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ence1
stringlengths
0
73.2k
sentence2
stringlengths
0
64.7k
Ganon的說法,他就曾在不被施予麻醉藥劑的狀況下,被集中營的軍醫約瑟夫·門格勒成功摘除一顆腎臟,因此不能單因為這些看似不可信的細節,而否認相關報導的真實性。 参见 动物实验 大屠杀 实验法 关于活体解剖与实验的论争 动物权利 动物援助 动物解放阵线 致力于以伦理对待动物者 器官摘除爭議 對中共摘取法輪功學員及良心犯器官的指控 731部隊 納粹人體實驗 約瑟夫·門格勒 参考书目 Mary Roach,
Sciences)一类的机构,因为这类机构从事于——依照批评人士主张的——动物活体解剖研究,为此采取的反击策略多种多样,从纯粹的和平抗议直到实施恐怖主义迫害。 近期(约于19世纪以来)关于活体解剖的论争主要围绕一些道德问题,诸如,动物活体解剖所产生的进步意义究竟是否在价值考量上胜于它所造成的痛苦;以及关于动物活体解剖可以带来的益处的描述是否被刻意夸大。对于那些严格提倡动物权利观点胜于考虑如何尽量减少实验中动物所承受痛苦的人士而言,他们很可能这样认为:无需注重动物活体解剖可能为社会带来的好处,因为动物活体解剖就其对动物权利的侵犯,本身即成为不道德的行为。 活体解剖被长期实践于人体。被誉为“解剖学之父”的希羅菲盧斯,即在亚历山大的世界上第一所医学院的创建者,曾被特土良指控解剖了至少600名活人囚犯。在近代史上,战时纳粹的约瑟夫·门格勒,以及日本(731部队、九州帝國大學醫學部的石山福二郎,即九州大学活体解剖事件),均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自在其集中营囚犯身上执行了活体解剖。这些实验的科学价值是可疑的,且无论出于何种目的,人类活体解剖在道德规范方面同样不能成立。在一些案例中,人类活体解剖的目的仅仅是对战俘造成痛苦,而非有目的的研究。作为对此类暴行的响应,世界医学会采用了《纽伦堡守则》作为行业内部关于此类事件的道德规范。 與這類事件相關的一些技術細節,如不施打麻藥活摘器官等,常常受人質疑;但相關真實案例確實存在,像根據奧斯維辛集中營倖存者Yitzhak Ganon的說法,他就曾在不被施予麻醉藥劑的狀況下,被集中營的軍醫約瑟夫·門格勒成功摘除一顆腎臟,因此不能單因為這些看似不可信的細節,而否認相關報導的真實性。 参见 动物实验 大屠杀 实验法 关于活体解剖与实验的论争 动物权利 动物援助 动物解放阵线 致力于以伦理对待动物者 器官摘除爭議 對中共摘取法輪功學員及良心犯器官的指控 731部隊 納粹人體實驗 約瑟夫·門格勒 参考书目
a[j − inc] > temp do: a[j] ← a[j − inc] j ← j − inc a[j] ← temp inc ← floor(inc / 2) -{}- 输入:1个长度为n的矩阵a,矩阵的编号从0到n - 1 整数inc从n / 2到1,每次循环inc变为inc / 2向下取整 i从inc到n - 1,每次循环i变为i + 1 将a[ i ]的值赋给temp j从i到inc,每次循环j变为j - inc 如果a[ j − inc ]大于temp,则将a[ j - inc ]的值赋给a[ j ] 否则跳出j循环 j循环结束 将temp的值赋给a[ j ] i循环结束 inc循环结束 程式代碼 C語言 void shell_sort(int arr[], int len) { int gap, i, j; int temp; for (gap = len >> 1; gap > 0; gap >>= 1) for (i = gap; i < len; i++) { temp = arr[i]; for (j = i - gap; j >= 0 && arr[j] > temp; j -= gap) arr[j + gap] = arr[j]; arr[j + gap] = temp; } } C++ template<typename T> void shell_sort(T array[], int length) { int h = 1; while (h < length / 3) { h = 3 * h + 1; } while (h >= 1) { for (int i = h; i < length; i++) { for (int j = i; j >= h && array[j] < array[j - h]; j -= h) { std::swap(array[j], array[j - h]); } } h = h / 3; } } Java public static void shellSort(int[] arr) { int length = arr.length; int temp; for (int step = length / 2; step >= 1; step /= 2) { for (int i = step; i < length; i++) { temp = arr[i]; int j = i - step; while (j >= 0 && arr[j] > temp) { arr[j + step] = arr[j]; j -= step; } arr[j + step] = temp; } } } C# public void shellSort(int[]a) { int h = a.Length / 2; while(h>=1) { for(int i=0;i<h;i++) { for(int j=i+h;j<a.Length;j+=h) { int temp=a[j]; int loc = j; while (loc - h >= i&&temp < a[loc - h]) { a[loc] = a[loc - h]; loc = loc - h; } a[loc] =
> 0; gap >>= 1) { for (let i = gap; i < arr.length; i++) { let temp = arr[i],j; for (j = i - gap; j >= 0 && arr[j] > temp; j -= gap) { arr[j + gap] = arr[j]; } arr[j + gap] = temp; } } return arr; }; Python def shell_sort(list): n = len(list) # 初始步長 gap = n // 2 while gap > 0: for i in range(gap, n): # 每个步長進行插入排序 temp = list[i] j = i # 插入排序 while j >= 0 and j-gap >= 0 and list[j - gap] > temp: list[j] = list[j - gap] j -= gap list[j] = temp # 得到新的步長 gap = gap // 2 return list PHP function shell_sort(&$arr) {//php的陣列視為基本型別,所以必須用傳參考才能修改原陣列 for ($gap = count($arr)>>1; $gap > 0; $gap>>=1) for ($i = $gap; $i < count($arr); $i++) { $temp = $arr[$i]; for ($j = $i - $gap; $j >= 0 && $arr[$j] > $temp; $j -= $gap) $arr[$j + $gap] = $arr[$j]; $arr[$j + $gap] = $temp; } } Go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func ShellSort(array []int) { n := len(array) if n < 2 { return } key := n / 2 for key > 0 { for i := key; i < n; i++ { j := i for j >= key && array[j] < array[j-key] { array[j], array[j-key] = array[j-key], array[j] j = j - key } } key = key / 2 } } func main() { array := []int{ 55, 94, 87, 1, 4, 32, 11, 77, 39, 42, 64, 53, 70, 12, 9, } fmt.Println(array) ShellSort(array) fmt.Println(array) } Julia语言 # Julia Sample : ShellSort function ShellSort(A) inc = div(length(A), 2) while inc > 0 for i in inc+1:length(A)
((i)>0 ? (i) : (-i)) 如果以函數計算,需要寫多個函數,多載來處理不同數據類型: int abs (int); float abs (float); double abs (double); int abs (int i) { if (i>0) { return i; } else { return -i; } } 關於浮點數的絕對值演算法就要用點技巧,因為要為無窮大及 NaN(Not a Number)撰寫特別的程式碼。 在 Pascal、Fortran 和 Matlab 語言裡,取得絕對值的函數是 abs,可以計算整數、實數,以及複數。 如以組合語言撰寫,應有可能以三行指令在暫存器內完成絕對值的判斷與轉換演算法,以下例子是 x86 結構上的 32 位元暫存器,採英特爾語法。 cdq xor eax, edx sub eax, edx cdq 指令將帶號位元(sign bit)的 eax 轉成 edx。如果 eax 是非負值,那 edx 變成 0,接下來的兩個指令會沒有影響,eax 將不變。如果 eax 是負數,那麼 edx 會變成 0xFFFFFFFF ,或是 -1。接下來的兩個指令會變成倒轉的二補數,並從 eax暫存器中取得負數的絕對值。 參考資料 Nahin, Paul J.; An Imaginary Tale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hardcover, 1998). ISBN 0-691-02795-1 O'Connor, J.J. and Robertson, E.F.; "Jean Robert Argand" Schechter, Eric; Handbook
0 。 一個數的絕對值最小值為0,某數的絕對值表示為 某數 。對於所有實數 :若 是負數, (即是 是一個正數);若 非負, 本身。即: 一個數的絕對值可以視為該數在数線上的点和零的距離。例如 3 同時是 3 和 -3 的絕對值。 絕對值有以下性質: 若 , 若 , ( 見三角不等式 ) 若 ,則;若,則 複數的絕對值 複數的絕對值定義為:若,則 (見平方根和共軛複數)。它符合以上的六項性質,但以下的三項就不成立: 若且唯若 若且唯若 或 但此時有 最後兩道式子常用於計算涉及複數絕對值的不等式。 有序環上的絕對值 絕對值的定義可以照搬到有序環上。定義如下: 其中 是 的加法反元素,而 0 是有序環的加法單位元素。 域上的絕對值 在抽象的域上,我們用絕對值的基本性質來推廣定義。一個域 上的絕對值是一個函數 ,滿足以下四條公理: {| cellpadding=10 |- | |非負性質 |- | |正定性質 |- | |積性 |- | |三角不等式 |} 由以上公理可以導出 。距離函數 賦予 度量空間結構。 如果將定義中的三角不等式換作以下較強的形式(有時又叫做強三角不等式) 則稱 為超度量域,或稱絕對值 不滿足阿基米德性質;反之則稱 滿足阿基米德性質。。 超度量域的典型例子是 p進數域。一般來說,值群在 裡的賦值環對應到超度量域,此時賦值與絕對值的關係由 給出,其中 ;不同的 給出等價的拓撲結構。 微積分 絕對值函數在不可導。 其中是積分常數。 演算法 C 語言關於絕對值的函數有: abs(), labs(), llabs()(在 C99 中),fabs()、fabsf() 與 fabsl() 函數計算一個對象的絕對值。當輸入值不是最大負整數時,很容易寫出計算絕對值的巨集或函數。 以下巨集可接受整數或浮點數: #define abs(i) ((i)>0 ?
株洲县第三中学 株洲县第六中学 株洲县健坤潇湘实验学校 职业教育 株洲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株洲县中医学校 人物 曹伯纯 杨得志 通讯 2009年6月28日,因株洲市固定电话改号升位,区号由0733改为0731加原号码前加2。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区
历史沿革 渌口区最早于三国时期吴孙亮太平二年(257年)置建宁县,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废建宁,唐高祖李渊恢复,尔后太宗又废止,至此为湘潭县辖域。 民国23年(1934年),设湘潭县株洲镇; 民国36年(1947年)湘潭县株洲镇和白关乡、昭阳乡合并为株洲乡。 1949年8月12日成立湘潭县株洲区人民政府,辖株洲、藕灵二个乡; 1951年5月,株洲从湘潭县划出成为县级市,归长沙专员公署管辖,原株洲镇和湘潭县第一区的太平桥乡、荷塘乡、龙洲乡、大京乡、白关乡、百井乡、南华乡和荷花乡的5个村为其行政区域; 1956年3月,株洲市升为省辖市同时新设市郊区; 1965年4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株洲县,从株洲市析置,以株洲市郊区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隶属株洲市管辖,至此成立株洲县。 自20世纪九十年代起,株洲县所辖区域部分群丰乡、明照乡、龙头铺乡等已经改置到株洲市区管辖。若干乡镇进行合并。 2010年,株洲县白关镇、姚家坝乡划归株洲市芦淞区管辖。 2018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湖南省调整株洲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同意撤销株洲县,设立株洲市渌口区,以原株洲县的行政区域为渌口区的行政区域,渌口区人民政府驻渌口镇学堂路1号。 行政区划 下辖8个镇: 。 风景名胜 朱亭古镇 朱熹讲经处
法院(裁判所) 昭和20年(1945年)當時設有: 高等法院上告部 高等法院覆審部 台北地方法院 台北地方法院宜蘭支部 刑務所 昭和7年(1932年)當時設有: 台北刑務所 台北刑務所宜蘭刑務支所 日本軍駐屯地 昭和11年(1936年)的編制(和平時期) 台灣軍司令部(台北市) 台灣守備隊司令部(台北市) 台灣步兵第1連隊(台北市) 本隊 台灣憲兵隊本部(台北市) 台北分隊 台灣山砲連隊(台北市) 基隆要塞司令部(基隆市) 基隆重砲兵連隊(基隆市) 警察 昭和20年(1945年)當時設有: 台北州警務部 台北南警察署(今台北市政府警察局所在處) 萬華分署 台北北警察署(今台北市政府警察局大同分局) 基隆警察署 基隆水上警察署(今內政部警政署基隆港務警察局 ) 宜蘭警察署 七星郡警察課 汐止分室 士林分室 淡水郡警察課 基隆郡警察課 瑞芳分室 金山分室 雙溪分室 文山郡警察課 深坑分室 坪林分室 海山郡警察課 三峽分室 新莊郡警察課 宜蘭郡警察課 頭圍分室 羅東郡警察課 三星分室 蘇澳郡警察課 南澳分室 高等教育 台北帝國大學 (今國立台灣大學) 台北經濟專門學校 (原台北高等商業學校位於幸町,今 國立台灣大學管理學院,1987年遷至國立台灣大學校總區,舊址暫由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使用,2014年社會科學院完全遷出後,預定轉交進修推廣部使用) 台北高等學校 (校址在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和平校區) 台北醫學專門學校→台北帝國大學附屬醫學專門部 台北高等農林學校→台北帝國大學附屬農林專門部→台中高等農林學校 (今國立中興大學) 台北第一師範學校→台北師範學校 (今台北市立大學) 台北第二師範學校→台北師範學校 (今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中等教育 台北州立台北第一中學校(戰後台籍學生在原校址就學,今台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日籍學生併入仁愛中學,仁愛中學後併入和平中學)位於台北市 台北州立台北第二中學校(戰後台籍學生在原校址就學,今台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日籍學生併入和平中學)位於台北市 台北州立台北第三中學校(戰後台籍學生轉入建国中学就學,日籍學生在原校址就學,稱為和平中學,和平中學結束後台灣省立師範學院設附屬中學,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位於台北市 台北州立台北第四中學校(借用台北第一中學校宿舍上課,原預定遷入現和平高中之校址,戰後未遷,學生轉入建國中學就學)位於台北市 台北州立基隆中學校(今國立基隆高級中學)位於七堵庄 台北州立宜蘭中學校(今國立宜蘭高級中學)位於宜蘭市 台北州立台北第一高等女學校(今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位於台北市 台北州立台北第二高等女學校(戰後與剩餘的州立台北第一高女、第四高女學生合併成台灣省立台北第一女子中學。舊址現為立法院院區)位於台北市 台北州立台北第三高等女學校(今台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位於台北市 台北州立台北第四高等女學校(戰後與剩餘的州立台北第一高女、第二高女學生合併成台灣省立台北第一女子中學。舊址為今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城區部)位於台北市 台北州立基隆高等女學校(今國立基隆女子高級中學)位於基隆市 台北州立宜蘭高等女學校(今國立蘭陽女子高級中學)位於宜蘭市 台北州立台北工業學校(今國立台北科技大學)位於台北市 台北州立台北商業學校(今國立台北商業大學)位於台北市 台北州立基隆水產學校(今國立基隆高級海事職業学校)位於基隆市 台北州立宜蘭農林學校(今國立宜蘭大學)位於宜蘭市 氣象 昭和17年(1942年)當時 台灣總督府氣象台 基隆測候所 交通 總督府鐵道 昭和19年(1944年)當時路線包括 縱貫線 淡水線 平溪線 宜蘭線 私設鐵道 台北鐵道 新店線 指定道路 昭和14年(1939年)當時包含以下「指定道路」 縱貫道路(今省道台1甲線:台北市延平北路(今不屬台1甲線)、民權西路,台北橋,三重重新路,新莊中正路) 台北淡水道 (今省道台2乙線/台2線:台北市中山北路(今屬台2甲線)、文林路、文林北路、承德路(以下屬台2乙線、台2線)、中央南北路、大度路、淡水中正東路、中正路) 台北內湖道 (今台北市民生東路、林森北路、農安街、五常街、濱江街、撫遠街,內湖港墘路) 台北和尚州道 (今縣道103線:三重三和路、蘆洲中山一二路) 台北板橋道 (今縣道114號:台北市和平西路三段、西園路,光復橋,板橋中山路) 兒玉町枋寮道 (今縣道111號:台北市重慶南路三段,中正橋,永和永和路、中和中和路) 台北八里庄道 (今縣道103線/省道台15線:蘆洲三民路,五股成泰路,八里龍米路、中山路) 台北三張犂道 (今台北市信義路一至四段) 台北深坑道 (今縣道106號:深坑北深路、木柵木柵路) 台北宜蘭道 (今北宜公路,省道台9線:台北市羅斯福路、新店北新路、北宜路、石碇北宜路) 水道町松山道 (今台北市舟山路、基隆路一至三段) 景尾龜山道 (今省道台9甲線:新店北新路、北宜路、新烏路) 板橋景尾道
臺北州於昭和20年(1945年)日本戰敗時管轄三市、九郡。 街、-{庄}- 歷任首長 人口 昭和16年當時的統計 總人口約1,233,882人 詳細包含 內地人(日本人):153,928人(佔12.4%) 本島人(台灣人):1,053,372人(佔85.3%) 朝鮮人:1,051人(佔0.0%) 其他:25,531人(佔0.2%) 行政 臺北州廳 各郡役所、街庄役場 基隆稅務出張所 宜蘭稅務出張所 羅東林務出張所 臺北州立水產試驗場:原位於淡水街,後遷至基隆市濱町 臺北州立農事試驗場:原位於臺北市大安十二甲75番地,後遷至鷺洲庄 臺北州立農業傳習所:位於士林街 臺北州立種馬育成所:位於三星庄 臺北州立種畜場:原位於臺北市大安,1942年5月1日遷至深坑庄內湖 臺北州立役馬利用講習所:1938年3月23日成立,位於臺北市大安十二甲76番地 臺北州公務員鍊成所:1942年9月27日成立,位於臺北市大安十二甲185番地 醫療 台北帝國大學醫學部附屬病院 (今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赤十字社台灣支部病院,戰後,原赤十字社台灣支部作為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台北招待所使用,1949年改為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之用,1994年拆除改建,2006年售予張榮發基金會作為其會址與長榮海事博物館;原台灣支部病院(位於西寧北路)改為省立台北醫院,1967年醫護人員調入省立婦幼醫院(今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1968年省立台北醫院建築交台北市政府設立台北市立中興醫院(今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省立台北醫院遷至新莊) 台灣總督府專賣局共濟組合病院(戰後改為省立台北醫院城南分院,1967年醫護人員調入省立彰化醫院,今衛生福利部彰化醫院,醫院建築交台北市政府設立台北市立和平醫院,和平醫院遷走後再設立台北市立婦幼醫院(今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 台灣總督府鐵道局台北鐵道病院 (今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 台灣總督府宜蘭病院 (今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 台灣總督府基隆病院 (今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 法院(裁判所) 昭和20年(1945年)當時設有: 高等法院上告部 高等法院覆審部 台北地方法院 台北地方法院宜蘭支部 刑務所 昭和7年(1932年)當時設有: 台北刑務所 台北刑務所宜蘭刑務支所 日本軍駐屯地 昭和11年(1936年)的編制(和平時期) 台灣軍司令部(台北市) 台灣守備隊司令部(台北市) 台灣步兵第1連隊(台北市) 本隊 台灣憲兵隊本部(台北市) 台北分隊 台灣山砲連隊(台北市) 基隆要塞司令部(基隆市) 基隆重砲兵連隊(基隆市) 警察 昭和20年(1945年)當時設有: 台北州警務部 台北南警察署(今台北市政府警察局所在處) 萬華分署 台北北警察署(今台北市政府警察局大同分局) 基隆警察署 基隆水上警察署(今內政部警政署基隆港務警察局 ) 宜蘭警察署 七星郡警察課 汐止分室 士林分室 淡水郡警察課 基隆郡警察課 瑞芳分室 金山分室 雙溪分室 文山郡警察課 深坑分室 坪林分室 海山郡警察課 三峽分室 新莊郡警察課
州立農事試驗場 州立林業試驗場(新竹州廳內) 州立水產試驗場(今行政院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淡水繁養殖研究中心) 州立種畜場 州立農士訓練所(1940年設立,現址為私立大成高中) 州立青年修練場(1938年設立於南寮,1944年遷到新竹神社外苑) 州立市街庄吏員養成所(1937年設立) 醫療 台灣總督府新竹醫院 (今台大醫院新竹分院) 法院(裁判所) 新竹地方法院(1938年設立) 刑務所 新竹少年刑務所 (1926年設立,戰後為台灣新竹少年監獄,今法務部矯正署新竹監獄) 警察 昭和20年(1945年)當時設有 新竹州警務部 新竹警察署(今新竹市警察局) 新竹郡警察課 關西分室 竹東郡警察課 桃園郡警察課 中壢郡警察課 楊梅分室 大溪郡警察課 龍潭分室 苗栗郡警察課(今苗栗縣警察局苗栗分局 ) 竹南郡警察課(今苗栗縣警察局竹南分局 ) 大湖郡警察課(今苗栗縣警察局大湖分局 ) 卓蘭分室 軍隊 步兵第19連隊(1944年(昭和19年)7月-先移駐沖繩縣那覇,之後移動至台灣新竹州一帶至終戰) 步兵第24連隊(1944年(昭和19年)11月-移駐台灣新竹州一帶至終戰) 步兵第48連隊(1944年(昭和19年)11月-移駐台灣新竹州一帶至終戰) 能源 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本廠( 支援東南亞 行動物資) 台灣總督府天然瓦斯研究所 ( 今 工研院前身 竹科研發中心 ) 礦場 大溪煤礦 竹東煤礦 田尾煤礦 錦水煤礦 神社 新竹神社(今內政部移民署新竹收容所)
州立商工獎勵館 州立工藝指導所 州立農事試驗場 州立林業試驗場(新竹州廳內) 州立水產試驗場(今行政院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淡水繁養殖研究中心) 州立種畜場 州立農士訓練所(1940年設立,現址為私立大成高中) 州立青年修練場(1938年設立於南寮,1944年遷到新竹神社外苑) 州立市街庄吏員養成所(1937年設立) 醫療 台灣總督府新竹醫院 (今台大醫院新竹分院) 法院(裁判所) 新竹地方法院(1938年設立) 刑務所 新竹少年刑務所 (1926年設立,戰後為台灣新竹少年監獄,今法務部矯正署新竹監獄) 警察 昭和20年(1945年)當時設有 新竹州警務部 新竹警察署(今新竹市警察局) 新竹郡警察課 關西分室 竹東郡警察課 桃園郡警察課 中壢郡警察課 楊梅分室 大溪郡警察課 龍潭分室 苗栗郡警察課(今苗栗縣警察局苗栗分局 ) 竹南郡警察課(今苗栗縣警察局竹南分局 ) 大湖郡警察課(今苗栗縣警察局大湖分局 ) 卓蘭分室 軍隊 步兵第19連隊(1944年(昭和19年)7月-先移駐沖繩縣那覇,之後移動至台灣新竹州一帶至終戰) 步兵第24連隊(1944年(昭和19年)11月-移駐台灣新竹州一帶至終戰) 步兵第48連隊(1944年(昭和19年)11月-移駐台灣新竹州一帶至終戰) 能源 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本廠( 支援東南亞 行動物資) 台灣總督府天然瓦斯研究所 ( 今 工研院前身 竹科研發中心 ) 礦場 大溪煤礦 竹東煤礦 田尾煤礦 錦水煤礦 神社 新竹神社(今內政部移民署新竹收容所) 竹東神社(今竹東高中)
東勢郡警察課 大甲郡警察課 彰化郡警察課 員林郡警察課 北斗郡警察課 二林分室 南投郡警察課(今南投縣政府警察局草屯分局 。原名為南投分局,位於南投鎮。1950年11月搬遷至草屯鎮,隔年10月改稱為草屯分局。原屬南投分局之南投派出所,更名為南投縣警察局直屬南投分駐所。) 草屯分室(今南投縣警局草屯分局草屯派出所) 竹山郡警察課(今南投縣警局竹山分局 ) 能高郡警察課(今南投縣警局埔里分局 ) 霧社分室(今南投縣警局仁愛分局 霧社派出所) 新高郡警察課(今南投縣警局集集分局 ) 醫療 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台北鐵道病院彰化分院(戰後木造院舍失火燒毀,適逢台鐵欲在高雄設鐵路醫院,決定不修復,醫護人員及醫療器材遷高雄建立台鐵高雄鐵路醫院) 台灣總督府台中病院 (今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 法院 昭和20年(1945年)當時設有 台中地方法院(今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神社 台中神社 彰化神社 員林神社 清水神社 豐原神社 東勢神社 竹山神社 北斗神社 田中神社 鹿港神社 秀水神社 能高神社 南投神社 魚池神社 試驗場 臺中州立農事試驗場 臺中州立水產試驗場 臺中州立林業試驗場 臺中州立林業試驗場埔里分場 臺中州立工業試驗所 臺中州立種畜場 稅務出張所 彰化稅務出張所 南投稅務出張所 交通 總督府鐵道 昭和19年(1944年)當時路線包括: 縱貫線(今西部幹線之主要部分) 台中線 集集線 指定道路 昭和14年(1939年)當時包含以下「指定道路」: 縱貫道路 后里大甲道(今甲后路) 豐原三叉道 豐原東勢道 公館清水道 沙鹿梧棲道 沙鹿塗葛堀道 大肚沙鹿道 王田塗葛堀道 台中南屯道 台中沙鹿道(今臺灣大道)
