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ence1
stringlengths
0
73.2k
sentence2
stringlengths
0
64.7k
2001–02 球季正式展開。 英格蘭足球冠軍聯賽,簡稱英冠,是英格蘭足球聯賽第二級別的聯賽,僅次於英格蘭超級聯賽。
欧洲女子冠军联赛,是歐足總首個女子足球俱樂部賽事,首屆賽事於 2001–02 球季正式展開。 英格蘭足球冠軍聯賽,簡稱英冠,是英格蘭足球聯賽第二級別的聯賽,僅次於英格蘭超級聯賽。
著名人物 高岱,明代官員、學者。 李維楨,明代文人。 郝敬,明代儒學家。 曾慶蘭,清代進士。 聶紺弩,現代雜文家、詩人。 張文秋,中共早期黨員,毛澤東兒女親家。 李念,女演員。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市 荆门市
湯堰温泉:為一含氟硫酸钙型溫泉。 京山市盆景園 著名人物 高岱,明代官員、學者。 李維楨,明代文人。 郝敬,明代儒學家。 曾慶蘭,清代進士。 聶紺弩,現代雜文家、詩人。 張文秋,中共早期黨員,毛澤東兒女親家。 李念,女演員。 参考文献
後來經過整體大幅加畫內容,由新潮社刊行了《新版・石之花》(全5集,1988年)。此新版於作者過世後,再由講談社發行文庫版(全5集,1996年)與愛蔵版(全4巻,2003年)。 2022年1月至2月期間,KADOKAWA發行了以新潮社版為底本,重新編輯的新版單行本。此版本亦為本作品歷年所發行的各種版本中開本最大者,在最終集的第5冊中更首度收錄了堪稱本作的原點,由坂口於1970年所發表的1969年南斯拉夫電影《血腥故事》(Krvava Bajka)漫畫版本「抵抗の詩 第一部」、「抵抗の詩 第二部」(於《まんが王》1970年8月號、9月號刊載)。 内容梗概 本作敘述了一個男孩在歷經戰亂中成長的故事。故事發生在1941至1945年間的南斯拉夫王國,現在的斯洛凡尼亞。主角克瑞羅()在德國納粹入侵之後,與家人及青梅竹馬的菲失去了聯繫,只好加入當地的游擊隊,之後再加入共產黨。 克瑞羅在這段過程中,不斷的面臨生離、死別,他的哥哥伊凡為了南斯拉夫,成為雙面諜,但卻無法向克瑞羅解釋,也讓克瑞羅開始思考個人及群體利益之間的關係、人生存的意義。 而菲淪落集中營後,一開始被納粹黨衛軍(SS)的軍官麥斯納奉為座上賓,但她卻堅持離開,回到集中營,即便過的是極度恐慌、悲賤,毫無人權可言的生活,但卻能在這種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尊嚴。 背景描述的南斯拉夫,則因為種族太多,各懷鬼胎,不僅給了納粹入侵的機會,甚至也互相攻擊、殘殺。 人物介紹 克瑞羅:男主角,在游擊隊中與德軍奮戰。 菲:女主角,南斯拉夫淪陷後在集中營度過少女歲月,戰爭結束後終於生還,與克瑞羅得以重聚。 伊凡:克瑞羅的哥哥,是雙面諜。 密爾卡:伊凡的女友。 芬貝伯汀:克瑞羅的老師,在開戰後即告下落不明。 布朗柯:伊凡的朋友,為游擊隊的隊長。 麥斯納:納粹黨衛軍軍官。 W‧鳩姆:神祕古董商,是與芬貝伯汀形成對比的角色。 連載情況 1983年3月至1986年9月於《コミックトム》連載 中文版
芬貝伯汀:克瑞羅的老師,在開戰後即告下落不明。 布朗柯:伊凡的朋友,為游擊隊的隊長。 麥斯納:納粹黨衛軍軍官。 W‧鳩姆:神祕古董商,是與芬貝伯汀形成對比的角色。 連載情況 1983年3月至1986年9月於《コミックトム》連載 中文版 由台灣東販出版的授權中文版,是將2003年講談社推出的「愛藏版」四冊版本拆為六冊發行。 單行本《石之花》1,臺灣東販 單行本《石之花》2,臺灣東販 單行本《石之花》3,臺灣東販 單行本《石之花》4,臺灣東販 單行本《石之花》5,臺灣東販 單行本《石之花》6,臺灣東販 香港中文版由「玉皇朝」於1995年十一月開始出版,共六冊。 獲得獎項
黄万里主张从江河及其流域地貌生成的历史和特性出发,全面、整体地把握江河的运动态势;认识和尊重自然规律,把因势利导作为治河策略的指导思想。他的这一理论,在学术界有广泛的影响。 黄万里一生坚持反对修建黄河三门峡水利工程及长江三峡水利工程,但他的治黄策略及对于三峡工程的意见均未被决策者采纳。在被“平反”以后,他多次向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和国务院总理李鹏去信,阐述自己的观点。 家庭 黄万里的妻子丁玉隽是中国国民党元老丁惟汾之女。他们育有三子三女,其中长女黄且圆的丈夫是知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杨乐。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黄万里为其老师罗忠忱教授所撰祭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学家
黄万里(),中国水利工程学专家、清华大学教授,黄炎培第三子,早年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现西南交通大学),后获得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工程博士学位,是第一个获得该校工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曾因反对黄河三门峡水利工程而被划为右派。黄万里一生主要反对过两项水利工程,一是三门峡工程,另外是三峡工程。2001年8月27日病逝于北京。2021年4月5日与其妻合葬于北京昌平凤凰山陵园10区卧8排12号。 生平 黄万里祖籍江苏省川沙县,是黄炎培(父)和王纠思(母)的第三个儿子,1911年出生于上海,2001年因肺癌逝于北京清华园。 1924年黄万里入无锡实业学校学习,1927年进入唐山交通大学(现西南交通大学)桥梁工程专业,1932年毕业。1933年任杭江铁路见习工程师,参与江山江铁桥的建造。1934年赴美留学,1935年获得美国康奈尔大学硕士学位,1937年获得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工程博士学位。 1945年在南京出任中华民国水利部视察工程师。1947年至1949年4月出任甘肃省水利局局长兼总工程师,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1949年3月,赴香港。1949年4月至上海,5月辞去兰州职务,经广州到香港。1949年9月到沈阳,出任中国共产党东北水利总局顾问。1950年6月回到唐山交通大学任教。1953年被调至清华大学任教。在随后的年间,他编写了重要的学术专著《洪流估算》和《工程水文学》。 1955年4月,黄河三门峡大坝工程动工。同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召集学者和水利工程师70多人就已开工的黄河三门峡水利规划方案进行讨论。在当时流传“圣人出,黄河清”的言论下,黄万里是唯一反对建造三门峡水库的与会者,并与其他专家在会上进行了七天的辩论。 1957年6月19日,黄万里在清华大学校刊上发表散文《花丛小语》,被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批示“这是什么话?”,并在《人民日报》以“什么话”为标题发表。“什么话”也被作为以后《人民日报》刊登供批判的右派文章的专栏题目。1969年文化大革命期间被下放江西鄱阳湖劳动,1974年被揪回清华大学批斗,并在此期间完成《论治理黄河方略》。1980年2月26日被清华大学党委“平反”。1998年,黄万里被清华大学获准给研究生授课。2001年8月27日去世。 学术贡献 黄万里主张从江河及其流域地貌生成的历史和特性出发,全面、整体地把握江河的运动态势;认识和尊重自然规律,把因势利导作为治河策略的指导思想。他的这一理论,在学术界有广泛的影响。
中山北平(縣、郡),西漢置縣,北魏置郡,隋唐改稱滿城,宋元改稱保定,歷史上北平作爲地名多指滿城; 燕右北平,先秦置郡,晉時改稱北平,其地域範圍時大時小,約在北京東方、東南、東北,歷史上北平作爲行政區多指右北平;
越南北平縣,因在平順省北部而得名。
国家东部地区重要的交通物流枢纽和空港枢纽。江宁从东西南三面环抱南京主城区,航空、港口、铁路、公路交通体系汇聚,是南京对外沟通的重要枢纽。 公路 国铁 宁杭客运专线:江宁站 宁安客运专线:江宁西站 沪宁沿江高速铁路 地铁 航空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 有轨电车 麒麟有轨电车 人文民俗
宁杭客运专线:江宁站 宁安客运专线:江宁西站 沪宁沿江高速铁路 地铁 航空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 有轨电车 麒麟有轨电车 人文民俗 铜山狮舞队、神虎刨泉。 旅遊
钦廉上思起义:1908年2月,黃興以越南為基地,以二百多人從越南進攻廣東欽州、廉州,作戰十四天。是為欽州、廉州起義。 河口起义:1908年4月發動於雲南河口,丁怀瑾先潜入云南联络,4月30日黃明堂從越南率二百餘人進攻雲南河口,守軍響應兵變。黃興赶到参与指挥,后返回河内另组队伍支援,在越南老街,被法国警察怀疑为日本人,遭扣押递解出境。至5月26日清軍攻陷河口,部分革命軍退入越南。 马炮营起义:1908年11月19日夜,安徽岳王会成员熊成基、范传甲等趁太湖秋操,安庆城内空虚之际,发动安庆马营(骑兵营)和炮兵营新军士兵起义。苦战一昼夜,未能突破安庆城防后撤退至合肥后解散。熊成基只身逃往日本。这是新军第一次起义。 庚戌新军起义:1910年2月12日,黃興、胡漢民及新軍內的中國同盟会会员(原岳王会会员)倪映典,乘广州警察与新军发生冲突,率广州新军起义,阵亡百余人,被捕百余人,另有百余人撤至香港,倪映典牺牲,起义失败。史称“庚戌新军起义”。 1910年-1911年:第二次廣州起義(黃花崗起義) 1910年11月13日,孫文在馬來半島的檳榔嶼,召集趙聲、黃興、胡漢民、鄧澤如等同盟會重要骨幹参加庇能会议。以之前用會黨為主力在邊區起義皆未能成功,革命陷入低潮,議決集同盟會精英,在廣州起義,和清政府決一死戰。 1911年4月27日,赵声、黄兴等人在广州领导起义。起义队伍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最终因力量不敌而失败。后收殓到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合葬,由此建成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此次起义中,牺牲起义军不止此数。牺牲者多為中國同盟會精英。《蔣宋美齡給廖承志公開信》中所提“再者毋忘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中,有對中山先生肝膽相照之日本信徒為我革命而犧牲者。”查《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碑》收72人姓名及1932年所立《补书辛亥三月廿九广州革命烈士碑》收陈文友等14人姓名,其中並無日本人名,不知其所据何來。然日本人梅屋庄吉确曾协助革命党人购置军械。此次起义失败后,蒋翊武、刘尧澄乃派詹大悲、杨玉如赴上海与宋教仁等谋划武汉大举。 “皇族内阁”:立宪派转向革命 立憲派是清末支持以君主立憲实现政治改良的群體,原与革命派为敌。但在辛亥革命中,許多人轉為支持革命。 1905年10月20日,保皇党领袖康有为密令刺杀孙文,直称:“宁我事不成,不欲令彼事成也。”“最我财力,必除之。如不在纽,则跟踪追剿,务以必除为主,皇上与我乃得安。” 1906年,清政府为消弭革命、拉拢立宪派人士,诏告“预备立宪”,张謇、汤寿潜、郑孝胥等遂于上海成立“预备立宪公会”。1907年,康有为被迫顺时势改“保皇会”为“中华帝国宪政会”。1907年,清政府宣布改革官制,借机“黜汉员、擢满臣”,政府实权大部为满族贵族掌控。1908年,清政府宣布“钦定宪法大纲”,以“君上大权”为大纲核心,使作为民意机构的“议院”成为皇帝一人的咨询机构。1908年,西太后和光绪帝去世,摄政王载沣诏令成立各省咨议局,将九年立宪改为六年,一边再度集权力于满人和皇族一身,以巩固皇权和满权。载沣本人除以监国摄政王身份代理大元帅、亲统近卫军以外,又命其弟载洵任海军大臣,弟载涛任军咨大臣,皇族荫昌任陆军大臣,更黜退袁世凯等汉员大吏,将军政大权集于满族皇族一身。面对各省咨议局议员和立宪派的四次国会请愿行动,清政府皆不为所动。 1911年5月8日,清廷組成首届內閣,以庆亲王奕劻为总理大臣。13名内阁成员中有8名为满族,有4名为汉族,有1名為蒙古族。而8名满族阁员中又有7名是宗室、觉罗,即皇族。人们認為该内阁是「皇族主导内阁」,不合君主立宪制的精神,故讥称為「皇族内阁」。各地立宪派大失所望,認為清廷无立宪诚意。 保路運動:“成都血案”酿成起义 1911年5月9日,清廷頒佈鐵路國有政策。清廷宣佈收回由民間出資建造的粵漢鐵路、川漢鐵路。這一舉措引起湘、鄂、川、粵四省各階層的強烈不滿,掀起四省保路運動,尤以四川最爲強烈。5月17日,四川保路同志會在成都正式成立。四川民間各團體推舉四川谘議局議長蒲殿俊為會長,副議長罗纶为副会长,張貼文告,四處講演,甚至上京請願。8月,四川保路同志會在成都及附近各州縣發動罷市、罷課。8月5日,在成都召開川漢鐵路股東特別大會,8月24日,群衆開展罷市罷課,9月1日,在川漢鐵路公司股東會議的號召下,開展抗糧抗捐活動。9月7日,四川总督趙爾丰誘捕保路同志會領袖,封閉鐵路公司和同志會。這一舉措激起大量群眾到四川總督衙門請願,趙爾丰下令清兵彈壓,打死30餘名請願群衆,釀成成都血案。9月8日,成都附近農民在中国同盟会和會黨組織哥老會的領導下組成保路同志軍起義,圍攻省城,與清兵交戰,附近州縣群众紛紛響應,幾天内隊伍發展到20多万。9月25日,同盟會會員吳玉章、王天傑等人領導榮縣獨立。清朝政府得知激起民變,成都被圍后,非常驚恐,忙将四川总督赵尔丰免职,并調渝汉铁路督办端方署理四川总督,率一部分湖北新軍入川,是时全国革命党人加紧活动,革命大有一触即发之势,湖北空虚,是導致武昌起義的直接原因之一。 四川保路运动是由立宪派发动和领导的。他们力图把运动控制在文明争路的范围内,要求人们只求争路,不反官府,不打教堂,更不得聚众暴动。同盟会虽然没有掌握保路运动的领导权,但他们执行“借保路之名,行革命之实”的策略,暗中联络会党,准备武装起义。 起义爆发与軍政府成立 1911年10月10日,湖北武昌起義,革命軍隨即佔領武昌、漢陽、漢口,成立軍政府,宣佈湖北獨立。 湖北新軍原為張之洞所練的“江南自强军”,中下層軍官不少曾官費派日留學,因而遍布革命黨人。當中以共進會及文學社兩個革命團體滲透最廣。保路運動釀成民變后,端方奉命率湖北新军入四川鎮壓。此時,武漢新軍大部被調入川,武漢防務非常空虛,革命黨人認爲這是發動起義好機會。 1911年9月24日,文學社和共進會聯合大會在武昌召開,討論通過「起義計劃」。在同盟会中部总会谭人凤的策动下,由雙方負責人和新軍代表60餘人參加的聯席會議,會上組建起義的領導機構——起義總指揮部。文學社負責人蔣翊武被推舉為總指揮,共進會負責人孫武被推舉為參謀長。共進會負責人劉仲文(刘公)被推舉為政治籌備處總理。起義總指揮部設于武昌小朝街85號文學社機關(张廷辅寓所),正值籌備處設于漢口俄租界寶善里14號(临时租用的住宅)。起義機關定為1911年10月6日(農歷八月十五日,中秋節),後因準備不足,起義日期推遲到10月16日。 10月9日共進會领导人孫武在汉口俄租界寶善里14號秘密製造炸彈時發生事故,孙武被炸傷。俄國巡捕前來搜查时,孫武和刘仲文等人及时逃脱。后来刘仲文派妻子和弟弟返回去取起義的文件,旗幟等,不幸被俄租界巡捕捕获。湖廣總督瑞澂聞得此事後下令全城戒嚴,搜捕革命黨人。文學社負責人蒋翊武聞訊后,決定當夜發動起義,並派人給各營送信。當日晚彭楚藩、劉復基在起義總指揮部被捕、楊宏勝在運送彈藥的路上被捕,10月10日晨彭劉楊三人被瑞澂斬首,新軍的革命黨人人心惶惶。 共進會總代表、新军工程营后队正目(相當於班長)熊秉坤等人決定提早起義,並拉來隊官(相當於連長)吳兆麟作爲起義軍臨時總指揮,熊秉坤為參謀長。1911年10月10日(農曆八月十九日)晚七時許(確切事發時點已無可考證,只能確定是日暮以後午夜以前事發),共进会会员士兵程定國與正目金兆龍抱著步槍睡覺,且在身上藏匿子彈。被夜巡的哨長(相當於排長)陶啟勝發現,痛罵「幹甚麼,想造反啊!」,金兆龍回話:「造反就造反!你能怎樣?」與陶啟勝扭打,程定國乘陶不備,以槍托打傷陶,又從背後開槍,把陶啟勝打成重傷,發出武昌起義第一槍。(舊說第一槍是熊秉坤所發,有誤。)起义士兵首先發難攻佔楚望台軍械庫,繼而深受文学社和共进会等革命团体影响的大部分新軍共同響應。吳兆麟、熊秉坤率起義部隊攻打湖广总督府,在武汉南湖炮隊的炮擊下,起義軍在次日黎明前,佔領總督幕府,湖廣總督瑞澂乘船逃到上海。 10月10日深夜,正在保定军咨府军官学校学习的辛亥革命元老、中国同盟会嘉应州主盟人何子渊六弟何贯中(中国同盟会员),第一时间得知起义发生,立即将同寝室的李济深等同学组织起来,潜出校外,将清军南下唯一大动脉漕河铁桥炸毁。漕河铁桥被炸,清军南下镇压起义运动行程被耽搁,大大支援湖北武昌起义军接下来的军事行动,更重要是为革命党人在全国范围内举事赢得充裕时间。 10月11日黎明,起義軍聚集在湖北谘議局大樓會議廳,新军第八镇十五协二十九标二营司务长蔡濟民召集會議,商討組建軍政府和推舉都督人選。除革命黨人吳醒漢、徐達明等十餘人外,還邀請谘議局議長湯化龍、副議長張國溶以及議員,還有舊軍官吳兆麟參加。會議請湯化龍主持。吳兆麟提議由陆军第二十一混成协統領黎元洪擔任都督,立憲派一致擁戴,部分革命黨人也因爲黄兴、宋教仁不在武昌,彭楚藩、劉復基、楊宏勝被害,孙武被炸傷,蒋翊武被迫逃跑,沒有更好人選表示同意,因此會議通過以黎元洪為都督,湯化龍為民政總長(一說為總參議)。 11日上午,武昌全部遭到革命軍佔領。晚上成立謀略處。在謀略處主持下,宣佈成立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即湖北軍政府),公佈軍政府檄文和《安民布告》,宣佈改國號為中華民國,廢除清朝宣統年號,改用黃帝紀元,宣統三年改爲黃帝纪元4609年。軍政府建立參謀部、軍務部、政事部、外交部。以谘議局大樓為辦公地,十八星旗為軍旗。謀略處以軍政府名義發佈《布告全國電》,《通告各省文》等文告通電全國。 10月12日,革命黨人陆军第二十一混成协第四十二标士兵胡玉珍、邱文彬、趙承武等在漢陽发动起義,佔領漢陽;随后趙承武率起义軍攻佔漢口。至此,武漢三鎮全部掌握在革命軍手中。 列强的中立与调停 武昌起义后,鄂军都督府成立军事外交科、外交局等部门,最终合并为外交部,胡瑛任部长,王正廷任副部长,胡朝宗、夏维崧、石龙川、刘凤书、江华本、姚勉之、陶宗汉等分任秘书、科长、参议等职务,余日章为外交部驻汉交涉局局长。胡瑛向各国驻汉口领事馆送交照会。 据田桐称,各国驻汉口领事起初对革命政权颇为敌视,以“义和团”视之,德国领事甚至主张向武昌民军开砲,此事为法国领事羅氏(Ulvsse-Raphael Reäu)所阻。因罗氏与孙中山熟识,“适刘仲文草一布告,署临时大总统孙文之名”,罗氏在会议上声称“武昌布告,临时大总统为孙文。孙文,我之老友也。其人所言,主张共和政体,甚有规模,安可以义和团目之?”各国驻汉口领事团遂严守中立,并颁布中立文告。 10月17日上午,英、俄、法、德、日五国驻汉口领事推举英国领事葛福向鄂军都督府递交会衔公文,承认民军为国际法上的交战团体,各国将严守中立。10月18日,五国领事:英国總领事葛福Herbert Goffe、俄國總領事敖康夫A.N.Ostroverkhow、法國領事侯耀(時又稱“羅氏”)、德國領事米雷尔Max Müller、日本總領事松村贞雄)发布会衔布告。 12月2日,通过英国驻汉口领事葛福的斡旋,武汉革命军与清军达成停战协议。 期间,英国政府训令驻华公使朱尔典“就册立孔子之子孙孔侯〔公〕爵为皇帝事速与日本国公使密议”,日驻清公使伊集院彦吉将该案报告日本政府,日本民间也盛倡立衍圣公孔令貽为新帝。 清廷的反应 荫昌督师南下 10月12日,清廷派荫昌率领北洋第一军(由陆军第四镇和陆军第二镇的陆军第三混成协、陆军第六镇的陆军第十一混成协编成,总统官由荫昌兼)、第二军(由陆军第五镇、陆军第三镇的陆军第五混成协、陆军第二十镇的陆军第三十九混成协编成,总统官为冯国璋)开往湖北镇压武昌起义(参谋长易乃谦,副官长兼总执法官丁士源),同盟会会员蔡德辰、陈雄等企图在京汉铁路正阳门西车站刺杀荫昌未果。10月15日,荫昌途经彰德会见袁世凯时,袁告诉荫昌切勿轻战。10月17日荫昌到达信阳指挥,但由于北洋两军系袁世凯旧部,不听指挥,镇压并不得力,同时湖南、山西、江西、陕西等省相继宣告独立。10月27日,清廷召回荫昌,派袁世凯为钦差大臣督办湖北剿抚,并改任冯国璋为北洋第一军总统官,任命段祺瑞为北洋第二军总统官,荫昌随陆军第八镇留在前线参加反攻。11月1日,袁世凯内阁成立,荫昌被任命为军谘府大臣暂管陆军大臣事务。 据叶恭绰笔记曰,“武昌变起,瑞澂逃,荫昌督师而不甚负责。当时清廷即分两派:一派主张严申军令,用亲贵督师,以张挞伐;一派主张起用袁世凯。争不能决,乃奏请隆裕太后决定。太后主起用袁,议乃定。其后一切均由此发轫也。”袁世凯起用前后,清廷应对革命的方略产生重大变化。此前,清廷对湖北民军的态度是“一致主剿”,此后则出现“抚”的呼声。 袁世凯复出与镇压 10月14日,经内阁总理大臣奕劻、协理大臣徐世昌和那桐保举,监国摄政王醇亲王载沣任命两年前被罢黜、现在彰德洹上村养病的袁世凯为湖广总督,10月14日派内阁参议阮忠枢持上谕和奕劻亲笔信同内阁统计局局长杨度一起抵达彰德,王锡彤、杨度及袁克定均劝袁世凯不要出山,袁遂托病不就,于10月16日上谢恩折。同时袁向阮忠枢提出出山条件即“节略八条”,大意为调兵、拨款、军谘府及陆军部不要“遥为节制”。10月15日,荫昌途经彰德会见袁世凯。10月22日,湖南省独立。10月23日,江西省九江独立。10月27日,朝廷任命袁世凯为钦差大臣,统率北洋軍向武漢進攻。袁督师到鄂,驻节孝感萧家港。由于海军全体昄依革命党,北洋军渡河受阻。袁世凯坐镇北方,铁腕镇压长江以北的起义,以确保自身地位的稳固。 袁世凯逐步控制北方政局 10月29日山西独立。同日新军第二十镇在直隶境内发动滦州兵谏,提出解散皇族内阁等《十二条政纲》。内阁总理大臣愛新覺羅·奕劻称病上奏辞职。11月1日,摄政王载沣被迫解散皇族内阁,任命袁为内阁总理大臣组阁。 11月3日清政府颁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11月6日,溥仪下罪己诏,释放革命党刺客汪兆銘、黄复生、罗世勋。11月13日,袁世凯帶衛隊抵京任内阁总理大臣。11月16日,组成袁世凯内阁。12月6日,袁世凯迫使醇亲王载沣辞去监国摄政王职位,退归府邸。12月16日,调馮國璋来接替禁卫军总统,解除良弼禁卫军第一协协统职,调禁卫军炮队支援围剿山西革命军,分散禁卫军力量,又用准备出征的名义把禁卫军调出城外,派段芝贵另编拱卫军,驻扎城裏。北京完全被袁世凯所控制。到12月18日南北议和谈判开始之前,当时关内18省都发生过武装起义,其中湖北、湖南、陕西、江西、云南、江苏(含上海)、贵州、浙江、安徽、广西、福建、广东、四川共十三省宣布独立,只有直隶、河南、甘肃、山西、山东五省在袁世凯控制下之外,其中山西、山东、甘肃境内宁夏地区都曾宣布独立,后被袁军控制。 武昌起義後的全国革命 湖北 武昌起義後,清政府派陆军大臣荫昌率北洋軍南下攻擊武汉三镇的江北漢口(夏口)和汉阳,隨後启用早先被罢黜的原北洋軍首領袁世凯,以穩定北洋新軍。革命軍开展陽夏戰爭,最终戰敗,11月27日退守江南武昌。在47天作戰中傷亡約萬餘人,但仍能隔江堅守武昌。因此在這七個星期之內,中國15個省陸續宣佈脫離清室獨立。 亲历者回忆,“武昌首义以后,各方面的情况仍很紧张,清兵不时反击。”“旗兵及匪徒纵火抢掠不堪,即军械所附近时有旗兵射伤卫兵事。”“起义两三日间,武昌城内旗兵尚多,时常四出放枪,希图反抗。” 加以排满情绪,发生滥杀旗人现象。10月12日下午,军政府明令禁止滥杀旗人。据军政府秘书长李廉方记录:“军士见后脑平者,必令其念‘六百六十六’,如念六若牛声,则杀之。某旗女就戮时,哭曰:‘我辈固无罪,但恨先辈虐待汉人耳’。又一老妪曰:‘君等杀我辈妇孺何益,我辈固无能为也,何如留我辈以示宽宏’。闻者虽恻然动心,然不敢言,卒杀之。于是都督府议定,遍揭布告,不许妄杀旗人,如拿获奸细,须由都督交军法处究办。其实重要旗人,如铁忠、宝英、连甲等,皆於起义晚或次日先後逃走,搜杀事亦不如传说之甚。例如测绘学堂旗人松俊,四十二标一营旗兵七人,当举义时,悯其无抵抗力,仅暂予拘禁,终获释放。除率众滋扰与作奸细者格杀勿论外,其馀大抵系之於狱,或纵之使去。其有被戗者,亦仅首义一二日,间或有之。” 10月11日,武昌起义胜利的消息传到汉川。张荫兰、梁辉汉、黄警亚、童义轩、张殿臣等,在系马口集合数百人,当晚拥至县衙,迫使知县交出印信簿籍。次日,梁钟汉在县高等小学堂宣布组成汉川军政分府。同在11日夜,刘英集合千人,袭击清军永漋河巡防营驻兵,缴其枪械。12日,进而光复京山县,19日克天门县。10月13日,黄州巡防营士兵焚烧标署,知府和巡防营统领避匿,15日,湖北军政府派黄楚楠等人前往黄州,于17日成立黄州招抚临时办事处,并宣布成立鄂东军政支部(后改称黄州军事办事处)。10月14日,胡云龙、杨柱臣、邓金标、唐牺支等人在宜昌东山寺密谋举事,清军巡防营统领崇欢,新军管带戴南山、杨正坤,队官施化龙诸将逃走。18日,唐牺支带兵进城,宜昌当夜宣布反正。11月14日,那阳光复。25日,安陆光复。26日,沙市光复。30日,襄阳光复。12月17日,荆州光复。 荆州旗兵一度诈降,忽起反抗,屠杀汉人,图谋进攻宜昌,扬言胜则尽屠汉人,败则决万城堤,使荆沙数十万人同归于尽。汉民恐慌,多迁徙至宜昌。革命军拔营进攻,一战而得万城堤,并获炮两尊,旗兵死二百余人。战后荆州旗兵再度投降。 湖南 10月22日,长沙新軍起義,湖南巡抚余诚格逃走,巡防营统领黄忠浩被斩首。当晚,各界集会,宣布成立“中华民国湖南军政府”,推举焦达峰、陈作新为正、副都督。24日,湘鄂义军总司令阎鸿飞率一协援湘人马,由汉口乘4艘小火轮驶抵岳州;驻岳州的新军起义,岳州宣告光复,随后成立巴陵临时事务所。同日夜,李僧、翁确存、秦志高等革命党100余人,闯入平江县公署,宣布组织平江县临时政府。27日,革命党人潘鼎新、黄荣,联络兰谱会首领焦甲申余部,组建一支200余人的义军队伍,攻克华容县城。 10月31日,湖南立宪派发动政变,梅馨率部谋杀焦达峰、陈作新,拥立宪派谭延闿为都督。谭延闿为扩张势力,派亲信何陶、郑伯林接管巴陵、华容,捕杀革命党人。原表示附和革命的平江巡防营、常备营叛变,反对李僧组成的平江临时政府。华容团练张巨卿亦叛变,潘鼎新、黄荣退守君山。因久困师疲,1000余名义军大部离散。11月10日,剩下的270人由潘、黄率领,在城陵矶接受武昌军政府收编,旋参加保卫武汉三镇的战斗。 在湘西凤凰县,革命党起事一度失败,沈从文几个叔叔牺牲,父亲告诉他:“死了上千人。”革命失败后,城防军滥杀平民,持续约一个月。 陕西 10月22日,陕西同盟会员井勿幕、钱鼎、景定成等人同陕西哥老会联合,发动会党和新军革命分子同时起义,夺取了军装局。到22日晚,西安除满城以外的汉地已为革命军占领,当天成立秦陇复汉军政府,推举原日知会会员、新军队官张凤翙被为都督。23日晨,革命军对满城发起攻势,张云山率众进攻东城楼,张钫率众进攻西北侧至北城楼,并于当晚破城。满城护理巡抚钱能训逃走,西安将军文瑞投井自杀。“满兵见大势已去,终非革命军之敌,遂四散奔逃,匿藏于民家者甚多。”23日,革命军入城,发生巷战和滥杀,大量旗人投井、自焚、吞金、自刎。25日,军政府即令禁止杀戮,所俘旗人后被遣送出城,令其自谋生活。 各方对西安满城死亡人数的统计有较大差异,其中以外国媒体报道的死亡人数最多。外媒报道有着对在华人员安全的考虑。1912年1月9日,《泰晤士报》报道有约20000名旗人被杀;1912年1月18日,《纽约时报》称有10000名满人被杀。但情报和事后统计显示,报道数字未经证实且显夸大。《日本驻汉口总领事馆情报》称:“总计约六千之满人,仅余少数妇孺,其余四五千人均被残忍的革命军杀死。”《申报》于1911年12月10日刊登的西安府函称:“北京接西安府十月初六日来函,谓有旗人八千被杀,西人被杀者八人,内有四人系美人。”《清史稿》中记载:“旗兵之死于此役有名册可稽者,凡千余人,官弁兵丁之家属遇害及自尽者尤众。”史红帅根据《辛亥殉难记》中的《西安驻防殉难职官兵丁表》统计,死亡旗官一共90名、旗兵1153名,死亡旗兵眷属有名姓的1005人,总计共2248人。不过,这些数据都未能区别因战死、滥杀和自杀而死的人数。 西安起义后数日,关中、陕北及陕南的安康、商洛等地五六十州、县相继光复。汉中地区,却由于汉中镇总兵江朝宗与兵备道黄诰的固守,直至1912年3月,军政府陕南招讨使张宝麟进兵城固,同时四川援陕同志军标统刘荫西率军进至勉县,江、黄才在两面夹攻之际弃城逃跑。5月,张宝麟进驻汉中,所属各州、县先后反正。 陕西基本光复后,革命军向东与前来镇压的豫军、北洋军第二及第六镇交战,仅潼关一处便得失三次。前陕甘总督升允,调集甘肃马安良部及固原提督张行志部二十营入陕,革命军向西与之交战。直至清帝退位后,东西两路作战方止。 江西 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江西,官方报道诬为土匪起事,九江市民人心惶惶。革命党人林森把报道真相的报纸贴在浔阳阅书报社门口,并将文中“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国家”等要处标红,行人无不驻足围观。当时,江西巡抚冯汝睽派赴武昌之师开抵九江,准备出发时经过报社,林森等人将武昌起义的真相相告,官兵遂纷纷拒绝登轮前往武汉,冯汝睽被迫将增援部队撤回南昌。10月23日,驻扎九江的清军第53标标统马毓宝经林森疏通,宣布脱离清廷,光复九江兵不血刃。九江附近的湖口炮台、马当炮台守军相继反正,南康府属都昌等县也宣布归附革命,清军从下游增援武汉的补给线被切断。 10月30日深夜,驻南昌新军第54标起义,城内陆军小学堂和测绘学堂学生配合行事,打开城门接应新军入城。南昌的城守、巡防、水师各军都挂白旗响应,革命党遂据有南昌城。11月1日,同盟会召集各界在合同巷万寿宫省商会开会,通电宣言江西独立,推选新军二十七混成协协统吴介璋为都督。2日,吴就任都督,以高等学堂为军政府。省会以外,袁州、瑞州、临江、鄱阳等地接连反正,各自拥立了一个都督。随后,江西都督大印三次易手(吴介璋——彭程万——马毓宝),后来南京临时政府派同盟会员李烈钧接任,政局才稳定下来。 江西军政府为解决当地旗民恐慌,在回答旗民张某询问革命宗旨时,执法课课长张宗杰告知此为政治革命,非种族革命,如旗民诚心归顺,仍可定居原处,汉军可各回原籍,将一视同仁加以保护,并发给张某执照一张,让其调查旗民户口,以备另编造册。 山西 山西巡抚陆钟琦侦知新军不稳,一面从外地赶调巡防队进省,一面以防堵陕西革命军为名,命太原郊外的85标移驻晋南风陵渡。山西革命党人紧急聚议,决定在开拔前领子弹之日起义。10月28日夜,各营、队从太原城领回子弹后,即由管带姚维藩指挥第一、二营起义,并将起义部队分成三路:一路攻扑满城,一路把守军装局,一路进攻抚署。29日拂晓,起义部队从新南门进入太原城,按原定计划行事。进攻抚署的一路经过激烈的战斗,击散了在署前抵抗的卫队,击毙陆钟琦及其协统谭振德。原定进取军装局的一路,因该局已为阎锡山所遣的八十六标二营所守,就一并进向满城。进攻满城的一路,在继起响应的炮兵营和工兵队的协助下,也迅速完成任务。29日,起义军占领全城,太原光复。在华传教士李提摩太回忆:“在太原府,满族人居住的城门洞开,为那些想逃跑的人提供方便。”《泰晤士报》描述:“山西太原府民军起事,并未杀满人一名,并异常保守秩序,对于外国则更加留意。由此可见,可知此次汉人举动,实系反对腐败无信之满洲政府,一切行为大有共和政体之模样。” 太原起义胜利后,另有革命党人谷思慎、续桐溪、弓富魁、邢秉丞等在晋西北,罗定成、李岐山等在远城,景定成、刘汉卿等在晋南,李鸣凤、张实生等在河东,联合当地的绅、学、军、警各界以及哥老会,纷纷发动起义,使所在府、县反正。12月12日,太原革命军不敌清军曹锟部进攻,北上绥远,于次年1月11日占领包头,17日占萨拉齐,25日进攻刀什尔村失利,遭清军追至托克托城,清朝绥远将军坤岫及其旧势力复辟。 直隶 10月29日,直隶发生滦州兵谏。新军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联合第三十九协协统伍祥祯、四十协协统潘榘楹、第二混成协协统蓝天蔚等,在滦州通电清廷,要求在本年内召集国会,由国会起草宪法,选举责任内阁,并规定皇族不得充当国务大臣。清廷将七十七标移至锦州,七十八标调往关外,第八十标开到临榆,把二十镇分散调开,将第三镇由东北调至廊坊,加强防范。 11月4日,第二十镇管带施从云、王金铭等在滦州,计划配合吴禄贞在石家庄起义。6日夜,吴遭杀害,计划无果。下旬,北方革命党人筹划在张家口起义,消息泄露,数十人被捕,李飞仙、秦宗周、高志清等7人遇害。29日,党人按照汪精卫与袁世凯的约定,在北京正阳、崇文、宣武门等处进攻紫禁城,却中埋伏,陈雄、高新华、李汉杰等牺牲。12月18日,耿世昌、靳广隆率百余人在任丘、雄县起义,遭淮军镇压,退守雄县,后因缺少外援,党人牺牲殆尽。 1912年1月2日,王金铭、施从云在滦州率部起义,成立北方革命军政府。4日,乘火车西进天津,袁世凯派第三镇统制曹锟、通州镇守使王怀庆出剿,在雷庄爆发战斗。5日,王、施在与清营谈判时被杀,革命军战败。12日,滦州革命军唐自起、黄际隆、庞希德等数十人潜入开平,袭击王怀庆,失败殉难。15日,通州革命党人密谋起义,因叛徒出卖,其机关张家湾遭包围,蔡德辰、王丕承遇害。16日,党人组暗杀团,在北京东华门刺杀袁世凯未遂,张先培、黄之荫、杨禹昌遇害。29日,天津起义因燃放信号炮失误,起义仓促而败。31日,北方革命协会代表再次在天津集会,筹备起义。2月7日上午,北方革命军总司令部遭到袁世凯部下及天津英租界当局破获,大批党人被捕。 云南 10月27日,同盟会员张文光、李学诗、陈天星等人,率同第七十六标新军两队和防军两营,首先于腾越起义,张文光称滇西军都督,并分兵下永昌、永平等十余州县。10月30日,同盟会员李根源联合新军标统蔡锷、罗佩金及管带唐继尧等人,率新军发动重九起义,次日占领省城昆明,成立云南军政府,举蔡锷为都督。11月4日,大理新军也宣布反正,设迤西自治总机关部。个旧驻军受蒙自的海关道龚心湛之命,开往临安镇压,被起义军击溃,个旧各界于5日遍插汉字黄旗表示反正。6日,临安起义军入蒙自,龚心湛逃。顺宁知府琦磷,“虽系满人,素极维新,亦常以满廷专制为恨。自接省城光复电,深为欢跃,当即复电投诚”。其他各府县传檄而定,“不旬日而全滇底定”。 上海 11月3日,上海同盟会、光复会、上海商团的陳其美、张承槱、李平书、李英石、李燮和等在发动起义,主力有张承槱、刘福标等人组织的青帮洪门敢死队,李平书和李英石的上海商团武装,李燮和联络的吴淞地区起义军警,朱家驊、徐霁生等人组织的中国敬死团。4日,攻占江南制造局,上海光复。8日,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沪军都督府,推举陈其美为都督。 贵州 11月3日夜,自治学社在贵阳白沙井(今白沙巷)张百麟家开会,决定4日晨起义,当夜发出动员令。当晚,动员令传到次南门外陆军小学堂,学生们在冲入军械库夺取枪支后,公推学长邝质夫为临时领队。起义队伍出校门涉过南明河,与陆军第一标会合。同时,自治学社派胡刚到南厂新军营通知起义决定,标统袁义保反对,社员杨树清向天鸣枪,袁义保仓皇逃走。士兵公推第一标教官兼小学堂总办、同盟会员杨荩诚、排长赵德全作指挥,将队伍开到南岳山一带布置作战。贵州巡抚沈瑜庆听闻陆军小学起义的消息后,本想凭借巡抚衙门卫队顽抗,但卫队在管带彭尔坤领导下起义,将衙门内大炮炮栓全部拆去,士兵们臂缠白布,迫使沈瑜庆交出巡抚印信。11月4日拂晓,起义士兵分别由大南门、次南门入城,维持秩序,宣告贵阳光复。 浙江 11月4日,浙江光复会会员驻杭州新军八十一标标统朱瑞,同盟会会员新军八十二标周承菼部军官吴思豫、吕公望、蔣百里、蒋百器、杨廷栋、吴肇基人等,及光复会王文庆率领从上海赶来的敢死队发动起义,从笕桥、南星桥出发进攻省城杭州。朱瑞、吴思豫、吕公望等率八十一标及光复会王金发敢死队攻占军械局。周承菼统八十二标和同盟会蔣中正、光复会尹锐志(女)所属敢死队攻占抚台衙门。杨廷栋率兵包围巡抚府,巡抚增韫被俘。 5日晨,杭州各处均悬挂白旗,以示光复,惟旗营驻防将军德济督据城抵抗。英国驻杭州领事赛斐敕向朱尔典报告说:“事实上,杭州城居民中间的惊慌,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担心满族人表示好战。已经发生的几起伤亡,大都是由于自满城乱放来福枪所造成的。满族人还击毙了第一个被派去同他们开始谈判的使者。于是,革命军在附近的山上架设大炮,白天对满城施放空弹,同时通过电话与满族将军建立了联系。他们以夜间进行真正的炮击相威胁,同时提出建议,如果满族人同意交出武器,便可以赦免他们的性命并对他们给予临时津贴,这些条件终于起了作用,一场可怕的大屠杀便这样避免了。”《申报》评价:“是役也,民军死仅二三人,居民无恙,商业照常。并闻都督府已分举人员部署各项政治矣。当民军开门放入新军时,同时将钱塘、涌金二门开放,以便旗营中人逃走,其用意甚为仁厚。诚以此次革命乃政治问题,非种族间乱也。”5日,浙江谘议局议长陳黻宸、副议长沈钧儒及马叙伦等人,推举立宪派汤寿潜为都督。汤寿潜入旗营缴械,旗兵却隐藏大量枪械,图谋反叛。后经陶成章、褚辅成搜出所匿枪械,将主谋者佐领贵林逮捕正法。 浙江军政府成立后,各府、州、县传檄而定。11月6、7两日,宁波、绍兴、嘉兴、衢州四府先后反正,成立军政分府。接着,湖州、金华、严州、处州、台州、温州诸府也宣告脱离清朝统治,浙江全省光复。军政府特别批示满汉平等:“凡旗人之出外谋生或挈眷迁徙散在各处谋生者,同为我民国之人民,即同受我军政府之保护……倘因存歧视之见于旗人之生命财产忘肆侵害者,军法具在,严惩不贷。”并为生计无着落的旗人提供临时补贴。 江苏 11月3日,上海军政府派人到苏州,策动驻枫桥的新军起义。5日,江苏巡抚程德全命令城外新军袖缀白布,进城至巡抚衙门,宣布脱离清朝统治,被推举为江苏都督。随后,程德全电告常州知府长明,长明携眷潜逃。6日,程德全委任何健为常州军政分府司令,常州光复。同日,华承德等50余人进攻无锡县署,县署守军投降。接着,金匮县署也被义军占领。7日晨,新军三十六标二营管带林述庆在京岘山起义,成立镇江军政府,“虎威”、“建威”两舰和象山、焦山炮台守军响应起义。8日晨,镇江京口旗营副都统载穆投降,军政府军务部长李竞成入城缴械。 11月7日夜,南京新军第九镇统制徐绍桢在秣陵关起义,分三路进攻雨花台、通济门和汉西门,因弹药不济,死伤数百人后,退集镇江。上海同盟会总部遂决定组织江浙联军,合力攻打南京。11日,江浙联军司令部在镇江成立,20日,江浙联军在已起义的海军舰艇的掩护下,发起攻克南京之役。是日,与张勋部激战于龙潭,张勋大败。22日,部分镇军与扬军进攻六合,欲断张勋后路。24日,江浙联军攻占乌龙山和幕府山。24日晚,右路淞军和一营浙军占领乌龙山炮台。25日,浙军在孝陵卫与清军激战,击毙张勋的亲信王有宏和旗兵千余人。29日,粤军和浙军攻下幕府山炮台。12月1日,粤、浙、镇军攻下天堡城,同时苏军占领雨花台。联军炮击清军嘹望台太平门和张勋的指挥部所北极阁,张勋、两江总督张人骏、江宁将军铁良等将领逃跑。2日,巡防营统领张联升率领余部投降,南京全城光复。 据《纽约时报》11月11日报道,南京民军于8日起义失败后,清军在城内展开屠杀,男女老少甚至婴儿被肆意袭击,任何剪辫者、穿戴白衣或外国服装者(外国人除外),皆被视作革命党处决,死亡数及上千人,该屠杀“为现代史无前例”。南京光复后,英国驻南京领事伟晋颂(F.E.WiLKinson)写信给英国公使朱尔典称:“总的说来,革命军有理由对他们已经表现出来的克制感到自豪。有人给我谈了一些关于屠杀满族男人、妇女和儿童的情况,但经过调查,几乎所有这些情况证明是没有根据的,尽管发生过几起显然不愉快的事件。象已经发生的对财产的破坏,都在满族人居住区内。目前的一切情况都是很安宁的,南京城正在迅速地恢复正常状态。” 8日,许宏恩率兵进南通城,清总兵张士翰从衙门搬出,军政府次日宣布通州光复。8日晚,孙天生策动扬州定字营起义,知府嵩峋逃跑,扬州光复。22日,海州盐防营兵变,进攻州署,开放监狱。24日,蒋行雁派新军一营由何锋钰率领,进驻海州,任民政长。1912年1月,林述庆辖北伐各军会攻徐州,经固镇、三里湾、浍河、宿州数战,张勋败走济南。2月11日,徐州光复。 安徽 11月5日,同盟会会员吴旸谷等率标炮营起义,并向省城安庆进攻。立宪派则劝说安徽巡撫朱家宝独立,11月8日,安徽谘议局出面宣布独立,推举朱家宝为都督,王天培为副都督。 11月9日,合肥光复,成立军政分府,推党人孙万乘为司令;同日,芜湖光复,成立芜湖军政分府,举吴振黄为总司令。13日,大通光复,设军政筹议局。15日[一说5日],寿州革命党人张汇滔、王庆云等起义,清文武官吏潜逃,寿州光复,旋成立淮上军司令部,推王庆云为总司令,张汇滔、张伦、袁家声为副总司令,并兵分三路向皖北各州县推进,光复六安、怀远、凤阳、蚌埠、霍丘、阜阳、涡阳等地。皖南地区在各界协力下,11月25、26日,徽州、繁昌和太平等府先后光复。至此,安徽省除亳州一隅,均告光复。 广西 10月30日夜,桂林的革命党人联络在省城的2000多新军和800多名会党,准备进攻桂林城。因道路被水淹没,无法前进,只好退回。10月31日,刘崛等联络了梧州一带的绿林2000多人,集合各界代表宣布反正。11月5日,罗佩珩等联络州的会党、绿林和一些团练、巡警,共数千人,攻据平南城,又汇合各县武装万余人,攻克藤县,进取浔州。刘古香在柳州联络会党数千人,准备攻城,防营分统陈朝政所部六营巡防营归向革命。怀远、怀集群众也举起义旗。玉林发生兵变、罢市和罢课。南宁革命党人联络会党、绿林和部分新、旧军,积极准备起事。 11月6日夜,巡抚沈秉堃、藩司王芝祥等,经谘议局中的革命党人、副议长黄宏宪、议员蒙经等人和立宪派劝说,宣布广西独立,沈秉堃任都督,王芝祥、陸榮廷任副都督。晚间,巡防营拒不剪辫,发动叛乱。沈、王知新、旧军队不和,先后以北伐为名离桂。原广西提督陆荣廷因利乘便,据有都督一职。 广西常备军协统赵恒惕率新军随沈秉堃部北上,驰援武汉,陆军小学堂白崇禧等人随之加入北伐学生军。学生军自备途中费用,赵恒惕发给每人七九步枪一支、子弹一百五十发、毛毡一张、黑呢外套一件、水壶饭盒杂囊等物,经全州、永州,取水道经湖南之祁阳、衡阳、湘潭,至长沙复改乘轮船经洞庭,至湖北汉阳附近之蔡甸、梅子山参加南军阵营,与北军相峙,后随赵恒惕之混成协调驻孝感。 福建 11月5日,同盟会福建分会在福州城外的白泉庵召集军事会议,郑祖荫、林斯琛、刘通、黄乃裳、林肇民、萧奇煊、彭寿松等同盟会员以及新军陆军第十镇统制孙道仁、协统许崇智等人,在台江的一艘夹板船上密商起义方略,计划11月9日凌晨4时起义。闽浙总督松寿、福州将军朴寿获悉后,下令整顿战备,紧闭城门,由旗兵驻守,并组织“杀汉队”,决意负隅顽抗。8日下午4时,革命军管带萧奇斌率领炮兵营来到于山高地,在山上架起大炮。9日拂晓,福州光复战役正式打响。彭寿松率炸弹队由水部入城,直扑高节里,策应城内的民军。驻防长门的统领派兵400人及大炮4门趁夜入城,炮轰旗界。交战后旗军请求停战,并约定时间投降,但事后旗军并未投降,又与民军开战。10日晨,数百名旗兵投降,松寿自尽,朴寿避入前捷胜营统领明玉家中,擒获后企图逃跑,追获后被击毙。11日,福州宣布光复。 11月9日,庄尊贤率同安和灌口两地的同盟会员进攻同安县,驻城清军反正,同安和平光复。11月11日,漳州的陈兆龙、朱润卿、林者仁、王兆培等同盟会员联合哥老会及龙溪农民军,冲入道尹府公署,宣布漳州光复。11月15日,厦门的同盟会员联合各界开会,由张海珊宣布共和,革命军分四路入城,进攻道署、警署、胡里山炮台以及各机关,厦门当日光复。11月18日,蒋以麟说服原驻防管带唐万胜、晋江知县黄逢年交出印信,泉州光复。11月19日,同盟会会员刘霭士、丁仰皋、刘清藜等人于公推原巡防营管带刘光汉以及游击易福元为汀州临时正副司令。11月20日,黄缃、朱唤醒联络新军管带万国发,在莆田东山召集各界,宣布莆田光复易帜。闽北的延平府、建宁府、邵武府,也相继实现了政权和平过渡。至此,在武昌首义后只有一个多月,福建全省便宣告独立光复。 广东 10月24日,同盟会员彭瑞海在化州起义,次日化州光复。29日,陈炯明、邓铿等人在惠州起事。同日,张碌村等人占据汕头,又进图潮州。30日,同盟会员王兴中光复新安。11月7日,郑彼岸、林君复、任鹤年等光复香山。8日,惠州、汕头光复。同日,在胡漢民劝说下,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和新军第二十五镇统制龙济光同意反正,民军声势浩大,兩廣總督張鳴岐被迫召集各界代表在广东谘议局讨论广东独立问题。9日,广东宣布独立,中华民国粤省军政府成立,肇庆、紫金同日光复。潮州、大埔、阳江、连州、三江、梅州、连山等地,也于广州光复后一周之内光复。 11月27日,罗侃廷、苏乾初在府城廉州起义,参加者约400人,攻下了府县衙门,并以钦廉军政分府名义宣布光复。苏乾初任都督,参谋长李时钦、军政部长邓世增、财政部长罗侃廷、民政部长廖杏斋(兼合浦县长)、秘书长林朱赞。随后,罗侃廷到北海发动清军起义,苏乾初则派员到沙岗、西场等地招抚游勇,祈望扩大成果,但遭遇反正清军的反叛,经由广东都督胡汉民派军舰前来平息。 广东省各界召开会议,包括满汉八旗代表,就广州满城、新军防营、土匪等项进行商议,和平解决了化旗为民的问题。經各方支持,军政府組成一支北伐軍共約8,000人,姚雨平任總司令,馬錦春為副總司令。 广东军政府成立后,委赵士槐为琼崖安抚使,令其收编清军。赵到琼后与琼军发生冲突,便在海口先将参加过同盟会的学生组成学生军,配以九响毛瑟枪和单发枪数十枝,以武力迫范交出政权。后来,军政府又另派黄明堂为安抚使,改编琼军。至此,海南全岛光复。 四川 10月18日,同盟会员曾省斋在垫江发动起义,得到了同时在大竹起兵的李绍伊的支援。27日,起义军进入垫江县城。11月11日,曾省斋又“誓师出发,连取大足、渠县、邻水、广安、岳池,而蓬溪、射洪、营山诸县,亦传檄而定”。12日,广安州组成大汉蜀北军政府。18日,廖树勋在长寿起义,并向涪州进兵。19日,同盟会员冉君谷自重庆归来,与江津县令吴良桐密商,告知重庆同盟会已有起义准备,吴良桐次日宣江津布独立。21日晨,长寿援军入城,同盟会员高亚衡迫使知州戴赓唐交出州印,次日成立军政府。同日,同盟会员熊兆飞、邓笃率两路军至南川县,由内应接入城内,南川光复。 11月22日,成都召开四川官绅代表大会,决定独立并派出蒲殿俊等11人与四川总督赵尔丰的代表在在成都圜通银行进行谈判。27日,四川宣布独立,成立大汉四川军政府。赵尔丰发表宣示四川自治文告,将权力交给新政府。立宪党人蒲殿俊担任都督,赵尔丰的嫡系部将朱庆澜任副都督。27日,进入四川的鄂军在资中反正,杀死上任途中的代理四川总督端方。 革命爆发后,成都满城旗人对汉人抱同归于尽心态,“有的还表示,万一事急,老幼妇女先行自杀,精壮杀出少城与汉族拼杀”。“接近满城的汉人住户街道,谓旗兵杀出,定先遭殃,妇女已有自缢者”,“汉兵闻之,成列出围少城,满兵闻之,亦登陴列炮守”。11月7日,满城千余人联队扑出满城,击毙汉民数人,成都将军玉昆及副都统奎焕发表劝谕,变乱始息。12月,四川名士徐炯、周凤翔受军政府之命来满城进行和谈。同时,赵荣安也代表满城旗人到军政府会谈。23日,玉昆下令驻防满城的全体满蒙官兵向军政府缴械,并由军政府帮助他们另谋生计。 山东 11月12日,山东烟台同盟会栾钟尧、宫锡德等“十八豪杰”同盟会会员发动起义,占领烟台海防营,烟台道台徐世光闻变携家眷逃到东海关税务司英国人梅尔公馆寻求保护。11月13日,“十八豪杰”致电上海都督陈其美,宣布烟台独立,成立山东军政府。次日,改称山东烟台军政分府,推舉清海軍舞凤舰舰长王传炯为烟台军政分府总司令。 11月13日,在山东革命党人丁惟汾的劝说和代理新军第五镇统制贾宾卿等部分军官的胁迫下,山东巡抚孙宝琦同意山东独立,推举孙宝琦为都督。11月24日,孙宝琦又在第五镇新军逼迫下取消独立。袁世凯命张广建以州同知擢布政使,吴炳湘以候补县丞擢巡警道,搜捕革命党,令巡警沿街将黄帝四千余年字样的告示全部刷掉,重新贴上宣统三年年号告示。12月10日晨,吴炳湘派军警突查济南商埠经二路西头路南“宜春轩”照相馆兼钟表维修店和万紫巷“万顺恒”洋货铺,逮捕了革命党人刘溥霖、杜瑨等14人,当场用枪托砸死蓝盛九,并抢劫两家店铺的财物,史称宜春轩惨案。 河南 武昌起义后,刘积学由北京赶回开封,与刘纯仁等先后设机关于北书店街和合堂、优级师范学堂、中州公学等处,筹划河南独立。10月14日,革命党人吴沧州策动驻汴清军第29混成协协统应龙翔反正,允应为河南都督,但被拒绝。豫抚闻讯后,调兵部署于铁路沿线,使省城革命无法实施。革命党人遂定四路起义,会攻省城。 在豫西,王天纵联合张钫部秦陇复汉军,组成秦陇豫复汉军,曾攻至渑池,进取洛阳,清第6镇协统周符麟率五、六千人来援,王部退至潼关;在豫东,刘荣棠、李锐五、谢鹏翰等发动仁义会袭击开封,攻至曹门,因武器简陋终溃;在豫南,刘积学、海廷璧等在叶县建立机关,准备占领南阳,曾一度进攻鲁山县城,因其领导人孙豪被诱至城内被杀而失败;在豫北,陈伯昂受孙中山派遣,谋炸黄河铁桥;在信阳,文学社社员刘化欧于10月16日在武胜关李家嘴集合农工和士兵起义,22日与北洋军交战而败。 1911年12月,张钟端返回开封组织起义指挥部,以开封法政学堂为基地,拟23日晨攻铁塔旁弹药库,再攻打巡抚署和防营。但因奸细告密,22日晚,正在开封优级师范学堂布置武装起义的革命党人被包围,张钟端等31人被捕。24日,11人遇难,史称“河南辛亥11烈士”。 此外,不乏省外攻取河南的努力。1911年11月,留日河南籍学生返沪组成威武军,由张国威率领攻至柳林。1912年初,新蔡人阎子固率安徽淮上军入豫。 奉天 11月6日,蓝天蔚等革命党人在北大营开会,研究驱逐东三省总督赵尔巽事宜。由于缺乏警惕,被蓝天蔚部下营长李鹤祥告密。赵尔巽在黑龙江视察,知悉后立即赶回沈阳,下令全城戒严。12日下午,赵尔巽在省咨议局召开“奉天国民保安公会”成立大会。张作霖用武力控制会场,推举赵尔巽为会长,清军第三十九协协统伍祥祯为副会长,张作霖为军政部副部长。全省各地按规定成立分会,以控制局势。张作霖所部巡防营2500人陆续开进省城。为与之对抗,17日,张榕、张根仁等人联络辽宁各界,成立“奉天联合急进会”。 11月20日,顾人宜率民军进攻驻扎在李家卧龙的清军巡防队,首战告捷。27日,起义军宣布成立“中华民国庄河军政分府”和“中华民国征清满洲第一司令部”。29日,顾人宜部攻打驻于水门子的巡防队,再战再捷。此时,由于全国形势尚不明确,赵尔巽剿抚并用,一面派马、步、炮队施加压力,一面又与起义军进行谈判。顾人宜接受了军费一万两白银,在不交出军权的条件下,将民军改编为地方巡防队。但11月27日冯国璋攻陷汉阳后,赵尔巽放心严剿革命,于1月23日派袁金铠杀害急进会领袖张榕,此后又有100多人先后遇害。 1月底,蓝天蔚受民国政府之命,部署三艘运军船进发花园口。2月1日夜至2日晨,北伐主力在貔子窝、花园口、大孤山一带登陆,蓝天蔚赴大连指挥。3日,北伐军在花园口北与清军巡防队激战,取得胜利。4日,在水门子与清军战斗,俘虏巡防队帮统李子锐及管带陈宝珊。6日,北伐军占领瓦房店。10日,攻占庄河,清军败逃。正当北伐军与民军准备攻占沈阳时,清帝于2月12日下诏退位。 吉林 10月中旬,即有人在省城倡言独立,其后“附和者为数愈多”。吉林巡抚陈昭常、驻军二十三镇统制孟恩远闻讯惊恐,一面封锁消息,一面搜查党人。11月16日,陈昭常召集省城各界,欲仿照奉天模式,成立吉林国民保安会,遭学生反对。学生宣言:“保安会,学界绝不赞成,假使刎颈流血之祸,即在眉睫,非学界之所畏也!”但在军队支持下,省保安会最终成立。20日,省城各学堂学生一律罢课,以示反对。12月,革命党人段右军、朱霁青到长春与杨子厚密谋起事,因泄密失败。12月19日,驻长春第二十三镇军官庆恩(化名陶雨春)与日本人木村好太郎商议,联络西北荒“马贼”100余人,以长春府游击马队长李松山为内应,预期起义,再因被告密而败。1912年2月,在长春南满铁路附属地内,百数十人“分匿于各宿店,约期举事”,因官府勾结日本施压被迫解散。2月18日,李贵、杨八等百余人占领公主岭,宣布独立,结果也被“给资遣散”。2月16日夜,革命党人梁廷栋、梁廷樾与刘乾一、商震等以哈尔滨为根据地,同“马贼”和反正巡警组成的200余人起义,占领了电报局、自治会。19日清军统带么佩珍率队围攻起义军,梁廷栋、梁廷樾、陶遇春、王泽臣、李范五等10余人牺牲。3月7日,驻吉林省山城镇巡防营管带李秀峰奉命围剿海龙县杨树河子村王樾人领导的乡军,3天后将王砍杀于山城镇西门外。3月15日,陈昭常就任民国都督,吉林省革命流产。 黑龙江 武昌起义爆发后,黑龙江各学校推举代表组织学生联合会,在黑龙江全省中学堂召集师生开会。中国同盟会黑龙江支部负责人邓觉民发表演讲,激烈宣传革命。会后,学生上街散发传单,倡言独立。11月16日,黑龙江巡抚周树模秉东三省总督赵尔巽旨意,成立黑龙江国民保安公会,自任会长,并通饬各属:“如有散布谣言,鼓吹独立扰害公安者,准其拿办。以靖地方。”但学生继续做革命活动,针锋相对成立黑龙江国民联合会,还于12月11日到省属衙门前游行,高呼“黑龙江独立万岁”。12月18日,学生用全体名义要求巡抚周树模宣布独立,并传知军政界赞成,以图得到支持。周树模“不敢出署一步,将军政事宜都委之于民政司长宋小濂处理”。宋对学生表面上予以同情,但下令各学校提前举行毕业考试,通知学生家长监管子女在家放假,不准到省城闹事。最终,学生们要求黑龙江独立的努力未获得成功。 甘肅 11月初,陕西宁州会党数百人占领州城,继进军甘肃合水、庆阳。同月,文县、阶州数千农民围攻县城,捣毁厘局、税局。 11月14日晚,为“钳制西军攻陕之兵力,切断清廷仅有之西北交通”,革命党人在宁夏府(银川)开会,决定由刘先智任总领队,以哥老会和巡防续补五营为主,分赴灵州、平罗等地同时起义。后因事机泄露,宁夏府的起义遭破坏,10余名会众被捕入狱。灵州民军1000余人按时起义,于17日晚攻破守备衙门及县署,光复灵州。19日晚10时,宁夏府民军坚持起义,分三路攻城,在与潜伏城内的起义军首领刘华堂及哥老会配合下进城,同清军展开巷战。经一夜激战,起义军占领府城各衙署及兵营,击毙了负隅顽抗的代理镇台贺明堂等大小官吏数百名,升起“支那革命大元帅孙”的旗帜,全城遍插拥护孙中山的“顺南”小旗。其后数日,平罗县、宁朔县相继光复。11月23日,宁夏革命军政府正式成立,并颁布《新政大纲》和《临时政纲》,宣传革命道理,提倡各族“皆为胞泽”。但民军对满营的进攻屡次受挫,战斗中革命党人刘先智亦牺牲。1912年元旦,甘肃清军反扑宁夏府城,满营内清军趁机出动,与起义军交战三日,最终陷宁夏府,一批会党首领和民军遭清军屠杀。 1911年底和1912年初,河西走廊会党和农民数次起义,但都终归失败。陕甘总督升允组织军队进攻陕西,攻陷长武、醴泉、咸阳,逼近长安。1912年3月11日,驻守秦州的黃鉞聯合革命黨人向燊、陳貞瑞等,發動起義,成立临时军政府。战争前线的马安良、周务学等实力派为保存自身地位,由代布政使赵惟熙和咨议局议长张林焱领衔,于15日通电承认共和,使升允迎清室西迁的计划破产。 青海 11月间,西宁帮会领导湖南人任得慧、固原人孙大旗(人称孙麻子)、西宁人乔寿山等酝酿举事,于是联络小手工艺和各行业杂役人等一千余人。为解决武器难题,孙大旗到西宁西郊大营盘所驻镇标新军军营中活动,策反士兵中的哥老会员四五百人。11月底,已联结西宁西川石灰沟、元山尔、镇海堡、多巴、扎马隆、国师营等地的农民和西宁城中的哥老会成员达3000余人,编为左、右、前、后、中五个营,乔寿山任“兵马大元帅”,任得慧任副元帅,白虎任总兵,以“扫清灭洋”为号召,预定12月5日起事。原计划攻占镇海堡、多巴,夺取囤积的粮草后,再配合大营盘新军攻占西宁府城。不料一党人向驻镇海堡千总白尚珍警告说:“限你三日内将所有人马粮秣军器准备齐全,如敢违抗,即踏平镇海堡。”白立即向西宁各衙署告变。西宁镇总兵张定邦令镇标新军管带陈正才将所有枪弹转交镇署,且不准营兵外出。乔寿山与城中新军失去联系,见风声紧急,提前2日在西宁元山尔起事,张定邦率官兵前往镇压,双方在郭家寨爆发冲突。清兵火力猛烈,击溃义军,将俘者押至西宁,后任得慧也被捕,均遭杀害。但西宁当局慑于全国革命的声势,对该案不敢穷深追究,将搜查到的起义军3000人名册焚毁了事。 新疆 12月28日,巡抚袁大化获悉革命党欲在迪化府举事,派兵捕杀了哥老会总统唐小云、帮统陈光模,并通缉湘籍革命党人刘先俊。刘见事机紧迫,当日晚同万象春、马万荣等百余人起义。起义军攻抚署东营不利,转攻陆军炮营,想夺炮轰击各官署和军械局,亦不果。再转攻警察第一区,不克,只好退据协署。旋遭清军队包围,队伍溃散,多人被捕遇害,省城起义遂告失败。此后,伊犁革命党人集议,商决1912年1月7日起义,冯特民、李辅黄等为指挥。事为志锐知悉,调满、蒙各军前来镇压。革命党人乘清军尚未调集之际,先发制人,提前三小时(当晚九时)起义。经守护南库的革命党人黄立中的接应,获得了该处军火库的弹药供给,遂会同李啸风率领的炮队,猛攻将军署和副都统署。志锐越墙逃走,只剩下据守北库的满兵还在抵抗,起义军数次进攻不克。为结束战斗、减少伤亡,起义军遣使入旗营劝降,并请已卸任的伊犁将军广福(蒙古族)出面劝说。旗籍官兵“知为政治革命,无种族歧视者”,即停战繳械。同日夜,惠远城光复。8日,志锐被搜获处死,伊犁起义大获全胜。 1月8日,新伊大都督府成立,广福为都督,杨缵绪为总司令部部长,冯特民为外交部长兼民政部长,李辅黄为前敌总指挥。新伊大都督府致电袁大化,劝其认清时局,宣布共和。但袁大化拒绝共和,派陆军协统王佩兰率部进攻伊犁。2月,李辅黄率伊犁起义军与迪化清军交战于精河一带。起义军连连获胜,清军由五台退至精河、沙泉子、固尔图。不料独立骑兵团团长钱广汉临阵反叛,使起义军由胜转败,方孝慈牺牲于沙泉子之战。杨缵绪亲赴前线督战,清军败退乌苏。2月12日,清帝退位。3月12日,袁大化“遵旨承认国体共和”。15日,北京政府改新疆巡抚为都督,袁大化辞职,杨增新任都督,撤销伊犁大都督府。冯特民拒听袁世凯、杨增新的调动,坚持留任伊犁外交司长、伊犁观察使。杨增新大造舆论,指冯特民破坏统一。1913年10月某夜,杨增新收买营长马得元,率兵包围冯特民、李辅黄的住所,将二人杀害于惠远城。 清朝灭亡与民国成立
直隶 10月29日,直隶发生滦州兵谏。新军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联合第三十九协协统伍祥祯、四十协协统潘榘楹、第二混成协协统蓝天蔚等,在滦州通电清廷,要求在本年内召集国会,由国会起草宪法,选举责任内阁,并规定皇族不得充当国务大臣。清廷将七十七标移至锦州,七十八标调往关外,第八十标开到临榆,把二十镇分散调开,将第三镇由东北调至廊坊,加强防范。 11月4日,第二十镇管带施从云、王金铭等在滦州,计划配合吴禄贞在石家庄起义。6日夜,吴遭杀害,计划无果。下旬,北方革命党人筹划在张家口起义,消息泄露,数十人被捕,李飞仙、秦宗周、高志清等7人遇害。29日,党人按照汪精卫与袁世凯的约定,在北京正阳、崇文、宣武门等处进攻紫禁城,却中埋伏,陈雄、高新华、李汉杰等牺牲。12月18日,耿世昌、靳广隆率百余人在任丘、雄县起义,遭淮军镇压,退守雄县,后因缺少外援,党人牺牲殆尽。 1912年1月2日,王金铭、施从云在滦州率部起义,成立北方革命军政府。4日,乘火车西进天津,袁世凯派第三镇统制曹锟、通州镇守使王怀庆出剿,在雷庄爆发战斗。5日,王、施在与清营谈判时被杀,革命军战败。12日,滦州革命军唐自起、黄际隆、庞希德等数十人潜入开平,袭击王怀庆,失败殉难。15日,通州革命党人密谋起义,因叛徒出卖,其机关张家湾遭包围,蔡德辰、王丕承遇害。16日,党人组暗杀团,在北京东华门刺杀袁世凯未遂,张先培、黄之荫、杨禹昌遇害。29日,天津起义因燃放信号炮失误,起义仓促而败。31日,北方革命协会代表再次在天津集会,筹备起义。2月7日上午,北方革命军总司令部遭到袁世凯部下及天津英租界当局破获,大批党人被捕。 云南 10月27日,同盟会员张文光、李学诗、陈天星等人,率同第七十六标新军两队和防军两营,首先于腾越起义,张文光称滇西军都督,并分兵下永昌、永平等十余州县。10月30日,同盟会员李根源联合新军标统蔡锷、罗佩金及管带唐继尧等人,率新军发动重九起义,次日占领省城昆明,成立云南军政府,举蔡锷为都督。11月4日,大理新军也宣布反正,设迤西自治总机关部。个旧驻军受蒙自的海关道龚心湛之命,开往临安镇压,被起义军击溃,个旧各界于5日遍插汉字黄旗表示反正。6日,临安起义军入蒙自,龚心湛逃。顺宁知府琦磷,“虽系满人,素极维新,亦常以满廷专制为恨。自接省城光复电,深为欢跃,当即复电投诚”。其他各府县传檄而定,“不旬日而全滇底定”。 上海 11月3日,上海同盟会、光复会、上海商团的陳其美、张承槱、李平书、李英石、李燮和等在发动起义,主力有张承槱、刘福标等人组织的青帮洪门敢死队,李平书和李英石的上海商团武装,李燮和联络的吴淞地区起义军警,朱家驊、徐霁生等人组织的中国敬死团。4日,攻占江南制造局,上海光复。8日,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沪军都督府,推举陈其美为都督。 贵州 11月3日夜,自治学社在贵阳白沙井(今白沙巷)张百麟家开会,决定4日晨起义,当夜发出动员令。当晚,动员令传到次南门外陆军小学堂,学生们在冲入军械库夺取枪支后,公推学长邝质夫为临时领队。起义队伍出校门涉过南明河,与陆军第一标会合。同时,自治学社派胡刚到南厂新军营通知起义决定,标统袁义保反对,社员杨树清向天鸣枪,袁义保仓皇逃走。士兵公推第一标教官兼小学堂总办、同盟会员杨荩诚、排长赵德全作指挥,将队伍开到南岳山一带布置作战。贵州巡抚沈瑜庆听闻陆军小学起义的消息后,本想凭借巡抚衙门卫队顽抗,但卫队在管带彭尔坤领导下起义,将衙门内大炮炮栓全部拆去,士兵们臂缠白布,迫使沈瑜庆交出巡抚印信。11月4日拂晓,起义士兵分别由大南门、次南门入城,维持秩序,宣告贵阳光复。 浙江 11月4日,浙江光复会会员驻杭州新军八十一标标统朱瑞,同盟会会员新军八十二标周承菼部军官吴思豫、吕公望、蔣百里、蒋百器、杨廷栋、吴肇基人等,及光复会王文庆率领从上海赶来的敢死队发动起义,从笕桥、南星桥出发进攻省城杭州。朱瑞、吴思豫、吕公望等率八十一标及光复会王金发敢死队攻占军械局。周承菼统八十二标和同盟会蔣中正、光复会尹锐志(女)所属敢死队攻占抚台衙门。杨廷栋率兵包围巡抚府,巡抚增韫被俘。 5日晨,杭州各处均悬挂白旗,以示光复,惟旗营驻防将军德济督据城抵抗。英国驻杭州领事赛斐敕向朱尔典报告说:“事实上,杭州城居民中间的惊慌,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担心满族人表示好战。已经发生的几起伤亡,大都是由于自满城乱放来福枪所造成的。满族人还击毙了第一个被派去同他们开始谈判的使者。于是,革命军在附近的山上架设大炮,白天对满城施放空弹,同时通过电话与满族将军建立了联系。他们以夜间进行真正的炮击相威胁,同时提出建议,如果满族人同意交出武器,便可以赦免他们的性命并对他们给予临时津贴,这些条件终于起了作用,一场可怕的大屠杀便这样避免了。”《申报》评价:“是役也,民军死仅二三人,居民无恙,商业照常。并闻都督府已分举人员部署各项政治矣。当民军开门放入新军时,同时将钱塘、涌金二门开放,以便旗营中人逃走,其用意甚为仁厚。诚以此次革命乃政治问题,非种族间乱也。”5日,浙江谘议局议长陳黻宸、副议长沈钧儒及马叙伦等人,推举立宪派汤寿潜为都督。汤寿潜入旗营缴械,旗兵却隐藏大量枪械,图谋反叛。后经陶成章、褚辅成搜出所匿枪械,将主谋者佐领贵林逮捕正法。 浙江军政府成立后,各府、州、县传檄而定。11月6、7两日,宁波、绍兴、嘉兴、衢州四府先后反正,成立军政分府。接着,湖州、金华、严州、处州、台州、温州诸府也宣告脱离清朝统治,浙江全省光复。军政府特别批示满汉平等:“凡旗人之出外谋生或挈眷迁徙散在各处谋生者,同为我民国之人民,即同受我军政府之保护……倘因存歧视之见于旗人之生命财产忘肆侵害者,军法具在,严惩不贷。”并为生计无着落的旗人提供临时补贴。 江苏 11月3日,上海军政府派人到苏州,策动驻枫桥的新军起义。5日,江苏巡抚程德全命令城外新军袖缀白布,进城至巡抚衙门,宣布脱离清朝统治,被推举为江苏都督。随后,程德全电告常州知府长明,长明携眷潜逃。6日,程德全委任何健为常州军政分府司令,常州光复。同日,华承德等50余人进攻无锡县署,县署守军投降。接着,金匮县署也被义军占领。7日晨,新军三十六标二营管带林述庆在京岘山起义,成立镇江军政府,“虎威”、“建威”两舰和象山、焦山炮台守军响应起义。8日晨,镇江京口旗营副都统载穆投降,军政府军务部长李竞成入城缴械。 11月7日夜,南京新军第九镇统制徐绍桢在秣陵关起义,分三路进攻雨花台、通济门和汉西门,因弹药不济,死伤数百人后,退集镇江。上海同盟会总部遂决定组织江浙联军,合力攻打南京。11日,江浙联军司令部在镇江成立,20日,江浙联军在已起义的海军舰艇的掩护下,发起攻克南京之役。是日,与张勋部激战于龙潭,张勋大败。22日,部分镇军与扬军进攻六合,欲断张勋后路。24日,江浙联军攻占乌龙山和幕府山。24日晚,右路淞军和一营浙军占领乌龙山炮台。25日,浙军在孝陵卫与清军激战,击毙张勋的亲信王有宏和旗兵千余人。29日,粤军和浙军攻下幕府山炮台。12月1日,粤、浙、镇军攻下天堡城,同时苏军占领雨花台。联军炮击清军嘹望台太平门和张勋的指挥部所北极阁,张勋、两江总督张人骏、江宁将军铁良等将领逃跑。2日,巡防营统领张联升率领余部投降,南京全城光复。 据《纽约时报》11月11日报道,南京民军于8日起义失败后,清军在城内展开屠杀,男女老少甚至婴儿被肆意袭击,任何剪辫者、穿戴白衣或外国服装者(外国人除外),皆被视作革命党处决,死亡数及上千人,该屠杀“为现代史无前例”。南京光复后,英国驻南京领事伟晋颂(F.E.WiLKinson)写信给英国公使朱尔典称:“总的说来,革命军有理由对他们已经表现出来的克制感到自豪。有人给我谈了一些关于屠杀满族男人、妇女和儿童的情况,但经过调查,几乎所有这些情况证明是没有根据的,尽管发生过几起显然不愉快的事件。象已经发生的对财产的破坏,都在满族人居住区内。目前的一切情况都是很安宁的,南京城正在迅速地恢复正常状态。” 8日,许宏恩率兵进南通城,清总兵张士翰从衙门搬出,军政府次日宣布通州光复。8日晚,孙天生策动扬州定字营起义,知府嵩峋逃跑,扬州光复。22日,海州盐防营兵变,进攻州署,开放监狱。24日,蒋行雁派新军一营由何锋钰率领,进驻海州,任民政长。1912年1月,林述庆辖北伐各军会攻徐州,经固镇、三里湾、浍河、宿州数战,张勋败走济南。2月11日,徐州光复。 安徽 11月5日,同盟会会员吴旸谷等率标炮营起义,并向省城安庆进攻。立宪派则劝说安徽巡撫朱家宝独立,11月8日,安徽谘议局出面宣布独立,推举朱家宝为都督,王天培为副都督。 11月9日,合肥光复,成立军政分府,推党人孙万乘为司令;同日,芜湖光复,成立芜湖军政分府,举吴振黄为总司令。13日,大通光复,设军政筹议局。15日[一说5日],寿州革命党人张汇滔、王庆云等起义,清文武官吏潜逃,寿州光复,旋成立淮上军司令部,推王庆云为总司令,张汇滔、张伦、袁家声为副总司令,并兵分三路向皖北各州县推进,光复六安、怀远、凤阳、蚌埠、霍丘、阜阳、涡阳等地。皖南地区在各界协力下,11月25、26日,徽州、繁昌和太平等府先后光复。至此,安徽省除亳州一隅,均告光复。 广西 10月30日夜,桂林的革命党人联络在省城的2000多新军和800多名会党,准备进攻桂林城。因道路被水淹没,无法前进,只好退回。10月31日,刘崛等联络了梧州一带的绿林2000多人,集合各界代表宣布反正。11月5日,罗佩珩等联络州的会党、绿林和一些团练、巡警,共数千人,攻据平南城,又汇合各县武装万余人,攻克藤县,进取浔州。刘古香在柳州联络会党数千人,准备攻城,防营分统陈朝政所部六营巡防营归向革命。怀远、怀集群众也举起义旗。玉林发生兵变、罢市和罢课。南宁革命党人联络会党、绿林和部分新、旧军,积极准备起事。 11月6日夜,巡抚沈秉堃、藩司王芝祥等,经谘议局中的革命党人、副议长黄宏宪、议员蒙经等人和立宪派劝说,宣布广西独立,沈秉堃任都督,王芝祥、陸榮廷任副都督。晚间,巡防营拒不剪辫,发动叛乱。沈、王知新、旧军队不和,先后以北伐为名离桂。原广西提督陆荣廷因利乘便,据有都督一职。 广西常备军协统赵恒惕率新军随沈秉堃部北上,驰援武汉,陆军小学堂白崇禧等人随之加入北伐学生军。学生军自备途中费用,赵恒惕发给每人七九步枪一支、子弹一百五十发、毛毡一张、黑呢外套一件、水壶饭盒杂囊等物,经全州、永州,取水道经湖南之祁阳、衡阳、湘潭,至长沙复改乘轮船经洞庭,至湖北汉阳附近之蔡甸、梅子山参加南军阵营,与北军相峙,后随赵恒惕之混成协调驻孝感。 福建 11月5日,同盟会福建分会在福州城外的白泉庵召集军事会议,郑祖荫、林斯琛、刘通、黄乃裳、林肇民、萧奇煊、彭寿松等同盟会员以及新军陆军第十镇统制孙道仁、协统许崇智等人,在台江的一艘夹板船上密商起义方略,计划11月9日凌晨4时起义。闽浙总督松寿、福州将军朴寿获悉后,下令整顿战备,紧闭城门,由旗兵驻守,并组织“杀汉队”,决意负隅顽抗。8日下午4时,革命军管带萧奇斌率领炮兵营来到于山高地,在山上架起大炮。9日拂晓,福州光复战役正式打响。彭寿松率炸弹队由水部入城,直扑高节里,策应城内的民军。驻防长门的统领派兵400人及大炮4门趁夜入城,炮轰旗界。交战后旗军请求停战,并约定时间投降,但事后旗军并未投降,又与民军开战。10日晨,数百名旗兵投降,松寿自尽,朴寿避入前捷胜营统领明玉家中,擒获后企图逃跑,追获后被击毙。11日,福州宣布光复。 11月9日,庄尊贤率同安和灌口两地的同盟会员进攻同安县,驻城清军反正,同安和平光复。11月11日,漳州的陈兆龙、朱润卿、林者仁、王兆培等同盟会员联合哥老会及龙溪农民军,冲入道尹府公署,宣布漳州光复。11月15日,厦门的同盟会员联合各界开会,由张海珊宣布共和,革命军分四路入城,进攻道署、警署、胡里山炮台以及各机关,厦门当日光复。11月18日,蒋以麟说服原驻防管带唐万胜、晋江知县黄逢年交出印信,泉州光复。11月19日,同盟会会员刘霭士、丁仰皋、刘清藜等人于公推原巡防营管带刘光汉以及游击易福元为汀州临时正副司令。11月20日,黄缃、朱唤醒联络新军管带万国发,在莆田东山召集各界,宣布莆田光复易帜。闽北的延平府、建宁府、邵武府,也相继实现了政权和平过渡。至此,在武昌首义后只有一个多月,福建全省便宣告独立光复。 广东 10月24日,同盟会员彭瑞海在化州起义,次日化州光复。29日,陈炯明、邓铿等人在惠州起事。同日,张碌村等人占据汕头,又进图潮州。30日,同盟会员王兴中光复新安。11月7日,郑彼岸、林君复、任鹤年等光复香山。8日,惠州、汕头光复。同日,在胡漢民劝说下,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和新军第二十五镇统制龙济光同意反正,民军声势浩大,兩廣總督張鳴岐被迫召集各界代表在广东谘议局讨论广东独立问题。9日,广东宣布独立,中华民国粤省军政府成立,肇庆、紫金同日光复。潮州、大埔、阳江、连州、三江、梅州、连山等地,也于广州光复后一周之内光复。 11月27日,罗侃廷、苏乾初在府城廉州起义,参加者约400人,攻下了府县衙门,并以钦廉军政分府名义宣布光复。苏乾初任都督,参谋长李时钦、军政部长邓世增、财政部长罗侃廷、民政部长廖杏斋(兼合浦县长)、秘书长林朱赞。随后,罗侃廷到北海发动清军起义,苏乾初则派员到沙岗、西场等地招抚游勇,祈望扩大成果,但遭遇反正清军的反叛,经由广东都督胡汉民派军舰前来平息。 广东省各界召开会议,包括满汉八旗代表,就广州满城、新军防营、土匪等项进行商议,和平解决了化旗为民的问题。經各方支持,军政府組成一支北伐軍共約8,000人,姚雨平任總司令,馬錦春為副總司令。 广东军政府成立后,委赵士槐为琼崖安抚使,令其收编清军。赵到琼后与琼军发生冲突,便在海口先将参加过同盟会的学生组成学生军,配以九响毛瑟枪和单发枪数十枝,以武力迫范交出政权。后来,军政府又另派黄明堂为安抚使,改编琼军。至此,海南全岛光复。 四川 10月18日,同盟会员曾省斋在垫江发动起义,得到了同时在大竹起兵的李绍伊的支援。27日,起义军进入垫江县城。11月11日,曾省斋又“誓师出发,连取大足、渠县、邻水、广安、岳池,而蓬溪、射洪、营山诸县,亦传檄而定”。12日,广安州组成大汉蜀北军政府。18日,廖树勋在长寿起义,并向涪州进兵。19日,同盟会员冉君谷自重庆归来,与江津县令吴良桐密商,告知重庆同盟会已有起义准备,吴良桐次日宣江津布独立。21日晨,长寿援军入城,同盟会员高亚衡迫使知州戴赓唐交出州印,次日成立军政府。同日,同盟会员熊兆飞、邓笃率两路军至南川县,由内应接入城内,南川光复。 11月22日,成都召开四川官绅代表大会,决定独立并派出蒲殿俊等11人与四川总督赵尔丰的代表在在成都圜通银行进行谈判。27日,四川宣布独立,成立大汉四川军政府。赵尔丰发表宣示四川自治文告,将权力交给新政府。立宪党人蒲殿俊担任都督,赵尔丰的嫡系部将朱庆澜任副都督。27日,进入四川的鄂军在资中反正,杀死上任途中的代理四川总督端方。 革命爆发后,成都满城旗人对汉人抱同归于尽心态,“有的还表示,万一事急,老幼妇女先行自杀,精壮杀出少城与汉族拼杀”。“接近满城的汉人住户街道,谓旗兵杀出,定先遭殃,妇女已有自缢者”,“汉兵闻之,成列出围少城,满兵闻之,亦登陴列炮守”。11月7日,满城千余人联队扑出满城,击毙汉民数人,成都将军玉昆及副都统奎焕发表劝谕,变乱始息。12月,四川名士徐炯、周凤翔受军政府之命来满城进行和谈。同时,赵荣安也代表满城旗人到军政府会谈。23日,玉昆下令驻防满城的全体满蒙官兵向军政府缴械,并由军政府帮助他们另谋生计。 山东 11月12日,山东烟台同盟会栾钟尧、宫锡德等“十八豪杰”同盟会会员发动起义,占领烟台海防营,烟台道台徐世光闻变携家眷逃到东海关税务司英国人梅尔公馆寻求保护。11月13日,“十八豪杰”致电上海都督陈其美,宣布烟台独立,成立山东军政府。次日,改称山东烟台军政分府,推舉清海軍舞凤舰舰长王传炯为烟台军政分府总司令。 11月13日,在山东革命党人丁惟汾的劝说和代理新军第五镇统制贾宾卿等部分军官的胁迫下,山东巡抚孙宝琦同意山东独立,推举孙宝琦为都督。11月24日,孙宝琦又在第五镇新军逼迫下取消独立。袁世凯命张广建以州同知擢布政使,吴炳湘以候补县丞擢巡警道,搜捕革命党,令巡警沿街将黄帝四千余年字样的告示全部刷掉,重新贴上宣统三年年号告示。12月10日晨,吴炳湘派军警突查济南商埠经二路西头路南“宜春轩”照相馆兼钟表维修店和万紫巷“万顺恒”洋货铺,逮捕了革命党人刘溥霖、杜瑨等14人,当场用枪托砸死蓝盛九,并抢劫两家店铺的财物,史称宜春轩惨案。 河南 武昌起义后,刘积学由北京赶回开封,与刘纯仁等先后设机关于北书店街和合堂、优级师范学堂、中州公学等处,筹划河南独立。10月14日,革命党人吴沧州策动驻汴清军第29混成协协统应龙翔反正,允应为河南都督,但被拒绝。豫抚闻讯后,调兵部署于铁路沿线,使省城革命无法实施。革命党人遂定四路起义,会攻省城。 在豫西,王天纵联合张钫部秦陇复汉军,组成秦陇豫复汉军,曾攻至渑池,进取洛阳,清第6镇协统周符麟率五、六千人来援,王部退至潼关;在豫东,刘荣棠、李锐五、谢鹏翰等发动仁义会袭击开封,攻至曹门,因武器简陋终溃;在豫南,刘积学、海廷璧等在叶县建立机关,准备占领南阳,曾一度进攻鲁山县城,因其领导人孙豪被诱至城内被杀而失败;在豫北,陈伯昂受孙中山派遣,谋炸黄河铁桥;在信阳,文学社社员刘化欧于10月16日在武胜关李家嘴集合农工和士兵起义,22日与北洋军交战而败。 1911年12月,张钟端返回开封组织起义指挥部,以开封法政学堂为基地,拟23日晨攻铁塔旁弹药库,再攻打巡抚署和防营。但因奸细告密,22日晚,正在开封优级师范学堂布置武装起义的革命党人被包围,张钟端等31人被捕。24日,11人遇难,史称“河南辛亥11烈士”。 此外,不乏省外攻取河南的努力。1911年11月,留日河南籍学生返沪组成威武军,由张国威率领攻至柳林。1912年初,新蔡人阎子固率安徽淮上军入豫。 奉天 11月6日,蓝天蔚等革命党人在北大营开会,研究驱逐东三省总督赵尔巽事宜。由于缺乏警惕,被蓝天蔚部下营长李鹤祥告密。赵尔巽在黑龙江视察,知悉后立即赶回沈阳,下令全城戒严。12日下午,赵尔巽在省咨议局召开“奉天国民保安公会”成立大会。张作霖用武力控制会场,推举赵尔巽为会长,清军第三十九协协统伍祥祯为副会长,张作霖为军政部副部长。全省各地按规定成立分会,以控制局势。张作霖所部巡防营2500人陆续开进省城。为与之对抗,17日,张榕、张根仁等人联络辽宁各界,成立“奉天联合急进会”。 11月20日,顾人宜率民军进攻驻扎在李家卧龙的清军巡防队,首战告捷。27日,起义军宣布成立“中华民国庄河军政分府”和“中华民国征清满洲第一司令部”。29日,顾人宜部攻打驻于水门子的巡防队,再战再捷。此时,由于全国形势尚不明确,赵尔巽剿抚并用,一面派马、步、炮队施加压力,一面又与起义军进行谈判。顾人宜接受了军费一万两白银,在不交出军权的条件下,将民军改编为地方巡防队。但11月27日冯国璋攻陷汉阳后,赵尔巽放心严剿革命,于1月23日派袁金铠杀害急进会领袖张榕,此后又有100多人先后遇害。 1月底,蓝天蔚受民国政府之命,部署三艘运军船进发花园口。2月1日夜至2日晨,北伐主力在貔子窝、花园口、大孤山一带登陆,蓝天蔚赴大连指挥。3日,北伐军在花园口北与清军巡防队激战,取得胜利。4日,在水门子与清军战斗,俘虏巡防队帮统李子锐及管带陈宝珊。6日,北伐军占领瓦房店。10日,攻占庄河,清军败逃。正当北伐军与民军准备攻占沈阳时,清帝于2月12日下诏退位。 吉林 10月中旬,即有人在省城倡言独立,其后“附和者为数愈多”。吉林巡抚陈昭常、驻军二十三镇统制孟恩远闻讯惊恐,一面封锁消息,一面搜查党人。11月16日,陈昭常召集省城各界,欲仿照奉天模式,成立吉林国民保安会,遭学生反对。学生宣言:“保安会,学界绝不赞成,假使刎颈流血之祸,即在眉睫,非学界之所畏也!”但在军队支持下,省保安会最终成立。20日,省城各学堂学生一律罢课,以示反对。12月,革命党人段右军、朱霁青到长春与杨子厚密谋起事,因泄密失败。12月19日,驻长春第二十三镇军官庆恩(化名陶雨春)与日本人木村好太郎商议,联络西北荒“马贼”100余人,以长春府游击马队长李松山为内应,预期起义,再因被告密而败。1912年2月,在长春南满铁路附属地内,百数十人“分匿于各宿店,约期举事”,因官府勾结日本施压被迫解散。2月18日,李贵、杨八等百余人占领公主岭,宣布独立,结果也被“给资遣散”。2月16日夜,革命党人梁廷栋、梁廷樾与刘乾一、商震等以哈尔滨为根据地,同“马贼”和反正巡警组成的200余人起义,占领了电报局、自治会。19日清军统带么佩珍率队围攻起义军,梁廷栋、梁廷樾、陶遇春、王泽臣、李范五等10余人牺牲。3月7日,驻吉林省山城镇巡防营管带李秀峰奉命围剿海龙县杨树河子村王樾人领导的乡军,3天后将王砍杀于山城镇西门外。3月15日,陈昭常就任民国都督,吉林省革命流产。 黑龙江 武昌起义爆发后,黑龙江各学校推举代表组织学生联合会,在黑龙江全省中学堂召集师生开会。中国同盟会黑龙江支部负责人邓觉民发表演讲,激烈宣传革命。会后,学生上街散发传单,倡言独立。11月16日,黑龙江巡抚周树模秉东三省总督赵尔巽旨意,成立黑龙江国民保安公会,自任会长,并通饬各属:“如有散布谣言,鼓吹独立扰害公安者,准其拿办。以靖地方。”但学生继续做革命活动,针锋相对成立黑龙江国民联合会,还于12月11日到省属衙门前游行,高呼“黑龙江独立万岁”。12月18日,学生用全体名义要求巡抚周树模宣布独立,并传知军政界赞成,以图得到支持。周树模“不敢出署一步,将军政事宜都委之于民政司长宋小濂处理”。宋对学生表面上予以同情,但下令各学校提前举行毕业考试,通知学生家长监管子女在家放假,不准到省城闹事。最终,学生们要求黑龙江独立的努力未获得成功。 甘肅 11月初,陕西宁州会党数百人占领州城,继进军甘肃合水、庆阳。同月,文县、阶州数千农民围攻县城,捣毁厘局、税局。 11月14日晚,为“钳制西军攻陕之兵力,切断清廷仅有之西北交通”,革命党人在宁夏府(银川)开会,决定由刘先智任总领队,以哥老会和巡防续补五营为主,分赴灵州、平罗等地同时起义。后因事机泄露,宁夏府的起义遭破坏,10余名会众被捕入狱。灵州民军1000余人按时起义,于17日晚攻破守备衙门及县署,光复灵州。19日晚10时,宁夏府民军坚持起义,分三路攻城,在与潜伏城内的起义军首领刘华堂及哥老会配合下进城,同清军展开巷战。经一夜激战,起义军占领府城各衙署及兵营,击毙了负隅顽抗的代理镇台贺明堂等大小官吏数百名,升起“支那革命大元帅孙”的旗帜,全城遍插拥护孙中山的“顺南”小旗。其后数日,平罗县、宁朔县相继光复。11月23日,宁夏革命军政府正式成立,并颁布《新政大纲》和《临时政纲》,宣传革命道理,提倡各族“皆为胞泽”。但民军对满营的进攻屡次受挫,战斗中革命党人刘先智亦牺牲。1912年元旦,甘肃清军反扑宁夏府城,满营内清军趁机出动,与起义军交战三日,最终陷宁夏府,一批会党首领和民军遭清军屠杀。 1911年底和1912年初,河西走廊会党和农民数次起义,但都终归失败。陕甘总督升允组织军队进攻陕西,攻陷长武、醴泉、咸阳,逼近长安。1912年3月11日,驻守秦州的黃鉞聯合革命黨人向燊、陳貞瑞等,發動起義,成立临时军政府。战争前线的马安良、周务学等实力派为保存自身地位,由代布政使赵惟熙和咨议局议长张林焱领衔,于15日通电承认共和,使升允迎清室西迁的计划破产。 青海 11月间,西宁帮会领导湖南人任得慧、固原人孙大旗(人称孙麻子)、西宁人乔寿山等酝酿举事,于是联络小手工艺和各行业杂役人等一千余人。为解决武器难题,孙大旗到西宁西郊大营盘所驻镇标新军军营中活动,策反士兵中的哥老会员四五百人。11月底,已联结西宁西川石灰沟、元山尔、镇海堡、多巴、扎马隆、国师营等地的农民和西宁城中的哥老会成员达3000余人,编为左、右、前、后、中五个营,乔寿山任“兵马大元帅”,任得慧任副元帅,白虎任总兵,以“扫清灭洋”为号召,预定12月5日起事。原计划攻占镇海堡、多巴,夺取囤积的粮草后,再配合大营盘新军攻占西宁府城。不料一党人向驻镇海堡千总白尚珍警告说:“限你三日内将所有人马粮秣军器准备齐全,如敢违抗,即踏平镇海堡。”白立即向西宁各衙署告变。西宁镇总兵张定邦令镇标新军管带陈正才将所有枪弹转交镇署,且不准营兵外出。乔寿山与城中新军失去联系,见风声紧急,提前2日在西宁元山尔起事,张定邦率官兵前往镇压,双方在郭家寨爆发冲突。清兵火力猛烈,击溃义军,将俘者押至西宁,后任得慧也被捕,均遭杀害。但西宁当局慑于全国革命的声势,对该案不敢穷深追究,将搜查到的起义军3000人名册焚毁了事。 新疆 12月28日,巡抚袁大化获悉革命党欲在迪化府举事,派兵捕杀了哥老会总统唐小云、帮统陈光模,并通缉湘籍革命党人刘先俊。刘见事机紧迫,当日晚同万象春、马万荣等百余人起义。起义军攻抚署东营不利,转攻陆军炮营,想夺炮轰击各官署和军械局,亦不果。再转攻警察第一区,不克,只好退据协署。旋遭清军队包围,队伍溃散,多人被捕遇害,省城起义遂告失败。此后,伊犁革命党人集议,商决1912年1月7日起义,冯特民、李辅黄等为指挥。事为志锐知悉,调满、蒙各军前来镇压。革命党人乘清军尚未调集之际,先发制人,提前三小时(当晚九时)起义。经守护南库的革命党人黄立中的接应,获得了该处军火库的弹药供给,遂会同李啸风率领的炮队,猛攻将军署和副都统署。志锐越墙逃走,只剩下据守北库的满兵还在抵抗,起义军数次进攻不克。为结束战斗、减少伤亡,起义军遣使入旗营劝降,并请已卸任的伊犁将军广福(蒙古族)出面劝说。旗籍官兵“知为政治革命,无种族歧视者”,即停战繳械。同日夜,惠远城光复。8日,志锐被搜获处死,伊犁起义大获全胜。 1月8日,新伊大都督府成立,广福为都督,杨缵绪为总司令部部长,冯特民为外交部长兼民政部长,李辅黄为前敌总指挥。新伊大都督府致电袁大化,劝其认清时局,宣布共和。但袁大化拒绝共和,派陆军协统王佩兰率部进攻伊犁。2月,李辅黄率伊犁起义军与迪化清军交战于精河一带。起义军连连获胜,清军由五台退至精河、沙泉子、固尔图。不料独立骑兵团团长钱广汉临阵反叛,使起义军由胜转败,方孝慈牺牲于沙泉子之战。杨缵绪亲赴前线督战,清军败退乌苏。2月12日,清帝退位。3月12日,袁大化“遵旨承认国体共和”。15日,北京政府改新疆巡抚为都督,袁大化辞职,杨增新任都督,撤销伊犁大都督府。冯特民拒听袁世凯、杨增新的调动,坚持留任伊犁外交司长、伊犁观察使。杨增新大造舆论,指冯特民破坏统一。1913年10月某夜,杨增新收买营长马得元,率兵包围冯特民、李辅黄的住所,将二人杀害于惠远城。 清朝灭亡与民国成立 南北议和 袁世凯在被清廷起复前夕,便会见过来访的革命党人朱芾煌。朱劝告袁世凯同南方议和以换取大总统之位,袁世凯权衡利弊,上台后采取剿抚兼施的策略,进而准备和南方开始谈判。 11月1日,清政府命袁为内阁总理,海外华侨,留学生和国内舆论界中有人认为“袁世凯资格,适于总统”,主张争取袁世凯反正,推举其为第一任大总统。之后,袁世凯分别致信黎元洪和民军总司令黄兴。11月9日,黄兴致函袁,希望他“以拿破仑、华盛顿之资格,出而建拿破仑、华盛顿之事功”,主张给袁世凯“一个民选的总统”,避免曾国藩剿灭太平天国的悲剧。11月16日,孙文在巴黎也致电国民军政府,表示同意举袁世凯为总统。在分别收到二人复信,得到将获总统职位的保证后,于11月10日、30日派旧部刘承恩、副官蔡廷幹(海军正参领)作为私人代表,赴武昌议和。黎元洪迫于主战派压力,要求袁世凯倒戈北伐,并保证“以项城之威望,将来大功告成,选举总统,当推首选。”刘、蔡二人携黎元洪致袁世凯亲笔信回京复命。此后袁世凯通过攻克汉阳,大挫民军锐气,迫使民军方面不得不进行停战谈判。 11月26日,袁世凯通过英国公使朱邇典及英国驻汉口总领事葛福(Herbert Goffe,1870-1939)向军政府和各省代表提出议和三条件:停战,清帝退位,选袁世凯为大总统。11月29日,袁克定密遣朱芾煌携汪兆铭函到武昌前线奔走协调停战,因事先未得通报,朱芾煌于11月30日被冯国璋拘捕,经袁克定营救,由汉口押送北京后当即被释放。11月30日,袁世凯再派密使刘承恩、蔡廷幹赴武昌与黎元洪谈判。同日,各省代表自上海汇集至武汉,在汉口英租界顺昌洋行召开各省代表第一次会议,同意与袁世凯议和。由于英国驻汉口总领事表示,黎元洪必须能够代表各省,方可谈判议和。各省代表会议当日遂议决,以鄂军政府为中央军政府,黎元洪以大都督名义执行中央政务。12月1日,南北双方签订《武汉地区停战协定》,武汉地区于12月3日上午8时至12月6日上午8时停火三天。12月3日,武汉地区停火,进行休战谈判。此后南北双方先后签署过五次协议,将停战最终延续到1912年1月29日。 12月7日,上谕“著袁世凯为全权大臣,由该大臣委托代表人驰赴南方,切实讨论,以定大局。”12月8日,袁世凯发布内阁咨文,派唐绍仪为总理内阁大臣的全权代表。12月9日,唐绍仪等离京赴武汉与黎元洪或其代表商谈大局。而南方各省内部则纷争不断。12月7日,黎元洪提名伍廷芳为议和全权代表,温宗尧、汪兆铭、王宠惠、钮永建为参赞,胡瑛、王正廷为湖北特派代表,组成议和代表团。12月9日,各省代表正式推举伍廷芳为民军议和全权总代表。由于各省代表受同盟会影响,已议决“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故他们不赞成黎元洪在武昌谈判的意见,而支持在南京谈判。12月11日,唐绍仪抵汉口,第二天过江到武昌会晤黎元洪,被告知要到上海谈判。原来,伍廷芳受张謇、赵凤昌等人劝阻,托英驻沪总领事请朱邇典爵士向袁世凯说项,令唐赴沪议和。于是,袁世凯12月13日电令唐绍仪“赴沪讨论”。张謇、赵凤昌等成为南方议和幕后主导。 12月18日,在上海南京路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市政厅,南北议和会议开幕,参加会议的除南北议和代表外,还有英、日、美、德、法、俄6国驻沪总领事及外商代表李德立。在这第一次会议上,双方很快就承认共和达成一致,并在“召开国民大会表决国体”即所谓“和平解决”办法上达成共识,但对国民会议的召集、召开时间与地点、组成等问题争执不下。12月20日,双方举行第二次会议。 同时,清军主和派将领见同盟会方面的黄兴即将取代黎元洪成为南方临时政府首脑,便由段祺瑞的参谋长靳云鹏派出私人代表廖宇春赴上海与黄兴谈判。参与谈判者有江浙联军参谋长顾忠琛,联军先锋队长朱葆诚、洪承点,文明书局经理俞复,北军红十字会会员夏清贻。12月20日,双方在文明书局签订五项条款:一、确定共和政体;二、优待清皇室;三、先推覆清政府者为大总统;四、南北满汉军出力将士各享其应得之优待,并不负战时害敌之责任;五、同时组织临时议会,恢复各地之秩序。 12月28日,袁率内阁大臣上奏,请召集临时国会公决国体。清廷召开御前会议,最终隆裕太后下懿旨,同意召集临时国会。12月29日,南北议和第三次会议召开,伍廷芳提出经过修订的《关于清皇帝之待遇》、《关于满蒙回藏之待遇》两项提议案,当日议决多项条款,其中首条即为“开国民会议,解决国体问题,从多数取决。决定之后,两方均须依从”。 同盟会方面不满南北双方达成的召开国民会议议决国体,选袁为民国首任总统的共识。黄兴、陈其美、宋教仁遂于12月26日在上海哈同花园公宴总理孙文之时,酝酿举孙为大总统,并由马君武唤起舆论。12月27日,黄兴、宋教仁等赴南京,连夜召集各省代表会议,提出成立政府、采用总统制、改行中华民国纪年并用阳历等事宜,筹备选举临时大总统。 12月31日,南北双方代表唐绍仪、伍廷芳等召开最后一次会议,双方签署協議,袁支持清帝退位,南方各省支持袁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召开国民会议议决国体。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孫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1月11日、17日、19日,南京临时政府接连三次要求列强承认,均无一字答复。袁得知孙就任临时大总统后,1月1日致电唐绍仪,表示唐12月30日、12月31日以来行动超越权限,不能获得政府承认。唐绍仪当即请辞。1月2日,袁世凯准唐绍仪辞去和谈代表一职,并致电伍廷芳,否认伍、唐所订条款。 此后经张謇、赵凤昌斡旋,南北双方继续议和,主要讨论清室优待条件和南方履行承诺问题。此时南方议和的要角是孙。直隶諮議局、河南諮議局通过汪兆铭致电孙,首条即提出“清帝退位后,能否举袁为大总统?”。孙于1月14日复电保证“清帝退位,共和既定,袁有大功,为众所属,第一条件自无不能。”次日孙又致电伍廷芳,再次保证清帝退位,宣布共和之后,举袁为大总统。 中华民国的成立 武昌对上海:籌組中央政府的竞争 1911年11月,以黎元洪為首的武昌集團和以沪军都督陳其美、江蘇都督程德全為代表的上海集團,同時展開籌組中央政府的活動。11月9日,黎元洪以湖北軍政府都督的名義,向獨立各省發出通電,要求各省速派代表到武昌開會,商組中央政府事宜。11月11日,上海都督陳其美、江蘇都督程德全等三省军政府都督電邀各省派代表到上海開會。11月15日,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在上海舉行会议,上海、江蘇、浙江、福建等省代表參加。武昌集團堅持會議要移到武昌召開。由於武昌最先發動起義,多省代表已抵達武漢,同盟會主要領導人黃興、宋教仁等人也在武漢。最後,上海集團讓步,議決各省代表赴武漢,定于30日在汉口召開會議,商議組織臨時中央政府,制定《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但每省在上海仍須留1名代表作爲通信聯絡機關。 11月21日,各省代表陆续到达武昌。此时恰值清军攻陷汉阳,武昌危急。各省代表于11月30日在汉口英租界顺昌洋行召开第一次会议,参加会议的有14省代表24人,推湖南代表谭人凤为议长。议决临时政府成立以前,由鄂军政府代中央军政府职权,鄂军都督代中央军政府大都督。