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stringlengths 5
75
| author
stringlengths 0
48
| fromurl
stringlengths 0
185
| summary
stringlengths 4
460
| pic
stringlengths 32
70
| largepic
stringlengths 0
69
| titlepic
bool 2
classes | thumb
bool 2
classes | islctt
bool 2
classes | selector
stringclasses 14
values | translator
stringlengths 0
45
| reviewer
stringclasses 27
values | editorchoice
bool 2
classes | tags
list | category
stringclasses 20
values | count
dict | comments_data
list | related
list | excerpt
stringlengths 4
460
| date
timestamp[s] | updated
timestamp[s] | id
int64 1
16.6k
| permalink
stringlengths 17
21
| content
stringlengths 116
82.2k
|
---|---|---|---|---|---|---|---|---|---|---|---|---|---|---|---|---|---|---|---|---|---|---|---|
LinuxCon: 服务器操作系统的转型
|
Sean Michael Kerner
|
http://www.serverwatch.com/server-news/linuxcon-the-changing-role-of-the-server-os.html
|
西雅图报道。容器迟早要改变世界,以及改变操作系统的角色。这是 Wim Coekaerts 带来的 LinuxCon 演讲主题,Coekaerts 是 Oracle 公司 Linux 与虚拟化工程的高级副总裁。 Coekaerts 在开始演讲的时候拿出一张关于桌面之年的幻灯片,引发了现场观众的一片笑声。之后他说 2015 年很明显是容器之年,更是应用之年,应用才是容器的关键。 你需要操作系统做什么事情?,Coekaerts 回答现场观众:只需一件事:运行一个应用。操作系统负责管理硬件和资源,来让你的应用运行起来。 Coakaerts 补充说,在 Docker 容器的帮助下,我们的注意力再次集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10/203541nl1qzrrjq9ft98q9.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10/203541nl1qzrrjq9ft98q9.jpg
| false | false | true |
bazz2
| false |
[
"容器"
] |
观点
|
{
"viewnum": 4181,
"commentnum": 0,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 |
西雅图报道。容器迟早要改变世界,以及改变操作系统的角色。这是 Wim Coekaerts 带来的 LinuxCon 演讲主题,Coekaerts 是 Oracle 公司 Linux 与虚拟化工程的高级副总裁。 Coekaerts 在开始演讲的时候拿出一张关于桌面之年的幻灯片,引发了现场观众的一片笑声。之后他说 2015 年很明显是容器之年,更是应用之年,应用才是容器的关键。 你需要操作系统做什么事情?,Coekaerts 回答现场观众:只需一件事:运行一个应用。操作系统负责管理硬件和资源,来让你的应用运行起来。 Coakaerts 补充说,在 Docker 容器的帮助下,我们的注意力再次集
| 2015-09-11T09:32:00 | 2015-09-11T09:32:00 | 6,194 |
/article-6194-1.html
|
西雅图报道。容器迟早要改变世界,以及改变操作系统的角色。这是 Wim Coekaerts 带来的 LinuxCon 演讲主题,Coekaerts 是 Oracle 公司 Linux 与虚拟化工程的高级副总裁。

Coekaerts 在开始演讲的时候拿出一张关于“桌面之年”的幻灯片,引发了现场观众的一片笑声。之后他说 2015 年很明显是容器之年,更是应用之年,应用才是容器的关键。
“你需要操作系统做什么事情?”,Coekaerts 回答现场观众:“只需一件事:运行一个应用。操作系统负责管理硬件和资源,来让你的应用运行起来。”
Coakaerts 补充说,在 Docker 容器的帮助下,我们的注意力再次集中在应用上,而在 Oracle,我们将注意力放在如何让应用更好地运行在操作系统上。
“许多人过去常常需要繁琐地安装应用,而现在的年轻人只需要按一个按钮就能让应用在他们的移动设备上运行起来”。
人们对安装企业版的软件需要这么复杂的步骤而感到惊讶,而 Docker 帮助他们脱离了这片苦海。
“操作系统的角色已经变了。” Coekaerts 说。
Docker 的出现不代表虚拟机的淘汰,容器化过程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变得成熟,然后才能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应用。
在这段时间内,容器会与虚拟机共存,并且我们需要一些工具,将应用在容器和虚拟机之间进行转换迁移。Coekaerts 举例说 Oracle 的 VirtualBox 就可以用来帮助用户运行 Docker,而它原来是被广泛用在桌面系统上的一项开源技术。现在 Docker 的 Kitematic 项目将在 Mac 上使用 VirtualBox 运行 Docker。
### 容器的开放计算计划和一次写随处部署
一个能让容器成功的关键是“一次写,随处部署”的概念。而在容器之间的互操作领域,Linux 基金会的开放计算计划(OCI)扮演一个非常关键的角色。
“使用 OCI,应用编译一次后就可以很方便地在多地运行,所以你可以将你的应用部署在任何地方”。
Coekaerts 总结说虽然在迁移到容器模型过程中会发生很多好玩的事情,但容器还没真正做好准备,他强调 Oracle 现在正在验证将产品运行在容器内的可行性,但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
“运行数据库很简单,难的是要搞定数据库所需的环境”,Coekaerts 说:“容器与虚拟机不一样,一些需要依赖底层系统配置的应用无法从主机迁移到容器中。”
另外,Coekaerts 指出在容器内调试问题与在虚拟机内调试问题也是不一样的,现在还没有成熟的工具来进行容器应用的调试。
Coekaerts 强调当容器足够成熟时,有一点很重要:不要抛弃现有的技术。组织和企业不能抛弃现有的部署好的应用,而完全投入新技术的怀抱。
“部署新技术是很困难的事情,你需要缓慢地迁移过去,能让你顺利迁移的技术才是成功的技术。”Coekaerts 说。
---
via: <http://www.serverwatch.com/server-news/linuxcon-the-changing-role-of-the-server-os.html>
作者:[Sean Michael Kerner](http://www.serverwatch.com/author/Sean-Michael-Kerner-101580.htm) 译者:[bazz2](https://github.com/bazz2)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Linux 上将出现一个新的文件系统:bcachefs
|
Paul Hill
|
http://www.linuxveda.com/2015/08/22/linux-gain-new-file-system-bcachefs/
|
这个有 5 年历史,由 Kent Oberstreet 创建,过去属于谷歌的文件系统,最近完成了全部关键组件。Bcachefs 文件系统自称其性能和稳定性与 ext4 和 xfs 相同,而其他方面的功能又可以与 btrfs 和 zfs 相媲美。主要特性包括校验、压缩、多设备支持、缓存、快照与其他漂亮的特性。 Bcachefs 来自 bcache,这是一个块级缓存层。从 bcaceh 到一个功能完整的写时复制文件系统,堪称是一项质的转变。 对自己的问题为什么要出一个新的文件系统中,Kent Oberstreet 自问自答道:当我还在谷歌的时候,我与其他在 bcache 上工作的同事在偶然的情况下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10/204300kxsnyhzsqqqyoxer.pn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10/204300kxsnyhzsqqqyoxer.png
| false | false | true |
bazz2
| false |
[
"Bcachefs",
"文件系统"
] |
新闻
|
{
"viewnum": 5749,
"commentnum": 2,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16.247.109.58",
"message": "从 bcaceh 到一个功能完整<br />\r\n应该是bcache吧",
"username": "hsyan2008 [Chrome 44.0|GNU/Linux]",
"date": "2015-09-11T09:47:41"
},
{
"postip": "106.120.220.78",
"message": "谢谢,笔误~~马上修改。",
"username": "linux [Chrome 45.0|Mac 10.10]",
"date": "2015-09-11T12:14:22"
}
] |
[] |
这个有 5 年历史,由 Kent Oberstreet 创建,过去属于谷歌的文件系统,最近完成了全部关键组件。Bcachefs 文件系统自称其性能和稳定性与 ext4 和 xfs 相同,而其他方面的功能又可以与 btrfs 和 zfs 相媲美。主要特性包括校验、压缩、多设备支持、缓存、快照与其他漂亮的特性。 Bcachefs 来自 bcache,这是一个块级缓存层。从 bcaceh 到一个功能完整的写时复制文件系统,堪称是一项质的转变。 对自己的问题为什么要出一个新的文件系统中,Kent Oberstreet 自问自答道:当我还在谷歌的时候,我与其他在 bcache 上工作的同事在偶然的情况下
| 2015-09-11T07:30:00 | 2015-09-11T07:30:00 | 6,195 |
/article-6195-1.html
|
这个有 5 年历史,由 Kent Oberstreet 创建,过去属于谷歌的文件系统,最近完成了全部关键组件。Bcachefs 文件系统自称其性能和稳定性与 ext4 和 xfs 相同,而其他方面的功能又可以与 btrfs 和 zfs 相媲美。主要特性包括校验、压缩、多设备支持、缓存、快照与其他“漂亮”的特性。

Bcachefs 来自 **bcache**,这是一个块级缓存层。从 bcache 到一个功能完整的[写时复制](https://en.wikipedia.org/wiki/Copy-on-write)文件系统,堪称是一项质的转变。
对自己的问题“为什么要出一个新的文件系统”中,Kent Oberstreet 自问自答道:当我还在谷歌的时候,我与其他在 bcache 上工作的同事在偶然的情况下意识到我们正在使用的东西可以成为一个成熟文件系统的功能块,我们可以用 bcache 创建一个拥有干净而优雅设计的文件系统,而最重要的一点是,bcachefs 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性能和稳定性上能与 ext4 和 xfs 匹敌,同时拥有 btrfs 和 zfs 的特性。
Overstreet 邀请人们在自己的系统上测试 bcachefs,可以通过邮件列表[通告]获取 bcachefs 的操作指南。
Linux 生态系统中文件系统几乎处于一家独大状态,Fedora 在第 16 版的时候就想用 btrfs 换掉 ext4 作为其默认文件系统,但是到现在(LCTT:都出到 Fedora 22 了)还在使用 ext4。而几乎所有 Debian 系的发行版(Ubuntu、Mint、elementary OS 等)也使用 ext4 作为默认文件系统,并且这些主流的发行版都没有替换默认文件系统的意思。
---
via: <http://www.linuxveda.com/2015/08/22/linux-gain-new-file-system-bcachefs/>
作者:[Paul Hill](http://www.linuxveda.com/author/paul_hill/) 译者:[bazz2](https://github.com/bazz2)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你知道 Linux 内核是如何构建的吗?
|
0xAX
|
https://github.com/0xAX/linux-insides/blob/master/Misc/how_kernel_compiled.md
|
介绍 我不会告诉你怎么在自己的电脑上去构建、安装一个定制化的 Linux 内核,这样的资料太多了,它们会对你有帮助。本文会告诉你当你在内核源码路径里敲下make 时会发生什么。 当我刚刚开始学习内核代码时,Makefile 是我打开的第一个文件,这个文件看起来真令人害怕 :)。那时候这个 Makefile 还只包含了1591 行代码,当我开始写本文时,内核已经是4.2.0的第三个候选版本 了。 这个 makefile 是 Linux 内核代码的根 makefile ,内核构建就始于此处。是的,它的内容很多,但是如果你已经读过内核源代码,你就会发现每个包含代码的目录都有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11/092508gz45l78glkmkgzp2.pn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11/092508gz45l78glkmkgzp2.png
| false | false | true |
oska874
| true |
[
"Linux",
"内核"
] |
技术
|
{
"viewnum": 34621,
"commentnum": 0,
"favtimes": 19,
"sharetimes": 1,
"likes": 0
}
|
[] |
[] |
介绍 我不会告诉你怎么在自己的电脑上去构建、安装一个定制化的 Linux 内核,这样的资料太多了,它们会对你有帮助。本文会告诉你当你在内核源码路径里敲下make 时会发生什么。 当我刚刚开始学习内核代码时,Makefile 是我打开的第一个文件,这个文件看起来真令人害怕 :)。那时候这个 Makefile 还只包含了1591 行代码,当我开始写本文时,内核已经是4.2.0的第三个候选版本 了。 这个 makefile 是 Linux 内核代码的根 makefile ,内核构建就始于此处。是的,它的内容很多,但是如果你已经读过内核源代码,你就会发现每个包含代码的目录都有
| 2015-09-11T09:26:04 | 2015-09-11T09:26:04 | 6,197 |
/article-6197-1.html
|
### 介绍
我不会告诉你怎么在自己的电脑上去构建、安装一个定制化的 Linux 内核,这样的[资料](https://encrypted.google.com/search?q=building+linux+kernel#q=building+linux+kernel+from+source+code)太多了,它们会对你有帮助。本文会告诉你当你在内核源码路径里敲下`make` 时会发生什么。
当我刚刚开始学习内核代码时,[Makefile](https://github.com/torvalds/linux/blob/master/Makefile) 是我打开的第一个文件,这个文件看起来真令人害怕 :)。那时候这个 [Makefile](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ke_%28software%29) 还只包含了`1591` 行代码,当我开始写本文时,内核已经是[4.2.0的第三个候选版本](https://github.com/torvalds/linux/commit/52721d9d3334c1cb1f76219a161084094ec634dc) 了。
这个 makefile 是 Linux 内核代码的根 makefile ,内核构建就始于此处。是的,它的内容很多,但是如果你已经读过内核源代码,你就会发现每个包含代码的目录都有一个自己的 makefile。当然了,我们不会去描述每个代码文件是怎么编译链接的,所以我们将只会挑选一些通用的例子来说明问题。而你不会在这里找到构建内核的文档、如何整洁内核代码、[tags](https://en.wikipedia.org/wiki/Ctags) 的生成和[交叉编译](https://en.wikipedia.org/wiki/Cross_compiler) 相关的说明,等等。我们将从`make` 开始,使用标准的内核配置文件,到生成了内核镜像 [bzImage](https://en.wikipedia.org/wiki/Vmlinux#bzImage) 结束。
如果你已经很了解 [make](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ke_%28software%29) 工具那是最好,但是我也会描述本文出现的相关代码。
让我们开始吧!

(题图来自:adafruit.com)
### 编译内核前的准备
在开始编译前要进行很多准备工作。最主要的就是找到并配置好配置文件,`make` 命令要使用到的参数都需要从这些配置文件获取。现在就让我们深入内核的根 `makefile` 吧
内核的根 `Makefile` 负责构建两个主要的文件:[vmlinux](https://en.wikipedia.org/wiki/Vmlinux) (内核镜像可执行文件)和模块文件。内核的 [Makefile](https://github.com/torvalds/linux/blob/master/Makefile) 从定义如下变量开始:
```
VERSION = 4
PATCHLEVEL = 2
SUBLEVEL = 0
EXTRAVERSION = -rc3
NAME = Hurr durr I'ma sheep
```
这些变量决定了当前内核的版本,并且被使用在很多不同的地方,比如同一个 `Makefile` 中的 `KERNELVERSION` :
```
KERNELVERSION = $(VERSION)$(if $(PATCHLEVEL),.$(PATCHLEVEL)$(if $(SUBLEVEL),.$(SUBLEVEL)))$(EXTRAVERSION)
```
接下来我们会看到很多`ifeq` 条件判断语句,它们负责检查传递给 `make` 的参数。内核的 `Makefile` 提供了一个特殊的编译选项 `make help` ,这个选项可以生成所有的可用目标和一些能传给 `make` 的有效的命令行参数。举个例子,`make V=1` 会在构建过程中输出详细的编译信息,第一个 `ifeq` 就是检查传递给 make 的 `V=n` 选项。
```
ifeq ("$(origin V)", "command line")
KBUILD_VERBOSE = $(V)
endif
ifndef KBUILD_VERBOSE
KBUILD_VERBOSE = 0
endif
ifeq ($(KBUILD_VERBOSE),1)
quiet =
Q =
else
quiet=quiet_
Q = @
endif
export quiet Q KBUILD_VERBOSE
```
如果 `V=n` 这个选项传给了 `make` ,系统就会给变量 `KBUILD_VERBOSE` 选项附上 `V` 的值,否则的话`KBUILD_VERBOSE` 就会为 `0`。然后系统会检查 `KBUILD_VERBOSE` 的值,以此来决定 `quiet` 和`Q` 的值。符号 `@` 控制命令的输出,如果它被放在一个命令之前,这条命令的输出将会是 `CC scripts/mod/empty.o`,而不是`Compiling .... scripts/mod/empty.o`(LCTT 译注:CC 在 makefile 中一般都是编译命令)。在这段最后,系统导出了所有的变量。
下一个 `ifeq` 语句检查的是传递给 `make` 的选项 `O=/dir`,这个选项允许在指定的目录 `dir` 输出所有的结果文件:
```
ifeq ($(KBUILD_SRC),)
ifeq ("$(origin O)", "command line")
KBUILD_OUTPUT := $(O)
endif
ifneq ($(KBUILD_OUTPUT),)
saved-output := $(KBUILD_OUTPUT)
KBUILD_OUTPUT := $(shell mkdir -p $(KBUILD_OUTPUT) && cd $(KBUILD_OUTPUT) \
&& /bin/pwd)
$(if $(KBUILD_OUTPUT),, \
$(error failed to create output directory "$(saved-output)"))
sub-make: FORCE
$(Q)$(MAKE) -C $(KBUILD_OUTPUT) KBUILD_SRC=$(CURDIR) \
-f $(CURDIR)/Makefile $(filter-out _all sub-make,$(MAKECMDGOALS))
skip-makefile := 1
endif # ifneq ($(KBUILD_OUTPUT),)
endif # ifeq ($(KBUILD_SRC),)
```
系统会检查变量 `KBUILD_SRC`,它代表内核代码的顶层目录,如果它是空的(第一次执行 makefile 时总是空的),我们会设置变量 `KBUILD_OUTPUT` 为传递给选项 `O` 的值(如果这个选项被传进来了)。下一步会检查变量 `KBUILD_OUTPUT` ,如果已经设置好,那么接下来会做以下几件事:
* 将变量 `KBUILD_OUTPUT` 的值保存到临时变量 `saved-output`;
* 尝试创建给定的输出目录;
* 检查创建的输出目录,如果失败了就打印错误;
* 如果成功创建了输出目录,那么就在新目录重新执行 `make` 命令(参见选项`-C`)。
下一个 `ifeq` 语句会检查传递给 make 的选项 `C` 和 `M`:
```
ifeq ("$(origin C)", "command line")
KBUILD_CHECKSRC = $(C)
endif
ifndef KBUILD_CHECKSRC
KBUILD_CHECKSRC = 0
endif
ifeq ("$(origin M)", "command line")
KBUILD_EXTMOD := $(M)
endif
```
第一个选项 `C` 会告诉 `makefile` 需要使用环境变量 `$CHECK` 提供的工具来检查全部 `c` 代码,默认情况下会使用[sparse](https://en.wikipedia.org/wiki/Sparse)。第二个选项 `M` 会用来编译外部模块(本文不做讨论)。
系统还会检查变量 `KBUILD_SRC`,如果 `KBUILD_SRC` 没有被设置,系统会设置变量 `srctree` 为`.`:
```
ifeq ($(KBUILD_SRC),)
srctree := .
endif
objtree := .
src := $(srctree)
obj := $(objtree)
export srctree objtree VPATH
```
这将会告诉 `Makefile` 内核的源码树就在执行 `make` 命令的目录,然后要设置 `objtree` 和其他变量为这个目录,并且将这些变量导出。接着就是要获取 `SUBARCH` 的值,这个变量代表了当前的系统架构(LCTT 译注:一般都指CPU 架构):
```
SUBARCH := $(shell uname -m | sed -e s/i.86/x86/ -e s/x86_64/x86/ \
-e s/sun4u/sparc64/ \
-e s/arm.*/arm/ -e s/sa110/arm/ \
-e s/s390x/s390/ -e s/parisc64/parisc/ \
-e s/ppc.*/powerpc/ -e s/mips.*/mips/ \
-e s/sh[234].*/sh/ -e s/aarch64.*/arm64/ )
```
如你所见,系统执行 [uname](https://en.wikipedia.org/wiki/Uname) 得到机器、操作系统和架构的信息。因为我们得到的是 `uname` 的输出,所以我们需要做一些处理再赋给变量 `SUBARCH` 。获得 `SUBARCH` 之后就要设置`SRCARCH` 和 `hfr-arch`,`SRCARCH` 提供了硬件架构相关代码的目录,`hfr-arch` 提供了相关头文件的目录:
```
ifeq ($(ARCH),i386)
SRCARCH := x86
endif
ifeq ($(ARCH),x86_64)
SRCARCH := x86
endif
hdr-arch := $(SRCARCH)
```
注意:`ARCH` 是 `SUBARCH` 的别名。如果没有设置过代表内核配置文件路径的变量 `KCONFIG_CONFIG`,下一步系统会设置它,默认情况下就是 `.config` :
```
KCONFIG_CONFIG ?= .config
export KCONFIG_CONFIG
```
以及编译内核过程中要用到的 [shell](https://en.wikipedia.org/wiki/Shell_%28computing%29)
```
CONFIG_SHELL := $(shell if [ -x "$$BASH" ]; then echo $$BASH; \
else if [ -x /bin/bash ]; then echo /bin/bash; \
else echo sh; fi ; fi)
```
接下来就要设置一组和编译内核的编译器相关的变量。我们会设置主机的 `C` 和 `C++` 的编译器及相关配置项:
```
HOSTCC = gcc
HOSTCXX = g++
HOSTCFLAGS = -Wall -Wmissing-prototypes -Wstrict-prototypes -O2 -fomit-frame-pointer -std=gnu89
HOSTCXXFLAGS = -O2
```
接下来会去适配代表编译器的变量 `CC`,那为什么还要 `HOST*` 这些变量呢?这是因为 `CC` 是编译内核过程中要使用的目标架构的编译器,但是 `HOSTCC` 是要被用来编译一组 `host` 程序的(下面我们就会看到)。
然后我们就看到变量 `KBUILD_MODULES` 和 `KBUILD_BUILTIN` 的定义,这两个变量决定了我们要编译什么东西(内核、模块或者两者):
```
KBUILD_MODULES :=
KBUILD_BUILTIN := 1
ifeq ($(MAKECMDGOALS),modules)
KBUILD_BUILTIN := $(if $(CONFIG_MODVERSIONS),1)
endif
```
在这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变量的定义,并且,如果们仅仅传递了 `modules` 给 `make`,变量 `KBUILD_BUILTIN` 会依赖于内核配置选项 `CONFIG_MODVERSIONS`。
下一步操作是引入下面的文件:
```
include scripts/Kbuild.include
```
文件 [Kbuild](https://github.com/torvalds/linux/blob/master/Documentation/kbuild/kbuild.txt) 或者又叫做 `Kernel Build System` 是一个用来管理构建内核及其模块的特殊框架。`kbuild` 文件的语法与 makefile 一样。文件[scripts/Kbuild.include](https://github.com/torvalds/linux/blob/master/scripts/Kbuild.include) 为 `kbuild` 系统提供了一些常规的定义。因为我们包含了这个 `kbuild` 文件,我们可以看到和不同工具关联的这些变量的定义,这些工具会在内核和模块编译过程中被使用(比如链接器、编译器、来自 [binutils](http://www.gnu.org/software/binutils/) 的二进制工具包 ,等等):
```
AS = $(CROSS_COMPILE)as
LD = $(CROSS_COMPILE)ld
CC = $(CROSS_COMPILE)gcc
CPP = $(CC) -E
AR = $(CROSS_COMPILE)ar
NM = $(CROSS_COMPILE)nm
STRIP = $(CROSS_COMPILE)strip
OBJCOPY = $(CROSS_COMPILE)objcopy
OBJDUMP = $(CROSS_COMPILE)objdump
AWK = awk
...
...
...
```
在这些定义好的变量后面,我们又定义了两个变量:`USERINCLUDE` 和 `LINUXINCLUDE`。他们包含了头文件的路径(第一个是给用户用的,第二个是给内核用的):
```
USERINCLUDE := \
-I$(srctree)/arch/$(hdr-arch)/include/uapi \
-Iarch/$(hdr-arch)/include/generated/uapi \
-I$(srctree)/include/uapi \
-Iinclude/generated/uapi \
-include $(srctree)/include/linux/kconfig.h
LINUXINCLUDE := \
-I$(srctree)/arch/$(hdr-arch)/include \
...
```
以及给 C 编译器的标准标志:
```
KBUILD_CFLAGS := -Wall -Wundef -Wstrict-prototypes -Wno-trigraphs \
-fno-strict-aliasing -fno-common \
-Werror-implicit-function-declaration \
-Wno-format-security \
-std=gnu89
```
这并不是最终确定的编译器标志,它们还可以在其他 makefile 里面更新(比如 `arch/` 里面的 kbuild)。变量定义完之后,全部会被导出供其他 makefile 使用。
下面的两个变量 `RCS_FIND_IGNORE` 和 `RCS_TAR_IGNORE` 包含了被版本控制系统忽略的文件:
```
export RCS_FIND_IGNORE := \( -name SCCS -o -name BitKeeper -o -name .svn -o \
-name CVS -o -name .pc -o -name .hg -o -name .git \) \
-prune -o
export RCS_TAR_IGNORE := --exclude SCCS --exclude BitKeeper --exclude .svn \
--exclude CVS --exclude .pc --exclude .hg --exclude .git
```
这就是全部了,我们已经完成了所有的准备工作,下一个点就是如果构建`vmlinux`。
### 直面内核构建
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所有的准备工作,根 makefile(注:内核根目录下的 makefile)的下一步工作就是和编译内核相关的了。在这之前,我们不会在终端看到 `make` 命令输出的任何东西。但是现在编译的第一步开始了,这里我们需要从内核根 makefile 的 [598](https://github.com/torvalds/linux/blob/master/Makefile#L598) 行开始,这里可以看到目标`vmlinux`:
```
all: vmlinux
include arch/$(SRCARCH)/Makefile
```
不要操心我们略过的从 `export RCS_FIND_IGNORE.....` 到 `all: vmlinux.....` 这一部分 makefile 代码,他们只是负责根据各种配置文件(`make *.config`)生成不同目标内核的,因为之前我就说了这一部分我们只讨论构建内核的通用途径。
目标 `all:` 是在命令行如果不指定具体目标时默认使用的目标。你可以看到这里包含了架构相关的 makefile(在这里就指的是 [arch/x86/Makefile](https://github.com/torvalds/linux/blob/master/arch/x86/Makefile))。从这一时刻起,我们会从这个 makefile 继续进行下去。如我们所见,目标 `all` 依赖于根 makefile 后面声明的 `vmlinux`:
```
vmlinux: scripts/link-vmlinux.sh $(vmlinux-deps) FORCE
```
`vmlinux` 是 linux 内核的静态链接可执行文件格式。脚本 [scripts/link-vmlinux.sh](https://github.com/torvalds/linux/blob/master/scripts/link-vmlinux.sh) 把不同的编译好的子模块链接到一起形成了 vmlinux。
第二个目标是 `vmlinux-deps`,它的定义如下:
```
vmlinux-deps := $(KBUILD_LDS) $(KBUILD_VMLINUX_INIT) $(KBUILD_VMLINUX_MAIN)
```
它是由内核代码下的每个顶级目录的 `built-in.o` 组成的。之后我们还会检查内核所有的目录,`kbuild` 会编译各个目录下所有的对应 `$(obj-y)` 的源文件。接着调用 `$(LD) -r` 把这些文件合并到一个 `build-in.o` 文件里。此时我们还没有`vmlinux-deps`,所以目标 `vmlinux` 现在还不会被构建。对我而言 `vmlinux-deps` 包含下面的文件:
```
arch/x86/kernel/vmlinux.lds arch/x86/kernel/head_64.o
arch/x86/kernel/head64.o arch/x86/kernel/head.o
init/built-in.o usr/built-in.o
arch/x86/built-in.o kernel/built-in.o
mm/built-in.o fs/built-in.o
ipc/built-in.o security/built-in.o
crypto/built-in.o block/built-in.o
lib/lib.a arch/x86/lib/lib.a
lib/built-in.o arch/x86/lib/built-in.o
drivers/built-in.o sound/built-in.o
firmware/built-in.o arch/x86/pci/built-in.o
arch/x86/power/built-in.o arch/x86/video/built-in.o
net/built-in.o
```
下一个可以被执行的目标如下:
```
$(sort $(vmlinux-deps)): $(vmlinux-dirs) ;
$(vmlinux-dirs): prepare scripts
$(Q)$(MAKE) $(build)=$@
```
就像我们看到的,`vmlinux-dir` 依赖于两部分:`prepare` 和 `scripts`。第一个 `prepare` 定义在内核的根 `makefile` 中,准备工作分成三个阶段:
```
prepare: prepare0
prepare0: archprepare FORCE
$(Q)$(MAKE) $(build)=.
archprepare: archheaders archscripts prepare1 scripts_basic
prepare1: prepare2 $(version_h) include/generated/utsrelease.h \
include/config/auto.conf
$(cmd_crmodverdir)
prepare2: prepare3 outputmakefile asm-generic
```
第一个 `prepare0` 展开到 `archprepare` ,后者又展开到 `archheader` 和 `archscripts`,这两个变量定义在 `x86_64` 相关的 [Makefile](https://github.com/torvalds/linux/blob/master/arch/x86/Makefile)。让我们看看这个文件。`x86_64` 特定的 makefile 从变量定义开始,这些变量都是和特定架构的配置文件 ([defconfig](https://github.com/torvalds/linux/tree/master/arch/x86/configs),等等)有关联。在定义了编译 [16-bit](https://en.wikipedia.org/wiki/Real_mode) 代码的编译选项之后,根据变量 `BITS` 的值,如果是 `32`, 汇编代码、链接器、以及其它很多东西(全部的定义都可以在[arch/x86/Makefile](https://github.com/torvalds/linux/blob/master/arch/x86/Makefile)找到)对应的参数就是 `i386`,而 `64` 就对应的是 `x86_84`。
第一个目标是 makefile 生成的系统调用列表(syscall table)中的 `archheaders` :
```
archheaders:
$(Q)$(MAKE) $(build)=arch/x86/entry/syscalls all
```
第二个目标是 makefile 里的 `archscripts`:
```
archscripts: scripts_basic
$(Q)$(MAKE) $(build)=arch/x86/tools relocs
```
我们可以看到 `archscripts` 是依赖于根 [Makefile](https://github.com/torvalds/linux/blob/master/Makefile)里的`scripts_basic` 。首先我们可以看出 `scripts_basic` 是按照 [scripts/basic](https://github.com/torvalds/linux/blob/master/scripts/basic/Makefile) 的 makefile 执行 make 的:
```
scripts_basic:
$(Q)$(MAKE) $(build)=scripts/basic
```
`scripts/basic/Makefile` 包含了编译两个主机程序 `fixdep` 和 `bin2` 的目标:
```
hostprogs-y := fixdep
hostprogs-$(CONFIG_BUILD_BIN2C) += bin2c
always := $(hostprogs-y)
$(addprefix $(obj)/,$(filter-out fixdep,$(always))): $(obj)/fixdep
```
第一个工具是 `fixdep`:用来优化 [gcc](https://gcc.gnu.org/) 生成的依赖列表,然后在重新编译源文件的时候告诉make。第二个工具是 `bin2c`,它依赖于内核配置选项 `CONFIG_BUILD_BIN2C`,并且它是一个用来将标准输入接口(LCTT 译注:即 stdin)收到的二进制流通过标准输出接口(即:stdout)转换成 C 头文件的非常小的 C 程序。你可能注意到这里有些奇怪的标志,如 `hostprogs-y` 等。这个标志用于所有的 `kbuild` 文件,更多的信息你可以从[documentation](https://github.com/torvalds/linux/blob/master/Documentation/kbuild/makefiles.txt) 获得。在我们这里, `hostprogs-y` 告诉 `kbuild` 这里有个名为 `fixed` 的程序,这个程序会通过和 `Makefile` 相同目录的 `fixdep.c` 编译而来。
执行 make 之后,终端的第一个输出就是 `kbuild` 的结果:
```
$ make
HOSTCC scripts/basic/fixdep
```
当目标 `script_basic` 被执行,目标 `archscripts` 就会 make [arch/x86/tools](https://github.com/torvalds/linux/blob/master/arch/x86/tools/Makefile) 下的 makefile 和目标 `relocs`:
```
$(Q)$(MAKE) $(build)=arch/x86/tools relocs
```
包含了[重定位](https://en.wikipedia.org/wiki/Relocation_%28computing%29) 的信息的代码 `relocs_32.c` 和 `relocs_64.c` 将会被编译,这可以在`make` 的输出中看到:
```
HOSTCC arch/x86/tools/relocs_32.o
HOSTCC arch/x86/tools/relocs_64.o
HOSTCC arch/x86/tools/relocs_common.o
HOSTLD arch/x86/tools/relocs
```
在编译完 `relocs.c` 之后会检查 `version.h`:
```
$(version_h): $(srctree)/Makefile FORCE
$(call filechk,version.h)
$(Q)rm -f $(old_version_h)
```
我们可以在输出看到它:
```
CHK include/config/kernel.release
```
以及在内核的根 Makefiel 使用 `arch/x86/include/generated/asm` 的目标 `asm-generic` 来构建 `generic` 汇编头文件。在目标 `asm-generic` 之后,`archprepare` 就完成了,所以目标 `prepare0` 会接着被执行,如我上面所写:
```
prepare0: archprepare FORCE
$(Q)$(MAKE) $(build)=.
```
注意 `build`,它是定义在文件 [scripts/Kbuild.include](https://github.com/torvalds/linux/blob/master/scripts/Kbuild.include),内容是这样的:
```
build := -f $(srctree)/scripts/Makefile.build obj
```
或者在我们的例子中,它就是当前源码目录路径:`.`:
```
$(Q)$(MAKE) -f $(srctree)/scripts/Makefile.build obj=.
```
脚本 [scripts/Makefile.build](https://github.com/torvalds/linux/blob/master/scripts/Makefile.build) 通过参数 `obj` 给定的目录找到 `Kbuild` 文件,然后引入 `kbuild` 文件:
```
include $(kbuild-file)
```
并根据这个构建目标。我们这里 `.` 包含了生成 `kernel/bounds.s` 和 `arch/x86/kernel/asm-offsets.s` 的 [Kbuild](https://github.com/torvalds/linux/blob/master/Kbuild) 文件。在此之后,目标 `prepare` 就完成了它的工作。 `vmlinux-dirs` 也依赖于第二个目标 `scripts` ,它会编译接下来的几个程序:`filealias`,`mk_elfconfig`,`modpost` 等等。之后,`scripts/host-programs` 就可以开始编译我们的目标 `vmlinux-dirs` 了。
首先,我们先来理解一下 `vmlinux-dirs` 都包含了那些东西。在我们的例子中它包含了下列内核目录的路径:
```
init usr arch/x86 kernel mm fs ipc security crypto block
drivers sound firmware arch/x86/pci arch/x86/power
arch/x86/video net lib arch/x86/lib
```
我们可以在内核的根 [Makefile](https://github.com/torvalds/linux/blob/master/Makefile) 里找到 `vmlinux-dirs` 的定义:
```
vmlinux-dirs := $(patsubst %/,%,$(filter %/, $(init-y) $(init-m) \
$(core-y) $(core-m) $(drivers-y) $(drivers-m) \
$(net-y) $(net-m) $(libs-y) $(libs-m)))
init-y := init/
drivers-y := drivers/ sound/ firmware/
net-y := net/
libs-y := lib/
...
...
...
```
这里我们借助函数 `patsubst` 和 `filter`去掉了每个目录路径里的符号 `/`,并且把结果放到 `vmlinux-dirs` 里。所以我们就有了 `vmlinux-dirs` 里的目录列表,以及下面的代码:
```
$(vmlinux-dirs): prepare scripts
$(Q)$(MAKE) $(build)=$@
```
符号 `$@` 在这里代表了 `vmlinux-dirs`,这就表明程序会递归遍历从 `vmlinux-dirs` 以及它内部的全部目录(依赖于配置),并且在对应的目录下执行 `make` 命令。我们可以在输出看到结果:
```
CC init/main.o
CHK include/generated/compile.h
CC init/version.o
CC init/do_mounts.o
...
CC arch/x86/crypto/glue_helper.o
AS arch/x86/crypto/aes-x86_64-asm_64.o
CC arch/x86/crypto/aes_glue.o
...
AS arch/x86/entry/entry_64.o
AS arch/x86/entry/thunk_64.o
CC arch/x86/entry/syscall_64.o
```
每个目录下的源代码将会被编译并且链接到 `built-io.o` 里:
```
$ find . -name built-in.o
./arch/x86/crypto/built-in.o
./arch/x86/crypto/sha-mb/built-in.o
./arch/x86/net/built-in.o
./init/built-in.o
./usr/built-in.o
...
...
```
好了,所有的 `built-in.o` 都构建完了,现在我们回到目标 `vmlinux` 上。你应该还记得,目标 `vmlinux` 是在内核的根makefile 里。在链接 `vmlinux` 之前,系统会构建 [samples](https://github.com/torvalds/linux/tree/master/samples), [Documentation](https://github.com/torvalds/linux/tree/master/Documentation) 等等,但是如上文所述,我不会在本文描述这些。
```
vmlinux: scripts/link-vmlinux.sh $(vmlinux-deps) FORCE
...
...
+$(call if_changed,link-vmlinux)
```
你可以看到,调用脚本 [scripts/link-vmlinux.sh](https://github.com/torvalds/linux/blob/master/scripts/link-vmlinux.sh) 的主要目的是把所有的 `built-in.o` 链接成一个静态可执行文件,和生成 [System.map](https://en.wikipedia.org/wiki/System.map)。 最后我们来看看下面的输出:
```
LINK vmlinux
LD vmlinux.o
MODPOST vmlinux.o
GEN .version
CHK include/generated/compile.h
UPD include/generated/compile.h
CC init/version.o
LD init/built-in.o
KSYM .tmp_kallsyms1.o
KSYM .tmp_kallsyms2.o
LD vmlinux
SORTEX vmlinux
SYSMAP System.map
```
`vmlinux` 和`System.map` 生成在内核源码树根目录下。
```
$ ls vmlinux System.map
System.map vmlinux
```
这就是全部了,`vmlinux` 构建好了,下一步就是创建 [bzImage](https://en.wikipedia.org/wiki/Vmlinux#bzImage).
### 制作bzImage
`bzImage` 就是压缩了的 linux 内核镜像。我们可以在构建了 `vmlinux` 之后通过执行 `make bzImage` 获得`bzImage`。同时我们可以仅仅执行 `make` 而不带任何参数也可以生成 `bzImage` ,因为它是在 [arch/x86/kernel/Makefile](https://github.com/torvalds/linux/blob/master/arch/x86/Makefile) 里预定义的、默认生成的镜像:
```
all: bzImage
```
让我们看看这个目标,它能帮助我们理解这个镜像是怎么构建的。我已经说过了 `bzImage` 是被定义在 [arch/x86/kernel/Makefile](https://github.com/torvalds/linux/blob/master/arch/x86/Makefile),定义如下:
```
bzImage: vmlinux
$(Q)$(MAKE) $(build)=$(boot) $(KBUILD_IMAGE)
$(Q)mkdir -p $(objtree)/arch/$(UTS_MACHINE)/boot
$(Q)ln -fsn ../../x86/boot/bzImage $(objtree)/arch/$(UTS_MACHINE)/boot/$@
```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第一次为 boot 目录执行 `make`,在我们的例子里是这样的:
```
boot := arch/x86/boot
```
现在的主要目标是编译目录 `arch/x86/boot` 和 `arch/x86/boot/compressed` 的代码,构建 `setup.bin` 和 `vmlinux.bin`,最后用这两个文件生成 `bzImage`。第一个目标是定义在 [arch/x86/boot/Makefile](https://github.com/torvalds/linux/blob/master/arch/x86/boot/Makefile) 的 `$(obj)/setup.elf`:
```
$(obj)/setup.elf: $(src)/setup.ld $(SETUP_OBJS) FORCE
$(call if_changed,ld)
```
我们已经在目录 `arch/x86/boot` 有了链接脚本 `setup.ld`,和扩展到 `boot` 目录下全部源代码的变量 `SETUP_OBJS` 。我们可以看看第一个输出:
```
AS arch/x86/boot/bioscall.o
CC arch/x86/boot/cmdline.o
AS arch/x86/boot/copy.o
HOSTCC arch/x86/boot/mkcpustr
CPUSTR arch/x86/boot/cpustr.h
CC arch/x86/boot/cpu.o
CC arch/x86/boot/cpuflags.o
CC arch/x86/boot/cpucheck.o
CC arch/x86/boot/early_serial_console.o
CC arch/x86/boot/edd.o
```
下一个源码文件是 [arch/x86/boot/header.S](https://github.com/torvalds/linux/blob/master/arch/x86/boot/header.S),但是我们不能现在就编译它,因为这个目标依赖于下面两个头文件:
```
$(obj)/header.o: $(obj)/voffset.h $(obj)/zoffset.h
```
第一个头文件 `voffset.h` 是使用 `sed` 脚本生成的,包含用 `nm` 工具从 `vmlinux` 获取的两个地址:
```
#define VO__end 0xffffffff82ab0000
#define VO__text 0xffffffff81000000
```
这两个地址是内核的起始和结束地址。第二个头文件 `zoffset.h` 在 [arch/x86/boot/compressed/Makefile](https://github.com/torvalds/linux/blob/master/arch/x86/boot/compressed/Makefile) 可以看出是依赖于目标 `vmlinux`的:
```
$(obj)/zoffset.h: $(obj)/compressed/vmlinux FORCE
$(call if_changed,zoffset)
```
目标 `$(obj)/compressed/vmlinux` 依赖于 `vmlinux-objs-y` —— 说明需要编译目录 [arch/x86/boot/compressed](https://github.com/torvalds/linux/tree/master/arch/x86/boot/compressed) 下的源代码,然后生成 `vmlinux.bin`、`vmlinux.bin.bz2`,和编译工具 `mkpiggy`。我们可以在下面的输出看出来:
```
LDS arch/x86/boot/compressed/vmlinux.lds
AS arch/x86/boot/compressed/head_64.o
CC arch/x86/boot/compressed/misc.o
CC arch/x86/boot/compressed/string.o
CC arch/x86/boot/compressed/cmdline.o
OBJCOPY arch/x86/boot/compressed/vmlinux.bin
BZIP2 arch/x86/boot/compressed/vmlinux.bin.bz2
HOSTCC arch/x86/boot/compressed/mkpiggy
```
`vmlinux.bin` 是去掉了调试信息和注释的 `vmlinux` 二进制文件,加上了占用了 `u32` (LCTT 译注:即4-Byte)的长度信息的 `vmlinux.bin.all` 压缩后就是 `vmlinux.bin.bz2`。其中 `vmlinux.bin.all` 包含了 `vmlinux.bin` 和`vmlinux.relocs`(LCTT 译注:vmlinux 的重定位信息),其中 `vmlinux.relocs` 是 `vmlinux` 经过程序 `relocs` 处理之后的 `vmlinux` 镜像(见上文所述)。我们现在已经获取到了这些文件,汇编文件 `piggy.S` 将会被 `mkpiggy` 生成、然后编译:
```
MKPIGGY arch/x86/boot/compressed/piggy.S
AS arch/x86/boot/compressed/piggy.o
```
这个汇编文件会包含经过计算得来的、压缩内核的偏移信息。处理完这个汇编文件,我们就可以看到 `zoffset` 生成了:
```
ZOFFSET arch/x86/boot/zoffset.h
```
现在 `zoffset.h` 和 `voffset.h` 已经生成了,[arch/x86/boot](https://github.com/torvalds/linux/tree/master/arch/x86/boot/) 里的源文件可以继续编译:
```
AS arch/x86/boot/header.o
CC arch/x86/boot/main.o
CC arch/x86/boot/mca.o
CC arch/x86/boot/memory.o
CC arch/x86/boot/pm.o
AS arch/x86/boot/pmjump.o
CC arch/x86/boot/printf.o
CC arch/x86/boot/regs.o
CC arch/x86/boot/string.o
CC arch/x86/boot/tty.o
CC arch/x86/boot/video.o
CC arch/x86/boot/video-mode.o
CC arch/x86/boot/video-vga.o
CC arch/x86/boot/video-vesa.o
CC arch/x86/boot/video-bios.o
```
所有的源代码会被编译,他们最终会被链接到 `setup.elf` :
```
LD arch/x86/boot/setup.elf
```
或者:
```
ld -m elf_x86_64 -T arch/x86/boot/setup.ld arch/x86/boot/a20.o arch/x86/boot/bioscall.o arch/x86/boot/cmdline.o arch/x86/boot/copy.o arch/x86/boot/cpu.o arch/x86/boot/cpuflags.o arch/x86/boot/cpucheck.o arch/x86/boot/early_serial_console.o arch/x86/boot/edd.o arch/x86/boot/header.o arch/x86/boot/main.o arch/x86/boot/mca.o arch/x86/boot/memory.o arch/x86/boot/pm.o arch/x86/boot/pmjump.o arch/x86/boot/printf.o arch/x86/boot/regs.o arch/x86/boot/string.o arch/x86/boot/tty.o arch/x86/boot/video.o arch/x86/boot/video-mode.o arch/x86/boot/version.o arch/x86/boot/video-vga.o arch/x86/boot/video-vesa.o arch/x86/boot/video-bios.o -o arch/x86/boot/setup.elf
```
最后的两件事是创建包含目录 `arch/x86/boot/*` 下的编译过的代码的 `setup.bin`:
```
objcopy -O binary arch/x86/boot/setup.elf arch/x86/boot/setup.bin
```
以及从 `vmlinux` 生成 `vmlinux.bin` :
```
objcopy -O binary -R .note -R .comment -S arch/x86/boot/compressed/vmlinux arch/x86/boot/vmlinux.bin
```
最最后,我们编译主机程序 [arch/x86/boot/tools/build.c](https://github.com/torvalds/linux/blob/master/arch/x86/boot/tools/build.c),它将会用来把 `setup.bin` 和 `vmlinux.bin` 打包成 `bzImage`:
```
arch/x86/boot/tools/build arch/x86/boot/setup.bin arch/x86/boot/vmlinux.bin arch/x86/boot/zoffset.h arch/x86/boot/bzImage
```
实际上 `bzImage` 就是把 `setup.bin` 和 `vmlinux.bin` 连接到一起。最终我们会看到输出结果,就和那些用源码编译过内核的同行的结果一样:
```
Setup is 16268 bytes (padded to 16384 bytes).
System is 4704 kB
CRC 94a88f9a
Kernel: arch/x86/boot/bzImage is ready (#5)
```
全部结束。
### 结论
这就是本文的结尾部分。本文我们了解了编译内核的全部步骤:从执行 `make` 命令开始,到最后生成 `bzImage`。我知道,linux 内核的 makefile 和构建 linux 的过程第一眼看起来可能比较迷惑,但是这并不是很难。希望本文可以帮助你理解构建 linux 内核的整个流程。
### 链接
* [GNU make util](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ke_%28software%29)
* [Linux kernel top Makefile](https://github.com/torvalds/linux/blob/master/Makefile)
* [cross-compilation](https://en.wikipedia.org/wiki/Cross_compiler)
* [Ctags](https://en.wikipedia.org/wiki/Ctags)
* [sparse](https://en.wikipedia.org/wiki/Sparse)
* [bzImage](https://en.wikipedia.org/wiki/Vmlinux#bzImage)
* [uname](https://en.wikipedia.org/wiki/Uname)
* [shell](https://en.wikipedia.org/wiki/Shell_%28computing%29)
* [Kbuild](https://github.com/torvalds/linux/blob/master/Documentation/kbuild/kbuild.txt)
* [binutils](http://www.gnu.org/software/binutils/)
* [gcc](https://gcc.gnu.org/)
* [Documentation](https://github.com/torvalds/linux/blob/master/Documentation/kbuild/makefiles.txt)
* [System.map](https://en.wikipedia.org/wiki/System.map)
* [Relocation](https://en.wikipedia.org/wiki/Relocation_%28computing%29)
---
via: <https://github.com/0xAX/linux-insides/blob/master/Misc/how_kernel_compiled.md>
译者:[oska874](https://github.com/oska874)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Shilpa Nair 分享的 RedHat Linux 包管理方面的面试经验
|
Avishek Kumar
|
http://www.tecmint.com/linux-rpm-package-management-interview-questions/
|
Shilpa Nair 刚于2015年毕业。她之后去了一家位于 Noida,Delhi 的国家新闻电视台,应聘实习生的岗位。在她去年毕业季的时候,常逛 Tecmint 寻求作业上的帮助。从那时开始,她就常去 Tecmint。 有关 RPM 方面的 Linux 面试题 所有的问题和回答都是 Shilpa Nair 根据回忆重写的。 大家好!我是来自 Delhi 的Shilpa Nair。我不久前才顺利毕业,正寻找一个实习的机会。在大学早期的时候,我就对 UNIX 十分喜爱,所以我也希望这个机会能适合我,满足我的兴趣。我被提问了很多问题,大部分都是关于 RedHat 包管理的基础问题。 下面就是我被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13/201307tx8vpzv28w0ca6z2.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13/201307tx8vpzv28w0ca6z2.jpg
| false | false | true |
wi-cuckoo
| false |
[
"rpm",
"dnf",
"面试"
] |
技术
|
{
"viewnum": 5539,
"commentnum": 0,
"favtimes": 3,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 |
Shilpa Nair 刚于2015年毕业。她之后去了一家位于 Noida,Delhi 的国家新闻电视台,应聘实习生的岗位。在她去年毕业季的时候,常逛 Tecmint 寻求作业上的帮助。从那时开始,她就常去 Tecmint。 有关 RPM 方面的 Linux 面试题 所有的问题和回答都是 Shilpa Nair 根据回忆重写的。 大家好!我是来自 Delhi 的Shilpa Nair。我不久前才顺利毕业,正寻找一个实习的机会。在大学早期的时候,我就对 UNIX 十分喜爱,所以我也希望这个机会能适合我,满足我的兴趣。我被提问了很多问题,大部分都是关于 RedHat 包管理的基础问题。 下面就是我被
| 2015-09-14T08:09:00 | 2015-09-14T08:09:00 | 6,208 |
/article-6208-1.html
|
**Shilpa Nair 刚于2015年毕业。她之后去了一家位于 Noida,Delhi 的国家新闻电视台,应聘实习生的岗位。在她去年毕业季的时候,常逛 Tecmint 寻求作业上的帮助。从那时开始,她就常去 Tecmint。**

*有关 RPM 方面的 Linux 面试题*
所有的问题和回答都是 Shilpa Nair 根据回忆重写的。
>
> “大家好!我是来自 Delhi 的Shilpa Nair。我不久前才顺利毕业,正寻找一个实习的机会。在大学早期的时候,我就对 UNIX 十分喜爱,所以我也希望这个机会能适合我,满足我的兴趣。我被提问了很多问题,大部分都是关于 RedHat 包管理的基础问题。”
>
>
>
下面就是我被问到的问题,和对应的回答。我仅贴出了与 RedHat GNU/Linux 包管理相关的,也是主要被提问的。
### 1,Linux 里如何查找一个包安装与否?假设你需要确认 ‘nano’ 有没有安装,你怎么做?
**回答**:为了确认 nano 软件包有没有安装,我们可以使用 rpm 命令,配合 -q 和 -a 选项来查询所有已安装的包
```
# rpm -qa nano
或
# rpm -qa | grep -i nano
nano-2.3.1-10.el7.x86_64
```
同时包的名字必须是完整的,不完整的包名会返回到提示符,不打印任何东西,就是说这包(包名字不全)未安装。下面的例子会更好理解些:
我们通常使用 vim 替代 vi 命令。当时如果我们查找安装包 vi/vim 的时候,我们就会看到标准输出上没有任何结果。
```
# vi
# vim
```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像上面一样运行 vi/vim 命令来清楚地知道包有没有安装。只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它的完整包名才不能找到的。如果我们不确切知道完整的文件名,我们可以使用通配符:
```
# rpm -qa vim*
vim-minimal-7.4.160-1.el7.x86_64
```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获得任何软件包的信息,安装与否。
### 2. 你如何使用 rpm 命令安装 XYZ 软件包?
**回答**:我们可以使用 rpm 命令安装任何的软件包(\*.rpm),像下面这样,选项 -i(安装),-v(冗余或者显示额外的信息)和 -h(在安装过程中,打印#号显示进度)。
```
# rpm -ivh peazip-1.11-1.el6.rf.x86_64.rpm
Preparing... ################################# [100%]
Updating / installing...
1:peazip-1.11-1.el6.rf ################################# [100%]
```
如果要升级一个早期版本的包,应加上 -U 选项,选项 -v 和 -h 可以确保我们得到用 # 号表示的冗余输出,这增加了可读性。
### 3. 你已经安装了一个软件包(假设是 httpd),现在你想看看软件包创建并安装的所有文件和目录,你会怎么做?
**回答**:使用选项 -l(列出所有文件)和 -q(查询)列出 httpd 软件包安装的所有文件(Linux 哲学:所有的都是文件,包括目录)。
```
# rpm -ql httpd
/etc/httpd
/etc/httpd/conf
/etc/httpd/conf.d
...
```
### 4. 假如你要移除一个软件包,叫 postfix。你会怎么做?
**回答**: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什么包安装了 postfix。查找安装 postfix 的包名后,使用 -e(擦除/卸载软件包)和 -v(冗余输出)两个选项来实现。
```
# rpm -qa postfix*
postfix-2.10.1-6.el7.x86_64
```
然后移除 postfix,如下:
```
# rpm -ev postfix-2.10.1-6.el7.x86_64
Preparing packages...
postfix-2:3.0.1-2.fc22.x86_64
```
### 5. 获得一个已安装包的具体信息,如版本,发行号,安装日期,大小,总结和一个简短的描述。
**回答**:我们通过使用 rpm 的选项 -qi,后面接包名,可以获得关于一个已安装包的具体信息。
举个例子,为了获得 openssh 包的具体信息,我需要做的就是:
```
# rpm -qi openssh
[root@tecmint tecmint]# rpm -qi openssh
Name : openssh
Version : 6.8p1
Release : 5.fc22
Architecture: x86_64
Install Date: Thursday 28 May 2015 12:34:50 PM IST
Group : Applications/Internet
Size : 1542057
License : BSD
....
```
### 6. 假如你不确定一个指定包的配置文件在哪,比如 httpd。你如何找到所有 httpd 提供的配置文件列表和位置。
**回答**: 我们需要用选项 -c 接包名,这会列出所有配置文件的名字和他们的位置。
```
# rpm -qc httpd
/etc/httpd/conf.d/autoindex.conf
/etc/httpd/conf.d/userdir.conf
/etc/httpd/conf.d/welcome.conf
/etc/httpd/conf.modules.d/00-base.conf
/etc/httpd/conf/httpd.conf
/etc/sysconfig/httpd
```
相似地,我们可以列出所有相关的文档文件,如下:
```
# rpm -qd httpd
/usr/share/doc/httpd/ABOUT_APACHE
/usr/share/doc/httpd/CHANGES
/usr/share/doc/httpd/LICENSE
...
```
我们也可以列出所有相关的证书文件,如下:
```
# rpm -qL openssh
/usr/share/licenses/openssh/LICENCE
```
忘了说明上面的选项 -d 和 -L 分别表示 “文档” 和 “证书”,抱歉。
### 7. 你找到了一个配置文件,位于‘/usr/share/alsa/cards/AACI.conf’,现在你不确定该文件属于哪个包。你如何查找出包的名字?
**回答**:当一个包被安装后,相关的信息就存储在了数据库里。所以使用选项 -qf(-f 查询包拥有的文件)很容易追踪谁提供了上述的包。
```
# rpm -qf /usr/share/alsa/cards/AACI.conf
alsa-lib-1.0.28-2.el7.x86_64
```
类似地,我们可以查找(谁提供的)关于任何子包,文档和证书文件的信息。
### 8. 你如何使用 rpm 查找最近安装的软件列表?
**回答**:如刚刚说的,每一样被安装的文件都记录在了数据库里。所以这并不难,通过查询 rpm 的数据库,找到最近安装软件的列表。
我们通过运行下面的命令,使用选项 -last(打印出最近安装的软件)达到目的。
```
# rpm -qa --last
```
上面的命令会打印出所有安装的软件,最近安装的软件在列表的顶部。
如果我们关心的是找出特定的包,我们可以使用 grep 命令从列表中匹配包(假设是 sqlite ),简单如下:
```
# rpm -qa --last | grep -i sqlite
sqlite-3.8.10.2-1.fc22.x86_64 Thursday 18 June 2015 05:05:43 PM IST
```
我们也可以获得10个最近安装的软件列表,简单如下:
```
# rpm -qa --last | head
```
我们可以重定义一下,输出想要的结果,简单如下:
```
# rpm -qa --last | head -n 2
```
上面的命令中,-n 代表数目,后面接一个常数值。该命令是打印2个最近安装的软件的列表。
### 9. 安装一个包之前,你如果要检查其依赖。你会怎么做?
**回答**:检查一个 rpm 包(XYZ.rpm)的依赖,我们可以使用选项 -q(查询包),-p(指定包名)和 -R(查询/列出该包依赖的包,嗯,就是依赖)。
```
# rpm -qpR gedit-3.16.1-1.fc22.i686.rpm
/bin/sh
/usr/bin/env
glib2(x86-32) >= 2.40.0
gsettings-desktop-schemas
gtk3(x86-32) >= 3.16
gtksourceview3(x86-32) >= 3.16
gvfs
libX11.so.6
...
```
### 10. rpm 是不是一个前端的包管理工具呢?
**回答**:**不是!**rpm 是一个后端管理工具,适用于基于 Linux 发行版的 RPM (此处指 Redhat Package Management)。
[YUM](http://www.tecmint.com/20-linux-yum-yellowdog-updater-modified-commands-for-package-mangement/),全称 Yellowdog Updater Modified,是一个 RPM 的前端工具。YUM 命令自动完成所有工作,包括解决依赖和其他一切事务。
最近,[DNF](/article-5718-1.html)(YUM命令升级版)在Fedora 22发行版中取代了 YUM。尽管 YUM 仍然可以在 RHEL 和 CentOS 平台使用,我们也可以安装 dnf,与 YUM 命令共存使用。据说 DNF 较于 YUM 有很多提高。
知道更多总是好的,保持自我更新。现在我们移步到前端部分来谈谈。
### 11. 你如何列出一个系统上面所有可用的仓库列表。
**回答**:简单地使用下面的命令,我们就可以列出一个系统上所有可用的仓库列表。
```
# yum repolist
或
# dnf repolist
Last metadata expiration check performed 0:30:03 ago on Mon Jun 22 16:50:00 2015.
repo id repo name status
*fedora Fedora 22 - x86_64 44,762
ozonos Repository for Ozon OS 61
*updates Fedora 22 - x86_64 - Updates
```
上面的命令仅会列出可用的仓库。如果你需要列出所有的仓库,不管可用与否,可以这样做。
```
# yum repolist all
或
# dnf repolist all
Last metadata expiration check performed 0:29:45 ago on Mon Jun 22 16:50:00 2015.
repo id repo name status
*fedora Fedora 22 - x86_64 enabled: 44,762
fedora-debuginfo Fedora 22 - x86_64 - Debug disabled
fedora-source Fedora 22 - Source disabled
ozonos Repository for Ozon OS enabled: 61
*updates Fedora 22 - x86_64 - Updates enabled: 5,018
updates-debuginfo Fedora 22 - x86_64 - Updates - Debug
```
### 12. 你如何列出一个系统上所有可用并且安装了的包?
**回答**:列出一个系统上所有可用的包,我们可以这样做:
```
# yum list available
或
# dnf list available
ast metadata expiration check performed 0:34:09 ago on Mon Jun 22 16:50:00 2015.
Available Packages
0ad.x86_64 0.0.18-1.fc22 fedora
0ad-data.noarch 0.0.18-1.fc22 fedora
0install.x86_64 2.6.1-2.fc21 fedora
0xFFFF.x86_64 0.3.9-11.fc22 fedora
2048-cli.x86_64 0.9-4.git20141214.723738c.fc22 fedora
2048-cli-nocurses.x86_64 0.9-4.git20141214.723738c.fc22 fedora
....
```
而列出一个系统上所有已安装的包,我们可以这样做。
```
# yum list installed
或
# dnf list installed
Last metadata expiration check performed 0:34:30 ago on Mon Jun 22 16:50:00 2015.
Installed Packages
GeoIP.x86_64 1.6.5-1.fc22 @System
GeoIP-GeoLite-data.noarch 2015.05-1.fc22 @System
NetworkManager.x86_64 1:1.0.2-1.fc22 @System
NetworkManager-libnm.x86_64 1:1.0.2-1.fc22 @System
aajohan-comfortaa-fonts.noarch 2.004-4.fc22 @System
....
```
而要同时满足两个要求的时候,我们可以这样做。
```
# yum list
或
# dnf list
Last metadata expiration check performed 0:32:56 ago on Mon Jun 22 16:50:00 2015.
Installed Packages
GeoIP.x86_64 1.6.5-1.fc22 @System
GeoIP-GeoLite-data.noarch 2015.05-1.fc22 @System
NetworkManager.x86_64 1:1.0.2-1.fc22 @System
NetworkManager-libnm.x86_64 1:1.0.2-1.fc22 @System
aajohan-comfortaa-fonts.noarch 2.004-4.fc22 @System
acl.x86_64 2.2.52-7.fc22 @System
....
```
### 13. 你会怎么在一个系统上面使用 YUM 或 DNF 分别安装和升级一个包与一组包?
**回答**:安装一个包(假设是 nano),我们可以这样做,
```
# yum install nano
```
而安装一组包(假设是 Haskell),我们可以这样做,
```
# yum groupinstall 'haskell'
```
升级一个包(还是 nano),我们可以这样做,
```
# yum update nano
```
而为了升级一组包(还是 haskell),我们可以这样做,
```
# yum groupupdate 'haskell'
```
### 14. 你会如何同步一个系统上面的所有安装软件到稳定发行版?
**回答**:我们可以一个系统上(假设是 CentOS 或者 Fedora)的所有包到稳定发行版,如下,
```
# yum distro-sync [在 CentOS/ RHEL]
或
# dnf distro-sync [在 Fedora 20之后版本]
```
似乎来面试之前你做了相当不多的功课,很好!在进一步交谈前,我还想问一两个问题。
### 15. 你对 YUM 本地仓库熟悉吗?你尝试过建立一个本地 YUM 仓库吗?让我们简单看看你会怎么建立一个本地 YUM 仓库。
**回答**:首先,感谢你的夸奖。回到问题,我必须承认我对本地 YUM 仓库十分熟悉,并且在我的本地主机上也部署过,作为测试用。
1、 为了建立本地 YUM 仓库,我们需要安装下面三个包:
```
# yum install deltarpm python-deltarpm createrepo
```
2、 新建一个目录(假设 /home/$USER/rpm),然后复制 RedHat/CentOS DVD 上的 RPM 包到这个文件夹下
```
# mkdir /home/$USER/rpm
# cp /path/to/rpm/on/DVD/*.rpm /home/$USER/rpm
```
3、 新建基本的库头文件如下。
```
# createrepo -v /home/$USER/rpm
```
4、 在路径 /etc/yum.repo.d 下创建一个 .repo 文件(如 abc.repo):
```
cd /etc/yum.repos.d && cat << EOF abc.repo
[local-installation]name=yum-local
baseurl=file:///home/$USER/rpm
enabled=1
gpgcheck=0
EOF
```
**重要**:用你的用户名替换掉 $USER。
以上就是创建一个本地 YUM 仓库所要做的全部工作。我们现在可以从这里安装软件了,相对快一些,安全一些,并且最重要的是不需要 Internet 连接。
好了!面试过程很愉快。我已经问完了。我会将你推荐给 HR。你是一个年轻且十分聪明的候选者,我们很愿意你加入进来。如果你有任何问题,你可以问我。
**我**:谢谢,这确实是一次愉快的面试,我感到今天非常幸运,可以搞定这次面试...
显然,不会在这里结束。我问了很多问题,比如他们正在做的项目。我会担任什么角色,负责什么,,,balabalabala
小伙伴们,这之后的 3 天会经过 HR 轮,到时候所有问题到时候也会被写成文档。希望我当时表现不错。感谢你们所有的祝福。
谢谢伙伴们和 Tecmint,花时间来编辑我的面试经历。我相信 Tecmint 好伙伴们做了很大的努力,必要要赞一个。当我们与他人分享我们的经历的时候,其他人从我们这里知道了更多,而我们自己则发现了自己的不足。
这增加了我们的信心。如果你最近也有任何类似的面试经历,别自己蔵着。分享出来!让我们所有人都知道。你可以使用如下的表单来与我们分享你的经历。
---
via: <http://www.tecmint.com/linux-rpm-package-management-interview-questions/>
作者:[Avishek Kumar](http://www.tecmint.com/author/avishek/) 译者:[wi-cuckoo](https://github.com/wi-cuckoo)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Xtreme 下载管理器升级带来全新用户界面
|
Abhishek
|
http://itsfoss.com/xtreme-download-manager-install/
|
Xtreme 下载管理器, 毫无疑问是Linux界最好的下载管理器之一 , 它的新版本名叫 XDM 2015 ,这次的新版本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外观体验! Xtreme 下载管理器,也被称作 XDM 或 XDMAN,它是一个跨平台的下载管理器,可以用于 Linux、Windows 和 Mac OS X 系统之上。同时它兼容于主流的浏览器,如 Chrome, Firefox, Safari 等,因此当你从浏览器下载东西的时候可以直接使用 XDM 下载。 当你的网络连接超慢并且需要管理下载文件的时候,像 XDM 这种软件可以帮到你大忙。例如说你在一个慢的要死的网络速度下下载一个超大文件,或者你想要暂停和恢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13/203022chn72mjk7tren6b7.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13/203022chn72mjk7tren6b7.jpg
| false | false | true |
mr-ping
| false |
[
"下载",
"XDM"
] |
分享
|
{
"viewnum": 9258,
"commentnum": 5,
"favtimes": 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59.172.176.84",
"message": "依赖java,看到这一句我就醉了,感觉桌面软件依赖java的,注定很慢",
"username": "来自湖北武汉的 Iceweasel 38.2|GNU/Linux 用户",
"date": "2015-09-13T21:30:28"
},
{
"postip": "59.172.188.89",
"message": "越改越丑",
"username": "来自湖北武汉的 Firefox 40.0|Fedora 用户",
"date": "2015-09-14T09:52:39"
},
{
"postip": "218.106.145.11",
"message": "昨天装了,今天就删掉了……<br />\r\n今天我想用这玩意下载ed2k连接的,结果等了半天没有任何进度,看了一下详情发现这下载器蠢萌蠢萌的,直接把ed2k前缀前面再加一个http前缀就开始试图下载了……<br />\r\n最后滚回百度云……<br />\r\n顺便,ed2k的内容是VC6安装盘,试图用以证明VC6是世界上最好的编译器,用起来崩溃出错的人都是因为没有配套用Win98,国内VC6可以用半个世纪!",
"username": "星夜之幻 [Opera 31.0|GNU/Linux]",
"date": "2015-09-14T18:47:09"
},
{
"postip": "116.6.99.219",
"message": "ff一直用Downthemall,非浏览器一直aria2c",
"username": "endotoxin [Firefox 38.0|Windows 7]",
"date": "2015-09-15T12:30:09"
},
{
"postip": "183.209.74.115",
"message": "然而事实上快的一笔",
"username": "来自江苏南通的 Opera 36.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03-26T17:35:55"
}
] |
[] |
Xtreme 下载管理器, 毫无疑问是Linux界最好的下载管理器之一 , 它的新版本名叫 XDM 2015 ,这次的新版本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外观体验! Xtreme 下载管理器,也被称作 XDM 或 XDMAN,它是一个跨平台的下载管理器,可以用于 Linux、Windows 和 Mac OS X 系统之上。同时它兼容于主流的浏览器,如 Chrome, Firefox, Safari 等,因此当你从浏览器下载东西的时候可以直接使用 XDM 下载。 当你的网络连接超慢并且需要管理下载文件的时候,像 XDM 这种软件可以帮到你大忙。例如说你在一个慢的要死的网络速度下下载一个超大文件,或者你想要暂停和恢
| 2015-09-13T20:30:20 | 2015-09-13T20:30:20 | 6,209 |
/article-6209-1.html
|

[Xtreme 下载管理器](http://xdman.sourceforge.net/), 毫无疑问是[Linux界最好的下载管理器](http://itsfoss.com/4-best-download-managers-for-linux/)之一 , 它的新版本名叫 XDM 2015 ,这次的新版本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外观体验!
Xtreme 下载管理器,也被称作 XDM 或 XDMAN,它是一个跨平台的下载管理器,可以用于 Linux、Windows 和 Mac OS X 系统之上。同时它兼容于主流的浏览器,如 Chrome, Firefox, Safari 等,因此当你从浏览器下载东西的时候可以直接使用 XDM 下载。
当你的网络连接超慢并且需要管理下载文件的时候,像 XDM 这种软件可以帮到你大忙。例如说你在一个慢的要死的网络速度下下载一个超大文件,或者你想要暂停和恢复下载的话, XDM 可以帮助你。
XDM 的主要功能:
* 暂停和恢复下载
* [从 YouTube 下载视频](http://itsfoss.com/download-youtube-videos-ubuntu/),其他视频网站同样适用
* 强制聚合
* 下载加速
* 计划下载
* 下载限速
* 与浏览器整合
* 支持代理服务器
下面你可以看到 XDM 新旧版本之间的差别。

*老版本XDM*

*新版本XDM*
### 在基于 Ubuntu 的 Linux 发行版上安装 Xtreme下载管理器
感谢 Noobslab 提供的 PPA,你可以使用以下命令来安装 Xtreme 下载管理器。虽然 XDM 依赖 Java,但是托 PPA 的福,你不需要对其进行单独的安装。
```
sudo add-apt-repository ppa:noobslab/apps
sudo apt-get update
sudo apt-get install xdman
```
以上的 PPA 可以在 Ubuntu 或者其他基于 Ubuntu 的发行版上使用,如 Linux Mint, elementary OS, Linux Lite 等。
#### 删除 XDM
如果你是使用 PPA 安装的 XDM ,可以通过以下命令将其删除:
```
sudo apt-get remove xdman
sudo add-apt-repository --remove ppa:noobslab/apps
```
对于其他Linux发行版,可以通过以下连接下载:
* [下载 Xtreme 下载管理器](http://xdman.sourceforge.net/download.html)
---
via: <http://itsfoss.com/xtreme-download-manager-install/>
作者:[Abhishek](http://itsfoss.com/author/abhishek/) 译者:[mr-ping](https://github.com/mr-ping)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在 Linux 中怎样将 MySQL 迁移到 MariaDB 上
|
Kristophorus Hadiono
|
http://xmodulo.com/migrate-mysql-to-mariadb-linux.html
|
自从甲骨文收购 MySQL 后,由于甲骨文对 MySQL 的开发和维护更多倾向于闭门的立场,很多 MySQL 的开发者和用户放弃了 MySQL。在社区驱动下,促使更多人移到 MySQL 的另一个叫 MariaDB 的分支。在原有 MySQL 开发人员的带领下,MariaDB 的开发遵循开源的理念,并确保它的二进制格式与 MySQL 兼容。Linux 发行版如 Red Hat 家族(Fedora,CentOS,RHEL),Ubuntu 和 Mint,openSUSE 和 Debian 已经开始使用,并支持 MariaDB 作为 MySQL 的直接替换品。 如果你想要将 MySQL 中的数据库迁移到 MariaDB 中,这篇文章就是你所期待的。幸运的是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13/212003cfteafjxezxxfefs.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13/212003cfteafjxezxxfefs.jpg
| false | false | true |
strugglingyouth
| false |
[
"MySQL",
"迁移",
"MariaDB"
] |
系统运维
|
{
"viewnum": 9350,
"commentnum": 7,
"favtimes": 3,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211.157.174.250",
"message": "如果是海量数据迁移呢? 这个方式不太方便啊。",
"username": "贵在坚持 [Chrome 42.0|Windows 8.1]",
"date": "2015-09-14T10:19:06"
},
{
"postip": "163.177.68.30",
"message": "用MyDumper并行导出、恢复",
"username": "来自广东深圳的 Chrome 45.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5-09-14T18:23:35"
},
{
"postip": "222.50.11.131",
"message": "这文章本来就没有存在的价值,mysql mariadb本质都是一样的东西,只是叫的名字不一样",
"username": "来自广东深圳的 Chrome 43.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5-09-15T09:05:22"
},
{
"postip": "113.14.198.43",
"message": "这情况,以后应该是mariaDB成主流,mysql成分支了",
"username": "来自广西桂林的 Chrome 46.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5-10-15T22:38:32"
},
{
"postip": "124.93.196.9",
"message": "非常佩服MariaDB的开发者",
"username": "neteric [Firefox 41.0|Windows 10]",
"date": "2015-11-07T17:57:10"
},
{
"postip": "110.167.94.98",
"message": "迁移到mariadb后,中文全是?改了各种地方还是问号",
"username": "来自青海西宁的 Mobile Safari 10.0|iOS 10.3 用户",
"date": "2017-07-31T23:39:14"
},
{
"postip": "61.148.243.235",
"message": "那是你的字符集在转换过程中没处理好。",
"username": "linux [Chrome 59.0|Mac 10.11]",
"date": "2017-08-01T14:54:05"
}
] |
[] |
自从甲骨文收购 MySQL 后,由于甲骨文对 MySQL 的开发和维护更多倾向于闭门的立场,很多 MySQL 的开发者和用户放弃了 MySQL。在社区驱动下,促使更多人移到 MySQL 的另一个叫 MariaDB 的分支。在原有 MySQL 开发人员的带领下,MariaDB 的开发遵循开源的理念,并确保它的二进制格式与 MySQL 兼容。Linux 发行版如 Red Hat 家族(Fedora,CentOS,RHEL),Ubuntu 和 Mint,openSUSE 和 Debian 已经开始使用,并支持 MariaDB 作为 MySQL 的直接替换品。 如果你想要将 MySQL 中的数据库迁移到 MariaDB 中,这篇文章就是你所期待的。幸运的是
| 2015-09-14T09:14:00 | 2015-09-14T09:14:00 | 6,210 |
/article-6210-1.html
|
自从甲骨文收购 MySQL 后,由于甲骨文对 MySQL 的开发和维护更多倾向于闭门的立场,很多 MySQL 的开发者和用户放弃了 MySQL。在社区驱动下,促使更多人移到 MySQL 的另一个叫 MariaDB 的分支。在原有 MySQL 开发人员的带领下,MariaDB 的开发遵循开源的理念,并确保[它的二进制格式与 MySQL 兼容](https://mariadb.com/kb/en/mariadb/mariadb-vs-mysql-compatibility/)。Linux 发行版如 Red Hat 家族(Fedora,CentOS,RHEL),Ubuntu 和 Mint,openSUSE 和 Debian 已经开始使用,并支持 MariaDB 作为 MySQL 的直接替换品。

如果你想要将 MySQL 中的数据库迁移到 MariaDB 中,这篇文章就是你所期待的。幸运的是,由于他们的二进制兼容性,MySQL-to-MariaDB 迁移过程是非常简单的。如果你按照下面的步骤,将 MySQL 迁移到 MariaDB 会是无痛的。
### 准备 MySQL 数据库和表
出于演示的目的,我们在做迁移之前在数据库中创建一个测试的 MySQL 数据库和表。如果你在 MySQL 中已经有了要迁移到 MariaDB 的数据库,跳过此步骤。否则,按以下步骤操作。
在终端输入 root 密码登录到 MySQL 。
```
$ mysql -u root -p
```
创建一个数据库和表。
```
mysql> create database test01;
mysql> use test01;
mysql> create table pet(name varchar(30), owner varchar(30), species varchar(20), sex char(1));
```
在表中添加一些数据。
```
mysql> insert into pet values('brandon','Jack','puddle','m'),('dixie','Danny','chihuahua','f');
```
退出 MySQL 数据库.
### 备份 MySQL 数据库
下一步是备份现有的 MySQL 数据库。使用下面的 mysqldump 命令导出现有的数据库到文件中。运行此命令之前,请确保你的 MySQL 服务器上启用了二进制日志。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启用二进制日志,请参阅结尾的教程说明。
```
$ mysqldump --all-databases --user=root --password --master-data > backupdb.sql
```

现在,在卸载 MySQL 之前先在系统上备份 my.cnf 文件。此步是可选的。
```
$ sudo cp /etc/mysql/my.cnf /opt/my.cnf.bak
```
### 卸载 MySQL
首先,停止 MySQL 服务。
```
$ sudo service mysql stop
```
或者:
```
$ sudo systemctl stop mysql
```
或:
```
$ sudo /etc/init.d/mysql stop
```
然后继续下一步,使用以下命令移除 MySQL 和配置文件。
在基于 RPM 的系统上 (例如, CentOS, Fedora 或 RHEL):
```
$ sudo yum remove mysql* mysql-server mysql-devel mysql-libs
$ sudo rm -rf /var/lib/mysql
```
在基于 Debian 的系统上(例如, Debian, Ubuntu 或 Mint):
```
$ sudo apt-get remove mysql-server mysql-client mysql-common
$ sudo apt-get autoremove
$ sudo apt-get autoclean
$ sudo deluser mysql
$ sudo rm -rf /var/lib/mysql
```
### 安装 MariaDB
在 CentOS/RHEL 7和Ubuntu(14.04或更高版本)上,最新的 MariaDB 已经包含在其官方源。在 Fedora 上,自19 版本后 MariaDB 已经替代了 MySQL。如果你使用的是旧版本或 LTS 类型如 Ubuntu 13.10 或更早的,你仍然可以通过添加其官方仓库来安装 MariaDB。
[MariaDB 网站](https://downloads.mariadb.org/mariadb/repositories/#mirror=aasaam) 提供了一个在线工具帮助你依据你的 Linux 发行版中来添加 MariaDB 的官方仓库。此工具为 openSUSE, Arch Linux, Mageia, Fedora, CentOS, RedHat, Mint, Ubuntu, 和 Debian 提供了 MariaDB 的官方仓库.

下面例子中,我们使用 Ubuntu 14.04 发行版和 CentOS 7 配置 MariaDB 库。
**Ubuntu 14.04**
```
$ sudo apt-get install software-properties-common
$ sudo apt-key adv --recv-keys --keyserver hkp://keyserver.ubuntu.com:80 0xcbcb082a1bb943db
$ sudo add-apt-repository 'deb http://mirror.mephi.ru/mariadb/repo/5.5/ubuntu trusty main'
$ sudo apt-get update
$ sudo apt-get install mariadb-server
```
**CentOS 7**
以下为 MariaDB 创建一个自定义的 yum 仓库文件。
```
$ sudo vi /etc/yum.repos.d/MariaDB.repo
```
---
```
[mariadb]
name = MariaDB
baseurl = http://yum.mariadb.org/5.5/centos7-amd64
gpgkey=https://yum.mariadb.org/RPM-GPG-KEY-MariaDB
gpgcheck=1
```
---
```
$ sudo yum install MariaDB-server MariaDB-client
```
安装了所有必要的软件包后,你可能会被要求为 MariaDB 的 root 用户创建一个新密码。设置 root 的密码后,别忘了恢复备份的 my.cnf 文件。
```
$ sudo cp /opt/my.cnf /etc/mysql/
```
现在启动 MariaDB 服务。
```
$ sudo service mariadb start
```
或:
```
$ sudo systemctl start mariadb
```
或:
```
$ sudo /etc/init.d/mariadb start
```
### 导入 MySQL 的数据库
最后,我们将以前导出的数据库导入到 MariaDB 服务器中。
```
$ mysql -u root -p < backupdb.sql
```
输入你 MariaDB 的 root 密码,数据库导入过程将开始。导入过程完成后,将返回到命令提示符下。
要检查导入过程是否完全成功,请登录到 MariaDB 服务器,并查看一些样本来检查。
```
$ mysql -u root -p
```
---
```
MariaDB [(none)]> show databases;
MariaDB [(none)]> use test01;
MariaDB [test01]> select * from pet;
```

### 结论
如你在本教程中看到的,MySQL-to-MariaDB 的迁移并不难。你应该知道,MariaDB 相比 MySQL 有很多新的功能。至于配置方面,在我的测试情况下,我只是将我旧的 MySQL 配置文件(my.cnf)作为 MariaDB 的配置文件,导入过程完全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对于配置文件,我建议你在迁移之前请仔细阅读 MariaDB 配置选项的文件,特别是如果你正在使用 MySQL 的特定配置。
如果你正在运行有海量的表、包括群集或主从复制的数据库的复杂配置,看一看 Mozilla IT 和 Operations 团队的 [更详细的指南](https://blog.mozilla.org/it/2013/12/16/upgrading-from-mysql-5-1-to-mariadb-5-5/) ,或者 [官方的 MariaDB 文档](https://mariadb.com/kb/en/mariadb/documentation/)。
### 故障排除
1、 在运行 mysqldump 命令备份数据库时出现以下错误。
```
$ mysqldump --all-databases --user=root --password --master-data > backupdb.sql
```
---
```
mysqldump: Error: Binlogging on server not active
```
通过使用 "--master-data",你可以在导出的输出中包含二进制日志信息,这对于数据库的复制和恢复是有用的。但是,二进制日志未在 MySQL 服务器启用。要解决这个错误,修改 my.cnf 文件,并在 [mysqld] 部分添加下面的选项。(LCTT 译注:事实上,如果你并没有启用二进制日志,那取消"--master-data"即可。)
```
log-bin=mysql-bin
```
保存 my.cnf 文件,并重新启动 MySQL 服务:
```
$ sudo service mysql restart
```
或者:
```
$ sudo systemctl restart mysql
```
或:
```
$ sudo /etc/init.d/mysql restart
```
---
via: <http://xmodulo.com/migrate-mysql-to-mariadb-linux.html>
作者:[Kristophorus Hadiono](http://xmodulo.com/author/kristophorus) 译者:[strugglingyouth](https://github.com/strugglingyouth)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linux.cn/) 荣誉推出
|
||
守卫自由的 Linux 世界
|
Jack M. Germain
|
http://www.linuxinsider.com/story/Defending-the-Free-Linux-World-81512.html
|
合作是开源的一部分。OIN 的 CEO Keith Bergelt 解释说,开放创新网络(Open Invention Network)模式允许众多企业和公司决定它们该在哪较量,在哪合作。随着开源的演变,我们需要为合作创造渠道,否则我们将会有几百个团体把数十亿美元花费到同样的技术上。 开放创新网络(Open Invention Network),即 OIN,正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让 Linux 远离专利诉讼的伤害的活动。它的努力得到了一千多个公司的热烈回应,它们的加入让这股力量成为了历史上最大的反专利管理组织。 开放创新网络以白帽子组织的身份创建于2005年,目的是保护 Linux 免受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13/224536dw7ot7jjt4ldic7h.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13/224536dw7ot7jjt4ldic7h.jpg
| false | false | true |
H-mudcup
| false |
[
"OIN",
"许可证",
"专利"
] |
观点
|
{
"viewnum": 7191,
"commentnum": 1,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10.52.16.22",
"message": "很看好Linux的情怀。",
"username": "兽血沸腾 [Opera 32.0|GNU/Linux]",
"date": "2015-09-17T23:15:41"
}
] |
[] |
合作是开源的一部分。OIN 的 CEO Keith Bergelt 解释说,开放创新网络(Open Invention Network)模式允许众多企业和公司决定它们该在哪较量,在哪合作。随着开源的演变,我们需要为合作创造渠道,否则我们将会有几百个团体把数十亿美元花费到同样的技术上。 开放创新网络(Open Invention Network),即 OIN,正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让 Linux 远离专利诉讼的伤害的活动。它的努力得到了一千多个公司的热烈回应,它们的加入让这股力量成为了历史上最大的反专利管理组织。 开放创新网络以白帽子组织的身份创建于2005年,目的是保护 Linux 免受
| 2015-09-14T07:33:00 | 2015-09-14T07:33:00 | 6,211 |
/article-6211-1.html
|

**合作是开源的一部分。OIN 的 CEO Keith Bergelt 解释说,开放创新网络(Open Invention Network)模式允许众多企业和公司决定它们该在哪较量,在哪合作。随着开源的演变,“我们需要为合作创造渠道,否则我们将会有几百个团体把数十亿美元花费到同样的技术上。”**
[开放创新网络(Open Invention Network)](http://www.openinventionnetwork.com/),即 OIN,正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让 Linux 远离专利诉讼的伤害的活动。它的努力得到了一千多个公司的热烈回应,它们的加入让这股力量成为了历史上最大的反专利管理组织。
开放创新网络以白帽子组织的身份创建于2005年,目的是保护 Linux 免受来自许可证方面的困扰。包括 Google、 IBM、 NEC、 Novell、 Philips、 [Red Hat](http://www.redhat.com/) 和 Sony 这些成员的董事会给予了它可观的经济支持。世界范围内的多个组织通过签署自由 OIN 协议加入了这个社区。
创立开放创新网络的组织成员把它当作利用知识产权保护 Linux 的大胆尝试。它的商业模式非常的难以理解。它要求它的成员采用免版权许可证,并永远放弃由于 Linux 相关知识产权起诉其他成员的机会。
然而,从 Linux 收购风波——想想服务器和云平台——那时起,保护 Linux 知识产权的策略就变得越加的迫切。
在过去的几年里,Linux 的版图曾经历了一场变革。OIN 不必再向人们解释这个组织的定义,也不必再解释为什么 Linux 需要保护。据 OIN 的 CEO Keith Bergelt 说,现在 Linux 的重要性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
“我们已经见到了一场人们了解到 OIN 如何让合作受益的文化变革,”他对 LinuxInsider 说。
### 如何运作
开放创新网络使用专利权的方式创建了一个协作环境。这种方法有助于确保创新的延续。这已经使很多软件厂商、顾客、新型市场和投资者受益。
开放创新网络的专利证可以让任何公司、公共机构或个人免版权使用。这些权利的获得建立在签署者同意不会专为了维护专利而攻击 Linux 系统的基础上。
OIN 确保 Linux 的源代码保持开放的状态。这让编程人员、设备厂商、独立软件开发者和公共机构在投资和使用 Linux 时不用过多的担心知识产权的问题。这让对 Linux 进行重新打包、嵌入和使用的公司省了不少钱。
“随着版权许可证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对 OIN 许可证的需求也变得更加的迫切。现在,人们正在寻找更加简单或更实用的解决方法”,Bergelt 说。
OIN 法律防御援助对成员是免费的。成员必须承诺不对 OIN 名单上的软件发起专利诉讼。为了保护他们的软件,他们也同意提供他们自己的专利。最终,这些保证将让几十万的交叉许可通过该网络相互连接起来,Bergelt 如此解释道。
### 填补法律漏洞
“OIN 正在做的事情是非常必要的。它提供另一层 IP (知识产权)保护,”[休斯顿法律中心大学](http://www.law.uh.edu/)的副教授 Greg R. Vetter 这样说道。
他回答 LinuxInsider 说,第二版 GPL 许可证被某些人认为提供了隐含的专利许可,但是律师们更喜欢明确的许可。
OIN 所提供的许可填补了这个空白。它还明确的覆盖了 Linux 内核。据 Vetter 说,明确的专利许可并不是 GPLv2 中的必要部分,但是这个部分被加入到了 GPLv3 中。(LCTT 译注:Linux 内核采用的是 GPLv2 的许可)
拿一个在 GPLv3 中写了10000行代码的代码编写者来说。随着时间推移,其他的代码编写者会贡献更多行的代码,也加入到了知识产权中。GPLv3 中的软件专利许可条款将基于所有参与的贡献者的专利,保护全部代码的使用,Vetter 如此说道。
### 并不完全一样
专利权和许可证在法律结构上层层叠叠互相覆盖。弄清两者对开源软件的作用就像是穿越雷区。
Vetter 说“通常,许可证是授予建立在专利和版权法律上的额外权利的法律结构。许可证被认为是给予了人们做一些的可能会侵犯到其他人的知识产权权利的事的许可。”
Vetter 指出,很多自由开源许可证(例如 Mozilla 公共许可、GNU GPLv3 以及 Apache 软件许可)融合了某些互惠专利权的形式。Vetter 指出,像 BSD 和 MIT 这样旧的许可证不会提到专利。
一个软件的许可证让其他人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使用这个编程人员创造的代码。版权对所属权的建立是自动的,只要某个人写或者画了某个原创的东西。然而,版权只覆盖了个别的表达方式和衍生的作品。他并没有涵盖代码的功能性或可用的想法。
专利涵盖了功能性。专利权还可以被许可。版权可能无法保护某人如何独立地开发对另一个人的代码的实现,但是专利填补了这个小瑕疵,Vetter 解释道。
### 寻找安全通道
许可证和专利混合的法律性质可能会对开源开发者产生威胁。据 [Chaotic Moon Studios](http://www.chaoticmoon.com/) 的创办者之一、 [IEEE](http://www.ieee.org/) 计算机协会成员 William Hurley 说,对于某些人来说,即使是 GPL 也会成为威胁。
“在很久以前,开源是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被彼此间的尊重和把代码视为艺术而非资产的观点所驱动,那时的程序和代码比现在更加的开放。我相信很多为最好的愿景所做的努力几乎最后总是背负着意外的结果,”Hurley 这样告诉 LinuxInsider。
他暗示说,成员人数超越了1000人(的组织)可能会在知识产权保护重要性方面意见不一。这可能会继续搅混开源生态系统这滩浑水。
“最终,这些显现出了围绕着知识产权的常见的一些错误概念。拥有几千个开发者并不会减少风险——而是增加。给出了专利许可的开发者越多,它们看起来就越值钱,”Hurley 说。“它们看起来越值钱,有着类似专利的或者其他知识产权的人就越可能试图利用并从中榨取他们自己的经济利益。”
### 共享与竞争共存
竞合策略是开源的一部分。OIN 模型让各个公司能够决定他们将在哪竞争以及在哪合作,Bergelt 解释道。
“开源演化中的许多改变已经把我们移到了另一个方向上。我们必须为合作创造渠道。否则我们将会有几百个团体把数十亿美元花费到同样的技术上,”他说。
手机产业的革新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各个公司放出了不同的标准。没有共享,没有合作,Bergelt 解释道。
他说:“这让我们在美国接触技术的能力落后了七到十年。我们接触设备的经验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人。在我们用不上 CDM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码分多址访问通信技术)时对 GSM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还沾沾自喜。”
### 改变格局
OIN 在去年经历了激增400个新许可的增长。这意味着着开源有了新趋势。
Bergelt 说:“市场到达了一个临界点,组织内的人们终于意识到直白地合作和竞争的需要。结果是两件事同时进行。这可能会变得复杂、费力。”
然而,这个由人们开始考虑合作和竞争的文化革新所驱动的转换过程是可以接受的。他解释说,这也是一个人们怎样拥抱开源的转变——尤其是在 Linux 这个开源社区的领导者项目。
还有一个迹象是,最具意义的新项目都没有在 GPLv3 许可下开发。
### 二个总比一个好
“GPL 极为重要,但是事实是有一堆的许可模型正被使用着。在 Eclipse、Apache 和 Berkeley 许可中,专利问题的相对可解决性通常远远低于在 GPLv3 中的。”Bergelt 说。
GPLv3 对于解决专利问题是个自然的补充——但是 GPL 自身不足以独自解决围绕专利使用的潜在冲突。所以 OIN 的设计是以能够补充版权许可为目的的,他补充道。
然而,层层叠叠的专利和许可也许并没有带来多少好处。到最后,专利在几乎所有的案例中都被用于攻击目的——而不是防御目的,Bergelt 暗示说。
“如果你不准备对其他人采取法律行动,那么对于你的知识产权来说专利可能并不是最佳的法律保护方式”,他说。“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对软件——开放的和专有的——误会重重的世界里。这些软件还被错误而过时的专利系统所捆绑。我们每天在工业化和被扼杀的创新中挣扎”,他说。
### 法院是最后的手段
想到 OIN 的出现抑制了诉讼的泛滥就感到十分欣慰,Bergelt 说,或者至少可以说 OIN 的出现扼制了特定的某些威胁。
“可以说我们让人们放下他们的武器。同时我们正在创建一种新的文化规范。一旦你入股这个模型中的非侵略专利,所产生的相关影响就是对合作的鼓励”,他说。
如果你愿意承诺合作,你的第一反应就会趋向于不急着起诉。相反的,你会想如何让我们允许你使用我们所拥有的东西并让它为你赚钱,而同时我们也能使用你所拥有的东西,Bergelt 解释道。
“OIN 是个多面的解决方式。它鼓励签署者创造双赢协议”,他说,“这让起诉成为最逼不得已的行为。那才是它的位置。”
### 底线
Bergelt 坚信,OIN 的运作是为了阻止 Linux 受到专利伤害。在这个需要 Linux 的世界里没有诉讼的地方。
唯一临近的是与微软的移动之争,这关系到行业的发展前景(原文: The only thing that comes close are the mobile wars with Microsoft, which focus on elements high in the stack. 不太理解,请指正。)。那些来自法律的挑战可能是为了提高包括使用 Linux 产品的所属权的成本,Bergelt 说。
尽管如此“这些并不是有关 Linux 诉讼”,他说。“他们的重点并不在于 Linux 的核心。他们关注的是 Linux 系统里都有些什么。”
---
via: <http://www.linuxinsider.com/story/Defending-the-Free-Linux-World-81512.html>
作者:Jack M. Germain 译者:[H-mudcup](https://github.com/H-mudcup)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linux.cn/) 荣誉推出
|
||
Node.js 4.0 中的 ES 6 特性介绍
|
Damien Klinnert
|
http://www.cli-nerd.com/2015/09/09/7-reasons-to-upgrade-to-node-v4-now.html
|
Node.js 4.0.0 已经发布了。这是和 io.js 合并之后的首个稳定版本,它带来了一系列的新特性,支持 ES 6的大部分特性。已经有很多 ES 6 的特性介绍了,这里我们介绍一下该怎么使用它们。 1. 模板字符串 如果你要在 JavaScript 中创建多行字符串,你可能会使用如下的语法: var message = .join('\n'); 对于少量字符串这还算合适,但是如果比较多就会显得混乱。不过,有个聪明的开发者提出了一个叫multiline的技巧: var multiline = require('multiline'); var message = multiline(function () {/* The quick brown fox jumps over the l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14/150337fbb1xe1b53z770n3.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14/150337fbb1xe1b53z770n3.jpg
| false | false | true |
wxy
| false |
[
"Node.js",
"ES6"
] |
软件开发
|
{
"viewnum": 6131,
"commentnum": 2,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83.221.13.67",
"message": "nodejs会越来越好的吧",
"username": "little光光 [Chromium 44.0|Ubuntu]",
"date": "2015-09-14T17:08:46"
},
{
"postip": "202.105.138.162",
"message": "Nodejs,虽然我用的不是它,但仍然觉得很牛x!<br />\r\n<br />\r\n不复杂、好用,它在一条正确的路上。",
"username": "Pucmax [Chrome 43.0|Windows 7]",
"date": "2015-09-22T15:29:35"
}
] |
[
{
"raid": 6181,
"displayorder": 0
}
] |
Node.js 4.0.0 已经发布了。这是和 io.js 合并之后的首个稳定版本,它带来了一系列的新特性,支持 ES 6的大部分特性。已经有很多 ES 6 的特性介绍了,这里我们介绍一下该怎么使用它们。 1. 模板字符串 如果你要在 JavaScript 中创建多行字符串,你可能会使用如下的语法: var message = .join('\n'); 对于少量字符串这还算合适,但是如果比较多就会显得混乱。不过,有个聪明的开发者提出了一个叫multiline的技巧: var multiline = require('multiline'); var message = multiline(function () {/* The quick brown fox jumps over the l
| 2015-09-14T15:03:35 | 2015-09-14T15:03:35 | 6,212 |
/article-6212-1.html
|
[Node.js 4.0.0 已经发布了](/article-6181-1.html)。这是和 io.js 合并之后的首个稳定版本,它带来了一系列的新特性,支持 ES 6的大部分特性。已经有很多 [ES 6 的特性](https://nodejs.org/en/docs/es6/)介绍了,这里我们介绍一下该怎么使用它们。

### 1. 模板字符串
如果你要在 JavaScript 中创建多行字符串,你可能会使用如下的语法:
```
var message = [
'The quick brown fox',
'jumps over',
'the lazy dog'
].join('\n');
```
对于少量字符串这还算合适,但是如果比较多就会显得混乱。不过,有个聪明的开发者提出了一个叫 [multiline](https://github.com/sindresorhus/multiline) 的技巧:
```
var multiline = require('multiline');
var message = multiline(function () {/*
The quick brown fox
jumps over
the lazy dog
*/});
```
幸运的是,ES 6 为我们带来了[模板字符串](https://developer.mozilla.org/en-US/docs/Web/JavaScript/Reference/template_strings):
```
var message = `
The quick brown fox
jumps over
the lazy dog
`;
```
此外,它还给我们带来了字符串内插:
```
var name = 'Schroedinger';
// 不要这样做 ...
var message = 'Hello ' + name + ', how is your cat?';
var message = ['Hello ', name, ', how is your cat?'].join('');
var message = require('util').format('Hello %s, how is your cat?', name);
// 应该这样做 ...
var message = `Hello ${name}, how is your cat?`;
```
[在 MDN 上查看模板字符串的细节](https://developer.mozilla.org/en-US/docs/Web/JavaScript/Reference/template_strings).
### 2. 类
在 ES5 中定义类看起来有点奇怪,也比较麻烦:
```
var Pet = function (name) {
this._name = name;
};
Pet.prototype.sayHello = function () {
console.log('*scratch*');
};
Object.defineProperty(Pet.prototype, 'name', {
get: function () {
return this._name;
}
});
var Cat = function (name) {
Pet.call(this, name);
};
require('util').inherits(Cat, Pet);
Cat.prototype.sayHello = function () {
Pet.prototype.sayHello.call(this);
console.log('miaaaauw');
};
```
幸运的是,在 Node.js 中可以使用新的 ES6 格式:
```
class Pet {
constructor(name) {
this._name = name;
}
sayHello() {
console.log('*scratch*');
}
get name() {
return this._name;
}
}
class Cat extends Pet {
constructor(name) {
super(name);
}
sayHello() {
super.sayHello();
console.log('miaaaauw');
}
}
```
有 extends 关键字、构造子、调用超类及属性,是不是很棒?还不止这些,[看看 MDN 上的更详细的介绍。](https://developer.mozilla.org/en-US/docs/Web/JavaScript/Reference/Classes)
### 3. 箭头函数
在函数里面对 `this` 的动态绑定总是会导致一些混乱,人们一般是这样用的:
```
Cat.prototype.notifyListeners = function () {
var self = this;
this._listeners.forEach(function (listener) {
self.notifyListener(listener);
});
};
```
```
Cat.prototype.notifyListeners = function () {
this._listeners.forEach(function (listener) {
this.notifyListener(listener);
}.bind(this));
};
```
现在你可以使用胖箭头函数了:
```
Cat.prototype.notifyListeners = function () {
this._listeners.forEach((listener) => {
this.notifyListener(listener);
});
};
```
[了解箭头函数的更多细节。](https://developer.mozilla.org/en-US/docs/Web/JavaScript/Reference/Functions/Arrow_functions).
### 4. 对象字面量
使用对象字面量,你现在有了很漂亮的快捷方式:
```
var age = 10, name = 'Petsy', size = 32;
// 不要这样做 ...
var cat = {
age: age,
name: name,
size: size
};
// ... 而是这样做 ...
var cat = {
age,
name,
size
};
```
此外,你现在可以很容易地 [给你的对象字面量添加函数](https://github.com/lukehoban/es6features#enhanced-object-literals)。
### 5. Promise
不用再依赖像 `bluebird` 或 `Q`这样的第三方库了,你现在可以使用 [原生的 promise](https://developer.mozilla.org/en-US/docs/Web/JavaScript/Reference/Global_Objects/Promise). 它们公开了如下 API:
```
var p1 =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reject) {});
var p2 = Promise.resolve(20);
var p3 = Promise.reject(new Error());
var p4 = Promise.all(p1, p2);
var p5 = Promise.race(p1, p2);
// 显然
p1.then(() => {}).catch(() => {});
```
### 6. 字符串方法
我们也有了一系列新的字符串功能:
```
// 在几种情况下可以替代 `indexOf()`
name.startsWith('a')
name.endsWith('c');
name.includes('b');
// 重复字符串三次
name.repeat(3);
```
去告诉那些使用 Ruby 的家伙吧!字符串现在也 [对 unicode 支持更好了](https://developer.mozilla.org/en-US/docs/Web/JavaScript/New_in_JavaScript/ECMAScript_6_support_in_Mozilla#Additions_to_the_String_object)。
### 7. let 和 const
猜猜下列函数调用的返回值:
```
var x = 20;
(function () {
if (x === 20) {
var x = 30;
}
return x;
}()); // -> undefined
```
是的, `undefined`。使用 `let` 替代 `var` ,你会得到预期的行为:
```
let x = 20;
(function () {
if (x === 20) {
let x = 30;
}
return x;
}()); // -> 20
```
原因是什么呢? `var` 是函数作用域,而 `let` 是块级作用域(如大部分人所预期的)。因此,可以说 `let` 是一个新`var`。 你可以[在 MDN 上了解更多细节](https://developer.mozilla.org/en-US/docs/Web/JavaScript/Reference/Statements/let)。
此外,Node.js 也[支持 const 关键字](https://developer.mozilla.org/en-US/docs/Web/JavaScript/Reference/Statements/const)了,它可以防止你为同一个引用赋予不同的值:
```
var MY_CONST = 42; // no, no
const MY_CONST = 42; // yes, yes
MY_CONST = 10 // 使用了 const ,这就不行了
```
### 结语
Node.js 4.0.0 带来了更多的 ES6 特性,我希望这七个例子可以吸引你升级到最新版本。
还有更多的语言特性呢(例如,maps/sets, 符号和生成器,这里只提到了一点)。你可以看看 [Node.js 4.0.0 的 ES6 概览](https://nodejs.org/en/docs/es6/)。 赶快升级吧!
|
||
使用脚本便捷地在 Ubuntu 中安装最新 Linux 内核
|
Ji m
|
http://ubuntuhandbook.org/index.php/2015/08/install-latest-kernel-script/
|
想要安装最新的Linux内核吗?一个简单的脚本就可以在Ubuntu系统中方便的完成这项工作。 Michael Murphy 写了一个脚本用来将最新的候选版、标准版、或者低延时版的内核安装到 Ubuntu 系统中。这个脚本会在询问一些问题后从 Ubuntu 内核主线页面 下载安装最新的 Linux 内核包。 通过脚本来安装、升级Linux内核: 点击这个 github 页面 右上角的 Download Zip 来下载该脚本。 鼠标右键单击用户下载目录下的 Zip 文件,选择 在此展开 将其解压。 右键点击解压后的文件夹,选择 在终端中打开 到此文件夹下。 此时将会打开一个终端,并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14/233726upxtb524hpwbza2p.pn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14/233726upxtb524hpwbza2p.png
| false | false | true |
mr-ping
| false |
[
"内核",
"升级"
] |
技术
|
{
"viewnum": 7579,
"commentnum": 5,
"favtimes": 6,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53.119.206.185",
"message": "方便是很方面但是。。。新手求助。。。下载脚本的链接,没找脚本。。。",
"username": "艾薇儿 [Chrome 31.0|Windows 8.1]",
"date": "2015-09-16T10:43:27"
},
{
"postip": "153.119.206.185",
"message": "链接访问不了",
"username": "艾薇儿 [Chrome 31.0|Windows 8.1]",
"date": "2015-09-16T10:50:10"
},
{
"postip": "125.41.119.206",
"message": "终于能省点劲了,其实内核更新本就不复杂",
"username": "来自河南郑州的 Safari 8.0|Mac 10.10 用户",
"date": "2015-09-16T20:18:18"
},
{
"postip": "123.120.82.132",
"message": "呃,这个脚本是被万恶的墙给挡了。。我来想想办法。",
"username": "linux [Chrome 45.0|Mac 10.10]",
"date": "2015-09-16T21:09:56"
},
{
"postip": "199.101.117.194",
"message": "已经搬运回来啦。",
"username": "linux [Chrome 45.0|Mac 10.10]",
"date": "2015-09-16T21:15:22"
}
] |
[] |
想要安装最新的Linux内核吗?一个简单的脚本就可以在Ubuntu系统中方便的完成这项工作。 Michael Murphy 写了一个脚本用来将最新的候选版、标准版、或者低延时版的内核安装到 Ubuntu 系统中。这个脚本会在询问一些问题后从 Ubuntu 内核主线页面 下载安装最新的 Linux 内核包。 通过脚本来安装、升级Linux内核: 点击这个 github 页面 右上角的 Download Zip 来下载该脚本。 鼠标右键单击用户下载目录下的 Zip 文件,选择 在此展开 将其解压。 右键点击解压后的文件夹,选择 在终端中打开 到此文件夹下。 此时将会打开一个终端,并
| 2015-09-15T10:36:00 | 2015-09-15T10:36:00 | 6,219 |
/article-6219-1.html
|

想要安装最新的Linux内核吗?一个简单的脚本就可以在Ubuntu系统中方便的完成这项工作。
Michael Murphy 写了一个脚本用来将最新的候选版、标准版、或者低延时版的内核安装到 Ubuntu 系统中。这个脚本会在询问一些问题后从 [Ubuntu 内核主线页面](http://kernel.ubuntu.com/%7Ekernel-ppa/mainline/) 下载安装最新的 Linux 内核包。
### 通过脚本来安装、升级Linux内核:
1、 点击这个 [github 页面](https://gist.github.com/mmstick/8493727) 右上角的 “Download Zip” 来下载该脚本(注:此脚本在墙外,我已经搬运回来了,请参见下面。)。
2、鼠标右键单击用户下载目录下的 Zip 文件,选择 “在此展开” 将其解压。
3、右键点击解压后的文件夹,选择 “在终端中打开” 到此文件夹下。

此时将会打开一个终端,并且自动导航到目标文件夹下。如果你找不到 “在终端中打开” 选项的话,在 Ubuntu 软件中心搜索安装 `nautilus-open-terminal` ,然后重新登录系统即可(也可以再终端中运行 `nautilus -q` 来取代重新登录系统的操作)。
备注:此脚本如下,你可以将它保存为一个可执行的 shell 脚本:
```
#!/bin/bash
cd /tmp
if ! which lynx > /dev/null; then sudo apt-get install lynx -y; fi
if [ "$(getconf LONG_BIT)" == "64" ]; then arch=amd64; else arch=i386; fi
function download() {
wget $(lynx -dump -listonly -dont-wrap-pre $kernelURL | grep "$1" | grep "$2" | grep "$arch" | cut -d ' ' -f 4)
}
# Kernel URL
read -p "Do you want the latest RC?" rc
case "$rc" in
y* | Y*) kernelURL=$(lynx -dump -nonumbers http://kernel.ubuntu.com/~kernel-ppa/mainline/ | tail -1) ;;
n* | N*) kernelURL=$(lynx -dump -nonumbers http://kernel.ubuntu.com/~kernel-ppa/mainline/ | grep -v rc | tail -1) ;;
*) exit ;;
esac
read -p "Do you want the lowlatency kernel?" lowlatency
case "$lowlatency" in
y* | Y*) lowlatency=1 ;;
n* | n*) lowlatency=0 ;;
*) exit ;;
esac
# Download Kernel
if [ "$lowlatency" == "0" ]; then
echo "Downloading the latest generic kernel."
download generic header
download generic image
elif [ "$lowlatency" == "1" ]; then
echo "Downloading the latest lowlatency kernel."
download lowlatency header
download lowlatency image
fi
# Shared Kernel Header
wget $(lynx -dump -listonly -dont-wrap-pre $kernelURL | grep all | cut -d ' ' -f 4)
# Install Kernel
echo "Installing Linux Kernel"
sudo dpkg -i linux*.deb
echo "Done. You may now reboot."
```
4. 当进入终端后,运行以下命令来赋予脚本执行本次操作的权限。
```
chmod +x *
```
最后,每当你想要安装或升级 Ubuntu 的 linux 内核时都可以运行此脚本。
```
./*
```

这里之所以使用 \* 替代脚本名称是因为文件夹中只有它一个文件。
如果脚本运行成功,重启电脑即可。
### 恢复并且卸载新版内核
如果因为某些原因要恢复并且移除新版内核的话,请重启电脑,在 Grub 启动器的 **高级选项** 菜单下选择旧版内核来启动系统。
当系统启动后,参照下边章节继续执行。
### 如何移除旧的(或新的)内核:
1. 从 Ubuntu 软件中心安装 Synaptic Package Manager。
2. 打开 Synaptic Package Manager 然后如下操作:
* 点击 **Reload** 按钮,让想要被删除的新内核显示出来.
* 在左侧面板中选择 **Status -> Installed** ,让查找列表更清晰一些。
* 在 Quick filter 输入框中输入 **linux-image-** 用于查询。
* 选择一个内核镜像 “linux-image-x.xx.xx-generic” 然后将其标记为removal(或者Complete Removal)
* 最后,应用变更

重复以上操作直到移除所有你不需要的内核。注意,不要随意移除此刻正在运行的内核,你可以通过 `uname -r` 命令来查看运行的内核。
对于 Ubuntu 服务器来说,你可以一步步运行下面的命令:
```
uname -r
dpkg -l | grep linux-image-
sudo apt-get autoremove KERNEL_IMAGE_NAME
```

---
via: <http://ubuntuhandbook.org/index.php/2015/08/install-latest-kernel-script/>
作者:[Ji m](http://ubuntuhandbook.org/index.php/about/) 译者:[mr-ping](https://github.com/mr-ping)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修复安装完 Ubuntu 后无可引导设备的错误
|
Abhishek
|
http://itsfoss.com/no-bootable-device-found-ubuntu/
|
通常情况下,我会安装启动 Ubuntu 和 Windows 的双系统,但是这次我决定完全消除 Windows 纯净安装 Ubuntu。纯净安装 Ubuntu 完成后,结束时屏幕输出无可引导设备 (no bootable device found) 而不是进入 GRUB 界面。显然,安装搞砸了 UEFI 引导设置。 我会告诉你我是如何修复在宏碁笔记本上安装 Ubuntu 后出现无可引导设备错误的。我声明了我使用的是宏碁灵越 R13,这很重要,因为我们需要更改固件设置,而这些设置可能因制造商和设备有所不同。 因此在你开始这里介绍的步骤之前,先看一下发生这个错误时我计算机的状态: 我的宏碁灵越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15/133347nvljblvol3v692lz.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15/133347nvljblvol3v692lz.jpg
| false | false | true |
ictlyh
| false |
[
"UEFI",
"引导",
"安全引导"
] |
技术
|
{
"viewnum": 20931,
"commentnum": 4,
"favtimes": 3,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20.6.69.7",
"message": "但是相对也要考虑那些不能这样的bios的解决办法啊,记得以前有efi写入主板引导的教程,但是忘记了",
"username": "来自河北秦皇岛的 Firefox 40.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5-09-15T16:01:49"
},
{
"postip": "117.166.101.206",
"message": "我一直都搞不懂EFI是个什么鬼东西",
"username": "浩浩君 [Chrome 42.0|Windows 7]",
"date": "2015-09-16T18:35:39"
},
{
"postip": "212.201.44.246",
"message": "你超棒!!!!!!!!",
"username": "来自德国的 Chrome 58.0|Mac 10.12 用户",
"date": "2017-06-20T13:39:54"
},
{
"postip": "117.84.181.32",
"message": "谢谢",
"username": "EvyL [Chrome 59.0|Windows 10]",
"date": "2017-08-04T09:43:55"
}
] |
[] |
通常情况下,我会安装启动 Ubuntu 和 Windows 的双系统,但是这次我决定完全消除 Windows 纯净安装 Ubuntu。纯净安装 Ubuntu 完成后,结束时屏幕输出无可引导设备 (no bootable device found) 而不是进入 GRUB 界面。显然,安装搞砸了 UEFI 引导设置。 我会告诉你我是如何修复在宏碁笔记本上安装 Ubuntu 后出现无可引导设备错误的。我声明了我使用的是宏碁灵越 R13,这很重要,因为我们需要更改固件设置,而这些设置可能因制造商和设备有所不同。 因此在你开始这里介绍的步骤之前,先看一下发生这个错误时我计算机的状态: 我的宏碁灵越
| 2015-09-15T13:33:00 | 2015-09-15T13:33:00 | 6,220 |
/article-6220-1.html
|
通常情况下,我会安装启动 Ubuntu 和 Windows 的双系统,但是这次我决定完全消除 Windows 纯净安装 Ubuntu。纯净安装 Ubuntu 完成后,结束时屏幕输出<ruby> 无可引导设备 <rp> ( </rp> <rt> no bootable device found </rt> <rp> ) </rp></ruby>而不是进入 GRUB 界面。显然,安装搞砸了 UEFI 引导设置。

