日去世,終年42歲。 伊麗莎白一世時代(1558-1603) 瑪麗一世去世時,伊麗莎白住在哈特菲爾德莊園,按照亨利八世的遺囑,她立即繼承了英格蘭王位。在民衆的歡呼聲中她騎馬前往倫敦。 當伊麗莎白一世登基時,那些瑪麗一世在任時擔任議會議員深感憂慮,因爲他們當中的許多人參與了針對伊麗莎白的陰謀,例如她被關押在倫敦塔,試圖逼迫她遠嫁國外或者將她置於死地。 針對這個問題,她挑選了新教徒威廉·塞西爾男爵作爲她的首席大臣,他是前兩位攝政王薩默塞特公爵和諾森伯蘭公爵的前護國大臣。作爲新教徒的前大臣,在瑪麗統治期間,他比較幸運,并沒有因爲他的信仰而遇到麻煩。他以審查伊麗莎白的賬目支出爲由,經常拜訪伊麗莎白,與伊麗莎白建立了信任關係。除此之外,伊麗莎白還起用了另外幾個寵臣,其中有罗伯特·达德利作爲她的御馬調教師,他可以經常接觸伊麗莎白一世。 坎坷的早年 伊麗莎白天資聰穎,幼小時候受過良好的教育。精通拉丁語、法語、意大利語和希臘語,文學方面才華橫溢,此外,無論是唱歌還是彈奏魯特琴,都展示出了她的音樂天賦。她登基時年僅二十五歲,但是通往王座之路卻是如履薄冰、經歷坎坷。在她不到三歲的那年,她的母親安·博林被她親生父親亨利八世處決。隨後亨利八世宣佈她為私生子,因此她無法繼承王位。在她十四歲那年,他的父親亨利八世去世,她由亨利八世的遺孀凱瑟琳·帕爾和她剛剛改嫁的丈夫托馬斯·西摩撫養,在此期間,傳出了她和托馬斯·西摩的緋聞。但是,在對她審訊過程中,她的誠實、大膽的回答,使所有對她的指控都被撤銷。在她二十一歲那年,因爲牽連到小托馬斯·懷亞特策劃對瑪麗一世的叛亂,因而被瑪麗一世關進在倫敦塔。只是由於無法找到她參與叛亂的證據,瑪麗一世只好將她釋放,並把她驅逐到遠離權力中心的鄉下,直到瑪麗一世去世。 强化新教勢力 因爲伊麗莎白是新教教徒,她登基之後,首先是恢復和强化被她的姐姐瑪麗一世打壓的新教教會。1559年1月加冕之後,英國議會通過了兩項重要法案:《禮拜統一法》(也稱爲單一法)和《》,確定伊麗莎白一世為英國教會的最高領袖(這個頭銜曾經由於她的父親和她的弟弟頭上)。這些舉措統稱爲伊麗莎白時代的宗教場所,强制所有人每星期天要參加教堂禮拜,并向神職人員和政治家宣誓承認從天主教獨立出來的英格蘭教會以及伊麗莎白至高無上的權威。伊麗莎白明確表示,如果有人第一次拒絕宣誓,那麽還給第二次機會,如果之後還拒不宣誓,那麽違反者將會被剝奪其職位和財產。 應對權力挑戰 伊麗莎白一世堅信自己是上帝天選。她絕不允許任何人挑戰她的權威,儘管很多人認爲她很虛弱而且試圖勸她早日成婚。伊麗莎白有極高的人氣,但是無論是在樞密院、議會還是平民百姓,都認爲女王應該找一個丈夫,人們普遍認爲一旦女王成婚,她的丈夫就會減輕她的壓力。此外,如果她沒有後嗣,那麽都鐸王朝就會終結,英格蘭内部的各自敵對勢力之間就有可能發生内戰。而此時幾乎所有的歐洲國家求婚者都派出大使跑到英國法院提出相互之間的訴訟。1564年,伊麗莎白染上了天花,這場大病幾乎奪走她的性命。在病重期間,她任命羅伯特·達德利作爲她死後的護國公。伊麗莎白康復之後,她任命達德利為樞密院議員,並封他為萊斯特伯爵 ,希望他能和蘇格蘭女王瑪麗一世結婚。但是瑪麗拒絕了這樁婚姻,轉而與亨利七世的後裔亨利·斯圖亞特勛爵結婚,這加强了她試圖問鼎英格蘭王位的欲望。儘管也有不少天主教徒忠於伊麗莎白,但是也有人認爲,由於伊麗莎白曾經被他父親宣佈為私生子,因此作爲她的遠房侄女——蘇格蘭女王瑪麗一世成爲伊麗莎白王位的潛在威脅者。 在伊麗莎白統治時期,她的地位遭受了多次挑戰。1569年由和領導的一群伯爵試圖廢黜伊麗莎白,由蘇格蘭女王瑪麗一世取而代之。政變失敗之後,查爾斯·内維爾逃離英國,托馬斯·帕西於1572年被處死。除了英國内部,羅馬教廷也對她的權威發出挑戰。1570年,教皇庇護五世對她發佈了逐出令,稱伊麗莎白是篡位者和異端,號召她的臣民不要再繼續效忠她。1571年,作爲新教徒皈依為天主教徒的曾打算與蘇格蘭女王瑪麗一世結婚,然後以瑪麗一世取代伊麗莎白。謀劃敗露之後,托馬斯·霍華德於1572年被處死。1601年,羅伯特·德弗羅伯爵,試圖提升倫敦市政的地位以抗衡伊麗莎白政府。但是倫敦市政官員不願意追隨羅伯特·德弗羅伯爵,最後他和他的同夥大部分被伊麗莎白處死。而作爲支持伊麗莎白的議會,也給她施加壓力,多次正式要求她處決蘇格蘭女王瑪麗一世,以絕後患。但是否要處決蘇格蘭女王,伊麗莎白剛開始猶豫不決。最後她終於被説服,於1586年以叛國罪簽署了對瑪麗的死刑令。1587年2月8日瑪麗一世在被處決,瑪麗一世的被處決激怒了歐洲的天主教國家。 儘管伊麗莎白的統治時期,她對英格蘭的掌控充滿著不確定性,但她從未結婚。她距離婚姻大門最近的是1579年至1581年,當時她受到法國的亨利二世的兒子安茹公爵的青睞。儘管早些時候,她屬下的大臣不斷勸説她儘早結婚,但是此時卻在勸説她不要嫁給法國王子,因爲他的母親凯瑟琳·德·美第奇涉嫌在1572年的聖巴托羅繆節大屠殺中,下令殺害數萬名法國的胡格諾派新教徒。伊麗莎白選擇了屈從衆人反對婚姻的情緒,她也從她姐姐瑪麗一世嫁給西班牙腓力王子所犯下的錯誤中汲取了教訓,並將安茹公爵送走。到了1581年,伊麗莎白很清楚,48歲的她已經超過了生育年齡,都鐸王朝不可能再延續了。 對外關係與海外貿易 圍繞著新教與天主教之爭,伊麗莎白時期的英國在歐洲各國之間開展了攻防戰。與此同時,隨著大航海時代拉開序幕,英國開始向歐洲以外的地區擴張發展。 支援荷蘭的新教勢力 1585年荷蘭的新教教徒發生了反抗西班牙的腓力二世暴動,英國隨即派出了軍隊予以支援。在此之前的1584年,當時作爲反抗西班牙統治的領袖奧蘭治親王和他的盟友法國安茹公爵的去世,削弱了荷蘭的反抗勢力,一些城市向西班牙總督帕爾馬公爵投降。同年12月,腓力二世與法國天主教結成聯盟,削弱了安如的兄弟亨利三世對抗西班牙統治荷蘭的能力。這個天主教聯盟將法國與西班牙的海岸綫連在一起,威脅到了英國。1585年夏天,帕爾馬公爵圍攻安特衛普,迫使英國和荷蘭做出反應。1585年8月英格蘭與荷蘭在位於倫敦的簽訂了《楠萨奇条约》,英格蘭承諾對荷蘭提供軍事援助。該條約標志著英西戰爭的開始,直到1604年雙方締結結束。 成為新興海上強權 由於1587年伊麗莎白處決了蘇格蘭女王瑪麗一世,引發了歐洲天主教國家對都鐸王朝的憤怒,西班牙藉此於1588年7月以當時强大的西班牙無敵艦隊向英格蘭發起了進攻,爆發了歷史上著名的格瑞福蘭海戰。這支艦隊是曾經追求過伊麗莎白的腓力二世所創建,由公爵指揮。英國艦隊倚靠著龐大的艦船數量壓制船隻數較少的西班牙無敵艦隊,再加上英吉利海峽遇到的惡劣天氣以及艦隊指揮失誤和後勤補給的問題,海戰的結果,西班牙無敵艦隊被男爵指揮的英國艦隊擊敗,格瑞福蘭海戰的獲勝對英國來説,是一個歷史性的里程碑,它標志著英國開始成為海上強國,為未來成爲海洋大國打開了通路。 與法國的戰爭 伊麗莎白時期,英國對法國發動了兩次戰爭,但都無果而終。 第一次戰事是1562年10月至1563年6月對勒阿弗爾的占領,當時伊麗莎白的盟友胡格諾教派奪回被天主教派控制的港口,伊麗莎白的意圖是占領勒阿弗爾之後,用來交換1558年被她姐姐割讓給法國的加萊海外飛地,但是以失敗告終。 第二次是1589年作爲新教徒的亨利四世繼承法國王位,伊麗莎白向他提供了軍事支持。天主教聯盟和腓力二世强烈反對亨利四世繼承王位,而伊麗莎白則擔心西班牙接管英吉利海峽港口。然而隨後在法國進行軍事行動的英格蘭軍隊卻組織混亂、效率低下。指揮的軍隊在1589年12月撤退時損失了半數以上。1591年率領的3000人在布列塔尼半島舉行的戰役更是一場災難。對於這次法國的遠征,伊麗莎白不願意繼續投入增援和補給。諾雷斯前往倫敦請求提供更多支援,在他離開法國之際,天主教聯盟軍隊幾乎殲滅了英格蘭在法國殘餘軍隊。7月,伊麗莎白派出了由羅伯特·德弗羅伯爵率領的另一隻軍隊赴法國,以協助亨利四世攻打鲁昂,結果同樣慘淡,最後於1592年1月撤回英格蘭。亨利四世在4月放棄了攻打鲁昂。如同往常一樣,這些貴族將領一旦在國外,伊麗莎白就失去他們的控制,她後來在寫給羅伯特·德弗羅信中説到:他在哪裏?他在做什麽?或者他要做什麽?我們這裏一無所知 對愛爾蘭的政策 儘管愛爾蘭是她轄下的兩個王國之一,但是這是一個對她懷有敵意的王國,由於愛爾蘭大多數人都是天主教徒,愛爾蘭人往往也與天主教國家一起對她的權威發出挑戰。她在愛爾蘭實施的政策是給她的朝臣授予土地,以防止當地天主教給西班牙提供攻擊英格蘭的基地。對愛爾蘭當地暴動,皇家軍隊往往采取的是焦土政策、屠殺當地的男女老幼。1582年在鎮壓公爵領導的芒斯特省暴動時,估計有3萬多愛爾蘭人死於饑荒。詩人埃德蒙·斯宾塞寫道:受害者被帶到如此悲慘的境地,任何一顆鐵石心腸的人都會爲此感到悲傷。對英格蘭軍隊在愛爾蘭的暴行,她和她的將軍們沒有任何懺悔之意 1594年到1603年期間,在西班牙的支持下,愛爾蘭爆發了伯爵領導的起義,1599年伊麗莎白派羅伯特·德弗羅公爵領兵鎮壓叛亂,但沒有取得任何進展,於是他被勛爵替換,這場戰爭前後花了三年時間,直到伊麗莎白去世之後幾天,叛軍才投降,不久之後英格蘭與西班牙簽署和約。 與穆斯林國家的關係 在伊麗莎白統治時期,英格蘭與巴巴里海岸國家(今北非沿岸)建立了貿易關係,爲了對抗西班牙,英格蘭不顧教皇禁令,出售盔甲、彈藥、木材和金屬以換取摩洛哥的蔗糖。1600年,摩洛哥國王艾哈邁德·曼苏爾派出了首席秘書作爲駐伊麗莎白宮廷大使到訪英格蘭,與英格蘭達成反西班牙的聯盟。 1578年隨著黎凡特公司特許經營的展開以及派遣第一位駐鄂圖曼帝國的英國大使,英格蘭與鄂圖曼帝國建立了外交關係。1580年雙方第一次簽署了商業條約,雙方派出了許多使節,伊麗莎白與蘇丹穆拉德三世之間也有書信往來。在穆拉德寫給伊麗莎白的其中一封信中談到:伊斯蘭教與基督新教比“羅馬天主教有更多的共同點,因爲兩者都拒絕崇拜偶像”,並主張鄂圖曼帝國與英格蘭王國結盟。令歐洲天主教國家頭痛的是,英國向鄂圖曼帝國出口用於鑄造大炮的錫和鉛的原料,而1585年與西班牙爆發戰爭期間,伊麗莎白認真討論了與鄂圖曼帝國結盟的可能性,當時的伊麗莎白首席秘書弗朗西斯·沃爾辛厄姆正在游説鄂圖曼帝國直接參與對抗西班牙的軍事行動。 開拓北美殖民地 1583年,漢弗莱·吉爾伯特爵士從英格蘭出發,跨越大西洋航海駛向北美大陸,在紐芬蘭建立了第一個北美海外殖民地。吉爾波特的親戚沃爾特·雷利爵士第一次踏上北美的弗吉尼亞土地,由於伊麗莎白被稱爲“童貞女王”,因此這塊土地就被他命名爲:弗吉尼亞(英文“Virginia”處女)。實際上,當時他踏上的這片土地比現在的弗吉尼亞州大得多,從新英格蘭一直延申到卡羅萊納州。1585年沃爾特·雷利帶著小組人員回到了弗吉尼亞時,實際上是在現在的北卡羅萊納州附近的羅阿諾克島登陸的。第一個殖民地受挫之後,雷利招募了另外一個小組,并讓負責,當雷利返回時,羅阿諾克島的殖民地已經無形無蹤了,但它和紐芬蘭一起都是英國在北美開闢的第一個殖民地。 東印度公司 在都鐸王朝的末期,東印度公司最早與亞洲地區(中國,印度)建立了貿易關係,爲此1600年12月31日東印度公司獲得了伊麗莎白女王頒發的貿易特許權。在長達15年的時間裏,東印度公司被授予好望角以東、麥哲倫海峽以西的所有國家的英國貿易壟斷權。詹姆斯·蘭開斯特作爲東印度公司的冒險家,於1601年對印度洋進行了第一次的探險。東印度公司在後來的18、19世紀期間,爲英國在遠東建立了英屬印度和英屬馬來亞等殖民地,並通過鴉片貿易以及鴉片戰爭打開了中國的大門,成爲了英國開拓海外殖民地和掌控國際貿易的重要工具。 文化藝術的繁榮時期 伊麗莎白的時代正處於歐洲的文藝復興時期,幾乎與伊麗莎白同時代的代表人物有:劇作家、詩人莎士比亞、約翰·利利、克里斯托弗·馬洛、本·瓊生、、音樂家威廉·伯德、托馬斯·塔利斯、約翰·道蘭德等,儘管伊麗莎白從來沒有以皇家財政贊助過這些人。在這些人當中,莎士比亞的歷史地位舉足輕重,他在英國文學史乃至世界文學史留下了無可磨滅的深遠影響。流傳下來的莎士比亞作品有38部戲劇、154首十四行詩、兩首長敘事詩和其他詩歌。在他的作品中,尤其是戲劇表演次數遠遠超過其他戲劇作品。 王朝末期 1588年格瑞福蘭海戰之後,與西班牙的長年戰爭和愛爾蘭的長年動亂將英格蘭拖入了泥潭,這增加了英格蘭的財政負擔,這期間又發生了農業歉收,造成了物價上漲、衝擊了平民生活,這個窘境一直持續到她的統治結束。而在此期間,她對天主教的打壓愈演愈烈,1591年伊麗莎白授權委員會對天主教徒進行監視和審判。她統治的最後幾年期間,她在人們中的聲望越來越低。在最後的幾年,面對吃緊的戰爭財政支出,伊麗莎白開始依靠授予壟斷特權來獲得財政資助,而不是要求國會增加財政補貼。這種做法很快使獲得壟斷特權的朝臣們用操控市場價格的方法從社會大衆身上聚斂財富,引得世人怨聲載道。這種不滿情緒反應到下議院,在1601年的議會會議期間達到了頂點。爲此伊麗莎白於1601年11月30日在白廳宮,向一個由140人組成的代表團發表了著名的“”,她承認對壟斷特權遭到濫用一無所知,並做出相應承諾從而緩解了民衆的情緒。 詹姆士六世繼位 伊麗莎白的國務大臣威廉·塞西爾男爵於1598年8月4日去世,他的職位很快由他的兒子羅伯特·塞西爾伯爵接任。他所要處理一項任務就是為王位的順利繼任鋪平道路。由於伊麗莎白從不會任命她的繼任者,塞西爾伯爵的這項工作不得不暗中進行。伊麗莎白沒有後嗣,王權繼承人只能選擇與她有血緣關係的後代,考慮到能夠繼承王位的人只有當時的蘇格蘭國王、伊麗莎白的表侄孫詹姆士六世,爲此他與詹姆斯六世舉行了多次秘密會談,雖然詹姆士六世以前一直有著强烈的英王王位繼承權的主張,但是從沒有被承認過。這次塞西爾就繼承王位事宜,不厭其煩地指導詹姆士六世要如何贏取女王的歡心。詹姆士六世按照塞西爾伯爵的指點,並經過塞西爾伯爵的穿針引綫,與女王建立了互信關係,為王位的繼承和女王達成了默契,儘管詹姆士六世的母親被伊麗莎白處決。 直到1602年秋,女王的健康情況都一直良好,但是她周邊的朋友相繼離世使她鬱鬱寡歡。1603年2月她的表妹也是密友的侄女去世,對伊麗莎白更是一個沉重打擊。3月伊麗莎白病倒,并於當月24日凌晨在去世,終年70歲。幾個小時之後,塞西爾伯爵和國會按照原定計劃,宣佈詹姆士六世為英格蘭的新國王(英格蘭國王:詹姆士一世)。詹姆士六世的繼位標志著都鐸王朝的結束,斯圖亞特王朝的開始。 影響歷史走向的幾個因素 都鐸王朝是英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王朝。在整個王朝將近120年期間,以下幾個因素影響了英國後來的歷史走向。 第一、亨利七世時期產生的產業革命萌芽為以後的英國成爲工業革命的發源地奠定了基礎; 第二、亨利八世與羅馬教廷的決裂而導致的英格蘭宗教改革,使英國最終成爲了一個新教爲主導的國家,與歐洲傳統的天主教國家相比,新教國家在後來的啓蒙運動和工業化革命中成爲領先世界的力量。 第三、文藝復興運動;16世紀在歐洲興起的文藝復興運動也使英國加快了邁入現代化的脚步; 在第二和第三個因素當中,要特別提出的是15世紀後期古登堡的活字印刷的發明。這個劃時代的發明提高了人們的識字率和閲讀,推動了印刷出版業的發展。它在宗教改革中,使普通信徒能夠直接閲讀《聖經》,結束了教廷及教會對聖經閲讀的壟斷;它也將文藝復興的成果普及到了民間。 第四、由於哥倫布發現新大陸而開啓的大航海時代使英國將目光從歐洲大陸投向了北美新大陸以及世界其他區域,並通過建立海上霸權最後使英國成爲了“日不落帝國”。 都鐸王朝各君王統治年代 <div style="overflow:auto">
表面特征 土卫六的表面被描述为“复杂、流体作用和地质年轻。土卫六自从太阳系形成以来就一直存在,但它的表面要年轻得多,在1亿到10亿年之间,地质活动可能已重塑了土卫六的表面。土卫六大气层厚度是地球的四倍,这使得天文仪器很难以用可见光成像其表面。卡西尼号探测器使用红外光谱、雷达测高仪和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在近距飞越时绘制了部分土卫六地图。首批图像揭示了不同的地质情况,包括粗糙和平坦的区域。有些地貌可能起源于将水-氨混合物排放到地表的冰火山活动。也有证据表明土卫六的冰壳可能相当坚硬,这意味着很少有地质活动。 还有一些条纹状的特征,其中一些长达数百公里,似乎是由风吹颗粒所形成的。检测还表明地表相对平坦,少数看上去像撞击坑的结构似乎已被填平,也许是由于碳氢化合物或火山造成的降雨所致。雷达测高显示土卫六表面高度变化很小,通常不超过150米。偶尔会发现500米的海拔变化,土卫六上的山脉一般高几百米至1公里以上。 土卫六的表面有明亮和黑暗的广阔区域,其中包括上都区,一处辽阔的赤道反射区,面积约澳洲般大小。1994年,它先是在哈勃空间望远镜拍摄的红外线照片中被发现,后又被卡西尼号探测器观测到。这片蜿蜒的区域布满了丘陵,被山谷和裂峡切开。某些地方纵横交织着黑色的线性-弯曲的地形特征,类似于山脊或裂缝,这些可能代表了构造活动,表明上都区在地质上是年轻的。或者,这些线性构造可能是液体形成的水道,表明古老的地形已经被河流系统所分割。从地球表面和卡西尼号上观察到,土卫六上其他地方都有类似大小的黑暗区域,其中至少有一处,土卫六上的第二大海洋,丽姬亚海几乎是一座纯净的甲烷海洋。 湖泊 根据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的数据显示,土卫六有一层温度和成分都得到合适支撑的厚厚大气层,因此,首次提出了土卫六上可能存在碳氢化合物海洋。但直到1995年哈勃望远镜和其他观测数据表明土卫六上存在液态甲烷时,才获得了直接的证据。类似于地球上的水,这些甲烷要么分布于不相连的区域,要么存在于卫星级的海洋中。 卡西尼号任务证实了以前的假设,当2004年探测器在抵达土星系统时,人们希望通过从反射在碳氢化合物湖或海洋表面的太阳光,探测到土卫六上的碳氢化合物湖或海洋,但最初并没有观察到镜面反射。在土卫六南极附近,识别到一处被命名为安大略湖的神秘黑色地貌(后来确认是一座湖);通过雷达图像,在北极附近也发现了一道可能的海岸线。在2006年7月22日的一次飞越中,卡西尼号探测器上的雷达对北纬地区(当时是冬天)进行了成像,随后在北极附近表面发现了几处大而平坦(对雷达来说是黑色的)的斑块。根据观察结果,2007年1月,科学家公布了“土星卫星土卫六上布满甲烷湖的确凿证据”。卡西尼-惠更斯号团队的结论是,成像的特征几乎可以肯定是长期寻找的碳氢化合物湖,是在地球外首次发现的稳定地表液体,且部分似乎带有与低洼地形相连接的液体流道。液体侵蚀特征似乎是最近才出现的:一些地区的流道几乎没有受到侵蚀,这表明土卫六上的侵蚀极其缓慢,或者其他一些最近的事件可能已摧毁了古老的河床和地貌。总的来说,卡西尼号雷达观测显示,湖泊只覆盖了一小部分地表,使得土卫六比地球要干燥得多。大多数湖泊都集中在两极附近(那里相对缺乏阳光阻止了蒸发)但在赤道沙漠地区也发现了几个长期存在的烃湖,其中一个位于香格里拉地区惠更斯登陆点附近,面积约为美国犹他州大盐湖的一半。但在赤道沙漠区也发现了一些长期存在的烃湖,其中一座位于香格里拉区惠更斯号着陆点附近,面积约为美国犹他州大盐湖的一半。赤道湖可能是“绿洲”,即可能的补给源是地下含水层。 2008年6月,卡西尼号上的可视化和红外绘图分光仪确认了安大略湖中无疑存在液态乙烷。2008年12月21日,卡西尼号直接飞掠安大略湖,并在雷达上观察到了镜面反射,反射强度使探测接收器达到饱和,表明湖面变化不超过3毫米(这意味着表面风极小,或者湖中的烃类流体为粘性的)。 2009年7月8日,卡西尼号的可视化和红外绘图分光仪观测到一个镜面反射,表明一处平整,像镜面般的表面,也即今天所称的镜泊湖,一座位于北极区的湖泊,该地区刚从漫长的15年黑暗冬季中走出不久。镜面反射表明其表面像镜子般光滑,所以,这一观察证实了从雷达成像得出的存在一座大型液态物体的推断。 2009年7月和2010年1月进行的早期雷达测量表明,安大略湖非常浅,平均深度为0.4–3米,最大深度为3到7米(9.8到23英尺)。相较之下,北半球的丽姬亚海最初被测绘成深度超过8米,达到当时雷达和分析技术最大分辨值。2014年发布的后续科学分析,更全面地测量了土卫六三座甲烷海的深度,显示深度都超过200米(660英尺)。其中丽姬亚海平均深度为20至40米(66至131英尺),而它的其他部分根本没有记录到任何雷达反射,表明其深度超过200米(660英尺)。虽然丽姬亚海只是土卫六上第二大甲烷海,但它“所包含的液态甲烷足以填满三座密歇根湖”。 2013年5月,卡西尼号雷达高度计检测到了土卫六的“维德浚道”(Vid Flumina,“Flumina”-土卫六河流网的专用术语),该浚道被定义为一道流向土卫六第二大碳氢化合物海-丽姬亚海的流道网。根据收到的高度计回波分析表明,这些流道实际上是一些深邃(深达570米)陡峭的峡谷,呈现强烈的镜面反射,表明目前里面充满液体。这些流道中的液面高度与丽姬亚海相同,垂直落差约在0.7米以内,符合淹没河谷的解释。在高于丽姬亚海水位的次级支流中也观察到镜面反射,与所汇入的干流相一致,这很可能是土卫六上存在液体流道的首个直接证据,也是土卫六上首次观测到百米深的峡谷。维德浚道峡谷由此被海水淹没,但有一些孤立的观察证明,在更高海拔地区也分布有地表液体。 在2006年至2011年六次飞越土卫六期间,卡西尼号收集了辐射跟踪和光学导航数据,研究人员可从中大致推断出土卫六的形状变化。土卫六密度与一颗由60%岩石和40%水构成的天体相同。研究小组的分析表明,土卫六在每一圈轨道上,表面可隆起/沉降落差达10米,这种扭曲程度表明土卫六内部是相对可变形的,而土卫六最可能的模型是一层几十公里厚的冰壳漂浮在全球海洋之上研究小组的发现以及之前的研究结果,暗示土卫六海洋可能位于地表下100公里(62英里)内。2014年7月2日,美国宇航局报告土卫六内部海洋可能和死海一样咸。2014年9月3日,美国宇航局的研究报告表明,土卫六上的甲烷雨可能与地下一层冰物质相互作用,称为“烷醇工厂”(alkanofer),产生出乙烷和丙烷,最终可能流入河流和湖泊。 2016年,卡西尼号在土卫六一系列深峭峡谷中发现了第一条流入丽姬亚海流道的证据,该流系被称为“维德浚道”,其深度从240米到570米不等,两侧陡峭达40°,被认为是由类似地球上大峡谷的地壳隆起,或是海平面下降所形成,抑或是这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侵蚀深度表明,土卫六这一地区的液体流是持续了数千年的长期特征。 撞击陨石坑 卡西尼号的雷达、合成孔径雷达和成像数据显示,土卫六表面撞击坑非常稀疏,且似乎较土卫六地质龄更年轻,已发现的少数几座撞击坑有:宽440公里宽(270英里)的门尔瓦(Menrva)双环撞击盆地,它在卡西尼号成像科学子系统(ISS)显示为一个明暗同心的图案;直径60公里宽(37英里),坑底平坦的辛拉普撞击坑(Sinlap)以及一座名为克萨(Ksa)的30公里(19英里)陨石坑,它黝黑的坑底上坐落了一座中央峰。卡西尼号雷达和成像系统也发现了一些坑状结构,是土卫六表面可能与撞击有关的圆形特征,但缺乏可识别的确凿特征,如卡西尼号曾观测到一圈90公里宽(56英里),明亮粗糙,被称之为“瓜布尼托”(Guabonito)的环状物,被认为也是一座撞击坑,只是已被黑色的风扬沉积物所填平。在黑暗的香格里拉区和雅卢区(Aaru)还观察到了其他一些类似特征。2006年4月30日,卡西尼号飞越土卫六期间,雷达还观测到了一些圆形特征,这些特征可能是位于明亮的上都区的陨石坑。 土卫六上许多陨坑或可能的陨坑都普遍显示出已受侵蚀并发生改变的迹象,尽管土卫六上一些陨坑的坑壁比太阳系所有其他地方的更厚实,但大多数大型陨坑的边缘都有裂口或不完整。与其他大型冰卫星不同,土卫六缺乏因冰壳黏性松驰潜变成变余结构的证据,大部分陨坑内都没有中央峰,坑底平坦,这可能是由于撞击产生喷发或后来的冰火山熔岩喷发所造成的。各种地质作用的填埋是土卫六陨石坑相对不足的原因之一,但大气屏蔽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据估计,土卫六的大气层使其表面的陨石坑数量减少了两倍。 2007年获得的土卫六有限(22%)高分辨率雷达覆盖信息表明,其陨石坑分布存在不均匀性,上都区的陨坑是其他地区的2-9倍;卫星前半球的分布密度较后半球高30%;赤道沙丘地区和北极区(最常见到碳氢化合物湖和海的地区)的陨坑密度较低。 卡西尼号之前的撞击轨迹和角度模型表明,撞击体撞击水冰地壳的地方,坑内仍残留有少量以液态水形式存在的喷出物,它们可能会以液体形式存在数个世纪或更长时间,足以“合成生命起源之前的简单前驱分子”。 冰火山和山脉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推测土卫六上的环境与早期地球相似,只不过温度要低得多。2004年对大气中氩-40的探测表明,火山曾孕育出由水和氨构成的“熔岩”羽流。土卫六表面湖泊全球分布图显示,地表甲烷量并不足以解释它在大气层中的持续存在,因此,有相当一部分必须通过火山活动来添加。 但尽管如此,土卫六上仍缺少可明确解释为冰火山的表面特征。2004年卡西尼号雷达观测发现了第一个此类特征,叫做象头神斑,类似于金星上发现的薄饼状穹丘地貌特征,因此,最初被认为是冰火山,直到2008年12月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年会上,柯克等人否定了这一假设,发现该特征根本不是穹丘,而是由明暗斑块意外组合造成的。2004年,卡西尼号还发现了一处称为“托尔托拉光斑”(Tortola Facula)的异常明亮特征,解释为是一座冰火山穹丘。截至到2010年,尚未发现新的类似特征。2008年12月,天文学家宣布在土卫六大气层中发现了两个瞬变但异常长寿的“亮点”,这些现象似乎太持久,无法单纯用天气模式来解释,表明它们是长期冰火山活动的结果。 2006年,卡西尼号还发现了一道长150公里(93英里)、宽30公里(19英里)、高1.5公里(0.93英里)的山脉。该山脉位于南半球,被认为是由冰物质组成,覆盖着甲烷雪。构造板块运动也许受到了附近撞击盆地的影响,可能会形成一处使山体抬升的峪口。卡西尼号探测之前,科学家们假设土卫六上的大部分地形都是撞击构造,然而这些发现揭示了它与地球类似,这些山脉是通过地质作用所形成。 2008年,杰弗里·摩尔(艾姆斯研究中心的行星地质学家)提出了另一种土卫六地质学观点。他注意到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明确的土卫六火山特征,断言土卫六是一颗地质上已死亡的星球,它的表面形状只是由撞击陨石坑、流体和风蚀、崩塌及其他外因性因素作用而成。根据这一假设,甲烷不是由火山喷发出来的,而是从土卫六冰冷坚硬的内部缓慢扩散出来的。象头神斑可能是一座已被侵蚀的撞击坑,中央有一座黑色沙丘。