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ence1
stringlengths
0
73.2k
sentence2
stringlengths
0
64.7k
(Maurice Macmillan, Viscount Macmillan of Ovenden,1921年—1984年) 卡羅琳·費伯女爵 (Lady Caroline Faber,1923年—2016年) 凱瑟琳·艾默里女爵 (Lady Catherine Amery,1926年—1991年) 莎拉·麥美倫 (Sarah Macmillan,1930年—1970年) 政治生涯 在1924年,麥美倫成功在蒂斯河畔斯多克東(Stockton-on-Tees)選區勝出,成為下議院議員,他雖然在1929年的選舉中落選,但又隨即在1931年的選舉中重奪議席。由於受到妻子與布思比有婚外情所打擊,麥美倫在1930年代主要都待在下院後座,除了反對綏靖政策,又對斯坦利·鮑德溫和內維爾·張伯倫作猛烈抨擊,加上他乏味和書呆子氣的性格,更使他遭到了孤立。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麥美倫終於得到政府的任用,先後在聯合政府的補給部和殖民地部供職。隨後在1942年獲調任到北非,作盟軍在地中海地區的英方代表。任職代表的期間,麥美倫得以和德懷特·艾森豪合作,兩者後來更建立友誼,這在日後對麥美倫十分重要。此外,在麥美倫的參與下,希臘在1944年尾得以成立一個親英的政府,而他更富爭議性地將親德的哥薩克人送交蘇聯,這批人後來遭到屠殺。 戰後,麥美倫返回英國,並在邱吉爾的臨時政府中短暫出任空軍大臣(Secretary of State for Air)一職。由於工黨在1945年大選取得了壓倒性勝利,臨時政府垮台,而麥美倫亦再次失去了下院議席。但他不久就在1945年11月的補選中在布羅姆利選區中勝出。 隨著保守黨在1951年大選勝出,重掌內閣,麥美倫亦在同年10月獲邱吉爾委任為房屋部長(Minister of Housing),他在任內的會議中承諾每年興建300,000所房屋,而他真的做到了。在1954年10月,麥美倫獲改任為國防大臣。從那時開始,麥美倫徹底改變了他的形象,他捨棄了那些鑲上金屬邊的眼鏡,而在公眾場合也不再戴眼鏡示人;他以往會用髮油,把髮型整理成戰時的款式,現在的髮型卻光澤而濃密,樣貌活像一個嚴肅的警衛,好使自己的形象更為成熟,配合自己的身份。 邱吉爾下野後,麥美倫先自1955年4月至12月,在安東尼·艾登的政府中出任外務大臣,後在1955年至1957年間出任財政大臣。在財政大臣任內,他開始發揮其政壇上的影響力,隨了堅持艾登「實際上」的副首相(當時憲制上還未確立副首相一職)拉博·巴特勒的地位不可以高於他外,又要脅一定要削減麵包和牛奶津貼,否則就會辭職。在後來的蘇伊士運河危機中,麥美倫可謂是「第一個策劃,第一個脫身」(First In, First Out,語出哈羅德·威爾遜),因為他是第一個強烈鼓吹作入侵決定的人,但當英國後來陷入了財政困境後,他的態度卻作出了180度的轉變。正因為蘇伊士運河危機,艾登被迫在1957年1月辭職,出乎意料的是,艾登沒有找巴特勒接任,而是由麥美倫接任首相和保守黨黨魁。 首相 獨立核威懾政策 隨著英國以藍光飛彈(Blue Streak)和藍鋼飛彈(Blue Steel)作獨立核威懾政策的失敗,以及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麥克納馬拉單方面宣佈中止天空閃電導彈(Skybolt missile)系統,麥美倫成功在1962年12月與美國達成《拿騷協定》(Nassau Agreement),在協定中,美方承諾向英國提供北極星飛彈。而早在簽訂此協定以前,麥美倫已同意在英美雙方共同監管的情況下,在英國本土部署60支雷神式火箭(Thor missile)。另外,在1957年時,美國國會亦已通過了《麥克馬洪法案》,容許英國提取更多有關核武科技的資料。麥美倫與美國的合作,後來在彼得·庫克(Peter Cook)的舞台喜劇作品,《邊緣之外》(Beyond the Fringe)加以諷刺。 早於1960年,麥美倫已拉攏美、蘇兩國在巴黎的峰會達成有關限制核試的協定,但礙於U-2擊墜事件的發生而告吹。1961年2月22日,英國外相亚历克·道格拉斯-休姆發給麥美倫密函,寫道:「如果中國發動攻擊,非核的途徑並不能保衛香港,這對美國來說是顯而易見的。用核彈攻擊中國是放棄殖民地以外的唯一選擇。」到了1962年,在麥美倫再次大力的推動下,英國、美國和蘇聯三方終於成功簽訂《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 歐洲經濟共同體 英國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簡稱欧共体)的請求在1963年1月29日被戴高樂所否決。戴高樂否決加入申請的原因,是因為他擔心欧共体從此會淪為一個「依賴美國的龐大大西洋團體」,另外,他亦因為英美兩國在核武上的合作而感到憤怒。英國要遲至戴高樂在1970年逝世後,才有機會加入欧共体。 經濟政策 麥美倫任財政大臣時已專注貨幣事務,拜相後經濟亦成為他的主要專注範疇。然而,英國的國際收支平衡問題促使本土在1961年出現了不合理的凍薪情況。凍薪的問題更使政府的支持率下降,並引致保守黨在隨後的補選中失去不少國會席位。麥美倫後來在1962年7月對內閣進行大規模改組,但改組行動不單沒有使麥美倫政府的支持度上升,而且還被外界認定政府內部正陷於恐慌狀態。 麥美倫對經濟採取一國保守主義,希望能夠達成高就業率的目標。可是他主要的財政部官員卻是貨幣主義者,他們對麥美倫所採取的措施並不贊同,認為政府要支持英鎊,就要嚴密地控制幣值,最終失業率將無可避免地上升。他們的建議在1958年1月遭到了拒絕,結果,三名財政部的官員,即財政大臣彼得·霍尼戈夫、財政部經濟秘書尼格爾·伯奇(Nigel Birch)和財政部財務秘書埃諾奇·鮑威爾均宣佈辭職。麥美倫對此事一筆擦去,表示事件只屬「一件局部的小問題」。 麥美倫任內支持成立國家收入委員會(National Incomes Commission),希望以委員會控制收入,以達至「有增長,無通漲」的政策目標。除此之外,他又推行過一連串不顯眼的措施,對經濟進行管制。 外交政策 麥美倫對外交政策亦有強而有力的控制。他上任首相後,立即著手於修補英美兩國在蘇伊士運河危機後的疏離關係。他在戰時的朋友德懷特·艾森豪成為了關鍵。在1957年3月,他們兩人在百慕達舉行了一次有建設性的會談,並重新確立了英美兩國的友好關係,而艾森豪卸任總統後,繼任的約翰·甘迺迪,也同樣與麥美倫建立起熱忱真摰的友誼。麥美倫也知道向歐洲大陸示好的重要性,所以他請求推遲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並探討發展歐洲自由貿易區(European Free Trade Area,簡稱EFTA)的可能。 大英帝國的餘暉在其任內不斷褪色,而他更見證了非洲殖民地獨立的前奏。在1957年,英屬的黃金海岸和馬來亞率先獲得獨立。而他在1960年發表了一篇名為《風雲變換》的演講,更進一步推動了獨立運動。繼黃金海岸獨立成加納後,尼日利亞和肯亞分別在1960年和1963年得以獨立。然而,在中東事務上,麥美倫認為英國仍有介入的必要,所以分別在1958年和1960年對伊拉克和阿曼的管治作出干預。 1959年大選 在麥美倫的帶領下,保守黨成功在1959年英國大選中取得勝利,而在下院的多數優勢更從67席增加至107席。正如競選標語說到:「保守黨下的生活好得多了」(Life's Better Under the Conservatives),保守黨的成功無疑是經濟改善的成果。麥美倫自己也評論到:「無疑,容我直截地說,絕大部份國民都從未有過這麼好的生活。」這句說話後來常常被演繹為:「你從未有過這麼好的生活。」(You've never had it
Fringe)加以諷刺。 早於1960年,麥美倫已拉攏美、蘇兩國在巴黎的峰會達成有關限制核試的協定,但礙於U-2擊墜事件的發生而告吹。1961年2月22日,英國外相亚历克·道格拉斯-休姆發給麥美倫密函,寫道:「如果中國發動攻擊,非核的途徑並不能保衛香港,這對美國來說是顯而易見的。用核彈攻擊中國是放棄殖民地以外的唯一選擇。」到了1962年,在麥美倫再次大力的推動下,英國、美國和蘇聯三方終於成功簽訂《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 歐洲經濟共同體 英國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簡稱欧共体)的請求在1963年1月29日被戴高樂所否決。戴高樂否決加入申請的原因,是因為他擔心欧共体從此會淪為一個「依賴美國的龐大大西洋團體」,另外,他亦因為英美兩國在核武上的合作而感到憤怒。英國要遲至戴高樂在1970年逝世後,才有機會加入欧共体。 經濟政策 麥美倫任財政大臣時已專注貨幣事務,拜相後經濟亦成為他的主要專注範疇。然而,英國的國際收支平衡問題促使本土在1961年出現了不合理的凍薪情況。凍薪的問題更使政府的支持率下降,並引致保守黨在隨後的補選中失去不少國會席位。麥美倫後來在1962年7月對內閣進行大規模改組,但改組行動不單沒有使麥美倫政府的支持度上升,而且還被外界認定政府內部正陷於恐慌狀態。 麥美倫對經濟採取一國保守主義,希望能夠達成高就業率的目標。可是他主要的財政部官員卻是貨幣主義者,他們對麥美倫所採取的措施並不贊同,認為政府要支持英鎊,就要嚴密地控制幣值,最終失業率將無可避免地上升。他們的建議在1958年1月遭到了拒絕,結果,三名財政部的官員,即財政大臣彼得·霍尼戈夫、財政部經濟秘書尼格爾·伯奇(Nigel Birch)和財政部財務秘書埃諾奇·鮑威爾均宣佈辭職。麥美倫對此事一筆擦去,表示事件只屬「一件局部的小問題」。 麥美倫任內支持成立國家收入委員會(National Incomes Commission),希望以委員會控制收入,以達至「有增長,無通漲」的政策目標。除此之外,他又推行過一連串不顯眼的措施,對經濟進行管制。 外交政策 麥美倫對外交政策亦有強而有力的控制。他上任首相後,立即著手於修補英美兩國在蘇伊士運河危機後的疏離關係。他在戰時的朋友德懷特·艾森豪成為了關鍵。在1957年3月,他們兩人在百慕達舉行了一次有建設性的會談,並重新確立了英美兩國的友好關係,而艾森豪卸任總統後,繼任的約翰·甘迺迪,也同樣與麥美倫建立起熱忱真摰的友誼。麥美倫也知道向歐洲大陸示好的重要性,所以他請求推遲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並探討發展歐洲自由貿易區(European Free Trade Area,簡稱EFTA)的可能。 大英帝國的餘暉在其任內不斷褪色,而他更見證了非洲殖民地獨立的前奏。在1957年,英屬的黃金海岸和馬來亞率先獲得獨立。而他在1960年發表了一篇名為《風雲變換》的演講,更進一步推動了獨立運動。繼黃金海岸獨立成加納後,尼日利亞和肯亞分別在1960年和1963年得以獨立。然而,在中東事務上,麥美倫認為英國仍有介入的必要,所以分別在1958年和1960年對伊拉克和阿曼的管治作出干預。 1959年大選 在麥美倫的帶領下,保守黨成功在1959年英國大選中取得勝利,而在下院的多數優勢更從67席增加至107席。正如競選標語說到:「保守黨下的生活好得多了」(Life's Better Under the Conservatives),保守黨的成功無疑是經濟改善的成果。麥美倫自己也評論到:「無疑,容我直截地說,絕大部份國民都從未有過這麼好的生活。」這句說話後來常常被演繹為:「你從未有過這麼好的生活。」(You've never had it so good)不過,不少批評者卻認為,麥美倫任內實際的經濟增長根本十分少,而且增長更受到了軍費開支增加所限制。 辭職 由1963年春天持續至夏天的「普羅富莫事件」對麥美倫政府的威信構成了永久性的打擊,而事件更使到他的病情惡化(那時他被誤診出患有前列腺癌,而此症在當時是不可動手術的)。因此,他在1963年10月18日辭去了首相一職,而首相一職在富爭議性的情況下,由時任外相的亚历克·道格拉斯-休姆接任。當時曾有指控指,麥美倫透過在黨內的重要人物間穿針引線,以確保巴特勒不會被選定為首相的繼任人。 麥美倫在1964年9月淡出政壇,並拒絕接受封為貴族,但他後在1976年願意接受英女皇頒贈的功績勳章。退出政壇以後,他接掌了家族生意,成為了麥美倫出版社的總裁。 晚年 在卸任後的二十年間,麥美倫間中有對政局發表自己的意見,尤其是當戴卓爾夫人擔任保守黨黨魁以後,麥美倫任內的施政再次受到黨內的貨幣主義者抨擊時,麥美倫亦有加以反駁。外界常以為麥美倫曾說過戴卓爾夫人大力推動私有化,是「賤賣家中的銀器」,但他的說話其實是被誤解了。事實上,這句話是他在1985年11月8日,托利黨改革派(Tory Reform Group)在卡爾頓會(Carlton Club)舉行的晚宴上所說的。他的說話內容,大意上是說不論個人,還是國家而言,在遇上經濟困難時出售資產是最平常不過的事,他又道:「首先喬治時代的銀器賣走了,接著是客廳裡的精美家具,最後連加納萊托的名畫也要賣掉。」當指出國內賺錢的鋼材業與鐵路,和英國電訊也相繼私有化時,他說:「它們就像僅餘兩幅的倫勃朗名畫。」 麥美倫的言論發表後引起了廣泛的討論,他也不得不在數天後,親身在上議院澄清自己的言論: 在1984年,麥美倫終於接受了貴族爵位,獲封為斯多克東伯爵和歐文登的麥美倫子爵。其貴族爵位屬世襲貴族爵位,而迄今為止,他是英國歷史上,最後一位被封為世襲貴族的非皇室成員。麥美倫在世的最後一個月時,他這樣回顧道: 麥美倫於1986年卒於薩塞克斯郡塞爾活門(Chelwood Gate)的白樺果園(Birch Grove),享年92歲又322日。他曾一度是最長壽英國首相的紀錄保持者,但這紀錄已在2005年2月14日被卡拉漢超越。 著作 《麦克米伦回忆录》共六卷,中文版1980商务印书馆 《1、风云变幻》1914-1939 《2、战争风暴》1939-1945 《3、时来运转》1945-1955 《4、乘风破浪》1956-1959 《5、指明方向》1959-1961 《6、从政末期》1961-1963 任內記趣 「Supermac」這個綽號最先由政治漫畫家維克多·威茲(Victor Weisz)所起,原意在於諷刺麥美倫,但最後卻事與願違,反而成為了一個中性,甚至是帶有褒義的綽號。麥美倫後來於1962年改組內閣時,威茲曾給他起了另一個綽號「刀子麥克」(Mac the Knife,取自流行歌曲《Mack the Knife》),但這個綽號沒有被廣泛流傳。 麥美倫素以在公眾面前冷靜鎮定和風趣幽默著稱,但他曾在妻子面對表示,自己曾在下議院的首相答問環節中(通常逢星期二舉行)給嚇壞。在1960年9月29日,當麥美倫在聯合國大會發表演說時,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兩次以大聲叫囂和拍打桌面,打斷了他的演說。麥美倫即場回答道:「如果他有話要說,我希望有人能夠把他說的話翻譯過來。」 有一次,工黨的哈羅德·威爾遜指出,有學童窮得沒有穿鞋上學,麥美倫幽默地回應:「如果是威爾遜先生沒有穿鞋上學的話,是因為他的腳太大了!」他的回答隨即引來保守黨議員的發笑。 頭銜 哈羅德·麥美倫,Esq (1894年2月10日—1924年10月29日) 哈羅德·麥美倫,Esq,MP (1924年10月29日—1929年5月30日) 哈羅德·麥美倫,Esq (1929年5月30日—1931年11月4日) 哈羅德·麥美倫,Esq,MP (1931年11月4日—1942年) 哈羅德·麥美倫閣下,MP (1942年—1945年7月26日) 哈羅德·麥美倫閣下 (1945年7月26日—1945年11月) 哈羅德·麥美倫閣下,MP (1945年11月—1964年9月) 哈羅德·麥美倫閣下 (1964年9月—1976年4月2日) 哈羅德·麥美倫閣下,OM (1976年4月2日—1984年2月24日) 斯多克東伯爵閣下,OM,PC (1984年2月24日—1986年12月29日) 參考資料 請參見
《福爾摩斯探案》系列(英國電視影集,1984~1994),演員:大衛·柏克(David Burke,第1-2季)、愛德華·哈德威克(Edward Hardwicke,第3季~) 《名偵探福爾摩斯》,配音員:富田耕生。 《-{zh-hk:神探福爾摩斯; zh-tw:福爾摩斯; zh-cn:大侦探福尔摩斯;}-》及《福爾摩斯:詭影遊戲》,演員:裘德·洛。 《-{zh-cn:神探夏洛克;zh-tw:新世紀福爾摩斯;zh-hk:新福爾摩斯;}-》電視劇,演員:馬丁·費里曼。 《-{zh-hans:基本演绎法; zh-tw:福爾摩斯與華生; zh-hk:福爾摩斯新傳;}-》,演員:劉玉玲。該片中將華生改為女性,因此姓名亦更為瓊安·華生(Joan
《名偵探福爾摩斯》,配音員:富田耕生。 《-{zh-hk:神探福爾摩斯; zh-tw:福爾摩斯; zh-cn:大侦探福尔摩斯;}-》及《福爾摩斯:詭影遊戲》,演員:裘德·洛。 《-{zh-cn:神探夏洛克;zh-tw:新世紀福爾摩斯;zh-hk:新福爾摩斯;}-》電視劇,演員:馬丁·費里曼。 《-{zh-hans:基本演绎法; zh-tw:福爾摩斯與華生; zh-hk:福爾摩斯新傳;}-》,演員:劉玉玲。該片中將華生改為女性,因此姓名亦更為瓊安·華生(Joan Watson) 《憂國的莫里亞蒂》,配音員:小野友樹。 影響 华生醫生的角色對後續的推理小說敘事產生了影響,如阿嘉莎·克莉絲蒂筆下的角色亞瑟·海斯汀(赫丘勒·白羅的夥伴)明顯就跟华生醫生十分類似,都需要偵探向他解釋所有的訊息。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约翰·华生
Creo Parametric:舊稱Pro/ENGINEER,专业的參數實體建模软件,适合做工业设计與機構設計,模具設計。 LIGHTSPACE:也称渲染大师,室内渲染的主力软件。 LIGHTWAVE:主要建模工具。 MAYA和SOFTIMAGE/XSI:主要的角色动画制作软件。
Rhinoceros 3D:专业的NURBS建模软件,适合做工业设计。 SolidWorks:Windows平台下基于特征参数化的CAD软件,适于机械、工业、机构、模具设计等。 设计
在古代中國大陆、台灣日治時期和現在的日本、韓國、朝鮮,一星期以「七曜」來分別命名,星期日叫日曜日(韓語:일요일)。在中国大陆民间、香港、臺灣稱禮拜天或禮拜日,也有簡稱禮拜/拜日。 在國際標準化組織ISO 8601將星期日定為一星期的第七天即最後一天。 在泰国,星期日的代表色是红色。 休息日 现时大多数国家规定星期日为休息日或公眾假期,政府部门、企业大多在星期六、星期日休息。但在东亚地区,对于销售、餐饮、觀光旅游等行业,星期日是生意最好的时间,這些行業大多將休息日訂在星期一。
休息日 现时大多数国家规定星期日为休息日或公眾假期,政府部门、企业大多在星期六、星期日休息。但在东亚地区,对于销售、餐饮、觀光旅游等行业,星期日是生意最好的时间,這些行業大多將休息日訂在星期一。 受旧约圣经的创世纪章节影响,不少基督徒都會在星期日休息,並選擇到教堂作礼拜。(因此星期日得名為禮拜日) 相关
染整加工的目的 根据纤维的材料特性,提高坯纱、坯布的服用性能和使用价值。 关于染整加工的技术又称为染整技术广义的说包括:染色技术、印花技术和技术。 染整加工的基本内容
前处理 染色 印花
Guides Henry, George, 1904. A grammar of Chinyanja, a language spoken in British Central Africa, on and near the shores of Lake Nyasa . Woodward, M. E., 1895. A vocabulary of English-Chinyanja and Chinyanja-English as spoken at Likoma, Lake Nyasa . Society for Promoting
as spoken at Likoma, Lake Nyasa . Society for Promoting Christian Knowledge. Missionários da Companhia de Jesus 1963. Dicionário Cinyanja-Português. Junta de Investigaçôes do Ultramar. 外部連結 Ethnologue - NYANJA: a language of Malawi English / Chichewa (Nyanja) Online Dictionary Chewa Dictionary from Webster's Dictionary
2.0(Teriyaki)发布 1994年4-6月CoSA的10个成员迁往Seattle 1994年9月Aldus被Adobe收购 1995年10月After Effects 3.0(Nimchow)发布 1996年4月After Effects 3.1发布 1997年5月After Effects 3.1 Windows版本(Dancing Monkey)发布 1999年1月After Effects 4.0(ebeer)发布 1999年9月After Effects 4.1(Batnip)发布 2017年底推出 After Effects 2018 CC 插件 After Effects支持插件扩展,用户可选择多种形式的第三方插件,像是用以模拟雨、雪、火真实感的粒子系统等等。 无论是否使用第三方插件,After Effects都可以渲染3D效果。有些3D插件使用基本的After
Adobe After Effects主要用於創建動態圖形和視覺特效。允許使用者以2D或3D中的各種內建工具和第三方外掛程式(插件)創建動畫。After Effects是基於非線性編輯的軟體,透過“層”控制音訊與影片的合成,這意味著每個單獨的媒體對象(影片剪輯,音訊剪輯,靜態圖像等)都有自己獨立的軌道。與此相反的,一些其他的非線性編輯系統使用另一種模式,即只要媒體對象在時間上不重疊,不同的媒體對象都可以佔用相同的軌道,這種方式可以保持專案檔案的簡潔。After Effects採用的層系統廣泛的應用關鍵幀。雖然其他合成軟體,特別是那些採用樹狀或節點的工作模式(如Nuke),更適合管理大量的素材,但是After Effects能夠透過有選擇性地隱藏層或分組來管理有點雜亂的軌道。 主介面由幾個面板組成。最基本的面板為專案面板、合成面板和時間軸面板。專案面板可以導入影片和音訊素材到專案中。時間軸面板可以調整層順序及時間。當前時間的可見專案畫面會顯示在合成面板中。 After Effects中的許多功能與其他Adobe應用程式類似,如Photoshop和Illustrator中的創建圓形、方形、貝茲曲線。After Effects可以導入和處理多種影像格式,以及調整和增加過濾器。 歷史 版本历史 1990年6月CoSA成立 1990年9月PACo开发开始 1991年5月PACo 1.0和QuickPics 1.0发布 1992年2月PACo Producer 2.0发布 1992年4月Lort开发开始 1992年6月Egg开发开始 1993年1月After Effects 1.0发布 1993年5月After Effects 1.1发布 1993年7月CoSA被Aldus收购 1994年1月After Effects 2.0(Teriyaki)发布 1994年4-6月CoSA的10个成员迁往Seattle 1994年9月Aldus被Adobe收购 1995年10月After Effects 3.0(Nimchow)发布
眾所周知佛蒙特人的獨立傾向。佛蒙特是曾經個別獨立的四個州之一(其他的州分別是面积第二大的德州,人口最多的加州與太平洋孤岛夏威夷州)。在國家級的選舉結果中有時會與其他地區完全不同。尤其特別的,佛蒙特是唯一一個州投票給反共濟會黨的州,而佛蒙特由於早年一直支持共和黨,因此也是在總統選舉中4次皆没有把選擇人票投票給二战总指挥总统的四连任的小羅斯福總統的。这仅有兩個州这么做了,(另一個是緬因州)可见他们的骨头精神的独立。 佛蒙特的獨特歷史與傾向獨立的政治思想發起了建立佛蒙特第二共和國的運動,且計畫脫離聯邦。在2007年,大約13%的佛蒙特人口支持佛蒙特脫離聯邦。這個支持率在2005年時只有8%。 地理 佛蒙特州是新英格兰地区的一部分。它东邻新罕布什尔州,西邻纽约州,南邻麻萨诸塞州,向北是加拿大的魁北克省。其面积约为25000平方公里。康涅狄格河是它的東部边界。绿山山脉从南向北纵贯全州。全州约77%的面积是森林,其他的是草地、高原、湖泊、池塘和藻泽湿地。 佛蒙特州的春季短促多雨,夏季凉爽,秋季多色,冬季非常寒冷。尤其北部异常寒冷,往往比同州南部地区冷十度。佛蒙特州是美洲东海岸地区的滑雪圣地。 秋季,佛蒙特州的山丘被糖枫树葉染成红色、橙色和金色。这些不同的颜色不是由不同的树种形成的,而是由不同的土壤和气候导致的。 经济 在过去两个世纪中,佛蒙特州的人口大增又大减。一开始在这里定居的是农民、伐木人和猎人。许多农民后来迁移向西方的大平原地区。同时由于过度采伐林木业也下降。这些人口损失给佛蒙特州的经济带来了一定的打击,但同时也使这里的土地和森林得到恢复。由于佛蒙特州没有工业,它避免了一些20世纪工业带来的问题。今天佛蒙特州的大多数森林是再植森林。 牛奶工业是佛蒙特州最大的农业收入来源。佛蒙特州的奶制品被出口到全世界。佛蒙特州美丽的自然和宽容的气氛吸引了许多自由思想主义者、独一无二的公司和小工业。旅游业、许多夏季宿营地、家具制造业和滑雪是佛蒙特州财政来源的重要方面。许多人到这里来钓鱼和长途跋涉。一些著名的驯马表演很受欢迎。高尔夫球近几年来发展很大。 若伦德是美国传统的大理石雕塑中心。 近几年中佛蒙特州在考虑在廉价的、自然的土地上建造公寓。此外州政府试图防止丧失其奶制品工业。 人口 2000年佛蒙特州有608,827居民。州府是蒙彼利埃,最大的城市是伯林顿。佛蒙特州是美国人口最少的州之一。大约96.8%的人是白人,0.5%是黑人,0.4%是印第安人,0.9%是亚洲人。按1997年的统计大约9.7%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重要城市 班寧頓(Bennington) 伯林顿(Burlington)美國資訊業巨人IBM在此設有八吋晶圓廠與相關研發單位,城中2/3的居民工作與IBM息息相關。 科尔切斯特(Colchester) 埃塞克斯(Essex) 哈特福德(Hartford) 曼彻斯特(Manchester) 米德尔伯里(Middlebury) 蒙彼利埃(Montpelier) 纽波特(Newport) 诺威治(Norwich) 拉特兰(Rutland) 圣奥尔本斯(St. Albans) 圣约翰斯堡(St. Johnsbury) 南伯林顿(South Burlington) 斯普林菲尔德(Springfield) 斯托(Stowe) 温莎(Windsor) 都会区(镇区级统计) 都会区(县级统计) 镇 佛蒙特州的“镇”()是“行政镇区”()归类为“小行政单位”()。佛蒙特州大部分地方都是“镇”管辖除了“市”()和极小部分的“非建制地区”()。“镇”和“自治体”()是不一致有重叠。
在过去两个世纪中,佛蒙特州的人口大增又大减。一开始在这里定居的是农民、伐木人和猎人。许多农民后来迁移向西方的大平原地区。同时由于过度采伐林木业也下降。这些人口损失给佛蒙特州的经济带来了一定的打击,但同时也使这里的土地和森林得到恢复。由于佛蒙特州没有工业,它避免了一些20世纪工业带来的问题。今天佛蒙特州的大多数森林是再植森林。 牛奶工业是佛蒙特州最大的农业收入来源。佛蒙特州的奶制品被出口到全世界。佛蒙特州美丽的自然和宽容的气氛吸引了许多自由思想主义者、独一无二的公司和小工业。旅游业、许多夏季宿营地、家具制造业和滑雪是佛蒙特州财政来源的重要方面。许多人到这里来钓鱼和长途跋涉。一些著名的驯马表演很受欢迎。高尔夫球近几年来发展很大。 若伦德是美国传统的大理石雕塑中心。 近几年中佛蒙特州在考虑在廉价的、自然的土地上建造公寓。此外州政府试图防止丧失其奶制品工业。 人口 2000年佛蒙特州有608,827居民。州府是蒙彼利埃,最大的城市是伯林顿。佛蒙特州是美国人口最少的州之一。大约96.8%的人是白人,0.5%是黑人,0.4%是印第安人,0.9%是亚洲人。按1997年的统计大约9.7%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重要城市 班寧頓(Bennington) 伯林顿(Burlington)美國資訊業巨人IBM在此設有八吋晶圓廠與相關研發單位,城中2/3的居民工作與IBM息息相關。 科尔切斯特(Colchester) 埃塞克斯(Essex) 哈特福德(Hartford) 曼彻斯特(Manchester) 米德尔伯里(Middlebury) 蒙彼利埃(Montpelier) 纽波特(Newport) 诺威治(Norwich) 拉特兰(Rutland) 圣奥尔本斯(St. Albans) 圣约翰斯堡(St. Johnsbury) 南伯林顿(South Burlington) 斯普林菲尔德(Springfield) 斯托(Stowe) 温莎(Windsor) 都会区(镇区级统计) 都会区(县级统计)
Publishing) Fortson, Benjamin W. (2004) Indo-European Language and Culture.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ing. Hübschmann, Heinrich (1875) "Über die Stellung des armenischen im Kreise der indogermanischen Sprachen," Zeitschrift für Vergleichende Sprachforschung 23.5-42. English translation Mallory, J. P. (1989) In Search of the Indo-Europeans: Language, Archaeology and Myth. London: Thames & Hudson. Vaux, Bert. 1998. The Phonology of Armenian. Oxford: Clarendon Press. Vaux, Bert. 2002.
Paris: Honoro Champion. Clackson, James. 1994. The Linguis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Armenian and Greek. London: Publications of the Philological Society, No 30. (and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ing) Fortson, Benjamin W. (2004) Indo-European Language and Culture.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ing. Hübschmann, Heinrich (1875) "Über die Stellung des
反日情绪 南京大屠杀 731部队
第二次世界大战 反日情绪 南京大屠杀
其中θ為A和B的角度 向量A和自己的数量积為 因此 這也是向量欧几里得距离的公式。 拓扑学 拓扑学的平面定義為是唯一的曲面。 若從平面中移除任何一個點,剩下的空間仍然是連通空間,但已不是單連通空間。 圖論 在圖論中,平面圖是指可以嵌入在平面中的图,也就是圖可以畫在平面上,圖的各邊只會在端點相交。換句話中,可以在平面上畫出此圖,圖的各邊不會互相交叉。這様的圖稱為平面图。 相關條目 次元
這也是向量欧几里得距离的公式。 拓扑学 拓扑学的平面定義為是唯一的曲面。 若從平面中移除任何一個點,剩下的空間仍然是連通空間,但已不是單連通空間。 圖論 在圖論中,平面圖是指可以嵌入在平面中的图,也就是圖可以畫在平面上,圖的各邊只會在端點相交。換句話中,可以在平面上畫出此圖,圖的各邊不會互相交叉。這様的圖稱為平面图。 相關條目
马来西亚 菲律宾 参考文献 东南亚 亞洲經濟 地域政治並稱 名数4 现代经济史 以动物作比喻
泰国 马来西亚 菲律宾 参考文献 东南亚 亞洲經濟 地域政治並稱 名数4 现代经济史 以动物作比喻
of Professional Landscape Designers American Socie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s UK Landscape Institute North American
American Socie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s UK Landscape Institute North American Rock Garden Society homepage Scottish Rock Garden Club homepage The Gardeners
只要去除了燃燒四面體中的任何一項,火就會熄滅。以一個天然氣為燃料的火焰為例,以下方式中的任何一個都可以滅火。 將天然氣關閉,移除燃料。 將火焰整個蓋住,使火焰悶燒,消耗氧氣,產生二氧化碳。 沖水,快速的將熱量移除,用力的吹火焰,使正在燃燒的氣體離開燃料源,也是一個方法。 將阻燃劑(如海龍)加到火焰中,阻燃劑可以減緩化學反應,讓燃燒速率慢到無法持續链反应。 若加快燃燒的速度,火會變強烈。這類的作法包括依反應式的比例平衡燃料和氧化劑的量,提高環境溫度,因此可以靠燃燒的發熱來繼續燃燒,或是加入催化劑使燃料和氧化劑更容易反應。 火焰 火焰是反應的氣體及固體的混合物,會釋放可見光、紅外線甚至是紫外線,其發射光譜依燃燒物質的化學成份及中間產物而定。大部份的情形,例如燃燒像木頭等有機物質,或是氣體的不完全燃燒,白熾的炭黑形成熟悉的橙紅色火焰 。這類火焰的光譜為連續光譜。氣體的完全燃燒會有淺藍色的火焰,原因為火焰中形成的激發態分子的各種電子躍遷產生的單一波長輻射。火焰一般是和氧氣有關,但氫氣在氯氣中燃燒也會產生火焰,生成氯化氫。其他混合後燃燒會產生火焰的氣體包括氟氣和氫氣,以及太空船的燃料聯氨和四氧化二氮。 火焰的發光相當複雜,炭黑、氣體及燃料粒子會產生黑體輻射,不過炭黑粒子太小,無法近似為理想的黑體,氣體的原子及分子由激態回到基態時也會釋放光子。大部份的輻射是在可見光及紅外線的範圍內,其顏色依在黑體輻射的溫度而不同,也和化學物質的發射光譜有關。火焰主要的顏色和溫度有關,在一般森林大火的照片中,就可以說明這些差異,例如靠近地面處,也就是大部份燃燒進行的區域,火焰是白色(一般有機物質燃燒產生最高溫的顏色)或是黃色。在黃色的區域以上,火焰變成橘色或是紅色,溫度慢慢降低,在紅色區域以上,已不再有燃燒反應.未燃燒的碳粒形成可見的黑煙。 在一般重力下火焰的形狀和對流有關,一般火焰的炭黑會漂到火焰的最上方,就像蠟燭的火焰一様,並且發出紅色。若在微重力或是無重力的環境中,例如外太空,沒有對流現象,火焰會變成圓球形,而且會更藍,而且燃燒效率更高(不過若沒有持續的移動,火焰會因為燃燒後的產物在微重力下無法快速釋放,而使火焰熄滅。兩者的差異有許多不同的解釋,最有可能的是其溫度非常均勻,沒有產生碳黑,而且造成了完全燃燒。NASA在太空中進行的實驗說明在微重力下的可以比一般重力下的沖焰讓更多的炭黑完全氧化,因為微重力下的反應機制和一般重力下的反應機制不同。這些發現在應用科學及工業上有應用價值,包括可以提高。 熱 火會產生熱,或是因熱接觸會有能量的轉移。 火和火焰的典型溫度 氫氧焰:約2,000°C(3,600°F 2,273.15°K)以上 本生燈焰:約1,300°C(2,372°F 1,573.15°K)至1,600°C(2,912°F 1,873.15°K) 焰:1,300°C(2,372°F 1,573.15°K) 蠟燭焰:1,000°C(1,832°F 1,273.15°K) 悶燒的香煙: 沒有抽煙時的溫度:點燃部份的兩側:400°C(752°F 673.15°K),點燃部份的中間:585°C(1,085°F 858.15°K)
1,373.15°K) 亮橘色:1,200°C(2,192°F 1,473.15°K) 白色 一般白色:1,300°C(2,372°F 1,573.15°K) 亮白色:1,400°C(2,552°F 1,673.15°K) 刺眼:1,500°C(2,732°F 1,773.15°K) 控制火 原始人類對火的使用 使用火來提供熱和光是人類早期偉大的成就之一。早期的人類從自然界產生的火源中保留火種。後來學會使用钻木取火,通過將尖木棍對著木材快速旋轉,摩擦生熱,取得火源。有以手鑽者,有以者。亦有通过敲击燧石的方式来获得火。學會用火使人類能夠到氣候較冷的地區定居。火被用于烹飪较易消化的熟食、照明、提供溫暖、驱赶野兽、熱處理材料等等。考古學研究显示,生活在170万年前的中国元谋人就能有控制地用火。近東人類於79萬年前就能自己生火。但使用火的技能約到四十萬年前才普及。 近代人類對火的使用 燃燒木材是最早的生火方式。树木自古提供人類需要的很多能源(如:篝火、火炬),故稱柴或柴火。不同的樹木造就不同的柴火。《调鼎集·火》列举各種木柴烹煮:“桑柴火:煮物食之,主益人。又煮老鸭及肉等,能令极烂,能解一切毒,秽柴不宜作食。稻穗火:烹煮饭食,安人神魂到五脏六腑。麦穗火:煮饭食,主消渴润喉,利小便。松柴火:煮饭,壮筋骨,煮茶不宜。栎柴火:煮猪肉食之,不动风,煮鸡鸭鹅鱼腥等物烂。茅柴火:炊者饮食,主明目解毒。芦火、竹火:宜煎一切滋补药。炭火:宜煎茶,味美而不浊。糠火:砻糠火煮饮食,支地灶,可架二锅,南方人多用之,其费较柴火省半。惜春时糠内入虫,有伤物命。”。 到了現代,人類利用火力發電,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為燃料產生電力,火力發電約佔總發電量的七成。而汽油及柴油等化石燃料也是汽車、機車其至飛機的能量來源。 火和古代傳統文化 火和燃燒常用於宗教儀式和象徵。一般至少有兩種意義: 火和水都代表潔淨、消毒,比方說在沒有消毒藥水的情況下,用來挑刺的針必須先過火以免傷口感染;《聖經·以賽亞書》中,撒拉弗在異象中用火剪從壇上取下紅炭來潔淨以賽亞嘴唇不潔之罪。 燃燒代表將東西寄往靈界,比方說中國民間信仰常常為祖先燒冥錢(或稱紙錢或金銀紙,廣東稱之為陰司紙)、紙車子、紙房子等,希望死者在陰間不致缺乏;道教的疏文在儀式近末尾時會被焚燒,以上達天庭;佛教的密宗有火供(或稱護摩法),通過燃燒供品來供養佛菩薩、火神等。 瑣羅亞斯德教認為,火是阿胡拉·馬自達最早創造出來的兒子,象徵神的絕對和至善,其廟中都有祭台點燃神火,也被稱為「拜火教」。 古代人們理解大自然,嘗試為自然現象分類、總結時往往認為火是其中一個不可分割的元素。古希臘人認為世界上所有的物質是由空氣、水、泥土和火以不同的比例混合組成的。火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五行之一。五行相生相剋,其中木生火、火生土、水剋火、火剋金。天干的丙、丁為火。中醫常說上火(廣東稱之為熱氣)、去火等,後來被發現跟西醫的發炎有關。 中國民間傳說中發現火的燧人氏有被列為三皇之一,古称火为“阳之精”。《後漢書》志第十四:“火者,阳之精也。”。明朝思想家顾炎武反对用石取火,他认为用火石取火都会影响寿命。他说:“古人用火必取之木,而复有四时五行之变。《素问》黄帝言:壮火散气,少火生气。季春出火,贵其新者少火之义也。今日一切取之于石,其性猛烈而不宜人,病痰之多,年寿自减,有之来矣。”。 此外,火作為一種象徵物常常出現在文學及宗教領域中。《聖經·使徒行傳》中,聖靈被喻為舌頭如火焰顯現並降臨;《聖經·創世記》提到,上帝將亞當夏娃趕離伊甸園時,在伊甸園的東邊安設了基路伯和四面轉動發火焰的劍。 火遇可燃物便能一路沿燒下去,例如三國故事知名的「火燒連環船」,因此火具有「傳承」之意,俗稱「薪火相傳」。在近代有奧林匹克聖火傳遞的儀式,有傳承火焰、生生不息的意義。 參見 火焰 火災 熱能 滅火器
曹長青 根據曹長青的說法,王丹在秦城监狱期間,曾寫出了13万字交代材料,对近五百人作了几十万字的有罪诬陷,其中包括2014年逝去的陈子明。王丹未回應此事。 2014年7月27日,王丹因向中華民國政府要求返台就醫一事引發爭議,對此曹長青在個人臉書批評王丹。 封從德 2014年8月20日,封從德在《時報周刊》的專訪中說,「中共實際上明裡暗裡結構性地推波助瀾,推明星以燬民運,二十幾年屢試不爽,民運組織幾無招架之力」,王丹即是此類「明星領袖」之一;他同時批評,愛作秀的明星也愛塗改歷史,「六四屠城之前,群情激憤萬眾一心,就比誰都激進和高調;屠城之後,規避責任,就塗改得之前就比誰都溫和」,他的著作《六四日記》與本年7月他在《開放雜誌》發表的文章即有細述《王丹回憶錄》如何纂亂史實,王有才、熊焱、劉剛等等許多當事人的回憶亦多有見證;他還說,若王丹真有高度的防共意識,王丹應該好好規勸其學生如陳為廷,別在不同場合都穿著共產黨領袖馬克思、列寧、切格瓦拉頭像的T恤,更不要一方面號稱防止未來的中共滲透、一方面卻現在就全文高歌共產黨的黨歌《國際歌》。 唐柏橋 2014年,六四民運人士唐柏橋指控王丹可能私吞陳水扁政府時代所支持大陸民運的20萬美元,甚至還涉嫌私吞由天安門一代所成立的「中國青年人權獎」基金,批評王丹只是一個熱衷特權的共青團幹部。王丹不作回應。2014年8月15日,王丹在臉書影射,唐柏橋是「在海外民運中非常邊緣的、聲譽很差的人」;同日,唐柏橋勸告王丹,如果有志從事民主政治,就要學會面對質疑和批評,否則將成為笑話。 言論爭議 抱怨台灣房子像鴿子籠 2014年7月,王丹在臉書表示:「這次回來台灣,要找新的住處。於是上591看看。在美國住慣了大房子,成天樓上樓下跑,動不動就院子裡走走的我,真是越看越傷心啊。明明不是鴿子,但是要回到鴿子籠裏面了。」 返台就醫的言論爭議 2014年7月,王丹懷疑自己有腦部腫瘤,以美國治療費用太高為由,要求台灣政府專案處理,協助他返台就醫,被台灣民眾及媒體認為是享受特權,有些人上王丹的臉書留言發表不同看法,然而王丹不但在臉書上封鎖及刪除這些言論,還暗指這些留言不乾淨。 其他發言 2013年1月29日下午,王丹在-{余杰}-歡迎茶會上表示,他日前和法國外交部的人會面談天,問及法國方面對現任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政治改革的看法,法國人「大笑」稱不相信習近平會政治改革。王丹又說,雖然八九民運被打壓,但從沒見過像-{余杰}-遭受過的毒打酷刑,近來中國大陸也不斷傳出異議人士或維權人士遭受酷刑,「顯然是內部政策。」王丹強調,中國大陸在經濟崛起之時,對異議人士的迫害反而更加收緊,「國家暴力上升到法西斯性質的黑社會化。」6月,與胡平、沈彤、-{余杰}-一起成立拉清單網站。11月8日,在台中一中進行專題演講,在只能容納200人的會場擠進370人,創下台中一中科學館單一場演講最高人次紀錄,其中並有50位台中女中同學共襄盛舉。 2014年3月19日,王丹和吾尔开希在中華民國爆發太陽花學運時前往学生占领的立法院議場给予声援,並大力支持佔領學生,其臉書也成為學運的資訊發信站。 性騷擾爭議 2023年6月2日,在台灣接連爆出政界性騷擾醜聞的風波當中,一名男子李元鈞也在個人臉書頁面爆出他在2014年6月4日在台中被王丹邀請至美國,在美國時間6月6號時在一同下榻於紐約法拉盛飯店時被強吻以及強暴未遂,並在接續的七天的行程中持續遭到言語騷擾。6月3日,另一名男子徐豪謙在臉書上發出長文,宣稱自己曾遭王丹「不止一次」性騷擾,踢爆13年前,徐在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就讀時,王丹曾經在KTV當著男友的面,將右手伸進他的衣服內撫摸他的腰。王丹隨後駁斥這些指控,稱「與他的認知和記憶有巨大落差」、「性騷之事完全不存在」。對於清大人社系系友的事件,清大表示性平會近期確實有收到疑似性平知會通報,而校方也已向教育部進行校安通報。 著作 音樂劇 《很久沒有敬我了你》- 國家兩廳院新任董事長 王董 相關條目 對話中國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自由亞洲電台-王丹热邮 (已停刊) 王丹文集 台灣會客室-王丹時間 對話中國 Dialogue China 官方網站 D W W W 北高联遭通缉人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革命宣传煽动罪罪犯 中华人民共和国阴谋颠覆政府罪罪犯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權活動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共主義者
曹長青 根據曹長青的說法,王丹在秦城监狱期間,曾寫出了13万字交代材料,对近五百人作了几十万字的有罪诬陷,其中包括2014年逝去的陈子明。王丹未回應此事。 2014年7月27日,王丹因向中華民國政府要求返台就醫一事引發爭議,對此曹長青在個人臉書批評王丹。 封從德 2014年8月20日,封從德在《時報周刊》的專訪中說,「中共實際上明裡暗裡結構性地推波助瀾,推明星以燬民運,二十幾年屢試不爽,民運組織幾無招架之力」,王丹即是此類「明星領袖」之一;他同時批評,愛作秀的明星也愛塗改歷史,「六四屠城之前,群情激憤萬眾一心,就比誰都激進和高調;屠城之後,規避責任,就塗改得之前就比誰都溫和」,他的著作《六四日記》與本年7月他在《開放雜誌》發表的文章即有細述《王丹回憶錄》如何纂亂史實,王有才、熊焱、劉剛等等許多當事人的回憶亦多有見證;他還說,若王丹真有高度的防共意識,王丹應該好好規勸其學生如陳為廷,別在不同場合都穿著共產黨領袖馬克思、列寧、切格瓦拉頭像的T恤,更不要一方面號稱防止未來的中共滲透、一方面卻現在就全文高歌共產黨的黨歌《國際歌》。 唐柏橋 2014年,六四民運人士唐柏橋指控王丹可能私吞陳水扁政府時代所支持大陸民運的20萬美元,甚至還涉嫌私吞由天安門一代所成立的「中國青年人權獎」基金,批評王丹只是一個熱衷特權的共青團幹部。王丹不作回應。2014年8月15日,王丹在臉書影射,唐柏橋是「在海外民運中非常邊緣的、聲譽很差的人」;同日,唐柏橋勸告王丹,如果有志從事民主政治,就要學會面對質疑和批評,否則將成為笑話。 言論爭議 抱怨台灣房子像鴿子籠 2014年7月,王丹在臉書表示:「這次回來台灣,要找新的住處。於是上591看看。在美國住慣了大房子,成天樓上樓下跑,動不動就院子裡走走的我,真是越看越傷心啊。明明不是鴿子,但是要回到鴿子籠裏面了。」 返台就醫的言論爭議 2014年7月,王丹懷疑自己有腦部腫瘤,以美國治療費用太高為由,要求台灣政府專案處理,協助他返台就醫,被台灣民眾及媒體認為是享受特權,有些人上王丹的臉書留言發表不同看法,然而王丹不但在臉書上封鎖及刪除這些言論,還暗指這些留言不乾淨。 其他發言 2013年1月29日下午,王丹在-{余杰}-歡迎茶會上表示,他日前和法國外交部的人會面談天,問及法國方面對現任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政治改革的看法,法國人「大笑」稱不相信習近平會政治改革。王丹又說,雖然八九民運被打壓,但從沒見過像-{余杰}-遭受過的毒打酷刑,近來中國大陸也不斷傳出異議人士或維權人士遭受酷刑,「顯然是內部政策。」王丹強調,中國大陸在經濟崛起之時,對異議人士的迫害反而更加收緊,「國家暴力上升到法西斯性質的黑社會化。」6月,與胡平、沈彤、-{余杰}-一起成立拉清單網站。11月8日,在台中一中進行專題演講,在只能容納200人的會場擠進370人,創下台中一中科學館單一場演講最高人次紀錄,其中並有50位台中女中同學共襄盛舉。 2014年3月19日,王丹和吾尔开希在中華民國爆發太陽花學運時前往学生占领的立法院議場给予声援,並大力支持佔領學生,其臉書也成為學運的資訊發信站。 性騷擾爭議 2023年6月2日,在台灣接連爆出政界性騷擾醜聞的風波當中,一名男子李元鈞也在個人臉書頁面爆出他在2014年6月4日在台中被王丹邀請至美國,在美國時間6月6號時在一同下榻於紐約法拉盛飯店時被強吻以及強暴未遂,並在接續的七天的行程中持續遭到言語騷擾。6月3日,另一名男子徐豪謙在臉書上發出長文,宣稱自己曾遭王丹「不止一次」性騷擾,踢爆13年前,徐在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就讀時,王丹曾經在KTV當著男友的面,將右手伸進他的衣服內撫摸他的腰。王丹隨後駁斥這些指控,稱「與他的認知和記憶有巨大落差」、「性騷之事完全不存在」。對於清大人社系系友的事件,清大表示性平會近期確實有收到疑似性平知會通報,而校方也已向教育部進行校安通報。 著作 音樂劇 《很久沒有敬我了你》- 國家兩廳院新任董事長 王董 相關條目 對話中國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自由亞洲電台-王丹热邮 (已停刊) 王丹文集 台灣會客室-王丹時間 對話中國 Dialogue China 官方網站 D
Mortuary & Cemetery) ,中式凉亭顶设计,两侧设有花瓶供瞻仰者献花。墓碑正方刻有方先生的侧面头像、生卒日期,及其语录“人生的价值在不断的追求之中。追求自然的和谐,追求身心的完美,追求思想的超越”的亲笔手迹。墓碑碑面刻有其父母、他和李淑嫻夫妻、儿子方哲的名字和生卒年代(李未亡无卒年)。 著作 电子版《方励之文集》共六卷,《方励之文集》编辑和出版委员会,二О一七年六月初版,二О一八年十二月增订。 家庭 妻子李淑娴,曾在北大物理系任教,两人於1961年結婚。育有二子,長子方克1963年生,現居美國;次子方哲1968年6月21日出生,2007年10月25日下午4時左右在其任職之亞利桑那大學駕車時出車禍身亡。 其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讯社中国新闻社旗下的《中国新闻周刊》在2013年4月15日以再現「中央媒體播出胡耀邦訃告的全過程」方式,對胡表達紀念之意,其中提到了参与「六四」的民運人士王丹、方勵之、李淑嫻等人的名字。 参考文献 引用 来源 书籍 《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台台史(1958-2001)》,306-307頁,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年7月初版,ISBN 978-7-5046-5540-0 《方勵之自傳:天體物理的開拓者,民主的啟蒙者》,方勵之 著,天下文化,2013年4月30日初版,ISBN 9789863201878 《方勵之紀念文集‧科學卷》,王作躍、王樹軍 編著,明鏡出版社,2014年4月2日初版,ISBN 978-1-940004-59-4 《方勵之紀念文集‧人文卷》,方勵之紀念文集編輯委員會,明鏡出版社,2016年3月初版,ISBN 978-1-63032-810-8 外部链接 方励之的个人主页 方勵之李淑嫻訪談錄,1991年6月4日 華夏文集《方励之文集》 中國数字时代《蕭强:踏花歸去-獻給方勵之老師》 自由亞洲電台《陳破空:濤聲依舊-追憶方勵之》 参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持不同政见者列表 六四天安门事件 Li励之 杭州人 北京大學校友 中国共产党党员 (1955年入党)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理学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文学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活动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
編著,明鏡出版社,2014年4月2日初版,ISBN 978-1-940004-59-4 《方勵之紀念文集‧人文卷》,方勵之紀念文集編輯委員會,明鏡出版社,2016年3月初版,ISBN 978-1-63032-810-8 外部链接 方励之的个人主页 方勵之李淑嫻訪談錄,1991年6月4日 華夏文集《方励之文集》 中國数字时代《蕭强:踏花歸去-獻給方勵之老師》 自由亞洲電台《陳破空:濤聲依舊-追憶方勵之》 参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持不同政见者列表 六四天安门事件 Li励之 杭州人 北京大學校友 中国共产党党员 (1955年入党)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理学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文学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活动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 中国天文学会理事 中国天文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天文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物理学会理事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常务理事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右派分子 六四民主人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革命宣传煽动罪罪犯
顯教與密教 顯教與密教并不是佛教教理的区分,而是修行方法和传授方式的区分。大乘佛教發展到後期,吸收了印度傳統的婆羅門教的一些理論和方法,發展出密乘。這一派認為其他教法都是如來的「方便」說法,而本派的教法是如來所宣的「真實密意」,不可輕易示人,需秘密傳授,因此稱本派為「密教」,稱所有其他宗派為「顯教」。藏傳佛教尽管顯密双修,但被认为是今天密教的主流。汉传佛教以顯教为主,但也包括了密教宗派。 参考文献 孙英刚:〈佛教与阴阳灾异:武则天明堂大火背后的信仰及政争〉。 参见 佛教宗派 漢傳佛教 藏传佛教 上座部佛教 大乘佛教 小乘佛教 中國佛教史 中国佛教协会 中国佛教百科全书 中国四大佛教名山 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7世纪左右,佛教传入青藏高原。藏傳佛教始於松贊干布時期,由毗俱底公主自尼泊爾和唐朝文成公主自中原將佛教傳入西藏。在赤松德贊時期,印度佛教僧侶寂護將印度佛教及隨瑜伽行自續派傳入西藏。蓮花生大師來到西藏,制伏本地原始苯教,同時也接受了部分苯教內容,逐漸建立了密教的基礎。藏傳佛教經過朗達瑪滅佛運動的破壞後重新振興,並逐漸形成宁玛派(俗称红教)、萨迦派(俗称花教)、噶举派(俗称白教)等,后扩展到蒙古等地,信众包括藏族、蒙古族、裕固族、门巴族、珞巴族、土族。 南传佛教 由古印度向南方傳播的南传佛教于公元前3世紀已由孔雀王朝傳入錫蘭,11世紀傳至緬甸阿努羅陀王朝,其勢力使南傳佛教滲入暹羅北部和中部地區。經過錫蘭於12世紀傳致暹羅。14世紀中葉老撾國王法昂娶柬埔寨吳哥王的女兒為妻並引入南传佛教,從而傳播遍布於整個湄公河流域。南傳上座部佛教有史料可征的約在7世紀中由緬甸傳入中國雲南地區。最初經典只口耳相傳。約在11世紀前後,泰潤文書寫的佛經經緬甸傳入西雙版納,至南宋景炎二年傣文創製後始有刻寫貝葉經文。現在雲南地區上座部佛教以傣族地區爲代表,可分為潤、擺庄、多列、左祗四派。 不同佛教教理在中国的传播 大乘佛教 大乘佛教大約是公元1世紀左右從古印度部派佛教中的大眾部發展出來的,其教理有較大的發展。大乘佛教認為自己的教法是廣度眾生的大舟,而以往的其他所有佛教宗派只能滿足於自我解脫,因此稱自己這一派為「大乘」,而所有上座部與大眾部教派都被他們稱為「小乘」。地理位置上劃分的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被笼统地划分为大乘佛教,尽管漢傳佛教其实也包括了小乘佛教的宗派。 上座部佛教 上座部佛教即为按地理位置上劃分的南傳佛教,也即为被大乘佛教徒称之为的小乘佛教。上座部佛教并不接受“小乘”之称谓,而自称上座部佛教。南傳佛教传入中国的上座部佛教仅限于雲南地區,以傣族地區爲代表,并不包括在汉传佛教中。 小乘佛教 尽管南傳佛教传入中国的上座部佛教并不被包括在汉传佛教中,但自西域传入中原的汉传佛教自身也存有被称为小乘佛教的上座部佛教:俱舍宗和成實宗。因为历史原因,这两个宗派今天仍然被称为小乘。 顯教與密教 顯教與密教并不是佛教教理的区分,而是修行方法和传授方式的区分。大乘佛教發展到後期,吸收了印度傳統的婆羅門教的一些理論和方法,發展出密乘。這一派認為其他教法都是如來的「方便」說法,而本派的教法是如來所宣的「真實密意」,不可輕易示人,需秘密傳授,因此稱本派為「密教」,稱所有其他宗派為「顯教」。藏傳佛教尽管顯密双修,但被认为是今天密教的主流。汉传佛教以顯教为主,但也包括了密教宗派。
罗斯托夫克里姆林 托博爾斯克克里姆林 图拉克里姆林 普斯科夫克罗姆 科洛姆纳克里姆林 扎賴斯克克里姆林
图拉克里姆林 普斯科夫克罗姆 科洛姆纳克里姆林 扎賴斯克克里姆林 亞歷山德羅夫克里姆林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香港是國共鬥爭的戰場,在他初任大律師時曾替一批親中共的工會工人辯護,這當然可以視為律師工作的中立特質,誰人來聘便為誰辯護,但在當時的政治氣氛裏為左派工人辯護毫無疑問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有說這是李柱銘及後被委以基本法起草委員的原因之一。 1985年參與立法局法律界功能組別選舉。同年成為香港立法局非官守議員,並從1985年至1991年成為香港法律改革委員會委員,協助香港法律從殖民地法律改革至代議政制,及推動法律雙語化的工作。1988年至1991年獲委任為香港消費者委員會主席。 六四事件後成為香港民主運動領袖 1985年他被委任成為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的成員,六四事件发生後因反對中共血腥鎮壓民運而以「不為一個盡失人心的政府做事」為由與司徒華一起退出草委会,但草委會未直接批准他们的退出,中共有關部門反而高調宣佈解除二人之草委資格。之後李柱铭與其他同志者开始致力于推动香港的民主發展,以及嘗試推動大陸民主化。1990年李柱銘創立香港首個政黨香港民主同盟(港同盟),並出任主席。由於黨綱包括要求大陸平反八九民運,所以一直被中共政府認為是搞對抗的人,開始打壓他及港同盟黨員,包括沒收回鄉證,不邀请其黨員出席任何中共举办的活動等。 李柱铭成功帶領民主派在1991年和1995年香港立法局選舉中大勝,民主派取得立法局的主導權,以致部分原親港英當局的議員成立啟聯資源中心(今日自由黨前身)和親中的民建聯結盟,並與之抗衡。1994年港同盟與匯點合併成為民主黨,李柱铭繼續擔任主席直至2002年底,因黨章對主席任期規定而結束,領導港同盟/民主黨長達十三年。不過,直到2008年離開立法會前,李柱銘一直是香港民主派的領袖。 九七前關注香港前途 1989年7月5日,李柱铭说:“我们不能假设联合声明像圣经一样不可违背。英国与中国应该重新探讨,为香港达成一个比1984年时所订的声明更好的协议。”1990年6月6日,李柱铭在呈交给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的书面证供说,“美国应当迅速就港人的政治意愿,制订一套特定的政策。”“美国现行那一套认为中英联合声明代表着中、英、港三方面意愿的政策已不再正确。中、英、港三角组合的底部已经散开,代表着美国需就港人意愿另定政策。美国政府的决定,包括贸易、移民、难民和国际关系,将对香港产生深远影响。” 1993年11月25日,李柱铭访问加拿大和美国两星期,他说:“赞赏美国国会通过的香港法案,这样就使视香港为独立政治实体。” 1994年10月26日,美国纽约时报刊出李柱铭的文章:“美国作为世界民主的大旗手,英国作为我们香港的宗主国,应該站出来抵抗北京的欺壓和凌辱,最好的起点便是说服最后一任港督彭定康,运用其近乎独裁的权力,加强民主体制和保护人权,彭定康既然拥有英国殖民地法律的手段,就必须推进和建立这些制度。” 1996年4月17日,李柱铭抵达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區,他承认向美国争取把香港问题国际化,呼吁国际亦应给予中国压力,以保证香港政权移交后得以高度自治。李柱铭引用美国在1992年制订的美国香港法案,要求美国不能在香港问题上袖手旁观。李柱铭说:“如果没有国际间强大的压力,中方有可能破坏1984年与中方达成的协议,香港将不能得到一国两制下的高度自治。如果美国总统不能即时见他,可能会给同情香港人士一种错觉,以为美国不重视香港。”4月26日,李柱铭在联合国总部举行记者招待会:“中英双方都是违反了联合声明,导致香港最后未能真正高度自治。其实熟悉香港问题的人都会同意,香港问题迈向国际化,是不能逆转的趋势。而且,美国今后对香港政局的关注,尤其是针对临时立法会及谁人是候任行政首长,将是国际社会极关注的课题。” 1997年2月25日,李柱铭结束了访问欧洲八国之行,回到香港对记者说:“我向英国外相聂伟敬建议,将临时立法会是否违反联合声明问题,交给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转介国际法庭仲裁。这样英方毋须中国政府合作,亦可单方面要求国际法庭仲裁临立会的合法性。” 關注中國大陸人權 1989年八九民運,以中共血腥鎮壓屠殺告終。1989年6月23日,李柱铭在美国众议院人权委员会听证会上说:“英国将550万香港人交还中国,就像二次大战时将550万犹太人交还给纳粹德国。”“……各国增加贸易制裁中国政府。”“……贸易制裁有可能推翻恐怖政府,或者改变现行政策。” 1989年12月初,李柱铭接受亚洲华尔街日报访问时说,不能接受目前在中国大陆的政权。 1991年9月20日,李柱铭向路透社记者说:“中共政权在1997年之前注定倒台……中国可能发生内战。” 李柱銘雖然作為香港民主派領袖,並長期擔任立法會議員,但因包括要求平反六四事件及促進中國人權等的政治理念而被拒絕進入中國大陸。他及民主黨支持一國兩制,承認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這也是他當年獲委任而成為基本法草委的一個原因。李柱铭反對中共中央政府直接影响香港事務,堅持认为中央應該嚴守“港人治港”的允诺,李柱铭個人認為,這就是一國兩制的原意。雖然這樣,但他仍一直被親共人士指责,批评其“只談兩制,不談一國”,加上他常向外國政要表達香港現況,更被親中人士指其為「漢奸」及「賣港」,至今東方日報仍以「李漢奸」稱呼他。 北京奧運 2007年10月17日,李柱铭受到美國官方多次邀請,以個人名義出訪美國,於訪美期間,受到美國政府以“官禮”相待,下榻于拉城著名的凱撒皇宮。李柱銘於1997年7月至2006年8月間,先後獲得耶魯大學頒發國際關係學榮譽博士名銜、史坦福大學政治學客座教授。其訪美期間,於《华尔街日报》發表題為《China's Olympic Opportunity》(中國奧運機遇)一文,呼籲美國總統布殊應該利用奧運舉行前十個月,促使中國改善新聞、集會及宗教自由。布殊總統稱李為“一位亞洲民主的中堅者和推動者”。 這番言論發表時正是香港區議會選舉及香港立法會議席補選前夕,李柱銘的文章在他回港出席立法會會議(2007年10月25日,文章已發表了一星期)後,會上民建聯創黨主席曾鈺成炮轟李柱铭,將李柱铭原文的direct engagement 理解為“直接干預”,還有將press for理解為“施壓”,及後會上李柱铭被香港建制派陣營指責為「漢奸」、「走狗」、「吳三桂」。 李柱銘在文中引述北京副市長劉敬民2001年接受《華盛頓郵報》訪問時的說法指出,「申辦奧運不但是為了推動城市發展,亦可推動民主及人權發展...(奧運)有助中國發展和諧社會、更民主的社會,及幫助中國融入世界。」李柱銘說非常認同這些主張,但中國在人權及民主有倒退跡像,國際社會有理由直接參與(direct engagement)中國人權事務。 李柱銘又指,美國及世界各地正有人提出抵制北京奧運,理由是认为中國於達爾富爾衝突中支持蘇丹政府,支持鎮壓民主運動的緬甸軍政府,以及西藏人權等,但他促請那些人應考慮奧運的正面影響,例如奧運期間,全球記者都注視中國,這正為中國領導人造就一個良好機遇,展示外交政策新的一頁。他說,中國人都為北京奧運而驕傲,寄昐多來以後,中國人憶起這次奧運時,會說這是一場中國人權躍進和法規完善化的轉捩點,這比單純贏得獎牌更教人高興。 文章發表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不點名指:「中國人權問題上,不需要外界所謂的壓力;有人去推動外界向中國施壓,是沒有道理的,亦不會取得任何結果。」隨後各建制派政黨亦相繼批評李的言論,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譚耀宗認為李等同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所說,是典型借外國勢力干預。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王國興曾形容李等同引清朝旗兵入關的吳三桂。全國人大常委曾憲梓批評李「瘋狂到極點」,称他是「漢奸」,並說「李是盲的、啞的還是聾的,竟看不到中國的發展?」自由黨立法會議員周梁淑怡認為李會破壞泛民主派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的關係。政務司司長唐英年暗指李不應將奧運政治化。而當時正準備參加立法會補選的匯賢智庫主席葉劉淑儀認為即使國家有需要改善,應自己好好協商,而不是透過外國人的壓力向自己國家施壓。 事後,李柱銘駁斥建制派陣營斷章取義,表明決不會為事件道歉,他重申自己不但沒有呼籲杯葛北京奧運,反而是要求杯葛人士從考慮北京奧運的正面好處,反對國外組織因人權等理由杯葛北京奧運會。他又說,如果為中國大陸人民爭取人權也被批評為「漢奸」,他寧願永遠做「漢奸」。 隨著謾罵升級,社會上亦開始關注香港政界扣帽子的風潮。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陳日君形容,事件中不少「有份量」的人物都指李柱銘是漢奸,感到傷心之餘也覺荒謬,指這種批評令香港文明社會蒙羞,他又說:「如果李柱銘這種人是漢奸,我也是漢奸,我不介意是漢奸。」兩名參與立法會港島區補選的參選人亦分別回應事件,其中獲得香港民主派陣營支持的前任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指每個中國人為北京奧運而自豪,並呼籲所有外國政府積極參與奧運,透過奧運向中國反映各自關注的問題。而獲得香港建制派支持的前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亦呼籲各界不應使用「語言暴力」,並要避免亂扣帽子。 一些支持者指責建制派陣營為一篇文章如此無限上綱,只是純粹抹黑。立法會議員梁國雄認為即使批評國家的人權狀況都不等同「賣國」。前綫立法會議員劉慧卿認為透過外訪反映特區人權問題,是《基本法》所賦予的自由與人權,容許市民對政府施壓。《华尔街日报》亞洲版2007年10月29日發表題為《Defending Martin Lee》(為李柱銘抗辯)的評論文章,指近日對李柱銘的批評建基於一些根本沒有說過的話,如李柱銘沒有要求外國杯葛奧運反而說成李柱銘支持外國杯葛奧運;而李柱銘所 要求的「direct engagement(直接參與商討)」則被傳媒(英文中國日報)理解成 「intervention(干預)」。文章亦指有關攻擊可能會令台灣人民削減對一國兩制的接受程度。 李柱銘訪問華盛頓時唯一隨團的香港蘋果日報記者事後憶述,當李柱銘發表該文章後曾出席美國民主基金會一個以奧運為主題的午餐會,李柱銘遭出席團體質疑他反對杯葛北京奧運的理據,他當時強調要改善中國人權,國際社會應該透過參加奧運,和北京政府加強溝通。事後他又說,只要對中國發展有利的事,他就會協助中央政府去做,又以過去克林頓在任美國總統時,他曾爭取中國加入世貿和永久正常貿易關係(PNTR)一事為例,說明此原則。 非法集會罪罪成 2020年4月18日,李與多名同屬前任及現任立法會議員和多名泛民主派人士,如區諾軒、梁國雄、楊森、李卓人、吳靄儀、單仲偕、何俊仁、何秀蘭和梁耀忠,商人黎智英、民陣副召集人陳皓桓、社民連的吳文遠、黃浩銘和民主黨的蔡耀昌達15人,被警方以參加於8月18日,10月1日及20日的未經批准集會為由,以非法集結為名於同日作出拘捕。當中,李被扣留至當日下午4時45分獲准保釋離開中區警署,他用「舒服曬」來形容自己被捕的感覺,更指當多個月的反政府抗爭有不少年輕人被捕及控告, 而自己沒有被控告時感到很過意不去,更為自身被捕感到自豪。5月18日下午,案件被告於西九龍裁判法院提堂,分三案處理,暫毋須答辯,控方申請押後案件四周至6月1 日再訊,以便控方準備文件將案件轉介至區域法院處理,期間各被告獲准各以1,000元保釋候訊。 2021年2月16日,西九龍法院開審「煞停警黑亂港
成為基本法起草委員 李柱銘是大律師出身,雖然在1989年六四事件後與中共決裂,然而和司徒華一樣,和中共有一段隱性的淵源。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香港是國共鬥爭的戰場,在他初任大律師時曾替一批親中共的工會工人辯護,這當然可以視為律師工作的中立特質,誰人來聘便為誰辯護,但在當時的政治氣氛裏為左派工人辯護毫無疑問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有說這是李柱銘及後被委以基本法起草委員的原因之一。 1985年參與立法局法律界功能組別選舉。同年成為香港立法局非官守議員,並從1985年至1991年成為香港法律改革委員會委員,協助香港法律從殖民地法律改革至代議政制,及推動法律雙語化的工作。1988年至1991年獲委任為香港消費者委員會主席。 六四事件後成為香港民主運動領袖 1985年他被委任成為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的成員,六四事件发生後因反對中共血腥鎮壓民運而以「不為一個盡失人心的政府做事」為由與司徒華一起退出草委会,但草委會未直接批准他们的退出,中共有關部門反而高調宣佈解除二人之草委資格。之後李柱铭與其他同志者开始致力于推动香港的民主發展,以及嘗試推動大陸民主化。1990年李柱銘創立香港首個政黨香港民主同盟(港同盟),並出任主席。由於黨綱包括要求大陸平反八九民運,所以一直被中共政府認為是搞對抗的人,開始打壓他及港同盟黨員,包括沒收回鄉證,不邀请其黨員出席任何中共举办的活動等。 李柱铭成功帶領民主派在1991年和1995年香港立法局選舉中大勝,民主派取得立法局的主導權,以致部分原親港英當局的議員成立啟聯資源中心(今日自由黨前身)和親中的民建聯結盟,並與之抗衡。1994年港同盟與匯點合併成為民主黨,李柱铭繼續擔任主席直至2002年底,因黨章對主席任期規定而結束,領導港同盟/民主黨長達十三年。不過,直到2008年離開立法會前,李柱銘一直是香港民主派的領袖。 九七前關注香港前途 1989年7月5日,李柱铭说:“我们不能假设联合声明像圣经一样不可违背。英国与中国应该重新探讨,为香港达成一个比1984年时所订的声明更好的协议。”1990年6月6日,李柱铭在呈交给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的书面证供说,“美国应当迅速就港人的政治意愿,制订一套特定的政策。”“美国现行那一套认为中英联合声明代表着中、英、港三方面意愿的政策已不再正确。中、英、港三角组合的底部已经散开,代表着美国需就港人意愿另定政策。美国政府的决定,包括贸易、移民、难民和国际关系,将对香港产生深远影响。” 1993年11月25日,李柱铭访问加拿大和美国两星期,他说:“赞赏美国国会通过的香港法案,这样就使视香港为独立政治实体。” 1994年10月26日,美国纽约时报刊出李柱铭的文章:“美国作为世界民主的大旗手,英国作为我们香港的宗主国,应該站出来抵抗北京的欺壓和凌辱,最好的起点便是说服最后一任港督彭定康,运用其近乎独裁的权力,加强民主体制和保护人权,彭定康既然拥有英国殖民地法律的手段,就必须推进和建立这些制度。” 1996年4月17日,李柱铭抵达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區,他承认向美国争取把香港问题国际化,呼吁国际亦应给予中国压力,以保证香港政权移交后得以高度自治。李柱铭引用美国在1992年制订的美国香港法案,要求美国不能在香港问题上袖手旁观。李柱铭说:“如果没有国际间强大的压力,中方有可能破坏1984年与中方达成的协议,香港将不能得到一国两制下的高度自治。如果美国总统不能即时见他,可能会给同情香港人士一种错觉,以为美国不重视香港。”4月26日,李柱铭在联合国总部举行记者招待会:“中英双方都是违反了联合声明,导致香港最后未能真正高度自治。其实熟悉香港问题的人都会同意,香港问题迈向国际化,是不能逆转的趋势。而且,美国今后对香港政局的关注,尤其是针对临时立法会及谁人是候任行政首长,将是国际社会极关注的课题。” 1997年2月25日,李柱铭结束了访问欧洲八国之行,回到香港对记者说:“我向英国外相聂伟敬建议,将临时立法会是否违反联合声明问题,交给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转介国际法庭仲裁。这样英方毋须中国政府合作,亦可单方面要求国际法庭仲裁临立会的合法性。” 關注中國大陸人權 1989年八九民運,以中共血腥鎮壓屠殺告終。1989年6月23日,李柱铭在美国众议院人权委员会听证会上说:“英国将550万香港人交还中国,就像二次大战时将550万犹太人交还给纳粹德国。”“……各国增加贸易制裁中国政府。”“……贸易制裁有可能推翻恐怖政府,或者改变现行政策。” 1989年12月初,李柱铭接受亚洲华尔街日报访问时说,不能接受目前在中国大陆的政权。 1991年9月20日,李柱铭向路透社记者说:“中共政权在1997年之前注定倒台……中国可能发生内战。” 李柱銘雖然作為香港民主派領袖,並長期擔任立法會議員,但因包括要求平反六四事件及促進中國人權等的政治理念而被拒絕進入中國大陸。他及民主黨支持一國兩制,承認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這也是他當年獲委任而成為基本法草委的一個原因。李柱铭反對中共中央政府直接影响香港事務,堅持认为中央應該嚴守“港人治港”的允诺,李柱铭個人認為,這就是一國兩制的原意。雖然這樣,但他仍一直被親共人士指责,批评其“只談兩制,不談一國”,加上他常向外國政要表達香港現況,更被親中人士指其為「漢奸」及「賣港」,至今東方日報仍以「李漢奸」稱呼他。 北京奧運 2007年10月17日,李柱铭受到美國官方多次邀請,以個人名義出訪美國,於訪美期間,受到美國政府以“官禮”相待,下榻于拉城著名的凱撒皇宮。李柱銘於1997年7月至2006年8月間,先後獲得耶魯大學頒發國際關係學榮譽博士名銜、史坦福大學政治學客座教授。其訪美期間,於《华尔街日报》發表題為《China's Olympic Opportunity》(中國奧運機遇)一文,呼籲美國總統布殊應該利用奧運舉行前十個月,促使中國改善新聞、集會及宗教自由。布殊總統稱李為“一位亞洲民主的中堅者和推動者”。 這番言論發表時正是香港區議會選舉及香港立法會議席補選前夕,李柱銘的文章在他回港出席立法會會議(2007年10月25日,文章已發表了一星期)後,會上民建聯創黨主席曾鈺成炮轟李柱铭,將李柱铭原文的direct engagement 理解為“直接干預”,還有將press for理解為“施壓”,及後會上李柱铭被香港建制派陣營指責為「漢奸」、「走狗」、「吳三桂」。 李柱銘在文中引述北京副市長劉敬民2001年接受《華盛頓郵報》訪問時的說法指出,「申辦奧運不但是為了推動城市發展,亦可推動民主及人權發展...(奧運)有助中國發展和諧社會、更民主的社會,及幫助中國融入世界。」李柱銘說非常認同這些主張,但中國在人權及民主有倒退跡像,國際社會有理由直接參與(direct engagement)中國人權事務。 李柱銘又指,美國及世界各地正有人提出抵制北京奧運,理由是认为中國於達爾富爾衝突中支持蘇丹政府,支持鎮壓民主運動的緬甸軍政府,以及西藏人權等,但他促請那些人應考慮奧運的正面影響,例如奧運期間,全球記者都注視中國,這正為中國領導人造就一個良好機遇,展示外交政策新的一頁。他說,中國人都為北京奧運而驕傲,寄昐多來以後,中國人憶起這次奧運時,會說這是一場中國人權躍進和法規完善化的轉捩點,這比單純贏得獎牌更教人高興。 文章發表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不點名指:「中國人權問題上,不需要外界所謂的壓力;有人去推動外界向中國施壓,是沒有道理的,亦不會取得任何結果。」隨後各建制派政黨亦相繼批評李的言論,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譚耀宗認為李等同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所說,是典型借外國勢力干預。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王國興曾形容李等同引清朝旗兵入關的吳三桂。全國人大常委曾憲梓批評李「瘋狂到極點」,称他是「漢奸」,並說「李是盲的、啞的還是聾的,竟看不到中國的發展?」自由黨立法會議員周梁淑怡認為李會破壞泛民主派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的關係。政務司司長唐英年暗指李不應將奧運政治化。而當時正準備參加立法會補選的匯賢智庫主席葉劉淑儀認為即使國家有需要改善,應自己好好協商,而不是透過外國人的壓力向自己國家施壓。 事後,李柱銘駁斥建制派陣營斷章取義,表明決不會為事件道歉,他重申自己不但沒有呼籲杯葛北京奧運,反而是要求杯葛人士從考慮北京奧運的正面好處,反對國外組織因人權等理由杯葛北京奧運會。他又說,如果為中國大陸人民爭取人權也被批評為「漢奸」,他寧願永遠做「漢奸」。 隨著謾罵升級,社會上亦開始關注香港政界扣帽子的風潮。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陳日君形容,事件中不少「有份量」的人物都指李柱銘是漢奸,感到傷心之餘也覺荒謬,指這種批評令香港文明社會蒙羞,他又說:「如果李柱銘這種人是漢奸,我也是漢奸,我不介意是漢奸。」兩名參與立法會港島區補選的參選人亦分別回應事件,其中獲得香港民主派陣營支持的前任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指每個中國人為北京奧運而自豪,並呼籲所有外國政府積極參與奧運,透過奧運向中國反映各自關注的問題。而獲得香港建制派支持的前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亦呼籲各界不應使用「語言暴力」,並要避免亂扣帽子。 一些支持者指責建制派陣營為一篇文章如此無限上綱,只是純粹抹黑。立法會議員梁國雄認為即使批評國家的人權狀況都不等同「賣國」。前綫立法會議員劉慧卿認為透過外訪反映特區人權問題,是《基本法》所賦予的自由與人權,容許市民對政府施壓。《华尔街日报》亞洲版2007年10月29日發表題為《Defending Martin Lee》(為李柱銘抗辯)的評論文章,指近日對李柱銘的批評建基於一些根本沒有說過的話,如李柱銘沒有要求外國杯葛奧運反而說成李柱銘支持外國杯葛奧運;而李柱銘所 要求的「direct engagement(直接參與商討)」則被傳媒(英文中國日報)理解成 「intervention(干預)」。文章亦指有關攻擊可能會令台灣人民削減對一國兩制的接受程度。 李柱銘訪問華盛頓時唯一隨團的香港蘋果日報記者事後憶述,當李柱銘發表該文章後曾出席美國民主基金會一個以奧運為主題的午餐會,李柱銘遭出席團體質疑他反對杯葛北京奧運的理據,他當時強調要改善中國人權,國際社會應該透過參加奧運,和北京政府加強溝通。事後他又說,只要對中國發展有利的事,他就會協助中央政府去做,又以過去克林頓在任美國總統時,他曾爭取中國加入世貿和永久正常貿易關係(PNTR)一事為例,說明此原則。
英国宪法并非单一的成文法律文件,而是由众多惯例和共识所集合的一系列原则。首相一职也并非来自宪法中的明确规定。实际上,首相的许多权力来自于英国君主所享有的皇家特权。1917年,首相一职首次在法律条文中出现,并在20世纪各类法律与官方文件中逐渐被完善。在1688年光荣革命之前,英国君主具有国家的独立统治权,但自《权利法案》起,君主的政治权力逐渐被议会转移给内阁。尽管在法律上英国君主仍然享有一些皇家特权,但根据宪法惯例,这些特权的实际行使由首相负责,君主则失去了日常管理职能。目前实践中,君主的宪法权利包括知情、提议、警告。 歷史沿革 首相一職從未被「創造」出來,而是在300年來慢慢演化成的。光榮革命後,政治權力由君主轉移到議會。1713年,下議院訂立了議事規則第66條(Standing Order 66),規定「除了君主委託的大臣所作出的動議外,下議院不會對任何有關公帑的議案進行表決」。1721年前,英國君主依賴替其執行政策。直至1721年,母語是德語的英皇喬治一世英文不夠流利,不能如同之前君主一樣直接統治群臣,於是敕命輝格黨領袖羅伯特·沃波爾為內閣首領,是為「第一財政大臣」,是首相這個職位的概念的前身。1885年,中記錄了威廉·格萊斯頓剛籌組完成的內閣,當中首相(Prime Minister)一詞首次正式出現,但只是在官方政府首腦職位──第一財政大臣之後,並在括號裏。1905年,在英國排名名單上終於有首相一職出現,於非皇室成員中排在坎特伯雷大主教、約克大主教、、大法官之後。雖然這個職位被各方正式承認,但在法律中並無首相一職。20世紀首相已經在君主、議會、內閣中,處於政治權力比較高的地位。在21世紀初,上議院在法律制定過程中已被邊緣化,這也間接提高了首相的權力,亦令人們的關注該職位越來越像總統制國家總統一職。但是,後來英國國會制定了一些法案來限制首相的權力。首相年薪可分2部份,一為內閣年薪132,923鎊,一為國會議員年薪64,766鎊,共計197,689英鎊。首相官邸為唐寧街10號,擁有官方鄉間別墅契克斯。卸任後,大多數首相會被授予勳爵、上議院議員的身份。 现任 現任英國首相為英國保守黨籍的里希·苏纳克,為英國史上首位亞裔及印度裔首相,以及首位信奉印度教的英國首相,亦是第一位非白人的首相,也是自兩百年前的利物浦伯爵以來最年輕的英國首相(42歲)。 参考文献
現任英國首相為英國保守黨籍的里希·苏纳克,為英國史上首位亞裔及印度裔首相,以及首位信奉印度教的英國首相,亦是第一位非白人的首相,也是自兩百年前的利物浦伯爵以來最年輕的英國首相(42歲)。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英國首相府簡介 参见 英国君主 英国副首相 英国首相列表 英國首相在任時間排行 英国首相 各国政府首脑
现任领导 经济 沅江市是湖南省重要的的商品粮、鱼类产地,主要作物有水稻、棉花、银鱼、柑橘以及苎麻、芦苇等。2018年实现GDP 309.87亿元人民币,人均44551元。 交通 过境。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沅江市 市 益阳
经济 沅江市是湖南省重要的的商品粮、鱼类产地,主要作物有水稻、棉花、银鱼、柑橘以及苎麻、芦苇等。2018年实现GDP 309.87亿元人民币,人均44551元。 交通 过境。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飾)的注意,雙方欲爭奪星為其手下代表出席世界賭王大賽。阿星因故邂逅陳松埋伏在洪光之處的臥底綺夢(張敏 飾),並對她一見鍾情。因為陳松積極邀約,再加上阿星對綺夢魂縈夢牽,阿星與三叔遂代表陳松參加世界賭王大賽。 洪光得知星與叔投靠陳松,心知不妙於是綁架綺夢。此舉令阿星魂不守舍,為了不影響阿星接下來在大賽中的表現,三叔想了一妙計找來大笑姑婆(吳君如 飾)假扮綺夢,結果誤打誤撞地獲得了阿星的注意,於是得以苟延殘喘地在世界賭王大賽挺進最後晉身決賽。但這技倆無法矇混太久,最後阿星不得不接受綺夢失蹤的事實,悵然若失地參加決賽。 由於先前替人籌措醫藥費,阿星搓牌的能力尚未恢復過來,面對強大非贏不可的壓力,一無所有的阿星一度想要逃避,只能瞎碰運氣。在比賽完結前的倒數時刻,阿星又看見了他朝思暮想的綺夢,他的搓牌能力復原,並將對手的牌搓成另一張。阿星贏得世界賭王的名號,也贏得了美人心。 演員 電影歌曲 《醉人的一晚》 作曲:蔡國權 作詞:柳啟强 主唱:李克勤 提供:寶麗金唱片. 插曲. 製作機構 獎項
背景 本來此片只是一部低成本且惡搞《賭神》的電影,沒想到只上映28天,票房高達41,326,156港元,大破香港影史紀錄,從此「星爺」之號不脛而走。本片的唯一投資人吳思遠在看過本片樣片之後,對周星馳很認真地說了一句話:「《賭聖》上映之後,你就不再是當紅小生,而是香港最紅的人。」當時本片的發行公司嘉禾影業原本是找梁朝偉來演男主角,但是導演劉鎮偉看過劇本後發現梁朝偉不適合演這部電影,而梁亦拒絕演出。劉鎮偉用了幾天時間選擇演員,當他看到周星馳資料時,覺得他無論是外形還是演技都很適合演《賭聖》。但是嘉禾公司卻不看好周星馳,認為他是一個沒有名氣的演員,所以高層不同意周星馳來演。劉鎮偉為說服高層,說電影出問題他負責,嘉禾才答應讓周星馳做主演。結果《賭聖》上映後非常火爆,不但取得香港票房冠軍,還打破了票房紀錄。 軼事 《賭聖》首日在九龍塘施貝拉餐廳開拍,拍攝周星馳餵吳君如腋窩粒癦(綺夢)吃龍蝦和牛排的戲分。吃芥末醬時,周星馳為增強效果,故意大啖食,結果一停機,他大喊一聲「好辣」便直奔廁所,劉鎮偉追前驚覺,原來他喊辣時,嘴巴擘得太誇張,忘形下不慎甩了牙骹,需送院治理。 劇情 左颂星(周星馳 飾)乃身懷特異功能的大陸仔,申請來港與三叔(吳孟達 飾)團聚。三叔後來發現他的特異功能可以透視也可以搓馬票,他藉此絕活幫朋友籌措醫藥費。財迷心竅的三叔認為這些能力如用在賭博上不失為一條發財之路。三叔教導星要以賭神為偶像,將賭發揚光大成為新一代的賭聖。 兩叔侄開始走江湖,引起台灣賭王陳松(劉鎮偉 飾)與香港賭王洪光(秦沛 飾)的注意,雙方欲爭奪星為其手下代表出席世界賭王大賽。阿星因故邂逅陳松埋伏在洪光之處的臥底綺夢(張敏 飾),並對她一見鍾情。因為陳松積極邀約,再加上阿星對綺夢魂縈夢牽,阿星與三叔遂代表陳松參加世界賭王大賽。
理论计算机科学数学定理 统计定理 克劳德·香农
香农极限(或称向農容量)指的是在信道上进行无差错传输的理論最大传输速率,是香农定理在有限頻寬的頻道上的理論。換句話說,當訊號傳輸速率尚未達到向農極限時,可以找到零錯誤率的編碼方法。 是頻道容量,單位位元速率(bps) 是頻寬,單位赫茲(Hz)
总理一词的其他用法 土司府的小官职 在土司統轄境內,土司可自行任命官職,其職務有總理、家政、舍把、旗長、親將、總爺、峒長、寨長等職。這些職務一般都由土司家族成員擔任。 组织職稱 “总理”一词原意为总管事务,所以也是一些机构和组织的领导人和其他重要人物的称谓。 例如在政党中,中國國民黨的首任总理是孙中山先生,在其逝世後該黨不再授予總理一職於他人,贈其為「永久總理」,因此「總理」一詞於該黨黨史中即專指孫中山一人。陳炯明也曾擔任中國致公黨首任總理。 在香港,總理普遍所指是六大善團(東華三院、保良局、九龍樂善堂、荃灣仁濟醫院、元朗博愛醫院及屯門仁愛堂)每年董事局的董事,其職稱為「某某年度常務總理」,各總理輪流擔任。 在中國大陸,由於周恩來長期擔任總理,「總理」一詞也成為對周恩來的尊稱。 清朝政府机构总理衙门与内阁总理或现代的政府总理没有直接关系。“总理衙门”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简称,总理衙门的首领大臣也从未称为“总理”。 参见 议会制 內閣 首席部長 總理 (臺灣)
总理一词的其他用法 土司府的小官职 在土司統轄境內,土司可自行任命官職,其職務有總理、家政、舍把、旗長、親將、總爺、峒長、寨長等職。這些職務一般都由土司家族成員擔任。 组织職稱 “总理”一词原意为总管事务,所以也是一些机构和组织的领导人和其他重要人物的称谓。 例如在政党中,中國國民黨的首任总理是孙中山先生,在其逝世後該黨不再授予總理一職於他人,贈其為「永久總理」,因此「總理」一詞於該黨黨史中即專指孫中山一人。陳炯明也曾擔任中國致公黨首任總理。 在香港,總理普遍所指是六大善團(東華三院、保良局、九龍樂善堂、荃灣仁濟醫院、元朗博愛醫院及屯門仁愛堂)每年董事局的董事,其職稱為「某某年度常務總理」,各總理輪流擔任。 在中國大陸,由於周恩來長期擔任總理,「總理」一詞也成為對周恩來的尊稱。 清朝政府机构总理衙门与内阁总理或现代的政府总理没有直接关系。“总理衙门”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简称,总理衙门的首领大臣也从未称为“总理”。 参见 议会制 內閣 首席部長 總理 (臺灣)
賓·拉登是21世紀国际恐怖组织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很多人都认为他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恐怖分子,他也被称为恐怖主义的“精神领袖”。沙烏地阿拉伯的教長曾表示:「屠杀無辜平民,是恐怖活动而不是圣战,亦絕對不是出於安拉或是穆罕默德的啟示,因為真主與先知是慈愛而無私的」。不过《法新社》評論則指出,「賓·拉登顯然獲得了許多阿拉伯人的支持,其蓋達組織也日益擴張,美國必須要檢討其對中东與伊斯蘭的政策,以免此類恐怖主义的產生」。而美國政府的說法是:「針對的是以賓·拉登為首的恐怖份子,對伊斯蘭教與其教徒並無敵意,但是反恐行動將是永不休止」。 恐怖活动 本·拉登在1988年左右成立了蓋達组织後,与其他恐怖主义组织合作,开始在中东之外招收成员,分布于东南亚、非洲、欧洲和美国。 1992年12月针对驻索马里美军的也门旅馆爆炸案。 1993年2月美国的世贸中心爆炸案,导致6人死亡、数百人受伤。 1993年6月谋杀约旦王储阿卜杜勒未遂。 1994年賓·拉登宣佈向美國發動圣戰。 1995年1月刺杀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未遂。 1995年11月利雅德美军军营爆炸案,5人死亡;埃及驻巴基斯坦使馆爆炸案,17人丧生。 1995年賓·拉登承认在沙烏地阿拉伯本土的利雅得和宰赫兰执行恐怖活动,被剥夺沙烏地阿拉伯的公民权。 1996年宰赫兰美空军住所爆炸案。 1997年开罗外国旅游者客车爆炸案。 1998年8月东非美國大使館爆炸案。257人死亡、5000余人受伤。 2000年10月也门美国“科尔”军舰爆炸案,17人死亡。 2001年9月11日早晨(美国东部时间),美国本土发生了九一一袭击事件,事件中4架民航客机被劫持,其中2架撞向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塔,其中1架撞向了五角大廈,第4架因机舱内乘客与劫机歹徒搏斗,最终在宾夕法尼亚州坠毁。此事件导致近3000人死亡。 2006年6月30日賓·拉登在網際網路上公布的一段录音中,称被美军炸死的統一聖戰組織領袖扎克维为圣战雄狮,并表示蓋達组织将继续在伊拉克的圣战。 2007年9月賓·拉登继2004年後首次在一卷录影带《告美国人民书》中发表讲话,号召追随者以加剧杀戮和战斗的方式结束伊拉克战争,但没有发出具体的恐怖袭击威胁。 2009年賓·拉登最後一次录音,警告美国总统歐巴馬。但是否真為賓·拉登本尊,或是由其他替身成員捉刀,亦備受質疑。 遇袭身亡 美国当地时间2011年5月2日凌晨,美国总统奥巴马于白宮宣布,賓·拉登当晚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以北150公里的城市阿伯塔巴德於住宅內被击毙。通过对比賓·拉登和他死去的亲姐姐的DNA,証实了他的身份。 賓·拉登生前藏身于在阿伯塔巴德的一座豪宅裏,据悉该宅建于2005年,价值约100万美元,没有电话和網路服务,从外观上看,该建筑的大小,约为该区其他房屋8倍,并配有铁丝网护栏和高墙等保衛设施。有目击者称,该住所距离巴基斯坦陆军军官学校的大门仅100公尺之近。 此次秘密行动由奥巴马授权“一小队美军”执行。在这次行动中,賓·拉登的一个儿子哈立德被打死,同时被捕的包括賓·拉登的2个妻子、6个孩子和4名亲信。据美国政府官员披露,美国海军海豹特种部隊第六分隊大約24位官兵,在得到奥巴马总统命令后,分乘4架直升机从巴基斯坦西北部的加齐空军基地出发突袭賓·拉登藏身地,在其住宅外降落,由外部攻坚。美军攻入住宅后,在3楼一个房间找到無武裝的賓·拉登,美軍隨即開火,賓·拉登胸部先中一枪,接着左眼上方中了致命一枪,倒地身亡,部分头骨遭子弹击飞,鮮血混合腦漿四溢。整个过程持续约30分钟,美军没有人员伤亡,但有一架直升机墜毀,官方聲稱可能是因為其住宅圍牆過高使該機降落時之上升氣流不足或是因為該機為增強隱蔽性能而多經改裝致使駕駛困難;後此機於美軍離去的同時被以炸藥炸毀,美軍突襲殺死賓·拉登的隱蔽行動,被美國政府判定為合法。 战斗结束后美军搜查了这栋建筑,带走賓·拉登的電腦硬碟、DVD光碟和其它資料與数据,连同其屍體搭直升机离开现场返回美軍基地,宅内其他人员移交巴基斯坦当局安置。除了賓·拉登外,还有3名成年男子死亡,其中1人是賓·拉登的儿子,另外两人是本·拉登的警卫、还有一名女子丧生,2名在现场的女子受伤。之前有謠傳賓·拉登槍戰時躲在女子身後,以作為人肉盾牌或者擋箭牌之說法,已被証實為假消息。美軍查獲的DVD光碟中,有些是現代色情片,不知是否為賓·拉登本人還是其部下所擁有,因為連同住的3名賓·拉登妻妾也不知情。 奥巴马政府考虑到賓·拉登是一名虔诚的伊斯蘭教徒,在3日内下葬是对伊斯蘭教传统的尊重,但美國捨棄了伊斯蘭習用的土葬而采用海葬,因此賓·拉登被枪杀后的24小时内,其尸体被送往美军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在清洗與唸誦《古兰经》后,投入北阿拉伯海。採用海葬使賓·拉登葬身于汪洋大海,亦是為了防止賓·拉登的坟墓日後变成其他恐怖分子的朝聖或者纪念之圣地。然而遺體已消失於阿拉伯海,加上美國政府一直以影像太過駭人為理由,不公佈其死亡的照片與錄影,也造成不少人質疑賓·拉登是否已經死亡。 原先只有美國總統奥巴馬與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等人可得覽照片,5月12日迫于各方压力的中央情报局,开始向國会议员展示照片,參议员詹姆士·英霍夫(James Inhofe)表示賓·拉登死狀悽慘恐怖,但仍支持将照片公之于众,以定民心。 賓·拉登死后,蓋達組織现由賓·拉登的副手艾曼·查瓦希里醫師接班,查瓦希里是一名埃及的眼科醫師,根據美國中央情报局的調查,查瓦希里亦是九一一事件的幕後策劃人之一,相較於賓·拉登,查瓦希里的作風更為激進(查瓦西里后于2022年8月被美军击毙)。 虽然美国无公开任何賓·拉登死亡的照片,但根据各方公开的消息,美军方面说在击毙賓·拉登后曾让屋内的人(包括賓·拉登的妻儿、侍衛等)去辨认尸体,而这些人由事后赶来的巴基斯坦方面接管(后来部分人被遣返回原籍,部分人在巴基斯坦服刑)。来自巴基斯坦方面的消息说屋中的这些人承认与賓·拉登的密切关系(与调查资料吻合),并明确表示賓·拉登已死。另外蓋達组织也确认賓·拉登已被美军击毙,并发动了几次针对性的报复行動。 流行文化 本·拉登的个人形象经常被用来制成網路迷因,通常会在他的肖像上添加一句大赞辞"Allahu Akbar "(意为“真主至大”)。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参见 基地组织 加里·福克納 美國聯邦調查局十大通緝要犯
