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ence1
stringlengths
0
73.2k
sentence2
stringlengths
0
64.7k
根据以上事实可以想到,既然类星体距离我们如此遥远,而亮度看上去又与银河系裡普通的恒星差别不大(例如3C 273的星等为13等),那么它们一定具有相当大的辐射功率。计算表明,类星体的辐射功率远远超过了普通星系,有的竟达到银河系辐射总功率的数万倍。而它们的大小又远比星系小,这就提出了能量疑难,也就是说:尚无法确认类星体的能量机制及其能量来源。 历史上的研究 在类星体发现后的二十余年时间里,人们众说纷纭,陆续提出了各种模型,试图解释类星体的能源疑难。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黑洞假说:类星体的中心是一个巨大的黑洞,它不断地吞噬周围的物质,并且辐射出能量。 白洞假说:与黑洞一样,白洞同样是广义相对论预言的一类天体。与黑洞不断吞噬物质相反,白洞源源不断的辐射出能量和物质。 反物质假说:认为类星体的能量来源于宇宙中的正反物质的湮灭。 巨型脉冲星假说:认为类星体是巨型的脉冲星,磁力线的扭结造成能量的喷发。 近距离天体假说:认为类星体并非处于遥远的宇宙边缘,而是在银河系边缘高速向外运动的天体,其巨大的红移是由地球相对运动的多普勒效应引起的。 超新星連環爆炸假說:認為在起初宇宙的恆星都是些大質量的短壽類型,所以超新星現象很常見,而在星系核部的恆星密度極大,所以在極小的空間內經常性地有超新星爆炸。 恆星碰撞爆炸:認為起初宇宙較小時代,星系核的密度極大,所以常發生恆星碰撞爆炸。 目前研究以黑洞說為主流。对类星体的进一步观测发现了一些新的现象,例如光谱中不同元素的谱线红移值并不相同,发射线和吸收线的红移值也不尽相同。 在一些类星体中发现了超光速运动的现象。例如1972年,美国天文学家发现类星体3C120的膨胀速度达到了4倍光速。还有人发现类星体3C273中两团物质的分离速度达到了9倍光速。而类星体3C279(QSO1254-06)内物质的运动速度达到光速的19倍。人们起初认为这对相对论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最近的研究表明,这些超光速运动现象只是“视超光速”现象,起因于类星体发出的与观测者视线方向夹角很小的亚光速喷流,实际上并没有超过光速。 活动星系核模型 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观测技术的提高,类星体的谜团开始逐渐被揭开。其中一个重要的成果是观测到了类星体的「宿主星系」,并且测出了它们的红移值。由于类星体的光芒过于明亮,掩盖了宿主星系相对暗淡的光线,所以宿主星系之前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在望远镜上安装了类似观测太阳大气用的日冕仪一样的仪器,遮挡住类星体明亮的光,才观测到了它们所处的宿主星系。 现在科学界已经达成共识,类星体实际是一类活动星系核(AGN)。而在同一时期,赛弗特星系和蝎虎BL天体也被证实为是活动星系核,一种试图统一射电星系、类星体、赛弗特星系和蝎虎BL天体的活动星系核模型逐渐受到普遍认可。 这个模型认为,在星系的核心位置有一个超大質量黑洞,在黑洞的强大引力作用下,附近的尘埃、气体以及一部分恒星物质围绕在黑洞周围,形成了一个高速旋转的巨大的吸积盘。在吸积盘内侧靠近黑洞视界的地方,物质掉入黑洞里,伴随着巨大的能量辐射,形成了物质喷流。而强大的磁场又约束着这些物质喷流,使它们只能够沿着磁轴的方向,通常是与吸积盘平面相垂直的方向高速喷出。如果这些喷流刚好对着观察者,就观测到了类星体,如果观察者观测活动星系核的视角有所不同,活动星系核则分别表现为射电星系、赛弗特星系和蝎虎BL天体。这样一来,类星体的能量疑难初步得到解决。 类星体与一般的那些“平静”的星系核不同之处在于,类星体是年轻的、活跃的星系核。由类星体具有较大的红移值,距离很遥远这一事实可以推想,我们所看到的类星体实际上是它们许多年以前的样子,而类星体本身很可能是星系演化早期普遍经历的一个阶段。随着星系核心附近“燃料”逐渐耗尽,类星体将会演化成普通的旋涡星系和椭圆星系。 參考資料 参阅 微类星体 活动星系核 射电星系 赛弗特星系
历史上的研究 在类星体发现后的二十余年时间里,人们众说纷纭,陆续提出了各种模型,试图解释类星体的能源疑难。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黑洞假说:类星体的中心是一个巨大的黑洞,它不断地吞噬周围的物质,并且辐射出能量。 白洞假说:与黑洞一样,白洞同样是广义相对论预言的一类天体。与黑洞不断吞噬物质相反,白洞源源不断的辐射出能量和物质。 反物质假说:认为类星体的能量来源于宇宙中的正反物质的湮灭。 巨型脉冲星假说:认为类星体是巨型的脉冲星,磁力线的扭结造成能量的喷发。 近距离天体假说:认为类星体并非处于遥远的宇宙边缘,而是在银河系边缘高速向外运动的天体,其巨大的红移是由地球相对运动的多普勒效应引起的。 超新星連環爆炸假說:認為在起初宇宙的恆星都是些大質量的短壽類型,所以超新星現象很常見,而在星系核部的恆星密度極大,所以在極小的空間內經常性地有超新星爆炸。 恆星碰撞爆炸:認為起初宇宙較小時代,星系核的密度極大,所以常發生恆星碰撞爆炸。 目前研究以黑洞說為主流。对类星体的进一步观测发现了一些新的现象,例如光谱中不同元素的谱线红移值并不相同,发射线和吸收线的红移值也不尽相同。 在一些类星体中发现了超光速运动的现象。例如1972年,美国天文学家发现类星体3C120的膨胀速度达到了4倍光速。还有人发现类星体3C273中两团物质的分离速度达到了9倍光速。而类星体3C279(QSO1254-06)内物质的运动速度达到光速的19倍。人们起初认为这对相对论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最近的研究表明,这些超光速运动现象只是“视超光速”现象,起因于类星体发出的与观测者视线方向夹角很小的亚光速喷流,实际上并没有超过光速。 活动星系核模型 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观测技术的提高,类星体的谜团开始逐渐被揭开。其中一个重要的成果是观测到了类星体的「宿主星系」,并且测出了它们的红移值。由于类星体的光芒过于明亮,掩盖了宿主星系相对暗淡的光线,所以宿主星系之前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在望远镜上安装了类似观测太阳大气用的日冕仪一样的仪器,遮挡住类星体明亮的光,才观测到了它们所处的宿主星系。 现在科学界已经达成共识,类星体实际是一类活动星系核(AGN)。而在同一时期,赛弗特星系和蝎虎BL天体也被证实为是活动星系核,一种试图统一射电星系、类星体、赛弗特星系和蝎虎BL天体的活动星系核模型逐渐受到普遍认可。 这个模型认为,在星系的核心位置有一个超大質量黑洞,在黑洞的强大引力作用下,附近的尘埃、气体以及一部分恒星物质围绕在黑洞周围,形成了一个高速旋转的巨大的吸积盘。在吸积盘内侧靠近黑洞视界的地方,物质掉入黑洞里,伴随着巨大的能量辐射,形成了物质喷流。而强大的磁场又约束着这些物质喷流,使它们只能够沿着磁轴的方向,通常是与吸积盘平面相垂直的方向高速喷出。如果这些喷流刚好对着观察者,就观测到了类星体,如果观察者观测活动星系核的视角有所不同,活动星系核则分别表现为射电星系、赛弗特星系和蝎虎BL天体。这样一来,类星体的能量疑难初步得到解决。 类星体与一般的那些“平静”的星系核不同之处在于,类星体是年轻的、活跃的星系核。由类星体具有较大的红移值,距离很遥远这一事实可以推想,我们所看到的类星体实际上是它们许多年以前的样子,而类星体本身很可能是星系演化早期普遍经历的一个阶段。随着星系核心附近“燃料”逐渐耗尽,类星体将会演化成普通的旋涡星系和椭圆星系。 參考資料 参阅 微类星体 活动星系核 射电星系 赛弗特星系 蝎虎BL天体 外部链接 至今最遥远的类星体被发现(中文) 弗吉尼亚理工关于类星体的FAQ(英文) APOD的类星体图片(英文) 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类星体和活动星系核图片列表(英文)
《史學導言》,臺北中央日報社出版,1970年5月。 《中國史學名著》,臺北三民書局出版,1973年2月。 《孔子傳》,臺北中華民國孔孟學會出版,1974年8月。 《從中國歷史來看中國民族性及中國文化》 ,臺北聯經出版,1979年。 《歷史與文化論叢》,臺北東大圖書公司出版,1979年8月。 《中國通史參考資料》,臺北東昇出版公司出版,1981年12月。 《古史地理論叢》,臺北東大圖書公司出版,1982年7月。 《中國史學發微》,臺北東大圖書公司出版,1989年3月。 思想 《論語文解》,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1918年11月。 《論語要略》,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1925年3月。 《孟子要略》,上海大華書店出版,1926年。 《墨子》(萬有文庫),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1930年3月。 《王守仁》,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1930年3月。 《國學概論》,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1931年5月。 《惠施、公孫龍》,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1931年8月。 《老子辨》,上海大華書店出版,1932年。 《先秦諸子繫年》上下冊,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1935年12月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1937年5月。 《清儒學案》,重慶,為國立編譯館寫,1942年稿成佚失。 《孟子研究》,上海開明書店出版,1948年。 《莊子纂箋》,香港東南印務公司出版,1951年12月。 《中國思想史》,臺北中國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出版,1952年11月。 《國史新論》,香港自刊本出版,1953年5月。 《宋明理學概述》,臺北中國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出版,1953年6月。 《四書釋義》,臺北中國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出版,1953年6月。 《陽明學述要》,臺北正中書局出版,1955年3月。 《中國思想通俗講話》,香港自刊本,1955年3月。 《王陽明先生傳習錄及大學問節本》,香港人生出版社,1957年6月。 《莊老通辨》,香港新亞研究所出版,1957年10月。 《學龠》,香港南天書業公司出版,1958年6月。 《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香港新亞研究所出版,1958年8月。 《孔子論語新編》,臺北商務印書館出版,1963年。 《論語新解》上下冊,香港新亞研究所出版,1963年12月。 《朱子新學案》,一至五冊,臺北三民書局出版,1971年9月。 《朱子學提綱》,臺北自刊本,1971年11月。 《理學六家詩鈔》,臺北臺灣中華書局出版,1974年元旦。 《孔子與論語》 ,臺北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出版,1974年9月。 《孔子略傳論語新編》,臺北廣學社出版,印書館出版,1975年10月。 《中國學術通義》,臺北臺灣學生書局出版,1975年9月。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一至八冊,臺北東大圖書公司出版,1976年6月至1980年3月。 《宋明理學三書隨劄》,臺北東大圖書公司出版,1983年10月。 《現代中國學術論衡》,臺北東大圖書公司出版,1984年12月。 文化 文學 《中國文學講演集》,香港人生出版社出版,1963年3月。 《中國文學論叢》,臺北東大圖書公司出版,1982年7月。 治述 全集 《錢賓四先生全集》,共五十四冊,分甲編思想學術、乙編文史學術、丙編文化論著,1994年由聯經出版開始出版。 甲編:共24種(含《朱子學提綱》) ,25冊,1994年9月1日出版: (1)國學概論、(2)四書釋義、論語文解、(3)論語新解、(4)孔子與論語、(5)先秦諸子繫年、(6)墨子、惠施公孫龍、莊子纂箋、(7)莊老通辨、(8)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9)宋明理學概述、(10)宋代理學三書隨劄、陽明學述要、(11)朱子新學案(一)、(12)朱子新學案(二)、(13)朱子新學案(三)、(14)朱子新學案(四)、(15)朱子新學案(五)朱子學提綱、(存目,不佔冊)、(16)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一)、(17)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二)、(18)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一)、(19)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二)、(20)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三)、(21)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四)、(22)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五)、(23)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六)、(24)中國思想史、中國思想通俗講話、學籥、(25)中國學術通義、現代中國學術論衡。 乙編:共11種11冊, 1995年9月12日出版: (26)周公、秦漢史、(27)國史大綱(上)、(28)國史大綱(下)、(29)中國文化史導論、中國歷史精神、(30)國史新論、(31)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國歷史研究法、(32)中國史學發微、讀史隨劄、(33)中國史學名著、(34)史記地名考(上)、(35)史記地名考(下)、(36)古史地理論叢。 丙編:共24種18冊,1998年6月17日出版: (37)文化學大義、民族與文化、(38)中華文化十二講、中國文化精神、(39) 湖上閒思錄、人生十論、(40)政學私言、從中國歷史來看中國民族性及中國文化、(41)文化與教育、(42)歷史與文化論叢、(43)世界局勢與中國文化、(44)中國文化叢談、(45)中國文學論叢、(46)理學六家詩鈔、靈魂與心、(47)雙溪獨語、(48)晚學盲言(上)、(49)晚學盲言(下)、(50)新亞遺鐸、(51)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52)講堂遺錄、(53)素書樓餘瀋、(54)總目。 評價 正面評價 楊樹達《積微翁回憶錄》引陳寅恪評錢穆《诸子繫年》:「1934年5月16日,出席清华历史系研究生姚薇元口试会。散后,偕陈寅恪至其家。寅恪言钱宾四(穆)《诸子系年》极精湛,时代全据《纪年》订《史记》之误,心得极多,至可佩服。」 牟宗三:“当时局势危殆,有瓦解之势。学校朝不保夕,政府无暇顾及。人情汹汹,学生多有走陕北从共党者。教授亦多纵容之,无有为立精神之主宰者。惟钱穆先生,因富历史传统意识,慷慨陈词,多有讲述。” 余英時:「一生為故國招魂,當時搗麝成塵,未學齋中香不散。萬里曾家山入夢,此日騎鯨渡海,素書樓外月初寒。」 金耀基:「賓四先生的一生,承擔是沉重的,他生在文化傾圮,國魂飄失的歷史時刻,他寫書著文有一股對抗時流的大力量在心中鼓動。他真有一份為往聖繼絕學的氣魄。」 許倬雲:「他編著了《國史大綱》,在警報聲中,教導學生欣賞中國文化的源流和可貴之處。這部書至今還是中國通史中難以代替的名著。」 錢婉約:「終於走近大山,在領略其巍峨的身軀、莊嚴的儀態、豐富多彩的植被以外,對於其蘊含著的博大精深的山中寶藏,我懂得多少?在離開祖父的歲月裡,我需要花費多少的歲月精力,才能無愧擁有這樣大山般的先祖,無愧這一個月的庭訓親炙?在這個意義上,父親為我作了榜樣,他的這本《思親補讀筆記》,就是在那以後,特別是在祖父去世之後,不斷閱讀祖父著作,在內心走近祖父的記錄。 負面評價 汪榮祖教授在《錢穆論清學史述評》一文中以為:「錢穆論清學史的代表作《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不僅在形式上是傳統的學案式的綱目體,而且內容也不脫傳統的義理,尤重宋儒朱熹。這部書基本上是由二十世紀的人,寫十九世紀之書。錢氏寫清學史,似設身其境,與先賢唱和或辯難,而不似異代學者,作旁觀超越之論析。世人多知,錢賓四頗具民族主義意識,並見諸其史學,然其民族主義也未脫傳統的華夷之辨與漢文化意識,以及崇宋尊朱的基本心態。」 李敖《蔣介石研究》中,有一篇文章《蔣介石和錢穆之間的一些臭史》。文中引用了錢穆寫的《總統蔣公八秩華誕壽文》,歌頌蔣介石「誠吾國歷史人物中最具貞德之一人。稟貞德而蹈貞運,斯以見天心之所屬,而吾國家民族此一時代貞下起元之大任,所以必由公勝之也。」李敖對此評論說:「肉麻兮兮,已是全然無恥,知識份子反動到這步田地,真太令人失望!回想錢穆當年給我寫信,標榜『學問』與『德性』的關係,如今『學問』竟不勝阻止『德性』的淪落,我真忍不住爲他悲哀!」 備註 参考文献 研究書目 楊承彬、鄭大華、戴景賢:《胡適 梁漱溟 錢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8。) 余英時:《猶記風吹水上鱗:錢穆與現代中國學術》,(臺北:三民書局,1991。) 嚴耕望:《錢穆賓四先生與我》(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2。) Jerry Dennerline(鄧爾麟)著,藍樺譯:《錢穆與七房橋世界》(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5)。 郭齊勇、汪學群:《錢穆評傳》(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5。) 李振聲編:《錢穆印象》(上海:學林出版社,1997。) 汪學群:《錢穆學術思想評傳》(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8。) 陳勇:《錢穆傳》(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印永清:《百年家族:錢穆》(台北:立緒文化,2002。) ,第八章,「錢穆論清學史述評」,頁37-62。 畫像 https://lib-linux2.hkbu.edu.hk/scadb/pgcw/purl.php?&did=pgcw018 Portrait Gallery of Chinese Writers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Library 香港浸會大學圖書館) 外部連結 黃俊傑:〈http://huang.cc.ntu.edu.tw/pdf/CCB2819.pdf 〉. 吳展良:〈http://140.112.142.79/publish/pdfs/26/26.pdf 〉,《台大歷史學報》第26期(2000.12),頁63-98. 汪榮祖:〈http://140.112.142.79/publish/pdfs/26/26.pdf 〉,《台大歷史學報》第26期(2000.12),頁99-119. 王晴佳:〈http://140.112.142.79/publish/pdfs/26/26_05.pdf
《朱子學提綱》,臺北自刊本,1971年11月。 《理學六家詩鈔》,臺北臺灣中華書局出版,1974年元旦。 《孔子與論語》 ,臺北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出版,1974年9月。 《孔子略傳論語新編》,臺北廣學社出版,印書館出版,1975年10月。 《中國學術通義》,臺北臺灣學生書局出版,1975年9月。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一至八冊,臺北東大圖書公司出版,1976年6月至1980年3月。 《宋明理學三書隨劄》,臺北東大圖書公司出版,1983年10月。 《現代中國學術論衡》,臺北東大圖書公司出版,1984年12月。 文化 文學 《中國文學講演集》,香港人生出版社出版,1963年3月。 《中國文學論叢》,臺北東大圖書公司出版,1982年7月。 治述 全集 《錢賓四先生全集》,共五十四冊,分甲編思想學術、乙編文史學術、丙編文化論著,1994年由聯經出版開始出版。 甲編:共24種(含《朱子學提綱》) ,25冊,1994年9月1日出版: (1)國學概論、(2)四書釋義、論語文解、(3)論語新解、(4)孔子與論語、(5)先秦諸子繫年、(6)墨子、惠施公孫龍、莊子纂箋、(7)莊老通辨、(8)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9)宋明理學概述、(10)宋代理學三書隨劄、陽明學述要、(11)朱子新學案(一)、(12)朱子新學案(二)、(13)朱子新學案(三)、(14)朱子新學案(四)、(15)朱子新學案(五)朱子學提綱、(存目,不佔冊)、(16)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一)、(17)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二)、(18)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一)、(19)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二)、(20)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三)、(21)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四)、(22)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五)、(23)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六)、(24)中國思想史、中國思想通俗講話、學籥、(25)中國學術通義、現代中國學術論衡。 乙編:共11種11冊, 1995年9月12日出版: (26)周公、秦漢史、(27)國史大綱(上)、(28)國史大綱(下)、(29)中國文化史導論、中國歷史精神、(30)國史新論、(31)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國歷史研究法、(32)中國史學發微、讀史隨劄、(33)中國史學名著、(34)史記地名考(上)、(35)史記地名考(下)、(36)古史地理論叢。 丙編:共24種18冊,1998年6月17日出版: (37)文化學大義、民族與文化、(38)中華文化十二講、中國文化精神、(39) 湖上閒思錄、人生十論、(40)政學私言、從中國歷史來看中國民族性及中國文化、(41)文化與教育、(42)歷史與文化論叢、(43)世界局勢與中國文化、(44)中國文化叢談、(45)中國文學論叢、(46)理學六家詩鈔、靈魂與心、(47)雙溪獨語、(48)晚學盲言(上)、(49)晚學盲言(下)、(50)新亞遺鐸、(51)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52)講堂遺錄、(53)素書樓餘瀋、(54)總目。 評價 正面評價 楊樹達《積微翁回憶錄》引陳寅恪評錢穆《诸子繫年》:「1934年5月16日,出席清华历史系研究生姚薇元口试会。散后,偕陈寅恪至其家。寅恪言钱宾四(穆)《诸子系年》极精湛,时代全据《纪年》订《史记》之误,心得极多,至可佩服。」 牟宗三:“当时局势危殆,有瓦解之势。学校朝不保夕,政府无暇顾及。人情汹汹,学生多有走陕北从共党者。教授亦多纵容之,无有为立精神之主宰者。惟钱穆先生,因富历史传统意识,慷慨陈词,多有讲述。” 余英時:「一生為故國招魂,當時搗麝成塵,未學齋中香不散。萬里曾家山入夢,此日騎鯨渡海,素書樓外月初寒。」 金耀基:「賓四先生的一生,承擔是沉重的,他生在文化傾圮,國魂飄失的歷史時刻,他寫書著文有一股對抗時流的大力量在心中鼓動。他真有一份為往聖繼絕學的氣魄。」 許倬雲:「他編著了《國史大綱》,在警報聲中,教導學生欣賞中國文化的源流和可貴之處。這部書至今還是中國通史中難以代替的名著。」 錢婉約:「終於走近大山,在領略其巍峨的身軀、莊嚴的儀態、豐富多彩的植被以外,對於其蘊含著的博大精深的山中寶藏,我懂得多少?在離開祖父的歲月裡,我需要花費多少的歲月精力,才能無愧擁有這樣大山般的先祖,無愧這一個月的庭訓親炙?在這個意義上,父親為我作了榜樣,他的這本《思親補讀筆記》,就是在那以後,特別是在祖父去世之後,不斷閱讀祖父著作,在內心走近祖父的記錄。 負面評價 汪榮祖教授在《錢穆論清學史述評》一文中以為:「錢穆論清學史的代表作《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不僅在形式上是傳統的學案式的綱目體,而且內容也不脫傳統的義理,尤重宋儒朱熹。這部書基本上是由二十世紀的人,寫十九世紀之書。錢氏寫清學史,似設身其境,與先賢唱和或辯難,而不似異代學者,作旁觀超越之論析。世人多知,錢賓四頗具民族主義意識,並見諸其史學,然其民族主義也未脫傳統的華夷之辨與漢文化意識,以及崇宋尊朱的基本心態。」 李敖《蔣介石研究》中,有一篇文章《蔣介石和錢穆之間的一些臭史》。文中引用了錢穆寫的《總統蔣公八秩華誕壽文》,歌頌蔣介石「誠吾國歷史人物中最具貞德之一人。稟貞德而蹈貞運,斯以見天心之所屬,而吾國家民族此一時代貞下起元之大任,所以必由公勝之也。」李敖對此評論說:「肉麻兮兮,已是全然無恥,知識份子反動到這步田地,真太令人失望!回想錢穆當年給我寫信,標榜『學問』與『德性』的關係,如今『學問』竟不勝阻止『德性』的淪落,我真忍不住爲他悲哀!」 備註 参考文献 研究書目 楊承彬、鄭大華、戴景賢:《胡適 梁漱溟 錢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8。) 余英時:《猶記風吹水上鱗:錢穆與現代中國學術》,(臺北:三民書局,1991。) 嚴耕望:《錢穆賓四先生與我》(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2。) Jerry Dennerline(鄧爾麟)著,藍樺譯:《錢穆與七房橋世界》(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5)。 郭齊勇、汪學群:《錢穆評傳》(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5。) 李振聲編:《錢穆印象》(上海:學林出版社,1997。) 汪學群:《錢穆學術思想評傳》(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8。) 陳勇:《錢穆傳》(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印永清:《百年家族:錢穆》(台北:立緒文化,2002。) ,第八章,「錢穆論清學史述評」,頁37-62。 畫像 https://lib-linux2.hkbu.edu.hk/scadb/pgcw/purl.php?&did=pgcw018 Portrait Gallery of
2.5,Windows3.1上Foxpro for Windows 2.5 以至於後來的Visual Foxpro...),但它被轉賣給CA公司成為CA-Clipper。2002年,GrafX Software公司從CA公司取得CA-Clipper的市場與銷售的授權。 常久以來Clipper都是DOS下的軟體,但它陸續加入許多元素,像是C語言與Pascal語法的支援。
DOS後來被微軟公司總裁Bill Gates比爾蓋茲先生看上將Fox公司併購發展為後來的微軟Dos上Foxpro for Dos 2.5,Windows3.1上Foxpro for Windows
使用不恰當、不達意的表述方式或搬用現存的詞彙以作他用。 人口统计 卡尔·萨根在著作《魔鬼出没的世界》一书中称与世界一样,伪科学在美国泛滥成灾,并分析了它的原因、危险性、诊断和对策。在西班牙,另一名科学作家刘易斯·阿方佐·加梅斯(Luis Alfonso Gámez)揭批一名流行的伪科学家的主张后被告上了法庭。欧洲有很多人认为顺势疗法(34%)和星座(13%)是可靠的科学。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寻求替代医学的患者越来越多。研究表明,有严重疾病的患者,如癌症、慢性病、艾滋病都是替代医学的常客。 国家科学基金会称在美国,伪科学在二十世纪90年代泛滥、在2001年达到顶峰,随后有所下降但依然常见。根据报告,在社会上缺乏对伪科学问题的关注,而伪科学实践随后跟进。研究显示约有三分之一的美国成年人认为占星术是科学的。 在《大学科学教育》上,阿特·霍布森(Art Hobson)写道:“伪科学甚至在公立学校的科学教师和新闻编辑中广为流传,这与缺乏科学素养大有关系。” 解释 辛格和贝纳西(Singer and Benassi,1981)在报道中写道伪科学至少源自以下四方面: 个人经验的认知错误 大众媒体的错误报道 社会文化因素 缺乏或错误的科学教育 另一份美国研究(Eve and Dunn, 1990)支持了上述发现,认为伪科学在一定程度上来自高中生物/生命科学教师。 心理 伪科学思维可以用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来解释。人类倾向于追求认同而非否定(确认偏差),倾向于坚守令人舒服的见解,倾向于笼统概括;这是伪科学思维的缘由。根据贝尔耶斯汀(Beyerstein,1991)的观点,人类倾向于将类似的东西联系起来,常常导致错误的原因—结果分析。林德曼(Lindeman)称社会动机(例如,“理解自己和世界、控制结果、归属感、找到世间友爱和维持自尊”)用伪科学来满足比用科学方式“更加容易”。不但如此,伪科学解释通常缺乏分析理性,而是使用了经验。利用不同种类的规则,对比理性思维,经验思维认为如果解释是“关乎个人的、令人感到满足的、充分的”就会接受,它提供了个人对世界的见解而非科学的、或剔除了繁琐的事件和结果。 在我们的文化和思维里,人们似乎很难辨析科学和伪科学。主要原因是人们的感情寄托,希望世界就是他们所想的,这样可以自我安慰。很多古怪的信仰给予人们即时的满足感。即时满足感对于人们来说比解释复杂、多變的世界更加容易。大多数人们不满足于科学和世俗道德。从本性上来看,人类是倾向于寻求快感和满足的,常常乐意去追逐不现实的幻境。 就伪科学而言,心理学上的话就长了,有很多因果颠倒的错觉需要被理清。研究显示,如果书目、广告、证词等等,是基于伪科学的,那么获得这些信息或使许多人造成错觉。错觉并不偶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错觉可以系统性地持续出现。伪科学信徒们最常见的抱怨是科學與學術把他们当笨蛋耍。将现实世界的错觉最小化可不容易。因此,基於實證的教育設計,可以有效地帮助人们认清、减少他们的错觉。 划分界限 在科学哲学和科学史中,拉卡托什·伊姆雷强调了社会对划分界限问题的影响,以及对区分科学和伪科学常用方法所存在的问题。他对科学方法论独特的历史分析是根据研究项目得出的:“科学家认为成功的理论预测是意料之外的新奇 ——例如哈雷彗星的归来或引力扭曲光线 ——正如区分好的科学理论和伪科学、或失败的科学理论一样,所有的科学理论都永远面对这‘如海量一般的反例’。”拉卡托什提出了一个“新奇的可谬论分析方式,以牛顿的天体运行论为案例,这是[他]的方法论中最喜爱的历史典故”,并辩称,他回答了卡尔·波普尔和托马斯·库恩理论上的不足。“不管怎样,拉卡托什的确承认到库恩对波普尔历史批判的作用 ——所有重要的理论都被‘海量一般的反例’所环绕着,从可证伪性角度来讲必须立即将理论开除掉才对...拉卡托什试图调和波普尔可证伪性中的理性主义,因为似乎它自己被历史给否定掉了。” 科学和伪科学的界限是富有争议的,难以用分析方式确定,甚至在哲学家和各领域的科学家辩论了一个世纪,得出基本的科学方法论后,依然感到迷惑。伪科学概念在于将科学方法论误用、滥用与某种理论,但科学哲学家坚持不同的方法在不同领域和不同的历史时期是恰当的。根据拉卡托什的观点,伟大的科学进步的通常描述不是一个孤立的假说,而是“一种强大的解题机器,并在复杂的数学技术的帮助下,消化了异常现象,甚至将它们转化为积极的证据。” 劳登则坚持在科学和非科学上划分界限是个伪命题,倾向于关注可靠和不可靠的知识。 案例 商业 不法商人自创伪科学名词推銷产品。例如不少保健品声称含有的负离子,并非一般科学意義上带电荷的阴离子,而是日本商人杜撰的和製英語“マイナスイオン(Minus ion)”,實际上并不存在。曾经在中国大陆风靡的脑白金,在宣传中将药理作用仍有争议的褪黑素进行无限制的吹捧,并将其命名为脑白金,将分泌褪黑素的松果体命名为脑白金体,為求推销产品而误导公众。 此外还包括核酸保健品、酸鹼体质、排毒、水素水等众多案例。 政治 伪科学可能会被伪善的政客所利用,曲解或编造科学事实来支持政治立场。威尔士亲王因使用伪科学来说服世界接受预警原则,回避全球变暖的效应而被指责为气候变化怀疑者。人们在气候怀疑态度上给予许多注意力,并使用伪科学来拉选票。但他所坚持的“环境崩溃”的证据已经很明确了,不单单是不断上升的气温,而且在许多物种,如蜜蜂上都有显现。科学家们可能会利用科学发现来获得关注,政客、记者或国家的知识分子也可扭曲科学发现以获得短期的政治好处,例如社会权贵可以通过花言巧语来将原因和辅因子合并(例如,艾滋病的原因),此时的科学被用于促进愚昧而不是破除愚昧。这些都降低了科学在社会上的权威、价值、正直性和独立性。在美国,很多人缺乏科学素养,无法很好地理解科学原理或方法论。 1980年代以前,在一些国家,例如苏联在政治运动中,相对论、控制论、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大爆炸理论等科学被称为“资产阶级伪科学”、“唯心主义伪科学”,来自苏联的真正伪科学理论(如李森科理论)却被作为“先进科学”大肆宣传。在这些国家,一些从事科学研究的政治投机分子常常以“伪科学”作为政治武器来打击异己。例如1940年代末至1950年代,苏联农业科学院院长李森科宣布孟德尔的遗传理论为伪科学。1951年,苏联科学院发动了对控制论以及共振论的批判,并将其宣布为“伪科学”。1948年,苏联反导弹系统创始人、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的著作因“……书的正文中到处都是外国姓氏:麦克斯韦、赫兹、亥姆霍兹……”(苏联科学院学术委员会评语)而被取消评选斯大林奖金的资格。1951年,向部长会议副主席伏罗希洛夫作的报告中曾经宣称“教科书中反映俄罗斯和苏联学者在发展物理学方面的作用非常不充分,书籍中充满外国科学家的名字……”。 健康与教育 分辨科学和伪科学对医疗、专家证词、环保政策、科学教育都有影响。头戴科学光环,但没有真实的科学实验,会对患者造成低效、昂贵、危险的结果,混淆医药供给者、保险人、政府决策者,为难公众。伪科学的主张会导致政府官员和教育者们在教材选用上作出错误的决定。 出于多种原因,科学家可能不愿意参与到反伪科学的运动当中。例如,伪科学的主张是非理性的,无法用理性来反驳,甚至与伪科学对话都是一种对它们的认可。伪科学正持续对我们的社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威胁。从长远角度考虑,它们所产生的伤害是无法估量的。当公众對科学的认知下降时,伪科学的威胁性增加了,通过修订常规的科学课程来区别于伪科学,可以提升科学认知,同时消除其导致的误解和其需求趋势。 顺势疗法等伪科学虽然起初看起来是无害的,但却对江湖郎中大有吸引力。这会导致严重的问题,因为不称职的医师不应从事医疗卫生活动。迷信者比骗子可能后果更严重,因为他们有对于顺势疗法的意识形态的强烈情感。 脚注 引述 更多阅读 First published 1992 by Faber & Faber, London. Originally published 1952 by G.P. Putnam's Sons, under the title In the Name of Science. 参见
Gámez)揭批一名流行的伪科学家的主张后被告上了法庭。欧洲有很多人认为顺势疗法(34%)和星座(13%)是可靠的科学。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寻求替代医学的患者越来越多。研究表明,有严重疾病的患者,如癌症、慢性病、艾滋病都是替代医学的常客。 国家科学基金会称在美国,伪科学在二十世纪90年代泛滥、在2001年达到顶峰,随后有所下降但依然常见。根据报告,在社会上缺乏对伪科学问题的关注,而伪科学实践随后跟进。研究显示约有三分之一的美国成年人认为占星术是科学的。 在《大学科学教育》上,阿特·霍布森(Art Hobson)写道:“伪科学甚至在公立学校的科学教师和新闻编辑中广为流传,这与缺乏科学素养大有关系。” 解释 辛格和贝纳西(Singer and Benassi,1981)在报道中写道伪科学至少源自以下四方面: 个人经验的认知错误 大众媒体的错误报道 社会文化因素 缺乏或错误的科学教育 另一份美国研究(Eve and Dunn, 1990)支持了上述发现,认为伪科学在一定程度上来自高中生物/生命科学教师。 心理 伪科学思维可以用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来解释。人类倾向于追求认同而非否定(确认偏差),倾向于坚守令人舒服的见解,倾向于笼统概括;这是伪科学思维的缘由。根据贝尔耶斯汀(Beyerstein,1991)的观点,人类倾向于将类似的东西联系起来,常常导致错误的原因—结果分析。林德曼(Lindeman)称社会动机(例如,“理解自己和世界、控制结果、归属感、找到世间友爱和维持自尊”)用伪科学来满足比用科学方式“更加容易”。不但如此,伪科学解释通常缺乏分析理性,而是使用了经验。利用不同种类的规则,对比理性思维,经验思维认为如果解释是“关乎个人的、令人感到满足的、充分的”就会接受,它提供了个人对世界的见解而非科学的、或剔除了繁琐的事件和结果。 在我们的文化和思维里,人们似乎很难辨析科学和伪科学。主要原因是人们的感情寄托,希望世界就是他们所想的,这样可以自我安慰。很多古怪的信仰给予人们即时的满足感。即时满足感对于人们来说比解释复杂、多變的世界更加容易。大多数人们不满足于科学和世俗道德。从本性上来看,人类是倾向于寻求快感和满足的,常常乐意去追逐不现实的幻境。 就伪科学而言,心理学上的话就长了,有很多因果颠倒的错觉需要被理清。研究显示,如果书目、广告、证词等等,是基于伪科学的,那么获得这些信息或使许多人造成错觉。错觉并不偶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错觉可以系统性地持续出现。伪科学信徒们最常见的抱怨是科學與學術把他们当笨蛋耍。将现实世界的错觉最小化可不容易。因此,基於實證的教育設計,可以有效地帮助人们认清、减少他们的错觉。 划分界限 在科学哲学和科学史中,拉卡托什·伊姆雷强调了社会对划分界限问题的影响,以及对区分科学和伪科学常用方法所存在的问题。他对科学方法论独特的历史分析是根据研究项目得出的:“科学家认为成功的理论预测是意料之外的新奇 ——例如哈雷彗星的归来或引力扭曲光线 ——正如区分好的科学理论和伪科学、或失败的科学理论一样,所有的科学理论都永远面对这‘如海量一般的反例’。”拉卡托什提出了一个“新奇的可谬论分析方式,以牛顿的天体运行论为案例,这是[他]的方法论中最喜爱的历史典故”,并辩称,他回答了卡尔·波普尔和托马斯·库恩理论上的不足。“不管怎样,拉卡托什的确承认到库恩对波普尔历史批判的作用 ——所有重要的理论都被‘海量一般的反例’所环绕着,从可证伪性角度来讲必须立即将理论开除掉才对...拉卡托什试图调和波普尔可证伪性中的理性主义,因为似乎它自己被历史给否定掉了。” 科学和伪科学的界限是富有争议的,难以用分析方式确定,甚至在哲学家和各领域的科学家辩论了一个世纪,得出基本的科学方法论后,依然感到迷惑。伪科学概念在于将科学方法论误用、滥用与某种理论,但科学哲学家坚持不同的方法在不同领域和不同的历史时期是恰当的。根据拉卡托什的观点,伟大的科学进步的通常描述不是一个孤立的假说,而是“一种强大的解题机器,并在复杂的数学技术的帮助下,消化了异常现象,甚至将它们转化为积极的证据。” 劳登则坚持在科学和非科学上划分界限是个伪命题,倾向于关注可靠和不可靠的知识。 案例 商业 不法商人自创伪科学名词推銷产品。例如不少保健品声称含有的负离子,并非一般科学意義上带电荷的阴离子,而是日本商人杜撰的和製英語“マイナスイオン(Minus ion)”,實际上并不存在。曾经在中国大陆风靡的脑白金,在宣传中将药理作用仍有争议的褪黑素进行无限制的吹捧,并将其命名为脑白金,将分泌褪黑素的松果体命名为脑白金体,為求推销产品而误导公众。 此外还包括核酸保健品、酸鹼体质、排毒、水素水等众多案例。 政治 伪科学可能会被伪善的政客所利用,曲解或编造科学事实来支持政治立场。威尔士亲王因使用伪科学来说服世界接受预警原则,回避全球变暖的效应而被指责为气候变化怀疑者。人们在气候怀疑态度上给予许多注意力,并使用伪科学来拉选票。但他所坚持的“环境崩溃”的证据已经很明确了,不单单是不断上升的气温,而且在许多物种,如蜜蜂上都有显现。科学家们可能会利用科学发现来获得关注,政客、记者或国家的知识分子也可扭曲科学发现以获得短期的政治好处,例如社会权贵可以通过花言巧语来将原因和辅因子合并(例如,艾滋病的原因),此时的科学被用于促进愚昧而不是破除愚昧。这些都降低了科学在社会上的权威、价值、正直性和独立性。在美国,很多人缺乏科学素养,无法很好地理解科学原理或方法论。 1980年代以前,在一些国家,例如苏联在政治运动中,相对论、控制论、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大爆炸理论等科学被称为“资产阶级伪科学”、“唯心主义伪科学”,来自苏联的真正伪科学理论(如李森科理论)却被作为“先进科学”大肆宣传。在这些国家,一些从事科学研究的政治投机分子常常以“伪科学”作为政治武器来打击异己。例如1940年代末至1950年代,苏联农业科学院院长李森科宣布孟德尔的遗传理论为伪科学。1951年,苏联科学院发动了对控制论以及共振论的批判,并将其宣布为“伪科学”。1948年,苏联反导弹系统创始人、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的著作因“……书的正文中到处都是外国姓氏:麦克斯韦、赫兹、亥姆霍兹……”(苏联科学院学术委员会评语)而被取消评选斯大林奖金的资格。1951年,向部长会议副主席伏罗希洛夫作的报告中曾经宣称“教科书中反映俄罗斯和苏联学者在发展物理学方面的作用非常不充分,书籍中充满外国科学家的名字……”。 健康与教育 分辨科学和伪科学对医疗、专家证词、环保政策、科学教育都有影响。头戴科学光环,但没有真实的科学实验,会对患者造成低效、昂贵、危险的结果,混淆医药供给者、保险人、政府决策者,为难公众。伪科学的主张会导致政府官员和教育者们在教材选用上作出错误的决定。 出于多种原因,科学家可能不愿意参与到反伪科学的运动当中。例如,伪科学的主张是非理性的,无法用理性来反驳,甚至与伪科学对话都是一种对它们的认可。伪科学正持续对我们的社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威胁。从长远角度考虑,它们所产生的伤害是无法估量的。当公众對科学的认知下降时,伪科学的威胁性增加了,通过修订常规的科学课程来区别于伪科学,可以提升科学认知,同时消除其导致的误解和其需求趋势。 顺势疗法等伪科学虽然起初看起来是无害的,但却对江湖郎中大有吸引力。这会导致严重的问题,因为不称职的医师不应从事医疗卫生活动。迷信者比骗子可能后果更严重,因为他们有对于顺势疗法的意识形态的强烈情感。 脚注 引述 更多阅读 First published
电影技术
字幕机(Character
SQL Routines and types using the Java TM programming language (SQL/JRT). SQL应用程序调用静态方法作为子程序的能力('Java-in-the-database');Java类作为SQL结构化用户定义类型。这部分标准主要包含可选的特性。 ISO/IEC 9075-14:2016 Part 14: XML-Related Specifications (SQL/XML). 这部分标准主要包含可选的特性。 ISO/IEC 9075-15:2019 Part 15: 多维数组(SQL/MDA)。 它为SQL指定了多维数组类型(MDarray),以及对MDarray,MDarray切片,MDarray单元和相关功能的操作。 标准的这一部分仅包含可选功能。 ISO / IEC标准的扩展 ISO/IEC 9075被ISO/IEC 13249: SQL Multimedia and Application Packages (SQL/MM)补充。后者定义了基于SQL的音视频、空间数据的界面与包。包括: ISO/IEC 13249-1:2016 Part 1: Framework ISO/IEC 13249-2:2003 Part 2: Full-Text ISO/IEC 13249-3:2016 Part 3: Spatial ISO/IEC 13249-5:2003 Part 5: Still image ISO/IEC 13249-6:2006 Part 6: Data mining ISO/IEC 13249-7:2013 Part 7: History ISO/IEC 13249-8:xxxx Part 8: Metadata Registry Access MRA (work in progress) 以SQL為基礎的其他延伸語言 Transact-SQL 微軟MS SQL-Server,以及系列資料庫所用的SQL PL-SQL Oracle 資料庫所使用的SQL 安全問題 由於SQL指令在部份進階使用時,語法會依照特定條件來變換,而且若是表格中的欄位過多時,許多開發人員都會習慣以字串組立的方式建立SQL指令,而且又使用系統管理員級的帳戶連到資料庫,因此讓駭客有機會利用SQL的組立方式進行攻擊,像是在指令中添加部份刺探性或破壞性的指令(例如DROP TABLE、DROP
用于编写能执行SQL的应用程序的语言:Ada,C/C++,COBOL,Fortran,MUMPS,Pascal,PL/I。对于Java语言见标准第10部分。ODBC是一个著名的SQL/CLI的超集。这部分标准主要包含强制的特性。 ISO/IEC 9075-4:2016 Part 4: Persistent stored modules (SQL/PSM)。SQL的过程式扩展,包括控制流、条件处理、语句条件signals与resignals、cursors、本地变量、表达式赋值到变量与参数。此外,SQL/PSM形式化声明与维护了持续性(persistent)数据库语言例程(例如存储过程)。这部分标准主要包含可选的特性。 Part-6: Support for 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 (JSON). 2017年首次集成JSON数据类型到SQL标准。 ISO/IEC 9075-9:2016 Part 9: Management of External Data (SQL/MED). 这部分标准主要包含可选的特性。 ISO/IEC 9075-10:2016 Part 10: Object language bindings (SQL/OLB)。定义了SQLJ,SQL嵌入到Java,保证了SQLJ应用程序二进制可移植。这部分标准主要包含可选的特性。 ISO/IEC 9075-11:2016 Part 11: Information and definition schemas (SQL/Schemata). 定义了Information Schema与Definition Schema,提供了常用工具集使得SQL数据库与对象自描述。这些工具包括SQL object identifier、structure与integrity constraints、security与authorization specifications, features与packages。这部分标准主要包含强制与可选的特性。 ISO/IEC 9075-13:2016 Part 13: SQL Routines and types using the Java TM programming language (SQL/JRT). SQL应用程序调用静态方法作为子程序的能力('Java-in-the-database');Java类作为SQL结构化用户定义类型。这部分标准主要包含可选的特性。 ISO/IEC 9075-14:2016 Part
原生生物 原生动物在初级农作物中存在。例如蘋果汁和水中的小隐孢子虫以及树莓、莴苣和水中的等同食源性原生动物会引发感染。对免疫缺陷患者,腹泻可能较严重。 海产品毒素 麻痹性贝类中毒(PSP)、腹泻性贝类中毒(DSP)、神经性贝类中毒(NSP)、遗忘性贝类中毒(ASP)、雪卡毒素及鲭鱼中毒。其中PSP、DSP和NSP是通过腰鞭毛虫产生的毒素引起,ASP是由硅藻引起,而鲭鱼中毒是由组胺引起。所有海产品毒素都耐热,不能通过烹饪破坏,也无法感官检测。 真菌毒素 例如花生和玉米中的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会产生黄曲霉毒素,会引起肝癌。 有毒化学物质污染,食品中混入有毒化学物质,并达到能引起急性中毒的剂量。如农药的污染。 食品原料本身的有毒物质,食品本身含有毒成分(如河豚含有河豚毒素),而加工、烹调方法不当,导致未能将有毒物质除尽。 储存过程中产生的毒素,食品在贮存过程中,由于贮藏条件不当而产生了有毒物质(如马铃薯发芽产生龙葵素)。 食物链或生物链毒素的转移,因摄入含有毒素成分的某些食用动物(如食入毒藻的海水鱼、贝;采用有毒蜜源植物酿的蜂蜜)、因为吸收了有毒物质的食用植物,这些动植物起着毒素的转移与富集作用。 误食,某些外形与食物相似,而实际含有毒成分的植物,被作为食物误食而引起中毒(如毒蕈等)。
病毒 Mead等(1999)认为,病毒是比细菌和原生生物更重要的食源性疾病的病因。其中包括肝炎病毒A和小圆结构病毒(包括诺如病毒)。小圆结构病毒被认为是非细菌性肠胃炎的最重要的病因。 原生生物 原生动物在初级农作物中存在。例如蘋果汁和水中的小隐孢子虫以及树莓、莴苣和水中的等同食源性原生动物会引发感染。对免疫缺陷患者,腹泻可能较严重。 海产品毒素 麻痹性贝类中毒(PSP)、腹泻性贝类中毒(DSP)、神经性贝类中毒(NSP)、遗忘性贝类中毒(ASP)、雪卡毒素及鲭鱼中毒。其中PSP、DSP和NSP是通过腰鞭毛虫产生的毒素引起,ASP是由硅藻引起,而鲭鱼中毒是由组胺引起。所有海产品毒素都耐热,不能通过烹饪破坏,也无法感官检测。 真菌毒素 例如花生和玉米中的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会产生黄曲霉毒素,会引起肝癌。 有毒化学物质污染,食品中混入有毒化学物质,并达到能引起急性中毒的剂量。如农药的污染。 食品原料本身的有毒物质,食品本身含有毒成分(如河豚含有河豚毒素),而加工、烹调方法不当,导致未能将有毒物质除尽。 储存过程中产生的毒素,食品在贮存过程中,由于贮藏条件不当而产生了有毒物质(如马铃薯发芽产生龙葵素)。 食物链或生物链毒素的转移,因摄入含有毒素成分的某些食用动物(如食入毒藻的海水鱼、贝;采用有毒蜜源植物酿的蜂蜜)、因为吸收了有毒物质的食用植物,这些动植物起着毒素的转移与富集作用。 误食,某些外形与食物相似,而实际含有毒成分的植物,被作为食物误食而引起中毒(如毒蕈等)。
align=center bgcolor="#F5FAFF" |1994 | | |0–0(加時)3–2(十二碼) | | |4–0 | | 24 |- align=center bgcolor="#D0E6FF" |1998 | | |3–0 | | |2–1 | | 32 |- align=center bgcolor="#F5FAFF" |2002 | | |2–0 | | |3–2 | | 32 |- align=center bgcolor="#D0E6FF" |2006 | | |1–1(加時)5–3(十二碼) | | |3–1 | | 32 |- align=center bgcolor="#F5FAFF" |2010 | | |1–0(加時) | | |3–2 | | 32 |- align=center bgcolor="#D0E6FF" |2014 | | |1–0(加時) | | |3–0 | | 32 |- align=center bgcolor="#F5FAFF" |2018 | | |4–2 | | |2–0 | |32 |- align=center bgcolor="#D0E6FF" |2022 | -{zh-hans:卡塔尔; zh-tw:卡達; zh-hk:卡塔爾; zh-mo:卡達}- | |3–3(加時)4–2(十二碼) | | |2–1 | | 32 |- align=center bgcolor="#F5FAFF" |2026 | | |未來賽事 | | |未來賽事 | |48 |- align=center bgcolor="#F5FAFF" |2030 |揭幕战由、和承办 | |未來賽事 | | |未來賽事 | |48 |} <div id="1">1 1930年世界盃未舉行季軍戰,國際足協現以該屆總成績視美國隊為第 3 名,南斯拉夫隊為第 4 名。 <div id="2">2 1950年世界盃未舉行單場的冠軍決賽。而是由四支球隊進行循環賽,根據各隊總積分排定名次。最終排名:第 1 名:烏拉圭;第 2 名:巴西;第 3 名:瑞典;第 4 名:西班牙 <div id="3">3 捷克斯洛伐克之成績,國際足協以捷克繼承之。 <div id="4">4 南斯拉夫隊之成績,國際足協以塞爾維亞繼承之。 <div id="5">5 蘇聯的成績,國際足協以俄羅斯繼承它。 準決賽暨決賽成績 賽事舉辦至今,共有80隊曾進入世界盃決賽週。80隊之中,只有13隊曾打入決賽,8隊奪冠(其中6隊是首度打入決賽即奪冠)。這8隊會在他們球衣上的標誌加上星章,星的數目代表該隊贏得世界盃冠軍的次數。2010年起,球队若能夺冠,在今后四年球衣的胸部位置將會印上世界杯冠军盾,即印有大力神杯和英文FIFA World Champions(上届年份)的金色盾形图案,直到下届世界杯决出新的冠军为止。。 世界盃最成功的球隊,是獲得5次冠軍的巴西隊,該隊是唯一在每屆賽事都能打入決賽週的球隊。2006年冠軍意大利隊及2014年冠军德國隊以4屆緊隨其後。在世界杯的历史上,只有巴西和意大利曾成功衛冕。 以下列表記載25支曾打進世界盃4強球隊的表現。德國隊曾8次躋身決賽,巴西則有7次。在二戰之後,只有1978年、2006年、2010年、2018年和2022年的冠亞軍決賽沒有該兩隊的參與。四強成績的統計上,德國隊以13次超過巴西11次和意大利8次,成為晉級四強次數最多的球隊。法國7次,阿根廷6次,烏拉圭、荷兰各以5次位列之後。 <div id="1">* = 主辦國'' ^ = 只計算西德國家足球隊在1954年至1990年的出賽紀錄,不包括東德。 # = 已不存在國家 主辦國表現 拿下冠軍寶座的8隊中,有6隊曾在自己國土之下奪冠,只有巴西和西班牙是例外,巴西在其第一次主辦過的1950年世界盃中,對烏拉圭隊的決定性一戰落敗。而在其第二次主辦過的2014年世界盃中,在半决赛對德国隊以1:7这个令人遺憾的紀錄結束半决赛。创了世界杯半决赛最大比分的历史。 而西班牙亦在1982年世界盃中,在第二圈分組賽出局。 1966年的英格蘭隊只曾在主場奪冠。烏拉圭隊(1930年)、意大利隊(1934年)、阿根廷隊(1978年)和法國隊(1998年)在主辦之下首次奪冠,但之後曾在他國主辦的賽事再次取得冠軍,德國隊則在1974年主辦之下,第2次贏得冠軍獎盃。 其他國家亦曾在主辦之下取得好表現。1958年的瑞典隊取得亞軍、1962年的智利隊及2006年的德國隊取得季軍、1970年和1986年的墨西哥隊及2018年的俄羅斯隊進入8強。2010年主辦國南非是首支主辦國未能晉身次圈的球隊,2022年主辦國卡塔爾則成為第二支主辦國未能晉身淘汰賽的球隊,同時亦成為首支分組賽0分的主辦國。 各洲最佳表現 至今,只有歐洲和南美洲的球隊曾在世界盃打進決賽,其中歐洲球隊獲得12次冠軍,南美球隊10次。除了這兩洲之外,還有三個洲曾打入半決賽,分別是1930年中北美洲及加勒比海區的美國隊、2002年亞洲的韓國隊和2022年非洲的摩洛哥隊;大洋洲球隊只出席過3屆世界盃,最佳成績只曾打進1次16強賽,就是2006年的澳大利亚隊進入16強(2006年世界盃以後澳大利亚隊已轉戰亞洲區)。2022年澳大利亚再次进入16强,追平了大洋洲球队最佳战绩。 幾乎所有在歐洲主辦的世界盃決賽週皆由歐洲球隊贏得冠軍,唯獨1958年的巴西隊例外,他們在決賽擊敗主辦國瑞典隊贏得冠軍。而在美洲主辦的世界盃決賽週也幾乎由南美球隊贏得冠軍,唯獨2014年的德国隊例外,他們在準決賽擊敗主辦國巴西隊、決賽擊敗阿根廷隊贏得冠軍。只有兩隊曾嚐過兩連霸的滋味:意大利隊和巴西隊分別在1938年和1962年衛冕世界盃冠軍。荷蘭和德国隊分别在1978年和1986年衛冕世界盃亞軍。德国隊在2010年衛冕世界盃季軍。 經濟及政治影響 作為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單項體育盛會,世界盃亦開始日趨商業化,如2010年南非世界盃國際足聯頒出高達4億美元的總獎金給予各個球隊,開創了世界體育史最高獎金紀錄。而世界盃帶給主辦國的直接經濟效應更是立竿見影,早於1982年,西班牙因為主辦世界盃就獲得高達63億美元的旅遊收入,2006年的德國世界盃更是為德國帶來110億美元至120億美元的直接經濟收入。各個參賽國亦對球員以及球隊開出高額的獎金以刺激成績,朝鮮隊於2010年打入南非世界盃賽,朝鮮政府開出的獎金甚至已經超越了奧運會金牌獲得者的獎金。 在一些國家,例如中國,雖然國家隊屢次無法進入世界杯,但世界杯仍舊帶來客觀的經濟影響。2010年南非世界盃開始前,如往常一樣,中國國家廣電總局規定只有中國中央電視台有獨家的轉播購買權利,有傳媒報導中央電台僅在廣告費方面的收入就超過20億元人民幣,而中國的一些啤酒企業,甚至股票市場都會因為世界杯的舉行產生波動。 世界盃賽影響力亦體現在多國的政治領域,通常奪冠球隊與表現出色的球員都會被各國視為民族英雄,1998年法國隊在本土勇奪冠軍,法國總統希拉克甚至在頒獎時讓隊長迪迪埃·德尚背對自己站在長桌上高舉大力神盃,甚至於八年後的德國世界盃,當法國隊決賽点球4-6輸於意大利隊時,希拉克仍舊在球隊回國後在總統府接見了亞軍球隊。2006年世界盃賽決賽,包括德國總理默克爾,意大利總統納波利塔諾,法國總統希拉克,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在內的多名政客親臨賽場觀看比賽。2009年的世界盃歐洲區外圍賽,愛爾蘭隊因為法國隊一個犯規進球而無法晉級,總理考恩甚至用外交辭令與法國總統薩爾科齊交涉重賽,後薩爾科齊亦向愛爾蘭國民致歉,但聲明法國並不接受重賽。 榮譽 在每一屆世界盃上,國際足協為了表揚賽事中在各方面表現出色的球員及球隊,因此設立六個獎項頒發給各球員及球隊以示獎勵,這六個獎項包括: 世界盃金靴獎(adidas Gold Boot)——是頒發給每屆世界盃決賽週入球數目最多的球員,由於該獎項是由阿迪达斯公司出資贊助,因此冠以Adidas的名稱,於1930年首次頒發獎項。第二名和第三名分別獲頒發銀靴獎和銅靴獎。 世界盃金球獎(adidas Golden Ball)——是頒發給每屆世界盃決賽週表現最優秀的球員,由投票選出。由於該獎項是由阿迪达斯公司出資贊助,因此冠以Adidas的名稱,於1982年首次頒發獎項。投票的亞軍和季軍分別獲頒發銀球獎和銅球獎。 世界盃金手套獎(adidas Golden Glove)——是授予每屆世界盃上表現最優秀的守門員,於1994年首次頒發獎項。 世界杯最佳年轻球员奖(Best
amateurs),並負責管理賽事。這為世界上首次洲際足球比賽(1920年夏季奥运会足球比賽)的舉辦鋪平了道路。13支歐洲國家隊以及埃及隊參加了這屆充滿爭議的比賽,最終主辦國比利時在決賽不戰而勝贏得冠軍。隨後的1924年和1928年奧運會冠軍由烏拉圭贏得。1928年,國際足協決定在奥运的架構之外創辦他們自己的國際賽事。由於當時乌拉圭連續贏得兩屆官方足球錦標賽的桂冠(國際足協的職業時期始於1924年),且正逢1930年迎接獨立百年大慶,提出全額負擔各參賽國家的費用,國際足協因而決定將主辦權授予烏拉圭。 首屆世界盃 在洛杉磯舉行的1932年夏季奧運會並未將足球列入正式項目,原因是足球在美國的普及性非常低,同時美式足球正不斷發展。國際足協和國際奧委會(IOC)亦不認同其業餘性質,所以這屆奥运会取消了足球項目。國際足協主席儒勒·雷米打算將首屆世界盃賽事定於烏拉圭舉行。但對於處在大西洋的歐洲國家來說,遠赴位於南美洲的比賽場地烏拉圭作賽,是一個漫長及昂貴的行程。所以在賽事展開的兩個月前,並沒有任何歐洲國家保證派出代表隊征戰。雷米說服了比利時、法國、羅馬尼亞和南斯拉夫參賽。賽事合共有13支隊伍參與,包括7支南美洲球隊、四支歐洲球隊和兩支北美洲球隊。 1930年7月13日,首屆世界盃足球賽正式展開,首兩場賽事同時進行,法國隊和美國隊旗開得勝,他們分別以4:1擊敗墨西哥隊和3:0擊敗比利時隊。世界盃史上的首個入球是法國隊的盧遜·羅倫特(Lucien Laurent)取得。決賽於蒙特維多球場舉行,有93,000名球迷入場觀看賽事,結果烏拉圭隊以4:2擊敗阿根廷隊奪得冠軍,成為首個贏得世界盃的國家。 發展 早期的世界盃足球賽受到交通不便和戰爭等問題的阻礙,僅有少數南美洲國家願意在1934年和1938年特意遠赴歐洲參加世界盃,其中巴西是唯一參與這兩屆賽事的南美洲國家代表隊。1942年和1946年世界盃因第二次世界大戰而被迫取消。 1950年世界盃,英國首次派出代表參賽。英國球隊在1920年退出了國際足協,一方面是出於不願同本國的戰爭敵手比賽的意願,另一方面是因為他們認為足球只是英國人自己的運動,但1946年應國際足協力邀,他們再次加入。這屆賽事是烏拉圭隊繼1930年世界盃之後再次奪冠。烏拉圭隊杯葛了之前的兩屆世界盃。在本屆世界盃決賽,他們以2:1反勝巴西,再次捧走冠軍獎盃。烏拉圭隊與巴西之間這場經典的決賽被後人稱為「马拉卡纳之战」(Maracanazo)。 從1934年至1978年世界盃,各有16隊會晉級決賽週;除了1934年的奧地利,球隊在晉身決賽週後被納粹德國吞併,使該屆只有15隊參加決賽週;以及1950年的印度、蘇格蘭和土耳其先後退出,只剩下13隊參賽。大部份參賽的國家隊都來自歐洲和南美洲,少數來自北美洲、亞洲、非洲和大洋洲。直到1982年,只有以下數支非歐洲和南美球隊突破第一圈:美國隊在1930年進入準決賽;古巴隊在1938年進入半準決賽;1966年的朝鮮隊爆冷進入8強;墨西哥隊在1970年同樣進入8強賽。 從1982年世界盃起,決賽週參加隊伍增至24隊,1998年起擴增至32隊,並增加了非洲、亞洲和北美洲的球隊競逐決賽週的機會。唯一例外的是大洋洲,該洲從未有球隊取得一張完整的決賽週入場券。近年來,這些洲的球隊表現比過往更為理想,有多支球隊曾進入半準決賽,包括1986年的墨西哥隊、1990年的喀麥隆隊以及2002年的塞內加爾隊和美國隊。然而歐洲和南美洲的球隊始終技高一籌,以2006年世界杯為例,晉級8強的隊伍全部來自這兩洲,而進入準決賽的隊伍則全部來自欧洲。 此外,共有198支國家與地區代表隊參與2006年世界杯決賽週席位的爭奪戰,2010年世界杯更打破歷年紀錄——有204支代表隊參加外圍賽。 其他國際足協賽事 與男子世界盃足球賽相對應,國際足協亦設立了女子世界盃足球賽。女子世界盃的規模比男子小,但正不斷發展;2007年女子世界杯外圍賽參賽球隊有120支,是1991年女子世界杯的兩倍多。 足球亦是奧運項目之一,只有1896年和1932年兩屆除外。和其他體育項目不同,奧運會男子足球比賽並非頂級賽事,從1992年起,每隊只准派3名超齡球員(大於23歲)出戰。奥运女子足球亦從1996年開始舉辦,參賽球員不受年齡限制。 聯合會盃在世界盃決賽周展開前一年舉行,由世界盃主辦國所舉辦,可說是給主辦國的一次採排機會。這項比賽由六大洲的冠軍球隊出戰,再加上主辦國和世界盃冠軍,合共8支球隊參加。 國際足協亦舉辦一些青少年足球國際賽事,包括U20世界盃足球賽、U17世界盃足球賽;球會方面,有世界冠軍球會盃,還有五人足球(包括世界室內五人足球錦標賽)和沙灘足球(包括國際足協沙灘足球世界盃)。 冠軍獎盃 世界盃足球賽先後使用過雷米金盃和大力神盃作為冠軍獎盃。 雷米金盃,又稱作女神盃,是1930年至1970年所使用的世界盃冠軍獎盃,由歷屆冠軍球隊輪流保管。雷米金盃最初稱為“世界盃”(World Cup)或“世界之盃”(Coupe du Monde),但在1946年為紀念世界盃的締造者國際足協主席儒勒·雷米而易名。這座獎盃曾於1966年世界盃前夕在英國展出時被盜,後被尋回。1970年,巴西第三次捧盃後,被允許永久保留此獎盃,但1983年於里約熱內盧再度失竊,至今仍然下落不明。外界認為雷米金盃有可能已被熔化成黃金出售。 國際足協世界盃獎杯(),又稱作大力神盃,是1970年後所使用的獎盃。國際足協請來七國專家,對53個候選設計方案進行評估,最終採用了意大利設計師施維奧·加辛尼加(Silvio Gazzaniga)的作品,這就是今天的大力神盃。大力神盃高36釐米,重量4.97公斤,由18K黃金鑄成,造型為兩個大力士雙手高舉地球。 1974年起由應屆冠軍得主保存直到翌屆決賽週前。首次獲得大力神杯的球隊為1974年的德国隊。自1974年起,獲得三屆冠軍的國家隊可以獲得一尊大力神盃的複製品,但是原件不會被任何國家隊永久擁有,乃歸國際足協所有。 大力神盃的底座上共可刻下1974年至2038年17屆世界盃冠軍的國家名稱,換句話說,在2038年的世界盃完結之後,大力神盃將會退役,由新一代的獎盃取代。 賽制 外圍賽 自1934年起,世界盃設立外圍賽。 所有參賽隊伍分別在6個大洲足球聯合會(非洲足聯、亞洲足聯、歐洲足聯、中北美及加勒比足聯、南美足聯和大洋洲足聯)的監管下,按大洲各自組織世界盃外圍賽(包括決定其賽制),以爭奪世界盃決賽周參賽資格。每屆賽事正式展開前,國際足協都會決定各大洲足球聯合會的決賽周名額,其依據主要是該洲球隊的實力,但也受各洲遊說的影響。足球運動較發達的區域如歐洲和南美洲的入圍比例會較亞洲或大洋洲多出幾倍。 外圍賽在決賽週舉行前3年開始,過程逾2年。外圍賽在各個洲份的形式都有所不同。少數球隊需進行跨洲附加賽以爭奪席位。例如,大洋洲區冠軍需和南美洲區第5名爭奪2010年世界盃決賽週的1個席位。自1938年起,世界盃主辦國和上屆冠軍球隊,均無需參與外圍賽便可自動獲得決賽周參賽名額。但由于1998年世界杯冠军法国队在2002年世界杯的表现令人大跌眼镜,因此在2002年世界盃之後,國際足協更改這項政策,規定上屆冠軍也必須通過外圍賽來取得決賽周的參賽資格。因此,2002年世界盃冠軍隊巴西成為首支需要參加外圍賽的衛冕冠軍球隊。 但是這個制度卻出現了一些問題,如大洋洲需要透過附加賽才能獲得決賽圈資格,而大洋洲隊伍通常比對手差,這也使世界盃有擴隊的需要。 决赛圈 現時決賽週會有32支代表隊在主辦國先後進行分組賽和淘汰賽,全程大約持續一個月。 進入決賽階段的球隊首先以小組形式進行分組賽。分組賽以抽籤形式分成八組。國際足協先將各參賽隊伍分成四個級別,第一級別為種子隊,包括主辦國及最高評分的七支代表隊,評分依據國際足協世界排名與近年世界盃成績各佔一定比重的一個方程來計算。八支種子隊分到八個小組中。其他隊伍會分入第二至第四級別,多以球隊所屬的洲份來劃分。每個小組均擁有第一至第四級別的國家隊。自1998年世界盃起,規定同組內不能有多於兩隊歐洲球隊或多於一隊其餘五大洲份的同洲球隊,以及政治等多重原因情形亦不會同組。。 分組賽採用循環制,以保證每隊最少參與三場比賽。每組的最後一輪分組賽,四隊之間的兩場比賽會同時開賽,以確保公平。小組賽的首兩名進入淘汰赛。積分制度採用勝3分、和1分、負0分的制度(1990年世界盃為止贏一場比賽只得2分)。如有兩隊或以上球隊最終同分,則先計算(净胜球)得失球差,再計算进球數,最後計算兩隊對賽胜负关系,若仍未能分勝負,在2018年時採納红黃牌紀律統計,優者晉級,不然便會以抽籤形式決定排名。 2018年世界盃分組賽的首名及次名可晉級淘汰賽,而分組排名依照下列準則: 全部分組賽獲得積分 全部分組賽球差 全部分組賽進球 比較相關球隊之間賽事獲得的積分 比較相關球隊之間賽事的球差 比較相關球隊之間賽事的進球 紅黃牌得分:黃牌-1,2黄1红-3,直接紅牌-4,1黃1直接紅-5。 由FIFA抽籤決定 淘汰賽階段採用單敗淘汰制(),90分鐘賽和則加時30分鐘,未能分出勝負便需PK大戰分勝負。淘汰賽從1/8决赛展開,由小組首名對戰另一小組次名。之後的1/4决赛、半决赛、三四名决赛(半决赛落敗方對戰)至决赛會依次進行。 主辦國的遴選 早期的世界盃由國際足協開會選出主辦國,但所選地點常引起爭議,因為南美洲和歐洲這兩大勢力的來往需乘三星期船。例如於烏拉圭舉行的首屆世界盃足球賽只有四支歐洲球隊出席。1938年世界盃議決在法國舉行,連續兩屆主辦國都落在歐洲,引來極大爭議,因為美洲國家認為世界盃應由兩洲輪流舉辦。兩支南美勁旅阿根廷隊和乌拉圭隊為此雙雙-{杯}-葛這屆賽事。 為杜絕將來再發生爭議和杯葛事件,從1958年世界盃起國際足協決定由美洲和歐洲國家輪流舉辦一次,直到1998年世界杯。2002年世界盃由韓國和日本聯合主辦,是首次在亞洲舉辦,亦是唯一由雙主辦國共同舉辦的賽事。2010年,南非成為第一個主辦世界盃的非洲國家。2014年世界盃由巴西主辦,為繼1978年世界盃起首次由南美洲國家舉辦的賽事。這是首次連續兩屆由非歐洲國家舉辦世界盃賽事。 先前的主辦國自國際足協執行委員會(FIFA's Executive Committee)的投票中選出,投票方式使用單記可讓渡投票(single transferable vote)系統,由來爆發收賄醜聞,2018年6月舉辦的2026年主辦權遴選改由全體會員國選出。對申辦世界盃有興趣的國家之足球協會收到國際足協的「主辦協議書」(Hosting Agreement),該協議書會解釋申辦活動的步驟與需要條件。角逐申辦資格的足球協會也會收到一份表格,繳交該表格代表足協官方對角逐資格的確認。之後,國際足協會派出一些專家到該國視察,以判定該國有沒有足夠的資源舉辦這賽事,並就該國的情況撰寫一份報告。結果會在該屆賽事舉行之前六至七年公佈,以便主辦國有足夠時間籌備,然而偶爾也有不同屆別的主辦國同時公佈的情況,如2018年和2022年世界盃的申辦結果便是於同一天公佈。 2010年和2014年的世界盃決賽週,採用洲際輪辦制度(continental rotation policy,2010年定為非洲、2014年定為南美洲),如該洲只得一個申辦國,此國便會自動當選。此輪辦制度在2006年世界盃申辦風波後引入,當時德國在投票中擊敗南美洲國家而獲得主辦權。可是,這个制度會在2014年之後廢除,由2018年世界盃起,任何國家都能申辦,但同洲國家不能連續主辦超過兩屆世界盃。在2014年世界杯申辦期間,巴西是唯一官方認可之申辦國。在某程度上,此舉是為了防止類似情況再次發生。 媒體 1954年,世界盃首次在電視播放。自1998年法國世界盃開始,在電視轉播收視人群統計上達到單屆40億人次,超過2000年悉尼奧運會的20億人次和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35億人次,成為全世界為最受歡迎體壇盛事。在2006年世界盃,總觀賽的人數(包括每場賽事觀賽人數)約有26.29億人,7.151億人觀看決賽(世界上每9人便有1人收看)。而到了2022的卡塔爾世界杯,更有高達15億人觀看決賽,以當年地球總人口(約70億人)計算,即是平均每5人便有1人收看,亦使該場比賽成爲有史以來最多人收看的電視節目之一。 吉祥物 自1966年世界杯起,每屆世界盃都擁有自己的吉祥物。1966年英格兰世界杯吉祥物为狮子世界盃威利(World Cup Willie),是首個世界盃吉祥物。2022卡塔尔世界杯的吉祥物為阿拉伯头巾拉伊卜(La'eeb)。 指定用球 由1970年世界杯開始,每一屆世界盃賽事都會採用阿迪达斯(Adidas)所製造的足球用于比賽期間使用。2022年世界杯採用阿迪达斯設計的“逐梦之旅(Al Rihla)”和“圆梦之旅(Al Hilm)”。 歷屆賽事列表 每屆總結 {| class="wikitable" |- !rowspan="2" style="background:#C1D8FF" |年份 !rowspan="2" style="background:#C1D8FF" |主辦國 !rowspan="26" | !colspan="3" style="background:#C1D8FF" |決賽 !rowspan="26" | !colspan="3" style="background:#C1D8FF" |季軍戰 !rowspan="26" | !rowspan="2" style="background:#C1D8FF" |參賽隊數 |- ! style="background:gold"|冠軍 ! 比數 ! style="background:silver"|亞軍 ! style="background:#a67d3d"|季軍 ! 比數 ! style="background:#9acdff"|殿軍 |- align=center bgcolor="#F5FAFF" |1930 | | |4–2 | | |無(1) |(4)</sup> | 13 |- align=center bgcolor="#D0E6FF" |1934 | | |2–1(加時) |(3) | |3–2 | | 16 |- align=center bgcolor="#F5FAFF" |1938 | | |4–2 | | |4–2 | | 15 |- align=center bgcolor="#D0E6FF" |1950 | | |小組賽(2) | | |小組賽(2) | | 13 |- align=center bgcolor="#F5FAFF" |1954 | | |3–2 | | |3–1 | | 16 |- align=center bgcolor="#D0E6FF" |1958 | | |5–2 | | |6–3 | | 16 |- align=center bgcolor="#F5FAFF" |1962 | | |3–1 |(3) | |1–0 |(4)</sup> | 16 |- align=center bgcolor="#D0E6FF" |1966| | |4–2(加時) | | |2–1 |(5)</sup> | 16 |- align=center bgcolor="#F5FAFF" |1970 | | |4–1 | | |1–0 | | 16 |- align=center bgcolor="#D0E6FF" |1974 | | |2–1 | | |1–0 | | 16 |- align=center bgcolor="#F5FAFF" |1978 | | |3–1(加時) |