總督府鐵道 昭和19年(1944年)當時路線包括: 縱貫線(今西部幹線之主要部分) 台中線 集集線 指定道路 昭和14年(1939年)當時包含以下「指定道路」: 縱貫道路 后里大甲道(今甲后路) 豐原三叉道 豐原東勢道 公館清水道 沙鹿梧棲道 沙鹿塗葛堀道 大肚沙鹿道 王田塗葛堀道 台中南屯道 台中沙鹿道(今臺灣大道) 台中公館道 台中南投道 彰化和美道 彰化鹿港道 員林鹿港道 員林林內道 田中北斗道 北斗沙山道 草屯埔里道 南投埔里道 南投竹山道 二水集集道 竹山林內道 港灣 昭和13年(1938年)當時 鹿港(對中國貿易專用的「特別輸出入港」) 国立公園 次高太魯閣國立公園 (,雪霸國家公園、太魯閣國家公園前身) 新高阿里山國立公園 (,玉山國家公園前身) 軍隊 步兵第7連隊:1944年(昭和19年)7月調防至沖繩,11月移駐台中州至終戰。 步兵第88連隊:1945年(昭和20年)2月,轉進台灣、於台中州地區構築防御陣地至終戰。 臺中州歌 作詞:長野洋子作曲:福里政男 1紫雲たなびく 黎明に旭光映ゆる 新高の希望の峰を 仰ぎ見て清氣は溢る 我が鄉土ああ 我等が鄉土 臺中州 2島の最中に 開け行く沃野は續く 幾十里皇化の露に 稔る穗の惠洽し 我が鄉土ああ 我等が鄉土 臺中州 3岸の波風 荒ぶとも試練の秋に たゆみなき堅忍不拔 覺悟あり協力一致 我が鄉土ああ 我等が鄉土
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 臺南州立嘉義高等女學校(今 國立嘉義女子高級中學) 臺南州立臺南第一高等女學校(戰後改臺南第二女子中學,收容日籍學生,臺南第二女子中學結束後校址被臺南第一女子中學接收) 臺南州立臺南第二高等女學校(戰後改臺南第一女子中學,供臺籍學生就學,1946年2月校長黃濬率領全校師生,進駐到臺南第二女子中學上課,舊校址為今臺南市立中山國民中學) 臺南州立虎尾高等女學校(1940年創立,戰後改虎尾女子中學,在西元1980年前後與1946年創立的虎尾中學合併,為今天的國立虎尾高級中學) 臺南州立嘉義商業學校(1944年併入嘉義工業學校,戰後1945年復校,今 國立嘉義高級商業職業學校) 臺南州立嘉義工業學校(今國立嘉義高級工業職業学校) 臺南州立嘉義農林學校(今國立嘉義大學) 臺南州立臺南農業學校(今國立臺南大學附屬高級中學) 臺南州立臺南工業學校(今國立臺南高級工業職業学校) 臺南州立臺南商業學校(今國立臺南高級商業職業学校) 油田 新營油田 凍子脚油田 景點 國立公園 新高阿里山國立公園,玉山國家公園前身 神社 臺南神社 嘉義神社 開山神社(今 延平郡王祠) 新營神社 北港神社 五間厝神社 下營神社 南靖神社 阿里山神社 北門神社(今 佳里區中山公園) 東石神社(今 朴子藝術公園) 曾文神社 斗六神社 林內神社 新化神社 州政 裁判所 (法院) 原臺南地方法院 臺南地方法院嘉義支部 刑務所 昭和7年(1932年)當時 臺南刑務所 臺南刑務所嘉義刑務支所 警察 昭和20年(1945年)當時 臺南州警務部 臺南警察署 安平分署 嘉義警察署 新豐郡警察課 關廟分室 新化郡警察課 善化分室 玉井分室 曾文郡警察課 六甲分室 北門郡警察課 新營郡警察課 白河分室 嘉義郡警察課 民雄分室 竹崎分室 東石郡警察課 布袋分室 斗六郡警察課 虎尾郡警察課 西螺分室 北港郡警察課 交通 總督府鐵道 昭和19年(1944年)當時路線包括 縱貫線(今西部幹線之主要部分) 營林所鐵道 阿里山線(現阿里山森林鐵路) 指定道路 昭和14年(1939年)當時包含以下「指定道路」 縱貫道路
臺南州立臺南第一中學校(今 國立臺南第二高級中學) 臺南州立臺南第二中學校(今 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 臺南州立嘉義高等女學校(今 國立嘉義女子高級中學) 臺南州立臺南第一高等女學校(戰後改臺南第二女子中學,收容日籍學生,臺南第二女子中學結束後校址被臺南第一女子中學接收) 臺南州立臺南第二高等女學校(戰後改臺南第一女子中學,供臺籍學生就學,1946年2月校長黃濬率領全校師生,進駐到臺南第二女子中學上課,舊校址為今臺南市立中山國民中學) 臺南州立虎尾高等女學校(1940年創立,戰後改虎尾女子中學,在西元1980年前後與1946年創立的虎尾中學合併,為今天的國立虎尾高級中學) 臺南州立嘉義商業學校(1944年併入嘉義工業學校,戰後1945年復校,今 國立嘉義高級商業職業學校) 臺南州立嘉義工業學校(今國立嘉義高級工業職業学校) 臺南州立嘉義農林學校(今國立嘉義大學) 臺南州立臺南農業學校(今國立臺南大學附屬高級中學) 臺南州立臺南工業學校(今國立臺南高級工業職業学校) 臺南州立臺南商業學校(今國立臺南高級商業職業学校) 油田 新營油田 凍子脚油田 景點 國立公園 新高阿里山國立公園,玉山國家公園前身 神社 臺南神社 嘉義神社 開山神社(今 延平郡王祠) 新營神社 北港神社 五間厝神社 下營神社 南靖神社 阿里山神社 北門神社(今 佳里區中山公園) 東石神社(今 朴子藝術公園) 曾文神社 斗六神社 林內神社 新化神社 州政 裁判所 (法院) 原臺南地方法院 臺南地方法院嘉義支部 刑務所 昭和7年(1932年)當時 臺南刑務所 臺南刑務所嘉義刑務支所 警察 昭和20年(1945年)當時 臺南州警務部 臺南警察署 安平分署 嘉義警察署 新豐郡警察課 關廟分室 新化郡警察課 善化分室 玉井分室 曾文郡警察課 六甲分室
交通局高雄海事出張所(高雄港港史館) 交通局高雄測候所 交通局高雄燈台 交通局高雄郵便局 專賣局高雄支局 專賣局屏東支局 殖產局高雄米穀事務所 殖產局植物檢查所高雄支所 醫療 台灣總督府高雄病院(今高雄市立民生醫院) 台灣總督府屏東病院(今衛生福利部屏東醫院) 高雄婦人病院 屏東市愛生醫院 法院(裁判所) 昭和20年(1945年)當時設有 高雄地方法院 高雄法院檢查局 警察 昭和20年(1945年)當時設有 高雄州警務部 高雄西警察署 高雄東警察署 高雄水上警察署(今內政部警政署高雄港務警察局) 屏東警察署 岡山郡警察課 鳳山郡警察課 旗山郡警察課 六龜分室 屏東郡警察課 里港分室 潮州郡警察課 東港郡警察課 恆春郡警察課 教育 1922年設立高雄州立高雄中學校,1944年改名為高雄州立高雄第一中學校(今高雄市立高雄高級中學) 1924年設立高雄州立高等女學校,1943年改名為高雄州立高雄第一高等女學校(今高雄市立高雄女子高級中學) 1924年設立高雄州立屏東農業補習學校,1928年改制高雄州立屏東農業學校(今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1932年設立高雄州立屏東高等女學校(今國立屏東女子高級中學) 1935年設立高雄州林園庄立林園農業專修學校(今高雄市立林園高級中學) 1935年設立高雄州立商工專修學校(位於今獅甲國中小處),1946年3月併入高雄州立高雄工業學校 1936年設立高雄州立高雄女子技藝學校(今高雄市立新興高級中學) 1937年設立高雄州立高雄商業學校(今高雄市立高雄高級商業職業學校) 1937年設立公立佳冬農業專修學校(今國立佳冬高級農業職業學校) 1938年設立高雄州立屏東中學校(今國立屏東高級中學) 1940年設立台灣總督府屏東師範學校,1943年更名為台灣總督府台南師範學校預科(今國立屏東大學) 1939年林園庄立林園農業專修學校擴充學區,由大寮、林園及三庄設立,且合併始設。 1944年4月,鳳山分部獨立設鳳山園藝專修學校,後改稱為鳳山女子農業學校,今國立鳳山高級中學。
1943年設立高雄州立高雄第二高等女學校(位於鼓山區,戰後併入高雄女子高級中學) 1944年設立高雄州立高雄第二中學校(位於左營,戰後併入高雄高級中學) 交通 總督府鐵道 昭和19年(1944年)當時路線包括 縱貫線(今西部幹線之主要部分) 屏東線 東港線 指定道路 昭和14年(1939年)當時包含以下「指定道路」 縱貫道路 旗山甲仙道 旗山六龜道 旗山美濃道 旗山關廟道 九曲堂嶺口道 岡山彌陀道 左營彌陀道 內埔高樹道 屏東旗山道 里港六龜道 里港嶺口道 楠梓旗山道 楠梓鳳山道 高雄鳳山道 鳳山大林蒲道 大林蒲東港道 東港屏東道 恆春台東道 車城州界道 楓港台東道 恆春大坂埒道 大坂埒墾丁道 港灣 昭和13年(1938年)當時 高雄港 油田 海軍甲仙油田 神社 高雄神社 阿緱神社 岡山神社 潮州神社
鯉魚山 武德殿東武館 臺東赤壁(小黃山) 臺東水道水源地 卑南族發源地 白玉瀑布 知本溫泉、虷子崙溫泉、紅葉谷溫泉 首洗溪、臺東耶馬溪(馬武窟溪) 台東大橋 三仙臺 火燒島、紅頭嶼、小紅頭嶼 交通 總督府鐵道 昭和19年(1944年)當時路線包括 台東線:臺東海岸貨物取及所、台東車站、馬蘭車站、日奈敷車站、初鹿車站、稻葉車站、鹿野車站、大原車站、大埔車站、月野車站、關山車站、新武呂車站、池上車站 指定道路 昭和9年(1934年)當時包含以下指定道路 臺東花蓮港道:臺東廳前開始經馬蘭卑南北絲鬮鹿野村大原村月野村里壟再到里壟支廳新開園區新開園至花蓮港廳界再接續延伸,全長57.973公里 臺東馬太鞍道:臺東支廳卑南區卑南的臺東花蓮港道3.483公里分歧處往新港再到新港支廳加走灣區姑仔律到花蓮港廳界的馬太鞍再接續延伸,全長95.4256公里 臺東港道:臺東街到臺東港上陸場為止,全長1.4927公里 馬蘭知本道:臺東花蓮港道1.745公里處分歧經呂家到卑南區知本銜接台東大武道11.209公里處,全長16.236公里 臺東大武道:臺東街起點旭村美和村羅打結太麻里猴子蘭矸子崙打腊打蘭大竹高獅子獅大武支廳大武區大武到達,全長59.7801公里 昭和14年(1939年)當時包含以下「指定道路」 台東花蓮港道(今省道台9線花東縱谷公路,台東→花蓮) 台東上大和道(今省道台11線花東海岸公路,台東→豐濱→光復) 台東港道(今台東市中正路) 台東知本道(今省道台9線台東市區→知本) 都蘭富里道(今省道台23線,東河→富里) 楓港台東道(今省道台9線南迴公路,知本→太麻里→大武→達仁→壽峠→楓港) 港灣 昭和13年(1938年)當時 台東港 新港漁港 国立公園 新高阿里山國立公園 (新高阿里山-{国}-立公園,玉山國家公園前身) 產業 台東糖廠 金雞納樹(提煉治療瘧疾的奎寧) 参见 台灣日治時期行政區劃 台東廳長 参考文献 1897年台灣建立 1945年台灣廢除 1897年建立的行政區劃 1945年廢除的行政區劃 臺東廳
奉鄉:加路蘭社、新社、貓公社、八里環社、姑律社、石梯庄、石梯坪庄、北頭溪庄、大港口庄社、納納社、葵扇埔社、大峯峯庄、大金石庄、姑仔律社、大填來社、水母丁庄 卑南出張所 南鄉:全境 廣鄉:加路蘭社、君滾蘭社、都巒社、八里芒社、加里猛狎社、太馬武屈社 火燒島 1900年6月8日,加路蘭社、君滾蘭社、都巒社、八里芒社、加里猛狎社、大馬武窟社自第5區改劃入第1區;奇密社自第15區改劃入第12區。1900年9月9日,花蓮港出張所從「花蓮港街」遷至「新港街」。1901年5月,分支機構「縣」級保留辦務署,而「廳」級改為「出張所」;同年6月19日,卑南出張所的南側另設「巴塱衛出張所」,而紅頭嶼被納入卑南出張所管轄。 巴塱衛出張所:南鄉的巴塱衛庄、羅打結社、文里格社、鴨仔籠社、麻魯祿社、大麻里社、加條那社、恩那博樂社、七家譚社、猿仔蘭社、麻里鳥社、多羅拐社、呀唻那社、馬里立社、阿腊打蘭社、斗里斗里社、菘武落社、密老老社、大馬屈社、虶仔崙社、八老南社、讀古枯社、雨沐社、見那腊蘭社、獅仔獅社、諸野葛社、大狗上社、大狗下社、打腊打蘭社、密腊密上社、密腊密下社、大得吉社、呀里叭社、大拔鹿社、大竹高社、遮角社、古木社、大蟒鴨社、柴郎驛社、馬有樂社、大里力社、簡那撫臉社、噶鳴社、叭里芒社、瓜洞安社、甘那壁社、鴿仔籠社、加舊勿蘭社、大鳥萬社、柴冷佛社、拔仔洞社、八老蘭社、古仔崙社、力未老社、羅六是社、阿塱一社、大控貓社、保棟社、西老社、淡母路社、陳汝骨社、查武六社、于那鳴來社社、崑崙樓社、加農梧社、近黃社、文那撫社 1901年11月11日,總督府認為原有總督府、縣或廳、辦務署或出張所之三級制,造成行政事務上的欠缺靈活,乃廢縣增廳,並加重廳級的裁量權,總共有20個廳;廳下廢辦務署或出張所而改設「支廳」,廳治所在地不另設支廳;同時配合警務與保甲,設立「區」作為下級行政輔助機構,輔助統領區內自古以來便有的各「街-{庄}-」及「社」,構成「總督府、廰、支廰、區、街-{庄}-」的行政體系,台東廳下轄花蓮港、璞石閣、成廣澳、巴塱衛等四支廳。 臺東廳直轄:原卑南出張所管轄 花蓮港支廳:原花蓮港出張所管轄 璞石閣支廳:原璞石閣出張所管轄 成廣澳支廳:原成廣澳出張所管轄 巴塱衛支廳:原巴塱衛出張所管轄 1903年6月15日,里壠庄、德高班寮社、雷公火社自第8區改為第26區。1905年7月17日,臺東廳改劃設為以地名稱呼的20區。1906年8月1日,大庄區自公埔區劃出。1908年10月20日,臺東廳下的街庄社再度調整,並裁撤加路蘭區,此時設有卑南區、火燒島區、鹿寮區、太麻里區、巴塱衛區、都歷區、成廣澳區、加走灣區、大港口區、里隴區、新開園區、大庄區、公埔區、璞石閣區、觀音山區、水尾區、拔仔區、太巴塱區、花蓮港區、加禮宛區等共計20區。 1909年10月後:劃出花蓮港廳 1909年10月25日,全台二十廳裁併為十二廳,台東廳所轄之花蓮港、璞石閣兩支廳分出設立花蓮港廳。同年12月,將「區」由下級行政輔助機構正式改為下級行政官署,合併之前數個-{庄}-、街、社、為一區,並設立區長。台東廳治初設於南鄉卑南街。管轄南鄉、廣鄉、新鄉之一部、奉鄉之一部、火燒島、紅頭嶼、小紅頭嶼。廳直轄卑南區、里隴區、新開園區、火燒島區、鹿藔區等五區,並設巴塱衛、成廣澳兩支廳。巴塱衛支廳管轄太麻里區、巴塱衛區等二區,成廣澳支廳管轄都歷區、成廣澳區、加走灣區等三區。 1909年12月3日,臺東廳在鹿寮區下新設立的「バロハイチカソワン社 」(新七腳川社),是為了遷至七腳川事件之後歸順於政府的原住民。1911年8月3日,日本人移民村編為一般行政的單位,台東廳下有旭村、美和村、鹿野村、大原村、富原村、池上村。1914年5月23日,臺東廳實施街庄整併。1914年10月22日,紅頭嶼、小紅頭嶼劃出台東廳管轄。1915年11月13日,里壠區、新開園區、鹿藔區三區獨立合併為「里壠支廳」。1918年9月1日,太麻里區獨立為「太麻里支廳」。1919年1月15日,卑南區更名為「台東區」,卑南街改稱臺東街,猴仔山社改隸廣鄉,裁撤射馬干社;雷公火社改隸屬南鄉;鹿藔區更名為「鹿野區」;增設月野村;裁撤大坡社、鹿寮社、バロハイチカソワン社、大埔尾社、老吧老吧社、石雨傘庄、微沙鹿社。此時的台東廳行政區劃及管轄範圍如下: 1920年10月後:州廳制 1920年10月1日,原台東廳直轄及里壠支廳合併為「臺東支廳」;成廣澳支廳更名為「新港支廳」,並新設「都鑾區」;里壠支廳併入臺東支廳,巴塱衛支廳及太麻里支廳合併為「大武支廳」,巴塱衛區改名為「大武區」。另外,原本的街庄社改為「大字」。1921年3月25日,鹿野區役場自里壠移至鹿野村;同年11月12日,都歷區更名為「新港區」,麻荖漏更名為「新港」,為新港區役場所在。1923年5月2日,復設「里壠支廳」。1925年8月27日,增設チヤチヤガトアン社。1929年4月12日,大武區下的「大得吉」改隸太麻里區。1931年10月1日,成廣澳區裁撤,併入新港區與加走灣區。1932年2月1日,台東廳蕃地管轄範圍調整。 1937年10月後:街庄制 1937年10月1日,台灣總督府公布《台灣廳制》(昭和12年律令第16號),台東、花蓮港兩廳施行街庄制,改支廳為郡、改區為街庄。大武支廳與臺東支廳併為臺東郡、里壠支廳改為關山郡、新港支廳改為新港郡,而多數大字改為較日式的名稱。1944年12月1日,卑南庄裁撤併入臺東街。 歷屆首長 廳長 支廳長 1901年11月後 花蓮港支廳:有馬義純(1902年)、大山綱雄(1903年)、久木田平八郎(1904年)、太智清三郎(1905年~1906年)、岩村慎吾(1907年~1908年)、田中庸茂(1909年)、永田綱明(1909年7月6日~) 璞石閣支廳:安樂平治久(1902年)、久木田平八郎(1903年)、青木文三郎(1904年~1906年)、太智清三郎(1907年)、青木文三郎(1904年~1909年) 成廣澳支廳:小川仙吉(1902年)、渡邊周次郎(1903年~1905年)、大山綱雄(1906年)、青木文三郎(1907年)、有馬源太郎(1908年)、齋藤平馬(1909年) 巴塱衛支廳:青木文三郎(1902年)、宮本九左衛門(1903年)、大山綱雄(1904年~1905年)、平田猛(1906年~1907年)、清水清(1908年~1909年) 1909年10月後 成廣澳支廳:照島彪(1909年~1912年)、池上憲政(1913年~1915年)、岩村一哉(1916年~1919年)、渡邊定次郎(1920年) 里壠支廳:岡本亮太郎(1916年~1918年)、梅野富枝(1919年)、中村定運(1920年) 巴塱衛支廳:齋藤平馬(1909年~1912年)、黑岩千三郎(1913年~1915年)、池上憲政(1916年)、妹尾半助(1917年~1920年) 太麻里支廳:杉山大作(1919年)、殿上正見(1920年) 1920年10月後 新港支廳:原新次郎(代理,1920年)、妹尾半助(1921年~1922年)、菅宮勝太郎(1923年~1931年)、大澤友吉(1932年~1936年)、小田謙吉(1937年) 里壠支廳:志波吉太郎、下山又喜(1923年8月17日~)、古藤誠助(1925年~1926年)、宮原佐尚(1927年)、富永藤平(1928年~1930年)、竹內猛(1930年12月16日~)、佐佐木陽之助(1931年5月23日~)、古藤齊助(1934年12月28日~)、金子彌平(1937年6月21日~)、佐野庄一郎(1937年9月8日~) 臺東支廳:志波吉太郎(1920年~1923年)、金澤正秋(兼任,1923年2月1日~1926年)、(1927年~1928年)、植田末熊(1928年9月18日~1930年12月18日)、大澤友吉(1931年)、引田要三郎(1932年~1934年)、井手儀三郎(1935年~1936年)、中村榮壽(1937年) 大武支廳:下山又喜(1920年9月1日~1923年)、岩城榮作(1924年)、助廣三郎(1925年~1926年)、五十嵐喜一郎(1927年~1928年)、金子彌平(1929年~1936年)、井手儀三郎(1937年) 人口 昭和16年統計的臺東廳總人口有93,138人,詳細包含: 日本人:7,078人 台灣人:85,068人 朝鮮人:35人 其他:957人 臺東廳舍 臺東廳舍在最初是徵用現在廣東街的陳氏古厝作為臨時廳舍,而新的臺東廳廳舍在1899年10月完工,位在馬蘭坳街,而其建材是從神戶運送至臺東。此廳舍在之後逐漸受到白蟻侵害,並在1909年1月的地震中受損,在1919年9月受風災侵襲導致大部分損毀,之後臨時修復做暫時使用,並開始規劃建造新廳舍。新的臺東廳舍在1921年10月動工,1922年7月完工,由湯川組興建,是一棟鋼筋混凝土建的兩層樓建築,工程費96,500圓,並也兼做臺東支廳廳舍使用。臺東廳舍在二戰後沿用作為臺東縣政府廳舍,之後在1975年6月動工改建為現在的臺東縣政府廳舍。 設施 官廳 台東郵便局:大武出張所、新港出張所、火燒島出張所 台東測候所:大武出張所、臺東飛行場出張所、新港出張所 紅頭嶼測候所 臺北供託局臺東出張所 臺北地方法院臺東出張所(原為臺北地方法院臺東登記所,原設置於臺東廳廳舍內)
高雄供託局馬公出張所 警察 昭和20年(1945年)當時設有 澎湖廳警務課 馬公水上警察官吏派出所 交通 馬公港 神社 澎湖神社 澎湖遙拜所 七美遙拜所 能源 澎湖火力發電所 軍隊 馬公要港部 澎湖島要塞司令部 馬公防備隊 台灣憲兵隊澎湖島分隊 澎湖飛行場 其他 澎湖武德殿 馬公街遊廓 松島記念館 名勝舊跡 指定史蹟:海軍聯合陸戰隊林投上陸地、比志島混成枝隊良文港上陸地、文石書院、千人塚、鄭氏時代名士盧若騰之墓、孤拔中將碑 指定天然紀念物:通梁榕樹、薊罌粟、白鳩、文石 媽宮城址 紅木埕城址 嘉蔭亭 廟:媽祖宮、施將軍廟、觀音亭 水井:萬歲井、萬軍井、田中井 紀念碑:布哈拉號遭難記念碑、奈良丸遭難哀悼紀念碑 、廣丙號遭難記念碑、第十六號水雷艇遭難記念碑、松島艦遭難記念碑 七美人墓(現七美人塚) 辨天岬海水浴場(現觀音亭海水浴場) 北島燈台(現目斗嶼燈塔) 漁翁島燈台(現漁翁島燈塔) 西嶼落霞 参见 台灣日治時期行政區劃 上瀧組 参考文献
74人 設施 行政 澎湖廳 澎湖廳馬公支廳 澎湖廳望安支廳 專賣局澎湖出張所 交通局澎湖郵便局 澎湖郵便局測天島出張所 氣象臺澎湖測候所 中等教育 1922年設立馬公街立馬公水產補習學校(今澎湖海事) 1943年設立澎湖廳立馬公高等女學校(今馬公高中) 醫療 台灣總督府澎湖病院 (今衛生福利部澎湖醫院) 澎湖島陸軍病院 馬公婦人病院 司法 高雄地方法院馬公出張所 高雄供託局馬公出張所 警察 昭和20年(1945年)當時設有 澎湖廳警務課 馬公水上警察官吏派出所 交通 馬公港 神社 澎湖神社 澎湖遙拜所 七美遙拜所 能源 澎湖火力發電所 軍隊 馬公要港部 澎湖島要塞司令部 馬公防備隊 台灣憲兵隊澎湖島分隊 澎湖飛行場 其他 澎湖武德殿
1934年7月 寺內壽一:1934年8月 – 1935年12月 柳川平助:1935年12月 – 1936年7月 畑俊六:1936年8月 – 1937年7月 古莊幹郎:1937年8月 – 1937年9月 兒玉友雄:1937年9月 – 1939年7月 牛島實常:1939年8月 – 1940年12月 本間雅晴:1940年12月2日 – 1942年4月 安藤利吉:1942年4月 – 1944年9月 第10方面軍 臺灣軍於1944年9月22日改稱為第10方面軍,司令僅1任,亦為末代臺灣總督。 安藤利吉:1944年9月22日 相關條目
– 1930年6月 渡邊錠太郎:1930年6月 – 1931年7月 真崎甚三郎:1931年8月 – 1932年1月 阿部信行:1932年1月 – 1933年7月 松井石根:1933年8月 – 1934年7月 寺內壽一:1934年8月 – 1935年12月 柳川平助:1935年12月 – 1936年7月 畑俊六:1936年8月 – 1937年7月 古莊幹郎:1937年8月 – 1937年9月 兒玉友雄:1937年9月 – 1939年7月 牛島實常:1939年8月 – 1940年12月 本間雅晴:1940年12月2日 – 1942年4月 安藤利吉:1942年4月 – 1944年9月
2001年:MBC《情定大飯店》飾演 申東賢 2002年:KBS《冬季戀歌》飾演 李民亨 2007年:MBC《太王四神記》飾演 桓雄、谈德 2007年:EX《情定大飯店》(特別出演) 2011年:KBS《Dream High》飾演 鄭夏明(特別出演) 電影 1995年:《畢九》飾演 Shock member 2003年:《醜聞-朝鮮男女相悅之事》飾演 趙元
member 2003年:《醜聞-朝鮮男女相悅之事》飾演 趙元 2005年:《外出》飾演 金仁書 書籍 2010年《-{zh-hant:探尋韓國之美的旅程;zh-hans:寻找韩国之美的旅行}-》,譯者:葛增娜,出版社:布克文化,ISBN 9789866278099。 評價 《冬季戀歌》在台灣播出後,裴勇浚在台灣被稱為“師奶殺手”。也有某部分的人暱稱其為“勇樣”(源於日文漢字) 公益宣傳 2009年12月將為聯合國氣候條約「Seal the Deal」公益宣傳視頻做配音,向世人宣揚氣候變化對地球影響的嚴重性,並呼籲人類應拯救地球的未來。 爭議事件
“數來寶”(或“數白欖”)是中華文化特有的一種曲艺。這種活動可作為一種藝術表演的形式,通常由一人獨自進行或是由雙人共同進行,進行的方式是用唸的,唸的內容則可分為事前預備或是即時現場反應的二種,唸的人藉由控制每句的字數、節奏及幽默風趣但又淺顯易懂的字句,來達到娛樂逗趣聽眾的目的。
與每年評選诺贝尔生理學或医学奖得主、擁有207年歷史的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簽訂合作備忘錄,為兩校的學術合作、文化交流及教研如健康工程學、細胞之間相互作用及遺傳學等合作制訂框架。 與牛津大學合作成立「牛津大學 — 城大心腦血管健康工程學研究中心」(健康工程學中心) 電機工程學系 與ASM太平洋科技有限公司、金山工業(集團)有限公司、Microsoft香港、信和集團、數碼通、信佳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六間企業共建聯合實驗室,促進科研及知識技術轉移 「太赫茲及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與東南大學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 姐妹校 2020年的統計顯示,城大在44个國家或地區400多個夥伴院校結盟,每年超過1200名學生到其他國家交流。 斯泰倫博斯大學 開普敦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中央財經大學 華東師範大學 復旦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吉林大學 蘭州大學 南京大學 南開大學 北京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山東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財經大學 四川大學 西南交通大學 中山大學 天津大學 清華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武漢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新疆大學 浙江大學 德里印度理工學院 青山學院大學 中央大學 北海道大學 慶應義塾大學 明治大學 名古屋商學院大學 立命館亞洲太平洋大學 上智大學 東北大學 早稻田大學 韓國科學技術院 高麗大學 首爾大學 成均館大學 延世大學 馬來西亞理科大學 馬來亞大學 南洋理工大學 新加坡國立大學 新加坡管理大學 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 天主教輔仁大學 國立成功大學 國立政治大學 國立交通大學 國立中山大學 國立臺灣大學 國立清華大學 元智大學 朱拉隆功大學 约翰·开普勒林茨大学 上奧地利應用科技大學 維也納大學 維也納經濟大學 天主教魯汶大學 布魯塞爾自由大學 安特衛普大學 札格雷布大學 布拉格經濟大學 奧胡斯大學 哥本哈根商學院 哥本哈根大學 阿爾託大學 漢肯經濟學院 赫爾辛基大學 南特高等商學院 北方高等商學院 里昂商學院 ESCP歐洲高等商學院 格勒諾布爾高等商學院 巴黎政治學院 諾歐商學院 巴黎第十大學 巴黎第九大學 巴黎第一大學 蒂賓根大學 歐洲商學院 法蘭克福大學 萊比錫商管研究生學院 多特蒙德國際管理學院 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 卡爾斯魯厄應用技術大學 慕尼黑工業大學 拜羅伊特大學 科隆大學 曼海姆大學 奧托貝森管理研究院 布達佩斯考文紐斯大學 羅蘭大學 愛爾蘭國立大學戈爾韋分校 都柏林聖三一大學 都柏林大學 博洛尼亞大學 博科尼大學 羅馬大學 里加斯德哥爾摩經濟學院 拉脫維亞大學 維爾紐斯大學 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學伊拉斯姆斯經濟學院 萊頓大學 馬斯特里赫特大學 奈梅亨拉德伯德大學 伊拉斯姆斯大學鹿特丹管理學院 蒂爾堡大學 阿姆斯特丹大學 格羅寧根大學 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 BI挪威商學院 挪威經濟學院 奧斯陸大學 華沙經濟大學 葡萄牙天主教大學 里斯本新大學 布加勒斯特大學 聖彼得堡國立大學 盧比安納大學 巴塞隆拿自治大學 馬德里自治大學 拉蒙·柳利大學ESADE商學院 馬德里卡洛斯三世大學 納瓦拉大學 龐培法布拉大學 巴塞隆拿大學 延雪平大學 林雪平大學 隆德大學 斯德哥爾摩大學 哥德堡大學 烏普薩拉大學 伯恩大學 日內瓦大學 蘇黎世大學 阿斯頓大學 卡迪夫大學 蘭卡斯特大學 羅浮堡大學 鴨巴甸大學 巴斯大學 鄧迪大學 東英吉利亞大學 肯特大學 列斯大學 利物浦大學 紐卡素大學 諾定咸大學 錫菲大學 士他令大學 斯特拉斯克萊德大學 薩里大學 華威大學 約克大學 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 以色列理工學院 畢爾肯大學 海峽大學 科奇大學 布洛克大學 協和大學 蒙特利爾高等商學院 休倫大學學院 麥基爾大學 麥克馬斯特大學 艾利森山大學 女王大學 聖瑪麗山大學 西門菲莎大學 卑詩大學 卡爾加里大學 拉瓦爾大學 曼尼托巴大學 渥太華大學 多倫多大學 維多利亞大學 滑鐵盧大學 西安大略大學 約克大學 卡內基·梅隆大學 紐約市立大學 克拉克森大學 卓克索大學 喬治梅森大學 印第安那大學 艾奧瓦州立大學 密歇根州立大學 東北大學 俄勒岡州立大學 佩珀代因大學 普渡大學 聖路易大學 三藩市州立大學 聖荷西州立大學 石溪大學 薩福克大學 雪城大學 阿肯色大學 阿肯色大學小石城分校 聖塔克魯茲加利福尼亞大學 科羅拉多大學波德分校 喬治亞大學 夏威夷大學希洛分校 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 麻州大學達特茅斯分校 明尼蘇達大學 新罕布夏大學 北卡羅來納大學艾塞維亞分校 北卡羅來納大學格林斯伯勒分校