某些地区所观察到的山脊可以解释为大型多环撞击结构严重退化的陡坎,或是由于内部缓慢冷却导致的全球地壳收缩的结果。即便在这种情况下,土卫六仍可能有一个由温度为176 K(−97°C)的共晶水-氨混合物组成的内部海洋,这一温度很低,可以用内核放射性元素衰变来解释。明亮的上都区地形可能是严重退化的陨坑地形,类似于在木卫四表面所观察到的。事实上,如果不是因为缺少大气层,木卫四在此情况下完全可作为土卫六地质学的模型,杰弗里·摩尔甚至称土卫六就是木卫四的变体。 2009年3月,宣布在土卫六一处名为“布袋弧形特征”(Hotei Arcus)区发现到类似熔岩流的结构,该区域的亮度似乎数月内一直在波动。尽管认为很多现象可以解释这种波动,但人们发现该熔岩流上升到了土卫六表面上方200米(660英尺)处,这与它从地表下喷发的情况相一致。 2010年12月,卡西尼号任务团队宣布了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令人信服的可能的冰火山,它被命名为索特拉火山口(Sotra Patera),是由至少三座山丘组成的山脉之一,每座山丘高度在1000到1500米之间,其中几座顶部有大坑口,山底四周的地面似乎覆盖着冻结的熔岩流。 在土卫六极地区发现了可能产生于爆炸的火山口状地貌,类似冰火山喷发所形成的低平火山口或破火山口。这些结构有时嵌套或叠加在一起,带有爆炸和崩塌的特征,例如隆起的边缘、晕环以及内部山丘或山脉等。这些特征所处的极地位置以及它们与土卫六湖泊和海洋的共存表明,甲烷等挥发物可能为它们提供了能量,其中一些特征显得相当新鲜,表明这种火山活动一直持续至今。 土卫六上的最高峰大多出现在赤道附近所谓的“山脊带”上,并被认为类似于地球上的褶皱山脉,由构造板块的碰撞和弯曲变形所致,如落基山脉或喜马拉雅山脉,或类似于安第斯山脉这样的俯冲带,在那里,上涌的熔岩流(或低温熔岩)从熔融的俯冲板块中溢出到地表。形成它们的另一种可能机制是来自土星的潮汐力,因为土卫六冰冷的地幔比地球的岩浆地幔粘性小,而且它的冰岩床比地球的花岗岩岩床软,所以山脉不可能达到地球上的那么高。2016年,卡西尼号团队宣布了他们认为是土卫六上最高的山峰,位于米斯林山脉,高度3337米。 如果土卫六上真的存在火山活动,那么我们将会假设它像地球一样,是由地幔中放射性元素衰变所释放的所能量驱动。地球上的岩浆是由液态岩石构成,其密度比喷发时所穿过的固态岩石地壳要低。由于冰的密度比水小,土卫六上的水状岩浆会比它的固体冰壳密度更大。这意味着土卫六上的冰火山活动需要大量额外的能量才能运作,这可以通过邻近土星时的潮汐加热来实现,抑或驱动冰火山活动所需的压力可能是由冰壳重量引起的,低压冰层覆盖在浮力活泼的硫酸铵液体之上,这种不稳定的系统会导致剧烈的羽流喷发。土卫六地表已被颗粒冰和硫酸铵渣重新覆盖,并形成了风蚀地貌和沙丘特征。土卫六过去的地质活动可能要活跃得多,其内部演化模型表明,它的地壳厚度只有10公里,直到大约5亿年前,剧烈的冰火山作用和低粘度的水岩浆才抹去了此前形成的所有表面特征。土卫六的现代地质只在地壳增厚到50公里后才形成,因此阻碍了冰火山持续的地表重塑作用,此后发生的任何冰火山活动都会产生更粘稠的水岩浆,且所含氨和甲醇的比例更大,这也意味着土卫六的甲烷不再被主动添加到大气层中,可能会在数千万年内完全耗尽。 土卫六上许多较著名的山脉和丘陵已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命名。根据喷气推进实验室的说法,“按照惯例,土卫六上的山脉以中土大陆的山名命名是约翰·罗纳德·鲁埃尔·托尔金奇幻小说中的虚构背景”。丘群 (山丘的集合)则是以托尔金同名作品中的人物命名。 黑色赤道地形 在21世纪初地球望远镜拍摄的第一批土卫六表面图像中,发现了横跨土卫六赤道的大片黑暗地貌 。在卡西尼号到达之前,这些区域被认为是液态烃的海洋。卡西尼号飞船拍摄的雷达图像显示,其中一些区域为覆盖着高达330英尺(100米),宽约一公里,长数十到数百公里纵向沙丘的广阔平原。这种类型的沙丘总是与平均风向对齐。在土卫六的例子中,稳定的纬向风(向东)与多变的潮汐风(大约每秒0.5米)结合在一起。潮汐风是土星对土卫六大气层潮汐力作用的结果,比地球对月亮的潮汐力强400倍,并倾向于将风推向赤道。据推测,这种风的模式会导致地表颗粒物质逐渐堆积成由西向东排列的平行沙丘。沙丘在山脉周边散开,风向在那里改变。 纵向(或线性)沙丘最初被认为是由中等可变风形成的,这些风要么沿着一个平均方向,要么在两个不同方向之间交替。随后的观测表明沙丘指向东方,尽管气候模拟显示土卫六的表面风向西吹。在低于每秒1米的速度下,风力不足以吹走表面物质。但最近的计算机模拟表明,沙丘可能是罕见风暴的结果,这种风暴每15年才发生一次,为土卫六正处于春分点时。这些风暴产生强烈的下沉气流,到达地面时以每秒10米的速度向东流动。 土卫六上的“沙子”很可能不像地球上由小颗粒硅酸盐构成,而是液态甲烷雨侵蚀水冰基岩时形成的,并可能是以山洪暴发的形式形成的。或这些沙子也可能来自土卫六大气层中光化学反应产生的有机固体“托林”(tholin)。2008年5月对沙丘成分的研究表明,它们比土卫六其他部分含水量少,因此,很可能是由有机煤烟状羟基聚合物在雨后聚集在一起形成的。计算表明,土卫六上的沙粒密度是陆地沙粒的三分之一。低密度加上土卫六干燥的大气层,可能会导致这些颗粒因静电而积聚在一起。这种“粘性”可能使得接近土卫六表面温和的微风难以移动沙丘,尽管季节性风暴所产生的更强劲风仍可能把它们吹向东方。 在春分前后,强烈的下击暴流风可以把微米大小的固体有机粒子从沙丘上掀起,形成土卫六沙尘暴,在红外波段可以观察到强烈而短暂的光亮。 观察和探索 肉眼看不见土卫六,但可通过小型望远镜或双筒望远镜观察到。由于土卫六接近土星明亮的球体和土星环,业余观测较为困难。部分遮住目镜挡掉明亮的土星,可大大提升视野。土卫六的最大视星等为+8.2,平均相对星等为8.4。相比之下,在木星系中,同样大小的木卫三的视星等为+4.6。 太空时代之前对土卫六的观测极为有限。1907年,西班牙天文学家朱塞普·科马斯·索拉观察到了土卫六周边昏暗,这是土卫六存在大气层的第一个证据。1944年杰拉德·彼得·柯伊伯使用光谱技术探测到甲烷大气层。 第一艘探访土星系统的探测器是1979年的先驱者11号,它揭示了土卫六可能太冷而无法维持生命,并拍摄了土卫六的照片,包括1979年中后期土卫六和土星的合影,但照片质量很快就被后来的两艘旅行者探测器超越。 1980年和1981年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分别侦测了土卫六。旅行者1号的飞行轨迹被优化为可测定土卫六大气层密度、成分和温度,并获得土卫六质量的精确测量值,但大气层迷雾阻挡了它对地表的直接成像。尽管在2004年对旅行者1号桔色滤镜拍摄的图片进行了复杂的数字处理,确实揭示了哈勃太空望远镜在红外波段观测到的明暗特征,即现在所知的上都和香格里拉 (),但仍不能解释这些地区明暗地貌的成因。按照原探测计划,如果旅行者1号不能完成探访土卫六的任务,旅行者2号则将被转移至土卫六附近,并放弃飞向天王星和海王星,但最终,旅行者2号并未转向土卫六,而是继续飞往了天王星和海王星 。 卡西尼—惠更斯号
大气层 土卫六是已知唯一拥有突出大气层的卫星,也是太阳系中除地球外唯一富含氮气的稠密大气层。卡西尼号在2004年对其进行的观测表明,土卫六是一个“超级旋转体”,就像金星一样,其大气层旋转速度远快于表面。旅行者号太空探测器的观测表明,土卫六大气层比地球的密度大,表面约为1.45个标准大气压,其质量大约是地球大气总质量的1.19倍,或者说是每表面面积质量的7.3倍。不透明的薄雾层阻挡了大部分来自太阳和其他光源的可见光,并模糊了土卫六的表面特征。土卫六较低的重力意味着它的大气层比地球大气层向外延伸得更宽深。土卫六大气层在许多波长上都不透明,因此,从轨道上无法获取完整的表面反射光谱,直到2004年卡西尼-惠更斯号飞船抵达,才获得了第一张土卫六表面的直接图像。 土卫六的大气成分由氮(97%)、甲烷(2.7±0.1%)、氢(0.1–0.2%)和其他微量气体组成,还有微量的其他碳氢化合物,如乙烷、丁二炔、丙炔、乙炔和丙烷以及氰基乙炔、氰化氢、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氰化物、氩气和氦气等。这些碳氢化合物被认为形成于土卫六高层大气中,是甲烷被太阳紫外线分解所产生的反应,并产生了厚厚的橙色烟雾。土卫六95%的时间都处在土星磁层内,这可能有助于保护它免受太阳风的影响。 来自太阳的能量应能在5000万年内将土卫六大气中所有微量甲烷都转化为更复杂的碳氢化合物,这与太阳系年龄相比是很短暂的时间。这也表明甲烷必须由土卫六本身或其内部的储层来补充。大气层中甲烷的最终来源可能是它内部,通过冰火山喷发释放出来的。 2013年4月3日,美国宇航局根据对土卫六大气层的模拟研究,报告称土卫六上可能会出现复杂的有机化学物质,统称为托林。 2013年6月6日,安达卢西亚天体物理研究所(IAA-CSIC)的科学家报告在土卫六高层大气中检测到多环芳香烃。 2013年9月30日,美国宇航局的卡西尼号探测器使用复合红外光谱仪(CIRS)在土卫六大气层中检测到了丙烯,这是首次在地球以外的卫星或行星上发现的丙烯,也是红外光谱仪发现的第一种化学物质。丙烯的探测填补了一个神秘的观测空白,这一空白可以追溯到1980年美国宇航局旅行者1号飞船第一次近距离飞越土卫六,期间发现构成土卫六棕色薄雾的许多气体是碳氢化合物,理论上形成于太阳紫外线光解甲烷所产生的自由基重组。 2014年10月24日,在土卫六的极地云中发现了甲烷。 氣候 土卫六表面温度约为 94 K(-179.2 °C),在这种气温下,水冰的蒸气压极低,因此所存在的少量水蒸气似乎仅限于平流层中。土卫六接收到的太阳光大约只有地球的1%,并且在抵达地表之前,大约有90%的阳光被厚厚的大气层吸收,最后只剩0.1%的阳光到达了地表。 大气中的甲烷会在土卫六表面产生温室效应,否则土卫六会更寒冷。另一种相反的情况则是:土卫六大气中的雾霾会将阳光反射回太空,从而产生反温室效应,抵消了部分温室效应,使其表面较上层大气明显变冷。 土卫六的云层可能由甲烷、乙烷或其他简单有机物组成,这些云层分散而多变,不时笼罩着阴霾。惠更斯探测器的发现表明,土卫六大气层周期性地将液态甲烷和其他有机化合物通过降雨回落到其表面。 云层通常覆盖了1%的土卫六球面,不过也观察到一些爆发事件,使云层覆盖率迅速扩大至8%。一种假说认为,南方云层是在夏季日照增强,导致大气抬升产生对流时形成的。这种解释较为勉强,事实上在土卫六南方,不仅夏至之后,在仲春时节也观察到了云气的形成。南极甲烷湿度的增加可能是造成云量迅速增多的原因。直到2010年,土卫六南半球还处于夏季之中。在此之后,影响土卫六运行的土星轨道才将土卫六北半球移至到阳光下。预计季节转换后,乙烷将会开始在南极上空凝结。 表面特征 土卫六的表面被描述为“复杂、流体作用和地质年轻。土卫六自从太阳系形成以来就一直存在,但它的表面要年轻得多,在1亿到10亿年之间,地质活动可能已重塑了土卫六的表面。土卫六大气层厚度是地球的四倍,这使得天文仪器很难以用可见光成像其表面。卡西尼号探测器使用红外光谱、雷达测高仪和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在近距飞越时绘制了部分土卫六地图。首批图像揭示了不同的地质情况,包括粗糙和平坦的区域。有些地貌可能起源于将水-氨混合物排放到地表的冰火山活动。也有证据表明土卫六的冰壳可能相当坚硬,这意味着很少有地质活动。 还有一些条纹状的特征,其中一些长达数百公里,似乎是由风吹颗粒所形成的。检测还表明地表相对平坦,少数看上去像撞击坑的结构似乎已被填平,也许是由于碳氢化合物或火山造成的降雨所致。雷达测高显示土卫六表面高度变化很小,通常不超过150米。偶尔会发现500米的海拔变化,土卫六上的山脉一般高几百米至1公里以上。 土卫六的表面有明亮和黑暗的广阔区域,其中包括上都区,一处辽阔的赤道反射区,面积约澳洲般大小。1994年,它先是在哈勃空间望远镜拍摄的红外线照片中被发现,后又被卡西尼号探测器观测到。这片蜿蜒的区域布满了丘陵,被山谷和裂峡切开。某些地方纵横交织着黑色的线性-弯曲的地形特征,类似于山脊或裂缝,这些可能代表了构造活动,表明上都区在地质上是年轻的。或者,这些线性构造可能是液体形成的水道,表明古老的地形已经被河流系统所分割。从地球表面和卡西尼号上观察到,土卫六上其他地方都有类似大小的黑暗区域,其中至少有一处,土卫六上的第二大海洋,丽姬亚海几乎是一座纯净的甲烷海洋。 湖泊 根据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的数据显示,土卫六有一层温度和成分都得到合适支撑的厚厚大气层,因此,首次提出了土卫六上可能存在碳氢化合物海洋。但直到1995年哈勃望远镜和其他观测数据表明土卫六上存在液态甲烷时,才获得了直接的证据。类似于地球上的水,这些甲烷要么分布于不相连的区域,要么存在于卫星级的海洋中。 卡西尼号任务证实了以前的假设,当2004年探测器在抵达土星系统时,人们希望通过从反射在碳氢化合物湖或海洋表面的太阳光,探测到土卫六上的碳氢化合物湖或海洋,但最初并没有观察到镜面反射。在土卫六南极附近,识别到一处被命名为安大略湖的神秘黑色地貌(后来确认是一座湖);通过雷达图像,在北极附近也发现了一道可能的海岸线。在2006年7月22日的一次飞越中,卡西尼号探测器上的雷达对北纬地区(当时是冬天)进行了成像,随后在北极附近表面发现了几处大而平坦(对雷达来说是黑色的)的斑块。根据观察结果,2007年1月,科学家公布了“土星卫星土卫六上布满甲烷湖的确凿证据”。卡西尼-惠更斯号团队的结论是,成像的特征几乎可以肯定是长期寻找的碳氢化合物湖,是在地球外首次发现的稳定地表液体,且部分似乎带有与低洼地形相连接的液体流道。液体侵蚀特征似乎是最近才出现的:一些地区的流道几乎没有受到侵蚀,这表明土卫六上的侵蚀极其缓慢,或者其他一些最近的事件可能已摧毁了古老的河床和地貌。总的来说,卡西尼号雷达观测显示,湖泊只覆盖了一小部分地表,使得土卫六比地球要干燥得多。大多数湖泊都集中在两极附近(那里相对缺乏阳光阻止了蒸发)但在赤道沙漠地区也发现了几个长期存在的烃湖,其中一个位于香格里拉地区惠更斯登陆点附近,面积约为美国犹他州大盐湖的一半。但在赤道沙漠区也发现了一些长期存在的烃湖,其中一座位于香格里拉区惠更斯号着陆点附近,面积约为美国犹他州大盐湖的一半。赤道湖可能是“绿洲”,即可能的补给源是地下含水层。 2008年6月,卡西尼号上的可视化和红外绘图分光仪确认了安大略湖中无疑存在液态乙烷。2008年12月21日,卡西尼号直接飞掠安大略湖,并在雷达上观察到了镜面反射,反射强度使探测接收器达到饱和,表明湖面变化不超过3毫米(这意味着表面风极小,或者湖中的烃类流体为粘性的)。 2009年7月8日,卡西尼号的可视化和红外绘图分光仪观测到一个镜面反射,表明一处平整,像镜面般的表面,也即今天所称的镜泊湖,一座位于北极区的湖泊,该地区刚从漫长的15年黑暗冬季中走出不久。镜面反射表明其表面像镜子般光滑,所以,这一观察证实了从雷达成像得出的存在一座大型液态物体的推断。 2009年7月和2010年1月进行的早期雷达测量表明,安大略湖非常浅,平均深度为0.4–3米,最大深度为3到7米(9.8到23英尺)。相较之下,北半球的丽姬亚海最初被测绘成深度超过8米,达到当时雷达和分析技术最大分辨值。2014年发布的后续科学分析,更全面地测量了土卫六三座甲烷海的深度,显示深度都超过200米(660英尺)。其中丽姬亚海平均深度为20至40米(66至131英尺),而它的其他部分根本没有记录到任何雷达反射,表明其深度超过200米(660英尺)。虽然丽姬亚海只是土卫六上第二大甲烷海,但它“所包含的液态甲烷足以填满三座密歇根湖”。 2013年5月,卡西尼号雷达高度计检测到了土卫六的“维德浚道”(Vid Flumina,“Flumina”-土卫六河流网的专用术语),该浚道被定义为一道流向土卫六第二大碳氢化合物海-丽姬亚海的流道网。根据收到的高度计回波分析表明,这些流道实际上是一些深邃(深达570米)陡峭的峡谷,呈现强烈的镜面反射,表明目前里面充满液体。这些流道中的液面高度与丽姬亚海相同,垂直落差约在0.7米以内,符合淹没河谷的解释。在高于丽姬亚海水位的次级支流中也观察到镜面反射,与所汇入的干流相一致,这很可能是土卫六上存在液体流道的首个直接证据,也是土卫六上首次观测到百米深的峡谷。维德浚道峡谷由此被海水淹没,但有一些孤立的观察证明,在更高海拔地区也分布有地表液体。 在2006年至2011年六次飞越土卫六期间,卡西尼号收集了辐射跟踪和光学导航数据,研究人员可从中大致推断出土卫六的形状变化。土卫六密度与一颗由60%岩石和40%水构成的天体相同。研究小组的分析表明,土卫六在每一圈轨道上,表面可隆起/沉降落差达10米,这种扭曲程度表明土卫六内部是相对可变形的,而土卫六最可能的模型是一层几十公里厚的冰壳漂浮在全球海洋之上研究小组的发现以及之前的研究结果,暗示土卫六海洋可能位于地表下100公里(62英里)内。2014年7月2日,美国宇航局报告土卫六内部海洋可能和死海一样咸。2014年9月3日,美国宇航局的研究报告表明,土卫六上的甲烷雨可能与地下一层冰物质相互作用,称为“烷醇工厂”(alkanofer),产生出乙烷和丙烷,最终可能流入河流和湖泊。 2016年,卡西尼号在土卫六一系列深峭峡谷中发现了第一条流入丽姬亚海流道的证据,该流系被称为“维德浚道”,其深度从240米到570米不等,两侧陡峭达40°,被认为是由类似地球上大峡谷的地壳隆起,或是海平面下降所形成,抑或是这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侵蚀深度表明,土卫六这一地区的液体流是持续了数千年的长期特征。 撞击陨石坑 卡西尼号的雷达、合成孔径雷达和成像数据显示,土卫六表面撞击坑非常稀疏,且似乎较土卫六地质龄更年轻,已发现的少数几座撞击坑有:宽440公里宽(270英里)的门尔瓦(Menrva)双环撞击盆地,它在卡西尼号成像科学子系统(ISS)显示为一个明暗同心的图案;直径60公里宽(37英里),坑底平坦的辛拉普撞击坑(Sinlap)以及一座名为克萨(Ksa)的30公里(19英里)陨石坑,它黝黑的坑底上坐落了一座中央峰。卡西尼号雷达和成像系统也发现了一些坑状结构,是土卫六表面可能与撞击有关的圆形特征,但缺乏可识别的确凿特征,如卡西尼号曾观测到一圈90公里宽(56英里),明亮粗糙,被称之为“瓜布尼托”(Guabonito)的环状物,被认为也是一座撞击坑,只是已被黑色的风扬沉积物所填平。在黑暗的香格里拉区和雅卢区(Aaru)还观察到了其他一些类似特征。2006年4月30日,卡西尼号飞越土卫六期间,雷达还观测到了一些圆形特征,这些特征可能是位于明亮的上都区的陨石坑。 土卫六上许多陨坑或可能的陨坑都普遍显示出已受侵蚀并发生改变的迹象,尽管土卫六上一些陨坑的坑壁比太阳系所有其他地方的更厚实,但大多数大型陨坑的边缘都有裂口或不完整。与其他大型冰卫星不同,土卫六缺乏因冰壳黏性松驰潜变成变余结构的证据,大部分陨坑内都没有中央峰,坑底平坦,这可能是由于撞击产生喷发或后来的冰火山熔岩喷发所造成的。各种地质作用的填埋是土卫六陨石坑相对不足的原因之一,但大气屏蔽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据估计,土卫六的大气层使其表面的陨石坑数量减少了两倍。 2007年获得的土卫六有限(22%)高分辨率雷达覆盖信息表明,其陨石坑分布存在不均匀性,上都区的陨坑是其他地区的2-9倍;卫星前半球的分布密度较后半球高30%;赤道沙丘地区和北极区(最常见到碳氢化合物湖和海的地区)的陨坑密度较低。 卡西尼号之前的撞击轨迹和角度模型表明,撞击体撞击水冰地壳的地方,坑内仍残留有少量以液态水形式存在的喷出物,它们可能会以液体形式存在数个世纪或更长时间,足以“合成生命起源之前的简单前驱分子”。 冰火山和山脉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推测土卫六上的环境与早期地球相似,只不过温度要低得多。2004年对大气中氩-40的探测表明,火山曾孕育出由水和氨构成的“熔岩”羽流。土卫六表面湖泊全球分布图显示,地表甲烷量并不足以解释它在大气层中的持续存在,因此,有相当一部分必须通过火山活动来添加。 但尽管如此,土卫六上仍缺少可明确解释为冰火山的表面特征。2004年卡西尼号雷达观测发现了第一个此类特征,叫做象头神斑,类似于金星上发现的薄饼状穹丘地貌特征,因此,最初被认为是冰火山,直到2008年12月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年会上,柯克等人否定了这一假设,发现该特征根本不是穹丘,而是由明暗斑块意外组合造成的。2004年,卡西尼号还发现了一处称为“托尔托拉光斑”(Tortola Facula)的异常明亮特征,解释为是一座冰火山穹丘。截至到2010年,尚未发现新的类似特征。2008年12月,天文学家宣布在土卫六大气层中发现了两个瞬变但异常长寿的“亮点”,这些现象似乎太持久,无法单纯用天气模式来解释,表明它们是长期冰火山活动的结果。 2006年,卡西尼号还发现了一道长150公里(93英里)、宽30公里(19英里)、高1.5公里(0.93英里)的山脉。该山脉位于南半球,被认为是由冰物质组成,覆盖着甲烷雪。构造板块运动也许受到了附近撞击盆地的影响,可能会形成一处使山体抬升的峪口。卡西尼号探测之前,科学家们假设土卫六上的大部分地形都是撞击构造,然而这些发现揭示了它与地球类似,这些山脉是通过地质作用所形成。 2008年,杰弗里·摩尔(艾姆斯研究中心的行星地质学家)提出了另一种土卫六地质学观点。他注意到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明确的土卫六火山特征,断言土卫六是一颗地质上已死亡的星球,它的表面形状只是由撞击陨石坑、流体和风蚀、崩塌及其他外因性因素作用而成。根据这一假设,甲烷不是由火山喷发出来的,而是从土卫六冰冷坚硬的内部缓慢扩散出来的。象头神斑可能是一座已被侵蚀的撞击坑,中央有一座黑色沙丘。某些地区所观察到的山脊可以解释为大型多环撞击结构严重退化的陡坎,或是由于内部缓慢冷却导致的全球地壳收缩的结果。即便在这种情况下,土卫六仍可能有一个由温度为176 K(−97°C)的共晶水-氨混合物组成的内部海洋,这一温度很低,可以用内核放射性元素衰变来解释。明亮的上都区地形可能是严重退化的陨坑地形,类似于在木卫四表面所观察到的。事实上,如果不是因为缺少大气层,木卫四在此情况下完全可作为土卫六地质学的模型,杰弗里·摩尔甚至称土卫六就是木卫四的变体。 2009年3月,宣布在土卫六一处名为“布袋弧形特征”(Hotei Arcus)区发现到类似熔岩流的结构,该区域的亮度似乎数月内一直在波动。尽管认为很多现象可以解释这种波动,但人们发现该熔岩流上升到了土卫六表面上方200米(660英尺)处,这与它从地表下喷发的情况相一致。 2010年12月,卡西尼号任务团队宣布了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令人信服的可能的冰火山,它被命名为索特拉火山口(Sotra Patera),是由至少三座山丘组成的山脉之一,每座山丘高度在1000到1500米之间,其中几座顶部有大坑口,山底四周的地面似乎覆盖着冻结的熔岩流。 在土卫六极地区发现了可能产生于爆炸的火山口状地貌,类似冰火山喷发所形成的低平火山口或破火山口。这些结构有时嵌套或叠加在一起,带有爆炸和崩塌的特征,例如隆起的边缘、晕环以及内部山丘或山脉等。这些特征所处的极地位置以及它们与土卫六湖泊和海洋的共存表明,甲烷等挥发物可能为它们提供了能量,其中一些特征显得相当新鲜,表明这种火山活动一直持续至今。 土卫六上的最高峰大多出现在赤道附近所谓的“山脊带”上,并被认为类似于地球上的褶皱山脉,由构造板块的碰撞和弯曲变形所致,如落基山脉或喜马拉雅山脉,或类似于安第斯山脉这样的俯冲带,在那里,上涌的熔岩流(或低温熔岩)从熔融的俯冲板块中溢出到地表。形成它们的另一种可能机制是来自土星的潮汐力,因为土卫六冰冷的地幔比地球的岩浆地幔粘性小,而且它的冰岩床比地球的花岗岩岩床软,所以山脉不可能达到地球上的那么高。2016年,卡西尼号团队宣布了他们认为是土卫六上最高的山峰,位于米斯林山脉,高度3337米。 如果土卫六上真的存在火山活动,那么我们将会假设它像地球一样,是由地幔中放射性元素衰变所释放的所能量驱动。地球上的岩浆是由液态岩石构成,其密度比喷发时所穿过的固态岩石地壳要低。由于冰的密度比水小,土卫六上的水状岩浆会比它的固体冰壳密度更大。这意味着土卫六上的冰火山活动需要大量额外的能量才能运作,这可以通过邻近土星时的潮汐加热来实现,抑或驱动冰火山活动所需的压力可能是由冰壳重量引起的,低压冰层覆盖在浮力活泼的硫酸铵液体之上,这种不稳定的系统会导致剧烈的羽流喷发。土卫六地表已被颗粒冰和硫酸铵渣重新覆盖,并形成了风蚀地貌和沙丘特征。土卫六过去的地质活动可能要活跃得多,其内部演化模型表明,它的地壳厚度只有10公里,直到大约5亿年前,剧烈的冰火山作用和低粘度的水岩浆才抹去了此前形成的所有表面特征。土卫六的现代地质只在地壳增厚到50公里后才形成,因此阻碍了冰火山持续的地表重塑作用,此后发生的任何冰火山活动都会产生更粘稠的水岩浆,且所含氨和甲醇的比例更大,这也意味着土卫六的甲烷不再被主动添加到大气层中,可能会在数千万年内完全耗尽。 土卫六上许多较著名的山脉和丘陵已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命名。根据喷气推进实验室的说法,“按照惯例,土卫六上的山脉以中土大陆的山名命名是约翰·罗纳德·鲁埃尔·托尔金奇幻小说中的虚构背景”。丘群 (山丘的集合)则是以托尔金同名作品中的人物命名。 黑色赤道地形 在21世纪初地球望远镜拍摄的第一批土卫六表面图像中,发现了横跨土卫六赤道的大片黑暗地貌 。在卡西尼号到达之前,这些区域被认为是液态烃的海洋。卡西尼号飞船拍摄的雷达图像显示,其中一些区域为覆盖着高达330英尺(100米),宽约一公里,长数十到数百公里纵向沙丘的广阔平原。这种类型的沙丘总是与平均风向对齐。在土卫六的例子中,稳定的纬向风(向东)与多变的潮汐风(大约每秒0.5米)结合在一起。潮汐风是土星对土卫六大气层潮汐力作用的结果,比地球对月亮的潮汐力强400倍,并倾向于将风推向赤道。