本·拉登被美国政府指控为1998年美國大使館爆炸案的幕後主謀,名列联邦调查局十大通緝要犯。 本·拉登最初否認與911恐怖攻擊有關,但已於2004年承認責任。然而FBI发言人Rex Tomb在2006年表示没有确实证据证明賓拉登涉及911事件。因此始终没有就911事件正式起诉本·拉登。2011年本·拉登被殺後,FBI在其官方網站表示本·拉登是911襲擊的主謀。 2004年3月18日,美国众议院一致通过一项法案,将提供线索导致本·拉登被捕的赏金从2,500万美元增加到5,000万美元。虽然普遍认为本·拉登藏身于阿富汗与巴基斯坦边境一带,实际上外界没有人知道本·拉登身在何处,甚至指他早已身亡。 2011年5月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發表聲明,指本·拉登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的一座豪宅裏被美國海軍海豹部隊第六分隊突襲击毙。其屍體於次日海葬於北阿拉伯海。另外雖然是反恐夥伴之一,但美國政府未經巴基斯坦政府討論即決定的秘密斬首行動引來巴基斯坦政府強烈的不滿。 人名 「奧薩瑪」的本意指「狮子」。「賓·拉-{}-登」的意思則是「-{拉登}-的兒子」或「-{拉登}-的後裔」,媒體稱他「賓·-{}-拉登」而非「奧薩瑪」是建基於歐美的姓氏觀念。其阿拉伯语全名意为:「-{拉登}-之子阿瓦德之子穆罕默德之子奧薩瑪」,亦即「奧薩瑪」才是他自己真正的本名,而-{拉登}-則只是他曾祖父的名字。因此,稱他「奧薩瑪」或全名「奧薩瑪·賓·拉登」才是真正符合阿拉伯人命名習慣的稱法。然而大部份中文媒體都跟隨著西方媒體的叫法,將之翻譯為「-{拉登}-」或「賓·-{}-拉登」。 因為阿拉伯文裡没有利用羅馬拼音的转写系统,奧薩瑪有很多不同的羅馬拼音译名,當中有几个常见翻译,通常被媒体使用的是(奧薩瑪·賓·拉登),而情报界通常使用或(烏撒瑪·賓·拉登),缩写为。 虽然阿拉伯人习惯上不把“本·拉-{}-登”作为姓氏,但為了與歐美企业做生意,基於權宜上方便,有時也會依照歐美人的習慣,用此名来称呼家族企業的名称以權充姓氏;此時強調的是自己乃是「-{拉登}-的子孫」。 新华社译名室认为,「拉登」應該譯為「拉丹」,“本·拉登”是根据英语或汉语拼音的发音翻译的,但本·拉登的名字来自阿拉伯语,在阿拉伯语中根本没有“登”这个音节,“丹”才是正确的发音。中国中央电视台认为,央视从一开始的报道中就用“本·拉登”,更名容易让观众感到困惑,因此繼續使用「拉登」此名。 生平 1957年3月10日,賓·拉登生于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德的一个以建筑业(沙烏地賓拉登集團)為生的富裕家族。其父穆罕默德·本·拉登为沙特本拉登集团的创始人,一生有55个子女,而賓·拉登本人排行第17個。他的母亲阿丽亚·加南来自叙利亚。穆罕默德·本·拉登是一位非常严格的人,加上见面少,因此賓·拉登和父亲的关系十分冷淡。他的父母在賓·拉登三岁时离婚,加南后来和穆罕默德·本·拉登的公司同事Mohammed al-Attas再婚。 根据美国情报表示,賓·拉登身高约在6呎4吋至6呎6吋之间(193-198公分),体重大約160磅(73公斤),高大英俊而清秀。 私人生活 1974年,17歲的賓·拉登在拉塔基亚迎娶了叙利亚籍的妻子和表妹娜吉瓦·加南(Najwa Ghanem)。賓·拉登本來就有三位妻子,而且育有13名子女,不過由於結婚又離異,他擁有過22次左右的婚姻,所以他實際有多少名子女並沒有正式的統計過。在阿卜杜拉国王大学进修期间,他學習了经济学和工商管理。有消息表明他在1979年获得了土木工程学位,于1981年得到公共行政学位。有资料显示賓·拉登在大学时期非常刻苦,但亦有传言表明,说他在就读了3年之后肄业离校。大学生的他遇上了2位伊斯蘭學者,并從此執迷于伊斯兰教中的《古兰经》教义和圣战論。父亲在早年去世后,他继承家裏的大筆遗产,並擔任家族企業的總工程师。当时估计他的财产达到3亿美元,但是现在一般认为只有2,500万。 軍事背景 1988年他成立基地组织抵抗蘇聯。直至1989年蘇聯军队撤离阿富汗。 1990年波斯灣战争爆发前,美军进驻沙烏地阿拉伯。賓·拉登对沙烏地阿拉伯王室允许主要由基督徒所组成的美军保卫伊斯兰教圣地非常的不满,双方矛盾逐渐深化。后来他於1992年离开沙烏地阿拉伯,前往苏丹组织对抗美军的战爭。1996年賓·拉登在美軍壓力下離開蘇丹並前往阿富汗。1994年,在美国的压力下,沙特阿拉伯政府剥夺了本·拉登的国籍,此後直至本·拉登在2011年被美军在巴基斯坦击毙,本·拉登都是无国籍。 賓·拉登是21世紀国际恐怖组织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很多人都认为他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恐怖分子,他也被称为恐怖主义的“精神领袖”。沙烏地阿拉伯的教長曾表示:「屠杀無辜平民,是恐怖活动而不是圣战,亦絕對不是出於安拉或是穆罕默德的啟示,因為真主與先知是慈愛而無私的」。不过《法新社》評論則指出,「賓·拉登顯然獲得了許多阿拉伯人的支持,其蓋達組織也日益擴張,美國必須要檢討其對中东與伊斯蘭的政策,以免此類恐怖主义的產生」。而美國政府的說法是:「針對的是以賓·拉登為首的恐怖份子,對伊斯蘭教與其教徒並無敵意,但是反恐行動將是永不休止」。 恐怖活动 本·拉登在1988年左右成立了蓋達组织後,与其他恐怖主义组织合作,开始在中东之外招收成员,分布于东南亚、非洲、欧洲和美国。 1992年12月针对驻索马里美军的也门旅馆爆炸案。 1993年2月美国的世贸中心爆炸案,导致6人死亡、数百人受伤。 1993年6月谋杀约旦王储阿卜杜勒未遂。 1994年賓·拉登宣佈向美國發動圣戰。 1995年1月刺杀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未遂。 1995年11月利雅德美军军营爆炸案,5人死亡;埃及驻巴基斯坦使馆爆炸案,17人丧生。 1995年賓·拉登承认在沙烏地阿拉伯本土的利雅得和宰赫兰执行恐怖活动,被剥夺沙烏地阿拉伯的公民权。 1996年宰赫兰美空军住所爆炸案。 1997年开罗外国旅游者客车爆炸案。 1998年8月东非美國大使館爆炸案。257人死亡、5000余人受伤。 2000年10月也门美国“科尔”军舰爆炸案,17人死亡。 2001年9月11日早晨(美国东部时间),美国本土发生了九一一袭击事件,事件中4架民航客机被劫持,其中2架撞向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塔,其中1架撞向了五角大廈,第4架因机舱内乘客与劫机歹徒搏斗,最终在宾夕法尼亚州坠毁。此事件导致近3000人死亡。
Anseriformes 雞形目 Galliformes 新鳥小綱 Neoaves 夜鳥類 Strisores 夜鷹目 Caprimulgiformes 雨燕目 Apodiformes 鸽鸨类 Columbaves 鸨形总目 Otidimorphae 蕉鹃目 Musophagidae 鸨形目 Otidiformes 鹃形目 Cuculiformes 鸽形总目 Columbimorphae 鸽形目 Columbiformes 沙鸡目 Pteroclidiformes 擬鶉目 Mesitornithiformes 鹤形目 Gruiformes 水滨鸟类 Aequorlitornithes 鸻形目 Charadriiformes 奇迹鸟类 Mirandornithes 火烈鸟目 Phoenicopteriformes 鸊鷉目 Podicipediformes 鹭形类 Ardeae 日鳽总目 Eurypygimorphae 日鳽目 Eurypygiformes 鹲形目 Phaethontiformes 水鸟类 Aequornithes 潜鸟目 Gaviiformes 南极鸟类 Austrodyptornithes 鹱形目 Procellariiformes 企鹅目 Sphenisciformes 鹳形目 Ciconiiformes 鲣鸟目 Suliformes 鹈形目 Pelecaniformes 望外鸟类 Inopinaves 麝雉目 Opisthocomiformes 陆鸟类 Telluraves 非洲禽類 Afroaves 鷹形總目 Accipitrimorphae 美洲鹫目 Cathartiformes 鹰形目 Accipitriformes 鸮形目 Strigiformes 佛法僧总目 Coraciimorphae 鼠鸟目 Coliiformes 穴鸟类 Cavitaves 鹃𫁡目 Leptosomiformes 真穴鸟类 Eucavitaves 咬鹃目 Trogoniformes 鴷翠鳥类 Picocoraciae 犀鸟目 Bucerotiformes 佛法僧目 Coraciiformes 鴷形目 Piciformes 南鸟类 Australaves 叫鶴目 Cariamiformes 真隼形类 Eufalconimorphae 隼形目 Falconiformes 鹦雀总目 Psittacopasserae 鹦形目 Psittaciformes
所有現存鳥類的最近共同祖先,與最近共同祖先的所有後代,此冠群定義会让新鳥亞綱(Neornithes;中文名也曾称为今鸟类或今鸟亚纲)成为鸟纲的次异名。 根據第四個定義,始祖鳥屬於鳥翼類,但不屬於鳥綱。嘉克斯·高斯特的建议如今已被古動物學者与鸟类学者廣泛採用,只是这些学者偶尔也会不一致地把一些鸟翼类通称为“鸟”。 形態 鸟綱的特徵是有羽毛、喙沒有牙齒、蛋有硬殼、高代謝率、心臟有四室、輕盈但結實的骨骼。所有鳥類的前肢都進化成翼,大部份也能夠飛翔。它們有獨特的消化系統及呼吸系統,很適合飛行。一些鳥類,如鴉科及鸚鵡等是最有智慧的動物物種;有些鳥類甚至懂得製造及使用工具,很多物種也有傳遞知識的能力。 很多鸟类每年都會遷徙一段很長距離,也有不規則地移動短距離。它們會用視覺訊號及唱歌來溝通,也會進行合作繁殖及獵食。大部份鳥類都是有固「一夫一妻制」的,往往經歷整個繁殖季節,有時多年,但很少是畢生的。有些物種也會出現配對外交配;其他物種都是「一夫多妻制」或「一妻多夫制」的。它們會鳥巢中下蛋,並由雙親所孵化。大部份鳥類在孵化後都會由雙親照顧。 解剖特征 鸟类有许多特化的适应飞翔生活的解剖特征,例如: 骨骼中空且高度愈合:鸟类骨骼第一特徵是硬且輕,主因密骨質較厚而呈中空,可有效減輕體重。鳥類的頸椎數量較其餘陸生動物為多,而胸椎以下骨骼愈合程度极高,如其脊椎相互愈合成若干块联合椎骨,不似哺乳动物椎骨间可以在一定限度内自由活动。骨骼的高度愈合有利于提高鸟类的骨强度及維持飛行姿勢,减低骨骼自重,是适应飞翔生活的特征。 胸骨特別發達:除平胸目外,胸骨皆很發達,此可增加肌肉附著面積,故胸肌特別發達以利飛行。 体表被羽:羽毛在发生学上于爬行动物的鳞片来源相同,且構造上與哺乳動物的毛髮截然不同,簡單來說鳥類的羽毛特徵是具有分枝。羽毛的出现是鸟类適應高空飞翔寒冷環境所必须的,并且通过换羽来更换。鸟类的羽毛分正羽、副羽和绒羽。 呼吸系统:鸟类的呼吸系统与众不同,其进行气体交换的基本单元不是肺泡而是微气管,而且具有分布于全身各处骨骼内的气囊,吸气时空气经微气管从体外进入气囊,进行第一次气体交换,呼气时气体经微气管从气囊排出体外,进行第二次气体交换,因此鸟类每呼吸一次,气体交换两次,气体交换效率明显高于哺乳动物。另外气囊的存在也进一步增加鸟类的浮力及減緩飛行壓力變化對身體的衝擊。 生殖和排泄系统:无论雄雌鸟类的生殖系统仅在繁殖季节膨大並产生功能,非繁殖季节其生殖系统便会萎缩,即便解剖也很难发现。鸟类以不溶于水的尿酸为主要代谢物,以上特征可以有效地减轻鸟类自身體重。 鳥類全無牙齒:而演化出角質化的喙,並依採食習性的不同,而演化出多樣化的形狀,此對減輕體重有很大的幫助。 具有嗉囊及砂囊:為彌補缺少牙齒的劣勢,許多鳥類在食道與腺胃間具有嗉囊,主要功能用於儲存部份食物,取代部份胃的功能。鳥類的腺胃較小,食物停留時間較短。在腺胃之後,還有砂囊的存在。鳥類會吞食石塊,利用砂囊強健肌肉磨碎食物,取代牙齒及口腔咀嚼功能。 鸟类的消化系统明显短于哺乳动物,这也是造成鸟类频繁排遗的一个原因,但较短的消化系统有助于减轻鸟类的体重。 氮的代謝不同於哺乳動物:為了有效減輕重量,在氮的代謝,含氮物質最後轉變為毒性較低的尿酸,較哺乳動物排放的尿素相比,不需大量水份稀釋,故鳥類缺乏液態的尿液。 鸟类的特殊结构:羽毛、喙、蜡膜、孵卵斑、距、尾脂腺、嗉囊。 演化过程 根據古生物學的化石記錄,可以確定鸟类是恐龍演化出來的、也是目前恐龍總目的下屬中唯一存活下來的物種,因為鳥類和非鳥恐龍這兩者在生物學上的構造极其相近,所以在生物學界中把鳥類認定為是現代的恐龍後代。鳥類的第一次出現溯源于中生代侏罗纪,最早的祖先是出土於中國遼寧的傷齒龍科恐龍「始中國羽龍」,而最有名的則是德國發現的始祖鳥;他們的身体特征都同时具有鸟类和爬行类共有的特征,例如有牙齿,前肢(翅膀)有指爪等。在中国东北新发现的中华龙鸟和孔子鸟被认为是连接恐龙和鸟类的一环,更像是有羽毛的恐龙,比始祖鸟的年代更久远。所以说,恐龙其实并没有完全灭絕,恐龍中的一部分演化成了鸟类;但將鳥和恐龍定為同一類依然不被社會大眾所熟知,因為非鳥恐龍等生物存在了一億年的時間,在日常生活中“非鳥恐龍”一詞不夠簡潔有力,如果要形容三疊紀~白堊紀中存活的非鳥恐龍,一般人還是習慣直接使用“恐龍”一詞;不過無論如何,至少可以確定在生物學界的主流觀點中,鳥類的祖先必定是恐龍。雖然多數学者都支持恐龙是鸟类的祖先的說法,但仍然有鳥類學家對此提出質疑,並堅持鳥類起源於三疊紀的槽齒類爬行動物假說。 但不管鳥類演化出來的“成因”如何,鸟类這種生命形態一旦出現以後就開始急速进化,以非常短的時間脫離了原本非鳥恐龍的生態位並適應了陸地中高階層和獨霸天空的生態位,以爆發式的增長的速度演化出了非常多种鳥类,有些更是出現了非鳥恐龍所沒有的新生命形式(例如:企鵝目需要長時間依賴在海水中才能存活,然而沒有一種非鳥恐龍是必須依賴海水的。)据一般推测,第三纪中新世是鸟类的全盛时期,后来冰期来临、种群衰退,据估计历史上曾经存在过大约10万种鸟,而在冰河期之後只有10,000种、20余目倖存,約為之前的十分之一;不過由於鳥類對各種環境的適應力極高,所以到了現代又輻射演化出更多的新物種。 鸟的分类 鸟綱分為兩個下綱:今顎下綱及古顎下綱。視乎科學分類的觀點,鳥類物種的现存數量超过12000個。一般認為鸟綱演化自白堊紀,分裂成古顎下綱及今顎下綱,並於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前分裂為雞雁小綱及其他今顎下綱。其他今顎下綱的演化則有不同意見,根據分子證據是指向白堊紀演化,而化石證據則指向第三紀的演化。統合分子及化石證據的假說卻被受質疑。 鸟綱的分類在細節上也常常受到質疑,在2010年代之前學者們對於很多目級別之間的鳥類演化關係並未有共識;不過因為2014年基於鳥類骨頭的全基因组测序分类被發表出來,大部分化石及DNA分子證據都為“鳥綱”提供了更為清晰的演化脈絡。 按照不同的分类原则可以将鸟分成不同的类别,目前主要有三大通行的分类系统: “郑作新”分類法 第一个是中国郑作新院士以鸟类形态学特征为基础创立的分类系统,雖然目前在國際上這個分類法已經不常用,但在中国不少鸟类研究学者中因為簡單易記、符合中文圈常用詞彙等原因仍为乐于被采用,而且在非中國大陸的港澳台地区和日韓也有少部分學者還在使用此分類。 按鸟类的生活环境和形体特征,可以将突胸总目的鸟类分为六大生态类群: 游禽:可以在水面游动并主要在水面游弋的鸟类,包括鸭雁类,鸥类等。 涉禽:在滩涂湿地涉水活动但多不会游泳,常具有“三长”——腿长、颈长、嘴长的特征,包括鹤类,鹳类,鸻鹬类等。 鸣禽:即雀形目鸟类,为鸟类中进化程度最高的一个类群。 攀禽:适应攀援生活的鸟类其趾形多为对趾足或转趾足,包括啄木鸟、鹦鹉等。 陆禽:生活在地面的鸟类,其体态特征适合在地面行走,常飞行能力不强,包括雉类、鹑类和鸠鸽类等。 猛禽:以其他动物为食物的鸟类,具有适应捕猎生活的特征如锐利的脚爪和喙,敏锐的视觉,主要包括鹰、隼、鹞、鹗、鵟、鸮等。 “鳥類DNA”分類法 第二个是曾经被中国之外的研究者广泛采用的鳥類DNA分類系統。1980年代和根据DNA杂交实验研究成果,以鸟类的进化过程为依据衡量的科和属之间亲缘关系所建立的分类系统,这个分类系统较之以前应用的郑系统有着较大的调整,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是扩大的鹳形目和鸦科。由于被证实并不适用解释单系群的内部关系。而且鑑於1980年代中無論電腦技術、醫學、還是遺傳學都和現代有較大差距,故这一分类已被弃用,由更加新穎準確的系統代替,详细的分类系统见鳥類DNA分類系統,不過此分類在東亞文化圈以外的地區有著強大的歷史影響力。 今鳥亞綱 古颚总目 鸵鸟目 美洲鸵鸟目 鹤鸵目 无翼鸟目 -{A|zh-hans:;zh-hant:䳍;}-形目 楔翼总目 企鹅目 今颚总目 潜鸟目 鸊鷉目 鹱形目 鹈形目 鹳形目 雁形目 隼形目 鸡形目 鹤形目 鸻形目 鸽形目 鹦形目 鹃形目 鸮形目 夜鹰目 雨燕目 鼠鸟目 咬鹃目 佛法僧目 鴷形目 雀形目 “全基因组测序”分類法 第三个是2014年公布的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的鸟类分类系统,此分类系统目前被广泛採用,是目前人類科技所能達到最準確的分類法,嚴格比較基因順序而得出各個物種之間的關係為何。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的鸟类分类系统: 古顎下綱
parents = 9 | taxon = Falconiformes | authority = Sharpe, 1874 | type genus = 隼属Falco | type genus authority = Linnaeus, 1758 | subdivision_ranks = 下级单位 | subdivision = †南极走禽属 Antarctoboenus ?†Parvulivenator ?†斯廷顿鸟属
| type genus authority = Linnaeus, 1758 | subdivision_ranks = 下级单位 | subdivision = †南极走禽属 Antarctoboenus ?†Parvulivenator ?†斯廷顿鸟属 Stintonornis
白腹隼雕 Hieraaetus fasciatus 靴雕 Hieraaetus pennatus 非洲隼雕 Hieraaetus spilogaster 小雕 Hieraaetus morphnoides 艾氏雕 Hieraaetus ayresii 棕腹隼雕 Hieraaetus kienerii 金雕 Aquila chrysaetos 白肩雕 Aquila heliaca 西班牙白肩雕 Aquila (heliaca) adalberti 亚洲草原雕 Aquila nipalensis 棕色草原雕 Aquila rapax 乌雕 Aquila clanga 小乌雕 Aquila pomarina 黑雕 Aquila verreauxii 格尼氏雕 Aquila gurneyi 细嘴雕 Aquila wahlbergi 楔尾雕 Aquila audax 林雕 Ictinaetus malayensis 海鵰亞科 Haliaeetinae 白尾海雕 Haliaeetus albicilla 白头海雕 Haliaeetus leucocephalus 虎头海雕 Haliaeetus pelagicus 吼海雕 Haliaeetus vocifer 白腹海雕 Haliaeetus leucogaster 所罗门群岛海雕 Haliaeetus sanfordi 马达加斯加海雕 Haliaeetus vociferoides 玉带海雕 Haliaeetus leucoryphus 小渔雕 Ichthyophaga humilis 灰头渔雕 Ichthyophaga ichthyaetus 鵟亚科 Buteoninae 鵟雕 Geranoaetus melanoleucus 普通鵟 Buteo buteo 红尾鵟 Buteo jamaicensis 棕尾鵟 Buteo rufinus 毛腿鵟 Buteo lagopus 王鵟 Buteo regalis 赤肩鵟 Buteo lineatus 巨翅鵟 Buteo platypterus 斯温氏鵟 Buteo swainsoni 大嘴鵟 Buteo magnirostris 岛鵟 Buteo ridgwayi 白腰鵟 Buteo leucorrhous 短尾鵟 Buteo brachyurus 白颈鵟 Buteo albigula 白尾鵟 Buteo albicaudatus 加拉帕戈斯群岛鵟 Buteo galapagoensis 红背鵟 Buteo polyosoma 变色鵟 Buteo poecilochrous 带尾鵟 Buteo albonotatus 孤鵟 Buteo solitarius 美洲棕尾鵟 Buteo ventralis 山鵟 Buteo oreophilus 短翅鵟 Buteo brachypterus 大鵟 Buteo hemilasius 非洲赤尾鵟 Buteo auguralis 棕鵟 Buteo augur 阿切氏鵟 Buteo archeri 暗棕鵟 Buteo rufofuscus 栗翅鹰 Parabuteo unicinctus 黑鸡鵟 Buteogallus anthracinus 红树黑鸡鵟 Buteogallus subtilis 大黑鸡鵟 Buteogallus urubitinga 棕鸡鵟 Buteogallus aequinoctialis 草原鹰 Buteogallus meridionalis 黑领鹰 Busarellus nigricollis 铅头南美鵟 Leucopternis plumbea 鼠灰南美鵟 Leucopternis schistacea 横斑南美鵟 Leucopternis princeps 黑脸南美鵟 Leucopternis melanops 白眉南美鵟 Leucopternis kuhli 白颈南美鵟 Leucopternis lacernulata 淡灰南美鵟 Leucopternis semiplumbea 白领南美鵟 Leucopternis albicollis 灰背南美鵟 Leucopternis occidentalis 斗蓬南美鵟 Leucopternis polionota 蜥鵟 Kaupifalco monogrammicus 蝗鵟鹰 Butastur rufipennis 白眼鵟鹰 Butastur teesa 棕翅鵟鹰 Butastur liventer 灰脸鵟鹰 Butastur indicus 秃鹫亚科 Aegypiinae 黑兀鹫 Sarcogyps calvus 秃鹫 Aegypius monachus 肉垂秃鹫 Torgos tracheliotus 白头秃鹫 Trigonoceps occipitalis 西域兀鷲 Gyps fulvus 黑白兀鹫 Gyps rueppellii 高山兀鹫 Gyps himalayensis 南非兀鹫 Gyps coprotheres
Oroaetus isidori 黑白鹰雕 Spizastur melanoleucus 叫鹰雕 Spizaetus africanus 凤头鹰雕 Spizaetus cirrhatus 鹰雕 Spizaetus nipalensis 马来鹰雕 Spizaetus alboniger 爪哇鹰雕 Spizaetus bartelsi 苏拉威西岛鹰雕 Spizaetus lanceolatus 菲律宾鹰雕 Spizaetus philippensis 小鹰雕 Spizaetus nanus 黑鹰雕 Spizaetus tyrannus 饰冠鹰雕 Spizaetus ornatus 高冠鹰雕 Lophaetus occipitalis 冠鹰雕 Stephanoaetus coronatus 猛雕 Polemaetus bellicosus 白腹隼雕 Hieraaetus fasciatus 靴雕 Hieraaetus pennatus 非洲隼雕 Hieraaetus spilogaster 小雕 Hieraaetus morphnoides 艾氏雕 Hieraaetus ayresii 棕腹隼雕 Hieraaetus kienerii 金雕 Aquila chrysaetos 白肩雕 Aquila heliaca 西班牙白肩雕 Aquila (heliaca) adalberti 亚洲草原雕 Aquila nipalensis 棕色草原雕 Aquila rapax 乌雕 Aquila clanga 小乌雕 Aquila pomarina 黑雕 Aquila verreauxii 格尼氏雕 Aquila gurneyi 细嘴雕 Aquila wahlbergi 楔尾雕 Aquila audax 林雕 Ictinaetus malayensis 海鵰亞科 Haliaeetinae 白尾海雕 Haliaeetus albicilla 白头海雕 Haliaeetus leucocephalus 虎头海雕 Haliaeetus pelagicus 吼海雕 Haliaeetus vocifer 白腹海雕 Haliaeetus leucogaster 所罗门群岛海雕 Haliaeetus sanfordi 马达加斯加海雕 Haliaeetus vociferoides 玉带海雕 Haliaeetus leucoryphus 小渔雕 Ichthyophaga humilis 灰头渔雕 Ichthyophaga ichthyaetus 鵟亚科 Buteoninae 鵟雕 Geranoaetus melanoleucus 普通鵟 Buteo buteo 红尾鵟 Buteo jamaicensis 棕尾鵟 Buteo rufinus 毛腿鵟 Buteo lagopus 王鵟 Buteo regalis 赤肩鵟 Buteo lineatus 巨翅鵟 Buteo platypterus 斯温氏鵟 Buteo swainsoni 大嘴鵟 Buteo magnirostris 岛鵟 Buteo ridgwayi 白腰鵟 Buteo leucorrhous 短尾鵟 Buteo brachyurus 白颈鵟 Buteo albigula 白尾鵟 Buteo albicaudatus 加拉帕戈斯群岛鵟 Buteo galapagoensis 红背鵟 Buteo polyosoma 变色鵟 Buteo poecilochrous 带尾鵟 Buteo albonotatus 孤鵟 Buteo solitarius 美洲棕尾鵟 Buteo ventralis 山鵟 Buteo oreophilus 短翅鵟 Buteo brachypterus 大鵟 Buteo hemilasius 非洲赤尾鵟 Buteo auguralis 棕鵟 Buteo augur 阿切氏鵟 Buteo archeri 暗棕鵟 Buteo rufofuscus 栗翅鹰 Parabuteo unicinctus 黑鸡鵟 Buteogallus anthracinus 红树黑鸡鵟 Buteogallus subtilis 大黑鸡鵟 Buteogallus urubitinga 棕鸡鵟 Buteogallus aequinoctialis 草原鹰 Buteogallus meridionalis 黑领鹰 Busarellus nigricollis 铅头南美鵟 Leucopternis plumbea 鼠灰南美鵟 Leucopternis schistacea 横斑南美鵟 Leucopternis princeps 黑脸南美鵟 Leucopternis melanops 白眉南美鵟 Leucopternis kuhli
1954年漯河高中毕业,同年7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4年至1956年在解放军南京第三炮兵军械技术学校、第一军械技术学校学习。195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任第一军械技术学校教员。1956年至1957年在大连俄语专科学校学习。1957年至1963年在苏联炮兵军事工程学院学习。 1963年至1969年任总后勤部军械部弹药处助理员。1969年至1975年任总后勤部装备部兵工处助理员。1975年至1979年任总参谋部装备部综合计划处参谋。1979年至1982年任总参谋部装备部综合计划处副处长。1982年至1989年任总参谋部装备部副部长。 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1989年至1990年任总参谋部军务部部长(其间:1990年在国防大学高级干部哲学轮训班学习)。1990年至1992年任军委军品贸易办公室主任。1992年至1994年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1993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 1994年至1996年任解放军第一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部党委副书记。1996年至1998年任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主任、党委书记。1998年3月晋升为上将军衔。1998年4月任解放军总装备部部长、党委书记。1998年11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解放军总装备部部长、党委书记。1998年至2002年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解放军总装备部部长、党委书记。 2002年11月15日,曹刚川在中共十六届一中全会上晋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军委副主席,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2003年3月17日,经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名,国家主席胡锦涛发布第二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决定,曹刚川被任命为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2007年10月22日,71岁的曹刚川在中共十七届一中全会后卸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军委副主席,并在2008年3月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后卸任国家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和国防部长等职务退休。 参考文献 Gang刚
1963年至1969年任总后勤部军械部弹药处助理员。1969年至1975年任总后勤部装备部兵工处助理员。1975年至1979年任总参谋部装备部综合计划处参谋。1979年至1982年任总参谋部装备部综合计划处副处长。1982年至1989年任总参谋部装备部副部长。 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1989年至1990年任总参谋部军务部部长(其间:1990年在国防大学高级干部哲学轮训班学习)。1990年至1992年任军委军品贸易办公室主任。1992年至1994年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1993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 1994年至1996年任解放军第一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部党委副书记。1996年至1998年任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主任、党委书记。1998年3月晋升为上将军衔。1998年4月任解放军总装备部部长、党委书记。1998年11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解放军总装备部部长、党委书记。1998年至2002年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解放军总装备部部长、党委书记。 2002年11月15日,曹刚川在中共十六届一中全会上晋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军委副主席,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2003年3月17日,经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名,国家主席胡锦涛发布第二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决定,曹刚川被任命为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2007年10月22日,71岁的曹刚川在中共十七届一中全会后卸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军委副主席,并在2008年3月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后卸任国家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和国防部长等职务退休。 参考文献 Gang刚 舞钢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 中国共产党党员
他们普遍受教育水平较低,主要集中在中国大陆的私营企业、外资在华工厂、公有企业,在企业生产、加工、销售的一线区域从事体力劳动,行业包括建筑业、制造业、服务业,职业包括工厂工人、建筑工人、清洁工人、服务员、售货员、保姆、保安、小贩、个体工商户、理发师、司机、流浪乞讨人员等等,可能居住在工厂宿舍或在城市与农村相结合的城中村,或者就租住在十平方米左右的“单房”等。 中国大陸工会制度无助维护基层职工权益,中国大陆的企业普遍不同程度违反《劳动法》。他們往往是城市被僱傭者中工作条件相对最差、环境最苦、收入最低的群体;他们是贫富巨大差距的其中一类压力承受者,和城镇居民一样可能面对通货膨胀、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方面的压力,同时也是中国大陸产业工人中人数最大的群体。众多的青中年农民工进入城市,农村产生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其中大部份农民工跨省外出打工,脱离农村原有的生活社区。文化差异、城市制度差异和思想观念差异,可能令到他们很难融入城市新的社区,遇到法律纠纷,生活矛盾,感情问题等可能会采用跳楼、跳桥、自杀等方式作不得已的维权,部份农民工亦成为城市的治安及刑事案件的制造者。农民工相对来看处在社会压力的最底层,可能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成为當局维护社会治安稳定打击和预防犯罪的主要防范对象。 数据 2012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全国农民工总数达2.6亿人。关于农民工的相关数据的准确性存在争议,农民工的相关统计数据从“流出地”和“流入地”而来,农民工“流出地”的《外出就业登记卡》(2005年已经废止执行)没有普遍执行,“流入地”的《暂住证》(居住证)制度也没有普遍执行,《外出就业登记卡》和《暂住证》(居住证)制度往往成为地方街道办事处和村委会乱收费、捆绑其他收费的借口,阻碍了农民工主动办理证件的积极性,农民工的实际人数可能远远不止2.6亿。此外,中国大陆的“城镇人口失业率”和“城镇职工工资增长率”、“城镇居民收入”“城市人均GDP”这些与国家经济发展相关的重要衡量指标的数据统计把农民工排除在外。 大學生民工 大學生是否屬于民工,在中国大陸有争议。大学生在大学里是学生,毕业后属于社会人,大学生指拥有大学毕业证书的人,而民工是指拥有农业户口的人。大陆各地方人民政府通常都有引进人才的战略性地方法规,相对于低学历的农民工,大学生或持有大学以上学历的人在政策上有优待条件。 50、60后的第一代农民工用自己的汗水,养育了自己的下一代,80、90后的年青人,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成为大学生或受过更好的教育,和他们的父辈一样成为第二代农民工。第二代农民工走向社会,意味着第一代农民工已经完成“历史使命”,他们当中可能有极少部分人拥有可以在城市里生活的条件,可以选择留在城市里生活,更多的人则只有返回自己原来的农村,不過自00后的年青人因為已經習慣便捷跟五光十色的城市生活,即使受戶籍限制也未必願意回到貧窮的农村生活而滯留在城市。 随迁家属民工 需要考虑到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的随迁家属是可能更需被重视的群体,他们多数可能并无接受过高等教育亦属于普通农民,多数保留的是不同于本地市民群体的传统宗法、家庭等文化习惯。随迁城市群体由于家庭的年轻一辈接受过高等教育,当局若依此就正式给予家属市民资格以挽留可能需要的人力资源,更应该留意此类决策对城市社会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 主要事件 民工荒 2011年8月25日,媒体报道珠海建筑工地,日薪250-350元(39-54美元)难觅农民工。中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农民工被當局和企业视为最具优势的競争力,两者长期以来只注重于招商引资,投资政策法规修订,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企业内部的硬件改善、成本和销售控制。比如,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當局和企业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国内市场需求,放弃、淘汰原有产业基础,投资其它产业;不注重于企业管理模式的改变、引进和创新,不注重于农民工的能力培养、素质提升及员工的福利改善和留任。随着80后、90后第二代农民工的出现,伴随着互联网信息的流通,人的自我权利意识的觉醒与提高,在面对企业管理模式滞后,存在官僚主义作风及人治管理现象,唯有选择“用脚投票”,在不同企业之间来回“跳槽”,形成“三角恋”的就业模式,以致于社会中间有一大批农民工长期处在“择业”的过程中,成为企业常年招不到工人的主要原因,媒体称为“民工荒”,农民工对工作的不重视,这其中夹杂着并且加深了社会对契约关系的不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市场交易关系斗然演变成向差的方向发展。 金融危机时期的大迁徙 2008年,东南沿海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遭到了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大量失业民工生活困难返回原籍地,而一些中西部较发达的特大城市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较小,且外商新一轮投资纷纷涌向诸如武汉长沙城市带、成渝地区等内陆较发达地区,出现了大量用工需求。一大部分在沿海地区务工的农民工纷纷涌向这些内陆发达城市,如武汉、成都,造成这些城市外来人口爆发性增加,明显改变了这些城市以本地、本省人为主的用工结构。甚至在西部精密制造业最发达的成都出现了大量来自东部地区如安徽籍、山东籍农民工前来务工,而最大的加工业城市重庆在2008-2009一年时间便涌入外省务工人口超过400万人,总计外来人口862万人,成为中国大陸外来人口第三多的城市,也是唯一一个中西部地区外来务工人员超过800万人的超大型流动人口聚居城市。这一现象对未来农民工的迁徙格局带来了深远影响。 民工-{回}-流潮起源于2008年下半年的金融危机时期,而大规模发生民工离开外出务工地返回原籍附近较发达的南方特大城市的情况出现于2009年底-2010年初。尤以2010年初浙江、广东等地严重的民工荒现象为代表。其原因在于三点,一为沿海地区受2008年金融危机打击较大,企业倒闭、拖欠工资现象严重,而内地企业多为内向型企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相对较小。二为沿海地区犯罪率和农民工聚集区治安状况较差,低于内地众多特大城市的平均标准,且大多数受雇于中小企业主的工人得不到社会福利保障,工伤事故率居高不下,而内陆特大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随着城市发展开始健全,工人开始注重这方面福利待遇。三则因为内地众多特大城市发展较快,如成都、重庆、武汉等南方内地核心特大城市无论是城市建设、特大型企业数量、福利待遇和生活水平已经和沿海特大城市相差无几,尤其重要的是底层操作工的工资待遇也与沿海城市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加之沿海加工企业和台资、外资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渐内迁,而就业机会较多,众多民工选择前往内地的这些特大城市务工。而众多多年未到过这些内地特大城市的农民工在2008年被辞退后,在内地特大城市寻求工作时,也逐渐意识到这些离原籍地不远的特大城市在很多方面已经不输于沿海城市。 治安大案 2004年出现深圳砍手党事件。 2008年出现50万人滞留广州火车站。 2010年出现2010年深圳富士康跳楼事件。 2011年出现潮州群体暴力事件、广州增城群体暴力事件。 2012年出现中山沙溪群体聚集事件。 2013年出现北京机场爆炸事件。 2014年出现深圳女白领被害事件。 流向及就业地域分布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 201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億5278万人,比上年增加1055万人,增长4.4%。 外出跨省农民工1億5863万人,增加528万人增长3.4%。 隻身外出跨省农民工1億2584万人,比上年增加320万人,增长2.6% 举家外出跨省农民工3279万人,增加208万人增长6.8% 本地农民工9415万人增加527万人,增长5.9%。 在中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增长较快,中西部地区对农民工的吸纳能力进一步增强,从农民工的就业地区来看,2011年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16537万人,比上年增加324万人,增长2.0%,占农民工总量的65.4%,比上年降低1.5个百分点;在中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4438万人,比上年增加334万人,增长8.1%,占农民工总量的17.6%,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在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4215万人,比上年增加370万人,增长9.6%,占农民工总量的16.7%,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分省看,就业地区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省,这4个省吸纳的农民工占到全国农民工总数的近一半。 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比重继续下降,在长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为5828万人,比上年增加18万人,增长0.3%,在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为5072万人,比上年增加7.4万人,增长0.1%,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增加数量和增幅均明显低于上年水平。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分别占全国农民工的23.1%和20.1%,分别比上年下降0.9和0.8个百分点。随着中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东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工资水平趋同,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对农民工的就业吸引力在逐步下降。 跨省外出的农民工数量减少,农民工以跨省外出为主的格局改变在外出农民工中,在省内务工的农民工8390万人,比上年增加772万人,增长10.1%,占外出农民工总量的52.9%;在省外务工的农民工7473万人,比上年减少244万人,下降3.2%,占外出农民工总量的47.1%。在省内务工的比重比上年上升3.2个百分点。2011年,去省外务工人数减少,改变了多年来跨省外出农民工比重大于省内务工比重的格局。 外出农民工仍主要流向地级以上大中城市从外出农民工就业的地点看,在直辖市务工的占10.3%,在省会城市务工的占20.5%,在地级市务工的占33.9%,在地级以上大中城市务工的农民工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现状 据有关方面测算,2005年农民工数量估计1.5亿人,而到2007年底已经接近3亿。农民工主要分布于建筑业、采矿业、第三产业和其他产业链低端或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沿海地区各个生产领域的产业工人均以农民工为主,农民工的提法从1990年代作为术语开始频繁出现,在此以前最常见的提法为民工。由于户籍制度、文化习惯等方面造成的就业、福利等差别化对待,农民工这个中国大陆城市最底层的阶层,有许多人处于非常艰难的生活和工作状况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此已经逐步采取措施,以统一城乡户籍制度,认为这将从根本上达成农民工的公平就业和待遇。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問題亦尚未解決。因爲中國大陸現行的入學制度與戶籍制度掛鉤,農民工子女難以在父母工作的城市就讀,只能就讀城市的低質量農民工子弟學校,或回到家鄉上學,成爲留守兒童。 2014年7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预计到2020年可以基本建立新型户籍制度,估计有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得以入户城镇。 不过相对看,本身属于同类文化圈的城市周边乡郊农村住民就受忽视,政府征用农村土地予地产商发展,推动城市化同时农村可能缺乏过渡就变成城市的一部分,当地农村住民本身出路可能受到限制,而以大方向施政看,外来工更多指代是属于不同文化主体的异乡人士,本地农民问题就有可能排在外来民工(农民)问题后面,变相受到漠视。 相对而言农民是自己拥有土地可作为自身无打工之下自力更生的保底资源,而城市居民无法享有私人土地,相对看市民在资源占有只有城市户籍上的优势,以目前城市管治施政几近倾向优待由欠发达地区来发达城市务工的农民群体的状况看,未充分兼顾考虑当地无地市民利益而纯粹遵循上层下达宏观经济指标,而又无有效推动乡村与城市均衡发展尤其改善乡村基础设施配套与居民福利保障,當當局为消除受优质资源吸引而大量入城的民工的差别化待遇而将民工逐步纳入城市市民福利分配系统中,可能出现城市资源分配压力过大,可能挤压本身城市市民享有资源空间,拖低整体城市资源服务环境水准。户籍制度與醫療保險掛勾,医疗保险金支付渠道不畅通,部分農村打工者缺少对參与城镇医疗保险范筹的信心。 由于中国大陆现状是人口众多,就业问题成为头痛的问题,城市本身存在大量失业,农村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绝大多数处于闲置状态,加上城乡二元体制的分割,直至2005年为止,农民工的权益仍旧没有任何保障,由此引发的农民工问题自199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这一庞大的群体学者将其划为边缘人、弱势群体,绝大多数没有任何社会保障,没有中國國營养老保险、也没有中國医保,因工-{致}-伤、致残和致死的事故的基本人权都没有保障,甚至诸多黑心的企业、僱主恶意剋扣、拖欠和拒付农民工的工资,并已酿成社会问题。民间涌现诸多农民工维权斗士,媒体开始广泛关注农民工问题,政府开始注重考虑农民工问题。2005年2月7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出《关于废止〈农村劳动力跨省流动就业管理暂行规定〉及有关配套文件的通知》,并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农民工维权手册》。温家宝担任总理以后开始关注这一问题,并开始整治恶意拖欠工资的僱主,2006年1月18日国务院推出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
概觀 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后,沿海地区出现“全民经商”的现象,“全民经商”带来了“全民打工”;经商者为了致富,打工者为了挣钱;农民工的廉价劳动力,成为中国大陆招商引资的优势;生产廉价商品,成为企业发展的競争力。改革开放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从计划经济中解放出来後,在城市经济重新腾飞前夕开始大量涌入城市才渐渐出现的。从全国来看,最开始的农民工主要以从事建筑业为主,接着就是製造業和服务业。改革开放以后农民工流动的规模在中国是史无前例的。流动迁徙的形式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跨地区流动,随着沿海地区工商业的重新开始快速发展和对人力资源的一定需求,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大量短期甚至长期迁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这种人口流动也称为“民工潮”;另外一类流动则是农民就近流动到快速发展的本地城镇。 农民进城后,城市服务和管理模式滞后,出现偷窃、抢劫、黑社会等现象,1983年、1996年、2001年、2004年政府进行严打。农民工长期居住在城市里,工资收入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比存在巨大差距,承受着贫富差距所带来的压力,工作环境和居住环境相对较差,受自身经济条件和工作条件制约,难以和家人生活在一起,不能照顾留在农村的老人和孩子(留守儿童),在城市里缺乏归属感。小孩在当地读高中不能在当地参加高考。所到城市的五險一金等市民享有的社会福利没有普遍覆盖农民工。大部份农民工属于未婚青年,为婚姻和恋爱问题担扰。部分农民工从事“小贩、乞讨、收破烂”和“偷窃、抢劫等活动”给当地人带来困扰,地方文化差异亦导致与当地人的关系处于紧张状态。农民工的迁移,使农村原有的社区被割裂,城市的社区遭到冲击,产生文化断裂和道德缺失现象。 他们普遍受教育水平较低,主要集中在中国大陆的私营企业、外资在华工厂、公有企业,在企业生产、加工、销售的一线区域从事体力劳动,行业包括建筑业、制造业、服务业,职业包括工厂工人、建筑工人、清洁工人、服务员、售货员、保姆、保安、小贩、个体工商户、理发师、司机、流浪乞讨人员等等,可能居住在工厂宿舍或在城市与农村相结合的城中村,或者就租住在十平方米左右的“单房”等。 中国大陸工会制度无助维护基层职工权益,中国大陆的企业普遍不同程度违反《劳动法》。他們往往是城市被僱傭者中工作条件相对最差、环境最苦、收入最低的群体;他们是贫富巨大差距的其中一类压力承受者,和城镇居民一样可能面对通货膨胀、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方面的压力,同时也是中国大陸产业工人中人数最大的群体。众多的青中年农民工进入城市,农村产生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其中大部份农民工跨省外出打工,脱离农村原有的生活社区。文化差异、城市制度差异和思想观念差异,可能令到他们很难融入城市新的社区,遇到法律纠纷,生活矛盾,感情问题等可能会采用跳楼、跳桥、自杀等方式作不得已的维权,部份农民工亦成为城市的治安及刑事案件的制造者。农民工相对来看处在社会压力的最底层,可能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成为當局维护社会治安稳定打击和预防犯罪的主要防范对象。 数据 2012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全国农民工总数达2.6亿人。关于农民工的相关数据的准确性存在争议,农民工的相关统计数据从“流出地”和“流入地”而来,农民工“流出地”的《外出就业登记卡》(2005年已经废止执行)没有普遍执行,“流入地”的《暂住证》(居住证)制度也没有普遍执行,《外出就业登记卡》和《暂住证》(居住证)制度往往成为地方街道办事处和村委会乱收费、捆绑其他收费的借口,阻碍了农民工主动办理证件的积极性,农民工的实际人数可能远远不止2.6亿。此外,中国大陆的“城镇人口失业率”和“城镇职工工资增长率”、“城镇居民收入”“城市人均GDP”这些与国家经济发展相关的重要衡量指标的数据统计把农民工排除在外。 大學生民工 大學生是否屬于民工,在中国大陸有争议。大学生在大学里是学生,毕业后属于社会人,大学生指拥有大学毕业证书的人,而民工是指拥有农业户口的人。大陆各地方人民政府通常都有引进人才的战略性地方法规,相对于低学历的农民工,大学生或持有大学以上学历的人在政策上有优待条件。 50、60后的第一代农民工用自己的汗水,养育了自己的下一代,80、90后的年青人,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成为大学生或受过更好的教育,和他们的父辈一样成为第二代农民工。第二代农民工走向社会,意味着第一代农民工已经完成“历史使命”,他们当中可能有极少部分人拥有可以在城市里生活的条件,可以选择留在城市里生活,更多的人则只有返回自己原来的农村,不過自00后的年青人因為已經習慣便捷跟五光十色的城市生活,即使受戶籍限制也未必願意回到貧窮的农村生活而滯留在城市。 随迁家属民工 需要考虑到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的随迁家属是可能更需被重视的群体,他们多数可能并无接受过高等教育亦属于普通农民,多数保留的是不同于本地市民群体的传统宗法、家庭等文化习惯。随迁城市群体由于家庭的年轻一辈接受过高等教育,当局若依此就正式给予家属市民资格以挽留可能需要的人力资源,更应该留意此类决策对城市社会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 主要事件 民工荒 2011年8月25日,媒体报道珠海建筑工地,日薪250-350元(39-54美元)难觅农民工。中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农民工被當局和企业视为最具优势的競争力,两者长期以来只注重于招商引资,投资政策法规修订,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企业内部的硬件改善、成本和销售控制。比如,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當局和企业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国内市场需求,放弃、淘汰原有产业基础,投资其它产业;不注重于企业管理模式的改变、引进和创新,不注重于农民工的能力培养、素质提升及员工的福利改善和留任。随着80后、90后第二代农民工的出现,伴随着互联网信息的流通,人的自我权利意识的觉醒与提高,在面对企业管理模式滞后,存在官僚主义作风及人治管理现象,唯有选择“用脚投票”,在不同企业之间来回“跳槽”,形成“三角恋”的就业模式,以致于社会中间有一大批农民工长期处在“择业”的过程中,成为企业常年招不到工人的主要原因,媒体称为“民工荒”,农民工对工作的不重视,这其中夹杂着并且加深了社会对契约关系的不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市场交易关系斗然演变成向差的方向发展。 金融危机时期的大迁徙 2008年,东南沿海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遭到了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大量失业民工生活困难返回原籍地,而一些中西部较发达的特大城市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较小,且外商新一轮投资纷纷涌向诸如武汉长沙城市带、成渝地区等内陆较发达地区,出现了大量用工需求。一大部分在沿海地区务工的农民工纷纷涌向这些内陆发达城市,如武汉、成都,造成这些城市外来人口爆发性增加,明显改变了这些城市以本地、本省人为主的用工结构。甚至在西部精密制造业最发达的成都出现了大量来自东部地区如安徽籍、山东籍农民工前来务工,而最大的加工业城市重庆在2008-2009一年时间便涌入外省务工人口超过400万人,总计外来人口862万人,成为中国大陸外来人口第三多的城市,也是唯一一个中西部地区外来务工人员超过800万人的超大型流动人口聚居城市。这一现象对未来农民工的迁徙格局带来了深远影响。 民工-{回}-流潮起源于2008年下半年的金融危机时期,而大规模发生民工离开外出务工地返回原籍附近较发达的南方特大城市的情况出现于2009年底-2010年初。尤以2010年初浙江、广东等地严重的民工荒现象为代表。其原因在于三点,一为沿海地区受2008年金融危机打击较大,企业倒闭、拖欠工资现象严重,而内地企业多为内向型企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相对较小。二为沿海地区犯罪率和农民工聚集区治安状况较差,低于内地众多特大城市的平均标准,且大多数受雇于中小企业主的工人得不到社会福利保障,工伤事故率居高不下,而内陆特大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随着城市发展开始健全,工人开始注重这方面福利待遇。三则因为内地众多特大城市发展较快,如成都、重庆、武汉等南方内地核心特大城市无论是城市建设、特大型企业数量、福利待遇和生活水平已经和沿海特大城市相差无几,尤其重要的是底层操作工的工资待遇也与沿海城市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加之沿海加工企业和台资、外资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渐内迁,而就业机会较多,众多民工选择前往内地的这些特大城市务工。而众多多年未到过这些内地特大城市的农民工在2008年被辞退后,在内地特大城市寻求工作时,也逐渐意识到这些离原籍地不远的特大城市在很多方面已经不输于沿海城市。 治安大案 2004年出现深圳砍手党事件。 2008年出现50万人滞留广州火车站。 2010年出现2010年深圳富士康跳楼事件。 2011年出现潮州群体暴力事件、广州增城群体暴力事件。 2012年出现中山沙溪群体聚集事件。 2013年出现北京机场爆炸事件。 2014年出现深圳女白领被害事件。 流向及就业地域分布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
参考文献 参见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3S” 艾格尼丝·史沫特莱 埃德加·斯诺 美国作家 美国记者 移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美国人 美 歐柏林學院校友 芝加哥大學校友 葬于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 內布拉斯加州人 在蘇聯的美國人 与维诺那文件相关的美国人
埃德加·斯诺 美国作家 美国记者 移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美国人 美 歐柏林學院校友 芝加哥大學校友 葬于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 內布拉斯加州人
幻廬藝坊時期 2006年2月,文傳因經營問題,裁撤資訊部門,早前大批計劃告終。此時朱邦復已屆70高齡,鑑於心力有限,轉而致全力於發展圖文系統。稍後成立幻廬藝坊,其規劃是以圖文系統將一系列古籍演成動畫,藉此傳播傳統美德。 經歷 著作 參考文獻 郝明義,《走在孤獨裏的電腦怪傑--寫在朱邦復遠颺異域的1984 》,刊《2001》雜誌第四期,台北,貳零零壹雜誌社,1984年3月1日。 參見 倉頡輸入法 倉頡系統 漢字基因 動態組字 王永民 漢字 參考書目 《智慧之旅(第一冊)》;朱邦復;時報文化:ISBN 957-13-1816-7 《智慧之旅(第二冊)》;朱邦復;時報文化:ISBN 957-13-1817-5 《智慧之旅(第三冊)》;朱邦復;時報文化:ISBN 957-13-1818-3
雖然朱邦復催生出中文電腦,但售價太高,難以普及。為提供更廉價的中文電腦,朱邦復利用當時Apple II電腦(先比IBM PC一步流行起來的個人電腦)熱潮,研發該機之中文介面——「漢卡」,售價新台幣1500元,使得華人利用電腦處理中文的成本更低了。 中文內碼之爭 朱邦復宣佈願意把全部技術公開,以新台幣1000萬元,將零壹公司股份賣出。此提議得到台灣資策會相關人員認同,並委託王安、宏碁、神通三家公司之技術人員,至零壹公司詳細鑑定,並由朱邦復公開在資策會講解,獲果芸執行長及黃為德副執行長同意,在呈報上級裁決後,計畫於1983年3月初以前,答覆政府收購案之最後結果。但在當時,台灣正在規劃中文標準,朱邦復提可容納50,000多字的中文系統計畫,而資策會提出13,000字的標準(即大五碼)。當時朱邦復認為大五碼缺陷太多而大力反對,卻未被接受。因其從經濟日報記者及袁守謙(其父部屬時任總統府資政),得知因其系統同樣向大陸推廣使用,遭人控为「赤色分子」,當時尚處於國民黨威權體制的白色恐怖之下,朱邦復隨即於1983年4月離開台灣,遠赴美國,並把零壹公司所有權全部轉移給員工。獨沈紅蓮女士隨其至美國,繼續中文資訊事業。不久即轉赴大陸,面對抄襲自日本工業標準碼(JIS Code)的「國家標準代碼」6763個字,其系統同樣得不到重視。在美國工作五年後,朱邦復應中國深圳工業園之邀,轉至中國大陸工作。 中文電腦的困境 在1983年朱邦復離台後,施振榮提供25%的股份收購零壹,但遭零壹員工們拒絕。而朱邦復流亡美國後,中文電腦的發展就完全遷就賣方市場,漸漸遠離朱邦復中文資訊的理想—全面性處理中文的資訊系統:「漢字六大功能」的處理(字碼、字形、字序、字音、字義、字辨)。當時中文電腦處理的中文字依舊沒有序位,且面對古籍時,依舊缺字連連。雖有多種中文輸入法,但都僅以13,000餘字為取碼對象,無法解決全部的漢字輸入問題。至二十一世紀,中文字序位依舊一團亂,萬國碼(Unicode)依「常用字、次常用字」二層排序(因無字序,常人無法判別:某字屬常用、或非常用),及兩岸字碼的標準不一等問題尚未解決。 研發聚珍中文整合系統 接著其在美國工作近五年,先後發展「中文之星」系統、「東方書籍排版系統」等。此間,朱邦復開始研究中文自然語言。1988年,朱邦復受深圳科技工業園之邀,到大陸工作,任職於兩儀文化科技,組織一群開發者,發展聚珍中文整合系統(已有動態組字能力)。朱邦復在完成聚珍初步成品後,其在《熱訊》雜誌上,公開聚珍之字型產生器及中文輸入處理技術。後因兩儀內部問題而去職,而兩儀也無力繼續發展、維護聚珍。 Windows 3.0中文化 台灣解嚴後,朱邦復於1990年回台,先後居於臺東和楊梅。期間曾與資策會合作,將Windows 3.0中文化。當微軟提出收購中文化技術時,朱邦復開價6000萬美金。隨後,微軟放棄收購,改採日本漢字技術,推出新版Windows,並停止資策會視窗授權;失去微軟主力以後,資策會版的Windows 3.0遂淡出市場。而朱邦復帶著弟子,在台歸隱。 文傳時期 1999年,朱邦復應香港文化傳信公司之邀,擔任文化傳信集團副主席。於是遷居澳門,進行一系列中文資訊計劃,其中已完成者有:倉頡電書(中文電子書包)、中文CPU(易芯CPU系列、天龍CPU系列)。期間發表了「漢字基因理論」,並以此理論為基礎,發展可解析中文的理解系統,同時發展圖文系統,作為理解系統的應用。朱邦復在文傳時期,還同時進行許多專案。 幻廬藝坊時期 2006年2月,文傳因經營問題,裁撤資訊部門,早前大批計劃告終。此時朱邦復已屆70高齡,鑑於心力有限,轉而致全力於發展圖文系統。稍後成立幻廬藝坊,其規劃是以圖文系統將一系列古籍演成動畫,藉此傳播傳統美德。 經歷 著作 參考文獻 郝明義,《走在孤獨裏的電腦怪傑--寫在朱邦復遠颺異域的1984 》,刊《2001》雜誌第四期,台北,貳零零壹雜誌社,1984年3月1日。 參見
2017年2月19日,“央视新闻移动网”上线,包括《新闻联播》在内,央视新闻频道各节新闻的结尾改为提醒观众可通过下载“央视新闻+”客户端了解更多新闻资讯。随着2019年11月20日推出“央视频”客户端后,《新闻联播》和央视新闻频道各节新闻节目的结尾提示调整为“更多新闻资讯,请下载央视新闻客户端,更多移动视频,请下载央视频”。 2017年10月2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当天晚上,《新闻联播》依惯例播报了当天新当选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委员、中央书记处成员、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和常务委员会委员的简历,并回顾中共十九大的内容,使得节目长达140分钟,被誉为史上最长的《新闻联播》;此前的纪录是2012年11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当晚的《新闻联播》,依惯例播报了当天新当选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委员、中央书记处成员、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和常务委员会委员的简历,并回顾中共十八大的内容,当晚的《新闻联播》长达124分钟。 2018年1月1日,中国中央电视台宣布,为了进一步扩大《新闻联播》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更广泛地服务于海内外电视观众,即日起《新闻联播》在CCTV-4新增22:30重播时段(实则上只有亚洲版重播),而原三版凌晨各版本安排的《新闻联播》重播时间依然保持不变。 2018年3月29日起,随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建制的成立,《新闻联播》部分新闻片段的配音开始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主持人负责。 2018年9月14日,《新闻联播》在报道当天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的新闻时,首次安排手语播报员出现在屏幕下方,以方便广大聋哑人及听障人士收看。北京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央视新闻频道《共同关注》栏目手语主播周晔用手语播报了这条消息。同年10月1日起,《新闻联播》开场报时前最后一条广告改为公益广告。 2019年6月底开始,《新闻联播》由原央视新闻中心改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节目中心管理。同年7月31日,央视国防军事频道(新CCTV-7)测试信号上星试播,当晚开始参与并机直播《新闻联播》,8月1日正式开播后延续并机直播的安排。 2019年8月6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环球资讯广播开始参与并机直播《新闻联播》。 2019年8月16日,《新闻联播》开通微信公众号。除不定时推送新闻外,还推出了“联播划重点”和“主播说联播”版块,前者介绍当日《新闻联播》的重点内容;后者则由当天的一位主播点评《新闻联播》报道的新闻。 2019年8月24日,《新闻联播》在中国两大短视频平台抖音和快手开通了官方账号。 2020年7月18日起,《新闻联播》再次改版,首次启用全新的16:9比例高清片头,此版片头将上一版片头稍作修改,并实现所有新闻片段的16:9高清制播(若新闻片段中需要播放过往摄制的4:3画面,则采用画面置中、左右两边模糊的方式显示)。同时演播室迁入总台总部大楼N01演播室。至此,《新闻联播》正式完成高清化。 节目内容 作为党和国家的喉舌和宣传工具,《新闻联播》具有浓重的主旋律宣传和意识形态色彩。从1982年的中共十二大开始,中共中央把重大时政新闻的发布时间从每晚20点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国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现《全国新闻联播》)节目提前至每晚19点的《新闻联播》节目;从此,《新闻联播》成为中国大陆最权威的重大新闻发布平台。 每天下午17:30,央视分管新闻节目的副台长和新闻中心主任会审看当天播出的《新闻联播》样片,而重要的时政新闻往往还需经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领导审看。 《新闻联播》最早的片头问候语是“观众同志大家好”,后已改成“观众朋友晚上好”,目前的问候语为“各位观众晚上好”(少数情况下仍会使用“观众朋友晚上好”)。《新聞聯播》的宗旨是「宣傳黨和政府的聲音,傳播天下大事」;但新聞先後次序排列通常不是以其重要性,而是以國家領導人的排名先後而定的。 《新闻联播》在主播开场问候和播报公历日期(2007年起开始加报对应农历日期)和口播新闻提要后,一般按以下三大板块进行播报。 若插播最新消息,主持人会以“下面播送本台刚刚收到的消息”为开头口播稿件。 另外,20世纪90年代后期,《新闻联播》节目结束之前会预告当天《焦点访谈》的内容。现时为偶尔预告,而开场和结尾的片段式新闻提要环节现已取消。 《新聞聯播》的形式、播报風格、片頭上皆甚少變化,主播之一的羅京曾說:主持人剪頭髮需要经台長批准。另一主播康輝在2013年7月的凤凰卫视節目《魯豫有約》中進一步解釋:如果主持人當日把頭髮輕微剪短的話,便沒有問題;但如果主持人因為當日剪頭髮以致形象出現较大改變的話,便得向台長請示,表示該主持人接下來的形象有可能會有较大改變,並且得到台長的批准。 现时,“央视网”微信公众号会在每天节目结束后发布当天《新闻联播》的主要内容。2019年7月29日起,《新闻联播》推出《主播说联播》短视频环节,该栏目选取当日《新闻联播》中的其中一条新闻,结合当天重大事件和热点新闻,以年轻人喜爱的通俗语言传递主流声音(目前仅在新媒体端推送,不在电视端播出)。同年8月16日起,《新闻联播》开设微信公众号,每日亦会推送《主播说联播》栏目。 近年来,该节目播出的專題報導有《时代先锋》(2005年至今)、《重建启示录》(2010年10月24日至25日)、《“雙百”人物中的共產黨員》(2011年2月10日至6月13日)、《展望十二五》、《走基层》系列(2011年8月至今)、《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等等。 播出时间 《新聞聯播》一般的播出時長為30分鐘,但在发生重大政治活动(例如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全国两会、举行阅兵仪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或出访、宣读重要文件公告、播发突发新闻稿件等情况下,播出时长则会相应延长。若当晚《新闻联播》延长播出时间,会提前通过“全国广播电视安全播出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告知转播的各地方电视台,转播的各地电视台亦需完整转播延时后的内容,而当天的主播一般会在播报新闻提要后加插“各位观众,今天的《新闻联播》节目大约需要XX分钟”,提醒观众当日的《新闻联播》将延长播出时间。目前,最长的一期《新闻联播》是在中共十九大閉幕後的2017年10月25日,當天的節目時間为140分钟;其次是中共十八大闭幕后的2012年11月15日,当天的节目时间为124分钟。 在胡锦涛时期,中共中央宣传部尝试减少《新闻联播》延长播出时间的纪录,但在中共十八大以后,尤其是习近平2016年2月19日在北京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时提出“党媒姓党”理念之后,《新闻联播》延长播出时间的纪录不断被打破;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初期,《新闻联播》延时一度常态化。 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地方電視臺為了服務漢語能力不佳的少數民族觀眾,會把《新聞聯播》以少數民族語言配音之後自行重播,新疆電視台播映的《新聞聯播》哈薩克語配音版就是一個例子;但少数民族语言版本的《新闻联播》可能不会随汉语原版时间延长而延长,如四川康巴卫视的译制版本。 另外,该节目在日本通过大富频道播出。 下表中記錄的播出时间,是在《新闻联播》未延长播出时间的情況下的播出時长,尤其是少数民族语言版本。 普通话原版播出时间 少数民族语言配音首播时间 各地方电视台转播情况 出于提升信号覆盖面的需要,全国各级地方電視台一般在旗下主频道(综合频道、第一套节目)与央视综合频道同步转播《新闻联播》,并在《新闻联播》节目前后紧接播出本地的地方新闻栏目。其中部分地方电视台(县级电视台为主)会继续转播后续的《天气预报》节目(有的电视台会在两档节目中间的广告时段停止转播,插播自行制作的广告)。而极少数地方电视台则会继续转播后续的《焦点访谈》节目,直到20:00才停止转播。此外,部分国有企业设立的企业电视频道(如大港油田企业频道、济南铁路局电视、攀钢新闻综合频道、仪征化纤有线电视等)也会同步转播新闻联播。面向少数民族的卫星频道不会同步转播《新闻联播》,而是在之后播出相应民族语言的配音版。部分地方电视台曾有不转播或安排非主频道转播《新闻联播》的情况,但2000年代后期该现象已比较少见。上海东方卫视曾为全国唯一没有转播《新闻联播》的省级卫星频道(不计入外宣及少数民族频道),在时任市委书记习近平的多次要求下,亦从2007年7月11日起安排转播《新闻联播》至今。 对外频道方面,在地方电视台的国际频道中,只有深圳卫视国际版(美洲版除外)转播《新闻联播》,东方卫视国际版从2012年开始不再转播。而在中国时政大会活动等特别时期的北京时间当天晚上(如“中共十九大”时期),湖南国际频道、云南国际频道、海峡卫视均会安排转播《新闻联播》。 地方台非主频道一般不转播《新闻联播》。河北公共频道、江西新闻频道和四川科教频道是少数转播《新闻联播》的省级非上星电视频道。福建电视台综合频道曾也安排常态化转播,但自2006年1月1日起取消该安排(目前特殊情况下可能会转播);然而由于福建省要求各地级广播电视台在每晚转播《新闻联播》后于19:35转播《福建新闻联播》,因此若当天《新闻联播》延时超过5分钟,则《福建新闻联播》播出时间顺延。 另外在除夕夜,一些转播春晚的电视频道和广播频率会从《新闻联播》开始转播央视综合频道内容直至春晚结束。 2018年7月23日前,香港无线电视明珠台在每天清晨(有时因例行检修而取消)重播剪辑版的《新闻联播》(以《中国新闻》名义播出,CCTV-4版本)。此外,亚视国际台和亚洲台在2016年2月9日前以《中国新闻报道》的名义剪辑重播《新闻联播》(2015年5月1日-8月9日期间一度暂停播出)。 广播频率的转播情况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成立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环球资讯广播自2019年8月6日起转播央视《新闻联播》。部分地方广播电台主频率(如北京新闻广播等)也会转播央视《新闻联播》。 其它安排 1997年2月20日,香港的无线电视翡翠台及亚洲电视本港台当天的《六點半新聞報道》和《六点钟新闻》均在19:00开始轉播了央視《新聞聯播》(电视左上角标注“直播中央电视台”),報導鄧小平逝世的相關新聞。 凤凰卫视资讯台亦会在每年12月31日的《华闻大直播》节目中转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新年贺词。 2007年6月30日-7月1日期间,深圳卫视(含国际版)直播香港回归十周年特别报道,连续两天未转播《新闻联播》。 2007年10月2日,上海特奥会开幕,上海东方卫视因转播开幕式而未转播《新聞聯播》,CCTV-1等央视其它频道在《焦点访谈》结束后转而跟踪特奥会开幕式报道。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全国哀悼日、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泥石流全国哀悼活动期间,央视除CCTV-4及外语频道之外,全部并机CCTV-1,也随之播出了《新闻联播》。一些平时不转播《新闻联播》的地面频道,由于转播CCTV-1或CCTV-13的缘故,当日亦参与到《新闻联播》的转播中,而大多数地方广播频率亦于哀悼日当天同步转播了《新闻联播》的伴音,故哀悼日当天转播《新闻联播》的广播电视频道较平日更多。 2009年7月6日,新疆卫视因转播有关“7·5事件”的新闻发布会而没有同步转播《新闻联播》,而是在当天19:35进行了录播。 2015年开始,部分通常不转播《新闻联播》的电视台或者电视频道,会在特定日子(如抗战胜利纪念日、国家领导人新年贺词等)转播《新闻联播》。例如在2015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新年贺词当天,部分原本不转播《新闻联播》的频道转播了《新闻联播》,如湖南经视、广东新闻频道、延边卫视、厦门卫视等。但上述频道当天的转播并非都是完整转播,比如湖南经视、贵州公共频道只转播习近平发表新年贺词片段后就切入其他节目,安徽公共频道转播到19:31切断(当天新闻联播有延时),播出《新闻故事会》。另外中共十九大期间,厦门卫视每晚都会转播《新闻联播》。 2015年9月3日抗戰勝利纪念日当天,因国家广电总局要求暂停娱乐综艺节目和加上当天股市休市,故CCTV-2、3、15也在当日参与转播《新闻联播》并对接当天晚上的纪念晚会。 2016年9月4日,因直播G20杭州峰会欢迎晚宴,CCTV-13自2003年开播以来首次未直播《新闻联播》。 自2017年中共十九大开始,在中国国内重要会议或大型政治活动(如全国两会和中共党代会、十年一次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庆祝大会和阅兵式)期间,CCTV-4会在开闭幕日或活动当天并机直播《新闻联播》。 2018年6月8日至10日,由于与山东卫视并机播出2018上合组织峰会特别报道,山东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也同步转播了央视《新闻联播》。 2018年9月16日,由于与广东卫视并机播出台风“山竹”特别报道,广东广播电视台所属的南方卫视、珠江频道及广东新闻频道也同步转播了央视《新闻联播》。 2019年10月1日,CCTV-1、2、4、7、17五个频道于当晚19:00同步播出《新闻联播》。(农业农村频道系首次播出该节目) 2020年1月24日起,因应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及春节假期,上海广播电视台所属上海新闻广播、东广新闻台、五星体育广播并机直播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特别报道,故东广新闻台、五星体育广播亦同步转播了央视《新闻联播》的伴音(包括晚上9点后转播央视新闻频道的重播时段)。 2020年4月4日,因应新冠肺炎疫情全国性哀悼活动的原因,CCTV-3、8、9三个频道于当天凌晨0时起与CCTV-1节目编排同步,同时于清晨5:13重播前一天的《新闻联播》。(四个频道右上角均带有“重播”字样,CCTV-6和央视风云数字付费频道于当日0时起转播CCTV-1信号,故也同时播出。)当天晚上CCTV-1、2、6、7、10、12、13、14、17九个频道同步播出《新闻联播》(含21点重播时段,均带有重播标。CCTV-3、5、5+、8、9、11、15因在当天下午13:00开始不再并机新闻频道,故当晚未播出《新闻联播》,央视风云各频道以及长城平台的戏曲、娱乐频道当天6:00起与新闻频道并机直播,中央新影各电视频道仅新科动漫频道从当天12:00起转播CCTV-1,CCTV-4K超高清频道因《新闻联播》尚未具备4K播出条件而未能同步并机,同时段改播纪录片。 2021年7月1日,因当日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日,上海广播电视台所属东方卫视国内版、海外版、新闻综合频道和都市频道并机播出特别节目,故新闻综合频道和都市频道也同步转播了央视《新闻联播》。 2022年9月14日,由于与浙江卫视并机播出台风“梅花”特别报道,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所属的钱江频道、经济生活频道、教科影视频道、民生休闲频道、新闻频道、少儿频道、国际频道和之江纪录频道也同步转播了央视《新闻联播》。 2022年11月30日-12月6日:因应江泽民逝世,上海广播电视台于11月30日晚上6时紧急调整节目安排,在此期间东方卫视国内版、海外版与都市频道(6日增加哈哈炫动卫视)并机播出,故都市频道也同步转播了央视《新闻联播》(6日江泽民追悼大会期间增加哈哈炫动卫视、七彩戏剧频道、金色学堂频道转播)。 主播 1979年年底起,《新聞聯播》的播音员开始出镜,为一人出镜。1987年7月1日起,《新闻联播》播音员由一人出镜改为一男一女“男右女左”出镜,而這一形式沿用至今。 《新聞聯播》的播音员被观众称为“国脸”,认为代表了“国家形象”。其中,邢質斌、李瑞英、李修平、羅京、張宏民、王宁六人作为1990年代末期形成的固定阵容被稱为“老三對”,成为一代人的记忆。 2006年的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葉宏明提交《讓〈新聞聯播〉換換人》提案,提案内表示“《新聞聯播》不僅主播面孔較老,且內容、節目包裝一成不變,觀眾年齡層趨於老化”。同年6月5日,央視新聞頻道改版,而當日的《新聞聯播》首次由年轻一代的李梓萌和康輝主持,观众反响热烈,但二人在《新闻联播》的下一次出镜已经分别是2007年12月7日和8日;而海霞和郭志坚也分别在2007年12月6日和9日开始加入《新闻联播》主持阵容。 羅京在2008年8月31日最后一次主持《新聞聯播》,后因癌症于2009年6月離世。邢质斌在2009年6月17日最后一次主持该节目后退休。 2011年9月25日起,随着《新闻联播》启用新包装,歐陽夏丹和郎永淳加入《新闻联播》主持阵容。 从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李瑞英、张宏民和李修平先後退出《新闻联播》主持阵容,退居播音部二線。2015年9月,郎永淳从央视辞职,成為新一代主播中第一位離開《新聞聯播》的人,節目主播陣容恢復三男三女。 2017年1月21日起,原央视四套主播刚强首次主持《新聞聯播》,同时王宁退居二線,并于当年4月正式宣告离开主播岗位;至此,「老三對」全部告别了《新聞聯播》歷史舞台。 2018年3月29日起,随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建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的主持人同时兼任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配音员。 2020年4月28日,欧阳夏丹最后一次主持《新闻联播》,此后长时间不再出镜且原因不明,自由亚洲电台认为可能与孙立军倒台有关。2023年1月1日起,欧阳夏丹开始在短视频平台抖音运营自己的自媒体频道。2023年6月,央视网更新的主持人名单显示,欧阳夏丹已不再担任央视主持人。 2020年9月,新闻联播时隔近三年再度引入新主播,潘涛、宝晓峰、严-{於}-信、郑丽分别于当月10日、12日、23日、24日起主持该节目。严-{於}-信亦成为该节目首位80后主播。 2022年6月27日,海霞最后一次主持新闻联播。同年11月9日,海霞以随访记者的身份在现场报道时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访柬埔寨的消息,这也是海霞最后一次在新闻联播中出镜。2023年5月,海霞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总编室播音员主持人管理中心副主任的身份出席活动。2023年6月,央视网更新的主持人名单显示,海霞已离开主持人岗位。 2022年11月27日,郭志堅最后一次主播新闻联播,后转岗主持《世界周刊》等节目,節目主播陣容恢復四男三女。
2015年9月3日抗戰勝利纪念日当天,因国家广电总局要求暂停娱乐综艺节目和加上当天股市休市,故CCTV-2、3、15也在当日参与转播《新闻联播》并对接当天晚上的纪念晚会。 2016年9月4日,因直播G20杭州峰会欢迎晚宴,CCTV-13自2003年开播以来首次未直播《新闻联播》。 自2017年中共十九大开始,在中国国内重要会议或大型政治活动(如全国两会和中共党代会、十年一次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庆祝大会和阅兵式)期间,CCTV-4会在开闭幕日或活动当天并机直播《新闻联播》。 2018年6月8日至10日,由于与山东卫视并机播出2018上合组织峰会特别报道,山东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也同步转播了央视《新闻联播》。 2018年9月16日,由于与广东卫视并机播出台风“山竹”特别报道,广东广播电视台所属的南方卫视、珠江频道及广东新闻频道也同步转播了央视《新闻联播》。 2019年10月1日,CCTV-1、2、4、7、17五个频道于当晚19:00同步播出《新闻联播》。(农业农村频道系首次播出该节目) 2020年1月24日起,因应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及春节假期,上海广播电视台所属上海新闻广播、东广新闻台、五星体育广播并机直播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特别报道,故东广新闻台、五星体育广播亦同步转播了央视《新闻联播》的伴音(包括晚上9点后转播央视新闻频道的重播时段)。 2020年4月4日,因应新冠肺炎疫情全国性哀悼活动的原因,CCTV-3、8、9三个频道于当天凌晨0时起与CCTV-1节目编排同步,同时于清晨5:13重播前一天的《新闻联播》。(四个频道右上角均带有“重播”字样,CCTV-6和央视风云数字付费频道于当日0时起转播CCTV-1信号,故也同时播出。)当天晚上CCTV-1、2、6、7、10、12、13、14、17九个频道同步播出《新闻联播》(含21点重播时段,均带有重播标。CCTV-3、5、5+、8、9、11、15因在当天下午13:00开始不再并机新闻频道,故当晚未播出《新闻联播》,央视风云各频道以及长城平台的戏曲、娱乐频道当天6:00起与新闻频道并机直播,中央新影各电视频道仅新科动漫频道从当天12:00起转播CCTV-1,CCTV-4K超高清频道因《新闻联播》尚未具备4K播出条件而未能同步并机,同时段改播纪录片。 2021年7月1日,因当日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日,上海广播电视台所属东方卫视国内版、海外版、新闻综合频道和都市频道并机播出特别节目,故新闻综合频道和都市频道也同步转播了央视《新闻联播》。 2022年9月14日,由于与浙江卫视并机播出台风“梅花”特别报道,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所属的钱江频道、经济生活频道、教科影视频道、民生休闲频道、新闻频道、少儿频道、国际频道和之江纪录频道也同步转播了央视《新闻联播》。 2022年11月30日-12月6日:因应江泽民逝世,上海广播电视台于11月30日晚上6时紧急调整节目安排,在此期间东方卫视国内版、海外版与都市频道(6日增加哈哈炫动卫视)并机播出,故都市频道也同步转播了央视《新闻联播》(6日江泽民追悼大会期间增加哈哈炫动卫视、七彩戏剧频道、金色学堂频道转播)。 主播 1979年年底起,《新聞聯播》的播音员开始出镜,为一人出镜。1987年7月1日起,《新闻联播》播音员由一人出镜改为一男一女“男右女左”出镜,而這一形式沿用至今。 《新聞聯播》的播音员被观众称为“国脸”,认为代表了“国家形象”。其中,邢質斌、李瑞英、李修平、羅京、張宏民、王宁六人作为1990年代末期形成的固定阵容被稱为“老三對”,成为一代人的记忆。 2006年的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葉宏明提交《讓〈新聞聯播〉換換人》提案,提案内表示“《新聞聯播》不僅主播面孔較老,且內容、節目包裝一成不變,觀眾年齡層趨於老化”。同年6月5日,央視新聞頻道改版,而當日的《新聞聯播》首次由年轻一代的李梓萌和康輝主持,观众反响热烈,但二人在《新闻联播》的下一次出镜已经分别是2007年12月7日和8日;而海霞和郭志坚也分别在2007年12月6日和9日开始加入《新闻联播》主持阵容。 羅京在2008年8月31日最后一次主持《新聞聯播》,后因癌症于2009年6月離世。邢质斌在2009年6月17日最后一次主持该节目后退休。 2011年9月25日起,随着《新闻联播》启用新包装,歐陽夏丹和郎永淳加入《新闻联播》主持阵容。 从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李瑞英、张宏民和李修平先後退出《新闻联播》主持阵容,退居播音部二線。2015年9月,郎永淳从央视辞职,成為新一代主播中第一位離開《新聞聯播》的人,節目主播陣容恢復三男三女。 2017年1月21日起,原央视四套主播刚强首次主持《新聞聯播》,同时王宁退居二線,并于当年4月正式宣告离开主播岗位;至此,「老三對」全部告别了《新聞聯播》歷史舞台。 2018年3月29日起,随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建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的主持人同时兼任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配音员。 2020年4月28日,欧阳夏丹最后一次主持《新闻联播》,此后长时间不再出镜且原因不明,自由亚洲电台认为可能与孙立军倒台有关。2023年1月1日起,欧阳夏丹开始在短视频平台抖音运营自己的自媒体频道。2023年6月,央视网更新的主持人名单显示,欧阳夏丹已不再担任央视主持人。 2020年9月,新闻联播时隔近三年再度引入新主播,潘涛、宝晓峰、严-{於}-信、郑丽分别于当月10日、12日、23日、24日起主持该节目。严-{於}-信亦成为该节目首位80后主播。 2022年6月27日,海霞最后一次主持新闻联播。同年11月9日,海霞以随访记者的身份在现场报道时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访柬埔寨的消息,这也是海霞最后一次在新闻联播中出镜。2023年5月,海霞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总编室播音员主持人管理中心副主任的身份出席活动。2023年6月,央视网更新的主持人名单显示,海霞已离开主持人岗位。 2022年11月27日,郭志堅最后一次主播新闻联播,后转岗主持《世界周刊》等节目,節目主播陣容恢復四男三女。 2023年10月5日,王音棋首次主持《新闻联播》,她也成为该节目首位90后主播。 除在任主播外,现时该节目的配音员还有央视主持人贺红梅(1990年代初期为《新闻联播》主持人)、彭坤等,以及央广《新闻和报纸摘要》、《全国新闻联播》节目的主持人郑岚、方亮、忠诚、卫东、智鹏、林溪、李丹丹、王艺、陈亮、婉莹、鹤佳、张蕾、玉蕾、舒欣、子文。 时间线 片頭 1982年1月1日-1982年12月31日: 片頭背景為水藍色,隨後畫面上浮現白色的電視發射塔發射電波,最後浮現節目名稱的漢字及漢語拼音。 1983年1月1日-1984年6月30日: 片頭背景為棕色,畫面依然為白色的電視發射塔(但帶有自下而上的漸變光),隨後節目名稱的漢字從電視發射塔的塔尖上拉伸到畫面中,最後節目名稱的漢語拼音浮現在漢字下方。 1984年7月1日-1985年8月31日: 片頭背景為棕色,畫面背景內容與前一版本一樣,但隨後在電視發射塔下方不斷旋轉擦過新聞視頻畫面(包括中國的城市夜景、農業豐收、人民解放軍閱兵、人造衛星發射、城市交通、中國女排比賽畫面),最後這些畫面在電視發射塔下方排成一列,從電視發射塔的塔尖上飛入節目名稱的漢字並在漢字下方浮現央視的英文縮寫「CCTV」字樣。 1985年9月1日-1986年6月30日: 片頭背景為黑色,下方為經緯網和世界地圖,隨後節目名稱的漢字從下方飛向遠處然後又從遠處漸變拉近至畫面中央,最後節目名稱的漢語拼音浮現在漢字下方。 1986年7月1日-1988年3月14日: 片頭背景為藍色并帶有經緯網,隨後世界地圖從左到右折疊式打開,接著中國版圖擴大浮現在世界地圖上方,最後節目名稱的漢字及漢語拼音從中國版圖上的右方擴大浮現。 1988年3月15日-1990年12月31日: 片頭背景為黑色星空,畫面中轉動的地球從下方由遠而近的網格中升起,接著中國版圖從地球的左邊飛入畫面中央(同時地球消失),而央視當時的蝴蝶狀台標則從中國版圖的右邊飛入畫面中央并放射光芒,最後台標上下翻轉消失,從中國版圖上浮現節目名稱的手寫行書漢字及漢語拼音。同时自此版片头开始,由孟卫东制作的片头曲一直沿用至今。 1991年1月1日-1995年6月30日: 片頭背景為水藍色,不斷轉動的地球從畫面右上角飛入畫面中央,隨後藍、綠、紅三色橫條平行飛入地球中央并浮現漢字「中央電視台」字樣,接著「中央電視台」字樣左右翻轉為央視英文縮寫「CCTV」字樣并飛走,最後飛入節目名稱的漢字及漢語拼音(同時地球停止轉動,地球上有紅色中國版圖的那一面面向觀眾)。 1995年7月1日-2002年4月14日: 片頭背景為深藍色星空,一顆彗星從畫面左下角飛到右上角消失,接著一個轉動的巨大地球從畫面下方升起浮現到畫面中央,同時紅、藍、綠三色彩條分別從畫面的右上角朝左下角、右下角朝左上角及左下角朝右上角飛過,然後漢字「中央電視台」字樣從畫面右方飛入畫面中央并左右翻轉為央視英文縮寫「CCTV」字樣,最後「CCTV」字樣飛走,節目名稱的漢字及漢語拼音飛入及浮現在畫面上。 2002年4月15日-2020年7月17日: 畫面內容與前一版本大致相同,變化在於片頭的彗星被取消、背景改為極光幻彩,地球及紅、藍、綠三色彩條3D化、「中央電視台」字樣修改為「中國中央電視台」,「CCTV」字樣修改為央視的雙線新台標字體。CCTV-1高清版本开播后,片头仍为添加黑边的4:3版本。CCTV-4高清重播版的初期有16:9(非拉伸)的片头,后被改回4:3。 2020年7月18日至今: 于2011年制作,高清制作,正式使用前曾作为节目开始前的预告片使用。画面内容与前一版相似,地球和红、蓝、绿三色彩条更为细致,此外「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新闻联播」的字体有所更换,颜色也有所增亮,出场动画亦做出了细微调整。地球转动的动画略显通透,背景较上一版本更加明亮。此外,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翻转为“CCTV”,以及“XINWEN LIANBO”字母逐个浮现时,新增了水波从地球往外发散的效果,共出现两次。 片头曲 早年新闻联播的片头曲经常做出调整,十年时间内共使用过五段音乐,其中除1984年7月1日至1985年8月31日使用的是歌曲《毛主席的伟大旗帜高高飘扬》的开头部分外,其余出处皆不可考。1988年3月15日,随着《新闻联播》更换片头,作曲家孟卫东创作的片头曲开始使用,并一直沿用至今。现行《新闻联播》片头曲属于典型的“三段式”结构。孟卫东在接受CCTV-4《中国文艺》节目采访时表示,当时央视领导提出新的片头曲要展现“大-{台}-风範”和“国家形象”,故在音乐的开头部分借鉴了《歌唱祖国》首句“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旋律,并以此引出中间的主旋律,最后以相对柔和的结尾收尾。目前该段乐曲已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注册为声音商标。 评价 正面评价 随着《新闻联播》在中国大陆的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地方台上报《新闻联播》节目的条数、内容等甚至成了各级党政领导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党政机关领导和电视台的共同重视,反过来又抬升了《新闻联播》的社会地位。因此,新闻联播成为了了解中国大陆政治发展的“风向标”之一。(另一个“风向标”是《人民日报》) 自2005年以来,《新闻联播》越发注重“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越发关注百姓身边的好人好事,关注普通党员的奉献,关注普通单位的经验。弘扬了真善美,起到“感动中国”的公益效应,遏制了不良现象蔓延。 2006年新闻频道改版后,各节目都有自身的侧重点,而《新闻联播》则是全部新闻的精选与总结。其间,播音员的新老更替,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议。 因为《新闻联播》在中国大陆的政治地位,所以有部分国内外的政商界人士也表示从《新闻联播》中发现了投资机会和政策红利。此外,国内外媒体和一部分国内外政治名嘴通过《新闻联播》对领导人报導的手法以及中国大陆社会内部的报道中解读出中国政坛的动向。 2019年7月后,《新闻联播》改革其播报风格,开始使用年轻人喜爱的通俗语言(尤其是网络流行语),加上节目主播于网络平台推出的短视频《主播说联播》系列,使得该节目再次受到观众好评,而《新闻联播》的《国际锐评》板块也引起了关注。2019年7月25日至27日,《国际锐评》连续三天播发涉美评论,也让《新闻联播》登上新浪微博的热搜榜单,“#今天追新闻联播了吗#”成为热门话题。 批评与争议 長期以來《新聞聯播》形成官方喉舌形象。邓小平于1992年南巡期间,在公开发表的谈话中也批评到:“电视一打开,尽是会议。会议多,文章太长,讲话也太长,而且内容重复,新的语言并不多。” 中國國內一些學者和許多電視觀眾特別是年輕觀眾認為:《新聞聯播》節目死板、套路現象嚴重,且官方強迫地方衛視以及眾多頻道每天晚上7點轉播新聞聯播。这种观点在2007年东方卫视转播新闻联播开始变得更多。2008年,中國人民大學新闻学院教授陈力丹報道將內容大致概括為以下情况: 2009年,剧作家沙叶新则将其概括为:“会议没有不隆重的,闭幕没有不胜利的;讲话没有不重要的,鼓掌没有不热烈的;决议没有不通过的,人心没有不振奋的;接见没有不亲自的,看望没有不亲切的;班子没有不团结的,群众没有不满意的;效率没有不显著的,成就没有不巨大的;抗洪没有不英勇的,抢救没有不及时的;美国没有不友好的,前总统没有不是老朋友的……” 2012年,人民网认为近年来上述现象有所改观,如2013年1月《新闻联播》首次出现评论员环节与现场连线环节,此后出现了一些细节变化使得有观众认为“更接地气”。但自2016年2月中央提出“党媒姓党”的原则后,尤其是2017年中共十九大之后,《新闻联播》主持人形象和节目风格回归保守。 参见