我会告诉你我是如何修复**在宏碁笔记本上安装 Ubuntu 后出现<ruby> 无可引导设备 <rp> ( </rp> <rt> no bootable device found </rt> <rp> ) </rp></ruby>错误**的。我声明了我使用的是宏碁灵越 R13,这很重要,因为我们需要更改固件设置,而这些设置可能因制造商和设备有所不同。
因此在你开始这里介绍的步骤之前,先看一下发生这个错误时我计算机的状态:
* 我的宏碁灵越 R13 预装了 Windows 8.1 和 UEFI 引导管理器
* <ruby> 安全引导 <rp> ( </rp> <rt> Secure boot </rt> <rp> ) </rp></ruby>没有关闭,(我的笔记本刚维修过,维修人员又启用了它,直到出现了问题我才发现)。你可以阅读这篇博文了解[如何在宏碁笔记本中关闭<ruby> 安全引导 <rp> ( </rp> <rt> secure boot </rt> <rp> ) </rp></ruby>](http://itsfoss.com/disable-secure-boot-in-acer/)
* 我选择了清除所有东西安装 Ubuntu,例如现有的 Windows 8.1,各种分区等
* 安装完 Ubuntu 之后,从硬盘启动时我看到无可引导设备错误。但能从 USB 设备正常启动
在我看来,没有禁用<ruby> 安全引导 <rp> ( </rp> <rt> secure boot </rt> <rp> ) </rp></ruby>可能是这个错误的原因。但是,我没有数据支撑我的观点。这仅仅是预感。有趣的是,双系统启动 Windows 和 Linux 经常会出现这两个 Grub 问题:
* [错误:没有 grub 救援分区](http://itsfoss.com/solve-error-partition-grub-rescue-ubuntu-linux/)
* [支持最小化 BASH 式的行编辑](http://itsfoss.com/fix-minimal-bash-line-editing-supported-grub-error-linux/)
如果你遇到类似的情况,你可以试试我的修复方法。
### 修复安装完 Ubuntu 后无可引导设备错误
请原谅我的图片质量很差。我的一加相机不能很好地拍摄笔记本屏幕。
#### 第一步
关闭电源并进入引导设置。我需要在宏碁灵越 R13 上快速地按下 Fn+F2。如果你使用固态硬盘的话要按的非常快,因为固态硬盘启动速度很快。这取决于你的制造商,你可能要用 Del 或 F10 或者 F12。
#### 第二步
在引导设置中,确保启用了<ruby> 安全引导 <rp> ( </rp> <rt> Secure Boot </rt> <rp> ) </rp></ruby>。它在 Boot 标签里。
#### 第三步
进入到 Security 标签,找到 “<ruby> 选择一个用于执行的可信任 UEFI 文件 <rp> ( </rp> <rt> Select an UEFI file as trusted for executing </rt> <rp> ) </rp></ruby>” 并敲击回车。

特意说明,我们这一步是要在你的设备中添加 UEFI 设置文件(安装 Ubuntu 的时候生成)到可信 UEFI 启动中。如果你记得的话,UEFI 启动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安全性,由于(可能)没有禁用<ruby> 安全引导 <rp> ( </rp> <rt> Secure Boot </rt> <rp> ) </rp></ruby>,设备不会试图从新安装的操作系统中启动。添加它到类似白名单的可信列表,会使设备从 Ubuntu UEFI 文件启动。
#### 第四步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你的硬盘,例如 HDD0。如果你有多块硬盘,我希望你记住你安装 Ubuntu 的那块。同样敲击回车。

#### 第五步
你应该可以看到<EFI>了,敲击回车。

#### 第六步
在下一个屏幕中你会看到<ubuntu> 。耐心点,马上就好了。

#### 第七步
你可以看到 shimx64.efi,grubx64.efi 和 MokManager.efi 文件。重要的是 shimx64.efi。选中它并敲击回车。

在下一个屏幕中,输入 Yes 并敲击回车。

#### 第八步
当我们添加它到可信 EFI 文件并执行后,按 F10 保存并退出。

重启你的系统,这时你就可以看到熟悉的 GRUB 界面了。就算你没有看到 Grub 界面,起码也再也不会看到“<ruby> 无可引导设备 <rp> ( </rp> <rt> no bootable device found </rt> <rp> ) </rp></ruby>”。你应该可以进入 Ubuntu 了。
如果修复后搞乱了你的 Grub 界面,但你确实能登录系统,你可以重装 Grub 并进入到 Ubuntu 熟悉的紫色 Grub 界面。
我希望这篇指南能帮助你修复无可引导设备错误。欢迎提出任何疑问、建议或者感谢。
---
via: <http://itsfoss.com/no-bootable-device-found-ubuntu/>
作者:[Abhishek](http://itsfoss.com/author/abhishek/) 译者:[ictlyh](http://www.mutouxiaogui.cn/blog/)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RHCSA 系列(四): 编辑文本文件及分析文本
|
Gabriel Cánepa
|
http://www.tecmint.com/rhcsa-exam-how-to-use-nano-vi-editors/
|
作为系统管理员的日常职责的一部分,每个系统管理员都必须处理文本文件,这包括编辑已有文件(大多可能是配置文件),或创建新的文件。有这样一个说法,假如你想在 Linux 世界中挑起一场圣战,你可以询问系统管理员们,什么是他们最喜爱的编辑器以及为什么。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并不打算那样做,但我们将向你呈现一些技巧,这些技巧对使用两款在 RHEL 7 中最为常用的文本编辑器: nano(由于其简单和易用,特别是对于新手来说)和 vi/m(由于其自身的几个特色使得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编辑器)来说都大有裨益。我确信你可以找到更多的理由来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15/231442zmaexaxjqn7exmzn.pn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15/231442zmaexaxjqn7exmzn.png
| false | false | true |
FSSlc
| false |
[
"RHCSA"
] |
技术
|
{
"viewnum": 6580,
"commentnum": 2,
"favtimes": 9,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40.207.146.14",
"message": "圣战、、、、",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QQ Browser 9.1|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5-09-17T10:16:52"
},
{
"postip": "59.33.46.51",
"message": "我会经常用到设置行号 复制和取代的功能,没看到复制取代某个关键字的用法",
"username": "yutou83 [Internet Explorer 11.0|Windows 7]",
"date": "2016-06-10T14:13:35"
}
] |
[
{
"raid": 6187,
"displayorder": 0
},
{
"raid": 6249,
"displayorder": 0
}
] |
作为系统管理员的日常职责的一部分,每个系统管理员都必须处理文本文件,这包括编辑已有文件(大多可能是配置文件),或创建新的文件。有这样一个说法,假如你想在 Linux 世界中挑起一场圣战,你可以询问系统管理员们,什么是他们最喜爱的编辑器以及为什么。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并不打算那样做,但我们将向你呈现一些技巧,这些技巧对使用两款在 RHEL 7 中最为常用的文本编辑器: nano(由于其简单和易用,特别是对于新手来说)和 vi/m(由于其自身的几个特色使得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编辑器)来说都大有裨益。我确信你可以找到更多的理由来
| 2015-09-16T10:11:00 | 2015-09-16T10:11:00 | 6,229 |
/article-6229-1.html
|
作为系统管理员的日常职责的一部分,每个系统管理员都必须处理文本文件,这包括编辑已有文件(大多可能是配置文件),或创建新的文件。有这样一个说法,假如你想在 Linux 世界中挑起一场圣战,你可以询问系统管理员们,什么是他们最喜爱的编辑器以及为什么。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并不打算那样做,但我们将向你呈现一些技巧,这些技巧对使用两款在 RHEL 7 中最为常用的文本编辑器: nano(由于其简单和易用,特别是对于新手来说)和 vi/m(由于其自身的几个特色使得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编辑器)来说都大有裨益。我确信你可以找到更多的理由来使用其中的一个或另一个,或许其他的一些编辑器如 emacs 或 pico。这完全取决于你自己。

*RHCSA: 使用 Nano 和 Vim 编辑文本文件 – Part 4*
### 使用 Nano 编辑器来编辑文件
要启动 nano,你可以在命令提示符下输入 `nano`,或可选地跟上一个文件名(在这种情况下,若文件存在,它将在编辑模式中被打开)。若文件不存在,或我们省略了文件名, nano 也将在编辑模式下开启,但将为我们开启一个空白屏以便开始输入:

*Nano 编辑器*
正如你在上一张图片中所见的那样, nano 在屏幕的底部呈现出一些可以通过指定的快捷键来触发的功能(^,即插入记号,代指 Ctrl 键)。它们中的一些是:
* Ctrl + G: 触发一个帮助菜单,带有一个关于功能和相应的描述的完整列表;

*Nano 编辑器帮助菜单*
* Ctrl + O: 保存更改到一个文件。它可以让你用一个与源文件相同或不同的名称来保存该文件,然后按 Enter 键来确认。

*Nano 编辑器的保存更改模式*
* Ctrl + X: 离开当前文件,假如更改没有被保存,则它们将被丢弃;
* Ctrl + R: 通过指定一个完整的文件路径,让你选择一个文件来将该文件的内容插入到当前文件中;

*Nano: 插入文件内容到主文件中*
上图的操作将把 `/etc/passwd` 的内容插入到当前文件中。
* Ctrl + K: 剪切当前行;
* Ctrl + U: 粘贴;
* Ctrl + C: 取消当前的操作并返回先前的屏幕;
为了轻松地在打开的文件中浏览, nano 提供了下面的功能:
* Ctrl + F 和 Ctrl + B 分别先前或向后移动光标;而 Ctrl + P 和 Ctrl + N 则分别向上或向下移动一行,功能与箭头键相同;
* Ctrl + space 和 Alt + space 分别向前或向后移动一个单词;
最后,
* 假如你想将光标移动到文档中的特定位置,使用 Ctrl + \_ (下划线) 并接着输入 X,Y 将准确地带你到 第 X 行,第 Y 列。

*在 nano 中定位到具体的行和列*
上面的例子将带你到当前文档的第 15 行,第 14 列。
假如你可以回忆起你早期的 Linux 岁月,特别是当你刚从 Windows 迁移到 Linux 中,你就可能会同意:对于一个新手来说,使用 nano 来开始学习是最好的方式。
### 使用 Vim 编辑器来编辑文件
Vim 是 vi 的加强版本,它是 Linux 中一个著名的文本编辑器,可在所有兼容 POSIX 的 \*nix 系统中获取到,例如在 RHEL 7 中。假如你有机会并可以安装 Vim,请继续;假如不能,这篇文章中的大多数(若不是全部)的提示也应该可以正常工作。
Vim 的一个出众的特点是可以在多个不同的模式中进行操作:
* <ruby> 命令模式 <rp> ( </rp> <rt> Command Mode </rt> <rp> ) </rp></ruby>将允许你在文件中跳转和输入命令,这些命令是由一个或多个字母组成的简洁且大小写敏感的组合。假如你想重复执行某个命令特定次数,你可以在这个命令前加上需要重复的次数(这个规则只有极少数例外)。例如, `yy`(或 `Y`,yank 的缩写)可以复制整个当前行,而 `4yy`(或 `4Y`)则复制整个从当前行到接下来的 3 行(总共 4 行)。
* 我们总是可以通过敲击 `Esc` 键来进入命令模式(无论我们正工作在哪个模式下)。
* 在<ruby> 末行模式 <rp> ( </rp> <rt> Ex Mode </rt> <rp> ) </rp></ruby>中,你可以操作文件(包括保存当前文件和运行外部的程序或命令)。要进入末行模式,你必须从命令模式中(换言之,输入 `Esc` + `:`)输入一个冒号(`:`),再直接跟上你想使用的末行模式命令的名称。
* 对于<ruby> 插入模式 <rp> ( </rp> <rt> Insert Mode </rt> <rp> ) </rp></ruby>,可以输入字母 `i` 进入,然后只需要输入文字即可。大多数的击键结果都将出现在屏幕中的文本中。
现在,让我们看看如何在 vim 中执行在上一节列举的针对 nano 的相同的操作。不要忘记敲击 Enter 键来确认 vim 命令。
为了从命令行中获取 vim 的完整手册,在命令模式下键入 `:help` 并敲击 Enter 键:

*vim 编辑器帮助菜单*
上面的部分呈现出一个内容列表,这些定义的小节则描述了 Vim 的特定话题。要浏览某一个小节,可以将光标放到它的上面,然后按 `Ctrl + ]` (闭方括号)。注意,底部的小节展示的是当前文件的内容。
1、 要保存更改到文件,在命令模式中运行下面命令中的任意一个,就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
:wq!
:x!
ZZ (是的,两个 ZZ,前面无需添加冒号)
```
2、 要离开并丢弃更改,使用 `:q!`。这个命令也将允许你离开上面描述过的帮助菜单,并返回到命令模式中的当前文件。
3、 剪切 N 行:在命令模式中键入 `Ndd`。
4、 复制 M 行:在命令模式中键入 `Myy`。
5、 粘贴先前剪贴或复制过的行:在命令模式中按 `P`键。
6、 要插入另一个文件的内容到当前文件:
```
:r filename
```
例如,插入 `/etc/fstab` 的内容,可以这样做:
[在 vi 编辑器中插入文件的内容](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3/Insert-Content-vi-Editor.png)
*在 vi 编辑器中插入文件的内容*
7、 插入一个命令的输出到当前文档:
```
:r! command
```
例如,要在光标所在的当前位置后面插入日期和时间:

*在 vi 编辑器中插入时间和日期*
在另一篇我写的文章中,([LFCS 系列(二)](http://www.tecmint.com/vi-editor-usage/)),我更加详细地解释了在 vim 中可用的键盘快捷键和功能。或许你可以参考那个教程来查看如何使用这个强大的文本编辑器的更深入的例子。
### 使用 grep 和正则表达式来分析文本
到现在为止,你已经学习了如何使用 nano 或 vim 创建和编辑文件。打个比方说,假如你成为了一个文本编辑器忍者 – 那又怎样呢? 在其他事情上,你也需要知道如何在文本中搜索正则表达式。
正则表达式(也称为 "regex" 或 "regexp") 是一种识别一个特定文本字符串或模式的方式,使得一个程序可以将这个模式和任意的文本字符串相比较。尽管利用 grep 来使用正则表达式值得用一整篇文章来描述,这里就让我们复习一些基本的知识:
**1、 最简单的正则表达式是一个由数字和字母构成的字符串(例如,单词 "svm") ,或者两个(在使用两个字符串时,你可以使用 `|`(或) 操作符):**
```
# grep -Ei 'svm|vmx' /proc/cpuinfo
```
上面命令的输出结果中若有这两个字符串之一的出现,则标志着你的处理器支持虚拟化:

*正则表达式示例*
**2、 第二种正则表达式是一个范围列表,由方括号包裹。**
例如, `c[aeiou]t` 匹配字符串 cat、cet、cit、cot 和 cut,而 `[a-z]` 和 `[0-9]` 则相应地匹配小写字母或十进制数字。假如你想重复正则表达式 X 次,在正则表达式的后面立即输入 `{X}`即可。
例如,让我们从 `/etc/fstab` 中析出存储设备的 UUID:
```
# grep -Ei '[0-9a-f]{8}-([0-9a-f]{4}-){3}[0-9a-f]{12}' -o /etc/fstab
```

*从一个文件中析出字符串*
方括号中的第一个表达式 `[0-9a-f]` 被用来表示小写的十六进制字符,`{8}`是一个量词,暗示前面匹配的字符串应该重复的次数(在一个 UUID 中的开头序列是一个 8 个字符长的十六进制字符串)。
在圆括号中,量词 `{4}`和连字符暗示下一个序列是一个 4 个字符长的十六进制字符串,接着的量词 `({3})`表示前面的表达式要重复 3 次。
最后,在 UUID 中的最后一个 12 个字符长的十六进制字符串可以由 `[0-9a-f]{12}` 取得, `-o` 选项表示只打印出在 `/etc/fstab`中匹配行中的匹配的(非空)部分。
**3、 POSIX 字符类**
| 字符类 | 匹配 … |
| --- | --- |
| `[:alnum:]` | 任意字母或数字 [a-zA-Z0-9] |
| `[:alpha:]` | 任意字母 [a-zA-Z] |
| `[:blank:]` | 空格或制表符 |
| `[:cntrl:]` | 任意控制字符 (ASCII 码的 0 至 32) |
| `[:digit:]` | 任意数字 [0-9] |
| `[:graph:]` | 任意可见字符 |
| `[:lower:]` | 任意小写字母 [a-z] |
| `[:print:]` | 任意非控制字符 |
| `[:space:]` | 任意空格 |
| `[:punct:]` | 任意标点字符 |
| `[:upper:]` | 任意大写字母 [A-Z] |
| `[:xdigit:]` | 任意十六进制数字 [0-9a-fA-F] |
| `[:word:]` | 任意字母,数字和下划线 [a-zA-Z0-9\_] |
例如,我们可能会对查找已添加到我们系统中给真实用户的 UID 和 GID(参考“[RHCSA 系列(二): 如何进行文件和目录管理](/article-6155-1.html)”来回忆起这些知识)感兴趣。那么,我们将在 `/etc/passwd` 文件中查找 4 个字符长的序列:
```
# grep -Ei [[:digit:]]{4} /etc/passwd
```

*在文件中查找一个字符串*
上面的示例可能不是真实世界中使用正则表达式的最好案例,但它清晰地启发了我们如何使用 POSIX 字符类来使用 grep 分析文本。
### 总结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已经提供了一些技巧来最大地利用针对命令行用户的两个文本编辑器 nano 和 vim,这两个工具都有相关的扩展文档可供阅读,你可以分别查询它们的官方网站(链接在下面给出)以及使用“[RHCSA 系列(一): 回顾基础命令及系统文档](/article-6133-1-rel.html)”中给出的建议。
#### 参考文件链接
* <http://www.nano-editor.org/>
* <http://www.vim.org/>
---
via: <http://www.tecmint.com/rhcsa-exam-how-to-use-nano-vi-editors/>
作者:[Gabriel Cánepa](http://www.tecmint.com/author/gacanepa/) 译者:[FSSlc](https://github.com/FSSlc)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在 Ubuntu 上安装类 Winamp 的音频播放器 Qmmp 0.9.0
|
Ji m
|
http://ubuntuhandbook.org/index.php/2015/09/qmmp-0-9-0-in-ubuntu/
|
Qmmp,一个基于 Qt 的音频播放器,与 Winamp 或 xmms 的用户界面类似,现在最新版本是0.9.0。PPA 已经在 Ubuntu 15.10,Ubuntu 15.04,Ubuntu 14.04,Ubuntu 12.04 和其衍生版本中已经更新了。 Qmmp 0.9.0 是一个较大的版本,有许多新的功能,有许多改进和新的转变。它添加了如下功能: 音频-信道序列转换器; 9通道支持均衡器; 支持艺术家专辑标签; 异步排序; 不用修改 qmmp.pri 来禁用插件(仅在 qmake 中)功能 记住播放列表滚动位置功能; 排除 cue 数据文件功能; 更改用户代理功能; 改变窗口标题功能; 禁用 gme 插件淡出的功能; 简单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15/233319na4486zp284asunm.pn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15/233319na4486zp284asunm.png
| false | false | true |
strugglingyouth
| false |
[
"Qmmp",
"媒体播放器"
] |
分享
|
{
"viewnum": 5101,
"commentnum": 1,
"favtimes": 6,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218.106.145.11",
"message": "习惯DeadbeeF了,暂时不动。",
"username": "星夜之幻 [Opera 32.0|GNU/Linux]",
"date": "2015-09-16T23:09:42"
}
] |
[] |
Qmmp,一个基于 Qt 的音频播放器,与 Winamp 或 xmms 的用户界面类似,现在最新版本是0.9.0。PPA 已经在 Ubuntu 15.10,Ubuntu 15.04,Ubuntu 14.04,Ubuntu 12.04 和其衍生版本中已经更新了。 Qmmp 0.9.0 是一个较大的版本,有许多新的功能,有许多改进和新的转变。它添加了如下功能: 音频-信道序列转换器; 9通道支持均衡器; 支持艺术家专辑标签; 异步排序; 不用修改 qmmp.pri 来禁用插件(仅在 qmake 中)功能 记住播放列表滚动位置功能; 排除 cue 数据文件功能; 更改用户代理功能; 改变窗口标题功能; 禁用 gme 插件淡出的功能; 简单
| 2015-09-16T14:31:00 | 2015-09-16T14:31:00 | 6,230 |
/article-6230-1.html
|

Qmmp,一个基于 Qt 的音频播放器,与 Winamp 或 xmms 的用户界面类似,现在最新版本是0.9.0。PPA 已经在 Ubuntu 15.10,Ubuntu 15.04,Ubuntu 14.04,Ubuntu 12.04 和其衍生版本中已经更新了。
Qmmp 0.9.0 是一个较大的版本,有许多新的功能,有许多改进和新的转变。它添加了如下功能:
* 音频-信道序列转换器;
* 9通道支持均衡器;
* 支持艺术家专辑标签;
* 异步排序;
* 不用修改 qmmp.pri 来禁用插件(仅在 qmake 中)功能
* 记住播放列表滚动位置功能;
* 排除 cue 数据文件功能;
* 更改用户代理功能;
* 改变窗口标题功能;
* 禁用 gme 插件淡出的功能;
* 简单用户界面(QSUI)有以下变化:
+ 增加了多列的支持;
+ 增加了按艺术家专辑排序;
+ 增加了按文件的修改日期进行排序;
+ 增加了隐藏歌曲长度功能;
+ 增加了“Rename List”的默认热键;
+ 增加了“Save List”功能到标签菜单;
+ 增加了复位字体功能;
+ 增加了复位快捷键功能;
+ 改进了状态栏;
它还改进了播放列表的改变通知,播放列表容器,采样率转换器,cmake 构建脚本,标题格式化,在 mpeg 插件中支持 ape 标签,fileops 插件,降低了 cpu 占用率,改变默认的皮肤(炫光)和分离的播放列表。

### 在 Ubuntu 中安装 Qmmp 0.9.0 :
新版本已经制做了 PPA,适用于目前所有 Ubuntu 发行版和衍生版。
1、添加 [Qmmp PPA](https://launchpad.net/%7Eforkotov02/+archive/ubuntu/ppa).
从 Dash 中打开终端并启动应用,通过按 Ctrl+Alt+T 快捷键。当它打开时,运行命令:
```
sudo add-apt-repository ppa:forkotov02/ppa
```

2、在添加 PPA 后,通过更新软件来升级 Qmmp 播放器。刷新系统缓存,并通过以下命令安装软件:
```
sudo apt-get update
sudo apt-get install qmmp qmmp-plugin-pack
```
就是这样。尽情享受吧!
---
via: <http://ubuntuhandbook.org/index.php/2015/09/qmmp-0-9-0-in-ubuntu/>
作者:[Ji m](http://ubuntuhandbook.org/index.php/about/) 译者:[strugglingyouth](https://github.com/strugglingyouth)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Debian 项目不再提供 CD 格式的 ISO 镜像
|
https://lists.debian.org/debian-devel-announce/2015/09/msg00004.html
|
debian-cd 项目负责人 Stephen McIntyre今天在Debian邮件列表中对近日召开的 DebConf15 大会上的 Debian CD BoF会议进行了摘要总结。 该消息说,自即将发布的 Debian GNU/Linux 9.0 (Stretch) 版本开始,今后 Debian GNU/Linux 系统不再生成 CD 套装的 ISO 镜像,但是会依旧生成 DVD 和蓝光镜像。 当前 debian-cd 项目会生成大量的各种镜像,包括: CD DVD 非自由的网络安装镜像(包括非自由的固件包) 非自由的固件打包 debian-live 团队使用 live-build 创建的在线镜像(Live image) 包括非自由的固件的镜像 openstack-debian-ima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16/220934y7hh0u15wupm22g1.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16/220934y7hh0u15wupm22g1.jpg
| false | false | true |
wxy
| false |
[
"Debian",
"镜像"
] |
新闻
|
{
"viewnum": 5751,
"commentnum": 2,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10.73.135.97",
"message": "9还很遥远呢",
"username": "来自广西来宾的 Chrome 44.0|Windows XP 用户",
"date": "2015-09-17T08:52:22"
},
{
"postip": "27.223.99.130",
"message": "哦",
"username": "绿色圣光 [Firefox 40.0|Windows 7]",
"date": "2015-09-17T12:29:36"
}
] |
[] |
debian-cd 项目负责人 Stephen McIntyre今天在Debian邮件列表中对近日召开的 DebConf15 大会上的 Debian CD BoF会议进行了摘要总结。 该消息说,自即将发布的 Debian GNU/Linux 9.0 (Stretch) 版本开始,今后 Debian GNU/Linux 系统不再生成 CD 套装的 ISO 镜像,但是会依旧生成 DVD 和蓝光镜像。 当前 debian-cd 项目会生成大量的各种镜像,包括: CD DVD 非自由的网络安装镜像(包括非自由的固件包) 非自由的固件打包 debian-live 团队使用 live-build 创建的在线镜像(Live image) 包括非自由的固件的镜像 openstack-debian-ima
| 2015-09-17T07:36:00 | 2015-09-17T07:36:00 | 6,234 |
/article-6234-1.html
|
debian-cd 项目负责人 Stephen McIntyre [今天在Debian邮件列表中](https://lists.debian.org/debian-devel-announce/2015/09/msg00004.html)对近日召开的 DebConf15 大会上的 Debian CD BoF会议进行了摘要总结。
该消息说,自即将发布的 Debian GNU/Linux 9.0 (Stretch) 版本开始,今后 Debian GNU/Linux 系统不再生成 CD 套装的 ISO 镜像,但是会依旧生成 DVD 和蓝光镜像。

当前 debian-cd 项目会生成大量的各种镜像,包括:
* CD
* DVD
* 非自由的网络安装镜像(包括非自由的固件包)
* 非自由的固件打包
debian-live 团队使用 live-build 创建的在线镜像(Live image)
* 包括非自由的固件的镜像
openstack-debian-images 生成的 Openstack 镜像
所有这些都是在 pettersson 上构建的,这是一台托管在 umu.se 的大型中央化的 CD 构建机。
对于新的发行版和测试版本,会停止构建它的完整 CD 套装(针对 90% 以上的系统架构)。同时,也会停止构建针对不同桌面的可选的 CD1 。不过,会继续构建 DVD 和蓝光镜像,DVD#1 也可以继续用于 4GB 的 USB 存储棒。
网络安装镜像会继续构建,这个又小又方便的镜像还有很多人用。对于旧的发行版,会继续构建 CD 套装和可选的 CD1 (Wheezy 和 Jessie),这个不会半途而废。
|
|||
Linux 有问必答:如何在 Linux 中统计一个进程的线程数
|
Dan Nanni
|
http://ask.xmodulo.com/number-of-threads-process-linux.html
|
问题: 我正在运行一个程序,它在运行时会派生出多个线程。我想知道程序在运行时会有多少线程。在 Linux 中检查进程的线程数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 如果你想看到 Linux 中每个进程的线程数,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做到这一点。 方法一: /proc proc 伪文件系统,它驻留在 /proc 目录,这是最简单的方法来查看任何活动进程的线程数。 /proc 目录以可读文本文件形式输出,提供现有进程和系统硬件相关的信息如 CPU、中断、内存、磁盘等等. $ cat /proc/pid/status 上面的命令将显示进程 pid 的详细信息,包括过程状态(例如, sleeping, runnin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17/102919l37w6x2y2gcss686.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17/102919l37w6x2y2gcss686.jpg
| false | false | true |
strugglingyouth
| false |
[
"线程",
"进程"
] |
技术
|
{
"viewnum": 11538,
"commentnum": 0,
"favtimes": 6,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 |
问题: 我正在运行一个程序,它在运行时会派生出多个线程。我想知道程序在运行时会有多少线程。在 Linux 中检查进程的线程数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 如果你想看到 Linux 中每个进程的线程数,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做到这一点。 方法一: /proc proc 伪文件系统,它驻留在 /proc 目录,这是最简单的方法来查看任何活动进程的线程数。 /proc 目录以可读文本文件形式输出,提供现有进程和系统硬件相关的信息如 CPU、中断、内存、磁盘等等. $ cat /proc/pid/status 上面的命令将显示进程 pid 的详细信息,包括过程状态(例如, sleeping, running)
| 2015-09-17T10:29:16 | 2015-09-17T10:29:16 | 6,240 |
/article-6240-1.html
|
>
> **问题**: 我正在运行一个程序,它在运行时会派生出多个线程。我想知道程序在运行时会有多少线程。在 Linux 中检查进程的线程数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
>
>
>
如果你想看到 Linux 中每个进程的线程数,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做到这一点。
### 方法一: /proc
proc 伪文件系统,它驻留在 /proc 目录,这是最简单的方法来查看任何活动进程的线程数。 /proc 目录以可读文本文件形式输出,提供现有进程和系统硬件相关的信息如 CPU、中断、内存、磁盘等等.
```
$ cat /proc/<pid>/status
```
上面的命令将显示进程 <pid> 的详细信息,包括过程状态(例如, sleeping, running),父进程 PID,UID,GID,使用的文件描述符的数量,以及上下文切换的数量。输出也包括**进程创建的总线程数**如下所示。
```
Threads: <N>
```
例如,检查 PID 20571进程的线程数:
```
$ cat /proc/20571/status
```

输出表明该进程有28个线程。
或者,你可以在 /proc//task 中简单的统计子目录的数量,如下所示。
```
$ ls /proc/<pid>/task | wc
```
这是因为,对于一个进程中创建的每个线程,在 `/proc/<pid>/task` 中会创建一个相应的目录,命名为其线程 ID。由此在 `/proc/<pid>/task` 中目录的总数表示在进程中线程的数目。
### 方法二: ps
如果你是功能强大的 ps 命令的忠实用户,这个命令也可以告诉你一个进程(用“H”选项)的线程数。下面的命令将输出进程的线程数。“h”选项需要放在前面。
```
$ ps hH p <pid> | wc -l
```
如果你想监视一个进程的不同线程消耗的硬件资源(CPU & memory),请参阅[此教程](/article-5633-1.html)。
---
via: <http://ask.xmodulo.com/number-of-threads-process-linux.html>
作者:[Dan Nanni](http://ask.xmodulo.com/author/nanni) 译者:[strugglingyouth](https://github.com/strugglingyouth)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Nmcli 网络管理命令行工具基础
|
Rajneesh Upadhyay
|
http://www.unixmen.com/basics-networkmanager-command-line-tool-nmcli/
|
介绍 在本教程中,我们会在CentOS / RHEL 7中讨论网络管理工具(NetworkManager command line tool),也叫nmcli。那些使用ifconfig的用户应该在CentOS 7中避免使用ifconfig 了。 让我们用nmcli工具配置一些网络设置。 要得到系统中所有接口的地址信息 # ip addr show 示例输出: 1: lo: LOOPBACK,UP,LOWER_UP mtu 65536 qdisc noqueue state UNKNOWN link/loopback 00:00:00:00:00:00 brd 00:00:00:00:00:00 inet 127.0.0.1/8 scope host lo valid_lft forever preferred_lft forever inet6 ::1/128 scope host valid_lft forever prefe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17/105759s9i4i9wpkyw8ip09.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17/105759s9i4i9wpkyw8ip09.jpg
| false | false | true |
geekpi
| false |
[
"nmcli"
] |
技术
|
{
"viewnum": 16650,
"commentnum": 5,
"favtimes": 4,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18.122.120.235",
"message": "# 看 IP<br />\r\nnmcli dev show eno????<br />\r\n# 设 DNS<br />\r\nnmcli connection modify "static" ipv4.dns "1.2.3.4, 5.6.7.8"",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4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5-09-17T13:19:33"
},
{
"postip": "27.19.148.130",
"message": "老实说我觉得nmcli和firewall-cmd都是灾难。",
"username": "来自湖北武汉的 Firefox 40.0|Fedora 用户",
"date": "2015-09-17T21:54:23"
},
{
"postip": "222.209.108.250",
"message": "没觉得,nmcli 可以一站式完成几乎所有网络配置。而 firewall-cmd 也很方便。不是所有人都精通 iptables。",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4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5-09-17T22:38:46"
},
{
"postip": "111.201.13.121",
"message": "我是觉得,这么冗长的命令和参数,其实对于英语国家来说,毫无感觉,而对于非英语国家,总是不太友好。",
"username": "linux [Chrome 45.0|Mac 10.10]",
"date": "2015-09-18T09:27:42"
},
{
"postip": "118.122.120.235",
"message": "现在 GNU 包的很多软件都同时支持短参数和长参数格式,甚至部分参数只有长的没有短的。长参数格式有一个好处是,具有一定的自解释功能,方便用户了解命令具体执行什么操作。而且像 nmcli 这些较新的命令,也支持参数缩写。比如 nmcli connection 可以缩写为 nmcli co。",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4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5-09-18T10:15:55"
}
] |
[] |
介绍 在本教程中,我们会在CentOS / RHEL 7中讨论网络管理工具(NetworkManager command line tool),也叫nmcli。那些使用ifconfig的用户应该在CentOS 7中避免使用ifconfig 了。 让我们用nmcli工具配置一些网络设置。 要得到系统中所有接口的地址信息 # ip addr show 示例输出: 1: lo: LOOPBACK,UP,LOWER_UP mtu 65536 qdisc noqueue state UNKNOWN link/loopback 00:00:00:00:00:00 brd 00:00:00:00:00:00 inet 127.0.0.1/8 scope host lo valid_lft forever preferred_lft forever inet6 ::1/128 scope host valid_lft forever prefe
| 2015-09-17T10:57:00 | 2015-09-17T10:57:00 | 6,241 |
/article-6241-1.html
|

### 介绍
在本教程中,我们会在CentOS / RHEL 7中讨论<ruby> 网络管理命令行工具 <rp> ( </rp> <rt> NetworkManager command line tool </rt> <rp> ) </rp></ruby>,也叫**nmcli**。那些使用**ifconfig**的用户应该在CentOS 7中避免使用**ifconfig** 了。
让我们用nmcli工具配置一些网络设置。
#### 要得到系统中所有接口的地址信息
```
[root@localhost ~]# ip addr show
```
**示例输出:**
```
1: lo: <LOOPBACK,UP,LOWER_UP> mtu 65536 qdisc noqueue state UNKNOWN
link/loopback 00:00:00:00:00:00 brd 00:00:00:00:00:00
inet 127.0.0.1/8 scope host lo
valid_lft forever preferred_lft forever
inet6 ::1/128 scope host
valid_lft forever preferred_lft forever
2: eno16777736: <BROADCAST,MULTICAST,UP,LOWER_UP> mtu 1500 qdisc pfifo_fast state UP qlen 1000
link/ether 00:0c:29:67:2f:4c brd ff:ff:ff:ff:ff:ff
inet 192.168.1.51/24 brd 192.168.1.255 scope global eno16777736
valid_lft forever preferred_lft forever
inet6 fe80::20c:29ff:fe67:2f4c/64 scope link
valid_lft forever preferred_lft forever
```
#### 检索与已连接的接口相关的数据包统计
```
[root@localhost ~]# ip -s link show eno16777736
```
**示例输出:**

#### 得到路由配置
```
[root@localhost ~]# ip route
```
示例输出:
```
default via 192.168.1.1 dev eno16777736 proto static metric 100
192.168.1.0/24 dev eno16777736 proto kernel scope link src 192.168.1.51 metric 100
```
#### 分析主机/网站路径
```
[root@localhost ~]# tracepath unixmen.com
```
输出像traceroute,但是更加完整。

### nmcli 工具
**nmcli** 是一个非常丰富和灵活的命令行工具。nmcli使用的情况有:
* **设备** – 正在使用的网络接口
* **连接** – 一组配置设置,对于一个单一的设备可以有多个连接,可以在连接之间切换。
#### 找出有多少连接服务于多少设备
```
[root@localhost ~]# nmcli connection show
```

#### 得到特定连接的详情
```
[root@localhost ~]# nmcli connection show eno1
```
**示例输出:**

#### 得到网络设备状态
```
[root@localhost ~]# nmcli device status
```
---
```
DEVICE TYPE STATE CONNECTION
eno16777736 ethernet connected eno1
lo loopback unmanaged --
```
#### 使用“dhcp”创建新的连接
```
[root@localhost ~]# nmcli connection add con-name "dhcp" type ethernet ifname eno16777736
```
这里,
* **connection add** – 添加新的连接
* **con-name** – 连接名
* **type** – 设备类型
* **ifname** – 接口名
这个命令会使用dhcp协议添加连接
**示例输出:**
```
Connection 'dhcp' (163a6822-cd50-4d23-bb42-8b774aeab9cb) successfully added.
```
#### 不通过dhcp分配IP,使用“static”添加地址
```
[root@localhost ~]# nmcli connection add con-name "static" ifname eno16777736 autoconnect no type ethernet ip4 192.168.1.240 gw4 192.168.1.1
```
**示例输出:**
```
Connection 'static' (8e69d847-03d7-47c7-8623-bb112f5cc842) successfully added.
```
**更新连接:**
```
[root@localhost ~]# nmcli connection up eno1
```
再检查一遍,ip地址是否已经改变
```
[root@localhost ~]# ip addr show
```

#### 添加DNS设置到静态连接中
```
[root@localhost ~]# nmcli connection modify "static" ipv4.dns 202.131.124.4
```
#### 添加更多的DNS
```
[root@localhost ~]# nmcli connection modify "static" +ipv4.dns 8.8.8.8
```
**注意**:要使用额外的**+**符号,并且要是**+ipv4.dns**,而不是**ip4.dns**。
#### 添加一个额外的ip地址
```
[root@localhost ~]# nmcli connection modify "static" +ipv4.addresses 192.168.200.1/24
```
使用命令刷新设置:
```
[root@localhost ~]# nmcli connection up eno1
```

你会看见,设置生效了。
完结。
---
via: <http://www.unixmen.com/basics-networkmanager-command-line-tool-nmcli/>
作者:Rajneesh Upadhyay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Linux 有问必答:如何删除 Ubuntu 上不再使用的旧内核
|
Dan Nanni
|
http://ask.xmodulo.com/remove-kernel-images-ubuntu.html
|
提问:过去我已经在我的Ubuntu上升级了几次内核。现在我想要删除这些旧的内核镜像来节省我的磁盘空间。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删除Ubuntu上先前版本的内核? 在Ubuntu上,有几个方法来升级内核。在Ubuntu桌面中,软件更新允许你每天检查并更新到最新的内核上。在Ubuntu服务器上,最为重要的安全更新项目之一就是 unattended-upgrades 软件包会自动更新内核。然而,你也可以手动用apt-get或者aptitude命令来更新。 随着时间的流逝,持续的内核更新会在系统中积聚大量的不再使用的内核,浪费你的磁盘空间。每个内核镜像和其相关联的模块/头文件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18/091447jtx4rf8o2f5y4o96.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18/091447jtx4rf8o2f5y4o96.jpg
| false | false | true |
geekpi
| false |
[
"Ubuntu",
"内核"
] |
技术
|
{
"viewnum": 13386,
"commentnum": 13,
"favtimes": 8,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18.122.120.235",
"message": "这是我自己总结的清理 Linux 内核包的代码<br />\r\n但是有些问题,不能识别内核的子版本,需要手动修改一下。比如没有识别内核版本中的 6-201<br />\r\n系统是 dnf 需要自行替换 yum<br />\r\n如下命令使用长参数格式<br />\r\n<br />\r\n# 列出较早版本的 Linux 內核包, For Fedora<br />\r\nrpm --query --all | grep --ignore-case '^kernel-' | grep --invert-match $(uname --kernel-release | cut --delimiter='-' --fields=1)<br />\r\n# 刪除之前列出的较早前的 Linux 內核包<br />\r\nsudo yum --assumeno remove "$(rpm --query --all | grep --ignore-case '^kernel-' | grep --invert-match $(uname --",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4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5-09-18T10:21:54"
},
{
"postip": "118.122.120.235",
"message": "sudo yum --assumeno remove "$(rpm --query --all | grep --ignore-case '^kernel-' | grep --invert-match $(uname --kernel-release | cut --delimiter='-' --fields=1))"",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4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5-09-18T10:22:55"
},
{
"postip": "118.122.120.235",
"message": "这是刚刚修改后的命令,因为不长清理内核,所以一直没有怎么改。<br />\r\n这次是直接用 uname 返回的内核版本,没有做任何截取。<br />\r\n不过考虑到发行版的差异,所以还有如下的一个版本<br />\r\n此外没有用 autoremove,是因为之前发现如果用 autoremove 会带出其他包<br />\r\n这个问题可能与 dnf 版本有关。<br />\r\n用 --assumeno 是防止意外删除,仅展示命令要执行什么。",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4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5-09-18T10:44:33"
},
{
"postip": "118.122.120.235",
"message": "# 版本1<br />\r\nrpm --query --all | grep --ignore-case '^kernel-' | grep --invert-match $(uname --kernel-release)<br />\r\nsudo dnf --assumeno remove $(rpm --query --all | grep --ignore-case '^kernel-' | grep --invert-match $(uname --kernel-release))",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4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5-09-18T10:44:54"
},
{
"postip": "118.122.120.235",
"message": "# 版本 2<br />\r\nos_ver=$(uname --kernel-release | awk --assign FS='.' '{print $(NF-1)"."$(NF)}')<br />\r\nknlver=$(uname --kernel-release | sed $'s#.'"$os_ver"'##')<br />\r\n# rpm --query --all | grep --ignore-case '^kernel-' | grep --invert-match "$knlver"<br />\r\nsudo dnf --assumeno remove $(rpm --query --all | grep --ignore-case '^kernel-' | grep --invert-match "$knlver")",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4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5-09-18T10:45:10"
},
{
"postip": "111.201.13.121",
"message": "兄台,注册个用户吧,这样回帖长度会长很多。",
"username": "linux [Chrome 45.0|Mac 10.10]",
"date": "2015-09-18T10:52:00"
},
{
"postip": "211.140.6.123",
"message": "所以还是fedora好,dnf update自动删除旧内核",
"username": "羽舟Disigner [Chrome 45.0|Fedora]",
"date": "2015-09-18T11:02:52"
},
{
"postip": "118.122.120.235",
"message": "dnf 确实可以自动删除,不过默认条件下是在删除最早的一个。暂不清楚能不能改成在一定时间后删除所有老的内核。",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4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5-09-18T11:05:02"
},
{
"postip": "113.140.84.108",
"message": "如果新内核导致系统崩溃,会需要使用久内核来启动系统。虽然这些版本不太可能会发生这么严重的错误,但是可能还是存在的。起码得留一个能够稳定的久内核",
"username": "来自陕西西安的 Chrome 4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5-09-18T13:05:29"
},
{
"postip": "116.255.132.12",
"message": "兄台,注册个账号吧!欢迎入驻! :>",
"username": "来自河南郑州的 Chrome 45.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5-09-20T11:05:02"
},
{
"postip": "116.255.132.12",
"message": "汗!自己都忘了登陆了!",
"username": "netb2c [Chrome 45.0|GNU/Linux]",
"date": "2015-09-20T11:11:50"
},
{
"postip": "111.201.13.121",
"message": "原来是你~~",
"username": "linux [Chrome 45.0|Mac 10.10]",
"date": "2015-09-20T18:37:05"
},
{
"postip": "171.11.18.93",
"message": "是我 :>",
"username": "netb2c [Chrome 45.0|GNU/Linux]",
"date": "2015-09-20T21:45:04"
}
] |
[] |
提问:过去我已经在我的Ubuntu上升级了几次内核。现在我想要删除这些旧的内核镜像来节省我的磁盘空间。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删除Ubuntu上先前版本的内核? 在Ubuntu上,有几个方法来升级内核。在Ubuntu桌面中,软件更新允许你每天检查并更新到最新的内核上。在Ubuntu服务器上,最为重要的安全更新项目之一就是 unattended-upgrades 软件包会自动更新内核。然而,你也可以手动用apt-get或者aptitude命令来更新。 随着时间的流逝,持续的内核更新会在系统中积聚大量的不再使用的内核,浪费你的磁盘空间。每个内核镜像和其相关联的模块/头文件
| 2015-09-18T09:14:43 | 2015-09-18T09:14:43 | 6,245 |
/article-6245-1.html
|
>
> **提问**:过去我已经在我的Ubuntu上升级了几次内核。现在我想要删除这些旧的内核镜像来节省我的磁盘空间。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删除Ubuntu上先前版本的内核?
>
>
>
在Ubuntu上,有几个方法来升级内核。在Ubuntu桌面中,软件更新允许你每天检查并更新到最新的内核上。在Ubuntu服务器上,最为重要的安全更新项目之一就是 unattended-upgrades 软件包会自动更新内核。然而,你也可以手动用apt-get或者aptitude命令来更新。
随着时间的流逝,持续的内核更新会在系统中积聚大量的不再使用的内核,浪费你的磁盘空间。每个内核镜像和其相关联的模块/头文件会占用200-400MB的磁盘空间,因此由不再使用的内核而浪费的磁盘空间会快速地增加。

GRUB管理器为每个旧内核都维护了一个GRUB入口,以备你想要使用它们。

作为磁盘清理的一部分,如果你不再使用这些,你可以考虑清理掉这些镜像。
### 如何清理旧内核镜像
在删除旧内核之前,记住最好留有2个最近的内核(最新的和上一个版本),以防主要的版本出错。现在就让我们看看如何在Ubuntu上清理旧内核。
在Ubuntu内核镜像包含了以下的包。
* **linux-image-**: 内核镜像
* **linux-image-extra-**: 额外的内核模块
* **linux-headers-**: 内核头文件
首先检查系统中安装的内核镜像。
```
$ dpkg --list | grep linux-image
$ dpkg --list | grep linux-headers
```
在列出的内核镜像中,你可以移除一个特定的版本(比如3.19.0-15)。
```
$ sudo apt-get purge linux-image-3.19.0-15
$ sudo apt-get purge linux-headers-3.19.0-15
```
上面的命令会删除内核镜像和它相关联的内核模块和头文件。
注意如果你还没有升级内核那么删除旧内核会自动触发安装新内核。这样在删除旧内核之后,GRUB配置会自动升级来移除GRUB菜单中相关GRUB入口。
如果你有很多没用的内核,你可以用shell表达式来一次性地删除多个内核。注意这个括号表达式只在bash或者兼容的shell中才有效。
```
$ sudo apt-get purge linux-image-3.19.0-{18,20,21,25}
$ sudo apt-get purge linux-headers-3.19.0-{18,20,21,25}
```

上面的命令会删除4个内核镜像:3.19.0-18、3.19.0-20、3.19.0-21 和 3.19.0-25。
如果GRUB配置由于任何原因在删除旧内核后没有正确升级,你可以尝试手动用update-grub2命令来更新配置。
```
$ sudo update-grub2
```
现在就重启来验证GRUB菜单是否已经正确清理了。

---
via: <http://ask.xmodulo.com/remove-kernel-images-ubuntu.html>
作者:[Dan Nanni](http://ask.xmodulo.com/author/nanni)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在 Ubuntu 和 Elementary OS 上使用 NaSC 进行简单数学运算
|
Abhishek
|
http://itsfoss.com/math-ubuntu-nasc/
|
NaSC,Not a Soulver Clone 的缩写,是为 elementary 操作系统开发的第三方应用程序。正如名字暗示的那样,NaSC 的灵感来源于 Soulver,后者是像普通人一样进行数学计算的 OS X 应用。 Elementary OS 它自己本身借鉴了 OS X,也就不奇怪它的很多第三方应用灵感都来自于 OS X 应用。 回到 NaSC,像普通人一样进行数学计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事实上,它意味着正如你想的那样去书写。按照该应用程序的介绍: 它能使你像平常那样进行计算。它允许你输入任何你想输入的,智能识别其中的数学部分并在右边面板打印出结果。然后你可以在后面的等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18/092344txr8v82r18u8vjde.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18/092344txr8v82r18u8vjde.jpg
| false | false | true |
ictlyh
| false |
[
"NaSC",
"数学"
] |
分享
|
{
"viewnum": 5416,
"commentnum": 0,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 |
NaSC,Not a Soulver Clone 的缩写,是为 elementary 操作系统开发的第三方应用程序。正如名字暗示的那样,NaSC 的灵感来源于 Soulver,后者是像普通人一样进行数学计算的 OS X 应用。 Elementary OS 它自己本身借鉴了 OS X,也就不奇怪它的很多第三方应用灵感都来自于 OS X 应用。 回到 NaSC,像普通人一样进行数学计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事实上,它意味着正如你想的那样去书写。按照该应用程序的介绍: 它能使你像平常那样进行计算。它允许你输入任何你想输入的,智能识别其中的数学部分并在右边面板打印出结果。然后你可以在后面的等
| 2015-09-18T09:23:42 | 2015-09-18T09:23:42 | 6,246 |
/article-6246-1.html
|

[NaSC](http://parnold-x.github.io/nasc/),Not a Soulver Clone 的缩写,是为 elementary 操作系统开发的第三方应用程序。正如名字暗示的那样,NaSC 的灵感来源于 [Soulver](http://www.acqualia.com/soulver/),后者是像普通人一样进行数学计算的 OS X 应用。
Elementary OS 它自己本身借鉴了 OS X,也就不奇怪它的很多第三方应用灵感都来自于 OS X 应用。
回到 NaSC,“像普通人一样进行数学计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事实上,它意味着正如你想的那样去书写。按照该应用程序的介绍:
>
> “它能使你像平常那样进行计算。它允许你输入任何你想输入的,智能识别其中的数学部分并在右边面板打印出结果。然后你可以在后面的等式中使用这些结果,如果结果发生了改变,等式中使用的也会同样变化。”
>
>
>
还不相信?让我们来看一个截图。

现在,你明白什么是 “像普通人一样做数学” 了吗?坦白地说,我并不是这类应用程序的粉丝,但对你们中的某些人可能会有用。让我们来看看怎么在 Elementary OS、Ubuntu 和 Linux Mint 上安装 NaSC。
### 在 Ubuntu、Elementary OS 和 Mint 上安装 NaSC
安装 NaSC 有一个可用的 PPA。PPA 是 ‘每日’,意味着每日构建(意即,不稳定),但作为我的快速测试,并没什么影响。
打开一个终端并运行下面的命令:
```
sudo apt-add-repository ppa:nasc-team/daily
sudo apt-get update
sudo apt-get install nasc
```
这是 Ubuntu 15.04 中使用 NaSC 的一个截图:

如果你想卸载它,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
```
sudo apt-get remove nasc
sudo apt-add-repository --remove ppa:nasc-team/daily
```
如果你试用了这个软件,要分享你的经验哦。除此之外,你也可以在第三方 Elementary OS 应用中体验 [Vocal podcast app for Linux](http://itsfoss.com/podcast-app-vocal-linux/)。
---
via: <http://itsfoss.com/math-ubuntu-nasc/>
作者:[Abhishek](http://itsfoss.com/author/abhishek/) 译者:[ictlyh](http://www.mutouxiaogui.cn/blog/)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RHCSA 系列(五): RHEL7 中的进程管理:开机,关机
|
Gabriel Cánepa
|
http://www.tecmint.com/rhcsa-exam-boot-process-and-process-management/
|
我们将概括和简要地复习从你按开机按钮来打开你的 RHEL 7 服务器到呈现出命令行界面的登录屏幕之间所发生的所有事情,以此来作为这篇文章的开始。 Linux 开机过程 请注意: 相同的基本原则也可以应用到其他的 Linux 发行版本中,但可能需要较小的更改,并且 下面的描述并不是旨在给出开机过程的一个详尽的解释,而只是介绍一些基础的东西 Linux 开机过程 初始化 POST(加电自检)并执行硬件检查; 当 POST 完成后,系统的控制权将移交给启动管理器的第一阶段(first stage),它存储在一个硬盘的引导扇区(对于使用 BIOS 和 MBR 的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18/143619mi1uzcqi9cu9eqqw.pn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18/143619mi1uzcqi9cu9eqqw.png
| false | false | true |
FSSlc
| false |
[
"RHCSA"
] |
技术
|
{
"viewnum": 7933,
"commentnum": 2,
"favtimes": 8,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16.255.132.12",
"message": "又一个专题栏目了! :>",
"username": "netb2c [Chrome 45.0|GNU/Linux]",
"date": "2015-09-20T12:49:23"
},
{
"postip": "59.33.46.51",
"message": "开机过程不是很详细, 比如stage1,stage2, 我在其他资料上看到还有个stage1.5",
"username": "yutou83 [Internet Explorer 11.0|Windows 7]",
"date": "2016-06-13T10:50:31"
}
] |
[
{
"raid": 6229,
"displayorder": 0
},
{
"raid": 6257,
"displayorder": 0
}
] |
我们将概括和简要地复习从你按开机按钮来打开你的 RHEL 7 服务器到呈现出命令行界面的登录屏幕之间所发生的所有事情,以此来作为这篇文章的开始。 Linux 开机过程 请注意: 相同的基本原则也可以应用到其他的 Linux 发行版本中,但可能需要较小的更改,并且 下面的描述并不是旨在给出开机过程的一个详尽的解释,而只是介绍一些基础的东西 Linux 开机过程 初始化 POST(加电自检)并执行硬件检查; 当 POST 完成后,系统的控制权将移交给启动管理器的第一阶段(first stage),它存储在一个硬盘的引导扇区(对于使用 BIOS 和 MBR 的
| 2015-09-18T14:36:15 | 2015-09-18T14:36:15 | 6,249 |
/article-6249-1.html
|
我们将概括和简要地复习从你按开机按钮来打开你的 RHEL 7 服务器到呈现出命令行界面的登录屏幕之间所发生的所有事情,以此来作为这篇文章的开始。

*Linux 开机过程*
**请注意:**
1. 相同的基本原则也可以应用到其他的 Linux 发行版本中,但可能需要较小的更改,并且
2. 下面的描述并不是旨在给出开机过程的一个详尽的解释,而只是介绍一些基础的东西
### Linux 开机过程
1. 初始化 POST(加电自检)并执行硬件检查;
2. 当 POST 完成后,系统的控制权将移交给启动管理器的<ruby> 第一阶段 <rp> ( </rp> <rt> first stage </rt> <rp> ) </rp></ruby>,它存储在一个硬盘的引导扇区(对于使用 BIOS 和 MBR 的旧式的系统而言)或存储在一个专门的 (U)EFI 分区上。
3. 启动管理器的第一阶段完成后,接着进入启动管理器的<ruby> 第二阶段 <rp> ( </rp> <rt> second stage </rt> <rp> ) </rp></ruby>,通常大多数使用的是 GRUB(GRand Unified Boot Loader 的简称),它驻留在 `/boot` 中,然后开始加载内核和驻留在 RAM 中的初始化文件系统(被称为 initramfs,它包含执行必要操作所需要的程序和二进制文件,以此来最终挂载真实的根文件系统)。
4. 接着展示了<ruby> 闪屏 <rp> ( </rp> <rt> splash </rt> <rp> ) </rp></ruby>过后,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类似下图的画面,它允许我们选择一个操作系统和内核来启动:

*启动菜单屏幕*
5. 内核会对接入到系统的硬件进行设置,当根文件系统被挂载后,接着便启动 PID 为 1 的进程,这个进程将开始初始化其他的进程并最终呈现给我们一个登录提示符界面。
注意:假如我们想在启动后查看这些信息,我们可以使用 [dmesg 命令](/article-3587-1.html),并使用这个系列里的上一篇文章中介绍过的工具(注:即 grep)来过滤它的输出。

*登录屏幕和进程的 PID*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使用了大家熟知的 `ps` 命令来显示在系统启动过程中的一系列当前进程的信息,它们的父进程(或者换句话说,就是那个开启这些进程的进程)为 systemd(大多数现代的 Linux 发行版本已经切换到的系统和服务管理器):
```
# ps -o ppid,pid,uname,comm --ppid=1
```
记住 `-o`(为 -format 的简写)选项允许你以一个自定义的格式来显示 ps 的输出,以此来满足你的需求;这个自定义格式使用 `man ps` 里 STANDARD FORMAT SPECIFIERS 一节中的特定关键词。
另一个你想自定义 ps 的输出而不是使用其默认输出的情形是:当你需要找到引起 CPU 或内存消耗过多的那些进程,并按照下列方式来对它们进行排序时:
```
# ps aux --sort=+pcpu # 以 %CPU 来排序(增序)
# ps aux --sort=-pcpu # 以 %CPU 来排序(降序)
# ps aux --sort=+pmem # 以 %MEM 来排序(增序)
# ps aux --sort=-pmem # 以 %MEM 来排序(降序)
# ps aux --sort=+pcpu,-pmem # 结合 %CPU (增序) 和 %MEM (降序)来排列
```

*自定义 ps 命令的输出*
### systemd 的一个介绍
在 Linux 世界中,很少有能比在主流的 Linux 发行版本中采用 systemd 引起更多的争论的决定。systemd 的倡导者根据以下事实来表明其主要的优势:
1. 在系统启动期间,systemd 允许并发地启动更多的进程(相比于先前的 SysVinit,SysVinit 似乎总是表现得更慢,因为它一个接一个地启动进程,检查一个进程是否依赖于另一个进程,然后等待守护进程启动才可以启动的更多的服务),并且
2. 在一个运行着的系统中,它用作一个动态的资源管理器。这样在启动期间,当一个服务被需要时,才启动它(以此来避免消耗系统资源)而不是在没有一个合理的原因的情况下启动额外的服务。
3. 向后兼容 sysvinit 的脚本。
另外请阅读: ['init' 和 'systemd' 背后的故事](http://www.tecmint.com/systemd-replaces-init-in-linux/)
systemd 由 systemctl 工具控制,假如你了解 SysVinit,你将会对以下的内容感到熟悉:
* service 工具,在旧一点的系统中,它被用来管理 SysVinit 脚本,以及
* chkconfig 工具,为系统服务升级和查询运行级别信息
* shutdown 你一定使用过几次来重启或关闭一个运行的系统。
下面的表格展示了使用传统的工具和 systemctl 之间的相似之处:
| 旧式工具 | Systemctl 等价命令 | 描述 |
| --- | --- | --- |
| service name start | systemctl start name | 启动 name (这里 name 是一个服务) |
| service name stop | systemctl stop name | 停止 name |
| service name condrestart | systemctl try-restart name | 重启 name (如果它已经运行了) |
| service name restart | systemctl restart name | 重启 name |
| service name reload | systemctl reload name | 重载 name 的配置 |
| service name status | systemctl status name | 显示 name 的当前状态 |
| service - status-all | systemctl | 显示当前所有服务的状态 |
| chkconfig name on | systemctl enable name | 通过一个特定的单元文件,让 name 可以在系统启动时运行(这个文件是一个符号链接)。启用或禁用一个启动时的进程,实际上是增加或移除一个到 /etc/systemd/system 目录中的符号链接。 |
| chkconfig name off | systemctl disable name | 通过一个特定的单元文件,让 name 可以在系统启动时禁止运行(这个文件是一个符号链接)。 |
| chkconfig -list name | systemctl is-enabled name | 确定 name (一个特定的服务)当前是否启用。 |
| chkconfig - list | systemctl - type=service | 显示所有的服务及其是否启用或禁用。 |
| shutdown -h now | systemctl poweroff | 关机 |
| shutdown -r now | systemctl reboot | 重启系统 |
systemd 也引进了单元(unit)(它可能是一个服务,一个挂载点,一个设备或者一个网络套接字)和目标(target)(它们定义了 systemd 如何去管理和同时开启几个相关的进程,可以认为它们与在基于 SysVinit 的系统中的运行级别等价,尽管事实上它们并不等价)的概念。
### 总结归纳
其他与进程管理相关,但并不仅限于下面所列的功能的任务有:
**1. 在考虑到系统资源的使用上,调整一个进程的执行优先级:**
这是通过 `renice` 工具来完成的,它可以改变一个或多个正在运行着的进程的调度优先级。简单来说,调度优先级是一个允许内核(当前只支持 >= 2.6 的版本)根据某个给定进程被分配的执行优先级(即友善度(niceness),从 -20 到 19)来为其分配系统资源的功能。
`renice` 的基本语法如下:
```
# renice [-n] priority [-gpu] identifier
```
在上面的通用命令中,第一个参数是将要使用的优先级数值,而另一个参数可以是进程 ID(这是默认的设定),进程组 ID,用户 ID 或者用户名。一个常规的用户(即除 root 以外的用户)只可以更改他或她所拥有的进程的调度优先级,并且只能增加友善度的层次(这意味着占用更少的系统资源)。

*进程调度优先级*
**2. 按照需要杀死一个进程(或终止其正常执行):**
更精确地说,杀死一个进程指的是通过 [kill 或 pkill](/article-2116-1.html) 命令给该进程发送一个信号,让它优雅地(SIGTERM=15)或立即(SIGKILL=9)结束它的执行。
这两个工具的不同之处在于前一个被用来终止一个特定的进程或一个进程组,而后一个则允许你通过进程的名称和其他属性,执行相同的动作。
另外, pkill 与 pgrep 相捆绑,pgrep 提供将受符合的进程的 PID 给 pkill 来使用。例如,在运行下面的命令之前:
```
# pkill -u gacanepa
```
查看一眼由 gacanepa 所拥有的 PID 或许会带来点帮助:
```
# pgrep -l -u gacanepa
```

*找到用户拥有的 PID*
默认情况下,kill 和 pkiill 都发送 SIGTERM 信号给进程,如我们上面提到的那样,这个信号可以被忽略(即该进程可能会终止其自身的执行,也可能不终止),所以当你因一个合理的理由要真正地停止一个运行着的进程,则你将需要在命令行中带上特定的 SIGKILL 信号:
```
# kill -9 identifier # 杀死一个进程或一个进程组
# kill -s SIGNAL identifier # 同上
# pkill -s SIGNAL identifier # 通过名称或其他属性来杀死一个进程
```
### 结论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解释了在 RHEL 7 系统中,有关开机启动过程的基本知识,并分析了一些可用的工具来帮助你通过使用一般的程序和 systemd 特有的命令来管理进程。
请注意,这个列表并不旨在涵盖有关这个话题的所有花哨的工具,请随意使用下面的评论栏来添加你自已钟爱的工具和命令。同时欢迎你的提问和其他的评论。
---
via: <http://www.tecmint.com/rhcsa-exam-boot-process-and-process-management/>
作者:[Gabriel Cánepa](http://www.tecmint.com/author/gacanepa/) 译者:[FSSlc](https://github.com/FSSlc)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也许你需要在 Antergos 与 Arch Linux 中查看印度语和梵文?
|
Abhishek
|
http://itsfoss.com/display-hindi-arch-antergos/
|
你们到目前或许知道,我最近一直在尝试体验 Antergos Linux。在安装完Antergos后我所首先注意到的一些事情是在默认的 Chromium 浏览器中没法正确显示印度语脚本。 这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在我之前桌面Linux的体验中是从未遇到过的。起初,我认为是浏览器的问题,所以我安装了Firefox,然而问题依旧,Firefox也不能正确显示印度语。和Chromium不显示任何东西不同的是,Firefox确实显示了一些东西,但是毫无可读性。 Chromium中的印度语显示 Firefox中的印度语显示 奇怪吧?那么,默认情况下基于Arch的Antergos Linux中没有印度语的支持吗?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20/194150xovjxooxoxoeoqob.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20/194150xovjxooxoxoeoqob.jpg
| false | false | true |
GOLinux
| false |
[
"印度语",
"梵文"
] |
桌面应用
|
{
"viewnum": 4672,
"commentnum": 1,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218.107.217.213",
"message": "然并卵",
"username": "7th [Firefox 40.0|Windows 7]",
"date": "2015-09-22T09:12:30"
}
] |
[] |
你们到目前或许知道,我最近一直在尝试体验 Antergos Linux。在安装完Antergos后我所首先注意到的一些事情是在默认的 Chromium 浏览器中没法正确显示印度语脚本。 这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在我之前桌面Linux的体验中是从未遇到过的。起初,我认为是浏览器的问题,所以我安装了Firefox,然而问题依旧,Firefox也不能正确显示印度语。和Chromium不显示任何东西不同的是,Firefox确实显示了一些东西,但是毫无可读性。 Chromium中的印度语显示 Firefox中的印度语显示 奇怪吧?那么,默认情况下基于Arch的Antergos Linux中没有印度语的支持吗?
| 2015-09-20T19:41:48 | 2015-09-20T19:41:48 | 6,255 |
/article-6255-1.html
|

你们到目前或许知道,我最近一直在尝试体验 [Antergos Linux](http://antergos.com/)。在安装完[Antergos](http://itsfoss.com/tag/antergos/)后我所首先注意到的一些事情是在默认的 Chromium 浏览器中**没法正确显示印度语脚本**。
这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在我之前桌面Linux的体验中是从未遇到过的。起初,我认为是浏览器的问题,所以我安装了Firefox,然而问题依旧,Firefox也不能正确显示印度语。和Chromium不显示任何东西不同的是,Firefox确实显示了一些东西,但是毫无可读性。

*Chromium中的印度语显示*

*Firefox中的印度语显示*
奇怪吧?那么,默认情况下基于Arch的Antergos Linux中没有印度语的支持吗?我没有去验证,但是我假设其它基于梵语脚本的印地语之类会产生同样的问题。
在这个快速指南中,我打算为大家演示如何来添加梵语支持,以便让印度语和其它印地语都能正确显示。
### 在Antergos和Arch Linux中添加印地语支持
打开终端,使用以下命令:
```
sudo yaourt -S ttf-indic-otf
```
键入密码,它会提供给你对于印地语的译文支持。
重启Firefox,会马上正确显示印度语了,但是它需要一次重启来显示印度语。因此,我建议你在安装了印地语字体后**重启你的系统**。

我希望这篇快速指南能够帮助你,让你可以在Antergos和其它基于Arch的Linux发行版中,如Manjaro Linux,阅读印度语、梵文、泰米尔语、泰卢固语、马拉雅拉姆语、孟加拉语,以及其它印地语。
---
via: <http://itsfoss.com/display-hindi-arch-antergos/>
作者:[Abhishek](http://itsfoss.com/author/abhishek/) 译者:[GOLinux](https://github.com/GOLinux)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如何在 Docker 容器中运行支持 OData 的 JBoss 数据虚拟化 GA
|
Arun Pyasi
|
http://linoxide.com/linux-how-to/run-jboss-data-virtualization-ga-odata-docker-container/
|
大家好,我们今天来学习如何在一个 Docker 容器中运行支持 OData(译者注:Open Data Protocol,开放数据协议) 的 JBoss 数据虚拟化 6.0.0 GA(译者注:GA,General Availability,具体定义可以查看WIKI)。JBoss 数据虚拟化是数据提供和集成解决方案平台,将多种分散的数据源转换为一种数据源统一对待,在正确的时间将所需数据传递给任意的应用或者用户。JBoss 数据虚拟化可以帮助我们将数据快速组合和转换为可重用的商业友好的数据模型,通过开放标准接口简单可用。它提供全面的数据抽取、联合、集成、转换,以及传输功能,将来自一个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20/195208f747orti44lu4q7n.pn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20/195208f747orti44lu4q7n.png
| false | false | true |
ictlyh
| false |
[
"JBoss",
"Docker"
] |
容器与云
|
{
"viewnum": 4950,
"commentnum": 0,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 |
大家好,我们今天来学习如何在一个 Docker 容器中运行支持 OData(译者注:Open Data Protocol,开放数据协议) 的 JBoss 数据虚拟化 6.0.0 GA(译者注:GA,General Availability,具体定义可以查看WIKI)。JBoss 数据虚拟化是数据提供和集成解决方案平台,将多种分散的数据源转换为一种数据源统一对待,在正确的时间将所需数据传递给任意的应用或者用户。JBoss 数据虚拟化可以帮助我们将数据快速组合和转换为可重用的商业友好的数据模型,通过开放标准接口简单可用。它提供全面的数据抽取、联合、集成、转换,以及传输功能,将来自一个
| 2015-09-21T10:49:00 | 2015-09-21T10:49:00 | 6,256 |
/article-6256-1.html
|
大家好,我们今天来学习如何在一个 Docker 容器中运行支持 OData(译者注:Open Data Protocol,开放数据协议) 的 JBoss 数据虚拟化 6.0.0 GA(译者注:GA,General Availability,具体定义可以查看[WIKI](https://en.wikipedia.org/wiki/Software_release_life_cycle#General_availability_.28GA.29))。JBoss 数据虚拟化是数据提供和集成解决方案平台,将多种分散的数据源转换为一种数据源统一对待,在正确的时间将所需数据传递给任意的应用或者用户。JBoss 数据虚拟化可以帮助我们将数据快速组合和转换为可重用的商业友好的数据模型,通过开放标准接口简单可用。它提供全面的数据抽取、联合、集成、转换,以及传输功能,将来自一个或多个源的数据组合为可重复使用和共享的灵活数据。要了解更多关于 JBoss 数据虚拟化的信息,可以查看它的[官方文档](http://www.redhat.com/en/technologies/jboss-middleware/data-virtualization)。Docker 是一个提供开放平台用于打包,装载和以轻量级容器运行任何应用的开源平台。使用 Docker 容器我们可以轻松处理和启用支持 OData 的 JBoss 数据虚拟化。

下面是该指南中在 Docker 容器中运行支持 OData 的 JBoss 数据虚拟化的简单步骤。
### 1. 克隆仓库
首先,我们要用 git 命令从 <https://github.com/jbossdemocentral/dv-odata-docker-integration-demo> 克隆带数据虚拟化的 OData 仓库。假设我们的机器上运行着 Ubuntu 15.04 linux 发行版。我们要使用 apt-get 命令安装 git。
```
# apt-get install git
```
安装完 git 之后,我们运行下面的命令克隆仓库。
```
#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jbossdemocentral/dv-odata-docker-integration-demo
Cloning into 'dv-odata-docker-integration-demo'...
remote: Counting objects: 96, done.
remote: Total 96 (delta 0), reused 0 (delta 0), pack-reused 96
Unpacking objects: 100% (96/96), done.
Checking connectivity... done.
```
### 2. 下载 JBoss 数据虚拟化安装器
现在,我们需要从下载页 <http://www.jboss.org/products/datavirt/download/> 下载 JBoss 数据虚拟化安装器。下载了 **jboss-dv-installer-6.0.0.GA-redhat-4.jar** 后,我们把它保存在名为 **software** 的目录下。
### 3. 创建 Docker 镜像
下一步,下载了 JBoss 数据虚拟化安装器之后,我们打算使用 Dockerfile 和刚从仓库中克隆的资源创建 docker 镜像。
```
# cd dv-odata-docker-integration-demo/
# docker build -t jbossdv600 .
...
Step 22 : USER jboss
---> Running in 129f701febd0
---> 342941381e37
Removing intermediate container 129f701febd0
Step 23 : EXPOSE 8080 9990 31000
---> Running in 61e6d2c26081
---> 351159bb6280
Removing intermediate container 61e6d2c26081
Step 24 : CMD $JBOSS_HOME/bin/standalone.sh -c standalone.xml -b 0.0.0.0 -bmanagement 0.0.0.0
---> Running in a9fed69b3000
---> 407053dc470e
Removing intermediate container a9fed69b3000
Successfully built 407053dc470e
```
注意:在这里我们假设你已经安装了 docker 并正在运行。
### 4. 启动 Docker 容器
创建了支持 oData 的 JBoss 数据虚拟化 Docker 镜像之后,我们打算运行 docker 容器并用 -P 标签指定端口。我们运行下面的命令来实现。
```
# docker run -p 8080:8080 -d -t jbossdv600
7765dee9cd59c49ca26850e88f97c21f46859d2dc1d74166353d898773214c9c
```
### 5. 获取容器 IP
启动了 Docker 容器之后,我们想要获取正在运行的 docker 容器的 IP 地址。要做到这点,我们运行后面添加了正在运行容器 id 号的 docker inspect 命令。
```
# docker inspect <$containerID>
...
"NetworkSettings": {
"Bridge": "",
"EndpointID": "3e94c5900ac5954354a89591a8740ce2c653efde9232876bc94878e891564b39",
"Gateway": "172.17.42.1",
"GlobalIPv6Address": "",
"GlobalIPv6PrefixLen": 0,
"HairpinMode": false,
"IPAddress": "172.17.0.8",
"IPPrefixLen": 16,
"IPv6Gateway": "",
"LinkLocalIPv6Address": "",
"LinkLocalIPv6PrefixLen": 0,
```
### 6. Web 界面
现在,如果一切如期望的那样进行,当我们用浏览器打开 http://container-ip:8080/ 和 http://container-ip:9990 时会看到支持 oData 的 JBoss 数据虚拟化登录界面和 JBoss 管理界面。管理验证的用户名和密码分别是 admin 和 redhat1!数据虚拟化验证的用户名和密码都是 user。之后,我们可以通过 web 界面在内容间导航。
**注意**: 强烈建议在第一次登录后尽快修改密码。
### 总结
终于我们成功地运行了跑着支持 OData 多源虚拟数据库的 JBoss 数据虚拟化 的 Docker 容器。JBoss 数据虚拟化真的是一个很棒的平台,它为多种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虚拟化,并将它们转换为商业友好的数据模型,产生通过开放标准接口简单可用的数据。使用 Docker 技术可以简单、安全、快速地部署支持 OData 多源虚拟数据库的 JBoss 数据虚拟化。如果你有任何疑问、建议或者反馈,请在下面的评论框中写下来,以便我们可以改进和更新内容。非常感谢!Enjoy:-)
---
via: <http://linoxide.com/linux-how-to/run-jboss-data-virtualization-ga-odata-docker-container/>
作者:[Arun Pyasi](http://linoxide.com/author/arunp/) 译者:[ictlyh](http://www.mutouxiaogui.cn/blog)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RHCSA 系列(六): 使用 Parted 和 SSM 来配置和加密系统存储
|
Gabriel Cánepa
|
http://www.tecmint.com/rhcsa-exam-create-format-resize-delete-and-encrypt-partitions-in-linux/
|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在 RHEL 7 中如何使用传统的工具来设置和配置本地系统存储,并介绍系统存储管理器(也称为 SSM),它将极大地简化上面的任务。 RHCSA: 配置和加密系统存储 Part 6 请注意,我们将在这篇文章中展开这个话题,但由于该话题的宽泛性,我们将在下一期中继续介绍有关它的描述和使用。 在 RHEL 7 中创建和修改分区 在 RHEL 7 中, parted 是默认的用来处理分区的程序,且它允许你: 展示当前的分区表 操纵(扩大或缩小分区的大小)现有的分区 利用空余的磁盘空间或额外的物理存储设备来创建分区 强烈建议你在试图增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20/222535dftss9vstvvvz9hv.pn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20/222535dftss9vstvvvz9hv.png
| false | false | true |
FSSlc
| false |
[
"RHCSA",
"分区",
"SSM",
"LVM"
] |
技术
|
{
"viewnum": 8480,
"commentnum": 3,
"favtimes": 8,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19.4.252.234",
"message": "虽然考过了7的ce,但确实没认真关注过新特性。",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Sina Weibo 5.4|iOS 9.0 用户",
"date": "2015-09-21T09:14:25"
},
{
"postip": "222.72.138.207",
"message": "mark",
"username": "i720522 [Chrome 44.0|Windows 10]",
"date": "2015-10-09T08:23:29"
},
{
"postip": "221.237.179.108",
"message": "学习中",
"username": "w761556759 [Chrome 45.0|Windows 7]",
"date": "2016-04-25T17:44:00"
}
] |
[
{
"raid": 6249,
"displayorder": 0
},
{
"raid": 6263,
"displayorder": 0
}
] |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在 RHEL 7 中如何使用传统的工具来设置和配置本地系统存储,并介绍系统存储管理器(也称为 SSM),它将极大地简化上面的任务。 RHCSA: 配置和加密系统存储 Part 6 请注意,我们将在这篇文章中展开这个话题,但由于该话题的宽泛性,我们将在下一期中继续介绍有关它的描述和使用。 在 RHEL 7 中创建和修改分区 在 RHEL 7 中, parted 是默认的用来处理分区的程序,且它允许你: 展示当前的分区表 操纵(扩大或缩小分区的大小)现有的分区 利用空余的磁盘空间或额外的物理存储设备来创建分区 强烈建议你在试图增
| 2015-09-21T08:23:00 | 2015-09-21T08:23:00 | 6,257 |
/article-6257-1.html
|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在 RHEL 7 中如何使用传统的工具来设置和配置本地系统存储,并介绍系统存储管理器(也称为 SSM),它将极大地简化上面的任务。

*RHCSA: 配置和加密系统存储 – Part 6*
请注意,我们将在这篇文章中展开这个话题,但由于该话题的宽泛性,我们将在下一期中继续介绍有关它的描述和使用。
### 在 RHEL 7 中创建和修改分区
在 RHEL 7 中, parted 是默认的用来处理分区的程序,且它允许你:
* 展示当前的分区表
* 操纵(扩大或缩小分区的大小)现有的分区
* 利用空余的磁盘空间或额外的物理存储设备来创建分区
强烈建议你在试图增加一个新的分区或对一个现有分区进行更改前,你应当确保该设备上没有任何一个分区正在使用(`umount /dev/分区`),且假如你正使用设备的一部分来作为 swap 分区,在进行上面的操作期间,你需要将它禁用(`swapoff -v /dev/分区`) 。
实施上面的操作的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一个安装介质例如一个 RHEL 7 的 DVD 或 USB 安装盘以急救模式启动 RHEL(`Troubleshooting` → `Rescue a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system`),然后当让你选择一个选项来挂载现有的 Linux 安装时,选择“跳过”这个选项,接着你将看到一个命令行提示符,在其中你可以像下图显示的那样开始键入与在一个未被使用的物理设备上创建一个正常的分区时所用的相同的命令。

*RHEL 7 急救模式*
要启动 parted,只需键入:
```
# parted /dev/sdb
```
其中 `/dev/sdb` 是你将要创建新分区所在的设备;然后键入 `print` 来显示当前设备的分区表:

*创建新的分区*
正如你所看到的那样,在这个例子中,我们正在使用一个 5 GB 的虚拟驱动器。现在我们将要创建一个 4 GB 的主分区,然后将它格式化为 xfs 文件系统,它是 RHEL 7 中默认的文件系统。
你可以从一系列的文件系统中进行选择。你将需要使用 `mkpart` 来手动地创建分区,接着和平常一样,用 `mkfs.类型` 来对分区进行格式化,因为 `mkpart` 并不支持许多现代的文件系统的到即开即用。
在下面的例子中,我们将为设备设定一个标记,然后在 `/dev/sdb` 上创建一个主分区 `(p)`,它从设备的 0% 开始,并在 4000MB(4 GB) 处结束。

*标记分区的名称*
接下来,我们将把分区格式化为 xfs 文件系统,然后再次打印出分区表,以此来确保更改已被应用。
```
# mkfs.xfs /dev/sdb1
# parted /dev/sdb print
```

*格式化分区为 XFS 文件系统*
对于旧一点的文件系统,在 parted 中你可以使用 `resize` 命令来改变分区的大小。不幸的是,这只适用于 ext2, fat16, fat32, hfs, linux-swap, 和 reiserfs (若 libreiserfs 已被安装)。
因此,改变分区大小的唯一方式是删除它然后再创建它(所以,确保你对你的数据做了完整的备份!)。毫无疑问,在 RHEL 7 中默认的分区方案是基于 LVM 的。
使用 parted 来移除一个分区,可以用:
```
# parted /dev/sdb print
# parted /dev/sdb rm 1
```

*移除或删除分区*
### 逻辑卷管理(LVM)
一旦一个磁盘被分好了分区,再去更改分区的大小就是一件困难或冒险的事了。基于这个原因,假如我们计划在我们的系统上对分区的大小进行更改,我们应当考虑使用 LVM 的可能性,而不是使用传统的分区系统。这样多个物理设备可以组成一个逻辑组,以此来存放任意数目的逻辑卷,而逻辑卷的增大或减少不会带来任何麻烦。
简单来说,你会发现下面的示意图对记住 LVM 的基础架构或许有用。

*LVM 的基本架构*
#### 创建物理卷,卷组和逻辑卷
遵循下面的步骤是为了使用传统的卷管理工具来设置 LVM。由于你可以通过阅读这个网站上的 LVM 系列来扩展这个话题,我将只是概要的介绍设置 LVM 的基本步骤,然后与使用 SSM 来实现相同功能做个比较。
**注**: 我们将使用整个磁盘 `/dev/sdb` 和 `/dev/sdc` 来作为物理卷(PV),但是否执行相同的操作完全取决于你。
**1. 使用 /dev/sdb 和 /dev/sdc 中 100% 的可用磁盘空间来创建分区 `/dev/sdb1` 和 `/dev/sdc1`:**
```
# parted /dev/sdb print
# parted /dev/sdc print
```

*创建新分区*
**2. 分别在 /dev/sdb1 和 /dev/sdc1 上共创建 2 个物理卷。**
```
# pvcreate /dev/sdb1
# pvcreate /dev/sdc1
```

*创建两个物理卷*
记住,你可以使用 pvdisplay /dev/sd{b,c}1 来显示有关新建的物理卷的信息。
**3. 在上一步中创建的物理卷之上创建一个卷组(VG):**
```
# vgcreate tecmint_vg /dev/sd{b,c}1
```

*创建卷组*
记住,你可使用 vgdisplay tecmint\_vg 来显示有关新建的卷组的信息。
**4. 像下面那样,在卷组 tecmint\_vg 之上创建 3 个逻辑卷(LV):**
```
# lvcreate -L 3G -n vol01_docs tecmint_vg [vol01_docs → 3 GB]
# lvcreate -L 1G -n vol02_logs tecmint_vg [vol02_logs → 1 GB]
# lvcreate -l 100%FREE -n vol03_homes tecmint_vg [vol03_homes → 6 GB]
```

*创建逻辑卷*
记住,你可以使用 lvdisplay tecmint*vg 来显示有关在 tecmint*vg 之上新建的逻辑卷的信息。
**5. 格式化每个逻辑卷为 xfs 文件系统格式(假如你计划在以后将要缩小卷的大小,请别使用 xfs 文件系统格式!):**
```
# mkfs.xfs /dev/tecmint_vg/vol01_docs
# mkfs.xfs /dev/tecmint_vg/vol02_logs
# mkfs.xfs /dev/tecmint_vg/vol03_homes
```
**6. 最后,挂载它们:**
```
# mount /dev/tecmint_vg/vol01_docs /mnt/docs
# mount /dev/tecmint_vg/vol02_logs /mnt/logs
# mount /dev/tecmint_vg/vol03_homes /mnt/homes
```
#### 移除逻辑卷,卷组和物理卷
**7.现在我们将进行与刚才相反的操作并移除逻辑卷、卷组和物理卷:**
```
# lvremove /dev/tecmint_vg/vol01_docs
# lvremove /dev/tecmint_vg/vol02_logs
# lvremove /dev/tecmint_vg/vol03_homes
# vgremove /dev/tecmint_vg
# pvremove /dev/sd{b,c}1
```
**8. 现在,让我们来安装 SSM,我们将看到如何只用一步就完成上面所有的操作!**
```
# yum update && yum install system-storage-manager
```
我们将和上面一样,使用相同的名称和大小:
```
# ssm create -s 3G -n vol01_docs -p tecmint_vg --fstype ext4 /mnt/docs /dev/sd{b,c}1
# ssm create -s 1G -n vol02_logs -p tecmint_vg --fstype ext4 /mnt/logs /dev/sd{b,c}1
# ssm create -n vol03_homes -p tecmint_vg --fstype ext4 /mnt/homes /dev/sd{b,c}1
```
是的! SSM 可以让你:
* 初始化块设备来作为物理卷
* 创建一个卷组
* 创建逻辑卷
* 格式化逻辑卷,以及
* 只使用一个命令来挂载它们
**9. 现在,我们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来展示有关物理卷、卷组或逻辑卷的信息:**
```
# ssm list dev
# ssm list pool
# ssm list vol
```

*检查有关物理卷、卷组或逻辑卷的信息*
**10. 正如我们知道的那样, LVM 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可以在不停机的情况下更改(增大或缩小)逻辑卷的大小:**
假定在 vol02*logs 上我们用尽了空间,而 vol03*homes 还留有足够的空间。我们将把 vol03*homes 的大小调整为 4 GB,并使用剩余的空间来扩展 vol02*logs:
```
# ssm resize -s 4G /dev/tecmint_vg/vol03_homes
```
再次运行 `ssm list pool`,并记录 tecmint\_vg 中的剩余空间的大小:

*查看卷的大小*
然后执行:
```
# ssm resize -s+1.99 /dev/tecmint_vg/vol02_logs
```
**注**: 在 `-s` 后的加号暗示特定值应该被加到当前值上。
**11. 使用 ssm 来移除逻辑卷和卷组也更加简单,只需使用:**
```
# ssm remove tecmint_vg
```
这个命令将返回一个提示,询问你是否确认删除卷组和它所包含的逻辑卷:

*移除逻辑卷和卷组*
### 管理加密的卷
SSM 也给系统管理员提供了为新的或现存的卷加密的能力。首先,你将需要安装 cryptsetup 软件包:
```
# yum update && yum install cryptsetup
```
然后写出下面的命令来创建一个加密卷,你将被要求输入一个密码来增强安全性:
```
# ssm create -s 3G -n vol01_docs -p tecmint_vg --fstype ext4 --encrypt luks /mnt/docs /dev/sd{b,c}1
# ssm create -s 1G -n vol02_logs -p tecmint_vg --fstype ext4 --encrypt luks /mnt/logs /dev/sd{b,c}1
# ssm create -n vol03_homes -p tecmint_vg --fstype ext4 --encrypt luks /mnt/homes /dev/sd{b,c}1
```
我们的下一个任务是往 /etc/fstab 中添加条目来让这些逻辑卷在启动时可用,而不是使用设备识别编号(/dev/something)。
我们将使用每个逻辑卷的 UUID (使得当我们添加其他的逻辑卷或设备后,我们的设备仍然可以被唯一的标记),而我们可以使用 blkid 应用来找到它们的 UUID:
```
# blkid -o value UUID /dev/tecmint_vg/vol01_docs
# blkid -o value UUID /dev/tecmint_vg/vol02_logs
# blkid -o value UUID /dev/tecmint_vg/vol03_homes
```
在我们的例子中:

*找到逻辑卷的 UUID*
接着,使用下面的内容来创建 /etc/crypttab 文件(请更改 UUID 来适用于你的设置):
```
docs UUID=ba77d113-f849-4ddf-8048-13860399fca8 none
logs UUID=58f89c5a-f694-4443-83d6-2e83878e30e4 none
homes UUID=92245af6-3f38-4e07-8dd8-787f4690d7ac none
```
然后在 /etc/fstab 中添加如下的条目。请注意到 device*name (/dev/mapper/device*name) 是出现在 /etc/crypttab 中第一列的映射标识:
```
# Logical volume vol01_docs:
/dev/mapper/docs /mnt/docs ext4 defaults 0 2
# Logical volume vol02_logs
/dev/mapper/logs /mnt/logs ext4 defaults 0 2
# Logical volume vol03_homes
/dev/mapper/homes /mnt/homes ext4 defaults 0 2
```
现在重启(`systemctl reboot`),则你将被要求为每个逻辑卷输入密码。随后,你可以通过检查相应的挂载点来确保挂载操作是否成功:

*确保逻辑卷挂载点*
### 总结
在这篇教程中,我们开始探索如何使用传统的卷管理工具和 SSM 来设置和配置系统存储,SSM 也在一个软件包中集成了文件系统和加密功能。这使得对于任何系统管理员来说,SSM 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工具。
假如你有任何的问题或评论,请让我们知晓 – 请随意使用下面的评论框来与我们保存联系!
---
via: <http://www.tecmint.com/rhcsa-exam-create-format-resize-delete-and-encrypt-partitions-in-linux/>
作者:[Gabriel Cánepa](http://www.tecmint.com/author/gacanepa/) 译者:[FSSlc](https://github.com/FSSlc)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五大超酷的开源游戏
|
Hunter Banks
|
http://fossforce.com/2015/08/five-super-cool-open-source-games/
|
在2014年和2015年,Linux 涌入了一堆流行的付费游戏,例如备受欢迎的无主之地(Borderlands)、巫师(Witcher)、死亡岛(Dead Island) 和 CS 系列游戏。虽然这是令人激动的消息,但玩家有这个支出预算吗?付费游戏很好,但更好的是由了解玩家喜好的开发者开发的免费的替代品。 前段时间,我偶然看到了一个三年前发布的 YouTube 视频,标题非常的有正能量 5个不算糟糕的开源游戏。虽然视频表扬了一些开源游戏,我还是更喜欢用一个更加热情的方式来切入这个话题,至少如标题所说。所以,下面是我的一份五大超酷开源游戏的清单。 Tux Racer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20/233936ul9frrfcvl87ntxt.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20/233936ul9frrfcvl87ntxt.jpg
| false | false | true |
H-mudcup
| false |
[
"游戏"
] |
分享
|
{
"viewnum": 14944,
"commentnum": 4,
"favtimes": 7,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219.147.31.2",
"message": "试过 M.A.R.S,当时没玩明白,然后再没玩过。<br />\r\n大学时候玩过 SuperTuxKart 很长时间。毕业后再玩的时候,它都已经更换游戏引擎了。<br />\r\n我还是再次推荐一下 http://www.penguspy.com/ 这个网站。要在 Linux 平台玩游戏的话,到这里找就对了。",
"username": "绿色圣光 [Firefox 40.0|Windows 7]",
"date": "2015-09-21T12:35:09"
},
{
"postip": "112.94.146.196",
"message": "多谢分享..",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Chrome 4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5-09-21T15:18:20"
},
{
"postip": "58.38.1.94",
"message": "说到游戏,还是windows和xbox等平台的比较好啊,linux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毕竟桌面版的普及率也就那么点·····",
"username": "粱小无拆 [Chrome 45.0|Windows 7]",
"date": "2015-09-22T23:44:27"
},
{
"postip": "222.42.45.227",
"message": "这画面还是太复古啊。",
"username": "来自湖北十堰的 Sogou Explorer 2|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5-10-17T08:07:20"
}
] |
[
{
"raid": 9270,
"displayorder": 0
}
] |
在2014年和2015年,Linux 涌入了一堆流行的付费游戏,例如备受欢迎的无主之地(Borderlands)、巫师(Witcher)、死亡岛(Dead Island) 和 CS 系列游戏。虽然这是令人激动的消息,但玩家有这个支出预算吗?付费游戏很好,但更好的是由了解玩家喜好的开发者开发的免费的替代品。 前段时间,我偶然看到了一个三年前发布的 YouTube 视频,标题非常的有正能量 5个不算糟糕的开源游戏。虽然视频表扬了一些开源游戏,我还是更喜欢用一个更加热情的方式来切入这个话题,至少如标题所说。所以,下面是我的一份五大超酷开源游戏的清单。 Tux Racer
| 2015-09-21T08:38:00 | 2015-09-21T08:38:00 | 6,258 |
/article-6258-1.html
|
在2014年和2015年,Linux 涌入了一堆流行的付费游戏,例如备受欢迎的无主之地(Borderlands)、巫师(Witcher)、死亡岛(Dead Island) 和 CS 系列游戏。虽然这是令人激动的消息,但玩家有这个支出预算吗?付费游戏很好,但更好的是由了解玩家喜好的开发者开发的免费的替代品。
前段时间,我偶然看到了一个三年前发布的 YouTube 视频,标题非常的有正能量 [5个不算糟糕的开源游戏](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EKVl-XtOP8)。虽然视频表扬了一些开源游戏,我还是更喜欢用一个更加热情的方式来切入这个话题,至少如标题所说。所以,下面是我的一份五大超酷开源游戏的清单。
### Tux Racer

*Tux Racer*
[《Tux Racer》](http://tuxracer.sourceforge.net/download.html)是这份清单上的第一个游戏,因为我对这个游戏很熟悉。最近,我的兄弟和我为了参加[玩电脑的孩子们](http://www.kidsoncomputers.org/an-amazing-week-in-oaxaca)项目,在[去墨西哥的路途中](http://fossforce.com/2015/07/banks-family-values-texas-linux-fest/),Tux Racer 是孩子和教师都喜欢玩的游戏之一。在这个游戏中,玩家使用 Linux 吉祥物——企鹅 Tux——在下山雪道上以计时赛的方式进行比赛。玩家们不断挑战他们自己的最佳纪录。目前还没有多玩家版本,但这是有可能改变的。它适用于 Linux、OS X、Windows 和 Android。
### Warsow

*Warsow*
[《Warsow》](https://www.warsow.net/download)网站介绍道:“设定是有未来感的卡通世界,Warsow 是个完全开放的适用于 Windows、Linux 和 Mac OS X平台的快节奏第一人称射击游戏(FPS)。Warsow 是跨网络的尊重和体育精神的的艺术。(Warsow is the Art of Respect and Sportsmanship Over the Web. 大写回文字母组成 Warsow。)” 我很不情愿的把 FPS 类放到了这个列表中,因为很多人玩过这类的游戏,但是我的确被 Warsow 打动了。它对很多动作进行了优先级排序,游戏节奏很快,一开始就有八个武器。卡通化的风格让玩的过程变得没有那么严肃,更加的休闲,非常适合和亲友一同玩。然而,它却以充满竞争的游戏自居,并且当我体验这个游戏时,我发现周围确实有一些专家级的玩家。它适用于 Linux、Windows 和 OS X。
### M.A.R.S——一个荒诞的射击游戏

*M.A.R.S.——一个荒诞的射击游戏*
[《M.A.R.S——一个荒诞的射击游戏》](http://mars-game.sourceforge.net/)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它充满活力的色彩和画风。支持两个玩家使用同一个键盘,而一个在线多玩家版本目前正在开发中——这意味着想要和朋友们一起玩暂时还要等等。不论如何,它是个可以使用几个不同飞船和武器的有趣的太空射击游戏。飞船的形状不同,从普通的枪、激光、散射枪到更有趣的武器(随机出来的飞船中有一个会对敌人发射泡泡,这为这款混乱的游戏增添了很多乐趣)。游戏有几种模式,比如标准模式和对方进行殊死搏斗以获得高分或先达到某个分数线,还有其他的模式,空间球(Spaceball)、坟坑(Grave-itation Pit)和保加农炮(Cannon Keep)。它适用于 Linux、Windows 和 OS X。
### Valyria Tear

*Valyria Tear*
[Valyria Tear](http://valyriatear.blogspot.com/) 类似近年来拥有众多粉丝的角色扮演游戏(RPG)。故事设定在奇幻游戏的通用年代,充满了骑士、王国和魔法,以及主要角色 Bronann。设计团队在这个世界的设计上做的非常棒,实现了玩家对这类游戏所有的期望:隐藏的宝藏、偶遇的怪物、非玩家操纵角色(NPC)的互动以及所有 RPG 不可或缺的——在低级别的怪物上刷经验直到可以面对大 BOSS。我在试玩的时候,时间不允许我太过深入到这个游戏故事中,但是感兴趣的人可以看 YouTube 上由 Yohann Ferriera 用户发的‘[Let’s Play](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Q5KrSk9EqcT_JixWY2RyMA)’系列视频。它适用于 Linux、Windows 和 OS X。
### SuperTuxKart

*SuperTuxKart*
最后一个同样好玩的游戏是 [SuperTuxKart](http://supertuxkart.sourceforge.net/),一个效仿 Mario Kart(马里奥卡丁车)但丝毫不逊色的好游戏。它在2000年-2004年间开始以 Tux Kart 开发,但是在成品中有错误,结果开发就停止了几年。从2006年开始重新开发时起,它就一直在改进,直到四个月前0.9版首次发布。在游戏里,我们的老朋友 Tux 与马里奥和其他一些开源吉祥物一同开始。其中一个熟悉的面孔是 Suzanne,这是 Blender 的那只吉祥物猴子。画面很给力,游戏很流畅。虽然在线游戏还在计划阶段,但是分屏多玩家游戏是可以的。一个电脑最多可以供四个玩家同时玩。它适用于 Linux、Windows、OS X、AmigaOS 4、AROS 和 MorphOS。
---
via: <http://fossforce.com/2015/08/five-super-cool-open-source-games/>
作者:Hunter Banks 译者:[H-mudcup](https://github.com/H-mudcup)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Linux 系统是否适合于您?
|
Matt Hartley
|
http://www.datamation.com/open-source/is-linux-right-for-you.html
|
并非人人都适合使用 Linux --对许多用户来说,Windows 或 OSX 会是更好的选择。 我喜欢使用 Linux 桌面系统,并不是因为软件的政治性质,也不是不喜欢其它操作系统。我喜欢 Linux 系统因为它能满足我的需求并且确实适合使用。 我的经验是,并非人人都适合切换至Linux 的生活方式。本文将帮助您通过分析使用 Linux 系统的利弊来供您自行判断使用 Linux 是否真正适合您。 什么时候更换系统? 当有充分的理由时,将系统切换到 Linux 系统是很有意义的。这对 Windows 用户将系统更换到 OSX 或类似的情况都同样适用。为让您的系统转变成功,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21/003829azt71weew3te3o7m.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21/003829azt71weew3te3o7m.jpg
| false | false | true |
icybreaker
| true |
[
"Linux",
"系统"
] |
观点
|
{
"viewnum": 15337,
"commentnum": 19,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222.211.246.37",
"message": "求正文开始配的那张图片的高清版@!~超级喜欢",
"username": "sunriders [Firefox 40.0|Windows XP]",
"date": "2015-09-21T10:17:08"
},
{
"postip": "106.120.220.78",
"message": "我上传的就是高清版本,点击开,保存。一般来说,如果有高清图,我都尽量上墙纸级高清的,因为我知道会有人喜欢用来做墙纸。当然——后果就是有时候有些慢。。",
"username": "linux [Chrome 45.0|Mac 10.10]",
"date": "2015-09-21T10:25:38"
},
{
"postip": "106.120.220.78",
"message": "另外,如果觉得还不够高清,只能试着用这个图去搜索引擎搜图了。",
"username": "linux [Chrome 45.0|Mac 10.10]",
"date": "2015-09-21T10:26:32"
},
{
"postip": "111.0.68.111",
"message": "http://img0.mxstatic.com/wallpapers/ff7050a417cffad4147c3a8d646d9361_large.jpeg<br />\r\n看到这里 用google帮你搜了张高清的",
"username": "瞳孔中的阴暗 [Chrome 45.0|GNU/Linux]",
"date": "2015-09-21T11:19:12"
},
{
"postip": "222.211.246.37",
"message": "笑纳,感谢热心帮助@!~",
"username": "sunriders [Firefox 40.0|Windows XP]",
"date": "2015-09-21T11:29:42"
},
{
"postip": "106.120.220.78",
"message": "果然高清,同谢谢!",
"username": "linux [Chrome 45.0|Mac 10.10]",
"date": "2015-09-21T13:17:03"
},
{
"postip": "115.60.1.77",
"message": "尝试过从Windows上转到Linux,有两个问题无法解决,一是office,不是我必须用office,而是周围的人都用office,不用没法互相传文件;二是QQ,大家都用QQ……",
"username": "老沙 [Maxthon 4.4|Windows 8.1]",
"date": "2015-09-21T18:22:27"
},
{
"postip": "106.39.222.38",
"message": "初学者,期待自己的第一次Linux之旅!",
"username": "flichote [Internet Explorer 9.0|Windows 7]",
"date": "2015-09-21T21:03:54"
},
{
"postip": "118.112.189.11",
"message": "从Windows上转到Linux,有两个问题无法解决,一是office,不是我必须用office,而是周围的人都用office,不用没法互相传文件;二是QQ,大家都用QQ……",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Internet Explorer 10.0|Windows 8 用户",
"date": "2015-09-22T12:09:17"
},
{
"postip": "64.104.161.65",
"message": "还有网银",
"username": "来自美国的 Chrome 45.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5-09-22T13:26:18"
},
{
"postip": "61.144.243.50",
"message": "Office,网银不用担心,可以用,qq只有网页版的,wine版的qq不想用,基本上,现在qq基本上都沦为工作工具了,其他时候很少用到",
"username": "来自广东深圳的 Firefox 40.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5-09-22T13:30:26"
},
{
"postip": "123.233.245.250",
"message": "记得我刚学Linux的时候还是在04年,用的是redhat9,在公司电脑上一天可以重装3遍,不过学好了安装,对于Linux来说,是否适合我?毫无疑问,在服务器端是必选,桌面端,持保留态度,虽然现在ubuntu之类的桌面已经不错了,但是从windows转向linux时的习惯改变问题,软件适合度问题都很困扰",
"username": "来自山东济南的 Chrome 45.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5-09-24T09:38:35"
},
{
"postip": "113.108.131.85",
"message": "有了Linux版的wps,第一个问题不大了吧?QQ,网银才变态",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Chrome 45.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5-09-24T12:52:31"
},
{
"postip": "218.251.112.196",
"message": "Windows",
"username": "拿铁不加糖 [Chrome Mobile 45.0|Android 5.1]",
"date": "2015-09-27T10:40:47"
},
{
"postip": "202.105.138.162",
"message": "家里的笔记本是双系统,Mint Linux 17 + Windows 7,在用Mint时,曾发现Eclipse的一些不轨行为导致的操作失败(往没有权限的目录下写文件),不过问题不大,不影响开发时的心情。<br />\r\n历史上还用过麒麟、乌班图,抛开家人的反对声,个人觉得Linux的体验是很赞的。",
"username": "Pucmax [Firefox 41.0|Windows 7]",
"date": "2015-09-28T14:50:25"
},
{
"postip": "202.105.138.162",
"message": "使用BlueStacks for Linux,什么都不是障碍了。。。",
"username": "Pucmax [Firefox 41.0|Windows 7]",
"date": "2015-09-28T14:52:28"
},
{
"postip": "116.226.15.189",
"message": "如果是搞IT当然应该用Linux或者Mac",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Chromium 44.0|Ubuntu 用户",
"date": "2015-09-29T09:47:21"
},
{
"postip": "111.161.17.4",
"message": "其实我比较熟悉linux了",
"username": "来自天津的 Chrome 43.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5-11-27T16:32:51"
},
{
"postip": "119.130.70.109",
"message": "用linux,完全没问题。网银?网购用吧,好在支付宝快捷支付可以在linux上用。qq?不用没影响,和家人联系喜欢打手话。游戏?己有ps3,psp,3ds等游戏机。",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Epiphany 3.8|Debian 7.8 用户",
"date": "2016-01-03T01:37:09"
}
] |
[] |
并非人人都适合使用 Linux --对许多用户来说,Windows 或 OSX 会是更好的选择。 我喜欢使用 Linux 桌面系统,并不是因为软件的政治性质,也不是不喜欢其它操作系统。我喜欢 Linux 系统因为它能满足我的需求并且确实适合使用。 我的经验是,并非人人都适合切换至Linux 的生活方式。本文将帮助您通过分析使用 Linux 系统的利弊来供您自行判断使用 Linux 是否真正适合您。 什么时候更换系统? 当有充分的理由时,将系统切换到 Linux 系统是很有意义的。这对 Windows 用户将系统更换到 OSX 或类似的情况都同样适用。为让您的系统转变成功,
| 2015-09-21T10:00:00 | 2015-09-21T10:00:00 | 6,259 |
/article-6259-1.html
|
>
> 并非人人都适合使用 Linux --对许多用户来说,Windows 或 OSX 会是更好的选择。
>
>
>
我喜欢使用 Linux 桌面系统,并不是因为软件的政治性质,也不是不喜欢其它操作系统。我喜欢 Linux 系统因为它能满足我的需求并且确实适合使用。
我的经验是,并非人人都适合切换至“Linux 的生活方式”。本文将帮助您通过分析使用 Linux 系统的利弊来供您自行判断使用 Linux 是否真正适合您。

### 什么时候更换系统?
当有充分的理由时,将系统切换到 Linux 系统是很有意义的。这对 Windows 用户将系统更换到 OSX 或类似的情况都同样适用。为让您的系统转变成功,您必须首先确定为什么要做这种转换。
对某些人来说,更换系统通常意味着他们不满于当前的系统操作平台。也许是最新的升级给了他们糟糕的用户体验,而他们也已准备好更换到别的系统,也许仅仅是因为对某个系统好奇。不管动机是什么,必须要有充分的理由支撑您做出更换操作系统的决定。如果没有一个充足的原因让您这样做,往往不会成功。
然而事事都有例外。如果您确实对 Linux 桌面非常感兴趣,或许可以选择一种折衷的方式。
### 放慢起步的脚步
第一次尝试运行 Linux 系统后,我看到就有人开始批判 Windows 安装过程的费时,完全是因为他们20分钟就用闪存安装好 Ubuntu 的良好体验。但是伙伴们,这并不只是一次测验。相反,我有如下建议:
* 用一周的时间尝试在[虚拟机上运行 Linux 系统](http://www.psychocats.net/ubuntu/virtualbox)。这意味着您将在该系统上执行所有的浏览器工作、邮箱操作和其它想要完成的任务。
* 如果运行虚拟机资源消耗太大,您可以尝试用提供了[一些持久存储](http://www.howtogeek.com/howto/14912/create-a-persistent-bootable-ubuntu-usb-flash-drive/)的 USB 驱动器来运行 Linux,您的主操作系统将不受任何影响。与此同时,您仍可以运行 Linux 系统。
* 运行 Linux 系统一周后,如果一切进展顺利,下一步您可以计算一下这周内登入 Windows 的次数。如果只是偶尔登录 Windows 系统,下一步就可以尝试运行 Windows 和 Linux 的[双系统](http://www.linuxandubuntu.com/home/dual-boot-ubuntu-15-04-14-10-and-windows-10-8-1-8-step-by-step-tutorial-with-screenshots)。对那些只运行了 Linux 系统的用户,可以考虑尝试将系统真正更换为 Linux 系统。
* 在你完全删除 Windows 分区前,更应该购买一个新硬盘来安装 Linux 系统。这样有了充足的硬盘空间,您就可以使用双系统。如果必须要启动 Windows 系统做些事情的话,Windows 系统也是可以运行的。
### 使用 Linux 系统的好处是什么?
将系统更换到 Linux 有什么好处呢?一般而言,这种好处对大多数人来说可以归结到释放个性自由。在使用 Linux 系统的时候,如果您不喜欢某些设置,可以自行更改它们。同时使用 Linux 可以为用户节省大量的硬件升级开支和不必要的软件开支。另外,您不需再费力找寻已丢失的软件许可证密钥,而且如果您不喜欢即将发布的系统版本,大可轻松地更换到别的版本。
在 Linux 桌面方面可以选择的桌面种类是惊人的多,看起来对新手来说做这种选择非常困难。但是如果您发现了喜欢的一款 Linux 版本(Debian、Fedora、Arch等),最困难的工作其实已经完成了,您需要做的就是找到各版本的区别并选择出您最喜欢的系统版本环境。
如今我听到的最常见的抱怨之一是用户发现没有太多的软件能适用于 Linux 系统。然而,这并不是事实。尽管别的操作系统可能会提供更多软件,但是如今的 Linux 也已经提供了足够多应用程序满足您的各种需求,包括视频剪辑(家用和专业级)、摄影、办公管理软件、远程访问、音乐软件、等等等等。
### 使用 Linux 系统您会失去些什么?
虽然我喜欢使用 Linux,但我妻子的家庭办公依然依赖于 OS X。对于用 Linux 系统完成一些特定的任务她心满意足,但是她需要 OS X 来运行一些不支持 Linux 的软件。这是许多想要更换系统的用户会遇到的一个常见的问题。如果要更换系统,您需要考虑是否愿意失去一些关键的软件工具。
有时这个问题是因为软件的数据只能用该软件打开。别的情况下,是传统应用程序的工作流和功能并不适用于在 Linux 系统上可运行的软件。我自己并没有遇到过这类问题,但是我知道确实存在这些问题。许多 Linux 上的软件在其它操作系统上也都可以用。所以如果担心这类软件兼容问题,建议您先尝试在已有的系统上操作一下几款类似的应用程序。
更换成 Linux 系统后,另一件您可能会失去的是本地系统支持服务。人们通常会嘲笑这种愚蠢行径,但我知道,无数的新手在使用 Linux 时会发现解决 Linux 上各种问题的唯一资源就是来自网络另一端的陌生人提供的帮助。如果只是他们的 PC 遇到了一些问题,这将会比较麻烦。Windows 和 OS X 的用户已经习惯各城市遍布了支持他们操作系统的各项技术服务。
### 如何开启新旅程?
这里建议大家要记住最重要的就是总要有个回退方案。如果您将 Windows 10 从硬盘中擦除,您会发现重新安装它又会花费金钱。对那些从其它 Windows 发布版本升级的用户来说尤其会遇到这种情况。请接受这个建议,对新手来说使用闪存安装 Linux 或使用 Windows 和 Linux 双系统都是更值得提倡的做法。您也许会如鱼得水般使用 Linux系统,但是有了一份回退方案,您将高枕无忧。
相反,如果数周以来您一直依赖于使用双操作系统,但是已经准备好冒险去尝试一下单操作系统,那么就去做吧。格式化您的驱动器,重新安装您喜爱的 Linux 发行版。数年来我一直都是“全职” Linux 使用爱好者,这里可以确定地告诉您,使用 Linux 系统感觉棒极了。这种感觉会持续多久?我第一次的 Linux 系统使用经验还是来自早期的 Red Hat 系统,最终在2003年,我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整个安装了 Linux 系统。
Linux 爱好者们,你们什么时候开始使用 Linux 的?您在最初更换成 Linux 系统时是兴奋还是焦虑呢?欢迎点击评论分享你们的经验。
---
via: <http://www.datamation.com/open-source/is-linux-right-for-you.html>
作者:[Matt Hartley](http://www.datamation.com/author/Matt-Hartley-3080.html) 译者:[icybreaker](https://github.com/icybreaker)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mosh:一个基于 SSH 用于连接远程 Unix/Linux 系统的工具
|
Avishek Kumar
|
http://www.tecmint.com/install-mosh-shell-ssh-client-in-linux/
|
Mosh 表示移动 Shell(Mobile Shell),是一个用于从客户端跨互联网连接远程服务器的命令行工具。它能用于 SSH 连接,但是比 Secure Shell 功能更多。它是一个类似于 SSH 而带有更多功能的应用。程序最初由 Keith Winstein 编写,用于类 Unix 的操作系统中,发布于GNU GPL v3协议下。 Mosh Shell SSH 客户端 Mosh的功能 它是一个支持漫游的远程终端程序。 在所有主流的类 Unix 版本中可用,如 Linux、FreeBSD、Solaris、Mac OS X 和 Android。 支持不稳定连接 支持智能的本地回显 支持用户输入的行编辑 响应式设计及在 wifi、3G、长距离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21/221904yj1hcj1ccipoyjpw.pn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21/221904yj1hcj1ccipoyjpw.png
| false | false | true |
geekpi
| false |
[
"Mosh",
"ssh"
] |
技术
|
{
"viewnum": 17736,
"commentnum": 1,
"favtimes": 3,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39.65.70.145",
"message": "mosh, 我还pogo死墙来.",
"username": "来自山东的 Chrome 4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5-09-25T16:42:42"
}
] |
[] |
Mosh 表示移动 Shell(Mobile Shell),是一个用于从客户端跨互联网连接远程服务器的命令行工具。它能用于 SSH 连接,但是比 Secure Shell 功能更多。它是一个类似于 SSH 而带有更多功能的应用。程序最初由 Keith Winstein 编写,用于类 Unix 的操作系统中,发布于GNU GPL v3协议下。 Mosh Shell SSH 客户端 Mosh的功能 它是一个支持漫游的远程终端程序。 在所有主流的类 Unix 版本中可用,如 Linux、FreeBSD、Solaris、Mac OS X 和 Android。 支持不稳定连接 支持智能的本地回显 支持用户输入的行编辑 响应式设计及在 wifi、3G、长距离
| 2015-09-22T07:16:00 | 2015-09-22T07:16:00 | 6,262 |
/article-6262-1.html
|
Mosh 表示<ruby> 移动 Shell <rp> ( </rp> <rt> Mobile Shell </rt> <rp> ) </rp></ruby>,是一个用于从客户端跨互联网连接远程服务器的命令行工具。它能用于 SSH 连接,但是比 Secure Shell 功能更多。它是一个类似于 SSH 而带有更多功能的应用。程序最初由 Keith Winstein 编写,用于类 Unix 的操作系统中,发布于GNU GPL v3协议下。

*Mosh Shell SSH 客户端*
#### Mosh的功能
* 它是一个支持漫游的远程终端程序。
* 在所有主流的类 Unix 版本中可用,如 Linux、FreeBSD、Solaris、Mac OS X 和 Android。
* 支持不稳定连接
* 支持智能的本地回显
* 支持用户输入的行编辑
* 响应式设计及在 wifi、3G、长距离连接下的鲁棒性
* 在 IP 改变后保持连接。它使用 UDP 代替 TCP(在 SSH 中使用),当连接被重置或者获得新的 IP 后 TCP 会超时,但是 UDP 仍然保持连接。
* 在很长的时候之后恢复会话时仍然保持连接。
* 没有网络延迟。立即显示用户输入和删除而没有延迟
* 像 SSH 那样支持一些旧的方式登录。
* 包丢失处理机制
### Linux 中 mosh 的安装
在 Debian、Ubuntu 和 Mint 类似的系统中,你可以很容易地用 [apt-get 包管理器](http://www.tecmint.com/useful-basic-commands-of-apt-get-and-apt-cache-for-package-management/)安装。
```
# apt-get update
# apt-get install mosh
```
在基于 RHEL/CentOS/Fedora 的系统中,要使用 [yum 包管理器](http://www.tecmint.com/20-linux-yum-yellowdog-updater-modified-commands-for-package-mangement/)安装 mosh,你需要打开第三方的 [EPEL](/article-2324-1.html)。
```
# yum update
# yum install mosh
```
在 Fedora 22+的版本中,你需要使用 [dnf 包管理器](http://www.tecmint.com/dnf-commands-for-fedora-rpm-package-management/)来安装 mosh。
```
# dnf install mosh
```
### 我该如何使用 mosh?
1、 让我们尝试使用 mosh 登录远程 Linux 服务器。
```
$ mosh root@192.168.0.150
```

*mosh远程连接*
**注意**:你有没有看到一个连接错误,因为我在 CentOS 7中还有打开这个端口。一个快速但是我并不建议的解决方法是:
```
# systemctl stop firewalld [在远程服务器上]
```
更好的方法是打开一个端口并更新防火墙规则。接着用 mosh 连接到预定义的端口中。至于更深入的细节,也许你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 [如何配置 Firewalld](http://www.tecmint.com/configure-firewalld-in-centos-7/)
2、 让我们假设把默认的 22 端口改到 70,这时使用 -p 选项来使用自定义端口。
```
$ mosh -p 70 root@192.168.0.150
```
3、 检查 mosh 的版本
```
$ mosh --version
```

*检查mosh版本*
4、 你可以输入`exit`来退出 mosh 会话。
```
$ exit
```
5、 mosh 支持很多选项,你可以用下面的方法看到:
```
$ mosh --help
```

*Mosh 选项*
#### mosh 的优缺点
* mosh 有额外的需求,比如需要允许 UDP 直接连接,这在 SSH 不需要。
* 动态分配的端口范围是 60000-61000。第一个打开的端口是分配好的。每个连接都需要一个端口。
* 默认的端口分配是一个严重的安全问题,尤其是在生产环境中。
* 支持 IPv6 连接,但是不支持 IPv6 漫游。
* 不支持回滚
* 不支持 X11 转发
* 不支持 ssh-agent 转发
### 总结
mosh是一款在大多数linux发行版的仓库中可以下载的一款小工具。虽然它有一些差异尤其是安全问题和额外的需求,它的功能,比如漫游后保持连接是一个加分点。我的建议是任何一个使用ssh的linux用户都应该试试这个程序,mosh值得一试。
---
via: <http://www.tecmint.com/install-mosh-shell-ssh-client-in-linux/>
作者:[Avishek Kumar](http://www.tecmint.com/author/avishek/)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RHCSA 系列(七): 使用 ACL(访问控制列表) 和挂载 Samba/NFS 共享
|
Gabriel Cánepa
|
http://www.tecmint.com/rhcsa-exam-configure-acls-and-mount-nfs-samba-shares/
|
在上一篇文章(RHCSA 系列(六))中,我们解释了如何使用 parted 和 ssm 来设置和配置本地系统存储。 RHCSA 系列: 配置 ACL 及挂载 NFS/Samba 共享 Part 7 我们也讨论了如何创建和在系统启动时使用一个密码来挂载加密的卷。另外,我们告诫过你要避免在挂载的文件系统上执行危险的存储管理操作。记住了这点后,现在,我们将回顾在 RHEL 7 中最常使用的文件系统格式,然后将涵盖有关手动或自动挂载、使用和卸载网络文件系统(CIFS 和 NFS)的话题以及在你的操作系统上实现访问控制列表(Access Control List)的使用。 前提条件 在进一步深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21/231058m9l58njobd5vbn6b.pn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21/231058m9l58njobd5vbn6b.png
| false | false | true |
FSSlc
| false |
[
"RHCSA",
"ACL"
] |
技术
|
{
"viewnum": 10782,
"commentnum": 3,
"favtimes": 9,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12.65.190.122",
"message": "应该是7了不是6",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Microsoft Edge 12.10536|Windows Phone 10.0 用户",
"date": "2015-09-22T20:08:45"
},
{
"postip": "123.120.67.236",
"message": "哈哈,是笔误——还是有人仔细一篇篇读的,欣慰。。",
"username": "linux [Chrome 45.0|Mac 10.10]",
"date": "2015-09-22T22:15:48"
},
{
"postip": "106.38.4.146",
"message": "2020年还有人读呢",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Chrome 78.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20-05-08T20:39:39"
}
] |
[
{
"raid": 6257,
"displayorder": 0
},
{
"raid": 6266,
"displayorder": 0
}
] |
在上一篇文章(RHCSA 系列(六))中,我们解释了如何使用 parted 和 ssm 来设置和配置本地系统存储。 RHCSA 系列: 配置 ACL 及挂载 NFS/Samba 共享 Part 7 我们也讨论了如何创建和在系统启动时使用一个密码来挂载加密的卷。另外,我们告诫过你要避免在挂载的文件系统上执行危险的存储管理操作。记住了这点后,现在,我们将回顾在 RHEL 7 中最常使用的文件系统格式,然后将涵盖有关手动或自动挂载、使用和卸载网络文件系统(CIFS 和 NFS)的话题以及在你的操作系统上实现访问控制列表(Access Control List)的使用。 前提条件 在进一步深
| 2015-09-22T09:07:00 | 2015-09-22T09:07:00 | 6,263 |
/article-6263-1.html
|
在上一篇文章([RHCSA 系列(六)](/article-6257-1.html))中,我们解释了如何使用 parted 和 ssm 来设置和配置本地系统存储。

*RHCSA 系列: 配置 ACL 及挂载 NFS/Samba 共享 – Part 7*
我们也讨论了如何创建和在系统启动时使用一个密码来挂载加密的卷。另外,我们告诫过你要避免在挂载的文件系统上执行危险的存储管理操作。记住了这点后,现在,我们将回顾在 RHEL 7 中最常使用的文件系统格式,然后将涵盖有关手动或自动挂载、使用和卸载网络文件系统(CIFS 和 NFS)的话题以及在你的操作系统上实现<ruby> 访问控制列表 <rp> ( </rp> <rt> Access Control List </rt> <rp> ) </rp></ruby>的使用。
#### 前提条件
在进一步深入之前,请确保你可使用 Samba 服务和 NFS 服务(注意在 RHEL 7 中 NFSv2 已不再被支持)。
在本次指导中,我们将使用一个IP 地址为 192.168.0.10 且同时运行着 Samba 服务和 NFS 服务的机器来作为服务器,使用一个 IP 地址为 192.168.0.18 的 RHEL 7 机器来作为客户端。在这篇文章的后面部分,我们将告诉你在客户端上你需要安装哪些软件包。
### RHEL 7 中的文件系统格式
从 RHEL 7 开始,由于 XFS 的高性能和可扩展性,它已经被作为所有的架构中的默认文件系统。根据 Red Hat 及其合作伙伴在主流硬件上执行的最新测试,当前 XFS 已支持最大为 500 TB 大小的文件系统。
另外,XFS 启用了 `user_xattr`(扩展用户属性) 和 `acl`(POSIX 访问控制列表)来作为默认的挂载选项,而不像 ext3 或 ext4(对于 RHEL 7 来说,ext2 已过时),这意味着当挂载一个 XFS 文件系统时,你不必显式地在命令行或 /etc/fstab 中指定这些选项(假如你想在后一种情况下禁用这些选项,你必须显式地使用 `no_acl` 和 `no_user_xattr`)。
请记住扩展用户属性可以给文件和目录指定,用来存储任意的额外信息如 mime 类型,字符集或文件的编码,而用户属性中的访问权限由一般的文件权限位来定义。
#### 访问控制列表
作为一名系统管理员,无论你是新手还是专家,你一定非常熟悉与文件和目录有关的常规访问权限,这些权限为所有者,所有组和“世界”(所有的其他人)指定了特定的权限(可读,可写及可执行)。但如若你需要稍微更新下你的记忆,请参考 [RHCSA 系列(三)](https://access.redhat.com/documentation/en-US/Red_Hat_Enterprise_Linux/7/html/Storage_Administration_Guide/ch-acls.html).
但是,由于标准的 `ugo/rwx` 集合并不允许为不同的用户配置不同的权限,所以 ACL 便被引入了进来,为的是为文件和目录定义更加详细的访问权限,而不仅仅是这些特别指定的特定权限。
事实上, ACL 定义的权限是由文件权限位所特别指定的权限的一个超集。下面就让我们看看这个转换是如何在真实世界中被应用的吧。
1. 存在两种类型的 ACL:访问 ACL,可被应用到一个特定的文件或目录上;以及默认 ACL,只可被应用到一个目录上。假如目录中的文件没有 ACL,则它们将继承它们的父目录的默认 ACL 。
2. 从一开始, ACL 就可以为每个用户,每个组或不在文件所属组中的用户配置相应的权限。
3. ACL 可使用 `setfacl` 来设置(和移除),可相应地使用 -m 或 -x 选项。
例如,让我们创建一个名为 tecmint 的组,并将用户 johndoe 和 davenull 加入该组:
```
# groupadd tecmint
# useradd johndoe
# useradd davenull
# usermod -a -G tecmint johndoe
# usermod -a -G tecmint davenull
```
并且让我们检验这两个用户都已属于追加的组 tecmint:
```
# id johndoe
# id davenull
```

*检验用户*
现在,我们在 /mnt 下创建一个名为 playground 的目录,并在该目录下创建一个名为 testfile.txt 的文件。我们将设定该文件的属组为 tecmint,并更改它的默认 `ugo/rwx` 权限为 770(即赋予该文件的属主和属组可读、可写和可执行权限):
```
# mkdir /mnt/playground
# touch /mnt/playground/testfile.txt
# chown :tecmint /mnt/playground/testfile.txt
# chmod 770 /mnt/playground/testfile.txt
```
接着,依次切换为 johndoe 和 davenull 用户,并在文件中写入一些信息:
```
# su johndoe
$ echo "My name is John Doe" > /mnt/playground/testfile.txt
$ su davenull
$ echo "My name is Dave Null" >> /mnt/playground/testfile.txt
```
到目前为止,一切正常。现在我们让用户 gacanepa 来向该文件执行写操作 – 则写操作将会失败,这是可以预料的。
```
$ su gacanepa
$ echo "My name is Gabriel Canepa" >> /mnt/playground/testfile.txt
```

*管理用户的权限*
但实际上我们需要用户 gacanepa(他不是组 tecmint 的成员)在文件 /mnt/playground/testfile.txt 上有写权限,那又该怎么办呢?首先映入你脑海里的可能是将该用户添加到组 tecmint 中。但那将使得他在所有该组具有写权限位的文件上均拥有写权限,但我们并不想这样,我们只想他能够在文件 /mnt/playground/testfile.txt 上有写权限。
现在,让我们给用户 gacanepa 在 /mnt/playground/testfile.txt 文件上有读和写权限。
以 root 的身份运行如下命令:
```
# setfacl -R -m u:gacanepa:rwx /mnt/playground
```
则你将成功地添加一条 ACL,允许 gacanepa 对那个测试文件可写。然后切换为 gacanepa 用户,并再次尝试向该文件写入一些信息:
```
$ echo "My name is Gabriel Canepa" >> /mnt/playground/testfile.txt
```
要观察一个特定的文件或目录的 ACL,可以使用 `getfacl` 命令:
```
# getfacl /mnt/playground/testfile.txt
```

*检查文件的 ACL*
要为目录设定默认 ACL(它的内容将被该目录下的文件继承,除非另外被覆写),在规则前添加 `d:`并特别指定一个目录名,而不是文件名:
```
# setfacl -m d:o:r /mnt/playground
```
上面的 ACL 将允许不在属组中的用户对目录 /mnt/playground 中的内容有读权限。请注意观察这次更改前后 `getfacl /mnt/playground` 的输出结果的不同:

*在 Linux 中设定默认 ACL*
[在官方的 RHEL 7 存储管理指导手册的第 20 章](https://access.redhat.com/documentation/en-US/Red_Hat_Enterprise_Linux/7/html/Storage_Administration_Guide/ch-acls.html) 中提供了更多有关 ACL 的例子,我极力推荐你看一看它并将它放在身边作为参考。
#### 挂载 NFS 网络共享
要显示你服务器上可用的 NFS 共享的列表,你可以使用带有 -e 选项的 `showmount` 命令,再跟上机器的名称或它的 IP 地址。这个工具包含在 `nfs-utils` 软件包中:
```
# yum update && yum install nfs-utils
```
接着运行:
```
# showmount -e 192.168.0.10
```
则你将得到一个在 192.168.0.10 上可用的 NFS 共享的列表:

*检查可用的 NFS 共享*
要按照需求在本地客户端上使用命令行来挂载 NFS 网络共享,可使用下面的语法:
```
# mount -t nfs -o [options] remote_host:/remote/directory /local/directory
```
其中,在我们的例子中,对应为:
```
# mount -t nfs 192.168.0.10:/NFS-SHARE /mnt/nfs
```
若你得到如下的错误信息:`Job for rpc-statd.service failed. See "systemctl status rpc-statd.service" and "journalctl -xn" for details.`,请确保 `rpcbind` 服务被启用且已在你的系统中启动了。
```
# systemctl enable rpcbind.socket
# systemctl restart rpcbind.service
```
接着重启。这就应该达到了上面的目的,且你将能够像先前解释的那样挂载你的 NFS 共享了。若你需要在系统启动时自动挂载 NFS 共享,可以向 /etc/fstab 文件添加一个有效的条目:
```
remote_host:/remote/directory /local/directory nfs options 0 0
```
上面的变量 remote\_host, /remote/directory, /local/directory 和 options(可选) 和在命令行中手动挂载一个 NFS 共享时使用的一样。按照我们前面的例子,对应为:
```
192.168.0.10:/NFS-SHARE /mnt/nfs nfs defaults 0 0
```
#### 挂载 CIFS (Samba) 网络共享
Samba 代表一个特别的工具,使得在由 \*nix 和 Windows 机器组成的网络中进行网络共享成为可能。要显示可用的 Samba 共享,可使用带有 -L 选项的 smbclient 命令,再跟上机器的名称或它的 IP 地址。这个工具包含在 samba\_client 软件包中:
你将被提示在远程主机上输入 root 用户的密码:
```
# smbclient -L 192.168.0.10
```

*检查 Samba 共享*
要在本地客户端上挂载 Samba 网络共享,你需要已安装好 cifs-utils 软件包:
```
# yum update && yum install cifs-utils
```
然后在命令行中使用下面的语法:
```
# mount -t cifs -o credentials=/path/to/credentials/file //remote_host/samba_share /local/directory
```
其中,在我们的例子中,对应为:
```
# mount -t cifs -o credentials=~/.smbcredentials //192.168.0.10/gacanepa /mnt/samba
```
其中 `.smbcredentials` 的内容是:
```
username=gacanepa
password=XXXXXX
```
它是一个位于 root 用户的家目录(/root/) 中的隐藏文件,其权限被设置为 600,所以除了该文件的属主外,其他人对该文件既不可读也不可写。
请注意 samba\_share 是 Samba 共享的名称,由上面展示的 `smbclient -L remote_host` 所返回。
现在,若你需要在系统启动时自动地使得 Samba 分享可用,可以向 /etc/fstab 文件添加一个像下面这样的有效条目:
```
//remote_host:/samba_share /local/directory cifs options 0 0
```
上面的变量 remote\_host, /remote/directory, /local/directory 和 options(可选) 和在命令行中手动挂载一个 Samba 共享时使用的一样。按照我们前面的例子中所给的定义,对应为:
```
//192.168.0.10/gacanepa /mnt/samba cifs credentials=/root/smbcredentials,defaults 0 0
```
### 结论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已经解释了如何在 Linux 中设置 ACL,并讨论了如何在一个 RHEL 7 客户端上挂载 CIFS 和 NFS 网络共享。
我建议你去练习这些概念,甚至混合使用它们(试着在一个挂载的网络共享上设置 ACL),直至你感觉掌握了。假如你有问题或评论,请随时随意地使用下面的评论框来联系我们。另外,请随意通过你的社交网络分享这篇文章。
---
via: <http://www.tecmint.com/rhcsa-exam-configure-acls-and-mount-nfs-samba-shares/>
作者:[Gabriel Cánepa](http://www.tecmint.com/author/gacanepa/) 译者:[FSSlc](https://github.com/FSSlc)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在 Ubuntu 里如何下载、安装和配置 Plank Dock
|
Himanshu Arora
|
https://www.maketecheasier.com/download-install-configure-plank-dock-ubuntu/
|
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就是,Linux 是一个用户可以高度自定义的系统,有很多选项可以选择 作为操作系统,有各种各样的发行版,而对于单个发行版来说,又有很多桌面环境可以选择。与其他操作系统的用户一样,Linux 用户也有不同的口味和喜好,特别是对于桌面来说。 一些用户并非很在意他们的桌面,而其他一些则非常关心,要确保他们的桌面看起来很酷,很有吸引力,对于这种情况,有很多不错的应用可以派上用场。有一个应用可以给你的桌面带来活力 特别是当你常用一个全局菜单的时候 这就是 dock 。Linux 上有很多 dock 应用可选用;如果你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22/073547itudzff6fz7xu3sm.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22/073547itudzff6fz7xu3sm.jpg
| false | false | true |
wi-cuckoo
| false |
[
"Dock",
"Plank"
] |
分享
|
{
"viewnum": 24577,
"commentnum": 2,
"favtimes": 3,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18.112.58.93",
"message": "实测无法下载",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Firefox 43.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01-21T10:09:01"
},
{
"postip": "183.205.6.161",
"message": "说明一点,其实plank并不是完美的<br />\r\n在我的ubuntu16上,只要plank正在运行就不能右上角关机注销挂起锁定<br />\r\n我只好在桌面放置<br />\r\nplank和KILL-plank,每次开机打开左边的,要关机的时候kill掉 :(",
"username": "来自河南平顶山的 Firefox 47.0|Ubuntu 用户",
"date": "2016-07-26T17:07:08"
}
] |
[] |
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就是,Linux 是一个用户可以高度自定义的系统,有很多选项可以选择 作为操作系统,有各种各样的发行版,而对于单个发行版来说,又有很多桌面环境可以选择。与其他操作系统的用户一样,Linux 用户也有不同的口味和喜好,特别是对于桌面来说。 一些用户并非很在意他们的桌面,而其他一些则非常关心,要确保他们的桌面看起来很酷,很有吸引力,对于这种情况,有很多不错的应用可以派上用场。有一个应用可以给你的桌面带来活力 特别是当你常用一个全局菜单的时候 这就是 dock 。Linux 上有很多 dock 应用可选用;如果你
| 2015-09-22T10:33:00 | 2015-09-22T10:33:00 | 6,265 |
/article-6265-1.html
|
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就是,Linux 是一个用户可以高度自定义的系统,有很多选项可以选择 —— 作为操作系统,有各种各样的发行版,而对于单个发行版来说,又有很多桌面环境可以选择。与其他操作系统的用户一样,Linux 用户也有不同的口味和喜好,特别是对于桌面来说。
一些用户并非很在意他们的桌面,而其他一些则非常关心,要确保他们的桌面看起来很酷,很有吸引力,对于这种情况,有很多不错的应用可以派上用场。有一个应用可以给你的桌面带来活力 —— 特别是当你常用一个全局菜单的时候 —— 这就是 dock 。Linux 上有很多 dock 应用可选用;如果你希望是一个最简洁的,那么就选择 [Plank](https://launchpad.net/plank) 吧,文章接下来就要讨论这个应用。
**注意**:接下提到的例子和命令都已在 Ubuntu(版本 14.10)和 Plank(版本 0.9.1.1383)上测试通过。
### Plank

官方的文档描述 Plank 是“这个星球上最简洁的 dock”。该项目的目的就是仅提供一个 dock 需要的功能,尽管这是很基础的一个库,却可以被扩展,创造其他的含更多高级功能的 dock 程序。
这里值得一提的就是,在 elementary OS 里,Plank 是预装的。并且 Plank 是 Docky 的基础,Docky 也是一个非常流行的 dock 应用,在功能上与 Mac OS X 的 Dock 非常相似。
### 下载和安装
通过在终端里执行下面的命令,可以下载并安装 Plank:
```
sudo add-apt-repository ppa:docky-core/stable
sudo apt-get update
sudo apt-get install plank
```
安装成功后,你就可以在 Unity Dash(见下面图片)里通过输入 Plank 来打开该应用,或者从应用菜单里面打开,如果你没有使用 Unity 环境的话。

### 特性
当 Plank 启用后,你会看见它停靠在你桌面的底部中间位置。

正如上面图片显示的那样,dock 包含许多带橙色标示的应用图标,这表明这些应用正处于运行状态。无需说,你可以点击一个图标来打开那个应用。同时,右击一个应用图标会给出更多的选项,你可能会感兴趣。举个例子,看下面的屏幕快照:

为了获得配置的选项,你需要右击一下 Plank 的图标(左数第一个),然后点击 Preferences 选项。这就会出现如下的窗口。

如你所见,Preferences 窗口包含两个标签:Apperance 和 Behavior,前者是默认选中的。Appearance 标签栏包含 Plank 主题相关的设置,dock 的位置,对齐,还有图标相关的,而 Behavior 标签栏包含 dock 本身相关的设定。

举个例子,我在 Appearance 里改变 dock 的位置为右侧,在 Behavior 里锁定图标(这表示右击选项中不再有 “Keep in Dock”)。

如你所见的上面屏幕快照一样,改变生效了。类似地,根据你个人需求,改变任何可用的设定。
### 结论
如我开始所说的那样,使用 dock 不是强制的。尽管如此,使用一个会让事情变得方便,特别是你习惯了 Mac,而最近由于一些原因切换到了 Linux 系统。就其本身而言,Plank 不仅提供简洁性,还有可信任和稳定性 —— 该项目一直被很好地维护着。
---
via: <https://www.maketecheasier.com/download-install-configure-plank-dock-ubuntu/>
作者:[Himanshu Arora](https://www.maketecheasier.com/author/himanshu/) 译者:[wi-cuckoo](https://github.com/wi-cuckoo)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RHCSA 系列(八): 加固 SSH,设定主机名及启用网络服务
|
Gabriel Cánepa
|
http://www.tecmint.com/rhcsa-series-secure-ssh-set-hostname-enable-network-services-in-rhel-7/
|
作为一名系统管理员,你将经常使用一个终端模拟器来登录到一个远程的系统中,执行一系列的管理任务。你将很少有机会坐在一个真实的(物理)终端前,所以你需要设定好一种方法来使得你可以登录到你需要去管理的那台远程主机上。 事实上,当你必须坐在一台物理终端前的时候,就可能是你登录到该主机的最后一种方法了。基于安全原因,使用 Telnet 来达到以上目的并不是一个好主意,因为穿行在线缆上的流量并没有被加密,它们以明文方式在传送。 另外,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也将复习如何配置网络服务来使得它在开机时被自动开启,并学习如何设置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22/080346ezw2hkarhhzjjhiy.pn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22/080346ezw2hkarhhzjjhiy.png
| false | false | true |
FSSlc
| false |
[
"RHCSA"
] |
技术
|
{
"viewnum": 8249,
"commentnum": 1,
"favtimes": 1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18.122.120.235",
"message": "讲的太片面。都 7 了,怎么配置网络还用改配置文件,明明文中提到的 nmcli 就能完成网络配置,却只讲设置主机名的功能。",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4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5-09-23T08:37:03"
}
] |
[
{
"raid": 6263,
"displayorder": 0
},
{
"raid": 7683,
"displayorder": 0
},
{
"raid": 6286,
"displayorder": 1
}
] |
作为一名系统管理员,你将经常使用一个终端模拟器来登录到一个远程的系统中,执行一系列的管理任务。你将很少有机会坐在一个真实的(物理)终端前,所以你需要设定好一种方法来使得你可以登录到你需要去管理的那台远程主机上。 事实上,当你必须坐在一台物理终端前的时候,就可能是你登录到该主机的最后一种方法了。基于安全原因,使用 Telnet 来达到以上目的并不是一个好主意,因为穿行在线缆上的流量并没有被加密,它们以明文方式在传送。 另外,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也将复习如何配置网络服务来使得它在开机时被自动开启,并学习如何设置
| 2015-09-23T08:01:00 | 2015-09-23T08:01:00 | 6,266 |
/article-6266-1.html
|
作为一名系统管理员,你将经常使用一个终端模拟器来登录到一个远程的系统中,执行一系列的管理任务。你将很少有机会坐在一个真实的(物理)终端前,所以你需要设定好一种方法来使得你可以登录到你需要去管理的那台远程主机上。
事实上,当你必须坐在一台物理终端前的时候,就可能是你登录到该主机的最后一种方法了。基于安全原因,使用 Telnet 来达到以上目的并不是一个好主意,因为穿行在线缆上的流量并没有被加密,它们以明文方式在传送。
另外,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也将复习如何配置网络服务来使得它在开机时被自动开启,并学习如何设置网络和静态或动态地解析主机名。

*RHCSA: 安全 SSH 和开启网络服务 – Part 8*
### 安装并确保 SSH 通信安全
对于你来说,要能够使用 SSH 远程登录到一个 RHEL 7 机子,你必须安装 `openssh`,`openssh-clients` 和 `openssh-servers` 软件包。下面的命令不仅将安装远程登录程序,也会安装安全的文件传输工具以及远程文件复制程序:
```
# yum update && yum install openssh openssh-clients openssh-servers
```
注意,也安装上服务器所需的相应软件包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因为或许在某个时刻,你想使用同一个机子来作为客户端和服务器。
在安装完成后,如若你想安全地访问你的 SSH 服务器,你还需要考虑一些基本的事情。下面的设定应该出现在文件 `/etc/ssh/sshd_config` 中。
1、 更改 sshd 守护进程的监听端口,从 22(默认的端口值)改为一个更高的端口值(2000 或更大),但首先要确保所选的端口没有被占用。
例如,让我们假设你选择了端口 2500 。使用 [netstat](http://www.tecmint.com/20-netstat-commands-for-linux-network-management/) 来检查所选的端口是否被占用:
```
# netstat -npltu | grep 2500
```
假如 netstat 没有返回任何信息,则你可以安全地为 sshd 使用端口 2500,并且你应该在上面的配置文件中更改端口的设定,具体如下:
```
Port 2500
```
2、 只允许协议 2(LCTT 译注:SSHv1 已经被证明不安全,默认情况下 SSHv1 和 SSHv2 都支持,所以应该显示去掉如下配置行的注释,并只支持 SSHv2。):
```
Protocol 2
```
3、 配置验证超时的时间为 2 分钟,不允许以 root 身份登录,并将允许通过 ssh 登录的人数限制到最小:
```
LoginGraceTime 2m
PermitRootLogin no
AllowUsers gacanepa
```
4、 假如可能,使用基于公钥的验证方式而不是使用密码:
```
PasswordAuthentication no
RSAAuthentication yes
PubkeyAuthentication yes
```
这假设了你已经在你的客户端机子上创建了带有你的用户名的一个密钥对,并将公钥复制到了你的服务器上。
* [开启 SSH 无密码登录](/article-5444-1.html)
### 配置网络和名称的解析
1、 每个系统管理员都应该对下面这个系统配置文件非常熟悉:
* /etc/hosts 被用来在小型网络中解析“名称” <---> “IP 地址”。
文件 `/etc/hosts` 中的每一行拥有如下的结构:
```
IP address - Hostname - FQDN
```
例如,
```
192.168.0.10 laptop laptop.gabrielcanepa.com.ar
```
2、 `/etc/resolv.conf` 特别指定 DNS 服务器的 IP 地址和搜索域,它被用来在没有提供域名后缀时,将一个给定的查询名称对应为一个全称域名。
在正常情况下,你不必编辑这个文件,因为它是由系统管理的。然而,若你非要改变 DNS 服务器的 IP 地址,建议你在该文件的每一行中,都应该遵循下面的结构:
```
nameserver - IP address
```
例如,
```
nameserver 8.8.8.8
```
3、 `/etc/host.conf` 特别指定在一个网络中主机名被解析的方法和顺序。换句话说,告诉名称解析器使用哪个服务,并以什么顺序来使用。
尽管这个文件由几个选项,但最为常见和基本的设置包含如下的一行:
```
order bind,hosts
```
它意味着解析器应该首先查看 `resolv.conf` 中特别指定的域名服务器,然后到 `/etc/hosts` 文件中查找解析的名称。
4、 `/etc/sysconfig/network` 包含了所有网络接口的路由和全局主机信息。下面的值可能会被使用:
```
NETWORKING=yes|no
HOSTNAME=value
```
其中的 value 应该是<ruby> 全称域名 <rp> ( </rp> <rt> FQDN </rt> <rp> ) </rp></ruby>。
```
GATEWAY=XXX.XXX.XXX.XXX
```
其中的 XXX.XXX.XXX.XXX 是网关的 IP 地址。
```
GATEWAYDEV=value
```
在一个带有多个网卡的机器中, value 为网关设备名,例如 enp0s3。
5、 位于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 中的文件(网络适配器配置文件)。
在上面提到的目录中,你将找到几个被命名为如下格式的文本文件。
```
ifcfg-name
```
其中 name 为网卡的名称,由 `ip link show` 返回:

*检查网络连接状态*
例如:

*网络文件*
除了环回接口(loopback),你还可以为你的网卡指定相似的配置。注意,假如设定了某些变量,它们将为这个指定的接口覆盖掉 `/etc/sysconfig/network` 中定义的默认值。在这篇文章中,为了能够解释清楚,每行都被加上了注释,但在实际的文件中,你应该避免加上注释:
```
HWADDR=08:00:27:4E:59:37 ### 网卡的 MAC 地址
TYPE=Ethernet ### 连接类型
BOOTPROTO=static ### 这代表着该网卡指定了一个静态地址。
### 如果这个值指定为 dhcp,这个网卡会从 DHCP 服务器获取 IP 地址,并且就不应该出现以下两行。
IPADDR=192.168.0.18
NETMASK=255.255.255.0
GATEWAY=192.168.0.1
NM_CONTROLLED=no ### 应该给以太网卡设置,以便可以让 NetworkManager 可以修改这个文件。
NAME=enp0s3
UUID=14033805-98ef-4049-bc7b-d4bea76ed2eb
ONBOOT=yes ### 操作系统会在启动时打开这个网卡。
```
### 设定主机名
在 RHEL 7 中, `hostnamectl` 命令被同时用来查询和设定系统的主机名。
要展示当前的主机名,输入:
```
# hostnamectl status
```

*检查系统的主机名*
要更改主机名,使用
```
# hostnamectl set-hostname [new hostname]
```
例如,
```
# hostnamectl set-hostname cinderella
```
要想使得更改生效,你需要重启 hostnamed 守护进程(这样你就不必因为要应用更改而登出并再登录系统):
```
# systemctl restart systemd-hostnamed
```

*设定系统主机名*
另外, RHEL 7 还包含 `nmcli` 工具,它可被用来达到相同的目的。要展示主机名,运行:
```
# nmcli general hostname
```
且要改变主机名,则运行:
```
# nmcli general hostname [new hostname]
```
例如,
```
# nmcli general hostname rhel7
```

*使用 nmcli 命令来设定主机名*
### 在开机时开启网络服务
作为本文的最后部分,就让我们看看如何确保网络服务在开机时被自动开启。简单来说,这个可通过创建符号链接到某些由服务的配置文件中的 `[Install]` 小节中指定的文件来实现。
以 firewalld(/usr/lib/systemd/system/firewalld.service) 为例:
```
[Install]
WantedBy=basic.target
Alias=dbus-org.fedoraproject.FirewallD1.service
```
要开启该服务,运行:
```
# systemctl enable firewalld
```
另一方面,要禁用 firewalld,则需要移除符号链接:
```
# systemctl disable firewalld
```

*在开机时开启服务*
### 总结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总结了如何安装 SSH 及使用它安全地连接到一个 RHEL 服务器;如何改变主机名,并在最后如何确保在系统启动时开启服务。假如你注意到某个服务启动失败,你可以使用 `systemctl status -l [service]` 和 `journalctl -xn` 来进行排错。
请随意使用下面的评论框来让我们知晓你对本文的看法。提问也同样欢迎。我们期待着你的反馈!
---
via: <http://www.tecmint.com/rhcsa-series-secure-ssh-set-hostname-enable-network-services-in-rhel-7/>
作者:[Gabriel Cánepa](http://www.tecmint.com/author/gacanepa/) 译者:[FSSlc](https://github.com/FSSlc)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10 条真心有趣的 Linux 命令
|
Rajneesh Upadhyay
|
http://www.unixmen.com/list-10-funny-linux-commands/
|
在终端工作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今天,我们将会列举一些有趣得为你带来欢笑的Linux命令。 1. rev 创建一个文件,在文件里面输入几个单词,rev命令会将你写的东西反转输出到控制台。 # rev file name 2. fortune 这个命令没有被默认安装,用apt-get命令安装它,fortune命令会随机显示一些句子 crank@crank-System:~$ sudo apt-get install fortune 利用fortune命令的_s 选项,他会限制一个句子的输出长度。 # fortune -s 3. yes # yes string 这个命令会不停打印字符串,直到用户把这进程给结束掉。 # yes unixmen 4. figlet 这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22/135342irvrvnsrnut7s3bv.pn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22/135342irvrvnsrnut7s3bv.png
| false | false | true |
tnuoccalanosrep
| false |
[
"命令行"
] |
桌面应用
|
{
"viewnum": 27576,
"commentnum": 6,
"favtimes": 9,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71.221.131.63",
"message": "嗯,有点意思。回头玩玩@!~",
"username": "sunriders [Firefox 40.0|Windows XP]",
"date": "2015-09-22T14:21:45"
},
{
"postip": "120.192.231.84",
"message": "怎么老是出现软件包不能通过验证,怎么解决啊",
"username": "来自陕西西安的 Sina Weibo 5.4|Android 4.4 用户",
"date": "2015-09-23T08:51:54"
},
{
"postip": "183.238.179.116",
"message": "有意思啊啊!!!不过要是aafire能显示颜色就更好了!",
"username": "alpha [Opera 32.0|Windows 7]",
"date": "2015-09-24T17:03:06"
},
{
"postip": "39.65.70.145",
"message": "再来一个彩虹输出 lolcat, 配合 cat 使用简直亮瞎眼哈哈哈~",
"username": "来自山东的 Chrome 4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5-09-25T15:40:44"
},
{
"postip": "110.178.52.220",
"message": "nice,这下终端再也不枯燥了",
"username": "我是读书人 [Opera 33.0|Windows 7]",
"date": "2015-11-03T23:19:35"
},
{
"postip": "218.17.122.82",
"message": "牛气冲天~",
"username": "何亮 [Chrome 49.0|Windows 7]",
"date": "2016-05-11T15:12:33"
}
] |
[] |
在终端工作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今天,我们将会列举一些有趣得为你带来欢笑的Linux命令。 1. rev 创建一个文件,在文件里面输入几个单词,rev命令会将你写的东西反转输出到控制台。 # rev file name 2. fortune 这个命令没有被默认安装,用apt-get命令安装它,fortune命令会随机显示一些句子 crank@crank-System:~$ sudo apt-get install fortune 利用fortune命令的_s 选项,他会限制一个句子的输出长度。 # fortune -s 3. yes # yes string 这个命令会不停打印字符串,直到用户把这进程给结束掉。 # yes unixmen 4. figlet 这
| 2015-09-22T11:13:00 | 2015-09-22T11:13:00 | 6,267 |
/article-6267-1.html
|
****
**在终端工作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今天,我们将会列举一些有趣得为你带来欢笑的Linux命令。**
### 1. rev
创建一个文件,在文件里面输入几个单词,rev命令会将你写的东西反转输出到控制台。
```
# rev <file name>
```


### 2. fortune
这个命令没有被默认安装,用apt-get命令安装它,fortune命令会随机显示一些句子
```
crank@crank-System:~$ sudo apt-get install fortune
```

利用fortune命令的 -s 选项,他会限制一个句子的输出长度。
```
# fortune -s
```

### 3. yes
```
# yes <string>
```
这个命令会不停打印字符串,直到用户把这进程给结束掉。
```
# yes unixmen
```

### 4. figlet
这个命令可以用apt-get安装,安装之后,在**/usr/share/figlet**可以看到一些ascii字体文件。
```
cd /usr/share/figlet
```
---
```
#figlet -f <font> <string>
#figlet -f big.flf unixmen
```