据推测,这种风的模式会导致地表颗粒物质逐渐堆积成由西向东排列的平行沙丘。沙丘在山脉周边散开,风向在那里改变。 纵向(或线性)沙丘最初被认为是由中等可变风形成的,这些风要么沿着一个平均方向,要么在两个不同方向之间交替。随后的观测表明沙丘指向东方,尽管气候模拟显示土卫六的表面风向西吹。在低于每秒1米的速度下,风力不足以吹走表面物质。但最近的计算机模拟表明,沙丘可能是罕见风暴的结果,这种风暴每15年才发生一次,为土卫六正处于春分点时。这些风暴产生强烈的下沉气流,到达地面时以每秒10米的速度向东流动。 土卫六上的“沙子”很可能不像地球上由小颗粒硅酸盐构成,而是液态甲烷雨侵蚀水冰基岩时形成的,并可能是以山洪暴发的形式形成的。或这些沙子也可能来自土卫六大气层中光化学反应产生的有机固体“托林”(tholin)。2008年5月对沙丘成分的研究表明,它们比土卫六其他部分含水量少,因此,很可能是由有机煤烟状羟基聚合物在雨后聚集在一起形成的。计算表明,土卫六上的沙粒密度是陆地沙粒的三分之一。低密度加上土卫六干燥的大气层,可能会导致这些颗粒因静电而积聚在一起。这种“粘性”可能使得接近土卫六表面温和的微风难以移动沙丘,尽管季节性风暴所产生的更强劲风仍可能把它们吹向东方。 在春分前后,强烈的下击暴流风可以把微米大小的固体有机粒子从沙丘上掀起,形成土卫六沙尘暴,在红外波段可以观察到强烈而短暂的光亮。 观察和探索 肉眼看不见土卫六,但可通过小型望远镜或双筒望远镜观察到。由于土卫六接近土星明亮的球体和土星环,业余观测较为困难。部分遮住目镜挡掉明亮的土星,可大大提升视野。土卫六的最大视星等为+8.2,平均相对星等为8.4。相比之下,在木星系中,同样大小的木卫三的视星等为+4.6。 太空时代之前对土卫六的观测极为有限。1907年,西班牙天文学家朱塞普·科马斯·索拉观察到了土卫六周边昏暗,这是土卫六存在大气层的第一个证据。1944年杰拉德·彼得·柯伊伯使用光谱技术探测到甲烷大气层。 第一艘探访土星系统的探测器是1979年的先驱者11号,它揭示了土卫六可能太冷而无法维持生命,并拍摄了土卫六的照片,包括1979年中后期土卫六和土星的合影,但照片质量很快就被后来的两艘旅行者探测器超越。 1980年和1981年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分别侦测了土卫六。旅行者1号的飞行轨迹被优化为可测定土卫六大气层密度、成分和温度,并获得土卫六质量的精确测量值,但大气层迷雾阻挡了它对地表的直接成像。尽管在2004年对旅行者1号桔色滤镜拍摄的图片进行了复杂的数字处理,确实揭示了哈勃太空望远镜在红外波段观测到的明暗特征,即现在所知的上都和香格里拉 (),但仍不能解释这些地区明暗地貌的成因。按照原探测计划,如果旅行者1号不能完成探访土卫六的任务,旅行者2号则将被转移至土卫六附近,并放弃飞向天王星和海王星,但最终,旅行者2号并未转向土卫六,而是继续飞往了天王星和海王星 。 卡西尼—惠更斯号 即使有旅行者号提供的数据,土卫六仍然是个谜——一颗笼罩在大气层中的大型卫星,很难进行详细的观测。 卡西尼-惠更斯号探测飞船于2004年7月1日抵达土星,开始用雷达绘制土卫六表面的地图。卡西尼-惠更斯号是欧洲空间局和美国宇航局的一个联合项目,被证明为非常成功的任务。卡西尼号探测器于2004年10月26日从仅距1200千米(750英里)处飞过土卫六,拍摄了土卫六表面有史以来分辨率最高的图像,能辨别出肉眼看不见的明暗斑。 2006年7月22日,卡西尼号第一次瞄准目标,从950千米(590英里)近距离飞过土卫六;最接近的一次是2010年6月21日,从相距880千米(550英里)飞越而过,并在北极地区地表发现了众多如湖泊和海洋大小的液体。 惠更斯号登陆 惠更斯号是2005年1月14日降落在土卫六上的一台大气探测器,发现土卫六上许多地表特征似乎是由过去某个时刻的流体所形成,土卫六是太空探测器所登陆到的距地球最远的天体。 惠更斯探测器降落在一处现称为“阿迪立”(Adiri)的明亮区域最东端。探测器拍下了灰白的山丘及流向黝黑平原的黑色“河流”。目前认为这些山丘(也称为高地)主要由水冰构成。太阳紫外线辐射在高层大气中产生的深色有机化合物,可能会从土卫六大气层中像雨般飘落,它们随着甲烷雨被冲下山坡,在整个地质过程中沉积在平原上。 惠更斯号着陆后拍摄到一片幽暗的平原,上面覆盖着由水冰构成的小岩石和砾石。图中下方两块岩石,右边的看上去要小一些,图中紧靠左侧的一块宽15厘米,中间的一块宽4厘米,离惠更斯约85厘米远。岩石底部有受侵蚀迹象,表明可能存在过河流活动。由水和碳氢化合物冰混合而成的地表,比原先预计的要暗。 2007年3月,为纪念欧空局前主席于贝尔·居里安(Hubert Curien),美国宇航局、欧空局和国际空间研委会决定将惠更斯号着陆点命名为于贝尔·居里安纪念站。 蜻蜓号 由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开发和运营的蜻蜓号任务,将于2027年6月发射。它是一架由一台放射性同位素热电发电机驱动的大型无人机,作为第4次新疆界计划任务在土卫六大气层中飞行。它所载的仪器将研究土卫六生命前化学环境已演化到何种程度,该任务计划在2034年抵达土卫六。 拟议或概念中的任务 近年来,已提出了多项发送无人太空探测器探访土卫六的概念性任务。美国航天局、欧空局和喷气推进实验室都已完成对这类任务的初步构想研究,但目前这些提案都还未成为投入实施的项目。 土卫六-土星系统任务(TSSM)是美国宇航局和欧空局联合提出的探索土星卫星的计划 其设想是使用一只热气球在土卫六大气层中漂浮六个月。该提案现正处于与木卫二-木星系統任務(EJSM)竞选阶段。2009年2月有消息称,欧空局/美国航天局已确定将木卫二-木星系统任务列为优先于土卫六-土星系统任务的项目。 拟议中的泰坦海洋探测器(TiME)是一艘低成本的着陆器,它将溅落在土卫二北半球的一座湖中,并在湖面漂流三到六个月。该项目被选中进入2011年A阶段设计研究,作为美国宇航局第12次发现计划机会公告的候选任务,但最终未被选中发射。
備忘錄之意。 珍貴而不願示人之物。 日語的;因枕詞為詩文中心,故以「枕草子」稱其詩文集。 枕頭。 相關作品 英国编剧、导演Peter Greenaway另有电影作品《枕边禁书》,片名来自《枕草子》的英文译名The Pillow Book,1996年出品。 參考資料 清少納言著,林文月譯。《枕草子》。台北:洪範書局。ISBN
「枕草子」亦可寫為「枕草紙」或「枕冊子」。這個書名其實非作者所題,而是後人所取,在平安時代並不見此書稱謂。其後則有「清少納言」、「清少納言記」、「清少納言抄」、「清少納言枕草子」、「清少納言枕」、「枕草子」等不同稱謂。約在室町時代以前,書名並未統一。 「枕草子」其實本來僅是個普通名詞。其中的「草子」,為「卷」、「冊子」之意。又由於日語拼音文字的特性,取漢字名稱時可能產生多種同音異字的情況,所以也有「草紙」、「雙紙」或「雙子」的記法。至於「枕」字之意,則眾說紛紜,有些解釋如下: 備忘錄之意。 珍貴而不願示人之物。 日語的;因枕詞為詩文中心,故以「枕草子」稱其詩文集。 枕頭。 相關作品 英国编剧、导演Peter Greenaway另有电影作品《枕边禁书》,片名来自《枕草子》的英文译名The Pillow
平沼騏一郎:日本第35任内阁总理大臣。 平沼赳夫,原日本众议院议员,日本经济产业大臣。其养父为日本第35任内阁总理大臣平沼骐一郎,平沼赳夫本身是騏一郎的曾姪孫。妻子真佐子是末代幕府將軍德川慶喜的曾孫女。 平沼正二郎:日本眾議院議員。 橋本家族: 橋本龍五:前日本眾議院議員,曾任文部大臣、厚生大臣。 桥本龙太郎,日本第82、83任内阁总理大臣。其父亲为原日本众议院议员、日本文部大臣桥本龙伍。 桥本岳,日本众议院议员。其父亲为日本第82、83任内阁总理大臣桥本龙太郎。 大久保、牧野、吉田、麻生家族: 大久保利通:明治維新功臣。 大久保利和:貴族院議員。 大久保利武:貴族院議員。 伊集院彦吉:曾任外務大臣,大久保利通女婿。 牧野伸顯:貴族院議員,生父是大久保利通,過繼給牧野家。 吉田茂,日本第45、48、49、50、51任内阁总理大臣。其岳父为原日本外务大臣、农商务大臣、文部大臣牧野伸顯。 麻生太吉:前眾議院、貴族院議員,麻生太賀吉祖父。 麻生太賀吉:前日本眾議院議員,吉田茂女婿。 麻生太郎:日本第92任内阁总理大臣。其外祖父为日本第45、48、49、50、51任内阁总理大臣吉田茂,岳父为日本第70任内阁总理大臣铃木善幸。 鈴木家族: 鈴木善幸:日本第70任内阁总理大臣,麻生太郎岳父。 铃木俊一,日本众议院议员,日本财务大臣。其父亲为日本第70任内阁总理大臣铃木善幸。 小川、宮澤家族: 小川平吉:前眾議院議員,曾任鐵道大臣、司法大臣、國勢院總裁。 小川一平:前眾議院議員。 小川元:前眾議院議員。 小川平二:前眾議院議員,曾任勞動大臣、文部大臣。 小川平四郎:日本外交家,曾任日本駐華大使、駐丹麥大使。 宮澤裕:前眾議院議員,小川平吉女婿。 宮澤喜一,日本第78任内阁总理大臣。其父亲为原日本众议院议员宫泽裕。 宮澤弘:前參議院議員,法務大臣,廣島縣知事,老婆是同縣議員岸田文武的妹妹玲子。 宮澤洋一:參議院議員,前眾議院議員,曾任經濟產業大臣。 中川家族: 中川一郎:前眾議院議員,曾任農林水產大臣。 中川昭一:前眾議院議員,曾任農林水產大臣、財務大臣。 中川郁子:眾議院議員,中川昭一老婆。 中川義雄:前參議院議員,前北海道議會議長。 中島家族: 中島知久平:前眾議院議員,中島飛機創辦人。 中島源太郎:前眾議院議員,文部大臣。 中島洋次郎:前眾議院議員。 町村家族: 町村金五:前眾議院議員,北海道知事。 町村信孝:前眾議院議長。 和田義明:眾議院議員,町村信孝女婿。 町村敬貴:前貴族院、參議院議員。 廣澤、池田家族: 廣澤真臣:維新十傑之一。 廣澤金次郎:貴族院議員。 池田勇人,日本第58、59、60任内阁总理大臣。首任妻子是廣澤金次郎的女兒直子,但直子早逝,後來再續弦。 池田行彥:前眾議院議員,外務大臣,池田勇人的入贅女婿,本姓粟根。 寺田稔:眾議院議員,池田行彥的姪女婿。 中山家族: 中山福藏:曾任參、眾兩院議員,中山雅老公。 中山雅:前眾議院議員,曾任厚生大臣,美日混血兒,是日本第一個入閣的女性議員。 中山太郎:曾任參、眾兩院議員,前外務大臣。 中山正晖:前眾議院議員,曾任建設大臣、郵政大臣。 中山泰秀:前眾議院議員。 渡邊家族: 渡边美智雄:前眾議院議員,曾任副首相、外務大臣、大藏大臣等內閣職位。 渡邊喜美:曾任參、眾兩院議員。 渡邊美知太郎:曾任參議院議員,渡邊喜美侄子,現時是栃木縣的那須鹽原市長,老婆幸子是栃木縣議員;弟弟美智隆是新宿區議員。 園田家族: 園田直:前眾議院議員,曾任外務大臣。 園田天光光:前眾議院議員,日本第一批女性議員,本姓松谷,園田直第三任妻子。 園田博之:前眾議院議員。 逢澤家族: 逢澤寬:眾議院議員。 逢澤英雄:眾議院議員。 逢澤一郎:眾議院議員。 其他: 竹下登:日本第74任內閣總理大臣,竹下登死後,同父異母的弟弟竹下亘繼承了哥哥的地盤。 宇野宗佑:日本第75任內閣總理大臣,入贅女婿宇野治後來亦曾成為眾議員。 芦田均,日本第47任内阁总理大臣。其父亲为原日本众议院议员芦田鹿之助。 细川护熙,日本第79任内阁总理大臣。其外祖父为日本第34、38、39任内阁总理大臣近卫文麿。 谷垣禎一,日本眾議院議員,原日本自民党总裁。其父亲为原日本文部大臣谷垣专一。 小泽一郎,日本众议院议员,原日本民主党代表。其父亲为原日本众议院议员,日本行政管理厅长官,日本北海道开发厅长官小泽佐重喜。 犬养健,原日本众议院议员,日本法务大臣。其父亲为日本第29任内阁总理大臣犬养毅。 森田一,原日本众议院议员,北海道开发厅长官。其岳父为日本第68、69任内阁总理大臣大平正芳。 朴槿惠,大韩民国第18任总统。其父亲为大韩民国第5、6、7、8、9任总统朴正熙,舅舅陸寅修也是韓國國會議員。 金弘一、金弘業、金弘傑,均為韓國國會議員,父親為大韩民国前总统金大中。 柳一鎬,前韓國企划财政部長、國會議員,父親為第五共和國初期的在野黨民主韓國黨黨首柳致松。 趙尹衡、趙舜衡,均為韓國國會議員,父親為趙炳玉。 鄭皓駿,韓國國會議員,祖父鄭一亨、父親鄭大哲也均為韓國國會議員。 南景弼,韓國國會議員,前京畿道知事,父親南平祐也是韓國國會議員。 劉承旼,韓國國會議員,父親劉守鎬也是韓國國會議員。 鄭鎮碩,韓國國會議員,父親鄭石謨是韓國國會議員,原江原道知事、忠清南道知事。 鄭宇澤,韓國國會議員,父親鄭雲甲也是韓國國會議員。 鄭夢準,韓國國會議員,父親鄭周永也是韓國國會議員。 金乙東,韓國國會議員,父親金斗漢也是韓國國會議員。 贝尼格诺·阿基诺三世,菲律宾第15任总统。其母亲为菲律宾第11任总统科拉松·阿基诺。 小费迪南德·马科斯,菲律宾第17任总统。其父亲为菲律宾第10任总统费迪南德·马科斯。 萨拉·杜特尔特,菲律宾第17任副总统。其父亲为菲律宾第16任总统罗德里戈·杜特尔特。 米佐塔基斯家族:基里亞科斯·米佐塔基斯是現任希臘總理,父親康斯坦蒂诺斯·米佐塔基斯則在1990-1993年間出任希臘總理,而希臘王國首相埃莱夫塞里奥斯·韦尼泽洛斯就是康斯坦蒂諾斯的舅父,他7次任相,一共執政12年。 帕潘德里歐家族:家族創始人佐治奥斯·帕潘德里欧是三任首相,兒子安德烈亞斯和孫子佐治都曾經擔任希臘總理。 其它 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例如-{zh-hans:朝鲜; zh-hant:北韓;}-、古巴、以色列、新加坡、印度等,太子党也普遍存在。如朝鲜劳动党委员长金正恩、他已故父亲金正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等,就是凭借父荫获得政治资本的典型人物,而印度的尼赫鲁-甘地家族则长期把持着印度国大党。 还有伊拉克薩達姆·海珊、利比亞-{zh-cn:卡扎菲;zh-hk:卡達菲;zh-tw:格達費;}-、-{zh-hans:突尼斯; zh-hant:突尼西亞;}-班阿里、埃及穆巴拉克、敘利亞阿薩德父子、-{zh-hans:也门; zh-hant:葉門;}-沙雷等獨裁領袖,皆以「家天下」的世襲體系,讓子女掌控國家權力核心,因而引起濫權、貪污等不當行徑。 参见 官二代、红五类、富家子弟 裙帶資本主義、趙家人 天龍人、世袭政治家 共济会、骷髅会
橋本家族: 橋本龍五:前日本眾議院議員,曾任文部大臣、厚生大臣。 桥本龙太郎,日本第82、83任内阁总理大臣。其父亲为原日本众议院议员、日本文部大臣桥本龙伍。 桥本岳,日本众议院议员。其父亲为日本第82、83任内阁总理大臣桥本龙太郎。 大久保、牧野、吉田、麻生家族: 大久保利通:明治維新功臣。 大久保利和:貴族院議員。 大久保利武:貴族院議員。 伊集院彦吉:曾任外務大臣,大久保利通女婿。 牧野伸顯:貴族院議員,生父是大久保利通,過繼給牧野家。 吉田茂,日本第45、48、49、50、51任内阁总理大臣。其岳父为原日本外务大臣、农商务大臣、文部大臣牧野伸顯。 麻生太吉:前眾議院、貴族院議員,麻生太賀吉祖父。 麻生太賀吉:前日本眾議院議員,吉田茂女婿。 麻生太郎:日本第92任内阁总理大臣。其外祖父为日本第45、48、49、50、51任内阁总理大臣吉田茂,岳父为日本第70任内阁总理大臣铃木善幸。 鈴木家族: 鈴木善幸:日本第70任内阁总理大臣,麻生太郎岳父。 铃木俊一,日本众议院议员,日本财务大臣。其父亲为日本第70任内阁总理大臣铃木善幸。 小川、宮澤家族: 小川平吉:前眾議院議員,曾任鐵道大臣、司法大臣、國勢院總裁。 小川一平:前眾議院議員。 小川元:前眾議院議員。 小川平二:前眾議院議員,曾任勞動大臣、文部大臣。 小川平四郎:日本外交家,曾任日本駐華大使、駐丹麥大使。 宮澤裕:前眾議院議員,小川平吉女婿。 宮澤喜一,日本第78任内阁总理大臣。其父亲为原日本众议院议员宫泽裕。 宮澤弘:前參議院議員,法務大臣,廣島縣知事,老婆是同縣議員岸田文武的妹妹玲子。 宮澤洋一:參議院議員,前眾議院議員,曾任經濟產業大臣。 中川家族: 中川一郎:前眾議院議員,曾任農林水產大臣。 中川昭一:前眾議院議員,曾任農林水產大臣、財務大臣。 中川郁子:眾議院議員,中川昭一老婆。 中川義雄:前參議院議員,前北海道議會議長。 中島家族: 中島知久平:前眾議院議員,中島飛機創辦人。 中島源太郎:前眾議院議員,文部大臣。 中島洋次郎:前眾議院議員。 町村家族: 町村金五:前眾議院議員,北海道知事。 町村信孝:前眾議院議長。 和田義明:眾議院議員,町村信孝女婿。 町村敬貴:前貴族院、參議院議員。 廣澤、池田家族: 廣澤真臣:維新十傑之一。 廣澤金次郎:貴族院議員。 池田勇人,日本第58、59、60任内阁总理大臣。首任妻子是廣澤金次郎的女兒直子,但直子早逝,後來再續弦。 池田行彥:前眾議院議員,外務大臣,池田勇人的入贅女婿,本姓粟根。 寺田稔:眾議院議員,池田行彥的姪女婿。 中山家族: 中山福藏:曾任參、眾兩院議員,中山雅老公。 中山雅:前眾議院議員,曾任厚生大臣,美日混血兒,是日本第一個入閣的女性議員。 中山太郎:曾任參、眾兩院議員,前外務大臣。 中山正晖:前眾議院議員,曾任建設大臣、郵政大臣。 中山泰秀:前眾議院議員。 渡邊家族: 渡边美智雄:前眾議院議員,曾任副首相、外務大臣、大藏大臣等內閣職位。 渡邊喜美:曾任參、眾兩院議員。 渡邊美知太郎:曾任參議院議員,渡邊喜美侄子,現時是栃木縣的那須鹽原市長,老婆幸子是栃木縣議員;弟弟美智隆是新宿區議員。 園田家族: 園田直:前眾議院議員,曾任外務大臣。 園田天光光:前眾議院議員,日本第一批女性議員,本姓松谷,園田直第三任妻子。 園田博之:前眾議院議員。 逢澤家族: 逢澤寬:眾議院議員。 逢澤英雄:眾議院議員。 逢澤一郎:眾議院議員。 其他: 竹下登:日本第74任內閣總理大臣,竹下登死後,同父異母的弟弟竹下亘繼承了哥哥的地盤。 宇野宗佑:日本第75任內閣總理大臣,入贅女婿宇野治後來亦曾成為眾議員。 芦田均,日本第47任内阁总理大臣。其父亲为原日本众议院议员芦田鹿之助。 细川护熙,日本第79任内阁总理大臣。其外祖父为日本第34、38、39任内阁总理大臣近卫文麿。 谷垣禎一,日本眾議院議員,原日本自民党总裁。其父亲为原日本文部大臣谷垣专一。 小泽一郎,日本众议院议员,原日本民主党代表。其父亲为原日本众议院议员,日本行政管理厅长官,日本北海道开发厅长官小泽佐重喜。 犬养健,原日本众议院议员,日本法务大臣。其父亲为日本第29任内阁总理大臣犬养毅。 森田一,原日本众议院议员,北海道开发厅长官。其岳父为日本第68、69任内阁总理大臣大平正芳。 朴槿惠,大韩民国第18任总统。其父亲为大韩民国第5、6、7、8、9任总统朴正熙,舅舅陸寅修也是韓國國會議員。 金弘一、金弘業、金弘傑,均為韓國國會議員,父親為大韩民国前总统金大中。 柳一鎬,前韓國企划财政部長、國會議員,父親為第五共和國初期的在野黨民主韓國黨黨首柳致松。 趙尹衡、趙舜衡,均為韓國國會議員,父親為趙炳玉。 鄭皓駿,韓國國會議員,祖父鄭一亨、父親鄭大哲也均為韓國國會議員。 南景弼,韓國國會議員,前京畿道知事,父親南平祐也是韓國國會議員。 劉承旼,韓國國會議員,父親劉守鎬也是韓國國會議員。 鄭鎮碩,韓國國會議員,父親鄭石謨是韓國國會議員,原江原道知事、忠清南道知事。 鄭宇澤,韓國國會議員,父親鄭雲甲也是韓國國會議員。 鄭夢準,韓國國會議員,父親鄭周永也是韓國國會議員。 金乙東,韓國國會議員,父親金斗漢也是韓國國會議員。 贝尼格诺·阿基诺三世,菲律宾第15任总统。其母亲为菲律宾第11任总统科拉松·阿基诺。 小费迪南德·马科斯,菲律宾第17任总统。其父亲为菲律宾第10任总统费迪南德·马科斯。 萨拉·杜特尔特,菲律宾第17任副总统。其父亲为菲律宾第16任总统罗德里戈·杜特尔特。 米佐塔基斯家族:基里亞科斯·米佐塔基斯是現任希臘總理,父親康斯坦蒂诺斯·米佐塔基斯則在1990-1993年間出任希臘總理,而希臘王國首相埃莱夫塞里奥斯·韦尼泽洛斯就是康斯坦蒂諾斯的舅父,他7次任相,一共執政12年。 帕潘德里歐家族:家族創始人佐治奥斯·帕潘德里欧是三任首相,兒子安德烈亞斯和孫子佐治都曾經擔任希臘總理。 其它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中華人民共和國持不同政見者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中国疫情 北京協和醫學院校友 燕京大學校友 杭州人 Y彥 麥格塞塞獎獲得者 中国内部告发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囚犯及被拘留者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出生者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身亡者 中国共产党党员 (1952年入党) 死於流行性感冒的人
蒋彦永发表过《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外科处理》等40多篇论文,并有《胃肠病学手术》、《普外手术并发病与局部解剖关系》、《原發性腹膜後腫瘤外科學》等专著问世。 2023年3月11日,下午3點39分蔣彥永於北京市解放軍總醫院逝世,享壽91歲,死因是流感引發心肺功能衰竭。 經歷 蒋彦永出身于杭州的金融世家,祖父蒋抑卮曾留学日本,是当年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为主的商业银行——浙江兴业银行的创办人。父亲继承祖业,成了银行家。蒋彦永的堂哥是中国国民党前秘书长蒋彦士。 蒋彦永1949年進入燕京大學醫學预科,1952年進入北京協和醫學院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7年畢業後被分配到解放軍總醫院工作。文革期間(1967年12月)遭下放到青海军马场勞改直至1971年10月,1972年重返中国人民解放军301医院。1980年代出任外科部主任,擅長腹膜后巨大肿瘤手术;曾為高官和平民動手術治療癌症,以其精湛醫術與拒收紅包的作风贏得“清廉醫生”美譽。 揭發非典北京市政府隐瞒疫情 2003年4月3日,時任衛生部長張文康公開稱北京市「只有12例非典,死亡3例」。蔣彥永得悉言論後,认为北京的疫情公布不准确,在翌日把掌握到的北京真實情況──包括他身處的301醫院與302醫院、309醫院的確診和疑似病例告知兩家媒體(央視國際頻道與香港凤凰卫视)反映未果。四天後美國媒体《華爾街日報》與《时代周刊》得悉相关信息後主動找到蔣,蔣透過接受訪問從而把國內疫情公開,引发舆论重视。同月世界衛生組織專家來華調查疫情,所得病例數字與蔣彥永掌握的基本相似。自此中共中央政治局高層开始重視,促進全面公佈病例數字,並同時免去張文康與时任北京市长孟學農的職務。 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表示,不认同张文康是因隐瞒疫情被免职的质疑,不认同对中国政府隐瞒疫情的指责。他指出,在中国广东政府第一次發佈疫情的时候,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还没有发生SARS,这个發佈本身就是对世界的警告。他又解釋,张文康在记者会缩小病例数字是因为当时的信息渠道不畅、一时很难掌握到准确数字,並非有意隐瞒疫情。同時,中国官方媒体人民日報亦批評華爾街日報報導不實。 2004年8月,蔣彥永榮獲菲律賓的麥格塞塞公共服務獎。據官方網站報導,蔣彥永「勇於揭露SARS疫症真相,從而拯救了不少生命」。 揭发死囚器官交易丑闻 2015年3月,蔣彥永向香港媒體有线新闻揭露解放軍在原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主政任內腐敗內幕「冰山一角」,稱(解放軍總後勤部掌控)軍醫院普遍違法「擅自移植、買賣死囚器官」,勾結(周永康所掌控的中共中央政法委)公安、檢察院、法院,包括301解放軍總醫院都派車至刑場拉死囚「爭搶活鮮器官」。犯人一槍未被打死,即被拉回醫院手術台摘器官、移植給患者,手法慘無人道。 2019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 蒋彦永妻子华仲尉表示,88岁的蒋彦永患有肺炎,病情不好,神志也不太清楚;2020年2月7日在家中疗养,没有在301医院住院。蒋彦永2004年后就不能出国探亲,曾想到香港看看,但当局不批准他去香港。据报,2月7日蒋彦永居住的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干部休养所前面,已有便衣公安。 政治立場 1990年代初,蔣彥永寫過一封要求為「六四事件」正名的信件,但沒有引起广泛注意。2004年3月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两会”期间,蒋彦永又通過毛泽东原秘书李銳向当局写信要求正名六四天安门事件,这封信在互联网上流传。1989年發生在北京的六四事件中,曾經不斷有中國人民解放軍使用達姆彈鎮壓民眾的說法,並且在因鎮壓而去世的學生身上發現此类子弹残留弹头的紀錄。時任解放軍301醫院外科部主任的蔣彥永便曾親自加以證實。 2019年3月,六四事件三十周年前夕,蔣彥永写信给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再次要求为六四事件正名。 据媒體援引蒋友人、家人透露,2004年6月1日蒋彦永和妻子华仲尉在从住所前往301医院的途中被当局“带走”,但是中国政府声明否认此事。华仲尉女士在被禁两周后获释,蒋彦永医生本人也已于2004年7月19日被释放,但此后一直被实行监视,处在软禁状态。2005年3月22日蒋彦永重獲行動自由,但被以非程序方式告知了诸多限制措施,如不得接受采访。有消息稱,蔣彥永是受到軍方內部審查。2005年7月,蔣彥永準備與太太前往美國加州探望女兒蔣瑞時被禁止出境。据外媒报道,蔣彥永曾提出解除與301醫院的所有關係、退出解放軍部隊但未獲准許;但蔣彥永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時稱生活和科研没有受到任何限制。综合中外媒体报道,蒋彦永称自己“SARS後露面比較少是因為對流行病了解很少,沒甚麼好說”;而不能接受採訪的原因是先要得到醫院批准,否則就違背了軍隊有關紀律。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2004 Ramon Magsaysay Awardee for