一些安全套是以羊腸衣製作而成。雖然就避孕此一層面而言,它是有效的,但一般假定其在預防性傳播疾病方面不及乳膠安全套,因為羊腸衣表面存有許多细小的孔隙。以上假設是基於以下理論:腸道本身具有很多细小且透水的孔隙和薄膜,因此即使相对較大的精子不能穿過孔隙,較小的病毒(比如單純皰疹病毒、人乳頭瘤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仍能穿過之。然而迄今尚無臨床數據为以上理論提供證據或是否定它。有些人認為羊腸衣安全套是一种「較自然」的安全套,並以此为由使用它。 塗有殺精劑的安全套 在生產過程中,一些乳膠安全套會在表面塗上這種殺精化合物,並以其充當潤滑劑使用。美國消費者權益雜誌《消費者報告》指出,塗有這種殺精化合物的安全套的避孕效果没有任何額外的增加之餘,还会使其保質期變短,甚至會使女性伴侣的泌尿道受到感染;但額外使用殺精劑則可增加安全套的避孕效果。 壬苯醇醚-9曾一度遭認为能對性傳播疾病起了一個額外預防的作用,但較近期的研究則顯示,經常使用壬苯醇醚-9可能會增加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傳播風險。世界衛生組織表示,不應繼續對大眾推廣塗有殺精劑的安全套,但是它同時認為人們在只有「不使用安全套」和「使用塗有壬苯醇醚-9的安全套」这兩項選項予供選擇的情況下,則應選擇後者。 帶有棱纹或颗粒的安全套 帶有棱纹或颗粒的安全套可以為性伴侣雙方或多方提供額外的刺激和感覺。棱纹可以位於內外其中一方,甚至可以內外皆有。有些安全套的棱纹則特别設於包皮繫帶或G点的位置。許多標榜「互相享受」的有纹理安全套的上半部分呈燈泡狀,旨在為陰莖提供額外的刺激。 其他類型的安全套 反強暴安全套是女用安全套的一種變種,它旨在為強暴他人者造成痛苦,繼令受害者有機會逃跑。 採精安全套是一種用於採集應用於不孕症治療及精液分析的精液的安全套。 一些像安全套的器具僅有娛樂用途,而没实質的避孕效果,更不能預防性傳播疾病,比如在黑暗中會發光的安全套。 使用率 安全套的使用率因國家和地區而異。大多數有關避孕方法的調查主要聚焦於已婚以及非正式結婚但有對象的女性身上。根據2015年聯合國的推算:以國家和地區來計,日本的安全套使用率位居全世界首位:當地46.1%15-49歲有正式對象的女性會依賴安全套來避孕,唯一能與其匹敵的只有香港(50.1%)。2015年,7.7%已婚以及非正式結婚但有對象的15-49歲女性會依賴安全套來進行避孕,未開發國家則為2.2%。歐洲的使用率為世界之最,達16.7%;其後依次為北美洲(11.9%)、大洋洲(10.2%)、拉丁美洲(9.6%)、亞洲(7.6%),最後是非洲(2.1%)。 據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於2011年為年齡介乎18-27歲的青年進行的調查顯示,大約85%過去6个月有從事性交者有進行避孕,他們大多以男性安全套為避孕方法的首選,以它為首選的男女分別有84.5%及78.5%。 據潘绥铭等人於2000-2010年為年齡介乎18到61岁的中國人進行的調查顯示,在夫妻性生活中「總是使用」和「經常使用」安全套者只有16.8%(總是用:7.1%;經常用:9.7%),從不用者則有59.3%;與其他人進行性生活時「總是使用」和「經常使用」避孕套者則有24.1%(總是用:10.7%;經常用:13.4%),從不用者亦有44.2%。 歷史 19世紀以前 「古代文明會否使用安全套避孕」此一問題在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之中仍存有爭議。在古埃及、希臘以及羅馬的一般人眼中,只有女性才需要負責避孕,並因此只對女性的避孕器具進行大量記錄。亞洲在15世紀以前就有關於只套着龜頭的安全套的記錄,但大多數只提供给上流階级使用。中國當時的安全套稱為「陰枷」,是由浸了油的絲綢紙,或羊腸衣做的;日本的製作材料則是烏龜殼或其他動物頭上的角,並稱之為「頭盔」()。 歐洲於14世紀90年代的梅毒大爆發中出現了最早關於梅毒的書面記錄;加布里瓦·法罗皮奥在16世紀時寫了一本關於梅毒的專著——《法國病》(De Morbo Gallico),其是第一本描寫如何使用安全套的專著:把安全套浸在化學溶劑中,並在使用前弄乾它。他所形容的安全套是一片缝成龜頭大小的亚麻布,並需用絲帶將其固定在陰莖上。法罗皮奥宣稱亚麻布安全套已經實驗證明能預防梅毒。 之後歐洲出現了許多探討陰莖覆蓋物對預防疾病的用途的作品。人們視其為避孕器具,而不是疾病預防工具的首項跡象則要數到神學家的《法律與正義》(De iustitia et iure,1605年),当中指出使用安全套是不道德的。1666年,英國出生率委員會(English Birth Rate Commission)把當時下降的生育率歸因於人們普遍使用安全套的現象,並在當時首次把「condom」(或其他相似且同意思的字詞)此一用詞用在官方文件上(其他用詞則包括condam、quondam,都遭認为源於義大利語的「guantone」;「guantone」則源於義大利語的手套「guanto」。)。 除了亚麻布之外,文藝復興時期的安全套的製作材料還包括動物的腸衣和膀胱。荷蘭商人在16世纪早期把以「上好的皮革」製成的安全套引進日本,該種安全套不像日本原本所使用的「頭盔」般只套着龜頭,而是把整根陰莖都套進去。 據記載,卡萨诺瓦是在18世紀使用「保险帽」(assurance caps)防止情人懷孕的著名人士之一。 部分法律、宗教和醫學界人士反對安全套的歷史也至少可以追溯至18世紀,其反對理由與今天基本相同,包括認為使用安全套是不道德的,並不利於國家發展,因為其減少了懷孕的機會、不能完全預防使用者感染性傳播疾病,並認為「對它的保護能力的信賴」會誘使人們性濫交;另外也有觀點認為大多數人會因不方便、費用以及感覺喪失等原因,而只會間斷地使用安全套。 儘管有著以上的批評,但整個18世紀的安全套市場都在迅速且持續地發展。当时市面上已有不同品質和尺寸的安全套予顧客選擇,但製作材料依然是加入化學藥劑的亞麻布,以及動物的器官(經鹼液和硫磺軟化處理的膀胱或腸子)。歐洲和俄羅斯的酒吧、理髮店、药店、露天市場和劇院在該時都售賣着安全套。安全套及後才推廣至美國,但基本只有中上階層才普遍使用之,因為低下階層普遍欠缺相關方面的知識,且負擔不起安全套的費用。 19世紀至20世紀20年代 避孕用品於19世紀初首次推廣至低下階層,但當時相關的推廣著作更傾向於安全套以外的避孕方法。許多19世紀末期的女權主義者對安全套表示不信任,因為她們認為男性擁有使用與否的最終決定權。他們提倡以像子宮帽和殺精劑般的避孕方法取代安全套,因為這些方法是完全由女性所控制的。其他著者則批評安全套昂貴,並且不可靠(因為其經常有破孔、滑落以及破裂的情況出現),但他們仍同時指出安全套對於某些人而言是不錯的選擇,並是唯一可以預防性傳播疾病的避孕器具。 即使許多國家在19世紀時陸續通過禁止生產和推廣避孕器具的法例,但旅遊導師和報紙廣告仍不斷地對安全套進行推廣;在推廣避孕器具為非法的地區所刊登的廣告會使用委婉語。在美國和歐洲亦有人派發關於如何在家裡自行製作安全套的指南。儘管社會和法律上存有抵制安全套的聲音和措施,但在19世紀末期,其已成為西方最受歡迎的避孕方法。 從19世紀下半葉開始,美國國內性傳播疾病患者的比例急劇上升。歷史學家指出南北战争的影響以及《》所造成的避孕知識缺乏,都是性傳播疾病患者急劇上升的其中兩个主因。美國政府為了對抗疫情,首次決定把性教育課程引入公立學校,教導學生們有關性傳播疾病的知識。普遍學生都被灌輸像「預防性傳播疾病的唯一途徑就是禁慾」般的觀念。由於醫學界和衛道士基本一致地認為性傳播疾病是對不當的性行為的懲罰,所以以安全套來預防疾病的方法沒有得到推廣。這些疾病的患者遭受極大的社會污名,當時許多醫院皆拒絕治療梅毒患者。 首個對士兵推廣安全套的軍隊是德國軍,相關推廣始於19世紀後期。20世紀初美國軍方的安全套推廣實驗亦證明向士兵提供安全套能大大降低性傳播疾病的盛行率。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和英國(僅在戰爭開始時)是唯二沒有向在歐洲的士兵提供和推廣安全套的國家。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幾十年裡,美國和歐洲的社會和法律仍然對安全套設立眾多限制。精神分析學創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對所有避孕方法都持批評態度,因为他認為它們的失敗率都太高,但弗洛伊德最為反對的是安全套,因為他認為安全套減少了人的性愉悅感。一些女權主義者繼續反對像安全套般男性擁有主導權的避孕方法。英國聖公會在1920年的蘭柏會議上就「非自然避孕手段」提出譴責。來自倫敦的主教抱怨道城裡的街道和公園裡到處都是丟棄的安全套,並指出這個問題在周未和節日之後特別嚴重。 但即是如此,歐洲軍隊仍繼續给他們的士兵提供安全套,當中更包括禁止國民使用安全套的國家。在20世紀20年代,營銷技術成為消費品的銷量關鍵,對於安全套工業而言更是如此,因此安全套品牌陸續都改用容易記得的名稱和花哨的包裝。安全套質量測試亦變得更為普遍,當時的測試方法存有相異之處,但方法的第一步基本都是先為每個安全套充氣。20年代的全球安全套銷售量上升了一倍。 橡膠安全套和製造業的進步 查尔斯·古德伊尔在1839年發現了製作天然橡膠的方法,原本的一般橡膠一旦遇熱,便會變成凝膠狀物體;遇冷則會變硬易碎,但古德伊尔的改良硫化橡膠解決了此一問題,並使其更有彈性,因此適合用於製造安全套;橡膠安全套的伸展性和破裂的難度都較羊腸衣安全套高。固特异公司於1844年為古德伊尔所發現的橡膠硫化方法成功申請了專利;第一個橡膠安全套則於1855年成功製造出來。 自第一個橡膠安全套成功製造出來後,它的製作方法在往後許多年來基本不變:工人會先將橡膠切成不同尺寸,然后將其套在陰莖狀的模子外,最后把橡膠浸在化学溶劑內進一步加工。1912年,波蘭發明家開發出一種新的安全套製造技術——浸膠法,此一方法會把玻璃模具浸入生橡膠溶液內,而非用預先生產好的橡膠包覆模具;浸膠法的缺點在於必須往樹液中添加汽油或苯。乳膠於1920年被成功製造出來。乳膠避孕套的出現使得生產安全套所需的勞動力減少,因为其不像橡膠安全套般需要研磨修剪。由於其製作過程不需用到汽油或笨,所以安全套工廠的火災風險亦得以減少。同時更惠及了安全套的消費者:與橡膠安全套相比,乳膠安全套更不容易破裂而且更薄,保質期亦延長至5年(橡膠安全套的保質期只有3個月)。 在20世紀20年代以前,所有安全套都是人手製作的。但到了20年代,安全套的製作工序開始順利地逐步走向自動化。到了1930年,首個幾乎全自動的生產線經已誕生,且成功申請了專利。由於只有大型生產商能負擔得起該套生產線的高昂租用/購買價格,所以小型的安全套生產商全都被迫结業。因當時以動物的腸子製成的安全套顯着貴於乳膠安全套,所以其潛在客戶集中於高端市場。 1930年至今 英國聖公會在1930年的蘭柏會議上批准已婚夫婦進行避孕。在1931年同樣發表了類似的聲明。羅馬天主教會為了回應他們,特定發表了一篇通諭——《》,澄清教會始终如一地反對所有避孕用品的立場。 針對安全套的法律限制在20世紀30年代開始變得寛鬆起來。在大蕭條期間,施密特标榜自己以傳统方法生產的安全套比乳膠安全套更為耐用,并能反覆使用,因此變得流行起來。但隨後的關注重點轉移至安全套的品質問題上。1937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決定介入在美国銷售的安全套的檢測環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軍不僅供應安全套給男性軍人,還準備了一系列推廣安全套的電影、海報和講座 。歐洲和亞洲的參戰方亦分別在整場戰爭中供應安全套予其部隊,於1941年全面禁止人民使用安全套的德國亦同樣供應之。 大戰過後,安全套的銷售繼續增長。1955年至1965年間,42%处於育齡階段的美国女性會依賴安全套來進行避孕。在1950至1960年期間,英國60%的已婚夫婦会使用安全套。1960年開始後幾年,避孕药正式取代安全套,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避孕方法,但安全套依然能排在第二。美国国际开发署自60年代起在發展中國家積極鼓勵當地人民使用安全套,以此幫助解決「世界人口危機」:到了1970年,印度1年內所使用的安全套數量更多達數億(這一數字後來亦有所增加:2004年,印度政府購買了19億個安全套,並分發给當地的計劃生育診所)。 在60年代至70年代期間,監管安全套質量的法規變得更為嚴格,許多阻止安全套普及的法律亦得以癈除。愛爾蘭於1978年首次在法律上允許安全套的銷售。然而安全套廣告仍繼續受到相關法律限制。自50年代後期起,美國全國廣播電視協會一直禁止國家電視台對外公開播放安全套廣告,並维持至1979年才解禁。 自80年代初確認艾滋病能经过性接觸傳播以來,医学界一直鼓勵人們應使用安全套來預防人類免疫缺乏病毒的傳播。美國和歐洲亦發起了全國性的安全套推廣活動,儘管一些政治及宗教相關人士反對之。那些推廣活動顯著增加了安全套的使用率。 由於需求增加和社會接受程度提高,安全套開始能在更多不同類型的商店中發售,比如像沃爾瑪般的超市和折扣店。安全套的銷售額在1994年以前每年都在增加,因为到了1994年时,媒體對艾滋病的關注度开始下降。人們變得不那麼熱衷以安全套来預防疾病的現象一般稱為「」。 已有觀察指出歐洲和北美都有安全套疲勞的跡象。为了回應此一現象,製造商將安全套廣告的風格從「恐嚇式」改至「幽默式」。
使用男用保險套的男性應在性交前把其套到勃起的阴茎上。其避孕原理在於物理性的阻止精液進入性伴侶的體內。現代的保險套的製作材料大多是乳膠,但也有保險套是利用其他材料製作而成,像是聚胺酯、聚異戊二烯或羊腸衣。男用保險套的優點在於價格便宜、容易使用,很少有副作用。乳膠過敏者應選擇非乳膠製的保險套,比如聚氨酯安全套。女用保險套通常是利用聚氨酯製作而成,並可重複使用。 利用保險套去預防性傳播疾病的歷史至少可追溯至1564年。橡膠保險套的首次使用日期為1855年,乳膠保險套則為20世紀20年代。保險套已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藥物标准清单上,其包含最有效、最安全並能滿足最基本需求的藥品。在美國每個保險套的價格一般低於1美元。全球有進行避孕的伴侣当中只有少於10%会使用保險套。已發展國家的人民使用保險套的比率高於其他國家。保險套是英國第五常見的避孕措施(7%),美國則是第三常見(11.6%)。全球每年大約有60-90億個保險套售出。 詞源 「condom」此一用詞首次出現於18世紀初,但它的詞源不得而知。傳統上大眾一般認為其與為英格蘭國王查理二世服務的孔东醫師(Dr. Condom)有關。但沒有證據證明此人是存在的;在查理二世登位前,安全套亦早已使用了100年以上。 許多被提出來的拉丁語詞源都尚未得到證實,包括「condon」(容器)、「condamina」(房子)、cumdum(劍鞘或劍套)。一些推測亦認為其源於意大利語的「guantone」;「guantone」則由意大利語的手套「guanto」衍生出來。威廉·克魯克(William E.Kruck)在1981年寫了一篇有關安全套的論文,並探討了其詞源,但最後的结論依然是:「我只得說它的詞源是全然不得而知的,然后結束有关其詞源的探究。」現代詞典也將其詞源定為「不明」。 安全套在中国初期最早被称為肾衣、阳具袋、风流如意袋、阴茎套等。由于中国文化的影響,當時人們對避孕的需求不大,所以當時它的使用場地主要是嫖妓场所,用以預防性傳播疾病,並因此不會把其名跟避孕牽上關係;據估計「阳具袋」於20世纪30年代後才普遍用於避孕目的,因此才有避孕套或袋的稱呼。於1939年出版的《男女避孕法》中就已提到「避孕袋」此一稱呼。 用途及應用 用途 避孕 正如其他避孕方式一樣,安全套的避孕效果可以通過兩個指標來量度:完美使用和一般使用。「完美使用」的量度範圍只包括正確及不間斷地使用安全套的人群。「一般使用」則量度所有有使用安全套的人,錯誤使用安全套以及不在每次性交過程都使用安全套的人群亦計算在内。相關指標一般以一年為單位。大部分研究會以佩尔指数來計算不同避孕方式的效果,但亦有一些研究會以去取代佩尔指数。 因為研究樣本存有差異,所以一般使用的懷孕概率的研究結果差異較大,不過一般落在每年10%-18%之間。完美使用的懷孕概率則為每年2%。安全套可與其他避孕方式或器具(比如殺精劑)一同使用,以獲得更好的避孕效果。 預防性傳播疾病 安全套被醫學界廣泛推舉為一種有效預防性傳播疾病的器具。現有證據已證明其能大大降低性傳播疾病的感染機會,不論使用者的性别。雖然安全套不能絕對預防性傳播疾病,但卻能大大減低相關病原體的傳播機會,繼而使當事人患上艾滋病、生殖器疱疹、子宮頸癌、尖锐湿疣、梅毒、衣原體感染以及淋病等疾病的風險降低。若在避孕之上額外有預防性傳播疾病的需要,醫學界一般建議搭配使用避孕套及其他更有效的避孕方法(比如子宮環)。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於2000年發表的一份報告指出,相對於沒有進行任何保護措施,正確及不間斷地使用乳膠安全套可使愛滋病的傳播風險降低約85%,血清轉換率(感染率)由每100人年(person-years)中的6.7降至0.9。世界衛生組織和同於2007年發表的分析亦有類近的結論:正確及不間斷地使用乳膠安全套可使愛滋病的傳播風險降低約80–95%。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於2000年發表的那份報告亦得出結論:使用安全套能顯著降低男性患上淋病的風險。一份於2006年發表的研究報告也指出,正確地使用安全套能使人類乳突病毒(HPV)傳播给女性的風險降低約70%。同於2006年發表的另一項研究則發現,不間斷地使用安全套能有效減少2型单纯疱疹病毒(也稱為生殖器皰疹)的傳播風險,不論性別。 雖然安全套會使使用者暴露于病原體的機會大大減少,但性感染疾病仍有可能於有使用安全套的性行為中傳播。生殖器的一些受感染區域可能不能夠被安全套套着,繼使像人類乳突病毒和單純皰疹病毒般的病原體有機會從此途徑傳播。相關風險在患者出現症狀時會上升。但使用安全套去預防性傳播疾病的主要困難在於人們不想在每一次性行為中都使用的心態。 安全套亦可能有助於治療子宮頸癌的癌前病變。暴露於人類乳突病毒的女性有較高機會發生癌前病變,不論當事人在暴露前是否已感染人類乳突病毒。安全套則有助於發生癌前病變的子宮頸細胞回復正常。英國的研究者另外亦指出,精液中的激素會使子宮頸癌惡化,患有子宮頸癌的女性在性交期間使用安全套則可避免自身跟該種激素接觸。 應用 使用方法 末開封的男用安全套一般都是尚未展開的,且包裹在鋁箔或塑料包裝內。使用時需先把其套進陰莖尖端,然後用手把其展開至包裹整根勃起的陰莖。安全套的尖端應留有一定的空間,以便射出的精液有容身之處;否則精液可能會在安全套底端溢出。使用後建議將安全套包在紙巾內,或將其綁結,然後棄於垃圾桶內。 虽一些伴侣認為「戴上安全套」此一動作會打斷他們的性事過程,但也有伴侣視其為前戲的一部分並享受之。一些男女亦會認為安全套所帶來的物理屏障會使刺激感減弱;雖然刺激感減弱會使性興奮感降低,但其仍有一些優點——延長勃起的時間,並使射精延遲。安全套亦同時具有其他優點,包括價格便宜、容易使用,和少有副作用。 成人影片業 2012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矶县收集了372,000個選民簽名,成功將B議案(Measure B)放在2012年的投票項目中,並順利通過。B議案要求所有在該地製作的色情影片中所出現的陰道交和肛交,都需使用安全套,否則將違反該地的法律。這個議案受到很多非議,有些意見認為這只會產生反效果,迫使那些原在該地的色情影片製作公司搬至其他沒有此法律的地方繼續製作。不少製作公司則宣稱这只会令他們的銷售量下降。 性教育 安全套在性教育課程中通常有所應用,因為正確使用安全套能顯著降低懷孕和某些性感染疾病傳播的機會。美国心理学会曾於2005年發表一篇新聞稿,當中對將有關安全套的資訊納入性教育表示支持:「綜合的性教育課程……(包含)如何正確使用安全套……對性活躍者推廣安全套。」 美國的某些宗教團體反對在公立學校的性教育課程中包含安全套的資訊。倡導計劃生育和性教育的美國計劃生育聯盟指出沒有研究能證實守貞教育會使青少年的首次性交時間延遲,並引用一項調查,指出76%的美國父母希望子女接受全面的性教育,包括如何使用安全套。 不孕症治療 像精液分析和宫腔内人工授精(IUI)般的不孕症常見治療過程需要收集精液樣本。那些精液樣本通常是以自慰的方式採集,但亦可通過在性交過程中使用特製的採精安全套收集。 採精安全套是由矽膠或聚氨酯製成,因為乳膠不利於精子存活。許多精液樣本提供者較喜歡以採精安全套的方式收集精液樣本,包括一些有宗教信仰者,其需遵從「禁止自慰」的宗教禁令。此外與以自慰的方式採集的樣本相比,以採精安全套的方式採集的精液樣本的精子總數較高、精子活性和形態亦較佳。因此以此方式採集的精液樣本往往會較準確,並有助提高宫腔内人工授精的成功機會。信奉像天主教般,完全禁止避孕的宗教的信徒亦可以使用經刺孔的採精安全套採集精液。 安全套療法有時亦在擁有高抗精子抗體水平的不育女性中有所應用。這項療法背後是有理論根據的:女性患者在一段時間內不接觸精液會使她體內的精子抗體水平降低,因此安全套療法停止後其懷孕的機會會增加。然而,安全套療法不能持續增加患者的懷孕機會。 其他方面的應用 安全套可當作多用途容器和屏障物使用,因為它的防水性、彈性和耐用性都很高,且不會引人懷疑(就軍事和間諜活動中的應用而言)。 安全套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廣泛應用於軍事上,包括以其封着步槍槍口,防止污垢積聚、包着水下拆除的發射組件(防水)、以及以其储存准军事机构的腐蝕性物質。 一些人還會把像是可卡因、海洛因般的娛樂性藥物塞進安全套內,嘗試把以上物品偷運到監獄和他國。偷運者会先將塞滿物品的安全套綁結,然後吞下肚中/塞進直腸內。以上方法对人体是非常危險的,甚至有機會使人致命。塞滿娛樂性藥物的安全套一旦破裂,便會使身體吸收大量的藥物,繼而引起藥物中毒。 在醫學上,安全套可用於覆蓋超音波檢查設備的探頭,或用於製作一個應用於胸部穿刺減壓的單向閥。 在科學上,安全套可用於保護研究樣本,免受環境污染,並使用於水底錄音的麥克風防水。 安全套失效的原因 安全套在男方射精後可能會滑落,使用不當、物理上的損傷,以及乳膠降解都可能使安全套破裂和滑落;安全套過期、存放不當、與油接觸皆可以導致乳膠降解。安全套破裂的機會介乎0.4%-2.3%之間,滑落的機會則介乎0.6%-1.3%之間。但即使性交過程中安全套沒發生任何可見的破裂和滑落,仍有1-3%女性的陰道存有能被檢測的精液殘留。 一般觀念或會認為因為橡膠跟橡膠之間的彼此摩擦,所以在一次性行為中同時使用兩個安全套會增加其失效的機會。但此一假設並不遭到現有的研究结論所支持。雖然此一方面的研究十分有限,但目前普遍的結論認為同時使用多個安全套能使安全套破裂的風險降低。 不同類型的安全套失效會使該名男性的伴侣發生程度不一的精液接觸。如果安全套在性行為發生前出現破裂等情況,則應把那已失效的安全套丟棄,並在性交開始前額外使用新的安全套——這類型的失效通常不會帶給使用者任何的風險。一項研究發現,與無保護性交相比,破損的安全套會使該名男性的伴侣接觸的精液量減少一半,会在过程中滑落的安全套則使其減少4/5。 一般标准装的安全套已适合大多數人的陰莖大小,至於标准装的舒適度和滑落的風險則因人而異。許多安全套製造商亦會同時提供较大或较小的安全套予顧客選擇。一些安全套製造商更會提供「度身訂造」安全套的服務,並宣稱它們的可靠度、舒適度相對較佳。雖然一些研究認為相對較大的陰莖跟相對較小的安全套一旦配合起來,會使破裂和滑落的風險分别增加和降低(反之亦然),但其他研究則表示尚無定論。 有一些建議認為安全套製造商應避免製造過厚或過薄的安全套,因為建議者認為它們的效果相對較差,一些著者則鼓勵使用者選擇更薄的安全套,因為其「耐用性較佳,舒適度更高」,但其他著者則指出:「安全套越薄,則愈容易破裂。」 雖然與有經驗的安全套使用者相比,首次使用者的安全套顯著較容易發生破裂和滑落的情況,但在上次使用時發生以上情況者較有機會再度遇上同樣的問題。一份發表於《人口報告》期刊的文章指出設有關於安全套的使用方法的教學能減低安全套破裂和滑落的風險。一份由發表的出版物亦抱有同樣的觀點,但同時強調仍需進行更多的研究去確定安全套破裂和滑落的所有原因。 對於那些將避孕套視為他們最主要的避孕方式的人群而言,女性伴侣可能會因某次沒使用安全套的性交而懷孕。有許多情景會使習慣使用安全套的伴侣突然不使用之,包括安全套用畢、出外旅行而又沒有攜帶(或購買)安全套,以及因不喜歡隔着安全套跟伴侣的性器官接觸而決定「冒險」。這類行為是「一般使用」中安全套失效的最主要原因。 安全套失效的另一個可能原因是伴侶其中一方的「畜意破壞」,這種行為的其中一個動機是伴侶的某一方想要一個小孩,而另一方則不願意。尼日利亞的一些性工作者指出,他們的一些客戶會畜意破壞安全套,以報復性工作者強制他們使用安全套的要求。在安全套的尖端以細針刺出幾個針孔亦會顯著影響其效果。 副作用 對乳膠過敏的人一旦使用乳膠安全套,則會出現像皮膚過敏般的過敏反應,嚴重者或會致命。反複使用乳膠安全套亦可能使某些人患上乳膠過敏。刺激症狀也有可能是安全套上所含的殺精劑所致的。 种类 大多數安全套都有一個形似乳頭的儲液端,使男性所射出來的精液有容身之處。安全套的大小亦有所不同——從特大到特小。圓平面的闊度則一般從49mm-56mm不等,但其範圍可延伸至45mm-60mm。除了大小以外,安全套的表面設計亦有着不同的差異,這是为了讓使用者的伴侶感受到更大的刺激而設。它的表面一般塗有一層潤滑劑,以便性侵入行為順暢地進行,而带有其他味道的安全套則主要應用於口交。如上所述,現代安全套的製作材料大多是乳膠,但也有安全套是利用其他材料製作而成,像是聚胺酯或是羊腸衣。 女用安全套 女用安全套的套环較男用安全套寛鬆,其原因在於較大的套环能防止女用安全套滑入體內,男用安全套的套环則需封緊陰莖周圍的空間。女性健康公司(Female Health Company)生產的女用安全套最初的製作材料為聚氨酯,但後來改用丁腈橡胶。Medtech Products公司生產的女用安全套則由乳膠製成。 口交安全套 口交套,是供人类在进行口交性行为时使用的安全套。 手指安全套 是供人类在使用手指插入阴道、肛门等性行为时使用的安全套。 以製作材料分類 天然乳膠 乳膠的彈性很高:它的抗拉強度大於30兆帕,乳膠安全套可拉伸至超過800%而不斷裂。國際標準化組織於1990年設立安全套的生產標準(ISO 4074,天然乳膠安全套)。歐盟則效法之,以歐洲標準委員會所製定的醫療器材指令為標準。現時所生產的乳膠安全套都需經過電流測試,以確保表面没有穿孔。通過測試後才會把其捲起並包裝。另外生產商會在每一批安全套中抽取樣本,並以其進行防水測試和空氣頂破測試。 雖然乳膠存有大量的優點,使其成為最广泛採用的安全套製作材料,但其仍存有一些缺點——油性潤滑劑會使乳膠安全套破裂,会使乳膠安全套破裂的潤滑劑包括、食用油、嬰兒油、矿物油、洗剂、防曬油、冷霜、黄油,以及人造奶油。乳膠安全套一旦與油接觸,便有更大可能出現破裂和滑落的情況,因為油會使乳膠安全套的彈性喪失。此外,乳膠過敏者應避免使用乳膠安全套,而需改用其他类型的安全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於2009年5月批准生產商生产由Vytex天然乳胶合成的安全套,Vytex天然乳胶是一款經過處理的乳胶,其去除了90%引起過敏反應的蛋白質。乳膠過敏者还可使用以合成乳膠(聚異戊二烯)製成的無過敏源安全套。 合成材料 聚氨酯(英語:Polyurethane,簡稱:PU)是最常見的非乳膠安全套製作材料。除此之外,安全套亦可以以其他合成材料來製作,比如AT-10樹脂、以及較近期才用來製作安全套的聚異戊二烯。 聚氨酯安全套的寬度和厚度與乳膠安全套大致相同,厚度多數介乎0.04毫米至0.07毫米,且在幾方面較乳膠安全套佳,包括其擁有較佳的傳熱性、對溫度和紫外線相对較不敏感(因此硬性的存放要求較少,保質期亦較長)、可與油性潤滑劑一併使用、過敏性較乳膠低、以及沒有異味。在美国,聚氨酯避孕套已獲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認可,並已證明在實驗室條件下,其跟乳膠安全套一樣擁有同等的避孕和預防艾滋病的效果;但其彈性仍不及乳膠安全套,且比起乳膠安全套更容易滑落、破裂、走樣,以及粘在一起,價格亦較昂贵。 聚異戊二烯(英語:Polyisoprene,簡稱:PI)是天然橡膠的合成版本,其價格顯著較昂貴。雖然聚異戊二烯合成安全套具有乳膠安全套的優點(如比聚氨酯安全套更有彈性),但其不会引起過敏反應。其傳熱性比聚氨酯安全套佳,但不能像聚氨酯安全套般與油性潤滑劑一併使用。 羊腸衣 一些安全套是以羊腸衣製作而成。雖然就避孕此一層面而言,它是有效的,但一般假定其在預防性傳播疾病方面不及乳膠安全套,因為羊腸衣表面存有許多细小的孔隙。以上假設是基於以下理論:腸道本身具有很多细小且透水的孔隙和薄膜,因此即使相对較大的精子不能穿過孔隙,較小的病毒(比如單純皰疹病毒、人乳頭瘤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仍能穿過之。然而迄今尚無臨床數據为以上理論提供證據或是否定它。有些人認為羊腸衣安全套是一种「較自然」的安全套,並以此为由使用它。 塗有殺精劑的安全套 在生產過程中,一些乳膠安全套會在表面塗上這種殺精化合物,並以其充當潤滑劑使用。美國消費者權益雜誌《消費者報告》指出,塗有這種殺精化合物的安全套的避孕效果没有任何額外的增加之餘,还会使其保質期變短,甚至會使女性伴侣的泌尿道受到感染;但額外使用殺精劑則可增加安全套的避孕效果。 壬苯醇醚-9曾一度遭認为能對性傳播疾病起了一個額外預防的作用,但較近期的研究則顯示,經常使用壬苯醇醚-9可能會增加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傳播風險。世界衛生組織表示,不應繼續對大眾推廣塗有殺精劑的安全套,但是它同時認為人們在只有「不使用安全套」和「使用塗有壬苯醇醚-9的安全套」这兩項選項予供選擇的情況下,則應選擇後者。 帶有棱纹或颗粒的安全套 帶有棱纹或颗粒的安全套可以為性伴侣雙方或多方提供額外的刺激和感覺。棱纹可以位於內外其中一方,甚至可以內外皆有。有些安全套的棱纹則特别設於包皮繫帶或G点的位置。許多標榜「互相享受」的有纹理安全套的上半部分呈燈泡狀,旨在為陰莖提供額外的刺激。 其他類型的安全套 反強暴安全套是女用安全套的一種變種,它旨在為強暴他人者造成痛苦,繼令受害者有機會逃跑。 採精安全套是一種用於採集應用於不孕症治療及精液分析的精液的安全套。 一些像安全套的器具僅有娛樂用途,而没实質的避孕效果,更不能預防性傳播疾病,比如在黑暗中會發光的安全套。
颱風(,见名稱由來)是西北太平洋及南中國海地區對於热带气旋的一种稱呼,對應的北大西洋稱呼為「颶風」(hurricane)。不同氣象局對「颱風」有不同的風力定義。據世界氣象組織定義,熱帶氣旋中心持續風速達到64節以上(32.7m/s以上、118km/hr以上),在西北太平洋及南中國海稱為颱風。據夏威夷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統計,1950年至2022年間西北太平洋及南中國海海域,平均每年有26.5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生成,其中平均每年有16.6個達到中心持續風速64節的颱風標準,出現最多颱風的月份是8月,其次是7月、9月。當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達到熱帶風暴的強度(中心持續風速34節),由日本氣象廳負責對其編號及命名,名稱由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14個成員提供。在日常稱呼,台灣和日本將中心持續風速34節以上(17.2m/s)的熱帶氣旋就稱之為颱風(對應世界氣象組織的熱帶風暴、強烈熱帶風暴)。 名称由来 「颱風」源自古漢語「風癡」,今吳語南支的溫州話、台州話仍稱風癡,而閩南語的「風癡」音變為「風颱」,傳入官話後語序顛倒為「颱風」。癡指「長久」,古語有癡雨、癡雲、癡風。癡風最早出處為1124年徐兢《宣和奉使高麗圖經》,「海道之難甚矣...又惡三種險:曰癡風,曰黑風,曰海動。癡風之作,連日怒號不止,四方莫辨」。「風癡」在文獻中見於南宋《增脩互注禮部韻畧》,「颶風者,具四方之風也,永嘉人謂之風癡。」。「風颱」最早出處是1566年潮州戲文《荔鏡記》載「風-{台}-過了,今即會(回)南」。「颱風」在文獻中見於1688年《臺灣府志》。部份閩南語把「風癡」俗寫作「風篩」。 相比「風癡」,漢語對颱風更早的稱呼是「舊風」、「風舊」,舊在古語指「長久」。280年晉《三國志·吳書·陸凱傳》載「蒼梧、南海,歲有舊風瘴氣之害,風則折木,飛沙轉石」,廣東在20世紀各地方志均收粵語「打風舊」一語,1990年調查時廣東年輕人只知普通話颱風,不知舊風。另一說法「颶風」音近「舊風」,兩者實為一物,同音訛字。453年《南越志》載「熙安多颶風。颶者,具四方之風也;一曰懼風,言怖懼也。」約810年代《唐國史補》:「南海人言:海風四面而至,名曰颶風。颶風將至,則多虹蜺,名曰颶母。」唐《嶺表錄異》、《舊唐書》、《宋史》也有颶風用例。 各地對颱風的說法不同,1761年《重修潮州府志》收錄29種颱風的說法,包括回南風、落西風、蕩西風、奔龍、鐵風篩,1678年《廣東新語》亦收錄少量颶風的說法。清末較常用為「颶風」,1922年竺可楨主張以「颱風」對譯typhoon,並在他擔任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所長時獨尊「颱風」一語,令「颱風」成主流。 「颱風」又有源自希臘語的說法。1560年葡萄牙人费尔南·门德斯·平托《遠游記》介紹了明朝沿海的颱風,歐洲學者稱此源自阿拉伯语tūfān(意為「轉」),最終源自古希腊语tuphōn(象徵暴風的希臘神話人物堤丰)。此一說法為現代歐洲的詞典承襲,但若中文「颱風」源自歐洲或中東,中國古籍應有記載外國人稱風暴為颱風的記錄,然而沒有。 生成 台风发源于热带海面,由于温度高,大量海水被蒸发到空中,形成低气压中心。随着气压的变化和地球自身的运动,流入的空气也旋转起来,形成一个逆时针旋转(位於北半球)的空气漩涡,这就是热带气旋,称为热带扰动。只要气温不下降,海水温度也足够高,这个热带气旋就会越来越强大,最后形成台风。 生成动力 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估计,一个热带气旋每天释放5×1019至2×1020焦耳的能量,比人类所有發電機加起来高200倍,或等于每20分钟引爆一颗1000万吨的核弹。 结构上来说,热带气旋是一个由云、風和雷暴组成的巨型的旋转系统,它的基本能量来源是在高空水汽冷凝时汽化热的释放。所以,热带气旋可以被视为由地球的自转和引力支持的一个巨型热力发动机,另一方面,热带气旋也可被看成一种特别的中尺度对流复合体(),不断在广阔的暖湿气流来源上发展。因为当水冷凝时有一小部分释放出来的能量被转化为动能,水的冷凝是热带气旋附近高风速的原因。高风速和其导致的低气压令蒸发增加,继而使更多的水汽冷凝。大部分释放出的能量驱动上升气流,使风暴云层的高度上升,进一步加快冷凝。 热带气旋因此能够取得足够的能量自给自足,这是一个正回授的回圈,使得只要暖湿气流和较高的水温可以维持,越来越多的能量便会被热带气旋吸收。其他因素例如空气持续地不均衡分布也会给予热带气旋能量。地球的自转使热带气旋旋转并影响其路径,这就是科里奥利力的作用。综合以上叙述,使热带气旋形成的因素包括一个预先存在的天气扰动、高水温、湿润的空气和在高空中相对较低的风速。如果适合的环境持续,使热带气旋正反馈的机制藉著大量的能量吸收被启动,热带气旋就可能形成。 深层对流作为一种驱动力是热带气旋与其他气旋系统的主要分别,因为深层对流在热带气候地区中最强,所以热带气旋大多在热带地区生成。相对地,中纬度气旋的主要能量来源是大气中的已存在的水平温度梯度。如果热带气旋要维持强度,就必须留在温暖的海面上,使正反馈机制得以持续。因此,当热带气旋移入内陆,强度便会迅速减弱。 结构 路徑 颱風的主要生成地區為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當中以南海生成的熱帶氣旋數量較少。太平洋上的熱帶氣旋基本上全年都會生成,而以七至十月次數最為頻密。熱帶氣旋生成的位置分佈與季節有關,在冬、春季較為偏南,夏天和初秋較為偏北。 熱帶氣旋生成後的移動路徑主要受副熱帶高氣壓(副高)外圍氣流影響,所以副高的位置和範圍基本上決定了熱帶氣旋的路徑,其移動路徑大約可分為: 西進型
早在20世紀初至中期,中國及日本已自行為區內的熱帶氣旋編配一個4位數字編號,編號首2位為年份,後2位為該年順序號。例如0312,即2003年第12號熱帶氣旋。而美國海軍則為整個西北太平洋內的熱帶氣旋編配一個兩位數字編號,之後並改成兩位元數字加上英文字母。 為減少混亂,日本在1981年獲委託為每個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區域內的達到熱帶風暴強度的熱帶氣旋編配一個國際編號,但容許其他地區繼續自行給予編號。自此,在大部分國際發佈中,發佈機構會把國際編號放在括號內(JTWC除外)。但是,各氣象機構有時對熱帶氣旋的編號會有差別,主要是因為其對熱帶氣旋強度的評估有所不同。例如在2006年太平洋颱風季,中國氣象局曾對一個未被日本氣象廳命名的風暴(中國氣象局的0614)編號,因此在餘下的風季,前者的編號都比後者的多出一個。 1997年在香港舉行的颱風委員會第30次會議決定,由2000年開始,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命名表由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制訂,共有五份命名表,分別由14個成員各提供兩個名字組成,名字會以提供方的英文名順序使用。不同於大西洋及東北太平洋,-{循}-環使用(即用完140個後名稱,回到第一個重新開始)。日本氣象廳會同時根據這一套新名單為這些熱帶氣旋命名。這些名字及編號除了用於為國際航空及航海界發放的預測和警報外,亦是向國際媒體發放熱帶氣旋消息時採用的規範名稱。 同屬颱風委員會成员,中國氣象局、香港天文臺及澳門氣象局使用三家商議一致的中文譯名。臺灣不是颱風委員會成员,使用另行翻譯的中文译名;也並非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的委員,無法提供颱風名稱,亦無法提出除名要求。 當熱帶氣旋對某地區造成嚴重破壞,其可要求將其除名。原來的起名方會再提一個名字作替補。例如香港曾於2005年及2023年舉辦「颱風名字徵集活動」,由市民提名,再選出若干優勝名字,提交世界氣象組織確認選擇其中一個名字。 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未必會使用世界氣象組織的颱風命名,例如2020年造成重大破壞的颱風莫拉菲 (2020年),在菲律賓的名字為「坤塔」(Quinta),和世界氣象組織一樣,如果造成嚴重傷亡則將被除名。 颱風命名中英對照表 已停用的颱風命名 颱風預警 颱風預警是熱帶氣旋盛行地區,於風暴可能侵襲期間,由各地專責機構發出的預告、警告。目的在於通知當地居民及民防組織,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如加固房屋門窗、加強排水作為或預防性撤離。這些警告涉及警告範圍內可能遭受的災害,而不是單純重複熱帶氣旋的預測路徑及強度,對於保障生命及財產安全更為重要。 流行文化 我愛溫黛,由香港歌手蘇永康作曲及主唱,黃偉文填詞,並收錄於他的唱片《康定情歌》中。 十號風球,由香港歌手張國榮主唱,蔡德才、黃耀明作曲,周耀輝填詞,並收錄於他與黃耀明的合輯《Cross Over》中。 那年,雨不停國,臺灣首部關注莫拉克風災的電視劇。 哆啦A夢 (動畫)水田版第105集第198單元〈小颱風〉(港)/〈颱風子〉(台),故事講述看到大家都養了寵物,大雄很不高興,哆啦A夢便給了他一個寵物蛋,但不知道是什麼,後來才知道是颱風的——這是未來科學家為了研究颱風形成而製作的。但大雄十分認真地養,培養了深厚的感情。後來在百年一遇的一次颱風侵襲日本時,小颱風與其對抗,消失了。眾人歡慶的時候,大雄仰望天空,痛哭流涕。 8號風球的愛戀,2000年華視偶像劇,主要演員有曾寶儀、王耀慶、李李仁、丁小芹、鄭家榆、屈中恒、尹昭德等。 愛在輕度颱風,收錄2000年華視偶像劇8號風球的愛戀電視原聲帶的歌曲,由曾寶儀主唱,鄔裕康作詞、小魚兒作曲。 相關 熱帶氣旋 龍捲風 颶風 颶母 熱帶氣旋強度分析法
熱帶氣旋的中心接近地面或海面部分是一個低壓區。地球海平面上所錄得最低的氣壓(870hPa)是在有紀錄以來最強的熱帶氣旋颱風泰培(1979)中心所錄得的。 暖心 熱帶氣旋的暖濕空氣環繞著中心旋轉上升,過程中水氣凝結釋放大量潛熱,熱能在中心附近垂直分佈。熱帶氣旋內各高度(接近海面例外)的氣溫都比氣旋外圍高。 中心密集雲層區 圍繞熱帶氣旋中心旋轉的密集雲層區,通常是由雷暴產生的卷雲。 風眼牆(或稱眼壁) 包圍風眼的是圓桶狀的風眼牆,風眼牆內對流非常強烈,其雲層的高度在熱帶氣旋內通常是最高的,降水的強度和風力的強度在熱帶氣旋內也是最大的。強烈的熱帶氣旋有眼壁置換週期,產生新的外眼壁替代內壁。其成因為熱帶氣旋眼壁外圍的螺旋雨帶重組,然後漸漸向內移動,竊取了眼壁的濕氣與能量。在這階段,熱帶氣旋進入了一個減弱的過程。在外圍新的眼壁完全取代舊眼壁,如果環境許可,熱帶氣旋會重新增強。透過多頻微波掃描和雷達可以清楚觀測到眼牆更新週期中的熱帶氣旋出現雙重眼壁;如果熱帶氣旋眼壁置換的過程較為明顯,更可從可見光和紅外線衛星雲圖上觀測到。 螺旋雨帶 螺旋雨帶是繞著熱帶氣旋中心運動的雨雲和雷暴。在北半球,螺旋雨帶向逆時針方向繞中心運動。螺旋雨帶會為地面帶來大風雨,而在每條雨帶之間則會較為平靜。在接近陸地的熱帶氣旋,螺旋雨帶中會形成龍捲風。擁有多條螺旋雨帶的熱帶氣旋一般較強及發展成熟;但也有一些“環狀颶風”的主要特徵是沒有螺旋雨帶。 外散環流 所有低壓系統均需要高空輻散以持續增強,熱帶氣旋的輻散從所有方向流出。因為科里奧利力的作用,熱帶氣旋的高空呈反氣旋式外散環流。地面或海面的風強力向內旋轉,隨著高度上昇減弱,最終改變方向。這個特點和熱帶氣旋中心的暖心結構有關,所以熱帶氣旋需要垂直風切變微弱的環境維持暖心結構,才能延續輻散。 風暴線 風暴線:俗稱颱風尾、偽颱風,是指颱風大氣環流的一部分。通常被風暴線掃到的地區會降下暴風雨或者只有降下大雨。則有些地區,可能不會降下大雨。或謂只有烏雲和刮風。 生成 生成的動力 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英語:)的科學家估計一個熱帶氣旋每天釋放5×1019至2×1020焦耳的能量,比所有人類的發電機加起來高200倍,或等於每20分鐘引爆一顆1000萬噸的核彈。 結構上來說,熱帶氣旋是一個由雲、風和雷暴組成的巨型的旋轉系統,它的基本能量來源是在高空水汽冷凝時汽化熱的釋放。所以,熱帶氣旋可以被視為由地球的自轉和引力支持的一個巨型的熱力發動機,另一方面,熱帶氣旋也可被看成一種特別的中尺度對流複合體(英語:),不斷在廣闊的暖濕氣流來源上發展。因為當水冷凝時有一小部分釋放出來的能量被轉化為動能,水的冷凝是熱帶氣旋附近高風速的原因。高風速和其導致的低氣壓令蒸發增加,繼而使更多的水汽冷凝。大部分釋放出的能量驅動上升氣流,使風暴雲層的高度上升,進一步加快冷凝。 熱帶氣旋因此能夠取得足夠的能量自給自足,這是一個正回授的迴圈,使得只要暖濕氣流和較高的水溫可以維持,越來越多的能量便會被熱帶氣旋吸收。其他因素例如空氣持續地不均衡分佈也會給予熱帶氣旋能量。地球的自轉使熱帶氣旋旋轉並影響其路徑,這就是科里奥利力的作用。綜合以上敘述,使熱帶氣旋形成的因素包括一個預先存在的天氣擾動、高水溫、濕潤的空氣和在高空中相對較低的風速。如果適合的環境持續,使熱帶氣旋正反饋的機制藉著大量的能量吸收被啟動,熱帶氣旋就可能形成。 深層對流作為一種驅動力是熱帶氣旋與其他氣旋系統的主要分別,因为深层对流在热带气候地区中最强,所以热带气旋大多在热带地区生成。相对地,中緯度氣旋的主要能量來源是大氣中的已存在的水平溫度梯度。如果熱帶氣旋要維持強度,就必須留在溫暖的海面上,使正反饋機制得以持續。因此,當熱帶氣旋移入內陸,強度便會迅速減弱。 當熱帶氣旋經過一片海洋,該處海域的表面溫度會下降,從而影響熱帶氣旋後來的發展。溫度的下降主要是因為熱帶氣旋帶來的大風使海水翻滾,海底較冷的海水湧上。較涼的雨水的下降、雲層的遮蔽使海洋減少吸收太陽的輻射,也是表面海水溫度下降的原因。以上因素相輔相成,會使一大片海洋的表面溫度在幾天內急剧下降。 生成的條件 热带气旋的生成和发展需要海温、大气环流和大气层三方面的因素结合。熱帶氣旋的能量來自水蒸氣凝結時放出的潛熱。对于热带气旋的形成条件,至今尚在研究之中,未被完全了解。一般认为热带气旋的生成须具备6个条件,但热带气旋也可能在这6个条件不完全具备的情况下生成。 海水的表面溫度不低於攝氏26.5°,且水深不少於50米。这个温度的海水造成上层大气足够的不稳定,因而能维持对流和雷暴。 大气温度随高度迅速降低。这容许潜热被释放,而这些潜热是热带气旋的能量来源。 潮湿的空气,尤其在对流层的中下层。大气湿润有利于天气扰动的形成。 大部分須在離赤道超過五個緯度的地区生成,否则科里奥利力的强度不足以使吹向低压中心的风偏转并围绕其转动,环流中心便不能形成。 不強的垂直風切變,如果垂直風切變過強,熱帶氣旋對流的發展會被阻礙,使其正反饋機制未能啟動。 一個預先存在的且擁有環流及低壓中心的天氣擾動。 中對流層的大氣不能太乾燥,相對溼度必須大於40~50個百分點。 生成的地点 大多数热带气旋在熱帶地區的海洋形成,熱帶气旋是在全球热带地区出现的雷暴活动区。 热带气旋在海水温度高的地区生成,通常在27℃以上。它们在海洋的东部产生,向西移动,并在移动的过程中增强。这些系统大部分在南北纬10至30度之间形成,而有87%在20度以内形成。因为科里奥利力给予并维持热带气旋的旋转,热带气旋鲜有在科里奥利力最弱的南北纬五度之内生成。但热带气旋也有可能在这个地区形成,例如2001年的熱帶風暴画眉和2004年的熱帶氣旋阿耆尼。 上乾燥的陸地會减弱 由溫帶氣旋或從副熱帶氣旋轉成 如果溫帶氣旋能夠成功脫離鋒面,並獲得部分熱帶氣旋的特性,可以被分類為亞熱帶氣旋,例如2007年亞熱帶風暴安德烈亞。若擁有更多熱帶氣旋的特性,更可以被分類為熱帶氣旋,例如2013年強烈熱帶風暴桃芝。 運動 引導氣流(駛流) 熱帶氣旋的路徑主要受大尺度的引導氣流影響,熱帶氣旋的運動被前美國國家颶風中心主管尼爾·弗蘭克博士()形容為“葉子被水流帶動”。 在南北緯大約20度左右的熱帶氣旋主要被副熱帶高壓(一個長年在海洋上維持的高壓區)的引導氣流引導而向西移,這樣由東向西的氣流稱為信風。在北大西洋,熱帶氣旋會被信風從非洲西岸引導至加勒比海及北美洲,而在東北太平洋,熱帶氣旋會被信風引導到達太平洋中部直至引導氣流減弱。東風波是這區域很多熱帶氣旋的前身,而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風暴的形成主要被熱帶輻合帶和季風槽的季度變化影響,相對於大西洋和東北太平洋,東風波形成熱帶氣旋的比例較小。 科里奧利力 科里奧利力,是慣性系統(空氣流動為直線運動)在非慣性系統(地球自轉為旋轉運動)上移動而產生的一種現象。科氏力並非真實存在,而是對於一個位在非慣性系統上觀察者而言,會認為慣性系統的行進路徑發生偏移,因而假想出一個加速度,此加速度乘上物體質量便成為一個假想力。雖然科氏力只需要地球自轉就可以產生,不過考慮地球的球體形狀,需要加入一個與緯度有關的係數: 其中為緯度;為角速度。因此地球上的科里奧利加速度為: 其中v為地球自轉速度的水平分量。由此公式可知緯度愈高,科里奧利加速度愈大,在赤道則為零(因此赤道上通常不會生成熱帶氣旋)。 科氏力在地球上的特例稱做地轉偏向力,對氣旋運動的影響主要有兩個,一方面決定了氣旋系統的旋轉方式;另一方面則是決定氣旋的前進方向。 當空氣沿氣壓梯度進入低壓中心,由於大氣流動與地球自轉方式的差異,會使大氣流動發生一定程度的偏離。在北半球,當低壓中心以北的空氣南移,會向與地球自轉相反的方向(西方)偏離;其以南的空氣北移時則會向地球自轉的方向(東方)偏離,而南半球空氣偏離的方向相反。因為科氏力與空氣向低壓中心的速度相垂直,這便創造了氣旋系統旋轉的原動力:北半球的氣旋逆時針方向轉動,南半球的氣旋則順時針方向轉動。 科氏力也使氣旋系統在沒有強引導氣流影響下移向兩極。熱帶氣旋向兩極旋轉的部分會受科氏力影響輕微增加向兩極的分量,而其向赤道旋轉的部分則會被輕微增加向赤道的分量。在地球上越接近赤道科氏力會越弱,所以科氏力影響熱帶氣旋向兩極的分量會較向赤道的分量為多。因此,在沒有其他引導氣流抵消科氏力的情況下,北半球的熱帶氣旋一般會向北移動,而南半球的熱帶氣旋則會向南移動。 角動量守恆 科氏力雖然決定了氣旋旋轉的方向,但其高速旋轉的主要動力卻非科氏力,而是角動量守恆的結果:空氣從遠大於氣旋範圍的區域沿螺旋路径运输到低氣壓中心,由於旋转半径减小而角動量不變,因此導致氣旋旋轉時的角速度大大地增加。 熱帶氣旋雲系最明顯的運動是向著中心的,而角動量守恆原理也使外部流入的氣流,在接近低氣壓中心的時候會逐漸加速。當氣流到達中心之後會開始向上、向外流動,因此高層的雲系也會向外流出(輻散)。這是源於已經釋放濕氣的空氣在高空從熱帶氣旋的“煙囪”被排出。輻散使薄的卷雲在高空形成,並在熱帶氣旋外部旋轉,這些卷雲可能就是熱帶氣旋來臨的第一個警號。 除了熱帶氣旋本身的旋轉,角動量守恆也影響了氣旋的移動路徑。低緯度地區的地球自轉半徑較大,因此氣體流動的偏移較小;高緯度地區的地球自轉半徑較小,所以氣體流動的偏移較大。這樣的力量也是熱帶氣旋在北半球往北移動,南半球往南移動的原因之一。 與中緯度西風帶的作用 當熱帶氣旋移到較高緯度,其圍繞副高活動的路徑會被位於高緯度的低壓區所改變。當熱帶氣旋向兩極移近低壓區,會逐漸出現偏東向量,這是熱帶氣旋轉向的過程。例如一個正向西往亞洲大陸移動的颱風可能會因為中國或西伯利亞上空出現低壓區而逐漸轉向北方,繼而加速轉向東北,擦過日本的海岸。颱風轉向東北,是因為當其位於副高北緣,引導氣流是從西往東。 藤原效應 -{zh:藤原效應; zh-cn:双台风效应; zh-hk:雙颱效應; zh-mo:雙颱效應; zh-tw:藤原效應}-或稱-{zh:雙颱效應; zh-cn:藤原效应; zh-hk:藤原效應; zh-mo:藤原效應; zh-tw:雙颱效應;}-,是指兩個或多個距離不遠的氣旋互相影響的狀態,往往會造成熱帶氣旋移動方向或速度的改變。藤原效應常見的影響依照熱帶氣旋之間的強弱程度不同而大致分為兩種:若兩個熱帶氣旋有強弱差距,則較弱者會繞著較強者的外圍環流作旋轉移動(在北半球為逆時針旋轉,南半球則是順時針旋轉),直到兩者距離大到藤原效應消失,或到兩者合併為止。如果兩個熱帶氣旋的強弱差不多,則會以兩者連線的中心為圓心,共同繞著這個圓心旋轉,直到有其他的天氣系統影響,或其中之一減弱為止。 快速增強 美國颶風研究中心對於快速增強的定義是在24小時內,熱帶氣旋的持續最大風速增加超過。 熱帶氣旋的快速增強需要以下幾個條件的配合:海面溫度需非常的溫暖(接近甚至超過30 °C, 86 °F),海面下相當深度的水都還要維持此溫度,以避免因為波浪造成較深處冷水的對流、风切变不能太高,风切变太高會破壞熱帶氣旋內部的對流及循環。在对流层上的反气旋也需要存在,若要產生非常低的氣壓,在風眼處的空氣需要快速的上升,上方的反气旋有助於風眼中的空氣有效的快速上升。 登陆 “登陆”的官方定义是风暴的中心(环流的中心,而非边缘)越过海岸线,但在热带气旋登陆前数小时,沿岸和内陆地区已会有风暴的状况。因为热带气旋风力最强的位置不在中心,即使热带气旋没有登陆,陆地上也可能感受到其最强的风力。 消散
風暴潮:因為熱帶氣旋的風及氣壓造成的水面上升,可以淹沒沿海地區,倘若適逄天文高潮,危害更大。風暴潮往往是熱帶氣旋各種破壞之中奪去生命最多的。(注意:風暴潮有別於海嘯,風暴潮()是風暴的低氣壓及狂風所引發的持續性巨浪,海嘯()是海底地震所產生的短暫漸進式巨浪,並向陸地沿岸衝過去。) 暴雨:熱帶氣旋可以引起持續的倾盆大雨。與西南季風交互產生西南氣流或與東北季風交互產生共伴效應使雨量加倍。在山區的雨勢更大,並且可能引起河水氾濫,土石流及山泥傾瀉。 熱帶氣旋也為登陸地造成若干間接破壞,包括: 疾病:熱帶氣旋過後所帶來的積水,以及下水道所受到的破壞,可能會引起流行病。 破壞基建系統:熱帶氣旋可能破壞道路,輸電設施等等,阻礙救援的工作。 農業:風、雨可能破壞魚、農產物,引致糧食短缺。 盐风:海水的盐分随著热带气旋引起的巨浪被带到陆上,附在农作物的叶面可导致农作物枯萎,附在电缆上则可能引起漏电。 加強季候風寒流或大陸反氣旋強度:當熱帶氣旋遇上相當強烈的大陸寒流時,兩者之間的氣壓梯度增加,後者會吸收熱帶氣旋的能量,使寒流增強。 1987年11月至12月間,西太平洋的颱風蓮娜在南中國海北部遇上當時最強烈的西伯利亞寒流(北風潮),使香港的氣溫由攝氏26度急速下降至8度,創下香港氣候觀測史上最大的24小時降溫紀錄,導致冬季提早降臨。 正面影響 雨水 熱帶氣旋所造成的人命損失是無法估量的,但是熱帶氣旋亦為乾旱地區帶來重要的雨水。不少地區的每年雨量中的重要部分都是來自熱帶氣旋。例如東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為乾旱的墨西哥和美國西南帶來雨水;缓解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日本甚至全年近半的雨量都是來自熱帶氣旋。 熱量平衡 熱帶氣旋亦是維持全球熱量和動量平衡分佈的一個重要機制。熱帶氣旋把太陽投射到熱帶,轉化成海水熱量的能量,帶到中緯度及接近極地的地區。熱帶氣旋亦作為一強烈渦旋擾動,把赤道所積存的東風角動量輸送往中緯度地區的西風帶內。 減低污染 熱帶氣旋強勁的風力,可以吹散高污染地區的污染物,減輕高污染地區的污染程度。 觀測與預報 觀測 觀測強烈的熱帶氣旋一直以來對人類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因為它們主要在海洋上活動,位於陸上的氣象站大多不能夠提供實測數據,在地面的觀測一般只有當熱帶氣旋經過島嶼或沿岸地區才有可能。但就算熱帶氣旋接近氣象站,氣象站也一般只能提供風暴較外圍的實時數據,因為如果當強烈的風暴過於接近,氣象站的監測設施會被強風摧毀。 配有氣象監測設備的偵察飛機也會被派往熱帶氣旋的中心提取實測數據,在大西洋,當熱帶氣旋出現後美國政府會定時派遣偵察機作監測。這些偵察機配備直接和遙感裝置讀取讀數,還有投落送的設備,量度高空和海平面的風速、氣壓、溫度和濕度。 在2005年,一架無人駕駛的偵察機被派往監測熱帶風暴奧菲利亞。無人駕駛偵察機可飛往更低的高度監測風暴而不用擔心機師的安全。 在世界其他地區並沒有偵察機監測風暴。遠洋熱帶氣旋的路徑主要從氣象衛星拍攝,一般每半小時或四分一小時更新的可見光和紅外線衛星雲圖追蹤;強度則透過德沃夏克分析法從雲圖評估。當風暴接近沿岸地區,陸地上每分鐘更新的多普勒雷達回波圖像便對熱帶氣旋的定位扮演重要角色。 預測 熱帶氣旋的移動受外力影響,所以要準確地預測其路徑,便要知道鄰近的高壓和低壓系統的位置和強度,以及它們將會如何改變並影響熱帶氣旋。由超級電腦和精密的情景模擬軟體組成的電腦數值模式,就能夠透過電腦模擬做到數值天氣預報,從而預測熱帶氣旋的路徑。結合這些數值模式與人類對影響熱帶氣旋外力的認識,以及氣象衛星和其他感應器,近數十年來科學家對熱帶氣旋路徑預測的準確率正逐漸提高;但科學家表示,因為氣象學界對影響熱帶氣旋發展的因素了解仍未全面,所以他們對於預測熱帶氣旋的強度較沒有把握。 預報中心 現時世界上共有六個區域專責氣象中心(英語:,簡稱),這些組織負責追蹤所屬區域內的熱帶氣旋並發出熱帶氣旋公報和警告;另外還有五個熱帶氣旋警報中心(英語:,簡稱)為較小的地區提供資訊。但區域專責氣象中心和熱帶氣旋警報中心不是唯一向大眾發佈熱帶氣旋消息的機構,例如美國的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會為除北大西洋外全球的熱帶氣旋作出發佈;中國氣象局也會為位於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作出發佈;加拿大颶風中心會為影響加拿大的熱帶氣旋或熱帶氣旋的殘餘發出公報。 盛行地區 主要源地 幾乎所有的熱帶氣旋都是在赤道南北30緯度以內的範圍內生成。當中大約87%是在南北緯20度之內。因為地轉偏移力弱小的關係,南北緯10度以內形成熱帶氣旋的機會較少,但並非罕見,歷來最接近赤道的熱帶氣旋出現於2004年11月在北印度洋形成的氣旋阿耆尼,第二接近赤道的熱帶氣旋出現於2001年12月底的熱帶風暴畫眉,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之間由東向西穿越,。 地球每年平均有80個熱帶氣旋生成,主要產地有: 北太平洋西部 包括南海,影響地區包括中國南岸和東岸、臺灣、香港、澳門、菲律賓、日本、越南、韓國、朝鮮、太平洋上各島,偶爾間中也可以越過中南半島或馬來半島而影響寮國、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蘇門答臘、婆羅洲北部、泰國、印度東岸及孟加拉或是越過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影響俄羅斯的遠東地區。每年西北太平洋生成的熱帶氣旋佔全球約三分之一。中國的沿岸是全球最多熱帶氣旋登陸的地方,平均每年有7个左右的热带气旋登陆中国沿海;而每年也有六至七個熱帶氣旋登陸菲律賓。 北太平洋東部 第二多生產熱帶氣旋地區,影響地區包括墨西哥沿岸、夏威夷、太平洋上島國,罕有情況下可影響下加利福尼亞,及中美洲的北部地區、美國西部等。 北大西洋 第三多,但因為包括加勒比海、墨西哥灣等人口眾多的地方,所以更常見於新聞,被稱為颶風。每年生成數目差距很大,由一個至超過20個不等,每年平均大約有10個生成。主要影響美國東岸及墨西哥灣沿岸各州、墨西哥及加勒比海各國,間中影響可達委內瑞拉和加拿大。2005年的飓风文斯更以熱帶低氣壓的強度登陸西班牙,是有纪录以来第一个登陆伊比利亚半岛的热带气旋,2017年強烈颶風奧菲利雅則是有史以來在大西洋最東邊形成的热带气旋,甚至直接侵襲高緯度的愛爾蘭和英國。 南太平洋西部 主要影響澳大利亞北部及大洋洲各國,雖數量不多,主要被稱為氣旋,。 北印度洋 包括孟加拉灣和阿拉伯海,主要在孟加拉灣生成。北印度洋的風季有兩個巔峰:一個在季風開始之前的4月和5月,另一個在季風結束後的10月和11月。影響印度、孟加拉、斯里蘭卡、泰國、緬甸和巴基斯坦等國,有時更會影響阿拉伯半島和中國西藏、雲南地區,另外此路線會嚴重影響澳洲飛往歐洲的長程飛機。 南印度洋東部 影響印尼及澳大利亞西部,以及分佈於印度洋的島國。 南印度洋西部 主要影響馬達加斯加、莫桑比克、毛里求斯、留尼汪島、坦桑尼亞、科摩羅和肯亞等地。 罕見源地 以下地區海洋很少會生成熱帶氣旋: 南大西洋 由於較低的海水溫度、強烈的垂直風切變,至今只曾發現有五個熱帶氣旋在南大西洋形成,比較著名的是吹襲巴西的氣旋卡塔琳娜。 東南太平洋 該區因為強烈的垂直風切變,至今未有發現有熱帶氣旋生成,只有2017-2018年南太平洋熱帶氣旋季中的副熱帶風暴Lexi較出名 地中海 。例如:熱帶風暴羅爾夫、颶風左巴、颶風肯德莎。 高緯度地區 低水溫和長期強烈的垂直風切變使熱帶氣旋難以生成颶風,不過有時在極罕見的情況下仍會有颶風侵襲,如2005年侵襲西班牙的颶風文斯和2017年侵襲愛爾蘭和英國的颶風奧菲利雅。 十分接近赤道的海域 赤道地区地转偏向力较小,難以形成熱帶氣旋的旋轉動力。例如在2001年影響新加坡的熱帶風暴畫眉(當地定為熱帶低氣壓),和2004年於北印度洋生成的氣旋阿耆尼,都是罕见的近赤道台风。畫眉生成的緯度位於北緯1.5度,阿耆尼更是破紀錄的北緯0.7度。 生成時間 熱帶氣旋主要在夏季後期生成,因為海水溫度在這個時候最高。但在確切的生成時間上,每個海域都有其獨有的季度變化。綜合全球而言,9月是熱帶氣旋最活躍的月份,而5月則是最不活躍的月份。 西北太平洋全年皆有熱帶氣旋,但活動以二月最少,七月至九月最多。 北大西洋及東北太平洋則主要集中在六月至十一月。 南半球的熱帶氣旋在十一月開始,至五月中左右結束,當中以二月中至三月初是高峰。 分級 熱帶氣旋的強度一般根據平均風速評定,世界氣象組織(WMO)建議使用接近風暴中心海平面上十米之十分鐘平均風速。但美國的國家颶風中心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以及中國的中國氣象局,分別採用一分鐘和二分鐘平均風速計算熱帶氣旋中心持續風力。根據美國和中國的定義所測量到的平均風速,會比聯合國定義的稍高。其中一分鐘與十分鐘平均風速的近似换算公式为:十分鐘平均风速=一分钟平均风速乘以0.88。 不同的地區對熱帶氣旋也有不同的分級方法,在美國,颶風會根據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SSHS)按強度分為一至五級。 以下是各個氣象機構對不同強度熱帶氣旋的分級: 分級系統的限制 熱帶氣旋的分級的強弱與熱帶氣旋所造成的破壞並沒有必然關係。不同於評估地震所造成影響的麥加利地震烈度,現時對熱帶氣旋的分級只會考慮其風速。較弱的熱帶氣旋有時會比更強的熱帶氣旋造成更大的破壞,這主要取決於其他外在因素,如受影響區域的地形、熱帶氣旋帶來的總雨量等。例如2006年太平洋颱風季的強烈熱帶風暴碧利斯,儘管強度弱,但因為其範圍廣闊,在登陸中國後於內陸地區造成廣泛而持續的強降水,竟帶來244.48億元人民幣的直接經濟損失;相反,有許多遠較碧利斯強烈的熱帶氣旋因為未有登陸或在人跡罕至的地方登陸,甚至因為其覆蓋範圍或風圈小,所以沒有造成太大的破壞。 命名及編號 因為海洋上可能同時出現多個熱帶氣旋,為了減少混亂,當熱帶氣旋達到熱帶風暴的強度時,各氣象機構便會對其作出命名。熱帶氣旋會根據各個區域不同的命名表命名,這些命名表是由世界氣象組織的委員或各區負責預測熱帶氣旋的機構制訂。當熱帶氣旋被除名,新的名字會被選出作替補。 熱帶氣旋與其他環境變化的關聯 與全球暖化的關係 氣象學家認為,一個熱帶氣旋的強度,或一個風季的活躍程度,都不能歸咎於單一因素,如全球变暖或其他自然環境的變化。但熱帶氣旋的強度和出現頻率的長期趨勢,卻可能從統計數字中看到端倪。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管理局地球物理流體力學實驗室)曾作出一個模擬,得出這樣的結論:“大氣中持續增加的溫室氣體含量使全球氣候變暖,這可能使下一世紀熱帶氣旋的強度比現時最強的還要猛烈”。 在《自然》雜誌的一篇文章中,克-{里}-·伊曼纽尔()認為熱帶氣旋的潛在破壞力(包括熱帶氣旋的強度、維持時間和頻率),與熱帶地區海平面度和全球暖化有著莫大關係。他並預計在21世紀,熱帶氣旋所造成的損失會大幅增加。而P·J·韋伯斯特()等則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指出過去數十年除北大西洋外,其他海域熱帶氣旋出現的次數均有所減少,但達到四級或五級颶風強度的熱帶氣旋數目則大量增加。 伊曼纽尔和韋伯斯特都認為海平面溫度對熱帶氣旋的發展十分重要,但什麼因素導致海平面溫度上升,卻仍為未知數。在大西洋,海平面溫度的上升可能是因為全球暖化,也可能只是由於該海域水溫的自然波幅(通常以50至70年為週期)。 2007年,倫敦大學學院班費德防災研究中心的兩位英國學者桑德茲和李亞當,透過觀察美利堅合眾國在1965年至2005年之間每年颶風的氣象數據,並將之與50年間的平均值比較。指出自1996年來,颶風數目每年增至八個。颶風登陸美國變得越來越頻繁,統計顯示,大約每3年會增加一個。 在排除颶風產生因素中風的角色後,研究人員計算出,每升高攝氏0.5度,颶風的活動增加40%。 與地震的關係 十九世紀後期有調查顯示熱帶氣旋與地震有微弱關係,但同期亦有其他調查顯示氣壓昇降與地震間並沒有明確關係。。按照2009年台灣中央研究院的研究顯示,颱風的氣壓會引發「慢地震」現象,使地層的能量逐漸釋放,避免產生大型的地震。 纪录 参见 相关條目 颱風 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 熱帶氣旋警告 溫帶氣旋 亞熱帶氣旋 後熱帶氣旋 低氣壓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學習材料 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管理局熱帶氣旋常見問題 熱帶氣旋wiki 香港熱帶氣旋追擊站 香港地下天文台 中国台风网(中央气象台上海台风研究所维护制作) 台灣颱風資訊中心 熱帶氣旋預報機構 惡劣天氣信息中心 (世界氣象組織) 日本氣象廳 (西北太平洋)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已將甲醛列為一級致癌物,長期接觸低劑量甲醛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與鼻咽癌、結腸癌、腦瘤等,在孕婦及嬰幼兒又更為嚴重,可能導致胎兒停止生長發育、心智不全,甚至造成胎兒畸形和流產等。 孕期甲醛暴露可能会增加自然流产的发生风险。 因為酚醛樹脂被用於各種建築材料,包括膠合板、毛毯、隔熱材料、木製產品、地板、煙草、裝修和裝飾材料,且因為酚醛樹脂會緩慢持續放出甲醛,因此甲醛成為常見的室內空氣污染來源之一。甲醛一般會從源頭慢慢釋出,新製產品在最初數月內所釋出的甲醛量最高,一段時間後,釋出的甲醛量便會漸漸降低。 甲醛若在空氣中的濃度超過0.1 mg/m3,會導致眼睛和黏膜細胞的傷害。在體內,甲醛可能導致蛋白質不可逆的與DNA鍵結。動物實驗顯示暴露在大劑量的甲醛中會使得鼻子與喉嚨致癌的機率增加。然而在大部份的建築內甲醛含量濃度不足以產生致癌性。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將甲醛分類為可能致癌物質,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則将其分類為人類致癌物質。 2009年3月,美国安全化妆品运动组织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强生等公司的婴儿产品含有致癌物质甲醛和二恶烷。(见1,4-二噁烷#强生。) 2010年7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家具装饰业商会举办了“对甲醛零容忍”新闻发布会,作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监总局检测事件的回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监总局对全国85家木质家具制造企业的检测结果显示70%以上的家具企业生产环境有毒物质浓度超标,严重影响工人的健康。发布会代表家具制造行业发表“对甲醛零容忍”宣言。 急性和短期接触甲醛后对人体气道的影响(ZRIVER 摘自WHO Guidelines for Indoor Air Quality: Selected Pollutants.): 法規標準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233條規定,租賃物對健康有重大損害時,合約條款可以全數作廢立即解約,即使承租人簽約時對租賃物狀態有所知悉,此條款依然有效不可對抗。這一條約是租房實務中對於租到裝修甲醛超標房屋時較常引用的條款。国标GB/T18883-2002規定甲醛室内标准为不超過0.1mg/m³。產品面由各地工商行政管理局受理民眾投訴,產品若檢測報告超標屬實會勒令廠商退貨、負擔測試費並額外賠償,但初期专业检测机构檢測費必須消費者自付。 香港政府於2003年實施自願性的「室內空氣質素管理計劃」為改善室內空氣質素及加強公眾對這方面的關注。這計劃採用兩個級別的室內空氣質素指標(「卓越級」及「良好級」),作為評估樓宇室內空氣質素的基準。經參考多份文獻,包括世界衛生組織2000年發出的“Guidelines for Air Quality”,得出「卓越級」甲醛含量為每立方米少於30微克(30μg/m³,亦等同24ppbv或0.024ppm)而「良好級」指標則要求甲醛含量每立方米少於100微克(100μg/m³,亦等同81ppbv或0.081ppm)。 中華民國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室內空氣品質標準值,室內甲醛濃度標準為0.08ppm/1小時,裝潢材料標準分F1.F2.F3三等級以釋出量為標準分別為0.3以下、0.5以下、1.5以下,對於違反廠商以商品檢驗法第59條開罰台幣十萬到一百萬,不送檢驗者罰二十萬到兩百萬。 檢測方法 生物偵測 目前尚未有理想的生物偵測方法,因甲醛在血液中的半衰期極短,會迅速地被甲醛脫氫酶(aldehyde dehydrogenase)轉換成甲酸(formate),且血液中有內生性的甲醛。研究顯示吸入甲醛並不會明顯改變血液中的甲醛濃度,故血液中的甲醛濃度並無法代表個體暴露的程度,而血液中甲酸的濃度亦無法正確代表個案暴露或吸收甲醛的程度。尿液中的甲酸在個體內及個體間的差異度相當大,因此亦無法被用來代表個案的甲醛暴露程度。 檢測溶液內含甲醛的方法 希夫試劑 醛類加入希夫試劑會產生紫紅色產物,且加入硫酸後會褪色,但甲醛與希夫試劑生成的紫紅色產物加硫酸後顏色不消失,故可利用此方法區分甲醛與其他醛類。 紫醛試劑 台灣衛生署有鑒於市面上充斥不肖商人於魚類中加入甲醛,於2004年開發了一種紫醛試劑,此試劑滴入含甲醛的魚類,顏色會由淡紫色轉成橘紅色,但目前成份屬於商業機密,故並不公開其組成成份。 檢測空氣內含甲醛的方法 大致可分兩種方法,主動取樣(active sampling)或被動取樣(passive sampling)。被動取樣法則依賴空氣擴散去接觸反應物或感應器。由於所得的數據可以有很大的偏差,所以只會用於篩選。主動取樣法是以氣泵把空氣抽吸到反應物或感應器。現在的測試指標通常都會指定使用主動取樣法以獲得8小時平均空氣甲醛濃度。 應用技術亦分四大類: 高效液相色譜儀(High Pressure/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可應用於主動及被動取樣的空氣樣本。主動取樣可依美國環保局TO-11A方法進行分析; 比色法採用基於美國試驗與材料協會(ASTM)方法D5014-94進行分析,通常使用在被動取樣空氣樣本; 氣相色譜儀Gas Chromatograph(GC)比較準確,但由於儀器體積龐大,未能夠於測試現場使用 光離子化檢測儀Photo Ionization Detectors(簡稱PID)是一種氣態檢測儀,可以實時量度空氣中甲醛水平。這方法的線性範圍覆蓋至1000ppm,檢出限為0.05ppm。 作業場所工作記錄 工作場所物質安全資料表(Safety Data Sheet,SDS)的建立不僅在平時有助於讓員工暸解使用物質的毒性及災害的預防,若發生意外時也可馬上依資料表上的說明先做初步的處理再送醫。急性大量暴露時,空氣中高濃度的甲醛可能會在短時間內即消失而無法以事後採樣方法來收集暴露證據,此時作業場所的工作記錄即相當重要,事後做現場意外原因調查鑑定時,物質安全資料表更是重要的參考資料。 去除甲醛方法的謬誤 坊間有很多關於去除甲醛的方法存有頗大謬誤。例如以鳳梨、洋蔥、茶葉等放於室內環境,聲稱可吸附甚至分解甲醛。這些方法最後都被證實為無稽之法。即使沒有嗅到氣味,甲醛並未消失,只是被那些香味所掩蓋。這樣反而會放下戒心,忽視通風的重要性,令室內空氣的甲醛含量更加高。 室內空氣中甲醛之危害控制 通風 甲醛常見於空氣中,而降低甲醛濃度,最簡單的方式便是開窗並且利用電扇增加室內環境的通風性。如需執行使用甲醛溶劑時,需在通風良好的排煙櫃中,或是加裝圍籬與增加局部排氣設施等。 選擇低甲醛製造材料 臺灣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表示,木製板材商品於製造過程中會使用的膠合劑可能釋放出甲醛,建議購買貼附「商品檢驗標識」之木製板材商品。選購油漆則可以選擇無毒、水性,通過綠建材認證、國家標準檢驗,無毒無甲醛的油漆種類。此外也應選購清楚標示廠商名稱、地址、製造年月日或批號、品名、原產地及甲醛釋出量符號之商品,甲醛釋出量符號分為F1、F2或F3,3種符號中,阿拉伯數字愈小表示甲醛釋出量愈少。美國住宅和城市發展部(U.S. Department of Housing and Urban Development, HUD)制定了組合屋的甲醛排放量,膠合板必須低於0.2ppm,塑合板要低於0.3ppm。HUD制定的標準是希望組合屋內空氣中甲醛濃度能低於0.4ppm。 室內植物
自然界中產生甲醛 在高層大氣過程中貢獻環境中總甲醛的90%。甲醛是在甲烷以及其它碳化合物氧化(或燃燒)的中間體,例如在森林火災,汽車尾氣和煙草煙霧。通過陽光和氧氣的大氣作用,在大氣中產生的甲烷和其他碳氫化合物,成為煙霧的一部分。甲醛也已在外層空間檢測到。 在活生物體中甲醛和它的化合物無處不在。它是由內源性氨基酸代謝形成的,並且在人類和其他靈長類動物的血液中以約0.1毫摩爾濃度存在。因為它由陽光或由存在於土壤或水中的細菌在幾個小時內被分解,所以甲醛不會在環境中積累。人類會快速代謝微量甲醛,在體內將其轉換為甲酸,因此在代謝過程中的少量甲醛,能避免蓄積在體內導致健康問題。 制取 歷史 甲醛最早是在1859年由俄羅斯化學家亞歷山大布特列羅夫(1828年至1886年)提出報告,奧古斯特·威廉·馮·霍夫曼在1869年得出結論鑑定。 工業制造 1953年瑞典FORMOX公司甲醛工艺技术及催化剂Formox過程中(Formox process)。 由甲醇經高温250-400°C催化氧化制取,催化剂为金属银或铁+钼/钒氧化物混合物。发生的反应有以下两个: 銀基催化劑通常工作在較高的溫度下(約650℃)。這兩個脫氫化學反應均產生甲醛。 原則上可通過甲烷的氧化來產生的甲醛,但是這條路線是不適於工業生產,因為甲醇比甲烷更容易氧化。 化學性質 甲醛的還原性很强,很容易被氧氣等試劑氧化為甲酸,普通的甲醛中就含有ppm含量的甲酸。也可以被還原為甲醇。自身聚合生成三聚甲醛和多聚甲醛。 甲醛有亲电性,可以和芳烃發生亲电芳香取代反应,也可以與烯烃發生亲电加成。與乙醛發生交叉Cannizzaro反应生成季戊四醇,後者是制取炸药季戊四醇四硝酸酯的原料。与酚类以醋酸鈉作為催化劑缩合生成酚醛树脂。与4-取代酚类反应生成杯芳烃。与硫化氢反应生成三噻烷: 甲醛也是曼尼希反应中常用的醛。空气中的甲醛气体可以通过强氧化性的高锰酸钾和其反应。 用途 工業應用 甲醛是一種更複雜化合物和材料的常見前體。由甲醛生成的產品包括脲甲醛樹脂,三聚氰胺樹脂,酚醛樹脂,聚甲醛塑料,1,4-丁二醇,和亞甲基二苯基氰酸酯。紡織工業用甲醛的樹脂作為整烫使布料防皺。甲醛是汽車製造的關鍵材料,用於製造傳輸系統,電氣系統,發動機缸體,門板,車軸和制動蹄片組件。2003年銷售的甲醛和衍生產品的價值超過$1,450億。是美國和加拿大國內生產總值(GDP)的約1.2%,包括間接就業超過4萬人在約11,900工廠的甲醛行業工作。 當用苯酚,脲或三聚氰胺處理,甲醛會產生硬的熱固性塑料酚甲醛樹脂,脲醛樹脂和三聚氰胺樹脂。這些聚合物是膠合板和地毯常見的永久粘合劑。它也用於濕強度樹脂,加到衛生紙製品如搽面紙,餐巾紙,和卷毛巾。它們還可發泡作出絕緣性,或鑄造成模製品。甲醛樹脂的產量佔甲醛消費量的一半以上。 甲醛也是多官能醇如季戊四醇的前體,這是用於製造油漆和炸藥。其他甲醛衍生物包括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在聚氨酯塗料和泡沫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和乙基六胺,這是使用在苯酚–甲醛樹脂以及黑索今炸藥。 消毒和殺菌滅藻 因為它可以殺死大多數細菌和真菌(包括其孢子)甲醛的水溶液可以作為消毒劑使用。甲醛溶液用於局部施用藥物以使皮膚乾燥,例如治療疣。許多水族養殖愛好者使用甲醛處理寄生蟲淡水性白點蟲病。海水白點蟲則對甲醛有抗性。 甲醛於產製類毒素疫苗時用於滅活該細菌。它也於疫苗生產過程中用來殺死不需要的病毒和細菌以免污染疫苗。尿路感染也常使用甲醛的衍生物(烏洛托品)來治療,它可以防止濫用抗生素和產生耐藥性細菌。在酸性環境中烏洛托品在腎臟轉化為甲醛,然後在尿道中行成抗菌作用。一些外用藥膏化妝品和個人衛生產品中含有甲醛的衍生物作為防止潛在有害細菌的生長。 組織標本固定液及防腐劑 甲醛保存或固定組織或細胞。經由的蛋白質伯氨基NH2-與CH2-連接。在室溫下以每小時約一毫米,4%甲醛的溶液固定病理組織標本。甲醛型溶液也可用於防腐消毒和暫時保存人類和動物的遺骸。 福馬林(),是甲醛含量為35%至40%(一般是37%)的水溶液,也加入10%~15%的甲醇防止聚合。具有防腐、固定屍體、消毒和漂白的功能,不同領域各有其作用,具有刺鼻的氣味。 危險性 甲醛是最常見的室內空氣污染毒物,約有三千多種不同建築材料均含有甲醛,主要來源為纖維板、三夾板、隔音板、保麗龍等裝潢材料。目前甲醛已被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為致癌和致畸型物質,室內濃度達0.5 mg/m3會使人體產生流淚及眼睛異常敏感的症狀。長期接觸低劑量甲醛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引起鼻咽癌、結腸癌、腦瘤、細胞核基因突變等。 急性大量暴露之健康危害(50~l00ppm以上) 1.呼吸系統:短期吸入大量甲醛時,會刺激氣管黏膜造成發炎、水腫,並引發氣管痙攣收縮,更嚴重時會造成肺部水腫、發炎,導致死亡,然而由於甲醛的呼吸道的刺激性很強,所以通常在低濃度時就能夠覺察而採取措施。 2.中樞神經系統:急性大量暴露於甲醛時,會直接對中樞神經系統產生毒性作用,而出現頭暈、運動失調、昏睡等症狀,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昏迷、死亡。 3.循環及代謝毒性:大量吸入甲醛後,一方面甲醛在體內會代謝成甲酸,另一方面甲醛毒性直接破壞細胞離子運送系統而造成代謝性酸中毒。如果沒有及時矯正則會引發心臟血管循環系統功能衰竭。 4.肝臟及腎臟毒性:性大量吸入甲醛會對肝臟、腎臟造成毒性而引起肝功能異常,腎臟衰竭等症狀。 5.消化道傷害:在誤食或自殺的情形下喝下甲醛溶液,造成消化道黏膜腐蝕性傷害,並併發消化道出血或穿孔,除了會有噁心嘔吐、腹痛之外,經由消化道吸收的甲醛也會造成全身性的危害,即中樞神經毒性、代謝性酸中毒、肝腎毒性等。據文獻記載喝下濃度37%之甲醛溶液30c.c.即會造成死亡。 一般健康危害 1.眼睛刺激:低濃度的甲醛蒸氣即會刺激眼睛黏膜而進成眼睛刺痛、流淚的反應。工作中如果不慎被甲醛溶液潑及眼睛,必須馬上用清水大量沖洗至少15分鐘以上再行送醫。若不及時沖洗,殘留的甲醛溶液可能造成眼角膜潰瘍及穿孔。 2.皮膚刺激:甲醛對皮膚的危害通常經由直接接觸甲醛溶液而造成,濃度愈高對皮膚的危害愈大,刺激性皮膚炎是最常見的皮膚病變,皮膚會產生紅、腫、癢的症狀,嚴重甚至會產生水泡。少數體質對甲醛敏感的人也可能產生過敏性皮膚炎 3.呼吸道黏膜刺激:甲醛在低濃度時會刺激上呼吸道黏膜,產生鼻炎、喉嚨痛等症狀,濃度升高(≧5ppm)則可能刺激下呼吸道黏膜產生咳嗽、胸悶、喘嗚等現象,50~100ppm以上即可能造成肺水腫,發炎甚至死亡。 4.氣喘反應:甲醛暴露會誘發氣喘發作,除了甲醛本身直接刺激呼吸道黏膜,造成呼吸道黏膜水腫而誘發氣喘外,也有研究顯示少數個案會因對甲醛產生過敏反應而導致氣喘發作 5.中樞神經系統傷害:長期暴露於甲醛亦有可能發生倦怠、頭痛、睡眠障礙、易怒、靈敏度減低、記憶力及平衡感受損等慢性中樞神經中毒症狀。 癌症(具有基因毒性及致突變性) 1.鼻咽癌:鼻咽癌的病理組織型態可分為三大類,低盛行率地區通常盛行第一型的鼻咽癌,被認為與化學物質的暴露有關,包含吸菸和甲醛暴露;而在高盛行率地區盛行的是第二型或第三型的鼻咽癌,與EB病毒有關;於一份大規模世代研究顯示,對於甲醛暴露使勞工罹患鼻咽癌的標準化死亡比(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io, SMR)為2.10(95%CI=1.05-4.21),暴露於高峰值濃度(peak≥4.0ppm)的勞工其相對危險性(Relative Risk,RR)為1.83,目前並未觀察到甲醛暴露與鼻咽癌的劑量效應關係,如暴露時間長短或累積暴露。 2.白血病:根據1966年至1994年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NCI)針對暴露於甲醛的25,619名勞工所進行的一份大規模世代研究顯示相對暴露於甲醛低平均濃度(average0.1-0.4ppm)的勞工,暴露於高平均濃度(average0.5-0.9ppm及≥1.0ppm)的勞工,其罹患骨髓性白血病的RR值則分別上升至1.15(95%CI=0.41-3.23)及2.49(95%CI=1.03-6.03)。可能與直接損害骨髓幹細胞,或周邊血液造血幹細胞,或嗅黏膜的原始多潛能幹細胞有關。 甲醛對皮膚及黏膜有刺激性作用,比如咽喉和眼睛鼻腔等,造成这些位置水腫,發炎、潰爛,甚至最后导致鼻咽癌等严重病变。接觸過甲醛的皮膚可能出現過敏現象,嚴重者甚至會導致肝炎、肺炎及腎臟損害。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已將甲醛列為一級致癌物,長期接觸低劑量甲醛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與鼻咽癌、結腸癌、腦瘤等,在孕婦及嬰幼兒又更為嚴重,可能導致胎兒停止生長發育、心智不全,甚至造成胎兒畸形和流產等。 孕期甲醛暴露可能会增加自然流产的发生风险。 因為酚醛樹脂被用於各種建築材料,包括膠合板、毛毯、隔熱材料、木製產品、地板、煙草、裝修和裝飾材料,且因為酚醛樹脂會緩慢持續放出甲醛,因此甲醛成為常見的室內空氣污染來源之一。甲醛一般會從源頭慢慢釋出,新製產品在最初數月內所釋出的甲醛量最高,一段時間後,釋出的甲醛量便會漸漸降低。 甲醛若在空氣中的濃度超過0.1 mg/m3,會導致眼睛和黏膜細胞的傷害。在體內,甲醛可能導致蛋白質不可逆的與DNA鍵結。動物實驗顯示暴露在大劑量的甲醛中會使得鼻子與喉嚨致癌的機率增加。然而在大部份的建築內甲醛含量濃度不足以產生致癌性。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將甲醛分類為可能致癌物質,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則将其分類為人類致癌物質。 2009年3月,美国安全化妆品运动组织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强生等公司的婴儿产品含有致癌物质甲醛和二恶烷。(见1,4-二噁烷#强生。) 2010年7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家具装饰业商会举办了“对甲醛零容忍”新闻发布会,作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监总局检测事件的回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监总局对全国85家木质家具制造企业的检测结果显示70%以上的家具企业生产环境有毒物质浓度超标,严重影响工人的健康。发布会代表家具制造行业发表“对甲醛零容忍”宣言。 急性和短期接触甲醛后对人体气道的影响(ZRIVER 摘自WHO Guidelines for Indoor Air Quality: Selected Pollutants.):
VOC是一个缩写,可以指: VOC (文件格式):声霸卡存储的声音文件格式
VOC (文件格式):声霸卡存储的声音文件格式 VOC-202012/01:引起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的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A-Cov-2)的变种病毒 可变输出电路()
未來 未來的用戶介面: 更加真實互動的虛擬實境:舉例來說,就是比個粗魯動作就能當作Control-Alt-Delete鍵的意思。 脑机接口:它是在人或动物脑(或者脑细胞的培养物)与外部设备间建立的直接连接通路,目前還在實驗階段,科學家在全身癱瘓病患實際腦中植入電腦晶片,已成功利用腦電波來控制電腦,畫出簡單的圖案及遊玩電腦遊戲,至未來進一步發展實用化,人類便可以腦波作為用戶界面直接操作電腦等資訊產品。 應用產品 工業應用 觸控螢幕:是可用以取代機械式的按鈕面板,並藉由可接收觸頭(無論是手指或膠筆尖等)等輸入訊號的感應式液晶顯示裝置達到了機械設備與人類之間的人機介面。 娛樂應用 遊戲機:遊戲機本質是電腦,主要組成元件都十分類似,也有各種的軟體和硬體可供安裝使用。遊戲機主要的硬體元件包括CPU、記憶體、儲存媒體、影音輸出設備、訊號輸入設備等機械裝置。其中,遊戲機的訊號輸入設備如手把或搖桿,將電視、電腦藉由簡單的一些按鈕達到與人類之間巧妙的互動,其遊戲軟體更藉由一些圖形與文字達到機械與人類之間娛樂的人機介面。 電腦應用 硬體方面:鍵盤、滑鼠、顯示器之間構成 軟體方面:微軟的Windows與蘋果公司的Mac OS。 网络应用: 註釋 稱呼劃分:人機介面此用語通常大量用在工業上的機械與人溝通的硬體(如觸控螢幕,因為英文是Human Machine Interface),而UI則通常是稱呼電腦軟體上的與使用者之介面(User Interface),定義幾乎近似,但是一個是指硬體方面,另外一個稱呼是用在軟體方面。 参见 人机工程学 人机交互 交互设计 用户体验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工业工程 虛擬實境 脑机接口 優使性 使用者經驗 自然用户界面
輸出:允許系統向使用者传达操作效果。 人性要素(Human Factor): 人類感官知覺、心理情緒、認知、學習、記憶、反應、以及處理資訊的模式、個別背景之差異等等每一項都和用戶介面有密切的關係,直接或間接地影響用戶介面的效能。 輔助與說明: 適當的說明文件,不管是線上的或是傳統的文件。讓使用者明瞭系統究竟可以做與如何來達成工作。並讓使用者能夠花最少的時間在介面的熟悉上,而將時間投注於完成其預定之工作項目。最簡單的輔助說明就是圖形或符號。 由此產生以下區別: 功能性界面 情感性界面 环境性界面 發展歷史 古代 最古老的用戶介面是在各式各樣物體製作符號、圖形,使人類與物件之間產生互動介面,比如說當人類看到招牌即知道這棟房屋的作用為何。 聲音、旗幟、手勢的運用,是讓人與人或人與裝置之間的用戶介面,例如在戰場或樂團演奏上,甚至是運用龜甲、錢幣的卜卦,老師使用黑板作為與學生的用戶介面,而算盤亦是由珠子所構成的早期人機介面。 早期電腦 以預先製作打孔或塗黑的卡片或紙捲,作為輸入之用;直到鍵盤與磁碟被普及使用後才逐漸消失。 批次介面(風行於1945-1968):所有的輸入數據預先設置於程序或命令行參數中。 命令行界面(風行於1969-1983):用戶通過鍵盤輸入指令,電腦接收到指令後,予以執行。 現代 電腦:圖形用户界面 一般指介於使用者與電腦之間溝通與互動之硬體以及軟體,目的在使得電腦系統之使用者能夠方便有效率地去操作電腦以達成雙向之互動,完成所希望借助電腦完成之工作,其涵蓋之範圍包括:早期由紙帶輸入裝置到鍵盤、滑鼠、數位版等等資料輸入的裝置,顯示螢幕、聲音等等輸出裝置,參考文件、線上說明、教學課程等等輔助使用之材料,人機互動的模式達到了只認識1與0的電腦與人類之間的用戶介面。 在圖形使用者界面中,電腦畫面上顯示窗口、圖標、按鈕等圖形表示不同目的的動作,用戶通過滑鼠等指針設備進行選擇。最著名例子就是由蘋果公司在麥金塔所創的图形用户界面。 在1980年代,電腦的用戶介面革命是當時蘋果電腦所發表的麥金塔(Macintosh)使用WIMP(視窗、圖鍵、表單,以及滑鼠鼠標)將圖形用户界面(GUI)帶進了大眾市場,取代早期计算机使用的命令行界面。 1990年代初期微軟所發表的Windows 3.0則鞏固此一變革。 工業:人機介面 在工業界亦將傳統按鈕面板進入到親切的觸控人機介面(Human-Machine Interface,縮寫HMI),在工業上的用戶介面簡單的區分為Input(輸入)與Output(輸出)兩種,Input指的是由人來進行機械或設備的操作,如把手、開關、門、指令(命令)的下達或保養維護等,而Output指的是由機械或設備發出來的通知,如故障、警告、操作說明提示等,好的人機介面會幫助使用者更簡單、更正確、更迅速的操作機械,也能使機械發揮最大的效能並延長使用壽命,而目前市面上所指的人機介面則多半狹義的指在擁有軟體人性化的操作介面的硬體(如觸控螢幕)。 其他 現在還有很多一些用戶界面,由原本的按鈕、紙本等傳統古代介面進化至直接用手指、或者特殊的筆端觸摸觸摸屏上顯示的按鈕、圖標進行各種操作,如自動取款機(ATM),汽車導航、媒體播放器、遊戲機、手機等等,一般操作簡捷,直觀。 未來 未來的用戶介面: 更加真實互動的虛擬實境:舉例來說,就是比個粗魯動作就能當作Control-Alt-Delete鍵的意思。 脑机接口:它是在人或动物脑(或者脑细胞的培养物)与外部设备间建立的直接连接通路,目前還在實驗階段,科學家在全身癱瘓病患實際腦中植入電腦晶片,已成功利用腦電波來控制電腦,畫出簡單的圖案及遊玩電腦遊戲,至未來進一步發展實用化,人類便可以腦波作為用戶界面直接操作電腦等資訊產品。
the Temple of Doom,1984年)(执行制片) 《聖戰奇兵》(Indiana Jones and the Last Crusade,1989年)(执行制片) 《星際大戰首部曲:威脅潛伏》(Star Wars Episode I: The Phantom Menace,1999年)(导演、编剧、执行制片) 《星際大戰二部曲:複製人全面進攻》(Star Wars Episode II: Attack of the Clones,2002年)(导演、共同编剧、执行制片) 《星際大戰三部曲:西斯大帝的復仇》(Star Wars Episode III: Revenge of the Sith,2005年)(导演、编剧)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杰出的视频访问和完整的生平 @ Achievement.org:英文 卢卡斯在IMDb.com上的简介 :英文 写信给卢卡斯或看看其他人写给卢卡斯的信:英文
