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ence1
stringlengths 0
73.2k
| sentence2
stringlengths 0
64.7k
|
---|---|
永新小片包括遂川、安福、永新、莲花、井冈山市以及湖南省的攸县、茶陵、炎陵县。共同特点是古浊平、古清去今不合二为一(宁冈例外),古清去和古浊去今合为一个调类(宁冈、茶陵、酃县例外)。永新泥来不混,[n l]为不同音位。江西境内其余各县市泥来洪音相混,除莲花有[l]无[n]外,其余都[n l]是自由变读。 注释
|
本片可分为吉安、永新两小片。 吉安小片包括吉州、青原、吉安县、吉水、峡江、泰和、万安和永丰。该小片的共同特点是县市所在地除永丰、万安外都是四个调类,无入声(万安例外),古清去同古浊平今合二为一。 永新小片包括遂川、安福、永新、莲花、井冈山市以及湖南省的攸县、茶陵、炎陵县。共同特点是古浊平、古清去今不合二为一(宁冈例外),古清去和古浊去今合为一个调类(宁冈、茶陵、酃县例外)。永新泥来不混,[n l]为不同音位。江西境内其余各县市泥来洪音相混,除莲花有[l]无[n]外,其余都[n l]是自由变读。
|
袁州话内部分路及差异 袁州话从内部差异来说大致可分六路:1.东北路:芦村、柏木(中南部)、寨下。2.北路:三阳、洪塘、金瑞、丰顶山、楠木。3.西北路:天台山、天台、水江、慈化。4.中南路:春台、下浦、湖田、渥江、新田、辽市、飞剑潭、西村、温汤、南庙、洪江、新坊、竹亭。5.东路:彬江。6.柏木北路:柏木(北部)。 中南路的春台是区政府所在地,下浦、湖田、渥江、新田四区靠近城区。六路大同小异,不同路之间的口音在地理上存在过渡区,城区的话是袁州的官话,各路人大都能说,但仍可听出说话人是哪一路的。 六路中以西北路和柏木北路两路话存在较多知组读端(如“车”读“ta”,“上昼”的“昼”读“deu”),其中西北路(如慈化镇话)与城区话声调韵差异最大。 中南路西部北部部分乡镇、北路部分乡镇、东北路部分乡镇或多或少存在知组读端。 北路、中南路部分乡镇第二人称为“hen”与城区话相异,中南路城区话以及中南路南部乡镇(如温汤)不存在知组读端,或仅有极个别字端读。 北路乡镇(如三阳)把“城里”的“城”读“shang”,即“shang 里”(读音类似“伤哩”),与城区话相异。 北路部分乡镇(丰顶山全境,洪塘部分地区,金瑞部分地区)把“吃饭”的“吃”读作“shah”,即“shah饭”(读音类似“杀饭”),与城区话相异。 北路有些乡镇存在前后鼻音部分的现象,如:蓝lang,坛tang,与城区话相异。 柏木北路话接近万载话,与城区话相异。 东路、东北路把“那”成为“hen/hei”与城区相异,存在日母文读读l现象(如“认”读lin),与城区日母文读读零声母(如“认”读in)相异。 东北路、东路乡镇把“不”读作bui/bei,与城区的“不”读bih相异。 东路彬江话入声可能已经与其他调类合流,中南路南部乡镇入声调调值偏低(相对袁州区中北部),袁州区入声整体感觉北强南弱。 中南路内部部分城里年轻人的城关话不分尖团音,中南路农村和部分城里人分尖团音。 东路彬江话把回家称为“去归”,而柏木北路把回家称为“归”或“归去”,其他路亦有类似“归”的说法,和市区相异。 外部链接 宜春话简介
|
s],透定二母今开口呼读为[h],溪群二母细音口语常用字今读为x(拼音,即普通话“西”字的声母)。韵母最大的特点是止摄开口三等韵精庄两组字今读为[u](如“事”“死”“苏”两字本小片都读su,而宜春小片则都读“si”),单凭这一特征就可以把这一小片同赣语的其他方言区别开来。 樟树小片包括樟树市、新干和丰城市。本小片的共同特点是古浊平、古清去今读各为独立的调类,止摄开口三等精、庄组字和知三、章组字因为声母的不同韵母而有差别,但丰城例外。今读上声为降调。 狭义的宜春话-袁州话 狭义的宜春话即为宜春市袁州区内部的宜春话(赣语方言),或称之为袁州话。 袁州区位于赣西,春秋时处吴头楚尾,西汉初建县,为江西古城之一。除三国至南朝约三百年分治安成郡,划归荆州,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与湖南有过一段联系外,其余一千余年均属豫章郡,隶属江西。袁州东邻分宜,北接万载、上高,西连萍乡,南界安福,西北靠近湖南浏阳。东西相距七十公里,南北相距六十三公里,多为丘陵地。明末清初迁来的客籍人定居于慈化、丰顶山等地,与本籍人混居,婚嫁联姻,休戚与共。袁州本籍人用当地语言进行交际时,亦受邻县、邻省、客家话的影响,经过长期发展变化,形成了现在的袁州话。客籍人讲客家话,多数人也能讲袁州话。 袁州话音系 声母19个(包括零声母,不包括变音): 韵母65-70个: 声调5个(六声五调): 輔音
|
80186 桌上型 8086 8088 80286 80386 80486 Pentium Pentium Pro Pentium MMX Pentium II Celeron Pentium III Pentium 4 Pentium D Celeron D Core 2 Pentium Dual-Core 賽揚雙核(Celeron Dual-Core) Core i3 Core i5 Core i7 Core i9 筆記型 Pentium(1993-至今) Pentium II(1997-1999) Pentium III Mobile(1999-2003) Pentium 4 Mobile(2000-2006) Pentium M(2003-2007) Celeron M(1998-至今) Celeron(1998-至今) Core Core 2 Atom(2008-至今) Core i3(2010-至今) Core i5(2009-至今) Core i7(2008-至今) Core i9(2017-至今) 伺服器 Pentium II Xeon(1998年發佈) Pentium III Xeon(1999年發佈) Xeon(1998年-現在) Itanium(2001年-2017年) Itanium 2(2002年-現在) 晶片組 只列舉桌上型晶片組,不包含移動平臺,工作站與伺服器用晶片組。完整型號請至英特爾晶片組列表條目。 430系列-是Intel早期的晶片組,該晶片組支援Socket 7的奔騰MMX處理器,支援PCI和ISA插槽。 440系列-其中440BX是Pentium II時期的經典之作。 810系列-這是Intel第一款款採用集成顯示卡的晶片組。不支援AGP,使得不能使用AGP顯示卡。 815系列-搭配Pentium III處理器,其中的815EPT正式支持Tualatin核心的處理器。 850系列-早期的850是為了配合Pentium 4的倉促上市而設計的,採用不成熟的Socket 423插座並搭配昂貴的RDRAM內存使得它與Socket423的Pentium 4同時被淘汰出局。新的850E後來作為工作站級別的晶片組上市。 845系列-為了摒棄昂貴的RDRAM記憶體而設計的搭配SDRAM記憶體的晶片組。隨著DDR記憶體的上市,英特爾又推出了845D以及後續的845E、845G等晶片組。 848/865/875系列-為全面支持含Hyper-Threading技術的Pentium 4處理器而設計的晶片組,首度支持雙通道記憶體技術(848P為865系列的簡化版本,去掉了對雙通道記憶體技術的支持)、SATA硬碟、AGP8X和USB2.0等新技術。 910/915/925系列-過渡產品,配合採用LGA 775封裝的處理器,支援最新的PCI Express與DDR 2內存,而915系列則保留了對Socket 478、AGP以及DDR內存的支援。只有925系列支持Pentium 4 Extreme Edition處理器。 945/946/955系列-在原915/925晶片組的基礎上,增加了對Pentium D雙核心CPU的支持。其中955和975系列支持了Pentium Extreme Edition處理器。945GT Express晶片組更是支持了Core Duo處理器。使用VRM11的975系列主板更支援Intel Core 2系列處理器。 963/965/975系列-加入對Core 2系列處理器的支援,另加入原生的雙通道DDR 2 800MHz的支援。採用新的命名方法,將標識英文字母前置。 x3x(31/33/35/38)系列-於965系列的基礎上加入1333MHz外頻的支援,並於P35/X38等高階晶片組中加入DDR3支援。採用新的命名方法,以第一個英文字母代表類型(如P35是獨立晶片組、G35是內建顯示功能的晶片組),及最尾的數字代表級別(如G35、G33、G31中以G35最高階) x4x(41/43/45/48)系列-x3x系列的改良版,將外頻提升到1600 MHz,並支援最新的PCI Express2.0。 x5x(55/57/58)系列-支援LGA 1366與LGA 1156封裝的處理器Celeron/Pentium/Core i3/i5/i7的晶片組,高端型號採用QPI與處理器連接,中低端型號採用DMI與處理器連接,不設記憶體控制器——北橋,改為內建於處理器中。 x6x(61/65/67/68)系列-支援LGA 1155封裝的處理器Celeron/Pentium/Core i3/i5/i7的晶片組。 x7x(75/77/79)系列-支援LGA 2011與LGA 1155封裝的處理器Celeron/Pentium/Core i3/i5/i7的晶片組。Z77/H77/Z75是x6x系列的改良版,支援SATA 3.0、USB 3.0。
|
在2002年人權運動發表了第一份企業平等指數,英特爾得到了100%的評價,而且2003年與2004年的評比也都保持著優良的評價。此外,2005年的Working Mother雜誌評選的100個最好公司中,Intel也名列其中。不過,Intel的工作做法仍有受到批評的時候,最著名的就屬其與前僱員Ken Hamidi的訴訟案。 財務 Intel的公司市值為1534.2億美元(2007年10月31日時)。他以INTC的名稱公開的能夠在那斯達克上交易,而且也是下列股匯市指數的成員:道瓊工業指數、S&P 500、NASDAQ-100、費城半導體及GSTI Software Index。 INTC是一個被廣泛持有的股票,幾乎58.5億。機構投資者和共同基金持有60%的股權,而公司內部人,包括高登·摩爾和安迪·葛洛夫,持有股份約只3%。Intel在目前的上市歷史中,最高收盤價是在2000年8月31日的74.87美元,而到2002年9月23日時的最低收盤價為14.62美元,而在2007年10月底,股價則是在25.50至26.50元波動。 摩爾定律 1965年高登·摩爾在《電子學》雜誌(Electronics Magazine)第114頁發表了影響科技業至今的摩爾定律。 廣告及品牌營銷 intel inside 1989年4月,技術助理-丹尼斯·李·卡特認為英特爾的微處理器80386無法取代80286,主因是終端消費者不會想要80386所提供的強大運算能力,卡特認為必須直接說服80386微處理器才是終端消費者所需要的產品,之後在葛洛夫的支持下,卡特在丹佛市報紙廣告登上將286黑體字畫上紅色「X」,報紙下一版面即出現386並引用文字說明它的優點,此廣告隨後在全美報紙刊登,並帶動80386銷售量。 卡特認為:「我們希望處理器在電腦中佔有更顯眼的位置,她極為重要卻看不見,人們不知道微處理器的存在,它們不認識我們。」「英特爾需要一個品牌,品牌名稱不會是386或是486,數字不能登記為商標。」,卡特主張針對終端消費者提出完整行銷計畫-「intel inside」,他希望打大眾廣告也和電腦品牌合推廣告,也是就是說電腦商如果廣告中包含「intel inside」以及其生產的電腦中也貼有「intel inside」貼紙,英特爾願意分攤廣告成本。另外當廣告和電腦出現英特爾的品牌可能會造成資訊混亂,沖淡自身品牌價值,所以在「intel inside」中的intel寫的樣式和公司正式商標不同。此計畫於1990年4月展開,最先在美國、歐洲及日本發起「Intel Inside」計畫,隨後應Pentium處理器的推出,Intel在中國大陸及港澳地區推出「給電腦一顆奔馳的芯」宣傳語,2003年Intel微調「Intel Inside」Logo,直到2005年5月,歐特-{裡}-尼擔任執行長調整組織架構及推動配套行銷再造工程為止。 Leap ahead 2006年1月,为配合Intel刷新品牌形象,Intel正式启用“Leap ahead”作为品牌口号。 聲波標誌 眾所皆知的「D♭ D♭ G♭ D♭ A♭ 」的聲響是由Walter Werzowa寫的。 Sponsors of Tomorrow 2009年啟用新的廣告词,中国大陸中文譯名是「與您共創明天」,而台灣中文譯名是「驅動未來」。 Look Inside 2013年6月,為配合Haswell架构的處理器發布,英特爾啟用了Look inside這一全新的營銷主题,它与“Intel inside”遥相呼應,希望拉近与消费者距离。 Experience What's Inside 2015年,為配合第6世代Core處理器發布,Intel推出該口號。 競爭對手 在1980年代時,英特爾在全球是前十大的半導體銷售的業者(1987年是第10名),而在1991年以後,英特爾達到了第一名的位置之後就沒有再變動了。而其次的半導體公司包括AMD、三星、德州儀器、東芝與意法半導體。 在個人電腦晶片組方面的競爭對手包括威盛電子、矽統科技、AMD與NVIDIA。而在網路方面的競爭對手有飛思卡爾、英飛凌、博通、Marvell與AMCC、台灣積體電路公司,而Intel在快閃記憶體的競爭者則是飞索、三星、奇夢達、東芝、意法半導體與海力士。 而唯一在x86處理器市場中能夠與Intel相抗衡的是AMD,在1976年的時候AMD與Intel有完整的交叉授權協議:雙方能夠在一定時間後使用對方的專利技術而不用遭受起訴。但如果有其中一方破產或是被併吞,此交叉授權協議就會自動取消。而像VIA或全美達這種比較小的競爭對手就生產應用於小型電腦或是可攜式組件的低耗能處理器。2010年第二季全球個人電腦中央處理器市場佔有率,Intel以80.7%位列第一,第二是AMD佔19.0%,VIA則佔0.3%。 訴訟官司 在2005年9月,英特爾向法院提交了針對AMD的訴訟(英),反駁AMD的指控,並聲明其商業行為是公平和合法的。在這次的反駁,Intel展開了合法辯護的基礎,像是解析AMD侵略性的策略以及指出AMD如今的市場定位,是由於拙劣的商業決策以及管理上的無能,包括製造業的基本能力,以及過分依賴承辦的晶片廠所導致的。 法律專家預測這場官司因為Intel的回應指出它們不太可能設法去清算AMD,而且很有可能會打好幾年。 在2006年10月,全美達提出了Intel侵害在電腦架構以及節能技術的專利訴訟。而在2007年10月,全美達與英特爾的訴訟案已經宣告終結,對Intel判處第一年1.5億美元以及之後5年共2000萬美元的罰金。這兩家公司同意放棄起訴對方,而Intel已獲得一項永久的非專屬授權,能夠在10年內使用當前和今後全美達的專利技術在Intel晶片裡面。 監管機構的反競爭指控 而在2007年7月,歐盟委員會正式指控Intel多數針對主要競爭對手AMD的反競爭行為。這項指控可以溯及2003年時,包括給予優惠的價格給電腦廠商,廠商獲得的大多數或全部 來自英特爾的CPU,同時電腦製造商就延遲或取消推出採用AMD晶片的產品,並提供低於成本的CPU晶片給政府和教育機構。英特爾根據這項指控回應時表示,這些指控既毫無根據也很無稽,是為了對消費者釋出善意才會出現其市場行為。而律師Bruce Sewell也回應說,委員會誤解了一些關於價格和製造成本事實的假設。 在2008年2月,公司發言人宣佈,Intel在慕尼黑的辦公室已被歐盟競爭監管機構為調查其經營手法而被「搜查」。Intel也報告說,他正在配合調查。如果他們找到扼殺競爭的證據,英特爾最高會被罰款其年度收入的10%。而Intel的競爭對手AMD隨後也會針對這些指控推出一個網站。 在2007年9月,南韓監管機構正式指控英特爾違反反托拉斯法。該調查始於2006年2月,南韓官員突擊檢查Intel的韓國辦事處。如果罪名成立,該公司有可能被罰款高達年銷售額的3%。 2023年9月22日,欧盟宣布对英特尔滥用市场地位、操控x86核心处理器产品罚款3.7636亿欧元,理由包括英特尔付款给惠普、宏碁、联想等电脑商,以延缓对手产品的上市。 收購NVIDIA的傳聞 2009年12月,據國外媒體報導,自7月AMD收購ATI的交易公佈以來,就一直有傳聞稱英特爾將做出回應,收購ATI的主要競爭對手NVIDIA。 按照股價計算,NVIDIA的市值已經超過100億美元,英特爾發言人拒絕就此發表評論,稱該公司不會就市場傳聞發表評論。另一方面,通過收購ATI,AMD進入了一個新市場——圖形芯片市場。但對於英特爾而言,收購NVIDIA無法帶來同樣的效果,因為該公司早已開始生產圖形芯片。此外,NVIDIA首席執行長黃仁勳目前還不太可能交出公司控制權。Pacific Growth Equities分析師塞特亞·西拉拉(Satya Chillara)表示:「從各個方面來看,這一交易都存在太多變數。」 消息人士稱,Intel正在與NVIDIA探討進一步合作。除了技術授權之外,Intel甚至有可能收購NVIDIA。 消息人士稱,如果Intel收購NVIDIA,那麼NVIDIA CEO黄仁勳可能會担任Intel CEO。 由於投資者對公司在移動领域的表現感到不滿,Intel董事會有史以來第一次考慮從外部選拔CEO。交接將在2013年5月完成,屆時現任CEO保羅·歐德寧(Paul Otellini)將退休。繼歐德寧後,Intel董事會正考慮從外部選拔CEO,黄仁勳会成為這一人選吗?消息人士暗示,Intel的這一舉動可能與它在移動業務方面欠缺實力有關。Intel若要收購NVIDIA,不僅會收購其移動處理器部門,也會將GeForce顯示卡業務一併收購。由於證券市場的保密規定限制,兩家公司都不能透露任何信息。此前,IntelSandy Bridge和Ivy Bridge處理器將採用GeForce顯示卡晶片的傳言流出後,NVIDIA予以了否認。 軼事 Intel除了幾年一次的大之外,接下來推出新產品後,大都把技術一點一點的放在新產品上進行小改款,而幾乎都差不多。因此被網友戲稱在擠牙膏,Intel則被網友笑稱是牙膏廠。對此,Intel也順勢玩起了擠牙膏的梗,與官方宣布在中國大陸推出牙膏盲盒。 争议 Core 2 Duo的廣告爭議 在2007年,Intel發表了一份紙本的廣告,其廣告內容為一個辦公室內有6位非洲裔美國選手同時相向起跑,而站在他們之間為一位白人男性。這則廣告很容易引起黑人向白人鞠躬下跪的聯想,而被指出為種族歧視。不久Intel整合行銷副總南希·巴格特就此對外發佈聲明,指出這篇廣告是「冷漠且有汙辱性質」。而這股風波則是在幾位英特爾主管在網站上作公開道歉而快速的平息。 供應商來源争議 2021年12月,英特尔被发现在其一份向供应商写的信当中提到,其投资者和客户询问该公司是否从中国新疆采购产品或服务,同时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已限制来自新疆的产品,因此该公司需要确保其供应链不使用任何来自新疆的产品及服务。该信件被披露后,其官方微博下涌现大量辱骂英特尔的评论。英特尔酷睿代言人王俊凯也于12月22日宣布解除与英特尔的合作关系。 针对供应链问题,英特尔于12月23日發表声明回应称,信件中关于新疆的描述這是出於表示確保遵守美国法律的初衷,并对信件在中国合作伙伴引起的疑问和顾虑表示遗憾,向中國客戶、供应商和公众道歉。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也对此事做了表态。2022年1月10日,《华尔街日报》记者查询英特尔官网,發现供應商信件已经更新,其中“不使用任何来自新疆的產品及服務”之类的字句被删除。 處理器系列 嵌入式 80186 桌上型 8086 8088 80286 80386 80486 Pentium Pentium Pro Pentium MMX Pentium II Celeron Pentium III Pentium 4 Pentium D Celeron D Core 2 Pentium Dual-Core 賽揚雙核(Celeron Dual-Core) Core i3 Core i5 Core i7 Core i9 筆記型 Pentium(1993-至今) Pentium II(1997-1999) Pentium III Mobile(1999-2003) Pentium 4 Mobile(2000-2006) Pentium M(2003-2007) Celeron M(1998-至今) Celeron(1998-至今) Core Core 2 Atom(2008-至今) Core i3(2010-至今) Core i5(2009-至今) Core i7(2008-至今) Core i9(2017-至今) 伺服器 Pentium II Xeon(1998年發佈) Pentium III Xeon(1999年發佈) Xeon(1998年-現在) Itanium(2001年-2017年)
|
2月:為了讓Linux支援IA-64,成立Project Trillian團隊 8月:IDC預測在2002年IA-64系統的年銷量會達到250億美元。 10月:英特尔發表該處理器之官方名稱安腾。 10月:首次使用Itanic這個詞。 2000: 2月:Project Trillian推出IA-64的Linux源碼。 6月:IDC預測在2003年安腾系統的年銷量會達到250億美元。 7月:Sun與英特尔放棄Solaris在安腾的計畫。 8月:AMD推出x86-64的規格,是將英特尔固有的x86架構擴充至64位元的一系列指令集,藉此與IA-64競爭。在市場上以AMD64的名稱稱之。 2001: 6月:IDC預測在2004年安腾系統的年銷量達150億美元。 6月:Project Monterey團隊解散。 7月:安腾推出。 9月:開源Open64編譯器推出。 10月:IDC再次預測在2004年安腾系統的年銷量達120億美元。 11月:位於國家超級電腦應用中心的IBM製造之320顆處理器叢集的系統在TOP500的列表中名列34名。 11月:Compaq因為處理器的問題而延遲發表安腾的產品。 12月:創立Gelato。 2002: 3月:IDC再次預測在2004年安腾系統的年銷量為50億美元。 6月:推出安腾2。 2003: 4月:IDC預測2007年安腾系統的年銷量為90億美元。 4月:AMD推出第一顆支援x86-64延伸指令集的Opteron。 6月:英特尔推出“Madison”核心的安腾2 2004: 2月:英特尔發布正在實做x86-64指令集(市場名稱則是「Intel 64」、「EM64T」等等),並於x86處理器Xeon上採用,而Itanium則繼續採用Itanium特有的IA-64架構。IA-64和x86-64不兼容,而且x86-64的特點是能較好的支援原有的x86程式及作業系統(即32位元程式) 6月:英特尔推出第一顆搭載x86-64的自家處理器Xeon,代號為“Nocona” 6月:位於LLNL的Thunder,搭載4096顆安腾2處理器在TOP500名列第2。 11月:位於NASA Ames研究中心的哥倫比亞,SGI的Altix 3700搭載10160顆安腾2處理器在TOP500名列第2。 12月:2004年安腾系統銷量為14億美元。 2005: 1月:惠普推出安腾的OpenVMS作業系統。 2月:IBM伺服器將不再支援安腾處理器 6月:安腾2創造SPECfp2000紀錄為2,801分,在日立公司的一个刀锋服务器上创造。 9月:安腾解決方案組織成立 9月:Dell結束安腾的業務 10月:安腾的伺服器銷量在第三季達到6.19億美元。 10月:英特尔發表延遲近一年的Montecito、Montvale與Tukwila 2006: 1月:安腾解決方案組織發表在2010年投資於安腾的金額達100億美元。 2月:IDC預測在2009年安腾系統的銷量達66億美元。 6月:英特尔推出雙核心安腾2處理器。 2007: 10月:英特尔推出Montvale安腾2 11月:英特尔将该系列处理器重新命名为最初的安腾。 2008: 8月:惠普放棄AdvFS整合到惠普-UX,反而把程序碼開源。 2009: 12月:Red Hat放棄安腾軟件開發 2010 2月:英特尔推出了代号为Tukwila的安腾9300系列处理器。 4月:微軟公司放棄安腾軟件開發
|
FLOPS)。比方來說,800 MHz的安腾理論運算能力為3.2 GFLOPS,然後最快的安腾2,時脈為1.67 GHz的運算能力則達6.67 GFLOPS。 記憶體架構 安腾2處理器階層式的使用共享的快取。等級1(L1)有16KB的指令快取與16KB的資料快取。等級2(L2)是256KB的統一型(指令與資料共用)快取。L3也是統一型的快取,不過大小從1.5MB至24MB不等。在256KB的L2快取中包含了足夠的邏輯電路來處理信號標就不需要使用到算術邏輯單元(ALU)。 主記憶體則是透過匯流排聯繫至晶片組來存取。安腾2的匯流排最初稱之為McKinley bus,不過現在通常直接稱之為安腾匯流排。該匯流排的速度會因為新處理器的發佈而顯著提升。匯流排在每個週期傳輸2×128個位元,所以200 MHz匯流排的傳輸率達6.4 GB/s,而533 MHz的匯流排的傳輸率則是高達17.056 GB/s。 架構修改 在2006年之前推出的安腾處理器一概支援IA-32架構來支援舊有的伺服器應用程式,但是與同世代的原生x86來比效能是相當糟糕的。而在2005年英特尔開發出IA-32 EL軟體模擬器來提供更好的效能。在Montecito,英特尔移除了IA-32的硬體支援。 雖然Montecito沒有IA-32的能力,但是英特尔也在增強了一些功能在這顆核心上。該架構支援硬體多執行緒,也就是一顆處理器能夠處理兩個執行緒。當其中一個執行緒要去讀寫記憶體時,另一個執行緒就執行指令。英特尔為了區分在x86處理器的超執行緒,在安腾稱之為“稀疏執行緒”(Coarse multithreading)。稀疏執行緒搭配安腾架构所得的效能增進是顯而易見的。英特尔也在該核心上支援硬體的虛擬化技術。虛擬化技術能夠在性能損失降到最低時同時執行多個作業系統。除此之外Montecito也具備了分離式L2快取,新增專用的1 MB L2指令快取,原本256 KB的L2快取則是變成資料快取。 硬體支援 系統 在2007年,部分製造廠商提供搭載安腾2的系統,包含惠普,SGI、NEC、Fujitsu、Unisys、Hitachi與Groupe Bull。除此之外,英特尔也有提供機架提供給系統組裝員建造安腾系統。惠普則是業界前四大伺服器製造廠中唯一一家提供安腾方案的系统供应商,超過80%的安腾2系統是由惠普製造出來的。在2006年第一季惠普售出多達7200組安腾系統。左右系統的售價是取決於企業伺服器與技術性運算的規模,平均一組系統造價約200,000美元。一般的安腾系統會搭載8顆以上的處理器。 晶片組 安腾的匯流排介面是靠晶片組來聯繫的。企業伺服器製造廠區分系統的不同點,是在於開發設計不同的晶片組來連結處理器到記憶體、內部連結還有週邊控制器。這些晶片組在每個系統架構的設計中是非常重要的。目前而言,安腾的晶片組有惠普、Fujitsu、SGI、NEC、Hitachi與Unisys分別開發。IBM與英特尔分別於2003與2002年也有推出晶片組,但是他們並沒有支援比較新的技術,像是DDR2或是PCI Express。 軟體支援 為了讓更多的軟體可以執行在安腾上,英特尔支援開發安腾平台的有效的編譯器,特別是自身套件的編譯器英特尔Compiler。 GCC、 Open64與MS Visual Studio 2008(及後來版本)也都能夠編譯出安腾的程式。直到2007年,安腾支援的作業系統有Windows Server 2003、好幾種的Linux版本(包括Debian、Red Hat與SUSE)、FreeBSD、惠普-UX、OpenVMS與惠普的NonStop。它也支援主機環境的GCOS還有一些IA-32的作業系統也能透過指令集模擬器在安腾執行。使用QuickTransit就能經由“動態位元轉換”讓IRIX(MIPS架構)與Solaris(SPARC架構)執行於安腾的Linux上。根據安腾解決方案聯盟指出,在2007年初有超過一萬個應用程式可以執行於安腾系統上,但是昇陽對此數字保持懷疑態度。而該協會也支援Gelato,一個安腾高效能運算使用者群組與開發者社群之園開放源碼的安腾。但到了後來,微軟和Red Hat等軟體廠商宣布不再開發Itanium作業系統/軟體,許多Linux發行版也不再推出Itanium版本。 競爭對手 安腾2主要是面向大型企業伺服器的市場,所以主要競爭對手如下: Sun Microsystems UltraSPARC IV+ Fujitsu的SPARC64+ IBM的POWER6 AMD的Opteron 英特尔自家的Xeon 綜觀安腾的歷史,相較於一般處理器的固定小數點運算性能,它具有相當優秀的浮點運算處理性能。這項優勢對高效能運算系統是很有幫助的,但是在大多數的企業伺服器的負載上是較不注重這方面的性能。 超級電腦 搭載安腾架构的電腦第一次出現在TOP500的超級電腦列表是在2001年11月。搭載著安腾2的超級電腦在該列表中最佳紀錄是在2004年6月的Thunder以Rmax為19.94TFLOPS獲得第二名。在2004年11月Columbia超級電腦以51.8TFLOPS的運算速度再次獲得第二名,而且直到2007年6月為止至少有一台超級電腦進入前十名。而在此名單中在2004年11月的名單中有高達16.8%的電腦是搭載安腾系列,而在2010年11月則是降到1%。 處理器 已推出 安腾處理器在性能上顯現出長足的進步。Merced是實做對架構的概念。而McKinley顯著的提升快取的等級而且讓安腾能夠與其他架構平起平坐。Madison則是藉由轉移到130奈米製程,能夠增加快取大小來克服主要效能的瓶頸。Montecito使用的是90奈米製程,允許實作雙核心並且在能源效率上取得進步。Montvale加入了3個新功能:Core-level lockstep、demand-based switching與前端匯流排頻率提升到667 MHz。
|
显式并行指令运算(英文:Explicitly Parallel Instruction Computing,縮寫:EPIC)是一种指令集架构,由HP和Intel联合开发。EPIC允许处理器根据编译器的调度并行执行指令而不用增加硬件复杂性,该架构由超长指令字架构发展而来,并做了大量改进。
|
原理 其指令中有3位是用来指示上一条运算指令是不是与下一条指令有相关性,是不是要等上一条指令运行完毕后才能运行下一条,如果没有相关性,则两条指令可同时由不同的CPU节点来处理,这样的方式大大提高了CPU并行运算的效率。 实现 EPIC成为IA-64架构的基础(IA代表Intel
|
Set Architecture)常见的有三种: 复杂指令集运算(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CISC) 目前x86架构微处理器如Intel的Pentium/Celeron/Xeon与AMD的Athlon/Duron/Sempron;以及其64位扩展系统的x86-64架构的Intel 64的Intel Core/Core 2/Celeron/Pentium/Xeon与AMD64的Phenom II/Phenom/Athlon 64/Athlon II/Opteron/AMD APU/Ryzen/EPYC都属于复杂指令集。主要针对的操作系统是微软的Windows和苹果公司的macOS。另外Linux,一些UNIX等,都可以运行在x86(复杂指令集)架构的微处理器。 精简指令集运算(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RISC) 这种指令集运算包括惠普的PA-RISC,国际商业机器的PowerPC,康柏(後被惠普收购)的Alpha,美普思科技公司的MIPS,SUN公司的SPARC,ARM公司的ARM架構等。目前有UNIX、Linux以及包括iOS、Android、Windows Phone等在内的大多数移动操作系统运行在精简指令集的处理器上。 顯式並行指令運算(Explicitly Parallel Instruction Computing,EPIC) 顯式並行指令運算乃先进的全新指令集运算,只有Intel的IA-64架构的纯64位微处理器的Itanium/Itanium 2。EPIC指令集运算的IA-64架构主要针对的操作系统是微软64位安腾版的Windows XP以及64位安腾版的Windows Server 2003。另外一些64位的Linux,一些64位的UNIX也可以运行IA-64(顯式並行指令運算)架构。 超長指令字指令集运算(VLIW) 通過將多條指令放入一個指令字,有效的提高了CPU各個計算功能部件的利用效率,提高了程序的性能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Programming Textfiles: Bowen's Instruction Summary Cards Mark Smotherman's Historical Computer Designs Page
|
設計 對微處理器而言有兩種指令集。第一種是複雜指令集(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擁有許多不同的指令。在1970年代,許多機構,像是IBM,發現有許多指令是不需要的。結果就產生了精簡指令集(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它所包含的指令就比較少。精簡的指令集可以提供比較高的速度,使處理器的尺寸縮小,以及較少的電力損耗。然而,比較複雜的指令集較容易使工作更完善,記憶體及缓存的效率較高,以及較為簡單的程式碼。 一些指令集保留了一個或多個的opcode,以執行系統調用或軟體中斷。 指令集的實作 在設計處理器內的微架構時,工程師使用藉電路連接的區塊來架構,區塊用來表示加法器,乘法器,計數器,暫存器,算術邏輯單元等等,暫存器傳遞語言通常被用來描述被解碼的指令,指令是藉由微架構來執行指令。 有兩種基本的方法來建構控制單元,藉控制單元,以微架構作為通路來執行指令: 早期的電腦和採用精簡指令集的電腦藉將電路接線(像是微架構剩下的部分)。 其他的裝置使用微程序來達成—像是電晶體ROM或PLA(即使RAM已使用很久)。 電腦微处理器的指令集架構(Instruction Set Architecture)常见的有三种: 复杂指令集运算(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CISC) 目前x86架构微处理器如Intel的Pentium/Celeron/Xeon与AMD的Athlon/Duron/Sempron;以及其64位扩展系统的x86-64架构的Intel 64的Intel Core/Core 2/Celeron/Pentium/Xeon与AMD64的Phenom II/Phenom/Athlon 64/Athlon II/Opteron/AMD APU/Ryzen/EPYC都属于复杂指令集。主要针对的操作系统是微软的Windows和苹果公司的macOS。另外Linux,一些UNIX等,都可以运行在x86(复杂指令集)架构的微处理器。 精简指令集运算(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RISC) 这种指令集运算包括惠普的PA-RISC,国际商业机器的PowerPC,康柏(後被惠普收购)的Alpha,美普思科技公司的MIPS,SUN公司的SPARC,ARM公司的ARM架構等。目前有UNIX、Linux以及包括iOS、Android、Windows Phone等在内的大多数移动操作系统运行在精简指令集的处理器上。 顯式並行指令運算(Explicitly Parallel Instruction Computing,EPIC) 顯式並行指令運算乃先进的全新指令集运算,只有Intel的IA-64架构的纯64位微处理器的Itanium/Itanium
|
扬雄其人 扬雄,字子雲,蜀郡成都人,著有《方言》、《太玄》等名篇。
|
子雲亭位于四川省绵阳市西山,西汉文学家扬雄之书亭。因唐代诗人刘禹锡《陋室铭》中的名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雲亭”而名扬天下。 原亭为茅庐,因其简陋早已荡然无存。后人为纪念杨雄,为之建造七层仿古亭,并置其塑像于亭前以示纪念。 扬雄其人 扬雄,字子雲,蜀郡成都人,著有《方言》、《太玄》等名篇。
|
溫哥華()是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低陸平原地區一沿岸城市,與最大城市多倫多約有4,200公里之遙,西南與卑詩省省會維多利亞隔100公里的乔治亚海峡相望,北距卑詩省北部最大城市喬治王子城約700公里,東距亞伯達省省會埃德蒙顿約900公里,南距美國西北大城西雅圖約250公里。根据2021年加拿大统计局人口普查,温哥华市人口有66.2万人,而大溫哥華地區的人口为264萬,是卑詩省以至加拿大西部最大的都會區,以及全國第三大的都會區;市內人口則在全國排行第八。 溫哥華以英國航海家喬治·溫哥華命名,歐洲人抵達溫哥華一帶後,區內經濟早期主要依賴於林木業。加拿大太平洋鐵路於1887年延至溫哥華後,溫哥華成為北美西岸水陸路交通的主要樞紐之一,更構成遠東地區、加拿大東部和英國之間貿易往來的重要一環。溫哥華港現時是加拿大最大和最繁忙的港口,以貨物總噸數計也是北美第四大港口。此外,溫哥華的自然環境深受遊客歡迎,令旅遊業成為市內第二大經濟支柱。溫哥華也是北美第三大製片中心,有「北方好萊塢」之稱。也是20世紀後,與美國舊金山同為亞洲人在北美最集中的地區。 溫哥華近年經常在各項世界最佳居住城市的調查中名列前茅。溫哥華亦曾於2010年與125公里以外的威士拿聯手舉辦冬季奧運會和冬季殘奧會。此外溫哥華還曾舉辦2015年女子世界杯足球賽,決賽場地即設在卑詩體育館。 歷史 原住民族與歐洲人探索活動 據考古學界的發現,原住民族在8000至10000年前已於溫哥華一帶出沒,並於現史丹利公園、福溪、基斯蘭奴、灰角和菲沙河口等地設有村落。 西班牙海軍長官於1791年航行至現西灰角區和布勒內灣,是首位探索該帶水域的歐洲人;然而,亦有説英國的德雷克早於1579年已航行至此。1792年英國航海家喬治·溫哥華航行至此並展開开辟。西北公司的皮毛交易員西蒙·弗雷泽和他的船隊於1808年沿菲沙河抵達現卑詩大學一帶,是記錄中第一批登陸現溫哥華市的歐洲人。 早期發展 1858年菲沙河谷淘金潮的消息傳出後,超過25,000名淘金人士抵達低陸平原補給並準備前往卑詩内陸,卻沒有進入現溫哥華市的範圍。 現市界以内首個歐洲人聚落待1862年才於現馬寶區一帶出現。布勒内灣對岸的穆迪圍(今北溫哥華市)於1863年出現一個鋸木工場,標誌著溫哥華一帶伐木業的開始。後來現一帶出現了另一個鋸木場,但因該帶急湍的水流不利運作而於1867年遷至現歌雅街的盡頭,改稱,並成為日後溫哥華發展的核心地點。於1867年在喜士定木廠附近建立一間酒吧,現稱煤氣鎮的聚落亦圍繞著酒吧逐漸成型。 於1870年在煤氣鎮進行勘查並劃出一個名為「固蘭湖」(Granville)的鎮址;名稱來自時任英國殖民地大臣固蘭湖伯爵。憑著其深水海港的地理優勢,固蘭湖鎮址從多個地點(如滿地寶、二埠和维多利亚)中脫穎而出,被加拿大太平洋鐵路(CPR)選為其鐵路總站所在。溫哥華於1886年4月6日正式設市,名稱來自喬治·溫哥華,當時的南界僅及現16街。(16街以南的地帶於1892年設為南溫哥華自治區。)同年6月13日發生溫哥華大火,整座城市被摧毀。溫哥華消防局其後正式成立,重建工作亦迅即展開。溫哥華於1881年約有1000名居民,到1900年上升至2萬人,到1911年再上升至10萬人。 隨著CPR開通至溫哥華,有份興建鐵路的華工亦頓時失業。被遣散的華工滯留溫市討生活,並形成華人聚落。到1887年華埠人口約有90人,「China Town」一詞更出現於本地主流報章中。由於溫哥華位處菲沙河河口,河水鹽度自然較菲沙河上游為高,早期華人亦因此將此處稱為「鹹水埠」。其後開始出現「Vancouver」的音譯,但初期沒有統一音譯,「灣高花」和「溫哥巴」等皆為人所用。到了清末民初,音譯逐漸統一為「雲高華」或「雲哥華」,並衍生出「雲埠」和「雲城」的簡稱。 溫哥華市於1929年1月1日與南溫哥華自治區和灰角自治區合併,市界綫維持至今。合併後溫市人口達228,193人。 近況 為慶祝建市百週年,溫哥華於1986年舉辦世界博覽會,也是北美洲目前最後舉辦的一次,隨之而來的地標建築和基礎建設(如加拿大廣場、架空列車、科學世界以及已拆除的萬國廣場)為溫市帶來一番新景象,吸引了22,111,578人來參觀,世博過後福溪會址和耶魯鎮一帶更是脫胎換骨,從荒廢工業用地轉型成高密度住宅區。 溫哥華再於2010年連同威士拿等城鎮舉辦冬季奧運會和冬季殘奧會,成為歷屆冬季奧運會主辦城市之中的首個沿岸城市、冬季平均氣溫最高的城市、以及都會區人口最多的城市。 地理 溫哥華地理位置位於卑詩省西南沿海地區,坐落布勒半島西部,南面瀕臨菲莎河北支流,北面則瀕臨布勒內灣和英吉利灣,是加拿大西岸最大的港口。向西面向喬治亞海峽,但由溫哥華島一天然屏障所遮擋。溫哥華使用太平洋時區(UTC−8),並處於加拿大陸地生態區域(Pacific Maritime Ecozone)。雖然位於緯度較高的北國加拿大,但因有阿拉斯加暖流經過,所以冬季氣候仍可達到0度左右,一般沿海地區不常降雪,港口不結冰。 溫哥華市的城區座落布勒內灣和福溪之間的半島,並包括市中心、西端區和史丹利公園。福溪以南和以東的地區則可依安大略街分成溫西和溫東。此外,市政府亦將市內範圍劃分成23個社區。 溫市隸屬卑詩省轄下的大溫哥華區域局;區域局轄下除溫市外另設20個市鎮,包括列治文、本拿比市、素里市等。溫市西鄰大學保留地,北面隔著布勒內灣與西溫區、北溫區和北溫市相望,東臨本拿比,南面隔著菲沙河北支流與列治文為鄰。 溫哥華氣候溫和,四季宜人,市內草地常綠、繁花似錦,有許多城市公園,其中史丹利公園(面積404.9公頃1.001英畝)為北美中最大城市公園之一。 溫哥華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在2009年7月30日,於機場測得的極高溫度為34.4 °C (93.9 °F)。在溫哥華市區測得的首次極高溫度是在1965年7月31日,為35°C (95.0 °F)。再一次測得是在1981年8月8日,而最後一次是在1983年的5月29日。夏季氣溫一般在攝氏20度左右,冬季氣溫一般在攝氏0度以上。11月份溫哥華的氣溫在一般保持在3℃-9℃之間,溫潤而舒適,是加拿大城市中最溫暖的城市。按平均值來看,每年下雪天數為11天,三天後積雪深度達6釐米或者更深。平均每年的積雪深度為38.1釐米,但通常情況下,積雪很快就會融化。冬季年平均降水充沛,為溫哥華帶來「加拿大雨都」之稱。 人口統計 1950年代末和1960年代的城市規劃故意鼓勵發展商在溫哥華的西端區興建多層住宅大廈,從而構成一個緊湊的城市核心,亦有利於鼓勵市民乘搭公共交通,騎自行車和步行。據2001年人口普查所示,溫哥華市中心半島的人口密度達每公頃121人(即每平方公里12,100人)。溫市政府亦繼續推動政策鼓勵高密度發展。溫哥華被稱為“街坊城市”,而每個社區都有其獨特性格和種族結構。 開埠初期,英格蘭裔、蘇格蘭裔和愛爾蘭裔的居民曾經佔市内人口的多數,而英裔社群的文化和特徵於某些地區仍然非常明顯,尤以南固蘭湖和克里斯戴爾為甚。然而,隨著溫哥華逐漸發展成太平洋沿岸的貿易中心,不同文化背景的移民也相繼移居此地,令溫哥華的族裔結構漸趨多樣化。 溫哥華是華人重鎮,通用廣東話(粵語)、官話。《中英聯合聲明》於1984年簽署後觸發了從香港前往加拿大的移民潮,而作為加拿大亞太門戶的溫哥華亦接收了大批香港移民,為該市的種族結構帶來重大變化。連同來自中國大陸和台灣的移民,溫哥華成為華裔人口最集中的北美城市之一,而溫哥華華埠也是北美除舊金山以外最大的唐人街。亞裔移民的抵步亦延續了溫哥華作為移民熱門目的地的角色。市内其他主要亞裔族群包括南亞裔(主要是旁遮普裔)、越南裔、菲律賓裔、印尼裔、韓國裔、柬埔寨、蒙古裔和日本裔。此外,市内的拉丁美裔人口亦不斷增長,當中主要來自秘魯、厄瓜多爾、薩爾瓦多和墨西哥。 溫哥華的同性戀社群頗具規模,而卑詩省是加拿大繼安大略省後第二個允許同性婚姻的省份。市内大多數同性戀夜店和酒吧都集中於市中心戴維街(Davie Street)一帶,而該處亦構成溫哥華的同志村——戴維村(Davie Village)。溫哥華每年一度的驕傲遊行是全國最大規模之一。 經濟 溫哥華位處太平洋沿岸,而且是橫貫全國的公路和鐵路的西端終點,令本市成為國内工業重鎮之一。溫哥華港是全國最大的港口,每年與全球90個國家的貿易額高達430億加元。溫哥華地區亦是多家林木業和採礦業公司的總部所在,而近年軟件開發、生物科技和電影業等行業的發展也相當蓬勃。溫哥華更是北美繼洛杉磯及紐約市後的第三大製片中心,為本市帶來「北好萊塢」(Hollywood North)的稱號。 溫哥華四周風景宜人,是一個主要旅遊點。市内的多個公園(如史丹利公園和女皇公園),加上環繞溫市的高山、海洋和森林,以及區内的種族多樣化,皆是吸引遊客的賣點。大溫地區内的其他景點包括:獅門橋、加拿大廣場著名的「五帆」建筑、葛勞士山(Grouse Mountain)、卡皮拉諾吊橋、固蘭湖島、煤氣鎮和華埠等。北美著名滑雪勝地威士拿與溫哥華距離約兩小時車程,並與溫哥華聯手舉辦2010年冬季奧運會。溫哥華也有一個大型郵輪碼頭,每年有超過100萬人次在溫哥華展開他們的郵輪假期(通常是前往阿拉斯加)。 交通 溫哥華的有轨电车系統建立於1890年6月28日,連接當時的加蘭護街橋及西敏道(現緬街)。不足一年後,二埠-溫哥華電車公司(Westminster and Vancouver Tramway Company)開辦了加拿大第一條市際電車路線,加速了社區之間的交流,同時也促進了市中心的發展。 卑詩電力鐵路公司(British Columbia Electric Railway)後來成爲市區及市際電車系統的營運商,直至電車系統於1958年完全被柴油公共汽车和無軌電車取代為止。 在1980年代,市政府經過長時間的討論後決定禁止在溫哥華市區興建高速公路。唯一的例外就是橫加公路,但它也只是位於市區東部的邊緣而已。 溫哥華與水為鄰,橋樑在對外交通中扮演重要角色。溫市在北面以獅門橋和鋼鐵工人紀念第二海峽橋與西溫和北溫連接,南面則有亞瑟·萊恩橋、渥街橋和乃街橋通向列治文,而布勒橋、加蘭護街橋和甘比橋則跨越福溪。 運輸聯線負責為大溫地區管理道路網及提供公共交通服務,包括:普通巴士和快速巴士綫;連接溫市中心及北岸的海上巴士;架空列車捷運系統;還有提供市郊通勤服務的西岸快車。架空列車系統現時共有三條路綫,分別為博覽綫、千禧綫、加拿大綫,以及長青線。 太平洋中央車站是城際鐵路服務的樞紐,前往國内其他地區的鐵路服務和通往美國西雅圖的皆自此出發,分別由維亞鐵路和美鐵營運。 溫哥華國際機場(YVR)位於溫市以南列治文市的海島,是加拿大第二繁忙的機場,也是北美西岸第二最多國際旅客抵步的機場。然而溫哥華機場聯外鐵路遲至2009年才完工,主要是配合2010年冬奧。另外,溫哥華海港亦有提供水上飛機服務。大溫地區亦有兩座卑詩渡輪碼頭,分別位於西溫馬蹄灣及三角洲,提供前往溫哥華島等地的渡輪服務。 教育 溫哥華教育局為溫市和大學保留地提供公立教育,轄下包括74所小學、18所中學和7所成人教育中心,學生人數達11萬人(當中包括31,000名小學生、25,000名中學生和48,000名持續進修學生)。 大溫地區内有五所公立大學,當中最大的兩所分別為卑詩大學(UBC)和西門菲莎大學(SFU),兩校學生總數超過8萬人。2006年UBC在《新聞周刊》的全球最佳大學排名中名列第27位,而SFU則於2009年獲《麥其連雜誌》評為全加拿大最佳綜合大學。大溫另外三所公立大學則為、艾蜜莉卡藝術及設計大學和昆特侖理工大學。此外,大溫其他大專院校還包括溫哥華社區學院(VCC)、蘭加拉學院(曾为VCC第三分校,1994年4月獨立)和卑詩理工學院(BCIT)。 海外學生和以英語為外語的學生在上列各教育機構的學生人口中佔相當可觀的比例。溫哥華教育局在2008至2009年學年的學生人口中,有53%在家裏並非說英語。 文化 溫哥華公共圖書館負責營運市内的22所公共圖書館總藏量超過267萬項,當中約一半藏於市中心總館。 溫哥華美術館擁有約1萬件永久收藏品,是全國第四大和加拿大西部最大的美術館。 政治 市政 溫哥華與其他卑詩省的市區不同,是由一條特別的省例《溫哥華法章》(Vancouver Charter)所轄。 這條省例於1953年通過,取替了《溫哥華管轄法, 1921》(Vancouver Incorporation Act),賦予市政府更大及更多的權力,有別於其他由卑詩省《市鎮法》(Municipalities Act)給予的權力。 市政府從第二次世界大戰起大部分時間由偏右翼的無黨派聯盟(,或NPA)主導,雖然其間也有偏左派控制的時間。 無黨派聯盟的在2005年11月獲選成為市長,顯示從上屆敗於社會民主派後捲土重來。無黨派聯盟於2002年因毒品政策而決裂,從而令大勝。之後,北美第一個安全注射中心啟用,為市內注射海洛英人士提供服務。 溫哥華由一個10人組成的市議會、一個9人組成的學校局和一個7人組成的公園局管轄,任期3年。溫哥華並未如北美其他城市般劃分成市選區(ward),市議員也因此由溫市的全體選民選出。一直以來在三級議會中,較富有的溫西區選民會傾向支持或,而市東區則傾向支持左派, 從2005年省選和2006年聯邦大選中可見一斑。 雖然市內民意存在很大分歧,民眾在保護公園、發展捷運系統(而非公路系統)、在非法使用毒品上採取減少傷害(harm reduction)的方法和一般社區發展中均存在共識。 溫哥華市中心東端是全加拿大最貧困的社區之一,毒品泛濫,亦有不少妓女在該區賣淫。愛滋病和丙型肝炎在該區的傳播從而成為市内的一大棘手問題。2002年李健寳()當選市長後,市政府開始「四管齊下」,以減少傷害(如設立毒品注射站)、治療、執法和預防四方面應付市内的毒品問題。 其他社區和專業組織亦積極鼓勵多方面對話,以尋求現行毒品政策以外的其他策略。 李健寳決定不尋求連任,其後亦被委任為上議院議員。經過一屆由左翼進步選民聯盟領導的市議會後,無黨派聯盟捲土重來,在2005年的市選取得5個議席。另外4席由偉景溫哥華()勝出,而進步選民聯盟則只取得一席。無黨派聯盟的候選人蘇利文()亦險勝詹健,當選市長。此外,無黨派聯盟亦取得9個學校局議席中的6席,和7個公園局議席中的5席;其餘的議席則由進步選民聯盟包辦。 2008年11月溫哥華舉行市長和市議會選舉,偉景溫哥華候選人羅品信(Gregor Robertson)擊敗無黨派聯盟候選人利德(Peter Ladner)當選新一任溫哥華市長。同時,偉景溫哥華在市議會選舉中包攬10個市議會席位當中的9個,無黨派聯盟只剩下一個席位。 2022年10月,ABC温哥华候选人沈观健在选举中击败肯尼迪·史都华,成为温哥华首位华裔市长。 省議會代表 在卑詩省議會中,一共有11個省議員代表溫哥華市。於2013年省選中,卑詩自由黨贏得4個席位,而卑詩新民主黨則贏得7個席位。 國會代表 5名國會議員於加拿大下議院代表温哥華市。在2004年聯邦大選中,加拿大自由黨贏得四個議席,聯邦新民主黨(NDP)則贏得一個議席。而在中,所有温哥華國會議員都獲連任。不過,在2006年2月6日,代表溫哥華京士威選區的艾民信(David Emerson)轉投成為保守黨議員,令保守黨於温哥華市中有一席位。直到2006年2月,自由黨有三個議席,而新民主黨及保守黨各有一個議席。在2011年聯邦大選中,自由黨和新民主黨各得兩個議席,保守黨則贏取一個議席。 警力 低陸平原内大部分城鎮的警務工作主要由加拿大皇家騎警E分隊負責,但是溫哥華市和二埠、西溫哥華、三角洲和滿地寶一樣,擁有自己的警隊-溫哥華警察局()。現任溫哥華警察局長是Adam Palmer。 溫哥華警察局現有1,174名警員,營運預算差不多高達1億5千萬加元(2005年數據)。 在2005年市政府預算案中,超過16%用於警部。 溫哥華警察局分為數個行動小組,包括單車警察、水警和警犬隊。另外亦設一支騎警隊,主要於史丹利公園巡邏,有時也會在市中心東端和西端(West End)執勤,偶然亦會於大型場合中參與人群控制工作。 溫哥華警察也和平民及義工合作,設立管理社區警察中心。 在2006年,溫哥華警察局成立自己的反恐小組,令外界猜疑該局與負責國家安全的加拿大皇家騎警發生嫌隙。 2005年,新的公共運輸警察──大溫地區公共運輸警察(現已更名為)──成立,負責於運輸聯線旗下的公共交通工具上執勤,並擁有所有警方的權力。 雖然擁有大麻正式屬不合法行為,但是温哥華警察不會拘捕一些藏有小量大麻的人。 2000年溫哥華警察局成立一個反毒小組「Growbusters」,嚴厲打擊市內估計4000個位於民居的水栽大麻場。 和其他掃蕩大麻種植行動一樣,此舉受外界猛烈批評。 在2005年加拿大調查的27個城市中,溫哥華的犯罪率為第四高。 不過,和其他加拿大城市一樣,整體犯罪率大幅下跌。 溫哥華的財產罪行犯罪率特別高,於北美主要城市中居首。 可是根據溫哥華警方數字,於2004年到2005年間,連財物罪案數目也下跌10.5%。 溫哥華曾主持許多國際盛事,其中包括亞太經合組織會議、克林頓──葉利欽高峯會和國際煙花展,這些場合都需要大量警力維持秩序。令警力不勝負荷,造成超過200人受傷。 體育 職業球隊 媒體 溫哥華是卑詩省的媒體中心,多數的全國性媒體都在溫市設有辦公室。溫哥華的兩份主要英文報章-《溫哥華太陽報》(Vancouver Sun,以大報形式發行)和《溫哥華省報》(,以小報形式發行)-皆由郵報傳媒網絡公司旗下的太平洋報業集團發行。總部設於多倫多的全國性報章《環球郵報》近年亦增設了大溫版,以求增加在大溫地區内的銷量。市内也有數份免費報章,包括《24小時》和《都市日報》。加拿大國營頻道、CTV電視網、環球電視和城市電視網都在溫哥華設有分台。 溫哥華的種族多樣化,亦造就市内多元文化媒體的蓬勃。《明報》、《星島日報》和《世界日報》均有發行加西版,而多元文化電視台的卑詩省分台(OMNI British Columbia)亦有製作粵語、國語和旁遮普語的新聞報道。此外,新時代傳媒集團旗下的兩條收費電視頻道(以粵語為主的新時代電視和以國語為主的城市電視)均可在大溫地區内接收。另外,溫市共有三條電台頻道服務華裔社群,分別是加拿大中文電台旗下的AM1470和FM96.1,以及匯聲廣播公司旗下的AM1320華僑之聲。 姊妹城市 溫哥華是世界上最早開始結為姊妹的城市之一。在1944年,為了支援當时二戰盟軍的港口城市,它與前蘇聯的敖德薩(Odessa)成為姊妹城市。 以下是溫哥華現時的姊妹城市: 愛丁堡 廣州 洛杉磯 敖德薩 横濱 相關條目 溫哥華市(英語:Vancouver)是美國(英語縮寫:U.S.A)華盛頓州(英語:State of Washington)的一個城市,也是被探險家喬治·溫哥華(英語:George Vancouver)發現所以命名為「溫哥華」。 溫哥華市政廳(英語:Vancouver City Hall):美國也有溫哥華市政廳,美國溫哥華市政廳位於美國(英語縮寫:U.S.A)華盛頓州(英語:State of Washington)溫哥華市(英語:Vancouver),美國溫哥華市政廳地址是415 W 6th St Vancouver, WA 98660 美國 。大廈鄰近公園的「 Esther Short Park 」,大廈鄰近之車站步行前往約15分(0.8 英里)至約19分(1.0 英里)到「 Vancouver Station.WA 」。 溫哥華堡位於哥倫比亞河,是19世紀毛皮貿易的前哨基地,並擔當了哈德遜灣公司在哥倫比亞區的總部。以喬治·溫哥華船长之名來命名,該堡壘位於現今華盛頓州温哥华哥倫比亞河的北岸,鄰近俄勒岡州波特蘭。今天,堡壘連內部建築的真實比例的仿製品被重新修建和對公眾開放。 溫哥華公共圖書館(英語:Fort Vancouver Regional Library):美國也有溫哥華公共圖書館,美國溫哥華公共圖書館是美國溫哥華市(英語:Vancouver)之公共圖書館,美國(英語縮寫:U.S.A)溫哥華公共圖書館位於美國(英語縮寫:U.S.A)華盛頓州(英語:State
|
溫哥華位處太平洋沿岸,而且是橫貫全國的公路和鐵路的西端終點,令本市成為國内工業重鎮之一。溫哥華港是全國最大的港口,每年與全球90個國家的貿易額高達430億加元。溫哥華地區亦是多家林木業和採礦業公司的總部所在,而近年軟件開發、生物科技和電影業等行業的發展也相當蓬勃。溫哥華更是北美繼洛杉磯及紐約市後的第三大製片中心,為本市帶來「北好萊塢」(Hollywood North)的稱號。 溫哥華四周風景宜人,是一個主要旅遊點。市内的多個公園(如史丹利公園和女皇公園),加上環繞溫市的高山、海洋和森林,以及區内的種族多樣化,皆是吸引遊客的賣點。大溫地區内的其他景點包括:獅門橋、加拿大廣場著名的「五帆」建筑、葛勞士山(Grouse Mountain)、卡皮拉諾吊橋、固蘭湖島、煤氣鎮和華埠等。北美著名滑雪勝地威士拿與溫哥華距離約兩小時車程,並與溫哥華聯手舉辦2010年冬季奧運會。溫哥華也有一個大型郵輪碼頭,每年有超過100萬人次在溫哥華展開他們的郵輪假期(通常是前往阿拉斯加)。 交通 溫哥華的有轨电车系統建立於1890年6月28日,連接當時的加蘭護街橋及西敏道(現緬街)。不足一年後,二埠-溫哥華電車公司(Westminster and Vancouver Tramway Company)開辦了加拿大第一條市際電車路線,加速了社區之間的交流,同時也促進了市中心的發展。 卑詩電力鐵路公司(British Columbia Electric Railway)後來成爲市區及市際電車系統的營運商,直至電車系統於1958年完全被柴油公共汽车和無軌電車取代為止。 在1980年代,市政府經過長時間的討論後決定禁止在溫哥華市區興建高速公路。唯一的例外就是橫加公路,但它也只是位於市區東部的邊緣而已。 溫哥華與水為鄰,橋樑在對外交通中扮演重要角色。溫市在北面以獅門橋和鋼鐵工人紀念第二海峽橋與西溫和北溫連接,南面則有亞瑟·萊恩橋、渥街橋和乃街橋通向列治文,而布勒橋、加蘭護街橋和甘比橋則跨越福溪。 運輸聯線負責為大溫地區管理道路網及提供公共交通服務,包括:普通巴士和快速巴士綫;連接溫市中心及北岸的海上巴士;架空列車捷運系統;還有提供市郊通勤服務的西岸快車。架空列車系統現時共有三條路綫,分別為博覽綫、千禧綫、加拿大綫,以及長青線。 太平洋中央車站是城際鐵路服務的樞紐,前往國内其他地區的鐵路服務和通往美國西雅圖的皆自此出發,分別由維亞鐵路和美鐵營運。 溫哥華國際機場(YVR)位於溫市以南列治文市的海島,是加拿大第二繁忙的機場,也是北美西岸第二最多國際旅客抵步的機場。然而溫哥華機場聯外鐵路遲至2009年才完工,主要是配合2010年冬奧。另外,溫哥華海港亦有提供水上飛機服務。大溫地區亦有兩座卑詩渡輪碼頭,分別位於西溫馬蹄灣及三角洲,提供前往溫哥華島等地的渡輪服務。 教育 溫哥華教育局為溫市和大學保留地提供公立教育,轄下包括74所小學、18所中學和7所成人教育中心,學生人數達11萬人(當中包括31,000名小學生、25,000名中學生和48,000名持續進修學生)。 大溫地區内有五所公立大學,當中最大的兩所分別為卑詩大學(UBC)和西門菲莎大學(SFU),兩校學生總數超過8萬人。2006年UBC在《新聞周刊》的全球最佳大學排名中名列第27位,而SFU則於2009年獲《麥其連雜誌》評為全加拿大最佳綜合大學。大溫另外三所公立大學則為、艾蜜莉卡藝術及設計大學和昆特侖理工大學。此外,大溫其他大專院校還包括溫哥華社區學院(VCC)、蘭加拉學院(曾为VCC第三分校,1994年4月獨立)和卑詩理工學院(BCIT)。 海外學生和以英語為外語的學生在上列各教育機構的學生人口中佔相當可觀的比例。溫哥華教育局在2008至2009年學年的學生人口中,有53%在家裏並非說英語。 文化 溫哥華公共圖書館負責營運市内的22所公共圖書館總藏量超過267萬項,當中約一半藏於市中心總館。 溫哥華美術館擁有約1萬件永久收藏品,是全國第四大和加拿大西部最大的美術館。 政治 市政 溫哥華與其他卑詩省的市區不同,是由一條特別的省例《溫哥華法章》(Vancouver Charter)所轄。 這條省例於1953年通過,取替了《溫哥華管轄法, 1921》(Vancouver Incorporation Act),賦予市政府更大及更多的權力,有別於其他由卑詩省《市鎮法》(Municipalities Act)給予的權力。 市政府從第二次世界大戰起大部分時間由偏右翼的無黨派聯盟(,或NPA)主導,雖然其間也有偏左派控制的時間。 無黨派聯盟的在2005年11月獲選成為市長,顯示從上屆敗於社會民主派後捲土重來。無黨派聯盟於2002年因毒品政策而決裂,從而令大勝。之後,北美第一個安全注射中心啟用,為市內注射海洛英人士提供服務。 溫哥華由一個10人組成的市議會、一個9人組成的學校局和一個7人組成的公園局管轄,任期3年。溫哥華並未如北美其他城市般劃分成市選區(ward),市議員也因此由溫市的全體選民選出。一直以來在三級議會中,較富有的溫西區選民會傾向支持或,而市東區則傾向支持左派, 從2005年省選和2006年聯邦大選中可見一斑。 雖然市內民意存在很大分歧,民眾在保護公園、發展捷運系統(而非公路系統)、在非法使用毒品上採取減少傷害(harm reduction)的方法和一般社區發展中均存在共識。 溫哥華市中心東端是全加拿大最貧困的社區之一,毒品泛濫,亦有不少妓女在該區賣淫。愛滋病和丙型肝炎在該區的傳播從而成為市内的一大棘手問題。2002年李健寳()當選市長後,市政府開始「四管齊下」,以減少傷害(如設立毒品注射站)、治療、執法和預防四方面應付市内的毒品問題。 其他社區和專業組織亦積極鼓勵多方面對話,以尋求現行毒品政策以外的其他策略。 李健寳決定不尋求連任,其後亦被委任為上議院議員。經過一屆由左翼進步選民聯盟領導的市議會後,無黨派聯盟捲土重來,在2005年的市選取得5個議席。另外4席由偉景溫哥華()勝出,而進步選民聯盟則只取得一席。無黨派聯盟的候選人蘇利文()亦險勝詹健,當選市長。此外,無黨派聯盟亦取得9個學校局議席中的6席,和7個公園局議席中的5席;其餘的議席則由進步選民聯盟包辦。 2008年11月溫哥華舉行市長和市議會選舉,偉景溫哥華候選人羅品信(Gregor Robertson)擊敗無黨派聯盟候選人利德(Peter Ladner)當選新一任溫哥華市長。同時,偉景溫哥華在市議會選舉中包攬10個市議會席位當中的9個,無黨派聯盟只剩下一個席位。 2022年10月,ABC温哥华候选人沈观健在选举中击败肯尼迪·史都华,成为温哥华首位华裔市长。 省議會代表 在卑詩省議會中,一共有11個省議員代表溫哥華市。於2013年省選中,卑詩自由黨贏得4個席位,而卑詩新民主黨則贏得7個席位。 國會代表 5名國會議員於加拿大下議院代表温哥華市。在2004年聯邦大選中,加拿大自由黨贏得四個議席,聯邦新民主黨(NDP)則贏得一個議席。而在中,所有温哥華國會議員都獲連任。不過,在2006年2月6日,代表溫哥華京士威選區的艾民信(David Emerson)轉投成為保守黨議員,令保守黨於温哥華市中有一席位。直到2006年2月,自由黨有三個議席,而新民主黨及保守黨各有一個議席。在2011年聯邦大選中,自由黨和新民主黨各得兩個議席,保守黨則贏取一個議席。 警力 低陸平原内大部分城鎮的警務工作主要由加拿大皇家騎警E分隊負責,但是溫哥華市和二埠、西溫哥華、三角洲和滿地寶一樣,擁有自己的警隊-溫哥華警察局()。現任溫哥華警察局長是Adam Palmer。 溫哥華警察局現有1,174名警員,營運預算差不多高達1億5千萬加元(2005年數據)。 在2005年市政府預算案中,超過16%用於警部。 溫哥華警察局分為數個行動小組,包括單車警察、水警和警犬隊。另外亦設一支騎警隊,主要於史丹利公園巡邏,有時也會在市中心東端和西端(West End)執勤,偶然亦會於大型場合中參與人群控制工作。 溫哥華警察也和平民及義工合作,設立管理社區警察中心。 在2006年,溫哥華警察局成立自己的反恐小組,令外界猜疑該局與負責國家安全的加拿大皇家騎警發生嫌隙。 2005年,新的公共運輸警察──大溫地區公共運輸警察(現已更名為)──成立,負責於運輸聯線旗下的公共交通工具上執勤,並擁有所有警方的權力。 雖然擁有大麻正式屬不合法行為,但是温哥華警察不會拘捕一些藏有小量大麻的人。 2000年溫哥華警察局成立一個反毒小組「Growbusters」,嚴厲打擊市內估計4000個位於民居的水栽大麻場。 和其他掃蕩大麻種植行動一樣,此舉受外界猛烈批評。 在2005年加拿大調查的27個城市中,溫哥華的犯罪率為第四高。 不過,和其他加拿大城市一樣,整體犯罪率大幅下跌。 溫哥華的財產罪行犯罪率特別高,於北美主要城市中居首。 可是根據溫哥華警方數字,於2004年到2005年間,連財物罪案數目也下跌10.5%。 溫哥華曾主持許多國際盛事,其中包括亞太經合組織會議、克林頓──葉利欽高峯會和國際煙花展,這些場合都需要大量警力維持秩序。令警力不勝負荷,造成超過200人受傷。 體育 職業球隊 媒體 溫哥華是卑詩省的媒體中心,多數的全國性媒體都在溫市設有辦公室。溫哥華的兩份主要英文報章-《溫哥華太陽報》(Vancouver Sun,以大報形式發行)和《溫哥華省報》(,以小報形式發行)-皆由郵報傳媒網絡公司旗下的太平洋報業集團發行。總部設於多倫多的全國性報章《環球郵報》近年亦增設了大溫版,以求增加在大溫地區内的銷量。市内也有數份免費報章,包括《24小時》和《都市日報》。加拿大國營頻道、CTV電視網、環球電視和城市電視網都在溫哥華設有分台。 溫哥華的種族多樣化,亦造就市内多元文化媒體的蓬勃。《明報》、《星島日報》和《世界日報》均有發行加西版,而多元文化電視台的卑詩省分台(OMNI British Columbia)亦有製作粵語、國語和旁遮普語的新聞報道。此外,新時代傳媒集團旗下的兩條收費電視頻道(以粵語為主的新時代電視和以國語為主的城市電視)均可在大溫地區内接收。另外,溫市共有三條電台頻道服務華裔社群,分別是加拿大中文電台旗下的AM1470和FM96.1,以及匯聲廣播公司旗下的AM1320華僑之聲。 姊妹城市 溫哥華是世界上最早開始結為姊妹的城市之一。在1944年,為了支援當时二戰盟軍的港口城市,它與前蘇聯的敖德薩(Odessa)成為姊妹城市。 以下是溫哥華現時的姊妹城市: 愛丁堡 廣州 洛杉磯 敖德薩 横濱 相關條目 溫哥華市(英語:Vancouver)是美國(英語縮寫:U.S.A)華盛頓州(英語:State of Washington)的一個城市,也是被探險家喬治·溫哥華(英語:George Vancouver)發現所以命名為「溫哥華」。 溫哥華市政廳(英語:Vancouver City Hall):美國也有溫哥華市政廳,美國溫哥華市政廳位於美國(英語縮寫:U.S.A)華盛頓州(英語:State of Washington)溫哥華市(英語:Vancouver),美國溫哥華市政廳地址是415 W 6th St Vancouver, WA 98660 美國 。大廈鄰近公園的「 Esther Short Park 」,大廈鄰近之車站步行前往約15分(0.8 英里)至約19分(1.0 英里)到「 Vancouver Station.WA 」。 溫哥華堡位於哥倫比亞河,是19世紀毛皮貿易的前哨基地,並擔當了哈德遜灣公司在哥倫比亞區的總部。以喬治·溫哥華船长之名來命名,該堡壘位於現今華盛頓州温哥华哥倫比亞河的北岸,鄰近俄勒岡州波特蘭。今天,堡壘連內部建築的真實比例的仿製品被重新修建和對公眾開放。 溫哥華公共圖書館(英語:Fort Vancouver Regional Library):美國也有溫哥華公共圖書館,美國溫哥華公共圖書館是美國溫哥華市(英語:Vancouver)之公共圖書館,美國(英語縮寫:U.S.A)溫哥華公共圖書館位於美國(英語縮寫:U.S.A)華盛頓州(英語:State of Washington)溫哥華市(英語:Vancouver)。 西溫市(英語:West Vancouver)是加拿大卑詩省大溫哥華地區內的一個地方自治體。 北溫區(英語:District of North Vancouver)是加拿大卑詩省大溫哥華地區的一個區域市鎮。 北溫市(英語:City of North Vancouver)是加拿大卑詩省大溫哥華地區內的一個城市。 溫哥華市政廳(英語:Vancouver City Hall)位於加拿大卑詩省溫哥華的快樂山區,是溫哥華市議會(英語:Vancouver City Council)的所在建築物。市政廳以及市議會位於西12街453號,樓高12層,屬裝飾藝術風格。大廈鄰近溫哥華架空列車加拿大綫的百老匯-市政廳站(英語:Broadway–City Hall Station)。 溫哥華公共圖書館(英語:Vancouver Public Library,簡稱VPL)是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溫哥華市(英語:Vancouver)的公共圖書館系統,經費由溫哥華市政府提供。總館位於溫哥華市中心(英語:Downtown Vancouver)的圖書館廣場,市内還有另外21間分館。系統收納資料包括書籍、視聽資料、報章、期刊、唯讀光碟數據庫及縮微資料等,總藏量超過267萬項,當中約一半藏於總館。持有溫哥華公共圖書館圖書證的用戶超過37萬3千人,而系統旗下的物資每年被用戶借閱逾900萬次。 大溫哥華地區(英語:Metro Vancouver)是加拿大卑詩省西南面低陸平原的一個區域,包括了溫哥華市以及分布在其四週的各個衛星城市。 溫哥華島(英語:Vancouver Island;法語:Île de Vancouver)是加拿大卑詩省西南面的一個外島。維多利亞(英語:Victoria)是溫哥華島的最大城市,也是卑詩省省會。溫哥華市並不在溫哥華島上,它們名稱上的雷同是因為兩地皆被探險家喬治·溫哥華(英語:George Vancouver)發現所以命名為「溫哥華」。 維多利亞(英語:Victoria)當地漢語人士過往一直稱呼作域多利,是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一個城市,為該省首府以及首府地區的行政中心。維多利亞位於溫哥華島最南端,面積19.47平方公里,南面瀕臨胡安·德·富卡海峽,西接埃斯奎莫爾特,北臨薩尼奇,東鄰橡樹灣。據2011年人口普查所示,維多利亞市人口有80,032人,而都會區人口則有344,615人。維多利亞是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旅遊熱點,每年都會吸引很多旅客到訪。在溫哥華建埠以前,維多利亞是加西的重要港口。在當時,前往加拿大淘金及修建鐵路的漢人移工,都在當地定居及生活。及至溫哥華開埠,維多利亞的地位盡失,為溫哥華所取代。但直至現在,當地還保有不少漢人移工生活的痕跡和前往維多利亞大學留學的漢語人士。 史丹利公園(英語:Stanley Park)是一個位於加拿大卑詩省溫哥華的市區公園。公園面積有404.9公頃(1000英畝),是加拿大最大與北美第三大市立公園。公園每年吸引大概800萬人次遊覽,包括本地居民和外地遊客。一條8.8公里(5.5英里)長的路徑環繞整個公園,以供遊人緩步、騎腳踏車或玩滾軸溜冰;每年有大概250萬人次使用此路徑。園內大部分地帶保留為樹林,估計有大概50萬棵樹,部分更有76米(250英尺)高或已生長了數百年。史丹利公園與溫哥華市中心近在咫尺,亦是溫市地標之一獅門橋的南端落腳點所在,而溫哥華水族館亦座落園內。公園三面環水,而洛斯特湖則座落公園的南端。 女皇公園(英語:Queen Elizabeth Park,簡稱QE Park)是一個位於加拿大卑詩省溫哥華的市區公園。公園座落甘比街夾33街一帶,離海平面152米,是溫市的地理最高點。公園佔地52.78公頃,每年遊人數目達600萬人次,為溫哥華繼史丹利公園(英語:Stanley Park)後年度遊人數目第二多的公園。 固蘭湖島(英語:Granville Island)是加拿大卑詩省溫哥華市內一個半島。它位於福溪南岸,隔水與溫哥華市中心相望,固蘭湖街橋則橫跨其上空。固蘭湖島過去曾經是一個工業區,但於1970年代轉型為一個多功能社區。現時該處有多項設施,包括公眾市場、酒店、社區中心和劇院等,廣受居民和遊客歡迎,而艾蜜莉卡藝術及設計大學也是位於該處。島上留有一座混凝土工廠和一座機械工廠,為過往的工業活動留下見證。鄰近溫哥華架空列車博覽線以及千禧線的固蘭湖站(英語:Granville Station)。 中山公園是加拿大卑詩省溫哥華華埠一個主要景點。公園分為免費和收費兩個部分:免費公園(Dr. Sun Yat-Sen Park)採中式設計,但用料主要來自北美,並由溫哥華公園局直接管理;收費公園(Dr. Sun Yat-Sen Classical Chinese Garden)則仿效明朝蘇州古典花園設計,用料從中國入口,為中國境外首創,並由溫哥華公園局以每年1加元的象徵式租金交予非牟利機構中山公園協會營運。公園每年吸引約10萬人遊覽,並不時舉辦音樂會、藝術及園藝展覽、演講和中國傳統節日活動等。公園北邊毗鄰大溫哥華中華文化中心,其餘三面則由哥倫比亞街、奇化街和卡路街包圍。該片土地過去為片打街和奇化街連接路(Pender-Keefer Diversion)所在,於1970年代末獲溫哥華市政府改為發展中華文化中心和公園之用。中山公園協會遂於1981年成立,並於往後年間從加拿大三級政府、中國政府以及其他社會人士(包括後來出任卑詩省省督的林思齊)籌得600萬元興建公園。公園於1983年2月13日(即當年農曆元旦)舉行動土禮,而工程則於1985年展開,期間52名工匠更特地從中國抵溫,以傳統手工藝塑造公園。公園於1986年4月24日開幕。 中山公園是為了紀念近代中國革命先行者、國父、中華民國建國者孫中山而以其為名的公園,主要分布在臺灣、中国大陆、香港、澳門及其他華人聚居地,而分布於中國移民聚居地的中山公園通常由華僑捐建,亦有於當地政府與中國之政府機構締結雙方之友誼時設置,此二者通常具有強烈的中國建築特色。 加蘭護街橋(英語:Granville Street Bridge)是加拿大卑詩省溫哥華市內一條懸臂桁架橋,橫越福溪並掠過固蘭湖島(Granville Island)的上空,連接溫哥華市中心及福溪南岸。大橋共有8條行車綫,隸屬卑詩省99號公路。除了貫通加蘭護街(Granville Street)外,大橋亦於福溪兩岸的其他道路設有匝道,包括北岸的詩磨街、太平洋街和豪街,和南岸的西四街、杉樹街和謙樂街。鄰近溫哥華架空列車博覽線以及千禧線的加蘭護站(Granville Station)。 獅門橋(Lions' Gate
|
五大湖周邊的天然資源豐富,有鐵鑛石、石炭、石灰石等礦產,美國位於五大湖區南端的芝加哥是全國的工業重鎮。 1825年美国開鑿伊利運河,1848年完成,经由纽约州的哈得遜河,将五大湖和紐約市連接起來,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國際內陸航運系統之一。1954年加拿大又在聖勞倫斯河上開鑿聖勞倫斯航道。五大湖地區形成多个重要湖港,貨運繁忙,貨運總量達9800萬噸。 五大湖是重要的觀光景點。因位處高緯度內陸區,夏天冷涼,日平均氣溫也只有攝氏15度,適合避暑。湖內有無數島嶼,湖中多鱒魚、白魚、鮭魚、富鱸、海鰻等特產,游人可以享受到垂釣的樂趣。 水力發電廠主要集中於聖瑪麗斯河、聖勞倫斯河,總發電量達800萬千瓦。 環保 2006年11月30日,加拿大環保組織提出的報告指出,美國和加拿大的城市每年將數十億加侖未經處理過的污水傾倒入五大湖,造成了部份湖岸必須關閉,並導致生物多樣性的損失。其中,由于前期美国在工业化进程中的不重视,水体優养化导致的水生动物大量死亡和河道的淤塞。 參見 五大湖沿岸城市列表 尼亞加拉瀑布 五大湖區城市群 北美狗鱼 白斑狗魚 參考文獻
|
大湖效应 最有名的五大湖的冬季对天气的影响就是“大湖效應”。五大湖在冬季并不完全封冻,即使到了晚冬,湖中央还是没有冰盖。由西边刮过的盛行风从湖中带走略微暖湿的空气。当这些暖湿空气与湖畔陆地上的干冷气团相遇时,产生带状强降雪带。当强风伴随着冰冻的空气吹过大湖时常常给湖岸地区(尤其是五大湖东岸地区)带来大雪带。 大湖还会调节季节温度,但没有海洋效应那么强。大湖在夏季可以吸收热量,降低温度,在秋季则会缓慢的辐射热量,增加温度。这种温度调节效应结合局地气候产生了一些所谓的“水果带”,那里可以出产很多南部才有的水果,因此五大湖畔有许多果园和酒庄。这种大湖的效应还会给沿湖地区带来大雾,沿苏必利尔湖畔特别明显。 經濟 五大湖周邊的天然資源豐富,有鐵鑛石、石炭、石灰石等礦產,美國位於五大湖區南端的芝加哥是全國的工業重鎮。 1825年美国開鑿伊利運河,1848年完成,经由纽约州的哈得遜河,将五大湖和紐約市連接起來,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國際內陸航運系統之一。1954年加拿大又在聖勞倫斯河上開鑿聖勞倫斯航道。五大湖地區形成多个重要湖港,貨運繁忙,貨運總量達9800萬噸。 五大湖是重要的觀光景點。因位處高緯度內陸區,夏天冷涼,日平均氣溫也只有攝氏15度,適合避暑。湖內有無數島嶼,湖中多鱒魚、白魚、鮭魚、富鱸、海鰻等特產,游人可以享受到垂釣的樂趣。 水力發電廠主要集中於聖瑪麗斯河、聖勞倫斯河,總發電量達800萬千瓦。 環保 2006年11月30日,加拿大環保組織提出的報告指出,美國和加拿大的城市每年將數十億加侖未經處理過的污水傾倒入五大湖,造成了部份湖岸必須關閉,並導致生物多樣性的損失。其中,由于前期美国在工业化进程中的不重视,水体優养化导致的水生动物大量死亡和河道的淤塞。 參見 五大湖沿岸城市列表 尼亞加拉瀑布 五大湖區城市群
|
低密度聚乙烯 低密度聚乙烯通常使用高压下的自由基聚合生成,由于在反应过程中的链转移反应,在分子链上生出许多支链。这些支链妨碍了分子链的整齐排布,因此密度较低。其结构如下图所示。非常软且含有些微黏性,同时由于结晶度很低,LDPE的透明度比较高,所以我们日常生活中主要在保鲜膜、塑料袋等方面。耐油性及水性皆較低。 塑膠分類標誌中,低密度聚乙烯(LDPE)代碼是4。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是通过在聚乙烯的主链上共聚一些具有短支链的共聚物生成的。 历史 1898年,聚乙烯最早由德国化学家Hans von Pechmann在一次试验事故中合成的。1933年,英国帝国化学公司的Eric Fawcett和Reginald Gibson在另外一次试验事故中使用乙烯在高压状态下合成了聚乙烯。 1935年,ICI Chemicals公司的Michael Perrin发明了可控高压聚乙烯合成方法。1939年,低密度聚乙烯开始使用高压法工業化生产。1951年,Philips Petroleum公司的化学家Robert Banks和John Hogan发明了使用三氧化铬作为催化剂的合成方法。 1953年,德国化学家卡尔·齐格勒发明了使用卤化钛作为催化剂的合成方法,这种催化剂称为齐格勒-纳塔催化剂。1976年,德国化学家Walter Kaminsky和Hansjörg Sinn发明了茂金属催化剂。 生产与应用 聚乙烯产品通常掺加大量各种添加剂以抗氧化等环境因素破坏。聚乙烯还可以和一些人造橡胶产品混合在一起增加抗冲击能力。 参考资料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Polythene's story: The accidental birth of plastic
|
單體為乙烯(化學式C2H4),乙烯亦可視為一對相互連接的亞甲基(化學式CH2)。聚合反應產生之聚乙烯分子式為(C2H4)nH2。 性质 物理性质 聚乙烯在薄膜状态下可以被认为是透明的,但是在块状存在的时候由于其内部存在大量的晶体,会发生强烈的光散射而不透明。聚乙烯结晶的程度受到其枝链的个数的影响,支链越多,越难以结晶。聚乙烯的晶体融化温度也受到支链个数的影响,分布于从90摄氏度到130摄氏度的范围,支链越多融化温度越低。聚乙烯单晶通常可以透过把高密度聚乙烯溶解在攝氏130度以上的二甲苯中制备。 分类 聚乙烯按其密度和分支分类。 其机械性能显着取决于变量,如分支的程度和类型,晶体结构和分子量。 有几种类型的聚乙烯: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 Ultra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 超低分子量聚乙烯(ULMWPE, Ultra Low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 或PE-WAX, Polyethylene wax) 高分子量聚乙烯(HMWPE,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 高密度聚乙烯(HDPE, 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又称低压聚乙烯,因为在低压下生产,含有较多长鏈,因此密度高。主要用于制造各种注塑、吹塑和挤出成型制品。 中密度聚乙烯(MDPE, Medium Density Polyethylene) 低密度聚乙烯(LDPE,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用高压法(147.17—196.2MPa)生产,支链较多,强度低,多用来生产薄膜制品。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 Linear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极低密度聚乙烯(VLDPE, Very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CPE, Chlorinated Polyethylene) 高密度聚乙烯 通常使用齐格勒-纳塔催化剂聚合法制造,其特点是分子链上没有支链,因此分子链排布规整,具有较高的密度。该过程在管式或釜式低壓反應器中以乙烯为原料,用氧或有機過氧化物為引發劑引發聚合反应。 高密度聚乙烯屬「熱塑性塑膠」(Thermoplastic),加熱達到熔點,即可將廢料回收再利用,所以並非所有「塑膠」皆不環保。 高密度聚乙烯的高度结晶,因此外观上也就呈现出不透明的状态(高分子材料不同于钻石,结晶度高往往会降低透明度),并且硬度也更高,甚至有点脆生生的感觉。正是因为強度較高而且不透光,奶制品常常偏好此种塑料。这种塑料耐水耐油性都非常出色,因此适应性很广。一般摄氏100度以上才会容易变形。这种塑料还特别耐酸耐碱耐腐蚀,所以工业中也是应用极为普遍。 塑膠分類標誌中,高密度聚乙烯(HDPE)代碼是2。 低密度聚乙烯