火災
失火可指
.341 || 未晉級季後賽 || |- |1978-79 || 47 || 35 || .573 || 第一轮失利 || 亞特蘭大老鷹 2 : 0 休士頓火箭 |- |1979-80 || 41 || 41 || .500 || 第一轮获胜 联盟半决赛失利 || 休士頓火箭 2 : 1 圣安东尼奥马刺 波士頓塞爾蒂克 4 : 0 休士頓火箭 |- |1980-81 || 40 || 42 || .488 || 第一轮获胜 联盟半决赛获胜 联盟决赛获胜 NBA总决赛失利 || 休士頓火箭 2 : 1 洛杉矶湖人 休士頓火箭 4 : 3 圣安东尼奥马刺 休士頓火箭 4 : 1 堪薩斯城國王隊 波士頓塞爾蒂克 4 : 2 休士頓火箭 |- |1981-82 || 46 || 36 || .561 || 第一轮失利 || 聖安東尼奧馬刺 2 : 1 休士頓火箭 |- |1982-83 || 14 || 68 || .171 || 未晉級季後賽 || |- |1983-84 || 29 || 53 || .354 || 未晉級季後賽 || |- |1984-85 || 48 || 34 || .585 || 第一轮失利 || 犹他爵士 3 : 2 休士頓火箭 |- |1985-86 || 51 || 31 || .622 || 第一轮获胜 联盟半决赛获胜 联盟决赛获胜 NBA总决赛失利 || 休士頓火箭 3 : 0 沙加緬度國王 休士頓火箭 4 : 2 丹佛金塊 休士頓火箭 4 : 1 洛杉矶湖人 波士頓塞爾蒂克 4 : 2 休士頓火箭 |- |1986-87 || 42 || 40 || .512 || 第一轮获胜 联盟半决赛失利 || 休士頓火箭 3 : 1 波特兰拓荒者 西雅图超音速 4 : 2 休士頓火箭 |- |1987-88 || 46 || 36 || .561 || 第一轮失利 || 达拉斯小牛 3 : 1 休士頓火箭 |- |1988-89 || 45 || 37 || .549 || 第一轮失利 || 西雅图超音速 3 : 1 休士頓火箭 |- |1989-90 || 41 || 41 || .500 || 第一轮失利 || 洛杉矶湖人 3 : 0 休士頓火箭 |- |1990-91 || 52 || 30 || .634 || 第一轮失利 || 洛杉矶湖人 3 : 0 休士頓火箭 |- |1991-92 || 42 || 40 || .512 || 未晉級季後賽 || |- |1992-93 || 55 || 27 || .671 || 第一轮获胜 联盟半决赛失利 || 休士頓火箭 3 : 2 洛杉矶快艇 西雅图超音速 4 : 3 休士頓火箭 |- |1993-94 || 58 || 24 || .707 || 第一轮获胜 联盟半决赛获胜 联盟决赛获胜 NBA总决赛获胜 || 休士頓火箭 3 : 1 波特兰拓荒者 休士頓火箭 4 : 3 鳳凰城太陽 休士頓火箭 4 : 1 犹他爵士 休士頓火箭 4 : 3 纽约尼克斯 |- |1994-95 || 47 || 35 || .573 || 第一轮获胜 联盟半决赛获胜 联盟决赛获胜 NBA总决赛获胜 || 休士頓火箭 3 : 2 犹他爵士 休士頓火箭 4 : 3 鳳凰城太陽 休士頓火箭 4 : 2 圣安东尼奥马刺 休士頓火箭 4 : 0 奥兰多魔术 |- |1995-96 || 48 || 34 || .585 || 第一轮获胜 联盟半决赛失利 || 休士頓火箭 3 : 1 洛杉矶湖人 西雅图超音速 4 : 0 休士頓火箭 |- |1996-97 || 57 || 25 || .695 || 第一轮获胜 联盟半决赛获胜 联盟决赛失利 || 休士頓火箭 3 : 0 明尼苏达灰狼 休士頓火箭 4 : 3 西雅图超音速 犹他爵士 4 : 2 休斯敦火箭 |- |1997-98 || 41 || 41 || .500 || 第一轮失利 || 犹他爵士 3 : 2 休士頓火箭 |- |1998-99 || 31 ||
|| 29 || 53 || .354 || 未晉級季後賽 || |- |1984-85 || 48 || 34 || .585 || 第一轮失利 || 犹他爵士 3 : 2 休士頓火箭 |- |1985-86 || 51 || 31 || .622 || 第一轮获胜 联盟半决赛获胜 联盟决赛获胜 NBA总决赛失利 || 休士頓火箭 3 : 0 沙加緬度國王 休士頓火箭 4 : 2 丹佛金塊 休士頓火箭 4 : 1 洛杉矶湖人 波士頓塞爾蒂克 4 : 2 休士頓火箭 |- |1986-87 || 42 || 40 || .512 || 第一轮获胜 联盟半决赛失利 || 休士頓火箭 3 : 1 波特兰拓荒者 西雅图超音速 4 : 2 休士頓火箭 |- |1987-88 || 46 || 36 || .561 || 第一轮失利 || 达拉斯小牛 3 : 1 休士頓火箭 |- |1988-89 || 45 || 37 || .549 || 第一轮失利 || 西雅图超音速 3 : 1 休士頓火箭 |- |1989-90 || 41 || 41 || .500 || 第一轮失利 || 洛杉矶湖人 3 : 0 休士頓火箭 |- |1990-91 || 52 || 30 || .634 || 第一轮失利 || 洛杉矶湖人 3 : 0 休士頓火箭 |- |1991-92 || 42 || 40 || .512 || 未晉級季後賽 || |- |1992-93 || 55 || 27 || .671 || 第一轮获胜 联盟半决赛失利 || 休士頓火箭 3 : 2 洛杉矶快艇 西雅图超音速 4 : 3 休士頓火箭 |- |1993-94 || 58 || 24 || .707 || 第一轮获胜 联盟半决赛获胜 联盟决赛获胜 NBA总决赛获胜 || 休士頓火箭 3 : 1 波特兰拓荒者 休士頓火箭 4 : 3 鳳凰城太陽 休士頓火箭 4 : 1 犹他爵士 休士頓火箭 4 : 3 纽约尼克斯 |- |1994-95 || 47 || 35 || .573 || 第一轮获胜 联盟半决赛获胜 联盟决赛获胜 NBA总决赛获胜 || 休士頓火箭 3 : 2 犹他爵士 休士頓火箭 4 : 3 鳳凰城太陽 休士頓火箭 4 : 2 圣安东尼奥马刺 休士頓火箭 4 : 0 奥兰多魔术 |- |1995-96 || 48 || 34 || .585 || 第一轮获胜 联盟半决赛失利 || 休士頓火箭 3 : 1 洛杉矶湖人 西雅图超音速 4 : 0 休士頓火箭 |- |1996-97 || 57 || 25 || .695 || 第一轮获胜 联盟半决赛获胜 联盟决赛失利 || 休士頓火箭 3 : 0 明尼苏达灰狼 休士頓火箭 4 : 3 西雅图超音速 犹他爵士 4 : 2 休斯敦火箭 |- |1997-98 || 41 || 41 || .500 || 第一轮失利 || 犹他爵士 3 : 2 休士頓火箭 |- |1998-99 || 31 || 19 || .620 || 第一轮失利 || 洛杉矶湖人 3 : 1 休士頓火箭 |- |1999-00 || 34 || 48 || .415 || 未晉級季後賽 || |- |2000-01 || 45 || 37 || .550 || 未晉級季後賽 || |- |2001-02 || 28 || 54 || .341 || 未晉級季後賽 || |- |2002-03 || 43 ||
第一人称射击游戏是最为热门的电子游戏种类之一,在2016年,其占据了所有电子游戏销售额的27%。有多款第一人称射击游戏,如《反恐精英:全球攻势》、《彩虹六号:围攻行動》、《守望先锋》、《特戰英豪》、《Apex 英雄》、《使命召喚》等成为了电子竞技的热门项-{}-目。 游戏设计 在第一人称射击游戏中,玩家会以主视角来进行探索,并以手中的远程武器或近战武器来攻击敌人。 相关条目 射擊遊戲
射擊遊戲 第三人称射击游戏 第一人稱射擊遊戲引擎 參考文獻 电子游戏类型
外部链接 国际数学联盟官方网站 First Woman Presid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al Union, August 2010,AlphaGalileo
Woman Presid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al Union, August 2010,AlphaGalileo Fields Medal 2010 African Mathematics Millennium Science Initiative (AMMSI)
1940年代末,漆咸道南和路軌之間的地段建成駐港英軍漆咸道軍營、基督復臨安息日會聖經講座教堂及商船海員俱樂部球場。漆咸道軍營建有超過70座半圓頂的尼森小屋,後來軍營的南面一小部份改用作政府部門辦公室和三軍合作社軍營俱樂部。而路軌和海傍之間的地段則為漆咸道難民營、米倉和其他倉庫。1966年,軍營南面部份重建成漆咸道兒童遊樂場。 1950年代中起,紅磡灣填海工程展開,形成今日尖東的海岸線。在尖東發展前,新填地只用作海底隧道工地、理工學院臨時課室和其他臨時倉庫之用。自1970年代初起,海底隧道、康莊道、暢運道和梳士巴利道延伸部份陸續落成。1975年紅磡站啟用,漆咸道南旁的路軌和漆咸道難民營開始拆卸。紅磡灣填海區的大片地皮隨即於1970年代末被分割出售以發展成尖沙咀東新商業區。數年間,超過十幢新式寫字樓和酒店相繼於區內落成。 香港政府在規劃尖東新發展區時,只利用麼地道、加連威老道和科學館道三條主要幹道貫通全區,區內兩條主要道路麼地道及加連威老道由尖沙咀舊區延伸而至,科學館道在北端連繫這兩條動脈。寫字樓的後方設有供上落客及裝卸貨物稱為「廣場」的迥旋處。減少了無用的街道佔用空間,使到能夠在大樓之間建設廣大的公園,即市政局百周年紀念花園及尖東海傍,以舒緩尖沙咀區擠迫的市面景況和為在新區上班的市民提供充裕的休憩地方。 隨着尖東的進一步發展,政府於1978年收回原漆咸道軍營用地以發展香港科學館(1990年落成),後來政府再決定將香港歷史博物館新館建於香港科學館旁邊,博物館於1998年落成。 2004年,九廣西鐵南延線通車,並設有尖東站於尖東南部,為遊人進出尖東商業區和尖東海傍一帶帶來便利。 集體回憶和文化 1980年代中期至香港主權移交前是尖東的黃金時期。香港經濟起飛,金融、貿易、旅遊業有長足發展,帶動一定數量的香港家庭進入小康階級,具有一定的消費能力。尖東新區有一條飽覽維港景色的海濱長廊,多座商場設有不同商舖、百貨公司、戲院,又集合食肆、酒吧、的士高、桑拿、夜總會(吉百利、富都、新花都、中國城和大富豪等)、卡拉OK、桌球室、遊戲機中心等不同的娛樂場所,是當時上班族、青年人的消遣、聚會勝地,構成一片五光十色、紙醉金迷的景況。同一時間,這些娛樂場所、多國菜餐廳、奢侈品店亦吸引不少旅客和商務人士光顧,當中以日本人為數最多。 可惜自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後,香港經濟衰退、亞洲遊客驟降,令尖東的人流大減,不少娛樂場所結業,商場吉鋪連連。雖然自由行於2003年實施,曾為尖東的再次繁盛帶來曙光,但自由行對尖東的幫助不大,只有少數商場轉型服務自由行旅客,很多店舖都為臨時性質的散貨場和免稅店。 近年,儘管尖東有不少商場都已經翻新裝修,但更多商場仍然保留其於80年代初開幕時的格局,例如陳舊的鋪位和子彈升降機等建築特色,加上尖東公園裡的噴水池和球型街燈,與尖沙咀和香港其他不停發展的地區相比有明顯的分別,使到不少市民和旅客都會特意到尖東一帶緬懷1980年代「遍地黃金」的香港。 流行文化 在1980、90年代香港電影的輝煌時期,有不少電影都會到尖東取景,甚至以「尖東」命名,例如以尖東黑幫為題的《明月照尖東》(1992年)、《尖東雙虎》(1995年)和《尖東老泥妹之四大天后》(1995年)等。 其中有很多電影都利用尖東的場景拍攝出重要的場節,《最佳拍檔》(1982年)中許冠傑駕着電單車在永安廣場左穿右插。《尖東梟雄》(1985年)的結局中,主角梁家仁一幫與反派在明輝中心內展開血腥廝殺,由商場地下逐層殺上頂樓辦公室。而《警察故事》(1985年)的壓軸追逐戰亦在永安百貨拍攝 ,成龍從四、五層樓高的、掛滿電燈泡燈飾的條子一躍而下。 而在粵語流行音樂方面,亦有不少歌曲以尖東為題材或其音樂錄影帶以尖東為背景,提及尖東的有吳夏萍《尖東海旁》(1985年)、劉美君《霓虹鳥》(1986年)、柏安妮的《尖東》(1988年)、黃霑《每天聖誕》(1989年)、劉德華《開心的馬騮》(1993年)、軟硬天師《川保久齡大戰山本耀司》(1990年)和《老人院》、蘇慧倫《尖東奇遇你是誰》(1996年)、林海峰《亂世兒女》(1997年)、E-Kids《下學期》(1993年)、I Love You Boyz《龍兄鳳弟》(2005年)等。以尖東作背景的音樂錄影帶有陳百強《今宵多珍重》(1982年)、梅豔芳《交出我的心》(1983年)、張國榮《不羈的風》(1985年)、達明一派的《今天應該很高興》(1988年)等等。近年,有不少年青歌手的音樂錄影帶在尖東取景,以配合歌曲中1980年代城市流行音樂的懷舊氛圍,如Delta T、Room307等等。 聖誕燈飾 尖東自1981年聖誕節起有大廈掛起聖誕燈飾。1982年正式成為一項慶典活動,由「東尖沙咀地產發展商聯會」主辦,稱為「璀璨閃耀匯尖東」(原名「金光璀璨耀尖東」),在轄區內的大廈外牆裝上聖誕節燈飾,是本港最具代表性的聖誕慶祝活動之一,亦為同類型慶祝活動之先驅。自此尖東聖誕燈飾聞名全港,吸引許多人到來觀光購物。1985年,新世界中心東急百貨在聖誕前夕在大廈外牆掛上一個巨型立體聖誕老人充氣公仔,看起來恍如正爬着外牆。近年,聖誕燈飾已由最初鎢絲燈鋪砌到加入不同元素,例如不同光影原素、巨型多媒體幕牆。 香港國際龍舟邀請賽 1976年創辦的國際性賽龍舟活動,賽事於1978年開始在尖沙咀東部對開的維多利亞港舉行,吸引更多市民及遊客參觀。1996年由於尖東海旁進行工程,移師沙田城門河舉行。2005年再次回歸尖沙咀海旁舉行香港國際龍舟邀請賽。2007年香港國際龍舟邀請賽被列入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十週年活動之一,於2007年6月23日及24日於尖東海旁舉行。 商業及住宅大廈 大部分尖東的樓宇在1980年代初期落成,因受到啟德機場航道高度限制,樓高由10到16層不等,採用鋼構玻璃幕牆,盡用地積比率而作方匣子外型,使尖東的建築群從遠處看起來非常整齊。這些樓宇多設有附有中庭的基座高場,而地庫則以娛樂場所為主,東海商業中心、尖沙咀中心及帝國中心是這類建築物的典型。尖東是香港最後一個沿用舊式獨立建築物的規劃,有別於現在的地下三層為基座,樓上為獨立建築物的規劃。由於尖東商場大廈間基座大多沒有行人平台連貫,依賴地面連繫,產生人車爭路危險,間接使尖東與尖沙咀其他地區有所不同。 由南到北 永安廣場:於1981年落成,樓高10層。地下及地庫為永安百貨。 冠華中心:在灣仔入境事務大樓啟用前,曾用作人民入境事務處總部。 好時中心:於1981年落成,樓高16層。 安達中心:嘉里建設物業,樓高16層的停車場大廈,首三層為商場舖位。 尖沙咀中心:於1982年落成,樓高14層,是尖東於1980年代填海後第一座落成的建築物,為信和集團總部所在地,是幻彩詠香江參與匯演建築物之一。 帝國中心:樓高13層,有蓋天橋連接尖沙咀中心,同為信和物業,是幻彩詠香江參與匯演建築物之一。 明輝中心:基座稱為尖東廣場,租戶包括7-11和麥當勞等。 半島中心:於1981年落成,樓高16層。港鐵特惠站設於其商場。 幸福中心:於1983年落成,樓高14層,信和已出售物業 希爾頓大廈:樓高14層,由A、B兩座組成,首三層為為商用單位,4
新文華中心:東邊毗連科學館廣場,內有香港賽馬會投注站及大富豪夜總會地庫入口。臨街西邊科學館徑名為尖東酒吧街,小食店林立。地下租戶包括渣打銀行 南洋中心:信和及嘉里物業,兩幢相連樓高12層的商業大廈,三層基座設有大型購物商場連多間食肆。 港晶中心:於1982年落成,樓高16層。 華懋廣場:於1988年落成,樓高15層,華懋集團集團及總部。地下為華懋廣場戲院(己結束)及DFS環球免稅店。 康宏廣場:於1995年落成,信和、長江集團、南豐發展和大昌集團合作發展物業,樓高28層,是尖東最高建築物。地下是尖沙咀東巴士總站,一樓設有尖沙咀公共圖書館。自設行人平台通科學館徑人行天橋往香港理工大學和紅磡站。 新東海中心:於1991年落成,樓高20層,是尖東少數之智慧型商廈。地下設有尖東救護站。 碧林閣:是中華電力公司電力站,樓上為住宅。 部分酒店 九龍香格里拉酒店 帝苑酒店 富豪九龍酒店 海景嘉福酒店 千禧新世界香港酒店 唯港薈 公共設施 香港消防處總部及尖東消防局 尖東救護站 尖沙咀海濱花園 尖沙咀東海濱平台花園 市政局百週年紀念花園 麼地道公園 康達徑花園 香港歷史博物館 香港科學館 尖沙咀公共圖書館,位於尖沙咀東部科學館道1號康宏廣場1樓 交通 道路
梯方形(Emerald Cut) 上丁方形( Assher Cut) 欖尖形 (Marquise Cut) 明亮切形(Radiant Cut) 橢圓形(Oval Cut) 梨形(Pear Cut ) 心形(Heart Cut) 牡丹花88瓣切割法(Peonia Diamond獨家技術) 墊形(Cushion Cut) 質素 同級重量、顏色,而切割得宜的鑽石,顯得比切割差的鑽石更為燿燦。判斷切割是否優良,要看鑽石的各種比例,各面是否對稱,各種角度等等。有時鑽石的切割角度相差數度,便會造成截然不同的效果。 切割完的鑽石,往往只有原石的一半重量。為了在鑽石保留最多的重量,或者要避開原石上的雜質,有些鑽石切割時會犧牲完美的切割比例。 國際寶石鑑定 美國寶石學院(Gemological Institute Of America) 歐洲寶石學院(European Gemological Laboratory) 比利时鑽石高等評議會(HRD) 美國寶石協會(AGS) 國際寶石學院(International Gemological Institute) 自然資源部珠寶玉石首飾管理中心(National Gemological Training Center) 有關于鑽石專有名詞的釋意 全深百分比「DEPTH%」: 高÷寬(平均直徑)= 全深百分比以寬度為基準(圓形則以平均直徑數為基準)。 桌面百分比「TABLE%」: 圓鑽:桌面最長之對角線÷寬(平均直徑) 花式鑽石:桌面寬度÷寬(平均直徑) 星形刻面百分比「STAR LENGTH PERCENTAGE」:星形刻面長度佔腰圍至桌面邊緣的百分比。 冠部角度「CROWN ANGLE」:風箏刻面與腰圍平面的夾角。 冠高百分比「CROWN HEIGHT PERCENTAGE」: 冠部高度百分比=(冠部高度÷平均腰圍直徑)*100 底深百分比「PAVILION DEPTH PERCENTAGE」: 底深百分比=(底深÷平均腰圍直徑)*100 底部角度「PAVILION ANGLE」:又稱亭部角度,腰圍平面與底部刻面所形成的夾角。 腰圍分等「GIRDLE」:腰圍共分為八個等級,一般而言當然以厚薄適中為最理想。 極薄(EXTERMELY THIN) 很薄(VERY THIN) 薄(THIN) 適中(MEDIUM) 稍厚(SLIGHTLY THICK) 厚(THICK) 很厚(VERY THICK) 極厚(EXTREMELY THICK) 尖底「CULET」 尖底大小依次分等如下: 無(POINTED OR NONE) 很小(VERY SMALL) 小(SMALL) 中大(MEDIUM) 稍大(SLIGHTLY LARGE) 大(LARGE) 很大(VERY LARGE) 極大(EXTREMELY LARGE) 修飾「FINISH」:包括了磨光「POLISH」和對稱「SYMMETRY」 通常以以下五級為評定標準: 極優(EXCELLENT) 優良(VERY GOOD) 良好(GOOD) 尚可(FAIR) 不良(POOR) 出產 每年大約1.3亿克拉(26,000千克)的鑽石被開採,總值接近美元90億美元。每年有100,000千克的鑽石被合成。 大約49%的鑽石來自非洲中部和南部,雖然在加拿大、印度、俄羅斯、巴西和澳大利亞已發現重要來源鑽石礦。它們是從由金伯利岩和鉀鎂煌斑岩(lamproite)組成的火山管道中開採出來的。地球深處的高溫及高壓使鑽石形成,而這些管道能將鑽石從地下帶到地表。 目前鑽石供應鏈被部分大公司控制,並且高度集中於世界少數地區。 2012年9月,俄羅斯宣稱在其境內的波皮蓋隕石坑發現超過全球儲量總和的鑽石礦。 根据贝恩公司的报告,2018年全球钻石产量为1.47亿克拉,预计2019年产量为1.42亿克拉。 血鑽 天然鑽石的開採常常是引起衝突的主題,例如由非洲準軍事部隊販賣的、在戰地開採的鑽石稱為「血鑽」(blood diamonds)又稱為「衝突鑽石」。 因為血鑽成為許多原產地國家長期內戰的原因,因此聯合國決議禁止購買來自內戰國家的鑽石。故血鑽的交易,有人建議在「4C」制度提升為「5C」制度,在四個標準下再增加「道德」()這個新標準,來證明該鑽石不是用來資助戰爭,以及在設備安全的鑽礦開採,過程中没有僱用童工或非法外籍勞工。在新制度下,超過一克拉的鑽石將附上載有開採鑽礦照片的電腦晶片。 合成钻石 合成钻石试图利用复制高温高压的环境施加于晶种上,人工制造钻石的生长现象。 近年由于钻石的高导热性,合成钻石也望成为取代矽成为半导体材料大幅加快电子产品性能,许多公司也在研发“钻石电脑”的概念;甚至有人喊出矽谷将改名为钻石谷,日本电信电话公司(NTT)2003年就宣布已经开发出一种工作频率为81GHz执行速度高于先前元件速度两倍的钻石半导体(diamond semiconductor)元件。NTT称这项进展显示着首次能够放大30GHz~300GHz频段的mm波,强化数位电视广播的能力。 20世纪的科技以往只能制造极小的钻石颗粒,附加于沙轮和切割刀上做工业用途,没有珠宝价值,化学气相沉淀法发明后有出现较大颗粒钻石但是多半有杂色泽和杂质,尺寸也还是相对小。 但是毛河光等人公开发表CVD钻石的研究申请专利后,全世界有百家实验室一窝蜂投入这种CV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化学气相沉淀)钻石研发,但因无法突破钻石生长的速度后来纷纷退出,毛河光的实验室则是耗费百万美元不断实验,终于2005年发表发现了人工钻石迅速长大的秘方,生产出10克拉纯洁钻石一举轰动钻石业界,其後毛河光只表示与多家珠宝厂商洽谈量产应用中,从此深居简出也没有再发表过钻石相关论文、也没有后续生产应用的公开消息,成为学术界一大谜团。2010年毛河光研究小组的蒙宇飞博士合成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CVD无色鑽石,切割後达2.3克拉,外观媲美优质天然鑽石。 现主要生產國為美國、俄羅斯、愛爾蘭及南非等。2019年央視報導中國科學院突破以籽金片和甲烷气体製造人工鑽石,能以每小时0.007公厘的速度生长,每個氣體槽中每星期可以長出一克拉大小。 鑽石保養 由於鑽石的成分是碳,故忌高溫,1克拉的鑽石在一般火災現場(溫度1,130度)經過70分鐘後就會完全變成二氧化碳。鑽石雖然堅硬,但若將兩顆鑽石放在一起會互相刮花。因此應將鑽石獨立放在首飾盒內,避免與其他飾物同時存放。每年可以將鑽石首飾拿給珠寶商检查一次,查看鑲託是否鬆脫與磨損,重新給它固定和擦亮。鑽石對油脂有粘結性,粘上皮膚油脂、化妝品及廚房油脂的鑽石會失去光澤,因此應每月清洗一次。清洗方法是:將鉑金首飾浸入首飾清洗液中約5分鐘,取出後用小牙刷輕刷鑽石,再將其放入濾網上用水沖洗,最後用軟布吸乾水分。清潔鑽石應該以清水加入少量清潔劑,浸泡後以軟身的毛刷洗刷鑽石,再以清水沖洗並將水份吸乾。也可以專業鑽石抹布輕輕抹擦鑽石,或到購買之鑽飾店請職員代替清洗。鑽石的碳鍵在紫外線強烈或長期照射下會分解,所以應當保存最實在無陽光或紫外線照射的地方。以防鑽石表面出現類似腐蝕的痕跡。洗碗或做粗活時不要佩戴鑽石,鑽石雖然堅硬,但是若依其紋理方向受到重擊可能會有刮損。鑽石應小心避免碰撞或摔落,鑽石雖然硬度最高,但韌性卻相對的小,由高處摔落雖不會碎,但會崩裂。 市場交易模式 鑽石交易須透過特定的機構方能買賣,極具封閉性的市場,現今全球過半數的鑽石原石集中於英國倫敦的中央統售機構(Central Selling Organization,CSO),全球僅不到百家的看貨商可以向該機構購買。其中知名的鑽石品牌商戴比爾斯(De
Flawless”,內部無瑕。在100倍放大倍率下顯示沒有夾雜內含物,但它們可能顯示出一些細微的外面瑕疵,而那些瑕疵可以用拋光移除掉。 VVS1, VVS2 - “Very Very Slight”,非常微小。內含物在100倍的放大鏡以下看非常困難,正常肉眼是不會看到內含物,用顯微鏡或放大鏡亦很難找到它們的內含物。 VS1 and VS2 - “Very Slight”,非常小。在10倍放大鏡下會看到輕微的內含物,但內含物通常在放大鏡或顯微鏡下才能看到。 SI1 and SI2 - “Slight Inclusions”,小型內含物。在10倍的放大鏡下會明顯看到內含物,並且內含物是有可能是肉眼可見的。 I1, I2 and I3 - “Imperfect”,清楚的內含物,可以被肉眼看見,這級別的鑽石耐用程度亦會受到內含物的影響而降低。 現代科技之下,有些鑽石的內含物是可以修補的。不過修補過的鑽石的價值會稍低。 色澤(Color) 鑽石的色澤會因為化學上的雜質而有所偏差。完全純正的鑽石應該是透明無色的。鑽石偏向不同的顏色會影響它的價值。絕大部分的鑽石都是因為帶有氮原子而偏黃。白鑽越偏黃,價值便越低。但是偏粉紅或藍的鑽石價格卻較高。顏色強烈偏向粉紅或藍的鑽石可能價值連城。 一般的方法是把鑽石按偏黃的程度分為不同的等級,把样品与已知色级的比色石对比确定,以D級最高,Z最低。 無色:D, E, F 接近無色:G, H, I, J 微黃:K, L, M 輕淺黃:N, O, P, Q, R 淺黃:S, T, U, V, W, X, Y, Z 在考慮鑽石色澤時,同時也應將螢光反應考慮在內,螢光反應是指鑽石曝露於紫外線光線下時,所發生的反應顏色光。但是螢光反應甚少對鑽石的價值發生影響,除非是具有非常強烈螢光的鑽石會影響其透明度及光彩,而產生油濛狀的外表,如此將減損鑽石的美麗及價值,但是若其螢光不至使鑽石產生油濛狀外觀,則不應將其視為一種缺點。 螢光反應其強弱分為1. NONE 2. FAINT 3. MEDIUM 4. STRONG 5. VERY STRONG五級。 切割(Cut) 切割指金剛石是如何從原先開採的石礦中切割成寶石。切割往往是最能影響鑽石的品量及價值的一個指標,但是它卻沒有單一的分級方法。 形狀 未經切割打磨的金刚石並沒有燿燦生輝的光芒。切割的功用是把鑽石割成可以盡量增加光線反射的形狀。鑽石的切磨也因刻面的形狀、數量及其排列方式的不同,而有不一樣的型式,例如:明亮式「BRILLIANT」、階梯式「STEP」、混合式「MIXED」……等等。1919年數學家Marcel Tolkowsky發明了一種切割方法,能令鑽石在上方看來最為生輝。這種切割方法被稱為圓多面型也就是圓形明亮式(Round Brilliant),亦即最為常見的圓形鑽石。這種鑽石一般標準是有五十七个面或五十八个面,三十三面在冠部,二十四个面或二十五个面(即在底尖处再磨一个面)在腰以下。不屬於這種切割的形狀稱為Fancy Cut,包括有方形、梨形、心形等。 几种常见的切割形式 圓形(Round Cut) 公主正方形(Princess Cut) 梯方形(Emerald Cut) 上丁方形( Assher Cut) 欖尖形 (Marquise Cut) 明亮切形(Radiant Cut) 橢圓形(Oval Cut) 梨形(Pear Cut ) 心形(Heart Cut) 牡丹花88瓣切割法(Peonia Diamond獨家技術) 墊形(Cushion Cut) 質素 同級重量、顏色,而切割得宜的鑽石,顯得比切割差的鑽石更為燿燦。判斷切割是否優良,要看鑽石的各種比例,各面是否對稱,各種角度等等。有時鑽石的切割角度相差數度,便會造成截然不同的效果。 切割完的鑽石,往往只有原石的一半重量。為了在鑽石保留最多的重量,或者要避開原石上的雜質,有些鑽石切割時會犧牲完美的切割比例。 國際寶石鑑定 美國寶石學院(Gemological Institute Of America) 歐洲寶石學院(European Gemological Laboratory) 比利时鑽石高等評議會(HRD) 美國寶石協會(AGS) 國際寶石學院(International Gemological Institute) 自然資源部珠寶玉石首飾管理中心(National Gemological Training Center) 有關于鑽石專有名詞的釋意 全深百分比「DEPTH%」: 高÷寬(平均直徑)= 全深百分比以寬度為基準(圓形則以平均直徑數為基準)。 桌面百分比「TABLE%」: 圓鑽:桌面最長之對角線÷寬(平均直徑)
豐鎬遺址 豐京及鎬京的遺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西南12公里的灃水兩岸,豐京在河的西岸,鎬京則在東岸。中华人民共和国國務院于1961年把豐鎬遺址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21世纪,考古研究院对豐鎬遺址的考古挖掘仍未结束。
豐鎬遺址
这时先民们的经济生活以粟作农业为主,又饲养猪、狗等家畜,渔猎、采集经济占相当的比重,过着定居的聚落生活。当时的生产工具以磨制为主,但仍然有不少打制石器和细石器。制陶工艺比较原始,以夹细砂红陶和褐陶为主,火候低、器类少,彩陶尚处于萌芽阶段。 後裔 老官台文化与仰韶文化是陝西和甘肅地区前后相继的两种文化,它们之间存在着承袭与发展的关系。 老官台文化李家村类型与仰韶文化半坡類型有直接的渊源发展关系,即仰韶文化半坡類型是直接从老官台文化李家村类型发展而来的。 参看 仰韶文化 中国新石器文化列表
老官台文化,又称為大地湾文化,是中国黄河中游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主要分布在渭河流域、关中及丹江上游地区,存在于约7000年至8000年前。 與位於東方的磁山文化及裴李崗文化約為同時存在。 重要遗址 重要遗址包括: 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 陕西宝鸡北首岭遗址 陕西华县老官台遗址 陕西渭南北刘遗址
龙山文化(公元前3000年—前1900年)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考古学文化之一,又名「黑陶文化」。1928年因山东省济南章丘區龙山街道城子崖遗址的发掘,被人们发现;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包括河南禹州的瓦店遗址)和淮河中游(包括安徽蚌埠的禹会村遗址)。 為後李文化與大汶口文化的後繼者。 历史时期 龙山文化距今约5000~4000年,是中国青铜器文化的形成期,新石器晚期(铜石并用) 分布 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安徽等省。在河南地区发现的陶鬶、磨光黑陶折腹盆、罐形杯、鬼脸足鼎等器物,都显示出受山东龙山文化的影响;而河南龙山文化的某些因素譬如方格纹、绳纹等装饰纹样,同样也被山东龙山文化所吸收。 山东 山东龙山文化又称“典型龙山文化”属新石器晚期,主要分布在山东省中部、东部和江苏省的淮北地区。年代约当公元前2500年~前2000年,它上承大汶口文化、下续岳石文化。 目前经过发掘的主要遗址有山东章丘區城子崖、潍坊姚官庄、潍县鲁家口、胶县三里河、日照两城镇和东海峪、诸城呈子、泗水尹家城及江苏徐州高皇庙等。 蛋壳黑陶仅见于山东境内龙山文化的早中期遗址中,代表着黑陶技术的最高成就,其标志型器物是蛋壳高柄杯。 事實上新石器時代因為技術限制,再加上交通不便,各地區無法交流,各文化陶器製作幾乎都是手製,最多是慢輪製作,目前為止所發現有能力以快輪製作薄胎陶器的只有大汶口文化與龍山文化。 河南 河南龍山文化是指分佈在洛陽平原與潁水下游登封、禹縣一帶的龍山文化,分为王湾三期、后冈二期和造律台三个类型。 陕西 陕西龙山文化或称客省庄二期文化,主要分布在陕西泾河、渭河流域。 山西 龙山文化陶寺类型,以山西襄汾陶寺遗址为代表,主要分布在晋西南地区。
河南龍山文化是指分佈在洛陽平原與潁水下游登封、禹縣一帶的龍山文化,分为王湾三期、后冈二期和造律台三个类型。 陕西 陕西龙山文化或称客省庄二期文化,主要分布在陕西泾河、渭河流域。 山西 龙山文化陶寺类型,以山西襄汾陶寺遗址为代表,主要分布在晋西南地区。 特点 黑陶 黑陶是龙山文化的突出特征,是区别于仰韶文化的根本特点。龙山文化的黑陶是继仰韶文化的彩陶之后兴起的一种制陶技术。黑陶源自于人们的生活用器,而后由于太過單薄,容易重心不穩而碎裂逐渐走出日常生活。如今,黑陶被作为艺术品供人们欣赏。龙山文化的黑陶尤其著名,其風格為器表漆黑光亮,器壁薄如蛋殼,据称部分器物口沿处最薄仅0.2毫米,因此又稱為蛋殼黑陶。 生活 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有比较发达的畜牧业。同时,占卜等巫术活动亦较为盛行。从社会形态看,当时已经进入了父权制社会,私有财产已经出现,开始跨入阶级社会门槛。 另一點值得注意的是,龍山文化已經有了夯土建築以及城牆甚至城堡的遺跡出現,夯土建築是文明時代相當普遍使用的建築方式,城牆甚至城堡的遺跡在龍山文化多處遺址均有發現,證明龍山文化極有可能已有了城市的雛型。 文字 龍山文化發現的古文字系統,有丁公陶文。
978-3-442-15031-1 Ina Mahlstedt: Die religiöse Welt der Jungsteinzeit. Theiss, Stuttgart 2004. ISBN 978-3-8062-1839-8 Harald Meller: Der geschmiedete Himmel. Theiss, Stuttgart 2004. ISBN 978-3-8062-1907-4 Hansjürgen Müller-Beck: Die Steinzeit. Beck, München 2004. ISBN 978-3-406-47719-5 Manfred Nawroth, Rüdiger von Schnurbein, Rainer-Maria Weiss: Menschen, Zeiten, Räume - Archäologie in Deutschland. Theiss, Stuttgart 2002. ISBN 978-3-8062-1752-0 Steve Olson: Herkunft und Geschichte des Menschen. Berlin Verlag, Berlin 2003. ISBN 978-3-8270-0500-7 Ernst Probst: Deutschland in der Steinzeit. C. Bertelsmann, München 1991. ISBN 978-3-570-02669-4 Colin Renfrew, Paul Bahn: Archaeology - Theories, Methods and Practice. Thames & Hudson, London 1991, 52005. ISBN 978-0-500-28441-4 Ralf W. Schmitz, Jürgen Thissen: Neandertal. Spektrum Akademischer Verlag,
2000. ISBN 978-3-8274-1049-8 Richard E. Leakey: Die ersten Spuren. Goldmann, München 1999. ISBN 978-3-442-15031-1 Ina Mahlstedt: Die religiöse Welt der Jungsteinzeit. Theiss, Stuttgart 2004. ISBN 978-3-8062-1839-8 Harald Meller: Der geschmiedete Himmel. Theiss, Stuttgart 2004. ISBN 978-3-8062-1907-4 Hansjürgen Müller-Beck: Die Steinzeit. Beck, München 2004. ISBN 978-3-406-47719-5 Manfred Nawroth, Rüdiger von Schnurbein, Rainer-Maria Weiss: Menschen, Zeiten, Räume - Archäologie in Deutschland. Theiss, Stuttgart 2002. ISBN 978-3-8062-1752-0 Steve Olson: Herkunft und Geschichte des Menschen. Berlin Verlag, Berlin 2003. ISBN 978-3-8270-0500-7 Ernst Probst: Deutschland in der Steinzeit. C. Bertelsmann, München 1991. ISBN 978-3-570-02669-4 Colin Renfrew, Paul Bahn: Archaeology - Theories, Methods and Practice. Thames & Hudson, London 1991, 52005. ISBN 978-0-500-28441-4 Ralf W. Schmitz, Jürgen Thissen: Neandertal. Spektrum Akademischer Verlag, Stuttgart 2002. ISBN 978-3-8274-1345-1 Friedemann Schrenk: Die Frühzeit des Menschen. Beck, München 2003. ISBN 978-3-406-48030-0 Friedemann Schrenk, Timothy G. Brommage: Adams Eltern. Expeditionen in die Welt der Frühmenschen. Beck, München 2002. ISBN 978-3-406-48615-9 Klaus-Dieter Linsmeier, Dieter Beste: Die Evolution des Menschen. Spektrum der Wissenschaft Dossiers. 2 Bde. Spektrum-der-Wiss.-Verl.-Ges., Heidelberg 2000, 2004. ISBN 978-3-936278-65-1, ISBN 978-3-936278-56-9 Spencer Wells: Die Wege der Menschheit. Fischer, Frankfurt 2003. ISBN 978-3-10-089430-4
参见 龙人
参见 龙人 智人化石 陕西旧石器时代遗址
相关条目 黄金周 (日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日与公众假期 參考資料
2007年,国务院再次修订《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劳动节假期由3天改为1天,取消实施八年的“五一”黄金周。 2012年7月24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批转交通运输部等部门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实施方案的通知》,决定自2012年国庆长假开始,对行驶收费公路的7座及以下小型载客汽车,在春节、清明节、劳动节、国庆节等四个法定节假日及其连休日,实行免费通行政策。 2015年,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全国假日办)撤销,其职能由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取代。 评价 黄金周创造了庞大的经济收益,旅游消费集中释放,在交通、住宿、餐饮、商业、娱乐、游览等众多产业方面呈现出较强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居民集中出游带来客流高峰,导致交通、住宿、旅游设施压力陡增,道路拥堵,旅游景点人满为患。黄金周制造的“井喷”和黄金周前后的“低潮”,形成极度不均衡的状态,也造成旅游资源的巨大浪费。 相关条目 黄金周 (日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日与公众假期
长假可以指: 時間較長的假期,如黄金周、年休;又有不用上班工作的意思,如失業、退休。 長假
時間較長的假期,如黄金周、年休;又有不用上班工作的意思,如失業、退休。 長假
圆柱凸轮:凸轮是圆柱体,可以看成是将移动凸轮卷成一個圆柱体。 凸轮机构一般是由凸轮,从动件和机架三个构件组成的高副机构。凸轮通常作连续等速转动,从动件根据使用要求设计使它获得一定规律的运动.凸轮机构能实现复杂的运动要求,广泛用于各种自动化和半自动化机械装置中。 参看 齿轮
凸轮机构一般是由凸轮,从动件和机架三个构件组成的高副机构。凸轮通常作连续等速转动,从动件根据使用要求设计使它获得一定规律的运动.凸轮机构能实现复杂的运动要求,广泛用于各种自动化和半自动化机械装置中。 参看 齿轮
建筑特色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按照宫殿庭院式布局建造的高台及群体组合建筑,占地近7公顷,建筑面积55,600平方米,文物库区面积8000平方米,展厅面积11000平方米。南北中轴线上的主建筑为四阿顶重檐建筑,东西为“吕”字形建筑,四角各有崇楼一座。 展陈 博物馆的常规展览按照中国古代史的时间布展,分别在第一、二、三、六、七展厅,以周、秦、汉、唐四个朝代为重点,展示陕西历史。第四、五展厅和东展厅,还设有专题展览,不定期的更换主题。陕西历史博物馆还与意大利政府合作筹建了“唐墓壁画馆”。 第一展厅 第一展厅主要包括“人猿揖别”、“凤鸣岐山”、“东方帝国”为展示内容。展示远古至秦朝的文物。 第二展厅 第二展厅包括“大汉雄风”与“冲突融合”两个部分,陈列了汉朝至南北朝期间的文物。 第三展厅
第二展厅 第二展厅包括“大汉雄风”与“冲突融合”两个部分,陈列了汉朝至南北朝期间的文物。 第三展厅 第三展厅包括“盛唐气象”与“告别帝都”两个部分,陈列了唐朝及唐以后的文物。 唐代壁画珍品馆 唐代壁画珍品馆是中国和意大利政府合作建设的中国首座唐代墓葬壁画专题陈列馆,于2011年6月20日对公众开放。展馆面积3800平方米,展线长800多米,采用现代化技术,让壁画与人完全隔离,避免了多种有害气体、粉尘及人为行为损伤壁画。展馆展出《客使图》、章怀太子墓《马毬图》、《仪仗出行图》、章怀太子墓《狩猎出行图》、懿德太子墓《阙楼图》、永泰公主墓《宫女图》等97幅珍贵壁画。唐代壁画珍品馆的票价也因此高达300元。 馆藏特点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馆藏文物达1717950件(组),上至远古时期,下到1840年以前,时间跨度长达100万年。 按照材质可以分为青铜器、金银器、玉器、陶瓷、唐墓的壁画等。 馆藏 舞马衔杯仿皮囊式银壶,唐朝文物。1970年10月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的唐代窑藏。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
"command" 内建变量 AWK的内建变量包括域变量,例如$1, $2, $3,以及$0。这些变量给出了记录中域的内容。 内建变量也包括一些其他变量: NR:已输入记录的条数。 NF:当前记录中域的个数。记录中最后一个域可以以$NF的方式引用。 FILENAME:当前输入文件的文件名。 FS:“域分隔符”,用于将输入记录分割成域。其默认值为“空白字符”,即空格和制表符。FS可以替换为其它字符,从而改变域分隔符。 RS:当前的“记录分隔符”。默认状态下,输入的每行都被作为一个记录,因此默认记录分隔符是换行符。 OFS:“输出域分隔符”,即分隔print命令的参数的符号。其默认值为空格。 ORS:“输出记录分隔符”,即每个print命令之间的符号。其默认值为换行符。 OFMT:“输出数字格式”(Format for numeric output),其默认值为"%.6g"。 变量和语法 变量名可以是语言关键字外的,只包含大小写拉丁字母,数字和下划线(“_”)的任意字。而操作符“+ - * /”则分别代表加,减,乘,除。简单的将两个变量(或字符串常量)放在一起,则会将二者串接为一个字符串。若二者间至少有一个是常量,则中间可以不加空格;但若二者均为变量,中间必须包括空格。字符串常量是以双引号(“"”)分隔的。语句无需以分号结尾。另外,注释是以“#”开头的。 用户定义函数 函数是以与C语言类似的方式定义的,以关键字function开头,后面跟函数名称,参数列表和函数体。 # 示例函数 function add_three (number) { return number + 3 } 上面的函数可以如此调用: print add_three(36) # 输出39 函数可以拥有其私有变量。其私有变量可以写在参数列表之后,因为这些值会在调用函数时被忽略。通常可以在参数列表中参数和私有变量之间加入一些空格,用以区别“真正的”参数和私有变量。 函数声明中,函数名和括号间可以有任意空格,但在调用时二者必须紧邻。 样例-{}-程序 Hello World AWK的hello world程序为: BEGIN { print "Hello, world!" } 注意此处无需写出exit语句,因为唯一的模式是BEGIN。 输出长度大于80的行 输出长度大于80字符的行。注意模式的默认行为是输出当前行。 length($0) > 80 输出单词计数 对输入中的单词进行计数,然后输出行数,单词数和字符数(类似wc)。 { w += NF c += length + 1 } END { print NR, w, c } 由于没有提供模式,输入的全部行都可以匹配该模式,因此对每行都会执行预定操作。注意w+=NF的含义等同于w = w + NF。 计算最后一个单词的和 { s += $NF } END { print s + 0 } s是数值$NF的累加,$NF是每条记录中的最后一个域,NF(没有$)是当前行中域的数量。例如一个域数为4的行中$NF相当于$4。事实上,$是一个具有最高优先级的一元运算符。(若一行没有域,则有NF为0,而$NF相当于$0,是整行,在这种情况下,要么是空串,要么只有空白符,因此其数值为0。) 文件结束时,END模式得到了匹配,因此可以输出s。然而,在没有输入行的情况下,s会没有值,从而导致没有输出。因此,对其加0可以使AWK在这种情况下对其赋值,从而得到一个数值。这种方法是将字符串强制转化为数值的惯用法(反之,与空串连接则是将数值强制转换为字符串的方法,例如s "")。如此处理之后,若程序输入为空文件,可以得到“0”作为输出,而不是一个空行。 匹配输入行中的范围 $ yes Wikipedia | awk 'NR % 4 == 1, NR % 4 == 3 { printf "%6d %s\n", NR, $0 }' | sed 7q 1 Wikipedia 2 Wikipedia 3 Wikipedia 5 Wikipedia 6 Wikipedia 7 Wikipedia 9 Wikipedia $
虽然域的符号($X )可能类似于某些语言中的变量(例如PHP和perl),但在AWK中,它们指代的是当前记录的域。另外,$0是指整个记录。事实上,命令print和print $0的效果是相同的。 print命令也可以显示变量、计算、函数调用的结果: print 3+2 print foobar(3) print foobar(variable) print sin(3-2) 其输出可以重定向到File: print "expression" > "file name" 或重定向到管道: print "expression" | "command" 内建变量 AWK的内建变量包括域变量,例如$1, $2, $3,以及$0。这些变量给出了记录中域的内容。 内建变量也包括一些其他变量: NR:已输入记录的条数。 NF:当前记录中域的个数。记录中最后一个域可以以$NF的方式引用。 FILENAME:当前输入文件的文件名。 FS:“域分隔符”,用于将输入记录分割成域。其默认值为“空白字符”,即空格和制表符。FS可以替换为其它字符,从而改变域分隔符。 RS:当前的“记录分隔符”。默认状态下,输入的每行都被作为一个记录,因此默认记录分隔符是换行符。 OFS:“输出域分隔符”,即分隔print命令的参数的符号。其默认值为空格。 ORS:“输出记录分隔符”,即每个print命令之间的符号。其默认值为换行符。 OFMT:“输出数字格式”(Format for numeric output),其默认值为"%.6g"。 变量和语法 变量名可以是语言关键字外的,只包含大小写拉丁字母,数字和下划线(“_”)的任意字。而操作符“+ - * /”则分别代表加,减,乘,除。简单的将两个变量(或字符串常量)放在一起,则会将二者串接为一个字符串。若二者间至少有一个是常量,则中间可以不加空格;但若二者均为变量,中间必须包括空格。字符串常量是以双引号(“"”)分隔的。语句无需以分号结尾。另外,注释是以“#”开头的。 用户定义函数 函数是以与C语言类似的方式定义的,以关键字function开头,后面跟函数名称,参数列表和函数体。 # 示例函数 function add_three (number) { return number + 3 } 上面的函数可以如此调用: print add_three(36) # 输出39 函数可以拥有其私有变量。其私有变量可以写在参数列表之后,因为这些值会在调用函数时被忽略。通常可以在参数列表中参数和私有变量之间加入一些空格,用以区别“真正的”参数和私有变量。 函数声明中,函数名和括号间可以有任意空格,但在调用时二者必须紧邻。 样例-{}-程序 Hello World AWK的hello world程序为: BEGIN { print "Hello, world!" } 注意此处无需写出exit语句,因为唯一的模式是BEGIN。 输出长度大于80的行 输出长度大于80字符的行。注意模式的默认行为是输出当前行。 length($0) > 80 输出单词计数 对输入中的单词进行计数,然后输出行数,单词数和字符数(类似wc)。 { w += NF c += length + 1 } END { print NR, w, c } 由于没有提供模式,输入的全部行都可以匹配该模式,因此对每行都会执行预定操作。注意w+=NF的含义等同于w = w + NF。 计算最后一个单词的和 { s += $NF } END {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印度民族主义的发展带来重大影响。印度精英阶层在战时积极支持英国,希望以此换取民族自治;但英国在战后的行为令他们大失所望。英政府在战争结束后继续执行军管法令,而且还制订新的镇压法案(罗拉特法)。1919年4月13日发生英军屠杀印度群众的阿姆利则惨案。这些事实使已经成为国大党主要人物的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转变对英政府的态度,并于1920年改组国大党。国大党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多次领导反英斗争,其指导方针是甘地提倡的非暴力不合作。然而,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之间的分歧也在加深。穆罕默德·阿里·真納崛起为国大党内的穆斯林领袖,与掌握印度教群众的甘地分庭抗礼。1928年的尼赫鲁报告因为主要反映印度教徒的意愿,曾引起穆斯林的强烈反弹。英国当局在1930年至1932年召集全印王公和政治领袖举行三次伦敦圆桌会议,并于1935年通过新的印度法案(1935年印度政府法案),在使国大党掌握重大权力的同时也加剧两派之间的不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印度民族运动继续发展。1944年甘地与真纳的会晤以失败告终,而印度穆斯林已经广泛支持建立独立的伊斯兰教国家。二战结束后,英国实力急剧衰落,其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已经不可能维持。1946年发生印度皇家海军起义,事件之后英国立刻派遣内阁特使团前来谈判,主要内容在于讨论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之间的矛盾以便移交政权。1947年英国提出蒙巴顿方案。根据该方案,巴基斯坦和印度两个自治領分别于1947年8月14日和8月15日成立,英国在印度的统治宣告结束。 印度共和国 独立后的印度共和国面临着一系列严重问题,尤其是印巴分治所带来的后遗症。独立后第一年印度与巴基斯坦就由于克什米尔争端而爆发军事冲突。尼赫鲁执政时代,印度倾向于社会主义,并仿照苏联制定经济发展的五年计划,但在外交方面独立于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集团之外,而选择成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言人。但是,1962年暴发的中印边境战争否定尼赫鲁的外交目标,并对印度与中国之间的关系产生长远的不利影响。拉尔·巴哈杜尔·夏斯特里执政时期与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进行三星期的战斗。此后是甘地夫人的长期执政时代,印度在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大获全胜,但也付出倒向苏联的政治代价。1974年印度进行第一次核试验。甘地夫人在1977年大选中被政敌莫拉尔吉·德赛击败,但很快又成功夺回政权,直到1984年因其对锡克教的强硬态度遇刺身亡。甘地夫人之子拉吉夫·甘地在母亲死后继任印度总理,他于1991年被斯里兰卡的泰米尔猛虎组织暗杀。1998年至2004年印度人民党执政时期,印度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并于1998年5月连续进行5次核试验成为公开的核大国。21世纪初的印度,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按购买力评价),被广泛认为是潜在超级大国之一。2007年7月19日的总统选举,普拉蒂巴·帕蒂尔获胜,成为印度共和国的首位女总统。 参考文献 引用 书籍 《印度通史》,商务印书馆,书号:11017·224 《大美百科全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卷》 《世界通史》,人民出版社,书号:11001·201,1962年第一版 《世界上古史纲》,人民出版社,书号:11001·362,1979年第一版 《苏联历史百科全书·人物卷》,1961~1973 《印度文明》,ISBN 7-5004-4377-3 《古印度:神秘的土地》,ISBN 7-5080-2597-0 《印度史》(吳俊才著,三民書局) 《梵语文学史》,金克木著,江西教育出版社,ISBN 7-5392-3150-5/I351·092 外部链接 印度历史 - 印度历史的大事年表 摩亨佐·达罗遗址文物相片 古印度文字:无人能解的“天书” Central Oregon Community College:India Timeline Sources of Early Indian History A Tribute to Hinduism A Concise History of India A Timeline of Indian History 参见 印度宗教 种姓制度 印度-希臘王國 印度-斯基泰王國
最早在印度建立据点的欧洲国家是葡萄牙,他们的殖民地位于莫卧儿帝国版图之外。此后荷兰人也积极介入,并打败葡萄牙人。奥朗则布在帝国极盛时期忽视欧洲殖民者的危险,而他的子孙们在被迫面对欧洲人时已经由于帝国衰落而软弱无力。到了18世纪,在印度追求利益的欧洲强国主要是英国和法国。经过一番斗争,英国人取得优势,把法国的存在削弱到只剩下几个小殖民点。 经营英国在印度事务的主要实体是不列颠东印度公司,这个商业贸易企业由于莫卧儿帝国的分裂而得以步步蚕食各独立印度王公的领土,最后成为印度的实际统治者。早期东印度公司尚不能与帝国政府直接对抗,但成功地利用个人友谊从穆罕默德·法鲁赫·西亚尔皇帝手中获得贸易特权。在西亚尔死于宫廷阴谋之后,一连串短命的皇帝先后上台,帝国陷入混乱,偏远的省份纷纷独立。马拉塔人的力量十分强盛,他们从帝国手中夺取拉贾斯坦、古吉拉特等地;但内部斗争也损害他们,使其从统一的王国变为松散的联盟(马拉塔国家联盟)。1739年,波斯国王纳迪尔沙阿入侵印度,焚掠德里,并割走印度河以西的所有印度领土。此后阿富汗的统治者艾哈迈德沙·杜兰尼又多次侵略印度,特别是在1761年的第三次帕尼帕特战役中,印度本土唯一有希望取代莫卧儿人建立强大政权的马拉塔人也遭到他毁灭性的打击。这些事件在客观上为东印度公司建立殖民统治创造便利。由于印度国内的各种力量均遭重创,英国人有可能动用武力来实现目的。1757年,英国军官柯拉夫在普拉西战役中打败得到法国支持的孟加拉王公西拉杰·乌德·道拉,使孟加拉成为东印度公司的傀儡,为征服整个北印铺平道路。在1764年的布克萨尔战役中,英国人粉碎企图摆脱控制的孟加拉王公米尔·卡西姆与莫卧儿皇帝的联军,徒有虚名的莫卧儿帝国政府从此也听命于殖民者。此后历经迈索尔战争和三次马拉塔战争,印度国内比较强大的反抗英国统治的力量基本上都被消灭。1818年马拉塔人势力最后覆灭后,大多数印度王公都承认东印度公司的宗主权。最晚被英国兼并的印度领土有信德(1843年)、锡克人控制的旁遮普(1849年)、贝拉尔(1853年)和奥德(1856年)。 由于殖民者的种种不利政策,1857年爆发著名的印度民族大起义。起义的直接导火索是在印度裔士兵中流传关于分发涂有动物油脂的子弹的传言,这严重地触犯印度人的宗教信仰。起义主要由封建王公领导,并推举末代莫卧儿皇帝巴哈杜尔沙阿二世为名义上的领袖。穆斯林和印度教徒都积极参加,暴动迅速扩及印度领土的三分之二。英国人集中全部力量,利用锡克教徒和廓尔喀雇佣军的人力,严厉地镇压这次起义。1857年印度起义带来重大的政治后果。英国政府认识到其印度政策存在严重弊端,开始进行重大调整。1858年通过的《改善印度管理法》取消东印度公司,由印度事务大臣接管其全部职权;并成立以印度总督为首的印度政府。英国人也正式结束已无存在意义的莫卧儿王朝,将巴哈杜尔沙阿二世流放到缅甸。此后印度进入由英政府直接统治的时代。 1876年,维多利亚女王()被冠以印度女皇(英语:)头衔,以英國繼承印度皇統的方式,正式稱帝,是英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象徵大英帝國成立。英国直接统治下的印度(称英属印度)分为13个省,其中包括缅甸。另外约有700个由印度王公统治的土邦在英国严密监督下存在着,这种土邦占整个印度面积的五分之二(有些省里也有土邦)。以印度为根据地,在亚洲遏制俄国扩张的思想使一些英国官员致力于西北方向扩展英属印度的疆域,结果引发1878年至1880年的第二次阿富汗战争。在社会和经济方面,英国人在创立现代教育体系、修筑铁路、发展印度本地工业等问题上有所建树。自19世纪中期起,英国资本大量输入印度,印度资本主义得以快速发展;在此基础上产生印度资产阶级,其精英阶层将影响印度的未来。以罗姆·摩罕·罗易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掀起印度的启蒙运动,其意义在于通过对印度教进行改革使古老的印度社会向现代文明转变;梵社、雅利安社、罗摩克里希纳传教会等宗教改革社团的积极活动,终于在推动社会进步、唤醒民族意识上产生巨大作用。在进行印度教改革的同时,比较激进的印度知识分子发起政治改革运动,要求英国政府给予印度人民更高的权利。在孟加拉、孟买和马德拉斯三大管区都出现民族主义组织。1885年,印度国大党成立,该党的早期政治主张主要是要求实行代议制。后来鉴于国大党的政治影响,印度的伊斯兰教领袖们认为穆斯林世界在适应现代社会方面落后印度教徒太多,遂于1906年组建全印穆斯林联盟。英国人有意识地利用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矛盾。 在1885年以后,印度几乎每年都有民族主义者的集会,但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官僚显然漠视印度人的诉求。英国人在印度的统治目标仅仅是避免出现饥荒;1906年以前,尽管缓慢地推行着公职人员的印度化,但英国政府从未考虑过让印度自治。1905年时任总督的寇松勋爵草率地将孟加拉划分为两个省,结果引发有政治自觉的印度人的广泛愤怒,反英运动在孟加拉内外迅速发展起来。这次运动由国大党领导,最后因英政府的强力干预而被平息,国大党内部也发生激变(极端派被开除出党)。穆斯林联盟在这次事件中支持英国政府,这说明穆斯林和印度教徒在国家前途问题上已经分道扬镳。1909年英国通过莫莱-明托改革法案,规定穆斯林和印度教徒在立法机构改选中实行分别选举,此后教派政治成为制度,印度民族运动分裂。 印巴分治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印度民族主义的发展带来重大影响。印度精英阶层在战时积极支持英国,希望以此换取民族自治;但英国在战后的行为令他们大失所望。英政府在战争结束后继续执行军管法令,而且还制订新的镇压法案(罗拉特法)。1919年4月13日发生英军屠杀印度群众的阿姆利则惨案。这些事实使已经成为国大党主要人物的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转变对英政府的态度,并于1920年改组国大党。国大党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多次领导反英斗争,其指导方针是甘地提倡的非暴力不合作。然而,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之间的分歧也在加深。穆罕默德·阿里·真納崛起为国大党内的穆斯林领袖,与掌握印度教群众的甘地分庭抗礼。1928年的尼赫鲁报告因为主要反映印度教徒的意愿,曾引起穆斯林的强烈反弹。英国当局在1930年至1932年召集全印王公和政治领袖举行三次伦敦圆桌会议,并于1935年通过新的印度法案(1935年印度政府法案),在使国大党掌握重大权力的同时也加剧两派之间的不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印度民族运动继续发展。1944年甘地与真纳的会晤以失败告终,而印度穆斯林已经广泛支持建立独立的伊斯兰教国家。二战结束后,英国实力急剧衰落,其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已经不可能维持。1946年发生印度皇家海军起义,事件之后英国立刻派遣内阁特使团前来谈判,主要内容在于讨论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之间的矛盾以便移交政权。1947年英国提出蒙巴顿方案。根据该方案,巴基斯坦和印度两个自治領分别于1947年8月14日和8月15日成立,英国在印度的统治宣告结束。 印度共和国 独立后的印度共和国面临着一系列严重问题,尤其是印巴分治所带来的后遗症。独立后第一年印度与巴基斯坦就由于克什米尔争端而爆发军事冲突。尼赫鲁执政时代,印度倾向于社会主义,并仿照苏联制定经济发展的五年计划,但在外交方面独立于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集团之外,而选择成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言人。但是,1962年暴发的中印边境战争否定尼赫鲁的外交目标,并对印度与中国之间的关系产生长远的不利影响。拉尔·巴哈杜尔·夏斯特里执政时期与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进行三星期的战斗。此后是甘地夫人的长期执政时代,印度在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大获全胜,但也付出倒向苏联的政治代价。1974年印度进行第一次核试验。甘地夫人在1977年大选中被政敌莫拉尔吉·德赛击败,但很快又成功夺回政权,直到1984年因其对锡克教的强硬态度遇刺身亡。甘地夫人之子拉吉夫·甘地在母亲死后继任印度总理,他于1991年被斯里兰卡的泰米尔猛虎组织暗杀。1998年至2004年印度人民党执政时期,印度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并于1998年5月连续进行5次核试验成为公开的核大国。21世纪初的印度,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按购买力评价),被广泛认为是潜在超级大国之一。2007年7月19日的总统选举,普拉蒂巴·帕蒂尔获胜,成为印度共和国的首位女总统。 参考文献 引用 书籍 《印度通史》,商务印书馆,书号:11017·224 《大美百科全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卷》 《世界通史》,人民出版社,书号:11001·201,1962年第一版 《世界上古史纲》,人民出版社,书号:11001·362,1979年第一版 《苏联历史百科全书·人物卷》,1961~1973 《印度文明》,ISBN 7-5004-4377-3 《古印度:神秘的土地》,ISBN 7-5080-2597-0 《印度史》(吳俊才著,三民書局) 《梵语文学史》,金克木著,江西教育出版社,ISBN 7-5392-3150-5/I351·092 外部链接 印度历史 - 印度历史的大事年表 摩亨佐·达罗遗址文物相片 古印度文字:无人能解的“天书” Central Oregon Community College:India Timeline Sources of Early Indian History A Tribute to Hinduism A Concise History of India A Timeline of
印第安納波利斯的酒馆老板约翰·菲利普·德鲁斯报告了一个神秘的外来者,据称,在爆炸案发生的前一天,他在自己的酒馆遇到了一个陌生人。这个人背着一个挎包,正在从纽约前往芝加哥的路上。据德鲁斯说,这个外来者对芝加哥的劳工状况很感兴趣,反复指着他的挎包说:“你很快就会听到那里的一些麻烦”。帕森斯曾利用德鲁斯的证词暗示炸弹投掷者是由东海岸的资本家派来的。德鲁斯的陈述中并没有有关这个人的更详细的信息。 埋葬及纪念碑 林格、施皮斯、菲舍尔、恩格尔和帕森斯被葬于芝加哥市郊福雷斯特公園的(后来被合并至森林之家公墓)。施瓦布和尼伯在死后同样被葬于此,七人最终以“烈士”的身份于此团聚。1893年,雕塑家为七人修建了干草市场烈士纪念碑。又一个世纪后,该纪念碑被美国内政部收录至《國家史蹟名錄》。 包括埃玛·戈尔德曼在内,许多20世纪的劳工运动家选择在死后葬在干草市场烈士纪念碑附近。 2016年10月,森林之家公墓挖出了一个时间胶囊,里面有若干与干草市场事件有关的材料。 其他纪念物 1889年5月30日,由出资,雕塑家制作的九英尺(2.7米)纪念铜像,干草市场警察纪念碑,在干草市场广场的中央落成。马蒂亚斯·德根的儿子弗兰克·德根为雕像揭幕。1927年5月4日,干草市场事件发生41周年后,一辆路面電車跃出街道,撞向雕像并造成雕像受损。驾驶员称,他“因看到那个警察举着胳膊而感到恶心”。芝加哥市政府于1928年修复了这座雕像并将其移至联合公园。20世纪50年代,的建设需要拆除大约50%的旧干草广场,因此,在1956年,雕像被再度移到了一个专门为它建造的、接近原本位置的平台上。 1968年5月4日,干草市场事件发生82周年后,警察和示威者在铜像附近抗议越南战争的活动中发生了冲突,随后雕像被人用黑色喷漆涂污破坏。1969年10月6日,在“”抗议活动前不久,该雕像被地下氣象員放置在其两腿之间的一枚炸弹摧毁。爆炸所产生的声波打破了附近的近100扇窗户,并使得雕像的碎片散落到了下面的肯尼迪高速公路上。雕像于1970年5月4日被完全重建并再度揭幕,但5个月后再次被地下气象员炸毁。之后这座雕像又再次被重建,时任芝加哥市长的雇人在再次重建的雕像前站岗以免再发生炸弹袭击,该项事务每年花费达67440美元。雕像本身于1972年被移至芝加哥警察局总部的大厅中,1976年又被移至芝加哥警察学院的封闭庭院中。而其原本的基座仍在干草市场广场附近,并在30年的涂鸦破坏和老化后变得破败不堪,且成为了无政府主义的地标。2007年6月1日,雕像被重新置于新的基座上,马蒂亚斯·德根警官的曾孙女杰拉尔丁·多塞卡在芝加哥警察局总部亲手为其揭幕。 1992年,当年菲尔登、施皮斯和帕森斯演讲位置一旁的人行道上立起了一块铜质标牌,上面写道: 2004年9月14日,戴利市长和芝加哥警察工会主席等当地工会领导人一同为芝加哥艺术家玛丽·布罗格的纪念碑揭幕。该纪念碑高15英尺(4.5米),外形类似当年劳工领导人演讲时使用的马车。这座纪念碑可能会成为拟议中当地“劳工公园”的中心,象征干草市场的集会和言論自由。该项议案还包含一个国际纪念墙、人行道上的标牌、一个文化塔、一片座位区和一批横幅,但相关施工尚未开始。 參見 1919–1920年的第一次紅色恐慌 国际劳动节 1920年的华尔街爆炸事件 美国内乱事件一览表 参考资料 引用 来源 扩展阅读 英文文献 Lieberwitz, Risa, "The Use of Criminal Conspiracy Prosecutions to Restrict Freedom of Speech: The Haymarket Trial," in Marianne Debouzy (ed.), In the Shadow of the Statue of Liberty: Immigrants, Workers, and Citizens in the American Republic, 1880–1920. Urbana, IL: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92; pp. 275–291. 中文文献 外部链接 耶鲁大学贝内克珍本和手稿图书馆的干草市场事件资料合集. 无政府主义历史 社會運動史 美國歷史 (1865年-1918年) 美国政治暴力事件 19世纪芝加哥 抗议示威致死 美國反共主義 美國共產主義