Zoetrope)工作室,期望在倍受壓迫的好萊塢工作室制度外為電影製作者們創造一個能夠自由發揮的環境。美國活動畫片的想法雖然並未獲得真正的成功,但是從他的電影《美國風情畫》和《星際大戰》在財政上獲得的成功,讓盧卡斯可以在他家鄉以北的加州瑪林郡,設立自己的製片廠盧卡斯影業。天行者音效(Skywalker Sound)和光影魔幻工業(Industrial Light and Magic),分別是盧卡斯影業中處理聲音效果和視覺效果的子公司,它們已經成為他們領域最受尊崇的公司。盧卡斯電影遊戲,之後被改名為LucasArts,在電腦遊戲產業里也受到非常高的關注。 《星際大戰》在1977年被某些人尊為首部「高概念」電影,儘管其他人覺得第一部應該是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在兩年前拍的《大白鯊》。實際上,盧卡斯和史匹柏早就認識,並且在之後的幾部電影中有合作。特別是1981年首集的印第安納·瓊斯《法櫃奇兵》。與史匹柏一起,經百視達確認後盧卡斯在影片中的職位是製片。在以回收投資為基礎方面,《星際大戰》被證明是最成功的電影。在盧卡斯放棄了《星際大戰》V和VI的導演酬勞,轉而取得電影衍生產品授權(電影公司認為它的擁有權不值錢)。這個決策使他直接從所有的遊戲、玩具和收集品的特許權中獲得上十億美元的版權費。到2005年,富比士在線估計在他有生之年由《星際大戰》的特許權產生的收入接近200億美元。盧卡斯因拒絕在他的《星際大戰》的片頭裡執行「片頭設計規範」(當時,美國導演協會的規定是在影片的片頭打出工作人員名單,而盧卡斯為了不影響《星際大戰》開場字幕的科幻效果,所以把名單放在片尾。),被美國導演協會罰款。在付了罰款之後他退出了協會,並在二十年內不做電影導演的職務。1994年10月3日,盧卡斯開始寫《星際大戰》前傳三部曲。同年11月1日,他停下他手中的製片和日常營運工作,利用公休補假來完成他的前傳。2005年,盧卡斯獲得美國電影學會頒發的AFI終身成就獎。 生平 早年 1944年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莫德斯托,他的父亲老乔治·沃尔顿·卢卡斯(George Walton Lucas Sr.)在那里开文具店。卢卡斯上唐尼高中时,对驾驶赛车产生了兴趣,他梦想成为一个专业赛车手。但是,就在高中毕业前不久的1962年6月12日,他遭遇车祸,导致严重的肺出血,他也因此中断了这个梦想。 他的父亲想要他继承自己的文具店,他则决心在30岁前做一个百万富翁。他先进入莫德斯托初级学院学习人类学、社会学和文学。同时,他和朋友约翰·普卢默(John Plummer)开始对电影产生兴趣。在普卢默的建议下,卢卡斯转学到洛杉矶南加州大学的电影电视专业学习电影,南加州大学是最早致力于电影的大学之一。他在那里制作了多部短片,包括早期版本的THX1138,其后更成为他首部长篇故事片。 创业 毕业后,他与弗朗西斯·科波拉一起创建了美国活动画片(American Zoetrope)工作室,期望在倍受压迫的好莱坞工作室制度外为电影制作者们创造一个能够自由发挥的环境。美国活动画片的想法虽然并未获得真正的成功,但是从他的电影《美国风情画》和《星際大戰》在财政上获得的成功,让卢卡斯可以在他家乡以北的加州玛林郡,设立自己的制片厂盧卡斯影業。天行者音效(Skywalker Sound)和工业光魔(Industrial Light and Magic),分别是卢卡斯影业中处理声音效果和视觉效果的子公司,它们已经成为他们领域最受尊崇的公司。卢卡斯电影游戏,之后被改名为LucasArts,在电脑游戏产业里也受到非常高的关注。 《星球大战》在1977年被某些人尊为首部“高概念”电影,尽管其他人觉得第一部应该是史蒂芬·史匹柏在两年前拍的《大白鲨》。实际上,卢卡斯和斯皮尔伯格早就认识,并且在之后的几部电影中有合作。特别是1981年首集的印第安纳·琼斯《法櫃奇兵》。与斯皮尔伯格一起,经百视达确认后卢卡斯在影片中的职位是制片。 在以回收投资为基础方面,《星球大战》被证明是最成功的电影。卢卡斯放弃了《星球大战》V和VI的导演酬劳,转而取得电影衍生产品授权(电影公司认为它的拥有权不值钱)。这个决策使他直接从所有的游戏、玩具和收集品的特许权中获得上十亿美元的版权费。到2005年,福布斯在线估计在他有生之年由《星球大战》的特许权产生的收入接近200亿美元。 卢卡斯因拒绝在他的《星球大战》的片头里执行“片头设计规范”(当时,美国导演协会的规定是在影片的片头打出工作人员名单,而卢卡斯为了不影响《星球大战》开场字幕的科幻效果,所以把名单放在片尾。),被美国导演协会罚款。在付了罚款之后他退出了协会,并在二十年内不做电影导演的职务。 1994年10月3日,卢卡斯开始写《星球大战》前傳三部曲。同年11月1日,他停下他手中的制片和日常营运工作,利用公休补假来完成他的前传。 2005年,卢卡斯获得美国电影学会颁发的AFI终身成就奖。 盧卡斯在2012年將擁有《星際大戰》和《法櫃奇兵》系列版權的盧卡斯影業賣給迪士尼後,卸下了盧卡斯影業主席的職務。出於尊重或公關需要,迪士尼在新拍《星際大戰》第7、8、9集時有諮詢盧卡斯的意見,但後者對新三部曲故事的影響力已很小(收購前盧卡斯對新三部曲原有另一種故事構想,但未被迪士尼採納)。對於新三部曲的表現,盧卡斯維持一貫的專業風度給予祝福,但也曾批評過新作是走復古風(retro feel)。 家庭 他领养了三个孩子:阿曼达(1981年生)、凯蒂(1988年生)和杰特(1993年生)。 电影 《THX1138》(1970年)(导演、编剧) 《美国风情画》(American Graffiti,1973年)(导演、编剧) 《星際大戰四部曲:曙光乍現》(Star Wars Episode IV: A New Hope/Star Wars,1977年)(导演、编剧) 《星際大戰五部曲:帝國大反擊》(Star Wars Episode V: The Empire Strikes Back,1980年)(执行制片、共同编剧) 《法櫃奇兵》(Raiders of the Lost Ark,1981年)(执行制片) 《星際大戰六部曲:絕地大反攻》(Star Wars Episode VI: Return of the
5月14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34天(闰年第135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31天。 大事记 16世紀 1509年:法軍在阿尼亞德洛戰役中擊敗威尼斯共和國。 17世紀 1607年:英國探險隊在北美洲東岸維吉尼亞建設城鎮詹姆斯敦,是英國美洲殖民地首個定居點。 1643年:法王路易十三去世,其子路易十四登基。 18世紀 1796年:英国医师爱德华·詹纳首次将牛痘接种在一名男童身上,证实牛痘可使人类对天花免疫。 19世紀 1878年:日本政治家大久保利通被暗殺,史稱「紀尾井坂之變」。 20世紀 1928年:日本統治下的台灣台中州發生台中不敬事件。 1939年:祕魯女童琳娜·梅迪納於5歲7個月又21天時產下一名男嬰,成為醫學史上最年幼的母親。 1940年:荷兰向纳粹德国宣布投降。 1948年:戴維·本-古里安在特拉維夫宣讀《以色列獨立宣言》,正式在巴勒斯坦託管地建立猶太國家。 1955年:苏联、波兰等8个东方集团国家成立华沙公约组织,用来对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61年:美国副總統林登·詹森訪問中華民國。 1961年:美國三K黨成員在阿拉巴馬州安尼斯敦襲擊搭乘跨州巴士挑戰種族隔離政策的自由乘車者。 1965年:中国首次空爆原子弹试验成功,这也是中国的第二次核试验。 1973年:美国首个空间站天空实验室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由土星5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1978年:轟動一時的香港「金禧事件」急轉直下,教育司署於當日宣布封閉金禧中學,引起部份師生不滿。金禧中學校監宣布下學期在原址改辦德蘭中學,解僱十六個靜坐教師。教育司署封校之後第二日,數百個師生及家長到港督府和主教府請願,十六個教師在主教府前面露宿。「金禧事件」的起因是有人向教育司署投訴,學校帳目不清,校長後來承認偽造帳目,判入獄半年緩刑兩年。 1988年:当时世界最大的油輪海上巨人号在行经霍尔木茲海峽时,遭到伊拉克戰機以飞鱼式反舰导弹擊沉。 1989年:以戴晴为首的知识分子在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胡启立的许可之下直接通过政府审查在《光明日报》提出意见,呼吁学生应该要尽快离开天安门广场,但是许多学生却认为知识分子是为了政府发言而拒绝做出让步。当天晚上,以阎明复为首的中国政府代表团与担任学生代表的沈彤和项小吉展开正式谈判,其中阎明复肯定学生运动的爱国性质并且恳求学生从天安门广场上撤出。虽然阎明复的诚意成功促使得一些学生愿意达成妥协,但是随着不同派系的学生间无法事先进行协调或者提出连贯的要求而使得会议变得越来越混乱,不久学生领袖在得知政府并不愿意承诺公开直播问题的谈判过程后宣告会议无限期中止。之后阎明复直接前往天安门广场尝试劝离学生,甚至表示自己愿意被学生挟持以换取撤离的决定,然而学生之间并没有理会其劝告。而在隔天阎明复还向李鹏询问是否愿意应学生要求正式退回四二六社论的内容、并且将学生运动定调“爱国民主运动”,但这些建议都一一遭到李鹏的驳回。 1997年:香港秀茂坪童黨燒屍案。 1997年:國際航空聯盟,星空聯盟成立。 21世紀 2004年:南韓憲法法院駁回國會對總統盧武鉉的彈劾案,盧武鉉恢復總統職務。 2005年:中華民國史上唯一的任務型國民大會代表選舉,同時也是目前中華民國最後一次國大代表選舉。 2006年:日本東京的交通博物館閉館。 2007年:马来西亚前首相马哈迪·莫哈末因为呼吸困难,被送入浮罗交怡医院加护病房治疗。 2009年: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簽署「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及「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批准書,象徵台灣的人權保障和國際接軌。 2011年:第三屆全港運動會開幕。 出生 1316年:查理四世,羅馬人的國王、神聖羅馬皇帝、義大利國王(1378年逝世) 1553年:瑪格麗特·德·瓦盧瓦,法國及納瓦拉王后(1615年逝世) 1771年:罗伯特·欧文,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1858年逝世) 1832年:魯道夫·利普希茨,德國數學家(1903年逝世) 1854年:梅克倫堡-什未林的玛丽,俄罗斯帝国大公夫人(1920年逝世) 1868年:馬格努斯·赫希菲爾德,德國內科醫生、性學家(1935年逝世) 1890年:勞倫斯·威瑟斯,澳大利亞軍人(1918年逝世) 1907年:高志航,中華民國空軍少將(1937年逝世) 1907年:阿尤布·汗,巴基斯坦軍事強人、獨裁者(1974年逝世) 1943年:理查德·佩托,英國統計學家、流行病學家 1944年:乔治·卢卡斯,美国导演 1945年:禾拿治,以色列足球運動員 1946年:克勞迪婭·戈爾丁,美國經濟史學家、勞動經濟學家,202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1952年:-{zh-cn:罗伯特·泽米吉斯;zh-tw:羅勃·辛密克斯;zh-hk:羅拔·湛米基斯;}-,美国导演 1958年:陳淑樺,台灣歌手 1959年:南明烈,韓國男演員 1960年:布拉德·布希曼,美國心理學家 1960年:西莫內塔·索馬魯加,瑞士政治人物,現任瑞士聯邦委員會委員 1961年:提姆·羅斯,英國電影演員、導演 1966年:柴智屏,台灣製作人 1966年:章國珍,台灣新聞主播 1967年:塞巴斯蒂安·特龍,德國發明家、企業家、教育家、計算機科學家 1968年:王茜,中國演員 1969年:姚正菁,香港演員 1969年:-{zh-hans:凯特·布兰切特;zh-hk:姬蒂·白蘭芝;zh-tw:凱特·布蘭琪;}-,澳洲女演員
1969年:姚正菁,香港演員 1969年:-{zh-hans:凯特·布兰切特;zh-hk:姬蒂·白蘭芝;zh-tw:凱特·布蘭琪;}-,澳洲女演員 1969年:格萊格·科爾斯汀,美國唱片製作人、演奏家、作曲家 1971年:林嘉俐,台灣女演員 1971年:蘇見信,台灣男歌手 1971年:蘇菲亞·柯波拉,美國編劇、導演、監製、演員 1971年:蘇瑪雅·賓特·哈桑,約旦公主 1973年:李俊傑,香港演員、歌手、主持 1973年:-{zh-hans:哈坎·云萨尔;zh-hk:哈根·安素;}-,土耳其職業足球運動員 1974年:曹穎,中國演員、主持人 1976年:秋谷智子,日本動畫聲優 1978年:孫芸芸,台灣企業家、名媛 1978年:劉惠雲,香港配音員 1978年:中村千繪,日本女性聲優 1980年:巫秀陽,台灣製作人、導演 1980年:陳豪文,香港足球運動員 1982年:万茜,中國演員、歌手 1984年:-{zh-hans:马克·扎克伯格;zh-hk:馬克·朱克伯格;zh-sg:马克·扎克伯格;zh-tw:馬克·左克柏;}-,社交網站Facebook創始人、董事长、首席执行官 1985年:黃紫嫻,香港女配音員 1986年:许嵩,中國歌手 1987年:孫自佑,台灣艺人 1987年:薩琳·汗,印度女演員 1990年:魏嘉瑩,台灣女歌手 1993年:米蘭達·科斯格羅夫,美國演員、歌手 1994年:-{zh-hk:馬昆奴斯·哥利亞;zh-cn:马金尼奥斯·科雷亚;zh-tw:馬金尼奧斯·科雷亞;}-,巴西職業足球運動員 1995年:中村源太,日本男性聲優 1996年:Mirani,韓國饒舌歌手 1996年:馬汀·蓋瑞克斯,荷蘭DJ、音樂製作人 1996年:Pokimane,加拿大Twitch實況主、YouTuber 1997年:瑪努希·奇希拉,印度选美冠军、世界小姐冠軍 1998年:黃新淳,中國男子偶像團體樂華七子NEXT成員 1999年:多榮,韓國女子偶像團體宇宙少女成員
磁悬浮技术的研究源于德国,早在1922年德国工程师赫尔曼·肯佩尔就提出了电浮原理,并于1934年申请了磁悬浮列车的专利。197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工业化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加强,为提高交通运输能力以适应其经济发展的需要,德国、日本、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相继开始筹划进行磁浮运输系统的开发。 目前研究的磁浮技术,主要指利用磁力克服重力使物体浮,且只有日本的超导电动磁悬浮、德国的常导电磁浮和中国的永磁浮已经投入使用。 磁懸浮的穩定性 早在1842年,數學家發表過一篇論文,用數學方法證明若單靠宏觀的靜態古典電磁力,磁懸浮是不可能實現的。後世人稱呼這項證明作恩绍定理()。這是因為在物件上所承受的各種合力,包括了引力、靜電場及靜磁場會使物件變得很不穩定。不過,若打破此定理的假設條件的話,我們反而可以有多種方法利用這些合力來使物件懸浮,這些方法包括電子穩流器或抗磁性物質的利用。 方法 要達至磁懸浮有很多方法。現時磁懸浮列車所使用的方法不外乎以下三種: 未來的技術。 機械式限制 把圓型的磁鐵的兩個同極相對,然後用繩串在一起。基於「同性相拒」的原則,雖然兩個磁鐵都受到地心引力的影響,但在上面的一塊磁鐵會被推起,懸浮在下面一塊磁鐵之上。不過,由于用到了磁力以外的机械力,這被稱爲假性懸浮。 直接反磁懸浮 直接使用电磁铁产生强大磁力,令车上与轨道内的磁铁发生排斥而悬浮。 參考 參看 磁軸承 磁懸浮列車 各種其他的懸浮方式:靜電懸浮 - 光懸浮 - 聲懸浮 - 氣動懸浮 - 懸浮子 外部連結 中国磁悬浮网站
UK supplier of Diamagnetic Levitation Kits Magnetic Levitation - Science is Fun Maglev video gallery How can you magnetically levitate objects? Levitated aluminum ball (oscillating field) Instructions to build an optically triggered
例如:345678,78910JQ,345678910JQKA 上家出6隻,必須跟6隻;上家出10隻,必須跟10隻,如此類推 連對 又稱雙順,最少連3對,最多連10對(33⋯AA),不能有2,不計花色 例如:77 88 99,44 55 66,33 44 55 66 77 88 99 1010 JJ QQ 上家出6對,必須跟6對;上家出3對,必須跟3對,如此類推 四帶二 四帶二(兩張可不同),或四條加兩對 四帶二(兩張可相同),即8888 57,JJJJ 77,2222 QQ AA 上家出四帶二就必須出四帶二,上家出四帶兩對就必須出四帶兩對 四帶二不等同於炸彈,只計算普通牌型 飛機 飛機是至少兩個連續數字的三條,例如:333 444,777 888 999 101010 JJJ QQQ 飛機分三種:飛機不帶翼、飛機帶小翼、飛機帶大翼。 飛機不帶翼,即純粹飛機,例如:444 555,777 888 999 飛機帶小翼,即至少兩組三帶一,例如:333 444 56,777 888 35 飛機帶大翼,即至少三組三帶二(對子),例如:101010 JJJ QQQ 33 55 77,666 777 888 33 99 JJ 如上家出飛機不帶翼必須跟飛機不帶翼,如上家出飛機帶翼必須跟飛機帶翼。 航天飞机 此种牌型极少出现,玩家须以出两次炸弹的方式代替。 亦即连续数字的四条或四带二,同样可以不带翼,带翼 如: 不带翼: 3333 4444 5555 带小翼: 4444 5555 36 JQ 带大翼: AAAA KKKK 66 99 33 55 特殊牌組(*2) 特殊牌組大於所有一般牌組 炸彈三張 即四條,如:9999,QQQQ,每次打出時,賭注乘二,不能賴2 炸彈大于一般牌型。点数大的炸弹大于点数小的炸弹,如:4444>3333,最大的炸弹是2222,不能賴2 火箭(又稱「王炸」) 即一對Joker,打出時,賭注乘二 四人鬥地主 四人鬥地主需要使用2組撲克牌,特殊牌組規則有一定改動。 天炸(四張Joker)>八炸(八隻相同號碼)>七炸(7隻相同號碼)>導彈(三張Joker)>六炸(6隻相同號碼)>五炸(5隻相同號碼)>火箭(兩張Joker)>炸彈(4隻相同號碼)>普通牌組(三條/三帶二/飛機……) 備註:四人鬥地主並沒有三帶一,四帶二/四帶兩對。四人鬥地主中兩隻Joker視爲一對。 表示最後一張/兩張牌:當你手上只剩下一或兩張牌時,必須向所有玩家作出提示。對手如只剩下一或兩張牌時,可考慮出較大的特殊牌組,防止對手勝利。 鬥地主術語 亮牌、明牌 地主可選擇出第一次出牌前亮牌給農民看,如贏了可額外獲得賭注,但如落敗亦會增加罰注。 滿貫(春天) 滿貫有兩種:滿貫和佃農滿貫。 滿貫(春天):每次都是地主出牌,農民一次也沒出過牌,賭注三計。 農民滿貫(反春天):除地主第一次开始出牌外以后都是農民出牌(也就是以后地主没有出過牌),賭注三計。 尖、K、圈、勾 「尖」—— A、Ace(亦即粵語的「煙」) 「K」—— King(亦即粵語的「傾」或「皇」) 「圈」—— Q、Queen(亦即粵語的「囡」) 「勾」——
999 101010 JJJ QQQ 飛機分三種:飛機不帶翼、飛機帶小翼、飛機帶大翼。 飛機不帶翼,即純粹飛機,例如:444 555,777 888 999 飛機帶小翼,即至少兩組三帶一,例如:333 444 56,777 888 35 飛機帶大翼,即至少三組三帶二(對子),例如:101010 JJJ QQQ 33 55 77,666 777 888 33 99 JJ 如上家出飛機不帶翼必須跟飛機不帶翼,如上家出飛機帶翼必須跟飛機帶翼。 航天飞机 此种牌型极少出现,玩家须以出两次炸弹的方式代替。 亦即连续数字的四条或四带二,同样可以不带翼,带翼 如: 不带翼: 3333 4444 5555 带小翼: 4444 5555 36 JQ 带大翼: AAAA KKKK 66 99 33 55 特殊牌組(*2) 特殊牌組大於所有一般牌組 炸彈三張 即四條,如:9999,QQQQ,每次打出時,賭注乘二,不能賴2 炸彈大于一般牌型。点数大的炸弹大于点数小的炸弹,如:4444>3333,最大的炸弹是2222,不能賴2 火箭(又稱「王炸」) 即一對Joker,打出時,賭注乘二 四人鬥地主 四人鬥地主需要使用2組撲克牌,特殊牌組規則有一定改動。 天炸(四張Joker)>八炸(八隻相同號碼)>七炸(7隻相同號碼)>導彈(三張Joker)>六炸(6隻相同號碼)>五炸(5隻相同號碼)>火箭(兩張Joker)>炸彈(4隻相同號碼)>普通牌組(三條/三帶二/飛機……) 備註:四人鬥地主並沒有三帶一,四帶二/四帶兩對。四人鬥地主中兩隻Joker視爲一對。 表示最後一張/兩張牌:當你手上只剩下一或兩張牌時,必須向所有玩家作出提示。對手如只剩下一或兩張牌時,可考慮出較大的特殊牌組,防止對手勝利。 鬥地主術語 亮牌、明牌 地主可選擇出第一次出牌前亮牌給農民看,如贏了可額外獲得賭注,但如落敗亦會增加罰注。 滿貫(春天) 滿貫有兩種:滿貫和佃農滿貫。 滿貫(春天):每次都是地主出牌,農民一次也沒出過牌,賭注三計。 農民滿貫(反春天):除地主第一次开始出牌外以后都是農民出牌(也就是以后地主没有出過牌),賭注三計。 尖、K、圈、勾 「尖」—— A、Ace(亦即粵語的「煙」) 「K」—— King(亦即粵語的「傾」或「皇」) 「圈」—— Q、Queen(亦即粵語的「囡」) 「勾」—— 高、J、Jack(亦即粵語的「積」) 通天順 含A的順子會被稱作「通天順」;因含有A的順子在順子中算最大的(12345不合法而除外)。 「n順」、「X到Y」
撲克牌遊戲
参考
55 人死亡及 471 人受傷。多數原因皆為熱水器安裝不適當所致。 存在 一氧化碳存在於各種自然和人造環境中,以「PPM」來度量的典型濃度如下: 大氣中的一氧化碳 目前在大氣中,一氧化碳是少量存在的氣體,主要由火山活動產生,但也會因自然和人為的火災(如森林大火,焚燒秸稈和甘蔗以驅趕甘蔗園裏的蚊蟲)所產生。燃燒化石燃料也會產生大量一氧化碳。 而一氧化碳最主要的天然來源是由對流層中的光化學反應而產生,每年產生約5 x 1012千克一氧化碳。 天文物理 在地外的星際介質中,一氧化碳十分常見,其分佈之廣,僅次於氫分子,排名第二。由於一氧化碳的分子不對稱,其輻射出的譜線遠比氫分子明亮,因而更容易偵測到。1970年,電波望遠鏡首次在星際空間中偵測到一氧化碳。由於氫分子只能用紫外線檢測,過程中必須使用太空望遠鏡,時至今日,一氧化碳已成為在星系中檢測分子時,最常用的示蹤物。恆星形成過程大多發生於分子雲內,科學家觀測一氧化碳後,對分子雲的認識大有增長。 2021年合成蛋白质争议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和北京首钢朗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于2021年10月30日发布消息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已在国际上首次掌握乙醇梭菌途径自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规模化生物合成技术,并实现了工业化应用,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乙醇梭菌生物合成蛋白质技术领域的重大进步。该消息引致多个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上至下包括几乎所有中央级媒体在内的极多媒体的强烈关注和集中报道,此后在被一些生物化学相关领域的科学从业人士了解后引起了广泛讨论和争议。 参见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中毒 污染物 羰基 參考資料 一氧化碳 可燃气体 空气污染物 双原子分子 1800年代发现的物质
有機物在氧氣不足夠的環境下燃燒,會發生不完全燃燒,會生產一氧化碳。例如丙烷的不完全燃燒: 2C3H8 + 7O2->6CO + 8H2O 毒性 一氧化碳是無色、無臭、無味氣體,但吸入對人體有十分大的傷害。它會結合血紅蛋白生成碳氧血紅蛋白,碳氧血紅蛋白不能提供氧氣給身體組織。這種情況被稱為血缺氧。濃度低至667ppm可能會導致高達50%人體的血紅蛋白轉換為碳合血紅蛋白,可能會導致昏迷和死亡或變植物人。而香煙中亦含有一氧化碳。 最常見的一氧化碳中毒症狀,如頭痛,噁心,嘔吐,頭暈,疲勞和虛弱的感覺。一氧化碳中毒中毒症狀包括視網膜出血,以及異常櫻桃紅色的血。 暴露在一氧化碳中可能嚴重損害心臟和中樞神經系統,會有後遺症。一氧化碳可能令孕婦胎兒產生嚴重的不良影響。 在封閉的環境中,一氧化碳的濃度可以很容易達到造成致命的濃度。平均而言,每年在美國就有170人因一氧化碳而死。然而,根據佛羅里達州衛生署資料「每年有500多名美國人死於一氧化碳意外接觸和美國各地的有數千人因一氧化碳中毒需要緊急醫療照顧」 這些可能產生一氧化碳的產品包括故障的燃料燃燒機器,如爐,爐灶,熱水器和室內加熱器。美國毒物控制中心協會(AAPCC)報告於2007年有39人死於一氧化碳中毒。2005年,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報告有94宗因發電機而導致相關的一氧化碳中毒死亡。一氧化碳也是煙草燃燒產生煙霧的次要成分。 在台灣,根據內政部消防署的統計,2009-2013年間,居家一氧化碳中毒意外事件共計197件,造成 55 人死亡及 471 人受傷。多數原因皆為熱水器安裝不適當所致。 存在 一氧化碳存在於各種自然和人造環境中,以「PPM」來度量的典型濃度如下: 大氣中的一氧化碳 目前在大氣中,一氧化碳是少量存在的氣體,主要由火山活動產生,但也會因自然和人為的火災(如森林大火,焚燒秸稈和甘蔗以驅趕甘蔗園裏的蚊蟲)所產生。燃燒化石燃料也會產生大量一氧化碳。
第四節時間結束得分相同時,應進行每次五分鐘的延長賽。直到分出勝負為止。 比賽結束前,幾乎在計時鐘信號響起同時,遇有犯規,應比賽結束後進行罰球。 若由於此罰球而進入延長賽,任何在比賽時間結束後的犯規,視為發生在比賽休息時間內的犯規,應於延長賽開始前執行罰球。 每節或比賽的開始與結束 跳球當球被一位球員合法拍撥時,第一節開始。 其他各節開始於發界外球後,當球觸及一位場上球員或被一位場上球員合法觸及時。 一隊出場球員不足五人時,比賽不得開始。 所有比賽的下半時,兩隊應互換球篮。 所有延長賽,應繼續第四節之進攻方向。 球的狀態 球能成為活球或死球。 遇下列情形,球成活球: 跳球時,球被一位跳球員合法拍及時。 罰球時,球置於罰球員可處理的位置。 發界外球時,球置於發球員可處理的位置。 界外球是指:當在籃球場上,因個人或其他因素,而使球觸碰到了場外,或碰到場外的任何物品,則會判出界,裁判需把球交給對方。簡而言之,只要最後被碰到的是球員,就算是出界。 遇下列情形,球成死球: 投球合法中籃後,活球或繼續比賽時,任何一位裁判鳴笛。 罰球時球確定不能中籃,而罰球後又另有罰球。 每一節結束,計時鐘信號響起。 一隊正在控制球時,二十四秒信號響起。 投籃之後,球正在空中,發生下列情況後,被任何一位球員觸及: 當下列情況不成死球,投中有效: 投籃時,球在空中,且: 任一裁判鳴笛。 每一節結束計時鐘信號響起。 二十四秒信號響起。 罰球時球在空中,任一裁判鳴笛而非主罰球員本身違規時。 跳球與球權輪替 裁判於中圈將球在不同隊的球員間拋起時,稱為跳球。 跳球必須經過兩位跳球員的一人或兩人拍撥才合法。 跳球時,兩位跳球員應雙足站立在距本籃較近的半圈內,一足靠近跳球員之間的線。 裁判將球在兩位跳球員間向上(垂直)拋起,其高度應超過兩位跳球員能跳起之高度,並使球能在兩人之間落下。 球達最高點後,必須經過兩位跳球員中之一人或兩人合法拍撥。 球未經合法拍撥前,跳球員不得離開原位。 跳球員不得直接接球,拍球不得超過二次,第二次拍球後球未觸及其他八位非跳球員中的任何一人、地板、球籃或籃板時,不得再行觸球。 發生下列狀況則為跳球: 宣判爭球時。 球出界,分不出球是那一隊時。 最後一次或僅只一次罰球未中籃,雙方球員違例。 活球時,球停擱於籃圈架上。
籃球運動起源於1891年12月21日,由美國麻塞諸塞州春田市基督教青年會學校(现今春田学院)體育教師詹姆斯·奈史密斯(James Naismith)博士發明。當時投擲以裝桃的籃子為目標,所以取名為籃球。最开始的篮球运动所使用的球是,直至1950年代晚期,才引进了该项运动专用的褐色篮球。最初籃球比賽上場人數、場地大小、比賽時間均無嚴格限制,只要人數相等就可以比賽。1932年瑞士日內瓦召開第一次國際籃球會議,同年在羅馬成立了國際業餘籃球總會。1948年國際籃總決定從1950年開始每四年舉行一次世界籃球錦標賽,在2012年宣佈更名為男子世界盃籃球賽。 女子籃球運動是從1917年興起的,當時上場隊員9人,1920年後改為每隊6人,之後又改為每隊5人。1953年於智利舉辦第一屆世界女子籃球錦標賽,並決定以後每四年舉行一次。 國際籃球總會規定,奧運會籃球賽參加比賽的男子隊伍為十二隊,資格是上屆奧運會前三名,主辦國,北美洲、南美洲、中美洲、大洋洲、亞洲、歐洲、非洲的冠軍隊和世界性資格賽的第一名。參加比賽的女子隊伍為八隊。參加資格是上屆奧運會的前三名,主辦國和世界性選拔賽的前四名。歷屆奧運會上成績最佳的是美國籃球隊和蘇聯籃球隊。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會開始,職業籃球選手可以參加奧運會比賽,提高了奧運會籃球賽水準。 球隊 球隊 每球隊應包含隊長在內,被賦予比賽權力的球員不得超過12位。 球員所穿制服應包括: 球衣:前後應同一底色,比賽時必須將球衣的下邊塞入短褲內。 T恤:球衣內可以穿著T恤,惟必須與球衣顏色相同。 短褲:前後應同一底色,且必須與球衣顏色相同。 緊身褲:短褲內可穿著長度超出褲口緊身內褲,惟不須與球衣顏色相同。 每一球員球衣前後,應有與球衣顏色顯著不同的平面實體號碼。號碼清晰易見,背部的號碼至少應高20公分;前胸的號碼至少應高於10公分;號碼的筆直寬度不得小於2公分。 球隊最少準備兩套球衣: 賽程表上排名在前的隊伍(主隊),應著淺色球衣(最好是白色)。 賽程表上排名在後的隊伍(客隊),應著深色球衣。 球員受傷 若球員受傷,裁判可以停止比賽。 如在活球時發生球員受傷,裁判應等到控球隊投籃、失去控球權、持球停止進攻或死球時,始可鳴笛停止比賽。 比賽中任何一位正在流血或有開放性傷口的球員應被替補離場。 教練的職責與權利 教練是球隊在場上的代表。於必要時,僅能在死球停表時,可以向職員詢問,以獲得必要之訊息。 若球隊抗議比賽結果時,教練應在比賽終了時,立刻通知裁判員,並在紀錄表「抗議球隊教練簽名欄」上簽名。 比賽規則 比賽時間、得分與延長賽 比賽時間應為四節(不過也有些比賽為兩節,例如NBA新秀挑戰賽。但是在2019年的NBA新秀挑战赛中,比赛时间改变成四节)。 在第一節與第二節及第三節與第四節之間以及每一延長賽之前,其休息時間為兩分鐘。 中場的休息時間為十五分鐘。 比賽表訂開始時間前,應有二十分鐘的休息時間。 第四節時間結束得分相同時,應進行每次五分鐘的延長賽。直到分出勝負為止。 比賽結束前,幾乎在計時鐘信號響起同時,遇有犯規,應比賽結束後進行罰球。 若由於此罰球而進入延長賽,任何在比賽時間結束後的犯規,視為發生在比賽休息時間內的犯規,應於延長賽開始前執行罰球。 每節或比賽的開始與結束 跳球當球被一位球員合法拍撥時,第一節開始。 其他各節開始於發界外球後,當球觸及一位場上球員或被一位場上球員合法觸及時。 一隊出場球員不足五人時,比賽不得開始。 所有比賽的下半時,兩隊應互換球篮。 所有延長賽,應繼續第四節之進攻方向。 球的狀態 球能成為活球或死球。 遇下列情形,球成活球: 跳球時,球被一位跳球員合法拍及時。 罰球時,球置於罰球員可處理的位置。 發界外球時,球置於發球員可處理的位置。 界外球是指:當在籃球場上,因個人或其他因素,而使球觸碰到了場外,或碰到場外的任何物品,則會判出界,裁判需把球交給對方。簡而言之,只要最後被碰到的是球員,就算是出界。 遇下列情形,球成死球: 投球合法中籃後,活球或繼續比賽時,任何一位裁判鳴笛。 罰球時球確定不能中籃,而罰球後又另有罰球。 每一節結束,計時鐘信號響起。 一隊正在控制球時,二十四秒信號響起。 投籃之後,球正在空中,發生下列情況後,被任何一位球員觸及: 當下列情況不成死球,投中有效: 投籃時,球在空中,且: 任一裁判鳴笛。 每一節結束計時鐘信號響起。 二十四秒信號響起。 罰球時球在空中,任一裁判鳴笛而非主罰球員本身違規時。 跳球與球權輪替 裁判於中圈將球在不同隊的球員間拋起時,稱為跳球。 跳球必須經過兩位跳球員的一人或兩人拍撥才合法。 跳球時,兩位跳球員應雙足站立在距本籃較近的半圈內,一足靠近跳球員之間的線。 裁判將球在兩位跳球員間向上(垂直)拋起,其高度應超過兩位跳球員能跳起之高度,並使球能在兩人之間落下。 球達最高點後,必須經過兩位跳球員中之一人或兩人合法拍撥。 球未經合法拍撥前,跳球員不得離開原位。 跳球員不得直接接球,拍球不得超過二次,第二次拍球後球未觸及其他八位非跳球員中的任何一人、地板、球籃或籃板時,不得再行觸球。
历史 宁陵历史悠久,具有4000多年的文明史。夏、商、周时为葛伯国,系葛姓祖籍之源。春秋时称宁邑,属宋国,战国时又名信陵,属魏国。秦统一六国后称宁陵城,划归砀郡。 公元前122年,西汉武帝置宁陵县,属兖州刺史部陈留郡,此为宁陵设县之始。东汉时期,宁陵改属豫州刺史部梁国,此后历经曹魏和西晋,政区建制不变。十六国时期先后由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后秦等政权据有。北魏时期,宁陵县属徐州梁郡,北齐时废除建制。 隋开皇六年(586年),宁陵县复置,初属宋州,至大业初年属梁郡。唐朝前期因袭隋制,天宝元年(742年)属宋州睢阳郡。五代十国时期先后由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据有。北宋初属拱州,大观四年(1110年)改属应天府,政和四年还隶拱州,宣和六年复属应天府。金朝时属南京路归德府,此后至清末均属归德府管辖。 中华民国时期,1914年归开封道管辖,1932年划归河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1948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宁陵后,归商丘专区管辖,至1958年12月改属开封专区。1960年8月,宁陵县建制撤销,改为宁陵镇,划归睢县。1961年10月,国务院恢复宁陵县建制。同年12月,商丘专员公署恢复,宁陵县仍属商丘专区,1969年改称地区行署。1997年6月,商丘地区撤销,设立地级商丘市,宁陵县自此至今属商丘市管辖。 行政区划 下辖7个镇、7个乡: 。 经济 宁陵县经济传统上以农业为主,小麦、花生、玉米为主要农作物。宁陵县为全国优质酥梨生产基地,是国家农业部区域规划梨生产的30个重点县之一,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白蜡条(杆)生产基地。宁陵县的传统工业是白酒酿造和食品加工。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和产业培育,发展出年产能近1000万吨的农资化工产业集群,是中原地区最大的新型复合肥特色产业基地。 2020年,宁陵县全县完成生产总值人民币187.8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35.50亿元,第二产业68.07亿元,第三产业84.3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33,403元。 交通 从县境北部经过,于柳河镇设宁陵县站。亦从县境内通过,但并未设站。公路方面,与为途经县境的两条高速公路。此外,宁陵境内还有、、、、等国道和省道干线。 教育
宁陵县初级中学 特产 特产有金顶谢花酥梨、张弓大曲、杠子馍、哨子汤、垛子羊肉、白蜡杆、泡桐等。 名人 魏无忌:“战国四公子”之一,因封地位于信陵(今宁陵)而称“信陵君”。 典韦:陈留己吾(今宁陵县黄岗乡己吾城村)人,东汉末年曹操麾下武将。 鲍常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曾任洛阳市市长、河南省民政厅厅长,现任中共驻马店市委书记。 参考文献 县 商丘
Junior或祖尊尼亞,生於英屬香港,香港葡萄牙籍歌手及影星。他在拍攝《三個小生去旅行》前未曾到過葡國,更完全不諳葡萄牙語。 背景 Joe Junior在香港灣仔出生,年幼時定居香港島莊士敦道近昔日救世軍學校地區。至五六歲左右遷居北角七姊妹道。他曾就讀澳門的粤華中學(幼稚園)、聖若瑟小學(未有摩理臣山現址前與聖若瑟書院共用同一校舍)、聖若瑟書院(中一至中三,被神父以成績差及時常打架犯校規為由開除學籍)及新法書院(中五;加路連山道分校)。入讀新法書院期間與已故藝人鄧光榮為同學。其中文名「羅利期」源於他要申領回鄉證和在學時學習中文的需要。Joe Junior之所以喜歡唱歌緣於小時候聽親戚播放的歌曲,因為覺得有趣,於是漸漸喜歡唱歌。而保羅·安卡《Diana》一曲更令他決定要當歌手。他求學階段,即1950年代末曾經參加麗的呼聲「初試新星」比賽。亦在十五歲與陳家蓀一同合組「獵人樂隊」參與樂隊活動,到過香港大會堂演出。 及後再於中五畢業前,Joe Junior與陳、聲樂導師 Christine Samson等人另組「D'Topnotes」。此外,參加過校際足球運動,其後轉為參與校內詩歌班,學習唱歌三年。在香港中學會考中,只有英文科及格。1965年,Joe Junior組成了「Zouncrackers」樂隊,翌年到香港大會堂演出時被鑽石唱片公司相中而在同年年尾推出唱片《Once upon a time》。「Zouncrackers」成立不足三年便因有記者將樂隊寫成「Joe Junior And The Zoundcrackers」而引起成員不滿其他成員,加上不喜歡Joe Junior的名字排在前面出鋒頭,最終解散了「Zouncrackers」。 1967年再組「Side Effects」樂隊,成員包括他本人(主音)、Alex Tao(主音結他)、James Fong(鍵琴手)、David Tong(節奏結他)及Robert Lee(鼓手)。同年翻唱《Here's a heart》,連續七周高踞流行榜榜首,紀錄至今仍未有人打破,銷量達二萬張,刷新了當時的唱片銷量紀錄,被譽為「香港六十年代樂壇寵兒」。歌手鄭中基的父親鄭東漢也曾任他們的唱片監製。後來「Side Effects」拆夥,Joe Junior轉以個人名義出版單曲及專輯,產量甚豐。1977年推出其當時最後一張個人專輯《When》。而在1960年代末至1980年代,Joe Junior 來回香港及台灣酒廊作歌唱演出。雖然他一直專注歌唱事業,然而在該段時間的發展其不完全順利。期間在鄧光榮的酒廊當了三年駐場歌手。又與舊同學當期貨公司經紀,負責大豆期貨項目。 1990年代初,Joe Junior隨家人移民美國,取得身份後回流香港。1997年參加了一個指定要他唱歌的派對。席間無綫電視的高層邀請他加入電視台,他遂於1997年成為無綫旗下藝人。加入後首部參演的電視劇集是1998年的《網上有情人》。2011年,他於劇集天與地飾演「Dr. Dylan」一角,其中一句對白「This city is dying, you know?」令他廣為人知。2013年獲女歌手黑妹邀請合作籌備「小生Joe Junior 47周年演唱會」,翌年8月舉行。2015年9月與胡楓及黑妹合作舉行「香港經典演唱會」。現時他除了到各社區、學校及社團演唱以外,他亦有幕前演出。 家庭生活 Joe Junior於1985年迎娶當時在尖沙咀海城大酒樓夜總會任職舞蹈員的圈外人,妻子於婚後不久懷孕,惟終告小產。至今都沒有子女。 演出作品 *以下列表只記錄Joe Junior演出過的影視作品,若有遺漏,請協助補充相關資料。 電視劇(無綫電視) 電影 舞台劇 2005年:感受鄧麗君 綜藝節目(無綫電視) 主持 2013年:三個小生去旅行 2015年:四個小生去旅行 嘉賓 2015年:兄弟幫(嘉賓;第1420及1421集) 2015年:今日VIP(嘉賓;第157集) 2015年:超強選擇1分鐘(嘉賓;第19集) 2015年:今晚睇李(嘉賓;第28集) 2018年:街坊廚神重出江湖(嘉賓;第5集) 演出 2016年:湊仔攻略(演出、飾天光爸/爺爺;第1集) 廣告 2014年:BUPA 互通保額醫療保障計劃 2014年、2015年:惠康超級市場 政府宣傳片 2015年:旅遊事務署、保險業監理處「旅遊保險睇清楚」 音樂作品 *以下列表只記錄Joe
1960年代末:《That's The Way Love Is Funny How Love Can Be》 1968年:《Effective》 1968年:《Tribute》 演唱會錄像與合輯 1982年:《涼茶.馬尾.飛機頭》 2001年:《閃耀樂壇1世紀》 2005年:《集體回憶......耳熟能唱》 2006年:《鑽石名曲選》 2008年:《寶鑑》 2009年:《我的最愛》 2011年:《Joe Junior Here’s A Heart 42週年演唱會Live Karaoke 2DVD》 2011年:《My way Joe Junior 42週年演唱會》 2015年:《Joe Junior & Irene Ryder Christmas Greetings》 注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香港電視主持人 香港舞臺演員 香港男歌手 無綫電視男藝員
敦可以指: 敦 (礼器),中国一种礼器
敦姓,一個中文姓氏 敦·帕馬威奈,現任泰國副總理兼外交部長
而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則於1931年由民眾影片公司出版。兩年後的1933年被称为“中国电影年”。《狂流》、《三个摩登女性》、《春蚕》、《铁板红泪录》、《盐潮》、《上海24小时》、《小玩意》、《姊妹花》等一大批左翼电影在这一年公映。其中《三个摩登女性》是当时最早引起社会轰动的左翼作品。1936年,成立不久的新华影业公司凭借影片《壮志凌云》在1930年代左翼电影的浪潮中崛起成为当时中国电影业的领头羊。 而一群逃难的中国新贵族聚在上海的黄浦江上,他们迫切需要电影文化的抚慰,使得上海电影得到迅猛发展,电影公司纷纷成立,每年拍片的量数以百计,让上海成为全中国的电影工厂。当年的明星像周璇、赵丹、白杨等等都拥有大批的影迷,还岀现了像1948年费穆导演作品《小城之春》这样的经典。 值得一提的就是来自太平洋彼岸的好莱坞电影也开始进入中国,让中国的电影制作人能吸纳不同风格的电影元素,提高了创作电影的素质。 二戰勝利及國共內戰基本結束後,中國共產黨控制了中國大陸地區並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中國國民黨執政的中華民國政府退居臺灣,而香港也在戰後不断恢复,电影工作者重新开始电影创作。同時,華語電影隨两岸三地的不同意识形态,進入了形式各异、各自发展的时代。 中國大陆(1949至1976年) 五十年代初,中國大陆电影人有着教育广大革命群众的使命。 “文化大革命”前期,电影文化受到打击,电影制作题材受到限制,仅剩下八套“样板戏”(包括:京剧类型的《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红灯记》、《海港》、《杜鹃山》,芭蕾舞类型的《白毛女》、《红色娘子军》,交响乐类型的《沙家浜》)。当时的影片具有浓厚的政治味,除了革命式的象征意念,依然是严谨的任务式高规格的艺术制作,受政治意念笼罩的文艺作品仍然保留了一定的艺术水平。值得一提的是,1964年集音乐、舞蹈、诗歌于一体的史诗式彩色电影《东方红》登场,这是大陆第一部彩色电影,动用了超过3000人的庞大阵容,云集了当时大陆文艺界的著名演员王昆、郭兰英、才旦卓玛、刘秉义、李光羲、邓玉华、柳石明、张越男等,也诞生了别具特色的革命电影歌曲,如《南泥湾》、《井冈山》、《游击队歌》、《情深谊长》等。 1973年,正規的电影创作得到恢复,长春电影制片厂首先开始改编和拍摄故事片《艳阳天》。随后又拍摄了《火红的年代》、《青松岭》、《战洪图》、《创业》和《海霞》等一批優秀影片。此間拍攝的一批政治味電影受到政治勢力的打擊如1975年的《创业》受到四人帮的批评。文革后期拍摄的《春苗》、《反击》等,也被烙上反党的“走资派”印记。电影受政治党派利益斗争的严重影响,而文革以来对传统中华文化的颠覆直接反映在电影中。文革结束后,饱受政治清洗的人们推出伤痕文学,这些文学作品不断改编为电影,重新反思种种扭曲的人性,对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香港电影(粤语片 1950至1970年) 经历了战后的缓慢复苏,以粤语为基调的香港粤语片开始在当地流行。早期的香港粤语片主要以粤剧题材为主,后来由于语言贴近,逐渐发展成为贴近劳苦大众生活的苦情戏和娱乐大众的喜剧、武侠片,更有以“中联公司”带头的社会教育片。及至,香港電影開創了粵語電影模式,與當時香港的國語電影一同互相輝映,為日后香港的電影王國地位提供不可缺少的多樣化題材。 六十年代开始,粵語片岀现了以影星曹达华、-{于}-素秋、曾江、雪妮等为代表的传奇武侠神话片,如《如來神掌》、《仙鶴神針》、《可憐天下父母心》等等;以陈宝珠、萧芳芳、吕奇、谢贤等为代表的青春玉女片,如《玉女添丁》、《女殺手》、《難兄難弟》、《山水有相逢》、《豪門夜宴》等等;一大批別具一格的粵語片明星湧現,如梁醒波、新马师曾、红线女、关德兴、石坚、白雪仙、任剑辉等,他们大多数是粤剧大老倌,可见当年的香港粤语片保留了大量传统的粤剧元素;这些另类而具有香港特色的片种深入民心,也成为了香港的特色文化。 七十年代,岀现了一位改变華語電影模式的传奇人物——李小龙。李小龙的功夫片让華語電影走向世界,为香港电影提供了资本的积累,由此奠定了香港电影结实的基础,培养了一大批风格各类的电影制作人,也开创了香港电影成为华语电影先驱的东方电影梦工厂的地位。 香港(国语片 1950至1970年) 相对于香港粤语片,国语片以金壁辉煌的大制作取胜。华丽的舞台,闪烁的大片厂,为香港国语片提供了有别于大陆和台湾的风格。“电懋”和“邵氏”两间大公司以垂直式产销结合的方式拍摄了大量赏心悦目的歌舞片和古装黄梅调戏。也缔造了一大批影星:李丽华、林黛、葛兰、乐蒂、凌波、狄娜纷纷得令。 六十年代中期,华语影视大亨邵逸夫爵士旗下的“邵氏电影”大力拍摄武俠片,擅长塑造大侠的張徹导演先后捧红了王羽、姜大卫、狄龙、陈观泰等影星,到后来“嘉禾电影公司”的李小龙,开创了香港电影以男性刚阳为格调的武侠电影。李小龙更成为第一位冠绝世界的华人巨星,香港电影业自此真正演变成华语娱乐圈的造星工厂。 从上海移民到香港的大导演李翰祥大胆运用西方电影形式,重新阐述沉重的中国历史,开创了香港电影的中国历史片风潮;而从北京移民到香港的胡金铨导演,改革了传统武侠电影的节奏,加插大量武术动作效果,革新了武侠电影,两位大导演一同开创了香港电影风靡全球的前奏,也为日后香港成为全球华语电影制作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台湾(國語片 1950至1975年) 一群伴随着国民党政权的上海电影制作人来到了台湾,同时把他们的制作经验、电影风格和模式一同带入台湾的电影制作中。因此五六十年代台湾电影进步神速,但部分题材仍保留着旧上海电影的写实浪漫风格,不过除此之外还岀现了名著改编的古装片、具有浓厚台湾原住民特色的乡土片、侠士武打片、叙述国共内战阴影的战争片以及聊斋灵异性的鬼片。其中张彻导演的《阿里山风云》更是乡土片的代表作,其主题曲《高山青》更为海峡两岸人民所乐道,这也是二战后第一部在台湾制作完成的国语电影。 1970年代,宥於當時台灣高度威權的社會氣氛,以抒情文艺为主的“三厅电影”大受欢迎,所谓的“三厅”指的是餐厅、客厅、咖啡厅。浪漫文艺的爱情片大行旗鼓,其中以“双林双秦”式的爱情故事最受欢迎,“双林”指林青霞和林凤娇,“双秦”则是秦祥林和秦汉,加上邓丽君柔情悦耳的歌喉,成为当时台湾电影的格调。这样的格调使台湾电影打破两岸政治隔阂,進入大陆民众的视野,加强了两岸民众的了解和交流。值得回味的是,当时诞生了“瓊瑤式的愛情文藝電影”以及“胡金銓導演式的新派武俠片”:李行導演拍攝的《婉君表妹》和胡金銓赴台拍的港片《龍門客棧》以及《俠女》。另外,于是一批具有强烈政治色彩的电影应运而生,这类愛國政宣片很快就占据一定的市场:劉家昌導演的《黃埔軍魂》、《梅花》等等;而战后成长起来的新生代也呼唤了校园片的风靡。 台湾(台語片 1955至1981年) 中國大陆(1977至1995年) 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实行,一连串诉说文革苦难的傷痕电影展开了电影创作向人性的回归和艺术的追求。由伤痕文学改编而来的影视作品成为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电影主题,如改编自古华作品由刘晓庆主演的《芙蓉镇》,这些作品充满了批判,反思文化大革命给人性带来的毁灭性伤害,也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充满希望。 到了八十年代,随着陈凯歌、田壮壮、张艺谋、吴子牛、黄建新、李少红、胡玫等第五代导演的出现,1984年伴着《黄土地》中摄人心魄的大西北旋律,一種大陸特殊民俗風情的選材风行了整個八十年代的大陸电影,使得大陆的华语电影创作创出了一条自己的路。1993年,田壮壮导演,吕丽萍主演的《蓝风筝》被禁演;1994年,张艺谋导演,巩莉,葛优主演的《活着》被禁演。由于內地不符社會發展的審批制度,讓很多有創作力的年輕導演開始走嚮地下獨立作品的道路,大陸的獨立電影多以民生角度反映社會底層的生存狀況以及描繪大陸快速轉型期各階層領域的訴求,對比于政府自上而下任務式的宣傳電影,更能得到不同民众的共鳴和启發。可是受到廣播部門的某些尺度標準,以及某些審評人員的所謂個人價值觀和道德觀,讓很多優秀的大陸電影作品無法正常的展現在觀众的視野中,這些與社會發展極不符閤的思維控製方式,大大限製電影製作的百花齊放,不過大陸民众已經不斷呼喚新的電影空間。 第五代导演个人风格的浓烈及大胆的艺术追求成为八十年代大陆电影的标志。 20世纪80年代開始,一批从电影学院毕业的年轻人进入了电影的拍摄工作,由于他们的电影具有与以前五代不同的风格,題材多涉及覆蓋弱勢群體所需的人文關懷和制度問題衍生的社會問題,由于作品大膽創新,起初多为地下作品,进不了正式的发行渠道,人们称之为地下导演,也有人称他们为第六代导演。这其中有代表性的有贾樟柯,路学长,王小帅,張楊,章明,李楊,姜文,王全安,張元等。进入21世纪,文化的逐步開放讓这些电影人纷纷浮出水面,成为政府认可的导演。隨着贾樟柯成为上海国际电影节的评委。王小帅凭借电影《青红》在柏林电影节上获评委会大奖。第六代导演渐渐进入中国电影的创作主流。 台湾(1976至1995年) 1980年代,电视的兴起使得台湾进入“影院空座期”,一群年轻的导演如侯孝贤、杨德昌、王童、陳坤厚、李安、蔡明亮、張艾嘉、林正盛等人以自成一格的电影语言带起了台湾的“新电影运动”。所謂的“新电影”是以个人成长记录及乡土情怀回忆为主要背景,以坎坷人生和现实残酷为主调,注入了大量针对弱势群体與一般大眾的人文关怀。随着侯孝賢導演的《悲情城市》在威尼斯影展获得最高荣誉“金狮奖”,李安導演的《喜宴》對世界影壇帶來的衝擊,台湾电影的凄美风格也同时受到海内外华人及世界各地的认同。無論是楊德昌導演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還是陳坤厚導演的《汪洋中的一条船》和《小城故事》,都充斥了對台灣社會族群對立和邊緣群體狀態的描繪,时至今天,各种深入探讨现实社会亲情、爱情、友情的悲怯电影风格还一直在台湾延续。 香港(1971至1995年) 八十年代的港产片无论产量、票房,还是质量、艺术性均创作出惊人奇迹,形成庞大的电影工业,电影总产值更超过亚洲电影强国印度,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泱泱美国的好莱坞,香港更成为亚洲第一的电影生产地,被称作东方好莱坞。香港电影让全球观众第一次近距离地领略到中国文化的冲击,也让華語电影文化走出家门。 七十年代,香港电视业发展极为迅猛,一批集合中英文化背景成长的导演、编剧、监制等专业幕后人才不断加入影视制作行列,大大提高了电影制作的质量,使得香港电影涌现岀创作的“香港新浪潮”。香港健全的公民社会制度,更带来自由创作的氛围,吸引两岸三地大批文艺工作者来到东方之珠,活跃在港产片的台前幕后。而《七十二家房客》的成功,让被电视征服的电影观众重新回到影院,许氏三兄弟的电影更开创了香港电影明快直接的电影节奏特色。 八十年代,经济的飞跃,一方面使得市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整体精神消费额剧增,形成庞大的电影市场;另一方面也使得社会资金流动增多,大量资本投入进电影制作行业。同时电视时代的来临让香港的影视创作队伍不断增强,并且探索出符合香港特色的创作意念,不断有精英加入台前幕后的行列,丰富了香港电影业和电视业的振兴。 外国影视的意识形态冲击,香港自身在经济腾飞下的各种社会转型的生活方式,极大地丰富了香港电影的题材;而以关锦鹏、唐基明、林德禄、严浩、王家卫、王晶、甘国亮、杜琪峰、杨凡、徐克、尔东升、陈果、梁立人、刘伟强、张艾嘉、章国明、黄百鸣、冼杞然、吴宇森、许鞍华、唐季礼、张婉婷、罗启锐、劉國昌、岑建勋、陈友、张之亮、方育平、陈可辛、陈嘉上、陈德森、施南生、罗卓瑶、张坚庭、谭家明、高志森、文隽、林岭东、徐小明、刘镇伟、程小东、郑丹瑞、马楚成、马伟豪等为代表的新导演,与传统在电影片厂岀生的制作人员互相配合,一同采用各种新旧的拍摄手法,不断大胆创作各样新体裁的电影,相互辉映相互碰撞,共同擦出八十年代香港电影黄金时期的火花,香港电影人将港产片、華語電影提升到技艺超凡的层次,除了迎合商业外,更创意无限、娱乐大众,也反映现实、讽刺时弊,真正使香港成为中国的电影王国。不同类别的电影,汇聚一堂:喜剧、文艺片、古装武侠片、灵异片、动作片等;来自两岸三地,不同气质的演员各显神通,无论是演技岀众还是性格另类擅长塑造各类社会阶层边缘角色的性格演员:周润发、成龙、狄龙、钟镇涛、李连杰、任达华、万梓良、吴孟达、周星驰、黄百鸣、刘德华、刘青云、刘松仁、吴镇宇、吴耀汉、冯粹帆、张国荣、张学友、梁家辉、梁朝伟、洪金宝、郑丹瑞、郑则仕、黄秋生、曾志伟、林子祥、岑建勋、泰迪罗宾、许冠文、许冠英、许冠杰、苗桥伟、元彪、吕良伟、黄子华、黄日华、陈百祥、陈百强、黎明、郭富城、郑伊健、钟楚红、郑裕玲、张曼玉、王祖贤、汪明荃、沈殿霞、张艾嘉、林忆莲、林青霞、吴君如、毛舜筠、冯宝宝、叶童、叶玉卿、袁咏仪、关芝琳、夏文汐、利智、邱淑贞、叶德娴、吴嘉丽、梅艳芳、杨紫琼、张敏、罗美薇、刘嘉玲、赵雅芝、萧芳芳、罗兰、黄韵诗、王小凤、周慧敏、林建明、李丽珍、李嘉欣等等,位位都能独树一帜,真正使香港娱乐业成为华人的造星工厂;这些不同风格的元素以各种别具一格的方式结合在一起,使得处于各社会阶层的观众都能获得共鸣,让在经济腾飞和转型的社会思潮中,各类人群都能得到电影故事的震撼和抚慰,从而提升了本地创作的影响力。 而与商业的成功结合,使得華語電影从单纯的精神享受提升为电影工业。一系列电影制作的流程形成固定的模式如艺人的经理人制度、电影票房操作等等。电影产业化使得一批具有雄厚经济实力的电影公司应运而生,如新艺城、嘉禾、美亚、德宝、寰亚等等,这些大型电影公司雄厚的资金实力、强大的组织和动员能力,让香港电影不断创新,好片辈出,佳作涌现,港产片彻底雄霸整个亚洲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鉴于当年兩岸的政治隔膜,香港作为华人社会中唯一一个自由创作的艺术天堂,因此吸引大量两岸台前幕后的电影精英,香港电影界对于整合两岸文艺工作者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香港电影真正做到抛弃歧见,团结两岸三地的电影人。直到现在,香港电影业一直为两岸三地的電影人提供了共融的平台。 大中華市場 九十年代中期开始,随着两岸三地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化,大中华电影随之出现各种整合、融合、调整和转变。 一方面中國大陆的进一步开放,让华语电影工作者找到了新开辟的市场,纷纷北上观望,大批合拍片应运而生;另一方面,伴随着香港回归中国,华语电影的题材和气氛也大大改变。 很多中國大陸出品的电影在国际电影市场得到观众的喜爱。香港导演吴宇森,台湾导演李安在美国好莱坞执导的电影得到好评。例如:谍中谍,卧虎藏龙等。随着陆港台的日益沟通,合资片成为大型电影制作的主流。一来以当地熟悉的演员较易吸引各地观众,如香港演员与大陆演员合作的的《无极》便获得两地的观众收看,二来受限制于中国大陆的须以合资形式营运。与此同时,亦有港台、陆台、港韩、港泰等多种合作关系的合资电影制作。 香港(1996至2000年) 踏入九十年代中期,科技的普及化,让盗版猖獗,电影收看方式随手可得,非电影院专利,情况大大冲击传统电影业的制作发售等盈利模式。使香港电影工业蒙受巨大损失,电影制作规模全面收缩,年均产量从八十年代黄金期的300部电影,下滑到年均只有60部。回归前,中国大陆和香港的社会气氛,导致了一波移民潮,更让香港电影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人才流失。种种因素,让香港电影业跌入低谷。 1997年,香港受亚洲金融风暴影響,经济全面倒退,投放电影的资金减半。在种种的逆境和不利气氛下,香港电影人依然不断坚持,努力转型。新锐的都市导演开始闯出名堂,如谷德昭、马荣成、岸西、唐季礼、郑保瑞等,一大批小成本的新锐类型片也应运而生,如描写黑社会的《古惑仔》系列、折射现代男女情感的小品式喜剧如《瘦身男女》、《夏日的么么茶》等;与传统类型电影,如警匪片、灵异鬼片、传统喜剧、动作片等一道烘托出九十年代末香港电影的斑斓彩虹。这些贴近小市民生活情感的作品,大大拉近了电影和社会大众的距离,让处于经济低糜的黎民百姓再次感受到电影的魔力。再次诞生一大批明星如郑秀文、郑伊健、许志安、周华健、袁咏仪、张智霖、梁咏琪、舒淇、金城武、陈晓东、杨恭如、林嘉欣、谢霆锋、陈奕迅、陈慧琳、杨千嬅、任贤齐、吴彦祖、冯德伦、莫文蔚、李心洁等纷纷从银幕上走进千家万户,成为观众的忠实好友和伙伴。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成为特别行政区,實行“一國兩制”,香港电影人也开始寻觅新生的市场。九十年代末,香港电影人开始大举北上,与大陆的电影精英不断互动交流,大批合拍电影出品,如《风云雄霸天下》、《中华英雄》、《蜀山传》等。广泛的大陆市场一方面让香港电影重新获得新的资金和市场,但另一方面碍于内地的政策规矩、保护主义、审查制度等因素,大大制约传统港产片的自由创作,灵活多变、活力十足的香港电影出现了失本土化和内地化。香港电影人也在市场和电影质量上不断取舍,香港电影特色如何发挥成为九十年代末的反思潮流。
五十年代初,中國大陆电影人有着教育广大革命群众的使命。 “文化大革命”前期,电影文化受到打击,电影制作题材受到限制,仅剩下八套“样板戏”(包括:京剧类型的《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红灯记》、《海港》、《杜鹃山》,芭蕾舞类型的《白毛女》、《红色娘子军》,交响乐类型的《沙家浜》)。当时的影片具有浓厚的政治味,除了革命式的象征意念,依然是严谨的任务式高规格的艺术制作,受政治意念笼罩的文艺作品仍然保留了一定的艺术水平。值得一提的是,1964年集音乐、舞蹈、诗歌于一体的史诗式彩色电影《东方红》登场,这是大陆第一部彩色电影,动用了超过3000人的庞大阵容,云集了当时大陆文艺界的著名演员王昆、郭兰英、才旦卓玛、刘秉义、李光羲、邓玉华、柳石明、张越男等,也诞生了别具特色的革命电影歌曲,如《南泥湾》、《井冈山》、《游击队歌》、《情深谊长》等。 1973年,正規的电影创作得到恢复,长春电影制片厂首先开始改编和拍摄故事片《艳阳天》。随后又拍摄了《火红的年代》、《青松岭》、《战洪图》、《创业》和《海霞》等一批優秀影片。此間拍攝的一批政治味電影受到政治勢力的打擊如1975年的《创业》受到四人帮的批评。文革后期拍摄的《春苗》、《反击》等,也被烙上反党的“走资派”印记。电影受政治党派利益斗争的严重影响,而文革以来对传统中华文化的颠覆直接反映在电影中。文革结束后,饱受政治清洗的人们推出伤痕文学,这些文学作品不断改编为电影,重新反思种种扭曲的人性,对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香港电影(粤语片 1950至1970年) 经历了战后的缓慢复苏,以粤语为基调的香港粤语片开始在当地流行。早期的香港粤语片主要以粤剧题材为主,后来由于语言贴近,逐渐发展成为贴近劳苦大众生活的苦情戏和娱乐大众的喜剧、武侠片,更有以“中联公司”带头的社会教育片。及至,香港電影開創了粵語電影模式,與當時香港的國語電影一同互相輝映,為日后香港的電影王國地位提供不可缺少的多樣化題材。 六十年代开始,粵語片岀现了以影星曹达华、-{于}-素秋、曾江、雪妮等为代表的传奇武侠神话片,如《如來神掌》、《仙鶴神針》、《可憐天下父母心》等等;以陈宝珠、萧芳芳、吕奇、谢贤等为代表的青春玉女片,如《玉女添丁》、《女殺手》、《難兄難弟》、《山水有相逢》、《豪門夜宴》等等;一大批別具一格的粵語片明星湧現,如梁醒波、新马师曾、红线女、关德兴、石坚、白雪仙、任剑辉等,他们大多数是粤剧大老倌,可见当年的香港粤语片保留了大量传统的粤剧元素;这些另类而具有香港特色的片种深入民心,也成为了香港的特色文化。 七十年代,岀现了一位改变華語電影模式的传奇人物——李小龙。李小龙的功夫片让華語電影走向世界,为香港电影提供了资本的积累,由此奠定了香港电影结实的基础,培养了一大批风格各类的电影制作人,也开创了香港电影成为华语电影先驱的东方电影梦工厂的地位。 香港(国语片 1950至1970年) 相对于香港粤语片,国语片以金壁辉煌的大制作取胜。华丽的舞台,闪烁的大片厂,为香港国语片提供了有别于大陆和台湾的风格。“电懋”和“邵氏”两间大公司以垂直式产销结合的方式拍摄了大量赏心悦目的歌舞片和古装黄梅调戏。也缔造了一大批影星:李丽华、林黛、葛兰、乐蒂、凌波、狄娜纷纷得令。 六十年代中期,华语影视大亨邵逸夫爵士旗下的“邵氏电影”大力拍摄武俠片,擅长塑造大侠的張徹导演先后捧红了王羽、姜大卫、狄龙、陈观泰等影星,到后来“嘉禾电影公司”的李小龙,开创了香港电影以男性刚阳为格调的武侠电影。李小龙更成为第一位冠绝世界的华人巨星,香港电影业自此真正演变成华语娱乐圈的造星工厂。 从上海移民到香港的大导演李翰祥大胆运用西方电影形式,重新阐述沉重的中国历史,开创了香港电影的中国历史片风潮;而从北京移民到香港的胡金铨导演,改革了传统武侠电影的节奏,加插大量武术动作效果,革新了武侠电影,两位大导演一同开创了香港电影风靡全球的前奏,也为日后香港成为全球华语电影制作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台湾(國語片 1950至1975年) 一群伴随着国民党政权的上海电影制作人来到了台湾,同时把他们的制作经验、电影风格和模式一同带入台湾的电影制作中。因此五六十年代台湾电影进步神速,但部分题材仍保留着旧上海电影的写实浪漫风格,不过除此之外还岀现了名著改编的古装片、具有浓厚台湾原住民特色的乡土片、侠士武打片、叙述国共内战阴影的战争片以及聊斋灵异性的鬼片。其中张彻导演的《阿里山风云》更是乡土片的代表作,其主题曲《高山青》更为海峡两岸人民所乐道,这也是二战后第一部在台湾制作完成的国语电影。 1970年代,宥於當時台灣高度威權的社會氣氛,以抒情文艺为主的“三厅电影”大受欢迎,所谓的“三厅”指的是餐厅、客厅、咖啡厅。浪漫文艺的爱情片大行旗鼓,其中以“双林双秦”式的爱情故事最受欢迎,“双林”指林青霞和林凤娇,“双秦”则是秦祥林和秦汉,加上邓丽君柔情悦耳的歌喉,成为当时台湾电影的格调。这样的格调使台湾电影打破两岸政治隔阂,進入大陆民众的视野,加强了两岸民众的了解和交流。值得回味的是,当时诞生了“瓊瑤式的愛情文藝電影”以及“胡金銓導演式的新派武俠片”:李行導演拍攝的《婉君表妹》和胡金銓赴台拍的港片《龍門客棧》以及《俠女》。另外,于是一批具有强烈政治色彩的电影应运而生,这类愛國政宣片很快就占据一定的市场:劉家昌導演的《黃埔軍魂》、《梅花》等等;而战后成长起来的新生代也呼唤了校园片的风靡。 台湾(台語片 1955至1981年) 中國大陆(1977至1995年) 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实行,一连串诉说文革苦难的傷痕电影展开了电影创作向人性的回归和艺术的追求。由伤痕文学改编而来的影视作品成为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电影主题,如改编自古华作品由刘晓庆主演的《芙蓉镇》,这些作品充满了批判,反思文化大革命给人性带来的毁灭性伤害,也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充满希望。 到了八十年代,随着陈凯歌、田壮壮、张艺谋、吴子牛、黄建新、李少红、胡玫等第五代导演的出现,1984年伴着《黄土地》中摄人心魄的大西北旋律,一種大陸特殊民俗風情的選材风行了整個八十年代的大陸电影,使得大陆的华语电影创作创出了一条自己的路。1993年,田壮壮导演,吕丽萍主演的《蓝风筝》被禁演;1994年,张艺谋导演,巩莉,葛优主演的《活着》被禁演。由于內地不符社會發展的審批制度,讓很多有創作力的年輕導演開始走嚮地下獨立作品的道路,大陸的獨立電影多以民生角度反映社會底層的生存狀況以及描繪大陸快速轉型期各階層領域的訴求,對比于政府自上而下任務式的宣傳電影,更能得到不同民众的共鳴和启發。可是受到廣播部門的某些尺度標準,以及某些審評人員的所謂個人價值觀和道德觀,讓很多優秀的大陸電影作品無法正常的展現在觀众的視野中,這些與社會發展極不符閤的思維控製方式,大大限製電影製作的百花齊放,不過大陸民众已經不斷呼喚新的電影空間。 第五代导演个人风格的浓烈及大胆的艺术追求成为八十年代大陆电影的标志。 20世纪80年代開始,一批从电影学院毕业的年轻人进入了电影的拍摄工作,由于他们的电影具有与以前五代不同的风格,題材多涉及覆蓋弱勢群體所需的人文關懷和制度問題衍生的社會問題,由于作品大膽創新,起初多为地下作品,进不了正式的发行渠道,人们称之为地下导演,也有人称他们为第六代导演。这其中有代表性的有贾樟柯,路学长,王小帅,張楊,章明,李楊,姜文,王全安,張元等。进入21世纪,文化的逐步開放讓这些电影人纷纷浮出水面,成为政府认可的导演。隨着贾樟柯成为上海国际电影节的评委。王小帅凭借电影《青红》在柏林电影节上获评委会大奖。第六代导演渐渐进入中国电影的创作主流。 台湾(1976至1995年) 1980年代,电视的兴起使得台湾进入“影院空座期”,一群年轻的导演如侯孝贤、杨德昌、王童、陳坤厚、李安、蔡明亮、張艾嘉、林正盛等人以自成一格的电影语言带起了台湾的“新电影运动”。所謂的“新电影”是以个人成长记录及乡土情怀回忆为主要背景,以坎坷人生和现实残酷为主调,注入了大量针对弱势群体與一般大眾的人文关怀。随着侯孝賢導演的《悲情城市》在威尼斯影展获得最高荣誉“金狮奖”,李安導演的《喜宴》對世界影壇帶來的衝擊,台湾电影的凄美风格也同时受到海内外华人及世界各地的认同。無論是楊德昌導演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還是陳坤厚導演的《汪洋中的一条船》和《小城故事》,都充斥了對台灣社會族群對立和邊緣群體狀態的描繪,时至今天,各种深入探讨现实社会亲情、爱情、友情的悲怯电影风格还一直在台湾延续。 香港(1971至1995年) 八十年代的港产片无论产量、票房,还是质量、艺术性均创作出惊人奇迹,形成庞大的电影工业,电影总产值更超过亚洲电影强国印度,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泱泱美国的好莱坞,香港更成为亚洲第一的电影生产地,被称作东方好莱坞。香港电影让全球观众第一次近距离地领略到中国文化的冲击,也让華語电影文化走出家门。 七十年代,香港电视业发展极为迅猛,一批集合中英文化背景成长的导演、编剧、监制等专业幕后人才不断加入影视制作行列,大大提高了电影制作的质量,使得香港电影涌现岀创作的“香港新浪潮”。香港健全的公民社会制度,更带来自由创作的氛围,吸引两岸三地大批文艺工作者来到东方之珠,活跃在港产片的台前幕后。而《七十二家房客》的成功,让被电视征服的电影观众重新回到影院,许氏三兄弟的电影更开创了香港电影明快直接的电影节奏特色。 八十年代,经济的飞跃,一方面使得市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整体精神消费额剧增,形成庞大的电影市场;另一方面也使得社会资金流动增多,大量资本投入进电影制作行业。同时电视时代的来临让香港的影视创作队伍不断增强,并且探索出符合香港特色的创作意念,不断有精英加入台前幕后的行列,丰富了香港电影业和电视业的振兴。 外国影视的意识形态冲击,香港自身在经济腾飞下的各种社会转型的生活方式,极大地丰富了香港电影的题材;而以关锦鹏、唐基明、林德禄、严浩、王家卫、王晶、甘国亮、杜琪峰、杨凡、徐克、尔东升、陈果、梁立人、刘伟强、张艾嘉、章国明、黄百鸣、冼杞然、吴宇森、许鞍华、唐季礼、张婉婷、罗启锐、劉國昌、岑建勋、陈友、张之亮、方育平、陈可辛、陈嘉上、陈德森、施南生、罗卓瑶、张坚庭、谭家明、高志森、文隽、林岭东、徐小明、刘镇伟、程小东、郑丹瑞、马楚成、马伟豪等为代表的新导演,与传统在电影片厂岀生的制作人员互相配合,一同采用各种新旧的拍摄手法,不断大胆创作各样新体裁的电影,相互辉映相互碰撞,共同擦出八十年代香港电影黄金时期的火花,香港电影人将港产片、華語電影提升到技艺超凡的层次,除了迎合商业外,更创意无限、娱乐大众,也反映现实、讽刺时弊,真正使香港成为中国的电影王国。不同类别的电影,汇聚一堂:喜剧、文艺片、古装武侠片、灵异片、动作片等;来自两岸三地,不同气质的演员各显神通,无论是演技岀众还是性格另类擅长塑造各类社会阶层边缘角色的性格演员:周润发、成龙、狄龙、钟镇涛、李连杰、任达华、万梓良、吴孟达、周星驰、黄百鸣、刘德华、刘青云、刘松仁、吴镇宇、吴耀汉、冯粹帆、张国荣、张学友、梁家辉、梁朝伟、洪金宝、郑丹瑞、郑则仕、黄秋生、曾志伟、林子祥、岑建勋、泰迪罗宾、许冠文、许冠英、许冠杰、苗桥伟、元彪、吕良伟、黄子华、黄日华、陈百祥、陈百强、黎明、郭富城、郑伊健、钟楚红、郑裕玲、张曼玉、王祖贤、汪明荃、沈殿霞、张艾嘉、林忆莲、林青霞、吴君如、毛舜筠、冯宝宝、叶童、叶玉卿、袁咏仪、关芝琳、夏文汐、利智、邱淑贞、叶德娴、吴嘉丽、梅艳芳、杨紫琼、张敏、罗美薇、刘嘉玲、赵雅芝、萧芳芳、罗兰、黄韵诗、王小凤、周慧敏、林建明、李丽珍、李嘉欣等等,位位都能独树一帜,真正使香港娱乐业成为华人的造星工厂;这些不同风格的元素以各种别具一格的方式结合在一起,使得处于各社会阶层的观众都能获得共鸣,让在经济腾飞和转型的社会思潮中,各类人群都能得到电影故事的震撼和抚慰,从而提升了本地创作的影响力。 而与商业的成功结合,使得華語電影从单纯的精神享受提升为电影工业。一系列电影制作的流程形成固定的模式如艺人的经理人制度、电影票房操作等等。电影产业化使得一批具有雄厚经济实力的电影公司应运而生,如新艺城、嘉禾、美亚、德宝、寰亚等等,这些大型电影公司雄厚的资金实力、强大的组织和动员能力,让香港电影不断创新,好片辈出,佳作涌现,港产片彻底雄霸整个亚洲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鉴于当年兩岸的政治隔膜,香港作为华人社会中唯一一个自由创作的艺术天堂,因此吸引大量两岸台前幕后的电影精英,香港电影界对于整合两岸文艺工作者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香港电影真正做到抛弃歧见,团结两岸三地的电影人。直到现在,香港电影业一直为两岸三地的電影人提供了共融的平台。 大中華市場 九十年代中期开始,随着两岸三地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化,大中华电影随之出现各种整合、融合、调整和转变。 一方面中國大陆的进一步开放,让华语电影工作者找到了新开辟的市场,纷纷北上观望,大批合拍片应运而生;另一方面,伴随着香港回归中国,华语电影的题材和气氛也大大改变。 很多中國大陸出品的电影在国际电影市场得到观众的喜爱。香港导演吴宇森,台湾导演李安在美国好莱坞执导的电影得到好评。例如:谍中谍,卧虎藏龙等。随着陆港台的日益沟通,合资片成为大型电影制作的主流。一来以当地熟悉的演员较易吸引各地观众,如香港演员与大陆演员合作的的《无极》便获得两地的观众收看,二来受限制于中国大陆的须以合资形式营运。与此同时,亦有港台、陆台、港韩、港泰等多种合作关系的合资电影制作。 香港(1996至2000年) 踏入九十年代中期,科技的普及化,让盗版猖獗,电影收看方式随手可得,非电影院专利,情况大大冲击传统电影业的制作发售等盈利模式。使香港电影工业蒙受巨大损失,电影制作规模全面收缩,年均产量从八十年代黄金期的300部电影,下滑到年均只有60部。回归前,中国大陆和香港的社会气氛,导致了一波移民潮,更让香港电影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人才流失。种种因素,让香港电影业跌入低谷。 1997年,香港受亚洲金融风暴影響,经济全面倒退,投放电影的资金减半。在种种的逆境和不利气氛下,香港电影人依然不断坚持,努力转型。新锐的都市导演开始闯出名堂,如谷德昭、马荣成、岸西、唐季礼、郑保瑞等,一大批小成本的新锐类型片也应运而生,如描写黑社会的《古惑仔》系列、折射现代男女情感的小品式喜剧如《瘦身男女》、《夏日的么么茶》等;与传统类型电影,如警匪片、灵异鬼片、传统喜剧、动作片等一道烘托出九十年代末香港电影的斑斓彩虹。这些贴近小市民生活情感的作品,大大拉近了电影和社会大众的距离,让处于经济低糜的黎民百姓再次感受到电影的魔力。再次诞生一大批明星如郑秀文、郑伊健、许志安、周华健、袁咏仪、张智霖、梁咏琪、舒淇、金城武、陈晓东、杨恭如、林嘉欣、谢霆锋、陈奕迅、陈慧琳、杨千嬅、任贤齐、吴彦祖、冯德伦、莫文蔚、李心洁等纷纷从银幕上走进千家万户,成为观众的忠实好友和伙伴。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成为特别行政区,實行“一國兩制”,香港电影人也开始寻觅新生的市场。九十年代末,香港电影人开始大举北上,与大陆的电影精英不断互动交流,大批合拍电影出品,如《风云雄霸天下》、《中华英雄》、《蜀山传》等。广泛的大陆市场一方面让香港电影重新获得新的资金和市场,但另一方面碍于内地的政策规矩、保护主义、审查制度等因素,大大制约传统港产片的自由创作,灵活多变、活力十足的香港电影出现了失本土化和内地化。香港电影人也在市场和电影质量上不断取舍,香港电影特色如何发挥成为九十年代末的反思潮流。 台湾 (1996至2000)
1990年代香港電影作品列表 2000年代香港電影作品列表 2010年代香港電影作品列表
1990年代香港電影作品列表 2000年代香港電影作品列表 2010年代香港電影作品列表 2020年代香港電影作品列表 電影作品列表索引
臺灣 1949年國民政府敗退來台起,起初並未將中醫藥課程內容獨立講授,僅於藥用植物學、生藥學等科目中簡單帶過。1982年發布《藥師從事中藥製劑之製造、供應及調劑須修習中藥課程標準》、1986年發布《藥師執行中藥業務管理辦法》。 1993年2月5日中藥商落日條款;1998年,立法院修正藥事法第103條,「中藥師」正式出現藥事法。隔年1999年臺北醫學大學藥學院楊玲玲教授,首創成立生(中)藥技術學系,除了提供中藥行、中藥房、中藥商的進修管道,也讓對中藥有興趣的醫、藥、護畢業生,提供中藥教育管道,取得學士學位。由於藥師全聯會打壓,歷經更改系名與停招,前後只招生八屆。 另外,2002年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院成立中國藥學暨中藥資源學系,簡稱為中藥學系,為首創及唯一以中藥為主的科系,為培養台灣中藥專業的人才,學習中藥材基源、鑑定、品管到臨床,傳統藥學及現代藥學理論結合,設有國內、外實習機會,為台灣的中藥行業,注入新血,發揮傳承與創新。1993年至2002年的10年間(民國82年-91年),乃台灣中藥相關學系的「啟動期」。 2006年大葉大學成立藥用植物與保健學系中藥組。2003年至2012年的10年間(民國92-101年),為台灣中藥相關學系的「奠基期」。 2016年嘉南藥理大學成立藥用植物與保健學系;另外,亞洲大學設立中醫藥養生產業經營管理學程。但由於藥師全聯會的反對,北醫與嘉藥,目前已停止招生。然而,立法院在2019年完成中醫藥發展法。2013年至2022年的10年間(民國102年-111年),為台灣中藥相關學系的「穩定期」。 目前,教育部亦鼓勵大專院校成立中藥學系,藥學系增設中藥組。衛生福利部未來希望新增中藥師專技高考及中藥士普考,台灣中藥相關學系,修畢中藥專業核心學分,經由教、考、用、訓做分流,促進台灣中醫藥的永續發展。 中國大陸 已實施執業藥師(含中藥師)制度,並將藥師分為「中藥學」及「藥學」專業,適合市場和臨床上不同情況,凡在中國大陸經營中藥業務,必須具備已注冊的執業藥師,方可經營。 香港 2001年,香港浸會大學已開辦全日制中藥學(榮譽)學士學位課程,為唯一獲教資會資助的中藥學學士課程。而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THEi)亦已開辦自資的全日制中藥藥劑學(榮譽)理學士課程。根據《中醫藥條例》,中藥材零售商(具配發資格)和中成藥製造商,於申領相關牌照時必須具備負責監督工作的提名人及不多於兩名副手,方能經營有關業務。2015年,香港中藥專業人員、中藥業界及學界代表,成立香港中藥師協會(今香港中藥藥劑師協會),專門推動設立中藥師及中藥專業人士的法定註冊制度。 澳門 根據第18/2020號法律《醫療人員專業資格及執業註冊制度》,中藥師必須擁有相關學科的學歷,並通過知識考試及實習,方可取得完全執照。現職中藥師則可憑藉實務經驗,直接取得執照。 韓國 1993年,韓國實施韓藥師,即中藥師之監管制度。 中药有关争议 随着循证医学及相关科学知识的普及,中医与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受到了來自各界的质疑,且中醫有其傳統文化背景,保持其神秘性,導致外界更是不易理解。平心而論,華語世界各地政府乃至於全世界各地政府,對於中醫藥的監管可說完全不如西醫,乃至大量假藥、劣藥紛紛出現。甚至中醫往往利用珍稀動物、植物製藥,且效果亦不明朗;因而造就無數爭議,乃至廢除中醫運動的產生。 科學問題 有聲音指出,传统中药拒绝向消费者和医生透露毒性、副作用,甚至拒绝透露药物具体成分及比例。 現今大多中藥材均來自種植生產,種植技術一日千里,包括施肥及防蟲害技術,使產量日益提高。但農民學歷不高、官員監管不力,在高度集中的經濟社會中,不少藥農不顧安全性,濫用激素與農藥,加上周邊環境的急劇污染,中藥交易市場混亂,令中藥材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由於現今的循證學主要依赖隨機對照試驗(RCT)作為標準,中藥的使用方式和場景,並非能像西藥研究般完美可控和排除,往往忽略循證學的證據可來自多種不同範疇,其中真實世界研究(REAL WORLD STUDY)所提供的證據,已開始獲各國政府的重視。於2019年,美國食物及藥品管理局已撰寫真實世界研究及證據應用在藥品註冊和醫療決策的指引。 造假問題 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在對五個中國大型中藥材市場,包括安徽亳州、河北安國、成都荷花池、廣州清平及廣西玉林等藥材市場及周邊地區進行訪查後,發現不少中藥材均有摻雜造假的情況,特別是收錄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藥材物種名錄》的物種因非法偷捕、來源不明及已不被中國藥典所收錄,而出現嚴重的造假情況。例如穿山甲片加入重金屬雜質增重,或以其他小蛇充金錢白花蛇等常有出現。其他包括如紫河車、蘄蛇、及豬苓等的摻假增重非常普遍,海龍、海馬腹內被發現灌入糊精、水泥等,蟲類藥材如全蝎、土鱉蟲等腹中充滿不同的雜質。另外以次貨冒充較昂貴的藥材並十分普遍,包括以平貝母代替川貝母、山麥冬充麥冬、鎖陽充肉蓯蓉等。 環保問題 另一方面,中藥的應用使得很多稀有動物、植物滅絕;自聯合國的成立,開始為瀕危動植物物種制定禁止國際貿易的公告,現時已有超過190個締約國簽署,並在其國家按公告要求制定相關法律,中國、港澳、台灣、東南亞各國等使用中藥的國家亦已簽署,並共同為保護瀕危動植物物種制定一系列的措施和聯合執法行動。 参见 中药列表 中药分类方法 中药學 性味 (又称四气五味) 中药注射剂 藥用植物 食用昆蟲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权威中药材百科 中药材资料数据库 (淘草网) 中药图典(A+医学百科) 博士談燕窩(中药GAP现代化) 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司 国家药典委员会 臺灣中藥典 香港中藥材標準 南方周末:争议中药“验证豁免权” 经典名方不用临床试验 數據庫 藥用植物圖像數據庫 Medicinal Plant Images Database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中文, 英文)
傳統中藥劑型中,有供口服的湯、丸、散、酒、滋膏、露劑;供皮膚用的軟膏、硬膏、散、丹、塗擦、浸洗劑;還有供體腔使用的栓劑、藥條、釘劑等。本世紀30年代研制出中藥注射劑,以後又發展了膠囊劑、顆粒劑、氣霧劑、膜劑等新劑型。 煎煮方法 中藥的療效除與劑型類別有關外,還與制劑工藝有著密切關係,由於湯劑是臨床應用中最常採用的劑型,而且大多由病家自製,為保證臨床用藥能獲得預期的療效,醫生在處方會相應向患者交待清楚煎煮的正確方法和注意事項。當中包括器具、水量、浸泡、火候、時間、次數等。然而,有些中藥由於其性質、性能及臨床用途不同,所需煎煮時間不同,可能需作特殊處理,如先煎、後下、包煎、另煎、烊化及沖服。 服藥方法 口服,是臨床使用中藥的主要給藥途徑,口服給藥效果,可受以下因素影響,包括服藥時間(空腹、飯前、飯後等)、服藥多少(每劑二服或三服)、服藥冷熱(熱服或涼服)等。 中藥材飲片 中藥飲片是指供臨床配伍或製劑使用的中藥商品。中藥由原植物、動物至入藥使用,必須經過炮劑,即使最簡單的鮮品使用,亦要經過淨製的炮製工藝,慢慢形成供醫家或患者使用的中藥材或中藥飲片,以供其煎煮或製劑。 供配伍用中藥顆粒劑 由於中藥材煎煮的不便和高要求,一般患者又難以掌握煎藥技巧,令一種新型的供配伍用中藥顆粒劑(在台灣稱科學中藥等;在香港、澳門稱中藥沖劑、中藥濃縮沖劑等;在中國大陸稱中藥配方顆粒等)被研發出來,目的是將中藥飲片或特定處方,在GMP中藥廠房以顆粒劑的製作工藝,使其能即時用開水沖服,實現快捷方便,更令中藥飲片或特定處方提供更穩定和安全的藥效。 然而,中藥顆粒劑亦有其缺點,單味顆粒劑配伍後由於沒有經過水煎煮,缺失合煎的化學反應下所產生的衍生成份無法獲得,而這類衍生成分可能是臨床藥效組成的部分,使中藥配方顆粒在化學層面上不能等同於傳統合煎的湯劑。即使有關配方顆粒是複方,預先煎煮後的複方只有加藥不能減藥,令中藥方劑隨證加減的原則受到限制,不方便臨床醫師處方便用。中醫師必須在傳統理論指導下的藥效與方便性作出選擇。 道地藥材 中藥绝大部分来源自天然的植物,其次是動物、矿物,以及部分人工制品等。中药的产地、采收与贮存是否适宜,是影响药材的重要因素。明‧陳嘉謨《本草蒙荃》云:「地產南北相殊,藥力大小懸隔。」,「凡諸草本、昆蟲、各有相宜地產,氣味功力,自異尋常……華陰細辛,銀夏柴胡,甘肅枸杞,茅山玄胡索、蒼朮,懷慶乾山藥、地黃,歙白朮,綿黃芪,上黨(人)參,交趾(肉)桂,每擅名因地,故以地冠名。地勝藥靈,視斯益信。」古代医学家经过长期的使用、观察和比较,各地所产的药材優劣不一,就是在特殊自然條件所生產的藥材、且生產較集中、栽培技術、採收加工有特別講究,使其質量和療效優於其他產區之藥材,為各醫家所公認而久負盛名的特定產區,便逐渐形成“道地药材”的概念。 歷代醫家均以道地產區藥材入藥,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云:「古之醫者……用藥必依土地,所以治十得九。」這表示只有使用道地藥材,才能取得良好療效,傳統中醫師常在處方注冊其道地產區,如懷山(藥)、建(澤)瀉、廣陳皮、川貝(母)、茅(蒼)朮、亳菊(花)等。 中藥教考用訓 臺灣 1949年國民政府敗退來台起,起初並未將中醫藥課程內容獨立講授,僅於藥用植物學、生藥學等科目中簡單帶過。1982年發布《藥師從事中藥製劑之製造、供應及調劑須修習中藥課程標準》、1986年發布《藥師執行中藥業務管理辦法》。 1993年2月5日中藥商落日條款;1998年,立法院修正藥事法第103條,「中藥師」正式出現藥事法。隔年1999年臺北醫學大學藥學院楊玲玲教授,首創成立生(中)藥技術學系,除了提供中藥行、中藥房、中藥商的進修管道,也讓對中藥有興趣的醫、藥、護畢業生,提供中藥教育管道,取得學士學位。由於藥師全聯會打壓,歷經更改系名與停招,前後只招生八屆。 另外,2002年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院成立中國藥學暨中藥資源學系,簡稱為中藥學系,為首創及唯一以中藥為主的科系,為培養台灣中藥專業的人才,學習中藥材基源、鑑定、品管到臨床,傳統藥學及現代藥學理論結合,設有國內、外實習機會,為台灣的中藥行業,注入新血,發揮傳承與創新。1993年至2002年的10年間(民國82年-91年),乃台灣中藥相關學系的「啟動期」。 2006年大葉大學成立藥用植物與保健學系中藥組。2003年至2012年的10年間(民國92-101年),為台灣中藥相關學系的「奠基期」。 2016年嘉南藥理大學成立藥用植物與保健學系;另外,亞洲大學設立中醫藥養生產業經營管理學程。但由於藥師全聯會的反對,北醫與嘉藥,目前已停止招生。然而,立法院在2019年完成中醫藥發展法。2013年至2022年的10年間(民國102年-111年),為台灣中藥相關學系的「穩定期」。 目前,教育部亦鼓勵大專院校成立中藥學系,藥學系增設中藥組。衛生福利部未來希望新增中藥師專技高考及中藥士普考,台灣中藥相關學系,修畢中藥專業核心學分,經由教、考、用、訓做分流,促進台灣中醫藥的永續發展。 中國大陸 已實施執業藥師(含中藥師)制度,並將藥師分為「中藥學」及「藥學」專業,適合市場和臨床上不同情況,凡在中國大陸經營中藥業務,必須具備已注冊的執業藥師,方可經營。 香港 2001年,香港浸會大學已開辦全日制中藥學(榮譽)學士學位課程,為唯一獲教資會資助的中藥學學士課程。而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THEi)亦已開辦自資的全日制中藥藥劑學(榮譽)理學士課程。根據《中醫藥條例》,中藥材零售商(具配發資格)和中成藥製造商,於申領相關牌照時必須具備負責監督工作的提名人及不多於兩名副手,方能經營有關業務。2015年,香港中藥專業人員、中藥業界及學界代表,成立香港中藥師協會(今香港中藥藥劑師協會),專門推動設立中藥師及中藥專業人士的法定註冊制度。 澳門 根據第18/2020號法律《醫療人員專業資格及執業註冊制度》,中藥師必須擁有相關學科的學歷,並通過知識考試及實習,方可取得完全執照。現職中藥師則可憑藉實務經驗,直接取得執照。 韓國 1993年,韓國實施韓藥師,即中藥師之監管制度。 中药有关争议 随着循证医学及相关科学知识的普及,中医与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受到了來自各界的质疑,且中醫有其傳統文化背景,保持其神秘性,導致外界更是不易理解。平心而論,華語世界各地政府乃至於全世界各地政府,對於中醫藥的監管可說完全不如西醫,乃至大量假藥、劣藥紛紛出現。甚至中醫往往利用珍稀動物、植物製藥,且效果亦不明朗;因而造就無數爭議,乃至廢除中醫運動的產生。 科學問題 有聲音指出,传统中药拒绝向消费者和医生透露毒性、副作用,甚至拒绝透露药物具体成分及比例。 現今大多中藥材均來自種植生產,種植技術一日千里,包括施肥及防蟲害技術,使產量日益提高。但農民學歷不高、官員監管不力,在高度集中的經濟社會中,不少藥農不顧安全性,濫用激素與農藥,加上周邊環境的急劇污染,中藥交易市場混亂,令中藥材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由於現今的循證學主要依赖隨機對照試驗(RCT)作為標準,中藥的使用方式和場景,並非能像西藥研究般完美可控和排除,往往忽略循證學的證據可來自多種不同範疇,其中真實世界研究(REAL WORLD STUDY)所提供的證據,已開始獲各國政府的重視。於2019年,美國食物及藥品管理局已撰寫真實世界研究及證據應用在藥品註冊和醫療決策的指引。 造假問題 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在對五個中國大型中藥材市場,包括安徽亳州、河北安國、成都荷花池、廣州清平及廣西玉林等藥材市場及周邊地區進行訪查後,發現不少中藥材均有摻雜造假的情況,特別是收錄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藥材物種名錄》的物種因非法偷捕、來源不明及已不被中國藥典所收錄,而出現嚴重的造假情況。例如穿山甲片加入重金屬雜質增重,或以其他小蛇充金錢白花蛇等常有出現。其他包括如紫河車、蘄蛇、及豬苓等的摻假增重非常普遍,海龍、海馬腹內被發現灌入糊精、水泥等,蟲類藥材如全蝎、土鱉蟲等腹中充滿不同的雜質。另外以次貨冒充較昂貴的藥材並十分普遍,包括以平貝母代替川貝母、山麥冬充麥冬、鎖陽充肉蓯蓉等。 環保問題 另一方面,中藥的應用使得很多稀有動物、植物滅絕;自聯合國的成立,開始為瀕危動植物物種制定禁止國際貿易的公告,現時已有超過190個締約國簽署,並在其國家按公告要求制定相關法律,中國、港澳、台灣、東南亞各國等使用中藥的國家亦已簽署,並共同為保護瀕危動植物物種制定一系列的措施和聯合執法行動。 参见 中药列表 中药分类方法 中药學 性味 (又称四气五味) 中药注射剂 藥用植物 食用昆蟲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收錄於林曉培 1999年發行的專輯 《She Knows》 獎項 參考書籍 《心動電影記事》張艾嘉導演、張偉銘編輯,台北尖端出版,1999年初版
《She Knows》 獎項 參考書籍 《心動電影記事》張艾嘉導演、張偉銘編輯,台北尖端出版,1999年初版 《心動》張艾嘉著,台灣東販,1999年10月31日初版,ISBN 9576439469 外部連結 《心動》台灣官方網頁 香港愛情片 香港LGBT相關電影
戰後生於澳大利亚悉尼。曾就讀澳大利亚悉尼大學文學系、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美国馬里蘭大學美術系。十八歲那年開始水手生涯雲遊四方,曾至泰国、以色列、印度等地。曾從事許多奇特的工作:在泰國當中醫師、在印度從事鑽油工、在以色列放牧牛群。1970年代後期,他在香港大學的中文老師給他起了一個中文名字——杜可風。輾轉到了臺灣學習中文並發揮攝影師專長。 1978年,參與創立蘭陵劇坊,開始與雲門舞集和進念二十面體合作攝影工作,並與張照堂擔任臺灣電視公司文化節目《映象之旅》與中國電視公司新聞雜誌節目《60分鐘》的攝影與剪輯。1981年,受楊德昌邀請,為電影《海灘的一天》負責攝影指導,獲得1983年亞太影展最佳攝影獎。自此,全力投入電影的拍攝工作。1999年,完成自編自導自攝的處女作《三條人》(Away with Words),多了导演的頭銜。 1990年,他拍攝第二部電影《阿飛正傳》(1990),由剛嶄露頭角的香港導演王家衛執導,兩人從此展開長期的合作關係,一起拍出接下來二十年間幾部最具代表性的亞洲電影,包括《重慶森林》(1994)、《東邪西毒》(1994)、《墮落天使》(1995)、《春光乍洩》(1997)、《花樣年華》(2000)、《2046》(2004),以及三段式電影《愛神》(Eros, 2004)中的〈手〉。由他掌鏡的其他作品還有陳凱歌的《風月》(1996)、張藝謀的《英雄》(2002),以及陳果的《餃子》(2004)。他也曾為張元執導的《北京雜種》(1993)擔任製片。 主要摄影作品 《王船祭典》 (共同攝影) 導演張照堂 《海灘的一天》 導演楊德昌 《黑與白 Noir et Blanc》 導演Claire Devers 《老娘夠騷》 導演舒琪 《阿飛正傳》 導演王家卫 《暗戀桃花源》 導演賴聲川 《飛俠阿達》 導演賴聲川 《东邪西毒》 導演王家卫 《我的美麗與哀愁》 導演陳國富 《重庆森林》 導演王家卫 《紅玫瑰與白玫瑰》 導演關錦鵬 《風月》 導演陈凯歌 《墮落天使》 導演王家卫 《春光乍洩》 導演王家卫 《QK賓館 Motel
《墮落天使》 導演王家卫 《春光乍洩》 導演王家卫 《QK賓館 Motel Cactus》 導演朴起鏞 《初纏戀後的二人世界》 導演葛民輝 《驚魂記 Psycho》 導演Gus Van Sant 《自由峰 Liberty Heights》 導演Barry Levinson 《三條人》 導演杜可風 《花樣年華》 導演王家卫 《三更之回家》 導演陳可辛 《英雄》 導演張藝謀 《绿茶》導演張元 《2046》 導演王家卫 《餃子》 導演陳果 《爱神 Eros:手 The Hand》 導演王家卫 《海洋天堂》 導演薛晓路 《恐怖兔子3D》 導演清水崇 《中國合夥人》導演陈可辛 《極限控制》導演吉姆·賈木許
中華民國外交部将该国国名翻譯為多米尼克。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自1978年起采用舊譯多-{米}-尼加聯邦,但造成了兩個問題:一,「」是多義词,「聯邦」也並非该词正式意思,不宜作為政权譯名;二,「多-{米}-尼加聯邦」與另一個以西班牙語為官方語言的加勒比海主權國家多-{米}-尼加共和国易生混淆。為此,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在1994年1月14日,宣佈改译该国為「多米尼克國」,简稱為「多米尼克」。 历史 多米尼克是加勒比海最后成为欧洲殖民地的岛,当地的印第安人反抗非常激烈。1763年,法国将多米尼克交给英国。1978年独立。1980年,独裁政府被推翻,改选玛丽·尤金妮亚·查尔斯为总理,从此国家开始兴旺。她是加勒比海国家中的第一个女性总理,在职15年。 行政區劃 多米尼克分為10個區。 地理 位於東加勒比海小安的列斯群島東北部,東臨大西洋,西瀕加勒比海,是一個國土面積僅有751平方公里的島國。北部的迪亚布洛廷火山海拔1,447米,为全国最高点。山区地势崎岖,森林茂密。中部有小片平原。河溪众多,大部河流沿山坡而下,水流湍急,不能通航。莱约河流经平原西部,卡斯尔布鲁斯河经平原东部。多温泉,以南部的沸湖最为著名。海岸线长约148公里,岸线曲折,海岸陡峭。属热带海洋性气候。6~10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5月为旱季。7~9月多飓风。年平均气温27℃。年平均降水量:山区6,350毫米,沿海1,778毫米。富藏浮石、地热和水力资源。耕地面积1.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1%,产红木、柚木等名贵木材。 外交與軍事 自1981年起,多米尼克就再沒擁有常備軍,島上的防務由1982年與其他四國組成的地區安全體系(Regional Security System)承擔。