|
°C(265–285 °F),比玻璃約1000度的高溫低很多。 PMMA的透光率較高 可見光:PMMA是目前最優良的高分子透明材料,透光率達到92%,比玻璃的透光度高。 紫外光:普通玻璃只會讓0.6%的紫外線透過。PMMA能有效濾除波长小于300nm的紫外線,但300nm至400nm之间滤除效果较差。部份製造商在PMMA表面進行鍍膜,以增加其濾除300nm至400nm紫外光的效果和性質。另一方面,在照射紫外光的狀況下,與聚碳酸酯相比,PMMA具有更佳的穩定性 紅外線:PMMA允许小于2800nm波长的红外线 (IR) 通过。更长波长的IR,小于25,000nm时,基本上可被阻挡。存在特殊的有色PMMA,可以让特定波长IR透过,同时阻挡可见光(应用于遥控或热感应等)。 PMMA的玻璃转化温度为大约105°C。 PMMA的折射率為(nd/25°C)1.49 化學性質 由于其较大的支链,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黏度较高,因此在使用热加工方法时加工速度比较慢,有機玻璃不但能用車床進行切削,鑽床進行鑽孔,而且能用丙酮、氯仿等粘結成各種形狀的器具,也能用吹塑、注射、擠出等塑料成型的方法加工成大到飛機座艙蓋,小到假牙和牙托等形形色色的製品。 氰基丙烯酸酯、二氯甲烷或氯仿等都可以輕微地溶解有機玻璃,然後可以把兩塊有機玻璃牢固地黏合在一起。 生產1公斤的PMMA,需要大約2公斤的石油。在有氧的情況下,PMMA在458°C開始燃燒,燃燒後生成二氧化碳、水、一氧化碳及包括甲醛在內的一些低分子化合物。 歷史 1902年,德国化学家 O. Röhm 合成了 PMMA。O .Röhm
|
O. Röhm 合成了 PMMA。O .Röhm 开始只是想把这种材料用于黏合剂。 1936年,PMMA 开始大规模生产。 注釋 外部連結 塑料 热塑性塑料 聚丙烯酸酯 光学材料 电介质 牙科材料 非晶态固体 生物材料
|
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属会稽郡鄞县,置回浦乡。 西汉始元二年(前85年),以鄞县回浦乡置回浦县,县治回浦(今椒江区章安街道),属会稽郡,隶属扬州,此为台州建县之始。其境相当于台州、温州、丽水三地的辖区。 东汉建武年间(25-56年),回浦县改名章安县。 太平二年(257年),分会稽郡东部置临海郡,隶扬州,郡治在章安,辖章安、临海、始平、永宁、松阳、罗阳(后改安阳)、罗江7县,此为台州建郡之始。 兩晋南北朝 西晋太康四年(283年),临海郡辖章安、临海、始丰、宁海、永宁、松阳、安固、横阳8县,隶属扬州。 东晋太宁元年(323年),分临海郡南部永宁、松阳、安固、横阳4县置永嘉郡。临海郡辖章安、临海、始丰、宁海4县,后世之台州辖境初步行成。 唐宋元明清 唐武德五年(622年)置台州,以境内有天台山而得名,台州之名自此始。 北宋时,隶两浙路,南宋时,台州为宋王朝辅郡。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为台州路,隶江浙行省浙东道。 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改台州路为台州府,隶浙江承宣佈政使司。 清康熙元年(1662年)隶浙江省绍台道。七年隶宁台温海道(驻台州)。十一年隶台海道(驻台州)。二十四年隶宁台道。雍正四年(1726年)隶宁绍台道。 現代 至1948年7月,台州为第六行政督察区,辖临海、黄岩、温岭、天台、仙居、三门、宁海7县。 1962年4月,台州专区复置后,不再辖宁海县。辖临海、黄岩、温岭、仙居、天台、三门、玉环7县。 1978年,台州专区改为台州地区。 1980年7月,成立海门特区,属台州地区,第二年,在其辖境范围内成立椒江市,这是台州范围内成立的一个县级市。 1986年3月,临海撤县设市。 1989年10月,黄岩撤县设市。 1994年2月,温岭撤县设市。同年8月22日,台州撤地设市,驻地从临海迁至椒江,椒江、黄岩2市改设为椒江、黄岩、路桥3区。 2003年8月15日,台州正式成为长三角成员城市。 2017年4月,玉环撤县设市。 地理 概况 台州市包含3个区,3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面积为10,038平方公里 ,人口超过600万。海岸线超过651公里,占全省大陆海岸线的3/10之多。台州列岛、东矶列岛为台州近海主要岛屿群,最大岛屿为玉环岛(自1977年起,与大陆连为一体)。市中心处北纬28度,东经122度,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全市土地面积10,044.46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9,591.30平方公里,海涂面积453.16平方公里。浅海面积8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745公里,占浙江省的28%。有6个县市区濒临东海。 地形 台州位于浙江中部,东临大海,南邻温州,西连丽水、金华,北与绍兴、宁波相接。陆地东西最宽172.8公里,南北最长147.8公里。丘陵和山地占陆地面积的2/3,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说。全市地势西高东低,东部地势趋于平坦,最高峰为括苍山米筛浪(海拔1,382.4米,也是浙东最高峰),温黄平原为全市主要的平原(同时也是浙江几大平原之一)。 水文 台州市境内的河流大部分属于椒江流域,流域面积占全市陆地面积的70%。 气候 台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冬季温和,雨量丰沛,气候宜人,年均温16.7℃,降雨量1320mm,受东部太平洋水汽调节和西北部括苍山对寒流的阻滞,夏少酷热,冬无嚴寒。夏季常有台风。从北部到南东部沿海地区,年平均温度为16.6到17.5 °C ,年平均降雨量的范围为1185到2029毫米。 政治 现任领导 行政区划 台州市现辖3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 市辖区:椒江区、黄岩区、路桥区 县级市:温岭市、临海市、玉环市 县:天台县、仙居县、三门县 人口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6,622,888人。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5,968,83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654,050人,增长10.96%,年平均增长率为1.05%。其中,男性人口为3,443,061人,占总人口的51.99%;女性人口为3,179,827人,占总人口的48.01%。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8.28。0-14岁的人口为972,849人,占总人口的14.69%;15-59岁的人口为4,354,170人,占总人口的65.74%;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295,869人,占总人口的19.57%,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913,942人,占总人口的13.8%。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4,104,712人,占总人口的61.9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518,176人,占总人口的38.02%。 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667.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万人。全市城镇化率为63.9%。 民族 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6,435,024人,占97.16%;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87,864人,占2.84%。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581,709人,增长9.94%,占总人口比例下降0.9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72,341人,增长62.62%,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9个百分点。 语言 台州方言为吴语南区的台州片分支。台州话以临海话为代表。细分可分为南台片、北台片。南台包括临海、黄岩、椒江、路桥、温岭、玉环、乐清(清江以北),语音接近北吴的小片,代表为市区话和温岭话;北台包括三门、天台、仙居、宁海(岔路以南),代表为天台话。 少数地区使用闽南语,如玉环坎门、陈屿、温岭箬山一带。 物产 台州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兼得山海之利,属亚热带气候,拥有丰富的海洋渔业产品和陆上经济作物,而且是全国第一个水稻亩产超过千斤、两千斤的地方。 1995年起台州水产品产量超越舟山跃居全省首位,海水养殖产量连续19年居全省之首。台州拥有全省最多的知名水果种类,温岭西瓜、黄岩蜜桔、临海涌泉蜜桔、玉环文旦、东魁杨梅、温岭甘蔗以卓越的品质闻名省内外。 经济 经济概况 工业为全市的经济主体,形成了以汽车摩托车整车及零部件件制造、医药化工、模具塑料、家用电器、服装机械、阀门水泵、工艺礼品、食品饮料、鞋帽服装等9大支柱产业的工业体系。有48个工业制成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4388.22亿元,其中市区1602.85亿元。经济总量位居全省第五,次于绍兴,高于嘉兴。全市人均GDP按年平均汇率折算已达10799美元。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374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69元。但台州地区同样存在着地区发展较不平衡问题,靠海的台州市区、玉环、温岭等地十分富裕,而属于山区的天台、仙居等地则因为交通等原因在浙江省中属于欠发达地区。 截至2008年底,台州共有中国驰名商标9件;中国名牌产品19个;浙江名牌产品189个。 民营经济 台州是中国民营经济重要发祥地,拥有上市公司53家,境内上市企业数居全国地级市第4位。民营经济占台州经济总量的90%以上。中国第一家经工商注册的股份合作企业、第一个支持股份合作企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均源于台州。台州有浙江泰隆商业银行、台州银行和浙江民泰商业银行共三家民营银行,为全国地级市仅有。 2015年,台州市成立了小微金融研究院,并发布了台州小微金融指数。2015年12月,台州市获批成为国家级小微企业金改创新试验区。 能源 电力 台州电力涉及火电、水电、风力发电、潮汐能发电、核电、抽水蓄能等多种形式,国内拥有如此多种类的发电方式的地区实属不多,其中的火电、潮汐能和核电发电企业在业内的装机容量较大。主要的发电企业有: 台州电厂,位于椒江区前所街道,是一个大型火力发电企业,主要为台州、温州等地提供电力保障,目前总装机容量207万千瓦。 华能玉环电厂,位于玉环市大麦屿开发区,是一个大型火力发电企业,规划装机容量400万千瓦,是目前中国大陆单机容量最大的电厂。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建成投产。 温岭江厦潮汐电站,位于温岭江厦境内,总装机容量3200千瓦,是目前国内最大,全球排名第三的潮汐能电站。 三门核电站,位于台州三门县境内,规划为6台百万千瓦机组,是浙江省内第二座核电站。2018年并网发电。 浙江桐柏抽水蓄能电站,位于天台县栖霞乡百丈村,总装机容量为120万千瓦。由华东电力集团公司、上海市电力公司、浙江省电力公司等6家单位合资建设,是华东地区的主要调峰电站之一。 括苍山风电场,位于临海括苍山米筛浪峰上,海拔1380米,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风力电场,也是中国四大风力电场之一。 温岭东海塘风力发电场,位于温岭市箬横镇东侧东海塘围垦区内,北起上蒙山到南侧的横岐山,沿东海塘一字排开,目前一期共有20台风机,发电机风轮直径达80米,风轮中心离地67米,风机叶片长度超过39米,每台风机功率为2兆瓦,单机容量为目前全国最大。 大陈岛风力发电场,于2008年6月开工建设,位于上大陈,一期工程将安装34台单机容量750千瓦风力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55万千瓦,预计年发电量约5890万千瓦时。浙江星星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是该项目的业主单位。 交通 公路 境内主要公路是、、、、(G1522常台高速)、、、(甬莞高速)。此外还有省道14条、县级公路101条。 港口 台州是沿海城市,拥有丰富的港口资源,全市目前有15个主要港口,其中沿海港口9个,沿江港口6个。台州港是最主要的沿海港口,由健跳港区、临海港区、海门港区、黄岩港区、温岭港区、大麦屿港区等6个港区组成。 民航 台州路桥机场(黄岩路桥机场于2008年12月23日零时起,改名为台州路桥机场,到达和起始站名变更为“台州”)是境内的唯一机场,于1988年开始运行,是当时国内第一个县级民航站。2008年机场旅客吞吐量40.7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9%(当年旅客吞吐量排名全国民航机场第59位);货邮吞吐量3235吨,增长16.4%。2009年,机场旅客吞吐量526,738人次,同比增长29.2%;货邮吞吐量4,293.2吨,同比增长32.7%。2011年,旅客吞吐量628268人次,排名全国第65名;2017年,旅客吞吐821965人次,货邮吞吐量6841.7吨,起降架次6454次,旅客吞吐量位列浙江民用机场第六。由于通航能力有限,新的机场正在规划建设中。 铁路 甬台温铁路为杭福深客运专线的组成部分,已于2009年9月28日开通试运行,台州境内设有三门县站、临海站、台州西站、台州南站(货运站)和温岭站,目前可以直达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绍兴、宁波、温州、福州和厦门等地。 金台铁路于2016年开工,2021年6月建成通车。 杭台高速铁路,已于2022年1月8日通车。台州境内设置天台山站、临海站、台州站、温岭站,并有计划延伸至玉环市,设置温岭西站和玉环站。 杭温高铁,项目于 2017 年开工建设,2021 年竣工,途径台州市仙居县。仙居段长约 33.4 公里,估计投资 64 亿元。途经官路镇、田市镇、上张乡,在距仙居主城区约 9 公里的官路镇西陈村设仙居站。 市域铁路 台州市域铁路计划由新成立的城际铁路集团公司运营,采用动车组车型运营,最高时速140公里。近期规划2条线路,为S1线和S2线。 台州市域铁路S1线(一期)已于2016年11月17日开工,计划工期4年,于2022年12月28日通车。
|
水文 台州市境内的河流大部分属于椒江流域,流域面积占全市陆地面积的70%。 气候 台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冬季温和,雨量丰沛,气候宜人,年均温16.7℃,降雨量1320mm,受东部太平洋水汽调节和西北部括苍山对寒流的阻滞,夏少酷热,冬无嚴寒。夏季常有台风。从北部到南东部沿海地区,年平均温度为16.6到17.5 °C ,年平均降雨量的范围为1185到2029毫米。 政治 现任领导 行政区划 台州市现辖3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 市辖区:椒江区、黄岩区、路桥区 县级市:温岭市、临海市、玉环市 县:天台县、仙居县、三门县 人口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6,622,888人。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5,968,83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654,050人,增长10.96%,年平均增长率为1.05%。其中,男性人口为3,443,061人,占总人口的51.99%;女性人口为3,179,827人,占总人口的48.01%。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8.28。0-14岁的人口为972,849人,占总人口的14.69%;15-59岁的人口为4,354,170人,占总人口的65.74%;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295,869人,占总人口的19.57%,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913,942人,占总人口的13.8%。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4,104,712人,占总人口的61.9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518,176人,占总人口的38.02%。 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667.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万人。全市城镇化率为63.9%。 民族 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6,435,024人,占97.16%;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87,864人,占2.84%。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581,709人,增长9.94%,占总人口比例下降0.9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72,341人,增长62.62%,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9个百分点。 语言 台州方言为吴语南区的台州片分支。台州话以临海话为代表。细分可分为南台片、北台片。南台包括临海、黄岩、椒江、路桥、温岭、玉环、乐清(清江以北),语音接近北吴的小片,代表为市区话和温岭话;北台包括三门、天台、仙居、宁海(岔路以南),代表为天台话。 少数地区使用闽南语,如玉环坎门、陈屿、温岭箬山一带。 物产 台州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兼得山海之利,属亚热带气候,拥有丰富的海洋渔业产品和陆上经济作物,而且是全国第一个水稻亩产超过千斤、两千斤的地方。 1995年起台州水产品产量超越舟山跃居全省首位,海水养殖产量连续19年居全省之首。台州拥有全省最多的知名水果种类,温岭西瓜、黄岩蜜桔、临海涌泉蜜桔、玉环文旦、东魁杨梅、温岭甘蔗以卓越的品质闻名省内外。 经济 经济概况 工业为全市的经济主体,形成了以汽车摩托车整车及零部件件制造、医药化工、模具塑料、家用电器、服装机械、阀门水泵、工艺礼品、食品饮料、鞋帽服装等9大支柱产业的工业体系。有48个工业制成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4388.22亿元,其中市区1602.85亿元。经济总量位居全省第五,次于绍兴,高于嘉兴。全市人均GDP按年平均汇率折算已达10799美元。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374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69元。但台州地区同样存在着地区发展较不平衡问题,靠海的台州市区、玉环、温岭等地十分富裕,而属于山区的天台、仙居等地则因为交通等原因在浙江省中属于欠发达地区。 截至2008年底,台州共有中国驰名商标9件;中国名牌产品19个;浙江名牌产品189个。 民营经济 台州是中国民营经济重要发祥地,拥有上市公司53家,境内上市企业数居全国地级市第4位。民营经济占台州经济总量的90%以上。中国第一家经工商注册的股份合作企业、第一个支持股份合作企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均源于台州。台州有浙江泰隆商业银行、台州银行和浙江民泰商业银行共三家民营银行,为全国地级市仅有。 2015年,台州市成立了小微金融研究院,并发布了台州小微金融指数。2015年12月,台州市获批成为国家级小微企业金改创新试验区。 能源 电力 台州电力涉及火电、水电、风力发电、潮汐能发电、核电、抽水蓄能等多种形式,国内拥有如此多种类的发电方式的地区实属不多,其中的火电、潮汐能和核电发电企业在业内的装机容量较大。主要的发电企业有: 台州电厂,位于椒江区前所街道,是一个大型火力发电企业,主要为台州、温州等地提供电力保障,目前总装机容量207万千瓦。 华能玉环电厂,位于玉环市大麦屿开发区,是一个大型火力发电企业,规划装机容量400万千瓦,是目前中国大陆单机容量最大的电厂。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建成投产。 温岭江厦潮汐电站,位于温岭江厦境内,总装机容量3200千瓦,是目前国内最大,全球排名第三的潮汐能电站。 三门核电站,位于台州三门县境内,规划为6台百万千瓦机组,是浙江省内第二座核电站。2018年并网发电。 浙江桐柏抽水蓄能电站,位于天台县栖霞乡百丈村,总装机容量为120万千瓦。由华东电力集团公司、上海市电力公司、浙江省电力公司等6家单位合资建设,是华东地区的主要调峰电站之一。 括苍山风电场,位于临海括苍山米筛浪峰上,海拔1380米,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风力电场,也是中国四大风力电场之一。 温岭东海塘风力发电场,位于温岭市箬横镇东侧东海塘围垦区内,北起上蒙山到南侧的横岐山,沿东海塘一字排开,目前一期共有20台风机,发电机风轮直径达80米,风轮中心离地67米,风机叶片长度超过39米,每台风机功率为2兆瓦,单机容量为目前全国最大。 大陈岛风力发电场,于2008年6月开工建设,位于上大陈,一期工程将安装34台单机容量750千瓦风力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55万千瓦,预计年发电量约5890万千瓦时。浙江星星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是该项目的业主单位。 交通 公路 境内主要公路是、、、、(G1522常台高速)、、、(甬莞高速)。此外还有省道14条、县级公路101条。 港口 台州是沿海城市,拥有丰富的港口资源,全市目前有15个主要港口,其中沿海港口9个,沿江港口6个。台州港是最主要的沿海港口,由健跳港区、临海港区、海门港区、黄岩港区、温岭港区、大麦屿港区等6个港区组成。 民航 台州路桥机场(黄岩路桥机场于2008年12月23日零时起,改名为台州路桥机场,到达和起始站名变更为“台州”)是境内的唯一机场,于1988年开始运行,是当时国内第一个县级民航站。2008年机场旅客吞吐量40.7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9%(当年旅客吞吐量排名全国民航机场第59位);货邮吞吐量3235吨,增长16.4%。2009年,机场旅客吞吐量526,738人次,同比增长29.2%;货邮吞吐量4,293.2吨,同比增长32.7%。2011年,旅客吞吐量628268人次,排名全国第65名;2017年,旅客吞吐821965人次,货邮吞吐量6841.7吨,起降架次6454次,旅客吞吐量位列浙江民用机场第六。由于通航能力有限,新的机场正在规划建设中。 铁路 甬台温铁路为杭福深客运专线的组成部分,已于2009年9月28日开通试运行,台州境内设有三门县站、临海站、台州西站、台州南站(货运站)和温岭站,目前可以直达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绍兴、宁波、温州、福州和厦门等地。 金台铁路于2016年开工,2021年6月建成通车。 杭台高速铁路,已于2022年1月8日通车。台州境内设置天台山站、临海站、台州站、温岭站,并有计划延伸至玉环市,设置温岭西站和玉环站。 杭温高铁,项目于 2017 年开工建设,2021 年竣工,途径台州市仙居县。仙居段长约 33.4 公里,估计投资 64 亿元。途经官路镇、田市镇、上张乡,在距仙居主城区约 9 公里的官路镇西陈村设仙居站。 市域铁路 台州市域铁路计划由新成立的城际铁路集团公司运营,采用动车组车型运营,最高时速140公里。近期规划2条线路,为S1线和S2线。
|
紫禁城 (中央新影),1985年中央新影拍摄的系列纪录片 紫禁城 (北京电视台),2018年10月北京故宫博物院与北京电视台合作摄制的纪录片,2020年9月上线 紫禁城
|
(順化),越南阮朝仿明清在順化建造的宫城,作为顺化京城的一部分和順化阮朝皇陵同被視為一組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紫禁城出版社,北京故宫博物院于1983年成立的所属出版社,出版与故宫博物院业务相关的各种类出版物,2011年更名为“故宫出版社” 紫禁城 (杂志),北京故宫博物院出版的月刊 紫禁城
|
美國電影公司 索尼子公司 1991年成立的公司
|
外部链接 美國電影公司 索尼子公司
|
攝錄
|
參見 攝錄
|
1999. . What, If Anything, Is A Declarative Language? . 2013. There Is Such A Thing As A Declarative Language, and It’s The
|
Thing As A Declarative Language, and It’s The World’s Best DSL . 2013. Olof Torgersson. A Note on Declarative
|
图集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嘉峪关文物保护单位 甘肃军事史
|
明世宗嘉靖十八年(1539年),在关城上增修敌楼、角楼等,并在关南关北修筑两翼长城和烽火台等。 建筑 现在关城以内城为主,周长640米,面积2.5万平方米,城高10.7米,以黄土夯筑而成,西侧以99999块砖包墙。东西城垣开门,东为光化门,西为柔远门。均筑瓮城。嘉峪关内城墙上还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楼共十四座,是长城众多关城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 这里还有中国第一个全面、系统的展现长城文化的专题博物馆——长城博物馆。 嘉峪关传说 在嘉峪关流传一个歌颂古代工匠的传说。相传明正德年间,有一位名叫易开占的修关工匠,精通九九算法,所有建筑,只要经他计算,用工用料十分准确和节省。监督修关的监事管不信,要他计算嘉峪关用砖数量,易开占经过详细计算后说:“需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监事管依言发砖,并说:“如果多出一块或少一块,都要砍掉你的头,罚众工匠劳役三年。”竣工后,只剩下一块砖,放置在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监事管发觉后大喜,正想借此克扣易开占和众工匠的工钱,哪知易开占不慌不忙的说:“那块砖是神仙所放,是定城砖,如果搬动,城楼便会塌掉。”监事管一听,不敢再追究。这块砖就一直放在原地,名為定城磚,此砖仍保留在嘉峪关城楼之上。 图集 参考文献
|
美、日、欧等地区的公司已经在进行手机电视网的试验运行。在开放手机联盟(OMA)的支持下,摩托罗拉、NEC、诺基亚、西门子、索尼爱立信都在进行手机电视的开发。在中国大陆,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在手机通讯网上开始试运行手机电视的服务。 2004年底已经有多家手机电视的实验方案发布;2005年后期开始出现完整的手机电视应用。 3G手机电视网是开始涉足手机电视增值服务,新应用包括3G视频交友、手机电视广告和手机电视节目预告。 技术问题 手机电视可能存在一些明显的技术缺陷: 屏幕过小:传输清晰度和观看效果有较大限制,影响消费者的使用兴趣 能耗过高:使用手机电视功能,会使手机的待机时间明显缩短 传输时间:使用H.264标准的手机看电视时,需要一段准备时间才能开始正常播放。使用DVB-H技术的设备没有这个问题
|
应用问题 影响交通安全:观看手机电视会分散行人及驾驶员的精力,产生交通安全隐患。 不良信息发布:采用H.264标准的手机电视允许有很多流媒体服务商,对情色等不良信息需要有必要的控制措施。 參考資料 参见 电视 电视
|
古天農 盧偉力 林超榮 林子揚 梁文道 劉細良 陳智遠 邵家臻(於2006年8月26日擔任一集主持) 林輝(於2006年擔任數集網上版主持) 吳志森(飾演太后、大帥、唐僧、有為) 曾志豪(飾演小豪子、徐副官、悟空、包豪星) 羅啟新(飾演偽經絡、八戒、曾教授、林班長) 王喜(客席主持,飾演忠_勇毅) 王宗堯(於2020年2月14日客串) 田北辰(於2020年6月19日客串) 爭議 被指「陰陽怪氣」 《頭條新聞》節目中主持人經常以幽默對答揶揄香港政府的施政,節目受到建制派人士批評,例如1998年3月(又說1996年1月),前全國政協委員徐四民曾指該節目「陰陽怪氣」,事件引起爭議。亦有親中共人士指該節目與香港電台角色不符,因香港電台是香港政府轄下的公營電台。 被指「低級趣味」 2001年10月,時任行政長官的董建華發表《施政報告》後,《頭條新聞》節目中其中一個環節,主持人以塔利班武裝份子打扮諷刺董建華的《施政報告》為《施捨報告》,諷刺政府的政策小恩小惠,又把政府比喻為塔利班政權。此番言論被董建華批評為「低級趣味」,事件再次引起社會不同聲音的爭議。 一批香港市民于当年10月18日前往香港电台总部抗议此事,称其“恶意攻击香港社会,分化市民”,并认为港台有些人拿政府工资,又“恶意攻击政府,是吃里扒外,浪费公帑”。不过,另一觀點認為《頭條新聞》以嬉笑怒罵方式跟社會、政治、時事人物開一開玩笑,是多元社會的特色,各界應持鼓勵包容的態度,尊重不同的創作及市民的選擇。 廣播處長不與主持續約 《頭條新聞》是香港電台編輯獨立重要指標。2010年8月28日,有報導指廣播處長黃華麒因不能接受《頭條新聞》主持批評政府的手法,提出不再與現任主持吳志森和曾志豪續約;民主派立法會議員何秀蘭認為若消息屬實,黃華麒再沒資格做廣播處長,黃華麒應公開交代;而黃華麒則不評論事件。 節目被無綫電視抽起 2017年6月30日,無綫電視原定傍晚於翡翠台播放的《頭條新聞》突然抽起,改播國家領導人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香港片段及風水節目《順峰順水》。港台表示,在《頭條新聞》播出前8分鐘突然收到無綫電話,指稱「新聞部」有突發新聞,要求港台節目讓路。無綫6時24分向港台發出電郵,要求港台同意轉換節目時段。不過最後未有播出突發新聞,只播放習近平訪港片段和風水節目。《頭條新聞》延至深夜12時半於J5頻道播出,港台電視31为该期《頭條新聞》的首播频道。 香港電台機構傳訊總監伍曼儀指,沒有簽署接受節目調動的文件,並向無綫電視投訴和要求解釋對事件感到「awfully displeased」(非常不滿)。通訊局在2017年7月4日已收到133宗相關投訴。 無綫在2017年7月5日下午以逾700字回覆港台,表明習近平首次以中共領導人身分訪港是重大新聞,指出「由於講話全文不足15分鐘,只好以一些備用節目(《順峰順水》)去填補剩餘時段」。又點名伍曼儀罔顧事實,「如伍女士認為國家主席對香港各界人士講話全文不是新聞、或不及《頭條新聞》重要,乃罔顧事實,亦不是專業新聞或廣播人應有的說話」。最後指出,播放港台節目是「歷史遺留」,至今已不合時宜,應盡快終止這安排。 伍曼儀承認及尊重習近平訪港是重大新聞,但指無綫播出的是預錄片段,而非突發新聞。 驚訊環節 在2020年2月14日播放的《頭條新聞》「驚方訊息」環節中,由王喜飾演「忠勇毅」,以幽默諷刺形式表達「驚方」招募的筍工,在COVID-19抗疫工作的表現和裝備。2月16日,廣播處長梁家榮收到警務處長鄧炳強(郭嘉銓代行)的投訴信,指「驚方訊息」環節以嘲諷形式抹黑警隊於抗疫期間的工作,表示極度遺憾。同日,《頭條新聞》播送第三集,於「驚方信息」環節描述12宗發生於2019年6月中至2020年1月底,被列為「無可疑」的死亡案件。3月3日,警務處長鄧炳強再次去信廣播處長,批評節目中的「驚方信息」環節令觀眾對警隊產生錯誤看法,誤解警隊。 5月19日,通訊局向港台發警告信,指出收到超過3300宗投訴,其中王喜「驚訊」的幾乎每一句對白都有投訴。通訊局認定有關真實資料的準確性、誣衊和侮辱警方,以及在個人意見節目《頭條新聞》中表達多方面意見所提出的投訴成立,敦促港台嚴格遵守《電視節目守則》中的相關條文。港台向警方致歉,並將涉及「驚訊」的集數下架。 其後,《頭條新聞》的主持吳志森、曾志豪和王喜都分別在自己的YouTube頻道回應事件。吳志森認為當季餘下的5集繼續播放都只是「似一個垂死病人」、「苟延殘喘」,政府將繼續對教育和傳媒進行干預,勸勉其他記者不要「隔岸觀火」;曾志豪則透露節目早預料會受到的攻擊越來越嚴重,在節目創作時已有所顧忌,認為若要完全跟從通訊局的要求,「節目等等同不用做」;王喜則以「忠勇毅離職演說」為題,指出唯一能夠侮辱警隊的是警察。 2021年1月28日,通訊事務管理局就驚訊環節發出強烈勸諭,認為一般觀眾能夠明顯察覺到這是惡意的描繪,暗示警務人員均被視為廢物,遭人厭惡唾棄,裁定違反《電視節目守則》規定。港台表示會接受。 同名電台節目 香港電台第一台在1990年代初,於逢星期二至五在晚上十時至十一時時段(賽馬夜除外,星期一則播放一個名為《政治騷小小》的節目,專門講述如政黨內訌、政客動態等政壇八卦和邀請政黨領袖演唱及參演廣播劇等,區麗雅主持),曾有一個同樣稱為《頭條新聞》的烽煙節目,但與電視版的形式並無關聯,主持先後有港台公共事務組組長陳耀華、資深記者吳明林、《亞洲基督教時代論壇報》總編輯李錦洪、學者洪清田等,並固定在節目開始前播放由鍾偉明播讀粵語引言的越南語對港府越南難民甄別政策之廣播(北漏洞拉)。此節目大約在香港主權移交前中止。類似的烽煙節目有《千禧年代》及《自由風自由Phone》。 收視 注:以翡翠台收視為主,2018年1月1日起為跨平台收視 參見 港式幽默 鏗鏘集
|
節目有多個環節,如將時事片段配上歌曲以諷刺時弊、也有吳志森,曾志豪主持的「太后與小豪子」(“太后”原型为慈禧,有时影射林郑月娥)、「逆流大帥」(“大帅”原型为袁世凯,有时影射习近平)及「無品芝麻官」等常設環節(有時候角色會於其他環節出現),在每集最後的環節亦會邀請國際關係學者分析國際時事,亦有由羅啟新主持「My TV SUFFER」環節(模仿廣告/電影橋段或改編歌曲)或由王喜主持的「驚訊」(兩個環節隔週交替播出),亦有「頭條劇場」環節(不定期播出,將時事片段配上電影/港台經典節目片段)。 而過去曾分別邀請時事評論員梁文道和香港國際關係學者沈旭暉負責國際新聞環節,也有由盧偉力飾演的盧科長,古天農飾演的古秘書的環節,諷刺高官問責制產生的種種問題,亦設有尊子漫畫環節,以政治漫畫針砭時弊。 迷你版 《頭條新聞迷你版》節目於2008年12月14日至2009年4月19日推出,乃該節目之十分鐘短版本,除第一集外沒有主持。 網上版 歷任主持 吳明林(第一代主持) 黃志強(第一代主持) 陳毓祥 李錦洪 陳智華 曾廸維 林旭華 楊吉璽 曾迪維 張堅庭 張笑容 陸恭蕙 林敏驄 古天農 盧偉力 林超榮 林子揚 梁文道 劉細良 陳智遠 邵家臻(於2006年8月26日擔任一集主持) 林輝(於2006年擔任數集網上版主持)
|
参考文献 注释 参考书目 延伸阅读 外部連結 慕尼黑人 巴伐利亚王国人 德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人物 希特勒家族 德国总理配偶 女性自殺者 纳粹德国自杀者 氰化物服毒自杀者 枪击幸存者
|
建议布劳恩在战后进行躲藏,但布劳恩回应:“你觉得我会让他独自死去嗎?我会和他共处直至最后一刻……”希特勒在遗嘱中指示本人死后布劳恩将每年获得12,000国家马克。他非常喜爱布劳恩,在她参加运动或晚归时时常颇为担心。 布劳恩非常喜爱其两只苏格兰㹴犬内古斯和史塔西,并为之拍摄了影像。她通常将二犬与希特勒的德国牧羊犬布隆迪分隔开来。1945年4月29日希特勒下令随从对布隆迪试用氰化钾(用于次日二人自杀),布隆迪由此死去。布劳恩二犬及布隆迪的犬子则于4月30日由希特勒的训狗师射杀。 成婚及自杀 1945年4月初,布劳恩自慕尼黑前往柏林,赴元首地堡与希特勒会合。布劳恩在苏联红军逼近柏林时拒绝撤离。4月28日至29日午夜,希特勒与布劳恩在一小规模民事婚礼中正式结为夫妻,约瑟夫·戈培尔和马丁·鲍曼见证了这一婚礼。此后希特勒与新婚妻子共享了一顿简约的婚礼早餐。成婚之后布劳恩的法定姓名变为爱娃·希特勒,在签署其婚姻证明时她写上字母“B”以表其婚前姓(布劳恩),然后将之划去,改而写上婚后姓“Hitler”(希特勒)。 1945年4月30日下午1时,布劳恩和希特勒同地堡员工和其他内圈人员作别。同日下午约3时30分,数名目击证人称听到一巨大枪响。几分钟后,希特勒侍从海因茨·林格及党卫队副官奥托·京舍进入书房,发现了两人位于沙发上的尸体。布劳恩服一氰化钾胶囊,希特勒则对右太阳穴开枪。尸体经楼梯和地堡紧急出口搬运至总理府后方花园,并于该处焚毁。布劳恩时年33岁。 苏联红军发现了两具焚毁的尸体。5月11日希特勒的牙医、其牙医助理凯特·霍伊瑟曼及牙科技师弗里茨·埃希特曼确认两具遗骸属于希特勒和布劳恩。苏联方面将两具遗体秘密安葬于东德马格德堡的一处施密尔舒设施中;同时同地下葬的还包括约瑟夫和玛格达·戈培尔及两人六名子女的遗体。1970年4月4日,苏联一克格勃小队获取埋葬地信息,秘密发掘了五个含遗骸的木箱,对之进行了彻底的焚烧和粉碎,并将骨灰撒入附近易北河支流比德里茨河中。 布劳恩的其他家庭成员在战争中得以幸存。母亲弗朗西斯卡在巴伐利亚州鲁波尔丁一旧农舍中度过余生,1976年1月过世,时年96岁。父亲弗里茨于1964年过世。妹妹格蕾特于1945年5月5日产下一女,名爱娃。日后她同商人库尔特·柏林霍夫成婚,1987年过世。姐姐伊尔莎不是希特勒的内圈成员,经历两次婚姻,1979年过世。 参考文献 注释 参考书目 延伸阅读 外部連結 慕尼黑人 巴伐利亚王国人 德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人物 希特勒家族
|
馮志昇(阿昇)(曾經在二零一四年十二月二十日《警訊》節目中出現) 曦仔(堅仔,吳良榮兒子) 吳良榮妻子(堅嫂) 麥詩敏 曾健明 計祥龍 劉偉棠 歷史 《警訊》始自1973年,當時正值是香港社會肅貪倡廉時代的開始,那年正是警務處處長薛畿輔揭發皇家香港警察隊總警司葛柏貪污案的一年;加上社會經濟的起飛,香港大小罪案相繼增加,皇家香港警察隊認為有需要加深警民合作及教導香港市民以防止罪案率上升,亦了解有所需要提升警隊的正面形象以贏回公眾的信心;有見電視廣播的力量日漸影響普羅大眾,皇家香港警察隊便與同是政府機構的香港電台聯合推出撲滅罪行的電視節目。自此,《警訊》便一直與香港市民共同撲滅罪行,及見證著香港警隊的改進歷程。 少年警訊 為加深新一代對罪行的認識,共同撲滅罪行,及教育青少年不要誤入歧途,在《警訊》節目播出的一年後(1974年),警務處便開展了少年警訊計劃,其四個宗旨為: 促進警方與香港青少年之間的溝通及認識; 在撲滅罪行工作上促使警方與青少年並肩合作; 鼓勵青少年認識他們在社會的責任; 提供各種運動、活動及訓練設施,充實並改善青少年的生活。 節目主題曲 起初的《警訊》(由啟播至九十年代初)主題曲為Peter Moore的《Cross Town Mover》,以簡單的純音樂作開場及結尾曲,曲風感覺硬邦邦,也頗嚴肅無甚人情味的,但這音樂是最深入民心,一聽到就令人聯想起該節目。 約1990年起,《警訊》採用過多首描寫警察的電影的主題曲。因為一齣由成龍主演的香港電影《警察故事》,片中由成龍原唱、壯志激情的主題曲《英雄故事》便被《警訊》借用取代舊有的主題曲。 2004年,為讓《警訊》節目減少嚴肅氣氛、使廣大觀眾更歡迎,《警訊》找來形象健康的歌手唱出專門為節目而創的主題歌;其中有張學友親自譜曲並為它唱出剛柔並濟的《勇敢的故事》,並成為本節目第一首完全屬於這個節目的主題曲。 2009年,《警訊》邀請李克勤重新演繹《英雄故事》,成為《警訊》新主題曲。在2010年代初,《警訊》片尾播放主題曲時,曾一度改為由警察銀樂隊演奏的純音樂版本,但不久後恢復原來版本。 模擬片段 《警訊》中亦有製作“模擬片段”(或稱“事件重演”),通過案件重演的方式教導市民一些犯人或騙徒的作案手法,希望市民能夠提高警惕,減少日常罪案發生。 近年《警訊》喜用搞笑手法,將以往沉悶、直說直話的案件重演重新包裝,吸引觀眾收看。當中參演“模擬片段”的一些演員,如吳良榮、李子明、利沙華、賴機說(April Lai)、馬溱禧(Heily)、王文韜、蔡裕彤(Toby )等,則因精湛演出深受網民歡迎。 節目調動 2018年3月23日:由於港台電視31台於20:00-22:30直播《流行亞洲音樂2018》,本節目於港台電視31暫停播映,唯翡翠台的18:00播映時間沒影響。港台電視重播時間亦不受影響。 2020年2月26日:由於港台電視31台於星期三19:30-20:30直播《財政預算案論壇》,本節目於港台電視31暫停播映,唯ViuTV的星期五18:30播映時間沒影響。 爭議 警員拒絕向市民展示委任證則是香港自反修例運動以來的香港警察爭議之一。《警訊》卻曾在節目中多次表示真正的警察會在行使警察職權時必須要按《警察通例》向市民展示委任證。 而于2014年12月14日,西九龍總區刑事總部警司林樹榮在街頭曾經被市民問及為何警員不出示委任證,質疑警方與《警訊》講一套做一套,林樹榮表示《警訊》「太膚淺」,他不會理會。 參看 香港警務處 少年警訊 《繩之於法》(香港電台於1985至1997年製作的電視節目) 《都市路路通》(深圳公安局和深圳电视台共同制作的电视节目) 《繩之以法》(新加坡警察部隊與新傳媒電視製作的同類型節目) 《惊讯》(香港電台的《頭條新聞》及「杜汶澤喱騷」以諧音惡搞的節目(曾經被警務處處長投訴並遭到停播。)) 《迷網》(無綫電視於2020年播放的電視劇集,被觀眾視為《警訊》劇集版) 《警聲直播》(香港警察於2020年10月29日起自行製作,被視為取代《警訊》的節目,每逢星期四晚上九時正在香港警務處的Facebook專頁和YouTube,以直播形式播放及晚上十時半微博重播,加強與市民的即時互動) 《堅哥防騙攻略》(香港電台與香港警察於2022年起聯合製作的節目,沿用《警訊》原有演員) 《警聲百二秒》(無綫電視與香港警察於2022年11月20日起逢星期日晚上7時半聯合製作的間場節目,以及警隊社交媒體重播)
|
葉觀楫(前香港電台足球評述員, 1977年被潘志文取代其主持位置) 未分類 演員: 吳良榮(堅哥,扮演角色:吳堅、吳多堅、Johnny哥、阿堅、占叔、縮骨占、阿占、阿朗、胜哥等) 蕭雄(雄叔,吳良榮的父親) 利沙華(華哥) 李子明(明哥) 賴機說(洋名:April Lai) 馬臻禧(洋名:Heily Ma) 黃月媚 曾玉娟(洋名:Dela) 蔡裕彤(洋名:Toby,吳良榮的女兒) 陳勁言(扮演角色:Kelvin、尖頭仔) 莊文龍 黃志龍(扮演角色:夜龍、黃先生) Cezi Clover Matt 阿May Sammi 游五珠(珠姐) 麥志健(二零一一年加入《警訊》,扮演角色:細龍、jimmy哥) 麥林 豪仔 黎子峰 譚先生(Raymond Tam) 阿豪 王文韜(暱稱「阿寶」,不時飾演夜龍(黃志龍)的姪兒) 郭天浩(Vincent) Marco 趙廣(阿廣) 鄧重謙(阿謙) 阿希(曾在二零一五年一月三十一日《警訊》節目中出現) 馮志昇(阿昇)(曾經在二零一四年十二月二十日《警訊》節目中出現) 曦仔(堅仔,吳良榮兒子) 吳良榮妻子(堅嫂) 麥詩敏 曾健明 計祥龍 劉偉棠 歷史 《警訊》始自1973年,當時正值是香港社會肅貪倡廉時代的開始,那年正是警務處處長薛畿輔揭發皇家香港警察隊總警司葛柏貪污案的一年;加上社會經濟的起飛,香港大小罪案相繼增加,皇家香港警察隊認為有需要加深警民合作及教導香港市民以防止罪案率上升,亦了解有所需要提升警隊的正面形象以贏回公眾的信心;有見電視廣播的力量日漸影響普羅大眾,皇家香港警察隊便與同是政府機構的香港電台聯合推出撲滅罪行的電視節目。自此,《警訊》便一直與香港市民共同撲滅罪行,及見證著香港警隊的改進歷程。 少年警訊 為加深新一代對罪行的認識,共同撲滅罪行,及教育青少年不要誤入歧途,在《警訊》節目播出的一年後(1974年),警務處便開展了少年警訊計劃,其四個宗旨為: 促進警方與香港青少年之間的溝通及認識; 在撲滅罪行工作上促使警方與青少年並肩合作; 鼓勵青少年認識他們在社會的責任; 提供各種運動、活動及訓練設施,充實並改善青少年的生活。 節目主題曲 起初的《警訊》(由啟播至九十年代初)主題曲為Peter Moore的《Cross Town Mover》,以簡單的純音樂作開場及結尾曲,曲風感覺硬邦邦,也頗嚴肅無甚人情味的,但這音樂是最深入民心,一聽到就令人聯想起該節目。 約1990年起,《警訊》採用過多首描寫警察的電影的主題曲。因為一齣由成龍主演的香港電影《警察故事》,片中由成龍原唱、壯志激情的主題曲《英雄故事》便被《警訊》借用取代舊有的主題曲。 2004年,為讓《警訊》節目減少嚴肅氣氛、使廣大觀眾更歡迎,《警訊》找來形象健康的歌手唱出專門為節目而創的主題歌;其中有張學友親自譜曲並為它唱出剛柔並濟的《勇敢的故事》,並成為本節目第一首完全屬於這個節目的主題曲。 2009年,《警訊》邀請李克勤重新演繹《英雄故事》,成為《警訊》新主題曲。在2010年代初,《警訊》片尾播放主題曲時,曾一度改為由警察銀樂隊演奏的純音樂版本,但不久後恢復原來版本。 模擬片段 《警訊》中亦有製作“模擬片段”(或稱“事件重演”),通過案件重演的方式教導市民一些犯人或騙徒的作案手法,希望市民能夠提高警惕,減少日常罪案發生。 近年《警訊》喜用搞笑手法,將以往沉悶、直說直話的案件重演重新包裝,吸引觀眾收看。當中參演“模擬片段”的一些演員,如吳良榮、李子明、利沙華、賴機說(April Lai)、馬溱禧(Heily)、王文韜、蔡裕彤(Toby )等,則因精湛演出深受網民歡迎。 節目調動 2018年3月23日:由於港台電視31台於20:00-22:30直播《流行亞洲音樂2018》,本節目於港台電視31暫停播映,唯翡翠台的18:00播映時間沒影響。港台電視重播時間亦不受影響。 2020年2月26日:由於港台電視31台於星期三19:30-20:30直播《財政預算案論壇》,本節目於港台電視31暫停播映,唯ViuTV的星期五18:30播映時間沒影響。 爭議 警員拒絕向市民展示委任證則是香港自反修例運動以來的香港警察爭議之一。《警訊》卻曾在節目中多次表示真正的警察會在行使警察職權時必須要按《警察通例》向市民展示委任證。 而于2014年12月14日,西九龍總區刑事總部警司林樹榮在街頭曾經被市民問及為何警員不出示委任證,質疑警方與《警訊》講一套做一套,林樹榮表示《警訊》「太膚淺」,他不會理會。 參看 香港警務處 少年警訊 《繩之於法》(香港電台於1985至1997年製作的電視節目) 《都市路路通》(深圳公安局和深圳电视台共同制作的电视节目) 《繩之以法》(新加坡警察部隊與新傳媒電視製作的同類型節目) 《惊讯》(香港電台的《頭條新聞》及「杜汶澤喱騷」以諧音惡搞的節目(曾經被警務處處長投訴並遭到停播。)) 《迷網》(無綫電視於2020年播放的電視劇集,被觀眾視為《警訊》劇集版) 《警聲直播》(香港警察於2020年10月29日起自行製作,被視為取代《警訊》的節目,每逢星期四晚上九時正在香港警務處的Facebook專頁和YouTube,以直播形式播放及晚上十時半微博重播,加強與市民的即時互動) 《堅哥防騙攻略》(香港電台與香港警察於2022年起聯合製作的節目,沿用《警訊》原有演員) 《警聲百二秒》(無綫電視與香港警察於2022年11月20日起逢星期日晚上7時半聯合製作的間場節目,以及警隊社交媒體重播) 參考資料
|
新聞
|
新聞標題(),指媒體所刊登或播報的新聞的標題,是在新闻正文前面,对新闻内容加以评价或概括的简短文字。在享有編輯自主及新聞自由的國家,各個媒體依照其屬性不同,可以由總編輯把關,自行決定新聞標題怎麼下。
|
蔡子強(1998)。《香港選舉制度透視》。香港:明窗出版社,ISBN 9629730391。 蔡子強等(1998)。《叛逆歲月 : 香港學運文獻選輯》。香港:青文書屋,ISBN 9627258261。 參考連結 外部連結 香港中文大學:蔡子強導師 《東周刊》專欄 - 書寫人生 蔡姓 慈幼英文學校校友 香港中文大學校友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會長 香港政治人物 香港主持人 香港廣播主持人 香港時事評論員 香港中文大學教師 香港民主派人士 香港城市大學教師 澳門大學教授 香港專欄作家 香港作家
|
9889928647。 蔡子強(2006)。《新君王論 IV:曾蔭權的領導筆記》。香港:上書局出版社。ISBN 9889928655。 蔡子強、原復生、劉細良(2005)。《新君王論 III:大企業領袖》。香港:Cup出版社,ISBN 9889821575。 蔡子強(2004)。《新君王論 II:從政治巨人身上尋找領導智慧》。香港:Cup出版社。ISBN 9889775492。 蔡子強(2004)。《新君王論 : 政治領導的三十六門課》。香港:Cup出版社,ISBN 9628699377。 馬嶽、蔡子強(2003)。《選舉制度的政治效果 : 港式比例代表制的經驗》。香港: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ISBN 9629370875。 蔡子強(2002)。《特區首個五年的選舉與政治》。香港:明報出版社。ISBN 9629736780。 蔡子強、黃昕然、莊耀洸、蔡耀昌(1998)。《同途殊歸﹣前途談判以來的香港學運》。香港:人民科學出版社,ISBN 9626550120。 蔡子強(1998)。《香港選舉制度透視》。香港:明窗出版社,ISBN 9629730391。 蔡子強等(1998)。《叛逆歲月 : 香港學運文獻選輯》。香港:青文書屋,ISBN 9627258261。 參考連結 外部連結 香港中文大學:蔡子強導師 《東周刊》專欄 - 書寫人生 蔡姓 慈幼英文學校校友
|
but What a Pity for the Palace",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22 May 1981. "Colonial Glories Going, Going...", The Economist, 13 June 1981. "Issue 48837 ", London Gazette, 30 December 1981, p. 1. OFFICIAL REPORT OF PROCEEDINGS , Hong Kong: Hong Kong Legislative Council, 28 April 1982. "Issue 48992", London Gazette, 26 May 1982, p. 1. "Issue 49235 ", London Gazette, 14 January 1983, p. 2. " Issue 49557 ", London Gazette, 2 December 1983, p. 1. "Scottish Consumer Council ", Hansard. Great Britain: House of Commons, 31 October 1984. Jennifer, Cunningham, "Injuries that make every day a challenge ", The Herald, 3 October 1986. Jones, Catherine M., Promoting Prosperity: The Hong Kong Way of Social Policy. Hong Kong: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1990. Welsh, Frank, A History of Hong Kong. London: 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1993. "The Rt Hon the Lord Crawford Murray MACLEHOSE of Beoch", The Honorary Graduates. Hong Kong: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992. Russell Spurr, Excellency: The Governors of Hong Kong. Hong Kong: FormAsia, 1995. "LORD HOME OF THE HIRSEL - OBITUARY", The Times, 10 October 1995. BARBER, Jane, BDOHP: INTERVIEW WITH SIR ROBIN MCLAREN , Churchill College, Cambridge, 31 July 1996. Dimbleby, Jonathan, The Last Governor: Chris Patten & the Handover of Hong Kong. Doubleday Canada, 1997. Vines, Stephen, "Patten Lashes out at His Critics ", The Independent, 30 June 1997. Patten, Chris, East and West: The Last Governor of Hong Kong on Power, Freedom and the Future. McClelland & Stewart, 1998. "MacLEHOSE OF BEOCH, Baron", Who's Who. London: A & C Black, 1999. Chow, Larry Chuen-ho, The Other Hong Kong Report 1998. Hong Kong: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1999. "Former Hong Kong Governor Dies", BBC News, 1 June 2000. "Lord MacLehose of Beoch", The Telegraph, 1 June 2000. Gittings, John, "Lord MacLehose: Governor Who Sought to Modernise Hong Kong", The Guardian, 2 June 2000. Sinclair, Kevin, "A Man Who Left His Mark",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2 June 2000. "Lord MacLehose, 82, Governor Of Hong Kong and China Scholar", The New York Times, 12 June 2000. Gilpin, Robert, Global Political Econom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1. Fang, Sir Harry Sinyang, and, Jeffery, Lawrence, Rehabilitation: A Life's Work .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02. Donald, Sir Alan, "MacLehose, (Crawford) Murray, Baron MacLehose of Beoch", Dictionary of National Biographies. Oxford: OUP, 5th edition, 2004. "Top-secret file was left in bank ", BBC News, 1 November 2007. Tsang, Steve, Governing Hong Kong: Administrative Officers from the Nineteenth Century to the Handover to China, 1862-1997. Hong Kong :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07. Ma, Ngok, Political Development in Hong Kong.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07. Chan, Ha-kwan, Nikkiter, Explaining the Policy Dynamics of Administrative Reorganizatin in Hong Kong: An Institutional Analysis of Policy Stasis and Punctuation. Hong Kong: The HKU Scholars Hub, June 2008. Tsang, Steve, A Modern Histor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09. Cheung, Gary Ka-wai, Hong Kong's watershed: The 1967 Riots.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09. "BVI House", geoffgolt.com, July 2010. Sandeman, Sylvia, "50th ANNIVERSARY OF SIS", Newsline Winter 2010. Glasgow: Spinal Injuries Scotland, 2010, pp. 7–13. One Hundred Years of Railway Operations in Hong Kong . Hong Kong: Kowloon-Canton Railway Corporation & MTR Corporation Limited, 2010. The Salopian no. 146. Shrewsbury: Shrewsbury School, June 2010. Carroll, John Mark, A Concise History of Hong Kong .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11. Grantham, Sir Alexander, Via Ports: From Hong Kong to Hong Kong.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12. Brickley, Richard, Scottish Disability Sport -
|
KCMG, MBE,1971年6月-1972年2月) 麥理浩爵士,KCMG,KStJ,MBE (Sir Murray MacLehose, KCMG, KStJ, MBE,1972年2月-1975年6月) 麥理浩爵士,KCMG,KCVO,KStJ,MBE (Sir Murray MacLehose, KCMG, KCVO, KStJ, MBE,1975年6月-1976年6月) 麥理浩爵士,GBE,KCMG,KCVO,KStJ (Sir Murray MacLehose, GBE, KCMG, KCVO, KStJ,1976年6月-1982年5月) 麥理浩勳爵閣下,GBE,KCMG,KCVO,KStJ(The Rt. Hon. The Lord MacLehose, GBE, KCMG, KCVO, KStJ,1982年5月-1983年1月) 麥理浩勳爵閣下,GBE,KCMG,KCVO,KStJ,DL (The Rt. Hon. The Lord MacLehose, GBE, KCMG, KCVO, KStJ, DL,1983年1月-1983年11月) 麥理浩勳爵閣下,KT,GBE,KCMG,KCVO,KStJ,DL(The Rt. Hon. The Lord MacLehose, KT, GBE, KCMG, KCVO, KStJ, DL,1983年11月-2000年5月) 榮譽學位 榮譽法學博士 約克大學(1983年) 斯特拉斯克萊德大學(1984年) 香港大學(1992年) 榮譽院士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1983年) 以他命名的事物 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HKSKH Lady MacLehose Centre):位於新界葵涌和宜合道的一所社區中心,於1973年啟用。 麥理浩牙科中心(MacLehose Dental Centre):1977年啟用,位於香港島灣仔皇后大道東,由衛生署營運。 麥理浩徑(MacLehose Trail):1979年啟用,是一條全長100公里,橫跨香港新界東西的遠足徑。 香港傷健會麥理浩夫人中心:位於香港島薄扶林水塘道75號,於1979年啟用。 麥理浩夫人度假村(Lady MacLehose Holiday Village):1981年啟用,位於新界的北潭涌西貢郊野公園。 麥理浩爵士信託基金(Sir Murray MacLehose Trust Fund):由港府透過制定《麥理浩爵士信託基金條例》於1982年設立,基金接受各界申請,用作促進香港居民福利的用途。 麥理浩復康院(MacLehose Medical Rehabilitation Centre):位於香港島薄扶林沙灣徑,於1984年啟用,是一所由醫院管理局管理的專科復康院。 相關條目 十年建屋計劃 居者有其屋 香港新市鎮 葛柏案 香港廉政公署 金禧事件 香港地鐵 香港郊野公園 彭定國 姬達 羅弼時 夏鼎基 彭勵治 鍾逸傑 香港1970年代 積極不干預主義 殖民地時期香港政治制度改革 英女皇訪港 越南船民 香港前途談判 中英關係 簡悅強 鍾士元 戴卓爾夫人 賀維 葛量洪 柯利達 彭定康 注腳 解釋注腳 引用注腳 參考資料 英文資-{料}- Sir Bernard Burke and Charles Harry Clinton Pirie-Gordon, A Genealogical and Heraldic History of the Landed Gentry. Great Britain: Burke Pub. Co., 1937. "Supplement to Issue 43200 ", London Gazette, 31 December 1963, p. 5. "Supplement to Issue 45384", London Gazette, 4 June 1971, p. 3. OFFICIAL REPORT OF PROCEEDINGS . Hong Kong: Hong Kong Legislative Council, 14 August 1971. Hong Kong [1972/73/74/75/76/77/78/79/80/81/82/83]. Hong Kong: Hong Kong Government Press, 1972-1983 (Various years). "Issue 45601 ", London Gazette, 17 February 1972, p. 1. "Issue 45601", London Gazette, 17 February 1972, p. 2. OFFICIAL REPORT OF PROCEEDINGS. Hong Kong: Hong Kong Legislative Council, 18 October 1972. OFFICIAL REPORT OF PROCEEDINGS . Hong Kong: Hong Kong Legislative Council, 14 February 1973. OFFICIAL REPORT OF PROCEEDINGS . Hong Kong: Hong Kong Legislative Council, 29 March 1973. OFFICIAL REPORT OF PROCEEDINGS. Hong Kong: Hong Kong Legislative Council, 17 October 1973. "Obituaries", Macmillan News Volume 2 No. 3, Summer 1974. "Issue 46610 ", London Gazette, 19 June 1975, p. 1. "Supplement to Issue 46919 ", London Gazette, 4 June 1976, p. 17. OFFICIAL REPORT OF PROCEEDINGS . Hong Kong: Hong Kong Legislative Council, 6 October 1976. OFFICIAL REPORT OF PROCEEDINGS . Hong Kong: Hong Kong Legislative Council, 5 October 1977. Higgins, Mary Faith, Securities Regulation in Hong Kong 1972-1977. The Netherlands: Sijthoff & Noordhoff International Publishers B.V., 1978. Coull, Gary, "Save Railway Station Plea to Queen",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9 February 1978. Chugani, Michael, "Foul tactics used in KCR fight?", The Standard, 9 June 1978. "'THE CLUB' - After the Reprieve",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 November 1978. "Hong Kong (Governor)", Hansard vol 948 cc578-9W. UK: House of Commons, 26 April 1978. Watson, Lynne, "11th hour bid to save HK Club",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2 October 1980. "Mother's plea over 'special school' ", The Herald, 3 February 1981. "Bid Lodged to Demolish Club",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3 March 1981. Hamlett, Tim, "No Tears for the Club, but What a Pity for the Palace",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22 May 1981. "Colonial Glories Going, Going...", The Economist, 13 June 1981. "Issue 48837 ", London Gazette, 30 December 1981, p. 1. OFFICIAL REPORT OF PROCEEDINGS , Hong Kong: Hong Kong Legislative Council, 28 April 1982. "Issue 48992", London Gazette, 26 May 1982, p. 1. "Issue 49235 ", London Gazette, 14 January 1983, p. 2. " Issue 49557 ", London Gazette, 2 December 1983, p. 1. "Scottish Consumer Council ", Hansard. Great Britain: House of Commons, 31 October 1984. Jennifer, Cunningham, "Injuries that make every day a challenge ", The Herald, 3 October 1986. Jones, Catherine M., Promoting Prosperity: The Hong Kong Way of Social Policy. Hong Kong: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1990. Welsh, Frank, A History of Hong Kong. London: 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1993. "The Rt Hon the Lord Crawford Murray MACLEHOSE of Beoch", The Honorary Graduates. Hong Kong: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992. Russell Spurr, Excellency: The Governors of Hong Kong. Hong Kong: FormAsia, 1995. "LORD HOME OF THE HIRSEL - OBITUARY", The Times, 10 October 1995. BARBER, Jane, BDOHP: INTERVIEW WITH SIR ROBIN MCLAREN , Churchill College, Cambridge, 31 July 1996. Dimbleby, Jonathan, The Last Governor: Chris Patten & the Handover of Hong Kong. Doubleday Canada, 1997. Vines, Stephen, "Patten Lashes out at His Critics ", The Independent, 30 June 1997. Patten, Chris, East and West: The Last Governor of Hong Kong on Power, Freedom and the Future. McClelland & Stewart, 1998. "MacLEHOSE OF BEOCH, Baron", Who's Who. London: A & C Black, 1999. Chow, Larry Chuen-ho, The Other Hong Kong Report 1998. Hong Kong: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1999. "Former Hong Kong Governor Dies", BBC News, 1 June 2000. "Lord MacLehose of Beoch", The Telegraph, 1 June 2000. Gittings, John, "Lord MacLehose: Governor Who Sought to
|
Madurai提供的免费文本都是采用泰米爾文字資訊交換碼,但最近已经开始把文本转为使用統一碼编码。 编码表 现时上表的位置80是U+0BE6 TAMIL DIGIT ZERO,在Unicode 4.1版本終已被收錄;位置A0是NO-BREAK SPACE。位置AD和FF未有编码。 外部連結 TSCII主页 Unicode Technical Note #15 Text conversion From
|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TSCII),是一種針對泰米尔语的編碼。当中开首的128个字元和ASCII一样;之后的128个字元使用来放置泰米尔字母的。 跟統一碼不相同的地方在於:統一碼的編碼順序是根據音节的逻辑顺序,和印度文字資訊交換碼一样;而此編碼是根据实际的书写次序,以方便使用泰米爾文字打字机的使用者,跟泰语的TIS 620标准一样。 现时泰米尔语的文字集合Project Madurai提供的免费文本都是采用泰米爾文字資訊交換碼,但最近已经开始把文本转为使用統一碼编码。 编码表 现时上表的位置80是U+0BE6 TAMIL DIGIT ZERO,在Unicode 4.1版本終已被收錄;位置A0是NO-BREAK
|
(民国18年)6月6日开幕,10月20日闭幕,历时137天,参观人数总计达2000余万。 第二届:2000年 10月20日开幕,11月10日闭幕 第三届:2001年 10月20日开幕,11月10日闭幕,为期22天 第四届:2002年 10月20日开幕,11月10日闭幕 第五届:2003年 10月17日开幕,11月9日闭幕 第六届:2004年 10月16日开幕 第七届:2005年 10月15日开幕,10月30日闭幕 第八届:2006年 4月22日开幕,10月22日闭幕,本届博览会与2006年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联动。 第九届:2007年
|
第三届:2001年 10月20日开幕,11月10日闭幕,为期22天 第四届:2002年 10月20日开幕,11月10日闭幕 第五届:2003年 10月17日开幕,11月9日闭幕 第六届:2004年 10月16日开幕 第七届:2005年 10月15日开幕,10月30日闭幕 第八届:2006年 4月22日开幕,10月22日闭幕,本届博览会与2006年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联动。 第九届:2007年 10月27日开幕,11月5日闭幕。 第十届:2008年 10月18日开幕,11月8日闭幕,本届西博会首次冠名“国际”,全称第十届中国杭州西湖国际博览会。 第十一届:2009年10月17日至11月7日,以“信心杭州、品质西博”为主题,安排了100个展览、会议、活动等项目。 第十二届:2010年10月16日至11月6日,会期22天,以“创新西博、和谐城市、品质生活”为主题。 第十三届:2011年9月17日至11月18日,杭州第二届世界休闲博览会以“一个主题、两大盛会、三个园区、四大板块”的姿态,以“休闲——提升生活品质”为主题,与西湖国际博览会同办。 第十四届:2012年10月13日至11月3日举行,会期22天,以“创新西博、和谐城市、品质生活”为主题。 第十五届:2013年10月12日至11月9日举行,为期29天,以“创新西博、美丽杭州”为主题。
|