减刑及自杀 在上诉无效后,伊利诺伊州州长于1887年11月10日将菲尔登和施瓦布减刑至终身监禁。在预定执行绞刑的前夕,林格在牢房里用一个偷运进牢房的雷管自杀。据报道称,他把雷管像雪茄一样含在嘴里,随后的爆炸把他的半边脸炸掉了,他在痛苦中又活了六个小时。 处刑 1887年11月11日,林格自杀后的第二天,四名被告——恩格尔、菲舍尔、帕森斯和施皮斯——身穿白袍、头戴头罩被押上绞架。随后他们开始唱起当时国际革命运动的颂歌《馬賽曲》。包括阿尔伯特·帕森斯的妻子在内的被告的家人试图见被告最后一面,不过他们被逮捕并被搜身以确定是否携带有炸弹(但最终并没有发现任何一枚炸弹)。据目击者称,在这四人被绞死前,施皮斯曾大喊:“終會有一天,我們死亡的沈默,會遠比今天你們所要壓制的言論更為宏亮有力!”随后恩格尔和菲舍尔也高喊:“为无政府主义欢呼!”,帕森斯随后请求发言,但被绞刑开始的信号所打断。目击者报告称,四人在活板门被打开并被吊起后并没有立即死亡,而是慢慢地被绳子勒死,这让在场的观众们明显感到震撼。 炸弹投掷者的身份 尽管八名无政府主义者被判共谋罪,但真正的炸弹投掷者并未被送上法庭,“没有任何律师的解释可以使一场缺少主犯的共谋审判看起来完全合法”。包括和在内的史学家认为证据表明施瓦布的姐夫鲁道夫·施瑙贝尔特可能是真正的炸弹投掷者。 相关资料 建立了干草市场事件数字集以存储与干草市场事件和相关法律程序有关的文件集。 赦免及历史定性 美国及国外劳工运动的支持者和同情者普遍认为这是一场不公正的审判,甚至可能造成了严重的冤獄。小说家、著名律师克拉倫斯·丹諾、诗人兼剧作家奥斯卡·王尔德、剧作家萧伯纳和诗人威廉·莫里斯等知名人士强烈谴责这一审判。1893年6月26日,伊利诺伊州州长、进步派人士、德裔移民约翰·彼得·阿尔特吉尔德签署了对菲尔登、尼伯和施瓦布的赦免令,称他们是“歇斯底里、被买通的陪审团和有偏见的法官”的受害者,并指出州政府“从未发现是谁扔的炸弹杀死了警察,而且证据并未显示被告和扔炸弹的人之间有什么联系”。阿尔特吉尔德还指责芝加哥政府没有追究平克顿侦探对罢工工人多次使用致命武力的责任。阿尔特吉尔德有关劳工的行动最终导致他没能连任州长。 审判结束后不久,无政府主义者从批判的角度写了这次案件的审判史,1888年乔治·麦克莱恩从相反的角度写了另一本审判史,1889年警监迈克尔·沙克在麦克莱恩之后又写了一本。在等待判决期间,每名被告都写了自己的自传(这些自传后来于1969年被史学家编篡并出版),的妻子随后写了一份关于他丈夫的传记。事件发生五十年后,亨利·戴维写了一部干草市场事件史,随后于1984年进行了一系列的学术研究并出版了多部书籍,1988年布鲁斯·尼尔森写了关于该事件的社会史,2006年劳工史学家写了有关该事件的通俗史。 克里斯托弗·泰尔在《》中写道,由于缺乏有关爆炸案的可靠证据,“控方把重点放在了被告的著作和演讲上”。他还注意到这次的共谋罪的诉告在法律上前所未有,且审判中法官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党派立场、所有陪审员都承认对被告有偏见。史学家卡尔·史密斯写道“围绕着审判的恐惧和愤怒的感情在一开始就排除了正义的幌子之外的一切”。史密斯注意到学者们一直认为这次审判“臭名昭著”、“未能得到公正审理”。在一份对被告方相对持更批判态度的回顾中,史学家乔恩·蒂福特认为“干草市场的悲剧在于美国的司法系统并没能保护那些最需要保护的天杀的傻瓜们……。最需要国家保护的是那些说话太多、太疯狂的、天杀的傻瓜们”。史学家重审了审判记录后认为诉讼程序在当时是公平的,他的这一观点挑战了历史上的主流观点。 对劳工运动的影响及意义 史学家内森·费恩指出,工会活动在干草市场事件前显示出了活力,并于1886年芝加哥劳工党的成立达到了高潮。 费恩观察到: 事实是,尽管5月4日的炸弹投掷事件后警察进行了镇压,报纸煽动了歇斯底里的情绪,并动员了有产阶级,而芝加哥的工薪阶层只是联合了他们的力量并加强了抵抗。保守派和激进派的中央机构——工会和劳动骑士团各有两个——中的社会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者、者和改革者、本地出生[……]和外国出生的德国人、波西米亚人和斯堪的纳维亚人、都在干草市场事件后的夏天第一次在政治领域走到了一起……。劳动骑士团的成员增长了一倍,在1886年秋季达到4万人。芝加哥工人在劳动节当天的游行人数在全国领先。 在事件一周年之际的1887年5月4日,《纽约论坛报》发表了对参议员利兰·斯坦福的采访,斯坦福在采访中承认了“资本家和劳工之间的冲突正在加剧”这一共识,并阐述了为改善劳工条件所倡导的工人所有的合作社工业体系的愿景。后来出版的一本小册子整理了这次采访的内容及斯坦福在参议院提出的促进合作社的法案。 民众则继续施加压力,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在1888年的美国劳工联合会大会上,联合会决定为缩短工作日再次开展运动。1890年5月1日被确定为工人为实现八小时工作制而进行罢工的日期。 1889年,美国劳工联合会会长龔帕斯写信给正在巴黎进行第一次代表大会的第二国际。他向全世界的社会主义者通报了美国劳工联合会的计划,并提议为实现普遍的八小时工作制进行国际斗争。为龔帕斯的信件,第二国际通过了一项决议,呼吁在某一天进行“大规模的国际性游行示威”,以促进各地八小时工作制运动的进展。鉴于美国劳工联合会的计划,第二国际将1890年5月1日作为是次示威的具体日期。 第二国际通过该决议的一个次要目的是为了纪念干草市场的烈士和其他与1886年5月1日的罢工有关而被杀害的工人。史学家写道:“毫无疑问,与巴黎大会通过的决议有关的每个人都知道1886年美国5月1日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举行的示威和罢工[……]以及与干草市场的悲剧有关的事”。 第一个国际劳动节取得了惊人的成功。1890年5月2日《紐約世界報》的头版专门报道了这一事件。其使用的两个标题分别是“文明世界所有贸易中心的欢呼雀跃工人的游行”和“各地工人共同要求过正常的一天”。伦敦《泰晤士报》列举了二十几个举行示威的欧洲城市,并指出在古巴、秘鲁和智利也有集会活动。1891年,五一劳动节正式成为了一项年度节日。 在墨西哥,公众对五月一日与干草市场烈士的联系一直很强烈。1921年5月1日,时处墨西哥的瓊斯夫人写道“‘节日’之日”标志着“芝加哥的工人因要求八小时工作制而被杀害”。1929年,《纽约时报》将墨西哥城的五一节游行称为“纪念1887年在芝加哥被杀者的年度游行”。 干草市场事件的影响并不仅限于促成了每年五月一日的庆祝活动。活动家和政治理论家埃玛·戈尔德曼在阅读了关于该事件和处决的文章后被无政府主义所吸引,她后来将干草市场事件描述为“激发我的精神诞生成长的事件”。她认为干草市场的烈士们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影响者”。她的朋友亞歷山大·貝克曼也将干草市场的无政府主义者描述为“强大而重要的鼓舞”。此外,包括伏爾泰琳·克蕾和世界产业工人的创始人之一的在内的其他一些人同样因干草市场事件开始转向无政府主义或革命社会主义。戈尔德曼在给史学家的信中称,干草市场事件唤醒了“成百上千人”的社会意识。 对炸弹投掷者身份的猜测 虽然控方承认没有任何一个被告直接参与了爆炸案,但也提出了林格制造了炸弹的论点,两名控方证人(哈里·吉尔默和马尔文·汤普森)试图以此暗示炸弹投掷者得到了施皮斯、菲舍尔和施瓦布的帮助。被告则声称完全不知道炸弹投掷者的身份。 包括罗伯特·赖策尔在内的几位活动家后来曾暗示他们知道炸弹投掷者的真实身份。一些作家和评论家对炸弹投掷者的真实身份进行了推测: 鲁道夫·施瑙贝尔特(1863–1901年)是一位社会活动家,是迈克尔·施瓦布的姐夫。炸弹爆炸时他在现场。于1886年6月14日签发了一份手写的详细通报,以谋杀和煽动暴乱的罪名逮捕了他。施瑙贝尔特与其他几名被告一起被起诉,但在开庭前逃离了芝加哥,后来又逃离了美国。他是警探们认定的主要嫌疑人,州政府的证人吉尔默作证说他看到施瑙贝尔特扔了炸弹,并在法庭上根据一张照片指认了他。施瑙贝尔特后来从伦敦寄来两封信,否认了所有控告,并在信中称:“如果我真的扔了这个炸弹,我肯定会大大方方地承认自己的罪行,但真的不是我扔的,我甚至没有过这种想法”。他是本次事件中最常被认为是真凶,且最广为人知的嫌疑人。弗兰克·哈里斯在1908年根据本事件演绎的书籍《炸弹》中也认为他是凶手,在书中他从施瑙贝尔特的角度写起,以施瑙贝尔特在临终前的忏悔作为开场。然而,哈里斯的这些描写均为虚构,认识施瑙贝尔特的人就这一点激烈地批评了这本书。 乔治·施瓦布是一名德裔鞋匠,于1924年去世。德裔无政府主义者卡尔·诺尔德声称他在与其他活动家的通信中了解到施瓦布是炸弹投掷者,但并没有给出具体的证据。史学家也对他有所怀疑,不过阿夫里希也指出,虽然施瓦布事发时确实在芝加哥,但他刚来没几天;这点与其他人称炸弹投掷者是芝加哥的一个知名人物的说法相矛盾。 乔治·门格(1840年左右出生)是一名德裔无政府主义者、马车夫,他在芝加哥郊外拥有一个小农场,1883年从巴伐利亚移民美国后一直在那里居住。他与帕森斯和施皮斯一样,是匹兹堡大会的代表和国际工人协会的成员。门格的孙女埃达·莫勒曾给阿夫里希写信称,她的妈妈曾告诉她她的祖父是炸弹投掷者。门格在1907年前的某天死于一场沙龙发生的火灾中。阿夫里希根据他和莫勒的通信认为有“很大的可能性”默默无闻的门格是真正的炸弹投掷者。 一些无政府主义运动的成员认为是投掷了炸弹。阿尔伯特·帕森斯相信炸弹投掷者其实是警察或者平克顿侦探事务所派来的,目的是打击劳工运动。但是,这一观点与几名活动家称炸弹投掷者是无政府主义者的说法相矛盾。露西·帕森斯和均不相信炸弹投掷者是警察或平克顿事务所派来的。戴尔·卢姆称“把干草市场的炸弹归咎于平克顿侦探事务所”是“愚蠢的”行为。 人们还普遍怀疑是一名心怀不满的工人投掷了炸弹。阿道夫·菲舍尔曾被问及是否知道是谁投掷了炸弹,他回答道:“我想可能是某个兴奋的工人”。奥斯卡·尼伯则说是“某个怪人”投掷了炸弹。后来的州长阿尔特吉尔德认为炸弹投掷者可能只是个心怀不满的工人,与被告或者无政府主义运动都没什么关系,只是私下里对警察的行为不满。在他的赦免声明中,阿尔特吉尔德称,警察对工人的屡次暴行招致了这次报复,并补充称:“邦菲尔德督察才是真正对警察的死亡负有责任的人”。 克勒马纳·许茨被纽约的无政府主义者、诈骗犯弗兰兹·梅霍夫认定为炸弹投掷者,梅霍夫在一份书面陈述中声称,许茨曾经承认自己投掷了干草市场的炸弹。梅霍夫的律师奥古斯特·瓦格纳在梅霍夫被处决的前一天从纽约给辩护律师威廉·布莱克发了一封电报,声称知道炸弹投掷者的身份,布莱克试图用这封电报推迟行刑的日期,但被州长歐格司比拒绝。人们后来得知,在对梅霍夫的保险欺诈案的审判中,许茨是对梅霍夫不利的主要证人,所以梅霍夫的书面陈述从未被史学家认为是可信的材料。 雷诺·“大个子”·克鲁格在爆炸后的混战中或在第二天的另一场骚乱中被警方击毙,他曾被列为嫌疑人,但同样没有证据支持。 印第安納波利斯的酒馆老板约翰·菲利普·德鲁斯报告了一个神秘的外来者,据称,在爆炸案发生的前一天,他在自己的酒馆遇到了一个陌生人。这个人背着一个挎包,正在从纽约前往芝加哥的路上。据德鲁斯说,这个外来者对芝加哥的劳工状况很感兴趣,反复指着他的挎包说:“你很快就会听到那里的一些麻烦”。帕森斯曾利用德鲁斯的证词暗示炸弹投掷者是由东海岸的资本家派来的。德鲁斯的陈述中并没有有关这个人的更详细的信息。 埋葬及纪念碑 林格、施皮斯、菲舍尔、恩格尔和帕森斯被葬于芝加哥市郊福雷斯特公園的(后来被合并至森林之家公墓)。施瓦布和尼伯在死后同样被葬于此,七人最终以“烈士”的身份于此团聚。1893年,雕塑家为七人修建了干草市场烈士纪念碑。又一个世纪后,该纪念碑被美国内政部收录至《國家史蹟名錄》。 包括埃玛·戈尔德曼在内,许多20世纪的劳工运动家选择在死后葬在干草市场烈士纪念碑附近。 2016年10月,森林之家公墓挖出了一个时间胶囊,里面有若干与干草市场事件有关的材料。 其他纪念物 1889年5月30日,由出资,雕塑家制作的九英尺(2.7米)纪念铜像,干草市场警察纪念碑,在干草市场广场的中央落成。马蒂亚斯·德根的儿子弗兰克·德根为雕像揭幕。1927年5月4日,干草市场事件发生41周年后,一辆路面電車跃出街道,撞向雕像并造成雕像受损。驾驶员称,他“因看到那个警察举着胳膊而感到恶心”。芝加哥市政府于1928年修复了这座雕像并将其移至联合公园。20世纪50年代,的建设需要拆除大约50%的旧干草广场,因此,在1956年,雕像被再度移到了一个专门为它建造的、接近原本位置的平台上。 1968年5月4日,干草市场事件发生82周年后,警察和示威者在铜像附近抗议越南战争的活动中发生了冲突,随后雕像被人用黑色喷漆涂污破坏。1969年10月6日,在“”抗议活动前不久,该雕像被地下氣象員放置在其两腿之间的一枚炸弹摧毁。爆炸所产生的声波打破了附近的近100扇窗户,并使得雕像的碎片散落到了下面的肯尼迪高速公路上。雕像于1970年5月4日被完全重建并再度揭幕,但5个月后再次被地下气象员炸毁。之后这座雕像又再次被重建,时任芝加哥市长的雇人在再次重建的雕像前站岗以免再发生炸弹袭击,该项事务每年花费达67440美元。雕像本身于1972年被移至芝加哥警察局总部的大厅中,1976年又被移至芝加哥警察学院的封闭庭院中。而其原本的基座仍在干草市场广场附近,并在30年的涂鸦破坏和老化后变得破败不堪,且成为了无政府主义的地标。2007年6月1日,雕像被重新置于新的基座上,马蒂亚斯·德根警官的曾孙女杰拉尔丁·多塞卡在芝加哥警察局总部亲手为其揭幕。 1992年,当年菲尔登、施皮斯和帕森斯演讲位置一旁的人行道上立起了一块铜质标牌,上面写道: 2004年9月14日,戴利市长和芝加哥警察工会主席等当地工会领导人一同为芝加哥艺术家玛丽·布罗格的纪念碑揭幕。该纪念碑高15英尺(4.5米),外形类似当年劳工领导人演讲时使用的马车。这座纪念碑可能会成为拟议中当地“劳工公园”的中心,象征干草市场的集会和言論自由。该项议案还包含一个国际纪念墙、人行道上的标牌、一个文化塔、一片座位区和一批横幅,但相关施工尚未开始。 參見 1919–1920年的第一次紅色恐慌 国际劳动节 1920年的华尔街爆炸事件 美国内乱事件一览表 参考资料 引用 来源 扩展阅读 英文文献 Lieberwitz, Risa, "The Use of Criminal Conspiracy Prosecutions to
七年之痒也可以指: 七年之痒
(电影),1955年美国电影,由玛丽莲·梦露主演。 七年之癢 (1987年電影),香港电影,由黃百鳴,胡楓主演。
- 移軸鏡頭是一種能調整影像透視關係或全區域聚焦的鏡頭。移軸鏡頭的作用主要是糾正被攝物的透視變形和實現被攝體的全區域聚焦,使畫面中近處和遠處的被攝體都能結成清晰的影像。 微距鏡頭 - 作微觀拍攝之用,因為放大比率及最近對焦比一般鏡頭為高,所以一般用來拍攝十分細微的物體,如花卉及昆蟲。 增距鏡 - 作為增加原有鏡頭的焦距,但多數只用於遠攝鏡。 饼干镜头 — 外观小巧扁平的镜头 镜头的卡口 不同品牌的单反相机通常使用了不同的卡口,下表列出了常见的一些镜头卡口。 显微镜镜头 显微接目镜 显微接物镜 天文望远镜 天文望远镜接目镜 天文望远镜接物镜 透镜样式 库克式三元透镜 四片三组天塞式透镜 对称高斯透镜 蔡司普拉纳结构 非对称高斯透镜 反望遠式透镜 透镜像差 球面像差 COMA / 彗差 像散 像场弯曲 畸变 色差 透镜设计家 比尔·安金牛克斯 麦克斯·别雷克 路得为格·雅可布·贝特勒 恩斯特·万德斯莱布
- 定焦距的鏡頭 魚眼鏡頭 - 焦距極短並且視角接近或等於180°的鏡頭。 16mm或焦距更短的鏡頭通常即可認為是魚眼鏡頭。 超廣角鏡頭 - 一般焦距为12mm-24mm 廣角鏡頭 - 焦距短於標准鏡頭(50mm),鏡頭成像比實際事物為小,透視感較誇張。 標準鏡頭 - 鏡頭焦距為50mm,與人眼視覺接近。 遠攝鏡頭 - 焦距67mm-206mm,壓縮感強。當中焦距達300mm或以上稱為「超遠攝鏡頭」。 反射鏡頭 - 反射鏡頭是指利用兩次光線反射從而大幅縮減鏡頭長度的特殊鏡頭。特點是色散控制非常好。 移軸鏡頭(Tilt-shift photography) - 移軸鏡頭是一種能調整影像透視關係或全區域聚焦的鏡頭。移軸鏡頭的作用主要是糾正被攝物的透視變形和實現被攝體的全區域聚焦,使畫面中近處和遠處的被攝體都能結成清晰的影像。 微距鏡頭 - 作微觀拍攝之用,因為放大比率及最近對焦比一般鏡頭為高,所以一般用來拍攝十分細微的物體,如花卉及昆蟲。 增距鏡 -
启蒙中国的核物理科学。首次在中国开设核物理课程,培养了中国第一批原子能专业人才。在长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中,培养大批人才,为中国核物理宗师,被称为“中国原子能之父”。桃李满天下,学生中许多为有关领域有所成就的专家学者,如王淦昌、钱三强、钱伟长、王大珩、杨振宁、李政道、朱光亚、邓稼先、赵仁恺、冯端、朱清时等人。中国第一枚原子弹诞生,第一枚氢弹爆炸,第一艘核潜艇下水,第一个高能量正负电子对撞机问世,第一个核电站动土兴建……这些原子能开发领域的成果,有将近一半的技术力量来自赵忠尧和他的学生们。赵忠尧奠定了中国原子核能事业的基础。 參考文獻 Zhong忠 绍兴人 浙江省诸暨中学校友 庚子赔款留学生 加州理工學院校友 理 中华民国物理学家 中央研究院數理科學組院士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1966年文革開始後,趙因為在三星鉛筆廠有股份,被定為「資本家」,又由於有滯留美國的經歷,被戴上「特務嫌疑」的帽子,關進了牛棚受到監視與審查。一直到1973年,高能物理研究所成立,趙忠堯得以恢復工作,擔任副所長並主管實驗物理部的工作。 1998年5月28日在北京逝世。 主要成就 发现反常吸收和特殊辐射,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观测到正电子,实验发现反物质。1930年,赵忠尧发表《硬γ射线在物质中的吸收系数》和《硬γ射线的散射》等论文,发现了γ射线通过量子物质时的“反常吸收”,即正负电子对湮灭现象,实验观测到正电子。该发现是量子电动力学理论发展的里程碑。赵忠尧并没有因该项成就被授予诺贝尔奖。两年后,他的同学安德逊在威尔逊云雾室中观测到宇宙线的反物质——正电子的径迹,获诺贝尔物理奖。安德森注意到有一个粒子,它在磁场中的弯曲方向与电子在磁场中的弯曲方向相反。因此他知道这个粒子带着一种不同的电荷,他还知道这个粒子的质量跟电子质量差不多。他得出的结论是,这个粒子的质量介于电子质量和质子质量之间。这是第一种被发现的反物质。他在回忆中提及:“我依稀记得,当时有一个研究生。我猜他跟其他研究生一样,没有读过所有的理论。因此他(看到实验结果后)没有立即认识到那就是反物质;而反物质此前就已经被英国物理学家保罗·狄拉克预言出来了。”安德森提及的这件事是指1929年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生赵忠尧曾经也发现过相关的实验现象,但貌似他当时的论文重点放在了硬伽马射线的散射上,而不是正反物质的湮没现象。赵忠尧后来也没有再继续跟进或指出正电子的说法,因此诺贝尔物理学奖最终颁给了卡尔·安德森,并第一次与华人科学家擦肩而过。诺贝尔物理奖得主丁肇中教授曾经评论:“要不是赵教授在30年代对正负电子湮灭发现做出的巨大贡献,我们就不可能有正负电子对撞机,也就没有今天的物理研究。” 在中国建立核物理实验基地。1932年回国后,在极为简陋的条件下在清华大学建立了核物理教学实验室,从事γ射线、人工放射性和中子物理的研究工作。期间发表了《硬γ射线与原子核的相互作用》等有重要意义的成果和论文。1950年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主持核物理方面的工作,主持建成了中国第一台质子静电加速器,使中国加速器技术迈出了第一步,还发展了真空技术、高电压技术、离子源技术,对中国高技术工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在他主持下,以静电加速器为基础又建设了中国最早的核物理实验室,开展了中国最早用加速器的核物理实验。并且主持在中国科技大学建立起一个专业实验室,开设了β谱仪、气泡室、γ共振散射、穆斯堡尔效应、核反应等较先进的实验。此后北京开建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加速器、质谱仪和同步辐射应用设施等等并投入运行,都积累着赵忠尧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心血。 启蒙中国的核物理科学。首次在中国开设核物理课程,培养了中国第一批原子能专业人才。在长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中,培养大批人才,为中国核物理宗师,被称为“中国原子能之父”。桃李满天下,学生中许多为有关领域有所成就的专家学者,如王淦昌、钱三强、钱伟长、王大珩、杨振宁、李政道、朱光亚、邓稼先、赵仁恺、冯端、朱清时等人。中国第一枚原子弹诞生,第一枚氢弹爆炸,第一艘核潜艇下水,第一个高能量正负电子对撞机问世,第一个核电站动土兴建……这些原子能开发领域的成果,有将近一半的技术力量来自赵忠尧和他的学生们。赵忠尧奠定了中国原子核能事业的基础。 參考文獻 Zhong忠 绍兴人 浙江省诸暨中学校友 庚子赔款留学生 加州理工學院校友
世界科学院院士(2015年) 参见 冯康 麦克尔·詹姆斯·大卫·鲍威尔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袁亚湘个人主页 袁亚湘的 Google Scholar Citations 页面 数学漫谈 , 袁亚湘在首个国际数学节 2020 年 3 月 14
陈省身数学奖(2011年)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奖(原第三世界科学院奖)(2014年) 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杰出贡献奖(2017) 荣誉 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中国科学院院士(2011年) 美国会士(2011年)1998年 美国数学学会首届会士(2012年) 巴西科学院通讯院士(2014年) 世界科学院院士(2015年) 参见 冯康 麦克尔·詹姆斯·大卫·鲍威尔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袁亚湘个人主页 袁亚湘的 Google Scholar Citations 页面 数学漫谈 ,
100克生的大麦有352卡路里,是必需營養素的豐富來源(含量超過参考每日摄入量 DV的20%),含有的營養素有蛋白质、膳食纖維、维生素B、烟酸(31% DV)及维生素B6(20% DV)及多種礦物質(如表中所列)。其中營養價值最高的有锰(63% DV)及磷(32% DV)。生的大麦中有78%的糖类、1%的脂肪、10%蛋白质,以及10%的水。 處理 帶麥殼的大麥(Hulled barley)會在除去外層不可食用的纖維質麥殼後食用,去殼後的稱為脫皮大麥(dehulled barley)或蘇格蘭大麥(scotch barley)。脫皮大麥算是,因為仍保留其麩皮及,是營養及受歡迎的均衡飲食。大麥米是經過蒸汽處理,去除麩皮的大麥。脫皮大麥或大麥米都可以再加工做為許多不同的大麥食品,包括大麥麵粉、類似燕麥片的大麥片,以及葛子。 大麥粉(Barley meal)是全麥的,比小麥麵粉要輕,但顏色較深,會用在蘇格蘭的餬及裡。大麥粉稀粥(Barley meal gruel)在阿拉伯世界稱為sawiq。大麥在中東有長久的種植歷史,是傳統、、、飲食的一部份,伊朗饮食中的、及中也有大麥。大麥仁湯(Barley soup)是沙特阿拉伯在齋戒月的傳統飲食。是犹太的傳統燉菜,多半在安息日食用,而米兹拉希犹太人及阿什肯納茲猶太人有許多不同的食譜,而在希伯來聖經中也多次提到大麥。東歐及中歐也將大麥用在湯及燉菜中,例如。大麥是非洲的傳統作物,可以改善營養、提昇糧食自給的安全性、促進鄉村發展,並且支持可持續的土地保護。 在蘇格蘭高地及海島上的奥克尼、设德兰、凱瑟尼斯及外赫布里底群岛有種植六棱的。加工成畢爾大麥粉(beremeal)後會用來製作麵包、饼干及傳統的班諾克麵包。 健康上的影響 依照加拿大衛生部及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資料,每天食用至少3克的大麥Β-葡聚糖或是0.75克的膳食纖維可以降低血脂(血脂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之一)。 食用非精製的大麥,就像食用其他有大量纖維的非精製穀物一樣,可以促進血糖控制(降低進食後的血糖反應)。若食用含有大麥的穀物片數週到數月,對於降低膽固醇及血糖控制都有幫助。 大麥和小麦、裸麥一樣含有麸质,因此若患有(例如乳糜泻、及等疾病)的人不適合食用。不過有些小麥過敏的患者對裸麥或大麥不會過敏。 飲料 酒類飲料 大麦是製造啤酒及威士忌的主要原料,德國及傳統上會使用二稜大麦(每節大麥穗軸具有兩個發育完全穀粒),而以往使用六稜大麦(每節大麥穗軸具有六個發育完全穀粒),不過現在都會使用。愛爾蘭及蘇格蘭的威士忌主要是用大麦釀造的綠啤酒蒸餾而成,而其他國家的威士忌會使用其他穀類,例如美國會用玉米、黑麦及小麦。在美國,若是威士忌中的特定穀類超過51%,而且滿足其他條件,就可以在威士忌的標籖上標示該種類的穀類。美國約有25%的大麦是用作麦芽,而大麦是最適合的穀類。 是英國傳統作法,風味較強的啤酒。另一種酒類也有相同的名稱,出現在18世紀,是將大麦在水中煮沸,再將大麦水和白葡萄酒及其他原料(例如琉璃苣、檸檬及糖)混合而成。19世紀時,有另外一種古希臘配方的大麦酒。 非酒類飲料 大麦也可以製作非酒類飲料,例如、麥茶都是用大麦在水中煮沸而得。 在義大利有時也會用大麦代替咖啡,即為(大麦咖啡)。此種飲料是由磨碎、烤過的大麦中製成的,可以製成意式濃縮咖啡(可以用過濾式咖啡壺,濾煮式咖啡機或義式咖啡機製備)。在義大利法西斯時期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義大利曾因為禁運無法進口咖啡,當時許多人就用大麦咖啡來代替。在戰後,大麦咖啡變成一種給兒童的咖啡代替品。現今大麦咖啡再度開始普及,尤其是因為一些健康原因無法飲用咖啡時,會用大麦咖啡來代替咖啡。 是用烘培过的大麦芽冲煮而成的飲料,含有二氧化碳,口感類似啤酒,但不含酒精。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外部链接 美国谷物协会大麦
barley)或蘇格蘭大麥(scotch barley)。脫皮大麥算是,因為仍保留其麩皮及,是營養及受歡迎的均衡飲食。大麥米是經過蒸汽處理,去除麩皮的大麥。脫皮大麥或大麥米都可以再加工做為許多不同的大麥食品,包括大麥麵粉、類似燕麥片的大麥片,以及葛子。 大麥粉(Barley meal)是全麥的,比小麥麵粉要輕,但顏色較深,會用在蘇格蘭的餬及裡。大麥粉稀粥(Barley meal gruel)在阿拉伯世界稱為sawiq。大麥在中東有長久的種植歷史,是傳統、、、飲食的一部份,伊朗饮食中的、及中也有大麥。大麥仁湯(Barley soup)是沙特阿拉伯在齋戒月的傳統飲食。是犹太的傳統燉菜,多半在安息日食用,而米兹拉希犹太人及阿什肯納茲猶太人有許多不同的食譜,而在希伯來聖經中也多次提到大麥。東歐及中歐也將大麥用在湯及燉菜中,例如。大麥是非洲的傳統作物,可以改善營養、提昇糧食自給的安全性、促進鄉村發展,並且支持可持續的土地保護。 在蘇格蘭高地及海島上的奥克尼、设德兰、凱瑟尼斯及外赫布里底群岛有種植六棱的。加工成畢爾大麥粉(beremeal)後會用來製作麵包、饼干及傳統的班諾克麵包。 健康上的影響 依照加拿大衛生部及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資料,每天食用至少3克的大麥Β-葡聚糖或是0.75克的膳食纖維可以降低血脂(血脂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之一)。 食用非精製的大麥,就像食用其他有大量纖維的非精製穀物一樣,可以促進血糖控制(降低進食後的血糖反應)。若食用含有大麥的穀物片數週到數月,對於降低膽固醇及血糖控制都有幫助。 大麥和小麦、裸麥一樣含有麸质,因此若患有(例如乳糜泻、及等疾病)的人不適合食用。不過有些小麥過敏的患者對裸麥或大麥不會過敏。 飲料 酒類飲料 大麦是製造啤酒及威士忌的主要原料,德國及傳統上會使用二稜大麦(每節大麥穗軸具有兩個發育完全穀粒),而以往使用六稜大麦(每節大麥穗軸具有六個發育完全穀粒),不過現在都會使用。愛爾蘭及蘇格蘭的威士忌主要是用大麦釀造的綠啤酒蒸餾而成,而其他國家的威士忌會使用其他穀類,例如美國會用玉米、黑麦及小麦。在美國,若是威士忌中的特定穀類超過51%,而且滿足其他條件,就可以在威士忌的標籖上標示該種類的穀類。美國約有25%的大麦是用作麦芽,而大麦是最適合的穀類。 是英國傳統作法,風味較強的啤酒。另一種酒類也有相同的名稱,出現在18世紀,是將大麦在水中煮沸,再將大麦水和白葡萄酒及其他原料(例如琉璃苣、檸檬及糖)混合而成。19世紀時,有另外一種古希臘配方的大麦酒。 非酒類飲料 大麦也可以製作非酒類飲料,例如、麥茶都是用大麦在水中煮沸而得。 在義大利有時也會用大麦代替咖啡,即為(大麦咖啡)。此種飲料是由磨碎、烤過的大麦中製成的,可以製成意式濃縮咖啡(可以用過濾式咖啡壺,濾煮式咖啡機或義式咖啡機製備)。在義大利法西斯時期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義大利曾因為禁運無法進口咖啡,當時許多人就用大麦咖啡來代替。在戰後,大麦咖啡變成一種給兒童的咖啡代替品。現今大麦咖啡再度開始普及,尤其是因為一些健康原因無法飲用咖啡時,會用大麦咖啡來代替咖啡。 是用烘培过的大麦芽冲煮而成的飲料,含有二氧化碳,口感類似啤酒,但不含酒精。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外部链接 美国谷物协会大麦 大麥Damai 藥用植物圖像數據庫(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郭百年事件 註釋 參考文獻 陳計堯,2005,「邵族」與「鄒族」:日治時期對日月潭地區原住民的知識建構。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報,no. 24:205-41。 陳莉環,2006,口傳文學:邵族歌謠文化意涵之研究。臺灣文獻 57,no. 4:413-67。 陳聖昌,2002,日月潭邵族土地權力變遷下領域空間衝突與矛盾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叔倬,2002,生物人類學在族群分類的角色:以邵族正名為例。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no. 59:90-115。 陳永龍,2003,重讀水沙連:從水域文化之保育理述邵族生存抗爭。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論文。 鄧相揚、許木柱,2000,臺灣原住民史,邵族史篇。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洪淑玲,2005,邵族歌舞文化之研究。國立台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汶溶,1991,邵族音樂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美金,2000,邵語參考語法。台北:遠流。 黃森泉,1998,日月潭邵族之鄉土文化。原住民教育季刊,no. 12:61-79。 簡史郎,1999,青嶂白波 雲水飛動:日月潭邵族的歷史與現況。歷史月刊,no. 143:72-76。 簡史朗故事採集,2006,邵族:日月潭的長髮精怪(The Long Haired Spirit of Sun Moon Lake: Stories from the Thao Tribe)。台北:新自然主義。 賴靈恩,2006,邵族杵音與歌謠複音現象之關係:以lus'an祭儀為例。臺灣音樂研究,no. 2:101-18。 李壬癸、吳榮順,2003,日月潭邵族的非祭儀性歌謠。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no. 60:115-62。 李宜蓁,2000,日月神教重出江湖:邵族災後重建與族群認同的相互辯證。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昭鈺,2004,邵族服裝之形制溯源研究。國立台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秀玉,2002,原住民族意識資源觀光吸引力之研究:以邵族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劉秋月,2003,從行銷傳播觀點檢視邵族正名過程之策略運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石森櫻,2004,市地重劃對於傳統祭祀空間的衝擊:以日月潭邵族聚落為例。淡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 田哲益(達西烏拉彎‧畢馬),2002,台灣的原住民:邵族。台北:台原。 王鈺婷,2002,拜公媽:邵族家庭的通婚與繼嗣的民族學意義。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論文。 魏心怡,2001,邵族儀式音樂體系之研究。國立藝術學院音樂學系音樂碩士論文。 謝佳君,2003,原住民與觀光客之利益交換影響因素之探討:以日月潭國家風景區之邵族為例。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世忠、蘇裕玲,1998,傳統、出演、與外資:日月潭德化社邵族豐年節慶的社會文化複象。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no. 53:145-72。 周美淑,2004,人、家戶與爐主(lotsu):邵族的人觀研究。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顧敏耀,〈藍鼎元傳記資料考述--兼論其〈紀水沙連〉之內容與意涵〉,《成大中文學報》,第42期,2013年9月,頁137-182。 孫大川總策劃,2016,台灣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說7邵族:日月潭的長髮精怪。台北:新自然主義。 外部連結 邵族大事紀 後九二一大地震的邵族 We Are
十四、定居後他們多種茄冬樹,族人就更加倍的繁衍開來。 十五、「清軍」開山時砍倒了很多茄冬樹,族人也開始變少了。 十六、就這樣,茄冬樹就成為邵族人的精神象徵。 文化特點 頭人平時是部落祭典儀式的決策者與社會事務的仲裁者,職位通常由長子世襲制。 最具代表性的音樂是杵歌和杵音(打獵歌與迎賓歌) 。 宗教信仰乃是「Ulalaluan」祖靈籃的祭祀。 。 其他 該族與南投縣仁愛鄉過坑中正村之布農族卓社群人有合作與通婚關係。 參見 邵族祖靈信仰 拉魯 毛王爺 骨宗事件 郭百年事件 註釋 參考文獻 陳計堯,2005,「邵族」與「鄒族」:日治時期對日月潭地區原住民的知識建構。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報,no. 24:205-41。 陳莉環,2006,口傳文學:邵族歌謠文化意涵之研究。臺灣文獻 57,no. 4:413-67。 陳聖昌,2002,日月潭邵族土地權力變遷下領域空間衝突與矛盾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叔倬,2002,生物人類學在族群分類的角色:以邵族正名為例。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no. 59:90-115。 陳永龍,2003,重讀水沙連:從水域文化之保育理述邵族生存抗爭。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論文。 鄧相揚、許木柱,2000,臺灣原住民史,邵族史篇。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洪淑玲,2005,邵族歌舞文化之研究。國立台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汶溶,1991,邵族音樂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美金,2000,邵語參考語法。台北:遠流。 黃森泉,1998,日月潭邵族之鄉土文化。原住民教育季刊,no. 12:61-79。 簡史郎,1999,青嶂白波 雲水飛動:日月潭邵族的歷史與現況。歷史月刊,no. 143:72-76。 簡史朗故事採集,2006,邵族:日月潭的長髮精怪(The Long Haired Spirit of Sun Moon Lake: Stories from the Thao Tribe)。台北:新自然主義。 賴靈恩,2006,邵族杵音與歌謠複音現象之關係:以lus'an祭儀為例。臺灣音樂研究,no. 2:101-18。 李壬癸、吳榮順,2003,日月潭邵族的非祭儀性歌謠。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no. 60:115-62。 李宜蓁,2000,日月神教重出江湖:邵族災後重建與族群認同的相互辯證。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昭鈺,2004,邵族服裝之形制溯源研究。國立台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秀玉,2002,原住民族意識資源觀光吸引力之研究:以邵族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劉秋月,2003,從行銷傳播觀點檢視邵族正名過程之策略運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石森櫻,2004,市地重劃對於傳統祭祀空間的衝擊:以日月潭邵族聚落為例。淡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 田哲益(達西烏拉彎‧畢馬),2002,台灣的原住民:邵族。台北:台原。 王鈺婷,2002,拜公媽:邵族家庭的通婚與繼嗣的民族學意義。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論文。 魏心怡,2001,邵族儀式音樂體系之研究。國立藝術學院音樂學系音樂碩士論文。 謝佳君,2003,原住民與觀光客之利益交換影響因素之探討:以日月潭國家風景區之邵族為例。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世忠、蘇裕玲,1998,傳統、出演、與外資:日月潭德化社邵族豐年節慶的社會文化複象。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no. 53:145-72。
天堂的孩子们 Enfants du paradis (les) (导演:马赛尔·卡尔内) 1954年 巴黎的空气 Air of Paris (导演:马赛尔·卡尔内) 逸闻 她的初恋情人死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她因而终身没有结婚。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她因为战争期间与一个德国军官恋爱而遭到指责,她的回答是:“我的心属于法国的,我的屁股属于世界。”(Mon coeur est français mais mon cul est international !) “戏剧是我的奢侈品,电影是我的零用钱。” “戴高乐主义者?不,(我是)高卢人。”(1944年)(Gaulliste
Pension Mimosas (导演:雅克·费戴尔) 1938年 北方旅馆 Hôtel du Nord (导演:马赛尔·卡尔内) 1939年 旭日东升 Jour se lève (Le) (导演:马赛尔·卡尔内) 1942年 夜间来客 Visiteurs du soir (les)
鱼的骨骼是由软骨(软骨鱼)或硬骨(硬骨鱼)构成的,在头骨的两边有四至七片鳃,其中最前面的一片演化成了下劾骨。鱼的脊椎骨是与头骨连在一起的,在胸部有肋骨与脊椎相连,在背部,尾部和腹部有从脊椎伸出的长的刺。硬骨鱼在肌肉内常有硬化的胫所构成的鱼刺。鱼使用鳍来控制它的方位和运动。大多数鱼的鳍内有骨质的刺来加强。胸鳍和腹鳍是成对的,并通过肩和髋的肌肉相连。背、尾和肛鳍与脊椎相连。有些鱼背和尾之间的鳍内没有刺,但可以硬化成角质以得以加强。鱼运动时主要依靠身体的摆动和尾鳍。 皮肤 鱼有两层皮肤,表层的皮肤内含有能够分泌粘液的腺,内层有许多连接组织,鳞和色素细胞也在这一层里。外层的粘液帮助鱼减轻其游泳时的阻力。软骨鱼没有粘液,但它们皮肤上细小的、牙齿般的突起有类似的作用。 血液循环和呼吸 鱼的血液循环是封闭的,其心脏比较简单,位于鳃附近,由一个心房和一个心室组成。鱼的鳃有许多毛细血管的小叶,通过它巨大的面积它将水中溶解的氧吸收到血液中。鱼鳃的功率非常高(有些鱼可以利用70%的水溶解的氧),这可能说明鱼的红血球的功率很高。 硬骨鱼的鳃外有一块角质的盖,鱼在呼吸时同时张嘴和将鳃盖打开,这样将水吸入口中,鳃盖上的膜防止水从这个方向流入。合嘴时可以通过嘴前部的一个机构将水从鳃缝中挤出去。软骨鱼没有鳃盖,它们必须不停地张着嘴游动,来让水通过它们的鳃流过。 一些硬骨鱼(比如鳗鱼)的鳃缝非常小,它们的鳃在陆地上也可以保持一段时间潮湿,这样它们可以在陆地上呼吸一段时间。一些其它多多少少可以两栖的鱼还有其它的呼吸器官:有些鱼可以通过皮肤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如彈塗魚。有些鱼可以将空气吸入肠内,其流畅良好的肠壁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氧。有些鱼身上有突出器官可以作为呼吸器官使用,一些鱼的鱼鳔与它们的肠相连,它们的鱼泡也可以用来辅助呼吸空气中的氧。肺鱼的肠的突出物已经演化为肺了。 鱼鳔 鱼鳔是魚體內一個充氣的囊狀器官,主要用处不是呼吸,鱼靠鱼鳔来调节它们的比重,鱼藉由鱼鳔可以不用运动就缓慢上升或下降,大部分硬骨魚類皆有魚鰾這個調節浮力的器官。鱼鳔本来是肠的一个扩充,有些鱼如鲤鱼的鱼鳔还和它的肠相连,其它的鱼如鲈鱼的鱼鳔已经和肠完全分开了。假如一条鱼要减轻它的比重的话,它将血液中溶解的气体释放到鱼鳔中去,有些鱼使用鱼鳔中一个血管很多的地方(Oval)来充气,其它鱼通过肠和一个连接肠和鱼鳔的管道(ductus pneumaticus)。通过同样的方式鱼也可以将气体重新溶入血液中来加大它们的比重。鰾也可以做為發聲共鳴的器官。 软骨鱼及一些在水底生活的鱼和专长速游的硬骨鱼没有鱼鳔,它们假如不运动的话就会沉到水底。 神经系统和感官 鱼的神经系统比较简单,脑比较小,没有大脑上皮。鱼的嗅觉非常好,它们的鼻和口腔不是连在一起的。鱼耳由封闭的液泡构成,一些鱼的鱼耳通过可动的骨头与它们的鱼鳔相连。鱼的眼睛里的水晶体是不可调节的,它们只能看清近的东西。它们能够感受紫外线。生活在水底的鱼的触觉非常好,尤其唇和触须的上皮上有感受触觉的细胞。鱼拥有一种特别的可以感受水流的器官:体侧线,它们的身体侧面中部有一条由皮肤中的小坑组成的线,在小坑中有可以感觉到水流变化的细胞和毛。魚可能缺乏痛覺,因為他們缺乏必要的大腦系統和感受器。 繁殖 鱼的生殖器官位于身体侧部肠的上方。大多数鱼是体外交配,雄鱼和雌鱼同时将它们的生殖细胞排泄到水中。鱼卵的数量可以相差很大,鲟鱼每次产子可达上百万,而育子之的刺鱼每次产子不超过一百。大多数情况下养育后代的鱼中公鱼照管后代。有些鱼没有固定的性别,它们的性别随其伴侣而变化,甚至可以在一生中多次更改。也有的鱼进行体内受精,这些鱼大多数直接生小鱼,而不生卵。 生態和栖息环境 按照鱼的栖息环境,鱼类可大致分为淡水鱼、海水鱼和介于两者之间的广盐性鱼类,除此之外还有少数半水生的两栖鱼类(比如弹涂鱼和肺鱼)。有少部分鱼类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会在淡水与海水之间洄游,例如鮭魚在淡水環境下出生,之後移到海水生長,又會回到淡水繁殖。廣鹽性鱼类可以忍受淡水、海水和半咸水之间較大的鹽度變化。 世界上大多数大的水系中都有鱼,但一些含盐量过高的湖中没有鱼。此外一些河流和湖泊的污染过分严重,其中也没有鱼了。有些鱼专门被人培养为供观赏的鱼。 鱼是一种重要的食品。全世界每年的捕鱼量达一億吨。许多鱼因为过分捕捉而受到灭绝的威胁。2003年5月15日在《自然》杂志中的一个论文报道今天全世界各大洋中鱼的总数不到1950年的10%。尤其鲨鱼、鳕鱼和沙丁鱼受到极大威胁。 与人类的关系 经济价值 鱼类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摄取蛋白质的重要膳食来源,是极富经济价值的副食品。历史上绝大多数被人类消耗的鱼类都来自于野生捕捞,但近年来水产养殖在许多国家的鱼类销售中的占比越来越大,其中中国是水产养殖的大户,也是世界上最早成规模进行水产养殖的国家——至少在公元前3500年就有记录。总体来说,世界上膳食蛋白大约有六分之一来自鱼类,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依赖海产的地区占比则更高。重要的经济鱼种包括鲱鱼、鳕鱼、鳀鱼、金枪鱼、比目鱼和鲑鱼等。 负责提供鱼类食品的渔业是第一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涉及食品、饲料、制药等第二产业和相关的服务业。渔业为全球数百万人提供就业和收入,每年世界各地的捕捞量大约可达1.54亿吨。被渔业用于捕捞作业的水域称为渔场,是沿海各国专属经济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许多国际间领海纠纷和公海使用权所争议的重点。 娱乐价值 文化价值 李渔在《闲情偶寄》表示:“鱼之为种也似粟,千斯仓而万斯箱,皆于一腹焉寄之。苟无沙汰之人,则此千斯仓万斯箱者生生不已,又变为恒河沙数。至恒河沙数之一变再变,以至千百变,竟无一物可以喻之,不几充塞江河而为陆地,舟楫之往来能无恙乎? 故渔人之取鱼虾,与樵人之伐草木,皆取所当取,伐所不得不伐者也。我辈食鱼虾之罪,较食他物为轻。兹为约法数章,虽难比乎祥刑,亦稍差于酷吏。” 不属于鱼类的“鱼”名生物 在汉语中,由于历史原因,一些水生动物会被俗称“鱼”,其学名的汉字可能有鱼部偏旁,但它们並不屬於鱼类。这些“鱼”名的动物包括: 并非狭义上的鱼类,但属于四足动物,是由肉鳍鱼演化出的脊椎动物单系群子集: 鲸鱼:偶蹄目鲸下目的哺乳动物 鳄鱼:鳄目的爬行动物 甲鱼:龟鳖目鳖科的爬行动物 娃娃鱼、大山椒鱼: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的两栖动物 被冠以“鱼”名的无脊椎动物: 章鱼、墨鱼、鱿鱼:头足纲蛸亚纲的软体动物 鲍鱼(鳆鱼):腹足纲深海白笠目鲍科的软体动物 文昌鱼:头索纲文昌鱼目的脊索动物,与脊椎动物关系很近但并不属于脊椎动物 在英语里,许多经常被人类做为海鲜食用、有外骨骼的动物被统称为“壳鱼”(shellfish),包括甲壳类(虾、蟹、鳌虾、龙虾、藤壶等)、软体类(贝类和海螺)和棘皮类(海胆)等相互间完全没有关系的无脊椎动物。与之相对,普通意义上的鱼类有时被称作“鳍鱼”(finfish)。 一般而言,除少数依鱼类狭义定义可排除的例外(如圆口纲无鳍的盲鰻),一种脊椎动物必须至少符合三点才能算是鱼: 必须是终生生活在水中的脊椎动物;少部份魚能短時間待在陸地上。 主要靠鳍运动。 呼吸主要依靠鳃。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 外部链接 FishBase 台灣魚類資料庫 香港魚網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 - 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
骨骼 鱼的骨骼是由软骨(软骨鱼)或硬骨(硬骨鱼)构成的,在头骨的两边有四至七片鳃,其中最前面的一片演化成了下劾骨。鱼的脊椎骨是与头骨连在一起的,在胸部有肋骨与脊椎相连,在背部,尾部和腹部有从脊椎伸出的长的刺。硬骨鱼在肌肉内常有硬化的胫所构成的鱼刺。鱼使用鳍来控制它的方位和运动。大多数鱼的鳍内有骨质的刺来加强。胸鳍和腹鳍是成对的,并通过肩和髋的肌肉相连。背、尾和肛鳍与脊椎相连。有些鱼背和尾之间的鳍内没有刺,但可以硬化成角质以得以加强。鱼运动时主要依靠身体的摆动和尾鳍。 皮肤 鱼有两层皮肤,表层的皮肤内含有能够分泌粘液的腺,内层有许多连接组织,鳞和色素细胞也在这一层里。外层的粘液帮助鱼减轻其游泳时的阻力。软骨鱼没有粘液,但它们皮肤上细小的、牙齿般的突起有类似的作用。 血液循环和呼吸 鱼的血液循环是封闭的,其心脏比较简单,位于鳃附近,由一个心房和一个心室组成。鱼的鳃有许多毛细血管的小叶,通过它巨大的面积它将水中溶解的氧吸收到血液中。鱼鳃的功率非常高(有些鱼可以利用70%的水溶解的氧),这可能说明鱼的红血球的功率很高。 硬骨鱼的鳃外有一块角质的盖,鱼在呼吸时同时张嘴和将鳃盖打开,这样将水吸入口中,鳃盖上的膜防止水从这个方向流入。合嘴时可以通过嘴前部的一个机构将水从鳃缝中挤出去。软骨鱼没有鳃盖,它们必须不停地张着嘴游动,来让水通过它们的鳃流过。 一些硬骨鱼(比如鳗鱼)的鳃缝非常小,它们的鳃在陆地上也可以保持一段时间潮湿,这样它们可以在陆地上呼吸一段时间。一些其它多多少少可以两栖的鱼还有其它的呼吸器官:有些鱼可以通过皮肤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如彈塗魚。有些鱼可以将空气吸入肠内,其流畅良好的肠壁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氧。有些鱼身上有突出器官可以作为呼吸器官使用,一些鱼的鱼鳔与它们的肠相连,它们的鱼泡也可以用来辅助呼吸空气中的氧。肺鱼的肠的突出物已经演化为肺了。 鱼鳔 鱼鳔是魚體內一個充氣的囊狀器官,主要用处不是呼吸,鱼靠鱼鳔来调节它们的比重,鱼藉由鱼鳔可以不用运动就缓慢上升或下降,大部分硬骨魚類皆有魚鰾這個調節浮力的器官。鱼鳔本来是肠的一个扩充,有些鱼如鲤鱼的鱼鳔还和它的肠相连,其它的鱼如鲈鱼的鱼鳔已经和肠完全分开了。假如一条鱼要减轻它的比重的话,它将血液中溶解的气体释放到鱼鳔中去,有些鱼使用鱼鳔中一个血管很多的地方(Oval)来充气,其它鱼通过肠和一个连接肠和鱼鳔的管道(ductus pneumaticus)。通过同样的方式鱼也可以将气体重新溶入血液中来加大它们的比重。鰾也可以做為發聲共鳴的器官。 软骨鱼及一些在水底生活的鱼和专长速游的硬骨鱼没有鱼鳔,它们假如不运动的话就会沉到水底。 神经系统和感官 鱼的神经系统比较简单,脑比较小,没有大脑上皮。鱼的嗅觉非常好,它们的鼻和口腔不是连在一起的。鱼耳由封闭的液泡构成,一些鱼的鱼耳通过可动的骨头与它们的鱼鳔相连。鱼的眼睛里的水晶体是不可调节的,它们只能看清近的东西。它们能够感受紫外线。生活在水底的鱼的触觉非常好,尤其唇和触须的上皮上有感受触觉的细胞。鱼拥有一种特别的可以感受水流的器官:体侧线,它们的身体侧面中部有一条由皮肤中的小坑组成的线,在小坑中有可以感觉到水流变化的细胞和毛。魚可能缺乏痛覺,因為他們缺乏必要的大腦系統和感受器。 繁殖 鱼的生殖器官位于身体侧部肠的上方。大多数鱼是体外交配,雄鱼和雌鱼同时将它们的生殖细胞排泄到水中。鱼卵的数量可以相差很大,鲟鱼每次产子可达上百万,而育子之的刺鱼每次产子不超过一百。大多数情况下养育后代的鱼中公鱼照管后代。有些鱼没有固定的性别,它们的性别随其伴侣而变化,甚至可以在一生中多次更改。也有的鱼进行体内受精,这些鱼大多数直接生小鱼,而不生卵。 生態和栖息环境 按照鱼的栖息环境,鱼类可大致分为淡水鱼、海水鱼和介于两者之间的广盐性鱼类,除此之外还有少数半水生的两栖鱼类(比如弹涂鱼和肺鱼)。有少部分鱼类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会在淡水与海水之间洄游,例如鮭魚在淡水環境下出生,之後移到海水生長,又會回到淡水繁殖。廣鹽性鱼类可以忍受淡水、海水和半咸水之间較大的鹽度變化。 世界上大多数大的水系中都有鱼,但一些含盐量过高的湖中没有鱼。此外一些河流和湖泊的污染过分严重,其中也没有鱼了。有些鱼专门被人培养为供观赏的鱼。 鱼是一种重要的食品。全世界每年的捕鱼量达一億吨。许多鱼因为过分捕捉而受到灭绝的威胁。2003年5月15日在《自然》杂志中的一个论文报道今天全世界各大洋中鱼的总数不到1950年的10%。尤其鲨鱼、鳕鱼和沙丁鱼受到极大威胁。 与人类的关系 经济价值 鱼类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摄取蛋白质的重要膳食来源,是极富经济价值的副食品。历史上绝大多数被人类消耗的鱼类都来自于野生捕捞,但近年来水产养殖在许多国家的鱼类销售中的占比越来越大,其中中国是水产养殖的大户,也是世界上最早成规模进行水产养殖的国家——至少在公元前3500年就有记录。总体来说,世界上膳食蛋白大约有六分之一来自鱼类,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依赖海产的地区占比则更高。重要的经济鱼种包括鲱鱼、鳕鱼、鳀鱼、金枪鱼、比目鱼和鲑鱼等。 负责提供鱼类食品的渔业是第一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涉及食品、饲料、制药等第二产业和相关的服务业。渔业为全球数百万人提供就业和收入,每年世界各地的捕捞量大约可达1.54亿吨。被渔业用于捕捞作业的水域称为渔场,是沿海各国专属经济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许多国际间领海纠纷和公海使用权所争议的重点。 娱乐价值 文化价值 李渔在《闲情偶寄》表示:“鱼之为种也似粟,千斯仓而万斯箱,皆于一腹焉寄之。苟无沙汰之人,则此千斯仓万斯箱者生生不已,又变为恒河沙数。至恒河沙数之一变再变,以至千百变,竟无一物可以喻之,不几充塞江河而为陆地,舟楫之往来能无恙乎? 故渔人之取鱼虾,与樵人之伐草木,皆取所当取,伐所不得不伐者也。我辈食鱼虾之罪,较食他物为轻。兹为约法数章,虽难比乎祥刑,亦稍差于酷吏。” 不属于鱼类的“鱼”名生物 在汉语中,由于历史原因,一些水生动物会被俗称“鱼”,其学名的汉字可能有鱼部偏旁,但它们並不屬於鱼类。这些“鱼”名的动物包括: 并非狭义上的鱼类,但属于四足动物,是由肉鳍鱼演化出的脊椎动物单系群子集: 鲸鱼:偶蹄目鲸下目的哺乳动物 鳄鱼:鳄目的爬行动物 甲鱼:龟鳖目鳖科的爬行动物 娃娃鱼、大山椒鱼: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的两栖动物 被冠以“鱼”名的无脊椎动物: 章鱼、墨鱼、鱿鱼:头足纲蛸亚纲的软体动物 鲍鱼(鳆鱼):腹足纲深海白笠目鲍科的软体动物 文昌鱼:头索纲文昌鱼目的脊索动物,与脊椎动物关系很近但并不属于脊椎动物 在英语里,许多经常被人类做为海鲜食用、有外骨骼的动物被统称为“壳鱼”(shellfish),包括甲壳类(虾、蟹、鳌虾、龙虾、藤壶等)、软体类(贝类和海螺)和棘皮类(海胆)等相互间完全没有关系的无脊椎动物。与之相对,普通意义上的鱼类有时被称作“鳍鱼”(finfish)。
Satanic Verses),被伊斯兰国家指为诋毁真主,其作者、印度裔英国作家薩爾曼·魯西迪(Salman Rushdie)被激进团体悬赏300万美元追杀。 2000年,企鹅被英国二战史畅销作家大卫·艾文(David Irving)以“文字诽谤罪”告上法庭,原因是在其出版的由美国学者黛博拉·利普斯塔特所著的《否认大屠杀》(Denying the Holocaust)一书中,称大卫·欧文为“大屠杀否认者中最危险的代言人之一”。持续了6年后,最终以企鹅和利普斯塔特胜诉,企鹅从法律层面战胜了以“诽谤罪”之名对自由言论的攻击。 2002年,企鹅在英国出版了美国导演迈克尔·摩尔(Michael Moore)所著的《愚蠢的白人》(Stupid White Man),立即引起轰动,并捧走第二年英国书奖的“年度图书”大奖。 设计 早期企鹅设计的书,封面均采用轻松的色彩加以分类,小说类为橙色,自传类为深蓝色,悬疑类为绿色,戏剧类为红色,旅游类为鲜红色,杂集类为黄色。他们的书往往比其他出版社的书价高许多,却深受读者欢迎。 2005年,为纪念企鹅图书70周年,出版了《从设计看企鹅》(Penguin by Design),该书罗列了企鹅历年来卓越的封面及文案设计。伦敦V&A博物馆也举办了企鹅书封展,挑选500册最具代表性的图书,均为橙色系的经典小说。 註釋 参考文献 (美)Roger Fawcett-Tang,Caroline Roberts编著,马丽、李亮 译,2005,北京,《现代图书设计》,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ISBN 7-5084-2549-9 小小“企鹅”,七十岁了 企鹅和普及本
创始人是艾倫·莱恩(Allen Lane)。莱恩发现当时市场上缺乏便宜、品质良好、易带的书籍,1935年,企鹅出版集团出版10套名著(包括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和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上市销售,每本6便士,是当时一盒香烟的价钱。因其简洁的版式、纯正的色彩在市场上大获成功,并成为日后企鹅图书的特征。莱恩并不是平装书的发明者,他却第一个看到了平装书的无限潜力,也就是大众的阅读市场。一年后该出版社正式以独立企业的形式在股票市场上登记。企鹅出版集团的出现使当时主要出版硬版的书籍市场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1940年代,企鹅图书达到辉煌。非小说类的鹈鹕鸟丛书(Pelican Books)、针对儿童的海雀图画书系列(Puffin Picture Books)、以及大名鼎鼎的“企鹅古典系列”(Penguin Classics)先后创办。即使在战争中,企鹅出版的特别丛书如《飞行器图鉴》,也是二战期间销量最好的书之一;“军队图书俱乐部”系列则为那些远离亲友的战士们提供了精神慰藉和娱乐。 1969年,企鹅出版了第3000本平装书——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平装本之后,艾倫·莱恩正式宣布退休。1970年莱恩逝世后不久,企鹅出版社被培生出版集团旗下的朗文出版(Pearson Longman)买下。1978年,彼得·梅耶(Peter Mayer)成为企鹅的总裁,直到今日。 1983年,企鹅购下英国著名的费德里克·沃恩出版社(Frederick Wayne);1984年,成立维京品牌(Viking Press);1985年,吞并哈米什·汉密尔顿出版社(Hamish Hamilton)和迈克尔·约瑟夫出版社(Michael Joseph)。1996年,企鹅在著名旅行、音乐指南 “Rough Guide”出版社占有的股份超过一半,到2002年则正式纳为己有;2000年,培生买下以出版游记、参考书、儿童书籍闻名的Dorling Kindersley出版公司,归到企鹅旗下。 企鹅出版丛书主要有:企鹅丛书、塘鹅丛书、游隼丛书、善知鸟丛书、维京丛书等。其中,尤以出版5000余种企鹅丛书著称于世。 出版自由 企鹅图书以保护“出版自由”而著称。 1960年,企鹅图书出版了英国作家D·H·勞倫斯的小说完整版《查泰莱夫人的情人》(Lady Chatterley's
太平洋陸緣海 韓國海域 朝鮮海域 中朝邊界 中華人民共和國-韓國邊界 朝鮮半島南北邊界 中國水體 海洋生態區域
黄海的名称来源于它的大片水域水色呈黄色,由于历史上黄河有七八百多年的时间注入黄海(入海口在中国江苏省滨海,即今天的废黄河口;1855年咸豐黃河大改道,重新注入渤海),使得河水中携带的大量泥沙将黄海近岸的海水染成了黄色。在朝鲜半岛,韓國因其位於朝鮮半島西側也稱為「西海」(),但使用黃海()的情況也較多;朝鮮則在大部分情況下稱呼「朝鮮西海」();但國際上通常沿用中國的稱呼「黃海」(Yellow Sea)。 地理 黄海从中国的胶东半岛成山角到朝鲜的长山串之间海面最窄,习惯上以此连线将黄海分为北黄海和南黄海两部分,北黄海面积7.1万平方公里,南黄海面积31万平方公里。黄海的西北部它通过渤海海峡与渤海相连,东部由济州海峡与朝鲜海峡相通,南以长江口北岸启东角到济州岛西南角连线与东海分界。注入黄海的主要河流有鸭绿江、大同江、汉江、淮河等,主要沿海城市有中国连云港、盐城、日照、青岛、烟台、威海、大连、丹东、朝鲜的新义州,南浦、韩国的仁川等。属黄海的海湾有西朝鲜湾、江华湾、群山湾、海州湾、胶州湾、荣成湾等。黄海内的岛屿主要集中在辽东半岛东侧、胶东半岛东侧和朝鲜半岛西侧边缘。其中比较大的有外长山列岛、长山群岛、薪岛、椵岛、白翎岛、德积群岛、格列飞群岛、古群山群岛、大黑山群岛、罗州群岛、楸子群岛、济州岛等。濒临黄海的主要行政区有中国的辽宁、山东和江苏三省,朝鲜的新义州特别行政区、平安北道、平安南道、黄海南道、开城工业地区,韩国的京畿道、仁川广域市、忠清南道、全羅北道、全羅南道、濟州特別自治道。 地质 黄海北部、东部沉积物为粗、细粒兼有,黄海南部东西两侧为细沙和粗粉沙,中间为粘土质软泥。 另见 中国地理 朝鲜地理 韩国地理 参考资料
宋元 唐代以后,宋元两朝中城市的名称城和建制经历数次变更,但城墙规模却无变化。 明代 早在明王朝建立前,当朱元璋攻克徽州后,一个名叫朱升的隐士便告诉他应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采纳了这些建议。当全国统一后,他便命令各府县普遍筑城。明朝初年,朱元璋认为“天下山川,惟秦中号为险固”,因此将次子朱樉封为秦王,就藩西安府。并诏令西安府长兴侯耿炳文和都指挥朴英修整西安城,洪武七年(1374年)起,开始兴建西安城墙。 城墙最底一层用石灰、土与糯米汁混合夯打而成,上层使用黄土分层夯打。城墙修建时,西、南两面在原唐长安城皇城的基础上增修加长而成,东墙和北墙进行了新建。整个建设历时八年,到洪武十一年(1378年)基本完工。 此后隆庆二年(1568年),陕西巡抚张祉在城墙外壁和顶部筑垒青砖以改变黄土结构。明末崇祯九年(1636年),陕西巡抚孙传庭为防备李自成进攻,修建了四门的“瓮城”。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攻克西安,从长乐门进入西安,后将长乐门焚毁。次年(1644年)在此称帝,国号大顺。 清代 清代基本沿袭明制,对西安城墙进行过十二次补修,其中规模最大的是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的工程,铺设海墁,并增修排水道,统一城墙宽度:将墙根向外延伸,城顶向内收缩城墙剖面呈现梯形,增强了西安城的防御能力。 民国时期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新军从城内攻占西安,安远门是当时清军的弹药库,城楼中炮燃烧使清兵全线溃败,也使安远门毁于战火。民国初年,城墙的四座闸楼及其墙段被拆除。永宁门箭楼毁于1926年二虎守长安时期,刘镇华的镇嵩军的攻击。 1936年陇海铁路通车,修建西安站,修建中正门(后改称解放门),后在1952年扩建火车站广场拆除城墙。直到2004年12月26日,火车站前城墙才完成合拢。 在抗日战争时期,西安城墙也被作为防空洞使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20世纪50年代初,苏联援华专家因为多家大型军工企业建设的需要,主张“拆掉城墙,发展更多的道路,解决当时的交通问题”。而规划专家主张保留西安老城格局,工业区放在东西郊区。而最终老干部主张城墙内挖防空洞可以减少空袭带来的损失,同时“城墙有利于防原子弹、防地面冲击波”,因此西安城墙得以保留。1954年,北京地安门已经被拆除,外城的拆除工作也在进展中。在此风潮下,部分陕西当地领导提出“拆除封建王朝的陈墙旧砖,矗起一个新社会新城市”,西安市民也开始拔除城墙砖。时任陕西省省长赵寿山因随杨虎城参加过“二虎守长安”时期守卫西安的战斗,反对拆掉城墙,他的意见受到周恩来、陈毅的重视,从而赵寿山召开会议强调“西安是我国历代名城,也是我们陕西人的骄傲,古城墙是文物古迹,我们一定保护好城墙,把西安建设成为一座现代化的文明城市。” 1958年1月,毛泽东在第十四次最高国务会议上表示“南京、济南、长沙的城墙拆了很好,北京、开封的旧房子最好全部变成新房子”。两个月后在成都会议上再次指出“拆除城墙,北京应当向天津和上海看齐。”1958年6月17日,西安市根据毛泽东的讲话精神召开了关于城墙存废的座谈会,会议上主张拆除的意见压倒了以时任陕西省文化局副局长武伯纶为代表的“保留派”,后武伯纶与文物界的前辈越级向国务院上书,要求保留西安城墙并得到习仲勋等人的重视。在1961年,西安城墙被列入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后,习仲勋因下令“不许拆西安城墙”等原因被革除职务,下放河南。武伯纶也因此被列为“反动派”、“学术权威”和“叛徒”。 文化大革命期间,因为城墙过于宏大,红卫兵又缺乏大型工程设备,因此城墙没有被推倒。70年代初,因与苏联的战争风险,在城墙上挖筑了41千米长的坑洞,并在城墙内修建了仓库。后西安市城防工程指挥部要求拆掉城墙,效仿北京修建地铁,陕西省委同意了该计划,但因所需资金浩大而搁置。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房地局与交通局仍主张拆掉城墙,以解决住房用地与交通问题,但在1981年,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的习仲勋指示要求对西安城墙认真保护。 1979年,西安城墙管理所成立,开始有计划地对城墙进行修缮,对安定门进行了油漆彩绘,并整修了安远门、永宁门与长乐门。1983年2月,成立了西安市城墙建设委员会。环绕城墙设立了环城公园,而当时西安城墙仅存城楼和箭楼六座,以及十四处豁口。 1992年西安市政府主要领导在访问日本奈良市时提出了在古城墙上举行国际马拉松赛的构想。1993年11月7日自第一届马拉松赛举办后起,西安每年都举行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赛,比赛在城墙上进行。 2006年7月25日,西安城墙永宁门至文昌门段近30米长的内侧城墙发生坍塌。经调查,城墙墙顶的海墁出现沉降裂缝,而城墙墙体夯土土质不密实,连日雨水灌进墙体导致墙体坍塌。城墙管委会表示:“出现墙体塌陷是城墙加固过程中,工程方面对土层进行的有控制的塌陷,城墙的整体是安全的。” 2014年7月,西安城墙建起电梯,引发质疑。后来西安市文物局对西安城墙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作出“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并罚款30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当日,该公司连夜拆除违建电梯,修复城垛,恢复了永宁门原貌。2014年11月罚款到位。
1958年1月,毛泽东在第十四次最高国务会议上表示“南京、济南、长沙的城墙拆了很好,北京、开封的旧房子最好全部变成新房子”。两个月后在成都会议上再次指出“拆除城墙,北京应当向天津和上海看齐。”1958年6月17日,西安市根据毛泽东的讲话精神召开了关于城墙存废的座谈会,会议上主张拆除的意见压倒了以时任陕西省文化局副局长武伯纶为代表的“保留派”,后武伯纶与文物界的前辈越级向国务院上书,要求保留西安城墙并得到习仲勋等人的重视。在1961年,西安城墙被列入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后,习仲勋因下令“不许拆西安城墙”等原因被革除职务,下放河南。武伯纶也因此被列为“反动派”、“学术权威”和“叛徒”。 文化大革命期间,因为城墙过于宏大,红卫兵又缺乏大型工程设备,因此城墙没有被推倒。70年代初,因与苏联的战争风险,在城墙上挖筑了41千米长的坑洞,并在城墙内修建了仓库。后西安市城防工程指挥部要求拆掉城墙,效仿北京修建地铁,陕西省委同意了该计划,但因所需资金浩大而搁置。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房地局与交通局仍主张拆掉城墙,以解决住房用地与交通问题,但在1981年,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的习仲勋指示要求对西安城墙认真保护。 1979年,西安城墙管理所成立,开始有计划地对城墙进行修缮,对安定门进行了油漆彩绘,并整修了安远门、永宁门与长乐门。1983年2月,成立了西安市城墙建设委员会。环绕城墙设立了环城公园,而当时西安城墙仅存城楼和箭楼六座,以及十四处豁口。 1992年西安市政府主要领导在访问日本奈良市时提出了在古城墙上举行国际马拉松赛的构想。1993年11月7日自第一届马拉松赛举办后起,西安每年都举行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赛,比赛在城墙上进行。 2006年7月25日,西安城墙永宁门至文昌门段近30米长的内侧城墙发生坍塌。经调查,城墙墙顶的海墁出现沉降裂缝,而城墙墙体夯土土质不密实,连日雨水灌进墙体导致墙体坍塌。城墙管委会表示:“出现墙体塌陷是城墙加固过程中,工程方面对土层进行的有控制的塌陷,城墙的整体是安全的。” 2014年7月,西安城墙建起电梯,引发质疑。后来西安市文物局对西安城墙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作出“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并罚款30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当日,该公司连夜拆除违建电梯,修复城垛,恢复了永宁门原貌。2014年11月罚款到位。 城墙结构 周长 对西安城墙的长度说法不一,目前测量结果是周长13.74公里。东墙长2683米,西墙长2626米,南墙长4194米,北墙长4134米。:4城内面积约12平方公里,为唐长安城的七分之一。 在雍正年间的《陕西通志》中记载西安城墙周长四十里,但对此有不同理解。1963年3月,陕西省与西安市文管会合编的《西安城墙》中提到光绪19年测得西安城墙周长4390丈,折合为14088米。《续陕西省通志稿》中测得城墙周长为4302丈,折合13766米。 体系 城垣高12米,底宽15-18米,顶宽12-14米。墙体最底层用石灰、土和糯米混合(三合土)夯打而成,其上用黄土分层夯筑,每层厚8-12厘米,外壁包砌多层城砖。墙顶使用三层青砖铺设海墁,每隔40-60米,就有一组砖砌的排水口。城墙外沿雉堞有垛口5894个,供射击和瞭望,内沿女墙无垛口,防止跌落。墙的外壁筑98座敌台,延伸出墙12米,宽20米,高与城齐,各自相距120米,恰在弓箭和火铳的射程范围内。敌台上筑敌楼,可驻士兵和储存物资。城四隅各有一座角楼,除西南隅沿袭了元代建筑为圆形外,其余三座均为方形。城墙的内侧有十条登城马道,其中四座城门处各有一条。城墙的外侧有护城河,宽20米,深10米,终年积水,和城墙共同构成完整的防御体系。 西安城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分别名长乐门、安定门、永宁门和安远门,门外均筑瓮城。每座门分为三重三楼,由外向内,分别是闸楼、箭楼和正楼。除南门箭楼外,其余各楼下都设拱形门洞,门洞高、宽各6米,深19.5米。正楼为重楼,面阔七间,进深二间,高36米,三层檐歇山顶,周围有回廊。箭楼面阔十一间,进深二间,高33.4米,单檐歇山顶。箭楼的正面设四层箭窗,每层12孔,左右两面各三层,每层3孔,利于射击。 西安城墙的防御能力直到近代仍有体现,如在二虎守长安之时,城墙就发挥很大的防守作用。 城门 目前西安城墙共18座门,其筑门历史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明代始建,沿袭至今的4座城门:永宁门、安远门、长乐门、安定门。 民国初年,为适应交通需要,新辟诸城门:中山门、玉祥门、解放门(原名中正门)。 抗日战争时期,临时开辟的诸防空便门,后经改建成为正式城门:勿幕门(原四府街防空便门)、建国门(原小差市防空便门)、朝阳门(原崇礼路防空便门)、尚武门(原西北三路防空便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成立后,新辟、修葺的诸城门:和平门、文昌门、朱雀门、尚德门、尚勤门、尚俭门、含光门。2004年12月26日,随着解放门建成,西安城墙实现了全面贯通,18座城门的格局至此确定。 18座城门分布,南7门、北6门、西2门、'东3门<small>(明代始建:明;民国始建:民;共和国始建:共)''</small>: 南城墙7门(东→西):建国门(民)、和平门(共)、文昌门(共)、永宁门(明)、朱雀门(共)、勿幕门(民)、含光门(共)。
不列顛人历史上局处岛国,偏于保守,历史上虽然不列顛的社会状况不断改变,但政体变化不大,至今没有一部成文的宪法;王室虽然也在不断地改朝换代,但和中国不同,不列顛群島歷史上很少發生改變統治家族的叛亂,每次變更多是王室缺乏男性後裔,而需由女性後裔繼位,既而使王室姓氏相應更改。因此,现在的國王查爾斯三世的血统可以追溯到最早的撒克逊诸王的身上,不列顛群島历史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史前 舊石器時代和中石器時代 舊石器時代和中石器時代,其特點狩獵採集的經濟和石器技術。 舊石器時代 在不列顛群島舊石器時代時,該地區首次出現了已知的早期智人居住地,比如已經滅絕的海德堡人。 中石器時代(公元前10000年至4500年) 到了中石器時代,智人是唯一生存在不列顛群島的人。不列顛群島與歐洲大陸之間通過一塊名叫多格蘭(Doggerland)的土地連結。 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公元前4500年至600年) 在不列顛群島,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見證了英國和愛爾蘭社會和景觀的轉變。它見證了農業的發展,在這段時間內,各群體放棄了狩獵採集的模式,開始從事農業生產。 鐵器時代(公元前1200年至公元600年) 顧名思義,英國鐵器時代特徵是大規模使用鐵,鐵可以用來生產各種不同工具,裝飾品和武器。 在公元前一千年或是更早時,文化傳播和歐洲大陸的移民,使群島上出現凱爾特語言,之後形成了海島凱爾特語支。以前群島上講什麼語言不得而知,但推測是前印歐語。 古典時代 公元前55年和54年,凱撒領導羅馬帝國軍隊對不列顛群島發動了兩次戰爭,但羅馬人仍未能完全佔領不列顛。公元43年,羅馬佔領了不列顛南部。尼祿時期,羅馬不列顛行省的範圍向北延伸至林德姆(,現名:林肯)。保利努斯(Gaius Suetonius Paulinus)之後成爲不列顛行省的總督,在他統治不列顛行省時,大部份時間都在威爾斯征戰,公元60年時,他在安格爾西島圍剿了最後的抵抗力量,屠殺了當地的德魯伊,燒毀了他們的聖林,在戰役結束後,東安格利亞的布迪肯出現了一場叛亂。 布迪肯叛亂被鎮壓後,羅馬行省開始進一步擴張,征服了威爾士南部等地。公元77年至83年間,新任總督阿古利可拉領導了一系列戰役,擴大了羅馬省的版圖,並佔領了威爾士北部、不列顛北部和喀里多尼亞(現名蘇格蘭)的大部分地區。儘管凱爾特人有着堅定的決心和頑強的意志來戰鬥,但由於面對的是一支優秀的職業化軍隊,所以有10萬到25萬的人在羅馬征服期間喪生。 中世紀 中世紀早期 5世紀開始,撒克遜人就對不列顛進行了一系列入侵,在入侵後形成了許多盎格魯-撒克遜王國,通過與不列顛各邦戰爭,逐漸這些盎格魯-撒克遜王國的範圍就包括了今天英格蘭的領土。公元600年左右,形成了七個主要王國,史稱七國時代。在這一時期,各國都逐漸皈依基督教。9世紀,來自斯堪的納維亞的維京人征服了英格蘭的大部份地區,只剩下威塞克斯王國還留存下來,而且這個王國在10世紀時統一了英格蘭。但是丹麥在克努特大帝的統治下,重新征服了英格蘭。之後,在宣信者愛德華的統治下,結束了自從1016年克努特徵服英格蘭後實行的丹麥法統治,威塞克斯王朝復辟。 中世紀晚期 1066年,諾曼底公爵威廉一世說他是王位的合法繼承人,入侵了英格蘭,並在黑斯廷斯戰役中擊敗國王哈羅德二世。宣稱自己是國王,他加強了自己的政權,任命忠誠的諾曼底精英成員擔任許多權力職位,在全國各地建立城堡系統,並下令對他的新王國進行人口普查,即《末日審判書》,人們普遍認爲他是英國封建制度的建立者。中世紀晚期,英國和法國之間發生了許多戰爭,在百年戰爭中達到了頂峰,法國取得了勝利。英國在中世紀後期的王朝還有金雀花王朝、蘭開斯特王朝和約克王朝。
在公元前一千年或是更早時,文化傳播和歐洲大陸的移民,使群島上出現凱爾特語言,之後形成了海島凱爾特語支。以前群島上講什麼語言不得而知,但推測是前印歐語。 古典時代 公元前55年和54年,凱撒領導羅馬帝國軍隊對不列顛群島發動了兩次戰爭,但羅馬人仍未能完全佔領不列顛。公元43年,羅馬佔領了不列顛南部。尼祿時期,羅馬不列顛行省的範圍向北延伸至林德姆(,現名:林肯)。保利努斯(Gaius Suetonius Paulinus)之後成爲不列顛行省的總督,在他統治不列顛行省時,大部份時間都在威爾斯征戰,公元60年時,他在安格爾西島圍剿了最後的抵抗力量,屠殺了當地的德魯伊,燒毀了他們的聖林,在戰役結束後,東安格利亞的布迪肯出現了一場叛亂。 布迪肯叛亂被鎮壓後,羅馬行省開始進一步擴張,征服了威爾士南部等地。公元77年至83年間,新任總督阿古利可拉領導了一系列戰役,擴大了羅馬省的版圖,並佔領了威爾士北部、不列顛北部和喀里多尼亞(現名蘇格蘭)的大部分地區。儘管凱爾特人有着堅定的決心和頑強的意志來戰鬥,但由於面對的是一支優秀的職業化軍隊,所以有10萬到25萬的人在羅馬征服期間喪生。 中世紀 中世紀早期 5世紀開始,撒克遜人就對不列顛進行了一系列入侵,在入侵後形成了許多盎格魯-撒克遜王國,通過與不列顛各邦戰爭,逐漸這些盎格魯-撒克遜王國的範圍就包括了今天英格蘭的領土。公元600年左右,形成了七個主要王國,史稱七國時代。在這一時期,各國都逐漸皈依基督教。9世紀,來自斯堪的納維亞的維京人征服了英格蘭的大部份地區,只剩下威塞克斯王國還留存下來,而且這個王國在10世紀時統一了英格蘭。但是丹麥在克努特大帝的統治下,重新征服了英格蘭。之後,在宣信者愛德華的統治下,結束了自從1016年克努特徵服英格蘭後實行的丹麥法統治,威塞克斯王朝復辟。 中世紀晚期 1066年,諾曼底公爵威廉一世說他是王位的合法繼承人,入侵了英格蘭,並在黑斯廷斯戰役中擊敗國王哈羅德二世。宣稱自己是國王,他加強了自己的政權,任命忠誠的諾曼底精英成員擔任許多權力職位,在全國各地建立城堡系統,並下令對他的新王國進行人口普查,即《末日審判書》,人們普遍認爲他是英國封建制度的建立者。中世紀晚期,英國和法國之間發生了許多戰爭,在百年戰爭中達到了頂峰,法國取得了勝利。英國在中世紀後期的王朝還有金雀花王朝、蘭開斯特王朝和約克王朝。 近代 近代早期的主要歷史事件包括英格蘭文藝復興、英格蘭宗教改革和蘇格蘭宗教改革、英國內戰、查理二世復辟、光榮革命、聯合條約、蘇格蘭啟蒙運動和第一大英帝國的形成。 19世紀 1801年至1837年 大不列顛與愛爾蘭的聯合 愛爾蘭總督代表來自英格蘭的君主來領導政府。政府同時有爱尔兰布政司協助工作。這兩者都由倫敦政府控制。甚至在1782年憲法之前,愛爾蘭議會也會受到嚴格束縛,在愛爾蘭的裁決都可以通過向位於倫敦的英國上議院上訴而被撤銷。 愛爾蘭政治家和律師亨利·格拉坦一直支持愛爾蘭應獲得最大程度的獨立,因為他的努力,愛爾蘭在18世紀80年代獲得了一定獨立地位,比如一些富有的天主教徒在其間甚至獲得了選舉權。但愛爾蘭下議院的議員仍不能有天主教徒。這種已經相對比較獨立的時期在之後結束,因爲在1798年時愛爾蘭在英國與革命法國戰爭時出現了叛亂,英國政府擔心獨立的愛爾蘭會與法國聯盟,從而決定將兩個國家統一起來。兩國議會在1801年1月1日立法統一。 20世紀至今 各時期 史前不列顛(凯尔特英国,史前-43年) 羅馬時期不列顛(44年-410年) 中古時期不列顛 盎格魯-撒克遜英格蘭與七国时代(約440年-850年) 丹麥區時期(850年-1066年) 諾曼征服(1066年) 百年战争(1337年-1453年) 玫瑰战争(1455年-1485年)