12月2日,决定先制定临时政府组织大纲,选举雷奋、马君武、王正廷为组织大纲起草员。并作出“如袁世凯反正,当共举为临时大总统”的决定。12月3日,会议通过《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分三章共二十一条,即日由全体省代表签名宣布。同時決定以南京為臨時政府所在地,確定臨時政府為總統制共和政府。各省代表於七天內齊集南京,如有十省以上代表到達,即開臨時大總統選舉會。 12月4日,宋教仁、陳其美等却召集留在上海的各省代表沈恩孚、俞寰澄、朱葆康、林长民、马相伯、王照、欧阳振声、居正、陶凤集、吴景濂、刘兴甲、赵学臣、朱福诜在上海江苏省教育总会举行会议,列席會議的還有章太炎、赵凤昌、章驾时、蔡元培、王一亭、黄中央、顾忠琛、彭锡范。大会以投票的方式,议决公電孫中山歸國主持大政,推舉黃興為假定大元帥,黎元洪為副元帥,由大元帥主持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議決黃興對於大元帥一職再三推辭,黎元洪卻不願屈居黃興之下,表示反對,17日改推舉黎元洪為大元帥,黃興為副元帥。在讨论国旗时,湖北代表提议用十八星旗,福建代表提议用青天白日旗,江浙方面提议用五色旗为国旗象徵五族共和,红、黄、蓝、白、黑,象征汉、满、蒙、回、藏。最后形成以五色旗为国旗、铁血旗为陆军旗、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为海军旗的折衷方案。 革命党人的内讧 各地辛亥革命前后,革命党人内部因争权夺利而发生一系列重大的内讧事件。武昌方面,有武昌起义前后孙武等人领导的共进会和蒋翊武等人领导的文学社的内讧,在内讧中文学社力量大损,詹大悲东下,宋锡全被杀,后共进会拥戴黎元洪,文学社拥戴黄兴,此亦有湘鄂矛盾在内。上海方面,陈其美同李燮和争沪军都督;1911年12月12日,江浙联军司令部参谋长陶骏保在沪军都督府被陈其美杀害;1912年1月光复会领袖陶成章于上海法租界金神父路廣慈醫院被陈其美指使蒋介石刺杀。广东方面,新闻记者出身的广东都督陈炯明枪毙同样由新闻记者出身的民团总局副总办黄世仲,后以武力裁撤王和顺的惠军。广州《公言报》记者陈听香替王和顺打抱不平,遂被陈炯明以“依附叛军,妨害军政”等罪名逮捕并枪杀。 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与中華民國 11月14日,江苏都督程德全通电请孙归国组织统一政府:“大局粗定,军政民政亟须统一,拟联东南各军政府公电,恳请孙中山先生迅速回国,组织临时政府,以一事权。中山先生为首创革命之人,中外人民皆深信仰,组织临时政府舍伊莫属。我公力顾大局,想亦无不赞成。”18日,江北都督蒋雁行表示:“大统领一席非孙中山莫属。”19日,扬州军政府敢死军总指挥边振新登报:“公求孙逸仙先生回国为总统。”安徽都督李烈鈞要求:“電請孫中山先生回國組織臨時政府。”廣東方面亦称:“大總統一職,擬舉孫中山先生。” 12月11日,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在上海和汉口两地的17省代表来到南京,继续商讨建立中央政府事宜。12月14日,各省代表在南京开会,決定根據《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選舉總統,此時代表们分成支持在湖北立首功的黎元洪以及支持黃興兩派,相持不下。 12月25日,孙中山从法国马赛回国抵达上海。12月28日,在南京召開臨時大總統選舉預備會。12月29日,各省代表在南京江蘇諮議局会议厅召開選舉臨時大總統會。臨時大總統根據《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第一條:「臨時大總統,由各省都督代表選舉之;以得票滿總數三分之二以上者為當選。代表投票權,每省以一票為限。」選出。參加選舉的有直隸、奉天、山東、山西、河南、陝西、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雲南、四川等十七省代表四十五人,孫中山獲得十七張有效票中的十六票,當選為第一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黄兴获得一票,系湖南省代表谭人凤所投(一说浙江省代表所投)。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正式宣佈中華民國成立,並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书”中强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1月2日,孫中山通告各省廢除陰曆,改用陽曆,以民國紀年,1912年為中華民國元年。同日,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会议通过《臨時政府組織大綱修正案》,修改有关临时大总统及副总统的选举规则及职权的条款。1月3日,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會議推選黎元洪任臨時副總統,並通過孫中山提出的臨時政府内阁各部總長、次長名單,正式組成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臨時政府下設十個部,陸軍部總長黃興兼任參謀本部總長,海軍部總長黃鍾瑛,外交部總長王寵惠,司法部總長伍廷芳,財政部總長陳錦濤,內務部總長程德全,教育部總長蔡元培,實業部總長張謇及交通部總長湯壽潛。此外,總統府秘書長胡漢民,法制局長宋教仁,印鑄局長黃復生。1月11日,各省代表会议通過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為綱領,以南京為臨時首都,以紅黃藍白黑五色旗為中華民國國旗,象徵五族共和之意。1月28日,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會議成立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并选举參議員,推选林森、陳陶遺任正、副議長。 为争取列强外交承认,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发布《告各友邦书》: (一)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止。其缔结于革命起事以后者则否。 (二)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偿还之责,不变更其条件。其在革命军与以后者则否。其前经订借事后过付者亦否认。 (三)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之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其在革命军与以后者则否。其前经订借事后过付者亦否认。 临时政府教育部公开征求国歌。1912年2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公报上刊出一首题为《五旗共和歌》的国歌拟稿,由沈恩孚作词,沈彭年譜曲。 清帝逊位,清朝滅亡 宗社党:满洲贵族的最后抗争 12月6日,袁世凯迫使醇亲王载沣辞去监国摄政王职位,退归府邸。1月2日,清將領姜桂題、馮國璋、張勳、張懷芝、曹錕、王占元、陳光遠、李純、王懷慶、張作霖等十五人電內閣,誓死反對共和,請飭各親貴大臣將在外國銀行所存款項提回,接濟軍用。 1月3日,陸徵祥等駐外各使節電請清帝退位。1月5日,段祺瑞自漢口退駐孝感。1月7日,清第一軍總參贊官靳雲鵬自漢口到北京,謀聯合各軍,要求共和。同日,日本輪船密運步槍一萬二千枝,子彈二千萬發,機關槍六挺,山砲六門抵南京。 1月11日,黎元洪下令北伐。由於局勢惡劣,清庭於1月12日舉行王公会议。愛新覺羅·奕劻主依优待条件交出政权;載澤、载洵、愛新覺羅·善耆及恭亲王溥偉反对,并与良弼、鐵良、愛新覺羅·毓朗等决组宗社党与南方对抗。1月19日,宗社黨組織君主立憲維持會,推舉馮國璋為會長,散發《北京旗漢軍民公启》,反對共和,指責奕劻。 1月26日,宗社党强硬派首领良弼在住宅门口被京津同盟会分会刺客彭家珍炸成重伤,三天后死亡。善耆、溥伟分逃大连、青岛。 袁世凯逼宫 1月16日,袁在下朝的路上,在东华门丁字街遭到京津同盟会分会组织的炸弹暗杀,炸死袁卫队长等十人,袁幸免于难。1月20日,南京临时政府向袁正式提出清室优待条件。1月22日,孫文發表聲明,只要袁贊成清帝退位,自即行辭職,讓位于袁。袁得到这个保证后,便加紧逼宫。袁以利害游说和买通庆亲王奕劻和那桐,并以金钱贿赂隆裕太后身边受宠太监张兰德,威吓隆裕太后稱大势已去,如果革命军杀到北京,则皇室生命难保,而若同意让位,则可有优待条件。 1月22日,英国公使朱邇典会同法、俄、日公使声明赞成清室退位。美國不愿干涉中國内政,不曾参加。 1月26日,在袁授意下,段祺瑞率北洋將領共47人联名致电内阁、军咨府、大清国陆军部和各王公大臣,提出民军已答应对清朝皇室、王族及满蒙回藏各族的优待条件,陈情“即此停戰兩月間,民軍籌餉增兵,佈滿各境,我軍皆無後援,力太單弱,加以兼顧數路,勢益孤危”,要求“懇請渙汗大號,明降諭旨,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體”。到2月2日为止,联名增加到50人,故稱《北洋五十將乞共和電》。 清帝逊位 1月29日,召开清廷御前会议,会上决定退位,以取得革命党人的优待条件。2月3日,隆裕太后授予袁全权,与南京临时政府商定清朝皇帝退位条件。 2月4日,段祺瑞联合王占元、何丰林、李纯、王金镜、鲍贵卿、李厚基、马继曾、周符麟等共九人发出乞共和第二电,专致“近支王公、诸蒙古王公、各府部院大臣”,声言兵諫“谨率全军将士入京,与王公剖陈利害”。 2月10日,南京参议院通过《清室优待条件》和张謇起草的《清帝退位诏书》。优待条件第一部分即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 除上述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八条外,还有清皇族待遇之条件四条,及满蒙回藏各族待遇之条件七条。 2月12日,在清朝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等大臣的勸說和逼迫下,宣統帝溥儀的母后隆裕太后接受清室《優待條件》,發布《退位詔書》,宣佈清宣統皇帝退位,並授權袁世凱組織臨時共和政府。 《退位詔書》由张謇起草,並由臨時參議院通過,但其中,“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為袁手下所添加。至此,大清帝國正式終結,並被中華民國取代與繼承。統治中國二百六十八年的清朝正式宣告滅亡,中國兩千年來的帝制也正式結束。 民國統一大慶典与孙总统祭明太祖 2月13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文向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发出《辞临时大总统文》和《推荐袁世凯文》。 2月15日,南京舉行民國統一大慶典。其中一项内容为孫率南京临时政府官员赴明孝陵祭奠明太祖朱元璋。孫发表《祭明太祖文》和《谒明太祖陵文》。在这两文中,孙回顾明太祖驱逐蒙古人,推翻元朝统治,使华夏摆脱夷狄统治获得光复的丰功伟绩,并将推翻满人的清朝建立中华民国视作明太祖业绩承续,以告慰明太祖在天之灵。 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与北京政府的成立 宣統退位後,1912年2月13日孙提出辞呈,向南京临时参议院推荐袁接任。2月15日臨時參議院選袁任臨時大總統,議決臨時政府仍設在南京,並電袁前來受職;未受任前,政務仍由孫總統繼續執行。袁世凱以北京兵變為由,坚持遷都北京。 3月8日臨時參議院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试图通过内阁制对大总统的权力加以限制。3月10日袁世凱在北京宣誓就職中華民國第二任臨時大總統。此时,孙中山在南京仍未解任,而袁世凯在北京已经宣誓就职,形成南北两个临时大总统的局面。 4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解任。4月2日临时参议院议决臨時政府遷往北京。4月4日临时参议院议决该院迁往北京,并且于4月8日休会。4月29日,北京临时参议院行开院典礼。5月1日,参议院改选议长,选吴景濂为正议长,汤化龙为副议长。 5月,北京临时参议院讨论国旗统一案。5月14日,临时参议院议决以五色旗为国旗,以五色旗左方上角占全旗四分之一置十八星旗为陆军旗,以五色旗左方上角占全旗四分之一置青天白日旗为海军旗,商旗适用国旗,陆军旗和海军旗。该案咨达袁世凯时,袁提出仍以十八星旗为陆军旗,青天白日旗为海军旗,6月5日获得临时参议院通过。6月11日,此案由袁世凯发布临时大总统令颁布施行。 外国列强的支持 武昌起義之后,在中国有重大利益的外国列强保持观望态度,并试图从北京政权或武昌政权中寻找到最能符合各方利益的一派来支持。1913年4月8日,中華民國第一届民選國會正式揭幕,巴西即於是日首正式承認中華民國,其他各国继之。1913年4月9日秘魯,5月2日墨西哥,5月4日古巴承認中華民國。1913年5月2日美国在列强中率先承认中华民国。1913年10月7日,英國,法國,俄國,德國,日本,意大利,奧匈帝國,荷蘭,比利時,葡萄牙,西班牙,丹麥,瑞典共13国同时宣布承认中华民国。 北洋政府与南北矛盾 從此至1928年間稱為「北洋時期」,該時期的中華民國政府也稱為「北洋政府」。 1913年2月,中國首次根據《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定,進行國會選舉。國民黨所得議席最多,預備由宋教仁出任內閣總理。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遇刺身亡,袁被認為是背後策動暗殺者。7月,孫發動二次革命,武力討袁,但被袁擊敗。二次革命終於失敗,國民黨及國會終被袁強迫解散。1913年10月6日,袁经国会选举,正式当选中华民国总统。 袁就職後,坚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断绝一些革命黨人分省独立的企图。同时袁积极与列国交涉,保全中国对蒙古和西藏主权。 但是袁世凯1915年废共和称帝,遭到反对,引发護國戰爭,袁旋即宣布取消帝制。1916年6月6日,袁病死,黎元洪继任大总统,中国进入各省區军阀割据时期。孫則在廣州多次組織護法運動(即“三次革命”),中國出現南北分治局面至1928年东北易帜为止。 影响 政治 当时成功的中国革命党人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治国方案,遂按照美国宪法,美国政治体制,实行总统共和制。儘管因為現實社會條件的限制和参政者們對法律的理解分歧,袁世凱後來又因稱帝而中止約法,民國初年共和体制并未真正贯彻实施,但这畢竟是中國首次試圖實行共和政體,推動共和觀念在中國的傳播,使民主与共和的价值观得到确立,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思想 辛亥革命也是一場深刻的思想啟蒙運動。自漢代董仲舒以來的中國思想中,君臣關係是「三綱五常」中三綱之首,皇帝不僅是政治上的權威,也是文化中諸多價值觀念的重要依據與合法性的來源。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就在打破了帝制政治的價值觀和政治思想的同時,也對於中國傳統以儒家為主的諸多價值觀的權威性產生衝擊,致使在其後的新文化運動中一度出現打倒孔孟、「全盤西化」等社會文化改革思想。文化權威的消失,也造成這一代知識分子產生前所未有的焦慮感,因此如無政府主義、自由主義、三民主義、社會主義等具有完整系統的新價值體系,成為了大批中國知識分子的新信仰。 妇女运动的兴衰 辛亥革命前后,随着政治气氛的宽松,一些具有新思想的女界领袖趁机发动女子参政运动,试图使中国妇女取得参政权,实现男女平等。民国元年(1912年)1月5日,中国社会党内女子参政同志会会长林宗素由上海前往南京,代表女子参政同志会拜会孙中山,希望得到孙中山对女子参政的支持。孙中山对“承认女子完全参政权”表示赞同。后该消息发表在《民立报》和《申报》上,引起中华民国联合会的章炳麟(会长)、程德全(副会长)、张謇(特务干事)等人的强烈反对,孙中山不得不称女子参政权须到“将来”方能实现。此后女界领袖唐群英(女子后援会会长)、林宗素(女子参政同志会会长)、沈佩贞(女子尚武会会长)、吴木兰(女子同盟会会长)、王昌国(女国民会会长)等人先后致信南京临时参议院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要求中央政府给还女子参政权”,但女子参政权仍未列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引发女界大闹参议院事件。1912年4月8日,中华民国女子参政同盟会在南京成立,唐群英被举为会长。该会的宗旨是“实行男女平等,实行参政”。由于宋教仁等为实现“政党内阁”,故7月16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同盟会改组会议上迁就某些政团的要求,公然删除党纲中“男女平权”的内容。8月25日在北京湖广会馆召开的国民党成立大会上,唐群英痛斥宋教仁,并打了宋教仁一记耳光,林森也挨了唐群英一记耳光。1913年袁世凯继宣布解散国民党之后,又下令取缔中华民国女子参政同盟会,女子参政运动遭到无情镇压。 经济 此外,辛亥革命後,除了袁世凱曾經大致統一全國之外,其他中華民國的政權都未曾直接統治整個中國(如號稱統一的國民政府只能收到五個省的稅收),1928年國民政府北伐成功,已經有機會統一全國,但是共產黨在中國不斷與國民黨對抗,加上日軍侵華,令中國不能統一,直到1950年代,中國大陸才由中國共產黨再度統一,但台海两岸则要等到1978年邓小平和蒋经国分别执政后经济才得以腾飞。長期的分裂及戰亂,對於中國的經濟發展及現代化建設造成阻礙。 民族關係和邊疆地區 辛亥革命爆發前的革命組織,多以漢族為本位。他們提出“驅除韃虜”後所建的民國,往往指單限於以漢族為主的十八行省(武昌起義時所用的十八星旗即為佐證);满洲(黑龍江省、吉林省、奉天省)、内蒙古、外蒙古、新疆(時已為新疆省)和西藏都被排除在外,給滿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特別是他們的上層分子更是對革命、共和疑懼重重。武昌起義爆發後,清朝權威下降,自顧不瑕,列強更趁機支持邊疆地區的民族獨立運動。因此邊疆民族地區出現的亂局除了外國勢力干涉的誘因外,這種主觀認同的差異當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大清覆滅後,中國主政大權回到漢族手上。自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至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退守臺灣為止,期間在位的6位元首皆為漢人,中華人民共和國迄今為止的5任最高领导人也都是漢族出身。 外蒙古独立与唐努烏梁海问题 辛亥革命后,随着清朝统治的逐渐瓦解,在俄羅斯帝國驻库伦领事的策动下,外蒙古藏传佛教格鲁派活佛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访问俄國。11月30日俄、蒙军队包围清政府驻库伦的库伦办事大臣衙门,解除清军的武装,并将办事大臣三多及其随从人员押送出境。12月28日,哲布尊丹巴在库伦登基,宣佈「大蒙古國」獨立,並自称日光皇帝,年号共戴。此独立未被当时的清朝政府和后继的中华民国政府承认。而唐努乌梁海则在1944年并入苏联,现属于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 内蒙古问题 在俄罗斯帝国及外蒙古的策动下,内蒙古各地也发生独立运动。胜福等人发起呼伦贝尔独立,被外蒙古任命为统辖呼伦贝尔大臣。乌泰则掀起东蒙古独立,被外蒙古封为进攻中华民国第一路军司令。1912年至1913年,北京政府先后召开东蒙王公会议、西蒙王公会议,稳定内蒙古王公,防止外蒙古独立波及内蒙古。 清帝宣布退位後,蒙古王公的態度雖然發生轉變,但仍然是有條件的。在1912年1月29日的御前會議上,駐京蒙古王公表示:“若以中國國體而論,本宜於君主,而不宜於民主。惟今日全國人心既皆堅持共和,且各親貴亦多贊成此事,我輩又何所用其反對。今惟全聽御前會議如何解決,如決定共和,我蒙古自無不加入大共和國家。” 西藏问题与西姆拉条约 1910年,清朝借故由赵尔丰率两千军队,强行驻扎于拉萨,十三世達賴喇嘛因此前往印度避难,而清廷则再次取消其“达赖喇嘛”的封号。在大吉嶺的达赖开始与英国人接触,希望通过英国、印度的帮助,使西藏获得更大的自治。随着辛亥革命爆发,各地发生兵变,赵尔丰在四川被杀,驻藏军队也采取行动,抓捕清朝的驻藏大臣,但在随后与藏军的冲突中,被缴械投降,后全部被遣返漢地。1913年1月,达赖喇嘛回到拉萨。袁世凯发电报,表示要恢复其封号,而达赖喇嘛在回复中,则直接重申他对西藏的全权统治,这份声明甚至被部分西藏人看作“独立宣言”。中華民國政府对西藏的影响急转直下,而后西藏各地产生“驱汉事件”。为了防止漢军再次入藏,噶厦开始从英国购置军火,绝大部分藏军都被部署到康區,这也导致西藏北部疆域无法得到有力的维持。由于军费开支的猛涨,更加剧西藏的内部矛盾。中華民國政府由于忙于战事,对西藏主要采取外交策略,特别是在国际场合不断地强调对西藏的主权,但西藏的实际统治者一直是位于拉萨的噶厦政府,直到1951年人民解放军入侵西藏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才得以接管西藏的实际统治权,但西藏噶厦政府直到1959年藏区骚乱和十四世达赖喇嘛流亡印度后才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解散,并在1965年被西藏自治区政府取代。1914年,在英、中、藏三方西姆拉会议上,英、藏双方签定协议,西藏噶厦将麦克马洪线以南地区割让给英属印度,也就是现在的印度阿鲁纳恰尔邦,对于此协议,中华民国以及后来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都拒绝承认。后因此中印两国于1962年爆发军事冲突,史称中印边境战争。两国在藏南地区、阿克赛钦地区以及洞朗地区的边境对峙则时有发生。 新疆 辛亥革命爆發後,新疆地區哥老會起事,革命黨人在伊犁成立軍政府。原新疆巡撫袁大化任命楊增新為提刑按察使,訓練穆斯林軍隊。後來袁大化逃離新疆,衆人推擧楊增新為督軍。其後袁世凱任命楊增新為新疆都督,封其為一等伯。袁世凱死後,楊增新長期任新疆省長。他靠老練的政治經驗與軍事實力,平定哈密、阿克蘇的動亂,分化並鎮壓各地哥老會與農民起事,並與伊犁軍政府和談達成統一;爾後逐步排除軍政府人物的影響力,掌握實權。到他1928年去世為止的17年中,雖然楊增新名義上接受北洋政府的管轄任命,後來接受南京國民政府領導,但他是新疆的實際統治者。但在之后的20年里,由于苏联的干涉,在今天新疆喀什地区曾经成立过独立的国家,后被盛世才击垮,但新疆北部很多地区则一直处在苏联的控制之下直到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后,苏联才将这些地区归还中国,但苏联在新疆的影响力直到1962年伊塔事件爆发并关闭苏联驻乌鲁木齐和伊宁领事馆后才被清除。 海外華僑華人 馬來亞 馬來半島和新加坡華人介入中國革命活動是史無前例的。雖然革命活動主要在於挽救中國,但這一行動已對當地華人產生深遠影響,大致可以歸為: 馬新華人民族主義思潮的興起 馬新華人團結力量的增長 新思想的湧現 政黨政治的影響 孫文於1911年12月29日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許多在馬來半島和新加坡中立派及保皇派分子轉而支持孫。馬來亞和新加坡各地華人開始剪掉辮子。在同盟會和孫號召下,當地華人也積極捐款支持革命。 辛亥革命後開啟民族主義思潮,成為馬來亞和新加坡華人維繫與中國關係主要思想源泉。由於民族主義思想鼓吹,數以千計當地華人青年回到中國參加推翻清朝,給予革命黨金錢援助。同時,也促進反對殖民統治的意志,不斷壯大。 當孫在馬來半島和新加坡開展革命活動前,當地華人並不團結,常有幫派之間和不同籍貫族群之間的-{zh-hans:斗;zh-hk:鬥;zh-tw:鬥;}-爭。這阻礙革命思想傳播,影響華人社會經濟成長,並妨礙不同籍貫華人之間合作。 1906年,孫在吉隆坡主持中國同盟會支會成立儀式時發出警告,當地華人不團結最終將導致整個華人社會崩潰。因此中國同盟會展開各種宣傳,如閱書報社、夜校、戲劇表演,使不同籍貫集團為孫的革命而一起工作,使不同籍貫華人有機會逐步相互了解與合作以解決共同難題。1909年,在打巴成立的集群社正是灌輸團結思想組織。此外,在馬來半島和新加坡的學校傳播標準華語打破以往使用方言教學慣例,使不同籍貫華人有共同媒介語。通過努力,華人團結精神和國民意識逐漸加強。 孫的革命思潮帶為馬來半島和新加坡帶來新思想,衝擊華人傳統舊社會和舊傳統。利他主義,捨己為群,平等和自由之觀念因此不斷傳開。設立女子學校受到鼓勵,女人被允許參加社會活動甚至參加革命。 1912年8月13日,國民黨成立。在得到英國殖民政府許可後,國民黨在馬來亞成立國民黨馬來亞支部。由於英國殖民政府認為國民黨並非與殖民政府對抗,1912年12月18日,又許可在新加坡成立國民黨星洲聯絡支部。北京的國民黨於1913年被解散後,其後繼各黨派在馬來亞繼續進行合法活動,直到1925年中國國民黨註冊被英國殖民政府吊銷,理由是未根據社團法令提供所需資料。儘管如此,中國國民黨並未停止活動,而是繼續以秘密形式存在。中國國民黨在馬來亞和新加坡的活動,為日後中国抗日战争、馬來亞和新加坡政治運動等帶來深远影響。 評價 亲历者評價 民國初年,革命者尚為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滿清而興奮,對辛亥革命成就有高評價。孙中山在《中國革命史》中,评价:「此役所得之结果,一為滌蕩二百六十餘年之恥辱,使國內諸民族一切平等,無復軋鑠淩制之象。二為除四千餘年君主專制之跡,使民主政治於以開始。自經此役,中國民族獨立之性質與能力屹然於世界,不可動搖。自經此役,中國民主政治已為國人所公認,此後復辟帝制諸幻想,皆為得罪於國人而不能存在。此其結果之偉大,洶足於中國歷史上大書特書,而百世皆蒙其利者也。」然而,由于民国后由北洋系武人专政,共和民主没有真正实施,因此人们从不同角度作出反思。孫在1921年《复苏俄外交人民委员齐契林书》反思1912年让位袁世凯,“現在我的朋友們都承認:我的辭職是一個巨大的政治錯誤,它的政治后果正像在俄国如果让高尔察克、尤登尼奇或彼得·尼古拉耶维奇·弗兰格尔跑到莫斯科去代替列宁而就会发生的一样。”孫在遺囑內也囑咐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美国传教士汤姆森在《北洋之始》谈及辛亥南京光复时回忆,革命军攻下南京后不计前嫌,并没有对满人进行报复屠杀:“徐绍桢的军队获胜后心中充满复仇的欲望,但他们相信应该尽量减少流血。他们请求徐绍桢,让这次战争成为中国内战中第一次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的受降,作为以后中国革命战争的榜样。因为中国的革命党人也都和华盛顿以及克伦威尔一样,其内心是真正的爱国者和绅士,而不是以伟大事业的名义向敌人寻仇的杀人者。……他[徐绍桢]同意带着尊敬接受敌人投降,他甚至保证放了曾经屠杀无辜百姓的刽子手张勋。……美国传教士感谢上帝为中国引导了这样一条和平之路,这一幕会让人永远铭记一一宽恕战胜了仇恨。……让和平的大门永远敞开吧,在经过上百次的冲锋搏斗以及大无畏的英雄敢死队的拼死冲锋之后,徐紹桢和他的士兵终于吹响了胜利的号角,占领了南京这座明朝的首都和文化名城。著名的总督刘坤一曾在这里任职,太平天国曾经定都这里,这里将建立一个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共和政府。” 國共兩黨的評價 1920年代以後,國共兩黨對於辛亥革命有較高評價。這種評價在1950年代以後的海峽兩岸,仍为主流觀點。 中國國民黨視孫為中華民國國父,中國國民黨總理,視辛亥革命為其領導成功的革命,賦予辛亥革命極高評價,辛亥革命是現代中國史起點,是中國能發展成民主及現代國家最重要關鍵。對辛亥革命積極評價是中國國民黨内各派共識。如中國國民黨左派代表人物何香凝,在辛亥革命五十周年纪念大会讲话中认为“辛亥革命是一个伟大的胜利,它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在广大人民中传播了民主共和国思想的种子,促进了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新发展。” 中國共產黨雖然認爲辛亥革命由於資產階級妥協和軟弱,只是推翻清朝专制统治,沒有提出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主義主張,沒有建立共和體制,更沒有進行土地改革和深刻的社會革命,來達到平均地權的主張,而是在列強壓力下,與代表舊勢力的袁世凱妥協,把勝利果實拱手相讓,但同時又認可辛亥革命具有階段性成就,為後來進一步革命奠定基礎。例如1954年9月14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臨時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後,講話指出,“孫中山及其一派人領導的辛亥革命,是人類歷史上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中的一次。……孫中山比改良派又更進一大步,他公開號召實行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和臨時革命政府,並制定了一個《臨時約法》。辛亥革命以后,誰要再想做皇帝,就做不成了。所以我們說它有偉大的歷史意義。”。1954年9月15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刘少奇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关于宪法草案报告中认为“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周恩來在辛亥革命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人们在精神上获得了空前的大解放,为以后革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1982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中,首次将辛亥革命纳入宪法,称“一九一一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废除了封建帝制,创立了中华民国。但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历史任务还没有完成。”1939年5月4日,毛澤東在《青年運動的方向》稱:「辛亥革命有它的勝利,它打倒了直接依賴帝國主義的清朝皇帝。」
黃花崗起義 忠烈祠 台灣節日 五四青年節,原青年節日期,紀念五四運動,大陸地區至今採用之 ㏼ ㋂㏼ ㋂㏼ 1943年中國建立
日期爭議 2011年1月10日,中國國民黨籍立法委員趙麗雲要求將青年節改為4月27日以還原歷史,但是否要更改仍在爭議中。 参考文献 参见 黃花崗起義 忠烈祠 台灣節日 五四青年節,原青年節日期,紀念五四運動,大陸地區至今採用之 ㏼
Exército Brasileiro(中文:巴西陸軍): 4月19日 - Dia do Exército(中文:巴西陸軍節) 8月25日 - Dia do Soldado(中文:軍人節) Força Aérea Brasileira(中文:巴西空軍): 10月23日 - Dia do Aviador(中文:飛行員節) 英勇日,於每年的5月6日紀念 Tatmadaw Nay(中文:軍人節)於3月27日慶祝,紀念在1945年緬甸軍隊對日本的抵抗。 Canadian Forces Day(中文:加拿大軍人節)是在六月的第一個星期日。加拿大軍人節並非公眾假期。 在智利,Día de las Glorias del Ejército 是在9月19日(獨立日的隔天)的國定假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軍節 (陆军建军节)为8月1日。紀念1927年8月1日爆发的南昌起义。该事件被认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起源,与中国共产党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海军建军节为4月23日,是中国海军前身华东军区海军成立的纪念日。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东海舰队的前身“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省泰州白马庙成立。1999年4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纪念馆在该镇开馆。 空军建军节为11月11日。1949年11月11日,中央军委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成立,原军委航空局着即取消,其人员及业务移交空军司令部。后来成为人民空军成立的纪念日。 軍人節為中華民國國軍的紀念節日,早期依據軍種不同而有不同的慶祝時間,如7月7日陸軍節、9月2日海軍節、8月14日空軍節、12月12日憲兵節、4月1日聯勤節。1955年(民國44年),中華民國國防部為了統一各軍種節日,因此選擇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9月3日作為中華民國的軍人節,該日各軍種均有慶祝活動。依據中華民國《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軍人節依國防部規定放假。軍人節同時也是中華民國政府舉行中樞秋祭的日子,依照慣例,總統、五院院長等中央政府要員親臨國民革命忠烈祠,向奉祀祠內的眾多殉職軍人以及對國家有功的人員表達最深的敬意。 韓國的軍人節稱為國軍日,是紀念1950年10月1日,大韓民國陸軍越過三八線進行北伐的日子。 2月8日是朝鮮人民軍建軍日,4月25日是朝鮮人民革命軍成立日。
do Soldado(中文:軍人節) Força Aérea Brasileira(中文:巴西空軍): 10月23日 - Dia do Aviador(中文:飛行員節) 英勇日,於每年的5月6日紀念 Tatmadaw Nay(中文:軍人節)於3月27日慶祝,紀念在1945年緬甸軍隊對日本的抵抗。 Canadian Forces Day(中文:加拿大軍人節)是在六月的第一個星期日。加拿大軍人節並非公眾假期。 在智利,Día de las Glorias del Ejército 是在9月19日(獨立日的隔天)的國定假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軍節 (陆军建军节)为8月1日。紀念1927年8月1日爆发的南昌起义。该事件被认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起源,与中国共产党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参见 《中華民國憲法》 制宪国民大会 行憲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八二宪法》 国家宪法日 ㏸
行憲紀念日為中華民國法定節日,定於每年12月25日,是紀念制憲國民大會代表於1946年(民國35年)12月25日三讀通過《中華民國憲法》而設立。1963年(民國52年)行政院將行憲紀念日定為國定假日;直至2000年(民國89年)取消的這段期間,每年12月25日均放假一天。2001年(民國90年)起公務人員實施周休二日,行憲紀念日不再放假。目前12月25日因為這天也是基督教的聖誕節,部份企業與基督新教、天主教會學校仍會宣佈放假。 沿革 1945年(民國34年),由中國國民黨領導的國民政府邀集中國共產黨、中國民主社會黨、中國青年黨、民主同盟等政黨政團及社會賢達人士一起參與政治協商會議。後由於國共意見紛歧,中國共產黨與民主同盟宣布退出制憲工作。因此便由中國國民黨與中國民主社會黨、中國青年黨合力召開制憲國民大會,於1946年(民國35年)12月25日通過《中華民國憲法》,1947年(民國36年)1月1日公布,同年12月25日實施,成為今日行憲紀念日的由來。 1947年12月25日中華民國憲法正式實施,時任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在國民政府公布國民大會得選代表名單之後,發表了聖誕節廣播講話,其中曾提到: 由國定假日改為國定紀念日 當中華民國政府在1990年代晚期準備漸進實施週休二日制度時,因為當時有太多國定假日,所以要將比較不重要的國定假日改為只紀念、不放假,才能減少經濟衝擊。行憲紀念日、端午節、中秋節都曾被考慮停止放假,但最後結果是端午節及中秋節作為民俗假日、得以保留。 行憲紀念日先因為不少台灣人藉機非正式地慶祝聖誕節,1998年行政院院長蕭萬長宣示與國際接軌之下,實施隔週週休二日時暫不結束放假,直到2000年(民國89年)為止。爾後配合民國90年(2001年)起《公務人員週休二日實施辦法》 實施每週休二日時,確定行憲紀念日公務員與公立學校當日只紀念、不再放假,曾經引起部份人士失望,但也有基督徒表示聖經沒有規定聖誕節需要放假紀念,並非如主日(星期六或日)非放假不可,此外台灣的主流宗教佛教的佛誕也並非假日。而部份基督新教與天主教學校以及適用雙週84工時的勞工,依照《勞動基準法》等相關規定,仍有放假。 日期來源 1946年11月28日將「中華民國憲法草案」進行一讀,12月21日完成一讀,12月24日完成二讀並通過10條「憲法實施之準備程序」,規定憲法於隔年元旦公布,12月25日實施。而12月25日憲法三讀通過,日後就以12月25日為「行憲紀念日」以茲紀念。 参考文献
在一个给定的圆里,作圆心到圆周上一个点的半径,并作这个过这个点的关于圆的切线,那么半径与这条切线垂直。一个圆的半径(长度)等于该圆直径的二分之一。在圆里,面积与半径的平方的比值为π,即圆周率。 球的半径 在三维欧几里得空间中,也可以定义球的半径。一个球的半径即是任一过该球球心的圆的半径,或者是球心到球面上任意的一点的线段(长度)。
在一个圆中,从圆心到圆周上任何一点所连成的线段称为这个圆的半径,同时,这个线段的长度(也就是圆心到圆上任意一个点的距离)也被称为半径;在数学裡常以r来表示作为长度的半径。 性质
黃河支流 陕西河流 河南河流
陕西河流 河南河流
1993年,劉增鍇、林文彬創立台北曲藝團,除了相聲以外,同時推出許多中國特有的說唱藝術,如雙簧、評書、數來寶、快書、京韻大鼓、梅花大鼓、西河大鼓、單弦、太平歌詞等,並多次推動兩岸相聲藝術交流演出。 1999年8月26日,吳兆南於收徒大典時宣佈成立吳兆南相聲劇藝社,限定僅吳兆南弟子及再傳弟子可以成為正式團員。除了相聲以外,另包括各項曲藝,如雙簧、數來寶、快書、京韻大鼓、單弦、太平歌詞及京劇、舞台劇等。 在香港的發展 香港自古以来就有流传于中原地区的北派相声,早在清朝时期,来自中国大陆的文人、说书人就把相声这门传统艺术带到南粤和香港。 随着历史原因,香港被割让为英国殖民地。自此之后,相声在香港的发展进入了独特的本土化时期。民国初年,香港的相声主要出现在街头卖艺中,专门的相声艺人大多是以说书及口技等杂耍艺人为主。他们大多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懂得看书,喜欢聊天,因此运用相声的形式谋生。 踏入四五十年代,香港电影开始急速发展,相声艺术也开始融入进新兴媒体。在显存的无数旧香港电影拷贝中,我们可以看到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的表演形式,开始融入进早期的香港电影中,大多以演员独白、互相调侃的表演形式出现。 1957年,全球第一家华语电视媒体诞生,就是现今的亚洲电视前身丽的电视。相声开始跃进电视媒体,成为综艺节目的固定表演项目。其后1967年,香港无线电视(TVB)诞生,全球最长寿的综艺节目《欢乐今宵》启播,相声艺术开始在电视综艺节目中以更广泛的变种形式出现,如主持人的讲稿中,节目与节目间的串场等。 在马新地区的发展 兩岸分治之后,一部分中国南部的演出团体前往马来亚地区发展(当时新加坡,马来西亚尚未独立)。相声艺人冯翔、白言、路丁在马新地区表演相声。因为马新地区所独有的多元语言环境使得“马新相声”较中國大陸的相声和台湾相声别具一格,但也因为了中文并非主流语言的问题使得马新相声界的职业演员很少。 相声的分类 相声按演员人数分可分为: 单口相声 长篇单口相声,通常分为数次表演,类似于评书,最早有“八大棍”之称,指的就是从评书中抽取的八段互不相关的段子。但单口相声更多注重笑料。 对口相声,演员人数为2人。 群口相声,演员人数在3人或3人以上。 按内容功能分类,可分为: 讽刺型相声:可以讽刺自己或者别人,如侯宝林的《夜行记》(讽刺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姜昆和李文华的《如此照相》(讽刺文革时期的社会现象)。 歌颂型相声:如马季的《新〈桃花源记〉》(歌颂社会主义新农村)、侯跃文的《京九演义》(歌颂京九铁路的建设者)。 娱乐型相声:《说方言》、《爱情歌曲》之类。 按著作时代分类,可分为: 传统相声:清末民初时期 新相声:1949年之后 当代相声:1980年代后期之后 按流派分类,可分为: 马派相声:代表人物是马三立、马志明。 常派相声:代表人物是常连安、常宝堃。 侯派相声:代表人物是侯宝林、侯耀文。 刘派相声:代表人物是刘宝瑞、馬季、唐杰忠。 按地域分类,主要可分为: 天津相声:相声主要发源地之一,以讽刺见长,火爆热烈 ,富于幽默感,说逗俱佳,包袱密集为主。部分演员在表演时会讲天津话。表演场地以茶馆相声为主。 北京相声:相声主要发源地之一,主要是大段子。表演场地多为剧场。 艺术特色 基本功 相声自清末起源,一直不断变化发展。关于相声基本功,也形成了很多种不同的说法。 “说学逗唱”作为相声四门功课的说法流传最广。这一说法最早见于1930年代连阔如(笔名云游客)所著的《江湖丛谈》,称张三禄从八角鼓的“八样”(吹、打、拉、弹、说、学、逗、唱)中提取了“说学逗唱”作为相声的基本技能。然而这一说法并不严谨,如张寿臣就反对这一说法,指出很多名家(张宝茹、刘奎珍、马三立等)都不“唱”。 侯宝林总结了相声的十二项基本功: 第一、开场诗。 第二、“门流儿”。 第三、白沙撒字。 第四、太平歌词。有的人在白沙撒字时,边写边唱。 第五、说一个人的(就是单口相声)。 第六、捧。 第七、逗。这两项就是对口相声,相声演员须会演甲、乙角色。 第八、说三人相声。相声演员须会演甲、乙、丙三个角色。 第九、要钱。同行术语又叫“看杵门子”。对街头艺人来说,这是个重要项目,就是在演出中间或结束时,他能张罗着向观众敛钱。 第十、簧。说相声的都得会双簧,但说双簧的不一定会说相声。 第十一、口技。 第十二、数来宝。 又有一说,基本功为十三门,分别是: 要钱 口技
早期发展 抗日战争时期,一些相声演员表现出民族气节。常宝堃曾经两次因为讽刺日偽佔區現狀而被捕,张寿臣公开赞扬吉鸿昌等人的抗日,批评当局的不抵抗政策,也曾因为讽刺当时天津的警察“贱”遇到麻烦。 在中国大陆的發展 1949年后,一大批以侯宝林为代表的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就在说相声的演员逐渐转型,将相声的内容加以改造,去掉了大量色情、挖苦别人生理缺陷,以及对捧哏方人身攻击之类的段子,以此迎合新的政治与文化形式。1950年,北京相声改进小组成立,以老舍为代表的一批文艺工作者、知识分子参与到相声创作中来,提升了相声的品质。 相声的流行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它是一种以声音为主的艺术,适合以被普及的无线广播作为主要媒体。相声被称为“文艺战线上的轻骑兵”。 除了重新整理的传统相声之外,初期还有很多讽刺型的相声,讽刺“旧社会”或者新时代思想落后的人。在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期间,如何迟、马三立等相声艺人创作了《买猴》、《开会迷》和《统一病》等讽刺相声,批评了当时存在的官僚形式主义,以及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一些不当政策。然而次年毛泽东发动了反右运动,创作讽刺相声的何迟和马三立被认定为右派,遭到政治压迫。 由于当时的政策,一些人意识到歌颂社会主义的相声的需要。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时期,歌颂型相声开始大量出现。其间以马季等为代表人物。 在随后的文化大革命中,很多相声艺人遭到打压,曾一度让相声在中国大陆绝迹,只有一些歌颂型相声被允许演出。 文革之后,相声得以恢复。以姜昆、李文华的《如此照相》和常宝华、常贵田的《帽子工厂》为代表的一大批讽刺“四人帮”的相声迅速流行。从前侯宝林等人的相声也重新在广播电台播出。 进入1980年代,在日益流行的曲艺形式小品的冲击下,表演形式简单的相声不再得到以电视为主要传播媒体的观众的青睐。一些新的相声形式,如弹唱相声、相声剧等被发展出来,但市场仍然不大(与此同时,相声的大量元素被吸收到小品中)。尽管如此,这段时间里相声还是获得了不小的发展:新一代演员涌现出现,各种内容和形式上崭新的相声段子不断登台,形成了有别之前的“当代相声”。其中无论是歌颂娱乐型还是针砭时弊性的段子,都很多深受大众欢迎的例子。在这一时期的各种大小文艺场合,相声仍是娱乐大众的主角。 1990年代中后期开始,相声开始逐渐式微,新段子越来越少,脍炙人口的作品凤毛麟角,而且内容中讽刺时政的内容也日益罕见,老式的纯娱乐风格相声开始逐渐居多。在此同时,包括许多知名演员在内的相声演员离开了相声舞台转而从事其他工作,可是新人中能接班的却不多。相声的地位逐渐为繁荣的小品所取代。 2000年初,借由卫星电视的技术和娱乐业的市场化,相声在中国南北出现呈现差异化发展。以长沙人任军,山西人杨其峙组成在“奇志大兵”为代表的湖南相声组合开始崭露头角,起初在长沙各地歌厅舞厅现场演绎,后受邀在当地电视台娱乐节目中录制表演相声节目,其作品在湖南广受欢迎,内容贴近普通民众生活,反映和讽刺时事官僚问题,带动南派相声风潮一时,同时在四川,重庆,广东等地采用本土语言的相声都有相当程度的受众市场。 在21世纪初,相声在中国大陆处于青黄不接的局面:老一辈艺术家纷纷陨落,1980年代当红的演员们对于相声的发展也表现出了力不从心的状态;在为了重振相声举办的“全国相声大赛”中,新生代亦始终不见勃兴。(中国中央电视台分别在2002年元旦、2003年元旦、2006年国庆节和2008年五一黄金周期间举办了四届全国相声大赛。首届和第二届受到了观众的好评,第三届第四届相声大赛却被指“看不到相声的相声大赛”。第三届相声大赛闭幕式中马季与主持人周涛和毕福剑合说的相声《学相声》成了马季最后的公开相声演出。)相声的发展前途不被多数人看好,但是在媒体以外的地方,许多以传统方式演出的相声剧团还是保留了一定水平并具有相当多观众的。在天津的许多小剧场与茶馆都可以听到相当精采的传统相声。而同样曾在茶馆传统方式演出的郭德纲在2005年之后走红,虽然不同于真正的茶馆相声,给观众带了一些对传统的认同,并让中国大陆看到相声复兴的希望;郭德纲不但改编过大量的传统相声,同时也创作了大量的相声,如大获成功的《我》字系列、《你》字系列;同时推广了相声的本门唱太平歌词(原先理解的相声唱是京剧、评剧等)。在以郭德纲为主的相声演员的努力下,中国大陆的相声艺术也首次在非华语地区举行大型演出。 在台灣的發展 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退守臺灣,一批相声演员也到了臺灣。當時在各營業場所說相聲的演員包括丁一、張三、王祥林、趙如明、陳逸安、魏龍豪、吳兆南、楊保華、周胖子、丁仲等人,以陳逸安、魏龍豪、吳兆南的名氣最響亮,陳逸安和魏龍豪同為軍中康樂隊員,倆人應邀在八角樓(今西門紅樓)等地搭檔演出,後來與吳兆南仨人在中國廣播公司、警察廣播電台等廣播電台一同主持相聲節目。隨後在1967年起,開始收集資料灌製《相聲集錦》、《相聲選粹》、《相聲捕軼》以及《相聲拾穗》。 最初,相声的主要听众是以眷村为主的外省人。1985年,由表演工作坊(簡稱“表坊”)推出舞台劇『那一夜,我們說相聲』(由李立群、李國修主演)之後,造成了轟動。“表坊”於1989年推出了舞台劇《這一夜,誰來說相聲?》(由李立群、金士傑、陳立華三人主演),1991年推出《臺灣怪談》(李立群單口相聲),1993年推出舞台劇《那一夜,我們說相聲》(由李立群、馮翊綱重新詮釋),1997年推出舞台劇《又一夜,他們說相聲》(馮翊綱、趙自強、卜學亮三人主演),2000年,推出舞台劇《千禧夜,我們說相聲》(趙自強、金士傑、倪敏然三人主演);最後,在2005年,推出了舞台劇《這一夜,Women說相聲》(方芳、鄧程慧、蕭艾三人主演)。雖皆以相聲命名,實則為舞台劇。 在1988年四月,馮翊綱、宋少卿組成相聲瓦舍(2001年加入黃士偉),開啟了舞台劇融合相聲藝術的創作表演。在2004年7月8日,輔佐「可以演戲劇團」(由御天十兵衛與高揚組成)推出第一部作品《給我一個膠帶》。 1991年,阿炮(蔡明毅)與阿嬌(謝雅琳)推出台語相聲《台語相聲─世俗人生》,以婚姻為題材,佳評如潮。 1993年,劉增鍇、林文彬創立台北曲藝團,除了相聲以外,同時推出許多中國特有的說唱藝術,如雙簧、評書、數來寶、快書、京韻大鼓、梅花大鼓、西河大鼓、單弦、太平歌詞等,並多次推動兩岸相聲藝術交流演出。 1999年8月26日,吳兆南於收徒大典時宣佈成立吳兆南相聲劇藝社,限定僅吳兆南弟子及再傳弟子可以成為正式團員。除了相聲以外,另包括各項曲藝,如雙簧、數來寶、快書、京韻大鼓、單弦、太平歌詞及京劇、舞台劇等。 在香港的發展 香港自古以来就有流传于中原地区的北派相声,早在清朝时期,来自中国大陆的文人、说书人就把相声这门传统艺术带到南粤和香港。 随着历史原因,香港被割让为英国殖民地。自此之后,相声在香港的发展进入了独特的本土化时期。民国初年,香港的相声主要出现在街头卖艺中,专门的相声艺人大多是以说书及口技等杂耍艺人为主。他们大多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懂得看书,喜欢聊天,因此运用相声的形式谋生。 踏入四五十年代,香港电影开始急速发展,相声艺术也开始融入进新兴媒体。在显存的无数旧香港电影拷贝中,我们可以看到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的表演形式,开始融入进早期的香港电影中,大多以演员独白、互相调侃的表演形式出现。 1957年,全球第一家华语电视媒体诞生,就是现今的亚洲电视前身丽的电视。相声开始跃进电视媒体,成为综艺节目的固定表演项目。其后1967年,香港无线电视(TVB)诞生,全球最长寿的综艺节目《欢乐今宵》启播,相声艺术开始在电视综艺节目中以更广泛的变种形式出现,如主持人的讲稿中,节目与节目间的串场等。 在马新地区的发展 兩岸分治之后,一部分中国南部的演出团体前往马来亚地区发展(当时新加坡,马来西亚尚未独立)。相声艺人冯翔、白言、路丁在马新地区表演相声。因为马新地区所独有的多元语言环境使得“马新相声”较中國大陸的相声和台湾相声别具一格,但也因为了中文并非主流语言的问题使得马新相声界的职业演员很少。 相声的分类 相声按演员人数分可分为: 单口相声 长篇单口相声,通常分为数次表演,类似于评书,最早有“八大棍”之称,指的就是从评书中抽取的八段互不相关的段子。但单口相声更多注重笑料。 对口相声,演员人数为2人。 群口相声,演员人数在3人或3人以上。 按内容功能分类,可分为: 讽刺型相声:可以讽刺自己或者别人,如侯宝林的《夜行记》(讽刺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姜昆和李文华的《如此照相》(讽刺文革时期的社会现象)。 歌颂型相声:如马季的《新〈桃花源记〉》(歌颂社会主义新农村)、侯跃文的《京九演义》(歌颂京九铁路的建设者)。 娱乐型相声:《说方言》、《爱情歌曲》之类。 按著作时代分类,可分为: 传统相声:清末民初时期 新相声:1949年之后 当代相声:1980年代后期之后 按流派分类,可分为: 马派相声:代表人物是马三立、马志明。 常派相声:代表人物是常连安、常宝堃。 侯派相声:代表人物是侯宝林、侯耀文。 刘派相声:代表人物是刘宝瑞、馬季、唐杰忠。 按地域分类,主要可分为: 天津相声:相声主要发源地之一,以讽刺见长,火爆热烈 ,富于幽默感,说逗俱佳,包袱密集为主。部分演员在表演时会讲天津话。表演场地以茶馆相声为主。 北京相声:相声主要发源地之一,主要是大段子。表演场地多为剧场。 艺术特色 基本功 相声自清末起源,一直不断变化发展。关于相声基本功,也形成了很多种不同的说法。 “说学逗唱”作为相声四门功课的说法流传最广。这一说法最早见于1930年代连阔如(笔名云游客)所著的《江湖丛谈》,称张三禄从八角鼓的“八样”(吹、打、拉、弹、说、学、逗、唱)中提取了“说学逗唱”作为相声的基本技能。然而这一说法并不严谨,如张寿臣就反对这一说法,指出很多名家(张宝茹、刘奎珍、马三立等)都不“唱”。 侯宝林总结了相声的十二项基本功: 第一、开场诗。 第二、“门流儿”。 第三、白沙撒字。 第四、太平歌词。有的人在白沙撒字时,边写边唱。 第五、说一个人的(就是单口相声)。 第六、捧。 第七、逗。这两项就是对口相声,相声演员须会演甲、乙角色。 第八、说三人相声。相声演员须会演甲、乙、丙三个角色。 第九、要钱。同行术语又叫“看杵门子”。对街头艺人来说,这是个重要项目,就是在演出中间或结束时,他能张罗着向观众敛钱。 第十、簧。说相声的都得会双簧,但说双簧的不一定会说相声。
中華人民共和國 境內有147,828人(2010年人口普查),是中国大陸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芒市、陇川县、盈江县、瑞丽县和梁河县。其中4万人是講景颇语,其他人講景頗方言,例如载瓦语(8万人)、浪速语(4000人)、勒期语(1000人),而把景颇语作为第二语言。有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景颇文。 藏南 台灣
貢龍制度 貢紮制度 来源参考
他在演出时使“暗春”(用幔帐围着演员说相声、口技,听众闻其声,不见其人)也极拿手,曾被誉为“暗春泰斗”。近世满族艺人玉小三曾回忆说:“张三禄说单口笑话(即单口相声)最有名望,‘活儿’非常出色,内容也净,也可以吸收妇女观众,当时12文钱可买一斤麵,他一天可以赚到25、26吊钱。由此可见当时群众是多么喜欢他的表演。他常说的活儿有《贼鬼夺刀》、《九头案》等。”《贼鬼夺刀》传留了下来,仍是传统相声名篇。在清代“百本张”钞本子弟书《随缘乐》中提到“学相声好似还魂张三禄”,亦可见张三禄的相声艺术在相声发展早期已有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width=30% align=center|从师 |width=40%
|- |width=30% align=center|-- |width=40% align=center|- |width=30% align=center |朱绍文、阿彦涛、沈春和 |- Z张
1996年Hejlsberg加入微软公司。据说,比尔·盖茨亲自参与了这次挖角行动,年薪三百萬美元,并许诺安德斯·海尔斯伯格在微软将得到技术上的足够自由和资源支持。据说该事件也是微软公司和Borland公司后续官司的导火線。 在微软公司 进入微软公司后,首先主持了Visual J++的开发工作,后来由于在Java开发工具授权问题上和Sun公司的纠纷,微软停止了Visual J++的后续开发。 这之后,作为.Net概念的发起人之一,安德斯·海尔斯伯格被任命为微软.Net的首席架构师,主持.Net的开发工作。 注釋 丹麦计算机科学家 微软雇员 丹麥技術大學校友 20世纪丹麦人
Turbo Pascal编译器的主要作者。进入微软公司后,先后主持了Visual J++、.Net, C# 和 TypeScript。 生平 1960年出生於哥本哈根,曾在丹麦技术大学学习工程,但沒有畢業,大學時期他曾替Nascom microcomputer撰寫程式,他曾為Nascom-2電腦撰寫藍標籤(Blue Label)Pascal compiler,到了DOS時代他又重新改寫這套compiler。当时他在丹麦拥有个叫Poly Data的公司,他编写了Compass Pascal编译器核心,后来叫Poly Pascal。1986年他首次認識了Philippe Kahn(Borland的创立者)。 在Borland公司 安德斯·海尔斯伯格把Compass
New York, 1988) M. Mitchell Waldrop, The Dream Machine: J.C.R. Licklider and the Revolution That Made Computing Personal (Viking Penguin, New York, 2001) Howard Rheingold, Tools for Thought
York, 2001) Howard Rheingold, Tools for Thought (MIT Press, 2000) Todd R. Weiss, "Xerox PARC turns 40: Making four decades of tech innovation " Computerworld, 2010 外部連結 PARC
钱镠,镇海军节度使(893年-904年)、吴王(904年-907年)、吴越王(907年-923年)、吴越国王(923年-932年) 錢元瓘,镇海军节度使(932年-933年)、吴王(933年-934年)、吴越王(934年-937年)、吴越国王(937年-941年) 錢弘佐,吴越国王(941年-947年) 錢弘倧,吴越王(947年-948年) 钱俶,吴越王(948年-949年)、吴越国王(949年-978年) 马楚 - 马殷,楚王(907年-927年)、楚国王(927年-930年) 馬希聲,武安军节度使(930年-932年) 馬希範,武安军节度使(932年-934年)、楚王(934年-947年) 馬希廣,楚王(947年-950年) 馬希萼,楚王(950年-951年) 馬希崇,武安留后(951年) 荆南 - 高季興,渤海王(913年-924年)、南平王(924年-929年) 高從誨,荆南节度使(929年-932年)、渤海王(932年-934年)、南平王(934年-948年) 高保融,南平王(948年-951年)、渤海王(951年-954年)、南平王(954年-960年) 高保勗,荆南节度使(960年-962年) 高繼沖,荆南节度使(962年-963年) 南汉 - 刘隐,大彭郡王(907年-909年)、南平王(909年-910年)、南海王(910年-911年) 劉龑,南海王(911年-917年)、大越皇帝(917年-918年)、南汉皇帝(918年-942年) 劉玢,南汉皇帝(942年-943年) 劉晟,南汉皇帝(943年-958年) 劉鋹,南汉皇帝(958年-971年) 北汉 - 劉旻,北汉皇帝(951年-954年) 刘钧,北汉皇帝(954年-968年) 劉繼恩,北汉皇帝(968年) 劉繼元,北汉皇帝(968年-979年) 北宋 – 宋太祖,宋朝皇帝(960年-976年) 宋太宗,宋朝皇帝(976年-997年) 宋真宗,宋朝皇帝(997年-1022年) 辽朝 - 辽太祖,契丹皇帝(916年-926年) 辽太宗,契丹皇帝(926年-938年)、大辽皇帝(938年-947年) 辽世宗,大辽皇帝(947年-951年) 辽穆宗,大辽皇帝(951年-969年) 辽景宗,大辽皇帝(969年-982年) 辽圣宗,大辽皇帝(982年-983年)、契丹皇帝(983年-1031年) 其他國家 日本 醍醐天皇 朱雀天皇 村上天皇 冷泉天皇 圓融天皇 花山天皇 一條天皇 新罗 孝恭王 神德王 景明王 景哀王 敬順王 后百济 甄萱 甄神剑 后高句丽 弓裔 高丽 高丽太祖 高丽惠宗 高丽定宗 高丽光宗 高丽景宗 高丽成宗 高丽穆宗 阿拔斯帝國 穆阿台迪德 穆克塔菲一世 穆克塔迪爾一世 阿卜杜拉·本·穆塔茲 卡希爾一世 拉迪一世 穆台基 穆斯塔克菲一世 穆提 塔伊一世 卡迪爾一世 法蒂瑪帝國
世界领导人 唐朝 – 唐昭宗,唐朝皇帝(888年-904年) 唐哀帝,唐朝皇帝(904年-907年) 五代十国 - 后梁 - 梁太祖,梁王(901年-907年)、后梁皇帝(907年-912年) 朱友珪,后梁皇帝(912年-913年) 梁末帝,后梁皇帝(913年-923年) 后唐 - 李克用,晋王(895年-908年) 唐庄宗,晋王(908年-923年)、后唐皇帝(923年-926年) 唐明宗,后唐皇帝(926年-933年) 唐閔帝,后唐皇帝(933年-934年) 唐末帝,后唐皇帝(934年-936年) 后晋 - 晋高祖,后晋皇帝(936年-942年) 晋出帝,后晋皇帝(942年-947年) 后汉 - 汉高祖,后汉皇帝(947年-948年) 汉隐帝,后汉皇帝(948年-950年) 后周 - 周太祖,后周皇帝(951年-954年) 周世宗,后周皇帝(954年-959年) 周恭帝,后周皇帝(959年-960年) 岐 - 李茂貞,岐王(901年-924年) 燕 - 劉守光,大燕皇帝(911年-913年) 前蜀 - 王建,蜀王(903年-907年)、前蜀皇帝(907年-918年) 王衍,前蜀皇帝(918年-925年) 后蜀 - 孟知祥,蜀王(933年-934年)、后蜀皇帝(934年) 孟昶,后蜀皇帝(934年-965年) 杨吴 - 楊行密,吴王(902年-905年) 楊渥,弘农王(自称吴王)(905年-908年) 楊隆演,弘农王(908年-910年)、吴王(910年-919年)、吴国王(919年-920年) 楊溥,吴国王(920年-927年)、吴帝(927年-937年) 南唐 - 李昪,齐帝(937年-939年)、南唐皇帝(939年-943年) 李璟,南唐皇帝(943年-958年)、唐国主(958年-961年) 李煜,唐国主(961年-971年)、江南国主(971年-975年), ,世稱詞帝 閩 - 王審知,威武军节度使(898年-904年)、琅琊王(904年-909年)、闽王(909年-925年) 王延翰,威武军节度使(925年-926年)、闽国王(926年-927年) 王延鈞,琅琊王(927年-928年)、闽王(928年-933年)、大闽皇帝(933年-935年) 王繼鵬,大闽皇帝(935年-939年) 王延羲,闽国王(939年-941年)、大闽皇(941年)、大闽皇帝(941年-944年) 王延政,大殷皇帝(943年-945年) 吴越 - 钱镠,镇海军节度使(893年-904年)、吴王(904年-907年)、吴越王(907年-923年)、吴越国王(923年-932年) 錢元瓘,镇海军节度使(932年-933年)、吴王(933年-934年)、吴越王(934年-937年)、吴越国王(937年-941年) 錢弘佐,吴越国王(941年-947年) 錢弘倧,吴越王(947年-948年) 钱俶,吴越王(948年-949年)、吴越国王(949年-978年) 马楚 - 马殷,楚王(907年-927年)、楚国王(927年-930年) 馬希聲,武安军节度使(930年-932年) 馬希範,武安军节度使(932年-934年)、楚王(934年-947年) 馬希廣,楚王(947年-950年) 馬希萼,楚王(950年-951年) 馬希崇,武安留后(951年) 荆南 - 高季興,渤海王(913年-924年)、南平王(924年-929年) 高從誨,荆南节度使(929年-932年)、渤海王(932年-934年)、南平王(934年-948年) 高保融,南平王(948年-951年)、渤海王(951年-954年)、南平王(954年-960年) 高保勗,荆南节度使(960年-962年) 高繼沖,荆南节度使(962年-963年) 南汉 - 刘隐,大彭郡王(907年-909年)、南平王(909年-910年)、南海王(910年-911年) 劉龑,南海王(911年-917年)、大越皇帝(917年-918年)、南汉皇帝(918年-942年) 劉玢,南汉皇帝(942年-943年) 劉晟,南汉皇帝(943年-958年) 劉鋹,南汉皇帝(958年-971年) 北汉 - 劉旻,北汉皇帝(951年-954年) 刘钧,北汉皇帝(954年-968年) 劉繼恩,北汉皇帝(968年)
of Kenya) 莫三比克暨安哥拉聖公宗教省(Igreja Anglicana de Mocambique e Angola) 奈及利亞聖公會(The Church of Nigeria (Anglican Communion)) 盧安達聖公會(L'Église Episcopal au Rwanda) 南非洲聖公宗教省(The Church of the Province of Southern Africa) 蘇丹聖公會(The Episcopal Church of the Sudan) 坦尚尼亞聖公會(The Anglican Church of Tanzania) 烏干達聖公宗教省(The Church of the Province of Uganda) 西非聖公宗教省(The Church of the Province of West Africa) 亞洲 中華聖公會(The Chung Hua Sheng Kung Hui,雖然原中華聖公會於1962年假英格蘭與香港的聖公會聖堂舉行了教省50周年紀念,但當時中華聖公會卻已是一個名存實亡的組織。因此不是今天普世圣公宗教會之一) 香港聖公會(Hong Kong Sheng Kung Hui) 台灣聖公會(Episcopal Diocese of Taiwan,雖然有實際上的自治,但形式上屬於美國聖公會下屬,因此不是41個普世圣公宗教會之一) 日本聖公會(日本聖公会,Nippon Sei Ko Kai) 耶路撒冷暨中東聖公會(The Episcopal Church in Jerusalem & The Middle East) 大韓聖公會(대한 성공회,The Anglican Church of Korea) 聖公會緬甸教省(The Church of the Province of Myanmar/Burma) 菲律賓聖公會(The Episcopal Church in the Philippines) 東南亞聖公會(Church of the Province of South East Asia) 大洋洲 奧特亞羅瓦、新西蘭及波利尼西亞聖公會(The Anglican Church in Aotearoa, New Zealand & Polynesia) 澳洲聖公會(The Anglican Church of Australia) 美拉尼西亞聖公宗教省(The Church of the Province of Melanesia) 巴布亞紐幾內亞聖公會(The Anglican Church of Papua New Guinea) 聯合教會 在南亞地區,聖公宗會與其他相近宗派組成聯合教會。而這些教會都是普世聖公宗的教省之一。這個四個聯合教會特別的地方,是他們也可算作「與普世聖公宗完全共融教會」,因為聯合教會中有不少其他教派的信徒和普世聖公宗共同崇拜,公用聖堂和聖品人等等。 孟加拉聯合教會(The Church of Bangladesh) 北印度聯合教會(The (United) Church of North India) 巴基斯坦聯合教會(The (United) Church of Pakistan)
the Province of the West Indies) 非洲 聖公宗亞歷山卓教省(Episcopal/Anglican Province of Alexandria) 布隆迪聖公會(The Anglican Church of Burundi) 中非洲聖公宗教省(The Church of the Province of Central Africa) 剛果聖公宗教省(Province de L'Église Anglicane du Congo) 印度洋群島聖公宗教省(The Church of the Province of the Indian Ocean) 肯雅聖公會(The Anglican Church of Kenya) 莫三比克暨安哥拉聖公宗教省(Igreja Anglicana de Mocambique e Angola) 奈及利亞聖公會(The Church of Nigeria (Anglican Communion)) 盧安達聖公會(L'Église Episcopal au Rwanda) 南非洲聖公宗教省(The Church of the Province of Southern Africa) 蘇丹聖公會(The Episcopal Church of the Sudan) 坦尚尼亞聖公會(The Anglican Church of Tanzania) 烏干達聖公宗教省(The Church of the Province of Uganda) 西非聖公宗教省(The Church of the Province of West Africa) 亞洲 中華聖公會(The Chung Hua Sheng Kung Hui,雖然原中華聖公會於1962年假英格蘭與香港的聖公會聖堂舉行了教省50周年紀念,但當時中華聖公會卻已是一個名存實亡的組織。因此不是今天普世圣公宗教會之一) 香港聖公會(Hong Kong Sheng Kung Hui) 台灣聖公會(Episcopal Diocese of Taiwan,雖然有實際上的自治,但形式上屬於美國聖公會下屬,因此不是41個普世圣公宗教會之一) 日本聖公會(日本聖公会,Nippon Sei Ko Kai) 耶路撒冷暨中東聖公會(The Episcopal Church in Jerusalem & The Middle East) 大韓聖公會(대한 성공회,The Anglican Church of Korea) 聖公會緬甸教省(The Church of the Province of Myanmar/Burma) 菲律賓聖公會(The Episcopal Church in the Philippines) 東南亞聖公會(Church of the Province of
诃梨跋摩二世 毗建陀跋摩四世 阇耶僧伽跋摩二世 阇耶波罗密首罗跋摩一世 拔陀罗跋摩二世 律陀罗跋摩三世 诃梨跋摩三世 阇耶因陀罗跋摩二世 波罗摩菩提萨埵 阇耶因陀罗跋摩二世 高棉帝国 阇耶跋摩五世 优陀耶迭多跋摩一世 闍耶毗羅跋摩 蘇利耶跋摩一世 優陀耶迭多跋摩二世 曷利沙跋摩三世 阇耶跋摩六世 欧洲 教皇國 思維二世 若望十七世 若望十八世 思齊四世 本篤八世 若望十九世 本篤九世 思維三世 額我略六世 克勉二世 達瑪穌二世 良九世 維篤二世 斯德望九世 尼各老二世 亞歷山大二世 額我略七世 維篤三世 烏爾巴諾二世 神聖羅馬帝國 鄂圖三世 亨利二世 康拉德二世 亨利三世 亨利四世 英格蘭王國 埃塞爾雷德二世 剛勇者愛德蒙 克努特大帝 飞毛腿哈罗德 哈德克努特 懺悔者愛德華 哈罗德·戈德温森 顯貴者埃德加 威廉一世 威廉二世 法蘭西王國 罗贝尔二世 亨利一世 腓力一世 阿拉贡王国 拉米羅一世 桑喬一世 佩德羅一世 卡斯蒂利亚王国 斐迪南一世 桑乔二世 阿方索六世 拜占庭帝國 巴西爾二世 君士坦丁八世 佐伊女皇 羅曼努斯三世 米海爾四世 米海爾五世 君士坦丁九世 狄奥多拉女皇 米海爾六世 伊薩克一世 君士坦丁十世 歐多西亞·瑪克勒姆玻利提薩 羅曼努斯四世(與利奧·戴奧真尼斯、尼基弗魯斯·戴奧真尼斯共治) 米海爾七世(與安德羅尼科斯·杜卡斯、君士坦丁斯·杜卡斯、君士坦丁·杜卡斯共治)
阇耶因陀罗跋摩二世 高棉帝国 阇耶跋摩五世 优陀耶迭多跋摩一世 闍耶毗羅跋摩 蘇利耶跋摩一世 優陀耶迭多跋摩二世 曷利沙跋摩三世 阇耶跋摩六世 欧洲 教皇國 思維二世 若望十七世 若望十八世 思齊四世 本篤八世 若望十九世 本篤九世 思維三世 額我略六世 克勉二世 達瑪穌二世 良九世 維篤二世 斯德望九世 尼各老二世 亞歷山大二世 額我略七世 維篤三世 烏爾巴諾二世 神聖羅馬帝國 鄂圖三世 亨利二世 康拉德二世 亨利三世 亨利四世 英格蘭王國 埃塞爾雷德二世 剛勇者愛德蒙 克努特大帝 飞毛腿哈罗德 哈德克努特 懺悔者愛德華 哈罗德·戈德温森 顯貴者埃德加 威廉一世 威廉二世 法蘭西王國 罗贝尔二世 亨利一世 腓力一世 阿拉贡王国 拉米羅一世 桑喬一世 佩德羅一世 卡斯蒂利亚王国 斐迪南一世 桑乔二世 阿方索六世 拜占庭帝國 巴西爾二世 君士坦丁八世 佐伊女皇 羅曼努斯三世 米海爾四世 米海爾五世 君士坦丁九世 狄奥多拉女皇 米海爾六世 伊薩克一世 君士坦丁十世 歐多西亞·瑪克勒姆玻利提薩 羅曼努斯四世(與利奧·戴奧真尼斯、尼基弗魯斯·戴奧真尼斯共治) 米海爾七世(與安德羅尼科斯·杜卡斯、君士坦丁斯·杜卡斯、君士坦丁·杜卡斯共治) 尼基弗鲁斯三世 阿历克塞一世 中东 阿拔斯帝國
(1133–1160) Abdallah I, Mai (1160–1176) Salmama I, Mai (1176–1203) 衣索比亞帝國 Germa Seyum Yemrehana Krestos Kedus Harbe 拉利貝拉 貝寧帝國 Eweka I, Oba (1180–1246) 美洲 亚洲 北宋 宋徽宗赵佶 宋钦宗赵桓 辽 辽道宗耶律洪基 辽天祚帝耶律延禧 南宋 宋高宗趙構 宋孝宗趙眘 宋光宗趙惇 宋宁宗趙擴 金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金太宗完顏晟 金熙宗完顏亶 金海陵王完顏亮 金世宗完顏雍 金章宗完顏璟 高麗 高麗肅宗 高麗睿宗 高麗仁宗 高麗毅宗 高麗明宗 高麗神宗 武人政權 李義方 鄭仲夫 慶大升 李義旼 崔忠獻 日本 堀河天皇 鳥羽天皇 崇德天皇 近衛天皇 後白河天皇 二條天皇 六條天皇 高倉天皇 安德天皇 後鳥羽天皇 平氏政權公卿 平清盛 平重盛 平宗盛 鎌倉幕府將軍 源赖朝 高棉帝國 闍耶跋摩六世 陀羅尼因陀羅跋摩一世 蘇利耶跋摩二世 陀羅尼因陀羅跋摩二世 耶輸跋摩二世 特里布婆那迭多跋摩
天灾人祸 文化娱乐 约1127年,中国开封出现世界第一家严格意义上的餐馆。 社會與經濟 疾病与医学 环境与自然资源 宗教與哲學 朱熹创理学。 巴黎圣母院开始兴建。 世界领导人 非洲 法蒂瑪 穆斯塔利 阿米爾 哈菲茲 扎菲爾 法伊茲 阿迪德 摩洛哥 穆拉比特王朝 優素福·本·塔什芬 阿里·本·優素福 塔什芬·本·阿里 易卜拉欣·本·塔什芬 伊沙克·本·阿里 穆瓦希德王朝 阿卜杜勒·慕敏 阿布·雅各布·優素福 阿布·優素福·雅各布·曼蘇爾 穆罕默德·納西爾 加奈姆-博尔努 Dunama I, Mai (1080–1133) Bir I, Mai (1133–1160) Abdallah I, Mai (1160–1176) Salmama I, Mai (1176–1203) 衣索比亞帝國 Germa Seyum Yemrehana Krestos Kedus Harbe 拉利貝拉 貝寧帝國 Eweka I, Oba
「為這緣故,聖靈不稱為神自己的兒子」,俄利根站在聖靈的角度說話,這實在是解釋過頭了。 為了區分三,而犧牲了子與聖靈的位格。 雖然俄利根在聖靈論的議題上,出現了解釋上的不周全,將聖靈置於被造的、被排序的,甚至有陷入次位論的危險。但是處在2-3世紀,面對撒伯流主義的衝擊,俄利根以獨立實質(hypostasis)回應。但俄利根不可能預見未來的亞流竟然只取他二大主張之一的:子從於父、靈從於子的觀念,而發展出亞流主義。筆者(誰?)相信這不是俄利根的本意,因為他也曾寫道:「在三位一體裡,並沒有哪一位比較大或者比較小。」但在解釋上的過份形容與任意想像,的確不是神學思考的最佳途徑。 對奧古斯丁的批判 奧古斯丁「和子」而出的聖靈觀是西方教會一致認可的,然而奧古斯丁所推論的依據卻非無懈可擊。 論者難以認同「聖靈是父和子的互愛」。父和子的互愛為什麼要有聖靈?父和子的互愛與聖靈何干? 奧古斯丁認為「父子因著他們與聖靈的關係,形成了一個單一體」。但父是一切的源頭,關係的確立者;父、子、聖靈本體相同,成為「一個單一體」的原因是「因著父的意志」,不是「因著與聖靈的關係」。 奧古斯丁認為「父子對聖靈的關係是相同的,關係既同,作為就不可分」。關係與行為是不同的概念,關係相同不必然導致行為相同。 固然「父把一切都給了子,也把發出聖靈的能力給了子」,但是子擁有發出聖靈的能力,不等於聖靈是由子而發出,除非聖經有更明確的證據。 奧古斯丁不懂希臘文,他的思想架構是建立在拉丁體系的西方羅馬文化當中,奧古斯丁是以法律觀點來處理他所面臨的神學議題。法律在本質上不是在追求真理,法律存在的目的在解決爭議,解決:人與人、人與社群、社群與社群的爭議。所以邏輯思維在法律的前提之下,必須做出協調與讓步,因為為的是處理爭議,不是以此來窮究事理。加上拉丁文化的實用哲學,與大公教會不太強調聖經至上的教會傳統,所以容易在神學議題上過及推廣,以致於奧古斯丁會認為聖靈是由父而子而出。因為這樣可以解釋何以神的靈又是子的靈。 對約翰的批判 大马士革的圣约翰的神學思想源自於迦帕多家三教父,東方教會的正統教訓就是:聖靈「藉著子來自父」。在這個神學議題上約翰並沒有進步多少。 約翰認為「聖靈從父出來而藉著子以交通」。聖靈需要藉子和父交通嗎? 約翰認為「子與靈都是藉著父而存在」。這多少反映出東方教會「一而三」的神觀。 約翰承認無法知道產生和發出的區別。這是一種負責任的治學態度,也是在神面前謙卑的表現。 或許因為保持著希臘哲學嚴謹的思維,與對聖經的尊重,約翰不願意對聖經未曾明說的部分多加解釋。但是東方教會「藉子」的說法還是超出聖經的記載,可能的原因是: 根據約1:3「萬物是藉著他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但是聖靈並非受造之物。 受西方教會影響,認為聖靈的存在必須與子有分。 東方教會一直處於皇帝的監控之下,也極為注意教會內部的思想意向。在與西方羅馬教會的神學之辯中,皇室扮演相當程度的角色。神學議題之爭,當然也成為牽動著東西方政治風向球。故東西方堅持「藉子」與「和子」,也可能是政治角力的必然。 結論與建議 在東西方聖靈論的爭論中,沒有贏家,雙方都是輸家。針對一個過於人類理性思維所能處理的議題「神的起源」,只看到人的有限與敗壞:無解與分裂。聖經雖未提供一切神學問題的答案,但一切答案不當逾越聖經。神學取向也影響神學實踐,以教會建築為例,從東方教會的中央十字架教堂的結構,就可以看出東方教會的神學主張:聖父是一切的中心。 参见 三位一体论:圣父、圣子、圣灵 信经:《尼西亞信經》 东西教会大分裂 注释 参考文献 引用 来源 周聯華:《神學綱要》,卷三。台北:台灣基督教文藝出版社,2000。
為了區分三,而犧牲了子與聖靈的位格。 雖然俄利根在聖靈論的議題上,出現了解釋上的不周全,將聖靈置於被造的、被排序的,甚至有陷入次位論的危險。但是處在2-3世紀,面對撒伯流主義的衝擊,俄利根以獨立實質(hypostasis)回應。但俄利根不可能預見未來的亞流竟然只取他二大主張之一的:子從於父、靈從於子的觀念,而發展出亞流主義。筆者(誰?)相信這不是俄利根的本意,因為他也曾寫道:「在三位一體裡,並沒有哪一位比較大或者比較小。」但在解釋上的過份形容與任意想像,的確不是神學思考的最佳途徑。 對奧古斯丁的批判 奧古斯丁「和子」而出的聖靈觀是西方教會一致認可的,然而奧古斯丁所推論的依據卻非無懈可擊。 論者難以認同「聖靈是父和子的互愛」。父和子的互愛為什麼要有聖靈?父和子的互愛與聖靈何干? 奧古斯丁認為「父子因著他們與聖靈的關係,形成了一個單一體」。但父是一切的源頭,關係的確立者;父、子、聖靈本體相同,成為「一個單一體」的原因是「因著父的意志」,不是「因著與聖靈的關係」。 奧古斯丁認為「父子對聖靈的關係是相同的,關係既同,作為就不可分」。關係與行為是不同的概念,關係相同不必然導致行為相同。 固然「父把一切都給了子,也把發出聖靈的能力給了子」,但是子擁有發出聖靈的能力,不等於聖靈是由子而發出,除非聖經有更明確的證據。 奧古斯丁不懂希臘文,他的思想架構是建立在拉丁體系的西方羅馬文化當中,奧古斯丁是以法律觀點來處理他所面臨的神學議題。法律在本質上不是在追求真理,法律存在的目的在解決爭議,解決:人與人、人與社群、社群與社群的爭議。所以邏輯思維在法律的前提之下,必須做出協調與讓步,因為為的是處理爭議,不是以此來窮究事理。加上拉丁文化的實用哲學,與大公教會不太強調聖經至上的教會傳統,所以容易在神學議題上過及推廣,以致於奧古斯丁會認為聖靈是由父而子而出。因為這樣可以解釋何以神的靈又是子的靈。 對約翰的批判 大马士革的圣约翰的神學思想源自於迦帕多家三教父,東方教會的正統教訓就是:聖靈「藉著子來自父」。在這個神學議題上約翰並沒有進步多少。 約翰認為「聖靈從父出來而藉著子以交通」。聖靈需要藉子和父交通嗎? 約翰認為「子與靈都是藉著父而存在」。這多少反映出東方教會「一而三」的神觀。 約翰承認無法知道產生和發出的區別。這是一種負責任的治學態度,也是在神面前謙卑的表現。 或許因為保持著希臘哲學嚴謹的思維,與對聖經的尊重,約翰不願意對聖經未曾明說的部分多加解釋。但是東方教會「藉子」的說法還是超出聖經的記載,可能的原因是: 根據約1:3「萬物是藉著他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但是聖靈並非受造之物。 受西方教會影響,認為聖靈的存在必須與子有分。 東方教會一直處於皇帝的監控之下,也極為注意教會內部的思想意向。在與西方羅馬教會的神學之辯中,皇室扮演相當程度的角色。神學議題之爭,當然也成為牽動著東西方政治風向球。故東西方堅持「藉子」與「和子」,也可能是政治角力的必然。 結論與建議 在東西方聖靈論的爭論中,沒有贏家,雙方都是輸家。針對一個過於人類理性思維所能處理的議題「神的起源」,只看到人的有限與敗壞:無解與分裂。聖經雖未提供一切神學問題的答案,但一切答案不當逾越聖經。神學取向也影響神學實踐,以教會建築為例,從東方教會的中央十字架教堂的結構,就可以看出東方教會的神學主張:聖父是一切的中心。 参见 三位一体论:圣父、圣子、圣灵 信经:《尼西亞信經》 东西教会大分裂 注释 参考文献 引用 来源 周聯華:《神學綱要》,卷三。台北:台灣基督教文藝出版社,2000。 陳志強:《拜占廷學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麥葛福:《基督教神學原典精華》。楊長慧 譯。台北:校園書房出版社,2003。 凱利:《早期基督教義》。康來昌 譯。台北:華神出版社,1984。 費多鐸 編:《東方教父選集》。沈鮮維楨、都孟高 等 譯。香港:基督教輔僑出版社,1964。 希波的奧古斯丁:《懺悔錄》。徐玉芹 譯。台北:志文出版社,1997。 奧爾森:《神學的故事》。吳瑞誠、徐成德 譯。台北:校園書房出版社,2002。 聖經工具:Bible Works, version 6.0, CD-ROM, 2003。 东正教神学争议 天主教神学争议 圣灵 信经
and Justice Rachel's Words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February 3, 2011) The Case Against Rachel Corrie Death of a dreamer Martyr with a Cause Rachel Corrie, One Year Later Rachel Corrie's diaries counterpunch.org criticism of mother
2010年3月,自由加薩運動組織將一艘貨輪命名為若雪·柯利號,並將這艘貨輪加入援助巴勒斯坦的自由船隊,以紀念若雪·柯利她對巴勒斯坦人民的貢獻。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紀念若雪巴勒斯坦資訊網 The Corrie Trial in Haifa The Rachel Corrie Verdict Rachel Corrie Memorial Page Rachel Corrie Foundation for Peace and Justice
2019年英國大選,工黨對脫歐的問題只提出當成功執政後再度提出公投,在焦點主力放在左傾的社會經濟與民生政策上。選舉結果,工黨第四次落敗,議席減至202席,是1935年以來大選最差的成績。敗選原因郝爾彬被批評在脫歐事務上拒絕明確表態,亦因過份左傾的經濟政策導致落敗。郝爾彬之後表示不會再領導下一次大選,并随后宣布辞去领袖一职。 中,凱爾·斯塔摩击败丽贝卡·隆-贝利与丽萨·南迪,于4月4日接替科尔宾成为新任工党领袖。 黨章和結構 歷任领袖 自1922年以來的工黨副領袖 自1924年以來的上議院領袖 理查德·霍爾丹,第一代霍爾丹子爵,1924 - 1928 查爾斯·克里普斯,第一代帕穆尔男爵,1928 - 1931 阿瑟·龐森比,第一代Shulbrede的龐森比男爵,1931 - 1935 哈里·斯涅爾,第一代斯涅爾男爵,1935 - 1940年 克里斯托弗·艾迪,第一代艾迪子爵,1940 - 1952 威廉·乔伊特,第一代Jowitt伯爵,1952 - 1955 艾伯特·維克多·亞歷山大,第一代希爾斯伯勒的亞歷山大伯爵,1955 - 1964 法蘭克·帕金頓,第一代帕金頓男爵,1964 - 1968 愛德華·沙克爾頓,沙克爾頓男爵,1968 - 1974 马尔科姆·谢泼德,第二代谢泼德男爵,1974 - 1976 弗雷德·皮爾特,皮爾特男爵,1976
Society of Railway Servants)会员Thomas R. Steels建议工会大会召开一次特别会议,以整合所有左翼团体,好派出候选人争取英国议会席位。议案在议会的各阶段投票中均获得通过,而会议则在圣法灵顿纪念堂召开,由1900年2月26日开始,到第二日结束。会议有工人阶级和左翼团体出席,而协会则代表工会议会三个成员工会。 1900年,工黨正式成立,同年大選,有2名議員成功晉身下議院。 20世紀初 工党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大选中取代了自由党的地位。在1924年第一次执政,1929年到1931年间第二次执政,两次执政都是少數派政府,由拉姆齊·麥克唐納领导的工黨政府處處受制於保守黨及自由黨,保守黨是國會第一大黨。1929年美國的華爾街股災引發出經濟大蕭條,惟麥克唐納政府卻一直沒有有效的解決方案作出應對,內閣在經濟問題分裂,也招來工會的群起反對。一些資深閣員如亨德森則透過辭職相要脅,反對削減開支。由於內閣持續在此一議題陷入嚴重分裂,麥克唐納在1931年8月24日提出辭呈,並在同日立即獲英皇喬治五世責成籌組國民政府,實行與保守黨及自由黨合組聯合內閣。其後麥克唐納被工黨開除,同年大選保守黨取得壓倒性勝利,主導聯合政府的控制權。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战时内阁中,工黨更是備受保守黨打壓。 二戰後 二战后,在克莱门特·艾德礼的领导下,工党迅速崛起,取得壓倒性勝利再次执政,成功組建首個多數派政府,至1951年倒台為止。1964年至1979年間,工党長期执政,四度贏得大選,首先由哈罗德·威尔逊兩次担任首相,然后由詹姆斯·卡拉漢于1976年接任首相职位,直至1979年被保守黨擊敗下台,開始長達18年的在野時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工黨在歷次大選均取得佳績,於1945-1951年,1964-1970年及1974-1979年執政。期間工黨政府推動大力為公用事業和主要工業進行了國有化,並設立了國民保健署(NHS),推動免費醫療及教育,使英國逐漸走上福利國家的道路。保守黨最初反對這種方針,但不久以後卻又受到所有政黨支持,並為歷屆政府所沿襲,因此產生了所謂的「戰後共識」;直至戴卓爾夫人在1970年代成為保守黨黨魁,「戰後共識」的時代才走上終結。 1979年英國大選,工黨下台,戴卓爾夫人成為第一位女首相。戴卓爾夫人領導的保守黨上台後,開始推動部分企業私有化,为了使英國经济恢复活力,摆脱“英国病”的困扰,她抛弃了二战之后的所谓“共识政治”与凯恩斯主义政策,政府减少對市場经济活動的干預,大多数国营事业实行了私有化,劳动力市場也变得更具彈性,在財政上採用货币主义政策,英国经济最终走出了长期“滞胀”的局面。自1981年以后,其年实际增长率达3%以上,在當時是仅次于日本的主要西方发达国家。在社会文化领域,保守黨鼓吹通过努力工作以创造财富,而非追求财富的再分配,這段期間,由於工黨仍然鼓吹推動國有化,加上長期依賴龐大的工會勢力支持,工黨之後接連三次大選皆慘敗告終,使工黨不得不探索改革,如擺脫主要工會的影響。 第三條路 1994年,托尼·布莱尔成為新任工黨領袖,他以“第三条道路”作出竞选口号,工党放棄過往激進的左翼路線,重新定位,並修改涉及社會主義政策的黨綱。 1997年英國大選,工党取得壓倒性成為执政党,結束保守黨18年的執政,取得執政權。布萊爾成為新任首相,他是英國185年來最年輕的首相。工党在1997年至2010年间再次执政,前十年由貝理雅领导,后来由白高敦接手领导。起初工黨在下議院以179席的差距領先其他黨派及獨立議員的總和,2001年英國大選之後,領先優勢降為167席,2005年大選之後,領先優勢更驟降為66席。在2010年大选中,工党取得了258个席位,成為官方反对党。 連任三屆後,2007年5月11日,執政十年的布萊爾在其選區宣布將於6月27日辭任首相、工黨黨魁及下議院議員,並推薦英國財政大臣戈登·布朗接任,6月27日,布朗正式就任首相。 2010年下野後 2010年英國大選,選舉結果,出現自1974年2月以來首個懸峙國會,最後保守黨與自民黨達成協議,組建65年首個和平時期的聯合政府。保守黨黨魁大衛·卡梅倫出任首相,自民黨黨魁尼克·克萊格出任副首相。卡梅倫成為英國200年來最年輕的首相,比布萊爾當選時更年輕5個月。工黨再度在野。而戈登·布朗隨即辭任黨魁。 2010年9月25日,工黨舉行黨魁選舉,結果41歲的文立彬擊敗其兄長文禮彬,成為新任工黨黨魁、兼反對黨領袖。 2013年2月5日,英國下議院議會舉行投票以壓倒優勢通過英國同性婚姻合法化法案。在下院舉行的二讀投票中,這項法案以400票支持,175票反對獲得通過。絕大多數支持票來自工黨和自民黨議員。 2015年英國大選,選舉結果,工黨再次落敗,議席減至232席,降至1987年大選時的水平,其中工黨在蘇格蘭的議席減至一席。選後文立彬隨即辭任黨魁。 2015年9月12日,工黨舉行黨魁選舉,結果66歲的郝爾彬擊敗3名對手,成為新任工黨黨魁、兼官方反對黨領袖。他在選前擔任超過32年的下議院議員,但在之前從沒有擔任影子內閣成員及內閣成員的經歷。在2016年脫歐公投,郝爾彬支持留歐,卻拒絕再作進一步的表態。脫歐公投後,工黨多數議員要求他辭去黨魁,其後在再度重選的工黨黨魁選舉中,郝爾彬再度勝出領導工黨。 2017年英國大選,選舉結果,工黨第三次落敗,但議席增至262席,是自2005年以來最多,普選票更大增10%至40.0%,郝爾彬的地位得以鞏固,以後文翠珊政府在國會因為工黨及其他留歐政黨的阻礙無法通過脫歐協議,直至2019年末,同意保守黨的建議,解散國會進行大選。 2019年英國大選,工黨對脫歐的問題只提出當成功執政後再度提出公投,在焦點主力放在左傾的社會經濟與民生政策上。選舉結果,工黨第四次落敗,議席減至202席,是1935年以來大選最差的成績。敗選原因郝爾彬被批評在脫歐事務上拒絕明確表態,亦因過份左傾的經濟政策導致落敗。郝爾彬之後表示不會再領導下一次大選,并随后宣布辞去领袖一职。 中,凱爾·斯塔摩击败丽贝卡·隆-贝利与丽萨·南迪,于4月4日接替科尔宾成为新任工党领袖。 黨章和結構 歷任领袖 自1922年以來的工黨副領袖 自1924年以來的上議院領袖 理查德·霍爾丹,第一代霍爾丹子爵,1924 - 1928 查爾斯·克里普斯,第一代帕穆尔男爵,1928 - 1931 阿瑟·龐森比,第一代Shulbrede的龐森比男爵,1931 - 1935 哈里·斯涅爾,第一代斯涅爾男爵,1935 -