1971年9月16日,中華民國代表團的周書楷(外交部部長)、劉鍇(駐聯合國常任代表)和沈劍虹(駐美國大使)在美國國務院與國務卿羅吉斯會談,接受了美國提出的「複雜雙重代表權案」。中華民國代表表示「如美國不願見中華民國被聯合國排除,美國政府一定遵守自甘迺迪和詹森政府以來保證中華民國席位的承諾」。然而美國代表表示,此為不能保證事項,美国拒絕承諾。 9月16日下午,美国总统尼克森公開宣佈,美國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聯合國,並取得安理會席位。 提案与投票 1971年9月25日,23个成员国向联合国提交了「两阿提案」的决议草案A/L.630以及附加文件1、2号。这23个国家中包括了7月15日提议将该问题列入议事日程的17个国家。 1971年9月29日,澳大利亚、日本等22个成员国向联合国提交了「重要問題」的决议草案A/L.632以及附加文件1、2号。该决议草案提议:任何试图剥夺中华民国代表权的提案都是涉及联合国宪章第18条的重大问题,因此應以到會及投票之会员国三分之二多數決定之。因其较两阿提案晚提出,序号靠后,一般情况下应按序号顺序表决,所以澳、日等国又提出此草案需于两阿提案之前表决的动议,后于25日先对此提前表决动议表决并获通过。 同日,美、日等19國又提交了「複雜雙重代表權提案」的决议草案A/L.633。该决议草案提议:联合国接纳并將安理會席位給中華人民共和國,同时讓中华民国以普通会员国继续存在,兩個中國都有聯大席位。 1971年10月18日,與中華民國關係友好的沙烏地阿拉伯大使白汝迪(Jamil M Baroody)奉其國王指示幫助中華民國,又提出一個全新的「對阿爾巴尼亞草案所提出之修正提案」的决议草案A/L.637,並不斷地發言堅稱自己的提案比阿爾巴尼亞提案或雙重代表權案都好,白汝迪認為美國版的雙重代表權草案內容欠周詳。但他原已提出修正案,臨時卻又另提一個全新的決議草案,要求優先列入議程。由於所提主張多數國家並不支持,且白汝迪的屡次冗長发言引起眾多成員國反感,导致后来其延遲24小時討論的提議被否決。 1971年10月19日至10月24日,聯合國大會進行「關於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問題」的總辯論。期間有70多個會員國的代表參與了關於中國代表權辯論的發言,在此期間美國派季辛吉前往北京與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協商。 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大會第1976次全體會議在大會主席雅科夫·馬利克主持下对以上诸决议草案进行唱名表决。联合国大会先以56票反对、53票赞成、19票弃权否决了白汝迪代表的沙特阿拉伯要求把涉及中国代表权问题的项目93下的全部四项决议草案延遲到次日进行討論的提議。随后投票通过将A/L.632「重要問題」草案及附加文件1、2号先于A/L.630「两阿提案」表决的动议。 对提高「驅逐中華民國」案門檻的A/L.632「重要問題」决议草案表决结果,59票反对(其中欧洲国家18票、亚洲国家16票、非洲国家19票、北美洲国家2票、南美洲国家5票)、55票赞成、15票弃权未获通过。當時中華民國代表團一度評估有同票可能,但在中華民國的友邦中,除盧森堡、葡萄牙和希臘外,其他北約盟友都投了反對票或者棄權票,阿拉伯與非洲國家也大批倒戈,最終以些微差距事與願違。 在「重要问题」被否决后,時任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老布希連同日本等17國(後增至19國)紧急提出臨時動議,主張將A/L.630以及附加文件1、2號決議草案分段表決,將其中「把蔣-{}-介石的代表從它在聯合國組織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所非法佔據的席位上驅逐出去。」作為分開的議案;若能分段表決並反對此部份的提案,就能使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都擁有席位。但此動議在表決中以61票反對、51票贊成、16票棄權的結果未獲通過,因而無法間接促成沒能先行表決的「複雜雙重代表權提案」。 隨後中華民國代表團在聯合國大會对「两阿提案」决议草案A/L.630以及附加文件1、2号表決之前,向聯大主席爭取到程序問題發言,中華民國代表團在用盡阻止「两阿提案」決議的議事方法均未果後,周書楷聲明「因為當前聯合國正籠罩在不理性的情緒與程序之下,中華民國代表團從現在開始,不再參與任何聯合國的會議。聯合國成立時的信念已遭背叛」,率領代表團全體團員走出會場。随后「两阿提案」表决通过,正式成为第2758號決議。「複雜雙重代表權提案」沒有表決。 表決結果 大會以76票贊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的結果,通過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羅馬尼亞等23個國家聯合提出的关于“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組織中的合法權利問題”的A/L.630决议草案及1、2号附加文件。根據聯合國憲章和聯合國大會議事規則,這項提案通過以後立即成為聯合國大會的正式決議。 對決議文的解讀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政府認為:“聯合國提出並通過以毛共匪帮代替中華民國的席位的議案,是不符合《聯合國憲章》的非法行為,標誌著聯合國自身的墮落與變質。中華民國政府與全中國人民,決不承認其有任何效力。”1971年10月26日下午總統蔣中正發表《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告全國同胞書》,称:“以臺澎金馬為基地的中華民國政府,乃是大陸七億中國人民真正代表。恢復大陸七億同胞的人權自由,乃整個中華民族的共同意願,乃是我們決不改變的國家目標和必須完成的神聖責任。中華民國是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對於主權的行使,決不受任何外來的干擾,無論國際形勢發生任何變化,我們將不惜任何犧牲,從事不屈不撓的奮鬥,絕對不動搖不妥協。” 據美國國務院「台北5869」號解密電文,當時的駐華大使馬康衛曾應中華民國外交部次長楊西崑的要求,召開秘密會議。楊西崑向總統蔣中正提議,中華民國改名為中華台灣共和國(Chinese Republic of Taiwan),以行政命令通令全島進行公投決定台灣前途,並由台灣人民選出制憲會議。楊西崑表示此方案需要美國表態支持並說服蔣中正。美國總統尼克森及其高級顧問季辛吉因為正在籌劃北京之行,未理會這個方案。 在此之后,随着時間以及政權轉移,中華民國政府对该决议文开始有不同的解讀。決議文要求「立即把蔣-{}-介石的代表從它在聯合國組織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所非法佔據的席位上驅逐出去」,並未提及中華民國政府及其所轄之台灣地區政治地位,而数年后蔣中正或當時代表均已過世,但中華民國政府依然實際存在,其空白因而為日後中華民國「返聯」或「入聯」留下相關爭議。亦有主張參考朝鮮半島或兩德模式。 中華人民共和國 新华社刊登的《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大意义》一文中稱:“联大第2758号决议的通过绝非偶然,这是世界进步的需要,也是历史的必然。於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立以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被非法剥夺了22年。” 后续 中華民國 2021年9月15日,針對中國國民黨指稱民主進步黨蔡英文政府透過大內宣,遮掩台灣面臨嚴峻外交困境的指責,中華民國外交部发言人欧江安表示,“自2009年起,政府决定不再提案(加入聯合國),仅洽请友邦在联大总辩论为台湾执言,敦促联合国正视台湾2,350万人被不当排除在联合国体系外的不公事实”。 2021年10月22日,中華民國外交部響應美方表態,呼籲國際社會正視中華人民共和國刻意濫用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施壓聯合國排除中華民國參與聯合國體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 2021年10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驻美国大使馆发言人表示,美国国务院东亚局官员的有关言论罔顾事实、混淆视听,本质就是要在国际上制造“一中一台”,公然挑战一个中国原则,是对中方严重的政治挑衅。 2021年10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兼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出席並表示該決議「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胜利!」 2021年10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针对美国务卿布林肯发表的支持台湾参与联合国的声明表示,美方声明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向“台独”势力发出严重错误信号。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已向美方表明严正立场并提出严正交涉。當天,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言人马晓光表示联合国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无权参加联合国。 2021年10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部長王毅表示,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已经从政治上、法律上和程序上彻底解决了中国在联合国以及国际机构中的代表权问题。美国等个别国家企图在台湾问题上搞突破,这一做法违背了其同中国建交时所做的政治承诺,无视广大会员国在2758号决议中表达的共同意志,是对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损害,也是对台海和平稳定的破坏。 美國 2021年8月31日,美國駐聯合國前大使凱莉·克拉夫特稱,「2021年10月是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通過50週年,但此決議無歧視性阻擋任何及所有台灣人參與聯合國體系的法律地位」。 2021年10月21日,美國國務院亞太副助卿(Rick Waters)表示,北京誤用2758號決議,導致台北頻頻被排除在聯合國活動外,各會員應加入美國行列,支持台北有意義參與。25日,美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羅伯特·梅南德茲和参议员吉姆·殷荷菲表示,联大2758号决议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国会员国资格,但中国共产党卻一直在歪曲决议,试图破坏台湾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参与。10月26日,即联大2758号决议通过满50年的第二天,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发表声明支持台湾参与联合国。 2023年5月16日,美國聯邦眾議院外委會通過「台灣國際團結法案」(Taiwan International Solidarity Act),該法案強調,聯大2758號決議僅處理中國代表權問題,不涉及台灣。7月25日,美國眾議院通過該法案。 馬紹爾群島
|
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大會第1976次全體會議在大會主席雅科夫·馬利克主持下对以上诸决议草案进行唱名表决。联合国大会先以56票反对、53票赞成、19票弃权否决了白汝迪代表的沙特阿拉伯要求把涉及中国代表权问题的项目93下的全部四项决议草案延遲到次日进行討論的提議。随后投票通过将A/L.632「重要問題」草案及附加文件1、2号先于A/L.630「两阿提案」表决的动议。 对提高「驅逐中華民國」案門檻的A/L.632「重要問題」决议草案表决结果,59票反对(其中欧洲国家18票、亚洲国家16票、非洲国家19票、北美洲国家2票、南美洲国家5票)、55票赞成、15票弃权未获通过。當時中華民國代表團一度評估有同票可能,但在中華民國的友邦中,除盧森堡、葡萄牙和希臘外,其他北約盟友都投了反對票或者棄權票,阿拉伯與非洲國家也大批倒戈,最終以些微差距事與願違。 在「重要问题」被否决后,時任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老布希連同日本等17國(後增至19國)紧急提出臨時動議,主張將A/L.630以及附加文件1、2號決議草案分段表決,將其中「把蔣-{}-介石的代表從它在聯合國組織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所非法佔據的席位上驅逐出去。」作為分開的議案;若能分段表決並反對此部份的提案,就能使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都擁有席位。但此動議在表決中以61票反對、51票贊成、16票棄權的結果未獲通過,因而無法間接促成沒能先行表決的「複雜雙重代表權提案」。 隨後中華民國代表團在聯合國大會对「两阿提案」决议草案A/L.630以及附加文件1、2号表決之前,向聯大主席爭取到程序問題發言,中華民國代表團在用盡阻止「两阿提案」決議的議事方法均未果後,周書楷聲明「因為當前聯合國正籠罩在不理性的情緒與程序之下,中華民國代表團從現在開始,不再參與任何聯合國的會議。聯合國成立時的信念已遭背叛」,率領代表團全體團員走出會場。随后「两阿提案」表决通过,正式成为第2758號決議。「複雜雙重代表權提案」沒有表決。 表決結果 大會以76票贊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的結果,通過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羅馬尼亞等23個國家聯合提出的关于“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組織中的合法權利問題”的A/L.630决议草案及1、2号附加文件。根據聯合國憲章和聯合國大會議事規則,這項提案通過以後立即成為聯合國大會的正式決議。 對決議文的解讀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政府認為:“聯合國提出並通過以毛共匪帮代替中華民國的席位的議案,是不符合《聯合國憲章》的非法行為,標誌著聯合國自身的墮落與變質。中華民國政府與全中國人民,決不承認其有任何效力。”1971年10月26日下午總統蔣中正發表《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告全國同胞書》,称:“以臺澎金馬為基地的中華民國政府,乃是大陸七億中國人民真正代表。恢復大陸七億同胞的人權自由,乃整個中華民族的共同意願,乃是我們決不改變的國家目標和必須完成的神聖責任。中華民國是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對於主權的行使,決不受任何外來的干擾,無論國際形勢發生任何變化,我們將不惜任何犧牲,從事不屈不撓的奮鬥,絕對不動搖不妥協。” 據美國國務院「台北5869」號解密電文,當時的駐華大使馬康衛曾應中華民國外交部次長楊西崑的要求,召開秘密會議。楊西崑向總統蔣中正提議,中華民國改名為中華台灣共和國(Chinese Republic of Taiwan),以行政命令通令全島進行公投決定台灣前途,並由台灣人民選出制憲會議。楊西崑表示此方案需要美國表態支持並說服蔣中正。美國總統尼克森及其高級顧問季辛吉因為正在籌劃北京之行,未理會這個方案。 在此之后,随着時間以及政權轉移,中華民國政府对该决议文开始有不同的解讀。決議文要求「立即把蔣-{}-介石的代表從它在聯合國組織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所非法佔據的席位上驅逐出去」,並未提及中華民國政府及其所轄之台灣地區政治地位,而数年后蔣中正或當時代表均已過世,但中華民國政府依然實際存在,其空白因而為日後中華民國「返聯」或「入聯」留下相關爭議。亦有主張參考朝鮮半島或兩德模式。 中華人民共和國 新华社刊登的《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大意义》一文中稱:“联大第2758号决议的通过绝非偶然,这是世界进步的需要,也是历史的必然。於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立以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被非法剥夺了22年。” 后续 中華民國 2021年9月15日,針對中國國民黨指稱民主進步黨蔡英文政府透過大內宣,遮掩台灣面臨嚴峻外交困境的指責,中華民國外交部发言人欧江安表示,“自2009年起,政府决定不再提案(加入聯合國),仅洽请友邦在联大总辩论为台湾执言,敦促联合国正视台湾2,350万人被不当排除在联合国体系外的不公事实”。 2021年10月22日,中華民國外交部響應美方表態,呼籲國際社會正視中華人民共和國刻意濫用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施壓聯合國排除中華民國參與聯合國體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 2021年10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驻美国大使馆发言人表示,美国国务院东亚局官员的有关言论罔顾事实、混淆视听,本质就是要在国际上制造“一中一台”,公然挑战一个中国原则,是对中方严重的政治挑衅。 2021年10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兼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出席並表示該決議「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胜利!」 2021年10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针对美国务卿布林肯发表的支持台湾参与联合国的声明表示,美方声明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向“台独”势力发出严重错误信号。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已向美方表明严正立场并提出严正交涉。當天,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言人马晓光表示联合国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无权参加联合国。 2021年10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部長王毅表示,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已经从政治上、法律上和程序上彻底解决了中国在联合国以及国际机构中的代表权问题。美国等个别国家企图在台湾问题上搞突破,这一做法违背了其同中国建交时所做的政治承诺,无视广大会员国在2758号决议中表达的共同意志,是对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损害,也是对台海和平稳定的破坏。 美國 2021年8月31日,美國駐聯合國前大使凱莉·克拉夫特稱,「2021年10月是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通過50週年,但此決議無歧視性阻擋任何及所有台灣人參與聯合國體系的法律地位」。
|
参阅 并行计算 并发计算
|
Now!指令集。 圖形處理器(GPU)擁有強大的並行處理能力和可程式流水線,面對单指令流多数据流時,運算能力遠超傳統CPU。OpenCL和CUDA分別是目前最廣泛使用的開源和專利通用圖形處理器(GPGPU)運算語言。 参阅
|
Klassifikation#MIMD (Multiple Instruction,
|
Instruction, Multiple Data)
|
Máhzunul ásrar Gůl wá náwruz古麗和諾魯茲 Qahar Diwan Tawarixi-ářám Halati Sájit Hásán Árdiširi Mářalisun náfais Mhzánul áwzan Diwan Ráhidi Kitab tánbijei-tárbijá Tawani Qidiri Diwani Qidiri Diwan Náfisi波斯詩集 Áxlaq Iámilá Šárhil qulb Muhábbát Namá wá Mihnátkam愛苦相依 Diwan Zálili翟黎里詩集 Diwan Nóbiti Gul wá Bulbul花兒與百靈鳥 Tázkira-i man Záhilla Íůsf wá Zulájxa玉素甫和祖萊哈(約瑟的愛情試煉) Farhat wá Širin Divan Sáburi Řami-ul hikmát Ráwzátus Zohra Tázkirá-i Buýraxan布哈喇汗王傳 Sidiq Namá Pándi Namá Muhábbát Namá愛情篇 Zůbdátul másail Durrin nádzat Ýáriblar hikayati Kitabi Ýárib Šárhi Šikásti Namá Záfár Namá凱旋傳 Bárq Tářálli Sábáq Mářálli Tářridi Kaššab Tarihi Áminija安寧史 Tarihi Hámidi哈米德史 Miň Bir Káčá天方夜譚 正字法 察合台语是一种书面语,使用波斯字母系统中的一种变体书写,称作Kona Yëziq(“旧字体”)。哈萨克字母、柯尔克孜语字母、维吾尔语文字和乌兹别克语字母都来自这种字体。 注释 ف، ع، ظ، ط، ض، ص، ژ، ذ، خ، ح، ث، ء 等字母仅用于借词,不代表任何额外音素。 对于哈萨克语和柯尔克孜语,括号中的是从塔塔尔语和俄语借用的现代发音,与哈萨克语和柯尔克孜语的历史处理不一致。 影响 很多突厥语正字法都以Kona Yëziq为基础,如南阿塞拜疆语、卡什加语、恰哈马哈勒语、呼罗珊突厥语、传统维文、艾努语和哈拉吉语等。几乎所有其他突厥语都有使用Kona Yëziq的历史,但由于土耳其和苏联进行的文字改革,其中许多现在都使用拉丁字母或西里尔字母书写。 清朝委托编写的主要语言词典中包括察合台语,如《御制五体清文鉴》。 语法 语序 察合台语的基本语序是SOV,是中心语后置语言(修饰语在中心语之前)。表示方位、事件等的词的顺序一般按重要性排列。 元辅音和谐 与其他突厥语系语言类似,察合台语有元音和谐(不过直系后裔乌兹别克语已经没有了)。有8个元音,元音和谐依前后进行。 [i]、[e]为央元音或前央/后央元音,一般在词形变化时遵循2条规律,会影响后缀形态: 1. [i]、[e]一般按前元音变化。 2. 若词根包含[q]或[ǧ],则按后元音变化。 辅音和谐比较少见,仅见于属格后缀等。 数 复数后缀-لار (-lar/lär)。由于元音和谐,可能出现两种实际发音:若最后一个元音是后元音([a]、[o]、[u])为-lar,是前元音([ä]、[ö]、[ü])或[i]、[e]为-lär。-lar偶尔会写作-لر,不过一般来说/-lär/、/-lar/都可以写-لار。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则是/-ler/、/-lar/。 格 察合台语有6个格,主格(有时包括宾格)没有任何标记。 代词 人称代词 察合台语有7个人称代词,其中第二人称单数有正式与非正式之分,但都不分性。人称代词会给动词加词缀。 标点 下面是察合台语文本中常见的标点符号。 参閲 突厥语 纳沃伊 巴布尔 察合台汗國 奥斯曼突厥语 乌兹别克语 维吾尔语 注释 参考文献 Eckmann, János, Chagatay Manual. (Indiana University publications: Uralic and Altaic series ; 60). Bloomington, Ind.: Indiana University, 1966. Reprinted edition, Richmond: Curzon Press, 1997, , or . Bodrogligeti, András J. E., A Grammar of Chagatay. (Languages of the World: Materials ; 155). München: LINCOM Europa, 2001. (Repr. 2007), . Pavet de Courteille, Abel, Dictionnaire Turk-Oriental: Destinée principalement à faciliter la lecture des ouvrages de Bâber, d'Aboul-Gâzi, de Mir
|
Tarixi 《波斯詩歌集》 Diwanni-i Fani 《禽言》 Lisanur Tájir 《雙言辨》 Muhakimátul Luýátájin 《五卷詩》Xámsá 《正直人的驚愕》 《萊麗與麥季儂》 《帕爾哈德與希琳》 《七美圖/巴赫拉姆傳》: Sábi-i Sájjar/Braham Namá 《亞歷山大的城堡》: Sádd-i Iskándár(希臘大帝遠征) 《卡力萊與迪木乃》 Kálilá Wá Dáminá(印度動物政治寓言) 《大流士傳》 波斯王遠征 《布哈喇汗王傳》 《沙揬不花喇汗王傳》 《鐵木真傳》(鋼鐵汗王傳) Činggiz Namá 《阿爾斯蘭汗王傳》(獅汗王傳) Tázkirá-i Arsilanxan 《巴布爾自傳》(虎汗王傳) Babur-Namá(察哈台大帝遠征) 《帖木兒武功記》 Šaraf adDin "Zapar Namá" 《昔班尼傳》 Salih "Šajbonij Namá" 《樂師傳》 Tarixi-i Musiqijun 《突厥世系》 《安寧史》 《伊米德史》 《諸和卓傳》 《察合台字典》 《察合台詞目》 其他相關重要文獻 Qutadýu Bilig 《福樂智慧》 Diwanu Luqátit Turk《突厥語大辭典》 Bostan Gůlstan Sind bat Namá辛巴達傳? Xusro wá Širin霍斯魯國王和席琳公主 Máhzunul ásrar Gůl wá náwruz古麗和諾魯茲 Qahar Diwan Tawarixi-ářám Halati Sájit Hásán Árdiširi Mářalisun náfais Mhzánul áwzan Diwan Ráhidi Kitab tánbijei-tárbijá Tawani Qidiri Diwani Qidiri Diwan Náfisi波斯詩集 Áxlaq Iámilá Šárhil qulb Muhábbát Namá wá Mihnátkam愛苦相依 Diwan Zálili翟黎里詩集 Diwan Nóbiti Gul wá Bulbul花兒與百靈鳥 Tázkira-i man Záhilla Íůsf wá Zulájxa玉素甫和祖萊哈(約瑟的愛情試煉) Farhat wá Širin Divan Sáburi Řami-ul hikmát Ráwzátus Zohra Tázkirá-i Buýraxan布哈喇汗王傳 Sidiq Namá Pándi Namá Muhábbát Namá愛情篇 Zůbdátul másail Durrin nádzat Ýáriblar hikayati Kitabi Ýárib Šárhi Šikásti Namá Záfár Namá凱旋傳 Bárq Tářálli Sábáq Mářálli Tářridi Kaššab Tarihi Áminija安寧史 Tarihi Hámidi哈米德史 Miň Bir Káčá天方夜譚 正字法 察合台语是一种书面语,使用波斯字母系统中的一种变体书写,称作Kona Yëziq(“旧字体”)。哈萨克字母、柯尔克孜语字母、维吾尔语文字和乌兹别克语字母都来自这种字体。 注释 ف، ع، ظ، ط، ض، ص، ژ، ذ، خ، ح، ث، ء 等字母仅用于借词,不代表任何额外音素。 对于哈萨克语和柯尔克孜语,括号中的是从塔塔尔语和俄语借用的现代发音,与哈萨克语和柯尔克孜语的历史处理不一致。 影响 很多突厥语正字法都以Kona Yëziq为基础,如南阿塞拜疆语、卡什加语、恰哈马哈勒语、呼罗珊突厥语、传统维文、艾努语和哈拉吉语等。几乎所有其他突厥语都有使用Kona Yëziq的历史,但由于土耳其和苏联进行的文字改革,其中许多现在都使用拉丁字母或西里尔字母书写。 清朝委托编写的主要语言词典中包括察合台语,如《御制五体清文鉴》。 语法 语序 察合台语的基本语序是SOV,是中心语后置语言(修饰语在中心语之前)。表示方位、事件等的词的顺序一般按重要性排列。 元辅音和谐 与其他突厥语系语言类似,察合台语有元音和谐(不过直系后裔乌兹别克语已经没有了)。有8个元音,元音和谐依前后进行。 [i]、[e]为央元音或前央/后央元音,一般在词形变化时遵循2条规律,会影响后缀形态: 1. [i]、[e]一般按前元音变化。 2. 若词根包含[q]或[ǧ],则按后元音变化。 辅音和谐比较少见,仅见于属格后缀等。 数 复数后缀-لار (-lar/lär)。由于元音和谐,可能出现两种实际发音:若最后一个元音是后元音([a]、[o]、[u])为-lar,是前元音([ä]、[ö]、[ü])或[i]、[e]为-lär。-lar偶尔会写作-لر,不过一般来说/-lär/、/-lar/都可以写-لار。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则是/-ler/、/-lar/。 格 察合台语有6个格,主格(有时包括宾格)没有任何标记。 代词 人称代词 察合台语有7个人称代词,其中第二人称单数有正式与非正式之分,但都不分性。人称代词会给动词加词缀。 标点 下面是察合台语文本中常见的标点符号。 参閲 突厥语 纳沃伊 巴布尔 察合台汗國 奥斯曼突厥语 乌兹别克语 维吾尔语 注释 参考文献 Eckmann, János, Chagatay Manual. (Indiana University publications: Uralic and Altaic series ; 60). Bloomington, Ind.: Indiana University, 1966. Reprinted edition, Richmond: Curzon Press, 1997, , or . Bodrogligeti, András J. E., A Grammar of Chagatay. (Languages of the World: Materials ; 155). München: LINCOM Europa, 2001. (Repr. 2007), . Pavet de Courteille, Abel, Dictionnaire Turk-Oriental: Destinée principalement à faciliter la lecture des ouvrages de Bâber, d'Aboul-Gâzi, de Mir Ali-Chir Nevâï, et d'autres ouvrages en langues touraniennes (Eastern Turkish Dictionary: Intended Primarily to Facilitate the
|
参见 并行计算 并发计算 電腦架構
|
变体 具有局部存储器的PRAM模型称作LPRAM模型,具有异步时钟的PRAM模型称作APRAM模型。 参见 并行计算
|
并行程序模型 APRAM模型 Apram模型上双曲型方程初边值问题数值方法的并行性研究 The Queue-Read Queue-Write Asynchronous
|
并行计算 PRAM模型 参考资料 清华大学计算机课程 并行计算 并行程序模型 APRAM模型
|
这里的是超级步骤的数目。、和通常建模为函数,随着问题大小而变化。BSP算法的这三个特征通常采用渐进符号,比如。 其他特点 如果一个处理器至多可以接收/发送消息的数目是h条,那么该模型就是“h-Relation”的。如果一个超级步中某个处理器的计算没有完成,那么下一个超级步就被分给该处理器继续进行。 所有PRAM上的算法均可在BSP上模拟,每个BSP处理器所能模拟的PRAM数目即成为并行宽松度(Slackness)。 BSP放弃了程序局部性原理,从而简化的程序与实现的设计。这一点在并行计算中往往是一个好的特点,注意到一个大规模的计算中可能需要很多处理器,但实际上我们却不可能提供那么多处理器,于是一个处理器可能会被映射到多个虚拟进程,此时,附带的程序局部性原理反而会束缚处理器对存储器的访问。 选路器使用P2P的方式进行通信,从而有效的避免了网络拥塞。 扩展和使用 对BSP的兴趣近年来有所飙升,Google通过Pregel这样的技术,将它接受为大规模的图分析的主要技术。还有就是新一代的Apache Hadoop将MapReduce模型与Hadoop下部构造的余下部份拆解开来,现有活跃的开源项目在Hadoop顶上增加显式的BSP编程,以及其他高性能并行编程模型,例如和Apache Giraph。 BSP已经被很多作者扩展来致力解决BSP在建模特定架构或计算范型上的不适合性。其中一个例子是可分解BSP模型。这个模型已经用于一些新建的编程语言和接口中,比如整体同步并行ML(BSML)、BSPLib 、Apache Hama和Pregel。 BSPLib标准的著名实现,是Paderborn大学BSP库,和Jonathan Hill的牛津BSP Toolset。现代实现包括:在消息传递接口顶上模拟BSP的BSPonMPI,和以现代共享内存架构为目标的MulticoreBSP。C语言版MulticoreBSP,特别知名于它的开启嵌套BSP运行的能力,从而允许显式的Multi-BSP编程。 参阅 并行编程模型 同步屏障 引用 外部連結 BSP Worldwide BSP related papers BSML official website Paderborn University BSP library BSPonMPI MulticoreBSP
|
、Apache Hama和Pregel。 BSPLib标准的著名实现,是Paderborn大学BSP库,和Jonathan Hill的牛津BSP Toolset。现代实现包括:在消息传递接口顶上模拟BSP的BSPonMPI,和以现代共享内存架构为目标的MulticoreBSP。C语言版MulticoreBSP,特别知名于它的开启嵌套BSP运行的能力,从而允许显式的Multi-BSP编程。 参阅 并行编程模型 同步屏障 引用 外部連結 BSP Worldwide BSP related papers BSML official website Paderborn University BSP library BSPonMPI
|
(Latency) 表示信息从源到目的地所需的时间; O (Overhead) 表示处理器接受或发送一条消息所需额外开销,并且在此期间处理器不能做作任何操作; G (Gap)表示处理器连续进行两次发送或接收消息之间必须有的时间间隔; P (Processor)
|
表示处理器接受或发送一条消息所需额外开销,并且在此期间处理器不能做作任何操作; G (Gap)表示处理器连续进行两次发送或接收消息之间必须有的时间间隔; P (Processor) 表示处理器的数目。 由上可以看出,LogP模型一方面充分讨论了网络的通信特性,另一方面却放弃了对网络拓扑的讨论。在LogP中没有出现超级步的概念,这是因为LogP中是消息同步的,也就是说,一旦消息到达了处理器我们就可以使用,而不必要等到下一个超级步。 参阅 并行计算
|
根据甲骨文和金文借字在“女书”字汇明显存在的特征。认为女书是一种与甲骨文有密切关系的商代古文字的变种。 也认为现代“女书”是古越文字的孑遗和演变。这种观点认为:象形字、会意字是文字体系中最早产生的文化现象,是文字创造者所处生活环境和社会文化的直接反映。这是根据“女书”象形字、会意字构成中反映的文身习俗、“干栏”住宅建筑特色、稻作文化及鸟图腾文化现象来判断的。 来自未知异族的族内文字不慎流落到中原。这类文字不一定遵循一般的横、竖书写模式,而多是以精美图案的方式展现。另外,该文字的读音类似于歌咏。古代妇女学习后将此语言用做秘密文字,刚好适合绣或画在装饰品上,并且以曲调的形式传颂。因为最初泄露文字的族民多为女性形象,并且后继使用者多为女性,所以得名为“女书”。 女书作品 作品形式 旧时当地不少才情女子采用这种男人不识的女书互通心迹,诉说衷肠,将其刺绣、刻划、戳印、书写于纸扇巾帕女红。目前搜集到的近20万字的“女书”作品,绝大部分为歌体,其载体分纸、书、扇、巾四大类。现在的形式包括女书书法、纂刻、激光微雕、石雕、木雕、竹雕、明信片、女巾、女扇、女书提包等。 主要内容 女书作品主要内容是写婚姻家庭、社会交往、幽怨私情、乡里逸闻、歌谣谜语等。也有的编译成汉字的唱本。 女书的状况 《中国女书合集》赵丽明主编 中华书局所收资料占目前所能见到的女书原始资料的90%以上。 存在原因 女書的存在,主要是由於中國過去的舊思想使當地女性不可以讀書識字:即她們所謂的“男書”,所以當地的女性發明了女書,以作為姊妹妯娌之間的秘密通訊方式。女書嚴禁男子學習,而一般男子亦會把女書當成是普通的花紋。女書的存在已經超過數百年。 女书的濒临灭亡 文化大革命之前,主人去世后,它们多作为殉葬品焚化或掩埋,只有很少的作为纪念品珍藏保留,因此民间遗存极少。 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有大量女書作品被銷毁:一方面,作者擔心自己用女書書寫的秘密會被識破;不少紅衛兵基於“破四舊”的緣故,把這些神秘的文字當作“四舊”來破壞。文化大革命之後,只有少量女書作品得以保留下來。另一方面,文化大革命之後,由於女性的生活水準提高了,女性之間不需要使用女書亦可交流,很少有妇女学习女书,女书开始濒临灭亡。 女书的重發現 1982年,由武汉大学宫哲兵教授在湖南省江永县发现。 保护和传承 現今女书只有少数老年妇女才能阅读和书写。从20世纪末开始,經过一批学者努力,这种罕见的女性字符才受世界所了解和认识,并引起了海内外的浓厚兴趣和广泛关注。作为一种独特罕见的文化遗存,中国政府也开始重视保护女书。 2004年9月20日,阳焕宜——女书的最后一位自然传人谢世。 2006年5月,“女书习俗”进入中国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成为“世界遗产名录”的候选名单。 女书研究的意义 “女书”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化石”,对研究人类文字和文明的起源、女性文化和民族的起源以及文明的发展历程等方面,在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语言学、文字学、民俗学、考古学等各个领域,都有重要价值。 有關女書的藝術創作 2005年,香港女歌手盧巧音推出的概念專輯《天演論》中第七曲曲名即為「女書」,探討了這種文字和女性間的關係,亦有對女權意識的描述。2008年,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駐團編舞黎海寧以女書為題,創作舞蹈作品《女書》,在豐富的集體記憶脈絡中追索個人的故事,透過個人故事揭示出群體背後的規範和文化特質。 有關女書的文學創作 美國華裔作家鄺麗莎(Lisa See)所著之《雪花秘扇》,便是以晚清道光年間,湖南省江永縣的瑤族村落為故事背景。在這個男性作為社會主幹、女性的人生任務就是找得好歸宿,為夫家奉獻一生的時代中,兩女主角百合(電影版由中國女藝人李冰冰飾演)與雪花(電影版中由韓國女藝人全智賢飾演)透過寫上女書的摺扇展開了足以影響她們一生的重要情誼。書中描述了女書作為女性間的專屬文字,對於婦女的生活甚至人生的重要性。 Unicode 早在2008年4月25日,女書在ISO 10646的排程已經進入第三階段,但要到2009年夏天的Unicode
|
文化大革命之前,主人去世后,它们多作为殉葬品焚化或掩埋,只有很少的作为纪念品珍藏保留,因此民间遗存极少。 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有大量女書作品被銷毁:一方面,作者擔心自己用女書書寫的秘密會被識破;不少紅衛兵基於“破四舊”的緣故,把這些神秘的文字當作“四舊”來破壞。文化大革命之後,只有少量女書作品得以保留下來。另一方面,文化大革命之後,由於女性的生活水準提高了,女性之間不需要使用女書亦可交流,很少有妇女学习女书,女书开始濒临灭亡。 女书的重發現 1982年,由武汉大学宫哲兵教授在湖南省江永县发现。 保护和传承 現今女书只有少数老年妇女才能阅读和书写。从20世纪末开始,經过一批学者努力,这种罕见的女性字符才受世界所了解和认识,并引起了海内外的浓厚兴趣和广泛关注。作为一种独特罕见的文化遗存,中国政府也开始重视保护女书。 2004年9月20日,阳焕宜——女书的最后一位自然传人谢世。 2006年5月,“女书习俗”进入中国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成为“世界遗产名录”的候选名单。 女书研究的意义 “女书”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化石”,对研究人类文字和文明的起源、女性文化和民族的起源以及文明的发展历程等方面,在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语言学、文字学、民俗学、考古学等各个领域,都有重要价值。 有關女書的藝術創作 2005年,香港女歌手盧巧音推出的概念專輯《天演論》中第七曲曲名即為「女書」,探討了這種文字和女性間的關係,亦有對女權意識的描述。2008年,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駐團編舞黎海寧以女書為題,創作舞蹈作品《女書》,在豐富的集體記憶脈絡中追索個人的故事,透過個人故事揭示出群體背後的規範和文化特質。 有關女書的文學創作 美國華裔作家鄺麗莎(Lisa See)所著之《雪花秘扇》,便是以晚清道光年間,湖南省江永縣的瑤族村落為故事背景。在這個男性作為社會主幹、女性的人生任務就是找得好歸宿,為夫家奉獻一生的時代中,兩女主角百合(電影版由中國女藝人李冰冰飾演)與雪花(電影版中由韓國女藝人全智賢飾演)透過寫上女書的摺扇展開了足以影響她們一生的重要情誼。書中描述了女書作為女性間的專屬文字,對於婦女的生活甚至人生的重要性。 Unicode 早在2008年4月25日,女書在ISO 10646的排程已經進入第三階段,但要到2009年夏天的Unicode Consortium會議中才被列入5.2版標準投票。2013年9月27日,女書排程進入第五階段。2016年1月23日,Unicode組織正式确定将女書列入后期版本的Unicode標準,存放于多文種補充平面中,並隨著2017年6月發佈的Unicode 10.0版本而發佈。 《ISO/UCS女书编码提案》以及《女书字表》、《女书字库》、《女书用字比较》等文件由清华大学抢救女书SRT小组学生制作,而他們亦是向相關機構提交編碼提案的代表。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在线女书字典 女书研究重大发现 江永县外也有女书 The forbidden tongue "禁语"
|
和蘇格蘭大部分地區一樣,愛丁堡屬於溫和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冬季日間均溫很少在攝氏零度以下,比同緯度的莫斯科、紐芬蘭溫暖。夏季氣候溫和,均溫很少超過。其最高溫記錄為Turnhouse Airport1975年8月4日的。最低溫則是2010年12月Gogarbank附近的。 雖然由於近海而氣候溫和,但是由於背靠山區而常常颳風,有“風城”之譽。北大西洋漂流帶來了雨水和霧,但是其降雨量並不如西邊的其他城市,如格拉斯哥等那樣多。年均降水量穩定。每年十月到次年五月間受歐洲風暴的影響。 人口 現在 2011年英國人口普查時,愛丁堡總人口為476,626,比2001年增加了6.2%,使得其成為蘇格蘭僅次於格拉斯哥的大城市,也是英國第七大城市。2013年增加到487,500,都會區人口也達到817,800。 愛丁堡年輕人口所佔比例較大,全市19.5%的人口年齡在20歲以下,在蘇格蘭僅次於阿伯丁,另有15.2%在30歲以下,居於蘇格蘭之冠。2001年至2011年間英國出生人口比率由92%下降到84%,出生蘇格蘭者則由78%跌到70%。出生於英國的愛丁堡居民有335,000人(83%)出生在蘇格蘭,58,000(14%)出生於英格蘭。 與此相應的,出生於英國之外的居民比例由8%增加到15.9%。其中按人口排列依次為波蘭(13,000)、愛爾蘭(8,603)、中國(8,076)、印度(6,470)、巴基斯坦(5,858)、美國(3,700)、德國(3,500)、澳大利亞(2,100)、法國(2,000)、西班牙(2,000)等。在此之中47%都是歐洲裔,此數據居於全英首位。 過去 1592年的愛丁堡人口普查顯示全市共有8,003名成年人。在18和19世紀愛丁堡人口激增,自1751年時的49,000人增長到了1831年的136,000人,其中大多數都來自鄉村地區。隨著人口增長,舊城變得擁擠不堪,現在的皇家一英里和牛門地區更是充斥了擁擠的單間式公寓。加上衛生沒有保障,導致疾病、瘟疫滋生,1832年、1848年和1866年爆發霍亂。 而新城自1767年之後接納了許多從舊城搬出來的中上層階級,他們在這裡建造了高質量低密度的居民區。而舊城在19世紀還加速繼續往南擴張,終於在維多利亞時代形成了紐頓等許多周邊小城。 20世紀的人口增長伴隨著低密度郊區擴張一同進行,隨著愛丁堡城區向西部和南部擴大,帶有花園的獨立和半獨立別墅取代了大量的單間公寓。不過2002年人口普查顯示,愛丁堡依舊有超過55%的人口居住在單間公寓中,這與蘇格蘭本地其他城市基本相同,但是遠高於其他英國城市。 經濟 愛丁堡的經濟十分強健,擁有全英最高的、高達43%的專業人才(擁有學位和專業證書的員工)比率。其員工平均總增加值在英國僅次於倫敦,2010年達到£57,594。 愛丁堡在過去三百年中一直是蘇格蘭的經濟中心之一,其釀酒、銀行、保險、印刷和出版業在19世紀十分發達,而現在主要依靠金融機構、科學研究、高等教育和旅遊業。蘇格蘭銀行由蘇格蘭議會創立於1695年,總部位於愛丁堡,2009年成為勞埃德銀行集團的子公司,是英國現存第二古老的銀行。加上蘇格蘭寡婦和標準人壽等金融保險公司,使得愛丁堡成為英國僅次於倫敦的金融中心。2005年10月,蘇格蘭皇家銀行在愛丁堡郊區開設了一家新的全球總部。此外,樂購銀行、維珍理財的總部也在愛丁堡。 作為愛丁堡的支柱產業,旅遊業對該市的經濟發展也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因為愛丁堡有愛丁堡城堡、荷里路德宮等等諸多名勝。每年愛丁堡國際藝術節舉辦之時更是遊客倍增。再加上它是蘇格蘭首府,許多政府部門都位於愛丁堡,因此政府部門在愛丁堡經濟中的影響力也相當重大。 交通 愛丁堡機場是蘇格蘭最大最繁忙的機場,是通往爱丁堡的主要国际门户,有爱丁堡电车连接市区。該機場在2011年由經營者BAA提出擴建計劃,但機場在2012年被賣給了全球基礎建設合夥公司。 愛丁堡內的交通工具主要是巴士,主要由洛錫安巴士(Lothian Buses)提供這座城市及周邊地區的交通服務,大多數線路都要經過王子街(Princes Street)。除去普通公交外,洛錫安巴士也運營著該市的旅遊巴士、夜間巴士和機場巴士。2010年,該公司為1.09億位旅客提供了服務,。 愛丁堡威瓦利站是蘇格蘭繁忙程度僅次於格拉斯哥中央站的站台,此外也是英國站台數第二多的鐵路站。瓦利站是大多數來自國王十字火車站的列車的終點站,是第一蘇格蘭鐵路公司大多數列車的始發站。城市西部的乾草市場站是另外一個重要通勤點。愛丁堡橫貫鐵路則連通了城市的東西兩端。 為了應對交通堵塞問題,愛丁堡開設了六家停車換乘站,分別位於:Sheriffhall、格里斯頓(Ingliston)、里卡頓(Riccarton)、印威基辛(位於法夫)、Newcraighall和Straiton。2005年2月的愛丁堡公民投票推翻了愛丁堡政府設置的交通擁堵費。 愛丁堡路面電車在2014年5月31日開始運營,而上一次運營的有軌電車要追溯到1956年11月16日停止服務的愛丁堡有軌電車公司。這項有軌電車系統建造計劃預計花費5.45億英鎊,實際上在2011年年中就已經達到7.5億英鎊了,而2014年建成時的總花銷要更多。有軌電車線路全長,從城西的愛丁堡機場站一直延伸到現在的市中心東緣的終點站約克廣場站。而進一步擴建計劃已經提出。 教育 愛丁堡的學生人數佔據了全市總人口的五分之一。愛丁堡大學依照皇家憲章成立於1583年,是英國的古典大學之一,也是蘇格蘭第四古老的大學。最早該校以老學院為中心,現在學生人數最多的校區是理工學院的King's Buildings。 赫瑞瓦特大學於1966年獲得大學地位,歷史則可以追溯到1821年。愛丁堡龍比亞大學創建於1964年,1992年獲得大學地位。瑪格麗特皇后大學原先也位於愛丁堡,但是後來在2008年搬到了馬瑟爾堡。 到2012年為止,愛丁堡的繼續教育學院有朱厄爾和埃斯克學院、愛丁堡特爾福德學院、斯蒂文森學院。隨後這些學校合併成了愛丁堡學院。其他現存的學院包括蘇格蘭建築學院、愛丁堡皇家外科醫學院和愛丁堡皇家內科醫學院。 愛丁堡有18所托兒所、94所小學和23所中學。其中著名者包括世界最古老的學校之一愛丁堡皇家高中。此外,該市還有數家獨立學校,這些獨立學校壟斷了全市24.2%的生源。2013年8月,愛丁堡市議會開設了該市首家蓋爾語小學帕克賽德小學(Bun-sgoil Taobh na Pàirce)。 文化 節日慶典 愛丁堡每年七月末到九月初都會舉辦愛丁堡藝術節,這個藝術節包含有多個子節日。著名者包括愛丁堡國際藝穗節、愛丁堡國際藝術節、愛丁堡軍操表演和愛丁堡國際圖書節。其他節日則有二月份的愛丁堡登山電影節、四月份的愛丁堡國際科技節、六月份的愛丁堡國際電影節等等。愛丁堡軍操表演是其中最重要的節日之一,此表演在愛丁堡城堡舉行。會上不僅有英國軍隊的演出,有些外國軍隊也會參與進來。 除夕本來是一個民間節日以舊城高街的教堂“Tron Kirk”為中心,1993年被官方認可,舉辦地址也搬到了王子街。1996年時超過30萬人參加了除夕慶典,結果因為人數過多而使得來年慶典強加了10萬人的限制門檻。現在的除夕經典持續四天,期間有音樂、煙火等表演。 音樂和戲劇 愛丁堡在平時也有豐富的文化活動。該市有眾多的劇院,例如國王劇院、愛丁堡節日劇院和愛丁堡劇場等。特拉弗斯剧院則以表演現代戲劇出名。而城堡丘劇院、國王劇院等地也會演出業餘戲劇。 亞瑟音樂廳是愛丁堡演奏古典音樂的主要音樂廳,該音樂廳偶爾也會舉辦流行音樂音樂會。此音樂廳舉辦過1972年歐洲歌唱大賽,蘇格蘭室內樂團也駐於愛丁堡。米多班克和默里菲尔德体育场偶爾也會舉辦大型音樂會。英國音樂版權協會也在2010年将愛丁堡列為英國十大音樂城市之一,而許多作曲家亦居住於此。 博物館、圖書館和畫廊 愛丁堡有諸多博物館和圖書館,包括蘇格蘭國家博物館、蘇格蘭國家圖書館、蘇格蘭國家戰爭博物館、愛丁堡博物館等等。 蘇格蘭的三所國立美術館,即蘇格蘭國家畫廊、蘇格蘭國立肖像美術館和蘇格蘭國立現代美術館都位於愛丁堡,此外也還有水果市場畫廊、恩格里比畫廊等許多家小畫廊。 名人 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电话的发明人,美国贝尔实验室的创建人; 托尼·布莱尔,1997至2007年间英国首相; 戈登·布朗,2007至2010年间英国首相; 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著名物理学家,电磁定律的发明人; 阿瑟·柯南·道尔,福尔摩斯系列小说的作者; 约翰·纳皮尔,数学家,对数的发明人; J·K·罗琳,小說哈利·波特的作者,这本书的第一集就是在爱丁堡的the elephant house咖啡馆中写出来的;
|
Hills). 羅馬人在公元1世紀末抵達羅錫安地區,他們在此地發現一支凱爾特布立吞人部落,他們將這個部落命名為Votadini。公元7世紀前的某一時期,疑似為Votadini後裔的高多汀人在現在愛丁堡附近建立一座山丘堡壘,即“Din Eidyn”或“Etin”,不過現在其具體地址已經無法考證。 公元638年,高多汀人的堡壘被諾森布里亞国王奥斯瓦尔德的部隊包圍,也是在同時期,盎格魯人獲得羅錫安的控制權。盎格魯人的影響力持續三個世紀,直到到蘇格蘭君主英多爾夫王統治時期才衰竭。 大衛一世在12世紀早期在此建起一座皇家自治鎮(royal burgh)。法國歷史學家傅華薩認為在1365年左右這裡已經是蘇格蘭首府,詹姆斯三世在15世紀也曾說這裡是王國的主要城鎮。1544年愛丁堡遭到英格蘭人的劫掠,城市遭到巨大破壞,不過之後仍然得以緩慢恢復。到16世紀蘇格蘭改革時又成為地區中心。 17世紀 1603年,英女王伊麗莎白一世頒布1603年聯合法令,蘇格蘭的詹姆斯六世繼任英格蘭王位,蘇格蘭王國、英格蘭王國、愛爾蘭王國亦於同年起成為共主邦聯。1638年,查理一世試圖在蘇格蘭引入聖公會,但遭到蘇格蘭長老會的抵制,三國之戰爆發。最終導致克倫威爾在1650年佔領愛丁堡。 17世紀,愛丁堡的發展仍然局限於愛丁堡城牆之內,為了滿足愈來愈多的居民的需求,城市建築逐年增高。11層以上的建築一度都十分常見。因此愛丁堡也被稱作是現代摩天大廈開發的先驅。不過這些老建築在維多利亞時代被大規模拆毀了。 18世紀 1706年和1707年,英格蘭和蘇格蘭議會通過合併法案,大不列顛王國形成。蘇格蘭議會和英格蘭議會也合併形成坐落於倫敦的大不列顛議會,許多蘇格蘭人都對此表示不滿,最終導致愛丁堡發生多起暴動。 18世紀前半期,雖然作為銀行業中心愛丁堡經濟實力愈來愈強,但也相應產生了嚴重的人口過多、衛生條件惡化等問題。 在1745年詹姆士党叛乱期間,愛丁堡曾在詹姆士黨人進軍英格蘭前被其短暫佔據。在詹姆士黨人於卡洛登战役中被擊敗後,愛丁堡的蘇格蘭貴族遭到報復。這一時期的愛丁堡市政廳熱衷於模仿倫敦進行城市改造計劃,并通過命名愛丁堡新城的街道來顯示其對漢諾威王朝君主喬治三世的忠心,例如喬治街、玫瑰街、漢諾威街等等都是在這一時期命名的。 本世紀後半葉,愛丁堡成為蘇格蘭啟蒙運動的中心,大衛·休謨、亞當·斯密、詹姆斯·赫頓和約瑟夫·布萊克都曾在活躍於此。加上新建了許多古典主義建築,愛丁堡獲得了“北方雅典”的美譽。在18世紀托比亚斯·斯摩莱特的小說《汉弗莱·克林克历险记》中,愛丁堡被稱為“天才的溫床”(hotbed of genius)。 1770年代之後,中產階級開始遷出愛丁堡舊城,並搬進了新城的獨棟建築中。 19和20世紀 雖然愛丁堡的印刷、釀酒業等產業在19世紀還在不斷發展,但其他工業相交其他英國城市來說卻十分薄弱。1821年,格拉斯哥取代愛丁堡成為蘇格蘭最大城市。1840年代通鐵路後,以王子街和喬治街為中心的地區成為主要商業區,而舊城愈見破敗,貧民窟雲集,犯罪率居高不下。市長威廉·錢伯斯在1860年代開始改造舊城區,今天這裡的維多利亞式建築就是在這一時期建造起來的。帕特里克·格迪斯在20世紀早期對舊城繼續進行改造,但是直到1960年代和70年代進行大規模貧民窟清理為止,舊城依然顯得破敗不已。喬治廣場附近愛丁堡大學大樓的建造極具爭議。 1990年代之後,包括愛丁堡國際會議中心在內的新“金融區”開始興盛,使得衰敗的釀酒業等徹底消失。不過這些經濟改革令愛丁堡保住了其國內第二大經濟中心的地位。現在該市三分之一的商務辦公會所都屬於金融機構。市中心以西、面積的科技園愛丁堡公園的建造也是愛丁堡的主要經濟復興措施之一。 1998年蘇格蘭法案在次年實施,均位於愛丁堡的蘇格蘭議會和蘇格蘭行政院合併。 地理 愛丁堡位於福斯灣南岸、蘇格蘭的中央運輸帶中。位於利斯的海岸線西南、鄧巴東部處。早期的愛丁堡位於城堡岩附近,而現代的愛丁堡常被認為是像羅馬七座山丘那樣,建在七座山丘,即卡爾頓山、Corstorphine Hill、Craiglockhart Hill、Braid Hill、布萊克福德山、亞瑟王座和城堡岩之上。 地理學上,愛丁堡處於北部的福斯灣和南部的彭特蘭山之間的窄隙間,此地地形是由早期火山運動和後來的冰川運動形成的。 火成活動發生在4至3.5億年前,加上斷層的影響,形成了堅硬玄武岩火山頸。這些玄武岩構成了城堡岩所在的鼻尾丘,這座山丘北部由於冰川侵蝕形成深谷,即是現在已經乾枯的湖Nor Loch的所在地,城堡岩南部亦有溝壑,從而形成天然要塞,後來人們據此建立了愛丁堡城堡。而索尔兹伯里峭壁和亞瑟王座所在的鼻尾丘歷史也可追溯到石炭紀的西向東的冰川作用。市中心南部的Marchmont和Bruntsfield等地則是建造在冰川堆積形成的鼓丘上。 利斯河灌溉著愛丁堡的土地,這條河流經愛丁堡西部和南部,最終匯入福斯灣。這條河最接近市中心的地方位於新城區西北部的Dean Village,此地有托馬斯·特爾福德1832年設計的Dean Bridge。沿著利斯河修有利斯河步道,全長。 除去福斯灣的海岸線以外,愛丁堡還被一條1957年設計的、從西部的Dalmeny延伸到東部的Prestongrange的綠帶環繞。這條綠帶寬達,其主要目的是限制城市擴張。所有涉關綠帶的城市擴張計劃都受到嚴格限制,綠帶中僅有愛丁堡機場、皇家高地展覽會場和一些郊區村莊。 城区 爱丁堡的市区被“王子街公园”绿地分隔为两部分,南部是老城,建于1329年,城堡山上的爱丁堡城堡最早建于6世纪,但目前存在的最早建筑是城堡内11世纪建造的小教堂;北部是1767年市议会批准开始建造的新城。王子街公园是1816年由沼泽地改造的,此地最早原是湖Nor Loch。 前寒武纪时,火山喷发,造成玄武岩地壳,第四纪时的冰川将表面沉积层扫荡一空,裸露出坚硬的玄武岩石,城堡山因此成为一个天然的屏障,从古以来,这里就是要塞,公元6世纪时曾有一首古诗描述勇士们在“爱丁的大厅”中欢宴的情景。 1700年時老城有8萬人口,但現在只有4千人居住在老城,1436年愛丁堡成為蘇格蘭的首都,老城城牆是1513年建成的,1824年愛丁堡發生大火災,許多老建築被燒燬。2002年12月7日老城的「牛門俱樂部」又發生一起大火,大火燒燬了鄰近的愛丁堡大學信息學系和圖書館。 爱丁堡新城始建于18世纪,以便缓和当时日渐拥挤的旧城。新城在1765年到约1850年间分几个阶段来承建,城内还保留着许多18世纪带有新古典主義风格的建筑和城市布局。 氣候 和蘇格蘭大部分地區一樣,愛丁堡屬於溫和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冬季日間均溫很少在攝氏零度以下,比同緯度的莫斯科、紐芬蘭溫暖。夏季氣候溫和,均溫很少超過。其最高溫記錄為Turnhouse Airport1975年8月4日的。最低溫則是2010年12月Gogarbank附近的。 雖然由於近海而氣候溫和,但是由於背靠山區而常常颳風,有“風城”之譽。北大西洋漂流帶來了雨水和霧,但是其降雨量並不如西邊的其他城市,如格拉斯哥等那樣多。年均降水量穩定。每年十月到次年五月間受歐洲風暴的影響。 人口 現在 2011年英國人口普查時,愛丁堡總人口為476,626,比2001年增加了6.2%,使得其成為蘇格蘭僅次於格拉斯哥的大城市,也是英國第七大城市。2013年增加到487,500,都會區人口也達到817,800。 愛丁堡年輕人口所佔比例較大,全市19.5%的人口年齡在20歲以下,在蘇格蘭僅次於阿伯丁,另有15.2%在30歲以下,居於蘇格蘭之冠。2001年至2011年間英國出生人口比率由92%下降到84%,出生蘇格蘭者則由78%跌到70%。出生於英國的愛丁堡居民有335,000人(83%)出生在蘇格蘭,58,000(14%)出生於英格蘭。 與此相應的,出生於英國之外的居民比例由8%增加到15.9%。其中按人口排列依次為波蘭(13,000)、愛爾蘭(8,603)、中國(8,076)、印度(6,470)、巴基斯坦(5,858)、美國(3,700)、德國(3,500)、澳大利亞(2,100)、法國(2,000)、西班牙(2,000)等。在此之中47%都是歐洲裔,此數據居於全英首位。 過去 1592年的愛丁堡人口普查顯示全市共有8,003名成年人。在18和19世紀愛丁堡人口激增,自1751年時的49,000人增長到了1831年的136,000人,其中大多數都來自鄉村地區。隨著人口增長,舊城變得擁擠不堪,現在的皇家一英里和牛門地區更是充斥了擁擠的單間式公寓。加上衛生沒有保障,導致疾病、瘟疫滋生,1832年、1848年和1866年爆發霍亂。 而新城自1767年之後接納了許多從舊城搬出來的中上層階級,他們在這裡建造了高質量低密度的居民區。而舊城在19世紀還加速繼續往南擴張,終於在維多利亞時代形成了紐頓等許多周邊小城。 20世紀的人口增長伴隨著低密度郊區擴張一同進行,隨著愛丁堡城區向西部和南部擴大,帶有花園的獨立和半獨立別墅取代了大量的單間公寓。不過2002年人口普查顯示,愛丁堡依舊有超過55%的人口居住在單間公寓中,這與蘇格蘭本地其他城市基本相同,但是遠高於其他英國城市。 經濟 愛丁堡的經濟十分強健,擁有全英最高的、高達43%的專業人才(擁有學位和專業證書的員工)比率。其員工平均總增加值在英國僅次於倫敦,2010年達到£57,594。 愛丁堡在過去三百年中一直是蘇格蘭的經濟中心之一,其釀酒、銀行、保險、印刷和出版業在19世紀十分發達,而現在主要依靠金融機構、科學研究、高等教育和旅遊業。蘇格蘭銀行由蘇格蘭議會創立於1695年,總部位於愛丁堡,2009年成為勞埃德銀行集團的子公司,是英國現存第二古老的銀行。加上蘇格蘭寡婦和標準人壽等金融保險公司,使得愛丁堡成為英國僅次於倫敦的金融中心。2005年10月,蘇格蘭皇家銀行在愛丁堡郊區開設了一家新的全球總部。此外,樂購銀行、維珍理財的總部也在愛丁堡。 作為愛丁堡的支柱產業,旅遊業對該市的經濟發展也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因為愛丁堡有愛丁堡城堡、荷里路德宮等等諸多名勝。每年愛丁堡國際藝術節舉辦之時更是遊客倍增。再加上它是蘇格蘭首府,許多政府部門都位於愛丁堡,因此政府部門在愛丁堡經濟中的影響力也相當重大。 交通 愛丁堡機場是蘇格蘭最大最繁忙的機場,是通往爱丁堡的主要国际门户,有爱丁堡电车连接市区。該機場在2011年由經營者BAA提出擴建計劃,但機場在2012年被賣給了全球基礎建設合夥公司。
|
这部分经文位于至。一位天使向年老的祭司撒迦利亚显现,带给他一个喜讯,説他将会有一个儿子,要起名为“约翰”(即施洗约翰)。但在男孩出生之前,撒迦利亚将不能説话。正如天使所应许,撒迦利亚的妻子伊丽莎白虽然“年纪老迈”,却得以怀孕。差不多六个月之后,天使加百列向马利亚显现,説她会凭着“至高者的能力”怀孕,生下一个名叫“耶稣”的儿子。马利亚前往探问伊利莎白,在作了愉快的问候之后,她心花怒放地宣告説:“我心尊主(耶和华)为大;我灵以上帝我的救主为乐。”她谈及耶和华的圣名,以及上帝对敬畏他的人所显的恩典。约翰出生的时候,撒迦利亚恢复了説话能力。他宣告上帝的慈爱,透露约翰会成为预言者,为耶和华预备道路。 后来耶稣在伯利恒出生。有天使在夜间向看守羊群的牧人宣布这个“大喜的信息”。耶稣的父母按律法给他行了割礼,在圣殿里“把他献与耶和华”。年老的西面和女先知亚拿都发言谈论这个孩子。回到拿撒勒之后,“孩子渐渐长大,强健起来,充满智慧,又有上帝的恩在他身上。”耶稣12岁时,从拿撒勒出发前往耶路撒冷探访。他的理解力和回答令当地的教师大感惊讶。 为服事职务作妥准备 这部分经文位于至。当时是作为凯撒的提庇留在位第15年(公元27年),上帝的宣告临到撒迦利亚的儿子约翰身上,于是他出去“传讲象征悔改和赦罪的浸礼”,好使所有人都“看见上帝施行拯救的方法”。当百姓都在约旦河受浸之际,耶稣也受了浸。他祷告的时候,圣灵降在他身上,他的天父从天上对他表示嘉许。这时,耶稣约30岁。(路加附上耶稣的家谱。)耶稣受浸之后,圣灵带领他在旷野里逗留了40天。在那里,撒旦对耶稣提出试探,但却一败涂地,於是就退去,“直到另一个方便的时候”。 在加利利执行的早期服事职务 这部分经文位于至。耶稣在家乡拿撒勒的会堂里清楚表明自己的使命,读出的宗教预言,并将其应用在自己身上,説:“主的灵在我身上,因为他用膏膏我,叫我传福音给贫穷的人;差遣我报告被掳的得释放,瞎眼的得看见,叫那受压制的得自由,报告上帝悦纳人的禧年。”最初人们对耶稣的话颇有好感,但当他继续説下去,他们的好感就变成愤怒了;他们甚至试图杀死耶稣。于是,耶稣下到迦百农,在那里治愈许多人。人们见过他的神迹后尾随耶稣,希望留住他,但耶稣告诉他们説:“我也必须向别的城宣告上帝王国的好消息,因为我是为此被差来的。”他接着转至犹太地区,在其中的会堂里传道。 在加利利,耶稣使后来成为十二使徒的彼得、雅各、约翰神奇地捕到大量的鱼。在,他告诉西门説:“从今以后,你要得人了。”于是,他们撇下一切,跟从耶稣。在同一章第17节,耶稣继续祷告、教导人,“主的能力与耶稣同在,使他能医治病人。”耶稣召请后来成为十二使徒的另一人——利未(馬太,一个受人鄙视的税吏),去跟从他。利未大排筵席款待耶稣,并有“许多税吏”一同坐席。结果,这导致了耶稣和法利赛人的第一场冲突,以后更有一系列的冲突发生。法利赛人因此怒不可遏,遂密谋要陷害耶稣。 经过彻夜向上帝祷告之后,耶稣在门徒当中拣选了十二使徒。他继续为人治病。然后,耶稣説出载于的传道演讲。这个演讲和《马太福音》第5至7章的“登山宝训”十分类似,只不过《路加福音》中这一部分篇幅较为简短。耶稣作了一项对照:“你们贫穷的人有福了!因为上帝的国是你们的。但你们富足的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受过你们的安慰。”他劝勉听众对于要爱仇敌、慈悲为怀、乐善好施,并且从心里所存的善发出善来。 耶稣回到迦百农,一个军官派人请求他医治一个病了的奴隶。军官觉得自己不配到耶稣家里请他,于是只请求耶稣在他当时身处的地方“説一句话”,他凭借自己的信仰,奴隶就会不药而愈。耶稣深受感动,説:“我告诉你们,这麽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没有遇见过。”接着,耶稣第一次使死者复活。他所复活的是拿因城一个寡妇的独子,因为耶稣“怜悯她”。当时,关于耶稣的消息传遍了犹太,施洗约翰就从狱中派人问耶稣説:“那将要来的是你吗?”耶稣答复使者説:“你们去,把所看见所听见的事告诉约翰,就是瞎子看见、瘸子行走,长大麻疯的洁净,聋子听见,死人复活,穷人有福音传给他们。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 在十二使徒陪伴之下,耶稣“逐城逐村地周游各地,传讲和宣告上帝王国的好消息”。在耶稣讲完位于的撒種的比喻后,他总结道:“所以,你们要留心怎样聆听;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凡没有的,连他以为自己拥有的也要从他取去。”之后,耶稣继续施行各种神迹。他也赐给十二使徒制服鬼灵的权柄和医治疾病的能力,并且差遣他们出去“传讲上帝的王国和医病”。耶稣也神奇地喂饱五千人,并且在山上改变形貌。第二天,门徒不能治好一个被鬼灵附身的男孩,耶稣却把他医好了。他提醒那些想跟从他的人,説:“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但人子连安枕的地方也没有。”人必须手扶着犁不向后看,才适合进入上帝的王国。 在犹太执行服事职务 (覆盖经文路加福音10章1-13章21)。耶稣另外派出70人去收“庄稼”。这些人成功地执行任务而充满喜乐。耶稣传道的时候,有一个人想证明自己公义,就问耶稣説:“谁是我的邻舍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耶稣説了善心的好撒马利亚人的比喻。有一个人被盗贼打得半死,躺在路旁。在路旁经过的祭司和利未人都对他视若无睹。一个受人鄙视的撒马利亚人却停下来,小心翼翼地料理他的伤口,把他抬到自己的牲口上,送到客店里,并且花钱请人照顾他。不错,“怜悯他的”那个人使自己成为别人的邻舍。 在马大家里,耶稣婉转地责备马大过於为家务焦虑。他称赞马利亚拣选了上好的福分,坐下来聆听他説话。耶稣把主祷文传授给门徒,教他们要恒切祷告,説:“要不住恳求,就必赐给你们;要不住寻找,你们就必寻见。”后来他驱逐鬼灵,并宣布“那些听见上帝的话语而又遵守的人”是快乐的。吃饭的时候,耶稣在律法的问题上和法利赛人发生冲突。他宣布他们有祸了,因为他们拿走了“知识的钥匙”。 耶稣再次和群衆一起的时候,有一个人向耶稣提出请求,説:“请你吩咐我的兄长和我分开家业。”耶稣回答时指出难题的核心,説:“你们要谨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贪心,因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然后他设了财主的比方章财主拆了仓房,另盖更大的,但自己却在当天晚上死去,留下财富给别人享用。耶稣一针见血地説:“凡为自己积财,在上帝面前却不富足的,也是这样。”耶稣敦促门徒要先求上帝的王国,然后告诉他们説:“你们这小群,不要惧怕,因为你们的父乐意把国赐给你们。”耶稣在安息日治好一个病了18年的女人。这导致他和反对者进一步冲突,结果他们都哑口无言。 在比利亚执行的后期服事职务 (覆盖经文路加福音13章22-19章27)。耶稣用生动的比喻将听衆的注意引到上帝的王国之上。他表明那些追求显赫虚荣的人反会受到贬抑。人若摆设筵席,就当邀请贫穷的、无力回报的人赴宴;这样他就会快乐,‘到义人复活的时候,他要得着报答。’此后,耶稣説了关於一个人摆设盛大晚宴的比喻。受到邀请的人一个复一个提出推辞的藉口章一个説自己刚买了一块地,另一个説自己买了一些牛,还有一个则説自己刚娶了妻。家主一怒之下,派人出去“领那贫穷的、残废的、瞎眼的、瘸腿的来”。他宣告起初受到邀请的人,没有一个可以“得尝”他的晚宴。耶稣又设了关於失羊复得的比喻,説:“我告诉你们,一个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这样为他欢喜,较比为九十九个不用悔改的义人欢喜更大。”另一则比喻提及一个妇人打扫房子,为要找回一个德拉克马钱币。这个比喻也表达类似的要点。 然后耶稣提及一个浪子要求父亲把属他的家産分给他。之后他“任意放荡”,挥霍钱财。最后浪子饥寒交迫,遂醒悟过来,决定回家任凭父亲处置。他的父亲动了怜悯的心,就“跑去抱着他的颈项,连连与他亲嘴”。父亲给他一件上好的衣服,为他准备盛筵,“他们就快乐起来。”但他的哥哥却不肯和他们一起作乐。父亲仁慈地纠正他的哥哥,説:“儿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只是你这个兄弟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们理当欢喜快乐。” 贪爱金钱的法利赛人听到不义管家的比喻之后,就嘲笑耶稣的教训,但耶稣告诉他们説:“你们是在人面前自称为义的,你们的心,上帝却知道;因为人所尊贵的,是上帝看为可憎恶的。”(路加16章15)藉着财主和拉撒路的比喻,耶稣表明上帝所嘉许和上帝所不悦的人之间有多大的鸿沟隔开。耶稣警告门徒,他们会遇见使人跌倒的事,“但那绊倒人的有祸了”。他谈及“人子显现的日子”会有许多困难。他告诉门徒説:“要回想罗得的妻子。”藉着一个比喻,耶稣提出保证上帝必定会为那些“昼夜呼吁他”的人采取行动。然后,耶稣以另一个比喻责备那些自以为义的人:一个法利赛人在殿里祷告,感谢上帝他自己不像别人一样。一个税吏却远远站着,甚至不敢举目望天,只是祷告説:“上帝啊,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耶稣怎样评论这件事呢?他宣告税吏比法利赛人更公义,因为“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在耶利哥,耶稣受到税吏撒该所款待。耶稣説了十个弥拿的比喻。有些人忠信地运用交托给他们的钱财,有些人却把钱财埋藏起来;两者所遭遇的结果形成了强烈的对照。 在耶路撒冷内外执行的公开服事职务 (覆盖经文路加福音19章28-23章25)。耶稣骑着驴驹子进入耶路撒冷。大群门徒夹道向他欢呼致敬,把他称为“奉主[耶和华]名来的王”。法利赛人要求耶稣责备门徒,耶稣却答道:“若是他们闭口不説,这些石头必要呼叫起来。”耶稣説了他那论及耶路撒冷毁灭的著名预言,指出耶路撒冷会被尖鋭的桩子困住,受人围攻,她和她的儿女要被摔在地上,甚至连一块石头也不留在另一块石头上。耶稣在殿里教导人民,宣告好消息,技巧地运用比方和论据去回答祭司长、文士、撒都该人的奸狡问题。耶稣有力地描述末期的重大标记,并且再次提及耶路撒冷会被扎营的军队所围困。由於恐惧将要发生的事,人会吓得发昏。但一有这些事发生,他的跟从者就要‘挺身昂首,因为他们得救的日子近了’。他们务要保持警醒,以求能够成功渡过注定要发生的事情。 在公元33年的尼散月14日,耶稣守了逾越节。之后,他向他的忠信使徒提出“新约”,并且把这约和象徵性的晚餐联系起来。耶稣吩咐门徒要举行这晚餐,为的是纪念他。耶稣又对他们説:“正如我父和我立了约,我也和你们立约,去得一个王国。”就在当晚,耶稣在橄榄山上祷告的时候,“有一位天使从天上显现,加添他的力量。耶稣极其伤痛,祷告更加恳切,汗珠如大血点滴在地上。”叛徒犹大带领暴民前来逮捕耶稣时,气氛变得极为紧张。门徒喊道:“主啊!我们拿刀砍可以不可以?”其中一个门徒实际把大祭司的奴隶的耳朵砍掉,但耶稣责备他们,并把伤者医好。。 耶稣在衆人挤推之下被带到大祭司家里受审。由於夜寒的缘故,彼得和群衆一起在火旁取暖。他在三个场合被人指出是耶稣的跟从者,但他三次都加以否认。就在这当儿,鸡啼了。主转过身来望着彼得,彼得记起耶稣曾怎样预告这件事,於是出去痛哭。耶稣给拉到犹太公会的大堂之后,接着被带到彼拉多面前。敌人控告他颠覆国家,禁止人纳税,并“説自己是基督,是王”。彼拉多获悉耶稣是个加利利人,就把他送到希律那里。当时希律碰巧在耶路撒冷。希律和他的卫兵戏弄耶稣,然后把他送回疯狂的暴民面前受审。彼拉多“把耶稣交给他们,任凭他们的意思行”。 耶稣的死亡、复活、升天 (覆盖经文路加福音23章26-24章53)。耶稣在两个罪犯之间被钉在十字架上。其中一个罪犯嘲弄他,但另一个罪犯却表现信心,请求耶稣在他的国里降临的时候记念他。耶稣应许説:“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然后,一片异乎寻常的黑暗笼罩大地,圣所的幔子从中央裂开,耶稣大声喊道:“父啊,我把我的灵托付在你手里。”他的气就断了。耶稣的尸体给取下来,放在一个从石头凿出来的墓穴里。在该周的第一天(星期日),有些跟耶稣一起从加利利来到耶路撒冷的妇女到墓穴那里去,却找不到耶稣的身体。正如耶稣自己所预告一般,他在第三天已复活过来了! 在往以马忤斯的路上,耶稣向两个门徒显现,但没有表露身分。他讲论自己所受的苦,并向他们解释圣经。他们忽然认出他便是耶稣,但他却消失了。他们彼此説:“在路上,他和我们説话,给我们讲解圣经的时候,我们的心岂不是火热的吗?”他们急忙赶回耶路撒冷,把事情告诉其它门徒。就在他们谈论这些事的时候,耶稣在他们中间显现。他们大喜过望,惊诧不已,简直不敢相信。他便‘打开他们的心窍,能从圣经明白’所发生的各事的含意。最后路加描述耶稣升天的情形,以此结束他的福音书。 基督新教觀點 藉由预言应验增强信心 路加福音幫助人對圣经養成信心,並且强化信心,抵抗衝擊。路加提出許多例子去説明希伯來文聖經已獲得準確的應驗。記載顯示耶穌用以賽亞書的傑出預言去描述自己的使命。看來路加運用這點作為全書的主題。這是耶穌引用先知書的場合之一。他也曾引用律法,藉此擊退魔鬼的三次試探。他又引用過詩篇,問他的敵人説:“人怎麽説基督是大衛的子孫呢?”路加的記載含有其他許多採自希伯來文聖經的引文。 正如撒迦利亞書9:9所説一般,耶穌騎着驢駒子進入耶路撒冷。當時群衆喜樂地向他歡呼致敬,並把詩篇118:26的經文應用在他身上。在一處地方,路加福音的兩節經文包含了希伯來文聖經預言的六個要點。這些預言是關乎耶穌的屈辱死亡和復活的。最後,耶穌在復活之後有力地向門徒表明整本旧约圣经的重要性。“耶穌對他們説:‘這就是我從前與你們同在之時所告訴你們的話説:摩西的律法、先知的書,和詩篇上所記的,凡指着我的話都必須應驗。’於是耶穌開他們的心竅,使他們能明白聖經。”既然路加和基督教希臘文聖經的其他執筆者都曾經準確解釋過希伯來文聖經的應驗,我們若留意這些經文的應驗,便能够像耶穌基督最初的門徒一樣受到啟迪而養成堅强的信心。 宣扬上帝的王国 路加的記載自始至終不斷把讀者的注意引向上帝的王国。這書的起頭報導天使應許馬利亞會生一個孩子,“他要作雅各家的王,直到永遠;他的國也沒有窮盡。”在最後幾章,耶穌提及把使徒們帶進王國的約中。因此,從起頭直到結束,路加都强調王國的希望。他表明耶穌在宣揚王國的工作方面親自帶頭,並且派出12個使徒,後來更差遣70個人去從事這件工作。人若要進入王國,就必須專心致志。耶穌很坦率地强調這點説:“讓死人埋葬他們的死人好了,你卻要去把上帝的王國廣為宣揚。”又説:“手扶着犁,卻望着後面的東西,這樣的人就不適合上帝的王國了。” 强调祷告的重要性 路加强調禱告一事。他的福音在這方面十分突出。路加福音提及撒迦利亞在聖殿裏的時候,群衆正在禱告,施浸者約翰的誕生乃是求子的禱告得蒙垂聽的結果,也提及女先知亞拿晝夜禱告。路加福音描述耶穌受浸的時候正在禱告,在揀選12使徒之前徹夜禱告,在改變形貌時也正在禱告。耶穌勸勉門徒要“常常禱告,不可灰心”。他設了一個比方,説一個堅持不懈的寡婦不斷懇求法官,直到法官給她主持公道為止;藉此耶穌向門徒説明恆切禱告的重要。惟獨路加曾提及門徒請求耶穌教他們禱告,以及耶穌在橄欖山上禱告時有天使來强化他;也只有他才記錄了耶穌在最後的禱告中所説的話:“父啊,我把我的靈託付在你手裏。”像路加寫他的福音書的日子一樣,對今日一切努力遵行上帝旨意的人來説,禱告乃是不可或缺的力量來源。 体现耶稣的特质 憑着敏鋭的觀察力、流暢生動的文筆,路加使耶穌的教訓顯得親切熱誠、生氣勃勃。耶穌對軟弱的人、受壓迫和鄙視的人,表現愛心、仁厚、慈悲、憐憫。這正好與文士和法利賽人那種冷漠、死板、狹隘、虚偽的宗教形成强烈的對照。耶穌不斷鼓勵和幫助那些貧窮的、被擄的、瞎眼的、受壓制的,從而為一切想“跟隨他的腳蹤”的人立下極佳的規範。 参考文献 参见 耶稣、路加 新約聖經、四福音书、对观福音 马太福音、马可福音、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基督教、罗马帝国 外部链接 基督教文藝出版社藏書 - 華人基督宗教文獻保存計劃 思高聖經學會藏書 - 華人基督宗教文獻保存計劃 阅读圣经 路加福音 (Big 5) 路加福音 (GB) 天主教思高讀經推廣中心:路加福音
|