中華民國外交部将该国国名翻譯為多米尼克。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自1978年起采用舊譯多-{米}-尼加聯邦,但造成了兩個問題:一,「」是多義词,「聯邦」也並非该词正式意思,不宜作為政权譯名;二,「多-{米}-尼加聯邦」與另一個以西班牙語為官方語言的加勒比海主權國家多-{米}-尼加共和国易生混淆。為此,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在1994年1月14日,宣佈改译该国為「多米尼克國」,简稱為「多米尼克」。 历史 多米尼克是加勒比海最后成为欧洲殖民地的岛,当地的印第安人反抗非常激烈。1763年,法国将多米尼克交给英国。1978年独立。1980年,独裁政府被推翻,改选玛丽·尤金妮亚·查尔斯为总理,从此国家开始兴旺。她是加勒比海国家中的第一个女性总理,在职15年。 行政區劃 多米尼克分為10個區。 地理 位於東加勒比海小安的列斯群島東北部,東臨大西洋,西瀕加勒比海,是一個國土面積僅有751平方公里的島國。北部的迪亚布洛廷火山海拔1,447米,为全国最高点。山区地势崎岖,森林茂密。中部有小片平原。河溪众多,大部河流沿山坡而下,水流湍急,不能通航。莱约河流经平原西部,卡斯尔布鲁斯河经平原东部。多温泉,以南部的沸湖最为著名。海岸线长约148公里,岸线曲折,海岸陡峭。属热带海洋性气候。6~10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5月为旱季。7~9月多飓风。年平均气温27℃。年平均降水量:山区6,350毫米,沿海1,778毫米。富藏浮石、地热和水力资源。耕地面积1.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1%,产红木、柚木等名贵木材。 外交與軍事 自1981年起,多米尼克就再沒擁有常備軍,島上的防務由1982年與其他四國組成的地區安全體系(Regional Security System)承擔。 经济 多米尼克主要的經濟來源為農業及觀光業,全國有40%的人口從事農業,主要出口商品為菸草、香蕉、柑橘、蔬菜、椰子等。
旱稻與水稻的不同 要了解稻,最基本的分法,往往先根据稻生长所需要的条件,也就是水份灌溉來區分,因此稻又可分为水稻和旱稻。但多數研究稻作的機構,都針對於水稻,旱稻的比例較少。 旱稻又可稱陸稻,是栽培稻中一種特殊的生態類型,它與水稻的主要品種其實大同小異,一樣有秈、粳兩個亞種。有些水稻可在旱地直接栽種(但產量較少),也能在水田中栽種。旱稻則具有很強的抗旱性,可在旱地進行直播栽培,就算缺少水份灌溉,也能在貧瘠的土地上結出穗來。旱稻多種在水源不易取得的山區,通常一年只有一作,農田常必須休耕一段時間才能再生產。旱稻也因地域不同,演化出許多特別的山地稻種。 大部分旱稻品種分蘗性差、植株過高容易倒伏、產量不佳,其米質在缺水環境下差異很大。旱稻根部較發達而粗,分布較深,根冠較廣;葉面積較大,且生長緩慢,表皮較厚,氣孔數較少,厚壁細胞較小,維管束與導管面積較大,這些特性都與耐旱性較強有關。 目前旱稻已成為人工雜交稻米的重要研究方向,可幫助農民節省灌溉用水。對基因的研究,發現具有「DRO1」(DR是deeper rooting的縮寫)基因,較能抗旱。 有一說最早的旱稻可能是占城稻。中國古籍宋史《食貨志》就曾經記載,“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萬斛,分給三路為種,擇民田之高仰者蒔之,蓋旱稻也……稻比中國者穗長而無芒,粒差小,不擇地而生。”但目前仍有爭議,原因就在於學者懷疑以地區氣候來論,占城稻有可能是水稻旱種,而非最早的旱稻。緬甸有一種旱稻,生長在山坡,被稱為山坡稻,是野生水稻的第二代。 人工水稻品種 提到人工水稻,歷史也相當悠久,中国现代水稻育种肇起于赵连芳,1959年黄耀祥培育了中国第一个矮秆良种“广场矮”,1973年,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袁隆平成功用科學方法產出世界上首例的雜交水稻,因此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他經過四年的研究,帶領團隊從世界上幾百個稻種中探索,並在稻種的自花授粉上有了自己的心得。袁隆平認為野稻並不一定全為自花授粉,他在海南島找尋到一種野稻稱為「野粺」,並成功的與現有水稻配種出一些組合稻種。這些組合稻種無法自體授粉,而需仰賴旁株稻種的雄蕊授粉,但產量比原水稻多上一倍。不過最初的幾年,培育出的新稻雖然稻量增加,而且多數沒有花粉,符合新品種的需求,但其中有的卻有花粉,能產出下一代,而且稻量不豐;但袁隆平並沒有放棄,一直到了第九年,上萬株的新稻都沒有花粉,達成了新品種的要求,也就是袁隆平的三係法雜交水稻。 國際水稻基因定序工程 由於生物科技和基因工程技術近年來快速發展,科學家在1998年開始水稻基因組的分析與整理,稱為國際水稻基因組定序計畫(International Rice Genome Sequencing Project ;簡稱是IRGSP)。主要希望能解讀水稻十二條染色體中的基因密碼,此計劃由日本主持,並有中国大陸、台灣、南韓、英國、加拿大、美國、巴西、印度、法國等国家加入。在2002年宣布整個水稻的基因圖譜,都已被解讀。並公開在基因圖譜資料庫中,供各國的水稻專家研究。 水稻的基因體是高等生物中基因定序最完整的,科學家辨識出的37,500個基因中,包括了數個影響重要農產未來的基因;例如提高水稻產量的基因、改變水稻受光週期的基因等。 2012年10月3日依據刊登在「自然」期刊(Nature)上的論文說,第一批栽培稻的品種「粳稻」(Oryza sativa japonica,蓬萊米),是由數千年前南中國珠江流域中游的野生稻栽培而成。但是此篇論文未提到人類將野生稻培育為栽培稻的確切年代。不過,2011年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一篇論文說,第一種栽培稻出現於8,200年前,這個時間符合中國長江流域出土的考古證據。 稻的生長與構造 稻的生長非常快,最久一年,最快則三到四個月,就能從發芽、開花、完成結實的過程。稻的種子在伸出幼芽的時間僅需兩三天,幼芽抽出第一片葉子,又只需要三天,因此在氣候溫和的地區,一年可種三期稻。農人選稻種時,多會將其泡在水中,輕而浮起的稻種會被淘汰,剩下來的就會培育成稻苗。湄公河下游,有一種水稻(浮稻)生活在水中,葉隨水漲生長,最長有8米,越南人叫魔鬼稻(這種水稻最早由百越中的雒越人種植,在湄公河,紅河,薩爾溫江與伊洛瓦底江下游)。 稻株高45-100厘米,幼苗分櫱性強,常叢生成簇;稈中空;葉互生狹長具平行脈;複總狀花序(疏鬆的圓錐花序),兩性花,淡綠色,自花授粉為主;穎果一枚,即稻穀。稻葉在幼年時,跟雜草非常相似,一樣具有長扁型的外觀,農人多依賴稻葉特殊的葉耳與葉舌來區分。葉耳就是稻葉葉環的兩端長出耳狀之物,葉舌則是稻葉葉環內長出的薄膜。稻葉的葉脈是平行的,中央有很明顯的中脈,呈綠色,在中肋,邊緣或尖端有時也會有紫色色素。稻根呈鬍鬚狀,細短而多,隨著稻的成長數量會增多,稻株旁也會不斷長出小枝來。 稻在經過營養生長期後,會進入生殖生長期;首先是分化出幼穗,接著有孕穗期,最後出穗期;此時莖稈上端叢聚成串的長條物,稱作稻穗,由於稻花不明顯,稻穗可泛稱此串小花或籽實。一株稻穗約開200-300朵稻花,一朵稻花(小花)形成一粒稻穀。稻為雌雄同株,稻花沒有花瓣,雄蕊雌蕊生在一起,微小且由內外稃保護著,所以不易直接觀察。稻屬植物的花與其他大多數禾本科植物的花略不同,其穎片為兩極度退化的苞片,其上反而多了不育苞片。稻為自花授粉,花粉與雌蕊子房中的胚珠結合,發育而成胚芽,也就是人類食用和攝取營養的主要來源。在胚芽附近,還有漿狀的胚乳會不斷增加,使子房日漸肥大。 結成的籽實,稱作稻穀。野生陸稻的稻榖上有稻芒,經馴化的亞洲水稻,已不具稻芒。稻穀由外而內分別有稻殼(稃)、糠層(果皮、種皮、珠心層、糊粉層的總稱)、胚及胚乳等部分。 稻的生長範圍與產量 稻主要的生长区域是中国南方,最高可以在2500多米的瀾滄江高原上種植,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南亚、欧洲南部地中海沿岸、美国东南部、中美洲、大洋洲和非洲部分地区,中国大陸北方沿河地区也种植稻。也就是說,除了南極洲之外,幾乎大部份地方都有稻米生長。 在2003年統計,全世界的稻作產量高達5億8900萬噸。在亞洲就有5億3400萬噸的產量。而全世界稻田總面積可達150萬平方公-{里}-。目前,最大的稻米出口國為泰國。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農業統計資料庫,2005年各大洲稻米產量如下: 2016年,全世界水稻平均单产为4636千克/公顷。 耕种方式 目前稻的耕種除传统的人工耕种方式,亦有高度机械化的耕种方式。但仍不失下列步驟: 整地:種稻之前,必須先將稻田的土壤翻過,使其鬆軟,這個過程分為粗耕、細耕和蓋平三個期間。過去使用獸力和犁具,主要是水牛或黃牛來整地犁田,但現在多用機器整地。 育苗:農民先在某塊田中培育秧苗,此田往往會被稱為秧田,在撒下稻種後,農人多半會在土上灑一層稻殼灰;現代則多由專門的育苗中心使用育苗箱來使稻苗成長,好的稻苗是稻作成功的關鍵。在秧苗長高約八公分時,就可以進行插秧了。 插秧:將秧苗仔細的插進稻田中,間格有序。傳統的插秧法會使用秧繩、秧標或插秧輪,來在稻田中做記號。手工插秧時,會在左手的大拇指上戴分秧器,幫助農人將秧苗分出,並插進土裡。插秧的氣候相當重要,如大雨則會將秧苗打壞。現代多有插秧機插秧,但在土地起伏大,形狀不是方型的稻田中,還是需要人工插秧。秧苗一般會呈南北走向。还有更为便利的抛秧。目前,先进的种植方法采用稀植或超稀植,密度基本固定在行距30㎝,株距20㎝左右(每平方米16穴)的范围内。 除草除蟲:秧苗成長的時候,得時時照顧,並拔除雜草、有時也需用农药來除掉害蟲(如福壽螺)。 施肥:秧苗在抽高,長出第一節稻莖的時候稱為分蘗期,這段期間往往需要施肥,讓稻苗成長的健壯,並促進日後結穗米質的飽滿和數量。以高产为目的的超级稻,每公顷施肥量为氮160~220kg,P2O5 75~100kg,K2O 50~75kg。 灌排水:水稻比較倚賴這個程序,旱稻的話是旱田,灌排水的過程較不一樣,但是一般都需在插秧後,幼穗形成時,還有抽穗開花期加強水份灌溉。随着现代除草技术的完善、施肥技术与品种和旱育稀植栽培等各个种先进技术的推广,现在一般执行分蘖期浅灌,幼穗分化开始间隙灌水的方法的同时,到幼穗分化的中后期,如遇到低温就深灌水来防止低温冷害的灌水方法。 收成:當稻穗垂下,金黃飽滿時,就可以開始收成,過去是農民一束一束,用鐮刀割下,再紮起,利用打穀機使稻穗分離,現代則有收割机,將稻穗捲入後,直接將稻穗與稻莖分離出來,一粒一粒的稻穗就成為稻穀。 乾燥、筛选:收成的稻穀需要乾燥,過去多在三合院的前院曬穀,需時時翻動,讓稻穀乾燥。筛选則是將瘪穀等雜質刪掉,用電動分穀機、风车或手工抖动分穀,利用風力將飽滿有重量的稻穀自動篩選出來。 免耕抛秧法現在人工種植水稻的一種新方法,可以省去整理土地的劳累。主要思路就是只對土地進行除草,而秧苗是用秧盤進行育苗。不過,只能適用於水田。由於免去了對土地的整理,而且抛秧也比插秧要快很多,因此可以大幅度減輕農民的勞動負擔。 稻米收成 在不同的地区,稻米一年中收成的次数也是不同的。在東南亞、華南等纬度较低的地方,稻米一年能收成三次;中國長江流域,日本一年能收成兩次;而在中國北方、朝鮮半島、等纬度较高的地区稻米一年只能收成一次。在湄公河下游,兩年可收成七次。 此外,稻米收成有時會因為一些天災或動物而造成欠收。天災方面包括河水泛濫、洪水暴雨、乾旱和山火等。而造成禍害的動物則主要為福壽螺、老鼠和蝗蟲等。 稻米的营养 稻米所含的营养以淀粉为主,是热量的主要来源,其中的直链淀粉含量也是区分秈稻、粳稻、糯稻的依據。稻米的成分有:糖类、蛋白质、钙、磷、铁、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大米的淀粉粒小,粉质最细,例如马铃薯的淀粉直经为70~100μm,小麦30~45μm,玉米15~25μm,水稻仅为3~10μm。稻米的纤维素含量少,因此口感好,又便于人体消化和吸收,例如玉米5.5%,小麦3.0%,稻米0.3%。 加工後米的種類 稻成熟之後結穀,稻穀去皮之後就成為了米。也就是今日大家在商場、市場看到的商品。米的種類也相當多種,而且不限於地區販售,因此在中國可能也會吃到泰國米,在日本也會吃到台灣出產的米。此處將米的種類以加工過程做簡單區分;稻的品種也會影響米的種類。 糙米:稻穀仅仅去除了稻壳後称作“糙米”,其營養價值比胚芽米和白米較高,但浸水和煮食時間也較長。 胚芽米:糙米加工後去除糠層保留胚及胚乳,保留了七成半的產物比例,是糙米和白米的中間產物。 白米:糙米加工後去除糠層,去除胚,保留胚乳,保留了七成的產物比例。市場上最主要的類別。 預熟米(改造米):將食米經浸潤、蒸煮、乾燥等處理。 發芽米:由糙米發芽而成。稻穀去穀,經超音波洗淨,去除表面雜質,再以溫水發芽18至22個小時,以低溫烘焙而成。 營養強化米:食米添加一種或多種營養素。 速食米:食米經加工處理,可以開水浸泡或經短時間煮沸,即可食用。 有機米:水稻栽種過程中,不施用化學合成農藥及化學肥料,採有機式(以天然萃取物或浸泡汁液防治病蟲害、施用有機肥料等)管理,種植生產的稻米,經加工所得的食米。 免淘洗米:不用淘洗就可以直接煮成米飯。 稻的種類與米的種類的關係 在很多時候,稻的種類與米的種類是一致時,習慣稱「某某米」,而非「某某稻」。例如稱「印度香米」,而少稱「印度香稻」。但也有些時候,米和稻不能混為一談,原因是同一種稻,可能精製出不同的米。例如臺灣日治時期的在來米,原本是秈稻,蓬萊米則是粳稻的代名詞。但時至今日,在來米與蓬來米又各自發展出相當多品種,有些學者遂建議不能再混為一談,應在最基本品種時,使用秈、粳的稱呼較為妥當。 米的分类 分为四个品种:籼米、粳米、籼糯米(長糯米)、粳糯米(圓糯米)。按照质量等级,籼米与粳米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籼糯米与粳糯米分为一级、二级、三级。 稻米的烹调 飯與粥 稻變成米之後的烹調方式相當多種,但基本上可依煮出來後的含水量來分類,最簡單的有以下兩種: 飯:一杯米加一杯水,煮出來的米適當的膨脹,裡面全熟,且整鍋不留水份,就是飯。 粥:一杯米加五杯水,煮出來的米軟爛,邊緣模糊,膨脹的比原來大三四倍,且整鍋還保有水份,就是粥。 五花八門的米食 米飯 條類米製品 一般由米磨成粉再加工製作而成麵條或麵線的形狀。部份於製作過程已煮熟,所以煮食時以滾水燙熟即可食用。 米粉:歷史悠久,可追索至魏晉南北朝的食品。當時中國南方盛產稻米,而米粉因攜帶、食用方便而流行,有湯米粉及炒米粉等吃法。 米線:與米粉相似,但作法不同。以中國雲南的過橋米線為源,亦最為著名。 餌絲:中國雲南食品,沒有米線的滑溜。一般滇西和滇西北人比較愛好吃餌絲,而滇東滇中一帶比較喜歡米線。著名的餌絲是騰衝餌絲。 金邊粉:金邊是柬埔寨首都的名稱,現時金邊粉也成為越南菜和泰國菜的一部份。 檬粉:檬粉形狀與中國的米線一樣,在越南語中是米粉的意思。以撈檬粉較為著名。 :越南美食之一鮮銀絲米粉繞成薄片形狀,用生菜、香菜草、花生米、烤肉、甘蔗蝦等包起來蘸魚露吃,著名餅噲併盤有烤肉、烤海鮮、蔗蝦、春卷,一次可以品嘗多種越式美食。 酹粉(俗寫作瀨粉):中國廣東地區的食品,經常伴叉燒和燒鴨等燒味,如:叉燒瀨、賓巾(Bánh canh)在越南語中是瀨粉的意思。 河粉(或稱沙河粉):源自中國廣州沙河,最著名的為乾炒牛河及生牛肉沙河粉。河粉亦在東南亞相當普遍,Phở(近似念成广东话发音的“火”)在越南語中是河粉的意思。 粿條(又稱粄條或粿仔條):泰國米製品,與河粉相似,Hủ Tiếu(近似念成广东话发音的“好雕”)在越南語中是粿條的意思。 加工類米製品 此外,还有加工成各种糕点或小吃食用的,如: 鍋巴:煮飯時鍋底微焦,全乾的部份。炸鍋巴來做菜,也相當有名。四川菜中就有一道鍋巴肉片;韓國有一種糖果「鍋巴糖」就是用鍋巴加上砂糖製成。 米香(華南地區稱米通,又稱爆米香):不加水,只用高溫使米膨脹。一般以混合糖的製法為主,近年亦有巧克力、花生味等口味。 米花糖:與米通相似。一般以棒狀或條狀售賣。 米糕:於台灣地區,是使用糯米,有時搭配肉類(例如五花肉)煮成。 米餅:包括雪米餅、香米餅、仙貝及嬰兒吃的牙餅等。 :日式米餅。把剩下的米,搓成塊狀拿去炸,之後加上海苔粉。 腸粉(又稱拉腸、布拉腸、豬腸粉):廣東小吃,傳統以碎肉、魚片、蝦仁為餡。也是港式酒樓常見的點心,一般常見的以鮮蝦腸粉、牛肉腸粉和叉燒腸粉為主。香港傳統粥店則會提供炸兩滑腸粉,是在腸粉內包上油條;粥店也有淨腸粉,也是一種街頭小吃,經常配以甜醬、辣醬、芝麻食用。 蘿蔔糕:中國南方的菜色。將蘿蔔切絲後混入米漿蒸製成的料理。 粿:甜粿、芋粿、紅龜粿、草仔粿、菜頭粿、碗粿、發粿,常為民俗祭祀食品。 寿司:(日语平假名:すし,sushi,也作“鮨”或“鲊”)传统日本食品,主要材料是用醋调味过的冷饭(简称醋饭),再加上鱼肉、海鲜、蔬菜或鸡蛋等作配料。 溫州大米粽:中國南方的米製品,以大米佐三層肉、鹹蛋黃、香菇製成,常見於中國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龍港鎮鎮、平陽縣鰲江鎮一帶。 其他: 米苔目、麻糬、竹筍包、倫教糕、豬血糕(又稱為米血或米血糕) 糯米食品 糯米(中國北方又稱江米):是一種黏性較高的米。 汤圆(中國南方稱湯圓或湯糰):是一種中國節日的食物,一般在元宵节前后入湯或糖水裡拌吃。湯圓煮後湯比較清,因此喝湯如同喝糯米面粥。 元宵,類似湯圓,惟作法有所差異,且與湯圓相比元宵煮後湯比較濃 糍粑(朝鲜、韩国称打糕,日本称镜饼):以煮熟的糯米饭入石臼以木棒捶打而成,广泛分布于东亚各地。制作完成后就在水里保存,防止裂开。可存放半年或更久。烹制时可用油煎、火烤、爆炒等。变软后浸入打散的鸡蛋再烹制效果更佳。 糯米雞及珍珠雞:一種中國廣東點心,糯米雞由於份量較多較易飽滯。因此,近年數十年的廣東酒樓推出材料相同,體積卻只有几分之一的珍珠雞。 粽子:中國端午節傳統的食品,相傳粽子的發明與古代中國詩人屈原投江有關。粽子使用箬竹叶或蘆葦葉包裹糯米或黃米和其他輔料如棗、豆沙、火腿等,隔水煮熟而成。 筒仔米糕:台灣各地的糯米類小吃,與油飯類似,但卻是在竹筒或鐵罐中炊煮而成,口味濃郁。 年糕:中國各地均有不同口氣的咸甜口味年糕,以糯米粉制成。(所谓日本年糕和朝鲜年糕,实际上是打糕) 糯米腸(又稱米腸):一種結合香腸和糯米的小吃,將調味後的糯米塞入洗淨後的豬大腸,成為攜帶方便的糯米腸。 黑糯米食品:黑糯米又稱紫米,常被用於冷熱甜品中,而其營養價值也較高。 酒釀(又稱-{醪糟}-):用糯米飯加入酒藥(由米和食用真菌製成)發酵而成。另一普遍吃法是加入湯圓成「酒釀湯圓」(又稱酒釀丸子)。 糯米糍:用糯米粉團,通常會包入豆沙或蓮蓉的餡料。 糖不甩:用糯米粉團,沾上糖漿、花生碎和芝麻。 油飯 生炒糯米飯 最中 麻糬 糯米卷 粢飯團 粢飯糕 三合泥 三大炮 茶粄 紅龜粿、红桃粿 雪米糍 冰皮月餅 切糕 米血糕 糯米丸子 其他: 、糯米卷 用米做成的饮料 用米做成的饮料有相當多種: 米茶和糙米茶是將米炒製後做成的,相當有名。 米漿是一種冷熱皆可的飲料,製法與豆漿相似,一般是將米浸泡5、6個小時,將米炒過與芝麻等再加水及糖煮沸而成,米漿也是河粉、腸粉等的製作程序之一。 朝鲜半岛的食醯,也是米和松子做成的饮料。 米酒广为人知,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出产的三花酒、浙江省出产的加饭酒、黄酒、女儿红、四川甜米酒都是用稻米酿制的,部份酒類亦有以糯米釀成的,例如紹興酒。米酒也是台灣家庭料理不可或缺的要角,台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時甚至還因米酒稅率巨幅調漲而曾引起米酒搶購潮。此外,屬日本米酒類的清酒,其國際知名度也相當高。 有些啤酒的副原料中也有米。 用米做成的调味料 米醋是烹饪中常用的一种液体酸味调味料。 红糟是红曲酒发酵后,榨去酒液经过筛滤后所剩下的酒糟(酒滓),闽菜系用此做调味料。 米的額外功用 稻米經加工後也可像麵包糠一樣作為油炸粉之用,而將一團飯粒放進冰箱後可拿來吸掉熱油中的油渣。除了食用方面的功能外,也對果物有催熟作用,將生果放在米缸中可以令其更快熟透。米對美容也有許多幫助,稻米糊就是一種保養品,而稻米磨成的粉末則可製成蜜粉,均對滋潤和護膚有美容功效。煮熟的米具有很大的黏性因此也曾被用作漿糊。 由於米的尺寸和硬度適合做微雕,因此也用做米雕。 稻的副產品 尽管種植稻米是為了要將其作為主要糧食(主要熱量來源),但在歷史悠久的演化下,稻米對人類還有很多其他的經濟作用,如米糠就是其一,米糠是米的皮層,可以榨油。在日本,米糠油被視做一種美白聖品。此外,米糠也能醃菜,甚至單獨成為一道菜,就叫做炒米糠。據科學家研究,米糠的營養價值也相當高,除含有稻米果實中64%的營養,還含有人體必須營養素中90%以上的營養物質。除米糠油外,米糠蛋白和米糠營養素都是科學家研究的主要方向。因此市面上有許多保健食品、健康補充食品,甚至是日常生活用品中都被廣告強調它們有新鮮米糠的成份。 與米糠類似的還有稻糠,也就是稻穀的殼,它是動物飼料的重要來源。也被運用做建築材料,許多亞洲鄉下的傳統泥屋,如中國客家村落中的圓型土樓,材料中就有稻糠。現代社會中,稻糠也被試用在水泥混合材上,或是用來生產植酸鈣、肌醇。稻草也是另一個相當有特色的經濟副產品,用途相當多。除供牛羊等牲畜食用,以稻草編成的草繩、草鞋與簑衣,是許多農人的必備品。早期也有許多房子是以稻草做屋頂。利用稻草編織出的工藝產品,也相當常見,如草席,草帽等。在稻田中最常見的還有戴著帽子,用來嚇阻鳥群的稻草人,是早期農村相當常見的景觀。稻草在现今大力发展的食用菌产业中也占有一席之地,稻草经过发酵以后能用于栽培如双孢蘑菇等食用菌。 然而今日由於機械化器具引進,牲畜減少,塑膠生活用品也處處皆是,因此稻草的用處急遽減少。許多農民收割之後,會在田中以焚燒的方式來處理大量稻草,但同時製造空氣污染。以目前的社會型態,最好的處理方式是就地掩埋稻草,除不會製造空氣汙染外,尚可加強土壤的養份。據台灣農業改良會研究,在排水良好的稻田中,就地掩埋稻草,能對第一期作水稻增產 10%;排水不良的田中,每年都掩埋稻草的話,第四年以後,就可增產約 5~8%;研究資料也顯示,三年中每年都掩埋稻草,會讓稻田土壤有機質含量自 2.1%增加至 2.7%,同時田中的磷、鉀、鈣、鐵、硅含量也都會增加。 碳化後的稻殼可作栽培介質、活性碳。 各地稻米文化 世界上大多數的种植稻都是亚洲栽培稻。而亚洲栽培稻又起源于野生稻。在过去,西方学者通常认为最早的人工栽培稻是起源于印度到云南一带。自从1970年代浙江河姆渡遗址的七千年前稻谷的出土、1993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在湖南道县玉蟾岩发现了世界最早的距今约8,200年的古栽培稻后,以及國際水稻基因定序工程证明稻的起源就是中国。 稻與中國大陆 中國歷史古代的时候,粟、麦也很重要,但自明朝中期以后稻成为中國人的主要糧食,尤其汉族在南方大量的种植。約在商朝,當時稻這個字,只有類似“臼”字的字形,後來周朝種稻較為普及了,就加上了-{}-如稻穗挺立般的“禾”字。在金文當中,臼的上面加上了“爪”,形如迎風打稻,用手舂米。圖片 至於「米」字在甲骨文中,原先只有六直點,上下三點,代表著米粒。後來將中間的點連起來,用以表示放米的架子隔板,就成了「米」字。而東漢許慎在其著作一本關於漢字的解說書《說文解字》中說到「米,穬粟實也。像禾實之形。」,近代漢字中也有將「粟米」稱為「小米」,「稻米」為「大米」。 透過文字可以看出中國種稻的歷史相當悠久是無容至疑的,但有不少學者依然希望找出最早的水稻或旱稻品種,中国有很多考古地點曾陸續發現了一些早期的稻穀。如1995年在中國湖南道縣玉蟾岩遗址裡,發現了四粒黃色的稻穀,測定年代為公元前一萬年前,據知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稻穀。此外在长江下游河姆渡也曾出土有约7000年前的稻种残留物;广东英德出土的约一万年前的人工栽培的水稻硅质体。中國的古稻有些甚至被科學家拿來重新種植,並加入雜交稻的品種當中。 目前中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產地,佔全世界35%的產量。在中國南方主要生產籼稻,北方主要生產粳稻。由于季风和气候变化的影响,黑龙江省的呼玛县成为世界种植水稻最北的地区。 中国南方俗称稻为稻谷或谷子,脱壳为大米(多为白色,但亦有淡红色(如胭脂米)、淡绿色(如碧粳米)和紫色(如云南香米)甚至黑色的品种。),煮熟的大米中国北方称其为米饭,中国南方称之为白饭,香港亦有俗稱靚仔(源自潮州話)。 近年來中國積極對水稻和旱稻進行研究,還發展最快的雜交稻米研究中心以推動中國農業來解決和幫助經濟、糧食等問題。雲南的西雙版納還保留了數種野生水稻,這裡的水稻是全世界水稻的始祖。 成語及諺語
粽子:中國端午節傳統的食品,相傳粽子的發明與古代中國詩人屈原投江有關。粽子使用箬竹叶或蘆葦葉包裹糯米或黃米和其他輔料如棗、豆沙、火腿等,隔水煮熟而成。 筒仔米糕:台灣各地的糯米類小吃,與油飯類似,但卻是在竹筒或鐵罐中炊煮而成,口味濃郁。 年糕:中國各地均有不同口氣的咸甜口味年糕,以糯米粉制成。(所谓日本年糕和朝鲜年糕,实际上是打糕) 糯米腸(又稱米腸):一種結合香腸和糯米的小吃,將調味後的糯米塞入洗淨後的豬大腸,成為攜帶方便的糯米腸。 黑糯米食品:黑糯米又稱紫米,常被用於冷熱甜品中,而其營養價值也較高。 酒釀(又稱-{醪糟}-):用糯米飯加入酒藥(由米和食用真菌製成)發酵而成。另一普遍吃法是加入湯圓成「酒釀湯圓」(又稱酒釀丸子)。 糯米糍:用糯米粉團,通常會包入豆沙或蓮蓉的餡料。 糖不甩:用糯米粉團,沾上糖漿、花生碎和芝麻。 油飯 生炒糯米飯 最中 麻糬 糯米卷 粢飯團 粢飯糕 三合泥 三大炮 茶粄 紅龜粿、红桃粿 雪米糍 冰皮月餅 切糕 米血糕 糯米丸子 其他: 、糯米卷 用米做成的饮料 用米做成的饮料有相當多種: 米茶和糙米茶是將米炒製後做成的,相當有名。 米漿是一種冷熱皆可的飲料,製法與豆漿相似,一般是將米浸泡5、6個小時,將米炒過與芝麻等再加水及糖煮沸而成,米漿也是河粉、腸粉等的製作程序之一。 朝鲜半岛的食醯,也是米和松子做成的饮料。 米酒广为人知,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出产的三花酒、浙江省出产的加饭酒、黄酒、女儿红、四川甜米酒都是用稻米酿制的,部份酒類亦有以糯米釀成的,例如紹興酒。米酒也是台灣家庭料理不可或缺的要角,台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時甚至還因米酒稅率巨幅調漲而曾引起米酒搶購潮。此外,屬日本米酒類的清酒,其國際知名度也相當高。 有些啤酒的副原料中也有米。 用米做成的调味料 米醋是烹饪中常用的一种液体酸味调味料。 红糟是红曲酒发酵后,榨去酒液经过筛滤后所剩下的酒糟(酒滓),闽菜系用此做调味料。 米的額外功用 稻米經加工後也可像麵包糠一樣作為油炸粉之用,而將一團飯粒放進冰箱後可拿來吸掉熱油中的油渣。除了食用方面的功能外,也對果物有催熟作用,將生果放在米缸中可以令其更快熟透。米對美容也有許多幫助,稻米糊就是一種保養品,而稻米磨成的粉末則可製成蜜粉,均對滋潤和護膚有美容功效。煮熟的米具有很大的黏性因此也曾被用作漿糊。 由於米的尺寸和硬度適合做微雕,因此也用做米雕。 稻的副產品 尽管種植稻米是為了要將其作為主要糧食(主要熱量來源),但在歷史悠久的演化下,稻米對人類還有很多其他的經濟作用,如米糠就是其一,米糠是米的皮層,可以榨油。在日本,米糠油被視做一種美白聖品。此外,米糠也能醃菜,甚至單獨成為一道菜,就叫做炒米糠。據科學家研究,米糠的營養價值也相當高,除含有稻米果實中64%的營養,還含有人體必須營養素中90%以上的營養物質。除米糠油外,米糠蛋白和米糠營養素都是科學家研究的主要方向。因此市面上有許多保健食品、健康補充食品,甚至是日常生活用品中都被廣告強調它們有新鮮米糠的成份。 與米糠類似的還有稻糠,也就是稻穀的殼,它是動物飼料的重要來源。也被運用做建築材料,許多亞洲鄉下的傳統泥屋,如中國客家村落中的圓型土樓,材料中就有稻糠。現代社會中,稻糠也被試用在水泥混合材上,或是用來生產植酸鈣、肌醇。稻草也是另一個相當有特色的經濟副產品,用途相當多。除供牛羊等牲畜食用,以稻草編成的草繩、草鞋與簑衣,是許多農人的必備品。早期也有許多房子是以稻草做屋頂。利用稻草編織出的工藝產品,也相當常見,如草席,草帽等。在稻田中最常見的還有戴著帽子,用來嚇阻鳥群的稻草人,是早期農村相當常見的景觀。稻草在现今大力发展的食用菌产业中也占有一席之地,稻草经过发酵以后能用于栽培如双孢蘑菇等食用菌。 然而今日由於機械化器具引進,牲畜減少,塑膠生活用品也處處皆是,因此稻草的用處急遽減少。許多農民收割之後,會在田中以焚燒的方式來處理大量稻草,但同時製造空氣污染。以目前的社會型態,最好的處理方式是就地掩埋稻草,除不會製造空氣汙染外,尚可加強土壤的養份。據台灣農業改良會研究,在排水良好的稻田中,就地掩埋稻草,能對第一期作水稻增產 10%;排水不良的田中,每年都掩埋稻草的話,第四年以後,就可增產約 5~8%;研究資料也顯示,三年中每年都掩埋稻草,會讓稻田土壤有機質含量自 2.1%增加至 2.7%,同時田中的磷、鉀、鈣、鐵、硅含量也都會增加。 碳化後的稻殼可作栽培介質、活性碳。 各地稻米文化 世界上大多數的种植稻都是亚洲栽培稻。而亚洲栽培稻又起源于野生稻。在过去,西方学者通常认为最早的人工栽培稻是起源于印度到云南一带。自从1970年代浙江河姆渡遗址的七千年前稻谷的出土、1993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在湖南道县玉蟾岩发现了世界最早的距今约8,200年的古栽培稻后,以及國際水稻基因定序工程证明稻的起源就是中国。 稻與中國大陆 中國歷史古代的时候,粟、麦也很重要,但自明朝中期以后稻成为中國人的主要糧食,尤其汉族在南方大量的种植。約在商朝,當時稻這個字,只有類似“臼”字的字形,後來周朝種稻較為普及了,就加上了-{}-如稻穗挺立般的“禾”字。在金文當中,臼的上面加上了“爪”,形如迎風打稻,用手舂米。圖片 至於「米」字在甲骨文中,原先只有六直點,上下三點,代表著米粒。後來將中間的點連起來,用以表示放米的架子隔板,就成了「米」字。而東漢許慎在其著作一本關於漢字的解說書《說文解字》中說到「米,穬粟實也。像禾實之形。」,近代漢字中也有將「粟米」稱為「小米」,「稻米」為「大米」。 透過文字可以看出中國種稻的歷史相當悠久是無容至疑的,但有不少學者依然希望找出最早的水稻或旱稻品種,中国有很多考古地點曾陸續發現了一些早期的稻穀。如1995年在中國湖南道縣玉蟾岩遗址裡,發現了四粒黃色的稻穀,測定年代為公元前一萬年前,據知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稻穀。此外在长江下游河姆渡也曾出土有约7000年前的稻种残留物;广东英德出土的约一万年前的人工栽培的水稻硅质体。中國的古稻有些甚至被科學家拿來重新種植,並加入雜交稻的品種當中。 目前中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產地,佔全世界35%的產量。在中國南方主要生產籼稻,北方主要生產粳稻。由于季风和气候变化的影响,黑龙江省的呼玛县成为世界种植水稻最北的地区。 中国南方俗称稻为稻谷或谷子,脱壳为大米(多为白色,但亦有淡红色(如胭脂米)、淡绿色(如碧粳米)和紫色(如云南香米)甚至黑色的品种。),煮熟的大米中国北方称其为米饭,中国南方称之为白饭,香港亦有俗稱靚仔(源自潮州話)。 近年來中國積極對水稻和旱稻進行研究,還發展最快的雜交稻米研究中心以推動中國農業來解決和幫助經濟、糧食等問題。雲南的西雙版納還保留了數種野生水稻,這裡的水稻是全世界水稻的始祖。 成語及諺語 自古便有開門七件事之說:「柴、米、油、鹽、醬、醋、茶」,足見中國人視米為主食之重視程度。而唐朝詩人李紳所寫的憫農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今日也成為朗朗上口的唐詩之一。 其他諺語: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即使是靈巧能幹的婦女,沒米也是做不出飯來的。比喻做事缺少必要條件,很難做成。 「一樣米養百樣人」:意思為吃同樣的米,卻養活了不同性格、不同際遇、不同身份的人來。比喻社會上各形各色的人都有或指家庭裡各人的吃的都一樣,卻性格各異。 「一物治一物,糯米治木蝨」:以糯米能沾著木蝨來喻意萬物相生相剋。 「食鹽多過你食米」、「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意喻經驗比他人豐富。 「吃米不知米貴(價)」:可比喻一個人對周遭事物的不了解。 「偷雞不著蝕把米」:意喻貪心得不到好處還要受害其中。 風俗 中國風俗,夫妻如生下男孩,滿月時要贈送油飯給親友,以茲慶祝。中國自古便是農耕地方,當中不少民族以稻米為日常主食,因而有舉行慶祝稻米收成的慶典。如高山族便喜將稻米煮成飯,或把糯米蒸成糕與米粑慶祝各種節日或來賓。漢族在農歷新年時吃元宵(湯圓)、年糕及蘿蔔糕;在端午節吃糭等習俗。 稻與日本 日本米大部份以粳稻為主,而黏性較大和外型圓短則較像糯稻,卻非常適合需要黏度的日本傳統食品「壽司」的製作。水稻的種植方法是在西元前3世紀傳入日本的,當時是日本的彌生時代(亦有是繩文時代中期之說),科學家化驗炭化了的稻穀和米,從殘留在土器上的痕跡等得到了這方面的數據。但今日學者對於日本的水稻從何地傳入的起源仍有所爭議,有資料指向是先由中國大陸傳入朝鮮半島,之後再將水稻及相關農耕技術傳入九州北部,最後再流傳到全國各地;亦有另一說法支持是從中國大陸的江南經傳到北九州,此後再廣而流行全國。不過,這二個見解都被認為是從中國大陸慢慢傳到九州再傳到中國地方、四國地方、近畿、中部、關東、东北按順序再擴大到周邊的日本地區直至全國。日本的稻米是江南類型,與朝鮮的不同。 在日本歷史中,彌生文化當中的水稻經濟,導致日本的貧富分級開始,也使農村成為政治集團的種子,隨之衍生出日本的信仰、禮俗。因此水稻在日本歷史中,是經常被提起的。而日本更是東亞文化圈中,最喜歡吃年糕的民族,去到一種信仰的階段。年糕是由糯米製造,大和族也像糯米一樣抱團,日本人的民族性與精神結構也是農民式的,不關心水稻種植與水田種植以外的事情,他們也不斷同化其他登陸日本的人,成為說日語的水稻種植民族。北海道成为日本最北水稻生产地。 日本可能是少數有發行以稻米為圖案的錢幣的國家(舊式的五元日幣 ),目前日本是世界第九大稻米生產國,國內約有230萬稻農,由於地狭人稠,每稻農分到的稻田面積僅有0.8公頃。在日本,90%以上的米都內銷,售價也不斐,而且日本米一般一年只有一次收成,但日本人喜歡吃本國產的日本米。也由於稻農幾乎都高度機械化,減少了人力流失的問題,使得日本的稻米一直都能自給自足。 在日本除了食用的米外,酒、年糕、糖、點心、醬汁、醬油、醋等食物也以稻米為製作原料之一。而傳統的日本人喜歡以米飯作早餐,近來年輕一代才漸漸被麵包等食品取代。日本也有很多大街小巷以米命名。 日本也有新年時吃日式年糕的風俗。此外,在日本傳統上,少女第一次月經後,家人會煮紅豆飯以慶祝少女已經成長而擁有女性的特徵。 稻與臺灣 台灣稻米主要產地分佈在西南部嘉南平原的彰化、雲林、嘉義區域,與東部花東縱谷平原的花蓮、台東區域,由明清時期的華人移民所引進栽種。20世紀期間,日本當局開始在台灣進行稻米改良工作,並被後來的政府所延續其改良品種,因此現今的台灣米與日本米相似,大部份以粳稻為主,而黏性較大和外型圓短則像糯米,卻非常適合需要黏度的傳統食品竹筒米糕的製作。 稻與印度 印度產稻的歷史也相當悠久,最早的野生水稻出现在阿薩姆,在總人口中約有65%是以稻米為主食,由於印度的溫和氣候相當適合水稻生產,也使該國成為了最大的水稻栽培區,稻米生產量近年超過越南而僅次於中國,以在西孟加拉邦、北方邦、中央邦、奧里薩邦和比哈爾邦都以產稻為主要經濟。印度的稻米之王稱為「印度香米」(Basmati),出產於印巴交界地區,特色是形狀細長,具有濃郁的米香。在1997年,美國稻米科技公司(Rice Tec Inc.)曾將此米的基因與美國長秈米品種雜交,改良出新米,並以「印度香米」之名,加以專利權保護,導致原種植印度香米的農民,都必須向此公司付出高額的專利費。此案曾引起國際討論,最後判定美國稻米科技公司不能以「印度香米」名義出售他們的新米,而改以「超級印度香米」來銷售。 稻與泰國 稻米是泰國主要的出口品,曾是全球最大的稻米出口國之一,亦是當地人的主食。「農耕節」亦是當地主要節日,當中的耕田播種儀式最為重要,以期盼五穀豐收。最早的稻米遺骸在泰北與雲南發現,大約是在公元前3500年時的百越所種植。 稻與越南 越南是介於亞熱帶和熱帶的國家,不但全國丘陵以下之地形都可以種植,南越地區還可以一年三穫。在越南戰爭發生前,越南稻米的輸出量還曾經高居世界第一。越南人常稱自己的國家叫做「一根竹扁擔挑著兩個米籮」,就是指中部狹長,北有紅河三角洲,南有湄公河三角洲,兩個區域都是稻米的盛產地,但都有亟待克服的生產難題,例如鹽害、越戰落葉劑的遺毒等。越南人常把米製成米線、河粉,至今仍廣受越南人喜愛。 稻與法國 阿爾稻米節(la Feria du riz)是法國阿尔勒當地慶祝稻米收成的節慶,在每年九月中旬一連三天舉行。慶祝活動包括選出「稻米皇后」、花車巡遊、鬥牛、喝水果酒、吃西班牙式海鮮飯等。「稻米皇后」被選出後,會於隆河順流而下搭乘着大型的平底船,然後接受河畔兩岸大家灑下的稻米。 稻与美国 国际稻米节(International Rice Festival)是位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克劳利市一年一度庆祝稻米的节日,在每年十月的第三个周末举行。它是路易斯安那州历史最为悠久的农业节日,也是美国最大的农业节日之一。第一届稻米节举办于1937年10月5日,从那时开始,超过七百万人参与了这个年度盛会。节日期间共有两场游行:第一场是儿童们的游行,在星期五;第二场是总游行,在星期六。同时举办的有米饭烹饪大赛、吃饭比赛、farmers' banquet和the Queens' Ball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会场附近和主干道上还会有从早到晚的娱乐表演和工艺品展览。 稻與馬來西亞 豐收節'''是馬來西亞卡達山杜順族的傳統文化,為稻米豐收而設的感恩慶典,當中有選美活動及文化舞蹈等風俗。 稻與伊朗 大米大多产自伊朗北部。由于水稻种植多年,有些水稻品种起源于伊朗的吉兰省。 参见 国际稻米年 山稻 知名稻米品種列表 水稻种植业 穀牛 米粉 参考文献 延伸閱讀 《2004:国际稻米年》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Fact Sheets on How to Grow Rice,国际稻米研究知识库 《中国稻米耕种》,AN Zhimin 《稻属分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植物分类学报 Jahn, GC, LP Almazan, and J Pacia. 2005. Effect of nitrogen fertilizer on the intrinsic rate of increase of the rusty plum aphid, Hysteroneura setariae (Thomas) (Homoptera: Aphididae) on rice (Oryza sativa L.). Environmental Entomology 34 (4): 938-943. Rice Research in South Asia through Ages by Y L Nene, Asian Agri-History Vol. 9, No. 2, 2005
Hoshiarpur, 1963–1965, revised edition 1973-1976. 會議論文 Griffiths, Arlo and Houben, Jan E. M. (eds.), The Vedas : texts, language & ritual: 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Vedic Workshop, Leiden 2002, Groningen Oriental Studies 20, Groningen : Forsten, (2004), ISBN 90-6980-149-3. 外部連結 Sketch of the Historical Grammar of the Rig and Atharva Vedas, Edward Vernon Arnold,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 On the History and the Present State of Vedic Tradition in Nepal, Michael Witzel GRETIL etexts A Vedic Concordance, Maurice Bloomfield, Harvard University (an alphabetic index to every line, every
Vedic Word-Concordance, Vishveshvaranand Vedic Research Institute, Hoshiarpur, 1963–1965, revised edition 1973-1976. 會議論文 Griffiths, Arlo and Houben, Jan E. M. (eds.), The Vedas : texts, language & ritual: 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Vedic Workshop, Leiden 2002, Groningen Oriental Studies 20, Groningen : Forsten, (2004), ISBN 90-6980-149-3. 外部連結 Sketch of the Historical Grammar of the Rig and Atharva Vedas, Edward Vernon Arnold,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 On the History and the Present State of Vedic Tradition in Nepal, Michael Witzel GRETIL etexts A Vedic Concordance, Maurice Bloomfield, Harvard University (an alphabetic index to every line,
Ammunition Feed System),極限射速可達每分鐘7200發,但實際運作時可選擇每分鐘4000發與每分鐘6000發的兩種射速。至於輕量化的M61A2型目前則搭載在F-22、F-CK-1及F/A-18大黃蜂戰機之上。在F-14雄貓戰機上的M61最大載彈量可達676發(一說750發),而F/A-18則為578發,使用美軍的20mm口徑、無連結M-50或PGU系列(Electrically Primed Ammunition)。 歷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代,當時美軍的戰鬥機或轟炸機都是配備老舊的白朗寧M2 .50(英吋)口徑重機槍,最大射速約為1200rpm,射速甚至還比不上早在1860年代就已開發出來的加特林機槍(Gatling Gun)。為了改善這問題,美國陸軍軍械兵在1946年時決定重新啟用被封存了一段時間的加特林理論,著手開發一種射速可以超過6000spm的高速火砲系統,並希望能透過多根砲管迴轉方式同時達到高速射擊時降低槍管溫度與減少磨蝕的目標。 1946年6月,主力軍品商奇異(GE)承包到這項開發計畫並且將其命名為「火神計畫」(Project Vulcan),要求研發一款6管、最大射速7,200rpm的空用機砲,成為火神砲稱呼的由來。在19世紀時多管機砲採用人力轉動作為槍械動力來源,而20世紀的飛機上則使用渦輪噴射發動機產生足夠槍枝轉動的電力,此設計比氣體後座推進更加可靠。 1949年,GE完成原型機砲T45,使用15公厘(0.6英吋)子彈,地面測試的初步射速是2,500rpm,GE在1950年時呈報了十具.60口徑的T45 A型原型機砲給軍方評估,該型射速已提高到4,000rpm。1952年時又追加了33具T45 C型原型機砲,口徑有.60英吋,20mm(T171)與27mm(T150)多種不同選擇。在經過非常久的測試過程後,軍方決定選擇T171型20mm砲作為存續款式繼續發展下去,並且在1956年時正式被美國陸軍制定為標準系統。 在火神砲的許多應用方式中,一個著名的例子就是在越戰時,陸軍常臨時將M61安裝於M113裝甲運兵車上作為固定武裝。而同款武器的空軍用版本,則賦予M61「火神」的代號。 運用 M61火神式機砲的六根槍管在每轉一圈的過程中只需輪流擊發一次,因此無論是產生的溫度或造成的磨蝕,都能限制在一最小程度內。且因為是六管輪動發射,可做到每秒鐘高達100發的高速射擊,給予戰機駕駛在瞬間以最大火力擊殺對手的能力。根據這個特性,M61主要被用於短程(低於2000呎,約600公尺)的空對空射擊用途,彌補在這個範圍內因為距離太短、應變時間不足而無法使用空對空飛彈等較複雜裝備的缺陷。雖然,對地面目標的掃射也被列為M61的次要用途,但實際上其作用效果有限,並不是很常被用到的一種功能。 在彈頭選擇上,M61可以採用練習用的空包彈、API穿甲燒夷彈、與HEI等不同選擇。
Ammunition)。 歷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代,當時美軍的戰鬥機或轟炸機都是配備老舊的白朗寧M2 .50(英吋)口徑重機槍,最大射速約為1200rpm,射速甚至還比不上早在1860年代就已開發出來的加特林機槍(Gatling Gun)。為了改善這問題,美國陸軍軍械兵在1946年時決定重新啟用被封存了一段時間的加特林理論,著手開發一種射速可以超過6000spm的高速火砲系統,並希望能透過多根砲管迴轉方式同時達到高速射擊時降低槍管溫度與減少磨蝕的目標。 1946年6月,主力軍品商奇異(GE)承包到這項開發計畫並且將其命名為「火神計畫」(Project Vulcan),要求研發一款6管、最大射速7,200rpm的空用機砲,成為火神砲稱呼的由來。在19世紀時多管機砲採用人力轉動作為槍械動力來源,而20世紀的飛機上則使用渦輪噴射發動機產生足夠槍枝轉動的電力,此設計比氣體後座推進更加可靠。 1949年,GE完成原型機砲T45,使用15公厘(0.6英吋)子彈,地面測試的初步射速是2,500rpm,GE在1950年時呈報了十具.60口徑的T45 A型原型機砲給軍方評估,該型射速已提高到4,000rpm。1952年時又追加了33具T45 C型原型機砲,口徑有.60英吋,20mm(T171)與27mm(T150)多種不同選擇。在經過非常久的測試過程後,軍方決定選擇T171型20mm砲作為存續款式繼續發展下去,並且在1956年時正式被美國陸軍制定為標準系統。 在火神砲的許多應用方式中,一個著名的例子就是在越戰時,陸軍常臨時將M61安裝於M113裝甲運兵車上作為固定武裝。而同款武器的空軍用版本,則賦予M61「火神」的代號。 運用 M61火神式機砲的六根槍管在每轉一圈的過程中只需輪流擊發一次,因此無論是產生的溫度或造成的磨蝕,都能限制在一最小程度內。且因為是六管輪動發射,可做到每秒鐘高達100發的高速射擊,給予戰機駕駛在瞬間以最大火力擊殺對手的能力。根據這個特性,M61主要被用於短程(低於2000呎,約600公尺)的空對空射擊用途,彌補在這個範圍內因為距離太短、應變時間不足而無法使用空對空飛彈等較複雜裝備的缺陷。雖然,對地面目標的掃射也被列為M61的次要用途,但實際上其作用效果有限,並不是很常被用到的一種功能。 在彈頭選擇上,M61可以採用練習用的空包彈、API穿甲燒夷彈、與HEI等不同選擇。
美軍最早在越戰時期採用,AC-47因此被稱作「噴火神龍」(Puff, the Magic Dragon),亦裝備在直升機上;後來更多的軍用載具(如:悍馬車)都配備了M134。 具体结构 具体结构方面以美国陆军M134型速射机枪为例,采用回转联动装置,组件包括一台驱动电机、六个枪机部件、六个可移动的枪机轨道、枪管套管部件、后部枪支架、六根枪管、枪管夹持部件、保险部分、套管盖和二个快速释放销。因为转动部分在固定套管盖内,枪机部件和套管盖主凸轮轨道随动,引起枪机部件随着移动轨道往复移动,击发弹药。每个枪管被固定安装在枪管夹具部件中和枪机部件成一直线,在一台电机驱动下转动。基本尺寸:长度29.5英寸,重量35磅,有效射程1,500米。该机枪若以3,000发/分钟射速在1秒钟内水平面±45度扫射,则在200米距离上每间隔3.14米,便命中一发子弹。采用北约组织的7.62毫米口径标准弹药,包括M59、M80实心弹(Bali)、M60高能试验弹(HP)、M6l穿甲弹(AP)、M62曳光弹、M63训练弹。M134型可靠性(MRBF)为250,000发,寿命600,000发,每根枪管寿命10,000发,散布为6.5密位(80%的命中数)。 运转原理 M134采用加特林机枪的原理,用电动机带动六根枪管旋转,在每根枪管回转一圈的过程中,它所对应的枪机则在和枪管一起旋转的旋转体上的导槽内作往复直线运动,依次进行输弹入膛、闭锁、击发、退壳、抛壳等一系列动作,所以射速极高。虽然高速旋转的枪管会因离心力的作用导致射击散布增大,但射速高、火力强这两点能弥补精度的不足,反而使得M134成为一种十分有效的杀伤集团有生目标的武器。此外,由于射速是由直流电动机(28伏)的转速来确定的,所以只要改变电流大小,就获得从300发/分到6,000发/分之间的任意一个射速,但在大多数情形下,M134的射速一般只设置到2,000发/分至4,000发/分的范围内。 供彈系統 M134的脱链供弹机结构十分复杂,其供弹动作是在旋转体的带动下完成的,脱链方式为纵向直推。供弹机的主要部件有脱链转轮、输弹轮等。脱链转轮由旋转体通过齿轮带动而回转,两者的转速比是6:7。输弹轮上有7个容弹槽。导板固定在机匣上,它是一个重要的零件。其作用是使枪弹准确地从供弹机进入旋转体并置于拉壳钩槽内,它的另一个作用是在枪弹击发以后使弹壳脱离旋转体,以完成抛壳动作。弹链通过柔性输弹道进入脱链供弹机。如果输弹道较长(1.5米以上),或是曲率半径太小,则通常会在弹箱上再装一个输弹助推电动机。 工作过程 首先闭合总电源开关,然后按压握把上的击发按钮。通电后,电机运转,通过齿轮传动,旋转体和六根枪管一起作旋转运动。同时,旋转体后齿轮带动供弹机齿轮转动。 每个枪机都随着旋转体转动,同时由于各枪机的滚轮都受机匣内表面的曲线槽的约束,于是它们又沿着各自在回转体上的导槽作前后直线运动,从而完成一系列动作。各枪机依次从导板端部获取一发枪弹,而后枪机滚轮沿曲线槽向前运动,推弹入膛。在机体上的闭锁斜面的作用下,机头回转闭锁。与此同时,击针尾端的曲拐状突起则受旋转体中S形击发导槽的限制,使击针处于待发状态(击针簧被压缩)。当枪机随旋转体转至正上方位置(12点钟位置)时,机头完成闭锁,击针曲拐状突起从S形导槽中解脱,击发枪弹。 机匣内表面曲线槽的前部有一段直槽,枪机在这段直槽内运动时,一直保持闭锁状态,即枪机只随旋转体转动,而不能开锁和后退,由此起到击发后的机械保险作用。 当枪机滚轮越过曲线槽的直槽段之后,就进入了曲线槽的反向部分,机体后退,带动机头回转开锁。而后整个枪机带动弹壳后退,完成抽壳出膛的动作。枪机后退的同时,仍随旋转体旋转。当转至下方位置时,导板使弹壳脱离旋转体,弹壳随之向下抛出。 至此,一个枪机就完成了360°的自动循环,并准备获取另一发枪弹。六个枪机依次重复上述动作。 存在问题 M134的主要存在问题有以下几点: 耗弹量极大; 枪管升温问题突出。由于枪管较轻(比一般重机枪的枪管还要单薄),射速又高,因此容易出现枪管温升过高而破损的事故,甚至会危及飞机本身的安全。为此,后来在枪上加装了红外警报器,在枪管温升过高时即自动停射; 虽然该枪故障率甚低(<0.001%),但勤务性却远不如一般武器。其原因主要是结构复杂、分解结合相当困难,所以一旦出现故障,就难以及时排除。从体积和重量上来说,一挺M134比六挺同样口径的单管机枪要小,重量也轻,但它所配用的外部电源、控制系统、容弹及输弹系统等却相当庞大,因而大大限制了该枪的使用范围。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 M134每根枪管的壽命大概是30000发子弹,虽然很高,但是M134射速过快(3000~6000发/分钟),所以很快就要更换枪管。 衍生型 使用國 流行文化 迷你砲機槍同時出現在多個電影和電腦遊戲裡,較著名的例子有《-{zh-hk:未來戰士續集;zh-cn:终结者2:审判日;zh-tw:魔鬼終結者2;}-》和《-{zh-hk:廿二世紀殺人網絡;zh-cn:黑客帝国;zh-tw:駭客任務;}-》。《-{zh-hk:未來戰士續集;zh-cn:终结者2:审判日;zh-tw:魔鬼終結者2;}-》中的T-800拿著手攜版M134對警車射擊,而且沒有造成任何傷亡。而《-{zh-hk:廿二世紀殺人網絡;zh-cn:黑客帝国;zh-tw:駭客任務;}-》中的尼歐控制直升機上的M134對莫菲斯所在的樓層射擊,而且乘亂救出莫菲斯。 受流行文化誤導,很多人都认为迷你砲機槍或其衍生型号可以单兵携行并能在战场上產生毁灭性的压-{制}-作用。但事实上迷你砲機槍无论是从重量上(枪体+电机>30kg)还是火力持续性上(4,000发的弹箱只能持续扫射约40秒)都不是现实当中真正适合单兵使用的武器。而在各電影中登場的手攜型M134都只是經過特別改裝的道具,在現實中並未被生產,更未有被任何國家所採用。不過就存在著用於生存遊戲的輕彈氣槍版本。 以下是出現過迷你砲機槍身影的作品: 電影 1985年—《第一滴血續集》:安裝於UH-1直升機上,在攻進戰俘營地時由主角約翰·藍波(席維斯·史特龍飾演)以機上的自動發射系統使用,其後亦由一名救出的美國戰俘在機上用以反擊蘇聯敵機的機槍手。 1987年—《鐵血戰士》 1991年—《-{zh-hk:未來戰士續集;zh-cn:终结者2:审判日;zh-tw:魔鬼終結者2;}-》:型號為M134手攜型,於沙漠的地下軍火庫取得,由終結者T-800(阿諾德·施瓦辛格飾演)在大樓上用以零傷亡的方式壓制警察,期後在子彈耗盡後扔棄。 1999年—《-{zh-hk:廿二世紀殺人網絡;zh-cn:黑客帝国;zh-tw:駭客任務;}-》:安裝於上,由主角湯瑪斯“尼奧”·安德森(基努李維飾演)從特別探員手上拯救莫菲斯(勞倫斯·費許朋飾演)期間所使用。 2001年—《-{zh-hk:黑鷹十五小時;zh-cn:黑鹰坠落;zh-tw:黑鷹計劃;}-》:安裝在美軍的UH-60黑鷹直升機上,並曾用於掃蕩地面的民兵。 2003年—《-{zh-hk:未來戰士3:殲滅者TX;zh-cn:终结者3:机器的崛起;zh-tw:魔鬼終結者3;}-》:安裝在T-1機械人上,其中一挺由T-850(阿諾德·施瓦辛格飾演)手動操作使用。 2009年—《特種部隊:眼鏡蛇的崛起》:型號為M134手攜型,由赫塞爾·達爾頓「重砲」(艾德瓦利·亞肯努耶-阿嘉巴傑飾演)所使用。 2009年—《-{zh-hk:未來戰士2018;zh-cn:终结者2018;zh-tw:魔鬼終結者:未來救贖;}-》:由T-600和T-800所使用,亦有安裝於人類反抗軍的HH-60G「鋪路鷹」直升機和其他載具上。 2010年—《-{zh-hk:鐵血戰士S;zh-cn:新铁血战士;zh-tw:終極戰士團;}-》:型號為M134手攜型,由隷屬於阿爾法特種部隊的尼古萊(奥列格·塔克塔羅夫飾演)所使用。 2012年—《-{zh-hk:海豹突擊隊;zh-cn:勇者行动;zh-tw:海豹神兵:英勇行動;}-》:型號為GAU-17/A,安裝在小艇上並由美國海軍的隊員在支援海豹突擊隊期間所使用。 2013年—《白宮末日》:型號為M134,安裝在美國特勤局的GMT900XL雪佛蘭反突擊車裡面,可以推到車頂掃射使用。 2013年—《紅翼行動》:型號為GAU-17/A,安裝在MH-60G「黑鷹」直升機和MH-60T「松鴉鷹」直升機上。 2014年—《-{zh-hk:轟天猛將3; zh-tw:浴血任務3; zh-cn:敢死队3;}-》:型號為M134手攜型(有別於其他電影出現的M134手攜型),由海爾·凱撒(泰瑞·克魯斯飾演)所使用。 2015年—《-{zh-hk:國定殺戮日:全民瘋殺; zh-tw:國定殺戮日:無法無天; zh-cn:人类清除计划2:无政府状态;}-》:裝有紅點鏡,固定於槍架上並由「老爹」(傑克·康利飾演)所使用。 2015年—《戰狼》:型號為M134手攜型,由僱傭兵“狂牛”(凱文·李飾演)和犯罪集團主腦敏登(倪大紅飾演)所使用。 2015年—《玩命關頭7》:型號為M134手攜型,最初由賈康迪的軍隊安裝於無人機上使用,美國外交安全部門探員賀斯·哈柏(Luke Hobbs,-{zh-cn:巨石强森; zh-tw:巨石強森; zh-hk:狄維莊遜;}-飾演)將無人機擊毀後被其奪取。 2015年—《侏羅紀世界》:由樂園實際擁有者賽門·馬斯拉尼(伊凡·卡漢飾演)所駕駛的直升機上另外加裝使用,用來獵殺意外逃走的帝王暴龍,但最後與直升機一起被翼龍撞擊後墜毀。 2016年—《賭城風雲III》:型号为M134手携型,由高菲(李宇春饰演)于地下仓库中缴获使用,奇怪的未安装任何弹带就能射击。 2016年—《-{zh-cn:人类清除计划3:大选年; zh-tw:國定殺戮日:大選之年; zh-hk:國定殺戮日:大選狂屠;}-》:安裝於新納粹傭兵部隊的直升機上。 2016年—《-{zh-hans:会计刺客; zh-hk:暗算; zh-tw:會計師;}-》:克利斯丁·沃夫(班·艾佛列克飾演)家裡裝有M134,後來被美國聯邦調查局探員搜了出來。 2017年—《-{zh-cn:王牌特工2:黄金圈; zh-hk:皇家特工:金圈子; zh-tw:金牌特務:機密對決;}-》:型號為固定型和手攜型,由罌粟·亞當斯的手下所使用。 電子遊戲 《俠盜獵車手系列》 《惡靈古堡》系列 《-{zh-hans:孤岛惊魂; zh-hant:極地戰嚎;}-》系列 《-{zh-hans:英雄萨姆; zh-hant:重裝武力;}-》系列 2005年—《-{zh-hans:战地; zh-hant:戰地風雲;}-2》 《-{zh-hans:使命召唤; zh-hant:決勝時刻;}-》系列的《現代戰爭》系列三部曲: 2007年—《-{zh-hans:使命召唤4:现代战争 ; zh-hant:決勝時刻4:現代戰爭;}-》及重製版:型號為GAU-17/A。戰役模式之中安裝在英國陸軍特種空勤團乘搭的UH-60黑鷹直升機上,並於“Heat”關卡中由主角約翰·“索普”·麥克塔維什中士所操控。 2009年—《-{zh-hans:使命召唤:现代战争2; zh-hant:決勝時刻:現代戰爭2;}-》及重製版:型號為GAU-17/A。戰役模式之中安裝在悍馬車及上,並由美國陸軍第75遊騎兵團、141特遣隊、俄羅斯極端民族主義黨武裝力量及暗影連所使用。在特定關卡能夠由第75遊騎兵團所屬的玩家角色,約瑟夫·艾倫列兵和詹姆斯·拉米雷斯列兵所操控。另外,聯機模式某些地圖之中亦有以固定武器的形象登場,同時遊戲內的哨兵槍(Sentry Gun)亦是以迷你砲為藍本。 2011年—《-{zh-hans:使命召唤:现代战争3; zh-hant:決勝時刻:現代戰爭3;}-》:型號為GAU-17/A和M134。GAU-17/A在戰役模式之中安裝在UH-60黑鷹直升機及M1A1艾布蘭主戰坦克上,並在部份關卡中能夠由三角洲部隊合金分隊所屬的玩家角色德里克·弗羅斯特·威斯布魯克所操控;M134在戰役模式和生存模式之中安裝在上,並由英國陸軍和俄羅斯極端民族主義黨武裝力量所使用。此外,遊戲內的哨兵槍也是以GAU-17/A作藍本。 2007年—《穿越火线》:型号为M134手携型,命名为“加特林机关枪”,使用150发输弹带供弹,在商城内以CF点作时限贩卖以及新创建角色赠送永久,奇怪的以右手握持提把及左手握持扳机握把。拥有多种改型。 2007年—《-{zh-hans:反恐精英; zh-hant:絕對武力}-Online》:型號為M134手攜型,以200發輸彈帶供彈,但射速和殺傷力都比起真槍要低。韓國版命名為M134,港台地區於2009年6月30日推出,命名為「火神機槍」;中國大陸地區已於2009年7月1日推出,命名為「终结者」。另外亦有多種改進版型: M134聖誕限定版:為M134的聖誕版本,槍身部份位置被改成紅色和加上聖誕裝飾。港台地區於2009年12月22日推出,命名為「聖誕限定版火神機槍」;中國大陸地區已於2009年12月23日推出,命名為「聖诞限定版终结者」。 M134 Predator:為M134的加強版,擁有空轉槍管的能力,使用中按滑鼠右鍵不放可以-{zh-hans:枪管待机预热旋转; zh-hant:持續暖機;}-,使用紫色槍身。港台地區於2011年8月9日推出,命名為「真·火神機槍」;中國大陸地區已於2011年8月10日推出,命名為「终结者EX」。 M134 Vulcan:為M134的英雄版,具有8根槍管,輸彈帶供彈量增至300發,使用紅黑兩色槍身,按滑鼠右鍵為B模式:超快速射擊,但會過熱。港台地區於2015年6月30日推出,命名為「超·火神機槍」;中國大陸地區已於2015年7月1日推出,命名為「英雄M134」。 2007年—《-{zh-hans:军团要塞; zh-hant:絕地要塞;}-2》:為手攜型,由Heavy(重裝兵)所使用。 2007年—《-{zh-hans:武装突袭;
zh-hant:絕地要塞;}-2》:為手攜型,由Heavy(重裝兵)所使用。 2007年—《-{zh-hans:武装突袭; zh-hant:武裝行動;}-》 2008年—《-{zh-hans:战地:叛逆连队; zh-hant:戰地風雲:惡名昭彰;}-》:安裝於UH-60黑鷹直升機上。 2008年—《-{zh-hans:辐射; zh-hant:異塵餘生;}-3》 2008年—《-{zh-hans:求生之路; zh-hant:惡靈勢力;}-》:以固定机枪之姿出现,连续射击过久会出现过热现象,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方可重新射击。 2009年—《-{zh-hans:求生之路; zh-hant:惡靈勢力;}-2》:只出现于1代战役。以固定机枪之姿出现,连续射击过久会出现过热现象,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方可重新射击。 2010年—《-{zh-hans:使命召唤:黑色行动; zh-hant:決勝時刻:黑色行動;}-》:在戰役模式、聯機模式及殭屍模式之中以「死亡機器」(Death Machine,為M134手攜型)的形象登場,載彈量999發(聯機模式為499發),無法重新裝填,於戰役模式時奇怪地出現在「Vorkuta」關卡的蘇聯勞改營當中並由主角亞歷克斯·梅森所使用;聯機模式時為連殺獎勵武器。另外,當玩家使用了「直升機槍手」(Chopper Gunner)連殺技能時,方可控制直升機上的M134以用作攻擊地上目標,而遊戲内的哨兵槍也是以M134作原型。 2010年—《-{zh-hans:合金装备 和平行者; zh-hant:潜龍諜影 和平先驅;}-》:命名為M134,載彈數為250發,只有一個彈匣。 2010年—《-{zh-hans:细胞分裂:断罪; zh-hant:縱橫諜海:斷罪;}-》 2010年—《榮譽勳章》:單人模式時安裝於CH-47 契努克運輸機上,發射曳光彈,於“拯救拯救者”關卡當中能夠由玩家角色但丁·亞當斯所操控,會因槍管過熱而暫時無法使用。 2010年—《-{zh-hans:战地:叛逆连队2; zh-hant:戰地風雲:惡名昭彰2;}-》:安裝於UH-60黑鷹直升機上。 2010年—《特種部隊Online》:於殭屍模式上線後推出手持式M134,彈匣為150發,共2個彈匣。 2011年—《-{zh-hans:战地; zh-hant:戰地風雲;}-3》 2012年—《-{zh-hans:使命召唤:黑色行动; zh-hant:決勝時刻:黑色行動;}-II》:型號為M134手攜型,在戰役模式及僵尸模式中均有出現,命名為「迷你炮」,戰役模式中需通過完成「審判日」(Judgement Day)關卡挑戰5個以上方可解鎖,沒有任何可使用改裝。另外固定版本也安裝於友軍的直升機上。 2012年—《-{zh-hans:荣誉勋章:战士; zh-hant:榮譽勳章:鐵血悍將;}-》:型號為GAU-17/A,出現於單機模式並安裝於友方的武裝直升機上,發射曳光彈。在菲律賓巴西蘭島行動期間由“樹樁”(Stump)在機上為友軍提供火力援助時所操控,會因槍管過熱而暫時無法使用。 2012年—《战争前线》:型号为M134手携型,枪口使用红色涂装,命名为“M134-A2火神迷你炮”。使用600发输弹带供弹,无后备弹药。为步枪手专用武器,无法进行瞄准,且没有任何可改装配件。 2013年—《-{zh-hans:收获日; zh-hant:劫薪日;}-2》:型號為M134手攜型,可裝塡750發子彈。Death Wish難度或以上出現的Minigun dozer亦使用此武器。 2013年—《-{zh-hans:使命召唤:幽灵; zh-hant:決勝時刻:魅影;}-》 2013年—《-{zh-hans:战地; zh-hant:戰地風雲;}-4》:安裝於UH-1Y毒液直升機、運輸直升機和快艇上作為固定武器。 2013年—《-{zh-hans:武装突袭; zh-hant:武裝行動;}-3》:安装于载具上作为固定武器,但是在部分载具上被修改为6.5mm口径,并称为“Minigun”。原口径安装的载具有WY-55运输直升机、AH-9轻型直升机;修改了口径的有:快艇(北约版本)、UH-80运输直升机、PO-30运输直升机、Qilin轻型突击车。 2015年—《-{zh-hans:战地:硬仗; zh-hant:戰地風雲Hardline;}-》:安裝於直升機、車輛和快艇上作為固定武器。 2018年—《Surviv.io》中出現,不知為何後方把手不見了。 2018年一《絕地求生M》:於破曉生還2、至暗之夜中擊敗殭屍來獲得;在火力全開模式中隨機生成。 2019年—《-{zh-hans:使命召唤:现代战争; zh-hant:決勝時刻:現代戰爭;}-》:為M134手攜型,命名為“迷你砲”,載彈量320發,無法重新裝填。主要由重裝盔甲所使用。另外,M134亦以遙控哨兵槍的形象登場。 2020年—《決勝時刻:黑色行動冷戰》:戰役模式時於越戰關卡中安裝在美軍的直升機上作為固定武器,在越戰回憶關卡中能夠由主角“鈴”所操控。使用聯機模式的連殺獎勵“直升機槍手”時也會由玩家控制友方直升機上的迷你砲。另在聯機模式和殭屍模式中亦作為“死亡機器”的手攜武器登場。 2022年—《決勝時刻:現代戰爭II 2022》:為M134手攜型,命名為“迷你砲”,主要由重裝盔甲所使用。 動畫 2006年—《-{zh-hans:黑礁; zh-hant:企業傭兵;}-》:型號為M134手攜型,由償金獵人所使用。 2012年—《軍火女王》:在第一季第六話中登場,由雷姆和毛於船上攻擊索馬里海盗及其武裝直升機時所使用。 2014年—《黑色子彈》:型號為M134手攜型,於第六話由蒂娜·斯普萊特所使用。 2014年—《刀劍神域II》:型號為M134手攜型,由Gun Gale Online(GGO)玩家“貝西摩斯”所使用。 2015年—《絕命制裁X》:型號為M134手攜型,由柩小夜所使用。 参考资料 參見 方陣近迫武器系統 GShG-7.62加特林機槍 CS/LM12型转管速射机枪 XM214微型砲機槍 外部連結 —1985 Patent of a Minigun —DeGroat Tactical Armaments; new production M134 —Dillon Aero; new production M134 —Exploded diagrams and specifications —Garwood Industries; new production M134 —GAU-17 info at NavWeaps.com —Specs on a variety of minigun models —The M134 Minigun in film at the Internet Movie Firearms Database —Video
為對付重型轟炸機、船艦、戰甲車輛等重裝甲目標而特化的大型航炮,二次大戰中後期由日本、德國開始廣泛應用,截擊盟軍強大的戰略轟炸機或支援陸軍行反裝甲任務,口徑多不小於30毫米、其他有37、50、57甚至75毫米不等,因搭載火炮增大,載具從戰鬥機到轟炸機都有,儘管大口徑炮威力十足,但體型笨重、低射速和稀少備彈量是其致命傷,開火時的劇烈後座力也令搭載機難以瞄準、命中率低落。 30毫米炮在上述威力與弱點間取得良好平衡,故至今仍為多國使用中,更大型航炮則已多數匿跡,不過美國由C-130運輸機改裝成的AC-130空中砲艇裝備40毫米波佛斯機炮與20或25毫米多管機炮,H、U和J型更擁有空前105毫米榴彈炮,AC-130在過去越南至索馬利亞等各戰役中,用於低強度戰場的長時間定點武力投射或地面支援,表現不俗,僅越戰就總計擊毀超過10,000輛敵軍車輛,證明看似古董的大口徑航炮在一定條件配合下,依然能在今日戰場上發揚持久、猛烈的壓制火力。 安裝方式 空用槍械的安裝方式分成固定與活動兩類。 固定式安裝絕大多數是朝向飛機的前方或者是後方射擊,安裝的位置包含機鼻,機翼,機身兩側等地方。
為對付重型轟炸機、船艦、戰甲車輛等重裝甲目標而特化的大型航炮,二次大戰中後期由日本、德國開始廣泛應用,截擊盟軍強大的戰略轟炸機或支援陸軍行反裝甲任務,口徑多不小於30毫米、其他有37、50、57甚至75毫米不等,因搭載火炮增大,載具從戰鬥機到轟炸機都有,儘管大口徑炮威力十足,但體型笨重、低射速和稀少備彈量是其致命傷,開火時的劇烈後座力也令搭載機難以瞄準、命中率低落。 30毫米炮在上述威力與弱點間取得良好平衡,故至今仍為多國使用中,更大型航炮則已多數匿跡,不過美國由C-130運輸機改裝成的AC-130空中砲艇裝備40毫米波佛斯機炮與20或25毫米多管機炮,H、U和J型更擁有空前105毫米榴彈炮,AC-130在過去越南至索馬利亞等各戰役中,用於低強度戰場的長時間定點武力投射或地面支援,表現不俗,僅越戰就總計擊毀超過10,000輛敵軍車輛,證明看似古董的大口徑航炮在一定條件配合下,依然能在今日戰場上發揚持久、猛烈的壓制火力。 安裝方式 空用槍械的安裝方式分成固定與活動兩類。 固定式安裝絕大多數是朝向飛機的前方或者是後方射擊,安裝的位置包含機鼻,機翼,機身兩側等地方。 活動式安裝又可以分成可以小角度改變的槍架與能夠涵蓋大角度範圍的槍塔。小角度的槍架通常以人力控制射擊的方向,譬如安裝在攻擊機或者是輕型轟炸機後座的機槍,B-17轟炸機機身兩側的機槍以至機腹的球型槍塔等等都是。 大角度的槍塔或者是炮塔可以是人力,電力或者是液壓驅動,改變射擊的方向和角度。這種設置在中大型的轟炸機上比較常見。 空用機槍及機炮
竹塹古文書。 十八羅漢渡江圖 。 淡新檔案 。 淡水廳築城案卷。 飲食文化 新竹市為北台灣的古城,亦有「風城」的封號。美食主要以台菜為主(新竹都城隍廟周邊代表),融合各地外省菜系以及客家菜。當地著名的特產小吃包括有:新竹貢丸 、米粉、肉圓、蚵仔煎、粄條、牛肉麵、小籠包等。小吃多數集中在城隍廟與市區一帶北門街商圈,其他小吃則散布於各夜市如: 樹林頭夜市、虎林夜市、清大夜市等。 體育 新竹市立體育場內的設施以田徑場、自由車場,及中正棒球場為代表。新竹市立田徑場自民國43年以來多次舉辦省運動會、區運動會,及市運動會;因看台建物老舊,有鋼條裸露及排水不佳、積水不退等問題,於2020年完成看台及周邊圍牆拆除,新竹市立自由車場則為北部地區唯一符合國際標準的自由車競賽場地;而新竹市立中正棒球場原計畫命名為「新竹市立王貞治紀念棒球場」在1976年落成啟用,並預計邀請王貞治蒞臨球場落成及銅像揭幕典禮,唯總統蔣中正於興建期間過世,球場便順勢改名為「新竹市立中正棒球場」。2017年行政院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預計來進行「新竹市棒球場拆除重建計畫」,將原有的比賽場地重建整平、並強化排水設施,新場地救援投手練習區將不設在界外區,而是專屬牛棚、而且增加復健室,隨著內野觀眾席的重建,移動內野燈柱至觀眾席後排,減少燈柱擋住觀看視線的情形,並增設外野LED記分板,惟左右外野全壘打牆離本壘距離由原先330英呎縮短為325英呎。2019年,味全龍球團宣布自從2022年開始至2037年為止主埸將位於新竹中正棒球場。 除此之外,新竹市立體育場還包含一個體育館(內有標準籃球場及羽球場)、四個網球場、兩個游泳池、香山綜合運動場、多功能競技館、棒壘球場暨網球場等多項運動設施。 教育 新竹市為北臺灣重點教育中心之一,目前擁有大專院校5所,分別為國立清華大學、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中華大學、玄奘大學、元培醫事科技大學等五校。其中「國立清華大學」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已納入中華民國教育部邁向頂尖大學計畫為政府重點發展大學。公私立高級中等學校12所,分別有國立新竹高級中學、國立新竹女子高級中學、國立新竹科學園區實驗高級中等學校、新竹市立建功高級中學、新竹市立成德高級中學等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五校,國立新竹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國立新竹高級商業職業學校、新竹市私立世界高級中學等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三校,以及新竹市立香山高級中學、新竹市私立光復高級中學、新竹市私立天主教磐石高級中學、新竹市私立曙光女子高級中學等普通高中及技職類科兼辦的綜合型高級中等學校共四校,共十二校。其他公私立教育機構計有12所國民中學、33所國民小學、1所幼兒園。 醫療與福利 醫療資源 竹竹苗區域醫院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馬偕醫療財團法人新竹馬偕兒童醫院 區域醫院 區域醫院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 2015.12.01 通過衛福部認證 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 2015.08.21 通過內政部認可 擴建湳雅院區5.2公頃( 生技醫療研發中心暨竹苗 醫學中心)。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馬偕醫療財團法人新竹馬偕紀念醫院 地區醫院 新竹國泰綜合醫院 南門綜合醫院 國軍桃園總醫院新竹分院 公立診所 國立清華大學附設診所 市民卡 新竹市市民卡是台灣首次整合市政建設發行之悠遊卡。設籍新竹市之市民可免費申請市民卡,作為市民身分識別,具有交通、文化、健康及社會福利等市政服務功能。 交通 機場 新竹機場開闢於日治時期,為軍用機場,可利用驛前大道(今中正路)直通新竹火車站---城市軸線,目前為中華民國空軍新竹基地的一部份。1998年元旦開放為軍民兩用,有7家航空業者服務,但同年因國華航空自新竹起飛,預定飛往高雄之航班因機件故障墜毀,而於9月起停止民航。地方近年則有希望重啟新竹機場民航服務的呼聲,以提供新竹居民與竹科廠商飛行兩岸與區域國際航線的客貨運服務。 鐵路 臺鐵 新竹車站位於新竹市區的中心,與新竹科學園區距離2公里,桃竹苗生活區之區間的通勤多仰賴鐵路運輸。新竹市的鐵路最早可追溯到清末,當時的鐵路由雞籠通車至新竹。日治時期,縱貫鐵路由新竹繼續向南興築,並自新竹驛開闢支線西北向新竹機場、東向竹東(後來的內灣線),使新竹車站取代北門街成為新竹城市的中心,成為新竹地區的交通樞紐。配合台鐵捷運化政策,內灣線新竹市段全數高架化,也新增三座通勤車站,促使沿線的新竹科技特定區和關埔重劃區得到更好的發展,也讓新竹市民能更快速、便利的到達高鐵車站。未來更在研議新竹市區鐵路地下化的方案,希望藉由鐵路地下化,改善市區道路容易壅塞的問題,並帶動新竹市區高度發展,打通東西兩邊市區的交通,鐵路兩側市區得到平衡的發展,藉由延續前站高度的商業發展,達成行政院提出的新竹後站都市更新案的目標-時尚購物中心。 公車 市區公車 新竹市連接18鄉鎮的大眾運輸主要為公共汽車,有諸多班次和路線,以新竹車站為中心往復行駛,服務學生以及老年人為主,其中以藍1區和藍15區的運輸機能較發達,其他路線車次甚少,路線主除了綠線、50路~53路、81路、83路及182路外皆由新竹客運行駛,全票15元 半票8元。 城際客運 市郊及鄰近18鄉鎮城際間的運輸由新竹客運、中壢客運和苗栗客運營運,由新竹市區通往新竹縣、桃園市與苗栗縣。 與城區的客運相比,行經國道的長途客運則相當發達,班次頻繁,中山高新竹交流道附近平均三分鐘就有一班。大多來往於新竹至台北,目前於新竹提供服務的客運公司有:新竹客運、苗栗客運、中壢客運、台中客運、三重客運、統聯客運、豪泰客運、和欣客運、阿羅哈客運、國光客運、亞聯客運、日豪客運,到其他縣市相當的方便。目前國道客運皆已全數移至2016年啟用的新竹轉運站內營運,改善以往火車站前的交通混亂。 園區免費專車 新竹科學工業園區有免費專車維持園區內的大眾運輸。 自行車 新竹市擁有的新竹市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為YouBike微笑單車,2016年5月啟用,截至2017年6月8日共有37個站點。 海運 新竹市現有漁港包括新竹漁港與海山漁港,無工商業貨物運輸,主要功能為近海漁業及觀光遊憩。 爭取新竹港規劃為「觀光科技港」,已完成可行性評估。新竹港內將劃設部分陸域與泊地,作為「客貨運專用區」,先行試航,中長期規劃南側以BOT方式闢建觀光科技港,成為竹科專用港及台中港輔助港。距離中國大陸最近的縣市,約68海里,從新竹搭船到平潭約僅兩小時。新竹漁港規劃為商港,緣於竹科產業及台商需求。 新竹漁港前身為南寮漁港,1981年動工改建,於1991年完工啟用。可以容納50噸級漁船600艘,150噸級漁船可以全天候進出漁港,為台灣西北部地區最優良之避風港。海山漁港位於香山區海山漁村,天然條件稍差。新竹市現有動力船筏133艘,其中動力舢板32艘;20噸以下漁船48艘;20至50噸漁船32艘,50噸級以上漁船21艘。 公路 國道 國道一號中山高速公路 新竹交流道 :位於東區,公道五路、光復路(縣道122號、縣道117號共線)、新安路,鄰近新竹科學園區、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就近可接慈雲路經國大橋(縣道117號)到竹北市。連絡新竹市區、竹北市、竹東鎮 國道三號福爾摩沙高速公路。 茄苳交流道:位於香山區,五福路(縣道117號)、茄苳景觀大道,鄰近中華大學、玄奘大學、元培醫事科技大學與香山客運站。 香山交流道:位於香山區與竹南鎮交界,中華路(台1線),連絡新竹市區、竹南鎮、頭份市。 省道 新竹市的公路建設長期受到省政府及中央政府的漠視,以致於現有省道多為南北向通過性質,而無以新竹市為中心規劃之公路建設,如歷史悠久的縣道122號南清公路,亦只是縣道等級。 台1線:南北向之重要幹道,貫穿市中心位置,路線大致與縱貫鐵路平行,往北可達竹北、湖口等地,往南可至竹南鎮、頭份市等地。 台13線 台15線 台61線:浸水橋以北未定,暫以台15線代替 台68線:由市區北緣通過,可連結新竹市區到南寮、新竹科學園區、芎林、竹東等地的交通。 縣道 縣道117號(23~42.5K):經國橋交流道23.35K(台68線)→新竹科學園區25.4K(與縣道122號共線起點)→新竹交流道25.9K→新竹公園27.8K(與縣道122號共線終點),轉南大路往南→明湖路口32.1K→柴橋路口33.7K,續接香山區茄苳交流道(國道三號)35.85K(茄苳景觀大道)→五福路二段路口36.4K→內湖42.363K(終點,台1線岔路,中華路六段與五福路一段路口) 縣道122號(0~11.5K):起點在北區的南寮,通過新竹市區,在東區的關東橋往東進入竹東。主要由東大路與光復路組成。是連絡竹東與新竹市的要道。 自行車道 目前新竹市自行車道主要以遊憩型為主,最著名的案例即為十七公里海岸風景區的新竹海八景自行車道的佈設,每每假日吸引無數遊客前往旅遊。未來亦將以新竹為中心向南北擴大路線,佈設頭前溪沿岸的自行車路網。 至於通勤型自行車道,由於新竹市區路幅較小,目前尚未出現。未來將隨著綠園道的規劃,人行道的拓寬,將規劃數條自行車道,建構完善的綠色通勤路網。 休閒旅遊 藝文設施 新竹市美術館 新竹241藝術空間 新竹市鐵道藝術村 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 新竹市文化局演藝廳 竹師藝術空間 黑蝙蝠中隊文物陳列館 被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列入《台灣博物館名錄》之博物館有: 國立交通大學藝文中心 國立清華大學藝術中心 中華大學藝文中心 艾笛空間藝術中心 李澤藩美術館 新竹市文化局影像博物館 新竹市立玻璃工藝博物館 新竹市風城願景館 新竹市立動物園 新竹市眷村博物館 新竹市消防博物館 景點 節慶 春:十八尖山賞花月(雅山芳跡) 夏:十七公里海岸線風景看海月(香山觀海) 秋:貢丸米粉節(北門旌旗) 冬:玻璃藝術節(東門迎曦) 自然景點 十九公頃青青草原風景區 香山濕地:景點,香山觀海 商圈 新竹市區本身除上述提到之站前商圈外其它包括東門圓環、護城河兩側,目前東門圓環、護城河也是新竹市主要的商業活動與商店聚集地之一,週五晚上與週六晚上在護城河與東門圓環內的表演舞臺常有藝文節目,讓藝術氣氛導入商圈,近年也會因應節日在東門圓環上做擺設,且護城河(林森路至世界街段)接新竹市演藝廳為護城河最優美的一段,同時經過新竹市區的精華與新竹市政府後方,為缺乏公園與道路綠化的新竹市區增添珍貴的綠地與休閒之地。此外還有:東門商圈(東門市場周邊)、東門街商圈,中正臺與國際戲院附近(復興路、文昌街等),以及城隍廟、Big City遠東巨城購物中心、大遠百(遠東百貨)周邊是為新竹市區精華部份,也成為新竹市服務經濟與商業活動核心---北門街商圈, 還有清大商圈、光復路竹科商圈、金山商圈、大庄商圈、後站夜市商圈、光華湳雅商圈等。 綠地 新竹市區在清朝時已開始發展,缺乏都市計畫,因此市區路幅較狹小,公園綠地面積不足。新竹公園是目前新竹市內最大的公園,位於東區佔地約13公頃的公園,前市長林政則認為新竹市為一座小而美的城市,因此提出花園城市的政策,利用多處空地闢建公園綠地,例如十九公頃青青草原、文化局北大路側之公園。未來都市計畫中,更將市區部分路幅寬大、交通需求較小、上方已有高架橋的道路更改為綠大型園道,東大路部分路段將縮小路幅為十五米寬,一側規劃三十米寬的公園綠地,武陵路亦將於高架道路下設置大型帶狀公園,經國路旁設置綠園道,以及其他道路綠園道,構成新竹綠園道,結合自行車道、大眾運輸工具,其他道路則拓寬人行道,廣種植栽,期望打造充滿魅力友善的綠色生活城市。未來新增的都市計畫區如新竹科技特定區、關埔重劃區亦規劃多處公園及林蔭小道,使全市都具有新竹科學園區中綠色園道的景觀。 國際交流 姐妹城市 目前新竹市和10個城市締結為姐妹城市。其中嘉義市為國內城市,其餘9個城市分屬國外5個國家。
傳統產業有玻璃、新竹米粉、貢丸及蓪草等。 石油天然氣 台灣中油已先後在新竹外海等地鑽探,迄今鑽井共132口,在新竹外海的長康(CBK)油田,是迄今最成功的案例,1986年10月31日開始生產,曾經平均每天可生產天然氣約60萬立方公尺及原油數千桶。 台灣荔枝故鄉 台灣的荔枝在兩、三百年前從福建平潭帶到竹塹新竹漁港入關栽種,新竹市不但是台灣的荔枝故鄉,還有全國最老的百年荔枝樹,而新竹的荔枝品質第一,每年台灣荔枝產季由南往北陸續採收,香山屬台灣最北荔枝產地,每年六、七月為最末產期,主要有黑葉、糯米、桂味三種,品質與南部不同,其中以黑葉荔枝為大宗,果肉結實,滋味甜中帶點微酸為最大特點,糯米荔枝與黑葉約同時上市,以果肉肥厚,細核著稱,桂味荔枝的產季最晚,約在荔枝產季末期,果味帶有桂花味因此得名,是本市獨具風味的農產品,因而讓市政府舉行「新竹市荔枝節」數年來延續新竹的荔枝文化。 新竹科學工業園區 新竹科學工業園區並不是正式的行政區劃,而是一個跨越新竹市東區、新竹縣寶山鄉,毗鄰但未跨越竹東的一個科學工業園區,也是台灣第一個科學園區。 因為座落於新竹縣市,又以新竹市為主要的腹地,常有人錯以為是新竹市的一個行政區。往往在寫地址時,科學園區必須明確被標示出,這樣才容易辨視所在地點。因為有些路跨越新竹縣市或鄉鎮,但門牌號碼卻延續而沒有因為跨越鄉鎮而重編號碼,所以若不寫明「新竹科學園區」往往會造成信件投遞者及用路人的誤判。 市中心 原先市區範圍位於東門(迎曦門)、西門(挹爽門)、南門(歌薰門)、北門(拱辰門)四大城門內,目前主要位於北區和東區的交界地帶,大致以站前商圈為核心,站前廣場也重新裝修開幕,裡面進駐多家餐廳,早期的商業中心是目前的北門街一帶,目前已轉移至站前商圈為主,新竹市區的發展範圍已經越過早期四大街(即北大路-南大路-西大路-東大路)的範圍,目前新竹市核心繁榮區大致範圍西抵成功路,北抵湳雅-舊社,東抵關東橋,南抵牛埔路,而一般人口中的市區主要還是在鐵路和經國路圍成的半圓內。除了新竹市區本身外,新竹市郊區也有規模不一但沒有跟新竹市區連成一體的市區,例如新竹南寮漁港一帶的市區、三姓橋-大庄路周邊。 文化 語言 新竹市通行現代標準漢語,其他通行的漢語以臺語(臺灣閩南語)為主,另有市郊不少客語(臺灣客話)的使用者,市郊居民多能通曉這二至三種語言。部分受過臺灣日治時期教育的年長市民能以日語溝通。 新竹市通行臺語為偏泉腔。而市郊客語主要腔調的比例,可以嘗試用來推測市郊臺灣客家人來自各祖籍的比例,但這樣的做法容易造成疏漏,閩粵各地不同腔調人群彼此影響同化的現象廣泛存在於臺灣。調查結果發現,在符合《客家基本法》定義且會說客家話的客家民眾當中,與他人溝通的客家話腔調以「海陸腔」的比例最多,其次為「饒平腔」。 文學 目前為止,還沒有「新竹文學」、「新竹文學發展」之類的專著出版;碩博士論文則有張宏誠〈台灣解嚴後縣市文學獎研究(1987~2010)〉、薛建蓉〈清朝台灣本土士紳角色扮演及在地意識研究—以竹塹文人鄭用錫與林占梅為探討對象〉、許楓萱〈清朝明志書院研究〉、武麗芳〈日據時期竹塹地區詩社研究〉、黃美娥〈清朝台灣竹塹地區傳統文學研究〉等文章;期刊論文則有黃美娥〈北台文學之冠─清代竹塹地區的文人及其文學活動〉等文章。 古典文學作品的編輯成果,目前已知的有:蘇子建編輯《塹城詩薈》上冊‧詩話篇、下冊‧詩掇篇與《鄉詩俚諺采風情漫筆篇》、《鄉詩俚諺采風情(鄉音篇)》、《鄉詩俚諺采風情(歲時篇)》、《鄉詩俚諺采風情(餘談篇)》詹雅能編輯《竹梅吟社與《竹梅吟社師鈔》》、《梅鶴齋吟草》(作者:林鍾英)、《林占梅資料彙編》、《張純甫全集》等。 民間文學作品的編輯成果,目前已知的有:蘇子建編輯《鄉詩俚諺采風情漫筆篇》。 現代文學作品的成果,目前已知的有:「陳秀喜全集」、「周伯陽全集」、《邵僩散文精選集》、《有情‧有義‧眷村情-眷村徵文作品集》等。 新竹市文化及改制前的新竹市文化中心,持續舉辦的活動有:全國文藝季、竹塹文學獎徵文活動與作品集出版、竹塹文獻雜誌、文化講座。 推廣、贊助文學活動的基金會有「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與「新竹社會教育館社會教育基金會」與福田基金會 ;至於全國與地方性的文學社團,目前似乎沒有一個。 新竹市籍的作家除了陳秀喜(台灣第一位女詩人),境內還有林柏燕、鄭世璠、邵僩、呂誠敏、洪惠冠等現代文學作家。確定出生在新竹縣市的作家、文學評論者有:田新彬、江上(本名:江文雙)、法藍西斯(本名:謝岱玲)、袁瓊瓊、張守禮、張曼娟、野聲(本名:曾繼雄)、黃娟(本名:黃瑞娟)、楊維晨、詩薇(本名:羅秀珍)、趙妍如、趙莒玲、劉賢妹、鄭明娳、鄭明痕、李東霖、澍文(本名:唐美惠)。不確定是否在新竹市、新竹縣出生,但是歸入新竹市籍者,有范文芳、王安祈、張武恭、馮菊枝、陳銘磻、郭光仁、郭兀、李舫、李啟華等人。 古蹟 「新竹市中心腹地有限,只能就現有的規模整理、更新;但是,由於城市的歷史文化悠久,遺留下來的資產無限」從清朝到日治時期,新竹一直身為北部政經要鎮,擁有國定古蹟5處,市定古蹟26處,及歷史建築11處, 這個身分為新竹遺留下一筆豐厚的文化資產。時代變遷下,新竹曾一度被遺忘、蒙塵,如今只要擦亮這個「百寶箱」,就能讓新竹市再現耀眼光彩。 文化資產 在有形文化資產方面,新竹市文化局及改制前的新竹市文化中心,已經調查研究並且出版成果的有形文化資產有: 古蹟、歷史建築、聚落: 新竹東門城 鄭用錫宅第 鄭用錫墓 新竹火車站 新竹州廳 新竹城隍廟 新竹關帝廟 新竹長和宮 新竹鄭氏家廟 新竹金山寺 張氏節孝坊 蘇氏節孝坊 楊氏節孝坊 李錫金孝子坊 新竹水仙宮 新竹市古蹟公園 新竹神社 新竹信用組合 新竹州圖書館 新竹專賣局 新竹市役所 新竹高中劍道館 香山火車站 辛志平校長故居 李克承博士故居 周益記 香山天后宮 竹蓮寺 內天后宮 新竹市孔廟 有樂館 新竹公會堂 新竹市眷村列表 新竹市消防博物館 新竹觀測所 日本海軍第六燃料總廠 所在地 新竹(參見: 新竹市文化局 文獻室 ) 文化景觀 南寮漁港 塹港富美宮 新竹代天府 而在無形文化資產方面。至2012年2月10日為止,新竹市文化局及改制前的新竹市文化中心,已經調查研究並且出版成果的無形文化資產有: 傳統藝術 漆藝家彭坤炎 新竹蓪草-世界手工藝博覽會法國巴黎主辦創意獎殊榮。 新竹國際玻璃工藝節。 竹塹北管藝術團。 新竹市竹塹國樂節。 新竹地區荔枝節。 新竹市貢丸米粉節。 湄洲祖廟 正三媽繞境18鄉鎮活動。 寒單爺的故鄉—新竹市。 古物 唐朝 古琴 萬壑松。 竹塹古文書。 十八羅漢渡江圖 。 淡新檔案 。 淡水廳築城案卷。 飲食文化 新竹市為北台灣的古城,亦有「風城」的封號。美食主要以台菜為主(新竹都城隍廟周邊代表),融合各地外省菜系以及客家菜。當地著名的特產小吃包括有:新竹貢丸 、米粉、肉圓、蚵仔煎、粄條、牛肉麵、小籠包等。小吃多數集中在城隍廟與市區一帶北門街商圈,其他小吃則散布於各夜市如: 樹林頭夜市、虎林夜市、清大夜市等。 體育 新竹市立體育場內的設施以田徑場、自由車場,及中正棒球場為代表。新竹市立田徑場自民國43年以來多次舉辦省運動會、區運動會,及市運動會;因看台建物老舊,有鋼條裸露及排水不佳、積水不退等問題,於2020年完成看台及周邊圍牆拆除,新竹市立自由車場則為北部地區唯一符合國際標準的自由車競賽場地;而新竹市立中正棒球場原計畫命名為「新竹市立王貞治紀念棒球場」在1976年落成啟用,並預計邀請王貞治蒞臨球場落成及銅像揭幕典禮,唯總統蔣中正於興建期間過世,球場便順勢改名為「新竹市立中正棒球場」。2017年行政院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預計來進行「新竹市棒球場拆除重建計畫」,將原有的比賽場地重建整平、並強化排水設施,新場地救援投手練習區將不設在界外區,而是專屬牛棚、而且增加復健室,隨著內野觀眾席的重建,移動內野燈柱至觀眾席後排,減少燈柱擋住觀看視線的情形,並增設外野LED記分板,惟左右外野全壘打牆離本壘距離由原先330英呎縮短為325英呎。2019年,味全龍球團宣布自從2022年開始至2037年為止主埸將位於新竹中正棒球場。 除此之外,新竹市立體育場還包含一個體育館(內有標準籃球場及羽球場)、四個網球場、兩個游泳池、香山綜合運動場、多功能競技館、棒壘球場暨網球場等多項運動設施。 教育 新竹市為北臺灣重點教育中心之一,目前擁有大專院校5所,分別為國立清華大學、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中華大學、玄奘大學、元培醫事科技大學等五校。其中「國立清華大學」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已納入中華民國教育部邁向頂尖大學計畫為政府重點發展大學。公私立高級中等學校12所,分別有國立新竹高級中學、國立新竹女子高級中學、國立新竹科學園區實驗高級中等學校、新竹市立建功高級中學、新竹市立成德高級中學等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五校,國立新竹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國立新竹高級商業職業學校、新竹市私立世界高級中學等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三校,以及新竹市立香山高級中學、新竹市私立光復高級中學、新竹市私立天主教磐石高級中學、新竹市私立曙光女子高級中學等普通高中及技職類科兼辦的綜合型高級中等學校共四校,共十二校。其他公私立教育機構計有12所國民中學、33所國民小學、1所幼兒園。 醫療與福利 醫療資源 竹竹苗區域醫院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馬偕醫療財團法人新竹馬偕兒童醫院 區域醫院 區域醫院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 2015.12.01 通過衛福部認證 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 2015.08.21 通過內政部認可 擴建湳雅院區5.2公頃( 生技醫療研發中心暨竹苗 醫學中心)。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馬偕醫療財團法人新竹馬偕紀念醫院 地區醫院 新竹國泰綜合醫院 南門綜合醫院 國軍桃園總醫院新竹分院 公立診所 國立清華大學附設診所 市民卡 新竹市市民卡是台灣首次整合市政建設發行之悠遊卡。設籍新竹市之市民可免費申請市民卡,作為市民身分識別,具有交通、文化、健康及社會福利等市政服務功能。 交通 機場 新竹機場開闢於日治時期,為軍用機場,可利用驛前大道(今中正路)直通新竹火車站---城市軸線,目前為中華民國空軍新竹基地的一部份。1998年元旦開放為軍民兩用,有7家航空業者服務,但同年因國華航空自新竹起飛,預定飛往高雄之航班因機件故障墜毀,而於9月起停止民航。地方近年則有希望重啟新竹機場民航服務的呼聲,以提供新竹居民與竹科廠商飛行兩岸與區域國際航線的客貨運服務。 鐵路 臺鐵 新竹車站位於新竹市區的中心,與新竹科學園區距離2公里,桃竹苗生活區之區間的通勤多仰賴鐵路運輸。新竹市的鐵路最早可追溯到清末,當時的鐵路由雞籠通車至新竹。日治時期,縱貫鐵路由新竹繼續向南興築,並自新竹驛開闢支線西北向新竹機場、東向竹東(後來的內灣線),使新竹車站取代北門街成為新竹城市的中心,成為新竹地區的交通樞紐。配合台鐵捷運化政策,內灣線新竹市段全數高架化,也新增三座通勤車站,促使沿線的新竹科技特定區和關埔重劃區得到更好的發展,也讓新竹市民能更快速、便利的到達高鐵車站。未來更在研議新竹市區鐵路地下化的方案,希望藉由鐵路地下化,改善市區道路容易壅塞的問題,並帶動新竹市區高度發展,打通東西兩邊市區的交通,鐵路兩側市區得到平衡的發展,藉由延續前站高度的商業發展,達成行政院提出的新竹後站都市更新案的目標-時尚購物中心。 公車 市區公車 新竹市連接18鄉鎮的大眾運輸主要為公共汽車,有諸多班次和路線,以新竹車站為中心往復行駛,服務學生以及老年人為主,其中以藍1區和藍15區的運輸機能較發達,其他路線車次甚少,路線主除了綠線、50路~53路、81路、83路及182路外皆由新竹客運行駛,全票15元 半票8元。 城際客運 市郊及鄰近18鄉鎮城際間的運輸由新竹客運、中壢客運和苗栗客運營運,由新竹市區通往新竹縣、桃園市與苗栗縣。 與城區的客運相比,行經國道的長途客運則相當發達,班次頻繁,中山高新竹交流道附近平均三分鐘就有一班。大多來往於新竹至台北,目前於新竹提供服務的客運公司有:新竹客運、苗栗客運、中壢客運、台中客運、三重客運、統聯客運、豪泰客運、和欣客運、阿羅哈客運、國光客運、亞聯客運、日豪客運,到其他縣市相當的方便。目前國道客運皆已全數移至2016年啟用的新竹轉運站內營運,改善以往火車站前的交通混亂。 園區免費專車
相關條目 大艦巨砲主義 海軍武器