心臟:兩心房,一心室 消化系統 大部分兩棲動物都能透過彈出口腔內可伸展的舌頭去捕捉獵物,其帶有黏性的舌尖能很好的黏著獵物並將其帶回口中,而無須動用顎骨半分。一些物種會以慣性去協助它們吞嚥,它們會反覆將頭部快速伸前以製造推力,從而令慣性將獵物吞進食道中。由於大部分的兩棲動物都不會咀嚼獵物,而是整支的吞進食道中,因此它們多有一個特別大的胃部,嘔吐的時候則會直接將胃吐出。不長的食道內部有纖毛協助將食物推往胃中,口腔內及咽喉中的腺體亦會分泌黏液去平滑食道。胃部則會透過分泌幾丁質酶(Chitinase)去消化節肢動物的幾丁質外殼。 生长繁殖 两栖动物繁殖时候需要水,因为它们的卵要生在水里。刚从卵裡出来的幼体形态似鱼(如蝌蚪)用鳃呼吸,有侧线,依靠尾鳍游泳。然后经变态才能上陆生活。一般来说,它们最后会离开水,但是并非所有两栖动物都是这样。它们成长过程中最明显的是长出四条腿来在陆地上行走,另外还有: 身体分为头、躯干、尾和四肢四部分; 鱼鳃改为别的呼吸器,如肺; 皮肤变为可以交換氣體的器官; 眼睛加了活动性眼睑,下眼睑连有瞬膜(但某些鲨鱼已有瞬膜); 在蛙蟾类的眼后常有一圆形鼓膜覆盖在中耳(或称鼓室)外壁,内接耳柱骨,并出现耳咽管。 食性 两栖动物都是食肉的,一般以蠕虫、蜘蛛和昆虫为食。较大一点的两栖动物还以小的爬行动物、哺乳动物甚至螃蟹为食物。 防衛機制 两栖动物擁有柔軟的身體及薄的皮膚,既沒有爪,也沒有防禦性的硬甲或刺狀物,令它們有沒有防衛機制的錯覺。但事實上牠們卻演化出不同的防衛機制去保護自己。蠑螈及青蛙的第一道防線為牠們所製造的粘液分泌。這令牠們的皮膚濕潤並且難於捕捉。這些分泌物除了黏稠外,亦有難吃的味道,甚至帶有毒性。有觀察紀錄發現蛇在吞食非洲爪蟾時被逼張大嘴巴,從而讓青蛙有逃走的機會。有關蚓螈在這方面的所知甚少,但已知(Typhlonectes compressicauda)在巴西進行的一項實驗中此種的毒素能殺死獵食牠的魚類。部分的蠑螈的皮膚是有毒的。在北美洲生活的粗皮漬螈(Taricha granulosa)及其同屬物種均能製造出強力的神經毒素——河豚毒素,這種為已知非蛋白質最毒的物質。在測試中,魚類、青蛙、爬蟲類、鳥類及哺乳類動物均對其無招架之力。唯一已知的獵食者為(Thamnophis sirtalis)。當在與粗皮漬螈共同生活的地方出現的束帶蛇族落是少數能抵受這種毒性的生物。牠們因基因突變去改變牠們的免疫系統而適應了這種毒性,使牠們能以粗皮漬螈為食而不受到任何傷害。這種關係構成牠們之間的共同演化。當束帶蛇演化出更好的防禦能力後,粗皮漬螈也會加強牠們的毒素去抵抗。諸如此類獵物與捕食者間不斷精進毒素與抗毒能力的共演化現象被視為「軍備競賽」,使雙方不斷演化出更毒之毒素及更強之解毒能力。這種互相施加演化壓力而改變彼此演化方向的現象固然為共演化的範例。部分青蛙與蟾蜍也是有毒的,而牠們的藏毒腺體多在頸的兩側及背部的疣上。這些區域都是顯而易見,以向攻擊者表示警號。此外這些分泌物亦會帶來特別的氣味或引起不同的物理及神經方面的症狀。在極少量已被研究的兩棲動物中,已分離了超過200種不同的有毒物質。 有毒物種多以鮮艷的顏色去警告捕獵者。這些顏色多為紅色或黃色配以黑色,例如火蠑螈就是明顯的例子。一旦獵食者曾嚐過一口這些物種,牠們就會牢牢記著這些顏色的物種並不可口。一些物種的警告色長在腹部上,如铃蟾属的物種。因此牠們在遇到攻擊時反而會將腹部朝上,並分泌毒液以趕退敵人。並有一些物種本身沒有毒性,如紅背異箭毒蛙,就會模擬在其地域中有毒的物種的膚色以嚇退獵食者。 不少兩生動物都是夜行性並於日間隱藏起來,以避開日間捕食的物種。其他兩棲動物則善用不同的偽裝避免被發現。這些物種多有斑駁的棕色、灰色或橄欖色等以混和於背景中。一些蠑螈在面對獵食者會有獨特的。一項以(Blarina brevicauda)及不同的蠑螈所作的測試中,發現不少蠑螈會在面對獵食者時會不斷翻騰身體,並會高舉或拍打尾巴,使獵食者在獵食時無可避免地接觸到牠們皮膚上製毒的腺體。另一為人所知的防衛機制為自割尾巴以便逃脫。有研究指尾巴有獨特的結構以便它們在危難時被移離身體。一般而言被自割的尾巴都能夠再生,但所需的能量不菲。 一些青蛙及蟾蜍則透過吸入大量空氣令身體膨脹,使牠們的外觀變得巨大及兇猛起來,一些鋤足蟾甚至會發出叫聲並主動跳向攻擊者。大鯢、(Ceratophryinae)物種及(Pyxicephalus)的物種都有尖銳的牙齒,並能在防制性的咬擊中令對手流血受傷。分佈於美國的(Desmognathus quadramaculatus)就能夠對攻擊牠們的束帶蛇造成牠們身體兩至三倍大小的傷口,並且常能在掙扎中離開險境。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两栖动物分类表 外部連結 AnimalSpot
有毒物種多以鮮艷的顏色去警告捕獵者。這些顏色多為紅色或黃色配以黑色,例如火蠑螈就是明顯的例子。一旦獵食者曾嚐過一口這些物種,牠們就會牢牢記著這些顏色的物種並不可口。一些物種的警告色長在腹部上,如铃蟾属的物種。因此牠們在遇到攻擊時反而會將腹部朝上,並分泌毒液以趕退敵人。並有一些物種本身沒有毒性,如紅背異箭毒蛙,就會模擬在其地域中有毒的物種的膚色以嚇退獵食者。 不少兩生動物都是夜行性並於日間隱藏起來,以避開日間捕食的物種。其他兩棲動物則善用不同的偽裝避免被發現。這些物種多有斑駁的棕色、灰色或橄欖色等以混和於背景中。一些蠑螈在面對獵食者會有獨特的。一項以(Blarina brevicauda)及不同的蠑螈所作的測試中,發現不少蠑螈會在面對獵食者時會不斷翻騰身體,並會高舉或拍打尾巴,使獵食者在獵食時無可避免地接觸到牠們皮膚上製毒的腺體。另一為人所知的防衛機制為自割尾巴以便逃脫。有研究指尾巴有獨特的結構以便它們在危難時被移離身體。一般而言被自割的尾巴都能夠再生,但所需的能量不菲。 一些青蛙及蟾蜍則透過吸入大量空氣令身體膨脹,使牠們的外觀變得巨大及兇猛起來,一些鋤足蟾甚至會發出叫聲並主動跳向攻擊者。大鯢、(Ceratophryinae)物種及(Pyxicephalus)的物種都有尖銳的牙齒,並能在防制性的咬擊中令對手流血受傷。分佈於美國的(Desmognathus quadramaculatus)就能夠對攻擊牠們的束帶蛇造成牠們身體兩至三倍大小的傷口,並且常能在掙扎中離開險境。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两栖动物分类表 外部連結 AnimalSpot 上有关两栖动物的信息 ArchéoZooThèque:两栖动物骨骼绘图(普通图像、矢量图及 PDF) 两栖动物专家组 两栖动物 Ark 两栖动物网 全球两栖动物评估
9月4日——王玉玲,台灣華視女演員。(逝於1993年) 9月13日——王默君,台灣歌手。(逝於1989年) 9月23日——稻葉浩志,日本歌手。 9月30日——梁冠华,中国话剧影视演员 10月9日——郭晉安,香港演員 10月16日——曹永廉,香港演員。 10月28日——尹天照,香港演員 10月31日——马尔科·范巴斯滕,荷蘭足球运动員及教練。 11月19日——張雅琴,台灣新聞主播。 11月25日——慕克里·马哈迪,马来西亚第四任兼第七任首相马哈迪·莫哈末和茜蒂哈斯玛之子,曾是马来西亚国际贸易与工业部第一副部长。 12月10日——劉美君,香港歌手及演員。 12月13日——hide,日本吉他手。(逝於1998年) 奚志农,中国野生动物摄影家和环保主义者。 繆文民,內蒙古第一機械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及黨書記。 逝世 诺贝尔奖 物理:亞歷山大·普羅霍羅夫、查爾斯·湯斯、尼古拉·巴索夫 化学:多蘿西·克勞福特·霍奇金 生理和医学:費奧多爾·呂嫩、康拉德·布洛赫 文学:尚-保羅·沙特 和平:馬丁·路德·金恩 奥斯卡金像奖 (第37届,1965年颁发) 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窈窕淑女》(My Fair Lady) 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乔治·丘克(George Cukor)《窈窕淑女》 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雷克斯·哈里森(Rex Harrison)《窈窕淑女》 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朱莉·安德鲁斯(Julie Andrews)《欢乐满人间》 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皮特·乌斯蒂诺夫(Peter Ustinov)《托卡比》
出生。 6月 1964年欧洲足球锦标赛于1964年6月17日至21日在西班牙举行,本届比赛是欧足联主办的第二届欧洲足球锦标赛。东道主西班牙在决赛中以2比1击败卫冕冠军苏联夺得冠军。 6月12日——南非黑人政治家納爾遜·曼德拉被判終生監禁。 6月14日——台灣石門水庫正式竣工。 6月16日——77國集團成立。 6月20日——台灣,臺中縣神岡鄉三角村發生民航空難。一架載有亞洲影展代表陸運濤等香港臺灣電影界人士之民航空運公司客機在臺中上空上空失事,機上57人全部罹難。當時機上幾乎都是電影人,包括周海龍夫婦、胡晉康、王植波、省新聞處長吳紹璲夫婦、省電影製片廠長龍芳、影片界鉅子夏維堂與馬來西亞富商陸運濤夫婦,全部命喪,當年金馬獎因此停辦。 6月21日——第二屆歐洲足球錦標賽由西班牙奪得,決賽階段以二比一擊敗上屆冠軍蘇聯。 6月29日——中國自行研制的中近程火箭繼1962年3月21日首次試驗失敗之后再次發射試驗,獲得成功。 7月 7月21日——新加坡爆發馬來人與華人之間的大規模衝突(7月24日,衝突漸趨平靜;9月4日,衝突再起,死傷50人。)梅花自1964年7月21日起,經行政院會議決議,訂為中華民國國花。 7月30日——召开的中苏第七次谈判全体大会上,中方再度从商谈转入控诉“150万平方公里领土”和要求苏联承认不平等条约,再次成为会谈唯一主题。 8月 8月3日——美国两艘驱逐舰据称在北部湾受到北越的第二次攻击,引发越南战争全面升级的北部湾事件发生。 8月12日——武打明星李小龙与琳达埃莫瑞在西雅图罗尔教堂结婚。 9月 9月1日——中共中央转发《关于一个大队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经验总结》 9月20日——台灣以叛乱罪逮捕台独份子、台湾大学教授彭明敏。 9月21日——肖华出任总政治部主任。他上任后根据林彪的指示派出刘志坚副主任率领八个工作组到基层蹲点,意在为否定大比武搜集材料。 9月28日至10月12日——罗马尼亚领导人毛雷尔、齐奥塞斯库在中国访问,期间曾劝中国同苏联和好。 10月 10月1日——世界首條高速鐵路—日本東京、大阪間新幹線,東海道新幹線通車。第一輛新幹線列車從東京發車,開啟了日本的「子彈列車」時代,東海道新幹線往返於東京、大阪之間,途經名古屋、京都等地,全長五百一十五點四公里、時速二百一十公里,是世界上第一個營運速率高於時速二百公里的高速鐵路系統。 10月10日——第一次於亞洲舉行的奧運會-第十八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日本東京開幕。 10月13日——苏联三位太空人安全返回地球。 10月14日——苏联发生政变,赫鲁晓夫下台,勃列日涅夫继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 10月15日——大型音樂舞蹈史詩—《东方红》在北京公演。 10月16日——中國第一次成功试爆原子弹。 10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與赞比亚共和国建交。 11月 11月3日——蓝田猿人头盖骨发现。 11月3日——美国总统选举;美国共和党貝利·高華德输给了美国民主党林登·约翰逊。 12月 12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特赦令,对于确实改恶从善的满洲国和蒙疆自治政府的战争罪犯实行特赦。同时对所谓的“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实行特赦。 出生 1月2日——诺丽雅卡斯农,马来西亚内阁副部长(逝于2016年) 1月7日——尼古拉斯·凯奇,美国男演员° 1月19日——呂方,香港歌手。 2月5日——河承武,現任韩国诗人, 牧师, 神学家。 2月13日——林佳龍,前臺中市長,現任交通部長。 2月16日——劉青雲,香港演員 2月26日——林育如,藝名龍眼,台灣歌手。(逝於1989年)
历史认为基督教圣徒贝尔拉姆与约瑟伐特取材自乔达摩·悉达多的故事。 有關列表 家譜 以下為釋迦牟尼的家譜: 七世祖大善生王 六世祖師摩懿王 高祖憂陀羅王 曾祖瞿羅王 祖父,與妻子迦旋娜(Kaccanā)育有四子。 父親:前6世紀印度迦毗羅衛國淨飯王,是由迦毗羅衛城的上層階級所推選出來的執政官,釋迦族中一位德高望重的國王,同時也是一位剎帝利(屬於武士階級的國王)。 家庭 生母:拘利族天臂城主善覺大王的胞妹摩耶(大幻化夫人,天示城善悟王的女兒)。生釋迦牟尼,產後七日病逝。 繼母、姨母或乳母:摩訶波闍波提·瞿曇彌(Mahāprajāpati Gautamī,也譯為「大愛道·瞿曇彌」)。大幻化夫人之妹,天示城善悟王的女兒。大乘佛教佛陀傳記說大愛道·瞿曇彌是釋迦牟尼的姨母。 姊妹:公主難陀,淨飯王所生,母不詳。 弟弟:王子難陀,淨飯王所生,母不詳。 正妻:耶輸陀羅,释迦牟尼佛的表妹。與释迦牟尼結婚並育有一子羅睺羅。 長子:羅睺羅,7歲出家,成為释迦牟尼的弟子之一。 另有兩名夫人虞閉迦、蜜里誐惹,皆無子女。 父系親戚 姑婆耶输陀罗(與釋迦牟尼妻子同名,祖父师子颊王之妹),婚配天臂城主阿拏釋迦王 二叔白飯王,育有2子 堂兄提婆达多 堂弟阿難(十大弟子之一) 三叔斛飯王,育有2子 堂弟摩诃男(五比丘之一) 堂弟阿尼律陀(十大弟子之一) 四叔甘露飯王,育有2子 堂弟婆娑 堂弟跋提(即小賢,五比丘之一) 姑姑甘露(善覺王妃) 母系親戚 外公天臂城主阿拏释迦王,婚配外婆耶输陀罗,育有三名舅舅、一名姨姨: 大舅天臂城主善觉王 表弟提婆 表妹兼妻子耶输陀罗 二舅阿若憍陈如(摩耶夫人之弟、五比丘之一) 三舅十力迦葉(摩耶夫人之弟) 小姨摩诃波阇波提 親戚阿说示(五比丘之一) 師長 文化導師:毘奢婆蜜多罗 武藝導師:羼提提婆 文藝作品 《西遊記》中的如來佛祖。 日本漫畫家手塚治虫漫畫作品《佛陀》(1972年) 佛光山釋星雲《釋迦牟尼佛傳》(1955年) 「浴佛節」所供之佛像,多取幼年時悉達多太子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之形象。 電視布袋戲劇《霹靂布袋戲》之〈霹靂俠影〉系列中之經典角色「佛劍分說」,該劇中歸為三教之佛教,故其形相取自佛陀相之螺旋髮髻。 日本漫畫及其同名動畫《終末的女武神》中,原做為神明方人物登場,為了拯救人類而背叛眾神。 影視形象 《佛典故事》(仏典物語)(1986年日本OVA動畫):田中秀幸配音。 《小活佛》(1993年):基努·李維飾演成年悉達多太子直至證道成佛。 《佛陀》(2011~2014年日本動畫電影):吉岡秀隆配音。 《釋迦牟尼佛傳》(2013年香港電影):徐天佑和呂良偉分別飾演少年和成年悉達多。 《佛陀》(2014年電視劇):希曼叔·索尼(Himanshu Soni)飾演成年悉達多;維謝什·班薩 (Vishesh Bansal)飾演幼年悉達多。 參見 佛 佛教 如来 三世佛 十大弟子 註釋與引用 外部連結 佛陀的緣起 佛陀釋迦牟尼生平 南傳經典中的佛傳 釋迦牟尼佛傳原典選集 印順法師對佛教傳說的理解與運用 鹿野苑佛陀說法像 G
以下為釋迦牟尼的家譜: 七世祖大善生王 六世祖師摩懿王 高祖憂陀羅王 曾祖瞿羅王 祖父,與妻子迦旋娜(Kaccanā)育有四子。 父親:前6世紀印度迦毗羅衛國淨飯王,是由迦毗羅衛城的上層階級所推選出來的執政官,釋迦族中一位德高望重的國王,同時也是一位剎帝利(屬於武士階級的國王)。 家庭 生母:拘利族天臂城主善覺大王的胞妹摩耶(大幻化夫人,天示城善悟王的女兒)。生釋迦牟尼,產後七日病逝。 繼母、姨母或乳母:摩訶波闍波提·瞿曇彌(Mahāprajāpati Gautamī,也譯為「大愛道·瞿曇彌」)。大幻化夫人之妹,天示城善悟王的女兒。大乘佛教佛陀傳記說大愛道·瞿曇彌是釋迦牟尼的姨母。 姊妹:公主難陀,淨飯王所生,母不詳。 弟弟:王子難陀,淨飯王所生,母不詳。 正妻:耶輸陀羅,释迦牟尼佛的表妹。與释迦牟尼結婚並育有一子羅睺羅。 長子:羅睺羅,7歲出家,成為释迦牟尼的弟子之一。 另有兩名夫人虞閉迦、蜜里誐惹,皆無子女。 父系親戚 姑婆耶输陀罗(與釋迦牟尼妻子同名,祖父师子颊王之妹),婚配天臂城主阿拏釋迦王 二叔白飯王,育有2子 堂兄提婆达多 堂弟阿難(十大弟子之一) 三叔斛飯王,育有2子 堂弟摩诃男(五比丘之一) 堂弟阿尼律陀(十大弟子之一) 四叔甘露飯王,育有2子 堂弟婆娑 堂弟跋提(即小賢,五比丘之一) 姑姑甘露(善覺王妃) 母系親戚 外公天臂城主阿拏释迦王,婚配外婆耶输陀罗,育有三名舅舅、一名姨姨: 大舅天臂城主善觉王 表弟提婆 表妹兼妻子耶输陀罗 二舅阿若憍陈如(摩耶夫人之弟、五比丘之一) 三舅十力迦葉(摩耶夫人之弟) 小姨摩诃波阇波提 親戚阿说示(五比丘之一) 師長 文化導師:毘奢婆蜜多罗 武藝導師:羼提提婆 文藝作品 《西遊記》中的如來佛祖。 日本漫畫家手塚治虫漫畫作品《佛陀》(1972年) 佛光山釋星雲《釋迦牟尼佛傳》(1955年) 「浴佛節」所供之佛像,多取幼年時悉達多太子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之形象。 電視布袋戲劇《霹靂布袋戲》之〈霹靂俠影〉系列中之經典角色「佛劍分說」,該劇中歸為三教之佛教,故其形相取自佛陀相之螺旋髮髻。 日本漫畫及其同名動畫《終末的女武神》中,原做為神明方人物登場,為了拯救人類而背叛眾神。 影視形象 《佛典故事》(仏典物語)(1986年日本OVA動畫):田中秀幸配音。 《小活佛》(1993年):基努·李維飾演成年悉達多太子直至證道成佛。 《佛陀》(2011~2014年日本動畫電影):吉岡秀隆配音。 《釋迦牟尼佛傳》(2013年香港電影):徐天佑和呂良偉分別飾演少年和成年悉達多。 《佛陀》(2014年電視劇):希曼叔·索尼(Himanshu Soni)飾演成年悉達多;維謝什·班薩 (Vishesh Bansal)飾演幼年悉達多。 參見 佛 佛教 如来 三世佛 十大弟子 註釋與引用 外部連結 佛陀的緣起 佛陀釋迦牟尼生平
8的設計,而且可以與Facebook等交友網站消息互通及匯入各電郵地址的通訊錄,所以較之前一直以來的版本更用戶化。4月28日,AOL將ICQ出售給俄羅斯的網路公司Mail.Ru, 2011年11月15日新版ICQ官方免費iPhone及Android應用程式發佈。加入類似WhatsApp的用法及功能,啟動後就不用每次登入,用法與流行的即時通訊軟體類似。由於ICQ突然發佈了手機程式,迅速引起了大量用家的注意,並有不少用家重投ICQ。 参见 即时通讯软件列表 騰訊QQ 外部链接 ICQ官方網頁 web ICQ登入介面 參考資料 即时通讯软件
5發佈。不久,ICQ與香港電訊盈科合作推出Netvigator ICQ 5,除了部份界面的文字被翻譯成粵語外,更加入多項切合香港網民使用習慣的新功能。 2010年1月19日ICQ 7發佈。不過,官方版本不再支援繁體中文。在畫面上,排版更像MSN 8的設計,而且可以與Facebook等交友網站消息互通及匯入各電郵地址的通訊錄,所以較之前一直以來的版本更用戶化。4月28日,AOL將ICQ出售給俄羅斯的網路公司Mail.Ru, 2011年11月15日新版ICQ官方免費iPhone及Android應用程式發佈。加入類似WhatsApp的用法及功能,啟動後就不用每次登入,用法與流行的即時通訊軟體類似。由於ICQ突然發佈了手機程式,迅速引起了大量用家的注意,並有不少用家重投ICQ。 参见
Max + Windows NT组合的出现一下子降低了CG制作的门槛,首先开始运用在电脑游戏中的动画制作,后更进一步开始参与影视片的特效制作,例如《X戰警2》、《最后的武士》等。 3ds Max对CG制作产生了历史性的影响: CG软件制作平台纷纷由Unix工作站向基于网络的PC平台转移 CG制作成本大大降低 CG制作由电影的高端应用进入电视游戏等低端应用 特点 基于PC系统的低配置要求 人性化的界面设计,入门简单快捷。 安裝外掛(plugins)可提供3D Studio Max所沒有的功能(比如說3D Studio Max 7.5版本以前不提供毛髮功能)以及增強原本的功能 强大的角色(Character)动画制作能力
Studio MAX”。此版本还是Yost Group制作,由从Autodesk拆分的Kinetix发行。稍后,产品名称改为“3ds max”(全小写字母),为了符合位于蒙特利尔的Discreet公司的命名标准。之后Discreet被Autodesk收购,在第八版产品又重新打上Autodesk的标志,名称又变为“3ds Max”(大小写字母)。 版本歷史 3D Studio DOS 3D Studio MAX Discreet 3dsmax Autodesk 3ds Max 参考资料
省電視台(1座)省教育電視台(1座)省會電視台(1座)地市電視台(10座)地市教育電視台(2座)縣市廣播電視台(46座) 南昌市 山东省 省電視台(1座)省教育電視台(1座)省會電視台(1座)地市電視台(13座)地市廣播電視台(3座)地市教育電視台(8座)縣市廣播電視台(73座) 濟南市 青岛市 李沧区 崂山区 城阳区 黄岛区 即墨区 胶州市 平度市 莱西市 濰坊市 河南省 省電視台(1座)省會電視台(1座)省會教育電視台(1座)地市電視台(16座)地市廣播電視台(10座)地市教育電視台(9座)縣市廣播電視台(81座) 鄭州市 洛阳市 许昌市 南阳市 安阳市 湖北省 省電視台(1座)省會電視台(1座)省會教育電視台(1座)地市電視台(11座)地市廣播電視台(1座)地市教育電視台(3座)縣市廣播電視台(45座) 武漢市 宜昌市 襄阳市 十堰市 荆州市 荆门市 湖南省 省電視台(2座)省教育電視台(1座)省會電視台(1座)地市電視台(13座)地市教育電視台(4座)縣市廣播電視台(65座) 長沙市 广东省 省電視台(2座)省會電視台(1座)地市電視台(21座)地市教育電視台(92座)縣市廣播電視台(75座) 廣州市 深圳市 珠海市 汕頭市 佛山市 清遠市 韶關市 梅州市 河源市 惠州市 汕尾市 東莞市 中山市 江門市 陽江市 茂名市 湛江市 肇慶市 潮州市 揭陽市 雲浮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 自治區電視台(1座)首府電視台(1座)地市電視台(12座)地市廣播電視台(1座)地市教育電視台(3座)縣市廣播電視台(26座) 海南省 省電視台(1座)省會電視台(1座)地市電視台(2座)縣市廣播電視台(17座) 海口市 三亞市 重庆市 省電視台(1座)區縣廣播電視台(16座)
白山市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黑龙江省 省電視台(1座)省會電視台(1座)地市電視台(12座)地市教育電視台(2座)縣市廣播電視台(59座) 哈爾濱市 大庆市 上海市 市級電視台(名義上2座,實際除頻道標誌外已于2001年整合為1座)市級教育電視台(1座)市級電影頻道(1座)區縣級電視台(9座) 閔行区 寶山区 松江区 嘉定区 浦东新区 原浦東有线电视中心、原南匯電視台合并为浦东电视台。 崇明县 金山区 青浦区 奉贤区 江苏省 省電視台(1座)省會電視台(1座)地市廣播電視台(10座)地市電視台(2座)縣市廣播電視台(58座) 南京市 扬州市 苏州市 常州市 淮安市 南通市 宿迁市 徐州市 浙江省 省電視台(1座)省會電視台(1座)地市電視台(10座)縣市廣播電視台(62座) 杭州市 萧山区 宁波市 余姚市 湖州市 绍兴市 柯桥区 温州市 嘉兴市 衢州市 金华市 义乌市 丽水市 台州市 安徽省 省電視台(1座)省會電視台(1座)地市電視台(15座)地市廣播電視台(1座)地市教育電視台(6座)縣市廣播電視台(50座) 合肥市 福建省 省電視台(1座)省教育電視台(1座)省會電視台(1座)地市電視台(8座)縣市廣播電視台(43座) 福州市 厦门市 泉州市 江西省 省電視台(1座)省教育電視台(1座)省會電視台(1座)地市電視台(10座)地市教育電視台(2座)縣市廣播電視台(46座) 南昌市 山东省 省電視台(1座)省教育電視台(1座)省會電視台(1座)地市電視台(13座)地市廣播電視台(3座)地市教育電視台(8座)縣市廣播電視台(73座) 濟南市 青岛市 李沧区 崂山区 城阳区 黄岛区 即墨区 胶州市 平度市 莱西市 濰坊市 河南省 省電視台(1座)省會電視台(1座)省會教育電視台(1座)地市電視台(16座)地市廣播電視台(10座)地市教育電視台(9座)縣市廣播電視台(81座) 鄭州市 洛阳市 许昌市 南阳市 安阳市 湖北省 省電視台(1座)省會電視台(1座)省會教育電視台(1座)地市電視台(11座)地市廣播電視台(1座)地市教育電視台(3座)縣市廣播電視台(45座) 武漢市 宜昌市 襄阳市 十堰市 荆州市 荆门市 湖南省 省電視台(2座)省教育電視台(1座)省會電視台(1座)地市電視台(13座)地市教育電視台(4座)縣市廣播電視台(65座) 長沙市 广东省 省電視台(2座)省會電視台(1座)地市電視台(21座)地市教育電視台(92座)縣市廣播電視台(75座) 廣州市 深圳市 珠海市 汕頭市 佛山市 清遠市 韶關市 梅州市 河源市 惠州市 汕尾市 東莞市 中山市 江門市 陽江市 茂名市 湛江市 肇慶市 潮州市
尊重《古蘭經》是穆斯林履行宗教信仰的一個重要部分,《古蘭經》受到他們的敬畏。根據傳統及對於《古蘭經》第56章79節(「只有純潔者才得撫摸那經本。」)的經文解讀,穆斯林認為他們在接觸《古蘭經》之前必須進行淨禮,他們通常把《古蘭經》存放在一個特殊的盒子裡,並把它放在家裡或清真寺裡的特殊位置,以示高度重視。破爛不堪的《古蘭經》要用布料包裹着,永久存放在一個安全的地方或者埋藏在清真寺或穆斯林的墓地,又可以把它焚毀,然後把灰燼埋藏或灑落在水裡。 在伊斯蘭教裡最學術性的學科都涉及《古蘭經》,它們的學說甚至以《古蘭經》為基礎,包括伊斯蘭神學、哲學、神秘主義及法學。穆斯林相信,講授及閱讀《古蘭經》可以得到真主的恩賜,這種恩賜被稱為阿賈爾、塞瓦布或哈桑納特。 伊斯蘭教法 《古蘭經》是伊斯蘭教法最重要和首要的法源,載有與法律有關的經文。先知穆罕默德及他的追隨者、繼後人及早期的法學家把這些原始經文應用於更大的範疇裡,經過補充、解釋、解讀並用歸納和演繹的方式來生成新的法律。《古蘭經》裡記載的法條多達500條,涵蓋了西方法學的各個範疇,包括倫理、刑法、商貿、家事、繼承、戰爭規則等。經裡其餘部分記載有關穆罕默德的生平、指引、訓誡、勸善籲虔、善行、對人類和真主的奉獻和慈善等的部分不能直接成法,需要先經過各種法律程序上的處理才可實施。 法學家大衛·鮑爾斯認同《古蘭經》在立法上的重要性,並指「那些希望對伊斯蘭實在法追根溯源的人們應要從《古蘭經》的家庭法、繼承法及禮法開始。穆斯林在穆罕默德逝世後如常禮拜、離婚、分產,因此可以由因及果推導出《古蘭經》的法令提供了指導」。以婚姻為例,《古蘭經》裡有不少的篇幅論述婚姻的目的、關係和締結的方式,如新郎要向新娘繳付聘禮,成為伊斯蘭婚姻法的依據。 伊斯蘭藝術 《古蘭經》刺激了伊斯蘭藝術的發展,特別是被稱為古蘭經藝術的書法及彩飾。《古蘭經》上不會出現象徵性的圖案,但有許多《古蘭經》的頁邊、字裡行間及章節的開首都用裝飾圖樣大加修飾。《古蘭經》的經文亦出現在建築物、各種大小的物品及其他媒介上,例如清真寺燈、金屬制品、陶器及穆雷蓋(作品集)的單頁書法。 阿拉伯文學 在《古蘭經》現世及伊斯蘭教興起之後,阿拉伯字母迅速發展出藝術性的文字。 芝加哥大學的近東語言及文化系教授瓦達德·卡迪及楊斯鎮州立大學伊斯蘭研究系教授穆斯坦西爾·米爾提道: 不可模仿性 《古蘭經》的不可模仿性是指這部經書的內容及格式是人類的言辭無法比擬的。穆斯林認為,在復活之日來臨之前,《古蘭經》是無法複制的奇跡,因此它是穆罕默德認證其先知身份的主要憑據。這種概念出自《古蘭經》,《古蘭經》裡有五段經文回應它的質疑者,讓他們創作一部像《古蘭經》這樣的經書,例如:「如果人類和精靈聯合起來創造一部像這樣的《古蘭經》,那末,他們即使互相幫助,也必不能創造像這樣的妙文。」這段經文的意思是指如果有人疑質疑《古蘭經》是出自真主,就讓他們嘗試創作類似的東西。自九世紀開始出現許多研究《古蘭經》行文風格及內容的作品。阿布德·卡希爾·朱爾加尼及巴基拉尼等中世紀學者就這方面發表了一些文章,從各個方面進行探討,並運用語言學的方法研究《古蘭經》,認為這樣的行文方式超出了人類所能。有人認為《古蘭經》表達宏大的概念及深層的意思,能夠歷久彌新,對於個人及歷史都有很大的影響力。一些學者則指《古蘭經》所載的科學方法與現代科學相符。穆罕默德的文盲進一步加強《古蘭經》是神跡的說法,因為不識字的穆罕默德不可能創作《古蘭經》。 結構 《古蘭經》合共有114個章節,長短不一,《古蘭經》的章節被稱為蘇拉,又根據章節是在穆罕默德移居至麥地那的前後區分為麥加篇章及麥地那篇章。不過,屬於麥地那篇章的蘇拉可能含有麥加篇章的節句,反之亦然。蘇拉的名稱是取自篇章裡的一個字詞、討論的內容或者第一個字。先後次序約略是根據內容的多少順序排列,而不是按降示的先後次序排列。除了第九章,每個篇章都以太斯米(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開首,但在全文仍然出現114次,因為在第27章第30節載有所羅門寫給示巴女王的書信裡亦有太斯米。 每個蘇拉有多段經文,段句被稱為阿亞,原意是指真主所示的跡象或真主能量的「證據」。每個蘇拉的段句數量不一,有些段句只有數個字,有些段句則長達數行。一些學者會把蘇拉開首的一些字詞視為獨立的段句,因此根據不同的計算方式,《古蘭經》全文合共有6,204至6,236個段句。 除了把《古蘭經》分成章節,為了方便閱讀,《古蘭經》還可以用其他的方式分成各個長度相約的部分。分成30個「朱茲伍」(冊)可供穆斯林用一個月的時間讀完整部《古蘭經》。一些朱茲伍的名稱是取自開首的幾個字。一個朱茲伍可以進一步劃分為兩個「希茲布」,一個希茲布可再分為四個「魯布艾哈札布」。此外,《古蘭經》又可以分成七個長度相約的「曼吉爾」(單元),以供穆斯林用一個星期的時間讀完。 另有一種結構是根據議題把《古蘭經》重組成每個部分大約包括10個「阿亞」,稱為魯庫。 穆卡塔(《古蘭經》字母)是由14個阿拉伯字母組成的14個不同的字母,出現在29個蘇拉的開首處,有人認為這些字母是抄寫員的姓名縮寫。 據一項統計,《古蘭經》有77,430個字、18,994個獨特字詞、12,183個詞幹、3,382個詞目及1,685個詞根。 內容 《古蘭經》的內容牽涉伊斯蘭教的基本信仰,包括真主的存在及末世論,亦記述早期的先知故事、倫理及法律議題、穆罕默德在世時期的歷史事件及行善和禮拜的內容。《古蘭經》的經文蘊含對是非曲直的告誡,它所描述的歷史事件是要帶出道德觀。與自然現象有關的經文被穆斯林解讀為可以證明《古蘭經》的可信性。 一神論 一神論——而且是嚴格的一位神論——是《古蘭經》的主要議題。真主被描述為是真實存在、永恆、無所不知及無所不能。真主的無所不能特別是指祂的創世能力,祂是極樂的天界、人間及所有事物的創造者。所有人類都同樣仰賴真主,他們的命運取決於他們自身的生活方式及他們對真主的認知。 《古蘭經》沒有直接提及一神論,而是在多段經文裡運用宇宙論去證明神的存在性。《古蘭經》指天地萬物是被創造出來的,所以有一個創造者,所有事物被創造出來都是有原因的,是真主的旨意。此外,對於天地萬地的設想,《古蘭經》經常指這是值得深思的一點:「他創造了七層天,你在至仁主的所造物中,不能看出一點參差。你再看看!你究竟能看出甚麼缺陷呢?」 末世論 末世論及末日之說或許被認為是《古蘭經》第二大的學說。據估計,《古蘭經》的三分之一內容都與末世有關,探討來生及最後的末日審判。《古蘭經》的許多地方都有「確信末日和真主」的經文,把相信來世與相信真主相提並論。第44章、第56章、第75章、第78章、第81章及第101章都直接提到來世及此前的準備。一些章節稱末日將近,提醒人們要為即將到來的這一天做好準備,例如第22章的第一節經文提到當天的強烈地震及人們的處境:「眾人啊!你們應當敬畏你們的主,復活時的地震,確是一件大事。」 《古蘭經》對於末日的描述往往都很生動,伊斯蘭學者瓦特形容《古蘭經》的末日觀點是: 「這個世界結束之際,也就是歷史的終點,對於這一天有多種稱呼,包括『審判日』、『末日』、『復活日』,或者簡稱為『那一刻』,也有一些不慣常所用的名稱,如『命運之日』(善惡在當天分明)、『聚首之日』(人類與真主在當天相聚)及『會晤之日』(人類與真主在當天會晤)。那一刻將會不期而至,或是一聲大喊、或是雷鳴、或者一陣吼聲,揭示它的來臨。接着宇宙大變,山脈化為灰燼,海水沸騰,太陽變得暗淡,星辰隕落,天空掀起。真主會以判官的身份出現,但他的現身只能意會,而不被肉眼所見……人類會在判官的面前聚集起來,最精采的情節,當然就是這裏。任何歲數的人類重獲生命,聚集成群。至於那些在許久以前已經死去的不信者,他們已經化成塵土及朽骨,對於他們可笑的反對,他們所得的回應是真主永遠不會復活他們。」 《古蘭經》不認為人類的靈魂本身是長生不老,因為人類的存亡全憑真主的意志。真主可以隨心所欲使人死亡,也可以隨心所欲透過肉身復活使人重獲生命。 先知 根據《古蘭經》,真主是透過跡象和啟示與人類溝通,使他們能夠領會真主的訊息。先知或者「真主的使者」接收這些訊息,然後把它們傳達給普羅大眾。這些訊息對於所有人類都是一致:「人們對你說的,不過是以往對眾使者說過的諫言,你的主,確是有赦宥的,確是有痛懲的。」啟示不是真主直接向先知降示,而是天使飾演中間人向他們傳達真主的訊息,《古蘭經》第42章第51節說道:「任何人也不配與真主對話,除非啟示,或從帷幕的後面,或派一個使者,奉他的命令而啟示他所欲啟示的。」 倫理與宗教 在《古蘭經》的道德規範裡,信仰是基本的一個部分,因此學者一直嘗試介定《古蘭經》裡「信仰」及「信仰者」的意思。《古蘭經》所述的倫理法律概念及就正當行為而作出的勸誡都是穆斯林崇拜及信仰真主的方式,它強調通過日常生活當中遵從這些教導來履行宗教責任。《古蘭經》鼓勵人們行善,特別是對有需要的人士伸出援手:「不分晝夜,不拘隱顯地拖捨財物的人們,將在他們的主那裡享受報酬,他們將來沒有恐懼,也沒有憂愁。」《古蘭經》就結婚、離婚及遺產繼承制定的法則申明了家庭生活的方式,禁止高利貸、賭博等行為,是伊斯蘭教法的其中一個主要來源。一些正規的宗教習俗在《古蘭經》裡有詳細論述,例如正規的禮拜及賴買丹月的齋戒。《古蘭經》把禮拜的動作稱為俯伏,指稱行善的術語札卡特在字面上解作純淨。據《古蘭經》所述,行善是一種自我純淨的方式。 文體 《古蘭經》的內容是以各式各樣的文體及寫作手法寫成的。在阿拉伯原文裡,《古蘭經》的章節採用了語音及主題結構,以便讀者記憶。穆斯林認為古蘭經的內容與風格是無法加以模仿的。 《古蘭經》的大部分內容都採用一種叫「沙伊」的文體,特別是在較短的章節,這是一種沒有韻律的駢文,被古時的阿拉伯詩人所用。雖然韻腳可見於《古蘭經》全文當中,而且亦採用明喻、隱喻等詩歌的修辭技巧,但《古蘭經》本身否認它是詩歌。在早期的麥加篇章裡相對較短的句子當中,韻腳的角色十分重要。把這種格式運用得最出神入化的一個例子是第81章,聽到這些段落的聽眾無疑會感到耳目一新。行文當中韻腳的轉變往往標誌着討論主題的改變。後期的經文亦保留這種格式,但描寫得較像是散文。 《古蘭經》內文貌似沒有起承轉合,這種非線性的結構類似網頁的行文方式。有時候,它的文本排列被指沒有連續性,又不依據時間的先後順序及主題排列,並且有重覆的部分。伊斯蘭學家邁克爾·塞爾斯引述評論家諾曼·奧利弗·布朗的著作,並認同他的看法指《古蘭經》這種看似毫無組織的表述方式(塞爾斯的原話是散亂的行文方式)其實是一種文學手法,可以表達出深切的感覺,好像強烈的預言訊息已經把人類賴以溝通的語言載體都粉碎了。許多人一直在討論《古蘭經》裡那種同樣的話說很多遍的現象,塞爾斯也視之為一種文學技巧,並指這些技巧在很早期的啟示中大量運用,使得麥加篇章的經文有如讚美歌一樣,讓人覺得很直率、很親切。 自指是指文本提及自身及自我參照。根據東方學家斯蒂芬·魏爾德所說,《古蘭經》在解釋、劃分、演繹及辨證用字的時候展示了它的元文本性(一個文本對另一個文本的評論)。在《古蘭經》以自指的形式提及它是啟示、訓示、訊息及標準的部分,這些段落的自我參照成分十分明顯,例如在斷定它的神聖性的時候說道:「這是我所降示的吉祥的記念,難道你們否認它嗎?」又例如讓穆罕默德誦讀的時候經常出現「你說」字眼的時候:「你說:『真主的引導,才是正導。』」、「你說:『難道你們和我們爭論真主嗎?』」魏爾德認為《古蘭經》有高度的自指性,特別是在早期的麥加篇章裡。 詮釋 《古蘭經》引申出大量的評注及詮釋,這些詮釋的用意是要保存它的神聖地位,並使之可以適用於變化多端的當地社會及歷史狀況。《古蘭經》經注是其中一門最重要的伊斯蘭教傳統學科,被稱為塔夫細爾,字面上解作「發掘隱藏的東西」。 塔夫細爾是穆斯林在早期就開展的學術研究科目。根據《古蘭經》,第一位為早期的穆斯林解釋經文的人物是穆罕默德,其他早期的詮釋家還包括多位穆罕默德的同伴,如阿里、阿布德·阿拉·伊本·阿巴斯、阿卜杜拉·伊本·歐麥爾及烏貝·伊本·卡布。詮釋的內容一般包括經文降示的原因、文法及詞語、修辭、輔音及元音的不同讀法及經文的法律含意。早期的詮釋家還在經注上加插在中東地區各個社群廣為流傳的一些傳說,以補充《古蘭經》的記載,例如亞當與夏娃、亞伯拉罕、摩西等其他聖典的人物,穆罕默德的生平事跡亦記敘在內。 由於《古蘭經》是用古典阿拉伯語誦讀,許多在後來才改宗伊斯蘭教的穆斯林(主要是非阿拉伯人)並非能夠全盤了解《古蘭經》所用的阿拉伯語,因此對於精通阿拉伯語的早期穆斯林耳熟能詳的典故,他們並不理解,而且他們對於《古蘭經》當中自相矛盾的部分亦感到困惑。精通阿拉伯語的詮釋家能夠解釋這些典故,或許最重要的是,他們可以說明哪些經文是在穆罕默德早期的時候降示,適用於很早期的穆斯林社群,哪些是在後期降示,撤銷或廢除了以往的經文。不過,一些學者則認為《古蘭經》的經文從來沒有被廢止。 賽萊菲派及宰希里派主張古蘭經字句主義,認為應該採納它的字面意思,但什葉派、蘇非派及一些穆斯林哲學家相信《古蘭經》的經文意思不局限於字面,他們認為《古蘭經》有更深層次的意思。 深度詮釋及蘇非派的詮釋試圖探究《古蘭經》的內在含意。蘇非派不拘泥於經文的字面意思,而是著眼於解構經文在意識及生活方式上的內在含義及形而上學。據伊斯蘭學者克里斯蒂·桑茲所述,蘇非派的詮釋不是要敘事,而是引人聯想,與其說是解釋,倒不如說引喻。蘇非派的詮譯家除了說明他們對經文的見解,還會作出各個假設。 根據學者安娜貝爾·基勒,蘇非派的詮釋往往有愛情的元素,例如可見於庫薩伊里對《古蘭經》的詮釋。《古蘭經》第七章第一百四十七節提道: 在這段經文裡,穆薩(摩西)求見真主,但遭到拒絕。庫薩伊里解釋稱真主沒有直接拒絕他,而是讓他看那座山,令他感到更加痛苦,因為那座山能夠看到真主,而他卻看不到。真主向那座山昭示之際,那座山立即粉碎,庫薩伊里指出這種殘酷的做法是因愛而生。他又指出穆薩亦得到補償,他在暈倒地上後得以看到真主,所以他在蘇醒以後說了那樣的一句話。庫薩伊里的詮釋帶出了愛情神秘主義,例如接近的時候產生更強烈的渴求、迷戀於與摰愛溝通、愛人的嫉妒等。 伊斯蘭哲學家穆罕默德·侯賽因·塔巴塔巴伊指出,根據後世詮釋家的主流說法,「太厄維勒」是指經文指向的特殊意義,與之相對的「坦齊勒」是指經文字詞的表面意思。「太厄維勒」這個詞語原本有「返回」及「返回地」的意思,但由於上述這個說法變得普遍,於是成為《古蘭經》經注專用的詞語。傾向深度詮釋的詮釋家相信只有真主才知道《古蘭經》的真正意思。 伊斯蘭學家亨利·科爾賓提到穆罕默德的一條聖訓稱: 《古蘭經》有外在及隱藏的頁面、有表義及隱義。隱義當中亦暗藏隱義,一共有七層的隱義。 從這條聖訓來看,《古蘭經》的隱義不會抵消或使表義變成無效,隱義就像注入身體的靈魂,使經文變得鮮活。科爾賓認為《古蘭經》對伊斯蘭哲學有所影響,因為認識論與先知學是並駕齊驅的。
重新詮釋是指改信基督教的前穆斯林所用的一種解釋風格,調和《古蘭經》與《聖經》的分歧。這種重新詮釋是臨時起意,不成體系,專門為護教士而設,做法包括考量文法及文本的偏好、檢索及讓渡。 譯本 譯《古蘭經》一直都困難重重,問題層出不窮。許多人認為《古蘭經》的經文不能用其他的語言及形式呈現。中世紀穆斯林學者蘇尤蒂提到「無論讀者是否精通阿拉伯語、是在禮拜期間還是其他時段,使用阿拉伯語以外的語言誦讀《古蘭經》是萬萬不可,以免它的不可模仿性受到破壞」。此外,一個阿拉伯詞語在不同的語境之下有不同的意思,更難以譯得準確。 儘管如此,古蘭經已經被譯成多種非洲、亞洲與歐洲語言。首位譯古蘭經的人是波斯人薩爾曼,他在7世紀時把開端章譯成波斯語。884年,在印度拉者(印度統治者)的要求下,另一部《古蘭經》譯本在阿爾瓦爾(印度信德,今屬巴基斯坦)完成。 在10世紀至12世紀期間已經有人把《古蘭經》全文譯成波斯語。薩曼王朝的曼蘇爾一世下令一群來自呼羅珊的學者把原文是阿拉伯語的《泰伯里古蘭經注》翻譯成波斯語,譯者把原文的一些內容略去,並加上一些新的內容,大概是去除一些異端及宗派的學說主張。到11世紀,蘇非派領袖霍賈·阿卜杜拉·安薩里的學生馬布迪用波斯語寫了一部完整的《古蘭經》經注,名為《經秘揭示》。在11世紀後,波斯語的譯文大量湧現,在馬什哈德的圖書館有超過100份《古蘭經》的波斯語譯文。 伊斯蘭教的傳說記述阿比西尼亞的尼格斯皇帝及拜占庭帝國的-{希}-拉克略亦得到《古蘭經》的譯文,他們所獲的穆罕默德來信當中包括《古蘭經》的經文。 在1936年已知有102個語言的《古蘭經》經文。2010年,《自由每日新聞及經濟評論報》報導在德黑蘭舉辦的第18屆國際古蘭經展覽會展出112種語言的《古蘭經》。 中世紀神學家凱頓的羅伯特在1143年受克魯尼修道院院長真福彼得委託而譯的作品《偽先知穆罕默德的宗教》是第一部把《古蘭經》譯成歐洲語言(拉丁語)的著作。安德烈·杜·賴恩譯的法語版本《穆罕默德的古蘭經》在1647年面世,亞歷山大·羅斯在兩年後根據這部作品而譯出首部英語《古蘭經》。學者喬治·塞爾在1734年完成首部學術性質的《古蘭經》英語譯本,阿拉伯學家理查德·貝爾(Richard Bell)及東方學者阿瑟·約翰·阿伯里(Arthur Arberry)亦分別在1937年及1955年推出他們譯的學術性《古蘭經》英語譯本。除了這些非穆斯林的譯者,穆斯林亦有大量的譯作。阿赫邁底亞穆斯林會出版了超過50種語言的《古蘭經》,包括簡明的英語譯本,另外亦出版了合共五冊的英語評注。 與《聖經》的譯本一樣,英語譯者更傾向採用古舊的英語字詞及句式,而不是具有同樣意思的現代慣用詞語,例如在較常見的優素福·阿里(Abdullah Yusuf 'Ali)及皮克索爾(Marmaduke Pickthall)的譯本裡,他們都使用單數及眾數的「爾」(ye)及「汝」(thou),而不是更常用的「你」(you)。 汉译《古蘭經》分古代汉语版和现代汉语版两种,古代汉语版以姬觉弥、王静斋译本为代表,现代汉语版以马坚的译本为代表。 誦讀 規則 《古蘭經》正確的誦讀方式是一門獨立的學科,名為塔吉威德,詳細介定《古兰經》的誦讀方式、每個音節的發音、需要停頓及省略音節的地方、發音需要拉長及縮短的地方、字詞之間需要連貫發音及分開發音的地方等。這門學科可以說是學習《古蘭經》的正確誦讀法則及方式,包括三個主要範疇:輔音及元音的正確發音(《古蘭經》音位的發音)、誦讀途中停頓及重新開始誦讀的位置及誦讀的音調和旋律。 為了避免發音出錯,母語並非阿拉伯語的誦經家會參加在埃及、沙特阿拉伯等國舉辦的課程。埃及的《古蘭經》誦經家在國際上獲得高度重視,經常獲得其他伊斯蘭國家的邀請。東南亞的《古蘭經》誦讀水平達到世界級,女性誦經家眾多,如雅加達的瑪莉亞·烏爾法。 誦讀方式有兩種:「穆拉塔爾」是指用較緩慢的速度誦讀,用以學習和練習;「穆賈瓦德」是指動用聲線上的技藝及音調旋律以緩速誦讀,技藝嫻熟的誦經家會用這種方式向公眾誦經,旨在吸引聽眾。 讀法差異 標示特殊元音發音的音標符號在9世紀末開始出現在阿拉伯語上。最早期的《古蘭經》手稿並沒有這些符號,所以多種的讀法都是可以接受的。基於這種發音上的缺陷而准許不同的讀法導致《古蘭經》的讀法在10世紀大幅增加。10世紀的巴格達穆斯林學者伊本·穆賈希德確立了七種可被接受的《古蘭經》讀法,他研究各種不同的讀法及它們的可信性,在麥加、麥地那、庫費、巴士拉及大馬士革選出七位8世紀誦讀家的讀法。穆賈希德沒有解釋為何選出七種讀法,而不是六種或者十種,但可能是因為先知曾經表示《古蘭經》是用七種「艾哈若弗」(方言或文字)降示。當今最流行的讀法是出自阿西姆及納菲,再經哈夫斯及沃什傳承下去,阿西姆及納菲是其中兩位被穆賈希德選中的誦經家,分別來自庫費及麥地那。1924年在開羅制成的《古蘭經》標準版有很大的影響力,這個版本採用阿西姆的讀法,並且有一套精密的標音系統,使用經過修改的元音符號,又在微小的細節上加上一系列額外的符號。這個版本成為現代《古蘭經》印刷本的標準。 據伊斯蘭學者克里斯托弗·梅爾徹特所說,在各種不同的讀法當中,最大的差異在於元音是否反映出方言上的分別,其餘差異包括點號是寫在字的上面還是下面、某些字元是否發音及有沒有使用額外的阿拉伯字母。 阿拉伯學者沙迪·納賽爾根據不同讀法的內元音、長元音、輔音延長(疊音符)、語音同化及語音交替再加以細分。 一些早期的《古蘭經》與某個讀法是一致的。來自8世紀敘利亞的一份手稿是根據大馬士革的誦經家伊本·阿米爾而寫,另有研究指出這份手稿所示的讀音帶有霍姆斯地區的口音。 傳抄與印刷 傳抄 印刷本在19世紀大行其道,在此前,《古蘭經》是由書法家及抄寫員所寫的手抄本傳播開去。最早的手抄本是用赫加齊體書寫,證明《古蘭經》以書面的形式傳播在早期就已經開始。字體或者是在9世紀開始變粗,這種字體在習慣上被稱為庫法體。在接近9世紀末的時候,新字體開始取代早期的字體出現在《古蘭經》的複本上,因為使用早期的字體需要花費太多時間抄寫,而對《古蘭經》複本的需求卻在飆升,因此抄寫員選擇使用更簡單的字體。在11世紀開始,《古蘭經》的主要書寫字體有謄抄體、學者體及萊哈尼體,特別是謄抄體非常普遍,有時亦見有蘇盧斯體。北非及西班牙則流行馬格里比體,比哈爾體獨見於印度北部,波斯地區有少數《古蘭經》是以波斯體抄寫。 最初的《古蘭經》並沒有音標,現有的音標系統似乎是在接近19世紀末才出現。對於大部分的穆斯林來說,這些手抄本的價格太昂貴,所以清真寺都備有《古蘭經》的複本以供他們閱覽,這些複本通常都會分成30冊(朱茲伍)。以產量而言,奧斯曼帝國的抄寫員是俵俵者,印刷術在當時尚未盛行,而市場上對《古蘭經》有殷切的需求,藝術上的原因亦使他們更傾向手抄。 印刷 早在10世紀已有記錄利用木刻版畫印制《古蘭經》的部分內容。 阿拉伯語的活字印刷是在教宗儒略二世的號令之下開始,以供中東基督徒閱覽書籍。第一部用活字印刷術制作的全本《古蘭經》是在1537年或1538年於威尼斯完成,出自帕加尼諾·帕格尼尼及亞歷山德羅·帕格尼尼之手,旨在打入奧斯曼帝國的市場。《古蘭經》還有兩個活字印刷的版本,分別是由漢堡的牧師亞伯拉罕·欣克爾曼及帕多瓦的意大利神父路易斯·馬拉奇在1694年及1698年出版。馬拉奇的版本還包括精準的拉丁語譯文。 在這段時期,《古蘭經》印刷本受到穆斯林法學家的強烈抵制。奧斯曼帝國在1483年至1726年間禁止印刷任何帶有阿拉伯語的物品,違者甚至會被判死刑。直至1726年在易卜拉欣·穆特菲里卡的要求下,這條禁令才得以放寬,允許印刷宗教典籍以外的阿拉伯語文本,穆特菲里卡在1729年出版了他的第一部書籍。不過,奧斯曼帝國在隨後的十年之內也只有極少的印刷書籍,對宗教典籍的印刷禁令依舊執行。 1786年,俄國葉卡捷琳娜二世在聖彼得堡出資成立了一家「韃靼語及土耳其語活字印刷」的出版社,當中一位叫奧斯曼·伊斯梅爾的毛拉(精通伊斯蘭神學的人)負責出版阿拉伯刊物。這家出版社的1787年出版《古蘭經》,1790年及1793年在聖彼得堡再版,1803年在喀山再版。1828年,德黑蘭出現石板印刷的《古蘭經》。 1834年,東方學家古斯塔夫·弗呂格爾在萊比錫出版的《古蘭經》在其後的接近一百年內都是權威版本,直至1924年開羅艾資哈爾大學出版的版本取而代之。這個版本是經過長年累月的整合工作而得出的結晶,統一了《古蘭經》的拼寫方式,是後來其他版本依據的基石。 與其他文學的關係 《古蘭經》指出它與以往降示的經典是同出一徹(《妥拉》及《引支勒》),都是真主降示的經書,穆斯林都相信它們。 根據《布哈里聖訓》,在《古蘭經》被奧斯曼統合之前,黎凡特人及伊拉克人有加以引述,基督徒和猶太人亦有對它的討論。雖然內容細節大為不同,但《古蘭經》所記載的許多人物和事件都同時出現在猶太教及基督教的經書(《塔赫希》、《聖經》)及宗教文獻(《偽經》、《米德拉什》)裡。《古蘭經》描述亞當、以諾、挪亞、呼德、示拉、亞伯拉罕、羅得、以實瑪利、以撒、雅各、約瑟、約伯、葉忒羅、大衛王、所羅門、以利亞、以利沙、約拿、亞倫、摩西、撒迦利亞、聖若翰洗者及耶穌是真主的先知。事實上,比起其他的經書,《古蘭經》提及摩西的次數更多,耶穌在《古蘭經》裡出現的次數比起穆罕默德還多,瑪利亞在《古蘭經》裡出現的次數也比《新約聖經》多。《古蘭經》的一些內容與《四福音合參》、《雅各福音書》、《多馬的耶穌嬰孩時期福音》、《偽馬太福音》及《阿拉伯語耶穌嬰孩時期福音》有相似之處。 批評 相傳《古蘭經》的出處是穆罕默德接受天使的啟示而得,但有學者並不同意這個說法。學者約翰·萬斯伯勒(John Wansbrough)表示在伊斯蘭教出現的初期並沒有任何《古蘭經》的文獻來源,他的結論是《古蘭經》是在後來的7至8世紀通過長期的口述傳承編纂而成。猶太學者亞伯拉罕·蓋格爾(Abrahim Geiger)則指《古蘭經》的許多用字、概念及典故是參考了猶太教,例如它記載天堂的「七重天」與猶太教在《塔木德》裡的描述相似。 穆斯林認為《古蘭經》本身就是神跡,當中的經文亦指人類無法創造出這樣的經書,但這種說法受到不少的質疑。雖然穆斯林學者指《古蘭經》運用的大量字詞、工整的構詞、複雜的句式、大量不同的比喻手法及創新的修飾技巧是非人類所能,但有西方學者不同意,並指《古蘭經》犯下不少語病,例如特奧多爾·諾爾迪克(Theodor Nöldeke)指它的句式「粗糙」、「醜陋」、「不當」、「非常異常」、「非常生硬」、「參差」等。《古蘭經》的排版及敘事方式同樣為人詬病,學者雷諾·阿萊恩·尼科爾森(Reynold Alleyne Nicholson)稱《古蘭經》是「一些冗長故事及散文式訓誡的大雜燴,不值得與《舊約聖經》相提並論」。 參見 聖訓 唯獨古蘭經 古蘭經故事 真主的九十九個尊名 亵渎古兰经 美军亵渎古兰经事件 伯明翰古蘭經手稿 参考文献 引用 引自出版物 引自网络文献 来源 </ref> 外部連結 Quran Word by Word // QuranAcademy.org 古蘭經中文翻譯—馬堅、王靜齋與仝道章三家譯本對照 古兰经汉译经文查询—馬堅、王靜齋、仝道章、马金鹏、马仲刚五种譯本的對照 古兰经中阿文逐句诵读 聖古蘭線上古蘭經 古蘭經導讀 古蘭經誦讀學習 古兰经和对中文的意思翻译 線上阿拉伯語古蘭經聆聽 世界诸国34种语言翻译版本与古兰经对照(是目前线上最全的多语言汇集本) 大古蘭經 古蘭經的文法問題:修辭觀點 古蘭經的文法問題:人稱與數的轉換 古蘭經裡的科學與歷史 古蘭經裡的外星人與精靈的關係
5月15日——鲁迅发表小说《狂人日记》。 5月16日——中华民国的段祺瑞政府在日方的压力下,在北京签订了《中日陆军共同防敌协定》。(参见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5月19日——中华民国的段祺瑞政府又签订了《中日海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参见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5月20日——中华民国军政府改组,实权掌握在军阀手中。桂、滇各系军阀控制国会、并改组护法政府,以七总裁取代大元帅。 5月21日——孙中山离开广州,前往上海,之后广州军政府以岑春煊为主席总裁。 5月21日——北京大专学校学生到总统府要求公布废除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5月26日——格鲁吉亚宣布独立。 5月28日——阿塞拜疆宣布成立共和国。 5月28日——亚美尼亚独立。 5月30日——中日双方在北京互换批准书,并公布《中日共同防敌换文》,但未对本月16日与19日所签暑的军事协定内容容只字未提。(参见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6月 6月,在中国广东各级学校、邮政局雇员中首先发现了流感病人,紧接着,精神病院、神学院等地方也陆续发生流感。(参见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 7月 7月,在中国云南突然暴发流感疫情,十分严重,绝大多数居民都患了病,其它地方的疫情也迅速蔓延,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也有发生,上海甚至死亡400多人。疫情严重时,浙江绍兴死亡人数高达10%,当时报载:「一村之中十室九家,一家之人,十人九死,贫苦之户最居多数,哭声相应,惨不忍闻。」棺木所售一空,「枕尸待装不知其数」。河南的情况也相当骇人,报上称之为 「疫鬼正在高兴的时代」。(参见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 7月6日——北京政府下令孟恩远放弃吉林督军职,张作霖成为东三省统治者。 7月7日——摩纳哥和法国签署防御条约。 7月15日——第二次马恩河战役爆发,德军最后一次发动大规模攻击的战役,8月4日法军获胜。 7月16日——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家人被布尔什维克处决。 8月 8月,一艘刚离开西非国家狮子山的英国船上发生了致命的流感,在该船抵达英国之前,75%的船员被感染,7%的船员死亡。(参见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 8月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坦克突破德军西部防线。 9月 9月15日——第一次世界大战:英法联军在巴尔干半岛战线上取得突破。 9月16日——中日双方于北京签订实施细则,规定「凡在军事行动区域之内,中国地方官吏对于该区域内之日本军队,须尽力协助,使不生军事上之窒碍:日本军队须尊重中国主权及地方习惯,使人民不感受不便。」等条文。(参见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9月27日——第一次世界大战:保加利亚投降。 10月 10月28日——捷克斯洛伐克成立。 10月29日——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水手在基尔暴动。 10月29日——克罗地亚的议会决定断绝一切与奥匈帝国的关系。 10月29日——塞爾維亞人、克羅埃西亞人和斯洛維尼亞人王國成立,為南斯拉夫王國之前身。 10月30日——第一次世界大战:鄂圖曼帝国投降。 10月30日——德意志各省在维也纳成立法蘭克福國民议会。 10月30日——斯洛伐克资产阶级代表在马丁召开民族会议,宣布斯洛伐克和捷克合并成独立的捷克斯洛伐克,史称“马丁会议”。 10月3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土耳其被迫宣布向协约国投降。 10月31日——奥地利宣布共和。 11月 11月3日——奥匈帝国与盟军签署康边停战协定。 11月4日——基尔水手暴动发展为德国十一月革命。在德国各地有工人士兵议会成立。 11月7日——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三世退位。 11月9日至11月11日——在瑞士爆发总罢工。 11月9日——德国皇帝威廉二世被迫退位,德国宣布成为共和国。 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和法国签署停火协议,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1月11日——波兰独立。 11月11日——奥地利皇帝卡尔一世宣布退位。 11月12日——奥地利宣布成为共和国。 11月12日——在德国妇女获得选举和被选举权。 11月16日——匈牙利宣布成为共和国。 11月18日——拉脱维亚宣布成為共和國 11月28日——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正式宣布退位。 12月 12月1日——冰岛成为一个独立王国,但其国王与丹麦国王是同一人。 12月30日——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完成「孫文學說」,撰序闡明知難行易哲理。 出生 金默玉,清朝末代肃亲王善耆的第38个孩子(逝世于2014年) 1月15日——贾迈勒·阿卜杜-纳赛尔,前埃及总统(逝世于1970年) 1月26日——尼古拉·齐奥塞斯库,前罗马尼亚独裁者(逝世于1989年) 2月28日——林梧桐,马来西亚云顶高原创办人(逝世于2007年) 3月18日——南怀瑾,中国传统文化积极传播者(逝世于2012年) 5月11日——理查德·菲利浦·费曼,美国物理学家(逝世于1988年) 5月12日——朱利叶斯·卢森堡,苏联间谍(逝世于1953年) 5月20日——爱德华·刘易斯,美国遗传学家(逝世于2004年) 5月21日——派屈克·鲁西,美国政治家(逝世于2014年) 5月27日——中曾根康弘,前日本首相(逝世于2019年) 6月18日——弗兰科·莫迪利安尼,意大利经济学家(逝世于2003年) 6月25日——黃仁宇,中國歷史學家,著有萬曆15年(逝世于2000年) 7月4日——杜包四世,前东加国王(逝世于2006年)
1月2日——日本承认俄罗斯的苏维埃政府。 1月8日——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宣布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十四点协议。 1月28日——列宁签署建立苏联红军的命令。 2月 2月13日——汕头大地震,数万人死亡。 2月14日——俄罗斯開始使用格里历。(2/14的前一天是1/23) 2月16日——立陶宛独立。 2月24日——爱沙尼亚宣布独立。 3月 3月3日——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无视协约国而对德国单独讲和,同时签署布列斯特和约。 3月5日——俄罗斯将其首都迁往莫斯科。 3月7日——第一次世界大战:芬兰与德国结盟。 3月8日——日本以参谋次长田中义一为中心,决定向中华民国政府寻求中日同盟、武器统一等防敌协定。 3月2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军进行最后一次春季攻势。七月这个攻势被迫停止。 3月25日——白俄罗斯宣布独立。 3月25日——在东京,日本与中华民国等两国政府就共同防敌进行换文。 4月 4月1日——英国皇家空军成立,为世界上第一支独立成军的空军部队。 4月10日——非常国会通过《中华民国军政府组织大纲修正案》,改组军政府,选举唐绍仪、唐继尧、孙中山、伍廷芳、林葆怿、陆荣廷、岑春煊等7人为总裁,废除大元帅制。 4月30日——日本首相寺内正毅的挚友西原龟三提供二千万日元给中华民国当时的段祺瑞政府,作为有线电信贷款,同时又施以军事威胁。(参见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5月 5月,中国浙江温州有万余人感染流感。(参见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 5月15日——鲁迅发表小说《狂人日记》。 5月16日——中华民国的段祺瑞政府在日方的压力下,在北京签订了《中日陆军共同防敌协定》。(参见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5月19日——中华民国的段祺瑞政府又签订了《中日海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参见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5月20日——中华民国军政府改组,实权掌握在军阀手中。桂、滇各系军阀控制国会、并改组护法政府,以七总裁取代大元帅。 5月21日——孙中山离开广州,前往上海,之后广州军政府以岑春煊为主席总裁。 5月21日——北京大专学校学生到总统府要求公布废除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5月26日——格鲁吉亚宣布独立。 5月28日——阿塞拜疆宣布成立共和国。 5月28日——亚美尼亚独立。 5月30日——中日双方在北京互换批准书,并公布《中日共同防敌换文》,但未对本月16日与19日所签暑的军事协定内容容只字未提。(参见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6月 6月,在中国广东各级学校、邮政局雇员中首先发现了流感病人,紧接着,精神病院、神学院等地方也陆续发生流感。(参见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 7月 7月,在中国云南突然暴发流感疫情,十分严重,绝大多数居民都患了病,其它地方的疫情也迅速蔓延,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也有发生,上海甚至死亡400多人。疫情严重时,浙江绍兴死亡人数高达10%,当时报载:「一村之中十室九家,一家之人,十人九死,贫苦之户最居多数,哭声相应,惨不忍闻。」棺木所售一空,「枕尸待装不知其数」。河南的情况也相当骇人,报上称之为 「疫鬼正在高兴的时代」。(参见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 7月6日——北京政府下令孟恩远放弃吉林督军职,张作霖成为东三省统治者。 7月7日——摩纳哥和法国签署防御条约。 7月15日——第二次马恩河战役爆发,德军最后一次发动大规模攻击的战役,8月4日法军获胜。 7月16日——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家人被布尔什维克处决。 8月 8月,一艘刚离开西非国家狮子山的英国船上发生了致命的流感,在该船抵达英国之前,75%的船员被感染,7%的船员死亡。(参见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 8月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坦克突破德军西部防线。 9月 9月15日——第一次世界大战:英法联军在巴尔干半岛战线上取得突破。 9月16日——中日双方于北京签订实施细则,规定「凡在军事行动区域之内,中国地方官吏对于该区域内之日本军队,须尽力协助,使不生军事上之窒碍:日本军队须尊重中国主权及地方习惯,使人民不感受不便。」等条文。(参见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9月27日——第一次世界大战:保加利亚投降。 10月 10月28日——捷克斯洛伐克成立。 10月29日——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水手在基尔暴动。 10月29日——克罗地亚的议会决定断绝一切与奥匈帝国的关系。 10月29日——塞爾維亞人、克羅埃西亞人和斯洛維尼亞人王國成立,為南斯拉夫王國之前身。 10月30日——第一次世界大战:鄂圖曼帝国投降。 10月30日——德意志各省在维也纳成立法蘭克福國民议会。 10月30日——斯洛伐克资产阶级代表在马丁召开民族会议,宣布斯洛伐克和捷克合并成独立的捷克斯洛伐克,史称“马丁会议”。 10月3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土耳其被迫宣布向协约国投降。 10月31日——奥地利宣布共和。 11月 11月3日——奥匈帝国与盟军签署康边停战协定。 11月4日——基尔水手暴动发展为德国十一月革命。在德国各地有工人士兵议会成立。 11月7日——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三世退位。
同人創作 同人作品包括了改編的──對正式出版的作品甚至於同人作品進行二次創作,也包含原創。同人並不一定是再創作,也可以是原創;而二次創作也不一定是同人,可以是官方授權請人再創作的作品。 由於許多漫畫同人作品是以商業漫畫中的人物為基礎進行的二次創作,在日常語彙的方便上,「同人」被廣泛用於指代愛好者用特定文學、動漫、電影、遊戲作品中人物再創作、情節與原作無關的文學或美術作品,即同人小說與同人畫作的合稱。 同人界中的人,時常會創作出不同形式的同人作品,包括同人小說、同人漫畫等。出版同人誌是把這些同人創作跟同道中人分享的一個途徑。許多同人作品都會由同人們製成同人誌,自費出版。 但也有些同人作品,不刊在同人誌上,而是透過網站發表。一般來說,繪畫CG在網站發表會最為方便。而其他媒體的作品,通常都能透過網站發佈。 除此以外,還有同人遊戲、同人音樂、同人MV(MAD片)、同人廣播劇等创作。而在同人誌即賣會會場內,亦常會見到cosplayer或攜帶着人物模型的參與者。在同人之內,並沒形式的限制。 部分同人作家由於對角色有性幻想,也有H的創作。主打美少女角色的ACG作品衍生H同人作品,這點幾乎沒有例外(第34條法則);甚至並非主打美少女角色的《七龍珠》、《航海王》、《火影忍者》、《勇者鬥惡龍系列》等作品,也各有以其美少女角色為主角的H同人作品。亦有許多BL的同人作品。 参见 知名网站:
同人界中的人,時常會創作出不同形式的同人作品,包括同人小說、同人漫畫等。出版同人誌是把這些同人創作跟同道中人分享的一個途徑。許多同人作品都會由同人們製成同人誌,自費出版。 但也有些同人作品,不刊在同人誌上,而是透過網站發表。一般來說,繪畫CG在網站發表會最為方便。而其他媒體的作品,通常都能透過網站發佈。 除此以外,還有同人遊戲、同人音樂、同人MV(MAD片)、同人廣播劇等创作。而在同人誌即賣會會場內,亦常會見到cosplayer或攜帶着人物模型的參與者。在同人之內,並沒形式的限制。 部分同人作家由於對角色有性幻想,也有H的創作。主打美少女角色的ACG作品衍生H同人作品,這點幾乎沒有例外(第34條法則);甚至並非主打美少女角色的《七龍珠》、《航海王》、《火影忍者》、《勇者鬥惡龍系列》等作品,也各有以其美少女角色為主角的H同人作品。亦有許多BL的同人作品。 参见 知名网站: Archive of Our
文學上的同人誌 純文學創作上的同人誌以時間先後來說,應該才是同人誌文化真正的起源。如丘逢甲與同好們於1881年的唱和之作《同人集》(即《竹溪唱和集》),及《海東三鳳集》、《臺灣詩錄拾遺》等作品。初時這類作品是以書院、詩社為主軸,如開辦於1857年的淡水廳竹塹斯盛社,另《紅樓夢》裡有海棠詩社。 初時這類作品集經常是以學校中的文學性社團為主軸、進而發行的一種社刊型態創作合集,有時也可能是遍及全校規模的文學創作校刊。但是完全與學校體系無關,純粹因理念相同、個人之間的交好而組織起的同人誌,在一些業餘與專業作家之間也廣為盛行,這類的單位與因為文學競賽而產生的合集、或者以商業發行為目的的合集作品是不同的。而同人誌的運作,到最後也往往轉變成一種創作上的流派分別。以日本文學界來說,有記載最早的同人誌,應該是以19世紀末作家尾崎紅葉及他所屬的創作社團「硯友社」的友人們所共同發行的《我樂多文庫》(1885年)。 漫畫上的同人誌 以漫画為主或與动漫画文化有关的同人誌,绝大部分都是自资的,有别于商业漫画,有较大的创作自由度和“想畫什麼就畫什麼”的風格。 在同人誌中,也分为“原创同人誌”(original doujinshi)和“改编同人誌”(parody doujinshi)。原创同人誌是指故事人物、内容、情节等,均是自己创出来的,理论上,它们的自创成分是比较高的。至于“改编同人誌”,也有人称为“演绎同人誌”,則屬於二次創作的作品,就是拿已有的其他故事(例如正式出版的漫画),进行再创作或改编,包括改变故事情节、改换部分人物,以至合并数个故事等。虽然题材是取于现成的故事,但也有作者的创作。 坊间亦有所谓“个人誌”、“双人誌”的东西。其实一般同人誌,多数集合了四、五人或以上的作品,但这些称作“个人誌”、“双人誌”的,则整本都是只得一个或两个人的作品。 另一方面,同人誌可分爲「一般向」及「成人向」。一般向的是給全年齡觀眾閲讀的,故事内容並無任何色情成分。成人向的同人誌則多數有涉及人物色情的場面。 绘画同人誌或参与这文化圈子的人,称作同人。在日本,有不少有名的漫画家都是以同人誌的创作起家成名的,包括CLAMP、尾崎南、赤松健等。同人团队负责其刊物的整个生产过程,从作品创作,到印刷商的联系,以及发行,都由他们私人负责。 除了出版同人誌外,有些同好也会使用网站来发表他们的同人作品。除此以外,有同人遊戲、同人詞、同人小說、同人廣播劇、同人音樂等创作。而在同人誌即賣會的會場內,亦常會見到正在Cosplay的參與者。 亞洲的同人活動發展迅速,如上海、香港、台灣、曼谷等地都可以看到明顯的活動跡象,刊物的販售也開始活化,也有出版社跟同人作者合作的趨勢,已開拓未來的商業先機。
《同人誌索引》:台灣同人誌中心 《動漫線》:〈同人界總論〉 《動漫線》:〈香港同人文化顯象(一)〉(二) (三) (四) 「香港中文大學動漫畫研究社」:〈同人誌概論〉 漫画出版物
饰 尼古拉斯·威利斯(Nicholas Willis) 饰 瑞尼·科太(Reneé Coté) 饰 黛布拉·格雷厄姆(Debra Graham) 饰 玛吉·麦克尼尔(Maggie McConnell) 小罗伯特·贝利(Robert Bailey Jr.)饰 博比·格雷厄姆(Bobby Graham) 艾文·穆拿-史圖 饰 Ramier Beck 參考文獻 外部链接 2000年劇情片 2000年美國電影作品 英語電影 美國科幻片 美國冒險劇情片 美國驚悚片 試金石電影 火星背景電影 M
饰 特芮·菲舍尔(Terri Fisher) 傑瑞·奧康內爾 饰 菲尔·奥枚尔(Phil Ohlmyer) 彼得·奧特布里奇 饰 塞尔基·基洛夫(Sergei Kirov) 卡萬·史密斯 饰 尼古拉斯·威利斯(Nicholas Willis) 饰 瑞尼·科太(Reneé Coté) 饰 黛布拉·格雷厄姆(Debra Graham) 饰 玛吉·麦克尼尔(Maggie McConnell) 小罗伯特·贝利(Robert Bailey Jr.)饰 博比·格雷厄姆(Bobby Graham) 艾文·穆拿-史圖
卡斯特罗主义 卡特主義 康德義務主義 康沃爾民族主義 客观唯心主义 客觀主義 科西嘉民族主義 科学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學現實主義 凱恩斯主義 凱末爾主義 凯山·丰威汉思想 恐怖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 苦行素食主义 庫特布主義 跨文化主义 跨性別女性主義 狂热主义 扩张主义 酷兒民族主義 魁北克民族主义 L LGBT保守主義 卢森堡主义 拉马克主义 浪漫民族主义 浪漫主义 勞動女性主義 勞工錫安主義 劳工主义 乐观主义 黎巴嫩民族主义 -{zh:里根;zh-hans:里根; zh-tw:雷根; zh-hk:列根;}-主义 利己主義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修正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 歷史主義 利他主義 立体主义 李森科主义 理想主义 理性主義 联邦主义 联结主义 量子神秘主義 列宁主义 领土收复主义 羅馬教主義 逻辑经验主义 逻辑实证主义 邏輯正確主義 邏輯主義 绿色工团主义 綠色無政府主義 M 馬蓋先主義 -{zh-hans:马基雅维利; zh-hant:馬基維利;zh-hk:馬基雅維利;zh-cn:马基雅维利;}-主义 馬克思女性主義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列宁主义 麦卡锡主义 蠻橫主義 滿洲民族主義 毛主義 蒙博托主义 贸易保护主义 马列毛主义 美帝國主義 美國保守主義 美国民族主义 门罗主义 密契主義 免費素食主義 民粹主義 民主邦联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 民主主义 民族保守主義 民族布尔什维克主义 民族恐怖主義 民族沙文主义 民族無政府主義 民族虛無主義 民族资本主義 民族自由主義 民族中心主義 民族主義 魔幻現實主義 漠视主义 N 拿来主义 納粹主義 奶蛋素食主義 奶素食主義 南斯拉夫主義 男性至上主義 男性主義 年齡主義 柠檬社会主义 農本主義 農業主義 農業恐怖主義 諾斯底主義 女本位主义 女人主義 女同性戀女性主義 女性主義 O 奥地利民族主义 奧地利的德意志民族主義 奧費主義 歐西坦尼亞民族主義 欧洲共产主义 歐洲懷疑主義 歐洲中心主義 歐陸自由主義 P 帕達尼亞民族主義 排外主義 平等主義 平均主義 普遍主義 普京主义 普救主義 普世主义 皮浪主义 片面主義 朴野主义 Q 啟蒙主義 乔治主义 歧视残疾主义 千禧年主義 親歐洲主義 情感主義 全球主義 全體主義 犬儒主義 區域主義 缺席主义 裙带资本主义 R 人本主义 人道主義 人格主義 人類中心主義 人文主义 認知主義 日本法西斯主義 日本軍國主義 日本民族主義 肉麻主義 肉食主義 S 撒丁民族主義 三民主義 新三民主義 桑卡拉主义 沙皇主義 沙文主义 薩滿主義 商業主義 社會保守主義 社會達爾文主義 社会帝国主义 社会建构主义 社會民主主義 社會女性主義 社會無政府主義 社会现实主义 社会自由主义 社會主義寫實主義 社会主义 社群主義 社團主義 神秘主義 聖經直譯主義 事大主義 世俗人文主義 世俗主义 生命平等主義 生食主義 生素食主義 生態恐怖主義 生態女性主義 生態社會主義 生態資本主義 生存主義 生物恐怖主義 升學主義 失败主义 食果實主義 世界主义 士林主義 實驗主義 实用主义 實證主義 属地主义 数学直觉主义 僧伽羅佛教民族主義 斯大林主义 斯多噶主義 絲絨女性主義 斯特拉瑟主義 塑造主義 蘇菲主義 蘇格蘭民族主義 苏联民族主义 素食主義 T 台灣民族主義 彈性素食主義 铁托主义 同性戀民族主義 特里普拉民族主義 投機主義 土耳其民族主義 圖蘭主義 妥協主義 托洛茨基主义 托马斯主义 U V W 瓦哈比主義 外光主义 完美主义 完全素食主義 王朝社會主義 网络民族主义 文化保守主義 文化帝国主義 文化女性主義 文化民族主義 文化取消主義 文化虛無主義 文化自由主義 文藝復興人文主義 威权主义 威爾斯民族主義 威尼斯民族主義 唯美主义 唯心主义 唯物女性主義 唯物主义 維吾爾民族主義 未来主义 衛斯理主義 無神主義 烏克蘭民族主義 烏托邦主義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 無政府主義 无政府共产主义 无政府工团主义 無政府女性主義 無政府資本主義 物理主义 X 小女人主义 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 小政府主義 西方马克思主义 西方秘契主义 西方主義 西西里民族主義 錫安主義 现代保守主义 現代自由主義 現代主義 憲法愛國主義 享樂主義 现实主义 現實主義 (國際關係) 宪政主义 先驗主義 現象主義 相對承認主義 相對主義 香港民族主義 象徵主義 消費主義 辛狄卡主義 辛納屈主義 新奥斯曼主义 新保守主義 新表達主義 新表現主義 新柏拉图主义 新達爾文主義 新法西斯主義 新黑格爾主義 新古典主義 新洪堡特主義 新康德主義 新吉納主義 新即物主義 新經院主義 心理利己主義 心理主义 心靈女性主義 新歷史主義 新馬克思主義
zh-tw:雷根; zh-hk:列根;}-主义 利己主義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修正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 歷史主義 利他主義 立体主义 李森科主义 理想主义 理性主義 联邦主义 联结主义 量子神秘主義 列宁主义 领土收复主义 羅馬教主義 逻辑经验主义 逻辑实证主义 邏輯正確主義 邏輯主義 绿色工团主义 綠色無政府主義 M 馬蓋先主義 -{zh-hans:马基雅维利; zh-hant:馬基維利;zh-hk:馬基雅維利;zh-cn:马基雅维利;}-主义 馬克思女性主義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列宁主义 麦卡锡主义 蠻橫主義 滿洲民族主義 毛主義 蒙博托主义 贸易保护主义 马列毛主义 美帝國主義 美國保守主義 美国民族主义 门罗主义 密契主義 免費素食主義 民粹主義 民主邦联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 民主主义 民族保守主義 民族布尔什维克主义 民族恐怖主義 民族沙文主义 民族無政府主義 民族虛無主義 民族资本主義 民族自由主義 民族中心主義 民族主義 魔幻現實主義 漠视主义 N 拿来主义 納粹主義 奶蛋素食主義 奶素食主義 南斯拉夫主義 男性至上主義 男性主義 年齡主義 柠檬社会主义 農本主義 農業主義 農業恐怖主義 諾斯底主義 女本位主义 女人主義 女同性戀女性主義 女性主義 O 奥地利民族主义 奧地利的德意志民族主義 奧費主義 歐西坦尼亞民族主義 欧洲共产主义 歐洲懷疑主義 歐洲中心主義 歐陸自由主義 P 帕達尼亞民族主義 排外主義 平等主義 平均主義 普遍主義 普京主义 普救主義 普世主义 皮浪主义 片面主義 朴野主义 Q 啟蒙主義 乔治主义 歧视残疾主义 千禧年主義 親歐洲主義 情感主義 全球主義 全體主義 犬儒主義 區域主義 缺席主义 裙带资本主义 R 人本主义 人道主義 人格主義 人類中心主義 人文主义 認知主義 日本法西斯主義 日本軍國主義 日本民族主義 肉麻主義 肉食主義 S 撒丁民族主義 三民主義 新三民主義 桑卡拉主义 沙皇主義 沙文主义 薩滿主義 商業主義 社會保守主義 社會達爾文主義 社会帝国主义 社会建构主义 社會民主主義 社會女性主義 社會無政府主義 社会现实主义 社会自由主义 社會主義寫實主義 社会主义 社群主義 社團主義 神秘主義 聖經直譯主義 事大主義 世俗人文主義 世俗主义 生命平等主義 生食主義 生素食主義 生態恐怖主義 生態女性主義 生態社會主義 生態資本主義 生存主義 生物恐怖主義 升學主義 失败主义 食果實主義 世界主义 士林主義 實驗主義 实用主义 實證主義 属地主义 数学直觉主义 僧伽羅佛教民族主義 斯大林主义 斯多噶主義 絲絨女性主義 斯特拉瑟主義 塑造主義 蘇菲主義 蘇格蘭民族主義 苏联民族主义 素食主義 T 台灣民族主義 彈性素食主義 铁托主义 同性戀民族主義 特里普拉民族主義 投機主義 土耳其民族主義 圖蘭主義 妥協主義 托洛茨基主义 托马斯主义 U V W 瓦哈比主義 外光主义 完美主义 完全素食主義 王朝社會主義 网络民族主义 文化保守主義 文化帝国主義 文化女性主義 文化民族主義 文化取消主義 文化虛無主義 文化自由主義 文藝復興人文主義 威权主义 威爾斯民族主義 威尼斯民族主義 唯美主义 唯心主义 唯物女性主義 唯物主义 維吾爾民族主義 未来主义 衛斯理主義 無神主義 烏克蘭民族主義 烏托邦主義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 無政府主義 无政府共产主义 无政府工团主义 無政府女性主義 無政府資本主義 物理主义 X 小女人主义 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 小政府主義 西方马克思主义 西方秘契主义 西方主義 西西里民族主義 錫安主義 现代保守主义 現代自由主義 現代主義 憲法愛國主義 享樂主義 现实主义 現實主義 (國際關係) 宪政主义 先驗主義 現象主義 相對承認主義 相對主義 香港民族主義 象徵主義 消費主義 辛狄卡主義 辛納屈主義 新奥斯曼主义 新保守主義 新表達主義 新表現主義 新柏拉图主义 新達爾文主義 新法西斯主義 新黑格爾主義 新古典主義 新洪堡特主義 新康德主義 新吉納主義 新即物主義 新經院主義 心理利己主義 心理主义 心靈女性主義 新歷史主義 新馬克思主義 新民族主义 新納粹主義 新民主主义 新實證主義 新塑造主義 新托馬斯主義 新新闻主义 新行為主義 新直觉主义 新自由主義 新殖民主义 信德民族主義 信仰主義 性別女性主義 性解放女性主義 性別歧視主義 性別主義 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形而上自然主義 形式主義 行为主义 行動主義 修正主义 虛無主義 序列主义 漩渦主義 血统主义 Y 亞里斯多德主義 亞流主義 亞馬遜女性主義 亞細亞主義 嚴格素食主義 楊森主義 耶穌會主義 擬人主義 一国保守主义 一国社会主义 伊比利亞主義 伊朗民族主義 伊斯蘭主義 伊斯蘭法西斯主義 伊斯蘭恐怖主義 伊斯蘭民主主義 伊斯蘭女性主義 伊斯蘭神秘主義 伊斯兰社会主义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 異性戀至上主義 異性戀主義 印象主義 英格蘭民族主義 英國保守主義 英国民族主义 英国以色列主义 英美自由主義 英雄主義 擁女主義 庸俗唯物主義 永恆主義 犹太布尔什维主义 猶太復國主義 犹太恐怖主义 原教旨主義 原始共產主義 原型女性主義 越南民族主义 越山主義 右翼民粹主義 右翼自由意志主义 Z 左翼共产主义 左翼民粹主義 左翼民族主義 左翼無政府主義 折衷主義 照相寫實主義 整體主義 政治行動主義
芝山红楼 唐建南山寺 唐陈元光墓 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 丹霞半月楼 仰文楼 唐咸通碑 宋经幢 孔庙 明嘉济庙碑 其他旅游景點 台灣路 (漳州) 香港路 (漳州) 文化教育 闽南师范大学 漳州一中 闽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原漳州二中) 漳州三中
丹霞半月楼 仰文楼 唐咸通碑 宋经幢 孔庙 明嘉济庙碑 其他旅游景點 台灣路 (漳州) 香港路 (漳州) 文化教育 闽南师范大学 漳州一中 闽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原漳州二中) 漳州三中 漳州城市职业学院 漳州卫生职业学院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芗城区
經營者多半是以加盟連鎖商店的方式經營,由公司總部負責指導經營方針,經營者(或稱加盟主)實際負責經營的方式來營運。使用加盟的方式可以減少總部管理成本,特別是便利商店的店數多且密集,全部採用直營方式會造成過大的人事管理成本,其次也可以吸收傳統商店或獨立經營的便利商店,減少競爭者與地區商家的抵抗意識,加盟主的經營通常也較直營店用心,在經營績效上較佳,缺點是加盟主與總部往往有著利益上的衝突,在經營上容易發生管理水準不一的弊病,甚至在日本還有發生集體法律訴訟的爭議事件。 展店策略 便利商店因面積小,單一店面商品數量不及超級市場,需要大量的店數來負擔物流中心的成本,因此便利商店在展店的過程當中,往往採取在短期間內於一定的範圍內大量開店的方式,這樣的方式還可以減少總部的管理成本,全世界最大的單一便利商店連鎖——日本7-Eleven,開業35年才完成全日本展店便是基於這樣的策略考量,臺灣的7-Eleven、FamilyMart以及萊爾富進入東部開店時也採用同樣策略。 店型 在便利商店發源地的美國,有許多便利商店附有加油站,且有停車位以方便顧客開車前來購物。在臺灣由於開設於市區的分店屬性為住商混雜且人口集中,除位於市郊或鄉鎮分店外,多半沒有附設停車位。日本則兼具上兩者的特色,但少見附設加油站。 鮮食 便利商店業者通常皆會於店內提供例如便當、飯糰、三明治的即食食品。在日本多用「FF」即「」(FastFoods;速食)或是「」(Delicatessen;現成佳餚,熟食品)來稱呼,又因多半是與廠商共同開發的獨家商品,也常見以「」(Original)稱呼,少部分組織則使用「」(Fresh Foods)。在臺灣沿襲日本名稱翻譯為鮮食;各便利商店會針對自己的通路,協同自己的鮮食廠,形成所謂製販同盟,共同開發出通路獨特的鮮食,以突顯出與其他便利商店的差異性。 各式服務 便利商店業者為了在極小的店頭場地之下,販售更多的商品與提供更多的服務,並有效的發展更大的商機,各家業者更進一步發展電子商務、型錄販售、預購等等業務。 型錄販售 部分便利商店業者與型錄販售業者合作,於店內提供商品目錄供顧客選購,並透過店面繳費與傳送訂單,讓便利商店的服務面更擴大。 商品預購 為了擴大商品銷售的種類,業者也自行提供-{zh-hans:目录;zh-hant:目錄;}-供顧客選擇,並透過店面繳費與取貨,日本便利商店業者提供賀年卡預購、母親節蛋糕預購、父親節蛋糕預購、中秋節月餅預購,甚至可以預定特殊的便當,臺灣的業者提供冷凍年菜、粽子、蛋糕等等許多年節或地區特色商品訂購的服務。 電子商務 由於店面的限制,各家業者提供的電子商務服務以網路購物到店取貨與繳費服務為主,許多業者設置購物網站,例如日本7-Eleven設置7dream網站,提供顧客到店取貨服務,也有業者並不直接經營網站,而是提供網路購物業者取貨與繳費的平台。目前銷售商品的種類有書籍、CD、票券、網路沖印等。 MMK MMK(Multimedia Kiosk)即多媒體事務,為一種配有觸控螢幕的電腦裝置,便利商店業者可透過設置於店內的這種裝置,提供許多商品與服務,最早導入的業者為Sunkus,後續其他業者陸續導入。提供信用卡紅利積點兌換和相片列印服務。 自行車 台灣部分(約一千家)便利商店提供自行車打氣及修車服務。 各地的便利商店 日本 日本的便利商店為60年代開始發展,至今已有相當的規模。全日本的連鎖便利商店集團共計十多個,其中以7-Eleven、FamilyMart及LAWSON營收最大,消費者常以營業據點和品牌形象做為偏好商店的主要選擇原因。 即食食品銷售量極高,其中以御飯糰和麵包佔市場比例最高,方便快速的優勢是主要原因。 由於地狹人稠且都市化程度高,日本發展便利商店的速度十分迅速,除了效仿美國提供飲料、食品與日用品外也有許多附加服務,其中購票服務使用率極高。與臺灣相比,日本消費者使用便利商店的頻率較低,但每次消費的金額較高。 簡史 1969年:(My Shop)1號店在大阪府豐中市開店。 1971年:Seicomart1號店在北海道札幌市北區開店。Cocostore1號店在愛知縣春日井市開店。 1974年:日本第一家7-Eleven在東京都江東區開店。 1975年:福岛县郡山市虎丸店開始24小時經營。 1981年:提供快遞宅配服務開始。 1987年:開始提供費用代收服務。 1996年:提供購票服務,開始販售电子游戏軟體。 1999年:設置自動櫃員機。 2003年:設置郵筒。 主要品牌 7-Eleven FamilyMart
7-Eleven FamilyMart LAWSON 其他品牌 MiniStop Daily Yamazaki Seicomart(主要分布於北海道) Poplar 台灣 在台灣,便利商店由統一企業於1979年引進,通常具有連鎖體系、24小時營業、面積小、開架式販售等特質。密度為平均每2,300人就擁有一家便利商店,僅次於韓國,位居世界第二。 臺灣便利商店發展腳步基本上跟隨日本。在發展的前20年中,經營內容多以飲料、書籍、報紙、泡麵、零食、冰品、香菸、民生必需品為主。雖然也有熱食,但僅限方便處理的熱狗、包子、茶葉蛋。在2002年前後,便利商店開始轉型,販售的物品開始加入飯糰、三明治等由工廠製造後,配送至門市的商品,之後再發展出便當、麵、小菜等正餐,超商也開始設置用餐區。 除了現場販售業務外,便利商店提供費用代收服務,包括公共費用(水費、電費、電話費、停車費)、保險費和信用卡費等。部份商店採用無店鋪販賣,提供型錄販售與預購的業務(即所謂的「第二層店面」),內容有年菜、書籍、電腦維修、旅遊產品等,也提供店面供顧客透過網路購物到店取貨。許多便利商店內也有自動櫃員機、影印機及傳真機。有些位於風景區外圍及重要公路旁的便利商店還提供顧客臨時停車位及廁所。由於臺灣便利商店發展過快,分佈密度過高與供應服務過多,常導致店員时常忙碌且需學習極多職場技能,也因極早就提供十分周全的便利性,間接讓臺灣線上服務需求不足而發展遲緩。 臺灣便利商店除了由公司直營外,另外還有特許加盟、自願加盟及委託加盟等幾種連鎖加盟方式,加盟占所有便利超商的70%左右。 至2017年8月,臺灣最高海拔的便利商店是位在嘉義縣阿里山鄉中正村的統一超商神木門市,海拔約2,200公尺。 臺灣有所謂「四大超商」的說法,歷經多次整併,主要的超商為7-11(統一超商)、全家、OK、萊爾富。 根據在2020年5月中所發布產業經濟統計簡訊,2019年台灣連鎖式便利商店密集度居全世界第二,次於南韓,高於日本。 目前台灣最大的兩家便利商店連鎖在2021年的合併收入各為:統一超商新台幣2,627.26億元,全家便利新台幣836.59億元。。 台灣目前沒有四大連鎖便利商店的行政區 金門縣:烏坵鄉 南韓 主要品牌 CU GS25 7-Eleven 其他品牌 Emart24 MiniStop(但預計於2023年退出韓國並將門市轉換為7-Eleven) 參見 連鎖店 加盟連鎖 士多 雜貨鋪