```
#figlet -f block.flf unixmen
```

当然,你也可以尝试使用其他的选项。
### 5. asciiquarium
这个命令会将你的终端变成一个海洋馆。
下载term animator:
```
# wget http://search.cpan.org/CPAN/authors/id/K/KB/KBAUCOM/Term-Animation-2.4.tar.gz
```
安装并且配置这个包:
```
# tar -zxvf Term-Animation-2.4.tar.gz
# cd Term-Animation-2.4/
# perl Makefile.PL && make && make test
# sudo make install
```
接着安装下面这个包:
```
# apt-get install libcurses-perl
```
下载并且安装asciiquarium:
```
# wget http://www.robobunny.com/projects/asciiquarium/asciiquarium.tar.gz
# tar -zxvf asciiquarium.tar.gz
# cd asciiquarium_1.0/
# cp asciiquarium /usr/local/bin/
```
执行如下命令:
```
# /usr/local/bin/asciiquarium
```

### 6. bb
```
# apt-get install bb
# bb
```
看看会输出什么?

### 7. sl
有的时候你可能把 **ls** 误打成了 **sl**,其实 **sl** 也是一个命令,如果你打 sl的话,你会看到一个移动的火车头
```
# apt-get install sl
```
---
```
# sl
```

### 8. cowsay
一个很常见的命令,它会用ascii显示你想说的话。
```
apt-get install cowsay
```
---
```
# cowsay <string>
```

或者,你可以用其他的角色来取代默认角色来说这句话,这些角色都存储在**/usr/share/cowsay/cows**目录下
```
# cd /usr/share/cowsay/cows
```
---
```
cowsay -f ghostbusters.cow unixmen
```

或者
```
# cowsay -f bud-frogs.cow Rajneesh
```

### 9. toilet
你没看错,这是个命令来的,他会将字符串以彩色的ascii字符串形式输出到终端
```
# apt-get install toilet
```
---
```
# toilet --gay unixmen
```

```
toilet -F border -F gay unixmen
```

```
toilet -f mono12 -F metal unixmen
```

### 10. aafire
aafire能让你的终端燃起来。
```
# apt-get install libaa-bin
```
---
```
# aafire
```

就这么多,祝你们在Linux终端玩得开心哈!!!
---
via: <http://www.unixmen.com/list-10-funny-linux-commands/>
作者:[Rajneesh Upadhyay](http://www.unixmen.com/author/rajneesh/) 译者:[tnuoccalanosrep](https://github.com/tnuoccalanosrep) 校对:[wxy](https://github.com/%E6%A0%A1%E5%AF%B9%E8%80%85ID)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Docker 在安全组件、实时容器迁移方面的进展
|
Sean Michael Kerner
|
http://www.eweek.com/virtualization/docker-working-on-security-components-live-container-migration.html
|
这是 Docker 开发者在 Containercon 上的演讲,谈论将来的容器在安全和实时迁移方面的创新 来自西雅图的消息。当前 IT 界最热的词汇是容器,美国有两大研讨会:Linuxcon USA 和 Containercon,后者就是为容器而生的。 Docker 公司是开源 Docker 项目的商业赞助商,本次研讨会这家公司有 3 位高管带来主题演讲,但公司创始人 Solomon Hykes 没上场演讲。 Hykes 曾在 2014 年的 Linuxcon 上进行过一次主题演讲,但今年的 Containeron 他只坐在观众席上。而工程部高级副总裁 Marianna Tessel、Docker 首席安全官 Diogo Monica 和核心维护员 M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22/215304kkr44kmc6c5omkcl.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22/215304kkr44kmc6c5omkcl.jpg
| false | false | true |
bazz2
| false |
[
"Docker",
"容器"
] |
观点
|
{
"viewnum": 5001,
"commentnum": 0,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 |
这是 Docker 开发者在 Containercon 上的演讲,谈论将来的容器在安全和实时迁移方面的创新 来自西雅图的消息。当前 IT 界最热的词汇是容器,美国有两大研讨会:Linuxcon USA 和 Containercon,后者就是为容器而生的。 Docker 公司是开源 Docker 项目的商业赞助商,本次研讨会这家公司有 3 位高管带来主题演讲,但公司创始人 Solomon Hykes 没上场演讲。 Hykes 曾在 2014 年的 Linuxcon 上进行过一次主题演讲,但今年的 Containeron 他只坐在观众席上。而工程部高级副总裁 Marianna Tessel、Docker 首席安全官 Diogo Monica 和核心维护员 M
| 2015-09-23T07:50:00 | 2015-09-23T07:50:00 | 6,272 |
/article-6272-1.html
|

**这是 Docker 开发者在 Containercon 上的演讲,谈论将来的容器在安全和实时迁移方面的创新**
来自西雅图的消息。当前 IT 界最热的词汇是“容器”,美国有两大研讨会:Linuxcon USA 和 Containercon,后者就是为容器而生的。
Docker 公司是开源 Docker 项目的商业赞助商,本次研讨会这家公司有 3 位高管带来主题演讲,但公司创始人 Solomon Hykes 没上场演讲。
Hykes 曾在 2014 年的 Linuxcon 上进行过一次主题演讲,但今年的 Containeron 他只坐在观众席上。而工程部高级副总裁 Marianna Tessel、Docker 首席安全官 Diogo Monica 和核心维护员 Michael Crosby 为我们演讲 Docker 新增的功能和将来会有的功能。
Tessel 强调 Docker 现在已经被很多世界上大型组织用在生产环境中,包括美国政府。Docker 也被用在小环境中,比如树莓派,一块树莓派上可以跑 2300 个容器。
“Docker 的功能正在变得越来越强大,而部署方法变得越来越简单。”Tessel 在会上说道。
Tessel 把 Docker 形容成一艘游轮,内部由强大而复杂的机器驱动,外部为乘客提供平稳航行的体验。
Docker 试图解决的领域是简化安全配置。Tessel 认为对于大多数用户和组织来说,避免网络漏洞所涉及的安全问题是一个乏味而且复杂的过程。
于是 Docker Content Trust 就出现在 Docker 1.8 release 版本中了。安全项目领导 Diogo Mónica 中加入了 Tessel 的台上讨论,说安全是一个难题,而 Docker Content Trust 就是为解决这个难道而存在的。
Docker Content Trust 提供一种方法来验证一个 Docker 应用是否可信,以及多种方法来限制欺骗和病毒注入。
为了证明他的观点,Monica 做了个现场示范,演示 Content Trust 的效果。在一个实验中,一个网站在更新过程中其 Web App 被人为攻破,而当 Content Trust 启动后,这个黑客行为再也无法得逞。
“不要被这个表面上简单的演示欺骗了,”Tessel 说道,“你们看的是最安全的可行方案。”
Docker 以前没有实现的领域是实时迁移,这个技术在 VMware 虚拟机中叫做 vMotion,而现在,Docker 也实现了这个功能。
Docker 首席维护员 Micheal Crosby 在台上做了个实时迁移的演示,Crosby 把这个过程称为快照和恢复:首先从运行中的容器拿到一个快照,之后将这个快照移到另一个地方恢复。
一个容器也可以克隆到另一个地方,Crosby 将他的克隆容器称为“多利”,就是世界上第一只被克隆出来的羊的名字。
Tessel 也花了点时间聊了下 RunC 组件,这是个正在被 Open Container Initiative 作为多方开发的项目,目的是让它可以从 Linux 扩展到包括 Windows 和 Solaris 在内的多种操作系统。
Tessel 总结说她不知道 Docker 的未来是什么样,但对此抱非常乐观的态度。
“我不确定未来是什么样的,但我很确定 Docker 会在这个世界中脱颖而出”,Tessel 说的。
*Sean Michael Kerner 是 eWEEK 和 InternetNews.com 网站的高级编辑,可通过推特 @TechJournalist 关注他。*
---
via: <http://www.eweek.com/virtualization/docker-working-on-security-components-live-container-migration.html>
作者:[Sean Michael Kerner](http://www.eweek.com/cp/bio/Sean-Michael-Kerner/) 译者:[bazz2](https://github.com/bazz2)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Ubuntu 开源操作系统运行在中国 42% 的 Dell PC 上
|
Christopher Tozzi
|
http://thevarguy.com/open-source-application-software-companies/091515/ubuntu-linux-based-open-source-os-runs-42-percent-dell-pc
|
Dell 称它在中国市场出售的 42% 的 PC 运行的是 Kylin,这是一款 Canonical 帮助开发的基于 Ubuntu 的操作系统。 让开源粉丝欢喜的是:Linux 桌面年来了。或者说中国正在接近这个目标,Dell 报告称它售卖的超过 40% 的 PC 机运行的是 Canonical 帮助开发的 Ubuntu Linux。 特别地,Dell 称 42% 的中国电脑运行 NeoKylin(中标麒麟),一款中国本土倾力打造的用于替代 Microsoft Windows的操作系统。它也简称麒麟,这是一款从 2013 年出来的基于 Ubuntu 的操作系统,也是这年开始 Canonical 公司与中国政府合作建立一个专供中国市场的 Ubu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22/221502m5nqye5mne59z4ky.pn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22/221502m5nqye5mne59z4ky.png
| false | false | true |
geekpi
| false |
[
"Ubuntu",
"Dell",
"麒麟"
] |
新闻
|
{
"viewnum": 6609,
"commentnum": 10,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15.60.7.29",
"message": "office文档怎么办?QQ怎么办?炒股怎么办?Linux不是不够优秀,而是PC相关的软件环境还不太令人满意",
"username": "老沙 [Maxthon 4.4|Windows 7]",
"date": "2015-09-23T09:53:26"
},
{
"postip": "114.111.166.90",
"message": "呵呵,很多人买这种电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格了盘,自己或找人装个Windows。",
"username": "Shadow-華 [Chrome 45.0|Windows 7]",
"date": "2015-09-23T15:08:40"
},
{
"postip": "111.200.57.98",
"message": "LibreOffice 、WEBQQ、在线炒股 or Jstock",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Firefox 38.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5-09-23T16:40:08"
},
{
"postip": "115.60.205.180",
"message": "有很多替代软件可以用,如果娱乐的话那就别用linux。",
"username": "来自河南郑州的 Microsoft Edge 12.1024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5-09-23T17:18:19"
},
{
"postip": "115.60.6.159",
"message": "libreoffice的兼容性还不如WPS,WPS已经是惨不忍睹了。webQQ不能传文件啊。你说再多的替代,也仅仅是最低限度的替代,当周围的人都用windows,都用office写文档,都用QQ讨论甚至传文件,也只能向他们妥协。<br />\r\n相比之下,MAC好些,毕竟有MAC版的QQ,Office",
"username": "老沙 [Maxthon 4.4|Windows 8.1]",
"date": "2015-09-23T20:49:57"
},
{
"postip": "112.102.26.16",
"message": "这只是数据而已,大部分中国购买者在买完电脑后都让卖电脑的小哥装盗版windows了",
"username": "来自黑龙江哈尔滨的 WeChat 6.2|Android 4.4 用户",
"date": "2015-09-24T01:38:39"
},
{
"postip": "117.136.36.142",
"message": "错了,好像是中标麒麟,不是这个",
"username": "来自河南郑州的 UC Browser 10.7|Android 4.4 用户",
"date": "2015-09-26T18:53:48"
},
{
"postip": "220.231.48.232",
"message": "配图是U麒麟和中标麒麟不是一个。U麒麟还是挺不错的。",
"username": "jinga50334 [Chrome 45.0|GNU/Linux]",
"date": "2015-09-30T14:52:22"
},
{
"postip": "220.231.48.232",
"message": "桌面linux本来就是给爱折腾的小众爱好者准备的,所以不用想那么多啦,用户自有替代方案而且乐在其中。",
"username": "jinga50334 [Chrome 45.0|GNU/Linux]",
"date": "2015-09-30T14:54:29"
},
{
"postip": "115.60.6.197",
"message": "是的,我也想明白了,Linux没有那么大的软件圈,也就别想那么多的事情了。我觉得做个开发平台挺好,写写代码,跑跑虚拟机,也就够了",
"username": "老沙 [Maxthon 4.4|Windows 7]",
"date": "2015-10-01T06:42:10"
}
] |
[
{
"raid": 6275,
"displayorder": 0
}
] |
Dell 称它在中国市场出售的 42% 的 PC 运行的是 Kylin,这是一款 Canonical 帮助开发的基于 Ubuntu 的操作系统。 让开源粉丝欢喜的是:Linux 桌面年来了。或者说中国正在接近这个目标,Dell 报告称它售卖的超过 40% 的 PC 机运行的是 Canonical 帮助开发的 Ubuntu Linux。 特别地,Dell 称 42% 的中国电脑运行 NeoKylin(中标麒麟),一款中国本土倾力打造的用于替代 Microsoft Windows的操作系统。它也简称麒麟,这是一款从 2013 年出来的基于 Ubuntu 的操作系统,也是这年开始 Canonical 公司与中国政府合作建立一个专供中国市场的 Ubu
| 2015-09-23T08:00:00 | 2015-09-23T08:00:00 | 6,273 |
/article-6273-1.html
|
>
> Dell 称它在中国市场出售的 42% 的 PC 运行的是 Kylin,这是一款 Canonical 帮助开发的基于 Ubuntu 的操作系统。
>
>
>
让开源粉丝欢喜的是:Linux 桌面年来了。或者说中国正在接近这个目标,[Dell](http://dell.com/) 报告称它售卖的超过 40% 的 PC 机运行的是 [Canonical](http://canonical.com/) 帮助开发的 [Ubuntu Linux](http://ubuntu.com/)。
特别地,Dell 称 42% 的中国电脑运行 NeoKylin(中标麒麟),一款中国本土倾力打造的用于替代 [Microsoft](http://microsoft.com/) Windows的操作系统。它也简称麒麟,这是一款从 2013 年出来的基于 Ubuntu 的操作系统,也是这年开始 Canonical 公司与中国政府合作建立一个专供中国市场的 Ubuntu 变种。
麒麟的早期版本出现于 2001 年左右,也是基于其他操作系统,包括 FreeBSD,这是一个开放源码但是不同于 Linux 的类 Unix 操作系统。
Ubuntu 麒麟的外观和感觉很像 Ubuntu 的现代版本。它拥有的 [Unity](http://unity.ubuntu.com/) 界面,并运行开源软件的标准套件,以及专门的如 Youker 助理程序,它是一个图形化的前端,帮助用户管理基本计算任务。但是麒麟的默认主题使得它看起来有点像 Windows 而不是 Ubuntu。
鉴于桌面 Linux PC 市场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相对停滞,戴尔的宣布是令人吃惊的。结合中国对当前版本 windows 的轻微[敌意](http://www.wsj.com/articles/windows-8-faces-new-criticism-in-china-1401882772),这个消息并不看好着微软在中国市场的前景。
紧跟着 Dell 公司[宣布](http://thevarguy.com/business-technology-solution-sales/091415/dell-125-million-directed-china-jobs-new-business-and-innovation)在华投资1.25亿美元之后,一位决策者给华尔街杂志的评论中提到了 Dell 在中国市场上 PC 的销售。

---
via: <http://thevarguy.com/open-source-application-software-companies/091515/ubuntu-linux-based-open-source-os-runs-42-percent-dell-pc>
作者:[Christopher Tozzi](http://thevarguy.com/author/christopher-tozzi)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ekp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如何在 linux 中搭建 FTP 服务
|
alimiracle
|
http://itsfoss.com/set-ftp-server-linux/
|
在本教程中,我将会介绍如何搭建你自己的FTP服务。但是,首先我们应该来的学习一下FTP是什么。 FTP是什么? FTP 是文件传输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的缩写。顾名思义,FTP用于计算机之间通过网络进行文件传输。你可以通过FTP在计算机账户间进行文件传输,也可以在账户和桌面计算机之间传输文件,或者访问在线软件归档。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多数的FTP站点的使用率非常高,可能需要多次重连才能连接上。 FTP地址和HTTP地址(即网页地址)非常相似,只是FTP地址使用ftp://前缀而不是http:// FTP服务器是什么? 通常,拥有FTP地址的计算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24/130437firsiuie7bffze13.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24/130437firsiuie7bffze13.jpg
| false | false | true |
cvsher
| false |
[
"FTP",
"vsftp"
] |
系统运维
|
{
"viewnum": 13515,
"commentnum": 9,
"favtimes": 16,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83.157.160.35",
"message": "arch 的安装方法搞错了",
"username": "来自浙江杭州的 Chrome 4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5-09-24T14:41:05"
},
{
"postip": "119.130.113.76",
"message": "arch中应该是pacman而不是apt-get吧,英文原文没错,翻译时错了。",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Chrome 4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5-09-24T14:42:41"
},
{
"postip": "106.120.220.78",
"message": "谢谢提醒~",
"username": "linux [Chrome 45.0|Mac 10.10]",
"date": "2015-09-24T15:37:44"
},
{
"postip": "106.120.220.78",
"message": "谢谢提醒~",
"username": "linux [Chrome 45.0|Mac 10.10]",
"date": "2015-09-24T15:37:52"
},
{
"postip": "115.60.8.39",
"message": "请问去哪下载vsftp服务安装包呢?",
"username": "不简单 [Chrome 31.0|Windows 7]",
"date": "2015-09-25T19:38:05"
},
{
"postip": "123.120.67.236",
"message": "一般来说,你的发行版的软件库里面都有的。使用你的发行版的安装命令即可安装。",
"username": "linux [Chrome 45.0|Mac 10.10]",
"date": "2015-09-25T23:14:24"
},
{
"postip": "115.60.13.215",
"message": "好的! 等下我看看,谢谢了!",
"username": "不简单 [Chrome 31.0|Windows 7]",
"date": "2015-10-05T12:30:46"
},
{
"postip": "124.93.196.9",
"message": "看似简单,实际上不是那么容易的服务",
"username": "neteric [Firefox 41.0|Windows 10]",
"date": "2015-11-07T17:56:13"
},
{
"postip": "123.150.8.50",
"message": "请问,怎么分配权限呢?<br />\r\n在FTP目录下,我设置几个文件夹,有一个超级用户权限可以查看所有文件内容;针对某一文件夹,有一个用户权限可以实现对文件内容进行修改,另一用户只能看,不能随意改动。<br />\r\n这个容易实现吗,求指教,非常感谢。",
"username": "xidan [Sogou Explorer 2|Windows 7]",
"date": "2017-02-16T15:15:18"
}
] |
[] |
在本教程中,我将会介绍如何搭建你自己的FTP服务。但是,首先我们应该来的学习一下FTP是什么。 FTP是什么? FTP 是文件传输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的缩写。顾名思义,FTP用于计算机之间通过网络进行文件传输。你可以通过FTP在计算机账户间进行文件传输,也可以在账户和桌面计算机之间传输文件,或者访问在线软件归档。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多数的FTP站点的使用率非常高,可能需要多次重连才能连接上。 FTP地址和HTTP地址(即网页地址)非常相似,只是FTP地址使用ftp://前缀而不是http:// FTP服务器是什么? 通常,拥有FTP地址的计算
| 2015-09-24T13:04:00 | 2015-09-24T13:04:00 | 6,284 |
/article-6284-1.html
|

在本教程中,我将会介绍如何搭建你自己的FTP服务。但是,首先我们应该来的学习一下FTP是什么。
### FTP是什么?
[FTP](https://en.wikipedia.org/wiki/File_Transfer_Protocol) 是<ruby> 文件传输协议 <rp> ( </rp> <rt> File Transfer Protocol </rt> <rp> ) </rp></ruby>的缩写。顾名思义,FTP用于计算机之间通过网络进行文件传输。你可以通过FTP在计算机账户间进行文件传输,也可以在账户和桌面计算机之间传输文件,或者访问在线软件归档。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多数的FTP站点的使用率非常高,可能需要多次重连才能连接上。
FTP地址和HTTP地址(即网页地址)非常相似,只是FTP地址使用ftp://前缀而不是http://
### FTP服务器是什么?
通常,拥有FTP地址的计算机是专用于接收FTP连接请求的。一台专用于接收FTP连接请求的计算机即为FTP服务器或者FTP站点。
现在,我们来开始一个特别的冒险,我们将会搭建一个FTP服务用于和家人、朋友进行文件共享。在本教程,我们将以[vsftpd](https://security.appspot.com/vsftpd.html)作为ftp服务。
VSFTPD是一个自称为最安全的FTP服务端软件。事实上VSFTPD的前两个字母表示“<ruby> 非常安全的 <rp> ( </rp> <rt> very secure </rt> <rp> ) </rp></ruby>”。该软件的构建绕开了FTP协议的漏洞。
尽管如此,你应该知道还有更安全的方法进行文件管理和传输,如:SFTP(使用[OpenSSH](http://www.openssh.com/))。FTP协议对于共享非敏感数据是非常有用和可靠的。
#### 使用 rpm 安装VSFTPD:
你可以使用如下命令在命令行界面中快捷的安装VSFTPD:
```
dnf -y install vsftpd
```
#### 使用 deb 安装VSFTPD:
你可以使用如下命令在命令行界面中快捷的安装VSFTPD:
```
sudo apt-get install vsftpd
```
#### 在Arch 中安装VSFTPD:
你可以使用如下命令在命令行界面中快捷的安装VSFTPD:
```
sudo pacman -S vsftpd
```
#### 配置FTP服务
多数的VSFTPD配置项都在/etc/vsftpd.conf配置文件中。这个文件本身已经有非常良好的文档说明了,因此,在本节中,我只强调一些你可能进行修改的重要选项。使用man页面查看所有可用的选项和基本的 文档说明:
```
man vsftpd.conf
```
根据文件系统层级标准,FTP共享文件默认位于/srv/ftp目录中。
**允许上传:**
为了允许ftp用户可以修改文件系统的内容,如上传文件等,“write\_enable”标志必须设置为 YES。
```
write_enable=YES
```
**允许本地(系统)用户登录:**
为了允许文件/etc/passwd中记录的用户可以登录ftp服务,“local\_enable”标记必须设置为YES。
```
local_enable=YES
```
**匿名用户登录**
下面配置内容控制匿名用户是否允许登录:
```
# 允许匿名用户登录
anonymous_enable=YES
# 匿名登录不需要密码(可选)
no_anon_password=YES
# 匿名登录的最大传输速率,Bytes/second(可选)
anon_max_rate=30000
# 匿名登录的目录(可选)
anon_root=/example/directory/
```
**根目录限制(Chroot Jail)**
( LCTT 译注:chroot jail是类unix系统中的一种安全机制,用于修改进程运行的根目录环境,限制该线程不能感知到其根目录树以外的其他目录结构和文件的存在。详情参看[chroot jail](https://zh.wikipedia.org/wiki/Chroot))
有时我们需要设置根目录(chroot)环境来禁止用户离开他们的家(home)目录。在配置文件中增加/修改下面配置开启根目录限制(Chroot Jail):
```
chroot_list_enable=YES
chroot_list_file=/etc/vsftpd.chroot_list
```
“chroot\_list\_file”变量指定根目录限制所包含的文件/目录( LCTT 译注:即用户只能访问这些文件/目录)
最后你必须重启ftp服务,在命令行中输入以下命令:
```
sudo systemctl restart vsftpd
```
到此为止,你的ftp服务已经搭建完成并且启动了。
---
via: <http://itsfoss.com/set-ftp-server-linux/>
作者:[alimiracle](http://itsfoss.com/author/ali/) 译者:[cvsher](https://github.com/cvsher)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开启 Ubuntu 系统自动升级
|
Abhishek
|
http://itsfoss.com/automatic-system-updates-ubuntu/
|
在学习如何开启Ubuntu系统自动升级之前,先解释下为什么需要自动升级。 默认情况下,ubuntu每天一次检查更新。但是一周只会弹出一次软件升级提醒,除非当有安全性升级时,才会立即弹出。所以,如果你已经使用Ubuntu一段时间,你肯定很熟悉这个画面: 但是做为一个正常桌面用户,根本不会去关心有什么更新细节。而且这个提醒完全就是浪费时间,你肯定信任Ubuntu提供的升级补丁,对不对?所以,大部分情况你肯定会选择现在安装,对不对? 所以,你需要做的就只是点一下升级按钮。现在,明白为什么需要自动系统升级了吧?开启自动系统升级意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24/130756xzu70z81ef88a7w7.pn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24/130756xzu70z81ef88a7w7.png
| false | false | true |
Vic020
| false |
[
"Ubuntu"
] |
桌面应用
|
{
"viewnum": 8368,
"commentnum": 0,
"favtimes": 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 |
在学习如何开启Ubuntu系统自动升级之前,先解释下为什么需要自动升级。 默认情况下,ubuntu每天一次检查更新。但是一周只会弹出一次软件升级提醒,除非当有安全性升级时,才会立即弹出。所以,如果你已经使用Ubuntu一段时间,你肯定很熟悉这个画面: 但是做为一个正常桌面用户,根本不会去关心有什么更新细节。而且这个提醒完全就是浪费时间,你肯定信任Ubuntu提供的升级补丁,对不对?所以,大部分情况你肯定会选择现在安装,对不对? 所以,你需要做的就只是点一下升级按钮。现在,明白为什么需要自动系统升级了吧?开启自动系统升级意
| 2015-09-24T13:07:55 | 2015-09-24T13:07:55 | 6,285 |
/article-6285-1.html
|
在学习如何开启Ubuntu系统自动升级之前,先解释下为什么需要自动升级。
默认情况下,ubuntu每天一次检查更新。但是一周只会弹出一次软件升级提醒,除非当有安全性升级时,才会立即弹出。所以,如果你已经使用Ubuntu一段时间,你肯定很熟悉这个画面:

但是做为一个正常桌面用户,根本不会去关心有什么更新细节。而且这个提醒完全就是浪费时间,你肯定信任Ubuntu提供的升级补丁,对不对?所以,大部分情况你肯定会选择“现在安装”,对不对?
所以,你需要做的就只是点一下升级按钮。现在,明白为什么需要自动系统升级了吧?开启自动系统升级意味着所有最新的更新都会自动下载并安装,并且没有请求确认。是不是很方便?
### 开启Ubuntu自动升级
演示使用Ubuntu15.04,Ubuntu 14.04步骤类似。
打开Unity Dash ,找到软件&更新:

打开软件资源设置,切换到升级标签:

可以发现,默认设置就是每日检查并立即提醒安全升级。

改变 ‘当有安全升级’和‘当有其他升级’的选项为:下载并自动安装。

关闭对话框完成设定。这样每次Ubuntu检查更新后就会自动升级。事实上,这篇文章十分类似[改变Ubuntu升级提醒频率](http://itsfoss.com/ubuntu-notify-updates-frequently/)。
你喜欢自动升级还是手动安装升级呢?欢迎评论。
---
via: <http://itsfoss.com/automatic-system-updates-ubuntu/>
作者:[Abhishek](http://itsfoss.com/author/abhishek/) 译者:[Vic020/VicYu](http://vicyu.net)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RHCSA 系列(九): 安装、配置及加固一个 Web 和 FTP 服务器
|
Gabriel Cánepa
|
http://www.tecmint.com/rhcsa-series-install-and-secure-apache-web-server-and-ftp-in-rhel/
|
Web 服务器(也被称为 HTTP 服务器)是在网络中将内容(最为常见的是网页,但也支持其他类型的文件)进行处理并传递给客户端的服务。 FTP 服务器是最为古老且最常使用的资源之一(即便到今天也是这样),在身份认证不是必须的情况下,它可通过客户端在一个网络访问文件,因为 FTP 使用没有加密的用户名和密码,所以有些情况下不需要验证也行。 在 RHEL 7 中可用的 web 服务器是版本号为 2.4 的 Apache HTTP 服务器。至于 FTP 服务器,我们将使用 Very Secure Ftp Daemon (又名 vsftpd) 来建立用 TLS 加固的连接。 RHCSA: 安装,配置及加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24/141148zmdu27mmzkmkgk22.pn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24/141148zmdu27mmzkmkgk22.png
| false | false | true |
FSSlc
| false |
[
"RHCSA"
] |
技术
|
{
"viewnum": 8185,
"commentnum": 0,
"favtimes": 1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
{
"raid": 6266,
"displayorder": 0
},
{
"raid": 6300,
"displayorder": 0
}
] |
Web 服务器(也被称为 HTTP 服务器)是在网络中将内容(最为常见的是网页,但也支持其他类型的文件)进行处理并传递给客户端的服务。 FTP 服务器是最为古老且最常使用的资源之一(即便到今天也是这样),在身份认证不是必须的情况下,它可通过客户端在一个网络访问文件,因为 FTP 使用没有加密的用户名和密码,所以有些情况下不需要验证也行。 在 RHEL 7 中可用的 web 服务器是版本号为 2.4 的 Apache HTTP 服务器。至于 FTP 服务器,我们将使用 Very Secure Ftp Daemon (又名 vsftpd) 来建立用 TLS 加固的连接。 RHCSA: 安装,配置及加
| 2015-09-24T14:11:45 | 2015-09-24T14:11:45 | 6,286 |
/article-6286-1.html
|
Web 服务器(也被称为 HTTP 服务器)是在网络中将内容(最为常见的是网页,但也支持其他类型的文件)进行处理并传递给客户端的服务。
FTP 服务器是最为古老且最常使用的资源之一(即便到今天也是这样),在身份认证不是必须的情况下,它可通过客户端在一个网络访问文件,因为 FTP 使用没有加密的用户名和密码,所以有些情况下不需要验证也行。
在 RHEL 7 中可用的 web 服务器是版本号为 2.4 的 Apache HTTP 服务器。至于 FTP 服务器,我们将使用 Very Secure Ftp Daemon (又名 vsftpd) 来建立用 TLS 加固的连接。

*RHCSA: 安装,配置及加固 Apache 和 FTP 服务器 – Part 9*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解释如何在 RHEL 7 中安装、配置和加固 web 和 FTP 服务器。
### 安装 Apache 和 FTP 服务器
在本指导中,我们将使用一个静态 IP 地址为 192.168.0.18/24 的 RHEL 7 服务器。为了安装 Apache 和 VSFTPD,运行下面的命令:
```
# yum update && yum install httpd vsftpd
```
当安装完成后,这两个服务在开始时是默认被禁用的,所以我们需要暂时手动开启它们并让它们在下一次启动时自动地开启它们:
```
# systemctl start httpd
# systemctl enable httpd
# systemctl start vsftpd
# systemctl enable vsftpd
```
另外,我们必须打开 80 和 21 端口,它们分别是 web 和 ftp 守护进程监听的端口,为的是允许从外面访问这些服务:
```
# firewall-cmd --zone=public --add-port=80/tcp --permanent
# firewall-cmd --zone=public --add-service=ftp --permanent
# firewall-cmd --reload
```
为了确认 web 服务工作正常,打开你的浏览器并输入服务器的 IP,则你应该可以看到如下的测试页面:

*确认 Apache Web 服务器*
对于 ftp 服务器,在确保它如期望中的那样工作之前,我们必须进一步地配置它,我们将在几分钟后来做这件事。
### 配置并加固 Apache Web 服务器
Apache 的主要配置文件位于 `/etc/httpd/conf/httpd.conf` 中,但它可能依赖 `/etc/httpd/conf.d` 中的其他文件。
尽管默认的配置对于大多数的情形都够用了,但熟悉在 [官方文档](http://httpd.apache.org/docs/2.4/) 中介绍的所有可用选项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同往常一样,在编辑主配置文件前先做一个备份:
```
# cp /etc/httpd/conf/httpd.conf /etc/httpd/conf/httpd.conf.$(date +%Y%m%d)
```
然后用你钟爱的文本编辑器打开它,并查找下面这些变量:
* `ServerRoot`: 服务器的配置,错误和日志文件保存的目录。
* `Listen`: 通知 Apache 去监听特定的 IP 地址或端口。
* `Include`: 允许包含其他配置文件,要包含的文件必须存在,否则,服务器将会失败。它恰好与 IncludeOptional 相反,假如特定的配置文件不存在,它将静默地忽略掉它们。
* `User` 和 `Group`: 运行 httpd 服务的用户/组的名称。
* `DocumentRoot`: Apache 为你的文档所服务的目录。默认情况下,所有的请求将在这个目录中被获取,但符号链接和别名可能会被用于指向其他位置。
* `ServerName`: 这个指令将设定用于识别它自身的主机名(或 IP 地址)和端口。
安全措施的第一步将包含创建一个特定的用户和组(如 tecmint/tecmint)来运行 web 服务器,以及更改默认的端口为一个更高的端口(在这个例子中为 9000) (LCTT 译注:如果你的 Web 服务器对外公开提供服务,则不建议修改为非默认端口。):
```
ServerRoot "/etc/httpd"
Listen 192.168.0.18:9000
User tecmint
Group tecmint
DocumentRoot "/var/www/html"
ServerName 192.168.0.18:9000
```
你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来测试配置文件:
```
# apachectl configtest
```
假如一切 OK,接着重启 web 服务器。
```
# systemctl restart httpd
```
并别忘了在防火墙中开启新的端口(并禁用旧的端口):
```
# firewall-cmd --zone=public --remove-port=80/tcp --permanent
# firewall-cmd --zone=public --add-port=9000/tcp --permanent
# firewall-cmd --reload
```
请注意,由于 SELinux 策略,你只能给给 web 服务器使用如下命令所返回的端口。
```
# semanage port -l | grep -w '^http_port_t'
```
假如你想让 httpd 服务使用另一个端口(如 TCP 端口 8100),你必须将它加到 SELinux 的端口上下文:
```
# semanage port -a -t http_port_t -p tcp 8100
```

*添加 Apache 端口到 SELinux 策略*
为了进一步加固你安装的 Apache,请遵循以下步骤:
1. 运行 Apache 的用户不应该拥有访问 shell 的能力:
```
# usermod -s /sbin/nologin tecmint
```
2. 禁用目录列表功能,这是为了阻止浏览器展示一个未包含 index.html 文件的目录里的内容。
编辑 `/etc/httpd/conf/httpd.conf` (以及虚拟主机的配置文件,假如有的话),并确保出现在顶层的和Directory 块中的 Options 指令都被设置为 None:
```
Options None
```
3. 在 HTTP 响应中隐藏有关 web 服务器和操作系统的信息。像下面这样编辑文件 `/etc/httpd/conf/httpd.conf`:
```
ServerTokens Prod
ServerSignature Off
```
现在,你已经做好了从 `/var/www/html` 目录开始服务内容的准备了。
### 配置并加固 FTP 服务器
和 Apache 的情形类似, Vsftpd 的主配置文件 `/etc/vsftpd/vsftpd.conf` 带有详细的注释,且虽然对于大多数的应用实例,默认的配置应该足够了,但为了更有效率地操作 ftp 服务器,你应该开始熟悉相关的文档和 man 页 `man vsftpd.conf`(对于这点,再多的强调也不为过!)。
在我们的示例中,使用了这些指令:
```
anonymous_enable=NO
local_enable=YES
write_enable=YES
local_umask=022
dirmessage_enable=YES
xferlog_enable=YES
connect_from_port_20=YES
xferlog_std_format=YES
chroot_local_user=YES
allow_writeable_chroot=YES
listen=NO
listen_ipv6=YES
pam_service_name=vsftpd
userlist_enable=YES
tcp_wrappers=YES
```
通过使用 `chroot_local_user=YES`,(默认情况下)本地用户在登录之后,将被限制在以用户的家目录为 chroot 监狱的环境中。这意味着本地用户将不能访问除其家目录之外的任何文件。
最后,为了让 ftp 能够在用户的家目录中读取文件,设置如下的 SELinux 布尔值:
```
# setsebool -P ftp_home_dir on
```
现在,你可以使用一个客户端例如 Filezilla 来连接一个 ftp 服务器:

*查看 FTP 连接*
注意, `/var/log/xferlog` 日志将会记录下载和上传的情况,这与上图的目录列表一致:

*监视 FTP 的下载和上传情况*
另外请参考: [在 Linux 系统中使用 Trickle 来限制应用使用的 FTP 网络带宽](/article-5517-1.html)
### 总结
在本教程中,我们解释了如何设置 web 和 ftp 服务器。由于这个主题的广泛性,涵盖这些话题的所有方面是不可能的(如虚拟主机)。因此,我推荐你也阅读这个网站中有关 [Apache](http://www.google.com/cse?cx=partner-pub-2601749019656699:2173448976&ie=UTF-8&q=virtual+hosts&sa=Search&gws_rd=cr&ei=Dy9EVbb0IdHisASnroG4Bw#gsc.tab=0&gsc.q=apache) 的其他卓越的文章。
---
via: <http://www.tecmint.com/rhcsa-series-install-and-secure-apache-web-server-and-ftp-in-rhel/>
作者:[Gabriel Cánepa](http://www.tecmint.com/author/gacanepa/) 译者:[FSSlc](https://github.com/FSSlc)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谷歌公布放弃 RC4 和 SSLv3 的详细计划
|
Chris Brook
|
https://threatpost.com/google-details-plans-to-disable-sslv3-and-rc4/114732/
|
不出所料,这周谷歌正式宣布准备放弃支持流算法 RC4 和 SSLv3 协议,这二者都有悠久的被攻击历史。 该公司的一名安全工程师亚当.兰利周四在一篇博客中宣布了该计划。虽然没有一个具体的时间表,但是兰利坚称,谷歌会在适当的时段内在其所有的前端服务器、Chrome、Android、爬虫和 SMTP 服务器中放弃使用 RC4 和 SSLv3。 事实上,该公司宣布放弃RC4 和 SSLv3并不令人惊讶,国际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在今年夏天发布的一个互联网标准跟踪文档(Internet Standards Track document)中宣称了 SSLv3 的死亡,说它不够安全,而且说任何版本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24/221300ntorc3jjzscoorxo.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24/221300ntorc3jjzscoorxo.jpg
| false | false | true |
wxy
| false |
[
"RC4",
"SSL",
"SSLv3",
"https"
] |
新闻
|
{
"viewnum": 5674,
"commentnum": 0,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 |
不出所料,这周谷歌正式宣布准备放弃支持流算法 RC4 和 SSLv3 协议,这二者都有悠久的被攻击历史。 该公司的一名安全工程师亚当.兰利周四在一篇博客中宣布了该计划。虽然没有一个具体的时间表,但是兰利坚称,谷歌会在适当的时段内在其所有的前端服务器、Chrome、Android、爬虫和 SMTP 服务器中放弃使用 RC4 和 SSLv3。 事实上,该公司宣布放弃RC4 和 SSLv3并不令人惊讶,国际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在今年夏天发布的一个互联网标准跟踪文档(Internet Standards Track document)中宣称了 SSLv3 的死亡,说它不够安全,而且说任何版本
| 2015-09-25T07:38:00 | 2015-09-25T07:38:00 | 6,289 |
/article-6289-1.html
|

不出所料,这周谷歌正式宣布准备放弃支持流算法 RC4 和 SSLv3 协议,这二者都有悠久的被攻击历史。
该公司的一名安全工程师亚当.兰利周四在一篇博客中宣布了该计划。虽然没有一个具体的时间表,但是兰利坚称,谷歌会在适当的时段内在其所有的前端服务器、Chrome、Android、爬虫和 SMTP 服务器中放弃使用 RC4 和 SSLv3。
事实上,该公司宣布放弃 RC4 和 SSLv3 并不令人惊讶,<ruby> 国际互联网工程任务组 <rp> ( </rp> <rt> IETF </rt> <rp> ) </rp></ruby>在今年夏天发布的一个<ruby> 互联网标准跟踪文档 <rp> ( </rp> <rt> Internet Standards Track document </rt> <rp> ) </rp></ruby>中[宣称了 SSLv3 的死亡](https://threatpost.com/ietf-officially-deprecates-sslv3/113503/),说它“不够安全”,而且说“任何版本的 TLS 都比 SSLv3 安全”。
如兰利在博客中说到的,RC4 已经用了28年了,虽然其在早期的表现很好,但是多年来它一直是多种攻击的目标,其中一些攻击可以导致 [TLS 会话降级](https://threatpost.com/attack-exploits-weakness-rc4-cipher-decrypt-user-sessions-031413/77628/)和 cookie 解密。
作为这次计划的一部分,谷歌宣布了一些 TLS 客户端应该具有的最低安全性标准:
1. 必须支持 TLS 1.2
2. 在握手时必须包含<ruby> 服务器名字指示 <rp> ( </rp> <rt> SNI (server name indication) </rt> <rp> ) </rp></ruby>扩展,还要包含将要连接的域名
3. 必须支持带有 P-256 和未压缩点的加密套件 TLS\_ECDHE\_RSA\_WITH\_AES\_128\_GCM\_SHA256
4. 至少要信任 <https://pki.google.com/roots.pem> 中的证书
5. 证书操作一定能支持 DNS <ruby> 主题替代名称 <rp> ( </rp> <rt> SAN(Subject Alternative Name) </rt> <rp> ) </rp></ruby>,并且这些主题替代名称可以包含一个通配符作为名字最左边的标签
兰利说:不满足需求的设备不会很快就停止工作,但是会受到 TLS 变化的影响,这可能持续到2020年。
“如果你的 TLS 客户端、web 服务器或者邮件服务器使用 SSLv3 或 RC4,虽然几年前就该更新了,不过现在更新总比不更新好。然而要注意,你现在使用 RC4 并不意味着你的客户端或网站就无法工作,TLS 会协商加密算法,但是如果你只支持 RC4 那就要出问题了。”,兰利说。
兰利在[这个月早些时候](https://threatpost.com/google-mozilla-microsoft-to-sever-rc4-support-in-early-2016/114498/)发到 [security@chromium.org](mailto:security@chromium.org) 邮件列表的一封帖子中宣布了废弃 RC4 的大致计划。确认这个算法会在将来的 Chrome 构建中禁用,可能会在 2016 年一、二月稳定。该公司也已经做了一些废弃 SSLv3 的工作:[随着取消 Chrome 中的 SSLv3 降级支持,](https://threatpost.com/google-removes-sslv3-fallback-support-from-chrome/109455/) POODLE 攻击就会失效,该公司也会逐步[淘汰 SHA-1 算法](https://threatpost.com/google-sunsetting-weak-sha-1-crypto-algorithm/108145/)。
|
||
Mhddfs:将多个小分区合并成一个大的虚拟存储
|
Avishek Kumar
|
http://www.tecmint.com/combine-partitions-into-one-in-linux-using-mhddfs
|
让我们假定你有30GB的电影,并且你有3个驱动器,每个的大小为20GB。那么,你会怎么来存放东西呢? 很明显,你可以将你的视频分割成2个或者3个不同的卷,并将它们手工存储到驱动器上。这当然不是一个好主意,它成了一项费力的工作,它需要你手工干预,而且花费你大量时间。 另外一个解决方案是创建一个 RAID磁盘阵列。然而,RAID在存储可靠性,磁盘空间可用性差等方面声名狼藉。另外一个解决方案,就是mhddfs。 Mhddfs在Linux中合并多个分区 mhddfs是一个用于Linux的设备驱动,它可以将多个挂载点合并到一个虚拟磁盘中。它是一个基于FUSE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25/135558rzmww6wiqsk3imqm.pn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25/135558rzmww6wiqsk3imqm.png
| false | false | true |
GOLinux
| false |
[
"mhddds",
"文件系统"
] |
技术
|
{
"viewnum": 9744,
"commentnum": 2,
"favtimes": 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27.223.99.130",
"message": "嗯~这个有意思。可以试一试。",
"username": "绿色圣光 [Firefox 39.0|Windows 7]",
"date": "2015-09-25T14:09:39"
},
{
"postip": "182.151.197.104",
"message": "不好用,还不如用BTRFS",
"username": "fanbt [Firefox 40.0|Fedora]",
"date": "2015-09-25T16:09:41"
}
] |
[] |
让我们假定你有30GB的电影,并且你有3个驱动器,每个的大小为20GB。那么,你会怎么来存放东西呢? 很明显,你可以将你的视频分割成2个或者3个不同的卷,并将它们手工存储到驱动器上。这当然不是一个好主意,它成了一项费力的工作,它需要你手工干预,而且花费你大量时间。 另外一个解决方案是创建一个 RAID磁盘阵列。然而,RAID在存储可靠性,磁盘空间可用性差等方面声名狼藉。另外一个解决方案,就是mhddfs。 Mhddfs在Linux中合并多个分区 mhddfs是一个用于Linux的设备驱动,它可以将多个挂载点合并到一个虚拟磁盘中。它是一个基于FUSE
| 2015-09-25T13:55:55 | 2015-09-25T13:55:55 | 6,294 |
/article-6294-1.html
|
让我们假定你有30GB的电影,并且你有3个驱动器,每个的大小为20GB。那么,你会怎么来存放东西呢?
很明显,你可以将你的视频分割成2个或者3个不同的卷,并将它们手工存储到驱动器上。这当然不是一个好主意,它成了一项费力的工作,它需要你手工干预,而且花费你大量时间。
另外一个解决方案是创建一个 [RAID磁盘阵列](http://www.tecmint.com/understanding-raid-setup-in-linux/)。然而,RAID在存储可靠性,磁盘空间可用性差等方面声名狼藉。另外一个解决方案,就是mhddfs。

*Mhddfs——在Linux中合并多个分区*
mhddfs是一个用于Linux的设备驱动,它可以将多个挂载点合并到一个虚拟磁盘中。它是一个基于FUSE的驱动,提供了一个用于大数据存储的简单解决方案。它可以将所有小文件系统合并,创建一个单一的大虚拟文件系统,该文件系统包含其成员文件系统的所有内容,包括文件和空闲空间。
#### 你为什么需要Mhddfs?
你的所有存储设备会创建为一个单一的虚拟池,它可以在启动时被挂载。这个小工具可以智能地照看并处理哪个存储满了,哪个存储空着,以及将数据写到哪个存储中。当你成功创建虚拟驱动器后,你可以使用[SAMBA](http://www.tecmint.com/mount-filesystem-in-linux/)来共享你的虚拟文件系统。你的客户端将在任何时候都看到一个巨大的驱动器和大量的空闲空间。
#### Mhddfs特性
* 获取文件系统属性和系统信息。
* 设置文件系统属性。
* 创建、读取、移除和写入目录和文件。
* 在单一设备上支持文件锁和硬链接。
| mhddfs的优点 | mhddfs的缺点 |
| --- | --- |
| 适合家庭用户 | mhddfs驱动没有内建在Linux内核中 |
| 运行简单 | 运行时需要大量处理能力 |
| 没有明显的数据丢失 | 没有冗余解决方案 |
| 不需要分割文件 | 不支持移动硬链接 |
| 可以添加新文件到组成的虚拟文件系统 | |
| 可以管理文件保存的位置 | |
| 支持扩展文件属性 | |
### Linux中安装Mhddfs
在Debian及其类似的移植系统中,你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来安装mhddfs包。
```
# apt-get update && apt-get install mhddfs
```

*安装Mhddfs到基于Debian的系统中*
在RHEL/CentOS Linux系统中,你需要开启[epel仓库](/article-2324-1.html),然后执行下面的命令来安装mhddfs包。
```
# yum install mhddfs
```
在Fedora 22及以上系统中,你可以通过dnf包管理来获得它,就像下面这样。
```
# dnf install mhddfs
```

*安装Mhddfs到Fedora*
如果万一mhddfs包不能从epel仓库获取到,那么你需要解决下面的依赖,然后像下面这样来编译源码并安装。
* FUSE头文件
* GCC
* libc6头文件
* uthash头文件
* libattr1头文件(可选)
接下来,只需从下面建议的地址下载最新的源码包,然后编译。
```
# wget http://mhddfs.uvw.ru/downloads/mhddfs_0.1.39.tar.gz
# tar -zxvf mhddfs*.tar.gz
# cd mhddfs-0.1.39/
# make
```
你应该可以在当前目录中看到mhddfs的二进制文件,以root身份将它移动到/usr/bin/和/usr/local/bin/中。
```
# cp mhddfs /usr/bin/
# cp mhddfs /usr/local/bin/
```
一切搞定,mhddfs已经可以用了。
### 我怎么使用Mhddfs?
1、 让我们看看当前所有挂载到我们系统中的硬盘。
```
$ df -h
```

**样例输出**
```
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dev/sda1 511M 132K 511M 1% /boot/efi
/dev/sda2 451G 92G 336G 22% /
/dev/sdb1 1.9T 161G 1.7T 9% /media/avi/BD9B-5FCE
/dev/sdc1 555M 555M 0 100% /media/avi/Debian 8.1.0 M-A 1
```
注意这里的‘挂载点’名称,我们后面会使用到它们。
2、 创建目录‘/mnt/virtual\_hdd’,所有这些文件系统将会在这里组织到一起。
```
# mkdir /mnt/virtual_hdd
```
3、 然后,挂载所有文件系统。你可以通过root或者FUSE组中的某个用户来完成。
```
# mhddfs /boot/efi, /, /media/avi/BD9B-5FCE/, /media/avi/Debian\ 8.1.0\ M-A\ 1/ /mnt/virtual_hdd -o allow_other
```

*在Linux中挂载所有文件系统*
**注意**:这里我们使用了所有硬盘的挂载点名称,很明显,你的挂载点名称会有所不同。也请注意“-o allow\_other”选项可以让这个虚拟文件系统让其它所有人可见,而不仅仅是创建它的人。
4、 现在,运行“df -h”来看看所有文件系统。它应该包含了你刚才创建的那个。
```
$ df -h
```

*验证虚拟文件系统挂载*
你可以像对已挂在的驱动器那样给虚拟文件系统应用所有的选项。
5、 要在每次系统启动创建这个虚拟文件系统,你应该以root身份添加下面的这行代码(在你那里会有点不同,取决于你的挂载点)到/etc/fstab文件的末尾。
```
mhddfs# /boot/efi, /, /media/avi/BD9B-5FCE/, /media/avi/Debian\ 8.1.0\ M-A\ 1/ /mnt/virtual_hdd fuse defaults,allow_other 0 0
```
6、 如果在任何时候你想要添加/移除一个新的驱动器到/从虚拟硬盘,你可以挂载一个新的驱动器,拷贝/mnt/vritual*hdd的内容,卸载卷,弹出你要移除的的驱动器并/或挂载你要包含的新驱动器。使用mhddfs命令挂载全部文件系统到Virtual*hdd下,这样就全部搞定了。
#### 我怎么卸载Virtual\_hdd?
卸载virtual\_hdd相当简单,就像下面这样
```
# umount /mnt/virtual_hdd
```

*卸载虚拟文件系统*
注意,是umount,而不是unmount,很多用户都输错了。
到现在为止全部结束了。我正在写另外一篇文章,你们一定喜欢读的。到那时,请保持连线。请在下面的评论中给我们提供有用的反馈吧。请为我们点赞并分享,帮助我们扩散。
---
via: <http://www.tecmint.com/combine-partitions-into-one-in-linux-using-mhddfs/>
作者:[Avishek Kumar](http://www.tecmint.com/author/avishek/) 译者:[GOLinux](https://github.com/GOLinux)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如何在 Linux 中整理磁盘碎片
|
Attila Orosz
|
https://www.maketecheasier.com/defragment-linux/
|
有一个神话是 linux 的磁盘从来不需要整理碎片。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是真的,大多数因为是使用的是优秀的日志系统(ext3、4等等)来处理文件系统。然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碎片仍旧会产生。如果正巧发生在你身上,解决方法很简单。 什么是磁盘碎片 文件系统会按块更新文件,如果这些块没有连成一整块而是分布在磁盘的各个角落中时,就会形成磁盘碎片。这对于 FAT 和 FAT32 文件系统而言是这样的。在 NTFS 中这种情况有所减轻,但在 Linux(extX)中却几乎不会发生。下面是原因: 在像 FAT 和 FAT32 这类文件系统中,文件紧挨着写入到磁盘中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25/145809m1uggfe4fgc9pfn1.pn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25/145809m1uggfe4fgc9pfn1.png
| false | false | true |
geekpi
| false |
[
"磁盘",
"碎片",
"文件系统"
] |
技术
|
{
"viewnum": 28854,
"commentnum": 1,
"favtimes": 6,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92.102.204.36",
"message": "命令太多,我只想说你最好能开发一个自己的,哈哈哈",
"username": "LouisWei [Chrome 45.0|Windows 7]",
"date": "2015-09-30T12:09:42"
}
] |
[] |
有一个神话是 linux 的磁盘从来不需要整理碎片。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是真的,大多数因为是使用的是优秀的日志系统(ext3、4等等)来处理文件系统。然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碎片仍旧会产生。如果正巧发生在你身上,解决方法很简单。 什么是磁盘碎片 文件系统会按块更新文件,如果这些块没有连成一整块而是分布在磁盘的各个角落中时,就会形成磁盘碎片。这对于 FAT 和 FAT32 文件系统而言是这样的。在 NTFS 中这种情况有所减轻,但在 Linux(extX)中却几乎不会发生。下面是原因: 在像 FAT 和 FAT32 这类文件系统中,文件紧挨着写入到磁盘中
| 2015-09-25T14:58:00 | 2015-09-25T14:58:00 | 6,295 |
/article-6295-1.html
|

有一个神话是 linux 的磁盘从来不需要整理碎片。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是真的,大多数因为是使用的是优秀的日志文件系统(ext3、4等等)来处理文件系统。然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碎片仍旧会产生。如果正巧发生在你身上,解决方法很简单。
### 什么是磁盘碎片
文件系统会按块更新文件,如果这些块没有连成一整块而是分布在磁盘的各个角落中时,就会形成磁盘碎片。这对于 FAT 和 FAT32 文件系统而言是这样的。在 NTFS 中这种情况有所减轻,但在 Linux(extX)中却几乎不会发生。下面是原因:
在像 FAT 和 FAT32 这类文件系统中,文件紧挨着写入到磁盘中。文件之间没有空间来用于增长或者更新:

NTFS 中在文件之间保留了一些空间,因此有空间进行增长。但因块之间的空间是有限的,碎片也会随着时间出现。

Linux 的日志型文件系统采用了一个不同的方案。与文件相互挨着不同,每个文件分布在磁盘的各处,每个文件之间留下了大量的剩余空间。这就给文件更新和增长留下了很大的空间,碎片很少会发生。

此外,碎片一旦出现了,大多数 Linux 文件系统会尝试将文件和块重新连续起来。
### Linux 中的磁盘整理
除非你用的是一个很小的硬盘或者空间不够了,不然 Linux 很少会需要磁盘整理。一些可能需要磁盘整理的情况包括:
* 如果你编辑的是大型视频文件或者 RAW 照片,但磁盘空间有限
* 如果你使用一个老式硬件,如旧笔记本,你的硬盘会很小
* 如果你的磁盘开始满了(大约使用了85%)
* 如果你的家目录中有许多小分区
最好的解决方案是购买一个大硬盘。如果不可能,磁盘碎片整理就很有用了。
### 如何检查碎片
`fsck` 命令会为你做这个,换句话说,如果你可以在 LiveCD 中运行它,那么就可以用于**所有卸载的分区**。
这一点很重要:**在已经挂载的分区中运行 fsck 将会严重危害到你的数据和磁盘**。
你已经被警告过了。开始之前,先做一个完整的备份。
**免责声明**: 本文的作者与本站将不会对您的文件、数据、系统或者其他损害负责。你需要自己承担风险。如果你继续,你需要接受并了解这点。
你应该启动到一个 live 会话中(如使用安装磁盘,系统救援CD等)并在你**卸载**的分区上运行 `fsck` 。要检查是否有任何问题,请在使用 root 权限运行下面的命令:
```
fsck -fn [/path/to/your/partition]
```
您可以运行以下命令找到分区的路径
```
sudo fdisk -l
```
有一个在已挂载的分区中运行 `fsck`(相对)安全的方法是使用`-n`开关。这会对分区进行只读文件系统检查,而不会写入任何东西。当然,这并不能保证十分安全,你应该在创建备份之后进行。在 ext3 中,运行
```
sudo fsck.ext3 -fn /path/to/your/partition
```
这会产生大量的输出,大多数错误信息的原因是分区已经挂载了。最后会给出一个碎片相关的信息。

如果碎片率大于 20% 了,那么你应该开始整理你的磁盘碎片了。
### 如何简单地在 Linux 中整理碎片
你要做的是备份你**所有**的文件和数据到另外一块硬盘中(手动**复制**他们),格式化分区,然后重新复制回去(不要使用备份软件)。日志型文件系统会把它们作为新的文件,并将它们整齐地放置到磁盘中而不产生碎片。
要备份你的文件,运行
```
cp -afv [/path/to/source/partition]/* [/path/to/destination/folder]
```
记住星号(\*)是很重要的。
注意:通常认为复制大文件或者大量文件,使用 `dd` 或许是最好的。这是一个非常底层的操作,它会复制一切,包含空闲的空间甚至是留下的垃圾。这不是我们想要的,因此这里最好使用 `cp`。
现在你只需要删除源文件。
```
sudo rm -rf [/path/to/source/partition]/*
```
**可选**:你可以使用如下命令将空闲空间用零填充。也可以用格式化来达到这点,但是如果你并没有复制整个分区而仅仅是复制大文件(它通常会形成碎片)的话,就不应该使用格式化的方法了。
```
sudo dd if=/dev/zero of=[/path/to/source/partition]/temp-zero.txt
```
等待它结束。你可以用 `pv` 来监测进度。
```
sudo apt-get install pv
sudo pv -tpreb | of=[/path/to/source/partition]/temp-zero.txt
```

这就完成了,只要删除这个用于填充的临时文件就行。
```
sudo rm [/path/to/source/partition]/temp-zero.txt
```
待你清零了空闲空间(或者跳过了这步)。重新复制回文件,将第一个`cp`命令翻转一下:
```
cp -afv [/path/to/original/destination/folder]/* [/path/to/original/source/partition]
```
### 使用 e4defrag
如果你想要简单的方法,安装 `e2fsprogs`,
```
sudo apt-get install e2fsprogs
```
用 root 权限在分区中运行 `e4defrag`。如果你不想或不能卸载该分区,你可以使用它的挂载点而不是路径。要整理整个系统的碎片,运行:
```
sudo e4defrag /
```
在挂载的情况下不保证成功(你也应该在它运行时不要使用你的系统),但是它比复制全部文件再重新复制回来简单多了。
### 总结
linux 系统中由于它的日志型文件系统有效的数据处理很少会出现碎片。如果你因任何原因产生了碎片,简单的方法是重新分配你的磁盘,如复制出去所有文件并复制回来,或者使用`e4defrag`。然而重要的是保证你数据的安全,因此在进行任何可能影响你全部或者大多数文件的操作之前,确保你的文件已经被备份到了另外一个安全的地方去了。
---
via: <https://www.maketecheasier.com/defragment-linux/>
作者:[Attila Orosz](https://www.maketecheasier.com/author/attilaorosz/)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如何在 Ubuntu 中安装 QGit 客户端
|
Arun Pyasi
|
http://linoxide.com/ubuntu-how-to/install-qgit-viewer-ubuntu-14-04/
|
QGit是一款由Marco Costalba用Qt和C++写的开源的图形界面 Git 客户端。它是一款可以在图形界面环境下更好地提供浏览版本历史、查看提交记录和文件补丁的客户端。它利用git命令行来执行并显示输出。它有一些常规的功能像浏览版本历史、比较、文件历史、文件标注、归档树。我们可以格式化并用选中的提交应用补丁,在两个或多个实例之间拖拽并提交等等。它允许我们用它内置的生成器来创建自定义的按钮去执行特定的命令。 这里有简单的几步在Ubuntu 14.04 LTS "Trusty"中编译并安装QGit客户端。 1. 安装 QT4 库 首先在ubuntu中运行QGit需要先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26/085428iwnwsshipuluu6us.pn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26/085428iwnwsshipuluu6us.png
| false | false | true |
geekpi
| false |
[
"git",
"qgit"
] |
分享
|
{
"viewnum": 8230,
"commentnum": 0,
"favtimes": 3,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 |
QGit是一款由Marco Costalba用Qt和C++写的开源的图形界面 Git 客户端。它是一款可以在图形界面环境下更好地提供浏览版本历史、查看提交记录和文件补丁的客户端。它利用git命令行来执行并显示输出。它有一些常规的功能像浏览版本历史、比较、文件历史、文件标注、归档树。我们可以格式化并用选中的提交应用补丁,在两个或多个实例之间拖拽并提交等等。它允许我们用它内置的生成器来创建自定义的按钮去执行特定的命令。 这里有简单的几步在Ubuntu 14.04 LTS "Trusty"中编译并安装QGit客户端。 1. 安装 QT4 库 首先在ubuntu中运行QGit需要先
| 2015-09-26T08:54:23 | 2015-09-26T08:54:23 | 6,299 |
/article-6299-1.html
|
QGit是一款由Marco Costalba用Qt和C++写的开源的图形界面 Git 客户端。它是一款可以在图形界面环境下更好地提供浏览版本历史、查看提交记录和文件补丁的客户端。它利用git命令行来执行并显示输出。它有一些常规的功能像浏览版本历史、比较、文件历史、文件标注、归档树。我们可以格式化并用选中的提交应用补丁,在两个或多个实例之间拖拽并提交等等。它允许我们用它内置的生成器来创建自定义的按钮去执行特定的命令。
这里有简单的几步在Ubuntu 14.04 LTS "Trusty"中编译并安装QGit客户端。
### 1. 安装 QT4 库
首先在ubuntu中运行QGit需要先安装QT4库。由于apt是ubuntu默认的包管理器,同时qt4也在官方的仓库中,因此我们直接用下面的apt-get命令来安装qt4。
```
$ sudo apt-get install qt4-default
```
### 2. 下载QGit压缩包
安装完Qt4之后,我们要安装git,这样我们才能在QGit中克隆git仓库。运行下面的apt-get命令。
```
$ sudo apt-get install git
```
现在,我们要使用下面的git命令来克隆QGit客户端的仓库。
```
$ git clone git://repo.or.cz/qgit4/redivivus.git
Cloning into 'redivivus'...
remote: Counting objects: 7128, done.
remote: Compressing objects: 100% (2671/2671), done.
remote: Total 7128 (delta 5464), reused 5711 (delta 4438)
Receiving objects: 100% (7128/7128), 2.39 MiB | 470.00 KiB/s, done.
Resolving deltas: 100% (5464/5464), done.
Checking connectivity... done.
```
### 3. 编译 QGit
克隆之后,我们现在进入redivivus的目录,并创建我们编译需要的makefile文件。进入目录,运行下面的命令。
```
$ cd redivivus
```
接下来,我们运行下面的命令从qmake项目文件(qgit.pro)来生成新的Makefile。
```
$ qmake qgit.pro
```
生成Makefile之后,我们现在终于可以编译qgit的源代码并生成二进制。首先我们要安装make和g++包用于编译,因为这是一个用C++写的程序。
```
$ sudo apt-get install make g++
```
现在,我们要用make命令来编译代码了。
```
$ make
```
### 4. 安装 QGit
成功编译QGit的源码之后,我们就要在Ubuntu 14.04中安装它了,这样就可以在系统中执行它。因此我们将运行下面的命令。
```
$ sudo make install
cd src/ && make -f Makefile install
make[1]: Entering directory `/home/arun/redivivus/src'
make -f Makefile.Release install
make[2]: Entering directory `/home/arun/redivivus/src'
install -m 755 -p "../bin/qgit" "/usr/lib/x86_64-linux-gnu/qt4/bin/qgit"
strip "/usr/lib/x86_64-linux-gnu/qt4/bin/qgit"
make[2]: Leaving directory `/home/arun/redivivus/src'
make[1]: Leaving directory `/home/arun/redivivus/src'
```
接下来,我们需要从bin目录下复制qgit的二进制文件到/usr/bin/,这样我们就可以全局运行它了。
```
$ sudo cp bin/qgit /usr/bin/
```
### 5. 创建桌面文件
既然我们已经在ubuntu中成功安装了qgit,我们来创建一个桌面文件,这样QGit就可以在我们桌面环境中的菜单或者启动器中找到了。要做到这点,我们要在/usr/share/applications/创建一个新文件叫qgit.desktop。
```
$ sudo nano /usr/share/applications/qgit.desktop
```
接下来复制下面的行到文件中。
```
[Desktop Entry]
Name=qgit
GenericName=git 图形界面 viewer
Exec=qgit
Icon=qgit
Type=Application
Comment=git 图形界面 viewer
Terminal=false
MimeType=inode/directory;
Categories=Qt;Development;RevisionControl;
```
完成之后,保存并退出。
### 6. 运行 QGit 客户端
QGit安装完成之后,我们现在就可以从任何启动器或者程序菜单中启动它了。要在终端下面运行QGit,我们可以像下面那样。
```
$ qgit
```
这会打开基于Qt4框架图形界面模式的QGit。

### 总结
QGit是一个很棒的基于QT的git客户端。它可以在Linux、MAC OSX和 Microsoft Windows所有这三个平台中运行。它帮助我们很容易地浏览历史、版本、分支等等git仓库提供的信息。它减少了使用命令行的方式去执行诸如浏览版本、历史、比较功能的需求,并用图形化的方式来简化了这些任务。最新的qgit版本也在默认仓库中,你可以使用 **apt-get install qgit** 命令来安装。因此,QGit用它简单的图形界面使得我们的工作更加简单和快速。
---
via: <http://linoxide.com/ubuntu-how-to/install-qgit-viewer-ubuntu-14-04/>
作者:[Arun Pyasi](http://linoxide.com/author/arunp/)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RHCSA 系列(十): Yum 包管理、Cron 自动任务计划和监控系统日志
|
Gabriel Cánepa
|
http://www.tecmint.com/yum-package-management-cron-job-scheduling-monitoring-linux-logs/
|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如何在 RHEL7 中安装,更新和删除软件包。我们还将介绍如何使用 cron 进行任务自动化,并完成如何查找和监控系统日志文件,以及为什么这些技能是系统管理员必备技能。 RHCSA: Yum包管理、任务计划和系统监控 Part 10 使用yum 管理包 要安装一个包以及所有尚未安装的依赖包,您可以使用: # yum -y install package_name(s) package_name(s) 需要是至少一个真实的软件包名 例如,安装 httpd 和 mlocate(按顺序),输入。 # yum -y install httpd mlocate 注意: 字符 y 表示绕过执行下载和安装前的确认提示。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26/101408vnyuyxy1bj0iybwg.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26/101408vnyuyxy1bj0iybwg.jpg
| false | false | true |
bestony
| false |
[
"RHCSA"
] |
技术
|
{
"viewnum": 8646,
"commentnum": 10,
"favtimes": 9,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49.80.236.95",
"message": "这个不应该是系列之第十篇吗",
"username": "木一明兮 [Sogou Explorer 2|Windows 10]",
"date": "2015-09-26T13:31:47"
},
{
"postip": "123.120.67.236",
"message": "哦晕。。",
"username": "linux [Chrome 45.0|Mac 10.10]",
"date": "2015-09-26T13:43:46"
},
{
"postip": "171.220.29.144",
"message": "不得不说,crontab 的功能不如 Windows 任务计划那样灵活和强大。",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IE Mobile 10.0|Windows Phone 8.0 用户",
"date": "2015-09-26T15:31:37"
},
{
"postip": "49.80.236.95",
"message": "小编没吃月饼哦",
"username": "木一明兮 [Sogou Explorer 2|Windows 10]",
"date": "2015-09-26T17:55:20"
},
{
"postip": "49.80.236.95",
"message": "虽然没有使用过Win的计划任务,但是觉得你说的有一定的道理。试想,如果crontab加上系统计划任务脚本,或者是其他功能脚本,自动定期执行的话,会不会更灵活呢?愚人之间,请勿见笑",
"username": "木一明兮 [Sogou Explorer 2|Windows 10]",
"date": "2015-09-27T08:35:22"
},
{
"postip": "223.81.192.206",
"message": "是不是该介绍dnf了?",
"username": "绿色圣光 [Iceweasel 38.2|GNU/Linux]",
"date": "2015-09-27T21:43:41"
},
{
"postip": "123.120.77.150",
"message": "dnf 之前有单独的文章介绍过,不过 RHCSA 是针对 RHEL 7的,所以还是 yum。",
"username": "linux [Chrome 45.0|Mac 10.10]",
"date": "2015-09-28T09:07:58"
},
{
"postip": "60.12.5.163",
"message": "给个介绍 dnf 的文章链接嘛~",
"username": "chenjintao_ii [Firefox 40.0|Windows 7]",
"date": "2015-09-28T16:24:23"
},
{
"postip": "123.120.77.150",
"message": "https://linux.cn/article-5718-1.html 其实,注册用户是可以进行站内搜索的。",
"username": "linux [Chrome 45.0|Mac 10.10]",
"date": "2015-09-28T21:37:57"
},
{
"postip": "223.81.192.85",
"message": "原来如此。",
"username": "绿色圣光 [Iceweasel 38.2|GNU/Linux]",
"date": "2015-09-29T14:57:40"
}
] |
[
{
"raid": 6286,
"displayorder": 0
},
{
"raid": 6315,
"displayorder": 0
}
] |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如何在 RHEL7 中安装,更新和删除软件包。我们还将介绍如何使用 cron 进行任务自动化,并完成如何查找和监控系统日志文件,以及为什么这些技能是系统管理员必备技能。 RHCSA: Yum包管理、任务计划和系统监控 Part 10 使用yum 管理包 要安装一个包以及所有尚未安装的依赖包,您可以使用: # yum -y install package_name(s) package_name(s) 需要是至少一个真实的软件包名 例如,安装 httpd 和 mlocate(按顺序),输入。 # yum -y install httpd mlocate 注意: 字符 y 表示绕过执行下载和安装前的确认提示。
| 2015-09-26T10:14:00 | 2015-09-26T10:14:00 | 6,300 |
/article-6300-1.html
|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如何在 RHEL7 中安装,更新和删除软件包。我们还将介绍如何使用 cron 进行任务自动化,并完成如何查找和监控系统日志文件,以及为什么这些技能是系统管理员必备技能。

*RHCSA: Yum包管理、任务计划和系统监控 – Part 10*
### 使用yum 管理包
要安装一个包以及所有尚未安装的依赖包,您可以使用:
```
# yum -y install package_name(s)
```
package\_name(s) 需要是至少一个真实的软件包名
例如,安装 httpd 和 mlocate(按顺序),输入。
```
# yum -y install httpd mlocate
```
**注意**: 字符 y 表示绕过执行下载和安装前的确认提示。如果需要提示,你可以不用它。
默认情况下,yum 将安装与操作系统体系结构相匹配的包,除非通过在包名加入架构名。
例如,在 64 位系统上,`yum install package`将安装包的 x86\_64 版本,而 `yum install package.x86`(如果有的话)将安装 32 位的。
有时,你想安装一个包,但不知道它的确切名称。`search all` 选项可以在当前启用的软件库中的包名称和包描述中搜索它,或者`search`选项可以在包名称中搜索。
比如,
```
# yum search log
```
将搜索安装的软件库中名字和摘要与该词(log)类似的软件,而
```
# yum search all log
```
也将在包描述和网址中寻找寻找相同的关键字。
一旦搜索返回包列表,您可能希望在安装前显示一些信息。这时 info 选项派上了用场:
```
# yum info logwatch
```

*搜索包信息*
您可以定期用以下命令检查更新:
```
# yum check-update
```
上述命令将返回可以更新的所有已安装的软件包。在下图所示的例子中,只有 rhel-7-server-rpms 有可用更新:

*检查包更新*
然后,您可以更新该包,
```
# yum update rhel-7-server-rpms
```
如果有几个包可以一同更新,可以使用 `yum update` 一次性更新所有的包。
当你知道一个可执行文件的名称,如 ps2pdf,但不知道那个包提供了它?你可以通过 `yum whatprovides “*/[executable]”`找到:
```
# yum whatprovides “*/ps2pdf”
```

*查找文件属于哪个包*
当删除包时,你可以使用 `yum remove Package` ,很简单吧?Yum 是一个完整而强大的包管理器。
```
# yum remove httpd
```
* 参见: [20 个管理 RHEL 7 软件包的 Yum 命令](http://www.tecmint.com/20-linux-yum-yellowdog-updater-modified-commands-for-package-mangement/)
### 文本式 RPM 工具
RPM(又名 RPM 包管理器,原意是 RedHat 软件包管理器)也可用于安装或更新独立的`rpm`格式的软件包。
往往使用 `-Uvh` 表明如果这个包没有安装就安装它,如果已存在就尝试更新。这里`-U`表示更新、`-v`表示显示详细输出,用`-h`显示进度条。例如
```
# rpm -Uvh package.rpm
```
rpm 的另一个典型的使用方法是列出所有安装的软件包,
```
# rpm -qa
```

*查询所有包*
* 参见: [20 个管理 RHEL 7 软件包的 RPM 命令](http://www.tecmint.com/20-practical-examples-of-rpm-commands-in-linux/)
### 使用 Cron 调度任务
Linux 和 UNIX 类操作系统包括一个称为 Cron 的工具,允许你周期性调度任务(即命令或 shell 脚本)。cron 会每分钟定时检查 /var/spool/cron 目录中有在 /etc/passwd 帐户文件中指定用户名的文件。
执行命令时,命令输出是发送到该 crontab 的所有者(或者可以在 /etc/crontab,通过 MAILTO 环境变量中指定用户)。
crontab 文件(可以通过键入 `crontab -e`并按 Enter 键创建)的格式如下:

*crontab条目*
因此,如果我们想在每个月第二天上午2:15更新本地文件数据库(用于按名字或通配模式定位文件),我们需要添加以下 crontab 条目:
```
15 02 2 * * /bin/updatedb
```
以上的条目的意思是:”每年每月第二天的凌晨 2:15 运行 /bin/updatedb,无论是周几”,我想你也猜到了。星号作为通配符。
正如我们前面所提到的,添加一个 cron 任务后,你可以看到一个名为 root 的文件被添加在 /var/spool/cron。该文件列出了所有的 crond 守护进程应该运行的任务:
```
# ls -l /var/spool/cron
```

*检查所有cron任务*
在上图中,显示当前用户的 crontab 可以使用 `cat /var/spool/cron` 或
```
# crontab -l
```
如果你需要在一个更精细的时间上运行的任务(例如,一天两次或每月三次),cron 也可以做到。
例如,每个月1号和15号运行 /my/script 并将输出导出到 /dev/null (丢弃输出),您可以添加如下两个crontab 条目:
```
01 00 1 * * /myscript > /dev/null 2>&1
01 00 15 * * /my/script > /dev/null 2>&1
```
不过为了简单,你可以将他们合并:
```
01 00 1,15 * * /my/script > /dev/null 2>&1
```
跟着前面的例子,我们可以在每三个月的第一天的凌晨1:30运行 /my/other/script。
```
30 01 1 1,4,7,10 * /my/other/script > /dev/null 2>&1
```
但是当你必须每隔某分钟、小时、天或月来重复某个任务时,你可以通过所需的频率来划分正确的时间。以下与前一个 crontab 条目具有相同的意义:
```
30 01 1 */3 * /my/other/script > /dev/null 2>&1
```
或者也许你需要在一个固定的频率或系统启动后运行某个固定的工作,你可以使用下列五个字符串中的一个字符串来指示你想让你的任务计划工作的确切时间:
```
@reboot 仅系统启动时运行
@yearly 一年一次, 类似与 00 00 1 1 *
@monthly 一月一次, 类似与 00 00 1 * *
@weekly 一周一次, 类似与 00 00 * * 0
@daily 一天一次, 类似与 00 00 * * *
@hourly 一小时一次, 类似与 00 * * * *
```
* 参见:[11 个在 RHEL7 中调度任务的命令](http://www.tecmint.com/11-cron-scheduling-task-examples-in-linux/)
### 定位和查看日志
系统日志存放(并轮转)在 /var/log 目录。根据 Linux 的文件系统层次标准(Linux Filesystem Hierarchy Standard),这个目录包括各种日志文件,并包含一些必要的子目录(如 audit、 httpd 或 samba ,如下图),并由相应的系统守护进程操作:
```
# ls /var/log
```

*Linux 日志的位置*
其他感兴趣的日志比如 [dmesg](http://www.tecmint.com/dmesg-commands/)(包括了所有内核层缓冲区的消息),secure(记录要求用户认证的连接请求),messages(系统级信息),和 wtmp(记录了所有用户的登录、登出)。
日志是非常重要的,它们让你可以看到任何时刻发生在你的系统的事情,以及已经过去的事情。他们是无价的工具,可以排错和监测一个 Linux 服务器,通常使用 `tail -f` 命令来实时显示正在发生和写入日志的事件。
举个例子,如果你想看你的内核相关的日志,你需要输入如下命令:
```
# tail -f /var/log/dmesg
```
同样的,如果你想查看你的 Web 服务器日志,你需要输入如下命令:
```
# tail -f /var/log/httpd/access.log
```
### 总结
如果你知道如何有效的管理包、调度任务、以及知道在哪寻找系统当前和过去操作的信息,你可以放松工作而不会总被吓到。我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你学习或回顾这些基础知识。
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意见,请使用下面的表单反馈给我们。
---
via: <http://www.tecmint.com/yum-package-management-cron-job-scheduling-monitoring-linux-logs/>
作者:[Gabriel Cánepa](http://www.tecmint.com/author/gacanepa/) 译者:[xiqingongzi](https://github.com/xiqingongz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Linux 中 10 个有用的命令行补全例子
|
BALAKRISHNAN MARIYAPPAN
|
http://www.thegeekstuff.com/2013/12/bash-completion-complete/
|
在 Linux 系统中,当你输入一个命令,再按两次 TAB 键,就会列出所有以你输入字符开头的可用命令。这并不新鲜,可能你已经知道了。这个功能被称作命令行补全bash completion。默认情况下,bash 命令行可以自动补全文件或目录名称。不过,我们可以增强 bash 命令补全功能,通过 complete 命令让它达到新的高度。 这个教程说明了我们是怎样使用可编程的命令行补全功能(programmable completion)把自动补全功能应用于选项或者命令行参数。 例如:在输入 write 命令之后,如果你按两次 TAB 按键,自动补全功能会提供可供执行 write 操作的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26/155653mcpob0l6u4fzdjnp.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26/155653mcpob0l6u4fzdjnp.jpg
| false | false | true |
wxy
| false |
[
"补全",
"bash",
"命令行"
] |
技术
|
{
"viewnum": 19917,
"commentnum": 0,
"favtimes": 8,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 |
在 Linux 系统中,当你输入一个命令,再按两次 TAB 键,就会列出所有以你输入字符开头的可用命令。这并不新鲜,可能你已经知道了。这个功能被称作命令行补全bash completion。默认情况下,bash 命令行可以自动补全文件或目录名称。不过,我们可以增强 bash 命令补全功能,通过 complete 命令让它达到新的高度。 这个教程说明了我们是怎样使用可编程的命令行补全功能(programmable completion)把自动补全功能应用于选项或者命令行参数。 例如:在输入 write 命令之后,如果你按两次 TAB 按键,自动补全功能会提供可供执行 write 操作的
| 2015-09-26T15:56:51 | 2015-09-26T15:56:51 | 6,301 |
/article-6301-1.html
|
在 Linux 系统中,当你输入一个命令,再按两次 `TAB` 键,就会列出所有以你输入字符开头的可用命令。这并不新鲜,可能你已经知道了。这个功能被称作<ruby> 命令行补全 <rt> bash completion </rt></ruby>。默认情况下,bash 命令行可以自动补全文件或目录名称。不过,我们可以增强 bash 命令补全功能,通过 `complete` 命令让它达到新的高度。

这个教程说明了我们是怎样使用<ruby> 可编程的命令行补全功能 <rp> ( </rp> <rt> programmable completion </rt> <rp> ) </rp></ruby>把自动补全功能应用于选项或者命令行参数。
例如:在输入 `write` 命令之后,如果你按两次 `TAB` 按键,自动补全功能会提供可供执行 `write` 操作的用户列表。
```
$ write [TAB][TAB]
bala raj
jason randy
john ritu
mayla thomas
nisha www-data
```
在下面的例子中,可以为 `telnet` 命令显示可用的主机名:
```
$ telnet [TAB][TAB]
localhost dev-db fileserver
```
要让可编程命令补全功能在你的终端起作用 ,你只需要如下执行`/etc/bash_completion`即可:
```
# . /etc/bash_completion
```
你也可以取消`/etc/bash.bashrc`(来自 Ubuntu Linux 13.04 系统)中如下的注释,这样,你就可以不需要执行上面的命令了:
```
### enable bash completion in interactive shells
if ! shopt -oq posix; then
if [ -f /usr/share/bash-completion/bash_completion ]; then
. /usr/share/bash-completion/bash_completion
elif [ -f /etc/bash_completion ]; then
. /etc/bash_completion
fi
fi
```
如果你没有发现这些代码,也没有找到`/etc/bash_completion`文件,那么你只需要通过使用`apt-get`命令来安装bash\_completion 包即可。
### 1. 查看已有的命令行补全
在启用可编程的命令行补全功能后,就已经有了一些定义好的命令补全功能。`complete` 命令用于定义命令行补全。
要查看已有的命令行补全,如下使用 `complete` 命令:
```
complete -p | less
```
上面例子中的 -p 选项是可选的。
### 2. 列出 bash 中标准补全功能
默认情况下,Bash 为 Linux 用户提供了下列标准补全功能。
1. 变量补全
2. 用户名补全
3. 主机名补全
4. 路径补全
5. 文件名补全
我们在之前的 [bash 标准补全](http://www.thegeekstuff.com/2013/11/bash-standard-completion/)中讨论过这些。
### 3. 定义一个命令名补全
通过 -c 选项可以将所有的可用命令作为一个命令的补全参数。在下面的例子里面,为 `which` 命令定义了一个补全(LCTT译注:在按两下 `TAB` 时,可以列出所有命令名作为可补全的参数)。
```
$ complete -c which
$ which [TAB][TAB]
Display all 2116 possibilities? (y or n)
```
如上,如果按下 ‘y’,就会列出所有的命令名。
### 4. 定义一个目录补全
通过选项 -d,可以定义一个仅包含目录名的补全参数。在下面的例子中,为 `ls` 命令定义了补全。
```
$ ls
countfiles.sh dir1/ dir2/ dir3/
$ complete -d ls
$ ls [TAB][TAB]
dir1/ dir2/ dir3/
```
如上,连按下 `TAB` 仅会显示目录名。
### 5. 定义一个后台任务名补全
补全功能也能够以任务名作为补全参数。选项 -j 可以定义任务名作为传递给命令的参数,如下:
```
$ jobs
[1]- Stopped cat
[2]+ Stopped sed 'p'
$ complete -j ./list_job_attrib.sh
$ ./list_job_attrib.sh [TAB][TAB]
cat sed
```
关于后台任务,你可以参考 [Linux 后台任务](http://www.thegeekstuff.com/2010/05/unix-background-job/)中的例子了解如何管理后台任务。
### 6. 带有前缀和后缀的补全
补全功能可以为实际的补全内容定义前缀和后缀。在下面的例子中,为 list\_job\_attrib.sh 定义了补全内容的前缀和后缀。
```
$ jobs
[1]+ Stopped cat
$ complete -P '">' -S '<"' ./list_job_attrib.sh
$ ./list_job_attrib.sh [TAB][TAB]
$ ./list_job_attrib.sh ">cat<"
```
### 7. 带有排除的文件名和目录名补全
假如脚本运行完成后,输出目录如下:
```
$ cd output/
$ ls
all_calls.txt incoming_calls.txt outgoing_calls.txt missed_calls.txt
parser_mod.tmp extract.o
```
如上,如果你想要 `ls` 命令的补全忽略 .tmp 和 .o 文件:
```
$ export FIGNORE='.tmp:.o'
$ complete -f -d ls
$ cd output
$ ls [TAB][TAB]
all_calls.txt incoming_calls.txt outgoing_calls.txt missed_calls.txt
```
`FIGNORE` 是一个环境变量,它包含了自动补全所需要排除的文件名后缀。
### 8. 通过 IFS 变量分割字符串得到补全值
可以通过 -W 选项定义补全值列表,然后通过 `IFS` 环境变量进行切分。切分结果会展开变量并作为补全显示。
```
$ export IFS=" "
$ complete -W "bubble quick" ./sort_numbers.sh
$ ./sort_numbers.sh [TAB][TAB]
bubble quick
```
如上所述,字符串通过 `IFS` 分隔符进行切分后,内嵌的变量会被展开为变量值,所以可以如下使用变量:
```
$ echo $SORT_TYPE1
bubble
$ echo $SORT_TYPE2
quick
$ complete -W "$SORT_TYPE1 $SORT_TYPE2" ./sort_numbers.sh
$ ./sort_numbers.sh [TAB][TAB]
bubble quick
```
### 9. 写个函数来生成补全
你可以引入一个函数来定义补全。使用 -F 选项将函数名传给 `complete` 命令,执行函数生成补全内容。例如,函数如下:
```
_parser_options()
{
local curr_arg;
curr_arg=${COMP_WORDS[COMP_CWORD]}
COMPREPLY=( $(compgen -W '-i --incoming -o --outgoing -m --missed' -- $curr_arg ) );
}
```
在上述函数中:
1. COMPREPLY : 该数组控制连按下 `TAB` 后显示的结果
2. COMP\_WORDS : 该数组包含命令行输入的单词
3. COMP\_CWORD : COMP\_WORDS 数组的索引,使用它来区分命令行可以访问的单词位置
4. compgen : -W 基于 $current\_arg 提供可能的补全及其参数
该函数放在 parser\_option 文件中,并通过 `source` 命令引入:
```
$ source parser_option
```
将该函数和你的 parser.pl 脚本关联起来:
```
$ complete -F _parser_options ./parser.pl
$ ./parser.pl [TAB][TAB]
-i --incoming -o --outgoing -m --missed
```
如上,parser.pl 的选项是由函数 \_parser\_options() 生成的。
提示: 查看`/etc/bash_completion` 来了解更多的可编程补全函数。
### 10. 当第一个规则没有生成结果时,就使用第二个
如果定义的补全规则没有生成匹配时,可以使用 -o 选项生成补全。
```
$ complete -F _count_files -o dirnames ./countfiles.sh
```
如上,为 ./countfiles.sh 定义了 \_count\_files 补全函数。 如果 the \_count\_files() 函数没有生成任何匹配的话,就会触发目录补全。
```
$ ls
countfiles.sh dir1/ dir2/ dir3/
$./countfiles.sh [TAB][TAB]
dir1 dir2 dir3
```
|
||
如何在 Arch Linux 中安装 DNSCrypt 和 Unbound
|
Arul
|
http://blog.linoxide.com/wp-content/uploads/2015/08/UnboundTest.png
|
DNSCrypt 是一个用于对 DNS 客户端和 DNS 解析器之间通信进行加密和验证的协议。它可以阻止 DNS 欺骗或中间人攻击。 DNSCrypt 可用于大多数的操作系统,包括 Linux,Windows,MacOSX ,Android 和 iOS。而在本教程中我使用的是内核为4.1的 archlinux。 Unbound 是用来解析收到的任意 DNS 查询的 DNS 缓存服务器。如果用户请求一个新的查询,unbound 会将其存储到缓存中,并且当用户再次请求相同的请求时,unbound 将采用已经保存的缓存。这将比第一次请求查询更快。 现在我将尝试安装DNSCrypt,以确保 DNS 的通信的安全,并用Unbound加速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27/230804y2ynxvn5vynnddnl.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27/230804y2ynxvn5vynnddnl.jpg
| false | false | true |
geekpi
| false |
[
"DNS",
"DNSCrypt",
"Unbound"
] |
系统运维
|
{
"viewnum": 7922,
"commentnum": 2,
"favtimes": 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59.173.241.82",
"message": "很好的教程,赞",
"username": "来自湖北武汉的 Firefox 39.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5-09-28T12:49:32"
},
{
"postip": "223.223.181.198",
"message": "还是不太明白它的运用场景.....",
"username": "ZzLAIN [Sogou Explorer 2|Windows 10]",
"date": "2015-11-19T10:31:45"
}
] |
[] |
DNSCrypt 是一个用于对 DNS 客户端和 DNS 解析器之间通信进行加密和验证的协议。它可以阻止 DNS 欺骗或中间人攻击。 DNSCrypt 可用于大多数的操作系统,包括 Linux,Windows,MacOSX ,Android 和 iOS。而在本教程中我使用的是内核为4.1的 archlinux。 Unbound 是用来解析收到的任意 DNS 查询的 DNS 缓存服务器。如果用户请求一个新的查询,unbound 会将其存储到缓存中,并且当用户再次请求相同的请求时,unbound 将采用已经保存的缓存。这将比第一次请求查询更快。 现在我将尝试安装DNSCrypt,以确保 DNS 的通信的安全,并用Unbound加速
| 2015-09-27T23:08:47 | 2015-09-27T23:08:47 | 6,305 |
/article-6305-1.html
|
**DNSCrypt** 是一个用于对 DNS 客户端和 DNS 解析器之间通信进行加密和验证的协议。它可以阻止 DNS 欺骗或中间人攻击。 DNSCrypt 可用于大多数的操作系统,包括 Linux,Windows,MacOSX ,Android 和 iOS。而在本教程中我使用的是内核为4.1的 archlinux。
**Unbound** 是用来解析收到的任意 DNS 查询的 DNS 缓存服务器。如果用户请求一个新的查询,unbound 会将其存储到缓存中,并且当用户再次请求相同的请求时,unbound 将采用已经保存的缓存。这将比第一次请求查询更快。
现在我将尝试安装“DNSCrypt”,以确保 DNS 的通信的安全,并用“Unbound”加速。

### 第一步 - 安装 yaourt
Yaourt 是AUR(ARCH 用户仓库)的辅助工具之一,它可以使用户能够很容易地从 AUR 安装程序。 Yaourt 和 pacman 使用相同的语法,你可以使用 yaourt 安装该程序。下面是安装 yaourt 的简单方法:
1、 用 nano 或者 vi 编辑 arch 仓库配置文件,存放在“/etc/pacman.conf”中。
```
$ nano /etc/pacman.conf
```
2、 在 yaourt 仓库底部添加,粘贴下面的脚本:
```
[archlinuxfr]
SigLevel = Never
Server = http://repo.archlinux.fr/$arch
```
3、 用“Ctrl + x”,接着用“Y”保存。
4、 接着升级仓库数据库并用pacman安装yaourt:
```
$ sudo pacman -Sy yaourt
```
### 第二步 - 安装 DNSCrypt 和 Unbound
DNSCrypt 和 unbound 就在 archlinux 仓库中,你可以用下面的 pacman 命令安装:
```
$ sudo pacman -S dnscrypt-proxy unbound
```
接着在安装的过程中按下“Y”。
### 第三步 - 安装 dnscrypt-autoinstall
Dnscrypt-autoinstall 是一个在基于 Linux 的系统上自动安装和配置 DNSCrypt 的脚本。DNSCrypt 在 AUR 中,因此你必须使用“yaourt”命令来安装它。
```
$ yaourt -S dnscrypt-autoinstall
```
注意 :
-S = 这和 pacman -S 安装程序一样。
### 第四步 - 运行 dnscrypt-autoinstall
用 root 权限运行“dnscrypt-autoinstall”来自动配置 DNSCrypt。
```
$ sudo dnscrypt-autoinstall
```
下一步中按下“回车”,接着输入"Y"来选择你想使用的 DNS 提供者,我这里使用不带日志和 DNSSEC 的 DNSCrypt.eu。

### 第五步 - 配置 DNSCrypt 和 Unbound
1、 打开 dnscrypt 的“/etc/conf.d/dnscrypt-config” ,确认配置文件中“DNSCRYPT*LOCALIP”指向**本地ip**,“DNSCRYPT*LOCALPORT”根据你本人的意愿配置,我是用的是**40**端口。
```
$ nano /etc/conf.d/dnscrypt-config
DNSCRYPT_LOCALIP=127.0.0.1
DNSCRYPT_LOCALIP2=127.0.0.2
DNSCRYPT_LOCALPORT=40
```

保存并退出。
2、 现在你用 nano 编辑器编辑“/etc/unbound/”下 unbound 的配置文件:
```
$ nano /etc/unbound/unbound.conf
```
3、 在脚本最后添加下面的行:
```
do-not-query-localhost: no
forward-zone:
name: "."
forward-addr: 127.0.0.1@40
```
确保**forward-addr**和DNSCrypt中的“**DNSCRYPT\_LOCALPORT**”一致。如你所见,用的是**40**端口。

接着保存并退出。
### 第六步 - 运行 DNSCrypt 和 Unbound,接着添加到开机启动中
请用 root 权限运行 DNSCrypt 和 unbound,你可以用 systemctl 命令来运行:
```
$ sudo systemctl start dnscrypt-proxy unbound
```
将服务添加到启动中。你可以运行“systemctl enable”:
```
$ sudo systemctl enable dnscrypt-proxy unbound
```
命令将会创建软链接到“/usr/lib/systemd/system/”目录的服务。
### 第七步 - 配置 resolv.conf 并重启所有服务
resolv.conf 是一个在 linux 中用于配置 DNS 解析器的文件。它是一个由管理员创建的纯文本,因此你必须用 root 权限编辑并让它不能被其他人修改。
用 nano 编辑器编辑:
```
$ nano /etc/resolv.conf
```
并添加本地IP “**127.0.0.1**”。现在用“chattr”命令使他只读:
```
$ chattr +i /etc/resolv.conf
```
注意:
如果你想要重新编辑,用“chattr -i /etc/resolv.conf”加入写权限。
现在你需要重启 DNSCrypt 和 unbound 和网络;
```
$ sudo systemctl restart dnscrypt-proxy unbound netctl
```
如果你看到错误,检查配置文件。
### 测试
1、 测试 DNSCrypt
你可以通过 <https://dnsleaktest.com/> 来确认 DNSCrypt,点击“标准测试”或者“扩展测试”,然后等待程序运行结束。
现在你可以看到 DNSCrypt.eu 就已经与作为 DNS 提供商的 DNSCrypt 协同工作了。

2、 测试 Unbound
现在你应该确保 unbound 可以正确地与“dig”和“drill”命令一起工作。
这是 dig 命令的结果:
```
$ dig linoxide.com
```
我们现在看下结果,“Query time”是“533 msec”:
```
;; Query time: 533 msec
;; SERVER: 127.0.0.1#53(127.0.0.1)
;; WHEN: Sun Aug 30 14:48:19 WIB 2015
;; MSG SIZE rcvd: 188
```
再次输入命令,我们看到“Query time”是“0 msec”。
```
;; Query time: 0 msec
;; SERVER: 127.0.0.1#53(127.0.0.1)
;; WHEN: Sun Aug 30 14:51:05 WIB 2015
;; MSG SIZE rcvd: 188
```

DNSCrypt 对 DNS 客户端和解析端之间的通讯加密做的很好,并且 Unbound 通过缓存让相同的请求在另一次请求同速度更快。
### 总结
DNSCrypt 是一个可以加密 DNS 客户端和 DNS 解析器之间的数据流的协议。 DNSCrypt 可以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上运行,无论是移动端或桌面端。选择 DNS 提供商还包括一些重要的事情,应选择那些提供 DNSSEC 同时没有日志的。Unbound 可被用作 DNS 缓存,从而加快解析过程,因为 Unbound 将请求缓存,那么接下来客户端请求相同的查询时,unbound 将从缓存中取出保存的值。 DNSCrypt 和 Unbound 是针对安全性和速度的一个强大的组合。
---
via: <http://linoxide.com/tools/install-dnscrypt-unbound-archlinux/>
作者:[Arul](http://linoxide.com/author/arulm/)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Linux 有问必答:如何知道进程运行在哪个 CPU 内核上?
|
Dan Nanni
|
http://ask.xmodulo.com/cpu-core-process-is-running.html
|
问题:我有个 Linux 进程运行在多核处理器系统上。怎样才能找出哪个 CPU 内核正在运行该进程? 当你在 多核 NUMA 处理器上运行需要较高性能的 HPC(高性能计算)程序或非常消耗网络资源的程序时,CPU/memory 的亲和力是限度其发挥最大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同一 NUMA 节点上调度最相关的进程可以减少缓慢的远程内存访问。像英特尔 Sandy Bridge 处理器,该处理器有一个集成的 PCIe 控制器,你可以在同一 NUMA 节点上调度网络 I/O 负载(如网卡)来突破 PCI 到 CPU 亲和力限制。 作为性能优化和故障排除的一部分,你可能想知道特定的进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28/104347l4umluapmc4uciw4.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28/104347l4umluapmc4uciw4.jpg
| false | false | true |
strugglingyouth
| false |
[
"CPU",
"内核",
"进程"
] |
技术
|
{
"viewnum": 23668,
"commentnum": 0,
"favtimes": 9,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 |
问题:我有个 Linux 进程运行在多核处理器系统上。怎样才能找出哪个 CPU 内核正在运行该进程? 当你在 多核 NUMA 处理器上运行需要较高性能的 HPC(高性能计算)程序或非常消耗网络资源的程序时,CPU/memory 的亲和力是限度其发挥最大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同一 NUMA 节点上调度最相关的进程可以减少缓慢的远程内存访问。像英特尔 Sandy Bridge 处理器,该处理器有一个集成的 PCIe 控制器,你可以在同一 NUMA 节点上调度网络 I/O 负载(如网卡)来突破 PCI 到 CPU 亲和力限制。 作为性能优化和故障排除的一部分,你可能想知道特定的进
| 2015-09-28T10:43:56 | 2015-09-28T10:43:56 | 6,307 |
/article-6307-1.html
|
>
> 问题:我有个 Linux 进程运行在多核处理器系统上。怎样才能找出哪个 CPU 内核正在运行该进程?
>
>
>

当你在 [多核 NUMA 处理器上](http://xmodulo.com/identify-cpu-processor-architecture-linux.html)运行需要较高性能的 HPC(高性能计算)程序或非常消耗网络资源的程序时,CPU/memory 的亲和力是限度其发挥最大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同一 NUMA 节点上调度最相关的进程可以减少缓慢的远程内存访问。像英特尔 Sandy Bridge 处理器,该处理器有一个集成的 PCIe 控制器,你可以在同一 NUMA 节点上调度网络 I/O 负载(如网卡)来突破 PCI 到 CPU 亲和力限制。
作为性能优化和故障排除的一部分,你可能想知道特定的进程被调度到哪个 CPU 内核(或 NUMA 节点)上运行。
这里有几种方法可以 **找出哪个 CPU 内核被调度来运行给定的 Linux 进程或线程**。
### 方法一
如果一个进程使用 [taskset](http://xmodulo.com/run-program-process-specific-cpu-cores-linux.html) 命令明确的被固定(pinned)到 CPU 的特定内核上,你可以使用 taskset 命令找出被固定的 CPU 内核:
```
$ taskset -c -p <pid>
```
例如, 如果你对 PID 5357 这个进程有兴趣:
```
$ taskset -c -p 5357
pid 5357's current affinity list: 5
```
输出显示这个过程被固定在 CPU 内核 5上。
但是,如果你没有明确固定进程到任何 CPU 内核,你会得到类似下面的亲和力列表。
```
pid 5357's current affinity list: 0-11
```
输出表明该进程可能会被安排在从0到11中的任何一个 CPU 内核。在这种情况下,taskset 不能识别该进程当前被分配给哪个 CPU 内核,你应该使用如下所述的方法。
### 方法二
ps 命令可以告诉你每个进程/线程目前分配到的 (在“PSR”列)CPU ID。
```
$ ps -o pid,psr,comm -p <pid>
PID PSR COMMAND
5357 10 prog
```
输出表示进程的 PID 为 5357(名为"prog")目前在CPU 内核 10 上运行着。如果该过程没有被固定,PSR 列会根据内核可能调度该进程到不同内核而改变显示。
### 方法三
top 命令也可以显示 CPU 被分配给哪个进程。首先,在top 命令中使用“P”选项。然后按“f”键,显示中会出现 "Last used CPU" 列。目前使用的 CPU 内核将出现在 “P”(或“PSR”)列下。
```
$ top -p 5357
```

相比于 ps 命令,使用 top 命令的好处是,你可以连续监视随着时间的改变, CPU 是如何分配的。
### 方法四
另一种来检查一个进程/线程当前使用的是哪个 CPU 内核的方法是使用 [htop 命令](/article-3141-1.html)。
从命令行启动 htop。按 键,进入"Columns",在"Available Columns"下会添加 PROCESSOR。
每个进程当前使用的 CPU ID 将出现在“CPU”列中。

请注意,所有以前使用的命令 taskset,ps 和 top 分配CPU 内核的 IDs 为 0,1,2,...,N-1。然而,htop 分配 CPU 内核 IDs 从 1开始(直到 N)。
---
via: <http://ask.xmodulo.com/cpu-core-process-is-running.html>
作者:[Dan Nanni](http://ask.xmodulo.com/author/nanni) 译者:[strugglingyouth](https://github.com/strugglingyouth)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使用 tuptime 工具查看 Linux 服务器系统的开机时间的历史和统计
|
Vivek Gite
|
http://www.cyberciti.biz/hardware/howto-see-historical-statistical-uptime-on-linux-server/
|
你可以使用下面的工具来查看 Linux 或类 Unix 系统运行了多长时间: uptime : 告诉你服务器运行了多长的时间。 lastt : 显示重启和关机时间。 tuptime : 报告系统的运行时间历史和运行时间统计,这是指重启之间的运行时间。和 uptime 命令类似,不过输出结果更有意思。 找出系统上次重启时间和日期 你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来获取Linux操作系统的上次重启和关机时间及日期(在OSX/类Unix系统上也可以用): ### 显示系统重启和关机时间 who -b last reboot last shutdown ### 开机信息 uptime cat /proc/uptime awk '{ print "up " $1 /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28/110005f3oraa99zlittooa.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28/110005f3oraa99zlittooa.jpg
| false | false | true |
GOLinux
| false |
[
"开机",
"tuptime",
"uptime"
] |
技术
|
{
"viewnum": 10221,
"commentnum": 3,
"favtimes": 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18.122.120.235",
"message": "标题多了一个t",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4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5-09-28T11:14:32"
},
{
"postip": "118.122.120.235",
"message": "原来还有个 tuptime",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4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5-09-28T11:15:15"
},
{
"postip": "116.255.132.12",
"message": "有点意思~",
"username": "来自河南郑州的 Chrome 45.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5-09-28T11:23:50"
}
] |
[] |
你可以使用下面的工具来查看 Linux 或类 Unix 系统运行了多长时间: uptime : 告诉你服务器运行了多长的时间。 lastt : 显示重启和关机时间。 tuptime : 报告系统的运行时间历史和运行时间统计,这是指重启之间的运行时间。和 uptime 命令类似,不过输出结果更有意思。 找出系统上次重启时间和日期 你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来获取Linux操作系统的上次重启和关机时间及日期(在OSX/类Unix系统上也可以用): ### 显示系统重启和关机时间 who -b last reboot last shutdown ### 开机信息 uptime cat /proc/uptime awk '{ print "up " $1 /
| 2015-09-28T11:00:00 | 2015-09-28T11:00:00 | 6,308 |
/article-6308-1.html
|
你可以使用下面的工具来查看 Linux 或类 Unix 系统运行了多长时间:
* uptime : 告诉你服务器运行了多长的时间。
* lastt : 显示重启和关机时间。
* tuptime : 报告系统的运行时间历史和运行时间统计,这是指重启之间的运行时间。和 uptime 命令类似,不过输出结果更有意思。
### 找出系统上次重启时间和日期
你[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来获取Linux操作系统的上次重启和关机时间及日期](http://www.cyberciti.biz/hardware/howto-see-historical-statistical-uptime-on-linux-server/)(在OSX/类Unix系统上也可以用):
```
### 显示系统重启和关机时间
who -b
last reboot
last shutdown
### 开机信息
uptime
cat /proc/uptime
awk '{ print "up " $1 /60 " minutes"}' /proc/uptime
w
```
**样例输出:**

*图01:用于找出服务器开机时间的多个Linux命令*
### 跟 tuptime 问打个招呼吧
tuptime 命令行工具可以报告基于 Linux 的系统上的下列信息:
1. 系统启动次数统计
2. 注册首次启动时间(也就是安装时间)
3. 正常关机和意外关机统计
4. 平均开机时间和故障停机时间
5. 当前开机时间
6. 首次启动以来的开机和故障停机率
7. 累积系统开机时间、故障停机时间和合计
8. 报告每次启动、开机时间、关机和故障停机时间
#### 安装
输入[下面的命令来克隆 git 仓库到 Linux 系统中](http://www.cyberciti.biz/faq/debian-ubunut-linux-download-a-git-repository/):
```
$ cd /tmp
$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rfrail3/tuptime.git
$ ls
$ cd tuptime
$ ls
```
**样例输出:**

*图02:克隆git仓库*
确保你安装了带有 sys,optparse,os,re,string,sqlite3,datetime,disutils 和 locale 模块的 Python v2.7。
你可以像下面这样来安装:
```
$ sudo tuptime-install.sh
```
或者,可以手工安装(基于 systemd 或非 systemd ):
```
$ sudo cp /tmp/tuptime/latest/cron.d/tuptime /etc/cron.d/tuptime
```
如果系统是systemd的,拷贝服务文件并启用:
```
$ sudo cp /tmp/tuptime/latest/systemd/tuptime.service /lib/systemd/system/
$ sudo systemctl enable tuptime.service
```
如果系统不是systemd的,拷贝初始化文件:
```
$ sudo cp /tmp/tuptime/latest/init.d/tuptime.init.d-debian7 /etc/init.d/tuptime
$ sudo update-rc.d tuptime defaults
```
#### 运行
只需输入以下命令:
```
$ sudo tuptime
```
**样例输出:**

*图03:tuptime工作中*
在一次更新内核后,我重启了系统,然后再次输入了同样的命令:
```
$ sudo tuptime
System startups: 2 since 03:52:16 PM 08/21/2015
System shutdowns: 1 ok - 0 bad
Average uptime: 7 days, 16 hours, 48 minutes and 3 seconds
Average downtime: 2 hours, 30 minutes and 5 seconds
Current uptime: 5 minutes and 28 seconds since 06:23:06 AM 09/06/2015
Uptime rate: 98.66 %
Downtime rate: 1.34 %
System uptime: 15 days, 9 hours, 36 minutes and 7 seconds
System downtime: 5 hours, 0 minutes and 11 seconds
System life: 15 days, 14 hours, 36 minutes and 18 seconds
```
你可以像下面这样修改日期和时间格式:
```
$ sudo tuptime -d '%H:%M:%S %m-%d-%Y'
```
**样例输出:**
```
System startups: 1 since 15:52:16 08-21-2015
System shutdowns: 0 ok - 0 bad
Average uptime: 15 days, 9 hours, 21 minutes and 19 seconds
Average downtime: 0 seconds
Current uptime: 15 days, 9 hours, 21 minutes and 19 seconds since 15:52:16 08-21-2015
Uptime rate: 100.0 %
Downtime rate: 0.0 %
System uptime: 15 days, 9 hours, 21 minutes and 19 seconds
System downtime: 0 seconds
System life: 15 days, 9 hours, 21 minutes and 19 seconds
```
计算每次启动、开机时间、关机和故障停机时间:
```
$ sudo tuptime -e
```
**样例输出:**
```
Startup: 1 at 03:52:16 PM 08/21/2015
Uptime: 15 days, 9 hours, 22 minutes and 33 seconds
System startups: 1 since 03:52:16 PM 08/21/2015
System shutdowns: 0 ok - 0 bad
Average uptime: 15 days, 9 hours, 22 minutes and 33 seconds
Average downtime: 0 seconds
Current uptime: 15 days, 9 hours, 22 minutes and 33 seconds since 03:52:16 PM 08/21/2015
Uptime rate: 100.0 %
Downtime rate: 0.0 %
System uptime: 15 days, 9 hours, 22 minutes and 33 seconds
System downtime: 0 seconds
System life: 15 days, 9 hours, 22 minutes and 33 seconds
```
---
via: <http://www.cyberciti.biz/hardware/howto-see-historical-statistical-uptime-on-linux-server/>
作者:Vivek Gite 译者:[GOLinux](https://github.com/GOLinux)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给新手的 10 个有用 Linux 命令行技巧
|
Marin Todorov
|
http://www.tecmint.com/10-useful-linux-command-line-tricks-for-newbies/
|
我记得我第一次使用 Linux 的时候,我还习惯于 Windows 的图形界面,我真的很讨厌 Linux 终端。那时候我觉得命令难以记忆,不能正确使用它们。随着时间推移,我意识到了 Linux 终端的优美、灵活和可用性,说实话,我没有一天不使用它。今天,我很高兴和刚开始接触 Linux 的人一起来分享一些有用的技巧和提示,希望能帮助他们更好的向 Linux 过渡,并帮助他们学到一些新的东西(希望如此)。 10 个 Linux 命令行技巧 5 个有趣的 Linux 命令行技巧 管理 Linux 文件类型的 5 个有用命令 这篇文章希望向你展示一些不需要很高的技术就可以像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28/224739ed8dqm5gamrrvd39.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28/224739ed8dqm5gamrrvd39.jpg
| false | false | true |
ictlyh
| false |
[
"命令行"
] |
技术
|
{
"viewnum": 18399,
"commentnum": 2,
"favtimes": 1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61.183.118.231",
"message": "mkdir -p new_folder/{folder_1,folder_2,folder_3,folder_4,folder_5}可以这样:<br />\r\nmkdir new_folder/folder_{1..5}",
"username": "来自湖北武汉的 Chrome 52.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08-24T21:51:38"
},
{
"postip": "98.46.37.2",
"message": "Root",
"username": "来自美国的 Chrome Mobile iOS 98.0|iOS 15.3 用户",
"date": "2022-02-25T01:16:12"
}
] |
[
{
"raid": 5485,
"displayorder": 0
}
] |
我记得我第一次使用 Linux 的时候,我还习惯于 Windows 的图形界面,我真的很讨厌 Linux 终端。那时候我觉得命令难以记忆,不能正确使用它们。随着时间推移,我意识到了 Linux 终端的优美、灵活和可用性,说实话,我没有一天不使用它。今天,我很高兴和刚开始接触 Linux 的人一起来分享一些有用的技巧和提示,希望能帮助他们更好的向 Linux 过渡,并帮助他们学到一些新的东西(希望如此)。 10 个 Linux 命令行技巧 5 个有趣的 Linux 命令行技巧 管理 Linux 文件类型的 5 个有用命令 这篇文章希望向你展示一些不需要很高的技术就可以像
| 2015-09-29T08:44:00 | 2015-09-29T08:44:00 | 6,314 |
/article-6314-1.html
|
我记得我第一次使用 Linux 的时候,我还习惯于 Windows 的图形界面,我真的很讨厌 Linux 终端。那时候我觉得命令难以记忆,不能正确使用它们。随着时间推移,我意识到了 Linux 终端的优美、灵活和可用性,说实话,我没有一天不使用它。今天,我很高兴和刚开始接触 Linux 的人一起来分享一些有用的技巧和提示,希望能帮助他们更好的向 Linux 过渡,并帮助他们学到一些新的东西(希望如此)。

*10 个 Linux 命令行技巧*
* [5 个有趣的 Linux 命令行技巧](/article-5485-1.html)
* [管理 Linux 文件类型的 5 个有用命令](http://www.tecmint.com/manage-file-types-and-set-system-time-in-linux/)
这篇文章希望向你展示一些不需要很高的技术就可以像一个高手一样使用 Linux 终端的有用技巧。你只需要一个 Linux 终端和一些自由时间来体会这些命令。
### 1. 找到正确的命令
执行正确的命令对你的系统来说非常重要。然而在 Linux 中有如此多的、难以记忆的各种的命令行。那么怎样才能找到你需要的正确命令呢?答案是 apropos。你只需要运行:
```
# apropos <description>
```
其中你要用真正描述你要查找的命令的语句代替 “description”。这里有一个例子:
```
# apropos "list directory"
dir (1) - list directory contents
ls (1) - list directory contents
ntfsls (8) - list directory contents on an NTFS filesystem
vdir (1) - list directory contents
```
左边你看到的是命令,右边是它们的描述。
### 2. 执行之前的命令
很多时候你需要一遍又一遍执行相同的命令。尽管你可以重复按你键盘上的向上光标键,但你也可以用 history 命令替代。这个命令会列出自从你上次启动终端以来所有输入过的命令:
```
# history
1 fdisk -l
2 apt-get install gnome-paint
3 hostname tecmint.com
4 hostnamectl tecmint.com
5 man hostnamectl
6 hostnamectl --set-hostname tecmint.com
7 hostnamectl -set-hostname tecmint.com
8 hostnamectl set-hostname tecmint.com
9 mount -t "ntfs" -o
10 fdisk -l
11 mount -t ntfs-3g /dev/sda5 /mnt
12 mount -t rw ntfs-3g /dev/sda5 /mnt
13 mount -t -rw ntfs-3g /dev/sda5 /mnt
14 mount -t ntfs-3g /dev/sda5 /mnt
15 mount man
16 man mount
17 mount -t -o ntfs-3g /dev/sda5 /mnt
18 mount -o ntfs-3g /dev/sda5 /mnt
19 mount -ro ntfs-3g /dev/sda5 /mnt
20 cd /mnt
...
```
正如你上面看到的,你会得到一个你运行过的命令的列表。每一行中有一个数字表示你在第几行输入了命令。你可以通过以下方法重新调用该命令:
```
!#
```
其中要用命令的实际编号代替 #。为了更好的理解,请看下面的例子:
```
!501
```
等价于:
```
# history
```
### 3. 使用 midnight 命令
如果你不习惯使用类似 cd、cp、mv、rm 等命令,你可以使用 midnight 命令。它是一个简单的可视化 shell,你可以在上面使用鼠标:

*Midnight 命令*
借助 F1 到 F12 键,你可以轻易地执行不同任务。只需要在底部选择对应的命令。要选择文件或者目录,按下 “Insert” 键。
简而言之 midnight 就是所谓的 “mc”。要安装 mc,只需要运行:
```
$ sudo apt-get install mc [On Debian based systems]
```
---
```
# yum install mc [On Fedora based systems]
```
下面是一个使用 midnight 命令器的简单例子。通过输入以下命令打开 mc:
```
# mc
```
现在使用 TAB 键选择不同的窗口 - 左和右。我有一个想要移动到 “Software” 目录的 LibreOffice 文件:

*Midnight 命令移动文件*
按 F6 按钮移动文件到新的目录。MC 会请求你确认:

*移动文件到新目录*
确认了之后,文件就会被移动到新的目标目录。
* 扩展阅读:[如何在 Linux 中使用 Midnight 命令文件管理器](http://www.tecmint.com/midnight-commander-a-console-based-file-manager-for-linux/)
### 4. 在指定时间关闭计算机
有时候你需要在下班几个小时后再关闭计算机。你可以通过使用下面的命令在指定时间关闭你的计算机:
```
$ sudo shutdown 21:00
```
这会告诉你在你指定的时间关闭计算机。你也可以告诉系统在指定分钟后关闭:
```
$ sudo shutdown +15
```
这表示计算机会在 15 分钟后关闭。
### 5. 显示已知用户的信息
你可以使用一个简单的命令列出你 Linux 系统的用户以及一些关于它们的基本信息。
```
# lslogins
```
这会输出下面的结果:
```
UID USER PWD-LOCK PWD-DENY LAST-LOGIN GECOS
0 root 0 0 Apr29/11:35 root
1 bin 0 1 bin
2 daemon 0 1 daemon
3 adm 0 1 adm
4 lp 0 1 lp
5 sync 0 1 sync
6 shutdown 0 1 Jul19/10:04 shutdown
7 halt 0 1 halt
8 mail 0 1 mail
10 uucp 0 1 uucp
11 operator 0 1 operator
12 games 0 1 games
13 gopher 0 1 gopher
14 ftp 0 1 FTP User
23 squid 0 1
25 named 0 1 Named
27 mysql 0 1 MySQL Server
47 mailnull 0 1
48 apache 0 1 Apache
...
```
### 6. 查找文件
查找文件有时候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简单。一个搜索文件的好例子是:
```
# find /home/user -type f
```
这个命令会搜索 /home/user 目录下的所有文件。find 命令真的很强大,你可以传递更多选项给它使得你的搜索更加详细。如果你想搜索超过特定大小的文件,可以使用:
```
# find . -type f -size 10M
```
上面的命令会搜索当前目录中所有大于 10M 的文件。确保不要在你 Linux 系统的根目录运行该命令,因为这可能导致你的机器 I/O 瓶颈。
我最经常和 find 命令一起使用的选项之一是 “exec”,这允许你对 find 命令的结果运行一些操作。
例如,假如我们想查找一个目录中的所有文件并更改权限。可以通过以下简单命令完成:
```
# find /home/user/files/ -type f -exec chmod 644 {} \;
```
上面的命令会递归搜索指定目录内的所有文件,并对找到的文件执行 chmod 命令。推荐你阅读 [35 个 Linux ‘find’ 命令的使用方法](http://www.tecmint.com/35-practical-examples-of-linux-find-command/),我肯定你会发现这个命令更多的使用方法。
### 7. 用一个命令创建目录树
你很可能知道可以使用 mkdir 命令创建新的目录。因此如果你想创建一个新的目录,你可能会运行:
```
# mkdir new_folder
```
但如果你想在该目录下创建 5 个子目录呢?运行 5 次 mkdir 命令并非是一个好的选择。相反你可以类似下面这样使用 -p 选项:
```
# mkdir -p new_folder/{folder_1,folder_2,folder_3,folder_4,folder_5}
```
最后你会在 new\_folder 中有 5 个目录:
```
# ls new_folder/
folder_1 folder_2 folder_3 folder_4 folder_5
```
### 8. 复制文件到多个目录
通常使用 cp 命令进行文件复制。复制文件通常看起来类似:
```
# cp /path-to-file/my_file.txt /path-to-new-directory/
```
现在假设你需要复制该文件到多个目录:
```
# cp /home/user/my_file.txt /home/user/1
# cp /home/user/my_file.txt /home/user/2
# cp /home/user/my_file.txt /home/user/3
```
这有点荒唐。相反,你可以用简单的一行命令解决问题:
```
# echo /home/user/1/ /home/user/2/ /home/user/3/ | xargs -n 1 cp /home/user/my_file.txt
```
### 9. 删除大文件
有时候文件可能会变得很大。我看过由于缺乏管理技能一个日志文件就超过 250G 的例子。用 rm 命令可能不足以删除该文件,因为有大量的数据需要移除。应该避免这个很“笨重”的操作。相反,你可以使用一个简单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
# > /path-to-file/huge_file.log
```
当然你需要根据你实际情况替换路径和文件名。上面的命令写一个空输出到该文件。用更简单的话说它会清空文件而不会导致你的系统产生大的 I/O 消耗。
### 10. 在多个 Linux 服务器上运行相同命令
最近我们的一个读者在 [LinuxSay 论坛](http://www.linuxsay.com/)提问说如何通过 ssh 在多个 Linux 服务器上执行一个命令。他机器的 IP 地址是:
```
10.0.0.1
10.0.0.2
10.0.0.3
10.0.0.4
10.0.0.5
```
这里有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法。将服务器的 IP 地址写到文件 list.txt 中,像上面那样一行一个。然后运行:
```
# for in $i(cat list.txt); do ssh user@$i 'bash command'; done
```
上面的命令中你需要用实际登录的用户替换 “user”,用你希望执行的实际命令替换 “bash command”。这个方法非常适用于通过[使用 SSH 密钥进行无密码验证](/article-5202-1.html),因为这样你不需要每次都为用户输入密码。
注意取决于你 Linux 系统的设置,你可能还需要传递一些额外的参数给 SSH 命令。
### 总结
上面的例子都很简单,我希望它们能帮助你发现 Linux 的优美之处,你如何能简单实现在其它操作系统上需要更多时间的不同操作。
---
via: <http://www.tecmint.com/10-useful-linux-command-line-tricks-for-newbies/>
作者:[Marin Todorov](http://www.tecmint.com/author/marintodorov89/) 译者:[ictlyh](http://mutouxiaogui.cn/blog/)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RHCSA 系列(十一): 使用 firewalld 和 iptables 来控制网络流量
|
Gabriel Cánepa
|
http://www.tecmint.com/firewalld-vs-iptables-and-control-network-traffic-in-firewall/
|
简单来说,防火墙就是一个基于一系列预先定义的规则(例如流量包的目的地或来源,流量的类型等)的安全系统,它控制着一个网络中的流入和流出流量。 RHCSA: 使用 FirewallD 和 Iptables 来控制网络流量 Part 11 在本文中,我们将回顾 firewalld 和 iptables 的基础知识。前者是 RHEL 7 中的默认动态防火墙守护进程,而后者则是针对 Linux 的传统的防火墙服务,大多数的系统和网络管理员都非常熟悉它,并且在 RHEL 7 中也可以用。 FirewallD 和 Iptables 的一个比较 在后台, firewalld 和 iptables 服务都通过相同的接口来与内核中的 ne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28/231337pjlq2ooljzjlmske.pn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9/28/231337pjlq2ooljzjlmske.png
| false | false | true |
FSSlc
| false |
[
"RHCSA"
] |
技术
|
{
"viewnum": 12664,
"commentnum": 1,
"favtimes": 14,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83.193.119.96",
"message": "非常不错",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Firefox 55.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9-24T00:32:54"
}
] |
[
{
"raid": 6300,
"displayorder": 0
},
{
"raid": 6335,
"displayorder": 0
}
] |
简单来说,防火墙就是一个基于一系列预先定义的规则(例如流量包的目的地或来源,流量的类型等)的安全系统,它控制着一个网络中的流入和流出流量。 RHCSA: 使用 FirewallD 和 Iptables 来控制网络流量 Part 11 在本文中,我们将回顾 firewalld 和 iptables 的基础知识。前者是 RHEL 7 中的默认动态防火墙守护进程,而后者则是针对 Linux 的传统的防火墙服务,大多数的系统和网络管理员都非常熟悉它,并且在 RHEL 7 中也可以用。 FirewallD 和 Iptables 的一个比较 在后台, firewalld 和 iptables 服务都通过相同的接口来与内核中的 ne
| 2015-09-29T10:11:00 | 2015-09-29T10:11:00 | 6,315 |
/article-6315-1.html
|
简单来说,防火墙就是一个基于一系列预先定义的规则(例如流量包的目的地或来源,流量的类型等)的安全系统,它控制着一个网络中的流入和流出流量。