Humanity Hall)(Hall 1) 滙豐業昕堂(HSBC Prosperity Hall)(Hall 2) 校友樂禮堂(Alumni Civility Hall)(Hall 3) 賽馬會群智堂(Jockey Club Academy Hall)(Hall 4) 陳瑞球堂(Chan Sui Kau Hall)(Hall 5) 李兆基堂(Lee Shau Kee Hall)(Hall 6) 賽馬會群萃堂(Jockey Club Harmony Hall)(Hall 7) 葉袁玉𡖖堂(Yip Yuen Yuk Hing Hall)(Hall 8) 胡應湘爵士伉儷堂(Sir Gordon and Lady Ivy Wu Hall)(Hall 9) 學生宿舍第十座 Hall 10 第十一座宿舍 Hall 11 飯堂 好味廚(Homey Kitchen,學生宿舍多用途禮堂B) 教職員宿舍 大學教職員均來自不同國家。部份職員會被安排入住大學教職員宿舍,包括德智苑(Tak Chee Yuen)(位於達之路88號)、南山苑(Nam Shan Yuen)(位於南山邨道23號)及學術交流大樓(位於達之路81號)。 行政與架構 院系設置 商學院、工學院、人文社會科學院、理學院、賽馬會動物醫學及生命科學院、創意媒體學院、數據科學學院、能源及環境學院,以及法律學院開設學士及研究院課程。建築科技學部提供資助副學士課程。周亦卿研究生院負責所有研究生課程的運作及發展,及提升研究水平。 管治架構 校董會是大學的最高管理機構,依照法令規定行使權力和義務。 顧問委員會是大學的最高諮詢機構依照“大學管理條例”8A章,顧問委員會具有以下功能: 聽取校長的年度報告。 審議校董會的報告。 討論關於大學政策的動議。 根據大學的要求募集資金,進一步推動大學的宗旨。 促進大學在香港和全球其它地方的利益。 教務會是校董會管理下大學的最高學術機構,指導和規範大學教學和研究活動。教務會每年召開四次會議。教務會可委任委員會,履行校董會授予的權力和義務。 歷任校長 1994年前為香港城市理工學院。 學術泛論 教學模式 學生在主修專業以外可選擇副修專業。 課程中包括「重探索求創新課程(Discovery-Enriched Curriculum)」,以前瞻的教學方式培育學生適應未來新世界。務求全體學生都有機會參與探索和創新,學會交流、展示新知識。 學生亦需修讀精進教育科目(Gateway Education),科目強調探索和創新,旨在促使學生在涵蓋廣闊的多個學科領域主動學習最新知識。 部份學科設立了「跨學科專業發展獎勵計劃」(Interdisciplinary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ward),鼓勵教研人員參與設計高質素跨學科精進教育科目。 部份課程提供「大規模開放線上課堂」(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簡稱MOOC)教學模式。 排名聲譽 城大在QS(Quacquarelli Symonds)的2024年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列全球第70位,亦在2021年QS「建校未滿50年全球最佳學府」排名中位列第四。根據《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THE)的「2024年世界大學排名」城大位列第82;《泰晤士》「2023年全球最國際化大學排名」城大位列第四;而於《泰晤士》「亞洲大學排名2023」,城大亦攀升至第16位。根據QS的2022年大學畢業生就業能力排名,城大位居全球第89位。根據SCImago的全球创新能力排名,城大在香港排名第3位。 工學院 根据《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公布的2022-2023年度「全球最佳大學排名」,城大在工程領域上排名全球18位,香港第2位。在2017年「世界大學科研論文質量評比」工學領域台港地區排名第1位。另據上海交通大學公佈的2022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城市的電腦科學及工程世界排名34位。 人文及社會科學院 根據QS公佈的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榜,2023年語言學排名第41位。於2023年公佈的各學科排名榜,城大在媒體與傳播學領域位居全港第2,全球第51-100位。根據QS在2023年公佈的全球學科排名,城大的社會政策及行政領域排名第50位。 商學院 城大工商管理碩士課程(MBA)入選2020年英國《金融時報》全球MBA排名百大。能夠入選《金融時報》MBA百大排名榜的課程,均獲公認為全球最佳的管理課程。 2023年QS世界大學分科排行榜中,學院在商業及管理排名第101位香港第5位;會計及金融排名第76位香港第5位。 美國德克薩斯州大學達拉斯分校(UTD)公布2023年全球一百所最佳商學院研究排行榜,城大商學院入選第42位,亞洲排名第5位。 城大商學院於泰晤士高等教育2023年「全球最佳大學排名」經濟及商學領域中,全球第52位香港第4位。此外,學院也通過國際商管學院促進協會認證(AACSB)、EQUIS,是為世界頂尖的商學院之一。 研究院及實驗室 研究院 香港高等研究院 香港數據科學研究院 國家重點實驗室 太赫茲及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香港城市大學) 海洋污染國家重點實驗室(香港城市大學)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貴金屬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 大學研究中心 超金剛石及先進薄膜研究中心 劉璧如數學科學研究中心 司法教育與研究中心 學院研究中心 多媒體軟件工程研究中心 佳達亞太氣候研究中心 互動媒體與電算應用中心 混沌與複雜網絡學術研究中心 功能光子研究中心 中國法與比較法研究中心 傳播研究中心 韓禮德語言研究智能應用中心 東南亞研究中心 先進結構材料研究中心 系統信息學工程研究中心 能量研發能源研究中心 社交媒體營銷與商務智能中心 生物系統、神經科學和納米技術中心 機器人與自動化研究中心 東亞哲學和比較哲學研究中心 新絲路研究中心 應用策略發展中心 多媒體及互聯網技術創新應用中心 電力電子研究中心 香港商務及海事法研究中心 國際互聯網金融中心 Center for Advanced Nuclear Safe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健康一體化研究及政策中心 香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 Centre for Decentralized Trust Computing 内地研究院 香港城市大學深圳研究院 香港城市大學成都研究院 中國科学技术大学-香港城市大學聯合高等研究中心(蘇州) 香港城市大學深圳福田研究院 校園生活 2014年的統計顯示,城大的學生人數在一萬九千至兩萬名之間。當中,無論是本科生還是研究生,男女比例都非常均匀:本科生大約有47%為男性,53%為女性;研究生大約有49%為男性,51%為女性。 香港城市大學學生會 香港城市大學學生會(,簡稱CityUSU)為獨立註冊社團,成立於1985年,辦公室設在深水埗。學生會由五大中央組織及其轄下組織組成,架構上為五權分立,由幹事會、評議會及仲裁委員會分別擔任行政、立法、司法的角色,而編輯委員會及城市廣播則分別以刊物及廣播,擔任雙重監察的角色。 學生會曾經在校內楊建文學術樓四樓經營名為Cut Price的福利店,售賣基本零食、飲品和文具,並在同一層開設影印中心,提供自助影印、釘裝和本地傳真服務。此外,學生會管理的學生會活動中心會開放予學生會會員作休憩用途。不過到2022年2月8日,城大校方以學生會未有在限期內交出十多年的審計報告為由,表示收回會址。學生會一度搬遷到遠離校園的火炭工廠區,到2023年2月底在深水埗商廈Spark City5樓至6樓租下3000尺空間作舉行活動及會議用途,同時提供影印、康樂用品租借、福利店文具和會物售賣等。城大學生會幹事會署理會長劉浚傑指出自立門戶後,可於城大以外地方服務同學。 學院及學部聯會 學院及學部聯會以及學科聯會是學生會轄下組織。目前學生會轄下有三個學院及學部聯會,分別是商學院及學部聯會、人文社會科學院及學部聯會,以及科學及工程學院及學部聯會。另外,學生會轄下有二十一個學科聯會: 商學院:會計學學科聯會、經濟及金融學學科聯會、資訊系統學科聯會、管理學學科聯會、管理科學學科聯會、市場營銷學學科聯會 人文社會科學院:應用社會科學學科聯會、中文、翻譯及語言學學科聯會、英文學科聯會、媒體及傳播學科聯會、公共行政學科聯會 科學院及工程學院:生物及化學學科聯會、建築學學科聯會、電腦科學學科聯會、電子工程學科聯會、生物醫學工程學及機械工程學及系統工程及工程管理學學科聯會、數學學科聯會、物理及材料科學學科聯會 能源及環境學科聯會 創意媒體學科聯會 法律學科聯會 屬會 目前學生會有超過三十個屬會,包括體育,水上運動,音樂,戲劇,電影,漫畫和動畫,象棋與橋樑,辯論,投資以及宗教團體。 較知名的學會包括​天文學會、投資及財務學會、旅學會、舞蹈學會、戲劇社、動漫畫同人誌、電影學會、健體學會等,上述屬會每年均於「木人巷」招收會員。 除了興趣組織以外,學生會轄下還有宿生會,服務居住大學宿舍的學生會會員。 研究生會 香港城市大學研究生會(,簡稱CUPA)成立於1996年,致力為城大的研究生提供更好的學術與學習環境,增進大學各部門與研究生群體的溝通。 運動隊 城大運動代表隊由學生發展處(SDS)體育部統籌,在2017年度於十三所香港大專院校參與的香港大專體育協會賽事中第九次榮膺男子、女子團體總冠軍,並囊括「大專全年最佳男、女子運動員」獎項,打破香港大專運動史上的紀錄。 田徑 羽毛球 籃球 越野 擊劍 手球 空手道 欖球 足球 壁球 游泳 乒乓球 跆拳道 網球 排球 活木球 水球 龍舟 文化團體 除了附屬於學生會的組織外,校內還有其他由學生發展處或文康委員會統籌的的社團及文化團體,包括管弦樂團、合唱團和辯論隊。這些組織定時舉辦各類活動,由文康委員會統籌及公佈。 著名教授 梅彥昌:現任校長及大學傑出教授,前新加坡國立大學常務副校長(創新與企業),他曾領導多項科研項目,把高性能生物材料應用到醫學器材上。他亦創立了多間衍生公司,把其研發的心血管、眼科及外科技術商業化。他研發的可定製疝網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認可;他的新冠病毒拭子設計亦獲歐洲合格認證。 郭位:前任校長,美國工程院院士、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俄羅斯工程院院士,核電博士 陈汉夫:现任副校長(學生事務),前任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系主任(2012年-2018年)、美國數學學會院士 :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法國國家榮譽軍團勳章得主、美國數學學會院士 斯蒂芬·斯梅爾:美國科學院院士 劉錦川:美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2007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获奖人 鍾寶璇:英國工程院院士 梁美芬:香港立法會議員,法律學院副教授 呂堅:法國國家技術科學院院士銜 陳仲良:當選美國氣象學會院士,是香港首位及大中華區第二位獲得美國氣象學會院士榮銜的學者 李秋勝:建築學及土木工程學系講座教授,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2016年度Jack E. Cermak大獎及2020年度Robert H. Scanlan大獎獲得者 黃伯農:城大社會工作學士、倫敦政經學院碩士、牛津大學人類學哲學碩士及哲學博士,前城大及中大教授,現任教於英國巴斯大學 包曉輝:城大管理科學系統計學博士,現任英國劍橋大學講師 曾淵滄:曾任城大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課程的課程主任、管理科學系的副教授,現為城大管理科學系特約教授;財經專欄作家 譚家明:香港電影新浪潮導演,前城大創意媒體學院副教授 陳哲民:香港電影導演及演員,前城大創意媒體學院助理教授 周南:城大商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武汉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中国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教育部聘任的企业管理学科第一位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馮偉華:城大高級講師,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會長 陸貴文:電機工程學系講座教授,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院士、電氣工程師協會(IEE)院士、中國電子學會院士、香港工程師學會(HKIE)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 鄭利明:電機工程系副教授,前九龍城區議會議員,何文田動力召集人,何文田社區發展動力主席,西九新動力執委 張澤松:電機工程系副教授,應用程式實驗室總監,「團結香港基金會」顧問,一小時編程香港(Hour Of Code Hong Kong) 發起人,滙豐業昕堂舍監 許樹源:前電機工程系講座教授,其專利發明無線充電發明是全世界第一個認可的無線充電標準Qi,被譽為「無線充電之父」 鄧智傑:經濟及金融系兼任教授,高盛亞太區投資管理團隊主管,2017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陳關榮:电机工程学讲座教授,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终身会士,提出双多卷波混沌吸引子,即陈氏吸引子。 馬家輝:中文及歷史學系助理教授,香港作家。 梁美儀:海洋污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兼化學系環境毒理及化學講座教授、前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副院長兼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教授,畢業於香港城市大學環境科學碩士(1996) 莫家豪:嶺南大學副校長及講座教授,畢業於香港城市大學公共及社會行政學系(1989)、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社會學)碩士(1991)、英國倫敦政經學院社會學哲學博士(1994),前城大及港大教授,英國布里斯托大學東亞研究中心講座教授、中國教育部長江學者講座教授 孫東:現任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曾任城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系主任及講座教授 校友 組織 校友聯絡處(Alumni Relations Office),校方為校友提供城大發展及校友服務的最新資訊。 校友會及同學會 香港城市大學評議會(The Convocation of the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是根據大學條例而成立的畢業生法定組織。大學評議會常務委員會努力加強校友的網絡及促進校友參與大學發展,透過不同的途徑包括活動及服務,增加校友對母校的支持。 香港城市大學校友會(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lumni Association,簡稱Cityuaa),是城大畢業生組織。 城賢匯(CityU Eminence Society),是一個校友組織,組織旨在凝聚熱心支持母校的校友,積極運用各方人士的資源、專業知識及人脈網絡,以促進城大發展,並服務社會。 香港城市大學深圳校友聯誼會 香港城市大學上海校友聯誼會 香港城市大學北京校友聯誼會 出版 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 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1996年成立,是大學的出版部門,主要出版三類書籍:學術書籍,專業書籍及一般書籍,範圍涵蓋文、理、工、社科、商、教育及法政等方面,尤其專於出版有關中國研究、香港研究、亞洲研究、政治和公共政策的書籍。 刊物 合作院校機構 策略夥伴 賽馬會動物醫學及生命科學院與康奈爾大學 「海洋污染國家重點實驗室」是香港目前唯一從事海洋生態環境的國家級科研機構,由香港城市大學領銜,與香港浸會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大學、香港教育大學組成的專家團隊共同組建 與國立臺灣大學合辦的聯合博士課程 與哥倫比亞大學合辦的聯合課程 理學院與英國愛丁堡大學(計算數學的理學士)及曼徹斯特大學(化學學士)合辦的雙聯學士學位課程 商學院與清華大學合辦的雙碩士課程 創意媒體學院與倫法那呂訥堡大學合辦的聯合課程 與每年評選诺贝尔生理學或医学奖得主、擁有207年歷史的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簽訂合作備忘錄,為兩校的學術合作、文化交流及教研如健康工程學、細胞之間相互作用及遺傳學等合作制訂框架。 與牛津大學合作成立「牛津大學 — 城大心腦血管健康工程學研究中心」(健康工程學中心) 電機工程學系 與ASM太平洋科技有限公司、金山工業(集團)有限公司、Microsoft香港、信和集團、數碼通、信佳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六間企業共建聯合實驗室,促進科研及知識技術轉移 「太赫茲及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與東南大學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 姐妹校 2020年的統計顯示,城大在44个國家或地區400多個夥伴院校結盟,每年超過1200名學生到其他國家交流。 斯泰倫博斯大學 開普敦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中央財經大學 華東師範大學 復旦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吉林大學 蘭州大學 南京大學 南開大學 北京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山東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財經大學 四川大學 西南交通大學 中山大學 天津大學 清華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武漢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新疆大學 浙江大學 德里印度理工學院 青山學院大學 中央大學 北海道大學 慶應義塾大學 明治大學 名古屋商學院大學
Patrick. (1988). Kierkegaa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Examines the lives of St. Augustine, Blaise Pascal, William Blake, Søren Kierkegaard, Fyodor Dostoevsky, Leo Tolstoy, and Dietrich Bonhoeffer.) Podmore, Simon D. (Secretary of the Kierkegaard Society of the UK) Struggling with God: Kierkegaard and the Temptation of Spiritual Trial , James Clarke & Co. (2013), . 网络来源 The Western literary messenger, Sept 1849 The Book Lover, 1900 Friedrich Nietzsche and his Influence p. 144ff access dat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Examines the lives of St. Augustine, Blaise Pascal, William Blake, Søren Kierkegaard, Fyodor Dostoevsky, Leo Tolstoy, and Dietrich Bonhoeffer.) Podmore, Simon D. (Secretary of the Kierkegaard Society of the UK) Struggling with God: Kierkegaard and the Temptation of Spiritual Trial , James Clarke & Co. (2013), . 网络来源 The Western literary messenger, Sept 1849 The Book Lover, 1900 Friedrich Nietzsche and his Influence
苯教 苯教是西藏早期的古老宗教。苯教在早期居於絕對優勢地位,擁有參政、議政之權,其勢力甚大、信徒甚眾。在吐蕃軍隊出征的時候,也往往會有苯教巫師隨軍,通過巫術來提高吐蕃軍隊的士氣。赤松德贊繼位之後,為了加強王權,大力扶持佛教勢力,將佛教確立為國教並打壓苯教。赤松德贊這一政策遭到眾多大臣的反抗,但都以失敗告終。此後的數代贊普都延續了這一政策,赤德松贊和赤祖德贊在位期間,更是在政務九大臣之上設置「僧相」一職,將佛教僧侶地位置於世俗貴族之上。僧相強制推廣藏傳佛教,對苯教的打擊則是變本加厲。這使不少苯教信眾逃避到阿里、安多、康區等偏遠地區。為了苯教生存,苯教全面佛教化,苯教供奉起了佛教的佛、菩薩、金剛、明王,放棄以前黑色的教服,改成紅色黃色的袈裟,不再長髮披肩,跟佛教比丘一樣剃髮,成為藏密佛教的一支,但保留了一些教義和儀式規則(例如朝塔時以反方向進行,一般佛教徒以順時針方向進行),例如各派的活佛常常以轉世靈童傳承,苯教則是以宗教考試取得最高的法王、仁波切的地位。 苯教的中心寺院是扎西梅日寺,位於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地區南木林縣境內。苯教曾長期受到藏學界的忽視,近數十年以來才被國內外學者重視,並翻譯了大量苯教的歷史文獻和典籍。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宗教事務局將苯教與藏傳佛教一起歸屬到中國佛教協會之下進行管理。 东巴教 东巴教是主要流传在云南纳西族的宗教。東巴教起源於原始巫教,同時具有原始巫教和宗教的特徵,創立者為東巴什羅。經文講師被視為東巴什羅的傳人,因而稱作東巴,故名東巴教。東巴教為中國西南地區的納西族所普遍信奉。東巴教主要有祖先崇拜、鬼神崇拜、自然崇拜。宗教活動形式有祭天、喪葬儀式、驅鬼、禳災、卜封等。《東巴經》是東巴教的主要經書。 萨满信仰 萨满教则主要分布于中国北方,早期的蒙古族、满族等北方民族都普遍萨满教信仰,至今仍残留在蒙古族、满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赫哲族、达斡尔族、锡伯族和富裕柯尔克孜族等的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传统之中。 佛教 佛教雖然源自印度,但由於其早已中國化,所以已經被視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佛教在中國的影響力巨大。内地汉族以及很多与汉族交往频繁的少数民族不少都信仰汉传佛教。藏、门巴、土、蒙古、锡伯、裕固、羌、普米族等信仰藏传佛教;傣、布朗、德昂族等信仰上座部佛教。 汉传佛教 漢傳佛教指以漢字記載經典或漢字文化圈的佛教,主要流傳於中國、朝鮮半島、日本與越南等地。漢傳佛教以大乘佛教為主流,是形塑大乘佛教面貌的主要力量之一。 藏传佛教 7世纪佛教经莲花生大师等人传入藏区,朗达玛灭佛后一度萧条,后萨迦派和格鲁派等兴起并被蒙古贵族信奉,在五台山和北京等地也有大量寺庙。 上座部(南传)佛教 中国云南的诸多民族从南诏时期开始信奉缅甸等国传入的佛教,与东南亚佛教来往密切,上座部佛教属于小乘佛教系统,傣族有11世纪的贝叶经传世。 其他宗教 基督宗教最早传入中国在公元635年,当时基督教的异端之一聂斯托利派正式得到唐朝官方许可,开始在华传教。天主教在元朝(13世纪)首次传入中国,元朝覆灭后,天主教在中国几近绝迹。16世纪,天主教在明末随着西方殖民主义浪潮,再度传入中国。东正教在清初与俄罗斯人的交往中传入中国。新教传入最晚,在鸦片战争后才正式传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中国基督新教部分人士在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周恩来的引导下提出了“自治、自传、自养”的三自方针。1954年在北京召开第一届中国基督教全国会议,正式成立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后又成立中国基督教协会,合称“基督教全国两会”,新教方面的三自爱国教会是目前中国内地最大的基督教组织。在中国,基督教一般只指新教,不包括东正教和天主教。 伊斯兰教 伊斯蘭教于唐宋时期(公元7世紀中叶)傳入中國。中国官方承认的55个少数民族中有回、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塔尔、乌孜别克、东乡、撒拉、保安和塔吉克等10个民族信仰伊斯兰教,总人口约2100多万。伊斯蘭教分遜尼派和什葉派兩大宗派。在中国,除塔吉克族信奉什葉派的伊斯瑪儀派,莎車縣一小部分維吾爾族信奉什葉派的十二伊瑪目派外,中国穆斯林主要是遜尼派。 中国现有清真寺3.5万余座,伊玛目、阿訇4.5万余人,伊斯兰教经学院共10所。穆斯林的自我认同及表述增加,许多全国性的穆斯林组织也主办了跨族穆斯林活动。中国全国每一个省份都有穆斯林居民。 2006年,前往麦加朝覲的中国穆斯林人数创下纪录,比上一年增加了40%。 基督新教 1807年英国伦敦会传教士马礼逊来华,是基督新教(以下称基督教)传入中国大陆的开始。1950年7月,中国基督教界吴耀宗等40位领袖联名发表“三自宣言”,发起了三自爱国运动,号召教会自治、自养、自传。根據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估算,中國現有基督教新教徒2305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總數的1.8% ,教堂及活动点总数超过5万个,有近4000名牧师、3.7万名教职人员和近15万名义工,全国有20所神学院、圣经学校,共出版发行5800多万册圣经。 天主教 1840年鸦片战争后,传教士在中国设立教堂、修道院,兴办学校、医院、孤儿院,发展天主教。到1949年,中国有300万天主教教徒。根据天主教传统,主教应由位于梵蒂冈的教宗任命,这与中共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宗教不受境外势力支配”相冲突。1957年,中国天主教第一届全国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成立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决定中国内地的主教晋牧不再接受罗马教宗的批准,而实行自选自圣。从此天主教方面的三自爱国教会,成为如英国国教会(亦稱聖公會)一样,脱离于罗马天主教会的一个新的基督教会派。中国天主教爱国会成立后,相当多的原天主教会信徒改宗。不过仍存在一些信徒忠于罗马教宗,这部分群体,被俗称为“地下教会”。长期以来,围绕着罗马天主教会与中国天主教会的关系的讨论一直没有停顿过。 目前,中国天主教有97个教区,有60多位主教,2000余位神父,5000余位修女。其中改革开放以来培养、祝圣的年轻神父就有1500余位,有550多万教友,开放大小教堂、会所约6000处,开办大小神哲学院8所。中国天主教每年约有5万余人领洗。 东正教 东正教在近现代在华曾拥有几十万信徒,但后来经过打击之后便不断衰落了,信徒数量锐减,苗、瑶、彝、拉祜、景颇、傈僳、怒、独龙、佤、高山、朝鲜等民族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在近世改信天主教和新教,其中拉祜族、景颇族、傈僳族和高山族已经成为了信仰基督新教为主的民族。现在东正教在中国边疆地区又有所恢复了,但影响非常有限,信徒多为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和中俄混血后代。 爭議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政的中國共產黨為一個無神論的列寧式政黨,有關的宗教體制經常被指出現爭議和醜聞。因而,中華人民共和國經常受到政府體系以外、國際社會及多間媒體與宗教人士的指控,指責中共打壓及控制國內宗教及反對聲音。其中,國際組織自由之家於2017年2月發表了名為《中國靈魂爭奪戰:習近平治下的宗教復興、壓制和抵抗》的宗教自由報告。報告指出,在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領導下,近年中國的宗教管治打壓問題惡化。習近平任內推行「宗教中國化」,自2018年《宗教事務條例》生效後,習近平的宗教中國化政策進一步擴大,黨政機關下令拆除天主教堂的十字架,甚至將聖母畫像換成習近平肖像,全國的清真寺遭到大規模整改和破壞,還禁止穆斯林齋戒。 佛寺升五星旗 2018年4月,中國共產黨下令宗教要「中國化」、「媒體、宗教、企業都要姓黨姓」。 同年8月27日,河南嵩山少林寺在方丈釋永信率領下,舉行寺院1523年以來的首次五星紅旗升旗儀式。少林寺工作人員鄒相稱:「這個活動也是響應中共中央統戰部,還有國家宗教局,升國旗也是我們宗教信徒愛國愛教的一個表現!」,而五台山亦有異常尼姑。她們拜毛澤東畫像等爭議,遭到兩岸三地紙媒大力報導。