其他 統一企業,台灣食品製造企業 統一獅,統一企業贊助職棒球隊 統一發票,在商店開立給買受人的憑證單據
統一獅,統一企業贊助職棒球隊 統一發票,在商店開立給買受人的憑證單據 統一編號
invasive surgery MI热靴,Multi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海洋同位素阶段,Marine isotope stages
所長茶葉蛋:發跡於台灣台南市新化區。 姑姑茶葉蛋:發跡於台灣台南市。 日月潭阿婆茶葉蛋:發跡於台灣南投縣魚池鄉。 参见 滷水蛋 鐵蛋 童子蛋 茶叶蛋事件 参考文献
鐵蛋 童子蛋 茶叶蛋事件 参考文献 中國小吃 鸡蛋制品
校园 联合校总部校园占地142亩。校园共有四栋教学楼、两栋宿舍楼、一栋综合功能楼(食堂和多媒体报告厅)、一栋办公楼、一个游泳馆、一个图书馆、一个胶囊体育馆(羽毛球场和篮球场)、一个天文台、一个操场(足球场和田径场)和数个室外篮球场。 主要建筑 主教学楼正对学校大门,又称毕业楼或高中楼,是一栋现代化教学楼。其地下1层为乒乓球馆与健身房,1-5层为初三与高三的教学班及教师办公室,6层为信息学教室,7层为会议中心,8层为数学等学科教研室及公用教室,监控室等。 东教学楼是人大附中的古老建筑,为人大附中在现址建校时所设计,目前能容纳学生约1500人。1995年在东教学楼西侧扩建了一座四层小楼,与其合为一体,成为其正面,称作逸夫教学楼。在2013年时,东教学楼拆除改建,改建完毕后多简称为逸夫楼。在2016年,逸夫楼地下一层的报告厅正式落成。逸夫楼共设有地上7层与地下2层。其中地上1到7层主要用于容纳高一与高二年级的教学班及教师办公室,亦有实验室和机房等;地下1层有大礼堂,用作某些活动及公开讲座等,另有许多阶梯教室;地下2层为训练中心。 科学实验楼总面积为6000多平方米,建于1992年。一至四楼分别建有各类实验室、电教中心、汽车模拟驾驶室以及远程教学、多媒体视听、计算机网络等多种专用教室。四楼之上的楼顶还建有直径为9米的天文穹顶,安装有大型天文望远镜。 南教学楼一般用于指代毗邻又相对独立的ICC教学楼与初中教学楼两座教学楼。ICC教学楼共设地上6层,用于容纳来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无地下空间;初中教学楼共设地上8层与地下1层,其中地下1层与地上1层为实验室,地上2到5层用于容纳初一与初二的教学班及教师办公室,地上6到8层为宿舍。 临时建筑楼简称临建楼。由足球场北看台改建而来,共设两层,主席台位于临建楼二楼正中,主要用于容纳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计划(早培)的部分年级与三高足球培训基地教学班及教师办公室、竞赛及桥牌教室。 综合功能楼的最近一次翻修在翟小宁校长治下的2018年开工,并最终于2019年由当时新接任的刘小惠校长正式宣布改建完毕。综合功能楼的地下1层为小卖部,地上1-3层为食堂,4层建有多媒体报告厅。 另有办公楼,科研南楼,图书馆,艺术宫和游泳馆,体育馆等建筑。 足球场 足球场是学校大型活动的主要地点,每周一的升旗仪式都在此举行。学生会在体育课和课余时间在足球场上运动,学校每年也会举办校内足球联赛。 校服 人大附中现在的校服是学校在1960年代设计的,当时总共有几套方案,刘彭芝决定使用了大气漂亮的红白配色设计。 学校历史 1950年1月,中央教育部直接领导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工农速中,它就是人大附中的前身。从1950年1月筹备,到4月开学,仅三个月。因为它肩负着探索和开创工农教育“速成”的任务,具有“实验”的性质,故而学校名称为“北京实验工农速成中学”。4月3日,北京实验工农速成中学开学,开学典礼异常隆重,时任教育部长马叙伦亲自率队出席祝贺,副部长钱俊瑞、韦悫、林砺儒出席,其中一位副部长代表部领导讲话,《人民日报》则专稿报道此事。 1952年更名为“中国人民大学附设工农速成中学”。 1955年起,人大工农速中开始招收普通高中班。新生质量很高,仅58级9班一个班,就有好几个四中的初中毕业生,还有市(区)金牌、银牌保送生。 1956年,这个时期的人大附中,在校学生一度包含了六种编制:工农速成中学班、普通高中班、师院预科班、中等师范班、人大预科班、工农干部文化补习班工农干部文化补习班。 1956年7月,根据教育部指示,附中移交北京市教育局,至1958年4月再度回归人民大学领导,这时,学校更名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工农中学”,意味着学校已成为一所正规中学;保留了“工农”二字,是因为校内尚有各类工农学员。 这时期,六种编制共处一校,盛况空前;学校正在急速转制,工农中学已在收缩,普通高中生比例迅速上升。 1960年,学校开始招收初中生,从单一高级中学向初高中兼有的完整中学过渡。 1963年,最后一批工农学员毕业离校。 1960年,学校已正式更名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1953年建成的北一楼、北二楼解决学生住宿,从此学生全部改为寄宿制。北平房为教工住房。1954年,建起行政办公楼和西教学楼。同年,人大附中中心花园建成。 1955年,建造了“守住学校西部边界”的学生宿舍楼。1956年,建起新的学生教工食堂,老食堂改为图书馆并辟出学生阅览室和教师资料室。 1970年,北京市革命委员会通知 中国人民大学停办。人大附中更名為“北京市172中学”,由海淀区教育局管辖。70年代,人大附中的体育兴旺繁荣,校篮球队曾在70、71、72年连续三年蝉联北京市中学生男篮联赛冠军,女队在整个七十年代也一直保持亚军的佳绩。曾有过海淀区男子、女子、初中、高中四个冠军全包的优异成绩。 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复校后,学校恢复了与人大的隶属关系,校名由“北京172中学”重新改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1999年12月,人大附中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和堪顿中心学校进行了基于网络的多媒体交互式远程教学试验。美方将此次活动通过国际互联网向全世界直播。 2000年4月,人大附中正式启动了与堪顿中学的远程教学。两校经常性地通过远程教育方式进行英语、数学和生物等学科的双向教学活动。2001年开通了与日本的远程教学活动。 2003年4月,人大附中创办的人大附中网校,以远程超常教育和基础教育为核心业务,为全国的中小学生提供在线教育服务。 2005年3月,人大附中承担的国家级课题“网络教育关键技术及示范工程”项目——“中学教育示范工程”,顺利通过国家验收。人大附中是加入该项目的唯一一所中学。项目成果已由人大附中网校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 2012年9月,人大附中联合总校成立。 關聯學校 中國 人大附中分校 该学校最早前身可以追溯至创建于1964年的西颐中学以及双榆树三中,2001年两校合并为西颐实验中学,2003年学校改由人大附中承办并改为此名,为中学六年制学校。2022年学校转回公办。 人大附中爱文国际学校 (待补充) 人大附中西山学校 (苹果公司教育支援) 人大附中西山学校创建于2009年,位于北京海淀上地以西青龙桥以东,2022年学校转为公办校,为中学六年制学校,除普通中学外该学校还设有美国AP高中国际部。此外,该学校也是苹果公司支援建设的学校,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时候会使用苹果的设备。 人大附中第二分校 人大附中第二分校前身是建立于1964年的蓝靛厂中学。2009年人大附中承办该校并改为现名,原为中学六年制学校,现正在向十二年一贯制过渡,2022年起该学校新建综合楼,预计2024年完工。 人大附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 前身是成立于1998年的北京市第二中学亦庄学校,2020年以前改由人大附中承办并改为现名,是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人大附中朝阳学校 该学校是人大附中承办的、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人大附中朝阳分校 人朝分实验学校是一所中学六年制的民办中学,位于北京市朝阳区。2022年前曾称为人大附中朝阳分校或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实验学校。 人大附中翠微学校 前身是成立于1961年的卫国中学和1962年的翠微中学,2014年4月30日,两校合并并改由人大附中承办,使用现今名称(原卫国中学作为初中部,原翠微中学作为高中部),为中学六年制学校。 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 位于北京海淀区北部,由人大附中成立于2017年,学校于2017年起招收小学生,2019年迁入新校区并开始招收初中生,2022年起招收高中生,是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人大附中丰台学校 人大附中丰台学校,是人大附中承办的位于北京丰台的中学六年制学校。 人大附中通州校区 校区最早前身可追溯至1915年冬成立的通县女子师范讲习所,后改为北京市通州区第三中学,2016年人大附中承办该校并改为现名,为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北京学校 于2021年建成,筹建时曾称人大附中通州学校,现为北京市教委和人大附中联合总校联合直管学校,为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人大附中昌平学校 人大附中石景山学校 该学校前身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中叶建立的隆恩寺中学,进入21世纪后被改扩建为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京西分校,2019年7月,学校改由人大附中西山学校承办成为人大附中联合总校成员校,改为现名,是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人大附中深圳学校 是人大附中在北京市境外直接承办的第一所分校,为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共有两个校区,2017年建成。 人大附中三亚学校 美國 人大附中美國分校(合辦) 支援 人大附中宁夏实验学校 河南新密中学 贵州毕节民族中学 北京市延庆区永宁中学 北京市延庆区第一中學 四川什邡中学 北京农业大学附属中学 恒大皇马足球学校 历任校长 胡朝芝(1950-1956) 夏 加(1956-1959) 邸文彧(1960-1962) 陈邦友(1967-1969) 吴英杰(1971-1978) 董 放(1983-1984) 胡俊泽(1984-1992) 朱迪生(1992-1997) 刘彭芝(1997-2008) 翟小宁(2008-2019) 刘小惠(2019-至今) 友好学校 中国 上海市大同中学 瑪利諾修院學校 (中學部) 喇沙書院 協恩中學 宝血会上智英文书院 福建中学 濠江中学 英国 伊顿公学 Eton College 哈罗公学 Harrow School 爱慕布鲁克中学 The Emmbrook School
(苹果公司教育支援) 人大附中西山学校创建于2009年,位于北京海淀上地以西青龙桥以东,2022年学校转为公办校,为中学六年制学校,除普通中学外该学校还设有美国AP高中国际部。此外,该学校也是苹果公司支援建设的学校,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时候会使用苹果的设备。 人大附中第二分校 人大附中第二分校前身是建立于1964年的蓝靛厂中学。2009年人大附中承办该校并改为现名,原为中学六年制学校,现正在向十二年一贯制过渡,2022年起该学校新建综合楼,预计2024年完工。 人大附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 前身是成立于1998年的北京市第二中学亦庄学校,2020年以前改由人大附中承办并改为现名,是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人大附中朝阳学校 该学校是人大附中承办的、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人大附中朝阳分校 人朝分实验学校是一所中学六年制的民办中学,位于北京市朝阳区。2022年前曾称为人大附中朝阳分校或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实验学校。 人大附中翠微学校 前身是成立于1961年的卫国中学和1962年的翠微中学,2014年4月30日,两校合并并改由人大附中承办,使用现今名称(原卫国中学作为初中部,原翠微中学作为高中部),为中学六年制学校。 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 位于北京海淀区北部,由人大附中成立于2017年,学校于2017年起招收小学生,2019年迁入新校区并开始招收初中生,2022年起招收高中生,是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人大附中丰台学校 人大附中丰台学校,是人大附中承办的位于北京丰台的中学六年制学校。 人大附中通州校区 校区最早前身可追溯至1915年冬成立的通县女子师范讲习所,后改为北京市通州区第三中学,2016年人大附中承办该校并改为现名,为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北京学校 于2021年建成,筹建时曾称人大附中通州学校,现为北京市教委和人大附中联合总校联合直管学校,为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人大附中昌平学校 人大附中石景山学校 该学校前身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中叶建立的隆恩寺中学,进入21世纪后被改扩建为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京西分校,2019年7月,学校改由人大附中西山学校承办成为人大附中联合总校成员校,改为现名,是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人大附中深圳学校 是人大附中在北京市境外直接承办的第一所分校,为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共有两个校区,2017年建成。 人大附中三亚学校 美國 人大附中美國分校(合辦) 支援 人大附中宁夏实验学校 河南新密中学 贵州毕节民族中学 北京市延庆区永宁中学 北京市延庆区第一中學 四川什邡中学 北京农业大学附属中学 恒大皇马足球学校 历任校长 胡朝芝(1950-1956) 夏 加(1956-1959) 邸文彧(1960-1962) 陈邦友(1967-1969) 吴英杰(1971-1978) 董 放(1983-1984) 胡俊泽(1984-1992) 朱迪生(1992-1997) 刘彭芝(1997-2008) 翟小宁(2008-2019) 刘小惠(2019-至今) 友好学校 中国 上海市大同中学 瑪利諾修院學校 (中學部) 喇沙書院 協恩中學 宝血会上智英文书院 福建中学 濠江中学 英国 伊顿公学 Eton College 哈罗公学 Harrow School 爱慕布鲁克中学 The Emmbrook School 霍尔特中学The Holt School 辟格特中学The Piggott School 美洲 安多佛菲利普斯学院 Phillips Academy, Andover 埃克塞特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学院 Phillips Exeter Academy, Exeter 檀香山普纳荷学校 Punahou School, Honolulu 普林斯顿普林斯顿国际数理中学 PRISMS, Princeton 欧洲 伦斯特德中学 马德里British Council School 巴塞罗那Hamelin-Internacional LAIE学校 艾肯纳斯学校 斯图加特费迪南保时捷中学 Ferdinand-Porsche-High School 友好学校 坎东学校 亚太地区 三一文法学院 莱佛士书院 Raffles Institution
Day的工作項目之一,而香港則提供購買滿100元享有77折折扣。 因澳洲的日期格式為日/月/年,因此其「7-11 Day」是在 11月 7日,也考慮到 11 月正是南半球的夏天。當日上午七點至晚上十一點,任何人只要到 7-Eleven 門市,對工作人員說「Happy 7-Eleven Day!」便可免費獲贈一杯思樂冰,因此每年當天各門市往往人滿為患。 商標設計 1969年,7-11的正式商標表記方式為7-ELEVEn,其中除了結尾的n為小寫外,其餘英文字母為大寫;此種設計的原因,在華人地區(尤其是臺灣)的民間說法是因為風水的因素(大寫N的最後一劃為往外,表示會將錢財散出去,而小寫n的結尾為往內,表示會吸引錢財進來),不過官方說法則表示此設計在南方公司時期就已經存在,而當初設計者只是因為美觀問題才創造出此商標。 各地的7-Eleven 北美洲 加拿大的第一家分店1969年在卡加利開幕。目前加拿大分店為650家,市內便利店非7-Eleven獨大,郊區的7-Eleven則和加油站合營。美國目前有8,421間分店,大部份為合營,7-Eleven可說是無處不在。 澳洲 澳洲的第一家門店在1977年8月24日於墨爾本東南部的奧克利(Oakleigh)開業。7-Eleven的南半球總部則位於維州的莫納什市(City of Monash)。2010年,7-Eleven澳洲全面收購澳洲的美孚加油站,美孚油站的便利店全部成為7-Eleven的門店,而汽油,柴油以及天然氣則繼續由美孚公司供應。2014年於柏斯開設西澳洲州的第一家門店,截止到2018年1月,全澳共有675間24小時營業的門店,其中大部分均分佈在墨爾本和雪梨的城區及郊區。 日本 日本的7-Eleven是在1973年由伊藤洋華堂自美國引進,1974年5月15日於東京豐洲開設第一家店,在成立之初,伊藤洋華堂內部相當反對,鈴木敏文(後任日本7-Eleven CEO)以即使失敗也不影響母公司為條件,取得公司高層的首肯,而後,鈴木敏文長期領導發展,目前已經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單一連鎖便利商店公司,店鋪數20,033家,佔全世界7-Eleven店數的三分之一,1991年甚至買下7-Eleven全球總部南方公司,2005年將日本7-Eleven、伊藤洋華堂、美國7-Eleven合併入7&I控股。由於在日本的成功發展,亞洲多數國家的7-Eleven多以日本為效法對象,臺灣、韓國、泰國等地的店鋪多有日本經營方式的影子。 2019年7月11日,14間分店同時在沖繩縣開幕,至此完成全日本展店。 特色 與FamilyMart、Lawson並列為。 沒有販售杯裝汽水與熱狗。思樂冰已在部分分店試賣中。 超過30%的營業額來自店內販售的即食商品,如:便當、飯糰、關東煮與其他需微波爐加熱的食品等。 超過50%的品項是獨家販賣或自有品牌商品。 擁有自己的銀行(),其主要業務為經營7-Eleven店內的自動櫃員機。 透過子公司經營7dream.com網路購物網站(现已經更名为711net.jp),並與日本Yahoo!合作成立Seven&Y公司經營網路購物。 於2007年發行預付式電子錢包「nanaco」。 醜聞 2019年12月10日,日本的7-Eleven招開記者會坦承多年以來少付給員工加班費,可溯及到2012年,共8,000個店家、超過3萬名員工受影響。未支付的薪資約4.9億日圓。 2019年7月,日本7-Eleven推出移動支付系統7pay,但啟用初期系統遭非法入侵,造成約900名用戶受損,損失金額約5,500萬日圓。2019年8月1日,日本7-Eleven宣佈7pay會在9月底正式停用,由推出到停用的時間只有3個月。 中国大陆 7-Eleven在中国大陆的主要城市多有分布,分布最广的地区在广东省,尤其是珠三角地区。 北京市 京津地区的7-Eleven便利店由柒—拾壹(北京)有限公司经营,该公司由日商株式会社伊藤洋华堂、王府井百貨以及中国糖业酒类集团于2004年1月合资设立,该公司目前拥有京津冀三个省份的店铺经营权。 北京地区7-ELEVEN首店(東直門店)於2004年4月15日開幕,目前主要分布于北京主城四区及通州、丰台、昌平、顺义等靠近市区的区域。 北京市政府曾在部分店面推广使用市政公交一卡通消费,后放弃。京津地区7-ELEVEN直至2017年中才先后普及支付宝及微信支付,采用与卡购商城合作另设扫码机收单方式进行结算,对收银员结算及记账造成诸多不变,此后直至2018年春天才正式将该功能整合至收银机内。然因系统与银联的刷卡机整合不顺,截至2018年10月,银行卡消费及Apple Pay功能在北京的7-ELEVEN店铺中一直无法正常使用。 北京地区7-ELEVEN店铺2017年末才普及7-Coffee服务,饮品种类只有美式咖啡及拿铁两种,店中使用的商用咖啡机为与瑞幸咖啡一致的瑞士Schärer Coffee Art Plus商用咖啡机。 至2021年2月末,7-ELEVEN北京地區展店數目:北京236間。 天津市 天津地区7-ELEVEn首店(小白楼店)于2009年9月17日开幕,店面主要分佈於天津市中心城区,滨海新区的4間店铺因城市发展的政策因素、物流运输成本过高及2015年天津港危化品仓库爆炸事故的后续影响,于2017年1月已悉数收店。2018年起逐步向津南、西青、北辰与东丽等环城区域内大型居住区进驻。2020年末開始於鄰近廊坊及北京的武清區開店。2022年6月24日,7-ELEVEn天津蓟州鼓楼店开业,至此天津全部区级行政区域均覆盖了7-ELEVEn门店。 天津地區7-ELEVEn自2016年起普及7-Coffee服務,並在2018年陸續增加了熱牛奶、可可、奶茶及抹茶拿鐵等更符合在地人消費習慣的飲品種類,部分店铺提供红枣及原味豆浆。 至2023年7月末,7-ELEVEn天津地區展店數目:天津220間。 上海市 上海的7-Eleven便利店首店于2009年4月29日开出,經營方统一超商(上海)便利有限公司为台湾统一超商股份有限公司100%转投资的子公司。 上海7-Eleven在現打飲品方面不止銷售7-Coffee,還銷售台灣統一超商旗下的「城市現萃茶」。 截止到2022年12月中,7-Eleven上海展店共計175間。 重庆市 重庆的7-Eleven于2013年12月24日开业,由日本7&I控股集团旗下柒一拾壹(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日本三井物产株式会社和新希望集团共同出资成立的新玖商业发展有限公司經營。均可使用重庆宜居畅通卡进行消费。 至2022年12月中,7-Eleven重慶展店共計37間。 四川省 成都市于2011年3月17日在开出第一家店铺,由株式会社7&i持有股份81%和株式会社伊藤洋华堂日本持有股份19%,共同出资成立的柒—拾壹(成都)有限公司經營。 至2022年10月末,7-Eleven成都展店共計85間。 山東省 7-Eleven于2012年11月7日在山东青岛开出第一家店铺,该地区店铺由山东众邸便利生活有限公司经营,其中海信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和众地集团有限公司合组财团持有股份65%,株式会社7&i持有股份35%。于2012年7月9日经过柒一拾壹(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授予该公司山东省内的特许经营授权。 山东省7-Eleven曾在部分店铺销售思乐冰饮品,该机器由太古可口可乐方提供,但由于机器维修零件完全依赖进口,且山东本地无可维修该机器的师傅,因而总公司决定在2018年农历年后将该产品停售并取消。 2020年12月,煙台市三家7-ELEVEn同日開業,打破了開店7年來未能走出青島的局面。 至2022年12月中,7-Eleven山東展店數目:青島159間,煙台64間,濟南51間,德州16間,泰安13間。(共計303店) 浙江省 杭州与宁波的7-Eleven首店分别于2017年6月29日和2017年7月6日开出,由统一超商(浙江)便利店有限公司独资经营。 至2021年2月初,7-Eleven浙江展店數目:杭州65間,寧波36間,紹興2間。(共計103店) 江蘇省 柒—拾壹(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于2017年11月30日正式授予具台商背景的金鷹國際商貿集團(中國)有限公司簽約,由金鷹旗下的南京金鷹便利超市管理有限公司,取得7-Eleven江蘇省20年經營權。 江蘇首間7-ELEVEn門市於2018年5月30日上午7點開業,單店日銷超過人民幣37萬,打破全球7-ELEVEn最高單店日銷紀錄。 至2023年1月中,7-Eleven江蘇展店數目:南京50間,泰州7間,南通19間,揚州15間,淮安6間,鎮江13間,常州5間,鹽城3間,徐州1間。(共計119店) 陕西省 2018年12月18日晚间,柒一拾壹(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与陕西赛文提客便利连锁有限公司合作,并授权该公司在陕西省内的7-ELEVEn特许经营权,此授权具有唯一性,该公司注册在西咸新区内。陕西赛文提客便利连锁有限公司是陕西提客商贸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由陕西省实业发展集团和陕西高川实业集团共同出资注册,从事便利店的连锁运营和管理业务,并将从西安、咸阳两市开始进行全省便利店的布点。2019年8月22日,陕西省首家店铺在西安高新区大都荟开出。 至2021年1月末,7-Eleven陕西展店數目:西安38間。(共計38店) 福建省 2019年4月11日,福建榕宁便利店管理有限公司与柒一拾壹(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签订福建省特许经营合同,获得福建省境内的7-ELEVEn特许经营权。7-ELEVEn福建门店初期将立足福州,并在未来向厦门、泉州等城市扩张。2019年11月7日,福建省首店在福州市东街口开业。 至2022年12月中,7-Eleven福建展店數目:福州39間,廈門22間,泉州5間。(共計66店) 湖北省 2018年7月11日晚间,湖北东方美邻便利店有限公司与柒—拾壹(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签订湖北地区特许经营合同,获得在湖北省内开展7-Eleven便利店业务的许可。其中,“湖北美邻”为“无锡商业大厦大东方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根据「7-ELEVEn湖北」公众号的信息,全省首店将于2019年3月21日于武汉市汉街楚汉路开幕。 至2023年10月中,7-Eleven湖北展店數目:武漢34間、咸宁2间、恩施1间。(共計37店) 河北省 2019年8月,唐山市唐山金匙集团、北京庄典集团与日本7-ELEVEn连锁便利店集团共同签订了唐山市7-ELEVEn的特许经营合同,后合作破局。 2022年6月29日,河北省第一間7-11於保定市開幕。 至2023年7月末,7-Eleven河北展店數目:石家莊6間,保定4間。(共計10店) 湖南省 2019年10月17日,湖南友誼阿波羅全資子公司湖南友阿便利超市管理有限公司與柒一拾壹(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共同簽訂了在湖南省開展7-Eleven便利店業務的獨家特許經營合同,首店于2020年5月30日开业。 截止至2021年5月2日,7-Eleven湖南展店數目:長沙21間。(共計21店) 河南省 2019年12月18日,三全食品全資子公司河南叁伊便利店連鎖有限公司與柒一拾壹(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簽訂了在河南省開展7-Eleven便利店業務的獨家特許經營合同,原預計2020年上半年開業,但受到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影响,一直延後開幕。在10月23日第一家門市在河南省的省會鄭州市盛大開幕,開幕前大排長龍,當天的營業額超過65萬人民幣(約277萬新台幣),創下全球營收最高的門市。 至2020年12月末,7-Eleven河南展店數目:鄭州9間。(共計9店)
Inc.從納斯達克(NASDAQ)交易市場晉升到紐約證券交易所。 2005年,香港牛奶公司獲授權在澳門成立7-Eleven。 2005年9月1日,伊藤洋華堂成立新控股公司「7&I控股」,統一管理伊藤洋華堂、7-Eleven Inc.及在日本的7-Eleven,並於2005年11月9日正式完成收購7-Eleven Inc.的全部股權,正式的將這家美國公司完全的子公司化,同時也正式自證券市場下市。 2017年5月19日柒一拾壹(中國)投資有限公司(SEVEN ELEVEN CHINA,簡稱SEC)將正式把浙江省的7-ELEVEN經營授權給統一超商(浙江)便利店有限公司。 2017年7月4日,由印尼Honoris何春霖家族經營的控股上市公司現代國(Modern Internasional,IDX:MDRN),旗下的零售子公司Modern Sevel Indonesia日前宣布,自6月30日起,將關閉在印尼剩下的120家7-Eleven店面。 2019年7月11日,沖繩首批14間7-Eleven分店開幕,意味著7-Eleven完成全日本展店。 2021年,信實工業旗下的取得印度經營權,首間7-Eleven於同年10月9日在孟買開幕。 全球分佈及店數 至2019年3月末的統計,7-Eleven的全球分店總數為68,236余家,其經營市場分別由下列地區所組成: 7-Eleven INC(全球7-Eleven總部,7&I控股子公司)所屬: 2009年的營業額171億美元 美國940家 加拿大626家 美國區域授權經營:413家 Garb-Ko,Inc.(密歇根州部份地區、印第安納州(印第安納波利斯)及俄亥俄州(哥倫布))89家 Handee Marts, Inc.(賓夕法尼亞州及俄亥俄州部份地區)62家 Resort Retailers(猶他州)9家 Prima Marketing(西維珍尼亞州(中部及西部)及東俄亥俄州部份地區)86家 Southwest Convenience Stores,Inc.(德克薩斯州西部、新墨西哥州)167家 夏威夷56家 日本7-Eleven(7&I控股子公司)所屬: 日本20,904家 經營總面積2,439,550平方米 泰國7-Eleven(卜蜂集團)11,229家 南韓7-Eleven(樂天集團)11,170家 中國大陸 7-Eleven(上海统一超商、南京金鹰集团)1,883家 香港7-Eleven(牛奶公司)1,000家 澳門7-Eleven(牛奶公司)51家 台灣7-Eleven(統一超商)6,500家以上 馬來西亞7-Eleven(成功零售有限公司(Berjaya Retail Bhd)持有57%股份7-11大马控股)2,311家 墨西哥1,801家 丹麥170家 新加坡7-Eleven(牛奶公司)393家 菲律賓7-Eleven(統一超商持股51.56%)2,864家(2018年營業額261億新臺幣,利潤8億8,706萬新臺幣) 澳洲696家 瑞典84家 挪威152家 越南(7&I控股)28家 經營特色 代表商品 目前7-Eleven有幾項商品於全世界銷售,包含: 重量杯():中國大陸廣東及港澳称自由斟。港澳、台灣曾有一段時期流行過,但現在因應供應商停產而全部均以停售。分為大、中、-{zh-cn:小; zh-tw:小; zh-hk:細;}-杯。 大亨堡() (與臺灣的「City Cafe」、中華人民共和國的7-Coffee及香港和澳門的「7 Cafe」略有不同) 思樂冰():一種冷凍為冰沙狀的碳酸飲料,7-Eleven獨家販售,美國為主要銷售區域,中國廣東、上海、长沙、香港、澳門、泰國、馬來西亞有販售、台灣曾有一段時期暫停銷售,但現在有部份門市販售。 國際製販同盟 由於7-Eleven在許多國家都有展店,因此可以通過國際共同採購或是相互介紹廠商的方式,降低商品採購成本,並創造有特色的商品,例如:臺灣的統一超商透過菲律賓7-Eleven的介紹引進菲律賓生產的芒果乾,香港也相繼引進,7-Eleven店內提供的購物袋也通過這樣的方式,由許多國家共同採購降低成本。 7-11 Day 每年的7月11日為「7-11 Day」,此傳統為臺灣7-Eleven所創。最早的目的是希望後勤單位不要忘記第一線門市店作業的辛苦,因此選定每年的此日,所有臺灣7-Eleven後勤單位人員包含所有高級主管,都要到門市上班一天,因此又稱並肩工作日,後來其他國家陸續仿效,但其目的不一,美國7-11 Day定位在慶祝的角色,每年此日全美國7-Eleven均會提供免費的思樂冰,日本及香港的7-11 Day有兩天,除了7月11日外還有11月7日,在這天全日本的7-Eleven均會清理門市店的周邊巷道,這項工作目前也被臺灣列入7-11 Day的工作項目之一,而香港則提供購買滿100元享有77折折扣。 因澳洲的日期格式為日/月/年,因此其「7-11 Day」是在 11月 7日,也考慮到 11 月正是南半球的夏天。當日上午七點至晚上十一點,任何人只要到 7-Eleven 門市,對工作人員說「Happy 7-Eleven Day!」便可免費獲贈一杯思樂冰,因此每年當天各門市往往人滿為患。 商標設計 1969年,7-11的正式商標表記方式為7-ELEVEn,其中除了結尾的n為小寫外,其餘英文字母為大寫;此種設計的原因,在華人地區(尤其是臺灣)的民間說法是因為風水的因素(大寫N的最後一劃為往外,表示會將錢財散出去,而小寫n的結尾為往內,表示會吸引錢財進來),不過官方說法則表示此設計在南方公司時期就已經存在,而當初設計者只是因為美觀問題才創造出此商標。 各地的7-Eleven 北美洲 加拿大的第一家分店1969年在卡加利開幕。目前加拿大分店為650家,市內便利店非7-Eleven獨大,郊區的7-Eleven則和加油站合營。美國目前有8,421間分店,大部份為合營,7-Eleven可說是無處不在。 澳洲 澳洲的第一家門店在1977年8月24日於墨爾本東南部的奧克利(Oakleigh)開業。7-Eleven的南半球總部則位於維州的莫納什市(City of Monash)。2010年,7-Eleven澳洲全面收購澳洲的美孚加油站,美孚油站的便利店全部成為7-Eleven的門店,而汽油,柴油以及天然氣則繼續由美孚公司供應。2014年於柏斯開設西澳洲州的第一家門店,截止到2018年1月,全澳共有675間24小時營業的門店,其中大部分均分佈在墨爾本和雪梨的城區及郊區。 日本 日本的7-Eleven是在1973年由伊藤洋華堂自美國引進,1974年5月15日於東京豐洲開設第一家店,在成立之初,伊藤洋華堂內部相當反對,鈴木敏文(後任日本7-Eleven CEO)以即使失敗也不影響母公司為條件,取得公司高層的首肯,而後,鈴木敏文長期領導發展,目前已經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單一連鎖便利商店公司,店鋪數20,033家,佔全世界7-Eleven店數的三分之一,1991年甚至買下7-Eleven全球總部南方公司,2005年將日本7-Eleven、伊藤洋華堂、美國7-Eleven合併入7&I控股。由於在日本的成功發展,亞洲多數國家的7-Eleven多以日本為效法對象,臺灣、韓國、泰國等地的店鋪多有日本經營方式的影子。 2019年7月11日,14間分店同時在沖繩縣開幕,至此完成全日本展店。 特色 與FamilyMart、Lawson並列為。 沒有販售杯裝汽水與熱狗。思樂冰已在部分分店試賣中。 超過30%的營業額來自店內販售的即食商品,如:便當、飯糰、關東煮與其他需微波爐加熱的食品等。 超過50%的品項是獨家販賣或自有品牌商品。 擁有自己的銀行(),其主要業務為經營7-Eleven店內的自動櫃員機。
如果底面是三角形,那么棱锥称为三棱锥或三角锥。如果每个面(包括底面)都是正三角形,这时的三棱锥就是正四面体。如果仅仅底面为正三角形,顶点在底面的投影是正三角形的中心,那么三个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这样的三棱锥叫做正三棱锥。同样地,底面为正多边形,而且另外一个顶点在底面上的投影是多边形的中心,这样的棱锥称为正棱锥。正棱锥的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侧棱都等长。每个侧面三角形以多边形的边为底边的话,高称为棱锥的斜高。 如果平面外的顶点在底面的投影正好是多边形的某个顶点(等价于说平面外的顶点和某个顶点连成的直线垂直于地面),这样的棱锥称为直棱锥或直角棱锥。连接平面外顶点和其投影顶点的侧棱垂直于底面,所以包含这条侧棱的两个侧面也垂直于底面。 棱锥的底面多边形不一定是凸多边形。如果是星形,则称为星锥。例如,底面是五角星,则对应的棱锥叫做五星锥。 性质 体积 棱锥的体积取决于平面外顶点到底面的距离,以及底面多边形的面积。前者称为棱锥的高,後者称为棱锥的底面积。设 為棱锥的高,為棱锥的底面積, 為棱锥的體積,则棱锥的体积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 这个公式早在公元三世纪就得到了证明。现代的证明一般使用积分。假设有棱锥,其中为底面的边形,为棱锥顶点。设在底面的投影为点,的长度为。在线段上取一点,使得线段的长度为:0,那么过点而且与底面平行的平面截棱锥得到的形状是一个和底面的边形相似的边形,记作,它的面积与底面积的比值等于与的比值的平方: 在点附近截取的“一片”棱锥“切片”,它的体积大约等于: 所以棱锥的体积等于积分: 对于正棱锥,假设它的底面是正边形,边长为,高是,那么底面积是: 所以它的体积是: 表面积 棱锥的侧面展开图是由各个侧面组成的,展开图的面积,就是棱锥的侧面积 ,其中是第 i
因此棱锥的斜高也就是侧面三角形的高: 棱锥的侧面积: 其中是底面正边形的周长。假设底面正边形的边长是,高是,那么它的周长是,中心到每一边的距离是。所以斜高是:,侧面积是: 正棱锥 若一錐體底面為正多邊形則稱為正棱锥。正棱锥是一個無窮集合,最小從三角錐開始,因為二角錐已退化成平面了。 此外錐體亦可以做為球面鑲嵌: 錐體中只有一種屬於正多面體,即正三角錐。 参看 金字塔:某些金字塔是棱锥状建筑,大部分是四棱锥; 圓錐:底面为圆形而不是多边形的锥体; 棱台:将棱柱沿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截取出来的几何体。 雙錐體:将棱锥于底面相接合所形成的几何体。 類錐體:棱柱與反棱柱之關係在棱锥上的類比 参考来源 外部連結 The Uniform
受黑潮支流影響,小琉球擁有台灣全境最高的年平均海溫,海溫終年都維持在攝氏25度以上,1月平均海溫25.0度,7月平均海溫29.4度。冬季時海溫比同屬台灣著名熱帶旅遊景點的恆春後壁湖的22.0度1月平均海溫高上3度之多,因此為台灣冬季最適合從事浮潛等海上活動的地點之一,也因其溫暖的海水而孕育上千種以上不同的珊瑚礁。小琉球為屏東縣政府公告之綠蠵龜重要棲息地,曾空拍觀察到805隻海龜。 歷史 在台灣本島的原住民原本稱琉球嶼為拉美島,拉美島原住民和漢人漁民交易,也和台灣本島間的原住民長年互相交易、出草,其交易皆以互不接觸甚至見面的方式進行。荷蘭文獻記錄大員周邊的社群並不很了解拉美島人的語言,而據說屏東平原的放索社人比較了解拉美島人的語言。甘治士記錄有60名蕭壠人聯合漢人前往金獅島假裝交易,趁機抓住一位島民強拉到船上,將之砍成多塊。 162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指派雷爾生司令前往佔領澎湖,7月底親自前往勘查台灣。7月28日,雷爾生從海上看到了拉美島,似乎有豐腴的土地、長滿的椰子樹。雷爾生本要派人登岸取水,但漢人通譯拒絕前往,稱「島上有約400名的野蠻食人族,約三年前有三百多個漢人被殺害,而且島上沒有適合登岸的地方」。 1622年10月,公司船隻金獅號()的船長、商務長、部分船員登臨島上取水遭到殺害,為了紀念遇害人員,荷蘭人稱之為金獅島(),以紀念金獅號遇害商務長馬帝斯·雅各。1636年,公司駐台灣機構為報復船員遭殺害,對此島居民馬卡道平埔族人發動攻擊,從此琉球原住民消失。至今仍留存有當時島上居民躲藏的烏鬼洞遺跡。 史籍記載,元朝時將台灣與沖繩列島合稱琉球、嵧球或琉求,到了明朝時,改稱沖繩列島為大琉球,台灣為小琉球;到了萬曆未年,荷蘭據台後將台灣名定下,而將當時的沙馬基稱為小琉球。 教育 琉球最早的學校為1899年(明治三十二年)設立的「東港公學校琉球分教場」。目前有4間國民小學,分別為琉球、全德、天南及白沙國小,一間國民中學為琉球國中,高中以上須赴台灣本島求學。 行政 全島行政區劃為屏東縣琉球鄉,目前分有八個村。 小琉球距離南臺灣第一大城高雄市相當近,在島上即能望見市區高樓,也正積極轉向觀光島嶼發展,現已劃入大鵬灣國家風景區。 氣候 小琉球與屏東縣其他地區相同,氣候分類上屬於熱帶季風氣候,也因屬於緯度較低又位於台灣西半部的外島,成為台灣唯一不會受東北季風吹襲影響的外島,因此四季氣溫變化小。冬天溫暖夏天不悶熱。 觀光 自然景點 花瓶石:小琉球地標,其鄰近海域為保護區亦為浮潛的最佳潛點,並可不時見到綠蠵龜與綠蠵龜共遊 美人洞 山豬溝 烏鬼洞 肚子坪潮間帶
觀光 自然景點 花瓶石:小琉球地標,其鄰近海域為保護區亦為浮潛的最佳潛點,並可不時見到綠蠵龜與綠蠵龜共遊 美人洞 山豬溝 烏鬼洞 肚子坪潮間帶 蛤板灣沙灘 中澳沙灘:島上最佳戲水的沙灘,也是三年一科迎王平安季送王的地點 杉福生態廊道:為舊軍區,設有防空洞,目前有步道可自由進入。 龜仔路山:島上最高點,海拔87公尺。又稱八七高地。 人文景點 白燈塔(琉球嶼燈塔):建造於西元1929年,為白色圓形鋼筋混凝土結構,是台灣唯一一座由漁會出資建造的燈塔。二次大戰時受損停止發光。民國41年移請海關修復管理。 百年榕樹 靈山寺 小琉球碧雲寺 小琉球三隆宮 交通 設有東琉線交通船航線,往返於屏東縣東港鎮,分別有琉興有限公司經營的公營交通船(其前身為;欣泰號候船室,於第二艘交通船打造完成後改組),與東信、競強、眾益、飛馬、觀光五家輪船公司聯合經營的東琉線交通船聯營處及"泰富國際輪船股份有限公司"所屬的泰富1號、泰富2號、泰富3號等交通船行駛,2020年7月6日大福琉球航運股份有限公司所屬的大福1號、大福2號、大福3號首航,往返於鹽埔港及琉球新港,紓解東港至小琉球交通船的人潮。航線提供物資及人員運輸,自2008年起增加高雄往返小琉球航班蝴蝶公主號,每周六、日有固定航班往返。民生物資、水源亦由東港補給。 小琉球的交通船班非常密集,且航行時間短,至多二十餘分鐘,可以大量輸送遊客與物資,相較綠島蘭嶼,小琉球幾乎不會有交通多日中斷發生物資缺乏的情形。對比綠島蘭嶼因距離遠風浪大會使多數人暈船減損遊興,單程小琉球船班亦難見到有人嘔吐,這也使小琉球的交通相形更具優勢。另島嶼上也有高雄客運601線環島接駁公車,絕大部分登島旅客以租用島上汽車或機車為主,亦常見旅客自行攜帶機車搭船前往。 鄉道 (已公告解編) (琉球環島公路) (已公告解編) (已公告解編)
/1,000人。(2017年10月統計)平均壽命: 總計:80.86歲 男性:77.67歲 女性:84.25歲(2021年統計)總生育率: 0.98/婦女(2021年統計) 未設籍統計外僑居留人數:822,277人(2021年5月) :241,823人 :210,462人 :150,560人 :65,453人 :50,163人 :20,728人 :14,376人 : 440人 :13,688人 :9,778人 :4,328人外國專業人員人數:453,00 人(110年底) :20% :16% :8% :7% :6% :5% :4% :4% :4%外籍勞工總人數:712,169 人(2022年9月) :約23.6萬人 :約23.3萬人 :14.1萬人失聯移工人數:72,655 人(2022年8月19日) :24,459人 :24,684人 :2,373人 :879人 :1人外籍移工在收容所人數:514 人(2019年1月31日) :284人 :210人 :9人 :11人 人口劃分及族群分佈 臺灣族群以文化人類學來區分,主要分為臺灣原住民、漢族、在台大陸少數民族。漢族有閩南裔臺灣人、客家裔臺灣人、臺灣外省人(包括在台大陸少數民族)。另外,近年來還有許多移居臺灣的新住民。 依據2002年內政部統計處的一項調查研究:臺灣的閩南人76.9%、客家人10.9%、外省人10.0%、原住民1.4%以及不確定0.8% 依據客家委員會2010年至2011年的全國客家人口基礎資料調查研究:在各大族群(單一自我認定)的分布上,「福佬人」占67.5%;「客家人」占13.6%;「臺灣人」占7.5%;「大陸各省市人」占7.1%;「原住民」占1.8%。2016年12月,客家委員會調查顯示,台灣客家人口超過453萬人,占全國人口約19.3%,較2011年調查結果增加33萬人,提升1.2%,代表民眾客家自我認同的提升,但能夠講客語的比例則降至46.8%(212萬人)。 對於人口數量多寡的敘述所在多有,不過除了國語(現代標準漢語)以外,臺灣閩南語屬於優勢的語言,根據內政部統計,1993年時若以所用母語區分,推估使用「臺灣閩南語」(73.3%)、「臺灣客家語」(12%)、「其他漢語方言」(13%)及「原住民語」(1.7%)。另根據2008年中華民國年鑑,臺灣大概有73%的人会使用閩南語。 臺灣早期族群分布深受分類械鬥影響,並非渡臺時間先後或是原鄉居住地形所造成。客家人、泉州人、漳州人同時來台,客家人有的因分類械鬥失利退出平原(如臺北盆地)轉往丘陵(如新竹丘陵)居住,而因分類械鬥得勝而住在平原(如美濃區)、海濱(如新屋區)。漳州移民主要居住在中部平原地帶、北部沿海地區及蘭陽平原;泉州移民主要居住在中部沿海地區、新竹沿海地區、臺北盆地,南部則為泉漳混合區。故「泉州人居住在海濱,漳州人居住在內陸平原」的說法,僅在台灣中部地區符合此一分布。 語言 中華民國在臺、澎、金、馬地區以中華民國國語為通用語,通用文字為漢字正體字;其他國家語言依使用人口比例分別為台灣語、客家語、阿美語、閩東語(馬祖列島)、排灣語、泰雅語、布農語、卑南語、魯凱語、太魯閣語、賽德克語、鄒語、賽夏語、達悟語、噶瑪蘭語、撒奇萊雅語、邵語、拉阿魯哇語及卡那卡那富語。英語在教育上是除國語之外的第二大語言。 教育水準讀寫能力''': 定義:10歲以上具有讀寫能力 識字率:98.79%(統計10歲以上人口教育程度 ,2016年總計數20,479,354人,識字人口20,231,709人) 注釋 參考文獻 參考 台灣 - 美國中情局《世界概況》 參見
男性:39.64歲 女性:41.35歲(2017年3月統計)人口密度: 640.83人/km²。(2022年5月統計)人口成長率: -1.78‰。(2020年統計)出生率: 7.01/1,000人。(2020年統計) 總出生人數165249。 (2020統計)死亡率: 7.35/1,000人。(2020年統計) 總死亡人數173156。 (2020年統計)淨遷移率: 0.89/1000人(2015年統計)性別比: 出生:1.069 男/女 15歲以下:1.09 男/女 15-64歲:1.00 男/女 65歲以上:0.84 男/女 平均:0.98 男/女(2018年統計)嬰兒死亡率: 總計:4.44/1,000人 男性:4.84/1,000人 女性:4.01/1,000人(2015年統計)結婚率:6.61 /1,000人。(2017年10月統計) 結婚雙方均為本國人者佔總結婚人口比例: 84.7% 與非本國人結婚者佔總結婚人口比例:15.3%,其中東南亞配偶佔所有外國人比例:40.6%,大陸地區配偶人佔所有比例:36.2%,港澳地區配偶佔所有比例:6.2%。(2017年統計)離婚率:2.26 /1,000人。(2017年10月統計)平均壽命: 總計:80.86歲 男性:77.67歲 女性:84.25歲(2021年統計)總生育率: 0.98/婦女(2021年統計) 未設籍統計外僑居留人數:822,277人(2021年5月) :241,823人 :210,462人 :150,560人 :65,453人 :50,163人 :20,728人 :14,376人 : 440人
泰雅族的舞蹈有三種:第一種膝蓋與腰不彎曲,直立著將腳慢慢地向左或向右移動;第二種腳與膝蓋微彎,一面將身體向前微彎,一面緩慢地移動腳;第三種一面彎曲膝蓋與腰,一面向左或向右跳躍。當祭祀時由數人或數十人,男女分開或合為一隊,圍成圓圈相互牽手(或手扶著隔壁者的腰),由一人起頭指揮跳舞。 紡織工藝 整麻 先將割下的苧麻以剮麻器以四株為一單位,每單位剮兩次,累積兩單位為一束,二十束為一綑。後將苧麻放入臼內用杵搗,使苧麻變軟後成為絲狀。再將苧麻絲放在兩枝竹竿上曬乾,使苧麻變得較有韌性,不容易斷裂。 紡線 將較短的苧麻絲績在一起,再將連續起來的苧麻絲,以施力使苧麻線變得更光滑且堅固,以便於織布。 煮線 將苧麻線放置於盛有冷水與爐灰的鐵鍋內,煮兩個小時,以去除苧麻的污垢與雜質,使其變白。如需染色,則加入薯莨汁液或搗爛的樹薯球根,將線染成紅赭色。 理經 將理經架底坐平放於地,理經者面對底坐而坐,將苧麻線依一定順序,在底座上豎立的支架上來回穿梭,纏繞在支架上後抽離支架。理經方式分為平織理經法與人字文理經法兩種。 織布 先將整理好的經線,由理經架移至織布機上,再將緯線纏在上。將連著緯線的梭子在經線間垂直地來回穿梭,每來回一次用木條使緯線間能緊密靠緊,如此不斷重複。布料可分為純白麻布、平行條紋麻布與摻入染色麻線織成的花布。 裝飾 貝珠衣:以白色貝類穿孔磨成細小如綠豆之貝珠,將它穿綴於整件衣服上,是泰雅族獨特的衣飾文化。貝珠衣有多種形式,最尊貴的一種是部落領袖或獵首英雄於凱旋歸來參加盛會時所穿,也是結婚時重要的聘禮。除了貝珠衣以外,珠裙、珠帽、綁腿亦以貝珠串成。珠裙常使用於訂婚或女子生產後男方送給女方家長的答謝禮。珠帽則為頭目所佩戴。 竹藤編織 泰雅族的竹藤編織有稜眼背簍(kiri')、密閉背簍(qbun)、背袋(tokan)、圓箕(bluku')與篩子(gitu')等製品。竹材以於三至四月間,採集筍禾剛脫落,剛長葉的新竹為最佳。以製作中型圓箕為例:先以小刀(buli')將竹材削成約350支、長約2尺5寸的竹篾子(rruma'),再將竹篾子以橫、直向相互編織成大片的四方形,將邊緣修成圓形後,最後以黃藤(qwayux)收邊。 藤帽 藤帽(qbubu')為男子外出時所佩戴,除保護頭部之外,也具有美觀與展現身分的作用。藤帽最普遍的形式為無邊碗型,偶爾也會出現附加帽簷的形式。善於打獵者可將藤帽外罩熊頭皮或豹皮,獵首成功者則在藤帽前額中央鑲縫稱為「mayon」的白色圓形貝板。 圓箕 圓箕(bluku')有多種功能。在婚禮時用以放置聘肉(sapat),再平均分給眾人共享;在舂米時或收割後,利用風力在稻穀中篩出稻糠,做法為在清晨吹落山風時,將稻榖置於圓箕內,舉起後背對著風,緩慢將稻榖倒下來,較重的穀粒會落在近處,較輕的稻糠則會落在遠處,穀粒與稻糠因而分離,這個動作稱為「tamapus'」。 經濟活動 計量系統 傳統上並無長度、容積與與重量的計算方式。以豬隻的買賣為例,以其由頭至尾的長度,或胖瘦的程度評定其價格。小米則以把數進行計算。 生命禮俗 生育 泰雅族於嬰兒出生後,以竹片割斷臍帶(punga),用溫水洗淨後再以布包裹。男嬰的臍帶與發火器和獵首取得的頭髮放置於藤簍內;女嬰的臍帶則置於織布機的機胴內,父親去世後則以兒子的臍帶殉葬;母親則以女兒的臍帶殉葬。胎盤(svuang)以布包好後,男嬰埋於靠屋內後壁;女嬰則埋於靠屋內前壁或產婦床下。傳統認為雙胞胎為不吉,澤敖列系統在出生後將其活埋;賽考列克系統與賽德克族則認為如雙胞胎為同性可養育,如為一男一女,獨留男嬰而埋殺女嬰 嬰兒出生十至十二天後,便由產婦將嬰兒初次抱出室外,舉行祓禳儀式。先由產婦懷抱嬰兒蹲踞室內門邊,以布蓋住嬰兒頭部,女巫(phgup)再手持一塊燃燒的樟木,口念咒語在產婦頭上一尺多高處祈福,後再將木柴丟棄,由產婦抱嬰兒至屋外,以手指天再重複念一次咒語。舉行過祓禳儀式後,即擇定日期,邀請親戚來家中飲宴,親戚則準備布疋與食物相贈。其中必須為產婦的兄弟與從兄弟準備一份禮物,稱為「makalaus」,以禳除因姊妹生產而招來的不潔,以給予長兄的禮物最為貴重。以大嵙崁群為例,對於產婦的長兄,需贈貝珠裙一條,其餘兄弟則贈布一疋。 人名 泰雅族採親子連名制,一般情況下以父名連於己名之後,但若父早逝或其他原因,亦可連母名。如:父名為「Yukan watan」,若子名為「Yumin」則其全名應為「Yumin Yukan」,孫若名「Takun」則其全名為「Takun Yumin」,曾孫若名「Walis」則其全名為「Walis Takun」,以此類推。 喪葬 根據傳統,泰雅族自然死亡者舉行室內葬,意外死亡者一般就地掩埋。室內葬時先在死者床下挖洞,再由三個人分別抬著屍體的左、右與中部將之埋葬。埋葬時以屈肢葬的方式,同時為死者穿上傳統服飾,並在蓋板夾層放置死者生前用過的刀。負責埋葬死者的人先在室內脫去衣服,並由專門在死者床邊牆壁所鑿的洞出到室外,洗手後再由同一個洞回到屋內,馬上將洞封好後最後從大門進出。死者埋葬後家屬繼續在該房子生活,直到已無空間可以埋葬死者再搬遷,必要時可將竹材做的牆壁拆開,以增加室內葬的面積。 男人在世時必須大量獵取山豬、鹿等獵物與敵人首級,這些獸類與敵人在其死亡後會成為其隨從,男人前往靈界(utuxan)時不僅聲勢浩大,在靈界的祖先也會以同等的陣勢迎接。在抵達靈界前,會經過一個大池沼,其上架有靈橋(hongu utux),只有曾經獵首成功的男人與善於織布的女人可平安通過此橋,其他人則會掉到充滿糞便的橋下(賽德克族則認為橋下有螃蟹會吃人)。 歲時祭儀 播種祭 播種祭(smyatu)為泰雅族為祈求祖靈賜予豐收舉行的儀式。在儀式的前一天先由頭目召集眾人,宣告祭祀時所需遵守的禁忌。播種祭當天凌晨兩、三點左右,由各戶人家推派一人,攜帶酒、黏糕與獸肉至頭目居所集合,一齊前往部落附近的新墾地。在墾地的一角圍上三、四尺見方的石牆,在裡面播種小米,並將帶來的酒、黏糕與獸肉供祭以祈求豐收後返回,這時再由數個人(必須為偶數)帶酒在途中迎接。以南澳群為例,古時舉行播種祭時須將敵人的頭顱吊在頭目屋住家頂下,日治時期禁止獵首後,改於住家中央放置裝滿酒的大臼,並在臼的上方屋頂吊掛敵人的頭髮與獸骨。 收穫祭 收穫祭為小米收穫後,選定日期於早上或傍晚舉行,奉獻新穀與祖靈的儀式。當日各家戶各派一人準備兩個竹筒,一個裝肉,一個盛酒,後用麻線將其綁在砍下的樹枝上,再至頭目住家集合,頭目帶領眾人到二、三十步遠的地方,最後將樹枝綁在大樹枝上再返回。 祖靈祭 祖靈祭(maho)舉行的時節約為七、八月小米收割後,由頭目與長者決定祭祀時間,全部落男子皆要參加。祭祀當天天未亮時,每人手持竹棒,上插有作為祭品的黏糕與獸肉。部落男子集合後,由頭目帶領前往祭祀地,沿途呼喊已逝祖先的名字。到達祭祀地後,頭目先與祖靈(utux)說話,接著各同祖群(qotox malxo)的代表,也跟著與祖靈說話。祭祀完畢後,回程路上必須越過火堆,以示與祖靈分隔,年輕人則以刀刺路旁的黏糕(寓意在狩獵時獵得山豬)。祭品不可帶回部落,必須於當地吃完。 神話傳說 人類始祖 賽考列克系統 上古時代,位於賓斯博干(Pinsbkan)的大石突然裂開來,首先生出一男一女兩人,其後又生一人(性別未知),後出生的那人向先出生的那對男女說:「請為我洗一次澡,如此我們大家都將長生不老。」那對男女不肯為他洗澡,他便跳回大石的裂縫中,並說:「你們會遇到生老病死等不幸。」此後人們便有了生老病死的現象。 澤敖列系統 上古時代在大霸尖山八分高的地方,有一塊突出的大石,其內潛藏著一男一女,烏鴉與繡眼畫眉(ssiliq)得知此事,便每日至此祈禱人類出現。一天,ssiliq的祈禱奏效,在一聲巨響下大石裂為兩半,從中出現一男一女。這對男女至青春期時,對男女性交之事仍全然不知,最初嘗試兩眼相接,但仍不能滿足情慾。後陸續以鼻、耳、手與腳進行交合,但皆失敗。這時突然看見兩隻金蠅正在交配,兩人依樣模仿(一說金蠅停於女子私處,兩人乃發現彼此構造的不同,獲得性交方法的提示),從此方能繁衍子孫。 賽德克亞族 傳說上古時代,白石山牡丹岩(Bunohon)長有一棵大樹,此樹半邊為木質,另一半邊卻由岩石所構成。一天,從樹幹裡走出男女二神,此二神生下很多子女,子女又繁衍很多後代。當時只要將一粒小米切成幾份,烹煮其中一份,就能得到一鍋子的飯;拔下野豬的一根毛髮,切成幾段後投入鍋中煮,便能煮成滿鍋子的肉。幾代人後因人口增加,牡丹岩這個地方太小而不夠居住,族人因而四散他遷。但從此人們必須終身勞動與農耕,而不得閒暇。 生命起源
石加路(Shyakalo)群 金那基(Mknazi)群 大嵙崁群 南澳群 馬列巴(Malepa)亞系統: 屈尺(Taranan)群 大嵙崁(Msutunux)群 卡奧灣(Gaogan)群 溪頭群 司加耶武(Sqoyaw)群:包含沙拉茅(Slamaw)群。 馬里闊丸(Malikoan)亞系統: 馬里闊丸(Mrqwang)群 馬武督(M'utu)群 澤敖列(Tseole)系統: 馬巴阿拉(Mabaala)亞系統: 南澳群 馬巴阿拉群 萬大群 馬巴諾(Mapanox)亞系統: 汶水群 北勢群 南勢群 莫拿玻(Menebo / Mnibu)亞系統: 南澳群 莫里拉(Mererax)亞系統: 鹿場群 大湖群 加拉排(Kalabai)群:廣義包含美卡蘭(Mekarang)群。 賽德克亞族: 太魯閣群 道澤(Toda)群 德克達雅(Tgdaya)群 物質文化 身體藝術 紋面 在臺灣原住民族中,紋面(patas)是泰雅族特有的文化,經過紋面者才可論及婚姻。相傳上古時代有姊弟二人,弟婚期將至卻無女可娶,有一天姊向弟說:「我已經替你找到一個女人,明天就在雙叉路口的樹下等你。」隔天姊先用墨紋臉,再前往約定的地點,弟認不出她就是姊,遂將他帶回家,彼此結為夫妻後繁衍後代,這成為必須經過紋面才可婚嫁的由來。 一般在約十五、六歲之後,身體發育漸趨穩定後就可進行紋面。無論男女皆在額頭刺一至七道縱紋(因地區而異),男性須有成功的獵首經驗,才可在下巴刺縱紋;女性則須織布技術熟練,並已有月經,可以傳宗接代,才可環繞雙脣並往左、右耳際刺橫紋。文面師(ppatas)皆為女性,且世代相襲。紋面時以敲槌(ttucing)敲打刺針(atuk,以黃銅針或縫衣針整排束起製成),刺入皮膚在臉上留下傷口,將流出的血拭去後,再塗抹-{煙}-灰或火藥以留下顏色,並重複相同的動作三到四次,使顏色更加明顯。術後以一布或一隻豬做為謝禮。 傳統泰雅族社會嚴禁婚前與婚外的性行為,認為青年若觸犯禁忌,必將遭到祖靈(utux)的懲戒,導致紋面後的傷口發炎難以癒合,或是施刺後的花紋模糊,顏色黯淡不清。紋面師在施刺之前,會詢問受術者是否曾有過婚外情的行為,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必須向祖靈祈禱認錯後再施刺。若女性刺紋花紋清楚,色澤黝黑,出嫁時可向男方家族多索要聘禮。紋面的習俗直至日治時期初期才被嚴格禁止。 部分澤敖利語群與賽考利克語群成員擁有紋胸文化來表示戰績,如鹿場群、加拉排群和霞喀羅群等族群。 穿耳 泰雅族無論男女皆穿耳洞、佩戴耳飾。兒童自五至六歲開始穿耳洞,逐漸更換不同直徑的管狀耳飾,以擴大耳洞。耳飾(qingay)採細竹管截斷而成,可分為有紋飾與無紋飾兩種,無紋飾者為在平日佩戴,以防止耳洞密合;有紋飾者佈滿幾何線文雕刻,並鑲嵌木槲草皮以為裝飾,有時前方加上紅色毛線絨球,婦女則常與長貝板綴飾同時佩戴。 拔牙 泰雅族男女皆在成婚前,舉行拔牙(smapa)儀式,拔去上門齒兩側兩顆牙齒,或連同上犬齒共拔去四顆牙齒。 巫術占卜 鳥占 從前人們外出時,並無可資判斷吉凶之物,因此時常得病、受傷,甚至死亡。於是眾人商量之後,決定尋找一種判斷吉凶的方式。傳說有一次,烏鴉與ssiliq(繡眼畫眉)進行搬石過河的比賽,並約定:「我們之中堪任此事者,就來擔任人們吉凶的判斷者。」烏鴉首先舉起石頭,但是石頭動也不動;後ssiliq立即將石頭輕易舉起並搬過河,放在對岸。因ssiliq的獲勝,從此人們遠行時就以ssiliq的飛行方向與叫聲來判斷吉凶。 竹占 泰雅族的竹占(hamungap)以巫珠(tsriyanan)與細竹管(nawi)作為道具,被視為與祖靈(utux)溝通的媒介,有治病、解決糾紛或祈求等目的。施術過程中,女巫(phgup)持細竹管蹲下後以膝蓋將其夾住保持水平,再將一顆管狀珠子平放在細竹管上,女巫一邊念咒語,一邊用手向珠子搧風,如果珠子停住不滾動,則代表疾病可治癒或問題可獲得解決。同樣的巫術也出現在賽夏族的部落,由於泰雅族與賽夏族皆無製作管狀珠的技術,故巫珠可能是來自於平埔族人,類似的管狀珠在平埔族中常串成項鍊作為裝飾使用。 音樂舞蹈 口簧琴 口簧琴(lubuw)多用於獨奏,據傳在過去為青年表達情意時所吹奏。口簧琴以一截長約10公分的竹片作為琴身,中間穿有長孔,安置細長舌狀的竹或銅製簧片,簧片一般為三片,最多可達六、七片,琴身兩端鑽孔穿繫麻繩。吹奏時左手持琴置於唇間;右手拉扯右端麻繩,依靠震動發出聲響,隨口腔形狀變化可產生不同的音調,簧片的寬窄厚薄則可產生不同的音階。 歌謠 泰雅族歌謠的音階可分為三音(右小三度、上下大二度)或四音(上下增二度)組織。歌唱時包括單音唱法與複音唱法,並使用樂器伴奏,常見的樂器有口簧琴與木琴。 舞蹈 泰雅族的舞蹈有三種:第一種膝蓋與腰不彎曲,直立著將腳慢慢地向左或向右移動;第二種腳與膝蓋微彎,一面將身體向前微彎,一面緩慢地移動腳;第三種一面彎曲膝蓋與腰,一面向左或向右跳躍。當祭祀時由數人或數十人,男女分開或合為一隊,圍成圓圈相互牽手(或手扶著隔壁者的腰),由一人起頭指揮跳舞。 紡織工藝
阿美族傳統上被歸類為母系社會(母系親屬制度),婚姻型態為男性從妻居,家族事務多以女性為主體並由女性負責,家族產業之繼承以家族長女及其他女性為優先;家族/氏族多指母系一族。然而在部落中,有關部落大小事務則是由部落男子所組成的年齡階級制度(selal)和集會所來負責部落事務的統籌規劃與分工執行;各階級負責各種不同的任務與工作,並且聽從青年之父(mama nu kapah)與長輩們的指導。阿美族女性對於部落事務則沒有議事權,甚至不得於平時進入集會所(Talo'an / Soraratan / 'Adawang / Sefi)。 阿美族的傳統祭儀,舉行日期、儀式流程各部落都不同,大致上有豐年祭(ilisin / malikoda / kiloma'an / malalikit)、播種祭(mitiway)、捕魚祭(komolis)、海祭(mikesi'/ milaedis / komolis / misacepo'/ miwarak)、祭祖靈(talato'as)、驅除瘟疫祭(misalifong)、祈晴祭(pakacidal)和祈雨祭(paka'orad)等等。許多祭典內容原有嚴格男女分際、性別禁忌、精神意涵等,可惜因時代變遷,宗教信仰改變或主持祭典儀式的巫師(sikawasay)凋零而有所更易或失傳。 豐年祭是阿美族重要的祭祀儀式,其重要性相當於漢人的農曆年,是族人與祖先、神靈團聚的時間,具有經濟、教育、訓綀、宗教以及政治軍事上的功能。在日治時期与基督教傳播盛行期間,因其功能性,許多部落的豐年祭活動幾度被禁止,並因此造成豐年祭傳承的斷代。豐年祭通常在每年七至九月間進行,主要為耕地收獲後的時節舉辦,早期則是在小米收獲過後舉行;天數則依各部落而異,一般是由各部落耆老(mato'asay)來決定,傳統上短則三天,多則半個月,並依氣候條件造成的收獲時間不同,大抵是由台東阿美族部落先舉辦,之後才陸續由花蓮阿美族接辦。祭祀過程與內容依各部落習慣上之不同而有差異,如年齡階層(selal)的訓練與進階、祭祀流程等,傳統上主要會包括迎靈、宴靈和最後的送靈三大階段。豐年祭期間會進行捕獵、採集或購買食物,並由族人們共聚分食。 時代變化,許多部落在豐年祭尾聲,會進行各階層的各自表演,寓意延續階級之間的凝聚力,也傳遞歡樂的氣氛。部分部落甚至已經出現了女性階級,並且一樣在豐年祭期間分工並表演。 阿美族傳統文物中包含有陶製品(主要是女性負責製作,目前大概只剩下花蓮豐濱鄉的貓公部落有傳承)、編藝品(使用材料:竹、藤、莎草、香蕉絲、月桃等等)和其它手工藝品(如傳統服飾、樹皮帽、木雕和各類工具等等)。 沿海阿美族目前尚有部分部落保有製作排筏的技藝並在平時出海獵捕魚類,如台東長濱鄉的真柄部落(傳統竹筏)和大俱來部落(現代膠筏)。沿海阿美族除乘船出海之外,部分族人會潛水獵捕礁間魚類、海膽等海產,女性族人則大多會採集潮間帶海草和貝類。傳統上,女性被禁止上船活動。 阿美族的生活中從不缺乏音樂和舞蹈,婚宴和喜慶場合中,常見到阿美族人會起身歌唱和跳舞,此時,除了各部落或各分類群裡會有固定的傳統歌舞之外,也常見流行歌舞或阿美族人的即興創作。但是豐年祭歌舞則只會在豐年祭儀呈現,在一般場合中並不被允許。在現代,許多阿美古調也被錄製或改編並傳唱於世。 在傳統信仰上為泛靈信仰,各部落也有巫師/祭司系統,祖先或祖靈亦屬神靈,但不是指有專門神通或管理特定事務之神。基督宗教傳入後,許多族人改信基督教,傳統信仰雖仍存在但並不普遍。目前,傳統巫師/祭司系統絕大多數亡佚,只剩下極少數部落留有口述或是即將面臨傳承消失。也有相當比例族人信仰漢人民間信仰,包括馬蘭部落及恆春族人,亦有自行建廟祭祀者,例如楊傳廣。 習俗 豐年祭:祭品以糯米飯、米酒、獸肉為主,祭典過程中除了重要活動,其他就是眾人共享阿美大餐,取自大自然的各種新鮮野菜,以豆類、藤心、芒草心、雞肉、豬肉為主。 海祭:又稱捕魚祭,祭品以阿里鳳鳳為主,另一個祭品是芒草結,即把割下的芒草插在土裡,末端留下留嫩的一葉,其餘打個結,用以象徵強韌的生命力。由於阿美族信奉的海神-卡費(Kafit)忌諱綠色的葉菜,因此在此時的祭典中是不可食用葉類野菜,或許這也是十心菜成為阿美族野菜的原因。所謂的「心」指的是植物的嫩莖,阿美族所食用的野菜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十心菜分別為黃藤心、林投心、芒草心、月桃心、檳榔心、山棕心、甘蔗心、鐵樹心、椰子心和臺灣海棗心。 小米收穫祭:古早採收小米時,通常用山棕葉來綑綁,山棕心與豆類(早期主要是樹豆),是小米收穫祭中食用的野菜。小米是早期臺灣原住民的主食,對原住民而言,小米是植物中最敏感的精靈,好像具有靈性一樣,有靈耳、靈眼、靈覺。相對地、禁忌也特別多,稍不留心就會惹來災禍。在田裡收割小米時,不但講話要小心,動作更要謹慎,使用「休息」、「完畢」、「回家」等日常用語以及放屁、打人等動作,都不能說也不能做。在稻米取代小米成為阿美族的主要糧食作物(小米)之後,小米收獲祭已名存實亡。 播種祭:煮龍葵湯來祭祀神明,以祈求將來能豐收,到了天一亮便出門播種。 狩獵祭:這是一年最後一個祭典,藉由捕獵的活動,讓家族、親戚、平日換工的伙伴們一起享用捕肉的獵物,獵物以鳥類為主,通常與樹豆、鵲豆一同煮食。 建屋祭:年初的第一個祭典,主要意義是祭拜掌管田獵、耕作、太陽與守護的戰神-馬拉道(Malataw),同時也是男性年齡階級晉級的一個祭典(現代多併入豐年祭期間擇時舉辦),女子皆不得靠近。食用的菜餚是豆類、烤雞、藤心、地瓜與芋頭,葉菜類則禁止食用。 祭祖:全村以家庭為單位全員參加,由女祭司擔任家人與先祖的溝通者,祭品是生薑、糯米糕、檳榔、酒等等。 巴格浪(Pakelang):華語無適當對應的翻譯。原始的解釋是:喪家一切的告別儀式完成,往生者入土為安之後,喪家以pakelang做為結束,告一個段落並答謝親友幫忙。現今則無論家屋落成、光榮入伍、金榜題名、婚喪喜慶,在典禮結束後,男子至河、海漁撈,眾人共食魚獲作為收心,回歸日常生活秩序的儀式。 kiloma'an(豐年祭)的流程 氏族 氏族一詞在阿美族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解釋,有的如「來源」,有的則是「宗家」的意思;大部分的氏族名稱源自於地名。根據1935年日本學者出版的《台湾高砂族系统所属之研究》一書,由移川子之藏、馬淵東一、宮本延人等人調查當時阿美族氏族分佈及其遷徙,已知的氏族表列如下: 巴奇達魯氏族(Pacidal,太陽之子) 水蓮尾氏族(Ciwidian,水蛭之意) 拉蘭古斯氏族(Raranges,石柱之意) 薩里波干氏族(Sadipongan,鳥巢之意) 奇密氏族(Kiwit,蟹草之意) 奇波氏族(Cepo',下游之意) 芝波蘭氏族(Ci'oporan,河口之意) 莫拿里氏族(Monali') 華賽氏族 (Fasay,今綠島發源) 奇拉加散氏族(Cilangasan,今貓公山) 基奧卡氏族(Ci'okakay,白骨雜陳處之意) 沙比亞陀氏族(Sapiyat,可能是掃叭) 索南氏族(Conang) 奇卡多拜氏族(Cikatopay,樹名:大葉山欖,巴奇達魯氏族分支) 納拉斯干氏族(Nalasongan,奇卡多拜氏族分支) 納隆卡蘭氏族(Nalongalan) 瓦呂魯氏族(Faliyol,今八里灣舊社名) 奇阿魯安氏族(Ciarongan) 馬羅蘭氏族(Malolang,Rorang是構樹) 卡給陀羅氏族(Kakitolo) 奇里可氏族(Cialiakof) 奇腦剛氏族(Kinafokang,鯽魚Fokong之意) 塔拉可玻氏族(Talakop,小島名) 跋必安氏族(Papiyan,卑南語:懦夫Papiyan)
海岸阿美群:分布於花蓮縣豐濱鄉、富里鄉豐南村及台東縣長濱鄉、成功鎮。 馬蘭阿美群:又稱台東阿美群、卑南阿美群,分布於臺東縣成功鎮、東河鄉、卑南鄉、臺東市、太麻里鄉以及花蓮縣富里鄉豐南村吉拉米代部落。 恆春阿美群:分布於臺東縣池上鄉、關山鎮、鹿野鄉及屏東縣牡丹鄉、滿州鄉。 阿美族原鄉分布於花蓮縣、臺東縣和屏東縣境內。人口大部份居住在平地,較少處於山谷或群山之中。隨著經濟型態的轉變,長年旅居都會區的阿美族人,也在臺北和高雄等都會區中建立了以阿美族為主體的社區或聚落。 文化 阿美族的起源傳說與大洪水、檳榔、兄妹婚有關。 阿美族傳統上被歸類為母系社會(母系親屬制度),婚姻型態為男性從妻居,家族事務多以女性為主體並由女性負責,家族產業之繼承以家族長女及其他女性為優先;家族/氏族多指母系一族。然而在部落中,有關部落大小事務則是由部落男子所組成的年齡階級制度(selal)和集會所來負責部落事務的統籌規劃與分工執行;各階級負責各種不同的任務與工作,並且聽從青年之父(mama nu kapah)與長輩們的指導。阿美族女性對於部落事務則沒有議事權,甚至不得於平時進入集會所(Talo'an / Soraratan / 'Adawang / Sefi)。 阿美族的傳統祭儀,舉行日期、儀式流程各部落都不同,大致上有豐年祭(ilisin / malikoda / kiloma'an / malalikit)、播種祭(mitiway)、捕魚祭(komolis)、海祭(mikesi'/ milaedis / komolis / misacepo'/ miwarak)、祭祖靈(talato'as)、驅除瘟疫祭(misalifong)、祈晴祭(pakacidal)和祈雨祭(paka'orad)等等。許多祭典內容原有嚴格男女分際、性別禁忌、精神意涵等,可惜因時代變遷,宗教信仰改變或主持祭典儀式的巫師(sikawasay)凋零而有所更易或失傳。 豐年祭是阿美族重要的祭祀儀式,其重要性相當於漢人的農曆年,是族人與祖先、神靈團聚的時間,具有經濟、教育、訓綀、宗教以及政治軍事上的功能。在日治時期与基督教傳播盛行期間,因其功能性,許多部落的豐年祭活動幾度被禁止,並因此造成豐年祭傳承的斷代。豐年祭通常在每年七至九月間進行,主要為耕地收獲後的時節舉辦,早期則是在小米收獲過後舉行;天數則依各部落而異,一般是由各部落耆老(mato'asay)來決定,傳統上短則三天,多則半個月,並依氣候條件造成的收獲時間不同,大抵是由台東阿美族部落先舉辦,之後才陸續由花蓮阿美族接辦。祭祀過程與內容依各部落習慣上之不同而有差異,如年齡階層(selal)的訓練與進階、祭祀流程等,傳統上主要會包括迎靈、宴靈和最後的送靈三大階段。豐年祭期間會進行捕獵、採集或購買食物,並由族人們共聚分食。 時代變化,許多部落在豐年祭尾聲,會進行各階層的各自表演,寓意延續階級之間的凝聚力,也傳遞歡樂的氣氛。部分部落甚至已經出現了女性階級,並且一樣在豐年祭期間分工並表演。 阿美族傳統文物中包含有陶製品(主要是女性負責製作,目前大概只剩下花蓮豐濱鄉的貓公部落有傳承)、編藝品(使用材料:竹、藤、莎草、香蕉絲、月桃等等)和其它手工藝品(如傳統服飾、樹皮帽、木雕和各類工具等等)。 沿海阿美族目前尚有部分部落保有製作排筏的技藝並在平時出海獵捕魚類,如台東長濱鄉的真柄部落(傳統竹筏)和大俱來部落(現代膠筏)。沿海阿美族除乘船出海之外,部分族人會潛水獵捕礁間魚類、海膽等海產,女性族人則大多會採集潮間帶海草和貝類。傳統上,女性被禁止上船活動。 阿美族的生活中從不缺乏音樂和舞蹈,婚宴和喜慶場合中,常見到阿美族人會起身歌唱和跳舞,此時,除了各部落或各分類群裡會有固定的傳統歌舞之外,也常見流行歌舞或阿美族人的即興創作。但是豐年祭歌舞則只會在豐年祭儀呈現,在一般場合中並不被允許。在現代,許多阿美古調也被錄製或改編並傳唱於世。 在傳統信仰上為泛靈信仰,各部落也有巫師/祭司系統,祖先或祖靈亦屬神靈,但不是指有專門神通或管理特定事務之神。基督宗教傳入後,許多族人改信基督教,傳統信仰雖仍存在但並不普遍。目前,傳統巫師/祭司系統絕大多數亡佚,只剩下極少數部落留有口述或是即將面臨傳承消失。也有相當比例族人信仰漢人民間信仰,包括馬蘭部落及恆春族人,亦有自行建廟祭祀者,例如楊傳廣。 習俗 豐年祭:祭品以糯米飯、米酒、獸肉為主,祭典過程中除了重要活動,其他就是眾人共享阿美大餐,取自大自然的各種新鮮野菜,以豆類、藤心、芒草心、雞肉、豬肉為主。 海祭:又稱捕魚祭,祭品以阿里鳳鳳為主,另一個祭品是芒草結,即把割下的芒草插在土裡,末端留下留嫩的一葉,其餘打個結,用以象徵強韌的生命力。由於阿美族信奉的海神-卡費(Kafit)忌諱綠色的葉菜,因此在此時的祭典中是不可食用葉類野菜,或許這也是十心菜成為阿美族野菜的原因。所謂的「心」指的是植物的嫩莖,阿美族所食用的野菜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十心菜分別為黃藤心、林投心、芒草心、月桃心、檳榔心、山棕心、甘蔗心、鐵樹心、椰子心和臺灣海棗心。 小米收穫祭:古早採收小米時,通常用山棕葉來綑綁,山棕心與豆類(早期主要是樹豆),是小米收穫祭中食用的野菜。小米是早期臺灣原住民的主食,對原住民而言,小米是植物中最敏感的精靈,好像具有靈性一樣,有靈耳、靈眼、靈覺。相對地、禁忌也特別多,稍不留心就會惹來災禍。在田裡收割小米時,不但講話要小心,動作更要謹慎,使用「休息」、「完畢」、「回家」等日常用語以及放屁、打人等動作,都不能說也不能做。在稻米取代小米成為阿美族的主要糧食作物(小米)之後,小米收獲祭已名存實亡。 播種祭:煮龍葵湯來祭祀神明,以祈求將來能豐收,到了天一亮便出門播種。 狩獵祭:這是一年最後一個祭典,藉由捕獵的活動,讓家族、親戚、平日換工的伙伴們一起享用捕肉的獵物,獵物以鳥類為主,通常與樹豆、鵲豆一同煮食。 建屋祭:年初的第一個祭典,主要意義是祭拜掌管田獵、耕作、太陽與守護的戰神-馬拉道(Malataw),同時也是男性年齡階級晉級的一個祭典(現代多併入豐年祭期間擇時舉辦),女子皆不得靠近。食用的菜餚是豆類、烤雞、藤心、地瓜與芋頭,葉菜類則禁止食用。 祭祖:全村以家庭為單位全員參加,由女祭司擔任家人與先祖的溝通者,祭品是生薑、糯米糕、檳榔、酒等等。 巴格浪(Pakelang):華語無適當對應的翻譯。原始的解釋是:喪家一切的告別儀式完成,往生者入土為安之後,喪家以pakelang做為結束,告一個段落並答謝親友幫忙。現今則無論家屋落成、光榮入伍、金榜題名、婚喪喜慶,在典禮結束後,男子至河、海漁撈,眾人共食魚獲作為收心,回歸日常生活秩序的儀式。 kiloma'an(豐年祭)的流程 氏族 氏族一詞在阿美族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解釋,有的如「來源」,有的則是「宗家」的意思;大部分的氏族名稱源自於地名。根據1935年日本學者出版的《台湾高砂族系统所属之研究》一書,由移川子之藏、馬淵東一、宮本延人等人調查當時阿美族氏族分佈及其遷徙,已知的氏族表列如下: 巴奇達魯氏族(Pacidal,太陽之子) 水蓮尾氏族(Ciwidian,水蛭之意) 拉蘭古斯氏族(Raranges,石柱之意) 薩里波干氏族(Sadipongan,鳥巢之意) 奇密氏族(Kiwit,蟹草之意) 奇波氏族(Cepo',下游之意) 芝波蘭氏族(Ci'oporan,河口之意) 莫拿里氏族(Monali') 華賽氏族 (Fasay,今綠島發源) 奇拉加散氏族(Cilangasan,今貓公山) 基奧卡氏族(Ci'okakay,白骨雜陳處之意) 沙比亞陀氏族(Sapiyat,可能是掃叭) 索南氏族(Conang) 奇卡多拜氏族(Cikatopay,樹名:大葉山欖,巴奇達魯氏族分支) 納拉斯干氏族(Nalasongan,奇卡多拜氏族分支) 納隆卡蘭氏族(Nalongalan) 瓦呂魯氏族(Faliyol,今八里灣舊社名) 奇阿魯安氏族(Ciarongan) 馬羅蘭氏族(Malolang,Rorang是構樹) 卡給陀羅氏族(Kakitolo) 奇里可氏族(Cialiakof)
diss., University of London. 黃應貴.1992,東埔社布農人的社會生活。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霍斯陸曼伐伐.1997a,玉山的生命精靈:布農族口傳神話故事。台北:晨星。 霍斯陸曼伐伐.1997b,中央山脈的守護者:布農族。台北:稻鄉。 李江德.2003,布農族高中生世界觀非我普遍性之研究:自然的概念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物研究所碩士論文。 丘其謙.1966,布農族卡社群的社會組織。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田哲益.1992,台灣布農族的生命祭儀。台北:台原。 田哲益.1995,台灣布農族風俗圖誌。台北:常民文化。 田哲益.1996,台灣古代布農族的社會與文化。台北:南投縣立文化中心。 許文忠.1999,山地布農族學童族群認同與自尊之研究。台北市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琇喬.2000,台灣布農族學生族群認同之相關研究。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系碩士論文。 海樹兒.犮剌拉菲.2006,布農族部落起源及部落遷移史。國史館台灣文獻館、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江冠榮.臺灣原住民傳統住宅空間構成特性之初探:以千千岩助太郎所著「臺灣高砂族的住家」為例[A].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室內環境與生活文化第六屆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2007:7. 江冠榮.再現布農族于八通關聚落原貌與遷移歷程[A].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臺灣室內空間設計學會.流動與鏈結第一屆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臺灣室內空間設計學會,2008:6. 江冠榮.再現布農族于八通關聚落[A].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08年全國原住民族研究論文集[C].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08:10. 江冠榮.臺灣雲端上消失的獵人-再現布農族于八通關聚落原貌與遷徙歷程[硕士学位论文].桃園:中原大學設計學,2008. 江冠榮.布農族傳統建築家屋選址之智慧[A].臺灣原住民教授學會;臺灣原住民研究協會.2010年海峽兩岸非物質文化資產保護學術研論文集[C].臺灣原住民教授學會;臺灣原住民研究協會,2010:12. 江冠榮.布農族傳統建築家屋選址之智慧[J].台灣原住民研究論叢,2010,8:85-116 江冠榮.文化資產:布農家屋空間[A].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中原大學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2011年文化資產保存利用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中原大學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2011:10. 江冠榮.布農族人如何逐山而居-淺談傳統選址之智慧[J].臺灣博物,2012,31(2):66-73 江冠榮.文化遺產:布農族傳統家屋空間觀[A].華中科技大學.一級城市下的城市景觀國際學術研討會議論文集[C].華中科技大,2012.12. 江冠榮.文化遺產:布農族傳統家屋空間觀//.華中科技大學.一級城市下的城市景觀。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3:229-234. 江冠榮.雲端上消失的獵人.台北:翰蘆出版社,2014. 江冠榮.原住民生態智慧-布農族傳統狩獵文化[J].台灣黑熊保育協會會訊,2016,12(10):36-39. 江冠榮.山信雨恩[A].台北:天恩出版,2017. 江冠榮.台灣布農族傳統建築初探[J].南京林業大學.室內設計與裝修,2018,05(285):136-138. 江冠榮.布農人傳統建築與神話和儀式關聯研究[J].清華大學.住區,2019,02(90):134-138. 江冠榮.布農人神化傳說與傳統建築空間觀之研究[J].華中建築,2019,05(37):01-03. 註釋 參考書目 大英百科全書,2003,布農族,見大英百科全書線上繁體中文版 [online]。np:Encyclopadia Britannica, Inc.。[引用於 2004年11月1日]。全球資訊網網址:。 Ethnologue: Languages of the World. 2005. Bunun: A Language of Taiwan [online]. Dallas, Tex.: Ethnologue: Languages of the World, [cited 12 February 2005]. Available from World Wide Web: . 黃應貴,1992,東埔社布農人的社會生活。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nd,布農族,見原住民博覽 [online]。台北: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引用於 2004年10月14日]。全球資訊網網址:。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nd,認識布農族,見布農族 [online]。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引用於2004年10月27日]。全球資訊網網址:。 許維德,1990,從信仰体系到世界觀:雅美人「Anito」信仰和布農人「Hanido」信仰的比較研究。人類與文化:35-46。 張雪真,2001,台灣原住民研究資源 [online]。新竹:清華大學圖書館。10月1日 [引用於 2003年5月30日]。全球資訊網網址:。 孫大川總策劃,2016,台灣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說6布農族:與月亮的約定。台北:新自然主義。 江冠榮,2014,雲端上消失的獵人.台北:翰蘆出版社。
後來,有一次螃蟹和大蛇爭鬥,螃蟹剪破了大蛇的肚子,大蛇痛得向西逃竄而去,其經過之處形成一道溪流,積水順溪而退,又露出原來的陸地來。人們大喜,紛紛下山求美地,而離散四方,各自組織部社,以至於今。 征伐太陽與祭月傳說 社會組織 父系氏族社會,帶平權特徵。 以姓氏為主的氏族聚居在一起,通常都是四、五代同堂,少則十幾二十人,多則有六十餘人,甚至有達九十幾人;不同的氏族分布在不同的山頭,擁有各自的獵場與耕地,其禁忌習俗、祭典儀式也都有順序與細節上的差異,而且異性氏族不可抑相互餐與獲共同辦理祭祀活動。 一個氏族就如同一個小型的部落,族中的老祖父就是家長就是領袖,因為濃厚的血緣關係,權威來自家族裡的長輩,加上隨時必須面對外敵的入侵,所以布農族人特別的團結合作,一切以團體的利益為優先考量,家族的榮辱為依歸,家族的所有份子就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個人意識是不被允許存在的,這在沒有個人耕地,所有獵捕回來的獵物、收成的粟作都得全氏族一同共享,所有的禁忌必須謹慎小心地遵守,以免貽害到全族的情形來看,是最為明顯。 統計 相關條目 八通關大分事件:布農族長達18年的武裝抗日事件。 玉山國家公園 東埔溫泉 南投服務區 布農族文化館 相關學術研究 在和布農族相關學術研究裡面,曾任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所長的人類學家黃應貴,可能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學者。長久以來,他一直以南投縣信義鄉的東埔社布農人當作其田野研究地點,已經在該地從事調查超過二十年以上的時間了,可以算是國際學界裡面最好的布農族專家之一。 Huang, Ying-kuei. 1988. Conversion and Religious Change among the Bunun of Taiwan. Ph.D. diss., University of London. 黃應貴.1992,東埔社布農人的社會生活。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霍斯陸曼伐伐.1997a,玉山的生命精靈:布農族口傳神話故事。台北:晨星。 霍斯陸曼伐伐.1997b,中央山脈的守護者:布農族。台北:稻鄉。 李江德.2003,布農族高中生世界觀非我普遍性之研究:自然的概念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物研究所碩士論文。 丘其謙.1966,布農族卡社群的社會組織。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田哲益.1992,台灣布農族的生命祭儀。台北:台原。 田哲益.1995,台灣布農族風俗圖誌。台北:常民文化。 田哲益.1996,台灣古代布農族的社會與文化。台北:南投縣立文化中心。 許文忠.1999,山地布農族學童族群認同與自尊之研究。台北市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琇喬.2000,台灣布農族學生族群認同之相關研究。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系碩士論文。 海樹兒.犮剌拉菲.2006,布農族部落起源及部落遷移史。國史館台灣文獻館、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江冠榮.臺灣原住民傳統住宅空間構成特性之初探:以千千岩助太郎所著「臺灣高砂族的住家」為例[A].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室內環境與生活文化第六屆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2007:7. 江冠榮.再現布農族于八通關聚落原貌與遷移歷程[A].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臺灣室內空間設計學會.流動與鏈結第一屆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臺灣室內空間設計學會,2008:6. 江冠榮.再現布農族于八通關聚落[A].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08年全國原住民族研究論文集[C].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08:10. 江冠榮.臺灣雲端上消失的獵人-再現布農族于八通關聚落原貌與遷徙歷程[硕士学位论文].桃園:中原大學設計學,2008. 江冠榮.布農族傳統建築家屋選址之智慧[A].臺灣原住民教授學會;臺灣原住民研究協會.2010年海峽兩岸非物質文化資產保護學術研論文集[C].臺灣原住民教授學會;臺灣原住民研究協會,2010:12. 江冠榮.布農族傳統建築家屋選址之智慧[J].台灣原住民研究論叢,2010,8:85-116 江冠榮.文化資產:布農家屋空間[A].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中原大學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2011年文化資產保存利用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中原大學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2011:10.