*RHCSA: 使用 FirewallD 和 Iptables 来控制网络流量 – Part 11*
在本文中,我们将回顾 firewalld 和 iptables 的基础知识。前者是 RHEL 7 中的默认动态防火墙守护进程,而后者则是针对 Linux 的传统的防火墙服务,大多数的系统和网络管理员都非常熟悉它,并且在 RHEL 7 中也可以用。
### FirewallD 和 Iptables 的一个比较
在后台, firewalld 和 iptables 服务都通过相同的接口来与内核中的 netfilter 框架相交流,这不足为奇,即它们都通过 iptables 命令来与 netfilter 交互。然而,与 iptables 服务相反, firewalld 可以在不丢失现有连接的情况下,在正常的系统操作期间更改设定。
在默认情况下, firewalld 应该已经安装在你的 RHEL 系统中了,尽管它可能没有在运行。你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来确认(firewall-config 是用户界面配置工具):
```
# yum info firewalld firewall-config
```

*检查 FirewallD 的信息*
以及,
```
# systemctl status -l firewalld.service
```

*检查 FirewallD 的状态*
另一方面, iptables 服务在默认情况下没有被包含在 RHEL 系统中,但可以被安装上。
```
# yum update && yum install iptables-services
```
这两个守护进程都可以使用常规的 systemd 命令来在开机时被启动和开启:
```
# systemctl start firewalld.service | iptables-service.service
# systemctl enable firewalld.service | iptables-service.service
```
另外,请阅读:[管理 Systemd 服务的实用命令](/article-5926-1.html)
至于配置文件, iptables 服务使用 `/etc/sysconfig/iptables` 文件(假如这个软件包在你的系统中没有被安装,则这个文件将不存在)。在一个被用作集群节点的 RHEL 7 机子上,这个文件看起来是这样:

*Iptables 防火墙配置文件*
而 firewalld 则在两个目录中存储它的配置文件,即 `/usr/lib/firewalld` 和 `/etc/firewalld`:
```
# ls /usr/lib/firewalld /etc/firewalld
```

*FirewallD 的配置文件*
在这篇文章中后面,我们将进一步查看这些配置文件,在那之后,我们将在这两个地方添加一些规则。现在,是时候提醒你了,你总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来找到更多有关这两个工具的信息。
```
# man firewalld.conf
# man firewall-cmd
# man iptables
```
除了这些,记得查看一下当前系列的第一篇 [RHCSA 系列(一): 回顾基础命令及系统文档](/article-6133-1.html),在其中我描述了几种渠道来得到安装在你的 RHEL 7 系统上的软件包的信息。
### 使用 Iptables 来控制网络流量
在进一步深入之前,或许你需要参考 Linux 基金会认证工程师(Linux Foundation Certified Engineer,LFCE) 系列中的 [配置 Iptables 防火墙 – Part 8](http://www.tecmint.com/configure-iptables-firewall/) 来复习你脑中有关 iptables 的知识。
#### **例 1:同时允许流入和流出的网络流量**
TCP 端口 80 和 443 是 Apache web 服务器使用的用来处理常规(HTTP)和安全(HTTPS)网络流量的默认端口。你可以像下面这样在 enp0s3 接口上允许流入和流出网络流量通过这两个端口:
```
# iptables -A INPUT -i enp0s3 -p tcp --dport 80 -m state --state NEW,ESTABLISHED -j ACCEPT
# iptables -A OUTPUT -o enp0s3 -p tcp --sport 80 -m state --state ESTABLISHED -j ACCEPT
# iptables -A INPUT -i enp0s3 -p tcp --dport 443 -m state --state NEW,ESTABLISHED -j ACCEPT
# iptables -A OUTPUT -o enp0s3 -p tcp --sport 443 -m state --state ESTABLISHED -j ACCEPT
```
#### **例 2:从某个特定网络中阻挡所有(或某些)流入连接**
或许有时你需要阻挡来自于某个特定网络的所有(或某些)类型的来源流量,比方说 192.168.1.0/24:
```
# iptables -I INPUT -s 192.168.1.0/24 -j DROP
```
上面的命令将丢掉所有来自 192.168.1.0/24 网络的网络包,而
```
# iptables -A INPUT -s 192.168.1.0/24 --dport 22 -j ACCEPT
```
将只允许通过端口 22 的流入流量。
#### **例 3:将流入流量重定向到另一个目的地**
假如你不仅使用你的 RHEL 7 机子来作为一个软件防火墙,而且还将它作为一个硬件防火墙,使得它位于两个不同的网络之间,那么在你的系统上 IP 转发一定已经被开启了。假如没有开启,你需要编辑 `/etc/sysctl.conf` 文件并将 `net.ipv4.ip_forward` 的值设为 1,即:
```
net.ipv4.ip_forward = 1
```
接着保存更改,关闭你的文本编辑器,并最终运行下面的命令来应用更改:
```
# sysctl -p /etc/sysctl.conf
```
例如,你可能在一个内部的机子上安装了一个打印机,它的 IP 地址为 192.168.0.10,CUPS 服务在端口 631 上进行监听(同时在你的打印服务器和你的防火墙上)。为了从防火墙另一边的客户端传递打印请求,你应该添加下面的 iptables 规则:
```
# iptables -t nat -A PREROUTING -i enp0s3 -p tcp --dport 631 -j DNAT --to 192.168.0.10:631
```
请记住 iptables 会逐条地读取它的规则,所以请确保默认的策略或后面的规则不会重载上面例子中那些规则。
### FirewallD 入门
firewalld 引入的一个变化是区域(zone) (注:翻译参考了 <https://fedoraproject.org/wiki/FirewallD/zh-cn> )。这个概念允许将网路划分为拥有不同信任级别的区域,由用户决定将设备和流量放置到哪个区域。
要获取活动的区域,使用:
```
# firewall-cmd --get-active-zones
```
在下面的例子中,public 区域是激活的,并且 enp0s3 接口被自动地分配到了这个区域。要查看有关一个特定区域的所有信息,可使用:
```
# firewall-cmd --zone=public --list-all
```

*列出所有的 Firewalld 区域*
由于你可以在 [RHEL 7 安全指南](https://access.redhat.com/documentation/en-US/Red_Hat_Enterprise_Linux/7/html/Security_Guide/sec-Using_Firewalls.html) 中阅读到更多有关区域的知识,这里我们将仅列出一些特别的例子。
#### **例 4:允许服务通过防火墙**
要获取受支持的服务的列表,可以使用:
```
# firewall-cmd --get-services
```

*列出所有受支持的服务*
要立刻生效且在随后重启后都可以让 http 和 https 网络流量通过防火墙,可以这样:
```
# firewall-cmd --zone=MyZone --add-service=http
# firewall-cmd --zone=MyZone --permanent --add-service=http
# firewall-cmd --zone=MyZone --add-service=https
# firewall-cmd --zone=MyZone --permanent --add-service=https
# firewall-cmd --reload
```
假如 `-–zone` 被忽略,则使用默认的区域(你可以使用 `firewall-cmd –get-default-zone`来查看)。
若要移除这些规则,可以在上面的命令中将 `add` 替换为 `remove`。
#### **例 5:IP 转发或端口转发**
首先,你需要查看在目标区域中,伪装(masquerading)是否被开启:
```
# firewall-cmd --zone=MyZone --query-masquerade
```
在下面的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外部区域,伪装已被开启,但对于公用区域则没有:

*查看伪装状态*
你可以为公共区域开启伪装:
```
# firewall-cmd --zone=public --add-masquerade
```
或者在外部区域中使用伪装。下面是使用 firewalld 来重复例 3 中的任务所需的命令:
```
# firewall-cmd --zone=external --add-forward-port=port=631:proto=tcp:toport=631:toaddr=192.168.0.10
```
不要忘了重新加载防火墙。
在 RHCSA 系列的 [第九部分](/article-6286-1.html) 你可以找到更深入的例子,在那篇文章中我们解释了如何允许或禁用通常被 web 服务器和 ftp 服务器使用的端口,以及在针对这两个服务所使用的默认端口被改变时,如何更改相应的规则。另外,你或许想参考 firewalld 的 wiki 来查看更深入的例子。
* 延伸阅读: [在 RHEL 7 中配置防火墙的几个实用的 firewalld 例子](http://www.tecmint.com/firewalld-rules-for-centos-7/)
### 总结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已经解释了防火墙是什么,介绍了在 RHEL 7 中用来实现防火墙的几个可用的服务,并提供了可以帮助你入门防火墙的几个例子。假如你有任何的评论,建议或问题,请随意使用下面的评论框来让我们知晓。这里就事先感谢了!
---
via: <http://www.tecmint.com/firewalld-vs-iptables-and-control-network-traffic-in-firewall/>
作者:[Gabriel Cánepa](http://www.tecmint.com/author/gacanepa/) 译者:[FSSlc](https://github.com/FSSlc)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RHCSA 系列(十二): 使用 Kickstart 完成 RHEL 7 的自动化安装
|
Gabriel Cánepa
|
http://www.tecmint.com/automatic-rhel-installations-using-kickstart/
|
无论是在数据中心还是实验室环境,Linux 服务器很少是独立的机器,很可能有时你需要安装多个以某种方式相互联系的机器。假如你将在单个服务器上手动安装 RHEL 7 所花的时间乘以你需要配置的机器数量,这将导致你必须做出一场相当长的努力,而通过使用被称为 kicksta 的无人值守安装工具则可以避免这样的麻烦。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向你展示使用 kickstart 工具时所需的一切,以便在安装过程中,不用你时不时地照看处在襁褓中的服务器。 RHCSA: RHEL 7 的自动化 Kickstart 安装 Kickstart 和自动化安装简介 Kickstart 是一种被用来执行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02/001327fm47537gc375f47z.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02/001327fm47537gc375f47z.jpg
| false | false | true |
FSSlc
| false |
[
"RHCSA"
] |
技术
|
{
"viewnum": 10592,
"commentnum": 1,
"favtimes": 5,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222.132.170.178",
"message": "无人值守的安装如果还需要去接触客户端,给客户端做个插U盘之类的操作,那就不叫无人值守了。使用 rhel-server-7.0-x86_64-boot.iso 来启动你的客户端这里只的是虚拟机吗。如果我机房里五百多个服务器都要同时安装呢。<br />\r\n小编能否再续一篇。",
"username": "来自山东泰安的 Chrome 31.0|Windows 8 用户",
"date": "2015-10-04T13:32:50"
}
] |
[
{
"raid": 6315,
"displayorder": 0
},
{
"raid": 6339,
"displayorder": 0
}
] |
无论是在数据中心还是实验室环境,Linux 服务器很少是独立的机器,很可能有时你需要安装多个以某种方式相互联系的机器。假如你将在单个服务器上手动安装 RHEL 7 所花的时间乘以你需要配置的机器数量,这将导致你必须做出一场相当长的努力,而通过使用被称为 kicksta 的无人值守安装工具则可以避免这样的麻烦。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向你展示使用 kickstart 工具时所需的一切,以便在安装过程中,不用你时不时地照看处在襁褓中的服务器。 RHCSA: RHEL 7 的自动化 Kickstart 安装 Kickstart 和自动化安装简介 Kickstart 是一种被用来执行
| 2015-10-02T10:11:00 | 2015-10-02T10:11:00 | 6,335 |
/article-6335-1.html
|
无论是在数据中心还是实验室环境,Linux 服务器很少是独立的机器,很可能有时你需要安装多个以某种方式相互联系的机器。假如你将在单个服务器上手动安装 RHEL 7 所花的时间乘以你需要配置的机器数量,这将导致你必须做出一场相当长的努力,而通过使用被称为 kicksta 的无人值守安装工具则可以避免这样的麻烦。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向你展示使用 kickstart 工具时所需的一切,以便在安装过程中,不用你时不时地照看“处在襁褓中”的服务器。

*RHCSA: RHEL 7 的自动化 Kickstart 安装*
#### Kickstart 和自动化安装简介
Kickstart 是一种被用来执行无人值守操作系统安装和配置的自动化安装方法,主要被 RHEL(以及其他 Fedora 的副产品,如 CentOS,Oracle Linux 等)所使用。因此,kickstart 安装方法可使得系统管理员只需考虑需要安装的软件包组和系统的配置,便可以得到相同的系统,从而省去必须手动安装这些软件包的麻烦。
### 准备 Kickstart 安装
要执行 kickstart 安装,我们需要遵循下面的这些步骤:
1. 创建一个 Kickstart 文件,它是一个带有多个预定义配置选项的纯文本文件。
2. 将 Kickstart 文件保存在可移动介质上,如一个硬盘或一个网络位置。kickstart 客户端需要使用 `rhel-server-7.0-x86_64-boot.iso` 镜像文件,而你还需要可从一个网络资源上获取得到完整的 ISO 镜像 `rhel-server-7.0-x86_64-dvd.iso` ,例如通过一个 FTP 服务器的 HTTP 服务形式(在我们当前的例子中,我们将使用另一个 IP 地址为 192.168.0.18 的 RHEL 7 机器)。
3. 开始 Kickstart 安装。
要创建一个 kickstart 文件,请登录你的红帽客户门户网站(Red Hat Customer Portal)帐户,并使用 [Kickstart 配置工具](https://access.redhat.com/labs/kickstartconfig/) 来选择所需的安装选项。在向下滑动之前请仔细阅读每个选项,然后选择最适合你需求的选项:

*Kickstart 配置工具*
假如你指定安装将通过 HTTP,FTP,NFS 来执行,请确保服务器上的防火墙允许这些服务通过。
尽管你可以使用红帽的在线工具来创建一个 kickstart 文件,但你还可以使用下面的代码来作为参考手动地创建它。例如,你可以注意到,下面的代码指定了安装过程将使用英语环境,使用拉丁美洲键盘布局,并设定时区为 America/Argentina/San\_Luis 时区:
```
lang en_US
keyboard la-latin1
timezone America/Argentina/San_Luis --isUtc
rootpw $1$5sOtDvRo$In4KTmX7OmcOW9HUvWtfn0 --iscrypted
#platform x86, AMD64, or Intel EM64T
text
url --url=http://192.168.0.18//kickstart/media
bootloader --location=mbr --append="rhgb quiet crashkernel=auto"
zerombr
clearpart --all --initlabel
autopart
auth --passalgo=sha512 --useshadow
selinux --enforcing
firewall --enabled
firstboot --disable
%packages
@base
@backup-server
@print-server
%end
```
在上面的在线配置工具中,在选择以 HTTP 来作为安装源后,设置好在安装过程中使用 192.168.0.18 来作为 HTTP 服务器的地址,`/kickstart/tecmint.bin` 作为 HTTP 目录。
在上面的 kickstart 示例文件中,你需要特别注意
```
url --url=http://192.168.0.18//kickstart/media
```
这个目录是你展开 DVD 或 ISO 安装介质内容的地方。在执行解压之前,我们将把 ISO 安装文件作为一个回环设备挂载到 /media/rhel 目录下:
```
# mount -o loop /var/www/html/kickstart/rhel-server-7.0-x86_64-dvd.iso /media/rhel
```

*挂载 RHEL ISO 镜像*
接下来,复制 /media/rhel 中的全部文件到 /var/www/html/kickstart/media 目录:
```
# cp -R /media/rhel /var/www/html/kickstart/media
```
这一步做完后,/var/www/html/kickstart/media 目录中的文件列表和磁盘使用情况将如下所示:

*Kickstart 媒体文件*
现在,我们已经准备好开始 kickstart 安装了。
不管你如何选择创建 kickstart 文件的方式,在执行安装之前检查下这个文件的语法是否有误总是一个不错的主意。为此,我们需要安装 pykickstart 软件包。
```
# yum update && yum install pykickstart
```
然后使用 ksvalidator 工具来检查这个文件:
```
# ksvalidator /var/www/html/kickstart/tecmint.bin
```
假如文件中的语法正确,你将不会得到任何输出,反之,假如文件中存在错误,你得到警告,向你提示在某一行中语法不正确或出错原因未知。
### 执行 Kickstart 安装
首先,使用 rhel-server-7.0-x86\_64-boot.iso 来启动你的客户端。当初始屏幕出现时,选择安装 RHEL 7.0 ,然后按 Tab 键来追加下面这一句,接着按 Enter 键:
```
# inst.ks=http://192.168.0.18/kickstart/tecmint.bin
```

*RHEL Kickstart 安装*
其中 tecmint.bin 是先前创建的 kickstart 文件。
当你按了 Enter 键后,自动安装就开始了,且你将看到一个列有正在被安装的软件的列表(软件包的数目和名称根据你所选择的程序和软件包组而有所不同):

*RHEL 7 的自动化 Kickstart 安装*
当自动化过程结束后,将提示你移除安装介质,接着你就可以启动到你新安装的系统中了:

*RHEL 7 启动屏幕*
尽管你可以像我们前面提到的那样,手动地创建你的 kickstart 文件,但你应该尽可能地考虑使用受推荐的方式:你可以使用在线配置工具,或者使用在安装过程中创建的位于 root 家目录下的 anaconda-ks.cfg 文件。
这个文件实际上就是一个 kickstart 文件,你或许想在选择好所有所需的选项(可能需要更改逻辑卷布局或机器上所用的文件系统)后手动地安装第一个机器,接着使用产生的 anaconda-ks.cfg 文件来自动完成其余机器的安装过程。
另外,使用在线配置工具或 anaconda-ks.cfg 文件来引导将来的安装将允许你在系统安装时以加密的形式设置 root 密码。
### 总结
既然你知道了如何创建 kickstart 文件并如何使用它们来自动完成 RHEL 7 服务器的安装,你就可以不用时时照看安装进度的过程了。这将给你时间来做其他的事情,或者若你足够幸运,你还可以用来休闲一番。
无论以何种方式,请使用下面的评论栏来让我们知晓你对这篇文章的看法。提问也同样欢迎!
另外,请阅读:[使用 PXE 和 kickstart 来自动化安装多个 RHEL/CentOS 7 发行版本](http://www.tecmint.com/multiple-centos-installations-using-kickstart/)
---
via: <http://www.tecmint.com/automatic-rhel-installations-using-kickstart/>
作者:[Gabriel Cánepa](http://www.tecmint.com/author/gacanepa/) 译者:[FSSlc](https://github.com/FSSlc)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RHCSA 系列(十三): 在 RHEL 7 中使用 SELinux 进行强制访问控制
|
Gabriel Cánepa
|
http://www.tecmint.com/selinux-essentials-and-control-filesystem-access/
|
在本系列的前面几篇文章中,我们已经详细地探索了至少两种访问控制方法:标准的 ugo/rwx 权限(RHCSA 系列(三): 如何管理 RHEL7 的用户和组) 和访问控制列表(RHCSA 系列(七): 使用 ACL(访问控制列表) 和挂载 Samba/NFS 共享)。 RHCSA 认证:SELinux 精要和控制文件系统的访问 尽管作为第一级别的权限和访问控制机制是必要的,但它们同样有一些局限,而这些局限则可以由安全增强 Linux(Security Enhanced Linux,简称为 SELinux)来处理。 这些局限的一种情形是:某个用户可能通过一个泛泛的 chmod 命令将文件或目录暴露出现了安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03/001057n1o6dma6odtbldmp.pn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03/001057n1o6dma6odtbldmp.png
| false | false | true |
FSSlc
| false |
[
"RHCSA"
] |
技术
|
{
"viewnum": 9714,
"commentnum": 0,
"favtimes": 8,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
{
"raid": 6335,
"displayorder": 0
},
{
"raid": 6348,
"displayorder": 0
}
] |
在本系列的前面几篇文章中,我们已经详细地探索了至少两种访问控制方法:标准的 ugo/rwx 权限(RHCSA 系列(三): 如何管理 RHEL7 的用户和组) 和访问控制列表(RHCSA 系列(七): 使用 ACL(访问控制列表) 和挂载 Samba/NFS 共享)。 RHCSA 认证:SELinux 精要和控制文件系统的访问 尽管作为第一级别的权限和访问控制机制是必要的,但它们同样有一些局限,而这些局限则可以由安全增强 Linux(Security Enhanced Linux,简称为 SELinux)来处理。 这些局限的一种情形是:某个用户可能通过一个泛泛的 chmod 命令将文件或目录暴露出现了安
| 2015-10-03T09:07:00 | 2015-10-03T09:07:00 | 6,339 |
/article-6339-1.html
|
在本系列的前面几篇文章中,我们已经详细地探索了至少两种访问控制方法:标准的 ugo/rwx 权限([RHCSA 系列(三): 如何管理 RHEL7 的用户和组](/article-6187-1.html)) 和访问控制列表([RHCSA 系列(七): 使用 ACL(访问控制列表) 和挂载 Samba/NFS 共享](/article-6263-1.html))。

*RHCSA 认证:SELinux 精要和控制文件系统的访问*
尽管作为第一级别的权限和访问控制机制是必要的,但它们同样有一些局限,而这些局限则可以由<ruby> 安全增强 Linux <rp> ( </rp> <rt> Security Enhanced Linux,简称为 SELinux </rt> <rp> ) </rp></ruby>来处理。
这些局限的一种情形是:某个用户可能通过一个泛泛的 chmod 命令将文件或目录暴露出现了安全违例,从而引起访问权限的意外传播。结果,由该用户开启的任意进程可以对属于该用户的文件进行任意的操作,最终一个恶意的或有其它缺陷的软件可能会取得整个系统的 root 级别的访问权限。
考虑到这些局限性,美国国家安全局(NSA) 率先设计出了 SELinux,一种强制的访问控制方法,它根据最小权限模型去限制进程在系统对象(如文件,目录,网络接口等)上的访问或执行其他的操作的能力,而这些限制可以在之后根据需要进行修改。简单来说,系统的每一个元素只给某个功能所需要的那些权限。
在 RHEL 7 中,SELinux 被并入了内核中,且默认情况下以<ruby> 强制模式 <rp> ( </rp> <rt> Enforcing </rt> <rp> ) </rp></ruby>开启。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简要地介绍有关 SELinux 及其相关操作的基本概念。
### SELinux 的模式
SELinux 可以以三种不同的模式运行:
* <ruby> 强制模式 <rp> ( </rp> <rt> Enforcing </rt> <rp> ) </rp></ruby>:SELinux 基于其策略规则来拒绝访问,这些规则是用以控制安全引擎的一系列准则;
* <ruby> 宽容模式 <rp> ( </rp> <rt> Permissive </rt> <rp> ) </rp></ruby>:SELinux 不会拒绝访问,但对于那些如果运行在强制模式下会被拒绝访问的行为进行记录;
* <ruby> 关闭 <rp> ( </rp> <rt> Disabled </rt> <rp> ) </rp></ruby> (不言自明,即 SELinux 没有实际运行).
使用 `getenforce` 命令可以展示 SELinux 当前所处的模式,而 `setenforce` 命令(后面跟上一个 1 或 0) 则被用来将当前模式切换到<ruby> 强制模式 <rp> ( </rp> <rt> Enforcing </rt> <rp> ) </rp></ruby>或<ruby> 宽容模式 <rp> ( </rp> <rt> Permissive </rt> <rp> ) </rp></ruby>,但只对当前的会话有效。
为了使得在登出和重启后上面的设置还能保持作用,你需要编辑 `/etc/selinux/config` 文件并将 SELINUX 变量的值设为 enforcing,permissive,disabled 中之一:
```
# getenforce
# setenforce 0
# getenforce
# setenforce 1
# getenforce
# cat /etc/selinux/config
```

*设置 SELinux 模式*
通常情况下,你应该使用 `setenforce` 来在 SELinux 模式间进行切换(从强制模式到宽容模式,或反之),以此来作为你排错的第一步。假如 SELinux 当前被设置为强制模式,而你遇到了某些问题,但当你把 SELinux 切换为宽容模式后问题不再出现了,则你可以确信你遇到了一个 SELinux 权限方面的问题。
### SELinux 上下文
一个 SELinux <ruby> 上下文 <rp> ( </rp> <rt> Context </rt> <rp> ) </rp></ruby>由一个访问控制环境所组成,在这个环境中,决定的做出将基于 SELinux 的用户,角色和类型(和可选的级别):
* 一个 SELinux 用户是通过将一个常规的 Linux 用户账户映射到一个 SELinux 用户账户来实现的,反过来,在一个会话中,这个 SELinux 用户账户在 SELinux 上下文中被进程所使用,以便能够明确定义它们所允许的角色和级别。
* 角色的概念是作为域和处于该域中的 SELinux 用户之间的媒介,它定义了 SELinux 可以访问到哪个进程域和哪些文件类型。这将保护您的系统免受提权漏洞的攻击。
* 类型则定义了一个 SELinux 文件类型或一个 SELinux 进程域。在正常情况下,进程将会被禁止访问其他进程正使用的文件,并禁止对其他进程进行访问。这样只有当一个特定的 SELinux 策略规则允许它访问时,才能够进行访问。
下面就让我们看看这些概念是如何在下面的例子中起作用的。
**例 1:改变 sshd 守护进程的默认端口**
在 [RHCSA 系列(八): 加固 SSH,设定主机名及启用网络服务](/article-6266-1.html) 中,我们解释了更改 sshd 所监听的默认端口是加固你的服务器免受外部攻击的首要安全措施。下面,就让我们编辑 `/etc/ssh/sshd_config` 文件并将端口设置为 9999:
```
Port 9999
```
保存更改并重启 sshd:
```
# systemctl restart sshd
# systemctl status sshd
```

*重启 SSH 服务*
正如你看到的那样, sshd 启动失败,但为什么会这样呢?
快速检查 `/var/log/audit/audit.log` 文件会发现 sshd 已经被拒绝在端口 9999 上开启(SELinux 的日志信息包含单词 "AVC",所以这类信息可以被轻易地与其他信息相区分),因为这个端口是 JBoss 管理服务的保留端口:
```
# cat /var/log/audit/audit.log | grep AVC | tail -1
```

*查看 SSH 日志*
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像先前解释的那样禁用 SELinux(但请不要这样做!),并尝试重启 sshd,且这种方法能够起效。但是, `semanage` 应用可以告诉我们在哪些端口上可以开启 sshd 而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运行:
```
# semanage port -l | grep ssh
```
便可以得到一个 SELinux 允许 sshd 在哪些端口上监听的列表:

*Semanage 工具*
所以让我们在 `/etc/ssh/sshd_config` 中将端口更改为 9998 端口,增加这个端口到 ssh*port*t 的上下文,然后重启 sshd 服务:
```
# semanage port -a -t ssh_port_t -p tcp 9998
# systemctl restart sshd
# systemctl is-active sshd
```

*semanage 添加端口*
如你所见,这次 sshd 服务被成功地开启了。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一个事实:SELinux 用它自己的端口类型的内部定义来控制 TCP 端口号。
**例 2:允许 httpd 访问 sendmail**
这是一个 SELinux 管理一个进程来访问另一个进程的例子。假如在你的 RHEL 7 服务器上,[你要为 Apache 配置 mod\_security 和 mod\_evasive](/article-5639-1.html),你需要允许 httpd 访问 sendmail,以便在遭受到 (D)DoS 攻击时能够用邮件来提醒你。在下面的命令中,如果你不想使得更改在重启后仍然生效,请去掉 `-P` 选项。
```
# semanage boolean -1 | grep httpd_can_sendmail
# setsebool -P httpd_can_sendmail 1
# semanage boolean -1 | grep httpd_can_sendmail
```

*允许 Apache 发送邮件*
从上面的例子中,你可以知道 SELinux 布尔设定(或者只是布尔值)分别对应于 true 或 false,被嵌入到了 SELinux 策略中。你可以使用 `semanage boolean -l` 来列出所有的布尔值,也可以管道至 grep 命令以便筛选输出的结果。
**例 3:在一个特定目录而非默认目录下提供一个静态站点服务**
假设你正使用一个不同于默认目录(`/var/www/html`)的目录来提供一个静态站点服务,例如 `/websites` 目录(这种情形会出现在当你把你的网络文件存储在一个共享网络设备上,并需要将它挂载在 /websites 目录时)。
a). 在 /websites 下创建一个 index.html 文件并包含如下的内容:
```
<html>
<h2>SELinux test</h2>
</html>
```
假如你执行
```
# ls -lZ /websites/index.html
```
你将会看到这个 index.html 已经被标记上了 default\_t SELinux 类型,而 Apache 不能访问这类文件:

*检查 SELinux 文件的权限*
b). 将 `/etc/httpd/conf/httpd.conf` 中的 DocumentRoot 改为 /websites,并不要忘了 更新相应的 Directory 块。然后重启 Apache。
c). 浏览 `http://<web server IP address>`,则你应该会得到一个 503 Forbidden 的 HTTP 响应。
d). 接下来,递归地改变 /websites 的标志,将它的标志变为 `httpd_sys_content_t` 类型,以便赋予 Apache 对这些目录和其内容的只读访问权限:
```
# semanage fcontext -a -t httpd_sys_content_t "/websites(/.*)?"
```
e). 最后,应用在 d) 中创建的 SELinux 策略:
```
# restorecon -R -v /websites
```
现在重启 Apache 并再次浏览到 `http://<web server IP address>`,则你可以看到被正确展现出来的 html 文件:

*确认 Apache 页面*
### 总结
在本文中,我们详细地介绍了 SELinux 的基础知识。请注意,由于这个主题的广泛性,在单篇文章中做出一个完全详尽的解释是不可能的,但我们相信,在这个指南中列出的基本原则将会对你进一步了解更高级的话题有所帮助,假如你想了解的话。
假如可以,请让我推荐两个必要的资源来入门 SELinux:[NSA SELinux 页面](https://www.nsa.gov/research/selinux/index.shtml) 和 [针对用户和系统管理员的 RHEL 7 SELinux 指南](https://access.redhat.com/documentation/en-US/Red_Hat_Enterprise_Linux/7/html/SELinux_Users_and_Administrators_Guide/part_I-SELinux.html)。
假如你有任何的问题或评论,请不要犹豫,让我们知晓吧。
---
via: <http://www.tecmint.com/selinux-essentials-and-control-filesystem-access/>
作者:[Gabriel Cánepa](http://www.tecmint.com/author/gacanepa/) 译者:[FSSlc](https://github.com/FSSlc)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ifdex: 一个由 ESR 出品的给代码考古学家的工具
|
Eric Raymond
|
http://esr.ibiblio.org/?p=6851
|
Eric Raymond 写了一个工具,用来帮助那些无畏的代码考古学家们理解古代代码的结构。它叫做ifdex,它的背后有一段故事,拿起你的 Fedora 和赶牛的鞭子,让我讲给你听 在开发 NTPsec 早期, 我们就决定替换它的构建系统它是如此的难于理解和修改严重的拖慢了我们的开发进度。 古老的 autoconf 构建方式就像一个恐怖的爬行动物,而 NTP 更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不完善的宏技术定义了太多的配置符号,为了掌握这些接口,即使你查看了 config.h 也无济于事。尤其是当你要做一些大的修改时,这更是一个问题! 我们的一个伙计 Amar Takhar,是 waf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03/174046d8rtgljvwvtv69zt.pn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03/174046d8rtgljvwvtv69zt.png
| false | false | true |
wxy
| false |
[
"配置",
"ifdex"
] |
分享
|
{
"viewnum": 5297,
"commentnum": 0,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 |
Eric Raymond 写了一个工具,用来帮助那些无畏的代码考古学家们理解古代代码的结构。它叫做ifdex,它的背后有一段故事,拿起你的 Fedora 和赶牛的鞭子,让我讲给你听 在开发 NTPsec 早期, 我们就决定替换它的构建系统它是如此的难于理解和修改严重的拖慢了我们的开发进度。 古老的 autoconf 构建方式就像一个恐怖的爬行动物,而 NTP 更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不完善的宏技术定义了太多的配置符号,为了掌握这些接口,即使你查看了 config.h 也无济于事。尤其是当你要做一些大的修改时,这更是一个问题! 我们的一个伙计 Amar Takhar,是 waf
| 2015-10-03T17:47:17 | 2015-10-03T17:47:17 | 6,342 |
/article-6342-1.html
|
Eric Raymond 写了一个工具,用来帮助那些无畏的“代码考古学家们”理解“古代”代码的结构。它叫做 [ifdex](http://www.catb.org/esr/ifdex/),它的背后有一段故事,拿起你的 Fedora 和赶牛的鞭子,让我讲给你听……

在开发 NTPsec 早期, 我们就决定替换它的构建系统——它是如此的难于理解和修改——严重的拖慢了我们的开发进度。
古老的 autoconf 构建方式就像一个恐怖的爬行动物,而 NTP 更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不完善的宏技术定义了太多的配置符号,为了掌握这些接口,即使你查看了 config.h 也无济于事。尤其是当你要做一些大的修改时,这更是一个问题!
我们的一个伙计 Amar Takhar,是 waf 构建系统的专家,当他初步提出迁移的想法时得到了我的积极响应。几个月之后,他就做出了一些 waf 功能,虽然还未完成,但是已经至少可以生成用于实际测试的二进制了。
这里我说“未完成”的意思是,代码里面还有一些 waf 构建绝不会设置的 #define 。很多人绝对不会碰那些 autoconf 构建的东西,而另外一些人则不。那些从来用不到的配置开关迷失在大堆的系统头文件和编译器设置的 #define 条件中。
我这里说的不是几个或几十个,我最终统计出了有超过 670 个不同的 #define 用在 #if/#ifdef/#ifndef/#elif 条件中,而这些条件,如 John D. Bell 指出的那样,有 2430 个之多。我需要一些办法来检查它们并分成不同的类型:有的来自系统头文件、有的是配置开关,以及其它的……
所以我写了一个分析器,它可以对代码树解析每个编译时条件的符号,然后将它们分成单纯的列表或 GCC 类的文件/行错误信息,你可以用 Emacs 的编译模式逐个分析。
为了降低干扰,它掌握着一个条件符号的长列表(大概200个),这些可以忽略掉。比如像 \_\_GNUC\_\_ 符号是 GCC 预定义,而 O\_NONBLOCK 宏用于几种系统调用等等。
这些符号分成几组,你可以使用命令行选项分别忽略它们。所以,如果你希望忽略列表中所有标准的 POSIX 宏而想看到操作系统相关的任何东西,那就可以做到了。
另外一个重要的功能是你可以构造你自己的排除列表及注释。这样当我探索 NTP 编译条件的黑暗森林时,所构造的越来越大的排除列表就代表了我已经了解了的条件符号。最终(我希望)未知符号的报告将缩减为空,那么我就已经了解了所有配置开关的确切意义了。
目前为止,我已经搞定了它们之中的 300 个,还有 373 个。这是我用我的漂亮工具在一周内完成的主要工作。噢,从来没有人说过代码考古是如此的容易。
最后, ifdef 的主页是: <http://www.catb.org/esr/ifdex/> ,代码库在这里: <https://gitlab.com/esr/ifdex> 。希望你用的上。
|
||
在 CentOS 7 中安装并使用自动化工具 Ansible
|
Pradeep Kumar
|
http://www.linuxtechi.com/install-and-use-ansible-in-centos-7/
|
Ansible是一款为类Unix系统开发的自由开源的配置和自动化工具。它用Python写成,类似于Chef和Puppet,但是有一个不同和优点是我们不需要在节点中安装任何客户端。它使用SSH来和节点进行通信。 本篇中我们将在CentOS 7上安装并配置Ansible,并且尝试管理两个节点。 Ansible 服务端 ansible.linuxtechi.com ( 192.168.1.15 ) 节点 192.168.1.9 , 192.168.1.10 第一步: 设置EPEL仓库 Ansible仓库默认不在yum仓库中,因此我们需要使用下面的命令启用epel仓库。 # rpm -iUvh http://dl.fedoraproject.org/pub/epel/7/x86_64/e/epel-r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04/002341lmxtl0mzm9p4hj22.pn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04/002341lmxtl0mzm9p4hj22.png
| false | false | true |
geekpi
| false |
[
"Ansible"
] |
系统运维
|
{
"viewnum": 16715,
"commentnum": 4,
"favtimes": 4,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16.255.132.12",
"message": "轻量级的一个应用、ssh互信做过,使用for 循环也能达到这个效果吧。",
"username": "netb2c [Chrome 45.0|Windows 7]",
"date": "2015-10-04T17:31:56"
},
{
"postip": "106.39.222.200",
"message": "高手",
"username": "flichote [Internet Explorer 9.0|Windows 7]",
"date": "2015-10-05T22:08:26"
},
{
"postip": "114.94.209.50",
"message": "你好,我做的 lacp team , 之前在centos 6/5 上面 可以使用‘ethtool bond0’ 可以看到 speed:2000Mb/s<br />\r\n现在 centos7 使用由类似 命令可以看到 当前 Team 速率。",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Firefox 41.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5-10-14T21:20:29"
},
{
"postip": "115.55.13.248",
"message": "请问,使用ssh-copy-id命令来复制Ansible公钥到节点中这一步执行的ssh-copy-id -i root@192.168.1.10;这里必须是用root吗?@后面跟的这个IP是什么IP呢?",
"username": "来自河南商丘的 Chrome 88.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21-03-13T17:53:12"
}
] |
[] |
Ansible是一款为类Unix系统开发的自由开源的配置和自动化工具。它用Python写成,类似于Chef和Puppet,但是有一个不同和优点是我们不需要在节点中安装任何客户端。它使用SSH来和节点进行通信。 本篇中我们将在CentOS 7上安装并配置Ansible,并且尝试管理两个节点。 Ansible 服务端 ansible.linuxtechi.com ( 192.168.1.15 ) 节点 192.168.1.9 , 192.168.1.10 第一步: 设置EPEL仓库 Ansible仓库默认不在yum仓库中,因此我们需要使用下面的命令启用epel仓库。 # rpm -iUvh http://dl.fedoraproject.org/pub/epel/7/x86_64/e/epel-r
| 2015-10-04T10:19:00 | 2015-10-04T10:19:00 | 6,347 |
/article-6347-1.html
|
Ansible是一款为类Unix系统开发的自由开源的配置和自动化工具。它用Python写成,类似于Chef和Puppet,但是有一个不同和优点是我们不需要在节点中安装任何客户端。它使用SSH来和节点进行通信。

本篇中我们将在CentOS 7上安装并配置Ansible,并且尝试管理两个节点。
* **Ansible 服务端** – ansible.linuxtechi.com ( 192.168.1.15 )
* **节点** – 192.168.1.9 , 192.168.1.10
### 第一步: 设置EPEL仓库
Ansible仓库默认不在yum仓库中,因此我们需要使用下面的命令启用epel仓库。
```
[root@ansible ~]# rpm -iUvh http://dl.fedoraproject.org/pub/epel/7/x86_64/e/epel-release-7-5.noarch.rpm
```
### 第二步: 使用yum安装Ansible
```
[root@ansible ~]# yum install ansible
```
安装完成后,检查ansible版本:
```
[root@ansible ~]# ansible --version
```

### 第三步: 设置用于节点鉴权的SSH密钥
在Ansible服务端生成密钥,并且复制公钥到节点中。
```
root@ansible ~]# ssh-keygen
```

使用ssh-copy-id命令来复制Ansible公钥到节点中。

### 第四步:为Ansible定义节点的清单
文件 `/etc/ansible/hosts` 维护着Ansible中服务器的清单。
```
[root@ansible ~]# vi /etc/ansible/hosts
[test-servers]
192.168.1.9
192.168.1.10
```
保存并退出文件。
主机文件示例如下:

### 第五步:尝试在Ansible服务端运行命令
使用ping检查‘test-servers’或者ansible节点的连通性。
```
[root@ansible ~]# ansible -m ping 'test-servers'
```

#### 执行shell命令
**例子1:检查Ansible节点的运行时间(uptime)**
```
[root@ansible ~]# ansible -m command -a "uptime" 'test-servers'
```

**例子2:检查节点的内核版本**
```
[root@ansible ~]# ansible -m command -a "uname -r" 'test-servers'
```

**例子3:给节点增加用户**
```
[root@ansible ~]# ansible -m command -a "useradd mark" 'test-servers'
[root@ansible ~]# ansible -m command -a "grep mark /etc/passwd" 'test-servers'
```

**例子4:重定向输出到文件中**
```
[root@ansible ~]# ansible -m command -a "df -Th" 'test-servers' > /tmp/command-output.txt
```

---
via: <http://www.linuxtechi.com/install-and-use-ansible-in-centos-7/>
作者:[Pradeep Kumar](http://www.linuxtechi.com/author/pradeep/)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RHCSA 系列(十四): 在 RHEL 7 中设置基于 LDAP 的认证
|
Gabriel Cánepa
|
http://www.tecmint.com/setup-ldap-server-and-configure-client-authentication/
|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首先罗列一些 LDAP 的基础知识(它是什么,它被用于何处以及为什么会被这样使用),然后向你展示如何使用 RHEL 7 系统来设置一个 LDAP 服务器以及配置一个客户端来使用它达到认证的目的。 RHCSA 系列:设置 LDAP 服务器及客户端认证 Part 14 正如你将看到的那样,关于认证,还存在其他可能的应用场景,但在这篇指南中,我们将只关注基于 LDAP 的认证。另外,请记住,由于这个话题的广泛性,在这里我们将只涵盖它的基础知识,但你可以参考位于总结部分中列出的文档,以此来了解更加深入的细节。 基于相同的原因,你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04/004634ndnpybdz1yj5qqya.pn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04/004634ndnpybdz1yj5qqya.png
| false | false | true |
FSSlc
| false |
[
"RHCSA"
] |
技术
|
{
"viewnum": 13896,
"commentnum": 15,
"favtimes": 8,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71.83.39.113",
"message": "拜读中……",
"username": "interface [Chrome 49.0|Windows 7]",
"date": "2016-05-01T22:16:36"
},
{
"postip": "171.83.39.113",
"message": "第四步 “然后以下面的内容创建一个 LDIF 文件(ldaprootpasswd.ldif):” 这个在哪儿创建,直接用户vi写一个 还是?求指点",
"username": "interface [Chrome 49.0|Windows 7]",
"date": "2016-05-01T22:19:55"
},
{
"postip": "220.247.136.63",
"message": "vi 写一个",
"username": "linux [Chrome 50.0|Mac 10.11]",
"date": "2016-05-04T14:40:53"
},
{
"postip": "61.183.207.149",
"message": "谢谢指点",
"username": "interface [Chrome 49.0|Windows 7]",
"date": "2016-05-08T23:16:18"
},
{
"postip": "59.33.46.51",
"message": "想看下LDAP怎么架设, 试了很多次都不成功",
"username": "yutou83 [Internet Explorer 11.0|Windows 7]",
"date": "2016-06-07T18:12:47"
},
{
"postip": "27.17.105.151",
"message": "首先非常感谢:Gabriel Cánepa 、FSSlc 、wxy ,按照全文步骤逐步完成到第9步出现报错。<br />\r\n[root@huwei ~]# ldapmodify -H ldapi:/// -f ldapdomin.ldif <br />\r\nSASL/EXTERNAL authentication started<br />\r\nSASL username: gidNumber=0+uidNumber=0,cn=peercred,cn=external,cauth<br />\r\nSASL SSF: 0<br />\r\nldapmodify: wrong attributeType at line 5, entry "olcDatabase={1onitor,cn=config"<br />\r\n我现在还不太理解第五行错误在什么地方,所以决定回去看看你们https://linux.cn/article-6934-1.html 人邮的那本书,前面两张是免费的可以看看,说不准能找到答案。如果译者看到了我们的问题 也请指点。我是个纯小白",
"username": "interface [Chrome 56.0|Windows 10]",
"date": "2017-02-22T21:45:52"
},
{
"postip": "27.17.105.151",
"message": "求指点",
"username": "interface [Chrome 56.0|Windows 10]",
"date": "2017-02-23T21:14:26"
},
{
"postip": "123.120.92.150",
"message": "这行明明是“dn: olcDatabase={1}monitor,cn=config”",
"username": "linux [Chrome 56.0|Mac 10.11]",
"date": "2017-02-23T21:50:57"
},
{
"postip": "27.17.105.151",
"message": "抱歉 这个报错应该是我粘贴的错。实际上报错就提示<br />\r\n[root@huwei ~]# ldapmodify -H ldapi:/// -f ldapdomin.ldif <br />\r\nSASL/EXTERNAL authentication started<br />\r\nSASL username: gidNumber=0+uidNumber=0,cn=peercred,cn=external,cn=auth<br />\r\nSASL SSF: 0<br />\r\nldapmodify: wrong attributeType at line 5, entry "olcDatabase={1}monitor,cn=config"<br />\r\n我有逐一检查了一下,文件中的配置。请问FSSIc你有出现过类似的问题吗?",
"username": "interface [Chrome 56.0|Windows 10]",
"date": "2017-02-24T20:42:09"
},
{
"postip": "123.120.92.150",
"message": "如果说是第五行,我考虑你是否在复制的时候,丢失了该行的前缀空格。这篇原文在此处的格式不准确,我们在校对和发布过程中进行了修正。<br />\r\n这种配置文件采用的是类似 yaml 的格式,其中的空格缩进是有意义的。对于此格式,有如下要求要注意:<br />\r\n1、键值对采用冒号和一个空格分隔——空格是重要的。<br />\r\n2、太长的值如果换行表示的话,请用前缀空格缩进。<br />\r\n<br />\r\n可参见:<br />\r\nhttps://www.digitalocean.com/community/tutorials/how-to-use-ldif-files-to-make-changes-to-an-openldap-system",
"username": "linux [Chrome 56.0|Mac 10.11]",
"date": "2017-02-24T21:40:09"
},
{
"postip": "202.85.218.98",
"message": "请问你是怎么解决的?我也遇到同样的问题",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Chrome 58.0|Mac 10.12 用户",
"date": "2017-06-07T19:19:12"
},
{
"postip": "114.253.123.88",
"message": "看到配置LDAP我就笑了<br />\r\n从来没整成功过",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Chrome 78.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20-05-09T12:09:33"
},
{
"postip": "59.46.175.218",
"message": "每一段中间要加个空行",
"username": "来自辽宁大连的 Chrome 97.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22-01-24T17:20:16"
},
{
"postip": "103.53.8.222",
"message": "我也出现这个问题,仔细排查后发现有些行的开始和末尾会有空格,删除空格后完美解决",
"username": "来自亚太地区的 Chrome 104.0|Mac 10.15 用户",
"date": "2022-08-29T14:02:52"
},
{
"postip": "171.221.203.4",
"message": "我搜的没模式,全摸索,刚从坑里出来。这文章,步骤详细,清晰,算好的了,学到了,",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Sogou Explorer 2|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23-09-08T11:27:38"
}
] |
[
{
"raid": 6339,
"displayorder": 0
},
{
"raid": 6362,
"displayorder": 0
}
] |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首先罗列一些 LDAP 的基础知识(它是什么,它被用于何处以及为什么会被这样使用),然后向你展示如何使用 RHEL 7 系统来设置一个 LDAP 服务器以及配置一个客户端来使用它达到认证的目的。 RHCSA 系列:设置 LDAP 服务器及客户端认证 Part 14 正如你将看到的那样,关于认证,还存在其他可能的应用场景,但在这篇指南中,我们将只关注基于 LDAP 的认证。另外,请记住,由于这个话题的广泛性,在这里我们将只涵盖它的基础知识,但你可以参考位于总结部分中列出的文档,以此来了解更加深入的细节。 基于相同的原因,你
| 2015-10-04T14:41:00 | 2015-10-04T14:41:00 | 6,348 |
/article-6348-1.html
|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首先罗列一些 LDAP 的基础知识(它是什么,它被用于何处以及为什么会被这样使用),然后向你展示如何使用 RHEL 7 系统来设置一个 LDAP 服务器以及配置一个客户端来使用它达到认证的目的。

*RHCSA 系列:设置 LDAP 服务器及客户端认证 – Part 14*
正如你将看到的那样,关于认证,还存在其他可能的应用场景,但在这篇指南中,我们将只关注基于 LDAP 的认证。另外,请记住,由于这个话题的广泛性,在这里我们将只涵盖它的基础知识,但你可以参考位于总结部分中列出的文档,以此来了解更加深入的细节。
基于相同的原因,你将注意到:为了简洁起见,我已经决定省略了几个位于 man 页中 LDAP 工具的参考,但相应命令的解释是近在咫尺的(例如,输入 man ldapadd)。
那还是让我们开始吧。
**我们的测试环境**
我们的测试环境包含两台 RHEL 7机器:
```
Server: 192.168.0.18. FQDN: rhel7.mydomain.com
Client: 192.168.0.20. FQDN: ldapclient.mydomain.com
```
如若你想,你可以使用在 [RHCSA 系列(十二): 使用 Kickstart 完成 RHEL 7 的自动化安装](/article-6335-1.html) 中使用 Kickstart 安装的机子来作为客户端。
#### LDAP 是什么?
LDAP 代表<ruby> 轻量级目录访问协议 <rp> ( </rp> <rt> Lightweight Directory Access Protocol </rt> <rp> ) </rp></ruby>,并包含在一系列协议之中,这些协议允许一个客户端通过网络去获取集中存储的信息(例如所登录的 shell 的路径,家目录的绝对路径,或者其他典型的系统用户信息),而这些信息可以从不同的地方访问到或被很多终端用户获取到(另一个例子是含有某个公司所有雇员的家庭地址和电话号码的目录)。
对于那些被赋予了权限可以使用这些信息的人来说,将这些信息进行集中管理意味着可以更容易地维护和获取。
下面的图表提供了一个简化了的关于 LDAP 的示意图,在下面将会进行更多的描述:

*LDAP 示意图*
下面是对上面示意图的一个详细解释。
* 在一个 LDAP 目录中,一个<ruby> 条目 <rp> ( </rp> <rt> entry </rt> <rp> ) </rp></ruby>代表一个独立单元或信息,被所谓的<ruby> 区别名 <rp> ( </rp> <rt> DN,Distinguished Name </rt> <rp> ) </rp></ruby> 唯一识别。
* 一个<ruby> 属性 <rp> ( </rp> <rt> attribute </rt> <rp> ) </rp></ruby>是一些与某个条目相关的信息(例如地址,有效的联系电话号码和邮箱地址)。
* 每个属性被分配有一个或多个<ruby> 值 <rp> ( </rp> <rt> value </rt> <rp> ) </rp></ruby>,这些值被包含在一个以空格为分隔符的列表中。每个条目中那个唯一的值被称为一个<ruby> 相对区别名 <rp> ( </rp> <rt> RDN,Relative Distinguished Name </rt> <rp> ) </rp></ruby>。
接下来,就让我们进入到有关服务器和客户端安装的内容。
### 安装和配置一个 LDAP 服务器和客户端
在 RHEL 7 中, LDAP 由 OpenLDAP 实现。为了安装服务器和客户端,分别使用下面的命令:
```
# yum update && yum install openldap openldap-clients openldap-servers
# yum update && yum install openldap openldap-clients nss-pam-ldapd
```
一旦安装完成,我们还需要关注一些事情。除非显示地提示,下面的步骤都只在服务器上执行:
**1. 在服务器和客户端上,为了确保 SELinux 不会妨碍挡道,长久地开启下列的布尔值:**
```
# setsebool -P allow_ypbind=0 authlogin_nsswitch_use_ldap=0
```
其中 `allow_ypbind` 为基于 LDAP 的认证所需要,而 `authlogin_nsswitch_use_ldap`则可能会被某些应用所需要。
**2. 开启并启动服务:**
```
# systemctl enable slapd.service
# systemctl start slapd.service
```
记住你也可以使用 [systemctl](http://www.tecmint.com/manage-services-using-systemd-and-systemctl-in-linux/) 来禁用,重启或停止服务:
```
# systemctl disable slapd.service
# systemctl restart slapd.service
# systemctl stop slapd.service
```
**3. 由于 slapd 服务是由 ldap 用户来运行的(你可以使用 `ps -e -o pid,uname,comm | grep slapd` 来验证),为了使得服务器能够更改由管理工具创建的条目,该用户应该有目录 `/var/lib/ldap` 的所有权,而这些管理工具仅可以由 root 用户来运行(紧接着有更多这方面的内容)。**
在递归地更改这个目录的所有权之前,将 slapd 的示例数据库配置文件复制进这个目录:
```
# cp /usr/share/openldap-servers/DB_CONFIG.example /var/lib/ldap/DB_CONFIG
# chown -R ldap:ldap /var/lib/ldap
```
**4. 设置一个 OpenLDAP 管理用户并设置密码:**
```
# slappasswd
```
正如下一幅图所展示的那样:

*设置 LDAP 管理密码*
然后以下面的内容创建一个 LDIF 文件(`ldaprootpasswd.ldif`):
```
dn: olcDatabase={0}config,cn=config
changetype: modify
add: olcRootPW
olcRootPW: {SSHA}PASSWORD
```
其中:
* PASSWORD 是先前得到的经过哈希处理的字符串。
* cn=config 指的是全局配置选项。
* olcDatabase 指的是一个特定的数据库实例的名称,并且通常可以在 `/etc/openldap/slapd.d/cn=config` 目录中发现。
根据上面提供的理论背景,`ldaprootpasswd.ldif` 文件将添加一个条目到 LDAP 目录中。在那个条目中,每一行代表一个属性键值对(其中 dn,changetype,add 和 olcRootPW 为属性,每个冒号右边的字符串为相应的键值)。
随着我们的进一步深入,请记住上面的这些,并注意到在这篇文章的余下部分,我们使用相同的<ruby> 通用名 <rp> ( </rp> <rt> Common Names </rt> <rp> ) </rp></ruby> `(cn=)`,而这些余下的步骤中的每一步都将与其上一步相关。
**5. 现在,通过特别指定相对于 ldap 服务的 URI ,添加相应的 LDAP 条目,其中只有 protocol/host/port 这几个域被允许使用。**
```
# ldapadd -H ldapi:/// -f ldaprootpasswd.ldif
```
上面命令的输出应该与下面的图像相似:

*LDAP 配置*
接着从 `/etc/openldap/schema` 目录导入一个基本的 LDAP 定义:
```
# for def in cosine.ldif nis.ldif inetorgperson.ldif; do ldapadd -H ldapi:/// -f /etc/openldap/schema/$def; done
```

*LDAP 定义*
**6. 让 LDAP 在它的数据库中使用你的域名。**
以下面的内容创建另一个 LDIF 文件,我们称之为 `ldapdomain.ldif`, 然后酌情替换这个文件中的域名(在<ruby> 域名部分 <rp> ( </rp> <rt> Domain Component </rt> <rp> ) </rp></ruby> dc=) 和密码:
```
dn: olcDatabase={1}monitor,cn=config
changetype: modify
replace: olcAccess
olcAccess: {0}to * by dn.base="gidNumber=0+uidNumber=0,cn=peercred,cn=external,cn=auth"
read by dn.base="cn=Manager,dc=mydomain,dc=com" read by * none
dn: olcDatabase={2}hdb,cn=config
changetype: modify
replace: olcSuffix
olcSuffix: dc=mydomain,dc=com
dn: olcDatabase={2}hdb,cn=config
changetype: modify
replace: olcRootDN
olcRootDN: cn=Manager,dc=mydomain,dc=com
dn: olcDatabase={2}hdb,cn=config
changetype: modify
add: olcRootPW
olcRootPW: {SSHA}PASSWORD
dn: olcDatabase={2}hdb,cn=config
changetype: modify
add: olcAccess
olcAccess: {0}to attrs=userPassword,shadowLastChange by
dn="cn=Manager,dc=mydomain,dc=com" write by anonymous auth by self write by * none
olcAccess: {1}to dn.base="" by * read
olcAccess: {2}to * by dn="cn=Manager,dc=mydomain,dc=com" write by * read
```
接着使用下面的命令来加载:
```
# ldapmodify -H ldapi:/// -f ldapdomain.ldif
```

*LDAP 域名配置*
**7. 现在,该是添加一些条目到我们的 LDAP 目录的时候了。在下面的文件中,属性和键值由一个冒号`(:)` 所分隔,这个文件我们将命名为 `baseldapdomain.ldif`:**
```
dn: dc=mydomain,dc=com
objectClass: top
objectClass: dcObject
objectclass: organization
o: mydomain com
dc: mydomain
dn: cn=Manager,dc=mydomain,dc=com
objectClass: organizationalRole
cn: Manager
description: Directory Manager
dn: ou=People,dc=mydomain,dc=com
objectClass: organizationalUnit
ou: People
dn: ou=Group,dc=mydomain,dc=com
objectClass: organizationalUnit
ou: Group
```
添加条目到 LDAP 目录中:
```
# ldapadd -x -D cn=Manager,dc=mydomain,dc=com -W -f baseldapdomain.ldif
```

*添加 LDAP 域名,属性和键值*
**8. 创建一个名为 ldapuser 的 LDAP 用户(`adduser ldapuser`),然后在`ldapgroup.ldif` 中为一个 LDAP 组创建定义。**
```
# adduser ldapuser
# vi ldapgroup.ldif
```
添加下面的内容:
```
dn: cn=Manager,ou=Group,dc=mydomain,dc=com
objectClass: top
objectClass: posixGroup
gidNumber: 1004
```
其中 gidNumber 是 ldapuser 在 `/etc/group` 中的 GID,然后加载这个文件:
```
# ldapadd -x -W -D "cn=Manager,dc=mydomain,dc=com" -f ldapgroup.ldif
```
**9. 为用户 ldapuser 添加一个带有定义的 LDIF 文件(`ldapuser.ldif`):**
```
dn: uid=ldapuser,ou=People,dc=mydomain,dc=com
objectClass: top
objectClass: account
objectClass: posixAccount
objectClass: shadowAccount
cn: ldapuser
uid: ldapuser
uidNumber: 1004
gidNumber: 1004
homeDirectory: /home/ldapuser
userPassword: {SSHA}fiN0YqzbDuDI0Fpqq9UudWmjZQY28S3M
loginShell: /bin/bash
gecos: ldapuser
shadowLastChange: 0
shadowMax: 0
shadowWarning: 0
```
并加载它:
```
# ldapadd -x -D cn=Manager,dc=mydomain,dc=com -W -f ldapuser.ldif
```

*LDAP 用户配置*
相似地,你可以删除你刚刚创建的用户条目:
```
# ldapdelete -x -W -D cn=Manager,dc=mydomain,dc=com "uid=ldapuser,ou=People,dc=mydomain,dc=com"
```
**10. 允许有关 ldap 的通信通过防火墙:**
```
# firewall-cmd --add-service=ldap
```
**11. 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是使用 LDAP 开启客户端的认证。**
为了在最后一步中对我们有所帮助,我们将使用 authconfig 工具(一个配置系统认证资源的界面)。
使用下面的命令,在通过 LDAP 服务器认证成功后,假如请求的用户的家目录不存在,则将会被创建:
```
# authconfig --enableldap --enableldapauth --ldapserver=rhel7.mydomain.com --ldapbasedn="dc=mydomain,dc=com" --enablemkhomedir --update
```

*LDAP 客户端认证*
### 总结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已经解释了如何利用一个 LDAP 服务器来设置基本的认证。若想对当前这个指南里描述的设置进行更深入的配置,请参考位于 RHEL 系统管理员指南里的 [第 13 章 – LDAP 的配置](https://access.redhat.com/documentation/en-US/Red_Hat_Enterprise_Linux/7/html/System_Administrators_Guide/ch-Directory_Servers.html),并特别注意使用 TLS 来进行安全设定。
请随意使用下面的评论框来留下你的提问。
---
via: <http://www.tecmint.com/setup-ldap-server-and-configure-client-authentication/>
作者:[Gabriel Cánepa](http://www.tecmint.com/author/gacanepa/) 译者:[FSSlc](https://github.com/FSSlc)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Linux 内核 0.01 发布纪念日:协作的价值
|
Jennifer Cloer
|
http://www.linuxfoundation.org/news-media/blogs/browse/2015/10/anniversary-first-linux-kernel-release-look-collaborative-value
|
Linux 社区通常对 Linux 的诞生日有两种看法: 8月25日是 Linus Torvalds 首次发布消息说他开始开发 Linux 的日期 10月5日则是第一个内核 0.01发布的日期 为了纪念1991年第一个 Linux 内核的发布,让我们来看看从第一个版本开始到现在发生了什么变化。 Linux 内核 0.01 只有 10239 行代码(来源:Wikipedia)。 发布于2015年7月的 4.1 版本,已经有了超过1900万行代码(来源: Phoronix)。 现在的 Linux 内核是已知最大的协作项目之一的成果。 根据今年二月发布的 Linux 开发报告《谁写的 Linux》的数据: 从10年前有记录起,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04/223903ogy7yczsdmhz500h.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04/223903ogy7yczsdmhz500h.jpg
| false | false | true |
wxy
| false |
[
"Linux",
"生日"
] |
观点
|
{
"viewnum": 4967,
"commentnum": 0,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
{
"raid": 6092,
"displayorder": 0
}
] |
Linux 社区通常对 Linux 的诞生日有两种看法: 8月25日是 Linus Torvalds 首次发布消息说他开始开发 Linux 的日期 10月5日则是第一个内核 0.01发布的日期 为了纪念1991年第一个 Linux 内核的发布,让我们来看看从第一个版本开始到现在发生了什么变化。 Linux 内核 0.01 只有 10239 行代码(来源:Wikipedia)。 发布于2015年7月的 4.1 版本,已经有了超过1900万行代码(来源: Phoronix)。 现在的 Linux 内核是已知最大的协作项目之一的成果。 根据今年二月发布的 Linux 开发报告《谁写的 Linux》的数据: 从10年前有记录起,
| 2015-10-05T08:00:00 | 2015-10-05T08:00:00 | 6,352 |
/article-6352-1.html
|