中国云南的诸多民族从南诏时期开始信奉缅甸等国传入的佛教,与东南亚佛教来往密切,上座部佛教属于小乘佛教系统,傣族有11世纪的贝叶经传世。 其他宗教 基督宗教最早传入中国在公元635年,当时基督教的异端之一聂斯托利派正式得到唐朝官方许可,开始在华传教。天主教在元朝(13世纪)首次传入中国,元朝覆灭后,天主教在中国几近绝迹。16世纪,天主教在明末随着西方殖民主义浪潮,再度传入中国。东正教在清初与俄罗斯人的交往中传入中国。新教传入最晚,在鸦片战争后才正式传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中国基督新教部分人士在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周恩来的引导下提出了“自治、自传、自养”的三自方针。1954年在北京召开第一届中国基督教全国会议,正式成立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后又成立中国基督教协会,合称“基督教全国两会”,新教方面的三自爱国教会是目前中国内地最大的基督教组织。在中国,基督教一般只指新教,不包括东正教和天主教。 伊斯兰教 伊斯蘭教于唐宋时期(公元7世紀中叶)傳入中國。中国官方承认的55个少数民族中有回、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塔尔、乌孜别克、东乡、撒拉、保安和塔吉克等10个民族信仰伊斯兰教,总人口约2100多万。伊斯蘭教分遜尼派和什葉派兩大宗派。在中国,除塔吉克族信奉什葉派的伊斯瑪儀派,莎車縣一小部分維吾爾族信奉什葉派的十二伊瑪目派外,中国穆斯林主要是遜尼派。 中国现有清真寺3.5万余座,伊玛目、阿訇4.5万余人,伊斯兰教经学院共10所。穆斯林的自我认同及表述增加,许多全国性的穆斯林组织也主办了跨族穆斯林活动。中国全国每一个省份都有穆斯林居民。 2006年,前往麦加朝覲的中国穆斯林人数创下纪录,比上一年增加了40%。 基督新教 1807年英国伦敦会传教士马礼逊来华,是基督新教(以下称基督教)传入中国大陆的开始。1950年7月,中国基督教界吴耀宗等40位领袖联名发表“三自宣言”,发起了三自爱国运动,号召教会自治、自养、自传。根據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估算,中國現有基督教新教徒2305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總數的1.8% ,教堂及活动点总数超过5万个,有近4000名牧师、3.7万名教职人员和近15万名义工,全国有20所神学院、圣经学校,共出版发行5800多万册圣经。 天主教 1840年鸦片战争后,传教士在中国设立教堂、修道院,兴办学校、医院、孤儿院,发展天主教。到1949年,中国有300万天主教教徒。根据天主教传统,主教应由位于梵蒂冈的教宗任命,这与中共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宗教不受境外势力支配”相冲突。1957年,中国天主教第一届全国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成立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决定中国内地的主教晋牧不再接受罗马教宗的批准,而实行自选自圣。从此天主教方面的三自爱国教会,成为如英国国教会(亦稱聖公會)一样,脱离于罗马天主教会的一个新的基督教会派。中国天主教爱国会成立后,相当多的原天主教会信徒改宗。不过仍存在一些信徒忠于罗马教宗,这部分群体,被俗称为“地下教会”。长期以来,围绕着罗马天主教会与中国天主教会的关系的讨论一直没有停顿过。 目前,中国天主教有97个教区,有60多位主教,2000余位神父,5000余位修女。其中改革开放以来培养、祝圣的年轻神父就有1500余位,有550多万教友,开放大小教堂、会所约6000处,开办大小神哲学院8所。中国天主教每年约有5万余人领洗。 东正教 东正教在近现代在华曾拥有几十万信徒,但后来经过打击之后便不断衰落了,信徒数量锐减,苗、瑶、彝、拉祜、景颇、傈僳、怒、独龙、佤、高山、朝鲜等民族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在近世改信天主教和新教,其中拉祜族、景颇族、傈僳族和高山族已经成为了信仰基督新教为主的民族。现在东正教在中国边疆地区又有所恢复了,但影响非常有限,信徒多为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和中俄混血后代。 爭議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政的中國共產黨為一個無神論的列寧式政黨,有關的宗教體制經常被指出現爭議和醜聞。因而,中華人民共和國經常受到政府體系以外、國際社會及多間媒體與宗教人士的指控,指責中共打壓及控制國內宗教及反對聲音。其中,國際組織自由之家於2017年2月發表了名為《中國靈魂爭奪戰:習近平治下的宗教復興、壓制和抵抗》的宗教自由報告。報告指出,在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領導下,近年中國的宗教管治打壓問題惡化。習近平任內推行「宗教中國化」,自2018年《宗教事務條例》生效後,習近平的宗教中國化政策進一步擴大,黨政機關下令拆除天主教堂的十字架,甚至將聖母畫像換成習近平肖像,全國的清真寺遭到大規模整改和破壞,還禁止穆斯林齋戒。 佛寺升五星旗 2018年4月,中國共產黨下令宗教要「中國化」、「媒體、宗教、企業都要姓黨姓」。 同年8月27日,河南嵩山少林寺在方丈釋永信率領下,舉行寺院1523年以來的首次五星紅旗升旗儀式。少林寺工作人員鄒相稱:「這個活動也是響應中共中央統戰部,還有國家宗教局,升國旗也是我們宗教信徒愛國愛教的一個表現!」,而五台山亦有異常尼姑。她們拜毛澤東畫像等爭議,遭到兩岸三地紙媒大力報導。 「綠色殯改」的搶棺燒屍爭議 「建碑立墓,入土為安」是中國數千年來的儒家治國思想,土葬觀念以廣東葬法為之主流。《論語》謂:「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孝子之事親也,有三道焉:生則養,沒則喪,喪畢則祭;養則觀其順也,喪則觀其哀也,祭則觀其敬也。」2018年,中國政府當局推行「綠色殯改」運動,規定九月一日起要求全面實施火葬。江西省人民政府硬推這種聲言「環保」而要強制火化的綠色殯葬改革,阻止中國人民「入土為安」的傳統哲學。然而,過程中出現起棺和搶屍,令後人反感。事件遭質疑是地方強徵土地以發展一帶一路向中央邀功,而對於數以千計的棺材被強奪毀掉,先人遺體遭起棺,有中央媒體批評做法不合情理。 六月,江西弋陽官員被指強行起棺燒屍,政府當局還自我表揚,稱成功處置一宗違規土葬:「整個處置過程進展順利,家屬情緒平穩」。而江西吉安、宜春等地的地方官員和執法隊進村入戶,搜羅私人棺材,強行將這些私有財產抬走並銷毀。另外,雖然當局亦有其他做法,如聲稱限期內上繳家中棺木,主動有獎,逾期要罰,然而補貼費只有2000人民幣,與當地一副動輒數千元成本的棺木有明顯落差,這政策亦被指不合理。事件亦引起中國國務院轄下官媒《檢察日報》的批評:殯葬改革不能一步登天,須顧及傳統習俗。 關於靈童與西藏流亡政府 藏傳佛教轉世靈童傳統一向由西藏宗教人士處理,靈童由中央政府認證。唯現代藏傳佛教已被中國大陸政府介入其內部事務,完全控制成「愛國愛黨」機制,並且被指迫害異見人士,制造對抗事件。如:轉世靈童傳統亦遭政府干預。有反對人士以「流亡政府」名義進行反共和西藏獨立運動,如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和「西藏流亡政府」。 地下基督教會 中國地下教會或中國式的「家庭教會」是一種存在於官方教義以外的宗教生態。 浙江強拆十字架 2014年初開始有外媒指控中共浙江省委和省委書記夏寶龍展開強拆「十字架」和教堂的打壓性行政命令,過程中有宗教人士衝突事件被當局刑事拘留,官方立場為三江教堂的手續不全及違法佔用農地。 基督誕生節目禁令 2018年12月,有外媒指控中國再傳出現聖誕「禁令」。四川及山東等地商戶收到中國警方通知,大量聖誕商品被列入禁售範圍,並要求拆除聖誕裝飾和禁止商家舉辦慶祝耶穌誕生的活動。但有媒體發現北京的購物中心、主幹道兩旁依然裝飾聖誕彩燈。也就是未有完全禁止聖誕節慶命令,可能是一些縣市的地方法規。 涉及穆斯林的「再教育」 自從2017年3月開始,西方輿論認為中國政府對新疆維吾爾族施行“種族滅絕”,成了中國人權的焦點之一, 對法輪功的禁止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自1999年7月開始正式禁止法輪功,而中共對法輪功的處置也引發大量的爭議。一些未经证实的說法認為,中共對法輪功的處置手段,包括了系統性酷刑、非法拘禁、強迫勞動、活摘器官和濫用精神病醫療措施等等,藉以迫使修煉者宣布放棄對法輪功的信仰。曾遭關押的法轮功学员称,法輪功學員在勞教營總是受到“最長刑期、最糟待遇”。 云南强拆清真寺圆顶 2023年5月27日,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纳古镇政府派人强行拆除当地清真寺穹顶,期间派出数十名防暴警察将清真寺包围,禁止民众进入。当地穆斯林为阻止当局拆除,与警员爆发冲突。 寧夏清真寺整改 自從2017年起,中共寧夏省委、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強制將清真寺原有風格(如阿拉伯風格圓頂和宣理塔等)拆除後重建為中國傳統風格建築。 2018年8月3日,寧夏政府下發通知,以缺少必要的规划和施工许可证、屬於違章建築為由,計劃於8月10日前拆除寧夏吳忠市當地新興建的清真寺。該決定遭到抗議,大批穆斯林舉行集會遊行。8月8日,當地政府暫緩拆除計劃,但要求需要拆除圓頂。整改後,原本的圓頂被改變為中國風格的塔尖。 2021年3月,宁夏石嘴山市政府開始實行「合村併寺」的政策,在方圆2.5公里范围内只准许一座清真寺合法运营,估計數以百計的清真寺會因此政策而被強行拆除,因此備受爭議。 法律上的邪教組織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司法解释将“冒用宗教、氣功或者其他名義建立,神化首要分子,利用製造、散布迷信邪說等手段蠱惑、矇騙他人,發展、控制成員,危害社會的非法組織”定义为邪教。 参见 香港宗教 澳门宗教 台湾宗教 中国宗教 中國宗教史 中共中央统战部 注释
道教自古以来就有“洞天福地”之说。中國许多知名的山脉都被列入其中,成为道教徒们口中的神仙居所。时至今日,依然有不少名山宫观因为具有丰富的道教文化内涵,而成为旅游胜地。 渊源 洞天福地之说大约出现于东晋,而定型于唐代。其实质是指一组人迹罕至、景色秀丽的山脉或岛屿。它们被认为是神仙们的居住之地,因此也是道教徒修炼的最佳地点。具体可细分为《十洲记》所载的十洲三岛和《天地宫府图》所载的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等。“洞”原指山洞洞室,但后来也指整座山脉。 十洲三岛,为最早的道教仙境之说,指昆仑、方丈、蓬丘(即蓬莱)和祖洲、瀛洲等共十三座岛屿。 十大洞天,为“上天遣群仙统治之所”,指王屋山、委羽山、西城山、西玄山、青城山、赤城山、罗浮山、勾曲山、林屋山、括苍山等十座山脉。 三十六小洞天 七十二福地 名山 “洞天福地”中的许多名山现已不可考,或者逐渐衰落,而少人问津。现存的名山大都在历史上具有一些特殊地位,而使香火延续至今。 王屋山,居道教十大洞天之首,位于河南济源。唐宋时期曾修建有大量宫观,现所剩不多。 青城山,名列第五洞天,位于四川都江堰市。是道教发祥地之一,正一道的祖庭。相传张道陵在此飞升。是世界遗产“青城山和都江堰”的核心组成部分。 罗浮山,位于广东增城,列道教第七洞天和第三十四福地。现存五观五寺。 茅山,同时是第八洞天、第三十二小洞天和第一福地,位于江苏镇江市句容境内,是正一道上清派的发源地。 泰山,为五岳之尊的东岳,道教第二小洞天。古代帝王常在此举行封禅大典。是中国第一批被列入世界遗产的项目之一。现存东岳庙、岱庙等多处道教胜迹。
崂山,虽未被列入洞天福地之中,但山上亦有许多道观,位于山东青岛。 阁皂山,位于江西樟树市,为正一道灵宝派的总部。 巍宝山,位于云南巍山。和其他道教名山不同,这里祀奉的是被称为土主神的南诏国历代君主。山上有宫观二十多座。 保护 为保护“洞天福地”,法国汉学家施舟人教授于2013年成立“爱山基金会”,旨在研究“洞天福地”历史文化。2017年,在湖北武当山举行的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上,世界遗产专家、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吕舟教授率先提出“洞天福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获众多“洞天福地”所在地的响应。 2018年,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张凤林道长关于申报“洞天福地”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提案获得了与会道教界另外10名代表的附议。 参考文献 参见 自然圣境 洞天 道教
陶弘景 孙思邈 司马承祯 吕洞宾 陈抟,公元871至989年 曾慥 施肩吾 王文卿 张伯端 王重陽 全真七子 马钰 谭处端 刘处玄 丘处机 王处一 郝大通
张三丰 伍守阳 柳华阳 黄初平 林默 陳靖姑 陳守元 林靈素 冷谦 陆西星 刘一明 李淳風 朱思本 袁天罡 廣澤尊王 近现代
資歷深的道士又會被尊稱為道長、高功 男性的道士可称为-{乾道}- 女性的道士可稱為坤道,又稱女冠,俗稱道姑 古代佛門弟子亦可稱道士 分類 按地域,道士又可分為茅山道士、羅浮道士等。《三洞奉道科誡》將道士分為六階:“一、天真道士,二、神仙道士,三、山居道士,四、出家道士,五、在家道士,六、祭酒道士。”,道士中被認為道功最高者,稱為“高功”。 閔智亭道長《道教雜講隨筆》述:“全真高功一定須得到上一代高功的「撥職」才是合格高功。”北魏人寇謙之改革天師道,自稱天師,自此道教徒可在家立壇。 特徵 道士的服装称为道袍,是一种中国古代的汉服,还要戴古代的冠巾,脚上穿的鞋叫做云履(雲鞋)。道士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称为宫、观、道院或者庙,他们大多住在这些宫观里面。当然现在內襯多半是满清式马褂的道服。
特徵 道士的服装称为道袍,是一种中国古代的汉服,还要戴古代的冠巾,脚上穿的鞋叫做云履(雲鞋)。道士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称为宫、观、道院或者庙,他们大多住在这些宫观里面。当然现在內襯多半是满清式马褂的道服。 现代道教主要分為全真派與正一派兩派,一個傳統的全真派道士,需受戒出家,居住於宮觀之內,大部分素食,不許娶妻,類似佛教僧侶。道人時常留鬚蓄髮,头顶挽髻,强调打坐、冥想。另外還有全真南派,可以娶妻生子。 正一派的道士可以结婚,可以居住家中,也称「火居道士」,不齋戒時可喫荤食肉(除了雁、狗、龜、鱉等肉),很少人出家,髮型大多也是一般的現代髮型。集會時方赴宮觀,主要从事道教仪式活动,尤其强调畫符、念咒,驅使鬼神。现代正一弟子须经过授箓才成为有资格的道士, 参见 道長 道场 炼丹 茅山道士 居士 参考文献 延伸閱讀 吉岡義豐:〈道士的道院生活 〉。 道教人物
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似乎已将有些模型的超对称排除。物理学家还没发现任何超粒子。 參見 中子電偶極矩 最小超對稱標準模型 超弦理論 分裂超对称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Particle wobble shakes up supersymmetry", Cosmos magazine, September 2006 基本物理概念 科学哲学概念 科学史 超越标准模型的物理学 量子场论 理论物理
日本物理学家(Hironari Miyazawa)最早于1966年首次提出超对称理论,描述费米子和玻色子之间的对称(叫超对称)。超对称可能统一自然界的基本作用力,以及解释暗物质问题。 额外维度 弦理论家提出了N=8的超对称理论统一费米子与玻色子。八维宇宙叫超空间(superspace)。这是大的或弯曲的额外维度(large or warped extra dimensions)。 超粒子 一对之粒子为超对称伙伴(supersymmetric partner),如: 重力微子(gravitino)、 光微子(photino)、 胶微子(gluino), 费米子之伙伴叫超粒子(sparticle) 超电子(super + electron = selectron)
《刘巧儿》 《花为媒》 《杨三姐告状》 《桃花庵》 著名演员 白玉霜 小白玉霜 新凤霞 魏荣元 马泰 赵丽蓉 李忆兰 张德福 李惟銓(李惟全)
《杨乃武与小白菜》 《秦香莲》 《刘巧儿》 《花为媒》 《杨三姐告状》 《桃花庵》 著名演员 白玉霜 小白玉霜 新凤霞 魏荣元
舊石器時代 長濱文化 小馬洞穴遺址 交通資料 客運:由台東搭往靜浦的鼎東客運海線班車,在八仙洞下車。 車子:從台東市沿中華路北行,過中華大橋,接11號省道,經富岡、東河、成功至長濱,由長濱再行9.5公里可抵八仙洞,全程共約92.1公里。 參考文獻 劉益昌主持,1996,埋藏的家園:細說東海岸的史前遺址 八仙洞,見台灣史前文化 [online]。台北:中央研究院文化資訊站。[引用於2004年11月4日]。 台東縣馬蘭國民小學,2002,長濱文化 [online]。台東:台東縣馬蘭國民小學。[引用於2004年11月4日]。 葉美珍,nd,認識史前館的教育資源:臺灣史前史 [online]。台東: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引用於2004年10月13日]。 八仙洞遺址 發現舊石器火塘, 自由時報,
由於八仙洞被劃為國定遺址,臺東縣政府於數十年來陸續拆除洞中寺廟,並以佔用國土為由收回靈岩洞和潮音洞,分別在2017年7月和11月完成強制拆除,今八仙洞內幾乎已無任何宗教設施;而乾元洞因產權屬私有,成了唯一倖存的寺廟。 相關條目 台灣史前時期 台灣古蹟列表 舊石器時代 長濱文化 小馬洞穴遺址 交通資料 客運:由台東搭往靜浦的鼎東客運海線班車,在八仙洞下車。 車子:從台東市沿中華路北行,過中華大橋,接11號省道,經富岡、東河、成功至長濱,由長濱再行9.5公里可抵八仙洞,全程共約92.1公里。 參考文獻 劉益昌主持,1996,埋藏的家園:細說東海岸的史前遺址 八仙洞,見台灣史前文化 [online]。台北:中央研究院文化資訊站。[引用於2004年11月4日]。 台東縣馬蘭國民小學,2002,長濱文化 [online]。台東:台東縣馬蘭國民小學。[引用於2004年11月4日]。 葉美珍,nd,認識史前館的教育資源:臺灣史前史 [online]。台東: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引用於2004年10月13日]。 八仙洞遺址 發現舊石器火塘, 自由時報, 2009-07-24 臧正華主持,《臺東縣長濱鄉八仙洞遺址調查研究報告(第一年)研究報告》(臺東:臺東縣政府委託執行,2009) 臧正華主持,《臺東縣長濱鄉八仙洞遺址調查研究報告(第二年)研究報告》(臺東:臺東縣政府委託執行,2011) 臧正華主持,《臺東縣長濱鄉八仙洞遺址調查研究報告(第三年)研究報告》(臺東:臺東縣政府委託執行,2013) 東台灣熱門最佳去處,1999,戶外生活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外部連結 中央研究院 台東縣馬蘭國民小學全球資訊網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八仙洞考古遺址
新荣区
新荣区
2014年,镇羌堡城址被列为第五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 长城
镇羌堡是明长城榆林镇东路下辖的一个堡寨,位于今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新民镇以西约2.5公里的新城川村。据清道光二十一年刻李熙龄《榆林府志》载:此堡于“明初置,在东村,成化二年(1466)尚书王复奏,从东村堡移出高汉岭。城在山原,周二里零,系极冲中地,楼铺十座。万历三十五年(1607)砌以砖,边垣长四十五里、墩台二十九座。”镇羌堡军事地位较为重要,明朝时用于防止蒙古骑兵南下,据《全边略记》:“自正统初,北人入套,镇羌为最冲。寇东西突犯,恒取道于此”。 城堡呈长方形,东西约470米,南北约500米。城墙为夯筑,外砌砖石,东、西、北墙较完整,残高6米,基宽5米,顶宽3米。四面各辟一门,南、北门有瓮城,东、北二门已毁,南门砖券拱门洞保存尚好,城南墙外侧基下开有一保存完好的砖券小门洞,宽1米、高1.6米,进券门有石阶可登墙入城。从城内采集到了宋代的青釉、白釉瓷片。据史载,北宋即有镇羌城,明成化二年(1466)因其地筑镇羌堡。现今城包砖及条石基已被拆光。府谷至神木的公路横穿城堡而过,修此路时将城东墙南部、南墙西部大量破坏。除此之外,其他部位夯土城墙基本尚存。 镇羌堡内原有观音寺、城隍庙、大佛殿、文帝阁、三教殿、火神庙、马工庙、伊佛寺、孤魂庙、五道庙、文庙等建筑,城外原有大关帝庙、小关帝庙、娘娘庙、玉皇大帝庙、魁星楼、祖师庙、老龙庙、睡佛殿、山神庙、财神庙等,均于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毁坏。城中心还有钟鼓楼,现被村民建为三官庙。观音寺已于2006年重新维修。 现新民镇和新民村的名称均来自这座城堡,因为“新民堡”的旧称即镇羌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于维护民族团结的考虑,在全国范围内将“镇羌”统一更改的结果。
Dorset)種,被稱作多利的羊成為了全球焦點,甚至被《科学美国人》雜誌稱作「可能是全世界最出名的羊」誕生。多利是世界上第一只由成年體細胞成功複製的哺乳動物。一年後出現的寶利(Polly)和摩利(Molly)則是同時包含了成年體細胞複製及轉基因技術的一對複製羊。 在2008年,雖然與羊有關的基因圖譜已經發佈,但羊的基因組尚未排序完成,但利用其他哺乳動物的基因組資料去初步合成的羊的基因組亦已發佈。除此以外,羊作為常用的食用肉,其轉基因的技術亦被廣泛研究。2012年中國華大基因的科學家利用秀麗隱桿線蟲當中ω-3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转入细胞,並成功複製出帶有此種基因的轉基因羊。這種轉基因羊的脂肪含有較多不飽和脂肪,對人類攝食羊肉時提供更健康的選擇。 在有關自然選擇的研究中,在無人的赫塔島上索厄羊(Soay sheep)種群是研究繁殖過程的良好模型。索厄羊種一般有不同的顏色,而研究人員發現深色及體型較大的族群正在減少,而這與一般的經驗相當不同—— 一般體型較大的個體的繁殖能力一般較好。由於在赫塔島上的索厄羊是完全被隔離的,因此是研究此課題的良好例子。 綿羊是少數其雄性性取向已被研究的物種,並且深入至分子層面。奧勒冈健康及科學大學(Oregon Health and Science University)的科學家曾就雄羊的同性取向的分子機理進行研究,便引起了廣大的關注及爭議。當中如善待动物组织便曾指它們試圖以此研究基礎去治療羊的同性行為。有參與有關研究的科學家已極力否認有關指控。 家羊偶爾也成為醫療研究的對象,並主要集中於與心血管有關的問題,如高血壓及心衰竭等。懷孕的綿羊也是研究人類懷孕問題的良好模型,並曾用作研究希關胎兒營養不良及缺氧等發育問題。在行為科學上,綿羊在個別個案中也是研究面部識別的良好對象,這是因為牠們的心理識別過程能與人類的識別過程相比擬。 文化 神話與文俗學 作為在農耕史上的關鍵,羊在人類文化中有深遠的影響,在現在語言及符號學中仍可以看到。羊最常和牧歌聯想在一起。也被部分人認為是中國十二生肖之一。在一些神話(如金羊毛)中會看到羊,在宗教(特別是亞伯拉罕諸教)中,小的綿羊(羔羊)常用來作為祭牲。耶穌在聖經中曾提到分羊的比喻,將能得救的人比喻為綿羊()。十二星座中白羊座排名第一個。 另見天主的羔羊 希腊神话 克律索马罗斯希腊神话中长着金羊毛的、会飞的公羊,与阿耳戈船英雄寻找金羊毛的神话密切相关。 動畫作品 喜羊羊與灰太狼(Pleasant Goat and Big Big Wolf) 小羊肖恩(Shaun the Sheep) 跳跳羊(Boundin') 相關條目 奶酪 羊乳 羊肉 羊毛 羊皮 獬豸 山羊 陶莉羊 羊毛衣 羊毛脂 羊皮紙 圈地运动 史瑞克 (羊) 注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ist_of_sheep_breeds