Alripay 上賓朗部落(阿里擺,卑南鄉賓朗村) Damalagaw 泰安部落(大巴六九,卑南鄉泰安村) Likavung 利嘉部落(呂家,卑南鄉利嘉村) Kasavakan 建和部落(射馬干,台東市建和里) Katratripul 知本部落(卡大地布,台東市知本里) (由東到西) Papulu 寶桑部落(台東市寶桑里) Puyuma 南王部落(普悠瑪,台東市南王里) Pinaski 下賓朗部落(檳榔樹格,卑南鄉賓朗村) 社會 卑南族的社會有兩個領導人物。一是男祭師(rahan)負責主持部落性的重要祭儀,一是領袖(ayawan),由村子裡領導能力強的人來擔任,負責部落裡重大事情的協調者,亦是人獵祭、爭戰的領導人物。 目前男祭師依然沿續傳統的職責,在部落裡受人敬重。領袖ayawan則因現代行政體系的介入在各村的職權消長也有所不同。以南王為例,里長雖有行政上的職權,但長老群依然非常受敬重。建和則頭目的領導地位居高不下。有些村落的年輕人有感於傳統文化的式微,近年來極力鼓吹延續傳統命脈的活動,呈現了年輕人拉著老人往前跑的現象。不管任何形式的演變,族中長老的生活體驗與傳統智慧依然是族人諮詢的對象與精神支柱。 屬於母系社會,特質如下: 婚姻上,男子以入贅女方家為原則。 氏族姓氏的繼承以女子為主。 財產的繼承是母傳女。 祭祀權的管理與責任也是由母親方面的女子來承續。 然而這樣的習俗也隨著時代的改變而有所調適。以結婚為例,目前大都是從夫居住的父系社會的婚姻法則。孩子們的姓氏也以父親的姓氏為主,有些家庭則一半從父姓一半從母姓。 住宅 傳統卑南族人的本家除了生活起居的家屋(ruma')以外,亦包含家族祭祀與巫師作法的祖靈屋(karuma'an),以及家族小米祭祀的小米靈屋(ka'aliliyan)。卑南族人會在家中安置鎮宅護符(lu'em),以祈求住屋的安寧。卑南族人為每間屋子命名,而後在此屋-{舍}-出生的人,便以此屋為名。 傳統上,卑南族的房屋是以竹子為主要建材:壁柱、牆壁、屋頂鋪面、小樑及床都以刺竹為主,其次是長枝竹。家屋的主柱使用堅硬的櫸木,主樑使用輕又筆直的楓香和檳榔,屋頂上方則以白茅覆蓋。 文化 會所訓練
Damalagaw 泰安部落(大巴六九,卑南鄉泰安村) Likavung 利嘉部落(呂家,卑南鄉利嘉村) Kasavakan 建和部落(射馬干,台東市建和里) Katratripul 知本部落(卡大地布,台東市知本里) (由東到西) Papulu 寶桑部落(台東市寶桑里) Puyuma 南王部落(普悠瑪,台東市南王里) Pinaski 下賓朗部落(檳榔樹格,卑南鄉賓朗村) 社會 卑南族的社會有兩個領導人物。一是男祭師(rahan)負責主持部落性的重要祭儀,一是領袖(ayawan),由村子裡領導能力強的人來擔任,負責部落裡重大事情的協調者,亦是人獵祭、爭戰的領導人物。 目前男祭師依然沿續傳統的職責,在部落裡受人敬重。領袖ayawan則因現代行政體系的介入在各村的職權消長也有所不同。以南王為例,里長雖有行政上的職權,但長老群依然非常受敬重。建和則頭目的領導地位居高不下。有些村落的年輕人有感於傳統文化的式微,近年來極力鼓吹延續傳統命脈的活動,呈現了年輕人拉著老人往前跑的現象。不管任何形式的演變,族中長老的生活體驗與傳統智慧依然是族人諮詢的對象與精神支柱。 屬於母系社會,特質如下: 婚姻上,男子以入贅女方家為原則。 氏族姓氏的繼承以女子為主。 財產的繼承是母傳女。 祭祀權的管理與責任也是由母親方面的女子來承續。 然而這樣的習俗也隨著時代的改變而有所調適。以結婚為例,目前大都是從夫居住的父系社會的婚姻法則。孩子們的姓氏也以父親的姓氏為主,有些家庭則一半從父姓一半從母姓。 住宅 傳統卑南族人的本家除了生活起居的家屋(ruma')以外,亦包含家族祭祀與巫師作法的祖靈屋(karuma'an),以及家族小米祭祀的小米靈屋(ka'aliliyan)。卑南族人會在家中安置鎮宅護符(lu'em),以祈求住屋的安寧。卑南族人為每間屋子命名,而後在此屋-{舍}-出生的人,便以此屋為名。 傳統上,卑南族的房屋是以竹子為主要建材:壁柱、牆壁、屋頂鋪面、小樑及床都以刺竹為主,其次是長枝竹。家屋的主柱使用堅硬的櫸木,主樑使用輕又筆直的楓香和檳榔,屋頂上方則以白茅覆蓋。 文化 會所訓練 卑南族特有的斯巴達式學長制的會所訓練,卑南族男子成長的階段共有三個重要的過程: 少年期(ttakubakuban,takuvakuvan,cakuvakuvan):約在十二、三歲時,進入少年會所(ttakuban,takuvan),參加集體生活;接受打屁股(melangtti)、跑步(pabekas)、摔角(mareburubu)、膽量(waringettan)、刺猴(pangayangayaw)等嚴格的體能訓練,為的是要少年們各個成為體格強健、服從、守紀律又勇敢有禮貌的普悠瑪(普悠玛源自卑南语,原指卑南族部落大首领所在地,亦有集合团结的意思;英文名译为“Puyuma”,同时这也是卑南乡以及台东市南王部落的称呼。)的男人。 青少年期(myabetan,valisen):少年到了十七、八歲時,升為青少年(myabetan,valisen)入成人會所(palakuwan),任派服役級,參加各類成人活動和祭儀。擔任服侍長老、雜役、傳令等工作,強調刻苦耐勞、學習自動自發、服從命令的精神。 準青年期(kitubangsar):成年禮儀式(約二十歲),在大獵祭(mangayaw)舉行。凡通過考驗獲此殊榮的青年,才算成為卑南族真正的青年(paseket bangsaran)。青少年平時只能穿著一件短褲,而青年更只能用一件藍色短裙包裹下半身。 精湛的刺繡手藝: 以十字繡法最普遍,人形舞蹈紋是卑南族特有的圖案。 戴花環的普遍性: 雖然不是只有卑南族才戴花環,但形制的一致性及花環所代表的男子成年意義是其他族群所沒有的。 巫術的盛行: 早期卑南族的巫術十分盛行,其他族群的人都懼怕三分。巫術又分為白巫與黑巫,白巫替人治病,黑巫施咒害人。目前卑南八社尚有多位祭師。光是南王就有二十幾位男、女巫師,負責部落性的祭儀。或為族人祈福趨邪。甚至有一位巫師開業服務,為人占卜、趨邪,解答人生疑惑,當然,服務的對象不僅止於卑南人,連漢人也前去卜問。 祭典 由於時代的變遷與地理位置的差異,卑南八社的祭典呈現了不同的風貌。
涼山瀑布受到百步蛇王的詛咒,而成了部落領袖家族和雅格達德家族的禁地。 後來陶壺中孵出一個男孩,經過嘉魯萊的撫養成人後,男孩自立了vavulengan(音譯:巴布仁安,位於今屏東縣瑪家鄉瑪家,現由徐春美掌家)家族,然後成為排灣族的第一代頭目,而嘉魯萊就成為排灣族的守護神,而其後代則建立了pakedjavai(音譯:巴格達外,位於今屏東縣瑪家鄉北葉,現由王育方掌家。)家族,是為嘉魯萊及雅格達德家族直系的繼承家族。 望嘉部落 上古時代望嘉部落(Vungalid)有一池塘。有一天,神由天上降下,生三枚蛋於池塘內,狗見到對其吠叫,池水同時逐漸減少。後貓來抓這三枚蛋,蛋被抓破後生出二男一女,這三人與別處的男女結婚,成為箕模族的祖先。數年後神再次降臨於Kadziaka,產下一顆青色的蛋,蛋破裂後生出一男子,成為望嘉部落的祖先。 蛇生說 萬安部落 從前,萬安部落(Amawang)有一女神,某日盪鞦韆盪得過於用力,繩索斷裂而掉入洞中。後洞穴中出現另外一女神,同居住在萬安部落。該名女神與瑪家部落(Makazayazaya)人Pulaluyaluyan遊玩,有一次Pulaluyaluyan口渴,女神外出提水,在路上攜回百步蛇與龜殼花的蛋各一枚。不久百步蛇蛋生出頭目(mamazangilan)的祖先,龜殼花蛋生出平民的祖先。兩者的後代生出的孩童只有一個鼻孔與半張嘴,故頭目與平民的家族禁止通婚。 石生說 上古時代位於Kinabakang有一大石,某日裂開後出現一男一女,兩人結婚後生下許多子女,但第一胎為蛇,第二胎眼盲,其次為單手單腳或無頭的孩童,最後才有身體健全的一對男女。兩人亦結婚繁衍子孫,當子孫越來越多後,因生活空間狹小而遷徙,一部分北上至知本部落成為卑南族的祖先,一部分南下成為排灣族的祖先。 竹生說 昔日,大武山上一根竹子裂開,裡面生出許多蛇,蛇成長後化成人。 工藝文化 飾物主要分為: 植物飾物有鮮花(部分地區有百合花)、赫氏角鷹羽毛、皮毛、獸牙、雲豹皮只限於貴族以上階級及特殊身分者佩用,另外包含琉璃(陶)珠、貝殼飾、銅飾、硬幣等飾品。 織繡:男頭飾、繡邊上衣、背心、短裙、片褲、禮儀遮巾、肩帶、腰帶;女頭飾、連身袍、手套、腿套、喪巾等。 除了服飾之外,就屬木雕及石雕同為為世人稱道。種類有建築(如簷桁、門楣、屋內外立柱),日常用具(連(單)杯、木匙、梳子、桌椅等)、刀鞘、祭儀器物等以及玩賞雕物等,雕刻的題材以神話傳說、狩獵生活、祖靈像為主。最常見的雕像為人頭紋與百步蛇紋,其他包含祖靈像、動物及、菱形紋等。 鼻笛、口笛及敲打樂器為排灣族表演藝術。 紋身藝術同為排灣族藝術代表。表現於女子的手背,男子的前胸、上臂。凡是貴族階級以上或有特殊功績皆有紋身的權利。 手紋 排灣族的手紋稱vecik(紋手稱vencik)指的是排灣族婦女手背上的刺青,手紋原本只限於頭目家族,但現在則發現屏東排灣族的手紋資格並不限於貴族或平民女性階級,平民在一些場合上,也是能夠紋手的,比如平民女性嫁到頭目家裡,或是紋手工匠在幫貴族紋手之前,會找平民做練習,但雖說如此,每個部落規定不同,有些部落平民要紋手仍須徵求頭目的同意,女性紋手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美觀、可以顯示貴族身分、是德性的象徵、傳承家族的紋樣,或是顯耀家族的優渥條件等,雖然動機多元,但主要還是用於顯示家族和階級的標誌。 時間與地點 紋手因考量到生理狀況常在冬天進行,冬季氣溫較低,傷口不易發炎,也可避免流血過多,另外大多在女性結婚前進行,因為傳統習俗裡紋身有許多和懷孕相關的禁忌,為了避免觸犯禁忌,女性多在10歲到18歲完成紋手,而紋手的地點大多在女性自己家中,並在家中採光良好的地方進行紋手。。 紋手工匠 紋手在排灣族裡是家族的大事也是神聖的儀式,因此工匠(又稱為施術者saigi na vuntsik)不論是貴族或平民,都具有很高的聲望,施術者採世襲制,所以並非人人能當,有時候巫師還會兼任施術者。他們所使用的傳統刺青技術是拍刺,工具是大多用柚子刺做成的拍針,利用木棍敲打拍針,將石灰或炭粉做成的染劑打進皮膚進行刺青。 紋樣 手紋樣式多種,不僅有簡單、複雜,還有階級的區別,通常階級愈高者的手紋會愈精緻,手紋的圖案也具有意義,大致上可以歸納成人形紋,意思是對部落族人的領導權,太陽紋,代表頭目,齒形紋對土地、山川的管理權,另有波形紋、百步蛇紋、砧板文和杵形紋等,每一個紋樣依不同的手紋者地位、部落或是工匠的手藝會有些許的差異。 鼻笛 鼻笛會因不同區域構造也會有所不同,像是平和部落的鼻笛有三孔而三地門則有五孔。族人相信鼻笛所吹出是最誠實、純粹的情感,因為是從鼻子灌注的生命氣息,而嘴巴說出來的話語有可能是謊言。過往因為階級制度鼻笛只允許貴族吹奏,但隨著時間的變遷,現在平民與女人也都可以吹奏。 傳說 傳說排灣族有一對感情非常好的兄弟,但因為父母對弟弟的偏愛讓哥哥非常傷心,於是到山上吹笛子抒發情緒,之後兄弟也決定一起離家出走,走了一段路之後,兩人決定休息,於是變成兩座人頭山。哥哥所吹的是單管笛子,但族人為了紀念兩兄弟,而將單管改成了雙管,不讓哥哥因為寂寞而感到孤獨,所以雙管笛在排灣族的文化當中也代表了人與人之間互相依靠、信任的情感。 製作 排灣族的雙管鼻笛長度約60公分,雙管直徑大約是3公分,使用的是一至四年的火廣竹,而製作時間必須在中秋節之後的無雨季節,陰乾之後裁切兩個長寬適中的竹管,在竹節最薄之處穿大約0.5公分的孔,笛身上孔與孔之間的距離為兩截指頭的長度,使用燒紅的鐵器斜插的方式鑽孔,兩個管子必須要不斷試音找到最適合的位置與音色,其中鑽有三孔的管稱為tsemiketsikem是說話的意思作為旋律,另一個無孔的管稱為zemangrau是配合的意思作為伴奏。 演奏
上古時代位於Kinabakang有一大石,某日裂開後出現一男一女,兩人結婚後生下許多子女,但第一胎為蛇,第二胎眼盲,其次為單手單腳或無頭的孩童,最後才有身體健全的一對男女。兩人亦結婚繁衍子孫,當子孫越來越多後,因生活空間狹小而遷徙,一部分北上至知本部落成為卑南族的祖先,一部分南下成為排灣族的祖先。 竹生說 昔日,大武山上一根竹子裂開,裡面生出許多蛇,蛇成長後化成人。 工藝文化 飾物主要分為: 植物飾物有鮮花(部分地區有百合花)、赫氏角鷹羽毛、皮毛、獸牙、雲豹皮只限於貴族以上階級及特殊身分者佩用,另外包含琉璃(陶)珠、貝殼飾、銅飾、硬幣等飾品。 織繡:男頭飾、繡邊上衣、背心、短裙、片褲、禮儀遮巾、肩帶、腰帶;女頭飾、連身袍、手套、腿套、喪巾等。 除了服飾之外,就屬木雕及石雕同為為世人稱道。種類有建築(如簷桁、門楣、屋內外立柱),日常用具(連(單)杯、木匙、梳子、桌椅等)、刀鞘、祭儀器物等以及玩賞雕物等,雕刻的題材以神話傳說、狩獵生活、祖靈像為主。最常見的雕像為人頭紋與百步蛇紋,其他包含祖靈像、動物及、菱形紋等。 鼻笛、口笛及敲打樂器為排灣族表演藝術。 紋身藝術同為排灣族藝術代表。表現於女子的手背,男子的前胸、上臂。凡是貴族階級以上或有特殊功績皆有紋身的權利。 手紋 排灣族的手紋稱vecik(紋手稱vencik)指的是排灣族婦女手背上的刺青,手紋原本只限於頭目家族,但現在則發現屏東排灣族的手紋資格並不限於貴族或平民女性階級,平民在一些場合上,也是能夠紋手的,比如平民女性嫁到頭目家裡,或是紋手工匠在幫貴族紋手之前,會找平民做練習,但雖說如此,每個部落規定不同,有些部落平民要紋手仍須徵求頭目的同意,女性紋手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美觀、可以顯示貴族身分、是德性的象徵、傳承家族的紋樣,或是顯耀家族的優渥條件等,雖然動機多元,但主要還是用於顯示家族和階級的標誌。 時間與地點 紋手因考量到生理狀況常在冬天進行,冬季氣溫較低,傷口不易發炎,也可避免流血過多,另外大多在女性結婚前進行,因為傳統習俗裡紋身有許多和懷孕相關的禁忌,為了避免觸犯禁忌,女性多在10歲到18歲完成紋手,而紋手的地點大多在女性自己家中,並在家中採光良好的地方進行紋手。。 紋手工匠 紋手在排灣族裡是家族的大事也是神聖的儀式,因此工匠(又稱為施術者saigi na vuntsik)不論是貴族或平民,都具有很高的聲望,施術者採世襲制,所以並非人人能當,有時候巫師還會兼任施術者。他們所使用的傳統刺青技術是拍刺,工具是大多用柚子刺做成的拍針,利用木棍敲打拍針,將石灰或炭粉做成的染劑打進皮膚進行刺青。 紋樣 手紋樣式多種,不僅有簡單、複雜,還有階級的區別,通常階級愈高者的手紋會愈精緻,手紋的圖案也具有意義,大致上可以歸納成人形紋,意思是對部落族人的領導權,太陽紋,代表頭目,齒形紋對土地、山川的管理權,另有波形紋、百步蛇紋、砧板文和杵形紋等,每一個紋樣依不同的手紋者地位、部落或是工匠的手藝會有些許的差異。 鼻笛 鼻笛會因不同區域構造也會有所不同,像是平和部落的鼻笛有三孔而三地門則有五孔。族人相信鼻笛所吹出是最誠實、純粹的情感,因為是從鼻子灌注的生命氣息,而嘴巴說出來的話語有可能是謊言。過往因為階級制度鼻笛只允許貴族吹奏,但隨著時間的變遷,現在平民與女人也都可以吹奏。 傳說 傳說排灣族有一對感情非常好的兄弟,但因為父母對弟弟的偏愛讓哥哥非常傷心,於是到山上吹笛子抒發情緒,之後兄弟也決定一起離家出走,走了一段路之後,兩人決定休息,於是變成兩座人頭山。哥哥所吹的是單管笛子,但族人為了紀念兩兄弟,而將單管改成了雙管,不讓哥哥因為寂寞而感到孤獨,所以雙管笛在排灣族的文化當中也代表了人與人之間互相依靠、信任的情感。 製作 排灣族的雙管鼻笛長度約60公分,雙管直徑大約是3公分,使用的是一至四年的火廣竹,而製作時間必須在中秋節之後的無雨季節,陰乾之後裁切兩個長寬適中的竹管,在竹節最薄之處穿大約0.5公分的孔,笛身上孔與孔之間的距離為兩截指頭的長度,使用燒紅的鐵器斜插的方式鑽孔,兩個管子必須要不斷試音找到最適合的位置與音色,其中鑽有三孔的管稱為tsemiketsikem是說話的意思作為旋律,另一個無孔的管稱為zemangrau是配合的意思作為伴奏。 演奏 鼻笛重視個人特色,只會獨奏不會有伴奏,由於每個竹子的長度、寬度不同所以吹出來的音準、韻味也會不同,族人們相信吹出的氣越長越能表達一個人的心事。當貴族男性在追求異性時,就會使用鼻笛作為表達情意的媒介,或者在葬禮中,女人會唱著悲詠,而男性貴族就會利用鼻笛來訴說悲傷的情緒。 社會 社會制度 排灣族行同心圓階級制度,大致上分為酋長(頭目)、首階貴族、中高階貴族、中階貴族、末階貴族、勇士、平民等階級。貴族以上階級有裝飾上的特權,例如熊鷹羽毛、琉璃珠、特殊圖案(人頭紋、百步蛇紋等)。貴族以上階級間聯姻,藉婚姻提升家族地位。階級低的人與階級高的人結婚,可提升子女的階級,因而在婚生子女中有階級升降的現象。 酋長與貴族管理部落內的土地,是部落的管理者與統治者。平民百姓為其耕作,並將收穫繳予貴族,貴族再對其進行平均分配,部落內弱勢者由貴族照顧。貴族主持部落重大事務,如與其他部落的交流與談判,舉行各項重大事務前,必須先經由靈媒占卜以辨吉凶。 排灣族存在會所制度,會所建築稱為cakar、pucakaran或palakuwan,青年(maqacuvucuvun)會在此聚會討論部落事務。青年會是以男性為主的年齡階級組織,也包含婚後不居住在會所的男性。會所內有許多階級,各階級有不同的名稱與責任,彼此以兄弟(qaliyan)互稱。以臺東縣太麻里鄉Tjavualji部落的會所為例,年齡最小的階級稱為takuvankuvan,屬於學習的階段;稍長的階級稱為valisen,從事耗費體力的勞務;最年長階級稱做maqacuvuncuvun,是下達指令、教育後輩的階級。婚後的男性稱為maketanketan,仍有扶持、監督會所運作的責任。 長嗣制度 排灣族行長嗣繼承制,認定無論性別、第一個出生的子女是長嗣 (vusam/kalaingan),長嗣是其家屋(umaq) 之當然繼承人。 故此在婚姻中無論性別、長嗣為大,配偶皆是入婚(kitarev)至長嗣家以繼承其家屋。非長嗣之間的通婚則被認定為新立家屋,並透過古禮為其家屋命名,而後亦遵循此制度立此家中新生長嗣爲其家屋之當然繼承人。 當雙方結為婚姻,當事人雙方家族成員將進行聚會,並細數過往兩家族間之恩怨衝突,不惜破口大罵、大打出手,透過其將之全盤托出。傳統上認為此習俗為一個婚前重新連結兩方家族之重要溝通渠道,但因現今社會形態變化之故,此習俗保留之程度不如往昔之盛行。 祭典儀式 年祭 年祭(排灣語:Masalut、Masuvaqu)或稱收穫祭、小米收穫祭。此祭典之本意是為當年度農作豐收、狩獵足食來感謝神靈之眷顧,並以崇敬莊嚴之心境舉行主要祭儀,後接續各式活動以表歡慶。其字根 salut 及跨越之意,表示為一個年度的終止與進入新年度的分界。程序中祭儀部分主要是由祭司、靈媒主持,並將收穫的小米入倉,選播種用的小米,吃新米等。唯各地區年祭之程序,皆因該地風俗而所有不同。且隨時代變遷,祭典之主旨在傳統信仰價值之外,流變出聯誼、團康的性質,其中不乏傳統技能競賽、美食饗宴等現代活動形式之企劃設計。 祖靈祭 毛蟹祭 每年的三到六月是東排灣族捕抓毛蟹的季節,在這之前族裡的頭目與巫師會為捕蟹人舉行一場「毛蟹祭」,先是以樹葉與小米酒灑向大地,並以母語唸誦告知祖先、神靈,即將展開捕蟹的活動,以期盼捕蟹順利、豐收。 人口統計 相關條目
作物以小米、芋頭、番薯、樹豆、花生與玉蜀黍為主,其中小米的耕種面積最大。小米依外殼顏色而有不同的稱呼,儲藏時將30穗左右綁為一把疊放,另選若干留作種子,遇有結婚與結拜等重要儀式時才拿出食用,有時須儲藏兩至三年的小米收穫,才能因應儀式的需要。芋頭則用以烘烤成芋頭乾,方便長期儲存與攜帶,是飢荒時重要的食物來源。 聚落 隘寮群 隘寮群魯凱族分布北起大母母山,南至隘寮南溪,東臨霧頭山。行政區隸屬於屏東縣霧臺鄉隘寮北溪流域的霧臺村、佳暮村、大武村、吉露村與阿禮村,及隘寮南溪流域的好茶村。因日治時期集團移住與戰後時期移入,隘寮群魯凱族亦分布於瑪家鄉三和村及三地門鄉青葉村、三地村與德文村相助巷。另於1960年代,有部分好茶村與阿禮村的魯凱族遷徙至臺東縣金峰鄉嘉蘭村新富社區、正興村與歷坵村。 屏東縣三地門鄉 青葉部落:昭和十七年(1942年)由Talamakau部落與Dadiri部落成立,1976年由阿烏更名為青葉。 屏東縣霧臺鄉 伊拉(谷川,Kudrengere)部落:昭和十七年(1942年)併入三地門(Tjimur)部落,1947年遷回原址,1955年遷至現址。 神山(下霧臺,Kabalelhadhane)部落:1982年由華容更名為神山。 霧臺(上霧臺,Vedai)部落 吉露(Kinulane)部落:1967年由去怒更名為吉露,2010年遷至長治百合園區。 阿禮(Adiri)部落:2010年遷至長治百合園區。 佳暮部落:分為舊佳暮(Karamedisane)與新佳暮(Kabadanan)。 大武(Labwane)部落:昭和十八年(1943年)遷至Talamakau部落原址,後分為上大武(Talamakau)與下大武(Derau)。 好茶(Kucapungane)部落:1977年遷至新好茶,2010年復遷至瑪家鄉禮納里(Rinari)。 屏東縣瑪家鄉 美園(Laladengane)部落:1953年由霧臺鄉人遷入瑪家鄉三和村成立。 下三社群 下三社群魯凱族分布於荖濃溪支流濁口溪流域、鄒族上四社群以南,故稱為下三社群。行政區隸屬於高雄市茂林區茂林里、萬山里與多納里。下三社群魯凱族北側與鄒族和布農族接壤,向西經六龜區與漢族及平埔族來往,往南則與排灣族拉瓦爾(Raval)亞族交會,故在習俗上因複雜的族群關係多少受他族影響。 高雄市茂林區 芒仔(茂林,Terdreka)部落:昭和十五年(1940年)~十六年(1941年)遷至現址,1957年由瑪雅更名為茂林。 萬斗籠(萬山,Oponoho)部落:1954年遷至現址。 墩仔(多納,Kongadavange)部落 大南群 大南群魯凱族分布於花東縱谷南端、呂家溪與大南溪間的山麓沖積扇。行政區隸屬於臺東縣卑南鄉東興村。大南群魯凱族與排灣族巴卡羅(Paqaloqalo)群及漢族雜居,1969年時因大南部落發生損失慘重的火災,因「大南」音同「大難」,居民認為不吉,故將村名改為「東興」。
青葉部落:昭和十七年(1942年)由Talamakau部落與Dadiri部落成立,1976年由阿烏更名為青葉。 屏東縣霧臺鄉 伊拉(谷川,Kudrengere)部落:昭和十七年(1942年)併入三地門(Tjimur)部落,1947年遷回原址,1955年遷至現址。 神山(下霧臺,Kabalelhadhane)部落:1982年由華容更名為神山。 霧臺(上霧臺,Vedai)部落 吉露(Kinulane)部落:1967年由去怒更名為吉露,2010年遷至長治百合園區。 阿禮(Adiri)部落:2010年遷至長治百合園區。 佳暮部落:分為舊佳暮(Karamedisane)與新佳暮(Kabadanan)。 大武(Labwane)部落:昭和十八年(1943年)遷至Talamakau部落原址,後分為上大武(Talamakau)與下大武(Derau)。 好茶(Kucapungane)部落:1977年遷至新好茶,2010年復遷至瑪家鄉禮納里(Rinari)。 屏東縣瑪家鄉 美園(Laladengane)部落:1953年由霧臺鄉人遷入瑪家鄉三和村成立。 下三社群 下三社群魯凱族分布於荖濃溪支流濁口溪流域、鄒族上四社群以南,故稱為下三社群。行政區隸屬於高雄市茂林區茂林里、萬山里與多納里。下三社群魯凱族北側與鄒族和布農族接壤,向西經六龜區與漢族及平埔族來往,往南則與排灣族拉瓦爾(Raval)亞族交會,故在習俗上因複雜的族群關係多少受他族影響。 高雄市茂林區 芒仔(茂林,Terdreka)部落:昭和十五年(1940年)~十六年(1941年)遷至現址,1957年由瑪雅更名為茂林。 萬斗籠(萬山,Oponoho)部落:1954年遷至現址。 墩仔(多納,Kongadavange)部落
on the Control of the Aborigines in Formosa》報告書中,使用「Tsou」作為鄒族的官方族群名稱。 昭和十四年(1939年)鹿野忠雄提出將鄒族分為北鄒亞族與南鄒亞族,其中北鄒亞族依當地四個政權,分為魯富都蕃(Luhtu)、達邦蕃(Tapangu)、圖富雅蕃(Tfuya)與伊姆茲蕃(Imucu);南鄒亞族分為四社蕃(Hla'alua)與簡仔霧蕃(Kanakanavu)。 社會組織 鄒族人的觀念裡擁有會所、能夠舉行全部落性祭儀的社群才有資格稱為大社,也才是一個完整的政治實體。其社會組織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部份: 大社(hosa):由幾個氏族聯合組成。旗下包含數個小社(denohiyu)。 氏族(aemana):由幾個聯合家族組成。可能有血緣關係,也可能沒有血緣關係,同一氏族之間禁止通婚。 聯合家族(ongo-no-emo):由幾個單一姓氏的家族組成,共有耕地、共有河流漁區、共有小米祭祀小屋(又稱粟祭屋)。 鄒族並沒有階級制度,卻有幾個特殊地位的人物: 頭目:由其一家族固定承襲。 征帥:爭戰、獵首的指揮官,有時可能是頭目。如果戰事頻繁,會有好幾個征帥。 勇士:在戰場上有特殊功勳的族人。 鄒族的集會場所稱為「Kuba(庫巴)」,但僅該部落之男性可以進入,非該部落者及女性皆不得進入。 另外,拉阿魯哇族的男子聚會所稱為「Tapuhlaihlia」,卡那卡那富族的男子集會所稱為「Cakʉrʉ」。 歲時祭儀 鄒族部落中最重要的祭儀為「播種祭」、「homeyaya (小米收穫祭)」與「mayasvi (瑪雅士比、戰祭)」三大祭儀。鄒族一年一度的mayasvi (瑪雅士比、戰祭),目前分由達邦及特富野分別舉行祭典儀式。 歷史
大社(hosa):由幾個氏族聯合組成。旗下包含數個小社(denohiyu)。 氏族(aemana):由幾個聯合家族組成。可能有血緣關係,也可能沒有血緣關係,同一氏族之間禁止通婚。 聯合家族(ongo-no-emo):由幾個單一姓氏的家族組成,共有耕地、共有河流漁區、共有小米祭祀小屋(又稱粟祭屋)。 鄒族並沒有階級制度,卻有幾個特殊地位的人物: 頭目:由其一家族固定承襲。 征帥:爭戰、獵首的指揮官,有時可能是頭目。如果戰事頻繁,會有好幾個征帥。 勇士:在戰場上有特殊功勳的族人。 鄒族的集會場所稱為「Kuba(庫巴)」,但僅該部落之男性可以進入,非該部落者及女性皆不得進入。 另外,拉阿魯哇族的男子聚會所稱為「Tapuhlaihlia」,卡那卡那富族的男子集會所稱為「Cakʉrʉ」。 歲時祭儀 鄒族部落中最重要的祭儀為「播種祭」、「homeyaya (小米收穫祭)」與「mayasvi (瑪雅士比、戰祭)」三大祭儀。鄒族一年一度的mayasvi (瑪雅士比、戰祭),目前分由達邦及特富野分別舉行祭典儀式。 歷史 考古發現 族群起源 目前學界認為和鄒族祖先有直接關係的族群為伊吉亞那(Yingiana)上層文化(主要分布在玉山、阿里山地區)人,該文化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時代晚期(約2600~2000年前)至金屬器時代(約850~250年前),除了其年代可以和鄒族口述歷史以及文獻記載銜接之外,考古學家在伊吉亞那上層文化晚期的遺址中發現疑似屈肢葬的棺材,這和鄒族達邦群(tapangu)的埋葬方式相同、其中部分棺口上面還發現了相當多量的炭屑,代表該族群可能有葬後在墓穴上放火燒的習俗,這也和鄒族的習俗類似(鄒族為了避免人死後仇家來把死者的頭割走,會在墓穴上方放火湮滅埋葬的痕跡),另外,陳有蘭溪、沙里仙溪流域的東埔一鄰文化(約2400~900年前)以及楠梓仙溪,荖濃溪流域的「比鼻烏類型」也有和伊吉亞那上層文化相似的考古發現,都被認為和現代的鄒族有關係。 此外,在伊吉亞那上層文化中發現許多紅褐色素-{面}-粗砂陶,更早的伊吉亞那下層文化(約4000~2500年前)則是發現了更早的細繩紋紅陶碎片,兩種陶器之間有很明顯的演變關係,而細繩紋紅陶的技術又是來自約4700~4500多年前(約新石器時代中晚期)出現在台灣南部海岸地區的細繩紋紅陶文化,雖然無法確定各時代文化的族群之間是不是有直接的血緣關係,但部分學者依據這個脈絡認為鄒族最早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細繩紋紅陶文化往山區擴展的時代。 神話傳說 人類始祖 樹生說 相傳上古時代,哈莫(Hamo)神降臨至大地。哈莫神用力搖動著楓樹,楓樹的葉子掉落後變成人類,成為鄒族與馬雅族(Maya,居於嘉義平原的原住民)的祖先;後哈莫神又搖動茄苳樹,樹葉落地亦變成人類,成為漢族的祖先(一說葉子為果實)。 蛇生說
姓氏 賽夏族是以取自於大自然的動植物或現象為其宗族的氏姓。十九世紀清廷命其改從漢姓,於是根據原姓取其相近的意思或音譯而改從漢姓,如:日、風、樟、蟹、豆、絲、芎等姓氏。 賽夏族計有十八個姓氏,包括朱、胡、豆(趙)、夏、高、風(楓)、錢、潘、詹、解、章(樟)、絲、日、根、芎、獅、血、膜等。其中獅、血、膜三姓已絕跡多年,其原始傳統稱呼亦已失傳。 賽夏族傳統姓氏與其漢姓、掌管的祭典對應表如下: 手工藝 賽夏族的傳統手工技術以紡織與編籃的工藝在各族中最具特色。 編織 編織材料大多是由婦女自行種植的苧麻,曬乾作為麻線,以織布機織成服飾。也會使用狩獵後經揉制處理的皮革。近代漸為棉布所取代,通常和漢人購買棉布製作。 編織工具為水平背帶織布機,主要用具有: 經卷:不織布時收藏其他工具和未完成的布料(三角形長筒狀,為整塊木頭中間挖空)。 布夾:使用時放在腹部上,和背帶綁在一起(兩塊長方形木條組合而成,扣合面有凹凸的榫接點,用來夾緊經線或織好的布)。 打棒:每穿入一條線便以打棒打緊使布更緊密(狀似刀兩端尖中間寬,用密度較高的木材製作)。 隔棒:用來區分線的奇、偶線。 固定棒:固定棒置於經卷後方,主要將經線固定。 綜絖棒:綜絖棒則配合所織花紋,使用不同數量以分出梭路。 桃花棒:主要是織花時挑起經線使用。(把竹子一端削尖而成) 梭子:兩端都有凹口,讓緯線繞在梭子上面,穿梭入經線內(扁長的棒狀物,竹或木製作)。 背帶:將布夾綁繫固定於腹部(粗麻線編成的長帶子)。 紡織的過程步驟如下:種麻→抽麻線→紡線→框線→漂白→染色→打蠟→整經→織布。 紡織技巧 織法 hinipalatan:最簡單的平織法,織出規則性十字形交叉的無紋飾布。 hinihalos:無夾織花紋,以不同的挑線法穿梭經緯線製出有菱形浮紋的布。 hiniho:an:艷麗紋飾的布料,主要用來製成祭典穿的服飾。紋飾的織法利用提經挑花夾織的方式,以及賽夏族廣泛使用的浮織或雙層織法,搭配組合織出各種華美的紋樣。 織紋 賽夏族人多將織紋圖案視為是代表個人及家族傳承的智慧與殊榮;每家有其熟練的圖紋織造技術。傳統織紋圖案常見的有菱形紋、卍字紋、XO紋、線條紋等。主要由紅、黑、白三色交錯變化而成。以圖案元素來說,和泰雅族的織布非常類似(菱形紋、線條紋)。 色系 賽夏族人主要的色系代表 紅色:對待他人要熱情。 黑色:做人不可黑心。 白色:心要純潔。 編器 常見的編器有米籩、米篩、種子籃、背籃、提籃、線籃、便當、食籃、置物盒、籐帽、甚至放置祖靈象徵物的神聖小籐籃等。賽夏族傳統編噐有特殊形式和技法,例如背籃為雙肩帶式的背籃,不像泰雅族或平埔族是額帶式背籃,傳統的背籃形式是喇叭型,上為呈圓椎狀、下為圖柱狀,多以斜紋法編成細密無孔。現在生活中普遍使用的主要以六角形編法製的透孔背籃(Takil),用來裝置各種雜物等。 編器主要使用桂竹作為材料,是使用最多的材料;另一種野生的小綠竹用來編製較細緻器物(如穀物背籃)。此外也會使用黃籐來製作精緻器物,如籐帽等。 編器的編法分為方格編法、透孔六角編法、斜紋編法、絞織編法、合縫螺旋編法、相交螺旋編法等。編器修緣則分為加蔑紮編法、夾條紮縫法,以及8形修邊法。 文化 舞蹈 賽夏族人的社會中所見的舞蹈主要項目僅有矮靈祭。矮靈祭呈現了矮人與族人相處的情形(如矮人拉著懶惰的賽夏人去看豐收的田地,以快舞步的方式呈現),到哀泣之處,舞步緩緩前進,快速的旋轉與定點跳躍呈現了族人驅趕矮靈的心理反映。會使用「臀鈴」(tapangaSan)作為舞蹈道具。 音樂 賽夏族除了一般所唱的歌之外,矮靈祭的祭歌最為重要。一般的歌流傳不多。矮靈祭的歌,由於每二年一次祭典中,由集體一起歌唱,且祭歌需要很長的時間吟唱,所以在族人中廣受流傳。除迎神歌之外其餘都伴有舞蹈。而祭歌歌詞內容非常具文學價值。 賽夏族兩年一度的矮靈祭,對賽夏的音樂文化十分重要。矮靈祭有一套完整的祭歌,以十五曲祭祀為中心,曲譜有十六種,歌詞四十八章,每章若干節,矮靈祭歌唱法並不像其他族群或現代歌謠的唱法,而是重覆著幾段音節。要將全部的祭歌唱完、跳完,必得通宵達旦,幾天幾夜才會結束。和鄰近的泰雅族互相影響,使用的音階la、sol、mi、re四音階頗為相近。 矮靈祭歌的練唱只准許在祭期前一個月左右,練唱其間以部落為單位,且在夜間實施,平常不可練唱,所以都在祭前由專人以密集練習形式教唱。 賽夏族的祭歌悠揚而非節奏化(拍節化)。祭歌的質量相當相當豐富,曲調也彼此異趣,以第一首第一節為例,共有五句,唱法卻是 ^1^^2^1^2,^2^3^3,^3^4^4,^4^5^5。以不規則的方式反覆唱法,是非常特殊的表現方式。 並且有相當的歷史。 矮靈祭歌詞包括《招請歌》、《出草歌》、《行樂矮人故地》、《雷女之歌》、《送神之歌》等,祭歌幽雅悲涼顯露出對矮靈的那份恩怨交錯及原始部落巫術的神秘氣氛。以歌曲而言,追述了矮人的教誨與祈求農作物的豐收。 樂器方面主要使用膜笛、杵、竹筒、臀鈴。臀鈴(tapa:ngasan)又稱背響,是賽夏族特有的樂器,主要由竹管與薏仁的果實穿綴而成,目前有些臀鈴用銅管代替竹管。 儀式 出生禮 以前的賽夏族人在生子三日後,必須派人通知母家,因處於強大漢族與泰雅族之間,故極望多產而重男輕女。生女(Mingsarapaang,意為塵土般的),生男('ima paheks 'aehae' boehoe:,指多一張弓)帶箭鏃、糕餅至母家門口通報,母家則由一青年持鏃與餅與通報者互換。 成年禮 賽夏族人舉行的成年禮與每年的祭軍神tinato' 儀式一起舉行,古代祭軍神時,都拿敵人的頭來當祭品,凡是參加祭儀的青年人,都要喝下儀式上的祭酒,這樣才取得族人認可,成為一個真正的成年人。 成年才能進行三件事,拔牙、紋面、穿耳。賽夏族人以拔牙為成年的象徵,不論是男生或是女生都要經過這個過程。但現在已無此儀式。 婚禮 男子二十至三十歲,女子十七、八歲至二十歲為適婚年齡,原則上男女年齡相彷或男長於女數歲,男方便可請氏族長輩至女家求婚。女家如表同意,便會和求婚者互換煙斗完成許婚儀式。成婚前需先訂婚,訂婚後二、三年擇期結婚。 喪禮 賽夏人對於死亡的定義為生靈脫離軀體而出即為死亡,在同一氏族中有人死亡則氏族內各人有為其服喪一日的義務。在賽夏族傳統的習慣中,人死後埋葬並沒有特別標幟的墳地,也無死後祭拜之事。向天湖每年訂在清明節舉行掃墓,主要是為了配合假期,方便在外地工作者能夠回來參加,同時也有送東西給鬼魂吃的意思。在喪葬的禁忌方面有:死者屍體僅能由氏族中的年長者得以觸摸;而橫死者則是由發現者告知親屬在就地掩埋以示禁忌;男子的武器及小刀禁止附葬;而參加埋葬者回家後必須更衣,且脫下的衣服必須棄之野外;家有喪祭者不能參加農事祭儀,也不得參加出草與戰爭。 賽夏族人認為衰老疾病死者為善終,橫死與戰死者為惡死。橫死者須就地掩埋並舉火行祭,堆石於掩埋處以示禁忌。善死者在彌留之際,家人便須將之移至地上,因為死在床上是為惡死。垂死者置於地上後,家人為之洗浴,斷氣後為之易盛裝。然後將死者扶起來,兩腿曲於胸前,以布包起來。家中女子煮新飯,將數粒飯塞於死者口中以為辭食,男子則出外尋覓埋葬地。男子們在野外適當處,掘深三、四尺之橫穴,將屍體抬至墓旁後,由最近親屬背向墓穴,以左足蹴屍入穴。屍身入穴後以面向東為吉,面向上或向西為兇。屍身伸直橫臥穴中,以包屍體的布覆蓋之。將鹽巴灑在屍上,再覆以茅草,再覆蓋泥土,最後用短竿插於墓之四周 ,再以石塊圍砌即可。埋葬時同一氏族的人必須參加,死者生前的遺物,除武器外,一律陪葬。埋葬之第三日,家人蒸糯米飯,殺雞持往墓側祭亡魂,然後家人全體食分,翌日出獵,獵獲歸來共食後,即解除喪服。 祭典 賽夏族人對於祭典的分工非常清楚。如族內最為盛大的paSta'ay(巴斯達隘別名矮靈祭)由朱姓主持。祈晴祭由潘姓主持。baki' Soro:(龍神祭)由夏與蟹姓主持。鎮風祭由風姓長老主持。tinato'(火祭;另一稱敵首祭)由趙(豆)姓長老主持。這些規範,來自族裡的神話傳說與歷史經驗。 播種祭(pit'aza') 北群的播種祭分為社祭與家祭二次舉行,先行社祭,按姓氏輪流選出一家戶長擔任主祭,通常在掃墓節過後半個月內舉行。 而在南群中,目前只有向天湖地區的氏族還保存著播種祭,舉行的時間,配合水稻的播種祭節,約在每年的四月舉行。主祭的人選由目前住在向天湖的氏族輪流,其中,風姓因為人數眾多,因此分為'omaw a ta:in和bawnay a 'ataw兩組,而與解、朱、芎姓依序輪流。 儀式定期在四月舉行,由主祭一人在某一天的午夜十二點過後,獨自在預先選好的一塊地上插上一根兒茅(茅草的一種),按著閉上眼睛,將小米種籽灑向田地,儀式就算結束。主要是祈求今年的農作豐收。 祖靈祭(paSbaki') 主要是祭祀去世的列祖列宗。舉行的時間不一定,由二位長老主持,將插有豬肉、黏糕的供品及酒攜至屋後空地行祭。祭品分為二份,向東的給善靈,向西的給凶死的靈。祖靈祭的另一個目的是家族成員的認定,透過儀式成為家族的一份子。 祈天祭 祈天祭為賽夏族與自然對話的祭儀,一年一小祭,隔年一大祭,祭拜神祇為天帝-歐貝納布萬、天-{后}--瓦萬,目的為祈晴,或為鎮風、驅疫。主祭為撒萬(根、錢、潘)家族共同擔任,祭場坐落著竹編的靈屋、祭屋。第一天南北各姓氏代表聚集於山下河畔集會,次日宰殺豬只作為祭品,最後一天開始祭神儀式。 每年的3月13日至15日連續舉行三天,整天不能進湯水,直到儀式結束才一起分享飯糰。期間不得折損植物,祭品不可見天,須在房內用手吃飯。據說祭典期間必定放晴,十分靈驗。 又有一說,祈天祭尚包含已經消失的祭典,月神祭。 火神祭或稱敵首祭(tinato') 於每年農曆二月十五日舉行,為北群趙姓長老召集會議,為紀念趙氏以往與異族戰爭之史實,為保鄉衛民精神之崇敬。 敵首祭是伴隨賽夏族過去獵首風俗而衍生出的一項祭儀。以火器袋作為獵首祭儀式中重要的用具。 龍神祭或卡蘭祭(karang) 這一特殊的傳統祭儀,又稱蛇尾祭;過去主要是夏季久雨連綿時,受村人拜託而執行的儀式,也有治病的作用。卡蘭祭所祭拜的是傳說中的神獸Soro: 的骨灰,現由夏姓族人祀奉於賽夏五福龍神宮。 矮靈祭(paSta'ay)
日治時代初期,伊能嘉矩將賽夏族歸類為道卡斯族的支族,從此開啟學界的爭論。1930年代中期,移川子之藏、宮本延人、馬淵東一等研究者,在《台灣高砂族所屬系統研究》中,推翻道卡斯支族的說法後,才確定賽夏族的定位。民國時期則有兩位朱姓和萬姓女青年承接起賽夏族文化的使命同時與謝姓漢族人士共同反思賽夏族發展的歷史。 賽夏族起源傳說依居住地域而有不同的說法,當時尚無文字,都由長輩口傳: 東北部的賽夏族傳說:洪水發生時,僅存於大霸尖山(papakwaka:(泰雅語),或'opoehnabo:ong)之夫妻為始祖,其子孫到大湖、苗栗後再向南-{庄}-,到目前居住之地。 中部的賽夏族傳說:與東北部一樣是從大霸尖山的洪水傳說開始,他們南下到達tamari'或tamei(據說是阿里山附近),再沿著海邊到達竹南、後龍一帶居住,按著再往山裡走,竹東、北埔部曾經居住過,目前分佈於台灣北部中央山脈西側新竹五峰鄉五指山區與苗栗獅潭、南-{庄}-大東溪一帶,夾雜於泰雅族和客家人之間,深受漢人和泰雅族習俗影響。 西南部的賽夏族傳說:洪水傳說的地點為附近的加里山(raynaynora或pae'neh)後移至沿海的後龍附近,居住甚久以後逐漸往山腳地帶移住。 賽夏族的語言分南北二方言群,據語言學家推測認為是較古老的南島語言,可能出現在台灣的時間較早。因國民黨政府於1949年來台後頒布國語政策,賽夏人大部份被迫講國語(漢語)、甚至以此種語言為日常用語,自我族群的語言反而日漸淡忘,直到近年來政府意識到保存各族群語言文化之重要性,開始推動「族語認證」,才逐漸恢復原本賽夏語的使用人數。 賽夏族早期也是事游耕、山地燒墾及山區狩獵。後來受到周圍強勢民族的壓迫,土地利用範圍逐漸狹窄,而轉變為定耕農業和林業的型態。面對強勢的外在文化,老一輩的賽夏人對於傳統祭典就更加珍惜,排除了許多外力使賽夏族的祭典完整地保留下來,是台灣少數能保有祭典原味的族群。賽夏族屬於父系社會,以地域和圖騰氏族為社會組織的基本構成單位。三五同姓(同圖騰)家族聚居為一聚落。聚落又聯合成一個村落,村落中同姓家族則組成各姓之氏族祭團,是各姓耕地漁區的互助單位。在聯合成一個部落聯盟,也就是現在所稱的南賽夏或北賽夏。 衣飾以麻布自己紡織為主,背心由兩張麻布二折而縫成,前後夾織花紋(在織的過程中,夾入不同色彩的織線,構成幾何形花紋)頭上有黑頭巾,上衣為長達膝部的對襟上衣,由兩幅麻布對折背部縫合,前面對開。腰裙男性為丁字帶,女性則以深色棉布製成的綁腿布,通常會在下緣綴以小鈴。其他還有臂、腿、腕、頭飾、腰飾等。 賽夏族的住家多位在山腹坡地或小台地上,因為居住在樹木和竹林盛產地,因此建築材料多為竹、木為主樹藤為輔。 姓氏 賽夏族是以取自於大自然的動植物或現象為其宗族的氏姓。十九世紀清廷命其改從漢姓,於是根據原姓取其相近的意思或音譯而改從漢姓,如:日、風、樟、蟹、豆、絲、芎等姓氏。 賽夏族計有十八個姓氏,包括朱、胡、豆(趙)、夏、高、風(楓)、錢、潘、詹、解、章(樟)、絲、日、根、芎、獅、血、膜等。其中獅、血、膜三姓已絕跡多年,其原始傳統稱呼亦已失傳。 賽夏族傳統姓氏與其漢姓、掌管的祭典對應表如下: 手工藝 賽夏族的傳統手工技術以紡織與編籃的工藝在各族中最具特色。 編織 編織材料大多是由婦女自行種植的苧麻,曬乾作為麻線,以織布機織成服飾。也會使用狩獵後經揉制處理的皮革。近代漸為棉布所取代,通常和漢人購買棉布製作。 編織工具為水平背帶織布機,主要用具有: 經卷:不織布時收藏其他工具和未完成的布料(三角形長筒狀,為整塊木頭中間挖空)。 布夾:使用時放在腹部上,和背帶綁在一起(兩塊長方形木條組合而成,扣合面有凹凸的榫接點,用來夾緊經線或織好的布)。 打棒:每穿入一條線便以打棒打緊使布更緊密(狀似刀兩端尖中間寬,用密度較高的木材製作)。 隔棒:用來區分線的奇、偶線。 固定棒:固定棒置於經卷後方,主要將經線固定。 綜絖棒:綜絖棒則配合所織花紋,使用不同數量以分出梭路。 桃花棒:主要是織花時挑起經線使用。(把竹子一端削尖而成) 梭子:兩端都有凹口,讓緯線繞在梭子上面,穿梭入經線內(扁長的棒狀物,竹或木製作)。 背帶:將布夾綁繫固定於腹部(粗麻線編成的長帶子)。 紡織的過程步驟如下:種麻→抽麻線→紡線→框線→漂白→染色→打蠟→整經→織布。 紡織技巧 織法 hinipalatan:最簡單的平織法,織出規則性十字形交叉的無紋飾布。 hinihalos:無夾織花紋,以不同的挑線法穿梭經緯線製出有菱形浮紋的布。 hiniho:an:艷麗紋飾的布料,主要用來製成祭典穿的服飾。紋飾的織法利用提經挑花夾織的方式,以及賽夏族廣泛使用的浮織或雙層織法,搭配組合織出各種華美的紋樣。 織紋 賽夏族人多將織紋圖案視為是代表個人及家族傳承的智慧與殊榮;每家有其熟練的圖紋織造技術。傳統織紋圖案常見的有菱形紋、卍字紋、XO紋、線條紋等。主要由紅、黑、白三色交錯變化而成。以圖案元素來說,和泰雅族的織布非常類似(菱形紋、線條紋)。 色系 賽夏族人主要的色系代表 紅色:對待他人要熱情。 黑色:做人不可黑心。 白色:心要純潔。 編器 常見的編器有米籩、米篩、種子籃、背籃、提籃、線籃、便當、食籃、置物盒、籐帽、甚至放置祖靈象徵物的神聖小籐籃等。賽夏族傳統編噐有特殊形式和技法,例如背籃為雙肩帶式的背籃,不像泰雅族或平埔族是額帶式背籃,傳統的背籃形式是喇叭型,上為呈圓椎狀、下為圖柱狀,多以斜紋法編成細密無孔。現在生活中普遍使用的主要以六角形編法製的透孔背籃(Takil),用來裝置各種雜物等。 編器主要使用桂竹作為材料,是使用最多的材料;另一種野生的小綠竹用來編製較細緻器物(如穀物背籃)。此外也會使用黃籐來製作精緻器物,如籐帽等。 編器的編法分為方格編法、透孔六角編法、斜紋編法、絞織編法、合縫螺旋編法、相交螺旋編法等。編器修緣則分為加蔑紮編法、夾條紮縫法,以及8形修邊法。 文化 舞蹈 賽夏族人的社會中所見的舞蹈主要項目僅有矮靈祭。矮靈祭呈現了矮人與族人相處的情形(如矮人拉著懶惰的賽夏人去看豐收的田地,以快舞步的方式呈現),到哀泣之處,舞步緩緩前進,快速的旋轉與定點跳躍呈現了族人驅趕矮靈的心理反映。會使用「臀鈴」(tapangaSan)作為舞蹈道具。 音樂 賽夏族除了一般所唱的歌之外,矮靈祭的祭歌最為重要。一般的歌流傳不多。矮靈祭的歌,由於每二年一次祭典中,由集體一起歌唱,且祭歌需要很長的時間吟唱,所以在族人中廣受流傳。除迎神歌之外其餘都伴有舞蹈。而祭歌歌詞內容非常具文學價值。 賽夏族兩年一度的矮靈祭,對賽夏的音樂文化十分重要。矮靈祭有一套完整的祭歌,以十五曲祭祀為中心,曲譜有十六種,歌詞四十八章,每章若干節,矮靈祭歌唱法並不像其他族群或現代歌謠的唱法,而是重覆著幾段音節。要將全部的祭歌唱完、跳完,必得通宵達旦,幾天幾夜才會結束。和鄰近的泰雅族互相影響,使用的音階la、sol、mi、re四音階頗為相近。 矮靈祭歌的練唱只准許在祭期前一個月左右,練唱其間以部落為單位,且在夜間實施,平常不可練唱,所以都在祭前由專人以密集練習形式教唱。 賽夏族的祭歌悠揚而非節奏化(拍節化)。祭歌的質量相當相當豐富,曲調也彼此異趣,以第一首第一節為例,共有五句,唱法卻是 ^1^^2^1^2,^2^3^3,^3^4^4,^4^5^5。以不規則的方式反覆唱法,是非常特殊的表現方式。 並且有相當的歷史。 矮靈祭歌詞包括《招請歌》、《出草歌》、《行樂矮人故地》、《雷女之歌》、《送神之歌》等,祭歌幽雅悲涼顯露出對矮靈的那份恩怨交錯及原始部落巫術的神秘氣氛。以歌曲而言,追述了矮人的教誨與祈求農作物的豐收。 樂器方面主要使用膜笛、杵、竹筒、臀鈴。臀鈴(tapa:ngasan)又稱背響,是賽夏族特有的樂器,主要由竹管與薏仁的果實穿綴而成,目前有些臀鈴用銅管代替竹管。 儀式 出生禮 以前的賽夏族人在生子三日後,必須派人通知母家,因處於強大漢族與泰雅族之間,故極望多產而重男輕女。生女(Mingsarapaang,意為塵土般的),生男('ima
生平 1925年,李景均进入天津新学书院学习,1932年考入金陵大学农学院,主修农艺,并开始学习遗传学、作物育种学、田间试验设计分析等课程,1936年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大学毕业后,李景均在北平燕京大学试验农场工作一年。1937年七七事变后,李景均于8月离开农场前往天津,由塘沽乘海轮转道上海赴美国,后进入康乃尔大学攻读遗传学和生物统计学,1940年获博士学位,之后在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研修解析几何、概率论和统计学等。1941年10月回国,先后在广西农学院和迁至成都的金陵大学农学院任教。1946年至北京大学任教,并任农学系主任兼农业试验场场长。1949年北平易幟後,李景均于1949年1月向北京市新任市长叶剑英表示要为新中国科教事业贡献力量。9月,北大、清华、华北大学三校的农学院合并,成立了北京农业大学。在党总支书记兼校务委员会主任乐天宇主持下,学校效法苏联李森科1948年消灭摩尔根学派的做法,停止他主讲的三门课程,乐天宇指責这些课程是“资产阶级的”、“为马尔萨斯人口论服务的”、“唯心的”、“反动的”、“伪科学”,“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 。不久,李景均间接地接到一个要他辞去系主任的消息,他第二天就辞职。1950年3月,中国遗传学界受苏联“米丘林学说”和拉马克主义的支持者特罗菲姆·邓尼索维奇·李森科的影响掀起政治运动,李景均离开中国大陆,途经香港回到美国。 1951年,经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马勒和美国著名医学家博士推荐,李景均进入匹兹堡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任教,1954年升任教授,直至1982年退休。李景均于1960年被选为美国人类遗传学学会主席。1962年榮獲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第四屆(生命科學組)院士頭銜。1969年至1975年担任匹兹堡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统计学系主任,还曾被选为世界权威学术期刊《科学》杂志的主办方美国科学促进会的研究员。1982年正式退休后,李景均依然发表了25篇论文,并坚持上班至2003年去世前几个月。 学术贡献 李景均是世界著名的遗传学家和生物统计学家,其1948年在中国写成的著作《群体遗传学导论》(First Course in Population Genetics),1950年代先后在美国、苏联等国出版,被视为世界第一本系统化描述群体遗传学的大学教科书,使他在国际遗传学界享有极高的学术声誉。李景均在匹兹堡大学任教期间被视为该校公共卫生学院的创始人,并被诺贝尔奖得主马勒称为遗传学界的领军人物。李景均也与谈家桢等被并称为中国遗传学的奠基人,曾为中国的遗传学、生物统计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景均在1950年代中期提出临床试验的“随机”与“双盲”是两个基本原则。1950年代中期,美国东部25家退伍军人医院合作进行一个大型癌症临床试验,用以搞清几种癌症化疗药物在白血病上的疗效。李景均被任命为该团体的生物统计学家。他提出要随机化分配病人,并遵循双盲原则,遭到强烈反对。他坚持己见,毫不让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理解了这两个原则的原理之后,支持李景均,并威胁如果不采用李景均的方法,他们将不提供资助。现在,这两个原则已被普遍接受。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Ching Chun
李景均是世界著名的遗传学家和生物统计学家,其1948年在中国写成的著作《群体遗传学导论》(First Course in Population Genetics),1950年代先后在美国、苏联等国出版,被视为世界第一本系统化描述群体遗传学的大学教科书,使他在国际遗传学界享有极高的学术声誉。李景均在匹兹堡大学任教期间被视为该校公共卫生学院的创始人,并被诺贝尔奖得主马勒称为遗传学界的领军人物。李景均也与谈家桢等被并称为中国遗传学的奠基人,曾为中国的遗传学、生物统计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景均在1950年代中期提出临床试验的“随机”与“双盲”是两个基本原则。1950年代中期,美国东部25家退伍军人医院合作进行一个大型癌症临床试验,用以搞清几种癌症化疗药物在白血病上的疗效。李景均被任命为该团体的生物统计学家。他提出要随机化分配病人,并遵循双盲原则,遭到强烈反对。他坚持己见,毫不让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理解了这两个原则的原理之后,支持李景均,并威胁如果不采用李景均的方法,他们将不提供资助。现在,这两个原则已被普遍接受。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Ching Chun Li (1912–2003):A Personal
Aborigines of Northern Taiwan According to the XVIIth Spanish Sources . In Newsletter of Taiwan History Field Research [online]. Taipei: Library of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cited 5 October 2004]. Available from World Wide Web: . 公共電視,2002,族群意識強烈噶瑪蘭族信仰鮮明[online]。台北:蕃薯藤新聞。12月25日[引用於2004年10月31日]。全球資訊網網址: 。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nd,關於噶瑪蘭[online]。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引用於2004年11月10日]。全球資訊網網址: 。 林益生,2000,噶瑪蘭:探源[online]。np:新空間資訊網。[引用於2004年11月10日]。全球資訊網網址: 。 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nd,噶瑪蘭族,見原住民博覽[online]。台北: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引用於2004年10月14日]。全球資訊網網址: 。 萬淑彰,2002,噶瑪蘭族成為台灣原住民第十一族[online]。台北:台灣茶黨e泡茶開講。12月25日[引用於2004年10月31日]。全球資訊網網址: 。 原住民職技教育資訊網,nd,噶瑪蘭族簡介[online]。np:原住民職技教育資訊網。[引用於2004年11月10日]。全球資訊網網址: 。 張珮容等,nd,[周圍環境]噶瑪蘭族簡介,見凱達格蘭[online]。台北:台灣學校網界博覽會。[引用於2004年10月31日]。全球資訊網網址: 。 中央研究院平埔文化資訊網,nd,當代噶瑪蘭人認同及相關大事紀,見平埔族與南島民族[online]。台北:中央研究院平埔文化資訊網。[引用於2004年10月28日]。全球資訊網網址: 。 潘繼道,花蓮地名。全球資訊網網址: 李壬癸,臺灣地區南島語系族群分佈圖 教育資料館,十二族人口及地理分佈。全球資訊網網址: 吳光祿使閩奏稿選錄,臺北後山番社頑抗預籌進剿摺(光緒四年九月初一日)頁19, 20 吳光祿使閩奏稿選錄,官軍攻毀後山番社並搜除安撫情形摺(光緒四年九月十二日)頁21-23 施添福,開山與築路:晚清臺灣東西部交通的歷史地理考察 吳光祿使閩奏稿選錄,番眾悔罪自投現辦撫緝並撤裁營勇摺頁24-28 吳光祿使閩奏稿選錄,續籌安插番社裁並營勇摺(光緒四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頁29-32 劉壯肅公奏議卷四,剿平南燠番社請分別賞罰摺頁239"陳輝煌" 劉璈,巡臺退思錄,議覆疏通新城至蘇澳一帶道路由,頁216 康培德,原住民部落重大歷史事件---加禮宛事件(2003年研究報告摘要) 宜蘭縣冬山鄉鹿埔村陳輝煌墓牌 郭弘斌,台灣人的台灣史 - 滿清據台 臺東直隸州後山全圖 羅大春,臺灣海防並開山日記,頁31"陳輝煌" 延伸閱讀 江孟芳,1997,族群運動與社會過程:當代「葛瑪蘭」認同現象的分析。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文桂,2002,偕萬來生命史與Kavalan文化復振。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修澈(計畫主持),2003,噶瑪蘭族的人口與分布。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曾振名、童元昭主編,1999,噶瑪蘭西拉雅古文書。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系。 詹素娟,1998,族群、歷史與地域:噶瑪蘭人的歷史變遷(從史前到1900年)。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 少年噶瑪蘭(Sunis na Kbalan <sikawman na
Field Research [online]. Taipei: Library of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cited 5 October 2004]. Available from World Wide Web: . 公共電視,2002,族群意識強烈噶瑪蘭族信仰鮮明[online]。台北:蕃薯藤新聞。12月25日[引用於2004年10月31日]。全球資訊網網址: 。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nd,關於噶瑪蘭[online]。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引用於2004年11月10日]。全球資訊網網址: 。 林益生,2000,噶瑪蘭:探源[online]。np:新空間資訊網。[引用於2004年11月10日]。全球資訊網網址: 。 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nd,噶瑪蘭族,見原住民博覽[online]。台北: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引用於2004年10月14日]。全球資訊網網址: 。 萬淑彰,2002,噶瑪蘭族成為台灣原住民第十一族[online]。台北:台灣茶黨e泡茶開講。12月25日[引用於2004年10月31日]。全球資訊網網址: 。 原住民職技教育資訊網,nd,噶瑪蘭族簡介[online]。np:原住民職技教育資訊網。[引用於2004年11月10日]。全球資訊網網址: 。 張珮容等,nd,[周圍環境]噶瑪蘭族簡介,見凱達格蘭[online]。台北:台灣學校網界博覽會。[引用於2004年10月31日]。全球資訊網網址: 。 中央研究院平埔文化資訊網,nd,當代噶瑪蘭人認同及相關大事紀,見平埔族與南島民族[online]。台北:中央研究院平埔文化資訊網。[引用於2004年10月28日]。全球資訊網網址: 。 潘繼道,花蓮地名。全球資訊網網址: 李壬癸,臺灣地區南島語系族群分佈圖 教育資料館,十二族人口及地理分佈。全球資訊網網址: 吳光祿使閩奏稿選錄,臺北後山番社頑抗預籌進剿摺(光緒四年九月初一日)頁19, 20 吳光祿使閩奏稿選錄,官軍攻毀後山番社並搜除安撫情形摺(光緒四年九月十二日)頁21-23 施添福,開山與築路:晚清臺灣東西部交通的歷史地理考察 吳光祿使閩奏稿選錄,番眾悔罪自投現辦撫緝並撤裁營勇摺頁24-28 吳光祿使閩奏稿選錄,續籌安插番社裁並營勇摺(光緒四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頁29-32 劉壯肅公奏議卷四,剿平南燠番社請分別賞罰摺頁239"陳輝煌" 劉璈,巡臺退思錄,議覆疏通新城至蘇澳一帶道路由,頁216 康培德,原住民部落重大歷史事件---加禮宛事件(2003年研究報告摘要) 宜蘭縣冬山鄉鹿埔村陳輝煌墓牌
lois)、法律国家(Etat légal)和法治国家(Etat de droit)三个不同历史期。 一、法律规则国家时期的“以法行政”(1978-1989) 1978年,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之后,以邓小平为首的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深刻意识到政治官员、行政官员遵守法律的重要性。这一时期,中国制定了大量的行政组织法律、法规,如1979年7月1日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1982年10月10日的《国务院组织法》等。 二、法律国家目标下的控权法(1989-2000) 1.行政诉讼 1989年4月4日颁布的《行政诉讼法》被公认为中国行政法治里程碑式的法律文件,它标志着中国正式接受法治行政理念与原则。按照这一法律的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为了平衡行政机关在行政过程中的优势地位,该法律还特别设计了若干有利于行政相对人诉讼的制度。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之诉中的举证责任倒置规则。即,由作出受诉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提出证据证明其行为的合法性,否则将承担败诉的风险。 2.行政监察 为了加强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中国重新采用古代的监察御史制度。1997年5月9日的《行政监察法》确立了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机制,以保证政令畅通、维护行政纪律、促进廉政建设、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根据这部法律的规定,全国的监察工作由曾经在1959年被取消、1986年恢复的监察部主管。 3.行政复议 依据1990年12月24日的《行政复议条例》的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向原行政机关或上一级行政机关请求复查该行为的合法性与适当性。这部《条例》后来为1999年10月1日生效的《行政复议法》所取代。从此,行政相对人不仅可以通过行政复议质疑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与适当性,还可以请求复议机关一并审查作为受争议具体行政行为依据的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 4.国家赔偿 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宪法享有的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1994年5月12日的《国家赔偿法》规定,“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确立有别于民事赔偿的国家赔偿制度是中国迈向法治国家的重要一步,它明确肯定了行政机关应当为其侵权行为造成的不利后果承担责任的法律原则。经过十几年的实践,这部法律逐步暴露出归责原则过于单一、赔偿范围过于狭窄、刑事赔偿程序有失公正、赔偿标准过低等不足。 5.非诉行政程序 1996年3月17日的《行政处罚法》和2003年8月27日的《行政许可法》均肯定了行政相对人知晓行政决定事实、依据及理由、进行陈述与申辩的权利,要求听证的权利和被告知权利救济途径等程序性权利。《行政处罚法》更是明确要求“行政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行政机关应当采纳。行政机关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处罚。” 行政法基本原则 依法行政原则 依法行政原则具体包括职权法定原则、法律优先原则、法律保留原则。
4.国家赔偿 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宪法享有的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1994年5月12日的《国家赔偿法》规定,“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确立有别于民事赔偿的国家赔偿制度是中国迈向法治国家的重要一步,它明确肯定了行政机关应当为其侵权行为造成的不利后果承担责任的法律原则。经过十几年的实践,这部法律逐步暴露出归责原则过于单一、赔偿范围过于狭窄、刑事赔偿程序有失公正、赔偿标准过低等不足。 5.非诉行政程序 1996年3月17日的《行政处罚法》和2003年8月27日的《行政许可法》均肯定了行政相对人知晓行政决定事实、依据及理由、进行陈述与申辩的权利,要求听证的权利和被告知权利救济途径等程序性权利。《行政处罚法》更是明确要求“行政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行政机关应当采纳。行政机关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处罚。” 行政法基本原则 依法行政原则 依法行政原则具体包括职权法定原则、法律优先原则、法律保留原则。 行政合理性原则 行政合理原则具体包括平等对待原则、禁止不当连结原则和比例原则。 程序正当原则 程序正当原则要求行政公开、程序公正和公众参与。 信赖保护原则 当行政相对人对行政行为形成值得保护的信赖时,行政主体不得随意撤销或废止该行为,否则必须合理补偿行政相对人信赖该行为有效存续而获得的利益。 高效便民原则 行政应急性原则 在某些特殊的紧急情况下,出于国家安全、社会秩序或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采取没有法律依据或与法律相抵触的措施。 行政法主体 行政组织法 行政组织法是调整公共行政组织,构建现代行政秩序的法律规范总称。 行政组织法律制度 行政组织法律制度主要包括:行政职能设置、政府间关系、社会行政组织制度和编制制度。 行政主体 行政主体是指依法享有行政职权,能以自己的名义对外活动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的主体。 公务员 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行政相对人 行政法制监督主体
醣類又稱“碳水化合物”,其由來是生物化学家先前發現醣类物质均可写成经验分子式:Cn(H2O)n,其氢与氧元素的比例始终为2:1,故以为所有醣類是碳和水的化合物。但后来的发现证明了许多醣类并不符合上述分子式,如:鼠李糖(C6H12O5);而同时有些物質符合上述分子式却不是醣类,如甲醛(CH2O)等。醣類為人體之重要的營養素,主要分成三大類:單醣、雙醣和多醣。在一般情況下,單醣和雙醣是較小的(低分子量)的碳水化合物,通常稱為-{zh-hant:糖; zh-cn:糖}-。例如,葡萄糖是單醣,蔗糖和乳糖是雙醣。 醣类在生物体上扮演著众多的角色,像多醣可作为儲存養分的物質,如澱粉和糖原;或作为動物外骨骼和植物細胞的細胞壁,如:甲殼素和纖維素;另如五碳醛醣的核糖是構成各種輔因子的不可或缺之物質(如ATP、FAD和NAD)和遺傳物質分子的骨幹(如 DNA和 RNA)。醣類的眾多衍生物同時也與免疫系統、受精、預防疾病、血液凝固和生長等有極大的關聯。 在食品科學和其他非正式的場合中,碳水化合物则通常是指富有澱粉,例如粮食五穀、甜點;或者簡單醣類的食物,例如食糖、水果。 歷史 在先秦古籍中出现了-{飴}-字。到了汉代,陆续出现了、-{餳}-、-{餹}-等字。飴、𩛿指软糖,餳、餹指硬糖。-{飴}-读为yí,-{𩛿}-、-{餳}-讀xíng,-{餹}-读为táng(-{餳}-多音字亦有táng的读音)。在六朝時才出現“-{糖}-”字。中国蔗糖的制造始于三国魏晋南北朝到唐代之间的一个时代。 李時珍《本草綱目》載:“糖法出西域,唐太宗始遣人傳其法入中國,以蔗準過樟木槽取而分成清者,為蔗餳。凝結有沙者為沙糖,漆甕造成如石如霜如冰者為石蜜、為糖霜、為冰糖。” -{醣}-字始见于民国,为化学翻译而造,在中国大陆的汉字简化过程中被归并简化为-{糖}-。 醣類里面的「醣」與一般所稱的“-{糖}-”不同,日常所称“-{糖}-”是指食糖,泛指具有甜味的可溶于水的有机化合物晶体,如葡萄糖、麥芽糖及最主要的蔗糖,而醣類包括所有單醣、雙醣及多醣,並不僅指含有甜味的物質。 結構 以前所有分子式可寫成Cm(H2O)n的化學物質皆被稱為「碳水化合物」,根據這個定義,有些科學家認為甲醛(CH2O)為最簡單的醣,但是也有其他人認為糖类中最简单的分子是乙醇醛(C2H4O2)。但是現在,生物化學理解上的醣類是指除了碳數不為一和二的「碳水化合物」。 自然界的醣類通常都由一種簡單的碳水化合物:單醣所構成,通式為(CH2O)n,(n≥3)。一個典型的單醣具有H-(CHOH)x(C=O)-(CHOH)y-H結構,也就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如:葡萄糖、果糖、甘油醛皆是單醣。然而有些生物物質像醣醛酸和脫氧糖就不符合此通式,此外还有許多物質的分子式符合這個通式却並不属于醣類,如:甲醛(CH2O)和肌醇(CH2O)6)。 直链形式的单糖通常与关环形式的单糖同时存在,这种环状分子是由醛/酮上的羰基(C=O)与羟基(-OH)反应形成半缩醛,并形成一个新的C-O-C键桥。单糖可以各种方式互相连接在一起形成多糖(或寡醣,又称低聚糖)。许多糖类含有一个或多个修饰的单糖单元,这种修饰方法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基团被取代或移除。例如,DNA的一个组分脱氧核糖,就是被核糖所修饰的糖;几丁质是一种由重复的N-乙酰氨基葡萄糖(一种含氮原子的葡萄糖)片段所组成的糖类。 單醣 单糖因无法水解为更小的碳水化合物,因此是糖类中最小的分子。它们是一些具有两个或者更多羟基的醛或酮类化合物。未修饰过的单糖化学式可表达为:(C·H2O)n,因其都是碳和水分子的倍数而称为:“碳水化合物”。单糖是一种重要的燃料分子,也是核酸的结构片段。最小的单糖中的n=3,即二羟基丙酮或D-和L-甘油醛。 單醣的分類 葡萄糖的α-与β-(后者)异头物。需注意结合在碳5上的CH2OH基团与异头碳上的羟基(红色或绿色)之间的空间关系:两者异面为(α)型,同面则为(β)型。 单糖可由三种不同的结构片段来分类:羰基的位置、分子内的碳原子数、及其手性构型。如果羰基在碳链末端,则分子属醛类,而单糖称醛糖;若羰基位处碳链中间,则属酮类而单糖称为酮糖。含有三个碳原子的单糖称为:丙糖;四个碳原子的称为丁糖;五个称为戊糖;六个称为己糖,以此类推。 除糖分子碳链的首尾两个碳原子,每个碳原子都带有一个羟基(-OH)并具有不对称性,使每个手性中心可以是R或S两种构型。因为这种不对称性,一个特定的糖分子式存在着多种异构体。如:D-葡萄糖(醛糖)具有分子式 (C·H2O)6,其中有四个碳原子具有手性,因此D-葡萄糖是24 = 16个可能的立体异构体中的一个。又如:甘油醛是一种丙醛糖,有一种可能的立体异构体,同时也是对映体和差向异构体。1,3-二羟基丙酮,丙醛糖(醛糖)所对应的酮糖分子,是一种没有手性中心的对称分子。D或L构型由离羰基最远的不对称碳原子的取向所决定:标准的費歇爾投影式中,若羟基在右侧则为D型糖,左侧则为L型糖。这里要注意:“D-”和“L-”前缀不可与“d-”和“l-”相混淆,后者指的是偏振光在糖分子平面下的旋转。“d-”和“l-”在糖化学中现已不太使用。 半缩醛异构化 直链单糖的醛基或酮基会不可逆的与另外一个碳原子作用形成半缩醛或半缩酮,得到一个带有氧桥连接双碳原子的杂环。由五个或六个原子组成环的分别称为呋喃糖与吡喃糖,这些环状糖与直链形式的糖存在化学平衡。 由直链糖形成环状糖的过程中,含有羰基氧原子的碳原子称为:异头碳。这个碳原子在成环后便成为分子内的手性中心,具有两种可能的构型:若氧原子可在平面的上方或下方,这样得到的一对手性异构体称之为:异头物。若在异头碳上的-OH取代基与环外CH2OH基团成反式构型(即不在环一侧)时称为α异头物;另外一种情况两者在环的同一侧,呈现顺式构型,则称为β异头物。由于环状糖与直链糖本身会互相转化,因此两种异头物存在着平衡。費歇爾投影式中,α异头物被表达为:异头羟基与CH2OH呈现反式,而β异头物则为顺式。 在生物中的角色
(C·H2O)6,其中有四个碳原子具有手性,因此D-葡萄糖是24 = 16个可能的立体异构体中的一个。又如:甘油醛是一种丙醛糖,有一种可能的立体异构体,同时也是对映体和差向异构体。1,3-二羟基丙酮,丙醛糖(醛糖)所对应的酮糖分子,是一种没有手性中心的对称分子。D或L构型由离羰基最远的不对称碳原子的取向所决定:标准的費歇爾投影式中,若羟基在右侧则为D型糖,左侧则为L型糖。这里要注意:“D-”和“L-”前缀不可与“d-”和“l-”相混淆,后者指的是偏振光在糖分子平面下的旋转。“d-”和“l-”在糖化学中现已不太使用。 半缩醛异构化 直链单糖的醛基或酮基会不可逆的与另外一个碳原子作用形成半缩醛或半缩酮,得到一个带有氧桥连接双碳原子的杂环。由五个或六个原子组成环的分别称为呋喃糖与吡喃糖,这些环状糖与直链形式的糖存在化学平衡。 由直链糖形成环状糖的过程中,含有羰基氧原子的碳原子称为:异头碳。这个碳原子在成环后便成为分子内的手性中心,具有两种可能的构型:若氧原子可在平面的上方或下方,这样得到的一对手性异构体称之为:异头物。若在异头碳上的-OH取代基与环外CH2OH基团成反式构型(即不在环一侧)时称为α异头物;另外一种情况两者在环的同一侧,呈现顺式构型,则称为β异头物。由于环状糖与直链糖本身会互相转化,因此两种异头物存在着平衡。費歇爾投影式中,α异头物被表达为:异头羟基与CH2OH呈现反式,而β异头物则为顺式。 在生物中的角色 單醣是新陳代謝中的主要燃料,能提供能量(當中以葡萄糖最主)及用於生物合成。 單醣未需即時使用的話,細胞會先將其轉換成較省空間的形式,通常為多醣。在包括人类的許多動物中,這種儲存方式是糖原,特別在肝臟及肌肉細胞。在植物中,則儲存成澱粉。 双糖 由两个连接成一起的单糖组成的糖类,称为双糖。它们是最简单的多糖,如:蔗糖和乳糖。双糖是由两个单糖单元通过脱水反应,形成一种称为糖苷键的共价键连接而成。在脱水过程中,一分子单糖脱除氢原子,而另一分子单糖脱除羟基。未经修饰的双糖化学式可表达为:C12H22O11。虽然双糖种类繁多,但大多数并不常见。右侧图片展示的为蔗糖,是存量最为丰富的双糖,它们是植物体内存在最主要的糖类。蔗糖由一个D-葡萄糖分子与一个D-果糖分子所组成,其系统命名为:O-α-D-葡萄吡喃糖基-(1→2)-D-果糖呋喃糖苷,其中蕴含了四种信息: 它由两种单糖组成:葡萄糖与果糖。 两种单糖的类型:葡萄糖为吡喃糖;果糖为呋喃糖。 两种单糖的连接方式:在D-葡萄糖的一号碳(C1)上的氧原子连接D-呋喃糖的二号碳(C2)。 后缀-“糖苷”表明了:两个单糖异头碳参与了糖苷键的形成。 乳糖,是一种由一分子D-半乳糖与一分子D-葡萄糖形成的双糖,广泛的存在于天然产物中,如:哺乳动物的乳。另外一个常见的双糖为麦芽糖(两个D-葡萄糖通过1,4碳原子连接为α糖)与纤维糖(两个D-葡萄糖通过1,4碳原子连接为β糖)。双糖还可分类为还原性双糖与非还原性双糖,通过两个单糖分子的半缩醛(酮)羟基脱去一分子水而相互连接。这样的双糖,分子中已没有半缩醛(酮)羟基存在,因此其中任何一个单糖部分都不能再由环式转变成醛(酮)式。这种双糖就没有变旋现象和还原性,也不能生成糖脎,因此称为非还原性双糖。 寡糖和多醣 寡糖和多糖都是由单糖单元通过糖苷键组成的长链分子。两者的区别在于其链上单糖单元的数量:寡糖通常含有3至10个单糖单元,而多糖则具有超过10个单糖单元。在实际应用中,糖的分类更倾向于个人的判断,如通常上述的双糖也可以算作寡糖,而寡糖也包括了三醣(如棉子糖)和四醣(如水苏糖)等。 低聚醣是經翻译后修饰的常見蛋白质形式。翻译后修饰包括Lewis及負責ABO血型分類的寡醣,因此也與組織出現不相容、alpha-Gal異種移植超急性排斥及O-GlcNAc糖基化有關。 多醣是生物聚合物的一個重要分類,其功能通常與生物結構及儲存方面有關。澱粉(一種單醣聚合物)是植物中的多醣儲存方式,而它的形式包括直鏈澱粉及分枝澱粉。在動物中,結構上相似的葡萄糖聚合物是相對較多分枝的肝醣,有時稱作「動物澱粉」。肝醣的特性在於它能迅速被分解,因此較適合於經常活動的動物。纖維素與甲殼素屬於结构寡糖。植物及某些生物的細胞壁用纖維素製造,因而被說是世上最多的有機分子。它的用途非常廣泛,主要用於製紙及纺织品工業,亦是製作嫘縈(黏液嫘縈過程)、乙酸嫘縈、賽璐珞及氮嫘縈的原料。 甲殼素的化學結構與纖維素相似,並有含氮的取代基,因此比纖維素更堅韌。節肢動物的外骨骼及某些真菌的細胞壁皆以甲殼素組成。甲殼素有多種用途,包括手术缝合线。 除了以上兩種,胝質(或作昆布糖)、金藻昆布多糖、聚木糖、阿拉伯木聚糖、甘露聚糖、褐藻素及半乳甘露聚糖均屬於多醣。 營養學 多種食物皆含有豐富的醣類,包括水果、汽水、麵包、意式面食、豆類、馬鈴薯、米糠、稻米及麥類。醣類是生物中的常見能量來源,卻不是人類的必須營養。醣類也不是任何其他份子的必須組成部份,而人體也可以從蛋白及脂肪獲取能量。腦部及腦神經一般不能燃燒脂肪以獲取能量,但可以使用葡萄糖或酮糖代替。人體能從糖異生過程中,利用特定的胺基酸、甘油三酸酯中的甘油骨架,或是脂肪酸中的合成某些葡萄糖。醣類每克含有15.8千焦耳(即3.75千卡路里)而每克蛋白質則能提供16.8千焦耳(4千卡路里),而每克脂肪則能提供37.8千焦耳(9千卡路里)。 生物一般不能利用所有醣類轉換成能量,而葡萄糖是最普遍的能量來源。許多生物都有能力把其他單醣及雙醣代謝成能量,但以葡萄糖為首選。例如,在大腸桿菌中,當遇到乳糖,乳糖操縱子會釋出酶,以消化乳糖,但如果乳糖和葡萄糖都存在乳糖操縱子會受到壓抑的,葡萄糖會首先被消化。多醣也是常見的能量來源,許多生物皆能分解澱粉成葡萄糖,但大部份生物都不能消化纖維素、甲殼素等其他多醣。這些醣只能由某些細菌及原生生物消化。例如,反芻動物和白蟻會利用微生物來處理纖維素。雖然這些複雜的醣不能輕易消化,但它們卻是人類營養的重要部份,稱為食用纖維。食用纖維對人類的最大益處,在於它能促進消化。美國藥物組織建議,每名美國及加拿大人的食物熱量需有45–65%來自醣類,以減低心臟病及肥胖症的風險。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與世界衛生組織也聯合建議每個國家制定營養指引,訂立每人的總食物能量中的55至75%來自醣類,最多10%直接來自糖份。发表在《柳叶刀公共健康》(The Lancet Public Health)杂志上的研究结果指出,那些从碳水化合物中获得50%-55%能量的人,与其他摄入碳水化合物偏低和偏高的人相比,死亡风险略有降低。人体压力的增加会产生皮质醇,这种激素能促进饥饿感,并促使人们渴望高脂肪、高能量的食物,如加工过的碳水化合物。 分類法 歷史上,營養學家曾經只把醣類分為簡單與複雜,但這種分類法難免存在歧義問題。現今的「簡單醣類」一般指單醣與雙醣,而「複雜醣類」指多醣(包括低聚醣)。可是,「複雜醣類」最先見於美國參議院人類營養需求委員會出版物《美國營養目標》(1977),該詞語的意思卻不相同,指的是「水果、蔬菜及全穀物」。部份營養學者以「複雜醣類」一詞指任何在含有纖維、維他命及礦物質的食物中,可消化的醣類,以相對於提供較少其他營養的已消化醣類。 許多人(甚至有營養學家)相信,複雜的醣類(多醣,例如澱粉)比簡單的醣類(例如單醣)消化得較慢,因此較健康。 實際上,簡單醣類與複雜醣類對血糖水平的影響大同小異。一些簡單的碳水化合物消化得非常緩慢(例如果糖),而一些複雜的醣類,特別經過處理後的,卻能迅速提高血糖水平(如澱粉)。從此可知,消化的速度取決於多種因素,包括連帶進食的其他營養物、食物準備方法、在個人代謝的速度差異,以及該碳水化合物的化學結構。 營養學上,以升糖指數 (GI)及血糖負荷(GL)的概念,來反映食物於消化後對人體的影響。升糖指數衡量人體吸收該食物中葡萄糖的速度, 而血糖負荷則衡量食物中可吸收葡萄糖的總量。兩種指數中,最高則代表醣類含量最高、血糖水平最大影響的食物。胰島素指數是一個類似的、更新式的計算法,衡量食品對血腋胰島素水平的影響,主要考量食物中的葡萄糖(或澱粉)和某些氨基酸的份量。 膳食指南一般建議食用複雜醣類(澱粉)和營養豐富的簡單醣類,如水果、蔬菜及奶製品,以彌補大量醣類的消耗。過量食用高度加工的醣類來源,如玉米或土豆片,糖果,含糖飲料,糕點和白米,一般認為是不健康的。美國農業部的《2005年美國膳食指南》不再使用簡單/複雜的分類法,改為推薦含豐富纖維素的食物和全穀物。 分解代谢 細胞會透過分解代谢獲取能量。單醣分解代谢的途徑有兩種:糖酵解及三羧酸循环,或称作檸檬酸循環、克雷伯氏循環。
歷屆“世界睡眠日”的主題 世界睡眠日在每年節氣春分(Equinox)前的星期五。 相關「世界睡眠日」訊息 2002年,中国睡眠研究会在法国药企赛诺菲集团的赞助下,发起了其声称引进自“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世界睡眠日,定在为3月21日。 2021年,台灣睡眠醫學學會取得世界睡眠學會授權,負責世界睡眠日在台灣地區的活動推廣。
Federation, WSF),共同成立世界睡眠學會(World Sleep Society, WSS),由其負責整個世界睡眠日活動的推廣。 歷屆“世界睡眠日”的主題 世界睡眠日在每年節氣春分(Equinox)前的星期五。 相關「世界睡眠日」訊息
-{姜姓}-,中文姓氏。
參見
共37人,計有王拓、江金櫻、余阿興、吳文、吳文賢、李明憲、周平德、蔡精文、 林文珍、林樹枝、邱垂貞、邱奕彬、邱茂男、施瑞雲、紀萬生、范政祐、范巽綠、高俊明、張富忠、張溫鷹、許天賢、許睛富、陳忠信、陳博文、黃昭輝、楊青矗、趙振貳、蔡有全、蔡垂和、戴振耀、魏廷朝、蘇秋鎮等等。 影響 美麗島事件是台灣社會從封閉走向開放的一次歷史事件,此事使得台灣社會在政治、文化上都產生劇烈影響。 首先在政治上的改變最為明顯,政治上美麗島案的被害人(例:施明德、林義雄、黃信介、許信良、呂秀蓮、陳菊、張俊宏、姚嘉文...),包括他們的辯論律師(例:謝長廷、陳水扁、張俊雄、蘇貞昌、尤清...)後來都成為民主進步黨的核心成員(有些後來因路線爭議而退黨),並在此後至今一直影響台灣政治。在尚未開放黨禁的1980年代,美麗島案讓黨外人士更加團結和奮力去爭取民主自由,在之後的選舉逐漸獲得更多台灣人民的支持。 1986年9月28日,甚至在還未解嚴、還未解除黨禁的情況下,黨外人士就不顧被鎮壓的危險成立了民主進步黨。 國民黨政府遭受強大的國際輿論壓力,以及黨外勢力強力組織衝擊戒嚴體制。1987年7月15日解嚴連帶使黨禁失效,半年後1988年1月1日又解除報禁,部分開放了台灣的言論出版自由(但《出版法》仍存在)。蔣經國於1988年1月13日逝世,李登輝繼任總統後,因應1990年發生的野百合運動之訴求,1991年5月1日經由中華民國國民大會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凍結憲法本文,包含人權條款與政府權力分立制衡的規定),12月進行國民大會全面改選並定期選舉,加上1992年立法委員全面改選並定期選舉,使得中華民國的國會終於代表其所統治土地的民意。1994年開始直轄市市長民選,1996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臺灣首次直選總統,數十年來台灣人民前仆後繼努力的目標民主、人權、自由等價值終於有了基礎,推動台灣社會從威權獨裁的時代,邁向民主化時代。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的結果並成就和平民主的政黨輪替,國民黨統治台灣以來第一次失去政權。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林季平表示,當時執政的中國國民黨受到美麗島事件等挑戰,可能因此造成國民黨在1980年後縮減對南台灣經濟發展的支持。 特赦 1990年5月20日,李登輝就職中華民國第八任總統,同日簽署美麗島事件的特赦令,美麗島政治犯重獲自由。 事件當事人的後續發展 受刑人 美丽岛事件大审判的八位受刑人中,除林弘宣之外,其他的七个人出狱后都曾任民主进步党主席或者代理主席。其中施明德和林义雄已经退出民进党,林弘宣从未加入民进党。吕秀莲曾任副总统,姚嘉文曾任考试院长,陈菊现任监察院长,施明德、黄信介、张俊宏曾任立法委员,林弘宣曾经担任总统府国策顾问。两位受刑人已经去世,黄信介于1999年逝世,林弘宣于2015年逝世。除陈菊之外,其他的受刑人都已经淡出政坛。 辯護律師 美丽岛事件的辩护律师中,陈水扁、谢长廷、苏贞昌、张俊雄、江鹏坚、尤清、张政雄、郭吉仁和郑胜助参与政治。陈水扁于2000年当选总统,成为首任非国民党籍的中华民国总统。谢长廷、苏贞昌和张俊雄都在陈水扁总统任内出任行政院长,苏贞昌在蔡英文总统任内再度出任行政院长。江鹏坚是民进党首任主席,在1990年代担任立法委员和监察委员,2000年逝世。尤清曾任监察委员、台北县长、立法委员和驻德代表。张政雄曾在陈水扁总统任内出任中选会主委。郭吉仁曾任行政院劳工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郑胜助曾任中央选举委员会委员。 當時的政、黨要員 當時在統治集團任職並參與美麗島事件的追訴或究責者,也有至今活躍的高階公務員及政治人物。 宋楚瑜於美麗島事件時擔任行政院新聞局局長,事件發生後在公開演說中譴責美麗島人士是暴力份子、惹事生非、搞分化與破壞、意圖誣蔑當時的中華民國是「靠軍事與特務統治來維護政權」;當時的報紙大篇幅報導其演講,達到塑造輿論的效果。宋楚瑜後來曾當選第一屆(也是唯一一屆)民選臺灣省省長。其後在2000年、2012年、2016年、2020年四次參選總統但都落敗,2004年參選副總統落敗。 林輝煌於美麗島大審時擔任軍事檢察官,後來離開軍職,長年擔任司法官訓練所(後改名為司法官學院)所長,多次獲中華民國法務部推薦為大法官候選名單。2015年再次被法務部推薦時,因其在美麗島事件中的角色而引發極大爭議,最終沒有被馬英九總統提名。然而,身為美麗島受害者的施明德為其緩頰,稱林輝煌當時只是初入仕途的小角色,沒有能力羅織罪名,只是奉命演出依法審判的外表而已。施明德說:「當年,真正想殲滅美麗島政團、鎮壓台灣人反抗勢力的首要集團是以王昇上將為頭的軍特派,包括警總司令汪敬煦和中華民國法務部調查局局長阮成章,最後拍板定案下手逮人的就是蔣經國本人!林輝煌算哪根蔥!」 中國大陸媒體的說法 该事件引起中国共产党对台湾反国民党人士的兴趣。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美国大使柴澤民表示“反对国民党当局的暴力行为”,要求释放被抓群众。1980年1月28日,《人民日報》发表報導《妄圖扼殺愛國民主運動以維持其獨裁統治 台灣當局利用高雄事件進行大逮捕大迫害》;2月19日,《人民日報》報導《在京台灣同胞舉行春節聯歡會》,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主席蔡嘯講話:“我們堅決支持台灣島內主張愛國統一的民主運動,並將和他們攜手並肩,為爭取台灣早日回歸祖國而奮鬥到底。我們向被國民黨當局無辜迫害的非國民黨人士和群眾及其家屬致予親切的慰問”。 3月24日,《人民日報》報導《台灣當局軍法審訊高雄事件被捕人士 黃信介、呂秀蓮等在法庭上指控當局對他們進行折磨和逼供》;4月14日报導《台灣當局藉口高雄事件鎮壓台胞 被捕人士列舉事實真相》:“高雄事件的發展,已引起大陸的人民和台灣同胞的嚴重關切。眾所周知,我們是堅決反對‘台灣獨立’的;但對台灣當局以各種借口鎮壓台灣人民,也是堅決反對的”,“停止對高雄事件中被捕人士的審訊和迫害,早日予以釋放”;4月20日,《人民日報》報導《台灣當局蓄意製造高雄事件迫害非國民黨人士 無理判處黃信介等八人有期徒刑和無期徒刑》,谴责国民党“迫害台湾非国民党人士、镇压台湾爱国民主运动”的行径,称美丽岛事件“是台湾当局预谋的一个圈套”。 4月22日,《人民日報》報導《台盟和在京台胞集會 反對台灣當局製造高雄事件迫害台胞》,引用蔡嘯的話:“我們要求台灣當局:必須立即釋放因高雄事件而被捕的所有人士,保證他們的安全,取消那個反動的、束縛著台灣人民的、不得人心的《戒嚴法》,保障台灣人民的民主權利,更不能阻撓台灣同胞走愛國統一道路”。 其他相關事項 林宅血案發生在1980年美麗島大審時,至今仍未破案,成為懸案。2021年10月20日,台獨人士陳婉真質疑,陳水扁政府執政後民進黨第一個進入情治系統的人是新潮流系大老邱義仁,時任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的邱義仁不可能看不到國民黨執政時期殘害異己的檔案,為何邱義仁任憑林宅血案、陳文成命案等重大案件成為懸案。 美麗島雜誌社高雄服務處舊址(今高雄市新興區中山一路53號),於2004年被高雄市政府指定為高雄市歷史建築。 高雄捷運O5/R10車站位於美麗島事件發生地大港埔圓環,特命名為美麗島站以為紀念;部分居民希望以舊地名命名為大港埔站,而高雄市政府認為「美麗島事件是值得紀念的民主活動」來回應民眾,因此仍命名為美麗島站。 由李雙澤編曲的歌《美麗島》,楊祖珺收錄在其1979年發行的專輯《楊祖珺》之中,發行之初雖未受到當局特別關切,但仍不能公開在電視廣播上演唱;1979年黨外人士以此曲做為雜誌之名後,本無政治意圖的《美麗島》,更與黨外運動劃上等號,從此被打入深淵,列為禁歌。然而即便是黨外人士,也並非全部人都支持《美麗島》此曲。1979年9月8日《美麗島雜誌》創刊酒會,爆發鬧場衝突:保安警察重重包圍酒會現場,有人喊著要楊祖珺唱〈美麗島〉帶領大家衝出去,於是楊祖珺帶領大家唱〈美麗島〉,台獨人士「田媽媽」田孟淑卻在楊祖珺背後用臺語罵「別唱那豬仔歌啦」(在早年的臺灣省籍情結中,本省人被稱為蕃薯或台巴子,外省人則被稱為老芋仔或外省豬),楊祖珺十分不滿;2012年1月,楊祖珺提到此事,並說「民進黨是我們一手催生的;可是對現在的路線和福佬沙文主義,我痛恨死了」,暗批田孟淑是福佬沙文主義者。 1984年10月18日,宋美齡函電蔣經國:「-{余}-對汝處理美麗島事件,令治安人員確實做到『寧被造事者毆打,袛能招擋而不還手』,此種紀律之貫徹,除英國本土之警察不易做到,故對此事無多介意」。 1999年12月,臺灣之聲廣播電臺出版前法務部調查局臺北市調查處中山調查站調查員白瑄的著書《全民公敵調查局》,該書第六章訪問美麗島事件時擔任蔣經國侍衛的士林官邸無線電隨從「鐵金剛」口述歷史。鐵金剛說,他真的一直沒有想到,民進黨的整個組黨過程,是蔣經國一手主導的。鐵金剛說,在黨外運動或現在民進黨的高層人物中,應該有好幾個國防部軍事情報局安排的人在裡面。鐵金剛披露,「像以前朱高正和蔣經國的關係就很微妙」,朱高正曾經多次秘密進入七海官邸直接與蔣經國面談;美麗島事件爆發後,他是奉蔣經國命令前往高雄市下達蔣經國手諭的幾組警衛之一,「當時我們那一組就是負責去教訓朱高正,制止他繼續把美麗島事件擴大」。 2008年1月8日,立委選舉推薦連線記者會,青年勞動九五聯盟執行委員陳柏謙砲轟,民進黨老一輩的人消費美麗島事件消費了快三十年,民進黨學運世代消費野百合學運也消費了快二十年,國民黨與民進黨將理想性耗損殆盡之後再也得不到青年學生的明顯支持。 2009年10月7日,前國民大會代表張春男發表《台灣主權宣告書》,表示:「現在的台灣並沒有一個真正站在台灣人立場的有力政治團體,台灣人所支持的民進黨可能實際上是由外來政權的特務單位所操控。……諸多證據證實民進黨可能被特務單位滲透控制,證之民進黨本身從不追查真相、也從未澄清其清白;更有甚者,民進黨執政八年,居然從不立法禁止特務滲透,也不清除潛伏的特務。若非整個民進黨是被操控,則難以解釋何以如此。……看來,民進黨是在高雄事件,國民黨把台灣人支持的黨外(人士)抓光之後,由滲透進去填補黨外真空的特務控制人員所操控的。」 2014年1月10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牧師盧俊義諷刺民進黨:「從黨外到現在的民進黨,最令人無法容忍的是:還有人老是活在美麗島事件裡,喜愛人家述說他犧牲是多麼大,甚至常常在有意無意間暗示著台灣人欠他們許多『愛台恩情債』。坦白說,台灣人不但沒有欠他們任何債,反而是他們欠了台灣人更多『疼惜的支持債』。這些『美麗島時代』的菁英若是還有一點反省能力,就會清楚從1980年到2000年,台灣人怎樣用20年時間支撐民進黨茁壯起來的。今天,不但看不到他們有任何感恩的心,卻還在想盡辦法繼續在消耗台灣人的真愛之情。」 2014年9月12日,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會於民進黨中央黨部抗議指出,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放任號稱「人權市長」的高雄市市長陳菊解雇為消防員權益爭取制度改革的高雄市政府消防局消防員徐國堯,民進黨讓美麗島事件戒嚴再現,儼然成為「民主退步黨」。 2021年10月28日,針對民進黨組黨歷史,施明德之妻陳嘉君說,2000年至今,所有美麗島事件辯護律師,不管官位多大,都不給真相;她質問,為什麼民進黨那麼怕真相,「害怕民進黨是臥底特務建立的黨嗎?」 2022年2月19日,陳婉真說,蔣經國建立的情治系統和包工程等,對台灣造成的傷害都遠大於他的貢獻;國民黨過去把蔣經國美化、神化,但現在連民進黨都推崇蔣經國,「這是價值觀的錯亂」。同日,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董事長楊黃美幸說,兩蔣時代是台灣一黨專政的威權時代,在白色恐怖時期許多人被判死刑導致家破人亡,現在蔣經國卻被民進黨定位為台灣民主化的推手,「這是對我們最大的諷刺」。 相關條目 中國國民黨 台灣戒嚴令 台灣白色恐怖時期 警備總部 鎮暴部隊 軍事法庭 黨外運動 美麗島雜誌 林宅血案 民主進步黨 解嚴、黨禁、報禁 集會遊行 野百合學運 台灣獨立運動 三一九槍擊事件 太陽花學運 時代力量 社會民主黨 (臺灣) 捷運美麗島站 重北輕南 芝加哥七人案 2021年香港民主派初選大搜捕 參考 相關的史料與研究 (按作者姓氏漢語拼音順序排列) 沈超群,2007年4月,〈白色恐怖與新聞自由─政經氛圍與黨外雜誌傳承的系譜(1950-1980)〉,《史轍》第3期,頁141-180。 范忠信,1993,高雄事件,見李義虎主編,台灣十大政治案件,頁144-64。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張富忠、邱萬興,2005,《綠色年代:臺灣民主運動25年》。臺北:綠色旅行文教基金會 古淑芳,1999,台灣黨外運動(1977-1986):以黨外言論為中心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Kaplan, John. 1981. The Court-martial of the Kaohsiung Defendants. Berkeley: Institute