norms for formats for lengths, surfaces (planes), and volumes, laying the ground for the DIN-Series, in German papersizes.guide Explanation of paper sizes DIN标准 00216 紙張尺寸 技術規格化 公制化
此外,日本另有一種B系列紙張尺寸(JIS),其面積為編號相同之A系列紙張的1.5倍,長度則為 ≈ 1.22倍。 C系列 C系列紙張尺寸主要使用於信封。C系列紙張尺寸是編號相同的A、B系列紙張的幾何平均。舉例來說,C2是B2和A2的幾何平均。一張A4大小的紙張可以剛好放進一個C4大小的信封;把A4紙張對摺成A5紙張,就可以剛好放進C5大小的信封,餘此類推。依定義可推出C紙張寬度為米,長度為米,面積為平方米。 A、B、C系列的比較 各國使用 這個標準最主要的障礙是美國和加拿大,它們仍然使用Letter(尺寸接近於A4)、Legal(尺寸接近於A3)、Executive紙張尺寸系統。而加拿大用的則是一種P系列紙張尺寸,不過它其實是美國用的紙張尺寸,然後取最接近的公制尺寸。 参见 紙張尺寸 Letter (纸张尺寸) F4紙 外部链接 國際紙張大小標準 ISO 216 at iso.org Articles by Wilhelm Ostwald referencing Lichtenberg's letter, and W. Porstmann specifying a metric system of norms for formats for lengths,
參看 主觀 客觀主義 參考文獻 認識論概念 道德觀念 形而上學概念
客觀性是哲學的一個中心概念,指從不同觀點或角度來思考或判斷某件事物的合理性,一個事物不受主觀思想或意識影響而獨立存在的性質,跟「主觀性」相對應。客觀的事實,不受人的思想、感覺、工具、計算等主觀手段的影響,而能保持其真實性。 參看 主觀 客觀主義 參考文獻 認識論概念 道德觀念
黄霖首倡。他认为“屠隆从宁波至京师,一生游历四方,深知商业内幕和市井风情,又从京官沦为乞丐度日,对人生和人心有着透彻了解,因而才能写出这样一部小说。”黄霖和魏子云亦指出,《金瓶梅》第五十六回《哀头巾诗》《祭头巾文》出自《开卷一笑》,屠家最先是从常州迁徙至现在的宁波,常州当时又被称为兰陵,在《开卷一笑》中得知屠隆号笑笑先生,所以兰陵笑笑生就是屠隆。郑闰同样认同该说法,并考证作序的欣欣子即为屠隆族孙屠本畯。 李開先說 出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1962年版的一条脚注,并不是完全肯定。该脚注或为吴晓铃所加,吴晓铃亦为李開先說的支持者。徐朔方亦主张李开先是《金瓶梅》的写定者。日本汉学家日下翠支持此说,并提出四点新见。。卜键在南京发现《李氏族谱》,著成《金瓶梅作者李开先考》一书,集此说为大成。 王穉登說 鲁歌、马征首次提出该说法,并提出十二条证据。 徐渭說 明袁中道《游居柿录》最先提出,英国翻译家亞瑟·偉利在英译本《金瓶梅》的导言中提及,潘承玉对此进行較全面的论证。 「他」說 除五大說之外、還有:賈三近、湯顯祖、馮夢龍、李先芳、沈德符、李漁、趙南星、盧楠、李贄、馮惟敏、謝榛、賈夢龍、薛應旗、臧晉叔、金聖嘆、田藝蘅、王採、唐寅、李攀龍、蕭鳴鳳、胡忠、丁纯、丁惟寧、丘坦等人。 注釋 註解 參考文獻 胡令毅:〈真假“笑笑生”发微——以《儒林外史》为证 〉。
徐渭說 明袁中道《游居柿录》最先提出,英国翻译家亞瑟·偉利在英译本《金瓶梅》的导言中提及,潘承玉对此进行較全面的论证。 「他」說 除五大說之外、還有:賈三近、湯顯祖、馮夢龍、李先芳、沈德符、李漁、趙南星、盧楠、李贄、馮惟敏、謝榛、賈夢龍、薛應旗、臧晉叔、金聖嘆、田藝蘅、王採、唐寅、李攀龍、蕭鳴鳳、胡忠、丁纯、丁惟寧、丘坦等人。 注釋 註解 參考文獻 胡令毅:〈真假“笑笑生”发微——以《儒林外史》为证 〉。 劉宏:〈《金瓶梅》的作者是誰?——關於丘長孺的考辨〉,北京:《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6期。 L L L
許慎於《說文解字敘》中指出:「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視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象。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由於古人沒有文字,只用結繩等方法來記事,以致「庶業其繁,飾偽萌生」。及至倉頡造字,才使「百工以乂,萬品以察」。然而,隨著文字的演變,而時人又「雖有尉律,不課,小學不修,莫達其說久矣。」,加上假借字的普遍,使許多字已失去了本義,或者出現誤用的情況。為了「解謬誤,曉學者,達神恉」,許慎遂作《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此書名,許慎這樣解釋:「倉頡之初作書也,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 版本 原書現已散佚,但其中大量內容被漢朝以後的其他書籍引用,並有北宋徐鉉於雍熙三年(986年)校訂完成的版本(稱為“大徐本”)流傳至今。宋以後的說文研究著作多以此為藍本,例如清朝的段玉裁注釋本。 19世纪以来,唐朝中期的寫本《說文解字》木部殘卷和口部殘葉被發現,它們是目前可見的最早的《說文解字》版本。 體制 東漢許慎撰著的《說文解字》,是中國第一部按照偏旁部首編排的字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書之一。它首立部首排列法,以六書理論解釋字形、字義、字音及其互相關係的漢語字典,開創後世字典編排、查檢的先河﹔保存了上古豐富的文字資料﹔闡發了前人的六書說,並首先運用六書理論分析漢字的形體構造,因形說義,因聲求源,是人們認識、掌握上古語音、詞匯和讀通先秦兩漢古籍的重要工具書。此外,《說文解字》釋字時往往先列出小篆,如果古文和籀文不同,則在後面列出。然後解釋這個字的本義,再解釋字形與字義或字音之間的關係。總括而言,《說文解字》是科學文字學和文獻語言學的奠基之作,在中國語言學史上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內容編排 關於《說文解字》的編排,《說文解字序》說:「此十四篇,五百四十部,九千三百五十三文,重一千一百六十三,解說凡十三萬三千四百四十一字。」由此可見,本書分為十四篇,另加序一篇,共十五篇。篇下開列部首,如第一篇有部首十四個。部首統攝字,有九千三百五十三個﹔字之下加解說,包括意思,讀音等,解說時又附以古文、籀文、俗字、奇字等異體字,稱重文,合計一千一百六十三個。 在北宋時期,徐鉉等人作了校訂。其中在校訂中對原書的編排作了一些改動和補充。包括: 把原書十四篇各分上下 增加反切 增加注釋 增加了一些見於古代典籍的文字——新附字。 那麼如此眾多的被解釋字是怎樣有系統地組織在一起的呢?作者的編排原則是甚麼?這裏牽涉兩個編排的原則。第一是關於部首之間的排列次序﹔第二是每部首之下統攝之字的排列方法。這在《說文解字序》裏也有說明: 又說: 段玉裁說:「凡部首之先後,以形之相近為次﹔凡每部中字之先後,以義之相引為次……」 《說文》全書十五篇,正文十四篇,共收正字九千三百五十三個,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個,許慎按照不同的表意或表聲偏旁(多數為表意偏旁),把這些篆體漢字分為五百四十部。例如從木(以木為偏旁)的字 ,如楷、梫、桂、棠、杜、槢、樿等,都放在木部。從水的字(以水為偏旁),「河、泑、涷、涪、潼、江、沱」等,都放在水部。如此等等,這就是「分別部居」。 評價及貢獻 歷代不少學者都曾研究《說文解字》,當中尤以清朝時研究最為興盛。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朱駿聲的《說文通訓定聲》、桂馥的《說文解字義證》、王筠的《說文句讀》尤備推崇,四人也獲尊稱為“說文四大家”。 說文對於文字學貢獻,在於網羅當時許多的小篆、籀文、古文等古代文字,著眼於本形本義,保存當時的文字說解,不僅為第一部文字學鉅著,事實上兩千多年來的文字學便是說文之學。 參見 說文解字部首列表 說文解字木部殘卷 說文解字口部殘葉 注釋 參考文獻 許慎撰,徐鉉校定:《說文解字附檢字》,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湯可敬:《說文解字今釋》,長沙:岳麓書社,1997年,第一版。 王力:《中國語言學史》,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一版。 蘇寶榮:《說文解字導讀》,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一版。 章季濤:《怎樣學習說文解字》,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1年。 徐超:《中國傳統語言文字學》,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 柳士鎮主編:《中國典籍精華叢書----語文名著》第八卷,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0年。 孫鈞錫:《中國漢字學史》,北京,學苑出版社,1991年。 湯可敬:〈《說文解字》說解特點〉,《益陽師專學報》,1997年,第三期。 趙永會:〈《說文解字》的編撰體例及釋字方式〉,《中共成都市委黨校學報》,2003年,第五期。 Bottéro Françoise. (1996). «Sémantisme et classification dans l'écriture chinoise : Les systèmes de classement des caractères par clés du Shuowen Jiezi au Kangxi Zidian. Collège de France-IHEC. (Mémoires de
37). ISBN 2-85757-055-4 外部链接 数字化《说文解字》 北京师范大学汉字研究与现代应用实验室 《說文解字》在线查询 - 许慎撰 徐鉉校订 《说文解字》在线查询 DT-Studios提供,可进行篆文、简体切换。(需下载安装指定字库) 《说文解字注》 全文检索 - 许慎撰 段玉裁注 說文解字 TrueType 字型 説文解字 Online text version dictionary with 段玉裁 "說文解字注", "釋名 Shiming", "爾雅 Erya", "方言 Fangyan", "廣韻 Guangyun" définitions and glosses
1980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获得国际新闻学硕士学位。后历任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中共中央办公厅干部。 早年 1978年,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被平反,薄家重获政治影响力。薄一波先后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和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推动改革开放的发展,人称“中共八大元老之一”。薄一波尽管赞成实行更为宽松的经济政策,但在政治上很保守,曾在六四事件期间赞同使用武力对付示威者。事件过后,薄一波确保江泽民接替邓小平党领导的职位,90年代辅佐江泽民巩固权力。薄一波直至2007年去世,一直是党内的显赫人物,为儿子职业生涯的塑造带来影响力。 大学毕业后,薄熙来被调到中南海工作,就职于中共中央书记处和中央办公厅研究室,不久后调任辽宁省大连市金县(现金州区)党委副书记。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薄熙来表示,他的姓带来了职业生涯的障碍。他表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被迫对我持保留意见”。薄熙来随后担任副书记,之后擢升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金州区党委书记,1990年成为中共大连市委常委和大连市副市长,1993年成为大连市市长,党内地位不断提升。 辽宁时期 主政大连 薄熙来曾任中共大连市委常委,大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中共大连市委副书记。1992年任大连市代市长,1993年起任大连市市长,1995年6月当选为中共大连市委副书记,1998年1月连任市长。 薄熙来主政大连期间,大量吸引外资,积极改善大连的自然环境、市容市貌和基础建设,致力于将大连从传统计划经济的工业城市向旅遊城市和国际会议及展览中心转型,使大连在其执政期间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东北或胶辽地区其他城市,并使大连成为了中国北方地区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中国环渤海的第一大经济城市,中国东北地区经济最有活力的城市,中国大陆的最宜居城市之一。期间,他提出“经营城市”“不求最大,但求最好”等口号,意图促进城市增值并进而吸引外来投资、发展各类产业。大连在他治下,创建了大连足球节,大连美容美发节等,使大连在原先老工业基地的基础上,成为了一座北方的国际会展中心,也被称为“北方明珠”。 1999年,大连被评为中国首批旅游城市,时任国家旅游局局长的何光伟给大连旅游定位为“浪漫之都”;到21世纪初,再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和国家旅游局共同授予中国最佳旅游城市。2001年,薄熙来调离之时,大连市民蜂拥而至为其送行,200米的路,薄熙来走了1个小时。 薄熙来任职大连期间,组建了女骑警队,大笔投资修建星海广场、人民广场、奥林匹克广场等项目。有报道称,当时大连市的市长办公室里安装有一个控制台,薄熙来可以通过按钮控制全市各处音乐喷泉的灯光颜色和曲目。女骑警项目后来被指浪费公款。星海广场等项目被批评是“面子工程”。薄熙来任职期间,星海广场、胜利广场等项目由实德集团承揽,实德集团董事长后来卷入薄熙来案。薄熙来任上星海广场修建了雕刻脚印,其中包括薄熙来的脚印;星海广场中心修筑了19.97米高的华表,后来成为大连市的地标。这座华表雕有九条龙,建成后是中国大陆最高的华表。历史上华表象征着皇帝的权威。薄熙来在大连修筑中国大陆最高的华表,当时就引起了议论。薄熙来倒台后,大连市在2016年啤酒节结束后的8月5日凌晨拆除凉棚时顺带将华表拆掉。 中共十五大 1997年中共十五大期间,家人为确保薄熙来晋升为中央委员会成员,发动了一场不成功的运动。尽管中国表面上不赞成建立裙带关系,但薄一波对儿子的野心街知巷闻。出众学历的薄熙来最终击败弟弟薄熙成,成为家族代表。 为了在十五大期间扩大薄熙来的影响力,薄家开展了一场全国性运动,宣扬薄担任大连市市长所做的“成就”。他们委托作家陈祖峰把薄熙来描绘成是“亨利·基辛格一般的政治家,有着阿尔·戈尔的环保意识,获得民众对戴安娜王妃般的爱戴。”虽然有宣传活动,但薄熙来在辽宁代表团却没有席位,最后要由薄一波帮助他在陕西代表团获得席位,但年轻的薄熙来始终无法晋升。薄熙来未能晋升的原因表面上在于党内一般反对裙带关系。此外在大连任职期间,薄熙来利用余下的省财政金额为沿海城市采购的“特殊照顾”引发怨恨。他认为亲属为了和李铁映抗衡,把他的党内利益锁住了,这给他的升迁制造了障碍。 辽宁省长 1999年9月薄熙来改任中共辽宁省委常委、辽宁省大连市市委书记。2000年,辽宁省省长张国光身陷腐败丑闻,这为薄熙来带来了升迁机会。2000年张国光被逮捕和撤职后,薄成功担任代省长,2001年正式出任辽宁省省长,并于2002年当选中央委员,直至2004年进京主政商务部。 薄熙来主政辽宁期间是沈阳市“慕马案”及其相关案件的审理时期,期间一批省市级腐败官员落马,而任内在处理仰融案时引起争议。2004年,薄熙来被调离辽宁省,调往北京担任中国商务部部长。 在其任内的最后时期,中国国务院提出了“振兴东北”的经济战略。东北地区一度被称为中国“工业化的摇篮”。1980年,单是辽宁工业总产值就已超过广东省两倍。然而,东北地区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被遗忘,只能看着南部和东部沿海省份的繁荣发展,经济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国有企业,停滞不前,失业率和待业职工数量较高,振兴计划旨在恢复该地区的传统产业,加深与韩国和日本的贸易关系,鼓励两国的投资,选拔城市实验自由贸易区。2004年据官方媒体报道,辽宁省的外国直接投资自2003年振兴东北战略推行以来增长了近一倍。 尽管薄主政大连和辽宁期间建立了声誉,是一个相对清廉的政治家,却无法幸免于腐败的指控,尤其是慕马腐败案的举报人、辽宁记者姜维平在调查报道中揭露出薄从中获益的政治丑闻。时任辽宁省委书记闻世震据报曾曝“开发的中国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甚至在2004年薄离开辽宁后举行宴会庆祝。 中共十六大 2002年11月,薄熙来在中共十六大上当选中共中央委员。因薄的年龄、任职领域和背景符合成为2012年掌管大权的“第五代领导人”潜在候选人资格,时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习仲勋之子)、时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和團派领袖、时任河南省长李克强被认为是他的竞争对手,是在2012年中共十八大后接替胡锦涛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职位的主要候选人。 商务部长 2004年2月,因时任商务部部长吕福源罹患癌症、难以履职,中共中央决定薄熙来进京出任商务部部长、党组副书记。同年5月,在吕福源病逝后,薄熙来接任商务部党组书记一职,开始主持商务部全面工作。 薄担任商务部长所推行的限令显著抬升他的国际形象,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关注。外表英俊、口齿伶俐、处事豁达的薄从市政官员擢升为中央政府官员,受到媒体的大肆夸耀,这提升了他的“政治明星”地位。薄的政治形象被认为背离了北京领导层的严肃和保守。年轻活力、亲近民众、受到女记者欢迎的薄在政治上的崛起堪比约翰·肯尼迪。 薄担任商务部长期间限制外商在华投资的持续增长。他每天的日程主要是接待外国来宾和政要。担任部长期间,薄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在跟美国官员会面时,据称薄告诉纠结中的口译员不要翻译了,中国官员听得懂英语,翻译简直浪费时间。2004年5月和其他几个部长,陪同温家宝总理出访欧洲五国;并于2005年5月3日,在巴黎工商会举行的“中法中小企业合作洽谈会”上,发表了后来广为传播的“中国最近购买了三十架空中客车飞机,其中五架是空客380,由于中国出口纺织品利润较低,中国出口约八亿件衬衫才能抵一架空客380”言论。美对华贸易政策也引发了显著的争端。薄保持着希望和解的自信态度,出席了在华盛顿举行的会谈,与美国同行进行实质性讨论,签署知识产权、服务业、农产品、食品安全和消费者保护协议。 薄熙来还监督部委的结构调整,与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和对外经济贸易部合并。薄试图平衡给予外国投资者和国内商业机构的关注。他开始应对很大程度上依赖外企的零售部门的失衡。他制定计划保护中国产业在国内的竞争地区,以防被外资企业迅速排挤。 但有报道指当时分管商务的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与薄熙来交恶,并在2007年以“裸退”阻止薄熙来接任其副总理职位。 中共十七大 2007年10月22日,薄熙来在中共十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跻身党和国家领导人行列,但薄熙来的两名主要竞争对手,时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和时任中共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则越级当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成为胡锦涛和温家宝的接班人。随后他卸任商务部长,接任中共重庆市委书记。而薄熙来的前任、竞争对手汪洋调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 当时的重庆面临着空气污染和水污染、民众失业、公共卫生条件差、三峡大坝并发症等问题。有关人士分析,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想赶在问题愈演愈烈之前将盟友转移出重庆。薄起初不愿意前往重庆,对新职务很不满意。他反而希望成为副总理,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副总理吴仪反对让薄上任副总理,吴仪也對薄的粗魯與自我宣傳反感。 十七大一个月后的11月30日薄正式主政重庆,尽管汪洋已在11月13日腾空职位。尽管有人认为这項調令是為了將競爭高位的薄放逐到一個遠離北京而又困難重重的崗位,因為薄雄心勃勃、傲慢而廣受反感,其他人则认为让政治局主政直辖市是为了宣传。 主政重庆 重庆模式 打击黑社会 薄熙来主政重庆期间,发动打击有组织犯罪和腐败的“打黑”持久战。2009年-2011年间,大约有5700名在清扫行动被诱捕,包括商人、警察、法官、政府官员和薄的政敌。行动由曾经在辽宁与薄共事的重庆市公安局长王立军监督。 文强是行动的重点对象之一,是自贺国强和汪洋以来表现突出的市政官员。文强担任重庆市公安局副局长长达16年,因一连串的罪名被审判和定罪,最终在引人注目的审判中被判死刑。中国观察员林和立认为,这种大规模的镇压可能已经得到包括总书记胡锦涛在内的中共领导人的批准,薄更加注重让重庆成为其他地区的榜样,好让自己从成功的政治领导中获益。 但是,薄熙来当局在行动中随意拘留个人,大约有1000人被送去劳改。有律师收到恐吓和骚扰,至少有一个律师在案件中被判18个月的有期徒刑。在逃商人李俊声称他成了薄熙来的反腐败行动的对象,因为他曾和政府有过土地纠纷。被绑架后受尽折磨、其产业中价值700万美元的财产被没收后,他放弃了向政府要地的要求。 宣扬红色文化 主政重庆期间,薄推行一系列宣扬毛泽东思想的运动,重振“红色文化”,提升公众士气。活动要求宣传传颂毛主席语录、唱红色歌曲、播革命电视节目和歌剧,鼓励学生参照文化大革命的上山下乡运动到农村工作。运动期间薄和市文化局发起“红歌活动”,要求每个区、政府部门、商业企业、教育机构、电台和电视台唱“红歌”,赞美共产党所取得的成就。薄表示要用毛泽东时代马克思主义的回归重振城市。 60周年国庆日前夕,薄向全市1300万手机用户发送“红色短信”。新华社报道,薄的短信一般来自毛泽东的红宝书,包括“世界是我们的,做事要大家来”、“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而共产党就最讲认真”等。薄还让市政管理员建立新的毛泽东塑像,同时为底层人物提供社会保障住房。有学者将其称为毛泽东思想在中国共产党民族精神中复苏的范例。 对红色文化的反应两极分化。薄对毛时代文化的复兴和相伴而行的社会福利计划,受到重庆社会中下收入阶层的欢迎。透过强调物质财富,薄把城市变成所谓的“真正社会主义遗产”而受到赞扬。一些退休干部极为受鼓舞,表示希望向后代传播“革命精神”,其他人则它当作歌颂共产党对国家经济发展所在贡献的手段。但也有人提出质疑。批评者声称好像让人觉得文革回忆再次涌上心头。批评者讥讽薄是“小毛泽东”。 领导风格 尽管薄的宣传活动赢得了民众的支持,但他的领导风格被下属、市委官员、学者、记者和其他专业人士形容为“宣传家”、“狠”和“傲慢”。《纽约时报》的迈克尔·瓦恩()写道,尽管薄拥有“惊人的魅力和深厚的智慧”,但这些特质被其在权力之路中对生活危机的漠不关心弄偏......薄先生无情地站了出来,即便体制内缺乏确保最强之人晋升的明确规则。”薄给了政府官员繁重的任务,要求他们整个星期没日没夜的工作。据报他曾深夜叫下属开会,公开批评和羞辱那些他看不惯的下属,甚至殴打那些没有遵循他要求的下属。《每日电讯报》援引一名心理学家的话,表示薄上台后“患抑郁症、自焚和自杀的官员数量上升......现在的官员占据寻求辅导的患者数量的最大份额。” 2009年年底,中国中央电视台电视调查栏目播出薄熙来打黑除恶专项行动的焦点报道,表达出对其明显无视法律程序的关切。对此,薄利用他的关系让该节目的主持人暂停转播,导播被迫切换到另一节目。其他公开反对薄的行为也遭到报复。来自北京的律师李庄2009年因为薄的打黑目标抗辩而被判处2年6个月有期徒刑(后改为18个月)。布鲁金斯学会学者程里表示,“没有人真正信任(薄熙来):很多人都害怕他,其中包括一些被认为有权力基础的太子党。” 社会政策 薄的重庆模式基石涉及一系列旨在缩短贫富差距、缓解城乡差距的平等社会政策。薄推行“红色GDP”的概念——该经济模式体现了共产主义的平均主义,并建议如果经济发展类似于“烤蛋糕”,那么首要任务应该是平分蛋糕,而不是把蛋糕做大。 