本書描述耶穌至善,完全,滿有恩慈,榮耀的人性;强調祂是完美的人子,是普世的救主,為世人帶來平安,使榮耀歸給上帝(2:8-14)。全書的特點如下: 這是一部文筆典雅的文藝作品和優美的史書,作者先仔細查考有關的資料(1:1-4),才依序編排耶穌的生平事蹟(3:1-2)。 詳細記載了施洗約翰的出生;更用了頗長的篇幅報導主的出生和童年事蹟。 常提及被社會輕視的人物,如稅吏,罪人,女人和寡婦等等(18:13)。 強調福音的普世性(2章:10,31-32節;3章:6節;10章:33節;24章:47)。 強調聖靈的工作(1章:15節;2章:27;3章:16;4章:18;10章:21)。 書中也注重敬拜的生活,蘊藏四首今日教會的名詩:尊主頌(1:46-55);撒迦利亞頌(1:67-79);榮歸主頌(2:14);西面頌(2:28-32)。 主要內容 序言 为该福音书的序言部分。路加记载説,他已将一切的事准确地从头查考过,并且决意按照合乎逻辑的次序把各事写下来,好使“提阿非罗大人……清楚地明白(这些事)……都是有真凭实据的”。 耶稣的早年生活 这部分经文位于至。一位天使向年老的祭司撒迦利亚显现,带给他一个喜讯,説他将会有一个儿子,要起名为“约翰”(即施洗约翰)。但在男孩出生之前,撒迦利亚将不能説话。正如天使所应许,撒迦利亚的妻子伊丽莎白虽然“年纪老迈”,却得以怀孕。差不多六个月之后,天使加百列向马利亚显现,説她会凭着“至高者的能力”怀孕,生下一个名叫“耶稣”的儿子。马利亚前往探问伊利莎白,在作了愉快的问候之后,她心花怒放地宣告説:“我心尊主(耶和华)为大;我灵以上帝我的救主为乐。”她谈及耶和华的圣名,以及上帝对敬畏他的人所显的恩典。约翰出生的时候,撒迦利亚恢复了説话能力。他宣告上帝的慈爱,透露约翰会成为预言者,为耶和华预备道路。 后来耶稣在伯利恒出生。有天使在夜间向看守羊群的牧人宣布这个“大喜的信息”。耶稣的父母按律法给他行了割礼,在圣殿里“把他献与耶和华”。年老的西面和女先知亚拿都发言谈论这个孩子。回到拿撒勒之后,“孩子渐渐长大,强健起来,充满智慧,又有上帝的恩在他身上。”耶稣12岁时,从拿撒勒出发前往耶路撒冷探访。他的理解力和回答令当地的教师大感惊讶。 为服事职务作妥准备 这部分经文位于至。当时是作为凯撒的提庇留在位第15年(公元27年),上帝的宣告临到撒迦利亚的儿子约翰身上,于是他出去“传讲象征悔改和赦罪的浸礼”,好使所有人都“看见上帝施行拯救的方法”。当百姓都在约旦河受浸之际,耶稣也受了浸。他祷告的时候,圣灵降在他身上,他的天父从天上对他表示嘉许。这时,耶稣约30岁。(路加附上耶稣的家谱。)耶稣受浸之后,圣灵带领他在旷野里逗留了40天。在那里,撒旦对耶稣提出试探,但却一败涂地,於是就退去,“直到另一个方便的时候”。 在加利利执行的早期服事职务 这部分经文位于至。耶稣在家乡拿撒勒的会堂里清楚表明自己的使命,读出的宗教预言,并将其应用在自己身上,説:“主的灵在我身上,因为他用膏膏我,叫我传福音给贫穷的人;差遣我报告被掳的得释放,瞎眼的得看见,叫那受压制的得自由,报告上帝悦纳人的禧年。”最初人们对耶稣的话颇有好感,但当他继续説下去,他们的好感就变成愤怒了;他们甚至试图杀死耶稣。于是,耶稣下到迦百农,在那里治愈许多人。人们见过他的神迹后尾随耶稣,希望留住他,但耶稣告诉他们説:“我也必须向别的城宣告上帝王国的好消息,因为我是为此被差来的。”他接着转至犹太地区,在其中的会堂里传道。 在加利利,耶稣使后来成为十二使徒的彼得、雅各、约翰神奇地捕到大量的鱼。在,他告诉西门説:“从今以后,你要得人了。”于是,他们撇下一切,跟从耶稣。在同一章第17节,耶稣继续祷告、教导人,“主的能力与耶稣同在,使他能医治病人。”耶稣召请后来成为十二使徒的另一人——利未(馬太,一个受人鄙视的税吏),去跟从他。利未大排筵席款待耶稣,并有“许多税吏”一同坐席。结果,这导致了耶稣和法利赛人的第一场冲突,以后更有一系列的冲突发生。法利赛人因此怒不可遏,遂密谋要陷害耶稣。 经过彻夜向上帝祷告之后,耶稣在门徒当中拣选了十二使徒。他继续为人治病。然后,耶稣説出载于的传道演讲。这个演讲和《马太福音》第5至7章的“登山宝训”十分类似,只不过《路加福音》中这一部分篇幅较为简短。耶稣作了一项对照:“你们贫穷的人有福了!因为上帝的国是你们的。但你们富足的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受过你们的安慰。”他劝勉听众对于要爱仇敌、慈悲为怀、乐善好施,并且从心里所存的善发出善来。 耶稣回到迦百农,一个军官派人请求他医治一个病了的奴隶。军官觉得自己不配到耶稣家里请他,于是只请求耶稣在他当时身处的地方“説一句话”,他凭借自己的信仰,奴隶就会不药而愈。耶稣深受感动,説:“我告诉你们,这麽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没有遇见过。”接着,耶稣第一次使死者复活。他所复活的是拿因城一个寡妇的独子,因为耶稣“怜悯她”。当时,关于耶稣的消息传遍了犹太,施洗约翰就从狱中派人问耶稣説:“那将要来的是你吗?”耶稣答复使者説:“你们去,把所看见所听见的事告诉约翰,就是瞎子看见、瘸子行走,长大麻疯的洁净,聋子听见,死人复活,穷人有福音传给他们。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 在十二使徒陪伴之下,耶稣“逐城逐村地周游各地,传讲和宣告上帝王国的好消息”。在耶稣讲完位于的撒種的比喻后,他总结道:“所以,你们要留心怎样聆听;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凡没有的,连他以为自己拥有的也要从他取去。”之后,耶稣继续施行各种神迹。他也赐给十二使徒制服鬼灵的权柄和医治疾病的能力,并且差遣他们出去“传讲上帝的王国和医病”。耶稣也神奇地喂饱五千人,并且在山上改变形貌。第二天,门徒不能治好一个被鬼灵附身的男孩,耶稣却把他医好了。他提醒那些想跟从他的人,説:“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但人子连安枕的地方也没有。”人必须手扶着犁不向后看,才适合进入上帝的王国。 在犹太执行服事职务 (覆盖经文路加福音10章1-13章21)。耶稣另外派出70人去收“庄稼”。这些人成功地执行任务而充满喜乐。耶稣传道的时候,有一个人想证明自己公义,就问耶稣説:“谁是我的邻舍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耶稣説了善心的好撒马利亚人的比喻。有一个人被盗贼打得半死,躺在路旁。在路旁经过的祭司和利未人都对他视若无睹。一个受人鄙视的撒马利亚人却停下来,小心翼翼地料理他的伤口,把他抬到自己的牲口上,送到客店里,并且花钱请人照顾他。不错,“怜悯他的”那个人使自己成为别人的邻舍。 在马大家里,耶稣婉转地责备马大过於为家务焦虑。他称赞马利亚拣选了上好的福分,坐下来聆听他説话。耶稣把主祷文传授给门徒,教他们要恒切祷告,説:“要不住恳求,就必赐给你们;要不住寻找,你们就必寻见。”后来他驱逐鬼灵,并宣布“那些听见上帝的话语而又遵守的人”是快乐的。吃饭的时候,耶稣在律法的问题上和法利赛人发生冲突。他宣布他们有祸了,因为他们拿走了“知识的钥匙”。 耶稣再次和群衆一起的时候,有一个人向耶稣提出请求,説:“请你吩咐我的兄长和我分开家业。”耶稣回答时指出难题的核心,説:“你们要谨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贪心,因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然后他设了财主的比方章财主拆了仓房,另盖更大的,但自己却在当天晚上死去,留下财富给别人享用。耶稣一针见血地説:“凡为自己积财,在上帝面前却不富足的,也是这样。”耶稣敦促门徒要先求上帝的王国,然后告诉他们説:“你们这小群,不要惧怕,因为你们的父乐意把国赐给你们。”耶稣在安息日治好一个病了18年的女人。这导致他和反对者进一步冲突,结果他们都哑口无言。 在比利亚执行的后期服事职务 (覆盖经文路加福音13章22-19章27)。耶稣用生动的比喻将听衆的注意引到上帝的王国之上。他表明那些追求显赫虚荣的人反会受到贬抑。人若摆设筵席,就当邀请贫穷的、无力回报的人赴宴;这样他就会快乐,‘到义人复活的时候,他要得着报答。’此后,耶稣説了关於一个人摆设盛大晚宴的比喻。受到邀请的人一个复一个提出推辞的藉口章一个説自己刚买了一块地,另一个説自己买了一些牛,还有一个则説自己刚娶了妻。家主一怒之下,派人出去“领那贫穷的、残废的、瞎眼的、瘸腿的来”。他宣告起初受到邀请的人,没有一个可以“得尝”他的晚宴。耶稣又设了关於失羊复得的比喻,説:“我告诉你们,一个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这样为他欢喜,较比为九十九个不用悔改的义人欢喜更大。”另一则比喻提及一个妇人打扫房子,为要找回一个德拉克马钱币。这个比喻也表达类似的要点。 然后耶稣提及一个浪子要求父亲把属他的家産分给他。之后他“任意放荡”,挥霍钱财。最后浪子饥寒交迫,遂醒悟过来,决定回家任凭父亲处置。他的父亲动了怜悯的心,就“跑去抱着他的颈项,连连与他亲嘴”。父亲给他一件上好的衣服,为他准备盛筵,“他们就快乐起来。”但他的哥哥却不肯和他们一起作乐。父亲仁慈地纠正他的哥哥,説:“儿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只是你这个兄弟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们理当欢喜快乐。” 贪爱金钱的法利赛人听到不义管家的比喻之后,就嘲笑耶稣的教训,但耶稣告诉他们説:“你们是在人面前自称为义的,你们的心,上帝却知道;因为人所尊贵的,是上帝看为可憎恶的。”(路加16章15)藉着财主和拉撒路的比喻,耶稣表明上帝所嘉许和上帝所不悦的人之间有多大的鸿沟隔开。耶稣警告门徒,他们会遇见使人跌倒的事,“但那绊倒人的有祸了”。他谈及“人子显现的日子”会有许多困难。他告诉门徒説:“要回想罗得的妻子。”藉着一个比喻,耶稣提出保证上帝必定会为那些“昼夜呼吁他”的人采取行动。然后,耶稣以另一个比喻责备那些自以为义的人:一个法利赛人在殿里祷告,感谢上帝他自己不像别人一样。一个税吏却远远站着,甚至不敢举目望天,只是祷告説:“上帝啊,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耶稣怎样评论这件事呢?他宣告税吏比法利赛人更公义,因为“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在耶利哥,耶稣受到税吏撒该所款待。耶稣説了十个弥拿的比喻。有些人忠信地运用交托给他们的钱财,有些人却把钱财埋藏起来;两者所遭遇的结果形成了强烈的对照。 在耶路撒冷内外执行的公开服事职务 (覆盖经文路加福音19章28-23章25)。耶稣骑着驴驹子进入耶路撒冷。大群门徒夹道向他欢呼致敬,把他称为“奉主[耶和华]名来的王”。法利赛人要求耶稣责备门徒,耶稣却答道:“若是他们闭口不説,这些石头必要呼叫起来。”耶稣説了他那论及耶路撒冷毁灭的著名预言,指出耶路撒冷会被尖鋭的桩子困住,受人围攻,她和她的儿女要被摔在地上,甚至连一块石头也不留在另一块石头上。耶稣在殿里教导人民,宣告好消息,技巧地运用比方和论据去回答祭司长、文士、撒都该人的奸狡问题。耶稣有力地描述末期的重大标记,并且再次提及耶路撒冷会被扎营的军队所围困。由於恐惧将要发生的事,人会吓得发昏。但一有这些事发生,他的跟从者就要‘挺身昂首,因为他们得救的日子近了’。他们务要保持警醒,以求能够成功渡过注定要发生的事情。 在公元33年的尼散月14日,耶稣守了逾越节。之后,他向他的忠信使徒提出“新约”,并且把这约和象徵性的晚餐联系起来。耶稣吩咐门徒要举行这晚餐,为的是纪念他。耶稣又对他们説:“正如我父和我立了约,我也和你们立约,去得一个王国。”就在当晚,耶稣在橄榄山上祷告的时候,“有一位天使从天上显现,加添他的力量。耶稣极其伤痛,祷告更加恳切,汗珠如大血点滴在地上。”叛徒犹大带领暴民前来逮捕耶稣时,气氛变得极为紧张。门徒喊道:“主啊!我们拿刀砍可以不可以?”其中一个门徒实际把大祭司的奴隶的耳朵砍掉,但耶稣责备他们,并把伤者医好。。 耶稣在衆人挤推之下被带到大祭司家里受审。由於夜寒的缘故,彼得和群衆一起在火旁取暖。他在三个场合被人指出是耶稣的跟从者,但他三次都加以否认。就在这当儿,鸡啼了。主转过身来望着彼得,彼得记起耶稣曾怎样预告这件事,於是出去痛哭。耶稣给拉到犹太公会的大堂之后,接着被带到彼拉多面前。敌人控告他颠覆国家,禁止人纳税,并“説自己是基督,是王”。彼拉多获悉耶稣是个加利利人,就把他送到希律那里。当时希律碰巧在耶路撒冷。希律和他的卫兵戏弄耶稣,然后把他送回疯狂的暴民面前受审。彼拉多“把耶稣交给他们,任凭他们的意思行”。 耶稣的死亡、复活、升天 (覆盖经文路加福音23章26-24章53)。耶稣在两个罪犯之间被钉在十字架上。其中一个罪犯嘲弄他,但另一个罪犯却表现信心,请求耶稣在他的国里降临的时候记念他。耶稣应许説:“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然后,一片异乎寻常的黑暗笼罩大地,圣所的幔子从中央裂开,耶稣大声喊道:“父啊,我把我的灵托付在你手里。”他的气就断了。耶稣的尸体给取下来,放在一个从石头凿出来的墓穴里。在该周的第一天(星期日),有些跟耶稣一起从加利利来到耶路撒冷的妇女到墓穴那里去,却找不到耶稣的身体。正如耶稣自己所预告一般,他在第三天已复活过来了! 在往以马忤斯的路上,耶稣向两个门徒显现,但没有表露身分。他讲论自己所受的苦,并向他们解释圣经。他们忽然认出他便是耶稣,但他却消失了。他们彼此説:“在路上,他和我们説话,给我们讲解圣经的时候,我们的心岂不是火热的吗?”他们急忙赶回耶路撒冷,把事情告诉其它门徒。就在他们谈论这些事的时候,耶稣在他们中间显现。他们大喜过望,惊诧不已,简直不敢相信。他便‘打开他们的心窍,能从圣经明白’所发生的各事的含意。最后路加描述耶稣升天的情形,以此结束他的福音书。 基督新教觀點 藉由预言应验增强信心 路加福音幫助人對圣经養成信心,並且强化信心,抵抗衝擊。路加提出許多例子去説明希伯來文聖經已獲得準確的應驗。記載顯示耶穌用以賽亞書的傑出預言去描述自己的使命。看來路加運用這點作為全書的主題。這是耶穌引用先知書的場合之一。他也曾引用律法,藉此擊退魔鬼的三次試探。他又引用過詩篇,問他的敵人説:“人怎麽説基督是大衛的子孫呢?”路加的記載含有其他許多採自希伯來文聖經的引文。 正如撒迦利亞書9:9所説一般,耶穌騎着驢駒子進入耶路撒冷。當時群衆喜樂地向他歡呼致敬,並把詩篇118:26的經文應用在他身上。在一處地方,路加福音的兩節經文包含了希伯來文聖經預言的六個要點。這些預言是關乎耶穌的屈辱死亡和復活的。最後,耶穌在復活之後有力地向門徒表明整本旧约圣经的重要性。“耶穌對他們説:‘這就是我從前與你們同在之時所告訴你們的話説:摩西的律法、先知的書,和詩篇上所記的,凡指着我的話都必須應驗。’於是耶穌開他們的心竅,使他們能明白聖經。”既然路加和基督教希臘文聖經的其他執筆者都曾經準確解釋過希伯來文聖經的應驗,我們若留意這些經文的應驗,便能够像耶穌基督最初的門徒一樣受到啟迪而養成堅强的信心。 宣扬上帝的王国 路加的記載自始至終不斷把讀者的注意引向上帝的王国。這書的起頭報導天使應許馬利亞會生一個孩子,“他要作雅各家的王,直到永遠;他的國也沒有窮盡。”在最後幾章,耶穌提及把使徒們帶進王國的約中。因此,從起頭直到結束,路加都强調王國的希望。他表明耶穌在宣揚王國的工作方面親自帶頭,並且派出12個使徒,後來更差遣70個人去從事這件工作。人若要進入王國,就必須專心致志。耶穌很坦率地强調這點説:“讓死人埋葬他們的死人好了,你卻要去把上帝的王國廣為宣揚。”又説:“手扶着犁,卻望着後面的東西,這樣的人就不適合上帝的王國了。” 强调祷告的重要性 路加强調禱告一事。他的福音在這方面十分突出。路加福音提及撒迦利亞在聖殿裏的時候,群衆正在禱告,施浸者約翰的誕生乃是求子的禱告得蒙垂聽的結果,也提及女先知亞拿晝夜禱告。路加福音描述耶穌受浸的時候正在禱告,在揀選12使徒之前徹夜禱告,在改變形貌時也正在禱告。耶穌勸勉門徒要“常常禱告,不可灰心”。他設了一個比方,説一個堅持不懈的寡婦不斷懇求法官,直到法官給她主持公道為止;藉此耶穌向門徒説明恆切禱告的重要。惟獨路加曾提及門徒請求耶穌教他們禱告,以及耶穌在橄欖山上禱告時有天使來强化他;也只有他才記錄了耶穌在最後的禱告中所説的話:“父啊,我把我的靈託付在你手裏。”像路加寫他的福音書的日子一樣,對今日一切努力遵行上帝旨意的人來説,禱告乃是不可或缺的力量來源。 体现耶稣的特质 憑着敏鋭的觀察力、流暢生動的文筆,路加使耶穌的教訓顯得親切熱誠、生氣勃勃。耶穌對軟弱的人、受壓迫和鄙視的人,表現愛心、仁厚、慈悲、憐憫。這正好與文士和法利賽人那種冷漠、死板、狹隘、虚偽的宗教形成强烈的對照。耶穌不斷鼓勵和幫助那些貧窮的、被擄的、瞎眼的、受壓制的,從而為一切想“跟隨他的腳蹤”的人立下極佳的規範。
|
(2001). Ladd, George Eldon. A Theology of the New Testament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87. Mack, Burton L., 1993. The Lost Gospel: The Book of Q and Christian origins, HarperSanFrancisco. McKnight, E. V., What is Form Criticism?, 1997. Neill, Stephen and Wright, Tom,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New Testament 1861-1986,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1989, 1964, ISBN 0-19-283057-0 Perrin, N., What is Redaction Criticism? Perrin, Norman & Duling, Dennis C., The New Testament: An Introduction,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982, 1974 Schnelle, Udo, 1998. The History and Theology of the New Testament Writings (M. Eugene
|
在附近的伯大尼,一個婦人以極貴重的香油膏耶穌。有人抗議這是浪費之舉,但耶穌説她所做的是一件美事,是為安葬他而作的準備。在指定的時候,耶穌和12位使徒在城裏聚集起來守逾越節。他指出賣主的人是誰,然後為忠心的門徒設立紀念的晚餐。結束之後,他們前往橄欖山去。耶穌在路上向他們透露,他們都要跌倒。彼得聲稱:‘我絶不會跌倒。’但耶穌對他説:“今天夜裏,雞叫兩遍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他們來到一個名叫客西馬尼的地方,耶穌步開一旁禱告,並囑咐門徒要保持警醒。他在禱告的高潮對天父説:“阿爸!父啊!在你凡事都能;求你將這杯撤去。然而,不要從我的意思,只要從你的意思。”耶穌三次回到門徒那裏,三次都發覺他們睡着了;他不禁對他們説:“現在你們仍然睡覺安歇!”但時候到了,出賣耶穌的人來了。 猶大行上前與耶穌親嘴。這是通知祭司長的武裝僕人下手捉拿耶穌的暗號。他們把耶穌帶到大祭司那裏,有許多假見證上前誣告他,但他們的證言卻各不相合。耶穌保持緘默。最後,大祭司問他:“你是那受人稱頌者的兒子基督嗎?”耶穌説:“我是。”大祭司喊道:‘他説了褻瀆的話!’他們一致決定他犯了該死的罪。<ref,引文来自《圣经新译本》</ref>在下邊的院子裏,彼得一連三次不認耶穌。這時雞叫了第二遍,彼得想起耶穌對他所説的話,就忍不住痛哭起來。 一到早晨,全公會的人經過商議之後把耶穌解到彼拉多那裏去。彼拉多很快便看出耶穌不是個罪犯,於是試圖設法釋放他。可是,受祭司長所煽動的暴民卻不肯罷休,彼拉多終於把耶穌交出來讓人釘在柱上。他們把耶穌帶到各各他(即“髑髏地”),將他釘在柱上,上面寫着他的罪狀:“猶太人的王”。經過的行人辱罵他説:“他救了别人,[卻]不能救自己。”到午間(第六個時辰)全地陷於一片黑暗,直到下午三時。耶穌大聲喊叫説:“我的上帝!我的上帝!為甚麽離棄我?”隨即斷了氣。一位軍官看見這些事,就説:“這人真是上帝的兒子!”亞利馬太的約瑟是公會的成員,但卻相信上帝的王國;他去見彼拉多,求後者把耶穌的身體交給他,安葬在一個從石中鑿出來的墳墓裏。 耶穌死後所發生的事 (覆盖马可福音16:1-8)週中的第一日的清早,三個女人來到墳墓那裏。她們吃驚地看見墓門的石頭已經滾開了。有“一個少年人”坐在墓穴裏,告訴她們耶穌已經復活了。他不在這裏,因為他已在她們以先前往加利利去。她們從墳墓跑出來,嚇得渾身發抖。 基督教觀點 呼应旧约的预言 藉着以生動的筆觸描述耶穌基督,馬可福音使所有讀者看出希伯來文聖經中許多關於彌賽亞的預言已獲得應驗。從開頭所引述的“看哪,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你前面”,至耶穌在苦刑柱上痛苦地喊道:“我的上帝!我的上帝!為什麽離棄我?”馬可叙述耶穌熱心執行服事職務的記錄均與希伯來文聖經的預言協調一致。此外,耶穌所施行的奇迹異能、他那對人大有造益的教訓、他那無懈可擊的論據、他對耶和華的話語和靈的全心信賴、他對羊群的温柔牧養——這一切均證明他便是操有大權的上帝兒子。他教訓人“正像有權柄的人”,因為他操有來自耶和華的權柄。他强調要“宣揚上帝的好消息”,告訴人“上帝的王國近了”。這是他在地上的主要工作。 耶穌传道主题 耶穌對众門徒説:“上帝王國的奧秘只叫你們知道。”馬可使用“上帝的王國”一詞共14次之多,並且為那些希望藉耶稣基督的王国得永生的人定下許多指導性的原則。耶穌宣布説:“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和福音丧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他們必須排除一切阻止人得永生的障礙:“倘若你一只眼叫你跌倒,就去掉它!你只有一只眼进入上帝的国,强如有两只眼被丢在地狱里。”耶穌進一步宣布:“我实在告诉你们:凡要承受上帝国的,若不像小孩子,断不能进去。”又説:“有钱财的人进上帝的国是何等地难哪!”他說人若看出遵守兩條大誡命比一切燔祭和各樣祭祀好得多,就“離上帝的國不遠了”。馬可福音所记载的這一切有關天國的教訓含有很多可以應用在基督徒生活上的良好忠告。并且许多重要的教导和马太福音以及路加福音相互呼应。 耶穌的品格 馬可福音可以造益今日基督徒,正如它在第一世紀一般,因為基督徒可能会面對難以應付的危險時期,十分需要上帝所感示的指導;馬可就耶穌基督一生所作的記錄便含有這樣的指引。因此要閲讀它,讓其中戲劇性的活動激勵緊緊跟從為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表現他那種一往無前的喜樂。體會耶穌是個敢作敢為的人,受他的熱心所感染,效法他那沒有妥協餘地的忠誠,以及他那能抵受一切試煉、反對的勇氣,從這項受感示的聖經記載的豐富內容獲得安慰。 馬可福音的基督觀 基督論是一門討論基督是神還是人的學問。在新約聖經寫作中,作者對於基督的觀點往往反映在他們對耶穌名號的描繪上。多數學者同意“神子”是馬可福音中最重要的頭銜。因為這稱號出現在神親自對耶穌所說的口中,當耶穌在受洗,以及山上變換形象之時,同時也出現在耶穌對自己的稱呼之中(馬可13:32)。很明顯的,福音派基督徒認為神子就是神。然而,這種相等的地位,對於馬可福音作者以及第一世紀基督徒而言,不一定就是如此。當神子稱呼出現在猶太經文的時候,這稱號可以意味著以色列神的子民,可以稱呼受加冕的國王,或者天使們,以及受磨難的義人。在希臘文化中,神子就等於是神人,一種非凡人物。對於西元1世紀的猶太人而言,我們沒有甚麼證據支持神子稱呼就代表了彌賽亞,而馬可福音中所描繪的耶穌,更像是希臘文化架構下實行神蹟的神人,而非猶太人的彌賽亞。 在馬可福音中,它並沒有明確定義他所認為的"神子"內容到底是甚麼。而新約聖經中,總共具有4種不同的神子意義: 耶穌在復活以後成為神子,耶穌被上帝所領養,獲得新生命,因此將耶穌從死裡喚起 - 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理解,出現在保羅書信的羅馬書中(羅馬1:3-4),以及使徒行傳13:33。 耶穌在受洗以後成為神子,從天而降的聖靈使得耶穌成為了彌賽亞,而當耶穌建立起了與神的這層關係以後,他便成為了神子,基督養子論(馬可1:9-11)。 馬太以及路加福音將耶穌的神子地位,描繪在耶穌受孕以及誕生之時,使神成為了他生物上的父親。 最後一本福音書約翰福音,將耶穌描繪成自宇宙初始便存在的神,道成肉身 - 而這概念同時也能見於保羅書信中。 馬可福音同時也稱呼耶穌為基督,是從希伯來文的彌賽亞,受膏者翻譯而來。在舊約聖經中,彌賽亞被用在描繪先知,祭司,以及國王上;而到了耶穌時代,猶太人的王國已經消逝許久,此稱呼開始用在天國的王身上(會在末世降臨的王),他會是一個偉大程度高於所有古代以色列君王的國王,具有神奇的力量,不具有罪惡,以公義以及榮耀來統治(就如同同時期的猶太偽經文獻所羅門詩歌一樣)。而其最重要的吻合處,在於耶穌的受難以及死亡,顯示了馬可福音作者眼中的耶穌形象。 第三個重要的稱呼,"人子"根源於以西結書,以諾書(同時期流行的一個猶太偽經文獻),以及但以理書7:13–14中,人子被指派皇家的統治權以及皇室地位榮耀。馬可福音14:62將這些特點集合起來,從雲端降臨(但以理書7:13),人子會坐在神的右手邊(詩篇110:1),指出了這三種稱呼的具有王內涵的相等地位。 末世論以及救贖:基督的死,復活以及再臨 末世論指的是對於末世的研究,而猶太人認為彌賽亞就是末世的人物,一個帶來世界末日以及引進新的神國的人物。最早的基督教社群,將耶穌以此等人物看待,他是一個人,被神所指派為地上的代理人,但他們也同樣相信耶穌復活以及被提升到天堂,所以他們同時把耶穌看待成神之子,其後會再回來引進神國。 "神子"在猶太教中同樣具有涵蓋一些範圍的意義。 "神子"在希臘文化中,可以意味著神人,例如海力克士,或者等同於神的埃及法老王,或者是偉大的哲學家例如柏拉圖。馬可福音中,"大衛之子"概念受到希臘文化的影響,因為馬可福音中的耶穌,預告了他會受磨難,死亡,以及復活;換句話說,並非如傳統猶太概念中,軍事上的勝利以及征服。這反映了早期基督教形成的過程中,逐漸擺脫猶太人基督徒的傳統末世概念,逐漸轉移向希臘概念,而這是由使徒保羅所傳的,基督死而復生的意義,而非在於建立猶太人的神國,而這才是福音,救贖的真義。 注释与参考文献 其他资料 Brown, R., et al. The New Jerome Biblical Commentary, Prentice Hall, 1990. Bultmann, R., History of the Synoptic Tradition, Harper & Row, 1963. Dewey, J., "The Survival of Mark’s Gospel: A Good Story?", JBL 123.3 (2004) 495-507. Ehrman, Bart D., Misquoting Jesus, Harper Collins, 2005. Grant, Robert M., A Historical Introduction to the New Testament Harper and Row, 1963: Chapter 8: The Gospel Of Mark Dormeyer, Detlev , Das Markusevangelium, Wiss. Buchgeselschaft Darmstadt 2005, ISBN 978-3-534-15613-9 Guy, Harold A, The Origin of the Gospel of Mark, Hodder & Stoughton 1954 Holmes, M. W., "To Be Continued... The Many Endings of Mark", Bible Review 17.4 (2001). Ladd, George Eldon. A Theology of the New Testament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87. Mack, Burton L., 1993. The Lost Gospel: The Book of Q
|
Hist. 2.24.1),马尔谷的主教职位由(St. Annianus)接任,时于尼禄在位第八年(62年或63年),这有可能是因为马尔谷的殉难。但是之后的科普特传统上认为马尔谷是在68年殉道的。 马尔谷被确信是于耶穌在革责玛尼园被逮捕当晚,那个落下衣服、赤身逃走的少年。 科普特正教会确定圣马尔谷与若望·马尔谷为同一人,并叙述了在耶稣受难后,众位门徒留在马可楼中,以及复活后的耶稣在马尔谷家中显现,还有在五旬节时圣神降临于门徒也在马尔谷家中。甚至,马尔谷被认为是加纳婚宴上招待客人的侍者中的一人。 传教经过 在宗徒圣保禄第一次出外传教时,他与圣巴尔纳伯由耶路撒冷回到安条克,马尔谷随他们同往塞浦路斯。过了一段时间,马尔谷回到了耶路撒冷。因此,当保禄与巴尔纳伯准备第二次出外传教时,巴尔纳伯愿意也带马尔谷去,但保禄认为不应该带他去,因为马尔谷在旁非利亚离开了他们。两人起了争执,于是巴尔纳伯带着马尔谷去了塞浦路斯,保禄带了去了叙利亚和基里基雅。 尽管如此,巴尔纳伯及马尔谷和保禄分离后,不久后又成了保禄的好朋友。 圣保禄被捕后,首次解往罗马时,马尔谷随侍左右。圣保禄第二次在罗马被囚禁时,殉道前不久,致书给弟茂德,嘱他带马尔谷同行。 圣马尔谷与圣伯多禄之间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如前面几段所叙述。伯多禄在罗马写信给信友,称马尔谷为“我儿马尔谷”。 殉道与圣髑下落 关于圣马尔谷殉道的时间尚不确定,有可能是在公元68年或者公元74年。 关于圣马尔谷的圣髑,起初被放置在亚历山大港。在828年,一部分被相信是圣马尔谷圣髑的骨骸被威尼斯的商人们从亚历山大港偷出。 这样的事情在当時可能会引起了严重的政治性后果。当圣髑到达威尼斯时,当时的总督为此建立了一座教堂来保存圣髑,这就是最初的圣马尔谷教堂。 在1063年,在将圣马尔谷教堂扩建为宗座圣殿时,发现圣马尔谷的圣髑已遗失。然而,根据传说,于1094年,圣人自己显现指明了他遗体的具体位置。 新发现的圣髑被放置在圣殿的石棺内。 部分圣髑则位于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马尔谷圣殿宗主教座堂 1968年,教宗保禄六世将圣马尔谷的余下圣髑归还给科普特正教会牧首。 参见 对观福音:马可福音 五大牧首:亚历山大牧首 亞歷山大科普特正教會 参考文献 引用 书籍 外部链接 H.B.
|
马尔谷被确信是于耶穌在革责玛尼园被逮捕当晚,那个落下衣服、赤身逃走的少年。 科普特正教会确定圣马尔谷与若望·马尔谷为同一人,并叙述了在耶稣受难后,众位门徒留在马可楼中,以及复活后的耶稣在马尔谷家中显现,还有在五旬节时圣神降临于门徒也在马尔谷家中。甚至,马尔谷被认为是加纳婚宴上招待客人的侍者中的一人。 传教经过 在宗徒圣保禄第一次出外传教时,他与圣巴尔纳伯由耶路撒冷回到安条克,马尔谷随他们同往塞浦路斯。过了一段时间,马尔谷回到了耶路撒冷。因此,当保禄与巴尔纳伯准备第二次出外传教时,巴尔纳伯愿意也带马尔谷去,但保禄认为不应该带他去,因为马尔谷在旁非利亚离开了他们。两人起了争执,于是巴尔纳伯带着马尔谷去了塞浦路斯,保禄带了去了叙利亚和基里基雅。 尽管如此,巴尔纳伯及马尔谷和保禄分离后,不久后又成了保禄的好朋友。 圣保禄被捕后,首次解往罗马时,马尔谷随侍左右。圣保禄第二次在罗马被囚禁时,殉道前不久,致书给弟茂德,嘱他带马尔谷同行。 圣马尔谷与圣伯多禄之间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如前面几段所叙述。伯多禄在罗马写信给信友,称马尔谷为“我儿马尔谷”。 殉道与圣髑下落 关于圣马尔谷殉道的时间尚不确定,有可能是在公元68年或者公元74年。 关于圣马尔谷的圣髑,起初被放置在亚历山大港。在828年,一部分被相信是圣马尔谷圣髑的骨骸被威尼斯的商人们从亚历山大港偷出。 这样的事情在当時可能会引起了严重的政治性后果。当圣髑到达威尼斯时,当时的总督为此建立了一座教堂来保存圣髑,这就是最初的圣马尔谷教堂。 在1063年,在将圣马尔谷教堂扩建为宗座圣殿时,发现圣马尔谷的圣髑已遗失。然而,根据传说,于1094年,圣人自己显现指明了他遗体的具体位置。 新发现的圣髑被放置在圣殿的石棺内。 部分圣髑则位于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马尔谷圣殿宗主教座堂 1968年,教宗保禄六世将圣马尔谷的余下圣髑归还给科普特正教会牧首。 参见 对观福音:马可福音 五大牧首:亚历山大牧首 亞歷山大科普特正教會 参考文献 引用 书籍 外部链接 H.B. Swete, '新约中的圣马尔谷' H.B. Swete, '早期传统中的圣马尔谷' St. Mark the Apostle, Evangelist, and Preacher of the Christian Faith in Africa 天主教百科全书: St. Mark The Life, Miracles and
|
外部連結 Virtual Salt Root words and prefixes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list of Indo-European roots Espindle - Greek and Latin Root Words
|
Salt Root words and prefixes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list of Indo-European roots Espindle - Greek and Latin Root Words
|
邯山区,中国河北省邯郸市的一个区。邯郸由邯山而得名。市人民政府駐雪驰路69号。 历史 3000多年前,邯郸是殷商之京畿。战国时期是赵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时最负盛名的冶铁中心。秦汉而后,逐渐凋零。建国后,邯山区的行政区划几经更易。1980年10月,邯山区建制。1986年4月,郊区建制撤消,所辖马头镇、马庄乡划归邯山区辖。
|
。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区
|
功能 如根茎被分割成片,每片有机会长成新的植物个体。由於植物用根茎存储淀粉、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物质,根茎可以在过冬後形成新梢,而营养成分將被消耗。这种过程称为营养繁殖,被广泛运用于植物的大規模繁殖。以这种方式繁殖的植物的例子包括啤酒花、芦笋、菖蒲、铃兰、美人蕉、蘭花、和竹子等。可作为食材的根茎包括姜、姜黄、高良姜和凹唇姜等。 根茎受到细菌或真菌感染便不适合再种植,往往造成大量農作物損失。因而一般採用人工的组织培养来制备根茎,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質量。。植物激素乙烯和茉莉酸(jasmonic acid)有助于促使和调节根茎的生长,尤其是大黄。外部施加的乙烯可影响植物内部乙烯的水平,使乙烯浓度的方便操纵,此發現有助农民和生物学家更易从根茎培养出成长优良的植物。 杨树(胡杨种)是使用根茎传播的树木品种之一,在犹他州的群体已经存活了约80000年。当地上部分受到昆虫等觅食者、真菌以及森林火灾的威胁时,根茎可使植株免于死亡。 参阅 杨属
|
arvense)被发现具有由垂直的根茎连接的五个渐次的水平根茎层。。 功能 如根茎被分割成片,每片有机会长成新的植物个体。由於植物用根茎存储淀粉、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物质,根茎可以在过冬後形成新梢,而营养成分將被消耗。这种过程称为营养繁殖,被广泛运用于植物的大規模繁殖。以这种方式繁殖的植物的例子包括啤酒花、芦笋、菖蒲、铃兰、美人蕉、蘭花、和竹子等。可作为食材的根茎包括姜、姜黄、高良姜和凹唇姜等。 根茎受到细菌或真菌感染便不适合再种植,往往造成大量農作物損失。因而一般採用人工的组织培养来制备根茎,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質量。。植物激素乙烯和茉莉酸(jasmonic acid)有助于促使和调节根茎的生长,尤其是大黄。外部施加的乙烯可影响植物内部乙烯的水平,使乙烯浓度的方便操纵,此發現有助农民和生物学家更易从根茎培养出成长优良的植物。 杨树(胡杨种)是使用根茎传播的树木品种之一,在犹他州的群体已经存活了约80000年。当地上部分受到昆虫等觅食者、真菌以及森林火灾的威胁时,根茎可使植株免于死亡。 参阅 杨属
|
參見 網景 美国在线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部落格 ODP.org AOL Netscape 協作 1998年建立的網站 2017年关闭的网站 Mozilla
|
2017年2月28日,DMOZ宣布网站将于同年3月14日关闭。並將所有資料移轉到 Curlie 網站。另有 idmoz 網站在繼承DMOZ資料庫的基礎上建立。 历史 ODP的前身是「Gnuhoo」,Gnuhoo由美国加州昇陽電腦公司的计算机程式設計師Rich Skrenta和Bob Truel于1998年6月5日创立。这是分类搜索引擎革命性变革的转折点,它开启了一个新分类检索体系。他们受由志愿者编辑、维护的网络分类指南Godirectory和Zeal(2001年8月并入LookSmart数据库)的启发,基于最广泛地收集资源、最便捷地检索、最广泛地利用的理念,试验性的推出了Gnuhoo这样一个完全开放的、网民共建的、网络共享的分类搜索系统。令人意想不到的是,www.Gnuhoo.com上线的13天后,即6月18日,已有志愿编辑200人,把数据库分为2000个类目,索引了27000个网页。其间,由于Gnuhoo与自由软件开发组织GNU名称雷同,在其抗议下更名为「NewHoo」。 1998年7月2日,志愿者增至400人,索引约网页31000个,目录扩充至3900类。1998年11月17日,网景收购了NewHoo,正式将系统命名为「Open Directory Project」,并将网站改名为Dmoz.org。此时,ODP已有4500个志愿者编辑,索引了大约100,000网页。
|
蔡萬霖出身貧窮農家,是佃農之子,8歲時與其二哥蔡萬春北上台北工作求學,曾在製磚廠工作以半工半讀的方式完成中學學業,但並沒有再繼續求學。畢業後兩兄弟自行創業,曾經經營過賣菜的生意,並開設手工醬油廠。 蔡氏兄弟的金融業王朝最早起始於1957年,當時蔡萬春擔任台北第十信用合作社(十信)的理事主席,這位子後來由蔡萬霖接手。一直經營到1979年,蔡萬春中風、蔡氏家族共有的國泰集團分家,蔡萬霖以十信經營權與侄子蔡辰洲交換國泰人壽,獲得包括國泰人壽、國泰建設、三井工程與國泰汽車工業四家公司。其後蔡萬霖將國泰人壽集團更名-{改制}-為霖園集團,出任集團首任的董事長,並且逐漸邁向台灣首富之路。 除了經商外,蔡萬霖也曾短暫參政過。1968年時,台北市改制為院轄市(直轄市),當時擔任十信理事主席的蔡萬霖獲得政府當局的推薦提拔,當選第一屆與第二屆的直轄台北市議員(同樣也是接棒曾當選第一屆與第二屆省轄市時代台北市議員的蔡萬春之位子)。之後蔡萬霖淡出政壇不再過問政治事務,但曾在晚年受陳水扁總統邀請擔任過顧問性質的總統府資政。 蔡萬霖在1998年因心肌梗塞被送至自己創辦的國泰醫院,從此以後就逐漸淡出將事業交由後輩處理,2004年9月27日晚間6時49分因心臟疾病過世,享年79歲,安葬於臺北縣瑞芳鎮(今新北市瑞芳區)金石園。金石園是瑞芳李家所經營的知名墓園,蔡萬霖墓地有六千坪之廣,備極哀榮。蔡萬霖身後,繼承人應繳納新台幣782億元遺產稅;但因避稅得宜,只繳新台幣數億元遺產稅。 荣誉 中华民国勋章奖章 二等景星勋章(2000年1月14日批准,同日于台北总统府颁授) 梵蒂岡勋章奖章 (1993年2月25日獲頒) 家庭 蔡萬霖生前育有四子,長子蔡政達,次子蔡宏圖,三子蔡鎮宇,四子蔡鎮球,四人分別在霖園集團中擔任輕重不一的職務。其中又以擔任國泰金控董事長的二子蔡宏圖最重要,是蔡萬霖正式的接班人。 蔡萬霖元配周寶琴,是蔡宏圖的母親,2014年1月26日去世,享壽88歲。 其他
|
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 第2屆臺北市議員 第1屆臺北市議員 臺北市立大安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校友 臺北市立成淵高級中學校友 在臺灣心血管疾病逝世者 在臺北市身亡者 蔡 二等景星勋章获得者
|
國泰建經 國泰商旅 公益服務事業 國泰公益集團 國泰世華基金會 國泰文教基金會 國泰健康管理 國泰綜合醫院 國泰慈善基金會 參見 台灣金融保險公司列表 台灣公司列表 十信案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富比士2004年世界首富排行榜 台灣企業集團
|
育樂文化事業 國泰女籃 國泰女桌 霖園圖書館 國泰建經 國泰商旅 公益服務事業 國泰公益集團 國泰世華基金會 國泰文教基金會 國泰健康管理 國泰綜合醫院
|
假名和真名 本利—麦拉蒙.麦伦普塔赫—霍特菲迈 Baenre-meramun Merenptah-hotphimae 西方定名 阿蒙麦西斯 Amenmesses 假名和真名 曼马瑞—塞特潘利.阿蒙麦斯—赫卡威斯 Menmare-setpenre Amenmesse-hekawise 西方定名 塞提二世Sethos 假名和真名 毋瑟赫普鲁利—塞特潘利.塞提—麦伦普塔赫 Userkheprure-setpenre Sety-merenptah 西方定名 西普塔赫 Siptah,继母塔沃斯塔王后摄政。 假名和真名 阿肯利—塞特潘利.莫内普塔赫.西普塔赫
|
Merenptah-hotphimae 西方定名 阿蒙麦西斯 Amenmesses 假名和真名 曼马瑞—塞特潘利.阿蒙麦斯—赫卡威斯 Menmare-setpenre Amenmesse-hekawise 西方定名 塞提二世Sethos 假名和真名 毋瑟赫普鲁利—塞特潘利.塞提—麦伦普塔赫 Userkheprure-setpenre Sety-merenptah 西方定名 西普塔赫 Siptah,继母塔沃斯塔王后摄政。 假名和真名
|
拉美西斯三世 Ramesses 假名和真名 乌瑟马瑞-麦拉蒙.拉美斯-赫卡昂 Usermare-meramun Ramesse-hekaon 西方定名 拉美西斯四世 Ramesses 假名和真名 西克马瑞-塞特潘那蒙.拉美斯 Hikmare-setpenamun Ramesse 西方定名 拉美西斯五世 Ramesses 假名和真名 Usermare-sekheperenre Ramesse-amenhikhopshef-meramun 西方定名 拉美西斯六世 Ramesses 假名和真名 Nebmare-meramun Ramesse-amenhikhopshef-nuthekaon 西方定名
|
假名和真名 Usermare-meramun-setpenre Ramesse-itamun-nutehekaon 西方定名 拉美西斯八世 Ramesses 假名和真名 Usermare-akhenamun Ramesse-sethikhopshef-meramun 西方定名 拉美西斯九世 Ramesses 假名和真名 Neferkare-setpenre Ramesse-khaemwise-mereramun 西方定名 拉美西斯十世 Ramesses 假名和真名 Khepermare-setpenre
|
王朝的相对年表由当代证明和 都灵王表 确定,除了英特夫和曼图霍特普四世。 曼涅托关于十一王朝由 16 位国王组成,统治了 43 年的说法与同时代的铭文和 都灵王表 的证据相矛盾,都灵王表
|
143 年的七位国王。 然而,他关于这个王朝的基地在底比斯(埃及)的证词被当代证据所验证。正是在这个朝代,整个古埃及被统一在中王国时期之下。 这个王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底比斯的一位顾问,"英特普一世,伊库的儿子",他在一些当代铭文中被提及。然而,他的直接继承人曼图霍特普一世被认为是这个王朝的第一个国王。 其最后一位国王的统治,以及这个王朝的结束,是一个谜。当代记录提到了门图霍特普三世死后的 "七个空年",这相当于内布塔维拉曼图霍特普四世的统治时期。现代学者认为他的维齐尔 阿蒙涅姆赫特一世,即埃及第十二王朝的第一位国王,作为阿蒙涅姆赫特作为宫廷政变的一部分而成为国王的理论。门图霍特普统治时期唯一确定的细节是,宰相阿梅内姆哈特在瓦迪哈玛特的采石场目睹了两个非凡的预兆。
|
HipHop》 2001年:大飛DAVY CHAN《Aroom Represents The Realazy Mofo.DBF》 2008年:MC仁《福建音樂》 2009年: DJ TOMMY 《Vinyl-CD-MP3》 演唱會 2001年:2001 Amiglia 演唱會 2003年:2003 Finalazy 演唱會 2009年12月6日:The Wild Lazy Tour(Singapore) 2010年1月2-3日:The Wild Lazy Tour(Hong Kong) 2010年4月24日:The Wild Lazy Tour(Macao) 2010年9月4日:The Wild Lazy Tour(KUALA LUMPUR, MALAYSIA) 2014年3月31日:Neo Tribes Tour(Hong Kong) 2015年5月31日:澳門站 2016年10月7-8日: LMF NEO TRIBES TOUR PART II 2018年5月4-5日: LMF Still Lazy Live 2019年12月28-29日: LMF XX YEAR FEST(Hong Kong) 電影
|
11月,LMF正式復出並發表新曲《揸緊中指》,其後再推出新曲《數治時代》。 2014年發表新曲《惡世紀》。 2018年獲邀擔任第9屆金音創作獎頒獎嘉賓。 2019年發表新曲《二零一九》。 2023年8月6日 陳匡榮(Davy,大飛)病逝 獎項 2000年度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專業推介.叱咤十大第五位《大懶堂》 2000年度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組合獎:金獎 2001年度十大中文金曲 最愛歡迎卡拉OK歌曲獎:愛是 .... feat 鄭秀文 2022年度香港首個HipHop音樂頒獎典禮Whats Good Music Awards:《Hall of Fame 名人堂》 成員 現任成員 陳偉雄(Phat,阿肥)(Rap)(現亦為組合廿四味(主音)) 梁永傑(Kit,阿傑)(Rap)(現亦為組合廿四味(主音)) 陳廣仁(MC Yan,MC仁)(Rap)(原屬N.T.的成員,現成立了自己的音樂廠牌(Fu©Kin Music福建音樂)及服裝品牌(寧死不屈 NSBQ) 是香港街頭塗鴉教父)(現亦為獨立音樂人、塗鴉藝術家,修西藏密宗,研究神秘學) 孫國華(華哥)(Rap,唱)(前重金屬樂隊Anodize主音) 麥文威(Jimmy,老占)(低音結他)(前重金屬樂隊Anodize 低音結他手,現亦為ThePostman和COOPER樂隊低音結他手,DJ BMX 專門店創辦人) 李健宏(Kevin,Kevin仔、KB)(鼓)(Viu TVChill Club鼓手,Sun entertainment artist,品牌The Baddies主理人) 梁偉庭(Prodip,阿庭)(結他)(現亦為唱片封套設計師及UFO研究員,曾策劃香港首部有關不明飛行物體的紀錄片《Hong Kong UFO Documentary》) 離開成員 李燦森(Sam)(為客席成員,Monkey Men主音) 鄭華勝(Gary,勝哥)(結他 / 結他)已退出 張進偉(DJ Tommy,烏蠅)(打碟机和混音台)(唱片公司CMD前CEO,已退出本團) 洪柏琪(Kee,阿琪)(結他)已退出 陳匡榮(Davy,大飛)(結他)(前重金屬樂隊Anodize鼓手,曾為主流歌手作曲及A.ROOM 監製,於2023年8月6日逝世) 唱片列表 錄音室專輯 2000年:《大懶堂》 2001年:《AROOM REPRESENTS THE REALAZY MOFO DBF》 2002年:《Crazy Children》 2003年:《Finalazy》 EP 1999年:《Lazy Mutha Fucka》 2001年:《LMFamiglia》 2019年:《Lazy Mutha Fucka LMF 2009-2019》 精選輯 2002年:《嘻武門》(精選+新曲) 2003年:《LMFsHits Greatest Hits》 2009年:《The Ultimate_s...Hits》 2016年:《LMFSHITS》 單曲 1996年:《同床》— 收錄於「自主音樂圖鑑」 2009年:《揸緊中指 》 2010年:《數治時代》
|
節目( 或 )是一種即時現場直播,讓觀眾致電與節目主持人或嘉賓直接對話、發表意見的節目。Phone-in 節目可以是電台節目,也可以是電視節目。它的作用,主要是作為溝通雙方面的平台,使大家可以平等直接的對話。 政治名嘴 香港 随着政论节目的兴起,一大批香港的政论家和政论节目主持人,也成为香港的一代名嘴,如黄毓民、鄭經翰、陶杰、吳志森等,而一批资历深厚、阅历颇丰的文艺圈人士,因参与政论节目,而成为香港炙手可热的名嘴,如潘小涛、梁文道、胡恩威、刘天赐、马家辉、谭卫儿、张翠容、施南生、刘锐绍、萧若元、岑建勋、狄娜、卢觅雪等。 製作成本 Phone-in節目的製作成本輕,不必像卡通片般要配音、又不必像廣播劇需要劇本、更不必像新聞採訪般要剪接等後期製作、又不必像點唱節目般付版稅。因為成本效益明顯,所以烽煙節目在港台兩地大行其道。 香港的著名Phone-in 節目 D100的《風波裡的茶杯》(主持:鄭經翰與林旭華) 商業電台的《政事有心人》(主持:黃毓民)(已結束) 香港電台的《自由風自由Phone》、《千禧年代》、《城市論壇》(已結束)、《政壇新秀訓練班》(2020年2月改為烽煙) 有線電視的《肥媽Phone Show》(已結束)、《新龍門陣》(已結束)、財經資訊台的《香港刺針》(已結束)及《Sunday有理講》(已結束) Now TV Now新聞台的《時事全方位》、Now財經台及ViuTV的《交易時段》 香港電台第二台的《星空奇遇鐵達尼》(主持:麥潤壽)(已結束) 香港數碼廣播 數碼大家台的《星空再遇鐵達尼》(主持:麥潤壽)(2011年12月13日啟播;已結束) 商業電台叱咤903的《一八七二遊花園》(主持﹕余迪偉、鄒凱光、阿Bu)(已結束) MyRadio的《毓民踩場》(主持:黃毓民、梁錦祥) 新城知訊台的《新香蕉俱樂部》(主持﹕杜浚斌(Ben)、林澤群(阿群) 亞視新聞的《港是港非》、《互動新聞網》(主持:盧瑞盛)(後者於1998年9月28日啟播;兩者均已結束) 澳門的著名Phone-in 節目 澳門電台的《澳門講場》 澳門蓮花衛視的《澳門開講》 台灣的著名叩應節目 中天電視《全民最大黨》(已結束) TVBS《2100全民開講》(已結束) 三立新聞台《大話新聞》(已結束) 華視《李濤新聞廣場》是台灣首個電視Call-in節目。趙怡說:“1987年回來,正是國內政治最動盪的時候,那時華視幾乎是軍方的灘頭堡。我在華視是第一個非軍方出身一級主管,開了國內第一個電視叩應節目《李濤新聞廣場》;當時每個觀眾打電話進來,電視台要派兩個人去查,確定對方是誰。”(按:趙怡當時是華視新聞部經理。)
|
中天電視《全民最大黨》(已結束) TVBS《2100全民開講》(已結束) 三立新聞台《大話新聞》(已結束) 華視《李濤新聞廣場》是台灣首個電視Call-in節目。趙怡說:“1987年回來,正是國內政治最動盪的時候,那時華視幾乎是軍方的灘頭堡。我在華視是第一個非軍方出身一級主管,開了國內第一個電視叩應節目《李濤新聞廣場》;當時每個觀眾打電話進來,電視台要派兩個人去查,確定對方是誰。”(按:趙怡當時是華視新聞部經理。) 影響 電視-{zh-cn:Call-in;zh-tw:叩應;zh-hk:Call-in}- 是流行於台灣地區有線電視及無線電視特殊節目型態,慣發政治鬥爭議題,偶能掀起政治風潮。 註釋 參考文獻 Crisell, A. (2002) An Introductory History of British Broadcasting. 2nd ed. London Routledge. Hutchby, I. (1996) Confrontation Talk: Arguments, Asymmetries and Power on Talk Radio.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
聖馬爾谷(基督新教譯作馬可),聖使徒保祿(基督新教譯作保羅)與巴爾納伯(基督新教譯作巴拿巴)的門徒
|
聖馬爾谷
|
一维线性连接是指每个处理器只与左右两个处理器互相连接。如果首尾也互相连接,则可视作环,此时网络对剖宽度为2,而网络直径为(如果设处理器的总数目为m个)。 参阅
|
基本特征
|
使用Windows API函数CreateWindowEx,可以指定创建的窗口的类型: 层叠窗口 Overlapped Window:一种顶层(top-level)窗口,作为应用程序的主窗口。有标题条、边界与客户区,可以有菜单、最大最小化按钮、滚动条、可改变窗体尺寸的边界(sizing border)。使用CreateWindowEx函数指定WS_OVERLAPPED 或 WS_OVERLAPPEDWINDOW风格。 弹出窗口 Pop-up Window:另一种顶层窗口,用于对话框、MessageBox,以及其他出现在应用程序主窗口之外的临时窗口。标题条可选,除此以外与层叠窗口相同。使用CreateWindowEx函数,指定WS_POPUP风格。如果需要标题条,指出WS_CAPTION风格。使用WS_POPUPWINDOW风格有border与window菜单。弹出窗口可以拥有其他顶层窗口;顶层窗口也可以拥有弹出窗口;前述二者可以同时成立。弹出窗口总是有WS_CLIPSIBLINGS风格。弹出窗口的尺寸或定位参数不能使用CW_USEDEFAULT,否则尺寸、定位被设为0。 顶层窗口 top-level window:就是“非Child window”。其parent恒定是Desktop。总是有WS_CLIPSIBLINGS风格。 子窗口 Child Window:出现在父窗口(parent window)的客户区中,超出的部分不可见。子窗口一定有Parent,一定没有Owner。非子窗口的Parent一定是桌面,它们不一定有Owner。典型用于把父窗口的客户区分割成一些子区域。使用CreateWindowEx函数指定WS_CHILD风格。父窗口可以是Overlapped、Pop-up、其他子窗口。子窗口的唯一必要特性是有客户区;不能有菜单;其他特性可选。定位子窗口时总是用父窗口客户区左上角坐标系。Destroyed、Hidden、Moved、Shown等窗口操作与父窗口一致。父窗口如果指定了WS_CLIPCHILDREN风格,则父窗口不能在子窗口上绘制;否则重绘父窗口会覆盖子窗口的内容。兄弟子窗口(sibling window)可以在彼此重叠的客户区上绘制,除非指定了WS_CLIPSIBLINGS风格,则不论子窗口之间z-order,与其他子窗口重叠区域不被绘制。不能使用CW_USEDEFAULT,否则将没有尺寸、没有定位位置。子窗口的输入消息直接发给子窗口,并不传递给父窗口。但子窗口被函数EnableWindow 禁止时,系统把子窗口的输入消息发给父窗口。在子窗口上点击鼠标,子窗口收到WM_LMOUSEBUTTONDOWN消息;如果主窗口没有键盘输入焦点(focus),则主窗口获得输入焦点(WM_SETFOCUS);如果兄弟子窗口有输入焦点,则当前子窗口获得输入焦点。子窗口有独一无二整数标识符。应用程序通过空间的整数标识符给它发消息。控件给父窗口发送notification消息时,用整数标识符来表示自身。 Layered Window:带有WS_EX_LAYERED风格的窗口就是分层窗口,用于实现异形窗口和窗口整体透明。异形窗口要把控件的透明色和窗口后面的图像进行融合,需要用UpdateLayeredWindow函数来绘制。窗口整体透明,需要用SetLayeredWindowAttribute函数设置透明度。调用UpdateLayeredWindow函数后,WM_PAINT消息将失效;更新窗口需要自行调用UpdateLayeredWindow函数。子窗口无法应用WS_EX_LAYERED风格。子窗口如果需要是异形或者整体透明,只能去掉WS_CHILD风格,作为popup窗口,然后MOVE到一定位置,在父窗口移动的时候跟随移动。 Message-Only Window,允许发送/接收Windows消息,不可见,没有z-order,不能被枚举,不接收广播消息。CreateWindowEx函数的参数hWndParent为HWND_MESSAGE常量或者一个已存在的message-only窗口的句柄。对已经存在的窗口,通过函数SetParent的参数hWndNewParent为HWND_MESSAGE,把该窗体修改为message-only。为搜到message-only窗口,调用函数FindWindowEx指定参数hwndParent为HWND_MESSAGE。此外,函数FindWindowEx搜索message-only窗口与顶层层口,如果参数hwndParent与hwndChildAfter都为NULL。 Owner/Owned Window:Overlapped Window/Pop-up Window可以被其他Overlapped Window/Pop-up Window拥有。子窗口一定没有Owner。这种关系具有如下特性:在z-order上,Owned总是在Owner之上。当Owner被摧毁时,系统自动摧毁它的所有Owned。当Owner极小化时,Owned自动隐藏(没有了WS_VISIBLE),不显示在任务栏上;但Owned窗口自身拥有的窗口不会自动隐藏,即没有传递性。Owner隐藏(SW_HIDE),不会影响其拥有的窗口。CreateWindowEx函数创建具有WS_OVERLAPPED或WS_POPUP风格的窗口时,通过参数hwndParent指定Owner。对话框与消息框默认都是Owned。通过GetWindow函数指出GW_OWNER标志获取窗口的Owner的句柄。 Owner Window:Owner window不能是Child window。 Child window一定没有Owner,因此Owner window是对popup和Overlapped而言。popup和Overlapped不一定有Owner。Owner为NULL的非Child窗口可以在任务栏上出现它们的按钮。 Owned Window top most window:具有“WS_EX_TOPMOST”属性。总是显示在其它非top most窗口的上面。同时是top
|
他们最早的系统支持多窗口,但没明显的方法显示它们的分界线(比如窗口边框、标题栏等)。 研究在 Xerox 公司的 Palo Alto 研究中心 / PARC (由 艾伦·凯领导)中继续。他们使用了重叠的窗口。 在1980年代,PARC 提出术语"WIMP",分别代表了窗口、图标、菜单、指针。 那时Apple与PARC进行了简单的合作。Apple 根据 PARC 的界面开发了自己的新界面。它首次应用是在 Apple的 Lisa上,此后用于 Macintosh 电脑。与此同时,Microsoft在为"Mac"开发办公软件。之后他们在 Apple 系统的基础上开发了自己的窗口系统。 子类化与超类化 窗口子类化是对一个窗口实例通过GetWindowLong和SetWindowLong将窗口过程地址修改为一个新函数地址,新的窗口过程函数处理那些感兴趣的消息,将其它消息传递给原窗口过程。即实例子类化。在某控件已经创建的情况下,为了获得窗口消息,必须子类化它。子类化不需要创建一个完整的新窗口类,只需要拦截单个窗口。 窗口超类化是一个已存在的窗口类(WNDCLASS或WNDCLASSEX),改变窗口类的特征。仅影响窗口类新创建的窗口实例,不会影响窗口过程地址修改前已经创建的窗口。超类化只能改变用户自创的窗口的特性,不能用于系统创建的窗口(如对话框上的标准按钮)。超类话过程示例如下: WNDCLASSEX wc; wc.cbsize=sizeof(wc); GetClassInfoEx(hinst,"XXXX",&wc); //hinst---定义窗口类XXXX的模块的句柄,如为系统定义的窗口类(如: Edit,Button)则hinst=NULL wc.lpszClassName="YYYY";//必须改变窗口类的名字 wc.hbrBackground=CreateSolidBrush(RGB(0,0,0)); wc.lpfnWndProc=NewWndProc;//改变窗口过程 RegisterClassEx(&wc); MFC的子类化与超类化 MFC的CWindowImplBaseT::SubclassWindow用于动态地把一个窗口实例绑定到当前的CWnd对象,消息循环首先调用CWnd对象的窗口过程,传递给基类的消息将被默认的窗口过程处理。CWnd::SubclassDlgItem用于把对话框的一个控件子类化绑定到一个基于CWnd的类对象。CWindowImplBaseT::UnsubclassWindow恢复一个被子类化的窗口。 模板类CWindowImplBaseT提供一个数据成员WNDPROC m_pfnSuperWindowProc并且初始化为 ::DefWindowProc.然而在窗口超类化处理时它存储了已注册窗口类的窗口过程,在窗口子类化时它保存窗口实例句柄原有的窗口过程。 CWnd::CreateEx在创建窗口前调用SetWindowsHookEx函数安装了一个钩子函数_AfxCbtFilterHook。窗口刚创建好,钩子函数_AfxCbtFilterHook就被调用。_AfxCbtFilterHook调用SetWindowLong将窗口过程替换为AfxWndProcBase,并将SetWindowLong返回的原窗口地址保存到成员变量oldWndProc。可见,通过CWnd::CreateEx创建的所有窗口都会被子类化。在DefWindowProc函数中,消息会传给子类化时保存的原窗口地址oldWndProc。 ATL提供DECLARE_WND_SUPERCLASS来支持超类化。 Windows窗口类型 使用Windows API函数CreateWindowEx,可以指定创建的窗口的类型: 层叠窗口 Overlapped Window:一种顶层(top-level)窗口,作为应用程序的主窗口。有标题条、边界与客户区,可以有菜单、最大最小化按钮、滚动条、可改变窗体尺寸的边界(sizing
|
二维网孔的几种变形 二维网孔有以下两种常见的变形: Illiac网孔 2-D环绕(2-D
|
2-D环绕(2-D Torus) 参阅
|
超立方体连接可以作为格雷码的一个几何解释。一个4维的超立方体在三维空间中的投影是由两个立方体连接而成的,编号平面的方向和连接方向是一样的。对于一个节点的n维超立方连接,显然它的网络直径是n,对剖宽度为N/2,
|
并发计算
|
Narrative (John 20–21). Studies in Biblical Literature 14. Lang, New York u.a. 2000 ISBN 978-0-8204-4444-4 Dirk F. Gniesmer: In den Prozeß verwickelt. Erzähltextanalytische und textpragmatische Erwägungen zur Erzählung vom Prozeß Jesu vor Pilatus (Joh 18,28–19,16a.b). Europäische Hochschulschriften 23/688. Lang, Frankfurt am Main u.a. 2000 ISBN 978-3-631-35870-2 James L. Resseguie: The Strange Gospel. Narrative Design and Point of View in John. Biblical Interpretation Series 56. Brill, Leiden u.a. 2001 ISBN 978-90-04-12206-2 Tobias Nicklas: Ablösung und Verstrickung. „Juden“ und Jüngergestalten als Charaktere der erzählten Welt des Joahnnesevangeliums und ihre Wirkung auf den impliziten Leser. Regensburger Studien zur Theologie 60. Lang, Frankfurt a.M. u.a. 2001 ISBN 978-3-631-37615-7 Otto Schwankl: Licht und Finsternis. Ein metaphorisches Paradigma in den johanneischen Schriften. Herders biblische Studien 5. Herder, Freiburg i.Br. u.a. 1995 ISBN 978-3-451-23624-2 D.A. Lee: The Symbolic Narratives of the Fourth Gospel. The Interplay of Form and Meaning. JSNTSup 95. JSOT Press, Sheffield 1994 ISBN 978-1-85075-468-8 Craig R. Koester: Symbolism in the Fourth Gospel. Meaning, Mystery, Community. Fortress Press, Minneapolis MN 2. Aufl. 2003 ISBN 978-0-8006-3594-7 选摘神学主题 上帝的形象 Edith Zingg: Das Reden von Gott als „Vater“ im Johannesevangelium. Herders biblische Studien 48. Herder, Freiburg i.Br. u.a. 2006 ISBN 978-3-451-28950-7 Adele Reinhartz (Hrsg.): God the Father in the Gospel of John. Semeia 85. Soc. of Biblical Literature, Atlanta GA 1999 Marianne Meye Thompson: The God of the Gospel of John. Eerdmans, Grand Rapids 2001 ISBN 978-0-8028-4734-8 Daniel Rathnakara Sadananda: The Johannine Exegesis of God. An Exploration into the Johannine Understanding of God. BZNW 121. de Gruyter, Berlin u.a. 2004 ISBN 978-3-11-018248-4 基督学 Udo Schnelle: Antidoketische Christologie im Johannesevangelium. FRLANT 144. Göttingen 1987 William Loader: The Christology of the Fourth Gospel. Structure and Issues. Beiträge zur biblischen Exegese und Theologie 23. Lang, Frankfurt a.M. u.a. 2. Aufl. 1992 ISBN 978-3-631-44943-1 Marianne Meye Thompson: The Incarnate Word. Perspectives on Jesus in the Fourth Gospel. Hendrickson, Peabody MA 1993 ISBN 978-1-56563-025-3 Johanna Rahner: „Er aber sprach vom Tempel seines Leibes“. Jesus von Nazaret als Ort der Offenbarung Gottes im vierten Evangelium. Bonner biblische Beiträge 117. Philo, Bodenheim 1998 ISBN 978-3-8257-0097-3 Johannes Frühwald-König: Tempel und Kult. Ein Beitrag zur Christologie des Johannesevangeliums. Biblische Untersuchungen 27. Pustet, Regensburg 1998 ISBN 978-3-7917-1581-0 Joachim Kügler: Der andere König. Religionsgeschichtliche Perspektiven auf die Christologie des Johannesevangeliums. Stuttgarter Bibelstudien 178. Verl. Kath. Bibelwerk, Stuttgart 1999 ISBN 978-3-460-04781-5 Markus Sasse: Der Menschensohn im Evangelium nach Johannes. Texte und Arbeiten zum neutestamentlichen Zeitalter 35. Francke, Tübingen/Basel 2000 ISBN 978-3-7720-2827-4 Hans-Christian Kammler: Christologie und Eschatologie. Joh 5,17–30 als Schlüsseltext johanneischer Theologie. WUNT 126. Mohr Siebeck, Tübingen 2000 ISBN 978-3-16-147295-4 Tobias Kriener: „Glauben an Jesus“ – ein Verstoß gegen das zweite Gebot? Die johanneische Christologie und der jüdische Vorwurf des Götzendienstes. Neukirchener theologische Dissertationen und Habilitationen 29. Neukirchener Verl., Neukirchen-Vluyn 2001 ISBN 978-3-7887-1816-9 Ruben Zimmermann: Christologie der Bilder im Johannesevangelium: die Christopoetik des vierten Evangeliums unter besonderer Berücksichtigung von Joh 10 (WUNT 171),München 2004 ISBN 978-3-16-148388-2 十字架神学 Thomas Knöppler: Die theologia crucis des Johannesevangeliums. Das Verständnis des Todes Jesu im Rahmen der johanneischen Inkarnations- und Erhöhungschristologie. Wissenschaftliche Monographien zum Alten und Neuen Testament 69. Neukirchener Verl., Neukirchen-Vluyn 1994 ISBN 978-3-7887-1501-4 Hanjo-Christoph Kollmann: Die Kreuzigung Jesu nach Joh 19,16–22. Ein Beitrag zur Kreuzestheologie des Johannes im Vergleich mit den Synoptikern. EHS 23/710. Lang, Frankfurt am Main u.a. 2000 ISBN 978-3-631-37132-9 末世论 Jörg Frey: Die johanneische Eschatologie. 3 Bde. Mohr Siebeck, Tübingen 1997–2000 Bd. 1: Ihre Probleme im Spiegel der Forschung seit Reimarus. WUNT 96. 1997 ISBN 978-3-16-146716-5 Bd. 2: Das johanneische Zeitverständnis. WUNT 110. 1998. ISBN 978-3-16-146845-2 Bd. 3: Die eschatologische Verkündigung in den johanneischen Texten. WUNT 117. 2000 ISBN 978-3-16-147088-2 约翰福音中的爱 Enno Edzard Popkes: Die Theologie der Liebe Gottes in den johanneischen Schriften. Zur Semantik der Liebe und zum Motivkreis des Dualismus. WUNT II/197. Mohr Siebeck, Tübingen 2005 ISBN 978-3-16-148669-2 Jörg Augenstein: Das Liebesgebot im Johannesevangelium und in den Johannesbriefen. Beiträge zur Wissenschaft vom Alten und Neuen Testament 134 = Folge 7, H. 14. Kohlhammer, Stuttgart u.a. 1993 ISBN 978-3-17-012687-9 与犹太教和希伯来旧约的关系 Dietrich Neuhaus (Hrsg.): Teufelskinder oder Heilsbringer – die Juden im Johannes-Evangelium. Arnoldshainer Texte 64. Haag + Herchen, Frankfurt a.M. 2. Aufl. 1993 ISBN 978-3-86137-074-1 Pierre Grelot: Les juifs dans l'Evangile selon Jean. Enquête historique et réflexion théologique. Cahiers de la Revue biblique 34. Gabalda, Paris 1995 ISBN 978-2-85021-081-5 Reimund Bieringer u.a. (Hrsg.): Anti-Judaism and the Fourth Gospel. Papers of the Leuven Colloquium, 2000. Jewish and Christian Heritage Series 1. Royal Van Gorcum, Assen 2001 ISBN 978-90-232-3712-9 Manfred Diefenbach: Der Konflikt Jesu mit den „Juden“. Ein Versuch zur Lösung der johanneischen Antijudaismus-Diskussion
|
und theologischer Kommentar. Vandenhoeck & Ruprecht, Göttingen 1997, ISBN 978-3-525-53642-1 Ludger Schenke: Johannes: Kommentar. Patmos-Verlag, Düsseldorf 1998, ISBN 978-3-491-77950-1 Udo Schnelle: Das Evangelium nach Johannes. Theologischer Handkommentar zum Neuen Testament 4, Evangelische Verlagsanstalt, Leipzig 1998, ISBN 978-3-374-01673-0 Ulrich Wilckens: Das Evangelium nach Johannes. NTD 4, 18. Auflage, Vandenhoeck & Ruprecht, Göttingen 2000, ISBN 978-3-525-51379-8 Klaus Wengst: Das Johannesevangelium. Theologischer Kommentar zum Neuen Testament 4, Band Band 1: 2. durchgesehene und ergänzte Auflage, Stuttgart – Berlin – Köln 2004, ISBN 978-3-17-018198-4, Band 2: 1. Auflage 2001, ISBN 978-3-17-016981-4 Sjef van Tilborg: Das Johannes-Evangelium. Ein Kommentar für die Praxis. Überarbeitet von Rainer Dillmann und Detlev Dormeyer. Katholisches Bibelwerk, Stuttgart 2005, ISBN 978-3-460-33128-0 Hartwig Thyen: Das Johannesevangelium. Handbuch zum Neuen Testament 6, Mohr-Siebeck, Tübingen 2005, ISBN 978-3-16-148485-8 问题研讨 执笔者、时间标注、可能来源 W. Wilkens: Die Entstehungsgeschichte des vierten Evangeliums. Zürich 1958 Eugen Ruckstuhl, Peter Dschulnigg: Stilkritik und Verfasserfrage im Johannesevangelium. Die johanneischen Sprachmerkmale auf dem Hintergrund des Neuen Testaments und des zeitgenössischen hellenistischen Schrifttums. Novum Testamentum et orbis antiquus 17, Universitätsverlag, Freiburg (CH) 1991, ISBN 978-3-7278-0740-4 Gilbert Van Belle: The Signs Source in the Fourth Gospel. Historical Survey and Critical Evaluation of the Semeia Hypothesis. BETL 116. Univ. Press, Leuven u.a. 1994, ISBN 978-90-6186-624-4 James H. Charlesworth: The Beloved Disciple. Whose Witness Validates the Gospel of John?. Trinity Press Intl., Valley Forge 1995 ISBN 978-1-56338-135-5 Klaus Berger: Im Anfang war Johannes. Datierung und Theologie des vierten Evangeliums. 3. Auflage, Kaiser/Gütersloher Verlagshaus, Gütersloh 2004, ISBN 978-3-579-05201-4 Reinhard Nordsieck: Johannes: Zur Frage nach Verfasser und Entstehung des vierten Evangeliums. Neukirchen 1998, ISBN 978-3-7887-1670-7 Craig Blomberg: The Historical Reliability of John's Gospel. InterVarsity, Leicester 2001, ISBN 978-0-85111-484-2 (konservativ) Martin Hengel: Die johanneische Frage. Ein Lösungsversuch. Mit einem Beitrag zur Apokalypse von Jörg Frey, WUNT 67, Mohr, Tübingen 1993, ISBN 978-3-16-145836-1 Thomas L. Brodie: The Quest for the Origin of John's Gospel. A Source-Oriented Approach.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u.a. 1993, ISBN 978-0-19-505801-7 John A.T. Robinson (Hrsg. Hans-Joachim Schulz): Johannes – das Evangelium der Ursprünge. Brockhaus, Wuppertal 1999, ISBN 978-3-417-29433-0 (Frühdatierung) 约翰福音和约翰书信 Walter Schmithals: Johannesevangelium und Johannesbriefe. Forschungsgeschichte und Analyse. BZNW 64. de Gruyter, Berlin u.a. 1992, ISBN 978-3-11-013560-2 (ca. 200 S. Forschungsgeschichte) Moon-Geoung Kim: Zum Verhältnis des Johannesevangeliums zu den Johannesbriefen. Zur Verfasserschaft der 'johanneischen' Schriften in der Forschung. EHS 23/761. Lang, Frankfurt a.M. u.a. 2003, ISBN 978-3-631-51046-9 与对观福音的关系 A. Denaux (Hrsg.): John and the Synoptics. BEThL 101. Leuven 1992 D. Moody Smith: John among the Gospels. The Relationship in Twentieth-Century Research. Fortress Press, Minneapolis 1992 ISBN 978-0-8006-2530-6 Manfred Lang: Johannes und die Synoptiker. Eine redaktionsgeschichtliche Analyse von Joh 18–20 vor dem markinischen und lukanischen Hintergrund. FRLANT 182. Vandenhoeck & Ruprecht, Göttingen 1999 ISBN 978-3-525-53866-1 Michael Theobald: Herrenworte im Johannesevangelium. Herders biblische Studien 34. Herder, Freiburg i.Br. u.a. 2002 ISBN 978-3-451-27494-7 Lawrence M. Wills: The Quest of the Historical Gospel. Mark, John, and the Origins of the Gospel Genre. Routledge, London u.a. 1997 ISBN 978-0-415-15093-4 Goran Blaskovic: Johannes und Lukas. Eine Untersuchung zu den literarischen Beziehungen des Johannesevangeliums zum Lukasevangelium. Dissertationen, Theologische Reihe 84. EOS-Verl., St. Ottilien 2000 ISBN 978-3-8306-7019-3 Peter Leander Hofrichter: Modell und Vorlage der Synoptiker. Das vorredaktionelle „Johannesevangelium“. Theologische Texte und Studien 6, Olms, Hildesheim u.a. (1997) 2., neubearbeitete Auflage 2002, ISBN 978-3-487-10371-6 Peter Leander Hofrichter (Hrsg.): Für und wider die Priorität des Johannesevangeliums. Symposion in Salzburg am 10. März 2000. Theologische Texte und Studien 9, Olms, Hildesheim u.a. 2002, ISBN 978-3-487-11692-1 社会背景 Klaus Wengst: Bedrängte Gemeinde und verherrlichter Christus. Ein Versuch über das Johannesevangelium. Kaiser-Taschenbücher 114, Christian-Kaiser-Verlag, 4. Auflage, München 1992, ISBN 978-3-459-01924-3 Anthony J. Blasi: A Sociology of Johannine Christianity.