In Weapon System),簡稱CIWS,特點是射速極高(每分鐘數百到數千發),無人工協助下有持續射擊一段時間的能力,需要少續或者是可以獨立進行目標追蹤與射擊任務。這一類火炮最有名的包括美國的方陣(密集陣)20mm近迫武器系統與荷蘭的守門員30mm近迫武器系統等。 火控 對目標的追蹤與射擊方式包括利用光學或是雷達系統提供目標資料,經由艦上的火控指揮系統加以協調射擊诸元與時機。 相關條目
海岸炮在反艦飛彈出現之前是沿海地區唯一的防禦系統,有些火炮是特別設計作為海岸防衛,有些則是改良自陸軍使用的火炮。部署的方式可以分為固定炮塔,固定陣地與移動陣地三大類。 固定炮塔 固定炮塔類似軍艦和戰車上的炮塔型態,炮塔可以旋轉。這些炮塔隨著火炮的大小而有差異,大型的炮塔可以是鋼筋水泥的強化建築物,將海岸炮放置在內部,容許炮口旋轉某些角度。小型的炮塔則可能是專門設計或者是沿用自艦炮或者是戰車炮的炮塔。通常在炮塔下方有深入地下的彈藥儲存與輸送的機構和空間,有些大型的炮塔陣地設計還會包括操作人員的休息空間。 固定陣地
岸防炮的主要設計目的用作對付海軍或海盜侵擾,用于保卫海军基地、港口、沿海重要地段及海岸线,或支援近海舰艇作战。有些砲台的選址也能更支援附近的地面作戰。自中世紀以來的經驗法則,因為岸防砲陣地選址具有較穩定的射擊陣地,且射擊精準度比艦砲更好,一門岸防砲的火力可以抵過三門相同口徑的艦炮,而且岸防砲可以藉由修砌防禦工事獲得更優異的生存性。同時,最初海洋法所認知的領海定義是以岸防砲的最遠射程作為界線(3海浬),這是岸防砲影響近世紀國際法的一項指標意義。 海岸炮在反艦飛彈出現之前是沿海地區唯一的防禦系統,有些火炮是特別設計作為海岸防衛,有些則是改良自陸軍使用的火炮。部署的方式可以分為固定炮塔,固定陣地與移動陣地三大類。 固定炮塔 固定炮塔類似軍艦和戰車上的炮塔型態,炮塔可以旋轉。這些炮塔隨著火炮的大小而有差異,大型的炮塔可以是鋼筋水泥的強化建築物,將海岸炮放置在內部,容許炮口旋轉某些角度。小型的炮塔則可能是專門設計或者是沿用自艦炮或者是戰車炮的炮塔。通常在炮塔下方有深入地下的彈藥儲存與輸送的機構和空間,有些大型的炮塔陣地設計還會包括操作人員的休息空間。 固定陣地
John Batchelor und Ian Hogg, Die Geschichte der Artillerie, Wilhelm Heyne Verlag, ISBN 345352068-8 相關條目 火箭筒
1945年中華民國政府得到兩種美援無後坐力炮實物之後即開始著手仿造。1946年7月,第50兵工廠以M18無後坐力炮作為母型開始仿制,根據實炮進行測繪,後美方提供了該炮的設計圖。到1947年11月研製成功,兵工署将其命名為“民國36年式57mm無後坐力炮”。但當時不能生产管身和炮栓所用的合金鋼,故到1949年所生產的95門炮,品質全部不合格,在設計試驗中不是扳機連桿斷裂就是退殼勾變形,不能列裝部隊使用。而仿制M20式75mm無後座力炮時,最後僅完成了一部分設計圖。聯勤61兵工廠(後來改制為202廠)曾經生產43式75毫米無後座力炮以及51式106毫米無後座力砲。 中華人民共和國52式57mm無後坐力炮在對印戰爭廣泛使用,成為步兵營火力核心。炮班编制8人,攜帶52式無後坐力炮1門、炮彈17發。56式75mm無後坐力炮参加了珍寶島戰役。65式和78式82mm無後坐力炮参加了1979年對越戰爭。 参考文献 John Batchelor und Ian Hogg, Die Geschichte der Artillerie,
二戰前 二戰 QF 25磅榴彈炮 LeFH 18榴彈炮
QF 25磅榴彈炮 LeFH 18榴彈炮 二戰後 武器 军事术语
用坦克支援步兵的思维流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初。当时大多数的坦克仍然装备野战炮改装而成的坦克炮,用来打击带轻装甲或不带装甲的目标。同时,某些专门用来支援步兵的重型坦克则装备了射程短的大口径重炮。这些发射高爆弹的火炮是用来对付工事和要塞的,但是在短距离内也能有效打击敌方坦克。B1重型坦克,丘吉尔和M3 李将军等等坦克甚至同时装备两门炮——在车体上安装重炮,并在炮塔里分别安装另一門小口径火炮。 然而,有一些将领构思了新的装甲战模式,并意识到由己方坦克消灭敌方坦克的重要性。因此,新式的反坦克炮在改装之后也安装到了坦克上面。这些火炮口径更小,但初速高,射击精准度高,更有利于击穿装甲。1930年代末期的英国巡航坦克多数装备了这种轻型火炮,例如QF 2磅炮。虽然这类坦克炮无法发射高爆弹,不能有效打击敌方步兵和工事,但足以对付同一时期的坦克。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武器和军事科技飞速进步。各交战国吸收实战教训后,采用了更具杀伤力的新式武器。坦克炮的口径日益增大,从战前的40mm左右,经过50mm,75mm,88mm,一步步增加到 90mm 和 122mm。1939年的德国坦克多数装备 20mm 或 37mm 的短管火炮,但到了1945年,身管长而初速大的 75mm 或 88mm 坦克炮逐渐成为标准。苏联人更是在列装的IS-3重型坦克家族上安装了122mm坦克炮,與之相對的是納粹德國列裝的獵虎式驅逐戰車使用的128mm坦克砲。除了火炮口径加大外,新的炮弹应用更高硬度的材料,并在外形上结合了空气动力学考量,实现了更高的穿透力。虽然更先进的坦克炮和炮弹提高了射程和准确度,但是这些武器的载具——坦克自身的重量和体积也不得不逐渐增加。 虽然初速大的坦克炮能克制其他坦克,但是大多数英国坦克都装备能发射高爆弹的75mm双用炮;到了战争后期才启用装备了反坦克效果更佳的17磅76mm炮的坦克。 战争期间,很多参战国都设计了驱逐战车。这种战车专职对付坦克,并在坦克底盘上安装更强大的火炮。它们主要落入三大范畴:将老旧或掳获的坦克临时改装而成的战车(例如将仅装备机枪的一号坦克改装成一号驱逐战车):这类战车的设计过程充满偶然性,武器的防护程度弱而且射击角度也很受限制;在开放式炮塔里安装一门大威力反坦克炮的轻装甲战车:这类战车起源自美军将驱逐战车想成专门打坦克的机动预备队,将普通坦克用在支援步兵上的战略思想;在底盘上直接安装火炮使战车外形像低矮的炮台。这种设计有利隐蔽,也有利于安装厚重而倾斜度高的炮盾(例如SU-100)。然而,驱逐战车的火力优势只是相对的。SU-85是使用T-34坦克底盘的炮台式驱逐战车,一旦 T-34 的主炮升级到同样的85mm之后(T-34-85),它的火力优势便消失无踪。 冷戰 到了二战末期,坦克设计变得单一化,催生出主战坦克的概念。战后坦克的主炮口径的增长放缓了;两代坦克之间的主炮口径仅有些许增加。在西方世界里,高度普及的105毫米L7主炮取代了一些90毫米口径的主炮。这种坦克炮风行了一段时间,直到70-80年代之交才被 120毫米主炮接替。而英国则是早在1960年代后期就引入酋长坦克,率先转型。在东方世界里,100毫米的D-10戰車砲和115毫米的U-5TS坦克炮迅速取代了85毫米主炮,后来则统一到以125毫米为主炮口径。技术进步大都体现在弹药和火控系统上。 1944年面世的脫殼穿甲彈取代了普通穿甲弹和实心弹,而其自身则被钨芯或贫铀弹芯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所取代。使用化学能的穿甲弹也在同时进行,并催生出碎甲弹和高爆破甲弹等穿甲能力不受初速和射程所限的弹药。
除了高炮口初速與準確性之外,戰車炮還需要能夠在狹小空間(炮塔)內安裝與操作,而為了戰鬥中避免冒險打開車員出入的艙蓋排煙,所以在大部分現代坦克主炮中有一節加粗的部分,便是安裝了專用排煙器,以保障發射後的火藥煙氣不會倒流回車體內。大多數的戰車炮使用彈頭與發射藥一體成型的設計,以便利彈藥裝填與維持發射速率。 坦克炮主要分为滑膛式和线膛式两类。在坦克上多装在可以360度回转的装甲炮塔内以获得最大的攻擊效能,並配備裝甲防护,与观瞄火控设备、自动装弹机和炮塔回转机构组成坦克的武器系统。 發展歷史 初期 世界上第一门坦克炮是英国装配在1916年生产的I型坦克的“雄性”型号上的兩門57毫米炮。这一时期的坦克是用于支援步兵行动,突破堑壕防御并摧毁机枪阵地的。它们的主要武器包括重机枪和发射高爆弹的小口径火炮,后者通常是直接安装到战车上的野战炮或海军用炮。1916年的英国Mark I 坦克使用了海军的57毫米哈奇开斯QF 6磅炮,每辆坦克装备了两门炮,安装在车体两侧的炮塔里。这些火炮炮管过长,经常撞上障碍物或不平的地面,导致1917年的新式 Mark VII 坦克不得不换上炮管削短的 6 磅炮。这种特殊的火炮可以视为最早的坦克炮。德国的第一辆坦克A7V使用从俄国掳获的比利时制 57mm 诺典飞尔德要塞炮。每辆坦克装备一门炮,安装在正前方。法国的施耐德CA1坦克在车左侧安装一门75mm短管迫击炮,而圣查蒙德坦克则在车头安装一门75mm野战炮。一战时期的坦克受引擎功率所限,无法装备厚重的装甲,因此上述的火炮都足以对付其他坦克。话虽如此,一战里的德国仅仅部署了少数坦克,所以协约国的坦克得以专注于反步兵和火力支援工作。 用坦克支援步兵的思维流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初。当时大多数的坦克仍然装备野战炮改装而成的坦克炮,用来打击带轻装甲或不带装甲的目标。同时,某些专门用来支援步兵的重型坦克则装备了射程短的大口径重炮。这些发射高爆弹的火炮是用来对付工事和要塞的,但是在短距离内也能有效打击敌方坦克。B1重型坦克,丘吉尔和M3
TC
TC
罗盛教:1952年1月2日在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为抢救因滑冰坠落冰窟窿的朝鲜儿童崔莹而牺牲,为纪念烈士,此地的村庄、山峰、河流遂因罗盛教易名。 毛岸英:毛泽东的长子,丧生于1950年11月25日的一次美军的空袭中。 吴国璋:志愿军第39军第一副军长,1951年10月6日死于美军空袭。 李湘:志愿军第67军军长,1952年7月8日病死。 饶惠谭:志愿军第23军参谋长,1953年3月21日死于美军空袭。 蔡正国:志愿军第50军代军长,1953年4月12日死于美军空袭。 纪念活动 抗美援朝纪念馆位于丹东市,始建于1958年,1990年10月24日扩建,1993年7月25日建成开馆。抗美援朝纪念馆主要是陈列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战史,内容分布在陈列馆、空军专馆、全景画馆和露天兵器陈列场。 2000年10月25日上午9点,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胡锦涛在北京召开了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50周年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鹏、朱镕基、李瑞环、李岚清出席大会。 2000年10月25日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平壤五一体育场举行包括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金永南,国防委员会第一副委员长、朝鲜人民军总政治局局长赵明录次帅,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长金永春次帅,国防委员会副委员长、朝鲜人民武装力量部部长金一哲次帅等朝鲜党政军高级官员的18万人参加的盛大集会,隆重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50周年。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遲浩田上將率領的中國高級軍事代表團全體成員,中國人民志願軍老戰士代表團全體成員,中國駐-{zh-hans:朝鲜;zh-hk:北韓;zh-tw:北韓;}-大使王國章及武官嚴江楓少將,以及中國驻朝機構代表等應邀參加了集會。 2010年10月25日,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会前接见与会人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座谈会上讲话。 2020年7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将颁发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于2020年10月开始陆续发放。 2020年10月22日,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入朝作战70周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金银纪念币,纪念币一套2枚,金、银质各一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 2020年10月23日上午10点,在北京召开了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 从2014年起,韩国与中国达成协议,约定每年向中国移交志愿军遗骸,这些遗骸都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纪念设施 抗美援朝纪念馆,位于中国辽宁省丹东市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内设抗美援朝战争馆,位于中国北京市海淀区 友谊塔,位于朝鲜平壤市牡丹峰附近 杨连第烈士纪念碑,位于中国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杨连第桥旁,纪念杨连第烈士 孙占元烈士纪念堂,位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林州烈士陵园内,纪念孙占元烈士 邱少云烈士纪念馆,位于中国重庆市铜梁县,纪念邱少云烈士 振林路,位于中国河南省林州市,以栗振林烈士命名。 杨连第桥,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以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人民英雄杨连第烈士名字命名,为陇海铁路八号桥,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 集中安葬的烈士陵园: 桧仓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位于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 平壤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位于朝鲜平壤直辖市兄弟山 球场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位于朝鲜平安北道球场郡 龟城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位于朝鲜平安北道龟城市 阳德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位于朝鲜平安南道阳德郡 平山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位于朝鲜黄海北道平山郡 肃川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位于朝鲜平安南道肃川郡 云山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位于朝鲜平安北道云山郡,安葬第一次战役牺牲的志愿军烈士。 价川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位于朝鲜平安南道价川市,安葬第二次战役牺牲的志愿军烈士。 长津湖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位于朝鲜咸镜南道长津湖,安葬第二次战役牺牲的志愿军烈士。 开城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位于朝鲜开城特级市松岳山,安葬第三次战役牺牲的志愿军烈士。 平康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位于朝鲜江原道平康郡上甲里,安葬上甘岭战役牺牲的志愿军烈士。 金城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位于朝鲜江原道金化郡,安葬金城反击战牺牲的志愿军烈士。 安州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位于朝鲜平安南道安州市,安葬志愿军铁道兵烈士。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位于中国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由韩国移交的烈士遗骸会安葬在这里。 丹东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位于中国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爱民街 集安市烈士陵园,位于中国吉林省集安市 独立安葬的烈士陵园: 杨根思烈士陵园,位于中国江苏省泰兴市根思乡根思村,安葬杨根思烈士 遂宁市烈士陵园,位于中国四川省遂宁市,安葬伍先华烈士 许家朋烈士陵园,位于中国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家朋乡,安葬许家朋烈士 李家发烈士陵园,位于中国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安葬李家发烈士 杨春增烈士陵园,位于中国河北省沙河市,安葬杨春增烈士 罗盛教烈士陵园,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奇峰镇,安葬罗盛教烈士 雕塑: 志愿军像(程曼叔、叶庆文作),1956年立,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六公园 志愿军俘虏美军伤员(刘士铭作),1951年于中国北京市王府井新华书店内展出 志愿军英雄(刘士铭作),为临时雕像,于1951年立于中国北京市王府井 为了和平(陈绳正作),2006年立,位于中国辽宁省丹东市鸭绿江断桥旁 影视及文学作品 诗歌: 郭沫若、艾青、臧克家、未央、胡征、胡昭、李瑛、田间、严辰、柯原、袁水拍、杨刚等的诗作 通讯、散文、报告文学、传记: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人民日报1951年4月11日 魏巍,依依惜别的深情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通讯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 杨朔,鸭绿江南北,天下出版社,1951年 杨朔,万古青春,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4年 杨朔,金星英雄(报告文学) 巴金,生活在英雄们中间(散文通讯集)(1952年) 巴金,保卫和平的人们(散文通讯集)(1954年) 巴金,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 菡子,和平博物馆,新文艺出版社,1954年 菡子,前线的颂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 刘白羽,朝鲜在战火中前进 刘白羽,对和平宣誓 华山,远航集 靳以,祖国——我的母亲 黄钢,在根思牺牲的地方 陆柱国,中华男儿 白艾,鹰 黄谷柳,战友的爱 刘岚山,和英雄们相处的日子 黎家健,朝鲜停战前后见闻 韩希梁,黄继光 朝鲜通讯报告选(一、二、三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2年至1953年 志愿军英雄传,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 志愿军一日,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 凯歌声中话友谊,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58年 志愿军女军人(散文特写集)(1995年) 小说: 巴金,团圆 巴金,英雄的故事(短篇小说集)(1953年) 巴金,李大海(短篇小说集)(1961年) 老舍,无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说) 杨朔,三千里江山(长篇小说)(1952年) 海默,突破临津江(中篇小说)(1954年) 傅泽,小姐妹们(短篇小说) 傅泽,零下三十度(长篇小说,未完稿) 魏巍,东方(长篇小说) 孟伟哉,昨天的战争(长篇小说) 路翎,窪地上的战役,载人民文学1954年第3期 哈金,戰廢品(長篇小说)(2004年) 王北山,韓戰生死戀(長篇小说型傳記)(2003年)ISBN:9574108465 電影: 斩断魔爪(上海电影制片厂1954年摄制) 为了和平(上海电影制片厂1956年摄制) 上甘岭(长春电影制片厂1956年摄制) 长空比翼(八一电影制片厂1958年摄制) 前方来信(天马电影制片厂1958年摄制) 友谊(八一电影制片厂1959年摄制) 三八线上(八一电影制片厂1960年摄制,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线文工团集体创作的同名话剧改编) 奇袭(八一电影制片厂1960年摄制) 烽火列车(长春电影制片厂1960年摄制) 铁道卫士(长春电影制片厂1960年摄制) 慧眼丹心(珠江电影制片厂1960年摄制) 英雄坦克手(八一电影制片厂1962年摄制) 英雄儿女(长春电影制片厂1964年摄制,根据巴金小说《团圆》改编) 打击侵略者(八一电影制片厂1965年摄制,根据宋之话剧保卫和平改编) 奇袭白虎团(长春电影制片厂1972年摄制) 激战无名川(八一电影制片厂1974年摄制) 碧海红波(西安电影制片厂1975年摄制) 长空雄鹰(长春电影制片厂1976年摄制) 飞虎(八一电影制片厂1977年摄制) 心弦(上海电影制片厂1981年摄制) 心灵深处(长春电影制片厂1982年摄制) 战地之星(八一电影制片厂1983年摄制) 毛泽东和他的儿子(潇湘电影制片厂1991年摄制) 神龙车队(八一电影制片厂1993年摄制) 铁血大动脉(八一电影制片厂1998年摄制) 北纬三十八度线(八一电影制片厂2000年摄制) 三八线上的女兵(CCTV电影频道2000年摄制) 我的战争(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摄制,根据巴金小说《团圆》改编) 金刚川2020年拍摄 长津湖(博纳影业与八一电影制片厂2020年摄制) 志愿军:雄兵出击(中影股份与八一电影制片厂2022-2023年摄制)
邓华(1954年9月-10月) 杨得志(1954年10月-1955年4月) 杨勇 志愿军上将(1955年4月-1958年10月) 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 邓华(1950年10月-1951年6月) 邓华(1951年6月-1954年9月,第一副司令员) 朴一禹 中将(1950年10月-?,朝方驻志愿军代表,实际未到任) 洪学智(1950年10月-1954年2月) 韩先楚(1950年10月-1952年7月) 陈赓(1951年6月-1952年7月,第二副司令员) 杨得志(1952年7月-1954年10月,第二副司令员) 宋时轮(1951年6月-1952年7月,第三副司令员) 杨勇(1954年2月-1955年4月,第三副司令员) 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 解方(1950年10月-1953年4月) 张文舟(1951年8月-1953年4月,代理参谋长) 李达(1953年4月-1954年2月) 杨勇(1954年2月-1955年5月) 王蕴瑞 志愿军少将(1956年10月-1958年10月) 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委员 彭德怀(1950年10月-1954年9月,司令员兼) 陈赓(1952年4月-1952年7月,代理) 邓华(1952年7月-1954年9月,代理) 邓华(1954年9月-10月,司令员兼) 李志民 志愿军上将(1955年3月-1957年10月) 王平 志愿军上将(1957年10月-1958年10月) 中国人民志愿军副政治委员 邓华(1950年10月-1954年9月,副司令员兼) 朴一禹 中将(1950年10月-?,朝方驻志愿军代表,实际未到任) 甘泗淇(1951年8月-1953年4月) 李志民(1954年2月-1955年3月) 王平 志愿军上将(1957年9月-10月) 梁必业 志愿军中将(1957年10月-1958年10月) 志愿军代表团 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朝中方面中国人民志愿军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团长 丁国钰、柴成文(1953年7月28日-1955年1月21日) 张秀川(1955年1月21日-1955年11月13日) 任荣 志愿军少将(1955年11月13日-1964年2月) 丁甘如 志愿军少将(1965年-1967年) 何渠若(1971年6月8日-1973年9月12日) 陈健吾(1973年12月26日-1978年5月31日) 牛克伦(1978年6月19日-1980年) 叶昌渠(1980年-1982年6月) 王健(1982年6月-1985年) 田胜 志愿军少将(1985年7月3日-1992年,兼代表团政治委员) 卢光邺 志愿军大校(1993年7月7日-1994年9月) 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朝中方面中国人民志愿军驻开城联络处处长 顾展宏 (任职时间待查) 郑文翰(1953年9月) …… 赵嗣安 志愿军大校(?-?) 规章制度 胸章 1953年停战以后,由中革军委总政治部、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批准,志愿军干部、战士开始佩戴“中国人民志愿军”布胸章,大体开始时间是1953年10月。志愿军胸章颜色、尺寸和用料与“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相同。是一块长方形白布条(双层布,表面四边有白色匝道),佩戴在左胸衣袋上方,印有黑色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繁体字和红色的边框,反面印有黑色表格,依次为:姓名、部别、职别、使用年度,个人资料一般用钢笔、毛笔填写。 军服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7月13日,中共中央决定组建东北边防军。同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志愿军从编成到出国,时间很短,一切准备工作都很仓促。首批入朝部队军官都穿着朝鲜人民军军服——朝式带折直筒帽、立领黄呢军服、牛皮武装带、黄呢马裤、黑色长筒马靴……志愿军干部不戴军衔肩章,师职以上穿将官服、团营职穿校官服、连排职穿尉官服,士兵穿朝鲜士兵军服的,除首批入朝部队换发了朝鲜人民军服装外,其余陆续入朝的志愿军各部队,均着穿“50式”军服,都不戴帽徽、胸章。1951年6月22日为适应战场环境军委总后勤部下达《关于志愿军冬服式样与质量的指示》,对朝鲜战场志愿军干部、战士棉衣裤、棉帽、毛皮鞋等都进行了一些改进,将夏装的肩、肘、膝、臀等部位增加了辅强垫布,提高了军服的耐磨程度。冬服考虑到保暖和结实,棉衣改成行缝,散袖口改成紧袖口,配穿马裤,增强了保暖性,大头鞋改成高腰以防灌雪。夏服大檐帽改为解放帽,冬季栽绒帽。。1955年后换装苏联风格的55式军服,除帽徽、纽扣等上无“八一”字样外,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着装样式基本相同。 战歌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是由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炮兵1师26团5连指导员麻扶摇作词,作曲家周巍峙作曲。 人员损失 伤亡 志愿军伤亡早期的統計53萬餘人次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的数据,志愿军作战减员36.6万人。数据来源是1953年9月志愿军司令部的统计。作战减员是指战斗中伤亡者或者失踪被俘者;非作战减员是指病退、病故、裁减、事故减员、军事法院判决等。抗美援朝烈士是指在朝鲜阵亡、因战伤不治死亡、病故、事故亡的志愿军军人、在后勤兵站系统工作的东北支前农民工、支前的铁路系统职工、交通运输职工等等。其中,阵亡是指凡在阵地上牺牲的或在营卫生所、团级救护所抢救无效牺牲的战斗人员。《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的志愿军阵亡人数11.6万人就是以此定义而来。志愿军后勤统计的志愿军军人阵亡为114,084人,伤后亡21,677人,病故13,210人,三项合计14.8万人,如果考虑《战史》记载的失踪被俘2.9万人减去被俘人员2.07万人(美方在停战谈判中公布的俘虏数据)得到的8300失踪人员也纳入志愿军死亡人数,那么志愿军军人作战死亡和非作战死亡总数为15.63万人。上述志愿军后勤统计数据不包括事故当场死亡、支前职工的轰炸亡、病故等也归属抗美援朝烈士的那部分。位于丹东市的抗美援朝纪念馆在2010年10月25日公布的经过十余年从全国各地市、县两级民政系统统计而来的抗美援朝烈士共计183,108人。 分省统计数据,人数最多的是四川省(含重庆市、西康省、不含西康省昌都地方)30,519人、山东省19,766人、吉林省18,499人,最少的是青海省56人、新疆省93人。 戰俘 中國人民志願軍有兩萬兩千多人被俘,戰俘中連排級軍官有600人左右、營級30餘人、團級5人、師級1人(6名师团级干部皆来自第六十军一八○师),幸存的女战俘1人,主要被關押在巨濟島等地。1951年12月,朝鮮停戰談判進入戰俘議程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與中國人民志願軍提出停戰後雙方戰俘應「全部遣返」,聯合國軍則堅持「自願遣返」,雙方為戰俘遣返的原則進行了一系列激烈的外交和軍事鬥爭,最终基於「自願遣返」原則達成協議。志願軍戰俘有7,110人返回中国大陆,14,235人選擇前往台灣。 军纪 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军纪在當時的西方標準而言也是嚴格的,與1912年至1949年的國民黨和軍閥軍隊的惡劣军纪呈明顯對比。全軍的紀律普遍適用,中共黨員預計比非黨員同樣違規受到更多處罰,法規也禁止毆打和虐待士兵。雖然違抗某些命令會被執行死刑,但很少真的使用死刑。 时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的馬修·邦克·李奇威的《朝鲜战争回忆录》第四章“中国人参战──第1陆战师且战且退”中记载,正面评价中国军队善待俘虏,和朝鲜人民军的虐待俘虏政策完全不同。正面称赞中國志願軍是一支紀律嚴明的軍隊,是值得尊敬的敵人。朝鮮戰爭期間,美國前線作戰部隊也對中國志願軍的戰鬥意志給予了高度評價。 装备 志愿军的枪械、坦克、裝甲車和战斗机等绝大多数主战装备皆由蘇聯提供,例如陆军的主战坦克为T-34和IS-2、空軍的主力戰鬥機有米格-15、米格-17等,海軍方面则由两个快艇大队、两个海岸炮兵连队和一个布雷分队组成,驻扎于朝鲜西海岸地区。入朝初期主要使用缴获自日军、中华民国国军和美军的武器装备,1951年3月后开始逐步换装苏式武器装备。 機槍 步槍/卡賓槍 狙擊步槍 衝鋒槍 手槍 反坦克武器 刺刀 手榴彈 纪念 知名人物 黄继光:1952年10月19日晚,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在身受重伤的情况下,用身体堵住了联合国军的机枪眼而阵亡。1952年12月21日,新华社发出了长篇通讯《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 杨根思:1950年11月29日,杨根思率其领导的3排防守1071.1高地,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抱起一个5公斤重的炸药包冲入美军部队引爆,他和40余个美军士兵同时阵亡。 邱少云:1952年10月11日夜,在391高地执行战斗任务中,被联合国军发射的燃烧弹引燃了衣服,为保证行动不被暴露,被活活烧死。 罗盛教:1952年1月2日在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为抢救因滑冰坠落冰窟窿的朝鲜儿童崔莹而牺牲,为纪念烈士,此地的村庄、山峰、河流遂因罗盛教易名。 毛岸英:毛泽东的长子,丧生于1950年11月25日的一次美军的空袭中。 吴国璋:志愿军第39军第一副军长,1951年10月6日死于美军空袭。 李湘:志愿军第67军军长,1952年7月8日病死。 饶惠谭:志愿军第23军参谋长,1953年3月21日死于美军空袭。 蔡正国:志愿军第50军代军长,1953年4月12日死于美军空袭。 纪念活动
參考文獻 子部小說家類 1650年代中国小说
參考文獻 子部小說家類 1650年代中国小说
在1970年的朝鮮勞動黨第五次大會上,主體思想被提高到和馬列主義同等的地位。 至1972年,主體思想被稱作是「當代的馬列主義」和對馬列主義的「創造性的運用」、金日成被尊為「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馬列主義者」。 1974年,金正日将金日成创立的思想体系正式确定为金日成主义,使之成为朝鲜劳动党指导思想,同时提出全社会的金日成主义化纲领。金正日强调主体思想是“不能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框架内解释的独创的思想”,还说“主体哲学”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根本区别”的。“先前的社会主义理论,只把物质经济的因素看作革命斗争的根本条件”,主体思想“把社会主义提到了新的科学基础之上”,从此“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时代——主体时代”。 1976年10月,金正日在同朝鲜劳动党的理论宣传工作者的谈话中说,“无论从内容上看还是从组成来看,金日成主义是不能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框架内解释的独创的思想。”“形成金日成主义的精髓的主体思想,是人类思想史上新发现的思想。”“主体思想的哲学原理,是不能在唯物辩证法的框架内解释的。”“其社会历史原理不能按唯物史观来解释”。“金日成主义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有区别的独创的革命思想。” 1980年,朝鲜劳动党第六次大会决定取消党章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把主体思想作为唯一指导方针,同时选举金日成、金一、吴振宇、金正日、李钟玉五人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确立金正日的接班人地位。 1992年4月9日,第九届最高人民会议第三次会议决定对宪法进行修正,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被主体思想取代。 2009年4月9日,第十二届最高人民会议第一次会议决定对宪法进行修正,追加主体思想和先军思想并明文化,将“维持社会主义和计划经济等基本路线”等共产主义相关内容删除。 此举被不少外国媒体认为北韓已经彻底放弃了马列主义。 2010年9月28日,朝鲜劳动党第三次代表会议决定修改党章。其中,劳动党的定义由“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创建的主体型的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政党”改为“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的政党”,党的最终目标由 “实现全社会的主体思想化和建设共产主义社会”改为“实现全社会的主体思想化和人民大众的绝对自主”,追加「先軍政治」。黨章仍保留「社會主義」和「馬克思列寧主義」(仅有一处)字眼,但不再提及“共产主义”。 2012年4月11日,朝鲜劳动党第四次代表会议发表关于修改党章的决定书。新党章规定,朝鲜劳动党以金日成金正日主义为唯一指导思想。 2016年5月召開的朝鮮勞動黨第七次大會,黨章中又添加了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等內容。 在2021年1月10日的朝鲜劳动党第八次代表大会上,金正恩被推举为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并在大会结尾时奏响《国际歌》。随后的八届一中全会选举金正恩、崔龙海、李炳哲、金德勋、赵勇元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儘管官方意識形態隨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以及領導人的交接而數度更易,“社会主义”一词在北韓依然经常被提到。北韓的宪法全称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宪法》。而在《金正日将军之歌》中,也提到了“社会主义”一词。 朝鲜劳动党声称其当前目的是“在共和国北半部建设社会主义强盛国家”。 劳动党发布的宣传图书《对于朝鲜劳动党》中称“朝鲜劳动党是深深扎根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人民群众中,在他们当中由为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献身奋斗的先进战士组成的工人阶级革命政党、劳动人民群众的群众性的党”。 第一书记金正恩也于2016年2月27日的讲话中提到“争取主体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的胜利,高度弘扬金日成民族、金正日朝鲜的尊严与威仪”。 今天的朝鮮勞動黨对外依然保持着共产主义政党的形象,通常會派代表團參加共產黨和工人黨國際會議,且在會議上會獲得一些支持。朝鲜勞動黨在2011年的提案「讓我們共同紀念偉大領袖金日成主席同志誕辰一百週年,作為全世界人類的盛大政治節日」,與會的79個黨派中有30個簽署了該提議。朝鮮勞動黨也把自己視作國際左翼和社會主義運動的一部分。在冷戰期間,朝鮮勞動黨和北韓政府就奉行「輸出革命」政策,在世界範圍內援助左翼游擊隊。 目前国际上有些学者认为朝鲜劳动党是一个极右翼政党,其意识形态与二战时期的纳粹党非常相似。但也有学者持反对意见,如朝鲜專家蘭科夫和泰迪斯基利均對这种看法有所保留,他們认为納粹德國與日本帝國於二次大戰時是盟國,而日本當時正值對朝鮮半島進行殖民統治,因此在朝鲜的歷史教科書裡納粹德國和日本帝國均是半島的敵人。同時,教科書時常會把納粹德國類比成美國和韩国。 韩国《东亚日报》认为,在朝鲜看来,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等都是外来思想,朝鲜不愿意依靠任何外来思想,因而走向完全的主体意识,但事实上这种现象不过是思想上孤立的加剧。 组织结构 创党初期,朝鲜劳动党的党员人数仅为4,530人,目前则约增加为400万人。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兼任朝鲜劳动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武装力量最高司令官,为武装力量最高统帅。体现了该政党对武装力量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结构體系 朝鲜劳动党代表大会 中央委员会 中央政治局 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中央书记局 組織指導部 1.第1課(中央) 2.第2課(中央) 3.第3課(地方) 4.第4課(朝鮮人民軍) 5.第5課(護衛司令部) 6.第6課(國家保衛省) 7.第7課(社会安全省) 8.第8課(司法部) 9.第9課(朝鮮內閣) 10. 11.第11課(對南朝鮮工作部署) 12. 13.第13課(生活指導課):是組織指導部,負責黨員和勞工進行每周自我批判,生活指導課是由軍方幹部負責,首長是朝鮮人民軍總參謀長。 14.第14課(檢閲課):是負責對高級幹部的檢查,肅清、監視和管理的部門。 15.第15課(通知課):是擁有對政策承認和批准權限的部門,直屬勞動黨最高指導者,確立最高指導者唯一指導體制。 宣傳鼓動部 党中央领导人 由2021年9月2日朝鲜劳动党第八次代表大会第三次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选举产生。 永远的总书记:金正日 政治局 总书记:金正恩 政治局常务委员:金正恩、崔龙海、赵甬元、金德训
今天的朝鮮勞動黨对外依然保持着共产主义政党的形象,通常會派代表團參加共產黨和工人黨國際會議,且在會議上會獲得一些支持。朝鲜勞動黨在2011年的提案「讓我們共同紀念偉大領袖金日成主席同志誕辰一百週年,作為全世界人類的盛大政治節日」,與會的79個黨派中有30個簽署了該提議。朝鮮勞動黨也把自己視作國際左翼和社會主義運動的一部分。在冷戰期間,朝鮮勞動黨和北韓政府就奉行「輸出革命」政策,在世界範圍內援助左翼游擊隊。 目前国际上有些学者认为朝鲜劳动党是一个极右翼政党,其意识形态与二战时期的纳粹党非常相似。但也有学者持反对意见,如朝鲜專家蘭科夫和泰迪斯基利均對这种看法有所保留,他們认为納粹德國與日本帝國於二次大戰時是盟國,而日本當時正值對朝鮮半島進行殖民統治,因此在朝鲜的歷史教科書裡納粹德國和日本帝國均是半島的敵人。同時,教科書時常會把納粹德國類比成美國和韩国。 韩国《东亚日报》认为,在朝鲜看来,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等都是外来思想,朝鲜不愿意依靠任何外来思想,因而走向完全的主体意识,但事实上这种现象不过是思想上孤立的加剧。 组织结构 创党初期,朝鲜劳动党的党员人数仅为4,530人,目前则约增加为400万人。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兼任朝鲜劳动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武装力量最高司令官,为武装力量最高统帅。体现了该政党对武装力量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结构體系 朝鲜劳动党代表大会 中央委员会 中央政治局 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中央书记局 組織指導部 1.第1課(中央) 2.第2課(中央) 3.第3課(地方) 4.第4課(朝鮮人民軍) 5.第5課(護衛司令部) 6.第6課(國家保衛省) 7.第7課(社会安全省) 8.第8課(司法部) 9.第9課(朝鮮內閣) 10. 11.第11課(對南朝鮮工作部署) 12. 13.第13課(生活指導課):是組織指導部,負責黨員和勞工進行每周自我批判,生活指導課是由軍方幹部負責,首長是朝鮮人民軍總參謀長。 14.第14課(檢閲課):是負責對高級幹部的檢查,肅清、監視和管理的部門。 15.第15課(通知課):是擁有對政策承認和批准權限的部門,直屬勞動黨最高指導者,確立最高指導者唯一指導體制。 宣傳鼓動部 党中央领导人 由2021年9月2日朝鲜劳动党第八次代表大会第三次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选举产生。 永远的总书记:金正日 政治局 总书记:金正恩 政治局常务委员:金正恩、崔龙海、赵甬元、金德训 、朴正天、李炳哲 政治局委员:李日焕、郑尚学、吴秀容、太亨彻、金才龙、吴日晶、金英哲、朴正根、鄭京擇、權永進、李永吉 政治局候补委员:金成男、許哲萬、朴太德、金亨植、劉進、朴明順、李哲萬、全賢哲、楊勝虎、朱哲奎、李善權、禹尚哲、金英焕、李泰燮、林光日 书记局 总书记:金正恩 第一书记:空缺 书记:朴正天、李日焕、吴秀容、郑尚学、赵甬元、太亨彻 中央军事委员会 委员长:金正恩 副委员长:朴正天 委员:赵甬元、吴日晶、崔富日、金庆玉、尹正璘、李炳哲、金永春、金英哲、徐洪灿、黄炳誓、朴奉珠、李明秀、李万建、李永吉 中央检查委员会 委员长:郑尚学 副委员长:朴太德、李熙用 委员:车冠席、朴德万、车顺吉、金勇善、李京哲、元亨吉、金世润、金天弼、孟泰浩、申京植、宋琴顺、崔致善、韩英镐、韩胤昌、韩泰容、朴英 常设机关 组织指导部:部长金才龙 宣传鼓动部:部长朴光浩,第一副部长金與正 干部部:部长許哲萬 国际部:部长李洙墉 军事部:部长金永春 民防卫部:部长吳日晶 机械工业部:部长李万建 科学教育部:部长韩光福、崔相建 劳动团体部:部长李英洙、李日焕 39号室(负责特别外汇资金管理):室长金东云(对外称党中央第一副部长) 计划财政部(负责国家计划财政工作):部长吴寿勇、郭范基 党史研究所:所长盧光燮
市委书记 张文良(1985年6月-1989年9月) 童万亨(1989年9月-1993年1月) 曹德淦(1993年1月-1999年3月) 李敏忠(1999年3月-2001年3月) 郑立中(2001年4月-2002年5月) 袁荣祥(2002年5月-2005年5月) 刘可清(2005年6月-2011年2月) 陈冬(2011年2月-2013年7月) 陈家东(2013年7月-2016年12月) 檀云坤(2016年12月-2019年3月) 邵玉龙(2019年3月-2021年6月) 张国旺(2021年6月-2023年8月) 王进足(2023年8月-) 市长 韩玉琳(1985年7月-1995年3月) 李天森(1995年3月-2001年4月) 郑道溪(2001年4月-2003年7月) 何锦龙(2003年7月-2006年8月) 李建国(2006年8月-2009年6月) 陈冬(2009年6月-2011年2月) 吴洪芹(2011年2月-2013年12月) 檀云坤(2013年12月-2016年12月) 刘远(2016年12月-2021年6月) 王进足(2021年6月-2023年8月) 魏东(2023年8月-) 行政区划 漳州市現轄4個市轄区、7個县。 市轄区:薌城區、龍文區、龙海区、长泰区 县:云霄县、漳浦县、诏安县、東山縣、南靖县、平和县、華安县 此外,漳州市设立以下经济管理区:国家级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漳州台商投资区、国家级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东山湾古雷经济技术开发区、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 人口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5,054,328人。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809,983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244,345人,增长5.08%,年平均增长率为0.5%。其中,男性人口为2,599,071人,占总人口的51.42%;女性人口为2,455,257人,占总人口的48.58%。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5.86。0-14岁的人口为1,004,102人,占总人口的19.87%;15-59岁的人口为3,143,679人,占总人口的62.2%;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906,547人,占总人口的17.94%,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623,456人,占总人口的12.34%。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3,101,501人,占总人口的61.36%;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952,827人,占总人口的38.64%。 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06.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2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21万人,城镇化率为63.3%。全年出生人口3.7万人,出生率为7.30‰;死亡人口3.5万人,死亡率为6.90‰;自然增长率为0.39‰。年末户籍人口数为527.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万人,增长0.19%。 民族 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4,952,602人,占97.99%;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01,726人,占2.01%。其中,畲族人口为46,891人,占0.93%。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218,361人,增长4.61%,占总人口比例下降0.44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25,984人,增长34.31%,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44个百分点。其中,畲族人口减少3,475人,下降6.9%,占总人口比例下降0.12个百分点。 語言 漳州市的主要方言为閩南語泉漳片漳州话(可细分为北部小片和南部小片),在漳州市大部分地方通行。漳州话保留較多中古漢語特色,擁有发达的文白异读系统。 此外,还有其他方言分布: 客家语漳潮片:通行于平和县西南部、诏安县北部和南靖县西端。 闽南语潮汕片饶平话:通行于诏安县西端。 闽南语泉漳片泉州话府城腔:通行于华安县东北部。 闽南语泉漳片西片漳平话:通行于华安县西部以及南靖县北端和西北端。 畲话:通行于华安县新圩镇官畲村和坪水村。 交通 铁路 鹰厦铁路 龙厦铁路 厦深铁路 轨道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 厦门轨道交通6号线延伸到漳州市龙海区角美镇正在建设中。 城际轨道交通 厦漳泉城际铁路R1线起于泉港,经惠安、台商投资区、丰泽、晋江、南安再连接至翔安机场,而后穿过厦门市翔安区、穿东海域进入厦门高崎机场附近设站,再穿西海域到达漳州市。于2015年获批建设规划,计划2021年开建。 公路 、、、、。
鹰厦铁路 龙厦铁路 厦深铁路 轨道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 厦门轨道交通6号线延伸到漳州市龙海区角美镇正在建设中。 城际轨道交通 厦漳泉城际铁路R1线起于泉港,经惠安、台商投资区、丰泽、晋江、南安再连接至翔安机场,而后穿过厦门市翔安区、穿东海域进入厦门高崎机场附近设站,再穿西海域到达漳州市。于2015年获批建设规划,计划2021年开建。 公路 、、、、。 特產 漳州雪耳 水果:芦柑、荔枝、香蕉、龍眼、柚子、菠萝、杨梅、枇杷 花卉:水仙花、茶花、蘭花 海产品:对虾、石斑魚、赤翅魚(黄鳍鲷)、鮑魚、龍蝦、扇贝等。 小吃:干拌面、沙茶面、漳州卤面、鴨仔麵、豆花、五香、鍋邊糊、四果汤、鸡仔胎、手抓面、三角饼、田草 (仙草蜜、烧仙草)、蚵仔煎、米筛目、猪肝线面、萝卜糕等 文化 漳州文化生活豐富,並擁有大量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漳州市的漳州木版年画、漳州木偶头雕刻、歌仔戏(薌劇)、漳州布袋木偶戏、锦歌、漳州蔡福美传统制鼓技艺、漳州八宝印泥、龙海区的保生大帝、漳浦县的漳浦剪纸信俗、华安县的高山族拉手舞及东山县的东山歌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漳州文化还包括有潮剧、剪紙、灯謎、大車鼓舞蹈、泉州南音等。 宗教 佛教:南山寺、普照寺、三平寺、古林寺、東明寺、靈通寺、瑞竹岩寺 道教:浦頭大廟、路邊威惠廟、官園威惠廟、漳浦威惠廟、雲霄威惠廟、東山關帝廟、白礁慈濟宮、霞東書院、通元廟、岱仙岩、初華坊 天主教:后坂玫瑰聖母堂、東坂後天主堂、林下露德聖母堂、漳州市耶稣聖心堂 、長泰法蒂聖母堂、南靖天主教堂等。 基督新教:接官亭禮拜堂、東坂後禮拜堂、福音堂、北門禮拜堂、下沙禮拜堂等。 风景名胜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蹟 市区(芗城区、龙文区、龙海区、长泰区):漳州石牌坊、漳州府文庙、漳州林氏宗祠、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领导机关旧址、江东桥、南山寺、霞东书院、漳州蔡氏民居、浦头大庙、路边威惠庙、官园威惠庙、雲洞岩、白礁慈济宫、林氏义庄、天一总局旧址等 东山县:东山关帝庙 华安县:二宜楼、南山宫 漳浦县:趙家堡、诒安堡 南靖县:德远堂、田螺坑土楼群、和贵楼、塔下村 平和县:三平寺、绳武楼、灵通岩、桥上书屋 云霄县: 诏安县: 風景區 国家4A级旅遊区2个 東山风动石景区 漳浦天福茶博物院 漳浦東南花都 国家级地质公园1个 漳州滨海火山地貌国家地质公园 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 華安县森林公园
联合国于1947年通過聯合國安理會21號決議将北马里亚纳交给美国託管,成為包括今帕劳、马绍尔群岛和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的太平洋群島託管地的一個區。 1958年、1961年、1963年及1969年舉行與關島(原住民同為查莫羅人)合併公投,但遭關島否決。1975年6月17日与美国就未来政治地位进行谈判並公投通過成為美國自治邦,1976年3月24日同美国签署《盟约》(Covenant)。 根據该盟约,北马里亚纳在政治上同美国合并,享有一定的内政自主权,但外交、国防由美国负责。1977年11月舉行首次正副總督和議會選舉,1978年1月自治邦宪法实施。1986年11月美国总统宣布北马里亚纳为美国屬土,原有居民和以後當地出生者皆為美國国民。 政治体制 北马里亚纳實行美國式三權分立政制。国家元首是美国总统,聯邦事務由美国內政部管理。总督和副总督主持自由邦政府,兩個職位以團隊形式全民選舉,任期四年。北馬里亞納群島議會為兩院制,其中參議院九席(三大島各三席),每兩年局部重選。眾議院十多席(席數可變動,按人口分區,現天宁、罗塔各一席),每兩年重選。 30年來,北馬利安納一直是全美國民治地區最後一個沒有國會議席的地區,只有自費設立的「駐華盛頓代表」一職,負責在首都華盛頓特區進行遊說和聯絡工作。2008年美國通過法律,自2009年為北馬利安納設立一席無投票權代表,使北馬利安納與其他美國屬地看齊。 根據《盟约》最初規定,美國聯邦法律在北马里亚纳基本上全部有效,但北马里亚纳擁有出入境管理權,獨立的海關和最低工資制度。這些自治權造就了北马里亚纳外國勞工行業(尤其是成衣製造業)的發展(見下文)。但美國國會2007年通過調高全國最低工資法後,北马里亚纳的最低工資將會逐步提升,從1996至2007年間的每小時3.05元每年提高0.50元,直至達到全國水平(現為7.25元)為止。美國國會和聯邦政府也在2008年通過法案,將於2009年中把北马里亚纳的出入境管理權收歸國有。 人口 塞班为自由邦首府,面积最大,人口最多,为自由邦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在地。塞班当地的原住民主要为查莫罗人和加羅林人。由于塞班拥有独立的出入境管理權,目前有3万多外籍人士在此工作居留。根据2004年初的统计,外籍人口中,中國大陸人最多,为15,637人,其次是菲律宾人13,000人,其余的来自日本、台灣、韩国、孟加拉、泰国等。塞班的主要产业是制衣业和旅游业。 岛、群岛、市镇 北馬利安納群島共计大约463平方公里。以下列表中所列出的岛从北到南排列: 市镇 岛屿 行政上,北马里亚纳群岛自由邦分為四個市(municipalities): 1號至11號島嶼總稱為「北群島(Northern
德國和日本統治時期 1899年美西戰爭後,西班牙将剩餘的馬里亞納群島(北马里亚纳)與加洛林群島卖给德国,編入德屬新幾內亞,在發展上並未有太多的作為。 一次大战爆发后,被日本占领。1919年國際聯盟將太平洋上赤道以北的德屬島嶼委託日本管理,包括北馬里亞納群島。日治時期,蔗糖成為群島的主要產業。塞班島的加拉班此時發展為地方中心,許多日本人(包括當時被殖民統治的朝鮮人、琉球人)移入北馬里亞納群島。於1939年2月,南洋廳的總人口為129,104,其中77,257是日本人(其中包括朝鮮、琉球民族和台灣人)。二戰前的塞班島人口中,有29,348名日本居民和3,926名查莫洛人與加洛林島民;天寧島有15,700名日本居民(包括2,700名朝鮮人)和22名查莫洛人。 第二次世界大戰 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件數小時後,馬里亞納群島的日軍入侵關島。來自日本統治超過20年的北馬里亞納群島的查莫洛人,被派往關島協助日軍管理當地。長達31個月的佔領中,北馬里亞納群島的查莫洛人對關島查莫洛人的欺壓,是1962年關島人否決和北馬里亞納群島合併的原因。 1944年6月15日,美军入侵北馬里亞納群島,展開塞班島戰役。30,000名日軍士兵防守塞班島,最後只有1,000名倖存。超過8,000名日本居民死亡,其中不少人是得知日本戰敗後自殺。1945年12月1日,最後一批殘留日本兵於塞班島投降。 1946年日本居民被遣返回日本本土。 美國自由邦 联合国于1947年通過聯合國安理會21號決議将北马里亚纳交给美国託管,成為包括今帕劳、马绍尔群岛和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的太平洋群島託管地的一個區。 1958年、1961年、1963年及1969年舉行與關島(原住民同為查莫羅人)合併公投,但遭關島否決。1975年6月17日与美国就未来政治地位进行谈判並公投通過成為美國自治邦,1976年3月24日同美国签署《盟约》(Covenant)。 根據该盟约,北马里亚纳在政治上同美国合并,享有一定的内政自主权,但外交、国防由美国负责。1977年11月舉行首次正副總督和議會選舉,1978年1月自治邦宪法实施。1986年11月美国总统宣布北马里亚纳为美国屬土,原有居民和以後當地出生者皆為美國国民。 政治体制 北马里亚纳實行美國式三權分立政制。国家元首是美国总统,聯邦事務由美国內政部管理。总督和副总督主持自由邦政府,兩個職位以團隊形式全民選舉,任期四年。北馬里亞納群島議會為兩院制,其中參議院九席(三大島各三席),每兩年局部重選。眾議院十多席(席數可變動,按人口分區,現天宁、罗塔各一席),每兩年重選。 30年來,北馬利安納一直是全美國民治地區最後一個沒有國會議席的地區,只有自費設立的「駐華盛頓代表」一職,負責在首都華盛頓特區進行遊說和聯絡工作。2008年美國通過法律,自2009年為北馬利安納設立一席無投票權代表,使北馬利安納與其他美國屬地看齊。 根據《盟约》最初規定,美國聯邦法律在北马里亚纳基本上全部有效,但北马里亚纳擁有出入境管理權,獨立的海關和最低工資制度。這些自治權造就了北马里亚纳外國勞工行業(尤其是成衣製造業)的發展(見下文)。但美國國會2007年通過調高全國最低工資法後,北马里亚纳的最低工資將會逐步提升,從1996至2007年間的每小時3.05元每年提高0.50元,直至達到全國水平(現為7.25元)為止。美國國會和聯邦政府也在2008年通過法案,將於2009年中把北马里亚纳的出入境管理權收歸國有。 人口
1916年开始,德意志帝國实际上由保罗·冯·兴登堡为首的军事独裁組織—最高陸軍指揮所统治。当德国即將战败时,这个第三最高指挥要求成立一个文官政府,以求与美國总统伍德罗·威尔逊议和。同盟國之一保加利亚在9月已经退出阵营,故德国难以负隅顽抗。新任德国总理馬克斯·馮·巴登在10月3日向威尔逊提出停火协议。10月28日,德国政府修改1871年定下的宪法,让它实行多年来拒绝接受的議會制。总理以后对议会负责,而非皇帝。 然而,将德国转变为英国式君主立宪国家的计划马上失效,皆因德国渐渐陷入近乎混乱的状态。大量身心受创德国士兵重返祖国,导致大量暴力事件发生。甚至连参加被右翼分子刺杀的领导人葬礼之左派势力都产生内讧,大打出手。 军事领导层在未经政府同意之下,竟然下令公海艦隊出击。这在军事层面上是不可能的任务,而且只会令谈判失败。结果,10月29日开始叛乱爆发。威廉港两艘军舰的水手首先兵变。当军方拘捕一千名水手,并把他们送到基尔时,威廉港兵变发展成全国性叛乱。其他水手、士兵和工人都响应被捕水手起义,并仿照1917年俄国革命中的俄国工人般建立了工人和士兵阶级之苏维埃,並-{}-在很多城市裡夺取军政权力,史称十一月革命。11月7日,德國革命蔓延到慕尼黑,令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三世全家逃亡。 最初,苏维埃只是要求军方释放水手,且苏维埃没有一个總書記,不像一年前的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然而,随着苏联的崛起,起义令统治阶层以至中产阶级甚为恐惧德国即将成为社会主义国家。 当时,工人阶级分成不同的政治派别。其中一个派别从传统工人阶级政党社会民主党分裂出来,自称为独立社民党(USPD),并支持社会主义制度。支持议会制的社民党势力为了不损失影响力,便走向前线,于11月7日要求威廉二世逊位。11月9日,菲利普·謝德曼在柏林的德国国会大楼宣布共和国成立。两个小时后,卡尔·李卜克内西也在柏林城市宫4号大门的阳台宣布成立一个自由社会主义共和国。 11月9日,首相馬克斯·馮·巴登将权力交给社民党主席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可是,巴登的行为并未能满足群众。故此,翌日一个叫人民代表委員會的革命政府成立,由社民党与独立社民党各三位代表组成,分别由艾伯特与胡戈·哈泽领导。虽然新政府获得柏林的工人及士兵议会承认,却为罗莎·卢森堡与卡尔·李卜克内西领导的斯巴达克同盟所反对。在艾伯特于12月16日至18日为议会召开的国民会议中,他所屬的社民党夺得大多数议席。因此,艾伯特能够马上召开国民议会,以期拟定宪法,建立完善的议会制度,於是支持建立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势力减弱。 由1918年11月到1919年1月,德国实际上由人民代表议会统治。在这三个月之内,新政府出奇地表现积极,发布了大量政令。其活动多数限于几个范畴,包括八小时工作天、家居劳工改革、农业劳工改革、公务员工会之权利、地方社会福利(分为国家与联邦州层面)、国民健康保险、令被遣散工人复工、打击强行遣散并加入上诉制度、薪金协议的管制,以及在地方和国家层面上实行一切阶级的20岁以上人士之普选。在魏玛时代的德国,有时候宣传单和海报会以德意志社會民主共和國称呼魏玛共和政府,但该名字从来不是官方国名;1921年中華民國北洋政府與德國魏瑪政府簽訂的《中德協約》中,稱德國為「德意志民國」。 国防军与革命 艾伯特为了令自己刚刚成立的政府能控制大局,便与原为埃里希·鲁登道夫领导、现在由威廉·格勒纳领导的最高陆军指挥(OHL)协议。规定,只要军队承诺保护政府,政府就不会尝试改革军队。一方面,协定象征了军队正式承认新政府,令中产阶级安心;但是,左派的政府就被认为出卖了工人的权益。 以上的协议,也是令工人阶级在社民党与共产党之政治代表分裂的第一步。共和国的命运,始终相當受到德国工人运动影响。社会主义运动的中坚分子往往遇到重大困难,总是凭着机会以感性的忠诚结盟,而不是根据真正的政治需要行事。如果没有站在议会制度与极左势力间的数百万工人支持,社会主义分子根本难以共谋大事。政治混乱令极左与极右势力容易展开激烈斗争。德国当时的政局可谓岌岌可危。 1918年11月23日,一个政治人物艾伯特要求最高陆军指挥镇压柏林的兵变,令社民党与共产党正式分裂。士兵抓到柏林市的指挥官,并把人民代表议会的所在地德国总理官邸(Reichskanzlei)封闭。国防军血腥镇压事变,导致左派以社民党变成反动派为借口,正式决裂。在仅仅七个星期之后,独立社民党就退出了人民代表议会。12月,包括独立社民党左翼分子与斯巴达克同盟的数个左派团体组成了德国共产党。 1919年1月,柏林的工人企图以更激进、血腥的方法实现評議會共產主義,却受到由志愿军人组成的半军事组织自由军团镇压。其中,著名革命义士罗莎·卢森堡与卡尔·李卜克内西在1月15日被杀。后来,在艾伯特的批准之下,凶手只是交由军事法庭惩办,而非民事法庭,故此刑罚较轻,当然也没有令左派更接受艾伯特。 1月19日,德国举行国民议会大选。包括独立社民党与共产党的左派政党都是组织松散,结果让温和派夺得大多数议席。议会代表为了避免会议受到柏林的暴力事件影响,改在威玛召开国民议会。德意志帝國威瑪憲法共和的非正式国名也由此而来。威瑪憲法创造了一个半总统制的共和国,并设置了由比例代表制选出的议会。民主社会主义及民主政党得到八成选票。 1919年,威玛政府与协约国签署凡尔赛条约。德国其后成立了威瑪防衛軍,并按照条约限制陆军人数为十万人、海军人数一万五千人。虽然军队名义上变成共和国军队,但仍全由昔日帝国军队阶层控制。于是,军队依然是保守势力,而且独立于政府,对共和国的影响甚巨。跟其他革命不同的是,德国革命竟然让军队重新掌握权力。 国民会议进行期间,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在慕尼黑成立,但迅速被自由军团与正规军推翻。这类保守势力酿成极右运动与组织在巴伐利亚发展,包括新成立的纳粹党。街头斗争仍然持续。在德国东部,保皇党势力企图打击共和国,而波兰人则在波森省及上西里西亚分别发动大波兰起义与三次西里西亚起义,争取波兰独立。 国家状况 政府在革命期间审慎制定的政治与社会法例,并不为工人阶级所接受———共和国使这阶级民主化与制定社会保障的目标从未实现。有评论指出,问题是基于社民党在战前的政坛中缺乏从政经验。战争过后,政府难以解决双重经济危机。 威玛德国的长期经济危机,原因有数:德国工业出口量比战前产量大幅下跌、原材料及食品之产量因阿尔萨斯-洛林、东部部分省份及殖民地之割让而减少,以及巨额战争赔款与长期负债。虽然政府限制撤军令失业人数持续达一百万人,但军事工业几乎停止运作。 协约国只容许德国引进少量進口货,但其价钱并非很多德国人所能负担。经过四年战争与饥寒交迫,德国之境况可谓民不聊生。很多人都对资本主义失望。德国马克大幅贬值。 威玛政府的使团在法国签署了凡尔赛条约,接受割地赔款、削减军备与军队,并承认了极具争议性的战争罪责条款。希特勒后来强烈谴责共和国及其民主性质,反对它接受如此苛刻的条约。 社民党的弗里德里希·艾伯特是威瑪共和国的首任聯邦大總統(Reichspräsident)。1919年8月11日,艾伯特确认了威玛宪法,令它在法律上生效。 早期危机与国内斗争 在极左派与右派极端分子的威胁下,共和国甫一开国就危机四伏:极左派指责社民党因阻止共产革命而出卖工人利益;右派则反对民主制度,坚持要令德国返回昔日之帝制。而且,尤其包括军方势力的右派为了破坏共和,更声称它出卖了德国,令国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失败(详见刀刺在背传说)。 1920年3月13日,自由军团发动卡普政变,占领了柏林并推举右翼记者沃尔夫冈·卡普为总理。威玛政府撤退到斯图加特,并提倡展开大罢工。罢工令经济停顿,故此卡普的政府在短短四天之后宣告崩溃。 大罢工同时也触发了在鲁尔区发生的共产起义。五万人组成红军,企图控制该区。在没有政府的命令之下,正规军与自由军团再度镇压该行动。1921年3月,在萨克森与汉堡发生的类似事件都被成功镇压。 1923年,共和政府表示未能应付凡尔赛条约规定之战争赔款,并因此拖欠赔款。于是,在1月11日,法国与比利时的军队占领鲁尔区,控制这个全德国最富饶的工业重镇,并控制当地的矿井与制造业公司。德国政府鼓励工人以罢工还击,并没有主动应付问题。罢工持续八个月,最后只是令经济更衰落、入口货物更昂贵。 政府负责资助罢工工人,故此它需要印制更多钞票应付,导致恶性通货膨胀。1923年8月,马克兑一美元由4.2元跌至一百万元;在11月20日,价值更跌至4.2万亿元(亦即4.2兆元)。12月1日,政府推出地产抵押马克,以每1新马克兑换1兆旧马克。最后,德国成功继续支付赔款,而鲁尔区则重归德国。 1923年,右派再度威胁共和政府的统治。希特勒在慕尼黑发动啤酒馆政变。1920年2月,成立不久的德意志工人党改为国家社会主义德意志劳工党,亦即纳粹党。希特勒在1921年7月29日晋升为党魁。1921年11月,冲锋队成立并作为希特勒的私人军队。1923年11月8日,三千名战斗联盟成员在与埃里希·鲁登道夫协议后,与右翼政客古斯塔夫·里特尔·冯·卡尔在慕尼黑一所啤酒馆(Bürgerbräu)召开会议。虽然卡尔突然表示不支持他们,但希特勒打断卡尔的演讲,并坚持要发动政变。鲁登道夫与希特勒宣布成立新政府,并计划在翌日占领该城市。但最后失败。希特勒与该三千人都被捕。希特勒被判监五年,但最后只是坐牢了九个月。此后,希特勒决定以合法途径登上权力宝座。 被视为右翼自由派的德国人民党党魁古斯塔夫·施特雷澤曼在1923年担任德国总理,后来从该年到1929年就任外长。在他当政期间,由于起义减少、经济复苏,所以共和国能够休养生息。得到以2002年的英语传记《古斯塔夫·施特雷澤曼:魏玛共和国最伟大的政治家》()等为代表的高度评价,书中将其1929年的逝世视为魏玛共和国政治的转捩点。 施特雷泽曼上台后首先推出地產抵押馬克,用以减轻恶性通货膨胀对德国社会与经济的祸害。由于他坚持拒绝发行更多钞票,所以令问题迎刃而解。他为了振兴经济,更减少政府开支、简化官僚阶级并加税。威玛政府接受了美國的道威斯計劃,减少德国的战争赔款。 1922年,德国与蘇俄签署拉帕洛条约,恢复外交关系。1925年,施特雷泽曼与協約國签署了罗加诺公约,恢复德国在欧洲的外交地位。德国凭着确认其西部边界,成功与邻国修好。在施特雷泽曼的帮助下,德国在1926年加入國際聯盟并作为第六个常任会员国。德国也停止裁军。 然而,1920年代初期的德国之所以经济复苏,有赖外国贷款,故渐增本国国债,并令整体贸易额下跌、失业率上升 共和国的衰退与希特勒的崛起 1925年,德国总统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在任上逝世。保罗·冯·兴登堡在1925年德国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中以微弱优势击败德国中央党()的威廉·马克思成为德国总统。1929年的大萧条使德国重返政治动荡。作为总统的兴登堡在认为有必要通过行使权力“恢复稳定”。同时,年老的兴登堡在被称为秘密顾问团的奥托·迈斯纳、库尔特·冯·施莱谢尔、弗朗茨·冯·帕彭、和其子奥斯卡·冯·兴登堡等一众亲信的影响下,总统兴登堡在权力的行使上也开始逐渐偏离其作为总统的“”之身份,回归其君主主义倾向,也就是说和初代总统、社民党人艾伯特相比,运用其职权的过程中兴登堡不会有意识地去维护社民党主导下建立的魏玛体制,而在壮大中的左右翼反宪法势力中,兴登堡会偏向一贯地将德共及共产主义视作元凶,这尤其体现在1932年5月海因里希·布吕宁被解职、弗朗茨·冯·帕彭上台到1933年2月《国会纵火法令》通过后的这一段时期。而相比之下和君主主义者兴登堡及其执政末期的保守盟友一道,同样强调反共的希特勒即使不完全符合其期望但却是一个更可选的选项。兴登堡最后在1933年选择了希特勒上台执政,之后的1年里希特勒及其初期政权成功使兴登堡将希特勒政权视作一种人民自由意志下进行维护德国传统的选择体现,这在1934年8月16日公开的政治遗嘱《致德国人民和他们的总理》()有所体现。这份遗嘱首先由帕彭草拟大纲,兴登堡过目后,授意完成起草,最后兴登堡确认并作修改后在信封上签名,除去公开的《致德国人民和他们的总理,我的遗嘱,这封信将由我的儿子交给帝国总理先生。》一封信件外,还有一封信件《致帝国总理先生,我最后的愿望!》(),前者先引用兴登堡1920年出版的回忆录《我的生活》()的最后一章“我的告别”,回顾德国的过往岁月曲折,最后肯定了德国在希特勒领导下重新团结,指出“我对我的德国人民抱有坚定的希望,即我在1919年所渴望的以及直到1933年1月30日才慢慢成熟的东西将成熟为我们人民的历史使命得到充分实现和完成。”(),后者以私人信件的形式,大致表明希望希特勒能在出自人民自由意志的国家团结下引导德国让一个政治中立的君主担当国家元首,与被公开的前者不同,《最后愿望》很可能在被交由希特勒后直接被销毁。而希特勒可能在此之前已得知遗嘱内容,认为兴登堡不会选择自己成为国家元首()的继承人,从而在1934年8月2日兴登堡尚弥留之际就直接通过了《德意志帝国国家元首法》(),为自己成为元首铺平了道路。 公信力受损 魏玛共和国末期,德国政治比以前更加不稳定。魏玛宪法第48条授权总统在必要情况时行使的权力,在魏玛共和国的最后几年里这项权力被多次行使。布吕宁、冯·帕彭、施莱谢尔与希特勒(1933年1月30日到3月23日)的五次“合宪而非议会”的内阁由于都是由总统兴登堡授权得以组阁而绕过基于议会选举结果和协商的民主程序上台,因此被称为。 1930年,1928年德國國會選舉占多数席位胜出上台的第二次赫爾曼·穆勒因执政联盟在关于失业救济的分歧下破裂而倒台,成为魏玛共和国最后的合法多数政府。在庫爾特·馮·施萊謝爾代表军方进行了几个月的政治游说后,总统保罗·冯·兴登堡在1930年3月29日援引魏玛宪法第48条授权财经专家海因里希·布吕宁。因為新政府未能在议会取得多数代表支持,所以只能让国家总统通过紧急状态令行政,以致共和政权趋向保守。 1930年7月18日,布吕宁内阁的一项增税减支的财政预算案在社民党、德国共产党、纳粹党与德国国家人民党反对下,议会以微弱优势否决了该法案。但兴登堡援引第48条强行通过了该预算案,这被历史学家认为标志总统权力从幕后正式走向台前。 9月14日的1930年德国国会选举中,纳粹党夺得18.3%选票,为1928年参选所得票数的五倍,但仍然大幅落后于社民-中央党联盟(魏玛联盟)。布吕宁内阁虽然得到了议会最大党社民党的支持,但其对右翼势力的暧昧态度和财政改革招致了不满,在柏林布劳恩普鲁士政府的积极倡导下,布吕宁倾向对纳粹冲锋队等暴力组织采取管制。1931年钢盔党、德国国家人民党、纳粹党、、等反建制右翼以反对布吕宁内阁为目的在哈尔茨堡。随着计划被常设国际法院裁定为违反1922年《》,第一次布吕宁内阁最终垮台,他被受命重新组建更为保守的。 布吕宁相信自由经济理论,所以大幅减少政府开支和加税,以刺激经济增长。他预期经济危机会及早停止,经济会逐渐复苏。于是政府完全停止从1927年开始推出的义务失业保障金提供任何公帑,令工人更勤力工作、失业者得到的援助金减少。这样的政策明显是不太受欢迎的。但是令政府财政一直处在破产的边缘。 1932年,年过八旬的兴登堡得到包括作为政敌的社民党(魏玛联盟)选民策略性投票和布吕宁大力宣传等支持。得以在1932年德國總統選舉中连任。同时,经济衰落终于结束,经济指标略见上升。历史学家一般为如何评价布吕宁的政策而持不同意见,但是政策肯定令共和国渐渐衰退。 最初,德国右翼资本家与地主支持政府趋向保守。他们并非十分喜好布吕宁,只是相信保守分子可以维护他们的利益。但当工人阶级与中产阶级都普遍反对布吕宁的时候,资本家与地主都转向支持布吕宁的政敌希特勒与阿尔弗雷德·胡根贝格。5月13日,在布吕宁内阁任职的部长威廉·格勒納因支持取缔冲锋队受到希望能借冲锋队助力暗中实现重整军备的国防军将领庫爾特·馮·施萊謝爾压力被迫下台,30日布吕宁因为其提出的实施方案中包括让失业人士前往东部破产地主的土地上从事农业的细则而遭到的反对,失去了兴登堡的支持最终下台。 帕彭内阁 5月31日,兴登堡任命弗朗茨·冯·帕彭为新任总理,这个内阁比第二次布吕宁内阁更为保守,成员多出身贵族。冯·帕彭上任后马上取消了对冲锋队的禁令,用以取得希特勒支持。 冯·帕彭与工业家和地主关系密切,并主张与兴登堡雷同的极端保守主义政策。他组织的内阁中,包括国防军部长库尔特·冯·施莱谢尔及其他拥有跟胡根贝尔格政见相同的人。这个新政府预期会与希特勒合作。由于共和派与社会主义派仍没有行动,希特勒与胡根贝尔格胜算甚高。 7月20日,帕彭发动普鲁士政变,解散了仍处在悬浮议会的普鲁士自由邦社民党-中央党看守政府,由他作为帝国专员接管政府机关和警察机构。只有德国国家人民党支持的冯·帕彭解散了议会并在7月31日召开选举。纳粹党在议会取得最多议席,赫尔曼·戈林当选为议长,是首次有纳粹党员身居这一高职;德国社民党与德国共产党则分别是第二和第三大政党。由于纳粹党未能取得大多数议席,故此议会再度被解散,直到有政党取得大多数议席为止。 纳粹党當時是议会最大的政党。只有它可以令政府稳定地运作。冯·帕彭尝试劝谕希特勒担任副总理并支持议会制政府。然而,希特勒拒绝他的请求,并表示正在考虑与帕彭以前所属的德国中央党会谈。如果成事,希特勒将会与该党联手对付帕彭的政府。希特勒于是要求就任总理,但在8月13日兴登堡拒绝让这位“巴伐利亚二等兵”上台 1932年11月议会大选与施莱谢尔 1932年11月6日,议会再度举行大选。纳粹党取得近三成票数。它的支持票数虽然比之前少了二百万,但仍然取得最多议席。冯·帕彭下台,由国防军将军库尔特·冯·施莱谢尔在12月3日接任。施莱谢尔多年来属于保守势力的阵营,但當時他的计划就是:联合其他政党内的左翼工会团体,包括以格里哥·斯特拉瑟为首的纳粹党左派,以赢得在议会的优势。虽然计划作风大胆,但始终不成功。 在这两个月期间,施莱谢尔扮演了“社会主义将军”的角色,周旋在基督教工会、纳粹党左派,甚至社民党之间。他的计划就是组成一个由他领导的“工党”政府。不过,由于国防军将领完全未能准备支持计划,以及工人阶级不信任他这个未来盟友,此计划也是失败。另一方面,施莱谢尔也因计划触怒了资本家与地主,因为社民党与共产党可能会在柏林发动交通罢工。 1933年1月4日,。希特勒从冯·帕彭得知,这位将军没有解散议会的权力,大多数议席却可以。當時,施莱谢尔的内阁(根据紧急法案以前的诠释)没有一个正常的议会支持,只能投票决定解散它本身。希特勒也知道,德国一些大企业会帮忙应付纳粹党所有以往的债项。由于冯帕彭不甘被迫辞职,故此与希特勒商量如何推翻施莱谢尔的政府。他们各怀鬼胎,同样想争取成为总理,所以会谈没有结果,但他们仍然继续商量。 1月22日,希特勒威胁兴登堡的儿子奥斯卡·冯·兴登堡(Oskar von Hindenburg),表示会为总统在东普鲁士的住所诺伊德克(Neudeck)之房产税违规行为而展开诉讼(虽然不久后该住所面积增加五千英亩土地),借此换取后者的支持。施莱谢尔由于在内阁问题上不敌冯·帕彭与希特勒,而且又失去了兴登堡的信任,所以要求举行选举。1月28日,冯·帕彭向兴登堡表示,希特勒不足为患,并建议他重组政府。现在,社民党、共产党、中央党与纳粹党四党对立。长此下去,一个类似布尔什维克的阵营便会形成并威胁共和国的统治。同一天,施莱谢尔辞职。 经过多番与希特勒讨论后,冯·帕彭认为自己可以操控希特勒,于是支持希特勒成为新任总理。然后,他力陈他的计划之优点,遊说总统府总裁奥托·迈斯纳(Otto Meißner)与奥斯卡·冯·兴登堡支持希特勒。三人在1月下旬不停向兴登堡请求让希特勒做总理。最后,冯·帕彭、希特勒与胡根贝尔格达成协议,决定由德国国家人民党执政,希特勒为总理,冯·帕彭为副总理。 1月30日,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新一任德国总理。他也容许纳粹党取得内阁十一席中的三席,代表在议会的多数:纳粹党与胡根贝尔格的德国国家人民党(196 + 52席)。中央党与巴伐利亚人民党(70 + 20席)希望希特勒作出宪法上的让步(用以保护宪法),但被希特勒拒绝。希特勒更计划要解散议会。 虽然兴登堡怀疑纳粹党的用意,也对希特勒的个人诚信充满疑虑,但他与冯·帕彭都相信由于纳粹党所得支持正在减少,故此可以限制希特勒作为总理的权力。 总结而言,冯·帕彭不甘被迫辞职,于是在施莱谢尔筹组执政联盟失败后,借助与兴登堡的友谊,让施莱谢尔辞职后,与兴登堡共同操控希特勒。但是,棋差一著,他们反而造就了希特勒掌权的开始。 1月30日纳粹党掌权,一般被认为是纳粹德国统治的开始。 希特勒成为总理:共和国的消亡,纳粹德国的崛起 阿道夫·希特勒在1933年1月30日早上宣誓成为总理。有评论认为宣誓只是很简单、象征性的礼仪。2月初,当希特勒的任期刚刚开始时,政府已经开始镇压异己。左翼政党被禁止进行任何会议;就连温和派的人士也遭到恐吓与袭击。2月中,表面上合法的措施推出,用以制裁共产党员和拘捕议会代表。 国会纵火案 2月27日晚上,国会纵火案发生。希特勒的政府称凶手是共产党员,并要求兴登堡总统同意签署国会纵火法令,再度运用威玛宪法的第48条,并取消了宪法中数项保障公民自由的条款,让纳粹党可以迅速并严厉地打击任何異議人士。 政府利用“奸细”策划的纵火案与其他反共計谋,诱导总统使用紧急法令。有了这样的圈套,希特勒无人可阻,可以任意捉拿和制裁共产党员。 1933年3月议会大选 纳粹党在3月5日的选举前逮捕了很多共产党员,又不断四处宣传他们的政纲,用以吸引选民。但是,这次威瑪共和灭亡前德国的最后一次选举并没有令纳粹党大获全胜。纳粹党获得一千七百万选票,但共产党、社民党与中央党的票数没有显著下跌。 希特勒向不同意见的壓力團體力陈找出解决方案、确保共和国长治久安的必要。现在,他指出德国的问题全由共产党引起,甚至在3月3日表示要杀光他们。前总理海因里希·布吕宁宣布他的中央党会坚持反对修改宪法,并促请总统下令查出纵火案的真相。希特勒的计划,就是要令失去共产党支持的议会容许他与政府运用法律力量推出更多法令。在这个时候,总理独裁需要一个法律改革来维持。 希特勒内阁的首次会议 3月15日,纳粹党与国家人民党召开第一次内阁会议。两党组成联盟,是议会中的相對多数(288 + 52席)。根据纽伦堡审判,这次会议首先被提及的事宜是如何以宪法容许、需要议会三分之二絕對多数支持的授权法案完成。法案会、也最后令希特勒与纳粹党得到不受限制的独裁力量。 在会议上,希特勒建议采用授权法案,让内阁不需要得到会议同意而通过法例。这时候,只要天主教中央党也支持授权法案,就表示有足够议席支持通过法案。希特勒对此非常有信心。在纽伦堡审判上,国家人民党被证实曾经向希特勒建议拘捕社民党人,以稳操胜券,但为希特勒所拒绝。希特勒认为可以在选举过后再拘捕其他人,而纳粹党事实上在事后扣押了26名社民党代表。纳粹党连续几天与中央党领袖路德维希·卡斯主教和其他中央党工会领袖会面,并拒绝让他们积极参与政府事务,而且也成功就信奉天主教的公务员与教育问题达成协议。希特勒原本承诺以书信通知卡斯,作为中央党支持授权法案的条件,但卡斯在此之前已经代表他的政党表示支持法案。 卡斯在1928年开始担任中央党主席,并与当时梵蒂冈国务院长,亦即后来的教宗庇护十二世有密切关系。在讨论授权法案之前的最后一次政党会议上,卡斯没有明确立场。但是,为了减少党员因接受法案而生的反对声音,卡斯在连同全体党员支持法案之前,安排了由希特勒亲自撰写为宪法作保证的信件。 授权法案的谈判 3月20日,希特勒与他任命的内政部长威廉·弗里克跟中央党领导人卡斯及阿当·施特格瓦尔德等人展开谈判。目标就是决定该党支持通过法案的条件。由于纳粹党需要三分之二票数完成目的,故此需要中央党支持。3月22日,双方达成协议:希特勒承诺保留现存德国的邦国,而且不会利用新增权力修宪,并挽留属于中央党的公务员。同时,希特勒也同意会保护天主教专业学校、尊重与教廷、巴伐利亚、普鲁士与巴登的政教协议,以及在法案的投票前向议会宣布上述承诺。 除了支持通过法案外,卡斯另一件令人难忘的事就是安排为罗马教廷草拟德国一直要求的政教协定。路德维希·卡斯与冯·帕彭被认为是让希特勒建立独裁的最重要政治人物。 议会开幕仪式 3月21日,议会开幕仪式在波茨坦富有普鲁士色彩的()举行。在约瑟夫·戈培尔的精心安排下,很多属于昔日军事阶层的容克地主与代表出席典礼。戈培尔刻意将希特勒的新政府与以往的帝国拉上关系,并把国家社会主义描绘成国家的未来。旧时代的普鲁士军事精英深深体会到希特勒崇敬他们的传统;而且,他的政府有军队这传统保护者的支持。于是,很多人会渐渐重新相信保守主义,并期望它能解决现下共和国的问题,令国家稳定。而且,懂得审时度势的希特勒更谦逊地向兴登堡元帅鞠躬。 授权法案之通过 会议在3月23日正式开始。会议中段,希特勒以冷静和希望和解的态度发表了一次历史性的演讲。最值得注意的是,他突然一改以往坚决反对天主教及其教义的立场,反而表扬教义为“保护德意志民族心灵的重要元素”,似乎他尊重天主教是指日可待。他承诺尊重他们的权益并宣布政府的目标是与教会达成和平协议,并改善与天主教会及其羅馬教廷的友好关系。由于演说特别重视教廷对新政府的承认,故此希特勒成功满足了中央党成员的要求,劝谕他们投票支持法案。卡斯也因此被认为曾经参与拟定演说内容。 根据纪录,早在1932年5月,卡斯曾经表示教廷希望以希特勒的势力对抗无神论的俄国虚无主义。 在投票前的辩论上,希特勒预先安排他的準軍事組織冲锋队在街头活动以威胁议会成员,迫使他们不自愿地投票支持法案,制造十足的政治威吓。共产党本来拥有81席,但自从议会纵火法案通过及政府采取其他措施后,他们全部议席都留空,减免了他们必定给出的反对票。社民党议席也同样从120减到少过100。纵然无济于事,全场只有社民党主席奥托·韦尔斯勇敢地发言反对希特勒的计划,并指责他的政府从民主走向独裁。希特勒气得七窍生烟。 希特勒一改脸上的冷静,以他独特、令人不安的语调咒骂韦尔斯,发誓要把消灭所有德国的共产党势力,甚至出言威胁韦尔斯领导的社民党。在这个时候,希特勒早前拟定的保证书业已完成,并已交到卡斯手中,令中央党无论如何都会支持法案。 后果 授权法案最终获得通过,表示希特勒与他的政府得到最高权力,可以在没有议会的批准下通过任何法例,并可以独立制定外交政策和违反宪法的规定。故此,希特勒可以用如此权力清除任何阻止他建立独裁的任何力量。在往后的几个星期内,希特勒的内阁通过数项法令,令德国人失去自由、革退任何非纳粹党员的公务员,以及将所有其他政党与联盟列为非法。第三帝国的统治开始。 纳粹党开始架空了人民党部长控制国家的权力。在没有警察的监控下,冲锋队进行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活动。共产党人、社民党人与中央党人可谓无处容身,被赶尽杀绝。纳粹党也开始以暴力手段镇压犹太人;1933年夏,取缔一切其他政党与工会,就连人民党也不例外。虽然纳粹党现在一党专政,但国防军完全不受影响。共和时期的军政分立之势仍然持续。同样地,大资本家与地主的私产不受影响;行政与立法部门所受影响甚小。 共和国失败之原因 魏玛共和国悲惨的崩解,到今天仍然颇受争议。虽然希特勒按照宪法的机制合法成为德国总理,而他的纳粹党也在1932年两次议会选举中得到大多数议席,纳粹党被认为在当时还没有足够力量上台。当一些历史学者尝试将某些意识形态合理化时,他们就在冷战意味之上述事情的原因与历史分析上意见分歧。其中一种推测就是,倘若当初希特勒没有当上总理因而没有政治与逻辑上的优势,纳粹党在1933年选举中的表现会如何。 纳粹主义的崛起,从来没有单一原因。最常为人所断定的原因可以分为三方面: 经济问题 西方民主历史上,威玛共和国所经历的经济问题是最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高失业率与生活素质大幅下降都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1923至29年,德国经济略有复苏,但1929年开始的经济大萧条引发西方经济严重受创。由于当时德国非常依赖美国的借贷,故首当其冲。1932年,德国大约有五百万人失业。不少人将困境归咎于共和国。当政党在任何时候都想推翻共和,令议会无一政党能够取得大多数议席之时,情况就更加明显。 1929年华尔街股灾引发的大萧条,令共和国深受其害。大萧条以及其后的经济不景加重德国对其债主美国的财政负担。对脆弱的共和国而言,经济大衰退无疑是大灾难,也是纳粹党能够当政的重要因素。 由于凡尔赛条约迫使德国交出资源丰富的国土和巨额赔款,大多数德国人认为其条款过于严苛与令他们的国家降格。虽然条约为德国经济带来的实际破坏难以估量,但惩罚性的赔款引起人们的惊慌与怨怼。纵然赔款金额巨大,德国最后只付出了八分之一的金额(参见洛桑會議)。然而,赔款的确令德国所得市场贷款减少,迫使威玛政府以大量印制钞票应付其赤字,结果引起恶性通货膨胀。而且,德国军队本来在去年有机会取胜,却突然失败,故此在1919年德国战败后,失望、恍然大悟的军队返国并间接引起政治大乱。如此的混乱深深影响德国人的心理,而且可能因此造成以希特勒为代表的极端民族主义之崛起。 大部分历史学家都同意,有很多德国的工业家将共和政府与工会和负责签署条约的社民党拉上关系。虽然有些学者认为希特勒被用作对付后者的工具,但在工业家愿意支持希特勒之前,共和国已经非常不稳定。就连一些支持希特勒就任总理的人,也并非完全接受纳粹主义;他们认为支持希特勒只是为了推翻共和国,但不是长远之计。由于纳粹党支持者众,更不乏原本拥护左派的工人,所以工业家的支持不是希特勒获得大众支持的唯一原因。 制度漏洞 很多人都相信,1919年定下的威玛宪法含有数项弱点,令诸如纳粹党势力容易建立独裁政权,但一个不同的宪法能否阻止纳粹党夺权卻是未知之数。1949年的西德宪法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被认为力图消除这些弱点。 总统(Reichspräsident)的职位被认为是“替补皇帝”(Ersatzkaiser),意指虽然废除了帝制,帝国总统却依旧拥有相当于皇帝的权力,从而弱化了政党政治的角色。威玛宪法第48条赋予总统在“公众秩序与安全受到严重骚扰或威胁”时候可以“采取任何必须的政策”。虽然第48条作为紧急法令,但在1933年前它常常被用来在没有议会的批准下通过法案,令纳粹党更容易完成一体化,例如纳粹党就以第48条为基础通过了国会纵火法令。 完全的比例代表制选举制度意味着得到任何规模的支持之政党都可以得到议会议席。结果,很多包括极端政党的小政党都按照这制度建立政治势力。在战后的德国联邦议院中,只有得到5%以上票数的政党才可以得到议席。不过,德意志帝国的帝国议会采取多数制,而议席的分配则与共和国的雷同。 德国国会(Reichstag)可以在未能决定总理继任人时把总理革退。这种不信任动议令总理更替频繁,令政治不稳定。故此,西德的基本法规定议会一定要预先选出继任人才可以投票令现任总理下台。(参看建设性不信任动议) 宪法也规定,当总统辞职或死亡后,帝国总理会兼任总统,拥有总统的权力,直到选出新任总统为止。故此,1934年兴登堡逝世后,希特勒兼任总理与总统。不过,当时希特勒的独裁政权已经固若金汤,所以上述规定不应被视为引致纳粹党上台的单一原因。 个人影响 有些学者转而考虑个体及他们所作的决定。不过,这种看法带来的问题就是究竟他们当时有什么抉择,故此引来臆测与假设。 1930至33年期间,总理布吕宁的经济政策颇受争议。政策令很多德国人认为共和政府刻意减少福利开支和支持极度自由的经济体系。在经济大萧条的狂潮下,当时布吕宁有没有其他方案是未知之数。 1925年,保罗·冯·兴登堡元帅就任共和国第二任总统。这位支持帝制的将军代表了过去君主立憲統治的德意志帝国,难以视他为支持共和国的民主派,但他从来不是纳粹分子。同时,1930年代时八十多岁的兴登堡已经老态龙钟。如果兴登堡坚持民主信念,他不会轻易以第48条架空议会权力,也不会签署國會縱火法令。其实,兴登堡经过一天半的考虑后才在1933年1月30日任命希特勒为总理,代表他当时曾经怀疑后者的诚信。有人认为,如果希特勒未能当上总理,纳粹党可能失去很多支持者。 其他角色 作家约翰·康韦尔(John Cornwell)与伊恩·克肖(Ian Kershaw)是曾经研究路德维希·卡斯与庇护十二世关系的著名评论家。 纽伦堡审判曾经研究从1933年1月30日开始的德国历史。对于莱茵-威斯特法伦工业巨头与弗朗茨·冯·帕彭的角色,结论就是他们协助希特勒与纳粹党上台之事不构成“可检控的罪行”。 邦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意志帝国的邦国为22个较小的君主制国家,三个共和制城邦以及帝国领地阿尔萨斯-洛林。在《凡尔赛条约》和1918–1919年革命之后,德国失去了一定领土,而剩下的邦国则作为共和国继续存在。先前的韦廷家族恩斯廷系诸邦国在作为共和国存在一段时间之后于1920年被合并,成为新的图林根邦(除萨克森-科堡并入巴伐利亚邦)。 在纳粹一体化进程之下,这些邦国事实上被废除,重新整合为大区;而由于希特勒个人对吕贝克存有偏见,1937年该市则在《大漢堡法案》下被并入普鲁士。大部分剩余的邦国在德國投降時被同盟国正式废除,并最终重新整合为今日的德国联邦州。 注釋 参考文献 引用 来源 Abraham, David The Collapse of the Weimar Republic: Political Economy and Crisis(2nd. Edition)New Jersey; Holmes & Meier Publishers, 1986 ISBN 0-8419-1084-7. William Sheridan Allen|Allen, William Sheridan The Nazi seizure of Power: the experience of a single German town, 1922-1945 New York; Toronto: F. Watts, 1984 ISBN 0-531-09935-0. V.R. Berghahn Modern Germany, Cambridge, UK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2 ISBN 0-521-34748-3 Bookbinder, Paul Weimar Germany: the Republic of the Reasonable, Manchester, UK ; New York: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Distributed exclusively in the USA by St. Martin's Press, 1996 ISBN 0-7190-4286-0.