1984年10月18日,宋美齡函電蔣經國:「-{余}-對汝處理美麗島事件,令治安人員確實做到『寧被造事者毆打,袛能招擋而不還手』,此種紀律之貫徹,除英國本土之警察不易做到,故對此事無多介意」。 1999年12月,臺灣之聲廣播電臺出版前法務部調查局臺北市調查處中山調查站調查員白瑄的著書《全民公敵調查局》,該書第六章訪問美麗島事件時擔任蔣經國侍衛的士林官邸無線電隨從「鐵金剛」口述歷史。鐵金剛說,他真的一直沒有想到,民進黨的整個組黨過程,是蔣經國一手主導的。鐵金剛說,在黨外運動或現在民進黨的高層人物中,應該有好幾個國防部軍事情報局安排的人在裡面。鐵金剛披露,「像以前朱高正和蔣經國的關係就很微妙」,朱高正曾經多次秘密進入七海官邸直接與蔣經國面談;美麗島事件爆發後,他是奉蔣經國命令前往高雄市下達蔣經國手諭的幾組警衛之一,「當時我們那一組就是負責去教訓朱高正,制止他繼續把美麗島事件擴大」。 2008年1月8日,立委選舉推薦連線記者會,青年勞動九五聯盟執行委員陳柏謙砲轟,民進黨老一輩的人消費美麗島事件消費了快三十年,民進黨學運世代消費野百合學運也消費了快二十年,國民黨與民進黨將理想性耗損殆盡之後再也得不到青年學生的明顯支持。 2009年10月7日,前國民大會代表張春男發表《台灣主權宣告書》,表示:「現在的台灣並沒有一個真正站在台灣人立場的有力政治團體,台灣人所支持的民進黨可能實際上是由外來政權的特務單位所操控。……諸多證據證實民進黨可能被特務單位滲透控制,證之民進黨本身從不追查真相、也從未澄清其清白;更有甚者,民進黨執政八年,居然從不立法禁止特務滲透,也不清除潛伏的特務。若非整個民進黨是被操控,則難以解釋何以如此。……看來,民進黨是在高雄事件,國民黨把台灣人支持的黨外(人士)抓光之後,由滲透進去填補黨外真空的特務控制人員所操控的。」 2014年1月10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牧師盧俊義諷刺民進黨:「從黨外到現在的民進黨,最令人無法容忍的是:還有人老是活在美麗島事件裡,喜愛人家述說他犧牲是多麼大,甚至常常在有意無意間暗示著台灣人欠他們許多『愛台恩情債』。坦白說,台灣人不但沒有欠他們任何債,反而是他們欠了台灣人更多『疼惜的支持債』。這些『美麗島時代』的菁英若是還有一點反省能力,就會清楚從1980年到2000年,台灣人怎樣用20年時間支撐民進黨茁壯起來的。今天,不但看不到他們有任何感恩的心,卻還在想盡辦法繼續在消耗台灣人的真愛之情。」 2014年9月12日,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會於民進黨中央黨部抗議指出,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放任號稱「人權市長」的高雄市市長陳菊解雇為消防員權益爭取制度改革的高雄市政府消防局消防員徐國堯,民進黨讓美麗島事件戒嚴再現,儼然成為「民主退步黨」。 2021年10月28日,針對民進黨組黨歷史,施明德之妻陳嘉君說,2000年至今,所有美麗島事件辯護律師,不管官位多大,都不給真相;她質問,為什麼民進黨那麼怕真相,「害怕民進黨是臥底特務建立的黨嗎?」 2022年2月19日,陳婉真說,蔣經國建立的情治系統和包工程等,對台灣造成的傷害都遠大於他的貢獻;國民黨過去把蔣經國美化、神化,但現在連民進黨都推崇蔣經國,「這是價值觀的錯亂」。同日,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董事長楊黃美幸說,兩蔣時代是台灣一黨專政的威權時代,在白色恐怖時期許多人被判死刑導致家破人亡,現在蔣經國卻被民進黨定位為台灣民主化的推手,「這是對我們最大的諷刺」。 相關條目 中國國民黨 台灣戒嚴令 台灣白色恐怖時期 警備總部 鎮暴部隊 軍事法庭 黨外運動 美麗島雜誌 林宅血案 民主進步黨 解嚴、黨禁、報禁 集會遊行 野百合學運 台灣獨立運動 三一九槍擊事件 太陽花學運 時代力量 社會民主黨 (臺灣) 捷運美麗島站 重北輕南 芝加哥七人案 2021年香港民主派初選大搜捕 參考 相關的史料與研究 (按作者姓氏漢語拼音順序排列) 沈超群,2007年4月,〈白色恐怖與新聞自由─政經氛圍與黨外雜誌傳承的系譜(1950-1980)〉,《史轍》第3期,頁141-180。 范忠信,1993,高雄事件,見李義虎主編,台灣十大政治案件,頁144-64。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張富忠、邱萬興,2005,《綠色年代:臺灣民主運動25年》。臺北:綠色旅行文教基金會 古淑芳,1999,台灣黨外運動(1977-1986):以黨外言論為中心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Kaplan, John. 1981. The Court-martial of the Kaohsiung Defendants. Berkeley: Institute of East Asi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紅霞满灑粵天東破曉 蒸蒸日上序華章 紅棉紫荊又添千百朶 欣欣萬世象 我見江潮依然推起那舢舨 卻是穿過玉宇瓊樓新靚景
南海潮(广東话拼音:Nam4 Hoi2 Ciu4)是一首流传海外的粤语歌曲。其曲调是基于珠三角和其邻近海岸疍家的民歌。
POPO 网易
POPO 网易
厦门市 西加莱斯 阿爾伯克基 芝加哥 阿雷基帕 卡拉卡斯 宿霧市 休達 克里夫蘭 庫里奇巴 大田廣域市 唐尼 戈亞尼亞 瓜達拉哈拉 美屬關島阿加尼亞 堪薩斯城 金斯敦 克拉科夫 京都市 蘭辛 利馬
氣候 瓜达拉哈拉气候温和,5月至十月为雨季,雨水充沛。春天是最炎热和最干燥的季节,气温达35度;夏季常有雷阵雨偶有冰雹;秋季降雨减少,多雾;冬季气温会低至零下五度左右。十月份平均气温为21.1度。 人口 墨西哥国家统计局2005年数据显示,瓜达拉哈拉市区居住人口为1,600,894,为墨西哥人口第二多的城市,仅次于墨西哥州的埃卡提佩Ecatepec 。整个大都市区由哈里斯科州的八个城市组成,据同年统计数据,总常住人口达4,095,853,也是全国人口第二多的大都市区。瓜达拉哈拉市的人口密度也是墨西哥第二大,仅仅次于墨西哥州的內薩瓦爾科約特爾城Nezahualcóyotl城。居民54.8%信奉天主教。 事故 在1992年4月22日,墨西哥國營煉油廠的汽油,因管路腐蝕導致燃油往下水道洩漏,隨後以外引燃並時引爆了市內大量易燃物。 姐妹城市 厦门市 西加莱斯 阿爾伯克基 芝加哥 阿雷基帕 卡拉卡斯 宿霧市 休達 克里夫蘭 庫里奇巴 大田廣域市 唐尼 戈亞尼亞 瓜達拉哈拉 美屬關島阿加尼亞 堪薩斯城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 《经济研究》 《经济地理》 参见
在中国的发展 区域经济学是二战后在世界上新兴起来的一门学科。改革开放以后,区域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中国大陆出现,属于二级学科,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尽管国内该学科起步较晚,但是为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它的发展很快,形成了若干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经济地理学部,以吴传钧、陆大道等为代表,主要研究成果体现在国土整治、区域开发等方面。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是最早以“区域经济”命名的科研与教学机构,以刘再兴、周其业等为代表,对生产力宏观布局、区域规划、经济区域、投资环境等方面的研究做了大量工作,编写了一批优秀的区域经济学教材。中国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以陈栋生等为代表的区域经济专家,对生产力宏观布局、区域之间经济关系等方面成绩卓著。除了这些中心以外,一些高校组建的学科点,以及此后组建的全国区域科学学会,推动了区域经济学科的发展。 主要刊物 《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 《Journal of Urban
《》(1997) 《》(2000) 《》(2007) 《》(2010年) 包括物理及化學的歷史期刊有《 》(1789年開始,在1815至1914年以此名稱發行) 物理化學家 约西亚·吉布斯:他奠定了化学热力学的基础,提出了吉布斯能与吉布斯相律。 获诺贝尔化学奖的物理化學家 萊納斯·鮑林:因在化學鍵方面的工作获1954年諾貝爾化學獎。 威廉·奥斯特瓦尔德:因其在催化剂的作用、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方面的研究的突出贡献,获1909年诺贝尔化学奖。 拉斯·昂萨格:因发现非平衡态热力学的一般关系,提出了倒易关系而获1968年诺贝尔化学奖。 雅各布斯·亨里克斯·范托夫:由於「發現了溶液中的化學動力學法則和滲透壓規律以及對立體化學和化學平衡理論作出的貢獻」,于1901年成為第一位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 彼得·德拜:193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斯凡特·奥古斯特·阿伦尼乌斯:研究了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得出阿伦尼乌斯方程。因在物理化学方面的杰出贡献,获1903年诺贝尔化学奖。 分支和相關學科 當代物理化學包涵數個延伸學門: 光化學 熱化學 電化學 磁化學 生物化學 化學靜力學 化學動力學 表面化學 材料科學 量子化學 固體化學 物理有機化學 光譜學 雷射化學 奈米技術 理論化學 計算化學 参考文献 参见 化学物理学 逸度 活性度 平衡常數 未解决的物理化学问题 外部連結 Physical Chemistry (Keith J. Laidler, John H. Meiser and Bryan C. Sanctuary) The World of Physical Chemistry (Keith J. Laidler, 1993) Physical Chemistry from Ostwald to Pauling
Chemistry (Keith J. Laidler, John H. Meiser and Bryan C. Sanctuary) The World of Physical Chemistry (Keith J. Laidler, 1993) Physical Chemistry from Ostwald to Pauling (John W. Servos, 1996) 100 Years of Physical Chemistry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2004) Physical Chemistry: neither Fish nor Fowl? (Joachim Schummer, The Autonomy of Chemistry, Würzburg, Königshausen & Neumann, 1998, pp. 135–148) Cathedrals of Science (Patrick Coffey, 2008)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Science: The modern physical and mathematical sciences
Teyra Titi Udaw Umiq Wadan Walis Yakaw Yudaw Yuyaw 常見的女性族名 Abi Adong Ciwang Hana Ikung Imi Ipay Iwan Iyang Kimi Kucyang Mari Robiq Tumun Yabung Yuli 族群身分爭議 正名太魯閣族的過程,由於日本學者分類系統下的砂積語系(Sejiq)的原住民中,以「太魯閣地區」的族人傾向於以「太魯閣族」作為族群名稱。而西部地區的「德路固」(Truku)、「德克達雅」(Tgdaya)及「道澤」(Toda)群為主的族人傾向以「賽德克族」作為族群名稱。因而展開了族群內部間的衝突與對話。 而 Sejiq 賽德克,在太魯閣族的語境裡為「人」或「人類」之意,並非僅限定於殖民分類之賽德克三群框架中使用,而日常使用上 Sejiq 多使用在第三人稱即為「別人」之意。因此,太魯閣族認為使用「人類」或「別人」作為族稱,沒有族群辨識意義。 而推動正名「太魯閣族」主要的花蓮縣秀林鄉與萬榮鄉兩鄉,以民間單位「太魯閣族正名促進會」邀請族人簽署委任書,並透過行政系統協助推行,接著向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遞交將近一萬五千份的委任書,展現其追求正名之民意基礎,在正名之後,陸續開放族人登記,目前人口將近三萬人,顯現當時追求正名有其廣泛性共識。 太魯閣族自治 太魯閣族一直以來持續推動自治不遺餘力,在成立太魯閣自治推動委員會後,便著手草擬「太魯閣族自治法」草案,此一自治法草案由台灣原住民族太魯閣族學生青年會草擬,自2005年10月至2006年4月,歷經太魯閣族自治推動委員會的學界專家與耆老的6次審議、1次公聽會、1次研討會與29次部落到都市的說明會,最後終於完成此一「太魯閣族自治法」草案。 重大歷史事件 加禮宛戰役 新城事件 威里事件 七腳川事件 太魯閣戰爭 亞泥花蓮採礦權展延案 現今部落分布 括號內皆為太魯閣語名稱。 秀林鄉 克奧灣部落【Qowgan】(加灣) 固祿部落【Kulu】(民治) 布拉旦部落【Pratan】(三棧) 格督尚部落【Kdusan】(佳民) 銅門部落【Dowmung】(銅門)
Miking Pisaw Teyra Titi Udaw Umiq Wadan Walis Yakaw Yudaw Yuyaw 常見的女性族名 Abi Adong Ciwang Hana Ikung Imi Ipay Iwan Iyang Kimi Kucyang Mari Robiq Tumun Yabung Yuli 族群身分爭議 正名太魯閣族的過程,由於日本學者分類系統下的砂積語系(Sejiq)的原住民中,以「太魯閣地區」的族人傾向於以「太魯閣族」作為族群名稱。而西部地區的「德路固」(Truku)、「德克達雅」(Tgdaya)及「道澤」(Toda)群為主的族人傾向以「賽德克族」作為族群名稱。因而展開了族群內部間的衝突與對話。 而 Sejiq 賽德克,在太魯閣族的語境裡為「人」或「人類」之意,並非僅限定於殖民分類之賽德克三群框架中使用,而日常使用上 Sejiq 多使用在第三人稱即為「別人」之意。因此,太魯閣族認為使用「人類」或「別人」作為族稱,沒有族群辨識意義。 而推動正名「太魯閣族」主要的花蓮縣秀林鄉與萬榮鄉兩鄉,以民間單位「太魯閣族正名促進會」邀請族人簽署委任書,並透過行政系統協助推行,接著向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遞交將近一萬五千份的委任書,展現其追求正名之民意基礎,在正名之後,陸續開放族人登記,目前人口將近三萬人,顯現當時追求正名有其廣泛性共識。 太魯閣族自治 太魯閣族一直以來持續推動自治不遺餘力,在成立太魯閣自治推動委員會後,便著手草擬「太魯閣族自治法」草案,此一自治法草案由台灣原住民族太魯閣族學生青年會草擬,自2005年10月至2006年4月,歷經太魯閣族自治推動委員會的學界專家與耆老的6次審議、1次公聽會、1次研討會與29次部落到都市的說明會,最後終於完成此一「太魯閣族自治法」草案。 重大歷史事件 加禮宛戰役 新城事件 威里事件 七腳川事件 太魯閣戰爭 亞泥花蓮採礦權展延案 現今部落分布 括號內皆為太魯閣語名稱。 秀林鄉 克奧灣部落【Qowgan】(加灣) 固祿部落【Kulu】(民治) 布拉旦部落【Pratan】(三棧) 格督尚部落【Kdusan】(佳民) 銅門部落【Dowmung】(銅門) 得吉利部落【Tkijig】(崇德) 布拉瑙部落【Branaw】(重光) 吾谷子部落【Gukut】(和中) 卡那岸部落【Qnragan】(和仁) 玻士岸部落【Bsngan】(富世) 陶樸閣部落【Tpuqu】(民有) 帛士林部落【Bsuring】(秀林) 水源部落【Pajiq】(水源) 依柏合部落【Ibuh】(榕樹) 文蘭部落【Tmunan】(銅文蘭) 米亞丸部落【Myawan】(米亞丸) 克尼布部落【Knlibu】(和平) 道拉斯部落【Dowras】(民享) 吉安鄉 福興部落【Alang kiyumi】 萬榮鄉 摩里沙卡部落【Murisaka】 (萬榮村1-8鄰包含該部落所屬傳統領域) 馬理巴西部落【Maribasi】(明利村1-2鄰包含忠孝路至16號) 馬太鞍部落【Matanki】(明利村3-5鄰) 大加汗部落【Thgahan】 (明利村6-8鄰) 紅葉部落【Ihownang】(紅葉) 支亞干部落【Ciyakang】(知亞干) 新白楊部落【Gbayang】 卓溪鄉
溶解性或溶解度()是指一种物质能够被溶解的最大程度。溶解度主要取决于溶质在溶劑中的溶解平衡常数(溶度積)、溫度、極性、和-{zh-hans:压强; zh-hk:壓強; zh-tw:壓力}-;相同溶質在不同溶劑下的溶解度不盡相同;相同溶劑在不同溶質下的溶解度不盡相同;即便是相同的溶質和溶液,在不同的環境因素下溶解度也不盡相同。 互溶性 若二物質能無限制量相互溶解,稱其為無限互溶;若溶解度有限制,稱為部分互溶;若溶解度極小,稱為不互溶。 理想溶液 宏观下,任一组分在全部浓度范围内都符合拉乌尔定律的溶液称为理想溶液。理想溶液在分子尺度上,各分子的大小及作用力彼此相似,当一种分子被另一种取代时,没有能量的变化或空间结构的变化,符合加成性。 固體溶液 固溶體也稱作固體溶液,是指溶質原子溶入溶劑晶格中而仍保持溶劑類型的合金相。通常以一種化學物質為基體溶有其他物質的原子或分子所組成的晶體,在合金和硅酸盐系統中較多見,在多原子物質中亦存在。當溶劑的晶體結構添加溶質後可以穩定存在且保持均相,則該種混合物可以被視作溶液。 一些混合物可以在很多種濃度情況下形成固溶體,而有一些混合物根本不能形成固溶體。兩種物質混合而形成固溶體的傾向是一個複雜的事情,涉及化學、晶體學及量子物理學。 液體溶液 水溶液 水溶液是指溶劑是水的溶液。在化學反應中,若反應物或生成物為水溶液,一般會在其化學式右下方加上識別。例如食鹽的水溶液,會用表示。由於水是自然界蘊含豐富的良好溶劑,因此在化學中常用到水溶液。具有疏水性的物質不溶於水中,而具有親水性的物質才能形成水溶液。像食鹽即為親水性的物質。若依照酸鹼電離理論,酸和鹼也是親水性物質。物質是否溶於水,主要是根據物質和水之間是否可以產生強大的吸引力,而且需要大於水和水之間的分子間作用力。若將無法溶於水的固體物質加入水中,則會產生沉澱。 電解質溶液 电解质溶液中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能导电。 膠體溶液 氣體溶液 參考文獻 剂型 io:Dissolvuro
互溶性 若二物質能無限制量相互溶解,稱其為無限互溶;若溶解度有限制,稱為部分互溶;若溶解度極小,稱為不互溶。 理想溶液 宏观下,任一组分在全部浓度范围内都符合拉乌尔定律的溶液称为理想溶液。理想溶液在分子尺度上,各分子的大小及作用力彼此相似,当一种分子被另一种取代时,没有能量的变化或空间结构的变化,符合加成性。 固體溶液 固溶體也稱作固體溶液,是指溶質原子溶入溶劑晶格中而仍保持溶劑類型的合金相。通常以一種化學物質為基體溶有其他物質的原子或分子所組成的晶體,在合金和硅酸盐系統中較多見,在多原子物質中亦存在。當溶劑的晶體結構添加溶質後可以穩定存在且保持均相,則該種混合物可以被視作溶液。 一些混合物可以在很多種濃度情況下形成固溶體,而有一些混合物根本不能形成固溶體。兩種物質混合而形成固溶體的傾向是一個複雜的事情,涉及化學、晶體學及量子物理學。 液體溶液 水溶液 水溶液是指溶劑是水的溶液。在化學反應中,若反應物或生成物為水溶液,一般會在其化學式右下方加上識別。例如食鹽的水溶液,會用表示。由於水是自然界蘊含豐富的良好溶劑,因此在化學中常用到水溶液。具有疏水性的物質不溶於水中,而具有親水性的物質才能形成水溶液。像食鹽即為親水性的物質。若依照酸鹼電離理論,酸和鹼也是親水性物質。物質是否溶於水,主要是根據物質和水之間是否可以產生強大的吸引力,而且需要大於水和水之間的分子間作用力。若將無法溶於水的固體物質加入水中,則會產生沉澱。 電解質溶液 电解质溶液中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能导电。 膠體溶液
中国主动参与、组织包括上海合作组织、博鳌论坛,积极参加东盟自由贸易磋商等等。 中国领导人对大国外交构思作出重要影响者包括邓小平、钱其琛、江泽民、唐家璇等人。 中国官方迄今不承认有大国外交政策,而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大国外交”的定义与适当性目前还在中国学界与官方单位中继续争论。两岸深入研究“大国外交”(包括赞同与反对者)的主要学者有曲星、何方、叶自成、时殷弘、金灿荣、杨洁篪、邱坤玄、石之瑜、张登及等人。在因特网上可以找到这些人关于中国大国外交的深入分析。 與大國外交相關的另一個概念是「中國崛起」,此一概念於1990年代初期出現在外國期刊(China
将中国明确定位为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大国,是一种心态调整过程。 随着经济发展与相互依存的趋势,重视与其它大国,主要是美俄英法德印等国的伙伴关系建立。 中国积极参与以往忽略的、抵制的国际金融、军控、经贸等组织并负担维持现状秩序的责任。 其主要事例包括:
《里斯本條約》生效後,支柱體系不復存在,歐洲共同體支柱的法人地位轉移至新籌組的歐盟。《歐洲憲法》曾提及有關建議,但在2005年不獲承認。 參見 歐盟三大支柱 歐洲各大共同體 舒曼計劃 超國家主義 參考文獻 Treaties and Laws ,Europa(歐盟官方網站),瀏覽日期:2010年7月5日。 歐盟機構和歐盟三大支柱簡介,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歐盟使團,瀏覽日期:2010年7月5日。 延伸閱讀 Jean Monnet, Prospect for a New Europe (1959) Béla Balassa, The
Europe (1959) Béla Balassa, The Theory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1962) Walter Hallstein, A New Path to Peaceful Union (1962) Paul-Henri Spaak, The Continuing Battle: Memories of
生平 包淳亮是台灣青年教師,所撰寫之論述主要包括中國大陸與蘇聯最高領導層接班制度化的問題,特別是有關江澤民權力交卸的討論,相關著作並涉及世界體系霸權興衰,台灣海峽兩岸關係、中華人民共和國-印度關係關係、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展等。時論散見於聯合早報、中國時報、台灣蘋果日報、自由時報、聯合報、中國評論;學術論文發表於台灣中國事務、東亞季刊、展望與探索、中共研究、歷史月刊,以及香港社會科學學報等刊物中。包氏並撰有諸多詩作。 經歷 包淳亮曾任輔仁大學中國社會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助理(1997-9),民主進步黨中國事務部研究員(1996-1997年, 1999-2003年,襄助中國事務部歷任主任包括陳忠信、顏萬進、顏建發,襄助中國事務部歷任副主任包括梁文傑、張國城、余莓莓等),並曾擔任民進黨中國事務部期刊《中國事務》執行編輯(2000-2003年),邀得大量大陸學者撰稿,期間曾被《新華澳報》評論員文章稱為「民進黨的統派」。2003年春,從民進黨中國事務部離職。2004年取得博士學位後任中國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任助理教授,2009年與張國城共同翻譯《政治社會學:批判的導論》一書,2010-2011年間為加州大學河濱分校全球研究學程訪問學者。2013年出版《自由的兩岸關係》一書(2017年有新版),主張台灣民意代表加入中國大陸全國人大,以一個議會主權解決兩岸爭議。2015年出版《一黨制下的雙首長制:俄國、越南與中國案例研究》一書,對俄國、越南與中國的政治體制進行了分析比較。2016年出版時論集《中國可以偉大的50個理由》,2018年翻譯了哈佛大學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T. Allison)的《注定一戰?中美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一書台灣版。2020年出版《指向永久和平的世界體系:兼論東亞秩序與台灣前途》。 論點 2005年11月8日,包淳亮說,中國崩潰論的支持者們也許認為,中國共產黨政權欺侮台灣、鎮壓法輪功、欺貧媚富、貪污腐敗、專制落後,因此他們對中共政權的批評永遠立足於道德高地,「這個高地甚至已突出於雲端,乃至於無須審視現實」;出於對中共政權的厭惡,而不惜期望數億中國人隨著中國崩潰而流離失所、饑饉而亡,這是多麼痛苦、多麼可怕的意識形態,令人質疑在如此的情緒下是否真能「結出道德的果實」。包淳亮還說,他曾經是把《當代雜誌》從頭看到尾的大學生,也曾經購買《當代雜誌》近百期;但前幾年,《當代雜誌》總編輯金恆煒成為泛綠代言人,已經損害《當代雜誌》的中立性與批判性。 注釋 外部链接
1999-2003年,襄助中國事務部歷任主任包括陳忠信、顏萬進、顏建發,襄助中國事務部歷任副主任包括梁文傑、張國城、余莓莓等),並曾擔任民進黨中國事務部期刊《中國事務》執行編輯(2000-2003年),邀得大量大陸學者撰稿,期間曾被《新華澳報》評論員文章稱為「民進黨的統派」。2003年春,從民進黨中國事務部離職。2004年取得博士學位後任中國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任助理教授,2009年與張國城共同翻譯《政治社會學:批判的導論》一書,2010-2011年間為加州大學河濱分校全球研究學程訪問學者。2013年出版《自由的兩岸關係》一書(2017年有新版),主張台灣民意代表加入中國大陸全國人大,以一個議會主權解決兩岸爭議。2015年出版《一黨制下的雙首長制:俄國、越南與中國案例研究》一書,對俄國、越南與中國的政治體制進行了分析比較。2016年出版時論集《中國可以偉大的50個理由》,2018年翻譯了哈佛大學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T. Allison)的《注定一戰?中美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一書台灣版。2020年出版《指向永久和平的世界體系:兼論東亞秩序與台灣前途》。 論點 2005年11月8日,包淳亮說,中國崩潰論的支持者們也許認為,中國共產黨政權欺侮台灣、鎮壓法輪功、欺貧媚富、貪污腐敗、專制落後,因此他們對中共政權的批評永遠立足於道德高地,「這個高地甚至已突出於雲端,乃至於無須審視現實」;出於對中共政權的厭惡,而不惜期望數億中國人隨著中國崩潰而流離失所、饑饉而亡,這是多麼痛苦、多麼可怕的意識形態,令人質疑在如此的情緒下是否真能「結出道德的果實」。包淳亮還說,他曾經是把《當代雜誌》從頭看到尾的大學生,也曾經購買《當代雜誌》近百期;但前幾年,《當代雜誌》總編輯金恆煒成為泛綠代言人,已經損害《當代雜誌》的中立性與批判性。 注釋 外部链接
Day)* 7月14: 泰能特溪農展會日(Tennant Creek Show Day)* 7月21日:凱瑟琳農展會日(Katherine Show Day)* 7月28日:達爾文農展會日(Darwin Show Day)* 8月7日:野餐日(Picnic Day) 8月18日: 波勞羅拉農展會日(Borroloola Show Day)* *僅屬地區紀念活動 昆士蘭州(Queensland) 5月1日:勞動節 8月16日:Ekka Wednesday* 10月2日:國王誕辰日 *僅限布里斯本(Brisbane) 南澳州(South Australia) 3月13日:阿德萊德杯日(Adelaide Cup Day) 6月12日:國王誕辰日(King's Birthday) 10月2日:勞動節 12月26日:宣言日(Proclamation Day) 塔斯曼尼亞(Tasmania) 1月11日:德文港杯(Devonport Cup)* 2月13日:
Australia) 3月13日:阿德萊德杯日(Adelaide Cup Day) 6月12日:國王誕辰日(King's Birthday) 10月2日:勞動節 12月26日:宣言日(Proclamation Day) 塔斯曼尼亞(Tasmania) 1月11日:德文港杯(Devonport Cup)* 2月13日: 皇家荷伯特賽艇會(Royal Hobart Regatta)* 2月22日:朗塞斯頓杯(Launceston Cup)* 3月7日:國王島農展會(King Island Show)* 3月11日: 八小時日(Eight Hours Day) 5月5日:AGFEST* 6月12日:國王誕辰日(King's Birthday) 10月6日:泊尼農展會(Burnie Show)* 10月12日:皇家朗塞斯頓農展會(Royal Launceston Show)* 10月20日:費蓮達島農展會(Flinders Island Show)* 10月26日皇家荷伯特農展會日(Royal Hobart Show)* 11月6日:康樂日(Recreation Day)* 12月1日:德文港農展會(Devonport Show)* *僅屬地區紀念活動 維多利亞州 3月13日:勞動節 6月12: 國王誕辰日(King's
《日本書紀》中,最古老的力士之間的格鬥是垂仁天皇7年(紀元前23年),野見宿禰和當麻蹴速的「捔力」,此「捔力」也被視為柔道的起源,宿禰・蹶速作為相撲的始祖受到祭祀。 现在世界上同樣形態的格斗项目有蒙古的蒙古式摔跤(搏克),韓半岛的韓式摔跤、冲绳的琉球式摔跤和滿洲的布庫,以及台灣原住民阿美族、卑南族的相撲等,中国古典名著《水浒》的梁山第二号领导卢俊义的保镖随从燕青即相仆高手。 竞赛规则 场地 比赛规则 相扑比赛的形式是,在直径为4.55米(15尺)的圆形或四角形的土俵中,由两个人围在一起,决出胜负。 判定胜负的规则有三种,即从土俵中跌出、脚底以外沾到地面、犯规。其胜负的判定由行司(在业余相扑中称为主审)进行。 在相扑的较量,是与力士的年龄、身高、体重无关的。 而在比赛开始前,相扑手的立合的位置也是很重要的。 双方从握拳的状态开始互相对视,直到双方同时站起来,比赛便宣布开始。虽然相扑一般都是正面交锋,但也并非一定要如此。 这是日本独有的方法,其开始仅由双方的默认协议决定。在共同产生气势的瞬间站起来,这才是本来的形式。而相扑协会也不像一般的运动,例如拳击那样会敲钟宣布开始,而只是做记录确认比赛开始而已。但是,现实中也会设置站立的时间限制。 据说这项仪式是由江户时代的元禄大相扑力士镜山仲右卫门发起的。而从明治、大正、昭和时代的照片中可以看出,相扑是没有站立距离的限制的,从头碰头的状态开始的情况也很多。 胜利的确定 因为让对方的身体中脚掌以外的部分接触摔大地便是胜利的缘故。所以相扑手会做出任何规则允许的行为,例如拉对方的手掌,或试用背摔。极端的情况下,即使对方的头发落到了地上,也可以在那个时间点上决定对方的输赢。 而把对方扔出场外的情况。对手的身体的一部分到达场外的地面的时候就可以确定胜负。 除了日本的相扑以外,在膝盖等身体的某个部位着地的时候就会输的以组技为中心的没有卧技的格斗技有buff、摔跤、塞内加尔相扑等很多。但是,即使把离开赛场视为犯规,也很少有人会当场承认自己输了。因此,相扑既容易分出胜负,又很敏感。不采用体重制也能分出胜负的原因之一也在于此。 大相撲 幕内的相撲手(力士)分為五个等級: 横纲( 最高等級) 大关() 關脇() 小结() 前头() 再次級的是(不能稱為幕內力士): 十兩 () 幕下 () 三段 () 序二段 () 序之口 () 薪水
關脇() 小结() 前头() 再次級的是(不能稱為幕內力士): 十兩 () 幕下 () 三段 () 序二段 () 序之口 () 薪水 幕內力士每月薪水(日元): 横纲:2,820,000 大關:2,347,000 三役(關脇,小結):1,693,000 前头:1,309,000 十兩:1,036,000 十兩以下不獲日本相撲協會支薪,只獲所屬相撲部屋提供的津貼。 台灣相撲協會 台灣相撲協會又名中華民國相撲協會,成立於2001年,分別由周育仁教授、前十兩力士劉朝惠、謝尚廷醫師擔任過理事長,現任為李明峻教授擔任。會址位於台北市大安區,曾在台灣舉辦過2014年、2018年世界盃相撲大賽。 相關作品 《五個相撲的少年》:1992年上映的一部关于大学生相扑比赛的电影,由周防正行自监自编自导。 《》:由森雅弘执导,佐佐木希、宇尾刚士等人主演的日本现代电视连续剧。 《相扑绘》:歌川国芳绘制的关于相扑力士的浮世绘作品。 《火之丸相撲》:2018年動畫、原作川田、由漫畫改編成動畫、現今以完結。 《快打旋風系列》:當中角色使用相撲技巧進行戰鬥。 《相撲聖域》(日語:サンクチュアリ -聖域-),是一部2023年日本運動電視劇,由江口幹開發,一之瀨亙、瀧正則、忽那汐里和染谷將太主演。故事環繞一名前柔道選手為了賺錢而誤打誤撞成為相撲力士的經歷。該劇於2023年5月4日在Netflix上首播。 相關條目
2020年3月2日,官方宣佈於同月31日起無限期休止分散式運算计划,伺服器不再分派運算任務給參與的電腦,但仍開放網站與留言板,官方鼓勵參與者加入其他的分散式運算項目計劃。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参见 搜尋地外文明 分布式计算 网格计算 BOINC
三连波讯号,即三个等间距的突波。 程序在用户的个人计算机上,通常在屏幕保护模式下或以后台模式运行。它利用的是多余的处理器资源,不影响用户正常使用计算机。 项目自1999年5月17日开始正式运行。至2004年5月,该项目在世界各地拥有近500万参与者,积累了近200万年的CPU运行时间,进行了近5×1021次浮点运算,处理了超过13亿个数据单元,无疑是非常成功的分布式计算试验项目。不过到目前为止,该项目的分析结果中还没有足以证明外星智能生命存在的证据。 官方2005年3月中旬发布消息,逐渐停止(即旧平台)的计算,全面转入BOINC计算平台,数据转换预计在2个月之内完成。但是由于全球的计算者抵制新的平台,所以仍运行了数月,只是关闭新帐户注册。2005年12月15日美国伯克利大学官方已关闭。 项目计划在将来增加处理来自澳大利亚帕克斯天文台(Parkes Observatory)的数据,以便同时分析南半球的天空。在有更多的射电望远镜加入这个项目后,2008年1月的新闻稿说,项目每天增加的新数据为300G,需要更多的志愿者加入才能处理如此多的数据。 2020年3月2日,官方宣佈於同月31日起無限期休止分散式運算计划,伺服器不再分派運算任務給參與的電腦,但仍開放網站與留言板,官方鼓勵參與者加入其他的分散式運算項目計劃。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外部連結 策略研究中心:劍經 中国武术
开始入盟谈判的国家 土耳其:土耳其最早在1963年就表达了希望加入欧盟的愿望,并在该年成为欧共体联系国,1987年申请入盟,1995年加入欧盟关税联盟(EUCU),1999年成为欧盟正式候选国,2005年开始入盟谈判,但截至2013年5月,入盟谈判有半数的项目处于冻结状态,仅完成一项谈判。其入盟过程被认为是最为漫长的。 但是,最近的发展表明一个新的改革计划正在进行中,目前执政的土耳其正义与发展党是一个亲欧洲的伊斯兰政党,在该党执政期间,土耳其已经解除了关于教授库尔德语的禁令,并且废除死刑。土耳其也积极支持联合国关于统一塞浦路斯的计划,这将对塞浦路斯境内的土耳其族人起到很大影响。 反对土耳其加入欧盟的人士主要持几个理由,包括土耳其的大部分领土都在亚洲而非欧洲境内,以及该国的人权状况。而支持者则认为,土耳其在近500年的欧洲历史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且它自己也认为自己是一个欧洲国家。还有一些人则认为欧盟之所以不愿意接纳土耳其是因为它是一个穆斯林国家(虽然非常世俗化),因为欧盟的宗教以基督教为主流,而且已经是完全世俗化的社会。另一方面賽普勒斯這個不被土耳其所承認的國家已於2004年加入歐盟,可能也會讓土耳其的入盟之路更顯坎坷。 仅从地缘战略方面考虑,土耳其加入欧盟有着比西巴尔干和前苏联各国更高的迫切性,土耳其加入将使欧盟控制欧亚之间的咽喉,无论经济和军事方面都有着重大意义。但土耳其和欧洲拥有不同的文化,而且土耳其是个地区大国,这两点是土耳其入盟难的深层次原因(即如果土耳其有更多欧洲特征,或仅仅是个小国,表面的入盟障碍将很容易跨越)。 目前还无法得知土耳其入盟的日期,或者说土耳其能否最终入盟也并非十分乐观。目前土耳其的入盟谈判进展艰难,半数谈判项目被冻结,土耳其与欧盟之间需要缩短巨大的政治经济文化差距,谈判双方也必须作出巨大妥协,才有可能完成谈判;即便是将来某个时间最终达成协议,欧盟各成员国批准条约也将十分困难,因为文化上的巨大差异,欧盟很多成员国排斥伊斯兰文化的民意强烈,而且似乎没有扭转的迹象,但协议必须欧盟全体成员国批准,因此入盟前景并不光明。近期隨著歐盟內部陸續爆發的歐債危機似乎讓土耳其政府對加盟一事的態度轉趨保守起來,土耳其民眾對於歐盟的支持也大幅度的滑落,另一方面,隨著亞洲經濟的崛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等亞洲國家也積極的邀請土耳其加入上海合作組織等種種因素,使土耳其能否會如願2020年後加入歐盟出現不小的變數,2016年土耳其發生政變,總統埃爾多安在事後大規模逮捕與政變有關的人士,使得土耳其與歐盟的關係降到最低點,2016年11月26日,歐洲議會通過一項無約束力決議,建議暫停與土耳其的入盟談判。 緊急申請入盟 由於俄羅斯於2022年2月24日開始非法入侵烏克蘭,使東歐3個國家都在同年2月下旬到3月上旬緊急申請加入歐盟,包括烏克蘭、格魯吉亞及摩爾多瓦,而歐盟委員會更通過大比數投票,支持烏克蘭可能不用透過漫長的入歐談判而有機會快速加入歐盟,藉此作為反制俄羅斯軍事入侵烏克蘭的舉動。 乌克兰:乌克兰政府同意,应该与欧盟而非俄罗斯发展更紧密的关系。但是俄罗斯的反對是乌克兰入盟的最大障碍。2004年4月,在欧盟扩大的前夜乌克兰与欧盟官员举行的会谈再度打破了乌克兰加入欧盟的梦想,在这次会议上欧盟官员决定不将乌克兰归为市场经济体制。在目前,乌克兰可能与欧盟发展一种特殊的关系,因为乌克兰与已经是欧盟成员之一的波兰有着密切联系,它的入盟也受到波兰的强烈支持。在21世纪的头几年,乌克兰终于走出经济困境,工业产值增加,出口增长,通货膨胀获得控制。如果乌克兰能够继续坚持改革,它有可能在2020年加入欧盟。目前歐盟對於烏克蘭宣佈中止簽署聯繫國協定(Association Agreement)的決定也宣佈將暫時擱置簽署聯合協議的談判,現今烏克蘭是否能在未來加入歐盟,而烏克蘭實際上在東部部分區域處於內戰狀態,導致出現不明朗態勢。 2004年末的“橙色革命”,使乌克兰的入盟可能大大提高。尤先科總統實行親西方親歐盟政策,大力加强与欧盟的关系,并提出四点计划:先把乌克兰的市场经济地位确立、然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再成为欧盟候選國、最后成为欧盟成员国。 2013年11月底,時任烏克蘭親俄總統亞努科維奇突然宣佈中止與歐盟簽署聯繫國協定的計劃並聲稱將加強與俄國之間的關係,此舉令烏克蘭政局陷入不安。 2013至2014年的乌克兰親歐盟示威運動,導致親俄總統亞努科維奇下臺,親歐盟的政府重新上台執政,令烏克蘭與俄羅斯關係緊張,在俄羅斯壓力下,烏克蘭仍無法使其與歐盟關係更進一步。而且烏克蘭的鄰國俄羅斯派兵佔領克里米亞半島,目前隨著親俄武裝份子發起的頓巴斯戰爭衝突加劇的情況有可能使烏克蘭加入歐盟的努力化為烏有。 2022年2月28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期間,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宣布申請加入歐盟。 2022年3月2日,就在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宣佈申請加入歐盟後幾日,歐盟內部召開會議及投票,最終以630票通過烏克蘭的請求,歐洲議會建議烏克蘭成為歐盟候選國。2022年6月23日,烏克蘭成為歐盟候選國。 格魯吉亞:格魯吉亞政府表示緊急申請加入歐盟能夠使格魯吉亞與歐洲走在一起及反映格魯吉亞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行為表達強烈不滿的信息,而格魯吉亞政府擔心如果不加入歐盟,格國境內的親俄分裂不受國際承認國家(即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可能會隨時以侵犯主權借口,而會令俄羅斯政府派軍隊入侵格魯吉亞領土,格魯吉亞已在2022年3月3日透交入歐申請。2022年6月23日,欧盟通过投票宣布格魯吉亞成為歐盟潛在候選國。 摩爾多瓦:摩爾多瓦政府表示緊急申請加入歐盟是對於俄羅斯可能入侵摩爾多瓦東部親俄不被國際承認的國家德涅斯特河沿岸的隱憂,而加入歐盟亦有助令摩爾多瓦經濟加快增長,摩爾多瓦已在2022年3月3日透交入歐申請。2022年6月23日,摩爾多爾成為歐盟候選國。 具有候选国资格的巴爾幹国家 北马其顿共和国:马其顿共和国于2004年3月22日正式申请成為加入欧盟的申請國,欧盟在2005年11月9日做出推荐馬其頓成为欧盟会员国的候選國,並且在12月17日作出同意馬其頓成為歐盟的正式候選國,但是還沒決定何時開始進行入會談判。而马其顿在开始展开入盟谈判之前可能先要解决或减少与希腊的双边争端,尤其是"馬其頓"這個名稱上的問題,因為目前希臘對北馬其頓加入歐盟的態度是持反對意見的。此外与塞尔维亚相似,马其顿国内也面临着阿尔巴尼亚族人独立的问题。马其顿官员曾表示希望马其顿能在2010至2015年间加入欧盟。 2019年1月11日,马其顿议会通过了一项宪法修正案,同意将国家名称改为北马其顿共和国,并于同年2月12日正式改名,为加入欧盟扫清了障碍。北馬其頓最終在2019年6月獲准啟動入盟談判雖然歐盟批准阿爾巴尼亞在2019年6月啟動入盟談判,但由於有歐盟成員國在北馬其頓入歐談判議題上投反對票,故北馬其頓入歐談判同阿爾巴尼亞一樣要暫時押後,最終北馬其頓與阿爾巴尼亞已在2022年7月展開入歐談判。 阿尔巴尼亚:阿尔巴尼亚主要人口(95%)是阿尔巴尼亚族,已于2014年获得欧盟的正式入盟候选国地位。阿尔巴尼亚的入盟问题取决于它的经济发展和边境纠纷。没有人能够预测何时阿尔巴尼亚會正式成為欧盟成員國,因为毕竟该国1991年才刚刚打开国门。此外該國還面臨貪污問題嚴重、政治動蕩不安和公共基礎建設嚴重落後其他歐洲國家的問題,不過近年阿爾巴尼亞已有顯著的改進。 2017年初,歐洲議會警告阿爾巴尼亞政府領導人說,六月份的議會選舉必須是“自由和公平的”,然後才能開始進行加入歐盟的談判。歐洲議會還對調查和法庭案件中的選擇性司法、腐敗、司法程序的總體長度和政治干預表示擔憂,但歐盟新聞稿表達了一些樂觀的態度:阿爾巴尼亞政府積極保持改革勢頭對入盟很重要,我們必須準備在阿爾巴尼亞入盟過程中盡可能地支持它。而在議會選舉結束後監察阿爾巴尼亞整個選舉過程的歐盟特派選舉觀察團和該國的反對派均表示阿爾巴尼亞選舉過程自由和公平,最大的執政黨阿爾巴尼亞社會黨亦取得關鍵的70個以上國會議席,而執政黨取得過半數議席將有助改革阿爾巴尼亞司法制度和貪污問題,藉此加快入盟進度。時任阿爾巴尼亞總理埃迪·拉馬在發布會上説,阿方已完成歐盟所要求的司法改革第一步即法官和檢察官背景審核工作。路透社援引未具名歐盟官員的解釋説,司法改革進展相當于完成部分入盟章節談判,趕上了此前入盟進度較快的國家。 在2018年2月的歐盟峰會上容克說阿爾巴尼亞和馬其頓有望於2019年6月獲准啟動入盟談判,雖然歐盟批准阿爾巴尼亞和北馬其頓在2019年6月啟動入盟談判,但由於有歐盟成員國在阿爾巴尼亞入歐談判議題上投反對票,故阿爾巴尼亞入歐談判同北馬其頓一樣要暫時押後,最終北馬其頓與阿爾巴尼亞已在2022年7月展開入歐談判。 蒙特內哥羅:蒙特內哥羅于2006年6月独立,新独立的蒙特內哥羅表现出强烈的入盟意愿,并得到欧盟的积极响应,目前蒙特內哥羅国内实际流通的货币就是欧元。雖然该国在政局上相較於鄰國塞尔维亚、科索沃、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或是阿尔巴尼亚穩定,但仍面对生态问题以及高犯罪率和法律方面的漏洞。截至2017年7月,入盟谈判完成三项。 塞尔维亚:蒙特內哥羅于2006年6月独立后,塞尔维亚继承了原塞尔维亚和蒙特內哥羅联盟的谈判路程。塞尔维亚必须面对科索沃地区的阿爾巴尼亞民族争端问题,以及塞尔维亚南部的贫穷和普遍的腐败问题。儘管塞爾維亞至今仍未承認科索沃獨立,但塞尔维亚的入盟谈判已于2014年启动,其入歐談判展開時間還早於承認科索沃獨立的阿爾巴尼亞。 西欧未加入欧盟的国家 广义西欧是指欧洲西半部,面积500万平方公里,占欧洲的一半左右。它们包括了冷战期间的西方阵营和保持中立的发达经济体,多数西欧国家都是欧盟的创始国。仍有少数西欧富裕国家未加入欧盟,但欧盟给它们提供了多项只有欧盟成员国才享有的一体化成员资格,比如欧洲经济区成员国、申根协议签约国、欧元铸币许可国等等,这些成员资格都仅限于欧盟成员和剩下的西欧国家。原有的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也仅限于这些西欧国家。有些未加入申根协议的国家,如圣马力诺、摩纳哥、梵蒂冈(列支敦士登2011已加入申根协议),由于开放边界,即与相邻国家没有边界检查,因此持有申根签证也可以进入这些国家。 西欧三国 瑞士、挪威、冰岛虽然未加入欧盟,但它们素来是发达的西欧的一部分,无论是经济、宗教、文化等等方面和欧盟几乎是融为一体的。它们甚至比大多数欧盟国家富裕,因此只要它们愿意作出一些让步,就能加入欧盟。三国都加入了申根协定,都是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FTA)成员国(挪威和冰岛加入了欧洲经济区,瑞士通过瑞士-欧盟双边协议参与欧洲单一市场)。 瑞士:瑞士曾经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展开过入盟谈判,但是1992年的一次全民公决否决了加入欧盟的提案。之后举行的几次公决(最近的一次是在2001年3月4日)显示,大多数瑞士人反对加入欧盟。反对的主要原因是担心瑞士在加入后会丧失中立性和独立性。瑞士联邦政府目前的政策是与欧盟签订单独的条约,包括人员的自由往来等。 挪威:与其他大多数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一样,挪威不太愿意将部分主权交给一个国际组织,而且挪威政府也希望能够保持自己海域内捕鱼的控制权。挪威曾经两次申请加入欧共体和欧盟,但两次都因全民公决的结果反对而中止。2005年,首相延斯·斯托爾滕貝格表示,不會再嘗試讓挪威加入歐盟。 冰岛:与多数加入欧盟的候选国不同,冰岛入盟的主要障碍并非来自欧盟苛刻的条件,相反来自于冰岛本身入盟的愿望并非足够强烈。与挪威一样,冰岛希望保持对自己海域内捕鱼权的控制。自2008年末冰島爆發金融危機後,冰島政府认真考慮加入歐盟的可能性,新上台的冰島政府已將加入歐盟的申請書交予瑞典政府。虽然申请入盟时间比较靠后,冰岛是开始入盟谈判各国中进展得最顺利的国家,33项谈判中,截至2013年5月,已完成11项,16项正在进行,剩下6项也都完成前期准备。近年随着欧洲金融业持续动荡,冰岛民众对于加入欧盟的热情已经大减,多次民调显示,支持冰岛加入欧盟的只占少数,不过支持继续入盟谈判的民众仍居多。 2014年2月,冰島政府表示,冰島將在不舉行公投的情況下放棄加入歐盟的申請。冰島執政的政黨聯盟已經就「撤回加入歐盟申請」達成共識,並且已經起草議案,獲得國會通過後,將向歐盟遞交正式撤回申請的公文。冰島政黨聯盟,在議會選舉中獲勝組成新政府,從新政府組成後,就不斷透露不願加入歐盟的意向,從去年開始,冰島政府就已停止加入歐盟的相關行動。 目前冰島的執政黨已經就「撤回加入歐盟申請」達成共識,並且起草議案,草案中提到,撤回入盟申請,不再需要公投決定,今後如果冰島民眾還想加入歐盟,則可經由公投再次啟動程序。 西欧微型国家 各个微型国都事实上依附于它們的鄰國,缺乏完整的武裝力量,需要大國提供保護。外交和经济方面則幾乎完全依附于大国,通常使用邻国货币,因此事實上国民已经生活在欧盟之中。因此這一類國家對加入欧盟缺乏强烈意愿,欧盟大国也不愿意为这些小国付出政治代价(如轮值主席国、欧洲议会席位等等)。卢森堡和馬爾他虽然面积狭小,但人口众多(均多于冰岛共和国),有足够人力建立健全的行政、外交、金融、防务机构,通常不被当作微型国家,因此两国是欧盟的正式成员国。 、、等小国不大可能加入欧盟,因为這些主权国家奉行的特殊经济法规牴觸了欧盟的有關规定。 由于其政教合一的體制不會加入欧盟。 :外交政策追隨瑞士。如果瑞士不加入歐盟,它也不會加入。 东欧未加入欧盟的国家 西巴尔干两穆斯林国 西巴尔干的国家处于欧盟国家包围之中,欧盟从内部完整性和稳定性考虑,很可能会最终吸纳它们入盟。昔日的極左派政权、兵戎相见、貪污腐败严重、独裁等等问题都有可能逐渐或已經改善,唯一无法改变的是西巴爾幹部分国家民族的宗教信仰,所以某些以伊斯兰教為主的国家仍可能留在欧盟之外。阿尔巴尼亚及马其顿(已成為歐盟候選國),波黑(申請入盟),科索沃(歐盟協議)四个穆斯林-半穆斯林国家大部分都属于非候选国或未启动谈判的候选国,而其它同区域国家(例如塞爾維亞和黑山)都至少开始了入盟谈判,不過目前歐盟已批准在2019年6月展開阿爾巴尼亞的入盟談判。而正是这个原因,所有巴爾幹穆斯林人口為主国家(包括土耳其),入盟程序都较为拖延。 欧盟扩大中的穆斯林问题:与欧盟密切相关国家中,穆斯林比例最高的五国依次是土耳其(96%)、科索沃(90%)、阿尔巴尼亚(58.79%)、波黑(45%)、马其顿(33.3%),而这五国入盟的进程也是最缓慢的:土耳其早在早在1963年就成为欧共体联系国,但入盟谈判在2005年才开始,而且至今因土耳其不承認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問題及埃爾多安反對加入歐盟立場明確,使入盟仍然遥遥无期。相比之下,东欧1990年剧变之后才启动入盟进程,至今已有超过10个国家入盟;波黑和科索沃是波黑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西方支持的一方,但两者至今仍不是入盟候选国,相比之下,作为两场战争的对立方,塞尔维亚不但是候选国,而且已经启动了入盟谈判,只是因不承認科索沃主權問題而成為塞爾維亞入歐障礙;阿尔巴尼亚也是前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和爱沙尼亚等国一样),马其顿也是前南斯拉夫首批独立的国家(和斯洛文尼亚等国一样),但那些和它们有着相同政治背景的国家都加入了欧盟,而它们还没有启动入盟谈判,但歐盟已批准阿爾巴尼亞在2019年6月啟動入盟談判。穆斯林国家入盟进度缓慢,一方面是因为穆斯林国家总体相对贫穷,另一方面也有文化差异的原因。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境内的宗教分布则为伊斯兰教(约为46%)、东正教(约为36%)、和天主教(约为14%)。波黑依然面对许多政治、经济难题,不过最近它的发展虽然缓慢却十分稳定,因此歐盟对该国入盟的远景看好。由于其政局的动荡,欧盟可能在经济议题上对波黑放宽政策。但是这取决于波黑国内的发展,而且很可能延迟到2014年甚至更晚。波黑已於2016年2月申請入盟。 科索沃:欧盟部分成员国不承认的有限承认国家,非联合国成员国。至2008年,阿尔巴尼亚人在科索沃总人口中已超过90%,大多数阿尔巴尼亚族信奉伊斯兰教。 前苏联的东欧国家 白俄罗斯与俄罗斯有着密切关系的国家在近期内加入欧盟的可能性不大。而烏克蘭與摩爾多瓦已经向歐盟申請,而由于欧盟2007年最后一次扩大完成战略部署的同时,内部问题显露出来,暂缓了扩大的步伐。如果欧盟继续收紧扩大之门,前苏联三个纯欧洲国家有可能就此无缘欧盟。因为①地处欧盟外围,但他们入盟会实质性地增添欧盟的战略空间,相反它们可以作为歐俄之间的战略缓冲但是可能使歐盟俄羅斯用天然氣制裁,這與北約東擴的做法十分相似;②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属于東歐国家,特别是乌克兰是面积最大的纯欧洲国家,人口也与法德英等国相当,入盟将对欧盟的权力架构产生冲击;。目前除了摩尔多瓦態度明確外,白俄罗斯仍未表態是否加入歐盟,而原先與歐盟進行申請入盟前期談判的乌克兰目前也和歐盟關係陷入停滯狀態,但2022年2月28日深陷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爭的烏克蘭正式申請加入歐盟。2022年6月23日,烏克蘭與摩爾多瓦成為歐盟候選國。 白俄罗斯:白俄罗斯由于被认为民主程度不够以及與歐盟的西方價值觀不同而在近期内无法加入欧盟。虽然白俄罗斯的生活水準与其東邊和南邉的非歐盟成員國周边国家相比稍高,但是因為白俄政府的獨裁政策令市场经济几乎不存在,而且近年来甚至连俄罗斯都对该国迟缓的改革表示不满。如果白俄羅斯继续保持目前的势头,它絕不可能加入欧盟。 乌克兰: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經最高拉達全票同意後,向歐盟遞上申請緊急加入歐盟書並於同年6月成為歐盟候選國。但是由於普京仍繼續派兵入侵烏克蘭的戰爭至今仍沒有結束,且烏克蘭國內基礎設施等等以被摧毀,世界银行估计戰後重建至少需要3490亿美元。 摩尔多瓦:摩尔多瓦在近期内加入欧盟的希望渺茫,因为它依然面对着贫困问题,而且政局动荡。更重要的是,该国的外交政策更倾向于倚赖俄罗斯而不是欧盟。而摩尔多瓦与罗马尼亚(该国于2007年加入欧盟)的关系也十分紧张。不过摩尔多瓦与罗马尼亚統一的可能性也一直存在,因为摩尔多瓦曾经就是罗马尼亚的一部分,而且两国的民族文化和语言也基本相同。如果摩尔多瓦与罗马尼亚合并,那么它将自动成为欧盟的一部分,但是这种可能性很低。据报道摩尔多瓦国内有许多人支持加入欧盟,但是在2004年5月1日欧盟扩大时有一批欧盟支持者被当局以反民族主义的罪名逮捕。2007年,摩尔多瓦加入了中欧自由贸易协定,该组织是欧洲经济区与入盟候选国统一市场的过渡阶段,其它成员国都是欧盟计划中的扩大对象国,曾经的成员国都在逐个“转正”成为欧盟成员国,这预示着摩尔多瓦比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有更加光明的入盟前景,因为从历史趋势来看,欧盟将囊括欧洲三大亲缘族群中的两个,即日耳曼语族和拉丁语族,而摩尔多瓦是唯一没有加入欧盟阵营的拉丁语国家。2022年6月23日成為歐盟候選國,但在入盟前摩尔多瓦的經濟仍需要持續改革,因為與其他歐洲國家甚至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相比,摩尔多瓦仍舊非常貧窮,甚至是歐洲最貧窮落後的國家。 除了經濟問題外,摩尔多瓦與佔據該國東側邊界並實際獨立的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國的紛爭可能也會成為是否能加入歐盟的變數,尤其加入歐盟後可能也會使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國的立場變成如同北賽普勒斯那般非常微妙,而駐在該地的俄國軍隊和本地的犯罪率可能也會歐盟當局做出是否讓摩尔多瓦加入歐盟的依據。如今,摩尔多瓦政府更增添了德涅斯特河沿岸步克里米亚后尘的顾虑,不敢大张旗鼓地加速入欧进程。雖然摩國當局與之前加入歐盟前的東歐國家一樣加入了中欧自由贸易协定,但這些東歐國家都並未像摩尔多瓦那樣面臨到如同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國那般棘手的問題。另外隨著2016年摩爾多瓦親俄總統伊戈爾·多東上任,摩爾多瓦要短期內申請入歐或進行入歐談判十分困難。 但是在2020年摩爾多瓦總統選舉中,親歐盟的馬婭·桑杜成功擊敗爭取連任的親俄總統伊戈爾·多東,分析認為她勝出意味國策將轉傾歐盟,對俄國影響是重挫。2022年3月3日,摩爾多瓦連同烏克蘭和格魯吉亞一起緊急申請加入歐盟,並於同年6月正式成為歐盟候選國同年6月23日,摩爾多瓦成為歐盟候選國。 俄罗斯 目前由於普京故意發動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爭的關係,令全球多國相繼制裁俄羅斯總統普京、政府多個高層成員以及俄企,短期內俄罗斯絕對不會且不可能有申請加入欧盟意願,俄罗斯申请加入欧盟的可能性更是零。根据欧盟比例代表制的表决方式,俄罗斯的加入将会导致欧盟内权力的失衡,並打破區域平衡。除了它幅员辽阔外,也有人认为俄罗斯不属于欧洲,他们的理由与反对土耳其加入欧盟的理由相同:俄罗斯大部分的领土在亚洲境内,而非欧洲。但与土耳其不同的是,俄罗斯的经济、政治中心都在欧洲,大部分俄罗斯人也居住在欧洲。俄罗斯若要加入欧盟,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特別是在民主、言論自由、人權、司法獨立等方面,俄罗斯在多方面均不符合歐盟的要求。 即使剔除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爭以及假設俄羅斯政府是奉行多黨民主制兼且是親西方等因素,俄羅斯基本上也是較難加入欧盟,虽然俄罗斯是传统的欧洲(東歐)国家,因为欧盟内部需要国家间力量均衡,互相依赖、互相制约;俄罗斯加入势必打破力量均势,造成一国独大。一些东欧小国(如波蘭、摩爾多瓦、立陶宛等)对俄罗斯仍然疑虑重重,历史上经历了被瓜分、吞并、割地等苦难后,担心俄罗斯重夺沙皇俄国或苏联的势力,会强烈反对俄罗斯入盟。加入若俄羅斯加入了歐盟或使俄羅斯控制歐盟,打破原本由法國、德國主導歐盟的局面。此外,贫富差距、经济改革和腐败等問題都是俄罗斯加入欧盟的绊脚石。此外俄罗斯内部也有很多不安定因素,例如較多俄羅斯人(以極右派光頭黨支持者尤甚)比較排斥信奉其他宗教的少數民族,特別是车臣、印古什」達吉斯坦等北高加索分離主義和恐怖主義的治安问题。 前苏联的高加索国家 这些国家在动乱中渡过了1990年代,它们的入盟将可能是有争议的,因为虽然它们政治上属于欧洲,地理上却不是。欧盟表示欢迎它们成为欧洲的一部分,并且希望看到一个更加繁荣的高加索地区。不过这些国家大都与俄罗斯保持着紧密的关系,要加入欧盟之前还必须先与欧洲其他国家发展关系。 就冷战后的国际格局来看,外高加索国家不太可能加入欧盟,它们与真正欧洲国家没有边界,如果加入势必大大加重欧盟的安全、治安、移民等等负担(但歐盟若最終願意接納土耳其入盟,外高加索国家与真正欧洲国家没有边界的問題將迎刃而解)。欧盟对外高加索国家入盟愿望的暧昧态度(甚至还有对土耳其),其实是欧盟的政治手段,即扶持一批亲欧盟的卫星国,以改善欧盟的外部环境。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高加索三小國當中的亞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已於2015年取得由中俄控制的上海合作組織的對話夥伴國的身份,假設這兩國最終加入上海合作組織成為會員國,日後加入歐盟機率大減。 亚美尼亚:亚美尼亚与邻国阿塞拜疆的领土纠纷依然未解决,两国目前已经签署了为期10年的停火协议。但是紧张关系依旧存在,阿塞拜疆的国防开支年年都在增加,战争随时可能爆发。亚美尼亚的经济虽然保持增长,但是幅度很小。外国投资者对亚美尼亚的信心不足,而该国20%的人口已经离开自己的国家,希望在国外寻找到更好的生活。虽然亚美尼亚在文化上与欧洲相通,而且民意调查显示多数亚美尼亚人支持加入欧盟,该国政府从未公开表示过希望加入欧盟的意愿。它在入盟的道路上必须先处理好领土争端和腐败问题,但是加入欧盟的希望还是存在的。 格鲁吉亚:格鲁吉亚近年来进行了很多项改革。在2004年格鲁吉亚总统米哈伊·薩卡什維利上台后,格鲁吉亚政府的政策轉向親西方,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了希望加入欧盟的意愿,而该国与欧盟和美国的关系也得到加强。但该国与阿塞拜疆也存在领土争议,另一方面2008年也與俄羅斯有過軍事衝突。格鲁吉亚是所有高加索国家中最有希望加入欧盟的,並且於2022年3月3日提出入盟申请。2022年6月23日,格魯吉亞成為歐盟潛在候選國。 阿塞拜疆:阿塞拜疆的大多数人口是穆斯林,而且在文化上与欧洲存在隔阂。与多国的领土争端依然未获解决,特别是该国境内的纳卡地区,仍然处于亚美尼亚族的事实独立状态。该国的军费开支对欧盟来说偏高,被认为不利于地区和平,同時在政治上阿塞拜疆也同白俄羅斯一樣並不自由可能也會與歐盟之間產生歧見。另盛产石油的阿塞拜疆在基础设施方面有所改进,但是大多数资金却无法有效地帮助该国脆弱的经济。该国未表明加入欧盟的意愿。
1985年:格陵兰脫欧,成為最後一個在冰川地區的歐盟。 1986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加入。 1990年:东德与西德合并,欧盟的领土和人口因而扩大。 1995年:奥地利、瑞典和芬兰加入。 2004年: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马耳他和塞浦路斯加入。 2007年: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加入。 2013年:克罗地亚加入。 2020年:英國脱欧。 欧盟资料 1 表中的塞浦路斯,指的是现在国际上承认的塞浦路斯政府,其实际控制区只有南部希腊族人的居住区。北塞浦路斯当局控制着北部土耳其族人居住区,国际上并不承认,所以也没有加入欧盟,而欧盟法律在当地也不适用。 2 格陵兰于1985年举行全民公决,决定离开欧盟。 3 德国于1990年统一,因此东德是在此时才加入欧盟的。 注释(下同): 人口的单位是百万人 面积的单位是km² GDP的单位是十亿美元,是以2001年的购买力平价为准 人均GDP的单位是美元,以2001年的购买力平价为准 计划中的扩大 欧盟目前计划中的扩大(入盟候选国)包括九个国家(和地区):土耳其、西巴尔干地区的阿尔巴尼亚、波黑、科索沃(主权争议)、黑山、北马其顿、塞尔维亚、烏克蘭、摩尔多瓦和格魯吉亞。 西巴爾幹半島 2003年歐洲理事會在塞薩洛尼基的首腦會議將西巴爾幹的一體化作為歐盟擴張的優先事項。這一承諾是為了在南斯拉夫內戰之後穩定該地區,這是20世紀90年代導致南斯拉夫解體的一系列內戰。 斯洛文尼亞是第一個獲得成員國資格的前南斯拉夫國家,於2004年加入歐盟。第二個獲得成員國資格的前南斯拉夫國家是克羅地亞,於2013年加入歐盟。 阿爾巴尼亞、塞爾維亞、波斯尼亞、北馬其頓及黑山都是歐盟候選國,塞爾維亞和黑山正在進行入盟談判。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已申請加入,直至2022年12月才正式成為候選國,而2008年宣布獨立的科索沃並未得到所有歐盟國家或塞爾維亞的承認。2022年12月15日,科索沃申請加入歐盟。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澄稱關於西巴爾幹國家入盟進度期限,許多媒體報道有誤,不一定只有塞爾維亞和黑山才能在2025年入盟,所有西巴爾幹國家都可能2025年前加入歐盟。而隨著北馬其頓與希臘雙方就國家名稱問題上達成共識,阿爾巴尼亞與北馬其頓已在2022年7月啟動入盟談判。 最新入盟国家 在克罗地亚于2013年7月1日加入歐盟後,近年暫無國家加入歐盟。 开始入盟谈判的国家 土耳其:土耳其最早在1963年就表达了希望加入欧盟的愿望,并在该年成为欧共体联系国,1987年申请入盟,1995年加入欧盟关税联盟(EUCU),1999年成为欧盟正式候选国,2005年开始入盟谈判,但截至2013年5月,入盟谈判有半数的项目处于冻结状态,仅完成一项谈判。其入盟过程被认为是最为漫长的。 但是,最近的发展表明一个新的改革计划正在进行中,目前执政的土耳其正义与发展党是一个亲欧洲的伊斯兰政党,在该党执政期间,土耳其已经解除了关于教授库尔德语的禁令,并且废除死刑。土耳其也积极支持联合国关于统一塞浦路斯的计划,这将对塞浦路斯境内的土耳其族人起到很大影响。 反对土耳其加入欧盟的人士主要持几个理由,包括土耳其的大部分领土都在亚洲而非欧洲境内,以及该国的人权状况。而支持者则认为,土耳其在近500年的欧洲历史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且它自己也认为自己是一个欧洲国家。还有一些人则认为欧盟之所以不愿意接纳土耳其是因为它是一个穆斯林国家(虽然非常世俗化),因为欧盟的宗教以基督教为主流,而且已经是完全世俗化的社会。另一方面賽普勒斯這個不被土耳其所承認的國家已於2004年加入歐盟,可能也會讓土耳其的入盟之路更顯坎坷。 仅从地缘战略方面考虑,土耳其加入欧盟有着比西巴尔干和前苏联各国更高的迫切性,土耳其加入将使欧盟控制欧亚之间的咽喉,无论经济和军事方面都有着重大意义。但土耳其和欧洲拥有不同的文化,而且土耳其是个地区大国,这两点是土耳其入盟难的深层次原因(即如果土耳其有更多欧洲特征,或仅仅是个小国,表面的入盟障碍将很容易跨越)。 目前还无法得知土耳其入盟的日期,或者说土耳其能否最终入盟也并非十分乐观。目前土耳其的入盟谈判进展艰难,半数谈判项目被冻结,土耳其与欧盟之间需要缩短巨大的政治经济文化差距,谈判双方也必须作出巨大妥协,才有可能完成谈判;即便是将来某个时间最终达成协议,欧盟各成员国批准条约也将十分困难,因为文化上的巨大差异,欧盟很多成员国排斥伊斯兰文化的民意强烈,而且似乎没有扭转的迹象,但协议必须欧盟全体成员国批准,因此入盟前景并不光明。近期隨著歐盟內部陸續爆發的歐債危機似乎讓土耳其政府對加盟一事的態度轉趨保守起來,土耳其民眾對於歐盟的支持也大幅度的滑落,另一方面,隨著亞洲經濟的崛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等亞洲國家也積極的邀請土耳其加入上海合作組織等種種因素,使土耳其能否會如願2020年後加入歐盟出現不小的變數,2016年土耳其發生政變,總統埃爾多安在事後大規模逮捕與政變有關的人士,使得土耳其與歐盟的關係降到最低點,2016年11月26日,歐洲議會通過一項無約束力決議,建議暫停與土耳其的入盟談判。 緊急申請入盟 由於俄羅斯於2022年2月24日開始非法入侵烏克蘭,使東歐3個國家都在同年2月下旬到3月上旬緊急申請加入歐盟,包括烏克蘭、格魯吉亞及摩爾多瓦,而歐盟委員會更通過大比數投票,支持烏克蘭可能不用透過漫長的入歐談判而有機會快速加入歐盟,藉此作為反制俄羅斯軍事入侵烏克蘭的舉動。 乌克兰:乌克兰政府同意,应该与欧盟而非俄罗斯发展更紧密的关系。但是俄罗斯的反對是乌克兰入盟的最大障碍。2004年4月,在欧盟扩大的前夜乌克兰与欧盟官员举行的会谈再度打破了乌克兰加入欧盟的梦想,在这次会议上欧盟官员决定不将乌克兰归为市场经济体制。在目前,乌克兰可能与欧盟发展一种特殊的关系,因为乌克兰与已经是欧盟成员之一的波兰有着密切联系,它的入盟也受到波兰的强烈支持。在21世纪的头几年,乌克兰终于走出经济困境,工业产值增加,出口增长,通货膨胀获得控制。如果乌克兰能够继续坚持改革,它有可能在2020年加入欧盟。目前歐盟對於烏克蘭宣佈中止簽署聯繫國協定(Association Agreement)的決定也宣佈將暫時擱置簽署聯合協議的談判,現今烏克蘭是否能在未來加入歐盟,而烏克蘭實際上在東部部分區域處於內戰狀態,導致出現不明朗態勢。 2004年末的“橙色革命”,使乌克兰的入盟可能大大提高。尤先科總統實行親西方親歐盟政策,大力加强与欧盟的关系,并提出四点计划:先把乌克兰的市场经济地位确立、然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再成为欧盟候選國、最后成为欧盟成员国。 2013年11月底,時任烏克蘭親俄總統亞努科維奇突然宣佈中止與歐盟簽署聯繫國協定的計劃並聲稱將加強與俄國之間的關係,此舉令烏克蘭政局陷入不安。 2013至2014年的乌克兰親歐盟示威運動,導致親俄總統亞努科維奇下臺,親歐盟的政府重新上台執政,令烏克蘭與俄羅斯關係緊張,在俄羅斯壓力下,烏克蘭仍無法使其與歐盟關係更進一步。而且烏克蘭的鄰國俄羅斯派兵佔領克里米亞半島,目前隨著親俄武裝份子發起的頓巴斯戰爭衝突加劇的情況有可能使烏克蘭加入歐盟的努力化為烏有。 2022年2月28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期間,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宣布申請加入歐盟。 2022年3月2日,就在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宣佈申請加入歐盟後幾日,歐盟內部召開會議及投票,最終以630票通過烏克蘭的請求,歐洲議會建議烏克蘭成為歐盟候選國。2022年6月23日,烏克蘭成為歐盟候選國。
奇普 - 印加人的结绳记事方法
文化 史前史 結
声学语音学 (acoustic phonetics):此分科研究语音的物理现象,如声波的频率、时长、振幅等。 听觉语音学 (auditory phonetics):此分科研究语音的感知历程。 歷史 現代語音學的最早發展是為了發明出一套記錄語音的記號系統。19世紀後期,留聲機的出現令到聲音的研究更為方便,令到語音學快速發展。 調音部位 由聲道完全或部分的阻礙所發出的音稱為輔音。輔音在聲道中發音,通常在口腔中發音,而阻礙的位置會影響由此產生的音。由於舌頭的位置與產生的音之間有著緊密的連結,在許多語音學分支學科中,調音部位是一個重要的概念。 聲學 語音是通過改變氣流而形成的,而改變氣流將會產生聲波。調音器官負責改變氣流,不同的調音位置和方法產生不同的聲響結果。由於聲道的姿勢,不僅僅是舌頭的位置可以影響產生的音,調音方法對於描述語音也十分重要。英語單詞 tack 與 sack
phonetics):此分科研究语音的感知历程。 歷史 現代語音學的最早發展是為了發明出一套記錄語音的記號系統。19世紀後期,留聲機的出現令到聲音的研究更為方便,令到語音學快速發展。 調音部位 由聲道完全或部分的阻礙所發出的音稱為輔音。輔音在聲道中發音,通常在口腔中發音,而阻礙的位置會影響由此產生的音。由於舌頭的位置與產生的音之間有著緊密的連結,在許多語音學分支學科中,調音部位是一個重要的概念。 聲學 語音是通過改變氣流而形成的,而改變氣流將會產生聲波。調音器官負責改變氣流,不同的調音位置和方法產生不同的聲響結果。由於聲道的姿勢,不僅僅是舌頭的位置可以影響產生的音,調音方法對於描述語音也十分重要。英語單詞 tack 與 sack 都以齒齦音作為開始,但其差別在於舌頭與的距離不同。這種差別對氣流和由此產生的音有很大影響。同樣,氣流的方向和來源也會影響語音。最常見的氣流機制是從肺部發出,但聲門與舌頭也可以用來產生氣流。 知覺 語言知覺是聽話者解碼和理解語言訊號的過程。為了去感知語音,連續聲音訊號必須轉換為獨立的語言單元,像是音位、語素以及單詞。為了正確識別和分類語音,聽話者優先考慮訊號的某些方面,這些方面能夠可靠地區分語言類別。雖然某些線索相較於其他線索更為重要,但訊號的許多方面都有助於語言知覺。例如,雖然口頭語言優先考慮聽覺資訊,但
紀念性流通塑膠鈔券 民國以來,歷經法幣、金圓券、銀圓券、舊臺幣等之幣制改革,至新臺幣發行後,幣值始趨穩定,經濟發展迅速,創造經濟奇蹟,為中華民國百年來僅見。而新臺幣自民國三十八年六月十五日發行,至八十八年六月屆滿五十週年,為表彰新臺幣在臺灣經濟發展歷程中重要地位,臺灣銀行特發行「新臺幣發行五十週年紀念性塑膠鈔券」,以資紀念。 建國百年紀念鈔票 2011年1月6日中央銀行發布了面額100元的建國百年紀念鈔票,主要是慶祝中華民國建國100週年。為避免設計差異過大以致市面上現行的偽鈔辨識機器及自動販賣機、自動售票機等無法使用,與原鈔不同之處僅在於背面左下角文字由「中華民國八十九年製版」改為「慶祝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 中華民國百圓新鈔以孫中山為肖像。係根據民國十三年孫中山在廣州撰寫建國大綱時的黑白影像。一說,根據許九麟畫家所繪國父畫像,是不對的說法。因許九麟所繪國父的畫像,亦是根據民國十三年孫中山在廣州撰寫建國大綱時的黑白影像。 流通硬幣 相關條目 貨幣 舊臺幣 臺灣銀行券 新台幣硬幣 第一套直式新臺幣 第二套直式新臺幣 第三套直式新臺幣 第四套直式新臺幣 第一套橫式新臺幣 第二套橫式新臺幣 第三套橫式新臺幣 第四套橫式新臺幣 第五套橫式新臺幣 註釋
新臺幣,俗稱新臺票,於1949年6月15日起發行流通,是中華民國現行的法定貨幣。當時定位為限定臺灣使用的區域貨幣,今日則在整個中華民國有效統治區域(臺澎金馬)均可流通使用。新台幣原始發行機構為臺灣銀行,2000年起由中央銀行收回負責。新台幣的基本單位為圓(常取同音字簡作元),輔幣為角、分,10分為1角,10角為1圓。貨幣代碼採行ISO 4217標準編為TWD,符號為NT$或NTD,並使用NT$100、NTD100之類方法表示(中間無空格)。 新臺幣現行的發行幣值自1981年起使用,硬幣單位包括0.5元(伍角)、1元、5元、10元、20元及50元,紙鈔單位有100元、200元、500元、1000元、2000元。5角硬幣(角圓)至今已不常使用,日常生活只有汽油及柴油、外幣兌換匯率計算等在計算單價時會用到角,實際上的價金交付會四捨五入至1圓,存款利息也是四捨五入至1圓。角圓雖然仍可流通使用,但是現在多為收藏用,故價值比面額還要貴。 截至2022年5月,新台幣的紙鈔發行面額數已達2兆9,391億圓;硬幣發行面額數已達1,266億圓。合計為3兆0,657億圓。 词源 新臺幣的前身為1945年中華民國接收臺灣後,隔年由行政院授權委託臺灣銀行發行的「臺幣」。由於1948年上海市爆發金融危機,國民政府大量發行貨幣,造成惡性通貨膨脹。 中華民國政府為解決惡性通貨膨脹問題,實施幣制改革,以四萬圓換一圓之比例改換發流通新式貨幣。此前發行之臺幣稱為「舊臺幣」,改革後發行之貨幣即稱之為新臺幣、或僅簡稱為臺幣。新台币单位為「圓」,或簡作「元」。民間說法有稱「塊錢」,台語為「箍 (台羅:khoo)」,「一塊錢」、「一塊」、「一箍(tsı̍t-khoo)」即指新台幣壹圓。新台幣常見的英文縮寫包括NTD、NT$,而缩写TWD係依據ISO 4217之國際標準制定,前二碼為台灣的國際代碼「TW」,末碼則指新台幣貨幣單位「圓」(dollar),通常使用在外汇汇率及國際貿易。 簡史 區域貨幣(1949年-1961年) 新臺幣的前身為1945年中華民國接收臺灣後,隔年由行政院授權委託臺灣銀行發行的「臺幣」。新臺幣的前身為舊臺幣,在1946年5月22日開始發行。當初臺幣被定位為一種過渡時期的貨幣,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的臺灣銀行券,與國民政府的臺幣一比一兌換。由於當時大戰剛結束,中國大陸滿目瘡痍,再加上國民黨與共產黨之間關係緊張,金融狀況不穩定,因此臺灣未使用當時流通行於中國大陸的法幣、金圓券,另外再發行臺幣。當時原統治者日本臺灣總督府,因日本政府在中華民國接收並統治台灣前,為墊付日本公庫之戰時支出及公務支出,發行毫無準備金的台灣銀行券(武尊千圓券)近七億。這些濫發台灣銀行券,加上原有已發行之台灣銀行券,及1945年11月1日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接收臺灣後因公費墊支(台銀維持省公庫的墊款與維持公營企業(原日本民營企業)之放款)而發出之費用。所有費用於1946年5月以1比1的比例從臺灣銀行券換成舊臺幣的發行額總共33億多。使無準備金基礎而發行之台灣銀行券及其兌換之舊台幣成為廢紙。 而後舊台幣又受到法幣及金圓券因戰亂快速貶值之匯兌衝擊的威脅。1948年10月台灣省政府主席魏道明經蔣介石同意,曾禁止向中國大陸銷售或轉移糧食,使台灣未受到對岸困境衝擊;但到1949年6月,美國認為「幾乎不可能建立可運作之政府」,預測台灣經濟崩潰;蔣抵南台灣後,發現台灣金融改革所需之黃金和硬幣已就位,6月15日台灣省政府發行新台幣;台灣省財務廳長嚴家淦和中央銀行總裁俞鴻鈞把新台幣與黃金價格掛鉤,並准計自由換滙,使新台幣獲得信任。 由於1948年貨幣改革,停止金圓券收兌,這無異於宣告金圓券信譽破產。上海爆發金融危機,國民政府大量發行貨幣,造成惡性通貨膨脹。 1949年黃金運臺,為穩定貨幣價值,規劃以其中80萬兩作為發行新臺幣的準備金,以取得國際信任,並採「最高限額發行制」,限制發行總額為2億元,期能遏止通貨膨脹。此後,1951年1月5日公告以黃金4,949,269.99公克準備金,發行新臺幣2億。此時新臺幣已經相對穩定。 發行新台幣原因的3種說法: 政府官方說法:1948年上海爆發金融危機,法幣大幅度貶值,連帶使舊臺幣幣值大幅貶值,造成臺灣物價水準急遽上揚。 另一種說法:國民政府在接管台灣之後大量印製鈔票應付財政支出,如軍費(中原大戰後近乎破產,接連各項戰爭)、積欠國際組織會費(國民政府透過資源委員會所管轄的許多公營企業,無償地將公營企業所統制獨佔得來的大量台灣物資捐輸交給「貿易局」轉運中國大陸,然後政府又要求台灣銀行擴大放款給予被掏空的公營企業作為週轉資金,台灣銀行只得不斷加印鈔票支應,造成台灣的貨幣爆增,加上台灣的物資被掏空,於是形成嚴重的通貨膨脹),並將台灣人賴以維生的米、布、糖、鹽等民生物資運往外省資助內戰,並強行徵糧,造成的糧食短缺、物價飛漲,以及惡性通貨膨脹(後來的幣制改革中,以一圓新台幣兌換四萬圓舊台幣,台灣民的積蓄幾成壁紙)。 還有另一種說法:上海金融危機時,蔣經國為了挽救危機,以政治力強制規定舊臺幣與金圓券之間的匯率比,反而導致舊臺幣受金圓券大貶的拖累。 1948年11月後,「適逢京滬局勢緊張,舊臺幣發行額」從1946年的53億圓到1949年6月14日幣制改革前達5,270億元。1949年物價為1945年之7,000餘倍。 1949年6月15日,臺灣省政府公布〈臺灣省幣制改革方案〉、〈新臺幣發行辦法〉,實行幣制改革。省政府正式發行新臺幣,法定舊臺幣40,000元折合新臺幣1元。臺語俗語「四萬換一箍」由此而生,意即「四萬換一圓」。 1949年12月,中華民國政權遷到台灣,1950年6月21日行政院發布命令,中華民國國幣單位保留銀圓本位,而記帳單位自1950年7月1日起改為新臺幣,銀圓與新臺幣以1949年12月29日最後牌告匯率固定為1銀圓=新臺幣3圓。1951年美援貸款促進貨幣穩定性。 另外,為因應金門、馬祖、大陳島等戰地的特殊需要,一度發行限定流通這些地區的新臺幣金門、馬祖、大陳流通券,目前已經取消。
Gate(博德之门)、Shadows of Amn(安姆阴影),之后由Bioware开发团队的Drew Karpyshyn续写了游戏的终章 Throne of Bhaal(巴尔王座)。
小说 被遗忘的国度战役设定的作者之一Philip Athans根据博德之门游戏中的剧情写了两部同名小说:Baldur's Gate(博德之门)、Shadows of
人类利用聲帶及各種發聲器官發出語音,以傳達意義使聽話者瞭解的溝通歷程。
話可以指:
平埔番或平埔熟番等字眼出現在志書中,主要是為了和生番、野番與高山番區別。平埔熟番的稱呼雖然在18世紀中期以後就出現在清朝的文獻中,但主要還是在19世紀中期以後的文獻出現得比較多。簡單地說,18世紀下半葉在文獻中出現的「平埔番」、「平埔熟番」,是指居住在屏東平原、宜蘭平原、臺東平地與恆春平野的土著族群。事實上,我們現在所謂的「平埔族群」隱含了2個意涵:「平埔」與「熟番」。一說「平埔」一詞較流行於民間,而「熟番」則是較官方的用語;但實際上,自清朝以降,「平埔」、「熟番」在不同族群間,便一直是游移不定的代稱。定義同樣也有區域差異,如在恆春一帶,「熟番」定義為村落中混居漢人和原住民,即為「熟番」聚落。 分類 雖然自有人類以來,不同的人群之間就對彼此的關係有某種程度的「分類系統」。但是,人類開始以「族」或「民族」來區分人群則是晚近之事,特別是在100多年前殖民主義與帝國主義開始興盛的時候。臺灣的所謂「族群分類」也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產生的。臺灣日治時期由日本帝國統治臺灣,基於統治的目的,對臺灣的人群與土地進行全盤的調查與瞭解,同時也展開了臺灣族群的分類工作(中央研究院平埔文化資訊網nd, b);例如將來自中國閩南地區的客家人歸入閩籍,先人居粵東者一律列粵籍等。 起初,日本學者認為居住在平原地區的平埔族群原住民大多已經漢化,只是以「平埔族群」或「平埔番」一詞概括之,而將人群分類的重點放在「高山族」上。後來,日本學者對文化漸行消失的平埔族群原住民有了較多的認識之後,才瞭解到所通稱的「平埔族群」,實際上包含多個不同語言、不同文化的民族。然而,在過去90多年來,學者對平埔族群的分類相當不一致,有的分為7族14支、也有分為8族、9族、10族、12族等(中央研究院平埔文化資訊網nd, b)。 根據今日學術界的研究成果,關於「平埔族」、「高山族」的分界,並不是天然的民族界線,而是在十七世紀以後的歷史過程中,因各族生活領域和漢化程度不同而產生的斷裂線。換句話說,所謂「平埔族群」彼此之間的文化差異,可能大於某「平埔族」與某「高山族」之間的差異——某些「平埔族群」和某些「高山族群」有可能本來是同一個族群。舉例而言,從語言及文化來看,最接近阿美族的台灣原住民族為西拉雅、大滿及馬卡道等平埔族群;又語言與賽夏族最接近的原住民族為龜崙族。 族源 據現代研究資料分析,平埔族群的文化來源均來自屬臺灣南島語系。該語系民族的分佈地點於整個太平洋與印度洋一帶,最遠甚至可溯及距離臺灣數千公里遠之復活島及馬達加斯加。根據地點分佈,臺灣平埔族群是南島語系最北的分佈族群。俱信平埔族群早於新石器時代即發源或登陸臺灣,是屬於海洋民族之一。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在介紹臺灣原住民族與世界南島語系民族的關係時即表明「臺灣原住民族屬於南島語系,在人種上屬馬來人種,臺灣是南島語族分佈的最北端。」 日治時期的分類 有關平埔族群的分類,在臺灣日治時期之前均缺乏有系統的分類。在荷蘭統治時期僅記錄了先住民的社名,並依其分佈的地區,劃分成幾個區域群。清朝黃叔璥在《番俗六考》中,也是依照地理分佈而將原住民分為13個部落群。 直到日治時代,伊能嘉矩、粟野傳之丞的《臺灣蕃人事情》(1900)一書中才對平埔族群加以有系統的分類,其後伊能嘉矩又著《臺灣蕃政志》(1904),將平埔族群的分類加以修正,而分平埔族群為:凱達格蘭族、噶瑪蘭族、道卡斯族、巴宰族、巴布拉族、巴布薩族、阿立昆族(Arikun)、羅亞族(Lloa)、西拉雅族及馬卡道族等10族。 以伊能嘉矩的這個分類系統當作主要的參考架構,移川子之藏、小川尚義、馬淵東一等人也都提出過對平埔族群不同的分類方式(中央研究院平埔文化資訊網nd, b)。其中主要的爭議有幾個: 阿立昆(Arikun)及羅亞(Lloa)這2族到底應不應該被歸為同一族:部分學者傾向將這2族歸為一族,稱之為洪雅。然根據學者翁佳音及鍾幼蘭的考證,認為Hoanya可能是福佬話Hoan-a(番仔)的誤判。族人也根據自我認同的不同,認為應各自獨立。 凱達格蘭(Ketagalan)是否是同質性的一個族群,還是應該再繼續做細分。語言學家土田滋與李壬癸認為以語言資料而言,所謂的凱達格蘭族至少包含三種不同的語言:巴賽、雷朗及龜崙語。 西拉雅族(Siraiya)、大武壠族(Taivoan)及馬卡道族(Makattao)應該是不同族或者是同一族。目前多數學者依照考古人類學、語言學及服飾等發現,加上族人的自我認同,均認為應屬於三支不同的原住民族。 移川子之藏在伊能嘉矩的架構下新加入的邵族(Thao),應該是平埔族群還是高山族。 戰後的分類 近年來,學者對於平埔族群的分類,又有新的看法。日本語言學者土田滋在1985年的分類中(見Tsuchida 1985),將平埔族群分為12族:噶瑪蘭(Kavalan)、巴賽(Basay)、凱達格蘭(Ketagalan)、龜崙(Kulon)、道卡斯(Taokas)、巴宰(Pazih)、巴布拉(Papora)、巴布薩(Babuza)、洪雅(Hoanya)、西拉雅(Siraya)、馬卡道族(Makattao)以及大武壠族(Taivoan)。 學者李亦園則將平埔族群分成10族,分別是噶瑪蘭(Kanalan)、達加蘭(Kentagalan)、盧朗(Luilang)、道卡斯(Taokas)、巴布拉(Papora)、貓霧栜(Babiza)、和安雅(Hoanya)、巴則海(Pazeh)、水沙連(即邵族)、西拉雅(Siraya)。 臺灣語言學者李壬癸則有不同的看法,在1996年〈臺灣平埔族群的種類及其相互關係分類〉一文中,提出了7族14支的看法:邵族、噶瑪蘭(Kavalan)、凱達格蘭(Ketagalan)、巴布蘭(Baburan)、巴宰(Pazih)、洪雅(Hoanya)、西拉雅(Siraya)。後又基於語料上的新發現,於 2006 年及 2010 年發表的論文上,將大武壠族及馬卡道族自西拉雅族中獨立出來。 主要族群 北台灣南島語族 泰雅語群 泰雅族眉社 西北語群 賽夏族(早期分類) 龜崙族 巴宰族群 巴宰族(族語復振中) 噶哈巫族(族語復振中) 西部平原語群 邵族(早期分類) 道卡斯族(族語復振中) 巴布拉族 巴布薩族 費佛朗族 洪雅族群 阿立昆族 羅亞族 南臺灣南島語族 排灣語群 排灣族斯卡羅群 布農語群 布農族埔社 東臺灣南島語族 北部語群 噶瑪蘭族(族語存在) 猴猴族 凱達格蘭族 雷朗族 巴賽族(族語復振中) 哆囉美遠族 里腦族 西南部語群 西拉雅族(族語復振中)