为此,该市斥资158亿美元兴建公寓楼供刚毕业大学生、农民工和低收入居民居住。2007年,重庆和成都等城市被选为减少城乡差距、城乡居民一体化项目的试点城市。当下的中国户口制度将公民划分为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这种区别不但决定他们的居住地,还会影响到他们的教育机会、医疗福利、税收和财产权利,有效地把他们划分为“二等公民”。2007年重庆3200万居民中仅有27%持有城市户口,而该项目旨在让农村居民更容易获得城市户口,目的不仅在于社会平等,而且也能让政府开发未被充分利用的农村土地。在薄的领导下,重庆建立土地交易所,让乡村能赚取积分最大化农田。 薄的社会政策在2008年11月引发出租车罢工,8000名出租车司机上街两天抗议高收费、恶性竞争和燃料成本上升。官方媒体不时指责工人骚乱触犯煽颠罪。然而,薄的政府与示威者和市民举行了一次电视圆桌对话,同意组建工会。他对局面的处理让他赢得相对内敛和进步的领导者的赞誉。 政治立场 薄熙来被认为是中共保守派和太子党。《产经新闻》认为,薄熙来在中国政治保守派和贫困层之间仍有支持力量。日本《每日新闻》报道,中共改革派总理温家宝对保守派的太子党薄熙来不满,在北京会晤香港来访者时,罕见地发出激烈的愤怒言辞,称中国政治改革正在受到封建社会残余和文革遗毒的阻碍。 下台 2012年2月9日,中国外交部發言人办公室应询答问时表示,重庆市副市长王立军于2月6日进入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滞留1天后离开。有关部门正在对此进行调查。3月14日,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兩會”记者招待会上公开要求重庆市委、市政府就王立军事件进行反思并吸取教训。次日,中共中央决定,薄熙來不再兼任重慶市市委書記、常委及委員職務,由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兼任重庆市委委员、常委、书记。 4月10日,中共中央决定,停止薄熙来担任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职务,由中国共产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对薄熙来立案调查。官方媒体新华社的授权发布消息,公安机关对“尼尔·伍德死亡案”进行了复查,薄熙来妻子谷開來(官方通报中称其“薄谷开来”)与海伍德有经济利益矛盾,有证据证明海伍德死于他杀,谷开来和薄家勤务人员张晓军有重大作案嫌疑,二人涉嫌故意杀人犯罪,已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同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并通过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薄熙来严重违纪案的审查报告》,决定给予薄熙来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对其涉嫌犯罪问题及犯罪问题线索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2012年10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告: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罢免了薄熙来的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职务,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的有关规定,薄熙来的全国人大代表资格终止,可移交司法。同年11月7日,中共十七届七中全会确认中共中央政治局对薄熙来开除党籍。 审判 2013年7月25日,中国山东省济南市人民检察院向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就薄熙来涉嫌受贿、贪污、滥用职权一案提起公诉。同年8月22日8时30分,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第五法庭公开开庭审理薄熙来受贿、贪污、滥用职权一案,济南中院官方微博转播了庭审情况。庭审首日,济南市检起诉书称,薄熙来受贿金额为2,179万元(人民币,下同),贪污金额达到500万元,数额巨大;薄熙来当庭对公诉人的受贿及贪污指控予以否认。 8月23日(庭审第二日),上午庭审期间公诉人当庭出示了相关书证,播放了2013年8月10日询问证人薄谷开来的同步录音录像,宣读了其妻子薄谷开来、法国人帕特里克·德维利耶等证人证言,播放了相关视听资料,证明谷开来用其收受徐明给予的购房资金,以231.86047万欧元(折合人民币1,624.9709万元)在法国购买房产,薄熙来对此知情。下午开庭后,公诉人出示了相关书证、证人张晓军等人证言、物证照片、被告人供述和亲笔供词等证据,证明薄熙来通过其妻和其子收受徐明支付的机票、住宿、旅行费用,偿还信用卡欠款费用,以及购买的电动平衡车等,共计折合人民币443.1432万元。另外,时任大连市城乡规划土地局局长的王正刚(另案处理)出庭作证。为保持庭审的连续性,经控辩双方同意,法庭决定8月24日继续开庭审理。8月24日(庭审第三日),法庭继续就起诉书指控薄熙来贪污公款500万元的事实进行调查,由证人王立军出庭作证。在法庭上,王立军称被薄熙来一拳打破唇角。 8月25日(庭审第四日),法庭继续审理此案,薄熙来当庭称王立军“品质低劣”,表示他从未学过拳术。薄熙来承认自己处理相关问题有错误、有过失,表示滥用职权行为跟自己无关,把责任都推到谷开来、吴文康等人身上。当天上午10点55分庭审结束后,济南中院在吉华大厦召开庭审情况通报会,由新闻发言人向媒体记者通报上午庭审的有关情况,并于当天下午休庭,次日继续审理,同时薄熙来案全案法庭调查结束。8月26日(庭审第五日),在公诉方及被告人薄熙来作完最后陈述后,13时04分,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薄案审判长王旭光敲响法槌,宣告休庭,合议庭后将依法评议,择期宣判。 9月22日,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做出一审判决:以薄熙来犯受贿罪、贪污罪、滥用职权罪,判处無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9月23日,薄熙来提出上诉。10月9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立案受理薄熙来上诉。10月25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就上诉人薄熙来受贿、贪污、滥用职权一案作出二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一审无期徒刑判决。 狱中生活 2013年11月17日,根据香港报纸《星島日報》报道,李望知近日透露了薄熙来在秦城监狱的近况。他表示薄熙来在秦城监狱的待遇都不错,由医护人员监护、陪同,可以通电话,过些日子就可以允许探视。 薄熙来在秦城监狱有16平方米的单间,不用穿囚服可穿西装。他经常参加集体活动,练习书法,并给当局写申诉信以求重审其案件。 2017年,據自由亞洲電台報道,薄熙來因罹患肝癌申请保外就医;獲得當局批准後,在辽宁省大连市棒棰岛接受治疗。 爭議 打黑行動 海伍德案 2011年11月14日,英国公民尼尔·海伍德(官方通报中称其“尼爾·伍德”)被发现死于重庆南山丽景度假酒店客房。当时地方当局宣布其死因为饮酒过量,但他的家人表示尼尔并不嗜酒。正式死因并未仔细勘验,直至几个月后尼尔·海伍德确定为死于他杀,薄熙来牵涉其中。 尼尔·海伍德是与中共政治家有关联的西方企业中介人。他是薄家的长期助理,据称他跟薄熙来的妻子谷开来有过亲密关系,并帮助夫妻俩的儿子薄瓜瓜取得英国哈罗公学的学位。海伍德还涉嫌充当薄家的中间人,协助他们将大笔资金秘密转移到海外。 2011年10月,据报道尼尔·海伍德与薄妻谷开来有商务纠纷,尼尔要求为他的服务提供更高的佣金,否则公开薄家的业务往来和预计总额超过1.36亿美元的海外资产。海伍德当时据称被谷开来及其助手毒杀。 被指發起窃听行动 薄熙來被指发起了一场大型的电子监控行动,以协助打黑除恶专项行动,重庆市警察局长王立军担任这项国家资助项目的设计师,该项目被官媒形容为“覆盖电信互联网的综合配套窃听系统”。系统涉及窃听和互联网通信监控,其设计获得网络安全专家、防火长城建设关键人物方滨兴的帮助。 据《纽约时报》报道,窃听行动不仅针对当地罪犯,还涉及包括時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内党和国家领导人之间的通信。消息人士表示薄熙来企图监控所有到访过重庆的中央领导人,以便更好了解他们对自己的看法。2011年8月,胡锦涛与纪委官员马馼之间的电话通话被薄窃听。窃听透露的解释引来了中纪委的严格审查。据称该行动于2012年随着薄的下台而结束。 蚁力神事件
幼子薄瓜瓜(1987年12月17日~)。目前居留在美國,2016年通過紐約州律師試,將成為美國執業律師。 政界 随薄调到重庆的官员: 从辽宁省:吴文康、王立军 从商务部:徐鸣 前、后任重庆市委书记:贺国强、汪洋、张德江 商界 徐明(1971年4月5日~2015年12月4日),大连实德集团创始人及总经理。 尼尔·海伍德(英语:Neil Heywood,1970年10月20日~2011年11月14日),英国商人,生前曾长期居住在中国,与薄熙来一家关系密切。后与薄熙来家人出现嫌隙。2011年11月,谷开来邀请尼尔·海伍德到重庆,并将其下毒毒死。 其他 涉海伍德死亡案的“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工作人员、薄家勤务人员”张晓军(原本是薄一波的侍卫)。 姜豐:原中央電視台女主持人,在薄案發前曾幫忙管理薄在法國的別墅。 马晓晴:中國女演員,被爆曾於薄熙來交往,「有過一段情」。 相关作品 書籍 1997年报告文学作品《世界上什么事最开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年3月出版,ISBN 978-7-5004-2045-3):女作家陈祖芬著,赞扬时任大连市市长薄熙来 影視作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新华社简历 BBC中文網-新聞專輯:薄熙來被免職 薄熙来案审判实录(完全版) 薄熙來保住政治生命 Xi 薄一波家族 中华人民共和国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儿子 定襄人 联动成员 北京大学校友 北京市第四中學校友 中国共产党党员 (1980年入党) 大连市人民政府市长 中共大连市委书记 辽宁省人民政府省长 中共重庆市委书记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时代百大人物 2012年卸任党和国家领导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貪腐官員 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者
zh-hk:泰法路;}-() -{zh-hans:图加伊·克里莫格卢; zh-hk:杜基;}-() -{zh-hans:埃姆雷·贝勒兹奥卢; zh-hk:安利;}-() -{zh-hans:奥坎; zh-hk:奧簡;}-() -{zh-hans:阿里夫·艾顿; zh-hk:艾法;}-() -{zh-hans:苏亚; zh-hk:卡耶;}-() -{zh-hans:哈根‧安素; zh-hk:哈根烏沙;}-() -{zh-hans:尤米特·达瓦拉; zh-hk:烏密達維拿;}-() Hamza Hamzaoğlu -{zh-hans:安德烈·伊利耶; zh-hk:伊利;}-() 图尔其尔马兹() Oliveira Capone Falco Götz Dominic Iorfa Reinhard Stumpf -{zh-hans:布拉德·弗里德尔; zh-hk:費度;}-() 2000年代 -{zh-hans:哈桑·萨斯; zh-hk:哈辛沙斯;}-() 尼卡蒂·阿特斯() -{zh-hans:弗拉维奥·康西卡奥; zh-hk:法維奧干斯卡奧;}-() -{zh-hans:马里奥·贾德尔; zh-hk:查度;}-() Haim Revivo -{zh-hans:弗兰克·德波尔; zh-hk:法蘭迪保亞;}-() -{zh-hans:埃尔瓦·巴利奇;
zh-hk:哈根蘇古;}-() -{zh-hans:格奥尔吉·哈吉; zh-hk:赫傑;}-() -{zh-hans:格奥尔基·波佩斯库; zh-hk:樸比斯古;}-() -{zh-hans:克劳迪奥·塔法雷尔; zh-hk:泰法路;}-() -{zh-hans:图加伊·克里莫格卢; zh-hk:杜基;}-() -{zh-hans:埃姆雷·贝勒兹奥卢; zh-hk:安利;}-() -{zh-hans:奥坎; zh-hk:奧簡;}-() -{zh-hans:阿里夫·艾顿; zh-hk:艾法;}-() -{zh-hans:苏亚; zh-hk:卡耶;}-() -{zh-hans:哈根‧安素; zh-hk:哈根烏沙;}-() -{zh-hans:尤米特·达瓦拉; zh-hk:烏密達維拿;}-() Hamza Hamzaoğlu -{zh-hans:安德烈·伊利耶; zh-hk:伊利;}-() 图尔其尔马兹() Oliveira Capone Falco Götz Dominic Iorfa Reinhard Stumpf -{zh-hans:布拉德·弗里德尔; zh-hk:費度;}-() 2000年代 -{zh-hans:哈桑·萨斯; zh-hk:哈辛沙斯;}-() 尼卡蒂·阿特斯() -{zh-hans:弗拉维奥·康西卡奥; zh-hk:法維奧干斯卡奧;}-() -{zh-hans:马里奥·贾德尔; zh-hk:查度;}-() Haim Revivo -{zh-hans:弗兰克·德波尔; zh-hk:法蘭迪保亞;}-() -{zh-hans:埃尔瓦·巴利奇; zh-hk:巴積;}-() 于米特·卡兰() Mondragon -{zh-hans:里戈贝特·宋; zh-hk:桑治;}-() -{zh-hans:弗兰克·里贝里; zh-hk:列貝利;}-() -{zh-hans:哈利·科威爾;
英雄(,)指品格優秀、做出超越常人事蹟的人,可以是男性也可以是女性。 在傳说中,英雄往往具有超人的能力或勇武;在歷史上,英雄往往具有很强的人格魅力,親自做出或领導人們做出有重大意義的事情,受到民眾擁戴。 语源 中国:魏明帝时期的劉邵在其著作《人物志》第八篇《英雄》中写道:“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如張良是「英而不雄」,而韓信則為「雄而不英」。兼有英雄,则能长世;漢高祖、项羽是也。
中国:魏明帝时期的劉邵在其著作《人物志》第八篇《英雄》中写道:“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如張良是「英而不雄」,而韓信則為「雄而不英」。兼有英雄,则能长世;漢高祖、项羽是也。 应用 「英雄」是日常生活、文學、歷史學與心理學常用的概念: 人們將歷史上領導獨立戰爭成功或提出愛國主義、民族主義或民主法治理念的革命家、思想家、哲學家、法學家、詩人奉為英雄;將为拯救国家民族的命运挺身而出、英勇抗击外来侵略者的军事将领称为民族英雄,例如東漢末年將領關羽、南宋抗金名將岳飛、明朝抗倭大將戚繼光、明末抗清名將史可法,乃至鄭成功、霍元甲;在西方歷史上則有亞歷山大大帝、聖女貞德和拿破崙一世等人。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把体现出英勇顽强、舍己为人、见义勇为等英雄品质的军人、警察、消防员、救護員乃至普通人称为英雄。 以榮格为代表的分析心理学所指的「英雄」是符合大众潜意识及普遍心理的需求而受到大众信赖的领导者。
2023年4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第9屆香港電影發展局非官方委員 獎項記錄 相關 台灣蠻 林鳳嬌 注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獲得者 金馬獎最佳女配角得主 金馬獎評審團主席 香港演藝學院榮譽院士 亞太影展獲獎者 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得主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導演得主 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女主角得主 艾嘉 張艾嘉 國家文藝獎得主 山西裔台灣人 在英屬香港的戰後臺灣人 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臺灣人 大林鎮人 (臺灣) 20世紀臺灣女演員 20世纪电影导演 21世紀臺灣女演員 21世紀導演 台灣電影女演員 文藝片演員 台灣女性編劇 台灣女性電影導演
2000年代 2010年代 2020年代 配音 電視劇 舞臺劇 製作作品 1981年 台視單元劇《十一個女人》製作人、導演、演員 音樂作品 正規專輯 精選專輯 合唱單曲 1983年6月《反斗群星新艺城》 1987年1月《快樂天堂》 2017年11月 張信哲《永恆的印記》 主持作品 電臺節目 廣告 護舒寶(張艾嘉家居篇) 為你做足一百分(大家樂) 味全林鳳營高品質鮮乳 Sony Bravia液晶電視 階梯數位學院 寶僑家品好自在衛生棉 公職 2014年至2018年: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第6屆臺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主席 2019年4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第7屆香港電影發展局非官方委員 2021年4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第8屆香港電影發展局非官方委員 2023年4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第9屆香港電影發展局非官方委員 獎項記錄 相關 台灣蠻 林鳳嬌 注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獲得者 金馬獎最佳女配角得主
历史 地貌学起源于人类出于生存需要而对地形的识别、利用和改造。古代汉字中亦有关于地貌的相关内容,比如《诗经·大雅》中记载的岗、塬和隰等。早期古代地貌学主要是定性描述地貌形态和类型分布。11世纪,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以流水侵蝕作用解釋奇異地貌的成因。17世纪,明朝的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记》中对岩溶地貌的形成过程做出了解释。18世纪到19世纪是现代地质学和地理学的创立时期,两者的交叉领域则为地貌学提供了空间。 而现代科学意义上的地貌学则发祥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期。莱伊尔(C. Lyell)均变论(又称“现实主义原理”)、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等对地貌学产生了重要影响,W·M·戴维斯的侵蚀循环学说和地貌成因三要素原理、瓦尔特·彭克的坡地学说等对科学地貌学理论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阿尔布雷希特·彭克于1895年所著的以个人大量野外研究成果为依据的《地表形态学》一书是最早的地貌学教科书之一。 二战后各种大型工程对地貌学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52年,美国自然地理学家斯特拉勒发表《地貌学的动力基础》一书,形成了地貌学的动力学派。20世纪50年代也是地貌学出现分支学科的时期,形成了河流地貌学、冰川地貌学、海岸地貌学和构造地貌学。地貌学开始多方向发展。 20世纪60年代,系统论被引入地貌学研究中,并形成了地貌学的动力派。自1985年起,每四年召开一次国际地貌学会议,并在1989年的第二届国际地貌学会议上成立了国际地貌学家协会(IAG)。现代地貌学在全球变化背景下,着重区域非线性地貌过程、突变地貌过程、分形地貌过程的研究,注重数值模拟、精准测年、高分辨率遥感等技术手段的运用,并因地制宜面向社会生产实践和应用。 分类 根据形成地表起伏形态的主导营力,地貌学可以划分为气候地貌学、构造地貌学两大分支。 气候地貌学主要包括冰川地貌学、冰缘地貌学、风沙地貌学等分支学科,这些地貌类型的分布规律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纬度地带性,并有伴随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垂直地带性。 构造地貌学包括静态构造地貌和活动构造地貌两大类,其中静态构造地貌包括褶曲构造地貌、断裂构造地貌、熔岩构造地貌等,活动构造地貌包括岩溶地貌、黄土地貌、花岗岩地貌等。
20世纪60年代,系统论被引入地貌学研究中,并形成了地貌学的动力派。自1985年起,每四年召开一次国际地貌学会议,并在1989年的第二届国际地貌学会议上成立了国际地貌学家协会(IAG)。现代地貌学在全球变化背景下,着重区域非线性地貌过程、突变地貌过程、分形地貌过程的研究,注重数值模拟、精准测年、高分辨率遥感等技术手段的运用,并因地制宜面向社会生产实践和应用。 分类 根据形成地表起伏形态的主导营力,地貌学可以划分为气候地貌学、构造地貌学两大分支。 气候地貌学主要包括冰川地貌学、冰缘地貌学、风沙地貌学等分支学科,这些地貌类型的分布规律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纬度地带性,并有伴随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垂直地带性。 构造地貌学包括静态构造地貌和活动构造地貌两大类,其中静态构造地貌包括褶曲构造地貌、断裂构造地貌、熔岩构造地貌等,活动构造地貌包括岩溶地貌、黄土地貌、花岗岩地貌等。 根据研究对象及其应用范围,地貌学有下列两个分支,即动力地貌学和应用地貌学。 参见 地貌
(1629–1695)- 荷兰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康斯坦丁·惠更斯之子 小康斯坦丁·惠更斯Constantijn Huygens, Jr. (1628-1697)- 荷兰政治家、军人和望远镜制造者,康斯坦丁·惠更斯之子,克里斯蒂安·惠更斯之兄长 洛德韦克·惠更斯Lodewijck Huygens (1631 - 1699)-康斯坦丁·惠更斯第三个儿子 揚·惠更·范·林斯豪頓 (1563–1611)-荷兰航海家和历史学家 以惠更斯为名的机构有: 惠更斯荷兰历史研究所()(Huygens ING) 以克里斯蒂安·惠更斯命名的事物有: 惠更斯目镜 霍夫韦克惠更斯博物馆()
惠更斯荷兰历史研究所()(Huygens ING) 以克里斯蒂安·惠更斯命名的事物有: 惠更斯目镜 霍夫韦克惠更斯博物馆() 惠更斯-菲涅耳原理Huygens-Fresnel_principle 卡西尼-惠更斯号(Cassini-Huygens) - 土星探测器 惠更斯号(Huygens) - 卡西尼-惠更斯号的着陆器,2005年1月14日降落在土卫六上 2801 Huygens-小行星 惠更斯软件Huygens Software-微软的一款图像处理软件包 惠更斯Huygens (Martian Crater)-一座火星陨石坑 惠更斯山Mons Huygens-月球上的一座山 于让 于让(Huygens)是一个法语姓。 莱昂·于让Léon