羊皮 獬豸 山羊 陶莉羊 羊毛衣 羊毛脂 羊皮紙 圈地运动 史瑞克 (羊) 注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ist_of_sheep_breeds 綿羊的品種一覽 山羊與綿羊之區別 American Sheep Industry Sheep Industry (Queensland) Canadian Sheep Federation National Sheep Association (UK) New Zealand Sheepbreeders Association Sheep magazine , all articles available free online 馴養動物
90-04-05884-2. Mallory, J. P. and Mair, Victor H. (2000). The Tarim Mummies: Ancient China and the Mystery of the Earliest Peoples from the West. Thames & Hudson. London. ISBN 0-500-05101-1. Watson, Burton, trans. (1993). 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an: Han Dynasty II - Revised Edition.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ISBN 0-231-08166-9 and ISBN 0-231-08167-7. 相关文学作品 《楼兰》 吴蔚著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11 ISBN编号:9787802199422 延伸閱讀 (日本)井上靖《樓蘭》 Ma Dazheng. 2003. The Tarim Basin. Ch. 7 in: History of Civilizations of Central
and Mair, Victor H. (2000). The Tarim Mummies: Ancient China and the Mystery of the Earliest Peoples from the West. Thames & Hudson. London. ISBN 0-500-05101-1. Watson, Burton, trans. (1993). 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an: Han Dynasty II - Revised Edition.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ISBN 0-231-08166-9 and ISBN 0-231-08167-7. 相关文学作品 《楼兰》 吴蔚著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11 ISBN编号:9787802199422 延伸閱讀 (日本)井上靖《樓蘭》 Ma Dazheng. 2003. The Tarim Basin. Ch. 7 in: History of
规约语言通常是不能直接运行的,虽然有人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规约语言在比编程语言更抽象層次上描述系统,因此,在规约语言被实际实现之前,必须经过一个精簡化(不断添加实现细节)的过程。 规约语言的一个重要应用是允许创建程序正确性的证明(参见自动定理证明)。 一些规约语言 Alloy语言 断言定义语言
规约语言通常是不能直接运行的,虽然有人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规约语言在比编程语言更抽象層次上描述系统,因此,在规约语言被实际实现之前,必须经过一个精簡化(不断添加实现细节)的过程。 规约语言的一个重要应用是允许创建程序正确性的证明(参见自动定理证明)。 一些规约语言 Alloy语言 断言定义语言
Palib.臺灣山毛櫸 數位典藏聯合目錄 追尋珍稀植物-台灣水青岡的蹤跡 Z Z Z Z
學名中的「早田」(はやた;Hayata)乃為紀念日治時代到台灣研究的植物學家早田文藏。 參見 臺灣保育物種列表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
软件架构是在軟體的基礎架構上進行決策,決定後再做修改的代價很大。软件架构中的決策包括在軟體設計時的一些特殊結構性選項,例如要控制太空船登陸艇的系統需要快速而且可靠,因此需要選擇適合实时计算的語言,而且為了滿足可靠度的需求,程式需要有數個冗餘的複本,各複本運作在不同的硬體上,以便比對各程式的結果。 將軟體架構文档化有助於和之間的溝通,在高層設計時就可以提早進行決策,也可以在各專案之間復用設計組件。 介绍 软件体系结构是构建计算机软件实践的基础。与建筑师设定建筑项目的设计原则和目标,作为绘图员画图的基础一样,或者系统架构师陈述软件架构以作为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实际系统设计方案的基础。从和目的、主题、材料和结构的联系上来说,软件架构可以和建筑物的架构相比拟。一个软件架构师需要有广泛的软件理论知识和相应的经验来实施和管理软件产品的高级设计。软件架构师定义和设计软件的模块化,模块之间的交互,用户界面风格,对外接口方法,创新的设计特性,以及高层事物的对象操作、逻辑和流程。 软件架构师与客户商谈概念上的事情,与经理商谈广泛的设计问题,与软件工程师商谈创新的结构特性,与程序员商谈实现技巧,外观和风格。 软件架构是一个系统的草图。软件架构描述的对象是直接构成系统的抽象组件。各个组件之间的连接则明确和相对细致地描述组件之间的通讯。在实现阶段,这些抽象组件被细化为实际的组件,比如具体某个类或者对象。在面向对象领域中,组件之间的连接通常用接口来实现。 範圍 软件架构的範圍有許多不同的定義: 巨觀系統架構:這是指高階的軟體系統抽象化,其中包括了許多的組件(component),以及描述各模組之間關係的「連接器」(connector)。 重要的東西,無論是什麼都可以:這是指軟體架構師需要根據專案判斷,哪些決策對系統以及專案關係人有高度影響。 瞭解系統環境的基礎。 一些人們認為不容易改變的事務:設計架構是在軟體生命週期一開始就要進行的,軟體架構師需專注在一些「一開始就要正確」的決策,依照這個思路,若有些問題是可逆的,軟體架構上的問題就可以轉換為非架構性的問題。 許多的架構設計決策:軟體架構不能只考慮許多的模型及結構,也要考慮造成這些特殊結構的決策,以及背後的原因。此見解引發了大量有關軟體架構知识管理的研究。 在軟體架構、設計、需求工程之間,沒有具體明顯的分界。這些是「一連串意圖的結合」,從高階的設計意向到低階的設計細節。 特點 软件架构有以下這些特點: 眾多的關係人:软件架构需配合許多的關係人(stakeholder),例如業務經理、部門主管、使用者及運營商。每一個關係人都有各自關注的內容。在設計系統中,如何平衡這些關注,並展示他們所關注的訊息,也是一個重點。因此,軟體架構中就包括了處理眾多的關注及關係人,因此在本質上就是跨領域的。 关注点分离:架構師降低複雜度的可行方式,就是將驅動設計的各关注分開。架構文件會呈現相關者關注的所有內容,會以建構的方式表示,另外也會用各相關者關注的角度來描述軟體的架構。這種分開來的說明稱為架構視圖,例如4+1架構視圖。 品質導向:傳統的软件设计方法(例如杰克逊结构化编程)是依需求的機能以及資料在系統中流動的方式所驅動,不過目前的見解是軟體系統的架構和其品質屬性(例如故障容許度、向下兼容、可擴充性、可靠度、、可用性、資料安全等)的關係更高。相關者的關注可以轉換為有關這些品質屬性上的需求,一般會稱為非功能性需求、額外功能性需求、行為需求或品質屬性需求。 重覆的風格:軟體架構和建築類似,在處理一些重覆出現的事務時會發展出標準化的作法。標準化作法有許多不同的名稱,其中也有不同程度的抽象化。常見的術語有架構風格 、tactic、及架构模式。 概念完整性:這是佛瑞德·布魯克斯在寫作《人月神話》一書時提及:軟體系統的架構是有關軟體系統該作什麼以及不該作什麼的實體觀點。這些觀點應和軟體的實現分開。架構師的角色是「觀點的看守者」,確認系統中增加的部份是符合此架構,因此可以保有概念完整性。 認知制約:程式設計師马尔文·康威在1967年論文發表了康威定律,其中提到一個組織開發的軟體,其架構會反映其組織架構。佛瑞德·布魯克斯在寫作《人月神話》一書時,就在書上時提到此例子,命名為「康威定律」。 動機 软件架构是複雜系統「在智力上能理解」(intellectually graspable)的抽象,此抽象有以下的好處: 软件架构是在系統實現之前,分析軟體系統行為的基礎。不需要實際實現系統,就可確認某一軟體系統符合關係人的需求,這在降低成本以及風險減輕上都很有助益。已針對這類的分析開發了許多的技術,例如軟體架構分析方法(SAAM)、(ATAM),或是針對軟體系統以視覺化的方式來呈現。 软件架构是軟體復用以及決策的基礎。不論是軟體的軟體架構,或是在軟體架構上的個別策略及決策,若關係人在其他系統中也需要類似的屬性或是機能,就可以重覆使用,因此可以減少設計成本,也減少設計錯誤產生的風險。 可以在提早就進行會影響系統開發、佈署以及維護的設計決策。若要避免時程逾期或是,提早做出正確的,高影響性的決策非常重要。 有助於和關係人之間的溝通,可以產出一個比較符合各方需求的系統。在有關複雜系統的溝通時,以關係人的觀點來溝通有助於他們瞭解其提出需求和以此產生的設計決策之間的關係。透過架構,可以在系統實現之前(也比較容易調整的時候)就進行設計決策的溝通。 有助於風險管理。軟體架構可以減少風險以及失敗的機率。 可以降低成本。軟體架構是一種管理複雜IT計劃風險以及成本的方式。 历史 早在1960年代,诸如艾茲格·迪傑斯特拉就已经涉及软件架构这个概念了。自1990年代以来,部分由于在和Microsoft内部的相关活动,软件架构这个概念开始越来越流行起来。 卡内基梅隆大学和加州大学埃尔文分校在这个领域作了很多研究。卡内基·梅隆大学的Mary Shaw和David Garlan于1996年写了一本叫做Software Architecture perspective on an emerging discipline的书,提出了软件架构中的很多概念,例如软件组件、连接器、风格等等。加州大学埃尔文分校的软件研究院所做的工作则主要集中于架构风格、架构描述语言以及动态架构。 架構活動 開發軟體架構的過程會和許多的活動有關。軟體架構師一般會和專案經理一起工作,和專案關係人討論架構重要需求、設計軟體架構、評估設計、和設計師及專案關係人溝通、撰寫架構設計的文件等在軟體架構設計中,有四個核心活動,分別是架構分析、架構合成、架構評估和架構演進。這些核心的架構活動會反覆的出現,也會出現在軟體開發生命週期的初始階段,及後續階段。 架構分析(Architectural analysis)是瞭解計劃的系統要運作的環境,以及決定系統的需求。分析活動的輸入或是需求可以來自專案關係人,也可能會包括以下項目: 系統運作時,會進行的事務(機能需求)。 系統運作時會需要的非機能需求,例如ISO/IEC 25010:2011標準中定義的可靠度、可操作性、性能效率、安全性,和相容性。 開發時間相關的非機能需求,例如ISO 25010:2011標準中定義的維護性及移轉性。 業務需求以及系統中可能會隨時間變化的環境背景,例如法令、社會、金融、競爭性及技術考量。 分析活動的產出是在軟體系統架構上有相關影響的需求,這些稱為是架構重要需求(architecturally significant requirements)。 架構合成(Architectural synthesis)或架構設計是指產生架構的過程。針對在架構分析時產生的架構重要需求、設計的目前狀態、及評估活動的結構,可以進行設計,也可以針對設計進行改善。 架構評估(Architecture evaluation)是在分析過程中確認現有設計整體(或其部份)滿足各需求程度的程序。架構評估的時機可以在架構設計師進行設計決策中的時候,部份設計已完成時,細節設計完成後,或是系統已架設完成之後。有些分析軟體架構的技術,例如(ATAM)及Tiny Architectural Review Approach(TARA)等。有些可以比較這些技術的框架,例如SARA Report及《架構評審:實務及經驗》(Architecture Reviews: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架構演進(Architecture evolution)是指維護已有的軟體架構並且調整,以符合環境及需求變化的過程。軟體架構提供軟體系統的基本架構,其演進及維護必然會影響軟體基礎架構。因此,架構演進一方面關注的是加入新的功能,另一方面也要維護原有的機能以及系統行為。
認知制約:程式設計師马尔文·康威在1967年論文發表了康威定律,其中提到一個組織開發的軟體,其架構會反映其組織架構。佛瑞德·布魯克斯在寫作《人月神話》一書時,就在書上時提到此例子,命名為「康威定律」。 動機 软件架构是複雜系統「在智力上能理解」(intellectually graspable)的抽象,此抽象有以下的好處: 软件架构是在系統實現之前,分析軟體系統行為的基礎。不需要實際實現系統,就可確認某一軟體系統符合關係人的需求,這在降低成本以及風險減輕上都很有助益。已針對這類的分析開發了許多的技術,例如軟體架構分析方法(SAAM)、(ATAM),或是針對軟體系統以視覺化的方式來呈現。 软件架构是軟體復用以及決策的基礎。不論是軟體的軟體架構,或是在軟體架構上的個別策略及決策,若關係人在其他系統中也需要類似的屬性或是機能,就可以重覆使用,因此可以減少設計成本,也減少設計錯誤產生的風險。 可以在提早就進行會影響系統開發、佈署以及維護的設計決策。若要避免時程逾期或是,提早做出正確的,高影響性的決策非常重要。 有助於和關係人之間的溝通,可以產出一個比較符合各方需求的系統。在有關複雜系統的溝通時,以關係人的觀點來溝通有助於他們瞭解其提出需求和以此產生的設計決策之間的關係。透過架構,可以在系統實現之前(也比較容易調整的時候)就進行設計決策的溝通。 有助於風險管理。軟體架構可以減少風險以及失敗的機率。 可以降低成本。軟體架構是一種管理複雜IT計劃風險以及成本的方式。 历史 早在1960年代,诸如艾茲格·迪傑斯特拉就已经涉及软件架构这个概念了。自1990年代以来,部分由于在和Microsoft内部的相关活动,软件架构这个概念开始越来越流行起来。 卡内基梅隆大学和加州大学埃尔文分校在这个领域作了很多研究。卡内基·梅隆大学的Mary Shaw和David Garlan于1996年写了一本叫做Software Architecture perspective on an emerging discipline的书,提出了软件架构中的很多概念,例如软件组件、连接器、风格等等。加州大学埃尔文分校的软件研究院所做的工作则主要集中于架构风格、架构描述语言以及动态架构。 架構活動 開發軟體架構的過程會和許多的活動有關。軟體架構師一般會和專案經理一起工作,和專案關係人討論架構重要需求、設計軟體架構、評估設計、和設計師及專案關係人溝通、撰寫架構設計的文件等在軟體架構設計中,有四個核心活動,分別是架構分析、架構合成、架構評估和架構演進。這些核心的架構活動會反覆的出現,也會出現在軟體開發生命週期的初始階段,及後續階段。 架構分析(Architectural analysis)是瞭解計劃的系統要運作的環境,以及決定系統的需求。分析活動的輸入或是需求可以來自專案關係人,也可能會包括以下項目: 系統運作時,會進行的事務(機能需求)。 系統運作時會需要的非機能需求,例如ISO/IEC 25010:2011標準中定義的可靠度、可操作性、性能效率、安全性,和相容性。 開發時間相關的非機能需求,例如ISO 25010:2011標準中定義的維護性及移轉性。 業務需求以及系統中可能會隨時間變化的環境背景,例如法令、社會、金融、競爭性及技術考量。 分析活動的產出是在軟體系統架構上有相關影響的需求,這些稱為是架構重要需求(architecturally significant requirements)。 架構合成(Architectural synthesis)或架構設計是指產生架構的過程。針對在架構分析時產生的架構重要需求、設計的目前狀態、及評估活動的結構,可以進行設計,也可以針對設計進行改善。 架構評估(Architecture evaluation)是在分析過程中確認現有設計整體(或其部份)滿足各需求程度的程序。架構評估的時機可以在架構設計師進行設計決策中的時候,部份設計已完成時,細節設計完成後,或是系統已架設完成之後。有些分析軟體架構的技術,例如(ATAM)及Tiny Architectural Review Approach(TARA)等。有些可以比較這些技術的框架,例如SARA Report及《架構評審:實務及經驗》(Architecture Reviews: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架構演進(Architecture evolution)是指維護已有的軟體架構並且調整,以符合環境及需求變化的過程。軟體架構提供軟體系統的基本架構,其演進及維護必然會影響軟體基礎架構。因此,架構演進一方面關注的是加入新的功能,另一方面也要維護原有的機能以及系統行為。 架構支持活動 架構設計需要關鍵性的支持活動。這些支持活動也和核心的軟體架構過程中一起出現。這些支持活動可以協助軟體架構師進行分析、合成、評估及演進。例如軟體架構師需要在分析階段搜集資訊、進行決策,並且撰寫文件。這些活動包括知識管理、交流、設計推理、決策以及撰寫文件。 知識管理及交流(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communication)是發現有關軟體架構設計的重要知識,並且進行管理的活動。軟體架構師不會獨立作業,他們會從各專案關係人身上取得輸入、機能需求及非機能需求、以及設計環境(design context),也產出資訊給各專案關係人。軟體架構資訊是隱性的,保留在專案關係人的心裡。軟體架構管理活動和知識的發現、交流及保存有關。軟體架構設計議題錯綜複雜,並且彼此相關性很強,在設計理解上的知識落差可能就會造成錯誤的軟體架構設計 設計推理及決策(Design reasoning and decision making)是評估設計決策的活動。此活動是三個軟體架構核心活動的基礎。其中包括了蒐集決策環境以及建立關聯性,制訂設決策問題,尋找對策選項,在決策之前在各對策之間取捨。在評估重要架構需求、軟體架構決策、軟體架構分析、合成及評估時,此過程會以不同的決策粒度反覆出現。推理活動的例子包括瞭解品質屬性需求或設計上的影響,針對設計可能產生的問題提問、評估可能的對策選項,以及各對策之間的取捨。 撰寫文件(Documentation)是在軟體架構過程中記錄所得設計的活動。软件设计會用不同的視圖來描述,其中經常包括展示系統程式結構的靜態視圖(static view)、展示系統在運行時行為的動態視圖(dynamic view)、展示如何放在要運行硬體的佈署視圖(deployment view)時。Kruchten的4+1架構視圖有建議在針對軟體架構建立文件時,常用的視圖敘述。 Documenting Software Architectures: Views and Beyond有說明在視圖敘述時可以用的標示方式。撰寫文件的例子有撰寫規格、記錄系統設計模型、記錄設計理念、開發架构视角、記錄視圖等。 軟體架構主題 軟體架構描述 軟體架構描述包括建模以及實現其架構的原理以及實務,其中會使用架构描述语言、架構視圖及架構框架等。 架构描述语言 架构描述语言(ADL)用于描述软件的体系架构。现在已有多种架构描述语言,如Wright(由卡内基梅隆大学开发),Acme(由卡内基梅隆大学开发),C2(由UCI开发),Darwin(由伦敦帝国学院开发)。ADL的基本构成包括组件、连接器和配置。 架構視圖 軟體架構的敘述常會整理成視圖模型(view model),如同在建筑学中的不同种类的蓝图。每一種視圖會著重一些系統的事務,依循其約定的觀點(viewpoint),觀點是指為了要以特定關係人(stakeholder)及其關注點的角度說明系統架構,因此針對標示、模型、分析技巧的說明方式的規範()。觀點不但指定框架的關注點,也指定說明的方式、使用的模型、使用的習慣,以及可以和其他視圖維持一致性的規則。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视图: 功能/逻辑视图 代码视图 开发/结构视图 并行/过程/线程视图 物理/部署视图 用户动作/反馈视图 目前已開發了许多描述软件架构的语言,但是大家對於要用何種的符号集和视图系统,还没有达成共识。一些人相信UML将建立软件架构视图的标准。 架構框架 架構框架(architecture framework)可以定義為「特定應用或/及特定群體在敘述架構時的習慣,原則以及實務」()。框架一般會用一個或多個視圖或ADL來表示。架構框架的例子有:、开放组体系结构框架、Kruchten的4+1架構視圖、等。 架構模式 架构模式是針對在特定情境下軟體架構上的常見問題,通用性,可複用的解決方案。 架构模式也像设计模式一樣有對應的文件。 架构模式的概念類似傳統的建築,軟體架构風格是有關架構的特定作法,有各自的特徵。 有許多知名的架构模式及風格,舉例如下: 黑板 主從式架構(二層結構、、,雲端運算會有這類風格) 基于组件的软件工程 (或) 抽象化(或多层架构) 微服務 单层系统、單體式應用程式 MVC(Model–view–controller) 對等網路(P2P) 管道 插件 表现层状态转换(REST)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 单层系统 有些人將架构模式和架构風格視為是同一件事,有時則是將架构風格視為是架构模式的實例,不過將架构模式和架构風格都是架構師常用的語言,在描述系統類型時「提供共用的語言」 或「字彙」。 軟體架構和敏捷開發 也有研究者認為軟體架構造成太多的,尤其敏捷開發的提倡者更是如此認為。有許多的方式設計要在早期設計以及敏捷之間作取捨,其中包括敏捷式的(DSDM),其中強制一個「基礎」階段,只要列出「夠用的」架構基礎即可。《IEEE软件》曾特別探討敏捷和軟體架構之間的關係。 軟體架構腐蝕 軟體架構腐蝕(或退化)是指軟體系統設計的架構以及實現時實際架構之間的落差。軟體架構腐蝕會出現在實現時的決策沒有完成達到原先設計的架構,或是有一些違反架構原則或是限制的情形。這種設計架構和實際架構之間的落差有時也會以技术负债的方式表示。 例如,考慮嚴格抽象化的系統,每一層都只能用往下一層所提供的服務。若程式碼元件無法遵守此一限制,就違反了架構。若此問題沒有修正,此架構違反會讓系統架構變成無法分層的架構,在程式理解性、可維護性和發展性都有不良影響。 針對軟體架構腐蝕,有提出有許多的處理方法:
民國81年(1992年)3月農委會為了保護插天山的稀有動、植物資源,於是成立「插天山自然保留區」。 本保留區的海拔高度從300公尺到2,129公尺不等。受東北季風影響,全年降雨量達3,290公釐,為重溼型溫帶氣候。 本區最具代表性植物為珍稀植物—台灣山毛櫸(),此外如紅星杜鵑()族群,本區也是其重要的生育地之一。在野生動物方面,台灣黑熊、大紫蛺蝶、藍腹鷴和褐林鴞,也曾出現於本區。 照片集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自然保留區 - 插天山自然保留區 北插天山登山步道
本保留區的海拔高度從300公尺到2,129公尺不等。受東北季風影響,全年降雨量達3,290公釐,為重溼型溫帶氣候。 本區最具代表性植物為珍稀植物—台灣山毛櫸(),此外如紅星杜鵑()族群,本區也是其重要的生育地之一。在野生動物方面,台灣黑熊、大紫蛺蝶、藍腹鷴和褐林鴞,也曾出現於本區。 照片集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自然保留區 - 插天山自然保留區
循环地增加系统定义和实现的复杂度而降低风险 用一组锚点里程碑()保证利益者获得灵活和满意的系统解决方案 实践 在软件工程领域,项目生命周期刻画了一个工程从起始到完成,是如何进行计划、控制和监控的模型。在项目生命周期的早期和後期,软件架构、需求和系统定义是一个问题: 系统/软件的市场是什么? 竞争对手有哪些? 系统/软件的运行平台是什么? 这个项目可用的时间有多少? 项目需要是什么? 经过这些年,从最早也最简单的瀑布模型开始,已经开发出了许多不同的模型。但是,随着软件变得更大和更复杂,这种开发方法已经出现负面影响,尤其是牵扯到有大型团队的时候。迭代的模型得到了发展,它包括原型法、演化原型法、增量开发、螺旋模型、V模型和混沌模型。 这些模型的使用大部分都局限于项目的总体管理,但是现在认为,如果在项目的单独部分都由最合适的模型控制,则这个项目受到了更好的控制。例如,一个项目用增量开发模型,但是在每一个增量过程,文档是按照瀑布模型创建和管理,而代码开发使用V模型管理。 每个项目的生命周期的正规性和复杂性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包括预算约束,经验,项目规模和复杂度,开发队伍。 一些经验丰富和很受尊敬的项目领导和程序员认为生命周期的严格应用是一种理论,并不能在实践中起到好作用。Linux内核的創建者林納斯·托瓦茲(Linus Torvalds),在Linux内核的邮件列表中这样描述: ISO 12207是为描述为一个项目选择,执行和监控生命周期的方法而开发的國際标准。 参见 开发阶段 软件工程主题列表 软件工程 参考文献 软件工程 项目管理 软件开发 方法論 da:Softwareudviklingsproces de:Vorgehensmodell zur Softwareentwicklung es:Proceso para el desarrollo de software gl:Ciclo de desenvolvemento he:מתודולוגיית פיתוח תוכנה it:Ciclo di vita del software jv:Prosès
el desarrollo de software gl:Ciclo de desenvolvemento he:מתודולוגיית פיתוח תוכנה it:Ciclo di vita del software jv:Prosès pangembangan piranti alus komputer lt:Programų kūrimo gyvavimo ciklo modelis no:Programvareutviklingsprosess pl:Proces wytwórczy oprogramowania sq:Procesi i zhvillimit të
第十四屆港區全國政協委員(2023-) 邵家輝 李鎮強 選舉 Reversed 區議會選舉 已停止舉辦的選舉 市政局選舉 注释 參見 建制派 中間偏右自由保守主義 成報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自由黨 田北俊偏離愛國陣營「總路線」 自由黨勢危 香港政黨 香港建制派組織 1993年建立的政黨 保守主義政黨