Schwarzwald, Ring-Verlag, 1971. Broszat, Martin Hitler and the Collapse of Weimar Germany, Leamington Spa; New York: Berg: Distributed exclusively in the US by St. Martin's Press, 1987 ISBN 0-85496-509-2. Childers, Thomas The Nazi Voter: The Social Foundations of Fascism in Germany, 1919-1933, Chapel Hill: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1983 ISBN 0-8078-1570-5. Craig, Gordon A. Germany 1866-1945(Oxford History of Modern Europ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0, ISBN 0-19-502724-8. Dorpalen, Andreas Hindenburg and the Weimar Republic,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4. Feuchtwanger, Edgar From Weimar to Hitler: Germany, 1918-33, London: Macmillan, 1994, 1993 ISBN 0-333-27466-0. Gay, Peter Weimar Culture: The Outsider as Insider, New York, Harper & Row 1968. Gordon, Mel Volutpuous Panic: The Erotic World of Weimar Berlin, New York, Feral House 2000. Hamilton, Richard F. Who Voted for Hitler?,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2 ISBN 0-691-09395-4 James, Harold The German Slump: Politics and Economics, 1924-1936, Oxford, Oxfordshire: Clarendon Press, 1986 ISBN 0-19-821972-5. Kaes, Anton Kaes; Jay, Martin; Dimendberg, Edward(editors)The Weimar Republic Sourcebook,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4 ISBN 0-520-06774-6. Kolb, Eberhard The Weimar Republic translated from the German by P.S. Falla London: Unwin Hyman, 1988 ISBN 0-04-943049-1. Mommsen, Hans From Weimar to Auschwitz translated by Philip O'Connor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1 ISBN 0-691-03198-3. Nicholls, Anthony James Weimar And The Rise Of Hitler, New
克里斯蒂安尼亚在建设过程中特别注重防御工事的修建。城市被棱堡和阿克斯胡斯城堡环绕。受到文艺复兴思潮的影响,城市内的街道宽阔笔直,划分出了方正的街区,这种布局也有利于防火。克里斯蒂安尼亚相互正交的街道网络成为了挪威语Kvartal(街区)一词的词源,被堡垒环绕的克里斯蒂安尼亚也因此而被成为quarters,直到1900年被改为一个专有名词Kvadraturen。 克里斯蒂安四世还引入了新建房屋的防火规范。他命令所有贵族和富有居民的新建房屋都必须具有砖墙,而普通居民可以修建木骨架房屋。木骨架房屋自此成为了当地最常见的建筑形式。在17和18世纪的之后几次大火中,老式的木结构房屋受到了更严重的损害而逐渐被淘汰。 在克里斯蒂安尼亚周边有许多自给自足的郊区城镇,许多工人住在相对便宜的木制房屋中。在1686年火灾后,围绕城市的堡垒被拆除,而城市外围建造起了新的奥斯陆主教座堂。1736年,奥斯陆广场上的集市搬迁到了邻近主教座堂的地方,即现在的Stortorvet。郊区的房屋开始向北方扩展。在整个18世纪,随着航运贸易的蓬勃发展,克里斯蒂安尼亚的经济状况逐渐好转,城市人口也开始接近丹麦与挪威合并前夕的规模。 中世纪的奥斯陆市议会由市长和议员组成,在这一时期逐渐转变成了新的形式,包括一名地方长官和一批皇室官员。城市居民慢慢地取得了一定的参政权力,从1730年开始,克里斯蒂安尼亚实行了“选举十二人团制度”,被选出的市民将在市议会中具有一定影响力。 成为挪威首都,1814年-20世纪初 在丹麦-挪威邦联于1814年解体后,克里斯蒂安尼亚成为了独立的挪威的首都。新成立的国家行政机构为新的经济增长奠定了基础,而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的工业化进程则为其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在19世纪,克里斯蒂安尼亚快速扩张,许多新的公共建筑开始建造——包括奥斯陆王宫、挪威国会大厦、国家剧院等。克里斯蒂安尼亚建成区西面的一批公共建筑隶属于建筑师汉斯·林斯道尔(Hans Ditlev Franciscus von Linstow)于1838年制定的规划,其中卡尔·约翰大街将成为主轴,新城区吸引了许多富裕阶层的市民入住。与此同时,城市东边的阿克尔河沿岸的工业迅猛发展,这使得工人们都尽可能居住在附近地区。这导致了城市东部和西部的社会落差,也成为了这座城市此后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19世纪下半叶,克里斯蒂安尼亚建造了新的城区以供就职于工厂的移民居住。1854年,克里斯蒂安尼亚的第一个火车站建成。1859年1月1日,Bymarken和Aker市镇的部分地区以及9, 551名居民被并入克里斯蒂安尼亚。1878年1月1日,Aker的其他地区和18, 970名居民也被并入。当局希望透过行政区划调整,弥补不同地区的城建和社会差异,同时向更多地区引入防火规范以减少火灾的发生。19世纪80和90年代,城市建设工作发展到了高潮,大批租屋被修建,1894年城市还修建了第一条电车线路。但1899年的股災让這項計畫戛然而止,直到1910年,新的建设工作才逐步展开。 更名奥斯陆,20世纪至今 在1877年到1925年之间,城市的名字拼写改为了Kristiania。1925年,克里斯蒂安尼亚恢复了它旧有的名字——奥斯陆。 20世纪初,城市经济继续缓慢发展。此时城市已经有了近25万名居民。在20世纪的前十年,几乎没有新的房屋建成,同时高房价和贫困成为了十分严峻的社会问题。市政府着力解决这一问题,从1912年开始,一批大型房屋开始在19世纪城墙外缘的条形地带上修建,直到1931年,市内建成了大约11, 000间新的房屋,其中80%都是由政府资助修建的。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不再直接修建房屋,而是转而扶持一批住宅合作社,由它们来完成建设工作。 1931年,新成立的住房合作社OBOS建成了它的第一个大型项目Etterstadslottet。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开始,OBOS接手了许多房屋建设项目。与此同时,许多私人产权住宅开始修建。奥斯陆保存下来了许多30年代的功能主义建筑,例如Sogn haveby。 在整个20世纪30年代,人们一直在为城市的扩展方向争执不休,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1878年确定的城市边界内部已经没有多少可供建设的地块了。合并奥斯陆和阿克尔市镇的想法被提出,但一开始,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支持这个主意。随着城市建设空间变得越来越小,更多的人开始转变看法。到了二戰,1940年,德國佔領丹麦后攻佔了奥斯陸及各重要城市挪威全境淪陷,1945年才光復。最终,阿克尔市镇于1948年1月1日并入奥斯陆,这使得奥斯陆的城市面积增加了108%,人口数增加了46%(超过13万人)。 20世纪50年代,奥斯陆开始在原先的东阿克尔地区开发卫星城,旨在进一步解决住房短缺问题。一些社区内建设了新的别墅和半独立式住房。1966年,奥斯陆地铁开通,将市中心和几个卫星城区连接在一起。1993年,奥斯陆地铁东线和西线间的共同隧道建成,两线贯通營運。 奥斯陆于2000年举行了建城1, 000周年庆典,而仅仅50年前的1950年,奥斯陆还举办了建城900年庆典。这主要是因为,新的考古发掘工作将奥斯陆的建城史向前移动到了公元1000年前后。 在2011年挪威爆炸和枪击事件中,奥斯陆受到了炸弹爆炸的袭击,政府大楼的一角受到袭击,包括总理办公室在内的几座建筑物受到破坏。共有8人遇难,30人受伤。 地理 参见:奥斯陆地堑 基本状况 奥斯陆位于奥斯陆峡湾北面的一片弧形陆地上。奥斯陆峡湾出口向南,整体几乎被内索登半岛一分为二。奥斯陆在其他方向上被植被茂盛的山脉所包围。在城市的行政边界以内有40座岛屿,其中最大的是马尔姆岛(面积约0.56平方公里)。奥斯陆有343个湖泊,其中最大的是玛利达尔斯湖(面积约3.91平方公里)。这些湖泊是奥斯陆大部分地区主要的饮用水来源。 尽管东挪威地区有很多河流,但没有一条从奥斯陆入海。而奥斯陆有两条较小的河流:(从玛利达尔斯湖流出,注入奥斯陆峡湾)和阿尔纳河。阿克塞尔瓦河上的瀑布在19世纪40年代为奥斯陆的第一批现代工业提供了动力。而在19世纪之后的时间里,这条河流成为了稳定和持续发展的经济的象征,也成为了城市东区和西区的分界。劳工们的社区位于河流两岸。阿尔纳河流经奥斯陆主要的郊区和工业区格鲁达伦。其他重要河流包括、和。除此之外,城中有很多条溪流从地下穿过。 奥斯陆市的最高点是海拔629米的Kirkeberget(这同时也是奥斯陆的最北点)。尽管这座城市的人口比大部分欧洲国家的首都要少,它拥有一片相当广大的陆地区域,其中三分之二是布满森林、山丘和湖泊的自然保护区。城市边界附近有很多的公园和开放区域。 气候 由于奥斯陆地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在一年之中差异很大,盛夏时节,每天的白昼时长超过18小时,且在夜间,天空不会变得完全黑暗(不会比海上的暮光更黑);而到了冬天,每天的白昼仅有6小时左右。 奥斯陆为温带湿润大陆性气候,但有着较为温和的冬天。七月份的奥斯陆每三天内有两天都相当温暖,温度高于20°C,而平均每四天就有一天高温达到25°C以上。 1901年7月是奥斯陆有记录以来的最热月份,月平均气温为24.7°C(72.9°F)。在1982年8月3日,Blindern曾观测到的最高温纪录是34.2°C(94°F)。1901年7月21日,奥斯陆市中心的“观测站”记录下了35°C(95°F)的高温。在1月,平均每四天里有三天温度都会低于冰点(0°C),平均每四天中有一天温度低于-10°C。 1941年1月3日和19日,曾观测到的最冷温度为-26°C。近年来,奥斯陆的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冬季气温。 奥斯陆的年平均降水量约为802.9毫米,降水日数约为166天,冬天会比夏天略干燥一些。 人口状况 在2010年前的一段时间,奥斯陆的人口以每年近2%的速度增长(过去15年里增长了17%),是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首都中增长最快的。根据挪威统计局的年度报告,在2015年,奥斯陆有647, 676名永久性居民,其中628, 719人居住在主城区。在整个城市区范围内有942, 084名居民, 而距市中心100公里(62英里)以内整个大奥斯陆地区,估计有177万人口。 根据最近的人口普查,432, 000名奥斯陆居民(占城市总人口的70.4%)在种族上属于挪威人,与2002年(409, 000人)相比增长了6%。 从相对和绝对数量来看,奥斯陆都有着全挪威最多的新出生移民人口。奥斯陆有189, 400人的移民或父母为移民的人口,占全市人口的30.4%。奥斯陆所有的郊区移民人口比例均高于14.1%的全国平均水準。移民人口比例最高的郊区包括SøndreNordstrand和Stovner og Alna,他们占据了大约50%的移民人口。 巴基斯坦人是人口数量最大的少数族群,其次是瑞典人,索马里人和波兰人。其他人口较多的族群包括斯里兰卡人,越南人,土耳其人,摩洛哥人,伊拉克人和伊朗人。 2012年,在奥斯陆约有48,000名注册的穆斯林,占全市人口的8%,同时约有33, 000名注册的罗马天主教徒。 在2013年,奥斯陆的小学生中有40%的人注册了挪威语或萨米语以外的第一语言。 城市西部居民主要是种族上的挪威人,这里的几所学校的移民背景的学生比例不到5%。而奥斯陆的东部族群构成较为复杂,有一些学校有着高达97%的移民背景学生比例。 学校也越来越多地以族群划分,而在城市东北部的郊区已经出现了白人群飞现象。 例如,2008年在在Groruddalen,种族上的挪威人口减少了1, 500,而移民人口增加了1, 600。 奥斯陆有许多宗教社区。2016年,奥斯陆51.6%的人口是挪威教会成员,低于全国平均水準的71.5%。 2011年,近20%的人口在其他宗教或生活立场社区登记注册。 政治和政府 奥斯陆是挪威首都,也是挪威国家政府所在地。大部分政府部门,包括首相办公室,都在国家议会附近的一个建筑群中。 奥斯陆市既是挪威一个郡,也是该郡唯一的一个市镇。它在挪威議會中由19名议员代表。 奥斯陆自1986年起开始实施议会制的政府系统。城市的最高权力是由市议会(Bystyret)掌握,目前有59个席位。市议员每4年选举一次。市议会有五个委员会,各有分工监管的领域。自2015年选举之后,市议会里最大的两个政党为工党和保守党。 奥斯陆市长是市议会的主席和级别最高的市议员。这个职位曾经是奥斯陆最有权力的政治职位,但随着议会制的实施,市长变得更像是国家议会主席一般,是一种仪式性的角色。现任奥斯陆市长是。 自2015年地方选举以来,市政府一直由工党、绿党和社会主义左翼党组成的联盟所把持。由于获得了红党的支持,这一联盟在市议会中勉强保持多数席位。 奥斯陆的执行市长是市政府的首脑。这一职位是随着议会制的实行而设立的,与总理在国家一级的作用类似。现任执行市长是。 行政区划 截至2016年1月1日,奥斯陆市的人口为658, 390人。奥斯陆都会区的范围已经越过了奥斯陆市镇的边界,到达了周边的阿克什胡斯郡(包括阿斯克尔、贝鲁姆、略肯、雷灵恩、勒倫斯科格、尼特达尔、谢斯莫、希、瑟呂姆、耶尔吕姆、奧普佩戈爾等市镇)。整个都会区的总人口达到了942,084人。 奥斯陆市中心位于奥斯陆峡湾的尽头,以此为基点,城区沿着三条“走廊”发展——一条向东北方向的内陆区域延伸,另两条向南,沿着东侧和西侧的峡湾沿岸发展。在这种发展模式下形成的奥斯陆都会区的形状看起来像一个上下颠倒的“Y”字形。 在城区的北边和东边,广阔的森林丘陵(Marka)缓缓抬升,让这一区域如同一个圆形露天剧场的形状。奥斯陆市镇和奥斯陆郡,是同一个实体的两个部分,使得奥斯陆成为了挪威唯一一座集成了两级行政级别的城市。在奥斯陆的总面积中,包括了130平方公里的建成区和7平方公里的农业区。在建成区中,开放区域的面积是22平方公里。 奥斯陆于1838年1月3日作为一个市镇成立。1842年,它与阿克什胡斯郡分离,成为了一个独立的郡。郊区市镇阿克爾于1948年1月1日与奥斯陆合并(同时从阿克斯胡斯郡转移到了奥斯陆郡)。此外,奥斯陆郡与阿克斯胡斯郡具有一些共同的职能。 行政區列表 来源于2004年1月奥斯陆市议会的规定 经济 奥斯陆有着多样化的强劲经济,在fDi杂志发表的报告“2012年度欧洲未来城市”中,奥斯陆名列欧洲大城市经济潜力排名第一。 在商业友好度方面,奥斯陆排名第二,仅次于阿姆斯特丹。 奥斯陆拥有2654家挪威全国級的大公司。在欧洲最大城市排名中,以注册公司数量为指标,奥斯陆排名第五。一批石油和天然气集团公司也位于奥斯陆。 奥斯陆是欧洲重要的海事知识中心,拥有大约1980家相关领域公司和8,500名员工。其中包括一些世界上最大的航运公司,船舶经纪人和船舶保险经纪人。总部设在奥斯陆外的挪威船级社,是全世界三个主要船级社之一,世界船队中的16.5%在此注册。 奥斯陆港是挪威最大的货运港口和主要的客运门户。每年有近6000艘船舶在此停靠,运输600万吨货物和500多万人次的乘客。 2003年,奥斯陆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2, 680.47亿挪威克朗,占全国GDP的17%。 而1995年,奥斯陆的GDP是1, 659.15亿挪威克朗。2003年,奥斯陆都会区、莫斯和德拉门也贡献了全国GDP的25%和税收的四分之一强。相比之下,挪威大陆架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税收总额占比约为16%。 奥斯陆是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之一。 根据瑞士银行2006年8月份编制的报告,奥斯陆和伦敦是世界上最昂贵的城市。同年,根据美世人力资源咨询公司发布的“全球生活成本调查” ,奥斯陆排名世界城市第十; 而在经济学人智库(EIU)发表的排名中,奥斯陆更是高居首位。 造成两项排名间差异的原因是,EIU在最终的指数计算过程中忽略了某些因素,特别是住房因素。在EIU于2015年发布的调查更新版本中,奥斯陆现在排名全球第三。 尽管奥斯陆确实有着挪威最昂贵的住宅市场,但其房价还是比榜单上的其他城市便宜得多。但同时, 奥斯陆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在世界城市中处于最高水準。 文化 奥斯陆有许多不同类型的文化景点,包括存放有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和其他国际知名艺术家作品的博物馆。一些世界知名作家曾在奥斯陆出生或居住,如克努特·汉姆生和亨里克·易卜生。政府近期在奥斯陆市的文化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市中心外的Bygdøy是这座城市和挪威维京人的历史中心,该地区拥有许多公园,海滨和博物馆。奥斯陆每年举办奥斯陆自由论坛,被“经济学人”称为“人权领域的达沃斯论坛”。 奥斯陆也因每年颁发诺贝尔和平奖而闻名。 博物馆和画廊 奥斯陆有几座主要的博物馆和画廊。蒙克博物馆收藏了“呐喊”和爱德华·蒙克的其他一些作品。蒙克在死后将所有作品捐赠给了奥斯陆。 市议会正在计划修建一座新的蒙克博物馆,最有可能建在城市东南部的Bjørvika。 博物馆将被命名为Munch/Stenersen。 城市里还有50座不同类型的博物馆。 挪威文化历史博物馆位于比格迪半岛,致力于展示挪威民间艺术、民间服饰、萨米文化和海盗文化。户外博物馆包括挪威各地的155座正宗的古老建筑,其中包括一座木条教堂。 国家博物馆持有并保存,展示和宣传挪威最广泛的艺术品。 博物馆有关于本馆藏品的常设展览,还有展示从其他地方借来的展品的临时展览。 新的国家博物馆将在未来10年内建成,将位于诺贝尔和平中心后面的维斯塔芬。 位于青蛙公园的维吉兰博物馆可以免费进入,包含由古斯塔夫·维吉兰创作的的超过212座雕塑,包括方尖碑和生命之轮。 另一座受欢迎的雕塑是Sinnataggen(小孩),刻画了一个男婴在愤怒中冲压着他的脚。这座雕塑作为奥斯陆的象征之一,在这座城市里非常有名。 奥斯陆还有一座较新的园林雕塑公园,Ekebergparken雕塑公园,其中有一些挪威和其他国家艺术家如萨尔瓦多·达利的作品。 海盗船博物馆有三艘在Oseberg,Gokstad和Tune发现的海盗船,以及从维京时代保存下来的一些独特的物品。 奥斯陆城市博物馆有关于奥斯陆城市发展史和奥斯陆居民的常设展览。 康提基号博物馆保存了托尔·海尔达尔的木筏康提基号和Ra2号。 诺贝尔和平中心是一个独立组织,于2005年6月11日由哈拉尔五世国王宣布开放,作为庆祝挪威作为独立国家成立一百周年庆祝活动的一部分。 这座建筑包含一个永久性展览,每年在宣布新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时都会扩大,它包含历史上每位得主的資訊。该建筑主要用作文化交流中心。 音乐和文化活动 每年,奥斯陆会举办许多文化活动,例如奥斯陆爵士音乐节,这是一个为期六天的爵士音乐节,在过去25年里的每年8月举行。 奥斯陆最大的摇滚音乐节是Øyafestivalen或简称“Øya”,它每次举办持续4天,每次吸引约6万人前往奥斯陆东部的中世纪公园参加活动。 奥斯陆国际教会音乐节 自2000年以来每年举行一次。奥斯陆世界音乐节给那些在自己国家闻名、但在挪威不出名的明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奥斯陆室内音乐节在每年的八月举行,世界级的独奏家聚集在奥斯陆进行表演。挪威森林摇滚音乐节每年六月也在奥斯陆举行。 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典礼于每年的十二月十日在奥斯陆市政厅举行。 尽管萨米人的住处离奥斯陆很远,但挪威文化史博物馆也会在每年的萨米族节举办一系列文化和娱乐活动。 霍门科伦的冬季两项世界杯每年举行,男性和女性运动员在各个项目上与对手相互竞争。 其他年度活动包括Desucon,一个专注于日本文化的会议, 和Færderseilasen,这是世界上最大的过夜帆船赛,每年有1100多艘船只参加。 挪威国歌作曲家R. 诺拉克于1842年在奥斯陆出生。 挪威最重要的交响乐团是奥斯陆爱乐乐团,自1977年以来设立在奥斯陆音乐厅。尽管乐团始建于1919年,但它的历史可以追溯至由爱德华·格里格和约翰·斯文森在1879年成立的克里斯蒂安尼亚音乐家协会时期。 1996年和2010年,奥斯陆举办了两届欧洲歌唱大赛。 表演艺术 奥斯陆有20多家剧院,例如挪威剧院和位于卡尔约翰街的国家剧院。位于皇宫和挪威议会大厦之间的国家剧院是挪威最大的剧院。 路维·郝尔拜,亨里克·易卜生和比约恩斯彻纳·比昂松的名字被刻在剧院主入口上方的外墙上。国家剧院代表了挪威国家级的演员和剧作家,而作曲家,歌手和舞者的最高殿堂是位于Bjørvika的奥斯陆歌剧院。由斯诺赫塔建筑事务所设计的歌剧院于2008年开幕,也是挪威的一个国家地标。剧院共有两间剧场,2000多个座位。该建筑耗资5亿欧元并花了五年时间建成,被誉为世界上第一座让人们走上建筑屋顶的歌剧院。门厅和屋顶也被音乐会所使用。 文学 大多数著名的挪威作家都曾在奥斯陆生活过一段时间。例如,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西格丽德·温塞特在奥斯陆长大,并在自传体小说Elleve år中描述了她在奥斯陆的生活。 剧作家亨里克·易卜生可能是最著名的挪威作家。易卜生写作了海达·高布乐,培尔·金特,玩偶之家,海上夫人等戏剧。2008年完成的“易卜生名言(Ibsen quotes, Oslo)”是一件包括69条易卜生名言的不锈钢刻字艺术品,这些名言被镶嵌在了奥斯陆市中心的花岗岩人行道上。 近年来,像拉斯·萨比·克里斯滕森,托弗·尼尔森,尤·奈斯博和罗伊·雅各布森等小说作家在他们的小说中描绘了奥斯陆及其市民。20世纪早期提到奥斯陆的作家包括诗人鲁道夫·尼尔森(Rudolf Nilsen)和安德烈·拜杰克(André Bjerke)。 媒体 奥斯陆出版的报纸包括晚邮报,挪威日报,世界之路报,Dagens Næringsliv, Dagsavisen,晨报,Vårt Land,Nationen和阶级斗争报等。挪威国家广播公司NRK的主要办公室位于奥斯陆的Marienlyst,在Majorstuen附近,NRK也提供当地的广播和电视服务。TVNorge(TVNorway)也位于奥斯陆,而TV 2(位于卑尔根)和TV3(位于伦敦)在奥斯陆市中心设有分支机构。奥斯陆还有各种专业出版商和小型媒体公司。奥斯陆还出版许多杂志。这一领域的两家主要公司是Aller Media和Hjemmet Mortensen AB。 体育运动 奥斯陆有霍门科伦国家体育场和Holmenkollbakken,后者是挪威主要的冬季两项和北欧滑雪项目场地。Holmenkollbakken每年举办世界杯锦标赛,包括霍门科伦滑雪节。奥斯陆在1986年,1990年,2000年,2002年和2016年主办了冬季两项世界锦标赛。FIS北欧世界滑雪锦标赛于1930年,1966年,1982年和2011年举办。同时,奥斯陆还举办了1952年冬季奥运会。 奥斯陆是挪威联赛中几家足球俱乐部的所在地。瓦勒伦加,奥斯陆闪电和斯基德赢得过挪威联赛和杯赛,而Mercantile和Frigg赢得过杯赛。 乌利华球场是挪威国家足球队的主场对和挪威杯决赛的比赛场地。体育场在1987年和1997年还举办过欧洲女子足球锦标赛决赛,以及2002年欧洲U19足球锦标赛。 Røa IL是奥斯陆唯一的女子足球联赛队伍。每年,国际青年足球赛挪威杯在埃克贝格莱塔和城市中的其他场地举行。
来源于2004年1月奥斯陆市议会的规定 经济 奥斯陆有着多样化的强劲经济,在fDi杂志发表的报告“2012年度欧洲未来城市”中,奥斯陆名列欧洲大城市经济潜力排名第一。 在商业友好度方面,奥斯陆排名第二,仅次于阿姆斯特丹。 奥斯陆拥有2654家挪威全国級的大公司。在欧洲最大城市排名中,以注册公司数量为指标,奥斯陆排名第五。一批石油和天然气集团公司也位于奥斯陆。 奥斯陆是欧洲重要的海事知识中心,拥有大约1980家相关领域公司和8,500名员工。其中包括一些世界上最大的航运公司,船舶经纪人和船舶保险经纪人。总部设在奥斯陆外的挪威船级社,是全世界三个主要船级社之一,世界船队中的16.5%在此注册。 奥斯陆港是挪威最大的货运港口和主要的客运门户。每年有近6000艘船舶在此停靠,运输600万吨货物和500多万人次的乘客。 2003年,奥斯陆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2, 680.47亿挪威克朗,占全国GDP的17%。 而1995年,奥斯陆的GDP是1, 659.15亿挪威克朗。2003年,奥斯陆都会区、莫斯和德拉门也贡献了全国GDP的25%和税收的四分之一强。相比之下,挪威大陆架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税收总额占比约为16%。 奥斯陆是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之一。 根据瑞士银行2006年8月份编制的报告,奥斯陆和伦敦是世界上最昂贵的城市。同年,根据美世人力资源咨询公司发布的“全球生活成本调查” ,奥斯陆排名世界城市第十; 而在经济学人智库(EIU)发表的排名中,奥斯陆更是高居首位。 造成两项排名间差异的原因是,EIU在最终的指数计算过程中忽略了某些因素,特别是住房因素。在EIU于2015年发布的调查更新版本中,奥斯陆现在排名全球第三。 尽管奥斯陆确实有着挪威最昂贵的住宅市场,但其房价还是比榜单上的其他城市便宜得多。但同时, 奥斯陆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在世界城市中处于最高水準。 文化 奥斯陆有许多不同类型的文化景点,包括存放有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和其他国际知名艺术家作品的博物馆。一些世界知名作家曾在奥斯陆出生或居住,如克努特·汉姆生和亨里克·易卜生。政府近期在奥斯陆市的文化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市中心外的Bygdøy是这座城市和挪威维京人的历史中心,该地区拥有许多公园,海滨和博物馆。奥斯陆每年举办奥斯陆自由论坛,被“经济学人”称为“人权领域的达沃斯论坛”。 奥斯陆也因每年颁发诺贝尔和平奖而闻名。 博物馆和画廊 奥斯陆有几座主要的博物馆和画廊。蒙克博物馆收藏了“呐喊”和爱德华·蒙克的其他一些作品。蒙克在死后将所有作品捐赠给了奥斯陆。 市议会正在计划修建一座新的蒙克博物馆,最有可能建在城市东南部的Bjørvika。 博物馆将被命名为Munch/Stenersen。 城市里还有50座不同类型的博物馆。 挪威文化历史博物馆位于比格迪半岛,致力于展示挪威民间艺术、民间服饰、萨米文化和海盗文化。户外博物馆包括挪威各地的155座正宗的古老建筑,其中包括一座木条教堂。 国家博物馆持有并保存,展示和宣传挪威最广泛的艺术品。 博物馆有关于本馆藏品的常设展览,还有展示从其他地方借来的展品的临时展览。 新的国家博物馆将在未来10年内建成,将位于诺贝尔和平中心后面的维斯塔芬。 位于青蛙公园的维吉兰博物馆可以免费进入,包含由古斯塔夫·维吉兰创作的的超过212座雕塑,包括方尖碑和生命之轮。 另一座受欢迎的雕塑是Sinnataggen(小孩),刻画了一个男婴在愤怒中冲压着他的脚。这座雕塑作为奥斯陆的象征之一,在这座城市里非常有名。 奥斯陆还有一座较新的园林雕塑公园,Ekebergparken雕塑公园,其中有一些挪威和其他国家艺术家如萨尔瓦多·达利的作品。 海盗船博物馆有三艘在Oseberg,Gokstad和Tune发现的海盗船,以及从维京时代保存下来的一些独特的物品。 奥斯陆城市博物馆有关于奥斯陆城市发展史和奥斯陆居民的常设展览。 康提基号博物馆保存了托尔·海尔达尔的木筏康提基号和Ra2号。 诺贝尔和平中心是一个独立组织,于2005年6月11日由哈拉尔五世国王宣布开放,作为庆祝挪威作为独立国家成立一百周年庆祝活动的一部分。 这座建筑包含一个永久性展览,每年在宣布新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时都会扩大,它包含历史上每位得主的資訊。该建筑主要用作文化交流中心。 音乐和文化活动 每年,奥斯陆会举办许多文化活动,例如奥斯陆爵士音乐节,这是一个为期六天的爵士音乐节,在过去25年里的每年8月举行。 奥斯陆最大的摇滚音乐节是Øyafestivalen或简称“Øya”,它每次举办持续4天,每次吸引约6万人前往奥斯陆东部的中世纪公园参加活动。 奥斯陆国际教会音乐节 自2000年以来每年举行一次。奥斯陆世界音乐节给那些在自己国家闻名、但在挪威不出名的明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奥斯陆室内音乐节在每年的八月举行,世界级的独奏家聚集在奥斯陆进行表演。挪威森林摇滚音乐节每年六月也在奥斯陆举行。 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典礼于每年的十二月十日在奥斯陆市政厅举行。 尽管萨米人的住处离奥斯陆很远,但挪威文化史博物馆也会在每年的萨米族节举办一系列文化和娱乐活动。 霍门科伦的冬季两项世界杯每年举行,男性和女性运动员在各个项目上与对手相互竞争。 其他年度活动包括Desucon,一个专注于日本文化的会议, 和Færderseilasen,这是世界上最大的过夜帆船赛,每年有1100多艘船只参加。 挪威国歌作曲家R. 诺拉克于1842年在奥斯陆出生。 挪威最重要的交响乐团是奥斯陆爱乐乐团,自1977年以来设立在奥斯陆音乐厅。尽管乐团始建于1919年,但它的历史可以追溯至由爱德华·格里格和约翰·斯文森在1879年成立的克里斯蒂安尼亚音乐家协会时期。 1996年和2010年,奥斯陆举办了两届欧洲歌唱大赛。 表演艺术 奥斯陆有20多家剧院,例如挪威剧院和位于卡尔约翰街的国家剧院。位于皇宫和挪威议会大厦之间的国家剧院是挪威最大的剧院。 路维·郝尔拜,亨里克·易卜生和比约恩斯彻纳·比昂松的名字被刻在剧院主入口上方的外墙上。国家剧院代表了挪威国家级的演员和剧作家,而作曲家,歌手和舞者的最高殿堂是位于Bjørvika的奥斯陆歌剧院。由斯诺赫塔建筑事务所设计的歌剧院于2008年开幕,也是挪威的一个国家地标。剧院共有两间剧场,2000多个座位。该建筑耗资5亿欧元并花了五年时间建成,被誉为世界上第一座让人们走上建筑屋顶的歌剧院。门厅和屋顶也被音乐会所使用。 文学 大多数著名的挪威作家都曾在奥斯陆生活过一段时间。例如,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西格丽德·温塞特在奥斯陆长大,并在自传体小说Elleve år中描述了她在奥斯陆的生活。 剧作家亨里克·易卜生可能是最著名的挪威作家。易卜生写作了海达·高布乐,培尔·金特,玩偶之家,海上夫人等戏剧。2008年完成的“易卜生名言(Ibsen quotes, Oslo)”是一件包括69条易卜生名言的不锈钢刻字艺术品,这些名言被镶嵌在了奥斯陆市中心的花岗岩人行道上。 近年来,像拉斯·萨比·克里斯滕森,托弗·尼尔森,尤·奈斯博和罗伊·雅各布森等小说作家在他们的小说中描绘了奥斯陆及其市民。20世纪早期提到奥斯陆的作家包括诗人鲁道夫·尼尔森(Rudolf Nilsen)和安德烈·拜杰克(André Bjerke)。 媒体 奥斯陆出版的报纸包括晚邮报,挪威日报,世界之路报,Dagens Næringsliv, Dagsavisen,晨报,Vårt Land,Nationen和阶级斗争报等。挪威国家广播公司NRK的主要办公室位于奥斯陆的Marienlyst,在Majorstuen附近,NRK也提供当地的广播和电视服务。TVNorge(TVNorway)也位于奥斯陆,而TV 2(位于卑尔根)和TV3(位于伦敦)在奥斯陆市中心设有分支机构。奥斯陆还有各种专业出版商和小型媒体公司。奥斯陆还出版许多杂志。这一领域的两家主要公司是Aller Media和Hjemmet Mortensen AB。 体育运动 奥斯陆有霍门科伦国家体育场和Holmenkollbakken,后者是挪威主要的冬季两项和北欧滑雪项目场地。Holmenkollbakken每年举办世界杯锦标赛,包括霍门科伦滑雪节。奥斯陆在1986年,1990年,2000年,2002年和2016年主办了冬季两项世界锦标赛。FIS北欧世界滑雪锦标赛于1930年,1966年,1982年和2011年举办。同时,奥斯陆还举办了1952年冬季奥运会。 奥斯陆是挪威联赛中几家足球俱乐部的所在地。瓦勒伦加,奥斯陆闪电和斯基德赢得过挪威联赛和杯赛,而Mercantile和Frigg赢得过杯赛。 乌利华球场是挪威国家足球队的主场对和挪威杯决赛的比赛场地。体育场在1987年和1997年还举办过欧洲女子足球锦标赛决赛,以及2002年欧洲U19足球锦标赛。 Røa IL是奥斯陆唯一的女子足球联赛队伍。每年,国际青年足球赛挪威杯在埃克贝格莱塔和城市中的其他场地举行。 由于气候寒冷,再加上靠近城郊的森林,滑雪是奥斯陆热门的娱乐活动。Tryvann滑雪场是挪威最受欢迎的滑雪胜地。 挪威最成功的冰球队,Vålerenga Ishockey,也位于奥斯陆。Manglerud Star是另一支在顶级联赛征战的奥斯陆冰球队。 毕斯雷特体育场是奥斯陆主要的田径场地,每年举办毕斯雷特运动会,这是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的一部分。Bjerke Travbane是挪威主要的赛车场所。奥斯陆Spektrum主要用于举办大型冰球和手球比赛。Nordstrand HE和Oppsal IF在女子手球联赛中征战,而Bækkelaget HE参加男子联赛。Jordal Amfi是冰球队Vålerenga Ishockey和国家队的主场。1999年IIHF冰球世界锦标赛在奥斯陆举行,在1961年,1977年和1985年奥斯陆还举行了三届世界锦标赛。UCI公路自行车世锦赛1993年在这里举办。 奥斯陆曾经申办过2022年冬季奥运会,但随后于2014年10月2日放弃申办。 教育 高等教育机构 奥斯陆大学(Universitetet i Oslo, UiO) - 提供大多数领域的本科,研究生和博士课程。 奥斯陆和阿克斯胡斯大学应用科学学院(Høgskolen i Oslo og Akershus, HiOA),前奥斯陆大学学院。提供3-4年的专业学位课程。 BI挪威商学院(Handelshøyskolen BI) - 经济和工商管理课程。 挪威信息技术学院(Norges Informasjonsteknologiske Hysyskole, NITH) 奥斯陆建筑与设计学院(Arkitektur-ogdesignhøgskolen i Oslo, AHO)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宪政主义 资产阶级自由化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术语 改革开放 邓小平理论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术语 改革开放 邓小平理论 行为准则 中国名数4
Margit)的3個孩子中最大的一個。他小時候外號“扬奇”("Jancsi",即"János"的昵称),当时已經顯出驚人的記憶力。他6歲时已能用古希腊语同父亲闲谈,還可以心算8位數除法,8岁时自学微積分學。年少时的他不但對數學很有興趣,亦喜歡閱讀歷史和社會方面的書籍,读过的书籍和论文能很快一句不漏地将内容复述出来,而且多年以後仍是如此。1913年,他的父親马克斯·诺伊曼被授予世袭贵族头衔,这样在德国他的后代可以以“冯·诺伊曼”为姓,馮·諾伊曼晉身貴族。约翰加上头衔后的全名成為"Margittai Neumann János"。后来约翰把名字改成德语名"Johann von Neumann"。其名"John"(约翰)意为“主是仁慈的”,姓氏中的"von"是德语介词,而"Neumann"意为"neu"(new)+"Mann"(man),即“新人”。 1926年,冯·诺伊曼以22歲的年齡获得了布达佩斯大学数学博士学位,相继在柏林洪堡大学和汉堡大学担任数学讲师。 1930年,冯·诺伊曼接受了普林斯顿大学客座教授的职位。初到美國時,他在紐約對當地居民表演過默記電話簿的驚人記憶力。1931年,冯·诺伊曼成為普林斯顿大学終身教授。1933年转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與愛因斯坦等人成為该院最初的四位教授之一,不須上課。這一年,他部分解决了希尔伯特第五问题,證明了局部歐幾里得緊群是李群。1937年成為美國公民,1938年獲博修獎。 1954年,冯·诺伊曼任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委员。1954年夏天,右肩受傷,手術時發現患有骨癌,治療期間,依然參加每週三次的原子能委員會會議,甚至美國國防部長,陸、海、空三軍參謀長聚集在病房開會。晚年,有学生請教他做事的方法,他说:“简单(simple)。” 1957年2月8日,冯·诺伊曼在华盛顿去世,享年53岁。他死后葬于新泽西州默瑟县的普林斯顿公墓 (Princeton Cemetery)。 学术成就 数学 集合论 遍历论 遍历论主要涉及动态系统和。1932年,冯诺依曼发表了一系列有关遍历论的论文,为遍历论的理论基础做出了贡献。保羅·哈爾莫斯在1932年的一篇遍历论文章中指出“假使冯诺依曼在其它领域没有成就,光这些也足以让他在数学史上留下不朽之名”("if von Neumann had never done anything else, they would have been sufficient to guarantee him mathematical immortality")。冯诺依曼当时已完成了涉及的著名论文,并将其成果用作证明冯诺依曼平均遍历定理的工具。 算子理论 冯诺依曼在“冯诺依曼代数”中提出了“算子环”的概念。冯诺依曼代数是一种定义于希尔伯特空间的有界算子的,近似于,且包含有恒等算子。以他命名的冯诺依曼二重交换元定理(von Neumann bicommutant theorem)表明弱算子拓扑中闭包的分析学定义会与其所成集合的纯代数学定义等价。自1936年起,冯诺依曼开始研究冯诺依曼代数中的因子分类,期间还与弗朗西斯·穆瑞(Francis Joseph Murray)有过部分合作。1936年至1940年,他发表了6篇有代表性的论文,“位列20世纪分析学杰作名录”("rank among the masterpieces of analysi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1949年,冯诺依曼又提出了的概念。 测度论 测度论的目的是为各种不规则物体的长度、面积、体积等概念建立严格化的理论基础,并将其推广到比欧几里德空间更抽象的空间中。20世纪初,有关测度论的研究发展迅速,但各种特定的测度理论都存在一些不够尽善尽美的地方。从若尔当测度到勒贝格测度,新出现的测度论一个比一个的适用范围更广,以往理论中被认为是不可测的集合变得越来越少。但是一直没有找出一个测度理论能保证任何集合在其测度标准下都可测。在测度论中,维欧几里德空间上的“测度问题”(problem of measure)可粗率地表述为“是否存在一个可从的任意子集映射到实数集的正定(即取值非负)、规范(normalized)、不变与加性(additive)的集合映射?”费利克斯·豪斯多夫与斯特凡·巴拿赫的工作成果暗示此测度问题当或时是存在满足要求的方案的,但对于所有其它情形则不存在可取方案(因为巴拿赫-塔斯基悖论的存在)。冯诺伊曼的工作则指出“问题本质在于相关的群的性质”:判断此种测度的存在性可通过考察相关空间中变换群的性质而得出。空间维度数不超过2时此问题的可解性和维度数更高时此问题的不可解性,都来源于欧几里德群仅在空间维度数不超过2时才是可解群这一性质。“由此,冯诺伊曼说,引起不同情形下之差异的根源是群的改变,而不是空间的改变。” 几何学 诺伊曼利用他以前在测度论方面的工作,对拓扑群的理论做出了一些贡献。从一篇关于群上的几乎周期函数的论文开始,冯·诺依曼将玻尔的概周期函数理论扩展到任意的群。 他继续这项工作,与博赫纳一起发表了另一篇论文,该论文改进了几乎周期函数的理论,将函数包含在向量空间的元素中作为值而不是数字。 1938年,他因与有关的数学分析工作而被授予博谢纪念奖。 在1933年的一篇论文中,他将新发现的哈尔测度用于解决在紧群情况下的希尔伯特第五问题。 这背后的基本想法是在几年前发现的,当时冯·诺伊曼发表了一篇关于线性映射群的分析特性的论文,发现一般矩阵群的封闭子群是李群。 这后来被埃利·嘉当以闭子群定理的形式扩展到任意李群。 函数分析 运算符代数 格子理论 数理统计 其他数学贡献 物理 量子力學 冯·诺伊曼认为,量子理论是普遍有效的,不仅适用于微观粒子世界,也适用于現實的测量仪器。1932年约翰·冯·诺伊曼将量子力学的最重要的基础严谨地公式化。按照诺伊曼的一个物理系统有三个主要部分:其量子态、其可观察量和其动力学(即其发展趋势),此外物理对称性(比镜像对称的含义更广)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冯·诺伊曼的量子力学教科书《量子力学的数学基础》首次以數理分析清晰地提出了波函数的两类演化过程: 瞬時的、非連續的波函數坍縮過程 波函數的連續演化過程,遵循薛定谔方程式 流体动力学 其他物理贡献 計算機 1945年6月,冯·诺伊曼與戈德斯坦、勃克斯等人,聯名發表了一篇長達101頁紙的報告,即計算機史上著名的「101頁報告」,是現代電腦科學發展里程碑式的文獻。明確規定用二進制替代十進制運算,並將計算機分成5大組件,这一卓越的思想为电子计算机的逻辑结构设计奠定了基础,已成为计算机设计的基本原则。1951年,EDVAC計算機宣告完成。 元胞自动机、DNA 和通用构造函数 科学计算与数值分析 天气系统和全球变暖 技术奇点 經濟學 在经济学领域,1944年冯·诺伊曼与奥斯卡·摩根斯腾合著的名作《博弈论与经济行为》出版,标志着现代系统博弈理论的初步形成。他被称为「博弈论之父」。博弈论被认为是20世纪经济学最伟大的成果之一。 博弈论 数理经济学 线性规划 军事工作 曼哈顿计划 二战后 原子能委员会
Operations Research and the Management Sciences, INFORMS)的 (授予在运筹学与管理学方面有基础性和持续性贡献的人) IEEE的IEEE冯·诺伊曼獎 参考资料 文内引用 补充来源 外部連接 von Neumann's profile at Google Scholar Oral history interview with Alice R. Burks and Arthur W. Burks , Charles Babbage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Minneapolis. Alice Burks and Arthur Burks describe ENIAC, EDVAC, and IAS computers, and John von Neumann's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s. Oral history interview with Eugene P. Wigner , Charles Babbage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Minneapolis. Oral history interview with Nicholas C. Metropolis , Charles Babbage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Von Neumann vs. Dirac – from Stanford
特殊情况下的免签证:在特殊时期或因特殊原因采取的对部分或全部外国公民采取的免签证措施,此类政策大多是一国政府单方面实施的。 例一:部分国家曾在舉辦世界博覽會、世界盃足球賽、奧運會等大型國際活動期間,對特定持有選手證、團員證、職員證、观众门票等票证的外国公民免签证。 例二:根據澳洲與巴布亞新幾內亞簽訂之《托雷斯海峽條約》,居住於托雷斯海峽附近的巴國公民,可於澳洲指定區域內自由進出,無須提前申請簽證。 落地签证 落地签证也称口岸签证,是指申请人无需在出发前获得目的国的签证,出于发展旅游业、促进国际交流等目的,雖然方式已經類似於免簽證,但因為並非真正的免簽證,詳細規定仍然較為嚴苛,且需填寫和查驗資料以報備入境,在抵达目的国口岸时,需向其移民部门申请签证并接受审查,此外落地签证通常需要旅客付费,并在特定的入境口岸办理。相对于通过驻外机构(大使馆等)办理签证,在機場港口办理落地签证所需的时间相对较短且通过率较高,特別是團體旅遊入境的時候就可以很容易獲得。 落地签证通常是一国政府单方面实施的,在办理时一般需要申请人提供有效护照、证件照、签证申请表、住宿证明、离境机票以及财力证明等充分的材料,有时还会对申请人提出特别要求(比如需要持有當地邀请函或各式證照等),若非以旅行團名義,最好需要在充分了解政策详情之后,方可準備充分的申请文件,在海關展示旅行規劃等資料來取得入境許可,以免耽误行程甚至被拒绝。 以泰国为例,泰国允许中国大陆、印度、墨西哥等国的國民可以現場辦理落地簽證直接入境泰國,可停留15天。落地簽證不能延長逗留日期。2016年9月27日起,泰國落地簽證的辦理費用将由1,000泰銖增加至2,000泰銖。为刺激泰国的旅游业,从2018年11月15日至2020年4月30日,办理落地签证的旅客可免付签证费。 电子签证 电子签证是通过互联网签发的签证,方式比较简单,有利于政府部门提高-{zh-hans:审批;zh-hant:審查;}-效率,也可以为申请人提供便利。申请电子签证时申请人需要在目的地国家架设的网站上填写个人信息并线上缴纳签证费即可取得。另外,电子签证通常不需要被粘贴在护照上,入境时边检部门凭借网络上预存的信息即可作出判断,或者允许采用自助通关。有些国家的电子签证并不要求申请人满足特殊条件,与落地签证类似;但有些则需要申请人提供诸如收入、发达国家的定居证明等额外条件。目前提供电子签证的国家有澳大利亚、新西兰、斯里兰卡、马尔代夫、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土耳其等。 護照限制指數 Henley & Partners每年根据国际空中交通协会的数据发布护照限制指数,2022年第1季的排名如下。 签证限制 签证限制通常包括拒發簽證(拒签),即一國對特定國家的公民不發予簽證,此外有些国家对来自特定国家的公民会采取更严格的簽证审查措施。对外国人拒发簽证以及拒绝入境属于国家的主权行为,并且不一定要对外公开拒绝的理由。 敵對國家和地区: 例一:一部分伊斯兰教國家拒絕以色列國民、持有以色列护照者、以及護照上有曾訪問過以色列的記錄的第三國國民入境。而以色列同樣拒絕不承認國家地位的阿拉伯国家公民入境。因此有經驗及需要者,通常會持有第二本護照(若所屬國家及地區容許),以方便出入阿拉伯國家;同时以色列方面为减少旅客不便,会安排边防人员另备纸张用作盖印;唯现时前往中东地区的游客,大部分会选择先游览阿拉伯国家,之后再游览以色列以避开签证限制。 例二:美國移民局N-400入境申報表格明文規定納粹黨、共產黨等極權主義團體之黨員嚴禁歸化美國,尤其是朝鮮勞動黨與古巴共產黨的党員;中國共產黨、越南共產黨、寮國人民革命黨的党員入境美國的限制已隨著美國與中国大陸、越南、老挝的關係正常化而減少,不过这些党派中诸如总书记之类的黨內高级幹部在赴美前仍然須先行向美方報備。 例三: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關係,即兩岸關係,兩岸雖然現在政治、軍事和經濟等等較過去和善,但因為雙方的憲法不承認對方為主權獨立之國家,故中華民國國民(即臺灣人和福建金門馬祖居民)出入境中國大陸,無法直接以中華民國護照出入境,必需搭配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俗稱臺胞證),中華民國內政部移民署在出境時蓋出境許可章,入境時蓋入境許可章,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移民管理局不會在中華民國護照上蓋出入境章,最多拿來審查。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會對赴台人士實施申办签注政策。 另外,中華民國对中華人民共和國施行的出入境政策如下: 中國大陸人民出入境中華民國台澎金馬地區,需向國家移民管理局申辦往來臺灣通行證(俗稱大通證或陸胞證),然後申辦簽注,簽注即為核可出入境證明,再向中華民國內政部移民署申辦中華民國臺灣地區入出境許可證(俗稱入臺證),憑這兩份證件才可出入境往中華民國台澎金馬地區。中華民國內政部移民署只會審查大通證,出入境章是蓋在入臺證。 港澳地區因實施一國兩制,出入境制度與中國大陸不同,故中華民國施行的方式也不同:香港護照和澳門護照持有者,只需申辦港澳人民的入臺證和護照即可出入境中華民國。持中華民國護照出入境香港,需先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入境事務處的網站免費申辦臺灣居民預辦入境通知書,搭配兩份才可出入境。如不申辦臺灣居民預辦入境通知書,可使用臺胞證替代臺灣居民預辦入境通知書。 出入境香港,中華民國內政部移民署只會在中華民國護照蓋出入境章,入境事務處最多審查中華民國護照,不會在中華民國護照蓋出入境章,是蓋在臺灣居民預辦入境通知書或審查臺胞證。 出入境澳門,中華民國內政部移民署會在中華民國護照蓋出入境章,澳門特別行政區治安警察局出入境事務廳不會在中華民國護照蓋出入境章,仅会发出電腦列印的入境申報表。 例四:日本因不承认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为合法政权以及对朝鲜的制裁,拒绝朝鲜公民入境和过境。 例五:美国目前对有朝鲜、伊朗、叙利亚等部分国家的签证及入境记录的第三国公民会采取更严格的簽证审查措施。所有可免签证入境美国的国家的公民如果有上述国家的签证及入境记录则必须申请签证方可入境美国。 例六: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互相禁止对方国家的公民入境自己的国家,阿塞拜疆也禁止亚美尼亚裔外国公民入境阿塞拜疆。另外,如果其他国家的公民未经阿塞拜疆允许擅自进入纳卡地区和被亚美尼亚实际控制的阿塞拜疆领土(如奥贾利-埃斯基帕拉、卡尔基、苏富禄和巴庫達利等,均为外飞地),将会被阿塞拜疆永久拒绝入境,并列入“” 政治隐私(情報管制,国家安全等):
簽證()是一个國家或地区的行政机关在非本国或地区的公民所持的護照或其他旅行证件上的签注、盖印、附文(如另纸簽証),以示允许其出入本国国境(或者经过其国境前往第三国)的手续。一国政府会对另一国家的公民推出簽証优惠政策,有時是單方面的,以便於進行人員交流。 簽證的英語名稱中,「」取自拉丁語所稱的「」(看到的文件)。 签证的类型 各国政府为了便于管理,通常会根据外国人的入境目的办法不同的签证,包括: 过境签证(Transit Visa):用于中转交通工具回国或前往第三国,此种签证需要檢查下一航班的機票,通常允许持证人停留72小時至7天以内不等,并禁止从事工作,有些會允許城市旅遊,部分國家則是限制活動範圍。有些國家會發放一般的旅遊、商務簽證代替。 旅遊签证(Tourist Visa):用于旅游观光,此种签证通常允许持证人停留15到90天以内,并禁止从事工作。有些國家會接受以團體旅遊的方式集體為每個人申請,而個人自由行則視各國額外規定申請。 商務签证(Business Visa):用于从事短期商务活动(如商务洽谈、合作、表演)等,其属性与旅游签证类似,但有些可能會有獲取報酬的情況。 工作簽證(Working Visa):允许外籍人士从事工作,此类签证有效期通常较长。部分国家不签发此类签证,需要由申请人向劳工部门申请工作准证。 學生簽證(Student Visa):允许外籍留学生在本國接受教育使用,此类签证有效期一樣會较长,可以滯留到畢業。对于持证人是否允许打工,各国规定不一。 工作假期簽證(Working Holiday Visa):允许旅行者出于弥补其旅行资金的目的而在签证颁发国受雇工作,一般是雙方均有簽訂協約才會提供。 配偶簽證(Spousal Visa):用于公民的外籍配偶入境之用,不過若是女性則可能會檢查是否懷有身孕。 外交簽證(Diplomatic Visa)或公务签证(Official Visa):供外国國家元首、外交官或眷屬使用。 禮遇簽證(Courtesy Visa):用于政府邀请的外国客人或傑出人士。 記者簽證(Journalist Visa):用于重大活動邀请的外国記者媒體。 居留簽證、移民簽證(Immigrant Visa):得到該簽證後才能申請該國國籍 退休簽證(Pensioner Visa):提供給老年移民或依親使用 特別類簽證(Special Category Visa):戰爭的難民等等可能會取得此類特殊簽證 電子簽證:最早出現在澳大利亞;此外還有香港曾經辦理過的「網上快證」等類似措施。 ID身份证(ID Card) 落地簽證(On-arrival Visa)在抵达该国时向移民部门申请,短时间就可得到,不能跟入境卡混淆。 另纸签证: 通常都是獨自發放的紙張,入境時邊檢機關會將戳章蓋到此簽證及入境卡上而非蓋到護照上,出境時收回;如朝鲜簽證、以色列簽證、古巴簽證(仅限旅游签证及部分商务签证,古巴留学签证及探亲签证仍贴在护照签证页)、新加坡签证(仅限旅游)、中国政府向来自有主权争议的印度阿鲁纳恰尔邦(中国称藏南地区)的居民发放的装订签证及日本的渡航證明書等。 此類型簽證不能跟入境卡混淆。 反签证明 签证优惠待遇 免簽證 在有高度互信时,各国政府有时会允许对来自特定国家的公民无需办理签证即可停留特定的日期,所以可以持任何理由直接進行短期停留,不需要依照規定预先填寫簽證申請表或繳纳簽證費用,唯國家仍然可以透過海關當面檢查,决定是否允許入境,以及保留進行指紋採集的權力。此外拥有免簽权利的旅行者,还可以進出任意外國口岸,方便出入境的安排。 無限制逗留類型:此种情况常见于区域性合作组织或签订了相关外交条约的国家。多個國家組成一個區域性組織,各成員國的國民,可免簽證入境其它成員國旅遊觀光,甚至就學、就業、投資營商、永久居住。
由於中華民國政府目前僅獲得十餘國正式承認與邦交,乃未被普遍承認的政治實體,故中華民國總統出訪海外邦交國時,仍須經美國中停飛入中南美邦交國,或者經歐洲、西亞中停進入非洲邦交國;而美方通常會對中華民國總統與隨行官員發放過境簽證,方可繼續放行前往中南美。
有些国家规定當旅客搭乘交通工具通过其国境时,停留不超过24小时或一定期限的,均免办过境签证(一般都不允许出国际机场,或只允許在指定的旅館過夜),也有的國家規定,不論停留時間長短或是否出機場,一律須辦過境簽證。過境簽證同入出境簽證一樣,都有有效期限和停留期限的規定。如新加坡、泰國等。也有的国家规定,不论停留时间长短或是否出机场,一律须办过境签证,如澳大利亞;又以中國大陸為例,中國大陸境外旅客欲經由中國大陸境內機場過境轉機時,仍須持有回鄉證、台胞證或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核發之過境簽證。部份國家如美國,常以觀光或商務簽證代替過境簽證。过境签证同入出境签证一样,都有有效期限和停留期限的规定。 另外一個例子就是俄羅斯,莫斯科共有謝列梅捷沃、多莫傑多沃與伏努科沃三座國際機場,若外國人在莫斯科的不同機場轉機時,須憑機票申請俄國的過境簽證;而俄國的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州,由於該地區與俄羅斯本土隔著立陶宛及波蘭兩個歐盟國家,俄羅斯公民若經由陸路進出加里寧格勒的話得經過包含立波兩國的申根區,須向歐盟申請短期過境簽證。
Antenna)和6個監測站(Monitor Station)組成。 主控站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州的謝裡佛爾空軍基地,是整個地面監控系統的管理中心和技術中心。另外還有一個位於馬里蘭州蓋茨堡的備用主控站,在發生緊急情況時啟用。 地面天線站目前有4個,分別位於南太平洋馬紹爾群島的瓜加林環礁,大西洋上的英國屬地阿森松島,英屬印度洋領地的迪戈加西亞島和位於美國本土科羅拉多州的科羅拉多斯普林斯。地面天線站的作用是把主控站計算得到的衛星星歷、導航電文等信息注入到相應的衛星。 地面天線站同時也是監測站,另外還有位於夏威夷和卡納維拉爾角2處監測站,故監測站目前有6個。監測站的主要作用是採集GPS衛星數據和當地的環境數據,然後發送給主控站。 用户设备部分 用户设备主要為GPS接收机,主要作用是从GPS卫星收到信号并利用传来的信息计算用户的三维位置及时间。 定位误差来源与分析 GPS定位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误差根据来源可分为三类:与卫星有关的误差、与信号传播有关的误差及与接收机有关的误差。这些误差对GPS定位的影响各不相同,且误差的大小还与卫星的位置、待定点的位置、接收机设备、观测时间、大气环境以及地理环境等因素有关。针对不同的误差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由於不是使用同步衛星,因此衛星相對於地面進行高速移動。所以必須使用相對論進行衛星時間的修正。 SA (Selective Availability) 顯示選擇碼是人為誤差的一個例子,此碼由美國國防部控制,可以限制非軍事用途的精確度。每一個GPS衛星的SA偏差都不相同,定位的位置誤差值是衛星SA偏差的綜合函數。美國政府於2000年5月1日解除此碼後,此誤差已自然消除。 差分技术 為了使民用的精確度提昇,科學界發展另一種技術,稱為差分全球定位系統(Differential GPS),簡稱DGPS。亦即利用附近的已知參考座標點(由其它測量方法所得),來修正GPS的誤差。再把這個即時(real time)誤差值加入本身座標運算的考慮,便可獲得更精確的值。 GPS分為2D导航和3D导航,在卫星信号不够时无法提供3D导航服务,而且海拔高度精度明显不够,有时达到10倍误差。经纬度方面经改进後误差很小。卫星定位仪在高楼林立的地区捕捉卫星信号要花较长时间。 GPS的功能 精确定时:广泛应用在天文台、通信系统基站、电视台中 工程施工:道路、桥梁、隧道的施工中大量采用GPS设备进行工程测量 勘探测绘:野外勘探及城区规划中都有用到 导航: 武器导航:精确制导导弹、巡航导弹 车辆导航:车辆调度、监控系统 船舶导航:远洋导航、港口/内河引水 飞机导航:航线导航、进场着陆控制 星际导航:卫星轨道定位 个人导航:个人旅游及野外探险 定位: 车辆防盗系统 手机,PDA,PPC等通信移动设备防盗,电子地图,定位系统 儿童及特殊人群的防走失系统 精准农业:农机具导航、自动驾驶,土地高精度平整 提供时間數據:用于给电信基站、电视发射站等提供精确同步时钟源 GPS的七大特点 全天候,不容易受任何天气的影响 全球覆盖率高达98% 三维定点定速定时高精度 测站间无需進行通訊 快速、省时、高效率 应用广泛、多功能 可移动定位 计时器溢出反转问题 全球定位系统同时会广播一个时钟数据,其中里面有一个表达一周的计数器,为十位二进制值,值域为0~1023,在过了1024周(约19.7年)后,值会溢出反转为0,由于有很多设备(例如:广播公司、移动运营商、或者进行同步支付操作的)利用这个数据作为授时来源,如果没有应对这个现象作特殊处理的话,设备时间会被退回20~40年的时间。第一次反转时为UTC 1999年8月21日至8月22日午夜;第二次反转发生于UTC 2019年4月6日至4月7日晚上, 美国国土安全部,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和其他机构对此事件作出了警告。 其他定位系統 除了美国的GPS系统外,目前正在运行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還有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和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而欧盟於1999年初正式推出“伽利略”计划,部署新一代定位卫星。該方案由27顆運行衛星和3顆預備衛星組成,可以覆蓋全球,位置精度達幾米,亦可與美國的GPS系統兼容,總投資額為35億歐元。目前已經發射11顆在軌衛星,於2016年12月15日提供早期服務。 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國際委員會為聯合國的一個非正式機構。其目的是促進與民用衛星定位、導航、正時和增值服務有關的問題及各種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兼容性和互通性問題的合作和發展。 應用 軍事 洲際彈道飛彈 商業 物流管理 行動電話 數碼相機 地理 地理信息系統 車載資訊系統 衛星地圖
最初的GPS计划在联合计划局的领导下诞生了,该方案将24個卫星放置在互成120度的六个轨道上。每个轨道上有4個卫星,地球上任何一点均能观测到6至9個卫星。这样,粗码精度可达100m,精码精度为10m。由于预算緊缩,GPS计划得减少发射卫星,改为将18個卫星分布在互成60度的6个轨道上。然而这一方案不能確保卫星可靠性。1988年又进行了最后一次修改:在互成30度的6条轨道上有21個運作衛星和3個备份衛星。这也是现在GPS卫星所使用的工作方式。 计划实施 GPS计划的实施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方案论证和初步设计阶段。从1978年到1979年,由位于加利福尼亚的范登堡空军基地采用双子座火箭发射4颗试验卫星,卫星运行轨道长半轴为26560km,倾角64度。轨道高度20000km。这一阶段主要研制了地面接收机及建立地面跟踪网,结果令人满意。 第二阶段为全面研制和试验阶段。从1979年到1984年,又陆续发射了7颗称为BLOCK I的试验卫星,研制了各种用途的接收机。实验表明,GPS定位精度远远超过设计标准,利用粗码定位,其精度就可达14米。 第三阶段为实用组网阶段。 1989年2月14日第一颗GPS工作卫星发射成功,这一阶段的卫星称为BLOCK II和BLOCK IIA。此阶段宣告GPS系统进入工程建设状态。1993年底,現在的GPS网,即「21+3」GPS星座已经建成,今后将根据计划更换失效的卫星。 GPS系统的组成 GPS系统主要由空间星座部分、地面监控部分和用户设备部分组成。 空间星座部分 GPS卫星星座原本設計由24颗卫星组成,其中21颗为工作卫星,3颗为备用卫星。24颗卫星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平面上,即每个轨道面上有4颗卫星。卫星轨道面相对于地球赤道面的轨道倾角为55°,各轨道平面的升交点的赤经相差60°,一个轨道平面上的卫星比西边相邻轨道平面上的相应卫星升交角距超前30°。这种布局的目的是保证在全球任何地点、任何时刻至少可以观测到4颗卫星。 GPS卫星是由洛克菲尔国际公司空间部研制的,單一顆卫星重774kg,使用寿命为7年。卫星采用蜂窝结构,主体呈柱形,直径为1.5m。卫星两侧装有两块双叶对日定向太阳能电池帆板(BLOCK I),全长5.33m,接受日光面积为7.2。对日定向系统控制两翼电池帆板旋转,使板面始终对准太阳,为卫星不断提供电力,并给三组15Ah镍镉电池充电,以保证卫星在地球阴影部分仍能正常工作。在星体底部装有12个单元的多波束定向天线,能发射张角大约为30度的两个L波段(19cm和24cm波)的信号。在星体的两端面上装有全向遥测遥控天线,用于与地面监控网的通信。此外卫星还装有姿态控制系统和轨道控制系统,以便使卫星保持在适当的高度和角度,准确对准卫星的可见地面。 由GPS系统的工作原理可知,衛星时钟的精确度越高,其定位精度也越高。早期试验型卫星采用由霍普金斯大学研制的石英振荡器,相对频率稳定度为/秒。误差为14m。1974年以后,GPS卫星采用铷原子钟,相对频率稳定度达到/秒,误差8m。1977年,BLOCK II型采用了马斯频率和时间系统公司研制的铯原子钟后,相对稳定频率达到/秒,误差再降为2.9m。1981年,休斯公司研制的相对稳定频率为/秒的氢原子钟使BLOCK IIR型卫星误差降至仅为1m。 2011年6月,美國空軍成功擴展GPS衛星星座,整調6颗卫星的位置,並加入多3颗卫星。這使工作卫星的數目增加至27颗,擴大了GPS系統的覆蓋範圍,並提高了準確度。 地面監控部分 地面監控部分主要由1個主控站(Master Control Station,簡稱MCS)、4個地面天線站(Ground Antenna)和6個監測站(Monitor Station)組成。 主控站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州的謝裡佛爾空軍基地,是整個地面監控系統的管理中心和技術中心。另外還有一個位於馬里蘭州蓋茨堡的備用主控站,在發生緊急情況時啟用。 地面天線站目前有4個,分別位於南太平洋馬紹爾群島的瓜加林環礁,大西洋上的英國屬地阿森松島,英屬印度洋領地的迪戈加西亞島和位於美國本土科羅拉多州的科羅拉多斯普林斯。地面天線站的作用是把主控站計算得到的衛星星歷、導航電文等信息注入到相應的衛星。 地面天線站同時也是監測站,另外還有位於夏威夷和卡納維拉爾角2處監測站,故監測站目前有6個。監測站的主要作用是採集GPS衛星數據和當地的環境數據,然後發送給主控站。 用户设备部分 用户设备主要為GPS接收机,主要作用是从GPS卫星收到信号并利用传来的信息计算用户的三维位置及时间。 定位误差来源与分析 GPS定位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误差根据来源可分为三类:与卫星有关的误差、与信号传播有关的误差及与接收机有关的误差。这些误差对GPS定位的影响各不相同,且误差的大小还与卫星的位置、待定点的位置、接收机设备、观测时间、大气环境以及地理环境等因素有关。针对不同的误差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由於不是使用同步衛星,因此衛星相對於地面進行高速移動。所以必須使用相對論進行衛星時間的修正。 SA (Selective Availability) 顯示選擇碼是人為誤差的一個例子,此碼由美國國防部控制,可以限制非軍事用途的精確度。每一個GPS衛星的SA偏差都不相同,定位的位置誤差值是衛星SA偏差的綜合函數。美國政府於2000年5月1日解除此碼後,此誤差已自然消除。 差分技术 為了使民用的精確度提昇,科學界發展另一種技術,稱為差分全球定位系統(Differential GPS),簡稱DGPS。亦即利用附近的已知參考座標點(由其它測量方法所得),來修正GPS的誤差。再把這個即時(real time)誤差值加入本身座標運算的考慮,便可獲得更精確的值。 GPS分為2D导航和3D导航,在卫星信号不够时无法提供3D导航服务,而且海拔高度精度明显不够,有时达到10倍误差。经纬度方面经改进後误差很小。卫星定位仪在高楼林立的地区捕捉卫星信号要花较长时间。 GPS的功能 精确定时:广泛应用在天文台、通信系统基站、电视台中 工程施工:道路、桥梁、隧道的施工中大量采用GPS设备进行工程测量 勘探测绘:野外勘探及城区规划中都有用到 导航: 武器导航:精确制导导弹、巡航导弹 车辆导航:车辆调度、监控系统 船舶导航:远洋导航、港口/内河引水 飞机导航:航线导航、进场着陆控制 星际导航:卫星轨道定位
IV.貪婪 守衛者為財神普魯托斯(Plutus)(並非希腊神話中的冥神黑帝斯,常有人把他與古羅馬時期的普魯托混淆,普魯在拉丁文及希腊文中,皆有富有的意思,因此到了古羅馬時期,普魯托也擁有掌管財富的神職。),傳說宙斯為了讓他施財時不分善惡而將他雙眼弄瞎。貪婪分為揮霍與吝嗇,兩種人推著巨石互撞,重複到永遠。 V.憤怒 兩人來到第五層,看見一道無名的湧泉,其源頭為斯堤克斯河(Styx)(也名為冥河,並非日本那條),又作悔恨之河、誓川。在希臘神話裡,眾神常在此河立誓,違反誓約者將九年無法說話。憤怒分暴怒與慍怒;前者刑罰為相互肉搏,撕咬皮肉;後者浸在黑沼斯提克斯河下發不出聲音。 前進間,兩人來到狄斯之城(或譯狄斯之牆,The walls of Dis)外,看見斯堤克斯河引渡的船伕弗勒古阿斯(Phlegyas)駕著小船而來,兩人登船,越過斯提克斯泥沼,來到狄斯城牆外,卻遭到復仇女神和蛇髮女妖梅杜莎的阻擋,幸有天使降臨,並為他們以神之棒將城門開啟。 VI.異端(也有一說是分裂者) 進入狄斯之城後,但丁和維吉爾來到了地獄的第六層,在這裡異端者將站立在墳墓中,下肢受烈火灼燒的刑罰。其中有古希臘哲學家伊比鳩魯,因不相信靈魂不滅之說,主張靈魂隨肉體見滅,與基督教義相悖,受中世紀神學家聖奧古斯丁猛烈抨擊,故在此被打入異端。 VII.施暴 守衛為米諾陶洛斯(Minotaur),克里特島的牛頭怪。第七層暴力之罪依施暴對象的不同分三圈,分別是對他人,殺人犯和擄掠者;對自身,自殺者和敗家者;對上帝、自然及技藝,瀆神者、雞姦者和放高利貸者。以對上帝、自然和技藝者施暴的罪孽為最深重。 第一圈:殺人犯和擄掠者在一條名為弗列革吞河(熔岩之河、火川,Phlegethon)的沸騰的血河中受刑,由人馬克倫(Chiron)等看守。若有亡魂不守本分或欲逃避刑罰將被人馬們用弓箭射穿雙眼。 第二圈:自殺者和敗家者因生前不愛惜自己的身體或是家產,死後將化作樹在妖鳥之林中受妖鳥Harpies的啄食之苦。 第三圈:瀆神者、雞姦者和放高利貸者在燃燒的無垠沙漠,降下的大片火雨中受刑。 來到第七層的最末,眼前出現一懸崖,維吉爾用但丁身上的一繩索為餌,自深淵中喚出怪獸格里昂(Geryon),但丁對他形象的描繪預示著第八圈的詐欺之罪。「代表詐欺的骯髒形象. . .他的面龐是一張義人的面龐,表皮由善良的外貌包裹,其餘卻全是毒蛇的軀幹和心腸。」(Inferno XVII 7-12) VIII. 欺詐 Malebolge,共有十囊。 淫媒、誘姦者:被妖怪用帶刺的皮鞭鞭打。 諂諛者:泡在一堆糞便中。 買賣聖職者:身體倒埋在一個小坑洞,腳掌著火。 預言者:眼睛長在背後,看不見前方。 汙吏:沸騰的瀝青中折磨和黑魔鬼的虐待。 偽君子:穿著鍍金的鉛衣,為虛偽的重量所苦。 盜賊:跟毒蛇合體(人蛇形互換)。 獻詐者:被焚體的火焰包裹,吐著火舌。 挑撥離間者:肢體殘缺內臟外流。 作偽者:受病痛的永遠折磨並散發腐爛惡臭。 IX.背叛者 分為四界。 該隱界:出賣親屬者。 安忒諾耳界:出賣祖國(所屬團體)者。 多利梅界:出賣客人者。 猶大界:出賣恩人者。猶大、布鲁图、卡西乌斯分別為撒旦的三張嘴啃咬。 煉獄篇(Purgatorio) 炼狱共7级,加上净界山和地上乐园,共9层。生前犯有罪过,但程度较轻,已经悔悟的灵魂,按人类7大罪过(傲慢、嫉妒、愤怒、懒惰、贪婪、暴食、色欲),分别在这里修炼洗过,而后一层层升向光明和天堂。在净界山顶的地上乐园,维吉尔隐退,貝德利采出现。 淨界山下海岸 環山平地圈 諸王的花谷 淨界之門 第一層:滌除傲慢 第二層:滌除嫉妒 第三層:滌除憤怒 第四層:滌除懶惰 第五層:洗滌貪婪 第六層:懲罰暴食 第七層:滌除色欲 伊甸園(地上樂園) 天堂篇(Paradiso) 貝德利采责备但丁迷误在罪恶的森林,希望他忏悔,并让他观看表示教堂种种腐败的幻景,饮用忘川水,以遗忘过去的过失,获取新生。随后,贝阿特丽切引导但丁游历天堂九重天。这里是幸福的灵魂的归宿;他们是行善者、虔诚的教士、立功德者、哲学家和神学家、殉教者、正直的君主、修道者、基督和众天使。在九重天之上的天府,但丁得见上帝之面,但上帝的形象如电光之一闪,迅即消失,于是幻象和《神曲》也戛然而止。九重天說:''' 月球天 水星天 金星天 太陽天 火星天 木星天 土星天 恒星天 原動天(水晶天) 至高天(天府) 古斯塔夫·多雷的插图 《神曲》有多种版本。在有插图的版本中,以古斯塔夫·多雷(1832年-1883年)为《神曲》所作的135幅蝕刻版畫插图最为著名。 版本 校勘版 的版本,至今仍然值得參考。 編輯的但丁逝世700年紀念版,是最新的校勘版。 漢譯本 《神曲》原題《La Divina Commedia》,意為《神聖的喜劇》。而森鷗外在翻譯《即興詩人》之時,有「神曲,吾友而貴公子也」之章。該章講述《神曲》之魅力,配合森鷗外優秀的譯筆,東亞對《La Divina Commedia》之譯文遂定案為《神曲》。 漢譯神曲的第1人是錢稻孫,從意大利語原文譯出,譯成文言楚辭體,只譯出片段,题为《神曲一脔》。 商务印书馆于1939年出版王维克翻译的《神曲》散文译本,1948年再版。此后,作家出版社于1954年和1956年用该纸型重印过两次。197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对该版本重新修订出版,为一卷本,散文体裁,到1983年第三次印刷时,印量计249500册。这个译本是王维克根据意大利原文,并参照法英等其他译本翻译而成,是史上第1個神曲汉语全譯本,采用漢語白話散文體。三个篇章分别译为地狱、净界、天堂。但丁游历三界的引导者名字译为维其略(即“维吉尔”或“浮吉尔”),贝雅特丽齐(或译贝雅德丽-{采}-、俾德丽-{采}-)则译为贝亚德,或貝阿朵利切。 上海译文出版社於1984年2月,出版了朱维基根据英文版转译的诗歌体《神曲》,三个篇章分别译为地狱篇、炼狱篇、天堂篇。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田德望從意大利語原文譯出的全譯本。 2000年,黃文捷根據意大利原文譯出的詩歌體全译本《神曲》由廣州花城出版社首度出版,呂同六主編。 黃國彬譯,3冊全譯本(地狱篇、炼狱篇、天堂篇),華文世界首部保留但丁所創的三韻體的中文全譯本,以義大利文原著本直譯中文,並以英文、法文、德文和西班牙文的譯本作對照,翻譯耗時二十餘年,譯者更專程遠赴意大利鑽研意大利文及神曲,台灣,九歌出版社,2003年。 译林出版社2005年3月重新出版黃文捷根據意大利原文譯出的詩歌體全译本《神曲》。页數:1224,ISBN:7806576770,条形码:9787806576779。 张曙光根據英譯本翻译的《神曲》(地狱篇、炼狱篇、天堂篇)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但丁《神曲》, 中华典藏-在线阅读 Princeton Dante Project Website that offers the complete text of the Divine Comedy (and Dante's other works) in Italian and English along with audio accompaniment in both languages. Includes historical and interpretive annotation. The Comedy in English:
Divine Comedy A Dictionary of the Proper Names and Notable Matters in the Works of Dante by Paget Toynbee, London, The Clarendon Press (1898). Online manuscript codices: Phillips 9589 Danteworlds , multimedia presentation of the Divine Comedy for students by Guy Raffa of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World of Dante Multimedia website that offers Italian text of Divine Comedy'', Allen Mandelbaum's translation, gallery, interactive maps, timeline, musical recordings, and searchable database for students and teachers by Deborah Parker and IATH (Institute for Advanced Technologies in the Humanities) of the University of Virginia Images of the 1564 edition of Divine Comedy First edition to contain both the commentaries by Landino and Vellutello published by Francesco Sansovino bilingual (Italian and English)Divine Comedy in pdf format in Online Library of Liberty More images of the Divine Comedy by selecting the "Heaven & Hell" subject at the Persuasive Cartography, The PJ Mode Collection , Cornell University Library
祝融助商灭夏 《墨子‧非攻下》提到,夏朝末代暴君桀无道,天帝命令祝融在夏都城放火:“……帝乃使阴暴毁有夏之城,少少有神来告曰:‘夏德大乱,往攻之,予必使汝大堪之。予既受命于天,天命(祝)融隆火,于夏之城闲西北之隅。’” 祝融奉帝命杀鲧 据《山海经·海内经》所记载的中国古代洪水神话说,禹的父亲鲧为了治理洪水,不待帝命私自偷取天帝的息壤来阻塞洪水;于是天帝派火神祝融在羽山之郊处死鲧,死去的鲧化为三足鳖(黄能),而禹却从鲧的腹中诞生,继续其父的未竟之业。 考古发现 在出土楚国竹简中,祝融常和老童、鬻熊受到特别祭祀,并称为三楚先。据安徽大学收藏安大简记载,老童生有四个儿子重、黎、吴、回,第二子黎就是祝融,不是重或吴、回,黎生有季连等六子,并没有陆终一代。 其他 中國首輛火星車2021年4月被命名爲祝融號,象徵點燃中國火星探測的火種。 注釋 ; 参见 祝融星 吴回,中国神话人物,祝融之弟。 祝融八姓,祝融後人研究。 中国上古人物
有一说祝融為顓頊帝孫重黎,高辛氏火正之官;《史记·楚世家》:“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帝喾)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这里的祝融是一种官名。祝,大也;融,明也。《国语·郑语》:“夫黎为芈氏火正,以淳燿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其功大矣。”《吕氏春秋·孟夏》:“其神祝融。” 高诱注:“祝融,颛顼氏后,老童之子,吴回也,为高辛氏火正,死为火官之神。” 汉王符《潜夫论·五德志》:“世传三皇五帝,多以为伏羲、神农为二皇,其一者或曰燧人,或曰祝融,或曰女娲,其是与非未可知也。” 祝融與共工之戰 祝融因为教会人类使用火,人们对祝融都非常之崇拜,但水神共工看不过眼,心想世界万物离不开水,为什么人类只崇拜祝融,而不崇拜自己,越想越不高興。于是集五湖四海之水冲向昆仑山,把昆仑山上的圣火浇灭,顿时全世界漆黑一片。祝融得知非常愤怒,骑上火龙,与共工大战起来,水始终是往低处流,洪水从昆仑山下落下来,所以最終祝融獲勝。共工戰敗,惱羞成怒用頭撞向不周山,而不周山是天柱,天柱断了,天也塌下来,给世界万物带来灾难,于是就引来女娲补天的神话。 祝融助商灭夏 《墨子‧非攻下》提到,夏朝末代暴君桀无道,天帝命令祝融在夏都城放火:“……帝乃使阴暴毁有夏之城,少少有神来告曰:‘夏德大乱,往攻之,予必使汝大堪之。予既受命于天,天命(祝)融隆火,于夏之城闲西北之隅。’” 祝融奉帝命杀鲧 据《山海经·海内经》所记载的中国古代洪水神话说,禹的父亲鲧为了治理洪水,不待帝命私自偷取天帝的息壤来阻塞洪水;于是天帝派火神祝融在羽山之郊处死鲧,死去的鲧化为三足鳖(黄能),而禹却从鲧的腹中诞生,继续其父的未竟之业。 考古发现 在出土楚国竹简中,祝融常和老童、鬻熊受到特别祭祀,并称为三楚先。据安徽大学收藏安大简记载,老童生有四个儿子重、黎、吴、回,第二子黎就是祝融,不是重或吴、回,黎生有季连等六子,并没有陆终一代。 其他 中國首輛火星車2021年4月被命名爲祝融號,象徵點燃中國火星探測的火種。 注釋
唐代陸羽《茶經》稱:「茶之飲,發乎神農。」 傳說神農氏嘗到毒草也是用茶來解毒,《神農本草經》-{云}-:「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神农伐补遂 神农氏部落与夷人部落补遂氏(斧燧氏),发生利害矛盾,引起沖突。补遂氏部落不肯屈服。神农氏于是北上进攻补遂氏,将其击败、兼并。《战国策·秦策一·苏秦始将连横》记载苏秦说“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伯天下。” 神農氏的称号 神農氏有很多稱號,比如:稷王、五穀王、五穀爺、五穀先帝、五穀仙師、開天炎帝、神農仙帝、田主、田祖等等。由於有神農嚐百草的傳說,所以民間又尊稱其為藥王大帝、藥仙等。 烈山氏 烈山氏記載出自《左傳》與《國語》,據記載,其子柱,曾為后稷,在夏朝前被奉祀。《國語》記載類同,稱烈山氏為夏朝前的天下共主。《禮記》記載與國語類似,但稱之為厲山氏,其子名字為農。 杜預認為烈山氏為神農氏時代的一位諸侯,孔穎達認為神農氏原起於烈山,故稱烈山氏,原是一個諸侯,後來成為天子。 高誘將烈山氏等同於炎帝與神農氏。 神农洞和神农碑 距离随州市区五十五公里处的烈山上,洞中原有石桌、石凳、石碗及石榻等,传说是神农氏所用的器物。烈山还有神农井、神农宅、神农观、炎帝庙等古建筑。厉山镇北有“炎帝神农氏”碑一座,保存至今。 神农故居 相传神农氏出生于烈山,故又稱「烈山氏」,或稱連山氏。有人在湖北距随州北四十公里的厉山镇列山神农洞修建了“神农故居”。 “神农故居”,设有神农洞二处(一为谷物药材贮藏,一为居住),并有神农亭、神农塔、神农庙、山南建神农茶室、神农花卉、九龙亭及山北神农母安登浴池,百草园等十数处。 湖北省西部山区,也有一地称为“神农架”,也与神农氏有关,缘于神农氏曾到此地搭架采药之传说。 相关推测 楊伯峻認為神農氏傳說可上追到戰國時期,但在西周時尚未出現。 雷欣翰認為神農氏傳說來自於早期的后稷、先農與厲山氏等,在戰國時被混合才產生神農氏傳說,直到東漢班固《漢書》引用劉歆說法,將神農氏等同於炎帝,至晉朝後,才確立神農氏即為炎帝的說法。 張政烺認為,神農氏的姓氏,包括連山氏,列山氏與魁隗氏等,都是古代民間筮書古名,經過傳說而被轉化成神農氏的姓氏來源。 神农后裔 相传炎黄时期,炎帝为神农氏之后,和黄帝两部落联合形成华夏部族。 炎帝败于黄帝,黄帝为共主,炎帝部落一部分迁离了黄河流域。 蚩尤亦神农氏之后,蚩尤部落在黄河流域战败后,一部分融入黄帝部落,一部分南迁,后又西迁。 今湘、贵间均有苗族生活,自稱为蚩尤之后,因先祖以务农,故而得名。蚩尤为神农氏后裔,蚩尤部落文明程度本来较高,但因战败后后裔居于偏远之山间,日久之后,文化并无进步,抑且退化,反而成为了化外之民。 史記周本紀說周武王封神農氏的後裔在焦。今本竹書紀年記載,周幽王七年(西元前775年)虢國滅焦國。 代表性傳說人物 1.神農化身或蚩尤的漂白:爭議性人物炎帝 2.黃帝元配嫘祖 3.九黎領袖:爭議性人物蚩尤 4.三苗領袖或叛軍頭目驩兜 5.涇陽王祿續(越南傳說) 6.百越之祖貉龍君(越南傳說) 不同國家/地區對於神農氏 台灣 台灣民間盛行神農大帝(或作五穀大帝)之信仰,追溯自閩南、閩西以及粵東地區,泉州、漳州皆有信奉,但汀州、梅州、海陸豐的客家村莊更盛。根據統計,台灣約莫有一百三十餘座主祀神農大帝的廟宇,多以農曆四月廿六日為聖誕千秋。或以四月廿八日為聖誕千秋。或以廿六為生日,廿八為得道日,但兩日太近,一般會在廿六日祭祀。 越南 越南人的傳說裡記載神農氏為其初祖。(見炎帝條目) 日本 日本人也信奉神农,尤其药商、医师、摊贩,在东京的汤岛圣堂有神农节 。基于古时的摊贩团体演变为江湖极道团体,连黑道指定暴力团与赌博中人也崇信神农。 廟宇 中國大陸 湖南省 株洲市炎陵縣炎帝陵 陝西省 寶雞市渭濱區炎帝陵 臺灣 北部 臺北市北投區慈生宮 臺北市士林區士林神農宮 臺北市大同區雙連青雲宮 新北市三重區先嗇宮 新北市三重區先帝宮 新北市中和區福和宮 新北市瑞芳區九份青雲殿 新北市瑞芳區八仙宮 新北市土城區五穀先帝廟 宜蘭縣宜蘭市五穀廟 宜蘭縣宜蘭市新福宮 宜蘭縣五結鄉景德宮 宜蘭縣礁溪鄉天農廟 宜蘭縣頭城鎮神農廟 宜蘭縣頭城鎮更新紫霄宮
新北市三重區先嗇宮 新北市三重區先帝宮 新北市中和區福和宮 新北市瑞芳區九份青雲殿 新北市瑞芳區八仙宮 新北市土城區五穀先帝廟 宜蘭縣宜蘭市五穀廟 宜蘭縣宜蘭市新福宮 宜蘭縣五結鄉景德宮 宜蘭縣礁溪鄉天農廟 宜蘭縣頭城鎮神農廟 宜蘭縣頭城鎮更新紫霄宮 宜蘭縣羅東鎮奠安宮 宜蘭縣蘇澳鎮龍德先帝廟 桃園市大溪區永昌宮 桃園市龍潭區龍元宮 桃園市楊梅區泰祥宮 桃園市楊梅區高榮賢德宮 桃園市新屋區長祥宮 新竹縣新埔鎮龍天宮 新竹縣竹東鎮二重五穀宮 新竹縣新豐鄉溪南福龍宮 新竹市香山區牛埔勝安宮 中部 苗栗縣公館鄉五鶴山五穀宮 苗栗縣公館鄉五穀宮 苗栗縣竹南鎮五穀宮 苗栗縣三義鄉五穀宮 苗栗縣三灣鄉五穀廟 苗栗縣獅潭鄉和興五文宮 苗栗縣大湖鄉龍天宮宣化堂 苗栗縣苑裡鎮苑裡鎮安宮 臺中市東區臺中國農宮 臺中市西區興農宮 臺中市新社區神農药仙山药王廟 臺中市大里區神農殿 臺中市霧峰區中正村聖賢宮 南投縣國姓鄉谷豐宮 南投縣國姓鄉五榖宮 南投縣水里鄉水里聖德宮 彰化縣和美鎮犁盛里高香宮 彰化縣秀水鄉安東村五穀宮 彰化縣埔心鄉油車店靈聖宮 彰化縣二林鎮保興宮 雲林縣斗六市新興宮 雲林縣林內鄉鎮安宮 雲林縣東勢鄉同安保安宮 南部 嘉義市西區大天宮 嘉義縣民雄鄉穀豐宮 嘉義縣民雄鄉菁埔升虛宮 嘉義縣梅山鄉溪坪農興宮 嘉義縣水上鄉新興宮 嘉義縣太保市埔心福興宮 臺南市柳營區鎮西宮(全臺開基祖廟) 臺南市北區大銃街神農殿 臺南市新營區鎮南殿 臺南市永康區開天宮 臺南市永康區開天聖明宮 臺南市山上區石仔崎神農廟 臺南市楠西區龜丹神農殿 臺南市南化區西埔八卦神農殿 臺南市東山區李子園神農宮 高雄市阿蓮區振農宮 高雄市內門區夏梅林神農宮 高雄市旗山區三農宮 高雄市湖內區黃帝神農殿 高雄市大社區青雲宮 高雄市大樹區九曲堂神農宮 高雄市鳳山區赤山文農宮 高雄市燕巢區援勦右神元宮 高雄市燕巢區西燕神農宮 高雄市橋頭區仕隆帝仙宮 高雄市楠梓區後勁鳳屏宮 高雄市左營區豐穀宮 高雄市左營區菜公豐谷宮 高雄市苓雅區林德官德興殿 高雄市旗山區三農宮 高雄市小港區大坪頂神農殿 高雄市旗津區大汕頭神農宮 屏東縣新園鄉仙隆宮 屏東縣潮州鎮神農宮 屏東縣竹田鄉竹田神農宮 屏東縣萬巒鄉神農宮 屏東縣東港鎮新厝仔神農宮 屏東縣林邊鄉田厝神農宮 屏東縣林邊鄉塭岸頭神農宮 屏東縣佳冬鄉神農宮 屏東縣佳冬鄉萬建神農宮