|
1996年10月,在青州市博物馆南临的一处建筑工地上,龙兴寺遗址处发现一巨大窖藏,内有400余尊佛教造像。这批造像数量大,种类繁多,雕凿精美,彩绘富丽。时代跨度从北魏至北宋,但以北朝作品为多数。造像镂刻精妙,工艺特出,虽然经过破坏,但仍可见当时佛像造形的丰富多样与时代特征。更为珍贵的是,佛像多数保存了表面的彩绘贴金,使今人能够一睹当时雕刻作品富丽彩绘的真实面貌,目前青州市博物馆是世界唯一有此项展览的地方。 仰天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青州西南边陲,属于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溶洞,森林独具特色,景区内另有佛教遗迹文殊寺。 国家一级博物馆: 青州市博物馆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青州风景名胜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驼山石窟 青州龙兴寺遗址 衡王府石坊 青州真教寺 典故 東晉桓温某主簿善辨酒力,稱好酒做“青州從事”,次酒做“平原督邮”;蓋青州有齊郡(臍),平原有鬲縣(膈)也(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術解》)。 物产 青州是中国主要花卉集散地之一,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卉协会命名青州为“中国花木之乡”,2009年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在青州举办。 近年来,烟草产业随着国家改制和公司合并已逐渐没落,基本不再出产新型产品,仅存蓝“八喜”烟比较出名。 石灰石和铁矿石的储量较大。工业以轻工业、工程机械行业为主,农业主产小麦和玉米。曾经盛产烟草,是鲁烟的主要产地。弥河银瓜,青州蜜桃等都是青州特有的产品。近年来花卉产业亦发展较快。 云门陈酿酒: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以高粱、小麦为原料,以小麦制得的高温大曲为糖化发酵剂,并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按云门陈酿酒传统生产工艺生产的白酒。 延伸閱讀 饶宗颐:〈早期青州城与佛教的因缘 〉。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
人口 根据(山东省)潍坊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青州市常住人口为960882人。 地理 青州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北纬36度4分至36度8分,东经118度0分至118度6分,为温带气候。西接淄博市临淄区、淄川区,东临昌乐县,北靠寿光市和东营广饶县,南接临朐县。南邻山区,北为平原。城区背山(云门山)抱水(南阳河),风水极佳。 交通 青州市交通发达,有胶济铁路横贯东西,西距济南150km,东距青岛240km。另有地方铁路益羊铁路和青临铁路。在新落成的青州市站,可以乘坐动车组到达北京、上海、南京、苏州、济南、青岛等各大城市。规划中的青临铁路延长至临沂段,已经纳入山东省“十二五”铁路规划网络,贯通后,青州市将成为山东省中部唯一的重要铁路枢纽。 公路方面,有青银高速公路和长深高速公路,为山东中部高速公路的东西南北的枢纽。另有、,和等。 风景名胜 城市的西南郊区有云门山、驼山、玲珑山,“三山联翠,障城如画”。云门山主峰海拔400多米,虽不甚高,但却是拔地而起,巍峨耸立。山顶有洞如门,夏秋时周围云雾缭绕,故名“云门”。山上多摩崖石刻,其中著名的是一巨大“寿”字石刻,高7.5米,据当地风俗,常有人将小石块用红绳系在树杈上,祈求平安,山上随处可见。其旁驼山自古是齐鲁名山,山上有五座石窟,内有600多尊石佛,称为驼山石窟。 青州城则内有纪念北宋范仲淹的范公亭和建于元代的清真寺真教寺等名胜古迹。同时,青州北城区的清军驻扎遗址形成文化景观,(曾得到过中華書局認可的)清史研究者阎崇年推崇它。东城区回族聚居区形成基本独立又有融合的回族聚居区,文化风尚和饮食习惯的差异给青州增添了不少多元文化的色彩,而且东城区的清真糕点,清真饮食很有特色,深受青州人民的喜爱。 1996年10月,在青州市博物馆南临的一处建筑工地上,龙兴寺遗址处发现一巨大窖藏,内有400余尊佛教造像。这批造像数量大,种类繁多,雕凿精美,彩绘富丽。时代跨度从北魏至北宋,但以北朝作品为多数。造像镂刻精妙,工艺特出,虽然经过破坏,但仍可见当时佛像造形的丰富多样与时代特征。更为珍贵的是,佛像多数保存了表面的彩绘贴金,使今人能够一睹当时雕刻作品富丽彩绘的真实面貌,目前青州市博物馆是世界唯一有此项展览的地方。 仰天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青州西南边陲,属于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溶洞,森林独具特色,景区内另有佛教遗迹文殊寺。 国家一级博物馆: 青州市博物馆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青州风景名胜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驼山石窟 青州龙兴寺遗址 衡王府石坊 青州真教寺
|
2005年12月16日,伊拉克内政部副部长卡马尔透露,警方上一年曾在费卢杰抓获扎卡维,後來又誤放了他。 2006年美國政府公布恐怖嫌疑犯名單,捉拿扎卡維的賞金高達2,500萬美元,和本·拉登一样。3月14日約旦正式起訴扎卡維等8人,指控他們製造2005年11月安曼發生三起連環恐怖爆炸案。4月2日基地組織領導人賓·拉登的兒子阿扎姆宣布,由于扎卡維犯下一些錯誤,已被撤掉伊拉克反美武裝政治領袖的職位。6月7日,扎卡维在伊拉克巴古拜(بعقوبا)以北8公里的一間屋內遭美军空袭炸死。 資料來源 外部連結 BBC 新聞網: 阿布·穆薩布·扎卡維的死訊 紐約時報人物傳記
|
1993年約旦警方以私藏軍火罪將扎卡維逮捕,判刑10年。1996年扎卡維在家隔離察看。在此期間他向一位穆斯林教士系統學習《古蘭經》,成爲虔誠的穆斯林,他的勢力也不斷增强。 1999年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登基,大赦政治犯。扎卡維获释后前往巴基斯坦白沙瓦。2000年巴基斯坦拒絕扎卡維延期逗留,8月扎卡維在蓋達組織的200,000美元资助下在阿富汗东部接近伊朗邊境建立軍事訓練營培训来自约旦的极端分子。 2001年911事件後,美國進攻阿富汗,扎卡維逃往伊朗。2002年躲藏在伊拉克东北部山区,并曾在巴格达的一家医院治伤。2002年2月他領導的“統一聖戰”組織發動了以色列境內的恐怖襲擊,並于同年10月刺殺一名美國駐約旦高級外交官。2003年2月5日美國國務卿科林·鲍威尔在聯合國安理會宣稱有證據證明扎卡維是本·拉登的“合作者和同夥”,同时他曾在伊拉克国立医院治伤,进而推断他是基地组织和萨达姆政权的联络人,此後扎卡維名聲大噪。 3月20日美國發動伊戰,扎卡維至少2次親自砍下美國人質的頭顱,他的统一圣战组织也綁架了不少人質,暗殺伊拉克官員,炸死數百名什叶派平民,以挑动伊拉克内战,进而破坏美国占领军维稳的努力。本·拉登的基地組織大大削弱後,扎卡維被視爲真正有實力發動大規模恐怖襲擊的人。2004年扎卡維宣誓效忠本·拉登,躲藏在巴基斯坦的本·拉登也给予扎卡维认可。但基地组织对扎卡维的所作所为并不满意。2005年基地组织二号人物艾曼·扎瓦希里致信扎卡维,警告他滥杀什叶派平民违背教义尽失民心,同时希望扎卡维给基地组织提供资金。 2005年12月16日,伊拉克内政部副部长卡马尔透露,警方上一年曾在费卢杰抓获扎卡维,後來又誤放了他。 2006年美國政府公布恐怖嫌疑犯名單,捉拿扎卡維的賞金高達2,500萬美元,和本·拉登一样。3月14日約旦正式起訴扎卡維等8人,指控他們製造2005年11月安曼發生三起連環恐怖爆炸案。4月2日基地組織領導人賓·拉登的兒子阿扎姆宣布,由于扎卡維犯下一些錯誤,已被撤掉伊拉克反美武裝政治領袖的職位。6月7日,扎卡维在伊拉克巴古拜(بعقوبا)以北8公里的一間屋內遭美军空袭炸死。 資料來源 外部連結 BBC
|
2015年1月,伊斯蘭國燒毀摩蘇爾中央圖書館收藏的大約2000本被指不符伊斯蘭教教義的書籍,內容涵蓋教育、科學、詩集、哲學、運動等。 2015年2月,伊斯蘭國發佈影片,顯示武裝分子大肆破壞摩蘇爾博物館內的古代雕像和文物,包括超過2000年歷史的古代亞述和阿卡德文物。武裝分子在視頻中譴責亞述人和阿卡德人是多神教徒,並認為這些文物是偶像,所以要摧毀它們。 控制范围变化 在2015年時,伊斯兰国的領土到達了頂峰,控制了90,800平方公里的土地。但隨著聯軍反攻,伊斯兰国的領土不斷的縮少。2016年1月,IS領土下降至78,000平方公里。之後,伊斯兰国更在2016年內損失了拉馬迪、帕米拉、費盧傑、曼比季等數個重要據點,令實際控制區域大幅縮少。到了2016年7月,伊斯兰国領土縮少到68,300平方公里。2017年1月,伊斯兰国的領土只剩下60,400平方公里。至2017年10月止,伊斯蘭國的控制範圍已不到全盛時期的10%。 与其相关组织 这里列出与伊斯兰国有联系的一些宗教组织,他们有时会被认为是伊斯兰国的“盟友”。2014年10月概况: 阿布沙耶夫 邦萨摩洛伊斯兰自由斗士 伊斯蘭祈禱團 -{zh-cn:巴基斯坦塔利班运动;zh-tw:巴基斯坦塔利班運動;}- 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运动 突厥斯坦伊斯兰党 青年党 (索马里) 民間反抗 出於不滿伊斯蘭國的殘暴行徑,有敘利亞人組成小團體發起襲擊伊斯蘭國武裝分子的游擊戰,其中一個團體White Shroud於2014年10月宣稱在代尔祖尔省已殺死超過100名伊斯蘭國武裝分子。與伊斯蘭國對抗的民間組織亦包括婦女保護部隊。 年表 外界觀感 皮尤研究中心於2015年發表報告,指出在穆斯林佔人口相當比例的11個國家進行的調查顯示其中10國的受訪者大多數表示厭惡伊斯蘭國。巴基斯坦是例外,只有28%受訪者表示厭惡伊斯蘭國,62%答不知道。在尼日利亞有20%穆斯林對伊斯蘭國有好感(另有19%答不知道),馬來西亞則有12%穆斯林對伊斯蘭國有好感(另有21%答不知道)。 外部链接 ISIL Overview Iraq updates –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War The New War in Iraq ISIL Overview – Midwest Diplomacy (September 2013) "This Is the Promise of Allah" – Declaration of the Islamic State (29 June 2014) Report on ISIS Governance in Syria –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War Islamic State – Full-length documentary by VICE News (August 2014) From Chechnya To Syria – News & Analysis of Russian-speaking Foreign Fighters In Syria ISIS使年轻穆斯林远离伊斯兰教,纽约时报中文网 中東-殖民地簡史 不只有砍頭,最有錢、最囂張、擴張最快的伊斯蘭國,關鍵評論網 打擊IS,觀察者網 注释 參考文獻 引用 来源 期刊文章 网页 参见 乌玛、伊斯兰国 (政权形式)
|
SVD狙击步枪(数量3,000支以上) KSVK狙擊步槍 斯泰爾AUG突擊步槍 PK通用机枪 NSV重机枪 DShK重机枪 简易爆炸装置 M26手榴彈 M60通用機槍 M240通用機槍 FN Minimi輕機槍 M224迫擊砲 貝瑞塔92手槍 格洛克17半自動手槍 馬卡洛夫手槍 白朗寧大威力半自動手槍 RPG-7火箭筒 RPG32火箭筒 M79火箭筒 FIM-92刺針飛彈發射器 SA-7防空飛彈發射器 飞弩-6防空导弹发射器 米尔科姆转轮连发式榴弹发射器 防弹衣 沙漠用-{zh-cn:数码迷彩; zh-hk:數碼迷彩; zh-tw:數位迷彩;}-服 配戴AN/PVS-7夜视仪的克維拉头盔等 地面重武器 ZU-23-2双管高射炮、(数量达到52)、、飞毛腿导弹、-{zh-hans:BGM-71陶式导弹; zh-hant:BGM-71拖式飛彈;}-、M59加农炮、不明系列的反坦克炮。 车辆 阿联酋虎式运输车、、、、,以及数量不详的吉普车、悍马车(数量2,000輛以上),大量装备重机枪的武裝改裝車、、、M113裝甲運兵車、M1117守護者裝甲車、、T-55主戰坦克(数量45+)、T-62主战坦克、T-72主战坦克(数量30+)、BMP-1步兵戰車、。 空中武器 米格-21或米格-23战斗机(数量3架,據報其中兩架已被敘利亞空軍炸毀)、L-39初级喷气式教练机(数量1)、米尔-24或米尔-28直升机(数量1架)、UH-60黑鹰直升机、伊朗“候鸟”无人机、固定翼运输机。 政治 由於「伊斯蘭國」同時兼具宗教狂熱與恐怖主義於一身,目前沒有任何主權國家承認這個政治體或是公開與其聯繫。事實上「伊斯蘭國」幾乎與國際上所有主流國家處於戰爭狀態,歐盟、英美、俄國、乃至周邊約旦、黎巴嫩、伊拉克、伊朗都出動軍事力量與其交戰。此政治體更是受到聯合國認證的恐怖組織,其處境非常孤立,甚至不如曾經在阿富汗掌權的塔利班政權。 「伊斯蘭國」佔領大片土地後,把佔領區劃分為多個省管理。在哈里發之下,設有4個委員會:宗教、咨詢、軍事和保安,當中以軍事和保安委員會的權力最大。省和次一級的區在地方長官之下亦設置同樣的4個委員會。 伊斯蘭國崛起後,初時採取恩威並用的手段,以獲得佔領區內遜尼派居民的順從。經濟方面,武裝分子在佔領的城市努力維持電力、自來水、食物和汽油的正常供應。負責市政、衛生的原有政府部門繼續運作。治安方面,恐怖襲擊停止,在嚴刑峻法的威嚇下,刑事罪案很少。武裝分子又「依法收稅」,不少遜尼派居民認為在伊斯蘭國佔領下的生活,比起其它敘利亞反政府勢力的佔領區或伊拉克政府軍撤出前更好。另一方面,伊斯蘭國動輒處死異議份子與什葉派反抗分子,以恫嚇百姓,並在佔領區實施嚴厲的伊斯蘭教法。 伊斯蘭國攻佔伊拉克北部大城摩蘇爾後,傳聞他們發出自己的護照,不過外界認為即使真有其事,這些護照只不過是武裝分子的宣傳技倆,塑造伊斯蘭國是合法政體的形象。 自從多國聯軍開始空襲伊斯蘭國目標後,加上地面的打擊伊斯蘭國軍事行動及伊斯蘭國向進入佔領區的車輛徵稅等因素,佔領區內的貨物運輸受阻,伊斯蘭國也無力繼續向居民提供廉價汽油和食物,佔領區內居民的生活大幅惡化,食水和電力供應緊張,物價高漲。控制摩蘇爾的武裝分子為了防備政府軍進攻,中斷了當地的流動電話網絡,防止當地居民向敵軍通風報信,又限制居民不得隨意離開摩蘇爾。 宗教政策 “伊斯蘭國”屬於瓦哈比派,屬於遜尼派的支系。他們不僅迫害非穆斯林,也迫害其他宗派的穆斯林,強迫他們改宗遜尼派,如不信者視同叛教,可向他們徵收重稅甚至處死。此外,就算是遜尼派部族,如不願宣誓效忠,也會被視為叛徒而被屠殺。“伊斯蘭國”武裝分子向伊拉克北部佔領區內的基督徒頒佈命令,要求他們改信伊斯蘭教或繳交吉茲亞稅成為被保護民,或在限期前離開伊斯蘭國土地,否則就要處死。另一方面,武裝分子在佔領區屠殺異教徒,包括把兒童斬首,又強行拆除基督教教堂的十字架和燒毀《聖經》。有基督教徒遵照命令繳交吉茲亞稅,可是妻子和女兒仍被武裝分子搶走。 2014年8月,“伊斯蘭國”攻佔辛賈爾後,處決至少500名雅茲迪教徒,殺人方式有槍殺、斬首,或斬斷手腳釘在十字架上,或以繩索縊死,另有許多人被活埋,或者負傷再活埋。許多婦女被姦殺,超過300名婦女與女童被擄走,可能被轉賣,或成為軍妓、性奴隸。另外還有數萬雅兹迪教徒被圍困在辛賈爾山,至少56名兒童脫水而死。美國總統巴拉克·歐巴馬授權美軍展開救援行動,空襲“伊斯蘭國”武裝分子及向難民空投糧食與飲用水,掩護了大批雅茲迪信徒逃到敘利亞。美國共和黨參議員-{zh-hans:麦凯恩;zh-hk:麥凱恩;zh-tw:馬侃;}-批評其前總統大選對手歐巴馬對於救援與戰鬥不夠積極。歐巴馬表示將會「持續作戰,努力不懈」。但事實上,歐巴馬仍不願意針對伊斯蘭國投入過多的資源,也不考慮投入地面部隊,以避免重蹈前美總統小布希在處理海珊問題上的覆轍。 異教徒即使同意改信伊斯蘭教,也不一定可以保命。2014年8月,伊斯蘭國武裝分子在伊拉克北部雅茲迪人的Kocho村強迫村民改信伊斯蘭教,全村所有人都同意了,只有族長一個人不肯,于是武裝分子屠殺了80名男村民,並擄走400至600名村民,大多數是婦女和兒童。 至於同為伊斯蘭教的什葉派則被視為異端,伊斯蘭國武裝分子曾在尼尼微省炸毀多間什葉派清真寺。武裝分子又以反對偶像崇拜為理由,不分宗教大肆破壞佔領區內的聖壇。 除了異教徒和什葉派之外,“伊斯蘭國”對待不願歸順的遜尼派穆斯林的屠殺,也絕不手軟。2014年11月,伊斯蘭國武裝分子在伊拉克安巴尔省屠殺322名不願歸順伊斯蘭國的遜尼派阿布尼姆部族人,其中包括在一口井裡發現50名婦女和小孩的屍體。武裝分子讓這些包括婦女和小孩在內的部族人站成一排然後公開槍決,以強迫其他的部族人歸順。 婦女政策 伊斯蘭國的研究與教令部據報在2014年12月出版了一本關於處置女奴的小冊子,指出穆斯林可以把戰鬥中俘獲的敵方女性非穆斯林收歸為奴隸。小冊子指示伊斯蘭國成員不論是否已婚都可以與自己擁有的女奴性交,這是《古蘭經》第23章5-6節允許的。小冊子又指示成員可以與未到青春期的女奴性交。女奴是主人的財產,可以買賣、轉讓(懷有主人骨肉的女奴除外),主人可以毆打不聽話的女奴,但不許打臉部。 2014年,有估計指伊斯蘭國已擄走多達5000名女子作為性奴,大部分是雅茲迪人。 財政 “伊斯蘭國”攻佔伊拉克北部多處油田後,在黑市以低價出售原油換取收入,估計每日可賺取高達100萬美元。聯合國已禁止各國與“伊斯蘭國”進行任何形式的石油交易。2014年9月,以美國為首的多國聯盟空襲敘利亞境內被“伊斯蘭國”控制的石油設施,以打擊“伊斯蘭國”的財政收入來源。 “伊斯蘭國”被指稱有來自沙特阿拉伯及其它遜尼派波斯灣國家的資金支持,目的是對抗非遜尼派及世俗力量主導的敘利亞和伊拉克政府。这些幕后资金支持者主要是民間的富人。有分析人士認為波斯灣國家與土耳其暗中支持伊斯蘭國,以阻止什葉派擴張勢力。2015年12月,挪威媒體報道挪威外交部委托Rystad Energy編寫的報告指伊斯蘭國控制地區的石油被運到土耳其以低於市價出售。 2015年11月16日,俄國總統普丁在二十國集團(G20)高峰會上指出,根據俄國情治單位表示,全球有40個國家提供IS資金援助,當中甚至還有G20的成員國,但並未明確指出是哪一個國家。在2015年,由於國際油價大幅下跌,加上俄軍針對伊斯蘭國石油設施及運輸能力進行大量空襲,導致伊斯蘭國的石油收入大減。 自2012年起,“伊斯蘭國”每年發表年度報告,外界推測是為了向捐獻资金者展示行動成果,爭取更多捐款。 教育政策 “伊斯蘭國”正在培訓兒童成為「哈里發國的新世代」,設立訓練營向15歲或以下兒童灌輸極端伊斯蘭聖戰思想,教導他們以消滅異教徒為人生目標,滿16歲則接受軍訓。 在敘利亞,有伊斯蘭國武裝分子綁架大批庫爾德族兒童,對他們進行洗腦,強迫學習極端宗教思想及觀看殺人和自殺攻擊影片,培育他們成為自殺式襲擊者。 在拉卡,伊斯蘭國禁止學校教授音樂、美術、體育、哲學、社會科和基督宗教。數學科不可提及利息計算,自然科學必須合乎神創論,不可教授關於進化論的內容。伊斯蘭國命令學校不可提及敘利亞國歌、民族主義思想,以及停止使用「祖國」或「敘利亞」詞彙,要用「伊斯蘭國」、「穆斯林的土地」或「沙姆省」詞彙代替。此外,伊斯蘭國強制學校實施性別隔離。伊斯蘭國對伊拉克佔領區內學校也實施了類似政策。 文化體育 伊斯蘭國禁止平民踢足球或觀看足球比賽。2015年1月,伊拉克摩蘇爾有13名年輕人因為收看2015年亞洲盃足球賽伊拉克對約旦的比賽,被伊斯蘭國逮捕處死。 伊拉克政府控制區內曾經發生針對足球場及播放足球賽事場所的恐怖袭击,伊拉克政府認為是伊斯蘭國所為。足球在敘利亞的伊斯蘭國佔領區也受到不明文的禁止,但禁止程度因地區和時間而異,視乎當地武裝分子的心情好壞。伊斯蘭國對於組織成員觀看足球比賽則不予禁止。 伊斯蘭國禁止平民養鴿,認為是違反伊斯蘭教教義,已有伊拉克養鴿者被武裝分子殺害。 2015年1月,伊斯蘭國燒毀摩蘇爾中央圖書館收藏的大約2000本被指不符伊斯蘭教教義的書籍,內容涵蓋教育、科學、詩集、哲學、運動等。 2015年2月,伊斯蘭國發佈影片,顯示武裝分子大肆破壞摩蘇爾博物館內的古代雕像和文物,包括超過2000年歷史的古代亞述和阿卡德文物。武裝分子在視頻中譴責亞述人和阿卡德人是多神教徒,並認為這些文物是偶像,所以要摧毀它們。 控制范围变化 在2015年時,伊斯兰国的領土到達了頂峰,控制了90,800平方公里的土地。但隨著聯軍反攻,伊斯兰国的領土不斷的縮少。2016年1月,IS領土下降至78,000平方公里。之後,伊斯兰国更在2016年內損失了拉馬迪、帕米拉、費盧傑、曼比季等數個重要據點,令實際控制區域大幅縮少。到了2016年7月,伊斯兰国領土縮少到68,300平方公里。2017年1月,伊斯兰国的領土只剩下60,400平方公里。至2017年10月止,伊斯蘭國的控制範圍已不到全盛時期的10%。 与其相关组织 这里列出与伊斯兰国有联系的一些宗教组织,他们有时会被认为是伊斯兰国的“盟友”。2014年10月概况: 阿布沙耶夫 邦萨摩洛伊斯兰自由斗士 伊斯蘭祈禱團 -{zh-cn:巴基斯坦塔利班运动;zh-tw:巴基斯坦塔利班運動;}- 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运动 突厥斯坦伊斯兰党 青年党 (索马里) 民間反抗 出於不滿伊斯蘭國的殘暴行徑,有敘利亞人組成小團體發起襲擊伊斯蘭國武裝分子的游擊戰,其中一個團體White Shroud於2014年10月宣稱在代尔祖尔省已殺死超過100名伊斯蘭國武裝分子。與伊斯蘭國對抗的民間組織亦包括婦女保護部隊。 年表 外界觀感 皮尤研究中心於2015年發表報告,指出在穆斯林佔人口相當比例的11個國家進行的調查顯示其中10國的受訪者大多數表示厭惡伊斯蘭國。巴基斯坦是例外,只有28%受訪者表示厭惡伊斯蘭國,62%答不知道。在尼日利亞有20%穆斯林對伊斯蘭國有好感(另有19%答不知道),馬來西亞則有12%穆斯林對伊斯蘭國有好感(另有21%答不知道)。 外部链接 ISIL Overview Iraq updates –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War The New War in Iraq ISIL Overview – Midwest Diplomacy (September 2013) "This Is the Promise of Allah" – Declaration
|
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已成立 規劃中 苗栗石虎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涵蓋苗栗縣三義鄉、銅鑼鄉、通霄鎮、苑裡鎮、西湖鄉、大湖鄉及卓蘭鎮等7個鄉鎮29個村-{里}-,面積31,668公頃。 自然保護區 自然保護區依據《森林法》第十七條之一:「為維護森林生態環境,保存生物多樣性,森林區域內,得設置自然保護區,並依其資源特性,管制人員及交通工具入出;其設置與廢止條件、管理經營方式及許可、管制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所設置。 在《自然保護區設置管理辦法》第二條明定出設置條件為: 一、具有生態及保育價值之原始森林。 二、具有生態代表性之地景、林型。 三、特殊之天然湖泊、溪流、沼澤、海岸、沙灘等區域。 四、保育類野生動物之棲息地或珍貴稀有植物之生育地。 五、其他經主管機關認定有特別保護之必要。
|
自然保留區與地質公園 自然保留區 地質公園 野生動物保護區 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已成立 規劃中 苗栗石虎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涵蓋苗栗縣三義鄉、銅鑼鄉、通霄鎮、苑裡鎮、西湖鄉、大湖鄉及卓蘭鎮等7個鄉鎮29個村-{里}-,面積31,668公頃。 自然保護區 自然保護區依據《森林法》第十七條之一:「為維護森林生態環境,保存生物多樣性,森林區域內,得設置自然保護區,並依其資源特性,管制人員及交通工具入出;其設置與廢止條件、管理經營方式及許可、管制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所設置。 在《自然保護區設置管理辦法》第二條明定出設置條件為:
|
| spouse=姜秀珍 | country= | sport=田徑 | event=短跑 | collegeteam=東北大學 | retired=1936年8月9日 | coaching= | regionals= |nationals= {{collapsible list |中華民國19年全國運動會男子組:田徑100公尺第一名 |中華民國19年全國運動會男子組:田徑200公尺第一名 |中華民國19年全國運動會男子組:田徑400公尺第一名 |中華民國22年全國運動會男子組:田徑100公尺第一名 |中華民國22年全國運動會男子組:田徑200公尺第一名 |中華民國24年全國運動會男子組:田徑100公尺第一名 注:公尺等同於米}} |olympics= |pb= |medaltemplates= |updated=2021年9月20日 }}刘长春''',遼寧復州人,短跑运动员。1933年中华民国全国运动会100米和200米摘冠並破全國紀錄,該紀錄保持25年才被打破。他也是代表中华民国参加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第一人。与另一位短跑名将程金冠并称为“北刘南程”。 國際大型運動賽會 生平 奧運之前 劉長春生於大清奉天省复州(今辽宁省瓦房店市),就讀東北大學體育系時,於1929年5月參與在瀋陽舉行的第14屆華北運動會,一舉打破了100米、200米和400米三個短跑項目全國記錄,其中在100米決賽更跑出10.8秒(手動計時)佳績,平了1928年第九屆奧運會男子100米冠軍時間,震驚全國。 1932年洛杉磯奧運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控制中國東北,扶植成立滿洲國。满洲国政府在报纸上宣称:刘长春和-{于}-希渭将代表满洲国参加193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1932年5月,刘长春在《大公报》发表声明:「本人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中国人绝不代表伪『满洲国』出席第十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國政府原沒有計劃參與此次奧運,經张学良将军资助8000银圆,私立南开大学校长、国立东北大学校董会董事、全国体育协进会董事张伯苓打了紧急电报给奥运会組委會,為劉長春報名。 1932年7月8日,刘长春从上海市启程乘威尔逊总统号邮船去美国加利福尼亞参加奥运会。经过整整21天的海上长途航行,于7月29日下午4时抵达洛杉矶。刘长春到达第二天,7月30日,第十届奥运会正式开幕,开幕式上中华民国代表队排在第8位入场,代表队是临时拼凑成的。 7月31日,体育比赛正式开始,刘长春参加了当天的,被分在第二小组,有5名运动员参加,取头3名。比赛结果,刘长春在日记中写到:「第一名为星卜森,胜余有4码,成绩10.9秒,余居第5,当在11秒左右。起跑时头五六十米在先,约至80米后,被后来者超过,原因毕业考试一个月,航行劳顿,缺少练习所致。」 刘长春在经过3个星期海上漂浮,体力已大受影响,因此原来报名3个项目,他只参加100公尺和200公尺,400公尺则因体力不支,没有出场比赛。参加的两个项目,都未能晋级。8月21日,刘长春起程回国,9月16日返抵上海,受到上海市民的欢迎。 1930-1950年代 1933年劉長春在第5屆全國運動會上以10.7秒和22秒(手動計時)的成績,再創100米和200米兩項全國紀錄獲冠軍,成績接近世界水平,保持長達25年之久才被打破。 1936年,劉長春再次代表中華民國參加第11屆奧運會,69人代表團經過27天的海浪顛簸,恢復不及時,與程金冠、傅金城參加男子100米跑均於預賽便遭淘汰,以致望洋興嘆「弱國無外交;弱國無體育」。 1950年,劉長春始長期供職于大連工學院(现大连理工大学)。 文革及以後 1970年代初,劉長春因文化大革命受到衝擊,與同事被下放到大連城郊的青堆子農場勞動,後來恢復名譽。1983年2月底,刘长春因身体不适而住进医院。同年3月25日去世。1987年,遺著《短跑運動》出版。 紀念 2008年6月13日,其母校東北大學新落成的體育館,正式命名為劉長春體育館,體育館與體育館前的劉長春塑像,由其兒子刘鸿圖與東北大學校長赫冀成一同主持揭幕儀式。 2008年8月5日,其家鄉遼寧省大連市為劉長春建立的塑像,在市內奧林匹克廣場揭幕,並由中國奧委會名譽主席何振梁親筆題寫「中國奧運第一人劉長春」的大字。 遺願 刘长春之子,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刘鸿圖,回忆父亲说:“当1981年中国女排夺得世界冠军时,父亲泪流满面,彻夜难眠。父亲的愿望有两个:一是中国人能在奥运会上夺得金奖,让中国的国旗、国歌通过奥林匹克的运动场传向全世界;二是中国有朝一日能举办奥运会。” 而劉長春的兩項遺願,在1984年奥运会,及2001年時確定2008年奥运会由北京主辦時分別實現。中國第一面奧運金牌的獲得地,就是他當年參加奧運的地方——洛杉磯。 2008年7月17日8时6分,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沈阳站传递正式开始。沈阳站是奥运火炬接力在辽宁省境内的第一站。刘长春之子刘鸿图成为沈阳站的第一名火炬手。 家庭 刘长春与妻子姜秀珍育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其中三子刘鸿亮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子刘鸿圖为大连理工大学教授。 相關影視作品 電視劇《追夢英雄》2008年,瀋陽電視台、遼寧電視台聯合攝製,趙鴻飛飾劉長春。
|
|nationals= {{collapsible list |中華民國19年全國運動會男子組:田徑100公尺第一名 |中華民國19年全國運動會男子組:田徑200公尺第一名 |中華民國19年全國運動會男子組:田徑400公尺第一名 |中華民國22年全國運動會男子組:田徑100公尺第一名 |中華民國22年全國運動會男子組:田徑200公尺第一名 |中華民國24年全國運動會男子組:田徑100公尺第一名 注:公尺等同於米}} |olympics= |pb= |medaltemplates= |updated=2021年9月20日 }}刘长春''',遼寧復州人,短跑运动员。1933年中华民国全国运动会100米和200米摘冠並破全國紀錄,該紀錄保持25年才被打破。他也是代表中华民国参加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第一人。与另一位短跑名将程金冠并称为“北刘南程”。 國際大型運動賽會 生平 奧運之前 劉長春生於大清奉天省复州(今辽宁省瓦房店市),就讀東北大學體育系時,於1929年5月參與在瀋陽舉行的第14屆華北運動會,一舉打破了100米、200米和400米三個短跑項目全國記錄,其中在100米決賽更跑出10.8秒(手動計時)佳績,平了1928年第九屆奧運會男子100米冠軍時間,震驚全國。 1932年洛杉磯奧運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控制中國東北,扶植成立滿洲國。满洲国政府在报纸上宣称:刘长春和-{于}-希渭将代表满洲国参加193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1932年5月,刘长春在《大公报》发表声明:「本人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中国人绝不代表伪『满洲国』出席第十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國政府原沒有計劃參與此次奧運,經张学良将军资助8000银圆,私立南开大学校长、国立东北大学校董会董事、全国体育协进会董事张伯苓打了紧急电报给奥运会組委會,為劉長春報名。 1932年7月8日,刘长春从上海市启程乘威尔逊总统号邮船去美国加利福尼亞参加奥运会。经过整整21天的海上长途航行,于7月29日下午4时抵达洛杉矶。刘长春到达第二天,7月30日,第十届奥运会正式开幕,开幕式上中华民国代表队排在第8位入场,代表队是临时拼凑成的。 7月31日,体育比赛正式开始,刘长春参加了当天的,被分在第二小组,有5名运动员参加,取头3名。比赛结果,刘长春在日记中写到:「第一名为星卜森,胜余有4码,成绩10.9秒,余居第5,当在11秒左右。起跑时头五六十米在先,约至80米后,被后来者超过,原因毕业考试一个月,航行劳顿,缺少练习所致。」 刘长春在经过3个星期海上漂浮,体力已大受影响,因此原来报名3个项目,他只参加100公尺和200公尺,400公尺则因体力不支,没有出场比赛。参加的两个项目,都未能晋级。8月21日,刘长春起程回国,9月16日返抵上海,受到上海市民的欢迎。 1930-1950年代 1933年劉長春在第5屆全國運動會上以10.7秒和22秒(手動計時)的成績,再創100米和200米兩項全國紀錄獲冠軍,成績接近世界水平,保持長達25年之久才被打破。 1936年,劉長春再次代表中華民國參加第11屆奧運會,69人代表團經過27天的海浪顛簸,恢復不及時,與程金冠、傅金城參加男子100米跑均於預賽便遭淘汰,以致望洋興嘆「弱國無外交;弱國無體育」。 1950年,劉長春始長期供職于大連工學院(现大连理工大学)。 文革及以後 1970年代初,劉長春因文化大革命受到衝擊,與同事被下放到大連城郊的青堆子農場勞動,後來恢復名譽。1983年2月底,刘长春因身体不适而住进医院。同年3月25日去世。1987年,遺著《短跑運動》出版。 紀念 2008年6月13日,其母校東北大學新落成的體育館,正式命名為劉長春體育館,體育館與體育館前的劉長春塑像,由其兒子刘鸿圖與東北大學校長赫冀成一同主持揭幕儀式。 2008年8月5日,其家鄉遼寧省大連市為劉長春建立的塑像,在市內奧林匹克廣場揭幕,並由中國奧委會名譽主席何振梁親筆題寫「中國奧運第一人劉長春」的大字。 遺願 刘长春之子,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刘鸿圖,回忆父亲说:“当1981年中国女排夺得世界冠军时,父亲泪流满面,彻夜难眠。父亲的愿望有两个:一是中国人能在奥运会上夺得金奖,让中国的国旗、国歌通过奥林匹克的运动场传向全世界;二是中国有朝一日能举办奥运会。” 而劉長春的兩項遺願,在1984年奥运会,及2001年時確定2008年奥运会由北京主辦時分別實現。中國第一面奧運金牌的獲得地,就是他當年參加奧運的地方——洛杉磯。 2008年7月17日8时6分,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沈阳站传递正式开始。沈阳站是奥运火炬接力在辽宁省境内的第一站。刘长春之子刘鸿图成为沈阳站的第一名火炬手。
|
工业药剂学:研究药物制剂工业生产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工艺 医院药剂学:研究药物制剂在医院的配制和使用 临床药学:以个体病人为研究对象研究药物的合理安全有效使用 调剂学:研究方剂的调配技术 药剂学的基本任务 研究药剂学基本理论 新剂型开发 新辅料开发
|
随着十九世纪以来西方机械文明的发展,大量制药机械产生,药物制剂的生产工艺发生巨大的变化,药剂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从原来的药物学中独立出来,同时药剂学的研究范围也突破了格林制剂的范围,不断地扩展。 进入二十世纪医学、生命科学和其他相关基础科学的飞速发展,药剂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基础理论方面,20世纪50年代,物理化学尤其是非平衡态物理化学的一些理论被应用在药剂学领域,产生了一些药剂学基本理论如药物稳定性理论、溶解理论、流变学、粉体学等,在药物新剂型方面,产生了缓控释制剂、被动靶向制剂、主动靶向制剂等新剂型,给药途径也由原来单一的口服给药和注射给药,扩展到了粘膜给药、透皮吸收给药等多种途径;在药物应用方面,产生了一个全新的分支学科:临床药学,将原来简单的“医护”概念扩展为配合全程药学监护的“医药护”概念。 药剂学的分支学科 基础药剂学:研究药剂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方法 物理药学:以物理化学的基本理论研究药物理化性质和药剂学中有关剂型的性质 生物药剂学: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和药物的疗效以及药物剂型关系 药物动力学:应用数学工具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经时过程,建立和分析药物在体内过程的数学模型 工业药剂学:研究药物制剂工业生产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工艺 医院药剂学:研究药物制剂在医院的配制和使用 临床药学:以个体病人为研究对象研究药物的合理安全有效使用 调剂学:研究方剂的调配技术 药剂学的基本任务
|
(藥物成分、輔料、草藥)、劑型、分析方法和品質標準等。 美国药典(United States Pharmacopoeia)美國藥典是由科學非營利組織美國藥典委員會所發表 英国药典(British Pharmacopoeia) 日本药典(;) 1930年中華民國衛生部出版了《中華藥典》。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于1953年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后又出版了1953年版第一增订本、1957年版、1963年版、1972年版、1985年版、1990年版、1995年版、2000年版、2005年版、2010年版及2015版药典。现行为2015年版。 中華民國 1930年出版了《中华药典》。中華民國于1949改版《中华药典》第二版,之后陆续改版了1980年第三版、1995年第四版、2000年第五版、2006年第六版及2011年第七版,目前最新版本為2016年第八版。 因應台灣正名運動,於2005年8月31日將《中華中藥典》更名為《台灣傳統藥典》,2013年4月再改名為《臺灣中藥典》(Taiwan Herbal Pharmacopeia)。 國際藥典 国际药典(The
|
Pharmacopoeia)是世界卫生组织综合世界各国药品质量标准和品質控制方法编写的,其特殊之处在于仅供各国编定各自的药品规范时作为技术文献参考,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欧洲药典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日本药典第十六版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中藥方劑像數據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
后世著名的方书有《肘后备急方》、《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妇人大全良方》、《济生方》、《普济方》等。 与治法的关系 方剂与治法联系紧密,“方从法出,法随证立”。《医学心悟》有“汗、吐、下、泄、温、清、消、补”八法。方剂也常根据治法分类。 方剂的分类 方剂的组成 中医认为“方”与“药”两者“似合而实离”,清朝医学家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论·方药离合论》中指出:“方之与药,似合而实离也。得天地之气,成一物之性,各有功能,可以变易血气以除疾病,此药之力也。然草木之性,与人殊体,入人肠胃何以能如人之所欲,以致其效?圣人为之制方以调剂之,或用以专攻,或用以兼治,或相辅者,或相反者,或相用者,或相制者。故方之既成,能使药各全其性,亦能使药各失其性。”也就是说,在医疗过程中,需要以辩证立法为基础,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成方剂,根据不同药物的功用,通过合理配伍以增加或改编其功用,调其偏性,制其毒性,一方面以消除药物的不利影响,而另一方面使各具特性的药物能发挥其综合作用,以适应治疗的需要。 在组方过程中,方剂以“君臣佐使”作为组方原则,并根据实际情况在成方基础上进行药味、药量的加减及剂型变化,将药物配伍成方剂。 组方原则 “君臣佐使”是方剂的组成原则,最早见于《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 组成变化 剂型 方剂常用的剂型有汤剂、散剂、丸剂、膏剂,现代又常使用颗粒剂、口服液及注射液。 参见 方劑學 方劑列表 制剂 药剂学 调剂学 中藥 参考文献 數據庫 中藥方劑圖像數據庫 Chinese Medicine Formulae
|
方剂与治法联系紧密,“方从法出,法随证立”。《医学心悟》有“汗、吐、下、泄、温、清、消、补”八法。方剂也常根据治法分类。 方剂的分类 方剂的组成 中医认为“方”与“药”两者“似合而实离”,清朝医学家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论·方药离合论》中指出:“方之与药,似合而实离也。得天地之气,成一物之性,各有功能,可以变易血气以除疾病,此药之力也。然草木之性,与人殊体,入人肠胃何以能如人之所欲,以致其效?圣人为之制方以调剂之,或用以专攻,或用以兼治,或相辅者,或相反者,或相用者,或相制者。故方之既成,能使药各全其性,亦能使药各失其性。”也就是说,在医疗过程中,需要以辩证立法为基础,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成方剂,根据不同药物的功用,通过合理配伍以增加或改编其功用,调其偏性,制其毒性,一方面以消除药物的不利影响,而另一方面使各具特性的药物能发挥其综合作用,以适应治疗的需要。 在组方过程中,方剂以“君臣佐使”作为组方原则,并根据实际情况在成方基础上进行药味、药量的加减及剂型变化,将药物配伍成方剂。 组方原则 “君臣佐使”是方剂的组成原则,最早见于《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 组成变化 剂型 方剂常用的剂型有汤剂、散剂、丸剂、膏剂,现代又常使用颗粒剂、口服液及注射液。 参见 方劑學 方劑列表 制剂 药剂学 调剂学 中藥 参考文献 數據庫 中藥方劑圖像數據庫 Chinese Medicine Formulae Images Database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中文, 英文) 中藥材圖像數據庫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 Images Database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中文, 英文) 中藥標本數據庫
|
历史 早期的指令式編程語言都是電腦本身的機械語言。在這些語言中,指示非常簡單,令硬體的執行更容易,卻阻礙了複雜程式的設計。1954年開始開發的 Fortran,是首個在複雜程式的設計中除掉機器碼的編程語言。它是編譯型的編程語言,容許命名變數、複雜的表達式、副程式和其他功能,這些功能現在在指令式語言中都非常普遍。後來的二十年中,可以看到大量的其他高階指令式編程語言出現。在1980年代後,物件導向編程有迅速的發展;這些物件導向編程語言均有著指令式的風格,但增添了支援物件的功能。 參見 (對立的)宣告式編程 引用 編程典範
|
C)是汇编语言的抽象化。 大部分的高级语言都支援四種基本的語句: 運算語句一般來說都表現了在記憶體內的資料進行運算的行為,然後將結果存入記憶體中以便日後使用。高階指令式編程語言更能處理複雜的表達式,可能會產生四則運算和函數計算的結合。 迴圈語句容許一些語句反覆執行數次。迴圈可依據一個預設的數目來決定執行這些語句的次數;或反覆執行它們,直至某些條件改變。 條件分支語句容許僅當某些條件成立時才執行某個區塊。否則,這個區塊中的語句會略去,然後按區塊後的語句繼續執行。 無條件分支語句容許執行順序轉移到程式的其他部分之中。包括跳躍(在很多語言中稱為 Goto)、副程式和 Procedure 等。
|
在大多数欧洲语言里,“海洋”一词來自俄刻阿诺斯的名字。 注释 资料来源 •《世界神话辞典》,辽宁人民出版社,ISBN 7-205-00960-X
|
7-205-00960-X O
|
古冶区总人口36.2万,其中:城市人口27.1万,农业人口9.1万。2011年,古冶区人口出生率5.59‰,政策生育率98.14%,性别比104,已连续12年实现人口负增长。 民族 有汉、回、满、蒙古、土家、朝鲜、藏、壮、苗、彝、布依、维吾尔、侗、达斡尔、锡伯、俄罗斯、佤、畲等18个民族,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8.4%。 宗教 庙 多为明清时所建,有文字可考者共有13处: 真武庙 三官庙 观音庙 蚕姑庙 娘娘庙
|
人口 根據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317932人。 古冶区总人口36.2万,其中:城市人口27.1万,农业人口9.1万。2011年,古冶区人口出生率5.59‰,政策生育率98.14%,性别比104,已连续12年实现人口负增长。 民族 有汉、回、满、蒙古、土家、朝鲜、藏、壮、苗、彝、布依、维吾尔、侗、达斡尔、锡伯、俄罗斯、佤、畲等18个民族,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8.4%。 宗教 庙 多为明清时所建,有文字可考者共有13处: 真武庙 三官庙 观音庙 蚕姑庙 娘娘庙 关帝庙
|
在對稱多處理系統上,在作業系統的支援下,無論行程是處於使用者空間,或是核心空間,都可以分配到任何一個處理器上運行。因此,行程可以在不同的處理器間移動,達到負載平衡,使系統的效率提升。 基本定义 在计算领域,对称多处理是一种多处理机硬件架构,有两个或更多的相同的处理机(处理器)共享同一主存,由一个操作系统控制。当前最常见的多处理机系统使用了对称多处理架构。以多核处理器为例,对称多处理架构就是这些核,它把这些核当作不同的处理器。不同的处理器之间可以由总线、矩阵开关或片上mesh网络来连接。使用总线或矩阵开关的对称多处理架构有可扩展性方面的瓶颈,它是由处理器之间连接的带宽、能耗,以及内存和磁盘阵列等引起的。使用mesh连接的架构避免了这些瓶颈。它能够支持更多数量的处理器,具有几乎线性的可扩展性,代价是牺牲可编程性。 优点与缺点
|
在计算领域,对称多处理是一种多处理机硬件架构,有两个或更多的相同的处理机(处理器)共享同一主存,由一个操作系统控制。当前最常见的多处理机系统使用了对称多处理架构。以多核处理器为例,对称多处理架构就是这些核,它把这些核当作不同的处理器。不同的处理器之间可以由总线、矩阵开关或片上mesh网络来连接。使用总线或矩阵开关的对称多处理架构有可扩展性方面的瓶颈,它是由处理器之间连接的带宽、能耗,以及内存和磁盘阵列等引起的。使用mesh连接的架构避免了这些瓶颈。它能够支持更多数量的处理器,具有几乎线性的可扩展性,代价是牺牲可编程性。 优点与缺点 优点是並行度很高,但是由于系統匯流排的带宽是有限的,故处理器数目受限,且效能受限。 参阅 并行计算
|
2 arrays with single-precision floatingpoint numbers //1st param pointer on source/destination array, 2nd param 2. source array, 3rd param number of floats per array void mul_asm(float* out, float* in, unsigned int leng){ unsigned int count, rest; //compute if array is big enough for vector operation rest = (leng*4)%16; count = (leng*4)-rest; // vectorized part; 4 floats per loop iteration if (count>0){ __asm __volatile__ (".intel_syntax noprefix\n\t" "loop: \n\t" "sub ecx,16 \n\t" // decrease address pointer by 4 floats "movups xmm0,[ebx+ecx] \n\t" // loads 4 floats in first register (xmm0) "movups xmm1,[eax+ecx] \n\t" // loads 4 floats in second register (xmm1) "mulps xmm0,xmm1 \n\t" // multiplies both vector registers "movups [eax+ecx],xmm0 \n\t" // write back
|
"movups xmm1,[eax+ecx] \n\t" // loads 4 floats in second register (xmm1) "mulps xmm0,xmm1 \n\t" // multiplies both vector registers "movups [eax+ecx],xmm0 \n\t" // write back the result to memory "jnz loop \n\t" ".att_syntax prefix \n\t" : : "a" (out), "b" (in), "c"(count), "d"(rest): "xmm0","xmm1"); } // scalar part; 1 float per loop iteration if (rest!=0) { __asm __volatile__ (".intel_syntax noprefix\n\t" "add eax,ecx \n\t" "add ebx,ecx \n\t" "rest: \n\t" "sub edx,4 \n\t" "movss xmm0,[ebx+edx] \n\t" // load 1 float in first register (xmm0)
|
并发计算
|
并发计算
|
并发计算
|
基本特征
|
M受体拮抗剂 抗组胺药 糖皮质激素 祛痰药 镇咳药 中枢镇咳药 外周镇咳药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助消化药 抗消化性溃疡药 抗酸药 H2受体拮抗剂 质子泵抑制剂 前列腺素类 其他药物 非甾体抗炎药 组胺受体阻断药 抗过敏药 经典抗过敏药 乙二胺类 氨基醚类 丙胺类 三环类 无中枢抑制的抗过敏药 H2受体拮抗剂 子宫平滑肌兴奋药 子宫平滑肌松弛药 激素类药物 肾上腺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 盐皮质激素 皮质激素拮抗剂 雄激素和同化激素 合成雄激素 同化激素 雄激素拮抗剂 抗雄激素 雄激素合成抑制剂 雌激素 甾类雌激素 非甾类雌激素 雌激素拮抗剂 阻抗型雌激素 三苯乙烯抗雌激素 芳香酶抑制剂 孕激素 合成孕激素 孕激素拮抗剂 避孕药 短效口服避孕药 长效避孕药 长效皮下埋值避孕药 抗着床药 抗早孕药 甲状腺激素类药 甲状腺素 抗甲状腺药 硫脲类药 碘及碘化合物 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 胰岛素 口服降糖药 磺酰脲类 双胍类 α-糖苷酶抑制剂 抗病原体药物 抗生素
|
不可逆胆碱酯酶抑制剂 胆碱酯酶复活剂 抗胆碱神经能药 毒蕈碱型胆碱受体拮抗剂 烟碱型胆碱受体拮抗剂 肾上腺素激动剂 α受体激动剂 αβ受体激动剂 β受体激动剂 抗肾上腺药 α受体拮抗剂 αβ受体拮抗剂 β受体拮抗剂 局部麻醉药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镇静催眠药 苯二氮䓬类 非苯二氮䓬类 (Z-drugs) 巴比妥类 其他未归类 抗癫痫药 巴比妥类 二苯并氮杂䓬类 苯二氮䓬类 二苯并氮杂䓬类 脂肪羧酸类 其他未归类 抗惊厥药 抗精神失常药 抗精神分裂症药 酚噻嗪类 噻吨类 丁酰苯类 二苯丁基哌啶类 苯酰胺类 二苯并杂䓬类 氢化吲哚类 抗焦虑药 苯二氮䓬类 氨基甲酸酯类 抗抑郁药 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選擇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血清素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 血清素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再攝取抑制劑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抗躁狂药 中枢兴奋药 大脑皮层兴奋药 延髓兴奋药 脊髓兴奋药 反射性兴奋药 抗痴呆药 作用于阿片受体的镇痛药 μ受体激动剂 混合的激动-拮抗剂 阿片受体拮抗剂 内脏系统药物 作用于循环系统及血液系统的药物 抗心率失常药 钠通道阻断剂 IA类钠通道阻断剂 IB类钠通道阻断剂 IC类钠通道阻断剂 β受体阻断剂 延长动做电位时程药 钙拮抗剂 抗心绞痛药 硝酸酯类 钙拮抗剂类 β受体阻断剂 强心药 强心甙类 非强心苷正心肌力药 抗高血压药 作用于自主神经系统的抗高血压药 作用于神经末梢的抗高血压药 作用于中枢神经的抗高血压药 作用于毛细小动脉的抗高血压药 神经节阻断药 肾上腺素能阻断药 作用于RAS的药物 ACEI类 肾素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 作用于离子通道的药物 钙拮抗剂 钾离子通道开放剂 利尿药 碳酸酐酶抑制剂 1,2,4-苯并噻二嗪类 高界利尿药 含有磺酰胺基的利尿药 苯氧乙酸类利尿药 保钾利尿药 醛固酮拮抗剂 蝶啶类利尿药 氨基吡嗪类利尿药 渗透性利尿药 降血脂药 氯贝丁酯及类似物 烟酸衍生物类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类 不饱和脂肪酸 阴离子交换树脂 血液系统药物 抗贫血药 促凝血药 抗凝血药 溶栓药 抗血小板药 升白药 血容量扩充药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平喘药 β受体激动剂 茶碱类 M受体拮抗剂 抗组胺药 糖皮质激素 祛痰药 镇咳药 中枢镇咳药 外周镇咳药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助消化药
|
参阅 并行计算 并发计算
|
参阅
|
并发计算
|
Width)是指对分网络所要移去的最少边数。
|
将一个网络A嵌入到另一个网络B中是指将A中的各节点映射到B的节点。 嵌入质量的量化 膨胀系数(Dilation)膨胀系数是指被嵌网络在主嵌网络中对应的边数(即链路数)。如果系数为1,则称为完美嵌入。例如,2-D环绕可完美嵌入到超立方体连接中去。
|
并行计算 并发计算 超文字
|
參考資料 新竹文化地圖,潘國正編,1997 外部連結 新竹市政府全球資訊網 新竹文化歷史古蹟 中央氣象局24H全天監視竹塹城即時影像 新竹的發展 新竹市古蹟 新竹市旅遊景點 臺灣城池
|
新建臺灣府淡水廳城碑記 賜進士出身誥授朝議大夫、福建臺灣府知府、前鹿仔港理番同知、閩縣武平羅源三縣知縣、充嘉慶戊辰己卯兩科鄉試同考官,浮梁鄧傳安撰。 賜進士出身誥授奉直大夫、候補知州、借補福建臺灣府澎湖通判署臺防同知事、前連江縣知縣、充嘉慶丁卯癸酉丙子道光辛巳四科鄉試同考官,黃梅蔣鏞書。 賜進士出身敕授承德郎、福建臺灣府噶瑪蘭通判署淡水同知事、前臺灣晉江沙縣清流等縣知縣、充嘉慶戊辰癸酉道光壬午三科鄉試同考官,威遠李慎彝篆額。 參見 台灣國定古蹟 北門街商圈 李慎彝 塹港富美宮 附註 參考資料 新竹文化地圖,潘國正編,1997 外部連結 新竹市政府全球資訊網 新竹文化歷史古蹟 中央氣象局24H全天監視竹塹城即時影像 新竹的發展
|
台灣人當時習慣稱警察為「大人」,也會拿警察來嚇唬不乖的兒童,這是由於當時警察的執掌完全涵蓋了一般民眾的生活,並且動輒干預人民的日常生活,引而造成人民心中的恐懼。當時,台灣一個警察平均管理547人,但同期亦為日本殖民地的朝鮮半島,一個警察卻需要管理919人。雖然嚴苛的警察制度對社會治安大有幫助,但是過於嚴苛的干涉使人民私下稱警察為「狗」或「四腳仔」以暗諷警察。 鎮壓抗日活動的法令 由於反抗日本統治,又拒絕移居大陸之臺灣民間武裝勢力造成日本人的重大犧牲,釀造六氏先生事件,高雄陳中和的和興公司囤積物資被搶奪一空事件,潮州辦務署被屠殺事件,使總督府制定了許多法令來抵制這些抗日活動,後藤新平上任後參考各機構對台分析報告後發現原有三段警備制度常常造成互相推責,影響工作成效。並指出「雖就軍事教育之素養而言,憲兵確有較優之處,然將禍機防於未然,而轉禍為福,莫如運用警為宜。」決定建立新的治台方式,減少軍事的干預,提高警察的功能。若要出動軍隊,必須先向民政部門申請許可。並於一八九八年六月首先廢止前總督乃木的伐台「三段警備」制度。於1898年(明治31年)11月根據《六三法》制定《匪徒刑罰令》,代之專以警察為中心來對付「土匪」(台灣義民軍)。把警察組織、功能及人數擴大起來,警察力量立即迅速地浸透遍及台灣各地方各階層。如此對警察的擴權稱之為「警察政治」,又於同年八月、十一月分別公佈「保甲條例」及「匪徒刑罰令」,對「土匪」、「匪徒」加以嚴罰。此律令共有7條條文,效力溯及此令頒布前,規定不管匪徒是主謀者、教唆者或指揮者,一律處以死刑。後藤以鐵腕武力貫徹執行所訂定的法律,僅匪徒刑罰令,在一八九九年一年間依據此法被處死刑者達一千零二十三人。而自後藤就任至1902年的五年期間被處刑的「土匪」總數達三萬二千人,,超過台灣人口的百分之一。 此外,總督府還制定《匪徒招降策》,以達誘使抗日民眾歸順的目的。此法令規定,對於欲投降的「匪徒」(指抗日民眾),舉行「歸順儀式」,免除其刑責並提供創業基金(稱為「更生基金」)。但總督府有時也會利用招降儀式的場合射殺抗日分子。 社會運動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世界各地盛行民族自決的風潮,例如三一運動。日本也進入相对自由、開放的「大正民主時代」。台灣的新興知識分子在民族情感的支持下,以非武裝的抗日手段,爭取台灣的民主與自治。 背景及過程 1915年以後,台灣幾乎不再有大規模的武力抗爭行動。隨之而來的,是自發的社會運動。台灣人組織近代政治社團、文化社團和社會社團,採用具有清楚政治意識的宗旨,以此結合意識相近、志同道合的人,共同為運動所設定的目標努力。 1919年,在東京的台灣留學生改組原先的「啟發會」,成立「新民會」,展開這一階段各項政治運動、社會運動的序幕。隨後有「六三法撤廢運動」、「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的相繼發起,並且有《台灣青年》(1920年)、《台灣》(1922年)、《台灣民報》(1923年)、《台灣戰線》(1930年)、《台灣新民報》(1932年)、《台灣文藝》(1934年)、《台灣新文學》(1935年)等刊物的相繼發行。1921年,蔣渭水醫師結合青年學生,以及台灣各地社會領袖,共同成立「台灣文化協會」,成為往後台灣諸多民族運動、社會運動、政治運動的大本營,也是許多社運團體的「母體」。 此時也有日本本土人士在台灣從事社會福利工作及社會運動。稻垣藤兵衛於1916年在台北大稻埕成立人類之家幫助窮人及稻江義塾提供兒童教育,後又從事農民運動,提倡娼妓自由廢業,並參與無政府主義團體「孤魂連盟」的創立。在台灣從事社會運動的還有泉風浪、古屋貞雄等人。 1927年初,「文協」分裂,左派掌控「新文協」,老幹部退出另組「臺灣民眾黨」。台灣民眾黨又於1930年分出「台灣地方自治聯盟」。而在農工運動團體方面,「台灣農民組合」於1926年成立;民眾黨的外圍組織「台灣工友總聯盟」於1928年結成;同年4月,「台灣共產黨」在上海成立。簡單言之,1920年代的上半期,是台灣社運團體萌芽發展的時期,1920年代的下半期,是各社運團體沿著左右派意識型態分道揚鑣的階段。直到1930年代初期,隨著日本當局的高壓手段,這些分合擾嚷的社運團體才紛紛勢微。 1930年代中期後,在皇民化運動的指導下,台灣民眾在1920年代曾經盛極一時的政治鬥爭和社會運動,都遭禁絕。在這種情況下,文化運動——特別是文學運動——取而代之,成為反抗運動的主流。(參見文學一段) 台灣文化協會 台灣文化協會於1921年創立,在台灣社會運動史上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台灣文化協會以《台灣民報》做為協會宣傳工具,在臺北、新竹、臺中、員林、臺南等地設立十餘處讀報社,也時常以「文化劇」的演出來啟迪民智。其活動包括了對新知識、新思想的介紹,舉辦各種講習會演講,並推廣民主及民族自決理念,爾後支援初期數次的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但後來其成員因理念不合於1927年分裂為激進左派的新文協和主張地方自治的台灣民眾黨。之後再加上總督府對社會運動的壓制,導致台灣文化協會的式微。 成果:地方自治與選舉 1920年代左右,台灣社會對民族自決與自治的要求日益白熱化,總督府不得不釋放部分自治權。1935年4月1日,總督府公佈《台灣地方自治制度改正》,並於同年10月1日實施。改革的內容如下: 州協議會改為州會,州協議會員改為州議會員,性質由原來的諮詢機關改為議決機關。州會議員由全部官選改為半數民選,其中市會議員和街庄協議會員具有選舉權與被選舉權。非民選的半數由總督派任。 市協議會改為市會,市協議會員改為市會議員,性質由原來的諮詢機關改為議決機關。市會議員由全部官選改為半數民選。非民選的半數由州知事派任。 街庄協議會員由全部官選,改為半數民選。非民選的半數由州知事派任。 州會、市會、街庄協議會議長仍由官派的州知事、市尹、街庄長兼任。 規定年滿二十五歲,年納稅額五元以上,在選區內居滿六個月以上的男子才具有選舉權與被選舉權,婦女則無選舉權。 1935年11月22日,總督府舉辦了台灣史上第一次選舉,第一屆市會及街庄協議會員選舉。雖然這是台灣史上首次由經由民選方式產生議員,但這樣的改革仍屬於不完全的自治。所以部分民眾仍然不滿這樣的改革。台灣地方自治聯盟對這項措施加以批判,並派楊肇嘉等人向總督提出普選、議員全部民選、改街庄為議決機關的改革主張。但總督府並未接受這些建議。 1939年11月22日,因第一屆議員任期終了,總督府舉辦第二屆市會及街庄協議會員選舉,1943年由於正值太平洋戰爭,選舉停辦。州會方面,分別在1936年11月20日和1940年11月20日舉辦州會議員選舉。 社會制度變遷 蔡文輝認為日治時代台灣社會變遷不論在台灣史或世界史上都頗具特殊性,不同於正常的由下而上自主變遷,而是全然由上至下的被動變遷。換句話說,雖然台人也有其努力,但是日治社會的經濟文化政策訂定與執行,還是幾乎由總督府及其技術官僚主導。這主導情事加上來自日本的新移民的示範與加入,儼然把台灣社會結構截然分成統治者與被統治者。 在當局的高壓管制下,除了統治初期小規模且持續的反日運動外,社會较为安定。不過在某些層面下,服从總督府經濟與教育政策的台灣人民,生活條件也得以改善。也因此,台灣人口在五十年的日治時期階段得以倍增。 民政變革 台灣日治時期的內政雖以特別統治主義為主要宗旨,但在某程度上仍以將台灣現代化為主要目標。在此理想中,台灣總督府為主導,社會力量為輔的內政改進,漸進於各施政階段實施。而實施重點,為剔除阿片(鴉片)、纏足與辮髮三大陋習、市區改正與公共衛生等三項。 三大「陋習改正」 日治初期,台灣總督府認為台灣三大陋習分別為吸食鴉片、纏足與辮髮。與19世紀末期的清朝相同,吸食鴉片為當時台灣人的普遍社會現象,據統計,半數人有此吸食習慣。以布長期綑綁腳趾頭與腳掌,用人力造成足部畸形的纏足習慣為女性特有,辮髮是满族男人的风俗,是清朝政府强迫男性汉人所为,对于满族人来说,并非陋習。 鴉片 1895年中日兩國簽署馬關條約時,伊籐博文即在場表示「我國日後領臺,必禁鴉片」、「如我日本嚴令禁絕鴉片進口,臺灣當能無一人吸煙」。唯實際接收後考量吸食人口眾多,將原先「嚴禁」政策放緩為「漸禁」。1897年1月21日台灣鴉片令公佈,總督府採用了鴉片專賣與發行鴉片證的漸進根除方式。在禁止民間販售與控制人數的雙重措施下,根據1900年的的調查,有169,064名鴉片煙癮患者(佔總人口6.3%),1921年,則減少為45832人(1.3%),也確實限制了鴉片的毒害。不過,與完全禁絕的世界潮流產生一段落差。此種減少,相當大的一部分是來自於吸食鴉片的人口自然死亡的緣故。有观点认为,總督府之所以不完全禁絕,除了毒癮難戒外、也是為了專賣鴉片獲得的高額利潤。 1930年,台灣民眾黨向國際聯盟控訴台灣總督府開放容許四萬人的煙癮人口。 日本最終走向戒絕鴉片的原因有,杜聰明發明低痛苦的戒毒方法、鴉片收入漸減及鴉片用來提煉藥用嗎啡。 纏足 纏足,臺灣稱為「縛跤」(pa̍k-kha),是承襲明、清兩代相當普遍的習慣風俗,多流行於閩南籍,客家人較少。該做法乃對女子自幼兒期時以布緊纏雙足,使足骨變形足形尖小,行路只能以足跟勉強行走。會衍生其風俗,是因為小足被當時人認為是種女性美的象徵,不過也普遍被認為對女權的壓迫。在纏足禁絕方面,大致採漸禁、「先民間後官方」的政策。1900年,總督府舉行揚文會,會中黃玉階提倡戒除纏足陋習的放足,並組成台北天然足會。1911年,臺南廳開始實行強制解足,並將之加入保甲規約,創各地之先。1915年,總督府運用公權力,全面在保甲規約增列禁止纏足的條文。因其條文有其相當嚴格的連坐處分,因此纏足風氣就此滅絕。 辮髮 另外,在臺灣稱為「辮頭鬃」(pīnn thâu-tsang)的辮髮,台灣總督府則較無積極的動作,並無任何禁止條款。。民間在1911年後,各地區街庄長、公學校教師、紳商名流等響應斷髮運動組織斷髮不改裝會或斷髮會,在紀元節(2月11日)、神武天皇祭(4月3日)、始政紀念日(6月17日)進行集體斷髮大會。 其他習俗之改變 社會改變 以台北正風會、同風會、教化聯合會等集中推廣,廢除蓄奴、納婢等社會習慣。取消滿族在社會上的特權。 服飾改變 日治時期台灣廢除清朝服制令,使民間普遍的服飾產生了變化,慢慢產生有改良式清裝、日式和服,甚至上半身和服下半身清朝寬裙的組合。 市區規劃 市區改正在台灣,是指1899年起台灣總督府對台灣大小都市所研擬的都市發展計劃。之後,該市區改正計劃改名為「都市計畫」。日治時期初始,台灣總督府建設多注重於應急的衛生工程與軍防建設,1899年8月,台灣總督府對台灣數大城市採取約五年的建設計劃,名曰「第一次市區改正」,該計劃以舊有道路的改進與新設道路的擬定為主。