參見 七姓公 大肚王國 新港文書 平埔屯丁 東番記 阿立祖 太祖 (祖靈信仰) 公廨 (原住民族) 尪姨 (西拉雅族) 大武壠族夜祭 吉貝耍孝海祭 北頭洋立長宮 隆本復興宮 頭社公廨 臺灣漢人 臺灣原住民 南島語系 臺灣原住民語 臺灣南島語言 臺灣未識別民族 平埔族正名運動 臺灣原住民族日 平埔語 化番 參考資料 註釋 延伸閱讀 陳炎正編,1979,岸裡社史料集成。臺中:豐原一週雜誌社。 村上直次郎編,1995,新港文書。臺北:捷幼。 杜正勝,1998,景印解說番社采風圖。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洪麗完,2002,臺灣中部平埔族群古文書研究與導讀:道卡斯族崩山八社與拍瀑拉族4社(3冊)。臺中縣豐原市:臺中縣立文化中心。 胡家瑜主編,1999,道卡斯新港社古文書。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岸裡大社文書出版編輯委員會編輯,1988,國立臺灣大學藏岸裡大社文書(5冊)。臺北:國立臺灣大學。 劉澤民編著,2000,大肚社古文書。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劉澤民編著,2002,平埔百社古文書專輯。南投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劉澤民編著,2003,大甲東西社古文書(2冊)。南投市:臺灣文獻館。 劉澤民、陳文添、顏義芳編譯,2001,臺灣總督府檔案平埔族關係文獻選輯。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三田裕次藏,1988,臺灣古文書集,張炎憲編。臺北:南天。 謝繼昌主編,1999,凱達格蘭古文書。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宜蘭縣立文化中心編,1994,宜蘭古文書·第壹輯。宜蘭:宜蘭縣立文化中心。 伊能嘉矩,1996,平埔族調查旅行:伊能嘉矩<臺灣通信>選集,楊南郡譯註。臺北:遠流。 曾振名、童元昭主編,1999,噶瑪蘭西拉雅古文書。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張炎憲、王世慶、李季樺主編,1993,臺灣平埔族文獻資料選集:竹塹社(上、下)。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田野研究室。 莊英章主編,1988,臺灣平埔族群研究書目彙編,潘英海、翁佳音、詹素娟編輯。臺北: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 李壬癸,1996,臺灣平埔族群的種類及其相互關係,見張炎憲、李筱峰、戴寶村編,臺灣史論文精選(上),頁43-68。臺北:玉山社。 Tsuchida, Shigeru. 1985. Kulon: Yet Another Austronesian Language in Taiwan? Bulletin of
元音 元音是由空氣通過喉頭與聲道產生的。大多數的元音是濁音(即聲帶會振動)。除了在一些少數的情況下,聲道是打開的,使氣流能夠逃脫,而不會產生擦噪音。 發音器官 人的發音器官可細分為聲門、咽、軟腭、舌部、唇部。 參見 调音 调音方法 调音部位 元音 辅音 國際音標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Interactive place and manner of articulation Observing
reference examples of IPA sounds using MRI and ultrasound tongue imaging UCLA Electromagnetic articulography UCLA Aerometry UCLA Electrolaryngography Articulatory
法國大革命期間被以斷頭臺處刑的法國人 法國女性政治人物 巴黎人 18世紀法國作家
注释 法國大革命期間被以斷頭臺處刑的法國人 法國女性政治人物
1948年11月28日,中共中央致电各中央局、中央分局和华中工委,指出:“在我解放原国民党中央政府的直辖市后,均不沿用特别市的旧称,而一律称为“市”。平津两市解放后将直属于华北区,暂不宜宣布其直属中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也从未使用过“特别市”通名。 参考文献 參見 市 直轄市 自治市 地方自治 +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行政区划单位 韓國特別市及廣域市 已不存在的日本行政區劃
参考文献 參見 市 直轄市 自治市 地方自治 +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行政区划单位
Protection of Information》(信息、信息化及信息保护法)。这部法律是由总统叶利钦于1995年2月20日签署生效的。 阿塞拜疆于1998年也颁布了《Law on Information, Informatization and Protection of Information》(信息、信息化及信息保护法)。 參考資料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2006.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6-05/08/content_4522878.htm . Accessed 26 January 2009. Rogers, Everett M. 2000. Informatization, globalization, and privatization in the new millennium. The As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Volume 10 Number 2. pp 71-92. Flor, Alexander G. 1986. The information-rich and the information-poor: Two faces of the Information Age in a developing country. University of the Philippines Los Baños. Flor, Alexander G. 1993. The informatization of agriculture. The As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Volume 3 Number 2. pp 94-103 Kluver, Randy. Globalization, Informatization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725001511/http://acjournal.org/holdings/vol3/Iss3/spec1/kluver.htm . Accessed 25 July 2008. Federal Law on Information, Informatization, and the Protection of Information Enacted By the State Duma 25 January 1995. Available at http://www.fas.org/irp/world/russia/docs/law_info.htm . Accessed 7 August 2008. Kim, Sangmoon. 2004. Social Informatization: Its Measurement,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Hilton San Francisco & Renaissance Parc 55 Hotel, San Francisco, CA, August 14, 2004 [Online PDF]. Available at <http://www.allacademic.com/meta/p110605_index.html. Accessed 19 July 2008. SAOUG.(n.d.)The Role of the South African Online User Group (SAOUG) in the
the State Duma 25 January 1995. Available at http://www.fas.org/irp/world/russia/docs/law_info.htm . Accessed 7 August 2008. Kim, Sangmoon. 2004. Social Informatization: Its Measurement,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Hilton San Francisco & Renaissance Parc 55 Hotel, San Francisco, CA, August 14, 2004 [Online PDF]. Available at <http://www.allacademic.com/meta/p110605_index.html. Accessed 19 July 2008. SAOUG.(n.d.)The Role of the South African Online User Group (SAOUG) in the Informatization of Society. Available at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1121144659/http://www.saoug.org.za/archive/2003/0317a.pdf. Accessed 16 August 2008. Linden, Geert van der 2004. Transforming Institutional Knowledge into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The Challenge of Becoming a Learning Organization. Speech delivered at the ARTDo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and HRD Conference, September 25, 2004. Available at http://adb.org/documents/speeches/2004/mo2004056.asp Accessed Sept. 13,2008. Flor, Alexander G.2008 Developing Societies in the Information Age: A Critical Perspective UP Open University, Los Banos The World Bank.(2008)Knowledge Assessment Methodology. Variables and clusters. Available at http://go.worldbank.org/E7ISX99P10 . Accessed September 19, 2008. Friedman, T.(1999)The lexus and the olive tree:
譬如所謂的「現實」包含了「存在」與「虛無」(參見實在論)。 至宋代之後,道教思想家為了區別先天的氣與後天的氣,採用古字「炁」來代表先天的氣,代表無極,-{氣}-則被當成是後天的氣,為太極。這兩個字的意義又被分開。但是除了道教文獻之外,通常都以-{氣}-來概括。 太極圖 大約在北宋年間,出現了道教的太極圖。太極圖以一條曲線將圓形分為兩半,形成一半白一半黑,白者像陽,黑者像陰,白中又有一個黑點,黑中又有一個白點,表示陽中有陰,陰中有陽。分開的兩半,酷似兩條魚,所以俗稱陰陽魚。 太極符號()的Unicode編碼是0x262f(十六進位),在網頁HTML當中可以寫成&#x262f;。 術數 日本神道下以源自中國的陰陽五行為基礎的陰陽道(在日本是法術的代名詞),古代在律令制管理下中務省的陰陽寮內所屬的官職之一,稱作陰陽師(日語:陰陽師/おんみょうじ Onmyōji *)。 禪宗 禪宗六祖惠能的三十六對法: 外境無情有五對:「天與地對,日與月對,明與暗對,陰與陽對,水與火對。」 法相語言有十二對:「語與法對,有與無對,有色與無色對,有相與無相對,有漏與無漏對,色與空對,動與靜對,清與濁對,凡與聖對,僧與俗對,老與少對,大與小對。」 自性起用有十九對:「長與短對,邪與正對,癡與慧對,愚與智對,亂與定對,慈與毒對,戒與非對,直與曲對,實與虛對,險與平對,煩惱與菩提對,常與無常對,悲與害對,喜與嗔對,捨與慳對,進與退對,生與滅對,法身與色身對,化身與報身對。」 科學上的意義 龐加萊對偶 丘成桐曾評論說:「我們中國喜歡講的陰陽,其實就是一個屬於幾何的對稱。在數學上有一個叫龐加萊對偶的概念,其實就是陰陽,但這個概念要比陰陽具體得多,同時也真正用在了數學的發展上。」 量子力學 愛因斯坦曾於1909年提出,在描述光的物理行為时,必須將其波動性與粒子性都納入考量。1923年,路易·德布羅意假定物質粒子也都具有波粒二象性,即具有波動和粒子的雙重性質。這一論述後來稱為德布罗意假说。1927年,戴維森-革末實驗证实了德布罗意假说。這一系列重要發展促使玻爾與海森堡聚焦研究波粒二象性,可是,由於其極具難度,儘管絞盡腦汁研究探索,他們仍舊無法找到正確解答。1927年2月,玻尔在挪威疗养时構想出了互補原理。這一原理闡明,基於不同的实验框架,事物会表现出像波粒二象性这样明显对立的雙重性质。在同一段時期,海森堡也發展出不確定性原理。那年秋天,海森堡升遷為萊比錫大學的教授。從4月份開始,延續了一整個暑期,奧斯卡·克萊因負責聽寫玻爾口述與修改關於互補原理的論文。同年9月,在義大利科莫召開的中,玻爾首次提出互補原理。從量子力学的新概念所衍生的哲学问题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尽管为量子力学贡献良多,爱因斯坦對於這些新概念还是提出了諸多批評。互補原理也不在例外。爱因斯坦与玻尔后来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旷日持久的论争,直到爱因斯坦去世。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告终,玻尔在1945年8月25日回到了哥本哈根,并于9月21日重新當选为丹麦皇家科学院院长。1947年10月17日,在克里斯蒂安十世的追悼仪式上,国王弗雷德里克九世宣布授予玻尔大象勋章。通常只有王室成员和国家元首能获此殊荣。国王说这一荣誉不仅仅只是授予玻尔个人,更是授予整个丹麦科学界。玻尔设计了自己的纹章。纹章中附有太极图以及格言“对立即互补”()。 文化 在科學分支化學的氧化還原反應的翻譯 主條目:氧化還原 定義:涉及電子轉移(得失電子)的化學反應稱之氧化還原,所以氧化還原一定會有失電子者(還原劑)和得電子者(氧化劑)的參與 反應過後反應物氧化數改變的反應 反應過程 有的反應物失電子(定義為氧化(陽),因為電子帶負電所以反應後氧化數上升),例如:失去氫、得到氧。 有的反應物得電子(定義為還原(陰),因為電子帶負電所以反應後氧化數下降),例如:失去氧、得到氫。 因此氧化和還原反應必相伴發生。 無極 宋代周敦頤作太極圖說云:「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 參考文獻 引用 来源
孫子兵法 有太極的思想:「形兵之極,至於無形」 二天一流 二天一流中所謂「二天」就是指「二天曬日」(《五方之太刀道序》)之意,指的是太陽和月亮:即陰與陽,也就是象徵對立的事物。世界一切都是由相對事物組成,由這些相對事物相互浸透而使所有事物發展統一,生新的事物。二刀的技法簡單的講就是統一左右兩手手上大小二刀的動作,由此達到戰勝對手這一目的。由這對立的二極昇華統一而發展這個事實,不單是劍術,甚至是「世界之理」(武藏書狀) 因此命名為「兵法二天一流」。 道 主條目:道 繫辭傳說:「一陰一陽之謂道」、「天之道,曰陰與陽也」,並引用孔子的話:「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所以說儒家認同:「道者,陰陽變化之理也。」道,即宇宙運行,自然變化的法則。 繫辭傳又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經中的「太極」與「道」字相通,正因為萬物由「道」所生,因此萬物變化均由太極,化成兩儀、四象、八卦。所以易經的卦象才能蓋括所有變化,成為筮卜的依據。也就是: 譬如所謂的「現實」包含了「存在」與「虛無」(參見實在論)。 至宋代之後,道教思想家為了區別先天的氣與後天的氣,採用古字「炁」來代表先天的氣,代表無極,-{氣}-則被當成是後天的氣,為太極。這兩個字的意義又被分開。但是除了道教文獻之外,通常都以-{氣}-來概括。 太極圖 大約在北宋年間,出現了道教的太極圖。太極圖以一條曲線將圓形分為兩半,形成一半白一半黑,白者像陽,黑者像陰,白中又有一個黑點,黑中又有一個白點,表示陽中有陰,陰中有陽。分開的兩半,酷似兩條魚,所以俗稱陰陽魚。 太極符號()的Unicode編碼是0x262f(十六進位),在網頁HTML當中可以寫成&#x262f;。 術數 日本神道下以源自中國的陰陽五行為基礎的陰陽道(在日本是法術的代名詞),古代在律令制管理下中務省的陰陽寮內所屬的官職之一,稱作陰陽師(日語:陰陽師/おんみょうじ Onmyōji *)。 禪宗 禪宗六祖惠能的三十六對法: 外境無情有五對:「天與地對,日與月對,明與暗對,陰與陽對,水與火對。」 法相語言有十二對:「語與法對,有與無對,有色與無色對,有相與無相對,有漏與無漏對,色與空對,動與靜對,清與濁對,凡與聖對,僧與俗對,老與少對,大與小對。」 自性起用有十九對:「長與短對,邪與正對,癡與慧對,愚與智對,亂與定對,慈與毒對,戒與非對,直與曲對,實與虛對,險與平對,煩惱與菩提對,常與無常對,悲與害對,喜與嗔對,捨與慳對,進與退對,生與滅對,法身與色身對,化身與報身對。」 科學上的意義 龐加萊對偶 丘成桐曾評論說:「我們中國喜歡講的陰陽,其實就是一個屬於幾何的對稱。在數學上有一個叫龐加萊對偶的概念,其實就是陰陽,但這個概念要比陰陽具體得多,同時也真正用在了數學的發展上。」 量子力學 愛因斯坦曾於1909年提出,在描述光的物理行為时,必須將其波動性與粒子性都納入考量。1923年,路易·德布羅意假定物質粒子也都具有波粒二象性,即具有波動和粒子的雙重性質。這一論述後來稱為德布罗意假说。1927年,戴維森-革末實驗证实了德布罗意假说。這一系列重要發展促使玻爾與海森堡聚焦研究波粒二象性,可是,由於其極具難度,儘管絞盡腦汁研究探索,他們仍舊無法找到正確解答。1927年2月,玻尔在挪威疗养时構想出了互補原理。這一原理闡明,基於不同的实验框架,事物会表现出像波粒二象性这样明显对立的雙重性质。在同一段時期,海森堡也發展出不確定性原理。那年秋天,海森堡升遷為萊比錫大學的教授。從4月份開始,延續了一整個暑期,奧斯卡·克萊因負責聽寫玻爾口述與修改關於互補原理的論文。同年9月,在義大利科莫召開的中,玻爾首次提出互補原理。從量子力学的新概念所衍生的哲学问题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尽管为量子力学贡献良多,爱因斯坦對於這些新概念还是提出了諸多批評。互補原理也不在例外。爱因斯坦与玻尔后来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旷日持久的论争,直到爱因斯坦去世。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告终,玻尔在1945年8月25日回到了哥本哈根,并于9月21日重新當选为丹麦皇家科学院院长。1947年10月17日,在克里斯蒂安十世的追悼仪式上,国王弗雷德里克九世宣布授予玻尔大象勋章。通常只有王室成员和国家元首能获此殊荣。国王说这一荣誉不仅仅只是授予玻尔个人,更是授予整个丹麦科学界。玻尔设计了自己的纹章。纹章中附有太极图以及格言“对立即互补”()。 文化 在科學分支化學的氧化還原反應的翻譯 主條目:氧化還原 定義:涉及電子轉移(得失電子)的化學反應稱之氧化還原,所以氧化還原一定會有失電子者(還原劑)和得電子者(氧化劑)的參與 反應過後反應物氧化數改變的反應 反應過程 有的反應物失電子(定義為氧化(陽),因為電子帶負電所以反應後氧化數上升),例如:失去氫、得到氧。 有的反應物得電子(定義為還原(陰),因為電子帶負電所以反應後氧化數下降),例如:失去氧、得到氫。 因此氧化和還原反應必相伴發生。 無極 宋代周敦頤作太極圖說云:「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 參考文獻 引用 来源 书籍 上海中醫學院:《中醫學基礎》. 香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2005. ISBN 962-07-3014-3.
34, 23, 58, 2, 16, 55, 59, 7, 56, 61, 47, 4, 8, 25, 38, 3, 48, 41, 37, 32, 1, 57, 39, 33, 30, 18, 45, 28, 14, 60, 15, 40, 5, 53, 43, 20, 10, 35, 49, 31, 62, 24, 6, 26, 22, 29, 46, 9, 36, 52, 11, 13, 44, 54, 27, 50, 19, 51, 12, 21, 42 八宮六十四卦 京房易;京氏易;八宮卦
為單邊數目, 則要圍起此圖形則要 4*(單邊數目)+4 = 4*(a/4 +1)+4=(a+4)+4=a+8 故“4、12、20、28”為等差数列。 方圖八純卦連成一線 由右下角往左上方,分別為“-{乾}-、兌、離、震、巽、坎、艮、坤”八純卦。 六十四卦圓圖 邵雍以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位圖為本,作《皇極經世》所適用的象數法則,大至元、會、運、世,小至年、月、日、時,推演天道的消長與人事(朝代國運)的治亂興廢。(詳見後方「易數與曆法配合」之說明) 易數與曆法配合 60個卦對應24節氣,分別為: “卦氣”說,原出自漢代孟喜,是將易數與曆法配合,運用六十四卦陰陽消長的原理,來表示一年二十四個節氣。此學說的要點為: 每卦主6日7分 若以一年共365又¼日計算。 六十四卦中扣除“-{乾}-、坤、坎、離”四正卦,還有60個卦,每卦有6爻,每爻主一日,共計360日。 每日分成80分(每分約當於18分鐘),換算5又¼日,共420分。以60個卦除420,每卦又得7分。 因此每卦主6日7分(約當6日又2小時6分鐘) 先假設以“-{乾}-、坤、坎、離”四正卦,分別對應節氣的“夏至、冬至、秋分、春分”(二至、二分), 但實際四正卦跳過不用,以復卦(代替原先的坤卦)對應冬至的開始。 (邵雍以先天四正卦“-{乾}-、坤、坎、離”主二至二分,與漢代京房易以“坎、震、離、兌”主二至二分有所不同。) (邵雍“卦氣”圖從復卦算起,與京房易“卦氣”圖從中孚卦算起,兩者有所不同。) 易數與二元運算(二進制) 17世紀末,德國哲學家及數學家莱布尼茨在法國傳教士白晉的介紹之下,得到邵雍的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四分四層圖〉,認為與他所創的二元運算(二進制)相符合,贊揚備至。後來演進成布爾代數。 周易後天六十四卦 《易傳》〈序卦傳〉用以描述六十四卦的次序,和排列的理由。 卦名次序歌訣 南宋理學家朱熹著有《周易本義·卦名次序歌》: 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謙豫隨,蠱臨觀兮噬嗑賁; 剝復無妄大畜頤,大過坎離三十備。 咸恆遯兮及大壯,晉與明夷家人睽; 蹇解損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繼; 艮漸歸妹豐旅巽,兌渙節兮中孚至; 小過既濟兼未濟,是為下經三十四。 易經中卦的順序依序為:(將每一個卦由上而下看成二進位的數字(陽爻=1,陰爻=0),例如「火雷噬嗑」卦就是1010012 = 4110) 63, 0, 17, 34, 23, 58, 2, 16, 55, 59, 7, 56, 61, 47, 4, 8, 25, 38, 3, 48, 41, 37, 32, 1, 57, 39, 33, 30, 18, 45, 28,
音,是任何可区分的說話声音或手势,无论此声音是否对词的意义具决定性(或“对词义具区别性”)。语音有许多其他译名,如:单音、音子、音元、音素。 语音可认为是用来表示语言的声音符号(即语言的物质外壳),也可定义为人的发音器官所发出来的具有一定意义的声音。在語音學與音韻學中,語音一詞所指的是說話時所發出的聲音。語音是具體存在的物理現象。最小的實際語音单位為單音,而在建構成單音時,可能需要幾個音素合併成的「切音」。 與語音相對的概念是音位,其为语音学中具词义区别性的最小单位。在某個語言中,語音與語音之間的對照會造成意義的區別。表達相同語義的語音集合稱為音位。
同位異音 参考 延伸阅读 語音學
其他政治實體旗幟 有關於自治或分離運動請參見自治或分離運動旗幟列表。 有關於私人國家請參見私人國家旗幟列表。 國際組織會旗 國際組織會旗附上縮寫。根據性能分為綜合性(一般政治性)和專門性(經濟、體育或科學)兩種。 關於國際組織分佈情形請參見國際組織。 共有政經社組織、聯合國機構、國際金融、國際運動及童軍組織會旗。 属地旗幟 各國行政區旗幟 歷史國家旗幟 歷史國家的旗幟為已不存在國家的國旗或代表旗。 國號底下的年代為使用該旗的時間而不是國祚。 有關於歷史國家的情形請參見已不存在的國家列表 城市市旗 其他旗幟 語言旗幟 宗教旗帜 性別旗幟 极端組織旗幟 其他分類旗幟 參考文献 旗海圖幟 GLOBALFLAG Flags Of The
語言旗幟 宗教旗帜 性別旗幟 极端組織旗幟 其他分類旗幟 參考文献 旗海圖幟 GLOBALFLAG Flags Of The World(蘊藏量大) World Statesmen(包含旗幟歷史變遷與各國歷任行政首長) Cyberflag(含法國及各國國旗和屬地旗幟、MIDI國歌、國徽) Flags, Maps and CoA's of the World(以各國地區旗幟為主) 國旗歷史網 World Flags @History
悬挂国旗的日期 韩国国旗在以下日期通常被广泛悬挂: 顯忠日降半旗。 国葬期間降半旗。 政府制定的其他日期。 地方政府或议会规定的其他日期。 地方政府、公共建筑物、学校、机场需每日升降国旗。 悬挂时间 每日升降国旗时间如下,但若国旗24小时悬挂,在夜间应以灯光照明。 历史 1876年,随着《江华条约》的签订,朝鲜打开国门,而设计国旗之议也萌生了。朝鲜国旗的第一个设计方案是由清朝驻日使馆参赞黄遵宪提出的,1880年9月,黄遵宪撰写了一本小册子《朝鲜策略》,赠与访问日本的朝鲜修信使金宏集,在《朝鲜策略》中建议朝鲜“奏请陆海諸军,袭用中国龍旗為全國徽幟”;同年11月,清驻日公使何如璋在致北洋大臣李鸿章的报告也有提到:“若朝鲜既经开港后,应饬令彼国袭用中国龙旗,或围绕以云,微示区别,以崇体制。”李鸿章也对朝鲜袭用中国龙旗的方案表示同意,他在1881年2月26日与朝鲜官员李容肃会谈时说:“今贵国王自用之旗,据称是画方龙旗,亦与中国龙旗相仿,自可以画龙旗为国旗,即作航海旗标。定于应用之先,将龙旗尺寸、颜色绘具图式,咨明本大臣衙门,以咨核奏咨行。” 然而,朝鲜王朝似乎对清朝的建议不以为然,1882年,清朝协助朝鲜与美国签订《朝美修好通商条约》,在条约签订前一天的5月21日,朝鲜官员李应浚设计了一种国旗方案,翌日,负责协助朝鲜缔约的清朝官员马建忠对朝鲜全权大官申櫶说道:“昨李应浚袖至旗式,似与日本相混,贵国旗式究竟何若,前黄参赞谓贵国宜用中国龙旗,以僕观之,似亦未安。”马建忠在否定了先前的中国龙旗方案后,又想出一种新方案,他说:“吾想贵国国旗,可用白底、青云、红龙,惟龙用四爪,暗示区划。何以区别?只在四爪五爪耳。青云者,亦取云从龙之意,君臣以民为本,故质用白色。”但在5月27日,朝鲜方面以“红龙青云制造须费工”为由婉拒了马建忠的提议,并主张采用“红质中青白合成圈子”作为国旗,马建忠又建议道:“前议此事后,曾思仍用白底,中用太极图,外周用八卦,则恰合八道之数。八卦纯用黑色为显,太极用半红半黑,旗外又缘以红色,何若?”这个方案亦不见朝鲜采用。《朝美修好通商条约》缔结前后中朝两国关于国旗方案的折冲是太极旗最早的酝酿,而李应浚设计的方案与现在太极旗相比只是无卦而已(因此被马建忠评为“似与日本相混”),被认为是韩国国旗最早的雏形。后来在美国发现的1882年著作《航海国旗帜(Flags of Maritime Nations)》发现了配有四卦的太极旗,一些学者认为是李应浚设计的方案,因此认为太极旗的实际创始人是李应浚。 1882年朝鲜爆发了反日的壬午兵变,其后日本强迫朝鲜缔结不平等的《济物浦条约》,规定朝鲜须派使臣向日本谢罪。于是在1882年9月,朝鲜政府以锦陵尉朴泳孝为谢罪兼修信使,出使日本。临行前朴泳孝就国旗问题请示国王高宗,高宗授权朴泳孝必要时可制作并使用国旗。1882年9月22日,在前往日本的“明治丸”号轮船上,朴泳孝、金玉均等参酌英国驻朝领事阿须敦(W. G. Aston)和英籍船长杰姆士(James)的意见,以太极四卦为图案,设计出了最早的太极旗。于是韩国国旗便在“明治丸”号上诞生了。10月3日(阴历八月二十二日)朴泳孝在给本国的报告中记录了太极旗诞生的状况: 太极旗诞生后,朴泳孝一行就将其广为使用,他们一登陆日本就在客店外悬挂太极旗,朴泳孝描述道:“新製國旗懸寓樓,旗竿白質而縱方,長不及廣五分之二,主心畵太極,填以青紅,四隅畵乾坤坎离四卦,曾有受命於上也。”其后他们在外交场合中也频频使用太极旗,引起各国使节和日本各界的注目,“英、美、德、日各國均請仿畫而去”。其中日本《时事新报》登载了太极旗图样(见右图左一),并报道了太极旗诞生的经过。1883年3月6日(阴历正月二十七日),朝鲜王朝正式决定以太极旗为国旗。 1897年后又成为大韩帝国国旗。后来经过一些微小的变动,最终形成了今天的太极旗样式。中国学者王明星认为,在朝鲜王朝设计国旗的过程中,成功抵制了清廷企图让朝鲜“袭用中国龙旗”的建议,最终设计出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国旗,表现了强烈的独立自主倾向,维护了国格尊严。 1948年,大韩民国政府成立时,决定将太极旗作为国旗,并于1949年颁布了制作标准:太极旗横竖比例为3比2;白底代表神圣的国土;太极图象征宇宙天地浑成以及单一民族构成的国家。中间太极的圆代表人民;太极的两仪为上红下蓝,分别代表「阳」和「阴」。 1946年2月至1948年9月9日期间朝鲜劳动党在朝鲜半岛北半部组织的北朝-{}-鲜人民委员会也使用太极旗作为国旗,直到1948年9月9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被「蓝红色共和国国旗」取代。
国葬期間降半旗。 政府制定的其他日期。 地方政府或议会规定的其他日期。 地方政府、公共建筑物、学校、机场需每日升降国旗。 悬挂时间 每日升降国旗时间如下,但若国旗24小时悬挂,在夜间应以灯光照明。 历史 1876年,随着《江华条约》的签订,朝鲜打开国门,而设计国旗之议也萌生了。朝鲜国旗的第一个设计方案是由清朝驻日使馆参赞黄遵宪提出的,1880年9月,黄遵宪撰写了一本小册子《朝鲜策略》,赠与访问日本的朝鲜修信使金宏集,在《朝鲜策略》中建议朝鲜“奏请陆海諸军,袭用中国龍旗為全國徽幟”;同年11月,清驻日公使何如璋在致北洋大臣李鸿章的报告也有提到:“若朝鲜既经开港后,应饬令彼国袭用中国龙旗,或围绕以云,微示区别,以崇体制。”李鸿章也对朝鲜袭用中国龙旗的方案表示同意,他在1881年2月26日与朝鲜官员李容肃会谈时说:“今贵国王自用之旗,据称是画方龙旗,亦与中国龙旗相仿,自可以画龙旗为国旗,即作航海旗标。定于应用之先,将龙旗尺寸、颜色绘具图式,咨明本大臣衙门,以咨核奏咨行。” 然而,朝鲜王朝似乎对清朝的建议不以为然,1882年,清朝协助朝鲜与美国签订《朝美修好通商条约》,在条约签订前一天的5月21日,朝鲜官员李应浚设计了一种国旗方案,翌日,负责协助朝鲜缔约的清朝官员马建忠对朝鲜全权大官申櫶说道:“昨李应浚袖至旗式,似与日本相混,贵国旗式究竟何若,前黄参赞谓贵国宜用中国龙旗,以僕观之,似亦未安。”马建忠在否定了先前的中国龙旗方案后,又想出一种新方案,他说:“吾想贵国国旗,可用白底、青云、红龙,惟龙用四爪,暗示区划。何以区别?只在四爪五爪耳。青云者,亦取云从龙之意,君臣以民为本,故质用白色。”但在5月27日,朝鲜方面以“红龙青云制造须费工”为由婉拒了马建忠的提议,并主张采用“红质中青白合成圈子”作为国旗,马建忠又建议道:“前议此事后,曾思仍用白底,中用太极图,外周用八卦,则恰合八道之数。八卦纯用黑色为显,太极用半红半黑,旗外又缘以红色,何若?”这个方案亦不见朝鲜采用。《朝美修好通商条约》缔结前后中朝两国关于国旗方案的折冲是太极旗最早的酝酿,而李应浚设计的方案与现在太极旗相比只是无卦而已(因此被马建忠评为“似与日本相混”),被认为是韩国国旗最早的雏形。后来在美国发现的1882年著作《航海国旗帜(Flags of Maritime Nations)》发现了配有四卦的太极旗,一些学者认为是李应浚设计的方案,因此认为太极旗的实际创始人是李应浚。 1882年朝鲜爆发了反日的壬午兵变,其后日本强迫朝鲜缔结不平等的《济物浦条约》,规定朝鲜须派使臣向日本谢罪。于是在1882年9月,朝鲜政府以锦陵尉朴泳孝为谢罪兼修信使,出使日本。临行前朴泳孝就国旗问题请示国王高宗,高宗授权朴泳孝必要时可制作并使用国旗。1882年9月22日,在前往日本的“明治丸”号轮船上,朴泳孝、金玉均等参酌英国驻朝领事阿须敦(W. G.
《雷神之锤II》:1997年11月30日发行。 《雷神之锤III竞技场》:1999年12月2日发行。 《雷神之锤4》:2005年10月11日发行,这是《雷神之锤》系列中第一个并非id Software自己开发的游戏,开发的工作交给了Raven Software。同以往几代游戏不同,这个游戏并未使用全新的引擎而是使用了id的doom3引擎。 《雷神之戰》:2007年10月2日发行,由Splash Damage制作。这款游戏派生自《雷神之锤》系列和Wolfenstein: Enemy Territory。 《Quake
Enemy Territory。 《Quake Live》:2009年2月24日公测,使用id Tech 3的在线游戏,规则类似于Quake 3 Arena。 Quaker Quaker是指那些钟爱雷神之锤系列游戏的玩家,他们通常会集中在一起进行游戏,用Quake的速度感和竞技性进行对抗。 Quaker又分为忠实的多人游戏玩家、Defrager(进行Defrag跳跃游戏的玩家)和CPMA爱好者以及其他MOD的玩家。 在中国大陆,Quake系列同样吸引了大批狂热的爱好者,并且举行过多次Quake3电子竞技比赛。期间涌现出多位职业高手,其中RocketBoy(孟阳)更取得了WCG2002第四的骄人成绩。 2004年9月,文化部认为该游戏画面血腥,将雷神之锤III列入非法游戏,自此再没有相关的比赛举行。
b) (+ b a)) 1 2),这将实现任务缩减为编码过程实例化的工作。 词法作用域 不像更早期的Lisp比如Maclisp,Scheme像多数现代语言一样,采用了词法作用域:在一个程序单元中所有可能的变量绑定,都可以通过阅读这个程序单元来分析出来,而不需要考虑到它可能在其中被调用的那些上下文。这对比于动态作用域,它是早期Lisp方言的特征,因为在当时的编译器和解释器中,用来实现词法作用域算法的原始的文字替换方法,关联着处理代价。在动态作用域的Lisp中,对一个过程内的自由变量的引用,依赖于这个调用的上下文,完全有可能引用到这个过程外部的相当不同的绑定。 λ演算 邱奇的λ演算的数学表示法,启发了Lisp使用lambda作为介入一个过程的关键字,并影响了Lisp中涉及到使用高阶函数的函数式编程技术的发展。但是早期的Lisp由于对自由变量的处理方式,而不适合表达λ演算。 一个正式的λ系统,拥有一些公理和一个完备的推理规则。这有助于使用数理逻辑和工具来进行分析。在这个系统中,演算可以被看作直接的演绎。λ演算的语法,来自用x, y, z, ...、圆括号、空格、点号和符号λ形成的递归表达式。λ演算的功能包括:首先,充当强力的数理逻辑的起点。其次,它可以缩减编程者在考虑实现细节上的要求,因为它可以用于模拟机器求值。最后,λ演算建立了一个坚实的元理论。 在Scheme中,lambda關鍵字被用於定義匿名过程,并且使用define基础形式来定义命名过程,即将一个lambda过程绑定到指名的全局变量。在Scheme中,(define (foo x) (+ x 1))與(define foo (lambda (x) (+ x 1))),在語法上是等同的。例如有序對可以表示為: (define (cons x y) (lambda (m) (m x y))) (define (car z) (z (lambda (p q) p))) (define (cdr z) (z (lambda (p q) q))) 這樣定義出來的cons、car和cdr,滿足恆等式(car (cons x y))等於x,和(cdr (cons x y))等於y。甚至递归也可以表示为利用λ演算的Y组合子。 词法作用域的介入,通过在某些形式的λ表示法,和在工作编程语言中它们的实际表达之间做出等价,解决了早期Lisp的有关问题。Sussman和Steele展示了,通过将λ表达式用作“控制结构和环境修改器”,而非简单的过程实例化,可以用这个新语言优雅的导出其他编程语言包括ALGOL和Fortran的,所有指令式和声明式语义,和其他Lisp的动态作用域。他们在第一篇λ论文中,与对Scheme的首次描述一起,介入了,并在后续的论文中,他们推进演示了在这种实际使用中体现出的λ演算的原生能力。 过程应用中的求值次序 Scheme采用了传值调用,但不同于多数Lisp规定了过程实际参数的求值次序,Scheme不规定求值次序。对比于其他Lisp,Scheme表达式在算符位置(第一个项目)上可以是一个表达式,只要在算符位置上的表达式的结果是一个过程,这种表示就是完全合法的。 在Scheme中,在算符和实际参数位置上的这些表达式的求值次序,可以在逐个调用的基础上由实现来选择,而唯一的约束是:“运算符和运算数表达式的任何并发求值的效果,被约束为一致于某种顺序次序的求值。”(R5RS sec. 4.1.3) (let ((ev (lambda (n) (display "Evaluating ") (display (if (procedure? n) "procedure" n)) (newline) n))) ((ev +) (ev 1) (ev 2))) ===> 3 ev是一个过程,它描述传递给它的实际参数,接着返回这个实际参数的值。在调用过程+来加1和2之中,表达式(ev +)、(ev 1)和(ev 2)可以按任何次序求值,只要效果上它们不像是并行求值的。因此在上述例子被执行的时候,下列三行可以被标准Scheme按任何次序来显示,然而一行的文本不可以同另一行的文本产生交错,因为这会违反顺序求值约束。 Evaluating 1 Evaluating 2 Evaluating procedure 塊結構 Scheme的代碼塊結構,不同于早先Lisp的語言構造。自从R2RS开始,Scheme中的块,是通过三个“绑定构造”来实现的:、let*和letrec。例如,下列构造建立一个块,其中叫做var的符号被绑定到数10: (define var "goose") ;; 这里任何到var的引用都会被绑定到"goose" (let ((var 10)) ;; 语句走到这里时,任何到var的引用都会绑定到10 ) ;; 这里任何到var的引用都会绑定到"goose" 依据编程者的需要,块可以来建立任意复杂的块结构。使用块结构来建立局部绑定,减轻了不然可能发生的。 let的变体之一let*,允许绑定引用在前面相同构造中定义的变量,例如: (let* ((var1 10) (var2 (+ var1 12))) ;; 但是var1的定义不可以引用var2 ) let的另一个变体letrec,被设计用来确使互递归过程可绑定彼此。 下面的例子是侯世达: ;; 将侯世达雌雄序列计算为有序对的列表 (hofstadter-male-female 8) ===> ((1 . 0) (1 . 0) (2 . 1) (2 . 2) (3 . 2) (3 . 3) (4 . 4) (5 . 4) (5 . 5)) 在一个单一的letrec中的所有过程,可以通过名字引用其他的过程,还有在相同的letrec中此前定义的变量的值,但是它们不可以引用在相同的letrec中此后定义的变量的值。 let的变体“命名let”形式,在let关键字之后有一个标识符。它将这些let变量绑定到一个过程的实际参数,这个过程的名字由这个标识符给出,它的过程体是let形式的主体。这个过程体可以通过调用这个过程达成想要的重复。命名let被广泛用于实现迭代。 一个简单的计数器例子: (let loop ((n 1)) (if (> n 10) '() (cons n (loop (+ n 1))))) ===> (1 2 3 4 5 6 7 8 9 10) 就像Scheme中的任何过程一样,在命名let中建立的这个过程是头等对象。 适当尾递归 Scheme拥有一个迭代构造do,但是在Scheme中更推崇的,是使用尾递归来表达迭代。遵循标准的Scheme实现被要求优化尾递归,从而支持无限数量的活跃尾递归(R5RS sec. 3.5),这个性质被Scheme报告描述为“适当”(proper)尾递归,它使得Scheme编程者可以安全的使用递归结构来书写迭代算法,这在很多时候是更符合直觉的。尾递归过程和命名let形式,提供对使用尾递归的迭代的支持。 ;; 建造从0到9的平方的列表: ;; 注意:loop简单的就是用作标签的一个任意符号。任何符号都行。 (define (list-of-squares n) (let loop ((i n) (res '())) (if (< i 0) res (loop (- i 1) (cons (* i i) res))))) (list-of-squares 9) ===> (0 1 4 9 16 25 36 49 64 81) 头等续体 在Scheme中续体是头等对象。自从R2RS开始,Scheme提供了过程(简写为call/cc),通过把当前续体包装成脱离(escape)过程来捕获它,并把它绑定到编程者提供的一个过程的一个形式参数(R5RS sec. 6.4)。头等续体使得编程者能够建立非局部控制结构比如迭代、协程和回溯。 续体可以被用来模拟指令式编程语言中return语句的行为。下列函数find-first接受函数func和列表lst,返回lst中的第一个元素x,它使得(func x)返回真。 (define (find-first func lst) (call-with-current-continuation (lambda (return-immediately) (for-each (lambda (x) (if (func x) (return-immediately x))) lst) #f))) (find-first integer? '(1/2 3/4 5.6 7 8/9 10 11)) ===> 7 (find-first zero? '(1 2 3 4)) ===> #f David Madore在1999年提出的阴阳谜题,展示了Scheme可以将续体当作头等对象处理,绑定它们到变量,和把它们作为给过程的实际参数来传递。 统一的命名空间 对比于Common Lisp,在Scheme中所有的数据和过程共享一个共同的命名空间,而Common Lisp中有函数和数据分离的命名空间,使得一个函数和一个变量可以有相同的名字,并且将一个函数作为值引用时要求特殊的表示法。这有时叫做“Lisp1与Lisp2”差异,二者分别称谓Scheme的统一的命名空间,和Common Lisp的分立的命名空间。 在Scheme中, 可以使用操纵和绑定数据的原始运算来绑定过程。没有等价于Common Lisp的defun和#'的原始运算。 ;; 变量绑定到一个数: (define f 10) f ===> 10 ;; 变化(改变绑定值) (set! f (+ f f 6)) f ===> 26 ;; 将一个过程赋值给相同的变量: (set! f (lambda (n) (+ n 12))) (f 6) ===> 18 ;; 将一个表达式的结果赋值给相同的变量: (set! f (f 1)) f ===> 13 ;; 函数式编程: (apply + '(1 2 3 4 5 6)) ===> 21 (set! f (lambda (n) (+ n 100))) (map f '(1 2 3)) ===> (101 102 103) 实现标准 本章归档多年来做出的给与Scheme特定特征的设计决定,它们不是最初设计的直接产物。 注释 直到R5RS标准,在Scheme中的标准注释是分号,它使得这行余下部份对Scheme不可见。许多实现支持可替代的约定,允许注释扩展为多于一行,而R6RS标准允许其中的两种:一个完整的S-表达式,可以通过前导#; 而变成一个注释(介入于SRFI 62),和通过用#|和|#围绕文本,产生的“多行注释”或“块注释”。 在布尔表达式中非布尔值的处理 在多数Lisp方言包括Common Lisp中,布尔表达式中的值NIL按照惯例被求值为值假。在Scheme中,自从1991年的IEEE标准,除了#f的所有的值,包括在Scheme中写为'()的NIL的等价者,在布尔表达式中求值为值真(R5RS sec. 6.3.1)。 在多数Lisp中表示布尔值真的常量是T,而在Scheme中它是#t。 干净宏 Scheme的语法可以轻易的通过宏系统来扩展。R5RS标准介入了强力的干净宏系统,它允许编程者使用一种简单的模式匹配子语言,向语言增加的新的语法构造(R5RS sec 4.3)。在此前的R4RS标准中,干净宏系统已经作为“高级”系统,和“低级”宏系统一起被编排入标准的附录中,二者都被当作对Scheme的扩展而非语言的本质部份。 干净宏的实现,也叫做syntax-rules, 被要求遵守语言的其余部份的词法作用域。这是通过针对宏展开的特殊命名和作用域规则来确保的,从而避免在其他编程语言的宏系统中可能出现的常见编程错误。R6RS规定了更加复杂的变换系统syntax-case,它已经作为对R5RS Scheme的一个语言扩展而能够获得到有一段时间了。例如: ;; 定义一个宏来实现“if”的具有多个表达式的变体 ;; 有真分支而无假分支 (define-syntax when (syntax-rules () ((when pred exp exps ...) (if pred (begin exp exps ...))))) 宏和过程的调用看起来非常相似,二者都是S-表达式,但是它们被不同的对待。在编译器遇到程序中的一个S-表达式的时候,它首先查看这个符号是否被定义为在当前词法范围内的语法关键字。如果是这样,它接着尝试展开这个宏,将在这个S-表达式尾部的项目当作实际参数,而不用编译代码来求值它们,递归的重复这个处理过程直到没有余留的宏调用。如果它不是一个语法关键字,编译器编译代码来求值在这个S-表达式尾部的实际参数,并接着求值在这个S-表达式头部的符号所表示的变量,把它作为过程来调用,并把最终的尾部表达式作为实际参数传递给它。 多数Scheme实现还提供额外的宏系统。其中最流行是语法闭包、显式重命名宏和define-macro,它是类似于Common Lisp中提供的defmacro系统的非干净宏。 不能指定一个宏是否为干净的,是宏系统的一个缺点。可作为替代的展开模型比如作用域集合,提供一种潜在的解决方案。 延迟求值 自从R2RS开始,Scheme通过delay形式和过程force支持延迟求值。 (define a 10) (define eval-aplus2 (delay (+ a 2))) (set! a 20) (force eval-aplus2) ===> 22 (define eval-aplus50 (delay (+ a 50))) (let ((a 8)) (force eval-aplus50)) ===> 70 (set! a 100) (force eval-aplus2) ===> 22 这些原始运算,产生或处理叫做promise的值,promise的原本定义的文字内容被留存了,并且在第一次使用force之后它的值也被留存了。promise永远只求值一次。它们可以被用来实现高级的惰性求值构造比如串流。 在R5RS中,给出了delay和force的推荐实现,将promise实现为没有实际参数的一个过程(),并使用记忆化来确保它永远只求值一次,与调用force的次数无关(R5RS sec. 6.4)。在R6RS标准中,它们不再是原始运算,转而作为R5RS兼容库的一部份提供(rnrs r5rs (6))。 SRFI 41确使有限和无限序列能够具有非凡经济性的表达。例如,这是使用在SRFI 41中的函数定义的一个斐波那契数列: ;; 定义斐波那契序列 (define fibs (stream-cons 0 (stream-cons 1 (stream-map + fibs (stream-cdr fibs))))) ;; 计算这个序列的第一百个数 (stream-ref fibs 99) ===> 218922995834555169026 eval及其运行环境 R5RS标准之前,在其他Lisp中无处不在的eval过程,在Scheme中没有等价者。在第一篇λ论文中,曾经将evaluate描述为“类似于LISP函数EVAL”,但在具有词法作用域的Scheme中,对这个表达式在哪个环境中求值存在困惑。例如,不明确求值下列表达式的结果应当是5还是6: (let ((name '+)) (let ((+ *)) (evaluate (list name 2 3)))) 在求值实际参数name的时候,在外层环境中找到了它的定义;在求值结果表达式(+ 2 3)的时候,如果在外层环境中求值,结果是两个运算数的总和;如果在内层环境中求值,这里符号+已经被绑定到过程*的值,结果是两个运算数的乘积。为此在1978年的最初修订报告中,将evaluate替代为enclose,它接受分别为代码和运行环境的两个实际参数。由于各种技术和实际原因,第二次、第三次和第四次修订报告省略了任何eval的等价者。 R5RS通过规定三个返回环境的过程,并提供接受一个S-表达式和一个环境的过程eval,它在提供的这个环境内求值这个表达式(R5RS sec. 6.5),解决了这个困惑。R6RS通过提供叫做environment的一个过程进行了扩展,编程者通过它可以精确的指定将哪个对象导入到求值环境之内。 通过现代Scheme(通常兼容于R5RS)来求值表达式expr,你需要定义如下这样的一个函数evaluate: (define (evaluate expr)
在1973年,麻省理工學院的提出的一種叫做演員模型的計算模型,并用Lisp开发当时叫做-73的新语言来实现它。傑拉德·薩斯曼與蓋伊·史提爾为了理解演员模型,決定在Maclisp工作环境中實現一個微型Lisp解释器,并接着增加创建演员和发送消息的机制。兩人很快發現了演員模型與λ演算之間的相似性,所謂「演員」就是彼得·兰丁提出的閉包,而在1970年已将它介入Lisp用来解决;故而實現演員的關鍵,是將詞法作用域介入到Lisp中。 在1975年,基於对λ演算表达能力的理解,傑拉德·薩斯曼與蓋伊·史提爾開發出了新型Lisp解释器,并将在其上完成的微缩版的演员实现命名為「Schemer」,後因作業系統文件名的字符數限制而改為Scheme。儘管Hewitt指出了Scheme不能表达特定类型的原语演员,Scheme解释器本身采用的簡約的語法和语义,很快贏得廣泛接受。 在1978年,蓋伊·史提爾二世和傑拉德·傑伊·薩斯曼发表了《修订的Scheme报告:一种LISP方言》,从而完善了Scheme的功能,并正式将其确立为Lisp的一种主要方言。在1998年,二人在总结Scheme历史时指出,簡單而強大的λ演算,使得Scheme最終得以實現極度的精簡化。 λ論文集 「λ論文集」是傑拉德·薩斯曼與蓋伊·史提爾撰寫的關於Scheme的一系列論文,最早作為麻省理工學院的內部備忘錄發表。通常認定λ論文集包括: 1975年: Scheme: An Interpreter for Extended Lambda Calculus. 1976年: Lambda: The Ultimate Imperative. 1976年: Lambda: The Ultimate Declarative. 1977年: Debunking the 'Expensive Procedure Call' Myth, or, Procedure Call Implementations Considered Harmful, or, Lambda: The Ultimate GOTO. 1978年: The Art of the Interpreter or, the Modularity Complex (Parts Zero, One, and Two). 1978年: RABBIT: A Compiler for SCHEME. 1979年: Design of LISP-based Processors, or SCHEME: A Dialect of LISP, or Finite Memories Considered Harmful, or LAMBDA: The Ultimate Opcode. 1980年: Compiler Optimization Based on Viewing LAMBDA as RENAME + GOTO. AI: An MIT Perspective. 1980年: Design of a Lisp-based Processor. CACM. 23. 11. 標準化 Scheme的業界標準,是由專門的掌控委員會發表的《第n次修訂的演算法語言Scheme報告》(Revisedn Report on the Algorithmic Language Scheme),这种标题形式参照了ALGOL 60标准文档的标题。Scheme曾經由IEEE標準化為IEEE 1178–1990,它于2019年11月07日停用。 1998年通过的R5RS是現在被普遍接受的標準。2007年通過的R6RS,做出了很大的變動,Scheme社區中有使用者指責它在堆積華而不實的功能。Scheme掌控委員會決定在R7RS中,將Scheme分化為兩個獨立而兼容的語言:一個是2013年通過的R7RS-small,它為教學場合提供对IEEE/R5RS標準的及时更新,R7RS-small目前已经有了一些实现支持;而另一個是作为标准库合集的R7RS-Large,它包含了各种提议被接纳并进入冻结状态的(SRFI),以此為實際編程場合提供对R6RS標準的继续完善,Larceny和Chibi提供了R7RS-Large过渡草案红色版(即数据结构部份)的全部SRFI的实现。 命名法 在正式场合比如Scheme标准的中,提及一个λ表达式或原始过程时,偏好使用词语“过程”而非“函数”。在一般使用中,词语“过程”和“函数”是可互换使用的。过程应用有时被正式称呼为“组合”(combination)。 同其他Lisp一样,在Scheme中使用术语“”,来提及没有实际参数的过程。术语“适当”(proper)尾递归,称谓所有Scheme实现的一个性质,它们都进行尾递归优化,从而支持无限数目的活跃尾递归。 基础特征 Scheme大体上是一個函數式程式語言,並支援其他编程范型。它同其他Lisp编程语言家族语言共享了很多特征。它的非常简单的語法基於Lisp的S-表达式:即圆括号包围的列表,其中的前缀是算符,而随后那些的是实际参数。故而Scheme程序由嵌套的列表的序列构成。列表也是Scheme中的主要数据结构,这导致了在源代码和数据格式之间的紧密等价性,即同像性。Scheme程序可以轻易的动态建立和求值Scheme代码片段。 Scheme與其他Lisp方言的列表,都是基於最基礎的數據結構有序對(pair)。Scheme从它的Lisp先辈继承了一组丰富的列表处理原始运算,比如cons、和。Scheme的變數都使用動態強型別系統,Scheme中的过程都是頭等物件,即头等函数,因此过程可以作为值赋值给变量,或作为实际参数传递给过程。 本章主要集中于语言的创新特征,它们使得Scheme区别于其他Lisp方言。除非专门指出,这里描述的特征都有关于R5RS标准。在本章例子中使用“===> 结果”表示法,来指示求值在紧前行上的表达式的结果。这同于R5RS中使用的约定。本章节描述的特征使得Scheme不同于在它之前的其他编程语言。Scheme的这些方面强烈的影响了Scheme语言的所有产品,并共通于始自1975年最初的λ论文,特别是自从R2RS以来,所有版本的Scheme编程语言。 極簡主義 Scheme的簡約性,使它成為具備同級別功能的程式語言中最易於實現的語言,这得益于使用λ演算来从更原始的形式导出多数的语言语法。例如在R5RS标准中,定义了23个基于S-表达式的语法构造,其中14个被归类为派生形式或库形式,它们可以被写为涉及原则上为lambdad的更基础形式的宏。正如R5RS(§3.1)所说:“最基础的变量绑定构造是lambda表达式,因为所有其他的变量绑定构造,都可以依据lambda表达式来做出解释”。 基础形式:define、lambda、quote、if、define-syntax、let-syntax、letrec-syntax、syntax-rules、set! 派生形式:do、let、let*、letrec、cond、case、and、or、begin、命名let、delay、unquote、unquote-splicing、quasiquote 下面是一个宏的例子,它将let实现为使用lambda来进行变量绑定的一个表达式: (define-syntax let (syntax-rules () ((let ((var expr) ...) body ...) ((lambda (var ...) body ...) expr ...)))) 使用上述定义的let,一个Scheme实现可以将(let ((a 1)(b 2)) (+ b a)),重写为((lambda (a b) (+ b a)) 1 2),这将实现任务缩减为编码过程实例化的工作。 词法作用域 不像更早期的Lisp比如Maclisp,Scheme像多数现代语言一样,采用了词法作用域:在一个程序单元中所有可能的变量绑定,都可以通过阅读这个程序单元来分析出来,而不需要考虑到它可能在其中被调用的那些上下文。这对比于动态作用域,它是早期Lisp方言的特征,因为在当时的编译器和解释器中,用来实现词法作用域算法的原始的文字替换方法,关联着处理代价。在动态作用域的Lisp中,对一个过程内的自由变量的引用,依赖于这个调用的上下文,完全有可能引用到这个过程外部的相当不同的绑定。 λ演算 邱奇的λ演算的数学表示法,启发了Lisp使用lambda作为介入一个过程的关键字,并影响了Lisp中涉及到使用高阶函数的函数式编程技术的发展。但是早期的Lisp由于对自由变量的处理方式,而不适合表达λ演算。 一个正式的λ系统,拥有一些公理和一个完备的推理规则。这有助于使用数理逻辑和工具来进行分析。在这个系统中,演算可以被看作直接的演绎。λ演算的语法,来自用x, y, z, ...、圆括号、空格、点号和符号λ形成的递归表达式。λ演算的功能包括:首先,充当强力的数理逻辑的起点。其次,它可以缩减编程者在考虑实现细节上的要求,因为它可以用于模拟机器求值。最后,λ演算建立了一个坚实的元理论。 在Scheme中,lambda關鍵字被用於定義匿名过程,并且使用define基础形式来定义命名过程,即将一个lambda过程绑定到指名的全局变量。在Scheme中,(define (foo x) (+ x 1))與(define foo (lambda (x) (+ x 1))),在語法上是等同的。例如有序對可以表示為: (define (cons x y) (lambda (m) (m x y))) (define (car z) (z (lambda (p q) p))) (define (cdr z) (z (lambda (p q) q))) 這樣定義出來的cons、car和cdr,滿足恆等式(car (cons x y))等於x,和(cdr (cons x y))等於y。甚至递归也可以表示为利用λ演算的Y组合子。 词法作用域的介入,通过在某些形式的λ表示法,和在工作编程语言中它们的实际表达之间做出等价,解决了早期Lisp的有关问题。Sussman和Steele展示了,通过将λ表达式用作“控制结构和环境修改器”,而非简单的过程实例化,可以用这个新语言优雅的导出其他编程语言包括ALGOL和Fortran的,所有指令式和声明式语义,和其他Lisp的动态作用域。他们在第一篇λ论文中,与对Scheme的首次描述一起,介入了,并在后续的论文中,他们推进演示了在这种实际使用中体现出的λ演算的原生能力。 过程应用中的求值次序 Scheme采用了传值调用,但不同于多数Lisp规定了过程实际参数的求值次序,Scheme不规定求值次序。对比于其他Lisp,Scheme表达式在算符位置(第一个项目)上可以是一个表达式,只要在算符位置上的表达式的结果是一个过程,这种表示就是完全合法的。 在Scheme中,在算符和实际参数位置上的这些表达式的求值次序,可以在逐个调用的基础上由实现来选择,而唯一的约束是:“运算符和运算数表达式的任何并发求值的效果,被约束为一致于某种顺序次序的求值。”(R5RS sec. 4.1.3) (let ((ev (lambda (n) (display "Evaluating ") (display (if (procedure? n) "procedure" n)) (newline) n))) ((ev +) (ev 1) (ev 2))) ===> 3 ev是一个过程,它描述传递给它的实际参数,接着返回这个实际参数的值。在调用过程+来加1和2之中,表达式(ev +)、(ev 1)和(ev 2)可以按任何次序求值,只要效果上它们不像是并行求值的。因此在上述例子被执行的时候,下列三行可以被标准Scheme按任何次序来显示,然而一行的文本不可以同另一行的文本产生交错,因为这会违反顺序求值约束。 Evaluating 1 Evaluating 2 Evaluating procedure 塊結構 Scheme的代碼塊結構,不同于早先Lisp的語言構造。自从R2RS开始,Scheme中的块,是通过三个“绑定构造”来实现的:、let*和letrec。例如,下列构造建立一个块,其中叫做var的符号被绑定到数10: (define var "goose") ;; 这里任何到var的引用都会被绑定到"goose" (let ((var 10)) ;; 语句走到这里时,任何到var的引用都会绑定到10 ) ;; 这里任何到var的引用都会绑定到"goose" 依据编程者的需要,块可以来建立任意复杂的块结构。使用块结构来建立局部绑定,减轻了不然可能发生的。 let的变体之一let*,允许绑定引用在前面相同构造中定义的变量,例如: (let* ((var1 10) (var2 (+ var1 12))) ;; 但是var1的定义不可以引用var2 ) let的另一个变体letrec,被设计用来确使互递归过程可绑定彼此。 下面的例子是侯世达: ;; 将侯世达雌雄序列计算为有序对的列表 (hofstadter-male-female 8) ===> ((1 . 0) (1 . 0) (2 . 1) (2 . 2) (3 . 2) (3 . 3) (4 . 4) (5 . 4) (5 . 5)) 在一个单一的letrec中的所有过程,可以通过名字引用其他的过程,还有在相同的letrec中此前定义的变量的值,但是它们不可以引用在相同的letrec中此后定义的变量的值。 let的变体“命名let”形式,在let关键字之后有一个标识符。它将这些let变量绑定到一个过程的实际参数,这个过程的名字由这个标识符给出,它的过程体是let形式的主体。这个过程体可以通过调用这个过程达成想要的重复。命名let被广泛用于实现迭代。 一个简单的计数器例子: (let loop ((n 1)) (if (> n 10) '() (cons n (loop
历史 1960年7月1日,《新晚报》、《天津工人日报》和《天津青年报》合并为《天津晚报》,创刊词提到《天津晚报》定位是“中共天津市委领导下的一张综合性的报纸,以城市人民为主要对象”,《天津晚报》销量高峰时达20万份左右。 1967年1月7日,《天津晚报》停刊,此日报纸内容是落款为天津市工矿企业无产阶级革命造反总部的《查封<天津日报>、<天津晚报>声明》。 1983年8月,中共天津市委办公厅、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正式发出《关于恢复出版<天津晚报>的批复》,原则同意由天津日报社提出的关于出版《天津晚报》的请示。 1984年3月23日,今晚报社第一次全体会议举行,今晚报社正式成立。 1984年5月10日,今晚报社收到中央军委转来邓小平题写的《今晚报》报头。 1984年5月15日,天津市委书记陈伟达批示“同意晚报总编辑列席市委常委一些会议”。 1984年6月31日,彭真、邓颖超为《今晚报》题词。 1984年7月1日,《今晚报》第一张报纸与读者见面,当天头版刊登《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上午闭幕》等多条当天上午的重要消息。 1985年6月,首届“今晚报杯”国际足球邀请赛在津举行,《今晚报》首次承办大型国际活动,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习仲勋批示表扬赛事组织。 1985年8月22日,《今晚报》记者牛德林随团赴日本采访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这是《今晚报》记者首次采访国际重大体育比赛。 1986年1月1日,经注册登记,《今晚报》即日起对国外发行。 1991年1月,今晚报社迁址到天津市南开区川府新村,今晚报社与天津日报社实现分设。 1991年6月10日,今晚报读者俱乐部成立。 1992年9月3日,《今晚报》“海湾战争爆发”版面获第二届中国新闻奖唯一的版面二等奖,当年一等奖空缺。
1986年1月1日,经注册登记,《今晚报》即日起对国外发行。 1991年1月,今晚报社迁址到天津市南开区川府新村,今晚报社与天津日报社实现分设。 1991年6月10日,今晚报读者俱乐部成立。 1992年9月3日,《今晚报》“海湾战争爆发”版面获第二届中国新闻奖唯一的版面二等奖,当年一等奖空缺。 1997年10月26日,《今晚报》记者毛福忠、顾建新采写的消息《重新评估国资增值3.5亿元》获第七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1997年12月,迁入今晚大厦办公。 1998年6月,《今晚报》因特网网站正式投入使用。 1999年6月至8月,《今晚报》与中国科学探险协会举办“99中国澜沧江源头科学探险考察”。 2000年11月14日,“98960”今晚报公众服务中心正式开通,中国新闻界的首例。 2001年1月1日,《今晚报》完成商标注册后,首次在报头上标出®,为中国大陆报纸第一家。 2003年5月24日,《今晚报》记者左山、张朝晖进入非典“红区”采访。 2010年11月4日,《今晚报》新闻专栏《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市场》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系列报道《救助阿依努尔》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垂柳集》1986、*《献给命运的紫罗兰》2006、*《富心有术》1993、*《仰望苍天》1994、*《人生非梦总难醒》1995、*《你哼的什么歌》1996、*《我爱吃苦瓜》2000、*《深夜月当花》2002、*《藤萝花饼》2006、*《人在胡同第几槐》2009、*《命中相遇》2012、*《一切还都来得及》2019 建筑评论 《我眼中的建筑与环境》1998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材质之美》2004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其他作品 杂文集 《难以忏悔》、*海外游记《用心去游》2006、*多品种作品《私人照相簿》1997、*创作谈《斜坡文谈》1987、*文学理论与批评《中国作家与当代世界》、*早期作品《懵懂集》、 评红评金 评红续红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全四部)2005-2007,东方出版社 《红楼望月》2005,书海出版社 《红楼拾珠》2006,云南人民出版社 《红楼眼神》2010重庆出版社(《刘心武续说红楼:眼神·拾珠·细处》与之是同一书)、 《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2010年江苏人民出版社 《刘心武续红楼梦》,2011年江苏人民出版社 《刘心武谈〈红楼梦〉》201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评金 《刘心武评点〈金瓶梅〉》上中下,2012 漓江出版社 《刘心武揭秘〈金瓶梅〉》2016 长江文艺出版社 自述 《我是刘心武》1996 团结出版社 《我是刘心武 60年生活历程之回忆》2006 天津人民出版社 《那边多美呀!》2009悼念妻子吕晓歌 《我是刘心武 风雨夜归正逢时》2012 漓江出版社 《刘心武文学回忆录》2017广东人民出版社 文集 《刘心武文集》8卷,1993年华艺出版社 《刘心武文存》40卷,2012年 江苏人民出版社。长篇小说5卷、中篇小说4卷、短篇小说5卷、小小说1卷、儿童文学1卷、建筑评论2卷、《红楼梦》研究4卷、散文随笔11卷、杂文1卷、海外游记1卷、多品种1卷、创作谈1卷、理论批评1卷、早期(1958年至1976年)作品1卷、自述1卷。 《刘心武文粹》26卷,2016年译林出版社 脚注 参考资料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全四部)2005-2007,东方出版社 《红楼望月》2005,书海出版社 《红楼拾珠》2006,云南人民出版社 《红楼眼神》2010重庆出版社(《刘心武续说红楼:眼神·拾珠·细处》与之是同一书)、 《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2010年江苏人民出版社 《刘心武续红楼梦》,2011年江苏人民出版社 《刘心武谈〈红楼梦〉》201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评金 《刘心武评点〈金瓶梅〉》上中下,2012 漓江出版社 《刘心武揭秘〈金瓶梅〉》2016 长江文艺出版社 自述 《我是刘心武》1996 团结出版社 《我是刘心武 60年生活历程之回忆》2006 天津人民出版社 《那边多美呀!》2009悼念妻子吕晓歌 《我是刘心武 风雨夜归正逢时》2012 漓江出版社 《刘心武文学回忆录》2017广东人民出版社 文集 《刘心武文集》8卷,1993年华艺出版社 《刘心武文存》40卷,2012年 江苏人民出版社。长篇小说5卷、中篇小说4卷、短篇小说5卷、小小说1卷、儿童文学1卷、建筑评论2卷、《红楼梦》研究4卷、散文随笔11卷、杂文1卷、海外游记1卷、多品种1卷、创作谈1卷、理论批评1卷、早期(1958年至1976年)作品1卷、自述1卷。 《刘心武文粹》26卷,2016年译林出版社
mal)及散文詩集《巴黎的忧郁》(Le Spleen de Paris)。 生平 1821年波德萊爾生于巴黎高叶街十五号,是弗朗索瓦·波德萊爾(,1759-1827)晚年与第二任妻子()唯一的孩子,弗朗索瓦早年服务于神职,后来在参议院任职,他在诗歌和绘画方面颇有才能,其在波德萊爾幼年时代就给予了他良好的艺术熏陶。 波德萊爾六岁那年,父亲弗朗索瓦去世,次年,母亲改嫁欧比克上校()。1831年七月革命,法王复辟后,波德萊爾的继父欧比克调职至里昂驻防,波德萊爾进入当地的一所私立学校德洛姆寄宿学校学习,1832年进里昂皇家中学。 1836年,波德萊爾15岁时,回到巴黎进入路易大帝中学就读。开始阅读夏多布里昂和圣伯夫。在这个时期,波德萊爾开始显示出其在诗歌等方面的才能,但他的诗作却不为导师所认同,得到的评价是在这些诗作中显示了一些不属于他年龄的堕落品质。1837年在中学优等生会考中获拉丁诗二等奖。1838年去比利牛斯山旅行,初写田园诗。1839年,由于波德萊爾坚持庇护一名同学而被路易大帝中学开除,通过中学毕业会考。 1840年,十九岁的波德萊爾自由地生活在拉丁区,结识文学界的朋友,为一家报纸供稿。次年,被其放荡的生活惹怒的歐比克将继子送去一艘前往印度加尔各答的船上,并希望艰苦的航行能够改造波德萊爾。1842年2月,波德萊爾于航行的中途乘坐另一艘船返回巴黎,这次通往东方的旅程令波德萊爾产生无数的幻想,并成为其后来一些作品的创作源泉。4月,波德萊爾继承了先父的遗产,开始随心所欲的奢侈生活。所有的琼浆佳肴、华服美女以及鸦片迷药在波德莱尔的诗歌中画出了一抹奇异的苍白的色彩。 1843年,波德萊爾开始写作后来收录在《恶之花》中部分的诗歌。由于他不节制的挥霍,他的家人于1844年指定了一名监护人管理波德萊爾的财产,按月拨给他200法郎。次年,波德萊爾企图自杀。1846年,波德萊爾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包括诗歌、小说、文论和翻译,其中大部分的诗歌于1857年首次结集为《恶之花》出版。这个时期诗人的创作仍不稳定,太多的幻象在他的脑海中闪现,像四处滚落的水珠仍未汇聚成流。 1848年至1851年,诗人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在革命与起义中,从现有的资料记载中不难看出,波德萊爾在政治方面十分稚嫩。令波德萊爾最初闻名于巴黎文坛的并不是他的诗歌,而是他的文学评论:《一八四五年的沙龙》和《一八四六年的沙龙》。1848年,法国巴黎工人学生及市民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波德萊爾在期间十分积极,并与朋友一起创办了一份革命刊物,但是这份刊物仅维持了两天,6月23日,波德萊爾参与了六月起义的巷战。在波德萊爾一生中,对他影响最深的作家是爱伦·坡,藉由翻譯愛倫·坡的作品,啟發了波德萊爾詩歌創作的豐富想像力;自1848年7月一直到其逝世的十七年间,波德萊爾持續翻译坡的作品。 《恶之花》出版后不久,因为“有傷风化”()的罪名,法庭处以波德萊爾三百法郎的罚款,并勒令从诗集中删除六首主要的诗,当时的法国文坛对此事件的看法一分为二,只有少部分人站在波德萊爾一边,伟大文豪維克多·雨果写信给波德萊爾赞扬《恶之花》。1861年,《恶之花》再版,除去那6首诗外,并加入新诗35首。同年12月,波德萊爾被提名为法蘭西院士候选人,波德萊爾于次年2月拒绝。 波德萊爾另一散文作品《巴黎的憂鬱》,創作題材和風格與《惡之花》十分近似。按照作家的本意,他想寫的是「一種詩意的散文,沒有節奏和韻腳的音樂」。 1862年,波德莱尔梅毒首次发病,三年后病情恶化,1866年在比利时参观教堂时突然出现失语症及半身不遂等症状,回巴黎后住进迪瓦尔博士的疗养院,翌年病逝,得年46岁。 評論 艺术的最终目的是创造美,然而美的定义千差万别,波德萊爾认为,美不应该受到束缚,善并不等于美,美同样存在于恶与醜之中。两个世纪前,当波德萊爾将自己所创造的美展现给世人的时候,评论界惊恐的称呼他为“恶魔诗人”。当时正处于浪漫主义末期,一些公认的主题在创作上已显疲乏,大多数诗人在那块拥挤的土地上死守阵地,鲜有大胆创新者出现,而在众人之外坚持培育那朵「恶之花」的波德萊爾不啻是那个时代的革命者。 在他死后四年,兰波在信中称赞他是“诗人之王,真正的神”。在1895年,马拉美出版了十四行诗以纪念波德萊爾。在一篇1922年出版的文章中,普鲁斯特称他与阿尔弗雷·德·维尼一道,是19世纪最伟大的诗人。 翻譯 鮮少人知的是,他也同是作為一位翻譯家。然而雖然他是以批判性作品和翻譯而聞名的,但卻是詩集才廣為人們所知。他翻譯了愛倫·坡的作品。原因他第一次閱讀愛倫·坡的作品時被感受到其魅力,進而推動他翻譯愛倫·坡的作品以讓法國人也能感受到愛倫·坡作品的魅力。在翻譯作品的過程當中,他也逐漸地探索出自己獨到對美的看法,對於日後詩集創作起到了很大的影響。 他也不僅僅翻譯愛倫·坡的作品,在他自己的作品人造天堂中,他也翻譯了托馬斯·德·昆西的《英國鴉片食者的自白》和《深淵》。由於他放蕩不羈的個性,此作品也沒有特別體現翻譯的本質,反而是加入了許多自己的評論和刪改留下自己最喜歡的片段,使作品與原著大相逕庭但卻不失水準。然而,錢從來不是他主要考量進行翻譯工作的原因,他翻譯愛倫·坡和托馬斯·德·昆西的作品主要目的是他看到了該作品的內在價值,而希望可以讓法國的讀者也能感受到這些作品的魅力。 作品 《一八四五年的沙龙》(Salon de 1845),1845年 《一八四六年的沙龙》(Salon de 1846),1846年 《芳法罗》(La Fanfarlo),1847年 诗集《恶之花》(Les fleurs du mal),1857年 《人造天堂》(Les paradis artificiels),1860年 《对几位同代人的思考》 (Réflexions sur Quelques-uns de mes Contemporains),1861年 文集《现代生活的画家》(Le peintre de
Contemporains),1861年 文集《现代生活的画家》(Le peintre de la vie moderne), 1863年 《美学珍玩》(Curiosités Esthétiques),1868年 文学评论《浪漫派的艺术》(L'art romantique),1868年 散文詩集《巴黎的忧郁》(Le Spleen de Paris),1869年。波德萊爾首次正式使用"poème en prose"「散文詩」這個名稱,是散文詩的鼻祖。 参考 外部連結 Charles Baudelaire – largest site dedicated to Baudelaire's poems and prose, containing Fleurs du mal, Petit poemes et prose, Fanfarlo and more in French Poetry
中国大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曾先后收录、、、于中小学的语文课本,并要求学生背诵部分段落。一文亦常年入選中華民國國立編譯館國文科教科書文選,當中許多片段學生皆能朗朗上口。 作品清單 短篇小说 散文集 散文 語文 學術著作 歌词 《温州中学校歌》。其中歌词“英奇匡国,作圣启蒙”现为浙江省温州中学校训。 家庭 弟弟朱物華:著名無線電學家 長子朱迈先:加入中國共產黨,參與國共內戰策動桂林國軍投共,在1951年鎮反運動被處決 次子朱閏生 三子朱喬森 四子朱思俞 長女朱採芷 次女朱逖先 三女朱傚武 四女朱蓉雋 参考文献 畫像 朱自清 / 江啟明 (Kong Kai Ming) Portrait
1925年,主編《我們的六月》出版,不久,便到清華學校任教(後改名國立清華大學),開始從事文學研究,創作方面則轉以散文為主。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集中所作,為個人真切的見聞和獨到的感受,以平淡樸素而又清新秀麗的優美文筆獨樹一幟。1929年,髮妻武鍾謙多年積勞成疾罹患肺病去世,年僅31歲。1930年8月,楊振聲任青島大學校長,朱自清代理中文系主任。 1931年8月22日,從北平啟程走陸路留學英國,在倫敦大學進修語言學和英國文學。1932年7月31日,回到上海,8月與陳竹隱女士結婚,並返回清華任教。1934年,《文學季刊》散文雜誌《太白》創刊,其為兩者之編輯人之一。1935年,編輯《〈中國新文學大系〉詩集》並撰寫《導言》。出版散文集《你我》,這一時期,朱自清散文情致雖稍遜於早期,但構思的精巧、態度的誠懇仍一如既往,文學的口語化則更為自然、洗練。1938年,到昆明,任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合併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當選為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在中華民國的抗日戰爭中,不顧生活清貧,以認真嚴謹的態度從事教學和文學研究,曾與葉聖陶合著《國文教學》等書。1946年,主編新生報《語言與文學》副刊。1948年6月18日,他在《抗議美國扶日政策並拒絕領取美援麵粉宣言》上簽字。8月12日因嚴重的十二指腸潰瘍死於北平醫院,終年49歲。。 此外,需要澄清的是,人們之所以普遍認為朱自清死於飢餓,是因為毛澤東的文章《別了,司徒雷登》中的一段話:“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不願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這就是朱自清被“餓死”的出處。但這並非實情。朱自清死於嚴重的十二指腸潰瘍導致十二指腸穿孔,而並非死於飢餓。雖然當時朱自清的確是在《抗議美國扶日政策並拒絕領取美援麵粉宣言》上簽字,並拒領政府低價配額的美國麵粉,這也確實對朱自清的家庭經濟也有比較大的影響(此事每月須損失六百萬法幣,影響家中甚大),但是這並沒有到影響朱自清一家的正常開銷。在他晚年的日記上,並沒有苦於食物短缺的記載,即使是在被公認生活最困難的西南聯大時期,他還是經常會有飯局。不僅如此,日記中朱自清還寫下了諸如“飲牛乳,但甚痛苦”、“晚食過多”、“食欲佳,終因病患而克制”、“吃得太飽”、“食藕粉,即嘔吐”等話。而且,就在他離世前14天的1948年7月29日,也就是他在拒領美國“救濟糧”宣言上簽名後的第11天,他還在日記裡提醒自己:“仍貪食,需當心!”事實表明,朱自清一家當時是吃喝不愁的,但是因為嚴重的胃病,他不能多吃,卻忍不住吃多。貪食加劇了他的十二指腸潰瘍病情,最終導致十二指腸穿孔,醫治無效而辭世。 散文風格 朱自清散文結構嚴謹,脈絡清晰,簡樸平實,平淡自然,簡練委婉含蓄,描寫細緻生動,細膩傳神,綺麗纖細,善用比喻,有時則過於精細。朱自清善於言情,情感真摯動人,清新雋永,用活的口語。他又善於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富有詩意,絢麗多彩,情調與音韻和諧。他曾經説過:我的興趣本在詩,現在是偏向宋詩;我是一個做散文的人,所以也熱愛散文化的詩。因此,在他的散文中,也流露出詩的美感。 朱自清早期作品,以擅長寫景、抒情見長,如、、,也有些作品著重於社會現狀的批評。 評價 朱自清以散文聞名,其中成就較高的是收錄於《背影》、《你我》諸集裡的、、之二的等抒情散文。其中為朱自清創作的一篇散文,描述了在家庭遭變故的情況下,父親送別遠行兒子的經過。文章通過樸素真切的語言,表現了父親的一片愛子之心和兒子對父親的愧疚和懷念之情,是中國現代散文史上的名篇。朱自清的散文不僅以描寫見長,並且還在描寫中達到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他的寫景散文在現代文學的散文創作中佔有重要地位,他運用白話文描寫景致最具魅力。如中,就用比喻、對比等手法,細膩深切地畫出了梅雨潭瀑布的質和色,文字刻意求工,顯示出駕馭語言文字的高超技巧。這些文字在他辭世之前就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形成了獨特的清麗風格。 李素伯說散文集《背影》給人以“芳香的迷醉”,郁达夫评价朱自清:“他的散文,能够贮满一种诗意。”而李广田评价:“他的作品一开始就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 然而,也有不少人評論他的文章詞藻部分。例如葉聖陶說、、等文,“都有點做作,太過於注重修辭,不怎麼自然”。這幾篇散文“論文字,平穩清楚,找不出一點差池,可是總覺得缺少一個靈魂,一種口語裡所包含的生氣”。韓寒稱:“我從不覺得是哪門子好文章,為什麼編教材的置朱自清這麼多好文章不選偏選一篇堆砌詞藻華麗空洞的?”洛夫也認為:“既空洞而又濫情。” 旅美學人夏志清則認為這些文字“‘美’得化不開……讀了實在令人肉麻”,“其實朱自清五四時期的散文(可能是唯一的例外),讀後令人肉麻,那裡比得上琦君?”,“究竟不是韓愈的,蘇軾的這樣擲地有金石聲的好文章,用不著當它為中國散文的代表作來代代傳誦。”,至於、等名文則“文品太低,現在一般副刊上的散文(且不論名家的),調子都比高”,“即使最著名的,文中作者流淚的次數太多了……虧得胖父親上下月臺買橘子那段文字寫得好,否則全文實無感人之處。”。 余光中表示“他的句法變化少,有時嫌太俚俗繁瑣,且帶點歐化。他的譬喻過分明顯,形象的取材過分狹隘,至於感性,則仍停閨在農業時代,太軟大舊……用古文大家的水準和分量來衡最,朱自清還夠不上大師。置於近30年來新一代散文家之列,他的背影也已經不高大了,在散文藝術的各方面,都有新秀跨越了前賢。” 余光中表示“朱自清散文裡的意象,除了好用明喻而趨於淺顯外,還有一個特點,便是好用女性意象,像是的一、二句裡,便有兩個這樣的例子,這樣的女性意象實在不高明,往往還有反作用,會引起庸俗的聯想。"舞女的裙"一類的意象對今日讀者的想像,恐怕只有負效果了吧,尤其"美人出浴"的意象尤其糟,簡直令人聯想到月份牌、廣告畫之類的俗豔畫面,用喻草率,又不能發揮主題的含意,這樣的譬喻只是一種裝飾而已。”“在文字方面,大致來說,他的文字樸實清暢,不尚矜持,譽者已多,無須贅述,但是缺點亦復不少,敗筆在所難免。朱自清在白話文的創作上是一位純粹論者,他主張:「在寫白話文的時候,對於說話,不得不做一番洗鍊功夫......渣滓洗去了,鍊得比平常說話精粹了,然而還是說話(這就是說,一些字眼還是口頭的字眼,一些語調還是口頭的語調,不然,寫下來說不成其為白話文了)依據這種說話寫下來的,才是理想的白話文。」這是朱自清在《精讀指導舉隅》一書中評論<我所知道的康橋>時所發的一番議論。 中国大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曾先后收录、、、于中小学的语文课本,并要求学生背诵部分段落。一文亦常年入選中華民國國立編譯館國文科教科書文選,當中許多片段學生皆能朗朗上口。 作品清單 短篇小说 散文集 散文 語文 學術著作 歌词 《温州中学校歌》。其中歌词“英奇匡国,作圣启蒙”现为浙江省温州中学校训。 家庭 弟弟朱物華:著名無線電學家 長子朱迈先:加入中國共產黨,參與國共內戰策動桂林國軍投共,在1951年鎮反運動被處決