Linux 社区通常对 Linux 的诞生日有两种看法:
* [8月25日是 Linus Torvalds 首次发布消息说他开始开发 Linux 的日期](/article-6092-1.html)
* **10月5日**则是第一个内核 [0.01](https://www.kernel.org/pub/linux/kernel/Historic/linux-0.01.tar.gz) 发布的日期
为了纪念1991年第一个 Linux 内核的发布,让我们来看看从第一个版本开始到现在发生了什么变化。
* Linux 内核 0.01 只有 10239 行代码(来源: [Wikipedia](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nux_kernel))。
* 发布于2015年7月的 4.1 版本,已经有了超过1900万行代码(来源: [Phoronix](http://www.phoronix.com/scan.php?page=news_item&px=Linux-19.5M-Stats))。
现在的 Linux 内核是已知最大的协作项目之一的成果。
根据今年二月发布的 Linux 开发报告《[谁写的 Linux](https://www.linuxfoundation.org/news-media/announcements/2015/02/linux-foundation-releases-linux-development-report)》的数据:
* 从10年前有记录起,来自超过 1200 家公司的近 12000 名开发者为 Linux 内核做出了贡献。
* Linux 开发的速度是无与伦比的。接纳到内核的更改数量是平均每小时 7.71 个,换句话说是,每天 185 个更改或每周 1300 个。
近年来,Linux 内核的飞速发展及其带来的创新鼓舞了更多人参与到其中,在适应了它的原则、做法和方法体系后,推动 Linux 成功地解决了一些当今最复杂的技术问题。
就在这周,Linux 基金会以其<ruby> <a href="http://collabprojects.linuxfoundation.org/"> 合作项目 </a> <rp> ( </rp> <rt> Collaborative Projects </rt> <rp> ) </rp></ruby>作为样本发布了[首份开源开发的价值评估报告](https://www.linuxfoundation.org/publications/linux-foundation/estimating-total-development-cost-linux-foundation-collaborative-projects)。报告的数据十分有趣,令人印象深刻,该报告表明 [Linux 基金会合作项目](http://collabprojects.linuxfoundation.org/)的综合价值超过了五亿美金 ([使用 David A. Wheeler 的模型](http://www.dwheeler.com/sloccount/sloccount.html))。
据此报告:
* 在上个月,Linux 基金会合作项目已经有了一亿一千五百万行(115013302)源代码。
* 这些项目里包含1356名开发者花费了超过30年而重新创造的代码。
* 这些工作的经济总价值评估超过了五亿美金。
我们已经从 Linux 中学到了如此之多,没有什么能阻止我们继续获得更多。来和我们一起庆祝 Linux 的纪念日吧,请关注[Linux 基金会的 Twitter 消息](https://twitter.com/linuxfoundation)和我们下周在爱尔兰都柏林的举办的 [LinuxCon Europe](http://events.linuxfoundation.org/events/cloudopen-europe) 上的庆祝[活动](https://twitter.com/eventslf)吧。
|
||
RHCSA 系列(十五): 虚拟化基础和使用 KVM 进行虚拟机管理
|
Gabriel Cánepa
|
http://www.tecmint.com/kvm-virtualization-basics-and-guest-administration/
|
假如你在词典中查一下单词 虚拟化(virtualize),你将会发现它的意思是 创造某些事物的一个虚拟物(而非真实的)。在计算机行业中,术语虚拟化(virtualization)指的是:在相同的物理(硬件)系统上,同时运行多个操作系统,且这几个系统相互隔离的可能性,而那个硬件在虚拟化架构中被称作宿主机(host)。 RHCSA 系列: 虚拟化基础和使用 KVM 进行虚拟机管理 Part 15 通过使用虚拟机监视器(也被称为虚拟机管理程序(hypervisor)),虚拟机(被称为 guest)由底层的硬件来供给虚拟资源(举几个例子来说,如 CPU,RAM,存储介质,网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07/103003l1zq1cewee57q9je.pn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07/103003l1zq1cewee57q9je.png
| false | false | true |
FSSlc
| false |
[
"RHCSA"
] |
技术
|
{
"viewnum": 7250,
"commentnum": 4,
"favtimes": 1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17.32.132.75",
"message": "感谢分享,顺便问下,能否在后面的内容里面把 Tecmint 里面 的 RHCE exam 内容翻译下吗?",
"username": "mefirst_love [Internet Explorer 11.0|Windows 8.1]",
"date": "2015-10-15T14:22:01"
},
{
"postip": "114.253.22.175",
"message": "有的。",
"username": "linux [Chrome 45.0|Mac 10.11]",
"date": "2015-10-15T22:34:26"
},
{
"postip": "117.32.132.75",
"message": "没有找到在什么地方,能告诉下么?谢谢",
"username": "mefirst_love [Microsoft Edge 12.10240|Windows 10]",
"date": "2015-10-16T08:26:49"
},
{
"postip": "114.253.22.175",
"message": "啊哈,还没发呢。。我这就准备发了,一个系列。",
"username": "linux [Chrome 45.0|Mac 10.11]",
"date": "2015-10-16T20:05:13"
}
] |
[
{
"raid": 6348,
"displayorder": 0
}
] |
假如你在词典中查一下单词 虚拟化(virtualize),你将会发现它的意思是 创造某些事物的一个虚拟物(而非真实的)。在计算机行业中,术语虚拟化(virtualization)指的是:在相同的物理(硬件)系统上,同时运行多个操作系统,且这几个系统相互隔离的可能性,而那个硬件在虚拟化架构中被称作宿主机(host)。 RHCSA 系列: 虚拟化基础和使用 KVM 进行虚拟机管理 Part 15 通过使用虚拟机监视器(也被称为虚拟机管理程序(hypervisor)),虚拟机(被称为 guest)由底层的硬件来供给虚拟资源(举几个例子来说,如 CPU,RAM,存储介质,网
| 2015-10-07T10:30:00 | 2015-10-07T10:30:00 | 6,362 |
/article-6362-1.html
|
假如你在词典中查一下单词 “<ruby> 虚拟化 <rp> ( </rp> <rt> virtualize </rt> <rp> ) </rp></ruby>”,你将会发现它的意思是 “创造某些事物的一个虚拟物(而非真实的)”。在计算机行业中,术语<ruby> 虚拟化 <rp> ( </rp> <rt> virtualization </rt> <rp> ) </rp></ruby>指的是:在相同的物理(硬件)系统上,同时运行多个操作系统,且这几个系统相互隔离的**可能性**,而那个硬件在虚拟化架构中被称作<ruby> 宿主机 <rp> ( </rp> <rt> host </rt> <rp> ) </rp></ruby>。

*RHCSA 系列: 虚拟化基础和使用 KVM 进行虚拟机管理 – Part 15*
通过使用虚拟机监视器(也被称为<ruby> 虚拟机管理程序 <rp> ( </rp> <rt> hypervisor </rt> <rp> ) </rp></ruby>),虚拟机(被称为 guest)由底层的硬件来供给虚拟资源(举几个例子来说,如 CPU,RAM,存储介质,网络接口等)。
考虑到这一点就可以清楚地看出,虚拟化的主要优点是节约成本(在设备和网络基础设施,及维护工作等方面)和显著地减少容纳所有必要硬件所需的物理空间。
由于这个简单的指南不能涵盖所有的虚拟化方法,我鼓励你参考在总结部分中列出的文档,以此对这个话题做更深入的了解。
请记住当前文章只是用于在 RHEL 7 中用命令行工具使用 [KVM](http://www.linux-kvm.org/page/Main_Page) (<ruby> Kernel-based Virtual Machine <rp> ( </rp> <rt> 基于内核的虚拟机 </rt> <rp> ) </rp></ruby>) 学习虚拟化基础知识的一个起点,而并不是对这个话题的深入探讨。
### 检查硬件要求并安装软件包
为了设置虚拟化,你的 CPU 必须能够支持它。你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来查看你的系统是否满足这个要求:
```
# grep -E 'svm|vmx' /proc/cpuinfo
```
在下面的截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前的系统(带有一个 AMD 的微处理器)支持虚拟化,svm 字样的存在暗示了这一点。假如我们有一个 Intel 系列的处理器,我们将会看到上面命令的结果将会出现 vmx 字样。

*检查 KVM 支持*
另外,你需要在你宿主机的硬件(BIOS 或 UEFI)中开启虚拟化。
现在,安装必要的软件包:
* qemu-kvm 是一个开源的虚拟机程序,为 KVM 虚拟机监视器提供硬件仿真,而 qemu-img 则提供了一个操纵磁盘镜像的命令行工具。
* libvirt 包含与操作系统的虚拟化功能交互的工具。
* libvirt-python 包含一个模块,它允许用 Python 写的应用来使用由 libvirt 提供的接口。
* libguestfs-tools 包含各式各样的针对虚拟机的系统管理员命令行工具。
* virt-install 包含针对虚拟机管理的其他命令行工具。
命令如下:
```
# yum update && yum install qemu-kvm qemu-img libvirt libvirt-python libguestfs-tools virt-install
```
一旦安装完成,请确保你启动并开启了 libvirtd 服务:
```
# systemctl start libvirtd.service
# systemctl enable libvirtd.service
```
默认情况下,每个虚拟机将只能够与放在相同的物理服务器上的虚拟机以及宿主机自身通信。要使得虚拟机能够访问位于局域网或因特网中的其他机器,我们需要像下面这样在我们的宿主机上设置一个桥接接口(比如说 br0):
1、 添加下面的一行到我们的 NIC 主配置中(类似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np0s3` 这样的文件):
```
BRIDGE=br0
```
2、 使用下面的内容(注意,你可能需要更改 IP 地址,网关地址和 DNS 信息)为 br0 创建一个配置文件(`/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br0`):
```
DEVICE=br0
TYPE=Bridge
BOOTPROTO=static
IPADDR=192.168.0.18
NETMASK=255.255.255.0
GATEWAY=192.168.0.1
NM_CONTROLLED=no
DEFROUTE=yes
PEERDNS=yes
PEERROUTES=yes
IPV4_FAILURE_FATAL=no
IPV6INIT=yes
IPV6_AUTOCONF=yes
IPV6_DEFROUTE=yes
IPV6_PEERDNS=yes
IPV6_PEERROUTES=yes
IPV6_FAILURE_FATAL=no
NAME=br0
ONBOOT=yes
DNS1=8.8.8.8
DNS2=8.8.4.4
```
3、 最后在文件`/etc/sysctl.conf` 中设置:
```
net.ipv4.ip_forward = 1
```
来开启包转发并加载更改到当前的内核配置中:
```
# sysctl -p
```
注意,你可能还需要告诉 firewalld 让这类的流量应当被允许通过防火墙。假如你需要这样做,记住你可以参考这个系列的 [使用 firewalld 和 iptables 来控制网络流量](/article-6315-1.html)。
### 创建虚拟机镜像
默认情况下,虚拟机镜像将会被创建到 `/var/lib/libvirt/images` 中,且强烈建议你不要更改这个设定,除非你真的需要那么做且知道你在做什么,并能自己处理有关 SELinux 的设定(这个话题已经超出了本教程的讨论范畴,但你可以参考这个系列的第 13 部分 [使用 SELinux 来进行强制访问控制](/article-6339-1.html),假如你想更新你的知识的话)。
这意味着你需要确保你在文件系统中分配了必要的空间来容纳你的虚拟机。
下面的命令将使用位于 `/home/gacanepa/ISOs`目录下的 rhel-server-7.0-x86\_64-dvd.iso 镜像文件和 br0 这个网桥来创建一个名为 `tecmint-virt01` 的虚拟机,它有一个虚拟 CPU,1 GB(=1024 MB)的 RAM,20 GB 的磁盘空间(由`/var/lib/libvirt/images/tecmint-virt01.img`所代表):
```
# virt-install \
--network bridge=br0
--name tecmint-virt01 \
--ram=1024 \
--vcpus=1 \
--disk path=/var/lib/libvirt/images/tecmint-virt01.img,size=20 \
--graphics none \
--cdrom /home/gacanepa/ISOs/rhel-server-7.0-x86_64-dvd.iso
--extra-args="console=tty0 console=ttyS0,115200"
```
假如安装文件位于一个 HTTP 服务器上,而不是存储在你磁盘中的镜像中,你必须将上面的 `-cdrom` 替换为 `-location`,并明确地指出在线存储仓库的地址。
至于上面的 `–graphics none` 选项,它告诉安装程序只以文本模式执行安装过程。假如你使用一个 GUI 界面和一个 VNC 窗口来访问主虚拟机控制台,则可以省略这个选项。最后,使用 `–extra-args` 参数,我们将传递内核启动参数给安装程序,以此来设置一个串行的虚拟机控制台。
现在,所安装的虚拟机应当可以作为一个正常的(真实的)服务来运行了。假如没有,请查看上面列出的步骤。
### 管理虚拟机
作为一个系统管理员,还有一些典型的管理任务需要你在虚拟机上去完成。注:下面所有的命令都需要在你的宿主机上运行:
**1. 列出所有的虚拟机:**
```
# virsh list --all
```
你必须留意上面命令输出中的虚拟机 ID(尽管上面的命令还会返回虚拟机的名称和当前的状态),因为你需要它来执行有关某个虚拟机的大多数管理任务。
**2. 显示某个虚拟机的信息:**
```
# virsh dominfo [VM Id]
```
**3. 开启,重启或停止一个虚拟机操作系统:**
```
# virsh start | reboot | shutdown [VM Id]
```
**4. 假如网络无法连接且在宿主机上没有运行 X 服务器,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来访问虚拟机的串行控制台:**
```
# virsh console [VM Id]
```
**注**:这需要你添加一个串行控制台配置信息到 `/etc/grub.conf` 文件中(参考刚才创建虚拟机时传递给`-extra-args`选项的参数)。
**5. 修改分配的内存或虚拟 CPU:**
首先,关闭虚拟机:
```
# virsh shutdown [VM Id]
```
为 RAM 编辑虚拟机的配置:
```
# virsh edit [VM Id]
```
然后更改
```
<memory>[内存大小,注意不要加上方括号]</memory>
```
使用新的设定重启虚拟机:
```
# virsh create /etc/libvirt/qemu/tecmint-virt01.xml
```
最后,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来动态地改变内存的大小:
```
# virsh setmem [VM Id] [内存大小,这里没有括号]
```
对于 CPU,使用:
```
# virsh edit [VM Id]
```
然后更改
```
<cpu>[CPU 数目,这里没有括号]</cpu>
```
至于更深入的命令和细节,请参考 RHEL 5 虚拟化指南(这个指南尽管有些陈旧,但包括了用于管理虚拟机的 virsh 命令的详尽清单)的第 26 章里的表 26.1。
### 总结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涵盖了在 RHEL 7 中如何使用 KVM 和虚拟化的一些基本概念,这个话题是一个广泛且令人着迷的话题。并且我希望它能成为你在随后阅读官方的 [RHEL 虚拟化入门](https://access.redhat.com/documentation/en-US/Red_Hat_Enterprise_Linux/7/html/Virtualization_Getting_Started_Guide/index.html) 和 [RHEL 虚拟化部署和管理指南](https://access.redhat.com/documentation/en-US/Red_Hat_Enterprise_Linux/7/html/Virtualization_Deployment_and_Administration_Guide/index.html) ,探索更高级的主题时的起点教程,并给你带来帮助。
另外,为了分辨或拓展这里解释的某些概念,你还可以参考先前包含在 [KVM 系列](http://www.tecmint.com/install-and-configure-kvm-in-linux/) 中的文章。
---
via: <http://www.tecmint.com/kvm-virtualization-basics-and-guest-administration/>
作者:[Gabriel Cánepa](http://www.tecmint.com/author/gacanepa/) 译者:[FSSlc](https://github.com/FSSlc)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看看新的 Ubuntu 15.10 默认壁纸
|
Joey-Elijah Sneddon
|
http://www.omgubuntu.co.uk/2015/09/ubuntu-15-10-wily-werewolf-default-wallpaper
|
全新的Ubuntu 15.10 Wily Werewolf默认壁纸已经亮相 乍一看你几乎无法发现与今天4月发布的Ubuntu 15.04中受到折纸启发的Suru设计有什么差别。但是仔细看你就会发现默认背景有一些细微差别。 其中一点是更淡,受到由左上角图片发出的橘黄色光的帮助。保持了角褶皱和色块,但是增加了块和矩形部分。 新的背景由Canonica设计团队的Alex Milazzo设计。 Ubuntu 15.10 默认桌面背景 为了凸显变化,这个是Ubuntu 15.04的默认壁纸作为比较: Ubuntu 15.04 默认壁纸 下载Ubuntu 15.10 壁纸 如果你正运行的是Ubuntu 15.10 Wily Werewolf每日构建版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07/232120pysyjfewgz0sen0y.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07/232120pysyjfewgz0sen0y.jpg
| false | false | true |
geekpi
| false |
[
"Ubuntu"
] |
分享
|
{
"viewnum": 5826,
"commentnum": 2,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21.22.29.121",
"message": "依然在使用14.04",
"username": "ryt [Chrome 45.0|GNU/Linux]",
"date": "2015-10-08T22:45:15"
},
{
"postip": "110.97.147.244",
"message": "路过帮顶",
"username": "wqk317226700 [UC Browser 10.7|Android 4.4]",
"date": "2015-10-10T01:30:56"
}
] |
[] |
全新的Ubuntu 15.10 Wily Werewolf默认壁纸已经亮相 乍一看你几乎无法发现与今天4月发布的Ubuntu 15.04中受到折纸启发的Suru设计有什么差别。但是仔细看你就会发现默认背景有一些细微差别。 其中一点是更淡,受到由左上角图片发出的橘黄色光的帮助。保持了角褶皱和色块,但是增加了块和矩形部分。 新的背景由Canonica设计团队的Alex Milazzo设计。 Ubuntu 15.10 默认桌面背景 为了凸显变化,这个是Ubuntu 15.04的默认壁纸作为比较: Ubuntu 15.04 默认壁纸 下载Ubuntu 15.10 壁纸 如果你正运行的是Ubuntu 15.10 Wily Werewolf每日构建版
| 2015-10-07T23:21:00 | 2015-10-07T23:21:00 | 6,365 |
/article-6365-1.html
|
**全新的Ubuntu 15.10 Wily Werewolf默认壁纸已经亮相**
乍一看你几乎无法发现与今天4月发布的Ubuntu 15.04中受到折纸启发的‘Suru’设计有什么差别。但是仔细看你就会发现默认背景有一些细微差别。
其中一点是更淡,受到由左上角图片发出的橘黄色光的帮助。保持了角褶皱和色块,但是增加了块和矩形部分。
新的背景由Canonica设计团队的Alex Milazzo设计。

*Ubuntu 15.10 默认桌面背景*
为了凸显变化,这个是Ubuntu 15.04的默认壁纸作为比较:

*Ubuntu 15.04 默认壁纸*
### 下载Ubuntu 15.10 壁纸
如果你正运行的是Ubuntu 15.10 Wily Werewolf每日构建版本,那么你无法看到这个默认壁纸:设计已经亮相但是还没有打包到Wily中。
你不必等到10月份来使用新的设计来作为你的桌面背景。你可以点击下面的按钮下载4096×2304高清壁纸。
* [下载Ubuntu 15.10新的默认壁纸](https://launchpadlibrarian.net/218258177/Wolf_Wallpaper_Desktop_4096x2304_Purple_PNG-24.png)
最后,如我们每次在有新壁纸时说的,你不必在意发布版品牌和设计细节。如果壁纸不合你的口味或者不想永远用它,轻易地就换掉,毕竟这不是Ubuntu Phone!
**你是新版本的粉丝么?在评论中让我们知道**
---
via: <http://www.omgubuntu.co.uk/2015/09/ubuntu-15-10-wily-werewolf-default-wallpaper>
作者:[Joey-Elijah Sneddon](https://plus.google.com/117485690627814051450/?rel=author)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新手技巧] 如何在Ubuntu中添加和删除书签
|
Abhishek
|
http://itsfoss.com/add-remove-bookmarks-ubuntu/
|
这是一篇对完全是新手的一篇技巧,我将向你展示如何在Ubuntu文件管理器中添加书签。 现在如果你想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答案很简单。它可以让你可以快速地在左边栏中访问。比如,我在Ubuntu中安装了Copy 云服务。它创建在/Home/Copy。先进入Home目录再进入Copy目录并不是很麻烦,但是我想要更快地访问它。因此我添加了一个书签这样我就可以直接从侧边栏访问了。 在Ubuntu中添加书签 打开Files。进入你想要保存快速访问的目录。你需要在标记书签的目录里面。 现在,你有两种方法: 方法1: 当你在Files(Ubuntu中的文件管理器)中时,查看顶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08/081045jie0yg0ed0mso5ty.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08/081045jie0yg0ed0mso5ty.jpg
| false | false | true |
geekpi
| false |
[
"Ubuntu"
] |
桌面应用
|
{
"viewnum": 7600,
"commentnum": 0,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 |
这是一篇对完全是新手的一篇技巧,我将向你展示如何在Ubuntu文件管理器中添加书签。 现在如果你想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答案很简单。它可以让你可以快速地在左边栏中访问。比如,我在Ubuntu中安装了Copy 云服务。它创建在/Home/Copy。先进入Home目录再进入Copy目录并不是很麻烦,但是我想要更快地访问它。因此我添加了一个书签这样我就可以直接从侧边栏访问了。 在Ubuntu中添加书签 打开Files。进入你想要保存快速访问的目录。你需要在标记书签的目录里面。 现在,你有两种方法: 方法1: 当你在Files(Ubuntu中的文件管理器)中时,查看顶
| 2015-10-08T08:10:44 | 2015-10-08T08:10:44 | 6,366 |
/article-6366-1.html
|

这是一篇对完全是新手的一篇技巧,我将向你展示如何在Ubuntu文件管理器中添加书签。
现在如果你想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答案很简单。它可以让你可以快速地在左边栏中访问。比如,我[在Ubuntu中安装了Copy 云服务](http://itsfoss.com/install-copy-in-ubuntu-14-04/)。它创建在/Home/Copy。先进入Home目录再进入Copy目录并不是很麻烦,但是我想要更快地访问它。因此我添加了一个书签这样我就可以直接从侧边栏访问了。
### 在Ubuntu中添加书签
打开Files。进入你想要保存快速访问的目录。你需要在标记书签的目录里面。
现在,你有两种方法:
#### 方法1:
当你在Files(Ubuntu中的文件管理器)中时,查看顶部菜单。你会看到书签按钮。点击它你会看到将当前路径保存为书签的选项。

#### 方法 2:
你可以直接按下Ctrl+D就可以将当前位置保存为书签。
如你所见,这里左边栏就有一个新添加的Copy目录:

### 管理书签
如果你不想要太多的书签或者你错误地添加了一个书签,你可以很简单地删除它。按下Ctrl+B查看所有的书签。现在选择想要删除的书签并点击删除。

这就是在Ubuntu中管理书签需要做的。我知道这对于大多数用户而言很简单,但是这也许多Ubuntu的新手而言或许还有用。
---
via: <http://itsfoss.com/add-remove-bookmarks-ubuntu/>
作者:[Abhishek](http://itsfoss.com/author/abhishek/)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5 个在 Linux 中管理文件类型和系统时间的有用命令
|
Aaron Kili
|
http://www.tecmint.com/manage-file-types-and-set-system-time-in-linux/
|
对于想学习 Linux 的初学者来说要适应使用命令行或者终端可能非常困难。由于终端比图形用户界面程序更能帮助用户控制 Linux 系统,我们必须习惯在终端中运行命令。因此为了有效记忆 Linux 不同的命令,你应该每天使用终端并明白怎样将命令和不同选项以及参数一同使用。 在 Linux 中管理文件类型并设置时间 请先查看我们 Linux 小技巧系列之前的文章: 5 个有趣的 Linux 命令行技巧 给新手的 10 个有用 Linux 命令行技巧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打算看看终端中 5 个和文件以及时间相关的提示和技巧。 Linux 中的文件类型 在 Linux 中,一切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08/082829ag3g3ajnm8ft2emz.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08/082829ag3g3ajnm8ft2emz.jpg
| false | false | true |
ictlyh
| false |
[
"命令行",
"Linux"
] |
技术
|
{
"viewnum": 7188,
"commentnum": 1,
"favtimes": 7,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15.60.13.207",
"message": "好!已收藏",
"username": "不简单 [Chrome 31.0|Windows 7]",
"date": "2015-10-09T22:17:49"
}
] |
[] |
对于想学习 Linux 的初学者来说要适应使用命令行或者终端可能非常困难。由于终端比图形用户界面程序更能帮助用户控制 Linux 系统,我们必须习惯在终端中运行命令。因此为了有效记忆 Linux 不同的命令,你应该每天使用终端并明白怎样将命令和不同选项以及参数一同使用。 在 Linux 中管理文件类型并设置时间 请先查看我们 Linux 小技巧系列之前的文章: 5 个有趣的 Linux 命令行技巧 给新手的 10 个有用 Linux 命令行技巧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打算看看终端中 5 个和文件以及时间相关的提示和技巧。 Linux 中的文件类型 在 Linux 中,一切
| 2015-10-08T08:28:00 | 2015-10-08T08:28:00 | 6,367 |
/article-6367-1.html
|
对于想学习 Linux 的初学者来说要适应使用命令行或者终端可能非常困难。由于终端比图形用户界面程序更能帮助用户控制 Linux 系统,我们必须习惯在终端中运行命令。因此为了有效记忆 Linux 不同的命令,你应该每天使用终端并明白怎样将命令和不同选项以及参数一同使用。