2013年4月22日,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吳康民在明報撰文,質疑英國在1980年代中英談判時,已開始在公務員團隊和工商界培育一股「親英勢力」,甚至在香港吸收不少「骨幹分子」加入軍情六處(MI-6)。他另點名批評前政務司長陳方安生是「港英餘孽」的「第一梯隊」,又質疑有人在去年特首選舉投白票,形容這是「港英餘孽」的第二梯隊「暴露真面目」。吳康民在接受查詢時坦言「第二梯隊」乃針對自由黨,直指有人「身在曹營心在漢」。吳又質疑這種人是想報答英國人提拔,才公然與中央「唱對台」。吳又認為「港英餘孽」還有「第三」和「第四」梯隊,形容前者「若隱若現,關鍵時刻出來幫腔,有時也唱唱反調」,是「雙面人」;後者則「長期埋伏,以待時機」,他不便「畫公仔畫出腸」。 2015年2月27日,全國政協委員、基本法研究中心主任胡漢清加入自由黨,並擔任自由黨憲制專責小組召集人,同年元旦,陸嘉名退黨轉戰民建聯及商界發展。 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自由黨再次在地區直選全軍盡墨,令自由黨議席一路向下跌,分別取得4席。 2016年10月7日,張宇人接替鍾國斌,成為自由黨主席,而鍾國斌則接任為自由黨黨魁,兩人表示願意與特首梁振英領導的政府保持良好關係,意味着自由黨長達18年的「田北俊時代」正式結束。 2016年12月,梁振英在選委會選舉前夕宣佈不再連任。原本宣佈不參選特首的林鄭月娥突然改口宣佈參選,另一方面,曾俊華亦有意參選。今次自由黨未有綑綁投票,但是田北俊卻一直支持曾俊華參選,同時自由黨亦有人提名林鄭月娥,例如主席張宇人。最後林鄭月娥當選,張宇人繼續留任行政會議。 2019年6月,反修例運動爆發,張宇人立即代表自由黨表態支持,不過黨魁鍾國斌對修例有所保留,田北俊亦批評張宇人盲目支持政府政策。到7月,以田氏為首的4個榮譽主席更加公開要求張宇人辭去行會成員一職,但不得要領,黨內親政府的「張宇人路線」以及和政府保持距離「田北俊路線」之間的衝突終於在反修例一事爆發,後來田北俊在2020年籌組新政黨「希望聯盟」。到2019年區議會選舉,自由黨議席由8席跌至5席,剩下的都是人均收入極高的選區,這些一般視為是自由黨的鐵票區。 2020年立法會選舉,自由黨只是保持出戰四個功能組別,是創黨以來首次不出戰地區直選,不過香港政府以「疫情嚴峻」為由將選舉延期一年。 政治立場 自由黨是建制派的工商界政黨,但從不迴避對政府的批評。在回歸前,自由黨的立場一般被認為親港英政府及反對民主派,不少創黨成員,如李鵬飛、周梁淑怡等,皆為行政局議員。直至1994年,彭定康推出政改方案後,自由黨開始與港英政府越走越遠,包括提出中央可接受的「九四方案」,政治立場轉為親北京。 自由黨在香港回歸後一直緊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惟在2003年自由黨轉軚反對23條立法後,與香港特區政府的關係若即若離,並自稱是「中間派」,可是在部分具爭議性的議題上,自由黨在政府及選民之間常左右搖擺,導致兩邊不討好,所以又被稱為「騎牆派」,但自由黨的立場仍然是支持特區政府,總體上仍被視為建制派陣營。 2012年香港行政長官選舉,自由黨支持唐英年,被視為「唐營」,拒絕支持梁振英。自由黨即使在梁振英當選後,雖然繼續支持香港特區政府,但和民主派般並未表達支持梁振英。梁振英上任後,自由黨與梁振英關係惡劣。自由黨成為唯一的主要建制派政黨沒有加入行政會議,直至2016年11月25日,張宇人接任主席並接受梁振英委任成為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自由黨重新加入行會,與梁振英的關係才逐漸好轉。 2017年香港行政長官選舉,自由黨時任黨魁鍾國斌、榮譽主席田北俊及周梁淑怡提名及支持曾俊華,唯時任主席張宇人及其他選委提名及支持林鄭月娥。林鄭月娥當選特首後,張宇人繼獲委任為行會成員。此後自由黨被指與政府越走越近,但與以田北俊為首的一眾創黨成員越走越遠。包括在2019年反修例風波中,鍾國斌反對政府倉促通過條例,但張宇人支持,結果引發當時四名榮譽主席(田北俊、周梁淑怡、劉健儀及方剛)發動聯署要求張宇人在辭任行會成員。 2021年立法會選舉,鍾國斌連任失敗,其後張宇人接任黨魁,邵家輝接任主席。二人被指密謀廢除黨「榮譽主席」制度,結果引發田北俊、周梁淑怡及劉健儀三人退黨以示不滿 立法會議員、行政會議成員及人大政協 立法會議員 區議員 2020年至2023年,自由黨在5個區議會共有5個議席
根据(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常住人口为769997人。 地理 呼兰是黑龙江省最古老的五个城市之一,清雍正十二年(1734)正式建立呼兰城。地势平坦,拥有良好的耕地。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非常寒冷,夏季凉爽。素有“江省邹鲁”、“满洲谷仓”之美誉。 经济 主要是一个农业区,至今为止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口是农业人口。近年中成为哈尔滨市的一个区后试图发展工业,呼兰新城区利民开发区(区政府所在地)已与松北区连成一片,2008年利民开发区被黑龙江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唯一的哈大齐工业走廊核心示范区,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依托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和哈药集团,位于该开发区。 金星奶粉厂,黑龙江省结核病院,哈尔滨第三发电厂等均在呼兰境内。 交通 滨北线、滨州线。 、哈绥高速公路穿越区境。 过境。
主要是一个农业区,至今为止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口是农业人口。近年中成为哈尔滨市的一个区后试图发展工业,呼兰新城区利民开发区(区政府所在地)已与松北区连成一片,2008年利民开发区被黑龙江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唯一的哈大齐工业走廊核心示范区,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依托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和哈药集团,位于该开发区。 金星奶粉厂,黑龙江省结核病院,哈尔滨第三发电厂等均在呼兰境内。 交通 滨北线、滨州线。 、哈绥高速公路穿越区境。 过境。 人物
外部链接 Borland软件公司JBuilder网站(英文) 集成开发环境
IDEA,BEA Systems和Eclipse。 2005年5月,Borland公司宣佈下一個版本的JBuilder將會以Eclipse為基礎。
Opera。目前对越剧的最早起源有争议,由于当时各地各人说法叫法不同,而目前可靠资料记载也各有出入,致使人们对越剧名称演变的缘由和各时期的定名时间尚未有准确的考证和认同。 一般认为源于浙江等地的民间戏曲。 当前主流观点一般认同以下说法: 早期在嵊县(现嵊州)地区农村形成时因其以随处都可以演唱,故被称为「落地唱书」。后随落地唱书发展,收到当地民众欢迎和喜爱,逐渐形成了规模,于清朝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春开始演变为在农村草台(草台是指为农闲时在婚丧嫁娶或节庆庙会等特殊日期上进行戏剧杂耍等表演的业余班子而搭建的临时戏台)演出的戏曲形式,其被称为小歌班、的笃班、绍兴文戏、草台班戏等。 发展到1939年,越剧已在上海有了很多戏迷和喜好者,但是这十数家戏班在报刊广告和其他对外宣传中并未统一名称,小歌班、的笃班、绍兴文戏、草台班戏等名称都各自沿用。后被“越吟舞台”头肩花旦姚水娟聘为编导的樊迪民(时任《大公报》记者,改名“樊篱”)有意把“绍兴文戏”改个固定的名称,他自娱偶而翻到李白诗词中的《越女词》,玩味李的意境后,其诗中的「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令樊迪民感到了越女之美和越地之秀,遂决意用“越剧”一词。时值日军侵华,樊迪民觉得古有越王忍辱负重击败吴国的典故,再次坚定了“越剧”正名的想法。姚水娟听从樊迪民之意,将其海报广告都更名为“越剧”。同时樊迪民给茹伯勋主编的《戏剧报》投了一篇说明正名为“越剧”的动机和意义的文章,告之于戏剧同行和观众。自此以后,各地都渐渐统称其为“越剧”。 历史 越剧產生于1906年,是历史较新的剧种。 清朝时期 落地唱书时期(1906年前) 越剧的前身为落地唱书,19世纪末流行于浙江省嵊县一带。落地唱书的表演者一般出身于农民或手工业者。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 小歌班时期 (1906年-1921年) 1906年农历三月初三(3月27日),高炳火、李世泉等在东王村演出,这是越剧的第一次正式演出,这一天被认定为越剧诞生日,东王村也成为越剧诞生地。此时的越剧称为小歌班。1917年,小歌班第一次进入上海演出。 这时的越剧缺少配乐,表演也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 绍兴文戏时期 (1921年-1938年) 1921年,越剧始以“绍兴文戏”为名。1923年农历五月廿七日,王金水与金荣水在浙江嵊县开办第一个绍兴文戏女子科班,这一天成为女子越剧诞生日。1924年,越剧女班第一次在上海演出。越剧女班的出现,改变了越剧的发展方向。此时女班开始出现,男班与女班并存,但仍以男班为主。 女子越剧时期 (1938年-1942年) 1937年抗战爆发后,越剧男班衰落,被女班取代。上海成为越剧中心。 根据樊迪民的建议,绍兴文戏正式更名为“越剧”。 新越剧时期 (1942年-1949年) 1942年,袁雪芬等力倡越剧改革,“新越剧”时期开始。自此开始,越剧建立了完备的编导制与剧本制,并创造了新的越剧主腔[尺调]和[弦下调]。1947年8月,尹桂芳、徐玉兰、竺水招、筱丹桂、袁雪芬、张桂凤、吴小楼、傅全香、徐天红、范瑞娟十位女演员发起联合义演,剧目为《山河恋》,史称“越剧十姐妹”。 此时的著名剧团有雪声剧团,芳华剧团、东山越艺社、少壮剧团、云华剧团、玉兰剧团、丹桂剧团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建国初期(1949年-1966年) 1949年9月,越剧表演家袁雪芬作为戏曲界特邀代表参加赴京参加新政协会议。毛泽东询问:“越剧是1942年开始改革的吗?”袁雪芬回答是的。毛泽东还说:“我看过《雪声纪念刊》。” 共和国成立后,原有的民营越剧团基本上被收归国有。部分越剧演出团体开始进行了男女合演方面的探索。
又叫大花脸,多为奸恶角色,有时亦为耿直角色。如《追鱼》中的包公。 唱腔 越剧中的主要腔调是[四工调]、[尺调]、[弦下调],除此之外,还有[C调腔],以男演员使用较多。 音韵 越剧舞台语音的基础语音是嵊县方言音。部分采用近似普通话的读音,也有部分字音沿用嵊州方言中的生活语音。目前的越剧演出语音以前者为主。 做工 越剧表演的程式主要借鉴自绍剧、京剧、昆曲等剧种。 艺术流派 越剧目前常被提及的艺术流派有尹(桂芳)派、徐(玉兰)派、毕(春芳)派、范(瑞娟)派、陆(锦花)派、袁(雪芬)派、王(文娟)派、戚(雅仙)派、傅(全香)派、金(采凤)派、吕(瑞英)派、张(云霞)派、张(桂凤)派十三个流派。 除此之外还有竺水招派、吴小楼派、徐天红派、商芳臣派等流派。尹(桂芳)派、徐(玉兰)派、毕(春芳)派、范(瑞娟)派、陆(锦花)派、竺(水招)为小生流派,袁(雪芬)派、王(文娟)派、戚(雅仙)派、傅(全香)派、金(采凤)派、吕(瑞英)派、张(云霞)派为小旦流派,张桂凤派、吴小楼派、徐天红派、商芳臣派为老生流派。 越剧的流派发展对推动越剧的繁荣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音乐 越剧音乐优美抒情,因而广受欢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即是以越剧曲调为基础的。 乐器 越剧的主奏乐器为鼓板、越胡,其他乐器还有扬琴、二胡、中胡、大提琴等。演奏乐队传统上以中国民族乐器为主,分吹、拉、弹、打四部分。 舞台美术 越剧舞台美术独具特色,并曾为黄梅戏、潮剧、琼剧、豫剧等剧种所借鉴。越剧服装清丽柔美,并借鉴了古代仕女图样式,不同于传统戏曲服装繁琐的花式,旦角尤为明显。同京剧等剧种相比,越剧化装以及布景较为写实化。 化装 越剧的化装兼采传统水粉化装法与电影话剧化装两者的长处,更多的使用油彩化装,风格柔美明快。在旦角化妆方面,越剧使用独特的越剧古装头套,造型上借鉴古装仕女画的发式。在古装戏中一般不使用脸谱式化装,与其他剧种相比更生活化。 服装 越剧服装具有清丽柔美淡雅的特点。服装色彩上多用中间色,力求简洁,避免浓重的妆饰。越剧旦角服装,多借鉴中国传统人物画(特别是仕女画)与传统美术,裙子多为百褶裙,多系在上衣外。在衣料上,主要用无反光性面料,如绉缎、乔其纱等。 布景、道具 越剧布景与表演风格密切结合,采用立体布景,较其他剧种写实化。越剧中的道具不少直接采用生活用品或仿真制作,刀枪棍剑等常用道具则轻巧化。 灯光、效果、扩音、字幕 1940年代,舞台灯光与扩音设备被引入越剧演出活动中。1950年代,在剧场演出时,开始采用字幕放映工具,在舞台旁放映,以方便观众。1960年代,开始应用录音设备来制造声音效果,如雷声等。 导演 越剧是最早建立导演制的剧种之一。1940年代,袁雪芬倡导越剧改革,越剧开始确立编导制。导演制的确立,促进了越剧的发展。 剧目 越剧历史虽短,但发展迅速。据统计,至1949年前,各越剧演出团体上演的剧目近6000个。1949年后,剧团国有化,剧目也得到整理与进一步发展。 比较优秀的传统剧目有:《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碧玉簪》《情探》《追鱼》《盘夫索夫》《李翠英》《血手印》《打金枝》《西厢记》《孔雀东南飞》等;优秀的现代剧目有:《祥林嫂》《早春二月》《浪荡子》《家》《一缕麻》《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等。 演出场所 越剧诞生时,艺人们是在木桶搭起的临时舞台上演出的,条件自然非常简陋。越剧进入上海后,越剧开始进入剧院演出。越剧繁盛之时,它在上海的大剧院中也争得了一席之地。 人物 越剧演员 越剧在早期只有男演员,进入上海发展后因女班演出广受欢迎,发展为各角色均由女演员扮演的女子越剧。1949年后,开始招收部分男演员,由于越剧声腔阴柔,男演员演出缺乏越剧声腔特点,所以现在大多采用女班戏,因此目前越剧界男演员稀少。 男班时期,著名小旦演员有:卫梅朵、白玉梅、费翠棠、金雪芳等,小生演员有:王永春、张云标、张志帆、支维永等,老生演员有:马潮水、娄天红、童正初、金晓邦等,老旦演员有:姚方松、金世明等,小丑演员有:马阿顺、金瑞苗等,大面演员有:金荣水、李桂芳等。 绍兴文戏时期,男演员渐少,著名小旦演员有:施银花、赵瑞花、小白玉梅、姚水娟、王杏花、筱丹桂、邢竹琴、支兰芳等,小生演员有:屠杏花、马樟花、竺素娥、李艳芳、魏素云、王水花等,老旦演员有:周宝奎,老生演员有:商芳臣等。施银花、赵瑞花、王杏花、姚水娟、筱丹桂合称“三花一娟一桂”。 之后又有尹桂芳、徐玉兰、竺水招、袁雪芬、张桂凤、吴小楼、傅全香、徐天红、范瑞娟、王文娟、戚雅仙、吕瑞英、张云霞等演员。尹桂芳、徐玉兰、竺水招、筱丹桂、袁雪芬、张桂凤、吴小楼、傅全香、徐天红、范瑞娟被称作越剧十姐妹。 文革后,著名小旦演员有方亚芬、王志萍、单仰萍、陈飞、吴素英、金静、黄依群、何赛飞、何英、陶慧敏、颜恝等,小生演员有韩婷婷、茅威涛、赵志刚、吴凤花、钱惠丽、郑国凤、萧雅、王君安等,老生演员有董柯娣等,老旦演员有章海灵、俞会珍等。 越剧职员 知名越剧导演有吴琛、黄沙、金风等。越剧编剧有陶贤、樊迪民、庄志、徐进、顾锡东、胡小孩等。知名越剧作曲有顾振遐、周大风等。舞美设计有苏石风等。 团体 著名越剧演出团体有上海越剧院、浙江越剧团、南京市越剧团、福建省芳华越剧团、杭州越剧院、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绍兴小百花越剧团、宁波小百花越剧团、嵊州市越剧团等。 教育 浙江艺术学校、上海市戏曲学校等学校设有越剧表演专业。2007年,上海市戏曲学校(即为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首次招收越剧表演专业本科生,为越剧史上首次。越剧发源地嵊州市亦有嵊州市越剧艺术学校,从小培养越剧人才。 参见 越剧演员列表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中国越剧 嵊州热线越剧知识历史 神州戏曲网越剧历史 新华网-全国第二大剧种:越剧 上海越剧 中国祭祀演剧关係写真资料数据库 公益财团法人东洋文库 浙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饮食 纳西族的特色饮食包括吹肝、粑粑以及米灌肠丽江粑粑,鸡豌豆凉粉。 招到貴客有著名的三疊水,第一疊甜點類、第二疊冷盤類、第三疊是火鍋為主的熟食類,可以說是納西人的滿漢全席。 服饰 纳西族妇女一般穿着宽大布衣、戴圆帽(现在很多妇女直接戴蓝色的圆形红军帽)、披羊皮披肩,羊皮批上有两根白色背带在胸前交叉,一般有7个白色圆形装饰,俗称“披星戴月”。 音樂 争议 纳西族包括了自称为纳西、纳、纳日、纳罕、纳若等的人群,历史上都有一个共同的他称摩些或摩梭,“些”为古汉语读音,音同“梭”,“梭”、“些”都读为“suō”。但上世纪50年代后,这个民族的划分出现了地域上的分歧,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目前,以“纳”作为族称的呼声很高。 名人 木氏土司 方国瑜: 著名历史学家,民族学家和语言学家,是当代著名的社会科学家和教育家,云南大学教授 楊鳳:四川農業大學名譽校長,教授,國家傑出高級專家,著名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專家,第六、七、八屆全國人大主席團成員 和志强:雲南省前省長 白庚勝:中國文聯書記處書記、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 和绍全:曾在2个边防团任团长,3个边防军分区任参谋长、司令员,被称为“摩梭司令” 和志剛:書法家、雲南省麗江市古城區殘疾人聯合會肢殘協會主席、2003年中國十大傑出青年 和志虹:中國赴海地維和警察,雲南省公安邊防總隊昆明邊防檢查站執勤業務二科政治教導員,武警少校警銜,在2010年海地地震中遇难 参考文献 引用 来源
西藏昌都地区芒康县纳西民族乡 各地纳西族人口分布 语言 纳西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纳西族的语言是纳西语,一般歸入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它有两种文字:东巴文和哥巴文,其中东巴文創造於一千多年前,是今天世界极少数仍被使用的象形文字。 宗教 纳西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东巴教,这是一种多神的宗教,主要的经典是《东巴经》,也有部分信仰藏传佛教。 姓氏 纳西族以前没有姓氏,后有梅、禾、树、叶四个氏族,后贵族赐姓木,平民多姓和。现在纳西族约有90多个姓氏。 饮食 纳西族的特色饮食包括吹肝、粑粑以及米灌肠丽江粑粑,鸡豌豆凉粉。 招到貴客有著名的三疊水,第一疊甜點類、第二疊冷盤類、第三疊是火鍋為主的熟食類,可以說是納西人的滿漢全席。 服饰 纳西族妇女一般穿着宽大布衣、戴圆帽(现在很多妇女直接戴蓝色的圆形红军帽)、披羊皮披肩,羊皮批上有两根白色背带在胸前交叉,一般有7个白色圆形装饰,俗称“披星戴月”。 音樂 争议 纳西族包括了自称为纳西、纳、纳日、纳罕、纳若等的人群,历史上都有一个共同的他称摩些或摩梭,“些”为古汉语读音,音同“梭”,“梭”、“些”都读为“suō”。但上世纪50年代后,这个民族的划分出现了地域上的分歧,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目前,以“纳”作为族称的呼声很高。 名人 木氏土司 方国瑜: 著名历史学家,民族学家和语言学家,是当代著名的社会科学家和教育家,云南大学教授 楊鳳:四川農業大學名譽校長,教授,國家傑出高級專家,著名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專家,第六、七、八屆全國人大主席團成員 和志强:雲南省前省長 白庚勝:中國文聯書記處書記、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 和绍全:曾在2个边防团任团长,3个边防军分区任参谋长、司令员,被称为“摩梭司令”
台灣植物特有種列表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 台灣已滅絕生物列表 資料來源 陸域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 (108年1月9日生效),林務局 臺灣地區保育類野生動物圖鑑2010年版 (PDF檔,35.5MB),林務局,2010年1月,ISBN 978-986-02-1164-1 外部連結 台灣生物列表 台灣自然保育
台灣保育類包括依《野生動物保育法》 公告之保育類野生動物,可分為「瀕臨絕種」、「珍貴稀有」及「其他應予保育」之野生動物等三個保育等級,內容函蓋臺灣境內及境外之物種。其中陸域物種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公告,海域物種由海洋委員會公告。植物物種則有農委會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公告之自然紀念物,當中包括珍貴稀有植物。 本表列出分布於臺灣境內的保育物種以及該物種依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紅皮書標準所評估的類別,臺灣特有(亞)種於中文名後以星號標示(特有種:*,特有亞種:**)。 動物 哺乳類 陸域 海域 鳥類 依中華民國野鳥學會公布的《2020年臺灣鳥類名錄》,臺灣及其鄰近附屬島嶼共記錄87科674種鳥類,其中136種為保育類鳥類。 爬蟲類 兩棲類 總計有瀕臨絕種4種、珍貴稀有5種以及其他3種。 魚類
亨利三世 (法兰西),法兰西国王。 亨利三世 (巴伐利亞),巴伐利亚公爵。 恩里克三世
(法兰西),法兰西国王。 亨利三世 (巴伐利亞),巴伐利亚公爵。
I 古埃及法老(公元前663年-公元前610年在位),埃及第二十六王朝的建立者。“普萨美提克”是希腊人对这位法老的叫法。普萨美提克一世是塞易斯的统治者尼科一世的儿子,因而他建立的王朝也叫塞易斯王朝。他借助希腊雇佣军赶走了埃及第二十五王朝末期征服埃及的亚述人,在埃及第二十王朝灭亡后第一次统一了埃及。执行奖励工商的政策。埃及在普萨美提克一世的统治下又出现了繁荣的景象。因新巴比伦王国势力过于强大,普萨美提克一世在他执政末期转而支持他原来的敌人亚述。但亚述最终在普萨美提克一世的儿子尼科二世统治时期被巴比伦—米底联军灭亡。
古埃及法老(公元前663年-公元前610年在位),埃及第二十六王朝的建立者。“普萨美提克”是希腊人对这位法老的叫法。普萨美提克一世是塞易斯的统治者尼科一世的儿子,因而他建立的王朝也叫塞易斯王朝。他借助希腊雇佣军赶走了埃及第二十五王朝末期征服埃及的亚述人,在埃及第二十王朝灭亡后第一次统一了埃及。执行奖励工商的政策。埃及在普萨美提克一世的统治下又出现了繁荣的景象。因新巴比伦王国势力过于强大,普萨美提克一世在他执政末期转而支持他原来的敌人亚述。但亚述最终在普萨美提克一世的儿子尼科二世统治时期被巴比伦—米底联军灭亡。 注释 第二十六王朝法老
丹麦的根希尔达(1020-1038):丹麥國王克努特二世之女。 (1037-1061):甘德斯海姆修道院院长(1045-1061) 普瓦圖的阿格尼絲(約1025-1077):阿基坦公爵威廉五世之女。 (1045-1096):奎德林堡修道院院长(1061-1096) 吉塞拉(1047-1053) (1048-1060):士瓦本公爵之妻 海因里希四世(1050-1106):神聖羅馬皇帝(1084-1106) 康拉德二世(1052-1055):巴伐利亚公爵(1054-1055)
康拉德二世(1052-1055):巴伐利亚公爵(1054-1055) (1054-約1105):先後嫁予匈牙利國王所羅門與波蘭公爵瓦迪斯瓦夫一世 参考 来源 H H
奥托三世996年进入意大利,册立自己的堂哥格列高利五世为教皇,后者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德国籍教皇。格列高利五世随即为奥托三世加冕(5月21日)。 奥托三世醉心于恢复罗马帝国,并强调教会应更多的为皇权服务。1000年,在经过亚琛时奥托三世打开查理曼的坟墓,并取走皇帝身上的金十字架。他于1002年1月24日在意大利去世。
|- |- O
1986年,在湘西自治州教育委员会和民族委员会的支持下,叶德书在龙山县坡脚乡中心完小开展了“土家·汉双语双文接龙教学实验”。该项目利用土家语拼音与汉语拼音基本一致的特点,先教导以土家语为母语的儿童掌握土家语拼音,再从土家语拼音过渡到汉语拼音,然后利用汉语拼音教授汉语普通话。该项目一度扩大到周边乡镇,最终于1993年停止。2005年,靛房中心校和坡脚小学再度开启“土家语·汉语双语双文”教学实验。 湖北恩施来凤县百福司民族小学的储永明,有感于土家语的濒危,从1989年开始编写土家语教材,积极倡导双语教育。自1995年开始,百福司民族小学将土家语教育引入课堂,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双语教学,并在全校开设土家文化课程。 註釋 參考文献 Brassett, Philip, Cecilia Brassett, and Meiyan Lu. 2006. The Tujia language. Languages of the World/Materials 455. Munich: Lincom Europa. 陈康. 2006. 土家语研究. 北京: 民族大学出版社. 戴庆厦. 2005. 仙仁土家语研究. 北京: 民族大学出版社. 田德生. 1986. 土家语简志. 北京: 民族出版社. 叶德书. 1995. 土家语研究. 姚元森. 2013. 母语存留区龙山坡脚的土家语口语. 北京: 民族出版社. 向魁益. 2012.保靖县土家语实录.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彭勃. 1998.
体貌 北部土家语有丰富的体貌。在表示“动作行为”和“说话行为”的时间关系时,有下列十六种体貌,通过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附加黏着语素和助词来实现(形容词只有将行体和完成体): 从“说话”到“动作开始”之间相隔的时间,将行体第一级最长,即行体第四级最短。 完成体第一级表示动作已经进行过了。完成体第二级表示动作已经进行过了,且动作行为已经完成。 完成体第三级表示动作行为已经完成,且完成的状态一直持续到说话时(“柴火已经烧着了,说话时还一直烧着”)。 除此以外,还有交互体、短时体和静止体。 文字 土家语历史上并没有自己的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吉首大学的彭秀模、叶德书,中央民族大学的罗安源,湖北民族学院的张伟权,先后创制了三套记录土家语的拼音文字,不过都没有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批准,不具有法律地位。后两者都未曾推行。只有彭、叶创制的《土家语拼音方案(草案)》曾应用于教学领域,用来编写课本,但总体上运用范围狭小,社会影响不广泛,学生走出校园后就都不再使用。 濒危与保护 土家语目前面临巨大的危机。以土家语为母语的人口越来越少,且老龄化趋势明显。通行地域也越来越小,湘西地区以外的土家语已基本消失。语言的结构系统也逐渐退化,语法受汉语影响而变化,固有词大量消失,让位给汉语借词。 1986年,在湘西自治州教育委员会和民族委员会的支持下,叶德书在龙山县坡脚乡中心完小开展了“土家·汉双语双文接龙教学实验”。该项目利用土家语拼音与汉语拼音基本一致的特点,先教导以土家语为母语的儿童掌握土家语拼音,再从土家语拼音过渡到汉语拼音,然后利用汉语拼音教授汉语普通话。该项目一度扩大到周边乡镇,最终于1993年停止。2005年,靛房中心校和坡脚小学再度开启“土家语·汉语双语双文”教学实验。 湖北恩施来凤县百福司民族小学的储永明,有感于土家语的濒危,从1989年开始编写土家语教材,积极倡导双语教育。自1995年开始,百福司民族小学将土家语教育引入课堂,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双语教学,并在全校开设土家文化课程。 註釋 參考文献 Brassett, Philip, Cecilia Brassett, and Meiyan Lu. 2006. The Tujia language. Languages of the World/Materials 455. Munich: Lincom Europa. 陈康. 2006. 土家语研究. 北京: 民族大学出版社. 戴庆厦. 2005. 仙仁土家语研究. 北京: 民族大学出版社. 田德生. 1986. 土家语简志. 北京: 民族出版社. 叶德书. 1995. 土家语研究. 姚元森. 2013. 母语存留区龙山坡脚的土家语口语. 北京: 民族出版社. 向魁益. 2012.保靖县土家语实录.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彭勃. 1998. 土家语研究及实录. 永顺县民族事务委员会.