唐诗宋词与扬州 詩歌中稱“維揚”者眾。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素有“月亮城”之称)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 旅游 1998年,扬州被评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20年4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扬州世界美食之都稱號,主要景点有: 瘦西湖 个园、何园 扬州大明寺 汪氏小苑(扬州盐商建筑陈列馆,含中国剪纸博物馆) 吴道台宅第(含扬州中医博物馆) 唐城遗址 观音禅寺(隋迷楼遗址) 汉陵苑(汉广陵王墓) 朱自清故居 普哈丁园 琼花观(扬州美术馆) 武当行宫 朱诗草林(罗聘故居) 文峰寺 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扬州博物馆(双博馆) 隋炀帝墓考古遗址公园(隋炀帝和萧皇后合葬墓) 世界动物之窗 古运河风光带及水上游 史可法纪念馆(含广陵琴派博物馆) 扬州城门遗址博物馆、扬州西门遗址博物馆 梅花书院(扬州学派纪念馆) 扬州民俗博物馆 天宁禅寺(扬州中国佛教文化园) 旌忠寺 高旻寺 扬州八怪纪念馆 扬州水文化博物馆 卢氏盐商宅第 盐宗祠(曾国藩祠堂) 二分明月楼 东关街、东圈门(扬州明清古城) 南河下会馆一条街(湖南会馆、安徽会馆、廖可亭故居) 竹西公园 凤凰岛公园 茱萸湾公园 荷花池公园、曲江公园 蜀冈西峰森林公园、润扬湿地森林公园 崔致远纪念馆 同松参号旧址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蜀岗瘦西湖 教育 高等教育 扬州大学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 扬州市职业大学 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扬州中瑞酒店职业学院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高中 江苏省扬州中学 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 扬州大学附属中学 扬州市新华中学 扬州市第一中学 江苏省邗江中学 扬州市瓜州中学 江都区:江苏省江都中学、扬州市江都区丁沟中学、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扬州市仙城中学 宝应县:江苏省宝应中学、宝应县安宜高级中学、宝应县氾水高级中学 高邮市:江苏省高邮中学、高邮市第一中学 仪征市:江苏省仪征中学、仪征市精诚中学、仪征市第二中学 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高级中学 北京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 初中 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 扬州市梅岭中学 邗江实验学校 邗江中学(集团)润扬中学 扬大附中东部分校 扬州市梅苑双语学校 扬州市竹西中学 扬州市翠岗中学 扬州市梅岭中学京华城校区 扬州市维扬实验中学 扬州市美琪学校 扬州市北京新东方学校 扬州市世明双语学校 扬州市朱自清中学 小学 育才小学 邗江实验小学 梅岭小学 汶河小学 东关小学 江都区实验小学 嘶马小学 沙口小学 维扬实验小学 育才小学西区校 梅岭小学西区校 扬州北京新东方学校 美琪小学 城市荣誉 1982年 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1998年 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002年 国家卫生城市、 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 2003年 国家园林城市、 江苏人居环境奖城市、 国家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 国家节水型城市、 国家畅通工程优秀管理城市 2004年 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 国家级生态示范市、 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2005年:国家节水型城市 2006年:联合国人居奖城市 2009年:中国和谐管理城市 2011年:中国森林城市 名人 友好城市 大绿三角地区(Greater Green Triangle Region) 美因河畔奥芬巴赫市(Offenbach am Main)
服务业。自隋唐以来,文娱产业就是扬州的支柱产业,高级厨师、高级妓女、艺人、书画家、古董业者,不计其数,康乾时期的扬州八怪便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例。扬州与南北两京、苏杭二州一同被列为“士大夫必游五都会”,是全国最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 手工业。清代扬州印刷、漆器、玉器制造等多种手工业繁盛,有“和田玉,扬州工”之誉。 清末至民国 1832年(道光十一年),两江总督陶澍改革两淮盐法,裁撤根窝,大批盐商破产。 1842年,英军在鸦片战争中攻占镇江、封锁长江,扬州居民纷纷逃难,本地绅商向英军缴纳50万两白银赎城费,作为英军不占领扬州城的交换条件。广州和扬州是在战争中两个仅有的缴纳赎城费的城市。 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天国攻克南京后,南京附近成为太平军和清军交战的主战场。清军的江北大营便屯建于扬州,而扬州府城的主要商业区多子街、左卫街和辕门桥等地均被抢劫并烧毁。“广陵地当兵火劫余,沧桑变后,人民城郭市肆顿改荆榛,尚非繁盛二、三”。同时,受到战火影响,长江漕运中断,淮盐引地(扬子四岸)尽失。1855年黄河改道,京杭大运河山东段河道淤塞,为了避开战火,南方的粮盐改道上海经海运运送到北京。因此,上海取代扬州,成为中国新的粮盐集散地。原有的扬州钱庄资本在战火影响下,转向上海等安全比较有保障的通商口岸以及租界,而扬州的娱乐服务业更加一蹶不振。太平天国运动结束以后,部分官员曾经打算重开漕运,无奈京杭大运河山东段河道淤塞严重,无法通航,只得作罢。 1911年年底,江苏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宣布独立。扬州府废,江都县留存。1908年沪宁铁路和1912年津浦铁路通车,打通了中国的南北陆上大动脉,彻底结束了京杭运河的历史使命,扬州因此而衰败下去,转变为普通的地区性城市。1932年,因两淮盐场重心北倾,两淮盐运使署也自扬州北迁海州。 中華民國因抗日战争失利,1937年12月14日日本中支那方面軍在南京保卫战後佔領揚州。此後由汪精衛國民政府管治至194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2月,解放军解放扬州城区,设立县级扬州市。此后至1952年,扬州市是苏北行政公署的首府。 1982年,扬州被国务院公布为中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83年,扬州地区改制为地级扬州市。1996年,原扬州市辖下的县级泰州市从扬州市分出,并与姜堰、靖江、泰兴、兴化等地共同组建新的地级泰州市。 2004年宁启铁路正式通车,扬州结束“地无寸铁”的历史。2005年润扬大桥通车,扬州走向“融入苏南”之路。2012年扬州泰州机场通航,扬州进入“空港时代”。2015年9月,途经扬州的首条铁路客运专线连淮扬镇铁路全面开工建设,于2020年12月11日通车,扬州将正式迎来了“高铁时代”。 地理 扬州市现辖区域在东经119度01分(仪征市移居、青山一线)至119度54分、北緯31度56分至33度25分(宝应县西安丰、泾河一线)之间,总体上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淮平原,地势平缓。扬州市城区位于长江与京杭运河交汇处,东经119度26分、北纬32度24分。扬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降雨充沛,气候温润,自然条件较为优越。 扬州市与镇江市区隔长江相望,东邻泰州市(海陵区、高港区、兴化市),北部与淮安市(楚州区、金湖县)及盐城市(建湖县)交界,西部与南京市(六合区)以及安徽省天长市交界。 扬州市境内水道密布。其中,长江岸线长80.5公里,沿岸自西向东依次为仪征市、邗江区、广陵区和江都区;京杭大运河纵贯全市,由北向南依次行经宝应县、高邮市、江都区、广陵区和邗江区,市境内河道全长143.3公里,并由北向南沟通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4湖,汇入长江。 扬州市最高点为仪征市境内的铜山,海拔149.5米。 政治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市委书记 曹鸿鸣(1984年6月-1988年5月) 姜永荣(1988年5月-1993年4月) 李炳才(1993年5月-1996年12月) 吴冬华(1996年12月-2001年2月) 孙志军(2001年2月-2004年7月) 季建业(2004年7月-2009年8月) 王燕文(2009年8月-2012年2月) 谢正义(2012年2月-2019年12月) 夏心旻(2019年12月-2021年6月) 张宝娟(2021年7月-2023年3月) 王进健(2023年3月-) 市长 黄书祥(1983年5月-1986年6月) 虞振新(1986年6月-1989年6月) 吕新奎(1989年6月-1991年4月) 李炳才(1991年4月-1993年3月) 施国兴(1993年4月-1997年12月) 蒋进(1998年1月-1998年12月) 苏泽群(1999年1月-2001年7月) 季建业(2001年7月-2004年7月) 王燕文(2004年7月-2009年8月) 谢正义(2009年8月-2012年4月) 朱民阳(2012年4月-2016年9月) 张爱军(2016年9月-2018年4月) 夏心旻(2018年4月-2019年12月) 张宝娟(2019年12月-2021年8月) 王进健(2021年8月-2023年5月) 潘国强(2023年5月-) 行政区划 扬州市现辖3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 市辖区:广陵区、邗江区、江都区 县级市:仪征市、高邮市 县:宝应县 此外,扬州市还设立以下经济功能区:国家级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扬州市生态科技新城。 人口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4,559,797人。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460,066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99,731人,增长2.24%,年平均增长率为0.22%。其中,男性人口为2,270,783人,占总人口的49.8%;女性人口为2,289,014人,占总人口的50.2%。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99.2。0-14岁的人口为527,419人,占总人口的11.57%;15-59岁的人口为2,846,179人,占总人口的62.42%;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186,199人,占总人口的26.01%,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911,673人,占总人口的19.99%。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3,238,904人,占总人口的71.03%;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320,893人,占总人口的28.97%。 截至2017年末,扬州市常住人口450.8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6.05%,比2016年提高1.65个百分点。截至2017年末,扬州市户籍总人口459.98万人,比2016年末减少16851人。全市登记出生人口4.54万人,出生率9.87‰;死亡人口5.28万人,死亡率11.4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61‰。截至2017年末,扬州市区户籍总人口为233.00万人,增长0.23%。 民族 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4,532,448人,占99.40%;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7,349人,占0.60%。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90,210人,增长2.03%,占总人口比例下降0.2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9,521人,增长53.4%,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2个百分点。 高邮市下属的菱塘回族乡是江苏省唯一的民族乡。 经济 扬州地处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地理位置优越,与南京、镇江构成南京都市圈。目前扬州的经济发展水平在江苏处于中游位置,高于全国水平,汽车、造船等行业有一定优势。2018年,扬州市国民生产总值(GDP)达5466.17亿元、人均GDP首次突破12万元,连续多年在苏中苏北中保持前列。 交通 公路 公路交通发达,是数条高速公路与国省干线公路的交汇点。目前建成的高速公路有、、、及。润扬长江大桥()和建设中的五峰山长江大桥(),将扬州与苏南高速公路网相连。另外,、、与亦过境本市。 铁路 宁启铁路 连淮扬镇铁路 轨道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 地铁 扬州地铁远景规划7条线路,其中5条主城轨道,2条都市区快轨线,线网总长约206公里,线网密度0.11公里/平方公里;其中主城轨道总长为151公里,线网密度0.30公里/平方公里,近期规划建设3条,分别为1号线全线、2号线一期和5号线一期,目前已上交国家环保部审查,正在等待国务院批准。 建设中的南京地铁S5号线将经过扬州市,预计2026年完工。 轻轨 扬州市发改委已组织相关设计单位开展了规划研究,规划年限未知。 城际轨道交通 扬州经镇江至扬中城际铁路 于2020年列入国家发改委印发的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该规划年限为2035年。 南京江北至仪征城际 于2020年签订南京江北地区至仪征轨道交通研究合作协议,该线路规划年限未知。 机场 位于江都区的扬州泰州国际机场有通达中国大陆各主要城市的航班,机场与扬州市区之间有机场巴士直达。另外,扬州泰州国际机场目前已开通至泰国曼谷、日本大阪、韩国首尔-仁川、越南芽庄、韩国济州、柬埔寨金边、马来西亚吉隆坡等地的国际航线,以及至香港和台湾桃园的地区航线,今后更有望继续开通至新加坡、俄罗斯海参崴等旅游目的地的国际航线,便利周边民众出行。 航运 扬州港为国家一类开放港,是中国沿海沿江重要港口。全港拥有各类码头泊位39个,其中万吨级码头泊位13个,千吨级码头泊位17个,形成了以六圩港区为龙头,仪征港区、江都港区为两翼的港口群。 文化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揚州城遺址 何园 个园 莲花桥和莲性寺白塔 吴氏宅第 扬州大明寺 普哈丁墓 小盘谷 朱自清旧居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陵琴派 扬州评话 扬剧 扬州清曲 扬州弹词 木偶戏 扬州剪纸 扬州玉雕 扬州漆器髹饰技艺 雕版印刷技艺 扬派盆景技艺 富春茶点制作技艺 宗教 佛教:大明寺、高旻寺、旌忠寺、观音禅寺、法海寺、兴善寺、文峰寺、祗陀林、万寿观音庵、鉴真佛教学院 道教:武当行宫 基督新教:扬州市共有基督徒3万,现有牧师3人,副牧师1位。市区现有萃园路礼拜堂与神在堂两所礼拜堂。 天主教:扬州耶稣圣心堂 伊斯兰教:仙鹤寺 飲食
4月26日,國民黨主席連戰於上午10時55分搭乘港龍KA487由中正國際機場起飛,下午1時30分抵達香港國際機場,轉乘東航專機,下午4時30分抵達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在机场发表抵埠演讲,展開為期八天的訪問。隨後與江蘇省委書記李源潮等會談,其間連贈李以琉璃工藝品「開泰」,李也回以南京特產雲錦「金絲團龍」。 4月27日上午8時50分,連戰等一行人拜謁中山陵。祭堂送上花圈默哀並三鞠躬後,題詞「中山美陵」,並在博愛牌坊前發表記者會,演講孫中山的功績、纪念抗战、两岸关系走向等。有逾30万南京市民自发前往欢迎,江蘇省委書記李源潮称連周恩来逝世亦無此盛況。之後谒明孝陵,並前往位於長江路原國民政府、總統府仔細參觀,並題字「和平奮鬥救中國」。隨後去南京靜海寺旁的天妃宮祭媽祖並撞鐘,題字「慈航普濟」。 4月28日上午搭專機自南京飛北京,11時07分抵達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下榻於北京飯店。中午,應北京市委書記刘淇宴請,下午與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會晤。 4月29日上午9時50分,連戰在北京大學辦公樓禮堂發表題為「堅持和平,走向雙贏」的演講,內容涵蓋自由民主思想、民族前途、國家發展、兩岸和解共創雙贏等議題,其間援引中外的歷史名言,並以「為民族立生命,為萬世開太平」勉勵北大師生。連戰的演說獲得北大師生的熱烈歡迎,過程中掌聲不斷,北大師生曾兩度起立鼓掌。會後,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主任閔維方(北大黨委書記)代表北大向連戰贈送禮物,包括連戰母親趙蘭坤女士在燕京大學就讀時的學籍檔案、照片的複制品和有「未名湖」圖案的雕漆瓶。連戰向北大回贈了牡丹鳳雕刻工藝品和其祖父連橫所著的《臺灣通史》及連戰所著的《改變,才有希望》。之後,連戰偕同夫人方瑀和訪問團成員在校方陪同下參觀了北京大學。下午15時左右,連戰同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福建廳會晤。這是國共兩黨的最高領導人自1945年後的第一次會晤。會談前,胡錦濤在大廳親自迎接,並與連戰分別發表談話。連胡即率成員在福建廳展開會談。會談自15時30分進行至17時10分。會後連戰返北京飯店召開中外記者會,並由國民黨發言人張榮恭宣讀「連胡會」新聞公報,內有「五點共識」。之後,連戰作出講話並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此次會談經中外媒體爭相報導。最後應胡錦濤之邀,到中南海瀛臺參加晚宴。 4月30日上午乘機抵達其出生地西安。隨後重返小學母校—原北新街小學的後宰門小學,捐了20萬人民幣的紅包,及《臺灣通史》,《改變,才有希望》等書。後宰門小學學生為歡迎連戰,發表「爺爺您回來了」詩詞朗頌,並去秦始皇陵旁的兵馬俑參觀,獲贈兩樣禮物:一掊秦土(兵馬俑遺址處取得)和漢代「長生無極」瓦當。 5月1日上午到清涼寺旁其祖母「沈太夫人之墓」(名璈,字少雲)祭祖,場面悲愴,後連捐了1萬人民幣加2000美元給清涼寺住持;下午搭機赴上海,下榻於浦東香格里拉大酒店,晚上在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的陪同下遊覽黃浦江和觀賞外灘的建築群,並題字「滾滾黃浦南流水,浪花造出英雄。」 5月2日上午於上海召開臨時記者招待會發表演說,向海內外媒體介紹與胡錦濤會面的成果。近午在錦江飯店會見海協會會長汪道涵,並代辜振甫遺孀辜嚴倬雲轉交一封信及辜早年作的一幅畫,頗有意涵。下午先在浦東濱江大酒店會見臺商並發表演說,詳細闡述國民黨對兩岸共同市場等的主張;晚些時候參觀上海博物館觀看青銅器系列和其他新展文物,並去上海城市規劃館參觀。晚上則應上海市長韓正之邀,去浦東新區政府對面的上海科技館參加晚宴。 5月3日上午現在酒店內接受美國華盛頓郵報,中國中央電視台記者等的采訪;後離開酒店,11時20分搭磁懸浮列車到浦東國際機場,下午1時搭機,晚上7時30分返回桃園國際機場,發表簡短演說,結束為期八日的「和平之旅」。這次旅程定位為「和平之旅」,連胡會後在兩岸和平發展上,有其歷史定位。 8月19日,在國民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與馬英九做了正式的權力交接,正式卸任國民黨主席,並被授與「榮譽主席」的尊稱,亦是媒體最常用的頭銜。 10月14日至28日,转任中國國民黨荣誉主席的連戰再度訪問中國大陸。他先赴瀋陽,之后接受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的安排,到大連、青島、上海、成都等参观。期間,連戰参观了四川卧龍大熊猫研究中心,表示将竭力促成赠台大熊猫早日入台灣。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18日在青島會見了連戰。 2006年 1月10日,獲頒世界华人联合总会名譽主席頭銜。 4月13日,連戰以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的身份前往參與國共經貿論壇,也是卸下中國國民黨主席的身份後第一次啟程出訪中國大陸。代表團成員除了台灣的政治人物以外,並有許多台灣企業界重要代表,包括台塑王永在、鴻海郭台銘、中信金辜濂松、台塑辜成允、裕隆嚴凱泰以及統一長榮國泰等五十多家國內企業代表,都在團員名單內。 4月16日,與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再度於北京會晤。在雙方16日的會晤中重申了「九二共識」與「一個中國」的政策。此外,连战还到北京香山拜谒孙中山先生衣冠冢并植树。 4月17日,連戰搭機南下福建,展開「尋根之旅」。并赴浙江、江苏、上海等地参观访问,25日返回台湾。 10月16日,连战出席在博鳌举行的两岸农业合作论坛。 2007年 4月,连战及夫人在河南新郑市参加丁亥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并参加第三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 9月,連戰赴西安清涼寺祭拜祖母,後率團訪問新疆,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王樂泉舉行座談,雙方希望加強台灣與新疆兩地的經貿合作。 2008年 4月,连战出席在北京奥林匹克中心区举行的「水袖」雕塑安放仪式。 8月8日,连战与宋楚瑜、吴伯雄一道出席北京奥运开幕式。 12月,连战出席上海第四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 2008年至2012年,代表中華民國(台灣)以中華台北身份參加亞太經濟合作會議,並與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會晤。 2009年 4月,连战清明赴陕西黄帝陵祭祖。 4月6日,连战到长治市襄垣县连氏祖祠,祭拜连氏先祖。 7月,连战参访中國大陸。 2010年 2月,連戰獲得由中國民間機構頒發的「孔子和平獎」,以表揚他對兩岸關係改進的貢獻。不過,连战以不知情回应拒绝领奖,並未出席頒獎典禮。 4月,出席上海世博会开幕式。 9月,出席台胞社团论坛。 2011年 9月21日,连战与其夫人連方瑀在上海会见了時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 2012年 7月27日,連戰在華府接受美國國際領袖基金會頒發領袖和平獎。 2013年 2月24日,連戰訪問中國展開「走春訪旧」活動;2月25日同新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晤。在此行程當中,長子連勝文、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潤泰董事長尹衍樑、佛光山開山宗長釋星雲也都將隨行。 2014年 2月,連戰預計17日至19日率團參訪北京,並在釣魚台國賓館第二度會面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雙方將針對共同關切的問題,廣泛交換意見。两岸各界人士将进行对口交流,并举行交流座谈会,另外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也将出席座谈会。 17日晚上,连战一行抵达北京,国台办主任张志军設宴接待。在京期间,连战一行考察北京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並會見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 18日,連戰在和習近平會面時表示,兩岸關係應在一中架構或一中框架下進行,同時也強烈堅持九二共識,兩岸關係並不是國際關係,這些都比以前更明確。 19日,北京大學授予榮譽教授稱號給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連戰獲授北京大學名譽教授稱號,對這所其母趙蘭坤女士上世紀30年代曾就讀的名校(原燕京大學),連戰親切地稱為「『母校』,母親的學校,媽媽的學校。」 27日,連戰攜夫人連方瑀參訪北京南锣鼓巷。 2015年 2月3日,連戰以約台幣310億的身家首次擠進胡潤百富榜,但連戰辦公室表示連戰服務公職多年,皆依法為財產申報,胡潤將連戰列入百富榜並無依據,應為數字錯誤。其後胡潤並有正式來文致歉,表示錯估高估連家家產,並已在網頁刪除此一錯誤報導。 2月10日,國民黨智庫「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召開董事會進行改組,董事長連戰交棒給國民黨主席朱立倫。 