下畫線者為《明史》後續版本所刪去。 評價 負責纂修明史的官員遵照康熙帝為尊者諱的旨意,盡量少記載明朝皇帝的陰暗面。為了掩蓋明代皇帝的一些暴虐或昏庸行為,相關官員便把皇帝所犯的錯誤及責任推到大臣及太監身上,並列名於《明史·奸臣傳》,當中的「代罪羊」有胡惟庸、陳瑛、嚴嵩、周延儒、溫體仁、馬士英等。 《明史》部分內容有“偏頗”之處,例如抗倭名將張經之冤死,《明史》歸罪於内阁首辅严嵩,稱“(严)嵩皆有力焉。”,“时人多为其称冤”。但據時人王世贞指出,张经之死与事實上與徐阶的挑撥有很大关系。 《明史》成於眾人之手,編修時間過長,被魏源批評其列傳繁冗,認為「可刪去十分之三」,而且指出「食貨、兵政諸志隨文鈔錄,全不貫串」,並否定此書出自萬斯同之手。 清人趙翼(1727—1814)认为《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的后几部史书中体例严谨的一部,在《論諸朝正史之優劣》曾說:“近代諸史,自歐陽公《五代史》外,《遼史》簡略,《宋史》繁蕪,《元史》草率,惟《金史》行文雅潔,敘事簡括,稍為可觀,然未有如《明史》之完善者。”又稱明史特點有三:“修于康熙时,去前朝未远,见闻尚接,故事迹原委多得其真”“经数十年参考订正,或增或删,或离或合,故事益详而文益简”“是非久而后定,执笔者无所徇隐于其间,益可征信”。 中国军事科学院军史研究室主任刘庭华指出修撰时间与史著质量成正比,时间越长,质量往往越高。反之,仓促草率成书,舛误陋劣必多,並稱时间是史著质量的重要保证之一,亦指出《明史》体例严谨,首尾连贯,材料翔实,文笔简洁,舛误很少,是自清代以来史家公认的一部质量上乘的史著;同時亦拿《明史》跟《元史》和《晋书》作對比,指出《元史》在政治壓力下草成,因此舛误甚多,内容前后重复、互相矛盾的地方随处可见;而《晋书》同樣错误百出,內容中鬼神妖异因果报应之说甚多,亦指出書中多有史事失实、疏漏,前后矛盾之处。 《劍橋中國史》評價道:「在二十四史中,《明史》被列為編纂得最仔細因而也是最可靠的史書之一。正史編纂者可以得到的許多資料如今已不復存在。另一方面也很明顯,正史對明朝歷史所作的解釋,是根據清朝政府官方的新儒學正統觀念。在這方面某種偏見是可以預料的。凡是涉及晚明時期明帝國與滿洲和蒙古的關係的題目,其論述必然是偏頗的。不過,作為一種資料,這部官修史書最嚴重的不利在於,在很大程度上代替它的明代原始資料儘管有所遺失,許多仍然存在。就此而論,值得在這裡指出,清代文字獄中禁止的大多數作品一直被保存下來,而大多數遺失的作品不在被禁之列。這可能是直到今天在許多國家看到的現象的又一種說明。一本被列入禁書名單的書,被認為有特殊價值,從而被小心地保存下來。禁令實際上是最有效的廣告形式。」 錯誤 有學者指出《明史》有《哈烈》、《黑娄》二传,事實上都是指阿富汗西部重镇赫拉特(Herat),這個失誤是受了哈烈、黑娄在《明实录》中并存的影響,又將统治者沙哈鲁当作地名。 《明史》卷二六五《施邦曜传》记海盗刘香的下場為“就擒”,卷260《熊文灿传》又记其“势蹙,自焚溺死”。曹甫之被殺,《洪鐘傳》記其為廖麻子所殺,《林俊傳》則記其為指揮李蔭所擒殺。《食货志》说正德时有皇庄三百余处,今查《明经世文编》夏言的奏疏,很明顯是三十余处之误。《明史·谢肇淛传》中讲谢肇淛是万历三十年的进士,事实是万历二十年,万历三十年並没有科举考试。《卓敬傳》記姚廣孝與卓敬有隙,廣孝進言勸成祖殺之,無其事。 《明史》稱鄭成功將魯王朱以海沉入海中殺死,事實上鄭成功去世乃先於魯王朱以海。魯王朱以海死後,其世子朱弘桓渡臺灣,得到鄭經的庇護,直至明鄭覆亡。 近代學者論《明史》之編修過程,往往對王鴻緒持有剽竊之成見,侯仁之則認為“兩百年來王氏所蒙誣妄,從此可以釋然矣。”。曾參與《明史》編修的汪由敦(1692-1758)則說:“王本列傳,聚數十輩之精華,費數十年之心力,後來何能追躅萬一,若存詆誹之見,非愚則妄。”,杨椿认为「王鸿绪史稿」乃攘窃徐元文之作,史实舛漏百出,“盖是非毁誉尚不足凭,不特纪志表传自为异同已也。” 其他參考史料 至於《明史》所不及見者,可參考《明實錄》、夏燮《明通鑑》、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談遷《國榷》、陳子龍《明經世文編》、張岱《石匱書》及《石匱書後集》、計六奇《明季北略》、《明季南略》、溫睿臨《南疆逸史》、徐鼒《小腆紀年》、《小腆紀年附考》、《小腆紀傳》、查繼佐《罪惟錄》、劉湘客《行在陽秋》、蔣臣《桐變日錄》、瞿昌文《粵行紀事》、全祖望《鮚埼亭集》、劉若愚《酌中志》等。又如焦竑的《國朝獻徵錄》,受到万斯同的高度评价:“搜采最广,自大臣以至郡邑吏,莫不有传。……可备国史之采择者,惟此而已。”乾隆年間,以于敏中、錢汝為等主編《明史考證》,多據《國朝獻徵錄》參校《明史》,但未刊行。光緒年間,王颂蔚得見《明史考證》殘本,再整理成《明史考证攟逸》四十二卷。 參見 明朝歷史 明史人物列表 莊廷鑨明史案 谈迁、國榷 毛奇龄 中国明史学会 参考文献 引用 来源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九 方苞:《望溪文集》卷一二《万季野墓表》
付梓 清廷雖下令開館編修《明史》,但是明史館一向結構鬆散,一般官員多為七品官,雖地位清高,但俸祿不多,因此常有開脫出缺的情況發生,編修人員也不一定每天到史館報到,亦常因其它“外務”而中斷,清廷對此並不嚴加管控,只視為新朝籠絡中原士人之舉。顺治九年(1652年)傅维鳞曾描述當時“事既简静,偃息多闲”“悲岁月之流迈”“止类编实录”“所纂不过二十余年,止类编实录,不旁采,工无庸多”。 康熙帝親政後,政局尚未穩定,他曾說:“朕聽政以來,以三藩及河務、漕運為三大事,夙夜廑念,曾書而懸之宮中柱上。”三藩之亂平定後,目標又轉至河務與漕運,對於《明史》的修撰仍非首要迫切。《明史》初稿大部份成於萬斯同之手,所有史官撰写的初稿都送他复审,均无一差错。萬斯同為《明史》可謂耗盡了畢生的精力,晚年雙眼已盲,在钱名世协助下,殫精竭虑地修改史稿,有时因考证一事,往往“集书盈尺者四五或八九不止。”诚所謂“修故国之史以报故国,愿成一代之史以报先朝”。钱大昕说:“乾隆初,大学士张公廷玉等奉诏刊定《明史》,以王公鸿绪《史稿》为本而增损之,王氏稿大半出先生(万斯同)手。” 清朝經學家楊椿有言:“《明史》成於國初遺老之手,而萬季野功尤多。紀、傳長於表志,而萬曆以後各傳,又長於中葉以前。袁崇煥、左良玉、李自成傳,原稿皆二巨冊。刪述融汰,結構宏肅,遠在宋、元諸史上。” 版本 “殿本”和“庫本”是明史差異最大的兩個版本。庫本除更改元代譯名外,〈本紀〉的論贊亦多有修改。 四庫本是殿本刊行後經過修改的本子。《明史》在乾隆四年刊成後,至乾隆四十年,清高宗因其中有關元時人名、地名對音訛舛,譯字鄙俚,諭令改訂,並就原版扣算字數刊正。四十二年,又因《本紀》中發現其他疏略,不足以資論定。諭令補纂,成《本紀》二十四卷。當時重刊後迄未頒行,外間流傳絕少,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故宮博物院始有影印本。當時《志》、《表》、《列傳》改定之本,邵懿辰在方略館見到時,即已不全。 體例 清修武英殿本 武英殿本《明史》于乾隆四年刊行,為現通行的《明史》版本。《明史》共三百三十二卷,卷一至卷二四为本纪,卷二五至卷九九为志,卷一〇〇至卷一一二为表,卷一一三至卷三三二为列传,规模仅次于《宋史》。 本紀 〈本纪〉所占不足全书十分之一,字数所占不及全书二十五分之一,列惠帝,但不列兴宗(惠帝之父朱标)、睿宗(世宗之父朱祐杬),钱大昕称:“其例有创前史所未有者。如《英宗实录》附景泰七年事,称郕戾王,而削其庙号,此当时史臣曲笔。今分英宗为前后两纪,而列景帝纪于中,斟酌最为尽善。” 志 汤斌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充任《明史》总裁,編有《天文志》、《五行志》和《曆志》。《明史·食货志》共六卷,由潘耒據王原《明食货志》撰成,“将明代《实录》通纂一过,凡片言只字,有关食货者,悉行节出,琐细庞杂,不厌其详”,後來潘耒因事被黜,再由王鸿绪加以删削。《艺文志》四卷由黄虞稷撰写,依经、史、子、集排述。《地理志》有七卷,是篇幅最大者,詳述两京十三省的沿革。《河渠志》共六卷,黄河占两卷,介绍全国水文治理和水利利用状况。《兵志》介绍明代军事制度,共四卷。第三卷「边防、海防、民壮、土兵」,介绍明朝九邊。《刑法志》共三卷,出自姜宸英之手,介绍明代法律。第三卷介绍廷杖和锦衣卫诏狱。 表 表由万斯同主編,除《诸王》、《功臣》、《外戚》、《宰辅》外,又增设《七卿表》,仿自《汉书·公卿表》,七卿即六部尚書及都察院都御史。 从结构上明史采纳了从《史记》开始流传下来的纪传体结构,一共分本纪24卷、志75卷、列传220卷和表13卷。其卷数在二十四史中仅次于《宋史》,但論其修纂时间之久,用力之勤卻遠遠超过了以前的史書。 列传 〈列传〉共二百二十卷,占全书三分之二,可略分为「类传」和「专传」两大类。有重複事蹟者,则举一人立传,他人在后各附一小传,如《孙承宗传》中记柳河之役,只注「语在马世龙传中」;《刘岜传》弹劾刘瑾,后附十余人小传。类传包括《后妃》、《诸王》、《公主》、《循吏》、《儒林》、《文苑》、《忠义》、《孝义》、《隐逸》、《方伎》、《外戚》、《列女》、《宦官》、《阉党》、《佞幸》、《奸臣》、《流贼》、《土司》、《外国》、《西域》等,〈列女傳〉共三卷,記載二百八十七位忠孝、節烈婦女,大量取自王鴻緒編纂的《橫雲山人明史列傳稿》。由於《明史》一再強調綱常名教,因此在〈忠義傳〉、〈孝義傳〉、〈列女傳〉等目羅列近二千人。列傳中专列〈阉党傳〉、〈流贼傳〉和〈土司傳〉三目為明朝一代專有議題,《阉党传》列四十六人,属於刘瑾党者有七人,其餘皆魏忠贤党。〈流贼傳〉稱李自成、张献忠等為流賊,为统治者总结经验:“自唐赛儿以下,本末易竟,事具剿贼诸臣传中。独志其亡天下者,立《李自成、张献忠传》。”“至于亡明,剿抚之失,足为炯鉴。”。陸以湉在其《冷廬雜識》稱:“阉党、佞幸、奸臣列于宦官之后流贼之前,其嫉之也深,而贬之也至矣。” 萬斯同稿本 萬斯同《明史》稿本共四百十六卷,為清修《明史》之最早版本。全部书稿凡十二册,计人物传记四百六篇,其中正传二百四十八篇,附传一百五十八篇。与王鸿绪《橫雲山人明史稿》、张廷玉《明史》比较,三者分合去取差异很大,既有万稿有而王、张皆无者,又有万稿、王稿有而张《明史》无者,如殿本《明史》因政治考慮而刪除石星、顧養謙、宋應昌、邢玠、孫鑛等參與萬曆朝鮮之役的關鍵人物列傳,還有成本《明史》有而萬稿無者。其间體現编纂者于明史观点、史实去取乃至民族意识存在差异,而万斯同赓续明朝正统史笔之抱负由此益显。柳诒徵曾取此稿与通行本《明史》、王鸿绪《明史稿》参互校勘,撰《明史稿校录》,提出异同得失七事。另又有天一阁藏《明史稿》,為萬氏亲笔誊改手稿及编纂之初稿若干,包括大量朱笔校语校迹,是其四百十六卷本《明史》之底本。 本紀 志 表 列傳 下畫線者為《明史》後續版本所刪去。 評價 負責纂修明史的官員遵照康熙帝為尊者諱的旨意,盡量少記載明朝皇帝的陰暗面。為了掩蓋明代皇帝的一些暴虐或昏庸行為,相關官員便把皇帝所犯的錯誤及責任推到大臣及太監身上,並列名於《明史·奸臣傳》,當中的「代罪羊」有胡惟庸、陳瑛、嚴嵩、周延儒、溫體仁、馬士英等。 《明史》部分內容有“偏頗”之處,例如抗倭名將張經之冤死,《明史》歸罪於内阁首辅严嵩,稱“(严)嵩皆有力焉。”,“时人多为其称冤”。但據時人王世贞指出,张经之死与事實上與徐阶的挑撥有很大关系。 《明史》成於眾人之手,編修時間過長,被魏源批評其列傳繁冗,認為「可刪去十分之三」,而且指出「食貨、兵政諸志隨文鈔錄,全不貫串」,並否定此書出自萬斯同之手。 清人趙翼(1727—1814)认为《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的后几部史书中体例严谨的一部,在《論諸朝正史之優劣》曾說:“近代諸史,自歐陽公《五代史》外,《遼史》簡略,《宋史》繁蕪,《元史》草率,惟《金史》行文雅潔,敘事簡括,稍為可觀,然未有如《明史》之完善者。”又稱明史特點有三:“修于康熙时,去前朝未远,见闻尚接,故事迹原委多得其真”“经数十年参考订正,或增或删,或离或合,故事益详而文益简”“是非久而后定,执笔者无所徇隐于其间,益可征信”。 中国军事科学院军史研究室主任刘庭华指出修撰时间与史著质量成正比,时间越长,质量往往越高。反之,仓促草率成书,舛误陋劣必多,並稱时间是史著质量的重要保证之一,亦指出《明史》体例严谨,首尾连贯,材料翔实,文笔简洁,舛误很少,是自清代以来史家公认的一部质量上乘的史著;同時亦拿《明史》跟《元史》和《晋书》作對比,指出《元史》在政治壓力下草成,因此舛误甚多,内容前后重复、互相矛盾的地方随处可见;而《晋书》同樣错误百出,內容中鬼神妖异因果报应之说甚多,亦指出書中多有史事失实、疏漏,前后矛盾之处。 《劍橋中國史》評價道:「在二十四史中,《明史》被列為編纂得最仔細因而也是最可靠的史書之一。正史編纂者可以得到的許多資料如今已不復存在。另一方面也很明顯,正史對明朝歷史所作的解釋,是根據清朝政府官方的新儒學正統觀念。在這方面某種偏見是可以預料的。凡是涉及晚明時期明帝國與滿洲和蒙古的關係的題目,其論述必然是偏頗的。不過,作為一種資料,這部官修史書最嚴重的不利在於,在很大程度上代替它的明代原始資料儘管有所遺失,許多仍然存在。就此而論,值得在這裡指出,清代文字獄中禁止的大多數作品一直被保存下來,而大多數遺失的作品不在被禁之列。這可能是直到今天在許多國家看到的現象的又一種說明。一本被列入禁書名單的書,被認為有特殊價值,從而被小心地保存下來。禁令實際上是最有效的廣告形式。」 錯誤 有學者指出《明史》有《哈烈》、《黑娄》二传,事實上都是指阿富汗西部重镇赫拉特(Herat),這個失誤是受了哈烈、黑娄在《明实录》中并存的影響,又將统治者沙哈鲁当作地名。 《明史》卷二六五《施邦曜传》记海盗刘香的下場為“就擒”,卷260《熊文灿传》又记其“势蹙,自焚溺死”。曹甫之被殺,《洪鐘傳》記其為廖麻子所殺,《林俊傳》則記其為指揮李蔭所擒殺。《食货志》说正德时有皇庄三百余处,今查《明经世文编》夏言的奏疏,很明顯是三十余处之误。《明史·谢肇淛传》中讲谢肇淛是万历三十年的进士,事实是万历二十年,万历三十年並没有科举考试。《卓敬傳》記姚廣孝與卓敬有隙,廣孝進言勸成祖殺之,無其事。 《明史》稱鄭成功將魯王朱以海沉入海中殺死,事實上鄭成功去世乃先於魯王朱以海。魯王朱以海死後,其世子朱弘桓渡臺灣,得到鄭經的庇護,直至明鄭覆亡。 近代學者論《明史》之編修過程,往往對王鴻緒持有剽竊之成見,侯仁之則認為“兩百年來王氏所蒙誣妄,從此可以釋然矣。”。曾參與《明史》編修的汪由敦(1692-1758)則說:“王本列傳,聚數十輩之精華,費數十年之心力,後來何能追躅萬一,若存詆誹之見,非愚則妄。”,杨椿认为「王鸿绪史稿」乃攘窃徐元文之作,史实舛漏百出,“盖是非毁誉尚不足凭,不特纪志表传自为异同已也。” 其他參考史料
Morbidity Database,簡稱EMDB)),不過還沒有全世界的資料庫。 参见 死亡 ,會由空氣散播的疾病 ,一種传染病的類型 预后 ,原因還不明的疾病 發展障礙,心理或生理的嚴重終身性殘疾 ,主要因生活型態造成的疾病 皮膚病列表 疾病列表 植物病理學 罕见病,僅在極少數人的身上所發生的稀罕病症 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系統(ICF) 國際疾病與相關健康問題統計分類(ICD) 參考資料 延伸阅读 外部連結 Health Topics , MedlinePlus descriptions of most diseases, with access to current research articles. OMIM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on genes that cause disease at 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妊娠、分娩病及产褥期并发症 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 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 损伤和中毒 類型 疾病的分类方法很多,除了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标准以外,中国大陆也各个医疗机构对疾病有各自的分类方法,有些分类是根据部位来分,因此很多疾病没有概括进去,如遗传性疾病、性病、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等。 傳染病 傳染病是一種可以從一個人或其他物種,經過各種途徑傳染給另一個人或物種的感染症。通常這種疾病可藉由直接接觸已感染之個體、感染者之體液及排泄物、感染者所污染到的物體,亦可透過飲水、食物、空氣或其他載體而散佈。常見的傳染病像腸胃炎、感冒、瘧疾等,愛滋病也是傳染病的一種。 非傳染性疾病 是指沒有傳染性的疾病,可能是像糖尿病等進程緩慢的慢性病,也可能會迅速導致死亡,如某種突發的腦溢血。非傳染性疾病包括自體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中風、癌症、阿兹海默病等。 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也稱為食物中毒,泛指所有因為進食了受污染食物、致病細菌、病毒,又或被寄生蟲、化學品或天然毒素(例如:有毒蘑菇)感染了的食物。 文明病 文明病是指一些水和食物、生活型態和環境等因素有關的疾病,而且當國家變得更工業化及人類活得更長壽時,文明病的比例就會增加,包括有阿茲海默病、動脈硬化、腫瘤、肝硬化之慢性肝病、慢性阻塞性肺病、2型糖尿病、心臟病、慢性腎衰竭之腎炎、骨質疏鬆症、中風及肥胖症等。 精神疾患 精神疾患是指可導致病患顯著困擾或功能損害的行為或心理模式,常見有重性抑鬱疾患、焦慮症、思覺失調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等。 器質性病變 器質性病變一般是指某一器官或組織以目視或顯微鏡觀察下,可見結構性的病理改變及損傷,一般不可逆且多半是永久性改變。相對於器質性病變的是功能性病變,器官沒有病變,只是支配器官的神經系統失調。 預防 許多疾病都可以藉由一些方式來預防,包括衛生、充足營養、適量的運動、疫苗接種及其他及公共衛生的方式。 治療 醫學治療是指為了治癒某一疾病或是減輕疾病的影響而進行的措施。常見的治療包括藥物、手術、医疗器械及,心理疾病有時會配合心理治療。治療一般會由有組織的,或是由病人本人或是家人進行。 預防醫學是在第一時間避免受傷、生病或是疾病的方法。治療則是在有罹患疾病後才會進行的方式。治療會試圖改善問題或是使病症消失,但治療不一定可以完全的治癒疾病,特別,是一些慢性病。治癒是指治療後永久性的解決疾病帶來的問題,有些疾病無法完全治癒,但仍然可以進行治療,疼痛控制是醫學中的一個分支,著重在舒緩疼痛,並且提昇在疼痛中病人的活品質。 醫療緊急情況下需及時獲得治療,一般會透過急症室進行,若是比較不嚴重的情形,則會透過機構。 流行病學 流行病學研究造成疾病的一些因素,有些疾病會在特定的地理區域中出現、在特定基因或是特定社會經濟環境的人身上出現,或是在一年中的特定季節出現,這些都是流行病學研究的主題之一。 流行病學是公共衛生研究的基礎方法,在判斷疾病的時非常重視循证医学。在傳染病及在非傳染病的研究上,流行病學從疾病的調查、資料的收集及分析、有關假說統計檢定的模型建立、到結果的文獻建立,送交到同行評審的期刊等。流行病學也會研究人群中疾病之間的交互作用,稱為。流行病學家會需要許多相關科學學科的知識,例如生物學(更可以了解疾病的進展)、生物統計學(整理已有的相關資訊)、地理信息系统(了解地理相關的資訊)及社会科学(了解近端及遠端的危險因子)。流行病學有助於找到造成疾病的原因,也可以提供預防的效果。 在疾病研究時,流行病學常要面臨如何定義一疾病的問題,特別是一些較少認識的疾病。不同的人可能會有不同的定義,而且彼此之間差異很大。若沒有一致性的定義,不同的研究者可能會對同一種疾病的特性及相關資料整理出不一致的結果。 有些發病率的資料庫會整合各地區衛生主管機構的資訊,可能是全國的(例如全國醫院發病率數據庫,National hospital morbidity database,簡稱NHMD),或者是整個歐洲的(例如歐洲醫院發病率數據庫,European Hospital Morbidity Database,簡稱EMDB)),不過還沒有全世界的資料庫。 参见 死亡 ,會由空氣散播的疾病 ,一種传染病的類型 预后 ,原因還不明的疾病 發展障礙,心理或生理的嚴重終身性殘疾 ,主要因生活型態造成的疾病 皮膚病列表 疾病列表 植物病理學 罕见病,僅在極少數人的身上所發生的稀罕病症 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系統(ICF) 國際疾病與相關健康問題統計分類(ICD)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政后,设立了文化部文物局及地方文物管理委员会,主管文物保护和考古发掘等工作。于1961年,颁布了《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并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但随着文化大革命爆发,中国的文物保护工作陷入停滞,在破四旧中,大量寺庙、遗址遭到红卫兵冲击,包括佛像、牌坊、石碑在内的文物受到破坏,如曲阜孔庙、黄帝陵、岳王庙、包公祠等。1967年5月,中共中央为此下发《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保护文物图书的几点意见》。文革结束后,中国的文物保护工作逐步恢复。1982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此后多次修改,并以文物法为核心,颁布了多部相关法规条例,公布了包括历史文化名城在内的多项保护名录。1985年,全国人大批准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参与文物保护的国际合作。中國的歷史古蹟旅遊資源,約略可分為下列幾種類型: 古人類文化遺址:如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和西安半坡村遺址。 古代工程:如長城、棧道、赵州桥、灞桥遗址、大運河。 古建築:如北京故宮、瀋陽故宮、曲阜孔府、北京四合院、福建土樓。 宗教文化:佛塔:如西安大雁塔、山西應縣木塔、開封鐵塔。石窟:如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岡石窟、洛陽龍門石窟。佛寺:如洛陽白馬寺、蘇州寒山寺、嵩山少林寺。道觀:如北京白雲觀、成都青羊宮、芮城永樂宮。清真寺:如北京牛街清真寺、泉州清净寺、廣州懷聖寺。 古典園林:如北京頤和園、蘇州拙政園、蘇州留園、揚州何園。 陵墓:如臨潼秦始皇陵、昌平明十三陵等中國君主陵墓與南京中山陵。 紀念地:如南昌(紀念八一起義)、井岡山(第一個中共中央政府)、韶山(毛澤東故鄉)等革命聖地。 香港 在香港,古蹟則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的古物古蹟辦事處負責認定、管理,目前已經認定了101件法定古蹟,同時也規畫了三條文物徑,分別是中西區文物徑、屏山文物徑及龍躍頭文物徑。 日本 日本國史跡 日本國史跡()有如下類別: 史跡 日本《》第2条第1項第4号中對「紀念物」()的規定如下: 而《文化財保護法》109条第1項規定「史跡」()如下: 文部科学省公布的《》中,史跡的指定基準如下: 若判明某文物滿足上述條件,則由文部科學大臣詢問,經文化審議會專家的審議、並報告於文部科學大臣,即可指定為史跡。截至2014年3月18日,已有1,724件文物指定為史跡。 特別史跡 《》第109条第2項規定「特別史跡」()如下: 而《》對特別史跡的指定基準如下: 亦即是說,史跡中被認為特別重要者、被評價為日本文化之象徵者為特別史跡。截至2014年3月18日,已有61件文物被指定為特別史跡。 指定基準的改正 為了適當保護近代的文化遺產,1995年(平成7年)3月6日時改正了指定基準,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終結時的政治、經濟、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重要的遺跡可成為史跡指定的對象。改正後之同年6月,原子弹爆炸圆顶屋被指定為史跡,以國內法之保護為前提,該史跡又登錄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遺產。 地方公共團體指定史跡 《》第182条第2項作了如下規定: 基於此規定,各地方公共團體制定了以「文化財保護条例」等為名稱的条例,對遺跡進行史跡指定。但該規定被解釋為是是地方公共團體指定而國家史跡中未指定者,故當地方指定的史跡被國家指定為史跡的情況下,地方指定會被解除。地方公共團體之制度的制定大體上以國家制度為準,並結合當地實際情況。例如,《東京都文化財保護条例》第33条規定如下: 韓國 朝鲜 伊朗 美国 英國 加拿大 澳大利亞 法國 西班牙 葡萄牙
為了適當保護近代的文化遺產,1995年(平成7年)3月6日時改正了指定基準,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終結時的政治、經濟、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重要的遺跡可成為史跡指定的對象。改正後之同年6月,原子弹爆炸圆顶屋被指定為史跡,以國內法之保護為前提,該史跡又登錄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遺產。 地方公共團體指定史跡 《》第182条第2項作了如下規定: 基於此規定,各地方公共團體制定了以「文化財保護条例」等為名稱的条例,對遺跡進行史跡指定。但該規定被解釋為是是地方公共團體指定而國家史跡中未指定者,故當地方指定的史跡被國家指定為史跡的情況下,地方指定會被解除。地方公共團體之制度的制定大體上以國家制度為準,並結合當地實際情況。例如,《東京都文化財保護条例》第33条規定如下: 韓國 朝鲜 伊朗 美国 英國 加拿大 澳大利亞 法國 西班牙 葡萄牙 荷蘭 瑞士 奧地利 捷克 分類 由於各地政府認定的標準不同,目前古蹟大約可以分為: 城郭 關塞 考古 公共建築 藝文空間 產業建築 衙署 書院 宅第 園林 寺廟
馬來西亞 1972年,馬來西亞副首相依斯邁阿都拉曼宣布每年5月1日被政府定為勞動節,是公共假日。 台灣 每年5月1日被定为勞動節,當日勞工放假。小學以上教職員(幼稚園、托兒所、托嬰中心教職員屬於勞工)、政府公務員、雇員或公營機構職員不放假。 《勞動基準法》第37條:「內政部所定應放假之紀念日、節日、勞動節及其他中央主管機關指定應放假之日,均應休假。」 《勞動基準法施行細則》第23條第2項:「本法第三十七條所稱勞動節日,是指五月一日勞動節。」 但是,臺北市政府勞工局於2011年4月19日發布新聞稿做出解釋:「如勞資雙方工作時間之約定優於勞動基準法規定者,且『五月一日勞動節』已調移至其他休息日,則無補假之問題。」導致部分企業引用此解釋,做為勞動節遇周末例假日不另行補假的依據,形成銀行放假、但同時有經營金融業務的中華郵政照常上班(目前為比照週六營業)的「一國兩制」現象。 國小、國中、高中、大學教師於教師節當天無休假,勞動節當天又仍須上班。但幼兒園教師於勞動節休假,於是國小、國中、高中、大學教師就讀幼兒園的子女產生托育的需求。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於2019年召開記者會,向政府要求修改「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 」,將5月1日勞動節改為全國性的國定假日,不分職業皆放假一天,工會認為這不僅是對所有勞動者的尊重,也是和世界同步的具體做法。 九月第一周星期一 加拿大
十月第四個星期一 新西兰 新西兰劳动节“Labour Day”在每年10月的第四个星期一,这一天是新西兰的全国范围内的公众假期,普通的新西兰上班一族将会得到一个长周末,也就是从周六一直休息到劳工节周一,一共三天的时间;每年新西兰劳工节到来的时候,新西兰已经进入春天,所以人们往往选择这个长周末举家出游,享受春天。 十九世纪,新西兰的工人们展开了争取每天8小时工作制的运动;同时,新西兰的工人们是世界上最早争取每天八小时权利的人们之一。 在1840年,一个名叫Samuel Parnell的木匠拒绝每天工作超过8小时。他回答他的老板说:“我会很好的工作但前提条件是每天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我们拥有每天24小时,应当8小时用来工作,8小时用来睡觉,其余的8小时人们用来娱乐或者做他们想为自己做的事情”。 他鼓励其它的工人们也每天只工作8小时,并且工人们在1840年10月开会正式决定支持这个想法。 1890年10月28号人们游行庆祝每天8小时工作制50周年,随后每年10月末都会庆祝集会。 1899年新西兰政府将这个集会日子合法为一个公众假日,自1900年开始每年的10月第四个星期一就是人们的假日了。 其他 澳大利亚 庆祝澳大利亚劳工运动,特别是争取一日工作八小时的运动。劳动节的公共假日由各州和领地政府所确定,因此差别很大。在澳大利亚首都领地、新南威尔士州和南澳大利亚州劳动节是十月的第一个星期一。在维多利亚州和塔斯马尼亚州,是三月的第二个星期一(尽管后者称之为八小时节)。在西澳大利亚州,劳动节是三月的第一个星期一。在北领地和昆士兰州,它被称为五一节,发生在五月的第一个星期一,在圣诞岛,劳动节是三月的第四个星期一。1856年4月21日为争取一天工作八小时的劳工运动发生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当天石匠和建筑工人在墨尔本的建筑工地停工,游行队伍从墨尔本大学走到议会大厦,呼吁实现八小时工作日。他们的直接请愿行动取得了成功,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有组织的为实现八小时工作制的工人运动,而没有造成任何工资上的损失。 参考资料
1949年10月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全国政协委员马叙伦因病委托委员许广平向会议提出“请政府明定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以代替10月10日的旧国庆日”的建议案,会议决定送请中央人民政府采择施行。 国庆节期间會举行各种紀念活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革命先烈。自2008年起,每逢国庆节,党和国家领导人都会向位于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世界多地華僑社區,也會舉辦慶典、巡遊或升旗儀式等活動慶祝。 历史沿革与庆祝活动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是指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前稱北平)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而舉行的儀式,標誌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开国大典后,教育部部长、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主席马叙伦认为,应该废除中華民國时期建立“双十”国庆节。他起草了一份名为《建议十月一日为国庆日》的建议案,准备向即将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 1949年10月9日,会议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马叙伦因病由许广平转达建议案。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发言附议,毛泽东也表态支持。最终,会议一致通过建议案,并作出《请政府明定十月一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以代替十月十日的旧国庆日》的决议,送请中央人民政府采纳施行。 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宣告: 1949年12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十二次政务会议通过《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国庆纪念日为全体人民的节日,每年10月1日、10月2日放假两天。至此,国庆节被确立为法定节假日。1950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国庆节庆祝大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之后,每年会有不同规模的纪念活动,特别是包括阅兵式在内的“首都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周年大会”。其中影响较大且最具代表意义的是开国大典、建国5周年、10周年、35周年和50周年、60周年、70周年的大阅兵。 从1949年开国大典至今,共举行了16次国庆庆典和14次国庆阅兵,其中1949年至1959年共举行了11次国庆阅兵。196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实行“厉行节约、勤俭建国”方针,改革国庆典礼制度,实行「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逢大庆举行阅兵」。1964年国防部颁布的军队列条令中,第一次列出阅兵条款。随后,由于文化大革命及其他原因,连续24年没有举行国庆阅兵。1984年,根据邓小平的提议,中共中央决定恢复阅兵,并于1984年国庆35周年时举行大型的国庆阅兵式。1989年由于发生六四事件,庆祝建国40周年大会没有举行阅兵式。1999年,中共中央决定举行建国50周年阅兵,于199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大型阅兵式。2009年国庆节举行建国60周年大阅兵。2019年国庆节北京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 除重要周年所举办的“首都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周年大会”(国庆庆典)外,在平常年份时一般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举行国庆招待会以庆祝国庆日。 法定公眾假期 大陆
历史沿革与庆祝活动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是指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前稱北平)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而舉行的儀式,標誌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开国大典后,教育部部长、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主席马叙伦认为,应该废除中華民國时期建立“双十”国庆节。他起草了一份名为《建议十月一日为国庆日》的建议案,准备向即将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 1949年10月9日,会议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马叙伦因病由许广平转达建议案。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发言附议,毛泽东也表态支持。最终,会议一致通过建议案,并作出《请政府明定十月一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以代替十月十日的旧国庆日》的决议,送请中央人民政府采纳施行。 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宣告: 1949年12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十二次政务会议通过《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国庆纪念日为全体人民的节日,每年10月1日、10月2日放假两天。至此,国庆节被确立为法定节假日。1950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国庆节庆祝大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之后,每年会有不同规模的纪念活动,特别是包括阅兵式在内的“首都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周年大会”。其中影响较大且最具代表意义的是开国大典、建国5周年、10周年、35周年和50周年、60周年、70周年的大阅兵。 从1949年开国大典至今,共举行了16次国庆庆典和14次国庆阅兵,其中1949年至1959年共举行了11次国庆阅兵。196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实行“厉行节约、勤俭建国”方针,改革国庆典礼制度,实行「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逢大庆举行阅兵」。1964年国防部颁布的军队列条令中,第一次列出阅兵条款。随后,由于文化大革命及其他原因,连续24年没有举行国庆阅兵。1984年,根据邓小平的提议,中共中央决定恢复阅兵,并于1984年国庆35周年时举行大型的国庆阅兵式。1989年由于发生六四事件,庆祝建国40周年大会没有举行阅兵式。1999年,中共中央决定举行建国50周年阅兵,于199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大型阅兵式。2009年国庆节举行建国60周年大阅兵。2019年国庆节北京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 除重要周年所举办的“首都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周年大会”(国庆庆典)外,在平常年份时一般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举行国庆招待会以庆祝国庆日。 法定公眾假期 大陆 1999年之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黃金週”假期。国庆的法定休假时间为3天,再将前后两个周末调整为一起休假共计7天。又稱為黃金周假期。 港澳 澳門特別行政區為2天,香港特別行政區為1天。 境外機構及企業 海外機構及企業有3天至7天的休假規定。 歷年庆祝图集 參見
杰克逊成功说服美国新线电影公司让他在新西兰拍摄《魔戒》,這幾乎是有史以来投資最大的一部影片。《魔戒》三部曲取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在30项奥斯卡金像奖提名里赢得17项,该片的成功使他名利双收。2004年,环球影业以2000万美元加分红的高额酬金请彼得·杰克逊翻拍《金刚》,这也是史上电影导演的最高薪酬。而新版《金刚》同样获得了巨大成功。 2009年,他担任制片人,与著名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合作拍摄动画电影系列《丁丁历险记》的第一部。預定未來系列第二部将由他本人执导,第三部由两人共同执导。 2011年3月,他开拍《魔戒電影三部曲》的前传《霍比特人电影系列》,分成三部分别于2012年12月14日、2013年12月13日和2014年12月17日上映。三部電影均獲得好評及優異的票房收入。 2016年10月,宣布杰克逊將監製菲利普·雷夫的2001年小說《移動城市:致命引擎》的改編電影,定於2017年春季在紐西蘭拍攝;此外,該計畫早於2009年12月,杰克逊就已興趣製作。電影《移動城市:致命引擎》定於2018年上映。 慈善活動 杰克逊曾向威靈頓捐贈一千萬美元用於保護當地的古老建築與教堂。2010年,他邀請八名威靈頓兒童醫院的病童參觀自己的住家。2015年他表示將會協助紐西蘭政府重建一战纪念博物馆。 个人生活 彼得·杰克逊的妻子法蘭·華許和他志同道合,1987年结婚以来,她担任了杰克逊多部电影(包括《魔戒》)的编剧。他們的兒子比利·傑克森(1995年出生)和女兒凱蒂·傑克森(1996年出生)也在《魔戒》、《哈比人》等電影裡客串。 2005年彼得·杰克逊在執導《金剛》時,便開始停止吃垃圾食品、只吃水果和蔬菜,因而成功減肥。同時他也做了近視雷射手術,以便可以不再戴眼鏡。 彼得·杰克逊非常熱愛托爾金筆下的中土世界,且以「哈比人」自居,曾說:「相比於矮人和哈比人,我覺得我更像哈比人,比如不喜歡離開家,喜歡跟家人和朋友在一起」、「如果在哈比人文明和現代文明之間選擇,我寧願選擇哈比人的世界」。在拍完《魔戒》後,杰克逊得到新線公司許可,請一批劇組布景師在他的住家中搭建「袋底洞」(《魔戒》中比爾博·巴金斯的住所),近乎還原了電影的場景。像史蒂芬·史匹柏、喬治·盧卡斯等一些杰克逊的好友都曾參觀過該處。 中國大陸不少觀眾皆暱稱彼得·杰克逊為「彼得大帝」,2015年杰克逊在造訪中國時表示:「我真的非常感謝中國影迷送給我『彼得大帝』這個稱號,希望我日後可以配得上它。」 榮譽 2002年彼得·杰克逊获得新西兰功绩勋章。2010年荣膺骑士爵位。 2014年12月杰克逊於好萊塢星光大道上留名,成為那裡的第2538顆星。 作品列表 導演 監製 《》(Bad Taste,1987) 《瘋狂肥寶綜藝秀》 (Meet the Feebles,1989) 《Valley of the Stereos》 (1992,短片): 联合制片人 《Jack Brown Genius》 (1994) 《梦幻天堂》(Heavenly Creatures,1994): 联合制片人 《神通鬼大》(The Frighteners,1996)
慈善活動 杰克逊曾向威靈頓捐贈一千萬美元用於保護當地的古老建築與教堂。2010年,他邀請八名威靈頓兒童醫院的病童參觀自己的住家。2015年他表示將會協助紐西蘭政府重建一战纪念博物馆。 个人生活 彼得·杰克逊的妻子法蘭·華許和他志同道合,1987年结婚以来,她担任了杰克逊多部电影(包括《魔戒》)的编剧。他們的兒子比利·傑克森(1995年出生)和女兒凱蒂·傑克森(1996年出生)也在《魔戒》、《哈比人》等電影裡客串。 2005年彼得·杰克逊在執導《金剛》時,便開始停止吃垃圾食品、只吃水果和蔬菜,因而成功減肥。同時他也做了近視雷射手術,以便可以不再戴眼鏡。 彼得·杰克逊非常熱愛托爾金筆下的中土世界,且以「哈比人」自居,曾說:「相比於矮人和哈比人,我覺得我更像哈比人,比如不喜歡離開家,喜歡跟家人和朋友在一起」、「如果在哈比人文明和現代文明之間選擇,我寧願選擇哈比人的世界」。在拍完《魔戒》後,杰克逊得到新線公司許可,請一批劇組布景師在他的住家中搭建「袋底洞」(《魔戒》中比爾博·巴金斯的住所),近乎還原了電影的場景。像史蒂芬·史匹柏、喬治·盧卡斯等一些杰克逊的好友都曾參觀過該處。 中國大陸不少觀眾皆暱稱彼得·杰克逊為「彼得大帝」,2015年杰克逊在造訪中國時表示:「我真的非常感謝中國影迷送給我『彼得大帝』這個稱號,希望我日後可以配得上它。」 榮譽 2002年彼得·杰克逊获得新西兰功绩勋章。2010年荣膺骑士爵位。 2014年12月杰克逊於好萊塢星光大道上留名,成為那裡的第2538顆星。 作品列表 導演 監製 《》(Bad Taste,1987) 《瘋狂肥寶綜藝秀》 (Meet the Feebles,1989) 《Valley of the Stereos》 (1992,短片): 联合制片人 《Jack Brown Genius》 (1994) 《梦幻天堂》(Heavenly Creatures,1994): 联合制片人 《神通鬼大》(The Frighteners,1996) 《指环王:护戒使者》(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2001) 《指环王:双塔奇兵》(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Two Towers,2002) 《The Long and
秀洲区 嘉兴市秀洲现代实验学校 嘉兴市开明中学(2020年中考开始被教育局勒令停招,已实质性废校) 嘉兴市二十一世纪外国语学校 嘉兴市秀水高级中学 经开区 嘉兴一中实验经开学校 嘉兴市城南中学 嘉兴市运河实验学校 嘉兴市洪兴实验学校 嘉兴市塘汇实验学校 嘉兴国际商务区实验中学 同济大学附属嘉兴实验学校 高等教育 嘉兴学院 嘉兴南湖学院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浙江嘉兴教育学院 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工业园区 嘉兴工业园区 嘉兴科技城 嘉兴科技城,创建于2003年底,是嘉兴市引进智力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达到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目的所进行的一项重要实践。嘉兴市南湖区政府派出管理委员会,下设投资公司,负责嘉兴科技城的运营开发。嘉兴科技城以平台建设为主要任务,通过引进大院名校,打造产业园区等手段,目前已经形成以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嘉兴应用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为核心的应用技术研发和转化平台,以孵化园、软件园、通讯园、芯片园、生物园、材料园为载体的产业孵化和培育平台。嘉兴科技城一期园区3.65平方公里,二期园区计划拓展至10.67平方公里。 浙江嘉善经济开发区 浙江嘉善经济开发区于1993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为省级经济开发区,1999年2月批准为浙江省省级台商投资区,201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总规划面积65.5平方公里,分设电子信息产业园、精密机械工业园、台湾螺丝城及国际家具园四个专业园区。至今开发区已完成开发面积为20平方公里。嘉善是浙江省外商最密集的区域之一,至今已形成了电子信息、精密机械、木业家俱、纺织服装等专业园区。开发区主要以工业为主,以配套服务为辅,电子信息、精密机械、先进装备制造业及现代服务业是嘉善政府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方向。全区基础设施已达到“九通一平”的条件。 嘉兴德国产业园 嘉兴产业园共分三个园区:园区A、园区B以及园区C,一小时内可到达上海、杭州、苏州或宁波。园区的战略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的几种产业:来自德国、奥地利、瑞士的企业项目;环保装备项目;轻工业;手工制造业;汽车配件及整车制造业;家用电器;电子制造业;IT及半导体;物流;服务性行业。 旅游 嘉善縣西塘 桐乡市乌镇镇 海鹽縣南北湖 南湖区南湖风景区南湖 南湖区船文化博物馆 南湖区月河历史街区 南湖区嘉兴三塔 南湖区梅湾街 南湖区七星镇湘家荡 南湖区双魁巷 南湖区子城嘉兴内城 南湖区落帆亭 秀洲区新塍镇新塍古镇 秀洲区王江泾镇油车港镇莲泗荡 秀洲区王店镇朱彝尊曝书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名人 友好城市 国内 湖南省怀化市 陕西省延安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 甘肃省嘉峪关市 四川省广元市 上海市金山区 国际 静冈县富士市(1989年1月13日;平成元年平成1年) 萨克森-安哈尔特州哈雷(2009年9月22日) 江原道江陵市(1999年6月11日) 西澳大利亚州班伯利 (西澳)(2000年10月13日) 以下未缔结友好城市关系,但建立了友好交流关系: 西福尔-泰勒马克郡桑讷菲尤尔(2001年5月11日) 伊利諾州昆西(2004年11月24日) 印第安纳州门罗县布鲁明顿(1994年5月20日) 佛罗里达州坦帕(2001年6月6日) 里约热内卢州尼泰罗伊(2002年5月24日) 雷比爾市鎮(2004年9月23日) 蓬萨科(2001年9月1日) 哈博罗内洛巴策(2002年5月9日)
嘉兴市开明中学(2020年中考开始被教育局勒令停招,已实质性废校) 嘉兴市二十一世纪外国语学校 嘉兴市秀水高级中学 经开区 嘉兴一中实验经开学校 嘉兴市城南中学 嘉兴市运河实验学校 嘉兴市洪兴实验学校 嘉兴市塘汇实验学校 嘉兴国际商务区实验中学 同济大学附属嘉兴实验学校 高等教育 嘉兴学院 嘉兴南湖学院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浙江嘉兴教育学院 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工业园区 嘉兴工业园区 嘉兴科技城 嘉兴科技城,创建于2003年底,是嘉兴市引进智力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达到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目的所进行的一项重要实践。嘉兴市南湖区政府派出管理委员会,下设投资公司,负责嘉兴科技城的运营开发。嘉兴科技城以平台建设为主要任务,通过引进大院名校,打造产业园区等手段,目前已经形成以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嘉兴应用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为核心的应用技术研发和转化平台,以孵化园、软件园、通讯园、芯片园、生物园、材料园为载体的产业孵化和培育平台。嘉兴科技城一期园区3.65平方公里,二期园区计划拓展至10.67平方公里。 浙江嘉善经济开发区 浙江嘉善经济开发区于1993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为省级经济开发区,1999年2月批准为浙江省省级台商投资区,201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总规划面积65.5平方公里,分设电子信息产业园、精密机械工业园、台湾螺丝城及国际家具园四个专业园区。至今开发区已完成开发面积为20平方公里。嘉善是浙江省外商最密集的区域之一,至今已形成了电子信息、精密机械、木业家俱、纺织服装等专业园区。开发区主要以工业为主,以配套服务为辅,电子信息、精密机械、先进装备制造业及现代服务业是嘉善政府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方向。全区基础设施已达到“九通一平”的条件。 嘉兴德国产业园 嘉兴产业园共分三个园区:园区A、园区B以及园区C,一小时内可到达上海、杭州、苏州或宁波。园区的战略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的几种产业:来自德国、奥地利、瑞士的企业项目;环保装备项目;轻工业;手工制造业;汽车配件及整车制造业;家用电器;电子制造业;IT及半导体;物流;服务性行业。 旅游 嘉善縣西塘 桐乡市乌镇镇 海鹽縣南北湖 南湖区南湖风景区南湖 南湖区船文化博物馆 南湖区月河历史街区 南湖区嘉兴三塔 南湖区梅湾街 南湖区七星镇湘家荡 南湖区双魁巷 南湖区子城嘉兴内城 南湖区落帆亭 秀洲区新塍镇新塍古镇 秀洲区王江泾镇油车港镇莲泗荡 秀洲区王店镇朱彝尊曝书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名人 友好城市 国内 湖南省怀化市 陕西省延安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 甘肃省嘉峪关市 四川省广元市 上海市金山区 国际 静冈县富士市(1989年1月13日;平成元年平成1年) 萨克森-安哈尔特州哈雷(2009年9月22日) 江原道江陵市(1999年6月11日) 西澳大利亚州班伯利 (西澳)(2000年10月13日) 以下未缔结友好城市关系,但建立了友好交流关系: 西福尔-泰勒马克郡桑讷菲尤尔(2001年5月11日) 伊利諾州昆西(2004年11月24日) 印第安纳州门罗县布鲁明顿(1994年5月20日) 佛罗里达州坦帕(2001年6月6日) 里约热内卢州尼泰罗伊(2002年5月24日) 雷比爾市鎮(2004年9月23日) 蓬萨科(2001年9月1日) 哈博罗内洛巴策(2002年5月9日) 德拉蒙德维尔(2004年3月19日) 马里兰州洛克维尔(2009年9月14日)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浙 J 浙 长江三角洲城市 J
美国电影导演 美国电影监制 美国男性编剧 美国电影摄影师 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獲獎者 独立精神奖最佳导演
美国电影摄影师 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獲獎者 独立精神奖最佳导演
因为,这时“约翰已经进来了”既是模棱两可的也是程度的问题, 是一个双面真理。 但是, 同时“肯定”和“否定”同一命题也是自相矛盾的悖论。 直到现在,真正意义上的悖论(除了依赖模糊性的双面真理),其问题几乎都是自指或自相关而引起。 于1985年第一次宣称发现了没有自相关的悖论,被称为。 但是, 并不认同. 拉姆齐的分类 弗兰克·普伦普顿·拉姆齐于1925年最早把逻辑悖论(Logical Paradox)同语义悖论(Semantical Paradox)区别开来。 罗素悖论属于前一类,说谎者悖论属于后者。 拉姆齐认为,逻辑矛盾涉及数学或逻辑术语(例如类,数),因此表明存在逻辑问题。而语义矛盾除纯逻辑术语外还涉及“思想”,“语言”,“符号”等概念, 它们是经验性(非形式)术语。语义矛盾也被称为认识论矛盾。 该方法被认为是当前的标准的悖论分类方法。 拉姆齐的分类是针对蒯因区分出的真正悖论(antinomy), 不包括有蒯认为并非是真正悖论的另外两种:真实性的悖论(veridical paradox)和谬误悖论(falsidical paradox)。 柯里悖论可以像罗素悖论一样,以集合论或属性论的悖论的形式出现(即逻辑悖论的形式); 但是,它也可以是类似于说谎者悖论的语义悖论的形式出现。 解决悖论 上面的悖论例子中,在逻辑上它们都有无法摆脱概念自指所带来的恶性循环。英国数理逻辑学家罗素 (Russell,B. A. W.)提出了恶性循环原则(vicious circle principle), 即没有一个整体能包含一个只能借助于这个整体来定义的元素,借以排除悖论。 逻辑系统不能有矛盾。因此,如果存在悖论,则说明逻辑系统有问题,应当通过修改逻辑系统以消除悖论。 逻辑系统中,如果要求任何命题不能违反恶性循环原则(vicious circle principle), 则可以避免类似罗素悖论和说谎者悖论等自指性悖论。可是直接应用恶性循环原则检验命题并非一件易事。 因此,罗素按恶性循环原则(vicious circle principle)思想原则,进一步提出了分支类型论的思想,用于指导逻辑系统的修改以消除悖论。罗素按恶性循环原则也影响了后来出现的众多消除悖论的方案。 后来出现了现代集合论,阿尔弗雷德·塔斯基(Alfred Tarski)的真理的语义理论, 能避免悖论。 尽管现代集合论仍可作为数学的基础,但与朴素集合论相比, 被认为过于严格,难以用于日常的生活中的不分层次的思维方式。例如,把一个班的学生看成一个集合就没有现代集合论的根据。因此,集合论悖论的问题是否得到真正解决仍然是有争议的。 悖论研究的意义和影响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逻辑和数学的基础受到许多困难(所谓的悖论)的发现的影响, 特别是经典集合论中被发现有自相矛盾的现象,尤其是罗素悖论,以极为简明的形式震撼了数学的基础。这些难题涉及基本概念以及定义和推理的​​基本方法,这些以前通常被认为是没有问题的。从那时起,悖论在当代逻辑中获得了新的作用:确实,它们导致了新定理的发现(通常是负面的结果,例如不可证明性和不可判定性)。逻辑的几个基本概念发展过程, 之所以已经到了目前的状态,通常是得益于解决悖论的各种尝试。对于集合(set)和类(collection)的概念,标准古典逻辑的基本句法和语义概念(给定顺序的逻辑语言,可满足性,可定义性的概念)出现而言,尤其如此。研究悖论解决方案的副产品包括:集合论的公理化,类型论的系统发展,语义学的基础,形式系统的理论。 悖論列表 語意邏輯悖論 說謊者悖论 鱷魚悖論 苏格拉底悖论 唐·吉诃德悖论 皮諾丘悖論 連鎖悖論(堆垛悖論) 道家悖論 全能悖論 四句 (佛教) 一切法不受悖論 柯里悖論 古希腊悖论 芝诺悖论: 飞矢不动 游行队伍悖论 阿基里斯悖論 两分法悖论 湯姆生的燈悖論 說謊者悖論 數理悖論 集合论悖论 罗素悖论(书目悖论) 理发师悖论 柯里悖论
解决悖论 上面的悖论例子中,在逻辑上它们都有无法摆脱概念自指所带来的恶性循环。英国数理逻辑学家罗素 (Russell,B. A. W.)提出了恶性循环原则(vicious circle principle), 即没有一个整体能包含一个只能借助于这个整体来定义的元素,借以排除悖论。 逻辑系统不能有矛盾。因此,如果存在悖论,则说明逻辑系统有问题,应当通过修改逻辑系统以消除悖论。 逻辑系统中,如果要求任何命题不能违反恶性循环原则(vicious circle principle), 则可以避免类似罗素悖论和说谎者悖论等自指性悖论。可是直接应用恶性循环原则检验命题并非一件易事。 因此,罗素按恶性循环原则(vicious circle principle)思想原则,进一步提出了分支类型论的思想,用于指导逻辑系统的修改以消除悖论。罗素按恶性循环原则也影响了后来出现的众多消除悖论的方案。 后来出现了现代集合论,阿尔弗雷德·塔斯基(Alfred Tarski)的真理的语义理论, 能避免悖论。 尽管现代集合论仍可作为数学的基础,但与朴素集合论相比, 被认为过于严格,难以用于日常的生活中的不分层次的思维方式。例如,把一个班的学生看成一个集合就没有现代集合论的根据。因此,集合论悖论的问题是否得到真正解决仍然是有争议的。 悖论研究的意义和影响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逻辑和数学的基础受到许多困难(所谓的悖论)的发现的影响, 特别是经典集合论中被发现有自相矛盾的现象,尤其是罗素悖论,以极为简明的形式震撼了数学的基础。这些难题涉及基本概念以及定义和推理的​​基本方法,这些以前通常被认为是没有问题的。从那时起,悖论在当代逻辑中获得了新的作用:确实,它们导致了新定理的发现(通常是负面的结果,例如不可证明性和不可判定性)。逻辑的几个基本概念发展过程, 之所以已经到了目前的状态,通常是得益于解决悖论的各种尝试。对于集合(set)和类(collection)的概念,标准古典逻辑的基本句法和语义概念(给定顺序的逻辑语言,可满足性,可定义性的概念)出现而言,尤其如此。研究悖论解决方案的副产品包括:集合论的公理化,类型论的系统发展,语义学的基础,形式系统的理论。 悖論列表 語意邏輯悖論 說謊者悖论 鱷魚悖論 苏格拉底悖论 唐·吉诃德悖论 皮諾丘悖論 連鎖悖論(堆垛悖論) 道家悖論 全能悖論 四句 (佛教) 一切法不受悖論 柯里悖論 古希腊悖论 芝诺悖论: 飞矢不动 游行队伍悖论 阿基里斯悖論 两分法悖论 湯姆生的燈悖論 說謊者悖論 數理悖論 集合论悖论 罗素悖论(书目悖论) 理发师悖论 柯里悖论 希爾伯特旅館悖論 康托爾悖論 布拉利-福爾蒂悖論 斯科倫悖論 数理逻辑悖论 停机问题 哥德尔不完备定理
7.4。 文献 Absolute OpenBSD, 2nd Edition by Michael W. Lucas. ISBN 978-1-59327-476-4 The OpenBSD Command-Line Companion, 1st ed. by Jacek Artymiak. ISBN 978-83-916651-8-3. Building Firewalls with OpenBSD and PF: Second Edition by Jacek Artymiak. ISBN 978-83-916651-1-4. Mastering FreeBSD and OpenBSD Security by Yanek Korff, Paco Hope and Bruce Potter. ISBN 978-0-596-00626-6. Absolute OpenBSD, Unix for the Practical Paranoid by Michael W. Lucas. ISBN 978-1-886411-99-9 (online copy here) Secure Architectures with OpenBSD by Brandon Palmer and Jose Nazario. ISBN 978-0-321-19366-7. The OpenBSD PF Packet Filter Book: PF for NetBSD, FreeBSD, DragonFly and OpenBSD published by Reed Media Services. ISBN 978-0-9790342-0-6. Building Linux and OpenBSD Firewalls by Wes Sonnenreich and Tom Yates. ISBN 978-0-471-35366-9. The OpenBSD 4.0 Crash Course by Jem Matzan. ISBN 978-0-596-51015-2. The Book of PF A No-Nonsense Guide to the OpenBSD Firewall, 2nd edition by Peter N.M. Hansteen
and OpenBSD published by Reed Media Services. ISBN 978-0-9790342-0-6. Building Linux and OpenBSD Firewalls by Wes Sonnenreich and Tom Yates. ISBN 978-0-471-35366-9. The OpenBSD 4.0 Crash Course by Jem Matzan. ISBN 978-0-596-51015-2. The Book of PF A No-Nonsense Guide to the OpenBSD Firewall, 2nd edition by Peter N.M. Hansteen ISBN 978-1-59327-274-6 . 参见 BSD NetBSD FreeBSD DragonFly BSD Lumina 桌面环境 Ports BSD许可证 BSD操作系统比较 自由及開放原始碼軟體許可證比較 开源操作系统比较 Hackathon KAME计划 OpenBSD Journal pfSense POSSE计划 注重安全的操作系统 LibreSSL 参考 外部链接 OpenBSD Journal 非官方OpenBSD ports追踪器 OpenBSD ports web-site based on the ports-readmes port OpenBSD源代码搜索 视频 Video - Exploit Mitigation Techniques: an Update After 10 Years Video - An OpenBSD talk
操作系统技术 cs:Preemptivní multitasking de:Präemptives
每个任务赋予唯一的一个优先级(有些操作系统可以动态地改变任务的优先级); 假如有几个任务同时处于就绪状态,优先级最高的那个将被运行; 只要有一个优先级更高的任务就绪,它就可以中断当前优先级较低的任务的执行; 參見 時間片
XP裡也自帶了網路黑白棋。 棋具 棋子:黑白棋棋子每顆由黑白兩色組成,一面白,一面黑,共64個(包括棋盤中央的4個)。棋子呈圓餅形。 棋盤:黑白棋棋盤由64格的正方格組成,遊戲進行時棋子要下在格內。棋盤可分為「角」、「邊」以及「中腹」。現今的棋盤多以8x8較為普遍。 棋鐘:正式比賽中可以使用棋鐘限制選手的思考時間。非正式的對局中一般不使用棋鐘。 遊戲規則 棋盤共有8行8列共64格。開局時,棋盤正中央的4格先置放黑白相隔的4枚棋子(亦有求變化相鄰放置)。通常黑子先行。雙方輪流落子。-{只}-要落子和棋盤上任一枚己方的棋子在一條線上(橫、直、斜線皆可)夾著對方棋子,就能將對方的這些棋子轉變為己方(翻面即可)。雙方都沒有棋步可下則對局結束,棋子顏色多的一方為獲勝者。通常情況下,所有的64個位置都被放上棋子,亦會有雙方都無法下的零星位置。 棋盤的座標標示法 為了便於識別棋子的位置,棋盤上横行以1至8表示,纵列以a至h表示。 請看下例: 游戏策略 因为黑白棋独特的规则,很容易出现双方比分的剧烈变化,在游戏后期可能仅用几个回合就将大量对方棋子变成己方,从而扭转局势。因此,太着眼于比分是没有必要的,更重要的是占据有利位置。 中间位置的棋子最容易受到夹击,有橫、直、斜線共四个方向的可能。而边缘的棋子则只有一个可能被夹击的方向,四个角落上的位置被占据后,则完全不可能被攻击。 游戏的后期是关键位置的争夺,而前期的布局,就是为抢占关键位置作准备。例如:若不想让对方占据棋盘边缘的有利位置,那么自己就应避免在靠近边缘的那一排落子。 黑白棋術語 C位、星位:C位就是位於a2、a7、b1、b8、g1、g8、h2和h7的位置,星位就是位於b2、b7、g2和g7的位置。這些位置務必要小心佔用。 中心(Center):局面的中心就是內部子的集合。 控制中心:一種策略,它試圖在局面中心擁有儘可能多的棋子,沿邊界擁有儘可能少的棋子,以獲得最大可能的行動力。 角:角就是位於a1、a8、h1和h8的位置。这些位置一定不可能被对方夹吃。 爬邊:一種以弱邊(不平衡邊……)為代價,在一條或兩條邊上獲得最大數量棋步的策略。爬邊者試圖通過將全部邊界都留給對手來快速耗盡他的棋步,但是如果爬邊不能湊效,壞邊產生的效應將使他的局面迅速變弱。 邊界:邊緣子的集合,也就是說那些與空位相鄰的棋子。 獲得餘裕手:在棋盤的某個區域內比對手多下一步棋,以迫使他在其他地方先開始下棋(從而延長他的邊界)。 效應(Influence):當棋手的棋子迫使他同時在多個方向上翻轉棋子時,我們就說這些棋子產生了效應。 內部子、邊緣子:幾乎完全被空格包圍(不被棋子包圍)的棋子是邊緣子,反之為內部子。 自由(Liberty):非災難性的棋步。「缺少自由」:在不久的將來不得不送角。 多子策略:許多初學者所用的錯誤策略,他們每步棋都試圖翻轉最大數量的棋子。 行動力:棋手合法的可能棋步數量。更進一步說,當棋手擁有大量的可能棋步時,他就擁有好的行動力。 奇偶性:一種在對手佔據的每個區域內都留下偶數個空位的策略。 安靜步:不翻轉邊緣子的一步棋,通常這是步好棋。 穩定子:絕對不會被翻轉的棋子。角就是一個穩定子的實例。 斯通納陷阱/四通陷阱:一種針對弱邊局面強迫進行角交換的攻擊。 不平衡邊:由非6個同色棋子組成的邊結構。 黑白棋賽事 香港 香港黑白棋公開賽(HKOC) 中國大陸 重慶黑白棋公開賽 廣州黑白棋公開賽 上海黑白棋公開賽 北京黑白棋公開賽 天津黑白棋公開賽 日本 奧塞羅名人戰 全日本選手権大會 グランドオセロ大會 全日本小學校別団體戦 全日本マスターオープン 美國 美國黑白棋公開賽(USOC) 新加坡 新加坡黑白棋公開賽(SOC) 世界性賽事 黑白棋世界賽(WOC) 棋手排名 中國棋手排名 新加坡棋手排名 世界棋手排名 黑白棋軟體與人工智慧 黑白棋程式簡史 在1980年代,電腦並不普及,在黑白棋界裡,最強的仍然是人类棋手。 到了1990年代初,電腦的速度以幾何級數增長,寫出來的黑白棋程式雖然仍然有點笨拙,但由於計算深度(電腦的速度快)和尾局的準確性,所以已經很強。1990年代初最有名的程式就是Thor,在那時候是最強的程式(還是DOS模式年代),棋力能比得上世界級棋手,在這個時期的程式都是人工地加入行動力、位置策略、偶數重要性等等,但又因為這些策略是直接編寫在程式裡,那程式的棋力很依賴程式員本人的棋力,程式下起來比較像人類的下法。而且程式裡遺留了人類棋手的弱點、策略的不完整性等等的問題。因為早期Thor的通用性,影響到現在黑白棋界裡的統一棋譜資料庫都是用Thor database。 到了1994、1995年,黑白棋程式的編寫方法有了突破性的發展,首先是有了一個稱為IOS的網站(GGS的前身),讓不同的程式同時連上去互相對局,突破了以往那種閉門造車的日子,在同期Michael Buro做出了能由程式自我學習的Logistello,在差不多的時間,大家都學起來,用相似的方法來編寫程式。程式員不再把人工的策略和下棋方法等死硬地寫在程式裡,而是由程式自我學習,程式會記錄好、壞的形狀(patterns),根據實戰的結果自動調整策略,又會把不同的開局棋譜根據實戰的過程來評分、保存,有些程式能保存幾十萬步的開局棋譜。 就是因為Logistello在根本方法的改進、先進的算法、編寫方面的高效率和準確性等等,一直在黑白棋界保持為世界程式冠軍。在1993年~1997年的25場比賽中,Logistello有18場獲得冠軍、6場獲得亞軍。1997年8月,Logistello擊敗了1996年的世界冠軍村上健(Takeshi Murakami),從此黑白棋程式把人類棋手遠遠甩在後面。直到Michael在1998年1月宣布Logistello退休為止。現在已經有數個程式在棋力上超越已退休的Logistello,包括edax、cyrano、saio,主要突破點在於它們把算法改善為多線程執行。 WZebra 黑白棋程序「斑馬」(WZebra)是Zebra的Windows版本,除了可以下棋外,還提供了打譜、複盤、棋局分析、自我學習等功能,也可以加載Thor棋譜文件,進行針對性訓練。在標準比賽時間(2x15分鐘)內,其搜索深度可達中局18至27步、終局24至31步。WZebra是自由軟體,提供了中文版本,並提供中文幫助。 S.A.I.O. Saio是System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thello縮寫,是黑白棋程式之一。並不開放下載。 網路黑白棋 自互聯網興起,網路下棋成為了大眾黑白棋對弈的主要形式。網路黑白棋比賽也日漸普及起來。網路黑白棋尋找棋友非常方便,對弈後資料保留非常妥當。
黑白棋軟體與人工智慧 黑白棋程式簡史 在1980年代,電腦並不普及,在黑白棋界裡,最強的仍然是人类棋手。 到了1990年代初,電腦的速度以幾何級數增長,寫出來的黑白棋程式雖然仍然有點笨拙,但由於計算深度(電腦的速度快)和尾局的準確性,所以已經很強。1990年代初最有名的程式就是Thor,在那時候是最強的程式(還是DOS模式年代),棋力能比得上世界級棋手,在這個時期的程式都是人工地加入行動力、位置策略、偶數重要性等等,但又因為這些策略是直接編寫在程式裡,那程式的棋力很依賴程式員本人的棋力,程式下起來比較像人類的下法。而且程式裡遺留了人類棋手的弱點、策略的不完整性等等的問題。因為早期Thor的通用性,影響到現在黑白棋界裡的統一棋譜資料庫都是用Thor database。 到了1994、1995年,黑白棋程式的編寫方法有了突破性的發展,首先是有了一個稱為IOS的網站(GGS的前身),讓不同的程式同時連上去互相對局,突破了以往那種閉門造車的日子,在同期Michael Buro做出了能由程式自我學習的Logistello,在差不多的時間,大家都學起來,用相似的方法來編寫程式。程式員不再把人工的策略和下棋方法等死硬地寫在程式裡,而是由程式自我學習,程式會記錄好、壞的形狀(patterns),根據實戰的結果自動調整策略,又會把不同的開局棋譜根據實戰的過程來評分、保存,有些程式能保存幾十萬步的開局棋譜。 就是因為Logistello在根本方法的改進、先進的算法、編寫方面的高效率和準確性等等,一直在黑白棋界保持為世界程式冠軍。在1993年~1997年的25場比賽中,Logistello有18場獲得冠軍、6場獲得亞軍。1997年8月,Logistello擊敗了1996年的世界冠軍村上健(Takeshi Murakami),從此黑白棋程式把人類棋手遠遠甩在後面。直到Michael在1998年1月宣布Logistello退休為止。現在已經有數個程式在棋力上超越已退休的Logistello,包括edax、cyrano、saio,主要突破點在於它們把算法改善為多線程執行。 WZebra 黑白棋程序「斑馬」(WZebra)是Zebra的Windows版本,除了可以下棋外,還提供了打譜、複盤、棋局分析、自我學習等功能,也可以加載Thor棋譜文件,進行針對性訓練。在標準比賽時間(2x15分鐘)內,其搜索深度可達中局18至27步、終局24至31步。WZebra是自由軟體,提供了中文版本,並提供中文幫助。 S.A.I.O. Saio是System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thello縮寫,是黑白棋程式之一。並不開放下載。 網路黑白棋 自互聯網興起,網路下棋成為了大眾黑白棋對弈的主要形式。網路黑白棋比賽也日漸普及起來。網路黑白棋尋找棋友非常方便,對弈後資料保留非常妥當。 註釋 參考文獻 Othello books to increase skill to tournament-level play: Ted Landau, Othello: Brief & Basic , 1990. Emmanuel Lazard and Federation Francaise d'Othello, Othello: The Rules of the Game , 1993. Randy