由研究員觀察社會現象,並自行設定十字做法,就是水平式比較(通常是指時間性的比較)、與垂直式的比較(與同時間不同社會或不同現象比較)。 常見的例子:產品使用分析、瀏覽器的Cookie分析。 試驗設計 由研究員創造一個半人工的環境測試使用者。這個半人工的環境能夠控制一些研究員想要對照的影響因子。 例子:包括了購買實驗室、試銷會場。 市場調查常用的字眼 自從政治介入了市場調查之後,因為要公正的在選舉前了解該候選人有多少的支持度,在政見上又有哪些受歡迎,哪些倍受批評,市場調查這一門學問發展出了很多專門的術語和理論。 階式分析(Mata-analysis,或名Schmidt-Hunter technique):乃該從多項和多類型的研究觀念來做最終的統計。 概念化(Conceptualization):為將隱喻的心理圖像轉換成清楚的概念。 操作化(Operationalization):為由研究員量測特殊並顯見的消費者行為之後,轉化成概念的一種方式。 精確度(Precision):為任一種市調方式量測的精確度比較。 信度(Reliability):為市調之後資料分析的結果是否符合原本的計劃,如不符合則需要重新再調整, 效度(Validity):為在市調過程的設計和量測中、時、地、人,是否太過複雜或已經偏離當初的主題,市場研究員為了取得有效數據,經常必須反問自己「目前是否正在量測原先打算量測的數據呢?」。 應用研究(Applied Research):為提出具體而且有價值的假說來滿足支付研究費的客戶,例如:財力雄厚的香煙公司也許委任市調公司進行一個試圖證明香煙有益健康的調查,許多研究員在做此類型的應用研究時,因此往往會面臨一定程度的道德擔憂。 假市調真推銷(Sugging):主要是指一種有爭議的銷售技巧。有些銷售人員會假裝為市場研究員,表面上進行調查研究,但事實則為促銷行為,這種例子最常發生在電話訪問中,受訪者會感覺對方不停加強銷售意圖,並企圖引起受訪者購買的意願。SUG是Selling Under the Guise of market research的縮寫。 假市調真募錢(Frugging):為一種爭議性的募集資金行為,有些新公司會偽裝成市調公司,開假案以取得大量經費。FRUG是Fund-Raising Under the Guise of market research的縮寫。 知名机构 市场研究公司列表 澳大利亚 IBISWorld OzTAM Roy Morgan Research 比利时 EyeSee Research 加拿大 Abacus Data Léger Marketing Print Measurement Bureau 法国 益普索 MKG Group 德国 捷孚凯 Psyma Group 印度 Channelplay IMRB International Majestic MRSS RNB Research 土耳其 Eksen Research 英国 Datamonitor Dunnhumby 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 Ipsos MORI Kantar Group Mintel NUS Services Progressive Digital Media Research International Survata Survation Synovate Taylor Nelson Sofres(part of the Kantar Group) YouGov 美国 Arbitron BCC Research Burke, Inc C.A. Walker Research Solutions Decision Analyst (company)|Decision Analyst digitGaps Forrester Research Frost & Sullivan 高德纳咨询公司 Hall & Partners 哈里斯民意调查 IMS Health 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IDC) IRI (company)|IRI J. D. Power and Associates Medimix International NPD集团 Nielsen(尼爾森) Off Madison Ave Rockbridge Associates, Inc. SIS International Research StrategyOne Survata 中国 艾瑞市場諮詢股份有限公司(艾瑞諮詢,i-research),中國最知名的市場顧問機構。 易觀 China
Sullivan 高德纳咨询公司 Hall & Partners 哈里斯民意调查 IMS Health 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IDC) IRI (company)|IRI J. D. Power and Associates Medimix International NPD集团 Nielsen(尼爾森) Off Madison Ave Rockbridge Associates, Inc. SIS International Research StrategyOne Survata 中国 艾瑞市場諮詢股份有限公司(艾瑞諮詢,i-research),中國最知名的市場顧問機構。 易觀 China Ceidea Market Research 策点市场调研公司 Acorn Marketing & Research Consultants 毅群市場研究諮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伊霍珀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新数易博(EBMRS)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华通明略(MillwardBrown ACSR)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中机系(北京)信息技术研究院 中国商业数据中心 尼尔森市场研究中心 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 益普索(中国)市场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凱度(中國)購物者指數(Kantar Worldpanel China) 上海AC尼尔森市场研究公司 盖洛普(中国)咨询有限公司 华南国际市场研究公司 百维数元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艾斯艾(北京)市场調查有限公司(SSI China) 歐睿(Euromonitor)市場調查機構 香港 根據世界民意及市場研究專業人員協會(ESOMAR),截至2014年年底,全球419家市場調查公司於香港有研究項目。 以下是部份於香港有設立公司(或分公司)的市場調查公司(按英文字母序): Acorn Marketing and Research Consultants Anova Marketing & Research Consultants AQ Services Hong Kong Asian Strategies (Br.) Charles River Associates CSG Research Hong Kong China Ceidea Market Research(HK) Datafield Mobile Surveys FRC Hong Kong Ipsos Hong Kong Kadence International Kangs & Associates Kantar Hong Kong (former TNS Hong Kong) Market Probe Hong Kong Market Strategies International Millward Brown Hong Kong ORC International Research Pacific Hong Kong Strategic Focus Research and Consultancy The Nielsen Company Hong Kong TQB Market Research & Consultancy 日本 株式会社 Acorn Marketing & Research Consultants Japan 英德智市场研究 韓國 Acorn Marketing & Research Consultants 台灣 China Credit Information Service 中華徵信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義大利商「CRIF」的子公司。 Acorn
巴勒斯坦城市 巴以冲突 以色列爭議地區
1948年以色列立國後,離開以色列領土的難民令拉姆安拉的人口在5年內增加了一倍,但同時有約三分一的原居民移民到美國,發展成為美國國內最大阿拉伯裔社群之一。拉姆安拉在第一次中東戰爭後被約旦吞併,居民成為約旦公民。拉姆安拉在1967年六日戰爭後被以色列軍事佔領,以色列人在附近建立的殖民區限制了拉姆安拉的發展。以軍直至1995年始撤出市中心,讓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進駐,但在外圍保留據點。 2000年開始的新一輪以巴衝突,令拉姆安拉的經濟急速惡化,居民生活也大受影響。
行政区划 下辖5个街道办事处、4个镇、1个民族乡: 。 经济 都匀的工业以化工、电子、纺织为主。农业则以种植水稻、小麦、玉米为主。 特产 都勻市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團山、黃河一帶盛產都匀毛尖,一說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1982年全國評獎)。明代久為貢品,民國四年(1915)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 交通 公路 都匀过境公路有:、、、贵新高速公路 都匀市有两个汽车客运站。其中北站平桥客车站:主要营运车辆为大巴,有跨省班车。南站薛家堡客车站:主要营运车辆为中巴,以跨县班车为主。 都匀市内仅有一家国营公共交通公司,公交线路有20余条,其中:1路、8路、10路采用无人售票。市内乘车统一票价为1.00元人民币,办理乘车卡后单次票价为0.80元人民币。 铁路 黔桂铁路过境都匀站,都匀新火车站于2008年年底完工,北京时间2008年12月31日18:00起用,位于市中心的旧火车站随即停用。 贵广铁路过境都匀东站,2014年12月26日已经开通。 文化 小吃 米豆腐
都匀过境公路有:、、、贵新高速公路 都匀市有两个汽车客运站。其中北站平桥客车站:主要营运车辆为大巴,有跨省班车。南站薛家堡客车站:主要营运车辆为中巴,以跨县班车为主。 都匀市内仅有一家国营公共交通公司,公交线路有20余条,其中:1路、8路、10路采用无人售票。市内乘车统一票价为1.00元人民币,办理乘车卡后单次票价为0.80元人民币。 铁路 黔桂铁路过境都匀站,都匀新火车站于2008年年底完工,北京时间2008年12月31日18:00起用,位于市中心的旧火车站随即停用。 贵广铁路过境都匀东站,2014年12月26日已经开通。 文化 小吃 米豆腐 丝娃娃 传自贵阳 冲冲糕 一种把籼米和糯米面放入圆形小蒸子,并用高温蒸熟的糯食。吃时一般要沾一点黄豆面和白糖。 酸汤鱼 米粉 语言 都匀人讲一种明显有别于贵州其它地区方言和普通话的都匀话,这种方言的产生是当地各民族长期相处融合的结果。 都匀话一些独特词汇(括号内为解释):乡英(便宜)、哈把朗(全部)、毛辣果(西红柿)、唠七(惹事)、克(去)、布(看)、一扑爬(跌倒)、檌(zui4,夹壳的样子) 宗教 都匀人主要信奉的宗教有:基督教、佛教、天主教、伊斯兰教。 寺庙:在都匀西山有座寺庙,名为“九龙寺”。
逸夫書院學生會迎新營 四大活動 除了由學生會、宿生會以及學生會屬下團體舉辦的活動外,逸夫書院學生每年都會舉辦「四大活動」: 一月:逸夫書院週年院慶(包括:Fashion show、晚會、新活動、運動日、千人宴等) 三月:逸夫書院歌唱比賽 八月:逸夫書院迎新營 十月:「逸夫里」綜合晚會(Shawlane) 「四大活動」均由逸夫書院的學生自行籌組及推行,充分展現逸夫學生的無限創意。 知名校友 黃德如(新聞及傳播):香港註冊中醫、節目主持人、作家、前無綫電視新聞部記者兼主播。 吳先瑩(新聞及傳播):香港教育大學傳訊經理、前九巴企業傳訊主管、前無綫電視新聞部記者兼主播。 莊安宜(新聞及傳播):香港有線電視新聞台首席主播。 梁德輝(新聞及傳播):香港電台第2台節目主持人。 黃穎嘉(新聞及傳播):香港有線電視新聞台主播。 李朗怡(新聞及傳播):無綫新聞記者。 鄧小樺(中文):香港本地文學雜誌《字花》創辦人兼編輯。 黃世澤(政政):香港時事評論員。 陳克勤(1997/政政):立法會議員(新界東)、前行政長官特別助理。 李致和(體育運動科學):香港三項鐵人運動員。 許曉暉(工商管理):已故,前民政事務局副局長。 方-{志}-剛(電子計算):「香港地下天文台」創辦人。 孫耀威(電算工程):香港歌手、藝人。 張家豐(阿喱)(系統工程):東亞唱片製作有限公司總經理、前香港商業電台節目主持人。 朱凱迪(1999/英文):社運人士。 李軒朗(2017/政政):前九龍城區議員。 區諾軒:前立法會議員、南區區議員。 麻利亞(新聞及傳播):商業電台叱咤903節目主持人。 何沛珈(2019/護理學):香港藝人。 參考來源 外部連結 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逸夫書院 香港法例 第1109章 香港中文大學條例
創辦人 邵逸夫爵士 :香港中文大學終身校董、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電視廣播有限公司、邵逸夫獎基金會創辦人。 歷任院長 第一任:陳佳鼐教授(1987年-1994年) 第二任:楊汝萬教授(1994年-2004年) 第三任:程伯中教授(2004年-2008年) 第四任:沈祖堯教授(2008年-2010年) 第五任:陳志輝教授(2010年-2020年) 第六任:梁耀堅教授(2020年-) 校董會主席 馬臨教授(前香港中文大學校長)(1987年-2011年) 馮兆滔先生(泛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2011年-) 主要建築 文瀾堂(學生活動中心) 雅群樓(北翼仍為教職員宿舍,而南翼已改建) 國楙樓 第二學生宿舍(於2001年分別在頂部及對出空地擴建) 大講堂 逸夫台 禤永明樓(學習共享空間,雅群樓南翼) 宿生會幹事會 按逸夫書院兩所學生宿舍宿規,兩宿各設有一宿生會幹事會(下稱宿生會),每年各由兩宿宿生以內閣形式選舉產生,於每年二月一日履新,任期一年。有別於其他書院,兩宿宿生會皆獨立於任何組織,以統籌活動及宿舍事務。兩宿偶爾舉辦聯宿活動,如聯宿大笪地(後演變為逸夫四大活動之Shawlane)、聯宿送舊(後為逸夫第五大活動級社取代)、聯送籃球比賽(為兩宿宿慶活動之一)。 學生會及學生組織 逸夫書院學生會成立於1990年,乃代表香港中文大學逸夫書院全體學生的學生團體。本着民主自治的精神,目標是謀求會員福利及維護其合理權益、培養學術風氣、促進同學健全人格之發展、增進其對社會之認識、積極參與社會事務,並以師生治校為理想。 學生會由代表會、幹事會、仲議會及逸夫節拍出版委員會四個中央組織組成,均由逸夫同學每年選舉產生,每屆任期為一年。而在1995年成立的走讀生舍堂亦是學生會的一部分,設有走讀生舍堂委員會,由逸夫走讀生每年選舉產生(其中有若干年無人接任)。 學生會屬下目前有系會12個,屬會17個。另國楙樓及第二學生宿舍均有宿生會組織。 逸夫書院學生會迎新營 四大活動 除了由學生會、宿生會以及學生會屬下團體舉辦的活動外,逸夫書院學生每年都會舉辦「四大活動」: 一月:逸夫書院週年院慶(包括:Fashion show、晚會、新活動、運動日、千人宴等)
卫星党,一种政治花瓶 卫星电视 卫星 (1964年),普洱市委书记 衛星
卫星电视 卫星 (1964年),普洱市委书记
現存的古道 在二次大戰結束以後,日治八通關越道曾一度荒廢,後經台灣省林務局整修部分道路,作為林業護管使用。現存古道有部份為清古道,部分為日治時期古道,而日治時期古道佔大部份,且維護較好,可能與日人沿路設駐警所有關。目前古道較明顯且可通行的部分,是從東埔一鄰開始,經陳有蘭溪右岸的父子斷崖、雲龍瀑布、樂樂、對關、一直到八通關草原為止,再過去就不容易行走。古道大部分路徑因淹沒在山野荒草間,辨識不易,除八通關草原留明顯的古道遺跡外,東端步道出口為玉里鎮山風(台30線起點)。 目前的八通關古道,全部是在玉山國家公園的管轄範圍內。1987年,內政部正式將清代八通關古道列為國家一級古蹟,種類為「遺址」。 古道路線地名 由西向東,前山(數字為距離里): 林圮埔(今竹山)…17…大坪頂(羌仔寮,今鹿谷村)…7…大水窟…4…頂城(今鳳凰村)…2…萬年亨衢碑…1…鳳凰山麓(今鳳凰眼)…4…平溪(今田底)…14…茅埔(今南投縣信義鄉愛國村)…8…紅魁頭(今風櫃斗)…5…頭社仔坪(今新鄉)…5…南仔腳蔓(,楠仔腳萬,今久美)…8…合水(,今和社)…11…東埔社心(斧頭之意,今東埔一鄰)…3…霜山橫排…7…東埔坑頭(樂樂溫泉)…5…陳坑(乙女瀑布匯流口)…10…鐵門洞…10…獅頭山(觀高山山腹)…10…八同關…10…雞公山(今八通關山西峰南稜)…10…八母坑(今杜鵑營地下方溪底)…13…架札/水崛(南投花蓮縣界,大水窟) 林圮埔-茅埔另有支線後來取代主線:林圮埔…12…社寮…10…龜仔頭…25…牛轀轆(今-{水里}-鄉永興村)…20…茅埔 後山: 架札/水崛…5…雙峰仞…5…粗樹腳…4…大崙溪底…5…大崙坑(太魯那斯,為細竹之意)…10…雅託(那那托克,,為蓪草之意,首音節重複為許多蓪草之意)…10…神仙嶺…10…雷風洞/雷峰洞…10…玉屏山溪…10…奇淋山…10…打淋社(塔洛木,,為箭竹,許多箭竹之意)…10…黃崎…10…排山…20…璞石閣(今玉里) 相關條目 八通關 八通關草原 牡丹社事件 玉山國家公園 開闢鴻荒 (石碣) 化及蠻貊 (石碣) 關門古道 参考文献
八通關古道的開鑿為清代經營台灣中部地區政策上一個重要的轉捩點。建造該古道的決定,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方面,1874年,日軍以牡丹社事件為由,出兵攻打台灣的原住民,再加上各列強覬覦台灣,使朝中有識之士開始體認到台灣邊防地區之重要性,而有沈葆禎奏請開山撫番之議。另一方面,由於台灣西岸平原之墾殖已經完成,墾地不敷使用,移民械鬥事件經常發生,但東部仍有廣大未開之土地,惟因中央山脈阻擋,遷徙墾殖較難,沈葆禎之議遂為眾所歡迎。 於是,在勘查台灣全島形勢以後,沈葆禎擬開發三條連通台灣前後山的開山道路,包括北路(由噶瑪蘭蘇澳至花蓮奇萊)、中路(由竹山鎮林圮埔至花蓮璞石閣)、以及南路(由屏東射寮至台東卑南)。其中的中路就是現在所稱的「八通關古道」,是由總兵吳光亮負責闢建。清代隨後陸續還有開闢其他開山道路,最後一條為「集集水尾道路」,今稱為「關門古道」。 吳光亮在1875年1月率兵2000餘人由林圮埔(竹山)開山東進,途中侵佔許多原住民領土,經大坪頂、鳳凰、牛轀轆(原隸鹿谷1955年改隸-{水里}-現稱永興村)、茅埔、楠仔腳萬(久美)、東埔社心、八通關、大水窟、以迄璞石閣(玉里),在同年11月完工。其規模頗大,路寬6尺,遇岩石便砌石式築成階段,遇溪流便舖棧道,並於要地設置營壘。此道完成之後,清廷即刻廣募眾民,配合官兵屯墾,並使台灣對漢人開放。但拓墾政策因天然環境及原住民對土地主權的捍衛,成效並不好。在這種情況下,八通關古道僅20年間即成廢道。 八通關古道全長265華里(約152公里)。 日治時期的重整 台灣日治時期,日本政府為了實行理蕃政策,乃重新測繪路線,分東、西兩段另闢一條「八通關越道路」。1919年6月,在大批武裝警察的警戒下,八通關越警備道路正式動工。道路全線於1921年1月完工。東、西二段以大水窟為分界點,西段自楠仔腳萬(今信義鄉久美村)起至大水窟,長約42公里,東段自玉里至大水窟,長82公里145公尺。日人修築之八通關越道路與清朝之八通關古道,路徑完全不同,而且幾乎完全沒有重疊之處。日人興築八通關越橫斷道路之目的,除聯絡東西部交通外,更著眼於加強對深山原住民的統治與「教化」,並進行林野自然資源的開發,故沿線設置眾多警官駐在所的相關設施。 1920至30年代曾有人提出將八通關越道路鋪設為高山鐵道,也有計畫將八通關越道路改建為自動車(汽車)道的「八通關越橫斷道路」計畫,但是都未付諸實現。 現存的古道 在二次大戰結束以後,日治八通關越道曾一度荒廢,後經台灣省林務局整修部分道路,作為林業護管使用。現存古道有部份為清古道,部分為日治時期古道,而日治時期古道佔大部份,且維護較好,可能與日人沿路設駐警所有關。目前古道較明顯且可通行的部分,是從東埔一鄰開始,經陳有蘭溪右岸的父子斷崖、雲龍瀑布、樂樂、對關、一直到八通關草原為止,再過去就不容易行走。古道大部分路徑因淹沒在山野荒草間,辨識不易,除八通關草原留明顯的古道遺跡外,東端步道出口為玉里鎮山風(台30線起點)。 目前的八通關古道,全部是在玉山國家公園的管轄範圍內。1987年,內政部正式將清代八通關古道列為國家一級古蹟,種類為「遺址」。 古道路線地名 由西向東,前山(數字為距離里): 林圮埔(今竹山)…17…大坪頂(羌仔寮,今鹿谷村)…7…大水窟…4…頂城(今鳳凰村)…2…萬年亨衢碑…1…鳳凰山麓(今鳳凰眼)…4…平溪(今田底)…14…茅埔(今南投縣信義鄉愛國村)…8…紅魁頭(今風櫃斗)…5…頭社仔坪(今新鄉)…5…南仔腳蔓(,楠仔腳萬,今久美)…8…合水(,今和社)…11…東埔社心(斧頭之意,今東埔一鄰)…3…霜山橫排…7…東埔坑頭(樂樂溫泉)…5…陳坑(乙女瀑布匯流口)…10…鐵門洞…10…獅頭山(觀高山山腹)…10…八同關…10…雞公山(今八通關山西峰南稜)…10…八母坑(今杜鵑營地下方溪底)…13…架札/水崛(南投花蓮縣界,大水窟) 林圮埔-茅埔另有支線後來取代主線:林圮埔…12…社寮…10…龜仔頭…25…牛轀轆(今-{水里}-鄉永興村)…20…茅埔 後山: 架札/水崛…5…雙峰仞…5…粗樹腳…4…大崙溪底…5…大崙坑(太魯那斯,為細竹之意)…10…雅託(那那托克,,為蓪草之意,首音節重複為許多蓪草之意)…10…神仙嶺…10…雷風洞/雷峰洞…10…玉屏山溪…10…奇淋山…10…打淋社(塔洛木,,為箭竹,許多箭竹之意)…10…黃崎…10…排山…20…璞石閣(今玉里) 相關條目 八通關 八通關草原 牡丹社事件
頂泰山巖位於台灣新北市泰山區應化街三十二號,主祀顯應祖師,1985年公告為第三級古蹟,2017年再變更公告為直轄市定古蹟。 歷史 頂泰山巖建於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由仕紳李序彥、李序原等所捐建,自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彭內庄分香泰山顯應祖師神像來臺,原名「福山巖」。 咸豐三年(1853年)爆發泉漳械鬥,福山巖為漳人所焚毀,后由李符記(李序原之孫)捐地重建,改稱「泰山巖」,又稱「頂廟」或「頂泰山廟」 因位於崎仔腳山腰上,故又名「崎仔腳廟」,后該廟又分靈出另一座位於山下明志路上的泰山巖,為分別兩座「泰山巖」,故頂泰山巖又稱為「崎仔腳老祖廟」、「頂廟」。 後於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及昭和七年(1932年)重新修建,乃成今日格局,廟中石雕牆堵石柱多為本年所重建,樑柱結構木雕乃名匠陳應彬所設計督造,陳應彬負責大木作(結構),黃龜理負責小木作(花部雕刻),為台灣尚存少數木造寺廟建築。1972年再度重修,而成今貌。 「頂泰山巖」為安溪縣李姓族人創建,所以也是當地李氏之祖廟。泰山區內另有一「下泰山巖」,係由「頂泰山巖」分靈而來,自此泰山巖始有頂、下之分,本地的地名「泰山」,也因此而來。
後於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及昭和七年(1932年)重新修建,乃成今日格局,廟中石雕牆堵石柱多為本年所重建,樑柱結構木雕乃名匠陳應彬所設計督造,陳應彬負責大木作(結構),黃龜理負責小木作(花部雕刻),為台灣尚存少數木造寺廟建築。1972年再度重修,而成今貌。 「頂泰山巖」為安溪縣李姓族人創建,所以也是當地李氏之祖廟。泰山區內另有一「下泰山巖」,係由「頂泰山巖」分靈而來,自此泰山巖始有頂、下之分,本地的地名「泰山」,也因此而來。 建築 頂泰山巖坐西北朝東南,通寬九開間兩進兩廊兩護龍。前殿採石雕牆堵,蟠龍柱牆面石雕皆昭和期的臺灣建築風格。前殿為重檐硬山式,兩側山門則為重檐歇山形式, 使宛若三座並排之廟宇。 相關條目 顯應祖師
生平 安東貞美乃信濃飯田藩槍術師範安東辰武的三子,祖父菅沼政治為松本藩槍術師範。1870年(明治3年)12月進入大阪陸軍兵學寮,1872年(明治5年)6月畢業,翌年5月 成為陸軍少尉,1874年(明治7年)11月晉升為陸軍中尉。1876年(明治9年)8月任命為東京鎮台歩兵第1連隊中隊長輔佐,1877年(明治10年)3月、編入征討別働第2旅團,加入西南戰争。1884年(明治17年)2月任陸軍士官学校教官,1891年(明治24年)4月升任步兵中佐,1893年(明治26年)8月7日就任陸軍戶山學校校長,1896年(明治29年)9月28日就任陸軍士官學校校長。 1898年(明治31年)10月1日升陸軍少將,就任台灣守備混成第2旅團長。1899年(明治32年)8月26日轉任步兵第19旅團長,1904年(明治37年)3月於日俄戰爭中出征,1905年(明治38年)1月15日升任陸軍中將。1907年(明治40年)被授與男爵位列華族,1915年(大正4年)1月25日進陸軍大將,同年5月1日於佐久間左馬太之後任台灣總督,為台灣日治時期第6任總督。 但一甫到任就發生西來庵事件(1915年6月6日),臺南西來庵的廟務人員余清芳、羅俊、江定借齋教與王爺信仰名義,揚言五福王爺神諭,組成「大明慈悲國」,煽動信徒兩千人武力起事,是臺灣人第一次以宗教力量抗日的事件,亦是武力抗日規模最大、歷時最長的一次。事件後,安東貞美總督在會議時曾說:「義和團之亂已經是十幾年前清國的事情,為何今日臺灣還有此類的暴動?盲從暴動者至少也該知道,迷信是不能依賴的。這不只是我們統治的失敗,亦是教育的失敗。」西來庵事件是漢人大規模武裝抗日的結束,臺灣漢人從此透過政治運動展開爭取民權。 相關條目 日治台灣歷史年表 台灣日治時期 台灣總督
生平 安東貞美乃信濃飯田藩槍術師範安東辰武的三子,祖父菅沼政治為松本藩槍術師範。1870年(明治3年)12月進入大阪陸軍兵學寮,1872年(明治5年)6月畢業,翌年5月 成為陸軍少尉,1874年(明治7年)11月晉升為陸軍中尉。1876年(明治9年)8月任命為東京鎮台歩兵第1連隊中隊長輔佐,1877年(明治10年)3月、編入征討別働第2旅團,加入西南戰争。1884年(明治17年)2月任陸軍士官学校教官,1891年(明治24年)4月升任步兵中佐,1893年(明治26年)8月7日就任陸軍戶山學校校長,1896年(明治29年)9月28日就任陸軍士官學校校長。 1898年(明治31年)10月1日升陸軍少將,就任台灣守備混成第2旅團長。1899年(明治32年)8月26日轉任步兵第19旅團長,1904年(明治37年)3月於日俄戰爭中出征,1905年(明治38年)1月15日升任陸軍中將。1907年(明治40年)被授與男爵位列華族,1915年(大正4年)1月25日進陸軍大將,同年5月1日於佐久間左馬太之後任台灣總督,為台灣日治時期第6任總督。 但一甫到任就發生西來庵事件(1915年6月6日),臺南西來庵的廟務人員余清芳、羅俊、江定借齋教與王爺信仰名義,揚言五福王爺神諭,組成「大明慈悲國」,煽動信徒兩千人武力起事,是臺灣人第一次以宗教力量抗日的事件,亦是武力抗日規模最大、歷時最長的一次。事件後,安東貞美總督在會議時曾說:「義和團之亂已經是十幾年前清國的事情,為何今日臺灣還有此類的暴動?盲從暴動者至少也該知道,迷信是不能依賴的。這不只是我們統治的失敗,亦是教育的失敗。」西來庵事件是漢人大規模武裝抗日的結束,臺灣漢人從此透過政治運動展開爭取民權。 相關條目 日治台灣歷史年表 台灣日治時期 台灣總督 日俄戰爭