*在 Linux 中管理文件类型和设置时间*
请先查看我们 Linux 小技巧系列之前的文章:
* [5 个有趣的 Linux 命令行技巧](/article-5485-1.html)
* [给新手的 10 个有用 Linux 命令行技巧](/article-6314-1.html)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打算看看终端中 5 个和文件以及时间相关的提示和技巧。
### Linux 中的文件类型
在 Linux 中,一切皆文件,你的设备、目录以及普通文件都认为是文件。
Linux 系统中文件有不同的类型:
* 普通文件:可能包含命令、文档、音频文件、视频、图像,归档文件等。
* 设备文件:系统用于访问你硬件组件。
这里有两种表示存储设备的设备文件:块文件,例如硬盘,它们以块读取数据;字符文件,以逐个字符读取数据。
* 硬链接和软链接:用于在 Linux 文件系统的任意地方访问文件。
* 命名管道和套接字:允许不同的进程之间进行交互。
#### 1. 用 ‘file’ 命令确定文件类型
你可以像下面这样使用 file 命令确定文件的类型。下面的截图显示了用 file 命令确定不同文件类型的例子。
```
tecmint@tecmint ~/Linux-Tricks $ dir
BACKUP master.zip
crossroads-stable.tar.gz num.txt
EDWARD-MAYA-2011-2012-NEW-REMIX.mp3 reggea.xspf
Linux-Security-Optimization-Book.gif tmp-link
tecmint@tecmint ~/Linux-Tricks $ file BACKUP/
BACKUP/: directory
tecmint@tecmint ~/Linux-Tricks $ file master.zip
master.zip: Zip archive data, at least v1.0 to extract
tecmint@tecmint ~/Linux-Tricks $ file crossroads-stable.tar.gz
crossroads-stable.tar.gz: gzip compressed data, from Unix, last modified: Tue Apr 5 15:15:20 2011
tecmint@tecmint ~/Linux-Tricks $ file Linux-Security-Optimization-Book.gif
Linux-Security-Optimization-Book.gif: GIF image data, version 89a, 200 x 259
tecmint@tecmint ~/Linux-Tricks $ file EDWARD-MAYA-2011-2012-NEW-REMIX.mp3
EDWARD-MAYA-2011-2012-NEW-REMIX.mp3: Audio file with ID3 version 2.3.0, contains: MPEG ADTS, layer III, v1, 192 kbps, 44.1 kHz, JntStereo
tecmint@tecmint ~/Linux-Tricks $ file /dev/sda1
/dev/sda1: block special
tecmint@tecmint ~/Linux-Tricks $ file /dev/tty1
/dev/tty1: character special
```
#### 2. 用 ‘ls’ 和 ‘dir’ 命令确定文件类型
确定文件类型的另一种方式是用 ls 和 [dir](http://www.tecmint.com/linux-dir-command-usage-with-examples/) 命令显示一长串结果。
用 ls -l 确定一个文件的类型。
当你查看文件权限时,第一个字符显示了文件类型,其它字符显示文件权限。
```
tecmint@tecmint ~/Linux-Tricks $ ls -l
total 6908
drwxr-xr-x 2 tecmint tecmint 4096 Sep 9 11:46 BACKUP
-rw-r--r-- 1 tecmint tecmint 1075620 Sep 9 11:47 crossroads-stable.tar.gz
-rwxr----- 1 tecmint tecmint 5916085 Sep 9 11:49 EDWARD-MAYA-2011-2012-NEW-REMIX.mp3
-rw-r--r-- 1 tecmint tecmint 42122 Sep 9 11:49 Linux-Security-Optimization-Book.gif
-rw-r--r-- 1 tecmint tecmint 17627 Sep 9 11:46 master.zip
-rw-r--r-- 1 tecmint tecmint 5 Sep 9 11:48 num.txt
-rw-r--r-- 1 tecmint tecmint 0 Sep 9 11:46 reggea.xspf
-rw-r--r-- 1 tecmint tecmint 5 Sep 9 11:47 tmp-link
```
使用 ls -l 确定块和字符文件
```
tecmint@tecmint ~/Linux-Tricks $ ls -l /dev/sda1
brw-rw---- 1 root disk 8, 1 Sep 9 10:53 /dev/sda1
tecmint@tecmint ~/Linux-Tricks $ ls -l /dev/tty1
crw-rw---- 1 root tty 4, 1 Sep 9 10:54 /dev/tty1
```
使用 dir -l 确定一个文件的类型。
```
tecmint@tecmint ~/Linux-Tricks $ dir -l
total 6908
drwxr-xr-x 2 tecmint tecmint 4096 Sep 9 11:46 BACKUP
-rw-r--r-- 1 tecmint tecmint 1075620 Sep 9 11:47 crossroads-stable.tar.gz
-rwxr----- 1 tecmint tecmint 5916085 Sep 9 11:49 EDWARD-MAYA-2011-2012-NEW-REMIX.mp3
-rw-r--r-- 1 tecmint tecmint 42122 Sep 9 11:49 Linux-Security-Optimization-Book.gif
-rw-r--r-- 1 tecmint tecmint 17627 Sep 9 11:46 master.zip
-rw-r--r-- 1 tecmint tecmint 5 Sep 9 11:48 num.txt
-rw-r--r-- 1 tecmint tecmint 0 Sep 9 11:46 reggea.xspf
-rw-r--r-- 1 tecmint tecmint 5 Sep 9 11:47 tmp-link
```
#### 3. 统计指定类型文件的数目
下面我们来看看在一个目录中用 ls,[grep](/article-2250-1.html) 和 [wc](http://www.tecmint.com/wc-command-examples/) 命令统计指定类型文件数目的技巧。命令之间的交互通过命名管道完成。
* grep – 用户根据给定模式或正则表达式进行搜索的命令。
* wc – 用于统计行、字和字符的命令。
**统计普通文件的数目**
在 Linux 中,普通文件用符号 `-` 表示。
```
tecmint@tecmint ~/Linux-Tricks $ ls -l | grep ^- | wc -l
7
```
**统计目录的数目**
在 Linux 中,目录用符号 `d` 表示。
```
tecmint@tecmint ~/Linux-Tricks $ ls -l | grep ^d | wc -l
1
```
**统计符号链接和硬链接的数目**
在 Linux 中,符号链接和硬链接用符号 `l` 表示。
```
tecmint@tecmint ~/Linux-Tricks $ ls -l | grep ^l | wc -l
0
```
**统计块文件和字符文件的数目**
在 Linux 中,块和字符文件用符号 `b` 和 `c` 表示。
```
tecmint@tecmint ~/Linux-Tricks $ ls -l /dev | grep ^b | wc -l
37
tecmint@tecmint ~/Linux-Tricks $ ls -l /dev | grep ^c | wc -l
159
```
#### 4. 在 Linux 系统中查找文件
下面我们来看看在 Linux 系统中查找文件一些命令,它们包括 locate、find、whatis 和 which 命令。
**用 locate 命令查找文件**
在下面的输出中,我想要定位系统中的 [Samba 服务器配置文件](http://www.tecmint.com/setup-samba-file-sharing-for-linux-windows-clients/)
```
tecmint@tecmint ~/Linux-Tricks $ locate samba.conf
/usr/lib/tmpfiles.d/samba.conf
/var/lib/dpkg/info/samba.conffiles
```
**用 find 命令查找文件**
想要学习如何在 Linux 中使用 find 命令,你可以阅读我们以下的文章,里面列出了 find 命令的 30 多个例子和使用方法。
* [Linux 中 35 个 ‘find’ 命令示例](http://www.tecmint.com/35-practical-examples-of-linux-find-command/)
**用 whatis 命令定位命令**
whatis 命令通常用于定位命令,它很特殊,因为它给出关于一个命令的信息,它还能查找配置文件和命令的帮助手册条目。
```
tecmint@tecmint ~/Linux-Tricks $ whatis bash
bash (1) - GNU Bourne-Again SHell
tecmint@tecmint ~/Linux-Tricks $ whatis find
find (1) - search for files in a directory hierarchy
tecmint@tecmint ~/Linux-Tricks $ whatis ls
ls (1) - list directory contents
```
**用 which 命令定位命令**
which 命令用于定位文件系统中的命令。
```
tecmint@tecmint ~/Linux-Tricks $ which mkdir
/bin/mkdir
tecmint@tecmint ~/Linux-Tricks $ which bash
/bin/bash
tecmint@tecmint ~/Linux-Tricks $ which find
/usr/bin/find
tecmint@tecmint ~/Linux-Tricks $ $ which ls
/bin/ls
```
#### 5.处理 Linux 系统的时间
在联网环境中,保持你 Linux 系统时间准确是一个好的习惯。Linux 系统中有很多服务要求时间正确才能在联网条件下正常工作。
让我们来看看你可以用来管理你机器时间的命令。在 Linux 中,有两种方式管理时间:系统时间和硬件时间。
系统时间由系统时钟管理,硬件时间由硬件时钟管理。
要查看你的系统时间、日期和时区,像下面这样使用 date 命令。
```
tecmint@tecmint ~/Linux-Tricks $ date
Wed Sep 9 12:25:40 IST 2015
```
像下面这样用 date -s 或 date -set=“STRING” 设置系统时间。
```
tecmint@tecmint ~/Linux-Tricks $ sudo date -s "12:27:00"
Wed Sep 9 12:27:00 IST 2015
tecmint@tecmint ~/Linux-Tricks $ sudo date --set="12:27:00"
Wed Sep 9 12:27:00 IST 2015
```
你也可以像下面这样设置时间和日期。
```
tecmint@tecmint ~/Linux-Tricks $ sudo date 090912302015
Wed Sep 9 12:30:00 IST 2015
```
使用 cal 命令从日历中查看当前日期。
```
tecmint@tecmint ~/Linux-Tricks $ cal
September 2015
Su Mo Tu We Th Fr S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
使用 hwclock 命令查看硬件时钟时间。
```
tecmint@tecmint ~/Linux-Tricks $ sudo hwclock
Wednesday 09 September 2015 06:02:58 PM IST -0.200081 seconds
```
要设置硬件时钟时间,像下面这样使用 hwclock –set –date=“STRING” 命令。
```
tecmint@tecmint ~/Linux-Tricks $ sudo hwclock --set --date="09/09/2015 12:33:00"
tecmint@tecmint ~/Linux-Tricks $ sudo hwclock
Wednesday 09 September 2015 12:33:11 PM IST -0.891163 seconds
```
系统时间是由硬件时钟时间在启动时设置的,系统关闭时,硬件时间被重置为系统时间。
因此你查看系统时间和硬件时间时,它们是一样的,除非你更改了系统时间。当你的 CMOS 电量不足时,硬件时间可能不正确。
你也可以像下面这样使用硬件时钟的时间设置系统时间。
```
$ sudo hwclock --hctosys
```
也可以像下面这样用系统时钟时间设置硬件时钟时间。
```
$ sudo hwclock --systohc
```
要查看你的 Linux 系统已经运行了多长时间,可以使用 uptime 命令。
```
tecmint@tecmint ~/Linux-Tricks $ uptime
12:36:27 up 1:43, 2 users, load average: 1.39, 1.34, 1.45
tecmint@tecmint ~/Linux-Tricks $ uptime -p
up 1 hour, 43 minutes
tecmint@tecmint ~/Linux-Tricks $ uptime -s
2015-09-09 10:52:47
```
### 总结
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 Linux 中的文件类型是一个好的尝试,同时时间管理也非常重要,尤其是在需要可靠有效地管理服务的服务器上。希望这篇指南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有任何反馈,别忘了给我们写评论。和我们保持联系。
---
via: <http://www.tecmint.com/manage-file-types-and-set-system-time-in-linux/>
作者:[Aaron Kili](http://www.tecmint.com/author/aaronkili/) 译者:[ictlyh](http://www.mutouxiaogui.cn/blog/)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NGINX Plus 现在完全支持 HTTP/2
|
Faisal Memon
|
https://www.nginx.com/blog/http2-r7/
|
早些时候,我们发布了支持 HTTP/2 协议的 NGINX Plus R7。作为 HTTP 协议的最新标准,HTTP/2 的设计为现在的 web 应用程序带来了更高的性能和安全性。(LCTT 译注: 开源版本的 NGINX 1.95 也支持 HTTP/2 了。) NGINX Plus 所实现的 HTTP/2 协议可与现有的网站和应用程序进行无缝衔接。只需要一点改变,不管用户选择什么样的浏览器,NGINX Plus 都能为用户同时提供 HTTP/1.x 与HTTP/2 的最佳体验。 要支持 HTTP/2 仅需通过可选的 nginx‑plus‑http2 软件包。nginx‑plus 和 nginx‑plus‑extras 软件包支持 SPDY 协议,目前推荐用于生产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08/091503qx6864ajaudyo6i6.pn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08/091503qx6864ajaudyo6i6.png
| false | false | true |
strugglingyouth
| false |
[
"nginx",
"HTTP/2"
] |
系统运维
|
{
"viewnum": 8104,
"commentnum": 0,
"favtimes": 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
{
"raid": 6720,
"displayorder": 0
},
{
"raid": 7934,
"displayorder": 0
}
] |
早些时候,我们发布了支持 HTTP/2 协议的 NGINX Plus R7。作为 HTTP 协议的最新标准,HTTP/2 的设计为现在的 web 应用程序带来了更高的性能和安全性。(LCTT 译注: 开源版本的 NGINX 1.95 也支持 HTTP/2 了。) NGINX Plus 所实现的 HTTP/2 协议可与现有的网站和应用程序进行无缝衔接。只需要一点改变,不管用户选择什么样的浏览器,NGINX Plus 都能为用户同时提供 HTTP/1.x 与HTTP/2 的最佳体验。 要支持 HTTP/2 仅需通过可选的 nginx‑plus‑http2 软件包。nginx‑plus 和 nginx‑plus‑extras 软件包支持 SPDY 协议,目前推荐用于生产
| 2015-10-08T09:15:00 | 2015-10-08T09:15:00 | 6,368 |
/article-6368-1.html
|
早些时候,我们发布了支持 HTTP/2 协议的 [NGINX Plus R7](https://www.nginx.com/blog/nginx-plus-r7-released/)。作为 HTTP 协议的最新标准,HTTP/2 的设计为现在的 web 应用程序带来了更高的性能和安全性。(LCTT 译注: [开源版本的 NGINX 1.95 也支持 HTTP/2 了](http://mailman.nginx.org/pipermail/nginx-announce/2015/000162.html)。)
NGINX Plus 所实现的 HTTP/2 协议可与现有的网站和应用程序进行无缝衔接。只需要一点改变,不管用户选择什么样的浏览器,NGINX Plus 都能为用户同时提供 HTTP/1.x 与HTTP/2 的最佳体验。
要支持 HTTP/2 仅需通过可选的 **nginx‑plus‑http2** 软件包。**nginx‑plus** 和 **nginx‑plus‑extras** 软件包支持 SPDY 协议,目前推荐用于生产站点,因为其被大多数浏览器所支持并且代码也是相当成熟了。
### 为什么要使用 HTTP/2?
HTTP/2 使数据传输更高效,对你的应用程序更安全。 HTTP/2 相比于 HTTP/1.x 有五个提高性能特点:
* **完全复用** – 在一个保持激活(keepalive)的连接上,HTTP/1.1 强制按严格的顺序来处理请求。一个请求必须在下一个请求开始前结束。 HTTP/2 消除了这一要求,允许并行和乱序来处理请求。
* **单一,持久连接** – 由于 HTTP/2 允许请求完全复用,所以可以通过单一连接并行下载网页上的所有对象。在 HTTP/1.x 中,使用多个连接来并行下载资源,从而导致使用底层 TCP 协议效率很低。
* **二进制编码** – Header 信息使用紧凑的二进制格式发送,而不是纯文本格式,节省了传输字节。
* **Header 压缩** – Headers 使用专用的 HPACK 压缩算法来进行压缩,这进一步降低数据通过网络传输的字节。
* **SSL/TLS 加密** – 在 HTTP/2 中,强制使用 SSL/TLS。在 [RFC](https://tools.ietf.org/html/rfc7540) 中并没有强制,其允许纯文本的 HTTP/2,但是当前所有实现 HTTP/2的 Web 浏览器都只支持加密。 SSL/TLS 可以使你的网站更安全,并且使用 HTTP/2 各项性能会有提升,加密和解密过程的性能损失就减少了。
要了解更多关于 HTTP/2:
* 请阅读我们的 [白皮书](https://www.nginx.com/wp-content/uploads/2015/09/NGINX_HTTP2_White_Paper_v4.pdf),它涵盖了你需要了解HTTP/2 的一切。
* 下载由 Google 的 Ilya Grigorik 编写的 [特别版的高性能浏览器网络电子书](https://www.nginx.com/http2-ebook/) ( LCTT 译注:涵盖 HTTP/2 的部分)。
### NGINX Plus 如何实现 HTTP/2
我们的 HTTP/2 实现是基于 SPDY 支持的,它已经被广泛部署(使用了 NGINX 或 NGINX Plus 的网站近 75% 都使用了 SPDY)。使用 NGINX Plus 部署 HTTP/2 时,几乎不会改变你应用程序的配置。本节将讨论 NGINX Plus如何实现对 HTTP/2 的支持。
#### 一个 HTTP/2 网关

NGINX Plus 作为一个 HTTP/2 网关。它与支持 HTTP/2 的客户端 Web 浏览器用 HTTP/2 通讯,而转换 HTTP/2 请求给后端服务器通信时使用 HTTP/1.x(或者 FastCGI, SCGI, uWSGI, 等等. – 取决于你目前正在使用的协议)。
#### 向后兼容性

在一段时间内,你需要同时支持 HTTP/2 和 HTTP/1.x。在撰写本文时,超过50%的用户使用的 Web 浏览器已经[支持 HTTP/2](http://caniuse.com/#feat=http2),但这也意味着近50%的人还没有使用。
为了同时支持 HTTP/1.x 和 HTTP/2,NGINX Plus 实现了 TLS 上的 Next Protocol Negotiation (NPN)扩展。当 Web 浏览器连接到服务器时,其将所支持的协议列表发送到服务器端。如果浏览器支持的协议列表中包括 h2 - 即 HTTP/2,NGINX Plus 将使用 HTTP/2 连接到浏览器。如果浏览器不支持 NPN 或在发送支持的协议列表中没有 h2,NGINX Plus 将继续回落到 HTTP/1.x。
### 转向 HTTP/2
NGINX 公司会尽可能帮助大家无缝过渡到使用 HTTP/2。本节介绍了通过对你应用进行改变来启用对 HTTP/2 支持,其中只需对 NGINX Plus 配置进行几个变化。
#### 前提条件
使用 **nginx‑plus‑http2** 软件包升级到 NGINX Plus R7。注意现在还没有支持 HTTP/2 版本的 **nginx‑plus‑extras** 软件包。
#### 重定向所有流量到 SSL/TLS
如果你的应用尚未使用 SSL/TLS 加密,现在启用它正是一个好的时机。加密你的应用程序可以保护你免受间谍以及来自其他中间人的攻击。一些搜索引擎甚至在搜索结果中对加密站点[提高排名](http://googlewebmastercentral.blogspot.co.uk/2014/08/https-as-ranking-signal.html)。下面的配置块重定向所有的普通 HTTP 请求到该网站的加密版本。
```
server {
listen 80;
location / {
return 301 https://$host$request_uri;
}
}
```
#### 启用 HTTP/2
要启用对 HTTP/2 的支持,只需将 http2 参数添加到所有的 [listen](http://nginx.org/en/docs/http/ngx_http_core_module.html#listen) 指令中,也要包括 SSL 参数,因为浏览器不支持不加密的 HTTP/2 请求。
```
server {
listen 443 ssl http2 default_server;
ssl_certificate server.crt;
ssl_certificate_key server.key;
…
}
```
如果有必要,重启 NGINX Plus,例如通过运行 `nginx -s reload` 命令。要验证 HTTP/2 是否正常工作,你可以在 [Google Chrome](https://chrome.google.com/webstore/detail/http2-and-spdy-indicator/mpbpobfflnpcgagjijhmgnchggcjblin?hl=en) 和 [Firefox](https://addons.mozilla.org/en-us/firefox/addon/spdy-indicator/) 中使用 “HTTP/2 and SPDY indicator” 插件来检查。
### 注意事项
* 在安装 **nginx‑plus‑http2** 包之前, 你必须删除配置文件中所有 listen 指令后的 SPDY 参数(使用 http2 和 ssl 参数来替换它以启用对 HTTP/2 的支持)。使用这个包后,如果 listen 指令后有 spdy 参数,NGINX Plus 将无法启动。
* 如果你在 NGINX Plus 前端使用了 Web 应用防火墙(WAF),请确保它能够解析 HTTP/2,或者把它移到 NGINX Plus 后面。
* 此版本不支持在 HTTP/2 RFC 中定义的 “Server Push” 特性。 NGINX Plus 以后的版本可能会支持它。
* NGINX Plus R7 同时支持 SPDY 和 HTTP/2(LCTT 译注:但是你只能同时使用其中一种)。在以后的版本中,我们将弃用对 SPDY 的支持。谷歌在2016年初将 [弃用 SPDY](http://blog.chromium.org/2015/02/hello-http2-goodbye-spdy-http-is_9.html),因此同时支持这两种协议也非必要。
* 如果 [ssl\_prefer\_server\_ciphers](http://nginx.org/en/docs/http/ngx_http_ssl_module.html#ssl_prefer_server_ciphers) 设置为 on 或者使用了定义在 [Appendix A: TLS 1.2 Ciper Suite Black List](https://tools.ietf.org/html/rfc7540#appendix-A) 中的 [ssl\_ciphers](http://nginx.org/en/docs/http/ngx_http_ssl_module.html#ssl_ciphers) 列表时,浏览器会出现 handshake-errors 而无法正常工作。详细内容请参阅 [section 9.2.2 of the HTTP/2 RFC](https://tools.ietf.org/html/rfc7540#section-9.2.2)。
### 特别感谢
NGINX 公司要感谢 [Dropbox](http://dropbox.com/) 和 [Automattic](http://automattic.com/),他们是我们软件的重度使用者,并帮助我们实现 HTTP/2。他们的贡献帮助我们加速完成这个软件,我们希望你也能支持他们。
---
via: <https://www.nginx.com/blog/http2-r7/>
作者:[Faisal Memon](https://www.nginx.com/blog/author/fmemon/) 译者:[strugglingyouth](https://github.com/strugglingyouth)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使用 ansible 安装 NGINX 和 NGINX Plus
|
Kevin Jones
|
https://www.nginx.com/blog/installing-nginx-nginx-plus-ansible/
|
在生产环境中,我会更喜欢做与自动化相关的所有事情。如果计算机能完成你的任务,何必需要你亲自动手呢?但是,在不断变化并存在多种技术的环境中,创建和实施自动化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这就是为什么我喜欢 Ansible 的原因。Ansible 是一个用于 IT 配置管理,部署和业务流程的开源工具,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我最喜欢 Ansible 的一个特点是,它是完全无客户端的。要管理一个系统,通过 SSH 建立连接,它使用Paramiko(一个 Python 库)或本地的 OpenSSH。Ansible 另一个吸引人的地方是它有许多可扩展的模块。这些模块可被系统管理员用于执行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08/170019yk7ko23oxgoyxoyx.pn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08/170019yk7ko23oxgoyxoyx.png
| false | false | true |
strugglingyouth
| false |
[
"Ansible",
"NGINX"
] |
系统运维
|
{
"viewnum": 19997,
"commentnum": 2,
"favtimes": 3,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211.157.174.250",
"message": "Ansible、Saltstack、Puppet - -",
"username": "贵在坚持 [Chrome 42.0|Windows 8.1]",
"date": "2015-10-09T09:57:39"
},
{
"postip": "101.81.16.35",
"message": "msg: Error: Package: 1:nginx-1.10.1-1.el7.ngx.x86_64 (nginx)<br />\r\n Requires: libc.so.6(GLIBC_2.14)(64bit)<br />\r\nError: Package: 1:nginx-1.10.1-1.el7.ngx.x86_64 (nginx)<br />\r\n Requires: libpcre.so.1()(64bit)<br />\r\nError: Package: 1:nginx-1.10.1-1.el7.ngx.x86_64 (nginx)<br />\r\n Requires: systemd<br />\r\n请问一下是什么原因,如何改错呢?",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Chrome 52.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09-13T14:47:37"
}
] |
[] |
在生产环境中,我会更喜欢做与自动化相关的所有事情。如果计算机能完成你的任务,何必需要你亲自动手呢?但是,在不断变化并存在多种技术的环境中,创建和实施自动化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这就是为什么我喜欢 Ansible 的原因。Ansible 是一个用于 IT 配置管理,部署和业务流程的开源工具,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我最喜欢 Ansible 的一个特点是,它是完全无客户端的。要管理一个系统,通过 SSH 建立连接,它使用Paramiko(一个 Python 库)或本地的 OpenSSH。Ansible 另一个吸引人的地方是它有许多可扩展的模块。这些模块可被系统管理员用于执行
| 2015-10-08T11:13:00 | 2015-10-08T11:13:00 | 6,369 |
/article-6369-1.html
|
在生产环境中,我会更喜欢做与自动化相关的所有事情。如果计算机能完成你的任务,何必需要你亲自动手呢?但是,在不断变化并存在多种技术的环境中,创建和实施自动化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这就是为什么我喜欢 [Ansible](http://www.ansible.com/) 的原因。Ansible 是一个用于 IT 配置管理,部署和业务流程的开源工具,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我最喜欢 Ansible 的一个特点是,它是完全无客户端的。要管理一个系统,通过 SSH 建立连接,它使用[Paramiko](http://www.paramiko.org/)(一个 Python 库)或本地的 [OpenSSH](http://www.openssh.com/)。Ansible 另一个吸引人的地方是它有许多可扩展的模块。这些模块可被系统管理员用于执行一些的常见任务。特别是,它们使用 Ansible 这个强有力的工具可以跨多个服务器、环境或操作系统安装和配置任何程序,只需要一个控制节点。
在本教程中,我将带你使用 Ansible 完成安装和部署开源 [NGINX](http://nginx.org/en/) 和我们的商业产品 [NGINX Plus](https://www.nginx.com/products/)。我将在 [CentOS](http://www.centos.org/) 服务器上演示,但我也在下面的“在 Ubuntu 上创建 Ansible Playbook 来安装 NGINX 和 NGINX Plus”小节中包含了在 Ubuntu 服务器上部署的细节。

在本教程中我将使用 Ansible 1.9.2 版本,并在 CentOS 7.1 服务器上部署运行。
```
$ ansible --version
ansible 1.9.2
$ cat /etc/redhat-release
CentOS Linux release 7.1.1503 (Core)
```
如果你还没有 Ansible,可以在 [Ansible 网站](http://docs.ansible.com/ansible/intro_installation.html#installing-the-control-machine) 查看说明并安装它。
如果你使用的是 CentOS,安装 Ansible 十分简单,只要输入以下命令。如果你想使用源码编译安装或使用其他发行版,请参阅上面 Ansible 链接中的说明。
```
$ sudo yum install -y epel-release && sudo yum install -y ansible
```
根据环境的不同,在本教程中的命令有的可能需要 sudo 权限。文件路径,用户名和目标服务器取决于你的环境的情况。
### 创建一个 Ansible Playbook 来安装 NGINX (CentOS)
首先,我们要为 NGINX 的部署创建一个工作目录,包括子目录和部署配置文件。我通常建议在你的主目录中创建该目录,在文章的所有例子中都会有说明。
```
$ cd $HOME
$ mkdir -p ansible-nginx/tasks/
$ touch ansible-nginx/deploy.yml
$ touch ansible-nginx/tasks/install_nginx.yml
```
目录结构看起来是这样的。你可以使用 tree 命令来查看。
```
$ tree $HOME/ansible-nginx/
/home/kjones/ansible-nginx/
├── deploy.yml
└── tasks
└── install_nginx.yml
1 directory, 2 files
```
如果你没有安装 tree 命令,使用以下命令去安装。
```
$ sudo yum install -y tree
```
#### 创建主部署文件
接下来,我们在文本编辑器中打开 **deploy.yml**。我喜欢在命令行上使用 vim 来编辑配置文件,在整个教程中也都将使用它。
```
$ vim $HOME/ansible-nginx/deploy.yml
```
**deploy.yml** 文件是 Ansible 部署的主要文件,在“使用 Ansible 部署 NGINX”小节中,我们运行 ansible‑playbook 命令时会使用此文件。在这个文件中,我们指定 Ansible 运行时使用的库以及其它配置文件。
在这个例子中,我使用 [include](http://docs.ansible.com/ansible/playbooks_roles.html#task-include-files-and-encouraging-reuse) 模块来指定配置文件一步一步来安装NGINX。虽然可以创建一个非常大的 playbook 文件,我建议你将其分割为小文件,让它们更有条理。include 的示例中可以复制静态内容,复制配置文件,为更高级的部署使用逻辑配置设定变量。
在文件中输入以下行。我在顶部的注释包含了文件名用于参考。
```
# ./ansible-nginx/deploy.yml
- hosts: nginx
tasks:
- include: 'tasks/install_nginx.yml'
```
hosts 语句说明 Ansible 部署 **nginx** 组的所有服务器,服务器在 **/etc/ansible/hosts** 中指定。我们会在下面的“创建 NGINX 服务器列表”小节编辑此文件。
include 语句说明 Ansible 在部署过程中从 **tasks** 目录下读取并执行 **install\_nginx.yml** 文件中的内容。该文件包括以下几步:下载,安装,并启动 NGINX。我们将在下一节创建此文件。
#### 为 NGINX 创建部署文件
现在,先保存 **deploy.yml** 文件,并在编辑器中打开 **install\_nginx.yml** 。
```
$ vim $HOME/ansible-nginx/tasks/install_nginx.yml
```
该文件包含有指令(使用 [YAML](http://docs.ansible.com/ansible/YAMLSyntax.html) 格式写的), Ansible 会按照指令安装和配置我们的 NGINX 部署过程。每个节(过程中的步骤)起始于一个描述此步骤的 `name` 语句(前面有连字符)。 `name` 后的字符串是 Ansible 部署过程中输出到标准输出的,可以根据你的意愿来修改。YAML 文件中的节的下一行是在部署过程中将使用的模块。在下面的配置中,使用了 [`yum`](http://docs.ansible.com/ansible/yum_module.html) 和 [`service`](http://docs.ansible.com/ansible/service_module.html) 模块。`yum` 模块用于在 CentOS 上安装软件包。`service` 模块用于管理 UNIX 的服务。在这个节的最后一行或几行指定了几个模块的参数(在本例中,这些行以 `name` 和 `state` 开始)。
在文件中输入以下行。就像 **deploy.yml**,在我们文件的第一行是用于参考的文件名的注释。第一个节告诉 Ansible 在CentOS 7 上从 NGINX 仓库安装该 **.rpm** 文件。这让软件包管理器直接从 NGINX 仓库安装最新最稳定的版本。根据你的 CentOS 版本修改路径。所有可用的包的列表可以在 [开源 NGINX 网站](http://nginx.org/en/linux_packages.html) 上找到。接下来的两节告诉 Ansible 使用 `yum` 模块安装最新的 NGINX 版本,然后使用 `service` 模块启动 NGINX。
**注意:** 在第一个节中,CentOS 包中的路径名可能由于宽度显示为连着的两行。请在一行上输入其完整路径。
```
# ./ansible-nginx/tasks/install_nginx.yml
- name: NGINX | Installing NGINX repo rpm
yum:
name: http://nginx.org/packages/centos/7/noarch/RPMS/nginx-release-centos-7-0.el7.ngx.noarch.rpm
- name: NGINX | Installing NGINX
yum:
name: nginx
state: latest
- name: NGINX | Starting NGINX
service:
name: nginx
state: started
```
#### 创建 NGINX 服务器列表
现在,我们设置好了 Ansible 部署的所有配置文件,我们需要告诉 Ansible 部署哪个服务器。我们需要在 Ansible 中指定 **hosts** 文件。先备份现有的文件,并新建一个新文件来部署。
```
$ sudo mv /etc/ansible/hosts /etc/ansible/hosts.backup
$ sudo vim /etc/ansible/hosts
```
在文件中输入(或编辑)以下行来创建一个名为 **nginx** 的组并列出安装 NGINX 的服务器。你可以通过主机名、IP 地址、或者在一个范围,例如 **server[1-3].domain.com** 来指定服务器。在这里,我通过 IP 地址指定一台服务器。
```
# /etc/ansible/hosts
[nginx]
172.16.239.140
```
#### 设置安全性
接近完成了,但在部署之前,我们需要确保 Ansible 已被授权通过 SSH 访问我们的目标服务器。
首选并且最安全的方法是添加 Ansible 所要部署服务器的 RSA SSH 密钥到目标服务器的 **authorized\_keys** 文件中,这给予 Ansible 在目标服务器上的不受限制 SSH 权限。要了解更多关于此配置,请参阅 wiki.centos.org 上 [安全加固 OpenSSH](http://wiki.centos.org/HowTos/Network/SecuringSSH)。这样,你就可以自动部署而无需用户交互。
另外,你也可以在部署过程中要求输入密码。我强烈建议你只在测试过程中使用这种方法,因为它是不安全的,没有办法跟踪目标主机的身份(fingerprint)变化。如果你想这样做,将每个目标主机 **/etc/ssh/ssh\_config** 文件中 StrictHostKeyChecking 的默认值 yes 改为 no。然后在 ansible-playbook 命令中添加 --ask-pass 参数来让 Ansible 提示输入 SSH 密码。
在这里,我将举例说明如何编辑 **ssh\_config** 文件来禁用在目标服务器上严格的主机密钥检查。我们手动连接 SSH 到我们将部署 NGINX 的服务器,并将 StrictHostKeyChecking 的值更改为 no。
```
$ ssh kjones@172.16.239.140
kjones@172.16.239.140's password:***********
[kjones@nginx ]$ sudo vim /etc/ssh/ssh_config
```
当你更改后,保存 **ssh\_config**,并通过 SSH 连接到你的 Ansible 服务器。保存后的设置应该如下所示。
```
# /etc/ssh/ssh_config
StrictHostKeyChecking no
```
#### 运行 Ansible 部署 NGINX
如果你一直照本教程的步骤来做,你可以运行下面的命令来使用 Ansible 部署 NGINX。(再次提示,如果你设置了 RSA SSH 密钥认证,那么 --ask-pass 参数是不需要的。)在 Ansible 服务器运行命令,并使用我们上面创建的配置文件。
```
$ sudo ansible-playbook --ask-pass $HOME/ansible-nginx/deploy.yml
```
Ansible 提示输入 SSH 密码,输出如下。recap 中显示 failed=0 这条信息,意味着部署成功了。
```
$ sudo ansible-playbook --ask-pass $HOME/ansible-nginx/deploy.yml
SSH password:
PLAY [all] ********************************************************************
GATHERING FACTS ***************************************************************
ok: [172.16.239.140]
TASK: [NGINX | Installing NGINX repo rpm] *************************************
changed: [172.16.239.140]
TASK: [NGINX | Installing NGINX] **********************************************
changed: [172.16.239.140]
TASK: [NGINX | Starting NGINX] ************************************************
changed: [172.16.239.140]
PLAY RECAP ********************************************************************
172.16.239.140 : ok=4 changed=3 unreachable=0 failed=0
```
如果你没有得到一个成功的 play recap,你可以尝试用 -vvvv 参数(带连接调试的详细信息)再次运行 ansible-playbook 命令来解决部署过程的问题。
当部署成功(假如我们是第一次部署)后,你可以在远程服务器上运行基本的 [cURL](http://curl.haxx.se/) 命令验证 NGINX 。在这里,它会返回 200 OK。Yes!我们使用 Ansible 成功安装了 NGINX。
```
$ curl -Is 172.16.239.140 | grep HTTP
HTTP/1.1 200 OK
```
### 创建 Ansible Playbook 来安装 NGINX Plus (CentOS)
现在,我已经展示了如何安装 NGINX 的开源版本,我将带你完成安装 NGINX Plus。这需要更改一些额外的部署配置,并展示了一些 Ansible 的其他功能。
#### 复制 NGINX Plus 上的证书和密钥到 Ansible 服务器
使用 Ansible 安装和配置 NGINX Plus 时,首先我们需要将 [NGINX Plus Customer Portal](https://cs.nginx.com/) NGINX Plus 订阅的密钥和证书复制到 Ansible 部署服务器上的标准位置。
购买了 NGINX Plus 或正在试用的客户也可以访问 NGINX Plus Customer Portal。如果你有兴趣测试 NGINX Plus,你可以申请免费试用30天,[点击这里](https://www.nginx.com/#free-trial)。在你注册后不久你将收到一个试用证书和密钥的链接。
在 Mac 或 Linux 主机上,我在这里使用 [scp](http://linux.die.net/man/1/scp) 工具演示。在 Microsoft Windows 主机,可以使用 [WinSCP](https://winscp.net/eng/download.php)。在本教程中,先下载文件到我的 Mac 笔记本电脑上,然后使用 scp 将其复制到 Ansible 服务器。密钥和证书的位置都在我的家目录下。
```
$ cd /path/to/nginx-repo-files/
$ scp nginx-repo.* user@destination-server:.
```
接下来,我们通过 SSH 连接到 Ansible 服务器,确保 NGINX Plus 的 SSL 目录存在,移动文件到这儿。
```
$ ssh user@destination-server
$ sudo mkdir -p /etc/ssl/nginx/
$ sudo mv nginx-repo.* /etc/ssl/nginx/
```
验证你的 **/etc/ssl/nginx** 目录包含了证书(**.crt**)和密钥(**.key**)文件。你可以使用 tree 命令检查。
```
$ tree /etc/ssl/nginx
/etc/ssl/nginx
├── nginx-repo.crt
└── nginx-repo.key
0 directories, 2 files
```
如果你没有安装 tree,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去安装。
```
$ sudo yum install -y tree
```
#### 创建 Ansible 目录结构
以下执行的步骤和我们的“创建 Ansible Playbook 来安装 NGINX(CentOS)”小节中部署开源 NGINX 的非常相似。首先,我们建一个工作目录用于部署 NGINX Plus 使用。我喜欢将它创建为我主目录的子目录。
```
$ cd $HOME
$ mkdir -p ansible-nginx-plus/tasks/
$ touch ansible-nginx-plus/deploy.yml
$ touch ansible-nginx-plus/tasks/install_nginx_plus.yml
```
目录结构看起来像这样。
```
$ tree $HOME/ansible-nginx-plus/
/home/kjones/ansible-nginx-plus/
├── deploy.yml
└── tasks
└── install_nginx_plus.yml
1 directory, 2 files
```
#### 创建主部署文件
接下来,像开源的 NGINX 一样,我们使用 vim 创建 **deploy.yml** 文件。
```
$ vim ansible-nginx-plus/deploy.yml
```
和开源 NGINX 的部署唯一的区别是,我们将包含文件的名称修改为 **install\_nginx\_plus.yml**。该文件告诉 Ansible 在 **nginx** 组中的所有服务器(**/etc/ansible/hosts** 中定义的)上部署 NGINX Plus ,然后在部署过程中从 **tasks** 目录读取并执行 **install\_nginx\_plus.yml** 的内容。
```
# ./ansible-nginx-plus/deploy.yml
- hosts: nginx
tasks:
- include: 'tasks/install_nginx_plus.yml'
```
如果你之前没有安装过的话,你需要创建 hosts 文件,详细说明在上面的“创建 NGINX 服务器的列表”小节。
#### 为 NGINX Plus 创建部署文件
在文本编辑器中打开 **install\_nginx\_plus.yml**。该文件包含了使用 Ansible 来安装和配置 NGINX Plus 部署过程中的指令。这些命令和模块仅针对 CentOS,有些是 NGINX Plus 独有的。
```
$ vim ansible-nginx-plus/tasks/install_nginx_plus.yml
```
第一节使用 [`file`](http://docs.ansible.com/ansible/file_module.html) 模块,告诉 Ansible 使用指定的`path`和`state`参数为 NGINX Plus 创建特定的 SSL 目录,设置属主为 root,将权限 `mode` 更改为0700。
```
# ./ansible-nginx-plus/tasks/install_nginx_plus.yml
- name: NGINX Plus | 创建 NGINX Plus ssl 证书目录
file: path=/etc/ssl/nginx state=directory group=root mode=0700
```
接下来的两节使用 [copy](http://docs.ansible.com/ansible/copy_module.html) 模块从 Ansible 部署服务器上将 NGINX Plus 的证书和密钥复制到 NGINX Plus 服务器上,再修改属主为 root,权限 `mode` 为0700。
```
- name: NGINX Plus | 复制 NGINX Plus repo 证书
copy: src=/etc/ssl/nginx/nginx-repo.crt dest=/etc/ssl/nginx/nginx-repo.crt owner=root group=root mode=0700
- name: NGINX Plus | 复制 NGINX Plus 密钥
copy: src=/etc/ssl/nginx/nginx-repo.key dest=/etc/ssl/nginx/nginx-repo.key owner=root group=root mode=0700
```
接下来,我们告诉 Ansible 使用 [`get_url`](http://docs.ansible.com/ansible/get_url_module.html) 模块在 url 参数指定的远程位置从 NGINX Plus 仓库下载 CA 证书,通过 `dest` 参数把它放在指定的目录 `dest` ,并设置权限 `mode` 为 0700。
```
- name: NGINX Plus | 下载 NGINX Plus CA 证书
get_url: url=https://cs.nginx.com/static/files/CA.crt dest=/etc/ssl/nginx/CA.crt mode=0700
```
同样,我们告诉 Ansible 使用 `get_url` 模块下载 NGINX Plus repo 文件,并将其复制到 NGINX Plus 服务器上的 **/etc/yum.repos.d** 目录下。
```
- name: NGINX Plus | 下载 yum NGINX Plus 仓库
get_url: url=https://cs.nginx.com/static/files/nginx-plus-7.repo dest=/etc/yum.repos.d/nginx-plus-7.repo mode=0700
```
最后两节的 `name` 告诉 Ansible 使用 `yum` 和 `service` 模块下载并启动 NGINX Plus。
```
- name: NGINX Plus | 安装 NGINX Plus
yum:
name: nginx-plus
state: latest
- name: NGINX Plus | 启动 NGINX Plus
service:
name: nginx
state: started
```
#### 运行 Ansible 来部署 NGINX Plus
在保存 **install\_nginx\_plus.yml** 文件后,运行 ansible-playbook 命令来部署 NGINX Plus。同样在这里,我们使用 --ask-pass 参数使用 Ansible 提示输入 SSH 密码并把它传递给每个 NGINX Plus 服务器,并指定主配置文件路径 **deploy.yml** 文件。
```
$ sudo ansible-playbook --ask-pass $HOME/ansible-nginx-plus/deploy.yml
PLAY [nginx] ******************************************************************
GATHERING FACTS ***************************************************************
ok: [172.16.239.140]
TASK: [NGINX Plus | Creating NGINX Plus ssl cert repo directory] **************
changed: [172.16.239.140]
TASK: [NGINX Plus | Copying NGINX Plus repository certificate] ****************
changed: [172.16.239.140]
TASK: [NGINX Plus | Copying NGINX Plus repository key] ************************
changed: [172.16.239.140]
TASK: [NGINX Plus | Downloading NGINX Plus CA certificate] ********************
changed: [172.16.239.140]
TASK: [NGINX Plus | Downloading yum NGINX Plus repository] ********************
changed: [172.16.239.140]
TASK: [NGINX Plus | Installing NGINX Plus] ************************************
changed: [172.16.239.140]
TASK: [NGINX Plus | Starting NGINX Plus] **************************************
changed: [172.16.239.140]
PLAY RECAP ********************************************************************
172.16.239.140 : ok=8 changed=7 unreachable=0 failed=0
```
playbook 的 recap 成功完成。现在,使用 curl 命令来验证 NGINX Plus 是否在运行。太好了,我们得到的是 200 OK!成功了!我们使用 Ansible 成功地安装了 NGINX Plus。
```
$ curl -Is http://172.16.239.140 | grep HTTP
HTTP/1.1 200 OK
```
### 在 Ubuntu 上创建 Ansible Playbook 来安装 NGINX 和 NGINX Plus
在 [Ubuntu 服务器](http://www.ubuntu.com/) 上部署 NGINX 和 NGINX Plus 的过程与 CentOS 很相似,我将一步一步的指导来完成整个部署文件,并指出和 CentOS 的细微差异。
首先和 CentOS 一样,创建 Ansible 目录结构和 Ansible 主部署文件。也按“创建 NGINX 服务器的列表”小节的描述创建 **/etc/ansible/hosts** 文件。对于 NGINX Plus,你也需要安装“复制 NGINX Plus 证书和密钥到 Ansible 服务器”小节的描述复制证书和密钥。
下面是开源 NGINX 的 **install\_nginx.yml** 部署文件。在第一节,我们使用 [`apt_key`](http://docs.ansible.com/ansible/apt_key_module.html) 模块导入 NGINX 的签名密钥。接下来的两节使用 [`lineinfile`](http://docs.ansible.com/ansible/lineinfile_module.html) 模块来添加 Ubuntu 14.04 的软件包 URL 到 **sources.list** 文件中。最后,我们使用 [`apt`](http://docs.ansible.com/ansible/apt_module.html) 模块来更新缓存并安装 NGINX(`apt` 取代了我们在 CentOS 中部署时的 `yum` 模块)。
```
# ./ansible-nginx/tasks/install_nginx.yml
- name: NGINX | 添加 NGINX 签名密钥
apt_key: url=http://nginx.org/keys/nginx_signing.key state=present
- name: NGINX | 为 NGINX 添加 sources.list deb url
lineinfile: dest=/etc/apt/sources.list line="deb http://nginx.org/packages/mainline/ubuntu/ trusty nginx"
- name: NGINX Plus | 为 NGINX 添加 sources.list deb-src url
lineinfile: dest=/etc/apt/sources.list line="deb-src http://nginx.org/packages/mainline/ubuntu/ trusty nginx"
- name: NGINX | 更新 apt 缓存
apt:
update_cache: yes
- name: NGINX | 安装 NGINX
apt:
pkg: nginx
state: latest
- name: NGINX | 启动 NGINX
service:
name: nginx
state: started
```
下面是 NGINX Plus 的部署文件 **install\_nginx.yml**。前四节设置了 NGINX Plus 密钥和证书。然后,我们像开源的 NGINX 一样用 `apt_key` 模块导入签名密钥,`get_url` 模块为 NGINX Plus 下载 `apt` 配置文件。[`shell`](http://docs.ansible.com/ansible/shell_module.html) 模块使用 `printf` 命令写下输出到 **sources.list.d** 目录中的 **nginx-plus.list** 文件。最终的 `name` 模块和开源 NGINX 一样。
```
# ./ansible-nginx-plus/tasks/install_nginx_plus.yml
- name: NGINX Plus | 创建 NGINX Plus ssl 证书 repo 目录
file: path=/etc/ssl/nginx state=directory group=root mode=0700
- name: NGINX Plus | 复制 NGINX Plus 仓库证书
copy: src=/etc/ssl/nginx/nginx-repo.crt dest=/etc/ssl/nginx/nginx-repo.crt owner=root group=root mode=0700
- name: NGINX Plus | 复制 NGINX Plus 仓库密钥
copy: src=/etc/ssl/nginx/nginx-repo.key dest=/etc/ssl/nginx/nginx-repo.key owner=root group=root mode=0700
- name: NGINX Plus | 安装 NGINX Plus CA 证书
get_url: url=https://cs.nginx.com/static/files/CA.crt dest=/etc/ssl/nginx/CA.crt mode=0700
- name: NGINX Plus | 添加 NGINX Plus 签名密钥
apt_key: url=http://nginx.org/keys/nginx_signing.key state=present
- name: NGINX Plus | 安装 Apt-Get NGINX Plus 仓库
get_url: url=https://cs.nginx.com/static/files/90nginx dest=/etc/apt/apt.conf.d/90nginx mode=0700
- name: NGINX Plus | 为 NGINX Plus 添加 sources.list url
shell: printf "deb https://plus-pkgs.nginx.com/ubuntu `lsb_release -cs` nginx-plus\n" >/etc/apt/sources.list.d/nginx-plus.list
- name: NGINX Plus | 运行 apt-get update
apt:
update_cache: yes
- name: NGINX Plus | 安装 NGINX Plus 通过 apt-get
apt:
pkg: nginx-plus
state: latest
- name: NGINX Plus | 启动 NGINX Plus
service:
name: nginx
state: started
```
现在我们已经准备好运行 ansible-playbook 命令:
```
$ sudo ansible-playbook --ask-pass $HOME/ansible-nginx-plus/deploy.yml
```
你应该得到一个成功的 play recap。如果你没有成功,你可以使用冗余参数,以帮助你解决出现的问题。
### 小结
我在这个教程中演示是什么是 Ansible,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你自动部署 NGINX 或 NGINX Plus,这仅仅是个开始。还有许多有用的模块,包括从用户账号管理到自定义配置模板等。如果你有兴趣了解关于这些的更多信息,请访问 [Ansible 官方文档](http://docs.ansible.com/)。
---
via: <https://www.nginx.com/blog/installing-nginx-nginx-plus-ansible/>
作者:[Kevin Jones](https://www.nginx.com/blog/author/kjones/) 译者:[strugglingyouth](https://github.com/strugglingyouth)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NetBSD 7.0 发布
|
http://www.netbsd.org/releases/formal-7/NetBSD-7.0.html
|
NetBSD 项目发布了 NetBSD 7.0,这是NetBSD 操作系统发布的第五个主要版本。 这次发布带来了稳定性的提升、几百个 bug 修复以及许多新功能。主要有: DRM/KMS 支持为使用现代的 Intel 和 Radeon 显卡的 x86 系统带来了图形性能提升 支持ARM 多处理器 支持许多新的 ARM 主板: 树莓派 2 ODROID-C1 BeagleBoard, BeagleBone, BeagleBone Black MiraBox Allwinner A20, A31: Cubieboard2, Cubietruck, Banana Pi, etc. Freescale i.MX50, i.MX51: Kobo Touch, Netwalker Xilinx Zynq: Parallella, ZedBoard NPF 的重要改进: BPF 默认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09/000644i4kg447p4vb46z66.pn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09/000644i4kg447p4vb46z66.png
| false | false | true |
wxy
| false |
[
"NetBSD"
] |
新闻
|
{
"viewnum": 4341,
"commentnum": 0,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 |
NetBSD 项目发布了 NetBSD 7.0,这是NetBSD 操作系统发布的第五个主要版本。 这次发布带来了稳定性的提升、几百个 bug 修复以及许多新功能。主要有: DRM/KMS 支持为使用现代的 Intel 和 Radeon 显卡的 x86 系统带来了图形性能提升 支持ARM 多处理器 支持许多新的 ARM 主板: 树莓派 2 ODROID-C1 BeagleBoard, BeagleBone, BeagleBone Black MiraBox Allwinner A20, A31: Cubieboard2, Cubietruck, Banana Pi, etc. Freescale i.MX50, i.MX51: Kobo Touch, Netwalker Xilinx Zynq: Parallella, ZedBoard NPF 的重要改进: BPF 默认
| 2015-10-09T07:29:00 | 2015-10-09T07:29:00 | 6,373 |
/article-6373-1.html
|
NetBSD 项目发布了 NetBSD 7.0,这是 NetBSD 操作系统发布的第五个主要版本。

这次发布带来了稳定性的提升、几百个 bug 修复以及许多新功能。主要有:
* DRM/KMS 支持为使用现代的 Intel 和 Radeon 显卡的 x86 系统带来了图形性能提升
* 支持 ARM 多处理器
* 支持许多新的 ARM 主板:
+ 树莓派 2
+ ODROID-C1
+ BeagleBoard, BeagleBone, BeagleBone Black
+ MiraBox
+ Allwinner A20, A31: Cubieboard2, Cubietruck, Banana Pi, etc.
+ Freescale i.MX50, i.MX51: Kobo Touch, Netwalker
+ Xilinx Zynq: Parallella, ZedBoard
* NPF 的重要改进:
+ BPF 默认带有即时 (JIT) 编译功能
+ 支持动态规则
+ 支持静态(无状态)NAT
+ 支持 RFC 6296 的 IPv6-to-IPv6 网络前缀翻译 (NPTv6)
+ 支持基于 CDB 的表(使用完美哈希和可靠的无锁 O(1) 查找)
* USB 子系统中支持多处理器
* 一个集成了包过滤器的新的守护进程 [blacklistd(8)](http://man.netbsd.org/7.0/usr/share/man/html8//blacklistd.html) 可以动态保护诸如 ssh, named 和 ftpd 等其它网络守护进程免受攻击
* 在磁盘 wedges 处理方面的几个改进(关于 wedges 参见 [dkctl(8)](http://man.netbsd.org/7.0/usr/share/man/html8//dkctl.html) )
* 在 sysinst 中通过扩展分区菜单支持 GPT
* Lua 内核级脚本
* epoc32:一个支持 Psion EPOC PDA 的新移植
* GCC 4.8.4:支持 C++11
* 可选的完整 BSD 协议的 C/C++ 运行时环境: compiler\_rt, libc++, libcxxrt.
NetBSD 7.0 的完整更新列表[见此](http://www.netbsd.org/releases/formal-7/NetBSD-7.0.html#major-changes)。
完整的 NetBSD 7.0 的源代码和二进制可以在全球的许多站点下载到。下载站点列表:<http://www.NetBSD.org/mirrors/>,支 FTP, AnonCVS, SUP 等服务。建议需要下载 ISO 或 USB 磁盘镜像的用户通过 BitTorrent 下载, [种子在此](http://www.netbsd.org/mirrors/torrents/) 。使用 PGP 签名的校验列表: [http://ftp.NetBSD.org/pub/NetBSD/security/hashes/NetBSD-7.0\_hashes.asc](http://ftp.netbsd.org/pub/NetBSD/security/hashes/NetBSD-7.0_hashes.asc)
NetBSD 7.0 支持许多种架构,提供二进制发行版的有:
| | |
| --- | --- |
| [NetBSD/acorn26](http://www.netbsd.org/ports/acorn26/) | Acorn Archimedes, A-series and R-series systems |
| [NetBSD/acorn32](http://www.netbsd.org/ports/acorn32/) | Acorn RiscPC/A7000, VLSI RC7500 |
| [NetBSD/algor](http://www.netbsd.org/ports/algor/) | Algorithmics, Ltd. MIPS evaluation boards |
| [NetBSD/alpha](http://www.netbsd.org/ports/alpha/) | Digital/Compaq Alpha (64-bit) |
| [NetBSD/amd64](http://www.netbsd.org/ports/amd64/) | AMD family processors like Opteron, Athlon64, and Intel CPUs with EM64T extension |
| [NetBSD/amiga](http://www.netbsd.org/ports/amiga/) | Commodore Amiga and MacroSystem DraCo |
| [NetBSD/amigappc](http://www.netbsd.org/ports/amigappc/) | PowerPC-based Amiga boards. |
| [NetBSD/arc](http://www.netbsd.org/ports/arc/) | MIPS-based machines following the Advanced RISC Computing spec |
| [NetBSD/atari](http://www.netbsd.org/ports/atari/) | Atari TT030, Falcon, Hades |
| [NetBSD/bebox](http://www.netbsd.org/ports/bebox/) | Be Inc's BeBox |
| [NetBSD/cats](http://www.netbsd.org/ports/cats/) | Chalice Technology's CATS and Intel's EBSA-285 evaluation boards |
| [NetBSD/cesfic](http://www.netbsd.org/ports/cesfic/) | CES FIC8234 VME processor board |
| [NetBSD/cobalt](http://www.netbsd.org/ports/cobalt/) | Cobalt Networks' MIPS-based Microservers |
| [NetBSD/dreamcast](http://www.netbsd.org/ports/dreamcast/) | Sega Dreamcast game console |
| [NetBSD/emips](http://www.netbsd.org/ports/emips/) | The Extensible MIPS architecture from Microsoft Research |
| [NetBSD/epoc32](http://www.netbsd.org/ports/epoc32/) | Psion EPOC PDAs |
| [NetBSD/evbarm](http://www.netbsd.org/ports/evbarm/) | Various ARM-based evaluation boards and appliances |
| [NetBSD/evbmips](http://www.netbsd.org/ports/evbmips/) | Various MIPS-based evaluation boards and appliances |
| [NetBSD/evbppc](http://www.netbsd.org/ports/evbppc/) | Various PowerPC-based evaluation boards and appliances |
| [NetBSD/evbsh3](http://www.netbsd.org/ports/evbsh3/) | Various Hitachi Super-H SH3 and SH4-based evaluation boards and appliances |
| [NetBSD/ews4800mips](http://www.netbsd.org/ports/ews4800mips/) | NEC's MIPS-based EWS4800 workstation |
| [NetBSD/hp300](http://www.netbsd.org/ports/hp300/) | Hewlett-Packard 9000/300 and 400 series |
| [NetBSD/hppa](http://www.netbsd.org/ports/hppa/) | Hewlett-Packard 9000 Series 700 workstations |
| [NetBSD/hpcarm](http://www.netbsd.org/ports/hpcarm/) | StrongARM based Windows CE PDA machines |
| [NetBSD/hpcmips](http://www.netbsd.org/ports/hpcmips/) | MIPS-based Windows CE PDA machines |
| [NetBSD/hpcsh](http://www.netbsd.org/ports/hpcsh/) | Hitachi Super-H based Windows CE PDA machines |
| [NetBSD/i386](http://www.netbsd.org/ports/i386/) | IBM PCs and PC clones with i486-family processors and up |
| [NetBSD/ibmnws](http://www.netbsd.org/ports/ibmnws/) | IBM Network Station 1000 |
| [NetBSD/iyonix](http://www.netbsd.org/ports/iyonix/) | Castle Technology's Iyonix ARM based PCs |
| [NetBSD/landisk](http://www.netbsd.org/ports/landisk/) | SH4 processor based NAS appliances |
| [NetBSD/luna68k](http://www.netbsd.org/ports/luna68k/) | OMRON Tateisi Electric's LUNA series |
| [NetBSD/mac68k](http://www.netbsd.org/ports/mac68k/) | Apple Macintosh with Motorola 68k CPU |
| [NetBSD/macppc](http://www.netbsd.org/ports/macppc/) | Apple PowerPC-based Macintosh and clones |
| [NetBSD/mipsco](http://www.netbsd.org/ports/mipsco/) | MIPS Computer Systems Inc. family of workstations and servers |
| [NetBSD/mmeye](http://www.netbsd.org/ports/mmeye/) | Brains mmEye multimedia server |
| [NetBSD/mvme68k](http://www.netbsd.org/ports/mvme68k/) | Motorola MVME 68k Single Board Computers |
| [NetBSD/mvmeppc](http://www.netbsd.org/ports/mvmeppc/) | Motorola PowerPC VME Single Board Computers |
| [NetBSD/netwinder](http://www.netbsd.org/ports/netwinder/) | StrongARM based NetWinder machines |
| [NetBSD/news68k](http://www.netbsd.org/ports/news68k/) | Sony's 68k-based “NET WORK STATION” series |
| [NetBSD/newsmips](http://www.netbsd.org/ports/newsmips/) | Sony's MIPS-based “NET WORK STATION” series |
| [NetBSD/next68k](http://www.netbsd.org/ports/next68k/) | NeXT 68k “black” hardware |
| [NetBSD/ofppc](http://www.netbsd.org/ports/ofppc/) | OpenFirmware PowerPC machines |
| [NetBSD/pmax](http://www.netbsd.org/ports/pmax/) | Digital MIPS-based DECstations and DECsystems |
| [NetBSD/prep](http://www.netbsd.org/ports/prep/) | PReP (PowerPC Reference Platform) and CHRP machines |
| [NetBSD/rs6000](http://www.netbsd.org/ports/rs6000/) | IBM RS/6000 MCA-based PowerPC machines. |
| [NetBSD/sandpoint](http://www.netbsd.org/ports/sandpoint/) | Motorola Sandpoint reference platform, including many PPC-based NAS boxes |
| [NetBSD/sbmips](http://www.netbsd.org/ports/sbmips/) | Broadcom SiByte evaluation boards |
| [NetBSD/sgimips](http://www.netbsd.org/ports/sgimips/) | Silicon Graphics' MIPS-based workstations |
| [NetBSD/shark](http://www.netbsd.org/ports/shark/) | Digital DNARD (“shark”) |
| [NetBSD/sparc](http://www.netbsd.org/ports/sparc/) | Sun SPARC (32-bit) and UltraSPARC (in 32-bit mode) |
| [NetBSD/sparc64](http://www.netbsd.org/ports/sparc64/) | Sun UltraSPARC (in native 64-bit mode) |
| [NetBSD/sun2](http://www.netbsd.org/ports/sun2/) | Sun Microsystems Sun 2 machines with Motorola 68010 CPU |
| [NetBSD/sun3](http://www.netbsd.org/ports/sun3/) | Motorola 68020 and 030 based Sun 3 and 3x machines |
| [NetBSD/vax](http://www.netbsd.org/ports/vax/) | Digital VAX |
| [NetBSD/x68k](http://www.netbsd.org/ports/x68k/) | Sharp X680x0 series |
| [NetBSD/xen](http://www.netbsd.org/ports/xen/) | The Xen virtual machine monitor |
| [NetBSD/zaurus](http://www.netbsd.org/ports/zaurus/) | Sharp ARM PDAs |
这个版本中只支持源代码格式的 port 的有:
| | |
| --- | --- |
| [NetBSD/ia64](http://www.netbsd.org/ports/ia64/) | Itanium family of processors |
|
|||
在 Ubuntu 14.04/15.04 上配置 Node JS v4.0.0
|
Kashif Siddique
|
http://linoxide.com/ubuntu-how-to/setup-node-js-4-0-ubuntu-14-04-15-04/
|
大家好,Node.JS 4.0 发布了,这个流行的服务器端 JS 平台合并了 Node.js 和 io.js 的代码,4.0 版就是这两个项目结合的产物现在合并为一个代码库。这次最主要的变化是 Node.js 封装了4.5 版本的 Google V8 JS 引擎,与当前的 Chrome 所带的一致。所以,紧跟 V8 的发布可以让 Node.js 运行的更快、更安全,同时更好的利用 ES6 的很多语言特性。 Node.js 4.0 发布的主要目标是为 io.js 用户提供一个简单的升级途径,所以这次并没有太多重要的 API 变更。下面的内容让我们来看看如何轻松的在 ubuntu server 上安装、配置 Node.js。 基础系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09/141254l9hs111sgbsk1tub.pn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09/141254l9hs111sgbsk1tub.png
| false | false | true |
osk874
| false |
[
"Node.js"
] |
系统运维
|
{
"viewnum": 8650,
"commentnum": 3,
"favtimes": 4,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211.157.174.250",
"message": "编译竟然没有make ? 预编译./configure后直接make install ?",
"username": "贵在坚持 [Chrome 42.0|Windows 8.1]",
"date": "2015-10-10T10:59:35"
},
{
"postip": "114.253.23.100",
"message": "嗯,正常是先 make,在 make install ,或者 make && make install 。但是,如果make install 时没有 make ,会自动执行 make 的。",
"username": "linux [Chrome 45.0|Mac 10.11]",
"date": "2015-10-11T11:21:12"
},
{
"postip": "211.157.174.250",
"message": "学习了! 没有试过这么执行。",
"username": "贵在坚持 [Chrome 42.0|Windows 8.1]",
"date": "2015-10-14T10:32:51"
}
] |
[] |
大家好,Node.JS 4.0 发布了,这个流行的服务器端 JS 平台合并了 Node.js 和 io.js 的代码,4.0 版就是这两个项目结合的产物现在合并为一个代码库。这次最主要的变化是 Node.js 封装了4.5 版本的 Google V8 JS 引擎,与当前的 Chrome 所带的一致。所以,紧跟 V8 的发布可以让 Node.js 运行的更快、更安全,同时更好的利用 ES6 的很多语言特性。 Node.js 4.0 发布的主要目标是为 io.js 用户提供一个简单的升级途径,所以这次并没有太多重要的 API 变更。下面的内容让我们来看看如何轻松的在 ubuntu server 上安装、配置 Node.js。 基础系
| 2015-10-09T14:12:51 | 2015-10-09T14:12:51 | 6,377 |
/article-6377-1.html
|
大家好,Node.JS 4.0 发布了,这个流行的服务器端 JS 平台合并了 Node.js 和 io.js 的代码,4.0 版就是这两个项目结合的产物——现在合并为一个代码库。这次最主要的变化是 Node.js 封装了4.5 版本的 Google V8 JS 引擎,与当前的 Chrome 所带的一致。所以,紧跟 V8 的发布可以让 Node.js 运行的更快、更安全,同时更好的利用 ES6 的很多语言特性。

Node.js 4.0 发布的主要目标是为 io.js 用户提供一个简单的升级途径,所以这次并没有太多重要的 API 变更。下面的内容让我们来看看如何轻松的在 ubuntu server 上安装、配置 Node.js。
### 基础系统安装
Node 在 Linux,Macintosh,Solaris 这几个系统上都可以完美的运行,linux 的发行版本当中使用 Ubuntu 相当适合。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尝试在 ubuntu 15.04 上安装 Node.js,当然了在 14.04 上也可以使用相同的步骤安装。
#### 1) 系统资源
Node.js 所需的基本的系统资源取决于你的架构需要。本教程我们会在一台 1GB 内存、 1GHz 处理器和 10GB 磁盘空间的服务器上进行,最小安装即可,不需要安装 Web 服务器或数据库服务器。
#### 2) 系统更新
在我们安装 Node.js 之前,推荐你将系统更新到最新的补丁和升级包,所以请登录到系统中使用超级用户运行如下命令:
```
# apt-get update
```
#### 3) 安装依赖
Node.js 仅需要你的服务器上有一些基本系统和软件功能,比如 'make'、'gcc'和'wget' 之类的。如果你还没有安装它们,运行如下命令安装:
```
# apt-get install python gcc make g++ wget
```
### 下载最新版的Node JS v4.0.0
访问链接 [Node JS Download Page](https://nodejs.org/download/rc/v4.0.0-rc.1/) 下载源代码.

复制其中的最新的源代码的链接,然后用`wget` 下载,命令如下:
```
# wget https://nodejs.org/download/rc/v4.0.0-rc.1/node-v4.0.0-rc.1.tar.gz
```
下载完成后使用命令`tar` 解压缩:
```
# tar -zxvf node-v4.0.0-rc.1.tar.gz
```

### 安装 Node JS v4.0.0
现在可以开始使用下载好的源代码编译 Node.js。在开始编译前,你需要在 ubuntu server 上切换到源代码解压缩后的目录,运行 configure 脚本来配置源代码。
```
root@ubuntu-15:~/node-v4.0.0-rc.1# ./configure
```

现在运行命令 'make install' 编译安装 Node.js:
```
root@ubuntu-15:~/node-v4.0.0-rc.1# make install
```
make 命令会花费几分钟完成编译,安静的等待一会。
### 验证 Node.js 安装
一旦编译任务完成,我们就可以开始验证安装工作是否 OK。我们运行下列命令来确认 Node.js 的版本。
```
root@ubuntu-15:~# node -v
v4.0.0-pre
```
在命令行下不带参数的运行`node` 就会进入 REPL(Read-Eval-Print-Loop,读-执行-输出-循环)模式,它有一个简化版的emacs 行编辑器,通过它你可以交互式的运行JS和查看运行结果。

### 编写测试程序
我们也可以写一个很简单的终端程序来测试安装是否成功,并且工作正常。要做这个,我们将会创建一个“test.js” 文件,包含以下代码,操作如下:
```
root@ubuntu-15:~# vim test.js
var util = require("util");
console.log("Hello! This is a Node Test Program");
:wq!
```
现在为了运行上面的程序,在命令行运行下面的命令。
```
root@ubuntu-15:~# node test.js
```

在一个成功安装了 Node JS 的环境下运行上面的程序就会在屏幕上得到上图所示的输出,这个程序加载类 “util” 到变量 “util” 中,接着用对象 “util” 运行终端任务,console.log 这个命令作用类似 C++ 里的cout
### 结论
就是这些了。如果你刚刚开始使用 Node.js 开发应用程序,希望本文能够通过在 ubuntu 上安装、运行 Node.js 让你了解一下Node.js 的大概。最后,我们可以认为我们可以期待 Node JS v4.0.0 能够取得显著性能提升。
---
via: <http://linoxide.com/ubuntu-how-to/setup-node-js-4-0-ubuntu-14-04-15-04/>
作者:[Kashif Siddique](http://linoxide.com/author/kashifs/) 译者:[osk874](https://github.com/osk874)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Xenlism WildFire: Linux 桌面的极简风格图标主题
|
Abhishek
|
http://itsfoss.com/xenlism-wildfire-theme/
|
有那么一段时间我没更换主题了,可能最近的一段时间没有一款主题能让我眼前一亮了。我考虑过更换 Ubuntu 上最好的图标主题,但是它们和 Numix 和 Moka 差不多,而且我觉得 Numix 也不错。 但是前几天我试了试 Xenslim WildFire,我必须承认,它看起来太棒了。极简风格是设计界当前的流行趋势,而 Xenlism 完美的表现了这种风格。平滑而美观,Xenlism 显然受到了诺基亚的 Meego 和苹果图标的影响。 让我们来看一下它的几个不同应用的图标: 文件夹图标看起来像这样: 主题开发者 Nattapong Pullkhow 说,这个图标主题最适合 GNOME,但是在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09/143748l7cjudzqinnues5n.pn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09/143748l7cjudzqinnues5n.png
| false | false | true |
MikeCoder
| false |
[
"主题"
] |
分享
|
{
"viewnum": 10084,
"commentnum": 3,
"favtimes": 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39.65.71.159",
"message": "不错 已用上",
"username": "来自山东的 Chrome Mobile iOS 45.0|iOS 8.1 用户",
"date": "2015-10-09T21:30:15"
},
{
"postip": "223.81.192.180",
"message": "又一款漂亮的图标主题,好棒!",
"username": "绿色圣光 [Iceweasel 38.2|GNU/Linux]",
"date": "2015-10-09T22:41:35"
},
{
"postip": "39.65.70.145",
"message": "太酷了",
"username": "来自山东的 Chrome Mobile 45.0|Android 5.1 用户",
"date": "2015-10-15T12:37:07"
}
] |
[] |
有那么一段时间我没更换主题了,可能最近的一段时间没有一款主题能让我眼前一亮了。我考虑过更换 Ubuntu 上最好的图标主题,但是它们和 Numix 和 Moka 差不多,而且我觉得 Numix 也不错。 但是前几天我试了试 Xenslim WildFire,我必须承认,它看起来太棒了。极简风格是设计界当前的流行趋势,而 Xenlism 完美的表现了这种风格。平滑而美观,Xenlism 显然受到了诺基亚的 Meego 和苹果图标的影响。 让我们来看一下它的几个不同应用的图标: 文件夹图标看起来像这样: 主题开发者 Nattapong Pullkhow 说,这个图标主题最适合 GNOME,但是在
| 2015-10-09T14:37:45 | 2015-10-09T14:37:45 | 6,378 |
/article-6378-1.html
|

有那么一段时间我没更换主题了,可能最近的一段时间没有一款主题能让我眼前一亮了。我考虑过更换 [Ubuntu 上最好的图标主题](http://itsfoss.com/best-icon-themes-ubuntu-1404/),但是它们和 Numix 和 Moka 差不多,而且我觉得 Numix 也不错。
但是前几天我试了试 [Xenslim WildFire](http://xenlism.github.io/wildfire/),我必须承认,它看起来太棒了。极简风格是设计界当前的流行趋势,而 Xenlism 完美的表现了这种风格。平滑而美观,Xenlism 显然受到了诺基亚的 Meego 和苹果图标的影响。
让我们来看一下它的几个不同应用的图标:

文件夹图标看起来像这样:

主题开发者 [Nattapong Pullkhow](https://plus.google.com/+NattapongPullkhow) 说,这个图标主题最适合 GNOME,但是在 Unity 和 KDE,Mate 上也表现良好。
### 安装 Xenlism Wildfire
Xenlism Theme 大约有 230 MB, 对于一个主题来说确实很大,但是考虑到它所支持的庞大的软件数量,这个大小,确实也不是那么令人吃惊。
#### 在 Ubuntu/Debian 上安装 Xenlism
在 Ubuntu 系列中安装之前,用以下的命令添加 GPG 秘钥:
```
sudo apt-key adv --keyserver keys.gnupg.net --recv-keys 90127F5B
```
添加完成之后,输入如下的命令进行安装:
```
echo "deb http://downloads.sourceforge.net/project/xenlism-wildfire/repo deb/" | sudo tee -a /etc/apt/sources.list
sudo apt-get update
sudo apt-get install xenlism-wildfire-icon-theme
```
除了主题之外,你也可以选择是否下载配套的桌面背景图:
```
sudo apt-get install xenlism-artwork-wallpapers
```
#### 在 Arch 上安装 Xenlism
你需要编辑 Pacman 软件仓库。在终端中使用如下命令:
```
sudo nano /etc/pacman.conf
```
添加如下的代码块,在配置文件中:
```
[xenlism-arch]
SigLevel = Never
Server = http://downloads.sourceforge.net/project/xenlism-wildfire/repo/arch
```
更新系统并且安装:
```
sudo pacman -Syyu
sudo pacman -S xenlism-wildfire
```
#### 使用 Xenlism 主题
在 Ubuntu Unity, [可以使用 Unity Tweak Tool 来改变主题](http://itsfoss.com/install-numix-ubuntu/)。 在 GNOME 中,[使用 Gnome Tweak Tool 改变主题](http://itsfoss.com/install-switch-themes-gnome-shell/)。 我确信你会接下来的步骤,如果你不会,请来信通知我,我会继续完善这篇文章。
这就是 Xenlism 在 Ubuntu 15.04 Unity 中的截图。同时也使用了 Xenlism 桌面背景。

这看来真棒,不是吗?如果你试用了,并且喜欢它,你可以感谢它的开发者:
>
> [Xenlism 是一个用于 Linux 的、令人兴奋的极简风格的图标主题,感谢 @xenatt 做出这么漂亮的主题。](https://twitter.com/share?text=Xenlism+is+a+stunning+minimal+icon+theme+for+Linux.+Thanks+%40xenatt+for+this+beautiful+theme.&via=itsfoss&related=itsfoss&url=http://itsfoss.com/xenlism-wildfire-theme/)
>
>
>
我希望你喜欢它。同时也希望你分享你对这个主题的看法,或者你喜欢的主题。Xenlism 真的很棒,可能会替换掉你最喜欢的主题。
---
via: <http://itsfoss.com/xenlism-wildfire-theme/>
作者:[Abhishek](http://itsfoss.com/author/abhishek/) 译者:[MikeCoder](https://github.com/MikeCoder)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为什么 Chrome 会说你的 SHA-2 证书链是“肯定不安全的”
|
https://sslmate.com/blog/post/chrome_cached_sha1_chains
|
假如你已经完全配好了你的 SSL:使用了强加密算法、禁用了废弃的协议,而且你提供了100% SHA-2的证书链。SSL Labs给了你一个 A+ 评分,shaaaaaaaaaaaaa.com也没发现你使用了 SHA-1。但是,有些情况下,当你访问你的网站时,Chrome 仍旧会在 URL 栏处显示一个红叉,并且说你的网站提供了 SHA-1 证书,是肯定不安全的(affirmatively insecure) 的: 这可能吗?不幸的是,有可能。你的服务器所发送的证书也许并不是你的浏览器所使用的。在迁移到 SHA-2 的过程中不应该是这样的,但是由于某些 CA 糟糕的做法和用户使用了老旧的软件,有时候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10/141423r5q1fzfkyfr8xxkk.pn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10/141423r5q1fzfkyfr8xxkk.png
| false | false | true |
wxy
| false |
[
"SSL",
"https"
] |
技术
|
{
"viewnum": 9656,
"commentnum": 1,
"favtimes": 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39.207.11.101",
"message": "很明显这是你的误解你似乎忘了PKI里面还有OCSP和CRL的存在。合格的证书颁发机构,中间CA更新的话,会吊销上一张中间CA,使其不再生效,并公布在CRL中。如果说你的浏览器一直使用缓存证书,得到的就会是中间CA被吊销而导致的无法验证,该证书已被吊销。中间CA不被信任。",
"username": "来自四川的 Mobile Safari 11.0|iOS 11.1 用户",
"date": "2019-07-24T06:10:14"
}
] |
[] |
假如你已经完全配好了你的 SSL:使用了强加密算法、禁用了废弃的协议,而且你提供了100% SHA-2的证书链。SSL Labs给了你一个 A+ 评分,shaaaaaaaaaaaaa.com也没发现你使用了 SHA-1。但是,有些情况下,当你访问你的网站时,Chrome 仍旧会在 URL 栏处显示一个红叉,并且说你的网站提供了 SHA-1 证书,是肯定不安全的(affirmatively insecure) 的: 这可能吗?不幸的是,有可能。你的服务器所发送的证书也许并不是你的浏览器所使用的。在迁移到 SHA-2 的过程中不应该是这样的,但是由于某些 CA 糟糕的做法和用户使用了老旧的软件,有时候
| 2015-10-10T14:14:34 | 2015-10-10T14:14:34 | 6,380 |
/article-6380-1.html
|

假如你已经完全配好了你的 SSL:使用了强加密算法、禁用了废弃的协议,而且你提供了 [100% SHA-2](http://googleonlinesecurity.blogspot.com/2014/09/gradually-sunsetting-sha-1.html) 的证书链。[SSL Labs](https://www.ssllabs.com/) 给了你一个 A+ 评分,[shaaaaaaaaaaaaa.com](https://shaaaaaaaaaaaaa.com/) 也没发现你使用了 SHA-1。但是,有些情况下,当你访问你的网站时,Chrome 仍旧会在 URL 栏处显示一个红叉,并且说你的网站提供了 SHA-1 证书,是“<ruby> 肯定不安全的 <rp> ( </rp> <rt> affirmatively insecure </rt> <rp> ) </rp></ruby>” 的:

这可能吗?不幸的是,有可能。你的服务器所发送的证书也许并不是你的浏览器所使用的。在迁移到 SHA-2 的过程中*不应该*是这样的,但是由于某些 CA 糟糕的做法和用户使用了老旧的软件,有时候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具体听我一一道来。
### 背景知识:证书链如何工作
一个 SSL 证书必须被<ruby> 证书授权中心 <rp> ( </rp> <rt> certificate authority,CA </rt> <rp> ) </rp></ruby>签名才是可信的。在最简单的情况下,网站的证书(<ruby> 终端证书 <rp> ( </rp> <rt> end-entity certificate </rt> <rp> ) </rp></ruby>)是由浏览器所信任的 CA 的(<ruby> 根证书 <rp> ( </rp> <rt> root certificate </rt> <rp> ) </rp></ruby>)直接签名的。

*简单 PKI: 终端证书由根证书直接签名*
浏览器校验直接由根证书签名的证书很简单:浏览器在它的根证书库里面查找终端证书的签发者,如果找到,就使用该根证书的公钥来校验终端证书的签名。
然而,终端证书很少会由根证书进行签名。相反的,终端证书是由一个“<ruby> 中间证书 <rp> ( </rp> <rt> intermediate certificate </rt> <rp> ) </rp></ruby>”(有时候也称之为<ruby> 下级 CA <rp> ( </rp> <rt> subordinate CA </rt> <rp> ) </rp></ruby>)进行签名的,而中间证书则由根证书进行签名。

*典型的 PKI 是使用一个中间证书*
校验一个由中间证书签名的证书是困难的。浏览器不能简单地在它的根证书库中找到签发者,因为该证书并不是由根证书签名的。相反,浏览器需要找到签名该证书的中间证书,需要的话还得迭代这个过程(中间证书也许是由其它的中间证书签名的),直到沿着这个证书链找到根证书。而事实上更复杂,因为也许从终端证书到根证书有几种可能的链路。
让浏览器找到中间证书链的最简单的办法是,让服务器告诉它。这就是为什么[当你部署一个 SSL 证书时,不仅仅需要你自己的证书,还需要中间证书](https://whatsmychaincert.com/)。不过,浏览器通常会缓存中间证书,也许会使用一个缓存的证书而不是使用由你的服务器提供的证书。这就是为什么在你全部使用了 SHA-2 之后, Chrome 也许还会显示一个红叉的原因:它并没有使用你的证书链上提供的证书,而是使用了其所缓存的 SHA-1 的证书链。
理论上,这是可以避免的,如果 CA 可以正确操作、用户也运行最新的软件的话。不幸的是,现实并不总是这样,个别情况下已知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有两个。
(注意:澄清一下,生成证书链的并不是 Chrome ,而是 Chrome 交由操作系统的加密库构建证书链。加密库在 Windows 上是 CryptoAPI,Linux 上是 NSS。)
### 问题一:将 SHA-1 中间证书用 SHA-2 重用
当 CA 迁移到 SHA-2 时,它可以通过对已有的公钥用 SHA-2 重新签名,从而重用已有的中间证书,或者也可以生成一个带有新的公钥和<ruby> 主题名 <rp> ( </rp> <rt> subject name </rt> <rp> ) </rp></ruby>的新中间证书。

*两种新的 SHA-2 签名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错误的。虽然 CA 可以用已有的中间证书使用 SHA-2 重新签名,但是浏览器也许会缓存着带有旧的 SHA-1 签名的中间证书。如上面解释的,浏览器可以忽略由服务器提供的链证书,即便服务器发送了带有新的 SHA-2 签名的中间证书,客户端依然会使用其所缓存的 SHA-1 中间证书来构建证书链。CryptoAPI 就是这样的。

*服务器发送了 SHA-2 证书,浏览器使用了缓存的 SHA-1 证书*
而第二个办法就避免了缓存证书链的问题。因为 CA 生成了一个新的中间证书,有新的名字和公钥,浏览器不可能有用 SHA-1 签名的旧版本。这就是为什么 [Ballot 118 在 CA/Browser Forum](https://cabforum.org/2014/10/16/ballot-118-sha-1-sunset/) 这样说:
>
> SHA-2 下级证书**绝不应该链**到 SHA-1 的 CA 下级证书上。
>
>
>
不幸的是,有些 CA 根本没在意这个忠告,比如某个 CA ,StartCom,[**仍然**使用 SHA-1 中间证书签发 SHA-2 终端证书](https://forum.startcom.org/viewtopic.php?f=15&t=15929&st=0&sk=t&sd=a)。虽然他们提供了一个 SHA-2 签名的中间证书,但是如果浏览器已经有一个缓存的 SHA-1 版本时就会有问题。
幸运的是,SSLMate 的两个 CA 都正确地从新的 SHA-2 中间证书签发证书,所以,SSLMate 的客户不需要担心这个。
### 问题二:过期的 NSS 和交叉签名的根证书
有时候根证书自身也由其它的根证书签名,通常这称之为<ruby> 交叉签名 <rp> ( </rp> <rt> cross-signing </rt> <rp> ) </rp></ruby>。这提供了一个抵达可信根证书的另外一条路径,交叉签名可以让一个不在你的浏览器的可信证书库中的新根证书也可以工作。当浏览器开始信任一个根证书时,交叉签名的证书就不再需要了。然而,和中间证书一样,交叉签名的证书也是可以缓存的,而在 [NSS 中一个 bug](https://bugzilla.mozilla.org/show_bug.cgi?id=1112461) 会导致 Linux 上的 Chrome 使用缓存的交叉签名的根证书,即使有更短和更新的证书链存在。如果这个缓存的交叉签名证书正好使用 SHA-1,Chrome 就会使用这个有问题的证书链并显示一个红叉,而不管你的服务器是否发送了全都使用 SHA-2 的证书链。

*NSS 使用缓存的交叉签名证书构建证书链*
这个 bug 在 [NSS 3.17.4](https://developer.mozilla.org/en-US/docs/Mozilla/Projects/NSS/NSS_3.17.4_release_notes) 中修复,发布于1/28。不幸的是,Debian 更新 NSS 软件包非常缓慢。[这个 bug 在2014/12/30 就提交到了 Debian 的 bug tracker 上了](https://bugs.debian.org/cgi-bin/bugreport.cgi?bug=774195),但是直到 5/13 都没在 Debian Unstable 中修复。同时,Debian Stable (Jessie)继续用着 NSS 3.17.2 。Debian 安全团队[排除](https://bugs.debian.org/cgi-bin/bugreport.cgi?bug=774195#51)了会通过安全更新修复它,而且看起来包维护者也不像是会快速响应将这个修复加入到即将发布(本文写作时)的 Debian Stable 中。Ubuntu 则不同,[将此作为安全问题](https://bugs.launchpad.net/ubuntu/+source/nss/+bug/1423031),在 2/19 给其所有发行版发布了更新包。
不幸的是,CA 不能为使用过期 NSS 的用户做些什么。直到 Debian 为其稳定发行版发布更新的 NSS 包之前,Debian 上的 Chrome 用户会一直看到许多这样的红叉:

或者,如果证书在 2016 年失效的话是这样:

**更新:**由 SSLMate 的 Andrew Ayer 提供的 NSS 更新包,放到了 2015/9/5 发布的 Debian Jessie 8.2 中。
|
|||
自由软件基金会(FSF)30年
|
Jono Bacon
|
http://opensource.com/business/15/9/free-software-foundation-30-years
|
John Sullivan,他是自由软件基金会(FSF)的首席执行官。 John 发给我的一篇极具细节,内容丰富的采访稿。我决定把这篇稿子全篇呈现作为主线,再加入一些注释性的评论。所以这篇专栏会看起来很长,但我想它为这本极具观赏里的杂志增添了迷人的色彩。我建议你倒杯茶或者咖啡,然后坐下来细细品味。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11/110735vct45wwwk4vvwkzz.pn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11/110735vct45wwwk4vvwkzz.png
| false | false | true |
猫小
| true |
[
"FSF",
"开源"
] |
观点
|
{
"viewnum": 8811,
"commentnum": 2,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222.210.217.62",
"message": "RMS 和 FSF 提出的理念过于理想化,就我个人而言实在是难以认同和接受,虽然我也在使用他们开发的一些软件。",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4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5-10-11T12:49:45"
},
{
"postip": "114.253.23.100",
"message": "这也许是“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吧。",
"username": "linux [Chrome 45.0|Mac 10.11]",
"date": "2015-10-12T00:35:17"
}
] |
[
{
"raid": 6876,
"displayorder": 0
}
] |
John Sullivan,他是自由软件基金会(FSF)的首席执行官。 John 发给我的一篇极具细节,内容丰富的采访稿。我决定把这篇稿子全篇呈现作为主线,再加入一些注释性的评论。所以这篇专栏会看起来很长,但我想它为这本极具观赏里的杂志增添了迷人的色彩。我建议你倒杯茶或者咖啡,然后坐下来细细品味。
| 2015-10-11T09:00:00 | 2015-10-11T09:00:00 | 6,384 |
/article-6384-1.html
|

欢迎回到全新的 Six Degrees 专栏。和往常一样,请把你对此文的想法发到意见箱,把对专栏将来建设的建议发送到我的收件箱。
现在我坦诚的讲,这个专栏的走向和预期有些不同。
几周前当我思考要写些什么的时候,我详尽研究了<ruby> <a href="http://www.fsf.org/"> 自由软件基金会 </a> <rp> ( </rp> <rt>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rt> <rp> ) </rp></ruby><ruby> <rp> ) </rp></ruby>的30周年庆和它在当今计算机世界的相关影响。
为了给这个话题添些料,我想我应当采访一下 [John Sullivan](http://twitter.com/johns_fsf/),他是自由软件基金会(FSF)的首席执行官。我的计划和想法很典型,写一些叙述性的事实,然后插入采访片段以充实内容。而后,我收到了 John 发给我的一篇极具细节、内容丰富的采访稿,然后我最初的想法被全部抛到九霄云外。我决定把这篇稿子全篇呈现作为主线,再加入一些注释性的评论。所以这篇专栏会看起来很长,但我想它为这本极具观赏里的杂志增添了迷人的色彩。我建议你倒杯茶或者咖啡,然后坐下来细细品味。
### 时光变幻
自由软件基金会成立于1985年。让我来描绘一下那时的计算机世界,[Amiga 1000](https://en.wikipedia.org/wiki/Amiga_1000)计算机已经问世,C++ 成为了那时主宰计算机的编程语言,[Aldus 的 PageMaker](https://en.wikipedia.org/wiki/Adobe_PageMaker) 刚刚发布,计算机网络开始萌芽。同一年,Wham! 的 [Careless Whisper](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zGwDsrQ1eQ) 风靡各地。
30年的时间世事大变。回到1985年其时,FSF 重点关注于主要给那些计算机高手们用的自由软件。而现在我们有了软件、服务、社交网络和很多很多。
我首先了解一下 John 认为会影响到现今的软件自由的突出问题的哪些。
“我认为电脑用户的自由所面临的巨大风险已经得到广泛的共识,只是也许说法不同。”
“第一点是我们所谓的‘微型计算机无处不在’。在这一点上自由软件基金会算是成功的,因为完全自由的操作系统可在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和服务器上运行所有商用系统所能运行的一切。也许还有些需要修补,但它们最终可以解决。然后的挑战是我们如何越过上亿美金的市场和与我们针锋相对的法律制度,把这些系统交付于用户手中。”
“然而,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是那些以体积小为基本特征的计算机设备——即便目前汽车的体积并不算小,但其内置的计算机还是很小的——此类型计算机设备,与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眼镜、智能手表等都在此讨论之列,这些计算机设备通常都以自由软件为基础,比如说,使用 Linux 内核和一些自由软件,例如安卓或者 GNU,它们的主要作用是运行专有软件和服务支撑,由用户无法控制的远程服务器替代本地计算机完成处理。这些设备服务于关键功能,一些对大众通讯至关重要,还有一些就在我们身边发挥实际作用,另外一些则关系到我们的人身安全,这些软件应该运行在自由软件之上、完全掌控在用户自己手中。而现如今,尚还不是这样。”
John 觉得危险并不仅仅是平台或形式,而是整合它们所运行的后台服务。
“我们面临的第二大威胁是这许多设备所涉及的服务。如果我们日常工作和休闲应用都运行于我们毫无掌控的服务上的话,那么转而使用自由软件则是有益无害。使用自由软件的关键在于,我们可以直接查看、修改和共享代码。这种自由相当于提供了一层保护膜,即便非技术人员也可以防止自己受制于人。而这种自由是 Facebook、Salesforce 或者 Google Docs 的使用者所感受不到的。更让人揪心的事,有种趋势就是人们为了享受到某些服务,似乎适应了安装于本地电脑的专有软件所带来的羁绊。浏览器,包含 Firefox,现如今都会自动安装一个 DRM 插件,从而方便 Netflix 及其他一些视频巨头的运作。我们需要更加努力的开发去中心化的自由软件来替换媒介分发,这样才可以真正的让用户、艺术家、或者用户艺术家有自主权,其他服务也一样。对于 Facebook 我们有 GNU social,[pump.io](http://pump.io/),Diaspora,Movim 和其它的一些,对 Salesforce 我们有 CiviCRM,对 Google Docs 我们有 Etherpad,对于媒体软件我们有 GNU MediaGoblin。但这所有的项目都需要帮助,而且还有许多服务我们尚没有可替换的竞争软件”
有趣的是,John 提到的关于找到如今常见应用软件和服务的替换。FSF 在维护着一个“高优先级项目”列表,设计用来弥补这些缺失。不幸的是这些项目的能力大相径庭,而我们又处于一个社交媒介所主宰的时代,软件只是问题的一部分,而真正的挑战是如何让人们知道并使用它们。这一切都取决于 FSF 如何适应当今的计算机世界。我本人是 FSF 粉丝,我认为他们所做的努力都非常有价值,我也在经济上支持它。他们是一个建立开放计算机环境的重要组织,但所有组织都需要成长、协调、调整,尤其是科技领域的。
我更希望了解关于 FSF 如今的作为与创建之初的不同。
“我们现在的听众相对于30年前有了很大增长,也扩大了受众领域。现在不止是只有黑客,或者程序员和研究人员需要了解自由软件,每一个使用计算机的人都需要,而如今几乎人人都拥有计算机”
John 继续提供了关于这些努力方向的一些例子。
“我们针对自由软件运动的问题在协办一些公众倡议活动,早先,在这些事情上我们都会发表意见,然后酌情采取行动,但在过去的十年我们着意于制定规范和采取一系列活动。我们在一些领域获得了重大成就,比如 Design 的防缺陷数码限制管理(DRM),这当初曾让 iTunes 音乐下架(当然现在 Apple 已经将 DRM 应用于 Apple 音乐)。我们创建了对于自由软件的新用户有吸引力和实用的介绍资料,比如我们的[用户解放的动画视频](http://fsf.org/)和[电子邮件自防卫指南](http://emailselfdefense.fsf.org/)。
我们还推崇[尊重用户自由](http://fsf.org/ryf)的硬件。已经得到 FSF 认证的硬件提供商被要求只包含自由软件才可显示其认证。扩大自由软件用户量和自由软件运动分为两部分:获取人们的关心,然后使其行动成为可能。在创始期,我们鼓励生产商和零售商做同样的事情,让已经开始关注自由软件的用户轻松的买其所用,从而避免做决定前所采取的大量调查。我们已经通过认证了一种家庭 Wifi 路由器、3D 打印机、手提电脑和 USB 无线适配器,将来还会有更多。
我们收集了[自由软件目录](http://directory.fsf.org/)中能找到的所有自由软件,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如今我们只有 15,500 个软件包,而我们可以预知到关于它们的设计和功能改进将要付出的努力 —— 但是我认为这个资源对于协助用户找到他们需要的自由软件有重大潜力,尤其是那些尚未使用完全 GNU/Linux 系统的用户。面对从网络下载未知程序的潜在危险,我们绝对需要这么一个清单。它还将成为用于用户研究的机器可识别的数据资源。
我们目前为几个特殊的软件项目扮演着经济资助者的角色,为它们募集资金来开发。它们中的大多数是 GNU 的组成部分(我们在持续提供着各种底层支持),但我们还资助着 [Replicant](http://www.replicant.us/),一个最大限度的提供用户自由的完全自由的安卓设计。
我们还帮助开发人员正确的使用自由软件许可证,我们还在持续跟进投诉不遵循 GPL 协议的公司。我们帮助他们纠正问题而后重新部署。RMS 曾是 GPL 的先驱,但如今是我们在继续着这项工作。
FSF 现在所做的一些事情是30年前所没有的,当然从最初的企划到如今有了一些变化 —— 我们的目标是创建一个用户能在任何计算机上使用自由软件完成一切的世界,一个绝无第二人而是用户自己完全掌控其个人电脑的世界。”
### 个人崇拜
每个人心中都会对 FSF 可能带来的价值存有疑惑,正如 John 所提到的,我们的努力不仅涵盖了自由软件的开发和许可,还有认知、证实和鼓吹一种技术自由文化。
FSF 的老大是无可替代的 Richard M. Stallman,我们都称呼他为 RMS。
RMS 拥有好奇的性格,他对于自己的主意、哲学思考和对软件自由的道德推崇都有不可思议的表现。
他偶尔会在网上自嘲其社交上的拙劣,相对于他演讲中所提之事,比如他蹩脚的旅行行头,或者其他囧事,他对于软件自由的见解则是坚定不移。他作为一个严谨的思考者对于软件自由拥有着超凡的信仰,不仅仅是如何实现自己的构想,还有针对他所领衔的活动的广泛思考。我唯一想批评的就是他偶尔在措辞上展现的诸如多加一个鸡蛋在布丁上的贪婪,但是,考虑到他对于当今世界的重要性,我宁愿多加一个鸡蛋在布丁上,也不想让布丁不足以满足每个人的需要,好吧,关于这个布丁的事情有些小题大做了。
所以说 RMS 是 FSF 的重要部分,但组织重要性则更重要。我们有雇员、董事和其他的捐助者。我很好奇 RMS 在当今的 FSF 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John 对我分享了他的观点。
“RMS 是 FSF 总裁,但从未自 FSF 拿过一分钱报酬。他拥护自由软件和计算机用户自由,并且满日程持续着每年20多个国家的巡回讲演。他联系社会运动,接受政要和各地区积极团体的接见,他还为 FSF 募集资金,鼓励人们做志愿者。”
“在各种忙碌间歇,他对于软件自由运动中存在的问题做进一步思考,并且直面新的挑战。经常这样的举措都会有新的文章发布,今年初他为 Wired 写了关于自由软件和自由硬件设计的三篇文章,或通过与 FSF 员工交流讨论从而摸索将来项目的发展。”
既然我们讨论到了个人崇拜,我想针对 John 关于软件自由运动的发展宏图略谈一二。
我记得在<ruby> <a href="http://www.osthinktank.com/"> 开源智囊团 </a> <rp> ( </rp> <rt> Open Source Think Tank </rt> <rp> ) </rp></ruby>(一个聚集了各个开源组织的执行者的大会)上曾有一个关于在座人员推荐任意项目许可证的用例分析,大多数重要组织都推荐了Apache 软件许可(APL),而非 GNU 公众许可证(GPL)。
这让我记忆犹新,因为我也曾注意到许多公司看起来都选择了 GPL 之外的其他开源许可,我很好奇是否 John 也注意到了这个 与 GPL 相斥的 APL 的发展趋势。
“是这样子吗?我不清楚。几年前我为 FOSDEM 做了一个名为‘<ruby> 版权被陷害了吗? <rp> ( </rp> <rt> Is Copyleft Being Framed? </rt> <rp> ) </rp></ruby>’的专题,它揭示了一些有据可依的许可证接纳背后的问题,我也将很快为此发表一篇文章,在此列出了一些主要论点:
* 自由软件的协议许可证的选择并不是空中楼阁。人们选择专有软件许可证也需要考虑各种后果,我发现人们更多是在宽松的许可证(如 APL 或三句版 BSD 许可证)与专有软件许可证之间做权衡,而不是 GPL。
* 令人感到讽刺的是,统计软件许可证的人通常不会把他们收集数据的软件以自由软件发布,这意味着我们无法研究它所使用的方法或重现其统计数据。一些人现在开始发布其使用的源代码,当然这不应该完全忽视。科学是讲究方法的。
* 按什么统计许可证?我们真的要将以 APL 发布的一个发出有趣声音的 App 和 GPLv3 下的 GNU Emacs 视同1:1吗?如果不是,我们如何计算同等?我们只计算有功能的软件吗?我们确定没有两倍或三倍计算那些在多宿主服务器上的应用吗?那么不同操作系统之间的移植呢?
每个问题都值得推敲,但每个结论在我看来都距事实很远。我宁愿给程序员做一个调查关于为什么他们在项目中直接选择那些特定的软件许可证,而不是尝试编程去探明程序的许可证的真相,然后把自己的臆想揉入这些数据中。
Copyleft 如它既往一般依旧必不可少,带许可证的软件仍是自由软件,这怎么说都是件好事,但它需要强有力的社会认可不要将其纳入到专有软件。如果自由软件主要的长期影响是让企业能够更有效地开发制约我们的产品的话,那么我们对计算机用户自由的贡献就微乎其微了。”
### 直面挑战
30年对于大多数组织都不算短,尤其是对于那些有重大目标又横跨各行业、专业、政府和文化的组织。
当我准备结束这次访问时,我希望自己对30岁的 FSF 现如今的发展有一个更好的理解。
“我想 FSF 现在处于一个非常有趣的位置,它同时做为一个坚硬的磐石和一个推动潮流的推动力。”
“我们有核心文档比如 [Free Software Definition](http://www.fsf.org/about/what-is-free-software) 和 [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http://www.gnu.org/licenses/gpl-3.0.en.html) ,还有[我们维护的自由和非自由软件的许可证列表](http://www.gnu.org/licenses/licenses.en.html),这是创建我们当今的自由软件世界的顶梁柱。人们非常信任这些文档中陈述的原则,在他们的新产品和将来的实践中正确明智的使用它们。从这个角色来说,我们为用户的成长架设了云梯。就好比 501(c)在法律层面为公益提供了保障,使得85%的资金募集自个人,我们也有如斯的运营架构。”
“但我们还在推进改革,我们接受别人所认为的艰巨的挑战,我认为那说明了我们作为梯子的作用?或者我不应当用这种比喻的说法。”
John可能不善于打比方(我看起来也是),FSF 着实是善于创始大事件,并且实践于任务的推进。而这一使命始于自由软件应该无处不在的信仰。
“我们并不满足于在笔记本上除了极少数组件外全部运行着自由软件,也并不满足于一个平板电脑多数运行着自由软件,而只用专有软件连接网络、加速视频加载,或照相、查询航班、使用Uber...好吧,我们对于这样的发展也是欣慰的,但对于仍要取悦其它软件却并非我们所希望的。因为系统上安装的任何一个专有软件,对于用户都既不公正,也在未来埋下了安全隐患。这些近乎自由的一切是步入自由世界的踏脚石,但这需要我们的脚步永不停歇。”
“在 FSF 早些年,我们事实上一直致力于开发一个完全自由的操作系统。这现在已经被 GNU 和 Linux 和一些合作伙伴实现了,尽管总有新的软件要开发,总有缺陷要被处理。所以当 FSF 仍在某些领域资助自由软件开发时,令人欣喜的是很多其他组织也在做着同样的努力。”
面临的挑战中还有关键的一块,John 提到,就是让正确的人群掌控正确的硬件。
“我们目前专注于我上面提到的第一个问题的推进。对于一些特别应用,我们急需一些硬件来支持自由软件的运行。在 FSF 我们基本尝试了我们能尝试做的一切,我期待一方面对我们进行中的项目提供更多的支持,另一方面通过我们的<ruby> 尊重你的自由 <rp> ( </rp> <rt> Respects Your Freedom </rt> <rp> ) </rp></ruby>认证活动得以对项目进行扩展,从而开发出一些我们自己的项目。同样的问题存在于网络服务问题。我想我们需要把它们综合处理,因为对手机组件的完全掌控很可能会改变服务需求,而服务的分散也将更好的使手机组件化。”
“我希望人们能一直支持 FSF 的工作,尤其是当我们所面临的这些挑战的时候。制造提供可用的、分散而关联的替代网络服务的硬件是昂贵而复杂的。我们需要很多资源和有创造力的人们。但是,这在30年前,我们还只是一个围绕在 RMS 身边和以Copyleft 理念开发整个操作系统的社区。我过去的12年时间留给了 FSF,因为我坚信我们总会直面新的挑战。”
### 写在最后
在阅读 John 对于我的提问所做出的回答,和认识一些 FSF 的成员时,我有一个深切的感受,这是一个活力十足的社区。这绝非一个无聊的组织,也没有愧对其使命,其激情和承诺一如既往的旺盛。
当然我也不总是赞同 FSF,甚至有时我觉得它所用的方法太过执拗,但我将一如既往的做它死忠粉来支持它的工作。FSF 还代表了相当一部分自由软件和全球开展的开源工作的道德水准。它代表了一种很难舍弃的世界观,我相信它的热情和信条帮助人们从著作权接近了著佐权(双关语,further to the right a little closer to the left too。right/copyright 和 left/copyleft 分别代表左右和著作权/著佐权 )。
当然,RMS 有些古怪,有还有些强硬,一点敏感,但它却是一个包容整合了技术、伦理和文化的运动的坚定的领导者。我们需要一个 RMS ,从某种程度讲就如我们需要 Torvalds、Shuttleworth、Whitehurst 和 Zemlin 一样。这些不同的人将各种远见整合,并将技术灵活分配运用于各种不同个例、道德准则和前景发展。
所以,在完成这次采访的时候,我想借此机会感谢 FSF 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我希望 FSF 和它的勇往直前的领导者们,Richard M. Stallman 和 John Sullivan,在未来的30年有更长足的发展。加油!
*此文章为Jono Bacon的Six Degrees专栏的一部分,此专栏用来分享他关于文化,交流和开源新趋势的想法和见解。*
|
||
Debian 拋弃 Linux 标准规范(LSB)
|
Nathan Willis
|
https://lwn.net/Articles/658809/
|
Linux 标准规范(LSB,Linux Standard Base)是一个意图定义 Linux 发行版为第三方程序所提供的服务和应用层程序二进制界面(ABI,Application Binary Interfaces)的规范。但 Debian 项目内的某些人正在质疑是否值得维持兼容 LSB,他们认为,该项工作的工作量巨大,但好处有限。 LSB 于2001年首次公布,其模型建立在 POSIX 和单一 UNIX 规范(Single UNIX Specification)的基础之上。目前,LSB 由 Linux 基金会的一个工作小组维护。最新的版本是于2015年6月发布的 LSB 5.0。它定义了五个 LSB 模块(核芯(core)、桌面、语言、成像(im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12/103118rdprw2lwcf2f7hxp.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12/103118rdprw2lwcf2f7hxp.jpg
| false | false | true |
Yuking-net
| true |
[
"LSB",
"Debian"
] |
观点
|
{
"viewnum": 12397,
"commentnum": 1,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223.81.192.39",
"message": "被认证为 LSB 兼容的发行版名单挺有意思的。",
"username": "绿色圣光 [Iceweasel 38.2|GNU/Linux]",
"date": "2015-10-13T00:43:01"
}
] |
[] |
Linux 标准规范(LSB,Linux Standard Base)是一个意图定义 Linux 发行版为第三方程序所提供的服务和应用层程序二进制界面(ABI,Application Binary Interfaces)的规范。但 Debian 项目内的某些人正在质疑是否值得维持兼容 LSB,他们认为,该项工作的工作量巨大,但好处有限。 LSB 于2001年首次公布,其模型建立在 POSIX 和单一 UNIX 规范(Single UNIX Specification)的基础之上。目前,LSB 由 Linux 基金会的一个工作小组维护。最新的版本是于2015年6月发布的 LSB 5.0。它定义了五个 LSB 模块(核芯(core)、桌面、语言、成像(im
| 2015-10-12T10:31:00 | 2015-10-12T10:31:00 | 6,387 |
/article-6387-1.html
|
<ruby> Linux 标准规范 <rp> ( </rp> <rt> LSB,Linux Standard Base </rt> <rp> ) </rp></ruby>是一个意图定义 Linux 发行版为第三方程序所提供的服务和应用层<ruby> 程序二进制接口 <rp> ( </rp> <rt> ABI,Application Binary Interfaces </rt> <rp> ) </rp></ruby> 的[规范](http://refspecs.linuxfoundation.org/lsb.shtml)。但 Debian 项目内的某些人正在质疑是否值得维持兼容 LSB,他们认为,该项工作的工作量巨大,但好处有限。

LSB 于2001年首次公布,其模型建立在 [POSIX](https://en.wikipedia.org/wiki/POSIX) 和<ruby> <a href="https://en.wikipedia.org/wiki/Single_UNIX_Specification"> 单一 UNIX 规范 </a> <rp> ( </rp> <rt> Single UNIX Specification </rt> <rp> ) </rp></ruby>的基础之上。目前,LSB 由 Linux 基金会的一个[工作小组](http://www.linuxfoundation.org/collaborate/workgroups/lsb)维护。最新的版本是于2015年6月发布的 [LSB 5.0](http://www.linuxfoundation.org/collaborate/workgroups/lsb/lsb-50)。它定义了五个 LSB 模块(<ruby> 核芯 <rp> ( </rp> <rt> core </rt> <rp> ) </rp></ruby>、桌面、语言、<ruby> 成像 <rp> ( </rp> <rt> imaging </rt> <rp> ) </rp></ruby>和试用)。
每个模块都包含了一系列所需的库及其强制性版本,外加对每个库的公共函数和数据定义的描述。这些模块还包括命名和组织规范,如<ruby> <a href="http://www.linuxfoundation.org/collaborate/workgroups/lsb/fhs"> 文件系统层次标准 </a> <rp> ( </rp> <rt> FHS,Filesystem Hierarchy Standard </rt> <rp> ) </rp></ruby>中的文件系统布局或象 Freedesktop 的<ruby> <a href="http://standards.freedesktop.org/basedir-spec/basedir-spec-0.6.html"> XDG 基础目录 </a> <rp> ( </rp> <rt> XDG Base Directory </rt> <rp> ) </rp></ruby>规范这样的目录规范。
似乎只是一个巧合,就在 LSB 5.0 发布的同一周,Debian 项目内部针对其是否值得保持兼容 LSB 进行了一次讨论。在另一个贴子中,在提及兼容 LSB 后,Didier Raboud 顺势[提议](https://lwn.net/Articles/658838/)将 Debian 的兼容工作维持在最低水平。他说,目前的情况是,Debian 的“lsb-\*” <ruby> 元包 <rp> ( </rp> <rt> meta-packages </rt> <rp> ) </rp></ruby>试图规定该标准中提及的库的正确版本,但事实上却没有人去检查所有的符号和数据定义是否满足要求。
另外,LSB 还不断在膨胀;他说, LSB 4.1 版(接近 Debian “jessie” 发布时的最新版本)包含“**1493个组件、1672个库、38491条命令、30176个类和716202个接口**”。似乎没有人有兴趣检查 Debian 包中的这些细节,他解释道,又补充说,“**去年在 DebConf 上我举行过一次 LSB BoF,后来又与很多人讨论过 src:lsb,我收回自己的‘几乎没有人在意’的说法**”。但,重要的是,Debian 似乎并不仅局限于兴趣的缺乏:
```
我认为,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值得去玩这整个游戏:我还没听说有哪个软件通过 LSB 包来发行。LSB 认证的应用清单上只有 6个公司的_8_个应用,其中仅有一个是针对不低于 LSB 4 的。
```
Raboud 提议 Debian 摈弃除了 [lsb-base](https://packages.debian.org/sid/lsb-base) 包(目前包括一个用于启动系统所需的小的 shell 函数集合)和 [lsb-release](https://packages.debian.org/sid/lsb-release) 包(提供一个简单工具,用户可用它查询发行版的身份以及该发行版宣称的与哪个 LSB 级别兼容)之外的所有内容。
[后来](https://lwn.net/Articles/658842/),他又称,将 LSB 基本上改变为“**Debian 和 FLOSS 世界中的所有的其它人所实际做的任何事**”可能会使得该标准(以及在 Debian 为支持它所做的工作)更有价值。但此时他再次质疑是否有人会对推动这个目标有兴趣。
如果说他最初称 LSB 中缺乏兴趣没有足够的证据,随后整整三个月之内没有任何人对维持 LSB 兼容的包提供支持,并进行了两次拋弃它们的投票。最后,9月17日,Raboud [宣布](https://lwn.net/Articles/658843/)他已经抽掉 `src:lsb` 包(如前所述,保留了`lsb-base` 和 `lsb-release`),将将其上载到 “unstable” 归档中。这个最小的工具集可以让感兴趣的用户在启动了下一个 Debian 版本后查询它是否兼容 LSB:结果将为“否”。
Raboud 补充说,即便摈弃了兼容 LSB,Debian 仍计划继续兼容 FHS:
```
但 Debian 并没有放弃所有的 LSB:我们仍将严格遵守 FHS(直到 Debian Policy 版本 2.3;虽然今年8月已经发布了3.0),而且我们的 SysV 启动脚本几乎全部遵循 VIII.22.{2-8}。但请不要误解,此次 src:lsb 上载明确说明我们将离开 LSB。
```
在该宣告之后,Nikolaus Rath [回应](https://lwn.net/Articles/658846/)称某些私有应用依赖`/lib`和`/lib64`中的符号链接`ld-lsb.so*`,而这些符号链接由`lsb-*`包提供。Raboud 则[建议](https://lwn.net/Articles/658847/)应改由`libc6`包提供;该包维护人员Aurelien Jarno [称](https://lwn.net/Articles/658848/),如果提供这样一个补丁,他将会接受它。
似乎唯一的遗留问题只是某些打印机驱动包会依赖 LSB 兼容。Raboud 称,在其首个贴子中已经说明,据他所知,实际发布的唯一一个依赖 LSB 兼容的包为 [OpenPrinting](http://www.linuxfoundation.org/collaborate/workgroups/openprinting/) 驱动程序。Michael Biebl [称](https://lwn.net/Articles/658844/),主归档中有这样一个驱动包;Raboud 则[回应](https://lwn.net/Articles/658845/)说,他认为这个有问题的包应该被移到非自由仓库,因其包括了一个二进制驱动。
于是,这个问题看上去已经尘埃落定,至少对于目前的 Debian 开发周期来说是如此的状况。很自然的是,未来让人更感兴趣的是,如果该决定存在一些影响的话,那么人们将会看到它对更广泛的 LSB 接受度有何影响。正如 Raboud 所说的那样,被认证为 LSB 兼容的发行版数量很[少](https://www.linuxbase.org/lsb-cert/productdir.php?by_lsb)。人们很难不会注意到这些发行版很大程度上是“企业”的变种。
也许,对某些商业领域来说,LSB 仍很重要,但很难知道有多少那些企业发行版的客户真正关心 LSB 认证标签。然而,如果 Debian 的经验靠得住的话,对这种认证的一般兴趣可能会急剧下降。
---
via:<https://lwn.net/Articles/658809/>
作者:Nathan Willis 译者:[Yuking](https://github.com/Yuking-net)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 [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TPP 协定可能是对互联网最可怕的事
|
AASHISH SHARMA
|
http://fossbytes.com/tpp-agreement-could-be-the-worst-possible-thing-to-the-internet/
|
简述:里程碑式的 TPP协定已经由美国商务部长在亚特兰大正式公布。但是这个协定引发了一系列的关于其侵犯互联网原则的严重关注。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deal),也被称为 TPP,已经推出了几年的时间,其被称为二十一世纪的将贸易自由化推向巅峰之作,它被指威胁到互联网主权以及万维网的自由。TPP 的反对者们质疑在该协议的所有领域,包括信息共享原则在内都贯穿了秘密谈判。 周一在亚特兰大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的 TPP 协定据说将涵盖全球40%的经济体量,且其宣称将创建全球统一的经济阵营。 在该协定中提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13/233238bk3un3333d3sui6i.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13/233238bk3un3333d3sui6i.jpg
| false | false | true |
猫小
| false |
[
"TPP",
"隐私",
"版权"
] |
观点
|
{
"viewnum": 5618,
"commentnum": 0,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 |
简述:里程碑式的 TPP协定已经由美国商务部长在亚特兰大正式公布。但是这个协定引发了一系列的关于其侵犯互联网原则的严重关注。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deal),也被称为 TPP,已经推出了几年的时间,其被称为二十一世纪的将贸易自由化推向巅峰之作,它被指威胁到互联网主权以及万维网的自由。TPP 的反对者们质疑在该协议的所有领域,包括信息共享原则在内都贯穿了秘密谈判。 周一在亚特兰大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的 TPP 协定据说将涵盖全球40%的经济体量,且其宣称将创建全球统一的经济阵营。 在该协定中提
| 2015-10-14T08:20:00 | 2015-10-14T08:20:00 | 6,398 |
/article-6398-1.html
|

>
> 简述:里程碑式的 TPP 协定已经由美国商务部长在亚特兰大正式公布。但是这个协定引发了一系列的关于其侵犯互联网原则的严重关注。
>
>
>
<ruby>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rp> ( </rp> <rt> 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deal </rt> <rp> ) </rp></ruby>,也被称为 TPP,已经推出了几年的时间,其被称为二十一世纪的将贸易自由化推向巅峰之作,它被指威胁到互联网主权以及万维网的自由。TPP 的反对者们质疑在该协议的所有领域,包括信息共享原则在内都贯穿了秘密谈判。
周一在亚特兰大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的 TPP 协定据说将涵盖全球40%的经济体量,且其宣称将创建全球统一的经济阵营。
在该协定中提议,**企业通过电脑系统违反信息披露将视为违法**,这意味着在这个方面,不会有更多的泄密消息,也不会有任何负责任的新闻报道了。
对于初创公司和个人而言,最头痛的是 TPP 要求内容提供商,比如 Youtube 或者 Facebook 即便收到一条投诉也要对内容进行下架处理。这将在网络上加大一部分企业的垄断砝码,和在最少120年内让内容拥有者可以因为侵犯版权扼杀掉短期革新者。
而且,ISP 也被要求在 TPP 协定之下监控用户活动,以在新的网络法之下侦查非法举动,从而让你不能随便说话。
大多数严格的条款都来自美国产权保护法,从而会成为协定加入国的噩梦。
美国国会曾再三的被技术专家要求要协定透明化,但并未起效。
请持续关注 fossBytes 关于<ruby> 网络侵犯法律 <rp> ( </rp> <rt> Internet infringement laws </rt> <rp> ) </rp></ruby>方面的内容。在下面的留言栏告诉我们你关于 TPP 协定的看法。
|
||
Zorin OS:Linux新手最应该使用的个人桌面系统
|
Flyworm
|
Zorin OS 是一款基于 Ubuntu 的 Linux 发行版,特别为 Linux 新手而设计。它拥有类似 Windows 的图形用户界面,以及很多类似 Windows 下的应用软件。Zorin OS 还带有能让用户运行很多Windows 软件的程序。该发行版的终极目标是提供一份可作为 Windows 替换的 Linux 选择,并让 Windows 用户在避免烦琐的同时享受 Linux 的所有特性。 这一段话是几乎所有的中国的 Linux 网站上对 Zorin OS 的描述。 本人是 linux 新手,在 Linux 中国的新手群里得到各位大神的指点,安装了很多适合个人用的 linux 桌面系统(Ubuntu/fedora/麒麟,还有一些非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14/111423ndst1x8v2jdtypb3.pn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14/111423ndst1x8v2jdtypb3.png
| false | false | false | false |
[
"Zorin OS"
] |
技术
|
{
"viewnum": 31594,
"commentnum": 16,
"favtimes": 4,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80.23.126",
"message": "这安装界面简直就是eos。连系统设置的图标都一样。",
"username": "momo [Chrome 45.0|Windows 7]",
"date": "2015-10-14T13:16:33"
},
{
"postip": "115.205.132.214",
"message": "收费的?",
"username": "来自浙江杭州的 Chrome 44.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5-10-14T17:50:40"
},
{
"postip": "14.150.164.198",
"message": "感觉deepin linux是真心的适合新手,当然玩到arch和gentoo的地步了,感觉还是LFS比较好",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Iceweasel 31.8|GNU/Linux 用户",
"date": "2015-10-14T21:15:38"
},
{
"postip": "222.18.127.56",
"message": "新手推荐用arch,等你配置玩能用了就都懂了(虚拟机下尝试)",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的 Chromium 45.0|Ubuntu 用户",
"date": "2015-10-15T11:21:08"
},
{
"postip": "223.81.192.202",
"message": "完全没觉得“应该”啊……",
"username": "绿色圣光 [Iceweasel 38.2|GNU/Linux]",
"date": "2015-10-16T00:35:55"
},
{
"postip": "115.208.162.246",
"message": "不要用“最”这种极端词好不好? 新手应该玩 mint3 deepin 都比这个好",
"username": "来自浙江湖州的 Chrome 42.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5-10-16T07:42:06"
},
{
"postip": "61.144.243.50",
"message": "转到suse就没变过了",
"username": "来自广东深圳的 Firefox 41.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5-10-16T09:04:42"
},
{
"postip": "171.37.112.12",
"message": "UI丑爆了有木有",
"username": "来自广西南宁的 Internet Explorer 9.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5-10-16T13:19:14"
},
{
"postip": "116.1.90.135",
"message": "呵呵,一点都没看出来有啥“最应该”!",
"username": "来自广西桂林的 Chrome 46.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5-10-18T10:46:34"
},
{
"postip": "222.92.19.166",
"message": "安装完louts notes后 无限循环登录",
"username": "来自江苏苏州的 Firefox 41.0|Ubuntu 用户",
"date": "2015-10-18T11:15:51"
},
{
"postip": "113.108.131.85",
"message": "又来误导群众了,一般主流的硬件安装Ubuntu都不需安装驱动了,又不是要打机",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Chrome 46.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5-10-20T12:37:07"
},
{
"postip": "106.2.200.186",
"message": "新手看完帖子,在看评论!我又凌乱了。",
"username": "zdk [Chrome 44.0|Windows 7]",
"date": "2015-10-27T09:58:31"
},
{
"postip": "118.26.62.34",
"message": "然而都是基于Ubuntu安装器修改的",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Chrome 48.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02-05T21:52:21"
},
{
"postip": "27.38.49.166",
"message": "然鹅没有声音,搞了几天百度能找到的方法都不行,可能是机型不支持吧!",
"username": "来自广东深圳的 Chrome Mobile 62.0|Android 7.1 用户",
"date": "2019-04-05T13:15:19"
},
{
"postip": "119.123.32.242",
"message": "收费的39美刀,楼主有没有共享资源",
"username": "来自广东深圳的 Chrome 65.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9-09-18T19:18:20"
},
{
"postip": "119.123.32.242",
"message": "收费的39美刀,楼主有没有共享资源",
"username": "来自广东深圳的 Chrome 65.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9-09-18T19:18:25"
}
] |
[
{
"raid": 8311,
"displayorder": 0
}
] |
Zorin OS 是一款基于 Ubuntu 的 Linux 发行版,特别为 Linux 新手而设计。它拥有类似 Windows 的图形用户界面,以及很多类似 Windows 下的应用软件。Zorin OS 还带有能让用户运行很多Windows 软件的程序。该发行版的终极目标是提供一份可作为 Windows 替换的 Linux 选择,并让 Windows 用户在避免烦琐的同时享受 Linux 的所有特性。 这一段话是几乎所有的中国的 Linux 网站上对 Zorin OS 的描述。 本人是 linux 新手,在 Linux 中国的新手群里得到各位大神的指点,安装了很多适合个人用的 linux 桌面系统(Ubuntu/fedora/麒麟,还有一些非
| 2015-10-14T11:30:00 | 2015-10-14T11:30:00 | 6,402 |
/article-6402-1.html
|
>
> Zorin OS 是一款基于 Ubuntu 的 Linux 发行版,特别为 Linux 新手而设计。它拥有类似 Windows 的图形用户界面,以及很多类似 Windows 下的应用软件。Zorin OS 还带有能让用户运行很多Windows 软件的程序。该发行版的终极目标是提供一份可作为 Windows 替换的 Linux 选择,并让 Windows 用户在避免烦琐的同时享受 Linux 的所有特性。
>
>
>
这一段话是几乎所有的中国的 Linux 网站上对 Zorin OS 的描述。
本人是 linux 新手,在 Linux 中国的新手群里得到各位大神的指点,安装了很多适合个人用的 linux 桌面系统(Ubuntu/fedora/麒麟,还有一些非常用的小众 linux 桌面系统),说实话,被折腾的够呛,主要原因是安装网卡驱动、显卡驱动、影音解码软件,然后出现各种问题,导致无法安心下来学习 linux 系统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无意之中看到 Zorin OS 的相关介绍,介绍比较动心,于是去官方下载了 Zorin OS 10 Ultimate(64位)版(官方下载地址:<http://zorinos.com/download.html>)。在虚拟机进行了安装,安装后感觉该系统的确适合我们新手使用,同时安装简单,安装后的系统各种程序齐全,功能强大。
具体步骤和情况如下:
>
> 安装Zorin OS 10 Ultimate(64位),需要10G左右的空间,建议分区15-20G左右,内存我虚拟机设定为1G。
>
>
>
### 安装过程





安装完成后会进行必要的更新。
更新完成后会下载语言包(因为我选择的是中文安装)。

语言包安装完成后会进行硬件检测和硬件驱动安装。然后提示你重新启动,点击重新启动即可。
启动后状态栏会提示你进行软件更新和升级(包括内核)。

这是游戏菜单的内容,很多吧:)。

这是影音类软件大集合,基本所有的影音格式都支持,你无需安装解码器和软件了。

这是办公类软件大集合,足够你用了。

这是附件类的相关程序,计算器,哈哈哈。不错哦。

这是系统工具类,很齐全,Linux 用户都需要的终端就在这里了。

这是Zorin OS的软件商店(其实就是 Ubuntu 的软件中心),基本是无所不包了。

安装完成后直接打开FireFox,浏览网站毫无问题。

再看看打开优酷网站的情况,你也无需安装flash插件,都给你搞定了,用就是了。


打开输入法和LibreOffice,输入法已经自动安装好了,你怎么用都行。唯一的缺点是的是汉字的字体比较少,这个大家根据自己的需要下载即可。

我使用虚拟机安装zorin OS 大约20分钟左右,如果是实体机我认为最多半小时之内可以安装完成,除了分区一下硬盘之外,其他都是全自动完成安装,非常适合我们新手使用和安装。
|
||||
KDE 桌面环境已迎来 19 岁生日
|
Marius Nestor
|
http://linux.softpedia.com/blog/the-kool-desktop-environment-kde-turns-19-happy-birthday-494577.shtml
|
也许你不敢相信,到今天(2015/10/14) KDE 桌面环境已经 19 岁了。 在 19 年前的这一天,Matthias Ettrich 发布了他的新项目: Kool Desktop Environment (KDE)。 带着怀旧的感觉读一下 KDE 当时的初次发布公告,那个时候我们许多人还是第一次接触电脑,我记得 1996 年我还在我的ZX Spectrum 计算机上玩一些游戏,那是一台运行 DOS 的33/66 MHz 主频的 PC。 在那时,我还没听说过 Linux,而 Matthias Ettrich已经准备要改变世界,并想要为 Linux 操作系统开发一个有史以来最好的图形用户界面,于是,KDE 就于1996 年 10 月 14 日诞生了。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15/172725spzpm0nzrsh2ar4p.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15/172725spzpm0nzrsh2ar4p.jpg
| false | false | true |
wxy
| false |
[
"KDE"
] |
新闻
|
{
"viewnum": 4777,
"commentnum": 3,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10.73.135.84",
"message": "王者桌面",
"username": "来自广西来宾的 Chrome 4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5-10-15T23:48:15"
},
{
"postip": "183.15.61.172",
"message": "哇,你都这么大了呀~不应该拿你当小孩子了~<br />\r\n可是你是富2代,我的PC里养不起~",
"username": "POCMON [Firefox 41.0|Ubuntu]",
"date": "2015-10-16T12:30:04"
},
{
"postip": "182.88.207.49",
"message": "无爱ing",
"username": "lrbm [Firefox 41.0|Ubuntu]",
"date": "2015-10-16T20:16:44"
}
] |
[
{
"raid": 6952,
"displayorder": 0
},
{
"raid": 7835,
"displayorder": 0
}
] |
也许你不敢相信,到今天(2015/10/14) KDE 桌面环境已经 19 岁了。 在 19 年前的这一天,Matthias Ettrich 发布了他的新项目: Kool Desktop Environment (KDE)。 带着怀旧的感觉读一下 KDE 当时的初次发布公告,那个时候我们许多人还是第一次接触电脑,我记得 1996 年我还在我的ZX Spectrum 计算机上玩一些游戏,那是一台运行 DOS 的33/66 MHz 主频的 PC。 在那时,我还没听说过 Linux,而 Matthias Ettrich已经准备要改变世界,并想要为 Linux 操作系统开发一个有史以来最好的图形用户界面,于是,KDE 就于1996 年 10 月 14 日诞生了。
| 2015-10-15T17:27:00 | 2015-10-15T17:27:00 | 6,406 |
/article-6406-1.html
|

也许你不敢相信,到今天(2015/10/14) KDE 桌面环境已经 19 岁了。 在 19 年前的这一天, Matthias Ettrich 发布了他的新项目: [Kool Desktop Environment (KDE)](https://www.kde.org/)。
带着怀旧的感觉读一下 KDE 当时的 [初次发布公告](https://www.kde.org/announcements/announcement.php),那个时候我们许多人还是第一次接触电脑,我记得 1996 年我还在我的 ZX Spectrum 计算机上玩一些游戏,那是一台运行 DOS 的33/66 MHz 主频的 PC。
在那时,我还没听说过 Linux,而 [Matthias Ettrich](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tthias_Ettrich) 已经准备要改变世界,并想要为 Linux 操作系统开发一个有史以来最好的图形用户界面,于是,KDE 就于 1996 年 10 月 14 日诞生了。KDE 名字全称是 K Desktop Environment 或 Kool Desktop Environment,随便你喜欢哪个。
>
> "Unix popularity grows thanks to the free variants, mostly Linux. But still a consistent, nice looking free desktop-environment is missing. There are several nice either free or low-priced applications available so that Linux/X11 would almost fit everybody needs if we could offer a real GUI."
>
>
>
Matthias Ettrich 在当时写道:“得益于以 Linux 为主的自由变体,Unix 变得越来越流行了。但是还缺少一个一致而漂亮的自由桌面环境。如果我们能提供一个真正的图形用户界面,有几个自由或便宜的应用程序, Linux/X11 就可以适合每个人的需求了。”

世界上有几十万人在使用 KDE,各种基于 Linux 内核的操作系统也都支持它,如果你也在使用 KDE,那么让我们来庆祝这个令人称赞的桌面环境的生日吧!
**生日快乐,KDE !**
|
||
在 SSD 上使用 btrfs 文件系统的相关优化
|
@alim0x
|
https://memo.ink/btrfs-on-ssd/
|
优化挂载参数 在 Linux 中挂载 SSD 上的 btrfs,可以采用各种参数进行优化: # file system mount point type options dump pass UUID=略 / btrfs defaults,ssd,discard,noatime,compress=lzo,subvol=@ 0 1 这些参数各有优缺点,酌情添加。 ssd btrfs 文件系统有对 SSD 进行优化,在挂载参数中加入 ssd 即可。该参数不会自动启用 TRIM/discard。 discard 可以通过以下命令确认 SSD 是否支持 TRIM: sudo hdparm -I /dev/sdX | grep TRIM * Data Set Management TRIM supported (limit 8 blocks) 若 SSD 支持 TRIM 命令,可以在 /etc/fs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15/230357ybnq0nw0bjyjni9i.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15/230357ybnq0nw0bjyjni9i.jpg
| false | false | false | false |
[
"SSD",
"btrfs"
] |
技术
|
{
"viewnum": 12483,
"commentnum": 0,
"favtimes": 3,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 |
优化挂载参数 在 Linux 中挂载 SSD 上的 btrfs,可以采用各种参数进行优化: # file system mount point type options dump pass UUID=略 / btrfs defaults,ssd,discard,noatime,compress=lzo,subvol=@ 0 1 这些参数各有优缺点,酌情添加。 ssd btrfs 文件系统有对 SSD 进行优化,在挂载参数中加入 ssd 即可。该参数不会自动启用 TRIM/discard。 discard 可以通过以下命令确认 SSD 是否支持 TRIM: sudo hdparm -I /dev/sdX | grep TRIM * Data Set Management TRIM supported (limit 8 blocks) 若 SSD 支持 TRIM 命令,可以在 /etc/fs
| 2015-10-16T07:41:00 | 2015-10-16T07:41:00 | 6,408 |
/article-6408-1.html
|

### 优化挂载参数
在 Linux 中挂载 SSD 上的 btrfs,可以采用各种参数进行优化:
```
# <file system> <mount point> <type> <options> <dump> <pass>
UUID=<略> / btrfs defaults,ssd,discard,noatime,compress=lzo,subvol=@ 0 1
```
这些参数各有优缺点,酌情添加。
#### ssd
btrfs 文件系统有对 SSD 进行优化,在挂载参数中加入 `ssd` 即可。该参数不会自动启用 TRIM/discard。
#### discard
可以通过以下命令**确认 SSD 是否支持 TRIM**:
```
sudo hdparm -I /dev/sdX | grep TRIM
* Data Set Management TRIM supported (limit 8 blocks)
```
若 SSD 支持 TRIM 命令,可以在 **/etc/fstab** 中启用 `discard` 参数。建议将 `discard` 挂载参数作为首选。据 debian wiki 所述,包括三星,镁光,英睿达在内的一些 SSD 在 [discard/TRIM 上有问题,不能合适地处理 TRIM 命令](https://git.kernel.org/cgit/linux/kernel/git/torvalds/linux.git/tree/drivers/ata/libata-core.c#n4227)。以下是 linux 内核相关处源代码 (2015/10/15):
```
/* devices that don't properly handle queued TRIM commands */
{ "Micron_M500_*", NULL, ATA_HORKAGE_NO_NCQ_TRIM |
ATA_HORKAGE_ZERO_AFTER_TRIM, },
{ "Crucial_CT*M500*", NULL, ATA_HORKAGE_NO_NCQ_TRIM |
ATA_HORKAGE_ZERO_AFTER_TRIM, },
{ "Micron_M5[15]0_*"," MU01", ATA_HORKAGE_NO_NCQ_TRIM |
ATA_HORKAGE_ZERO_AFTER_TRIM, },
{ "Crucial_CT*M550*", "MU01", ATA_HORKAGE_NO_NCQ_TRIM |
ATA_HORKAGE_ZERO_AFTER_TRIM, },
{ "Crucial_CT*MX100*", "MU01", ATA_HORKAGE_NO_NCQ_TRIM |
ATA_HORKAGE_ZERO_AFTER_TRIM, },
{ "Samsung SSD 8*", NULL, ATA_HORKAGE_NO_NCQ_TRIM |
ATA_HORKAGE_ZERO_AFTER_TRIM, },
{ "FCCT*M500*", NULL, ATA_HORKAGE_NO_NCQ_TRIM |
ATA_HORKAGE_ZERO_AFTER_TRIM, },
/* devices that don't properly handle TRIM commands */
{ "SuperSSpeed S238*", NULL, ATA_HORKAGE_NOTRIM, },
```
该参数不是必需的,也可以自定义周期性运行 `fstrim` 命令来取代该参数,使用该命令前**要确认 SSD 支持 TRIM**,否则可能造成数据丢失。当 SSD 有足够的空余空间或(未分配的)可用空间时不需要该参数。
#### noatime
挂载参数可以加入 `noatime`,通过禁止更新访问记录来减少不必要的写操作以提高性能。该选项对 HDD 同样有性能提升。btrfs 的默认配置为 `relatime`。
#### compress
打开压缩功能在通常情况下有利于提高传输性能(并非绝对),也可以节省存储空间。加入以下挂载参数:
```
compress=lzo
或
compress=zlib
```
lzo 速度更快,zlib 压缩率更高。注意确认 SSD 主控是否是非压缩主控,若为压缩主控不建议加入该参数。
### 写缓存
若 SSD 带有缓存,启用 Write Cache 可以提高性能:Disks -> Drive Setting -> Enable Write Cache,但在突然断电的情况下可能造成数据丢失。
### I/O 调度
SSD 结构不同于传统硬盘,寻址时间短,I/O 调度算法可选择 `noop` 以降低延迟。以下命令可查看与修改调度器:
```
cat /sys/block/sdX/queue/scheduler # sdX 指你的设备
sudo tee /sys/block/sdX/queue/scheduler <<< noop
```
注意以上方法并不持久,重启后会重置。如果 SSD 是系统唯一的存储设备,可考虑通过 `elevator=noop` 内核参数设置 I/O 调度器。也可使用 udev 规则来修改调度器,对多存储设备同样有效:
```
/etc/udev/rules.d/60-ssd-scheduler.rules # 创建该文件
```
文件内容如下:
```
# set deadline scheduler for non-rotating disks
ACTION=="add|change", KERNEL=="sd[a-z]", ATTR{queue/rotational}=="0", ATTR{queue/scheduler}="noop"
```
### 参考:
1. [关于在SSD上使用btrfs文件系统需要做的优化 - akarin.cn](http://www.akarin.cn/archives-73.html)
2. [Solid State Drives - Arch wiki](https://wiki.archlinux.org/index.php/Solid_State_Drives_(%E7%AE%80%E4%BD%93%E4%B8%AD%E6%96%87))
3. [SSD Optimization - debian wiki](https://wiki.debian.org/SSDOptimization)
4. [Btrfs wiki](https://btrfs.wiki.kernel.org/index.php/FAQ)
|
|||
树莓派介绍与“食用”方法
|
@Locez
|
http://locez.com/Linux/raspberry-pi/
|
树莓派(Raspberry Pi)是 Raspberry Pi Foundation 推出的迷你电脑,它只有信用卡大小,但可以完成一台普通 PC 能完成的大部分工作,并且价格很便宜,是电脑爱好者的不二选择,如果你是一名 Linuxer 更应该拥有一台这样的迷你电脑。 发展 Raspberry Pi 自 2012 年发布以来,依次发布了 Raspberry Pi 1 A , Raspberry Pi 1 B ,Raspberry Pi 1 B+ ,Raspberry Pi 1 A+ ,Raspberry 2 B 五个版本,这些版本硬件上有不少变化,具体可以查阅 WikipediaRaspberry Pi,另外 Raspberry Pi 2 B 将支持 Windows 10 iot ,这对非 Linux 用户来说也是一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15/230711a38c36kbkb6to242.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15/230711a38c36kbkb6to242.jpg
| false | false | false | false |
[
"树莓派"
] |
树莓派
|
{
"viewnum": 12722,
"commentnum": 5,
"favtimes": 9,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14.255.40.44",
"message": "那个手机貌似是魅族的魅蓝2 。。。。。",
"username": "Sephiroth [Firefox 41.0|Ubuntu]",
"date": "2015-10-16T13:07:31"
},
{
"postip": "183.221.12.59",
"message": "我寝室的也这么搞过,,",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42.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5-10-16T23:56:28"
},
{
"postip": "1.26.197.10",
"message": "6666",
"username": "来自内蒙古呼伦贝尔的 Internet Explorer 9.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02-15T02:21:58"
},
{
"postip": "183.206.167.1",
"message": "作为一个树莓派使用者。我表示 这篇文章技术含量不高,因为arch arm安装官方wiki有。VNC安装 你是用vncviewer,还需要配置,xrdp 则不需要。关于最后用手机做终端,我也没话说,唯一可喜的是。 你有一个折腾的心。鼓掌",
"username": "ZhouNianCheng [Sogou Explorer 2|Windows 7]",
"date": "2016-08-20T09:13:40"
},
{
"postip": "114.245.15.211",
"message": "就是一个普及性的文章,当然,我们也欢迎大家,包括您,来写更多或深或浅的文章给大家。:>",
"username": "linux [Chrome 52.0|Mac 10.11]",
"date": "2016-08-20T17:22:55"
}
] |
[] |
树莓派(Raspberry Pi)是 Raspberry Pi Foundation 推出的迷你电脑,它只有信用卡大小,但可以完成一台普通 PC 能完成的大部分工作,并且价格很便宜,是电脑爱好者的不二选择,如果你是一名 Linuxer 更应该拥有一台这样的迷你电脑。 发展 Raspberry Pi 自 2012 年发布以来,依次发布了 Raspberry Pi 1 A , Raspberry Pi 1 B ,Raspberry Pi 1 B+ ,Raspberry Pi 1 A+ ,Raspberry 2 B 五个版本,这些版本硬件上有不少变化,具体可以查阅 WikipediaRaspberry Pi,另外 Raspberry Pi 2 B 将支持 Windows 10 iot ,这对非 Linux 用户来说也是一
| 2015-10-16T10:05:00 | 2015-10-16T10:05:00 | 6,409 |
/article-6409-1.html
|

<ruby> 树莓派 <rp> ( </rp> <rt> Raspberry Pi </rt> <rp> ) </rp></ruby>是 Raspberry Pi Foundation 推出的迷你电脑,它只有信用卡大小,但可以完成一台普通 PC 能完成的大部分工作,并且价格很便宜,是电脑爱好者的不二选择,如果你是一名 Linuxer 更应该拥有一台这样的迷你电脑。
### 发展
Raspberry Pi 自 2012 年发布以来,依次发布了 Raspberry Pi 1 A , Raspberry Pi 1 B ,Raspberry Pi 1 B+ ,Raspberry Pi 1 A+ ,Raspberry 2 B 五个版本,这些版本硬件上有不少变化,具体可以查阅 Wikipedia [Raspberry Pi](https://en.wikipedia.org/wiki/Raspberry_Pi) ,另外 Raspberry Pi 2 B 将支持 Windows 10 iot ,这对非 Linux 用户来说也是一个福音,因为你可以完全把 Raspberry Pi 2 B 当成你的另一台 Windows PC ,详情可以查看 [Raspberry Pi Windows 10 iot](http://ms-iot.github.io/content/en-US/Downloads.htm)。
### Raspberry Pi 的用途
Raspberry Pi 到底能拿来做什么呢?它的玩法多的数不清了,因为这取决于我们的创意,作为一块开发板,它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自由。
* [树莓派构建的超级计算机](/article-1402-1.html)
* [作为家用服务器](/article-4092-1.html)
* [我拿树莓派来做什么](/article-1618-1.html)
* [Raspberry Pi 五种有趣玩法](/article-681-1.html)
* 微型个人电脑 (笔者也就只是当作个人微型电脑而已)
下面是几张引用文章内的图:



### 操作系统的选择
由于 Raspberry Pi 几乎是为 Linux 而生的,所以 Raspberry Pi 的操作系统也是多样的,为此以下介绍几个操作系统。
* [Raspbian](https://www.raspberrypi.org/downloads/raspbian/) 基于 debian 的 Raspberry Pi 官方操作系统,如果是当开发板使用,最建议使用此系统
* [Ubuntu Mate](https://ubuntu-mate.org/raspberry-pi/)
* [Snappy Ubuntu Core](https://developer.ubuntu.com/en/snappy/start/#snappy-raspi2)
* [Windows 10 Iot Core](http://ms-iot.github.io/content/en-US/Downloads.htm)
* [OPENELEC](http://openelec.tv/get-openelec)
* [PINET](http://pinet.org.uk/)
* [RISC OS](https://www.riscosopen.org/content/downloads/raspberry-pi)
以上操作系统都可以在 [Raspberry Pi 主页](https://www.raspberrypi.org/downloads/) 找到相关信息。
* [Arch Arm](http://archlinuxarm.org/)
* [Gentoo Arm](https://www.gentoo.org/downloads/)
### 个人电脑
笔者只是将 Raspberry Pi 当成个人电脑使用而已,因此,未选择 Raspbian 而是选择了 Arch Arm。
下面是我选择的配件
* Raspberry Pi 2 B
* 8 G 闪迪内存卡
* USB Wi-Fi 模块(可选)
* 亚克力外壳(可选)
* 散热铝片或铜片
* 电源线
* 键盘鼠标(可选)
#### 安装系统
首先参照 [Arch Arm Installation](http://archlinuxarm.org/platforms/armv7/broadcom/raspberry-pi-2) 安装系统。
为 SD 卡分区(用你 Linux 上的 sd 卡设备代替 sdX ):
```
fdisk /dev/sdX
```
第一步请先删除原来的分区并重新创建:
* 输入 o 清除所有分区。
* 输入 p 列出所有分区,此时应该没有分区。
* 输入 n , 然后输入 p 选择主分区,1 是第一个分区 ,输入 ENTER 确定第一个扇区,然后输入 +100M 。
* 输入 t , 然后输入 c 设置第一个分区类型为 W95 FAT32 (LBA)。
* 输入 n , 然后输入 p 选择主分区, 2 是第二个分区, 直接输入 ENTER 确定默认的扇区和最后的扇区(剩下的所有容量作为第二个分区)
* 输入 w 写入分区表并退出。
创建和挂载 vfat 文件系统(用你 Linux 上的 sd 卡设备代替 sdX ):
```
mkfs.vfat /dev/sdX1
mkdir boot
mount /dev/sdX1 boot
```
创建个挂载 ext4 文件系统(用你 Linux 上的 sd 卡设备代替 sdX ):
```
mkfs.ext4 /dev/sdX2
mkdir root
mount /dev/sdX2 root
```
使用 root 用户下载和解压 根文件系统:
```
wget http://archlinuxarm.org/os/ArchLinuxARM-rpi-2-latest.tar.gz
bsdtar -xpf ArchLinuxARM-rpi-2-latest.tar.gz -C root
sync
```
移动启动文件到第一分区:
```
mv root/boot/* boot
```
卸载挂载点:
```
umount boot root
```
将 SD 卡插入 Raspberry Pi ,连接以太网和 5v 电源。
#### 使用 SSH 登录
默认用户是 alarm 密码 alarm。(ssh 请先用此用户登录,再修改 ssh 配置允许 root 登录)
root 的默认密码是 root。
**注意** :以下用到 `sudo` 命令的,若你未配置 `sudo` 请直接用 `root` 用户执行。
首次使用应该按如下格式 `ssh` 登录:
```
$ ssh -p 22 alarm@地址
```
进去后使用 `su` 切换到 `root` ,并修改密码:
```
$ sudo su -
# password
```
为了能使 `root` 通过 `ssh` 登录,编辑 `/etc/ssh/sshd_config`
```
$ sudo nano /etc/ssh/sshd_config
```
将 `#PermitRootLogin` 这行去掉注释,并将值设置为 `yes` :
```
PermitRootLogin yes
```
#### 配置源与更新系统
编辑 `/etc/pacman.d/mirrorlist`
```
$ sudo nano /etc/pacman.d/mirrorlist
```
在顶部增加以下代码,这是中科大的源
```
## USTC
Server = http://mirrors.ustc.edu.cn/archlinuxarm/armv7h/$repo
```
编辑好后按 `ctrl +x` ,然后按 `y` 保存,然后升级整个系统:
```
$ sudo pacman -Syu
```
#### 桌面化 Raspberry Pi
首先安装 `xorg`
```
$ sudo pacman -S xorg
$ sudo pacman -S xorg-xinit
```
然后安装 `lxqt` 桌面:
```
$ sudo pacman -S lxqt
```
#### 使用 vncviewer 访问 Raspberry Pi
首先配置 vncviewer,本机与 Raspberry Pi 都需要安装 `tigervnc`
```
$ sudo pacman -S tigervnc
```
在 Raspberry Pi 中执行 `vncserver`
```
$ vncserver
You will require a password to access your desktops.
Password:
Verify:
Would you like to enter a view-only password (y/n)? n
New 'ArchRaspi:1 (locez)' desktop is ArchRaspi:1
Creating default startup script /home/locez/.vnc/xstartup
Starting applications specified in /home/locez/.vnc/xstartup
Log file is /home/locez/.vnc/ArchRaspi:1.log
```
然后编辑 `~/.vnc/xstartup` ,将原来的内容替换为以下内容,你也可以直接删除原文件,再新建一个同名文件:
```
#!/bin/sh
unset SESSION_MANAGER
unset DBUS_SESSION_BUS_ADDRESS
exec startlxqt
```
然后杀掉 vnc 服务,并重启它:
```
$ vncserver -kill :1
Killing Xvnc process ID 400
$ vncserver
New 'ArchRaspi:1 (locez)' desktop is ArchRaspi:1
Starting applications specified in /home/locez/.vnc/xstartup
Log file is /home/locez/.vnc/ArchRaspi:1.log
```
记住上面的 `:1` 可能根据实际情况不同,这个端口是你用 `vncviewer` 连接时用的端口。
然后本机中执行:
```
$ vncviewer address:port
```
然后输入密码就可以了

现在我们看见这个不是全屏的,但是可以在启动 vncserver 的时候增加参数,来指定分辨率:
```
$ vncserver -kill :1
$ vcnserver -geometry 1920x1000
```
这下就全屏了

### 其它用途
然后你可以在不另外配显示屏的情况下正常使用 Raspberry Pi ,将它配置成一个 `samba` 服务器,或者做成一个下载器,这仅仅取决于,你想将 Raspberry Pi 拿来干什么。
笔者还尝试将 Raspberry Pi 直接连入手机 Wi-Fi ,把手机当成路由器使用,获取手机内网 IP 后,直接在手机上 `ssh` 内网登录,从而实现 Raspberry Pi 使用手机流量上网,并且不用借助路由器就可以连接 Raspberry Pi。
这里笔者推荐的是 **juiceSSH** ,手机上简单实用的一款 ssh 工具。由于篇幅原因,此处不再详述如何使用手机直连 Raspberry Pi,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参看上面我给的思路,自行折腾。
后来笔者,买了键盘以后,又利用 `tmux` 将手机纯粹当屏幕使用。
首先 手机先 `ssh` 登陆 Raspberry Pi,执行
```
tmux
```
然后在看不见屏幕的情况下,使用键盘盲打输入 **用户名** 、 **密码** 进行登录,然后执行
```
tmux attach
```
此时键盘与手机屏幕的输入已经是同步的,一台个人作品就此完成!
### 成果展示
下面几张图,是笔者在学校折腾的时候拍的:



### 参考资料
* [Linux.中国](https://linux.cn/)
* [Wikipedia Raspberry Pi](https://en.wikipedia.org/wiki/Raspberry_Pi)
* [RaspberryPi](https://www.raspberrypi.org/)
|
|||
pyinfo():一个像 phpinfo 一样的 Python 脚本
|
Bran van der Meer
|
http://bran.name/articles/pyinfo-a-good-looking-phpinfo-like-python-script/
|
作为一个热衷于 php 的家伙,我已经习惯了使用 phpinfo() 函数来让我轻松访问 php.ini 里的配置和加载的模块等信息。当然我也想要使用一个不存在的 pyinfo() 函数,但没有成功。按下 CTRL-E,google 一下是否有人实现了它? 是的,有人已经实现了。但是,对我来说它非常难看。荒谬!因为我无法忍受丑陋的布局,咳咳,我不得不亲自动手来改改。我用找到的代码,并重新进行布局使之更好看点。Python 官方网站的布局看起来不错,那么何不借用他们的颜色和背景图片呢?是的,这听起来像一个计划。 Gist 代码地址 下载地址 例子 提醒你下,我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16/000334en7p54ggks870bgh.gif.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16/000334en7p54ggks870bgh.gif
| false | false | true |
strugglingyouth
| false |
[
"python"
] |
技术
|
{
"viewnum": 6567,
"commentnum": 1,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4.150.166.205",
"message": "其实想不懂的是为何要非要类似php来个phpinfo,觉得完全没必要。",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Maxthon 1.0|Debian 用户",
"date": "2015-10-17T06:24:00"
}
] |
[] |
作为一个热衷于 php 的家伙,我已经习惯了使用 phpinfo() 函数来让我轻松访问 php.ini 里的配置和加载的模块等信息。当然我也想要使用一个不存在的 pyinfo() 函数,但没有成功。按下 CTRL-E,google 一下是否有人实现了它? 是的,有人已经实现了。但是,对我来说它非常难看。荒谬!因为我无法忍受丑陋的布局,咳咳,我不得不亲自动手来改改。我用找到的代码,并重新进行布局使之更好看点。Python 官方网站的布局看起来不错,那么何不借用他们的颜色和背景图片呢?是的,这听起来像一个计划。 Gist 代码地址 下载地址 例子 提醒你下,我
| 2015-10-16T07:59:00 | 2015-10-16T07:59:00 | 6,410 |
/article-6410-1.html
|

作为一个热衷于 php 的家伙,我已经习惯了使用 `phpinfo()` 函数来让我轻松访问 php.ini 里的配置和加载的模块等信息。当然我也想要使用一个不存在的 `pyinfo()` 函数,但没有成功。按下 CTRL-E,google 一下是否有人实现了它?
是的,有人已经实现了。但是,对我来说它非常难看。荒谬!因为我无法忍受丑陋的布局,*咳咳*,我不得不亲自动手来改改。我用找到的代码,并重新进行布局使之更好看点。Python 官方网站的布局看起来不错,那么何不借用他们的颜色和背景图片呢?是的,这听起来像一个计划。
* [Gist 代码地址](https://gist.github.com/951825#file_pyinfo.py)
* [下载地址](http://bran.name/dump/pyinfo.zip)
* [例子](http://bran.name/dump/pyinfo/index.py)
提醒你下,我仅仅在 Python 2.6.4 上运行过它,所以在别的版本上可能有风险(将它移植到任何其他版本它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要使用它,只需要导入该文件, 并调用`pyinfo()`函数得到它的返回值打印到屏幕上。好嘞!
如果你在使用 [mod\_wsgi](http://code.google.com/p/modwsgi/) 时没有得到正确的返回结果,你可以如下运行它(当然得替换路径):
```
def application(environ, start_response):
import sys
path = 'YOUR_WWW_ROOT_DIRECTORY'
if path not in sys.path:
sys.path.append(path)
from pyinfo import pyinfo
output = pyinfo()
start_response('200 OK', [('Content-type', 'text/html')])
return [output]
```
---
via:<http://bran.name/articles/pyinfo-a-good-looking-phpinfo-like-python-script/>
作者:[Bran van der Meer](http://bran.name/resume/) 译者:[strugglingyouth](https://github.com/strugglingyouth)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 [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在 Ubuntu 15.04 上安装 Justniffer
|
Rajneesh Upadhyay
|
http://www.unixmen.com/install-justniffer-ubuntu-15-04/
|
简介 Justniffer 是一个可用于替代 Snort 的网络协议分析器。它非常流行,可交互式地跟踪/探测一个网络连接。它能从实时环境中抓取流量,支持 lipcap 和 tcpdump 文件格式。它可以帮助用户分析一个用 wireshark 难以抓包的复杂网络。尤其是它可以有效的帮助你分析应用层流量,能提取类似图像、脚本、HTML 等 http 内容。Justniffer 有助于理解不同组件之间是如何通信的。 功能 Justniffer 可以收集一个复杂网络的所有流量而不影响系统性能,这是 Justniffer 的一个优势,它还可以保存日志用于之后的分析,Justniffer 其它一些重要功能包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16/002405jrg6rbehvta9h2vt.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16/002405jrg6rbehvta9h2vt.jpg
| false | false | true |
ictlyh
| false |
[
"Justniffer",
"snort"
] |
分享
|
{
"viewnum": 5362,
"commentnum": 1,
"favtimes": 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16.255.132.12",
"message": "不错,轻量级的上网行为分析审计工具,,,开源的。。。。<br />\r\nfedora 22 仓库没有找到,<br />\r\nhttp://justniffer.sourceforge.net/又打不开。。。",
"username": "netb2c [Chrome 46.0|GNU/Linux]",
"date": "2015-10-18T17:43:33"
}
] |
[] |
简介 Justniffer 是一个可用于替代 Snort 的网络协议分析器。它非常流行,可交互式地跟踪/探测一个网络连接。它能从实时环境中抓取流量,支持 lipcap 和 tcpdump 文件格式。它可以帮助用户分析一个用 wireshark 难以抓包的复杂网络。尤其是它可以有效的帮助你分析应用层流量,能提取类似图像、脚本、HTML 等 http 内容。Justniffer 有助于理解不同组件之间是如何通信的。 功能 Justniffer 可以收集一个复杂网络的所有流量而不影响系统性能,这是 Justniffer 的一个优势,它还可以保存日志用于之后的分析,Justniffer 其它一些重要功能包
| 2015-10-16T09:21:00 | 2015-10-16T09:21:00 | 6,411 |
/article-6411-1.html
|
### 简介

[Justniffer](http://sourceforge.net/projects/justniffer/?source=directory) 是一个可用于替代 Snort 的网络协议分析器。它非常流行,可交互式地跟踪/探测一个网络连接。它能从实时环境中抓取流量,支持 “lipcap” 和 “tcpdump” 文件格式。它可以帮助用户分析一个用 wireshark 难以抓包的复杂网络。尤其是它可以有效的帮助你分析应用层流量,能提取类似图像、脚本、HTML 等 http 内容。Justniffer 有助于理解不同组件之间是如何通信的。
### 功能
Justniffer 可以收集一个复杂网络的所有流量而不影响系统性能,这是 Justniffer 的一个优势,它还可以保存日志用于之后的分析,Justniffer 其它一些重要功能包括:
1. 可靠的 TCP 流重建
它可以使用主机 Linux 内核的一部分用于记录并重现 TCP 片段和 IP 片段。
2. 日志
保存日志用于之后的分析,并能自定义保存内容和时间。
3. 可扩展
可以通过外部的 python、 perl 和 bash 脚本扩展来从分析报告中获取一些额外的结果。
4. 性能管理
基于连接时间、关闭时间、响应时间或请求时间等提取信息。
### 安装
Justniffer 可以通过 PPA 安装:
运行下面命令添加库:
```
$ sudo add-apt-repository ppa:oreste-notelli/ppa
```
更新系统:
```
$ sudo apt-get update
```
安装 Justniffer 工具:
```
$ sudo apt-get install justniffer
```
make 的时候失败了,然后我运行下面的命令并尝试重新安装服务
```
$ sudo apt-get -f install
```
### 示例
首先用 -v 选项验证安装的 Justniffer 版本,你需要用超级用户权限来使用这个工具。
```
$ sudo justniffer -V
```
示例输出:

**1、 以类似 apache 的格式导出 eth1 接口流量,显示到终端**
```
$ sudo justniffer -i eth1
```
示例输出:

**2、 可以用下面的选项跟踪正在运行的 tcp 流**
```
$ sudo justniffer -i eth1 -r
```
示例输出:

**3、 获取 web 服务器的响应时长**
```
$ sudo justniffer -i eth1 -a " %response.time"
```
示例输出:

**4、 使用 Justniffer 读取一个 tcpdump 抓取的文件**
首先,用 tcpdump 抓取流量。
```
$ sudo tcpdump -w /tmp/file.cap -s0 -i eth0
```
然后用 Justniffer 访问数据
```
$ justniffer -f file.cap
```
示例输出:

**5、 只抓取 http 数据**
```
$ sudo justniffer -i eth1 -r -p "port 80 or port 8080"
```
示例输出:

**6、 获取一个指定主机的 http 数据**
```
$ justniffer -i eth1 -r -p "host 192.168.1.250 and tcp port 80"
```
示例输出:

**7、 以更精确的格式抓取数据**
当你输入 **justniffer -h** 的时候你可以看到很多用于以更精确的方式获取数据的格式关键字
```
$ justniffer -h
```
示例输出:

让我们用 Justniffer 根据预先定义的参数提取数据
```
$ justniffer -i eth1 -l "%request.timestamp %request.header.host %request.url %response.time"
```
示例输出:

其中还有很多你可以探索的选项。
### 总结
Justniffer 是一个很好的用于网络测试的工具。在我看来对于那些用 Snort 来进行网络探测的用户来说,Justniffer 是一个更简单的工具。它提供了很多 **格式关键字** 用于按照你的需要精确地提取数据。你可以用 .cap 文件格式记录网络信息,之后用于分析监视网络服务性能。
**参考资料:**
* [Justniffer 官网](http://justniffer.sourceforge.net/)
---
via: <http://www.unixmen.com/install-justniffer-ubuntu-15-04/>
作者:[Rajneesh Upadhyay](http://www.unixmen.com/author/rajneesh/) 译者:[ictlyh](http://mutouxiaogui.cn/blog) 校对:[校对者ID](https://github.com/%E6%A0%A1%E5%AF%B9%E8%80%85ID)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开源媒体播放器 MPlayer 1.2 发布
|
Abhishek
|
http://itsfoss.com/mplayer-1-2-released/
|
在 MPlayer 1.1 发布将近3年后,新版 MPlayer 终于在上周发布了。在新版本 MPlayer 1.2 中带来了对许多新编码的解码支持。 MPlayer 是一款跨平台的开源媒体播放器。它的名字是Movie Player的缩写。MPlayer 是 Linux 上最老牌的媒体播放器之一,在过去的15年里,它还带动出现了许多其他媒体播放器。著名的基于 MPlayer 的媒体播放器有: MPV SMPlayer KPlayer GNOME MPlayer Deepin Player(深度影音) MPlayer 1.2 更新了些什么? 兼容 FFmpeg 2.8 对 H.265/HEVC 的 VDPAU 硬件加速 通过 FFmpeg 支持一些新的编码解码 改善电视与数字视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18/090610wjx3gjv4efr4xrj4.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18/090610wjx3gjv4efr4xrj4.jpg
| false | false | true |
alim0x
| false |
[
"MPlayer",
"媒体播放器"
] |
分享
|
{
"viewnum": 9111,
"commentnum": 3,
"favtimes": 3,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82.203.203.216",
"message": "第二行,應該是: (文中的文件名錯誤)<br />\r\ntar xvf MPlayer-1.2.tar.xz",
"username": "来自辽宁辽阳的 Chrome 4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5-10-18T19:30:22"
},
{
"postip": "114.253.22.175",
"message": "谢谢指正。",
"username": "linux [Chrome 46.0|Mac 10.11]",
"date": "2015-10-18T20:45:00"
},
{
"postip": "59.38.197.46",
"message": "之前用过mplayer(2年前),给我感觉不够好,使用过smplayer感觉很好,原来smplayer同宗于mplayer,这下有礼了。",
"username": "kxs-co [Firefox 38.0|GNU/Linux]",
"date": "2015-10-26T10:59:49"
}
] |
[] |
在 MPlayer 1.1 发布将近3年后,新版 MPlayer 终于在上周发布了。在新版本 MPlayer 1.2 中带来了对许多新编码的解码支持。 MPlayer 是一款跨平台的开源媒体播放器。它的名字是Movie Player的缩写。MPlayer 是 Linux 上最老牌的媒体播放器之一,在过去的15年里,它还带动出现了许多其他媒体播放器。著名的基于 MPlayer 的媒体播放器有: MPV SMPlayer KPlayer GNOME MPlayer Deepin Player(深度影音) MPlayer 1.2 更新了些什么? 兼容 FFmpeg 2.8 对 H.265/HEVC 的 VDPAU 硬件加速 通过 FFmpeg 支持一些新的编码解码 改善电视与数字视
| 2015-10-18T09:06:00 | 2015-10-18T09:06:00 | 6,421 |
/article-6421-1.html
|

在 [MPlayer](https://www.mplayerhq.hu/) 1.1 发布将近3年后,新版 MPlayer 终于在上周发布了。在新版本 MPlayer 1.2 中带来了对许多新编码的解码支持。
MPlayer 是一款跨平台的开源媒体播放器。它的名字是“Movie Player”的缩写。MPlayer 是 Linux 上最老牌的媒体播放器之一,在过去的15年里,它还带动出现了许多其他媒体播放器。著名的基于 MPlayer 的媒体播放器有:
* [MPV](http://mpv.io/)
* SMPlayer
* KPlayer
* GNOME MPlayer
* Deepin Player(深度影音)
#### MPlayer 1.2 更新了些什么?
* 兼容 FFmpeg 2.8
* 对 H.265/HEVC 的 VDPAU 硬件加速
* 通过 FFmpeg 支持一些新的编码解码
* 改善电视与数字视频广播支持
* 界面优化
* libdvdcss/libdvdnav 包外部依赖
#### 在 Linux 安装 MPlayer 1.2
大多数 Linux 发行版仓库中还是 MPlayer 1.1 版本。如果你想使用新的 MPlayer 1.2 版本,你需要从源码手动编译,这对新手来说可能有点棘手。
我是在 Ubuntu 15.04 上安装的 MPlayer 1.2。除了需要安装 yasm 的地方以外,对所有 Linux 发行版来说安装说明都是一样的。
打开一个终端,运行下列命令:
```
wget http://www.mplayerhq.hu/MPlayer/releases/MPlayer-1.2.tar.xz
tar xvf MPlayer-1.2.tar.xz
cd MPlayer-1.2
sudo apt-get install yasm
./configure
```
在你运行 make 的时候,在你的终端屏幕上会显示一些东西,并且你需要一些时间来编译它。保持耐心。
```
make
sudo make install
```
如果你觉得从源码编译不大习惯的话,我建议你等待 MPlayer 1.2 提交到你的 Linux 发行版仓库中,或者用其它的播放器替代,比如 MPV。
---
via: <http://itsfoss.com/mplayer-1-2-released/>
作者:[Abhishek](http://itsfoss.com/author/abhishek/) 译者:[alim0x](https://github.com/alim0x)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linux.cn/) 荣誉推出
|
||
Linux 有问必答:如何在 Linux 命令行下浏览天气预报
|
Dan Nanni
|
http://ask.xmodulo.com/weather-forecasts-command-line-linux.html
|
Q: 我经常在 Linux 桌面查看天气预报。然而,是否有一种在终端环境下,不通过桌面小插件或者浏览器查询天气预报的方法? 对于 Linux 桌面用户来说,有很多办法获取天气预报,比如使用专门的天气应用、桌面小插件,或者面板小程序。但是如果你的工作环境是基于终端的,这里也有一些在命令行下获取天气的手段。 其中有一个就是 wego,一个终端下的小巧程序。使用基于 ncurses 的接口,这个命令行程序允许你查看当前的天气情况和之后的预报。它也会通过一个天气预报的 API 收集接下来 5 天的天气预报。 在 Linux 下安装 wego 安装 wego 相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18/091951wq5akgr42o1dgdkc.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18/091951wq5akgr42o1dgdkc.jpg
| false | false | true |
oska874
| false |
[
"wego",
"天气"
] |
分享
|
{
"viewnum": 9889,
"commentnum": 6,
"favtimes": 7,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16.255.132.12",
"message": "Weather for City: Zhengzhou, China<br />\r\n<br />\r\n Haze<br />\r\n _ - _ - _ - 26 °C <br />\r\n _ - _ - _ ↙ 15 km/h <br />\r\n _ - _ - _ - 3 km <br />\r\n 0.0 mm <br />\r\n <br />\r\n<br />\r\n<br />\r\n:》 不错的哈!谢谢分享!",
"username": "netb2c [Chrome 46.0|GNU/Linux]",
"date": "2015-10-18T15:07:46"
},
{
"postip": "116.255.132.12",
"message": "支持中文",
"username": "netb2c [Chrome 46.0|GNU/Linux]",
"date": "2015-10-18T15:09:58"
},
{
"postip": "59.45.74.23",
"message": "自己写个简易的也用不了多少时间",
"username": "Vito [Chrome 46.0|Windows 7]",
"date": "2015-10-24T18:58:39"
},
{
"postip": "116.226.177.89",
"message": "新手想问下,您输入的命令怎么能高亮,而且会有数字序号,1 2 3",
"username": "qq413123954 [Chrome 31.0|Windows 8.1]",
"date": "2015-10-29T14:48:10"
},
{
"postip": "123.120.71.178",
"message": "这个是 “google prettify” : https://github.com/google/code-prettify 不过也有不少问题。。",
"username": "linux [Chrome 46.0|Mac 10.11]",
"date": "2015-10-29T19:48:30"
},
{
"postip": "110.97.140.241",
"message": "我的装不上,谁能帮我一下吗?企鹅,317226700,优麒麟版本的,请求支援",
"username": "来自河北廊坊的 UC Browser 10.8|Android 4.4 用户",
"date": "2015-11-01T14:58:46"
}
] |
[] |
Q: 我经常在 Linux 桌面查看天气预报。然而,是否有一种在终端环境下,不通过桌面小插件或者浏览器查询天气预报的方法? 对于 Linux 桌面用户来说,有很多办法获取天气预报,比如使用专门的天气应用、桌面小插件,或者面板小程序。但是如果你的工作环境是基于终端的,这里也有一些在命令行下获取天气的手段。 其中有一个就是 wego,一个终端下的小巧程序。使用基于 ncurses 的接口,这个命令行程序允许你查看当前的天气情况和之后的预报。它也会通过一个天气预报的 API 收集接下来 5 天的天气预报。 在 Linux 下安装 wego 安装 wego 相
| 2015-10-18T09:19:49 | 2015-10-18T09:19:49 | 6,423 |
/article-6423-1.html
|
>
> **Q**: 我经常在 Linux 桌面查看天气预报。然而,是否有一种在终端环境下,不通过桌面小插件或者浏览器查询天气预报的方法?
>
>
>
对于 Linux 桌面用户来说,有很多办法获取天气预报,比如使用专门的天气应用、桌面小插件,或者面板小程序。但是如果你的工作环境是基于终端的,这里也有一些在命令行下获取天气的手段。
其中有一个就是 [wego](https://github.com/schachmat/wego),**一个终端下的小巧程序**。使用基于 ncurses 的接口,这个命令行程序允许你查看当前的天气情况和之后的预报。它也会通过一个天气预报的 API 收集接下来 5 天的天气预报。

### 在 Linux 下安装 wego
安装 wego 相当简单。wego 是用 Go 编写的,引起第一个步骤就是安装 [Go 语言](http://ask.xmodulo.com/install-go-language-linux.html)。然后再安装 wego。
```
$ go get github.com/schachmat/wego
```
wego 会被安装到 $GOPATH/bin,所以要将 $GOPATH/bin 添加到 $PATH 环境变量。
```
$ echo 'export PATH="$PATH:$GOPATH/bin"' >> ~/.bashrc
$ source ~/.bashrc
```
现在就可与直接从命令行启动 wego 了。
```
$ wego
```
第一次运行 weg 会生成一个配置文件(`~/.wegorc`),你需要指定一个天气 API key。 你可以从 [worldweatheronline.com](https://developer.worldweatheronline.com/auth/register) 获取一个免费的 API key。免费注册和使用。你只需要提供一个有效的邮箱地址。

你的 .wegorc 配置文件看起来会这样:

除了 API key,你还可以把你想要查询天气的地方、使用的城市/国家名称、语言配置在 `~/.wegorc` 中。 注意,这个天气 API 的使用有限制:每秒最多 5 次查询,每天最多 250 次查询。 当你重新执行 wego 命令,你将会看到最新的天气预报(当然是你的指定地方),如题图显示。
显示出来的天气信息包括:(1)温度,(2)风速和风向,(3)可视距离,(4)降水量和降水概率 默认情况下会显示3 天的天气预报。如果要进行修改,可以通过参数改变天气范围(最多5天),比如要查看 5 天的天气预报:
```
$ wego 5
```
如果你想检查另一个地方的天气,只需要提供城市名即可:
```
$ wego Seattle
```
### 问题解决
1. 可能会遇到下面的错误:
```
user: Current not implemented on linux/amd64
```
当你在一个不支持原生 Go 编译器的环境下运行 wego 时就会出现这个错误。在这种情况下你只需要使用 gccgo ——一个 Go 的编译器前端来编译程序即可。这一步可以通过下面的命令完成。
```
$ sudo yum install gcc-go
$ go get -compiler=gccgo github.com/schachmat/wego
```
---
via: <http://ask.xmodulo.com/weather-forecasts-command-line-linux.html>
作者:[Dan Nanni](http://ask.xmodulo.com/author/nanni) 译者:[oska874](https://github.com/oska874)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如何使用 GRUB 2 直接从硬盘运行 ISO 文件
|
Attila Orosz
|
https://www.maketecheasier.com/run-iso-files-hdd-grub2/
|
大多数 Linux 发行版都会提供一个可以从 USB 启动的 live 环境,以便用户无需安装即可测试系统。我们可以用它来评测这个发行版或仅仅是当成一个一次性系统,并且很容易将这些文件复制到一个 U 盘上,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能需要经常运行同一个或不同的 ISO 镜像。GRUB 2 可以配置成直接从启动菜单运行一个 live 环境,而不需要烧录这些 ISO 到硬盘或 USB 设备。 获取和检查可启动的 ISO 镜像 为了获取 ISO 镜像,我们通常应该访问所需的发行版的网站下载与我们架构兼容的镜像文件。如果这个镜像可以从 U 盘启动,那它也应该可以从 GRUB 菜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18/094435clq6dy8jsvceze6l.pn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18/094435clq6dy8jsvceze6l.png
| false | false | true |
Locez
| false |
[
"grub",
"iso",
"启动"
] |
技术
|
{
"viewnum": 15366,
"commentnum": 7,
"favtimes": 13,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16.227.26.165",
"message": "请问这样进入的环境只能用来一次性测试镜像吗?能否像win一样重装系统呢?比如硬盘有/和/home分区,iso在/home内,通过grub2启动后进入live环境,能否直接安装新系统?只格式化/不改变/home,能实现吗?win我记得是可以把镜像放在D盘然后重装C盘的。",
"username": "snowhawkyrf [Chrome 46.0|GNU/Linux]",
"date": "2015-10-18T11:22:10"
},
{
"postip": "222.222.30.34",
"message": "去年有个同样的帖子。。为什么总发重复的???",
"username": "来自河北石家庄的 Chrome 35.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5-10-18T13:08:05"
},
{
"postip": "114.253.22.175",
"message": "可以作为安装。事实上这个和你用 ISO 刻盘然后启动一样,至于是 live 方式还是安装方式,看你自己的需要。",
"username": "linux [Chrome 46.0|Mac 10.11]",
"date": "2015-10-18T20:43:27"
},
{
"postip": "114.253.22.175",
"message": "是的,不同的翻译来源而已,选题有点重复了。",
"username": "linux [Chrome 46.0|Mac 10.11]",
"date": "2015-10-18T20:44:08"
},
{
"postip": "117.160.227.196",
"message": "很有用的文章,网上还有很多类似的,更详细的也有",
"username": "来自河南安阳的 UC Browser 10.7|Android 4.4 用户",
"date": "2015-10-18T21:24:31"
},
{
"postip": "218.205.160.78",
"message": "想问下有直接在grub2下引导windows 7 安装iso的文章么?",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Firefox 41.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5-10-19T09:51:26"
},
{
"postip": "116.227.26.165",
"message": "谢谢!以往总是刻U盘,还因为unetbootin的bug刻录出过问题耽误了事儿,后来都dd了。这个方法很不错!",
"username": "snowhawkyrf [Chrome 46.0|GNU/Linux]",
"date": "2015-10-19T10:38:11"
}
] |
[] |
大多数 Linux 发行版都会提供一个可以从 USB 启动的 live 环境,以便用户无需安装即可测试系统。我们可以用它来评测这个发行版或仅仅是当成一个一次性系统,并且很容易将这些文件复制到一个 U 盘上,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能需要经常运行同一个或不同的 ISO 镜像。GRUB 2 可以配置成直接从启动菜单运行一个 live 环境,而不需要烧录这些 ISO 到硬盘或 USB 设备。 获取和检查可启动的 ISO 镜像 为了获取 ISO 镜像,我们通常应该访问所需的发行版的网站下载与我们架构兼容的镜像文件。如果这个镜像可以从 U 盘启动,那它也应该可以从 GRUB 菜
| 2015-10-18T09:44:33 | 2015-10-18T09:44:33 | 6,424 |
/article-6424-1.html
|

大多数 Linux 发行版都会提供一个可以从 USB 启动的 live 环境,以便用户无需安装即可测试系统。我们可以用它来评测这个发行版或仅仅是当成一个一次性系统,并且很容易将这些文件复制到一个 U 盘上,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能需要经常运行同一个或不同的 ISO 镜像。GRUB 2 可以配置成直接从启动菜单运行一个 live 环境,而不需要烧录这些 ISO 到硬盘或 USB 设备。
### 获取和检查可启动的 ISO 镜像
为了获取 ISO 镜像,我们通常应该访问所需的发行版的网站下载与我们架构兼容的镜像文件。如果这个镜像可以从 U 盘启动,那它也应该可以从 GRUB 菜单启动。
当镜像下载完后,我们应该通过 MD5 校验检查它的完整性。这会输出一大串数字与字母合成的序列。

将这个序列与下载页提供的 MD5 校验码进行比较,两者应该完全相同。
### 配置 GRUB 2
ISO 镜像文件包含了整个系统。我们要做的仅仅是告诉 GRUB 2 哪里可以找到 kernel 和 initramdisk 或 initram 文件系统(这取决于我们所使用的发行版)。
在下面的例子中,一个 Kubuntu 15.04 live 环境将被配置到 Ubuntu 14.04 机器的 Grub 启动菜单项。这应该能在大多数新的以 Ubuntu 为基础的系统上运行。如果你是其它系统并且想实现一些其它的东西,你可以从[这些文件](http://git.marmotte.net/git/glim/tree/grub2)了解更多细节,但这会要求你拥有一点 GRUB 使用经验。
这个例子的文件 `kubuntu-15.04-desktop-amd64.iso` 放在位于 `/dev/sda1` 的 `/home/maketecheasier/TempISOs/` 上。
为了使 GRUB 2 能正确找到它,我们应该编辑
```
/etc/grub.d40-custom
```