1439年:教宗庇護三世,羅馬主教(1503年逝世) 1733年:弘曕,清朝雍正帝第六子,乾隆帝把他過繼給叔父果親王允禮,後襲封果親王(1765年逝世) 1860年:J·M·巴里,蘇格蘭小說家、劇作家,世界著名兒童文學《彼得潘》的作者(1937年逝世) 1866年:莉茲·瑪姬,美國遊戲設計師、作家、女權主義者、喬治主義者(1948年逝世) 1874年:霍華德·卡特,英國考古學家、埃及學的先驅,圖坦卡門陵墓的發現者(1939年逝世) 1912年:趙萝蕤,中國翻译家(1998年逝世) 1921年:蘇菲·索爾,納粹德國時期德國反抗組織白玫瑰成員(1943年逝世) 1936年:陈诗圣,马来西亚居銮中华中学校长(2013年逝世) 1936年:亞伯特·芬尼,英国演員(2019年逝世) 1936年:格蘭達·傑克遜,英國女演員、政治人物(2023年逝世) 1939年:拉爾夫·波士頓,美國男子田徑運動員(2023年逝世) 1939年:伊翁·提里亞克,羅馬尼亞前職業網球運動員 1940年:米格爾·比拉索羅,阿根廷物理學家(2021年逝世) 1946年:坎娣絲·伯根,美国女演員 1947年:邁可·列維特,美國史丹佛大學結構生物學教授 1950年:邱義仁,臺灣民進黨政治人物 1954年:李國麟,香港演員 1957年:魚戶修,日本漫畫家 1958年:金惠鈺,韓國女演員 1959年:-{zh-cn:阿戴尔·亚诺什; zh-tw:艾德·亞諾什;}-,匈牙利律師、政治人物,前任匈牙利總統 1967年:岡野剛,日本漫畫家 1968年:娜塔莎·皮爾茨·穆薩爾,斯洛維尼亞律師、作者、政治人物,現任斯洛維尼亞總統 1971年:尼古拉·蓋斯奇埃爾,法國時裝設計師,路易威登創意總監 1972年:若木民喜,日本漫畫家 1973年:秋相美,韓國女演員 1974年:潘粤明,中國男演員 1975年:翁立友,臺灣歌手 1977年:任魯豫,中國電視節目主持人 1978年:陳楚河,臺灣演員 1978年:李富玉,中國自行車運動員 1981年:横山裕,日本演員、歌手 1982年:傑尼斯·普希林,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現任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元首 1983年:許嘉凌,台灣藝人 1983年:大高忍,日本漫畫家 1983年:松田龍平,日本演員 1984年:平原綾香,日本女歌手 1988年:李代沫,中國男歌手
1926年:李察·柏德和宣稱成功乘飛機飛越北極,但依柏德之後的日記這項成就存有爭議。 1930年:貝璐就任香港總督。 1936年:意大利自5月5日占领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后,宣布正式吞并埃塞俄比亚。 1944年:任薩爾瓦多臨時總統。 1945年:納粹德國的代表在柏林和苏军签署德军无条件投降书于本日零时生效,投降书的生效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卫国战争及歐洲戰場结束。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投降后,大日本帝國宣佈其發動战争目的为自我保衛。 1946年:尼古拉·米哈伊洛维奇·什维尔尼克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参见苏联国家元首列表。 1946年:意大利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在政体公投前宣布退位,其子翁贝托二世继承王位。 1950年:法国外交部部长罗贝尔·舒曼公布舒曼计划,提议设立共同管理欧洲国家的欧洲煤钢共同体。 1960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瑟尔药厂开发的生育控制药物,为第一款复合口服避孕药。 1977年:香港商品期貨交易所正式開業,成為遠東國際性棉花期貨市場。繼棉花之後,原糖及黃豆期貨市場亦相繼於1977年和1979年底開業。 1978年:一年一度香港長洲太平清醮盛會發生包山倒塌意外。「搶包山」於當日零時開始,數百人爭相攀上包山,其中一座大包山突然倒塌,壓向旁邊的一座包山,然後一起倒下,24人受傷。當局為安全起見,決定以後取消「搶包山」活動。不過停辦二十幾年之後,2005年恢復舉辦,但是加強安全措施。 1991年:韩国全國幾十個城市爆發大規模示威,抗議漢城一個大學生在參加集會之後,企圖爬牆進入校園時,被警察用鐵棒打死。 1993年:第一屆東亞運動會在中國上海開幕,共有九個國家及地區的運動員參加本屆運動會。 1994年:纳尔逊·曼德拉当选南非共和国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 21世紀 2004年:俄罗斯车臣共和国首任总统艾哈迈德·卡德罗夫在格罗兹尼参加庆祝活动时遭到地雷炸死。 2013年:菲律賓海巡署公務船於臺灣與菲律賓重疊之專屬經濟區內武力攻擊臺灣漁船,造成1名臺灣漁民死亡。 2018年:馬來西亞進行第十四屆全國大選。反對阵线希望聯盟以简单多数席位勝選,終結國民陣線執政聯盟自馬來西亞獨立以來近61年的執政,達成馬來西亞首次中央政府政黨輪替紀錄,也讓將二度擔任首相的馬哈迪·莫哈末成為目前最高齡的國家領導人。 出生 1147年:源赖朝,日本镰仓幕府首任征夷大將軍(1199年逝世) 1439年:教宗庇護三世,羅馬主教(1503年逝世) 1733年:弘曕,清朝雍正帝第六子,乾隆帝把他過繼給叔父果親王允禮,後襲封果親王(1765年逝世) 1860年:J·M·巴里,蘇格蘭小說家、劇作家,世界著名兒童文學《彼得潘》的作者(1937年逝世) 1866年:莉茲·瑪姬,美國遊戲設計師、作家、女權主義者、喬治主義者(1948年逝世) 1874年:霍華德·卡特,英國考古學家、埃及學的先驅,圖坦卡門陵墓的發現者(1939年逝世) 1912年:趙萝蕤,中國翻译家(1998年逝世) 1921年:蘇菲·索爾,納粹德國時期德國反抗組織白玫瑰成員(1943年逝世) 1936年:陈诗圣,马来西亚居銮中华中学校长(2013年逝世) 1936年:亞伯特·芬尼,英国演員(2019年逝世) 1936年:格蘭達·傑克遜,英國女演員、政治人物(2023年逝世) 1939年:拉爾夫·波士頓,美國男子田徑運動員(2023年逝世) 1939年:伊翁·提里亞克,羅馬尼亞前職業網球運動員 1940年:米格爾·比拉索羅,阿根廷物理學家(2021年逝世) 1946年:坎娣絲·伯根,美国女演員 1947年:邁可·列維特,美國史丹佛大學結構生物學教授 1950年:邱義仁,臺灣民進黨政治人物 1954年:李國麟,香港演員 1957年:魚戶修,日本漫畫家 1958年:金惠鈺,韓國女演員 1959年:-{zh-cn:阿戴尔·亚诺什; zh-tw:艾德·亞諾什;}-,匈牙利律師、政治人物,前任匈牙利總統 1967年:岡野剛,日本漫畫家 1968年:娜塔莎·皮爾茨·穆薩爾,斯洛維尼亞律師、作者、政治人物,現任斯洛維尼亞總統 1971年:尼古拉·蓋斯奇埃爾,法國時裝設計師,路易威登創意總監 1972年:若木民喜,日本漫畫家
倡導四種精神:一曰學者精神,應具自信自得,求真知之貞操;二曰學校精神,即公民精神,注重社會訓練;三曰自治精神,即共和精神,對於政治及社會生活能自動負責;四曰自強精神,品性與體格並重。 注重“人格的感化”,倡導“民族的精神”,“民主的精神”,“科學的精神”。 倡導“樸茂”、“惟真是求”的學風。稱“我國古來學者最重節操,大師宿儒,靡不措意于斯”,應“不為燥濕輕重,不為窮達易節”。要求學生“常保持一種‘樸茂’的精神,不要有銅臭,不可有官氣”。 從倡導治學中的自由精神出發,提出要給予學生更多的選擇自由,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批評當時大學教育中對職業目的過分強調而對學生基本素質教育的忽視:“學謀生,不過發展之一部分,以一部分而概全體,非人的教育也”。主張“不惟年級之觀念應行打破,即計算學分之機械方法最好亦能廢除”;“一切教育應從人性之全部著想”;“教育目的,在學,為人;凡學,為人。必使人性中所具之本能,得有發展之機會”。 教育導向上,側重“動的培養”,而非“靜的約束”,側重“幹才的訓練”,而非“知識的灌輸”,側重“積極的引導”,而非“消極的管理”。 “科學的鵠的是求真,即所謂格物致知”,“科學家不承認有神秘的東西,不承認權威,不崇洋,不泥古。科學家是平等的,科學的思想,最能促進平民思想,發揮民主精神”,“我們正處於科學昌明之世,要想成為真正的學者,必須進行嚴格的科學訓練。科學之用於教育,足以培養獨立精神和高尚思想,並促進教育的科學化”。 書目 《刘伯明先生纪念专集》 (《国风》,1932年11月) 註釋 鏈結 高標碩望,領袖群賢:劉伯明
江蘇南京人。祖籍山東章丘。幼聰慧,少時學于彙文書院(1910年改為金陵大學),習中西文。畢業後遊學日本,曾參加同盟會,從事民主革命活動。 1911年入美國西北大學攻讀哲學及教育,師從勞維爾,1915年獲哲學博士學位。同年與在美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教育學碩士之陳芬資女士(1889年生,安徽無爲人。1927年任南京市彙文女子中學首任華人校長)結婚。 1915年回國,時彙文書院已改名金陵大學(1952年合併于南京大學),校長包文延劉伯明為國文部主任,教授哲學、哲學史、文學、教育學等。 1915年,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校長江謙聘劉伯明兼任倫理、哲學、語言等課教授。1919年辭去金陵大學教職,專任南京高師教授,兼訓育主任及文史地部主任。郭秉文繼江謙任南高校長後,為規劃校務,忙於外事,離校期間校務則由劉伯明主持。1921年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改為國立東南大學(1928年更名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南京大學),任校長辦公室副主任(即今之副校長),曾代理校長職務,除忙於校務外,仍兼文理科主任及哲學系主任,為哲學教授,講學不倦。 1923年11月24日,因積勞成疾而英年早逝,時年37歲。 事略 劉伯明是中國現代哲學的先驅者。他在美國時即以現代學術研究中國哲學文化,1913年著《華人心性論》。他是最早獲得美國哲學博士學位的華人學者,1915年所著博士論文《老子哲學》,被美國哲學界譽為傑作。劉伯明是中國西洋哲學的奠基人,回國后,將西洋哲學系統引入中國,先後著《西洋古代中世紀哲學史大綱》、《近代西洋哲學史大綱》。劉伯明認爲,要了解西方,必須對西方文化的本源先有清楚認識。在他的影響下,國内學者也透過《學衡》雜誌引介西方哲學特別是希臘哲學的經典論著。 劉伯明倡導人文思想,“力持人文主義以救今之倡實用主義者之弊”。劉氏主張中西調和,以其為領袖的學衡派提倡人文主義,上宗孔子思想,于西學則明其精粹糟粕,審慎擇取,前溯希臘先哲精義,后合西方新人文主義,對學術界有深遠影響。 劉伯明在校“于传授知识之外,独重人格之感化”。在金陵大學期間,以南高兼課收入薪水全部捐給金大圖書館購置中文圖書。在南高東大期間,創立貸金助學法以扶植貧苦力學之士。在南高、東大時,為學校“重心所在”,對現代南京大學校風的形成貢獻至巨。 劉伯明一生投身學術、教育,並致力于現代學風、學者精神的構建。對於學風,劉伯明結合人生理想、世界觀、氣節志向、科學、民主、共和,以及當時代中國的時弊問題,先後發表了《論學風》、《學者之精神》、《再論學者之精神》等系列文章,又曾就學風、教育、世界觀等問題作系列講演。劉伯明倡明的學風、學者精神,流傳于世而爲寶貴的精神遺產。 劉伯明平時博覽群書,以讀書為樂。海內多稱其為“純粹君子”,尊為“南雍祭酒”,奉為“學界精神領袖”。劉伯明去世後,柳詒-{徵}-評說他“死後若干年內,恐怕不容易找到像他這樣對中西學問都有本源,能為大家翕服之人”。校內政治系教授兼系主任陳茹玄稱其“薪盡火傳,君身不死。顏天蹠壽,天道寧論”;西洋文學系教授兼系主任吳宓稱其“高標碩望、領袖群賢”,校外學者胡適挽其“鞠躬盡瘁而死,肝膽照人如生”。 教育思想
2009年,湖南學者黄守愚对于稱西曆1月1日為元旦提出異議。 公眾假期 在臺灣,元旦名為中華民國開國紀念日,屬於國定假日,放假一日,若與周六、日重疊則另外補假;但若與周休假期僅相隔一個工作日,則該工作日調為假期,並擇前一個星期六補班補課。 自2015年起,若遇周六於前一個上班日補假,遇周日於次一個上班日補假。 在香港、澳門和中國大陸及全世界大部分地方,元旦為公眾假期。 在日本,新年為公眾假期,政府部門與一般企業從12月29日到1月3日放假,銀行等金融機構多從12月31日到1月3日放假。 另見 努库阿洛法 - 位於東加,為全球首個迎接元旦曙光的城市。 贺年卡 跨年 會計年度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Y
“元”表示开始、最初。“旦”表示太陽剛出地平線之際,即一日之始;因此“元旦”就是一年之始、一年之第一日。而在民國建立改採西曆為國曆前,“元旦”所指是華夏新年首日,古時之春節所指是立春。 歷史 雖然“元旦”表示一年之首日的意思從未改變,但在中国历史上,“元旦”的具體日期隨朝代更替的改正朔而不同: 夏朝为夏历正月初一 商朝为夏历十二月初一 周朝为夏历十一月初一 秦朝为夏历十月初一(参见农历#夏历、殷历和周历的分别) 汉朝汉武帝太初元年时,鄧平等人创立“太初曆”,重定夏历正月初一为元旦,此后一直沿用至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西历1月1日为“元旦” 西曆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稱西历1月1日为“元旦” 日期與命名爭議 2009年,湖南學者黄守愚对于稱西曆1月1日為元旦提出異議。
元旦:公曆新年 阴历新年:各地阴历或阴阳历新年的统称 春节:中国传统农历新年 胡里節:印度新年
新年是曆法上的一年伊始,在不同曆法上可以指: 元旦:公曆新年
稻米可概分為為非洲型與亞洲型兩大品系。亞洲型又可分為秈稻(印度型)、粳稻(日本型、中國型、溫帶稉稻)以及爪哇稻(熱帶稉稻)三大類。 秈稻最早來自印度半島,適合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區種植,原分布在印度、錫蘭、中南半島、巴基斯坦、孟加拉及中國南部。 產地與品種 傳統上,華中、華南、台灣、印度及中南半島種植的為秈稻;而中國淮河以北、西南高海拔地區及朝鮮等地所種植的水稻品種為粳稻。秈稻在長江流域(華中地區)可進行稻麥輪作,在華南地區可實行一年兩熟甚至三熟。著名的有:泰國茉莉香米和增城絲苗。 台灣傳統籼稻品種稱為在來米,於台灣荷治時期與明鄭時期自中國大陸引進。
参考文獻 稻米品種 稻屬
骨骼多为硬骨,身体被硬鳞、圆鳞或栉鳞,有时裸露无鳞;無鳃裂,外被一骨质鳃盖;一般具有鳔,大多是体外受精,卵生,少数为卵胎生。鰓的外側大多有鰓蓋保護,種類繁多但大小和形態有很大的差異。 分类 在旧有的分类学里,硬骨鱼并不包括四足类的陆生脊椎动物,然而,由于四足类演化自肉鳍魚类,如此,從支序分類的角度,传统定义中硬骨魚便成了並系群,而包括輻鰭魚和肉鰭魚以下的硬骨脊椎動物()则可構成一個單系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分类学家将硬骨鱼类的范围延伸,使之涵盖了所有四足类,构成一个与硬骨脊椎动物等义的单系群。 輻鰭魚 輻鰭魚总綱
分类 在旧有的分类学里,硬骨鱼并不包括四足类的陆生脊椎动物,然而,由于四足类演化自肉鳍魚类,如此,從支序分類的角度,传统定义中硬骨魚便成了並系群,而包括輻鰭魚和肉鰭魚以下的硬骨脊椎動物()则可構成一個單系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分类学家将硬骨鱼类的范围延伸,使之涵盖了所有四足类,构成一个与硬骨脊椎动物等义的单系群。 輻鰭魚 輻鰭魚总綱 Actinopterygii,占现代鱼类的90%以上。鳍条呈辐射状。 肉鰭魚 肉鰭魚总綱(Sarcopterygii)的鱼鳍中有一个中轴骨,在前鳍的基部上有明显的肌肉组织与分开的两片腹鳍,和之后两栖动物和四足类动物的演化有直接的关联性。
稻米可概分為為非洲型與亞洲型兩大品系。亞洲型又可分為秈稻(印度型)、粳稻(日本型、中國型、溫帶稉稻)以及爪哇稻(熱帶稉稻)三大類。 產地與品種 傳統上,華南、華中、台灣、印度及中南半島種植的是秈稻,出產的米為秈米;而中国淮河以北、西南高海拔地区及日本、朝鮮等地所种植的稻米品種多為粳稻。中国著名的天津“小站稻”、东北“北大荒”、宁夏“碧粳米”、唐山“胭脂米”、云南“香米”都是粳稻品种。 臺灣稻作歷史 臺灣最早種植的稻作是陸稻,也就是在旱田裡種植的稻作。島上原住民族傳統種植的山地陸稻,透過基因定序技術、親緣分析,發現大部分都是經過馴化的稉稻,其序列顯示山地陸稻並不是在臺灣獨立馴化而來,而是從亞洲其他地區來的。後來移民至臺灣島的大陸先民所植的,則主要為秈稻。近代粳稻的種植,則另源於日本人引進的蓬萊米,故「蓬萊米」一度是粳米的代稱,相對於當時台灣本地的秈稻(稱「在來米」)。由於臺灣地處熱帶到亞熱帶,南部較炎熱的氣候允許一年可以施行三期稻作,但因稻米產量過剩嚴重,現在很少施行,全台以兩期稻作為主,將進行推廣。 臺灣現今種植的稻作,則是經本土專家育種而來的眾多品系;粳稻品系有:台稉系列與台農系列,當前以:台稉16號(大雅米)、台稉八號、台稉九號、台農71號(益全香米)、台稉二號(池上米)和高雄139號、高雄145號,以及引進自日本米食主流越光米作為基礎,培育出台灣版越光米臺南16號(臺南越光米)為主。秈稻品系有:台中秈十號(金墩米又稱秈稻白米)、高雄秈糯8號、台中秈糯1號為主要種植對象。 臺灣亞洲大學健康學院院長林俊義花了5年的時間研培育出超級粳稻品種,其表示此稻種產量可望提高70%,1年可3收,將其命名「亞大168號超級稉稻」。經技術轉移,由福麟公司買下並提出品種權申請,經農委會公告命名為「福麟168號稉稻」,不同以往由農業改良場所主導研發。 参考文獻 参见
臺灣最早種植的稻作是陸稻,也就是在旱田裡種植的稻作。島上原住民族傳統種植的山地陸稻,透過基因定序技術、親緣分析,發現大部分都是經過馴化的稉稻,其序列顯示山地陸稻並不是在臺灣獨立馴化而來,而是從亞洲其他地區來的。後來移民至臺灣島的大陸先民所植的,則主要為秈稻。近代粳稻的種植,則另源於日本人引進的蓬萊米,故「蓬萊米」一度是粳米的代稱,相對於當時台灣本地的秈稻(稱「在來米」)。由於臺灣地處熱帶到亞熱帶,南部較炎熱的氣候允許一年可以施行三期稻作,但因稻米產量過剩嚴重,現在很少施行,全台以兩期稻作為主,將進行推廣。 臺灣現今種植的稻作,則是經本土專家育種而來的眾多品系;粳稻品系有:台稉系列與台農系列,當前以:台稉16號(大雅米)、台稉八號、台稉九號、台農71號(益全香米)、台稉二號(池上米)和高雄139號、高雄145號,以及引進自日本米食主流越光米作為基礎,培育出台灣版越光米臺南16號(臺南越光米)為主。秈稻品系有:台中秈十號(金墩米又稱秈稻白米)、高雄秈糯8號、台中秈糯1號為主要種植對象。 臺灣亞洲大學健康學院院長林俊義花了5年的時間研培育出超級粳稻品種,其表示此稻種產量可望提高70%,1年可3收,將其命名「亞大168號超級稉稻」。經技術轉移,由福麟公司買下並提出品種權申請,經農委會公告命名為「福麟168號稉稻」,不同以往由農業改良場所主導研發。 参考文獻 参见 稻 蓬萊米 台稉九號
其他板鰓亞綱动物在侏儸紀時產生第二次的輻射適應,鰩和魟也約在這個時期出現。現存大部分的目在侏儸紀之后出現。 分类 本亚纲现存种类主要有两大类:鲨类和鳐类,分为如下各目: 鲨总目 Selachimorpha 六鳃鲨目 Hexanchiformes 虎鲨目 Heterodontiformes 鬚鮫目 Orectolobiformes 鼠鲨目 Lamniformes 真鲨目 Carcharhiniformes(白眼鮫目) 角鲨目 Squaliformes 扁鲨目 Squatiniformes 锯鲨目 Pristiophoriformes 鳐总目 Batoidea(魟总目) 鳐目 Rajiformes 电鳐目 Torpediniformes 犁头鳐目 Rhinopristiformes 燕魟目 Myliobatiformes 包括已灭绝种类的分类: †Plesioselachus †似扁鲨目 Squatinactiformes †原尖齿鲨目 Protacrodontiformes †裂口鲨总目 Cladoselachimorpha †裂口鲨目 Cladoselachiformes †异棘鲨总目 Xenacanthimorpha †异棘鲨目 Xenacanthiformes 鲨鳐下纲 Euselachii †栉棘鲨目 Ctenacanthiformes †弓鲛目 Hybodontiformes 新鲨类 Neoselachii †古鳍棘鲨目 Synechodontiformes
20%,常被視為是漁業捕獲的目標。 演化歷程 板鰓亞綱的出現最早可追溯至奧陶紀(4.5 - 4.2 億年前),遠在陸生脊椎動物與陸生植物之前,然而因為只有發現到部分鱗片的化石,因此部分科學家並不認為是鯊魚而是無頜總綱的。目前最早認為屬於鯊魚的化石來自於 4.2 億年前的志留紀,外型與現今的鯊魚外型差異很大,這個時期所發現的牙齒上有多個尖銳突起,外型類似三叉戟,適合用來捕捉魚類。 裂口鯊(Cladoselache)出現於 3.7 億年前,化石發現於美國的俄亥俄州、肯塔基州及田納西州,在當時北美洲仍然為一片汪洋。裂口鯊的體長僅約,具有三角形的魚鰭和狹窄的顎。裂口鯊的牙齒化石並沒有很多,相信可能是因為牠們的牙齒替換速率並不如現代鯊魚那般頻繁。牠們的尾鰭形狀與大白鯊、尖吻鯖鯊和長鰭鯖鯊類似。從獵物在裂口鯊胃中的方向可推估牠們也是靈活快速的掠食者。 在石炭紀時,兴起(包括異刺鯊),幾乎只生活在淡水水域之中,並且成功散佈至世界各地,牠們在約 2.2 億年前滅絕。另一群為(包括弓鮫)則生活在海洋中。在 3.25 億年前一具幾乎完整的鯊魚鰓部化石顯示鯊魚並非活化石,在這幾億年來其器官早已因為演化而產生很大的變化。 其他板鰓亞綱动物在侏儸紀時產生第二次的輻射適應,鰩和魟也約在這個時期出現。現存大部分的目在侏儸紀之后出現。 分类 本亚纲现存种类主要有两大类:鲨类和鳐类,分为如下各目: 鲨总目 Selachimorpha 六鳃鲨目 Hexanchiformes 虎鲨目 Heterodontiformes 鬚鮫目 Orectolobiformes 鼠鲨目 Lamniformes 真鲨目 Carcharhiniformes(白眼鮫目) 角鲨目 Squaliformes 扁鲨目 Squatiniformes 锯鲨目 Pristiophoriformes
Cilk語言建基於ANSI C,並加入了部份Cilk專用的關鍵字庫,而當這些Cilk的專用關鍵字從程式碼之中抽起的時候,程式碼亦能直接被編譯成C程式。 参见 分叉会合模型
外部連結 The Cilk Project 參考文獻
短鼻銀鮫科 Chimaeridae 鋤吻銀鮫科
全头亚纲(学名:)是软骨鱼纲下的亞綱,头大而侧扁,鳃裂4对。上颌骨与脑颅愈合,故称全头类。舌弓完全,无鳞,胸鳍宽大,尾鳍细长,雄性具交接器。现存种类多半棲息於海洋的中底層,並以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 现存全头亚纲只有一目,分三科: 银鲛目
传统上,真口类包含以下几个类群: ?棘鱼纲 Acanthodii(可能是个属于软骨鱼纲的并系群) 硬骨鱼高纲 Osteichthyes(硬骨脊椎动物 Euteleostomi,真硬骨鱼
硬骨鱼高纲 Osteichthyes(硬骨脊椎动物 Euteleostomi,真硬骨鱼 Euosteichthyes)
Styloichthys 肺鱼四足纲 Dipnotetrapodomorpha 肺魚亞綱 Dipnomorpha †孔鱗魚目 Porolepiformes 肺魚總目 Dipnoi 四足形亞綱 Tetrapodomorpha:包含四足類 种系发生学 依照 2017 年《》,本总纲与其它現生硬骨鱼的演化关系如下:
3.6 亿年前从肉鳍鱼类中的類似蝶柱鱼的祖先演化而来。 分類 腔棘魚綱 腔棘魚綱分为腔棘目和爪齒魚目。其中爪齒魚目生活在四亿年前左右,已灭绝。现仅存腔棘目下矛尾鱼,被称为“活化石”。 肺鱼四足纲 肺鱼四足纲(Dipnotetrapodomorpha)除了包含現存的肺魚綱和四足形上綱,也包含史前的爪齒魚類,而扇鳍纲則是個只包含前兩者的泛群、但不包含爪齒魚類。肺鱼四足大纲與扇鳍類的關係取決于爪齒魚類的地位,如果爪齒魚類較接近肺魚四足類而不是棘腔魚綱,則扇鳍類為肺魚四足類的下級分支;如果爪齒魚類不屬於這里,則肺鱼四足大纲可能成為扇鳍纲的異名: 爪齒魚類 Onychodontida?(幹群)
590 億美元,這意味著 60% 的保加利亞公司相互負債。到2012年,它已增加到970億美元,佔GDP的227%。政府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歐盟的鼓勵下實施了嚴格的緊縮措施,以取得一些積極的財政成果,但根據國際工會聯合會的說法,這些措施的社會後果,如收入不平等加劇和加速向外移民,已經是“災難性的”。保加利亞在腐敗感知指數中排名第71位,並且是歐盟最嚴重的腐敗水平,這種現象仍然是公眾深刻不滿的根源。與有組織犯罪一起,腐敗導致該國的申根區申請被拒絕和外國投資撤出。政府採購尤其是腐敗風險的關鍵領域。估計每年有 100億列弗(59.9億美元)的國家預算和歐洲凝聚力資金用於公開招標;僅2017年就有近140億列弗(83.8億美元)用於公共合同。在普遍存在的違規行為、違反程序和量身定制的授予標準的情況下,這些合同中有很大一部分授予了少數與政治相關的公司。儘管歐盟委員會一再批評, 歐盟機構避免對保加利亞採取措施,因為它在許多問題上支持布魯塞爾,這與波蘭或匈牙利不同。 保加利亞的勞動力為336萬人,其中6.8%從事農業,26.6%從事工業,66.6%從事服務業。金屬和礦物的提取、化學品的生產、機械製造、鋼鐵、生物技術、煙草、食品加工和石油精煉是主要的工業活動。僅採礦業就僱用了24,000人,並產生了該國GDP的約5%;所有採礦相關行業的就業人數為120,000人。保加利亞是歐洲第五大煤炭生產國。當地的煤、鐵、銅和鉛礦床對製造業和能源部門至關重要。保加利亞在歐盟以外的主要出口目的地是土耳其、中國和美國,而俄羅斯和土耳其是迄今為止最大的進口夥伴。大部分出口產品是製成品、機械、化學品、燃料產品和食品。三分之二的食品和農產品出口到經合組織國家。儘管1990年至2008年間穀物和蔬菜產量下降了40%,但穀物產量此後有所增加,2016-2017年的穀物產量為十年來最高。保加利亞還種植玉米、大麥、燕麥和大米。優質東方煙草是一種重要的經濟作物。保加利亞也是全球最大的薰衣草和玫瑰油生產國,兩者都廣泛用於香水。在服務業,旅遊業是經濟增長的重要貢獻者。索非亞、普羅夫迪夫、大特爾諾沃、沿海度假勝地阿爾貝納、金沙和陽光海灘以及冬季度假勝地班斯科、潘波羅沃和波羅維茨是遊客訪問量最大的一些地點。大多數遊客是羅馬尼亞人、土耳其人、希臘人和德國人。 交通 全國公路網總長19,512公里,其中19,235公里已鋪設瀝青。鐵路是一種主要的貨運方式,儘管公路承擔的貨運份額越來越大。保加利亞擁有6,238公里的鐵路軌道,有通往羅馬尼亞、土耳其、希臘和塞爾維亞的鐵路線,還有直達基輔、明斯克、莫斯科和聖彼得堡的特快列車。索非亞和普羅夫迪夫是該國的航空旅行樞紐,而瓦爾納和布爾加斯是主要的海上貿易港口。 人口 根据2021年的全国人口普查,保加利亚的人口暴跌至只有650万人,約72.5%人口居住在城市地區。 保加利亚族为主要民族,占总人口的84.8%。少数民族当中,土耳其族和罗姆人分别占8.8%和4.9%;大约40个较小的少数民族共占0.7%,另有0.8%不认同自己属于某个族群。 2018年,保加利亞的平均總生育率(TFR)為每名婦女1.56個孩子,低於2.1的更替率也達到人口暴跌警戒線範圍內,更遠低於1905年每名婦女5.83個孩子的歷史最高水平。隨著年青人多已移民到西歐和美國工作生活,加上生育率長期處於極低水平,保加利亞因此擁有世界上最老齡化的人口,平均年齡為43歲。 保加利亞正處於人口不足危機狀態,並與格魯吉亞、拉脫維亞、烏克蘭等多個東歐前共產國家一併成為近年全球人口跌幅最大的國家,保加利亞現時總人口較1990年代減少了接近30%。自1990年代初以來,它的人口出現負增長,當時正值經濟崩潰導致的長期的移民潮。到2005年,約有937,000至1,200,000人(主要是年輕人)離開了該國。大多數孩子都是未婚婦女所生。此外,三分之一的家庭只有一個人,即使是二人三人家庭也是共產時期或民主化政策實施初期誔下居多,75.5%的家庭沒有16歲以下的孩子。 文化 保加利亞民間傳說的一個基本元素是火,用來驅除邪靈和疾病,一些對抗邪靈的儀式倖存下來,並且仍在實行皮林國家公園、斯雷伯納自然保護區、馬達拉騎士、斯韋什塔里和卡贊勒克的色雷斯墓葬、里拉修道院、博亞納教堂、伊万諾沃岩石教堂和古城內塞伯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里拉修道院由保加利亞的守護神里拉的聖約翰建立,自中世紀以來,他的生活一直是眾多文學作品的主題。 10世紀普雷斯拉夫和奧赫里德文學學校的建立與中世紀保加利亞文學的黃金時期有關。學校對基督教經文的重視使保加利亞帝國成為斯拉夫文化的中心,使斯拉夫人受到基督教的影響,並為他們提供了書面語言。它的字母,西里爾字母,是由普雷斯拉夫文學學校開發的。許多文學和藝術傑作被奧斯曼征服者摧毀,藝術活動直到19世紀的民族復興時期才重新出現。宗教視覺藝術遺產包括壁畫、壁畫和圖標,其中許多是由中世紀的塔爾諾沃藝術學校製作的。民間音樂是迄今為止最廣泛的傳統藝術,並隨著遠東、東方、中世紀東正教和標準西歐音調和模式的融合而緩慢發展。國家電視台女聲合唱團在1990年因其演奏保加利亞民間音樂而獲得格萊美獎。 保加利亞國家廣播電台是最大的國家媒體機構。保加利亞媒體在2000年代初的報導中被描述為普遍公正,印刷媒體沒有法律限制。但很快新聞自由已經惡化到保加利亞在世界新聞自由指數中的全球排名第 111 位,低於所有歐盟成員國和候選成員國。 保加利亞菜與其他巴爾幹國家的菜相似,並表現出強烈的土耳其和希臘影響。考慮到對多種沙拉的文化偏好,肉類消費量低於歐洲平均水平。直到1989年,保加利亞一直是世界第二大葡萄酒出口國,但此後失去了這一地位。2016年生產了1.28億升葡萄酒,其中6200萬升主要出口到羅馬尼亞、波蘭和俄羅斯。 體育運動 保加利亞出現在 1896 年的第一屆現代奧運會上,當時它由體操運動員查爾斯·尚波代表。此後,保加利亞運動員共獲得55枚金牌、90枚銀牌和85枚銅牌,在歷史獎牌榜上排名第25位。舉重是保加利亞的標誌性運動,自1980年代以來培養了許多保加利亞世界和奧運會舉重冠軍。 足球是該國最受歡迎的運動。保加利亞國家隊的最佳表現是半決賽在1994年世界杯,斯托伊奇科夫是保加利亞有史以來最成功的球員;在 1990 年代為巴塞羅那足球俱樂部效力期間,他獲得了金靴獎和金球獎,並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好的球員之一。盧多戈雷茨在僅僅九年的時間裡就從當地的第四分區晉級到了2014-15年歐洲冠軍聯賽小組賽階段。2018年排名第39位,是保加利亞在歐足聯中排名最高的俱樂部。 飲食 节假日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保加利亚政府 Official governmental site President of The Republic of Bulgaria National Assembly of the Republic of Bulgaria Chief of State and Cabinet Members 相关资料 Bulgaria information from 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 Portals to the World from the United States Library of Congress Article Eco Friendly Bulgaria Bulgaria at UCB Libraries GovPubs
Bulgaria Chief of State and Cabinet Members 相关资料 Bulgaria information from 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 Portals to the World from the United States Library of Congress Article Eco Friendly Bulgaria Bulgaria at UCB Libraries GovPubs Bulgaria Gazette 旅游 Bulgaria - video presentations from Bulgaria Tourism Authority All cities and villages The mountains of Bulgaria Image Gallery of Bulgaria Large Image Gallery of Bulgaria Cars from antiquity
zh-tw:米奇老鼠; zh-hk:米奇老鼠;}-和-{zh-hans:明妮;zh-hk:米妮;zh-tw:米妮;}-老鼠首次在美國華特迪士尼動畫工作室的卡通短片《飛機狂》亮相。 1932年:大日本帝国海军少壮派军官发动政变并暗杀内阁总理大臣犬养毅,五一五事件发生。 1934年:拉脫維亞總理卡爾利斯·烏爾馬尼斯宣布解散拉脫維亞議會,並展開威權主義統治。 1935年:蘇聯莫斯科地鐵正式對公眾開放,首條路線連結索科利尼基站至文化公園站等站點。 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納粹德國佔領荷蘭,開始進攻法国北部。 1943年:共产国际(第三国际)宣布解散。 1946年:西西里岛获得自治权。 1946年:《人民日报》创刊。 1946年:国民政府人员发起牡丹江暴动,试图攻占中共政权控制下的牡丹江市。 1948年:阿拉伯國家聯合進攻甫剛發表獨立宣言建國的以色列,第一次以阿戰爭爆發。 1957年:英国在太平洋莫尔登岛上进行了该国首枚氢弹的试爆,英国成为第三个拥有氢弹的国家。 1959年:科学家警告蓝鲸濒于绝迹。 1960年:史泼尼克4号人造卫星发射进入地球轨道。 1970年:法國科學家及軍方人員齊集法屬穆魯羅阿環礁進行核子試驗,當年正好是法国总统夏爾·戴高樂最後一年任期。雖然世界各國都反對法國核試,但戴高樂無視各國反對,仍然按照計劃核試。 1972年:美國將琉球群島的主權移交日本,沖繩縣復設。 1976年:香港啟德機場新貨運大廈正式啟用。 1985年:廣東省委第一書記任仲夷給《深圳特區報》一封表明用普通話統一深圳語言的刊報信,後被特區報在內的各報刊公開轉載。 1988年:蘇聯入侵阿富汗:在阿富汗泥足深陷的苏联軍隊結束他們長達近十年的噩夢,正式開始撤退回國。當第一批1200名蘇軍當天下午取道喀布尔回國時,阿富汗政府軍向他們揮手告別。按照蘇聯撤軍時間表,在阿富汗境內的十一萬五千名蘇聯士兵會在九個月內全部撤離,而整個撤軍行動,終於在1989年2月完成。 1989年:苏联领导人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访华,当日邓小平与戈尔巴乔夫在人民大会堂内举行中国领导人和苏联领导人之间的高峰会时,学生群众在附近天安门广场上发起骚动和示威活动。 1990年:菲律宾宣布中止美国在菲军事基地协议。 1990年:文森特·梵高创作的油画《嘉舍醫師的畫像》在美国纽约以8250万美元的价格拍卖给日本一位收藏家,创下当时绘画作品售价的最高纪录。 1992年:台灣健康幼稚園火燒車事件,造成23人死亡、9人輕重傷,為台灣歷來死傷最嚴重的單一遊覽車火燒車事件。 1997年:宏達國際電子(HTC)在台灣創立。 1999年:何厚鏵當選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任行政長官。 21世紀 2008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州最高法院推翻了一項禁止同性婚姻的裁決,成為繼麻薩諸塞州後第二個承認同性婚姻的州。 2012年:希腊各政党在5月6日议会选举之后无法就组阁问题达成一致,组阁失败,将在6月重新举行议会选举。 2013年:北極理事會批准日本、義大利、新加坡、印度、南韓和中國以觀察員國家的身分加入。 2021年:中國國家航天局的天問一號着陸器和祝融號火星車成功在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預選着陸區著陸。 2022年:東鐵綫過海段(紅磡至金鐘)通車,會展站啟用,標誌著沙田至中環綫所有工程完成。 2022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拉古纳伍兹的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发生针对台湾裔美国人的枪击事件,造成1人死亡和5人受伤。 出生 1567年:克劳迪奥·蒙特威尔第,意大利作曲家(1643年逝世) 1773年:克萊門斯·梅特涅,奥地利外交家(1859年逝世)
1907年:乌尔苏拉·玛丽亚·库琴斯基,德国作家、德籍苏联间谍(2000年逝世) 1916年:蔣方良,台灣前第一夫人(2004年逝世) 1921年:赫健士,香港法官(2009年逝世) 1922年:瀨戶內寂聽,日本作家、僧人(2021年逝世) 1931年:詹姆斯·菲茨-艾倫·米切爾,聖文森政治人物,第2任聖文森總理(2021年逝世) 1933年:伊丹十三,日本電影導演、演員(1997年逝世) 1935年:美輪明宏,日本創作歌手、演員 1937年:馬德琳·歐布萊特,美國捷克斯洛伐克裔政治人物、外交官,第64任美國國務卿、首位女性美國國務卿(2022年逝世) 1942年:優素福·卡拉,印尼政治家,前任印尼副總統 1947年:慕尤丁,馬來西亞政治人物,第8任馬來西亞首相 1948年:胡志強,台灣政治人物 1948年:江夏豐,日本棒球選手 1955年:穆罕默德·布拉米,突尼西亞人民陣線黨的創辦人暨領導人(2013年逝世) 1956年:米雷克·托波拉內克,捷克政治人物、商業經理,第7任捷克總理 1960年:馬丁·艾伯哈德,美國工程師、企業家,特斯拉聯合創辦人 1964年:弗拉基米爾·斯特魯克,烏克蘭政治人物,曾任克列緬納亞市長(2022年逝世) 1967年:瑪都麗·荻西特,印度影星 1970年:本·華萊士,英國政治人物,現任英國國防大臣 1971年:安德魯·瓦耶特,美國音樂家、詞曲作家、錄音製作人 1972年:武井宏之,日本漫畫家 1974年:占旭剛,中國男子举重運動員 1975年:大炳,台灣男藝人(2012年逝世) 1978年:藍奕邦,香港唱作歌手、作曲人、填詞人 1979年:滄月,中國女作家 1980年:中尾衣里,日本女性聲優 1981年:哈孝遠,台灣男藝人、前篮球運動員 1982年:任斯璐,中國女演員 1982年:藤原龍也,日本演員 1985年:葉子俊,香港足球運動員 1986年:曲尼次仁,中國女歌手、演員 1987年:金甫美,韓國女演員 1987年:安迪·穆雷,英國職業網球手 1989年:珊妮,韓國女子偶像團體少女時代成員 1990年:李宗泫,韓國男子偶像樂團CNBLUE成員 1991年:譚坤倫,香港男演員、健身教練 1991年:Soyul,韓國女子偶像團體Crayon Pop成員 1993年:尾崎由香,日本女性聲優 1996年:青山吉能,日本女性聲優 1996年:Birdy,英國女歌手、鋼琴家、作曲家 1998年:冼靖峰,香港男歌手、演員 2000年:Yoshi,韓國男子偶像團體TREASURE成員 2002年:馬傑森,臺灣職業棒球運動員 2002年:林鼓子,日本女性聲優 2006年:Haerin,韓國女子音樂組合NewJeans成員
链接 李瑞清 Rui瑞 抚州人 清朝翰林 清朝翰林院庶吉士 清朝江寧提學使
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李瑞清辞去两江师范学堂监督职务。离校时,卖去自己的车马,将钱散发给贫穷的学生而去。清帝逊位后,李瑞清以遗老自居,自称清道人,久寓上海,坚不为民国任职。 1920年八月初一逝世,享年54岁。逝世后,挚友曾熙、弟子胡小石共理丧事,将其遗体葬于南京南郊牛首山梅岭罗汉泉,在墓旁植梅花300株,筑室数间,题名“玉梅花庵”,以志其号。1916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由两江师范学堂改建而来)校长江谦在校园西北角六朝松旁,建茅屋三间,取名“梅庵”,以志怀念。 作品 遗著有《围城记》;经门人整理遗稿,1939年中华书局出版了《清道人遗卷》,共计文、诗、跋、书论四卷。 李瑞清通诗、书、画,尤精书法。自幼钻研六书,学习书法,对殷墟、周、秦、两汉至六朝文字皆有研究。为一代书法宗师,也是中国高等书法教育的先驱。李瑞清的书法,上追周秦,博宗汉魏,各体偕备,尤工篆隶。其书法“秀者如妖娆美女,刚者如勇士挥槊”,潇洒俊逸,各具神态,以篆作画,合画篆为一体。李派书学熔铸古今,不偏不倚,至博且精,勇开风气,所播深远直至当代,为薪火相传的金石书派。 李瑞清也是清末民初的著名画家,擅丹青,山水、人物、花卉,绘画涉猎广泛。山水师法原济、八大山人,花卉宗恽南田。所绘松石、花卉意境独特,尤擅画佛。 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北园里的“二源壁”,两面分刻的“两江师范学堂”和“金陵大学堂”都是李瑞清所书——两江师范学堂的名牌系一整块石材制成,书写字体为魏碑体,内填绛红色漆;金陵大学的校牌一石一字,由五块石材组成,书写字体为魏碑体,内似填金色漆。这块校名牌在1910年2月金陵大学堂正式成立时,挂在当时位于干河沿(现南京市金陵中学所在地)的金陵大学堂校门上。 参考
2005年,12所高校第二批纳入211工程。2005年底,新增1所高校进入211工程第三批。2008年,211工程第四批新增5所高校。 211工程的目的在于将中国的高等学校系统化。随着工程的实施,许多过去被国家其他部门管辖的高等院校被纳入教育部的管辖范围,许多高校被合并;从全国各地挑选出的约100个高等学校被设立为重点高校,这些学校在资金中获得优先对待。2011年3月7日,中国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列席第十一届全国政协第四次会议教育界别联组会时表示,985工程、211工程已经关上大门,不会再有新的学校加入。 2014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开始逐渐淡化985工程与211工程,拨款开始向高水平学科倾斜,211计划已被较少提及。同年,有211工程建设高校校长称211工程已于2013年底停止拨款。而自2015年起的教育部工作要点中已不见“985工程”和“211工程”。“211工程”重点学科及规划逐步被新提出的“111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所取代。 2015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对新时期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做出新部署,将“211工程”“985工程”及“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等重点建设项目统一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同年11月,由国务院印发,决定统筹推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双一流”)。 2016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布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语委关于宣布失效一批规范性文件的通知(教政法〔2016〕12号),宣布《“985工程”建设实施管理办法》,《“211工程”建设实施管理办法》等一批规范性文件失效,已失效的规范性文件不再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 2016年6月29日,教育部宣布将“985工程”、“211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特色重点学科建设”等重点建设项目,统一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2017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共有140所大学入选),112所原211工程院校全部进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或“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 2022年2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公布《关于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其中《给予公开警示(含撤销)的首轮建设学科名单》中所列15所受到警示高校有14所是原211工程院校,若2023年整改期满最终评审尚未通过,受警示高校将被取消“双一流”建设高校地位。 与211工程相似的另一个同类概念是985工程。 院校名单
2014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开始逐渐淡化985工程与211工程,拨款开始向高水平学科倾斜,211计划已被较少提及。同年,有211工程建设高校校长称211工程已于2013年底停止拨款。而自2015年起的教育部工作要点中已不见“985工程”和“211工程”。“211工程”重点学科及规划逐步被新提出的“111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所取代。 2015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对新时期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做出新部署,将“211工程”“985工程”及“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等重点建设项目统一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同年11月,由国务院印发,决定统筹推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双一流”)。 2016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布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语委关于宣布失效一批规范性文件的通知(教政法〔2016〕12号),宣布《“985工程”建设实施管理办法》,《“211工程”建设实施管理办法》等一批规范性文件失效,已失效的规范性文件不再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 2016年6月29日,教育部宣布将“985工程”、“211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特色重点学科建设”等重点建设项目,统一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2017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共有140所大学入选),112所原211工程院校全部进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或“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 2022年2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公布《关于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其中《给予公开警示(含撤销)的首轮建设学科名单》中所列15所受到警示高校有14所是原211工程院校,若2023年整改期满最终评审尚未通过,受警示高校将被取消“双一流”建设高校地位。 与211工程相似的另一个同类概念是985工程。 院校名单 以下是国家级“211工程”建设的高校列表,名单按照省区排列。截至2009年1月5日,国家级211工程名单共有各类高校112所,其中普通院校109所、军事院校3所。表中标注985的院校亦属985工程。
1918年的西线 Westfront 1918 1931 三文钱的歌剧 3groschenoper, Die 1931 同志之谊 Kameradschaft(德国)/Tragédie de la mine (la)(法国) 1932 亚特兰蒂斯 Herrin
主要作品 德国 1925 悲伤的街道 Freudlose Gasse, Die 1927 珍妮情史 Liebe der Jeanne Ney, Die 1929 弃妇日记 Tagebuch einer Verlorenen, Das 1929 Büchse der Pandora, Die 1930 1918年的西线 Westfront 1918 1931
咸豐三年(1853年),三邑人於頂下郊拚擊敗同安人領袖林佑藻後,兩族群分以龍山寺、保安宮作大本營,展開長期對峙,犧牲慘重。三邑人將此次械鬥期間罹難者的血衣,埋在龍山寺周圍的樹蘭花腳下。他們也為感謝塔悠-{庄}-的鄉親幫助打同安人,遂將龍山寺觀音像贈給,日後建立分香廟下塔悠金玉禪寺。 龍山寺的軍事組織曾多次穿越新店溪,直攻入漳州人大本營的板橋。龍山寺以在柯子崙的漳州人破壞龍山寺的水池風水為由,摧毀了同樣主祀觀音的中和慈雲巖,迫使漳州人在板橋重建接雲寺。與漳州人祭祀的芝山巖惠濟宮同樣有風水為由的糾紛,咸豐九年(1859年)逼得漳州人大敗退守芝山巖。相傳漳州人曾想進攻龍山寺,恰巧一名在寺池洗衣的孕婦發現示警而被殺,後來寺方尊稱其為「池頭夫人」,配祀在註生娘娘旁,也被視為看管地府血污池之女神。台北市奉祀池頭夫人有三,分別是艋舺龍山寺、大龍峒保安宮、大稻埕霞海城隍廟。為紀念與漳州人械鬥死的泉州五縣人,廟後曾設有五泉廟,後擴建時拆毀,但每逢中元普渡都會紙糊一座五泉廟加以祭祀。 同治六年(1867年),寺身再遭颱風侵蝕,再集資大修。滬尾泉州人黃龍安於同治年間在大嵙崁建立分香廟大溪龍山寺。 1884年清法戰爭期間,法軍進攻台灣(台灣民間稱為「西仔反」,「西仔」指法蘭西),劉銘傳棄守基隆,10月2日自基隆撤退時,劉銘傳因擔心法軍自滬尾攻入台北城,原本打算直接逃往竹塹城(今新竹),甚至有逃回台灣府之意,並下令據守淡水前線的孫開華退回保護其個人的安全,遭孫開華嚴拒。劉銘傳率領一千多名士兵,攜帶大量珠寶、金銀、細軟、糧秣欲離開台北,行經艋舺時,商民認為劉銘傳想逃跑而進行罷市、聚眾將劉包圍,甚至被從轎子中拉出來毆鬥,並大罵劉銘傳為「漢奸、懦夫」,然後監禁在艋舺龍山寺內,直到劉承諾會坐鎮台北督戰後才被放出來。 當劉銘傳要在艋舺下崁到板橋港仔嘴之間架設臺灣鐵路火車橋,艋舺三大姓的黃川流,怕自己在在下崁的房屋風水被破壞,以龍山寺公印作民意阻止興建。劉銘傳就將橋改建在枋隙(今臺北大橋附近),導致從此大船便沒有辦法駛進艋舺,艋舺日漸蕭條低沉,大商賈也相繼搬遷到大稻埕。 日治時期 1896年,廟址作為臺北廳艋舺區長役場。同年,台北本島人紳商協會此創設。 1903年,日人在此設教育公堂。 1919年,日本政府開闢今日的廣州街,於是寺前水池改成噴水池,寺前土地轉於台北市市役所。該年,住持福智和尚(原名吳燦明)捐出積蓄七千二百元,並由地方集資,聘請王益順設計圖樣,邀得陶匠洪坤福、雕花匠楊秀興、石匠辛阿救、蔣金輝、彩繪洪寶真廿多位至臺灣,此後和艋舺清水巖、大龍峒保安宮并稱台北三大廟門。 此次整修融以西方色彩,如龍柱或花鳥柱之柱頭加上希臘式柱頭。石材大量使用泉州白石及玉昌湖青石。屋頂兩座藻井及複雜的網目如意斗栱,構成繁麗,亦是日後他廟模仿的對象。鐘鼓樓屋頂為轎頂式,有如古代盔帽,日為臺灣多寺廟之鐘鼓樓皆仿之。 也在臺灣首創使用銅鑄龍柱,為李祿星所作。 1945年5月末,大殿毀於臺北大空襲。1927年恭奉於殿中的黃土水作品《釋迦出山像》遭毀。 戰後時期 廟址為廣州街211號。曾為國軍宿舍、國文國語講習所等,1951年指定為名勝古蹟。 1953年,仕紳黃啟瑞、黃玉對、黃崇西、周百鍊等發動重修大殿,由黃啟瑞、黃玉對分任籌備委員會正副主任委員。此次為王世南掌稿尺,因他為王益順姪孫,圖稿相傳,所以大致維持原貌及規制。其飛簷上裝飾八仙過海、聖獸飛禽等栩等剪黏,《三國演義》、《封神榜》、唐明皇遊月宮等歷史故事都是簷下彩繪的素材,殿頂斗拱是以一萬八千餘塊小木塊銜接而成,以七層螺拱像徵七生輪迴因果報應。黃龜理負責該殿的刺花(木雕),與另一位泉州師曾銀河對場,殿上四角鰲形雀替就是他們作品。六年下來,資材達新台幣四百萬元,1959年9月20日舉行安座典禮。幾次的整建翻修,從泉白、青斗到觀音石,從陶瓷磚到賽璐璐和馬賽克,標識著時代改變的痕跡。 1963年8月5日,成立名為「台灣省台北市艋舺龍山寺董監事會」的財團法人,互推吳永言為董事長,計劃分期美化庭院及附近環境,使該寺發展為台北市區一理想的遊覽觀光勝地。1966年10月4日,台北市政府召集有關單位會商龍山寺周圍攤販的整頓計劃,決定在龍山寺對面公園內設立商場以收容違建攤販,作為觀光區。1967年7月1日,市長高玉樹前來巡視剛整頓好的龍山寺四周環境、及建好的龍山商場後,建議綠化整個的龍山寺空地,使寺景以鬧中取靜方式在觀光客和市民的心目中煥然一新。同年10月31日,龍山商場開幕,具有二百五十六家攤商。在有了龍山商場、廣州街夜市加持,人潮更加踴躍,每逢選舉時,各候選人在此廟前作政見發表場地。1968年6月29日,市府建設局於整建龍山寺會議時作原則性決定,擬將建築牌樓,並築起類似行天宮圍牆,牆內將修整為庭園,並增建一個貴賓室,原有公廁將予以改建,同時興建一處地下或空中停車場,詳細計劃將由台北市建築師公會草擬圖案,交由市府民政、建設,工務等各局及龍山寺管理會組成的專案小組審查決定後,報市府核定。次月26日,建設局所訂的台北市發展觀光事業計劃通過,其中對龍山寺部分將選聘專家繼續整建。1970年6月10日,高玉樹表示龍山寺已是世界知名的廟宇。 1985年7月,董事會推選黃崇西為董事長。 1989年,文建會將《釋迦出山像》翻銅,贈與龍山寺。 1991年5月6日,台北市政府民政局長莊芳榮、省住都局處長薛琴、中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楊仁江及閻亞寧等人,到現場勘查屋頂腐蝕。同年7月,董事會改選,黃種煌出任董事長。 1992年3月13日,舉行改建案審查會,參與者有台北市民政局主任祕書鍾則良、第三科股長吳容輝及科員呂清源,學者則有文化大學建築系副教授李乾朗、中國工商副教授閻亞寧、台灣省住都局處長薛琴等及龍山寺董監事。 1994年調查此寺為外國觀光客愛來的景點排第二、次年第三。 2000年7月,董事會推選黃欽山出任董事長。 2001年2月17日,廟方耗資二千五百萬元,大修中殿,大木作由龔鼎旺執篙尺,剪粘及彩繪分由陳義雄和蔡龍進負責。
此次整修融以西方色彩,如龍柱或花鳥柱之柱頭加上希臘式柱頭。石材大量使用泉州白石及玉昌湖青石。屋頂兩座藻井及複雜的網目如意斗栱,構成繁麗,亦是日後他廟模仿的對象。鐘鼓樓屋頂為轎頂式,有如古代盔帽,日為臺灣多寺廟之鐘鼓樓皆仿之。 也在臺灣首創使用銅鑄龍柱,為李祿星所作。 1945年5月末,大殿毀於臺北大空襲。1927年恭奉於殿中的黃土水作品《釋迦出山像》遭毀。 戰後時期 廟址為廣州街211號。曾為國軍宿舍、國文國語講習所等,1951年指定為名勝古蹟。 1953年,仕紳黃啟瑞、黃玉對、黃崇西、周百鍊等發動重修大殿,由黃啟瑞、黃玉對分任籌備委員會正副主任委員。此次為王世南掌稿尺,因他為王益順姪孫,圖稿相傳,所以大致維持原貌及規制。其飛簷上裝飾八仙過海、聖獸飛禽等栩等剪黏,《三國演義》、《封神榜》、唐明皇遊月宮等歷史故事都是簷下彩繪的素材,殿頂斗拱是以一萬八千餘塊小木塊銜接而成,以七層螺拱像徵七生輪迴因果報應。黃龜理負責該殿的刺花(木雕),與另一位泉州師曾銀河對場,殿上四角鰲形雀替就是他們作品。六年下來,資材達新台幣四百萬元,1959年9月20日舉行安座典禮。幾次的整建翻修,從泉白、青斗到觀音石,從陶瓷磚到賽璐璐和馬賽克,標識著時代改變的痕跡。 1963年8月5日,成立名為「台灣省台北市艋舺龍山寺董監事會」的財團法人,互推吳永言為董事長,計劃分期美化庭院及附近環境,使該寺發展為台北市區一理想的遊覽觀光勝地。1966年10月4日,台北市政府召集有關單位會商龍山寺周圍攤販的整頓計劃,決定在龍山寺對面公園內設立商場以收容違建攤販,作為觀光區。1967年7月1日,市長高玉樹前來巡視剛整頓好的龍山寺四周環境、及建好的龍山商場後,建議綠化整個的龍山寺空地,使寺景以鬧中取靜方式在觀光客和市民的心目中煥然一新。同年10月31日,龍山商場開幕,具有二百五十六家攤商。在有了龍山商場、廣州街夜市加持,人潮更加踴躍,每逢選舉時,各候選人在此廟前作政見發表場地。1968年6月29日,市府建設局於整建龍山寺會議時作原則性決定,擬將建築牌樓,並築起類似行天宮圍牆,牆內將修整為庭園,並增建一個貴賓室,原有公廁將予以改建,同時興建一處地下或空中停車場,詳細計劃將由台北市建築師公會草擬圖案,交由市府民政、建設,工務等各局及龍山寺管理會組成的專案小組審查決定後,報市府核定。次月26日,建設局所訂的台北市發展觀光事業計劃通過,其中對龍山寺部分將選聘專家繼續整建。1970年6月10日,高玉樹表示龍山寺已是世界知名的廟宇。 1985年7月,董事會推選黃崇西為董事長。 1989年,文建會將《釋迦出山像》翻銅,贈與龍山寺。 1991年5月6日,台北市政府民政局長莊芳榮、省住都局處長薛琴、中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楊仁江及閻亞寧等人,到現場勘查屋頂腐蝕。同年7月,董事會改選,黃種煌出任董事長。 1992年3月13日,舉行改建案審查會,參與者有台北市民政局主任祕書鍾則良、第三科股長吳容輝及科員呂清源,學者則有文化大學建築系副教授李乾朗、中國工商副教授閻亞寧、台灣省住都局處長薛琴等及龍山寺董監事。 1994年調查此寺為外國觀光客愛來的景點排第二、次年第三。 2000年7月,董事會推選黃欽山出任董事長。 2001年2月17日,廟方耗資二千五百萬元,大修中殿,大木作由龔鼎旺執篙尺,剪粘及彩繪分由陳義雄和蔡龍進負責。 2018年7月,原副董事長兼寺務董事黃書瑋升任董事長。 同年11月12日,文化部公告艋舺龍山寺從市定古蹟升格為國定古蹟。 社會逸聞
在不同的分类系统中,本亚纲也被称为软质总目或硬鳞总目。 本亚纲包括比耶鱼目及鲟形目等。传统分类将多鳍鱼目()归类于此,但本亚纲因而成为并系群,于是新的分类将多鳍鱼一支独立为腕鳍鱼纲,使本纲成为有效的单系群。新鳍亚纲是本亚纲的姐妹群。 内部分类 本亚纲大部分种类已经灭绝(以“†”标示),目前仅存鲟形目。 †比耶鱼目 Birgeriiformes †?软骨硬鳞目
分类 在不同的分类系统中,本亚纲也被称为软质总目或硬鳞总目。 本亚纲包括比耶鱼目及鲟形目等。传统分类将多鳍鱼目()归类于此,但本亚纲因而成为并系群,于是新的分类将多鳍鱼一支独立为腕鳍鱼纲,使本纲成为有效的单系群。新鳍亚纲是本亚纲的姐妹群。 内部分类 本亚纲大部分种类已经灭绝(以“†”标示),目前仅存鲟形目。
特征 本下纲的鱼类上颌皮内骨不与颊部骨骼连接,短时间内可以用鱼鳔直接呼吸空气。 分类 内部分类 本下纲现仅存两目:
本下纲的鱼类上颌皮内骨不与颊部骨骼连接,短时间内可以用鱼鳔直接呼吸空气。 分类 内部分类
特徵 真骨下綱有著可動的上頜骨和前頜骨,而且在下頜肌肉組織也有相應的改變。這些改變使得真骨下綱能夠將其下頜往前突出。真骨下綱的尾鰭是正尾的,亦即上下片約為同樣大小。真骨下綱的脊椎終於尾柄,此一特徵將真骨下綱和其他脊椎伸展至上片尾鰭的其他魚類相區別。 分類
真骨下纲(学名:)或真骨部是輻鰭魚綱的演化支之一。此一多樣的類群誕生於三疊紀,有兩萬多個現存物種,分佈在40個目之中。輻鰭魚綱的另外兩個演化支(全骨下綱和軟質亞綱)是其外类群。 特徵 真骨下綱有著可動的上頜骨和前頜骨,而且在下頜肌肉組織也有相應的改變。這些改變使得真骨下綱能夠將其下頜往前突出。真骨下綱的尾鰭是正尾的,亦即上下片約為同樣大小。真骨下綱的脊椎終於尾柄,此一特徵將真骨下綱和其他脊椎伸展至上片尾鰭的其他魚類相區別。 分類
电动平衡重叉车 内燃平衡重叉车 窄通道叉车 冷凍型叉车 防爆型叉车 以下台灣稱為拖板車
窄通道叉车 冷凍型叉车 防爆型叉车 以下台灣稱為拖板車 手动托盘拖板車 步行式托盘拖板車 坐驾式托盘拖板車 侧站式拖板車
1948年:韩国单独举行选举,朝鲜半岛分裂 1949年:德国被分裂为东德和西德两部分。 1967年:美国空袭海防,越南战争升级。 1972年:世界卫生组织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國的唯一合法代表 1976年:新加坡總理李光耀抵達北京訪問,國務院總理华国锋在機場迎接,檢閱海、陸、空三軍儀仗隊。李光耀訪問期間,與毛泽东會面。 1978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在《理論動態》发表,邓小平等人发起对华国锋“两个凡是”主张的批评 1981年:密特朗当选法国总统,这是法国社会党首次赢得总统职位。 1982年:香港地鐵荃灣綫啟用。 1994年:非洲民族议会领导人纳尔逊·曼德拉在先前大选胜出后,宣誓就任南非首位黑人总统。 1997年:第二屆東亞運動會在韓國釜山揭幕。 21世紀 2002年:一列由英国伦敦駛往諾福克郡的列車在半途發生出軌翻覆意外,造成數十人受傷七人喪生的悲劇。 2007年: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在塞奇菲尔德选区的特里姆登工党活动中心宣布辞去工党主席职务,并于6月27日离任首相一职。 2013年:美國紐約世界貿易中心一號大樓正式完工,為西半球最高的建築物。 2016年:台灣2014年台北捷運隨機殺人事件兇手鄭捷遭槍斃伏法,時年23歲。 2018年:马来西亚新任首相马哈迪·莫哈末前往吉隆坡国家皇宫觐见国家元首苏丹莫哈末五世,进行宣誓就任首相仪式。 2023年:臺中捷運綠線豐樂公園站附近發生建築工地塔式起重機吊臂掉落撞擊列車事故,造成至少1人死亡、10人受傷。 出生 1607年:純妃段氏,明熹宗妃嬪(1629年逝世) 1760年:克洛德·約瑟夫·魯日·德·李爾,法國軍人、作曲家,《馬賽曲》的作曲者(1836年逝世) 1770年:路易·尼古拉·達武,法國軍人、政治人物,法蘭西第一帝國元帥(1823年逝世) 1788年:奧古斯丁·菲涅耳,法國物理學家,波動光學理論的主要創建者之一(1827年逝世) 1838年:約翰·威爾克斯·布思,美國戲劇演員,刺殺總統亞伯拉罕·林肯的刺客(1865年逝世) 1842年:约瑟夫·皮尔斯,参与了美国南北战争中所有关键性战役,是为数不多且事迹有据可查的早期美国华裔军人之一,也是当时联邦军中军衔最高的华裔军人。(1916年逝世) 1844年:阿斯森西昂·埃斯基韋爾·伊瓦拉,尼加拉瓜裔哥斯大黎加律師、政治人物,第17任哥斯大黎加總統(1923年逝世) 1895年:知念蒲,日本超級人瑞(2010年逝世) 1899年:張大千,中國国画大师(1983年逝世) 1899年:弗雷德·阿斯泰爾,美國男演員、舞者、劇場藝術演員、編舞家、歌手(1987年逝世) 1910年:南度藍姆·高德西,印度激進民族主義者,刺殺聖雄甘地的刺客(1949年逝世) 1910年:巴納特·禾賀夫,比利時職業足球運動員(1974年逝世) 1923年:霍英東,香港企業家(2006年逝世) 1931年:永井一郎,日本聲優(2014年逝世) 1940年:井上大佑,日本企業家,卡拉OK發明者 1949年:繆西婭·普拉達,義大利時尚設計師、企業家 1955年:方青卓,中國女演員 1955年:馬克·大衛·查普曼,槍殺披頭士成員約翰·藍儂的兇手 1957年:席德·维瑟斯,英國電貝斯手(1979年逝世) 1960年:博诺,爱尔兰男歌手 1961年:李力持,香港電影导演,編劇,演員 1963年:里奇·摩尔,美国動畫導演 1965年:梁田清之,日本男性聲優(2022年逝世) 1966年:張玉嬿,台灣女演員 1969年:郭文贵,中國企业家 1969年:洛塔·策林,不丹政治人物、醫生,現任不丹首相 1969年:丹尼斯·博格坎普,荷兰足球運動員 1970年:大卫·威尔,蘇格蘭足球運動員 1971年:金正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领导人金正日的長子(2017年逝世) 1974年:韋托特,法国足球运动員 1975年:于震,中國男演員 1976年:高志宏,台灣男演員 1976年:高禮澤,香港乒乓球運動員 1976年:祖海,中國女歌手 1977年:何韻詩,香港女歌手 1978年:拉拉·薩爾瑪,摩洛哥王妃 1979年:李孝利,韓國女歌手 1990年:李鴻其,台灣男演員 1990年:王歌慧,香港女歌手、演員 1990年:湯加文,香港女模特兒、演員 1990年:片山陽加,日本艺人 1991年:楊晴,台灣女演員
1895年:知念蒲,日本超級人瑞(2010年逝世) 1899年:張大千,中國国画大师(1983年逝世) 1899年:弗雷德·阿斯泰爾,美國男演員、舞者、劇場藝術演員、編舞家、歌手(1987年逝世) 1910年:南度藍姆·高德西,印度激進民族主義者,刺殺聖雄甘地的刺客(1949年逝世) 1910年:巴納特·禾賀夫,比利時職業足球運動員(1974年逝世) 1923年:霍英東,香港企業家(2006年逝世) 1931年:永井一郎,日本聲優(2014年逝世) 1940年:井上大佑,日本企業家,卡拉OK發明者 1949年:繆西婭·普拉達,義大利時尚設計師、企業家 1955年:方青卓,中國女演員 1955年:馬克·大衛·查普曼,槍殺披頭士成員約翰·藍儂的兇手 1957年:席德·维瑟斯,英國電貝斯手(1979年逝世) 1960年:博诺,爱尔兰男歌手 1961年:李力持,香港電影导演,編劇,演員 1963年:里奇·摩尔,美国動畫導演 1965年:梁田清之,日本男性聲優(2022年逝世) 1966年:張玉嬿,台灣女演員 1969年:郭文贵,中國企业家 1969年:洛塔·策林,不丹政治人物、醫生,現任不丹首相 1969年:丹尼斯·博格坎普,荷兰足球運動員 1970年:大卫·威尔,蘇格蘭足球運動員 1971年:金正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领导人金正日的長子(2017年逝世) 1974年:韋托特,法国足球运动員 1975年:于震,中國男演員 1976年:高志宏,台灣男演員 1976年:高禮澤,香港乒乓球運動員 1976年:祖海,中國女歌手 1977年:何韻詩,香港女歌手 1978年:拉拉·薩爾瑪,摩洛哥王妃 1979年:李孝利,韓國女歌手 1990年:李鴻其,台灣男演員 1990年:王歌慧,香港女歌手、演員 1990年:湯加文,香港女模特兒、演員 1990年:片山陽加,日本艺人 1991年:楊晴,台灣女演員 1991年:郭忠祐,台灣男歌手 1991年:伊達朱里紗,日本女性聲優 1993年:志田未來,日本女演員 1994年:南太鉉,韓國男子偶像團體WINNER前成員 1995年:吳念軒,台灣男演員 1995年:李俊慧,中國男子羽球運動員 1995年:蜜茜·富兰克林,美國女子游泳運動員 1995年:埃尔耶斯·斯希里,突尼西亞職業足球運動員 1996年:黎格爾,香港足球運動員
延腦具有心血管中樞及呼吸中樞等重要維生中樞的結構及感應器,能藉此維持體內平衡。此部份受傷或受壓(如腦腫瘤)會危及生命。由於由不能再生的中央神經元組成,故此部分受傷許多時都是致命的。 參考文獻
延腦(),為中央神经系统的一部分,是腦幹最下方的結構,位於小腦正前方。長約一吋半,寬約半吋。上接橋腦(pons) ,下接脊髓(spinal cord)。
1955年7月20日,到中央黨校學習,1956年9月,入中國科學院经济研究所任研究员后,撰寫《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11月,到中國科學院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副主任。1957年,顧準與蘇聯科學院生產力配置委員會到黑龍江流域進行考察,他不滿蘇聯方面的言行與其針鋒相對、據理力爭,這讓他在随后的反右运动中,以“損害社會主義國際團結”的名義被划为右派分子。1958年5月,顧準被下放到河北贊皇縣勞動改造,1959年3月,又轉到信陽專區商城縣下放。1962年,重返经济研究所。 1964年,“四清”運動在經濟研究所展開,康生和陳伯達將顧準、孫冶方、張聞天打成反黨同盟,進行批判。1965年9月,再被划为“极右派”下放到房山周口店勞動改造。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他被造反派帶回經濟研究所參加批鬥會。1968年4月,他的妻子汪璧因不堪迫害而自殺。1969年11月,被下放到河南息縣的五七幹校,也是在這裡他和吳敬璉結成莫逆之交。1972年,隨經濟所人員一起返回北京,他蟄居在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八號樓。1974年12月3日,因患肺癌病逝於北京。 1980年2月,召開追悼會,將其骨灰與汪壁的衣冠冢合葬於北京市八寶山革命公墓。 评价 顧準追问“娜拉走后怎样”(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怎样)的问题。在去世后,他的思想价值才逐渐被人们(尤其是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认识到并受到极高评价。 李慎之称他为“点燃自己照破黑暗的人”。 王元化评论:“他的思考不囿于书本,不墨守成规,而渗透着对革命对祖国对人类命运的沉思,处处显示了疾虚妄求真知的独立精神。在造神运动席卷全国的时候,他是最早清醒地反对个人迷信的人;在“凡是”思想风靡思想界的时候,他是最早冲破教条主义的人。仅就这一点来说,他就比我以及和我一样的人,整整超前了十年”。 主要著作 1934年完成第一部会计学著作《银行会计》,为国内第一本银行会计教材。以后,陆续出版的有《初级商业簿记教科书》、《簿记初阶》、《股份有限公司会计》、《中华银行会计制度》、《所得税原理与实务》、《中华政府会计制度》等。 《银行会计》(顧準、陳福安合著,立信會計圖書用品社1934年8月初版,1940年修訂版) 《初级商业簿记教科书》 《簿记初阶》 《股份有限公司会计》 《中华银行会计制度》(與潘序倫合著,商務印書館1941年2月初版)
1949年5月,随军回到上海,後曾担任上海市财政局局长兼税务局局长,华东军政委员会财政部副部长,上海市财经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工作繁重。顧準在上海的徵稅問題上堅持應該依法徵收而不贊同“自報公議”、“民主評議”的方法,他認為上海工商業賬冊完備,不能純靠納稅人民主評議。1952年2月,他堅決反對在上海進行機關生產。這些觀點讓他帶上了“反黨”的帽子,“三反”运动中,顾准受到了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的处分,調離了上海。6月,他被分配到華東建築工程處工作,參與修建曹楊新村和蘊藻浜大橋。1953年1月,調入中央建筑工程部,任財務司长。後在萬里的要求下調到洛阳工程局,負責洛陽拖拉機廠、玻璃廠等工程的建設工作。 1955年7月20日,到中央黨校學習,1956年9月,入中國科學院经济研究所任研究员后,撰寫《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11月,到中國科學院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副主任。1957年,顧準與蘇聯科學院生產力配置委員會到黑龍江流域進行考察,他不滿蘇聯方面的言行與其針鋒相對、據理力爭,這讓他在随后的反右运动中,以“損害社會主義國際團結”的名義被划为右派分子。1958年5月,顧準被下放到河北贊皇縣勞動改造,1959年3月,又轉到信陽專區商城縣下放。1962年,重返经济研究所。 1964年,“四清”運動在經濟研究所展開,康生和陳伯達將顧準、孫冶方、張聞天打成反黨同盟,進行批判。1965年9月,再被划为“极右派”下放到房山周口店勞動改造。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他被造反派帶回經濟研究所參加批鬥會。1968年4月,他的妻子汪璧因不堪迫害而自殺。1969年11月,被下放到河南息縣的五七幹校,也是在這裡他和吳敬璉結成莫逆之交。1972年,隨經濟所人員一起返回北京,他蟄居在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八號樓。1974年12月3日,因患肺癌病逝於北京。 1980年2月,召開追悼會,將其骨灰與汪壁的衣冠冢合葬於北京市八寶山革命公墓。 评价 顧準追问“娜拉走后怎样”(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怎样)的问题。在去世后,他的思想价值才逐渐被人们(尤其是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认识到并受到极高评价。 李慎之称他为“点燃自己照破黑暗的人”。 王元化评论:“他的思考不囿于书本,不墨守成规,而渗透着对革命对祖国对人类命运的沉思,处处显示了疾虚妄求真知的独立精神。在造神运动席卷全国的时候,他是最早清醒地反对个人迷信的人;在“凡是”思想风靡思想界的时候,他是最早冲破教条主义的人。仅就这一点来说,他就比我以及和我一样的人,整整超前了十年”。 主要著作 1934年完成第一部会计学著作《银行会计》,为国内第一本银行会计教材。以后,陆续出版的有《初级商业簿记教科书》、《簿记初阶》、《股份有限公司会计》、《中华银行会计制度》、《所得税原理与实务》、《中华政府会计制度》等。 《银行会计》(顧準、陳福安合著,立信會計圖書用品社1934年8月初版,1940年修訂版) 《初级商业簿记教科书》 《簿记初阶》 《股份有限公司会计》 《中华银行会计制度》(與潘序倫合著,商務印書館1941年2月初版) 《所得税原理与实务》
外部連結 汝矣島純福音教會 汝矣島純福音教會主日學 汝矣島純福音教會祈禱院 汝矣島純福音教會長年宣教聯合會 純福音家族新聞 ,汝矣島純福音教會所屬媒體。 韩国基督教新教教派 韩国基督教新教组织 五旬节派 首尔特别市教堂 汝矣島 巨型教會
分支 台北純福音教會 交通 鐵路:首爾地鐵9號線國會議事堂站 相關機構 GoodPeople 迦南老人福利院 教會成長研究所 基督教大韓神的聖會(汝矣島純福音總會) 總會神學院(總會牧會大學院) 基督教紀念墓園 貝塞斯達大學 ,位於美國加州安那翰市的一所基督教大學,由趙鏞基牧師創立。 純福音龍山神學院 以琳福利會
Smarandache, American Research Press, 1998; http://www.gallup.unm.edu/~smarandache/eBook-Neutrosophics2.pdf. http://www.gallup.unm.edu/~smarandache/NeutrosophicsSimplifiedChinese.pdf. http://www.gallup.unm.edu/~smarandache/NeutrosophicsTraditionalChinese.pdf.