以臺北為例,該計劃訂定了拆除臺北城牆的計劃,並整建西門町作為日本新移民住宅。 1901年總督府公告第二次市區改正計畫公告,除了臺北市之外,還將重點移往臺中為主,該計劃實施地區為臺北南門城外與東門附近一帶外,也開發臺中車站等周圍地區。這兩次改正計畫均以水溝與基礎道路改善為重點,其目的為應付來自日本的新移民。而這些市區改正下,也著實容納了不少以移民村型態出現的大量日籍台民。 較完備的市區改正為1905年8月,其涵蓋城市不但包含當時的第二大城-臺南等大城市,也有人口容量的設計。1917年止,台灣有20個市街莊進行市區改正。包含更名後的都市計劃,台灣總督府共在臺灣全島超過70個以上大小城市,實施市區改正。而這些名為市區改正的整體城鎮計劃,對臺灣地方營建影響深遠,迄今台灣許多城鎮仍沿用當時擬定的市區改正都市計劃繼續執行。 公共衛生改善 1899年設置地方傳染病調查委員會調查瘧疾及傳染病,1906年調查中,瘧疾是死因首位,其中以中央山脈村落最嚴重,總督府先針對該區民眾採血、檢驗和投藥治療。1911年頒布瘧疾撲滅計畫,整理環境、撲滅瘧蚊,擴大採血範圍,制定檢驗、隔離及治療規範。1913年廣泛設置瘧疾防遏所,運用地方保甲督導瘧疾診察、治療及環境整潔。1919年採對蚊法,撲滅蚊子控制疫情,因民眾配合度低而改採對人法。因瘧疾在部落大流行,除投藥與追蹤外,總督府另制定部落滅瘧辦法。 由於乙未戰爭期間,日軍因罹患傳染病死亡者甚多,統治當局始終重視台灣的公共衛生情形。 在硬體設施方面,總督府則進行不少公共衛生工程建設,如聘請英國人巴爾頓(William K. Burton)和濱野彌四郎赴台設計全島自來水與下水道。另外,拓寬街道、設立騎樓與春、秋季強制掃除、家屋須闢窗以利空氣流通、患病者須強制遷離至隔離醫院、預防注射等措施,也對公共衛生有所助益。 除此,為了紮下根基,台灣總督府則從公共衛生教育著手。一方面借重公學校教育體系與警察力量,教導台人衛生觀念,使一般民眾具有現代衛生的觀念。另外一方面則於台北帝國大學內設置熱帶醫學研究所及訂定護理人員的升學制度等。 原住民政策 1905年,日治時期的台灣實施首次戶口普查,台灣原住民中,幾乎已歸化為漢族的平埔族占全部人口的百分之1.53%(4萬5千餘人),高山族則約為3.62%(十一萬三千餘人)。而台灣總督府著重的是後者,非平埔族的十一萬餘原住民。因為日本政府對於台灣原住民事務定義為「未曾有過,及無任何系統的經驗與文化」的民族政策,因此比其他的台灣政策更為慎重與深入,而這些對策稱作 “理蕃政策”。 以多紙臺灣總督府令替代適用於台灣原住民民刑法的該政策走向,大約可與台灣總督府統治台灣的基本精神分為討伐為主的「始政鎮壓」與懷柔為主的「教育同化」及皇民化運動等三階段。其中,1910年開始的五年理蕃計畫,以軍事行動迫使原住民臣服。在太魯閣戰役後的1915年,所有部落幾乎歸順,總督府並沒收槍械。同年7月,掌管原住民事務、具有軍事性質的蕃務本署裁撤,原住民改由一般的警察單位管理。 1936年,台灣總督府將對於台灣原住民的蕃人名稱改為高砂族,同時,並對原住民開始實施與台灣漢族相同的皇民化政策,自此,不具名卻存在的理蕃政策才改以皇民化政策取代。雖是如此,後期內地延長化極端表現的原住民政策,仍可視為以日本本國利益優先的理蕃政策一部分。 宗教感化 日治時期初期,在治理臺灣所需要的宗教安定力量上,臺灣總督府捨棄19世紀末因對外戰爭勝利而興起的日本國家神道教,而選擇了已經在臺灣稍有根基的佛教。這種與西方世界以基督教治理殖民地的「宗教殖民」不同的「宗教感化」思維模式,也讓原住民與漢族居多的臺灣,同化於日本的速度加快。 臺灣公學校曾教授過關於鄭成功的歌曲。臺南的延平郡王祠被改為日式之「開山神社」,為台灣第一座神社,並整修為神社樣式,但其舊有格局大致保留。 由於日本深受水戶學影響,而水戶學基於明朝遺臣朱舜水影響,使得日本史又更重視大義名分論而發展為尊皇論。《大日本史》即是其扼要之精神依歸。無論幕末維新思想,亦或今日歷代天皇系譜,無一不受《大日本史》思想之沾染。在此思想體系下,對於明朝遺臣鄭成功一生從事反清復明的功過,日人四方赤良評為:忠義空傳國姓爺,終看韃靼奪中華(韃靼為明朝中後葉時的外患,明朝時的中國人稱呼住在長城以北的蒙古人和滿人為韃靼)。 為因應現實環境,臺灣漢族不得不與在台日人合作,並以傳統道教寺廟改建、增設日人所熟悉的佛像,如地藏王菩薩等。日人統治者更於台灣各地設立許多寺院及佈教所。不但如此,台灣還出現混和道教與佛教的齋教。事實上,藉由神佛來宣揚儒家思維的該宗教興起正起自日治時期。 1934年,日本政府推動「一街-{庄}-一社」的口號。1937年,台灣總督府積極推動皇民化,以各地神社為信仰中心的神道教成為統治者積極推動的宗教。在此因素下,其餘宗教遭受一定的限制,此現象一直到戰後才有所改觀。 曆法變革 日治初期,在日本內地已經全面施行西曆二十餘年的狀況下,台灣總督府並未禁絕陰曆(舊曆),許多政府機關例如法院仍有給台灣人數天的年假,直至1919年官方宣布禁止農曆的使用。不過大多數台灣人仍然使用舊曆,過舊曆年,形成無從禁起的狀況。 標準時方面,1937年以前,臺灣時間仍較日本標準時間慢1小時,1937年調為與日本本土相同。 總督府在各地設置大時鐘(例如火車站的正門上方),並且配合例假日制度,以養成人民守時的習慣。總督府並從1921年開始,在每年的6月10日都舉辦許多宣導活動。6月10日是日本人的「時的紀念日」。此外,配合現代科技(電報、收音機),使各地的公務人員及民眾能夠知道標準時間。 與中國革命派的關係 1895年11月上旬,正當乙未戰爭之時,中國革命烈士陸皓東被處刑後,陳少白在台北創立興中會台灣分會,會員有楊心如、吳文秀、趙滿期、容祺年、莊某等五、六人,並逐漸打開局面。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並曾應允支援興中會發動1900年的惠州革命,並與孫中山約定「中國革命黨先起義,以其力擾亂廈門的後方地區,為日本出兵製造藉口,等日軍占領廈門時,就能對孫文的起義軍援助武器、補充兵力」。孫中山坐鎮台北指揮,後因日本內閣改組,政策轉變,新上任的伊藤內閣下令台灣總督禁止對中國的武裝起義提供任何協助,要求在台灣的兒玉總督與後藤新平民政長官執行,並嚴令孫文離開日人所統治的台灣。惠州革命遂告失敗,多位革命烈士因此喪生,陸皓東亦被譚鐘麟所處死。而日人上田良政也被清軍逮捕並遭殺害。然而伊藤內閣的成立,使原逃亡在廈門的台灣抗日人物因為日本政府的政策轉向得以不被押返台灣處罪。 日本統治台灣的結束 日本投降 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錄音發表終戰詔書,宣告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同年8月15日,將這段錄音以廣播對外播放,史稱「玉音放送」。同盟各國紛紛接收到日本投降的訊息,自此宣告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同年8月29日,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任命時任福建省主席的陳儀為台灣省行政長官,並於9月1日於重慶市宣佈成立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與台灣警備總部,同時命陳儀兼任台灣警備司令。經過多日準備後,10月6日於台北成立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前進指揮所。 受降典禮 依照於1945年9月2日由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五星上将發佈的「軍事命令」《一般命令第一號》第1條規定,在中國(滿洲除外)、台灣及北緯十六度以北之法屬印度支那(現今的越南北部與寮國)境內的日軍高階司令官及所有陸海空軍及輔助部隊應向蔣中正委员长投降。奉麦克阿瑟的《一般命令第一號》命令,於同年10月25日上午10時在台灣台北公會堂(戰後改名為中山堂)舉行台灣地區的受降典禮。台灣總督兼第十方面軍司令官安藤利吉將軍與陳儀將軍進行受降儀式,安藤利吉將軍將受領文件簽署後,由參謀長諫山春樹將軍轉交遞給陳儀將軍,雙方即完成受降儀式。在對日和約尚未簽訂以轉移台灣的主權之前,日軍奉麦克阿瑟發佈的《一般命令第一號》將台灣交由中華民國代表同盟國軍事接管,而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方面則視此事件為台灣光復和对台湾回复行使主权之始,並頒訂10月25日為台灣光復節紀念。 10月25日當天,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正式運作,機關處所設於原台北市役所(即日治時代的台北市政府;建物為今行政院院址)。而主要參加人員有國民政府代表:陳儀、葛敬恩、柯遠芬、黃朝琴、游彌堅、宋斐如、李萬居,台灣人民代表:林獻堂、陳炘、林茂生。另外,還有日軍代表:安藤利吉及諫山春樹。 統計 參見 台灣歷史年表 乙未戰爭 臺灣行啟(裕仁訪台) 霧社事件 台灣總督 台灣總督府 台灣軍司令官 臺灣總督府警察 台籍日本兵 灣生 台灣日治時期行政區沿革 台北市舊町名列表 一八九五 六三法 臺灣民眾黨 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台灣鄉土話文論戰 台灣神社列表 公學校 蕃人公學校 蕃童教育所 甲午战争(日清戰爭) 日俄战争 後藤新平 乃木希典 東鄉平八郎 親日 日本 同盟國軍事佔領日本 台湾光复 中華民國軍事佔領台灣的觀點 臺灣總督府文官服裝 李梅樹 注释 参考文献 引用 来源 羅吉甫,1992,《野心帝國:日本經略臺灣的策謀剖析》,臺北市:遠流,實用歷史叢書32。 陳小沖,1999,日據時期台灣社會的中國意識與台灣意識,見夏潮基金會編,中國意識與臺灣意識<論文集>,頁270-286。台北:海峽學術。 陳昭瑛,1998,論台灣的本土化運動:一個文化史的考察,見陳昭瑛,台灣文學與本土化運動,頁101-81。台北:正中書局。 陳漢光、賴永祥 編,《北臺古輿圖集》,臺北市,臺北市文獻委員會,1957年。 戴國煇,1989,台灣總體相:住民、歷史、心性,魏廷朝譯。台北:遠流。 方豪,1951,台灣民族運動小史。台北:正中書局。 Gold, Thomas B. 1986. State and Society in the Taiwan Miracle. Armonk, N.Y.: M. E. Sharpe. 古繼堂 等 著,2003,簡明台灣文學史。台北:人間。 黃秀政,1995,台灣武裝抗日運動:研究與史料(1895-1915),見黃秀政,台灣史研究,頁175-206。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黃昭堂,1996,殖民地與文化摩擦:在台灣推行同化主義的心理糾葛,見黃昭堂,台灣淪陷論文集,頁53-80。台北:財團法人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 黃昭堂 著,《台灣總督府》,臺北市,鴻儒堂出版社,2003年。 黃稱奇,《撐起的年代》,台北,悅聖文藝,2001年。 Kerr, George H. 1974. Formosa: Licensed Revolution and the Home Rule Movement, 1895-1945. Honolulu: The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
1895年7月14日台灣總督府第一任學務部長伊澤修二,執掌台灣教育事務。他在《設置台灣公學校意見》一文中,建議台灣總督府於台灣實施當時日本尚未實施的兒童義務教育。台灣總督府遵循其意見,在同年於台北市芝山岩設置第一所西式教育場所,也是台灣第一所小學(今台北市士林國小),此小學基本上為實驗性的義務教育。隨後,該處所雖發生六氏先生事件,台灣總督府仍於翌年在全台灣創立國語傳習所,設置更多義務小學。1898年,國語傳習所並升格至公學校。 日治時期的義務教育除了公學校等制度外,還有專門為台灣原住民設置,且為理蕃政策重點工作的蕃童教育所與蕃人公學校及專門容納日籍學童的小學校。 日本統治當局對於義務教育的規範十分嚴格,1919年發布第一次臺灣教育令,大多數漢族兒童就讀"公學校",僅有日本學子與少數社會上層的漢族學童能在師資設備較佳的"小學校"學習(遵循日本內地小學校令規定)。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民族自決風潮湧起,日本政府提出內地延長主義反制,1922年,總督府第二次發布《台灣教育令》,要使台灣教育體系與日本內地一體化與學制銜接,除初等教育外,中學以上學制宣稱施行內台共學,並停止使用「內地人」、「本島人」等差別性的稱呼,但因原專供臺灣人就讀的中學湧入更多日本人,反造成臺灣人中學以上就學率降低。 1941年3月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夕,《台灣教育令》第三次發布,將小學校、蕃人公學校與公學校一律改稱為國民學校(保留部分蕃童教育所),義務教育學制才形式上統一但教材仍有分別,原小學校用第一二號課表且分為初等科及高等科(相當於今國二程度),原公學校用第三號課表,不分初等科及高等科。而不管哪種學校形式,除了特殊的原住民教育體系之外,日治時期的教育關法令明定,該教育場所以中央或地方的經費開辦,而就學資格則為8歲以上,14歲以下的兒童。除了基本年齡限制之外,這些法令還詳細明定該六年制的義務教育應教授的科目為修身、作文、讀書、習字、算術、唱歌與體操等,並要求一定師資與適當例假日設計。1943年4月1日正式實施六年制義務初等教育。 台灣籍兒童的初等教育普及率成長相當緩慢,直到強制義務教育實施後才快速成長。在強制義務教育的實施下,1944年的台灣,國民學校共有944間,學生人數達87萬6000餘人(含女學童),台籍學童就學率為71.17%,日籍則高達九成。遠高於當時世界的平均水平。2006年2月6日時任日本外相,前日本首相麻生太郎還根據這數據,認為「台灣之所以現在擁有這麼高的教育水平,完全是因為日本對台灣實施殖民地統治的功勞」,但實際上,在1939年也就是日本統治40年後,台灣的就學率才超過50%,換言之有一半的學齡兒童無法入學,究其原因並非是台人不願意就讀,而是因為學校不足的原因。 中等教育 中學校 高等女學校 師範學校 實業學校 高等教育 在日治時期,殖民政府的政策並不希望人民受到太高的教育,台灣的高等教育比較是向日本人開放。在總督府殖民規範下,初期不鼓勵(但也不禁止)臺人子弟學習人文學科;而因為醫師及教師的高社會地位,以及高收入可以立刻為家庭生活帶來改善,所以台灣人一般趨向就讀公學校教師的師範學校或培養醫師的醫學校。也由於教師和醫師擁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兩類學校長期存在激烈的入學競爭。有許多台灣人前往日本留學,例如臺灣第一位醫學博士杜聰明,第一位女醫師蔡阿信,畫家黃土水、李梅樹等。有極少數台灣人至歐美留學,例如哲學博士林茂生、戰後第一任臺北市長黃朝琴。 治臺後期,仍有臺灣籍人士如宋進英、徐慶鐘、朱昭陽等,得以不改日本姓氏進入日本最高學府東京帝國大學(今东京大学)法律系所就讀,並取得日本高等文官資格。 職業教育 在職業教育方面,總督府最初僅設立農試驗講習生,之後又設立糖業講習所及學務部附屬工業講習所等修業半年至二年的職業講習所,用以培養缺乏的初級技術人才。雖然各地陸陸續續設立了普通中學,但總督府為了因應技術勞工的需求,仍繼續偏重職業教育。1922年,總督府公佈了第二次《台灣教育令》,將職業學校分為農、工、商三個科別。總督府所設立的學校以二年制的職業補習學校為主,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修業期限改為四年,並且將所有職業學校改為州立。 交通建設 總督府在以同化為主的教育內政之外,也積極實施改善城市為主的交通改善。而這裡,以鐵路建設最為重要,另外也包含一定規模的公路路線延長。台灣全島人口從1895年的260萬增至1945年的650萬(不包含福建為主的約兩成中國大陆商人),南北動線或城區往來仍尚可維持一定程度的活絡與暢通。 鐵道 掌管台灣鐵路的鐵道部成立於日治時代的1899年11月8日,成立之後,日治時期的鐵道建設邁入積極開發期。在日本治台將近50年的期間中,最大的成就莫過於1908年,縱貫線全線貫通,形成台灣首次「空間革命」,讓過去臺灣南北需時數日的交通,縮短至朝發夕至的1日內。 鐵道部陸續還修築了淡水線、宜蘭線、屏東線、東港線路線,也收購一些民營鐵路,包括里壠至臺東間路段(現屬台東線一部分)、平溪線、集集線。此外還有林田山、八仙山、太平山、阿里山森林鐵路等林業鐵路。另外,官方亦曾進行北迴線、南迴線與中央山脈橫貫線以及後續路網的路線探查與規劃,但由於工程太過困難及戰爭爆發而終未執行。另外,除了官方外,民間或會社興建鐵路也相當投入,例如糖業鐵路、鹽業鐵路、礦業鐵路、輕便鐵路等曾經密如蛛網偏佈全島並兼辦客運,為地方交通主力;由窄軌輕便鐵道接駁至縱貫線車站,再轉乘大火車至其他主要都市。 日本政府的興建鐵路政策被國民政府批評為掠奪殖民地資源。 歷任部長有:後藤新平、長谷川謹介等。 海港 為了改進台灣海運運輸,日本政府整建了基隆港,並花費鉅資建造高雄港,使其成為可停靠大量船隻與吞吐貨物的現代化港口。此外,為了改善東部與離島交通,也興建花蓮港與馬公港。 運河 日治時期亦興建數條運河供船隻通行,代表作為臺南運河。 水電基礎建設整治 水利 日治時期,台灣主要的產業是農業,因此,水利設施是經濟建設中相當重要的一環。在推行農業方面,總督府不但透過土地調查與官有土地釋出等方式,確定了台灣的可耕地面積,也相當重視水利建設。1901年(明治34年),總督府公告了《台灣公共埤圳規則》,根據此規則規定凡是與「公共利害」有關的埤、圳,一律指定成為「公共埤圳組合」,其規約、預算、興廢與變更均先經官方的認可,也等同將台灣的埤圳收歸國有。 此外,政府也重修老舊埤圳,並在各地進行新的埤圳工程建設。 嘉南大圳 早期的嘉南平原由於缺乏雨水,這片平原在秋冬是極為貧瘠的荒漠。台灣總督府技師八田與一(1886年—1942年)以十年的光陰,創建當時東南亞最大的水庫──烏山頭水庫。嘉南大圳自1920年開工,1930年主要工程完工,歷時十年完成(主要設施包含烏山頭水庫)。灌溉面積則達十五萬甲,占全岛耕地百分之十四,並引進農作物三年輪灌制,八田與一至今受台灣人所推崇。 發電 為了發展輕工業,日本人必须获取电力。1903年2月12日總督府批准了由土倉龍次郎募資成立的台北電氣株式會社,在深坑一帶利用淡水河的支流南勢溪興建水力發電廠,供應台北市使用。而後總督府規劃各種水利事業,將民營改為公營並自行開設台北電氣作業所並興建龜山水力發電所。雖曾發生泰雅族人殺害15位日本工作人員的事件,該發電所還是在1905年8月開始運作供電台北大稻埕、艋舺等地,1906年供電基隆,是台灣第一座水力發電所。此後,竣工的有:1909年利用新店溪發電的小粗坑發電所、同年的打狗(高雄)的竹仔門發電所、1911年的台中-{后里}-發電所等。 1919年,台灣總督明石元二郎下令將各公民營發電所組織為台灣電力株式會社,並勘查適合水力發電的場所,計劃興建當時亞洲最大的發電廠。結果,在該年的8月間選定了日月潭作為發電廠的廠址。日月潭與其下的門牌潭有320公尺的落差,藉此可以進行水力發電。為了工程的進行,特別由縱貫線二八水驛(今二水車站),分歧一線鐵道直達電廠所在地,以便運送工程所需物資,即今集集線的前身。在進行了濁水溪及日月潭週邊地區的地質勘查後,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波折,終於在1934年完成了日月潭第一發電所,成為台灣新興工業發展的重要指標。接著,由於電力仍然不足,又分別在1935年、1941年興建了日月潭第二發電所及萬大發電所。但是由於在太平洋戰爭中遭到了盟軍戰機的轟炸,使得發電工程中斷。到日本撤出台灣時電力仍未恢復。 社會控制 三段警備制 指總督府在統治初期,採取的一種警備制度。總督府依治安情況,將全島劃分為「危險」、「不穩」、「平靜」(亦作「安全」)三種區塊。危險區塊派遣軍隊駐守,不穩區塊由憲兵守備,平靜區塊由警察負責。但是此制度並未對日治時期初期的武裝游擊抗日發揮太大效果,總督府隨即改採鎮撫兼施的策略,而憲兵主要職務改為討伐「土匪」(指抗日民眾)。 保甲制度 保甲制度係源自清朝時協助政府維護地方安寧的保甲制,雖然名字為「保甲制」,但是日治時期與清朝的保甲有著一定程度上的差異。在日治時期,保甲制度是社會控制的重要工具。總督府訂定了《保甲條例》,規定每十戶為一甲、每十甲為一保,每個「甲」都設置「甲長」作為領導者;而「保」則設置「保正」,任期皆為兩年,為無給職。日本人在保甲這方面是讓台灣人民自行推選的,也就是說所有的保正和甲長都是由管轄區域內的人民推舉出來的。《保甲條例》中規定了所謂的「連坐責任」制度,意思就是,如果某個保甲中的某個人犯罪,則該保/甲中的所有人必須要付連帶責任,藉以達到使人民互相監視的功效。例如:1901年樸仔腳支廳(今嘉義縣朴子市)遭到攻擊,相關的保甲成員皆被處以一千四百日圓的罰金。 保正及甲長也必須要協助日本當局維持秩序、宣傳政策、檢查環境衛生等內政。在此基礎之上,日本當局又從保正和甲長中挑出年壯的青年,並成立了壯丁團,用來協助警察或防治天災。 警察制度 日人治台以後,為協助統治政策的實施,在台灣建立了嚴密的警察制度。在當時的台灣,警察的職責很廣,除了維持治安等警察原有的職務外,還包括了衛生及協助施政等工作。警察詳細的工作內容大體包括了: 執行法律與維護公共秩序。例如監視公共集會、審理小刑案、取締吸食鴉片、管理當鋪等。 協助地方政府處理一般行政事務。例如協助宣傳禁令、收稅、管理戶籍、普查戶口等。 管理原住民部落。 象徵警察業務涉及之廣,著名的圖像為在1926年(大正15年)臺北州警察衛生展覽會所展出的海報,將警察化身為千手觀音菩薩,一手拿刀一手拿佛珠,代表糖與鞭子,從衛生取締,思想取締,原住民授產,逮捕犯人,救助等等事務,無事不管。 台灣人當時習慣稱警察為「大人」,也會拿警察來嚇唬不乖的兒童,這是由於當時警察的執掌完全涵蓋了一般民眾的生活,並且動輒干預人民的日常生活,引而造成人民心中的恐懼。當時,台灣一個警察平均管理547人,但同期亦為日本殖民地的朝鮮半島,一個警察卻需要管理919人。雖然嚴苛的警察制度對社會治安大有幫助,但是過於嚴苛的干涉使人民私下稱警察為「狗」或「四腳仔」以暗諷警察。 鎮壓抗日活動的法令 由於反抗日本統治,又拒絕移居大陸之臺灣民間武裝勢力造成日本人的重大犧牲,釀造六氏先生事件,高雄陳中和的和興公司囤積物資被搶奪一空事件,潮州辦務署被屠殺事件,使總督府制定了許多法令來抵制這些抗日活動,後藤新平上任後參考各機構對台分析報告後發現原有三段警備制度常常造成互相推責,影響工作成效。並指出「雖就軍事教育之素養而言,憲兵確有較優之處,然將禍機防於未然,而轉禍為福,莫如運用警為宜。」決定建立新的治台方式,減少軍事的干預,提高警察的功能。若要出動軍隊,必須先向民政部門申請許可。並於一八九八年六月首先廢止前總督乃木的伐台「三段警備」制度。於1898年(明治31年)11月根據《六三法》制定《匪徒刑罰令》,代之專以警察為中心來對付「土匪」(台灣義民軍)。把警察組織、功能及人數擴大起來,警察力量立即迅速地浸透遍及台灣各地方各階層。如此對警察的擴權稱之為「警察政治」,又於同年八月、十一月分別公佈「保甲條例」及「匪徒刑罰令」,對「土匪」、「匪徒」加以嚴罰。此律令共有7條條文,效力溯及此令頒布前,規定不管匪徒是主謀者、教唆者或指揮者,一律處以死刑。後藤以鐵腕武力貫徹執行所訂定的法律,僅匪徒刑罰令,在一八九九年一年間依據此法被處死刑者達一千零二十三人。而自後藤就任至1902年的五年期間被處刑的「土匪」總數達三萬二千人,,超過台灣人口的百分之一。 此外,總督府還制定《匪徒招降策》,以達誘使抗日民眾歸順的目的。此法令規定,對於欲投降的「匪徒」(指抗日民眾),舉行「歸順儀式」,免除其刑責並提供創業基金(稱為「更生基金」)。但總督府有時也會利用招降儀式的場合射殺抗日分子。 社會運動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世界各地盛行民族自決的風潮,例如三一運動。日本也進入相对自由、開放的「大正民主時代」。台灣的新興知識分子在民族情感的支持下,以非武裝的抗日手段,爭取台灣的民主與自治。 背景及過程 1915年以後,台灣幾乎不再有大規模的武力抗爭行動。隨之而來的,是自發的社會運動。台灣人組織近代政治社團、文化社團和社會社團,採用具有清楚政治意識的宗旨,以此結合意識相近、志同道合的人,共同為運動所設定的目標努力。 1919年,在東京的台灣留學生改組原先的「啟發會」,成立「新民會」,展開這一階段各項政治運動、社會運動的序幕。隨後有「六三法撤廢運動」、「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的相繼發起,並且有《台灣青年》(1920年)、《台灣》(1922年)、《台灣民報》(1923年)、《台灣戰線》(1930年)、《台灣新民報》(1932年)、《台灣文藝》(1934年)、《台灣新文學》(1935年)等刊物的相繼發行。1921年,蔣渭水醫師結合青年學生,以及台灣各地社會領袖,共同成立「台灣文化協會」,成為往後台灣諸多民族運動、社會運動、政治運動的大本營,也是許多社運團體的「母體」。 此時也有日本本土人士在台灣從事社會福利工作及社會運動。稻垣藤兵衛於1916年在台北大稻埕成立人類之家幫助窮人及稻江義塾提供兒童教育,後又從事農民運動,提倡娼妓自由廢業,並參與無政府主義團體「孤魂連盟」的創立。在台灣從事社會運動的還有泉風浪、古屋貞雄等人。 1927年初,「文協」分裂,左派掌控「新文協」,老幹部退出另組「臺灣民眾黨」。台灣民眾黨又於1930年分出「台灣地方自治聯盟」。而在農工運動團體方面,「台灣農民組合」於1926年成立;民眾黨的外圍組織「台灣工友總聯盟」於1928年結成;同年4月,「台灣共產黨」在上海成立。簡單言之,1920年代的上半期,是台灣社運團體萌芽發展的時期,1920年代的下半期,是各社運團體沿著左右派意識型態分道揚鑣的階段。直到1930年代初期,隨著日本當局的高壓手段,這些分合擾嚷的社運團體才紛紛勢微。 1930年代中期後,在皇民化運動的指導下,台灣民眾在1920年代曾經盛極一時的政治鬥爭和社會運動,都遭禁絕。在這種情況下,文化運動——特別是文學運動——取而代之,成為反抗運動的主流。(參見文學一段) 台灣文化協會 台灣文化協會於1921年創立,在台灣社會運動史上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台灣文化協會以《台灣民報》做為協會宣傳工具,在臺北、新竹、臺中、員林、臺南等地設立十餘處讀報社,也時常以「文化劇」的演出來啟迪民智。其活動包括了對新知識、新思想的介紹,舉辦各種講習會演講,並推廣民主及民族自決理念,爾後支援初期數次的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但後來其成員因理念不合於1927年分裂為激進左派的新文協和主張地方自治的台灣民眾黨。之後再加上總督府對社會運動的壓制,導致台灣文化協會的式微。 成果:地方自治與選舉 1920年代左右,台灣社會對民族自決與自治的要求日益白熱化,總督府不得不釋放部分自治權。1935年4月1日,總督府公佈《台灣地方自治制度改正》,並於同年10月1日實施。改革的內容如下: 州協議會改為州會,州協議會員改為州議會員,性質由原來的諮詢機關改為議決機關。州會議員由全部官選改為半數民選,其中市會議員和街庄協議會員具有選舉權與被選舉權。非民選的半數由總督派任。 市協議會改為市會,市協議會員改為市會議員,性質由原來的諮詢機關改為議決機關。市會議員由全部官選改為半數民選。非民選的半數由州知事派任。 街庄協議會員由全部官選,改為半數民選。非民選的半數由州知事派任。 州會、市會、街庄協議會議長仍由官派的州知事、市尹、街庄長兼任。 規定年滿二十五歲,年納稅額五元以上,在選區內居滿六個月以上的男子才具有選舉權與被選舉權,婦女則無選舉權。 1935年11月22日,總督府舉辦了台灣史上第一次選舉,第一屆市會及街庄協議會員選舉。雖然這是台灣史上首次由經由民選方式產生議員,但這樣的改革仍屬於不完全的自治。所以部分民眾仍然不滿這樣的改革。台灣地方自治聯盟對這項措施加以批判,並派楊肇嘉等人向總督提出普選、議員全部民選、改街庄為議決機關的改革主張。但總督府並未接受這些建議。 1939年11月22日,因第一屆議員任期終了,總督府舉辦第二屆市會及街庄協議會員選舉,1943年由於正值太平洋戰爭,選舉停辦。州會方面,分別在1936年11月20日和1940年11月20日舉辦州會議員選舉。 社會制度變遷 蔡文輝認為日治時代台灣社會變遷不論在台灣史或世界史上都頗具特殊性,不同於正常的由下而上自主變遷,而是全然由上至下的被動變遷。換句話說,雖然台人也有其努力,但是日治社會的經濟文化政策訂定與執行,還是幾乎由總督府及其技術官僚主導。這主導情事加上來自日本的新移民的示範與加入,儼然把台灣社會結構截然分成統治者與被統治者。 在當局的高壓管制下,除了統治初期小規模且持續的反日運動外,社會较为安定。不過在某些層面下,服从總督府經濟與教育政策的台灣人民,生活條件也得以改善。也因此,台灣人口在五十年的日治時期階段得以倍增。 民政變革 台灣日治時期的內政雖以特別統治主義為主要宗旨,但在某程度上仍以將台灣現代化為主要目標。在此理想中,台灣總督府為主導,社會力量為輔的內政改進,漸進於各施政階段實施。而實施重點,為剔除阿片(鴉片)、纏足與辮髮三大陋習、市區改正與公共衛生等三項。 三大「陋習改正」 日治初期,台灣總督府認為台灣三大陋習分別為吸食鴉片、纏足與辮髮。與19世紀末期的清朝相同,吸食鴉片為當時台灣人的普遍社會現象,據統計,半數人有此吸食習慣。以布長期綑綁腳趾頭與腳掌,用人力造成足部畸形的纏足習慣為女性特有,辮髮是满族男人的风俗,是清朝政府强迫男性汉人所为,对于满族人来说,并非陋習。 鴉片 1895年中日兩國簽署馬關條約時,伊籐博文即在場表示「我國日後領臺,必禁鴉片」、「如我日本嚴令禁絕鴉片進口,臺灣當能無一人吸煙」。唯實際接收後考量吸食人口眾多,將原先「嚴禁」政策放緩為「漸禁」。1897年1月21日台灣鴉片令公佈,總督府採用了鴉片專賣與發行鴉片證的漸進根除方式。在禁止民間販售與控制人數的雙重措施下,根據1900年的的調查,有169,064名鴉片煙癮患者(佔總人口6.3%),1921年,則減少為45832人(1.3%),也確實限制了鴉片的毒害。不過,與完全禁絕的世界潮流產生一段落差。此種減少,相當大的一部分是來自於吸食鴉片的人口自然死亡的緣故。有观点认为,總督府之所以不完全禁絕,除了毒癮難戒外、也是為了專賣鴉片獲得的高額利潤。 1930年,台灣民眾黨向國際聯盟控訴台灣總督府開放容許四萬人的煙癮人口。 日本最終走向戒絕鴉片的原因有,杜聰明發明低痛苦的戒毒方法、鴉片收入漸減及鴉片用來提煉藥用嗎啡。 纏足 纏足,臺灣稱為「縛跤」(pa̍k-kha),是承襲明、清兩代相當普遍的習慣風俗,多流行於閩南籍,客家人較少。該做法乃對女子自幼兒期時以布緊纏雙足,使足骨變形足形尖小,行路只能以足跟勉強行走。會衍生其風俗,是因為小足被當時人認為是種女性美的象徵,不過也普遍被認為對女權的壓迫。在纏足禁絕方面,大致採漸禁、「先民間後官方」的政策。1900年,總督府舉行揚文會,會中黃玉階提倡戒除纏足陋習的放足,並組成台北天然足會。1911年,臺南廳開始實行強制解足,並將之加入保甲規約,創各地之先。1915年,總督府運用公權力,全面在保甲規約增列禁止纏足的條文。因其條文有其相當嚴格的連坐處分,因此纏足風氣就此滅絕。 辮髮 另外,在臺灣稱為「辮頭鬃」(pīnn thâu-tsang)的辮髮,台灣總督府則較無積極的動作,並無任何禁止條款。。民間在1911年後,各地區街庄長、公學校教師、紳商名流等響應斷髮運動組織斷髮不改裝會或斷髮會,在紀元節(2月11日)、神武天皇祭(4月3日)、始政紀念日(6月17日)進行集體斷髮大會。 其他習俗之改變 社會改變 以台北正風會、同風會、教化聯合會等集中推廣,廢除蓄奴、納婢等社會習慣。取消滿族在社會上的特權。 服飾改變 日治時期台灣廢除清朝服制令,使民間普遍的服飾產生了變化,慢慢產生有改良式清裝、日式和服,甚至上半身和服下半身清朝寬裙的組合。 市區規劃 市區改正在台灣,是指1899年起台灣總督府對台灣大小都市所研擬的都市發展計劃。之後,該市區改正計劃改名為「都市計畫」。日治時期初始,台灣總督府建設多注重於應急的衛生工程與軍防建設,1899年8月,台灣總督府對台灣數大城市採取約五年的建設計劃,名曰「第一次市區改正」,該計劃以舊有道路的改進與新設道路的擬定為主。以臺北為例,該計劃訂定了拆除臺北城牆的計劃,並整建西門町作為日本新移民住宅。 1901年總督府公告第二次市區改正計畫公告,除了臺北市之外,還將重點移往臺中為主,該計劃實施地區為臺北南門城外與東門附近一帶外,也開發臺中車站等周圍地區。這兩次改正計畫均以水溝與基礎道路改善為重點,其目的為應付來自日本的新移民。而這些市區改正下,也著實容納了不少以移民村型態出現的大量日籍台民。 較完備的市區改正為1905年8月,其涵蓋城市不但包含當時的第二大城-臺南等大城市,也有人口容量的設計。1917年止,台灣有20個市街莊進行市區改正。包含更名後的都市計劃,台灣總督府共在臺灣全島超過70個以上大小城市,實施市區改正。而這些名為市區改正的整體城鎮計劃,對臺灣地方營建影響深遠,迄今台灣許多城鎮仍沿用當時擬定的市區改正都市計劃繼續執行。 公共衛生改善 1899年設置地方傳染病調查委員會調查瘧疾及傳染病,1906年調查中,瘧疾是死因首位,其中以中央山脈村落最嚴重,總督府先針對該區民眾採血、檢驗和投藥治療。1911年頒布瘧疾撲滅計畫,整理環境、撲滅瘧蚊,擴大採血範圍,制定檢驗、隔離及治療規範。1913年廣泛設置瘧疾防遏所,運用地方保甲督導瘧疾診察、治療及環境整潔。1919年採對蚊法,撲滅蚊子控制疫情,因民眾配合度低而改採對人法。因瘧疾在部落大流行,除投藥與追蹤外,總督府另制定部落滅瘧辦法。 由於乙未戰爭期間,日軍因罹患傳染病死亡者甚多,統治當局始終重視台灣的公共衛生情形。 在硬體設施方面,總督府則進行不少公共衛生工程建設,如聘請英國人巴爾頓(William K. Burton)和濱野彌四郎赴台設計全島自來水與下水道。另外,拓寬街道、設立騎樓與春、秋季強制掃除、家屋須闢窗以利空氣流通、患病者須強制遷離至隔離醫院、預防注射等措施,也對公共衛生有所助益。 除此,為了紮下根基,台灣總督府則從公共衛生教育著手。一方面借重公學校教育體系與警察力量,教導台人衛生觀念,使一般民眾具有現代衛生的觀念。另外一方面則於台北帝國大學內設置熱帶醫學研究所及訂定護理人員的升學制度等。 原住民政策 1905年,日治時期的台灣實施首次戶口普查,台灣原住民中,幾乎已歸化為漢族的平埔族占全部人口的百分之1.53%(4萬5千餘人),高山族則約為3.62%(十一萬三千餘人)。而台灣總督府著重的是後者,非平埔族的十一萬餘原住民。因為日本政府對於台灣原住民事務定義為「未曾有過,及無任何系統的經驗與文化」的民族政策,因此比其他的台灣政策更為慎重與深入,而這些對策稱作 “理蕃政策”。 以多紙臺灣總督府令替代適用於台灣原住民民刑法的該政策走向,大約可與台灣總督府統治台灣的基本精神分為討伐為主的「始政鎮壓」與懷柔為主的「教育同化」及皇民化運動等三階段。其中,1910年開始的五年理蕃計畫,以軍事行動迫使原住民臣服。在太魯閣戰役後的1915年,所有部落幾乎歸順,總督府並沒收槍械。同年7月,掌管原住民事務、具有軍事性質的蕃務本署裁撤,原住民改由一般的警察單位管理。 1936年,台灣總督府將對於台灣原住民的蕃人名稱改為高砂族,同時,並對原住民開始實施與台灣漢族相同的皇民化政策,自此,不具名卻存在的理蕃政策才改以皇民化政策取代。雖是如此,後期內地延長化極端表現的原住民政策,仍可視為以日本本國利益優先的理蕃政策一部分。 宗教感化 日治時期初期,在治理臺灣所需要的宗教安定力量上,臺灣總督府捨棄19世紀末因對外戰爭勝利而興起的日本國家神道教,而選擇了已經在臺灣稍有根基的佛教。這種與西方世界以基督教治理殖民地的「宗教殖民」不同的「宗教感化」思維模式,也讓原住民與漢族居多的臺灣,同化於日本的速度加快。 臺灣公學校曾教授過關於鄭成功的歌曲。臺南的延平郡王祠被改為日式之「開山神社」,為台灣第一座神社,並整修為神社樣式,但其舊有格局大致保留。 由於日本深受水戶學影響,而水戶學基於明朝遺臣朱舜水影響,使得日本史又更重視大義名分論而發展為尊皇論。《大日本史》即是其扼要之精神依歸。無論幕末維新思想,亦或今日歷代天皇系譜,無一不受《大日本史》思想之沾染。在此思想體系下,對於明朝遺臣鄭成功一生從事反清復明的功過,日人四方赤良評為:忠義空傳國姓爺,終看韃靼奪中華(韃靼為明朝中後葉時的外患,明朝時的中國人稱呼住在長城以北的蒙古人和滿人為韃靼)。 為因應現實環境,臺灣漢族不得不與在台日人合作,並以傳統道教寺廟改建、增設日人所熟悉的佛像,如地藏王菩薩等。日人統治者更於台灣各地設立許多寺院及佈教所。不但如此,台灣還出現混和道教與佛教的齋教。事實上,藉由神佛來宣揚儒家思維的該宗教興起正起自日治時期。 1934年,日本政府推動「一街-{庄}-一社」的口號。1937年,台灣總督府積極推動皇民化,以各地神社為信仰中心的神道教成為統治者積極推動的宗教。在此因素下,其餘宗教遭受一定的限制,此現象一直到戰後才有所改觀。 曆法變革 日治初期,在日本內地已經全面施行西曆二十餘年的狀況下,台灣總督府並未禁絕陰曆(舊曆),許多政府機關例如法院仍有給台灣人數天的年假,直至1919年官方宣布禁止農曆的使用。不過大多數台灣人仍然使用舊曆,過舊曆年,形成無從禁起的狀況。 標準時方面,1937年以前,臺灣時間仍較日本標準時間慢1小時,1937年調為與日本本土相同。 總督府在各地設置大時鐘(例如火車站的正門上方),並且配合例假日制度,以養成人民守時的習慣。總督府並從1921年開始,在每年的6月10日都舉辦許多宣導活動。6月10日是日本人的「時的紀念日」。此外,配合現代科技(電報、收音機),使各地的公務人員及民眾能夠知道標準時間。 與中國革命派的關係 1895年11月上旬,正當乙未戰爭之時,中國革命烈士陸皓東被處刑後,陳少白在台北創立興中會台灣分會,會員有楊心如、吳文秀、趙滿期、容祺年、莊某等五、六人,並逐漸打開局面。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並曾應允支援興中會發動1900年的惠州革命,並與孫中山約定「中國革命黨先起義,以其力擾亂廈門的後方地區,為日本出兵製造藉口,等日軍占領廈門時,就能對孫文的起義軍援助武器、補充兵力」。孫中山坐鎮台北指揮,後因日本內閣改組,政策轉變,新上任的伊藤內閣下令台灣總督禁止對中國的武裝起義提供任何協助,要求在台灣的兒玉總督與後藤新平民政長官執行,並嚴令孫文離開日人所統治的台灣。惠州革命遂告失敗,多位革命烈士因此喪生,陸皓東亦被譚鐘麟所處死。而日人上田良政也被清軍逮捕並遭殺害。然而伊藤內閣的成立,使原逃亡在廈門的台灣抗日人物因為日本政府的政策轉向得以不被押返台灣處罪。 日本統治台灣的結束 日本投降 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錄音發表終戰詔書,宣告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同年8月15日,將這段錄音以廣播對外播放,史稱「玉音放送」。同盟各國紛紛接收到日本投降的訊息,自此宣告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同年8月29日,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任命時任福建省主席的陳儀為台灣省行政長官,並於9月1日於重慶市宣佈成立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與台灣警備總部,同時命陳儀兼任台灣警備司令。經過多日準備後,10月6日於台北成立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前進指揮所。 受降典禮 依照於1945年9月2日由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五星上将發佈的「軍事命令」《一般命令第一號》第1條規定,在中國(滿洲除外)、台灣及北緯十六度以北之法屬印度支那(現今的越南北部與寮國)境內的日軍高階司令官及所有陸海空軍及輔助部隊應向蔣中正委员长投降。奉麦克阿瑟的《一般命令第一號》命令,於同年10月25日上午10時在台灣台北公會堂(戰後改名為中山堂)舉行台灣地區的受降典禮。台灣總督兼第十方面軍司令官安藤利吉將軍與陳儀將軍進行受降儀式,安藤利吉將軍將受領文件簽署後,由參謀長諫山春樹將軍轉交遞給陳儀將軍,雙方即完成受降儀式。在對日和約尚未簽訂以轉移台灣的主權之前,日軍奉麦克阿瑟發佈的《一般命令第一號》將台灣交由中華民國代表同盟國軍事接管,而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方面則視此事件為台灣光復和对台湾回复行使主权之始,並頒訂10月25日為台灣光復節紀念。 10月25日當天,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正式運作,機關處所設於原台北市役所(即日治時代的台北市政府;建物為今行政院院址)。而主要參加人員有國民政府代表:陳儀、葛敬恩、柯遠芬、黃朝琴、游彌堅、宋斐如、李萬居,台灣人民代表:林獻堂、陳炘、林茂生。另外,還有日軍代表:安藤利吉及諫山春樹。 統計 參見 台灣歷史年表 乙未戰爭
|
尼布甲尼撒可以指以下的意思。 尼布甲尼撒一世,古巴比伦的国王。
|
尼布甲尼撒二世,新巴比伦王国最有名的偉大君王。 尼布甲尼撒號,科幻电影黑客帝国裏由Morpheus爲船長的船。
|
1989年 KIWI康來奇異果蘇打汽水 1992年 黑松沙士 放生篇(黑松沙士) 1993年 Hito伊的 面皰專用洗面乳(Hito伊的洗面乳) 1993年 雪露乳酸飲料 溜冰篇(維他露飲料)與大S合演 1996年 曼秀雷敦護唇膏(曼秀雷敦小護士) 1997年 寶礦力水得清涼飲料(寶礦力水得飲料) 1999年 易利信 Ericsson T-18 拉麵篇 (易利信T18手機) 1999年 易利信 Ericsson T-18 溝通篇 (易利信T18手機) 1999年 易利信 Ericsson T-28 (易利信T28手機) 1999年 易利信 Dear Heart 心靈聲音傳遞篇(易利信手機) 與島田典子合演 2001年 易利信 鯊魚潮R310 衝浪篇 (易利信R310手機) 2001年 易利信 Ericsson T68 誰偷親金城武 (易利信T68手機) 2002年
|
Ericsson T-18 拉麵篇 (易利信T18手機) 1999年 易利信 Ericsson T-18 溝通篇 (易利信T18手機) 1999年 易利信 Ericsson T-28 (易利信T28手機) 1999年 易利信 Dear Heart 心靈聲音傳遞篇(易利信手機) 與島田典子合演 2001年 易利信 鯊魚潮R310 衝浪篇 (易利信R310手機) 2001年 易利信 Ericsson T68 誰偷親金城武 (易利信T68手機) 2002年 Mitsubishi Galant 月光篇(三菱汽車) 2002年 JAA旅遊廣告 台灣列車篇(日本亞細亞航空) 與志村健合演 2003年 JAA旅遊廣告 台灣旅遊篇(日本亞細亞航空) 與志村健合演 2003年 白蘭氏四物雞精(白蘭氏雞精) 2011年 均衡也是你身體的道理(波蜜果菜汁) 2013年 I SEE YOU(EVA Air長榮航空) 2014年 中華極速4G X中華電信4G形象 (中華電信) 2019年 御茶園全新廣告 (御茶園飲料) 2021年 天堂2M 對戰篇(天堂2M手機遊戲) 音樂作品 音樂專輯 單曲 派台歌曲成績(香港地區) 寫真集 『made
|
北部的丹後半島和、若狭湾面向日本海。北部、,中部的、龟岡盆地,南部的京都盆地共同组成了標高1,000m以下的低山地帶。全府面積75%以上为山地和丘陵。 河川 淀川水系 - 桂川、宇治川、、鴨川、高野川、 由良川水系 - 由良川、土師川、牧川 竹野川 山岳 比叡山、愛宕山、皆子山、长老岳(長老ヶ岳)、三国岳、大江山、三岳山、天王山 島嶼 冠島、沓島 氣候 京都府北部为日本海側气候、府南部为濑户内海式气候。府北部和中部的豪雪地帶分布广泛。笼统地说来:舞鶴・綾部及丹後地区为海洋性气候、其他地方大致呈现内陸性气候的特征 自然公園 国立公園 山陰海岸国立公園 国定公園 若狹灣國定公園、琵琶湖国定公園 丹後天橋立大江山國定公園 京都丹波高原國定公園 府立自然公園 府立琉璃溪自然公園、府立保津峽自然公園、府立笠置山自然公園 歷史 史前时代 京都府長岡町雲之宮遗跡于1960年、同地区的鶏冠井(かいで)遗跡于1962年被发掘出土。这两处遗跡证明了京都府的在史前时代就出现了文明。 平安时代以前 511年 继体天皇迁都至筒城宮(現在的京田邊市辖区)。 518年 继体天皇迁都至乙訓宮(現在的長岡京市辖区)。 603年 在这前后开创了广隆寺(蜂岡寺)。 678年 上賀茂神社成立。 713年 丹後国从丹波国分離出来。 740年 聖武天皇迁都至恭仁京(现在的木津川市)。 784年 桓武天皇迁都至長岡京(现在的向日市)。 794年 定都平安京(即现在的京都市)。 平安時代-戰国時代 866年 应天门之变(応天門の変)。 869年 因为瘟疫猖獗当地人在牛頭天王(現八坂神社)举行御霊会。970年从毎年都举行从而演变为现在的祇園祭。 1156年 保元之乱。 1159年 平治之乱。在这以后平清盛逐渐掌握政权。 1180年 6月、天皇移驾至福原京。 1183年 源義仲入京、平家逃亡。 1221年 承久之乱、设置六波羅探题。 1333年 建武新政。 1336年 足利尊氏入京。後醍醐天皇逃至吉野、南北朝时代开始。 1338年 足利尊氏被任命为征夷大将軍、室町幕府正式成立。 1392年 南北朝統一。 1467年 应仁之乱。从足利義政时期开始東山文化变得兴盛。 1485年 出现、当地人成立了自治政权直至1493年。 1568年 織田信長上洛。 1573年 室町幕府滅亡。 1579年 明智光秀平定了丹波国。此前一年修筑了龟山城(現龟岡市)、和福智山城(後来的福知山城)即現在的福知山市。 1582年 本能寺之变,山崎之战(山崎の戦い)。 1585年 豊臣秀吉继任关白。 1586年 豊臣秀吉设置了聚乐第。建造了等一系列建筑对京都实施大改造。 1592年 豊臣秀吉修筑伏見城(指月城)。 1596年 慶長大地震(实际在文禄年間),伏見城几乎被全部破坏。 1598年 豊臣秀吉在伏見城死亡。秀赖移居至大坂城。 1600年 伏見城于关原之战(関ヶ原の戦い)中被西軍攻击并烧毁。翌年徳川家康开始重建。 1601年 设置京都所司代。 1603年 二条城竣工。德川家康在伏見城接受了将军委任(将軍宣下)。 江戶時代 1623年 伏見城废城。在这之后、伏見区形成了港湾商業城市。 1669年 设置。 1862年 设置京都守护職。 1863年 新选组結成。 1864年 蛤御門之變(禁門の変)。 1867年 王政復古、设置京都市中取締所、废除京都守护職。 明治時代-第二次世界大戰 1868年 鳥羽伏見之戰、京都府成立。 1869年 天皇行幸東京。之後便遷都東京。
|
島嶼 冠島、沓島 氣候 京都府北部为日本海側气候、府南部为濑户内海式气候。府北部和中部的豪雪地帶分布广泛。笼统地说来:舞鶴・綾部及丹後地区为海洋性气候、其他地方大致呈现内陸性气候的特征 自然公園 国立公園 山陰海岸国立公園 国定公園 若狹灣國定公園、琵琶湖国定公園 丹後天橋立大江山國定公園 京都丹波高原國定公園 府立自然公園 府立琉璃溪自然公園、府立保津峽自然公園、府立笠置山自然公園 歷史 史前时代 京都府長岡町雲之宮遗跡于1960年、同地区的鶏冠井(かいで)遗跡于1962年被发掘出土。这两处遗跡证明了京都府的在史前时代就出现了文明。 平安时代以前 511年 继体天皇迁都至筒城宮(現在的京田邊市辖区)。 518年 继体天皇迁都至乙訓宮(現在的長岡京市辖区)。 603年 在这前后开创了广隆寺(蜂岡寺)。 678年 上賀茂神社成立。 713年 丹後国从丹波国分離出来。 740年 聖武天皇迁都至恭仁京(现在的木津川市)。 784年 桓武天皇迁都至長岡京(现在的向日市)。 794年 定都平安京(即现在的京都市)。 平安時代-戰国時代 866年 应天门之变(応天門の変)。 869年 因为瘟疫猖獗当地人在牛頭天王(現八坂神社)举行御霊会。970年从毎年都举行从而演变为现在的祇園祭。 1156年 保元之乱。 1159年 平治之乱。在这以后平清盛逐渐掌握政权。 1180年 6月、天皇移驾至福原京。 1183年 源義仲入京、平家逃亡。 1221年 承久之乱、设置六波羅探题。 1333年 建武新政。 1336年 足利尊氏入京。後醍醐天皇逃至吉野、南北朝时代开始。 1338年 足利尊氏被任命为征夷大将軍、室町幕府正式成立。 1392年 南北朝統一。 1467年 应仁之乱。从足利義政时期开始東山文化变得兴盛。 1485年 出现、当地人成立了自治政权直至1493年。 1568年 織田信長上洛。 1573年 室町幕府滅亡。 1579年 明智光秀平定了丹波国。此前一年修筑了龟山城(現龟岡市)、和福智山城(後来的福知山城)即現在的福知山市。 1582年 本能寺之变,山崎之战(山崎の戦い)。 1585年 豊臣秀吉继任关白。 1586年 豊臣秀吉设置了聚乐第。建造了等一系列建筑对京都实施大改造。 1592年 豊臣秀吉修筑伏見城(指月城)。 1596年 慶長大地震(实际在文禄年間),伏見城几乎被全部破坏。 1598年 豊臣秀吉在伏見城死亡。秀赖移居至大坂城。 1600年 伏見城于关原之战(関ヶ原の戦い)中被西軍攻击并烧毁。翌年徳川家康开始重建。 1601年 设置京都所司代。 1603年 二条城竣工。德川家康在伏見城接受了将军委任(将軍宣下)。 江戶時代 1623年 伏見城废城。在这之后、伏見区形成了港湾商業城市。 1669年 设置。 1862年 设置京都守护職。 1863年 新选组結成。 1864年 蛤御門之變(禁門の変)。 1867年 王政復古、设置京都市中取締所、废除京都守护職。 明治時代-第二次世界大戰 1868年 鳥羽伏見之戰、京都府成立。 1869年 天皇行幸東京。之後便遷都東京。 1889年 京都市成立。府知事兼任市長。舞鶴設置了海軍第4鎮守府(舞鶴鎮守府) 1890年 琵琶湖疏水(第1期)竣工。 1892年 於綾部創立大本教 1895年 日本最早的电气化铁路列车()开始運行。平安神宮开设,并开始举行一年一度的時代祭。 1897年 設置京都帝室博物館、京都帝國大学 1898年 京都市另設市長不再由府知事兼任 1907年 於設置第16師團(自第4師團分出) 1933年 巨椋池干拓事業開始 1944年 第16師團、萊特島之戰全軍覆滅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1945年 美國第六軍團司令克魯格將軍进入京都 1950年 當選京都府知事、革新府政(~1978年) 1957年 陸上自衛隊大久保駐屯地設置 1964年 東海道新幹線開業 1966年 京都国際会场(後来改称「国立京都国際会館」)開館。 1972年 長岡京市设立。 1994年 京都建城1200年;京都府的16處建築以「古都京都的文化財」()名義被登錄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遗产 1997年 京田邊市成设立、聯合國在日本京都制定《京都議定書》 2004年 京丹後市设立 2005年 京丹波町设立。京都迎賓館開館。 2006年 南丹市、与謝野町设立。 2007年 木津川市设立。 行政區劃 京都府下轄26個次級行政區,其中包括以京都市為首的15個市級行政區,10個町級行政區,與1個村級行政區。府厅所在地的京都市是人口接近150萬的政令指定都市,日本全國城市人口排名第八。 京都市 福知山市 舞鶴市 綾部市 宇治市 宮津市 龜岡市 城陽市 向日市 長岡京市 八幡市 京田邊市 京丹後市 南丹市 木津川市 乙訓郡 大山崎町 久世郡 久御山町 綴喜郡 井手町 宇治田原町 相樂郡 笠置町 和束町 精華町 南山城村 船井郡 京丹波町 與謝郡 伊根町 與謝野町 經濟 產業 第三産業 京都銀行 京都放送 PHP研究所 京都動畫 丸韓 王將餃子 WILLER TRAINS 京福電氣鐵道 叡山電鐵
|
《瑪拿西禱言》中文譯本 次經 前2世紀書籍
|
它原來是《舊約聖經》的一部份,在不同版本的聖經裡被編入不同的位置:有的放在《列王紀下》,又有其他版本放在《歷代志下》。例如,在《七十士譯本》的《聖經》被放在正文,但在拉丁文的聖經則被放在附錄裡。在東正教的聖經就成為了歷代志下的第33章。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
American Reformers in Nationalist China, 1928-1937.,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9. 英文論文 Bhattacharyya, A.K:《Regeneration of China on the Principles Underlying The New Life Movement》(《以新生活運動所根據的原則求中國的復興》)。載《珠海學報》16期,1988年10月。 Dirlik, Arif, 'The Ideological Foundations of the New Life Movement: A Study in Counterrevolution'.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34:4, Aug. 1975, pp. 945–980. 中文及中譯書籍 【美】費正清、費維愷 主編:《劍橋中華民國史》(上、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 汪榮祖、李敖:《蔣介石評傳》(上)。臺北:商周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張玉法:《中國現代史》。臺北:東華書局,1999年。 張玉法:《中華民國史稿》。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8年。 劉健清、王家典 等 主編:《中國國民黨史》。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年。 關志鋼:《新生活運動研究》。深圳:海天出版社,1999年。ISBN 7806159592 中文及中譯論文
|
Ch'en, Han-ming, New Life for Kiangsi. Shanghai: The China Publishing Company, 1935. Thomson, James C., While China Faced West: American Reformers in Nationalist China, 1928-1937.,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9. 英文論文 Bhattacharyya, A.K:《Regeneration of China on the Principles Underlying The New Life Movement》(《以新生活運動所根據的原則求中國的復興》)。載《珠海學報》16期,1988年10月。 Dirlik, Arif, 'The Ideological Foundations of the New Life Movement: A Study in Counterrevolution'.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34:4, Aug. 1975, pp. 945–980. 中文及中譯書籍 【美】費正清、費維愷 主編:《劍橋中華民國史》(上、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 汪榮祖、李敖:《蔣介石評傳》(上)。臺北:商周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張玉法:《中國現代史》。臺北:東華書局,1999年。 張玉法:《中華民國史稿》。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8年。 劉健清、王家典 等 主編:《中國國民黨史》。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年。 關志鋼:《新生活運動研究》。深圳:海天出版社,1999年。ISBN 7806159592 中文及中譯論文 雷祥麟:《習慣成四維:新生活運動與肺結核防治中的倫理、家庭與身體 》。載《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74期(民國100年12月),133-177。 黃金麟:《醜怪的裝扮:新生活運動的政略分析 》。載《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30期,1998年6月。 何思瞇:《新生活運動促進總會婦女指導委員會之研究(民國二十五年至三十四年)》。載《國史館館刊》復刊第9期,1990年。 卓心美:《新生活運動在倫理教育上的意義與價值》。載《近代中國》54期,1986年8月。 林頌華:《試論新生活運動的特點與效用》。載《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8:2,1995年5月。 段瑞聰:《抗日戰爭時期之新生活運動》。載《近代中國》131期,1999年6月。 張天任:《抗戰時期的新生活運動(一九三七—一九四五)》。載《近代中國》48期,1985年8月。 曹藝:《新生活運動與國民精神總動員試析》。載《民國檔案》,1999年2月。 程明修譯述:《蔣介石發動「新生活運動」的思想背景》(簡譯自段瑞聰:《新生活運動の発動の背景について—思想的側面を中心に—》)。載《視野—德國敏斯特大學台灣學人季刊》,第三期,年份待考。 鄧元忠:《新生活運動的政治意義闡釋》。載《抗戰前十年國家建設史研討會論文集1928-1937》上冊。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4年。
|
of Manuscript Paleography] by Andrew Glass,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2000) On The Origin Of The Early Indian Scripts: A Review Article by Richard Salomon, University of
|
亞蘭字母 犍陀羅佛教原稿 參考資料 外部链接 Omniglot网站上介绍佉卢字母表 http://www.andrewglass.org/download.php?fname=Glass_2000&extn=pdf[ A Preliminary Study of Manuscript Paleography] by Andrew Glass,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2000) On The Origin Of The Early Indian Scripts: A Review Article by Richard Salomon,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via
|
南瓜, Nangua 藥用植物圖像數據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Squash Display at 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 Pics of 150 varieties from The Great Pumpkin Patch, Arthur, IL Pumpkin seeds on The worlds Healthiest Foods, The George Mateljan Foundation. Illinois Leads Nation in Pumpkin
|
Pumpkin Patch, Arthur, IL Pumpkin seeds on The worlds Healthiest Foods, The George Mateljan Foundation. Illinois Leads Nation in Pumpkin Production, Illinoi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The
|
西瓜 (學名:),古稱寒瓜,是葫蘆科西瓜屬的一種植物或其果實。原產於非洲,是一種雙子葉開花植物,形狀像蔓藤,葉子呈羽毛狀。它所結出的果實是假果,且屬於植物學家稱為瓠果的一類。果實外皮光滑,呈綠色或黃色及有深綠色的花纹,果瓤多汁為红色或黃色,內有籽。 西瓜可分為野生西瓜變種和栽培西瓜變種。野生西瓜(),瓤和瓢顏色分別接近冬瓜。栽培西瓜()是由野生西瓜馴化而來的栽培植物。 歷史 現時很難知道種植西瓜是由何時開始,而自有紀錄以來,第一次記有西瓜收成的要在5000年前的古埃及。西瓜果實經常被放在法老的陵墓,以备來世享用。事實上,在埃及神話中,他們相信西瓜是由賽特的精液所產出。 有科学家认为,西瓜可能源自非洲东部,他们在苏丹的南科尔多凡州发现了一种名为“科尔多凡瓜”的物种,根据基因比对,它很有可能是现代驯化西瓜的祖先或近亲。 直至公元10世紀,契丹人首次從中亞將西瓜帶到中國。陶弘景在《本草經集注》時,曾述“永嘉有寒瓜甚大,可藏至春”。李時珍引用其言,認同其所述“盖五代之先,瓜种已入浙东,但无西瓜之名,未遍中国尔”,相信“寒瓜”就是西瓜。南宋紹興年間,洪皓《松漠紀聞續》裏始有西瓜之名,洪皓提到“西瓜形如扁蒲而圓,色極青翠,經歲則變黃。其瓞類甜瓜,味甘脆,中有汁,尤冷。《五代史‧四夷附錄》云:‘以牛糞覆棚種之。’予攜以歸,今禁圃鄉囿皆有。”《事物纪原》一书中说“中国初无西瓜,洪忠宣(洪皓)使金,贬递阴山,得食之”。绍兴十三年(1143年),洪皓歸宋,带回了西瓜种子,种植於中原地區和杭州、饶州、英州等地。 13世紀,摩爾人入侵歐洲,同時將西瓜引入。1615年,西瓜(Watermelon)這個字才在英文字典上首次出現。1500年代,西瓜才被引進至北美洲的印第安人。早期的法國探險家發現原住民在密西西比河種植西瓜,直至1629年,西瓜才從英國被引入美國,首次種植於麻薩諸塞州。而非洲的黑人奴隸及歐洲殖民亦有協助於將西瓜帶往世界各地。到20世纪,美国、俄罗斯皆发展为西瓜生产大国。 首位跨越非洲的西方人戴维·利文斯通指野生西瓜在非洲西南部的喀拉哈里沙漠非常豐富,當地人稱為,是他們主要的水源及食糧。 名稱 學名 本種最初學名為卡爾·林奈於1753年所發表的學名Cucurbita citrullus,“Cucurbita”意為“瓜”(今南瓜屬學名),種加詞“”是“”(柑橘、香櫞)的指小詞,描述的是西瓜的果肉顏色;直到1836年海因里希·施拉德首次將西瓜作為獨立一個屬的模式種發表,種加詞提升為西瓜屬的學名“”,而原有學名被取代(植物學名命名規則不允許屬名與種加詞相同),新的種加詞“”意為“尋常的,普通的”。 另外,1773年由卡尔·彼得·通贝里采集自开普敦的苦味的野生西瓜标本最初被歸類于苦瓜屬()、於1794年發表學名为,直到1916年被日本植物學家松村任三與中井猛之進重新歸類為西瓜屬,將學名修訂為,其種加詞来自拉丁语,“羊毛”,意為“綿狀的,具綿狀毛的”,指其莖具毛。後來,這個類群又被視為西瓜的一部份,加上其種加詞在的發表時間早於施拉德,所以優先成為西瓜的替代學名。 然而,现在已知还有几个早于通贝里发表的异名,如彼得·福斯科尔亡故12年后才于1775年发表的,按现有规则应优先成为有效学名,为解决此一问题,已被特别列为保留名,则列为弃用名,以便使现有的保持有效。 俗名 西瓜在日本稱為“”,本來為漢字“西瓜”的唐音讀法,後來受到的影響,有時也用同音的漢字“水瓜”來表記。 歐洲語言中,英語稱西瓜為“”,意為“水瓜”,對應的德語為,另外其他對應的歐洲語言還有:,等。 除了稱其為“水瓜”之外,還有稱其產地的,如: (),為()的簡稱,意即“痕都斯坦瓜”(痕都斯坦即印度斯坦)。 ,,來自于阿拉伯語(),意為“信德”,為印度的一個地區。 在阿富汗等地的達里波斯語中,一般稱西瓜為(),但是在伊朗的波斯語中,可以指所有的長型瓜類,該詞在其他語言中的衍生詞有: () () 在波斯語中,還可以用()或()來表示西瓜,其在其他語言中的衍生詞有: () () 在阿拉伯語中,西瓜稱為(),在其他語言中的衍生詞有: 食品和飲料 营养价值 西瓜果瓤(音同攘)多汁,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及維生素C,通常是生食或者搾汁飲用,可以消暑解渴。根據美國農業部的研究顯示,每100克西瓜的食用價值如下: 碳水化合物——7.6克 膳食纖維——0.4克 脂肪——0.2克 蛋白質——0.6克 水份——91克
|
脂肪——0.2克 蛋白質——0.6克 水份——91克 維生素C——8.1毫克 一杯西瓜汁可以提供約48千卡路里、14.59毫克的維生素C及556.32IU的維生素A。另外,西瓜汁亦可提供可觀的維生素B1及維生素B6、鉀及鎂,有能對抗癌症或保護太陽灼傷皮膚功效的胡蘿蔔素抗氧化劑:茄紅素及胡蘿蔔素。西瓜盅富含的钾元素,可以对血压控制和心脏健康有帮助。 食用方式 利用西瓜汁浸泡在酒精中或發酵後,可以製作出酸甜度適中及帶有果香的西瓜酒。 西瓜皮亦是可吃的,而有時亦是蔬菜,整個西瓜也充滿價值。在中國菜中,有炒、-{zh-hans:炖;zh-hant:燉;}-及醃西瓜皮來吃,甚至取其白皮剁碎加肉包饺子。有一份炒西瓜皮的菜谱:先除去皮衣及果肉,再與橄欖油、大蒜、辣椒、蔥、糖及朗姆酒來一起煮。醃西瓜皮則在俄羅斯非常盛行。 西瓜的種子,亦即瓜子充滿脂肪及蛋白質,既可以當作小吃,亦可以作為配菜或植物油。利用特別的配種可以生產少果肉而多核的西瓜。在中國,瓜子是非常普遍的小吃,有烤及調味的。在西非,西瓜種子被壓榨出油,亦是非常出名的埃古斯湯。但是,有時會把多核的西瓜會與有著相當接近特徵及用途的藥西瓜(Citrullus colocynthis,別名「柯羅辛」colocynth、「苦蘋果」bitter apple等等)混淆。当然,近年也有无籽的西瓜出售。 西瓜按重量計算有92%的水份,是水份比例最高的水果,可以榨成果汁。在美國及南非,有一種新奇的西瓜是含有酒精成份的「硬西瓜」。製作過程是鑽孔入西瓜內,並加入烈酒與果肉融合,享用時與吃普通西瓜無異。 将西瓜切成三角状,放入冰柜中冷藏,即为冰棒。 醫藥療效 西瓜在清朝張璐的《本經逢源》中被指是天生的白虎湯,能清熱生津,解渴除煩。西瓜果肉內亦含有瓜氨酸及精氨酸等成份,能加增尿素的形成,有利尿作用。若酒精中毒或酒醉後頭暈,可喝一杯西瓜汁,運用其排尿作用,幫助排走肝臟的酒精成份。 西瓜中所含的糖、蛋白質和微量的鹽,能降低血脂軟化血管,對醫治心血管病,如高血壓等亦有療效。西瓜皮及種子殼所製成的西瓜霜,能夠治療口瘡、口疳,牙疳,急性咽喉炎待喉症。 美國一些藥理學家亦發現西瓜中的瓜氨酸,有著與西地那非(威而钢)類似的藥理作用,能增加進入陰莖海綿體內的血液量,及促進血管內釋放一氧化氮。可是,若要有一顆威而钢一樣的效力,就必須吃最少30個西瓜。 糖尿病患者則不宜吃西瓜。西瓜內的糖份及其利尿作用,會增加糖尿病患者腎臟的負擔,提升血糖尿糖。 由於,西瓜多水份的緣故,吃太多西瓜會沖淡胃裡的胃酸,引致胃炎、消化不良或腹瀉等病。 據《本草纲目》记载:西瓜又名寒瓜。皮甘、凉、无毒。主治下列病症: 口舌生疮。用西瓜皮烧过,研末,放入口内含噙。 内挫腰痛。用西瓜青皮阴干,研为末,盐酒调服15克。 食瓜过多,人感不适。用瓜皮煎服汤饮即可。 瓜藤解酒。 挑選方法 西瓜在結果時,常會在其內出現空洞,導致纖維化而影響口感。故選擇西瓜時常用敲擊西瓜外皮的方式,以回音來辨識西瓜的品質,声音清脆适合食用,声音沉闷则大多不熟。 雨季時所採收的西瓜,常因吸收過多的水份,導致甜度降低,或是從中心開始腐爛,以致口感不佳,故消費者應避免於雨季購買西瓜。 非破壞性水果光學糖度計可以測西瓜甜度而不損傷西瓜。 產量 象徵 西瓜在美国被視為種族歧視黑人的象徵符號,盖因大众误认为黑人极其爱吃西瓜故。 在烏克蘭,赫爾松州是該國的西瓜主要產地,因此西瓜成了赫爾松的象徵。2022年11月,烏克蘭軍隊收復了被俄軍佔領近9個月的首府赫爾松市,烏克蘭郵政推出西瓜主題郵票做為紀念。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西瓜 Xigua 藥用植物圖像數據庫(香港士忽大學中西醫藥學院) 西瓜品種、行銷及營養與應用研討會專輯 -