2019年 10月,允諾出任202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中國國民黨籍候選人韓國瑜後援會總會長。 2023年 2月,連戰在小中風後首度露面,發行新書《連戰回憶錄》。 荣誉 中华民国勋章奖章 一等卿云勋章(1996年4月29日于台北总统府颁授) 相关事件 財產 2010年,連戰購買帝寶2戶,共260坪。 選舉事件 2004年總統大選,依中選會統計資料,陳呂以29,518票的些微差距險勝連宋,但中選會公布的選舉概況中,本屆選舉無效票竟高達33萬多張,再對照前一屆總統、副總統選舉時僅有約12萬張無效票之數據,本屆無端多出21萬多張無效票。此外,在選舉期間,共發生了319槍擊案、國安機制的啟動,以及公投綁大選等諸多爭議事件,導致本次選舉結果遭受質疑,連宋陣營因而提出當選無效之訴及選舉無效之訴。高等法院於3月21日早晨7點做出裁決,要求立即查封所有票箱。 高等法院自2004年5月10日啟動司法驗票,同年5月18日公布第一階段形式驗票結果,陳呂得票數為6,446,900票,連宋為6,423,906票,雙方差距縮減為22,994票,並發現有爭議的選票將近四萬張。高等法院於第一階段驗票完成後表示,爭議票仍需送合議庭認定,始能得到確定的結果。 2004年11月4日高等法院宣判「當選無效」訴訟結果,依臺灣高等法院93年度選字第2號民事判決指出,經過高等法院認定後,陳呂得票6,461,177票,連宋得票6,435,614票,雙方差距縮小,陳呂僅贏連宋25,563票。但高等法院仍以連宋所提319槍擊事件係刑事偵查機關之職責、啟動國安機制是否有行政疏失也非法院調查之事等理由,判決連宋敗訴。判決結果出爐後,遭質疑瑕疵重重,且對多項疑點都不進行調查。另外,高等法院亦於2004年12月30日宣判「選舉無效」訴訟結果,以當選無效之訴所核算的雙方差距為25,563票為準,認定原告主張選務違法行為導致發票行為無效的票數僅3,719筆,不足以影響選舉結果,而判決連宋陣營敗訴。最高法院於2005年6月17日宣判「當選無效」訴訟結果,表示高等法院判決連宋敗訴的理由雖有不當,但仍以驗票結果對選舉結果不生影響為由,判決連宋陣營敗訴。此判決結果一出,遭質疑是執政者的濫權造成選舉不公,司法沒有適時給予制止,將對民主發展造成影響。 另外,最高法院於2005年9月16日宣判「選舉無效」訴訟結果,同樣以中選會辦理選舉違法導致影響票數僅3,719票,對於當選人與落選人得票之差數無影響,而判決連宋陣營敗訴。 馬英九請連戰、江丙坤過目就職講稿 2014年11月6日,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出版的自傳《兩岸波濤二十年紀實》中提及,2008年馬英九在總統就職前夕請蘇起將就職講稿拿給連戰、江丙坤過目。 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戰閱兵 2015年9月3日中國大陸舉辦的抗戰勝利七十週年閱兵典禮,邀請包括俄羅斯總統普京、大韓民國總統朴槿惠等各國政要出席,連戰也接獲邀請親赴紀念抗戰活動,並會晤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習近平、中國政協全國委員會主席俞正聲,國民黨前副秘書長張榮恭表示,連戰將藉此國際場合表達國民黨方面對抗戰歷史的詮釋。 特權接種AZ疫苗 2021年4月連戰因罹患癌症進入振興醫院住院,不久台灣疫情再次爆發,便因是高齡者且身體狀況不佳在醫師的建議下於振興醫院接種AZ疫苗。但當時國家衛生指揮中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尚未開放75嵗以上高齡者接種疫苗。2021年6月24臺北市政府宣佈振興醫院因違規施打被罰款30萬元新臺幣。 其他事件 2014年,連戰雖已過了卸任副總統禮遇期限,卻還向內政部申請9名隨扈,但熟悉警政業務的資深官員表示,2010年8月間,政府把「曾任總統、副總統,在禮遇條例屆滿後,因安全受到嚴重威脅且經專案申請者」納入中央機關首長及特定人士安全警衛派遣作業規定,同年11月五都選舉期間,連勝文在助選時遭到槍擊,警政署才因此對連家增派警衛。
2011年 9月21日,连战与其夫人連方瑀在上海会见了時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 2012年 7月27日,連戰在華府接受美國國際領袖基金會頒發領袖和平獎。 2013年 2月24日,連戰訪問中國展開「走春訪旧」活動;2月25日同新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晤。在此行程當中,長子連勝文、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潤泰董事長尹衍樑、佛光山開山宗長釋星雲也都將隨行。 2014年 2月,連戰預計17日至19日率團參訪北京,並在釣魚台國賓館第二度會面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雙方將針對共同關切的問題,廣泛交換意見。两岸各界人士将进行对口交流,并举行交流座谈会,另外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也将出席座谈会。 17日晚上,连战一行抵达北京,国台办主任张志军設宴接待。在京期间,连战一行考察北京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並會見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 18日,連戰在和習近平會面時表示,兩岸關係應在一中架構或一中框架下進行,同時也強烈堅持九二共識,兩岸關係並不是國際關係,這些都比以前更明確。 19日,北京大學授予榮譽教授稱號給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連戰獲授北京大學名譽教授稱號,對這所其母趙蘭坤女士上世紀30年代曾就讀的名校(原燕京大學),連戰親切地稱為「『母校』,母親的學校,媽媽的學校。」 27日,連戰攜夫人連方瑀參訪北京南锣鼓巷。 2015年 2月3日,連戰以約台幣310億的身家首次擠進胡潤百富榜,但連戰辦公室表示連戰服務公職多年,皆依法為財產申報,胡潤將連戰列入百富榜並無依據,應為數字錯誤。其後胡潤並有正式來文致歉,表示錯估高估連家家產,並已在網頁刪除此一錯誤報導。 2月10日,國民黨智庫「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召開董事會進行改組,董事長連戰交棒給國民黨主席朱立倫。 2019年 10月,允諾出任202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中國國民黨籍候選人韓國瑜後援會總會長。 2023年 2月,連戰在小中風後首度露面,發行新書《連戰回憶錄》。 荣誉 中华民国勋章奖章 一等卿云勋章(1996年4月29日于台北总统府颁授) 相关事件 財產 2010年,連戰購買帝寶2戶,共260坪。 選舉事件 2004年總統大選,依中選會統計資料,陳呂以29,518票的些微差距險勝連宋,但中選會公布的選舉概況中,本屆選舉無效票竟高達33萬多張,再對照前一屆總統、副總統選舉時僅有約12萬張無效票之數據,本屆無端多出21萬多張無效票。此外,在選舉期間,共發生了319槍擊案、國安機制的啟動,以及公投綁大選等諸多爭議事件,導致本次選舉結果遭受質疑,連宋陣營因而提出當選無效之訴及選舉無效之訴。高等法院於3月21日早晨7點做出裁決,要求立即查封所有票箱。 高等法院自2004年5月10日啟動司法驗票,同年5月18日公布第一階段形式驗票結果,陳呂得票數為6,446,900票,連宋為6,423,906票,雙方差距縮減為22,994票,並發現有爭議的選票將近四萬張。高等法院於第一階段驗票完成後表示,爭議票仍需送合議庭認定,始能得到確定的結果。 2004年11月4日高等法院宣判「當選無效」訴訟結果,依臺灣高等法院93年度選字第2號民事判決指出,經過高等法院認定後,陳呂得票6,461,177票,連宋得票6,435,614票,雙方差距縮小,陳呂僅贏連宋25,563票。但高等法院仍以連宋所提319槍擊事件係刑事偵查機關之職責、啟動國安機制是否有行政疏失也非法院調查之事等理由,判決連宋敗訴。判決結果出爐後,遭質疑瑕疵重重,且對多項疑點都不進行調查。另外,高等法院亦於2004年12月30日宣判「選舉無效」訴訟結果,以當選無效之訴所核算的雙方差距為25,563票為準,認定原告主張選務違法行為導致發票行為無效的票數僅3,719筆,不足以影響選舉結果,而判決連宋陣營敗訴。最高法院於2005年6月17日宣判「當選無效」訴訟結果,表示高等法院判決連宋敗訴的理由雖有不當,但仍以驗票結果對選舉結果不生影響為由,判決連宋陣營敗訴。此判決結果一出,遭質疑是執政者的濫權造成選舉不公,司法沒有適時給予制止,將對民主發展造成影響。 另外,最高法院於2005年9月16日宣判「選舉無效」訴訟結果,同樣以中選會辦理選舉違法導致影響票數僅3,719票,對於當選人與落選人得票之差數無影響,而判決連宋陣營敗訴。 馬英九請連戰、江丙坤過目就職講稿 2014年11月6日,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出版的自傳《兩岸波濤二十年紀實》中提及,2008年馬英九在總統就職前夕請蘇起將就職講稿拿給連戰、江丙坤過目。 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戰閱兵 2015年9月3日中國大陸舉辦的抗戰勝利七十週年閱兵典禮,邀請包括俄羅斯總統普京、大韓民國總統朴槿惠等各國政要出席,連戰也接獲邀請親赴紀念抗戰活動,並會晤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習近平、中國政協全國委員會主席俞正聲,國民黨前副秘書長張榮恭表示,連戰將藉此國際場合表達國民黨方面對抗戰歷史的詮釋。 特權接種AZ疫苗 2021年4月連戰因罹患癌症進入振興醫院住院,不久台灣疫情再次爆發,便因是高齡者且身體狀況不佳在醫師的建議下於振興醫院接種AZ疫苗。但當時國家衛生指揮中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尚未開放75嵗以上高齡者接種疫苗。2021年6月24臺北市政府宣佈振興醫院因違規施打被罰款30萬元新臺幣。 其他事件 2014年,連戰雖已過了卸任副總統禮遇期限,卻還向內政部申請9名隨扈,但熟悉警政業務的資深官員表示,2010年8月間,政府把「曾任總統、副總統,在禮遇條例屆滿後,因安全受到嚴重威脅且經專案申請者」納入中央機關首長及特定人士安全警衛派遣作業規定,同年11月五都選舉期間,連勝文在助選時遭到槍擊,警政署才因此對連家增派警衛。 2022年6月10日,連方瑀回憶,她與連戰游完泳,到住家附近的髮廊洗髮,連戰突然「哎呀」一聲,虛脫攤在椅子上,臉頰及身上冷汗直冒,量血壓為179,她原本決意立刻回家,再致電醫生詢問,但髮廊一位在洗髮的女士自我介紹是台大教授陳嫦芬,她認為連戰的狀況很危險,要馬上送醫,要連方瑀趕快送連戰去台大急診,還邊打電話幫忙聯繫救護車。連方瑀表示,到了台大醫院急診室,在急診室病床上量血壓,血壓高達238,連戰隨後被送入加護病房,經過檢察和相關治療,住院15天後出院回家修養,連方瑀表示非常感謝大家的幫忙。 主要著作 《Agrarian Reform in Nationalist China》- English,AM,1961年(国民党中国的土地改革) 《民主政治的基石》- ISBN 978-957-09-0705-6,正中書局,1974年 《行政院連院長言論集》- 新聞局,1994年 《走過傷痛,走向希望》- ISBN 978-957-09-1268-5,正中書局,1999年 《相約新世紀》- ISBN 978-957-09-1247-0,正中書局,1999年 《連戰的主張》- ISBN 978-957-621-771-5,天下遠見,2000年 《改變才有希望》- ISBN 978-986-417-251-1,台北:天下遠見,2004年 《连战回忆录》- ISBN 9786263550643,天下文化,2023年 影視形象 家系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参见 柔性政變 连横、連震東、连胜文 中華民國副總統、行政院院長、臺灣省政府主席、中國國民黨主席 2005年中國國民黨和平之旅:爷爷您回来了 |- |colspan="3" style="text-align:center;"|行政院 |- |- |colspan="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臺灣省政府 |- |- |colspan="3" style="text-align: center;"| |- Zhan戰 Zhan戰 台南市人 西安人 遼寧裔台灣人 臺北市大同區日新國民小學校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校友 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校友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校友 芝加哥大學校友 中華民國第八屆十大傑出青年 臺灣政治世家出身的政治人物 中國國民黨籍中華民國副總統 行政院院長 臺灣省政府主席 中華民國外交部部長 行政院副院長 中華民國交通部部長 行政院政務委員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華民國駐薩爾瓦多大使 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 中國國民黨主席 中國國民黨副主席 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 香港中文大學榮譽博士 香港城市大學榮譽博士 國立中山大學名譽博士 國立臺灣大學教授 孔子和平奖得主
德國零售商 家品店 1970年西德建立
1970年西德建立 1970年成立的公司
举个例子来说,编写一个处理医生记录的app,这些记录的索引是核心模块,同时关于存储记录或用户信息的数据的历史日志,或者登录的验证系统,由于和app中大部分模块都有关系所以成为了‘横切关系’。 背景 横切关系是那些和程序中大部分模块都有联系的部分,它们形成了切面开发的基础单元。这样的横切关系部分不能自然得适配面向对象编程理念和面向过程编程理念。
面向切面的程序设计(AOP)中,横切关系是程序中和其他模块有联系的‘切面’。这些关系在程序模块化的设计和实现中无法被自然地分解到模块中,导致或代码过于分散,或代码冲突,或者两者都有。 举个例子来说,编写一个处理医生记录的app,这些记录的索引是核心模块,同时关于存储记录或用户信息的数据的历史日志,或者登录的验证系统,由于和app中大部分模块都有关系所以成为了‘横切关系’。 背景 横切关系是那些和程序中大部分模块都有联系的部分,它们形成了切面开发的基础单元。这样的横切关系部分不能自然得适配面向对象编程理念和面向过程编程理念。
Office时代 2001 年 5 月,金山软件推出了名为 WPS Office 2001 的完整办公套件,其中包含文字处理器以及电子表格和演示应用程序。凭借 WPS Office 2001,金山软件在亚洲开始获得更多青睐。 2002 年,WPS Office 2002 发布,为办公套件增加了电子邮件客户端。WPS Office 2002 旨在保持与现有办公产品的界面兼容性。 2003年,WPS Office 2003发布,稳定性与在各种PC的兼容性上大幅提升。 被称为WPS Office Storm的 2004 年办公套件化身于 2004 年底发布。该版本与 Microsoft Office 文件格式的完全向后兼容性。与以前的版本不同,WPS Storm 基于OpenOffice.org,是第一个支持 Microsoft Windows 以外的操作系统的 WPS Office 套件。金山软件与英特尔和IBM合作,将文本转文本和文本转语音技术集成到 WPS Office Storm 中。 金山文档 2018年7月,用于多人协作的金山文档上线,截至2020年3月2日,金山文档月活跃用户突破2.39亿。
Office 2001,金山软件在亚洲开始获得更多青睐。 2002 年,WPS Office 2002 发布,为办公套件增加了电子邮件客户端。WPS Office 2002 旨在保持与现有办公产品的界面兼容性。 2003年,WPS Office 2003发布,稳定性与在各种PC的兼容性上大幅提升。 被称为WPS Office Storm的 2004 年办公套件化身于 2004 年底发布。该版本与 Microsoft Office 文件格式的完全向后兼容性。与以前的版本不同,WPS Storm 基于OpenOffice.org,是第一个支持 Microsoft Windows 以外的操作系统的 WPS Office 套件。金山软件与英特尔和IBM合作,将文本转文本和文本转语音技术集成到 WPS Office Storm 中。 金山文档 2018年7月,用于多人协作的金山文档上线,截至2020年3月2日,金山文档月活跃用户突破2.39亿。 海外扩张 WPS Office Storm昙花一现后,WPS Office的名称被重新使用于新产品之上。然而从这一时代起所有的产品已经不再支持早年DOS时代的文档格式,无论操作方式、界面风格加之文档支持能力都尽可能的与微软Office靠拢,已经全然丧失WPS原本之特色。全新的设计、更小的尺寸成为了它向海外市场运转的动力。金山在自己介绍WPS Office 2005长达三年的开发过程时,表述为“先继承、后创新、决胜互联之巅”、“百名研发精英重写数百万行代码,开始了长达三年的卧薪尝胆”。 2005年,内部代号为“V6”的WPS Office 2005发布,这是一款全新的中文办公软件,全新的32位内核,轻小的体积。一眼看上去仿佛与微软的Office无异,但功能和操作方式上还是有差异的。 2007年,WPS Office 2007发布,个人版成为免费版本。从这一版本开始,金山开辟了海外市场,先后发布了繁体中文版、日本版以及英文版的Kingsoft Office 2007,与简体中文版不同,这些版本均只有一个专业版,没有免费使用的个人版。
生平 早年,杨白冰受四哥杨闇公、五哥杨尚昆及家庭革命氛围影响,他在成都南勋初级中学求学期间,即开始阅读进步书刊,积极参加进步学生运动。 1938年参加八路军;1939年起历任八路军第129师政治部组织部青年干事,政治部民运部社会调查干事、民运工作队队长,政治部组织部干部干事。1943年秋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44年任第129师延安留守处政治协理员。 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担任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组织科科长,中共经扶县(后改为新县)县委组织部部长、经东县工委书记兼县游击大队政治委员。1948年9月起,任中原军区暨中原野战军政治部组织部组织科科长,第二野战军后勤部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西南军区后勤部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二政治干部学校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兼干部部部长、政治部副主任,西南军区政治部青年部副部长,成都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1958年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学习。1960年10月任成都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分管宣传文化。1964年12月成都军区揭批副参谋长张广恩、政治部副主任杨白冰、司令部管理局局长刘远道结成的“张杨刘反党集团”活动,张、杨停职反省。 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年11月被成都军区逮捕,关押在军区政治部看守所长达九年。1975年初解除监禁,临时安排住在成都军区第二招待所。1979年4月平反昭雪落实政策,出任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82年10月任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85年6月任北京军区政治委员、1987年11月任中囯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1988年4月任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1989年11月,接替兄长杨尚昆任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1992年10月,经过杨家将事件后,杨白冰不再担任军队职务,在中共十四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1997年9月19日,77岁的杨白冰在中共十五届一中全会后卸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一职退休。 2013年1月15日16时5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遺體於21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官方对杨白冰的评价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军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者”。 画册风波 2002年9月,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为庆祝团庆50周年出版的纪念画册《战旗飞舞》中出现杨白冰某年接见战旗文工团大型歌舞《西藏之光》主创及演员的旧照。该照片引发了严重的后果,先被上级责令撕去该页图片,后又组织强大行政力量,强令从全国有此画册的每个人手中收回,随同库存未发的一起装车运走,不知下落。战旗文工团的当事团长被勒令“引咎辞职”。不过,在追回画册的工作还未完成时(尚且有几百本画册未追回,其中几十本仍下落不明),负责“回收画册”的成都军区工作组又全部撤走,此事在突然间“不了了之”的氛围中平息。 勋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独立自由勋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解放勋章 家庭 父亲杨宣永(杨淮清) 大哥杨尚荃(杨剑秋),同盟会会员,曾参加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后兴办实业,1937年去世。 二哥杨尚麟(杨衡石),同盟会会员,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七哥杨尚明,毕业于南京中央军校第十四期。 三姐杨尚智,不详。 四妹杨白琳(杨尚璞),共产党员,曾任教育部机关党委办公室副主任,2021年去世。 关联条目 杨家将事件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楊白冰同志生平 新華網 2013年1月21日 杨尚昆家族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 文革受难者
solve today's thorniest engineering problems and 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 TIES - The Magazine of Design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TRIZ: The Wow Factor by Cal Halliburton. PDF file. PROFIT, Oracle's e-Business Magazine: Seeing the Forest for the TRIZ page=1&strQueryText=TRIZ&strSponsorerName=&strSponsorerLogoFile= Machine Design: A systematic way to solve technical problems (PDF) Machine Design: Inventive Troubleshooting - article on Anticipatory Failure Determination™ (PDF) Control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follow the links to Technology Update: Safer Process Control Designs). Journal of Creatology & TRIZ (Editor-in-chief:Sayed Mahdi Golestan Hashemi) Iran Research Center for Creatology,Innovation & TRIZ Taiwan TRIZ Association 中華萃思學會 TRIZ 的精髓 基本的TRIZ 词汇 資源(Resource) 理想性(Ideality) 39工程參數 1. 移动物体的重量 2. 静止物体的重量 3. 移动物体的长度 4. 静止物体的长度 5. 移动物体的面积 6. 静止物体的面积 7. 移动物体的体积 8. 静止物体的体积 9. 速度 10.力 11.张力/压力 12.形状 13.物体的稳定性 14.强度 15.移动物体的持久性 16.静止物体的持久性 17.温度 18.亮度 19.移动物体用的能源 20.非移动物体用的能源 21.功率 22.能源的浪费 23.物质的浪费 24.信息的流失 25.时间的浪费 26.物质的总量