1926年,中國國民黨開始在廣東使用孫中山的演講詞《三民主義歌》作為國歌。1928年國民政府北伐統一全國后,正式廢除《卿雲歌》。 1935年,殷汝耕在通州成立冀東防共自治政府,恢復使用蕭友梅作曲的《卿雲歌》;後來日軍扶持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及中華民國維新政府亦使用《卿雲歌》作為國歌,直到1940年,汪精卫政权在南京成立後,方恢復使用《三民主義歌》。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参见 中国国歌 卿雲勳章 中华民国国歌 尚書 中国文学作品 北洋政府 已廢止的國歌
1915年5月北洋政府政事堂礼制馆受命制作国歌《中华雄立宇宙间》。1915年5月23日,袁世凱總統令頒定《中華雄立宇宙間》為國歌。 第二次 中華民國十年(1921年)3月31日大總統第759號令頒佈,同年7月1日开始正式作为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国歌。萧友梅作曲。歌词如下: 1926年,中國國民黨開始在廣東使用孫中山的演講詞《三民主義歌》作為國歌。1928年國民政府北伐統一全國后,正式廢除《卿雲歌》。 1935年,殷汝耕在通州成立冀東防共自治政府,恢復使用蕭友梅作曲的《卿雲歌》;後來日軍扶持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及中華民國維新政府亦使用《卿雲歌》作為國歌,直到1940年,汪精卫政权在南京成立後,方恢復使用《三民主義歌》。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参见 中国国歌 卿雲勳章
二月革命 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沙皇尼古拉二世时,托洛茨基正住在纽约市。当消息传来后,托洛茨基更是活跃,急忙办理回国手续。3月27日,托洛茨基和他的家人以及一小批其他流亡者乘挪威轮船“克里斯蒂安尼亚峡湾号”从纽约起航,4月3日,当挪威客轮在新斯科舍省的哈利法克斯抛锚时,英国海上警察强迫他和家人一起下船,以“德国间谍”的理由把他送往阿默斯特的德国战俘集中营,同时对他的妻子和孩子进行严密监视。关于一封谈到托洛茨基在加拿大被捕原因的英国电报,列宁的《真理报》写道: 托洛茨基被囚禁在集中营的期间里,托洛茨基对囚犯们讲话,向他们解释齐美尔瓦尔德运动的思想,告诉他们说卡尔· 李卜克内西在德国一直进行着反对德国皇帝及大战的斗争。因此与囚犯中的工人和水手建立了越来越深厚的友谊,他将自己在集中营的一个月描述为“一次不断的群众集会”。托洛茨基的言论和煽动激起了德国军官囚犯的愤怒,他们向英国营地指挥官莫里斯上校抱怨托洛茨基的“反爱国”态度。莫里斯随后禁止托洛茨基发表任何公开演讲,导致530名囚犯抗议并签署了反对莫里斯命令的请愿书。 托洛茨基被扣留了一个月后,俄国临时政府外交部长米留可夫迫于工农苏维埃和布尔什维克的压力,在最初的犹豫之后,要求英国政府释放托洛茨基。4月29日,托洛茨基离开阿默斯特集中营,德国水兵在他们的管弦乐队演奏的《国际歌》乐曲伴随下 欢呼着一直把他送到集中营大门口。 托洛茨基于1917年5月17日抵达俄罗斯,在芬兰车站受到了隆重的欢迎。回国后,托洛茨基基本上同意布尔什维克的立场,完全赞同列宁的《四月提纲》和布尔什维克的政策,但没有立即加入他们。俄国社会民主党至少分裂成六个团体,布尔什维克正在等待下一届党代会决定与哪些派别合并。托洛茨基暂时加入了彼得格勒地区的区联派,并成为其领导人之一。在6月举行的第一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上,托洛茨基被选为来自区联派的第一届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成员。 7月初,布尔什维克举行党的第六届全国代表会议。托洛茨基说服了多数区联派成员加入布尔什维克党。不过七月事件的爆发打乱了这一进程。 七月危机结束后,托洛茨基于1917年8月7日被捕。二度被关进了十字架监狱。法庭给了他和列宁、季诺维也夫同样的罪名——曾加入“德国间谍组织”,是“德国的奸细”。托洛茨基入狱期间的8月份,区联派全员并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托洛茨基以第三高票当选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得票数仅次于列宁和季诺维也夫(少列宁两票)、之后又当选布尔什维克党第一届政治局委员。 40天后,在科尔尼洛夫的反革命叛乱失败后,9月4日,托洛茨基被释放。布尔什维克击败科尔尼洛夫,此举使其在彼得格勒苏维埃获得多数席位;之后托洛茨基于1917年10月8日(旧历9月25日)当选为彼得格勒苏维埃主席,该职位是十月革命的最高领导人,托洛茨基也成为布尔什维克主要领导人之一。 在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讨论发动武装起义时,托洛茨基站在少数派一方支持列宁发动革命,反对格里戈里·季诺维也夫和列夫·加米涅夫反对起义的一方;托洛茨基此举表现了对列宁主张的积极拥护。9月底列宁和托洛茨基反对布尔什维克在预备议会中充当正式的反对派,因为列托认为此举已毫无作用。列宁在一封致中央委员会的信中写道: 在彼得格勒即将遭到德国进攻的时刻,托洛茨基阻止了亲布尔什维克的军团调离首都,10月9日在苏维埃执委会会议上成立了军事革命委员会。10月10日,举行了有列宁出席的那次历史性会议,会上,经过激烈的辩论之后,党的领袖们以10票赞成2票反对通过了起义决议。 10月18日,苏维埃向托洛茨基提出两个问题,一个是广泛流传的关于起义的传闻,另一个是关于托洛茨基命令军火库发放枪支给赤卫队的事。托洛茨基说:“我代表苏维埃宣布:我们没有任何武装行动的计划。”,但他没有义务公开承认像布尔什维党中央这样秘密机关所作的机密决定;苏维埃作为工人民主政治机关的决议是公开的,而党中央有权保留机密决定;但托洛茨基不止于此,他补充说道:“如果事变的进程迫使苏维埃决定武装行动,那时工人和士兵一定会像一个人似的站出来响应苏维埃的号召。”。这样的答复——既保守了即将起义的军事秘密,又鼓舞了革命者的战斗意志,同时严格遵循现代民主与公开原则。 十月革命 11月5日(俄历10月23日),军事革命委员会已拟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这个计划既简明又谨慎。计划规定,用精选的部队迅速占领首都的所有战略要地,确保起义总部与卫戍部队之间的联络工作正常运转。精选的队伍都处于随时待命状态。 11月6日到11月7日(俄历10月24到25日)间的夜里,赤卫队和正规团队以闪电般的速度几乎一声不响地占领了塔夫利达宫、邮局及火车站、国家银行、电话局、发电厂及其他战略地点。推翻克伦斯基政府只用了几个小时。 对于十月革命这场20世纪最重大的社会革命,托洛茨基是做过重大贡献的,并赢得了不朽的历史地位。以下是对托洛茨基在1917年的作用的总结,是斯大林在1918年11月6日的《真理报》上写的。虽然这段话在斯大林的《十月革命》(1934年)一书中被引用过,但在《斯大林全集》(1949年)中被删除。 十月革命成功后,托洛茨基率领部队击退了克拉斯诺夫将军领导的哥萨克军团,和位于加契纳仍忠于被推翻的临时政府的部队。托洛茨基与列宁结盟,挫败了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温和派成员(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李可夫等)与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分享权力的企图。到1917年底,托洛茨基毫无疑问地成为布尔什维克党内仅次于列宁的第二号人物;后一段时期里,托洛茨基与列宁的画像时常并列在一起;直到列宁病逝之前。托洛茨基让季诺维也夫黯然失色,季诺维也夫在过去十年中一直是列宁的最高副手,但他的光芒似乎正在消退。这也导致了两人之间持续的竞争和敌意,这种竞争和敌意一直持续到1926年。 1917年11月23日,十月革命胜利后,托洛茨基担任外交人民委员,并公布了先前由三国协约签署的秘密条约,其中详细描述了战后重新分配殖民地和重新划定国家边界的计划,包括肢解奥匈帝国。托洛茨基揭露了沙皇政权与英国、法国之间的秘密条约安排,给他们造成了极大的尴尬。 领导苏俄(1917–1922) 布列斯特谈判 1917年11月,苏俄与德国政府和同盟国的代表进行和谈,第一次谈判中断后,12月,托洛茨基前往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谈判于12月9日开始,实际谈判在12月27日托洛茨基到达后才开始。与此同时,在托洛茨基协助下,苏俄加紧反对德国帝国主义的宣传,并往德国战壕散发革命报刊。起初德国答应“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后反悔,要求占领从俄国手中夺走的领土。1918年1月5日,托洛茨基要求休会,在托洛茨基的谈判技巧下,已经赢得了不少时间。与此同时,布尔什维克与左翼社会革命党结盟,决定解散右翼社会革命党占多数的立宪会议。 1918年1月8日,中央委员会进行辩论。托洛茨基主张不战不和。列宁力主接受德国的条件。布哈林为首的“左翼共产主义者”则主张要求用“革命战争”去反对中央同盟。表决结果是布哈林的主张获得32票,托洛茨基获得16票,而列宁只获得15票。1月11日,第二次会议上,托洛茨基一方面承认这是一种“耻辱”的和平,另一方面相信和平会加速西方革命的发展。列宁对此还是愿意让托洛茨基拖延时间,中央委员会也表示同意。托洛茨基临行前与列宁私下商定,答应如果德国恢复战争行动就同意签署和约;但列托私下商定的策略也比较模棱两可。1月中旬,托洛茨基返回布列斯特。此时,德国和奥匈帝国的罢工与要求和平的示威已被镇压或已停止,因而同盟国也更有自信。谈判过程中,由于德国同拉达单独签订和约,以及党内矛盾等问题,所以发表了拒签声明。2月17日,德国开始进攻,但没有遇到抵抗。2月18日,中央委员会会议时,托洛茨基在经过三次试探性提议后,托洛茨基赞成了列宁的提议。新的多数一方要求托洛茨基和列宁起草致敌方各国政府的电文。当天深夜,布尔什维克和左翼社会革命党在中央委员会开会;主战派在会上再一次占了上风。但在政府里,布尔什维克在票数上占优;第二天,2月19日,政府正式求和。3月3日,正式签署条约,并于3月15日批准。同时,托洛茨基也辞去了外交人民委员的职务。 红军总司令(1918) 和谈之后,在列宁襄助下,托洛茨基于1918年3月14日就任苏俄军事和海军事务人民委员和最高军事委员会主席。军事形势很快考验了托洛茨基的管理和组织建设能力。1918年5月至6月,捷克军团在从欧洲俄罗斯前往符拉迪沃斯托克的途中反抗苏维埃政权。这使得布尔什维克失去了俄国的大部分领土,俄罗斯反共势力(即白军)组织日益严密的抵抗,以及托洛茨基所依赖的军事专家的叛逃。托洛茨基和苏维埃政府以全面动员作为回应,将红军的规模从1918年5月的不到30万增加到10月的100万,并在军队中引入政治委员制度。政委的任务是确保军事专家(大多是前帝国军队的军官)的忠诚,并共同签署他们的军事命令。托洛茨基认为红军的组织是建立在十月革命思想基础上的,正如他后来在自传中所写的那样: 托洛茨基所执行的军队集中化和严格规范纪律、征兵和依靠前帝国军事专家的政策遭到了布尔什维克里左翼共产主义者的反对,他们认为红军应该只由忠诚的革命者组成,由士兵选举指挥官,反对军队的集中领导,并认为前帝国军官是潜在的叛徒,应该被排除在新军队之外。反对者最终组成了军事反对派,该派别在1918末-1919年活跃于布尔什维克内部。 指挥红军(1918–1922) 1918年7月4日,托洛茨基要求大会批准颁发的紧急命令,这项命令旨在对俄国的游击分队颁布严格纪律。7月6日,因左翼社会革命党对于与德媾和一事不满,挑起了反布尔什维克的暴乱。7月9日,托洛茨基作关于镇压暴乱的报告。与此同时,托洛茨基正在把赤卫队和游击队训练成一支集中化的红军,他利用这场暴乱作为示范教学的实例,证明他的军事政策的正确性。暴动之后,在托洛茨基为其辩解之下,左翼社会革命党暴动的领袖在几个月后得到赦免,被处死的只有几个滥用契卡内部信任的人。托洛茨基继续解散赤卫队和游击队的行为也导致了与游击队,特别是与马赫诺领导的无政府主义游击队的冲突。 捷克军团和白军的挺进,以及8月6日喀山的沦陷,使得托洛茨基发出第一道征召军官及军士义务服役的命令,并对军中玩忽职守或追求特权的共产党员采取严厉措施。喀山沦陷后两天,托洛茨基乘专列亲赴前线,在此后的两年半中,列车就是他的住所和移动总指挥部。托洛茨基在斯维亚日斯克指挥战斗的时间里,也加深了与瓦采季斯、图哈切夫斯基等人的友谊。9月12日,红军收复了辛比尔斯克业。10月初,整个伏尔加河流域已重新在苏维埃统治之下了。红军的胜利恰好和严重的政治危机同时发生。1918年8月30日,社会革命党人范妮·卡普兰对列宁行刺;另一名社革党人则暗杀了彼得格勒契卡领导人——乌里茨基。作为回应,布尔什维克指示捷尔任斯基发动红色恐怖。关于红色恐怖,托洛茨基在《恐怖主义与共产主义》中写道: 在面对逃兵时,托洛茨基经常在政治上呼唤他们,用革命的思想激发他们。 伏尔加河上的胜利强有力地促进了红军的成长。军事人民委员部进行的初步组织工作已开始见效:指挥参谋部已建立起来,征兵站已发挥作用,军队的基本构架业已成型。1918年9月底,托洛茨基回到莫斯科,把最高军事委员会改组为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托洛茨基出任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托洛茨基则任命斯克良斯基为副主席。10月初,托洛茨基开始整顿南方战线,任命旧军队的一位将军瑟京为南方战线司令,以此取代斯大林在南方战线的领导;并且要求伏罗希洛夫服从命令,使之接受集中领导。但伏罗希洛夫不愿听从托洛茨基命令,尔后托洛茨基反映给列宁,使伏罗希洛夫被调往乌克兰。这也使托洛茨基得罪了斯大林领导的察里津集团。1918年11月,中央同盟在一战中失败,这使得苏俄废除了布列斯特和约。 1919年,布尔什维克八大前夕,列宁与托洛茨基在军官问题上达成一致。在面临人力短缺和14支外国干涉军的情况下,托洛茨基坚持使用前沙皇军官作为红军的军事专家,并与布尔什维克政治委员结合起来,以确保红军的革命性质。列宁对此评论道: 1919年3月,布尔什维克第八次党代会召开。在列宁的支持下,托洛茨基轻松击败了军事反对派,并当选为大会后仅有的五名第一届政治局正式成员之一。托洛茨基后来写道: 1919年4月,总司令瓦采季斯与东线司令加米涅夫之间发生了争论。加米涅夫想乘胜挺进西伯利亚,追击高尔察克;瓦采季斯则认为高尔察克在西伯利亚有强大的后备,而且认为纵深追击危险太大。托洛茨基选择支持瓦采季斯。之后托洛茨基的计划遭到了拒绝,紧接着加米涅夫越过乌拉尔摧毁了高尔察克。托洛茨基的对手取得了明显的优势。 1919年7月3日至4日的中央委员会会议上,经过激烈的交流,大多数人支持加米涅夫和斯米尔加对抗瓦采季斯和托洛茨基。斯大林利用这个机会向列宁施压,成功将瓦采季斯免职,让加米涅夫担任总司令。并使托洛茨基的盟友斯米尔诺夫、罗森哥尔兹、拉斯科尔尼科夫被免职,他们的职位由斯米尔加和古谢夫接替。之后,托洛茨基被临时派往南方战线。在他到达科兹洛夫时,得知瓦采季斯被控犯有叛国罪,已被关押起来。然而几天后瓦采季斯就获释了,并且被恢复了名誉。 1919年10月初,苏维埃政权陷入了内战里最严重的危机,南方的邓尼金部队逼近土拉和莫斯科,尤登尼奇的部队从爱沙尼亚迅速向彼得格勒推进。列宁认为,由于保卫莫斯科更重要,彼得格勒将不得不被放弃。托洛茨基则认为彼得格勒需要被保卫,因为彼得格勒的沦陷将对国内其余地方产生灾难性的影响。在一次罕见的逆转中,托洛茨基得到了斯大林和季诺维也夫的支持,并在中央委员会中战胜了列宁。尔后托格茨基自愿前往彼得格勒,斯大林则代替他去南方战线。 在彼得格勒保卫战中,就连之前反对托洛茨基的拉舍维奇也表示: 托洛茨基到达后一个星期,防御部队转入进攻。十月革命两周年时,也是他40岁生日,托洛茨基回到莫斯科向苏维埃执委会报告胜利。在苏维埃执委会庆祝十月革命两周年的纪念会上,人们称呼托洛茨基为胜利之父,授予他红旗勋章。 1919年11月至12月,南方战线上的白军陆续溃败。1920年初,邓尼金和高尔察克相继被击败。苏维埃政府的重点转向了经济。托洛茨基为了使涣散了的工人阶级能重新集合起来并使之回到工业生产中,从而提出了劳动军事化。列宁支持托洛茨基的军事共产主义政策,但该政策遭到了大量反对。托洛茨基把正规军组建成了第一支劳动军,从事生产工作。不过,1920年2月托洛茨基在乌拉尔乡间视察之后便很快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开始提出新经济政策,放弃余粮征集制,从而部分的恢复粮食市场。列宁仍然坚持战时共产主义,拒绝了他的提议。托洛茨基也因为波兰的即将进攻,就再不谈这个问题了。 1920年3月底,布尔什维克举行第九次代表大会。托洛茨基出于新经济政策被否决,被迫重新主张劳动军事化。托洛茨基随后要求工会训练工人,要求它教导他们把生产利益置于他们自己的需求之上。 1920年初,苏波之间的紧张局势最终导致了5月的苏波战争。在战争前期的和谈期间,托洛茨基认为红军已经精疲力尽,苏俄政府应该尽快与波兰签订和平条约。他不相信红军会在波兰本土得到多少支持。但托洛茨基也表示:“假如毕苏斯基把战争强加给我们,我们就坚决把战争进行到底。”。苏波战争爆发后,托洛茨基负责运输工具人民委员会,托洛茨基系统而迅速地组织所有火车机车的修复工作,使铁路运输提前恢复。7月,在收复被波兰占领的基辅后,托洛茨基主张和谈,可遭到了政治局否决。布尔什维克中央发布进军命令,图哈切夫斯基率领的北线军队向华沙挺进;斯大林的南线军队却转向西南,攻打利沃夫。8月,西南军队耽搁的增援,使得在华沙城下遭到了巨大的失败。与此同时,托洛茨基参加了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并代表共产国际起草宣言。10月12日,苏俄最终与波兰签署临时和约,托洛茨基坚持媾和。这一次,托洛茨基的提议占了上风。后于1921年3月18日签署《里加和约》。 苏波战争结束不久,托洛茨基便提议依据他在运输工会的经验,改组各种工会。托洛茨基主张采取工会领袖任命制,并把国家的经济利益放在工人局部利益之上。但这次列宁直截了当地拒绝了托洛茨基的做法,中央委员会则号召抵制“军事化与官僚式的劳动方式”。1920年12月初,托洛茨基在中央运输委员会的闭幕会议上对工会主义者进行还击。指责他们“对社会主义经济的需要却知之甚少”。托洛茨基和布哈林主张剥夺工会的自主权,把工会并入国家机关。普尼柯夫和柯伦泰领导的工人反对派则主张反对政府和党对工会的指导。列宁、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介于这两种观点之间。斯大林和季诺维也夫则利用列宁对托洛茨基的不满,来提高他们在布尔什维克领导层中的地位。包括列宁在内的许多布尔什维克担心党会分裂。列宁和托洛茨基的支持者在中央委员会几乎平分秋色,中央委员会的三位书记(克列斯廷斯基、叶夫根尼·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列昂尼德·谢列布里亚科夫)都支持托洛茨斯基。1921年3月的第十次代表大会以压倒的多数通过列宁的决议案。托洛茨基的一些支持者(包括三位中央委员会书记)失去了领导职位。 在会议期间,喀琅施塔得海军要塞爆发了暴动。政治局在开始时想要进行谈判,最后决定镇压叛乱。1921年3月5日,托洛茨基到达彼得格勒,命令叛乱者无条件投降,但遭叛乱者无视。托洛茨基和图哈切夫斯基决定在芬兰湾解冻前夺取要塞。3月15日,列宁向第十次代表大会提出新经济政策。大会几乎未经辩论就通过了。至此,托洛茨基在一年前提出的政策终于得到实施。关于工会的辩论也因为战时共产主义的终结而结束。大会还通过了一项关于“党内团结”的秘密决议,该决议禁止党内派系,但在大会前的讨论中除外。该决议后来被公布,并被斯大林用来对付托洛茨基和其他反对者。 1921年3月17日,喀琅施塔得暴乱被镇压。4月3日,托洛茨基检阅胜利的部队。1922年3月到4月,托洛茨基在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为布尔什维克农业和对私有财产让步的政策辩护,并尽可能的团结全党。 列宁托洛茨基联盟(1922–1924) 1922年4月,列宁建议任命托洛茨基为人民委员会副主席。但托洛茨基认为这是职能重叠、分工不明确,所以给予了拒绝。这一年里,列宁一直在说服托洛茨基担任这个职位。列宁的提议被许多学者解读为他指定托洛茨基作为政府首脑继任者的证据。在此期间,托洛茨基也要求加强国家计划委员会的权力,制订出工业上的“全面计划”。但托洛茨基的全面计划只包括国有工业,而不包括私有成分。不过托洛茨基的意见未能获得支持。 格鲁吉亚事件 1922年夏,托洛茨基在格鲁吉亚问题上与斯大林发生冲突。托洛茨基早在1921年就抗议过对格鲁吉亚的兼并。托洛茨基支持姆季瓦尼和马哈拉泽,并对斯大林的指控提出质疑。10月,在外贸垄断权问题上,列宁主张维系垄断权,而斯大林主张放宽。这也导致了列宁与斯大林发生冲突,一系列与斯大林的冲突也加重了列宁的病情。在得知托洛茨基与他观点一致时,病情有所缓和。尔后,托洛茨基与列宁结盟,共同对抗斯大林为首的放宽贸易垄断的一派。12月下半月,当中央委员会重新审定这个问题时,托洛茨基轻易说服全会推翻了这些决议。列宁非常高兴。列宁给托洛茨基写了一张便笺: 这次事件让列宁与托洛茨基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了。列宁随后赞同托洛茨基所主张的加强国家计划委员会权力一事。 在列宁与托洛茨基联合起来反对官僚主义之时,列宁重新审查了与格鲁吉亚布尔什维克这次冲突的前因后果,列宁发现斯大林加诸格鲁吉亚“分裂主义者”的指控都是虚假的,列宁非常生气。12月23日至25日,列宁口授了那封给他的追随者的信,即《列宁遗嘱》。 对抗三驾马车 1923年1月,当列宁不能参加政治局工作时,为了防止托洛茨基掌握多数,形成了斯大林、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这三驾马车。斯大林为首的三驾马车随即展开对托洛茨基的攻击。2月初,列宁严厉批评了斯大林领导时期的工农检查院,列宁最后决定,要对工农检查院本身进行一次大检查。好几个星期以来,托洛茨基要求公布列宁的批评,但政治局拒绝了。为了遏制官僚主义,托洛茨基提出了对中央委员会及其所属机构进行大改组的计划。托洛茨基强调指出,中央委员会已失去了同下层群众的联系而成了傲慢的官僚机构。而三驾马车则进行了一场流言攻势,污蔑托洛茨基不论在什么问题上都是反对列宁的。 1923年3月5日,列宁请求托洛茨基在即将举行的中央委员会上为格鲁吉亚布尔什维克辩护,列宁还附了一份对斯大林民族政策的评论的副本。用列宁自己的话说,他已准备好在党代表大会上向斯大林投一颗“炸弹”。同时,托洛茨基从加米涅夫处得知,列宁已经写信给斯大林,威胁要与他“断绝一切私人关系”。列宁的妻子克鲁普茨卡娅告诉加米涅夫说,列宁已经决定“要从政治上搞垮斯大林”。 然而,托洛茨基在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选择宽恕三驾马车。托洛茨基发表了关于党内民主的演讲,同时避免了与三驾马车的直接对抗。这使得三驾马车得到喘息。若干年以后,托洛茨基感慨地说道,在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如果他借助列宁的权威把话说出来,他很有可能在当时击败斯大林。在会上,托洛茨基提出缩小剪刀差,实行计划经济的纲领。托洛茨基并没有主张废除新经济政策,托洛茨基认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应当在这种混合经济的范围里发展壮大,直到社会主义成分通过它不断增长的优越性而逐渐吸收、改造或消灭私有成分,乃至冲破新经济政策的框架。 扩大的中央委员会,许多成员在最初并无表态(如李可夫、托姆斯基、布哈林),但在托洛茨基被持续孤立之下,最终向三驾马车靠拢。 从1923年中期开始,苏联经济遇到了重大困难,导致全国范围内的多次罢工。布尔什维克内部的两个秘密组织“工人真理派”和“工人集团”被秘密警察发现并镇压。1923年10月8日,托洛茨基致信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监察委员会,将这些困难归咎于缺乏党内民主。 1923年10月,当托洛茨基要求自己被派往国外协助德国共产党进行革命准备工作时,被政治局所拒绝,这也加深了和三驾马车的对立。在10月15日,46位资深党员联名发出庄严声明,这象征着左翼反对派的形成。11月7日,当季诺维也夫迫于压力,答应恢复党内民主后,46人很快就获得了大量支持。这也引发了三驾马车的恐慌,便解除了安东诺夫·奥弗申柯的红军政治部主任职务。因为奥弗申柯说道:“军队各支部“像一个人一样地”做托洛茨基的后盾。”。但托洛茨基却因病,未能参加公开争论。12月,三驾马车为了缓和局势,宣称要公布一项新方针以保证党员享有充分的发表意见的自由和批评自由。托洛茨基给《真理报》写了若干短文,这些短文后来都收进他的小册子《新方针》(又称《新路向》)中。 1923年12月21日,布尔什维克第十三次代表会议前夕,托洛茨基的健康恶化了。托洛茨基无奈前往黑海接受“气候治疗”。1924年1月16日,第十三次代表会议开幕了,三驾马车借此时机给托洛茨基和46人贴上了“偏离列宁主义的小资产阶级派性”的标签。在托洛茨基缺席的情况下,皮达可夫、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弗拉基米尔·斯米尔诺夫和拉狄克为反对派辩护。由于投票完全被书记处操纵,因此只有3票反对谴责托洛茨基的动议。 列宁去世 1924年1月21日,托洛茨基的列车暂停在梯弗里斯时,收到了列宁去世的消息。托洛茨基计划立即返回莫斯科参加列宁葬礼,不过斯大林欺骗托洛茨基葬礼是次日举行的,而事实是列宁葬礼是在数天之后的1月27日才举行的。 左翼反对派(1924–1928) 1924年3月,三驾马车通过替换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副主席埃弗莱姆·斯克良斯基,破坏了托洛茨基对军队的控制。5月,在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帮助斯大林化解了《列宁遗嘱》一事。《遗嘱》也被三驾马车隐藏了起来。三驾马车对托洛茨基的批判也蔓延到欧洲的共产党。但令人意外的是,法国共产党和波兰共产党抗议了对托洛茨基的诽谤。6月,在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上,季诺维也夫展开了对托洛茨基的攻势,并拉拢他国的代表团支持三驾马车。托洛茨基没有再当选为执行委员会的正式委员;斯大林取代了他的位置。 1924年10月,托洛茨基出版了《十月的教训》,其中对1917年革命事件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在书中,托洛茨基描述了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为首的温和派反对布尔什维克在1917年夺取政权的行为,而这段经历是这两人不愿提及的。这引发了新一轮的党内斗争,即后来的文字辩论。三驾马车以大规模的反扑来作为回应,他们对托洛茨基的批评集中在三个方面: 托洛茨基在1917年之前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们的分歧和冲突。 指责托洛茨基曲解了1917年的事件,以强调自己的作用,并淡化其他布尔什维克所扮演的角色。 指责托洛茨基在俄国内战期间对下属的严厉态度和其他所谓的错误。 1925年1月初,托洛茨基再次患病,无法做出回应,而他的对手动员了所有资源来攻击他。三驾马车成功地损害了托洛茨基的军事声誉,以至于托洛茨基被迫于1925年1月25日辞去苏俄军事和海军事务人民委员,以及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要求将托洛茨基开除出政治局和中央委员会。斯大林拒不答应,并起到了缓和的作用。托洛茨基虽然保住了他的政治局席位,但实际上被判缓刑了。 对于托洛茨基来说,1925年是艰难的一年。经历了激烈的文字辩论并失去了红军的职位后,他在整个冬季和春季实际上失业了。到了1925年5月,他被分配了三个职务:租让委员会主席、电业技术管理局主席和工业科技管理局主席。托洛茨基在《我的生活》一书中写道,“我就像是摆脱了政治,利用对自然科学和技术问题的研究来休息”,并“勤勤恳恳地努力在新的基础上发挥作用”。此外,托洛茨基还在他于1925年出版的书籍《列宁》中向列宁致敬。托洛茨基在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工作的期间进行了对国内外工业生产成本和效率的调查研究,以说明俄国工业的落后状况。他强调了追赶西方先进国家的必要性,并提出工业化的号召。 1925年夏,由于粮食危机,引发了季诺维也夫与布哈林为首的右翼反对派的冲突,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反对布哈林的市场社会主义政策,而斯大林则与布哈林结盟。三驾马车终于解体了,这场斗争在1925年10月的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公开化,并在1925年12月的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达到顶峰。以列宁格勒党组织为中心的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派又被称为新反对派。托洛茨基无视了这场斗争,也没有在代表大会上发言。 联合反对派 1926年1月,季诺维也夫的新反对派被斯大林布哈林联盟击败,列宁格勒也被斯大林所控制。1926年4月到5月,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及其“新反对派”的支持者向托洛茨基的支持者靠拢,两个团体很快就结成了联盟,其中还吸纳了布尔什维克内一些较小的反对派团体。这个新联盟被称为“联合反对派”(又被称为“托季联盟”)。 1926年7月的一次中央全会上。托洛茨基宣读了联合反对派的政治声明,宣布他们的共同目标是把党从其“机关”的暴君手中解放出来并争取恢复党内民主;并且坚决反对一国社会主义理论。对此,斯大林先对薄弱的季诺维也夫派发起制裁,以违反派系禁令为由取消了季诺维也夫的政治局委员的职务。并且在10月初时候,斯大林提出了开除威胁,联合反对派不得不同意战术撤退。斯大林派对付反对派的手段也变得越来越极端。10月末,中央委员会召开会议时托洛茨基因为受到干扰和嘘声而几乎无法讲话,并在会议结束后失去了政治局委员的职务;而季诺维也夫也被剥夺了共产国际主席的职务。整个1926年和1927年,反对派仍然团结一致反对斯大林,特别是在中国革命问题上;联合反对派对斯大林和布哈林“出卖中国革命”的行为做出了强力的抵制。斯大林主张维系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联合,并反对中国共产党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斯大林认为国民党是唯一一个能发挥反帝国主义作用的政党。托洛茨基则希望中国共产党完成一场正统的无产阶级革命,并拥有明确的阶级斗争性,且独立于国民党之外。1927年3月,陈独秀要求中国共产党退出国民党,而共产国际主席布哈林把他的要求斥为危险的“极左”异端。4月12日,蒋介石下令大屠杀,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追随他们的工人倒在了血泊中。 1927年5月,84名反对派杰出党员发布声明,表示反对斯大林和布哈林的国际政策。斯大林则把反对派成员调配到偏远省份、国家,以此来拆分他们。在此之后,斯大林开始利用秘密警察渗透并抹黑反对派。普通的反对派受到越来越多的骚扰,有时被开除党籍,甚至被捕。 十月革命10周年纪念日的时候,联合反对派举行了一次向群众呼吁的运动,斯大林则派出警察残酷镇压了这场运动。托洛茨基得知此事后,随即搬出了克里姆林宫。11月14日,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监察委员会召开非常会议,决定把托洛茨基和季诺维也夫开除出党。11月16日,所有反对派成员都被驱逐出克里姆林宫。11月16日夜,苏联外交官阿道夫·越飞自杀了,越飞留下遗书解释说这是他唯一可以采取的方式,以此抗议把托洛茨基和季诺维也夫开除出党。11月19日,托洛茨基在他的朋友越飞的葬礼上致悼词;这也将会是托洛茨基在苏联的最后一次演讲。12月,当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宣布联合反对派的观点跟党员的身份不相容时,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及其支持者选择了投降,并放弃了与左翼反对派的联盟。另一方面,托洛茨基和他大多数追随者拒绝投降,坚持斗争到底。 流放阿拉木图 1928年1月,斯大林决定将托洛茨基流放到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原本定于1月16日出发的当天,在车站左翼反对派举行了一次示威游行并准备与托洛茨基道别,斯大林当局被迫延迟出发的时间,并于17日把托洛茨基秘密押往火车站。抵达阿拉木图之后,托洛茨基马上起草有关反对派原则的详尽声明,该声明将提交给定于夏季召开的共产国际第六次大会;同时,托洛茨基开始撰写自己的回忆录——《我的生活》。2月,斯大林与布哈林的联盟破裂,随后斯大林开始反对富农和右翼反对派;并且利用偏左的政策来瓦解左翼反对派。 流亡国外(1929–1940) 土耳其 1929年1月20日,随着右翼反对派相继被击败,斯大林决定将托洛茨基驱逐出国。2月,托洛茨基在妻子娜塔莉亚·谢多娃和长子列夫·谢多夫的陪同下到达土耳其。托洛茨基被驱逐出苏联后,苏联内部的左翼反对派开始动摇。1929年至1932年间,左翼反对派的大多数领导层和成员向斯大林投降,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恢复了党籍;但在1936年至1938年的大清洗中,投降的反对派依然被斯大林处决杀害。 1929年2月至3月间,托洛茨基与妻子和长子住在伊斯坦布尔的苏联领事馆。1929年3月,托洛茨基及其家人搬家到王子群岛中的比于卡达岛。在比于卡达岛,托洛茨基一家住进了一座名为亚纳罗斯宅邸(Yanaros mansion)的房子。在土耳其流亡期间,托洛茨基受到凯末尔的土耳其警察部队的监视。托洛茨基还面临着许多居住在土耳其的前白军军官以及白俄侨民的威胁,他们反对十月革命和布尔什维克,并在俄国内战中被托洛茨基所领导的红军击败。然而,托洛茨基的欧洲支持者自愿担任保镖,保证了他的安全。在此期间,托洛茨基先向社会民主党执政的德国、英国提出入境要求,但均被拒绝入境。随后又向比利时、荷兰、法国、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挪威、卢森堡等国提出入境要求,但均被拒绝。托洛茨基称之为“欧洲是没有签证的大陆”。托洛茨基利用写稿得到的巨额稿酬,把岛上改造成国际左翼反对派的宣传部。 1929年末,托洛茨基开始批判斯大林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托洛茨基指出斯大林从“乌龟爬行”一下子转到“纵马疾驰”;计划中规定的增长速度非常高,超过了实际资源负荷。这导致了工业与农业、重工业与轻工业、投资与个人消费之间的失衡。托洛茨基认为,集体化必须有先进的技术基础,但在苏联的情况下,这种基础还没有形成。他预测集体农庄在技术上无法综合配套,因此难以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可能会导致农业生产的衰退和混乱。 1930年9月德国国会选举后,纳粹党成为第二大党,托洛茨基随后呼吁应该让德国共产党与德国社会民主党组成统一战线,对抗纳粹党;而斯大林则把德国社会民主党视为“社会法西斯主义”,拒绝了德共与社民党的联合。1931年,托洛茨基在《什么是法西斯主义》一书中指责斯大林派把美国民主党的富兰克林·罗斯福以及社会民主党人定义为“社会法西斯主义”;因为这样的定义会造成工人阶级意识形态的混乱。 1932年2月20日,托洛茨基和他的家人失去了苏联国籍,并被禁止返回苏联。尔后,斯大林于1932年11月至1933年1月间将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再次开除出党,并发配到西伯利亚。季诺维也夫对此说道: 1932年11月14日,托洛茨基准备前往丹麦参加社会主义会议。托洛茨基乘船驶离君士坦丁堡港后,托洛茨基停留于意大利王国的那不勒斯休整,并在墨索里尼警察的监视下游览了庞贝遗址。尔后穿越法国全境,乘船抵达哥本哈根。丹麦之旅结束后托洛茨基回到了王子群岛。1933年1月30日,随着希特勒当上德国总理,托洛茨基宣布他不再忠于第三国际。托洛茨基说道: 法国 1933年7月,法国总理爱德华·达拉第接受了给托洛茨基提供庇护。但托洛茨基被禁止在巴黎生活,只能在法国中南部生活;托洛茨基很快就发现自己受到了法国警察的监视。1933年7月至1934年4月,托洛茨基夫妇居住在巴比松(又称巴尔比宗)。 1934年1月,斯塔维斯事件暴露了法国政府内部的腐败,托洛茨基建议他的拥护者们加入工人国际法国支部,托派成员可以在其中寻找有利于第四国际思想的拥护者。1934年4月16日,法国内政部长阿尔贝·萨罗签署法令,将托洛茨基驱逐出法国。然而,没有一个外国政府愿意接收托洛茨基入境,托洛茨基只好前往格勒诺布尔附近的多门居住。托洛茨基发现自己在多门与外界的接触比流亡土耳其期间还要糟糕。1935年5月,在法国政府同意与苏联政府签订《苏法互助条约》后不久,托洛茨基被正式告知,他在法国不再受欢迎。在权衡利弊后,托洛茨基申请移居到工党执政中的挪威。 挪威 1935年6月,在获得司法部长特吕格韦·赖伊的入境许可后,托洛茨基踏上了挪威的国土。意外的是,挪威工党热情接见了托洛茨基,工党党员康拉德·克努德森邀请托洛茨基夫妇住在他家里。托洛茨基于1935年6月至1936年9月在克努德森家住了一年多。托洛茨基在挪威过得相对安宁,他们的住所是开放的,村民们可以随时来访。在此期间,托洛茨基写完了《被背叛的革命》一书;托洛茨基在其中批评斯大林滥用了马克思的权威,将不平等辩解为社会主义的阶段特征,而实际上是对社会主义的背叛。 1936年8月5日,托洛茨基和克努德森去度假的时候,挪威法西斯主义政党——全国集会党成员趁机闯入克努德森家,计划盗取托洛茨基的作品和资料。克努德森的女儿及其邻居发现并阻止了他们的行动,但歹徒还是抓了几张打印的文稿。就在托洛茨基度假的期间,第一次莫斯科审判正在进行,老布尔什维克季诺维也夫与加米涅夫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判处死刑。8月29日,苏联大使要求将托洛茨基驱逐出境;工党政府害怕与苏联关系破裂,所以同意了这要求。工党政府利用全国集会党所拿的资料,说托洛茨基抨击外国的政府违反了进入挪威的条件。由于没有国家接受托洛茨基入境;9月2日,挪威政府将托洛茨基夫妇转移到一幢关押他们的房子。托洛茨基被迫每天在20名的严密监视下呆在室内22个小时,每天只允许两个小时在农场散步。从1936年10月起,托洛茨基夫妇甚至被禁止在户外散步。身为工党左翼的克努德森批评工党右翼对托洛茨基采取的措施。1936年10月19日挪威举行了选举,克努德森以明显优势当选为议员;托洛茨基为自己朋友的胜选感到高兴。托洛茨基在1936年12月18日偷偷寄出了一封信,题为《莫斯科的“忏悔”》,里面批判了斯大林官僚政府对老布尔什维克的强行逼供。1936年12月,托洛茨基受到迭戈·里维拉的邀请。12月19日,托洛茨基和其妻子在警卫的护送下乘“鲁特号”油轮驶出挪威,前往墨西哥。后来在墨西哥生活时,托洛茨基对他在赫鲁姆度过的108天的待遇进行了尖锐的批评,并指责挪威政府阻止他公开表达对莫斯科审判和其他政治作秀的强烈反对,托洛茨基说: 墨西哥 托洛茨基所乘坐的鲁特号于1937年1月9日抵达墨西哥。托洛茨基抵达后,墨西哥总统拉萨罗·卡德纳斯表示了对托洛茨基的欢迎;墨西哥总统安排了他的总统专列将托洛茨基从坦皮科港带到墨西哥城。墨西哥城站上,迭戈·里维拉和弗里达·卡罗等托派人士欢迎托洛茨基的到达。 1937年1月至1939年3月的这期间,托洛茨基夫妇居住在迭戈·里维拉的“蓝屋”里。卡德纳斯总统也加强了科约阿坎区的安保。而在1937年2月,第二次莫斯科审判开始了,又一批老布尔什维克被处死;而斯大林也开始了针对托洛茨基儿子列夫·谢多夫刺杀计划。1937年5月,斯大林对红军的清洗也开始了,图哈切夫斯基等将领以“策划政变”的理由被处死。托洛茨基对于斯大林的种种清洗行为说道: 1938年2月16日,托洛茨基之子列夫·谢多夫死于一场手术中,而此前在莫斯科格别乌的总部里,人们常这样说:“小伙子干得不坏,要是没了他,老头子就难办了”。1938年3月,第三次莫斯科审判开始,布哈林、李可夫等右翼反对派成员皆被处死。 第四国际 1938年9月3日第四国际成立;托洛茨基以先锋党理论为基础,在第四国际实行内部民主(民主集中制、充分讨论的自由、行动完全一致)。并且主张对苏联实行政治革命,重建社会主义民主。 托洛茨基还与美国社会主义工人党的詹姆斯·坎农、约瑟夫·汉森、法雷尔·道布斯等支持者密切合作。坎农是美国共产主义运动的长期领导成员,自1928年首次阅读托洛茨基对官僚政府的批评以来,就一直支持托洛茨基反对斯大林主义的斗争。尽管托洛茨基对斯大林主义政权的批评被禁止和限制,但也传播到共产国际的其他成员;其中就包括中国共产党创始人陈独秀。 1938年下半年,安德烈·布勒东和迭戈·里维拉受到托洛茨基鼓舞,合作撰写了《独立革命艺术宣言》,这促使了国际独立革命艺术联合会的创立。这个组织是短命的,于1939年下半年解散。1939年3月,迭戈·里维拉声明反对卡德纳斯总统和反对革命制度党,托洛茨基担心卷入墨西哥的政治,于是搬到了别处。 戴斯委员会 1939年末,托洛茨基同意去美国到众议院一个所谓戴斯委员会作证。这是一个开展“非美活动调查”的组织。该委员会主席,参议员戴斯要求取缔美国共产党,理由是它是外国势力的代表。托洛茨基本想利用委员会作为一个讲坛,揭露格别乌针对他本人及其追随者的谋杀行动。但他在此之前明确表示,他将大声疾呼反对取缔美国共产党,并号召全世界的工人们起来把世界大战转变为世界革命。但此事未能实现,部分原因是托洛茨基的追随者们表示坚决反对。特别是戴斯委员会得知托洛茨基目的后,拒绝听取他的证词,美国政府也拒绝给托洛茨基入境签证。联共(布)得知此事后,立马给托洛茨基贴上了个“勾结戴斯与美国石油大王反对墨西哥人民”的标签。 遇刺 1940年2月27日,托洛茨基写了自己的遗嘱,在其中他表达了对后人的想法和感受。托洛茨基说自己患有高血压。在坚决否认斯大林关于他背叛工人阶级的指控后,他感谢朋友们,尤其是他的妻子娜塔莉亚·谢多娃对他忠诚的支持: 1940年5月24日,NKVD组织了一次对托洛茨基的恐怖袭击,NKVD特工用机枪向托洛茨基住所射了200多发子弹,偷袭者们向屋子里扔了几个燃烧弹,向天井里扔了一个重磅炸弹(没有爆炸),然后撤走了。托洛茨基14岁的外孙西瓦·沃尔科夫(1926年3月7日-2023年6月16日)脚部中弹。托洛茨基的保镖谢尔顿被劫走杀害。而托洛茨基夫妇则完好无损。在谋杀未遂之后,托洛茨基于1940年6月8日写了一篇题为《斯大林谋害我的生命》的文章,托洛茨基在文章中表示,肯定会有下一次暗杀企图。 1940年8月20日,拉蒙·麦卡德拿出一篇文章请托洛茨基修改,下午刚过5点,正在托洛茨基阅读文章的时候,麦卡德他掏出藏在雨衣里的冰镐,往托洛茨基后脑勺狠狠砸去。托洛茨基随即大声尖叫,托洛茨基的护卫立马跑了过来与麦卡德进行激烈的搏斗,托洛茨基也被送往医院进行手术。托洛茨基凭意志坚持了一天,于1940年8月21日晚7时25分去世,终年60岁。娜塔莉亚·谢多娃写道: 8月22日,托洛茨基的遗体停放了5天供人们瞻仰,为此前来的人约有30万。 路線之爭 托洛茨基 托洛茨基主張俄国内战胜利後,在保持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支援国际社會主義革命,以确保无产阶级政权得以在国际存活。单一一国无产阶级建立政权对于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来说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在俄国这样的不发达国家,生产力的落后不能长期维持无产阶级专政这种制度,其他国家的革命运动,对于维持无产阶级政权本身,和带来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胜利,从而帮助俄国,才能达到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条件,同时依靠工业专政、软性剪刀差让苏俄发展为真正的工业化国家。在中国革命问题上,托洛茨基认为中国共产党可以和国民党进行党外合作,但是决不能以牺牲独立性和纲领为代价;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没有能力实现民主革命任务,未来的中国革命必须是社会主义革命。在二十年代后期,托洛茨基认为中国共产党应退出国民党,武装暴动建立苏维埃(不断革命、世界革命、加速工业化)。托洛茨基主义被部分人认为是对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捍卫。 斯大林 斯大林則是以先鞏固建設完成蘇聯這世界上第一個社会主义国家為優先路線,认为以苏联的国力,单独一个国家就可以建成社会主义社会(一国建成社会主义)。对于中国革命问题,斯大林提出了阶段革命口号,认为中国革命必须是多阶级联合的“国民革命”,在“国民革命”任务完成后才是社会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不能放弃与国民党合作,中共的革命行动不能以触犯合作为代价,他声称合作的目的是团结“国民党左派”(指蒋介石、汪精卫等),反对“国民党右派”(指段祺瑞、张作霖、孙传芳等北洋军阀),用“无产阶级成分”占据国民党这个“多阶级混合物”。在国共合作破裂,托洛茨基被流放后,斯大林一改旧态度,宣布中国革命已达高潮时期,中国共产党必须进行武装暴动建立苏维埃;此时托洛茨基则称中国革命已进入低潮时期,应该采取民主的国民会议口号进行革命工作。 評價 列宁在《给代表大会的信》中评价托洛茨基: 国际马克思主义趋势领袖艾伦·伍兹对托洛茨基的评价有以下几个方面: 革命领袖:托洛茨基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家和领导者,对俄国革命和国际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在1905年和1917年的俄国革命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并在十月革命后成为苏联的第一任外交委员,负责与外国进行谈判。 红军领袖:在俄国内战期间,托洛茨基组织了红军并亲自指挥作战,展现出出色的军事才能。他的军事战略和组织能力为苏俄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政治理论家:托洛茨基是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的著作广泛涵盖政治、经济、哲学、艺术和文学等领域。他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在理论上具有深刻洞察力,并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引。 国际主义者:托洛茨基坚定地主张国际主义,并试图在一战期间通过《齐美尔瓦尔德宣言》来团结不同的左翼,并且始终捍卫列宁主义的国际主义和世界革命的传统。 反官僚主义的斗争:在列宁去世后,托洛茨基领导了反对苏联官僚主义堕落的斗争。他努力捍卫布尔什维主义的思想和十月革命的纯净传统,对斯大林及其集团的官僚主义和沙文主义提出了批评性的观点。 家庭 第一任妻子:亚历山大·索科洛夫斯卡娅(Aleksandra Sokolovskaya) 长女:吉娜(Zina) 次女:妮娜(Nina) 第二任妻子:納塔莉亞·塞多娃 儿子:列夫·谢多夫。 儿子:谢尔盖(Sergei),后成为莫斯科技術學院教授,托洛茨基被驱逐后,大清洗时代开始后,1935年遭流放,后遭处决。
和谈之后,在列宁襄助下,托洛茨基于1918年3月14日就任苏俄军事和海军事务人民委员和最高军事委员会主席。军事形势很快考验了托洛茨基的管理和组织建设能力。1918年5月至6月,捷克军团在从欧洲俄罗斯前往符拉迪沃斯托克的途中反抗苏维埃政权。这使得布尔什维克失去了俄国的大部分领土,俄罗斯反共势力(即白军)组织日益严密的抵抗,以及托洛茨基所依赖的军事专家的叛逃。托洛茨基和苏维埃政府以全面动员作为回应,将红军的规模从1918年5月的不到30万增加到10月的100万,并在军队中引入政治委员制度。政委的任务是确保军事专家(大多是前帝国军队的军官)的忠诚,并共同签署他们的军事命令。托洛茨基认为红军的组织是建立在十月革命思想基础上的,正如他后来在自传中所写的那样: 托洛茨基所执行的军队集中化和严格规范纪律、征兵和依靠前帝国军事专家的政策遭到了布尔什维克里左翼共产主义者的反对,他们认为红军应该只由忠诚的革命者组成,由士兵选举指挥官,反对军队的集中领导,并认为前帝国军官是潜在的叛徒,应该被排除在新军队之外。反对者最终组成了军事反对派,该派别在1918末-1919年活跃于布尔什维克内部。 指挥红军(1918–1922) 1918年7月4日,托洛茨基要求大会批准颁发的紧急命令,这项命令旨在对俄国的游击分队颁布严格纪律。7月6日,因左翼社会革命党对于与德媾和一事不满,挑起了反布尔什维克的暴乱。7月9日,托洛茨基作关于镇压暴乱的报告。与此同时,托洛茨基正在把赤卫队和游击队训练成一支集中化的红军,他利用这场暴乱作为示范教学的实例,证明他的军事政策的正确性。暴动之后,在托洛茨基为其辩解之下,左翼社会革命党暴动的领袖在几个月后得到赦免,被处死的只有几个滥用契卡内部信任的人。托洛茨基继续解散赤卫队和游击队的行为也导致了与游击队,特别是与马赫诺领导的无政府主义游击队的冲突。 捷克军团和白军的挺进,以及8月6日喀山的沦陷,使得托洛茨基发出第一道征召军官及军士义务服役的命令,并对军中玩忽职守或追求特权的共产党员采取严厉措施。喀山沦陷后两天,托洛茨基乘专列亲赴前线,在此后的两年半中,列车就是他的住所和移动总指挥部。托洛茨基在斯维亚日斯克指挥战斗的时间里,也加深了与瓦采季斯、图哈切夫斯基等人的友谊。9月12日,红军收复了辛比尔斯克业。10月初,整个伏尔加河流域已重新在苏维埃统治之下了。红军的胜利恰好和严重的政治危机同时发生。1918年8月30日,社会革命党人范妮·卡普兰对列宁行刺;另一名社革党人则暗杀了彼得格勒契卡领导人——乌里茨基。作为回应,布尔什维克指示捷尔任斯基发动红色恐怖。关于红色恐怖,托洛茨基在《恐怖主义与共产主义》中写道: 在面对逃兵时,托洛茨基经常在政治上呼唤他们,用革命的思想激发他们。 伏尔加河上的胜利强有力地促进了红军的成长。军事人民委员部进行的初步组织工作已开始见效:指挥参谋部已建立起来,征兵站已发挥作用,军队的基本构架业已成型。1918年9月底,托洛茨基回到莫斯科,把最高军事委员会改组为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托洛茨基出任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托洛茨基则任命斯克良斯基为副主席。10月初,托洛茨基开始整顿南方战线,任命旧军队的一位将军瑟京为南方战线司令,以此取代斯大林在南方战线的领导;并且要求伏罗希洛夫服从命令,使之接受集中领导。但伏罗希洛夫不愿听从托洛茨基命令,尔后托洛茨基反映给列宁,使伏罗希洛夫被调往乌克兰。这也使托洛茨基得罪了斯大林领导的察里津集团。1918年11月,中央同盟在一战中失败,这使得苏俄废除了布列斯特和约。 1919年,布尔什维克八大前夕,列宁与托洛茨基在军官问题上达成一致。在面临人力短缺和14支外国干涉军的情况下,托洛茨基坚持使用前沙皇军官作为红军的军事专家,并与布尔什维克政治委员结合起来,以确保红军的革命性质。列宁对此评论道: 1919年3月,布尔什维克第八次党代会召开。在列宁的支持下,托洛茨基轻松击败了军事反对派,并当选为大会后仅有的五名第一届政治局正式成员之一。托洛茨基后来写道: 1919年4月,总司令瓦采季斯与东线司令加米涅夫之间发生了争论。加米涅夫想乘胜挺进西伯利亚,追击高尔察克;瓦采季斯则认为高尔察克在西伯利亚有强大的后备,而且认为纵深追击危险太大。托洛茨基选择支持瓦采季斯。之后托洛茨基的计划遭到了拒绝,紧接着加米涅夫越过乌拉尔摧毁了高尔察克。托洛茨基的对手取得了明显的优势。 1919年7月3日至4日的中央委员会会议上,经过激烈的交流,大多数人支持加米涅夫和斯米尔加对抗瓦采季斯和托洛茨基。斯大林利用这个机会向列宁施压,成功将瓦采季斯免职,让加米涅夫担任总司令。并使托洛茨基的盟友斯米尔诺夫、罗森哥尔兹、拉斯科尔尼科夫被免职,他们的职位由斯米尔加和古谢夫接替。之后,托洛茨基被临时派往南方战线。在他到达科兹洛夫时,得知瓦采季斯被控犯有叛国罪,已被关押起来。然而几天后瓦采季斯就获释了,并且被恢复了名誉。 1919年10月初,苏维埃政权陷入了内战里最严重的危机,南方的邓尼金部队逼近土拉和莫斯科,尤登尼奇的部队从爱沙尼亚迅速向彼得格勒推进。列宁认为,由于保卫莫斯科更重要,彼得格勒将不得不被放弃。托洛茨基则认为彼得格勒需要被保卫,因为彼得格勒的沦陷将对国内其余地方产生灾难性的影响。在一次罕见的逆转中,托洛茨基得到了斯大林和季诺维也夫的支持,并在中央委员会中战胜了列宁。尔后托格茨基自愿前往彼得格勒,斯大林则代替他去南方战线。 在彼得格勒保卫战中,就连之前反对托洛茨基的拉舍维奇也表示: 托洛茨基到达后一个星期,防御部队转入进攻。十月革命两周年时,也是他40岁生日,托洛茨基回到莫斯科向苏维埃执委会报告胜利。在苏维埃执委会庆祝十月革命两周年的纪念会上,人们称呼托洛茨基为胜利之父,授予他红旗勋章。 1919年11月至12月,南方战线上的白军陆续溃败。1920年初,邓尼金和高尔察克相继被击败。苏维埃政府的重点转向了经济。托洛茨基为了使涣散了的工人阶级能重新集合起来并使之回到工业生产中,从而提出了劳动军事化。列宁支持托洛茨基的军事共产主义政策,但该政策遭到了大量反对。托洛茨基把正规军组建成了第一支劳动军,从事生产工作。不过,1920年2月托洛茨基在乌拉尔乡间视察之后便很快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开始提出新经济政策,放弃余粮征集制,从而部分的恢复粮食市场。列宁仍然坚持战时共产主义,拒绝了他的提议。托洛茨基也因为波兰的即将进攻,就再不谈这个问题了。 1920年3月底,布尔什维克举行第九次代表大会。托洛茨基出于新经济政策被否决,被迫重新主张劳动军事化。托洛茨基随后要求工会训练工人,要求它教导他们把生产利益置于他们自己的需求之上。 1920年初,苏波之间的紧张局势最终导致了5月的苏波战争。在战争前期的和谈期间,托洛茨基认为红军已经精疲力尽,苏俄政府应该尽快与波兰签订和平条约。他不相信红军会在波兰本土得到多少支持。但托洛茨基也表示:“假如毕苏斯基把战争强加给我们,我们就坚决把战争进行到底。”。苏波战争爆发后,托洛茨基负责运输工具人民委员会,托洛茨基系统而迅速地组织所有火车机车的修复工作,使铁路运输提前恢复。7月,在收复被波兰占领的基辅后,托洛茨基主张和谈,可遭到了政治局否决。布尔什维克中央发布进军命令,图哈切夫斯基率领的北线军队向华沙挺进;斯大林的南线军队却转向西南,攻打利沃夫。8月,西南军队耽搁的增援,使得在华沙城下遭到了巨大的失败。与此同时,托洛茨基参加了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并代表共产国际起草宣言。10月12日,苏俄最终与波兰签署临时和约,托洛茨基坚持媾和。这一次,托洛茨基的提议占了上风。后于1921年3月18日签署《里加和约》。 苏波战争结束不久,托洛茨基便提议依据他在运输工会的经验,改组各种工会。托洛茨基主张采取工会领袖任命制,并把国家的经济利益放在工人局部利益之上。但这次列宁直截了当地拒绝了托洛茨基的做法,中央委员会则号召抵制“军事化与官僚式的劳动方式”。1920年12月初,托洛茨基在中央运输委员会的闭幕会议上对工会主义者进行还击。指责他们“对社会主义经济的需要却知之甚少”。托洛茨基和布哈林主张剥夺工会的自主权,把工会并入国家机关。普尼柯夫和柯伦泰领导的工人反对派则主张反对政府和党对工会的指导。列宁、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介于这两种观点之间。斯大林和季诺维也夫则利用列宁对托洛茨基的不满,来提高他们在布尔什维克领导层中的地位。包括列宁在内的许多布尔什维克担心党会分裂。列宁和托洛茨基的支持者在中央委员会几乎平分秋色,中央委员会的三位书记(克列斯廷斯基、叶夫根尼·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列昂尼德·谢列布里亚科夫)都支持托洛茨斯基。1921年3月的第十次代表大会以压倒的多数通过列宁的决议案。托洛茨基的一些支持者(包括三位中央委员会书记)失去了领导职位。 在会议期间,喀琅施塔得海军要塞爆发了暴动。政治局在开始时想要进行谈判,最后决定镇压叛乱。1921年3月5日,托洛茨基到达彼得格勒,命令叛乱者无条件投降,但遭叛乱者无视。托洛茨基和图哈切夫斯基决定在芬兰湾解冻前夺取要塞。3月15日,列宁向第十次代表大会提出新经济政策。大会几乎未经辩论就通过了。至此,托洛茨基在一年前提出的政策终于得到实施。关于工会的辩论也因为战时共产主义的终结而结束。大会还通过了一项关于“党内团结”的秘密决议,该决议禁止党内派系,但在大会前的讨论中除外。该决议后来被公布,并被斯大林用来对付托洛茨基和其他反对者。 1921年3月17日,喀琅施塔得暴乱被镇压。4月3日,托洛茨基检阅胜利的部队。1922年3月到4月,托洛茨基在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为布尔什维克农业和对私有财产让步的政策辩护,并尽可能的团结全党。 列宁托洛茨基联盟(1922–1924) 1922年4月,列宁建议任命托洛茨基为人民委员会副主席。但托洛茨基认为这是职能重叠、分工不明确,所以给予了拒绝。这一年里,列宁一直在说服托洛茨基担任这个职位。列宁的提议被许多学者解读为他指定托洛茨基作为政府首脑继任者的证据。在此期间,托洛茨基也要求加强国家计划委员会的权力,制订出工业上的“全面计划”。但托洛茨基的全面计划只包括国有工业,而不包括私有成分。不过托洛茨基的意见未能获得支持。 格鲁吉亚事件 1922年夏,托洛茨基在格鲁吉亚问题上与斯大林发生冲突。托洛茨基早在1921年就抗议过对格鲁吉亚的兼并。托洛茨基支持姆季瓦尼和马哈拉泽,并对斯大林的指控提出质疑。10月,在外贸垄断权问题上,列宁主张维系垄断权,而斯大林主张放宽。这也导致了列宁与斯大林发生冲突,一系列与斯大林的冲突也加重了列宁的病情。在得知托洛茨基与他观点一致时,病情有所缓和。尔后,托洛茨基与列宁结盟,共同对抗斯大林为首的放宽贸易垄断的一派。12月下半月,当中央委员会重新审定这个问题时,托洛茨基轻易说服全会推翻了这些决议。列宁非常高兴。列宁给托洛茨基写了一张便笺: 这次事件让列宁与托洛茨基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了。列宁随后赞同托洛茨基所主张的加强国家计划委员会权力一事。 在列宁与托洛茨基联合起来反对官僚主义之时,列宁重新审查了与格鲁吉亚布尔什维克这次冲突的前因后果,列宁发现斯大林加诸格鲁吉亚“分裂主义者”的指控都是虚假的,列宁非常生气。12月23日至25日,列宁口授了那封给他的追随者的信,即《列宁遗嘱》。 对抗三驾马车 1923年1月,当列宁不能参加政治局工作时,为了防止托洛茨基掌握多数,形成了斯大林、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这三驾马车。斯大林为首的三驾马车随即展开对托洛茨基的攻击。2月初,列宁严厉批评了斯大林领导时期的工农检查院,列宁最后决定,要对工农检查院本身进行一次大检查。好几个星期以来,托洛茨基要求公布列宁的批评,但政治局拒绝了。为了遏制官僚主义,托洛茨基提出了对中央委员会及其所属机构进行大改组的计划。托洛茨基强调指出,中央委员会已失去了同下层群众的联系而成了傲慢的官僚机构。而三驾马车则进行了一场流言攻势,污蔑托洛茨基不论在什么问题上都是反对列宁的。 1923年3月5日,列宁请求托洛茨基在即将举行的中央委员会上为格鲁吉亚布尔什维克辩护,列宁还附了一份对斯大林民族政策的评论的副本。用列宁自己的话说,他已准备好在党代表大会上向斯大林投一颗“炸弹”。同时,托洛茨基从加米涅夫处得知,列宁已经写信给斯大林,威胁要与他“断绝一切私人关系”。列宁的妻子克鲁普茨卡娅告诉加米涅夫说,列宁已经决定“要从政治上搞垮斯大林”。 然而,托洛茨基在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选择宽恕三驾马车。托洛茨基发表了关于党内民主的演讲,同时避免了与三驾马车的直接对抗。这使得三驾马车得到喘息。若干年以后,托洛茨基感慨地说道,在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如果他借助列宁的权威把话说出来,他很有可能在当时击败斯大林。在会上,托洛茨基提出缩小剪刀差,实行计划经济的纲领。托洛茨基并没有主张废除新经济政策,托洛茨基认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应当在这种混合经济的范围里发展壮大,直到社会主义成分通过它不断增长的优越性而逐渐吸收、改造或消灭私有成分,乃至冲破新经济政策的框架。 扩大的中央委员会,许多成员在最初并无表态(如李可夫、托姆斯基、布哈林),但在托洛茨基被持续孤立之下,最终向三驾马车靠拢。 从1923年中期开始,苏联经济遇到了重大困难,导致全国范围内的多次罢工。布尔什维克内部的两个秘密组织“工人真理派”和“工人集团”被秘密警察发现并镇压。1923年10月8日,托洛茨基致信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监察委员会,将这些困难归咎于缺乏党内民主。 1923年10月,当托洛茨基要求自己被派往国外协助德国共产党进行革命准备工作时,被政治局所拒绝,这也加深了和三驾马车的对立。在10月15日,46位资深党员联名发出庄严声明,这象征着左翼反对派的形成。11月7日,当季诺维也夫迫于压力,答应恢复党内民主后,46人很快就获得了大量支持。这也引发了三驾马车的恐慌,便解除了安东诺夫·奥弗申柯的红军政治部主任职务。因为奥弗申柯说道:“军队各支部“像一个人一样地”做托洛茨基的后盾。”。但托洛茨基却因病,未能参加公开争论。12月,三驾马车为了缓和局势,宣称要公布一项新方针以保证党员享有充分的发表意见的自由和批评自由。托洛茨基给《真理报》写了若干短文,这些短文后来都收进他的小册子《新方针》(又称《新路向》)中。 1923年12月21日,布尔什维克第十三次代表会议前夕,托洛茨基的健康恶化了。托洛茨基无奈前往黑海接受“气候治疗”。1924年1月16日,第十三次代表会议开幕了,三驾马车借此时机给托洛茨基和46人贴上了“偏离列宁主义的小资产阶级派性”的标签。在托洛茨基缺席的情况下,皮达可夫、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弗拉基米尔·斯米尔诺夫和拉狄克为反对派辩护。由于投票完全被书记处操纵,因此只有3票反对谴责托洛茨基的动议。 列宁去世 1924年1月21日,托洛茨基的列车暂停在梯弗里斯时,收到了列宁去世的消息。托洛茨基计划立即返回莫斯科参加列宁葬礼,不过斯大林欺骗托洛茨基葬礼是次日举行的,而事实是列宁葬礼是在数天之后的1月27日才举行的。 左翼反对派(1924–1928) 1924年3月,三驾马车通过替换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副主席埃弗莱姆·斯克良斯基,破坏了托洛茨基对军队的控制。5月,在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帮助斯大林化解了《列宁遗嘱》一事。《遗嘱》也被三驾马车隐藏了起来。三驾马车对托洛茨基的批判也蔓延到欧洲的共产党。但令人意外的是,法国共产党和波兰共产党抗议了对托洛茨基的诽谤。6月,在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上,季诺维也夫展开了对托洛茨基的攻势,并拉拢他国的代表团支持三驾马车。托洛茨基没有再当选为执行委员会的正式委员;斯大林取代了他的位置。 1924年10月,托洛茨基出版了《十月的教训》,其中对1917年革命事件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在书中,托洛茨基描述了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为首的温和派反对布尔什维克在1917年夺取政权的行为,而这段经历是这两人不愿提及的。这引发了新一轮的党内斗争,即后来的文字辩论。三驾马车以大规模的反扑来作为回应,他们对托洛茨基的批评集中在三个方面: 托洛茨基在1917年之前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们的分歧和冲突。 指责托洛茨基曲解了1917年的事件,以强调自己的作用,并淡化其他布尔什维克所扮演的角色。 指责托洛茨基在俄国内战期间对下属的严厉态度和其他所谓的错误。 1925年1月初,托洛茨基再次患病,无法做出回应,而他的对手动员了所有资源来攻击他。三驾马车成功地损害了托洛茨基的军事声誉,以至于托洛茨基被迫于1925年1月25日辞去苏俄军事和海军事务人民委员,以及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要求将托洛茨基开除出政治局和中央委员会。斯大林拒不答应,并起到了缓和的作用。托洛茨基虽然保住了他的政治局席位,但实际上被判缓刑了。 对于托洛茨基来说,1925年是艰难的一年。经历了激烈的文字辩论并失去了红军的职位后,他在整个冬季和春季实际上失业了。到了1925年5月,他被分配了三个职务:租让委员会主席、电业技术管理局主席和工业科技管理局主席。托洛茨基在《我的生活》一书中写道,“我就像是摆脱了政治,利用对自然科学和技术问题的研究来休息”,并“勤勤恳恳地努力在新的基础上发挥作用”。此外,托洛茨基还在他于1925年出版的书籍《列宁》中向列宁致敬。托洛茨基在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工作的期间进行了对国内外工业生产成本和效率的调查研究,以说明俄国工业的落后状况。他强调了追赶西方先进国家的必要性,并提出工业化的号召。 1925年夏,由于粮食危机,引发了季诺维也夫与布哈林为首的右翼反对派的冲突,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反对布哈林的市场社会主义政策,而斯大林则与布哈林结盟。三驾马车终于解体了,这场斗争在1925年10月的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公开化,并在1925年12月的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达到顶峰。以列宁格勒党组织为中心的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派又被称为新反对派。托洛茨基无视了这场斗争,也没有在代表大会上发言。 联合反对派 1926年1月,季诺维也夫的新反对派被斯大林布哈林联盟击败,列宁格勒也被斯大林所控制。1926年4月到5月,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及其“新反对派”的支持者向托洛茨基的支持者靠拢,两个团体很快就结成了联盟,其中还吸纳了布尔什维克内一些较小的反对派团体。这个新联盟被称为“联合反对派”(又被称为“托季联盟”)。 1926年7月的一次中央全会上。托洛茨基宣读了联合反对派的政治声明,宣布他们的共同目标是把党从其“机关”的暴君手中解放出来并争取恢复党内民主;并且坚决反对一国社会主义理论。对此,斯大林先对薄弱的季诺维也夫派发起制裁,以违反派系禁令为由取消了季诺维也夫的政治局委员的职务。并且在10月初时候,斯大林提出了开除威胁,联合反对派不得不同意战术撤退。斯大林派对付反对派的手段也变得越来越极端。10月末,中央委员会召开会议时托洛茨基因为受到干扰和嘘声而几乎无法讲话,并在会议结束后失去了政治局委员的职务;而季诺维也夫也被剥夺了共产国际主席的职务。整个1926年和1927年,反对派仍然团结一致反对斯大林,特别是在中国革命问题上;联合反对派对斯大林和布哈林“出卖中国革命”的行为做出了强力的抵制。斯大林主张维系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联合,并反对中国共产党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斯大林认为国民党是唯一一个能发挥反帝国主义作用的政党。托洛茨基则希望中国共产党完成一场正统的无产阶级革命,并拥有明确的阶级斗争性,且独立于国民党之外。1927年3月,陈独秀要求中国共产党退出国民党,而共产国际主席布哈林把他的要求斥为危险的“极左”异端。4月12日,蒋介石下令大屠杀,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追随他们的工人倒在了血泊中。 1927年5月,84名反对派杰出党员发布声明,表示反对斯大林和布哈林的国际政策。斯大林则把反对派成员调配到偏远省份、国家,以此来拆分他们。在此之后,斯大林开始利用秘密警察渗透并抹黑反对派。普通的反对派受到越来越多的骚扰,有时被开除党籍,甚至被捕。 十月革命10周年纪念日的时候,联合反对派举行了一次向群众呼吁的运动,斯大林则派出警察残酷镇压了这场运动。托洛茨基得知此事后,随即搬出了克里姆林宫。11月14日,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监察委员会召开非常会议,决定把托洛茨基和季诺维也夫开除出党。11月16日,所有反对派成员都被驱逐出克里姆林宫。11月16日夜,苏联外交官阿道夫·越飞自杀了,越飞留下遗书解释说这是他唯一可以采取的方式,以此抗议把托洛茨基和季诺维也夫开除出党。11月19日,托洛茨基在他的朋友越飞的葬礼上致悼词;这也将会是托洛茨基在苏联的最后一次演讲。12月,当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宣布联合反对派的观点跟党员的身份不相容时,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及其支持者选择了投降,并放弃了与左翼反对派的联盟。另一方面,托洛茨基和他大多数追随者拒绝投降,坚持斗争到底。 流放阿拉木图 1928年1月,斯大林决定将托洛茨基流放到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原本定于1月16日出发的当天,在车站左翼反对派举行了一次示威游行并准备与托洛茨基道别,斯大林当局被迫延迟出发的时间,并于17日把托洛茨基秘密押往火车站。抵达阿拉木图之后,托洛茨基马上起草有关反对派原则的详尽声明,该声明将提交给定于夏季召开的共产国际第六次大会;同时,托洛茨基开始撰写自己的回忆录——《我的生活》。2月,斯大林与布哈林的联盟破裂,随后斯大林开始反对富农和右翼反对派;并且利用偏左的政策来瓦解左翼反对派。 流亡国外(1929–1940) 土耳其 1929年1月20日,随着右翼反对派相继被击败,斯大林决定将托洛茨基驱逐出国。2月,托洛茨基在妻子娜塔莉亚·谢多娃和长子列夫·谢多夫的陪同下到达土耳其。托洛茨基被驱逐出苏联后,苏联内部的左翼反对派开始动摇。1929年至1932年间,左翼反对派的大多数领导层和成员向斯大林投降,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恢复了党籍;但在1936年至1938年的大清洗中,投降的反对派依然被斯大林处决杀害。 1929年2月至3月间,托洛茨基与妻子和长子住在伊斯坦布尔的苏联领事馆。1929年3月,托洛茨基及其家人搬家到王子群岛中的比于卡达岛。在比于卡达岛,托洛茨基一家住进了一座名为亚纳罗斯宅邸(Yanaros mansion)的房子。在土耳其流亡期间,托洛茨基受到凯末尔的土耳其警察部队的监视。托洛茨基还面临着许多居住在土耳其的前白军军官以及白俄侨民的威胁,他们反对十月革命和布尔什维克,并在俄国内战中被托洛茨基所领导的红军击败。然而,托洛茨基的欧洲支持者自愿担任保镖,保证了他的安全。在此期间,托洛茨基先向社会民主党执政的德国、英国提出入境要求,但均被拒绝入境。随后又向比利时、荷兰、法国、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挪威、卢森堡等国提出入境要求,但均被拒绝。托洛茨基称之为“欧洲是没有签证的大陆”。托洛茨基利用写稿得到的巨额稿酬,把岛上改造成国际左翼反对派的宣传部。 1929年末,托洛茨基开始批判斯大林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托洛茨基指出斯大林从“乌龟爬行”一下子转到“纵马疾驰”;计划中规定的增长速度非常高,超过了实际资源负荷。这导致了工业与农业、重工业与轻工业、投资与个人消费之间的失衡。托洛茨基认为,集体化必须有先进的技术基础,但在苏联的情况下,这种基础还没有形成。他预测集体农庄在技术上无法综合配套,因此难以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可能会导致农业生产的衰退和混乱。 1930年9月德国国会选举后,纳粹党成为第二大党,托洛茨基随后呼吁应该让德国共产党与德国社会民主党组成统一战线,对抗纳粹党;而斯大林则把德国社会民主党视为“社会法西斯主义”,拒绝了德共与社民党的联合。1931年,托洛茨基在《什么是法西斯主义》一书中指责斯大林派把美国民主党的富兰克林·罗斯福以及社会民主党人定义为“社会法西斯主义”;因为这样的定义会造成工人阶级意识形态的混乱。 1932年2月20日,托洛茨基和他的家人失去了苏联国籍,并被禁止返回苏联。尔后,斯大林于1932年11月至1933年1月间将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再次开除出党,并发配到西伯利亚。季诺维也夫对此说道: 1932年11月14日,托洛茨基准备前往丹麦参加社会主义会议。托洛茨基乘船驶离君士坦丁堡港后,托洛茨基停留于意大利王国的那不勒斯休整,并在墨索里尼警察的监视下游览了庞贝遗址。尔后穿越法国全境,乘船抵达哥本哈根。丹麦之旅结束后托洛茨基回到了王子群岛。1933年1月30日,随着希特勒当上德国总理,托洛茨基宣布他不再忠于第三国际。托洛茨基说道: 法国 1933年7月,法国总理爱德华·达拉第接受了给托洛茨基提供庇护。但托洛茨基被禁止在巴黎生活,只能在法国中南部生活;托洛茨基很快就发现自己受到了法国警察的监视。1933年7月至1934年4月,托洛茨基夫妇居住在巴比松(又称巴尔比宗)。 1934年1月,斯塔维斯事件暴露了法国政府内部的腐败,托洛茨基建议他的拥护者们加入工人国际法国支部,托派成员可以在其中寻找有利于第四国际思想的拥护者。1934年4月16日,法国内政部长阿尔贝·萨罗签署法令,将托洛茨基驱逐出法国。然而,没有一个外国政府愿意接收托洛茨基入境,托洛茨基只好前往格勒诺布尔附近的多门居住。托洛茨基发现自己在多门与外界的接触比流亡土耳其期间还要糟糕。1935年5月,在法国政府同意与苏联政府签订《苏法互助条约》后不久,托洛茨基被正式告知,他在法国不再受欢迎。在权衡利弊后,托洛茨基申请移居到工党执政中的挪威。 挪威 1935年6月,在获得司法部长特吕格韦·赖伊的入境许可后,托洛茨基踏上了挪威的国土。意外的是,挪威工党热情接见了托洛茨基,工党党员康拉德·克努德森邀请托洛茨基夫妇住在他家里。托洛茨基于1935年6月至1936年9月在克努德森家住了一年多。托洛茨基在挪威过得相对安宁,他们的住所是开放的,村民们可以随时来访。在此期间,托洛茨基写完了《被背叛的革命》一书;托洛茨基在其中批评斯大林滥用了马克思的权威,将不平等辩解为社会主义的阶段特征,而实际上是对社会主义的背叛。 1936年8月5日,托洛茨基和克努德森去度假的时候,挪威法西斯主义政党——全国集会党成员趁机闯入克努德森家,计划盗取托洛茨基的作品和资料。克努德森的女儿及其邻居发现并阻止了他们的行动,但歹徒还是抓了几张打印的文稿。就在托洛茨基度假的期间,第一次莫斯科审判正在进行,老布尔什维克季诺维也夫与加米涅夫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判处死刑。8月29日,苏联大使要求将托洛茨基驱逐出境;工党政府害怕与苏联关系破裂,所以同意了这要求。工党政府利用全国集会党所拿的资料,说托洛茨基抨击外国的政府违反了进入挪威的条件。由于没有国家接受托洛茨基入境;9月2日,挪威政府将托洛茨基夫妇转移到一幢关押他们的房子。托洛茨基被迫每天在20名的严密监视下呆在室内22个小时,每天只允许两个小时在农场散步。从1936年10月起,托洛茨基夫妇甚至被禁止在户外散步。身为工党左翼的克努德森批评工党右翼对托洛茨基采取的措施。1936年10月19日挪威举行了选举,克努德森以明显优势当选为议员;托洛茨基为自己朋友的胜选感到高兴。托洛茨基在1936年12月18日偷偷寄出了一封信,题为《莫斯科的“忏悔”》,里面批判了斯大林官僚政府对老布尔什维克的强行逼供。1936年12月,托洛茨基受到迭戈·里维拉的邀请。12月19日,托洛茨基和其妻子在警卫的护送下乘“鲁特号”油轮驶出挪威,前往墨西哥。后来在墨西哥生活时,托洛茨基对他在赫鲁姆度过的108天的待遇进行了尖锐的批评,并指责挪威政府阻止他公开表达对莫斯科审判和其他政治作秀的强烈反对,托洛茨基说: 墨西哥 托洛茨基所乘坐的鲁特号于1937年1月9日抵达墨西哥。托洛茨基抵达后,墨西哥总统拉萨罗·卡德纳斯表示了对托洛茨基的欢迎;墨西哥总统安排了他的总统专列将托洛茨基从坦皮科港带到墨西哥城。墨西哥城站上,迭戈·里维拉和弗里达·卡罗等托派人士欢迎托洛茨基的到达。 1937年1月至1939年3月的这期间,托洛茨基夫妇居住在迭戈·里维拉的“蓝屋”里。卡德纳斯总统也加强了科约阿坎区的安保。而在1937年2月,第二次莫斯科审判开始了,又一批老布尔什维克被处死;而斯大林也开始了针对托洛茨基儿子列夫·谢多夫刺杀计划。1937年5月,斯大林对红军的清洗也开始了,图哈切夫斯基等将领以“策划政变”的理由被处死。托洛茨基对于斯大林的种种清洗行为说道: 1938年2月16日,托洛茨基之子列夫·谢多夫死于一场手术中,而此前在莫斯科格别乌的总部里,人们常这样说:“小伙子干得不坏,要是没了他,老头子就难办了”。1938年3月,第三次莫斯科审判开始,布哈林、李可夫等右翼反对派成员皆被处死。 第四国际 1938年9月3日第四国际成立;托洛茨基以先锋党理论为基础,在第四国际实行内部民主(民主集中制、充分讨论的自由、行动完全一致)。并且主张对苏联实行政治革命,重建社会主义民主。 托洛茨基还与美国社会主义工人党的詹姆斯·坎农、约瑟夫·汉森、法雷尔·道布斯等支持者密切合作。坎农是美国共产主义运动的长期领导成员,自1928年首次阅读托洛茨基对官僚政府的批评以来,就一直支持托洛茨基反对斯大林主义的斗争。尽管托洛茨基对斯大林主义政权的批评被禁止和限制,但也传播到共产国际的其他成员;其中就包括中国共产党创始人陈独秀。 1938年下半年,安德烈·布勒东和迭戈·里维拉受到托洛茨基鼓舞,合作撰写了《独立革命艺术宣言》,这促使了国际独立革命艺术联合会的创立。这个组织是短命的,于1939年下半年解散。1939年3月,迭戈·里维拉声明反对卡德纳斯总统和反对革命制度党,托洛茨基担心卷入墨西哥的政治,于是搬到了别处。 戴斯委员会 1939年末,托洛茨基同意去美国到众议院一个所谓戴斯委员会作证。这是一个开展“非美活动调查”的组织。该委员会主席,参议员戴斯要求取缔美国共产党,理由是它是外国势力的代表。托洛茨基本想利用委员会作为一个讲坛,揭露格别乌针对他本人及其追随者的谋杀行动。但他在此之前明确表示,他将大声疾呼反对取缔美国共产党,并号召全世界的工人们起来把世界大战转变为世界革命。但此事未能实现,部分原因是托洛茨基的追随者们表示坚决反对。特别是戴斯委员会得知托洛茨基目的后,拒绝听取他的证词,美国政府也拒绝给托洛茨基入境签证。联共(布)得知此事后,立马给托洛茨基贴上了个“勾结戴斯与美国石油大王反对墨西哥人民”的标签。 遇刺 1940年2月27日,托洛茨基写了自己的遗嘱,在其中他表达了对后人的想法和感受。托洛茨基说自己患有高血压。在坚决否认斯大林关于他背叛工人阶级的指控后,他感谢朋友们,尤其是他的妻子娜塔莉亚·谢多娃对他忠诚的支持: 1940年5月24日,NKVD组织了一次对托洛茨基的恐怖袭击,NKVD特工用机枪向托洛茨基住所射了200多发子弹,偷袭者们向屋子里扔了几个燃烧弹,向天井里扔了一个重磅炸弹(没有爆炸),然后撤走了。托洛茨基14岁的外孙西瓦·沃尔科夫(1926年3月7日-2023年6月16日)脚部中弹。托洛茨基的保镖谢尔顿被劫走杀害。而托洛茨基夫妇则完好无损。在谋杀未遂之后,托洛茨基于1940年6月8日写了一篇题为《斯大林谋害我的生命》的文章,托洛茨基在文章中表示,肯定会有下一次暗杀企图。 1940年8月20日,拉蒙·麦卡德拿出一篇文章请托洛茨基修改,下午刚过5点,正在托洛茨基阅读文章的时候,麦卡德他掏出藏在雨衣里的冰镐,往托洛茨基后脑勺狠狠砸去。托洛茨基随即大声尖叫,托洛茨基的护卫立马跑了过来与麦卡德进行激烈的搏斗,托洛茨基也被送往医院进行手术。托洛茨基凭意志坚持了一天,于1940年8月21日晚7时25分去世,终年60岁。娜塔莉亚·谢多娃写道: 8月22日,托洛茨基的遗体停放了5天供人们瞻仰,为此前来的人约有30万。 路線之爭 托洛茨基 托洛茨基主張俄国内战胜利後,在保持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支援国际社會主義革命,以确保无产阶级政权得以在国际存活。单一一国无产阶级建立政权对于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来说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在俄国这样的不发达国家,生产力的落后不能长期维持无产阶级专政这种制度,其他国家的革命运动,对于维持无产阶级政权本身,和带来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胜利,从而帮助俄国,才能达到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条件,同时依靠工业专政、软性剪刀差让苏俄发展为真正的工业化国家。在中国革命问题上,托洛茨基认为中国共产党可以和国民党进行党外合作,但是决不能以牺牲独立性和纲领为代价;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没有能力实现民主革命任务,未来的中国革命必须是社会主义革命。在二十年代后期,托洛茨基认为中国共产党应退出国民党,武装暴动建立苏维埃(不断革命、世界革命、加速工业化)。托洛茨基主义被部分人认为是对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捍卫。 斯大林 斯大林則是以先鞏固建設完成蘇聯這世界上第一個社会主义国家為優先路線,认为以苏联的国力,单独一个国家就可以建成社会主义社会(一国建成社会主义)。对于中国革命问题,斯大林提出了阶段革命口号,认为中国革命必须是多阶级联合的“国民革命”,在“国民革命”任务完成后才是社会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不能放弃与国民党合作,中共的革命行动不能以触犯合作为代价,他声称合作的目的是团结“国民党左派”(指蒋介石、汪精卫等),反对“国民党右派”(指段祺瑞、张作霖、孙传芳等北洋军阀),用“无产阶级成分”占据国民党这个“多阶级混合物”。在国共合作破裂,托洛茨基被流放后,斯大林一改旧态度,宣布中国革命已达高潮时期,中国共产党必须进行武装暴动建立苏维埃;此时托洛茨基则称中国革命已进入低潮时期,应该采取民主的国民会议口号进行革命工作。 評價 列宁在《给代表大会的信》中评价托洛茨基: 国际马克思主义趋势领袖艾伦·伍兹对托洛茨基的评价有以下几个方面: 革命领袖:托洛茨基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家和领导者,对俄国革命和国际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在1905年和1917年的俄国革命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并在十月革命后成为苏联的第一任外交委员,负责与外国进行谈判。 红军领袖:在俄国内战期间,托洛茨基组织了红军并亲自指挥作战,展现出出色的军事才能。他的军事战略和组织能力为苏俄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政治理论家:托洛茨基是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的著作广泛涵盖政治、经济、哲学、艺术和文学等领域。他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在理论上具有深刻洞察力,并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引。 国际主义者:托洛茨基坚定地主张国际主义,并试图在一战期间通过《齐美尔瓦尔德宣言》来团结不同的左翼,并且始终捍卫列宁主义的国际主义和世界革命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