|
川梨无毛变种Pyrus pashia Buch.-Ham. ex D. Don var. kumaoni Stapf 川梨钝叶变种Pyrus pashia Buch.-Ham. ex D. Don var. obtusata Cardot 川梨(原变种)Pyrus pashia Buch.-Ham. ex D. Don var. pashia 褐梨(Pyrus phaeocarpa ) 沙梨( ):又稱日本梨 秋子梨():又称花盖梨、山梨、青梨、野梨、沙果梨、酸梨 參考 延伸阅读 外部連結 Flora of China:梨屬
|
Z.H. Chen,W.Y. Xie et Zi.L. Chen 雪熟梨():产于欧洲,切勿与中国的雪梨(沙梨品种)、雪花梨(白梨品种)混淆。 川梨 Pyrus pashia 川梨大花变种Pyrus pashia Buch.-Ham. ex D. Don var. grandiflora Cardot 川梨无毛变种Pyrus pashia Buch.-Ham. ex D. Don var. kumaoni Stapf 川梨钝叶变种Pyrus pashia Buch.-Ham. ex D. Don var. obtusata Cardot 川梨(原变种)Pyrus pashia Buch.-Ham. ex D. Don var. pashia 褐梨(Pyrus phaeocarpa ) 沙梨( ):又稱日本梨 秋子梨():又称花盖梨、山梨、青梨、野梨、沙果梨、酸梨 參考 延伸阅读 外部連結 Flora of China:梨屬 L L
|
André-Theuriet 大道的十字路口旁。 Carrefour現行的企業標誌第一次出現是在1966年,其設計概念取自法文商標字首C,C的右端延伸一個藍色箭頭,左端一個紅色箭頭,象徵四面八方的客源不斷地向著Carrefour聚集。 家樂福在進駐亞洲第一個市場—台灣時,將「Carrefour」翻譯成「家樂福」,取「家家快樂又幸福」的意思,這個名稱成為該集團在大中華地區的商標。 而在中东地区由迪拜Majid AlFuttaim集团经营,使用与法国家乐福大本营不同之独立风情特色logo,即与Majid AlFuttaim集团logo一致基础上调成红蓝相间颜色,该集团家乐福涵盖了阿联酋、沙特阿拉伯、肯尼亚、黎巴嫩、埃及、伊拉克、伊朗、科威特、卡塔尔、阿曼、巴基斯坦等中东国家地区。 股份組成 法國首富、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團酩悅·軒尼詩-路易·威登集團主席Bernard Arnault及私募股權基金Colony Capital LLC組成的聯合財團是家樂福的最大股東,截至2013年9月底合共控制著14.77%的股份和20.06%的投票權。Bernard Arnault家族控股公司Groupe Arnault SA和olony Capital LLC和Blue Partners的持股比例分別為8.88%和5.89%。 2014年4月8日,老佛爺百貨的擁有者Moulin家族宣布已經通過家族控股公司Motier SAS斥資12.8億歐元,收購家樂福6.1%的股份4,420萬股,成為後者的第二大股東。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家樂福集團股本總額為1,973,132,097.50歐元,其5%以上股東及其持股情況如下:Galfa12.91%; Groupe Arnault8.60%; Peninsula Europe7.61%。 發展概況 1959年,成立家樂福公司。 1960年6月,第一間家樂福超市於法國安錫Parmelan 大道和 André-Theuriet 大道的十字路口開業,店面規模約為850平方米。 1963年6月15日,第一間家樂福量販店於法國埃松省聖熱訥維耶沃代布瓦開業,為法國第一家量販店,店面規模約為2,500平方米。 1999年,家樂福與(台譯為彭慕斯,陸譯為普美德斯)合併後,成為歐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的零售商。 2000年,家樂福進入比利時市場,共投資8億至9億歐元兼併了曾是比利時零售業龍頭的GB連鎖超市。 2006年,家樂福宣布退出韓國市場。 2009年,家樂福宣布退出進入不足一年的俄羅斯市場和義大利南部市場。 2010年,家樂福宣布退出經營了10年的日本市場,將所有商場轉為永旺。 2010年6月底之前,家樂福關閉了比利時境内21間分店,並將另外20家分店轉讓给比利時第四大連鎖超市Mestdagh,共解雇1672名員工。 2017年,法國乳品巨頭拉克塔利斯集團嬰兒食品和奶粉產品受大規模沙門氏菌污染,包含為家樂福自有牌代工的產品受波及,遍及全球分店,法國財經部要求家長儘可能不食用拉克塔利斯產品。 2018年1月,亚历山大·邦帕德(Alexandre Bompard)宣布了一项名为“家乐福 2022”的公司战略计划,旨在使家乐福成为“全民食品转型的领导者”。 该计划包括改善食品和包装可持续性的措施、限制食品浪费、开发有机产品、电子商务合作伙伴关系,以及从 2018 年开始的 20 亿欧元年度投资以及组织和成本削减措施。。 2018年3月15日,台灣家樂福全新官網正式上線。 2018年7月3日,家樂福將與英國特易購建立為期3年的战略联盟,包括与全球供应商的关系、联合采购自有品牌产品和非转售产品。 分店 台灣 臺灣為家樂福在亞洲區所設立的第一個據點。1987年,家樂福與統一企業合資成立「家福股份有限公司」(家樂福持股60%、統一企業持股20%、統一超商持股20%),總公司設立於臺北市南港區;第一家分店大順店於1989年在高雄市開始營運(屬於量販店型,已於2013年結束營業)。 家樂福在臺灣的經營業態由早期典型的量販店型、順應法規的批發倉儲店型,依序發展出賣場內另有一間專門店的量販店型、包含二間以上專門店的量販店型、結合數種不同類型的專門店,具備「吃喝玩樂買」一次購足()性質的購物中心店型(),以及超市店型。 家樂福的標語口號包括早期的「天天都便宜,就是家樂福,天天喔!」其行動如1997年推出自有品牌商品、1998年首先創立「超低價商品」、1999年業界首推「天天都便宜」的承諾、2004年推出「NO.1我們的最低價品牌」;2018年由全球家樂福共同推動「家樂福 2022」公司戰略計劃中,以食物轉型計畫為核心價值所號召「每個人都值得最好的」,以及重新定位後的「歡迎回家 家樂福」等。 2006年,原與法國巴黎銀行旗下公司佳信銀行(Cetelem)合作的簽帳卡取消,改成與台灣聯邦商業銀行合作推出之家樂福聯名信用卡與家樂福萬用金融卡;2011年改與玉山銀行合作發行聯名信用卡。 2019年起,家樂福重視消費者權益,並送自有產品至中華民國無添加餐飲食品發展協會(Anti Additive Clean Label Organization of Taiwan)驗證。截至2020年6月,已有126種產品送驗並通過檢驗合格。 2022年7月19日,統一集團於深夜11時40分於證券交易所3樓召開記者會宣佈,由統一企業斥資311億元買下法商家樂福持有台灣家樂福60%股權,台灣家樂福成為統一集團百分之百獨資公司,2023年6月30日完成交割。 分店資訊 截至2023年10月18日,家樂福於台灣共經營311間分店:67間為量販店型,244間為超市店型。截至2018年3月31日止,屬於購物中心店型(商店街、美食街、主題餐廳)的家樂福共有59間。 量販店型態 量販店及批發倉儲是家樂福進入臺灣市場最先推展的業態,為了順應臺灣法令對於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定,展店初期曾將賣場區分為兩種經營型態:屬於大型批發倉儲()的綠店,設置於工業區內,消費者必須申辦會員購物;藍店則為零售量販店(),散置在住宅區和商業區內,提供一般零售服務,一般民眾可直接進入消費;後因臺灣政府開放變更使用執照,使量販店得設置於工業區土地,故已取消藍綠店之分,同時隨著都市擴張,分店地址亦逐漸市區化。 1996年,家樂福的展店店數及年營收超越當時臺灣的量販始祖萬客隆,成為臺灣最大的連鎖量販店。 有別於萬客隆展店前期多開設於偏遠郊區,致使主力客群受限於汽車族群;家樂福展店方式主要於市區周邊覓地興建獨立的量販賣場,或是進駐市區住商混合大樓的商業空間以及商業大樓、與購物中心合作設置賣場;併購同業、接手承租數間營運狀況不佳的地區型量販原址也是重要展店方式,2006年家樂福收購英商特易購量販台灣分店、2001年至2019年間,家樂福接手承租多家地區型量販分店原址,如大廣三百貨量販、萬家福量販、大樂量販/大統超市、永信新天地量販、永吉大賣場、全買大賣場、台糖量販等。2022年12月,家樂福量販在臺灣的分店數已達到67間,員工人數超過一萬人,穩站全台分店數第一大量販地位,總營收部分也是台灣非會員制零售型量販排名第一。 2008年,家樂福於雲林縣斗六市展店後,成為唯一於臺灣本島生活圈完全展店的連鎖量販店。2018年,家樂福不惜高昂的營運成本,看好中國大陸籍遊客觀光及在地商機而進軍金門縣展店,成為首家在台灣本島以外的離島地區開設據點的量販店。未來並計劃於尚未開設量販店型的基隆市、新竹市、澎湖縣展店。 目前部分分店實施的24小時營業制度,是沿襲自特易購原各分店的作法,後來部份分店亦跟進特易購原分店,開始實施24小時營業(例如首間跟進的台北桂林店自2006年11月開業起、台中德安店自2007年3月30日起,即為24小時營業);不過,也曾有嘗試以24小時延續終日無休營業的分店,因為深夜時段來客率過低,而又改回非24小時營業的例子。 另外,有些家樂福的停車場車道(包含汽車與機車)出現了設計瑕疵的問題,因此被列為大魔王停車場的其中之一。(例如:台北重慶店停車場、台北桂林店汽車停車場、新北蘆洲店汽車地上停車場、新北林口店機車停車場、桃園平鎮店汽車地上停車場、彰化店地上停車場、台南安平店汽車地上停車場) 超市型態 2000年代中後期,家樂福量販店型在台灣的展店空間已趨近飽和,且家樂福有意與當時分店數近500間的連鎖超市龍頭全聯福利中心競逐超市市場,故2009年於臺北縣(今新北市)板橋府中商圈、永和永安、土城福益等地開設3間測試性質的「家樂福便利購」;而由於2012年臺灣量販超市業年營收排行,以量販店為主業的家樂福被全聯福利中心超越,自第一名下降至第二,故家樂福於2013年起重啟便利購展店計畫,在全臺都會區社區及中小型城鎮展開大規模拓店計畫,品牌識別名稱改採用「便利購」(2014年後開設的分店增加副標「家樂福超市」),視覺設計主色則採用亮橘色與深棕色,營業面積約在120~300坪之間。 2018年12月後開設的分店採用新版品牌識別「 家樂福」、白底橘字的設計風格;同月,開設面向鄰里的桃園桃中店,營業面積僅42坪,商品品項以雜貨類為主,為測試性質的小型超市店型(現已結束營業)。2019年8月,自6月起接手的3間台糖健康超市陸續改裝開業。2020年12月以9,700萬歐元(約32億臺幣)向怡和集團牛奶國際(Dairy Farm;2021年8月改稱DFI零售集團)收購其在台惠康百貨所有股份,併購199間頂好超市及25間Jasons Market Place頂級超市,頂好超市招牌與內裝於2021年2月至11月陸續更換成家樂福超市,扣除少數租約到期的頂好分店,再加上原先家樂福自行開設的69間超市店型後,改裝完畢後的家樂福超市分店數達到249間,穩坐僅次於全聯福利中心的台灣第二大連鎖超市地位,家樂福超市主要競爭對手為全聯福利中心、美廉社、地區性連鎖超市如楓康超市。 Jasons Market Place頂級超市經保留原品牌營運兩年後,於2022年12月授權到期,故包含招牌、內裝更換,店務整改等改裝工程,於2022年4月起以每月改裝1~2間分店的進度,陸續改名為「Mia C'bon Market」,並於2022年11月完成改裝計畫。 主要競爭對手為全國連鎖頂級超市如C!ty'super、美麗市場(新光三越自營超市),地區性連鎖頂級超市如Breeze Super、Fresh Mart(遠東SOGO自營超市)、地區性單店頂級超市如裕毛屋凱福登超市。
|
截至2023年10月18日,家樂福於台灣共經營311間分店:67間為量販店型,244間為超市店型。截至2018年3月31日止,屬於購物中心店型(商店街、美食街、主題餐廳)的家樂福共有59間。 量販店型態 量販店及批發倉儲是家樂福進入臺灣市場最先推展的業態,為了順應臺灣法令對於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定,展店初期曾將賣場區分為兩種經營型態:屬於大型批發倉儲()的綠店,設置於工業區內,消費者必須申辦會員購物;藍店則為零售量販店(),散置在住宅區和商業區內,提供一般零售服務,一般民眾可直接進入消費;後因臺灣政府開放變更使用執照,使量販店得設置於工業區土地,故已取消藍綠店之分,同時隨著都市擴張,分店地址亦逐漸市區化。 1996年,家樂福的展店店數及年營收超越當時臺灣的量販始祖萬客隆,成為臺灣最大的連鎖量販店。 有別於萬客隆展店前期多開設於偏遠郊區,致使主力客群受限於汽車族群;家樂福展店方式主要於市區周邊覓地興建獨立的量販賣場,或是進駐市區住商混合大樓的商業空間以及商業大樓、與購物中心合作設置賣場;併購同業、接手承租數間營運狀況不佳的地區型量販原址也是重要展店方式,2006年家樂福收購英商特易購量販台灣分店、2001年至2019年間,家樂福接手承租多家地區型量販分店原址,如大廣三百貨量販、萬家福量販、大樂量販/大統超市、永信新天地量販、永吉大賣場、全買大賣場、台糖量販等。2022年12月,家樂福量販在臺灣的分店數已達到67間,員工人數超過一萬人,穩站全台分店數第一大量販地位,總營收部分也是台灣非會員制零售型量販排名第一。 2008年,家樂福於雲林縣斗六市展店後,成為唯一於臺灣本島生活圈完全展店的連鎖量販店。2018年,家樂福不惜高昂的營運成本,看好中國大陸籍遊客觀光及在地商機而進軍金門縣展店,成為首家在台灣本島以外的離島地區開設據點的量販店。未來並計劃於尚未開設量販店型的基隆市、新竹市、澎湖縣展店。 目前部分分店實施的24小時營業制度,是沿襲自特易購原各分店的作法,後來部份分店亦跟進特易購原分店,開始實施24小時營業(例如首間跟進的台北桂林店自2006年11月開業起、台中德安店自2007年3月30日起,即為24小時營業);不過,也曾有嘗試以24小時延續終日無休營業的分店,因為深夜時段來客率過低,而又改回非24小時營業的例子。 另外,有些家樂福的停車場車道(包含汽車與機車)出現了設計瑕疵的問題,因此被列為大魔王停車場的其中之一。(例如:台北重慶店停車場、台北桂林店汽車停車場、新北蘆洲店汽車地上停車場、新北林口店機車停車場、桃園平鎮店汽車地上停車場、彰化店地上停車場、台南安平店汽車地上停車場) 超市型態 2000年代中後期,家樂福量販店型在台灣的展店空間已趨近飽和,且家樂福有意與當時分店數近500間的連鎖超市龍頭全聯福利中心競逐超市市場,故2009年於臺北縣(今新北市)板橋府中商圈、永和永安、土城福益等地開設3間測試性質的「家樂福便利購」;而由於2012年臺灣量販超市業年營收排行,以量販店為主業的家樂福被全聯福利中心超越,自第一名下降至第二,故家樂福於2013年起重啟便利購展店計畫,在全臺都會區社區及中小型城鎮展開大規模拓店計畫,品牌識別名稱改採用「便利購」(2014年後開設的分店增加副標「家樂福超市」),視覺設計主色則採用亮橘色與深棕色,營業面積約在120~300坪之間。 2018年12月後開設的分店採用新版品牌識別「 家樂福」、白底橘字的設計風格;同月,開設面向鄰里的桃園桃中店,營業面積僅42坪,商品品項以雜貨類為主,為測試性質的小型超市店型(現已結束營業)。2019年8月,自6月起接手的3間台糖健康超市陸續改裝開業。2020年12月以9,700萬歐元(約32億臺幣)向怡和集團牛奶國際(Dairy Farm;2021年8月改稱DFI零售集團)收購其在台惠康百貨所有股份,併購199間頂好超市及25間Jasons Market Place頂級超市,頂好超市招牌與內裝於2021年2月至11月陸續更換成家樂福超市,扣除少數租約到期的頂好分店,再加上原先家樂福自行開設的69間超市店型後,改裝完畢後的家樂福超市分店數達到249間,穩坐僅次於全聯福利中心的台灣第二大連鎖超市地位,家樂福超市主要競爭對手為全聯福利中心、美廉社、地區性連鎖超市如楓康超市。 Jasons Market Place頂級超市經保留原品牌營運兩年後,於2022年12月授權到期,故包含招牌、內裝更換,店務整改等改裝工程,於2022年4月起以每月改裝1~2間分店的進度,陸續改名為「Mia C'bon Market」,並於2022年11月完成改裝計畫。 主要競爭對手為全國連鎖頂級超市如C!ty'super、美麗市場(新光三越自營超市),地區性連鎖頂級超市如Breeze Super、Fresh Mart(遠東SOGO自營超市)、地區性單店頂級超市如裕毛屋凱福登超市。 購物中心型態 家樂福早期開設的量販店面積較小,僅於賣場出入動線兩端設置小規模的美食商店街,直到2002年首度引入歐陸量販商場模式,於桃園縣中壢市(今桃園市中壢區)內壢地區開設商場總樓板面積達7,300坪(未含停車場)的旗艦店,當時號稱為全亞洲規模最大的量販店,規劃為平面式單一樓層賣場,其中美商街面積即佔約4,100坪;此後家樂福展店大多朝向以量販為主力店、規模中型的模式進行規劃,部分面積較大的分店除服飾、雜貨、餐飲、遊戲場等中小型店舖外,亦將空間租給連鎖居家用品店、連鎖運動用品店、健身中心、婚宴會館等大型專門店共同集客,而兼具的性質;2004年開幕的台北新店店(又稱家樂福新店城,目前為臺灣家樂福店王),商場樓地板面積就達萬坪以上,頂樓還附設全國首創的空中高爾夫練習場;2017年接手經營的臺中豐原元亨利貞購物商城引進了首間附設於量販商場內的連鎖影城In89豪華數位影城;2019年接手的5間台糖量販中,臺南新仁店(原台糖嘉年華購物中心,商場總樓板面積約7,000坪,屬旗艦店)與雲林北港店皆引進秀泰影城。 除了量販商場外,家樂福面積較大的超市也會結合商店及餐飲,組合成小型商場或沿街式店面群(根據美國購物中心術語,可依照規模稱為、);2013年5月於桃園縣(今桃園市)蘆竹開設首間附設小型商場的便利購南竹店,營業面積近500坪。 2019年8月,接手經營的3間原台糖健康超市分店,皆保留原來的附屬商店分租經營。2021年12月,開設營業面積逾1,000坪的家樂福超市龜山文青店,其中商場面積約700坪。 新聞事件 2006年12月6日,接手自特易購的家樂福台北碧潭店由於與同樣位在新店市區內的「新店店」距離過近且規模無法相比,故結束營業,此為台灣家樂福展店17年來,首間結束營業的分店。 2007年9月17日,家樂福冠名贊助台北國際國道馬拉松比賽,是繼1999年贊助台北國際馬拉松比賽後又一次贊助大型馬拉松賽,但在傳出跑者在比賽中死亡之意外;下半年則在高雄市首度舉辦「家樂福活力路跑」。 2007年12月31日,營業長達14年的家樂福台北三重店由於與位在三重跟新莊交界處,接手自特易購的「重新店」距離過近且規模無法相比,故結束營業。 2010年1月,家樂福台北淡水店所在地屬於工業區土地,經營大賣場違反建築使用規定,自2001年來共被臺北縣政府開罰15次、每次新臺幣三十萬元。臺北縣政府長年輔導家樂福淡水店變更使用執照,但因建築已使用30年,硬體設施不敷使用,故結束營業。後於淡海新市鎮另闢「淡新店」,2013年開幕。 2011年1月3日,數十名家樂福員工到勞委會陳情,表示公司長期要求勞工超時工作又不給加班費,甚至開除工會幹部。 2013年1月30日,清潔工拿破損20元牛奶糖,家樂福提出告訴。 2013年1月29日,突檢勞動條件統聯、家樂福爆違規。 2013年1月29日,家樂福全國開發部經理詹玲珠猝逝,其夫指控兩名主管要脅她自動離職。工會證實詹玲珠數度求援,家樂福則指不應曲解工作壓力。 2013年1月22日,家樂福被點名農藥控管差。 2013年10月31日,南台灣歷史最悠久、營業長達24年、也是全台首間家樂福量販店的高雄大順店因租約到期結束營業 2014年8月9日,家樂福工會爆有過期商品。 2014年10月3日,消基會公布在6-7月間抽查「市售塑膠包裝食品」,「豬肉炒肉片」驗出多環芳香烴(PAHs)。 2017年6月22日,家樂福於高雄市左營區開設第100間分店—家樂福便利購「左營南屏店」。 2017年7月8日,家樂福登去年(2016)最血汗企業榜首。 2018年1月14日,家樂福高雄十全店因租約到期結束營業。 2018年2月,家樂福打破傳統只任用法國人慣例,正式任命由臺灣籍員工擔任家樂福臺灣區總經理,成為該集團第一位亞裔經理人。 2020年3月8日,家樂福台北東興店因租約到期而結束營業。 2020年3月8日,家樂福高雄新楠店因1樓美食街韓式料理店變壓器短路造成失火。 2020年5月17日,家樂福新竹竹北店所在地址、總值逾新臺幣10億元的新竹縣竹北福松巴黎廣場大樓,因土地租約年限問題,新竹縣政府4年前與BOT廠商福松建設公司打官司,日前獲最高法院判勝訴,縣府將取回建物所有權。 2020年5月19日,身障店員被顧客欺負,店長言語威脅。對此家樂福做出回應,表示「會提供進一步幫助」。 2020年6月2日,家樂福宣佈併購頂好超市及Jasons Market Place共224間分店。 2020年7月31日,家樂福台中崇德店因租約到期而結束營業。 2020年8月8日,北台灣歷史最悠久、營業長達30年的家樂福台北南港店暫停營業,進行內部調整;9月10日,經評估後因業績未達標、設備老舊,業者宣布正式熄燈,後於南港輪胎舊廠對面另覓店址,2021年8月18日重新開幕。 2021年2月3日,首兩家頂好超市改裝的家樂福超市台北敦化北店與南港舊莊店開幕。並預計以每週8家店的速度更換招牌。至於Jasons超市則保留原品牌經營兩年。 2022年3月14日,家樂福位於桃園市楊梅區旗艦物流倉發生火警。 2022年4月30日,首家Jasons超市改裝的「Mia C'bon Market」台北天母店開幕。並預計以每月1~2家店的速度更換招牌內裝及店務整改。 2022年12月4日,家樂福台北大直店因租約到期而結束營業。 2023年2月19日,家樂福高雄愛河店原本即將因租約到期而結束營業,地主豐邑建設得知附近居民消費需求後,與家樂福總公司討論結果決定續租,營業延長至2025年。 2023年3月31日,家樂福嘉義北門店原本即將因租約到期而結束營業,經家樂福總公司與財政部國有財產署討論後決定續租。 中國大陸 家樂福在1990年代開始打算以香港為基地逐步開發中國大陸市場。不過由於在港經營困境,因此公司在1990年代末作出全面撤離香港的決定,改為以中國內地為主的市場開發策略。家樂福1995年開設了中國大陸第一家購物廣場,後來推出「開心購物家樂福」和「一站式購物」等理念。2005年家樂福對中國內地的組織結構作出大幅調整,包括人事和管理兩部分,還將設立東、南、西、北四個地區管理總部,並且任命4名高級管理人員。 2006年10月,家樂福的全球第1,000家大賣場於北京郊區開幕(2009年12月,在大陸已有156家分店)。收入366億元人民幣。目前在中國大陸的主要競爭對手有沃爾瑪、大潤發、華潤萬家等。家樂福在2012年6月更在北京分店成立中國共產黨黨支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内第一家擁有黨支部的外資零售商。 2019年6月23日,蘇寧易購宣佈其全資子公司蘇寧國際拟出資48億元人民幣現金收購家樂福中國80%股份,家樂福將保留20%股份。 截至2021年10月,家乐福中國在中國大陸以家樂福大賣場,“Easy家樂福”便利超市及家樂福會員店三種業態經營,其中家樂福會員店為付費會員制賣場,對標山姆會員商店及開市客。截至2022年9月30日,中國大陸家樂福超市門店數量為151家。 2023年2月20日,家樂福中國引入安徽省安慶市迎江區政府所属國資平臺的戰略投資。 相關抵制事件 2003年6月,圍繞著家樂福“進場費”的問題,上海炒貨行業協會集體抵制向家樂福供貨,成爲當時轟動一時的新聞。那場抵制供貨風波的起源是家樂福長期以來向供貨商收取高額的附加費,導致很多炒貨食品企業不堪重負。根據上海炒貨行業協會公佈的一份“家樂福收費清單”,其中有20項收費項目被供應商認爲屬於“不合理收費”。比如:法國國慶店慶費:10萬元/年、新店開張費:1萬元至2萬元、老店改造費:1萬元至2萬元、海報費:2340元/店、新品費:1000元/店、堆頭費:3萬元-10萬元/店,出廠價讓利:銷售額的8%、服務費:銷售額的1.5%-2%等等。由於當時的家樂福這樣的知名大型連鎖超市占有相當大的市場份額,有充分的餘地挑選供應商,因此很多中小供應商對家樂福設置的苛刻門檻是“敢怒不敢言”。爲此,上海炒貨行業協會曾經向政府主管部門反應情況,2002年9月上海市商業委員會、工商局曾經聯合出臺了《關於規範超市收費的意見》和《超市收費合同示範文本》等試圖予以規範,但是情況一直未能得到解決。在供貨商代表與家樂福再三談判無果的情況下,最終導致了這場風波。 2008年,由于在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聖火傳遞中火炬接力手受到支持西藏流亡政府的人士的抗議以及法國一些政界人士認爲應該抵制北京奥运。中國大陸民間人士在各大城市於于4月發起抵制法國貨和抵制家樂福的活動。加上家樂福母公司LVMH被指資助丹增嘉措的西藏獨立運動,結果在中國政府默许下引起北京、合肥、武漢、廣州、深圳、海口等家樂福商舖示威抗議,並呼籲罷買家樂福商品及法國貨,而部分门店確實有停業的現象。家樂福總裁迪朗否認公司支持藏獨,並一直支持北京主辦奧運。家樂福道歉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也一改縱容的態度,開始在網絡上封殺抵制家樂福的内容,各大網站關於抵制家樂福的内容也被删除。即時通訊軟體騰訊QQ删除抵制者用QQ建立的宣傳聯係群,抵制家樂福的事情在新華社等官方背景的媒體上之前的報道,也在網絡上被删除。另外,到5月4日“家樂福”一詞除在中國雅虎外,可以在谷歌、百度等主流搜索引擎中搜索,銷售逐漸恢復,百度百科之中“家乐福”词条一度无法被编辑,漸漸抵制潮退燒。 產品品質問題 中国中央电视台在2012年3.15晚会上曝光了家乐福郑州市花园店的重大事件:返包销售鸡类食品和过期食品。事件曝光后,家乐福对此事件得到重视,对消费者表示歉意。事发门店停业整顿,各门店问题产品全部下架。 2015年3月,京華時報曝光了北京沃爾瑪、家樂福、華聯三家超市分店的「剩肉翻新術」,其調查發現上述超市經過換簽、絞肉餡兒、清洗等手法,將剩肉、過期肉甚至變味兒肉「煥然一新」重新上櫃,賣給消費者。 2020年12月28日,湖南省长沙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發布通告,长沙家乐福超市有限责任公司韶山南路店销售的上海青,啶虫脒项目不合格。 2020年12月29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發布通告,四川家乐福商业有限公司成都科华路店銷售的彭州市小金龙工艺品厂生產的“濛阳®”牌毛绒玩具的增塑剂不合格。 2020年12月30日,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發布通告,河北保龙仓家乐福商业有限公司涿州范阳路店銷售的祥兴(福建)箱包集团有限公司生產的背包振荡冲击性能不合格。 2020年12月31日,山东省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通告,青岛家乐福商业有限公司新兴店銷售的东莞市衣购思商贸有限公司生產的9410BWL拼色花条纹圆领男毛衣2256(A)的纤维含量不合格。 2021年1月7日,山東省滨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通告,滨州家乐福商贸有限公司销售的孔府宴花生的黄曲霉毒素B1超標。(毒素超标问题) 2021年1月18日,厦门市思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發布通告,厦门家乐福商业有限公司中华城店销售的白米糕的酸价(以脂肪计)、过氧化值超標。不合格原因可能是生产环节原因,经营者将进一步加强进货查验力度,严把进货关。 2021年1月27日,山东省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發布通告,青岛家乐福商业有限公司新兴店于2020年10月12日共购进不合格白菜泡菜48袋,已全部销售完毕。因已零售,未能召回产品。青岛家乐福商业有限公司新兴店经营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四项的规定。鉴于该店履行了进货查验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三十六条的规定,对青岛家乐福商业有限公司新兴店免予处罚。目前,该单位已完成整改。 商店關閉潮 家樂福1995年進入中國市場,鼎盛期間家樂福在中國有210家大型綜合超市與24家便利商店,涵蓋全中國22個省份、51座中大型城市。但2013年之後,隨著電商網購的迅猛發展,實體商店受到了很大衝擊;另一方面,很多店鋪因爲租約到期,業主提高租金,使得家樂福這樣以大賣場方式經營的大型商超面臨著銷售額下降、成本升高的雙重壓力而難以爲繼。 在這種情況下,家樂福從2021年開始逐步縮減中國大陸的店鋪規模。2021年,濟南家樂福繼4月關閉了解放橋店之後,8月關閉了最後一家魏家莊店;9月,成都家樂福八寶街店宣佈關閉;11月,廈門家樂福的明發店、東莞家樂福的世紀廣場店以及杭州家樂福湧金店相繼關閉。進入2022年之後,家樂福加大了壓縮中國大陸店鋪規模的力度,2022年3月,亞洲規模最大旗艦店北京家樂福中關村店關閉;5月,深圳家樂福梅林路店因租金問題被業主勸退;6月,福州家樂福寶龍店宣佈關閉;7月,北京家樂福方莊店關閉;8月,哈爾濱家樂福國展店關閉;9月,寧波家樂福江東店關閉;11月15日,作爲鄭州家樂福最後一家的花園路店關閉。進入2023年之後關店勢頭依然不減,1月30日,長沙家樂福芙蓉廣場店關閉,這也是家樂福在湖南的最後一個門市;3月,昆明家樂福南亞第壹MALL購物中心店長期拖欠租金,被昆明南亞風情房地產開發公司宣佈撤店;4月,大連家樂福三八廣場店和大連市内其他三家門市店全部關閉,開業不到兩年,作爲會員店的上海家樂福成山路店以及蘇州家樂福最後一家的人民路店也在4月宣佈關閉。8月26日,家乐福广州新市店关闭,至此家乐福在广州、深圳已无门店。 即便是維持營業的店鋪,或者賣場的面積大大縮小,比如:青島家樂福香港中路店。或者因經營波動而導致商品供貨受到影響,2023年2月,廣州家樂福的新市店和員村店因傳言家樂福購物卡不能結算,引起了購物卡持有人的恐慌,出現了商品被搶購一空的狀況;3月,上海家樂福徐家匯店在空櫃了一段時間之後商品才重上貨架。儘管家樂福對外宣稱“會繼續深耕中國市場”,但種種跡象表明,家樂福大幅度地縮減中國大陸的店鋪規模已經是大勢所趨。 香港 家樂福在1990年代中起於香港開設多家分店,分別位於屯門屯門市廣場、荃灣灣景廣場、元朗新元朗中心商場及杏花邨。家樂福更於1997年底,計劃在香港開設十間分店,向恆基地產承租新都城中心三期第一層全層商場樓面,涉及面積16萬平方呎,據悉當時每平方呎租金20餘元,並計劃斥資8,000萬元裝修舖位,及於2000年3月收場。期後該超市更於1999年初再向恆地租用馬鞍山新港城中心15萬2,243平方呎商場樓面,當時每平方呎租金亦為20多元。 唯恆地先後入稟法院,就家樂福租用馬鞍山新港城及將軍澳新都城三期的商舖樓面,向租戶追討違反租約賠償,及要求法庭強制家樂福履行租約協議。 由於香港2大連鎖超級市場——百佳及惠康的惡性競爭,家樂福撤出香港。當時家樂福在香港的管理人員曾向媒體透露,百佳及惠康向供應商施壓,令供應商不得提供貨品給家樂福,加上香港店舖租金極度高昂,最後家樂福於2000年8月29日宣布,在同年9月18日結束全港四間分店,遣散490名員工,正式放棄香港市場。發言人強調,香港公司結業與香港超市競爭無關,主要是該公司未能貫徹營辦「逾十萬呎」舖位,以薄利多銷的形式經營。然而在香港逾三年開設的四間分店,其平均面積只是二萬至三萬平方呎,與該公司的要求甚遠。在沒有發展空間的情況下,成本未能攤分,公司遂決定結業。 家樂福傳出結業消息後,傳媒雖紛湧到家樂福採訪,但分店方面卻採取封鎖消息態度,不容許傳媒接觸員工。而杏花邨分店的員工及商場護衛,更一度驅趕記者。 新加坡 家樂福於1997年進入新加坡(首間開設的分店成為新加坡第一百個購物中心),在新達城與獅城大廈共設有2家分店。鑒于新加坡市場的業務沒有擴充與發展潛能,難以於中長期取得市場主導地位,因此家樂福於2012年底結束新加坡兩間分店的營運。 泰國 泰國政府為了發展小本商業,規定大型綜合性商場不得開在鬧市中心,但是該政策似乎並無影響近年來家樂福商場的蓬勃發展。家樂福在泰國大部分的分店都開設於首都曼谷;但除此之外還包括普吉、合艾、清邁、芭達亞、北柳與洛坤等城市,也都有家樂福的分店。 擁有39間超市和1間便利商店。 2010年11月15日法國零售業者Casino Guichard-Perrachon SA(CO-FR)同意斥資8.68億歐元(折合11.8億美元),收購家樂福在泰國的42個門市,目前Casino在泰國的據點有111個,以Big
|
就讀史丹佛期間,至葛雷廣告公司(Grey Advertising)實習。 職業生涯 MBA畢業後,得到兩份在紐約的工作,分別為美國最大的廣告公司Lintas(靈獅)和美國最大金融資訊集團Dun & Bradstreet(鄧白氏),王文華選擇進入Dun & Bradstreet集團,此集團旗下包括Moody's Investors Service(穆迪債信評等)、Dun & Bradstreet Information Services(鄧白氏債信公司)、A.C.Nielsen(尼爾森公司)、Nielsen Media Research(尼爾森媒體研究)等。 1999年,於紐約和東京工作五年後,王文華放棄華爾街優渥高薪,返回臺灣。回臺後曾任博偉電影公司資深行銷經理與MTV電視台董事總經理,並擔任臺北NEWS98電台廣播節目《愛你22小時》主持人和台大進修教育推廣部講師,教授商業課程,從事企管顧問、行銷企劃、商業研究、教育訓練和慈善事業等,並持續寫作不輟。 主持廣播節目以富磁性的嗓音、敏銳的思考、條理分明的鋪陳和真誠的態度引領來賓和聽眾,互動幽默搞笑,知性中見風趣;談論財金行銷專題,鞭闢入裡,兩者皆深受聽眾喜愛。 往後十年白天上班,晚上寫小說、在臺大教書、主持廣播節目、從事公益等。 2007年與趨勢科技董事長張明正合辦社會企業「若水國際」,並擔任董事長。 2010年,創辦「王文華的夢想學校」,用世界一流企業的觀念、做法、成功失敗案例(Best Practices),來啟發全球華人地區的企業和員工,目標是讓華人企業,達到世界一流的水準。 2013年,他成立「創新拿鐵」網路媒體,把國際上創新、創業的案例,帶來台灣。同時幫助台灣創新、創業的案例,走向國際。 公益活動 曾利用廣播節目為失智老人基金會募款,並主動加碼捐款,呼籲大家貢獻出一己之力,付出愛心。 親身參與義賣募款會,幫助失智老人基金會。 親身參與慈善義賣,幫助中華民國關懷兒童腦瘤協會。 參與陽光基金會慈善活動。 參與喜憨兒社會福利基金會活動,帶領讀者至喜憨兒烘焙坊做薑餅屋,鼓勵大家參與公益。 與趨勢科技董事長張明正合辦社會企業「若水國際」,推展公益企業、慈善創投。 文學作品表列 散文
|
Bradstreet集團,此集團旗下包括Moody's Investors Service(穆迪債信評等)、Dun & Bradstreet Information Services(鄧白氏債信公司)、A.C.Nielsen(尼爾森公司)、Nielsen Media Research(尼爾森媒體研究)等。 1999年,於紐約和東京工作五年後,王文華放棄華爾街優渥高薪,返回臺灣。回臺後曾任博偉電影公司資深行銷經理與MTV電視台董事總經理,並擔任臺北NEWS98電台廣播節目《愛你22小時》主持人和台大進修教育推廣部講師,教授商業課程,從事企管顧問、行銷企劃、商業研究、教育訓練和慈善事業等,並持續寫作不輟。 主持廣播節目以富磁性的嗓音、敏銳的思考、條理分明的鋪陳和真誠的態度引領來賓和聽眾,互動幽默搞笑,知性中見風趣;談論財金行銷專題,鞭闢入裡,兩者皆深受聽眾喜愛。 往後十年白天上班,晚上寫小說、在臺大教書、主持廣播節目、從事公益等。 2007年與趨勢科技董事長張明正合辦社會企業「若水國際」,並擔任董事長。 2010年,創辦「王文華的夢想學校」,用世界一流企業的觀念、做法、成功失敗案例(Best Practices),來啟發全球華人地區的企業和員工,目標是讓華人企業,達到世界一流的水準。 2013年,他成立「創新拿鐵」網路媒體,把國際上創新、創業的案例,帶來台灣。同時幫助台灣創新、創業的案例,走向國際。 公益活動 曾利用廣播節目為失智老人基金會募款,並主動加碼捐款,呼籲大家貢獻出一己之力,付出愛心。 親身參與義賣募款會,幫助失智老人基金會。 親身參與慈善義賣,幫助中華民國關懷兒童腦瘤協會。 參與陽光基金會慈善活動。 參與喜憨兒社會福利基金會活動,帶領讀者至喜憨兒烘焙坊做薑餅屋,鼓勵大家參與公益。 與趨勢科技董事長張明正合辦社會企業「若水國際」,推展公益企業、慈善創投。 文學作品表列 散文 企業行銷及勵志散文論集 《電影中的實用智慧》,皇冠,1995年10月1日,ISBN 9573312603 《美國企業致勝策略》,商智文化,1998年1月18日,ISBN 9789576672392 《寶貝,只剩下我和你》,時報出版,2003年8月30日,ISBN 9571339539 《史丹佛的銀色子彈》,時報出版,2005年4月4日,ISBN 9571342777 《快樂的50種方法》,時周,2006年8月10日,ISBN 9867586387 《Life 2.0:我的樂活人生》,時報出版,2007年9月3日,ISBN 9789571347172 《開除自己的總經理》,時報出版,2009年9月17日,ISBN 9789571350899 《創業教我的50件事》,天下文化,2012年6月29日,ISBN 9780002161091 該作品描述自己和趨勢科技創辦人張明正創辦社會企業、獻身公益的經驗及相關故事。 《A+到A咖:A+企業教我活出精采人生》,天下文化,2013年11月28日,ISBN 9789863203360 都會愛情經典 《蛋白質女孩》,時報出版,2000年6月12日,ISBN 9571331376
|
语言能力发展的争议 2007年8月,《儿科杂志》发表了一项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的一些研究人员的关于电视和音像制品对两岁以下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的研究成果。该成果是通过对一些2个月到2岁的婴幼儿的父母电话调查得到的。 该研究的作者弗莱德里克·兹摩尔曼、迪米特里·克里斯塔基斯、安德鲁·梅尔特佐夫得出结论,认为接触到《小小爱因斯坦》这样的婴儿音像制品的8到16个月大的婴儿在标准语言能力发展的测试中成绩普遍要比其他幼儿差。该结果只是针对面向婴儿的教育音像制品,不包括其他媒体或者和父母共同观看的内容。在17到24个月大的幼儿中,是否观看《小小爱因斯坦》这样的东西和其语言能力的发展没有任何正面或者负面的关联。研究同时发现,日常的阅读和讲故事对于提高婴幼儿,尤其是幼儿,的语言能力有好的效果。 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新闻发布宣称,研究表明婴幼儿每天每看1个小时的婴儿DVD/音像制品,其词汇量比同龄孩子就要少6到8个,因此建议父母亲限制这些产品的使用。作者弗莱德里克·兹摩尔曼说“这些婴儿DVD/音像制品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它们有益,同时有证据表明它们很可能有害。我们不确定这些产品的害处,但最好是安全第一,父母应该尽量少用。” 儿科医生迪米特里·克里斯塔基斯说他“经常被家长们询问这些产品的价值”,并表示“愈来愈多的证据表明它们没有任何价值,而且可能有害。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我相信那些厂家有义务证明他们的产品能够对孩子的认知能力有正面的促进作用。” 作为对这些负面报道的回应,小小爱因斯坦公司给出了如下声明 小小爱因斯坦公司致力于在研发我们的产品中保持最高标准。在仔细研究了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的研究成果之后,我们对于其研究结论和新闻发布的内容的矛盾表示严重关切。其后者错误地暗示这项研究是针对小小爱因斯坦产品的。然而事实上该研究报告的结论中声明“本研究不是关于观看婴儿DVD/音像制品对于发育影响的直接测试。我们没有通过实验证实观看这些产品对语言能力的获得是否有正面或者负面的影响。” 2007年8月13日,华特迪士尼公司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罗伯特·伊格尔要求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收回他们的新闻发布,因为该研究本身并不支持该学校的公关部的声明。8月16日,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校长马克·A·艾默尔特拒绝了迪士尼的要求,说学校支持这项研究,而且新闻发布正确地表达了论文的结论和科学家们的评价。 中文发行 在中国大陆,《小小爱因斯坦》系列DVD、VCD、CD由中录德加拉发行,书由童趣出版有限公司发行。 在台湾,《小小爱因斯坦》系列DVD由博伟和得利影視公司共同发行。 香港配音員 李奧:徐沛筠(香港) 安妮:陳秀珊(香港) 朱女:林巧曼(香港) 傑斯:陳琴雲(香港)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小小爱因斯坦中国官方网站 美国公司
|
2006年5月,美国“争取一个没有广告的童年”组织向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针对小小爱因斯坦公司及其他类似的幼儿产品公司提出申诉。该组织认为这些公司使用了虚假广告。他们引述美国儿科协会的两岁以下婴幼儿不应该看电视的建议,。他们还提出一项调查发现只有6%的父母知道这个建议,而与此同时有49%的父母认为这种教育音像制品对于儿童的智力发育非常重要。 2007年,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撤销了这个申诉,决定不采取任何强制性措施。该委员会做出此项决定是基于如下考量:小小爱因斯坦网站的内容被修改,一些产品效果的证言和描述被去除;还有该公司表示要逐步淘汰掉其教育和智力发展方面的广告用词。 然而该公司的中文网站并没有如此更正。其中文网站有“我们已经发行的《小小梵高-色彩的世界》影片DVD,就能启发宝宝们对颜色的兴趣和认识。”这样的未经证实的效果宣传。 2007年,澳大利亚重要报章《悉尼亨氏早报》的一篇报道 说小小爱因斯坦“比中国蛇油(西方社会假药的代名词)强不了多少,并事实上延缓儿童的学习”。“争取一个没有广告的童年”在澳大利亚的组织的创办人之一苏珊·林说,那些《小小爱因斯坦》这样的婴儿 DVD 的销售商使用了“虚假的带有欺骗性的市场营销手段”。她说研究表明“不但没有任何这些婴儿音像制品能够起它们被宣称的作用,而且事实上它们会妨碍它们声称要促进的婴儿的能力的发展。 ” 语言能力发展的争议 2007年8月,《儿科杂志》发表了一项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的一些研究人员的关于电视和音像制品对两岁以下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的研究成果。该成果是通过对一些2个月到2岁的婴幼儿的父母电话调查得到的。 该研究的作者弗莱德里克·兹摩尔曼、迪米特里·克里斯塔基斯、安德鲁·梅尔特佐夫得出结论,认为接触到《小小爱因斯坦》这样的婴儿音像制品的8到16个月大的婴儿在标准语言能力发展的测试中成绩普遍要比其他幼儿差。该结果只是针对面向婴儿的教育音像制品,不包括其他媒体或者和父母共同观看的内容。在17到24个月大的幼儿中,是否观看《小小爱因斯坦》这样的东西和其语言能力的发展没有任何正面或者负面的关联。研究同时发现,日常的阅读和讲故事对于提高婴幼儿,尤其是幼儿,的语言能力有好的效果。 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新闻发布宣称,研究表明婴幼儿每天每看1个小时的婴儿DVD/音像制品,其词汇量比同龄孩子就要少6到8个,因此建议父母亲限制这些产品的使用。作者弗莱德里克·兹摩尔曼说“这些婴儿DVD/音像制品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它们有益,同时有证据表明它们很可能有害。我们不确定这些产品的害处,但最好是安全第一,父母应该尽量少用。” 儿科医生迪米特里·克里斯塔基斯说他“经常被家长们询问这些产品的价值”,并表示“愈来愈多的证据表明它们没有任何价值,而且可能有害。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我相信那些厂家有义务证明他们的产品能够对孩子的认知能力有正面的促进作用。” 作为对这些负面报道的回应,小小爱因斯坦公司给出了如下声明 小小爱因斯坦公司致力于在研发我们的产品中保持最高标准。在仔细研究了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的研究成果之后,我们对于其研究结论和新闻发布的内容的矛盾表示严重关切。其后者错误地暗示这项研究是针对小小爱因斯坦产品的。然而事实上该研究报告的结论中声明“本研究不是关于观看婴儿DVD/音像制品对于发育影响的直接测试。我们没有通过实验证实观看这些产品对语言能力的获得是否有正面或者负面的影响。” 2007年8月13日,华特迪士尼公司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罗伯特·伊格尔要求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收回他们的新闻发布,因为该研究本身并不支持该学校的公关部的声明。8月16日,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校长马克·A·艾默尔特拒绝了迪士尼的要求,说学校支持这项研究,而且新闻发布正确地表达了论文的结论和科学家们的评价。 中文发行 在中国大陆,《小小爱因斯坦》系列DVD、VCD、CD由中录德加拉发行,书由童趣出版有限公司发行。 在台湾,《小小爱因斯坦》系列DVD由博伟和得利影視公司共同发行。
|
2011年7月28日,海爾集團收購三洋電機的冰箱、洗衣機以及東南亞四國的白色家電銷售業務。 2012年9月9日海爾集團提出以8.69億新西蘭元(約54.85億港元)全面收購新西蘭洗衣機及廚用電器生產企業(Fisher & Paykel Appliances)。2009年前,海爾斥資8,000萬元購入婓雪派克20%的股份。婓雪派克業務包含家電生產及銷售業務與消費金融業務,2012財年總收入為10.38億紐西蘭元。 2016年1月16日青島海爾(600690)提出以54億美元(約421億港元)現金收購通用電氣的家電業務相關資產,本次收購包括通用電氣家電所持有位於墨西哥的家電企業的48.4%權益和Adora、Brillian、、Monogram、Calrod、zoneline等358個商標。 2016年6月7日由海爾集團控股41%的青島海爾和通用電氣宣布,双方已就青岛海尔整合通用电气家电公司的交易签署所需的交易交割文件,标志着通用电气家电正式成为青岛海尔的一员。 2019年1月8日,海尔股份有限公司与意大利Fumagalli家族共同宣布,海尔已完成对意大利家电企业——()的收购,此次收购后,Candy公司改称海尔欧洲公司,海尔欧洲总部从法国巴黎迁至意大利,Candy、(仅欧洲区),Rosières,等品牌加入海尔家族。双方合并后的营收在西欧排名第五。 批评和争议 2014年,德国媒体指控海尔提供了预装恶意软件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 早在2004年8月1日,《东方早报》以整版篇幅刊发郎咸平文章《海尔变形记——一次曲折而巧妙的MBO》,直指海尔员工持股会,抨击海尔集团秘密MBO,侵吞国资。 2018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称,海尔公司所获得的世卫组织“全球健康空气领袖品牌”为伪造,并强调将保留法律追诉权。海尔公司承认指控并向世卫组织致歉。 2019年5月,海尔集团旗下属公司卷入“贿赂”丑闻。 参见 海尔兄弟 参考 外链
|
1991年,海尔名称确定改为青岛琴岛海尔集团公司,产品商标也同时改为琴岛海尔,推出中英文组合标志「琴岛海尔」。这是海尔的第二代识别标志。 1993年5月,海尔企业名称改为海尔集团,集团将产品品牌与集团名称均设定为中文海尔。同时设计了英文Haier作为标识,产生了第三代海尔企业识别标志。 2002年初,海尔与三洋電機在日本成立合资公司三洋海尔株式会社,由三洋電機控股,负责海尔品牌家电产品在日本的销售和品牌推广。 2004年12月26日,海尔集团启用了新的海尔标志。 2006年,海爾集團推出子品牌家電卡萨帝。 2007年3月31日,三洋海尔解散,海尔产品由海尔子公司海尔日本销售株式会社销售。 2011年7月28日,海爾集團收購三洋電機的冰箱、洗衣機以及東南亞四國的白色家電銷售業務。 2012年9月9日海爾集團提出以8.69億新西蘭元(約54.85億港元)全面收購新西蘭洗衣機及廚用電器生產企業(Fisher & Paykel Appliances)。2009年前,海爾斥資8,000萬元購入婓雪派克20%的股份。婓雪派克業務包含家電生產及銷售業務與消費金融業務,2012財年總收入為10.38億紐西蘭元。 2016年1月16日青島海爾(600690)提出以54億美元(約421億港元)現金收購通用電氣的家電業務相關資產,本次收購包括通用電氣家電所持有位於墨西哥的家電企業的48.4%權益和Adora、Brillian、、Monogram、Calrod、zoneline等358個商標。
|
About Love)的美国版中,是专辑中的第三首单曲,但当时并没有发售實體单曲,只有针对电台发行用的宣传单曲,所以在美國广播界大受欢迎。不过由于宣传版都是經過剪辑,所以歌曲小提琴的部分多半都不见了。尽管如此,《愛不完》还是在美國成人抒情榜夺下连续八周的冠军,也成为席琳狄翁几乎每场演唱会都不可或缺的重要曲目之一。 在90年代中期,席琳的音乐风格开始转变,她开始从摇滚风格慢慢转向流行和靈魂樂的风格(尽管电子吉他仍然还在她音乐的风格中占一部分元素)。她的歌曲是由柔和的配乐开始,然后慢慢推至高潮,这种唱法使席琳的声音特色很好地展现出来。但是这令评论家们有所不满,《娱乐周刊》的評論員Arion Berger指责席琳只注重声音技巧而没在歌曲内涵上下工夫,令歌曲流于俗套,成为只取悦大众口味的歌曲。这也引发了媒体经常惡意地拿席琳和玛丽亚·凯莉以及惠妮·休斯頓比较。 1996至2003年:成为巨星 1996年,席琳發行的第四張英語專輯《真愛》让她站上了流行乐坛的一個新高度。與David Foster、Diane Warren及Aldo Nova等合作的这张专辑展现了席琳在音乐上的成熟感。这是一张试图取得更多听众接受的专辑,它加入了众多的音乐元素:华丽的管弦乐配器到非洲的船歌取样,并且采用了如西班牙吉他、长号、、萨克斯等乐器来制造出新的声音来。专辑中的歌曲涵盖了许多种不同风格的音乐类型,包括流行舞曲、福音音樂、抒情搖滾及民谣等曲風。《山高水深》("River Deep Mountains High")(翻唱自蒂娜·透娜作品)运用了多種打击乐器。《過往的回憶一切都回來了》("It's All Coming Back To Me Now")(翻唱自Jim Stainman作品)和《獨自一人》("All By Myself")(翻唱自Eric Carmen作品)都保留住了原作品的輕搖滾味道,又加入了古典的钢琴来烘托气氛。由Diane Warren执笔的作品《因为你爱過我》("Because You Loved Me")在加拿大获得了兩周冠军,在美国则在冠军位置上停留了六周之久。此专辑成为当年最畅销专辑,在十四个国家的排行榜上登顶。首周登上美国专辑榜中的第二名,其後於第二十八周夺冠,總共拿下三周冠军位置(非连续),之後一直保持着每周十万张以上的销售水平,并在前十名中停留了六十一周之久,前一百名中停留了一百一十三周。最终在美国获得十一次白金唱片认证,在美國總共賣出了一千二百萬張,在全球賣出約三千二百萬張。委员会宣布,1996年裡頭,席琳的音乐作品总共售出了二十五亿美元的销售额,这也是这位女歌手连续第二年在全球获得二千万的唱片销量。亦在1997年的第39屆葛萊美獎上赢得了通類大獎之一中的《年度專輯》以及《年度最佳流行专辑》(Best Pop Vocal Album)两项大奖。在1997年4月17日舉辦的世界音樂獎上是最大的赢家,赢得了《最畅销的加拿大女歌手》、《最畅销艺人(通類)》以及《最畅销流行艺术家》等三项大奖;在颁奖典礼上,席琳与三十名歌手组成的福音唱诗班的合作,演唱了专辑中的歌曲《呼叫神》("Call The Man")。席琳也因這張專輯將朱诺奖、菲利克斯奖、NARM、南非音乐奖及BMI獎等等一併收入囊中。《真愛》发行后,席琳随即展开專輯同名的“真愛巡迴演唱會”(Falling Into You Tour)。 同年席琳被邀请在亚特兰大奥运会闭幕式上献唱《梦想的力量》(The Power of the Dream),在十萬名现场观众以及全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的电视观众前演唱了这首激情澎湃的歌曲。席琳将演出的酬劳捐献给了加拿大代表团作为比赛和训练的基金。作曲者大卫·福斯特是席琳的金牌制作人,他很清楚席琳的高亢激昂的嗓音正适合于演唱像奥运会这样题材的歌曲,于是他为席琳量身訂造了这首《梦想的力量》。这对黄金组合也确实给我们带来了惊喜,歌曲凭着自身的魅力和席琳优异的演唱技巧和表达,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歌曲告诉了人们,只要敢去想,那就是成功的开始,更打破了以往奥运主题歌都是合唱的形式,由此使席琳成为了奥运会史上第一位独自演唱主题歌的歌手。 1997年發行第五張英語專輯《說愛》("Let's Talk About Love"),席琳将这张专辑定義为《真愛》的结局篇。专辑主要在伦敦、纽约及洛杉矶录制,合作队伍由一支庞大的星光梦之队组成:乐坛长青树芭芭拉·史翠珊、比吉斯、贵为“三大男高音”之一的盧奇亞諾·帕華洛帝、被誉为“第五位披头士”的金牌制作人喬治·馬丁、加拿大天王布萊恩·亞當斯、以及牙买家歌手Diana King。Diana为《對待她像个淑女》(Treat her like a lady)带入了一股畅快的雷鬼乐之风。专辑中的歌曲《爱在何方》(Where Is The Love)和同名歌曲《說愛》(Let's Talk About Love)则将“爱”的内涵提升到了“普世之爱”的层面。在專輯正式發行前,索尼音樂美國总部便接到了全世界接近一千一百万张的预售订单,《說愛》毫无争议地成为了1997年全球最被期待的唱片之一,类似的盛况仅在流行樂天王迈克尔·杰克逊发行的專輯《危险》(Dangerous)时出现过(当时他這張專輯的预售订单也超过了千万)。《說愛》一发行即横扫全世界各大榜单,节节刷新销售纪录。這張專輯还创造了一项当时的记录:从发行过后连续23周都没有掉出过前5名。仅仅在正式发行后的前四个月内,《說愛》便在美国售出六百二十四萬张,在全球的销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二千萬万张。在加拿大,《說愛》首周以超過二十三萬张的销量空降冠军,成为加拿大史上首周销量最高的专辑。短短三周後就被认证为钻石唱片,累计销量超过二百一十萬张,并赢得朱諾獎的《年度专辑》(Album Of The Year)和《年度最畅销专辑》(Best Selling Album Of The Year)兩項大獎。《說愛》在欧洲多国登顶,获得白金或多白金唱片认证,并被IFPI认证十個白金唱片,是音乐史上第一张认证十个白金唱片的专辑,也是认证最高的专辑(后来也仅有阿黛尔的专辑《21》认证了十个白金唱片)。《說愛》也在南非夺得冠军宝座,并且获得南非音乐奖的《年度最畅销国际专辑》一項大獎。为推廣专辑而展开的“說愛巡迴演唱會”(Let's Talk About Love Tour),票房斬獲約一億三千萬美金。至今在美國卖出一千一百萬張,在全球賣出約三千一百萬張。 同年席琳一首为電影《鐵達尼號》演唱的主題曲《我心永恆》再次轰动全球。此曲由好莱坞主流电影著名作曲家詹姆斯·霍纳一手制作,具有浓烈民族韵味的爱尔兰锡哨在他的精巧编排下,尽显悠扬婉转而又凄美动人。歌曲的旋律从最初的平缓到激昂,再到缠绵悱恻的高潮,一直到最后荡气回肠的悲剧尾声,短短四分钟的歌曲实际上是整部影片的浓缩版本。在美國、英國、法國、比利時、澳洲、丹麥、瑞士等多个国家非常受歡迎,全球销量超过一千八百万,是世界上最畅销的单曲之一,也是每场演唱会的必唱压轴歌曲。歌手登顶欧洲单曲榜十七周,瑞士单曲榜十五周、法国及德国单曲榜十三周、荷兰及瑞典单曲榜十一周、丹麦、意大利、挪威及比利时(瓦罗尼亚)单曲榜十周、比利时(佛兰德斯)单曲榜七周、爱尔兰单曲榜六周、澳大利亚及奥地利单曲榜四周、英国及西班牙单曲榜兩周、芬兰单曲榜一周。在英国、加拿大,法国和台湾等均已销售超過百万張之多,在德国销售两百万之多。在美国,《我心永恒》在告示板空降并独占稳居两周冠军。由于单曲在美国受到限制发行,最多只能賣六十九萬張實體單曲,使得《我心永恒》只能在告示板上停留两周冠军,并在美国认证金唱片销量。除此之外,单曲数字下载量早已超过一百万,还封顶告示板之《电台百强放送榜》十周,《百强单曲销售榜》(Hot 100 Singles Sales)兩周。在1998年舉辦的第70屆奧斯卡獎上,《我心永恆》获得《最佳电影歌曲》大奖。在1999年舉辦的第41届葛萊美獎上,《我心永恒》的词曲作者、詹姆斯·霍纳以及席琳赢得四项大奖:包括《年度歌曲》、《年度製作》兩項通類大獎,另外亦得到了《最佳流行女歌手》(Best Female Pop Vocal Performance)及《最佳影视媒体作品歌曲》(Best Song Written for a Motion Picture, Television or Other Visual Media)。 1998年,席琳發行的第六張英語專輯也是首張英語聖誕專輯《特別的时刻》(These Are Special Times)在全球發行超過一千二百萬張。这张专辑也是她受古典音乐影响最深的一张专辑,所有的歌曲几乎都是用了大型的管弦乐来伴奏。與勞·凱利对唱的《我是你的天使》(I'm Your Angel)成为了席琳第四首夺得美國告示板冠军的歌曲,并稳居榜首六周,也成为了世界热门歌曲。评论界对于席琳的声音技巧仍旧是大加赞赏,称其为“声音技术上的奇迹”。早期作品里表现出来那种朴实的声音已经基本上没有了,评论家Steve Dollar在评论同名歌曲《特別的時刻》时写道:“席琳的声音如此卓然,如果她是一座山,那么世间几乎已经没有更高的山能超过她了。” 1999年,席琳推出了第一張英語精選專輯《天長地久》(All the Way... A Decade of Song),專輯彙集了席琳90年代最成功的单曲以及七首全新錄製的歌曲,首发单曲《本应如此》(That's The Way It Is)榮獲加拿大及美國成人抒情榜雙料冠军單曲。專輯還收錄了翻唱自Roberta Flack的名曲《第一次我看到你的臉》(The First Time Ever I Saw Your Face),和美國天王法蘭克·辛納屈時空對唱的同名曲《天長地久》(All The Way)。鄉村樂天后仙妮亞·唐恩也出现在这张专辑裏頭,她為單曲《如果牆能說話》(If Walls Could Talk)擔任了和音的工作。這張專辑在十七个国家登顶,美国销量達九百万、日本獲得双钻石认证、加拿大獲得钻石認證(这也是席琳在加拿大连续缔造的第六张钻石专辑),世界其他國家或地區都獲得白金或多白金认证,全球銷量超過二千二百萬張,為當時美國精選輯銷售量第二的精選專輯。到90年代末为止,席琳已经在全世界卖出超過一亿张专辑的成就。席琳说道,她已经经历了很多的事情,她觉得自己应该退后一步来更好的享受生活。此外,丈夫Angélil被检查出有咽喉癌的这件事更促使她想要引退,因此這張精選專輯成為了席琳給歌迷暫別的禮物。 2002年,基於丈夫情況良好,席琳再次复出歌坛,發行第七張英語專輯《新的一天来到》(A New Day Has Come)。席琳说:“我的灵魂想表达自己,我的心想歌唱”。唱片封面上的席琳和两年以前的她不太一样了,少了那种对音乐的傲气,而是更多了妈妈的味道。专辑的主题是“全新的开始”,尽管专辑里没有呈现出太多的音乐风格,但一些流行舞曲风格的歌曲如《我還活著》(I'm Alive)及《對不起你的錯愛》(Sorry For Love)出现了在专辑里,其他的则基本上是成人抒情风格的歌曲。同名歌曲《新的一天來到》(A New Day Has Come)、《大自然男孩》(Nature Boy)及《再見是最傷心的字眼》(Goodbye's (The Saddest Word) )呈现出席琳更为成熟的一面,这种改变源自于席琳當上了母亲的责任和自己親新的体会,席琳親身也說了,“成为母亲的人才會真正的长大”。这张专辑中还有一首不得不提及的歌曲《我投降》(I Surrender),虽然这首歌没有作为单曲发行,但直至到现在,几乎所有美国的甚至世界各地的選秀節目都会有参赛者选择这首歌作为参赛曲目,这其中包括美国偶像中的凱莉·克萊森、Anthony Fedorov及莉·隆斯。英国歌手Nicki French在2004年发行了这首歌的舞曲版。波兰歌手艾迪塔·歌娳婭也翻唱这首歌的波蘭語版本,取名《List》。台湾歌手林志炫也翻唱了中文版本《没离开过》。这首歌也理所當然地出现在席琳後來的驻唱當中。《新的一天来到》再现了她在商业上的成功,专辑在超过二十三个国家排行榜上登顶(其中首周以五十五萬八千的銷量空降告示板排行榜冠軍),全球銷售量為約1200萬張。然而,评论界依然对这张专辑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评,认为这张专辑无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歌词也显得空洞毫无生气。这张专辑也暗示了席琳没有能力超越她曾经创造出来的辉煌之墙,如“老套”、“毫无新意”这样的词语也频频出现在即使最宽容的评论里。 在2003年2月全美音乐奖之成人抒情(Adult Contemporary)类别當中,席琳获得“最喜愛的藝術家”(Favorite Artist)奖项。同年3月25号席琳發行第8张英語專輯《一颗心》(One Heart),浓缩了她对于生命中的快乐的欣赏和感激之情。大量的流行舞曲类歌曲构成了《一颗心》的主体部分,与她以前曾经被广泛接受的令人感动的成人抒情歌曲完全不一样。《一颗心》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在全球銷售超過八百萬張,成为全球年度前十名。翻唱自羅伊·奧比森的首支单曲《我开了一整夜的车》("I Drove All Night")(女歌手辛蒂·羅波亦在1989年翻唱過)开始了席琳與Chrysler汽车公司的商业合作,成為新车款代言的电视广告曲。这首歌融合了流行舞曲、摇滚风格、流行速度感及带电的新世代口味,席琳唱出了专属于她的个人风格,曲风更加强劲有力,是专辑中最为出彩的作品。 尽管《一顆心》仍取得商業成功,但席琳连续兩张专辑在评论界的不太成功,以致这种延续商业成功的趋势逐渐有缓慢下来的迹象。席琳后期的作品在电台上的点播越来越少,这是因為席琳的歌曲主题和内容都只适合在成人抒情电台上播放,及受到了年齡增長的潛規則限制,也就只能获得很少的点播。电台对于席琳这样的流行歌手的支持度越来越少了,它们的播放热点是那些快节奏歌曲。 1996年至2003年這段期間是席琳最為成功的時候,席琳於2000年與瑪麗亞·凱莉、惠妮·休斯頓被《滾石》雜誌評為美國90年代最重要的三位歌手。 2003至2007年:駐唱時期 2003年3月至2007年12月,席琳在拉斯維加斯展開了為期五年的駐唱演唱会,命名為“新的一天...”(A New Day),五年間的場次總數為七百三十二场,票房斬獲近四亿美元,載譽全球,成為史上最高票房女子演唱會的第二名。流行樂天王迈克尔·杰克逊也观看了席琳的演出,席琳亦表示當晚只看到迈克尔一人在台下觀看著她的表演。尽管门票非常的昂贵,演唱会也受到了观众们的广泛好评。自从2003年开始演出以来,几乎每晚的票都全部售罄。根据专业报纸《The Pollstar》的报道,席琳在2005年上半年卖出了三十二萬二千张票,票房收入总计達到四千三百九十万美元,在告示板半年总结的票房排行榜上,席琳排名第二位。直到2005年6月为止,总共三百八十四场演出中有三百一十五场的票是全部售罄。基于演唱会的巨大成功,席琳的駐唱合約由2005年完結延長至2007年,席琳创造了超过七百场座无虚席的表演,具体的酬劳並没有公佈。席琳的駐唱表演的录音也汇编成了一张現場专辑作了商业发行,同样取得巨大成功。另外,席琳的駐唱演唱會於開幕前被眾多媒體名為《音樂界史上最大的賭注》,這是基於以往並沒有任何一位歌手像席琳那樣相當冒險地在同一個地點舉辦極為龐大數目的演唱會,所有媒體都不太看好這次的演唱會,因為是需要到歌迷親自從世界各地流入拉斯維加斯中看演唱會,而並不是歌手本身飛往世界各地開辦演唱會,最終這“賭注”成為了非常成功的開創先河的實驗,為後續不少前輩、平輩及後輩歌手的發展模式留下了一條全新的道路。 2004年10月,席琳發行第九張英語專輯《奇蹟》(Miracle),席琳的音乐开始转向更加具有母性色彩。《奇蹟》是席琳聯同摄影家Anne Geddes跨媒体合作的專輯,合作的中心主题是表现婴儿和母亲。这张专辑由一些摇篮曲和散发着母性光芒的歌曲组成,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作品是翻唱爵士樂之父路易斯·阿姆斯壯(Louis Armstrong)的名曲《如此美妙的世界》(What A Wonderful World)以及《美麗的男孩》(Beautiful Boy)。这张专辑几乎没有引起任何反應,這是基於這張專輯屬於非主流的音樂。告示板杂志的Chuck Taylor撰文称单曲《美麗的男孩》是“一个意料之外的珍品”,并表示席琳是“经典且全能的艺术家”;而《Entertainment Weekly》的Nancy Miller则评论道:“地球妈妈的整个表演都只是机会主义者的行为体现”。另一方面,同年席琳從奧斯卡最佳男主角麥克·道格拉斯(Michael Douglas)的手中獲得了《世界音乐奖》的钻石奖,并得到《史上最畅销女艺人》(The Best-selling Female Artist of All Time)的表彰。 2007至2009年:大規模巡演時期 2007年,席琳發行她的第十張專輯《把握機會》(Taking Chances),這張專輯引起全球热销,在至少十三个国家打进前十二名,成为告示板之欧洲音乐排行榜的第一名,席林重回天后地位,這張專輯全球銷量已經超過三百萬張。在此不久之前,席琳亦發行了一張名為《芳心之歌》的法語專輯,專輯在加拿大及法國登上第一名成績,全球銷量已超過一百萬張。 