```
menuentry "Kubuntu 15.04 ISO" {
set isofile="/home/maketecheasier/TempISOs/kubuntu-15.04-desktop-amd64.iso"
loopback loop (hd0,1)$isofile
echo "Starting $isofile..."
linux (loop)/casper/vmlinuz.efi boot=casper iso-scan/filename=${isofile} quiet splash
initrd (loop)/casper/initrd.lz
}
```

### 分析上述代码
首先设置了一个变量名 `$menuentry` ,这是 ISO 文件的所在位置 。如果你想换一个 ISO ,你应该修改 `isofile="/path/to/file/name-of-iso-file-.iso"`.
下一行是指定回环设备,且必须给出正确的分区号码。
```
loopback loop (hd0,1)$isofile
```
注意 hd0,1 这里非常重要,它的意思是第一硬盘,第一分区 (`/dev/sda1`)。
GRUB 的命名在这里稍微有点困惑,对于硬盘来说,它从 “0” 开始计数,第一块硬盘为 #0 ,第二块为 #1 ,第三块为 #2 ,依此类推。但是对于分区来说,它从 “1” 开始计数,第一个分区为 #1 ,第二个分区为 #2 ,依此类推。也许这里有一个很好的原因,但肯定不是明智的(明显用户体验很糟糕)..
在 Linux 中第一块硬盘,第一个分区是 `/dev/sda1` ,但在 GRUB2 中则是 `hd0,1` 。第二块硬盘,第三个分区则是 `hd1,3`, 依此类推.
下一个重要的行是:
```
linux (loop)/casper/vmlinuz.efi boot=casper iso-scan/filename=${isofile} quiet splash
```
这会载入内核镜像,在新的 Ubuntu Live CD 中,内核被存放在 `/casper` 目录,并且命名为 `vmlinuz.efi` 。如果你使用的是其它系统,可能会没有 `.efi` 扩展名或内核被存放在其它地方 (可以使用归档管理器打开 ISO 文件在 `/casper` 中查找确认)。最后一个选项, `quiet splash` ,是一个常规的 GRUB 选项,改不改无所谓。
最后
```
initrd (loop)/casper/initrd.lz
```
这会载入 `initrd` ,它负责载入 RAMDisk 到内存用于启动。
### 启动 live 系统
做完上面所有的步骤后,需要更新 GRUB2:
```
sudo update-grub
```

当重启系统后,应该可以看见一个新的、并且允许我们启动刚刚配置的 ISO 镜像的 GRUB 条目:

选择这个新条目就允许我们像从 DVD 或 U 盘中启动一个 live 环境一样。
---
via: <https://www.maketecheasier.com/run-iso-files-hdd-grub2/>
作者:[Attila Orosz](https://www.maketecheasier.com/author/attilaorosz/) 译者:[Locez](https://github.com/locez)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Linux 产能工具及其使用技巧
|
Abhishek
|
http://itsfoss.com/productivity-tips-ubuntu/
|
由于生产力本身是一个主观术语,我不打算详细解释我这里要讲到的生产力是什么。我打算给你们展示一些工具及其使用技巧,希望这会帮助你在Linux中工作时能更专注、更高效,并且能节省时间。 Linux产能工具及其使用技巧 再次说明,我在写下本文时正在使用的是Ubuntu。但是,我将要在这里展示给大家产能工具及其使用技巧却适用于市面上的大多数Linux发行版。 外界的音乐 音乐影响生产力,这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了。从心理学家到管理大师,他们都一直在建议使用外界的杂音来让自己放松并专注于工作。我不打算就此进行辩论,因为这对于我确实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18/102624gaaiv0ddgspcm3v0.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18/102624gaaiv0ddgspcm3v0.jpg
| false | false | false | false |
[
"生产力"
] |
桌面应用
|
{
"viewnum": 12039,
"commentnum": 2,
"favtimes": 6,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39.65.71.141",
"message": "原来还有 Noisl 这种高科技",
"username": "TimePower [Chrome 46.0|GNU/Linux]",
"date": "2015-10-19T18:03:21"
},
{
"postip": "58.38.163.126",
"message": "剪贴板很有用",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Chromium 44.0|Ubuntu 用户",
"date": "2015-10-24T21:58:06"
}
] |
[] |
由于生产力本身是一个主观术语,我不打算详细解释我这里要讲到的生产力是什么。我打算给你们展示一些工具及其使用技巧,希望这会帮助你在Linux中工作时能更专注、更高效,并且能节省时间。 Linux产能工具及其使用技巧 再次说明,我在写下本文时正在使用的是Ubuntu。但是,我将要在这里展示给大家产能工具及其使用技巧却适用于市面上的大多数Linux发行版。 外界的音乐 音乐影响生产力,这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了。从心理学家到管理大师,他们都一直在建议使用外界的杂音来让自己放松并专注于工作。我不打算就此进行辩论,因为这对于我确实
| 2015-10-18T10:31:35 | 2015-10-18T10:31:35 | 6,425 |
/article-6425-1.html
|

由于生产力本身是一个主观术语,我不打算详细解释我这里要讲到的“生产力”是什么。我打算给你们展示一些工具及其使用技巧,希望这会帮助你在Linux中工作时能更专注、更高效,并且能节省时间。
### Linux产能工具及其使用技巧
再次说明,我在写下本文时正在使用的是Ubuntu。但是,我将要在这里展示给大家产能工具及其使用技巧却适用于市面上的大多数Linux发行版。
#### 外界的音乐

[音乐影响生产力](http://www.helpscout.net/blog/music-productivity/),这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了。从心理学家到管理大师,他们都一直在建议使用外界的杂音来让自己放松并专注于工作。我不打算就此进行辩论,因为这对于我确实有效。我戴上耳机,然后倾听着鸟叫声和风声,这确实让我很放松。
在Linux中,我使用ANoise播放器来播放外界的杂音。多亏了官方提供的PPA,你可以很容易地[安装Ambient Noise播放器到Ubuntu中](/article-5233-1.html),以及其它基于Ubuntu的Linux发行版中。安装它,也可以让它离线播放外界的音乐。
另外,你也总可以在线听外界杂音。我最喜欢的在线外界音乐站点是[Noisli](http://www.noisli.com/)。强烈推荐你试试这个。
#### 任务管理应用

一个良好的生产习惯,就是制订一个任务列表。如果你将它和[番茄工作法](https://en.wikipedia.org/wiki/Pomodoro_Technique)组合使用,那就可能创造奇迹了。这里我所说的是,创建一个任务列表,如果可能,将这些任务分配到特定的某个时间。这将会帮助你跟踪一天中计划好的任务。
对于此,我推荐[Go For It!](http://manuel-kehl.de/projects/go-for-it/)应用。你可以将它安装到所有主流Linux发行版中,由于它基于[ToDo.txt](http://todotxt.com/),你也可以很容易地同步到你的智能手机中。我已经为此写了一个详尽的指南[如何使用Go For It!](/article-5337-1.html)。
此外,你可以使用[Sticky Notes](http://itsfoss.com/indicator-stickynotes-windows-like-sticky-note-app-for-ubuntu/)或者[Google Keep](/article-2634-1.html)。如果你需要某些更类似[Evernote](https://evernote.com/)的功能,你可以使用这些[Evernote的开源替代品](http://itsfoss.com/5-evernote-alternatives-linux/)。
#### 剪贴板管理器

Ctrl+ C和Ctrl+V是我们日常计算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们唯一的不足之处在于,这些重要的活动不会被记住(默认情况下)。假如你拷贝了一些重要的东西,然后你意外地又拷贝了一些其它东西,你将丢失先前拷贝的东西。
剪贴板管理器在这种情况下会派上用场,它可以显示你最近拷贝(到剪贴板的)内容的历史记录,你可以从它这里将文本拷贝回到剪贴板中。
对于该目的,我更偏好[Diodon剪贴板管理器](https://esite.ch/tag/diodon/)。它处于活跃开发中,并且在Ubuntu的仓库中可以得到它。
#### 最近通知

如果你正忙着处理其它事情,而此时一个桌面通知闪了出来又逐渐消失了,你会怎么做?你会想要看看通知都说了什么,不是吗?最近通知指示器就是用于处理此项工作,它会保留一个最近所有通知的历史记录。这样,你就永远不会错过桌面通知了。
你可以在此阅读[最近通知指示器](http://itsfoss.com/7-best-indicator-applets-for-ubuntu-13-10/)。
#### 终端技巧

不,我不打算给你们展示所有那些Linux命令技巧和快捷方法,那会写满整个博客了。我打算给你们展示一些终端黑技巧,你可以用它们来提高你的生产力。
* **修改**sudo**密码超时**:默认情况下,sudo命令要求你在15分钟后再次输入密码,这真是让人讨厌。实际上,你可以修改默认的sudo密码超时。[此教程](http://itsfoss.com/change-sudo-password-timeout-ubuntu/)会给你展示如何来实现。
* **获取命令完成的桌面通知**:这是IT朋友们之间的一个常见的玩笑——开发者们花费大量时间来等待程序编译完成——然而这不完全是正确的。但是,它确实影响到了生产力,因为在你等待程序编译完成时,你可以做其它事情,并忘了你在终端中运行的命令。一个更好的途径,就是在一个命令完成时,让它显示桌面通知。这样,你就不会长时间被打断,并且可以回到之前想要做的事情上。请阅读[如何获取命令完成的桌面通知](http://itsfoss.com/notification-terminal-command-completion-ubuntu/)。
我知道,这不是一篇全面涵盖了**提升生产力**的文章。但是,这些小应用和小技巧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帮助你在你宝贵的时间中做得更多。
现在,该轮到你们了。在Linux中,你使用了什么程序或者技巧来提高生产力呢?有哪些东西你想要和社区分享呢?
---
via: <http://itsfoss.com/productivity-tips-ubuntu/>
作者:[Abhishek](http://itsfoss.com/author/abhishek/) 译者:[GOLinux](https://github.com/GOLinux)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linux.cn/) 荣誉推出
|
|||
Linux 4.3 内核增加了 MOST 驱动子系统
|
Michael Larabel
|
http://www.phoronix.com/scan.php?page=news_item&px=Linux-4.3-Staging-Pull
|
当 4.2 内核还没有正式发布的时候,Greg Kroah-Hartman 就为他维护的各种子系统模块打开了4.3 的合并窗口。 之前 Greg KH 发起的拉取请求(pull request)里包含了 linux 4.3 的合并窗口更新,内容涉及驱动核心、TTY/串口、USB 驱动、字符/杂项以及暂存区内容。这些拉取申请没有提供任何震撼性的改变,大部分都是改进/附加/修改bug。暂存区内容又是大量的修正和清理,但是还是有一个新的驱动子系统。 Greg 提到了4.3 的暂存区改变,这里的很多东西,几乎全部都是细小的修改和改变。通常的 IIO 更新和新驱动,以及我们已经添加了的 MOST 驱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19/090310f4t29qffa73az27a.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19/090310f4t29qffa73az27a.jpg
| false | false | true |
oska874
| false |
[
"内核",
"Linux"
] |
新闻
|
{
"viewnum": 5267,
"commentnum": 4,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83.15.61.172",
"message": "有些字上有原英文,想知道用的什么专业翻译软件?很想试试~专业翻译与字典和网上的全文翻译大不相同!",
"username": "POCMON [Firefox 41.0|Ubuntu]",
"date": "2015-10-19T11:16:08"
},
{
"postip": "114.253.22.175",
"message": "没有什么专业软件。。字上有原英文——那是我们的新效果。。",
"username": "linux [Chrome 46.0|Mac 10.11]",
"date": "2015-10-19T21:11:02"
},
{
"postip": "114.250.75.52",
"message": "肉番。",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Chrome 46.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5-10-20T09:16:50"
},
{
"postip": "114.253.23.231",
"message": "哈哈哈,肉翻~",
"username": "linux [Chrome 46.0|Mac 10.11]",
"date": "2015-10-21T09:04:45"
}
] |
[] |
当 4.2 内核还没有正式发布的时候,Greg Kroah-Hartman 就为他维护的各种子系统模块打开了4.3 的合并窗口。 之前 Greg KH 发起的拉取请求(pull request)里包含了 linux 4.3 的合并窗口更新,内容涉及驱动核心、TTY/串口、USB 驱动、字符/杂项以及暂存区内容。这些拉取申请没有提供任何震撼性的改变,大部分都是改进/附加/修改bug。暂存区内容又是大量的修正和清理,但是还是有一个新的驱动子系统。 Greg 提到了4.3 的暂存区改变,这里的很多东西,几乎全部都是细小的修改和改变。通常的 IIO 更新和新驱动,以及我们已经添加了的 MOST 驱
| 2015-10-19T09:03:06 | 2015-10-19T09:03:06 | 6,427 |
/article-6427-1.html
|
当 4.2 内核还没有正式发布的时候,Greg Kroah-Hartman 就为他维护的各种子系统模块打开了4.3 的合并窗口。
之前 Greg KH 发起的<ruby> 拉取请求 <rp> ( </rp> <rt> pull request </rt> <rp> ) </rp></ruby>里包含了 linux 4.3 的合并窗口更新,内容涉及驱动核心、TTY/串口、USB 驱动、字符/杂项以及暂存区内容。这些拉取申请没有提供任何震撼性的改变,大部分都是改进/附加/修改bug。暂存区内容又是大量的修正和清理,但是还是有一个新的驱动子系统。
Greg 提到了[4.3 的暂存区改变](http://lkml.iu.edu/hypermail/linux/kernel/1508.2/02604.html),“这里的很多东西,几乎全部都是细小的修改和改变。通常的 IIO 更新和新驱动,以及我们已经添加了的 MOST 驱动子系统,已经在源码树里整理了。ozwpan 驱动最终还是被删掉,因为它很明显被废弃了而且也没有人关心它。”
MOST 驱动子系统是<ruby> 面向媒体的系统传输 <rp> ( </rp> <rt> Media Oriented Systems Transport </rt> <rp> ) </rp></ruby>的简称。在 linux 4.3 新增的文档里面解释道,“MOST 驱动支持 LInux 应用程序访问 MOST 网络:<ruby> 汽车信息骨干网 <rp> ( </rp> <rt> Automotive Information Backbone </rt> <rp> ) </rp></ruby>,高速汽车多媒体网络的事实上的标准。MOST 定义了必要的协议、硬件和软件层,提供高效且低消耗的传输控制,实时的数据包传输,而只需要使用一个媒介(物理层)。目前使用的媒介是光线、非屏蔽双绞线(UTP)和同轴电缆。MOST 也支持多种传输速度,最高支持150Mbps。”如文档解释的,MOST 主要是关于 Linux 在汽车上的应用。

当 Greg KH 发出了他为 Linux 4.3 多个子系统做出的更新,但是他还没有打算提交 [KDBUS](http://www.phoronix.com/scan.php?page=search&q=KDBUS) 的内核代码。他之前已经放出了 [linux 4.3 的 KDBUS] 的开发计划,所以我们将需要等待官方的4.3 合并窗口,看看会发生什么。
---
via: <http://www.phoronix.com/scan.php?page=news_item&px=Linux-4.3-Staging-Pull>
作者:[Michael Larabel](http://www.michaellarabel.com/) 译者:[oska874](https://github.com/oska874)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Larry Wall 专访——语言学、Perl 6 的设计和发布
|
Mike Saunders
|
http://www.linuxvoice.com/interview-larry-wall/
|
经历了15年的打造,Perl 6 终将在年底与大家见面。我们预先采访了它的作者了解一下新特性。 Larry Wall 是个相当有趣的人。他是编程语言 Perl 的创造者,这种语言被广泛的誉为将互联网粘在一起的胶水,也由于大量地在各种地方使用非字母的符号被嘲笑为只写语言以难以阅读著称。Larry 本人具有语言学背景,以其介绍 Perl 未来发展的演讲洋葱的状态(State of the Onion)而闻名。(LCTT 译注:洋葱的状态是 Larry Wall 的年度演讲的主题,洋葱也是 Perl 基金会的标志。) 在2015年布鲁塞尔的 FOSDEM 上,我们赶上了 Larry,问了问他为什么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19/231000ff1l2z1tloo7w8al.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19/231000ff1l2z1tloo7w8al.jpg
| false | false | true |
martin2011qi
| true |
[
"Perl",
"Perl 6",
"Larry Wall"
] |
观点
|
{
"viewnum": 7693,
"commentnum": 0,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 |
经历了15年的打造,Perl 6 终将在年底与大家见面。我们预先采访了它的作者了解一下新特性。 Larry Wall 是个相当有趣的人。他是编程语言 Perl 的创造者,这种语言被广泛的誉为将互联网粘在一起的胶水,也由于大量地在各种地方使用非字母的符号被嘲笑为只写语言以难以阅读著称。Larry 本人具有语言学背景,以其介绍 Perl 未来发展的演讲洋葱的状态(State of the Onion)而闻名。(LCTT 译注:洋葱的状态是 Larry Wall 的年度演讲的主题,洋葱也是 Perl 基金会的标志。) 在2015年布鲁塞尔的 FOSDEM 上,我们赶上了 Larry,问了问他为什么
| 2015-10-20T08:00:00 | 2015-10-20T08:00:00 | 6,428 |
/article-6428-1.html
|
>
> 经历了15年的打造,Perl 6 终将在年底与大家见面。我们预先采访了它的作者了解一下新特性。
>
>
>
Larry Wall 是个相当有趣的人。他是编程语言 Perl 的创造者,这种语言被广泛的誉为将互联网粘在一起的胶水,也由于大量地在各种地方使用非字母的符号被嘲笑为‘只写’语言——以难以阅读著称。Larry 本人具有语言学背景,以其介绍 Perl 未来发展的演讲“<ruby> <a href="https://en.wikipedia.org/wiki/Perl#State_of_the_Onion"> 洋葱的状态 </a> <rp> ( </rp> <rt> State of the Onion </rt> <rp> ) </rp></ruby>”而闻名。(LCTT 译注:“洋葱的状态”是 Larry Wall 的年度演讲的主题,洋葱也是 Perl 基金会的标志。)
在2015年布鲁塞尔的 FOSDEM 上,我们赶上了 Larry,问了问他为什么 Perl 6 花了如此长的时间(Perl 5 的发布时间是1994年),了解当项目中的每个人都各执己见时是多么的难以管理,以及他的语言学背景自始至终究竟给 Perl 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做好准备,让我们来领略其中的奥妙……

**Linux Voice:你曾经有过计划去寻找世界上某个地方的某种不见经传的语言,然后为它创造书写的文字,但你从未有机会去实现它。如果你能回到过去,你会去做么?**
Larry Wall:你首先得是个年轻人才能搞得定!做这些事需要投入很大的努力和人力,以至于已经不适合那些上了年纪的人了。健康、活力是其中的一部分,同样也因为人们在年轻的时候更容易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只有在你学会了语言之后你才能写呀。
我自学了日语十年,由于我的音系学和语音学的训练我能说的比较流利——但要理解别人的意思对我来说还十分困难。所以到了日本我会问路,但我听不懂他们的回答!
通常需要一门语言学习得足够好才能开发一个文字体系,并可以使用这种语言进行少量的交流。在你能够实际推广它和用本土人自己的文化教育他们前,那还需要一些年。最后才可以教授本土人如何以他们的文明书写。
当然如果在语言方面你有帮手 —— 经过别人的提醒我们不再使用“语言线人”来称呼他们了,那样显得我们像是在 CIA 工作的一样!—— 你可以通过他们的帮助来学习外语。他们不是老师,但他们会以另一种方式来启发你学习 —— 当然他们也能教你如何说。他们会拿着一根棍子,指着它说“这是一根棍子”,然后丢掉同时说“棒子掉下去了”。然后,你就可以记下一些东西并将其系统化。
大多数让人们有这样做的动力是翻译圣经。但是这只是其中的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文化保护。传教士在这方面臭名昭著,因为人类学家认为人们应该基于自己的文明来做这件事。但有些人注定会改变他们的文化——他们可能是军队、或是商业侵入,如可口可乐或者缝纫机,或传教士。在这三者之间,传教士相对来讲伤害最小的了,如果他们恪守本职的话。
**LV:许多文字系统有本可依,相较而言你的发明就像是格林兰语…**
印第安人照搬字母就发明了他们自己的语言,而且没有在这些字母上施加太多我们给这些字母赋予的涵义,这种做法相当随性。它们只要能够表达出人们的所思所想,使交流顺畅就行。经常是有些<ruby> 声调语言 <rp> ( </rp> <rt> Tonal language </rt> <rp> ) </rp></ruby>使用的是西方文字拼写,并尽可能的使用拉丁文的字符变化,然后用重音符或数字标注出音调。
在你开始学习如何使用语音和语调表示之后,你也开始变得迷糊——或者你的书写就不如从前准确。或者你对话的时候像在讲英文,但发音开始无法匹配拼写。
**LV:当你在开发 Perl 的时候,你的语言学背景会不会使你认为:“这对程序设计语言真的非常重要”?**
LW:我在人们是如何使用语言上想了很多。在现实的语言中,你有一套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体系,并且你知道这些单词的词性。在现实的自然语言中,你时常将一个单词放到不同的位置。我所学的语言学理论也被称为<ruby> 法位学 <rp> ( </rp> <rt> phoenetic </rt> <rp> ) </rp></ruby>,它解释了这些在自然语言中工作的原理 —— 也就是有些你当做名词的东西,有时候你可以将它用作动词,并且人们总是这样做。
你能很好的将任何单词放在任何位置而进行沟通。我比较喜欢的例子是将一个整句用作为一个形容词。这句话会是这样的:“我不喜欢你的[我可以用任何东西来取代这个形容词的]态度”!
所以自然语言非常灵活,因为聆听者非常聪明 —— 至少,相对于电脑而言 —— 你相信他们会理解你最想表达的意思,即使存在歧义。当然对电脑而言,你必须保证歧义不大。
>
> “在 Perl 6 中,我们试图让电脑更准确的了解我们。”
>
>
>
可以说在 Perl 1到5上,我们针对歧义方面处理做得还不够。有时电脑会在不应该的时候迷惑。在 Perl 6上,我们找了许多方法,使得电脑对你所说的话能更准确的理解,就算用户并不清楚这底是字符串还是数字,电脑也能准确的知道它的类型。我们找到了内部以强类型存储,而仍然可以无视类型的“以此即彼”的方法。

**LV:Perl 被视作互联网上的“<ruby> 胶水 <rp> ( </rp> <rt> glue </rt> <rp> ) </rp></ruby>”语言已久,能将点点滴滴组合在一起。在你看来 Perl 6 的发布是否符合当前用户的需要,或者旨在招揽更多新用户,能使它重获新生吗?**
LW:最初的设想是为 Perl 程序员带来更好的 Perl。但在看到了 Perl 5 上的不足后,很明显改掉这些不足会使 Perl 6更易用,就像我在讨论中提到过 —— 类似于 [托尔金(J. R. R. Tolkien) 在《指环王》前言中谈到的适用性一样](http://tinyurl.com/nhpr8g2)。
重点是“简单的东西应该简单,而困难的东西应该可以实现”。让我们回顾一下,在 Perl 2和3之间的那段时间。在 Perl 2上我们不能处理二进制数据或嵌入的 null 值 —— 只支持 C 语言风格的字符串。我曾说过“Perl 只是文本处理语言 —— 在文本处理语言里你并不需要这些功能”。
但当时发生了一大堆的问题,因为大多数的文本中会包含少量的二进制数据 —— 如<ruby> 网络地址 <rp> ( </rp> <rt> network addresses </rt> <rp> ) </rp></ruby>及类似的东西。你使用二进制数据打开套接字,然后处理文本。所以通过支持二进制数据,语言的<ruby> 适用性 <rp> ( </rp> <rt> applicability </rt> <rp> ) </rp></ruby>翻了一倍。
这让我们开始探讨在语言中什么应该简单。现在的 Perl 中有一条原则,是我们偷师了<ruby> 哈夫曼编码 <rp> ( </rp> <rt> Huffman coding </rt> <rp> ) </rp></ruby>的做法,它在位编码系统中为字符采取了不同的尺寸,常用的字符占用的位数较少,不常用的字符占用的位数更多。
我们偷师了这种想法并将它作为 Perl 的一般原则,针对常用的或者说常输入的 —— 这些常用的东西必须简单或简洁。不过,另一方面,也显得更加的<ruby> 不规则 <rp> ( </rp> <rt> irregular </rt> <rp> ) </rp></ruby>。在自然语言中也是这样的,最常用的动词实际上往往是最不规则的。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更多的差异存在。我很喜欢的一本书是 Umberto Eco 写的《<ruby> 探寻完美的语言 <rp> ( </rp> <rt> The Search for the Perfect Language </rt> <rp> ) </rp></ruby>》,说的并不是计算机语言;而是哲学语言,大体的意思是古代的语言也许是完美的,我们应该将它们带回来。
所有的这类语言错误的认为类似的事物其编码也应该总是类似的。但这并不是我们沟通的方式。如果你的农场中有许多动物,他们都有相近的名字,当你想杀一只鸡的时候说“走,去把 Blerfoo 宰了”,你的真实想法是宰了 Blerfee,但有可能最后死的是一头牛(LCTT 译注:这是杀鸡用牛刀的意思吗?哈哈)。
所以在这种时候我们其实更需要好好的将单词区分开,使沟通信道的冗余增加。常用的单词应该有更多的差异。为了达到更有效的通讯,还有一种自足(LCTT 译注:self-clocking ,自同步,[概念](http://en.wikipedia.org/wiki/Self-clocking_signal)来自电信和电子行业,此处译为“自足”更能体现涵义)编码。如果你在一个货物上看到过 UPC 标签(条形码),它就是一个自足编码,每对“条”和“空”总是以七个列宽为单位,据此你就知道“条”的宽度加起来总是这么宽。这就是自足。
在电子产品中还有另一种自足编码。在老式的串行传输协议中有停止和启动位,来保持同步。自然语言中也会包含这些。比如说,在写日语时,不用使用空格。由于书写方式的原因,他们会在每个词组的开头使用中文中的汉字字符,然后用<ruby> 音节表 <rp> ( </rp> <rt> syllabary </rt> <rp> ) </rp></ruby>中的字符来结尾。
**LV:是平假名,对吗?**
LW: 是的,平假名。所以在这一系统,每个词组的开头就自然就很重要了。同样的,在古希腊,大多数的动词都是搭配好的(declined 或 conjugated),所以它们的标准结尾是一种自足机制。在他们的书写体系中空格也是可有可无的 —— 引入空格是更近代的发明。
所以在计算机语言上也要如此,有的值也可以自足编码。在 Perl 上我们重度依赖这种方法,而且在 Perl 6 上相较于前几代这种依赖更重。当你使用表达式时,你要么得到的是一个词,要么得到的是<ruby> 插值 <rp> ( </rp> <rt> infix </rt> <rp> ) </rp></ruby>操作符。当你想要得到一个词,你有可能得到的是一个前缀操作符,它也在相同的位置;同样当你想要得到一个插值操作符,你也可能得到的是前一个词的后缀。
但是反过来。如果编译器准确的知道它想要什么,你可以稍微<ruby> 重载 <rp> ( </rp> <rt> overload </rt> <rp> ) </rp></ruby>它们,其它的让 Perl 来完成。所以在斜线“/”后面是单词时它会当成正则表达式,而斜线“/”在字串中时视作除法。而我们并不会重载所有东西,因为那只会使你失去自足冗余。
多数情况下我们提示的比较好的语法错误消息,是出于发现了一行中出现了两个关键词,然后我们尝试找出为什么一行会出现两个关键字 —— “哦,你一定漏掉了上一行的分号”,所以我们相较于很多其他的按步照班的解析器可以生成更好的错误消息。

**LV:为什么 Perl 6 花了15年?当每个人对事物有不同看法时一定十分难于管理,而且正确和错误并不是绝对的。**
LW:这必须要非常小心地平衡。刚开始会有许多的好的想法 —— 好吧,我并不是说那些全是好的想法。也有很多令人烦恼的地方,就像有361条 RFC [功能建议文件],而我也许只想要20条。我们需要坐下来,将它们全部看完,并忽略其中的解决方案,因为它们通常流于表象、视野狭隘。几乎每一条只针对一样事物,如若我们将它们全部拼凑起来,那简直是一堆垃圾。
>
> “掌握平衡时需要格外小心。毕竟在刚开始的时候总会有许多的好主意。”
>
>
>
所以我们必须基于人们在使用 Perl 5 时的真实感受重新整理,寻找统一、深层的解决方案。这些 RFC 文档许多都提到了一个事实,就是类型系统的不足。通过引入更条理分明的类型系统,我们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并且即聪明又紧凑。
同时我们开始关注其他方面:如何统一特征集并开始重用不同领域的想法,这并不需要它们在下层相同。我们有一种标准的书写<ruby> 配对 <rp> ( </rp> <rt> pair </rt> <rp> ) </rp></ruby>的方式——好吧,在 Perl 里面有两种!但使用冒号书写配对的方法同样可以用于基数计数法或是任何进制的文本编号。同样也可以用于其他形式的<ruby> 引用 <rp> ( </rp> <rt> quoting </rt> <rp> ) </rp></ruby>。在 Perl 里我们称它为“奇妙的一致”。
>
> “做了 Perl 6 的早期实现的朋友们,握着我的手说:“我们真的很需要一位语言的设计者。””
>
>
>
同样的想法涌现出来,你说“我已经熟悉了语法如何运作,但是我看见它也被用在别处”,所以说视角相同才能找出这种一致。那些提出各种想法和做了 Perl 6 的早期实现的人们回来看我,握着我的手说:“我们真的需要一位语言的设计者。您能作为我们的<ruby> <a href="https://en.wikipedia.org/wiki/Benevolent_dictator_for_life"> 仁慈独裁者 </a> <rp> ( </rp> <rt> benevolent dictator </rt> <rp> ) </rp></ruby>吗?”(LCTT 译注:Benevolent Dictator For Life,或 BDFL,指开源领袖,通常指对社区争议拥有最终裁决权的领袖,典故来自 Python 创始人 Guido van Rossum, 具体参考维基条目[解释](https://en.wikipedia.org/wiki/Benevolent_dictator_for_life))。
所以我是语言的设计者,但总是听到:“不要管具体<ruby> 实现 <rp> ( </rp> <rt> implementation </rt> <rp> ) </rp></ruby>!我们目睹了你对 Perl 5 做的那些,我们不想历史重演!”真是让我忍俊不禁,因为他们作为起步的核心和原先 Perl 5 的内部结构上几乎别无二致,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一些早期的实现做的并不好的原因。
因为我们仍然在摸索我们的整个设计,其实现在做了许多 VM (虚拟机)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的假设,所以最终这个东西就像面向对象的汇编语言一样。类似的问题在伊始阶段无处不在。然后 Pugs 这家伙走过来说:“用用看 Haskell 吧,它能让你们清醒的认识自己正在干什么,让我们用它来弄清楚下层的<ruby> 语义模型 <rp> ( </rp> <rt> semantic model </rt> <rp> ) </rp></ruby>。”
因此,我们明确了其中的一些语义模型,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开始建立符合那些语义模型的测试套件。在这之后,Parrot VM 继续进行开发,并且出现了另一个实现 Niecza ,它基于 .Net,是由一个年轻的家伙搞出来的。他很聪明,实现了 Perl 6 的一个很大的子集。不过他还是一个人干,并没有找到什么好方法让别人介入他的项目。
同时 Parrot 项目变得过于庞大,以至于任何人都不能真正的深入掌控它,并且很难重构。同时,开发 Rakudo 的人们觉得我们可能需要在更多平台上运行它,而不只是在 Parrot VM 上。 于是他们发明了所谓的可移植层 NQP ,即 “Not Quite Perl”。他们一开始将它移植到 JVM(Java虚拟机)上运行,与此同时,他们还秘密的开发了一个叫做 MoarVM 的 VM ,它去年才刚刚为人知晓。
无论 MoarVM 还是 JVM 在<ruby> 回归测试 <rp> ( </rp> <rt> regression test </rt> <rp> ) </rp></ruby>中表现得十分接近 —— 在许多方面 Parrot 算是尾随其后。这样不挑剔 VM 真的很棒,我们也能开始考虑将 NQP 发扬光大。<ruby> 谷歌夏季编码大赛 <rp> ( </rp> <rt> Google Summer of Code project </rt> <rp> ) </rp></ruby>的目标就是针对 JavaScript 的 NQP,这应该靠谱,因为 MoarVM 也同样使用 Node.js 作为日常处理。
我们可能要将今年余下的时光投在 MoarVM 上,直到 6.0 发布,方可休息片刻。
**LV:去年英国,政府开展<ruby> 编程年活动 <rp> ( </rp> <rt> Year of Code </rt> <rp> ) </rp></ruby>,来激发年轻人对编程的兴趣。针对活动的建议五花八门——类似为了让人们准确的认识到内存的使用你是否应该从低阶语言开始讲授,或是一门高阶语言。你对此作何看法?**
LW:到现在为止,Python 社区在低阶方面的教学工作做得比我们要好。我们也很想在这一方面做点什么,这也是我们有蝴蝶 logo 的部分原因,以此来吸引七岁大小的女孩子!

>
> “到现在为止,Python 社区在低阶方面的教学工作做得比我们要好。”
>
>
>
我们认为将 Perl 6 作为第一门语言来学习是可行的。一大堆的将 Perl 5 作为第一门语言学习的人让我们吃惊。你知道,在 Perl 5 中有许多相当大的概念,如闭包,词法范围,和一些你通常在函数式编程中见到的特性。甚至在 Perl 6 中更是如此。
Perl 6 花了这么长时间的部分原因是我们尝试去坚持将近 50 种互不相同的原则,在设计语言的最后对于“哪点是最重要的规则”这个问题还是悬而未决。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讨论。有时我们做出了决定,并已经工作了一段时间,才发现这个决定并不很正确。
之前我们并未针对并发程序设计或指定很多东西,直到 Jonathan Worthington 的出现,他非常巧妙的权衡了各个方面。他结合了一些其他语言诸如 Go 和 C# 的想法,将并发原语写的非常好。<ruby> 可组合性 <rp> ( </rp> <rt> Composability </rt> <rp> ) </rp></ruby>是一个语言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有很多的程序设计系统的并发和并行写的并不好 —— 比如线程和锁,不良的操作方式有很多。所以在我看来,额外花点时间看一下 Go 或者 C# 这种高阶原语的开发是很值得的 —— 那是一种关键字上的矛盾 —— 写的相当棒。
---
via: <http://www.linuxvoice.com/interview-larry-wall/>
作者:[Mike Saunders](http://www.linuxvoice.com/author/mike/) 译者:[martin2011qi](https://github.com/martin2011q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Let's Encrypt 已被所有主流浏览器所信任
|
https://letsencrypt.org/2015/10/19/lets-encrypt-is-trusted.html
|
旨在让每个网站都能使用 HTTPS 加密的非赢利组织 Lets Encrypt 已经得了 IdenTrust的交叉签名,这意味着其证书现在已经可以被所有主流的浏览器所信任。从这个里程碑事件开始,访问者访问使用了Lets Encrypt 证书的网站不再需要特别配置就可以得到 HTTPS 安全保护了。 Lets Encrypt 的两个中级证书 Lets Encrypt Authority X1 和 Lets Encrypt Authority X2 得到了交叉签名。Web 服务器需要在证书链中配置交叉签名,客户端会自动处理好其它的一切。 你现在可以在此体验一下使用新的交叉签名的中级证书所签发证书的服务器。 越来越多的重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21/193557zacu8jp6xu9jxppj.pn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21/193557zacu8jp6xu9jxppj.png
| false | false | true |
wxy
| false |
[
"Let’s Encrypt",
"HTTPS"
] |
新闻
|
{
"viewnum": 7465,
"commentnum": 1,
"favtimes": 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83.134.46.34",
"message": "真心希望有人能翻译一下证书申请步骤,英语渣真心无力。。。",
"username": "maowu122 [Chrome 46.0|Windows 10]",
"date": "2015-11-23T00:26:31"
}
] |
[
{
"raid": 7926,
"displayorder": 0
},
{
"raid": 7933,
"displayorder": 0
}
] |
旨在让每个网站都能使用 HTTPS 加密的非赢利组织 Lets Encrypt 已经得了 IdenTrust的交叉签名,这意味着其证书现在已经可以被所有主流的浏览器所信任。从这个里程碑事件开始,访问者访问使用了Lets Encrypt 证书的网站不再需要特别配置就可以得到 HTTPS 安全保护了。 Lets Encrypt 的两个中级证书 Lets Encrypt Authority X1 和 Lets Encrypt Authority X2 得到了交叉签名。Web 服务器需要在证书链中配置交叉签名,客户端会自动处理好其它的一切。 你现在可以在此体验一下使用新的交叉签名的中级证书所签发证书的服务器。 越来越多的重
| 2015-10-21T19:35:53 | 2015-10-21T19:35:53 | 6,445 |
/article-6445-1.html
|
旨在让每个网站都能使用 HTTPS 加密的非赢利组织 Let’s Encrypt 已经得了 [IdenTrust](https://identrustssl.com/) 的交叉签名,这意味着其证书现在已经可以被所有主流的浏览器所信任。从这个里程碑事件开始,访问者访问使用了 Let’s Encrypt 证书的网站不再需要特别配置就可以得到 HTTPS 安全保护了。

Let’s Encrypt 的两个中级证书 Let’s Encrypt Authority X1 和 Let’s Encrypt Authority X2 得到了交叉签名。Web 服务器需要在证书链中配置交叉签名,客户端会自动处理好其它的一切。
你现在可以[在此](https://helloworld.letsencrypt.org/)体验一下使用新的交叉签名的中级证书所签发证书的服务器。

越来越多的重要的个人和商业信息在互联网上传递着,对它们的加密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这就是创建 Let’s Encrypt 的目的,这次迈进的一大步将会把安全连接带到 web 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Let’s Encrypt 项目获得了 Mozilla、思科、Akamai、IdenTrust 和 EFF 等组织的支持,由 Linux 基金会托管。它在9月中旬颁发了第一个证书,计划于11月16日向公众开放免费签名服务。
|
|||
在 Linux 下使用 RAID(八):当软件 RAID 故障时如何恢复和重建数据
|
Gabriel Cánepa
|
http://www.tecmint.com/recover-data-and-rebuild-failed-software-raid/
|
在阅读过 RAID 系列 前面的文章后你已经对 RAID 比较熟悉了。回顾前面几个软件 RAID 的配置,我们对每一个都做了详细的解释,使用哪一个取决与你的具体情况。 恢复并重建故障的软件 RAID - 第8部分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当一个磁盘发生故障时如何重建软件 RAID 阵列并且不会丢失数据。为方便起见,我们仅考虑RAID 1 的配置 - 但其方法和概念适用于所有情况。 RAID 测试方案 在进一步讨论之前,请确保你已经配置好了 RAID 1 阵列,可以按照本系列第3部分提供的方法:在 Linux 中如何创建 RAID 1(镜像)。 在目前的情况下,仅有的变化是: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21/220530txqez0qxqzv3iqpe.pn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21/220530txqez0qxqzv3iqpe.png
| false | false | true |
strugglingyouth
| false |
[
"RAID"
] |
系统运维
|
{
"viewnum": 20220,
"commentnum": 1,
"favtimes": 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210.13.78.68",
"message": "加油,还差最后一部分的内容了!",
"username": "Keyso [Chrome 42.0|Windows 10]",
"date": "2015-10-23T14:00:28"
}
] |
[
{
"raid": 6123,
"displayorder": 0
},
{
"raid": 6463,
"displayorder": 0
}
] |
在阅读过 RAID 系列 前面的文章后你已经对 RAID 比较熟悉了。回顾前面几个软件 RAID 的配置,我们对每一个都做了详细的解释,使用哪一个取决与你的具体情况。 恢复并重建故障的软件 RAID - 第8部分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当一个磁盘发生故障时如何重建软件 RAID 阵列并且不会丢失数据。为方便起见,我们仅考虑RAID 1 的配置 - 但其方法和概念适用于所有情况。 RAID 测试方案 在进一步讨论之前,请确保你已经配置好了 RAID 1 阵列,可以按照本系列第3部分提供的方法:在 Linux 中如何创建 RAID 1(镜像)。 在目前的情况下,仅有的变化是:
| 2015-10-22T08:03:00 | 2015-10-22T08:03:00 | 6,448 |
/article-6448-1.html
|
在阅读过 [RAID 系列](/article-6085-1.html) 前面的文章后你已经对 RAID 比较熟悉了。回顾前面几个软件 RAID 的配置,我们对每一个都做了详细的解释,使用哪一个取决与你的具体情况。

*恢复并重建故障的软件 RAID - 第8部分*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当一个磁盘发生故障时如何重建软件 RAID 阵列并且不会丢失数据。为方便起见,我们仅考虑RAID 1 的配置 - 但其方法和概念适用于所有情况。
#### RAID 测试方案
在进一步讨论之前,请确保你已经配置好了 RAID 1 阵列,可以按照本系列第3部分提供的方法:[在 Linux 中如何创建 RAID 1(镜像)](/article-6093-1.html)。
在目前的情况下,仅有的变化是:
1. 使用不同版本 CentOS(v7),而不是前面文章中的(v6.5)。
2. 磁盘容量发生改变, /dev/sdb 和 /dev/sdc(各8GB)。
此外,如果 SELinux 设置为 enforcing 模式,你需要将相应的标签添加到挂载 RAID 设备的目录中。否则,当你试图挂载时,你会碰到这样的警告信息:

*启用 SELinux 时 RAID 挂载错误*
通过以下命令来解决:
```
# restorecon -R /mnt/raid1
```
### 配置 RAID 监控
存储设备损坏的原因很多(尽管固态硬盘大大减少了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但不管是什么原因,可以肯定问题随时可能发生,你需要准备好替换发生故障的部分,并确保数据的可用性和完整性。
首先建议是。虽然你可以查看 `/proc/mdstat` 来检查 RAID 的状态,但有一个更好的和节省时间的方法,使用监控 + 扫描模式运行 mdadm,它将警报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一个预定义的收件人。
要这样设置,在 `/etc/mdadm.conf` 添加以下行:
```
MAILADDR user@<domain or localhost>
```
我自己的设置如下:
```
MAILADDR gacanepa@localhost
```

*监控 RAID 并使用电子邮件进行报警*
要让 mdadm 运行在监控 + 扫描模式中,以 root 用户添加以下 crontab 条目:
```
@reboot /sbin/mdadm --monitor --scan --oneshot
```
默认情况下,mdadm 每隔60秒会检查 RAID 阵列,如果发现问题将发出警报。你可以通过添加 `--delay` 选项到crontab 条目上面,后面跟上秒数,来修改默认行为(例如,`--delay` 1800意味着30分钟)。
最后,确保你已经安装了一个邮件用户代理(MUA),如[mutt 或 mailx](http://www.tecmint.com/send-mail-from-command-line-using-mutt-command/)。否则,你将不会收到任何警报。
在一分钟内,我们就会看到 mdadm 发送的警报。
### 模拟和更换发生故障的 RAID 存储设备
为了给 RAID 阵列中的存储设备模拟一个故障,我们将使用 `--manage` 和 `--set-faulty` 选项,如下所示:
```
# mdadm --manage --set-faulty /dev/md0 /dev/sdc1
```
这将导致 /dev/sdc1 被标记为 faulty,我们可以在 /proc/mdstat 看到:

*在 RAID 存储设备上模拟问题*
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看看是不是收到了同样的警报邮件:

*RAID 设备故障时发送邮件警报*
在这种情况下,你需要从软件 RAID 阵列中删除该设备:
```
# mdadm /dev/md0 --remove /dev/sdc1
```
然后,你可以直接从机器中取出,并将其使用备用设备来取代(/dev/sdd 中类型为 fd 的分区是以前创建的):
```
# mdadm --manage /dev/md0 --add /dev/sdd1
```
幸运的是,该系统会使用我们刚才添加的磁盘自动重建阵列。我们可以通过标记 /dev/sdb1 为 faulty 来进行测试,从阵列中取出后,并确认 tecmint.txt 文件仍然在 /mnt/raid1 是可访问的:
```
# mdadm --detail /dev/md0
# mount | grep raid1
# ls -l /mnt/raid1 | grep tecmint
# cat /mnt/raid1/tecmint.txt
```

*确认 RAID 重建*
上面图片清楚的显示,添加 /dev/sdd1 到阵列中来替代 /dev/sdc1,数据的重建是系统自动完成的,不需要干预。
虽然要求不是很严格,有一个备用设备是个好主意,这样更换故障的设备就可以在瞬间完成了。要做到这一点,先让我们重新添加 /dev/sdb1 和 /dev/sdc1:
```
# mdadm --manage /dev/md0 --add /dev/sdb1
# mdadm --manage /dev/md0 --add /dev/sdc1
```

*取代故障的 Raid 设备*
### 从冗余丢失中恢复数据
如前所述,当一个磁盘发生故障时, mdadm 将自动重建数据。但是,如果阵列中的2个磁盘都故障时会发生什么?让我们来模拟这种情况,通过标记 /dev/sdb1 和 /dev/sdd1 为 faulty:
```
# umount /mnt/raid1
# mdadm --manage --set-faulty /dev/md0 /dev/sdb1
# mdadm --stop /dev/md0
# mdadm --manage --set-faulty /dev/md0 /dev/sdd1
```
此时尝试以同样的方式重新创建阵列就(或使用 `--assume-clean` 选项)可能会导致数据丢失,因此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使用。
让我们试着从 /dev/sdb1 恢复数据,例如,在一个类似的磁盘分区(/dev/sde1 - 注意,这需要你执行前在/dev/sde 上创建一个 fd 类型的分区)上使用 `ddrescue`:
```
# ddrescue -r 2 /dev/sdb1 /dev/sde1
```

*恢复 Raid 阵列*
请注意,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触及 /dev/sdb 和 /dev/sdd,它们的分区是 RAID 阵列的一部分。
现在,让我们使用 /dev/sde1 和 /dev/sdf1 来重建阵列:
```
# mdadm --create /dev/md0 --level=mirror --raid-devices=2 /dev/sd[e-f]1
```
请注意,在真实的情况下,你需要使用与原来的阵列中相同的设备名称,即设备失效后替换的磁盘的名称应该是 /dev/sdb1 和 /dev/sdc1。
在本文中,我选择了使用额外的设备来重新创建全新的磁盘阵列,是为了避免与原来的故障磁盘混淆。
当被问及是否继续写入阵列时,键入 Y,然后按 Enter。阵列被启动,你也可以查看它的进展:
```
# watch -n 1 cat /proc/mdstat
```
当这个过程完成后,你就应该能够访问 RAID 的数据:

*确认 Raid 数据*
### 总结
在本文中,我们回顾了从 RAID 故障和冗余丢失中恢复数据。但是,你要记住,这种技术是一种存储解决方案,不能取代备份。
本文中介绍的方法适用于所有 RAID 中,其中的概念我将在本系列的最后一篇(RAID 管理)中涵盖它。
如果你对本文有任何疑问,随时给我们以评论的形式说明。我们期待倾听阁下的心声!
---
via: <http://www.tecmint.com/recover-data-and-rebuild-failed-software-raid/>
作者:[Gabriel Cánepa](http://www.tecmint.com/author/gacanepa/) 译者:[strugglingyouth](https://github.com/strugglingyouth)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Linux 有问必答:如何在 Linux 中永久修改 USB 设备权限
|
Dan Nanni
|
http://ask.xmodulo.com/change-usb-device-permission-linux.html
|
提问:当我尝试在 Linux 中运行 USB GPS 接收器时我遇到了下面来自 gpsd 的错误。 gpsd: gpsd:ERROR: read-only device open failed: Permission denied gpsd: gpsd:ERROR: /dev/ttyUSB0: device activation failed. gpsd: gpsd:ERROR: device open failed: Permission denied - retrying read-only 看上去 gpsd 没有权限访问 USB 设备(/dev/ttyUSB0)。我该如何永久修改它在Linux上的权限? 当你在运行一个会读取或者写入USB设备的进程时,进程的用户/组必须有权限这么做才行。当然你可以手动用chmod命令改变 USB 设备的权限,但是手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21/221907buuu7yy6ebay7r9b.pn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21/221907buuu7yy6ebay7r9b.png
| false | false | true |
geekpi
| false |
[
"USB",
"udev"
] |
技术
|
{
"viewnum": 9781,
"commentnum": 3,
"favtimes": 5,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82.151.197.106",
"message": "不用重启电脑,也不需要重新加载什么规则,直接重新拨插USB设备就行了(Redhat系列)",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Firefox 41.0|Fedora 用户",
"date": "2015-10-22T09:36:17"
},
{
"postip": "60.186.16.123",
"message": "可以给个邀请码吗?谢谢,",
"username": "来自浙江杭州的 Chrome 46.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5-10-22T10:37:02"
},
{
"postip": "117.163.121.243",
"message": "学习了!",
"username": "浩浩君 [Chrome 46.0|Windows 7]",
"date": "2015-10-22T11:43:59"
}
] |
[] |
提问:当我尝试在 Linux 中运行 USB GPS 接收器时我遇到了下面来自 gpsd 的错误。 gpsd: gpsd:ERROR: read-only device open failed: Permission denied gpsd: gpsd:ERROR: /dev/ttyUSB0: device activation failed. gpsd: gpsd:ERROR: device open failed: Permission denied - retrying read-only 看上去 gpsd 没有权限访问 USB 设备(/dev/ttyUSB0)。我该如何永久修改它在Linux上的权限? 当你在运行一个会读取或者写入USB设备的进程时,进程的用户/组必须有权限这么做才行。当然你可以手动用chmod命令改变 USB 设备的权限,但是手
| 2015-10-22T09:14:00 | 2015-10-22T09:14:00 | 6,449 |
/article-6449-1.html
|
>
> **提问**:当我尝试在 Linux 中运行 USB GPS 接收器时我遇到了下面来自 gpsd 的错误。
>
>
>
> ```
> gpsd[377]: gpsd:ERROR: read-only device open failed: Permission denied
> gpsd[377]: gpsd:ERROR: /dev/ttyUSB0: device activation failed.
> gpsd[377]: gpsd:ERROR: device open failed: Permission denied - retrying read-only
>
> ```
>
> 看上去 gpsd 没有权限访问 USB 设备(/dev/ttyUSB0)。我该如何永久修改它在Linux上的权限?
>
>
>

当你在运行一个会读取或者写入USB设备的进程时,进程的用户/组必须有权限这么做才行。当然你可以手动用`chmod`命令改变 USB 设备的权限,但是手动的权限改变只是暂时的。USB 设备会在下次重启时恢复它的默认权限。

作为一个永久的方式,你可以创建一个基于 udev 的 USB 权限规则,它可以根据你的选择分配任何权限模式。下面是该如何做。
首先,你需要找出 USB 设备的 vendorID 和 productID。使用`lsusb`命令。
```
$ lsusb -vvv
```

上面`lsusb`的输出中,找出你的 USB 设备,并找出"idVendor"和"idProduct"字段。本例中,我们的结果是`idVendor (0x067b)`和 `idProduct (0x2303)`
下面创建一个新的udev规则。
```
$ sudo vi /etc/udev/rules.d/50-myusb.rules
```
---
```
SUBSYSTEMS=="usb", ATTRS{idVendor}=="067b", ATTRS{idProduct}=="2303", GROUP="users", MODE="0666"
```
用你自己的"idVendor"和"idProduct"来替换。**MODE="0666"**表示USB设备的权限。
现在重启电脑并重新加载 udev 规则:
```
$ sudo udevadm control --reload
```
接着验证下 USB 设备的权限。

---
via: <http://ask.xmodulo.com/change-usb-device-permission-linux.html>
作者:[Dan Nanni](http://ask.xmodulo.com/author/nanni)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如何在 Ubuntu 中设置 IonCube Loaders
|
Kashif Siddique
|
http://linoxide.com/ubuntu-how-to/setup-ioncube-loaders-ubuntu-14-04-15-04/
|
IonCube Loaders是一个PHP中用于加解密的工具,并带有加速页面运行的功能。它也可以保护你的PHP代码不会查看和运行在未授权的计算机上。要使用ionCube编码、加密的PHP文件,需要在web服务器上安装一个叫ionCube Loader的文件,并需要让 PHP 可以访问到,很多 PHP 应用都在用它。它可以在运行时读取并执行编码过后的代码。PHP只需在php.ini中添加一行就可以使用这个loader。 前提条件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在Ubuntu14.04/15.04安装Ioncube Loaders ,以便它可以在所有PHP模式中使用。本教程的唯一要求就是你系统安装了LEMP,并有php.ini文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21/233122n66rbpdb1tdbpgeb.pn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21/233055hi9wb1mxui9mu9r3.jpg
| false | false | true |
geekpi
| false |
[
"PHP",
"ionCube Loaders"
] |
技术
|
{
"viewnum": 6652,
"commentnum": 0,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 |
IonCube Loaders是一个PHP中用于加解密的工具,并带有加速页面运行的功能。它也可以保护你的PHP代码不会查看和运行在未授权的计算机上。要使用ionCube编码、加密的PHP文件,需要在web服务器上安装一个叫ionCube Loader的文件,并需要让 PHP 可以访问到,很多 PHP 应用都在用它。它可以在运行时读取并执行编码过后的代码。PHP只需在php.ini中添加一行就可以使用这个loader。 前提条件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在Ubuntu14.04/15.04安装Ioncube Loaders ,以便它可以在所有PHP模式中使用。本教程的唯一要求就是你系统安装了LEMP,并有php.ini文
| 2015-10-22T10:19:00 | 2015-10-22T10:19:00 | 6,450 |
/article-6450-1.html
|
IonCube Loaders是一个PHP中用于加解密的工具,并带有加速页面运行的功能。它也可以保护你的PHP代码不会查看和运行在未授权的计算机上。要使用ionCube编码、加密的PHP文件,需要在web服务器上安装一个叫ionCube Loader的文件,并需要让 PHP 可以访问到,很多 PHP 应用都在用它。它可以在运行时读取并执行编码过后的代码。PHP只需在‘php.ini’中添加一行就可以使用这个loader。

### 前提条件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在Ubuntu14.04/15.04安装Ioncube Loaders ,以便它可以在所有PHP模式中使用。本教程的唯一要求就是你系统安装了LEMP,并有“php.ini”文件。
### 下载 IonCube Loader
根据你系统的架构是32位或者64位来下载最新的IonCube loader包。你可以用超级用户权限或者root用户运行下面的命令。
```
# wget http://downloads3.ioncube.com/loader_downloads/ioncube_loaders_lin_x86-64.tar.gz
```

下载完成后用下面的命令解压到“/usr/local/src/"。
```
# tar -zxvf ioncube_loaders_lin_x86-64.tar.gz -C /usr/local/src/
```

解压完成后我们就可以看到所有提供的模块。但是我们只需要我们所安装的PHP版本的对应模块。
要检查PHP版本,你可以运行下面的命令来找出相应的模块。
```
# php -v
```

根据上面的命令我们知道我们安装的是PHP 5.6.4,因此我们需要拷贝合适的模块到PHP模块目录下。
首先我们在“/usr/local/”创建一个叫“ioncube”的目录并复制所需的ioncube loader到这里。
```
root@ubuntu-15:/usr/local/src/ioncube# mkdir /usr/local/ioncube
root@ubuntu-15:/usr/local/src/ioncube# cp ioncube_loader_lin_5.6.so ioncube_loader_lin_5.6_ts.so /usr/local/ioncube/
```
### PHP 配置
我们要在位于"/etc/php5/cli/"文件夹下的"php.ini"中加入如下的配置行并重启web服务和php模块。
```
# vim /etc/php5/cli/php.ini
```

此时我们安装的是nginx,因此我们用下面的命令来重启服务。
```
# service php5-fpm restart
# service nginx restart
```

### 测试 IonCube Loader
要为我们的网站测试ioncube loader。用下面的内容创建一个"info.php"文件并放在网站的web目录下。
```
# vim /usr/share/nginx/html/info.php
```
加入phpinfo的脚本后重启web服务后用域名或者ip地址访问“info.php”。
你会在最下面的php模块信息里看到下面这段。

在终端中运行下面的命令来验证php版本并显示PHP Loader已经启用了。
```
# php -v
```

上面的php版本输出明显地显示了IonCube loader已经成功与PHP集成了。
### 总结
教程的最后你已经了解了如何在安装有nginx的Ubuntu中安装和配置ionCube Loader,如果你正在使用其他的web服务,这与其他服务没有明显的差别。因此安装Loader是很简单的,并且在大多数服务器上的安装都不会有问题。然而并没有一个所谓的“标准PHP安装”,服务可以通过许多方式安装,并启用或者禁用功能。
如果你是在共享服务器上,那么确保运行了ioncube-loader-helper.php脚本,并点击链接来测试运行时安装。如果安装时你仍然遇到了问题,欢迎联系我们及给我们留下评论。
---
via: <http://linoxide.com/ubuntu-how-to/setup-ioncube-loaders-ubuntu-14-04-15-04/>
作者:[Kashif Siddique](http://linoxide.com/author/kashifs/)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RHCE 系列(一):如何设置和测试静态网络路由
|
Gabriel Cánepa
|
http://www.tecmint.com/how-to-setup-and-configure-static-network-routing-in-rhel/
|
RHCE(Red Hat Certified Engineer,红帽认证工程师)是红帽公司的一个认证,红帽向企业社区贡献开源操作系统和软件,同时它还给公司提供训练、支持和咨询服务。 RHCE 考试准备指南 这个 RHCE 是一个绩效考试(代号 EX300),面向那些拥有更多的技能、知识和能力的红帽企业版 Linux(RHEL)系统高级系统管理员。 重要: 红帽认证系统管理员 (Red Hat Certified System Administrator,RHCSA)认证要求先有 RHCE 认证。 以下是基于红帽企业版 Linux 7 考试的考试目标,我们会在该 RHCE 系列中分别介绍: 第一部分:如何在 RHEL 7 中设置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22/123748megczmyifomw2yto.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22/123748megczmyifomw2yto.jpg
| false | false | true |
ictlyh
| false |
[
"RHCE",
"路由"
] |
系统运维
|
{
"viewnum": 15619,
"commentnum": 5,
"favtimes": 2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19.4.252.159",
"message": "测试两台机器的联通情况,可以不用 tcpdump, 安装并运行 traceroute 进行 icmp 包跟踪就行。配置永久路由不止文章说的这一种方法,通过 NetworkManager 关联脚本,或者用 systemd 建立一个 service 文件都行。",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46.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5-10-22T13:44:39"
},
{
"postip": "58.57.60.83",
"message": "小编<br />\r\n你更新完RHCA<br />\r\n我送你礼物<br />\r\n外加请你吃饭。",
"username": "来自山东临沂的 Chrome 31.0|Windows 8 用户",
"date": "2015-10-24T10:53:28"
},
{
"postip": "120.12.21.218",
"message": "哈哈,可是我去不了临沂。。",
"username": "linux [Chrome 46.0|Mac 10.11]",
"date": "2015-10-24T20:28:39"
},
{
"postip": "124.93.196.9",
"message": "不错,学习了",
"username": "neteric [Firefox 41.0|Windows 10]",
"date": "2015-11-07T17:52:54"
},
{
"postip": "59.53.67.241",
"message": "有点儿像学习RHCSA RHCE了",
"username": "小北疯 [Chrome 58.0|Windows 7]",
"date": "2017-05-25T21:58:22"
}
] |
[
{
"raid": 6458,
"displayorder": 0
}
] |
RHCE(Red Hat Certified Engineer,红帽认证工程师)是红帽公司的一个认证,红帽向企业社区贡献开源操作系统和软件,同时它还给公司提供训练、支持和咨询服务。 RHCE 考试准备指南 这个 RHCE 是一个绩效考试(代号 EX300),面向那些拥有更多的技能、知识和能力的红帽企业版 Linux(RHEL)系统高级系统管理员。 重要: 红帽认证系统管理员 (Red Hat Certified System Administrator,RHCSA)认证要求先有 RHCE 认证。 以下是基于红帽企业版 Linux 7 考试的考试目标,我们会在该 RHCE 系列中分别介绍: 第一部分:如何在 RHEL 7 中设置
| 2015-10-22T12:37:00 | 2015-10-22T12:37:00 | 6,451 |
/article-6451-1.html
|
RHCE(Red Hat Certified Engineer,红帽认证工程师)是红帽公司的一个认证,红帽向企业社区贡献开源操作系统和软件,同时它还给公司提供训练、支持和咨询服务。

*RHCE 考试准备指南*
这个 RHCE 是一个绩效考试(代号 EX300),面向那些拥有更多的技能、知识和能力的红帽企业版 Linux(RHEL)系统高级系统管理员。
**重要**: 获得RHCE 认证前需要先有 <ruby> <a href="/article-6133-1.html"> 红帽认证系统管理员认证 </a> <rp> ( </rp> <rt> Red Hat Certified System Administrator,RHCSA </rt> <rp> ) </rp></ruby>。
以下是基于红帽企业版 Linux 7 考试的考试目标,我们会在该 RHCE 系列中分别介绍:
* 第一部分:[如何在 RHEL 7 中设置和测试静态路由](/article-6451-1.html)
* 第二部分:[如何进行包过滤、网络地址转换和设置内核运行时参数](/article-6458-1.html)
* 第三部分:如何使用 Linux 工具集产生和发送系统活动报告
* 第四部分:使用 Shell 脚本进行自动化系统维护
* 第五部分:如何在 RHEL 7 中管理系统日志(配置、轮换和导入到数据库)
* 第六部分:设置 Samba 服务器并配置 FirewallD 和 SELinux 支持客户端文件共享
* 第七部分:设置 NFS 服务器及基于 Kerberos 认证的客户端
* 第八部分:在 Apache 上使用网络安全服务(NSS)通过 TLS 提供 HTTPS 服务
* 第九部分:如何使用无客户端配置来设置 Postfix 邮件服务器(SMTP)
* 第十部分:在 RHEL/CentOS 7 中设置网络时间协议(NTP)服务器
* 第十一部分:如何配置一个只缓存的 DNS 服务器
在你的国家查看考试费用和注册考试,可以到 [RHCE 认证](https://www.redhat.com/en/services/certification/rhce) 网页。
在 RHCE 的第一和第二部分,我们会介绍一些基本的但典型的情形,也就是静态路由原理、包过滤和网络地址转换。

*RHCE 系列第一部分:设置和测试网络静态路由*
请注意我们不会作深入的介绍,但以这种方式组织内容能帮助你开始第一步并继续后面的内容。
### 红帽企业版 Linux 7 中的静态路由
现代网络的一个奇迹就是有很多可用设备能将一组计算机连接起来,不管是在一个房间里少量的机器还是在一栋建筑物、城市、国家或者大洲之间的多台机器。
然而,为了能在任意情形下有效的实现这些,需要对网络包进行路由,或者换句话说,它们从源到目的地的路径需要按照某种规则。
静态路由是为网络包指定一个路由的过程,而不是使用网络设备提供的默认网关。除非另有指定静态路由,网络包会被导向默认网关;而静态路由则基于预定义标准所定义的其它路径,例如数据包目的地。
我们在该篇指南中会考虑以下场景。我们有一台 RHEL 7,连接到 1号路由器 [192.168.0.1] 以访问因特网以及 192.168.0.0/24 中的其它机器。
第二个路由器(2号路由器)有两个网卡:enp0s3 同样连接到路由器1号以访问互联网,及与 RHEL 7 和同一网络中的其它机器通讯,另外一个网卡(enp0s8)用于授权访问内部服务所在的 10.0.0.0/24 网络,例如 web 或数据库服务器。
该场景可以用下面的示意图表示:

*静态路由网络示意图*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会集中介绍在 RHEL 7 中设置路由表,确保它能通过1号路由器访问因特网以及通过2号路由器访问内部网络。
在 RHEL 7 中,你可以通过命令行用 [ip 命令](http://www.tecmint.com/ip-command-examples/) 配置和显示设备和路由。这些更改能在运行的系统中及时生效,但由于重启后不会保存,我们会使用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 目录下的 `ifcfg-enp0sX` 和 `route-enp0sX` 文件永久保存我们的配置。
首先,让我们打印出当前的路由表:
```
# ip route show
```

*检查当前路由表*
从上面的输出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默认网关的 IP 是 192.168.0.1,可以通过网卡 enp0s3 访问。
* 系统启动的时候,它启用了到 169.254.0.0/16 的 zeroconf 路由(只是在本例中)。也就是说,如果机器设置通过 DHCP 获取 IP 地址,但是由于某些原因失败了,它就会在上述网段中自动分配到一个地址。这一行的意思是,该路由会允许我们通过 enp0s3 和其它没有从 DHCP 服务器中成功获得 IP 地址的机器机器相连接。
* 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我们也可以通过 IP 地址是 192.168.0.18 的 enp0s3 与 192.168.0.0/24 网络中的其它机器连接。
下面是这样的配置中你需要做的一些典型任务。除非另有说明,下面的任务都在2号路由器上进行。
确保正确安装了所有网卡:
```
# ip link show
```
如果有某块网卡停用了,启动它:
```
# ip link set dev enp0s8 up
```
分配 10.0.0.0/24 网络中的一个 IP 地址给它:
```
# ip addr add 10.0.0.17 dev enp0s8
```
噢!我们分配了一个错误的 IP 地址。我们需要删除之前分配的那个并添加正确的地址(10.0.0.18):
```
# ip addr del 10.0.0.17 dev enp0s8
# ip addr add 10.0.0.18 dev enp0s8
```
现在,请注意你只能添加一个通过网关到目标网络的路由,网关需要可以访问到。因为这个原因,我们需要在 192.168.0.0/24 范围中给 enp0s3 分配一个 IP 地址,这样我们的 RHEL 7 才能连接到它:
```
# ip addr add 192.168.0.19 dev enp0s3
```
最后,我们需要启用包转发:
```
# echo "1" > /proc/sys/net/ipv4/ip_forward
```
并停用/取消防火墙(从现在开始,直到下一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包过滤):
```
# systemctl stop firewalld
# systemctl disable firewalld
```
回到我们的 RHEL 7(192.168.0.18),让我们配置一个通过 192.168.0.19(2号路由器的 enp0s3)到 10.0.0.0/24 的路由:
```
# ip route add 10.0.0.0/24 via 192.168.0.19
```
之后,路由表看起来像下面这样:
```
# ip route show
```

*确认网络路由表*
同样,在你尝试连接的 10.0.0.0/24 网络的机器中添加对应的路由:
```
# ip route add 192.168.0.0/24 via 10.0.0.18
```
你可以使用 ping 测试基本连接:
在 RHEL 7 中运行:
```
# ping -c 4 10.0.0.20
```
10.0.0.20 是 10.0.0.0/24 网络中一个 web 服务器的 IP 地址。
在 web 服务器(10.0.0.20)中运行
```
# ping -c 192.168.0.18
```
192.168.0.18 也就是我们的 RHEL 7 机器的 IP 地址。
另外,我们还可以使用 [tcpdump](http://www.tecmint.com/12-tcpdump-commands-a-network-sniffer-tool/)(需要通过 `yum install tcpdump` 安装)来检查我们 RHEL 7 和 10.0.0.20 中 web 服务器之间的 TCP 双向通信。
首先在第一台机器中启用日志:
```
# tcpdump -qnnvvv -i enp0s3 host 10.0.0.20
```
在同一个系统上的另一个终端,让我们通过 telnet 连接到 web 服务器的 80 号端口(假设 Apache 正在监听该端口;否则应在下面命令中使用正确的监听端口):
```
# telnet 10.0.0.20 80
```
tcpdump 日志看起来像下面这样:

*检查服务器之间的网络连接*
通过查看我们 RHEL 7(192.168.0.18)和 web 服务器(10.0.0.20)之间的双向通信,可以看出已经正确地初始化了连接。
请注意你重启系统后会丢失这些更改。如果你想把它们永久保存下来,你需要在我们运行上面的命令的相同系统中编辑(如果不存在的话就创建)以下的文件。
尽管对于我们的测试例子不是严格要求,你需要知道 /etc/sysconfig/network 包含了一些系统范围的网络参数。一个典型的 `/etc/sysconfig/network` 看起来类似下面这样:
```
# Enable networking on this system?
NETWORKING=yes
# Hostname. Should match the value in /etc/hostname
HOSTNAME=yourhostnamehere
# Default gateway
GATEWAY=XXX.XXX.XXX.XXX
# Device used to connect to default gateway. Replace X with the appropriate number.
GATEWAYDEV=enp0sX
```
当需要为每个网卡设置特定的变量和值时(正如我们在2号路由器上面做的),你需要编辑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np0s3` 和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np0s8` 文件。
下面是我们的例子,
```
TYPE=Ethernet
BOOTPROTO=static
IPADDR=192.168.0.19
NETMASK=255.255.255.0
GATEWAY=192.168.0.1
NAME=enp0s3
ONBOOT=yes
```
以及
```
TYPE=Ethernet
BOOTPROTO=static
IPADDR=10.0.0.18
NETMASK=255.255.255.0
GATEWAY=10.0.0.1
NAME=enp0s8
ONBOOT=yes
```
其分别对应 enp0s3 和 enp0s8。
由于要为我们的客户端机器(192.168.0.18)进行路由,我们需要编辑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route-enp0s3`:
```
10.0.0.0/24 via 192.168.0.19 dev enp0s3
```
现在`reboot`你的系统,就可以在路由表中看到该路由规则。
### 总结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红帽企业版 Linux 7 的静态路由。尽管场景可能不同,这里介绍的例子说明了所需的原理以及进行该任务的步骤。结束之前,我还建议你看一下 <ruby> <a href="http://www.tldp.org/"> Linux 文档项目 </a> <rp> ( </rp> <rt> The Linux Documentation Project </rt> <rp> ) </rp></ruby>网站上的《<ruby> <a href="http://www.tldp.org/LDP/solrhe/Securing-Optimizing-Linux-RH-Edition-v1.3/"> 安全加固和优化 Linux </a> <rp> ( </rp> <rt> Securing and Optimizing Linux </rt> <rp> ) </rp></ruby>》的[第四章](http://www.tldp.org/LDP/solrhe/Securing-Optimizing-Linux-RH-Edition-v1.3/net-manage.html),以了解这里介绍主题的更详细内容。
在下篇文章中我们会介绍数据包过滤和网络地址转换,结束 RHCE 验证需要的网络基本技巧。
如往常一样,我们期望听到你的回复,用下面的表格留下你的疑问、评论和建议吧。
---
via: <http://www.tecmint.com/how-to-setup-and-configure-static-network-routing-in-rhel/>
作者:[Gabriel Cánepa](http://www.tecmint.com/author/gacanepa/) 译者:[ictlyh](https://github.com/ictlyh)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Mytodo:为 DIY 爱好者准备的待办事项管理软件
|
Abhishek
|
http://itsfoss.com/mytodo-list-manager/
|
通常我关注的软件都是那些不用折腾并且易用的(对图形界面而言)。这就是我把 Go For It 待办事项程序归到 Linux 产能工具 列表的原因。今天,我要向你们展示另一款待办事项列表应用,和其它的待办事项软件有点不一样。 Mytodo 是个开源的待办事项列表程序,让你能够掌管一切。与其它类似的程序不同的是,Mytodo 更加面向 DIY 爱好者,因为它允许你配置服务器(如果你想在多台电脑上使用的话),除了主要的功能外还提供一个命令行界面。 它是用 Python 编写的,因此可以在所有 Linux 发行版以及其它操作系统,比如 Windows 上使用。 Mytod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22/233114lru8rre117e58nj7.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22/233114lru8rre117e58nj7.jpg
| false | false | true |
alim0x
| false |
[
"TODO"
] |
分享
|
{
"viewnum": 6692,
"commentnum": 1,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53.35.27.23",
"message": "看上去值的一试",
"username": "来自江苏无锡的 Chrome 49.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01-20T23:39:14"
}
] |
[] |
通常我关注的软件都是那些不用折腾并且易用的(对图形界面而言)。这就是我把 Go For It 待办事项程序归到 Linux 产能工具 列表的原因。今天,我要向你们展示另一款待办事项列表应用,和其它的待办事项软件有点不一样。 Mytodo 是个开源的待办事项列表程序,让你能够掌管一切。与其它类似的程序不同的是,Mytodo 更加面向 DIY 爱好者,因为它允许你配置服务器(如果你想在多台电脑上使用的话),除了主要的功能外还提供一个命令行界面。 它是用 Python 编写的,因此可以在所有 Linux 发行版以及其它操作系统,比如 Windows 上使用。 Mytod
| 2015-10-23T08:00:00 | 2015-10-23T08:00:00 | 6,456 |
/article-6456-1.html
|

通常我关注的软件都是那些不用折腾并且易用的(对图形界面而言)。这就是我把 [Go For It](http://itsfoss.com/go-for-it-to-do-app-in-linux/) 待办事项程序归到 [Linux 产能工具](/article-6425-1.html) 列表的原因。今天,我要向你们展示另一款待办事项列表应用,和其它的待办事项软件有点不一样。
[Mytodo](https://github.com/mohamed-aziz/mytodo) 是个开源的待办事项列表程序,让你能够掌管一切。与其它类似的程序不同的是,Mytodo 更加面向 DIY 爱好者,因为它允许你配置服务器(如果你想在多台电脑上使用的话),除了主要的功能外还提供一个命令行界面。
它是用 Python 编写的,因此可以在所有 Linux 发行版以及其它操作系统,比如 Windows 上使用。
Mytodo 的一些主要特性:
* 同时拥有图形界面和命令行界面
* 配置你自己的服务器
* 添加用户/密码
* Python 编写
* 可根据标签搜索
* 待办事项可以在 [Conky](http://itsfoss.com/conky-gui-ubuntu-1304/) 显示

*图形界面*

*命令行*

*Conky 显示着待办事项*
你可以在下面的 Github 链接里找到源码和配置介绍:
* [下载和配置 Mytodo](https://github.com/mohamed-aziz/mytodo)
尽管有些人可能不大喜欢命令行和配置部分的内容,但它自然有它的乐趣所在。我建议你自己尝试一下,看看 Mytodo 是否符合我们的需求和口味。
图片致谢: <https://pixabay.com/en/to-do-list-task-list-notes-written-734587>
---
via: <http://itsfoss.com/mytodo-list-manager/>
作者:[Abhishek](http://itsfoss.com/author/abhishek/) 译者:[alim0x](https://github.com/alim0x)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在 Ubuntu 和 Linux Mint 上安装 Terminator 0.98
|
admin
|
http://www.ewikitech.com/articles/linux/terminator-install-ubuntu-linux-mint/
|
Terminator,它可以在一个窗口内打开多个终端。该项目的目标之一是为摆放终端提供一个有用的工具。它的灵感来自于类似 gnome-multi-term,quankonsole 等程序,这些程序关注于按网格摆放终端。 Terminator 0.98 带来了更完美的标签功能,更好的布局保存/恢复,改进了偏好用户界面和多处 bug 修复。 TERMINATOR 0.98 的更改和新特性 添加了一个布局启动器,允许在不用布局之间简单切换(用 Alt + L 打开一个新的布局切换器); 添加了一个新的手册(使用 F1 打开); 保存的时候,布局现在会记住: 最大化和全屏状态 窗口标题 激活的标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22/235122i0ujhpwpqwy4hjl5.pn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22/235122i0ujhpwpqwy4hjl5.png
| false | false | true |
ictlyh
| false |
[
"Terminator"
] |
分享
|
{
"viewnum": 6814,
"commentnum": 1,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27.219.200.68",
"message": "很喜欢这个终端工具~",
"username": "来自山东青岛的 Chromium 45.0|Ubuntu 用户",
"date": "2015-10-27T21:18:06"
}
] |
[] |
Terminator,它可以在一个窗口内打开多个终端。该项目的目标之一是为摆放终端提供一个有用的工具。它的灵感来自于类似 gnome-multi-term,quankonsole 等程序,这些程序关注于按网格摆放终端。 Terminator 0.98 带来了更完美的标签功能,更好的布局保存/恢复,改进了偏好用户界面和多处 bug 修复。 TERMINATOR 0.98 的更改和新特性 添加了一个布局启动器,允许在不用布局之间简单切换(用 Alt + L 打开一个新的布局切换器); 添加了一个新的手册(使用 F1 打开); 保存的时候,布局现在会记住: 最大化和全屏状态 窗口标题 激活的标
| 2015-10-23T13:49:00 | 2015-10-23T13:49:00 | 6,457 |
/article-6457-1.html
|
[Terminator](https://launchpad.net/terminator),它可以在一个窗口内打开多个终端。该项目的目标之一是为摆放终端提供一个有用的工具。它的灵感来自于类似 gnome-multi-term,quankonsole 等程序,这些程序关注于按网格摆放终端。 Terminator 0.98 带来了更完美的标签功能,更好的布局保存/恢复,改进了偏好用户界面和多处 bug 修复。

### TERMINATOR 0.98 的更改和新特性
* 添加了一个布局启动器,允许在不用布局之间简单切换(用 Alt + L 打开一个新的布局切换器);
* 添加了一个新的手册(使用 F1 打开);
* 保存的时候,布局现在会记住:
+ 最大化和全屏状态
+ 窗口标题
+ 激活的标签
+ 激活的终端
+ 每个终端的工作目录
* 添加选项用于启用/停用<ruby> 非同类 <rp> ( </rp> <rt> non-homogenous </rt> <rp> ) </rp></ruby>标签和滚动箭头;
* 添加快捷键用于按行/半页/一页向上/下滚动;
* 添加使用 Ctrl+鼠标滚轮来放大/缩小,Shift+鼠标滚轮向上/下滚动页面;
* 为下一个/上一个<ruby> 配置文件 <rp> ( </rp> <rt> profile </rt> <rp> ) </rp></ruby>添加快捷键
* 改进自定义命令菜单的一致性
* 新增快捷方式/代码来切换所有/标签分组;
* 改进监视插件
* 增加搜索栏切换;
* 清理和重新组织<ruby> 偏好 <rp> ( </rp> <rt> preferences </rt> <rp> ) </rp></ruby>窗口,包括一个完整的全局便签更新
* 添加选项用于设置 ActivityWatcher 插件静默时间
* 其它一些改进和 bug 修复
* [点击此处查看完整更新日志](http://bazaar.launchpad.net/%7Egnome-terminator/terminator/trunk/view/head:/ChangeLog)
### 安装 Terminator 0.98:
Terminator 0.98 有可用的 PPA,首先我们需要在 Ubuntu/Linux Mint 上添加库。在终端里运行下面的命令来安装 Terminator 0.98。
```
$ sudo add-apt-repository ppa:gnome-terminator/nightly
$ sudo apt-get update
$ sudo apt-get install terminator
```
如果你想要移除 Terminator,只需要在终端中运行下面的命令(可选)
```
$ sudo apt-get remove terminator
```
---
via: <http://www.ewikitech.com/articles/linux/terminator-install-ubuntu-linux-mint/>
作者:[admin](http://www.ewikitech.com/author/admin/) 译者:[ictlyh](http://mutouxiaogui.cn/blog)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RHCE 系列(二):如何进行包过滤、网络地址转换和设置内核运行时参数
|
Gabriel Cánepa
|
http://www.tecmint.com/perform-packet-filtering-network-address-translation-and-set-kernel-runtime-parameters-in-rhel/
|
正如第一部分(设置静态网络路由)提到的,在这篇文章(RHCE 系列第二部分),我们首先介绍红帽企业版 Linux 7(RHEL)中包过滤和网络地址转换(NAT)的原理,然后再介绍在某些条件发生变化或者需要变动时设置运行时内核参数以改变运行时内核行为。 RHCE 第二部分:网络包过滤 RHEL 7 中的网络包过滤 当我们讨论数据包过滤的时候,我们指防火墙读取每个试图通过它的数据包的包头所进行的处理。然后,根据系统管理员之前定义的规则,通过采取所要求的动作过滤数据包。 正如你可能知道的,从 RHEL 7 开始,管理防火墙的默认服务是 firewall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23/002719hl4wgarug71nwfgu.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23/002719hl4wgarug71nwfgu.jpg
| false | false | true |
ictlyh
| false |
[
"RHCE"
] |
系统运维
|
{
"viewnum": 9125,
"commentnum": 3,
"favtimes": 1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16.226.177.89",
"message": "新手想问下,这个命令行高亮是怎么做到的,而且还以1 2 3排序。感激不尽",
"username": "qq413123954 [Chrome 31.0|Windows 8.1]",
"date": "2015-10-29T15:02:30"
},
{
"postip": "124.93.196.9",
"message": "不错,学习了",
"username": "neteric [Firefox 41.0|Windows 10]",
"date": "2015-11-07T17:53:16"
},
{
"postip": "60.6.254.167",
"message": "在NAT地址转换中,如何将内部地址转换为制定的一个公IP地址;同样,如何将外部访问回来的地址转换到内部呢?",
"username": "wrzjbdr [Chrome 31.0|Windows 7]",
"date": "2015-11-12T15:26:50"
}
] |
[
{
"raid": 6451,
"displayorder": 0
}
] |
正如第一部分(设置静态网络路由)提到的,在这篇文章(RHCE 系列第二部分),我们首先介绍红帽企业版 Linux 7(RHEL)中包过滤和网络地址转换(NAT)的原理,然后再介绍在某些条件发生变化或者需要变动时设置运行时内核参数以改变运行时内核行为。 RHCE 第二部分:网络包过滤 RHEL 7 中的网络包过滤 当我们讨论数据包过滤的时候,我们指防火墙读取每个试图通过它的数据包的包头所进行的处理。然后,根据系统管理员之前定义的规则,通过采取所要求的动作过滤数据包。 正如你可能知道的,从 RHEL 7 开始,管理防火墙的默认服务是 firewall
| 2015-10-23T10:24:00 | 2015-10-23T10:24:00 | 6,458 |
/article-6458-1.html
|
正如第一部分(“[设置静态网络路由](/article-6451-1.html)”)提到的,在这篇文章(RHCE 系列第二部分),我们首先介绍红帽企业版 Linux 7(RHEL)中包过滤和网络地址转换(NAT)的原理,然后再介绍在某些条件发生变化或者需要变动时设置运行时内核参数以改变运行时内核行为。

*RHCE 第二部分:网络包过滤*
### RHEL 7 中的网络包过滤
当我们讨论数据包过滤的时候,我们指防火墙读取每个试图通过它的数据包的包头所进行的处理。然后,根据系统管理员之前定义的规则,通过采取所要求的动作过滤数据包。
正如你可能知道的,从 RHEL 7 开始,管理防火墙的默认服务是 [firewalld](http://www.tecmint.com/firewalld-rules-for-centos-7/)。类似 iptables,它和 Linux 内核的 netfilter 模块交互以便检查和操作网络数据包。但不像 iptables,Firewalld 的更新可以立即生效,而不用中断活跃的连接 - 你甚至不需要重启服务。
Firewalld 的另一个优势是它允许我们定义基于预配置服务名称的规则(之后会详细介绍)。
在第一部分,我们用了下面的场景:

*静态路由网络示意图*
然而,你应该记得,由于还没有介绍包过滤,为了简化例子,我们停用了2号路由器的防火墙。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如何使接收的数据包发送到目的地的特定服务或端口。
首先,让我们添加一条永久规则允许从 enp0s3 (192.168.0.19) 到 enp0s8 (10.0.0.18) 的入站流量:
```
# firewall-cmd --permanent --direct --add-rule ipv4 filter FORWARD 0 -i enp0s3 -o enp0s8 -j ACCEPT
```
上面的命令会把规则保存到 `/etc/firewalld/direct.xml` 中:
```
# cat /etc/firewalld/direct.xml
```

*检查 Firewalld 保存的规则*
然后启用规则使其立即生效:
```
# firewall-cmd --direct --add-rule ipv4 filter FORWARD 0 -i enp0s3 -o enp0s8 -j ACCEPT
```
现在你可以从 RHEL 7 中通过 telnet 到 web 服务器并再次运行 [tcpdump](http://www.tecmint.com/12-tcpdump-commands-a-network-sniffer-tool/) 监视两台机器之间的 TCP 流量,这次2号路由器已经启用了防火墙。
```
# telnet 10.0.0.20 80
# tcpdump -qnnvvv -i enp0s3 host 10.0.0.20
```
如果你想只允许从 192.168.0.18 到 web 服务器(80 号端口)的连接而阻塞 192.168.0.0/24 网络中的其它来源呢?
在 web 服务器的防火墙中添加以下规则:
```
# firewall-cmd --add-rich-rule 'rule family="ipv4" source address="192.168.0.18/24" service name="http" accept'
# firewall-cmd --add-rich-rule 'rule family="ipv4" source address="192.168.0.18/24" service name="http" accept' --permanent
# firewall-cmd --add-rich-rule 'rule family="ipv4" source address="192.168.0.0/24" service name="http" drop'
# firewall-cmd --add-rich-rule 'rule family="ipv4" source address="192.168.0.0/24" service name="http" drop' --permanent
```
现在你可以从 192.168.0.18 和 192.168.0.0/24 中的其它机器发送到 web 服务器的 HTTP 请求。第一种情况连接会成功完成,但第二种情况最终会超时。
任何下面的命令可以验证这个结果:
```
# telnet 10.0.0.20 80
# wget 10.0.0.20
```
我强烈建议你看看 Fedora Project Wiki 中的 [Firewalld Rich Language](https://fedoraproject.org/wiki/Features/FirewalldRichLanguage) 文档更详细地了解关于富规则的内容。
### RHEL 7 中的网络地址转换(NAT)
网络地址转换(NAT)是为专用网络中的一组计算机(也可能是其中的一台)分配一个独立的公共 IP 地址的过程。这样,在内部网络中仍然可以用它们自己的私有 IP 地址来区别,但外部“看来”它们是一样的。
另外,网络地址转换使得内部网络中的计算机发送请求到外部资源(例如因特网),然后只有源系统能接收到对应的响应成为可能。
现在让我们考虑下面的场景:

*网络地址转换*
在2号路由器中,我们会把 enp0s3 接口移动到外部区域(external),enp0s8 到内部区域(external),伪装(masquerading)或者说 NAT 默认是启用的:
```
# firewall-cmd --list-all --zone=external
# firewall-cmd --change-interface=enp0s3 --zone=external
# firewall-cmd --change-interface=enp0s3 --zone=external --permanent
# firewall-cmd --change-interface=enp0s8 --zone=internal
# firewall-cmd --change-interface=enp0s8 --zone=internal --permanent
```
对于我们当前的设置,内部区域(internal) - 以及和它一起启用的任何东西都是默认区域:
```
# firewall-cmd --set-default-zone=internal
```
下一步,让我们重载防火墙规则并保持状态信息:
```
# firewall-cmd --reload
```
最后,在 web 服务器中添加2号路由器为默认网关:
```
# ip route add default via 10.0.0.18
```
现在你会发现在 web 服务器中你可以 ping 1号路由器和外部网站(例如 tecmint.com):
```
# ping -c 2 192.168.0.1
# ping -c 2 tecmint.com
```

*验证网络路由*
### 在 RHEL 7 中设置内核运行时参数
在 Linux 中,允许你更改、启用以及停用内核运行时参数,RHEL 也不例外。当操作条件发生变化时,`/proc/sys` 接口(sysctl)允许你实时设置运行时参数改变系统行为,而不需太多麻烦。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会用 shell 内建的 echo 写 `/proc/sys/<category>` 中的文件,其中 `<category>` 一般是以下目录中的一个:
* dev: 连接到机器中的特定设备的参数。
* fs: 文件系统配置(例如 quotas 和 inodes)。
* kernel: 内核配置。
* net: 网络配置。
* vm: 内核的虚拟内存的使用。
要显示所有当前可用值的列表,运行
```
# sysctl -a | less
```
在第一部分中,我们通过以下命令改变了 `net.ipv4.ip_forward` 参数的值以允许 Linux 机器作为一个路由器。
```
# echo 1 > /proc/sys/net/ipv4/ip_forward
```
另一个你可能想要设置的运行时参数是 `kernel.sysrq`,它会启用你键盘上的 `Sysrq` 键,以使系统更好的运行一些底层功能,例如如果由于某些原因冻结了后重启系统:
```
# echo 1 > /proc/sys/kernel/sysrq
```
要显示特定参数的值,可以按照下面方式使用 `sysctl`:
```
# sysctl <parameter.name>
```
例如,
```
# sysctl net.ipv4.ip_forward
# sysctl kernel.sysrq
```
有些参数,例如上面提到的某个,只需要一个值,而其它一些(例如 `fs.inode-state`)要求多个值:

*查看内核参数*
不管什么情况下,做任何更改之前你都需要阅读内核文档。
请注意系统重启后这些设置会丢失。要使这些更改永久生效,我们需要添加内容到 `/etc/sysctl.d` 目录的 .conf 文件,像下面这样:
```
# echo "net.ipv4.ip_forward = 1" > /etc/sysctl.d/10-forward.conf
```
(其中数字 10 表示相对同一个目录中其它文件的处理顺序)。
并用下面命令启用更改:
```
# sysctl -p /etc/sysctl.d/10-forward.conf
```
### 总结
在这篇指南中我们解释了基本的包过滤、网络地址变换和在运行的系统中设置内核运行时参数并使重启后能持久化。我希望这些信息能对你有用,如往常一样,我们期望收到你的回复!
别犹豫,在下面的表单中和我们分享你的疑问、评论和建议吧。
---
via: <http://www.tecmint.com/perform-packet-filtering-network-address-translation-and-set-kernel-runtime-parameters-in-rhel/>
作者:[Gabriel Cánepa](http://www.tecmint.com/author/gacanepa/) 译者:[ictlyh](https://github.com/ictlyh)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在 Linux 下使用 RAID(九):如何使用 ‘Mdadm’ 工具管理软件 RAID
|
GABRIEL CÁNEPA
|
http://www.tecmint.com/manage-software-raid-devices-in-linux-with-mdadm/
|
无论你以前有没有使用 RAID 阵列的经验,以及是否完成了 此 RAID 系列 的所有教程,一旦你在 Linux 中熟悉了 mdadm --manage 命令的使用,管理软件 RAID 将不是很复杂的任务。 在 Linux 中使用 mdadm 管理 RAID 设备 - 第9部分 在本教程中,我们会再介绍此工具提供的功能,这样当你需要它,就可以派上用场。 RAID 测试方案 在本系列的最后一篇文章中,我们将使用一个简单的 RAID 1(镜像)阵列,它由两个 8GB 的磁盘(/dev/sdb 和 /dev/sdc)和一个备用设备(/dev/sdd)来演示,但在此使用的方法也适用于其他类型的配置。也就是说,放心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25/201458vaugnvlr7gj5fa5v.pn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25/201458vaugnvlr7gj5fa5v.png
| false | false | true |
strugglingyouth
| false |
[
"RAID"
] |
系统运维
|
{
"viewnum": 12464,
"commentnum": 3,
"favtimes": 7,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16.226.177.89",
"message": "大哥,你这个文档是怎么写出来的,命令行高亮,而且还能以数字1 2 3排序,请指教,谢谢。",
"username": "qq413123954 [Chrome 31.0|Windows 8.1]",
"date": "2015-10-29T15:20:48"
},
{
"postip": "124.93.196.9",
"message": "不错,学习了",
"username": "neteric [Firefox 41.0|Windows 10]",
"date": "2015-11-07T17:53:51"
},
{
"postip": "221.237.179.108",
"message": "make",
"username": "w761556759 [Chrome 31.0|Windows 7]",
"date": "2016-04-07T16:54:05"
}
] |
[
{
"raid": 6448,
"displayorder": 0
}
] |
无论你以前有没有使用 RAID 阵列的经验,以及是否完成了 此 RAID 系列 的所有教程,一旦你在 Linux 中熟悉了 mdadm --manage 命令的使用,管理软件 RAID 将不是很复杂的任务。 在 Linux 中使用 mdadm 管理 RAID 设备 - 第9部分 在本教程中,我们会再介绍此工具提供的功能,这样当你需要它,就可以派上用场。 RAID 测试方案 在本系列的最后一篇文章中,我们将使用一个简单的 RAID 1(镜像)阵列,它由两个 8GB 的磁盘(/dev/sdb 和 /dev/sdc)和一个备用设备(/dev/sdd)来演示,但在此使用的方法也适用于其他类型的配置。也就是说,放心
| 2015-10-24T10:15:00 | 2015-10-24T10:15:00 | 6,463 |
/article-6463-1.html
|
无论你以前有没有使用 RAID 阵列的经验,以及是否完成了 [此 RAID 系列](/article-6085-1.html) 的所有教程,一旦你在 Linux 中熟悉了 `mdadm --manage` 命令的使用,管理软件 RAID 将不是很复杂的任务。

*在 Linux 中使用 mdadm 管理 RAID 设备 - 第9部分*
在本教程中,我们会再介绍此工具提供的功能,这样当你需要它,就可以派上用场。
#### RAID 测试方案
在本系列的最后一篇文章中,我们将使用一个简单的 RAID 1(镜像)阵列,它由两个 8GB 的磁盘(/dev/sdb 和 /dev/sdc)和一个备用设备(/dev/sdd)来演示,但在此使用的方法也适用于其他类型的配置。也就是说,放心去用吧,把这个页面添加到浏览器的书签,然后让我们开始吧。
### 了解 mdadm 的选项和使用方法
幸运的是,mdadm 有一个内建的 `--help` 参数来对每个主要的选项提供说明文档。
因此,让我们开始输入:
```
# mdadm --manage --help
```
就会使我们看到 `mdadm --manage` 能够执行哪些任务:

*使用 mdadm 工具来管理 RAID*
正如我们在上面的图片看到,管理一个 RAID 阵列可以在任意时间执行以下任务:
* (重新)将设备添加到阵列中
* 把设备标记为故障
* 从阵列中删除故障设备
* 使用备用设备更换故障设备
* 先创建部分阵列
* 停止阵列
* 标记阵列为 ro(只读)或 rw(读写)
### 使用 mdadm 工具管理 RAID 设备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用户忽略 `--manage` 选项,mdadm 默认使用管理模式。请记住这一点,以避免出现最坏的情况。
上图中的高亮文本显示了管理 RAID 的基本语法:
```
# mdadm --manage RAID options devices
```
让我们来演示几个例子。
#### 例1:为 RAID 阵列添加设备
你通常会添加新设备来更换故障的设备,或者使用空闲的分区以便在出现故障时能及时替换:
```
# mdadm --manage /dev/md0 --add /dev/sdd1
```

*添加设备到 Raid 阵列*
#### 例2:把一个 RAID 设备标记为故障并从阵列中移除
在从逻辑阵列中删除该设备前,这是强制性的步骤,然后才能从机器中取出它 - 注意顺序(如果弄错了这些步骤,最终可能会造成实际设备的损害):
```
# mdadm --manage /dev/md0 --fail /dev/sdb1
```
请注意在前面的例子中,知道如何添加备用设备来自动更换出现故障的磁盘。在此之后,[恢复和重建 raid 数据](/article-6448-1.html) 就开始了:

*恢复和重建 raid 数据*
一旦设备已被手动标记为故障,你就可以安全地从阵列中删除它:
```
# mdadm --manage /dev/md0 --remove /dev/sdb1
```
#### 例3:重新添加设备,来替代阵列中已经移除的设备
到现在为止,我们有一个工作的 RAID 1 阵列,它包含了2个活动的设备:/dev/sdc1 和 /dev/sdd1。现在让我们试试重新添加 /dev/sdb1 到/dev/md0:
```
# mdadm --manage /dev/md0 --re-add /dev/sdb1
```
我们会碰到一个错误:
```
# mdadm: --re-add for /dev/sdb1 to /dev/md0 is not possible
```
因为阵列中的磁盘已经达到了最大的数量。因此,我们有两个选择:a)将 /dev/sdb1 添加为备用的,如例1;或 b)从阵列中删除 /dev/sdd1 然后重新添加 /dev/sdb1。
我们选择选项 b),先停止阵列然后重新启动:
```
# mdadm --stop /dev/md0
# mdadm --assemble /dev/md0 /dev/sdb1 /dev/sdc1
```
如果上面的命令不能成功添加 /dev/sdb1 到阵列中,使用例1中的命令来完成。
mdadm 能检测到新添加的设备并将其作为备用设备,当添加完成后它会开始重建数据,它也被认为是 RAID 中的活动设备:

*重建 Raid 的状态*
#### 例4:使用特定磁盘更换 RAID 设备
在阵列中使用备用磁盘更换磁盘很简单:
```
# mdadm --manage /dev/md0 --replace /dev/sdb1 --with /dev/sdd1
```

*更换 Raid 设备*
这会导致 `--replace` 指定的设备被标记为故障,而 `--with`指定的设备添加到 RAID 中来替代它:

*检查 Raid 重建状态*
#### 例5:标记 RAID 阵列为 ro 或 rw
创建阵列后,你必须在它上面创建一个文件系统并将其挂载到一个目录下才能使用它。你可能不知道,RAID 也可以被设置为 ro,使其只读;或者设置为 rw,就可以同时写入了。
要标记该设备为 ro,首先需要将其卸载:
```
# umount /mnt/raid1
# mdadm --manage /dev/md0 --readonly
# mount /mnt/raid1
# touch /mnt/raid1/test1
```

*在 RAID 阵列上设置权限*
要配置阵列允许写入操作需要使用 `--readwrite` 选项。请注意,在设置 rw 标志前,你需要先卸载设备并停止它:
```
# umount /mnt/raid1
# mdadm --manage /dev/md0 --stop
# mdadm --assemble /dev/md0 /dev/sdc1 /dev/sdd1
# mdadm --manage /dev/md0 --readwrite
# touch /mnt/raid1/test2
```

*配置 Raid 允许读写操作*
### 总结
在本系列中,我们已经解释了如何建立一个在企业环境中使用的软件 RAID 阵列。如果你按照这些文章所提供的例子进行配置,在 Linux 中你会充分领会到软件 RAID 的价值。
如果你碰巧任何问题或有建议,请随时使用下面的方式与我们联系。
---
via: <http://www.tecmint.com/manage-software-raid-devices-in-linux-with-mdadm/>
作者:[GABRIEL CÁNEPA](http://www.tecmint.com/author/gacanepa/) 译者:[strugglingyouth](https://github.com/strugglingyouth)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Linux 中 df 命令的11个例子
|
Pradeep Kumar
|
http://www.linuxtechi.com/11-df-command-examples-in-linux/
|
df 即可用磁盘(disk free),用于显示文件系统的磁盘使用情况。默认情况下 df 命令将以每块 1K 的单位进行显示所有当前已挂载的文件系统,如果你想以人类易读的格式显示 df 命令的输出,像这样df -h使用 -h 选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 df 命令在 Linux 下11种不同的实例。 在 Linux 下 df 命令的基本格式为: # df {options} {mount_point_of_filesystem} 在 df 命令中可用的选项有: df 的样例输出 : # df Filesystem 1K-blocks Used Available Use% Mounted on /dev/mapper/vg00-root 17003304 804668 15311852 5% / devtmpfs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25/210056y7ssivvkvd37fx8g.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25/210056y7ssivvkvd37fx8g.jpg
| false | false | true |
strugglingyouth
| false |
[
"df",
"磁盘"
] |
技术
|
{
"viewnum": 29621,
"commentnum": 8,
"favtimes": 9,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27.223.99.130",
"message": "经常用的命令,却没注意过还有那么多选项。",
"username": "绿色圣光 [Firefox 41.0|Windows 7]",
"date": "2015-10-26T12:29:01"
},
{
"postip": "119.122.99.236",
"message": "meld替代",
"username": "来自广东深圳的 Chrome 46.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5-10-26T13:18:58"
},
{
"postip": "119.122.99.236",
"message": "看错成diff了",
"username": "来自广东深圳的 Chrome 46.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5-10-26T13:20:41"
},
{
"postip": "116.226.177.89",
"message": "大哥,你这个文档是怎么写出来的,命令行高亮,而且还能以数字1 2 3排序,请指教,谢谢。",
"username": "qq413123954 [Chrome 31.0|Windows 8.1]",
"date": "2015-10-29T15:13:26"
},
{
"postip": "112.64.151.222",
"message": "-T √",
"username": "hrj294055233 [Chrome 46.0|Windows 7]",
"date": "2015-10-31T08:03:10"
},
{
"postip": "171.217.42.253",
"message": "没说-P的选项,差评",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46.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5-11-01T14:39:48"
},
{
"postip": "122.69.23.200",
"message": "Linux的命令行选项多如牛毛,认真阅读,做好笔记,一切随意就好,不然会疯掉",
"username": "来自吉林长春的 Firefox 47.0|Ubuntu 用户",
"date": "2016-08-01T10:46:29"
},
{
"postip": "103.243.65.192",
"message": "多用就好,不会就 man",
"username": "linux [Chrome 52.0|Mac 10.11]",
"date": "2016-08-01T19:41:16"
}
] |
[] |
df 即可用磁盘(disk free),用于显示文件系统的磁盘使用情况。默认情况下 df 命令将以每块 1K 的单位进行显示所有当前已挂载的文件系统,如果你想以人类易读的格式显示 df 命令的输出,像这样df -h使用 -h 选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 df 命令在 Linux 下11种不同的实例。 在 Linux 下 df 命令的基本格式为: # df {options} {mount_point_of_filesystem} 在 df 命令中可用的选项有: df 的样例输出 : # df Filesystem 1K-blocks Used Available Use% Mounted on /dev/mapper/vg00-root 17003304 804668 15311852 5% / devtmpfs
| 2015-10-26T07:56:00 | 2015-10-26T07:56:00 | 6,466 |
/article-6466-1.html
|

df 即<ruby> “可用磁盘” <rp> ( </rp> <rt> disk free </rt> <rp> ) </rp></ruby>,用于显示文件系统的磁盘使用情况。默认情况下 df 命令将以每块 1K 的单位进行显示所有当前已挂载的文件系统,如果你想以人类易读的格式显示 df 命令的输出,像这样“df -h”使用 -h 选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 `df` 命令在 Linux 下11种不同的实例。
在 Linux 下 df 命令的基本格式为:
```
# df {options} {mount_point_of_filesystem}
```
在 df 命令中可用的选项有:

df 的样例输出 :
```
[root@linux-world ~]# df
Filesystem 1K-blocks Used Available Use% Mounted on
/dev/mapper/vg00-root 17003304 804668 15311852 5% /
devtmpfs 771876 0 771876 0% /dev
tmpfs 777928 0 777928 0% /dev/shm
tmpfs 777928 8532 769396 2% /run
tmpfs 777928 0 777928 0% /sys/fs/cgroup
/dev/mapper/vg00-home 14987616 41000 14162232 1% /home
/dev/sda1 487652 62593 395363 14% /boot
/dev/mapper/vg00-var 9948012 48692 9370936 1% /var
/dev/mapper/vg00-sap 14987656 37636 14165636 1% /sap
[root@linux-world ~]#
```
### 例1:使用 -a 选项列出所有文件系统的磁盘使用量
当我们在 df 命令中使用 `-a` 选项时,它会显示所有文件系统的磁盘使用情况。
```
[root@linux-world ~]# df -a
Filesystem 1K-blocks Used Available Use% Mounted on
rootfs 17003304 804668 15311852 5% /
proc 0 0 0 - /proc
sysfs 0 0 0 - /sys
devtmpfs 771876 0 771876 0% /dev
securityfs 0 0 0 - /sys/kernel/security
tmpfs 777928 0 777928 0% /dev/shm
devpts 0 0 0 - /dev/pts
tmpfs 777928 8532 769396 2% /run
tmpfs 777928 0 777928 0% /sys/fs/cgroup
cgroup 0 0 0 - /sys/fs/cgroup/systemd
pstore 0 0 0 - /sys/fs/pstore
cgroup 0 0 0 - /sys/fs/cgroup/cpuset
cgroup 0 0 0 - /sys/fs/cgroup/cpu,cpuacct
cgroup 0 0 0 - /sys/fs/cgroup/memory
cgroup 0 0 0 - /sys/fs/cgroup/devices
cgroup 0 0 0 - /sys/fs/cgroup/freezer
cgroup 0 0 0 - /sys/fs/cgroup/net_cls
cgroup 0 0 0 - /sys/fs/cgroup/blkio
cgroup 0 0 0 - /sys/fs/cgroup/perf_event
cgroup 0 0 0 - /sys/fs/cgroup/hugetlb
configfs 0 0 0 - /sys/kernel/config
/dev/mapper/vg00-root 17003304 804668 15311852 5% /
selinuxfs 0 0 0 - /sys/fs/selinux
systemd-1 0 0 0 - /proc/sys/fs/binfmt_misc
debugfs 0 0 0 - /sys/kernel/debug
hugetlbfs 0 0 0 - /dev/hugepages
mqueue 0 0 0 - /dev/mqueue
/dev/mapper/vg00-home 14987616 41000 14162232 1% /home
/dev/sda1 487652 62593 395363 14% /boot
/dev/mapper/vg00-var 9948012 48692 9370936 1% /var
/dev/mapper/vg00-sap 14987656 37636 14165636 1% /sap
[root@linux-world ~]#
```
### 例2:以人类易读的格式显示 df 命令的输出
在 df 命令中使用`-h`选项,以人类易读的格式输出(例如,5K,500M 及 5G)
```
[root@linux-world ~]# df -h
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dev/mapper/vg00-root 17G 786M 15G 5% /
devtmpfs 754M 0 754M 0% /dev
tmpfs 760M 0 760M 0% /dev/shm
tmpfs 760M 8.4M 752M 2% /run
tmpfs 760M 0 760M 0% /sys/fs/cgroup
/dev/mapper/vg00-home 15G 41M 14G 1% /home
/dev/sda1 477M 62M 387M 14% /boot
/dev/mapper/vg00-var 9.5G 48M 9.0G 1% /var
/dev/mapper/vg00-sap 15G 37M 14G 1% /sap
[root@linux-world ~]#
```
### 例3:显示特定文件系统已使用的空间
假如我们想显示 /sap 文件系统空间的使用情况。
```
[root@linux-world ~]# df -h /sap/
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dev/mapper/vg00-sap 15G 37M 14G 1% /sap
[root@linux-world ~]#
```
### 例4:输出所有已挂载文件系统的类型
`-T` 选项用在 df 命令中用来显示文件系统的类型。
```
[root@linux-world ~]# df -T
Filesystem Type 1K-blocks Used Available Use% Mounted on
/dev/mapper/vg00-root ext4 17003304 804668 15311852 5% /
devtmpfs devtmpfs 771876 0 771876 0% /dev
tmpfs tmpfs 777928 0 777928 0% /dev/shm
tmpfs tmpfs 777928 8532 769396 2% /run
tmpfs tmpfs 777928 0 777928 0% /sys/fs/cgroup
/dev/mapper/vg00-home ext4 14987616 41000 14162232 1% /home
/dev/sda1 ext3 487652 62593 395363 14% /boot
/dev/mapper/vg00-var ext3 9948012 48696 9370932 1% /var
/dev/mapper/vg00-sap ext3 14987656 37636 14165636 1% /sap
[root@linux-world ~]#
```
### 例5:按块大小输出文件系统磁盘使用情况
```
[root@linux-world ~]# df -k
Filesystem 1K-blocks Used Available Use% Mounted on
/dev/mapper/vg00-root 17003304 804668 15311852 5% /
devtmpfs 771876 0 771876 0% /dev
tmpfs 777928 0 777928 0% /dev/shm
tmpfs 777928 8532 769396 2% /run
tmpfs 777928 0 777928 0% /sys/fs/cgroup
/dev/mapper/vg00-home 14987616 41000 14162232 1% /home
/dev/sda1 487652 62593 395363 14% /boot
/dev/mapper/vg00-var 9948012 48696 9370932 1% /var
/dev/mapper/vg00-sap 14987656 37636 14165636 1% /sap
[root@linux-world ~]#
```
### 例6:输出文件系统的 inode 信息
`-i` 选项用在 df 命令用于显示文件系统的 inode 信息。
所有文件系统的 inode 信息:
```
[root@linux-world ~]# df -i
Filesystem Inodes IUsed IFree IUse% Mounted on
/dev/mapper/vg00-root 1089536 22031 1067505 3% /
devtmpfs 192969 357 192612 1% /dev
tmpfs 194482 1 194481 1% /dev/shm
tmpfs 194482 420 194062 1% /run
tmpfs 194482 13 194469 1% /sys/fs/cgroup
/dev/mapper/vg00-home 960992 15 960977 1% /home
/dev/sda1 128016 337 127679 1% /boot
/dev/mapper/vg00-var 640848 1235 639613 1% /var
/dev/mapper/vg00-sap 960992 11 960981 1% /sap
[root@linux-world ~]#
```
特定文件系统的 inode 信息:
```
[root@linux-world ~]# df -i /sap/
Filesystem Inodes IUsed IFree IUse% Mounted on
/dev/mapper/vg00-sap 960992 11 960981 1% /sap
[root@linux-world ~]#
```
### 例7:输出所有文件系统使用情况汇总
`-total` 选项在 df 命令中用于显示所有文件系统的磁盘使用情况汇总。
```
[root@linux-world ~]# df -h --total
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dev/mapper/vg00-root 17G 786M 15G 5% /
devtmpfs 754M 0 754M 0% /dev
tmpfs 760M 0 760M 0% /dev/shm
tmpfs 760M 8.4M 752M 2% /run
tmpfs 760M 0 760M 0% /sys/fs/cgroup
/dev/mapper/vg00-home 15G 41M 14G 1% /home
/dev/sda1 477M 62M 387M 14% /boot
/dev/mapper/vg00-var 9.5G 48M 9.0G 1% /var
/dev/mapper/vg00-sap 15G 37M 14G 1% /sap
total 58G 980M 54G 2% -
[root@linux-world ~]#
```
### 例8:只打印本地文件系统磁盘的使用情况
假设网络文件系统也挂载在 Linux 上,但我们只想显示本地文件系统的信息,这可以通过使用 df 命令的 `-l` 选项来实现。

只打印本地文件系统:
```
[root@linux-world ~]# df -Thl
Filesystem Type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dev/mapper/vg00-root ext4 17G 791M 15G 6% /
devtmpfs devtmpfs 754M 0 754M 0% /dev
tmpfs tmpfs 760M 0 760M 0% /dev/shm
tmpfs tmpfs 760M 8.4M 752M 2% /run
tmpfs tmpfs 760M 0 760M 0% /sys/fs/cgroup
/dev/mapper/vg00-home ext4 15G 41M 14G 1% /home
/dev/sda1 ext3 477M 62M 387M 14% /boot
/dev/mapper/vg00-var ext3 9.5G 105M 8.9G 2% /var
/dev/mapper/vg00-sap ext3 15G 37M 14G 1% /sap
[root@linux-world ~]#
```
### 例9:打印特定文件系统类型的磁盘使用情况
`-t` 选项在 df 命令中用来打印特定文件系统类型的信息,用 `-t` 指定文件系统的类型,如下所示:
对于 ext4 :
```
[root@linux-world ~]# df -t ext4
Filesystem 1K-blocks Used Available Use% Mounted on
/dev/mapper/vg00-root 17003304 809492 15307028 6% /
/dev/mapper/vg00-home 14987616 41000 14162232 1% /home
[root@linux-world ~]#
```
对于 nfs4 :
```
[root@linux-world ~]# df -t nfs4
Filesystem 1K-blocks Used Available Use% Mounted on
192.168.1.5:/opensuse 301545472 266833920 19371008 94% /data
[root@linux-world ~]#
```
### 例10:使用 -x 选项排除特定的文件系统类型
`-x` 或 `–exclude-type` 在 df 命令中用来在输出中排出某些文件系统类型。
假设我们想打印除 ext3 外所有的文件系统。
```
[root@linux-world ~]# df -x ext3
Filesystem 1K-blocks Used Available Use% Mounted on
/dev/mapper/vg00-root 17003304 809492 15307028 6% /
devtmpfs 771876 0 771876 0% /dev
tmpfs 777928 0 777928 0% /dev/shm
tmpfs 777928 8540 769388 2% /run
tmpfs 777928 0 777928 0% /sys/fs/cgroup
/dev/mapper/vg00-home 14987616 41000 14162232 1% /home
192.168.1.5:/opensuse 301545472 266834944 19369984 94% /data
[root@linux-world ~]#
```
### 例11:在 df 命令的输出中只打印特定的字段
`-output={field_name1,field_name2...}` 选项用于显示 df 命令某些字段的输出。
可用的字段名有: `source`, `fstype`, `itotal`, `iused`, `iavail`, `ipcent`, `size`, `used`, `avail`, `pcent` 和 `target`
```
[root@linux-world ~]# df --output=fstype,size,iused
Type 1K-blocks IUsed
ext4 17003304 22275
devtmpfs 771876 357
tmpfs 777928 1
tmpfs 777928 423
tmpfs 777928 13
ext4 14987616 15
ext3 487652 337
ext3 9948012 1373
ext3 14987656 11
nfs4 301545472 451099
[root@linux-world ~]#
```
---
via: <http://www.linuxtechi.com/11-df-command-examples-in-linux/>
作者:[Pradeep Kumar](http://www.linuxtechi.com/author/pradeep/) 译者:[strugglingyouth](https://github.com/strugglingyouth)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10 个给 Linux 用户的有用工具
|
Rajneesh Upadhyay
|
http://www.unixmen.com/10-useful-utilities-linux-users/
|
引言 在本教程中,我已经收集了10个给 Linux 用户的有用工具,其中包括各种网络监控,系统审计和一些其它实用的命令,它可以帮助用户提高工作效率。我希望你会喜欢他们。 1. w 显示谁登录了系统并执行了哪些程序。 $ w 不显示头部信息(LCTT译注:原文此处有误) $ w -h 显示指定用户的信息 $ w username 2. nmon Nmon(nigels monitor 的简写)是一个显示系统性能信息的工具。 $ sudo apt-get install nmon $ nmon nmon 可以显示与 netwrok,cpu, memory 和磁盘使用情况的信息。 nmon 显示 cpu 信息 (按 c) nmon 显示 network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25/213053smh9raz1crdcxhxn.pn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25/213053smh9raz1crdcxhxn.png
| false | false | true |
strugglingyouth
| false |
[
"工具",
"命令行"
] |
技术
|
{
"viewnum": 15452,
"commentnum": 8,
"favtimes": 1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27.223.99.130",
"message": "以前还真不知道它们。确实比较实用。",
"username": "绿色圣光 [Firefox 41.0|Windows 7]",
"date": "2015-10-26T12:21:44"
},
{
"postip": "39.178.226.245",
"message": "ccze挺好用,在(X)ubuntu中可直接安装,但在centos中没有……<br />\r\nss,我喜欢的组合:ss -tunap | col<br />\r\ndstat,我喜欢的组合:dstat -lcdnmspyt -N eth0 -D total,sda,sdb",
"username": "kashu [Chromium 45.0|Ubuntu]",
"date": "2015-10-27T11:16:31"
},
{
"postip": "114.255.40.44",
"message": "在github上找到了上面几个小工具的源代码,涨姿势了,赞一个!",
"username": "Sephiroth [Firefox 41.0|Ubuntu]",
"date": "2015-10-27T14:23:18"
},
{
"postip": "221.216.139.87",
"message": "centos下有没有?",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Firefox 40.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5-10-28T15:48:59"
},
{
"postip": "123.120.71.178",
"message": "基本都有,没有你也可以安装啊。",
"username": "linux [Chrome 46.0|Mac 10.11]",
"date": "2015-10-28T16:02:53"
},
{
"postip": "112.64.151.222",
"message": "一个CUP的话,load average能过1不?",
"username": "hrj294055233 [Chrome 46.0|Windows 7]",
"date": "2015-10-31T08:04:35"
},
{
"postip": "114.242.248.233",
"message": "一个 CUP ?啥尺寸的?;D<br />\r\n好了,不开玩笑的说,当然可以过1了,你要明白它的含义代表是什么,一秒钟对CPU 来说,太长了。。长的可以执行很多任务。",
"username": "linux [Chrome 46.0|Mac 10.11]",
"date": "2015-10-31T18:22:22"
},
{
"postip": "202.127.1.101",
"message": "cpu要处理的任务太多,排满了,所以就过1了 %>_<%",
"username": "hrj294055233 [Chrome 46.0|Windows 7]",
"date": "2015-11-01T11:17:04"
}
] |
[] |
引言 在本教程中,我已经收集了10个给 Linux 用户的有用工具,其中包括各种网络监控,系统审计和一些其它实用的命令,它可以帮助用户提高工作效率。我希望你会喜欢他们。 1. w 显示谁登录了系统并执行了哪些程序。 $ w 不显示头部信息(LCTT译注:原文此处有误) $ w -h 显示指定用户的信息 $ w username 2. nmon Nmon(nigels monitor 的简写)是一个显示系统性能信息的工具。 $ sudo apt-get install nmon $ nmon nmon 可以显示与 netwrok,cpu, memory 和磁盘使用情况的信息。 nmon 显示 cpu 信息 (按 c) nmon 显示 network
| 2015-10-26T08:26:00 | 2015-10-26T08:26:00 | 6,467 |
/article-6467-1.html
|

### 引言
在本教程中,我已经收集了10个给 Linux 用户的有用工具,其中包括各种网络监控,系统审计和一些其它实用的命令,它可以帮助用户提高工作效率。我希望你会喜欢他们。
#### 1. w
显示谁登录了系统并执行了哪些程序。
```
$ w
```

不显示头部信息(LCTT译注:原文此处有误)
```
$ w -h
```
显示指定用户的信息
```
$ w <username>
```

#### 2. nmon
Nmon(nigel’s monitor 的简写)是一个显示系统性能信息的工具。
```
$ sudo apt-get install nmon
```
---
```
$ nmon
```

nmon 可以显示与 netwrok,cpu, memory 和磁盘使用情况的信息。
**nmon 显示 cpu 信息 (按 c)**

**nmon 显示 network 信息 (按 n)**

**nman 显示 disk 信息 (按 d)**

#### 3. ncdu
是一个支持光标的`du`程序,这个命令是用来分析各种目录占用的磁盘空间。
```
$ apt-get install ncdu
```
---
```
$ ncdu /
```

最终的输出:

按 n 则通过文件名来排序,按 s 则按文件大小来排序(默认的)。
#### 4. slurm
一个基于网络接口的带宽监控命令行程序,它会用字符来显示文本图形。
```
$ apt-get install slurm
```
例如:
```
$ slurm -i <interface>
```
---
```
$ slurm -i eth1
```

**选项**
* 按 **l** 显示 lx/tx 指示灯.
* 按 **c** 切换到经典模式.
* 按 **r** 刷新屏幕.
* 按 **q** 退出.
#### 5.findmnt
Findmnt 命令用于查找挂载的文件系统。它用来列出安装设备,当需要时也可以挂载或卸载设备,它是 util-linux 软件包的一部分。
例子:
```
$ findmnt
```

以列表格式输出。
```
$ findmnt -l
```

列出在 fstab 中挂载的文件系统。
```
$ findmnt -s
```

按文件类型列出已挂载的文件系统。
```
$ findmnt -t ext4
```

#### 6. dstat
一种灵活的组合工具,它可用于监控内存,进程,网络和磁盘性能,它可以用来取代 ifstat, iostat, dmstat 等。
```
$ apt-get install dstat
```
例如:
查看有关 cpu,硬盘和网络的详细信息。
```
$ dstat
```

**-c** cpu
```
$ dstat -c
```

**-d** 磁盘
```
$ dstat -d
```

显示 cpu、磁盘等的详细信息。
```
$ dstat -cdl -D sda1
```

#### 7. saidar
另一种基于命令行的系统统计数据监控工具,提供了有关磁盘使用,网络,内存,交换分区等信息。
```
$ sudo apt-get install saidar
```
例如:
```
$ saidar
```

启用彩色输出
```
$ saider -c
```

#### 8. ss
ss(socket statistics)是一个很好的替代 netstat 的选择,它从内核空间收集信息,比 netstat 的性能更好。
例如:
列出所有的连接
```
$ ss |less
```

列出 tcp 流量
```
$ ss -A tcp
```

列出进程名和 pid
```
$ ss -ltp
```

#### 9. ccze
一个美化日志显示的工具 :).
```
$ apt-get install ccze
```
例如:
```
$ tailf /var/log/syslog | ccze
```

列出 ccze 模块:
```
$ ccze -l
```

将日志保存为 html 文件。
```
tailf /var/log/syslog | ccze -h > /home/tux/Desktop/rajneesh.html
```

#### 10. ranwhen.py
一种基于 Python 的终端工具,它可以用来以图形方式显示系统活动状态。详细信息以一个丰富多彩的柱状图来展示。
安装 python(LCTT 译注:一般来说,你应该已经有了 python,不需要此步):
```
$ sudo apt-add-repository ppa:fkrull/deadsnakes
```
更新系统:
```
$ sudo apt-get update
```
下载 python:
```
$ sudo apt-get install python3.2
```
[点此下载 ranwhen.py](https://github.com/p-e-w/ranwhen/archive/master.zip)
```
$ unzip ranwhen-master.zip && cd ranwhen-master
```
运行工具。
```
$ python3.2 ranwhen.py
```

### 结论
这都是些不常见但重要的 Linux 管理工具。他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帮助用户。在我们即将发表的文章中,我们会尽量多带来些管理员/用户工具。
玩得愉快!
---
via: <http://www.unixmen.com/10-useful-utilities-linux-users/>
作者:[Rajneesh Upadhyay](http://www.unixmen.com/author/rajneesh/) 译者:[strugglingyouth](https://github.com/strugglingyouth)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如何使用 Quagga BGP(边界网关协议)路由器来过滤 BGP 路由
|
Sarmed Rahman
|
http://xmodulo.com/filter-bgp-routes-quagga-bgp-router.html
|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介绍了如何使用 Quagga 将 CentOS 服务器变成一个 BGP 路由器,也介绍了 BGP 对等体和前缀交换设置。在本教程中,我们将重点放在如何使用前缀列表(prefix-list)和路由映射(route-map)来分别控制数据注入和数据输出。 之前的文章已经说过,BGP 的路由判定是基于前缀的收取和前缀的广播。为避免错误的路由,你需要使用一些过滤机制来控制这些前缀的收发。举个例子,如果你的一个 BGP 邻居开始广播一个本不属于它们的前缀,而你也将错就错地接收了这些不正常前缀,并且也将它转发到网络上,这个转发过程会不断进行下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26/055640mui6p1lzki84l6lj.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26/055640mui6p1lzki84l6lj.jpg
| false | false | true |
bazz2
| false |
[
"Quagga",
"BGP",
"路由器"
] |
系统运维
|
{
"viewnum": 14994,
"commentnum": 2,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16.226.177.89",
"message": "大哥,你这个文档是怎么写出来的,命令行高亮,而且还能以数字1 2 3排序,请指教,谢谢。",
"username": "qq413123954 [Chrome 31.0|Windows 8.1]",
"date": "2015-10-29T15:20:10"
},
{
"postip": "124.93.196.9",
"message": "其实,我还是比较担心 Quagga的稳定性,毕竟BGP路由器在网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username": "neteric [Firefox 41.0|Windows 10]",
"date": "2015-11-07T17:55:24"
}
] |
[] |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介绍了如何使用 Quagga 将 CentOS 服务器变成一个 BGP 路由器,也介绍了 BGP 对等体和前缀交换设置。在本教程中,我们将重点放在如何使用前缀列表(prefix-list)和路由映射(route-map)来分别控制数据注入和数据输出。 之前的文章已经说过,BGP 的路由判定是基于前缀的收取和前缀的广播。为避免错误的路由,你需要使用一些过滤机制来控制这些前缀的收发。举个例子,如果你的一个 BGP 邻居开始广播一个本不属于它们的前缀,而你也将错就错地接收了这些不正常前缀,并且也将它转发到网络上,这个转发过程会不断进行下
| 2015-10-26T13:53:00 | 2015-10-26T13:53:00 | 6,468 |
/article-6468-1.html
|
在[之前的文章](/article-4609-1.html)中,我们介绍了如何使用 Quagga 将 CentOS 服务器变成一个 BGP 路由器,也介绍了 BGP 对等体和前缀交换设置。在本教程中,我们将重点放在如何使用<ruby> 前缀列表 <rp> ( </rp> <rt> prefix-list </rt> <rp> ) </rp></ruby>和<ruby> 路由映射 <rp> ( </rp> <rt> route-map </rt> <rp> ) </rp></ruby>来分别控制数据注入和数据输出。
之前的文章已经说过,BGP 的路由判定是基于前缀的收取和前缀的广播。为避免错误的路由,你需要使用一些过滤机制来控制这些前缀的收发。举个例子,如果你的一个 BGP 邻居开始广播一个本不属于它们的前缀,而你也将错就错地接收了这些不正常前缀,并且也将它转发到网络上,这个转发过程会不断进行下去,永不停止(所谓的“黑洞”就这样产生了)。所以确保这样的前缀不会被收到,或者不会转发到任何网络,要达到这个目的,你可以使用前缀列表和路由映射。前者是基于前缀的过滤机制,后者是更为常用的基于前缀的策略,可用于精调过滤机制。
本文会向你展示如何在 Quagga 中使用前缀列表和路由映射。
### 拓扑和需求
本教程使用下面的拓扑结构。

服务供应商A和供应商B已经将对方设置成为 eBGP 对等体,实现互相通信。他们的自治系统号和前缀分别如下所示。
* **对等区段**: 192.168.1.0/24
* **服务供应商A**: 自治系统号 100, 前缀 10.10.0.0/16
* **服务供应商B**: 自治系统号 200, 前缀 10.20.0.0/16
在这个场景中,供应商B只想从A接收 10.10.10.0/23, 10.10.10.0/24 和 10.10.11.0/24 三个前缀。
### 安装 Quagga 和设置 BGP 对等体
在[之前的教程](/article-4609-1.html)中,我们已经写了安装 Quagga 和设置 BGP 对等体的方法,所以这里就不再详细说明了,只简单介绍下 BGP 配置和前缀广播:

上图说明 BGP 对等体已经开启。Router-A 在向 router-B 广播多个前缀,而 Router-B 也在向 router-A 广播一个前缀 10.20.0.0/16。两个路由器都能正确无误地收发前缀。
### 创建前缀列表
路由器可以使用 ACL 或前缀列表来过滤一个前缀。前缀列表比 ACL 更常用,因为前者处理步骤少,而且易于创建和维护。
```
ip prefix-list DEMO-PRFX permit 192.168.0.0/23
```
上面的命令创建了名为“DEMO-FRFX”的前缀列表,只允许存在 192.168.0.0/23 这个前缀。
前缀列表的另一个强大功能是支持子网掩码区间,请看下面的例子:
```
ip prefix-list DEMO-PRFX permit 192.168.0.0/23 le 24
```
这个命令创建的前缀列表包含在 192.168.0.0/23 和 /24 之间的前缀,分别是 192.168.0.0/23, 192.168.0.0/24 和 192.168.1.0/24。运算符“le”表示小于等于,你也可以使用“ge”表示大于等于。
一个前缀列表语句可以有多个允许或拒绝操作。每个语句都自动或手动地分配有一个序列号。
如果存在多个前缀列表语句,则这些语句会按序列号顺序被依次执行。在配置前缀列表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在所有前缀列表语句之后是**隐性拒绝**语句,就是说凡是不被明显允许的,都会被拒绝。
如果要设置成允许所有前缀,前缀列表语句设置如下:
```
ip prefix-list DEMO-PRFX permit 0.0.0.0/0 le 32
```
我们已经知道如何创建前缀列表语句了,现在我们要创建一个名为“PRFX-LST”的前缀列表,来满足我们实验场景的需求。
```
router-b# conf t
router-b(config)# ip prefix-list PRFX-LST permit 10.10.10.0/23 le 24
```
### 创建路由映射
除了前缀列表和 ACL,这里还有另一种机制,叫做路由映射,也可以在 BGP 路由器中控制前缀。事实上,路由映射针对前缀匹配的微调效果比前缀列表和 ACL 都强。
与前缀列表类似,路由映射语句也可以指定允许和拒绝操作,也需要分配一个序列号。每个路由匹配可以有多个允许或拒绝操作。例如:
```
route-map DEMO-RMAP permit 10
```
上面的语句创建了名为“DEMO-RMAP”的路由映射,添加序列号为10的允许操作。现在我们在这个序列号所对应的路由映射下使用 match 命令进行匹配。
```
router-a(config-route-map)# match (press ? in the keyboard)
```
---
```
as-path Match BGP AS path list
community Match BGP community list
extcommunity Match BGP/VPN extended community list
interface match first hop interface of route
ip IP information
ipv6 IPv6 information
metric Match metric of route
origin BGP origin code
peer Match peer address
probability Match portion of routes defined by percentage value
tag Match tag of route
```
如你所见,路由映射可以匹配很多属性,在本教程中匹配的是前缀。
```
route-map DEMO-RMAP permit 10
match ip address prefix-list DEMO-PRFX
```
这个 match 命令会匹配之前建好的前缀列表中允许的 IP 地址(也就是前缀 192.168.0.0/23, 192.168.0.0/24 和 192.168.1.0/24)。
接下来,我们可以使用 set 命令来修改这些属性。例子如下:
```
route-map DEMO-RMAP permit 10
match ip address prefix-list DEMO-PRFX
set (press ? in keyboard)
```
---
```
aggregator BGP aggregator attribute
as-path Transform BGP AS-path attribute
atomic-aggregate BGP atomic aggregate attribute
comm-list set BGP community list (for deletion)
community BGP community attribute
extcommunity BGP extended community attribute
forwarding-address Forwarding Address
ip IP information
ipv6 IPv6 information
local-preference BGP local preference path attribute
metric Metric value for destination routing protocol
metric-type Type of metric
origin BGP origin code
originator-id BGP originator ID attribute
src src address for route
tag Tag value for routing protocol
vpnv4 VPNv4 information
weight BGP weight for routing table
```
如你所见,set 命令也可以修改很多属性。为了作个示范,我们修改一下 BGP 的 local-preference 这个属性。
```
route-map DEMO-RMAP permit 10
match ip address prefix-list DEMO-PRFX
set local-preference 500
```
如同前缀列表,路由映射语句的末尾也有隐性拒绝操作。所以我们需要添加另外一个允许语句(使用序列号20)来允许所有前缀。
```
route-map DEMO-RMAP permit 10
match ip address prefix-list DEMO-PRFX
set local-preference 500
!
route-map DEMO-RMAP permit 20
```
序列号20未指定任何匹配命令,所以默认匹配所有前缀。在这个路由映射语句中,所有的前缀都被允许。
回想一下,我们的需求是只允许或只拒绝一些前缀,所以上面的 set 命令不应该存在于这个场景中。我们只需要一个允许语句,如下如示:
```
router-b# conf t
router-b(config)# route-map RMAP permit 10
router-b(config-route-map)# match ip address prefix-list PRFX-LST
```
这个路由映射才是我们需要的效果。
### 应用路由映射
注意,在被应用于一个接口或一个 BGP 邻居之前,ACL、前缀列表和路由映射都不会生效。与 ACL 和前缀列表一样,一条路由映射语句也能被多个接口或邻居使用。然而,一个接口或一个邻居只能有一条路由映射语句应用于输入端,以及一条路由映射语句应用于输出端。
下面我们将这条路由映射语句应用于 router-B 的 BGP 配置,为 router-B 的邻居 192.168.1.1 设置输入前缀广播。
```
router-b# conf terminal
router-b(config)# router bgp 200
router-b(config-router)# neighbor 192.168.1.1 route-map RMAP in
```
现在检查下广播路由和收取路由。
显示广播路由的命令:
```
show ip bgp neighbor-IP advertised-routes
```
显示收取路由的命令:
```
show ip bgp neighbor-IP routes
```

可以看到,router-A 有4条路由前缀到达 router-B,而 router-B 只接收3条。查看一下范围,我们就能知道只有被路由映射允许的前缀才能在 router-B 上显示出来,其他的前缀一概丢弃。
**小提示**:如果接收前缀内容没有刷新,试试重置下 BGP 会话,使用这个命令:`clear ip bgp neighbor-IP`。本教程中命令如下:
```
clear ip bgp 192.168.1.1
```
我们能看到系统已经满足我们的要求了。接下来我们可以在 router-A 和 router-B 上创建相似的前缀列表和路由映射语句来更好地控制输入输出的前缀。
这里把配置过程总结一下,方便查看。
```
router bgp 200
network 10.20.0.0/16
neighbor 192.168.1.1 remote-as 100
neighbor 192.168.1.1 route-map RMAP in
!
ip prefix-list PRFX-LST seq 5 permit 10.10.10.0/23 le 24
!
route-map RMAP permit 10
match ip address prefix-list PRFX-LST
```
### 总结
在本教程中我们演示了如何在 Quagga 中设置前缀列表和路由映射来过滤 BGP 路由。我们也展示了如何将前缀列表结合进路由映射来进行输入前缀的微调功能。你可以参考这些方法来设置满足自己需求的前缀列表和路由映射。这些工具是保护网络免受路由毒化和来自 bogon 路由(LCTT 译注:指不该出现在internet路由表中的地址)的广播。
希望本文对你有帮助。
---
via: <http://xmodulo.com/filter-bgp-routes-quagga-bgp-router.html>
作者:[Sarmed Rahman](http://xmodulo.com/author/sarmed) 译者:[bazz2](https://github.com/bazz2)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linux.cn/) 荣誉推出
|
||
老照片:Linux 的 24 年历史,一步一个脚印
|
Pavlo Rudyi
|
https://tlhp.cf/linux-history/
|
史前 没有 C 编程语言 和 GNU 项目 构成 Linux 环境,也就不可能有 Linux 的成功。 Ken Thompson 和 Dennis Ritchie Ken Thompson 和 Dennis Ritchie 在 1969-1970 创造了 Unix 操作系统。之后发布了新的 C 编程语言,它是一种高级的、可移植的编程语言。 Linux 内核用 C 和一些汇编代码写成。 Richard Matthew Stallman Richard Matthew Stallman 在 1984 年启动了 GNU 项目。最大的一个目标 - 完全自由的类-Unix 操作系统。 1991 元年 Linus Torvalds, 1991 Linus Torvalds 在芬兰赫尔辛基开始了 Linux 内核开发,他是为他的硬件 -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26/070656lkczrx32h226z4d3.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26/070656lkczrx32h226z4d3.jpg
| false | false | true |
ictlyh
| true |
[
"Linux",
"历史"
] |
观点
|
{
"viewnum": 18806,
"commentnum": 4,
"favtimes": 3,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10.73.135.92",
"message": "第一幅图好评",
"username": "来自广西来宾的 Chrome 45.0|Windows XP 用户",
"date": "2015-10-26T09:32:14"
},
{
"postip": "111.7.236.87",
"message": "10年下半年开始尝试使用linux,11年开始用gnome3,原来是那年出来的。【现在已经彻底是gnome党了",
"username": "来自河南郑州的 Chrome 46.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5-10-26T09:36:41"
},
{
"postip": "220.231.48.232",
"message": "我觉得Unity挺好的,不知道为啥被诟病。",
"username": "jinga50334 [Chrome 46.0|GNU/Linux]",
"date": "2015-10-26T10:31:39"
},
{
"postip": "27.223.99.130",
"message": "什么时候开始用的?",
"username": "绿色圣光 [Firefox 41.0|Windows 7]",
"date": "2015-10-26T12:27:52"
}
] |
[
{
"raid": 7730,
"displayorder": 0
}
] |
史前 没有 C 编程语言 和 GNU 项目 构成 Linux 环境,也就不可能有 Linux 的成功。 Ken Thompson 和 Dennis Ritchie Ken Thompson 和 Dennis Ritchie 在 1969-1970 创造了 Unix 操作系统。之后发布了新的 C 编程语言,它是一种高级的、可移植的编程语言。 Linux 内核用 C 和一些汇编代码写成。 Richard Matthew Stallman Richard Matthew Stallman 在 1984 年启动了 GNU 项目。最大的一个目标 - 完全自由的类-Unix 操作系统。 1991 元年 Linus Torvalds, 1991 Linus Torvalds 在芬兰赫尔辛基开始了 Linux 内核开发,他是为他的硬件 -
| 2015-10-26T09:00:00 | 2015-10-26T09:00:00 | 6,469 |
/article-6469-1.html
|

### 史前
没有 [C 编程语言](https://en.wikipedia.org/wiki/C_(programming_language)) 和 [GNU 项目](https://en.wikipedia.org/wiki/GNU_Project) 构成 Linux 环境,也就不可能有 Linux 的成功。

*Ken Thompson 和 Dennis Ritchie*
[Ken Thompson](https://en.wikipedia.org/wiki/C_(programming_language)) 和 [Dennis Ritchie](https://en.wikipedia.org/wiki/GNU_Project) 在 1969-1970 创造了 Unix 操作系统。之后发布了新的 [C 编程语言](https://en.wikipedia.org/wiki/Ken_Thompson),它是一种高级的、可移植的编程语言。 Linux 内核用 C 和一些汇编代码写成。

*Richard Matthew Stallman*
[Richard Matthew Stallman](https://en.wikipedia.org/wiki/Dennis_Ritchie) 在 1984 年启动了 [GNU 项目](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nus_Torvalds)。最大的一个目标 - 完全自由的类-Unix 操作系统。
### 1991 – 元年

*Linus Torvalds, 1991*
[Linus Torvalds](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nus_Torvalds) 在芬兰赫尔辛基开始了 Linux 内核开发,他是为他的硬件 - Intel 30386 CPU 编写的程序。他也使用 Minix 和 GNU C 编译器。下面是 Linus Torvalds 给 Minix 新闻组的历史消息:
>
> From: [torvalds@klaava.Helsinki.FI](mailto:torvalds@klaava.Helsinki.FI) (Linus Benedict Torvalds) Newsgroups: comp.os.minix Subject: What would you like to see most in minix? Summary: small poll for my new operating system Message-ID: Date: 25 Aug 91 20:57:08 GMT Organization: University of Helsinki
>
>
> Hello everybody out there using minix -
>
>
> I'm doing a (free) operating system (just a hobby, won't be big and professional like gnu) for 386(486) AT clones. This has been brewing since april, and is starting to get ready. I'd like any feedback on things people like/dislike in minix, as my OS resembles it somewhat (same physical layout of the file-system (due to practical reasons) among other things).
>
>
> I've currently ported bash(1.08) and gcc(1.40), and things seem to work. This implies that I'll get something practical within a few months, and I'd like to know what features most people would want. Any suggestions are welcome, but I won't promise I'll implement them :-)
>
>
> Linus (torvalds@kruuna.helsinki.fi)
>
>
>
从此之后,Linux 开始得到了世界范围志愿者和专业专家的支持。Linus 的同事 Ari Lemmke 把它命名为 “Linux” - 这其实是他们的大学 ftp 服务器上的项目目录名称。
### 1992

在 GPLv2 协议下发布了 0.12 版 Linux 内核。
### 1993

Slackware 首次发布(LCTT 译注:Slackware Linux 是一个高度技术性的、干净的发行版,只有少量非常有限的个人设置) – 最早的 Linux 发行版,其领导者 Patrick Volkerding 也是最早的。其时,Linux 内核有 100 多个开发者。

*Debian*
Debian – 最大的 Linux 社区之一也创立于 1991 年。
### 1994
Linux 1.0 发布了,多亏了 XFree 86 项目,第一次有了 GUI。

*Red Hat Linux*
发布了 Red Hat Linux 1.0

*S.u.S.E Linux*
和 [S.u.S.E. Linux](https://en.wikipedia.org/wiki/SUSE_Linux_distributions) 1.0。
### 1995

*Red Hat Inc.*
Bob Young 和 Marc Ewing 合并他们的本地业务为 [Red Hat Software](https://en.wikipedia.org/wiki/Red_Hat)。Linux 移植到了很多硬件平台。
### 1996

*Tux*
企鹅 Tux 是 Linux 官方吉祥物,Linus Torvalds 参观了堪培拉国家动物园和水族馆之后有了这个想法。发布了 Linux 2.0,支持对称多处理器。开始开发 KDE。
### 1997

*Miguel de Icaza*
Miguel de Icaza 和 Federico Mena 开始开发 GNOME - 自由桌面环境和应用程序。Linus Torvalds 赢得了 Linux 商标冲突官司,Linux 成为了 Linus Torvalds 的注册商标。
### 1998

*大教堂和集市*
Eric S. Raymond 出版了文章 [The Cathedral and the Bazaar(大教堂和集市)](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_Cathedral_and_the_Bazaar) - 高度推荐阅读。Linux 得到了大公司的支持: IBM、Oracle、康柏。

*Mandrake Linux*
Mandrake Linux 首次发布 - 基于红帽 Linux 的发行版,带有 KDE 桌面环境。
### 1999

第一个主要的 KDE 版本。
### 2000

Dell 支持 Linux - 这是第一个支持的大硬件供应商。
### 2001

*Revolution OS*
纪录片 “Revolution OS(操作系统革命)” - GNU、Linux、开源、自由软件的 20 年历史,以及对 Linux 和开源界顶级黑客的采访。
### 2002

*BitKeeper*
Linux 开始使用 BitKeeper,这是一种商业版的分布式版本控制软件。
### 2003

*SUSE*
Novell 用 2.1 亿美元购买了 SUSE Linux AG。同年 SCO 集团 也开始了同 IBM 以及 Linux 社区关于 Unix 版权的艰难的法律诉讼。

*Fedora*
红帽和 Linux 社区首次发布了 Fedora Linux。
### 2004

*X.ORG 基金会*
XFree86 解散了并加入到 [X.Org 基金会](http://www.x.org/), X 的开发更快了。

Ubuntu 4.10 – Ubuntu 首次发布
### 2005

*openSUSE*
[openSUSE](https://en.opensuse.org/Main_Page) 开始了,这是企业版 Novell’s OS 的免费版本。OpenOffice.org 开始支持 OpenDocument 标准。
### 2006

一个新的 Linux 发行版,基于红帽企业版 Linux 的 Oracle Linux。微软和 Novell 开始在 IT 和专利保护方面进行合作。
### 2007

*Dell Linux 笔记本*
Dell 发布了第一个预装 Linux 的笔记本。
### 2008

*KDE 4.0*
KDE 4 发布了,但是不稳定,很多用户开始迁移到 GNOME。
### 2009

*Red Hat*
红帽 Linux 取得了成功 - 市值达 26亿2千万美元。
2009 年微软在 GPLv2 协议下向 Linux 内核提交了第一个补丁。
### 2010

*Novell -> Attachmate*
Novell 已 22亿美元卖给了 Attachmate Group, Inc。SUSE 和 Novell 成为了新公司的两款独立的产品。
[systemd](https://en.wikipedia.org/wiki/Systemd) 首次发布,开始了 Linux 系统的革命。
### 2011

*Unity 桌面,2011*
Ubuntu Unity 发布,遭到很多用户的批评。

*GNOME 3.0,2011*
GNOME 3.0 发布, Linus Torvalds 评论为 “unholy mess” ,有很多负面评论。Linux 内核 3.0 发布。
### 2012

*1500 万行代码*
Linux 内核达到 1500 万行代码。微软成为主要贡献者之一。
### 2013

Kali Linux 1.0 发布, 用于渗透测试和数字取证,基于 Debian 的 Linux 发行版。2014 年 CentOS 及其代码开发者加入到了红帽公司。
### 2014

*Lennart Poettering 和 Kay Sievers*
systemd 成为 Ubuntu 和所有主流 Linux 发行版的默认初始化程序。Ubuntu 有 2200 万用户。安卓的大进步 - 占了所有移动设备的 75% 份额。
### 2015

发布了 Linux 4.0。Mandriva 公司清算,但还有很多分支,其中最流行的一个是 Mageia。
带着对 Linux 的热爱而执笔。
---
via: <https://tlhp.cf/linux-history/>
作者:[Pavlo Rudyi](https://tlhp.cf/author/paul/) 译者:[ictlyh](http://mutouxiaogui.cn/blog)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红帽 CEO 对 OpenStack 收益表示乐观
|
Sean Michael Kerner
|
http://www.serverwatch.com/server-news/red-hat-ceo-optimistic-on-openstack-revenue-opportunity.html
|
得益于围绕 Linux 和云不断发展的平台与基础设施技术,红帽正在持续快速发展。红帽宣布在九月二十一日完成了 2016 财年第二季度的财务业绩,再次超过预期。 这一季度,红帽的收入为 5 亿 4 百万美元,和去年同比增长 13%。净收入为 5 千 1 百万美元,超过了 2015 财年第二季度的 4 千 7 百万美元。 展望未来,红帽为下一季度和全年提供了积极的目标。对于第三季度,红帽希望指导收益能在 5亿1千9百万美元和5亿2千3百万美元之间,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 15%。 对于 2016 财年,红帽的全年指导目标是 20亿4千4百万美元,和去年相比增长 14%。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27/000728jbe9po7e99ikfw4i.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27/000728jbe9po7e99ikfw4i.jpg
| false | false | true |
ictlyh
| false |
[
"RedHat",
"OpenStack"
] |
新闻
|
{
"viewnum": 4379,
"commentnum": 0,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 |
得益于围绕 Linux 和云不断发展的平台与基础设施技术,红帽正在持续快速发展。红帽宣布在九月二十一日完成了 2016 财年第二季度的财务业绩,再次超过预期。 这一季度,红帽的收入为 5 亿 4 百万美元,和去年同比增长 13%。净收入为 5 千 1 百万美元,超过了 2015 财年第二季度的 4 千 7 百万美元。 展望未来,红帽为下一季度和全年提供了积极的目标。对于第三季度,红帽希望指导收益能在 5亿1千9百万美元和5亿2千3百万美元之间,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 15%。 对于 2016 财年,红帽的全年指导目标是 20亿4千4百万美元,和去年相比增长 14%。
| 2015-10-27T07:30:00 | 2015-10-27T07:30:00 | 6,472 |
/article-6472-1.html
|
得益于围绕 Linux 和云不断发展的平台与基础设施技术,红帽正在持续快速发展。红帽宣布在九月二十一日完成了 2016 财年第二季度的财务业绩,再次超过预期。

这一季度,红帽的收入为 5 亿 4 百万美元,和去年同比增长 13%。净收入为 5 千 1 百万美元,超过了 2015 财年第二季度的 4 千 7 百万美元。
展望未来,红帽为下一季度和全年提供了积极的目标。对于第三季度,红帽希望指导收益能在 5亿1千9百万美元和5亿2千3百万美元之间,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 15%。
对于 2016 财年,红帽的全年指导目标是 20亿4千4百万美元,和去年相比增长 14%。
红帽 CFO Frank Calderoni 在电话会议上指出,红帽最高的 30 个订单差不多甚至超过了 1 百万美元。其中有 4 个订单超过 5 百万美元,还有一个超过 1 千万美元。
从近几年的经验来看,红帽产品的交叉销售非常成功,全部订单中有超过 65% 的订单包括了一个或多个红帽应用和新兴技术产品组件。
Calderoni 说 “我们希望这些技术,例如中间件、RHEL OpenStack 平台、OpenShift、云管理和存储能持续推动收益增长。”
### OpenStack
在电话会议中,红帽 CEO Jim Whitehurst 多次问到 OpenStack 的预期收入。Whitehurst 说得益于安装程序的改进,最近发布的 Red Hat OpenStack Platform 7.0 向前垮了一大步。
Whitehurst 提到:“在识别硬件和使用方面它做的很好,当然,这也意味着在硬件识别并正确使用它们方便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Whitehurst 说他已经开始注意到很多的生产应用程序开始迁移到 OpenStack 云上来。他也警告说在产业化方面迁移到 OpenStack 大部分只是尝鲜,还并没有成为主流。
对于竞争对手, Whitehurst 尤其提到了微软、惠普和 Mirantis。在他看来,很多组织仍然会使用多种操作系统,如果他们部分使用了微软产品,会更倾向于开源方案作为替代选项。Whitehurst 说在云方面他还没有看到太多和惠普面对面的竞争,但和 Mirantis 则确实如此。
Whitehurst 说 “我们也有几次胜利,客户从 Mirantis 转到了 RHEL。”
---
via: <http://www.serverwatch.com/server-news/red-hat-ceo-optimistic-on-openstack-revenue-opportunity.html>
作者:[Sean Michael Kerner](http://www.serverwatch.com/author/Sean-Michael-Kerner-101580.htm) 译者:[ictlyh](http://mutouxiaogui.cn/blog)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如何在 Linux 中使用 youtube-dl 下载视频
|
alimiracle
|
http://itsfoss.com/download-youtube-linux/
|
我知道你已经看过如何下载 YouTube 视频。但那些工具大部分都采用图形用户界面的方式。我会向你展示如何通过终端使用 youtube-dl 下载 YouTube 视频。 youtube-dl youtube-dl 是基于 Python 的命令行小工具,允许你从 YouTube.com、Dailymotion、Google Video、Photobucket、Facebook、Yahoo、Metacafe、Depositfiles 以及其它一些类似网站中下载视频。它是用 pygtk 编写的,需要 Python 解析器来运行,对平台要求并不严格。它能够在 Unix、Windows 或者 Mac OS X 系统上运行。 youtube-dl 支持断点续传。如果在下载的过程中 youtube-dl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27/001920mu5bkgbg5u97o5hu.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27/001920mu5bkgbg5u97o5hu.jpg
| false | false | true |
ictlyh
| false |
[
"youtube-dl",
"视频"
] |
分享
|
{
"viewnum": 21499,
"commentnum": 3,
"favtimes": 5,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10.73.135.89",
"message": "youtube是什么?我怎么都没见过",
"username": "来自广西来宾的 Chrome 45.0|Windows XP 用户",
"date": "2015-10-27T13:14:37"
},
{
"postip": "223.81.192.176",
"message": "然而……",
"username": "绿色圣光 [Iceweasel 38.2|GNU/Linux]",
"date": "2015-10-27T22:46:08"
},
{
"postip": "114.113.222.66",
"message": "赞~~~~~~~~~~~~~~~",
"username": "丶吐了个槽 [Firefox 40.0|Windows 7]",
"date": "2015-10-29T17:26:03"
}
] |
[] |
我知道你已经看过如何下载 YouTube 视频。但那些工具大部分都采用图形用户界面的方式。我会向你展示如何通过终端使用 youtube-dl 下载 YouTube 视频。 youtube-dl youtube-dl 是基于 Python 的命令行小工具,允许你从 YouTube.com、Dailymotion、Google Video、Photobucket、Facebook、Yahoo、Metacafe、Depositfiles 以及其它一些类似网站中下载视频。它是用 pygtk 编写的,需要 Python 解析器来运行,对平台要求并不严格。它能够在 Unix、Windows 或者 Mac OS X 系统上运行。 youtube-dl 支持断点续传。如果在下载的过程中 youtube-dl
| 2015-10-27T08:17:00 | 2015-10-27T08:17:00 | 6,473 |
/article-6473-1.html
|

我知道你已经看过[如何下载 YouTube 视频](http://itsfoss.com/download-youtube-videos-ubuntu/)。但那些工具大部分都采用图形用户界面的方式。我会向你展示如何通过终端使用 youtube-dl 下载 YouTube 视频。
### youtube-dl
[youtube-dl](https://rg3.github.io/youtube-dl/) 是基于 Python 的命令行小工具,允许你从 YouTube.com、Dailymotion、Google Video、Photobucket、Facebook、Yahoo、Metacafe、Depositfiles 以及其它一些类似网站中下载视频。它是用 pygtk 编写的,需要 Python 解析器来运行,对平台要求并不严格。它能够在 Unix、Windows 或者 Mac OS X 系统上运行。
youtube-dl 支持断点续传。如果在下载的过程中 youtube-dl 被杀死了(例如通过 Ctrl-C 或者丢失网络连接),你只需要使用相同的 YouTube 视频 URL 再次运行它。只要当前目录中有下载的部分文件,它就会自动恢复没有完成的下载,也就是说,你不需要[下载管理器](/article-6209-1.html)来恢复下载。
#### 安装 youtube-dl
如果你运行的是基于 Ubuntu 的 Linux 发行版,你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安装:
```
sudo apt-get install youtube-dl
```
对于任何 Linux 发行版,你都可以通过下面的命令行在你的系统上快速安装 youtube-dl:
```
sudo wget https://yt-dl.org/downloads/latest/youtube-dl -O/usr/local/bin/youtube-dl
```
获取到该文件后,为了能正常执行你需要给脚本设置可执行权限。
```
sudo chmod a+rx /usr/local/bin/youtube-dl
```
#### 使用 youtube-dl 下载视频:
要下载一个视频文件,只需要运行下面的命令。其中 “VIDEO\_URL” 是你想要下载视频的 url。
```
youtube-dl VIDEO_URL
```
#### 以多种格式下载 YouTube 视频:
现在 YouTube 视频有不同的分辨率,首先你需要检查指定的 YouTube 视频可用的视频格式。可以使用 “-F” 选项运行 youtube-dl。它会向你显示出可用的格式。
```
youtube-dl -F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lXaGWbFVKY
```
它的输出类似于:
```
Setting language
BlXaGWbFVKY: Downloading video webpage
BlXaGWbFVKY: Downloading video info webpage
BlXaGWbFVKY: Extracting video information
Available formats:
37 : mp4 [1080×1920]
46 : webm [1080×1920]
22 : mp4 [720×1280]
45 : webm [720×1280]
35 : flv [480×854]
44 : webm [480×854]
34 : flv [360×640]
18 : mp4 [360×640]
43 : webm [360×640]
5 : flv [240×400]
17 : mp4 [144×176]
```
在可用的视频格式中,选择你需要的一种。例如,如果你想下载 MP4 格式的,你可以:
```
youtube-dl -f 17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lXaGWbFVKY
```
#### 使用 youtube-dl 下载视频字幕
首先检查是否有可用的视频字幕。使用下面的命令列出视频所有可用的字幕:
```
youtube-dl --list-sub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e8mB6VsUHw
```
下载所有字幕,但不包括视频:
```
youtube-dl --all-subs --skip-download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e8mB6VsUHw
```
#### 下载整个播放列表
运行下面的命令下载整个播放列表。其中 “playlist\_url” 是你希望下载的播放列表的 url。
```
youtube-dl -cit playlist_url
```
youtube-dl 是一个多功能的命令行工具,它提供了很多功能。难怪这个命令行工具这么流行。
---
via: <http://itsfoss.com/download-youtube-linux/>
作者:[alimiracle](http://itsfoss.com/author/ali/) 译者:[ictlyh](http://mutouxiaogui.cn/blog/)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linux.cn/) 荣誉推出
|
||
如何在 64 位 Ubuntu 15.10 中编译最新版 32 位 Wine
|
Craciun Dan
|
http://www.tuxarena.com/2015/10/how-to-compile-latest-wine-32-bit-on-64-bit-ubuntu-15-10/
|
Wine 发布了最新的1.7.53版本。此版本带来的大量性能提升,包括XAudio,Direct3D代码清理,改善OLE对象嵌入技术,更好的 Web Services DLL的实现,还有其他大量更新。 虽然有一个官方 Wine PPA,但目前只提供1.7.44版本,所以安装最新版本可以从源码编译安装。 下载源码包(直接下载地址在此)并解压 tar -xf wine-1.7.53。然后,安装如下依赖。 sudo apt-get install build-essential gcc-multilib libx11-dev:i386 libfreetype6-dev:i386 libxcursor-dev:i386 libxi-dev:i386 libxshmfence-dev:i386 libxxf86vm-dev:i386 libxrandr-dev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27/002909ygxio1g1ab5gxfb0.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27/002909ygxio1g1ab5gxfb0.jpg
| false | false | true |
Vic020
| false |
[
"Wine"
] |
桌面应用
|
{
"viewnum": 7333,
"commentnum": 1,
"favtimes": 3,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10.73.135.89",
"message": "如何用64位的wine运行32位程序?",
"username": "来自广西来宾的 Chrome 45.0|Windows XP 用户",
"date": "2015-10-27T15:26:03"
}
] |
[] |
Wine 发布了最新的1.7.53版本。此版本带来的大量性能提升,包括XAudio,Direct3D代码清理,改善OLE对象嵌入技术,更好的 Web Services DLL的实现,还有其他大量更新。 虽然有一个官方 Wine PPA,但目前只提供1.7.44版本,所以安装最新版本可以从源码编译安装。 下载源码包(直接下载地址在此)并解压 tar -xf wine-1.7.53。然后,安装如下依赖。 sudo apt-get install build-essential gcc-multilib libx11-dev:i386 libfreetype6-dev:i386 libxcursor-dev:i386 libxi-dev:i386 libxshmfence-dev:i386 libxxf86vm-dev:i386 libxrandr-dev
| 2015-10-27T13:26:00 | 2015-10-27T13:26:00 | 6,474 |
/article-6474-1.html
|
Wine 发布了最新的1.7.53版本。此版本带来的大量性能提升,包括**XAudio**,**Direct3D**代码清理,改善**OLE对象嵌入**技术,更好的 **Web Services** DLL的实现,还有其他大量更新。

虽然有一个官方 [Wine](https://launchpad.net/%7Eubuntu-wine/+archive/ubuntu/ppa) PPA,但目前只提供1.7.44版本,所以安装最新版本可以从源码编译安装。
[下载源码包](https://www.winehq.org/announce/1.7.53)([直接下载地址在此](http://prdownloads.sourceforge.net/wine/wine-1.7.53.tar.bz2))并解压 `tar -xf wine-1.7.53`。然后,安装如下依赖。
```
sudo apt-get install build-essential gcc-multilib libx11-dev:i386 libfreetype6-dev:i386 libxcursor-dev:i386 libxi-dev:i386 libxshmfence-dev:i386 libxxf86vm-dev:i386 libxrandr-dev:i386 libxinerama-dev:i386 libxcomposite-dev:i386 libglu1-mesa-dev:i386 libosmesa6-dev:i386 libpcap0.8-dev:i386 libdbus-1-dev:i386 libncurses5-dev:i386 libsane-dev:i386 libv4l-dev:i386 libgphoto2-dev:i386 liblcms2-dev:i386 gstreamer0.10-plugins-base:i386 libcapi20-dev:i386 libcups2-dev:i386 libfontconfig1-dev:i386 libgsm1-dev:i386 libtiff5-dev:i386 libmpg123-dev:i386 libopenal-dev:i386 libldap2-dev:i386 libgnutls-dev:i386 libjpeg-dev:i386
```
现在切换到 wine-1.7.53 解压后的文件夹,并输入:
```
./configure
make
sudo make install
```
同样地,你也可以给配置脚本指定 prefix 参数。以普通用户安装 wine:
```
./configure --prefix=$HOME/usr/bin
make
make install
```
这种情况下,Wine 将会安装在`$HOME/usr/bin/wine`,所以请检查`$HOME/usr/bin`在你的`PATH`变量中。
---
via: <http://www.tuxarena.com/2015/10/how-to-compile-latest-wine-32-bit-on-64-bit-ubuntu-15-10/>
作者:Craciun Dan 译者:[VicYu/Vic020](http://vicyu.net)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10 个 Linux 中的 passwd 命令示例
|
Pradeep Kumar
|
http://www.linuxtechi.com/10-passwd-command-examples-in-linux/
|
正如 passwd 命令的名称所示,其用于改变系统用户的密码。如果 passwd 命令由非 root 用户执行,那么它会询问当前用户的密码,然后设置调用该命令的用户的新密码。当此命令由超级用户 root 执行的话,就可以重新设置任何用户的密码,包括不知道当前密码的用户。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用实例来介绍 passwd 命令。 语法 : # passwd {options} {user_name} 可以在 passwd 命令使用不同的选项,列表如下: 例1:更改系统用户的密码 当你使用非 root 用户登录时,比如我使用 linuxtechi 登录的情况下,运行 passwd 命令它会重置当前登录用户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28/234554zi555tj65jxis56x.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28/234554zi555tj65jxis56x.jpg
| false | false | true |
strugglingyouth
| false |
[
"passwd",
"密码",
"口令"
] |
技术
|
{
"viewnum": 10938,
"commentnum": 4,
"favtimes": 7,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221.7.131.174",
"message": "man一下,全都有。",
"username": "XYJK1002 [Chrome 45.0|Windows 7]",
"date": "2015-10-29T10:56:34"
},
{
"postip": "116.226.177.89",
"message": "大哥,你这个文档是怎么写出来的,命令行高亮,而且还能以数字1 2 3排序,请指教,谢谢。",
"username": "qq413123954 [Chrome 31.0|Windows 8.1]",
"date": "2015-10-29T15:21:30"
},
{
"postip": "119.119.252.215",
"message": "介绍的很详细,给平常未曾注意的人一个生动的介绍",
"username": "showtime1990 [Internet Explorer 11.0|Windows 7]",
"date": "2015-11-01T17:51:00"
},
{
"postip": "183.234.125.178",
"message": "复习了一遍,又有收获了啊!!",
"username": "alpha [Firefox 45.0|Windows 7]",
"date": "2016-04-20T09:37:43"
}
] |
[] |
正如 passwd 命令的名称所示,其用于改变系统用户的密码。如果 passwd 命令由非 root 用户执行,那么它会询问当前用户的密码,然后设置调用该命令的用户的新密码。当此命令由超级用户 root 执行的话,就可以重新设置任何用户的密码,包括不知道当前密码的用户。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用实例来介绍 passwd 命令。 语法 : # passwd {options} {user_name} 可以在 passwd 命令使用不同的选项,列表如下: 例1:更改系统用户的密码 当你使用非 root 用户登录时,比如我使用 linuxtechi 登录的情况下,运行 passwd 命令它会重置当前登录用户
| 2015-10-29T08:39:00 | 2015-10-29T08:39:00 | 6,484 |
/article-6484-1.html
|
正如 **passwd** 命令的名称所示,其用于改变系统用户的密码。如果 passwd 命令由非 root 用户执行,那么它会询问当前用户的密码,然后设置调用该命令的用户的新密码。当此命令由超级用户 root 执行的话,就可以重新设置任何用户的密码,包括不知道当前密码的用户。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用实例来介绍 passwd 命令。
#### 语法 :
```
# passwd {options} {user_name}
```
可以在 passwd 命令使用不同的选项,列表如下:

### 例1:更改系统用户的密码
当你使用非 root 用户登录时,比如我使用 ‘linuxtechi’ 登录的情况下,运行 passwd 命令它会重置当前登录用户的密码。
```
[linuxtechi@linuxworld ~]$ passwd
Changing password for user linuxtechi.
Changing password for linuxtechi.
(current) UNIX password:
New password:
Retype new password:
passwd: all authentication tokens updated successfully.
[linuxtechi@linuxworld ~]$
```
当你作为 root 用户登录后并运行 **passwd** 命令时,它默认情况下会重新设置 root 的密码,如果你在 passwd 命令后指定了用户名,它会重置该用户的密码。
```
[root@linuxworld ~]# passwd
[root@linuxworld ~]# passwd linuxtechi
```

**注意** : 系统用户的密码以加密的形式保存在 /etc/shadow 文件中。
### 例2:显示密码状态信息
要显示用户密码的状态信息,请在 passwd 命令后使用 **-S** 选项。
```
[root@linuxworld ~]# passwd -S linuxtechi
linuxtechi PS 2015-09-20 0 99999 7 -1 (Password set, SHA512 crypt.)
[root@linuxworld ~]#
```
在上面的输出中,第一个字段显示的用户名,第二个字段显示密码状态(**PS = 密码设置,LK = 密码锁定,NP = 无密码**),第三个字段显示了上次修改密码的时间,后面四个字段分别显示了密码能更改的最小期限和最大期限,警告期限和没有使用该口令的时长。
### 例3:显示所有账号的密码状态信息
为了显示所有用户密码的状态信息需要使用 “**-aS**”选项在passwd 命令中,示例如下所示:
```
root@localhost:~# passwd -Sa
```

(LCTT译注:不同发行版/passwd 的行为不同。CentOS6.6 没有测试成功,但 Ubuntu 可以。)
### 例4:使用 -d 选项删除用户的密码
用我做例子,删除 ‘**linuxtechi**‘ 用户的密码。
```
[root@linuxworld ~]# passwd -d linuxtechi
Removing password for user linuxtechi.
passwd: Success
[root@linuxworld ~]#
[root@linuxworld ~]# passwd -S linuxtechi
linuxtechi NP 2015-09-20 0 99999 7 -1 (Empty password.)
[root@linuxworld ~]#
```
“**-d**” 选项将清空用户密码,并禁用用户登录。
### 例5:设置密码立即过期
在 passwd 命令中使用 '-e' 选项会立即使用户的密码过期,这将强制用户在下次登录时更改密码。
```
[root@linuxworld ~]# passwd -e linuxtechi
Expiring password for user linuxtechi.
passwd: Success
[root@linuxworld ~]# passwd -S linuxtechi
linuxtechi PS 1970-01-01 0 99999 7 -1 (Password set, SHA512 crypt.)
[root@linuxworld ~]#
```
现在尝试用 linuxtechi 用户 SSH 连接到主机。

### 例6:锁定系统用户的密码
在 passwd 命令中使用 ‘**-l**‘ 选项能锁定用户的密码,它会在密码的起始位置加上“!”。当他/她的密码被锁定时,用户将不能更改它的密码。
```
[root@linuxworld ~]# passwd -l linuxtechi
Locking password for user linuxtechi.
passwd: Success
[root@linuxworld ~]# passwd -S linuxtechi
linuxtechi LK 2015-09-20 0 99999 7 -1 (Password locked.)
[root@linuxworld ~]#
```
### 例7:使用 -u 选项解锁用户密码
```
[root@linuxworld ~]# passwd -u linuxtechi
Unlocking password for user linuxtechi.
passwd: Success
[root@linuxworld ~]#
```
### 例8:使用 -i 选项设置非活动时间
在 passwd 命令中使用 -i 选项用于设系统用户的非活动时间。当用户(我使用的是linuxtechi用户)密码过期后,用户再经过 ‘**n**‘ 天后(在我的情况下是10天)没有更改其密码,用户将不能登录。
```
[root@linuxworld ~]# passwd -i 10 linuxtechi
Adjusting aging data for user linuxtechi.
passwd: Success
[root@linuxworld ~]#
[root@linuxworld ~]# passwd -S linuxtechi
linuxtechi PS 2015-09-20 0 99999 7 10 (Password set, SHA512 crypt.)
[root@linuxworld ~]#
```
### 例9:使用 -n 选项设置密码更改的最短时间
在下面的例子中,linuxtechi用户必须在90天内更改密码。0表示用户可以在任何时候更改它的密码。
```
[root@linuxworld ~]# passwd -n 90 linuxtechi
Adjusting aging data for user linuxtechi.
passwd: Success
[root@linuxworld ~]# passwd -S linuxtechi
linuxtechi PS 2015-09-20 90 99999 7 10 (Password set, SHA512 crypt.)
[root@linuxworld ~]#
```
### 例10:使用 -w 选项设置密码过期前的警告期限
‘**-w**’ 选项在 passwd 命令中用于设置用户的警告期限。这意味着,n天之后,他/她的密码将过期。
```
[root@linuxworld ~]# passwd -w 12 linuxtechi
Adjusting aging data for user linuxtechi.
passwd: Success
[root@linuxworld ~]# passwd -S linuxtechi
linuxtechi PS 2015-09-20 90 99999 12 10 (Password set, SHA512 crypt.)
[root@linuxworld ~]#
```
---
via: <http://www.linuxtechi.com/10-passwd-command-examples-in-linux/>
作者:[Pradeep Kumar](http://www.linuxtechi.com/author/pradeep/) 译者:[strugglingyouth](https://github.com/strugglingyouth)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Linux有问必答:如何强制在下次登录Linux时更换密码
|
Dan Nanni
|
http://ask.xmodulo.com/force-password-change-next-login-linux.html
|
提问:我管理着一台多人共享的Linux服务器。我刚使用默认密码创建了一个新用户,但是我想用户在第一次登录时更换密码。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他/她在下次登录时修改密码呢? 在多用户Linux环境中,标准实践是使用一个默认的随机密码创建一个用户账户。成功登录后,新用户自己改变默认密码。出于安全考虑,经常建议强制用户在第一次登录时修改密码来确保这个一次性使用的密码不会再被使用。 下面是如何强制用户在下次登录时修改他/她的密码。 每个Linux用户都关联这不同的密码相关配置和信息。比如,记录着上次密码更改的日期、最小/最大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29/133114zroc75r1hr7oyqqr.jpe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29/133114zroc75r1hr7oyqqr.jpeg
| false | false | true |
geekpi
| false |
[
"passwd",
"chage",
"密码"
] |
技术
|
{
"viewnum": 8791,
"commentnum": 0,
"favtimes": 5,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 |
提问:我管理着一台多人共享的Linux服务器。我刚使用默认密码创建了一个新用户,但是我想用户在第一次登录时更换密码。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他/她在下次登录时修改密码呢? 在多用户Linux环境中,标准实践是使用一个默认的随机密码创建一个用户账户。成功登录后,新用户自己改变默认密码。出于安全考虑,经常建议强制用户在第一次登录时修改密码来确保这个一次性使用的密码不会再被使用。 下面是如何强制用户在下次登录时修改他/她的密码。 每个Linux用户都关联这不同的密码相关配置和信息。比如,记录着上次密码更改的日期、最小/最大
| 2015-10-29T13:31:19 | 2015-10-29T13:31:19 | 6,489 |
/article-6489-1.html
|
>
> **提问**:我管理着一台多人共享的Linux服务器。我刚使用默认密码创建了一个新用户,但是我想用户在第一次登录时更换密码。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他/她在下次登录时修改密码呢?
>
>
>
在多用户Linux环境中,标准实践是使用一个默认的随机密码创建一个用户账户。成功登录后,新用户自己改变默认密码。出于安全考虑,经常建议“强制”用户在第一次登录时修改密码来确保这个一次性使用的密码不会再被使用。
下面是**如何强制用户在下次登录时修改他/她的密码**。

每个Linux用户都关联这不同的密码相关配置和信息。比如,记录着上次密码更改的日期、最小/最大的修改密码的天数、密码何时过期等等。
一个叫chage的命令行工具可以访问并调整密码过期相关配置。你可以使用这个工具来强制用户在下次登录修改密码、
要查看特定用户的过期信息(比如:alice),运行下面的命令。注意的是除了你自己之外查看其他任何用户的密码信息都需要root权限。
```
$ sudo chage -l alice
```

### 强制用户修改密码
如果你想要强制用户去修改他/她的密码,使用下面的命令。
```
$ sudo chage -d0 <user-name>
```
原本“-d ”参数是用来设置密码的“年龄”(也就是上次修改密码起到1970/1/1起的天数)。因此“-d0”的意思是上次密码修改的时间是1970/1/1,这就让当前的密码过期了,也就强制让他在下次登录的时候修改密码了。
另外一个过期当前密码的方式是用passwd命令。
```
$ sudo passwd -e <user-name>
```
上面的命令和“chage -d0”作用一样,让当前用户的密码立即过期。
现在检查用户的信息,你会发现:

当你再次登录时候,你会被要求修改密码。你会在修改前被要求再验证一次当前密码。

要设置更全面的密码策略(如密码复杂性,防止重复使用),则可以使用PAM。参见[这篇文章](http://xmodulo.com/set-password-policy-linux.html)了解更多详情。
---
via: <http://ask.xmodulo.com/force-password-change-next-login-linux.html>
作者:[Dan Nanni](http://ask.xmodulo.com/author/nanni)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如何将 Oracle 11g 升级到 Orcale 12c
|
Mohammad Forhad Iftekher
|
http://www.unixmen.com/upgrade-from-oracle-11g-to-oracle-12c/
|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如何将 Oracle 11g 升级到 Oracle 12c。开始吧。 在此,我使用的是 CentOS 7 64 位 Linux 发行版。我假设你已经在你的系统上安装了 Oracle 11g。 这里我会展示一下安装 Oracle 11g 时我的操作步骤。 我在 Oracle 11g 上选择 Create and configure a database,如下图所示。 然后我选择安装 Oracle 11g Decktop Class。如果是生产环境,你必须选择 Server Class。 然后你输入安装 Oracle 11g 的各种路径以及密码。下面是我自己的 Oracle 11g 安装配置。确保你正确输入了 Oracle 的密码。 下一步,我按照如下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29/135146vmafav6226gz77zm.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29/135146vmafav6226gz77zm.jpg
| false | false | true |
ictlyh
| false |
[
"Oracle"
] |
系统运维
|
{
"viewnum": 15826,
"commentnum": 5,
"favtimes": 3,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16.226.177.89",
"message": "大哥,你这个文档是怎么写出来的,命令行高亮,而且还能以数字1 2 3排序,请指教,谢谢。",
"username": "qq413123954 [Chrome 31.0|Windows 8.1]",
"date": "2015-10-29T15:19:55"
},
{
"postip": "182.242.224.5",
"message": "很好的教程,谢谢",
"username": "来自云南昆明的 Firefox 41.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5-10-30T10:39:15"
},
{
"postip": "101.95.109.26",
"message": "感觉就是安逸了12c?",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UC Browser 10.7|iOS 9.1 用户",
"date": "2015-11-04T14:21:11"
},
{
"postip": "221.226.1.254",
"message": "发帖。高级模式,代码高亮。",
"username": "丶Nature [Chrome 45.0|Windows 7]",
"date": "2015-11-23T17:28:25"
},
{
"postip": "60.10.0.131",
"message": "路径不言自明?明显错了",
"username": "来自河北廊坊的 Mobile Safari 9.0|iOS 9.2 用户",
"date": "2015-12-26T18:25:46"
}
] |
[] |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如何将 Oracle 11g 升级到 Oracle 12c。开始吧。 在此,我使用的是 CentOS 7 64 位 Linux 发行版。我假设你已经在你的系统上安装了 Oracle 11g。 这里我会展示一下安装 Oracle 11g 时我的操作步骤。 我在 Oracle 11g 上选择 Create and configure a database,如下图所示。 然后我选择安装 Oracle 11g Decktop Class。如果是生产环境,你必须选择 Server Class。 然后你输入安装 Oracle 11g 的各种路径以及密码。下面是我自己的 Oracle 11g 安装配置。确保你正确输入了 Oracle 的密码。 下一步,我按照如下
| 2015-10-29T13:51:43 | 2015-10-29T13:51:43 | 6,490 |
/article-6490-1.html
|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如何将 Oracle 11g 升级到 Oracle 12c。开始吧。
在此,我使用的是 CentOS 7 64 位 Linux 发行版。我假设你已经在你的系统上安装了 Oracle 11g。
### 这里我会展示一下安装 Oracle 11g 时我的操作步骤。
我在 Oracle 11g 上选择 “Create and configure a database”,如下图所示。

然后我选择安装 Oracle 11g “Decktop Class”。如果是生产环境,你必须选择 “Server Class”。

然后你输入安装 Oracle 11g 的各种路径以及密码。下面是我自己的 Oracle 11g 安装配置。确保你正确输入了 Oracle 的密码。

下一步,我按照如下设置 Inventory Directory。

到这里,我已经向你展示了我安装 Oracle 11g 所做的工作,因为我们开始想升级到 12c。
### 让我们将 Oracle 11g 升级到 Oracle 12c 吧。
你需要从该[链接](http://www.oracle.com/technetwork/database/enterprise-edition/downloads/database12c-linux-download-1959253.html)上下载两个 zip 文件。下载并解压两个文件到相同目录。文件名为 **linuxamd64*12c*database\_1of2.zip** & **linuxamd64*12c*database\_2of2.zip**。提取或解压完后,它会创建一个名为 database 的文件夹。
注意:升级到 12c 之前,请确保在你的 CentOS 上已经安装了所有必须的软件包,并且所有的路径变量也已经正确配置,还有其它前提条件也已经满足。
下面是必须使用正确版本安装的一些软件包
* binutils
* compat-libstdc++
* gcc
* glibc
* libaio
* libgcc
* libstdc++
* make
* sysstat
* unixodbc
在因特网上搜索正确的 rpm 版本。
你也可以用一个查询处理多个软件包,然后在输出中查找正确版本。例如,在终端中输入下面的命令:
```
rpm -q binutils compat-libstdc++ gcc glibc libaio libgcc libstdc++ make sysstat unixodbc
```
你的系统中必须安装了以下软件包(版本可能或新或旧)
* binutils-2.23.52.0.1-12.el7.x86\_64
* compat-libcap1-1.10-3.el7.x86\_64
* gcc-4.8.2-3.el7.x86\_64
* gcc-c++-4.8.2-3.el7.x86\_64
* glibc-2.17-36.el7.i686
* glibc-2.17-36.el7.x86\_64
* glibc-devel-2.17-36.el7.i686
* glibc-devel-2.17-36.el7.x86\_64
* ksh
* libaio-0.3.109-9.el7.i686
* libaio-0.3.109-9.el7.x86\_64
* libaio-devel-0.3.109-9.el7.i686
* libaio-devel-0.3.109-9.el7.x86\_64
* libgcc-4.8.2-3.el7.i686
* libgcc-4.8.2-3.el7.x86\_64
* libstdc++-4.8.2-3.el7.i686
* libstdc++-4.8.2-3.el7.x86\_64
* libstdc++-devel-4.8.2-3.el7.i686
* libstdc++-devel-4.8.2-3.el7.x86\_64
* libXi-1.7.2-1.el7.i686
* libXi-1.7.2-1.el7.x86\_64
* libXtst-1.2.2-1.el7.i686
* libXtst-1.2.2-1.el7.x86\_64
* make-3.82-19.el7.x86\_64
* sysstat-10.1.5-1.el7.x86\_64
你也需要 unixODBC-2.3.1 或更新版本的驱动。
我希望你安装 Oracle 11g 的时候已经在你的 CentOS 7 上创建了名为 oracle 的用户。让我们以用户 oracle 登录 CentOS。以用户 oracle 登录到 CentOS 之后,在你的 CentOS上打开一个终端。
使用终端更改工作目录并导航到你解压两个 zip 文件的目录。在终端中输入以下命令开始安装 12c。
```
./runInstaller
```

如果一切顺利,你会看到类似下面的截图,已经开始安装 12c。

然后你可以选择跳过更新或者下载最近更新。如果是生产服务器,建议你必须更新。我这里选择跳过。

现在,选择升级现有数据库。

对于语言,这里已经有 English。点击下一步继续,或者你可以根据你的需要添加语言。

现在,选择企业版。你可以根据你的需求选择。

然后选择软件位置路径,这些都是不言自明的。

对于第七步,像下面这样使用默认的选择继续下一步。

在第九步中,你会看到一个类似下面这样的总结报告。

如果一切正常,你可以点击第九步中的 install 开始安装,进入第十步。

其中你可能会遇到一些错误,你需要通过谷歌找到这些错误的解决方法。你可能遇到的问题会有很多,因此我没有在这里详细介绍。
要有耐心,一步一步走下来最后它会告诉你成功了。否则,在谷歌上搜索做必要的操作解决问题。再一次说明,由于你可能会遇到的错误有很多,我无法在这里提供所有详细介绍。
现在,只需要按照下面屏幕指令配置监听器。
### 数据库升级助手
配置完监听器之后,它会启动<ruby> 数据库升级助手 <rp> ( </rp> <rt> Database Upgrade Assistant </rt> <rp> ) </rp></ruby>。选择 Upgrade Oracle Database。

在第二步,你会发现它显示了 11g 的位置路径以及 12c 的位置路径。同时你也会发现它指示说从原来的 Oracle Home Release 11 安装 Oracle Home Release 12.点击下一步进入步骤三。

按照屏幕上的说明完成安装。
在最后一步,你会看到一个成功窗口,其中你会看到成功升级了 oracle 数据库。
**一个忠告**:对于你的生产服务器,在升级到 12c 之前,请确保你已经在其它平台上测试过,以便你能修复升级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错误。永远不要尝试一无所知的时候就升级生产服务器。
---
via: <http://www.unixmen.com/upgrade-from-oracle-11g-to-oracle-12c/>
作者:[Mohammad Forhad Iftekher](http://www.unixmen.com/author/forhad/) 译者:[ictlyh](http://www.mutouxiaogui.cn/blog/)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使用 openssl 命令行构建 CA 及证书
|
Remy van Elst
|
https://raymii.org/s/tutorials/OpenSSL_command_line_Root_and_Intermediate_CA_including_OCSP_CRL%20and_revocation.html
|
这是一篇快速指南,使用 OpenSSL 来生成 CA (证书授权中心 (certificate authority))、 中级 CA(intermediate CA)和末端证书(end certificate)。包括 OCSP、CRL 和 CA 颁发者(Issuer)信息、具体颁发和失效日期。 我们将设置我们自己的根 CA(root CA),然后使用根 CA 生成一个示例的中级 CA,并使用中级 CA 签发最终用户证书。 根 CA 为根 CA 创建一个目录,并进入: mkdir -p ~/SSLCA/root/ cd ~/SSLCA/root/ 生成根 CA 的 8192 位长的 RSA 密钥: openssl genrsa -out rootca.key 8192 输出类似如下: Generating RSA pri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30/175138m6djbdllr5y7v6r6.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30/175138m6djbdllr5y7v6r6.jpg
| false | false | true |
wxy
| false |
[
"SSL",
"CA",
"证书",
"openssl"
] |
系统运维
|
{
"viewnum": 16533,
"commentnum": 2,
"favtimes": 7,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13.204.49.186",
"message": "不错",
"username": "来自重庆的 Firefox 43.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5-12-21T15:45:11"
},
{
"postip": "223.72.98.56",
"message": "最终用户的证书 ca.conf是什么样的",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Chrome 77.0|Mac 10.14 用户",
"date": "2019-10-24T15:38:21"
}
] |
[] |
这是一篇快速指南,使用 OpenSSL 来生成 CA (证书授权中心 (certificate authority))、 中级 CA(intermediate CA)和末端证书(end certificate)。包括 OCSP、CRL 和 CA 颁发者(Issuer)信息、具体颁发和失效日期。 我们将设置我们自己的根 CA(root CA),然后使用根 CA 生成一个示例的中级 CA,并使用中级 CA 签发最终用户证书。 根 CA 为根 CA 创建一个目录,并进入: mkdir -p ~/SSLCA/root/ cd ~/SSLCA/root/ 生成根 CA 的 8192 位长的 RSA 密钥: openssl genrsa -out rootca.key 8192 输出类似如下: Generating RSA pri
| 2015-10-30T17:51:55 | 2015-10-30T17:51:55 | 6,498 |
/article-6498-1.html
|
这是一篇快速指南,使用 OpenSSL 来生成 CA (<ruby> 证书授权中心 <rp> ( </rp> <rt> certificate authority </rt> <rp> ) </rp></ruby>)、 <ruby> 中级 CA <rp> ( </rp> <rt> intermediate CA </rt> <rp> ) </rp></ruby> 和<ruby> 末端证书 <rp> ( </rp> <rt> end certificate </rt> <rp> ) </rp></ruby>。包括 OCSP、CRL 和 CA <ruby> 颁发者 <rp> ( </rp> <rt> Issuer </rt> <rp> ) </rp></ruby>信息、具体颁发和失效日期。
我们将设置我们自己的<ruby> 根 CA <rp> ( </rp> <rt> root CA </rt> <rp> ) </rp></ruby>,然后使用根 CA 生成一个示例的中级 CA,并使用中级 CA 签发最终用户证书。

### 根 CA
为根 CA 创建一个目录,并进入:
```
mkdir -p ~/SSLCA/root/
cd ~/SSLCA/root/
```
生成根 CA 的 8192 位长的 RSA 密钥:
```
openssl genrsa -out rootca.key 8192
```
输出类似如下:
```
Generating RSA private key, 8192 bit long modulus
.........++
....................................................................................................................++
e is 65537 (0x10001)
```
如果你要用密码保护这个密钥,在命令行添加选项 `-aes256`。
创建 SHA-256 自签名的根 CA 证书 `ca.crt`;你需要为你的根 CA 提供识别信息:
```
openssl req -sha256 -new -x509 -days 1826 -key rootca.key -out rootca.crt
```
输出类似如下:
```
You are about to be asked to enter information that will be incorporated
into your certificate request.
What you are about to enter is what is called a Distinguished Name or a DN.
There are quite a few fields but you can leave some blank
For some fields there will be a default value,
If you enter '.', the field will be left blank.
-----
Country Name (2 letter code) [AU]:CN
State or Province Name (full name) [Some-State]:Beijing
Locality Name (eg, city) []:Chaoyang dist.
Organization Name (eg, company) [Internet Widgits Pty Ltd]:Linux.CN
Organizational Unit Name (eg, section) []:Linux.CN CA
Common Name (e.g. server FQDN or YOUR name) []:Linux.CN Root CA
Email Address []:ca@linux.cn
```
创建几个文件, 用于该 CA 存储其序列号:
```
touch certindex
echo 1000 > certserial
echo 1000 > crlnumber
```
创建 CA 的配置文件,该文件包含 CRL 和 OCSP 终端的存根。
```
# vim ca.conf
[ ca ]
default_ca = myca
[ crl_ext ]
issuerAltName=issuer:copy
authorityKeyIdentifier=keyid:always
[ myca ]
dir = ./
new_certs_dir = $dir
unique_subject = no
certificate = $dir/rootca.crt
database = $dir/certindex
private_key = $dir/rootca.key
serial = $dir/certserial
default_days = 730
default_md = sha1
policy = myca_policy
x509_extensions = myca_extensions
crlnumber = $dir/crlnumber
default_crl_days = 730
[ myca_policy ]
commonName = supplied
stateOrProvinceName = supplied
countryName = optional
emailAddress = optional
organizationName = supplied
organizationalUnitName = optional
[ myca_extensions ]
basicConstraints = critical,CA:TRUE
keyUsage = critical,any
subjectKeyIdentifier = hash
authorityKeyIdentifier = keyid:always,issuer
keyUsage = digitalSignature,keyEncipherment,cRLSign,keyCertSign
extendedKeyUsage = serverAuth
crlDistributionPoints = @crl_section
subjectAltName = @alt_names
authorityInfoAccess = @ocsp_section
[ v3_ca ]
basicConstraints = critical,CA:TRUE,pathlen:0
keyUsage = critical,any
subjectKeyIdentifier = hash
authorityKeyIdentifier = keyid:always,issuer
keyUsage = digitalSignature,keyEncipherment,cRLSign,keyCertSign
extendedKeyUsage = serverAuth
crlDistributionPoints = @crl_section
subjectAltName = @alt_names
authorityInfoAccess = @ocsp_section
[ alt_names ]
DNS.0 = Linux.CN Root CA
DNS.1 = Linux.CN CA Root
[crl_section]
URI.0 = http://pki.linux.cn/rootca.crl
URI.1 = http://pki2.linux.cn/rootca.crl
[ ocsp_section ]
caIssuers;URI.0 = http://pki.linux.cn/rootca.crt
caIssuers;URI.1 = http://pki2.linux.cn/rootca.crt
OCSP;URI.0 = http://pki.linux.cn/ocsp/
OCSP;URI.1 = http://pki2.linux.cn/ocsp/
```
如果你要设置一个特定的证书起止时间,添加下述内容到 `[myca]`。
```
# format: YYYYMMDDHHMMSS
default_enddate = 20191222035911
default_startdate = 20181222035911
```
### 创建1号中级 CA
生成中级 CA 的私钥
```
openssl genrsa -out intermediate1.key 4096
```
生成其 CSR:
```
openssl req -new -sha256 -key intermediate1.key -out intermediate1.csr
```
输出类似如下:
```
You are about to be asked to enter information that will be incorporated
into your certificate request.
What you are about to enter is what is called a Distinguished Name or a DN.
There are quite a few fields but you can leave some blank
For some fields there will be a default value,
If you enter '.', the field will be left blank.
-----
Country Name (2 letter code) [AU]:CN
State or Province Name (full name) [Some-State]:Beijing
Locality Name (eg, city) []:Chaoyang dist.
Organization Name (eg, company) [Internet Widgits Pty Ltd]:Linux.CN
Organizational Unit Name (eg, section) []:Linux.CN CA
Common Name (e.g. server FQDN or YOUR name) []:Linux.CN Intermediate CA
Email Address []:
Please enter the following 'extra' attributes
to be sent with your certificate request
A challenge password []:
An optional company name []:
```
请确保中级 CA 的主题名(CN,Common Name)和根 CA 的不同。
使用根 CA 为你创建的中级 CA 的 CSR 签名:
```
openssl ca -batch -config ca.conf -notext -in intermediate1.csr -out intermediate1.crt
```
输出类似如下:
```
Using configuration from ca.conf
Check that the request matches the signature
Signature ok
The Subject's Distinguished Name is as follows
countryName :PRINTABLE:'CN'
stateOrProvinceName :ASN.1 12:'Beijing'
localityName :ASN.1 12:'chaoyang dist.'
organizationName :ASN.1 12:'Linux.CN'
organizationalUnitName:ASN.1 12:'Linux.CN CA'
commonName :ASN.1 12:'Linux.CN Intermediate CA'
Certificate is to be certified until Mar 30 15:07:43 2017 GMT (730 days)
Write out database with 1 new entries
Data Base Updated
```
生成 CRL (包括 PEM 和 DER 两种格式):
```
openssl ca -config ca.conf -gencrl -keyfile rootca.key -cert rootca.crt -out rootca.crl.pem
openssl crl -inform PEM -in rootca.crl.pem -outform DER -out rootca.crl
```
每次使用该 CA 签名证书后都需要生成 CRL。
如果需要的话,你可以<ruby> 撤销 <rp> ( </rp> <rt> revoke </rt> <rp> ) </rp></ruby>这个中级证书:
```
openssl ca -config ca.conf -revoke intermediate1.crt -keyfile rootca.key -cert rootca.crt
```
### 配置1号中级 CA
给该中级 CA 创建新目录,并进入:
```
mkdir ~/SSLCA/intermediate1/
cd ~/SSLCA/intermediate1/
```
从根 CA 那边复制这个中级 CA 的证书和私钥:
```
cp ../root/intermediate1.key ./
cp ../root/intermediate1.crt ./
```
创建索引文件:
```
touch certindex
echo 1000 > certserial
echo 1000 > crlnumber
```
创建一个新的 `ca.conf` :
```
# vim ca.conf
[ ca ]
default_ca = myca
[ crl_ext ]
issuerAltName=issuer:copy
authorityKeyIdentifier=keyid:always
[ myca ]
dir = ./
new_certs_dir = $dir
unique_subject = no
certificate = $dir/intermediate1.crt
database = $dir/certindex
private_key = $dir/intermediate1.key
serial = $dir/certserial
default_days = 365
default_md = sha1
policy = myca_policy
x509_extensions = myca_extensions
crlnumber = $dir/crlnumber
default_crl_days = 365
[ myca_policy ]
commonName = supplied
stateOrProvinceName = supplied
countryName = optional
emailAddress = optional
organizationName = supplied
organizationalUnitName = optional
[ myca_extensions ]
basicConstraints = critical,CA:FALSE
keyUsage = critical,any
subjectKeyIdentifier = hash
authorityKeyIdentifier = keyid:always,issuer
keyUsage = digitalSignature,keyEncipherment
extendedKeyUsage = serverAuth
crlDistributionPoints = @crl_section
subjectAltName = @alt_names
authorityInfoAccess = @ocsp_section
[ alt_names ]
DNS.0 = Linux.CN Intermidiate CA 1
DNS.1 = Linux.CN CA Intermidiate 1
[ crl_section ]
URI.0 = http://pki.linux.cn/intermediate1.crl
URI.1 = http://pki2.linux.cn/intermediate1.crl
[ ocsp_section ]
caIssuers;URI.0 = http://pki.linux.cn/intermediate1.crt
caIssuers;URI.1 = http://pki2.linux.cn/intermediate1.crt
OCSP;URI.0 = http://pki.linux.cn/ocsp/
OCSP;URI.1 = http://pki2.linux.cn/ocsp/
```
修改 `[alt_names]` 小节为你所需的<ruby> 替代主题名 <rp> ( </rp> <rt> Subject Alternative names </rt> <rp> ) </rp></ruby>。如果不需要就删除引入它的 `subjectAltName = @alt_names` 行。
如果你需要指定起止时间,添加如下行到 `[myca]` 中。
```
# format: YYYYMMDDHHMMSS
default_enddate = 20191222035911
default_startdate = 20181222035911
```
生成一个空的 CRL (包括 PEM 和 DER 两种格式):
```
openssl ca -config ca.conf -gencrl -keyfile intermediate1.key -cert intermediate1.crt -out intermediate1.crl.pem
openssl crl -inform PEM -in intermediate1.crl.pem -outform DER -out intermediate1.crl
```
### 创建最终用户证书
我们使用新的中级 CA 来生成最终用户的证书。为每个你需要用此 CA 签名的最终用户证书重复这些步骤。
```
mkdir ~/enduser-certs
cd ~/enduser-certs
```
生成最终用户的私钥:
```
openssl genrsa -out enduser-example.com.key 4096
```
生成最终用户的 CSR:
```
openssl req -new -sha256 -key enduser-example.com.key -out enduser-example.com.csr
```
输出类似如下:
```
You are about to be asked to enter information that will be incorporated
into your certificate request.
What you are about to enter is what is called a Distinguished Name or a DN.
There are quite a few fields but you can leave some blank
For some fields there will be a default value,
If you enter '.', the field will be left blank.
-----
Country Name (2 letter code) [AU]:CN
State or Province Name (full name) [Some-State]:Shanghai
Locality Name (eg, city) []:Xuhui dist.
Organization Name (eg, company) [Internet Widgits Pty Ltd]:Example Inc
Organizational Unit Name (eg, section) []:IT Dept
Common Name (e.g. server FQDN or YOUR name) []:example.com
Email Address []:
Please enter the following 'extra' attributes
to be sent with your certificate request
A challenge password []:
An optional company name []:
```
用1号中级 CA 签名最终用户的证书:
```
cd ~/SSLCA/intermediate1
openssl ca -batch -config ca.conf -notext -in ~/enduser-certs/enduser-example.com.csr -out ~/enduser-certs/enduser-example.com.crt
```
输出类似如下:
```
Using configuration from ca.conf
Check that the request matches the signature
Signature ok
The Subject's Distinguished Name is as follows
countryName :PRINTABLE:'CN'
stateOrProvinceName :ASN.1 12:'Shanghai'
localityName :ASN.1 12:'Xuhui dist.'
organizationName :ASN.1 12:'Example Inc'
organizationalUnitName:ASN.1 12:'IT Dept'
commonName :ASN.1 12:'example.com'
Certificate is to be certified until Mar 30 15:18:26 2016 GMT (365 days)
Write out database with 1 new entries
Data Base Updated
```
生成 CRL (包括 PEM 和 DER 两种格式):
```
cd ~/SSLCA/intermediate1/
openssl ca -config ca.conf -gencrl -keyfile intermediate1.key -cert intermediate1.crt -out intermediate1.crl.pem
openssl crl -inform PEM -in intermediate1.crl.pem -outform DER -out intermediate1.crl
```
每次使用该 CA 签名证书后都需要生成 CRL。
如果需要的话,你可以撤销revoke这个最终用户证书:
```
cd ~/SSLCA/intermediate1/
openssl ca -config ca.conf -revoke ~/enduser-certs/enduser-example.com.crt -keyfile intermediate1.key -cert intermediate1.crt
```
输出类似如下:
```
Using configuration from ca.conf
Revoking Certificate 1000.
Data Base Updated
```
将根证书和中级证书连接起来创建证书链文件:
```
cat ../root/rootca.crt intermediate1.crt > ~/enduser-certs/enduser-example.com.chain
```
将这些文件发送给最终用户:
```
enduser-example.com.crt
enduser-example.com.key
enduser-example.com.chain
```
你也可以让最终用户提供他们中级的 CSR 文件,而只发回给他们 这个 `.crt` 文件。不要从服务器上删除它们,否则就不能撤销了。
### 校验证书
你可以通过如下命令使用证书链来验证最终用户证书:
```
cd ~/enduser-certs
openssl verify -CAfile enduser-example.com.chain enduser-example.com.crt
enduser-example.com.crt: OK
```
你也可以用 CRL 来校验它。首先将 PEM CRL 连接到证书链文件:
```
cd ~/SSLCA/intermediate1
cat ../root/rootca.crt intermediate1.crt intermediate1.crl.pem > ~/enduser-certs/enduser-example.com.crl.chain
```
校验证书:
```
cd ~/enduser-certs
openssl verify -crl_check -CAfile enduser-example.com.crl.chain enduser-example.com.crt
```
如果该证书未撤销,输出如下:
```
enduser-example.com.crt: OK
```
如果撤销了,输出如下:
```
enduser-example.com.crt: CN = example.com, ST = Beijing, C = CN, O = Example Inc, OU = IT Dept
error 23 at 0 depth lookup:certificate revoked
```
|
||
多图:LibreOffice 这五年(2010-2015)
|
Pavlo Rudyi
|
https://tlhp.cf/libreoffice-5years-evolution/
|
LibreOffice,来自文档基金会(The Document Foundation)一个自由开源的令人惊叹的办公套件。LO (LibreOffice)在2010年9月28日由 OpenOffice.org 分支出来;而 OOo (OpenOffice.org)则是早期的 StarOffice 开源版本。LibreOffice 支持文字处理,创建与编辑电子表格,幻灯片,图表和图形,数据库,数学公式的创建和编辑等。 核心应用: Writer 文字处理器 Calc 电子表格应用程序,类似于 Excel Impress 应用演示,支持 Microsoft PowerPoint 的格式 Draw 矢量图形编辑器 Math 用于编写和编辑数学公式的特殊应用 Base 数据库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30/204544esmu7epnsmz2mux7.pn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30/204544esmu7epnsmz2mux7.png
| false | false | true |
strugglingyouth
| false |
[
"LibreOffice"
] |
观点
|
{
"viewnum": 7239,
"commentnum": 5,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223.167.10.183",
"message": "视频配音……我是笑着看完的……",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Firefox 43.0|Mac 10.11 用户",
"date": "2015-10-31T09:35:56"
},
{
"postip": "110.73.135.163",
"message": "看视频里的感觉还不太流畅啊",
"username": "来自广西来宾的 Chrome 45.0|Windows XP 用户",
"date": "2015-10-31T09:46:15"
},
{
"postip": "223.79.32.60",
"message": "截图都不是来自同一平台……",
"username": "绿色圣光 [Iceweasel 38.2|GNU/Linux]",
"date": "2015-10-31T13:17:16"
},
{
"postip": "114.242.248.233",
"message": "不知道怎么配了这么搞的配音,估计是从哪个游戏的音乐集中找出来的。。",
"username": "linux [Chrome 46.0|Mac 10.11]",
"date": "2015-10-31T18:23:40"
},
{
"postip": "114.242.248.233",
"message": "估计是网上找的各个历史图片。",
"username": "linux [Chrome 46.0|Mac 10.11]",
"date": "2015-10-31T18:24:08"
}
] |
[] |
LibreOffice,来自文档基金会(The Document Foundation)一个自由开源的令人惊叹的办公套件。LO (LibreOffice)在2010年9月28日由 OpenOffice.org 分支出来;而 OOo (OpenOffice.org)则是早期的 StarOffice 开源版本。LibreOffice 支持文字处理,创建与编辑电子表格,幻灯片,图表和图形,数据库,数学公式的创建和编辑等。 核心应用: Writer 文字处理器 Calc 电子表格应用程序,类似于 Excel Impress 应用演示,支持 Microsoft PowerPoint 的格式 Draw 矢量图形编辑器 Math 用于编写和编辑数学公式的特殊应用 Base 数据库
| 2015-10-31T09:23:00 | 2015-10-31T09:23:00 | 6,501 |
/article-6501-1.html
|
[LibreOffice](http://www.libreoffice.org/),来自<ruby> 文档基金会 <rp> ( </rp> <rt> The Document Foundation </rt> <rp> ) </rp></ruby>一个自由开源的令人惊叹的办公套件。LO (LibreOffice)在2010年9月28日由 [OpenOffice.org](https://www.openoffice.org/) 分支出来;而 OOo (OpenOffice.org)则是早期的 [StarOffice](http://www.staroffice.org/) 开源版本。LibreOffice 支持文字处理,创建与编辑电子表格,幻灯片,图表和图形,数据库,数学公式的创建和编辑等。
### 核心应用:
* **Writer** – 文字处理器
* **Calc** – 电子表格应用程序,类似于 Excel
* **Impress** – 应用演示,支持 Microsoft PowerPoint 的格式
* **Draw** – 矢量图形编辑器
* **Math** – 用于编写和编辑数学公式的特殊应用
* **Base** – 数据库管理

*LibreOffice 3.3, 2011*
这是LibreOffice 的第一个版本 - 分支自 OpenOffice.org

*LibreOffice 3.4*

*LibreOffice 3.5*

*LibreOffice 3.6*

*LibreOffice 4.0*

*LibreOffice 4.1*

*Libre Office 4.2*

*LibreOffice 4.3*

*LibreOffice 4.4*

*LibreOffice 5.0*
### Libre Office 的发展,出自 Wikipedia

### LibreOffice 5.0 预览
(这个视频长达半个小时。配音太魔性了,已被击败了~)
---
via: <https://tlhp.cf/libreoffice-5years-evolution/>
作者:[Pavlo Rudyi](https://tlhp.cf/author/paul/) 译者:[strugglingyouth](https://github.com/strugglingyouth)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新的 RTL 协作组将加速实时 Linux 的发展
|
Eric Brown
|
http://www.linux.com/news/software/applications/858828-new-collaborative-group-to-speed-real-time-linux
|
在不久前的 Linux 大会活动(LinuxCon)上 Linux 基金会(Linux Foundation)宣称,实时Linux操作系统项目(RTL,Real-Time Linux)得到了新的资金支持,并预期这将促进该项目,使其自成立15年来第一次有机会在实时操作性上和其他的实时操作系统(RTOS,Real Time Operation System)一较高下。Linux 基金会将 RTL 组重组为一个新的项目,并命名为RTL协作组(Real-Time Linux Collaborative Project),该项目将获得更有力的资金支持,更多的开发人员将投入其中,并更加紧密地集成到 Linux 内核主线开发中。 根据 Linux 基金会的说法,RT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31/192204vdlzwrn63rornlu1.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0/31/192204vdlzwrn63rornlu1.jpg
| false | false | true |
unicornx
| true |
[
"RTL",
"实时Linux"
] |
观点
|
{
"viewnum": 5093,
"commentnum": 1,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223.79.32.60",
"message": "用过 MontaVista 的",
"username": "绿色圣光 [Iceweasel 38.2|GNU/Linux]",
"date": "2015-11-01T18:43:59"
}
] |
[] |
在不久前的 Linux 大会活动(LinuxCon)上 Linux 基金会(Linux Foundation)宣称,实时Linux操作系统项目(RTL,Real-Time Linux)得到了新的资金支持,并预期这将促进该项目,使其自成立15年来第一次有机会在实时操作性上和其他的实时操作系统(RTOS,Real Time Operation System)一较高下。Linux 基金会将 RTL 组重组为一个新的项目,并命名为RTL协作组(Real-Time Linux Collaborative Project),该项目将获得更有力的资金支持,更多的开发人员将投入其中,并更加紧密地集成到 Linux 内核主线开发中。 根据 Linux 基金会的说法,RT
| 2015-10-31T19:22:30 | 2015-10-31T19:22:30 | 6,504 |
/article-6504-1.html
|
在不久前的 <ruby> Linux 大会活动 <rp> ( </rp> <rt> LinuxCon </rt> <rp> ) </rp></ruby>上 <ruby> Linux 基金会 <rp> ( </rp> <rt> Linux Foundation </rt> <rp> ) </rp></ruby>[宣称](http://www.linuxfoundation.org/news-media/announcements/2015/10/linux-foundation-announces-project-advance-real-time-linux),<ruby> 实时Linux操作系统项目 <rp> ( </rp> <rt> RTL,Real-Time Linux </rt> <rp> ) </rp></ruby>得到了新的资金支持,并预期这将促进该项目,使其自成立15年来第一次有机会在实时操作性上和其他的<ruby> 实时操作系统 <rp> ( </rp> <rt> RTOS,Real Time Operation System </rt> <rp> ) </rp></ruby>一较高下。Linux 基金会将 RTL 组重组为一个新的项目,并命名为<ruby> RTL协作组 <rp> ( </rp> <rt> Real-Time Linux Collaborative Project </rt> <rp> ) </rp></ruby>,该项目将获得更有力的资金支持,更多的开发人员将投入其中,并更加紧密地集成到 Linux 内核主线开发中。

根据 Linux 基金会的说法,RTL 项目并入 Linux基金会旗下后,“在研发方面将为业界节省数百万美元的费用。”同时此举也将“通过强有力的上游内核测试体系而改善本项目的代码质量”。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RTL 项目的开发管理和经费资助主要由<ruby> <a href="http://archive.linuxgizmos.com/celebrating-the-open-source-automation-development-labs-first-birthday/"> 开源自动化开发实验室 </a> <rp> ( </rp> <rt> OSADL,Open Source Automation Development Lab </rt> <rp> ) </rp></ruby>承担,OSADL 将继续作为新合作项目的金牌成员之一,但其原来承担的资金资助工作将会在一月份移交给 Linux 基金会。RTL 项目和 [OSADL](https://www.osadl.org/) 长久以来一直负责维护<ruby> 内核的实时抢占 <rp> ( </rp> <rt> RT-Preempt 或 Preempt-RT </rt> <rp> ) </rp></ruby>补丁,并定期将其更新到 Linux 内核的主线上。
据长期以来一直担任 OSADL 总经理的 Carsten Emde 博士介绍,支持内核实时特性的工作已经完成了将近 90%。 “这就像盖房子,”他解释说。 “主要的部件,如墙壁,窗户和门都已经安装到位,就实时内核来说,类似的主要部件包括:<ruby> 高精度定时器 <rp> ( </rp> <rt> high-resolution timers </rt> <rp> ) </rp></ruby>,<ruby> 中断线程化机制 <rp> ( </rp> <rt> interrupt threads </rt> <rp> ) </rp></ruby>和<ruby> 优先级可继承的互斥量 <rp> ( </rp> <rt> priority-inheritance mutexes </rt> <rp> ) </rp></ruby>等。然后所剩下的就是需要一些边边角角的工作,就如同装修房子过程中还剩下铺设如地毯和墙纸等来完成最终的工程。”
以 Emde 观点来看,从技术的角度来说,实时 Linux 的性能已经可以媲美绝大多数其他的实时操作系统 - 但前提是你要不厌其烦地把所有的补丁都打上。 Emde 的原话如下:“该项目(LCTT 译注,指 RTL)的唯一目标就是提供一个满足实时性要求的 Linux 系统,使其无论运行状况如何恶劣都可以保证在确定的、可以预先定义的时间期限内对外界处理做出响应。这个目标已经实现,但需要你手动地将 RTL 提供的补丁添加到 Linux 内核主线的版本代码上,但将来的不用打补丁的实时 Linux 内核也能实现这个目标。唯一的,当然也是最重要的区别就是相应的维护工作将少得多,因为我们再也不用一次又一次移植那些独立于内核主线的补丁代码了。”
新的 RTL 协作组将继续在 Thomas Gleixner 的指导下工作,Thomas Gleixner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一直是 RTL 的核心维护人员。本周,Gleixner 被任命为 Linux 基金会成员,并加入了一个特别的小组,小组成员包括 Linux 稳定内核维护者Greg Kroah-Hartman,Yocto 项目维护者 Richard Purdie 和 Linus Torvalds 本人。
据 Emde 介绍,RTL 的第二维护人 Steven Rostedt 来自 Red Hat 公司,他负责“维护旧的,但尚保持维护的内核版本”,他将和同样来自 Red Hat 的 Ingo Molnàr 继续参与该项目,Ingo 是 RTL 的关键开发人员,但近年来更多地从事咨询方面的工作。有些令人惊讶的是,Red Hat 竟然不是 RTL 协作组的成员之一。相反,谷歌作为唯一的白金会员占据了头把交椅,其他黄金会员包括<ruby> 国家仪器公司 <rp> ( </rp> <rt> NI,National Instruments </rt> <rp> ) </rp></ruby>,OSADL 和德州仪器(TI)。银卡会员包括Altera 公司,ARM,Intel 和 IBM。
### 走向实时内核的漫长道路
当15年前 Linux 第一次出现在嵌入式设备上的时候,它所面临的嵌入式计算市场已经被其他的实时操作系统,譬如<ruby> 风河公司 <rp> ( </rp> <rt> WindRiver </rt> <rp> ) </rp></ruby>的 VxWorks,所牢牢占据。VxWorks 从那时起到现在,一直在为众多的工控设备、航空电子设备以及交通运输应用提供着工业级别的高确定性的,硬实时的内核。微软后来也提供了一个支持实时性的操作系统版本- Windows CE,当时的 Linux 所面临的是来自潜在工业客户的公开嘲讽和层层阻力。他们认为那些从桌面系统改进来的 Linux 发行版本顶多适合要求不高的轻量级消费类电子产品,而不适合那些对硬实时要求更高的设备。
对于嵌入式 Linux 的先行者如 [MontaVista 公司](http://www.linux.com/news/embedded-mobile/mobile-linux/841651-embedded-linux-pioneer-montavista-spins-iot-linux-distribution)来说,其[早期的目标](http://archive.linuxgizmos.com/real-time-linux-what-is-it-why-do-you-want-it-how-do-you-do-it-a/)很明确就是要改进 Linux 的实时能力。多年以来,对 Linux 的实时性能开发发展迅速,得到各种组织的支持,如[成立于2006年](http://archive.linuxgizmos.com/industry-group-aims-linux-at-automation-apps/)的 OSADL,以及<ruby> 实时 Linux 基金会 <rp> ( </rp> <rt> RTLF,Real-Time Linux Foundation </rt> <rp> ) </rp></ruby>。在2009年 [OSADL 与 RTLF 合并](http://archive.linuxgizmos.com/industrial-linux-groups-merge/),OSADL 及其 RTL 组承担了所有的<ruby> 抢占式实时内核 <rp> ( </rp> <rt> Preempt-RT </rt> <rp> ) </rp></ruby>补丁的维护工作和将补丁提交到上游内核主线的工作。除此之外 OSADL 还负责监管其他自动化相关的项目,例如<ruby> <a href="https://www.osadl.org/Safety-Critical-Linux.safety-critical-linux.0.html"> 高可靠性 Linux </a> <rp> ( </rp> <rt> Safety Critical Linux </rt> <rp> ) </rp></ruby>(译者注:指研究如何在关键系统上可靠安全地运行Linux)。
OSADL 对 RTL 的支持经历了三个阶段:拥护和推广,测试和质量评估,以及最后的资金支持。Emde 表示,在早期,OSADL 的角色仅限于写写推广的文章,制作专题报告,组织相关培训,以及“宣传” RTL 的优点。他说:“要让一个相当保守的工控行业接受象 Linux 之类的新技术及其基于社区的那种开发模式,首先就需要建立其对新事物的信任。从使用专有的实时操作系统转向改用 Linux 对公司意味着必须引入新的战略和流程,才能与社区进行互动。”
后来,OSADL 改而提供技术性能数据,建立[质量评估和测试中心](http://www.osadl.org/QA-Farm-Realtime.qa-farm-about.0.html),并在和开源相关的法律事务问题和安全认证方面向行业成员提供帮助。
当 RTL 在实时性上变得愈加成熟的同时,相反地 Windows CE 却是江河日下,[其市场份额正在快速地被 RTL 所蚕食](http://www.linux.com/news/embedded-mobile/mobile-linux/818011-embedded-linux-keeps-growing-amid-iot-disruption-says-study),一些与 RTL 竞争的实时 Linux 项目,主要是 [Xenomai](http://xenomai.org/) 也已开始集成 RTL。
“伴随 RTL 补丁的成功,以及明确的预期其最终会被完整集成到 Linux 内核主线代码中,导致 Xenomai 关注的重心发生了变化,”Emde 说。 “Xenomai 3.0 可与 RT 补丁结合起来使用,并提供了所谓的‘皮肤’,(LCTT 译注:一个封装层),使我们可以复用为其他系统编写的代码。不过,它们还没有完全统一起来,因为 Xenomai 使用了双内核方法,而RT 补丁只适用于单一的 Linux 内核。“
近些年来,RTL 组的资助来源越来越少,所以最终 OSADL 接过了这个重任。Emde 说:“当最近开发工作因缺少资金而陷入停滞时,OSADL 对 RTL 的支持进入到第三个重大阶段:开始直接资助 Thomas Gleixner 的工作。”
正如 Emde 在其[10月5日的一篇博文](https://www.osadl.org/Single-View.111+M5dee6946dab.0.html)中所描述的那样,实时 Linux 的应用领域正在日益扩大,由其原来主要服务的工业控制扩大到了汽车行业和电信业等领域,这表明资助的来源也应该得到拓宽。Emde 原文写道:“仅仅靠来自工控行业的资金来支撑全部的工作是不合理的,因为电信等其他行业也在享用实时 Linux 内核。”
当 Linux 基金会表明有兴趣提供资金支持时,OSADL 认为“单一的资助和控制渠道要有效得多”(LCTT 译注:指最终由Linux 基金会全盘接手了 RTL 项目),Emde 如是说。不过,他补充说,作为黄金级成员,OSADL 仍参与监管项目的工作,会继续从事其宣传和质量保证方面的活动。
### 汽车行业期待 RTL 的崛起
Emde 表示,RTL 会继续在工业应用领域飞速发展并逐渐取代其他实时操作系统。而且,他补充说,RTL 在汽车行业发展也很迅猛,以后会扩大并应用到铁路和航空电子设备上。
的确,Linux 在汽车行业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也是 Linux 基金对 RTL 所寄予厚望的原因之所在。RTL 工作组可能会与 Linux 基金会旗下的<ruby> <a href="http://www.linux.com/news/embedded-mobile/mobile-linux/833358-first-open-automotive-grade-linux-spec-released"> 车载Linux </a> <rp> ( </rp> <rt> AGL,Automotive Grade Linux </rt> <rp> ) </rp></ruby>工作组展开合作。Emde 猜测,Google 高调参与的主要动因可能也是希望将 RTL 用于汽车控制。此外,德州仪器(TI)也非常期望将其 Jacinto 处理器应用于汽车行业。
面向车载 Linux 的项目(比如AGL)的目标是要扩大 Linux 在车载设备上的应用范围,其应用不是仅限于<ruby> 车载信息娱乐 <rp> ( </rp> <rt> IVI,In-Vehicle Infotainment </rt> <rp> ) </rp></ruby>,而是要进入到譬如集群控制和车载通讯领域,而这些领域目前主要使用的是 QNX 之类的实时操作系统。无人驾驶汽车在实时性上对操作系统也有很高的要求。
Emde 特别指出,OSADL 的 [SIL2LinuxMP](http://www.osadl.org/SIL2LinuxMP.sil2-linux-project.0.html) 项目可能会在将 RTL 引入到汽车工业领域上扮演重要的角色。SIL2LinuxMP 并不是专门针对汽车工业的项目,但随着 BMW 公司参与其中,汽车行业成为其很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该项目的目标在于验证 RTL 在采用单核或多核 CPU 的<ruby> 标准化商用 <rp> ( </rp> <rt> COTS,Commercial Off-The-Shelf </rt> <rp> ) </rp></ruby>板卡上运行所需的基本组件。它定义了引导程序、根文件系统、Linux 内核以及对应支持 RTL 的 C 库。
无人机和机器人使用实时 Linux 的时机也已成熟,Xenomai 系统早已用在许多机器人以及一些无人机中。不过,在更广泛的嵌入式 Linux 世界,包括了消费电子产品和物联网应用中,RTL 可以扮演的角色很有限。主要的障碍在于,无线通信和互联网本身会带来延迟。
Emde 说:“目前实时 Linux 主要还是应用于系统内部控制以及系统与周边外设之间的控制,在远程控制机器上作用不大。企图通过互联网实现实时控制恐怕不是一件可行的事情。”
---
via: <http://www.linux.com/news/software/applications/858828-new-collaborative-group-to-speed-real-time-linux>
作者:[Eric Brown](http://www.linux.com/community/forums/person/42808) 译者:[unicornx](https://github.com/unicornx)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前所未有的神速,仅半年后就推出了 GNU Hurd 0.7
|
https://www.gnu.org/software/hurd/news/2015-10-31-releases.html
|
GNU Hurd是 GNU 工程中取代 Unix的核心。 Hurd 是一组运行在 Mach 微内核上的服务器,用来实现 Unix 或其他核心(如 Linux)实现了的文件系统、网络协议、及文件访问控制等其他功能。 Hurd 内核向来因其开发缓慢而被吐槽,不过,这次的0.7版本发布居然距离上次的0.6发布才仅仅半年!看来 GNU Hurd 0.7 于 2015/10/31 发布,主要更新内容有: 改进了 ext2fs 中的节点缓存功能 极大的改进了原生的 fackroot 工具,现在它可以处理命令套接字,以及修复了一些权限问题 引入新的功能 rpcscan,用于扫描 Mach 服务器并显示关联到 demuxer 的 R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4/16/090220kblgie5lljbb3wmk.pn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04/16/090220kblgie5lljbb3wmk.png
| false | false | true |
wxy
| false |
[
"Hurd"
] |
新闻
|
{
"viewnum": 6113,
"commentnum": 3,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40.246.64.195",
"message": "赞一个",
"username": "art1st2012 [Chrome 45.0|Windows 7]",
"date": "2015-11-01T10:05:51"
},
{
"postip": "110.73.135.142",
"message": "Hurd的存在就是为了证明linux是多么的牛x",
"username": "来自广西来宾的 Chrome 46.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5-11-01T13:07:24"
},
{
"postip": "223.79.32.60",
"message": "希望有生之年能够看到 GNU/Hurd 实际应用。",
"username": "绿色圣光 [Iceweasel 38.2|GNU/Linux]",
"date": "2015-11-01T18:23:49"
}
] |
[] |
GNU Hurd是 GNU 工程中取代 Unix的核心。 Hurd 是一组运行在 Mach 微内核上的服务器,用来实现 Unix 或其他核心(如 Linux)实现了的文件系统、网络协议、及文件访问控制等其他功能。 Hurd 内核向来因其开发缓慢而被吐槽,不过,这次的0.7版本发布居然距离上次的0.6发布才仅仅半年!看来 GNU Hurd 0.7 于 2015/10/31 发布,主要更新内容有: 改进了 ext2fs 中的节点缓存功能 极大的改进了原生的 fackroot 工具,现在它可以处理命令套接字,以及修复了一些权限问题 引入新的功能 rpcscan,用于扫描 Mach 服务器并显示关联到 demuxer 的 R
| 2015-11-01T08:22:49 | 2015-11-01T08:22:49 | 6,506 |
/article-6506-1.html
|
[GNU Hurd](https://www.gnu.org/software/hurd/hurd.html) 是 GNU 工程中取代 [Unix](https://www.gnu.org/software/hurd/unix.html) 的核心。 Hurd 是一组运行在 Mach 微内核上的[服务器](https://www.gnu.org/software/hurd/hurd/translator.html),用来实现 Unix 或其他核心(如 Linux)实现了的文件系统、网络协议、及文件访问控制等其他功能。

Hurd 内核向来因其开发缓慢而被吐槽,不过,这次的0.7版本发布居然距离上次的0.6发布才仅仅半年!看来……
GNU Hurd 0.7 于 2015/10/31 发布,主要更新内容有:
* 改进了 ext2fs 中的节点缓存功能
* 极大的改进了原生的 fackroot 工具,现在它可以处理命令套接字,以及修复了一些权限问题
* 引入新的功能 rpcscan,用于扫描 Mach 服务器并显示关联到 demuxer 的 RPC
* 代码可以工作在更新版本的编译器和 libc 下
下载地址:
* <ftp://ftp.gnu.org/gnu/hurd/>
* <http://ftp.gnu.org/gnu/hurd/>
* <http://git.savannah.gnu.org/cgit/hurd/hurd.git>
与之同时发布的还有 GNU Mach 1.6 、GNU MIG 1.6。[GNU Mach](https://www.gnu.org/software/hurd/microkernel/mach/gnumach.html) 是 [Mach 微内核](https://www.gnu.org/software/hurd/microkernel/mach.html)的 GNU 版本,它是 GNU Hurd 系统的基础。该[微内核](https://www.gnu.org/software/hurd/microkernel.html)提供了 [IPC](https://www.gnu.org/software/hurd/ipc.html) 机制,用于定义一个接口,以实现传统的操作系统内核所提供的分布式的多服务器功能。[GNU MIG](https://www.gnu.org/software/hurd/microkernel/mach/mig/gnu_mig.html) 是 [Mach 3.0 接口生成器 (MIG)](https://www.gnu.org/software/hurd/microkernel/mach/mig.html) 的 GNU 版本。它用来将 [RPC](https://www.gnu.org/software/hurd/rpc.html) 定义的文件翻译为 C 代码,主要用于编译 Hurd 时 RPC 相关的软件包。
以下是 Hurd 发布历史:
* [hurd-announce](http://www.gnu.org/software/hurd/history/hurd-announce) -- GNU Hurd announcement, May 91
* [hurd-announce2](http://www.gnu.org/software/hurd/history/hurd-announce2) -- GNU Hurd announcement, Nov 93
* [hurd-flash](http://www.gnu.org/software/hurd/history/hurd-flash) -- News flash, Apr 94 -- it boots!
* [hurd-flash2](http://www.gnu.org/software/hurd/history/hurd-flash2) -- News flash, May 94
* [hurd-flash3](http://www.gnu.org/software/hurd/history/hurd-flash3) -- News flash, Jul 94 -- emacs runs!
* [hurd-flash4](http://www.gnu.org/software/hurd/history/hurd-flash4) -- News flash, Aug 94
* [hurd-flash5](http://www.gnu.org/software/hurd/history/hurd-flash5) -- News flash, Sep 94 -- gcc runs!
* [hurd-flash6](http://www.gnu.org/software/hurd/history/hurd-flash6) -- News flash, Nov 94
* [hurd-flash7](http://www.gnu.org/software/hurd/history/hurd-flash7) -- New Snapshot, Apr 95
* [hurd-flash8](http://www.gnu.org/software/hurd/history/hurd-flash8) -- New Snapshot, Jul 95 -- ext2fs support
* [hurd-flash9](http://www.gnu.org/software/hurd/history/hurd-flash9) -- News Flash, Nov 95 -- ftp works!
* [hurd-flash10](http://www.gnu.org/software/hurd/history/hurd-flash10) -- New Snapshot, Apr 96 -- NFS and lots else works!
* [hurd-flash11](http://www.gnu.org/software/hurd/history/hurd-flash11) -- Binary image available, Apr 96 This and [NetBSD](http://www.netbsd.org/) boot flopies should be enough to get a working GNU/Hurd system!
* [hurd-flash12](http://www.gnu.org/software/hurd/history/hurd-flash12) -- Test release status (Jul 96)
* [hurd-flash13](http://www.gnu.org/software/hurd/history/hurd-flash13) -- Test release announcement (Aug 96)
* [GNU Hurd 0.1](http://news.gmane.org/find-root.php?message_id=%3c199609070249%2EWAA24297%40geech%2Egnu%2Eai%2Emit%2Eedu%3e) (1996-09-06)
* [GNU Mach 1.0](http://news.gmane.org/find-root.php?message_id=%3c199704142043%2EQAA01894%40churchy%2Egnu%2Eai%2Emit%2Eedu%3e) (1997-04-14)
* [GNU Mach 1.1](http://news.gmane.org/find-root.php?message_id=%3c199705091753%2ENAA15557%40sugar%2Dbombs%2Egnu%2Eai%2Emit%2Eedu%3e) (1997-05-09)
* [GNU Mach 1.1.1](http://news.gmane.org/find-root.php?message_id=%3c199705121633%2EMAA26409%40sugar%2Dbombs%2Egnu%2Eai%2Emit%2Eedu%3e) (1997-05-12)
* [GNU Mach 1.1.2](http://news.gmane.org/find-root.php?message_id=%3c199706102159%2ERAA13943%40churchy%2Egnu%2Eai%2Emit%2Eedu%3e) (1997-06-10?)
* [hurd-flash14](http://www.gnu.org/software/hurd/history/hurd-flash14) -- Release 0.2 announcement (Hurd)
* [hurd-flash15](http://www.gnu.org/software/hurd/history/hurd-flash15) -- Release 0.2 announcement (complete GNU system)
+ [GNU 0.2](http://news.gmane.org/find-root.php?message_id=%3c199706162021%2EQAA18370%40sugar%2Dbombs%2Egnu%2Eai%2Emit%2Eedu%3e) (1997-06-16)
* [GNU MIG 1.0.1](http://news.gmane.org/find-root.php?message_id=%3c199812040849%2EDAA07660%40baalperazim%2Efrob%2Ecom%3e) (1998-12-04)
* [GNU Mach 1.2](http://news.gmane.org/find-root.php?message_id=%3c199906211918%2EPAA26822%40x15%2Dcruise%2Dbasselope%2Emit%2Eedu%3e) (1999-06-21)
* [GNU MIG 1.1](http://news.gmane.org/find-root.php?message_id=%3c199906231741%2ENAA46739%40pusey%2Emit%2Eedu%3e) (1999-06-23)
* [GNU MIG 1.2](http://news.gmane.org/find-root.php?message_id=%3c20010622215446%2EI6130%40212%2E23%2E136%2E22%3e) (2001-06-22)
* [GNU MIG 1.3](http://news.gmane.org/find-root.php?message_id=%3c20020308220603%2EA90E61B9C4%40perdition%2Elinnaean%2Eorg%3e) (2002-03-08)
* [GNU Mach 1.3](http://news.gmane.org/find-root.php?message_id=%3c20020527203155%2E88DBE1BA15%40perdition%2Elinnaean%2Eorg%3e) (2002-05-27)
* [GNU MIG 1.3.1](http://news.gmane.org/find-root.php?message_id=%3c20020830194413%2EGA6819%40outpost%2Ednsalias%2Eorg%3e) (2002-08-30)
* [GNU Hurd 0.5, GNU Mach 1.4, GNU MIG 1.4 released](http://www.gnu.org/software/hurd/news/2013-09-27.html) (2013-09-27)
* [GNU Hurd 0.6, GNU Mach 1.5, GNU MIG 1.5 released](http://www.gnu.org/software/hurd/news/2015-04-10-releases.html) (2015-04-10)
* [GNU Hurd 0.7, GNU Mach 1.6, GNU MIG 1.6 released](http://www.gnu.org/software/hurd/news/2015-10-31-releases.html) (2015-10-31)
|
|||
Linux 上好用的 R 语言 IDE
|
Adrien Brochard
|
http://xmodulo.com/good-ide-for-r-on-linux.html
|
前一段时间,我已经介绍过 Linux 上针对 C/C++ 语言的最好 IDE。很显然 C 或 C++ 并不是现存的唯一的编程语言,是时间讨论某些更加特别的语言了。 假如你做过一些统计工作,很可能你已经见识过 R 语言 了。假如你还没有,我真的非常推荐这门专为统计和数据挖掘而生的开源编程语言。若你拥有编程背景,它的语法可能会使你感到有些不适应,但希望它的向量化操作所带来的快速能够吸引到你。简而言之,请尝试使用一下这门语言。而要做到这一点,使用一个好的 IDE 来入门或许会更好。R 作为一门跨平台的语言,有着一大把好用的 IDE,它们使得用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1/01/154432z0dnxs5z0zawzdad.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1/01/154432z0dnxs5z0zawzdad.jpg
| false | false | true |
FSSlc
| false |
[
"R语言",
"编辑器",
"IDE"
] |
分享
|
{
"viewnum": 18353,
"commentnum": 2,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13.88.64.84",
"message": "用RStudio的还是很多的,最后一个KDE下的,不知道怎么样~",
"username": "POCMON [Firefox 41.0|Ubuntu]",
"date": "2015-11-01T16:58:43"
},
{
"postip": "122.204.153.36",
"message": "当然是首推Rstudio不解释啊。何苦用其他的受罪呢",
"username": "来自湖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的 Chrome 46.0|Windows 8 用户",
"date": "2015-11-03T11:16:00"
}
] |
[] |
前一段时间,我已经介绍过 Linux 上针对 C/C++ 语言的最好 IDE。很显然 C 或 C++ 并不是现存的唯一的编程语言,是时间讨论某些更加特别的语言了。 假如你做过一些统计工作,很可能你已经见识过 R 语言 了。假如你还没有,我真的非常推荐这门专为统计和数据挖掘而生的开源编程语言。若你拥有编程背景,它的语法可能会使你感到有些不适应,但希望它的向量化操作所带来的快速能够吸引到你。简而言之,请尝试使用一下这门语言。而要做到这一点,使用一个好的 IDE 来入门或许会更好。R 作为一门跨平台的语言,有着一大把好用的 IDE,它们使得用
| 2015-11-01T15:44:39 | 2015-11-01T15:44:39 | 6,508 |
/article-6508-1.html
|
前一段时间,我已经介绍过 [Linux 上针对 C/C++ 语言的最好 IDE](http://xmodulo.com/good-ide-for-c-cpp-linux.html)。很显然 C 或 C++ 并不是现存的唯一的编程语言,是时间讨论某些更加特别的语言了。
假如你做过一些统计工作,很可能你已经见识过 [R 语言](https://www.r-project.org/) 了。假如你还没有,我真的非常推荐这门专为统计和数据挖掘而生的开源编程语言。若你拥有编程背景,它的语法可能会使你感到有些不适应,但希望它的向量化操作所带来的快速能够吸引到你。简而言之,请尝试使用一下这门语言。而要做到这一点,使用一个好的 IDE 来入门或许会更好。R 作为一门跨平台的语言,有着一大把好用的 IDE,它们使得用 R 语言进行数据分析变得更惬意。假如你非常钟意一个特定的编辑器,这里也有一些好用的插件来将它转变为一个成熟的 R 语言的 IDE。

下面就让我们见识一下 Linux 环境下 5 个针对 R 语言的好用 IDE吧。
### 1. RStudio

就让我们以或许是最为人们喜爱的 R IDE —— [RStudio](https://www.rstudio.com/) 来开始我们的介绍吧。除了一般 IDE 所提供的诸如语法高亮、代码补全等功能,RStudio 还因其集成了 R 语言帮助文档、强大的调试器、多视图系统而突出。如果你准备入门 R 语言,我只建议你将 RStudio 作为你的 R 语言控制台,一方面用它来实时测试代码是很完美的,另外对象浏览器可以帮助你理解你正在处理的是哪类数据。最后,真正征服我的是它集成了图形显示器,使得你能够更轻松地将图形输出为图片文件。至于它不好的方面, RStudio 缺乏快捷键和高级设置来使得它成为一个完美的 IDE。然而,它有一个以 AGPL 协议发布的免费版本, Linux 用户没有借口不去试试这个 IDE。
### 2. 带有 ESS 插件的 Emacs

在我的前一个有关 IDE 的文章中,很多朋友对我所给出的清单中没有 Emacs 而感到失望。对于这个,我的主要理由是 Emacs 可以说是 IDE 里面的“通配符”:你可以将它放到任意语言的 IDE 清单中。但对于 [带有 ESS 插件的 R](http://ess.r-project.org/) 来说,事情就变得有些不同了。Emacs Speaks Statistics (ESS) 是一个令人惊异的插件,它将完全改变你使用 Emacs 编辑器的方式,真的非常适合 R 编程者的需求。与 RStudio 类似,带有 ESS 的 Emacs 拥有多视图,它有两个面板:一个显示代码,另一个则是一个 R 控制台,使得实时地测试代码和探索数据对象变得更加容易。但 ESS 真正的长处是可以和你已安装的其他 Emacs 插件无缝集成,以及它的高级配置选项。简而言之,如果你喜欢你的 Emacs 快捷键,你将能够在 R 语言开发环境下使用它们。然而,当你在 ESS 中处理大量数据时,我已经听闻并经历了一些效率低下的问题。尽管这个问题不是很重大,但足以让我更偏好 RStudio。
### 3. Vim 及 Vim-R-plugin

在谈论完 Emacs 后,因为我不想去讨论 Emacs 和 Vim 的优劣,所以我尽力给予 Vim 同样的待遇,下面介绍 [Vim R 插件](http://www.vim.org/scripts/script.php?script_id=2628)。使用名为 tmux 的终端工具,这个工具使得在开启一个 R 控制台的同时,又书写 R 代码成为可能。但最为重要的是,它还为 Vim 带来了 R 语言的语法高亮和自动补全。你还可以轻易地获取 R 帮助文档和浏览数据对象。但再次强调,这些强大的功能来源于它大量的自定义选项和 Vim 的速度。假如你被这些功能所诱惑,我希望你能够通读有关介绍如何安装这个插件并设置相关环境的[文档](http://www.lepem.ufc.br/jaa/r-plugin.html)。
### 4. 带有 RGedit 的 Gedit

若 Emacs 和 Vim 都不是你的菜,而你恰好喜欢默认的 Gnome 编辑器,则 [RGedit](http://rgedit.sourceforge.net/) 就是专门为你而生的:它是 Gedit 的一个专门编辑 R 代码的插件。Gedit 比你以为的更强大,配上大量的插件,就有可能用它来做许许多多的事情。而 RGedit 恰好就是你编辑 R 代码所需要的那款插件。它支持传统的语法高亮并在屏幕下方集成了 R 控制台,但它还有一大类独特的功能,例如多文件编辑、代码折叠、文件查看器,甚至还有一个 GUI 的向导用来从 snippets 产生代码。尽管我对 Gedit 并不感冒,但我必须承认这些功能比一般插件的功能更好,并且在你花费很长时间去分析数据时它会有很大的帮助。唯一的不足是它的最后一次更新是 2013 年。我真的希望这个项目能够被重新焕发新生。
### 5. RKWard

最后的并不意味着最不重要,作为这个清单的最后,[RKWard](https://rkward.kde.org/) 是一个 KDE 环境下的 R 语言 IDE。我最喜爱它的一点是它的名称。但说老实话,它的包管理系统和类似电子表格的数据编辑器排在我最喜欢它的理由的第二位。除了这些,它还包含一个简单的用来画图和导入数据的系统,另外它还可以使用插件来扩展功能。假如你不是一个 KDE 迷,或许你有点不喜欢这个,但若你是,我真的建议你考虑使用它。
总的来说,无论你是否刚入门 R 语言,这些 IDE 对你或许都有些帮助。假如你更偏好某个软件它自身所代表的东西或者是偏好针对你喜爱的编辑器的插件,这些都没有什么问题,我确信你将感激这些软件所提供的某些功能。同时我还确信我遗漏了很多好的针对 R 语言的 IDE,或许它们值得罗列在这个清单上。鉴于你们在上一篇针对 C/C++ 的最好 IDE 这个话题中陈述了很多非常有用的评论,我也邀请你们在这里做出同样精彩的评论并分享出你的知识。
关于 Linux 下针对 R 语言的好用编辑器,你有什么看法呢?请在下面的评论中让我们知晓。
---
via: <http://xmodulo.com/good-ide-for-r-on-linux.html>
作者:[Adrien Brochard](http://xmodulo.com/author/adrien) 译者:[FSSlc](https://github.com/FSSlc)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用 screenfetch 和 linux_logo 显示带有酷炫 Linux 标志的基本硬件信息
|
Vivek Gite
|
http://www.cyberciti.biz/hardware/howto-display-linux-logo-in-bash-terminal-using-screenfetch-linux_logo/
|
想在屏幕上显示出你的 Linux 发行版的酷炫标志和基本硬件信息吗?不用找了,来试试超赞的 screenfetch 和 linux_logo 工具。 来看看 screenfetch 吧 screenFetch 是一个能够在截屏中显示系统/主题信息的命令行脚本。它可以在 Linux,OS X,FreeBSD 以及其它的许多类Unix系统上使用。来自 man 手册的说明: 这个方便的 Bash 脚本可以用来生成那些漂亮的终端主题信息和用 ASCII 构成的发行版标志,就像如今你在别人的截屏里看到的那样。它会自动检测你的发行版并显示 ASCII 版的发行版标志,并且在右边显示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在 Linux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1/01/230001y3s98ro26295ta9f.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511/01/230001y3s98ro26295ta9f.jpg
| false | false | true |
alim0x
| false |
[
"screenfetch",
"linux_logo"
] |
桌面应用
|
{
"viewnum": 35763,
"commentnum": 7,
"favtimes": 5,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61.181.89.20",
"message": "openSUSE完全被忽略了",
"username": "来自天津的 Opera 32.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5-11-02T10:15:59"
},
{
"postip": "59.172.176.84",
"message": "debian8.2 jessie 安装linuxlogo的命令不是apt-get install linux_logo 而是apt-get install linuxlogo",
"username": "来自湖北武汉的 Firefox 41.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5-11-02T11:32:48"
},
{
"postip": "45.124.66.55",
"message": "好久以前的文章啦",
"username": "qiansen [Chrome 46.0|GNU/Linux]",
"date": "2015-11-02T18:17:47"
},
{
"postip": "113.88.49.74",
"message": "我只知道在UBUNTU 14.04L输入:<br />\r\n $ sudo apt-get install screenfetch<br />\r\n是肯定不行的,源里没有这个安装包~<br />\r\n<br />\r\n正确的姿势:<br />\r\nwget <a href=\"https://github.com/KittyKatt/screenFetch/archive/master.zip\" target=\"_blank\">https://github.com/KittyKatt/screenFetch/archive/master.zip</a><br />\r\nunzip master.zip<br />\r\nsudo mv screenFetch-master/screenfetch-dev /usr/bin/screenfetch<br />\r\n运行:<br />\r\nscreenfetch",
"username": "POCMON [Firefox 41.0|Ubuntu]",
"date": "2015-11-02T18:28:57"
},
{
"postip": "114.253.20.11",
"message": "嗯,这个好像是在不同的发行版上名字不同(冲突了),谢谢!",
"username": "linux [Chrome 46.0|Mac 10.11]",
"date": "2015-11-02T20:16:24"
},
{
"postip": "171.34.250.56",
"message": "Debian jessie 是有的,而且使用包管理才是正确姿势吧……",
"username": "来自江西南昌的 Firefox 41.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5-11-03T14:30:25"
},
{
"postip": "220.231.48.232",
"message": "bash下的小玩具",
"username": "jinga50334 [Chrome 46.0|GNU/Linux]",
"date": "2015-11-05T10:30:56"
}
] |
[
{
"raid": 1947,
"displayorder": 0
},
{
"raid": 8013,
"displayorder": 0
},
{
"raid": 5838,
"displayorder": 1
}
] |
想在屏幕上显示出你的 Linux 发行版的酷炫标志和基本硬件信息吗?不用找了,来试试超赞的 screenfetch 和 linux_logo 工具。 来看看 screenfetch 吧 screenFetch 是一个能够在截屏中显示系统/主题信息的命令行脚本。它可以在 Linux,OS X,FreeBSD 以及其它的许多类Unix系统上使用。来自 man 手册的说明: 这个方便的 Bash 脚本可以用来生成那些漂亮的终端主题信息和用 ASCII 构成的发行版标志,就像如今你在别人的截屏里看到的那样。它会自动检测你的发行版并显示 ASCII 版的发行版标志,并且在右边显示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在 Linux
| 2015-11-02T09:52:00 | 2015-11-02T09:52:00 | 6,510 |
/article-6510-1.html
|
想在屏幕上显示出你的 Linux 发行版的酷炫标志和基本硬件信息吗?不用找了,来试试超赞的 screenfetch 和 linux\_logo 工具。

### 来看看 screenfetch 吧
screenFetch 是一个能够在截屏中显示系统/主题信息的命令行脚本。它可以在 Linux,OS X,FreeBSD 以及其它的许多类Unix系统上使用。来自 man 手册的说明:
>
> 这个方便的 Bash 脚本可以用来生成那些漂亮的终端主题信息和用 ASCII 构成的发行版标志,就像如今你在别人的截屏里看到的那样。它会自动检测你的发行版并显示 ASCII 版的发行版标志,并且在右边显示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
>
>
#### 在 Linux 上安装 screenfetch
打开终端应用。在基于 Debian 或 Ubuntu 或 Mint 的系统上只需要输入下列 [apt-get 命令](http://www.cyberciti.biz/tips/linux-debian-package-management-cheat-sheet.html):
```
$ sudo apt-get install screenfetch
```

*图一:用 apt-get 安装 screenfetch*
如果源里面没有这个软件,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
wget https://github.com/KittyKatt/screenFetch/archive/master.zip
unzip master.zip
sudo mv screenFetch-master/screenfetch-dev /usr/bin/screenfetch
```
#### 在 Mac OS X 上安装 screenfetch
输入下列命令:
```
$ brew install screenfetch
```