参考文献 Florentin Smarandache,“Neutrosophy / Neutrosophic Probability, Set, and Logic”, #Florentin Smarandache, American Research Press, 1998;
概况 余紀忠時代的《中國時報》帶有一定程度之自由派色彩。 早期學習對象:以日本的《讀賣新聞》為學習對象,跨足許多相關領域,如時報文教基金會、時報文化基金會、華英基金會等公益性機構;其舉辦的時報廣告獎,是華文廣告業界歷史最悠久的廣告獎。 《中國時報》在過去半個世紀中,也多次因為新聞報導而與政府關係緊張。 《美洲中國時報》因「江南案」等事件停刊,大篇幅刊載美麗島事件軍法大審,更幾乎讓具國民黨中常委身分的創辦人余紀忠與掌權的蔣經國政府決裂。 民主進步黨於1986年9月28日成立時,中國時報也是唯一於頭版刊載消息的臺灣平面媒體。 余建新接掌报社后,因政治勢力介入《中國時報》、《中時晚報》至使所報導的新闻多次被提告,並曾被檢方搜索。 報社經營權於2008年移轉至旺旺蔡衍明後,報導立場上「親中」色彩更加濃烈。另有專門報導中國大陸的新聞的姊妹報《旺報》,報導立場亦為親「中」。 《中國時報》現隸屬的旺旺中時媒體集團,旗下有《工商時報》、《時報周刊》、《中時電子報》、中天電視、中國電視公司等媒體;中國電視公司則是台灣第一家股票上市的電視公司。 《中國時報》旗下的中时新闻网是少数未被防火长城封锁,可于中国大陆正常访问的台湾新闻站点。 報版 A疊:要聞(包含焦點新聞、政治綜合、財經、生活綜合、文教新聞、社會綜合、話題、國際新聞、兩岸新聞、地方新聞、時論廣場等) AA疊:旺报(要聞、焦點新聞、話題) B疊:影視新聞、娛樂新聞、親子 C疊:名人時尚、消費、人間副刊等 D疊:分類廣告 評價 香港城市大學傳播學講座教授說:「(台灣)解嚴後,……尤其是《中國時報》不畏橫逆,突破封鎖,毅然刊登警備總部圍剿陶百川的事件,以及報導民進黨成立的消息,阻止民主化的逆轉。」 《中國時報》及其附屬媒體過去帶有一定程度的自由派色彩。在60年的發展過程中,《中國時報》及其附屬媒多次因為新聞報導與執政當局關係緊張。 在臺灣政黨輪替前,《中國時報》在新聞報導和評論上的尺度較寬,被視為較為支持民主運動的報紙。解禁後,被認為是“淺紅”媒體。因為,臺灣不少政經人士都習慣把《中國時報》的頭版做為其政治立場指標。 此外,中時報系還是臺灣新聞人才的培養基地,南方朔、司馬文武(江春男)、楊渡、王健壯等臺灣眾多重要的傳播界知名人士皆出身于中時報系。 争议 2001年6月1日,中國時報高雄及台中兩個編輯部的員工照例到辦公室上班,卻發現沒有工作可做,當晚台北總社派出高階主管到高雄及台中兩地宣達裁員指示,一百多名員工錯愕驚惶,半年前報社總經理才信誓旦旦保證「在位一天,絕不裁員」,此時員工才知受騙上當,於是開始組織自救會,結合中國時報產業工會,爭取恢復在地工作權。《那一天,我丟了飯碗》的導演廖德明也是突然失業其中的一員。本來就愛電影,上過全景在中部開的紀錄片拍攝課程,可沒想到端起攝影機的理由卻是要拍自己被迫失業實況。 2005年10月22日,中國時報體育中心主任吳清和於A20體育天地版發表特稿〈都曾淪為敗戰罪人,利吉的痛,艾克斯里很了〉,並在其Blog上發布〈美職棒終結者的痛,誰最知道?〉一文,文中指出Brad Lidge已經心理崩潰,並聲稱此消息乃引用ESPN特約專欄作家Sean McAdam的文章「Eckersley understands Lidge's pain」。但經過網路使用者向McAdam本人查證後,證實一切均為吳清和捏造,McAdam並未寫過那樣的內容。但吳清和將網友的質疑與批評視為「吐槽」,並刪除blog上的網友質疑,引發網友反彈。網友乃串連發起「拒看中國時報」活動,並將整起事件命名為「中時黑報事件」。事件在2005年11月16日中國時報於同版刊登「更正啟事」後告一段落,但吳清和並未因此遭到懲處。 2005年2月,國立台灣大學BBS站批踢踢Hate(黑特)板上出現一篇男生因女友移情別戀的恨文,造成網友極大的迴響,甚至有網友找出了謠傳中的劈腿男女主角照片,並將之公開。但未幾,原發文者便坦承:劈腿事件是自己捏造的。由於該文發表日期為2月28日,也因此被報導的記者謔稱為「新二二八事件」。這個事件在《中國時報》教育線記者陳洛薇的大幅報導後,成為3月2日的該報的頭版頭條。此事引發許多爭議,網路隱私權、記者疏於查證的心態和煽情的報導手法,都一再的引起討論。但尤其引發批評的是,將非公眾人物的情感問題置於頭版頭條,違背了符合該報所宣稱的。 2006年臺北市長馬英九訪問日本時,《中國時報》曾報導「馬英九獲得內閣官房長官安倍晉三以及外相麻生太郎有力的支持」、「安倍發言表示將來會出現‘馬英九效應’,期待發揮一定程度的作用」等。但是日本《產經新聞》指出,《中國時報》對於安倍與麻生支持馬英九的報導並無事實根據,已造成二人「對此毫無事實的報導感到困擾」。《中國時報》總編輯王健壯則表示:「沒意見。」 曾獲選台北市模範勞工的《中國時報》前新聞校對陳文賢因不滿資方以「裁撤校對部門」為由無預警資遣,向台北市政府就業歧視評議委員會申訴:《中時》因其工會幹部身分歧視他,對他採取不利待遇。台北市政府勞工局裁罰《中國時報》新台幣三十萬元。這是臺灣首宗裁定工會幹部就業歧視成立的個案。台北市政府勞工局表示,《中國時報》以重大虧損與業務縮減為由資遣,不理會當事人轉任印刷部門的意願、相當年資及學經歷,也未給予職缺訊息或協助;反而招募新人,不給他機會去嘗試印刷部門工作,顯然是因其工會職務而歧視他。中時報系總管理處強調資遣作業一切合法,不回應此案。 2010年5月,中國時報引用《甘肅日報》的文章,指控南韓首爾大學歷史系教授金秉德考證「名詩人李白為韓國人的後代」。此消息傳發轉載於各媒體後,引起大批華人不滿和譏諷。次日,駐臺北韓國代表部即親向首爾大學歷史系查證,結果是查無金秉德此人。 2010年12月12日,資深記者黃哲斌為了抗議媒體置入性行銷情況嚴重,決定辭職以示抗議。辭呈上寫著「台灣報紙業配新聞領先國際潮流,自認觀念落伍,告老還鄉」。在自己的部落格《【圖解】第一次買新聞就上手》寫著:「離開的原因很單純,不是跳槽、不是資遣,不是優離優退,而是『我再也無法說服自己,這是個值得託付的行業』。」等感想。 2012年8月,被掛名影射黃國昌是走路工幕後黑手的主稿裡,之後還被要求寫特稿,雖多次跟社內長官溝通,質疑「只有三分證據,卻硬寫十分的話」的正當性,但均石沉大海。因為旺中集團報導黃國昌走路工事件違反新聞專業,決定辭職的記者游婉琪在部落格公布了七月廿五日走路工事件發生當日,到八月九日決定離職之間寫的十篇日記。日記描述離職的原因是無法接受報社處理黃國昌走路工相關報導、長官擅自將她的特稿從原本三段加到六段,偏離她的文意,特稿代表記者觀點,被一百八十度扭曲,是她決定辭職的最後一根稻草,她決定離開中時。14日,中時處理旺中案黃國昌走路工事件嚴重影響內部士氣,繼副總編輯何榮幸請辭後,國際新聞中心主任閻紀宇、調查採訪室資深記者高有智,年輕記者黃奕瀠等三人,也因不滿旺中案離職。 2013年4月20日,中國時報A6版報導法務部在4月19日晚間槍決6名死囚的新聞時,將死囚陳東榮照片誤植成民進黨前立委陳東榮的照片,當日(20)日晚上中時發布道歉啟事。 2013年9月12日,中國時報針對日本宮崎駿拒絕支持東京申辦2020年夏季奧運會計劃,原因是對於日本政府解決福島核災政策的不滿,但吉卜力工作室澄清這項報導完全子虛烏有。但經由中國時報後續求證,吉卜力工作室透過台灣迪士尼公司發表正式聲明書,表示該篇報導「《中國時報》新聞內容並無不實或造假。」真正錯誤報導的是日本網路媒體Record China。 2014年3月,中國時報、聯合報的一則民眾投書被人指出兩篇文章的投書人不同,但內容卻一致,質疑一稿兩投。隨後,中時電子報網站撤除該篇文章,重申禁止一稿多投立場,該篇文章亦不予稿費。 2014年,由無國界記者組織所作出的新聞自由指數統計報告中,在亞太部份中國大陸對其鄰近國家/地區的新聞自由有著因經濟而來的影響,而台灣的新聞自由也因中國時報被親中国大陆的旺旺集團收購受到了威脅。 2017年,前中國時報記者陳志東表示中國時報允許置入性行銷,出賣新聞倫理與公信力。 持不同政见者、评论作家曹长青于2017年6月7日声称,《中国时报》系的报刊盗用他人的名义在不到一周之內连续发表八篇攻击他的文章。他认为,《中时》的总编辑在讨好和国台办关系不错的《中时》老板蔡衍明,这比《人民日报》和《环球时报》更疯狂,沦落到赶超文化大革命时期打手的地步。 2019年6月,因為9日刊登一篇回顧六四30周年的文章,中時電子報被中國大陸的網路防火長城封鎖。11日,中時電子報透過人工審核刪除網站內所有提及「六四天安門事件」的新聞、輿論、評論文章、書評。12日,中央社報導,以關鍵字查詢,已經查無六四文章,詢問中國時報與中時電子報等單位都未回應。 2019年6月21日,中時記者廖肇祥在個人臉書宣布辭職消息,理由是因為他很怕變成「連自己都討厭的人」,他說自己認同媒體各有立場一事,但也難過身處媒體為了立場,惡意扭曲偏頗作假自我審查,甚至唱衰、傷害台灣這塊我們共同生活的土地,這違反了他做人的良知,並提及「像徐宗懋這樣用生命安危鮮血換來的新聞、圖像與歷史,你們竟然照樣也能自我審查,說不要就不要,說撤掉就撤掉。」 2019年6月25日,中國時報刊登姐妹報《旺報》未經查證報導假小三通通航儀式的新聞「旗津洞頭小三通今首航,高雄溫州發大財」。27日,該報導已經于中時電子報下架。 2019年7月9日,中國時報記者報導「住得近才用心?花媽住官邸 氣爆後3小時才到現場」,但此說法早在2014年已由高雄地檢署公布的監視器畫面澄清為25分鐘。 2019年7月16日,金融時報報道國台辦對包括中國時報在內旺中集團媒體編輯部門下達編採指示。旺中集團為此控告《金融時報》、翻譯引述報導的《中央社》和羅文嘉。2021年初,遞狀撤告。 2019年7月17日,中國時報在報紙頭版刊登「李遠哲力拱陳建仁 問鼎中研院」。對此,中華民國總統府已出面駁斥,強調是子虛烏有的假消息,隨後副總統陳建仁也在Facebook發文澄清,呼籲「千萬不要相信假新聞」。 2020年12月11日,司改會昨天前往總統府召開記者會要求蔡英文總統特赦邱和順,其中有名男子扮演邱和順並戴上手銬腳鐐矇著雙眼。記者會結束後,有位自稱攝影師,以補畫面為由,請扮演邱和順的男子,舉高銬上手銬的雙手,並站在總統府前。然而,這張照片成為中國時報的頭版照片,但新聞內文和邱和順案一點關係也沒有,也引發司改會譴責 ,此為中國時報不當使用救援團體畫面事件 侍從媒體 就媒體業而言,台灣曾經的侍從媒體報業有:聯合報系及中國時報,兩個都是受惠於中國國民黨扶植而得以壯大的報紙集團。而它們長期以來的編輯傾向大多呈現一言堂的情況,即便在報業自由化的時代,這些因侍從而起的大規模媒體集團之所有人,仍因介入政治鬥爭,而將手上的媒體公器私用,提供一面倒的消息或言論給社會大眾。因此部分台灣侍從主義所致的台灣媒體產權集中化,導致台灣戒嚴解除後的媒體環境仍然讓新興小媒體的生存空間被少數幾個侍從媒體集團抑制,所以對台灣而言,報禁解除同時,無形中反倒是為台灣又扣上了一個新報禁。這個由中國國民黨政府長期威權統治台灣導致的結構性不平等,限制了民主生活中,「公共領域」的多元性與開放性。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中時電子報
2008年11月5日,旺旺集團總裁蔡衍明收購中時媒體集團,更名為「旺旺中時媒體集團」。 拒絕中時運動 旺旺集團接掌中國時報後,董事長蔡衍明主張「兩岸好,台灣才會好」,以「真道理性,真愛台灣」精神作為媒體經營理念,被認為是親中立場。 2010年12月,中國時報記者黃哲斌抗議置入性行銷情況嚴重,以請辭記者工作,並且表明政府在平面媒體的置入性行銷氾濫。 2012年1月,《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刊出旺旺中時集團董事長蔡衍明接受訪問。報導指出,六四天安門事件讓他突然發現,隻身阻擋坦克的那個人「居然活著」,「『大屠殺』之說顯然不對」,因此,「六四事件」反而讓他對中共政府懷抱希望。蔡衍明除了表示,「兩岸統一是遲早的事」、「中國在許多方面都非常民主,不像外人想像的那樣」;也對於2009年12月26日中時因報導國民黨人士批評陳雲林「C咖」後,總編輯夏珍遭到撤換一事首度承認,這位被換掉的編輯雖然有天分,「但卻讓這些人感覺被冒犯了」。對此,六四民運領袖王丹1月23日在臉書表達強烈的憤怒與不滿,並宣布即日起拒買中國時報;而澄社社長黃國昌與中研院研究員瞿海源則在蘋果日報發表「向淪為極權化妝師的蔡大亨說不」一文,獲得許多迴響。蔡衍明在該文刊出後,透過專人傳達願意與黃國昌、瞿海源溝通說明,也多次表達是華盛頓郵報對他訪問內容斷章取義,扭曲其原意,並要求華盛頓郵報更正澄清。同時他更親函王丹說明該訪問內容曲解他的原意。澄社及多個公民社團則於2月1日立即發布新聞稿,期待蔡衍明一同在「公開平台」上對談,以釐清事實真相。不過,公開信發出後,旺旺中時集團認為黃國昌等發動形同「公審」,並非真要對談而未予回應。 2012年2月,台大國發所暨新聞所教授劉靜怡主持的「拒絕中時」活動,邀集60多位學者、文化界人士連署,以拒絕為中國時報撰寫評論等行動,向中時旺旺集團總裁蔡衍明宣戰,要求其還給媒體該有的言論自由。七十餘位學術界、文化界、和法律界專業人士並於台灣連署資源運籌平台發起「當中時不再忠實,我們選擇拒絕--拒絕中時運動」。 拒絕紅色媒體運動 2019年6月23日,時任立法委員黃國昌與「館長」陳之漢等人發起「拒絕紅色媒體、守護臺灣民主」遊行,矛頭直指旺旺中時媒體集團及旗下的《中國時報》、中天電視等,表達「台灣社會對中國滲透到台灣媒體的憂慮」,因為旺旺中時媒體集團對香港反《逃犯條例》示威鮮少報道,且支持修例的立場鮮明。姚立明和郭台銘明確拒絕中字號媒體(旺旺中時媒體集團)採訪。 對此,中國時報隔日在頭版刊出《未堅守中立 攻擊特定媒體 公廣集團染綠》,新聞引述前中央社社長陳國祥的說法,表示「拒絕紅色媒體、守護臺灣民主」遊行不符合自由、民主與法治原則。陳國祥認為這是一場侵害言論自由與媒體自主經營權利的反民主活動,他質疑一個憲法保障信仰自由的國家,怎麼可以將媒體區分顏色,要求政府撤銷執照?這難道沒有侵犯憲法所保障的信仰和言論自由嗎? 大事記 1958年9月26日,八二三砲戰期間,中國人民解放軍砲火擊沉中華民國海軍之履帶登陸車,數名國際記者死亡,徵信新聞記者魏晉孚亦在殉職名單中。 1978年5月9日,中國時報設置時報文學獎,為台灣發掘不少的文學人材。 1978年9月19日,中國時報設置第一屆廣告設計獎(1980年更名為時報廣告金像獎)。 1982年9月1日,創辦「美洲中國時報」,在紐約、洛杉磯兩地同時建廠發行。余紀忠先生以「自由、民主、愛國家-我們一貫的信念和努力的方向」社論為發刊詞,宣示辦報理念。1984年洛城奧運,美洲中國時報大幅報導中國大陸選手得獎消息,引為華人之光,突破禁忌,引起爭議,於1984年11月11日停刊。 1986年3月,以處理「美洲中國時報」停刊後的資產美金300萬元,在美國設置「時報文化基金會」,獎助在美華裔子弟之修業與深造。 1988年1月1日,報禁解除,中國時報與工商時報同時擴版出報6大張,並發表社論「樂見報禁開放-為民主自由的雄者」。 1988年4月24日,書評版「開卷周報」正式創刊,並於次年開始評選「開卷好書獎」。 1988年12月1日,中國時報新大樓落成,宣佈成立「時報文教基金會」,捐資1億元台幣,致力於公共政策之研究。 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中國時報記者徐宗懋在民運現場中遭槍擊。 1995年9月11日,中國時報系全球資訊網(中時電子報)正式上線,並於10月2日宣告設立,提供多媒體服務。 1996年1月1日,因國際紙價上漲,《中國時報》零售價由新臺幣10元調漲到新臺幣15元。 1997年1月15日,中國時報系與國立歷史博物館、高雄市立美術館、奧賽美術館主辦「黃金印象-奧賽美術館名作特展」,1月15日至7月15日止,參觀人數突破百萬人次。 1998年9月25日,中國時報系與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聯合主辦「畢卡索的世界」與「張大千的世界」藝術大展,盛況空前。另外也舉辦「雲門舞集公演」、「藏傳佛教藝術大展」、「三星堆傳奇」、「橘園美術館珍藏展」、「達文西特展」、「魔幻‧達利」等許多大型藝術展演活動。 2003年5月2日,因台灣《蘋果日報》創刊,《中國時報》售價降為新臺幣10元。 2005年12月24日,一個於香港註冊成立,由中國時報系控制的榮麗投資公司持有兩成權益的財團(另有一成由台灣電視公司及其四個日資股東共同持有,其餘由當中沒有台灣人的其他香港及海外投資者持有)收購了原由中國國民黨旗下中央投資公司擁有的中國電視公司、中國廣播公司及中央電影公司(即「三中」),連同較早前由《中國時報》獨自收購的中天電視,成為同時擁有電影、有線電視、無線電視的跨媒體集團。但中國時報系於2006年已處分所持有的中廣與中影股份。 2007年8月21日,進行改版,並將報頭《中國時報》四字由直排改為塊狀;而每一落的報眉也以不同顏色來區分,擴大國際新聞、增加圖片,且於每周一提供台灣希望專刊,探討當今臺灣政治及社會問題,報導正面新聞,各版標題字體亦不再使用黑體,版面也較為活潑,讓讀者能更輕鬆地閱讀,以吸引更多年輕讀者。 2008年6月18日,中國時報社長林聖芬表示,因媒體環境改變,廣告市場衰退而影響經營,中國時報風格將轉型成「菁英報」,七月會公布裁員減張方案。有傳聞將裁員大約600人(原为1,200人),並將報報紙張數縮減至10張左右。同日晚間,中國時報開會決議,各部門需在8月31日以前提出二分之一人力精簡計劃,從9月1日起地方新聞停刊並將報紙張數縮減為10張。(2012年起已恢復各縣市地方新聞版) 2008年11月5日,《中國時報》刊登一則聲明:“中時媒體集團基於對社會的責任與使命,在經營環境日益艱困之際,為期永續經營發展,決定邀請旺旺集團蔡衍明先生接棒經營。”早在9月份,坊間就傳出消息,中時集團因旗下《中國時報》虧損嚴重,董事長余建新有意將《中國時報》、中天電視等媒體,售予已成功在臺灣落腳的壹傳媒集團。此後,香港媒體紛紛援引未具名消息人士的話,稱黎智英與余建新的談判已接近最後階段,預計交易將在十一月披露。不料3日出現峰迴路轉變化,原本有意購買卻因故放棄的旺旺集團回頭和中時談判,提出較高的金額,並一次買下中時、中天、中視三媒體。旺旺集團老闆將以204億元新臺幣的金額,取得中時集團所有媒體的經營權。5日,《中國時報》刊登聲明,證實了該傳言。旺旺集團同日表示,任何對媒體的投資,純屬蔡衍明個人股東行為。 2008年11月,旺旺集團總裁蔡衍明以個人名義入主中國時報集團,蔡衍明表示將概括承受中時負債,沒有員工資遣,也沒有年資結算問題。蔡衍明表示,接手中時集團是因為有社會責任,他希望接手之後,集團員工要有三心,也就是有心、用心以及道德心,未來將與中時集團董事長余建新及時報集團員工攜手努力,開創更美好的願景,並繼續弘揚時報集團的價值理念。 2010年10月2日,旺旺中時集團董事長蔡衍明在圓山大飯店舉辦慶祝中國時報創刊60周年社慶酒會,總統馬英九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行政院長吳敦義,以及吳伯雄、蔡英文等政商名流皆出席盛會。蔡衍明董事長在中國時報創刊60周年社慶酒會致詞時說,《中國時報》報導李小龍逝世的報導,是他和報紙結緣的開始。也正是佩服李小龍身上那股中國人不能被欺負的傲氣,讓他自己接手中時,好喚起民族榮譽感和凝聚力。他深深感佩余紀忠創辦人的理念與精神。蔡衍明強調,過去歷史的際遇,使兩岸人民產生一些隔閡,但他絕對堅信,只要秉持「民族認同、政治民主」的原則與信念,兩岸必能創造永久的和平,兩岸同胞也必將開創歷史的昌盛與繁榮。他說,雖然接手中時媒體集團之後,經歷了許多的滄桑,良善的動機也經常被扭曲、被誹謗,有如「闖進叢林的小鬥犬」,但相信「時間會證明一切」。而這次籌備60周年的過程,老時報人展現出的自豪、成就感,讓他體會到媒體對社會的責任,也找到了方向,更印證:在未來的10年,無論是民主的台灣、經濟的台灣,還是文化的台灣,台灣都應該要有自信,以開放的胸襟迎向大陸的使命感。 2012年10月2日,旺旺中時媒體集團董事長蔡衍明在中國時報大樓舉辦慶祝《中國時報》創刊62周年暨新印刷機啟用典禮記者會當天,宣佈斥資新台幣4億元增資購置引進德國曼羅蘭(MAN Roland)新式彩色報紙印刷機、瑞士飛瑞發報設備;有效大幅改善提升報紙印刷品質,並且《中國時報》全面大改版。印務處處長陳春貴表示,這次添購的瑞士飛瑞發報設備,可在每小時可數報九萬份(註:如果以一週內,可數報總量共63萬份),是台灣報業史上速度最快有高效率發報系統。而德國曼羅蘭新式彩色報紙印刷機,以每小時可印報七萬五千份(註:如果以一個月內,可印報總量超過200萬份以上),一次可以出報八大張,也是台灣報業史上印報速度最快新紀錄。蔡衍明勉勵同仁,千萬不要存活在過去歷史,而必須應迎向嶄新未來,並思索如何產生更大的影響力,讓台灣社會更好,期許《中國時報》能落實「真道理性、真愛台灣」理念。總經理蔡紹中也期許表示,《中時》應有勇於認輸的精神,清楚了解哪裡失敗、錯誤,才有辦法改進。 2013年8月1日宣布全報版面改採橫排(A疊要聞原採直排)。 2014年1月1日,《中國時報》刊登時論廣場改版啟事,並發表理念:「秉持中國認同、真道理性真愛台灣、和平發展終局統一、安定繁榮台灣、擴大兩岸民間交流、深化兩岸人民感情及新聞專業」。 2019年6月12日,遭大陆短暂封锁,后將網站過去所有「六四」相關新聞移除。 2020年4月30日,據媒體報導,總統府已退訂中國時報。 概况 余紀忠時代的《中國時報》帶有一定程度之自由派色彩。 早期學習對象:以日本的《讀賣新聞》為學習對象,跨足許多相關領域,如時報文教基金會、時報文化基金會、華英基金會等公益性機構;其舉辦的時報廣告獎,是華文廣告業界歷史最悠久的廣告獎。 《中國時報》在過去半個世紀中,也多次因為新聞報導而與政府關係緊張。 《美洲中國時報》因「江南案」等事件停刊,大篇幅刊載美麗島事件軍法大審,更幾乎讓具國民黨中常委身分的創辦人余紀忠與掌權的蔣經國政府決裂。 民主進步黨於1986年9月28日成立時,中國時報也是唯一於頭版刊載消息的臺灣平面媒體。 余建新接掌报社后,因政治勢力介入《中國時報》、《中時晚報》至使所報導的新闻多次被提告,並曾被檢方搜索。 報社經營權於2008年移轉至旺旺蔡衍明後,報導立場上「親中」色彩更加濃烈。另有專門報導中國大陸的新聞的姊妹報《旺報》,報導立場亦為親「中」。 《中國時報》現隸屬的旺旺中時媒體集團,旗下有《工商時報》、《時報周刊》、《中時電子報》、中天電視、中國電視公司等媒體;中國電視公司則是台灣第一家股票上市的電視公司。 《中國時報》旗下的中时新闻网是少数未被防火长城封锁,可于中国大陆正常访问的台湾新闻站点。 報版 A疊:要聞(包含焦點新聞、政治綜合、財經、生活綜合、文教新聞、社會綜合、話題、國際新聞、兩岸新聞、地方新聞、時論廣場等) AA疊:旺报(要聞、焦點新聞、話題)
Sarkisian)饰 护士菲伯(Nurse Pilbow) 饰 哈普·阿利希(Hap Arlich) 製作 片名“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出自原著中酋长布罗姆登听他外婆说过的童谣: Vintery, mintery, cutery, corn, Apple seed and apple thorn, Wire, briar, limber lock Three geese in a flock One flew East One flew West And 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1963至64年,百老汇根据肯·克西的同名原著小说,演出了,演员柯克·道格拉斯在剧中扮演麦克墨菲。道格拉斯买下原著的电影改编权,花了十年时间将作品搬上银幕,但没有找到愿意合作的制片方。到后来,他将版权卖给儿子邁克爾·道格拉斯,当时迈克尔凭借自己的电影作品积攒了不少人气。然而,柯克年近六旬,无法胜任麦克墨菲一角。金·哈克曼、占士·堅、马龙·白兰度和畢·雷諾斯曾被视为合适人选,但他们四个人都推掉了角色,该角色最终落到38岁的杰克·尼科尔森身上。道格拉斯安排索尔·扎恩兹出任联合制片人。 影片第一编剧让道格拉斯去看米洛斯·福曼的作品,认为福曼1967年的电影《》跟本片剧本想要达成目标有共同点。福曼飞到加州,逐页讨论剧本内容,列出自己想做的事情。相比之下,其他前来接洽的导演很少这么做。福曼在2012年写道:“在我看来,(这个故事)不只是跃然纸上的文学作品,而是生活的真实写照,写的是我1932年出生到1968年在捷克斯洛伐克的生活。共产党在我眼中就是护士拉契特,一直跟我说娜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不能做,哪些话可以说,哪些不能说,哪些地方能去,哪些不能去,甚至还告诉我是什么身份。” 扎恩兹非常膜拜凯西,对凯西感到亲切,所以霍本完成初稿后,他便请求凯西参与剧本创作。凯西参与剧本的早期开发,但后来和制作人就选角和叙事角度产生创意分歧而退出。他后来起诉制作公司,结果以和解收场。 导演初步人选建议让杰克·尼科尔森扮演麦克墨菲。尼科尔森之前没演过这类角色。为了配合尼科尔森的行程表,制作工程推迟了半年,道格拉斯后来在采访中表示感谢。 选角 道格拉斯的年长朋友丹尼·德维托率先加入剧组,在片中扮演病人马丁尼,他在外百老汇1971年制作的续集中继续扮演该角色。扮演酋长布罗姆登的由在捕鱼戏份中扮演港务长的梅尔·兰伯特引荐,他和道格拉斯在坐飞机的时候相遇,当时道格拉斯跟他说制片人希望找一个“大块头”扮演这个角色,而他原本是二手车经销商。兰伯特的父亲经常买车给美国土著,半年后他打电话给道格拉斯,说:“最王八蛋的印第安纳大块头会过来演戏!” 获选为比利·毕比特的扮演者。 米洛斯·福曼让谢莉·杜瓦尔扮演坎迪一角。巧合的是,她、尼科尔森和扮演特克尔的后来在小说《闪灵》的1980年改编电影中出演主角。福曼就1974年电影《》给杜瓦尔试镜的时候,被露易絲·弗萊徹吸引住目光,最终安排弗莱彻在那部电影出演配角,在本片出演护士拉契特。本片的选角导演和弗莱彻互相认识,他曾认为弗莱彻适合出演拉契特。即便如此,弗莱彻经过长达一年的四五轮面试,刷下珍妮·摩露、科琳·杜赫斯特、艾倫·鮑絲汀、安吉拉·蘭斯伯里、安妮·班克罗夫特和傑拉丁·佩之等人,才拿下护士拉契特这个角色。她于1974年和福曼、扎恩兹进行最后一次面试。圣诞节第二天,经纪人让她1月4日去开始排练。 弗莱彻在2016年回忆称尼科尔森的片酬“颇丰”,其他演员的薪资与此相当或相近。她在剧组呆了11个星期,税前片酬1万美元。 排练 正式开拍前的排练为期一周,于1975年1月4日在俄勒冈州启动,期间演员要观察病人的日常活动及小组治疗。杰克·尼科尔森和露易丝·弗莱彻还观看病人接受电击治疗。 拍摄 影片于1975年1月开机,大约三个月后杀青,取景地包括俄勒冈州塞勒姆及邻近地区,以及俄勒冈州海岸。 制片人决定在拍摄,这所医院是真实的精神病院,也是原著故事发生的地点。院长布鲁克斯非常支持拍摄工作,还亲自出演约翰·斯皮维医生。布鲁克斯安排给每位演员安排了要求跟踪的病人,部分演员甚至在病房过夜。他希望将病人带入剧组,得到制片人同意。道格拉斯后来回忆,自己到后来才发现当中许多人都是精神病犯人。 由于福曼不让演员回看当天拍摄的戏份,剧组开始对他失去信心,尼科尔森也开始怀疑自己的演技。道格拉斯让福曼给尼科尔森回看,福曼照做,尼科尔森从此恢复自信心。 原本担任摄影的遭到解雇,由比尔·巴特勒换上。韦克斯勒认为自己之所以被解雇,是因为同时参与纪录片《》的摄制,正逃脱法律制裁的激进武装组织地下氣象員在片中接受访问。然而,福曼说是因为艺术分歧解雇了韦克斯勒。后来韦克斯勒和巴特勒一同凭借本片获得奥斯卡最佳摄影奖,但韦克斯勒说除了一两分钟的镜头,整部片子都是自己拍摄的。 巴特勒表示,尼科尔森一度不想和福曼说话:“杰克从来不跟米洛斯说话,只跟我聊天。” 剧组花光200万美元的初步预算,制作时间超出预期,还好亲自资助这部电影的扎恩兹跟自己的公司奇幻唱片(Fantasy Records)借款,才补全了差额。最终的制作成本达440万美元。 发行 影片于1975年11月19日在萨顿和派拉蒙剧院(Sutton and Paramount Theatres)首映,是1975年票房第二高的电影,在美国和加拿大拿下1.09亿美元的票房,是当时全球票房收入第七高的电影。由于影片在年底上映,大部分票房成绩都来自1976年。影片凭借5650万美元的租赁收入,成为1976年票房最高的电影。 影片在全球拿下1.63亿美元的票房,创下联美的最佳成绩。 評價 影片获得多数影评人的好评,少数人则持保留意见。罗杰·埃伯特表示: 但埃伯特后来将电影列入个人的“经典电影”榜单。 《綜藝》的A·D·墨菲(A.D. Murphy)也给出中肯评价。 《纽约时报》的也表示认可,他认为影片的喜剧内容不太能支撑起简明扼要、无法改动的悲剧结局,但所表演的内容是生动的,如果没有程式化的隐喻,观众一定会对影片呈现的人性光辉产生共鸣。 负责给影片从头到尾配乐的用阴森的锯琴声(由)和声谱曲。影评人斯蒂芬·麦克唐纳(Steven McDonald)认为电影的前卫特质延伸到配乐当中,时不时给人一种特别恐怖的感觉,即便在相对正常的时候。 影片在第48届奥斯卡金像奖上斩获“五项至尊大奖”,包括杰克·尼科尔森的最佳男主角奖、露易絲·弗萊徹的最佳女主角奖、福曼的最佳导演奖、最佳影片奖和和的最佳改編劇本。影片目前在烂番茄获得83条评论,新鲜度94%,平均得分9.10/10。网站共识写道:“杰克·尼科尔森和露易丝·弗莱彻的对手戏是1970年代文化大战的最佳缩影,实现了导演认为影片三十多年后仍保持影响力的愿望。” 凯西说自己从来没看过这部电影,也不喜欢这部电影。这个说法得到恰克·帕拉尼克的证实:“我是通过杰克·尼科尔森主演的这部电影,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凯西曾跟我说他不喜欢这部电影。” 1993年,影片因“在文化、历史及美学层面具有重大意义”,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入选國家影片登記表。 獎項 影片入选英国广播公司2015年“百大美国电影”榜单,该榜单由全球影评人票选。 美国电影学会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出自原著中酋长布罗姆登听他外婆说过的童谣: Vintery, mintery, cutery, corn, Apple seed and apple thorn, Wire, briar, limber lock Three geese in a flock One flew East One flew West And 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1963至64年,百老汇根据肯·克西的同名原著小说,演出了,演员柯克·道格拉斯在剧中扮演麦克墨菲。道格拉斯买下原著的电影改编权,花了十年时间将作品搬上银幕,但没有找到愿意合作的制片方。到后来,他将版权卖给儿子邁克爾·道格拉斯,当时迈克尔凭借自己的电影作品积攒了不少人气。然而,柯克年近六旬,无法胜任麦克墨菲一角。金·哈克曼、占士·堅、马龙·白兰度和畢·雷諾斯曾被视为合适人选,但他们四个人都推掉了角色,该角色最终落到38岁的杰克·尼科尔森身上。道格拉斯安排索尔·扎恩兹出任联合制片人。 影片第一编剧让道格拉斯去看米洛斯·福曼的作品,认为福曼1967年的电影《》跟本片剧本想要达成目标有共同点。福曼飞到加州,逐页讨论剧本内容,列出自己想做的事情。相比之下,其他前来接洽的导演很少这么做。福曼在2012年写道:“在我看来,(这个故事)不只是跃然纸上的文学作品,而是生活的真实写照,写的是我1932年出生到1968年在捷克斯洛伐克的生活。共产党在我眼中就是护士拉契特,一直跟我说娜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不能做,哪些话可以说,哪些不能说,哪些地方能去,哪些不能去,甚至还告诉我是什么身份。” 扎恩兹非常膜拜凯西,对凯西感到亲切,所以霍本完成初稿后,他便请求凯西参与剧本创作。凯西参与剧本的早期开发,但后来和制作人就选角和叙事角度产生创意分歧而退出。他后来起诉制作公司,结果以和解收场。 导演初步人选建议让杰克·尼科尔森扮演麦克墨菲。尼科尔森之前没演过这类角色。为了配合尼科尔森的行程表,制作工程推迟了半年,道格拉斯后来在采访中表示感谢。 选角 道格拉斯的年长朋友丹尼·德维托率先加入剧组,在片中扮演病人马丁尼,他在外百老汇1971年制作的续集中继续扮演该角色。扮演酋长布罗姆登的由在捕鱼戏份中扮演港务长的梅尔·兰伯特引荐,他和道格拉斯在坐飞机的时候相遇,当时道格拉斯跟他说制片人希望找一个“大块头”扮演这个角色,而他原本是二手车经销商。兰伯特的父亲经常买车给美国土著,半年后他打电话给道格拉斯,说:“最王八蛋的印第安纳大块头会过来演戏!” 获选为比利·毕比特的扮演者。 米洛斯·福曼让谢莉·杜瓦尔扮演坎迪一角。巧合的是,她、尼科尔森和扮演特克尔的后来在小说《闪灵》的1980年改编电影中出演主角。福曼就1974年电影《》给杜瓦尔试镜的时候,被露易絲·弗萊徹吸引住目光,最终安排弗莱彻在那部电影出演配角,在本片出演护士拉契特。本片的选角导演和弗莱彻互相认识,他曾认为弗莱彻适合出演拉契特。即便如此,弗莱彻经过长达一年的四五轮面试,刷下珍妮·摩露、科琳·杜赫斯特、艾倫·鮑絲汀、安吉拉·蘭斯伯里、安妮·班克罗夫特和傑拉丁·佩之等人,才拿下护士拉契特这个角色。她于1974年和福曼、扎恩兹进行最后一次面试。圣诞节第二天,经纪人让她1月4日去开始排练。 弗莱彻在2016年回忆称尼科尔森的片酬“颇丰”,其他演员的薪资与此相当或相近。她在剧组呆了11个星期,税前片酬1万美元。 排练 正式开拍前的排练为期一周,于1975年1月4日在俄勒冈州启动,期间演员要观察病人的日常活动及小组治疗。杰克·尼科尔森和露易丝·弗莱彻还观看病人接受电击治疗。 拍摄 影片于1975年1月开机,大约三个月后杀青,取景地包括俄勒冈州塞勒姆及邻近地区,以及俄勒冈州海岸。 制片人决定在拍摄,这所医院是真实的精神病院,也是原著故事发生的地点。院长布鲁克斯非常支持拍摄工作,还亲自出演约翰·斯皮维医生。布鲁克斯安排给每位演员安排了要求跟踪的病人,部分演员甚至在病房过夜。他希望将病人带入剧组,得到制片人同意。道格拉斯后来回忆,自己到后来才发现当中许多人都是精神病犯人。 由于福曼不让演员回看当天拍摄的戏份,剧组开始对他失去信心,尼科尔森也开始怀疑自己的演技。道格拉斯让福曼给尼科尔森回看,福曼照做,尼科尔森从此恢复自信心。 原本担任摄影的遭到解雇,由比尔·巴特勒换上。韦克斯勒认为自己之所以被解雇,是因为同时参与纪录片《》的摄制,正逃脱法律制裁的激进武装组织地下氣象員在片中接受访问。然而,福曼说是因为艺术分歧解雇了韦克斯勒。后来韦克斯勒和巴特勒一同凭借本片获得奥斯卡最佳摄影奖,但韦克斯勒说除了一两分钟的镜头,整部片子都是自己拍摄的。 巴特勒表示,尼科尔森一度不想和福曼说话:“杰克从来不跟米洛斯说话,只跟我聊天。” 剧组花光200万美元的初步预算,制作时间超出预期,还好亲自资助这部电影的扎恩兹跟自己的公司奇幻唱片(Fantasy Records)借款,才补全了差额。最终的制作成本达440万美元。 发行 影片于1975年11月19日在萨顿和派拉蒙剧院(Sutton and Paramount Theatres)首映,是1975年票房第二高的电影,在美国和加拿大拿下1.09亿美元的票房,是当时全球票房收入第七高的电影。由于影片在年底上映,大部分票房成绩都来自1976年。影片凭借5650万美元的租赁收入,成为1976年票房最高的电影。 影片在全球拿下1.63亿美元的票房,创下联美的最佳成绩。 評價 影片获得多数影评人的好评,少数人则持保留意见。罗杰·埃伯特表示: 但埃伯特后来将电影列入个人的“经典电影”榜单。 《綜藝》的A·D·墨菲(A.D. Murphy)也给出中肯评价。 《纽约时报》的也表示认可,他认为影片的喜剧内容不太能支撑起简明扼要、无法改动的悲剧结局,但所表演的内容是生动的,如果没有程式化的隐喻,观众一定会对影片呈现的人性光辉产生共鸣。 负责给影片从头到尾配乐的用阴森的锯琴声(由)和声谱曲。影评人斯蒂芬·麦克唐纳(Steven McDonald)认为电影的前卫特质延伸到配乐当中,时不时给人一种特别恐怖的感觉,即便在相对正常的时候。 影片在第48届奥斯卡金像奖上斩获“五项至尊大奖”,包括杰克·尼科尔森的最佳男主角奖、露易絲·弗萊徹的最佳女主角奖、福曼的最佳导演奖、最佳影片奖和和的最佳改編劇本。影片目前在烂番茄获得83条评论,新鲜度94%,平均得分9.10/10。网站共识写道:“杰克·尼科尔森和露易丝·弗莱彻的对手戏是1970年代文化大战的最佳缩影,实现了导演认为影片三十多年后仍保持影响力的愿望。” 凯西说自己从来没看过这部电影,也不喜欢这部电影。这个说法得到恰克·帕拉尼克的证实:“我是通过杰克·尼科尔森主演的这部电影,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凯西曾跟我说他不喜欢这部电影。” 1993年,影片因“在文化、历史及美学层面具有重大意义”,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入选國家影片登記表。 獎項 影片入选英国广播公司2015年“百大美国电影”榜单,该榜单由全球影评人票选。 美国电影学会 AFI百年百大電影 – 第20名 AFI百年百大英雄與反派: 护士长拉契特 – 第5大反派 麦克墨菲 - 获提名的英雄 AFI百年百大勵志電影 – 第17名 AFI百年百大电影 (2007年版) – 第33名 参见 被精神病 参考资料
鉅亨網 信傳媒 貝傳媒 中央網路報 新頭條 台北郵報 報新聞 TDN善思新聞網 NOW健康新聞網 已經停止發行的報紙 臺灣日日新報(日治時期創立) 三六九小報(日治時期創立) 臺灣民報(日治時期創立) 公論報 民聲日報(1980年停刊) 大眾報(臺灣日報社)(1987年7月停刊) 臺灣晚報(臺灣日報社) 大華晚報 民族晚報(1950年12月1日創立。復刊中) 首都早報(1990年8月停刊) 環球日報(1990年9月停刊) 建國日報(1997年2月停刊,澎湖地方報) 兒童日報(1998年3月28日轉型為週報,至2001年8月停刊,光復書局) 自立早報(1999年1月停刊) 自立晚報(停刊後以電子報型態發行) 廬山日報(2000年停刊,與前鋒日報合併) 明日報(2001年2月停刊,臺灣首家網路媒體原生報) 勁報(2002年2月停刊)(2013年7月以電子報型態發行) 麗台運動報(印刷版本於2004年12月31日停刊,網路版本仍持續更新) 中時晚報〔2005年11月停刊〕 聯合晚報〔2020年6月2日停刊〕 大成報(2006年3月停刊)(2011年11月以電子報型態發行) 中央日報(2006年6月1日停刊,2006年9月中轉型成電子報復刊 ) 臺灣日報(2006年6月6日停刊) 澎湖晚報 星報(2006年11月1日停刊) 民生報(2006年12月1日起停刊) 玉山周報 享活誌(改為網路訊息傳遞) 爽報 (台灣)(免費報紙),發送地點除五大都會區、台北捷運及高雄捷運各車站外,亦可在全台麥當勞餐廳免費索閱,為壹傳媒集團,創刊日為2006年10月23日,2018年8月31日停刊。 Upaper(免費報紙),只在台北捷運各車站發送,2018年4月26日停刊。 蘋果日報 2021年5月18日停刊 其中《大華晚報》、《民族晚報》及《自立晚報》被稱為報禁時期三大晚報。
青年日報 連江縣政府 馬祖日報 金門縣政府 金門日報 地方報社 臺灣導報(高雄市) 台灣新新聞報(高雄市) 真晨報(高雄市) 臺灣時報(高雄市) 臺海新聞報(臺北市) 臺灣新聞報(高雄市) 民眾日報(高雄市) 臺灣好報(高雄市) 臺中日報(臺中市) 臺中晚報(臺中市) 臺中時報(臺中市) 旱溪地區報(臺中市) 新一代時報(臺中市) 鹿港時報(彰化縣鹿港鎮) 中華日報(臺南市) 更生日報(花蓮縣、臺東縣) 東方快報(花蓮縣) 巨報(嘉義縣、嘉義市) 澎湖日報(澎湖縣) 澎湖時報(澎湖縣) 金門日報(金門縣) 馬祖日報(連江縣) 宗教報社 台灣教會公報 人間福報 創價新聞 基督教論壇報 天主教週報 臺灣醒報 國度復興報 真佛報 其他報紙 前鋒招標日報 臺灣新生報 大紀元時報臺灣版 國語日報 國語週刊 中學生報 好讀周報 臺灣立報 破報 四方報 都會時報 電子時報 太平洋日報 眾聲日報 民時新聞 網路新聞 網路媒體起家的《ETtoday 新聞雲》、《Nownews》則更注重網路熱門話題,傳統新聞外更增添吸引網友軼聞,「小編用語」也相當活潑且親民,易帶動粉絲留言發表對時事的看法。傳統三大報與《中央社》的貼文眉批較少有小編個人主觀意見或情緒,尤其是政治、社會事件,一有不慎便會招來粉絲責罵。近幾年,針對不同議題的媒體也先後成立,注重動物福利議題的《台灣動物新聞網》;《上下游新聞市集》則為土地發聲,關注食物安全相關議題;《地球圖輯隊》以圖文故事方式讓國際議題變好讀。還有報導在地新聞的澎湖《貝傳媒》與中部《平傳媒》,專注與地方對話。在短小輕薄的即時新聞當道下,《報導者》則反其道而行,以長文、深度、有觀點的報導為特色,獲得注重社會公眾議題的人們青睞。 中央通訊社 PeoPo公民新聞 ETtoday新聞雲 NOWnews今日新聞 蘋果新聞網(2021年5月起改為電子報) 台灣電報 民生好報 新民生報 台新傳媒 風傳媒 新頭殼 關鍵評論網 報導者 美麗島電子報
a baby)。但是,在統籌過程裡,因為興建各項體育館開支甚大,和主場館建造過程困難重重(工程要到奧運閉幕後十多年後才完工),導致耗資高达58亿美元。 整體來說,這次奧運會亏损24亿美元,令蒙特婁市政府多年來債台高築,總共10億美元的債務直到30年後的2006年11月才還清,是現代奥运会历史上亏损最严重的一次,也讓很多城市不敢申辦奧運,直至1984年洛杉磯奧運出現財政盈餘為止。 焦点 为了抗议曾率領十五人橄榄球国家队访问种族主义南非共和国的新西兰代表團参加本届奥运会,以坦桑尼亚、剛果人民共和國為首的30个非洲国家联合抵制本届奥运会。 在1972年的慕尼黑慘案后,本届奥运会的警卫高度加强。 游泳比赛的成绩出色,在26个项目中共刷新了25个奥运会纪录,21项世界纪录。 年仅14岁的罗马尼亚体操选手纳迪娅·科马内奇在体操比赛中共获得7个满分10分,并赢得3枚金牌。 篮球、手球和划船的女子项目进入奥运会。 为保护运动员的身体健康,推举不再成为奥运会举重项目。 奧運聖火以人造衛星由希臘雅典「傳送」到加拿大首都渥太華,再從渥太華以接力跑形式到達本屆奧運會主辦城市蒙特利爾,於開幕式當日抵達主體育場,這種以現代科技傳遞聖火的方式引起爭議,從1980年開始,又恢復傳統的奧運聖火接力活動。 本屆奧林匹克聖火曾於開幕式後數天的一場暴雨中被雨水撲熄,一位工作人員以打火機重新點燃火種。後來大會撲滅該火種,並以聖火之備份火種重新點燃聖火。
國際奧委會 提供。 財政 當時,蒙特利爾市政府覺得奧運會是一門不能虧本的生意,連市長尚·達坡(Jean Drapeau)也說「像男人没法生孩子一樣,奧運會也没法虧本」(英文:the Olympics can no more have a deficit than a man
狭义的江南地區有南京、杭州等古都,以及如紹興、湖州、蘇州、無錫、常州、徽州、嘉興、鎮江、揚州、福州等历史文化名城。 释名 在先秦时期,史书中已经存在“江南”的说法,“江南”在成书于秦、汉以前的古籍之中即特指長江以南之地,即开始泛指大约今江苏、福建、安徽淮河以南部分及浙江、湖南、江西、广东。《吴越春秋》:“周元王使人赐勾践,已受命号去,还江南”。《尔雅·释地篇第九》写道:“江南曰扬州。”可见“江南”在成书于秦、汉以前的古籍之中属于扬州之地,屬漢族地區之一。《史记·秦本纪》中亦载:“秦昭襄王三十年,蜀守若伐楚,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这里的江南指的是现今湖南全境和湖北南部部分地区。钱大昕以为《项羽本纪》云“江东虽小,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中的“江东”,那时的“江东”是现在江南的一部分。王莽时曾改夷道县为江南县,是今日湖北宜都。《后汉书·刘表传》载“江南宗贼大盛……唯江夏贼张庄、陈坐拥兵据襄阳城,表使越与庞季往譬之,及降。江南悉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设立江南道,江南道的范围完全处于长江以南,后来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又分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成为定义现代江南含义的开端,往后江南成为江东地区的专称。 明清时期的江南,一般指苏、松、常、镇、宁、杭、嘉、湖八府。 相关建制沿革 唐代以后,江南一词所指区域囊括长江以南以及长江沿岸广大地区,包括荆州(鄂东南、湖南)、扬州(江西、皖南、福建、苏南、浙江,非今日扬州市)。 唐代时设立江南西道(鄂东南、湖南、江西)、江南东道(苏南、皖南、浙江、福建)。 宋代时设立江南西路(江西大部、鄂东南)、江南东路(赣东北、皖南、苏南、闽中闽北部分地区一带)。 明朝设立南直隶,清初改称江南省,分为江南左布政使司和江南右布政使司。1667年分为江苏省和安徽省。但江南省不仅包括部分江南地区,还包括了大片的苏皖的江北地区。 清代设两江总督署,辖江苏省、安徽省、江西省,两江即含江南省、江西省,东部的部分为江南省(今江苏,安徽,福建)。 历史 史前时代 双墩遗址位于中国安徽省蚌埠市双墩村,是一处距今8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台地遗址,2013年被列为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双墩遗址具有典型的自身文化特征,尤以607件陶器刻画符号为特色,被命名为“双墩文化”。 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铜闸镇,是一处距今6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中心聚落遗址。地处裕溪河中段北岸,总面积约160万平方米。遗址区内发现有新石器时代晚期人工建造的祭坛、大型氏族墓地以及祭祀坑、红烧土和积石圈等重要遗迹,出土精美玉礼器、石器、陶器等珍贵文物。凌家滩遗址的发现或将中华文明史提前到5300年前。 良渚遗址,距今5000年期間,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之一,出現於約發展於長江下游環太湖地區,共發現500多處遺址,以良渚遺址附近的莫角山為中心區。良渚文化最主要特徵是玉器的使用和隨葬,包括大件的玉琮、玉璧、玉鉞。玉琮是工藝最精、最具權威性的玉器,往往刻有精緻的獸面紋,是神靈的圖象,玉鉞則是軍權、王權的象徵。良渚文化的政治體為酋邦,亦有學者認為已出現國家雛形,能動員大量勞動力,各酋邦間結成聯盟,神權色彩濃厚,建造大型祭祀場所、城牆及防洪土牆,社會成員地位分化,形成貴族和普通平民階層。 经济 江南經濟在秦漢以及六朝时期取得很大發展,此後在全國經濟中擔當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至中唐时,经济重心由中原南移,到了北宋中期,江南经济已经成为全国经济最重要的核心地位。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长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指以长江入海而形成的冲击扇平原所形成的江苏、上海和浙江一带,以此为中心的经济带,被称为“长三角经济圈”。在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蘇,浙,皖三省及上海已經佔全國稅收總和一半以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自改革开放以来,江南东部一带的十几个城市被人们称为“长三角”,成为中国经济版图上与“珠三角”、“环渤海”等并列的一极。在2001年,江南地区15个城市所组成的长三角城市带,以占中国大陆1%的土地和6%的人口,创造了18%的国内生产总值。另外,江南地区的江浙沪三省市贡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超过60%的“净财政收入”。 文化 文化上的江南是江南的重要概念。在地域文化上,江南文化常與吳越文化高度關聯。泰伯所建之句吳古都梅里被認為是吳文化的源地(無錫),最早的都城建立在今無錫市的梅村一帶,于春秋時期遷都至姑苏城(今苏州)。漢末東吳都金陵(南京),囊括了吳、楚、越廣大地區,自此時起陸續建都於金陵的六朝時期以至隋唐,江東士族在文化上均具有重要地位和歷史貢獻,對江南地區的文化教育也有重要影響。 江南文化對整個中華文化有重要貢獻和影響。自南北朝以及隋唐以後,經濟文化重心南移,江南常被視為古代中原的承替地區,南京常被視為華夏正朔的象徵城市,江南地區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貢獻著中華文明的發展。一個典型的例子是,隨著晉代門閥播遷衣冠南渡,中原雅音南下和建康中古吳音融合而成的金陵雅音,在南北朝分割結束後的隋唐時期,和洛阳鄴下語音一起成為修復雅言、確立通語的兩大依據;及至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又以南京音作為確立漢語官方標準音的基礎,對漢語標準通語的發展有重要影響。作為中華文明典型代表人物的孔子,其孔子家族的大宗因宋廷南遷分為南北两宗,北宗位於曲阜,孔氏南宗遷至江南衢州;民國時期“衍聖公”改稱“奉祀官”,中央政府封“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于曲阜,封“大成至聖先師南宗奉祀官”於衢州,從此例亦可見江南地區在中國政治和文化上的作用及地位。 语言 地域文化上,吴越文化是江南的重要组成部分。吴语有时也被称为江南话,主要通行于苏南、上海和浙江地区。江南南京一帶的金陵雅音、“江淮官話”、“淮语”,古时淮南地区皆属于吴语区。
小盘谷 梅花岭 汪氏小苑 逸圃 南京 瞻园 煦园 无锡 寄畅园 蠡园 杭州 郭庄 汪庄 刘庄 绍兴 沈园 湖州 小莲庄 常熟 燕园 常州 近园 约园 江南三大名楼是指武汉市的黄鹤楼,岳阳市的岳阳楼和南昌市的滕王阁。三楼均有著名诗人作词作赋,诗文流传千古,为众人所熟知。閱江樓則數百年有記無樓。江南岸的燕子磯、採石磯、城陵磯被稱為長江三大磯。 江南的民居,以江浙民居风格为最典型的代表,徽派民居也通常被被认为是江南民居风格。这类建筑分布在大江南区域,其中江浙地区为江浙民居风格为多,徽派民居及其衍生的民居则分布在皖南、江西以及湖南地区。比较著名的江南小镇有周庄、甪直、同里、南浔、乌镇、西塘等。黄山脚下的宏村、西递是徽派建筑的代表。 教育 大学 近现代,江南一带的教育全国之冠。江南一带的大学非常集中,南京、杭州、上海、合肥等均为高校林立的城市,著名大学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民国时期有江南四大名中的说法,以形容江苏省立扬州中学、江苏省立苏州中学、福建省立福州一中、浙江省立杭州中学这四所著名高中。 位于南京秦淮河的夫子庙是纪念孔子的庙宇,夫子庙建筑群中的江南贡院在古代为科举考试的考场,是江南科举文化的象征。江南貢院清代出狀元58人,占全國狀元總數的52%。明清兩代,科舉進士的比例當中,江南地區特別是蘇南、浙江以及安徽、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一直佔有領先位置。自六朝以來尤其是唐宋以後,江南以宗族學塾、家庭教育發達而著稱。
21世紀 2005年:烏茲別克軍隊在東部城市安集延向示威群眾開槍鎮壓,造成至少187人死亡。 2012年:第五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北京举行。中日韩正式签署投资协定,并一致同意在今年内启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 2014年:越南发生排華暴動。 2021年:臺灣发生全臺大停電,數萬戶民眾受影響,經調查為高雄興達發電廠發生供電問題。 出生 1133年:法然,日本平安時代至鎌倉時代僧人。(1212年逝世) 1221年:亞歷山大·涅夫斯基,諾夫哥羅德封建共和國大公。(1263年逝世) 1398年:-{于謙}-,明朝重臣,官至兵部尚書。(1457年逝世) 1655年:教宗依諾增爵十三世,羅馬主教。(1724年逝世) 1713年:亞歷克西·克洛德·克萊羅,法國數學家、天文學家、地球物理學家。(1765年逝世) 1717年:瑪麗亞·特蕾莎,哈布斯堡君主國史上唯一女性統治者。(1780年逝世) 1730年:查爾斯·沃森-文特沃斯,英國首相,第二代羅金漢侯爵。(1782年逝世) 1754年:讓-約瑟夫·安熱·多普爾,法國騎兵將軍。(1807年逝世) 1767年:約翰六世,葡萄牙國王、巴西國王。(1826年逝世) 1792年:真福教宗庇護九世,羅馬主教。(1878年逝世) 1840年:阿尔封斯·都德,法国小說家。(1897年逝世) 1841年:福地源一郎,日本作家。(1906年逝世) 1854年:伊夫·德拉熱,法國動物學家。(1920年逝世) 1857年:罗纳德·罗斯,英国医生,19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1932年逝世) 1913年:白方禮,中國慈善家,晚年創辦「白方禮支教公司」,專門對貧困學生進行資助。(2005年逝世) 1928年:恩里克·博拉尼奧斯,尼加拉瓜政治人物,前任尼加拉瓜總統。(2021年逝世) 1930年:迈克·格拉韦尔,美國房地產商、作家、政治人物,前阿拉斯加州聯邦參議員。(2021年逝世) 1931年:吉姆·瓊斯,美國人民聖殿教創始人、領袖。(1978年逝世) 1939年:足立正生,日本編劇、電影導演、演員 1941年:里奇·瓦倫斯,墨西哥裔美國歌手、詞曲作家、吉他手。(1959年逝世) 1949年:亞歷山大·維連金,烏克蘭裔美國理論物理學家 1950年:史提夫·汪达,美國盲人歌手、作曲家、音樂製作人、社會活動家 1951年:李洪志,法輪功創始人。(实际出生日期7月7日) 1952年:王小波,中國作家。(1997年逝世) 1956年:安妮·克莉絲汀·敘德內斯,挪威政治人物。(2017年逝世) 1957年:林鄭月娥,香港前特首 1958年:陳國富,香港導演 1961年:何嘉麗,曾為九巴企業傳訊部主管、歌手,DJ組合「三個小神仙」成員,現為香港電台唱片騎師 1961年:丹尼斯·羅德曼,美國NBA前職業籃球運動員 1963年:-{米谷良知}-,日本動画導演 1964年:古明華,香港無綫電視男藝員、配音員 1964年:史蒂芬.荷伯,美國脫口秀荷伯晚間秀主持人 1968年:顏志琳,臺灣歌手 1968年:尹昭德,臺灣男演員 1968年:吳大奎,韓國男演員 1968年:史考特·莫里森,澳大利亞政治人物,第30任澳大利亞總理 1974年:施易男,臺灣男演員 1975年:彭靖惠,臺灣歌手 1977年:黃婷,臺灣音樂作詞人 1978年:迈克·毕比,美國籃球運動員 1978年:間島淳司,日本男性聲優 1979年:帖雅娜,香港女子乒乓球選手
2005年:烏茲別克軍隊在東部城市安集延向示威群眾開槍鎮壓,造成至少187人死亡。 2012年:第五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北京举行。中日韩正式签署投资协定,并一致同意在今年内启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 2014年:越南发生排華暴動。 2021年:臺灣发生全臺大停電,數萬戶民眾受影響,經調查為高雄興達發電廠發生供電問題。 出生 1133年:法然,日本平安時代至鎌倉時代僧人。(1212年逝世) 1221年:亞歷山大·涅夫斯基,諾夫哥羅德封建共和國大公。(1263年逝世) 1398年:-{于謙}-,明朝重臣,官至兵部尚書。(1457年逝世) 1655年:教宗依諾增爵十三世,羅馬主教。(1724年逝世) 1713年:亞歷克西·克洛德·克萊羅,法國數學家、天文學家、地球物理學家。(1765年逝世) 1717年:瑪麗亞·特蕾莎,哈布斯堡君主國史上唯一女性統治者。(1780年逝世) 1730年:查爾斯·沃森-文特沃斯,英國首相,第二代羅金漢侯爵。(1782年逝世) 1754年:讓-約瑟夫·安熱·多普爾,法國騎兵將軍。(1807年逝世) 1767年:約翰六世,葡萄牙國王、巴西國王。(1826年逝世) 1792年:真福教宗庇護九世,羅馬主教。(1878年逝世) 1840年:阿尔封斯·都德,法国小說家。(1897年逝世) 1841年:福地源一郎,日本作家。(1906年逝世) 1854年:伊夫·德拉熱,法國動物學家。(1920年逝世) 1857年:罗纳德·罗斯,英国医生,19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1932年逝世) 1913年:白方禮,中國慈善家,晚年創辦「白方禮支教公司」,專門對貧困學生進行資助。(2005年逝世) 1928年:恩里克·博拉尼奧斯,尼加拉瓜政治人物,前任尼加拉瓜總統。(2021年逝世) 1930年:迈克·格拉韦尔,美國房地產商、作家、政治人物,前阿拉斯加州聯邦參議員。(2021年逝世) 1931年:吉姆·瓊斯,美國人民聖殿教創始人、領袖。(1978年逝世) 1939年:足立正生,日本編劇、電影導演、演員 1941年:里奇·瓦倫斯,墨西哥裔美國歌手、詞曲作家、吉他手。(1959年逝世) 1949年:亞歷山大·維連金,烏克蘭裔美國理論物理學家 1950年:史提夫·汪达,美國盲人歌手、作曲家、音樂製作人、社會活動家 1951年:李洪志,法輪功創始人。(实际出生日期7月7日) 1952年:王小波,中國作家。(1997年逝世) 1956年:安妮·克莉絲汀·敘德內斯,挪威政治人物。(2017年逝世) 1957年:林鄭月娥,香港前特首 1958年:陳國富,香港導演 1961年:何嘉麗,曾為九巴企業傳訊部主管、歌手,DJ組合「三個小神仙」成員,現為香港電台唱片騎師 1961年:丹尼斯·羅德曼,美國NBA前職業籃球運動員 1963年:-{米谷良知}-,日本動画導演 1964年:古明華,香港無綫電視男藝員、配音員 1964年:史蒂芬.荷伯,美國脫口秀荷伯晚間秀主持人 1968年:顏志琳,臺灣歌手 1968年:尹昭德,臺灣男演員 1968年:吳大奎,韓國男演員 1968年:史考特·莫里森,澳大利亞政治人物,第30任澳大利亞總理 1974年:施易男,臺灣男演員 1975年:彭靖惠,臺灣歌手 1977年:黃婷,臺灣音樂作詞人 1978年:迈克·毕比,美國籃球運動員 1978年:間島淳司,日本男性聲優 1979年:帖雅娜,香港女子乒乓球選手 1979年:卡爾·菲利普,瑞典王子 1979年:米基·麥登,美國樂團魔力紅成員 1980年:阮民安,香港歌手 1981年:黃健瑋,臺灣男演員 1981年:弗洛朗·莫特,法國男歌手、音樂劇演員 1982年:艾成,馬來西亞華裔男藝人、歌手、演員(2022年逝世) 1982年:村田太志,日本男性聲優 1983年:耶耶·托尼,科特迪瓦足球員 1985年:Tom-H@ck,日本音樂家、作曲家、編曲家 1986年:亚历山大·雷巴克,挪威歌手 1986年:-{zh-tw:羅伯·派汀森;
1999年:回港為保護遺棄動物協會SAA任形像大使並拍攝宣傳海報 2000年:回港出席保護遺棄動物協會籌募款經費活動 2002年: 捐出衣物作東華慈善義賣、回港為SAA作探訪宣傳活動、被香港電台邀為公益計劃「生命天使」設計明信片 2003年:被邀為保護非煙民協會之首任大使並撰寫公開信給特首董建華要求正視二手煙對非煙民之毒害 2004年:「我的貓兒子周慧豹」一書全數版稅撥捐SAA作營運基金之用、為保護遺棄動物協會作探訪宣傳活動、協助推廣女子桌球運動 2005年:被香港吸煙與健康委員會邀為無煙工作間領先企業大使並參與宣傳吸煙危害健康之有關訊息、出席保良局安老服務計劃誓師儀式和探訪獨居老人、奧海城聖誕亮燈活動嘉賓呼籲為保良局兒童捐贈禮物 2006年:出席資生堂慈善化妝品馬拉松為保良局安老服務長者大學生活體驗計劃籌款經費、三場周慧敏Back For Love 2006演唱會之全數歌酬撥捐非牟利獸醫服務基金作興建診所之經費、保良局長者大學生活體驗計劃畢業禮嘉賓、香港癌症基金會邀為粉紅大使、又一城聖誕亮燈活動嘉賓並拍賣簽名水晶蝴蝶證書,所得的善款捐贈願望成真基金幫助患上惡疾之兒童完成心願 2007年:香港癌症基金會粉紅大使並拍攝電視宣傳防乳癌廣告片和海報、宣明會義工到老撾探訪貧童並推動助養兒童計劃、資生堂慈善化妝馬拉松活動助保良局安老服務籌募經費、進心會童心大使推動社會對喪親兒童哀傷輔導服務的關注、宣明會義工到非洲剛果探訪貧童以推動助養兒童計劃、以捐款者與主禮嘉賓身份出席非牟利獸醫診所一周年慶祝典禮、出席宣明會助養倍添聖誕樂籌款活動並推動助養兒童計劃、香港環保署邀為電腦回收計劃大使和電腦回收計劃揭幕禮主禮嘉賓 2008年:保護遺棄動物協會邀為「送別愛寵流會」演講嘉賓、上海慈善活動「愛我中華2008新娛樂慈善羣星會」獲頒大獎「2008最具影响力慈善之星」、獲政制及內地事務局邀為香港選民登記運動宣傳大使並拍攝電視宣傳廣告和海報、控煙辦工室之邀為推廣控煙短片當主持工作、樂施會邀為中國發展基金大使並前往雲南山區探訪扶貧、樂施大使身份參與樂施米義賣大行動為四川地震災民籌款、「演藝界512關愛行動」並義唱為四川地震災民籌款、樂施大使身份出席樂施商品開幕禮並捐出私人物品義賣推動該會扶貧救災工作、新加坡資生堂與當地cancer fund合辦的防乳癌活動「粉紅革命計劃」特別嘉賓,並以自己的水彩畫作「盪漾」印成購物袋作籌款義賣、中國愛滋病防治行動邀為關愛大使,並到阜陽與昆明探訪愛滋病患者和宣傳防治愛滋病訊息、資生堂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合辦的中國女童教育基金籌款活動、苗圃行動愛心大使並出席「愛心湯罐設計比賽」評判與頒獎禮嘉賓 2009年:被宣明會和商業電台邀為09饑饉助養使者前往尼泊爾探訪、中國愛滋病防治行動關愛大使身份出席該會之支票遞交儀式、饑饉助養使者身份參與饑饉三十閉幕音樂會、私人捐款資助第二所非牟利獸醫診所成立、香港主流夢工場HK CEO FOUNDATION 邀請到中國洛陽了解機構與當地孤兒院合作推行的「再生父母行動」計劃有關的工作、香港主流夢工場邀為「全港兒童及青少年T- Shirt創作比賽」評判並出席頒獎典禮、關懷愛滋Aids Concern為We Unite攝影展拍攝照片作籌款義賣用途、《88水災關愛行動》義唱、香港癌症基金會粉紅大使、願望成真基金大使參與「迎接香港2009東亞運動會暨首屆單車慈善車路挑戰賽」支票遞交及頒獎儀式、以中國愛滋病防治行動香港委員會關愛大使身份被香港愛滋病基金會邀為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訂定於十二月一日「世界愛滋病日」所推出的書刊「我與愛同行」訪問愛滋病患者及撰寫文章並出席書刊發布會、被香港Cosmopolitan Fun Fearless Awards 2009選為 Charity 界- The Celeb who made us care的得獎代表入物、NPV非牟利獸醫服務協會贊助人身份出席「秋田犬八千‧愛 聖誕大派對 」支票遞交儀式,並宣布該會成立流浪動物醫療基金 2010年:以NPV非牟利獸醫服務協會贊助人身份出席NPV的「秋田犬八千」慈善首影並上台致辭推動TNR流浪動物絕育計劃、香港愛滋病基金會與中國愛滋病防治行動香港委員會關愛大使身份到中國甘肅探訪並主持清水縣金集鎮衛生院的落成典禮、宣明會義工到越南奠邊探訪、香港愛滋病基金會與中國愛滋病防治行動香港委員會舉辦之慈善籌款晚會義唱、以宣明會助養者身份參與飢饉三十「細聽孩子心聲分享會」演講、北京「2009真維斯娛樂大典」活動獲頒「年度慈善人物」大獎、賑災活動「情繫玉樹關愛大匯演」義唱、 2011年:中國愛心大使身份出席中國國際會館開業慶典暨關懷雲南、日本災區慈善拍賣晚宴。周並於晚宴內拍賣個人珍藏,為災區籌得20萬善款、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 - 中國愛心大使、以宣明會助養者身份出席饑饉三十助養兒童分享會、以音樂大使身份在十字路口基金會舉辦的慈善籌款晚宴義唱、被邀為日本電影「Wasao」的香港版「鬆毛犬小威」配音聲演「節子」一角並把酬勞全數撥捐NPV、為HK Blood Foundation錄影宣傳片、以Elyze代言人和宣明會助養者身份到Deo Derm集團的慈善療程日為東非糧荒救援行動作呼籲、香港電台電視部邀請出席推廣聯合國殘疾人權公約的「能者舞台非凡夜」、宣明會義工到外蒙古探訪、關愛大使身份為香港愛滋病基金會於上環文娛中心劇院舉行的音樂劇致詞、為香港愛滋病基金會的「關愛同行20載慈善暨感恩晚宴」以關愛大使身份義演 2012年:香港癌症基金會錄影宣傳影片和照片、灌錄中國愛德基金主題合唱歌曲「堅強的笑容」、錄影中國愛德基金「同燃童心夏令營」鼓勵影片、出席宣明會「2012舊書回收義賣大行動」助中國陜西建新學校、關愛大使身份出席中國愛滋病防治行動和香港愛滋病基金會所舉行的「愛在陽光下. 深圳香港夏令營2012」、委任為第二屆「廣州志願名人堂」「志願服務廣交會愛心大使」「廣州志願者藝術團榮譽顧問」 2013年:出席「海峰環保教育基金ACE Foundation」活動宣揚海洋環保、善資行動邀為中國愛德基金灌錄主題曲「無限可能」、無國界醫生邀為救援大使出席「無國界醫生2013嘉許禮」、環保社企Green Monday邀為國際大使並拍攝平面廣告和出席香港機場Go Green發佈活動、宣明會義工到Sri Lanka探訪、黎瑞恩邀為「黎瑞恩All For Love慈善演唱會」嘉賓 2014年:為Early Psychosis Foundation思覺失調基金拍攝「2015 XOXO 愛·自己」月曆 2015年:隨香港世界宣明會到約旦和黎巴黎探訪敘利亞難民並回港發表文章為難民發聲、愛基金的籌款晚宴的表演嘉賓以支持機構幫助中國留守兒童、中國東莞《快樂玉米關愛兒童全國巡迴演唱會》表演嘉賓 2016年:《莎莎Suisse Programme美麗呈獻保良局周年慈善餐舞會》表演嘉賓、香港世界宣明會《為敘利亞孩子起跑》活動主禮嘉賓、香港世界宣明會《伴敘利亞步出生天》活動主禮嘉賓、出席香港愛滋病基金會”Sing To Celebrate 25th Anniversary Charity Dinner” 2017年:隨香港世界宣明會到印度加爾各答探訪、香港世界宣明會《We Are Sponsors Campaign》嘉賓推動助養兒童計劃、《莎莎邁向40美麗承存慈善演唱會》表演嘉賓 出版品 繪畫 2001年:以水彩畫作品「新疆老翁」在香港文化博物館舉行的「視藝新紀元:水溶劑繪畫展」中獲得「視藝新紀元獎」 2002年:以水彩畫作品「望過去看將來」成為香港五強之一入選中國首屆「中國水彩人物畫展」 2002年:被邀請以水彩畫作品「尋夢」、「蕩漾」和「後巷」參展「油尖旺風情 -香港水彩畫展」 2003年:被邀請以水彩畫「舊居」(繪畫大澳棚屋)於大會堂畫展內展出 寫真集 1992年:《周慧敏DREAMS》 1993年:袖珍寫真集(隨台灣《浪漫》專輯附送) 1993年:《美不勝收》 1993年:《Secrets》 1993年:袖珍寫真集 II(隨台灣《最愛》專輯附送) 1993年:《周慧敏美麗心事映像》 1994年:《周慧敏94寫真集》 1994年:《周慧敏寫真集 - 成長》 1995年:《周慧敏 - 純美的化身》 散文 獎項與榮譽 1986年:香港電台業餘DJ大賽-亞軍 1988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人(提名) 1988年:香港電台第十一屆十大中文金曲頒獎禮音樂會-最有前途新人獎(優異獎) 1991年:香港無綫電視勁歌金曲第四季季選-得獎歌曲《天荒愛未老》 1992年:香港新城電台 - 誘惑櫻唇大獎 1992年:香港商業電台 - 十大健康藝人獎 1992年:香港新城電台 - 十大勁爆藝人 1992年:香港「最佳太太獎」 1993年:香港新城電台勁爆家族音樂大賞-勁爆女歌手(銅獎) 1993年:香港無綫電視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最受歡迎男女合唱歌曲獎(銅獎)《流言》(周慧敏/林隆璇) 1993年:香港無綫電視勁歌金曲第一季季選-得獎歌曲《自作多情》 1993年:台灣民生報 - 1992年十大港劇巨星票選(第一名) 1993年:台灣中時晚報 - 1992年十大歌手及十大專輯票選(女歌手第一名) 1993年:香港「1992年度臺電視大獎」 - 最受歡迎藝人第三名(女藝人第一名) 1993年:香港最理想太太(第三名) 1993年:台灣最受歡迎的軍中情人 1993年:日本NHK - 最受歡迎外國女歌手 1993年:被台灣傳媒選為香港最受歡迎女藝人第一位 1994年:香港無綫電視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九四新一代傑出表現大獎(女歌星)銀獎 1994年:香港無綫電視勁歌金曲第二季季選-得獎歌曲《感情的分禮》 1994年:香港無綫電視勁歌金曲第四季季選-得獎歌曲《紅葉落索的時候》 1994年:獲得香港金彩虹演藝紅人獎 1994年:獲選為香港最理想母親選擇第一位 1994年:全香港相片銷量成女藝人首位 1994年:獲選為香港電台十大愛心之星第七位 1994年:香港商業電台十大健康偶像 1994年:被日本傳媒選為最受歡迎香港女歌手 1995年:香港無綫電視勁歌金曲第四季季選-得獎歌曲《紅顏知己》 1995年:香港星期天周刊調查報告全港相片銷量成女藝人首位 1995年:被香港中學生選為夢中情人首位 1995年:票選選為香港新一代接班人 1995年:獲選為全香港十五份周刊封面人物榜首位 1995年:與王菲、林憶蓮被日本樂評人選為亞洲流行女歌手 1995年:被台灣傳媒選為十大軍中情人 1995年:被中國媒體選為最受歡迎十大演員 1995年:被台灣大成報與中視選為十大情人女藝人首位 1995年:被日本傳媒封為關西歌后 1996年:香港無綫電視勁歌金曲第二季季選-得獎歌曲《C'est La Vie》 1996年:香港蘋果日報報導被18歲以下年青人選為最喜愛女明星第一位,亦被18歲以上人士選為最喜愛女明星第二位 1996年:被日本以國際情報為焦點的雜誌「SAPIO」封為香港NO.1人氣女歌手 1996年:成為首位中華女歌手登上日本暢銷漫畫雜誌「SUPER JUMP」封面 1996年:獲選為十大網絡之星,華人明星中排名第一 2001年:被台灣傳媒選為最渴望復出女藝人 2001年:以水彩畫作品「新疆老翁」在香港文化博物館舉行的「視藝新紀元:水溶劑繪畫展」中獲得「視藝新紀元獎 2002年:以水彩畫作品「望過去看將來」成為香港五強之一入選中國首屆「中國水彩人物畫展」 2004年:推出首本著作「我的貓兒子周慧豹」,瞬即銷量衝破二萬本,並連續數月成為十大暢銷書 2004年:業餘參與香港美式桌球活動,協助推廣女子桌球運動並掀女子桌球熱 2005年:獲古巨基之邀合唱歌曲「愛得太遲」,此曲瞬即在各大卡拉OK合唱歌熱唱榜內連續數月佔據榜首 2006年:被香港時尚雜誌「Cosmopolitan」讀者選為My Favorite Spokesperson第一位 2006年:被香港時尚雜誌「Fashion & Beauty」讀者選為至愛品牌代言人第一位 2006年:香港新城電台勁爆年度卡拉OK歌曲(愛得太遲-合唱版) 2007年:被中國時尚雜誌Good Housekeeping好管家選為最具女人味的華人女性之一 2007年:再度在香港Cosmopolitan雜誌舉行之「Best of The Best Beauty Awards」裡獲選為最佳代言人 2008年:被香港More 雜誌「最愛美容大獎」讀者投票選為「最愛美容品牌代言人」首位 2008年:被上海「愛中華2008新娛樂慈善星會」頒發大獎「2008最具影響力慈善之星」 2009年:中國資生堂授予在美容化妝,社會文化,環境領域內為社會做出傑出貢獻的人“資生堂城市之星”的稱號外,更獲選為美容化妝領域「世博城市之星」之一。 2009年:得到香港新假期雜誌由消費者投票的Ready Go 美容服務大獎2009之最受歡迎代言人至專獎 2009年:被中國時尚芭莎12月號選為最具芭莎風格的美麗女人40歲的代表女性 2009年:被香港Cosmopolitan Fun Fearless Awards 2009選為 Charity界- The