移动物体的面积 6. 静止物体的面积 7. 移动物体的体积 8. 静止物体的体积 9. 速度 10.力 11.张力/压力 12.形状 13.物体的稳定性 14.强度 15.移动物体的持久性 16.静止物体的持久性 17.温度 18.亮度 19.移动物体用的能源 20.非移动物体用的能源 21.功率 22.能源的浪费 23.物质的浪费 24.信息的流失 25.时间的浪费 26.物质的总量 27.可靠性 28.测量的准度 29.制造的准度 30.作用于物体的有害因素 31.有害的副作用 32.制造性 33.使用的便利性 34.修复性 35.适应性 36.设备的复杂性 37.控制的复杂性 38.自动化程度 39.产能/生产力 矛盾矩陣 40發明原則 再將其對應的解決法則,整理成矩陣的方式,提供了一個簡單查表的方式,讓我們能找到解決技術矛盾的原則,將這些找到的解決法則 物理矛盾與技術矛盾 物理矛盾是指系統中的某個參數的衝突特性,例如大小、長短、高低等等…譬如,我們對於私家車的「體積」(參數),希望它「大」(特性),讓乘客坐得舒適,又希望它「小」(特性),可以容易停車。「大」「小」兩個特性是矛盾的。 技術矛盾則是指系統中的某個參數改善時,另一個參數變差了。譬如我們希望私家車的「動力」更好,但「油耗」會變差。「動力」和「油耗」兩個參數彼此矛盾,即為技術矛盾。 物質-場分析 76標準解 演化趨勢 辨认问题:矛盾 标准解决方法 创造式的原则和矛盾矩阵技术 技术系统法则演变 领域分析 ARIZ -创造式解决问题算法 例子 TRIZ in Fortune Magazine TRIZ in the Process Industry. Toru Nakagawa, Dec. 17, 2001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TRIZcase study Integration and Use of TRIZ to solve some of industry's most difficult problems. Innovation TRIZ, Papers Approaches to Application of TRIZ in Japan. Prof. Toru Nakagawa 40 Inventive Principles for.. (Business Examples, Social Examples, Architecture Examples, Food Technology Examples, Software Development Examples, etc... in triz-journal.com) 40 Inventive Principles with Applications in Universe Operations Management (in The Anti TRIZ-journal) THE BIO-EFFECTS AND THEIR GUIDE IN TRIZ. A.Yu. Likhachev 陸客來台觀光旅行業之困境與發展:運用TRIZ探討經營創新
太宗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并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并大力平定外患,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最终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贞观之治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因爲親眼目睹隋朝的興亡,所以太宗即位後常用隋煬帝作為反面教材,來警誡自己及下屬。他與孟子一樣,把人民和君主的關係比作水與舟,認識到「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因此留心吏治,選賢任能,從諫如流。他唯才是舉,不計出身,不問恩怨。在文臣武將之中,魏徵當過道士,原是太宗長兄太子李建成的舊臣,曾議請謀殺太宗;尉遲恭做過鐵匠,又是降將,但都受到重用。太宗鼓勵臣下直諫,魏徵前後諫事二百餘件,直陳其過,太宗多克己接納,或擇善而從。魏徵死後,太宗傷心地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徵逝,朕亡一鏡矣。」 太宗在經濟上特別關注農業生產,實行均田制與租庸調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使人民衣食有餘,安居樂業。在文化方面,則大力獎勵學術,組織文士大修諸經正義和史籍;在長安設國子監,鼓勵四方君長遣子弟到來留學。此外,太宗又屢次對外用兵,經略四方,平東突厥、定薛延陀、滅高昌、併西域,使大唐國威遠播四方。太宗則被西北諸國尊為「天可汗」,成為當時東方世界的國際盟主。因此貞觀年間(627年-649年),在君臣的共同努力之下,出現了一個政治清明、經濟發展、社會安定、武功兴盛的治世,史稱「貞觀之治」。 政績 政治方面 用人唯才(選用人才任賢方面)太宗知人善任,用人唯賢,不問出身,初期延攬房玄齡、杜如晦,後期任用長孫無忌、楊師道、褚遂良等,皆為忠直廉潔之士;其他如李勣、李靖等,亦為一代名將。此外,太宗亦不計前嫌,重用建成舊部魏徵、王珪,降將尉遲恭、秦琼等,人材濟濟。 平抑門第(選用人才任賢方面)太宗又命高士廉、令狐德棻等人重修《氏族志》,以功臣代替世冑;又通過科舉,吸納有才幹的庶族士人,用科舉代替門第。從而,寒門子弟入仕機會大增,為政壇帶來新氣象。此外,更接納封德彝之議,命宗室出任官吏,以革除其坐享富貴的惡習。 從諫如流(納諫方面)太宗以隋煬帝拒諫亡國為戒,即位後盡力求言,他把諫官的權力擴大,又鼓勵臣下直諫。朝中以魏徵最能犯顏直諫,太宗多克己善加容納,又如王珪、馬周、孫伏伽、褚遂良皆以極諫知名。 完善吏治(吏治方面)太宗十分重視官吏的清廉,曾命房玄齡省併冗員,派李靖等13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國,考察吏治;又親自選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並將其功過寫在宮內屏風上,作為升降獎懲的依據。另又規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輪流值宿中書省,以便隨時延見,垂詢民間疾苦和施政得失,一時政治清明。 完善制度(制度方面)太宗在位期间使隋制更趨於完善。如中央朝廷方面延续了三省六部制,特設政事堂,以利合議問政,並收三省互相牽制之效;地方上沿襲了隋代的郡縣兩級制,分全國為十個監區(道)。此外,行府兵制,寓兵於農;均田制、租庸調制、科舉制等皆有所發展。 經濟方面 薄賦尚儉太宗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調制,注意輕徭薄賦,徭役的徵發不奪農時;同時太宗崇尚節儉,曾遣散宮女三千多人,并下令免去四方珍貢,從而農業及民生得以不斷發展。 救災恤貧隋末唐初天下大乱,田園荒蕪,百姓流離;太宗招撫流亡回鄉,授田給予耕作,以安定民生。唐初關中連年災荒,太宗即開倉賑濟災民,又准百姓就食他州;且拿出御府金帛,為災民贖回賣出子女,使災民得以度過荒年。 文教方面 1.設館興學 太宗即位前已置文學館,有十八學士,即位後更在京城設立弘文館,徵集圖書二萬余卷;同時重建地方州縣學校,擴充京師國子監,延聘名儒出任學官,生員多至萬人,並接受新罗、吐蕃、日本等的君長派子弟來華求學,由是時文教生員背景多元,復興卓然有成。 2.撰經修史 命孔穎達等人修訂《五經正義》,統一南北經學;又置國史館,由宰相監修前朝國史,開官修歷史的風氣。 武功方面 1.平定四方 太宗對外武功成就顯赫,曾多次對外用兵,先後平定东突厥、薛延陀、高昌、吐谷浑等,并于西域置安西都护府,因此大唐聲威遠播,終貞觀之世,四方服悅,西北各族共尊太宗為「天可汗」。 對當世影響 文治方面
太宗施政有方,使賢任能,克己納諫,成為一種良好的政治風氣。歷代有為的治國者,皆追慕「貞觀政風」而力圖仿效。 4.用人唯才(對當世影響) 太宗用人唯才,不問出身,且重修《氏族志》,以功臣代世冑,科舉代門第,逐渐改变了魏晉南北朝以來重視門第的風氣,世家豪族輪流掌政的惡習,廣開平民高仕的機會,清除舊社會的觀念,緩和了社會矛盾。 5.文化廣播(對當世影響) 太宗戮力復興文教,獎勵學術,大興國學,又下詔修諸經正義及史籍,外國君長如高麗、日本、高昌、吐蕃等皆遣弟子來唐留學,使唐代學術文化廣播四方。東亞各國尤以日本、高句麗為甚,深受唐文化影響。 6.民族混成(對當世/後世影響) 太宗武功顯赫,卻少有鄙視邊族,故東亞各民族逐漸混入,唐代名將和大臣,不少為同化了的外國人,原屬鮮卑族的元氏、宇文氏、長孫氏等,在唐代逐渐融入中国。 武功方面 1.聲威遠播(對當世影響) 太宗在位期间武功全盛,將唐帝国發展為当时东亚地区最強、文化最盛的國家,四方臣服,西北外夷共尊太宗為「天可汗」,並築「參天可汗道」,以便向唐室進貢。 2.领土擴大(對當世影響) 太宗在位时版圖遼闊,超越漢武帝在位时的漢朝极盛版图,是时領土東臨遼東,西达蔥嶺,北逾陰山,南至林邑。 3.中外文流(對當世影響) 太宗贞观四年(630年)平定东突厥,贞观九年(635年)平定吐谷浑,贞观十四年(640年)平定高昌,贞观十八年(644年)平定焉耆,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平定薛延陀,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平定龟兹,贞观十九年(645年)—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大破高句丽,大漠南北和天山南北两路得以通行無阻,對外交通及貿易遂得以加強,從而促進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 參見 《舊唐書》,後晉・劉昫及張昭遠編著。太宗事蹟載於「本紀第二」及「本紀第三」。 《新唐書》,北宋・歐陽脩及宋祁編著。見「本紀第二」。 贞观政要(《貞觀政要》),唐、吳兢編。
海燕(中) 忘憂草(中) 第二夢(中) 不要告訴我(中) 明月之夜(中) 綠野嬉春(中) 青春一去不復回(中) 山谷中玫瑰(中) 空閨殘夢(中) 郊外情歌(中、日) 春風春雨=あたしを抱いて(中、日) 心曲=とこしへに(Eternally)(中、日) 蘭閨寂寂(中) 烏鴉配鳳凰(中) 身世飄零(中) 小時候(中) 十里洋場(中) 情枷愛鎖(中) 分離(中) 梅花(中) 歌舞今宵(中) 只有你(中) 河上的月色(中) 三年(中) 何日君再來(中、日) 迎春花(中、日) 愛の花びら(La vie en Rose)(日) 蘇州夜曲(中、日) 東京夜曲(日) 我の鶯(日) しらとり韶(日) 夜霧の馬車(日) さうだその意気(霧島昇・松原操}合唱、日) 興亞三人娘(奥山彩子・白光合唱、日) 樂しい滿洲(日) 支那の夜(日) 紅い睡蓮(日) 夕月乙女(日) 月下の胡弓(日) 蘇州の夜(日) 乙女の祈り(日) 夢の太湖船(日) 新しき夜(日) 黑い百合(日) 北京の子守唄(日)
中日演藝事業 李香蘭少時曾罹患肺病,後經白俄好友柳芭·莫洛佐娃-格里涅茨()建议,她开始跟流亡奉天市(今瀋陽市)的義大利女士波德列索夫(;)夫人学习声乐。她曾在满洲国的流行歌曲大赏赛中获得头奖。她首次登台是13岁,在奉天的大和旅馆(今辽宁宾馆)的宴会厅里。 1937年,滿洲映畫協會(简称“满映”)成立。李香蘭由于漢語流利,进入滿洲國電影界,并成为滿洲國头号女星。拍攝了多部電影,其中多以負責中國人身份扮演崇尚日本皇軍的角色。 1941年1月,李香蘭至臺灣巡迴公演,當時臺北街頭處處掛起「世紀之寵兒李香蘭來臺」的廣告標語,掀起臺灣歷史上史無前例的追星浪潮。在臺北市西門町「大世界館」公演5天,場場客滿。觀眾見戲館人員拉起鐵門,一擁而上發生推擠,一切的騷動,都是為了看李香蘭在電影中場的30分鐘演出。同年2月,李香蘭擔任「日滿親善歌唱大使」,前往日本東京參加2月11日紀元節的慶典大會,連續一周在東京有樂町「日本劇場」表演,節目名稱為「(歡唱的李香蘭)」,在日本造成大轟動。表演首日,大批歌迷湧向日本劇場,排隊購票的隊伍將日本劇場圍了整整七圈半,即所謂「日劇7圈半事件」()。門票銷售一空但無法進場的大批歌迷仍包圍劇場不願離去,甚至需出動警察、消防車灑水來驅離群眾。 1942年李香兰到上海發展,為中華電影公司、中華聯合製片公司、滿映拍了經典電影《萬世流芳》並主唱電影主題曲《賣糖歌》及插曲《戒煙歌》使之紅遍全中國,跟著《夜來香》、《恨不相逢未嫁時》、《海燕》使之更上一層樓,成為與龔秋霞、周璇、姚莉、白光、白虹、吳鶯音齊名的上海灘“七大歌-{后}-”之一。 1943年,李香蘭再度抵臺灣演出電影《沙韻之鐘》再度掀起熱潮。《沙韻之鐘》於當年在日本本土及屬地、滿洲國、上海等地上映。后李香蘭回歸日本後,凡是掛上其本名山口淑子的電影,仍屢屢在臺灣造成轟動。 辭職滿洲映畫與戰後遣返 1944年,李香兰因為當時的情勢,越來越多作品充滿政治色彩,引發中國的觀眾不滿,在北京记者俱乐部的记者会上,为演出多部媚日影片而曾向中國人道歉,并宣布辞职离开满映。 1945年,李香兰在上海大光明大戲院举行个人演唱会“夜来香幻想曲”。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投降,满洲国解散,在中國公開演出也就結束,李香蘭被國民政府逮捕,因為她從小生長在中國,中文流利已經漢化,一度被控以汉奸罪名。但之後,經由柳芭的幫助,其戶籍謄本由北平其父母住處送到了上海,證明了她實為日本人而非中國人,所以得以被判無罪。不过审判李香兰的法官说:「这次审判的目的是惩罚背叛祖国的汉奸,现在通过戶籍謄本证明了你是日本人,虽然在法律上是无罪的,但是你使用中国人的艺名出演了像《支那之夜》等一系列侮辱中国人的电影,在伦理上,道义上来讲还是不对的,本庭认为这是件遗憾的事情,希望你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李香兰低头谢罪道:「虽然我还年轻,但我承认自己的做法是错误的,对不起。」。1946年2月,李香兰被遣返日本。 1947年改以本名山口淑子於日本繼續其演藝事業,為東寶、松竹拍了一系列電影,並於20世纪50年代初到美國好莱坞以「Shirley Yamaguchi」(雪莉·山口)為藝名拍了三部电影,50年代尾又到英屬香港為邵氏兄弟有限公司拍攝電影。 1951年,山口淑子嫁給了美國籍的雕刻藝術家野口勇,1956年离婚。 告别熒幕后 1958年,山口淑子嫁給外交官大鷹弘(1928-2001)後告别舞台及电影螢幕,从夫姓成為大鷹淑子,并以此为名参与政治。大鷹弘當時為日本駐聯合國大使加瀨俊一的秘書官、三等秘書。但是,在1969年,她又以原名“山口淑子”名义,出演富士电视台15时的综合电视节目,甚至随行前往当时还在战争中的越南、柬埔寨和中东地区取材,还得到了采访日本赤军领导人重信房子的机会。 1974年,大鷹淑子獲時任首相田中角榮的邀請,接受自由民主黨提名,參加7月7日举行的第10屆日本參議院議員通常選舉,成功當選日本參議院(全國區)議員;並在1980年日本參議院選舉及1986年日本參議院選舉成功連任。另歷任環保政務次官、參議院沖繩及北方問題事務特別委員會委員長、參議院外務委員會委員長、自民黨婦人(女性)局長。 在当选参议员后,大鷹淑子积极地活跃于政坛,尤其是外交场合。她于1975年随自民党党团访问北朝鲜,与金日成会面;1979年又参与朝日电视台的特别节目制作,再次与金日成见面。 1993年(平成5年)11月3日,大鷹淑子獲頒授勳二等寶冠章。政界引退后,1995年6月9日,日本眾議院通過〈重申記取歷史教訓致力和平決議文〉,次月她順勢召集建立亚洲妇女基金会,致力於對二戰時期日本政府慰安婦提供慰撫金,担任该基金会的副理事长。同时,她担任天理大学的非常任讲师,直到1998年退休。 晚年生活 李香兰在阔别中国近五十年后,得以再次回到她的出生地访问。1992年8月,为了寻访当年她的恩人柳芭,她带着当年的合照及柳芭家人的照片来到俄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寻求帮助,期间还访问了曾是戏院、正在整修的大光明电影院,并在虹口与老一辈市民同唱《夜来香》。俄国总领事表示寻访难度很大,但会致电俄国外交部协助寻找。 六年后(1998年)其再次访问中国,前往沈阳、抚顺、长春、上海等地追忆旧事。她不仅仍能记得当年在抚顺的居住地“东六条”,且汉语流利如初。她在参观平顶山惨案遗址纪念馆内的万人坑时,看到遗体白骨惨状,亦回想起当时她的亲身经历,不禁伤心落泪。她也参观了初次登台的地方——今辽宁宾馆。她还造访了长春电影制片厂(滿洲映畫協會为其前身)。当时的同事浦克、王启民透露,因为侍奉李香兰的人对李香兰说日本语,所以实际上所有人一开始就知道她是日本人,只是假装不知而已;但并不知她本名叫山口淑子。在上次她访问时还在整修的大光明电影院,如今也已修葺一新。此行她亦得以前往俄国,在叶卡捷琳堡与好友柳芭重逢。这段经历被日本放送協會拍成纪录片。 2004年,李香兰以山口淑子名义,与已经被逮捕的日本赤军前领导人重信房子再次见面。 2005年李香蘭发表长文,劝诫首相小泉純一郎不要参拜靖国神社,原因是“那会深深伤害中国人的心”。 2014年9月7日,因心臟衰竭在家中去世,享壽94歲。 演出電影 1938年:蜜月快車、富貴春夢、冤魂復仇 1939年:白蘭之歌、東遊記 1940年:支那之夜、 熱砂的誓言、孫悟空 1941年:蘇州之夜 1942年:黃河、迎春花 1943年:萬世流芳、我的夜鶯、賽昂的鐘、戰鬥的大街、誓言的合唱、莎韻之鐘 1944年:野戰軍樂隊 1948年:我一生中光輝的日子、熱情的人魚 1949年:流星、種種人生、歸國、在拂曉裡逃出 1950年:初戀問答、女人的時代、醜聞(導演黑澤明) 1951年:東方就是東方(Japanese War Bride,美國電影) 1952年:霧笛、戰國無賴、上海的女人、風雲千兩船 1953年:擁抱 1954年:禮拜六的天使 1955年:金瓶梅(香港邵氏)、竹之家(House of Bamboo,美國電影) 1956年:白夫人的妖戀 1957年:神祕美人(香港邵氏) 1958年:一夜風流(香港邵氏)、東京的休息 歌曲代表作 李香蘭的歌曲代表作計有《夜來香》、《蘇州夜曲》、《賣糖歌》、《戒煙歌》、《防空歌》、《恨不相逢未嫁時》、《花香為情郎》、《第二夢》、《海燕》、《不要告訴我》、《進酒杯莫停》、《三年》、《蘭閨寂寂》、《梅花》、《小時候》、《十里洋場》、《分離》、《歌舞今宵》、《只有你》、《心曲》等,其中不乏有在中日两国传唱不衰之经典。 李香兰也曾唱过《何日君再来》,但她并非中文原唱,而是翻唱。原唱者是周璇。不过毫无疑问的是,她是让此歌走红的第一号功臣。 歌曲 恨不相逢未嫁時(中) 花香爲情郎(中) 防空歌(中) 夜來香(中、日) 戒煙歌(中) 賣糖歌(中) 海燕(中) 忘憂草(中) 第二夢(中) 不要告訴我(中) 明月之夜(中) 綠野嬉春(中) 青春一去不復回(中) 山谷中玫瑰(中) 空閨殘夢(中)
(小說),1986年的恐怖小說,作者是史蒂芬·金 靈異魔咒,1990年的美國超自然恐怖迷你劇,改編自史蒂芬·金的英文同名小說 牠
I.T,香港時裝零售商 牠 (小說),1986年的恐怖小說,作者是史蒂芬·金
數據處理 Hilbert及Lopez發現了數據技術改變帶來的指數級成長(也就是摩尔定律),1986年至2007年間,每人平均的專用機器數據處理量每14個月會增加一倍,每人平均的泛用計算機數據處理量每18個月會增加一倍,每人平均的總電信量每34個月會增加一倍,每人平均的數據存儲量每40個月會增加一倍,每人平均的廣播數據量每12.3年會增加一倍。 全世界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的數據,不過若沒有加以分析,並且用有效的方式呈現,數據本質上就像放在「數據墳墓」中一様。「很少用到的數據備存」。為了此議題,數據挖掘在1980年代的後期興起,其概念就是從大量的數據中發現有趣的模式及知識。 不同觀點下的信息技术 學術觀點 在學術上,计算机协会定義信息技术為:「培養學生符合商業、政府、醫療、學校、及其他組織電腦技術需求的大學學程,信息技术專員需選擇適合組織的硬體及軟體,將這些產品和組織的需求及基礎架構結合,為組織中的電腦用戶安裝應用程序,並客製化及進行維護。」 商業觀點 在商業上,定義信息技術為:「研究、設計、開發、應用、實現、支持或管理以計算機為基礎的信息系統。」。此領域工作人員的職責有網絡管理、軟件開發及安裝、規劃及管理組織的技術生命週期,也就是哪些硬件及軟件需要維護、安裝或是替換。 信息技術的商業價值是在商業流程的自動化、提供決策需要的信息、連接企業及其客戶、提供有生產力的工具以提昇效率 倫理觀點 的概念是由數學家諾伯特·維納在1940年代建立。以下一些和信息技術有關的內容: 下載一些未經版權所有人同意的文件,造成著作權的侵犯。 僱主監控員工的電子郵件及其他網絡使用。 廣告電子郵件。 黑客存取線上數據庫。 網站在用戶的電腦中安裝Cookie或间谍软件,監控用戶的線上活動。 参见
IBM在1956年推出了第一個硬碟驅動器,作為其計算機系統的一個組件。現今大部份的資料存儲在硬碟中,或是CD-ROM等光學介質中。直到2002年,大多数資訊仍以為主要儲存裝置,但那一年數位裝置容量首次超过了類比裝置。截至2007年,全球儲存的資料中有近94%採用數位方式進行:硬碟为52%,光學裝置为28%,數位磁帶为11%。據估計,全球電子裝置資訊儲存容量从1986年的不到3艾字节(EB)增長到2007年的295艾字節,約每3年翻一番。 資料庫 資料庫管理系統在上世紀60年代出現,以準確快速地存取和檢索大量數據。最早的此類系統之一為IBM的(IMS),50多年後仍廣泛部屬。IMS以層次方式儲存資料,但七十年代埃德加·科德提出了另一種基於集合论、謂詞邏輯以及類似表格、行、列概念的關係型儲存模型,首個商用關係型資料庫管理系統(RDBMS)由甲骨文公司于1980年開發。 資料庫管理系統包括眾多組件,在保持資料完整性的同時允許多個用戶同時存取。所有資料庫的特徵之一是其位於中的資料結構與資料本身-{}-分開定義和儲存。 近年來XML已成為常見的資料格式。儘管XML可以儲存在普通的文件系統中,但通常以關係型資料库形式儲存,以利用其「在理論與實踐方面耗時多年最終被證實的強健性」。隨著SGML的演進,XML基於文字結構的優點在機器和人類可讀性方面均得到了體現。 資料檢索 關連式資料庫的概念引入了与程式語言無關的結構化查詢語言(SQL),是以關係代數為其基礎。 「資料」(data)和「資訊」(information)有著不同的内涵。只要是儲存的内容都可以稱為資料,但這其中仅有以組織及有意義的方式呈現的才是資訊。世界上大部份的資料沒有結構,儲存在不同的實體介質中。資料倉儲在1980年代起開始興起,目的是整合這些不同來源的資料。一般是包括來自不同來源的資料,包括外部資料庫(例如網際網路)再加以組織,可以供像決策支援系統類的系統。 數據傳輸 數據傳輸有三種不同的層面:發送、传播及接收。可以大致區分為資訊單向傳遞的廣播,以及資訊雙向傳遞的電信。 自從2000年代初期,越來越多的應用利用XML為數據交換的媒介,特別是像網站導向通信協議(像SOAP)中用到的機器交互,描述的是「在傳送中的數據……而不是靜止不動的數據。」。這種用途的一個挑戰是將數據由關連式數據庫轉換為文檔對象模型(DOM)的結構。 數據處理 Hilbert及Lopez發現了數據技術改變帶來的指數級成長(也就是摩尔定律),1986年至2007年間,每人平均的專用機器數據處理量每14個月會增加一倍,每人平均的泛用計算機數據處理量每18個月會增加一倍,每人平均的總電信量每34個月會增加一倍,每人平均的數據存儲量每40個月會增加一倍,每人平均的廣播數據量每12.3年會增加一倍。 全世界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的數據,不過若沒有加以分析,並且用有效的方式呈現,數據本質上就像放在「數據墳墓」中一様。「很少用到的數據備存」。為了此議題,數據挖掘在1980年代的後期興起,其概念就是從大量的數據中發現有趣的模式及知識。 不同觀點下的信息技术 學術觀點 在學術上,计算机协会定義信息技术為:「培養學生符合商業、政府、醫療、學校、及其他組織電腦技術需求的大學學程,信息技术專員需選擇適合組織的硬體及軟體,將這些產品和組織的需求及基礎架構結合,為組織中的電腦用戶安裝應用程序,並客製化及進行維護。」 商業觀點 在商業上,定義信息技術為:「研究、設計、開發、應用、實現、支持或管理以計算機為基礎的信息系統。」。此領域工作人員的職責有網絡管理、軟件開發及安裝、規劃及管理組織的技術生命週期,也就是哪些硬件及軟件需要維護、安裝或是替換。 信息技術的商業價值是在商業流程的自動化、提供決策需要的信息、連接企業及其客戶、提供有生產力的工具以提昇效率 倫理觀點
根里奇·阿奇舒勒(俄语:,),生於前苏联乌兹别克的首都塔什干。前苏联发明家,提出了发明式的问题解决理论TRIZ,又称TIPS。 苏联科学家 俄羅斯科学家 阿塞拜疆科学家 蘇聯科幻小說家
蘇聯科幻小說家 俄羅斯科幻小說家 阿塞拜疆科幻小說家 蘇聯發明家 俄羅斯發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