*图二:用 brew 命令安装 screenfetch*
#### 在 FreeBSD 上安装 screenfetch
输入下列 pkg 命令:
```
$ sudo pkg install sysutils/screenfetch
```

*图三:在 FreeBSD 用 pkg 安装 screenfetch*
#### 在 Fedora 上安装 screenfetch
输入下列 dnf 命令:
```
$ sudo dnf install screenfetch
```

*图四:在 Fedora 22 用 dnf 安装 screenfetch*
#### 我该怎么使用 screefetch 工具?
只需输入以下命令:
```
$ screenfetch
```
这是不同系统的输出:

*Fedora 上的 Screenfetch*

*OS X 上的 Screenfetch*

*FreeBSD 上的 Screenfetch*

*Debian 上的 Screenfetch*
#### 获取截屏
要获取截屏并保存成文件,输入:
```
$ screenfetch -s
```
你会看到一个文件 ~/Desktop/screenFetch-\*.jpg。获取截屏并直接上传到 imgur,输入:
```
$ screenfetch -su imgur
```
**输出示例:**
```
-/+:. veryv@Viveks-MacBook-Pro
:++++. OS: 64bit Mac OS X 10.10.5 14F27
/+++/. Kernel: x86_64 Darwin 14.5.0
.:-::- .+/:-``.::- Uptime: 3d 1h 36m
.:/++++++/::::/++++++/:` Packages: 56
.:///////////////////////:` Shell: bash 3.2.57
////////////////////////` Resolution: 2560x1600 1920x1200
-+++++++++++++++++++++++` DE: Aqua
/++++++++++++++++++++++/ WM: Quartz Compositor
/sssssssssssssssssssssss. WM Theme: Blue
:ssssssssssssssssssssssss- Font: Not Found
osssssssssssssssssssssssso/` CPU: Intel Core i5-4288U CPU @ 2.60GHz
`syyyyyyyyyyyyyyyyyyyyyyyy+` GPU: Intel Iris
`ossssssssssssssssssssss/ RAM: 6405MB / 8192MB
:ooooooooooooooooooo+.
`:+oo+/:-..-:/+o+/-
Taking shot in 3.. 2.. 1.. 0.
==> Uploading your screenshot now...your screenshot can be viewed at http://imgur.com/HKIUznn
```
你可以访问 <http://imgur.com/HKIUznn> 来查看上传的截屏。
### 再来看看 linux\_logo
linux\_logo 程序生成一个彩色的 ANSI 版企鹅图片,还包含一些来自 /proc 的系统信息。
#### 安装
只需按照你的 Linux 发行版输入对应的命令:
#### Debian/Ubutnu/Mint
```
# apt-get install linuxlogo ### 注意名字略微不同
```
#### CentOS/RHEL/旧版 Fedora
```
# yum install linux_logo
```
#### Fedora Linux v22+ 或更新版本
```
# dnf install linux_logo
```
#### 运行它
只需输入下列命令:
```
$ linux_logo
```

*运行 linux\_logo*
#### 等等,还有更多!
你可以用这个命令查看内置的标志列表:
```
$ linux_logo -f -L list
```
**输出示例:**
```
Available Built-in Logos:
Num Type Ascii Name Description
1 Classic Yes aix AIX Logo
2 Banner Yes bsd_banner FreeBSD Logo
3 Classic Yes bsd FreeBSD Logo
4 Classic Yes irix Irix Logo
5 Banner Yes openbsd_banner OpenBSD Logo
6 Classic Yes openbsd OpenBSD Logo
7 Banner Yes solaris The Default Banner Logos
8 Banner Yes banner The Default Banner Logo
9 Banner Yes banner-simp Simplified Banner Logo
10 Classic Yes classic The Default Classic Logo
11 Classic Yes classic-nodots The Classic Logo, No Periods
12 Classic Yes classic-simp Classic No Dots Or Letters
13 Classic Yes core Core Linux Logo
14 Banner Yes debian_banner_2 Debian Banner 2
15 Banner Yes debian_banner Debian Banner (white)
16 Classic Yes debian Debian Swirl Logos
17 Classic Yes debian_old Debian Old Penguin Logos
18 Classic Yes gnu_linux Classic GNU/Linux
19 Banner Yes mandrake Mandrakelinux(TM) Banner
20 Banner Yes mandrake_banner Mandrake(TM) Linux Banner
21 Banner Yes mandriva Mandriva(TM) Linux Banner
22 Banner Yes pld PLD Linux banner
23 Classic Yes raspi An ASCII Raspberry Pi logo
24 Banner Yes redhat RedHat Banner (white)
25 Banner Yes slackware Slackware Logo
26 Banner Yes sme SME Server Banner Logo
27 Banner Yes sourcemage_ban Source Mage GNU/Linux banner
28 Banner Yes sourcemage Source Mage GNU/Linux large
29 Banner Yes suse SUSE Logo
30 Banner Yes ubuntu Ubuntu Logo
Do "linux_logo -L num" where num is from above to get the appropriate logo.
Remember to also use -a to get ascii version.
```
查看 aix 的标志,输入:
```
$ linux_logo -f -L aix
```
查看 openbsd 的标志:
```
$ linux_logo -f -L openbsd
```
或者只是随机看看一些 Linux 标志:
```
$ linux_logo -f -L random_xy
```
你[可以像下面那样结合 bash 的循环来显示不同的标志](http://www.cyberciti.biz/faq/bash-for-loop/),输入:

*动图1: linux\_logo 和 bash 循环,既有趣又能发朋友圈耍酷*
### 获取帮助
输入下列命令:
```
$ screefetch -h
$ linux_logo -h
```
**参考**
* [screenFetch 主页](https://github.com/KittyKatt/screenFetch)
* [linux\_logo 主页](https://github.com/deater/linux_logo)
---
via: <http://www.cyberciti.biz/hardware/howto-display-linux-logo-in-bash-terminal-using-screenfetch-linux_logo/>
作者:Vivek Gite 译者:[alim0x](https://github.com/alim0x)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Subsets and Splits
No community queries yet
The top public SQL queries from the community will appear here once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