2010年:以NPV非牟利獸醫服務協會贊助人身份出席NPV的「秋田犬八千」慈善首影並上台致辭推動TNR流浪動物絕育計劃、香港愛滋病基金會與中國愛滋病防治行動香港委員會關愛大使身份到中國甘肅探訪並主持清水縣金集鎮衛生院的落成典禮、宣明會義工到越南奠邊探訪、香港愛滋病基金會與中國愛滋病防治行動香港委員會舉辦之慈善籌款晚會義唱、以宣明會助養者身份參與飢饉三十「細聽孩子心聲分享會」演講、北京「2009真維斯娛樂大典」活動獲頒「年度慈善人物」大獎、賑災活動「情繫玉樹關愛大匯演」義唱、 2011年:中國愛心大使身份出席中國國際會館開業慶典暨關懷雲南、日本災區慈善拍賣晚宴。周並於晚宴內拍賣個人珍藏,為災區籌得20萬善款、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 - 中國愛心大使、以宣明會助養者身份出席饑饉三十助養兒童分享會、以音樂大使身份在十字路口基金會舉辦的慈善籌款晚宴義唱、被邀為日本電影「Wasao」的香港版「鬆毛犬小威」配音聲演「節子」一角並把酬勞全數撥捐NPV、為HK Blood Foundation錄影宣傳片、以Elyze代言人和宣明會助養者身份到Deo Derm集團的慈善療程日為東非糧荒救援行動作呼籲、香港電台電視部邀請出席推廣聯合國殘疾人權公約的「能者舞台非凡夜」、宣明會義工到外蒙古探訪、關愛大使身份為香港愛滋病基金會於上環文娛中心劇院舉行的音樂劇致詞、為香港愛滋病基金會的「關愛同行20載慈善暨感恩晚宴」以關愛大使身份義演 2012年:香港癌症基金會錄影宣傳影片和照片、灌錄中國愛德基金主題合唱歌曲「堅強的笑容」、錄影中國愛德基金「同燃童心夏令營」鼓勵影片、出席宣明會「2012舊書回收義賣大行動」助中國陜西建新學校、關愛大使身份出席中國愛滋病防治行動和香港愛滋病基金會所舉行的「愛在陽光下. 深圳香港夏令營2012」、委任為第二屆「廣州志願名人堂」「志願服務廣交會愛心大使」「廣州志願者藝術團榮譽顧問」 2013年:出席「海峰環保教育基金ACE Foundation」活動宣揚海洋環保、善資行動邀為中國愛德基金灌錄主題曲「無限可能」、無國界醫生邀為救援大使出席「無國界醫生2013嘉許禮」、環保社企Green Monday邀為國際大使並拍攝平面廣告和出席香港機場Go Green發佈活動、宣明會義工到Sri Lanka探訪、黎瑞恩邀為「黎瑞恩All For Love慈善演唱會」嘉賓 2014年:為Early Psychosis Foundation思覺失調基金拍攝「2015 XOXO 愛·自己」月曆 2015年:隨香港世界宣明會到約旦和黎巴黎探訪敘利亞難民並回港發表文章為難民發聲、愛基金的籌款晚宴的表演嘉賓以支持機構幫助中國留守兒童、中國東莞《快樂玉米關愛兒童全國巡迴演唱會》表演嘉賓 2016年:《莎莎Suisse Programme美麗呈獻保良局周年慈善餐舞會》表演嘉賓、香港世界宣明會《為敘利亞孩子起跑》活動主禮嘉賓、香港世界宣明會《伴敘利亞步出生天》活動主禮嘉賓、出席香港愛滋病基金會”Sing To Celebrate 25th Anniversary Charity Dinner” 2017年:隨香港世界宣明會到印度加爾各答探訪、香港世界宣明會《We Are Sponsors Campaign》嘉賓推動助養兒童計劃、《莎莎邁向40美麗承存慈善演唱會》表演嘉賓 出版品 繪畫 2001年:以水彩畫作品「新疆老翁」在香港文化博物館舉行的「視藝新紀元:水溶劑繪畫展」中獲得「視藝新紀元獎」 2002年:以水彩畫作品「望過去看將來」成為香港五強之一入選中國首屆「中國水彩人物畫展」 2002年:被邀請以水彩畫作品「尋夢」、「蕩漾」和「後巷」參展「油尖旺風情 -香港水彩畫展」 2003年:被邀請以水彩畫「舊居」(繪畫大澳棚屋)於大會堂畫展內展出 寫真集 1992年:《周慧敏DREAMS》 1993年:袖珍寫真集(隨台灣《浪漫》專輯附送) 1993年:《美不勝收》 1993年:《Secrets》 1993年:袖珍寫真集 II(隨台灣《最愛》專輯附送) 1993年:《周慧敏美麗心事映像》 1994年:《周慧敏94寫真集》 1994年:《周慧敏寫真集 - 成長》 1995年:《周慧敏 - 純美的化身》 散文 獎項與榮譽 1986年:香港電台業餘DJ大賽-亞軍 1988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人(提名) 1988年:香港電台第十一屆十大中文金曲頒獎禮音樂會-最有前途新人獎(優異獎) 1991年:香港無綫電視勁歌金曲第四季季選-得獎歌曲《天荒愛未老》 1992年:香港新城電台 - 誘惑櫻唇大獎 1992年:香港商業電台 - 十大健康藝人獎 1992年:香港新城電台 - 十大勁爆藝人 1992年:香港「最佳太太獎」 1993年:香港新城電台勁爆家族音樂大賞-勁爆女歌手(銅獎) 1993年:香港無綫電視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最受歡迎男女合唱歌曲獎(銅獎)《流言》(周慧敏/林隆璇) 1993年:香港無綫電視勁歌金曲第一季季選-得獎歌曲《自作多情》 1993年:台灣民生報 - 1992年十大港劇巨星票選(第一名) 1993年:台灣中時晚報 - 1992年十大歌手及十大專輯票選(女歌手第一名) 1993年:香港「1992年度臺電視大獎」 - 最受歡迎藝人第三名(女藝人第一名) 1993年:香港最理想太太(第三名) 1993年:台灣最受歡迎的軍中情人 1993年:日本NHK - 最受歡迎外國女歌手 1993年:被台灣傳媒選為香港最受歡迎女藝人第一位 1994年:香港無綫電視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九四新一代傑出表現大獎(女歌星)銀獎 1994年:香港無綫電視勁歌金曲第二季季選-得獎歌曲《感情的分禮》 1994年:香港無綫電視勁歌金曲第四季季選-得獎歌曲《紅葉落索的時候》 1994年:獲得香港金彩虹演藝紅人獎 1994年:獲選為香港最理想母親選擇第一位 1994年:全香港相片銷量成女藝人首位 1994年:獲選為香港電台十大愛心之星第七位 1994年:香港商業電台十大健康偶像 1994年:被日本傳媒選為最受歡迎香港女歌手 1995年:香港無綫電視勁歌金曲第四季季選-得獎歌曲《紅顏知己》 1995年:香港星期天周刊調查報告全港相片銷量成女藝人首位 1995年:被香港中學生選為夢中情人首位 1995年:票選選為香港新一代接班人 1995年:獲選為全香港十五份周刊封面人物榜首位 1995年:與王菲、林憶蓮被日本樂評人選為亞洲流行女歌手 1995年:被台灣傳媒選為十大軍中情人 1995年:被中國媒體選為最受歡迎十大演員 1995年:被台灣大成報與中視選為十大情人女藝人首位 1995年:被日本傳媒封為關西歌后 1996年:香港無綫電視勁歌金曲第二季季選-得獎歌曲《C'est La Vie》 1996年:香港蘋果日報報導被18歲以下年青人選為最喜愛女明星第一位,亦被18歲以上人士選為最喜愛女明星第二位 1996年:被日本以國際情報為焦點的雜誌「SAPIO」封為香港NO.1人氣女歌手 1996年:成為首位中華女歌手登上日本暢銷漫畫雜誌「SUPER JUMP」封面 1996年:獲選為十大網絡之星,華人明星中排名第一 2001年:被台灣傳媒選為最渴望復出女藝人 2001年:以水彩畫作品「新疆老翁」在香港文化博物館舉行的「視藝新紀元:水溶劑繪畫展」中獲得「視藝新紀元獎 2002年:以水彩畫作品「望過去看將來」成為香港五強之一入選中國首屆「中國水彩人物畫展」 2004年:推出首本著作「我的貓兒子周慧豹」,瞬即銷量衝破二萬本,並連續數月成為十大暢銷書 2004年:業餘參與香港美式桌球活動,協助推廣女子桌球運動並掀女子桌球熱 2005年:獲古巨基之邀合唱歌曲「愛得太遲」,此曲瞬即在各大卡拉OK合唱歌熱唱榜內連續數月佔據榜首 2006年:被香港時尚雜誌「Cosmopolitan」讀者選為My Favorite Spokesperson第一位 2006年:被香港時尚雜誌「Fashion & Beauty」讀者選為至愛品牌代言人第一位 2006年:香港新城電台勁爆年度卡拉OK歌曲(愛得太遲-合唱版) 2007年:被中國時尚雜誌Good Housekeeping好管家選為最具女人味的華人女性之一 2007年:再度在香港Cosmopolitan雜誌舉行之「Best of The Best Beauty Awards」裡獲選為最佳代言人 2008年:被香港More 雜誌「最愛美容大獎」讀者投票選為「最愛美容品牌代言人」首位 2008年:被上海「愛中華2008新娛樂慈善星會」頒發大獎「2008最具影響力慈善之星」 2009年:中國資生堂授予在美容化妝,社會文化,環境領域內為社會做出傑出貢獻的人“資生堂城市之星”的稱號外,更獲選為美容化妝領域「世博城市之星」之一。 2009年:得到香港新假期雜誌由消費者投票的Ready Go 美容服務大獎2009之最受歡迎代言人至專獎 2009年:被中國時尚芭莎12月號選為最具芭莎風格的美麗女人40歲的代表女性 2009年:被香港Cosmopolitan Fun Fearless Awards 2009選為 Charity界- The Celeb Who Made Us Care代表人物 2010年:被中國君子雜誌 7月號讀者選為「美麗傳說—近二十年男士認為香港最美的香港女星」第一位 2010年:在北京「2009真維斯娛樂大典」活動獲頒「年度慈善人物」大獎 2010年:被中國時尚雜誌Bazaar 9月號選為Best
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阿尔巴尼亞民族主義者瓦西尔企圖刺殺訪阿的意大利國王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三世,當天被占領阿尔巴尼亞的意大利軍隊逮捕十天后處死。 1947年:法國設計師-{zh-hans:可可·香奈尔; zh-hant:可可·香奈兒;}-與香奈爾五號製造商重新談判获得2%的销售额,从而成為当时世界最富有的女人之一。 1948年:国共内战:临汾战役结束。 1954年:美国最高法院针对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局案做出判决,认定美国公立学校的种族隔离现象违反宪法。 1957年:埃及禁止以色列商船通过苏伊士运河。 1968年:。 1969年:第一个世界电信日。 1970年:轟動一時的龍虎山雙屍案發生,一對男女在香港島薄扶林附近的山坡遇害,男死者是一名教師,女死者就是師範學院的學生。警方後來拘捕一個住在兇案現場附近一間石屋的男子,醫生其後證實其精神有問題。 1973年:美国参议院专门小组开始水门事件听证会。 1975年:。 1980年:中国共产党为刘少奇平反恢复名誉,为其举行追悼会。 1990年:世界衛生組織決議將同性戀自《國際疾病與相關健康問題統計分類》的精神疾患項目刪除。 1992年:泰国政局急轉直下,數十萬個民眾參加反對軍人干預政治的集會,軍方武力鎮壓,觸發大規模街頭流血衝突,最少數十個示威者喪生。最後由泰王出面調停,化解衝突。五月事件對泰國政治發展有深遠影響,此後二十年泰國政制一度擺脫軍方控制,開啟民選政府的時代,直到2014年軍方在泰王支持下再度叛變奪權。 1995年:波音777正式投入运营。 1995年:雅克·希拉克在巴黎爱丽舍宫正式接替弗朗索瓦·密特朗就任法国总统,結束社會黨十四年主政。 1997年: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迪·莫哈末为赛城举行了开幕仪式。 1997年:萨伊叛军首领洛朗·卡比拉自立为总统并恢复国名为刚果民主共和国,第一次刚果战争结束。 21世紀 2009年:南韓人氣女子天團2NE1出道。 2009年:Minecraft(我的世界) 的第一個版本發佈。 2011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乘专机抵达爱尔兰都柏林凯斯门特机场,对爱尔兰进行一连四天的国事访问。这是爱尔兰独立后英国君主首次来访。 2014年:老挝安-74军用飞机空难,包括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政治局委员隆再·皮吉在内多人遇难。 2019年:中華民國立法院三讀通過同性婚姻釋憲案的《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的國家。 出生 1155年:慈圓,日本平安時代後期至鎌倉時代初期僧人、歌人、歷史學家(1225年逝世) 1682年:巴索羅繆·羅伯茨,威爾斯海盜(1722年逝世) 1747年:金光悌,清朝官員(1813年逝世) 1749年:愛德華·詹納,英國醫生,牛痘接种创始人(1823年逝世) 1836年:安娜,普鲁士王國公主(1918年逝世) 1855年:维克多·古斯塔夫·罗宾,法國數學家(1897年逝世) 1866年:埃里克·薩蒂,法國作曲家(1925年逝世) 1885年:姉齒松平,日本法官、法學家、律師(1941年逝世) 1886年:阿方索十三世,西班牙國王(1941年逝世) 1891年:亞歷山德拉郡主,英國王室成員,第二代法夫女公爵(1959年逝世) 1900年: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伊朗宗教學者、哲學家、革命家,首任伊朗最高領袖(1989年逝世) 1922年:韋偉,中國女演員
2014年:老挝安-74军用飞机空难,包括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政治局委员隆再·皮吉在内多人遇难。 2019年:中華民國立法院三讀通過同性婚姻釋憲案的《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的國家。 出生 1155年:慈圓,日本平安時代後期至鎌倉時代初期僧人、歌人、歷史學家(1225年逝世) 1682年:巴索羅繆·羅伯茨,威爾斯海盜(1722年逝世) 1747年:金光悌,清朝官員(1813年逝世) 1749年:愛德華·詹納,英國醫生,牛痘接种创始人(1823年逝世) 1836年:安娜,普鲁士王國公主(1918年逝世) 1855年:维克多·古斯塔夫·罗宾,法國數學家(1897年逝世) 1866年:埃里克·薩蒂,法國作曲家(1925年逝世) 1885年:姉齒松平,日本法官、法學家、律師(1941年逝世) 1886年:阿方索十三世,西班牙國王(1941年逝世) 1891年:亞歷山德拉郡主,英國王室成員,第二代法夫女公爵(1959年逝世) 1900年: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伊朗宗教學者、哲學家、革命家,首任伊朗最高領袖(1989年逝世) 1922年:韋偉,中國女演員 1923年:邹承鲁,中國生物化学家(2006年逝世) 1927年:鄒文懷,香港電影事業家、製片人,嘉禾集團創辦人、前主席兼執行董事(2018年逝世) 1934年:罗纳德·韦恩,美國商人,蘋果公司聯合創辦人 1947年:曾鈺成,前香港立法會主席 1953年:島田陽子,日本女演員(2022年逝世) 1953年:卡西姆若马尔特·托卡耶夫,哈薩克政治人物,現任哈薩克總統 1955年:白冰冰,臺灣藝人 1956年:鮑勃·薩格,美國喜劇演員、演員、電視節目主持人(2022年逝世) 1961年:恩雅,愛爾蘭音樂家 1962年:克雷格·费格斯,蘇格蘭裔美國男演員、脫口秀主持人 1962年:費倫茨·克勞斯,匈牙利-奧地利物理學家,202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1963年:金英姬,韓國女子籃球運動員(2023年逝世) 1966年:库赛·侯赛因,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的儿子(2003年逝世) 1969年:周明增,台灣藝人 1970年:徐步高,香港警察鎗殺同僚案主犯(2006年逝世) 1971年:麥西瑪·索雷吉耶塔,荷兰王后 1971年:吉娜·雷蒙多,美國政治人物,現任美國商務部長 1975年:崔智娜,韓國女演員 1976年:王力宏,台灣流行男歌手 1976年:李琛,中國男歌手 1976年:井之原快彥,日本男子偶像團體V6成員 1976年:王俐人,台灣女演員 1978年:麗莎·布倫南-賈伯斯,美國作家,蘋果公司創辦人史提夫·賈伯斯的女兒 1982年:韋約莎·奧斯曼尼,科索沃政治人物,現任科索沃總統 1983年:鄧家佳,中國女演員 1983年:金潔·岡薩加,美國女演員、喜劇演員 1988年:姜康哲,台灣男演員 1988年:孫完虎,韓國男子羽球運動員 1988年:妮琪·利德,美國女演員 1989年:May J Lee,韓國女舞者 1990年:林嘉凌,台灣女藝人
1928年:毛泽东提出游击战16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1934年:苏联将中东铁路权益转卖给日本。 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开始西征。 1941年:二战:意大利王國驻意屬東非军队向英国軍隊投降。 1941年:二战:意大利傀儡政權克羅地亞獨立國和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簽訂羅馬條約 (Treaties of Rome 1941),克羅地亞割让部份達尔馬提亞予意大利。 1944年:二戰:在同盟國陸空攻勢下,瓦迪斯瓦夫·安德斯的波蘭第2軍成功奪取義大利戰略據點卡西諾山。 1944年:蘇聯政府將近20萬的克里米亞韃靼人強制流放至烏茲別克等地。 1946年:國共合作修复黄河花园口大堤。 1946年:第二次国共内战:国民政府军队在东北四平击败中国共产党军队。 1948年:中華民國第一屆立法院在南京召開。 1953年:傑奎琳·考克倫成为第一位驾驶飞机速度超过音障的妇女。 1954年:《欧洲人权公约》生效。 1957年:美国新泽西州一間酒店東主,將其75個房間的酒店用特殊的運輸方法,整座搬往一英里以外的地方,捐贈予該區一個宗教團體。這種搬運方式,在當時來說是非常罕見的。 1968年:埃及迁移阿布辛拜勒神廟,以建设阿斯旺水坝。 1974年:印度成功進行首次核子試爆,為首個於核武禁擴條約生效後擁有核子武器的國家。 1974年:波兰华沙电台广播塔建成,高646.38米,成为当时世界最高的建筑结构。 1979年:日本品牌《無印良品》成立。 1980年:韩国光州的学生發起要求民主改革的游行示威,总统全斗煥动用军队镇压,光州事件发生。 1980年:中國向南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的第一枚洲际导弹获得成功,射程9068千米。 1980年:美國華盛頓州斯卡梅尼亞縣的聖海倫火山發生大規模噴發,造成57人死亡和11億美元損失。 1990年:中国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命名小行星2752为“吴健雄星”。 1991年:第一位免費的太空游客:來自英國的化學家海倫·沙曼乘坐蘇聯聯盟(Soyuz TM-12)載人太空船升空,參觀米爾(Mir)太空站。 1991年:在中央政府因索馬利亞內戰垮臺後,索馬利亞民族運動宣布索馬利蘭從索馬利亞獨立建國。 1992年:中華民國刑法第一百條修正案生效,終結了言論叛亂罪或陰謀叛亂罪的法律依據,獨立台灣會案發回更審;在某種意義上可被視為臺灣白色恐怖時期的真正結束。 1992年:香港歌星陳百強在家中昏迷,送瑪麗醫院搶救,他在昏迷17個月之後,於翌年10月不治,得年35歲。醫生指陳百強死於腦衰竭。 1993年:丹麥全民公決,通過加入《馬城條約》。 1996年:孟加拉国北部在遭受強烈龍捲風侵襲後大約600人死亡,30000多人受傷,10萬人無家可歸。 1997年:首列京九直通車由北京西站发车。 21世紀 2001年:法國海軍首艘核動力航空母艦戴高樂號正式就役。 2001年:香港殿堂級女子組合Twins成立日。 2005年:莫斯科中央陆军体育俱乐部比三比一擊敗-{zh-tw:里斯本運動;zh-hans:里斯本竞技;zh-hant:里斯本競技;zh-hk:士砵亭;zh-mo:士砵亭;}-首奪-{zh-hans:欧洲联盟杯; zh-hant:歐洲足協盃;}-,成為第一隊奪得歐洲賽事冠軍的俄罗斯球隊。 2009年:斯里蘭卡陸軍擊斃坦米爾伊拉姆猛虎解放組織領導人韋盧皮萊·普拉巴卡蘭,從而結束內戰。 2012年:美国社交網路服務网站Facebook通过首次公开募股正式在纳斯达克上市,募集资金160亿美元,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三大首次公开募股案例。 2014年:「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劃」優惠擴大至12歲以下殘疾兒童 2014年:金龙鱼地沟油事件由《人民网》揭發。 2018年:美国德克萨斯州爆发校园枪击案,造成10人死亡,13人受伤。 2021年:臺灣蘋果日報停刊。 2021年:因Alpha 變種病毒而產生的本土疫情失控,中華民國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將中華民國臺灣地區升至三級警戒,全面防堵疫情,直到7月26日才降為二級警戒。因這波疫情產生的有振興五倍券和校正回歸 出生 1814年:卡爾·伯格曼,德國解剖學家、生理學家、生物學家(1865年逝世) 1850年:奧利弗·黑維塞,英國物理學家、電子工程師(1925年逝世) 1868年:尼古拉二世,俄罗斯帝國末代皇帝(1918年逝世) 1872年:伯特蘭·羅素,英國哲學家、數學家、邏輯學家,195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1970年逝世) 1877年:雷切爾·沙宣·以斯拉,印度慈善家(1952年逝世) 1883年:沃爾特·格羅佩斯,德國建筑師,設計學校先趨包豪斯創辦者(1969年逝世) 1889年:托馬斯·米基利,美國機械工程師、化學家(1944年逝世) 1895年:-{zh-cn:奥古斯托·塞萨尔·桑地诺; zh-tw:奧古斯托·塞薩爾·桑定}-,尼加拉瓜革命家(1934年逝世) 1895年:张恨水,中國通俗小说家(1967年逝世) 1909年:弗雷德·佩里,英國著名桌球、網球運動員(1995年逝世) 1913年:尼蘭·桑吉瓦·雷迪,印度政治人物,第6任印度總統(1996年逝世) 1919年:瑪格·芳登,英国芭蕾舞者(1991年逝世) 1920年: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羅馬主教(2005年逝世) 1922年:伊芙琳·梅斯,南非護士,納爾遜·曼德拉的第一任妻子(2004年逝世) 1927年:卡爾·佩格勞,德國交通心理學家、工程師、交通號誌小人創造者(2009年逝世) 1946年:謝長廷,臺灣政治人物 1951年:伯纳德·费林加,荷蘭化學家,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1952年:大友龍三郎,日本男性聲優 1953年:戴維·多伊奇,英國物理學家
Rome 1941),克羅地亞割让部份達尔馬提亞予意大利。 1944年:二戰:在同盟國陸空攻勢下,瓦迪斯瓦夫·安德斯的波蘭第2軍成功奪取義大利戰略據點卡西諾山。 1944年:蘇聯政府將近20萬的克里米亞韃靼人強制流放至烏茲別克等地。 1946年:國共合作修复黄河花园口大堤。 1946年:第二次国共内战:国民政府军队在东北四平击败中国共产党军队。 1948年:中華民國第一屆立法院在南京召開。 1953年:傑奎琳·考克倫成为第一位驾驶飞机速度超过音障的妇女。 1954年:《欧洲人权公约》生效。 1957年:美国新泽西州一間酒店東主,將其75個房間的酒店用特殊的運輸方法,整座搬往一英里以外的地方,捐贈予該區一個宗教團體。這種搬運方式,在當時來說是非常罕見的。 1968年:埃及迁移阿布辛拜勒神廟,以建设阿斯旺水坝。 1974年:印度成功進行首次核子試爆,為首個於核武禁擴條約生效後擁有核子武器的國家。 1974年:波兰华沙电台广播塔建成,高646.38米,成为当时世界最高的建筑结构。 1979年:日本品牌《無印良品》成立。 1980年:韩国光州的学生發起要求民主改革的游行示威,总统全斗煥动用军队镇压,光州事件发生。 1980年:中國向南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的第一枚洲际导弹获得成功,射程9068千米。 1980年:美國華盛頓州斯卡梅尼亞縣的聖海倫火山發生大規模噴發,造成57人死亡和11億美元損失。 1990年:中国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命名小行星2752为“吴健雄星”。 1991年:第一位免費的太空游客:來自英國的化學家海倫·沙曼乘坐蘇聯聯盟(Soyuz TM-12)載人太空船升空,參觀米爾(Mir)太空站。 1991年:在中央政府因索馬利亞內戰垮臺後,索馬利亞民族運動宣布索馬利蘭從索馬利亞獨立建國。 1992年:中華民國刑法第一百條修正案生效,終結了言論叛亂罪或陰謀叛亂罪的法律依據,獨立台灣會案發回更審;在某種意義上可被視為臺灣白色恐怖時期的真正結束。 1992年:香港歌星陳百強在家中昏迷,送瑪麗醫院搶救,他在昏迷17個月之後,於翌年10月不治,得年35歲。醫生指陳百強死於腦衰竭。 1993年:丹麥全民公決,通過加入《馬城條約》。 1996年:孟加拉国北部在遭受強烈龍捲風侵襲後大約600人死亡,30000多人受傷,10萬人無家可歸。 1997年:首列京九直通車由北京西站发车。 21世紀 2001年:法國海軍首艘核動力航空母艦戴高樂號正式就役。 2001年:香港殿堂級女子組合Twins成立日。 2005年:莫斯科中央陆军体育俱乐部比三比一擊敗-{zh-tw:里斯本運動;zh-hans:里斯本竞技;zh-hant:里斯本競技;zh-hk:士砵亭;zh-mo:士砵亭;}-首奪-{zh-hans:欧洲联盟杯; zh-hant:歐洲足協盃;}-,成為第一隊奪得歐洲賽事冠軍的俄罗斯球隊。 2009年:斯里蘭卡陸軍擊斃坦米爾伊拉姆猛虎解放組織領導人韋盧皮萊·普拉巴卡蘭,從而結束內戰。 2012年:美国社交網路服務网站Facebook通过首次公开募股正式在纳斯达克上市,募集资金160亿美元,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三大首次公开募股案例。 2014年:「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劃」優惠擴大至12歲以下殘疾兒童 2014年:金龙鱼地沟油事件由《人民网》揭發。 2018年:美国德克萨斯州爆发校园枪击案,造成10人死亡,13人受伤。 2021年:臺灣蘋果日報停刊。 2021年:因Alpha 變種病毒而產生的本土疫情失控,中華民國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將中華民國臺灣地區升至三級警戒,全面防堵疫情,直到7月26日才降為二級警戒。因這波疫情產生的有振興五倍券和校正回歸 出生 1814年:卡爾·伯格曼,德國解剖學家、生理學家、生物學家(1865年逝世) 1850年:奧利弗·黑維塞,英國物理學家、電子工程師(1925年逝世) 1868年:尼古拉二世,俄罗斯帝國末代皇帝(1918年逝世) 1872年:伯特蘭·羅素,英國哲學家、數學家、邏輯學家,195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1970年逝世) 1877年:雷切爾·沙宣·以斯拉,印度慈善家(1952年逝世) 1883年:沃爾特·格羅佩斯,德國建筑師,設計學校先趨包豪斯創辦者(1969年逝世) 1889年:托馬斯·米基利,美國機械工程師、化學家(1944年逝世) 1895年:-{zh-cn:奥古斯托·塞萨尔·桑地诺; zh-tw:奧古斯托·塞薩爾·桑定}-,尼加拉瓜革命家(1934年逝世)
1938年:中国抗日战争:国民革命军突破日军徐州包围圈,保住有生力量。徐州淪陷。 1938年:中国空军首次空袭日本。徐焕升和佟彦博自宁波分别驾驶马丁战机各一架,于夜间飞至日本长崎、福冈和佐贺等地空投传单并于次日安全返回。此为日本有史以来第一次遭到外国飞机空袭。 1943年:德國的袖珍潛艇,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經常在大西洋出沒,襲擊來往歐美的貨船。這種袖珍潛艇通常都偷襲成功,但是也有例外。當日就有一艘被盟軍驅逐艦用深水炸彈炸沉 1946年:国共内战中中华民国国军经激战后攻克四平。 1957年:中国北京,北大“五.一九”社会主义民主运动 1962年:玛丽莲·梦露在纽约麦迪逊广场花园为约翰·肯尼迪总统高歌一曲“生日快乐”。 1971年:苏联无人太空探测器火星2号成功登陆火星地表,成为人类最早抵达火星表面的探测器。 1985年:香港足球代表隊在北京工人體育場以2比1擊敗中國隊,奪得1986年世界盃亞洲區外圍賽小組出線權。中國隊落敗令在場的觀眾非常之失望,引發嚴重球迷騷亂,大批球迷聚集在球場外,高叫口號,追打外國人又到處破壞,當局後來拘捕百多人,又展開大規模宣傳活動,避免再發生類似事件,史稱「五一九事件」。 1986年:台灣黨外人士鄭南榕等人發起「519綠色行動」,要求國民黨政府解嚴。 1989年:中共中央總書記趙紫陽到北京天安門廣場,呼籲學生停止絕食。這是趙紫陽最後一次公開露面。同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鵬發表電視講話,指責學生在天安門廣場的絕食行動為「動亂」,引發學生及民眾反彈。 1999年:电影-{zh-hans:星球大战;zh-hant:星球大戰;zh-tw:星際大戰;zh-hk:星球大戰;zh-sg:星际大战;zh-mo:星球大戰;}--{zh-hans:I:幽灵的威胁;zh-hk:前傳:魅影危機;zh-tw:首部曲:威脅潛伏;}-上映。 21世紀 2015年:中共当局通过关键字阻断和DNS污染的技术,再度对中文维基百科进行全面封锁。 2018年:英國王室哈利王子和美國女演員梅根·馬克爾在英格蘭溫莎堡聖喬治禮拜堂舉行婚禮。 2021年:新垣結衣與星野源結婚。 出生 1476年:海倫娜·伊凡諾芙娜,波蘭王后、立陶宛大公女。(1513年逝世) 1744年:梅克倫堡-施特雷利茨的夏綠蒂,英國王后。(1818年逝世) 1762年:約翰·戈特利布·費希特,德國哲学家。(1814年逝世) 1795年:約翰斯·霍普金斯,美國富商、慈善家。(1873年逝世) 1832年:唐廷枢,中国实业家。(1892年逝世) 1870年:雷金納德·李,英國海員,鐵達尼號瞭望員。(1913年逝世) 1879年:南茜·阿斯特,英國下議院首位女議員,阿斯特子爵夫人。(1964年逝世) 1881年: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土耳其軍事將領、改革家、作家,首任土耳其總統暨土耳其國父。(1938年逝世) 1890年:胡志明,越南劳动党主席和创始人之一,北越国家主席、政府总理。(1969年逝世) 1903年:蒋彝,中國画家、作家、诗人,被誉为“中国文化的国际使者”。(1977年逝世) 1923年:任溶溶,中國兒童文學作家、翻譯家。(2022年逝世) 1925年:麥爾坎·X,非裔美籍伊斯蘭教教士,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者。(1965年逝世) 1925年:波爾布特,柬埔寨政治人物,柬埔寨共产党总书记、红色高棉总理。(1998年逝世) 1928年:白雪仙,香港粵劇演員。 1930年:魯道夫·卡爾曼,匈牙利裔美國電機工程師、數學家、發明家。(2016年逝世) 1934年:比爾·費奇,美國NBA聯盟主前教練。(2022年逝世) 1936年:盧強,中國科學家。(2022年逝世) 1942年:蓋瑞·基爾多,美國計算機科學家、企業家。(1994年逝世) 1946年:約翰·懷希埃三世,美國政治人物,第4任夏威夷州州長。 1948年:秦祥林,台灣演員。 1949年:阿什拉夫·甘尼·艾哈邁德扎伊,阿富汗政治人物,前任阿富汗總統。 1953年:亞伯特·派努,美國導演、編劇、製片人、剪輯師。(2022年逝世) 1953年:梁耀忠,香港政界人物。 1954年:大塚芳忠,日本男性聲優。 1955年:詹姆斯·高斯林,加拿大軟體專家,Java程式語言的共同創始人之一。 1959年:島田滿,日本編劇。 1962年:叢珊,中國女演員。 1964年:吳啟華,香港演員。 1964年:木村貴宏,日本人物設計師。 1964年:吉塔納斯·瑙塞達,立陶宛金融家、教師、政治人物,現任立陶宛總統 1967年:趙詠華,台湾歌手。 1967年:菅野洋子,日本作曲家。 1968年:曹蘭,台湾女藝人。 1970年:錢人豪,臺灣電影導演。 1971年:陳志朋,台灣男歌手、演員。 1973年:達里奧·弗朗奇蒂,英國著名賽車手。
1879年:南茜·阿斯特,英國下議院首位女議員,阿斯特子爵夫人。(1964年逝世) 1881年: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土耳其軍事將領、改革家、作家,首任土耳其總統暨土耳其國父。(1938年逝世) 1890年:胡志明,越南劳动党主席和创始人之一,北越国家主席、政府总理。(1969年逝世) 1903年:蒋彝,中國画家、作家、诗人,被誉为“中国文化的国际使者”。(1977年逝世) 1923年:任溶溶,中國兒童文學作家、翻譯家。(2022年逝世) 1925年:麥爾坎·X,非裔美籍伊斯蘭教教士,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者。(1965年逝世) 1925年:波爾布特,柬埔寨政治人物,柬埔寨共产党总书记、红色高棉总理。(1998年逝世) 1928年:白雪仙,香港粵劇演員。 1930年:魯道夫·卡爾曼,匈牙利裔美國電機工程師、數學家、發明家。(2016年逝世) 1934年:比爾·費奇,美國NBA聯盟主前教練。(2022年逝世) 1936年:盧強,中國科學家。(2022年逝世) 1942年:蓋瑞·基爾多,美國計算機科學家、企業家。(1994年逝世) 1946年:約翰·懷希埃三世,美國政治人物,第4任夏威夷州州長。 1948年:秦祥林,台灣演員。 1949年:阿什拉夫·甘尼·艾哈邁德扎伊,阿富汗政治人物,前任阿富汗總統。 1953年:亞伯特·派努,美國導演、編劇、製片人、剪輯師。(2022年逝世) 1953年:梁耀忠,香港政界人物。 1954年:大塚芳忠,日本男性聲優。 1955年:詹姆斯·高斯林,加拿大軟體專家,Java程式語言的共同創始人之一。 1959年:島田滿,日本編劇。 1962年:叢珊,中國女演員。 1964年:吳啟華,香港演員。 1964年:木村貴宏,日本人物設計師。 1964年:吉塔納斯·瑙塞達,立陶宛金融家、教師、政治人物,現任立陶宛總統 1967年:趙詠華,台湾歌手。 1967年:菅野洋子,日本作曲家。 1968年:曹蘭,台湾女藝人。 1970年:錢人豪,臺灣電影導演。 1971年:陳志朋,台灣男歌手、演員。 1973年:達里奧·弗朗奇蒂,英國著名賽車手。 1974年:張晉,中國男演員。 1974年:納華薩甸·薛迪奇,印度男演員。 1975年:尹子維,香港演員。 1975年:张宁,中国羽毛球運動員。 1976年:凯文·加内特,美國篮球球員。 1977年:海裕芬,台灣女演員、主持人、節目主持人。 1978年:新井健二,日本足球運動員。 1979年:椋名凛,日本女藝人。 1979年:皮尔洛,意大利足球球员。 1981年:奉太奎,韓國男藝人。 1982年:朝美穗香,日本AV女優。 1983年:丹尼什·西迪基,印度攝影記者。(2021年逝世) 1989年:久保百合花,日本女性聲優、模特兒、歌手、藝人。
1978年:麥可·弗拉納根,美國電影導演、製片人、編劇、剪輯師 1981年:陳乃榮,台灣男歌手 1981年:伊克爾·卡西利亞斯,西班牙足球俱乐部皇家马德里守門員 1982年:班傑,台灣男演員、模特兒 1982年:佩特·切赫,英格蘭職業足球運動員 1984年:高鈞賢,香港男演員 1984年:水菜麗,日本AV女優 1986年:白若溪,中國女歌手 1986年:姜玲玲,中國女子跆拳道運動員 1986年:倪安東,台灣男歌手 1987年:郭亞棠,台灣女演員 1987年:李河汩,韓國男演員 1990年:陳嘉倩,香港記者、主播 1992年:野村江利也,日本男演員 1992年:凯特·坎贝尔,澳大利亞女子游泳運動員 1992年:埃內斯·坎特,無國籍職業籃球運動員 1996年:陳宇鎮,中國Youtuber 1997年:三笘薰,日本職業足球運動員 1998年:周也,中國女演員 1998年:劉浩存,中國女演員 1999年:王琳凱,中國男子偶像團體NINE PERCENT成員 2001年:後藤萌咲,日本女子偶像團體AKB48成員 2003年:全敏書,韓國女演員 2004年:Ricky,韓國男子團體ZB1中國成員 逝世 1506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西班牙航海家(1451年出生) 1550年:足利義晴,日本室町幕府將軍(1511年出生) 1645年:史可法,中國明末政治家,軍事家,漢族民族英雄(1601年出生) 1648年:瓦迪斯瓦夫四世,波蘭國王(1595年出生) 1834年:-{zh-cn:拉斐德侯爵;zh-hant:拉法葉侯爵;}-,法國將軍,政治活動家(1757年出生) 1896年:克拉拉·舒曼,德國鋼琴家,作曲家羅伯特·舒曼之妻(1819年出生) 1947年:菲利普·莱纳德,德国物理学家,19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1862年出生) 1959年:阿爾弗雷德·舒茨,奧地利裔美國哲學家、社會學家、現象學家(1899年出生) 1964年:魯迪·路易斯,美國節奏藍調歌手,漂流者組合領唱(1936年出生) 1973年:常乾坤,中国航空专家(1904年出生) 1975年:芭芭拉·赫普沃斯,英國現代主義藝術家、雕塑家(1903年出生) 1981年:陆学善,中国物理学家(1905年出生) 1987年:马思聪,中国作曲家、小提琴家(1912年出生) 1989年:約翰·希克斯,英國經濟學家,197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1904年出生) 1994年:甘霖,法國人,天主教方濟會修士(1905年出生) 2007年:史丹利·米勒,美國化學家和生物學家(1930年出生) 2012年:尤金·波利,美國電子工程師與發明家,電視遙控器之父(1915年出生) 2012年:罗宾·吉布,英国歌手、摇滚乐队比吉斯主唱(1949年出生) 2013年:羅弼時,英國殖民地官員、法官,香港首席按察司(1923年出生) 2013年:李小石,台灣登山家(1955年出生) 2010年:沃爾特·魯丁,奧地利裔美國數學家(1921年出生) 2021年:夏德昭,中國眼科專家(1918年出生) 节假日和习俗 世界蜜蜂日 世界计量日 网络情人节,這是因為在聲母/n/和/l/不分的漢語語言裡520與「我爱你」諧音,不過大部份漢語能分清/n/和/l/(北京官話和粵語等),這種諧音則極為勉強。520在粤语更有幾個不吉利的諧音,包括“唔爱你”(=不愛你)、“唔要你”(=不要你)、“唔易拎”(=拎起來不容易)。 :總統就職典禮,总统当选人从1948年开始,1990后成为惯例皆在5月20日宣誓就职,简称520总统就职典礼 :國慶日 :獨立日 :民族覺醒日
1902年:古巴共和國自駐古巴美國軍政府獨立,同日《》實施。 1917年:法國陸軍在第三次香檳戰役中戰勝德軍,但仍然無法掩飾尼維爾攻勢的失敗。 1921年: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和德国谈判,签订《中德协约》,德国放弃通过中德《胶澳租界条约》等获得的一切权利。 1927年:中國國民黨決定於南京紅紙廊籌設中央黨務學校,負責北伐期間與軍政時期黨政幹部的教育訓練,並於當年5月20日正式通過蔣中正為校長,此日後來成為國立政治大學校慶之日。 1927年:《吉達條約》签署,英国在条约中承认阿卜杜勒-阿齐兹对后来合併成沙特阿拉伯的内志和汉志两王国的主权。 1927年:查爾斯·林白駕駛單翼飛機自紐約市起飛並抵達巴黎市巴黎-勒布爾歇機場,成為人類首次單人不着陸橫跨大西洋。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納粹德國入侵克里特島。 1947年:南京、上海、苏州、杭州学生六千余人在南京举行了“挽救教育危机联合大游行”,提出增加伙食费及全国教育经费等五项要求,遭到了国民党军警的镇压,造成有名的“五二〇運動”。 1948年:蔣中正赢得1948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在南京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行憲後第一任總統。 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暨台灣省政府颁布的《台灣省戒嚴令》生效,后来该戒严令共持续38年之久。 1951年:毛泽东亲自为《人民日报》修改审定了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随后电影《武训传》被批判,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公认的第一部“禁片”。 1954年:蔣中正在臺北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行憲後第二任總統。 1960年:修改《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后,蔣中正在臺北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行憲後第三任總統。 1970年:毛泽东发表《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声明。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遜歷史性出訪蘇聯——。 1978年:蒋经国就任中華民國行憲後第六任总统。 1980年:加拿大魁北克省公民投票反对独立。 1982年:尤德抵港覆新,接替麥理浩出任二十六任香港總督,他強調會保持香港繁榮。尤德在位四年多,1986年12月在任內逝世。 1983年:法國病毒學家呂克·蒙塔尼耶的團隊發現人類免疫缺乏病毒,但仍未知悉其與愛滋病的關聯。 1984年:蔣經國就任中華民國行憲後第七任总统。 1988年:臺灣发生520事件。 198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宣布自10時起於北京市部分地區實行戒嚴,并且从5个大军区中动员了至少30个师。 1989年:4萬名香港市民冒著八號風球參與全球華人大遊行,聲援八九民运。 1990年:李登辉在臺北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行憲後第八任總統,台灣發生「520反對軍人組閣行動」;以「反對軍人組閣」為訴求的反軍人干政大遊行及靜坐活動。 1996年:李登辉在臺北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行憲後第九任總統,他亦為第一位由人民直選的總統。 1997年:香港導演王家衛執導的《春光乍洩》在第五十屆法國-{zh-hans:戛納電影節; zh-hant:康城影展;}-奪得最佳導演獎。 2000年:陳水扁在臺北宣誓就任中華民國第十任總統,此次選舉為台灣正式實現第一次政黨輪替。他在就職演說中提出「四不一沒有」。包括在任內不會宣布台灣獨立,不會將兩國論寫入憲法和不會廢除國統綱領。 21世紀 2002年:联合国结束对聯合國東帝汶過渡行政當局的托管,东帝汶從印度尼西亞正式獨立,国名为东帝汶民主共和国,成為21世紀第一個新成立的主權國家。 2004年:陳水扁在臺北宣誓就任中華民國第十一任總統。 2006年:中国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大坝主体工程竣工。 2008年:馬英九在臺北宣誓就任中華民國第十二任總統,實現第二次政黨輪替。 2010年:科學家宣布成功將合成基因組移植到現有細胞中,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個人工生命實驗室黴漿菌。 2011年:喬治亞成為首個認定俄羅斯帝國對高加索切爾卡斯亞切爾克斯人進行種族滅絕的國家。 2012年:马英九在臺北宣誓就任中華民國第十三任總統。 2012年:塞尔维亚进步党主席托米斯拉夫·尼科利奇在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中获胜,当选为塞尔维亚总统。 2012年:切尔西足球俱乐部获得历史上首座欧洲冠军杯冠军。 2014年:锤子科技发布第一款智能手机Smartisan T1。 2016年:蔡英文在臺北宣誓就任中華民國第十四任總統,為中華民國首位女性總統。 2019年:喜劇和真人秀演員弗拉迪米爾·澤倫斯基於最高拉達大樓中宣誓就任第六任烏克蘭總統。 2020年:蔡英文在臺北宣誓就任中華民國第十五任總統。 2021年:法國憲法委員會廢止《》第24條,該條款將散佈可能暴露警察身份的圖像定為犯罪行為。 2021年:阿根廷最高法院裁定阿根廷共和國於1924年對進行之為有罪。 出生 1763年:約翰·貝施特,美國天主教牧師、耶穌會士(1842年逝世) 1799年:巴尔扎克,法國作家(1850年逝世) 1806年:約翰·斯圖爾特·密爾,英國思想家、經濟學家(1873年逝世) 1825年:喬治·菲利普斯·邦德,美國天文學家(1865年逝世) 1851年:山葉寅楠,日本商人、企業家,山葉企業創辦人(1916年逝世) 1883年:費薩爾一世,伊拉克國王(1933年逝世)
1927年:許克祥在湖南長沙發動「馬日事變」。 1927年:美国飞行员查尔斯·林白驾驶座机从纽约飞抵巴黎,完成首次单人不着陆跨大西洋的飞行。 1932年:美國人-{zh-tw:愛蜜莉亞·厄爾哈特; zh-cn:阿梅莉亚·埃尔哈特; zh-hk:艾美麗雅·埃爾哈特;}-以13小時15分從紐芬蘭飛抵北愛爾蘭,成為單人飛越大西洋的第一位婦女;但由於發動機故障未能到達預定目的地巴黎。 1949年:中共與英方就「紫石英」號事件交涉。 195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巴基斯坦正式建立外交關係。 1956年:美國一架B-52型轟炸機在太平洋試驗場比基尼環礁投下已知的第一顆機載氫彈。 1960年:智利發生強烈地震後,地震時停時止延續一個多月,14萬人死亡,方圓6百公里變成廢墟。 1967年:在六七暴動期間,港督府一度成為抗議示威的主要目標,其後香港政府要重新維持法律秩序,限制到港督府的請願人數。抗議行動於是就轉到中環花園道和皇后像廣場一帶。局勢於是開始惡化,警方發射催淚彈鎮壓,第二天中區的騷亂更加嚴重,當局最後要在港島北岸實施宵禁,是香港島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第一次宵禁。 1972年:米開朗基羅名作《聖母憐子》像被毀。 1978年:法國和比利時傘兵部隊在扎伊爾著陸,從產銅中心科盧韋齊(Kolwezi)撤退2500名歐洲人。 1979年:美國三藩市因為法庭一個具爭議的判決,引為「White Night Riot」。 1981年: 1984年:世界上第一台光纖錄像電話在法國開始試用。 1989年:香港一百萬市民上街遊行,是歷年最大的遊行,以聲援北京學運。同日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成立。 1991年:埃塞俄比亞門格斯圖政權垮臺。 1991年:印度前总理拉吉夫·甘地在泰米尔纳德邦进行竞选活动时遭自杀炸弹袭击身亡。 1992年:法國、德國兩國共同組建法德軍團。 1992年:上海股票交易市場股價全部放開。 1992年:英國與越南達成遣返船民協議之後,滯港的越南船民不滿。大鴉洲船民借故鬧事,300幾個船民聚集向警員擲石,又放火焚燒警崗,警方施放60枚催淚彈鎮壓。 1997年:中國大陸首次出現國產VCD佔據大陸市場主導地位。 1998年: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哈托因为黑色五月暴动影响而宣布辞职,结束长达32年的独裁统治。 21世紀 2003年:阿爾及利亞發生地震,超過七百人死亡,五千多人受傷。震央位於首都阿爾及爾以東50幾公里的布米爾達斯市。波及北部八個省份,大量建築物倒塌,很多人被埋在廢墟下。 2006年:蒙特內哥羅共和國舉辦公民投票,最終決定脫離國家聯盟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而獨立。 2014年:台北捷運發生兇殺案,大學生鄭捷持兩長刀在捷運車廂隨機砍人,造成4死20多人傷,傷勢大部分都在胸、腹部。 出生 1173年:親鸞,日本鎌倉時代僧人。(1263年逝世) 1527年:腓力二世,西班牙國王、葡萄牙國王。(1598年逝世) 1688年:亚历山大·蒲柏,英國詩人。(1744年逝世) 1837年:板垣退助,日本政治人物。(1919年逝世) 1860年:威廉·埃因托芬,荷蘭病理學家,192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1927年逝世) 1864年:史蒂芬妮,奥匈帝国皇储妃和比利时公主。(1945年逝世) 1867年:奥古斯塔斯·奥斯利·斯坦利,美國政治家,曾任肯塔基州州長、聯邦眾議員、聯邦參議員。(1958年逝世) 1883年:廖添丁,台灣傳奇人物。(1909年逝世) 1902年:马塞尔·布劳耶,匈牙利裔美國建築師。(1981年逝世) 1903年:阿里·沙斯特羅阿米佐約,印尼政治人物,第8、10任印尼總理。(1976年逝世) 1918年:派屈克·魯西,美國政治家。(2014年逝世) 1921年:-{zh-cn:安德烈·德米特里耶维奇·萨哈罗夫; zh-tw:安德烈·迪米崔維奇·沙卡洛夫}-,蘇聯原子物理學家,1975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1989年逝世) 1930年:汪應洛,中國管理科學與管理工程專家。(2023年逝世) 1932年:中山隼雄,日本實業家,前SEGA社長。 1937年:里卡多·阿拉爾孔,古巴政治人物。(2022年逝世) 1944年:瑪麗·羅賓遜,愛爾蘭政治人物,第7任愛爾蘭總統。 1949年:潘迎紫,台灣女演員。 1954年:傑弗里·克魯格,美國作家。 1955年:谢尔盖·绍伊古,俄羅斯政治人物,現任俄羅斯聯邦國防部部長。 1960年:林瑞陽,台灣男演員。 1960年:傑佛瑞·丹墨,美國恐怖連環殺手。
1992年:法國、德國兩國共同組建法德軍團。 1992年:上海股票交易市場股價全部放開。 1992年:英國與越南達成遣返船民協議之後,滯港的越南船民不滿。大鴉洲船民借故鬧事,300幾個船民聚集向警員擲石,又放火焚燒警崗,警方施放60枚催淚彈鎮壓。 1997年:中國大陸首次出現國產VCD佔據大陸市場主導地位。 1998年: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哈托因为黑色五月暴动影响而宣布辞职,结束长达32年的独裁统治。 21世紀 2003年:阿爾及利亞發生地震,超過七百人死亡,五千多人受傷。震央位於首都阿爾及爾以東50幾公里的布米爾達斯市。波及北部八個省份,大量建築物倒塌,很多人被埋在廢墟下。 2006年:蒙特內哥羅共和國舉辦公民投票,最終決定脫離國家聯盟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而獨立。 2014年:台北捷運發生兇殺案,大學生鄭捷持兩長刀在捷運車廂隨機砍人,造成4死20多人傷,傷勢大部分都在胸、腹部。 出生 1173年:親鸞,日本鎌倉時代僧人。(1263年逝世) 1527年:腓力二世,西班牙國王、葡萄牙國王。(1598年逝世) 1688年:亚历山大·蒲柏,英國詩人。(1744年逝世) 1837年:板垣退助,日本政治人物。(1919年逝世) 1860年:威廉·埃因托芬,荷蘭病理學家,192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1927年逝世) 1864年:史蒂芬妮,奥匈帝国皇储妃和比利时公主。(1945年逝世) 1867年:奥古斯塔斯·奥斯利·斯坦利,美國政治家,曾任肯塔基州州長、聯邦眾議員、聯邦參議員。(1958年逝世) 1883年:廖添丁,台灣傳奇人物。(1909年逝世) 1902年:马塞尔·布劳耶,匈牙利裔美國建築師。(1981年逝世) 1903年:阿里·沙斯特羅阿米佐約,印尼政治人物,第8、10任印尼總理。(1976年逝世) 1918年:派屈克·魯西,美國政治家。(2014年逝世) 1921年:-{zh-cn:安德烈·德米特里耶维奇·萨哈罗夫; zh-tw:安德烈·迪米崔維奇·沙卡洛夫}-,蘇聯原子物理學家,1975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1989年逝世) 1930年:汪應洛,中國管理科學與管理工程專家。(2023年逝世) 1932年:中山隼雄,日本實業家,前SEGA社長。 1937年:里卡多·阿拉爾孔,古巴政治人物。(2022年逝世) 1944年:瑪麗·羅賓遜,愛爾蘭政治人物,第7任愛爾蘭總統。 1949年:潘迎紫,台灣女演員。 1954年:傑弗里·克魯格,美國作家。 1955年:谢尔盖·绍伊古,俄羅斯政治人物,現任俄羅斯聯邦國防部部長。 1960年:林瑞陽,台灣男演員。 1960年:傑佛瑞·丹墨,美國恐怖連環殺手。 1963年:鄭子誠,香港藝員、DJ。 1965年:克里斯·班瓦,加拿大籍職業摔角手。(2007年逝世)
交通 公路 、过境。 鐵道 资许铁路:鯉魚江站 - 木根橋站 - 唐洞站 - 湘紅站 -
2015年,资兴市再度进行乡镇区划调整,此次调整共减少7个乡级建制,调整后下辖2街道、9镇、2民族乡。 政治 现任领导 交通 公路 、过境。 鐵道 资许铁路:鯉魚江站 - 木根橋站 - 唐洞站 - 湘紅站 - 東江站 - 三都站
1942年:墨西哥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德国宣战。 1943年:斯大林解散共產國際。 1945年:大日本帝國頒布《戰時教育令》,導致日本教育法規全面停止直至日本投降。 1947年:美国总统哈里·杜鲁门签署法案,对希腊和土耳其政府提供军事物资支援,标志着杜鲁门主义的诞生。 1954年:大韩民国外長卞榮泰在日內瓦會議上,提出14項朝鲜半岛的統一方案。 1955年:駐南韓的美軍創立援助顧問委員會。 1960年:智利中部瓦尔迪维亚附近发生MW 9.4至9.6强烈地震,为人类历史上已知规模最大的地震。 1962年:美国大陆航空11号班机在飞行途中被一乘客炸毁,造成45人遇难,为涉及喷气式客机的首次炸弹袭击事件。 1967年:比利时布鲁塞尔發生嚴重火災,34人喪生。起火地點是市中心一間大型百貨公司,公司職員和顧客爭相走避,不少人跳樓逃生時跌死。當局出動數百個消防員,灌救十五個小時將火救熄,但是整座大廈已經焚毀。 1967年:埃及總統贾迈勒·阿卜杜-纳赛尔宣佈封閉亚喀巴湾,禁止任何懸掛以色列国旗的船隻通過。納薩這個決定導致以色列於十五日之後向埃及發動全面攻擊,爆發中東六日戰爭。 1972年:大英國協錫蘭自治領通過建立共和國的新憲法,國名更改為斯里蘭卡民主社會主義共和國。 1979年:為確保香港島半山區的斜坡穩定,香港政府決定暫時限制半山區指定範圍內興建樓宇,以便港府研究半山區土壤的穩定性,限制直至1981年年底結束。 1980年:日本南夢宮遊戲設計師岩谷徹製作的《吃豆人》在東京發行,為1980年代最流行的大型電玩。 1990年: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和也门阿拉伯共和国正式宣布两国统一,并成立也门共和国。 1990年:微软發布Windows 3.0作業系統。 1992年:上海证券交易所股价全部放开。 1995年:俄罗斯远东地区萨哈林岛北部强烈地震。 1997年:香港青嶼幹線通車。 1998年:印度尼西亚总统蘇哈托宣布辭職。 21世紀 2003年:瑞典高爾夫球選手安妮卡·索倫斯坦成為1945年來首位參與PGA巡迴賽的女性運動員。 2010年:印度快運航空812號班機空難,共計159人罹難。 2012年: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研发的龙飞船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由獵鷹9號運載火箭搭载升空,将前往国际空间站。 2014年:中國新疆烏魯木齊發生恐怖袭击。兩輛汽車衝向烏魯木齊文化宮附近早市,恐怖分子由車內投擲爆炸品,其中一輛車在早市內引爆了炸弹,導致31死逾90傷。 2020年:巴基斯坦國際航空8303號班機空難,97人罹難。 2020年: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會議今揭幕,將「香港國家安全法」草案擺上議程。根據草案全文內容,香港特區建立健全維護國家安全的機構和執行機制,並且明確表示「中央人民政府維護國家安全的有關機關」,可以根據需要在香港設立機構,並且「依法履行」維護國家安全職責。恒指開市下挫,收市跌1,349 點或5.56%,是2015年7月8日以來最大單日百分比跌幅。而路透社引述多名財金界人士說,部分客戶已經著手安排大批資金撤走。 2021年:中國甘肅省發生黃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賽事故,造成21死8傷,為中國史上最嚴重的戶外運動事故。 出生 1801年:蘇菲,瑞典公主(1865年逝世) 1813年:-{zh-hk:理察·華格納; zh-tw:理察·華格納; zh-cn:理查德·瓦格纳;}-,德國作曲家(1883年逝世) 1844年:玛丽·卡萨特,美國畫家、版畫家(1926年逝世) 1859年:阿瑟·柯南·道尔,英國偵探小說作家(1930年逝世) 1907年:-{zh-hk:艾爾吉;zh-tw:艾爾吉;zh-cn:埃尔热;}-,比利时漫畫家(1983年逝世) 1926年:門迪·莫萊因,加拿大男子籃球運動員(2003年逝世) 1930年:哈維·米爾克,美國政治人物、LGBT權利運動人士(1978年逝世) 1933年:陈景润,中國数学家(1996年逝世) 1941年:江田五月,日本政治人物、律師(2021年逝世) 1942年:泰德·卡辛斯基,美國數學家、無政府主義者、國內恐怖主義者(2023年逝世) 1946年:-{zh-hk:佐治·貝斯;zh-cn:乔治·贝斯特;}-,北爱尔兰足球选手(2005年逝世) 1946年:傑克·凱勒,美國男演員(2022年逝世) 1946年:迈克尔·格林,英國物理学家 1948年:石鏡泉,《香港經濟日報》創辦人之一 1948年:大衛·李維,加拿大天文學家,舒梅克-李維九號彗星的共同發現者之一 1949年:胡國雄,香港著名退役足球員(2015年逝世) 1951年:鄭則仕,香港电視、電影演員
1960年:智利中部瓦尔迪维亚附近发生MW 9.4至9.6强烈地震,为人类历史上已知规模最大的地震。 1962年:美国大陆航空11号班机在飞行途中被一乘客炸毁,造成45人遇难,为涉及喷气式客机的首次炸弹袭击事件。 1967年:比利时布鲁塞尔發生嚴重火災,34人喪生。起火地點是市中心一間大型百貨公司,公司職員和顧客爭相走避,不少人跳樓逃生時跌死。當局出動數百個消防員,灌救十五個小時將火救熄,但是整座大廈已經焚毀。 1967年:埃及總統贾迈勒·阿卜杜-纳赛尔宣佈封閉亚喀巴湾,禁止任何懸掛以色列国旗的船隻通過。納薩這個決定導致以色列於十五日之後向埃及發動全面攻擊,爆發中東六日戰爭。 1972年:大英國協錫蘭自治領通過建立共和國的新憲法,國名更改為斯里蘭卡民主社會主義共和國。 1979年:為確保香港島半山區的斜坡穩定,香港政府決定暫時限制半山區指定範圍內興建樓宇,以便港府研究半山區土壤的穩定性,限制直至1981年年底結束。 1980年:日本南夢宮遊戲設計師岩谷徹製作的《吃豆人》在東京發行,為1980年代最流行的大型電玩。 1990年: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和也门阿拉伯共和国正式宣布两国统一,并成立也门共和国。 1990年:微软發布Windows 3.0作業系統。 1992年:上海证券交易所股价全部放开。 1995年:俄罗斯远东地区萨哈林岛北部强烈地震。 1997年:香港青嶼幹線通車。 1998年:印度尼西亚总统蘇哈托宣布辭職。 21世紀 2003年:瑞典高爾夫球選手安妮卡·索倫斯坦成為1945年來首位參與PGA巡迴賽的女性運動員。 2010年:印度快運航空812號班機空難,共計159人罹難。 2012年: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研发的龙飞船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由獵鷹9號運載火箭搭载升空,将前往国际空间站。 2014年:中國新疆烏魯木齊發生恐怖袭击。兩輛汽車衝向烏魯木齊文化宮附近早市,恐怖分子由車內投擲爆炸品,其中一輛車在早市內引爆了炸弹,導致31死逾90傷。 2020年:巴基斯坦國際航空8303號班機空難,97人罹難。 2020年: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會議今揭幕,將「香港國家安全法」草案擺上議程。根據草案全文內容,香港特區建立健全維護國家安全的機構和執行機制,並且明確表示「中央人民政府維護國家安全的有關機關」,可以根據需要在香港設立機構,並且「依法履行」維護國家安全職責。恒指開市下挫,收市跌1,349 點或5.56%,是2015年7月8日以來最大單日百分比跌幅。而路透社引述多名財金界人士說,部分客戶已經著手安排大批資金撤走。 2021年:中國甘肅省發生黃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賽事故,造成21死8傷,為中國史上最嚴重的戶外運動事故。 出生 1801年:蘇菲,瑞典公主(1865年逝世) 1813年:-{zh-hk:理察·華格納; zh-tw:理察·華格納; zh-cn:理查德·瓦格纳;}-,德國作曲家(1883年逝世) 1844年:玛丽·卡萨特,美國畫家、版畫家(1926年逝世) 1859年:阿瑟·柯南·道尔,英國偵探小說作家(1930年逝世) 1907年:-{zh-hk:艾爾吉;zh-tw:艾爾吉;zh-cn:埃尔热;}-,比利时漫畫家(1983年逝世) 1926年:門迪·莫萊因,加拿大男子籃球運動員(2003年逝世) 1930年:哈維·米爾克,美國政治人物、LGBT權利運動人士(1978年逝世) 1933年:陈景润,中國数学家(1996年逝世) 1941年:江田五月,日本政治人物、律師(2021年逝世) 1942年:泰德·卡辛斯基,美國數學家、無政府主義者、國內恐怖主義者(2023年逝世) 1946年:-{zh-hk:佐治·貝斯;zh-cn:乔治·贝斯特;}-,北爱尔兰足球选手(2005年逝世) 1946年:傑克·凱勒,美國男演員(2022年逝世) 1946年:迈克尔·格林,英國物理学家 1948年:石鏡泉,《香港經濟日報》創辦人之一 1948年:大衛·李維,加拿大天文學家,舒梅克-李維九號彗星的共同發現者之一 1949年:胡國雄,香港著名退役足球員(2015年逝世) 1951年:鄭則仕,香港电視、電影演員 1951年:高斗心,韓國女演員
Rock曾把《吻別》翻唱成“”,日本歌手小野麗莎曾直接用國語演唱他的作品《祝福》 ;而世界流行音樂的殿堂級美國著名音樂組合Earth, Wind & Fire亦曾於2014年翻唱他第一首受到歐美市場廣泛認同的英文歌《日日聖誕節》,并收錄於唱片《假日》中,成為主打歌。 近年來他開始致力於提高香港華語流行音樂的品質,多次嘗試不同的音樂風格,並多次呼籲改革香港的音樂各大音樂獎項,通過消除多個頒獎機構的互相競爭從而提高音樂頒獎的權威獨一性,不僅可以避免頒獎機構的競爭打壓到不同的音樂,更加令音樂人與音樂行業直接從中受益。在2004年英國廣播公司曾撰文報導他批評現今華語樂壇注重商業而非品質風氣的文章,他在文中表示現今華語樂壇多數唱片公司只注重對歌手進行快速包裝,而不是培養年輕歌手的音樂質素,當許多歌手迅速躥紅後隨即被拋棄並開始包裝其他新晉歌手,這種不注重音樂質量的樂壇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他表示:“如果連我們自己的行業都不注重音樂,你就不能指望其他行業乃至社會認真對待我們”。“唱片公司以及傳媒應該幫助並給予年輕歌手更多的時間和機會去將注意力集中在音樂的品質以及製作方面,並鼓勵更多有音樂才華的年輕歌手及音樂人進入行業,這才是音樂工業興盛不衰的長遠之路。” 社會影響 他在1998年被選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次年再獲選為。亦由於其聲望良好,張學友在2004年被任命爲香港迪士尼樂園的名譽大使,2006年年底再次續約,成為高級名譽大使。 2008年5月,張學友參加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香港區火炬傳遞活動,為115號火炬手,手持來自雅典的奧運聖火於灣仔區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段奔跑200米,成為代表香港的火炬手之一,亦是演藝界其中一位代表。 2009年3月,他曾使用過的吉他被Hard Rock Cafe音樂巨星珍藏品名人堂所收藏,次年5月,Hard Rock Cafe位於澳門的酒店開設他的專屬房間,設施包括他的吉他,鋼琴,衣帽等物品,全部所得均會捐獻慈善機構,並同時向奧比斯捐出600,000港元作為善款。在其演藝生涯中,他曾多次出席多個慈善機構宣傳活動並給予大量支持和幫助。由於他良好的社會形像,多次被教育界,政府機構以及慈善機構委任為形像以及宣傳大使。 張學友篤信佛教,曾多次出席在香港,台灣,東南亞地區,中國大陸,甚至於美加地區的佛教慈善活動,並曾演唱多個佛教相關的歌曲。他與聖嚴法師和覺光長老都私交甚篤,曾在聖嚴法師生前多次前往台灣向他請教佛法哲理,此外他與台灣作家侯文詠亦屬至交。他在近年來亦成為一個虔誠的素食主義者,並積極的向社會宣傳素食對於環境以及個人健康的優點。 他長年與多個在港社會福利以及慈善機構保持密切的關係,包括著名影星蕭芳芳所主持的護苗基金,東華三院,社會福利署,學友社以及世界宣明會的飢餓三十人道救援行動和“救助兒童計劃”等。 個人評價及私生活 家庭私生活 其兄張學智曾於1990年代初期欠下巨額賭債,在張學友替其數次償還賭債後,他離家出走,傳聞兄弟關係亦產生裂痕,但近年已重歸於好。他也有一個小三歲的妹妹,也已有家室。他於1986年演出電影《痴心的我》,與片中的女主角羅美薇相識並墜入愛河,1988年至1991年曾經分手。1996年2月15日兩人在英國倫敦註冊結婚,隨後在香港登報告知親友歌迷。現育有兩個女兒,大女張瑤華於2000年出生,目前就讀於香港某國際學校;次女張瑤萱於2005年出生。一直以來,兩人樣貌都沒有被張學友公開,但張瑤華曾多次在上學途中被香港狗仔隊跟蹤及偷拍,遭到張學友及其他藝人的譴責,直到2008年10月,《東方新地》雜志偷拍到羅美薇與其女兒張瑤華購物的照片,至此其女樣貌被曝光,但並沒有引來當時人的任何回應。2016年正式公開長女的模樣。張學友一直以來被外界評價為一個注重家庭多過事業的藝人,近年亦有部分傳媒報道其曾多次抱怨媒體曝光家人的生活,他亦在2005年起訴香港《壹周刊》雜誌誹謗,並獲得勝訴。 另外,梅艷芳與他的妻子羅美薇曾共同上契何冠昌夫婦,成為金蘭姐妹,坊間傳聞梅艷芳與張學友夫婦的親情遠遠超越與自己有血緣關係的親人。著名藝人胡楓,董驃是張學友的契爸,而沈殿霞、陳庭威則是他的誼媽及誼弟,歌手鄭欣宜、林憶蓮、商業電臺DJ黃君慧和演員吳婉芳是他的誼妹。 性格及圈中好友 張學友為人隨和、海派,在演藝圈中有眾多好友,其中包括王家衛、梁朝偉、張家輝、劉德華、庾澄慶、沈殿霞、袁詠儀、徐克、梅艷芳、張國榮、周星馳、梁家輝、柯受良、歐丁玉、陳慧嫻、杜自持、周潤發、曾志偉、羅文、張曼玉、關之琳、張惠妹、林憶蓮、劉嘉玲、鍾楚紅、江蕙、舒淇、吳君如、鍾鎮濤、譚詠麟、林子祥、葉蒨文、陳奕迅、鄭東漢、劉偉強、陳百強、李克勤(雖然李克勤在80年代因為同屬寶麗金旗下歌手而與張學友亦敵亦友,但張學友在2014年與周慧敏、容祖兒、譚詠麟等人參演李克勤《無朋友》音樂錄影帶)、李偲菘及林夕(兩人也為他創作《你的名字我的姓氏》,作為他的結婚禮物)等人。因為和藹可親,所以又被大家稱作「好好先生」。張學友亦多次被朋友描述為重感情及重義氣,曾資助好友柯受良完成飛躍黃河的壯舉。梅艷芳的哥哥在2003年梅艷芳逝世後表示,梅艷芳大部分的醫藥費均由張學友秘密墊付。台灣娛樂節目《康熙來了》主持人蔡康永也曾表示憑其直覺張學友是最不像明星的巨星,他訪問過的最貼近生活的巨星。郭富城亦曾經表示:「張學友是娛樂圈最後一個好人」。 1990年代開始後,他曾陸續得到一些如“四大天王”甚至“歌神”的稱謂,但其在多次訪問節目中表示並不喜歡這些稱謂,在早期甚至為這些虛無縹緲的稱謂而感到苦惱,並產生厭煩,在參加香港著名DJ郭利民的訪問節目中,他曾表示“歌神”的封號應該只屬於阿Sam(許冠傑)一人。他更曾戲稱自己的“歌神”是“神經病”的神;喻意自己對音樂的癡狂。2010年2月他在接受香港有線電視專題節目《張學友的音樂起義》訪問中他亦表示,“歌神”的封號更加符合許冠傑,因為他為香港樂壇做出的貢獻實在太大。對於所謂封號,自己現在已經無所謂,不會太認真,看淡一點,一笑而過則好。而當主持讓他評價歌神許冠傑,自己與近來被稱作接班人的陳奕迅時,他亦打趣道“陳奕迅明顯是E神(陳奕迅英文名Eason諧音),而自己的歌神則是別人隨便講講的,如果真的講神級的人,阿SAM(許冠傑)應該是可以的,我不敢講阿SAM 唱歌是最好的,但是他對樂壇的貢獻,是無可取代的。 鄭秀文從自己的第一套電影《飛虎精英之人間有情》與張學友合作從而成為好友,至此多次邀請他做自己的演唱會嘉賓;張學友每次都爽快赴約,因此她稱張學友為“樂壇慈父”。而台灣歌手庾澄慶則稱他為“歌佛”,,這一稱號隨後亦被兩岸的傳媒所引用;舒淇更是表示張學友是已經超越了“歌神”的“歌佛”。他也為台語歌后江蕙苦練台語歌,在2009年金曲獎頒獎時演唱《酒後的心聲》,承諾練唱《家後》,到了2015年,江蕙《祝福》告別歌壇演唱會正式獻唱。2021年,經過1年多沒有出席在公眾場合,他為莫文蔚《絕色》演唱會當尾場嘉賓。 學歷 北角官立小學 崇文英文書院(Literary College)(預科畢業) 在音樂方面,張學友有著自己獨特的專業水準,包括如何使用聲帶去演繹不同類型的歌曲,他的先天嗓音質素以及後天的演唱技巧被行業內外公認為最為出色的華人歌手之一。此外他亦是一名非職業的詞曲作者,曾譜寫過流行樂曲和填寫過一些歌詞。電影方面亦具有豐富的實際經驗,令他具備精湛的演技。 基於他對音樂及電影事業的貢獻及成就,香港演藝學院在2015年授予他為榮譽院士。 張學友於音樂劇方面具備豐富的舞臺經驗,早於1991年他於 個人巡迴演唱會中他就曾經邀請好友關之琳擔任女主角共同出演音樂短劇,此外他能夠將其豐富的電影表演經驗運用在音樂劇領域,在舞蹈方面亦造詣頗深,曾親自參與製作並出演過數百場著名音樂劇《雪狼湖》。即使在《張學友1/2世紀世界巡迴演唱會》中挑戰拉丁舞、踢踏舞和再次表演一字馬,張學友依然謙虛地認為他自己是四大天王裡最不會跳舞的一位,自稱像《射雕英雄傳》的郭靖,歌舞功夫都得靠後天磨練而來。他的體能也非常了得,曾經成功挑戰跟林憶蓮追著三輪車唱《問誰領風騷》,和在無線電視台慶,即使抱恙,依然自薦與杜德偉挑戰一邊做引體上升,一邊唱《明日天涯》,加上幾次過百場演唱會中唱跳演出,更依然保持良好身體質素。 軼事 張學友從2000年左右開始,以左手使用的「蘭花手」手勢,其實是為了克服自己唱慢歌時肢體僵硬的問題。他曾在《康熙來了》透露:他是學習瑪莉亞凱瑞控制音色的輔助方法而演變。 2018年,張學友舉辦學友·經典世界巡迴演唱會,罪犯似乎也難擋其魅力,據陸媒統計,自4月開始,中國警方共在張學友演唱會上抓獲80多名通緝犯,被中國網友封為“逃犯剋星”。另外讓罪犯難擋其魅力的還有中秋節後的錢塘江大潮景觀,每年都會吸引中國各地遊客前去觀賞,浙江當地警方分別於前年、去年和今年連續三年在觀潮現場逮到逃犯,中國網友們紛紛發文讚嘆“錢塘江同志”又立功了,中國網友更戲稱“張學友和錢塘江是兩位好同志。” 重要名銜 工作 環球唱片(UMG)董事 CreatorMark Limited I music 負責人 iMusic Workshop(Studio)負責人 Ioi limited 負責人 音樂作品 錄音室專輯 Smile(1985年) 遙遠的她Amour(1986年) 情無四歸(1986年) 相愛(1986年) 在我心深處(1987年) Jacky(1987年) 意亂情迷(1988年) 昨夜夢魂中(1988年) 給我親愛的(1989年) 似曾相識(1989年) 只願一生愛一人(1989年) 夢中的你(1990年) 情不禁(1991年) 一顆不變心(1991年) 真情流露(1992年) 愛火花(1992年) 吻別(1993年) 我與你(1993年) 祝福(1993年) 等你等到我心痛(1993年) 餓狼傳說(1994年) 偷心(1994年) 這個冬天不太冷(1994年) 真愛(1995年) 過敏世界(1995年) 擁友(1995年) 忘記你我做不到(1996年) 不老的傳說(1997年) 想和你去吹吹風(1997年) 釋放自己(1998年) 不後悔(1998年) 有個人(1999年) 走過1999(1999年) Touch of Love(2000年) 天下第一流(2001年) 熱(2001年) 他在那裡(2002年) Life Is Like a Dream(2004年) 在你身邊(2007年) Private Corner(2010年) 醒著做夢(2014年) 創作 《舊信,舊夢!》是張學友第一首作曲作品,收錄於1989年他的個人大碟《給我親愛的》中。他的創作才華得到業界及市場的認可始於1990年代,其中1994年他譜曲的作品《這個冬天不太冷》不僅成為四台冠軍歌,亦獲得1995年度十大中文金曲頒獎典禮的十大中文金曲獎,這首歌收錄於同名大碟中,時至今日亦成為張學友的經典歌曲之一。1995年,他的兩首作品,《這麼近(那麼遠)》及《過敏世界》收錄於暢銷大碟《過敏世界》中,其中歌曲《過敏世界》突出諷刺香港娛樂傳媒對名人無孔不入挖掘是非的風格,但由於歌詞爭議性太大,反而成為禁曲;而《這麼近(那麼遠)》則成為經典粵語流行音樂之一,2015年亦被容祖兒等歌手所翻唱,而他也有參與翻唱版的MV,也自稱身為作曲人而拍MV是很罕見,也很難得。2000年,為《一路上》(國語版)和《捉迷藏》(粵語版)譜曲,收錄於當年的英語專輯《Touch of Love》中。隔年為《似醉還未醉》譜曲,收錄於當年的粵語大碟《天下第一流》中。 2003年沙士期間他利用閑賦在家的時間創作了一些音樂作品,最終匯總後於2004年推出個人首張唱作專輯《Life Is Like A Dream》,大碟內作品全數由張學友親自譜曲,亦參與了當中四首歌的填詞工作。主打歌曲《講你知》為他一手包辦曲詞,更獲得電台熱播,除了成為四台冠軍歌(包括叱咤903兩週冠軍)之外,更獲得十大歌曲獎。憑這張創作專輯,他首嘗獲得創作歌手獎項,成為「叱咤樂壇唱作人金獎」。雖然他並未有親身領獎,但他的創作成就已備受業界肯定。 個人演唱會以及音樂會 1987年:《張學友87香港演唱會》 1991年:《張學友每天愛你多一些演唱會91》 1991年:《浪漫情感演唱會》 1993年-1994年:《學與友93世界巡迴演唱會》 1994年:《臺北祝福演唱會》 1994年:《The Best of Jacky Cheung》 1995年-1996年:《友學友95世界巡迴演唱會》(台灣稱為《情緣十載95友學友台灣巡迴演唱會》) 1996年:《香港管弦樂團-愛與交響曲音樂會》 1996年:《音樂無疆界演唱會》 1998年:《樂來月有勁演唱會》 1998年:《903 idclub拉闊音樂會1998》 1999年:《友個人99世界巡迴演唱會》 1999年:《走過1999新歌演唱會》 2000年:《數碼通完全學友演唱會》 2001年:《903 idclub拉闊音樂會2001》 2002年-2003年:《張學友2002音樂之旅世界巡迴演唱會》 2003年:《台北好久不見音樂會》 2004年:《給朋友音樂會》 2004年:《活出生命LIVE演唱會》 2007年-2008年:《學友光年世界巡迴演唱會》 (中國大陸巡迴名稱為《張學友好久不見中國巡迴演唱會》) 2010年:《張學友Private Corner迷你音樂會》 2010年-2012年:《張學友1/2世紀世界巡迴演唱會》 2015年:《醒著做夢音樂會》 2016年-2019年:《A CLASSIC TOUR 學友.經典世界巡迴演唱會》 2023年-:《張學友60+巡迴演唱會》 演出作品 張學友曾參與拍攝了七十餘部電影。其中1986年拍攝電影《痴心的我》而結識現在的妻子,亦是著名演員的羅美薇。曾於1989年憑電影《旺角卡門》所飾演的角色「烏蠅」獲得金像獎最佳男配角,亦於1990年憑藉電影《笑傲江湖》得到台灣電影金馬獎的最佳男配角。亦曾經多次獲得金像獎及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的提名。2003年憑藉電影《男人四十》摘得印度國際電影節的影帝。 音樂劇 1997年:《雪狼湖》 2004年-2005年:《雪狼湖 (國語版)》 廣播劇 1995年 獨臂少年 飾 葉敏暉 1995年 原野 飾 仇虎 1996年機縁三萬呎 1998年 新人類年代記: 《不死鳥之迷》《愛在無盡蒼茫大地》《變天》 飾 鍾港生 1998年 長崎革命(客串) 1998年 新鐵達尼號之《很久很久以後》 飾 傑克 1999年 情書 飾 George 1999年 繩之於「髮」 飾 劉駿 1999年 寂寞的男人 2001年 龍爭虎鬥FUN安鏢局 2001年 乞嗤爸爸 飾 陶小明 2001年 愛才是力量 飾 方進一 2002年 日與夜 飾 胡國雄 2004年 Life Is Like A Dream 廣告 張學友自1980年代至今曾參與拍攝過大量商業及公益廣告。在1990年代,福特汽車,金利來服飾及人頭馬XO均在他代言后成功打開香港及台灣的銷售市場,亦有廣告學研究者在當時統計過他所代言歲所形成的效應。1997年,他與周潤發及梁朝偉為數碼通分別拍攝了三部不同題材的主題廣告,獲得成功;其中他演唱的主題曲《想和你去吹吹風》亦成為經典的廣告主題曲之一。 在他的演藝生涯中,亦參與了大量的公益廣告。因為正面的形象,他經常為政府部門進行活動宣傳,亦多次出席參與公益機構的廣告、主題曲及活動代言。 重要獎項 音樂獎項 1984年:第一屆全港十八區業餘歌唱比賽,在20,000多名參賽者中勇奪第一 1985年:獲香港電台十大中文金曲“最有前途新人獎——金獎” 1986年:第8屆台灣金嗓獎的最佳新人獎 1994年:美國Billboard頒獎典禮“最受歡迎亞洲藝人大獎” 1995年:世界音樂獎“全球最暢銷亞洲歌手”及“最高銷量華人歌手” 1996年:世界音樂獎“全球最暢銷亞洲歌手”及“最高銷量華人歌手” 1996年:1996年度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最受歡迎男歌星 1998年:獲得台灣金曲獎流行音樂類最佳國語男歌手獎-首位獲得此獎的非臺灣籍歌手 2001年:獲香港電台十大中文金曲最高榮譽“金針獎” 2006年:獲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發「最佳電影主題曲獎」《如果·愛》 2009年:獲得台灣金曲獎第一至第九屆全民票選最愛一首歌 第一名「吻別」及第三名 「祝福」 2012年:獲香港電台頒發「第三十五屆十大中文金曲─金曲35周年榮譽大獎」 2013年:獲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發「最佳電影主題曲獎」《定風波》 電影獎項 香港電影金像獎 金馬獎 印度國際電影節 東京國際電影節 香港電影金紫荊獎 明報週刊演藝動力大獎 其他榮譽 1998年:獲選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1999年:獲選為「世界十大傑出青年」 首位獲得此獎的歌手 派台歌曲成績 該成績表單顯示出自1985年開始後張學友部份在香港派台歌曲的成績,其中不包括中國本土、星馬、臺灣等地的成績。另外自2009年年尾至2013年年尾,由於HKRIA版權風波,張學友的派台歌曲未能出現在TVB勁歌榜中。