《焦氏易林》总结了民间向西王母祈愿的种类:长寿、福禄、趋吉避凶、家族兴旺、远游平安、婚嫁美满、赐子等。正是因为西王母具有这些职能,自汉代以来就受到民间的厚礼祭拜。泰山南麓虎山水库下建有王母池,其正殿为祭祀王母娘娘的王母殿,在每年的三月初三,王母池都要举行盛大道场以示庆贺。此外,在北京东便门内有一座蟠桃宫,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是著名的蟠桃宫庙会,此庙虽然规模小,但名气却很大,庙内的主祀神是王母娘娘,蟠桃宫这一俗称就是因蟠桃盛会的传说而得名。建于明代的青羊宫斗姥殿中于西边供奉着西王母(居右)、正中供奉着先天大梵斗姥元君(居中)、东边供奉着虚空无上地母慈尊(居左)这三大女神的神像,有时候这三者相互混同起来。 影視作品 1963年香港和大陸合拍黃梅戲電影《牛郎織女》:王少梅飾西王母 1979年台灣中視與松山慈惠堂合作籌拍的台語連續劇《瑤池金母傳》:邱淑宜飾瑤池金母 1982年大陸版電視劇《西遊記》:萬馥香飾西王母 1992年台灣版台視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郭麗琴飾瑤池聖母 1995年台灣版台視單元劇《中國民間故事》第48集〈媽祖降魔〉:丁翠飾西王母 1996年香港版TVB電視劇《西遊記》:盧苑茵飾西王母 1997年大陸版電視劇《新天仙配》:陳大姝飾西王母 1998年新加坡電視劇《東遊記》:李茵珠飾西王母 2000年大陸版電視劇《春光燦爛豬八戒》:戴春榮飾西王母 2001年大陸版電視劇《天地傳說之寶蓮燈》:戴春榮飾西王母 2001年大陸版電視劇《齊天大聖孫悟空》:恬妞飾王母娘娘 2003年大陸版電視劇《奔月》:葛蕾飾西王母 2003年香港和大陸合拍電視劇《鏡花緣傳奇》:焦姣飾西王母 2004年大陸版電視劇《玉帝傳奇》:孫寧飾西王母 2004年大陸版電視劇《笑八仙之素女的故事》:傅艺伟飾西王母 2004年大陸版電視劇《福星高照豬八戒》:高寶寶飾西王母 2005年香港電視劇《我和疆屍有個約會3》: 陳煒飾瑤池聖母 2005年大陸版電視劇《寶蓮燈》:劉曉慶飾西王母 2005年大陸版電視劇《精衛填海》:贾娅飾西王母 2005年大陸版電視劇《喜氣洋洋豬八戒》:李婉婷飾西王母 2005年大陸版電視劇《歡天喜地七仙女》:潘虹飾西王母 2006年大陸版電視劇《天外飛仙》:鄔倩倩饰西王母 2006年大陸版電視劇《封神榜之武王伐紂》:周月芳飾西王母 2007年香港版TVB電視劇《牛郎織女》:梁舜燕飾西王母 2007年大陸版電視劇《天仙配》:韓再芬飾西王母 2008年大陸版電視劇《王屋山下的传说》:辛文飾西王母 2008年中美合拍電影《功夫之王》:劉曉莉飾西王母 2009年大陸版電視劇《寶蓮燈前傳》:劉曉慶飾西王母 2009年大陸版電視劇《牛郎織女》:宋佳飾西王母 2010年大陸版電視劇《遠古的傳說》:池華瓊飾西王母 2010年大陸版電視劇《西遊記》:劉佳飾西王母 2010年大陸版電視劇《仙女湖之墨仙》:彭丹飾西王母 2010年大陸版電視劇《財神有道》:唐群飾西王母 2010年大陸版電視劇《需要仙女》:沈惠珍飾西王母 2011年大陸版電視劇《西遊記》:馬莉飾西王母 2011年大陸版電視劇《十二生肖传奇》:傅艺伟飾西王母 2012年大陸版電視劇《天地姻缘七仙女》:萬美汐飾西王母 2012年大陸版電視劇《歡樂元帥》:顏丹晨飾西王母 2012年大陸版電視劇《天仙配后传》:娟子飾西王母 2012年大陸版電視劇《媽祖》:娟子飾西王母 2014年大陸版電視劇《麻姑献寿》:郭羡妮飾西王母 2015年大陸版電影《濟公之人皇鼎》:苑瓊丹飾西王母 2018年大陸版電影《天氣預爆》:蔡明飾西王母 2018年大陸版電視劇《天乩之白蛇傳說》:刘嘉玲飾西王母 参见 玉皇上帝 七仙女 白虎 八仙 李鐵拐 东王公 斗姥元君 九天玄女 太一元君 太阴星君 玉清神母元君 拉玛什图 伊南娜(伊絲塔) 阿纳特 台灣民間信仰 統濟堂:泰國中部叻丕府的一座供奉西王母為主的道觀。 参考文献 引用 来源 书籍 《中国神怪大辞典》(栾保群/著、人民出版社)p.573 ISBN 978-7-01-008383-4 《华夏诸神》(马书田/著、北京燕山出版社)pp.49-57 ISBN 7-5402-1177-6 《中国民间神谱》(乌丙安/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p.258 ISBN 978-7-205-06202-6 《全像八仙》(马书田/著、江西美术出版社)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九灵太妙龟山玄箓》记载:“西龟之山,一曰龙山,乃九天之根纽,万气之渊府,在天西北之角,周回四十万里,高与玉清连界。东南则接通阳之霞,上承青宫神虎之门;西北则交寒穴之野,上通金阙神仙之庭;南则极於太丹浮黎之乡,气协洞阳之光;北则指於钩陈,交关华盖,气践广灵;中央直冲玉京八达交风山顶。” 《雲笈七籤》和道教典籍《上清外国放品青童内文》卷上还有对西王母的仙境更为详细的描述: 《太上混元真录》记载:“或见西王母乘凤凰车,后驾六赤龙车,前三朱雀。见之勿惊,与人语慎勿答。”《西岳华山志》记载:“王母数现,或衣黄裳,戴金冠,乘宝辇,驾五色斑龙九头,上有羽盖,左右金童、玉女、仙官、将吏,莫穷其数,后於现处建其祠堂。” 西王母转变成为诸女仙的领袖以后,九天玄女自然也成为了王母娘娘驾下的一名女仙。北宋景德道士—张君房编纂的《云笈七签》中记载:“九天玄女者,黄帝之師聖母元君弟子也。”继-{云}-:“王母遣使,披玄狐之裘,以符授帝曰:‘精思告天,必有太上之应。’”其中描述了西王母是辅佐黄帝的保护神,她差遣九天玄女下凡协助黄帝战败蚩尤。另外还有《山堂肆考》、《集书诠真》引《通考全书》中称八仙之一的铁拐李正是西王母把仙术传授于他,点化他得道成仙的。《八仙上寿宝卷》与沪剧《庵堂相会》的唱词中说王母娘娘是上八仙中的一位神仙。东晋南朝的道教典籍《上清七圣玄纪经》将白玉龟台九凤太真西王母列为上清七圣之一。 與西王母相關的經書典籍有《瑤池金母普度收圓定慧解脫真經》、《西王聖母諸仙慶賀蟠桃寶卷》(又名《護國威靈西王母寶卷》)、《瑶池金母金丹懺》、《玉皇王母救刼保生真經》、《王母降下佛壇經》、《王母消刼救世寶懺》、《王母消刼救世真經》、《瑤池金母養正真經》、《瑤池金母收圓了道真經》、《太上淸靈毓眞西華瑤池金母寶懴》等。 清代光緒十三年孟冬月重刊《玉露金盤》〈瑶池金母敘〉記載: 《诸真诰章·宝诰大全》记载: 《三教雲篇》卷十四〈申王母禮儀〉記載: 掌管女仙的女神 正统道教神系中,玉皇大帝与西王母并没有明确关系。王母是先秦到漢代興起的女神,玉皇大帝则是唐代以後才廣受尊謁的道教尊神。 魏晉時期有「玉皇道君」與「高上玉帝」兩位大神,但到了唐代,玉皇大帝才廣受尊奉為主管天地之神,韋應物稱:「奏之玉皇乃升天」,白居易稱:「仰謁玉皇帝,稽首前至誠」。到了宋代,玉皇大帝的信仰更盛。 王母被汉末道教吸收后,进一步体现了她作为长生修仙的女神特征。所有女性修仙,最后都要去拜见王母。西王母掌管女仙们的仙籍,东王公则掌管男仙们的仙籍。 由长生女神,成为女性修仙的女神。在晋代六朝以来,王母被道教上清派崇拜,她不仅管理修仙的女性,还收养了许多生死之间的少女。由此转变为女性的母亲神,拥有众多女儿。从此西王母的形象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为了一位气派雍容、无比尊贵、被女性簇拥的大母神。 而到了宋元戏曲,王母慈祥的一面更被看重。在元代戏曲杂剧中,西王母被尊奉为“王母娘娘”,多在蟠桃会故事里出现,作为献桃的生命、长寿女神。在后世,当玉皇大帝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三界之主时,对东王公(亦号玉皇君,有时也与元阳上帝混同)的信仰逐渐演变成了对玉皇大帝的崇拜,和王母娘娘一同调合阴阳,促使自然和谐、万物生长。这种身份在吴承恩《西游记》以及民间戏曲《争玉版八仙过海》等作品中有所体现。以致在明代和清代的文学作品中,将王母娘娘视为“天母”,并和玉皇大帝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有的更把王母娘娘给配为玉皇大帝的妻子,成为了天庭的女主宰。从最初的西王母到至今王母娘娘的转变,她的崇高地位依旧没有被动摇。 在《有象列仙全传》和《仙佛奇踪》中提到西王母有五个女儿,她们是華林、媚蘭、青娥、瑶姬、玉巵。而在《东游记》中她们的名字与前述略有不同,是華林、媚嫻、青娥、瑤姬、王扈。晋代至隋代诗序中的王母之女为: 南极王夫人,王母第四女,名林,字容真,号紫元夫人或南极元君。理太丹宫,受书为金阙圣君上保司命。《南極王夫人授楊羲詩三首并序》 右英王夫人,王母第十三女,名媚蘭,字申林,治滄浪山,受書爲雲林夫人。《雲林右英夫人㖟楊真人許長史詩二十六首并序》 紫微王夫人,王母第二十女,名清娥,字愈音。昔降授太上宝神经与裴玄仁。《紫微王夫人詩一十七首并序》 太眞王夫人,王母之小女,名婉羅(《有象列仙全传》为玉巵),字勃遂。年可十六七,事玄都太真王。《太真夫人贈馬明生詩二首并序》 《墉城集仙录》中增加了云华夫人,王母第二十三女,太真王夫人之妹也,名瑶姬。瑶姬最早记载于先秦《山海经》,《襄阳耆旧记》提到她是赤帝女儿。 唐代传奇小说《玄怪錄》中崔书生娶的王母第三女玉巵娘子,出现在后世多部小说诗词中。 明代·湯顯祖所著的《紫釵記》中描述有王母觀道姑和水月觀音院尼姑相互诋毁王母娘娘和观音菩萨的情节。 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瑶池金母被描写成昊天上帝的妻子,与昊天上帝有一女儿龙吉公主。 明代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将王母娘娘描写成一个在天界中拥有奇珍异宝的贵妇人。她差遣七衣仙女前往蟠桃园摘蟠桃在瑶池中举办蟠桃聖会,在得知孙悟空搅黄了蟠桃胜会后,将此事向上禀告给玉皇大天尊。第七回中孙悟空被如来佛祖降伏后,王母娘娘在安天大会上与一群仙子载歌载舞。 清代·劉一明所著的《西遊記百回詳注》还提到在蟠桃会上,王母娘娘会和其他神仙因卦象不合而发生坐席残乱的事。 明末清初作家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说白蝴蝶因偷采蟠桃花蕊,被王母娘娘驾下守花的青鸾啄死,后来托生于世,成为了圣人庄子。 清代·吕熊所著的古典小说《女仙外史》中说王母是一位萬劫不壞的金仙。可以變化世間一切有情、有形之物,可以消滅五行,超脫萬劫,唯有斗姥西王有此神通,其余仙真皆未聞未見者。第三十九回又说:“那風流有才情的仙子,又是西王母娘娘為主,偶然有個思凡下降的。” 织女原是星宿,沿帝星靠近北极,与太一天帝有关。织女原是汉代天帝的孙女,汉代《史记·天官书》称织女为“天孙”。后期在民间传说,被改为王母的外孙女,有时候也说是王母的女儿,和七仙女混为一谈。 从男女不得自由恋爱的清代开始,《牛郎織女》的民间傳說将王母娘娘塑造成了禁止神仙有思凡之欲的刑神,因此拆散牛郎织女的王母娘娘成为了封建专制的代表人物,但故事结局中王母娘娘卻留下後路給織女,准許織女於七月七日在鹊橋上與自己的夫君見面。在早期的故事中,牛郎與織女是受到天帝的賞識才結为連理,但後來兩位過度沉浸於愛情中,不再努力固守自己的工作,造成織女不按時織布影響天理的運作,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天帝決意拆散這对情侶。 另一位七仙女則是受到玉帝阻碍,因為天命已到必須回到天庭,而與董永公開自己的身份,辭別歸天,和王母无关。 王母娘娘到了现代的一些相关影视剧中带有浓重的女权主义色彩,其中表现出王母娘娘才是天界真正的掌权者,也有的把过去王母娘娘的誤解形象轉化為原本的慈母形象。 神格 在民间传说裡,因其名为王母而认为是天帝之母,其位阶與「東王木公」相對,故有稱東王公為天父、西王母為天母。其形象一步登天,从豹尾虎齿的半兽女神开始逐渐转化为一位仪态万千、年可三十许的絕美人形女神,成为了尊贵的“西方天界之母后”。掌管着长生不老的仙药,同时还主宰着位于西方昆仑山上的蟠桃园。象征物是蟠桃和三足鸟。民间还传说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也有的说是四月十五日、七月十八日、八月十五日)为王母娘娘的圣诞日,届时王母娘娘要举行蟠桃会,宴请各路大小神仙,群仙为其祝寿於瑶池,又为长生不老的象征。她是汉代壁画中占据主神地位的女神,在葛洪的《枕中书》和羌族文化中又是生育万物的创世女神。女娲在后世和西王母信仰相互融合,被赋予了和西王母近似的形象。西王母在天宫为众女仙的首领,是修仙女性所崇奉的女神,并掌管宴请各路神仙之职,在人间专管婚姻和生儿育女之事,与华北地区所尊奉的碧霞元君混同起来。 西王母在广州地区有送子保婴,授人壽福祿的神格。清代文人屈大均所著《廣東新語》卷六〈神語〉记载: 西王母在后世为珠光宝气的贵妇形象。她所居住的昆仑山(《山海经》中提到西王母所居住的山又叫“玉山”)以盛产“玉”而闻名,而瑶池又有玉池之称,“瑶”自体就有美玉之意。西王母和五行中的“金”有很大的关联,而“金”能生“水”,位属西方。清代文人吕熊所著的《女仙外史》卷一描述瑶池的水是由融成玉的精髓所化,溶溶漾漾,像酒浆一样,瑶池之水被视为具有生育的功能。《稚川真人校证术》的〈先天论〉又言:“夫物禀先天之黑,位属庚辛,上应太白金星,是谓西王母,产出南方赤凤髓,是谓后天,号曰金铅,又曰美金华,又曰铅白霜,又曰金液。” 最初西王母有过一段短暂的司兵斗刑罚的职能,最初的怪物形象就是司天厉及五残,为掌管天灾、刑罚与杀戮之神。在《汉武帝内传》中西王母同样继承了司兵的职能,描写出西王母腰佩分景之劍这样威风凛凛的女战神形象,还有玉山主人的《雷峰塔奇传》中王母布天罗地网,手持斩妖剑欲斩偷盗仙丹的白娘子。从唐代开始西王母的战神职能被驾下的九天玄女取代,从王母差遣玄女授兵法给黄帝的故事就有所体现,而王母的职能则转变成了王权的保护神。 西王母还拥有爱欲之神的神格,王嘉所撰的《拾遗记》卷三〈周穆王〉记载: 文中描述周穆王即位第三十六年,他在东方的大騎之谷巡游时的一个临近夜晚之际,在春宵宮中点满了灯烛。夜间,西王母乘翠鳳之輦而來,前有文虎、文豹开道,后有雕麟、紫鹿跟随。手上提着丹玉之履,铺上碧蒲之席和黃莞之草垫,和周穆王在玉帐中相会。他们以清澄琬琰之膏(琼浆玉液)為酒,之后西王母又将洞淵紅花,嵰州甜雪,昆流素蓮,陰岐黑棗,萬歲冰桃,千常碧藕,青花白橘这些珍贵的滋补养生品进献给周穆王。 另外,丹波康赖的《医心方》第二十八卷所述: 这里提到西王母是养阴得道之者,有损阳补阴的方术,一旦与男子性交,男子立即损病,而女方即使不着脂粉都显得气色有光泽。另外又说王母没有丈夫,喜欢和童男性交,不可为世所教。在后世有关仙女思凡下降的故事均起源自西王母风流成性的神格。 清代地理学家丁谦所著的《穆天子传地理考证》中认为西王母国即是古代迦勒底国,西王母则是其国的月神。西王母在《道藏三洞经》中就是太阴之元气的化身,被认为拥有月神的神格。在多数出土的汉代壁画石像板所描绘出的西王母仙境是在月亮上,西王母的旁边都有玉兔捣药和蟾蜍炼丹的画面。 西王母为太阴之精。《洞渊集》记载:“月者,太阴之精,皇后大臣之象。”《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记载:“月为太阴之精,诸水之母。”《还丹金液歌注》记载:“色黑,而属北方壬癸水,为太阴之精,善能制阳。”《周易参同契注》记载:“铅为月,北方坎水属戊,太阴之精为白虎。” 民间信仰 从原始宗教发展的轨迹来分析,西王母的形象应当是从上古巫术仪式中的女祭司形象发展而来。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时期,祭司等职位是由部落中的女性长者担任的,她成为部族的最高权威,是天地鬼神的代言人,负责主持祭祀,而上古时期的祭祀中,杀死祭物(包括活人)是一个重要的内容,而杀死祭物的工作则是由女祭司来完成的——这也是西王母之所以被视为死神的一个重要原因。 西汉末年,西王母信仰重新成为民间的一种风尚。哀帝建平四年(前3年),大旱,民不聊生,大批关东百姓离乡逃难,逃难的过程中以稻桿當作西王母筹,作為西王母的香火,求取庇佑。经历郡国二十六,直达帝都,并于京师聚会,歌舞祭祀西王母。而民間對西王母的崇拜,連官方也慎重其事,在一本記載西漢制度的《漢舊儀》裡就記載到當時的郡太守和縣令等級官員都要祭祀西王母。西王母的神力也因此得到極大推崇。 兩漢之際崔箓的《易林》中說: 民间的苦难为民众的造神运动提供了契机,西王母作为一名被改造的神祇正式登上了祭坛,这种民间的祭祀狂热最终得到了官方的承认,西王母信仰也因此成为汉代一个重要的民间信仰。 这种由民间发起的宗教狂热最终影响到孕育中的早期道教,西王母信仰中包含的不死理念也投合了道教对长生久视的追求。因此,汉代利用上古巫术资料并加以改编,创造出我们所熟悉的西王母和与之相对的东王公,道教则将西王母和东王公都吸收。而后在道教通俗化的过程中,东王公被演绎为东华帝君,掌管修仙男性。而西王母则掌管修仙女仙,被戏曲尊称为王母娘娘。 但随着时间推移,先秦女神西王母,在道教中的地位虽然始终未降,但其影响力却日益衰退,即在中国有名的女神行列之中,南方所信奉的海神妈祖与东北地区所信奉的山神碧霞元君的信仰也远远超过了西王母。但在此之间也有以西王母顶替妈祖和碧霞元君神职的情况,她们有时候也被认为是由西王母演化而来的独立神格。随后西王母与无生老母信仰相互混同起来,明代羅思孚所創羅教的至高神无生父母,又逐漸變為單一性別的无生老母,使西王母的神话逐渐扩大。近百年来,无生老母的形象逐渐被西王母所取代。此时西王母的神格极为复杂,有的近于无生老母的神格,被称为“育化圣母”、“维皇上帝”等,簡稱母娘。近年考古研究发现,“西王母”可能是古中国西北一部落的名称,只因该部落剽悍凶恶,而被中原的华夏族讹传为刑杀之神。 《焦氏易林》总结了民间向西王母祈愿的种类:长寿、福禄、趋吉避凶、家族兴旺、远游平安、婚嫁美满、赐子等。正是因为西王母具有这些职能,自汉代以来就受到民间的厚礼祭拜。泰山南麓虎山水库下建有王母池,其正殿为祭祀王母娘娘的王母殿,在每年的三月初三,王母池都要举行盛大道场以示庆贺。此外,在北京东便门内有一座蟠桃宫,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是著名的蟠桃宫庙会,此庙虽然规模小,但名气却很大,庙内的主祀神是王母娘娘,蟠桃宫这一俗称就是因蟠桃盛会的传说而得名。建于明代的青羊宫斗姥殿中于西边供奉着西王母(居右)、正中供奉着先天大梵斗姥元君(居中)、东边供奉着虚空无上地母慈尊(居左)这三大女神的神像,有时候这三者相互混同起来。 影視作品 1963年香港和大陸合拍黃梅戲電影《牛郎織女》:王少梅飾西王母 1979年台灣中視與松山慈惠堂合作籌拍的台語連續劇《瑤池金母傳》:邱淑宜飾瑤池金母 1982年大陸版電視劇《西遊記》:萬馥香飾西王母 1992年台灣版台視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郭麗琴飾瑤池聖母 1995年台灣版台視單元劇《中國民間故事》第48集〈媽祖降魔〉:丁翠飾西王母 1996年香港版TVB電視劇《西遊記》:盧苑茵飾西王母 1997年大陸版電視劇《新天仙配》:陳大姝飾西王母 1998年新加坡電視劇《東遊記》:李茵珠飾西王母 2000年大陸版電視劇《春光燦爛豬八戒》:戴春榮飾西王母 2001年大陸版電視劇《天地傳說之寶蓮燈》:戴春榮飾西王母 2001年大陸版電視劇《齊天大聖孫悟空》:恬妞飾王母娘娘 2003年大陸版電視劇《奔月》:葛蕾飾西王母 2003年香港和大陸合拍電視劇《鏡花緣傳奇》:焦姣飾西王母 2004年大陸版電視劇《玉帝傳奇》:孫寧飾西王母 2004年大陸版電視劇《笑八仙之素女的故事》:傅艺伟飾西王母 2004年大陸版電視劇《福星高照豬八戒》:高寶寶飾西王母 2005年香港電視劇《我和疆屍有個約會3》: 陳煒飾瑤池聖母 2005年大陸版電視劇《寶蓮燈》:劉曉慶飾西王母 2005年大陸版電視劇《精衛填海》:贾娅飾西王母 2005年大陸版電視劇《喜氣洋洋豬八戒》:李婉婷飾西王母 2005年大陸版電視劇《歡天喜地七仙女》:潘虹飾西王母 2006年大陸版電視劇《天外飛仙》:鄔倩倩饰西王母 2006年大陸版電視劇《封神榜之武王伐紂》:周月芳飾西王母 2007年香港版TVB電視劇《牛郎織女》:梁舜燕飾西王母 2007年大陸版電視劇《天仙配》:韓再芬飾西王母 2008年大陸版電視劇《王屋山下的传说》:辛文飾西王母 2008年中美合拍電影《功夫之王》:劉曉莉飾西王母 2009年大陸版電視劇《寶蓮燈前傳》:劉曉慶飾西王母 2009年大陸版電視劇《牛郎織女》:宋佳飾西王母
根據中華民國內政部登記資料,台灣主祀女媧娘娘廟宇截至2014年7月共有七間,分別是宜蘭縣大福補天宮、台南市灵山寺、雲林縣無極補天宮、基隆市護天宮、新北市板橋天秀宮、嘉義縣補天宮、嘉義縣保福宮、靈山寺女媧宮,其中以宜蘭縣補天宮建於道光八年(1828年)為最早。 馬來西亞 大馬的女媧娘娘廟據說有3座,分別座落在森州、霹靂怡保和雪州加影(龍天宮) 。 泰國 泰國曼谷也有祭祀女媧娘娘的女媧宮。 神像造型 中國大陸 中國大陸民間方面易將驪山老母與女媧娘娘混為一談,故而形像方面有老婦貌,較少年輕仙女貌。頭戴有旒冕冠,手多持拂塵或拐杖,亦有經書、金石、太極圖、金笏等法器。神像多為比人高的大型木雕或石刻,身旁多有護法之宮娥。另亦有石刻下半身蛇身之雕像,多屬露天石刻,通常多有女媧補天之意像。形像方面比較多變化。 台灣 台灣民間方面易將九天玄女或地母混為一談,故而形像方面常是中年女性貌,頭多戴單鳳或五鳳、九鳳冠,手多持拂塵或葫蘆,亦有持金石、太極圖等法器,身披黃鳳袍或黃龍袍。宮廟鎮殿神像多有護法宮娥,一般而言神像多是1尺3、1尺6、2尺2等,宮廟鎮殿神像才有3尺6以上高度。露天石刻補天意象在台灣僅於宜蘭縣補天宮香客大樓樓頂上才有。 各地女媧補天意象攝影集 影視 1981年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 電視劇《封神榜》:梁小玲飾女媧 1986年台灣版電視劇-中國電視公司(華視) 電視劇《封神榜》:周丹薇飾女媧 1990年上海電視劇製作中心 電視劇《封神榜》:陳秀珠飾女媧 1998年 電視劇《天地爭霸美猴王》:吳美珩飾女媧 1999年 電視劇《蓮花童子哪吒》:何詠芳飾女媧 2000年香港版ATV電視劇《我和殭屍有個約會II》:黃卓玲飾女媧 2000年大陸版電視劇《伏羲女媧》:榮蓉飾女媧 2000年台灣版電視劇-中國電視公司《封神榜》:林秀琴飾女媧 2001年香港版TVB電視劇《封神榜》:蓋鳴輝飾女媧 2006年大陸版電視劇《封神榜之鳳鳴岐山》:謝潤飾女媧 2010年大陸版電視劇《女媧傳說之靈珠》:鄧英飾女媧 2010年大陸版電視劇《遠古的傳說》:刘佳飾女媧 2011年大陸版電視劇《終極封神》:李璐平飾女媧 2012年大陸版電視劇《軒轅劍之天之痕》:米雪飾女媧 2014年大陸版電視劇《封神英雄榜》:陳祉希飾女媧 2014年大陸版電影《西遊記之大鬧天宮》:張梓琳飾女媧 2016年大陸版電視劇《仙劍雲之凡》:李依曉飾女媧 待播 大陸版電視劇《夢回朝歌》:陳數飾女媧 遊戲 無雙大蛇系列,牧島有希配音 仙劍奇俠傳系列中的女媧族後裔:趙靈兒、林青兒、李憶如、紫萱與小蠻 軒轅劍參外傳 天之痕中-{于}-小雪的乃女媧石轉世,然而電視劇《軒轅劍之天之痕》改為女媧之女(古力娜扎飾) 相關 华胥 伏羲 天穿日 伊南娜 尼比魯(古代太空人) 参考资料 神話中的王后 中國傳說時代君主 中国上古人物 中国女神 創造神 雨神 生育之神
作为中国神话中的人类始祖,女娲用黄土創造人类。但在早期的典籍中,只提及女娲造人而并未提到使用泥土。《淮南子》认为,女娲造人时,其他神灵都来帮忙。黄帝帮助人生出阴阳,上駢帮助人生出耳目,桑林帮助人生出臂手。在他们的帮助下,女娲经过了七十次的尝试和改变,最终创造了人类。 较晚时候才出现女娲抟土造人的记载。《太平御览》引《风俗通义》说,女娲用黄土塑造人,但因工作繁重而力有未逮,于是用粗绳在泥潭中抽打,溅起的泥点就成了无数人类。那些用黃土捏成的成为富貴人家,泥點化成的就成了平凡人。 开创婚姻 女娲造人的传说根源,来自于女娲作为婚姻之神的身份。这一形象的建立正因为女娲创立了婚姻制度。《路史》认为女娲规定了以姓氏来安排婚姻,姓标志着母系血缘,女娲与伏羲为兄妹成婚,即同姓。但在此之后,婚姻即规定同姓不婚。 因为婚姻是人类社会的基本伦理,所以汉代以来常描绘女娲伏羲手执圆规和矩尺,象征婚姻规矩。 制造乐器 女娲创造了笙簧。笙是将竹管插在葫芦内制成,即类似今日之葫芦丝。簧就是笙管中的簧片。闻一多在《伏羲考》中认为伏羲和盘古都和葫芦有关,因此女娲用葫芦和竹管造笙的传说,也与其兄长伏羲相联系。 后人又以“笙”为“生”之意,象征女娲生人。 炼石补天 根据《三皇本纪》记载,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交战。共工被祝融打败,用头去撞西方的世界支柱不周山,导致天塌陷,天河之水注入人间。女娲不忍人类受灾,于是炼五色石补好天空,折神鳖之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人类始得以安居。 《论衡》记载: 也有其他说法。《路史》称共工氏在太昊氏(伏羲氏)之后作乱,导致洪水为患。女娲氏与共工氏战斗,战胜了共工氏,于是天地平复。 唐末五代道士陶植所撰的《陶真人內丹賦》記載:“故聖人理金鎮玉,鍊石補天,體用玄黃,要崇日月。” 唐張說《延州豆盧使君萬泉縣主薛氏神道碑》記載:“大聖天后,煉石補天,有王母之神器。” 清趙翼《陔餘叢考》卷十九記載:“謂女媧煉五色石以補天,語極荒幻,宜乎王充非之也。然充徒以為天非玉石之類,豈石所能補;且女媧雖長,豈能及天,不能及天,又安有階級可上?五金有青黃赤白黑五色,而皆生於石中。草昧初開,莫能識別,女媧氏始識之,而以火鍛煉而出。” 女媧炼石补天之日稱為天穿日,眾說紛紜,華人各地區正月初七、初九、初十、十九、二十、廿一、廿三、廿五日不定,大致上由正月初七至正月廿五日都有,大致上以正月二十日最通行。也有人說女媧補天,由正月二十日到正月廿三日,補了三日才補成。盧仝稱:「引日月之針,五星之縷把天補。補了三日不肯歸婿家。」明代楊慎《詞品》云:「宋以前,正月二十三日為天穿日,言女媧氏以是日補天,俗以煎餅置屋上,名曰補天穿,今其俗廢久。」宋代以後,幾乎都在正月二十日。客家人、漳州閩南人稱補天之日為正月二十日。泉州三邑閩南人不過天穿日,在五月五日端午節紀念女媧補天。 女娲补天這個著名的神話亦影響後世的著書創作。《红楼梦》的第一回即引用这个神話,女娲为了补天,炼了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石头,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剩下了一块未用,轉世化身為賈寶玉的通靈寶玉。 身份 上古諸神說 根據上述傳說,女媧乃上古三皇之一、伏羲之妹,用黃土製造出了人類,又曾煉石補天,平洪水滅猛獸,置婚姻定人倫,創笙簧,故中華民族皆視其為始祖女神,也在中國道教與民間信仰之中有相當崇高之地位。 根据《山海经》,女娲死后,她的肠化作了十個神人。 九天玄女說 台灣民間傳言女媧乃「九天玄女」或九天玄女分身,不過《補史記》、《大荒西經》與《景船齋雜錄》記載的女媧傳說皆與九天玄女不相關。兩者雖皆載於《山海經》,不過女媧的外觀為人首蛇身,玄女為人首鳥身,時空背景與目的皆不相同。 另台灣民間又傳九天玄女為「連理媽」,然玄女古籍無相關媒妁婚姻之載,古籍多記玄女傳兵法、道術為主。女媧古籍則有關於媒妁婚姻之載,並將女媧奉為神媒,故台灣道教總廟三清宮考究相關道藏特別註記九天玄女與女媧並非同一神仙。 而在道教典籍《媧皇渡人九品真經》中所記載的寶誥和九天玄女有幾分相似之處。 地母娘娘說 民間誤傳說女媧娘娘即為后土,俗稱「地母娘娘」,為道教四御之一,主掌陰陽、生育,是四御中唯一的女性神。「后土」中的"后"是君主的意思,后土就是管理土地的君主。在民間會將女媧與地母混為一談多半是由台灣地區流傳的《地母經》之說,然此經是由飛鸞傳經而成(飛鸞,亦稱扶乩、扶鸞,依神靈附體托筆,於沙盤書寫上諭聖訓)。故而與一般上古文獻記載多有出入,僅依其中一句:「媧皇制人倫,乾坤合其德,兩儀妙生成,從此地母神」,而與女媧娘娘有所混談。況且《地母經》成書於清光緒年間,女媧傳說最早始於《山海經》、《楚辭·天問》等古籍,時空背景均有很大的差異。 驪山老母說 民間還有傳說驪山老母是煉石補天的女媧娘娘,然則驪山老母是驪山的山神,中國傳說中古代道教的女神仙。姓氏與來歷不詳。依道教《驪山老母玄妙真經》記載老母乃斗姥所化,是上八洞古仙女中的第七柱,是上古時代的神仙。另依照焦生全〈驪山女媧與驪山老母考辨〉,女媧與驪山老母間的年代亦有所差距,女媧活躍年代距今約8000年左右,而驪山老母活躍年代於商朝周朝之間,距今約3000多年。又女媧之功德為為“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爐灰以止淫水”,摶土造人、置婚姻、制笙簧等;驪山老母則在《史記·秦本紀》中記載為“酈山女”,“保西垂”、“為天子” ,神話傳說為釋陰符、增麥飯等。故民間傳言女媧乃驪山老母一說甚有疑義。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媧 女娲赞 魏·曹植《女娲赞》:古之国君,造簧作笙,礼物未就,轩辕纂成,或云二皇,人首蛇形,神化七十,何德之灵。 开辟演义 明·-{周}-游《开辟演义》第十一回:却说女娲氏,系女身,乃伏羲氏之妹,同母所生,生而神灵,面如傅粉,齿白唇红,身长二丈五尺,幼极聪慧,长佐兄正婚姻媒的嫁娶之礼,以重万民,是为神媒,帝爱而敬之。伏羲氏崩,群臣推女娲氏即位,号为女皇,建都于中皇之山。 封神演义 在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讲述殷商纣王在女娲娘娘圣庙进香时,突然一阵狂风卷起了幔帐,现出了女娲娘娘的圣像,纣王见女娲容貌端丽、国色天姿,宛如蕊宫仙子临凡、月殿嫦娥下世,不由神魂飘荡,陡起淫心。便在殿内壁上题诗一首,表達愛慕之意,对女娲造成了大不敬。女娲回到殿内看到后便在盛怒之下命令轩辕坟三妖(其中千年狐狸精假扮成妲己)迷惑纣王,以使其荒廢朝綱,断送成汤六百年的基业,加速商朝的灭亡。 海上塵天影 清·鄒弢《海上塵天影》第一回: 对女娲的祭祀 古代 王充在《论衡》中引董仲舒的话说,若天久雨不晴,就祭女娲。表明从很早前起,就有了对女娲的祭祀。其原意是因为女娲是古代的女皇,属阴,而天久雨不晴也是阴象,所以祭祀女娲。 北宋《新定九域志》卷一说:孟州有“皇母山,又名女娲山,其上有祠,民旱水祷之。” 从唐肃宗时起,也将女娲作为婚姻之神祭拜。并认为是她创立婚姻的功绩,令她成为国君。 据记载女娲的陵墓在今山西芮城县西南的黄河岸边,秦汉以来受到“祀典”。著名的“风陵渡”因此而得名。王国维校:“《御览》引戴延之《西征记》云:‘伏羲、女娲,风姓也。此当是女娲之墓’。……《寰宇记》云:‘河东县三里风陵,是女娲之墓,秦汉以来俱系祀典’。” 祭典日 女媧的祭典日為人日、補天節與神誕。 各地相傳女媧生日皆不同,如冬至、正月初一日、正月初七日、正月初十日、二月十五日、三月初三日、三月十五日、三月十八日、五月初五日、五月初九日、七月十八日、九月初五日、九月十五日、十月十八日、十一月初五日、十二月初八日等,說法繁多,目前以三月十八最流行。 位于河北涉县縣城西北12公里处中皇山上的娲皇宫,始建于北齐。每年舊曆三月十八日,是祭祀娲皇宫女媧圣母诞辰之日,從三月初一就開始廟會,直到十八日。 現代各地祭祀宮廟情形 中國大陸 中國大陸祭祀女媧的著名廟宇之一為女媧陵,位於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趙城鎮侯村,2004年6月10日成為山西省文物保護單位,是一座古建築。山西省吉縣人祖廟亦有女媧之祭祀、相關遺跡等報導。另經驪山中華女媧文化研究會和大陸各地專家學者論證,驪山頂峰“人祖廟”是始建於戰國時期的伏羲女媧祠。其他各地亦有零散之祭祀宮廟,例如澳門的女媧廟等。 祭日為正月初七人日、正月廿日補天節等。 台灣 根據中華民國內政部登記資料,台灣主祀女媧娘娘廟宇截至2014年7月共有七間,分別是宜蘭縣大福補天宮、台南市灵山寺、雲林縣無極補天宮、基隆市護天宮、新北市板橋天秀宮、嘉義縣補天宮、嘉義縣保福宮、靈山寺女媧宮,其中以宜蘭縣補天宮建於道光八年(1828年)為最早。 馬來西亞 大馬的女媧娘娘廟據說有3座,分別座落在森州、霹靂怡保和雪州加影(龍天宮) 。 泰國 泰國曼谷也有祭祀女媧娘娘的女媧宮。 神像造型
唐德宗進士說 故事出自劉璋《斬鬼傳》,說唐朝德宗年間,有個叫鍾馗的士子,面貌兇惡驚人,但不被德宗皇帝所喜,一怒之下竟自殺。然此說提到的人物之謬誤為宰相盧杞西元785年亡時,吏部侍郎韓愈年方十七,但韓愈要到西元792年才中進士,因此兩者不可能同朝為官;且此故事對於鍾馗在街邊測字之事描寫過細,顯為杜撰。) 逸事 鍾馗嫁妹 鍾馗其貌不扬,卻有一美貌的妹妹。鍾馗成神以後,以神通感應到惡人要強娶其妹。鍾馗為保護妹妹,於是下凡,將惡霸喝退,命鬼卒迎親,將妹妹嫁給自己的好友杜平。 动画电影 2017年,天津科瑞杰动漫技术有限公司、广西电影集团、四川知更鸟有限公司、四川文化艺术学院联合制作的动画电影《钟馗传奇之岁寒三友》上映;由杭州寰耀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发行。 影片着力展现的不是钟馗捉鬼的打斗,而是钟馗、柳楷、欧阳先生“画中三友”肝胆相照的友情。 日本的钟馗信仰 日本人也有信仰鍾馗者,認為鍾馗可以克服皰瘡神(天花之神)。而日本戰國時代著名的將領齋藤朝信,也被人稱為「越後之鍾馗」。 二次大戰時,日軍二式單座戰鬥機Ki-44鍾馗機,由於當時日本帝國已準備與美國開戰,鍾馗則有對付洋鬼子之意。 奉祀廟宇 臺灣 臺北市萬華區五福宮
二次大戰時,日軍二式單座戰鬥機Ki-44鍾馗機,由於當時日本帝國已準備與美國開戰,鍾馗則有對付洋鬼子之意。 奉祀廟宇 臺灣 臺北市萬華區五福宮 新北市石碇區伏虎宮虎爺公廟(陪祀) 宜蘭縣三星鄉大隱鍾馗王爺廟 宜蘭縣冬山鄉蘭陽忠誠宮(陪祀) 臺中市神岡區大社岸興宮 彰化縣溪州鄉水尾震威宮 嘉義縣竹崎鄉光祿廟 嘉義縣竹崎鄉天猿宮 雲林縣西螺鎮九塊厝震安宮 雲林縣西螺鎮新厝弓孝宮 雲林縣崙背鄉新-{庄}-開山宮(陪祀) 雲林縣崙背鄉枋南村光祿宮 雲林縣二崙鄉八角亭復興宮 雲林縣二崙鄉湳仔玄祿宮(村民原有奉祀,後從竹崎光祿廟分靈建立-{庄}-頭公廟,聖誕農曆正月十六日) 嘉義市東區開基七郎廟(陪祀)
道教傳說太子晋離宮訪道,被方士浮丘生带至嵩山修煉長生不老之術。灵王以為他死了,三十年后,太子晋請大夫桓良转告其弟周景王,七月初七於缑氏山相會。到了那天,太子晋乘白鹤在缑氏山上的空中吹笙,七日後駕鶴登天,这也就是“子喬駕鶴”、“子喬控鶴”的传说。 秦國的蔡澤、趙高把王子乔與赤松子並稱,作為长寿的代表。 《古詩十九首》稱:「仙人王子乔,難可與等期」。及後魏時竹林七賢中人阮籍亦有詩云:「朝為媚少年,夕暮成醜老。 自非王子晉,誰能常美好?」 《雲笈七籤》上有越人王喬而得道之說:「第五北平治,在眉州彭山县。……中有神芝药草,食之,与天相久。昔越人王子乔得仙,治应室宿。」所謂越人,是真正的越國人,還是太子王子喬遊歷越國,不得而知。 参考资料
自非王子晉,誰能常美好?」 《雲笈七籤》上有越人王喬而得道之說:「第五北平治,在眉州彭山县。……中有神芝药草,食之,与天相久。昔越人王子乔得仙,治应室宿。」所謂越人,是真正的越國人,還是太子王子喬遊歷越國,不得而知。 参考资料 W W
青海湖 德令哈市褡链湖 孟达天池 黑海(昆仑河源头) 參考来源
青海湖 德令哈市褡链湖 孟达天池 黑海(昆仑河源头) 參考来源 外部鏈接
headlines concerning Apollo this morning, there's one asking that you watch for a lovely girl with a big rabbit. An ancient legend says a beautiful Chinese girl called Chang-o has been living there for 4000 years. It seems she was banished to the Moon because she stole the pill of immortality from her husband. You might also
is always standing on his hind feet in the shade of a cinnamon tree. The name of the rabbit is not reported. 航天舱通讯员: …… 今早有许多有关阿波罗号的重要消息,其中有条让你留意个可爱的女孩,她带着一只大兔子。在一个古老的传说中,一个美丽的中国女孩嫦娥已经在那里生活了4000年。据说她因为偷了丈夫的长生不老药而被流放到月球。也许可以找到她的同伴——一只巨大的中国兔子——它总是站在桂树的树荫下,很容易找到。兔子的名字并没有报道。 Edwin Eugene Aldrin, Jr.: Okay. We'll keep a close eye out for the bunny girl. 巴兹·奥尔德林: 好,我们会密切关注那个兔女郎。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已將月球上的一個小型撞擊坑命名為嫦娥(Chang-Ngo)。2007年,中國發射了第一艘月球探測器,以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人物命名為嫦娥一號。第二艘月球探測器名為嫦娥二號,於2010年發射。第三艘嫦娥三號飛船於2013年12月14日登陸月球,使中國成為世界第三個國家在蘇聯和美國之後取得這樣的壯舉。玉兔號月球車運送到月球表面。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降落在月球的另一側並派出了玉兔二號月球車。 流行文化 日本漫畫家武內直子的《美少女戰士》的原創情節和靈感來源於嫦娥傳說。名義上的角色是月亮公主,而她的愛人來自地球。 2013年,嫦娥被作为MOBA游戏《神之浩劫》的一个可玩角色发布。 2015年东方Project的第15作《东方绀珠传》将嫦娥作为设定人物登场:因后羿杀害了纯狐的孩子以讨好嫦娥,纯狐杀害后羿并追杀逃亡至月之都的嫦娥。需要注意的是,考据中嫦娥的丈夫和纯狐的丈夫并非同一个羿。 由Netflix出品的2020年美中動畫長片《飛奔去月球》的主角之一。由菲莉帕·蘇配音。 在2022年蘇·林恩·譚的奇幻小說《》中得到了重新構想。 图册 相關條目 嫦娥奔月 嫦娥工程:中国的探月計劃。 中秋节 淮南子 后羿 常仪 常羲 奔月 嫦娥奔月 (1988年电视剧) 嫦娥 (2010年电视剧) 竹取物语 飛奔去月球 参考文献 《中国神话大词典》(袁珂/编著、四川辞书出版社)p435 ISBN 7-80543-560-X 《中国神怪大辞典》(栾保群/编著、人民出版社)p53-54 ISBN 978-7-01-008383-4 《世界经典神话大全集》(余祖政,刘佳/编著、中国华侨出版社)p413-414 ISBN 978-7-5113-0746-0 注释 C
《国语·鲁语上》载“夏之兴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礼记·祭法》则载“夏之衰也”。《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周弃亦为稷,自商以来祀之。”对比之下,后稷弃作为商代或夏衰商兴之际的人物更合乎情理,“‘兴’当‘衰’字之误”。倘若后稷是唐虞夏时期的人物,其后有记载的先公只有十五世,且一世一人,然而后稷弃至文王昌十五世先公跨越唐虞夏商千二百余年、三十余世。唐·孔颖达指出,“稷至文王为十五世,计虞及夏殷周有千二百岁,每世在位皆八十许年,乃可充其数耳。命之短长,古今一也。而使十五世君在位皆八十许载,子必将老始生,不近人情之甚。以理推之,实难据信。”后世史学家对此矛盾提出了多种解释,但因年代久远且史籍文献匮乏,大多为推揣臆测,暂时没有可靠依据。根据《国语·鲁语上》的记载,“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谷百蔬;夏之兴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韦昭注言,“柱为后稷,自夏以上祀之”,说明在烈山氏时代,柱是位稼穑能人,后人祭祀他为稷神“后稷”,而在周代,“后稷”一词已成为农官称谓。杨宽等认为“后稷”原是稷神的称谓,如同西周时称土地之神为“-{后土}-”,“-{后}-”是对地下神祇的尊称,对应上天的“帝”。“后稷”成为农官之长的名位,乃是后世推崇稷神的缘故。把后稷说成是虞夏时期的农官人物,以及其后代世世承当后稷,实际是后起的远古史传说。又有解释说不窋并非后稷弃之子,《周本纪》载“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谯周说这是“失其代数”的缘故,认为后稷之后有世系脱落的可能。汉代《史记·刘敬列传》、《汉书·娄敬传》述,“周之先,自后稷尧封之邰,积德累善十有余世,公刘避桀居豳”,若属实则《史记》所载后稷至公刘四世间应当有十余世。或说“后稷”是虞夏时期的农官名位,周部落的首领世代担任后稷,并非单指一人。《山海经·大荒西经》载“有西周之国,姬姓,食谷。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谷。”帝俊生后稷,帝俊源自上古上帝神话,与殷墟卜辞所见之“高祖夋”相同,又解释为帝喾或帝舜。其中所谓“稷降以百谷”便是后稷由天上降下谷物种子的神话故事。又载“稷之弟曰台玺,生叔均”,不清是稷之侄或稷之子,然而《山海经·海内经》又称叔均乃稷之孙。 周代禘、郊、祖、宗、报五种祭礼之郊祭的祭祀对象便是后稷。展禽说商代郊祭祭祀商先公冥因其“勤其官而水死”,而“稷勤百谷而山死”。郊祭要求祭祀牲口于国都南郊,《尚书·召诰》载营建东都雒邑时曾“用牲于南郊,牛二。”《史记·殷本纪》引《尚书·汤诰》篇统称大禹、皋陶、后稷为“三公”,评价他们“久劳于外,其有功于民,民乃有安。”《尚书·吕刑》并列伯夷、大禹、后稷为“三-{后}-”,评价“三后成功,惟殷于民。” 註釋 參考文獻 引用古籍 引用其他书籍 外部連結 張祥龍:〈「姜嫄生后稷」中的「缺失」〉 (2011)
《国语·鲁语上》载“夏之兴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礼记·祭法》则载“夏之衰也”。《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周弃亦为稷,自商以来祀之。”对比之下,后稷弃作为商代或夏衰商兴之际的人物更合乎情理,“‘兴’当‘衰’字之误”。倘若后稷是唐虞夏时期的人物,其后有记载的先公只有十五世,且一世一人,然而后稷弃至文王昌十五世先公跨越唐虞夏商千二百余年、三十余世。唐·孔颖达指出,“稷至文王为十五世,计虞及夏殷周有千二百岁,每世在位皆八十许年,乃可充其数耳。命之短长,古今一也。而使十五世君在位皆八十许载,子必将老始生,不近人情之甚。以理推之,实难据信。”后世史学家对此矛盾提出了多种解释,但因年代久远且史籍文献匮乏,大多为推揣臆测,暂时没有可靠依据。根据《国语·鲁语上》的记载,“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谷百蔬;夏之兴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韦昭注言,“柱为后稷,自夏以上祀之”,说明在烈山氏时代,柱是位稼穑能人,后人祭祀他为稷神“后稷”,而在周代,“后稷”一词已成为农官称谓。杨宽等认为“后稷”原是稷神的称谓,如同西周时称土地之神为“-{后土}-”,“-{后}-”是对地下神祇的尊称,对应上天的“帝”。“后稷”成为农官之长的名位,乃是后世推崇稷神的缘故。把后稷说成是虞夏时期的农官人物,以及其后代世世承当后稷,实际是后起的远古史传说。又有解释说不窋并非后稷弃之子,《周本纪》载“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谯周说这是“失其代数”的缘故,认为后稷之后有世系脱落的可能。汉代《史记·刘敬列传》、《汉书·娄敬传》述,“周之先,自后稷尧封之邰,积德累善十有余世,公刘避桀居豳”,若属实则《史记》所载后稷至公刘四世间应当有十余世。或说“后稷”是虞夏时期的农官名位,周部落的首领世代担任后稷,并非单指一人。《山海经·大荒西经》载“有西周之国,姬姓,食谷。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谷。”帝俊生后稷,帝俊源自上古上帝神话,与殷墟卜辞所见之“高祖夋”相同,又解释为帝喾或帝舜。其中所谓“稷降以百谷”便是后稷由天上降下谷物种子的神话故事。又载“稷之弟曰台玺,生叔均”,不清是稷之侄或稷之子,然而《山海经·海内经》又称叔均乃稷之孙。 周代禘、郊、祖、宗、报五种祭礼之郊祭的祭祀对象便是后稷。展禽说商代郊祭祭祀商先公冥因其“勤其官而水死”,而“稷勤百谷而山死”。郊祭要求祭祀牲口于国都南郊,《尚书·召诰》载营建东都雒邑时曾“用牲于南郊,牛二。”《史记·殷本纪》引《尚书·汤诰》篇统称大禹、皋陶、后稷为“三公”,评价他们“久劳于外,其有功于民,民乃有安。”《尚书·吕刑》并列伯夷、大禹、后稷为“三-{后}-”,评价“三后成功,惟殷于民。” 註釋 參考文獻 引用古籍 引用其他书籍 外部連結 張祥龍:〈「姜嫄生后稷」中的「缺失」〉
(唐堯),传说中帝尧时的一位壯士,曾在十日並出時射下九个太阳;
后羿,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擅长射箭的人物。
關於《山海經》記載夸父事蹟有眾多版本,甚至是相互矛盾。例如《大荒北經》載:“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於禺谷。捋飲河而不足也,將走大澤,未至,死于此。”接著又說“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说是应龙杀了蚩尤和夸父。因此夸父的死法有兩種:渴死,或是被应龙杀;但也可以是在往大澤的路上遭应龍杀死。 有學者以為夸父是一個部落。茅盾认为:“‘夸父’是一个族名,等于希腊的提坦。”還有一說夸父族曾與蚩尤部落共同对抗黄帝部落,后来被黄帝的大將应龙打败。又有一說因為夸父的父親的母親為后土,夸父可以復活的理論。 《竹書記年》紀載,夸父為丹朱的得力大将,夸父善於奔逐,專門替丹朱傳送信件。 衍生成語 夸父追日 釋義:比喻不自量力。又作「夸父逐日」。 參考文献 郎樹德、賈建威著:《彩陶》 陳炳應、盧冬著:《古代民族》
夸父,是《山海经》和《列子》中記载的神話人物,立志追赶太阳,终未及,半道渴死,是太陽崇拜的神話故事。在《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海外北经》、《大荒东经》、《大荒北经》中都有出现。 山海經記載 夸父為后土之子,炎帝之後。《山海經》記載他想追逐太陽,追至禺谷,因口渴,喝了黃河水仍不足,準備至雲夢大澤飲水,在路上過世。其過世原因,是被應龍所殺。 另外《山海经·海外北經》亦載:“夸父與日逐走,入三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桃林)。”后有成语“夸父追日”。《荊州記》有“零陵縣石上有夸父跡”。《山海经·西山經》:“有獸焉,其狀如禺而文臂,豹虎(尾)而獸投,名曰舉父。”這裡的舉父就是夸父。 一說夸父即帝榆罔,大約與黃帝同時,是末代的炎帝。炎帝氏族傳到帝榆罔時,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以九黎族最兇悍,而帝榆罔弗能征。榆罔,猶如禺王,即猴王。 關於《山海經》記載夸父事蹟有眾多版本,甚至是相互矛盾。例如《大荒北經》載:“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於禺谷。捋飲河而不足也,將走大澤,未至,死于此。”接著又說“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说是应龙杀了蚩尤和夸父。因此夸父的死法有兩種:渴死,或是被应龙杀;但也可以是在往大澤的路上遭应龍杀死。 有學者以為夸父是一個部落。茅盾认为:“‘夸父’是一个族名,等于希腊的提坦。”還有一說夸父族曾與蚩尤部落共同对抗黄帝部落,后来被黄帝的大將应龙打败。又有一說因為夸父的父親的母親為后土,夸父可以復活的理論。 《竹書記年》紀載,夸父為丹朱的得力大将,夸父善於奔逐,專門替丹朱傳送信件。 衍生成語
華人傳統節日
華人傳統節日
下列是語言學家的列表(List of linguists),可以參考結構主義的當代語言學家。 A B C D E F G H
O P Q R S T U V W Y Z 相關連結 台灣語言學家列表 語言學領域大學排行列表 職業列表
许多统计数据均表明耶路撒冷经济的增长。但是,以巴勒斯坦人为主的东耶路撒冷的发展明显落后于西耶路撒冷。不过,阿拉伯家庭有一名就业人口的比率(76.1%)则高于犹太家庭(66.8%)。耶路撒冷的失业率(8.3%)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0%),工作人口占15岁以上人口不到一半,低于特拉维夫(58.0%)和海法(52.4%)。近年来,耶路撒冷的贫困人口暴增,从2001年到2007年,低于贫困线的人口增加了40%。2006年,耶路撒冷工人的平均月收入为5,940新谢克尔(1,410美元),比特拉维夫工人低1,350谢克尔。 为了保护该市独特的宗教圣地,耶路撒冷不准许发展重工业;而且耶路撒冷只有大约2.2%的土地用于工业和基础设施。相比之下,特拉维夫用于工业和基础设施土地的比重达到耶路撒冷的2倍多,而海法是它的7倍多。虽然特拉维夫仍然是以色列的金融中心,但设在耶路撒冷的全球高技术企业数量正在增加。各种类型的大公司进驻北耶路撒冷的哈·获兹威姆地区,包括英特尔、梯瓦制药(Teva制药)和ECI电信。工业园区完成后将包括超过100个企业、一个消防站、一所学校,占地53公顷。 自从以色列建国以来,中央政府在耶路撒冷经济中一直扮演重要角色。中央政府集中在耶路撒冷,不仅为该地区提供大量工作职位,而且对有潜力的公司提供津贴和奖励。 交通 耶路撒冷位于以色列中心,公共交通四通八达,有便捷的公共交通到以色列和约旦河西岸全境。 耶路撒冷中央汽车站是以色列最繁忙的汽车站,由世界第二大公交公司艾格德巴士公司(Egged Bus)经营。 特拉維夫—耶路撒冷是连接耶路撒冷和特拉维夫的高速铁路,于2018年开通,在耶路撒冷市中心设有位于地下80米的伊扎克·纳冯车站。线路还途经本-古里安国际机场,距离耶路撒冷中心50公里,车程20分钟。距离耶路撒冷最近的机场是。它在2001年由于在拉马拉和西岸的冲突而关闭,已经交由以色列国防军控制。 贝京高速公路是耶路撒冷主要的南北方向干道之一;穿过城市西部,然后并入通往特拉维夫的以色列443号公路。以色列60号公路穿过市中心的绿线附近,将东耶路撒冷与西耶路撒冷分开。以色列正建造一条35公里长的环城公路,希望通过将郊區与中央商务区连接起来,使这一地区更加富裕。工程的东半部规划于10年以前,但对此提议的反应仍然是见仁见智。以前市内交通除了私人汽车,只能选择出租車和公共汽车线路,現在可選擇新的铁路快速运输系统。该系统最初在1995年提出,此后,由于造价低廉、破坏较少、以及要保护市中心的审美价值,选择了轻轨作为快速交通方式。8条线路中的第一条,耶路撒冷轻轨在2011年投入服務,設有23个车站,估计每天能运送20万人。 教育 耶路撒冷拥有几所声望很高的大学,它们都使用以色列最常用的三种语言:希伯来语、阿拉伯语和英语进行教学。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成立于1925年,今天仍是耶路撒冷和以色列学科最全的大学。该校最初的董事会由一些杰出的犹太知识分子组成,包括一些世界知名的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和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这所大学已经产生了许多诺贝尔奖得主,新近的与该校有关的诺贝尔奖得主有阿夫拉姆·赫什科 戴维·格娄斯和丹尼尔·卡尼曼。这所大学最大的资产之一是犹太国家及大学图书馆,藏书量超过500万册。它的图书馆早在建校30多年前的1892年就已经运作,今天是世界最大的犹太文献资源之一、以色列的国家图书馆、大学的中心图书馆。 耶路撒冷大学是耶路撒冷附近另一个重要的高等教育机构,它成立较晚(1984年)。这所大学是该地区阿拉伯和巴勒斯坦人的最高学府,自称是耶路撒冷唯一的阿拉伯大学。耶路撒冷大学位于城市的东南,校园面积有19万平方米耶路撒冷的其他大学还有2所与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有关的艺术学院:耶路撒冷音乐与舞蹈学院和比撒列艺术设计学院。 耶路撒冷理工学院成立于1969年,开设工程与其他高科技产业,也进行犹太教育。耶路撒冷的许多学校—从大学到小学—都进行宗教教育。耶希瓦和其他犹太学校遍及全市,起源于白俄罗斯的米尔耶希瓦是以色列全国规模最大的一所学校。2003–2004学年,有将近8000名12年级学生在希伯来语学校。不过,由于大量人口就读于犹太教正统派学校,只有55%的学生能通过高考(Bagrut),只有37%能大学毕业。与公立学校不同,大多数正统派学校不让学生进行标准化测验。 耶路撒冷和以色列大部分地方的巴勒斯坦人学校被批评质素低于犹太人学校。阿拉伯人聚集的东耶路撒冷,许多学校人满为患,学生超过四五千人,无法进行合理的教育。由于公立学校的巴勒斯坦学生需要通过Bagrut考试,他们很多课程与以色列人学校同轨。因此,重点放在犹太教上,即使大多巴勒斯坦学生并不接受这种宗教。 地位问题 耶路撒冷对于犹太人、穆斯林和基督徒均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其地位问题仍然悬而未决。三千年前,大卫王在耶路撒冷建都,所罗门在该城建造圣殿。此后,耶路撒冷成古代以色列国的政治中心和宗教中心,在犹太人亡国后,耶路撒冷也一直是犹太民族的精神中心,民族身份的象征。犹太人无论流散到何处,礼拜时总是面向耶路撒冷。在希伯来圣经中,耶路撒冷被提到过700多次。长期以来,耶路撒冷对于犹太人的向心作用,和犹太人对这座城市的迷恋程度是如此之强,以至于无法想象一个没有耶路撒冷的以色列国。 自从7世纪起到1917年,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先后管理耶路撒冷长达1000多年。作为伊斯兰教的圣书古兰经比圣经新约晚了600年以上, 其中有诸多内容与圣经重合,但却从未直接提到耶路撒冷一词。有后人将古兰经中提到的“远寺”(见古兰经17:1)解释为耶路撒冷的清真寺,并有了穆罕默德跨行几百公里夜行登霄的地点。因此,耶路撒冷被穆斯林认为是第三圣城。耶路撒冷最显著的建筑物,就是圣殿山上的2座清真寺——圆顶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穆斯林国家很久就已经将耶路撒冷看成是一个具有特别的宗教和历史意义的城市,绝不愿意放弃。阿拉法特甚至對美國總統克林頓说到,如果他在東耶路撒冷問題上同以色列妥協,他擔心自己會遭到暗殺。 在以色列国成立以前,耶路撒冷是英屬巴勒斯坦託管地(包括今天的以色列和约旦)的首府。 目前,以色列已经立法确定耶路撒冷是其永久不可分割的首都,以色列政府、议会、最高法院等机构均位于耶路撒冷。而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也声称未来巴勒斯坦国的首都将设在东耶路撒冷。目前,巴勒斯坦在该市最醒目的正式存在是东方大厦,20世纪末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总部。俄罗斯、澳大利亚和巴西等国仅承认西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 2017年12月6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宣布在不界定耶路撒冷边界范围的前提下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基於,不簽署中止令,启动美驻以使馆迁往耶路撒冷的进程。美国在中东的盟国警告,这一举动可能引发大范围动荡。这是美国总统首次作出这一表态,引发中东多国强烈反对,警告此举可能引发“危险后果”,破坏巴以和平进程。美国和以色列在宣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后,Yandex英文版和谷歌在地圖搜索结果中将耶路撒冷显示为以色列的首都。 2018年5月15日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正式迁往耶路撒冷,出席开馆仪式的有33个国家,匈牙利、罗马尼亚、捷克和奥地利等国出席,危地马拉等国也将驻以色列使馆迁往耶路撒冷。马拉维、捷克和塞尔维亚等国也许诺将大使馆迁往耶路撒冷。 相關條目 耶路撒冷旧城 耶路撒冷城门 耶路撒冷历史 耶路撒冷综合症 耶路撒冷獨立個體 耶路撒冷历史大事年表 十字軍東征 友好城市 美國纽约市(1993年) 布拉格 夥伴城市 马赛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平安! 平安! 耶路撒冷 שְׁלוֹם יְרוּשָׁלִָם 官方网站 图片 耶路撒冷地位 ,联合国文件 基本法:耶路撒冷—以色列的首都 以色列博物馆 犹太殉难纪念馆 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
气候 耶路撒冷的纬度位于北回歸線以北,靠近地中海,与以色列大部分地区一样,属于地中海气候。该市地处亚热带,在冬季也很温暖,但降雪不算罕见,通常每年至少会降雪一次。一月是一年中最冷的月份,平均高温为12摄氏度(53华氏度),而一年中最热的月份是七月和八月,平均高温为29摄氏度(84华氏度)年平均降水量接近590毫米(23英寸),从5月到9月的夏季很少降水。 耶路撒冷的空氣污染主要来自于交通污染,特别集中于东耶路撒冷。耶路撒冷的许多主要街道无法适应交通量的增长,意味着司机被迫要在路上花费更多时间,将更多的一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市内的工业污染很少,但是以色列地中海沿岸的工厂的污染物有可能向东传播到该市。 自从英国托管巴勒斯坦时期起,新建建筑物编号开始全部使用耶路撒冷石建造。尽管这些编号增加了建筑的费用,耶路撒冷石给这座城市带来独特、古旧的外观。 人口 1856年至1880年间,移民到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增加了一倍多,其中大部分定居在耶路撒冷。这些移民大部分是来自东欧的阿什肯纳兹犹太人。 根據1914年奥斯曼帝国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耶路撒冷卡扎的总人口为120921人,其中穆斯林人數為70270人(占58%),犹太人人數為18190人(占15%)。英国在1919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指出,耶路撒冷大多数犹太人主要是东正教徒,少数人是犹太复国主义者。在《贝尔福宣言》发表后的1919年至1923年期间,耶路撒冷的犹太人口与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口进一步增加。 2006年5月,耶路撒冷的人口为724,000人,其中65%为犹太人,32%为穆斯林,2%为基督徒。2005年,耶路撒冷接受了2,450名外来移民,其中四分之三来自美國、法国和前苏联成员国。在以色列国内,迁入耶路撒冷的人数远低于迁出耶路撒冷的人数。2005年,有1万多名以色列公民迁入耶路撒冷,同一时期有16,000人离开耶路撒冷。基本上,耶路撒冷的人口继续上升是由于高出生率,特别是来自阿拉伯和极端正统派的群体(高于全国平均出生率)。耶路撒冷的出生率达到4.02,远高于该地区其他城市,超过特拉维夫的2倍(1.98),以色列全国平均出生率为2.90。耶路撒冷18万个家庭的平均规模达到3.8人。 2005年,耶路撒冷居民的总数增长了13,000人(1.8%),同样高于以色列全国平均水平。该市还在继续增长之中,其宗教与种族构成也正在改变。尽管犹太人仍佔人口的多数,但在15岁以下儿童中犹太人只占31%。这数据证明过去40年中,犹太人在耶路撒冷和全以色列的比重已经下降。在六日战争爆发的1967年,犹太人占人口的74%,比2006年高9个百分点。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该市的保守主义高涨。许多离开该市的是年轻人或属于不太保守的犹太教教派;他们在特拉维夫和海法等沿海城市定居下来。 人口统计和犹太-阿拉伯民族裂痕仍然是耶路撒冷争论的主要话题。1998年,耶路撒冷发展权利机构主席甚至建议将城市边界向西扩展,以包含更多犹太人为主的地区。 政府 现任市长在2018年當選。 耶路撒冷市议会有31名选举产生的成员,其中包括一名市长和6名副市长。市议会的其余成员是不领薪水的志愿者(pro bono publico)。议员们大部分辩论和协商在私下进行,但耶路撒冷市议会每个月召开一次公开会议。在内,保守派宗教政党是一个強大的勢力,占席位的大多数。耶路撒冷市属于耶路撒冷区,是该区的首府。 成為以色列首都 1950年,以色列宣布耶路撒冷为首都,此后,以色列政府的所有部门——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包括總統府和总理府——均设在耶路撒冷市内。当时耶路撒冷分为2部分,分别由以色列和约旦管理,只有西耶路撒冷作为以色列的首都。1967年六日战争后,以色列占领东耶路撒冷。 1980年7月30日,以色列議會批准新法,即《基本法:以色列首都耶路撒冷》,宣布耶路撒冷(包括西耶路撒冷和东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恒的与不可分割的首都」,但聯合國依《第181號決議》認定耶路撒冷為獨立政治主體,由聯合國代管,以色列政府對當地並無統治權。因此,耶路撒冷作為以色列國都的地位並未得到國際承認。隨後,聯合國頒布《安全理事會第478號決議》(14票赞成,0票反对,1票弃权),宣布《以色列基本法》中對於在耶路撒冷定都的相關規定應受無效宣告,并要求各成员国必须从该市撤出外交代表,以為處分措施。但在《478号决议》之前,大部分大使馆已设在以色列公認首都特拉维夫。在耶路撒冷设立大使馆的少数国家中,大部分按照决议,下令将大使馆迁往特拉维夫。2006年8月16日和26日,最后2个在耶路撒冷市内设立大使馆的联合国成员国—哥斯达黎加和萨尔瓦多先后宣布将大使馆迁往特拉维夫。不过,在耶路撒冷郊外的梅瓦塞莱特锡安,设有巴拉圭和玻利維亞的大使馆。耶路撒冷市内设有美国和意大利的总领事馆。 美国国会在1995年以絕大多數通过了,其中參議院93票支持、5票反對,眾議院374票支持、37票反對,提議将美国驻以色列大使馆从特拉维夫迁到耶路撒冷。但是根據美國憲法,國會並無干預外交政策的權利,此項法案內容違憲。 2017年12月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发表演讲,正式宣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并且宣布将美国驻以色列大使馆迁至耶路撒冷的计划。 耶路撒冷城墙以内的区域,19世纪末以前的整个城市,现在的耶路撒冷旧城於1982年被收錄於世界遗产名錄內。 2017年12月13日,伊斯蘭合作組織在土耳其召開緊急高峰會,會中呼籲國際社會承認東耶路撒冷是巴勒斯坦首都。 2017年12月21日,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投票通过一项决议,认定任何宣称改变耶路撒冷地位的决定和行动“无效”。 2018年5月14日,美國驻以色列大使馆在耶路撒冷的新館正式啟用,時任美國總統川普的女兒伊凡卡·川普及猶太裔女婿贾里德·库什纳代表川普參加啟用儀式。自2018年3月30日,憤怒的巴勒斯坦人於加薩走廊發動為期6周的「偉大的回歸遊行」(The Great March of Return),以巴衝突在美國大使館啟用這一天,(以色列建國70年紀念日)達到高峰,據巴國衛生部統計,截自臺北時間15日凌晨0時30分,已有52名巴勒斯坦人遭以國軍隊射殺身亡,逾2400人受傷,死傷人數持續攀升。 文化 虽然耶路撒冷主要是以宗教圣地而闻名世界,不过该市同样也拥有许多的文化艺术场所。以色列博物馆是耶路撒冷最重要的艺术博物馆,每年吸引将近100万游客,其中三分之一来自以色列国外。80,000平方公尺博物馆包括几个艺术机构,主要收藏来自全世界考古学、雕塑和传统艺术品。以色列博物馆最著名的人文类收藏品是死海古卷(1947年,发现于死海旁边的昆兰);死海古卷收藏在博物馆的“圣书之龛”中。这座博物馆在本地区儿童教育中也扮演重要角色,每年有10万名儿童参观博物馆的青少年部。以色列博物馆在耶路撒冷市内拥有3个附属的艺术博物馆—洛克菲勒考古博物馆(前巴勒斯坦考古学博物馆)、蒂肖博物馆和佩里艺术中心。洛克菲勒博物馆开放于1938年,位于东耶路撒冷,收藏有20世纪上半叶发现的史前器物。蒂肖博物馆位于耶路撒冷市中心,主要收藏以色列艺术家安娜·蒂肖的作品。 犹太大屠杀纪念馆是以色列参观者最多的景点之一,面积4200平方公尺,馆内有世界最大的有关大屠杀信息的图书馆,估计超过10万本书籍或论文。博物馆从犹太观点叙述大屠杀。其他博物馆收藏幸存者的艺术品。除此以外还有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地;每年这些地方都举行纪念活动。犹太大屠杀纪念馆是一个研究与教育机构,游客在此可以对犹太大屠杀事件进行反思。 耶路撒冷交响乐团是该市著名的管弦乐队,创立于1940年代。该乐队不仅在耶路撒冷表演,也在全世界城市,包括維也納、法兰克福和纽约市。在从耶路撒冷老城步行距离之内,有一个文化区,包括可汗剧院,该市唯一的保留剧目剧院,以及耶路撒冷表演艺术中心,每年举办150多场音乐会。耶路撒冷音乐中心等卓越设施和巴勒斯坦民族剧院。巴勒斯坦民族剧院创建于1984年,起初是东耶路撒冷唯一的艺术文化机构今天仍然只上演巴勒斯坦观点的作品。 自从1961年起,每年夏天举办全国性的“以色列节”,会出现许多国际艺术家和街头表演者。耶路撒冷主办了其中大部分节日的表演活动。另外,2000年以后,同性戀社群在當地舉辦骄傲游行,引起了穆斯林、犹太人和基督徒的一致不滿,担心“亵渎圣地”;甚至发生了流血事件,以致负责保护游行队伍的警察,请求当局取消这次游行。 体育 耶路撒冷最受欢迎的2项体育运动是足球和篮球。耶路撒冷比塔尔是以色列最受欢迎的球队之一,不少前任和现任政界名人,如内塔尼亚胡,都是该队的球迷。耶路撒冷另一支主要足球队耶路撒冷夏普尔足球俱乐部,是比塔尔的主要对手之一。比塔尔曾经5次赢得以色列国家杯冠军(1976、1979、1985、1986和1989年)而夏普尔仅赢得过一次(1973年)。同样,比塔尔参加声望较高的以色列足球超级联赛,而夏普尔则参加较次的以色列甲级联赛。在篮球方面,耶路撒冷夏普尔篮球俱乐部较強。虽然在特拉维夫马卡比篮球队控制的联赛中从未赢得锦标赛,不过,耶路撒冷夏普尔已经赢得三次以色列杯(1996年、1997年和2007年)和一次欧洲联盟杯(2004年)。特迪・科莱克体育场开放于1989年,是耶路撒冷主要的足球场馆,設有21,000个座位。 媒体 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媒体中心。以色列廣播局的总部位于耶路撒冷,、、的总部也位于此,BBC新闻也在当地设置广播室。《耶路撒冷邮报》和《以色列时报》的总部也在耶路撒冷。当地的地方报纸有《》和《》。基督教国际电视台总部也在当地。 经济 历史上,耶路撒冷由于远离雅法和加沙的主要港口,经济几乎完全依靠宗教朝圣耶路撒冷的宗教圣地今天仍然是吸引外国游客的主要目的地,大多数游客都会参观西墙和耶路撒冷老城不过,自1967年以来,耶路撒冷在经济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经远远不仅仅是一个宗教圣地。 许多统计数据均表明耶路撒冷经济的增长。但是,以巴勒斯坦人为主的东耶路撒冷的发展明显落后于西耶路撒冷。不过,阿拉伯家庭有一名就业人口的比率(76.1%)则高于犹太家庭(66.8%)。耶路撒冷的失业率(8.3%)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0%),工作人口占15岁以上人口不到一半,低于特拉维夫(58.0%)和海法(52.4%)。近年来,耶路撒冷的贫困人口暴增,从2001年到2007年,低于贫困线的人口增加了40%。2006年,耶路撒冷工人的平均月收入为5,940新谢克尔(1,410美元),比特拉维夫工人低1,350谢克尔。 为了保护该市独特的宗教圣地,耶路撒冷不准许发展重工业;而且耶路撒冷只有大约2.2%的土地用于工业和基础设施。相比之下,特拉维夫用于工业和基础设施土地的比重达到耶路撒冷的2倍多,而海法是它的7倍多。虽然特拉维夫仍然是以色列的金融中心,但设在耶路撒冷的全球高技术企业数量正在增加。各种类型的大公司进驻北耶路撒冷的哈·获兹威姆地区,包括英特尔、梯瓦制药(Teva制药)和ECI电信。工业园区完成后将包括超过100个企业、一个消防站、一所学校,占地53公顷。 自从以色列建国以来,中央政府在耶路撒冷经济中一直扮演重要角色。中央政府集中在耶路撒冷,不仅为该地区提供大量工作职位,而且对有潜力的公司提供津贴和奖励。 交通 耶路撒冷位于以色列中心,公共交通四通八达,有便捷的公共交通到以色列和约旦河西岸全境。 耶路撒冷中央汽车站是以色列最繁忙的汽车站,由世界第二大公交公司艾格德巴士公司(Egged Bus)经营。 特拉維夫—耶路撒冷是连接耶路撒冷和特拉维夫的高速铁路,于2018年开通,在耶路撒冷市中心设有位于地下80米的伊扎克·纳冯车站。线路还途经本-古里安国际机场,距离耶路撒冷中心50公里,车程20分钟。距离耶路撒冷最近的机场是。它在2001年由于在拉马拉和西岸的冲突而关闭,已经交由以色列国防军控制。 贝京高速公路是耶路撒冷主要的南北方向干道之一;穿过城市西部,然后并入通往特拉维夫的以色列443号公路。以色列60号公路穿过市中心的绿线附近,将东耶路撒冷与西耶路撒冷分开。以色列正建造一条35公里长的环城公路,希望通过将郊區与中央商务区连接起来,使这一地区更加富裕。工程的东半部规划于10年以前,但对此提议的反应仍然是见仁见智。以前市内交通除了私人汽车,只能选择出租車和公共汽车线路,現在可選擇新的铁路快速运输系统。该系统最初在1995年提出,此后,由于造价低廉、破坏较少、以及要保护市中心的审美价值,选择了轻轨作为快速交通方式。8条线路中的第一条,耶路撒冷轻轨在2011年投入服務,設有23个车站,估计每天能运送20万人。 教育 耶路撒冷拥有几所声望很高的大学,它们都使用以色列最常用的三种语言:希伯来语、阿拉伯语和英语进行教学。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成立于1925年,今天仍是耶路撒冷和以色列学科最全的大学。该校最初的董事会由一些杰出的犹太知识分子组成,包括一些世界知名的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和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这所大学已经产生了许多诺贝尔奖得主,新近的与该校有关的诺贝尔奖得主有阿夫拉姆·赫什科 戴维·格娄斯和丹尼尔·卡尼曼。这所大学最大的资产之一是犹太国家及大学图书馆,藏书量超过500万册。它的图书馆早在建校30多年前的1892年就已经运作,今天是世界最大的犹太文献资源之一、以色列的国家图书馆、大学的中心图书馆。 耶路撒冷大学是耶路撒冷附近另一个重要的高等教育机构,它成立较晚(1984年)。这所大学是该地区阿拉伯和巴勒斯坦人的最高学府,自称是耶路撒冷唯一的阿拉伯大学。耶路撒冷大学位于城市的东南,校园面积有19万平方米耶路撒冷的其他大学还有2所与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有关的艺术学院:耶路撒冷音乐与舞蹈学院和比撒列艺术设计学院。 耶路撒冷理工学院成立于1969年,开设工程与其他高科技产业,也进行犹太教育。耶路撒冷的许多学校—从大学到小学—都进行宗教教育。耶希瓦和其他犹太学校遍及全市,起源于白俄罗斯的米尔耶希瓦是以色列全国规模最大的一所学校。2003–2004学年,有将近8000名12年级学生在希伯来语学校。不过,由于大量人口就读于犹太教正统派学校,只有55%的学生能通过高考(Bagrut),只有37%能大学毕业。与公立学校不同,大多数正统派学校不让学生进行标准化测验。 耶路撒冷和以色列大部分地方的巴勒斯坦人学校被批评质素低于犹太人学校。阿拉伯人聚集的东耶路撒冷,许多学校人满为患,学生超过四五千人,无法进行合理的教育。由于公立学校的巴勒斯坦学生需要通过Bagrut考试,他们很多课程与以色列人学校同轨。因此,重点放在犹太教上,即使大多巴勒斯坦学生并不接受这种宗教。 地位问题 耶路撒冷对于犹太人、穆斯林和基督徒均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其地位问题仍然悬而未决。三千年前,大卫王在耶路撒冷建都,所罗门在该城建造圣殿。此后,耶路撒冷成古代以色列国的政治中心和宗教中心,在犹太人亡国后,耶路撒冷也一直是犹太民族的精神中心,民族身份的象征。犹太人无论流散到何处,礼拜时总是面向耶路撒冷。在希伯来圣经中,耶路撒冷被提到过700多次。长期以来,耶路撒冷对于犹太人的向心作用,和犹太人对这座城市的迷恋程度是如此之强,以至于无法想象一个没有耶路撒冷的以色列国。 自从7世纪起到1917年,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先后管理耶路撒冷长达1000多年。作为伊斯兰教的圣书古兰经比圣经新约晚了600年以上, 其中有诸多内容与圣经重合,但却从未直接提到耶路撒冷一词。有后人将古兰经中提到的“远寺”(见古兰经17:1)解释为耶路撒冷的清真寺,并有了穆罕默德跨行几百公里夜行登霄的地点。因此,耶路撒冷被穆斯林认为是第三圣城。耶路撒冷最显著的建筑物,就是圣殿山上的2座清真寺——圆顶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穆斯林国家很久就已经将耶路撒冷看成是一个具有特别的宗教和历史意义的城市,绝不愿意放弃。阿拉法特甚至對美國總統克林頓说到,如果他在東耶路撒冷問題上同以色列妥協,他擔心自己會遭到暗殺。 在以色列国成立以前,耶路撒冷是英屬巴勒斯坦託管地(包括今天的以色列和约旦)的首府。 目前,以色列已经立法确定耶路撒冷是其永久不可分割的首都,以色列政府、议会、最高法院等机构均位于耶路撒冷。而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也声称未来巴勒斯坦国的首都将设在东耶路撒冷。目前,巴勒斯坦在该市最醒目的正式存在是东方大厦,20世纪末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总部。俄罗斯、澳大利亚和巴西等国仅承认西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 2017年12月6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宣布在不界定耶路撒冷边界范围的前提下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基於,不簽署中止令,启动美驻以使馆迁往耶路撒冷的进程。美国在中东的盟国警告,这一举动可能引发大范围动荡。这是美国总统首次作出这一表态,引发中东多国强烈反对,警告此举可能引发“危险后果”,破坏巴以和平进程。美国和以色列在宣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后,Yandex英文版和谷歌在地圖搜索结果中将耶路撒冷显示为以色列的首都。 2018年5月15日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正式迁往耶路撒冷,出席开馆仪式的有33个国家,匈牙利、罗马尼亚、捷克和奥地利等国出席,危地马拉等国也将驻以色列使馆迁往耶路撒冷。马拉维、捷克和塞尔维亚等国也许诺将大使馆迁往耶路撒冷。 相關條目 耶路撒冷旧城 耶路撒冷城门 耶路撒冷历史 耶路撒冷综合症
火神 中國神祇
相關 氏 參考文獻 中國傳說時代君主
《黑鬍鬼》(Blackbeard's ghost) 《萬世救主》(Jesus of Nazareth) 《牧野游民》(The sundowners) 《奇蹟》 (Lorenzo's Oil) 参考文献 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獲獎演員 金球獎最佳電影男配角獲得者 葛莱美奖获得者 艾美獎獲獎者 英格蘭電影導演 英格蘭男電影演員 英格蘭電視男演員 英格蘭配音員 英格蘭劇作家
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獲獎演員 金球獎最佳電影男配角獲得者 葛莱美奖获得者 艾美獎獲獎者 英格蘭電影導演 英格蘭男電影演員 英格蘭電視男演員 英格蘭配音員 英格蘭劇作家 英格蘭編劇 下級勳位爵士 CBE勳銜 衣索比亞裔英國人 法國裔英格蘭人 德國裔英格蘭人 俄羅斯裔英格蘭人 義大利裔英格蘭人 倫敦人 男性编剧 帕洛風唱片歌手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襟绶功绩十字勋章
胶南市经济较为发达,在县市中具备较强竞争力,其综合实力2010年列山东省县(市)的第六位,全国县(市)第十七位 农业以粮食生产和渔业为主,盛产小麦、玉米、花生、大白菜和数百种海产品。工业以机械、化工为支柱,是中国最大的碘生产基地。 特产 特产有“泊里红席”等。 名胜古迹 境内琅琊台为秦始皇修筑并三次登临之地。方士徐福就在附近的琅琊港入海求仙而最终到达日本。此外还有齐长城遗址等文物古迹。 友好城市 阿保夫扬市(1993年) 慶山市(1996年)
特产有“泊里红席”等。 名胜古迹 境内琅琊台为秦始皇修筑并三次登临之地。方士徐福就在附近的琅琊港入海求仙而最终到达日本。此外还有齐长城遗址等文物古迹。 友好城市 阿保夫扬市(1993年) 慶山市(1996年) 参考资料 撤 青岛已撤销行政区划
Prize 科學與技術獎項 农业奖项 1987年建立的奖项
Food Prize 科學與技術獎項
Kyoto University, 1976. Đoàn, Thiện Thuật. Tay-Nung Language in the North Vietnam. [Tokyo?]: Instttute [sic] for the Study of Languages and Cultures of Asia and Africa, Tokyo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1996. Gedney, William J. On the Thai Evidence for Austro-Thai. [S.l: s.n, 1976. Gedney, William J., and Robert J. Bickner. Selected Papers on Comparative Tai Studies. Michigan papers on South and Southeast Asia, no. 29. Ann Arbor, Mich., USA: Center for South and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Michigan, 1989. ISBN 0-89148-037-4 Gedney, William J., Carol J. Compton, and John F. Hartmann. Papers on Tai Languages, Linguistics, and Literatures: In Honor of William J. Gedney on His 77th Birthday. Monograph series on Southeast Asia. [De Kalb]: Nor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Center for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1992. ISBN 1-877979-16-3 Gedney, William J., and Thomas J. Hudak. (1995). William J. Gedney's central Tai dialects: glossaries, texts, and translations. Michigan papers on South and Southeast Asia, no. 43. Ann Arbor, Mich: Center for South and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Michigan ISBN 0-89148-075-7 Gedney, William J., and Thomas J. Hudak. William J. Gedney's the Yay Language: Glossary, Texts, and Translations. Michigan papers on South and Southeast Asia, no. 38. Ann Arbor, Mich: Center for South and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Michigan, 1991. ISBN 0-89148-066-8 Gedney, William J., and Thomas J. Hudak. William J. Gedney's Southwestern Tai Dialects: Glossaries, Texts and Translations. Michigan papers on South and Southeast Asia, no. 42. [Ann Arbor, Mich.]: Center for South and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Michigan, 1994. ISBN
Yai/布依)()(中国) 邱北壮语(Bou Yai/布依)()(中国) 右江壮语(Bou Cueng/布壮)()(中国) 邕北壮语(Bou Cueng/布壮)()(中国) 中红水河壮语(Bou Cueng/布壮)()(中国) 东红水河壮语(Bou Cueng/布壮)()(中国) 柳江壮语(Bou Cueng/布壮)()(中国) 柳黔壮语(Bou Cueng/布壮)()(中国) 连山壮语(Bou Cueng/布壮)()(中国) 中部台语支 民讲(Bou Min/布民)()(中国) 邕南壮语(Bou Cueng/布壮)()(中国) 左江壮语/岱依语(Bou Dae/布傣、Bou Cueng/布壮)()()(中国、越南) 文麻壮语(Bou Dae/布傣、Thu lao/土佬)()()(越南、中国) 德靖壮语(Bou Nung/布侬、Bou Yang/布央) ()(中国、越南) 砚广壮语/侬语 (Bou Nung/布侬)()()(越南、中国) 卜老语() (越南) 中部西南部混合语 高栏语() (越南) 西南部台语支 傣萨巴语(Tai Sa Pa/傣萨巴)() (越南) 南部(Pak Thai 巴泰语) 南部泰语(Pak Thai)() (泰国、缅甸) 中部(Chiang Saen languages 清盛语) 北部泰语 兰纳语(Tai Yuan/傣阮) () (泰国、老挝、中国、缅甸) 傣仂语(Tai Lue/傣仂) () (泰国、中国、老挝、缅甸、越南) 傣允语(Tai Yong/傣允)()(泰国、缅甸) 傣痕语(Tai Khün)() (缅甸、中国、泰国、老挝) 中部泰语(Thai Siam/暹罗泰)() (泰国) 东北部(Lao–Phutai Languages 老挝-普泰语) 老挝语(Lao/佬)() (老挝、越南) 东北泰语(Thai Isan/依善)() (泰国) 普泰语(Phu Tai/布傣)() (泰国、老挝、中国、越南) 傣端语 (Tai Dón/白傣)() (越南、老挝、中国) 傣搭语 (Tai Dón/白傣)()(越南) 傣赬語 (Tai Daeng/红傣)() (越南、老挝、中国、泰国) 傣黕語(Tai Dam/黑傣) () (越南、老挝、中国、泰国) 潘语(Lao Phuan/佬潘)() (老挝、泰国、柬埔寨) 傣宋语(Tai Song/泰宋)() (泰国) 西北部(Shan Languages 掸语) Assam 阿萨姆傣语 (Ahom)() (印度) (Turung)()(印度) 坎底语(Khamti/坎底傣)() (印度、缅甸) 艾通语(Tai Aiton/艾通傣)() (印度) 帕克语(Tai Phake/帕克傣)() (印度) 坎佯语(Khamyang/坎佯傣)() (印度) 傣来语(Tai Lai/傣来)()(缅甸) 掸语 (Tai Long/傣龙)()(缅甸、中国、泰国、老挝) 傣耶语 (Tai Yai/傣耶)() (缅甸、中国、泰国) 傣那语 (Tai Nuea/傣那)() (中国、缅甸、老挝、泰国) 待分类 红金傣语(Tai Ya/ Tai Sai傣赛/ Tai Kha傣卡/ Tai Cung傣壮等等)(分散在红河和金沙江沿岸等地)()()(中国、泰国) 傣康语(Tai Khang/傣康)() (老挝、中国) () (中国、越南) () (老挝) () (越南) Pu Ko () (老挝)(也许不存在) 。 譜系 以下分類是張高峰()在其2009年博士論文中基於比較語言學共同創新給出的分類,排除考慮區域特徵影響,不代表各個口語的實際相似度。張高峰將李方桂的壯傣語中支以及邕南壯語和左江壯語區分開來,並通過計算認為其爲多系群。邕北壯語、壯語北部方言或壯傣語北支在除去過度方言武鳴壯語(卽標準壯語)後仍爲單系群。 艾杰瑞()2013年的譜系中則給出了更貼近方言學的比較語言學結果,寧明左江壯語被重新歸入中支中的壯語南部方言主體。 語言比較 音變 參見侗台語族#原始侗台語和侗台語族#語音演變。 詞彙比較 腳註 參考文獻 Ostapirat W (2000). "Proto-Kra." In Linguistics of the Tibeto-Burman Area 23(1). 延伸閱讀 Brown, J. Marvin. From Ancient Thai to Modern Dialects. Bangkok: Social Science Association Press of Thailand, 1965. Chamberlain, James R.
华阳散人为吴拱宸别号,明之遗民,明末清初小说家。
《鸳鸯针》全称《拾珥楼新镌绣像小说鸳鸯针》,原刻本误“拾珥楼”为“抬珥楼”。题“华阳散人编辑、蚓天居士批阅”,卷首有序,后署“独醒道人漫识于蚓天斋”。残存第一卷。另有《拾珥楼新镌绣像小说一枕奇》二卷,其第一卷与《鸳鸯针》所存之一卷同;《拾珥楼新镌绣像小说双剑雪》二卷。编辑及批阅署名同《鸳鸯针》。孙楷第先生指出:三书实为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