2008至2009年,因應宣傳兩張新專輯,席琳於是決定舉辦一次全球大型的世界巡迴演唱會,《把握機會》(Taking Chances)世界巡迴演唱會在2月14日從南非約翰尼斯堡起跑,這是席琳八年來第一次巡迴演出,并且首次涉足中国(包括澳门及上海),範圍涵蓋世界四十二座城市,北美五十五座城市,共九十七座城市。最終票房成績驚人,共斬獲兩億八千萬美金票房,列為全球女歌手票房第三名的巡迴演唱會。2008年5月22日,法国总统萨科齐在总统府爱丽舍宫举行仪式,授予席琳迪翁荣誉骑士勋章。当天,席琳·迪翁在母亲、丈夫兼经纪人、儿子等众多亲友的陪伴下来到爱丽舍宫,她表示十分荣幸能够被授予骑士勋章。 2008年席琳發行一張精選輯《极上完美》(Complete Best),此精選集只在日本發行,另外亦發行了一張新歌加精選專輯《吾爱:终极精选集》(My Love: Ultimate Essential Collection),《极上完美》是一張成功的精選輯,在日本銷售超過20萬張;而《吾爱:终极精选集》這張專輯也在全球銷售超過200萬張。 結束了世界巡迴演出後,席琳開始休息了起來,在這段期間裡,席琳產下了雙胞胎過著家庭生活,甚少接觸工作。 2011年至2019年:二次駐唱時期 2011年,席琳回歸拉斯維加斯凱撒皇宮进行簡單名为“席琳秀”(Celine)的長期演出,演出合共長達四年,後期再續約延長至2019年。此次駐唱模式與上次駐唱大不同,純為樂隊、舞台效果及歌手三方面的演出,少了以往加入舞者以戲劇性的表演演出。駐唱直至2014年7月29日為止,已吸引超過八十七萬人次觀看,暫時斬獲超過一億三千萬美金的票房收入,剛好平了席琳於1998年的世界巡迴演唱會票房的紀錄,成為席琳個人名下第三高票房的演唱會。 2012年11月,席琳發表她的全新法語專輯《放手去愛》(Sans attendre),在法国首周空降冠军,销量达到九萬六千张,最终拿下2012年年度專輯亞軍(2012年年度法語專輯冠軍)。在加拿大更是打破记录,成为Nielsen Soundscan自1995年统计以来首周销量最高的法语专辑,并且发行两个月销量超过二十万,成为加拿大2012年仅有的销量超过二十万的五张专辑之一。專輯亦獲加拿大朱諾獎數項提名。《放手去愛》还夺下比利时冠军宝座,更是创造了近年来法语专辑的又一奇迹:时隔十多年年再次登上英国专辑榜。同時也是2012年全球最暢銷法語專輯,在法國總共售出80萬張,獲認證為鑽石唱片,此專輯是自1998年以來第一張鑽石唱片,是席琳個人第五張在法國的鑽石唱片,為女歌手中歷史第二名,在全球亦售出超過一百五十萬張。 2013年,席琳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受邀演出。在高晓松指导下,用音标注音的帮助,席琳花费五个小时学会中文歌曲《茉莉花》。当晚席琳身着Dolce & Gabbana 2012秋季系列的金色亮片裙亮相,以灵歌唱法與宋祖英合作演唱了中国民歌《茉莉花》,并独唱了個人代表作《我心永恒》,获得好评。 同年,全新英文大碟《為愛重生》(Loved Me Back To Life)同名首張单曲于7月27日在魁北克演唱会首唱,各大媒体以“醉人”(Fascinating)、“了不起”(Great)、“现代感”(Modern)等形容词给与高度评价,更评以4.9分的高分(5分為滿分)。《為愛重生》(Loved Me Back To Life)專輯正式於2013年11月1日發行,專輯在加拿大首周銷量為十萬六千張,成功打入加拿大歷史中首周銷量紀錄第九名,使席琳在歷史首周銷量榜有三張專輯入榜,為全部歌手中之最,專輯亦在加拿大獲四白金銷量認證。其他地區如英國獲白金唱片認證,法國獲雙白金唱片認證,比利時、南非、波蘭、瑞士等國家亦獲金唱片認證,美國售出約為二十八萬張,總計下來全球銷量約為一百五十萬張。 2014年6月29日,席琳發表了一段影片為2014年年底的亞洲巡迴演唱會打開序幕,率先公布了日本的四場資料,分別於名古屋巨蛋、大阪巨蛋及東京巨蛋舉行四場演唱會,其中東京巨蛋將會舉行兩場,預計最多吸納總人數為約十八萬人次。2014年8月13日,席琳官方發表了一份聲明,鑑於丈夫雷尼癌症情況復發及席琳喉嚨發炎情況並未完全康復,席琳將會取消是次亞洲巡迴演唱會及暫時全面停止在拉斯維加斯的駐唱,直至另行通知。席琳將會暫時休息並把重心再一次放在家庭之中,不得不把手中兩個演唱會項目取消及延後,基於亞洲巡迴演唱會中的日本站及菲律賓站已開售,大約十多萬張票將會進行退票工作,席琳亦向全球歌迷致歉,希望能體諒席琳目前家庭及健康的情況,亦答謝歌迷一直以來的愛戴及支持。 2015年3月25日,席琳接受了《早安美國》的獨家訪問,內容談及丈夫雷尼的癌症情況及復出細節,席琳在采訪中不禁流淚談道丈夫必須依靠餵食管幫助進行吞食,自己每天重複地親身照顧癌症復發的丈夫及現年四歲的雙胞胎;席琳另一方面亦宣布基於丈夫情況已變好,將於今年8月27日重返凱撒官繼續進行駐唱表演,屆時將會有重大改變,包括歌曲及演出細節。 2016年2月23日,席琳收拾心情重返拉斯維加斯舞台。當晚席琳狀態維持原本一貫的水準,但當演唱至《獨自一人》(All By Myself)的後半段的時候,席琳控制不住情緒憶起剛離世的丈夫,完成不了完整的表演,全場觀眾站起來為席琳鼓掌以示支持及鼓勵。同年5月22日,席琳獲《告示牌》(Billboard Music Awards)頒發《時代標誌終生成就獎》(Icon Award)以認可席琳在文化層面上的影響力及其在創造力上和娛樂文化上具有偉大傑出及歷久不衰的表現,席琳在音樂典禮上表演了皇后樂隊的《定必堅持下去》(The Show Must Go On),旨在獻給剛離世的丈夫,並藉著告訴他席琳繼續會撐下去。《告示牌》給予席琳一個特別的驚喜,遨請了席琳的長子查爾斯作為特別嘉賓為席琳頒發獎項,席琳看到兒子上台的一刻,激動得流下了淚,並表示自己不想在兒子面前哭,想在三個孩子面前擔當成一個堅強的母親,在講辭的最後,席琳舉起獎項,向離世的丈夫大喊道:The Show Must Go On!(我會繼續堅持下去!)。二天後,於同年5月24日,席琳發表了新法語單曲《再一個夜晚》(Encore Un Soir),內容講述時間及歌曲是獻給離世的丈夫,單曲是由法國傳奇音樂家讓-雅克·高德曼曲詞包辦,該單曲以三天的成績在法國空降冠軍,並連續取得兩周單曲榜的冠軍位置,成為席琳在法國的第六支冠軍單曲,同時也打破了法國個人最多在榜冠軍曲的紀錄,總冠軍周數為38周。同年6月20日起,席琳將會舉行法語巡迴演唱會,主要涉足北美洲及歐洲,總場數暫為28場且已完全售罄,這將會是席琳個人法語巡迴演唱會生涯中,票房為最高的一次。 2017年1月20日,席琳在官方臉書公布將會為電影《美女與野獸真人版》的原聲帶獻唱,席琳表示相當榮幸可以再一次為這電影演唱一首全新的歌曲,名為《將瞬間變成永恆》(How Does A Moment Last Forever)。而席琳個人於1991年為動畫版演唱的《美女與野獸》同名主題曲亦被收入當中,但歌曲將會被亞莉安娜·格蘭德及約翰·傳奇攜手翻唱。1月25日,席琳發表了視頻正式宣佈將舉行2017夏季歐洲巡迴演唱會,演唱會將會涉足英国、荷兰、法国、瑞士、德國、丹麦、瑞典等國家,總數為16場的演唱會。基於反應熱烈,英國及法國將會追加總數為7場的演出,總場數暫為23場。1月27日,席琳與關·史蒂芬妮共同參與了《今日秀》(Today Show)的訪談,內容談及了席琳將成為史蒂芬妮2017年的美國《好聲音》(The Voice)隊的助教,以協助隊上的參賽者在比賽上給予指點及意見。5月21日,為慶祝電影鐵達尼號20周年紀念,席琳出席美國2017年告示牌頒獎典禮(Billboard Music Awards)並擔任表演嘉賓,穿上一身高貴典雅全白色高級訂製禮服演唱其主題曲《我心永恆》(My Heart Will Go On),全場觀眾亦跟著席琳一起高唱及在表演結束時給予站立掌聲以示尊敬。告示牌亦表揚席琳的表演為當晚全場最佳的表演,讚嘆席琳歌聲的全面性以及歌曲的影響力會像歌曲名字一樣永恆。其他眾多媒體也對席琳的表演讚不絕口,其中滾石雜誌將宏偉及莊嚴的形容詞套用在席琳的表現上,亦評鑑整個表演從頭到尾都是相當出色,並讚嘆席琳再一次展示其優秀的音域及其對歌曲收尾的即興哼唱部分發揮得相當的優美。7月21日,席琳的唱片公司發行了一張法國限定的精選專輯《只有些少》(Un peu de nous),專輯純粹為近期巡迴演唱會的副產品,在零宣傳的情況下,專輯亦輕鬆登上了法國專輯榜連續三周冠軍位置,成為了席琳個人的第18張法國冠軍專輯。8月5日,席琳在蘇格蘭進行最後一場的夏季巡迴演唱會,正式宣告為歐洲巡迴演唱會拉下序幕以及即將回歸至拉斯維加斯進行剩下9月份以後的場次,25場的小型巡迴演唱會最終斬獲超過6300萬美金的票房。 2018年1月12日,席琳在官方臉書公布將會於本年度夏季將會舉行一場小型巡迴演唱會,將會涉足亞洲及大洋洲作為本次巡迴演唱會的主要演出地方,包括東京、澳門、台北、新加玻、雅加達、曼谷、馬尼拉、悉尼、布里斯班、珀斯、墨爾本及奧克蘭,總數為22場,最終演唱會斬獲5738萬美金。其中台北場次打破了海外歌手的票房紀錄及場次紀錄,獲得總數3億台幣紀錄以及連開三場的紀錄。同年5月3日,席琳發行了新單曲及新音樂錄影帶《浴火重生》(Ashes),此曲是為《死侍2》(Deadpool 2)獻唱主題曲。9月24日,席琳正式宣佈其駐唱演唱會將於2019年6月8日完滿結束,歷時8年時間,連同著之前首輪駐唱時間已經歷了15年之久的時間,代表著拉斯維加斯一個娛樂時代的終結,席琳亦表示不會再續簽於拉斯維加斯的合約。AEG Presents / Concerts West的聯合首席執行官約翰梅格倫(John Meglen)告訴ET雜誌說道:「席琳當年用了很大的信心於拉斯維加斯做出如此大的賭注--《新的一天...》,看看她如何改變了現時拉斯維加斯的娛樂格局。她當年開始的是一個對常人來說是非常瘋狂的理念,但現時已經成為了常態,現在每個歌手都想在拉斯維加斯演唱。我們所有人都非常感謝席琳讓拉斯維加斯成為世界娛樂之都。」 2019年至今:二次大規模巡演時期 2019年4月3日,席琳於美國洛杉磯舉辦了一場特別的發佈會,宣佈今年將舉辦一場大型的世界巡迴演唱會,暫時只公布了66場的北美地區的場地,9月18日將於魁北克為起點出發。同時,席琳亦宣佈了11月亦會推出一張新專輯,名為《勇氣》(Courage),席琳只透露了其專輯有與希雅再度合作,亦錄了48首歌曲去分配在新專輯中。2019年6月8日,拉斯維加斯秀正式完美落幕,結束總歷時16年的駐唱長跑,席琳同時演唱了新專輯中的單曲《獨自飛翔》(Flying On My Own)並上載至官方Youtube頻道作為離開拉斯維加斯的告別曲及其編寫事業新一頁的歌曲,寓意席琳就算失去了老公同行也能獨自面對及決定自己未來的事業路。9月18日,席琳同時間發表了三首新單曲作為新專輯的主打歌曲,分別為專輯同名單曲《勇氣》(Courage)、《不完美》(Imperfections) 及《承受》(Lying Down)。11月15日,新專輯《勇氣》正式發行,在全球Itunes銷量榜名列第一名長達一周,在Billboard 200空降第一名,成為繼2002年專輯《新的一天》(A New Day
|
of Adult Contemporary)、“拉斯維加斯女王”(Queen of Las Vegas)之稱。席琳·狄翁獲得过1988年欧洲歌唱大赛冠军、5次葛莱美奖、12次世界音乐奖、7次美国音乐奖、8次美国告示牌、20次朱諾獎及43次菲利克斯奖等音樂獎項。席琳在全球的專輯銷量已经超過了兩億張,當中創下連續兩張專輯售出超過三千萬張的紀錄,被眾多媒體譽為全球最暢銷的女歌手。 席琳·狄翁出生于加拿大魁北克省,於1980年步入法語樂壇,1981年發行第一首個人法語單曲《這只是一個夢》(Ce n'était qu'un rêve),來自席琳媽媽的親筆之作。1990年席琳開始踏入英語樂壇,發行個人第一張英語專輯《水乳交融》(Unison);1995年發行法語顛峰之作《他們》(D'eux),成為了法國及全球史上最高銷量的法語專輯;1996年緊接著推出英語顛峰之作《真愛》,斬獲了葛萊美獎四項通類大獎之一中的“年度專輯”;1997年為電影《鐵達尼號》演唱主題曲《我心永恆》,亦斬獲了葛萊美獎四項通類大獎之一中的“年度制作”,迎來英語事業中的第二個顛峰;1999年末,因丈夫Rene被驗出咽喉癌,而在音樂事業顛峰時期隱退,並發行了其90年代最後一張及個人第一張英語精選專輯《天長地久》(All the Way .. A Decade of Song)作為與歌迷告別的禮物;2002年鑑於丈夫情況良好,決定復出樂壇,推出新專輯《新的一天》(A New Day Has Come),並於2003年3月至2005年在拉斯維加斯举行了《新的一天...》駐唱演唱会,歷時3年,其後多延長2年至2007年12月,總計723场,獲4億美金票房收入,為演唱會界及歌手後期發展模式打開全新一頁,並極為成功地影響後續不少前輩、平輩及後輩仿效進駐,如艾爾頓·強、雪兒、貝蒂·蜜勒、仙妮亞·唐恩、布蘭妮·斯皮爾斯及瑪麗亞·凱莉等歌手追隨著席琳留下的腳步;基於拉斯維加斯的經濟層面不景氣,席琳成為了挽救拉斯維加斯的武器之一,於是答應在2011年3月15日重返拉斯維加斯展開全新一輪的駐唱,簡單命名為“席琳秀”(Celine Show),演唱會純粹音樂方面的展現與華麗的背景配合,與以往《新的一天...》音樂及舞蹈混合的駐唱模式完全不同,駐唱合約至2019年完結。 人生历程和事业发展 童年以及早期生涯 席琳出生于加拿大魁北克省,全名席琳·瑪麗·克勞德特·迪翁(),她是她家庭14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席琳是被一个贫穷的罗马天主教徒所抚养的,但是在她看来,她出生在一个快乐的家庭里。音乐是她们家庭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她出生的前两年,一位法国歌手演唱了一首名为〈Céline〉的歌曲,这就是席琳迪翁名字的由来)。席琳小时候在她父母所开的钢琴酒吧里和她的兄弟姐妹们一起唱歌。席琳在小时候就有一个成为表演者的梦想。在1994年的《人物》杂志对席琳进行访问的时候,她说:“我想念我的家人,我不后悔我拥有一个并不完整的童年,因为我有一个梦想:我想成为一名歌手。” 12岁时,她在她妈妈和哥哥Jacques的帮助下,打造了第一首歌曲《這只是一個夢》("Ce n'était qu'un rêve"),另一位哥哥Michel将这首歌送给了音乐经纪人René Angélil,这个名字是Michel在一个Ginette Reno的专辑背面上找到的。 René Angéli听了这首歌以后,被席琳的声音所感动,决定将席琳打造成为一个明星。为了席琳的第一张专辑(La voix du bon Dieu,1981年),René Angélil将自己的房子抵押以筹集资金。很快,这张专辑里的歌曲("The Voice of God/The Way of God",1981年)成为了当地的冠军歌曲,席琳成为了魁北克当地的明星。1982年她参加了在日本东京举行的Yamaha世界音乐节的比赛,她以《我多么地爱你》("Tellement j'ai d'amour pour toi")赢得了最佳歌曲的奖项以及最佳表演者的奖项之后,席琳的影响力和流行度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提高。 1983年,席琳以单曲《有關愛與友情》("D'amour ou d'amitié")成为第一位在法国获得金奖的加拿大艺人,除此之外,席琳还赢得了菲利克斯奖的“最佳女表演者”和“年度新星”。 1988年,席琳以歌曲《》代表瑞士参加在爱尔兰都柏林举办的《第33届欧洲歌唱大赛》。这场比赛也是《欧歌赛》历史上最剧戏剧性结局的赛事之一。席琳在各国依次给出评分的后期一直落后于英国歌手,比分相差约接近20分,而轮到最后3个国家一个一个给出评分时才逐渐扭转了胜负。最后一个国家南斯拉夫给了瑞士6分,而连1分也没有给先前信心满怀的英国。席琳由此才以仅高出英国1分的轻微差距赢得了该届比赛的冠军。凭借这场比赛,席琳在欧洲、亚洲、澳洲获得了更大程度的成功。然而,因为席琳当时是一位只讲法语的歌手,所以她还没有在美洲取得成功。 18岁时,席琳看了迈克尔·杰克逊的演出後,她告诉Angélil她想成为想迈克尔·杰克逊那样的明星。尽管Angélil对席琳的天赋充满自信,但是对于全球的市场来说,他意识到席琳的形象需要改变。因此席琳决定在公众目光中消失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席琳进行了牙科的手术,来改善她的形象。她也在1989年被送去以提高自己的英文程度,这也開啟席琳的英语音乐事业。 1990至1992年:事業突破 席琳在学习一年英语后,席琳于1990年以她的首张英語专辑《水乳交融》进军英语市场。她也和许多有名气的音乐人合作,如Vito Luprano、加拿大籍金牌制作人大衛·沃爾特·福斯特等。很快地,《水乳交融》以其輕摇滚风格再配以成人抒情为主的風格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水乳交融》相當准确地抓住了《娱乐周刊》评论員吉姆·法贝尔(Jim Faber)的口味,他说:“席琳拥有朴实无华的声音。她不去尝试演绎那些不属于她的音乐风格。” Allmusic网站的評論家Stephen Erlewine说:“在美国,这是一次成功且成熟的首次亮相。”这张专辑中發行了總共四張單曲,包括《》、《》、同名單曲《水乳交融》及《》。《芳心何在》成为了席琳第一首美国告示牌热门歌曲前一百中的前十,最好成绩达到了第四位。这张专辑确立了席琳成为美国的一位新星,同时也在亚洲和欧洲取得成功。 1991年,席琳成为了称赞美军在海湾战争中的战斗合唱歌曲《》的主唱之一。但席琳音乐事业真正的突破是在她与皮博·布赖森一起合唱迪士尼卡通电影《美女与野兽》的同名主题歌《》。这首歌确立了席琳接下来的音乐风格--古典风的流行乐。这首歌曲大受好评,成为席琳音乐事业上第二首登上美国告示牌前十的单曲,并获得了格莱美的《最佳流行合唱音乐奖》。《美女与野兽》被收录于席琳1992年发行的的同名专辑《席琳·迪翁》中。这张专辑和她的第一张专辑同样受到了摇滚风格的影响,同时包含了古典和灵魂乐的元素。由于首发单曲的成功以及席琳与大衛·沃爾特·福斯特和Diane Warren的合作,这张专辑得到了与《水乳交融》一样的好评。在该专辑中也有其他较为成功的单曲,如在美国告示牌热门歌曲前一百中最好成绩达到第四的《》,具有福音风格的《》,以及《》,这张专辑充满了对爱的表达。在这段期间,席琳发布了她的新法语专辑《Dion chante Plamondon》,这张专辑包含四首新歌曲,分别是《Des mots qui sonnent》、《Je danse dans ma tête》、《Quelqu'un que j'aime》、《quelqu'un qui m'aime》及《L'amour existe encore》。在1991年至1992年期间,这张专辑仅仅在加拿大和法国兩地发行,後来於1994年,《Dion chante Plamondon》开始在世界范围內发行。根据数据记录,这张专辑在世界范围的发行量达一百五十万张。 《水乳交融》和《席琳·迪翁》这两张专辑已将席琳在北美的名声推向高峰,席琳已经达到了她的数个目标之一:在英语市场发表作品以及取得名气。正当席琳沉浸在她所取得的成功时,她的加拿大歌迷指责她只顾英语市场而忘记了他们。在席琳获得了《費利克斯獎》颁发的《年度英语艺人奖》时,为了赢回歌迷的支持,席琳公开表示拒绝接受奖项。此后席琳宣称:自己以前是,现在是,将来也是一名法语艺人,而並不是一位英语艺人。席琳的生活除了在商业上有所改变以外,她的个人感情生活也有所转变,席琳的经纪人René Angélil从经纪人的角色转为她的恋人。但是这段关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不为人所知,因为他们害怕公众无法接受他们之间巨大的年龄差距。 1993至1995年:迅速崛起 席琳在1993年的第三张英语专辑《愛的色彩》("The Color Of My Love")當中的感谢词表示她和她的经纪人Angélil已经确立了恋爱关系,出乎他们的意料,大眾并没有指責他们的年龄差距,而是祝福这对情侣。很快他们便订婚了,并于1994年12月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加拿大的电视台对席琳和Angélil的婚礼进行了现场直播。席琳嫁给Angélil,正好体现了席琳"The Color Of My Love"中的主题——爱和浪漫,这让《愛的色彩》成为了席琳最成功的专辑之一,销量在各地区分别达到700万(美国),200万(加拿大),1000万(其他地区),在全球銷售約為2000萬張。翻唱自珍妮佛·羅許1985年的热门歌曲《爱的力量》("The Power Of Love")成为了席琳在美国的第一首冠军单曲,这也是她的成名曲之一,席琳的肺活量在此歌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她富有张力的声音如春雷般震颤人耳。此歌因此也成为席琳的经典曲目之一,深深刻上了席琳的烙印,在告示板排行榜上蝉联四周第一位。之后的几首单曲如與Clive Griffin合唱的《当我坠入爱河》("When I Fall in Love"),和《误导》("Misled")雖然都没能够在美国的唱片排行榜上取得更好的成績,但在加拿大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愛的色彩》同时是席琳首张在欧洲和英国真正流行的专辑,这张专辑和單曲《三思而行》("Think Twice")同时连续五周占领了英国專輯榜和單曲榜的冠军,其中《三思而行》更一度連續占据单曲榜第一位的位置长达七周之久。最后,这首《三思而行》成为英国史上第四首销量达100万的女艺人作品,亦是席琳在英國首支獲得百萬銷量以上的單曲。 席琳依舊保留着她法语的根底,她每次发行新专辑时,都会在英语专辑之间发布一张法语专辑。自然地,这些法语专辑比英语专辑赢得了更多法語歌迷的爱戴。於1994年,席琳发布了《在奥林匹亚》(À l'Olympia),这是她在法国巴黎奥林匹亚剧场演唱会的现场录音专辑,这张专辑还附赠一首现场版的《呼唤你》("Calling You")。在1995年,席琳发布了新的法语专辑《他們》("D'eux"),这是法國及全球有史以来最高銷量的法语专辑。这张专辑的作品大都由让·雅克·高德曼制作,而里面的两首单曲《》及《我不知道》("Je sais pas")为席琳累聚了巨大的成功。《為了讓你一直愛著我》还成功登上了英国单曲榜的第七名,專輯《他們》在英國專輯榜中亦是獲得同樣的第七名成績,这对于法语歌曲及專輯来说是十分罕见的,所以席琳是第一位亦是唯一一位能夠把法語音樂帶上英國專輯榜及單曲榜前十名的歌手。於法國榜單中,《為了讓你一直愛著我》及《我不知道》雙雙登上了法國單曲榜的第一名;專輯《他們》亦取下紀錄性的成績,於法國專輯榜中拿下總共四十四周冠軍位置的紀錄,至今仍無人能夠打破。《他們》專輯中的两首單曲还改编成英文版本,收录在席琳随后於1996年發行的英语专辑《真愛》當中。 1995年席琳为日本电视连续剧《恋人啊》演唱旋律优美动人的抒情主题曲《愛不完》。由美国金牌制作人David Foster谱写制作,并由著名日本小提琴家叶加濑太郎伴奏,在日本于1995年10月23日发行单曲。由于《恋人よ》收视率颇佳,《愛不完》在电视剧的推波助澜下也大受欢迎,成为继1983年的《》后,12年来第一首登上日本Oricon单曲榜冠军的外语单曲,并蝉联5周冠军,销量超过124万张,是日本仅有的三首销量超过百万的国际艺人歌曲,也是日本第二首外语冠军单曲和销量第二的外语艺人单曲。在日本不仅获得了商业上的极大成功,亦获得了业界的极大肯定,为席琳赢得日本金唱片奖(Golden Disc Award)中的年度最佳单曲(Best Single of the Year)。台灣歌手辛晓琪曾翻唱此歌并发行中文版《恋人啊》,张宇的《回心转意》配乐亦曾取样该歌曲旋律。而在美国方面原先并没有把《愛不完》發行成單曲,直至1997年,《愛不完》才被收录在席琳第五张英语专辑《說愛》(Let's Talk About Love)的美国版中,是专辑中的第三首单曲,但当时并没有发售實體单曲,只有针对电台发行用的宣传单曲,所以在美國广播界大受欢迎。不过由于宣传版都是經過剪辑,所以歌曲小提琴的部分多半都不见了。尽管如此,《愛不完》还是在美國成人抒情榜夺下连续八周的冠军,也成为席琳狄翁几乎每场演唱会都不可或缺的重要曲目之一。 在90年代中期,席琳的音乐风格开始转变,她开始从摇滚风格慢慢转向流行和靈魂樂的风格(尽管电子吉他仍然还在她音乐的风格中占一部分元素)。她的歌曲是由柔和的配乐开始,然后慢慢推至高潮,这种唱法使席琳的声音特色很好地展现出来。但是这令评论家们有所不满,《娱乐周刊》的評論員Arion Berger指责席琳只注重声音技巧而没在歌曲内涵上下工夫,令歌曲流于俗套,成为只取悦大众口味的歌曲。这也引发了媒体经常惡意地拿席琳和玛丽亚·凯莉以及惠妮·休斯頓比较。 1996至2003年:成为巨星 1996年,席琳發行的第四張英語專輯《真愛》让她站上了流行乐坛的一個新高度。與David Foster、Diane Warren及Aldo Nova等合作的这张专辑展现了席琳在音乐上的成熟感。这是一张试图取得更多听众接受的专辑,它加入了众多的音乐元素:华丽的管弦乐配器到非洲的船歌取样,并且采用了如西班牙吉他、长号、、萨克斯等乐器来制造出新的声音来。专辑中的歌曲涵盖了许多种不同风格的音乐类型,包括流行舞曲、福音音樂、抒情搖滾及民谣等曲風。《山高水深》("River Deep Mountains High")(翻唱自蒂娜·透娜作品)运用了多種打击乐器。《過往的回憶一切都回來了》("It's All Coming Back To Me Now")(翻唱自Jim Stainman作品)和《獨自一人》("All By Myself")(翻唱自Eric Carmen作品)都保留住了原作品的輕搖滾味道,又加入了古典的钢琴来烘托气氛。由Diane Warren执笔的作品《因为你爱過我》("Because You Loved Me")在加拿大获得了兩周冠军,在美国则在冠军位置上停留了六周之久。此专辑成为当年最畅销专辑,在十四个国家的排行榜上登顶。首周登上美国专辑榜中的第二名,其後於第二十八周夺冠,總共拿下三周冠军位置(非连续),之後一直保持着每周十万张以上的销售水平,并在前十名中停留了六十一周之久,前一百名中停留了一百一十三周。最终在美国获得十一次白金唱片认证,在美國總共賣出了一千二百萬張,在全球賣出約三千二百萬張。委员会宣布,1996年裡頭,席琳的音乐作品总共售出了二十五亿美元的销售额,这也是这位女歌手连续第二年在全球获得二千万的唱片销量。亦在1997年的第39屆葛萊美獎上赢得了通類大獎之一中的《年度專輯》以及《年度最佳流行专辑》(Best Pop Vocal Album)两项大奖。在1997年4月17日舉辦的世界音樂獎上是最大的赢家,赢得了《最畅销的加拿大女歌手》、《最畅销艺人(通類)》以及《最畅销流行艺术家》等三项大奖;在颁奖典礼上,席琳与三十名歌手组成的福音唱诗班的合作,演唱了专辑中的歌曲《呼叫神》("Call The Man")。席琳也因這張專輯將朱诺奖、菲利克斯奖、NARM、南非音乐奖及BMI獎等等一併收入囊中。《真愛》发行后,席琳随即展开專輯同名的“真愛巡迴演唱會”(Falling Into You Tour)。 同年席琳被邀请在亚特兰大奥运会闭幕式上献唱《梦想的力量》(The Power of the Dream),在十萬名现场观众以及全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的电视观众前演唱了这首激情澎湃的歌曲。席琳将演出的酬劳捐献给了加拿大代表团作为比赛和训练的基金。作曲者大卫·福斯特是席琳的金牌制作人,他很清楚席琳的高亢激昂的嗓音正适合于演唱像奥运会这样题材的歌曲,于是他为席琳量身訂造了这首《梦想的力量》。这对黄金组合也确实给我们带来了惊喜,歌曲凭着自身的魅力和席琳优异的演唱技巧和表达,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歌曲告诉了人们,只要敢去想,那就是成功的开始,更打破了以往奥运主题歌都是合唱的形式,由此使席琳成为了奥运会史上第一位独自演唱主题歌的歌手。 1997年發行第五張英語專輯《說愛》("Let's Talk About Love"),席琳将这张专辑定義为《真愛》的结局篇。专辑主要在伦敦、纽约及洛杉矶录制,合作队伍由一支庞大的星光梦之队组成:乐坛长青树芭芭拉·史翠珊、比吉斯、贵为“三大男高音”之一的盧奇亞諾·帕華洛帝、被誉为“第五位披头士”的金牌制作人喬治·馬丁、加拿大天王布萊恩·亞當斯、以及牙买家歌手Diana King。Diana为《對待她像个淑女》(Treat her like a lady)带入了一股畅快的雷鬼乐之风。专辑中的歌曲《爱在何方》(Where Is The Love)和同名歌曲《說愛》(Let's Talk About Love)则将“爱”的内涵提升到了“普世之爱”的层面。在專輯正式發行前,索尼音樂美國总部便接到了全世界接近一千一百万张的预售订单,《說愛》毫无争议地成为了1997年全球最被期待的唱片之一,类似的盛况仅在流行樂天王迈克尔·杰克逊发行的專輯《危险》(Dangerous)时出现过(当时他這張專輯的预售订单也超过了千万)。《說愛》一发行即横扫全世界各大榜单,节节刷新销售纪录。這張專輯还创造了一项当时的记录:从发行过后连续23周都没有掉出过前5名。仅仅在正式发行后的前四个月内,《說愛》便在美国售出六百二十四萬张,在全球的销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二千萬万张。在加拿大,《說愛》首周以超過二十三萬张的销量空降冠军,成为加拿大史上首周销量最高的专辑。短短三周後就被认证为钻石唱片,累计销量超过二百一十萬张,并赢得朱諾獎的《年度专辑》(Album Of The Year)和《年度最畅销专辑》(Best Selling Album Of The Year)兩項大獎。《說愛》在欧洲多国登顶,获得白金或多白金唱片认证,并被IFPI认证十個白金唱片,是音乐史上第一张认证十个白金唱片的专辑,也是认证最高的专辑(后来也仅有阿黛尔的专辑《21》认证了十个白金唱片)。《說愛》也在南非夺得冠军宝座,并且获得南非音乐奖的《年度最畅销国际专辑》一項大獎。为推廣专辑而展开的“說愛巡迴演唱會”(Let's Talk About Love Tour),票房斬獲約一億三千萬美金。至今在美國卖出一千一百萬張,在全球賣出約三千一百萬張。 同年席琳一首为電影《鐵達尼號》演唱的主題曲《我心永恆》再次轰动全球。此曲由好莱坞主流电影著名作曲家詹姆斯·霍纳一手制作,具有浓烈民族韵味的爱尔兰锡哨在他的精巧编排下,尽显悠扬婉转而又凄美动人。歌曲的旋律从最初的平缓到激昂,再到缠绵悱恻的高潮,一直到最后荡气回肠的悲剧尾声,短短四分钟的歌曲实际上是整部影片的浓缩版本。在美國、英國、法國、比利時、澳洲、丹麥、瑞士等多个国家非常受歡迎,全球销量超过一千八百万,是世界上最畅销的单曲之一,也是每场演唱会的必唱压轴歌曲。歌手登顶欧洲单曲榜十七周,瑞士单曲榜十五周、法国及德国单曲榜十三周、荷兰及瑞典单曲榜十一周、丹麦、意大利、挪威及比利时(瓦罗尼亚)单曲榜十周、比利时(佛兰德斯)单曲榜七周、爱尔兰单曲榜六周、澳大利亚及奥地利单曲榜四周、英国及西班牙单曲榜兩周、芬兰单曲榜一周。在英国、加拿大,法国和台湾等均已销售超過百万張之多,在德国销售两百万之多。在美国,《我心永恒》在告示板空降并独占稳居两周冠军。由于单曲在美国受到限制发行,最多只能賣六十九萬張實體單曲,使得《我心永恒》只能在告示板上停留两周冠军,并在美国认证金唱片销量。除此之外,单曲数字下载量早已超过一百万,还封顶告示板之《电台百强放送榜》十周,《百强单曲销售榜》(Hot 100 Singles Sales)兩周。在1998年舉辦的第70屆奧斯卡獎上,《我心永恆》获得《最佳电影歌曲》大奖。在1999年舉辦的第41届葛萊美獎上,《我心永恒》的词曲作者、詹姆斯·霍纳以及席琳赢得四项大奖:包括《年度歌曲》、《年度製作》兩項通類大獎,另外亦得到了《最佳流行女歌手》(Best Female Pop Vocal Performance)及《最佳影视媒体作品歌曲》(Best Song Written for a Motion Picture, Television or Other Visual Media)。 1998年,席琳發行的第六張英語專輯也是首張英語聖誕專輯《特別的时刻》(These Are Special Times)在全球發行超過一千二百萬張。这张专辑也是她受古典音乐影响最深的一张专辑,所有的歌曲几乎都是用了大型的管弦乐来伴奏。與勞·凱利对唱的《我是你的天使》(I'm Your Angel)成为了席琳第四首夺得美國告示板冠军的歌曲,并稳居榜首六周,也成为了世界热门歌曲。评论界对于席琳的声音技巧仍旧是大加赞赏,称其为“声音技术上的奇迹”。早期作品里表现出来那种朴实的声音已经基本上没有了,评论家Steve Dollar在评论同名歌曲《特別的時刻》时写道:“席琳的声音如此卓然,如果她是一座山,那么世间几乎已经没有更高的山能超过她了。” 1999年,席琳推出了第一張英語精選專輯《天長地久》(All the Way... A Decade of Song),專輯彙集了席琳90年代最成功的单曲以及七首全新錄製的歌曲,首发单曲《本应如此》(That's The Way It Is)榮獲加拿大及美國成人抒情榜雙料冠军單曲。專輯還收錄了翻唱自Roberta Flack的名曲《第一次我看到你的臉》(The First Time Ever I Saw Your Face),和美國天王法蘭克·辛納屈時空對唱的同名曲《天長地久》(All The Way)。鄉村樂天后仙妮亞·唐恩也出现在这张专辑裏頭,她為單曲《如果牆能說話》(If Walls Could Talk)擔任了和音的工作。這張專辑在十七个国家登顶,美国销量達九百万、日本獲得双钻石认证、加拿大獲得钻石認證(这也是席琳在加拿大连续缔造的第六张钻石专辑),世界其他國家或地區都獲得白金或多白金认证,全球銷量超過二千二百萬張,為當時美國精選輯銷售量第二的精選專輯。到90年代末为止,席琳已经在全世界卖出超過一亿张专辑的成就。席琳说道,她已经经历了很多的事情,她觉得自己应该退后一步来更好的享受生活。此外,丈夫Angélil被检查出有咽喉癌的这件事更促使她想要引退,因此這張精選專輯成為了席琳給歌迷暫別的禮物。 2002年,基於丈夫情況良好,席琳再次复出歌坛,發行第七張英語專輯《新的一天来到》(A New Day Has Come)。席琳说:“我的灵魂想表达自己,我的心想歌唱”。唱片封面上的席琳和两年以前的她不太一样了,少了那种对音乐的傲气,而是更多了妈妈的味道。专辑的主题是“全新的开始”,尽管专辑里没有呈现出太多的音乐风格,但一些流行舞曲风格的歌曲如《我還活著》(I'm Alive)及《對不起你的錯愛》(Sorry For Love)出现了在专辑里,其他的则基本上是成人抒情风格的歌曲。同名歌曲《新的一天來到》(A New Day Has Come)、《大自然男孩》(Nature Boy)及《再見是最傷心的字眼》(Goodbye's (The Saddest Word) )呈现出席琳更为成熟的一面,这种改变源自于席琳當上了母亲的责任和自己親新的体会,席琳親身也說了,“成为母亲的人才會真正的长大”。这张专辑中还有一首不得不提及的歌曲《我投降》(I Surrender),虽然这首歌没有作为单曲发行,但直至到现在,几乎所有美国的甚至世界各地的選秀節目都会有参赛者选择这首歌作为参赛曲目,这其中包括美国偶像中的凱莉·克萊森、Anthony Fedorov及莉·隆斯。英国歌手Nicki French在2004年发行了这首歌的舞曲版。波兰歌手艾迪塔·歌娳婭也翻唱这首歌的波蘭語版本,取名《List》。台湾歌手林志炫也翻唱了中文版本《没离开过》。这首歌也理所當然地出现在席琳後來的驻唱當中。《新的一天来到》再现了她在商业上的成功,专辑在超过二十三个国家排行榜上登顶(其中首周以五十五萬八千的銷量空降告示板排行榜冠軍),全球銷售量為約1200萬張。然而,评论界依然对这张专辑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评,认为这张专辑无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歌词也显得空洞毫无生气。这张专辑也暗示了席琳没有能力超越她曾经创造出来的辉煌之墙,如“老套”、“毫无新意”这样的词语也频频出现在即使最宽容的评论里。 在2003年2月全美音乐奖之成人抒情(Adult Contemporary)类别當中,席琳获得“最喜愛的藝術家”(Favorite Artist)奖项。同年3月25号席琳發行第8张英語專輯《一颗心》(One Heart),浓缩了她对于生命中的快乐的欣赏和感激之情。大量的流行舞曲类歌曲构成了《一颗心》的主体部分,与她以前曾经被广泛接受的令人感动的成人抒情歌曲完全不一样。《一颗心》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在全球銷售超過八百萬張,成为全球年度前十名。翻唱自羅伊·奧比森的首支单曲《我开了一整夜的车》("I Drove All Night")(女歌手辛蒂·羅波亦在1989年翻唱過)开始了席琳與Chrysler汽车公司的商业合作,成為新车款代言的电视广告曲。这首歌融合了流行舞曲、摇滚风格、流行速度感及带电的新世代口味,席琳唱出了专属于她的个人风格,曲风更加强劲有力,是专辑中最为出彩的作品。 尽管《一顆心》仍取得商業成功,但席琳连续兩张专辑在评论界的不太成功,以致这种延续商业成功的趋势逐渐有缓慢下来的迹象。席琳后期的作品在电台上的点播越来越少,这是因為席琳的歌曲主题和内容都只适合在成人抒情电台上播放,及受到了年齡增長的潛規則限制,也就只能获得很少的点播。电台对于席琳这样的流行歌手的支持度越来越少了,它们的播放热点是那些快节奏歌曲。 1996年至2003年這段期間是席琳最為成功的時候,席琳於2000年與瑪麗亞·凱莉、惠妮·休斯頓被《滾石》雜誌評為美國90年代最重要的三位歌手。 2003至2007年:駐唱時期 2003年3月至2007年12月,席琳在拉斯維加斯展開了為期五年的駐唱演唱会,命名為“新的一天...”(A New Day),五年間的場次總數為七百三十二场,票房斬獲近四亿美元,載譽全球,成為史上最高票房女子演唱會的第二名。流行樂天王迈克尔·杰克逊也观看了席琳的演出,席琳亦表示當晚只看到迈克尔一人在台下觀看著她的表演。尽管门票非常的昂贵,演唱会也受到了观众们的广泛好评。自从2003年开始演出以来,几乎每晚的票都全部售罄。根据专业报纸《The Pollstar》的报道,席琳在2005年上半年卖出了三十二萬二千张票,票房收入总计達到四千三百九十万美元,在告示板半年总结的票房排行榜上,席琳排名第二位。直到2005年6月为止,总共三百八十四场演出中有三百一十五场的票是全部售罄。基于演唱会的巨大成功,席琳的駐唱合約由2005年完結延長至2007年,席琳创造了超过七百场座无虚席的表演,具体的酬劳並没有公佈。席琳的駐唱表演的录音也汇编成了一张現場专辑作了商业发行,同样取得巨大成功。另外,席琳的駐唱演唱會於開幕前被眾多媒體名為《音樂界史上最大的賭注》,這是基於以往並沒有任何一位歌手像席琳那樣相當冒險地在同一個地點舉辦極為龐大數目的演唱會,所有媒體都不太看好這次的演唱會,因為是需要到歌迷親自從世界各地流入拉斯維加斯中看演唱會,而並不是歌手本身飛往世界各地開辦演唱會,最終這“賭注”成為了非常成功的開創先河的實驗,為後續不少前輩、平輩及後輩歌手的發展模式留下了一條全新的道路。 2004年10月,席琳發行第九張英語專輯《奇蹟》(Miracle),席琳的音乐开始转向更加具有母性色彩。《奇蹟》是席琳聯同摄影家Anne Geddes跨媒体合作的專輯,合作的中心主题是表现婴儿和母亲。这张专辑由一些摇篮曲和散发着母性光芒的歌曲组成,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作品是翻唱爵士樂之父路易斯·阿姆斯壯(Louis Armstrong)的名曲《如此美妙的世界》(What A Wonderful World)以及《美麗的男孩》(Beautiful Boy)。这张专辑几乎没有引起任何反應,這是基於這張專輯屬於非主流的音樂。告示板杂志的Chuck Taylor撰文称单曲《美麗的男孩》是“一个意料之外的珍品”,并表示席琳是“经典且全能的艺术家”;而《Entertainment Weekly》的Nancy Miller则评论道:“地球妈妈的整个表演都只是机会主义者的行为体现”。另一方面,同年席琳從奧斯卡最佳男主角麥克·道格拉斯(Michael Douglas)的手中獲得了《世界音乐奖》的钻石奖,并得到《史上最畅销女艺人》(The Best-selling Female Artist of All Time)的表彰。 2007至2009年:大規模巡演時期 2007年,席琳發行她的第十張專輯《把握機會》(Taking Chances),這張專輯引起全球热销,在至少十三个国家打进前十二名,成为告示板之欧洲音乐排行榜的第一名,席林重回天后地位,這張專輯全球銷量已經超過三百萬張。在此不久之前,席琳亦發行了一張名為《芳心之歌》的法語專輯,專輯在加拿大及法國登上第一名成績,全球銷量已超過一百萬張。 2008至2009年,因應宣傳兩張新專輯,席琳於是決定舉辦一次全球大型的世界巡迴演唱會,《把握機會》(Taking Chances)世界巡迴演唱會在2月14日從南非約翰尼斯堡起跑,這是席琳八年來第一次巡迴演出,并且首次涉足中国(包括澳门及上海),範圍涵蓋世界四十二座城市,北美五十五座城市,共九十七座城市。最終票房成績驚人,共斬獲兩億八千萬美金票房,列為全球女歌手票房第三名的巡迴演唱會。2008年5月22日,法国总统萨科齐在总统府爱丽舍宫举行仪式,授予席琳迪翁荣誉骑士勋章。当天,席琳·迪翁在母亲、丈夫兼经纪人、儿子等众多亲友的陪伴下来到爱丽舍宫,她表示十分荣幸能够被授予骑士勋章。 2008年席琳發行一張精選輯《极上完美》(Complete Best),此精選集只在日本發行,另外亦發行了一張新歌加精選專輯《吾爱:终极精选集》(My Love: Ultimate
|
Bull」、「Return」 溫蒂·卡洛斯的「Sonic Seasonings」、「Switched-On Bach」 約翰·庫利奇·亞當斯的「Light Over Water」 的「Aqua」 埃德加·瓦雷茲的「Poème électronique」 伊阿尼斯·澤納基斯是另一個使用電腦和電子樂器的現代作曲家,他也自己發明了一種電子樂器。 、和等人創造了現場演奏電子音樂的形式。 有幾個專攻電子音樂的機構在二十世紀之中崛起,巴黎的IRCAM大概是他們之中最著名的一所研究中心。 簡約音樂家諸如斯蒂夫·萊奇的影響力(特別是「Drumming」一作)明顯影響了後來的人如DJ Spooky他們的作品。這是二十世紀音樂和電子音樂(如trip-hop、trance、drum'n'bass)交互影響的極佳範例。 與爵士樂合流的作品 許多作曲家將爵士樂風格融入了古典作品中,數個著名的例子包括: 蓋希文,Rhapsody in Blue 德布西,Golliwog's Cakewalk (from Children's Corner,1908) 史特拉汶斯基,Ragtime for 11 instruments (1918) 保羅·興德米特,1922 Suite für Klavier 魏尔,Threepenny Opera (1928) 克热内克,Jonny spielt auf (1926) ,A Few Dozen (1955) ,Clarinet Concerto (1956) 其他潮流 「New Complexity」是當代歐洲的前衛音樂潮流,他們的音樂家有布萊恩·芬尼豪赫、、等人。另一個方向朝著器樂技巧和音色的擴張,例如赫尔穆特·拉亨曼、等人的作品。還有令一個值得注意的潮流乃是「頻譜音樂」,著名的音樂家包括、,還有「後頻譜音樂」的凯娅·萨里阿霍 、等人。 與現代音樂相關的音樂分類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印象主义 路易吉·鲁索洛 表现主义 新古典主义 新國民樂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1960年代前 序列音乐、整体序列音乐(Total serialism) 偶然音乐(Aleatory music)、随机音乐(Stochastic music)、不确定性音乐(Indeterminacy music)、无声音乐(Silence piece)、先锋派、实验派(Experimental) 微分音音樂 电子音乐、录音带音乐(Tape music)、合成器音乐(Synthesizer music)、计算机音乐(Computer music)、噪音音乐(Noise music)、具体音乐 1960年代以后 第三潮流(Third stream music) 極簡主義 新浪漫主义音乐(New
|
後現代主義可以說成是對現代主義的一種回應。後者斷言人類活動的產物(特別是透過機巧來製造或創造的)是技藝本身的中心主題。而藝術的作用乃是在於引起人們對於物體的沉思,一位作曲評論家Steve Hicken如是說。這個現代主義原則看起來可回溯至杜象的達達主義、具象音樂樂派、以及由埃德加·瓦雷兹和其他人發起的實驗電子音樂。然而,後現代主義的觀點是,人存在的主要形式是,個體涵蓋在所有人的產物之中。 約翰·凱吉是二十世紀音樂一個卓越的指標,他的影響力隨著年歲穩定的成長,並且被許多人認為是後現代音樂的創辦者之一。凱吉在他的樂曲之中表現質疑音樂的根本定義,強調所有「聲音」都必然會是音樂的觀點。在《4分33秒》中,凱吉展示了他的概念,即非意圖的聲音和樂器的聲音同樣,符合音樂的合法性。他亦引目地使用了即興音樂與「製造的聲音」,為了鎔鑄一種新的有趣而不同的音樂類型。他的音樂無疑反映了他的想法:沒有「音樂」或是「噪音」,只有「聲音」,聲音的組合即可成為音樂性的事件。而非強調任何關於思想注意力或者限制音樂成為必然藝術的思想。 然而凱吉由於方法上的差異,被一些人認為是前衛的。由於這個理由,許多人認為他的音樂不具吸引力。有趣的是,似是與凱吉的「非決定論」對立的「過度決定論」序列音樂家,也同樣生產音效上差不多效果的音樂,許多序列音樂家如布列茲和史托克豪森也同樣使用即興的程序。麥可·尼曼主張,在實驗主義的音樂這一體系中,簡約主義即同時是序列主義和非決定論兩者的反動,而兩者也是簡約主義的資助者,而成為一種辯證關係。 後現代主義的思想在音樂和繪畫上的發生具有相似的情境。一方面,對於機械論式的詮釋喜好逐漸降低,現代主義的手段被棄置;取而代之的是個人主義化的風格和實驗主義。但是,後現代主義拒絕了解釋性的立場:the need to be "in" on the joke as it were。相反地,他們採取大眾的眼光,成為他們的美學指導。在此運動中首先與現代主義明顯切斷,採取凱吉給予的靈感並且強調聲音層次的樂派是簡約音樂。 極簡主義 二十世紀後期,許多作曲家開始探索現在稱作「極簡音樂」的領域。這個類型最精確的定義,常常是針對於音樂行進方面的指涉:許多樂段經常重複並且層次有序的排列起來,藉此技巧製造整體性的音效。早期的例子包括特里·賴利的《C音》和斯蒂夫·莱奇的「Drumming」。賴利經常因為的《C音》這部作品被視為「極簡音樂之父」,這部作品是由許多旋律的小節組成,並且由演奏者依照自己喜好的速度來演奏。這群先鋒音樂家——精確地說包括特里·賴利、菲利普·格拉斯、斯蒂夫·莱奇和La Monte Young等人——他們的目的是讓音樂成為適合所有人的藝術,並且表達他們對於古典作曲技巧的質疑,他們並非潛伏地在樂曲中寫入這種意念,而是相當明白的表達出來。極簡音樂一個與以前的音樂最不同而重要的差異,在於使用一種稱作「out of phase」的技巧,這個技巧使用了不齊拍的旋律,使兩個以上的旋律主線既分開又結合。它讓演奏者自行決定樂曲的細節,一個明顯的對比是理查·華格納的《萊茵的黃金》,它雖然用了不同的樂段來層疊,符合一個特徵,但是它所有的旋律都由一個節拍控制,是古典的合拍音樂。 極簡音樂家和傳統聆聽者之間常有爭議,批評者認為這種音樂過度重複以及情感上空洞,而支持者則認為這種靜態的元素在理解樂曲轉進的微小變化相當有優勢。即使如此,極簡音樂已經造成非常廣泛的影響,例如並非屬於經典極簡主義的卡爾海因茲·史托克豪森和利盖蒂。而另外如阿沃·帕特、约翰·塔文纳、戈雷斯基等音樂家則開創了所謂精神性的「Holy Minimalism」的領域,尤其是戈雷斯基所寫的三號交響曲是90年代最暢銷的古典音樂專輯。 而從第二波的極簡音樂繼承者開始,這些人又被認為具有一些非極簡音樂的特徵。這些人包括约翰·亚当斯和他的學生寫作歌劇音樂。極簡音樂此一發展大大擴張了所謂音樂,以及作曲家和樂曲的領域。 電子音樂 二十世紀的科技進步使得以電子途徑製作聲音成為可能,而這有許多方法,有些音樂家使用插電的樂器來演奏古典樂曲,例如梅桑在許多樂曲中使用馬特諾電子琴;有些70至80年代的音樂家使用合成器、有些電腦時代的音樂家則使用電腦。 還有作曲家放棄樂器而使用錄音帶來創作音樂,錄製音效後,有計劃地將它們放置於音樂之中。皮埃尔·谢弗就是這種作法的先驅者,稱作具體或具象音樂。而如卡爾海因茲·史托克豪森則採用純電子途徑來創作音樂。在美國,米尔顿·巴比特使用RCA Mark II合成器來創作。有時候此種電子音樂又會混合傳統樂器,卡爾海因茲·史托克豪森的「Hymnen」、埃德加·瓦雷茲的「Déserts」、馬里奧·大衛朵夫斯基的「Synchronisms」是幾個顯著的例子。(不過今日演奏「Déserts」一曲時,有時會省略錄音帶的部份) 在電影音樂方面,利用替亞佛烈德·希區考克的《鳥》一片創作了背景音效;也替《2001太空漫遊》一片編寫了電子配樂。 幾個著名以電子樂器,演奏古典音樂傳統風格的作品包括: 的「Film Music」 特里·賴利的「A Rainbow in Curved Air」、「Shri Camel」 的「Silver Apples」、「The Wild Bull」、「Return」 溫蒂·卡洛斯的「Sonic Seasonings」、「Switched-On Bach」 約翰·庫利奇·亞當斯的「Light Over Water」 的「Aqua」 埃德加·瓦雷茲的「Poème électronique」 伊阿尼斯·澤納基斯是另一個使用電腦和電子樂器的現代作曲家,他也自己發明了一種電子樂器。 、和等人創造了現場演奏電子音樂的形式。 有幾個專攻電子音樂的機構在二十世紀之中崛起,巴黎的IRCAM大概是他們之中最著名的一所研究中心。 簡約音樂家諸如斯蒂夫·萊奇的影響力(特別是「Drumming」一作)明顯影響了後來的人如DJ Spooky他們的作品。這是二十世紀音樂和電子音樂(如trip-hop、trance、drum'n'bass)交互影響的極佳範例。 與爵士樂合流的作品 許多作曲家將爵士樂風格融入了古典作品中,數個著名的例子包括: 蓋希文,Rhapsody in Blue 德布西,Golliwog's Cakewalk (from Children's Corner,1908) 史特拉汶斯基,Ragtime for
|
背景 20世纪50年代初期,有人认为汉语应该拉丁化,漢字应该全部改为拼音,如此低龄儿童就没有了认识成百上千的汉字的痛苦。而《施氏食狮史》正诞生于此时。有人認為,作者趙元任是想引證漢語拉丁化所帶來之荒謬。 有支持汉语拉丁化的人指出:赵元任是国语罗马字的主要设计者,认为他只是举例说明,按现代标准汉语拼音的汉语拉丁化,只适合白话文,不适合文言文和文白相杂的文章。而赵元任本人也说:“這些當然是極端的例子。如果你要是寫語言,當然不會有問題。因為你寫的要是不夠清楚(假定你把語言裡的聲音全寫出來而仍舊不夠清楚),那你本來話就沒有說清楚。在多數文字用處的場合,我覺得現在就可以用國語羅馬字拼音文字。”有人认为,赵元任用这种在现实口语中根本不会出现之情况,来反面证明汉字拉丁化之可能。 軼事 和《施氏食狮史》一起创作出来的,还有《羿裔熠邑彝》《季姬击鸡记》。 1980年,一本电脑王码打字教本内含有《施氏食狮史》供打字练习。有人发现,王码比拼音更方便输入《施氏食狮史》。但是该文章仅是一个特殊的例子。 狮食豕史,隋景芳所著的另一篇同音文章,全文共六百字,是目前最长的同音文章。 相关条目 同音文章 绕口令
|
buffalo Buffalo buffalo buffalo buffalo Buffalo buffalo 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 侄治痔 参考资料 漢字拉丁化
|
在晚年生活中,他患上了严重的视网膜炎并最终完全失明;但是,即使生活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也没有忘记对生活乐趣的享受。他曾经认为:“美酒,女人和音乐”这条标语对他来说是80%的女人,20%的美酒和音乐。 参考資料 參照 文献 《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 of Music》 ISBN 978-7-5382-7578-0 《The Penguin Guide to Compact Discs》 ISBN 7-80103-136-9 參見
|
and Music)里以自己的身份出现。1975年,一部名为《阿图尔·鲁宾斯坦,对生活的热爱》(Artur Rubinstein, Love of Life)的电影纪录片上演;一部90分钟的电视特别节目《90岁的鲁宾斯坦》(Rubinstein at 90)被播放,标志着他已进入90高龄。 獲獎與榮譽 鲁宾斯坦获得过为数众多的国际荣誉;是法兰西艺术学院院士,为授予法国荣誉勋位及波兰荣誉勋章;获得伦敦皇家爱乐协会的金奖及美国多所大学授予的荣誉博士学位。他多次访问以色列并支持它。1974年,一个以他名字命名的国际钢琴比赛在耶路撒冷开幕。1976年,他获得由福特总统授予的美国自由勋章。 評價 鲁宾斯坦是肖邦音乐的最佳演绎者之一,他那如火般的热情和诗意的情感抒发非常适合于肖邦音乐的演奏。在古典乐曲方面,他的演奏倾向于形成气势磅礴的效果,他并没有沉迷于矫揉造作的风格,他演奏的莫扎特,贝多芬,舒曼和勃拉姆斯的作品的确非常鼓舞人心。幽默风趣的他经常拿那些据说被他遗漏的大量音符开玩笑,但他宣称,对音乐本身最糟的违背行为就是在节奏和力度方面的迂腐不变。他是个讲究舒适生活的人,是对宴会和晚宴毫不厌倦的宾客,还能说大多数欧洲语言,包括俄语和自己的母语波兰语,虽然时不时出点语法毛病,但是很流利。 軼事 在晚年生活中,他患上了严重的视网膜炎并最终完全失明;但是,即使生活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也没有忘记对生活乐趣的享受。他曾经认为:“美酒,女人和音乐”这条标语对他来说是80%的女人,20%的美酒和音乐。 参考資料 參照 文献 《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 of
|
生物学 藥學
|
生物藥劑學是研究给藥後藥物的吸收(Absorption)分佈(Distribution)代謝(Metabolism)排泄(Elimination) 的整個體內過程,包含各種製劑因素和生物因素對這一過程與藥效的影響。此外,生物药剂学通过药物对生物细胞产生的反应过程来达到施药者想要达到的目的。
|
天灾人祸 文化娱乐 == 宗教與哲學 古印度吠陀經 重要人物 桀 商汤 前2千纪
|
前1600年至前1501年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前16世纪。 前16世纪里,世界上可能有四个文明的中心:埃及、两河流域的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的商朝。在古埃及、中国和两河流域已经有文字使用。 重要事件、发展与成就 科学技术 英国的巨石阵可能建于前16世纪。 战争与政治 前1556年——商王國建立。
|
衰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海軍列強曾一度發起造艦競賽,但是這場競賽尚未抵達終點前就被華盛頓海軍條約喊停,在造艦競賽中製造的戰鬥巡洋艦們除了拆解、不然便改造成航空母艦,自此之後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列強沒有新建戰鬥巡洋艦。 當時還保有戰鬥巡洋艦的國家,日本帝國海軍改良服役中的金刚级战列巡洋舰,並變更艦種稱高速戰艦;尚未造成的天城級戰鬥巡洋艦則改造成航空母艦。美國海軍則是將改造成航空母艦。但除了海軍列強外還有其他國家試圖打造類似艦種;德國的德國級裝甲艦是另一个类似战列巡洋舰的方案。因為凡爾賽條約的限制,德國不允許製造標準排水量超過10,000噸的戰艦,為了取得折衷德國在1920年代末期起造的新船雖然極速只有28節,但設計理念上趨於戰鬥巡洋艦。而在撕毀凡爾賽條約後,納粹德國海軍便建造真正的戰鬥巡洋艦: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遂行破交作戰。 除了興建出來的產品,還有一些國家是計畫興建或是技術不純熟而未完工;如蘇聯於1930年代末期開工的喀琅施塔得級戰列巡洋艦、荷蘭投降前計畫興建的。 不過到1930年代中期之後,戰鬥巡洋艦的設計思維逐漸無法跟上時代進步;因為新型高溫高壓重油鍋爐使高輸出蒸氣渦輪主機得以普及,戰艦即便披覆重裝甲仍然可以維持相對高速,工程師不再得為噸位分配而出現極度矛盾的設計思慮。如英王喬治五世級戰艦,屬性雖為戰艦,但極速仍可達29節;使用技術更為先進的愛荷華級戰艦極速更一舉突破33節,這時再做分類顯然毫無意義。況且航空母艦的出現使戰艦失去往日的武力投射指標意義,投資在戰艦興建的國家越來越少,海上決戰也改變了作戰方式。 最後一種設計屬性近似戰鬥巡洋艦的軍艦為美國海軍建造的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在太平洋战争中它们表现并不突出,且單艦造價達到愛荷華級戰艦的70%,战后四艘本来计划建造的同級舰被放弃了。这两艘船装备12英寸口径主炮,它们的装甲也是为了对付12英寸口径主炮。这与过去的英国战列巡洋舰不同:英国舰艇装备了12英寸口径主炮,但它们的装甲无法对抗它们自己的武器。而战列巡洋舰的鼻祖英国人也只保留胡德号,反击号和声望号三舰。在二战中,除了胡德号被俾斯麦号击沉外,反击号也在远东被日本海军的陸基轰炸机击沉。只有声望号坚持到二战结束。 戰後發展 1980年代蘇聯的基洛夫級飛彈巡洋艦有部分人將它劃入戰鬥巡洋艦,因為其噸位過大,幾乎與二戰時期的部分戰艦相當。 参见 大艦巨砲主義 B65型大型巡洋舰
|
设计原由 在一战前后,蒸汽机和早期的蒸汽轮机效率低下,为了获取更大的功率,就必须有更笨重的机器,这样战舰的重量会大大增加,而为了保护蒸汽机设计的装甲和巨大的炮塔又会拖累战舰的航速。在这种互相矛盾的取舍中,放弃厚重的装甲,以换取强大的火力和更高的速度,这就是制造战列巡洋舰的初衷。 设计战列巡洋舰的主导思想其可以轻而易举地击毁巡洋舰,因为其主炮使它在进入巡洋舰的射程之前就已经可以对敌舰发起进攻。而它的高航速使它可以逃避敌人的战列舰,或在海战中袭击对方已经被损坏的战列舰。 建造 世界上最早的战列巡洋舰是英国的无敌号、不屈号、不撓号战列巡洋舰。所有三艘船都是在1906年开工,1908年下水。中间的拖延可能是为了改进无畏舰上暴露出的问题。海军大臣费席尔表示他曾希望取消所有当时的战列舰建造。它们的船体和炮塔装甲厚度为6或7英寸(150毫米或180毫米),而相应的战列舰的装甲为11英寸或12英寸(280毫米或300毫米)。它们的航速可达26节(48千米/小时),而当时相应的战列舰的航速为20节到21节(37千米到39千米/小时)。它们的火炮口径为12英寸(305毫米),这与同期的战列舰相当。 继英国之后,德国很快也建造了自己的战列巡洋舰。1911年冯·德·坦恩号战列巡洋舰下水。德国战列巡洋舰的11英寸(283毫米)主炮口径比英国的略小,但它们的防禦力比当时英国战列巡洋舰要好一些。 在实战中,战列巡洋舰很少能够象它们设计时所想象的那样单独行动。在大多数情况下,一支舰队的司令总是认为他的舰队火力越大越好。而将战列巡洋舰的火炮加入自己舰队這想法非常诱人,因此战列巡洋舰往往隨同舰队进行海战。但这些战舰不是为这样的舰队作战所设计,在如此的舰队作战中,速度无法保护其迴避战列舰的大炮,薄弱的裝甲也使它們身陷危險。 戰史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福克兰群岛海战中战列巡洋舰证明它们本来所设计时的战术设想是正确的。在这次战役中英国的坚定号和无敌号战列巡洋舰消灭了一支德国在南大西洋的巡洋舰舰队。而这正是战列巡洋舰的作战目的。 18个月后在日德兰海战中一支英国的战列巡洋舰舰队试图在英国主舰队到达之前与德国的战列巡洋舰和战列舰作战,其结果是一次惨败。英舰玛丽女王号、不倦号和无敌号爆炸沉没,除少数人外几乎全部舰员丧生。狮号被迫注水入弹药库来避免同样的结局。德国战列巡洋舰的装甲虽然强一些,但它们的结局并不好多少。吕佐夫号战列巡洋舰被击沉,塞德利茨号战列巡洋舰被重创。在这次海战中,除一艘德国老式战列舰外英、徳的战列舰没有一艘被击沉。 此后英国海军放弃了战列巡洋舰的战术。1918年下水的胡德号战列巡洋舰(HMS Hood)是英国建造的最后一艘战列巡洋舰。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胡德号是世界上最大的主力艦。它的装甲比过去的战列巡洋舰强,可是在裝甲的設計和佈置上面依舊存在先前的缺點,於某些角度下砲彈可以輕易貫穿。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它在与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炮战时遭擊穿甲板、引發彈藥庫爆炸沉没,而當時她本來預定要進行相關的裝甲修改。 衰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海軍列強曾一度發起造艦競賽,但是這場競賽尚未抵達終點前就被華盛頓海軍條約喊停,在造艦競賽中製造的戰鬥巡洋艦們除了拆解、不然便改造成航空母艦,自此之後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列強沒有新建戰鬥巡洋艦。 當時還保有戰鬥巡洋艦的國家,日本帝國海軍改良服役中的金刚级战列巡洋舰,並變更艦種稱高速戰艦;尚未造成的天城級戰鬥巡洋艦則改造成航空母艦。美國海軍則是將改造成航空母艦。但除了海軍列強外還有其他國家試圖打造類似艦種;德國的德國級裝甲艦是另一个类似战列巡洋舰的方案。因為凡爾賽條約的限制,德國不允許製造標準排水量超過10,000噸的戰艦,為了取得折衷德國在1920年代末期起造的新船雖然極速只有28節,但設計理念上趨於戰鬥巡洋艦。而在撕毀凡爾賽條約後,納粹德國海軍便建造真正的戰鬥巡洋艦: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遂行破交作戰。 除了興建出來的產品,還有一些國家是計畫興建或是技術不純熟而未完工;如蘇聯於1930年代末期開工的喀琅施塔得級戰列巡洋艦、荷蘭投降前計畫興建的。 不過到1930年代中期之後,戰鬥巡洋艦的設計思維逐漸無法跟上時代進步;因為新型高溫高壓重油鍋爐使高輸出蒸氣渦輪主機得以普及,戰艦即便披覆重裝甲仍然可以維持相對高速,工程師不再得為噸位分配而出現極度矛盾的設計思慮。如英王喬治五世級戰艦,屬性雖為戰艦,但極速仍可達29節;使用技術更為先進的愛荷華級戰艦極速更一舉突破33節,這時再做分類顯然毫無意義。況且航空母艦的出現使戰艦失去往日的武力投射指標意義,投資在戰艦興建的國家越來越少,海上決戰也改變了作戰方式。
|
《我国第一位物理有机化学家 —— 周厚复先生简传》 刘广定 国立台湾大学化学系 Hou 江都人 巴黎大學校友 国立东南大学校友 厦门大学校友 中華民國化學家 中國化學會理監事 (中華民國)
|
《我国第一位物理有机化学家 —— 周厚复先生简传》 刘广定 国立台湾大学化学系 Hou 江都人 巴黎大學校友 国立东南大学校友 厦门大学校友
|
皮特凯恩的肥沃的山谷一直出产多种蔬菜和水果,其中包括柑橘、甘蔗、水果、香蕉、薯蓣和豆类植物。不过岛上居民的主要生活来源倒不是农业,而是渔业,易货贸易依然是岛上的主要贸易形式。此外邮票发行也是小岛的主要收入之一,蜂蜜和工艺品也帮助岛民增加收入,他们的主要买家都是途经皮特开恩前往巴拿马运河的英国和新西兰船只。主要的劳动力是岛上的12名男性居民。 人口 皮特凯恩岛居民主要由邦蒂号上的叛变船员和大溪地人的后裔组成,大部分居民都是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信徒。皮特肯語是一种主要为18世纪英语并混合了一部分大溪地語的克里奥尔语,它被当地居民作为第一语言并在岛上唯一一所学校和英语一起做为教学语言。皮特肯語和另外一种克里奥尔语诺福克语有密切关系,因为皮特凯恩人19世纪中曾在诺福克岛上生活过。 2003年9月,事隔17年岛上再次有小孩出生。2007年3月3日,另外一个孩子亞德里安娜·翠西·克里斯蒂安(Adrianna Tracey Christian)也在岛上出生。 通讯 电话:岛上只有卫星电话,还有一部公用电话。岛上居民用高频无线电联系各家和各船。 无线电:岛上没有广播站。海用无线对讲机主要用于和岛上不同地点的人保持联系,外人可以使用短波无线电联系。 电视:岛上没有电视广播,大部分家庭用录像机或DVD看碟片。Free-To-Air卫星接受装置可以用来观看外国电视。 網路:岛上有一个政府出资的網際網路卫星连接,岛上每个房子都连了网络。皮特凯恩群岛的顶级域名是.pn。 交通 岛上的居民都是乘船而来,其中最著名的是邦蒂号,该船后来发生叛变并且在邦蒂湾被烧毁。 皮特凯恩岛没有机场或海港,岛上居民依靠长船通过邦蒂湾,在汽船和陆地之间运输人和货物。如果要去皮特凯恩岛必须先飞到大溪地,然后到曼加雷瓦,再坐超过30小时的船,每几个月只有一艘船航行。另外一个选择是坐从新西兰出发的货船,那样要七天的时间。离岛就要碰运气了,并不是什么时候想走就有船的。 岛上共有6.4公里长的路,没有铁路,因此长时间步行或骑乘四轮全地形车是去往岛上其它地方的唯一办法。 上个世纪70年代初,为了方便老年人,人们将一部Mini moke车带到岛上来,但崎岖的地形和暴雨很快就损坏了这辆微型车,然后第二辆,第三辆Mini moke车不得不送到岛上来替代它,最近几年更多适应该岛地形的车辆出现了。 參考文獻 外部链接 皮特凯恩政府官方网站 新闻报道
|
无线电:岛上没有广播站。海用无线对讲机主要用于和岛上不同地点的人保持联系,外人可以使用短波无线电联系。 电视:岛上没有电视广播,大部分家庭用录像机或DVD看碟片。Free-To-Air卫星接受装置可以用来观看外国电视。 網路:岛上有一个政府出资的網際網路卫星连接,岛上每个房子都连了网络。皮特凯恩群岛的顶级域名是.pn。 交通 岛上的居民都是乘船而来,其中最著名的是邦蒂号,该船后来发生叛变并且在邦蒂湾被烧毁。 皮特凯恩岛没有机场或海港,岛上居民依靠长船通过邦蒂湾,在汽船和陆地之间运输人和货物。如果要去皮特凯恩岛必须先飞到大溪地,然后到曼加雷瓦,再坐超过30小时的船,每几个月只有一艘船航行。另外一个选择是坐从新西兰出发的货船,那样要七天的时间。离岛就要碰运气了,并不是什么时候想走就有船的。 岛上共有6.4公里长的路,没有铁路,因此长时间步行或骑乘四轮全地形车是去往岛上其它地方的唯一办法。 上个世纪70年代初,为了方便老年人,人们将一部Mini moke车带到岛上来,但崎岖的地形和暴雨很快就损坏了这辆微型车,然后第二辆,第三辆Mini moke车不得不送到岛上来替代它,最近几年更多适应该岛地形的车辆出现了。 參考文獻 外部链接 皮特凯恩政府官方网站 新闻报道 參見 皮特肯語() 玻里尼西亞地理 太平洋群島 大洋洲群岛 岛国
|
Subsets and Splits
No community queries yet
The top public SQL queries from the community will appear here once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