金融海嘯投資失利 在2008年金融海嘯中,張學友因受不住銀行的游說,直接入股投資雷曼兄弟,而非外間傳聞購買迷你債券和累計認購期權(),結果損失非常慘重,有傳他共損失高達4000萬港元,迫使他再度復出娛樂圈。但根據曾志偉,胡楓等藝人的表述,其復出只是休息後的再出發,曾志偉更是表示幾千萬的投資對於張學友只是小菜一碟。2013年4月在電視節目《輝哥的饌賞》中,張學友表示對雷曼兄弟的投資只占自己當時投資總額的百分之二,損失甚微,只是一直被媒體過分地誇大。 2018年中國内地演唱會多次成捉拿在逃疑犯場合 張學友於2018年在中國内地多個城市舉行演唱會,多個省份的警察均經人臉識別系統,共十次發現有数十名逃犯入場觀賞(截至2018年9月30日),並於演唱會散場時將他們拘捕。至第三次發生同樣事件時,連北京警方都在微博向張學友公開呼籲要多開演唱會,張學友回應稱「無論甚麼人,我想都需要娛樂的」。在10月3日下午举行的一场记者会上,張學友感慨称“其实是国家技术真的太先进了,大家要去做该做的事情,更要为自己做过的事负责”。 2022年7月先後發表愛香港宣言與愛中國聲明 2022年7月1日是香港回歸中國25周年紀念日,不少香港藝人拍攝短片表示祝福,其中包括張學友。但張學友在視頻中的祝福語引發一些爭議,張學友的視頻內容為:“香港這25年經歷了很多,高高低低,起起伏伏,但因為我是和這個城市一起成長的,我從這裏出生,從這裏長大,我仍然相信這個城市,仍然希望這個城市會變成一個比以前更加好的城市,香港加油!” 在微博上,有評論批評他的內容沒有提到“祖國”和“回歸”,只提到了“香港加油”。為此張學友通過香港媒體發表聲明,認為無法理解外界批評,以下是張的聲明原文:本人(張學友)覺得我是一個愛國家,愛香港的中國人。作為藝人不涉政治是我的基本原則。我在香港出生香港長大,也希望在香港老死。正因為我跟香港的緣份如此深,我見證了香港最黃金最輝煌的時刻,跟現在的香港比較實在是強差人意。特別在過去的幾年里,香港經歷了黑暴,緊接著疫情,百業蕭條,人心惶惶,香港正是須要努力加油的時候,我聽過“北京加油”、“武漢加油”、“上海加油”…,但“香港加油”卻因為一些犯了錯誤的人用過,“黑色”“黃色”被一些別有用心犯了罪的人穿過,變成了愛國不愛國的標準,成為了“禁語”“禁色”,我個人無法理解。本人是經過香港受國家高速發展而獲益的其中一員,如果這世界真有奇跡,能讓數以億計的貧困人口,脫貧而步入小康的中國,是本世紀最大的奇跡,我更以身為中國人深感驕傲。本人更希望我們中國人是理性的,是以理服人的,在世界人面前展現中國人的風範。所謂聽其言,觀其行,本人是否愛國愛港,自有公論。謝謝大家對本人(一蟻民)的言行的監督,本人會本著身為中國人在大家監督下,繼續努力做一個好人,做一個好歌手。 演唱会上突然头晕跌倒 2023年8月13日,张学友在马来西亚举办“张学友60+巡回演唱会”的第三场,演唱期间突然在台上跌倒,随即起身继续唱。其后他称,自小有耳水不平衡的问题。 爭議 辭退菲籍女傭事件 2006年,張學友發現其家中菲律賓籍女傭人(香港俗稱「菲傭」)Catacutan Preslyn-saga將張學友與其家人的照片置於其手袋中,其中包括一封私人信件以及其女兒的私人照片。張學友於是報警,警方受理並立刻展開調查,隨後案件交由律政司,控告該名菲傭指她於2006年6月至8月間,在淺水灣道67號怡峰頂樓的一個複式單位內,偷竊僱主張學友的一封私人信件及三張私人照片。被告否認控罪。裁判官遂將案件押後至同年12月7日進行審訊,控方共傳召7名證人出庭作供。張學友在事發前接到多名同事舉報該菲傭有偷竊行為,遂將其辭退,在辭退時發現其手袋內裝有其家庭私人照片及信件。案件開庭審理後裁判官裁定該名菲傭偷竊罪名成立,但沒有足夠的證據顯示其將張學友私人物品以及資料轉賣給媒體,判監6個月。2007年8月9日,香港高等法院決定駁回Catacutan Preslyn-saga的定罪上訴,但將其刑期減至3個月。法官認為信件及相片的物主張學友雖是著名人士,但沒有足夠的證據顯示物品的實際價值,認為裁判官當日考慮量刑時,可能將證物的商業價值誇大,但其偷竊行為不可原諒,遂減刑至3個月,即日開始執行。 一個月後,香港菲傭月刊《Filipino Globe》報導,菲律賓駐港領事館指正在聘用4名菲傭的張學友三年內撤換了21名菲傭,故將他列入僱主黑名單,不讓他再聘請菲傭。最先刊登消息的發行人Reggie Amigo承認,張學友菲傭案在菲傭圈子引起極大迴響,但堅稱刊登這宗報導並非報復。而菲律賓領事館的行動在香港亦引起爭議。張學友回應指他紀錄上沒有解僱那麼多菲傭,當日舉報菲傭後,家裡其餘3名菲傭亦集體請辭。而《Filipino Globe》報導則含糊說張學友三年換了21名菲傭,「當中大部分是被解僱」。事後張學友為當日舉報菲傭一事解釋:「我是受害人,我不明她的動機,事件令家人受到威脅,作為家裡的男人,太太的丈夫,小朋友的父親,為保障家人的安全,我有責任報警處理。」被問及案件是否令他列入黑名單時,他只說:「沒有任何根據,但菲傭都是一個圈子的,不知有沒影響,領事館方面,就不想作任何揣測。」 事件發生後,引來國際傳媒的矚目,包括英國路透社等都對此做出了報導。 榮譽與影響 張學友在歌唱事業最顛峰的時期中獲獎無數,其中在《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中一次奪得「最受歡迎男歌星」(1996年度)、三次奪得「亞太區最受歡迎香港男歌星」(1994、1997—1998年度)和四次奪得「金曲金獎」(1991—1993、1995年度),也是該頒獎典禮史上獲得最多十大金曲獎的歌手;在《叱吒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連續五屆奪得「叱吒樂壇男歌手金獎」(1991—1995年度)和三次奪得「叱吒樂壇我最喜愛的男歌手」(1996、2000—2001年度);於1995至1997年度奪得「四台聯頒音樂大獎—傳媒大獎」,連續兩屆成為香港四大音樂頒獎典禮得獎最多的終極大贏家;他在台灣樂壇擁有崇高的地位,是第一個奪取金曲獎的非台灣籍音樂人。他於1995和1996年兩度於摩納哥首都蒙地卡羅摘得《世界音樂獎》的「全球最暢銷亞洲歌手」和「全球最暢銷華人歌手」兩個大獎,也是華人首位。其中更於1996年與米高·積遜,席琳·迪翁,-{zh-hans:瑪麗亞·凱莉;zh-hant:瑪麗亞·凱莉;zh-tw:瑪麗亞·凱莉;zh-hk:瑪麗·嘉兒;zh-mo:瑪麗·嘉兒;}-等世界巨星同台表演,令華人流行音樂開始受到歐美樂壇關注;在2000年度《十大中文金曲頒獎典禮》獲得香港音樂界的最高榮譽大獎—「金針獎」,截至2018年(該次沒有得主)也是年資最淺的得獎者(當時只有15年)。他在華語樂壇的成就不僅令他成為「四大天王」之一,也為他帶來「歌神」的稱號,成為大中華地區的樂壇巨星之一。他較早期的許多歌曲已經成為華語流行音樂的經典,並為許多後輩歌手和外籍歌手所翻唱,而他也是許多後輩歌手和藝人的模仿對像,甚至於在大中華區各地所興起的各種歌唱比賽節目中,成為一種“張學友現象”。 他是首位獲得世界傑青的華人歌手;首位獲得Billboard音樂頒獎禮頒發最受歡迎亞洲藝人大獎,並多次被世界最具權威性的音樂雜誌-美國的《告示牌》(Billboard)雜誌評選為亞洲最傑出的流行歌手,亦是第一位有歌曲登上告示牌的華語歌手。在2000年度獲得「金針獎」後雖然未有像譚詠麟和黎明般刻意宣布不再領獎,但已逐漸淡出香港的音樂頒獎典禮。 近期仍舊能夠在IFPI國際歌手銷量(香港)頒獎典禮中看到他的身影。2009年1月,其好友著名填詞人林夕獲得十大中文金曲的最高榮譽大獎金針獎,他時隔數年後再次出現在香港的頒獎典禮,為林夕的獲獎獻唱並向他致敬。 張學友在華語歌壇被稱作「歌神」,其影響力與歌迷覆蓋全球華人社會以及東南亞。日本、南韓和美加,澳洲都有他的華人歌迷協會。九十年代曾經在華人中流行這樣一句話:「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鄧麗君小姐的歌聲,有風吹過的地方就有張學友先生的音樂回蕩。」在1990年代的美加地區,張學友推出新音樂專輯時,美加地區的一個普通街區的華人唱片店就可以賣出數千張他的唱片。美國具有影響力的雜志之一的商業周刊國際版曾將他的照片設置成為封面並將他形容為亞洲版的-{zh-hans:邁克爾·傑克遜;zh-hant:麥可·傑克遜;zh-tw:麥可·傑克遜;zh-hk:米高·積遜;zh-mo:米高·積遜;}-,當年他的唱片銷量亦可以與國際頂尖歌手並駕齊驅,成為香港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藝人之一。 張學友亦曾經與許多世界知名音樂人合作,包括美籍華裔音樂家譚盾、美國著名大提琴家馬友友、加拿大著名女歌手席琳·狄翁(Celine Dion)、英國女高音歌手莎拉·布萊曼(Sarah Brightman)、美國歷史上最為成功的鄉村音樂女歌手芮芭·麥克伊泰,天命真女成員美國著名黑人歌手凱莉·羅蘭,,,凡妮莎·威廉斯,華人知名鋼琴家朗朗等。日本著名音樂人谷村新司曾經形容他為“The king of the Asia pop”("亞洲流行之王"),而《悉尼晨鋒報》(Sydney Morning Herald),《》(Herald Sun)等澳洲傳媒亦曾將他譽為“亞洲流行天皇”,“亞洲流行之王”。由於長期保持穩定的高唱片銷量,他曾經連續獲得IFPI唱片銷量最高歌手大獎。許多海外歌手亦曾經翻唱他的作品,如丹麥搖滾組合Michael Learns to Rock曾把《吻別》翻唱成“”,日本歌手小野麗莎曾直接用國語演唱他的作品《祝福》 ;而世界流行音樂的殿堂級美國著名音樂組合Earth, Wind & Fire亦曾於2014年翻唱他第一首受到歐美市場廣泛認同的英文歌《日日聖誕節》,并收錄於唱片《假日》中,成為主打歌。 近年來他開始致力於提高香港華語流行音樂的品質,多次嘗試不同的音樂風格,並多次呼籲改革香港的音樂各大音樂獎項,通過消除多個頒獎機構的互相競爭從而提高音樂頒獎的權威獨一性,不僅可以避免頒獎機構的競爭打壓到不同的音樂,更加令音樂人與音樂行業直接從中受益。在2004年英國廣播公司曾撰文報導他批評現今華語樂壇注重商業而非品質風氣的文章,他在文中表示現今華語樂壇多數唱片公司只注重對歌手進行快速包裝,而不是培養年輕歌手的音樂質素,當許多歌手迅速躥紅後隨即被拋棄並開始包裝其他新晉歌手,這種不注重音樂質量的樂壇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他表示:“如果連我們自己的行業都不注重音樂,你就不能指望其他行業乃至社會認真對待我們”。“唱片公司以及傳媒應該幫助並給予年輕歌手更多的時間和機會去將注意力集中在音樂的品質以及製作方面,並鼓勵更多有音樂才華的年輕歌手及音樂人進入行業,這才是音樂工業興盛不衰的長遠之路。” 社會影響 他在1998年被選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次年再獲選為。亦由於其聲望良好,張學友在2004年被任命爲香港迪士尼樂園的名譽大使,2006年年底再次續約,成為高級名譽大使。 2008年5月,張學友參加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香港區火炬傳遞活動,為115號火炬手,手持來自雅典的奧運聖火於灣仔區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段奔跑200米,成為代表香港的火炬手之一,亦是演藝界其中一位代表。 2009年3月,他曾使用過的吉他被Hard Rock Cafe音樂巨星珍藏品名人堂所收藏,次年5月,Hard Rock Cafe位於澳門的酒店開設他的專屬房間,設施包括他的吉他,鋼琴,衣帽等物品,全部所得均會捐獻慈善機構,並同時向奧比斯捐出600,000港元作為善款。在其演藝生涯中,他曾多次出席多個慈善機構宣傳活動並給予大量支持和幫助。由於他良好的社會形像,多次被教育界,政府機構以及慈善機構委任為形像以及宣傳大使。 張學友篤信佛教,曾多次出席在香港,台灣,東南亞地區,中國大陸,甚至於美加地區的佛教慈善活動,並曾演唱多個佛教相關的歌曲。他與聖嚴法師和覺光長老都私交甚篤,曾在聖嚴法師生前多次前往台灣向他請教佛法哲理,此外他與台灣作家侯文詠亦屬至交。他在近年來亦成為一個虔誠的素食主義者,並積極的向社會宣傳素食對於環境以及個人健康的優點。 他長年與多個在港社會福利以及慈善機構保持密切的關係,包括著名影星蕭芳芳所主持的護苗基金,東華三院,社會福利署,學友社以及世界宣明會的飢餓三十人道救援行動和“救助兒童計劃”等。 個人評價及私生活 家庭私生活 其兄張學智曾於1990年代初期欠下巨額賭債,在張學友替其數次償還賭債後,他離家出走,傳聞兄弟關係亦產生裂痕,但近年已重歸於好。他也有一個小三歲的妹妹,也已有家室。他於1986年演出電影《痴心的我》,與片中的女主角羅美薇相識並墜入愛河,1988年至1991年曾經分手。1996年2月15日兩人在英國倫敦註冊結婚,隨後在香港登報告知親友歌迷。現育有兩個女兒,大女張瑤華於2000年出生,目前就讀於香港某國際學校;次女張瑤萱於2005年出生。一直以來,兩人樣貌都沒有被張學友公開,但張瑤華曾多次在上學途中被香港狗仔隊跟蹤及偷拍,遭到張學友及其他藝人的譴責,直到2008年10月,《東方新地》雜志偷拍到羅美薇與其女兒張瑤華購物的照片,至此其女樣貌被曝光,但並沒有引來當時人的任何回應。2016年正式公開長女的模樣。張學友一直以來被外界評價為一個注重家庭多過事業的藝人,近年亦有部分傳媒報道其曾多次抱怨媒體曝光家人的生活,他亦在2005年起訴香港《壹周刊》雜誌誹謗,並獲得勝訴。 另外,梅艷芳與他的妻子羅美薇曾共同上契何冠昌夫婦,成為金蘭姐妹,坊間傳聞梅艷芳與張學友夫婦的親情遠遠超越與自己有血緣關係的親人。著名藝人胡楓,董驃是張學友的契爸,而沈殿霞、陳庭威則是他的誼媽及誼弟,歌手鄭欣宜、林憶蓮、商業電臺DJ黃君慧和演員吳婉芳是他的誼妹。 性格及圈中好友 張學友為人隨和、海派,在演藝圈中有眾多好友,其中包括王家衛、梁朝偉、張家輝、劉德華、庾澄慶、沈殿霞、袁詠儀、徐克、梅艷芳、張國榮、周星馳、梁家輝、柯受良、歐丁玉、陳慧嫻、杜自持、周潤發、曾志偉、羅文、張曼玉、關之琳、張惠妹、林憶蓮、劉嘉玲、鍾楚紅、江蕙、舒淇、吳君如、鍾鎮濤、譚詠麟、林子祥、葉蒨文、陳奕迅、鄭東漢、劉偉強、陳百強、李克勤(雖然李克勤在80年代因為同屬寶麗金旗下歌手而與張學友亦敵亦友,但張學友在2014年與周慧敏、容祖兒、譚詠麟等人參演李克勤《無朋友》音樂錄影帶)、李偲菘及林夕(兩人也為他創作《你的名字我的姓氏》,作為他的結婚禮物)等人。因為和藹可親,所以又被大家稱作「好好先生」。張學友亦多次被朋友描述為重感情及重義氣,曾資助好友柯受良完成飛躍黃河的壯舉。梅艷芳的哥哥在2003年梅艷芳逝世後表示,梅艷芳大部分的醫藥費均由張學友秘密墊付。台灣娛樂節目《康熙來了》主持人蔡康永也曾表示憑其直覺張學友是最不像明星的巨星,他訪問過的最貼近生活的巨星。郭富城亦曾經表示:「張學友是娛樂圈最後一個好人」。 1990年代開始後,他曾陸續得到一些如“四大天王”甚至“歌神”的稱謂,但其在多次訪問節目中表示並不喜歡這些稱謂,在早期甚至為這些虛無縹緲的稱謂而感到苦惱,並產生厭煩,在參加香港著名DJ郭利民的訪問節目中,他曾表示“歌神”的封號應該只屬於阿Sam(許冠傑)一人。他更曾戲稱自己的“歌神”是“神經病”的神;喻意自己對音樂的癡狂。2010年2月他在接受香港有線電視專題節目《張學友的音樂起義》訪問中他亦表示,“歌神”的封號更加符合許冠傑,因為他為香港樂壇做出的貢獻實在太大。對於所謂封號,自己現在已經無所謂,不會太認真,看淡一點,一笑而過則好。而當主持讓他評價歌神許冠傑,自己與近來被稱作接班人的陳奕迅時,他亦打趣道“陳奕迅明顯是E神(陳奕迅英文名Eason諧音),而自己的歌神則是別人隨便講講的,如果真的講神級的人,阿SAM(許冠傑)應該是可以的,我不敢講阿SAM 唱歌是最好的,但是他對樂壇的貢獻,是無可取代的。 鄭秀文從自己的第一套電影《飛虎精英之人間有情》與張學友合作從而成為好友,至此多次邀請他做自己的演唱會嘉賓;張學友每次都爽快赴約,因此她稱張學友為“樂壇慈父”。而台灣歌手庾澄慶則稱他為“歌佛”,,這一稱號隨後亦被兩岸的傳媒所引用;舒淇更是表示張學友是已經超越了“歌神”的“歌佛”。他也為台語歌后江蕙苦練台語歌,在2009年金曲獎頒獎時演唱《酒後的心聲》,承諾練唱《家後》,到了2015年,江蕙《祝福》告別歌壇演唱會正式獻唱。2021年,經過1年多沒有出席在公眾場合,他為莫文蔚《絕色》演唱會當尾場嘉賓。 學歷 北角官立小學 崇文英文書院(Literary College)(預科畢業) 在音樂方面,張學友有著自己獨特的專業水準,包括如何使用聲帶去演繹不同類型的歌曲,他的先天嗓音質素以及後天的演唱技巧被行業內外公認為最為出色的華人歌手之一。此外他亦是一名非職業的詞曲作者,曾譜寫過流行樂曲和填寫過一些歌詞。電影方面亦具有豐富的實際經驗,令他具備精湛的演技。 基於他對音樂及電影事業的貢獻及成就,香港演藝學院在2015年授予他為榮譽院士。 張學友於音樂劇方面具備豐富的舞臺經驗,早於1991年他於 個人巡迴演唱會中他就曾經邀請好友關之琳擔任女主角共同出演音樂短劇,此外他能夠將其豐富的電影表演經驗運用在音樂劇領域,在舞蹈方面亦造詣頗深,曾親自參與製作並出演過數百場著名音樂劇《雪狼湖》。即使在《張學友1/2世紀世界巡迴演唱會》中挑戰拉丁舞、踢踏舞和再次表演一字馬,張學友依然謙虛地認為他自己是四大天王裡最不會跳舞的一位,自稱像《射雕英雄傳》的郭靖,歌舞功夫都得靠後天磨練而來。他的體能也非常了得,曾經成功挑戰跟林憶蓮追著三輪車唱《問誰領風騷》,和在無線電視台慶,即使抱恙,依然自薦與杜德偉挑戰一邊做引體上升,一邊唱《明日天涯》,加上幾次過百場演唱會中唱跳演出,更依然保持良好身體質素。 軼事 張學友從2000年左右開始,以左手使用的「蘭花手」手勢,其實是為了克服自己唱慢歌時肢體僵硬的問題。他曾在《康熙來了》透露:他是學習瑪莉亞凱瑞控制音色的輔助方法而演變。 2018年,張學友舉辦學友·經典世界巡迴演唱會,罪犯似乎也難擋其魅力,據陸媒統計,自4月開始,中國警方共在張學友演唱會上抓獲80多名通緝犯,被中國網友封為“逃犯剋星”。另外讓罪犯難擋其魅力的還有中秋節後的錢塘江大潮景觀,每年都會吸引中國各地遊客前去觀賞,浙江當地警方分別於前年、去年和今年連續三年在觀潮現場逮到逃犯,中國網友們紛紛發文讚嘆“錢塘江同志”又立功了,中國網友更戲稱“張學友和錢塘江是兩位好同志。” 重要名銜 工作 環球唱片(UMG)董事 CreatorMark Limited I music 負責人 iMusic Workshop(Studio)負責人 Ioi limited 負責人 音樂作品 錄音室專輯 Smile(1985年) 遙遠的她Amour(1986年) 情無四歸(1986年) 相愛(1986年) 在我心深處(1987年) Jacky(1987年) 意亂情迷(1988年) 昨夜夢魂中(1988年) 給我親愛的(1989年) 似曾相識(1989年) 只願一生愛一人(1989年) 夢中的你(1990年) 情不禁(1991年) 一顆不變心(1991年) 真情流露(1992年) 愛火花(1992年) 吻別(1993年) 我與你(1993年) 祝福(1993年) 等你等到我心痛(1993年) 餓狼傳說(1994年) 偷心(1994年) 這個冬天不太冷(1994年) 真愛(1995年) 過敏世界(1995年) 擁友(1995年) 忘記你我做不到(1996年) 不老的傳說(1997年) 想和你去吹吹風(1997年) 釋放自己(1998年) 不後悔(1998年) 有個人(1999年) 走過1999(1999年) Touch of Love(2000年) 天下第一流(2001年) 熱(2001年) 他在那裡(2002年) Life Is Like a Dream(2004年) 在你身邊(2007年) Private Corner(2010年) 醒著做夢(2014年) 創作 《舊信,舊夢!》是張學友第一首作曲作品,收錄於1989年他的個人大碟《給我親愛的》中。他的創作才華得到業界及市場的認可始於1990年代,其中1994年他譜曲的作品《這個冬天不太冷》不僅成為四台冠軍歌,亦獲得1995年度十大中文金曲頒獎典禮的十大中文金曲獎,這首歌收錄於同名大碟中,時至今日亦成為張學友的經典歌曲之一。1995年,他的兩首作品,《這麼近(那麼遠)》及《過敏世界》收錄於暢銷大碟《過敏世界》中,其中歌曲《過敏世界》突出諷刺香港娛樂傳媒對名人無孔不入挖掘是非的風格,但由於歌詞爭議性太大,反而成為禁曲;而《這麼近(那麼遠)》則成為經典粵語流行音樂之一,2015年亦被容祖兒等歌手所翻唱,而他也有參與翻唱版的MV,也自稱身為作曲人而拍MV是很罕見,也很難得。2000年,為《一路上》(國語版)和《捉迷藏》(粵語版)譜曲,收錄於當年的英語專輯《Touch of Love》中。隔年為《似醉還未醉》譜曲,收錄於當年的粵語大碟《天下第一流》中。 2003年沙士期間他利用閑賦在家的時間創作了一些音樂作品,最終匯總後於2004年推出個人首張唱作專輯《Life Is Like A Dream》,大碟內作品全數由張學友親自譜曲,亦參與了當中四首歌的填詞工作。主打歌曲《講你知》為他一手包辦曲詞,更獲得電台熱播,除了成為四台冠軍歌(包括叱咤903兩週冠軍)之外,更獲得十大歌曲獎。憑這張創作專輯,他首嘗獲得創作歌手獎項,成為「叱咤樂壇唱作人金獎」。雖然他並未有親身領獎,但他的創作成就已備受業界肯定。 個人演唱會以及音樂會 1987年:《張學友87香港演唱會》 1991年:《張學友每天愛你多一些演唱會91》 1991年:《浪漫情感演唱會》 1993年-1994年:《學與友93世界巡迴演唱會》 1994年:《臺北祝福演唱會》 1994年:《The Best of Jacky Cheung》 1995年-1996年:《友學友95世界巡迴演唱會》(台灣稱為《情緣十載95友學友台灣巡迴演唱會》) 1996年:《香港管弦樂團-愛與交響曲音樂會》 1996年:《音樂無疆界演唱會》 1998年:《樂來月有勁演唱會》 1998年:《903 idclub拉闊音樂會1998》 1999年:《友個人99世界巡迴演唱會》 1999年:《走過1999新歌演唱會》 2000年:《數碼通完全學友演唱會》 2001年:《903 idclub拉闊音樂會2001》 2002年-2003年:《張學友2002音樂之旅世界巡迴演唱會》 2003年:《台北好久不見音樂會》 2004年:《給朋友音樂會》 2004年:《活出生命LIVE演唱會》 2007年-2008年:《學友光年世界巡迴演唱會》 (中國大陸巡迴名稱為《張學友好久不見中國巡迴演唱會》) 2010年:《張學友Private Corner迷你音樂會》 2010年-2012年:《張學友1/2世紀世界巡迴演唱會》 2015年:《醒著做夢音樂會》 2016年-2019年:《A CLASSIC TOUR 學友.經典世界巡迴演唱會》 2023年-:《張學友60+巡迴演唱會》 演出作品 張學友曾參與拍攝了七十餘部電影。其中1986年拍攝電影《痴心的我》而結識現在的妻子,亦是著名演員的羅美薇。曾於1989年憑電影《旺角卡門》所飾演的角色「烏蠅」獲得金像獎最佳男配角,亦於1990年憑藉電影《笑傲江湖》得到台灣電影金馬獎的最佳男配角。亦曾經多次獲得金像獎及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的提名。2003年憑藉電影《男人四十》摘得印度國際電影節的影帝。 音樂劇 1997年:《雪狼湖》 2004年-2005年:《雪狼湖 (國語版)》 廣播劇 1995年 獨臂少年 飾 葉敏暉 1995年 原野 飾 仇虎 1996年機縁三萬呎 1998年 新人類年代記: 《不死鳥之迷》《愛在無盡蒼茫大地》《變天》 飾 鍾港生 1998年 長崎革命(客串)
1899年:傑拉琳·塔利,美國超級人瑞。(2015年逝世) 1908年:约翰·巴丁,美國物理學家、工程師,1956年及197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1991年逝世) 1910年:瑪格莉特·懷絲布朗,美國兒童文學作家。(1952年逝世) 1917年:愛德華·諾頓·羅倫茲,美國數學家、氣象學家。(2008年逝世) 1919年:佳雅特麗·戴維,印度土邦齋浦爾王族。(2009年逝世) 1933年:王佛松,中國高分子化學家。(2022年逝世) 1934年:羅伯特·穆格,電子合成器之父,電子合成器創始人(2005年逝世) 1944年:约翰·紐康姆,澳洲網球名宿 1946年:何文匯,香港語言、文學學者 1947年:許鞍華,香港電影導演 1951年:阿納托利·葉夫根耶維奇·卡爾波夫,俄羅斯西洋棋大師 1955年:曼蘇爾·亞瓦什,土耳其律師、政治人物,現任安卡拉市長 1959年:鄭建國,台灣化妝造型師 1965年:嚴凱泰,台灣裕隆集團執行長(2018年逝世) 1965年:山口勝平,日本男性聲優 1967年:阮兆祥,香港演員 1968年:陳奕詩,香港演員 1972年:伊丸岡篤,日本男性聲優 1972年:魯本斯·巴里切羅,巴西退役一級方程式賽車車手 1973年:陳寶蓮,香港演員(2002年逝世) 1973年:金聖洙,韓國演員 1974年:楊采妮,香港女藝人 1976年:綠川幸,日本漫畫家 1984年:蔡淇俊,香港演員 1986年:瑞安·庫格勒,美國導演、編劇 1987年:阿達,台灣男歌手 1988年:江韋良,台灣男藝人 1990年:魏哲鳴,中國男歌手、演員 1991年:大迫傑,日本男子田徑運動員 1992年:吳若希,香港歌手 1992年:朱敏瀚,香港演員 1992年:江沂宸,台灣女演員 1994年:陳芳語,馬來西亞裔澳洲女歌手、演員、模特兒 1994年:羅小白,台灣街頭藝人 1994年:永野由祐,日本男性聲優
1979年:中華民國國民教育法頒布實施。 1984年:西欧11国联合制造的-{zh-hans:阿丽亚娜;zh-hk:亞里安;zh-tw:亞利安;}-一號運載火箭火箭发射通讯卫星成功。 1986年:港鐵港島綫金鐘站至上環站路段通車。 1993年:柬埔寨開始舉行首次大選。 1994年:德国自1990年10月3日重新统一后,羅曼·赫爾佐克当选为德国新总统,也是由联邦大会选举产生的第一位德国联邦总统。 1995年:加拿大軟體專家詹姆斯·高斯林及其昇陽電腦同事正式開發出程式語言Java。 1997年:穆罕默德·哈塔米被選為伊朗總統。 21世紀 2010年:中国沪昆铁路发生列车脱轨事故,19人死亡。 2021年:曾燕紅成為香港首位登上珠穆朗瑪峰的女性,更以44歲之齡再次成功「攻頂」,全程僅花25小時50分鐘,獲尼泊爾官員確認為歷來女性登峰最快時間,較舊紀錄快逾13小時。新紀錄尚待健力士確認。這名為港屢締歷史的女將說:「攀山不是為紀錄,而是試驗和發掘自己的能力。」 2021年:受高空反氣旋持續影響,香港天文台總部下午錄得最高氣溫達36.1℃,刷新5月份絕對最高氣溫之最高紀錄,並打破1963年5月錄得35.5℃的舊紀錄,其中大美督更錄得37.1℃高溫。 出生 1052年:腓力一世,法蘭西國王。(1108年逝世) 1100年:宋钦宗赵桓,北宋皇帝。(1161年逝世) 1208年:西蒙·德孟福尔,英格蘭貴族,第六代萊斯特伯爵。(1265年逝世) 1707年:卡爾·林奈,瑞典自然學者,現代生物學雙名法分類命名的奠基人。(1778年逝世) 1790年:儒勒·迪蒙·迪維爾,法國探險家、語言學家、人類學家、海軍少將。(1842年逝世) 1839年:永倉新八,新撰組第二隊隊長。(1915年逝世) 1844年:阿博都巴哈,伊朗巴哈伊信仰的奠基人,先知巴哈欧拉之子。(1921年逝世) 1848年:赫爾穆特·約翰內斯·路德維希·馮·毛奇,德國軍事家,曾任德國參謀部長。(1916年逝世) 1872年:胡利奥·阿科斯塔·加西亚,哥斯大黎加政治人物、外交官,第24任哥斯大黎加總統。(1954年逝世) 1883年:山口謹爾,日本醫學家。(1931年逝世) 1899年:傑拉琳·塔利,美國超級人瑞。(2015年逝世) 1908年:约翰·巴丁,美國物理學家、工程師,1956年及197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1991年逝世) 1910年:瑪格莉特·懷絲布朗,美國兒童文學作家。(1952年逝世) 1917年:愛德華·諾頓·羅倫茲,美國數學家、氣象學家。(2008年逝世) 1919年:佳雅特麗·戴維,印度土邦齋浦爾王族。(2009年逝世) 1933年:王佛松,中國高分子化學家。(2022年逝世) 1934年:羅伯特·穆格,電子合成器之父,電子合成器創始人(2005年逝世) 1944年:约翰·紐康姆,澳洲網球名宿 1946年:何文匯,香港語言、文學學者 1947年:許鞍華,香港電影導演 1951年:阿納托利·葉夫根耶維奇·卡爾波夫,俄羅斯西洋棋大師 1955年:曼蘇爾·亞瓦什,土耳其律師、政治人物,現任安卡拉市長 1959年:鄭建國,台灣化妝造型師 1965年:嚴凱泰,台灣裕隆集團執行長(2018年逝世) 1965年:山口勝平,日本男性聲優 1967年:阮兆祥,香港演員 1968年:陳奕詩,香港演員 1972年:伊丸岡篤,日本男性聲優 1972年:魯本斯·巴里切羅,巴西退役一級方程式賽車車手 1973年:陳寶蓮,香港演員(2002年逝世) 1973年:金聖洙,韓國演員 1974年:楊采妮,香港女藝人 1976年:綠川幸,日本漫畫家 1984年:蔡淇俊,香港演員 1986年:瑞安·庫格勒,美國導演、編劇 1987年:阿達,台灣男歌手 1988年:江韋良,台灣男藝人 1990年:魏哲鳴,中國男歌手、演員 1991年:大迫傑,日本男子田徑運動員 1992年:吳若希,香港歌手 1992年:朱敏瀚,香港演員 1992年:江沂宸,台灣女演員 1994年:陳芳語,馬來西亞裔澳洲女歌手、演員、模特兒 1994年:羅小白,台灣街頭藝人 1994年:永野由祐,日本男性聲優
619年:王世充自稱“大郑皇帝”,建元“開明”,改封隋朝皇帝皇泰主楊侗為潞國公。 16世紀 1521年:神圣罗马皇帝查理五世召开沃尔姆斯议会,宣布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为异端。 17世紀 1644年:明朝將領吳三桂同意讓大批滿族部隊穿越長城,隨後清朝攝政王多爾袞將首都遷往北京。 18世紀 1787年:美国邦联议会在费城召开修订《邦联条例》的会议,最终转为起草《美国宪法》。 19世紀 1810年: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民推翻西班牙总督统治并建立首个独立政府,阿根廷独立战争爆发。 1870年:英国爆发爱尔兰自治运动。 1878年:吉尔伯特与萨利文的喜歌剧《皮纳福号军舰》于英国伦敦首次上映。 1895年:臺灣民主國正式成立,原清朝臺灣巡撫唐景崧被推為總統,丘逢甲為副總統兼台灣義勇軍統領,劉永福為大將軍,年號“永清”。 1895年: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因为“与其他男性发生不道德的行为”而被判处两年徒刑。 20世紀 1902年:臺灣歸順式場慘案發生,265名接受日本歸順儀式的抗日義軍遇害。 1915年:袁世凯被迫接受日本无理要求,签订不平等条约:“二十一条”。 1928年:中共发出《中央通告第五十一号》决定将“工农革命军”定名“中国工农红军”。 1935年:杰西·欧文斯于密歇根州安娜堡的一场田径比赛中,在45分钟之内打破或平4项世界纪录。 1940年:二战:敦刻尔克战役开始。 1944年:中国抗日战争:日军占领洛阳,豫中会战结束。 1945年:東京大空襲 ,美國陸軍航空軍對日本首都東京發動一系列大規模戰略轟炸。 1946年:阿卜杜拉一世当选外约旦国王,外约旦独立。 1955年:英國登山者喬·布朗和喬治·邦德成為首批登上干城章嘉峰者,這也是世界第三高峰。 1960年:中国登山队(王富洲、贡布、屈银华)首次登上珠穆朗玛峰。 1961年: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在国会联席会议上宣布支持太空人登陆月球的阿波罗计划。 1962年:在苏联之默許下,新疆伊犁发生騷乱。 1963年:非洲32个国家代表在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签署宪章,非洲统一组织正式成立。 1966年:中国北京大学的教工聂元梓等7人在校内张贴了文化大革命的首张大字报。 1967年:苏格兰足球队凯尔特人的“里斯本雄狮”夺得欧洲冠军杯。 1968年:文化大革命:中国开展“清理阶级队伍”运动。 1969年:苏丹发生军事政变,加法爾·尼邁里發動政變推翻了當時的伊斯梅爾·愛資哈里政府,尼邁里自命為革命指揮委員會主席,推行國有化和土地改革。 1976年:香港警方破獲市值接近一億元運毒案。 1977年:美國導演喬治·盧卡斯編寫執導的科幻片《星際大戰》上映,為有史以來最成功的電影之一。 1978年:中国与阿曼苏丹国建交。 1979年:美國航空191號班機起飛時因引擎突然脫落,在芝加哥附近失控墜毀,270名乘客及地面2人罹難。 1979年:美国纽约六岁儿童伊坦·帕兹在上学路上失踪,引发全美社会的大规模搜索和广泛关注。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后于1983年为纪念此案而确定这一天为全国失踪儿童日。 1981年:海湾合作委员会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诞生。 1985年:孟加拉国被飓风袭击,上万人丧生。 1986年:臺灣竹山鎮太極峽谷發生嚴重山難,造成28人死亡,28人受傷。 1998年:埃及狮身人面像(或称“斯芬克斯”)历时10年的修复竣工。 2000年:以色列从黎巴嫩南部领土撤军。 21世紀 2002年:中華航空611號班機自中正機場飛往香港途中,於澎湖外海空中解體墜毀,機上225名乘客及機組人員全部罹難。 2003年:林良实辞去马来西亚交通部长职务并正式退休。 2008年:美國太空總署火星探測器「鳳凰號」,成功降落火星北極區,為人類第一個降落火星北極的航天探測器。 2009年:朝鲜进行的核试验与数次导弹发射测试引起国际社会广泛谴责,并且促使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决定实施制裁。 2012年: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发射的“龙”飞船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由此成为有史以来首艘造访空间站的商业飞船。 2012年:叙利亚霍姆斯省胡拉镇在国内持续的动乱中发生一起杀戮事件,造成包括32名儿童在内的92人死亡。 2012年:西班牙政府同意向Bankia银行注资190亿欧元帮助其渡过难关,这将是西班牙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银行救助行动。 2020年:喬治·佛洛伊德之死,為美國重要的黑人人權運動引爆事件,示威活動蔓延到全美及美國海外。 出生 1048年:宋神宗赵顼,北宋皇帝。(1085年逝世) 1320年:元順帝妥懽帖睦尔,元朝皇帝。(1370年逝世) 1713年:约翰·斯圖爾特,乔治三世时的英国首相。(1792年逝世) 1791年:明命帝阮福晈,越南阮朝皇帝。(1841年逝世) 1856年:路易·弗朗謝·德斯佩雷,法國陸軍將領,法國元帥。(1942年逝世) 1859年:阿洛伊斯·德盧格,奧地利畫家。(1930年逝世) 1865年: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三世,萨克森王國國王。(1932年逝世) 1865年:彼得·塞曼,荷兰物理学家。(1943年逝世) 1873年:米給雷·貝索,義大利裔瑞士電機工程師。(1955年逝世) 1907年:吳努,緬甸政治人物,首任緬甸總理。(1995年逝世) 1912年:德惠翁主,朝鮮日治時期李王家翁主。(1989年逝世) 1921年:傑克·施泰因貝格爾,德國裔美國物理學家,196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2020年逝世) 1922年:恩里科·贝林格,意大利共产党前总书记。(1984年逝世) 1925年:李重耀,臺灣建築師。(2013年逝世)
1922年:恩里科·贝林格,意大利共产党前总书记。(1984年逝世) 1925年:李重耀,臺灣建築師。(2013年逝世) 1926年:比爾·夏曼,前美國NBA籃球運動員。(2013年逝世) 1930年:桑麗卡·里基耶,法國時尚設計師、作家。(2016年逝世) 1938年:瑞蒙·卡佛,美國当代著名小说家。(1988年逝世) 1938年:南一祐,韓國男演員 1939年:伊恩·麦凯伦,英國演員 1940年:荒木经惟,日本攝影家 1954年:苏迪曼,马来西亚天王巨星 1955年:江川卓,前日本職棒讀賣巨人隊投手、球評 1957年:阿拉斯泰爾·坎貝爾,英國記者、主持人 1959年:李甫姬,韓國女演員 1960年:黃宏,中國男演員 1960年:柳澤正史,日本醫師 1963年:麥克·邁爾斯,英裔加拿大男演員、喜劇演員、劇作家、電影監製 1963年:盧多維克·奧爾班,羅馬尼亞工程師、政治人物,第68任羅馬尼亞總理 1964年:雷·史蒂文森,英國男演員。(2023年逝世) 1966年:伊正,台灣男演員 1966年:胡渭康,香港歌手 1969年:二之宮知子,日本漫畫家 1970年:雪野五月,日本女性聲優 1971年:七仙羽,香港堪輿學家、女演員 1971年:伊坂幸太郎,日本作家 1971年:金順玉,韓國編劇 1972年:石田光,日本女演員 1975年:卡蘭·喬哈,印度男導演 1976年:-{zh-cn:基利安·墨菲; zh-tw:席尼·墨菲}-,愛爾蘭男演員 1979年:空知英秋,日本漫畫家 1980年:王宜民,台灣棒球選手 1980年:在喜,韓國男演員 1983年:彭詠儀,香港DJ 1984年:瑪麗安·雷文,挪威女藝人 1985年:李妍瑾,台灣女模特兒 1986年:上野樹里,日本女演員 1987年:王思平,台灣女模特兒 1990年:Cheetah,韓國女饒舌歌手 1991年:艾華頓·卡馬戈,巴西職業足球運動員 1993年:堀江瞬,日本男性聲優 1994年:艾瑪·麥基翁,澳大利亞女子游泳運動員 1994年:亚历山德拉·莱斯曼,美国女子體操運動員 1994年:西野七瀨,日本女演員,女子偶像團體乃木坂46成員 1995年:瑪德琳·葛華斯,澳大利亞女子游泳運動員 1996年:張若錡,香港女模特兒 1999年:清宮幸太郎,日本職業棒球運動員 逝世 641年:希拉克略·君士坦丁,拜占庭皇帝。(612年出生)
1975年:-{zh-cn:斯蒂芬·库里; zh-tw:史蒂芬·柯瑞;}-,澳大利亞男演員、喜劇演員 1975年:-{zh-cn:夸西·克沃滕; zh-hk:關浩霆; zh-tw:夸西·夸騰;}-,英國政治人物、歷史學家,曾任英國財政大臣 1977年:伊東美咲,日本女演員 1977年:盧卡·東尼,意大利足球員 1980年:南康白起,中國作者 1980年:牛木義隆,日本插畫家、漫畫家 1981年:李必立,韓國男演員 1982年:前野智昭,日本男性聲優 1984年:劉宜函,台視主播 1985年:蒋祖曼,香港女演員 1987年:劉雨柔,台灣女模特兒 1989年:朴譽恩,韓國女子偶像團體Wonder Girls成員 1989年:張佳寧,中國女演員 1990年:約利·洛迪堅,俄罗斯足球運動員 1991年:雅英,韓國女子偶像團體Dal★Shabet成員 1992年:本宮佳奈,日本女性聲優 1993年:伊藤卡琳,日本女子偶像團體乃木坂46成員 1994年:黑嘉嘉,臺灣女子圍棋棋士 1994年:礒部花凜,日本女歌手、聲優 1994年:吉根柚莉愛,日本AV女優 1997年:喻言,中國女子偶像團體THE9成員 1999年:恩彩,韓國女子偶像團體DIA成員 1999年:陶山惠實里,日本女性聲優 2000年:黃禮志,韓國女子偶像團體ITZY成員 2006年:Kyujin,韓國女子偶像團體NMIXX成員 逝世 735年:比德,英國盎格魯撒克遜時期編年史家及神學家,被尊稱為「英國歷史之父」(673年出生) 1703年:塞缪尔·皮普斯,英國政治人物(1633年出生) 1877年:木戶孝允,日本維新三傑之一(1833年出生) 1914年:,美国记者(1849年出生) 1932年:白川義則,日本陸軍將領(1869年出生) 1942年:戴安澜,中华民国國民革命軍第200师师长(1904年出生) 1943年:都錦生,中國企業家(1898年出生) 1970年:羅納德·維克多·考特尼·鮑德利,英國陸軍軍官、作家、新聞工作者(1892年出生) 1976年:马丁·海德格尔,德国哲学家(1889年出生) 1977年:孟小冬,京剧艺术家(1907年出生) 1982年:李師科,台灣治安史上「持槍搶劫銀行」第一人(1927年出生) 1987年:亞瑟·M·賽克勒,美國精神科醫生、企業家、藝術品收藏家(1913年出生) 2005年:伊斯雷尔·爱泼斯坦,中国籍波兰裔记者、作家(1915年出生) 2006年:,法國輪胎生產商米其林公司總裁(1963年出生) 2014年:愛新覺羅·顯琦,二戰有名女間諜川島芳子的胞妹、被稱為「清朝最後的格格」(1918年出生) 2017年:茲比格涅夫·布里辛斯基,美國著名的波蘭裔國際關係學者、地緣政治學家、外交活動家(1928年出生) 2018年:泰德·達布尼,美國電機工程師,雅達利共同創始人(1937年出生) 2019年:炳·廷素拉暖, 泰国军事将领、政治人物,曾任泰国总理、摄政王、枢密院院长(1920年出生)
1867年:特克的瑪麗,英國皇后,英王喬治五世妻子(1953年逝世) 1895年:多蘿西·蘭格,美國傳記攝影師、攝影作家(1965年逝世) 1907年:約翰·韋恩,美國男演員(1979年逝世) 1908年:阮玉書,越南政治人物,首任越南共和國總理(1976年逝世) 1909年:马特·巴斯比爵士,曼徹斯特聯传奇主帅(1994年逝世) 1923年:麥仕德,英國陸軍將領(2015年逝世) 1926年:邁爾士·戴維斯,美國爵士音樂家(1991年逝世) 1949年:沃德·坎寧安,美國程式設計師 1951年:薩莉·萊德,美國物理學家,曾是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的太空人,執行過STS-7以及STS-41-G任務(2012年逝世) 1951年:大衛·柯布亞,馬紹爾群島政治人物,現任馬紹爾群島總統 1952年:汤姆·麦克米伦,美国NBA联盟的前职业篮球運動員,退役后成为政治家 1957年:瑪丽·貝尔,英國少年杀人犯 1963年:山塔努·納拉延,美國商業主管,現任Adobe董事長、總裁兼執行長 1964年:傅藝偉,中國女演員 1966年:東地宏樹,日本男性聲優、演員 1966年:海倫娜·寶漢·卡特,英國女演員 1967年:凱利·波特,美國視覺特效藝術家 1968年:佛雷德里克王儲,丹麥王儲 1970年:和月伸宏,日本漫畫家 1970年:亞力克斯·嘉蘭,英國小說家、編劇、製片人、導演 1971年:TAKURO,日本樂隊GLAY鋼琴兼吉他手 1971年:黃東赫,韓國電影導演、編劇,代表作《熔爐》、《魷魚遊戲》 1971年:-{zh-cn:马特·斯通; zh-tw:麥特·史東}-,美國動畫師、編劇家、電視片導演、電視片製片人、配音演員、音樂家、演員 1974年:天野梢,日本漫畫家 1974年:陳琪,香港女演員 1975年:Lisa S.,香港女模特 1975年:金太勳,韓國男演員 1975年:-{zh-cn:斯蒂芬·库里; zh-tw:史蒂芬·柯瑞;}-,澳大利亞男演員、喜劇演員 1975年:-{zh-cn:夸西·克沃滕; zh-hk:關浩霆; zh-tw:夸西·夸騰;}-,英國政治人物、歷史學家,曾任英國財政大臣 1977年:伊東美咲,日本女演員 1977年:盧卡·東尼,意大利足球員 1980年:南康白起,中國作者 1980年:牛木義隆,日本插畫家、漫畫家 1981年:李必立,韓國男演員 1982年:前野智昭,日本男性聲優 1984年:劉宜函,台視主播 1985年:蒋祖曼,香港女演員 1987年:劉雨柔,台灣女模特兒 1989年:朴譽恩,韓國女子偶像團體Wonder Girls成員 1989年:張佳寧,中國女演員
2011年:巴塞罗那足球俱乐部于欧洲冠军联赛决赛中,在英国温布利球场以3-1的比分击败曼彻斯特联,历史上第四次获得欧洲冠军联赛的冠军。 2023年:有17年歷史,曾為香港民主派第二大黨的公民黨決議解散。 出生 556年:齐后主高緯,北齊皇帝(577年逝世) 1630年:查理二世,英格蘭國王(1685年逝世) 1736年:派屈克·亨利,美國律師、種植園主、政治家兼演說家,第一和第六任維吉尼亞州州長(1799年逝世) 1866年:吳趼人,中國晚清小說家(1910年逝世) 1874年:吉爾伯特·基思·卻斯特頓,英國作家、文學評論者、神學家(1936年逝世) 1890年:薩克森-邁寧根的費奧多拉,萨克森-魏玛-艾森纳赫大公夫人(1972年逝世) 1903年:鲍勃·霍普,美國演員(2003年逝世) 1905年:塞巴斯蒂安·肖,英國演員、戲劇導演、小說家、劇作家、詩人(1994年逝世) 1917年:约翰·肯尼迪,美国政治人物,第35任美國總統(1963年逝世) 1929年:哈里·富蘭克福,美國哲學家(2023年逝世) 1929年:彼得·希格斯,英國理論物理學家 1932年:保羅·R·埃利希,美國生態學家 1937年:美空雲雀,日本女歌手、演員(1989年逝世) 1944年:池上辽一,日本漫畫家 1950年:程介南,香港主持人及政界人物 1953年:丹尼·葉夫曼,美國音樂家、作曲家、電影配樂家 1958年:-{zh-tw:安妮特·班寧; zh-cn:安妮特·贝宁;zh-hk:安納·貝寧;}-,美國女演員 1960年:蒂埃里·弗雷莫,法國電影評論家,坎城影展藝術總監 1961年:罗京,中國新闻播音員(2009年逝世) 1961年:吴百納,英國外交官 1967年:趙德賢,韓國男演員 1967年:諾爾·蓋勒格,英國搖滾樂歌手、唱作人、音樂家,搖滾樂團綠洲樂團成員 1968年:托庫希爾·坎貝爾,蘇格蘭貴族,第十三代阿蓋爾公爵 1969年:邱妙津,臺灣女同性戀作家(1995年逝世) 1970年:明金成,台灣導演、演員(2022年逝世) 1972年:拉薇安·考克斯,美國跨性別女演員 1973年:李浩林,香港男主持人 1973年:金田朋子,日本女性聲優 1977年:陳彦壯,台灣男演員 1977年:马西莫·安布罗西尼,意大利足球运动員 1979年:黃洋達,香港男編劇、作家、主持人 1979年:戴辛尉,香港女歌手 1980年:高橋美佳子,日本女性聲優 1981年:張歆藝,中國女演員 1981年:安德斯·霍姆,美國男演員、編劇、製片人 1981年:安德烈·謝爾蓋耶維奇·阿爾沙文,俄罗斯足球運動員
1970年:明金成,台灣導演、演員(2022年逝世) 1972年:拉薇安·考克斯,美國跨性別女演員 1973年:李浩林,香港男主持人 1973年:金田朋子,日本女性聲優 1977年:陳彦壯,台灣男演員 1977年:马西莫·安布罗西尼,意大利足球运动員 1979年:黃洋達,香港男編劇、作家、主持人 1979年:戴辛尉,香港女歌手 1980年:高橋美佳子,日本女性聲優 1981年:張歆藝,中國女演員 1981年:安德斯·霍姆,美國男演員、編劇、製片人 1981年:安德烈·謝爾蓋耶維奇·阿爾沙文,俄罗斯足球運動員 1982年:安妮塔·布林,冰岛女演員 1982年:法蒂瑪·布托,巴基斯坦女作家 1984年:卡梅羅·安東尼,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 1984年:王寶強,中國男演員 1985年:陳嘉佳,香港女演員 1986年:魯敏宇,韓國男藝人 1987年:林子豪,台灣男藝人 1988年:程菲,中國女子竞技体操運動員 1988年:馮奕森,香港男藝人 1990年:林舒語,臺灣女演員 1990年:拉米爾·古利耶夫,亞塞拜然男子田徑運動員 1991年:王大陸,台灣男演員 1991年:早見沙織,日本女性聲優 1999年:劉漢傑,馬來西亞男歌手 1999年:朴志訓,韓國男歌手 逝世 1425年:明仁宗朱高熾,明朝皇帝(1378年出生) 1453年:君士坦丁十一世,拜占庭帝国最後一位皇帝(1405年出生) 1611年:淺野長政,日本戰國時代至江戶時代武將、大名(1547年出生) 1847年:埃曼努尔·格鲁希,法国元帅(1766年出生) 1892年:巴哈歐拉,巴哈伊信仰創始人(1817年出生) 1898年:奕訢,道光帝第六子,咸豐帝同父異母兄弟,道光帝遺詔封「和碩恭親王」,清末洋務派、總理衙門首領(1833年出生) 1942年:與謝野晶子,日本女性詩人、作家(1878年出生) 1957年:詹姆斯·惠爾,英國電影導演、戲劇導演、男演員(1889年出生) 1960年:林伯渠,中国军事人物、政治人物(1886年出生) 1981年:宋庆龄,中国政治家、孫中山夫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1893年出生) 1982年:罗密·施奈德,奧地利演員(1938年出生) 1998年:貝利·高華德,美国政治人物(1909年出生) 2005年:蔡瑞月,臺灣舞蹈家(1921年出生) 2012年:新藤兼人,日本導演、編劇(1912年出生) 2014年:卡尔海因茨·伯姆,奧地利演員(1928年出生) 2017年:曼紐爾·諾列加,巴拿馬政治人物、軍事獨裁者(1934年出生) 2021年:马克·伊顿,美国NBA篮球运动员(1957年出生) 节假日和习俗 联合国维持和平人员国际日
1971年:美国发射水手9号,第一枚成功的火星探测器。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联合国席位 1972年:日本赤军的三名成员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卢德国际机场发动恐怖袭击,造成26人死亡。 1975年:中国第一次发现古生代地层油田。 1975年:-{zh-hans:欧洲空间局;zh-hant:歐洲太空總署;}-成立。 1978年:孫運璿担任中华民国行政院长。 1981年:孟加拉国总统齊亞·拉赫曼在吉大港遇刺身亡,阿卜杜勒·萨塔尔出任代总统。 1987年:果阿升格为印度第25个邦。 1989年:在八九學運中,北京学生制作的民主女神雕像在天安门广场竖立。 1991年:香港的士慢駛抗議政府取消的士燃油附加費。 1992年:绿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第一次全球性集会。 1994年:联合国安理会提出对朝鲜进行核项目调查并对其进行制裁,参见朝鲜核危机。 21世紀 2003年:英国警方逮捕了一名涉嫌虐待伊军战俘的士兵。 2004年:香港数万人游行纪念六四天安门事件。 2004年:金鲜一在伊拉克费卢杰被俘。 2005年:中国网络审查: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颁布。 2008年:香港交易所在收市競價時段部分股價出現混亂,惟己於6月2日開市後回復正常。 2012年:国际刑事法院以利比里亚前总统查尔斯·泰勒在塞拉利昂内战中犯有战争罪和危害人类罪为由,判处其50年监禁。 2015年:日本小笠原群岛附近海域发生8.1级地震,是日本境内观测到的最大规模的深源地震。 出生 1010年:宋仁宗赵祯,北宋皇帝(1063年逝世) 1672年:彼得大帝,俄国沙皇(1725年逝世) 1757年:亨利·阿丁頓,英國政治人物,曾任英國首相(1844年逝世) 1768年:艾蒂安·德·南蘇蒂,法國騎兵少將(1815年逝世) 1814年:米哈依尔·巴枯宁,俄罗斯政治学家(1876年逝世) 1814年:歐仁·夏爾·卡塔蘭,比利時數學家(1894年逝世) 1824年:大村益次郎,日本醫師、西洋學者,幕末維新十傑之一(1869年逝世) 1845年:阿玛迪奥一世,西班牙薩伏伊王朝國王(1890年逝世) 1846年:彼得·卡爾·法貝熱,俄國珠寶設計家(1920年逝世) 1868年:阿卜杜勒-邁吉德二世,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最後一任哈里發(1944年逝世) 1869年:朱利奧·杜黑,義大利軍事理論家(1930年逝世) 1875年:喬瓦尼·秦梯利,義大利哲學家(1944年逝世) 1881年:格奧爾格·馮·屈希勒,納粹德國陸軍元帥(1968年逝世) 1893年:朱家驊,中華民國地質學家、政治人物(1963年逝世) 1896年:霍華·霍克斯,美國電影導演、製作人(1977年逝世) 1899年:歐文·托爾伯格,美國製作人(1936年逝世) 1908年:汉尼斯·阿尔文,瑞典物理学家,197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1995年逝世) 1909年:班尼·古德曼,美國單簧管演奏家(1986年逝世) 1912年:朱利叶斯·阿克塞尔罗德,美國生物化學家,197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2004年逝世) 1912年:李福樹,香港會計師、兩局議員(1995年逝世) 1914年:安藝乃海節男,日本相撲運動員(1979年逝世) 1920年:安岡章太郎,日本小說家(2013年逝世) 1920年:法蘭克林·沙夫納,美國電影導演(1989年逝世) 1925年:約翰·科克,美國計算機科學家,1987年圖靈獎得主(2002年逝世) 1928年:安妮·華達,法國女攝影師、導演(2019年逝世) 1934年:阿列克謝·列昂諾夫,蘇聯太空人(2019年逝世) 1935年:倪匡,香港作家、編劇、節目主持人(2022年逝世) 1936年:梅芳,台灣女演員 1937年:朱樹勳,台灣醫師,亞東醫院院長 1943年:弗朗切斯科·里佐,義大利男子足球運動員(2022年逝世) 1951年:費爾南多·盧戈,巴拉圭政治人物,第33任巴拉圭總統 1953年:殘雪,中國作家 1955年:中村勘三郎,日本歌舞伎演員(2012年逝世) 1955年:傑克·羅勃茲,美國摔角運動員 1956年:大衛·薩索利,義大利政治家、新聞工作者,歐洲議會主席(2022年逝世) 1956年:卡特琳娜·薩凱拉羅普盧,希臘政治人物,現任希臘總統 1959年:酒井敏也,日本男演員 1962年:崔岷植,韓國男演員 1966年:湯瑪斯·哈斯勒,德國足球運動員 1967年:丁國琳,台灣女演員 1969年:河瀨直美,日本電影女導演 1969年:北村龍平,日本電影導演 1970年:陳慧珊,香港女藝人 1970年:月影瞳,日本女演員、前寶塚歌劇團成員 1971年:鄭家榆,台灣女演員 1971年:伊迪娜·曼佐,美國女演員、歌手 1971年:趙軟祐,韓國男演員 1972年:向語潔,台灣女藝人 1972年:曼尼·拉米瑞茲,多明尼加棒球運動員
17世紀 1626年:中国北京西南隅的王恭厂附近发生原因不明的大规模爆炸,造成约2万余人死亡。 19世紀 1814年:法蘭西第一帝國與第六次反法同盟簽訂廢黜拿破崙一世的《巴黎條約》,路易十八登上王位。 1841年:-{三元里抗英}-事件爆發。 1854年:美國國會針對堪薩斯州和內布拉斯加州通過堪薩斯-內布拉斯加法案,從而終止密蘇里妥協。 1888年:香港山頂纜車通車。 20世紀 1902年:60名-{zh-hant:波耳; zh-hans:布尔;}-代表投票决定接受和约中内容,预示-{zh-hant:第二次波耳戰爭; zh-hans:第二次布尔战争;}-即将结束。 1903年:鄒容著作《革命軍》出版。 1911年:美國賽車車手雷·哈羅在印第安納波利斯賽車場贏得第一屆印第安納波利斯500冠軍。 1913年:参与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的各国签署《伦敦条约》,同意让阿尔巴尼亚宣告独立。 1921年:第五届远东运动会在中国上海开幕。 1922年:美国总统沃伦·G·哈定主持位于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林肯纪念堂竣工仪式。 1923年:布里亚特共和国成立。 1925年:中国上海公共租界的英国巡捕向游行的工人开枪射击,造成13人死亡,五卅惨案发生。 1925年:任新西兰总理。 1926年:若泽·门德斯·卡贝萨达斯出任葡萄牙总理。 1929年:拉姆齊·麥克唐納领导的工党赢得英国大选。 1930年:間島(現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发生暴動,當地朝鮮居民在共產國際支持下展開針對日本及國民政府的東北軍的攻擊,襲擊了日本領事館、駐紮在當地的機關和鐵道設施。 1940年:納粹德國軍隊空襲巴黎。 1940年:法国远征军总司令阿尔方斯·朱安被德军俘虏。 1941年:德国攻占克里特岛。 1949年:匈牙利外长拉伊克·拉斯洛因阴谋叛国罪被捕,于是被指控为背离亲苏路线的匈牙利共产党人开始遭受全面清洗。 1966年:美国第一颗在月球上软着陆的探测器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 1967年:奈及利亞軍官奧杜梅格伍·奧朱古宣布在東南部獨立為比亞法拉共和國,引發奈及利亞內戰。 1970年:台湾泰源事件中的5名臺獨人士江炳興、陳良、鄭金河、詹天增、謝東榮,被蔣中正判處死刑,於安坑槍決。 1971年:美国发射水手9号,第一枚成功的火星探测器。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联合国席位 1972年:日本赤军的三名成员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卢德国际机场发动恐怖袭击,造成26人死亡。 1975年:中国第一次发现古生代地层油田。 1975年:-{zh-hans:欧洲空间局;zh-hant:歐洲太空總署;}-成立。 1978年:孫運璿担任中华民国行政院长。 1981年:孟加拉国总统齊亞·拉赫曼在吉大港遇刺身亡,阿卜杜勒·萨塔尔出任代总统。 1987年:果阿升格为印度第25个邦。 1989年:在八九學運中,北京学生制作的民主女神雕像在天安门广场竖立。 1991年:香港的士慢駛抗議政府取消的士燃油附加費。 1992年:绿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第一次全球性集会。 1994年:联合国安理会提出对朝鲜进行核项目调查并对其进行制裁,参见朝鲜核危机。 21世紀 2003年:英国警方逮捕了一名涉嫌虐待伊军战俘的士兵。 2004年:香港数万人游行纪念六四天安门事件。 2004年:金鲜一在伊拉克费卢杰被俘。 2005年:中国网络审查: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颁布。 2008年:香港交易所在收市競價時段部分股價出現混亂,惟己於6月2日開市後回復正常。 2012年:国际刑事法院以利比里亚前总统查尔斯·泰勒在塞拉利昂内战中犯有战争罪和危害人类罪为由,判处其50年监禁。 2015年:日本小笠原群岛附近海域发生8.1级地震,是日本境内观测到的最大规模的深源地震。 出生 1010年:宋仁宗赵祯,北宋皇帝(1063年逝世) 1672年:彼得大帝,俄国沙皇(1725年逝世) 1757年:亨利·阿丁頓,英國政治人物,曾任英國首相(1844年逝世) 1768年:艾蒂安·德·南蘇蒂,法國騎兵少將(1815年逝世) 1814年:米哈依尔·巴枯宁,俄罗斯政治学家(1876年逝世) 1814年:歐仁·夏爾·卡塔蘭,比利時數學家(1894年逝世) 1824年:大村益次郎,日本醫師、西洋學者,幕末維新十傑之一(1869年逝世) 1845年:阿玛迪奥一世,西班牙薩伏伊王朝國王(1890年逝世) 1846年:彼得·卡爾·法貝熱,俄國珠寶設計家(1920年逝世) 1868年:阿卜杜勒-邁吉德二世,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最後一任哈里發(1944年逝世) 1869年:朱利奧·杜黑,義大利軍事理論家(1930年逝世) 1875年:喬瓦尼·秦梯利,義大利哲學家(1944年逝世) 1881年:格奧爾格·馮·屈希勒,納粹德國陸軍元帥(1968年逝世) 1893年:朱家驊,中華民國地質學家、政治人物(1963年逝世) 1896年:霍華·霍克斯,美國電影導演、製作人(1977年逝世) 1899年:歐文·托爾伯格,美國製作人(1936年逝世) 1908年:汉尼斯·阿尔文,瑞典物理学家,197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1995年逝世) 1909年:班尼·古德曼,美國單簧管演奏家(1986年逝世) 1912年:朱利叶斯·阿克塞尔罗德,美國生物化學家,197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2004年逝世) 1912年:李福樹,香港會計師、兩局議員(1995年逝世) 1914年:安藝乃海節男,日本相撲運動員(1979年逝世) 1920年:安岡章太郎,日本小說家(2013年逝世) 1920年:法蘭克林·沙夫納,美國電影導演(1989年逝世) 1925年:約翰·科克,美國計算機科學家,1987年圖靈獎得主(2002年逝世) 1928年:安妮·華達,法國女攝影師、導演(2019年逝世) 1934年:阿列克謝·列昂諾夫,蘇聯太空人(2019年逝世) 1935年:倪匡,香港作家、編劇、節目主持人(2022年逝世) 1936年:梅芳,台灣女演員 1937年:朱樹勳,台灣醫師,亞東醫院院長 1943年:弗朗切斯科·里佐,義大利男子足球運動員(2022年逝世) 1951年:費爾南多·盧戈,巴拉圭政治人物,第33任巴拉圭總統 1953年:殘雪,中國作家 1955年:中村勘三郎,日本歌舞伎演員(2012年逝世) 1955年:傑克·羅勃茲,美國摔角運動員 1956年:大衛·薩索利,義大利政治家、新聞工作者,歐洲議會主席(2022年逝世) 1956年:卡特琳娜·薩凱拉羅普盧,希臘政治人物,現任希臘總統 1959年:酒井敏也,日本男演員 1962年:崔岷植,韓國男演員 1966年:湯瑪斯·哈斯勒,德國足球運動員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希腊克里特岛上的防守军队向大规模空降入侵的德国部队投降,克里特岛战役结束。 1942年:利迪策大屠殺。 1962年:廣州火車東站(大沙頭站)聚集上萬的市民與外省民眾,意圖搭火車前往傳聞英女王生日而開放邊境的香港,原本直行可通廣九小學的白雲路擠滿了人,史稱東站事件(或廣州站事件)。 1970年:香港中環地王拍賣,由置地公司投得,這塊土地成為日後建成的怡和大廈所在地。 1980年: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在亚特兰大正式开播,成为全球首个每天24小时播放的新闻频道。 1990年:戈爾巴喬夫和老布殊在華盛頓舉行峰會,標誌著冷戰的結束。 1993年:香港立法局議員梁錦濠賄選罪名成立,被判入獄三年,成為首位在任立法局議員判刑入獄。 1999年:美國航空1420號班機在小岩城因著陸衝出跑道而墜毀,造成機上11人死亡、110人受傷。 21世紀 2001年:尼泊尔王储狄潘德拉在加德满都纳拉扬希蒂王宫内枪杀国王毕兰德拉与多名王室成员。 2003年: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位於中國長江上的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正式下閘蓄水。 2009年:世界最高的水电站,位于中国长江上的三峡大坝正式竣工。 2009年:法國航空447號班機在巴西里約熱內盧飛往法國巴黎途中墜毀,造成機上228人死亡。 2015年:东方之星号客轮在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长江水域发生事故而倾覆。 2016年:臺北市14時46分高溫達攝氏38.7度,刷新台北6月歷史高溫紀錄。 出生 1673年:路易絲·弗朗索瓦絲·德·波旁,法国孔代亲王妃(1743年逝世) 1796年:尼古拉·卡諾,法國物理學家,热力学之父(1832年逝世) 1801年:楊百翰,美國宗教領袖、政治家、殖民者(1877年逝世) 1804年: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格林卡,俄罗斯交響樂奠基人(1857年逝世) 1815年:鄂圖一世,希臘國王(1867年逝世) 1863年:雨果·明斯特伯格,德裔美國心理學家(1916年逝世) 1921年:羅伯特·卡斯克,美國中世紀文學教授(1989年逝世) 1926年:玛丽莲·梦露,美國女演員、歌手、模特兒(1962年逝世) 1928年:史蒂夫·多德,澳洲原住民男演員(2014年逝世) 1929年:納吉絲,印度女演員(1981年逝世) 1932年:許敬雅,香港插畫家、畫家、歷史學家(2013年逝世) 1937年:摩根·弗里曼,美國男演員 1941年:艾度·迪華特,荷兰近代指揮家 1944年:科林·布萊克默,英國生物學家(2022年逝世) 1945年:馮淬帆,香港男演員 1948年:葉憲修,臺灣男歌手,台灣前立法委員 1950年:夏琳·鄧肯,美國歌手 1950年:李文華,台灣分子生物學家,現任中國醫藥大學校長 1954年:林明義,臺灣政治人物(2007年逝世) 1961年:-{zh-hans:叶夫根尼·普里戈任; zh-hant:葉夫根尼·普里格津;}-,俄羅斯寡頭,瓦格納集團領導人(2023年逝世) 1961年:周啟生,香港歌手、創作人 1963年:宇津木麗華,日本女子壘球運動員 1964年:馬克·塔彭寧,美國工程師、企業家,特斯拉聯合創辦人 1968年:凱倫·穆德,荷兰超模、歌手 1969年:王太利,中國男歌手、演員,組合筷子兄弟成員 1969年:趙亮,中國男演員 1970年:劉若英,臺灣歌手、電影演員 1970年:亚历克赛·拉拉斯,美國職業足球運動員
1979年:馬庫斯·阿列克謝·泊松,瑞典遊戲設計師 1979年:胖鼠,德國電子音樂製作人、DJ、音樂家 1981年:安定亞,台灣男演員 1982年:東和政,日本棒球選手 1982年:艾寧,比利时職業網球女運動員 1983年:田壘,台灣籃球選手 1984年:文恩澄,香港女歌手、演員、導演、YouTuber 1985年:尼克·楊,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 1986年:李章宇,韓國演員 1987年:富田麻帆,日本音樂劇、舞台演員 1988年:李佳薇,馬來西亞歌手 1988年:任素汐,中國女演員 1988年:玉置成實,日本歌手 1988年:哈维尔·埃尔南德斯,墨西哥職業足球運動員 1989年:紀培慧,臺灣女演員 1990年:林明禎,馬來西亞女演員,歌手 1990年:村川梨衣,日本女性聲優、歌手 1991年:張志祺,臺灣YouTuber 1992年:高橋伯明,日本演员 1992年:吉安馬科·坦貝里,義大利男子田徑運動員 1993年:艾熱,中國男歌手 1994年:劉德仁,香港足球運動員 1994年:E'Dawn,韓國男子偶像團體PENTAGON成員 1996年:湯姆·霍蘭德,英國男演員 1996年:邦沙敦·西賓達,泰國男演員 1999年:Technoblade,美國YouTuber(2022年逝世) 2000年:李娜炅,韓國女子偶像團體fromis 9成員 生年不詳:Lynn,日本女性聲優 逝世 前195年:汉高祖刘邦,西汉开国皇帝(前256年出生) 193年:狄狄烏斯·尤利安努斯,羅馬皇帝(133年出生) 352年:冉闵,五胡十六国时冉魏君主(生年不詳) 1434年:雅蓋沃,立陶宛大公、波蘭國王(1362年出生) 1616年:德川家康,日本戰國時代大名,征夷大將軍和政治家,江戶幕府創始人(1543年出生) 1643年:青山忠俊,日本安土桃山時代至江戶時代初期武將、譜代大名(1578年出生) 1662年:永历帝,南明最后一位皇帝(1623年出生) 1815年:路易-亞歷山大·貝爾蒂埃,法國元帥(1753年出生) 1815年:詹姆斯·吉爾雷,英國諷刺漫畫家、版畫家(1757年出生) 1817年:杉田玄白,日本江戶時代蘭學醫生(1733年出生) 1823年:路易·尼古拉·達武,法國軍人、政治人物,法蘭西第一帝國元帥(1770年出生) 1846年:教宗額我略十六世,羅馬主教(1765年出生) 1864年:洪秀全,太平天国天王(1814年出生) 1868年:詹姆斯·布坎南,美國第十五任總統(1791年出生) 1879年:拿破崙四世,法蘭西第二帝國皇太子(1856年出生) 1925年:托马斯·R·马歇尔,美國政治人物,第28任美國副總統(1879年出生) 1952年:约翰·杜威,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和政治家(1859年出生) 1968年:海倫·凱勒,美国女作家和教育家,有「光明天使」之稱號(1880年出生) 1970年:塔達斯·伊瓦納斯卡斯,立陶宛動物學家(1882年出生) 1987年:拉希德·卡拉米,黎巴嫩遜尼派政治家(1921年出生) 1996年:尼蘭·桑吉瓦·雷迪,印度政治人物,第6任印度總統(1913年出生) 2001年:畢蘭德拉,尼泊爾沙阿王朝第十一任國王(1945年出生) 2008年:伊夫·圣洛朗,法國著名時裝設計師(1936年出生) 2009年:王均祥,香港玻璃骨病患者 2014年:歡歡,臺灣女歌手,偶像團體「憂歡派對」成員(1970年出生) 2014年:居素甫·瑪瑪依,中國新疆瑪納斯奇(1918年出生) 2015年:安鈞璨,臺灣男藝人,偶像團體「可米小子」成員,因肝癌而离世(1983年出生) 2016年:王瑞,臺灣男演員(1930年出生);王金璐,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曲学院教授(1919年出生) 2016年:李洪林,中國中宣部理論局前副局長,改革開放初期中共知名理論家,被譽為1980年代「思想解放先行者」(1925年出生) 2018年:鄭罕池,台灣農民(1929年出生) 2019年:何塞·安東尼奧·雷耶斯,西班牙足球運動員(1983年出生) 2019年:李深靜,馬來西亞知名商人(1939年出生) 2021年:阿梅迪奧·茨沃尼米爾,奧斯塔公爵和克羅埃西亞王位覬覦者(1943年出生) 2023年:李香生,臺灣男性配音員(1950年出生) 节假日和习俗 國際兒童節 全球父母节 世界牛奶日 世界珊瑚礁日 :無冷氣日 :女童軍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