1921年,郑孝胥为悼念乃木希典而作诗。诗碑现存于青岛博物馆。博物馆刻意将碑体斜立,以示对郑孝胥和乃木的反感。 評價 日本陸軍軍人谷壽夫在《日露戰爭之政戰略機密戰史》(出版書名為《機密日露戰史》)一書內對乃木多有不滿批評。在戰後,由於受到司馬遼太郎作品《坂上之雲》的影響,有論者開始評價乃木希典是無能的「愚將」。黃昭堂《台灣總督府》一書敘述了乃木希典擔任台灣總督期間對台灣人民的鎮壓與政治的腐敗,並批評乃木希典「政治無能」。乃木在臺灣總督任內總督府的財政主要靠鴉片專賣,然而蔡焜燦《台灣人與日本精神》一書,卻說明乃木希典極力匡正官吏的風氣,本身以身作則,甚為清廉節儉;同時也極力禁止日本人對台灣人民施虐或進行不公平交易的行為。伊藤金次郎認為乃木為人至正高潔、嫉惡如仇,故時人認為乃木欠缺清濁通吃的手腕,也導致他無法待在台灣宦海,印證「劣幣逐良幣」之定律。對於乃木希典的能力與作為仍然持續爭論至今。 旅顺之战的争论 司马辽太郎为首的批判 在旅顺攻击要塞,乃木对沃邦创立的世界陆军常识反其道而行之。 把司令部设在过于后方,对前线的惨状一无所知。 第一次攻击时的选中防御强劲的东鸡冠山和盘龙山的中央突破实际是纸上谈兵。 如果早早拿下203高地,那么就能对俄国舰队进行炮击,不拿下要塞也能完成作战目的,但是乃木坚决反对拿下高地,一定要去攻下要塞。 乃木是把指挥权交给儿玉才拿下203高地,之后儿玉又还回了权力于是伤亡才这么惨重。 可以留下足够的兵力看守要塞,第三军不管要塞继续北上。 拥护乃木的意见 沃邦的理论已过了200年不再实用了,而实际上乃木熟读了大量当时的欧洲军事理论。例如沃邦的书中说的要塞是高筑城壁放上大砲,并不是旅顺那种有堑壕和铁丝网,被火力猛而发射间隔短的火砲和机枪保护的要塞。 除了大量牺牲步兵外,突破要塞的有效办法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才发明出来(足够的重砲或突击群战术)。 司令部设置得离东鸡冠山只有3公里,离前线过远之说不成立。 旅顺要塞在各个方向上有着同样的防御力,并不是东鸡冠山才防御强有力。 就算一开始将目标设定为203高地,也免不了巨大的伤亡,而且反对攻击203高地的不只是乃木,大山巖和儿玉也一样反对,所谓儿玉主张打203高地是后世的编造。打203高地纯是上级满洲军部的强硬命令所致。 如果留下足够的兵力,至少需要4万,那样第三军也对于奉天会战无足轻重了。 儿玉的重砲变动仅是指后备部队的重砲,司马辽太郎的小说中所写的将28CM重砲改换目标攻击203高地并不是事实。 相較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西歐各國為了探索戰壕戰的戰術,而由嘗試錯誤戰術而浪費的人命來看,乃木的表現算是及格。 家族 妻:乃木静子(湯地七) 子女 長子:乃木勝典(1879年8月28日 - 1904年5月27日,在日俄戰爭中戰死) 次子:乃木保典(1881年12月16日 - 1904年11月30日,在日俄戰爭中戰死) 長女:乃木恒子(1885年-1886年,早夭) 三子:乃木直典(1889年-1889年,早夭) 四位兒女都没有後代。 養子 元智 参见 中日甲午战争(日清戰爭) 台灣日治時期 台灣總督 日俄战争 後藤新平 東鄉平八郎 兒玉源太郎 参考文献 引用
1895年10月11日,乃木希典率第二師團登陸屏東枋寮,佔領東港、鳳山後,在10月20日,當日軍「南進軍司令部」準備以兩師團之兵力圍攻臺南府城城之際,劉永福棄守臺南府城而內渡前往廈門,因此眾多臺南士紳懇請巴克禮牧師及宋忠堅牧師(Duncan Ferguson)向乃木希典將軍求和。10月20日夜間,巴克禮牧師等人先在二層行與日軍接觸,後來被帶到太爺見住在蘇家古厝的乃木希典。之後一行人引導日軍由臺南府城小南門入城,使得日軍不費一兵一卒即能夠不流血入城,此舉保全了府城五萬人免遭戰火波及。 任台灣總督 乃木希典因參加甲午战争與隔年平定台灣的乙未戰爭有功,1896年,台灣日治時期曾擔任台南守備隊司令、第2師團長。10月14日任第3任台灣總督(1896年10月14日-1898年2月)。乃木的任務是確保台灣的治安穩定,而其妻子靜子與母親壽子同行。 乃木希典擔任第3任台灣總督期間,制定了三段警備制,確立了「以台制台」策略。然任內發生高野孟矩事件,導致「大日本帝國憲法是否適用於台灣」的爭議。1896年12月,爆發陸軍少尉結城亨與其部下21人於花蓮新城遭到太魯閣族殲滅,史稱新城事件。另外,在他擔任總督期間在主要都市設置意見箱,以聽取臺灣人用投書方式表露心聲。 1897年春,乃木希典利用回國之機向當時的日本首相松方正義及軍界、政界的少數要人談了日本在臺灣的處境及自己的想法,他認為應把台灣賣給其他國家。他在對友人的信中抱怨日本統治台灣一事:「就像乞丐,討到一匹馬,既不會騎,又會被馬踢。」認為台灣是塊燙手山芋。他建議將臺灣賣給英國,這樣既可甩掉一個包袱,又可獲得一大筆錢,一舉兩得。當時的日本政府正處於財政危機當中,乃木的建議引起了松方的興趣,但卻遭到了日本內閣中強硬派的反對,不過,乃木卻一直沒有死心,為達到甩掉臺灣的目的,乃木私下與英法官員進行了秘密接觸。當時英國殖民地甚多,殖民地的管理已使英國當局頭痛不已,對購買臺灣興趣不大,因此,日本與英國的這筆交易沒有正式談就夭折了。法國則不同,1884年法國曾兩次侵犯臺灣,但都未能得逞,因此在得知日本首相也想售出臺灣的消息後,法國人十分感興趣。雙方的外交官員經過討價還價,初定臺灣的售價為1500萬法郎。 出售台灣未果辭職 1898年,伊藤博文重新成為日本首相,在他主持召開的軍政要員會議上,乃木希典再次提出將臺灣賣給法國的建議,日本外務省的官員也在會上彙報了與法方會談的情況。乃木還在會上慷慨激昂地說:“臺灣併入日本之後,日本分文未賺到不說,反而犧牲了許多人的生命。日本無力改變臺灣人的清國情結,也難以在臺灣取得經濟上的收益,更無力治好臺灣,這個賠本的事情不能再做了,乾脆將臺灣賣給法國。”而幾位日本軍政大員也在會上發言贊同乃木的主張,會議中因此一度出現以一億日圓的價格將台灣賣給法國的想法,甚至是賣還給清朝,稱為「台灣賣卻論」。幾個人發言之後,曾任日軍參謀本部參謀的兒玉源太郎起立發言反對:「我覺得不是臺灣不好治理,而是我們管理的官員無能。如果首相覺得政府中找不到能好好治理臺灣的總督,我願意前往任職。」伊藤博文當即同意:「那好,臺灣不賣給法國了。我任命你為第四任臺灣總督,臺灣的事情,全權委託你處理。」乃木希典因而辭職,由兒玉源太郎成為第四任臺灣總督。 日俄戰爭 1904年2月6日,日俄战争爆發,乃木出任第3军司令官,并晋升为陸軍大将,負責指揮旅順會戰。 5月29日登陸大連灣,爭奪旅順。但在他登陸前二天的5月27日,他服役於第2軍的長子乃木勝典中尉在金州(在旅順北方)的南山戰役中受傷死亡。明治天皇為保留乃木家的香火(乃木有四名子女,但有二位在幼時夭折),擬詔回與乃木同行的次子乃木保典少尉,但乃木父子聯名上書請求繼續參戰。 11月27日,日軍進攻旅順203高地、今旅顺猴石山(後石山)。 11月30日,乃木次子保典少尉戰死在203高地西北坡。 12月5日,日軍以“肉弹”战术冲锋肉搏,最後夺取203高地。203高地爭奪戰中,日軍共出動兵力6.4萬人,死傷1.7萬人。12月5日傍晚,日军开始炮轰旅顺市区,及港口中帝俄退守旅顺港的残余舰队。 1905年1月,日军占领203高地之後,从山上向旅顺城区和港口猛轰,停泊在港裡的俄舰全被击毁。俄军的也被炸死。俄军辽东地区总司令官施特塞尔投降。 乃木攻下高地后,日军在顶峰修建一座炮弹型的纪念碑,乃木赋汉诗纪念:“尔灵山(乃木希典为203高地取的名,203之谐音)险岂难攀,男子功名期克坚,铁血覆山山形改,万人齐仰尔灵山。”此碑现在仍在203高地。 1905年3月,乃木参加奉天会战。 日俄战争中的某段期間,乃木希典因病由兒玉源太郎代为指挥。有人认为若非如此,旅顺是攻不下来的。 1906年被任命为军事参议官。 1907年,因戰功而昇為伯爵。 「學習院」院长 由於在旅順攻打戰中日軍死傷慘重,因此當時乃木已起自殺請罪之念,並向明治天皇請辭。但明治天皇不准,並任命為學習院院长,負責教導皇孫裕仁(即后来昭和天皇)。乃木希典於學習院院長任內,推行軍事式教育,而且對裕仁亦很嚴格。據說當時明治天皇命乃木希典任院長時曾說過「你為朕失去了兩個兒子,現在朕將這班孩子交給你。」 逝世 乃木希典一直任學習院院長。1912年7月30日,明治天皇駕崩;1912年9月13日,明治天皇出殯當天晚上,先是乃木希典的妻子靜子以刀刺自己的胸部自殺,接著乃木希典追腹並切斷自己的頸動脈死亡,兩人皆為明治天皇殉死。乃木希典享年62歲,遗有《乃木希典日记》。 乃木的殉死對他所教導的皇孫裕仁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現在學習院大學內仍留有命名為「乃木館」的當時學生宿舍一部份。 殉死的影响 乃木希典为天皇自杀,被日本人称为“殉死”。乃木希典也成為“武士道”精神的象征。死后当局为他在其故居等多地建“乃木神社”,宣传武士道精神。如:為悼念其殉死,東京都港區內的當地「乃木神社」前面朝西連往外苑東通的坡道先於1912年(大正元年)9月經赤坂區議會議決改名為「乃木坂」,後擴張至周邊地域亦被泛稱為「乃木坂」,1972年(昭和47年)10月20日開業的營團地下鐵千代田線的車站命名為乃木坂站,作為地域名更為一般化。日後廣義地被用來稱呼這條坡道與東京地下鐵乃木坂站周邊一帶的地區。 乃木希典的殉死后来被许多日本作家作为题材写进文学作品中,如: 森鷗外的《兴津·弥五右卫门的遗书》 夏目漱石的《心》 三島由紀夫的《忧国》 司馬遼太郎的《殉死》
愛媛縣知事 和歌山縣知事 臺灣總督 東京市長 東京帝國大學校友 長野縣出身人物 日本樞密顧問官 二八会 公职追放者
有《伊澤多喜男》傳記;《伊澤多喜男關係文書》等文獻傳世。 參考資料 貴族院敕選議員 新潟縣知事 愛媛縣知事 和歌山縣知事 臺灣總督
有《任臺灣總督書感》一詩,署名蔗庵 上山滿之進,原載於1926年8月21日《台灣日日新報》「遽拜恩綸荷顯榮,樓船破浪向南瀛。摩天阿里山容秀,扼海澎湖島影橫。已以微躬膺重寄,只當一念竭精誠。糟糠內子今無在,欲整衣冠暗淚生。」有些台灣文人以詩和之,台灣文學家陳虛谷發表《為台灣詩壇一哭》詩諷刺,引發一場論戰。同年8月27日,《台灣日日新報》的《無腔笛》欄刊登抨擊文章,陳虛谷以《駁北報的無腔笛》回之。 相關條目 台灣日治時期 台灣總督 註釋 貴族院敕選議員
相關條目 台灣日治時期 台灣總督 註釋 貴族院敕選議員 大正時代人物 熊本縣知事 臺灣總督 東京帝國大學校友 山口大学校友
青森縣知事 臺灣總督 東京帝國大學校友 鹿角市出身人物 日本司法大臣
臺灣總督 東京帝國大學校友 鹿角市出身人物 日本司法大臣 南滿洲鐵道人物
|- |- |colspan="3" style="text-align:center;"|內務省 |- |- |- |colspan="3" style="text-align:center;"| |- |- |colspan="3" style="text-align:center;"| |- |- |colspan="3" style="text-align:center;"| |- |- |colspan="3" style="text-align:center;"| |- |- |colspan="3" style="text-align:center;"|
style="text-align:center;"| |- |- |colspan="3" style="text-align:center;"| |- |- |colspan="3" style="text-align:center;"| |- |- |- |colspan="3" style="text-align:center;"| |- |- |colspan="3" style="text-align:center;"| |- 貴族院敕選議員 福島縣知事 石川縣知事 熊本縣知事
参见 台灣日治時期 台灣總督 外部連結 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南弘文書 貴族院敕選議員 日本內務官僚
1896年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政治科。初於內閣任書記官、行政裁判所評定官,1908年為西園寺公望內閣起用出任第一次及第二次內閣之書記官長。1912年到1936年被敕選為貴族院議員,屬交友俱樂部成員,被政界譽為法制通、教育通。1913年出任福岡縣知事,1919年為原敬內閣起用為文部次官。雖早入政界,但此後10餘年未再任要職。1932年3月2日在政友會系的犬養毅內閣支持下,出任第15任台灣總督,同年5月26日,因齋藤實內閣成立,自動辭職而轉任遞信大臣。任內大事:原計畫大力開發台灣本島資源、擴展貿易,但因旋奉召回國,政策措施僅有糧業試驗所而已。1936年起任樞密顧問官。 参考文献 官僚の経歴を見る|公文書に見る外地と内地 -旧植民地・占領地をめぐる人的還流 参见
1934年(昭和9年)1月15日 - 從三位 1936年(昭和11年)4月18日 - 正三位 1944年(昭和19年)12月28日 - 從二位 勳章 1925年(大正14年)3月27日 - 勳二等瑞寶章 著作 伊藤隆、野村實 編『海軍大将小林躋造覚書』(山川出版社、1981年) ISBN 978-4-634-26050-4 相關條目 台灣日治時期 台灣總督 日本海军大将 貴族院敕選議員 臺灣總督
- 從三位 1936年(昭和11年)4月18日 - 正三位 1944年(昭和19年)12月28日 - 從二位 勳章 1925年(大正14年)3月27日 - 勳二等瑞寶章 著作 伊藤隆、野村實 編『海軍大将小林躋造覚書』(山川出版社、1981年) ISBN 978-4-634-26050-4 相關條目
12月1日- 任 海軍中将 1933年(昭和8年)4月25日- 日內瓦軍縮會議全權 1934年(昭和9年)2月14日- 海軍軍令部 兼海軍省出仕 4月29日- 獲得勳一等瑞寶章 5月10日- 海軍次官 兼將官會議議員 1936年(昭和11年)12月1日- 第3艦隊司令長官 1937年(昭和12年)10月20日- 支那方面艦隊司令長官兼第3艦隊司令長官 1938年(昭和13年)4月25日- 横須賀鎮守府司令長官 8月13日- 獲得勲一等旭日大綬章 1939年(昭和14年)4月1日- 任 海軍大將 1940年(昭和15年)5月1日- 軍事參議院軍事參議官 11月27日- 臺灣總督(臺灣總督) 12月16日- 着任 1944年(昭和19年)年12月30日- 軍事參議院軍事參議官 1945年(昭和20年)兼 海軍戰力査察使 6月1日- 兼 高等技術會議議長 11月30日- 海軍省廢省編入預備役 1946年(昭和21年)11月21日- 因戰犯嫌疑而被收押 1947年(昭和22年)1月14日- 獲得釋放 1951年(昭和26年)1月24日- 新海軍再建委員會顧問 1952年(昭和27年)11月1日- 水交會顧問 1970年(昭和45年)9月2日- 死去 卒年87 墓所為鎌倉市鎌倉靈園所在 GHQ歷史課陳述録 關於終戰時海軍戰力査閲上奏 1950年(昭和25年)3月24日 終戰時戰力査閲上奏 1950年(昭和25年)3月24日 相關條目 台灣日治時期 台灣總督 《抗日:血战上海滩》 參考资料 参考文献 長谷川 清 傳(寺崎隆治編・長谷川清伝刊行会) 戰史叢書・第72巻 中国方面海軍作戰(1) (防衛庁防衛研修所戰史部編・朝雲新聞社) 高松宮日記(細川護貞・阿川弘之・大井 篤・豊田隈雄編・中央公論新社) ISBN 4-12-490040-6 C0320 細川日記(中央公論新社) ISBN 4-12-000818-5 C0020 高木惣吉日記と情報(みすず書房) ISBN 4-622-03506-5 C3031 昭和海軍秘史 (対談)太平洋戰争の教訓 (中村菊男編・番町書房) 海軍大将米内光政覚書(高木惣吉著・光人社) ISBN 4-7698-0021-5 C0095 海軍の昭和史(杉本 健著・光人社NF文庫) ISBN 4-7698-2226-X C0095 統帥乱れて 北部仏印進駐事件の回想 (大井 篤著・毎日新聞社) ISBN 4-620-30443-3 C0020 軍艦長門の生涯(阿川弘之著・新潮文庫) ISBN 4-10-111007-7 C0193(上巻) ISBN 4-10-111008-5 C0193(中巻) ISBN 4-10-111009-3 C0193(下巻) 井上成美(阿川弘之著・新潮文庫) ISBN 4-10-111014-X C0193 日本陸海軍の制度・組織・人事(日本近代史料研究会編・東京大學出版会) 海軍兵學校沿革・第2巻(海軍兵學校刊) 海軍兵學校出身者名簿(小野崎 誠編・海軍兵學校出身者名簿作成委員会) 1883年出生 1970年逝世 日本海军大将 臺灣總督 日本海軍武官 福井市出身人物 甲級戰犯嫌疑人 南京大屠杀暴行制造者 勳一等旭日大綬章獲得者 海軍兵學校校友
8月28日- 佐世保鎮守府附 1907年(明治40年)2月23日- 3等驅逐艦「白妙」乘艦 9月28日- 第10駆逐艇隊長心得 1908年(明治41年)9月25日- 任 海軍大尉・第10驅逐艇隊長 1909年(明治42年)5月25日- 海軍大學校乙種學生 11月24日- 海軍水雷學校高等科第4期學生 1910年(明治43年)5月23日- 海軍水雷學校高等科結業 5月25日- 裝甲巡洋艦「淺間」分隊長 6月24日- 2等巡洋艦「笠置」分隊長 海軍少尉候補生指導官 10月16日- 練習艦隊遠洋航海出發 檀香山~舊金山~~曼萨尼约~阿卡普尔科~巴拿馬~阿卡普尔科~檀香山方面巡航 1911年(明治44年)3月6日- 練習艦隊遠洋航海回歸 3月11日- 第2艦隊參謀 12月1日- 海軍水雷學校教官兼分隊長 1912年(明治45年)5月22日- 兼 海軍工機學校教官 12月1日- 海軍大學校甲種第12期學生 1913年(大正2年)12月1日- 任 海軍少佐 1914年(大正3年)5月27日- 海軍大學校甲種畢業 畢業時成績順位16名中第2位 5月28日- 3等驅逐艦「三日月」艦長 8月24日- 第2艦隊參謀 12月1日- 兼 第2艦隊司令長官副官 1915年(大正4年)2月1日- 海軍省出仕 2月5日- 海軍省人事局員 1916年(大正5年)4月1日- 海軍省次席副官 兼海軍大臣加藤友三郎海軍大将秘書官 1917年(大正6年)12月1日- 日本駐美大使館海軍駐在武官補佐官補 1918年(大正7年)12月1日- 任 海軍中佐 1919年(大正8年)3月20日- 日本駐美大使館海軍駐在武官補佐官 1920年(大正9年)4月1日- 回國 6月3日- 第1水雷戰隊參謀 11月15日- 海軍省出仕 12月1日- 海軍省人事局員 1922年(大正11年)12月1日- 任 海軍大佐・海軍省人事局第1課長 1923年(大正12年)11月1日- 海軍省軍令部出仕 11月10日- 日本駐美大使館海軍駐在武官補佐官 1925年(大正14年)12月11日- 受命歸國 1926年(大正15年)4月15日- 回國 5月1日- 1等海防艦「日進」艦長 12月1日- 戰艦「長門」艦長 1927年(昭和2年)12月1日- 任 海軍少將・横須賀鎮守府參謀長 1929年(昭和4年)9月1日- 第3水雷戰隊司令官 11月30日- 第2潛水戰隊司令官 1930年(昭和5年)12月1日- 海軍省艦政本部第5部長 1931年(昭和6年)12月1日- 吳海軍工廠長 1932年(昭和7年)10月10日- 海軍省軍令部出仕 1933年(昭和8年)10月22日- 日內瓦軍縮會議随員 12月1日- 任 海軍中将 1933年(昭和8年)4月25日- 日內瓦軍縮會議全權 1934年(昭和9年)2月14日- 海軍軍令部 兼海軍省出仕 4月29日- 獲得勳一等瑞寶章 5月10日-
參考資料 相關文學 Michal Bzinkowski,Masks of Charos in Modern Greek Demotic Songs:
of Charos in Modern Greek Demotic Songs: Sources, Representations, and Context,克拉科夫:亞捷隆大學出版社,2017年 威廉·史密斯,《希腊罗马传记与神话学辞典》,倫敦,1873年 "Charon" 外部鏈結 The
一般而言一个生行角色是小生还是老生(须生)的主要依据是年龄,如赵云在《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群借华》)中的行当是小生,在《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失空斩》)中就变成了老生;杨宗保在《四郎探母》中是小生,到了《穆桂英挂帅》中就变成了老生。 不过也有例外,例如古书记载周瑜容貌俊美,周瑜在戏曲中的形象就一直是小生。 参考资料
一般而言一个生行角色是小生还是老生(须生)的主要依据是年龄,如赵云在《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群借华》)中的行当是小生,在《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失空斩》)中就变成了老生;杨宗保在《四郎探母》中是小生,到了《穆桂英挂帅》中就变成了老生。 不过也有例外,例如古书记载周瑜容貌俊美,周瑜在戏曲中的形象就一直是小生。
花旦,扮演身份比较低下的年轻女子,重在念白和做功,一般扮演丫鬟或小家碧玉的角色。 花衫旦,介於正旦、花旦的旦角類型,性格比正旦活潑,比花旦莊重。 武旦,重武術,一般扮演武藝高强的女性角色。其中也有專門負責表演戲劇中的「女軍官」之類人物,為刀馬旦。 在中國戲劇中,每種角色都有特定的造手和台步。旦角必須行撇步,指掌用單指或雙指(生角用單/雙劍指),雲手、亮相和跑圓臺都有規定。由於古代女性盛行「扎腳」(纏足),所以粵劇中有「扎腳戲」(模仿纏足的戲)的部份。
正旦,又稱青衣,年轻文雅的女性,重在唱腔,時常运用假聲。其中也有苦旦,指命运悲惨的女性角色。或闺门旦,指公主、千金小姐一類角色。 花旦,扮演身份比较低下的年轻女子,重在念白和做功,一般扮演丫鬟或小家碧玉的角色。 花衫旦,介於正旦、花旦的旦角類型,性格比正旦活潑,比花旦莊重。 武旦,重武術,一般扮演武藝高强的女性角色。其中也有專門負責表演戲劇中的「女軍官」之類人物,為刀馬旦。 在中國戲劇中,每種角色都有特定的造手和台步。旦角必須行撇步,指掌用單指或雙指(生角用單/雙劍指),雲手、亮相和跑圓臺都有規定。由於古代女性盛行「扎腳」(纏足),所以粵劇中有「扎腳戲」(模仿纏足的戲)的部份。
*蓝色,表示决心和勇气 *绿色,意味着固执和热情 *金银,用于神灵 为了强调角色的身高和力量,额头通常被拉长,脸部设计覆盖整个面部,从头顶到下巴,一直延伸到双耳 越剧净角 越剧里的净多称作大面,俗称大花脸,多为奸恶角色,有时亦为耿直角色。如《追鱼》中的包公。 净 戏曲演员角色称谓
架子花臉(副淨):也叫二花臉,重做工念白,一般扮演地位較高,性格暴躁的男性角色,如:曹操、張飛、竇爾墩等。 銅錘花臉(正淨):即大花臉,重唱功,一般扮演性格剛強的男性角色,如:包公、《二進宮》的徐彦昭等。 三塊瓦(武丑):一般扮演地位低下、性格特殊、有武功的男性角色,重做工武打,如:《水滸傳》中的時遷等。 脸谱 中国戏剧中的脸谱画很可能是从面具开始的,早在9世纪的唐朝(618-907)演员就开始画脸谱。元代(1271-1368)戏曲中使用红白相间的脸谱来区分好人和坏人。14世纪以后,脸谱成倍增加,新的色彩也随之加入。京剧有15种基本脸谱,和1000多种不同的脸谱。每种设计都是特定角色的独特设计。图案和色彩被认为是源于中国传统的色彩象征和占卜在一个人的脸上的线条,这是说,揭示个性。 *红色,表示正直和忠诚(如关羽) *白色,代表邪恶或狡猾的人物(如曹操) *黑色,赋予健全完整的性格(如包拯)
武丑:以武打为主,和净角中的三块瓦之间的区别不明显。 -{zh-hans:大丑;zh-hant:大丑}-:代表大人物,一般不重唱,以念白和做工為主。相對者為小丑。 小丑:代表小人物。
-{zh-hans:大丑;zh-hant:大丑}-:代表大人物,一般不重唱,以念白和做工為主。相對者為小丑。 小丑:代表小人物。 其他 粵劇之中把丑生一角演得最好,令人印象最為深刻的,則有「丑生王」之稱的梁醒波先生。而現代電視、電影中常被醜化的人物有時也稱為「醜角」,如香港演員余慕蓮、李健仁即以常演醜化角色著名。
福爾摩沙長官(,亦譯成駐臺長官、大員長官、台灣長官或臺灣總督)是指臺灣荷蘭統治時期,由荷蘭東印度公司所派任的駐臺最高行政長官,負責臺灣全島行政事務,官邸在大員的熱蘭遮城內。從1624年至1662年被延平王鄭成功打敗為止,共12任。1628年9月第三任長官納茨率船前往福建、廣東沿海貿易,與鄭芝龍簽訂貿易協定,頭銜為「」,翁佳音譯為「統領福爾摩沙島、台灣城長官」。 歷任長官 參見
參見 臺灣荷西統治時期 臺灣荷蘭統治時期
所謂「堡」,清治時期原稱之為「保」,乃當時的自治單位,用以輔助地方政務(州、縣、廳)。數個村落(稱為「-{庄}-」)為一堡。八保圳即因灌溉八保得名,包括:東螺東堡、東螺西堡、武東堡、武西堡、燕霧上堡、燕霧下堡、線東堡、馬芝堡。日治時期保、堡固一稱為「堡」,故八保圳改稱「八堡圳」迄今。而昔日八堡,大致為今彰化縣北部與中部的大部分。 八堡圳開鑿初期,引水入圳屢遭失敗。相傳後來有一位老翁來見施世榜,給予水利圖說;施世榜照其方法重行開鑿,並以「土工法」施工後,果然成功。圳成之後,老翁拒絕受酬,並不示姓名,只自稱「林先生」;後人仰其恩德,在二水圳頭建林先生廟以茲紀念。 紀念 二水鄉每年舉辦的「跑水節」就是紀念林先生、施世榜、黃仕卿這三位建立八堡圳的有功人士。 施世榜(1671年10月25日-1743年1月2日),字長齡,清代台灣重大水利工程-八堡圳的開創者。 林先生有「台灣大禹」之尊稱,與八堡圳同留台灣水利史。 引水源頭 過去只在濁水溪邊的「香圓腳水門」引入水源,經引水道至「八堡圳取入口制排水門」,在集集攔河堰興建後,改由濁水溪集集攔河堰北端進水口取水,經新的引水道至新的「八堡圳制分水門」再入原水道。 今入八堡圳後分八堡一圳幹線長33公里,有支線14條、分線24條;八堡二圳幹線長29公里,有支線17條、分線19條。 相關條目 大武郡溪 十五庄圳(古稱八堡二圳) 道將圳
八堡圳開鑿初期,引水入圳屢遭失敗。相傳後來有一位老翁來見施世榜,給予水利圖說;施世榜照其方法重行開鑿,並以「土工法」施工後,果然成功。圳成之後,老翁拒絕受酬,並不示姓名,只自稱「林先生」;後人仰其恩德,在二水圳頭建林先生廟以茲紀念。 紀念 二水鄉每年舉辦的「跑水節」就是紀念林先生、施世榜、黃仕卿這三位建立八堡圳的有功人士。 施世榜(1671年10月25日-1743年1月2日),字長齡,清代台灣重大水利工程-八堡圳的開創者。 林先生有「台灣大禹」之尊稱,與八堡圳同留台灣水利史。 引水源頭 過去只在濁水溪邊的「香圓腳水門」引入水源,經引水道至「八堡圳取入口制排水門」,在集集攔河堰興建後,改由濁水溪集集攔河堰北端進水口取水,經新的引水道至新的「八堡圳制分水門」再入原水道。 今入八堡圳後分八堡一圳幹線長33公里,有支線14條、分線24條;八堡二圳幹線長29公里,有支線17條、分線19條。 相關條目 大武郡溪 十五庄圳(古稱八堡二圳)
白云石是一種礦物,其化学成分为鈣、鎂的碳酸鹽(化學式為,碳酸镁钙),晶体属三方晶系的碳酸盐矿物。白云石的晶体结构与方解石类似,晶形为菱面体,晶面常弯曲成马鞍状,聚片双晶常见,多呈块状、粒状集合体。纯白云石为白色,因含其他元素和杂质有时呈灰绿、灰黄、粉红等色,玻璃光泽。三组菱面体解理完全,性脆。摩氏硬度3.5-4,比重2.8-2.9。矿物粉末在冷稀盐酸中反应缓慢。 鉴定特征 以硬度稍大,在冷稀盐酸中反应缓慢等特征,可与相似的方解石相区别。 白云石是组成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的主要矿物成分。 白云石可用作冶金熔剂、耐火材料、建筑材料和玻璃、陶瓷的配料。 參見 矿物列表 以人名命名的矿物列表 參考文獻
白云石可用作冶金熔剂、耐火材料、建筑材料和玻璃、陶瓷的配料。 參見 矿物列表 以人名命名的矿物列表 參考文獻 白雲石 -
盖尔曼一开始并不怎么喜欢物理,他有一次参加中国清华大学的诺贝尔奖大师聚会时回忆说:“我在耶鲁大学开始学物理的时候,简直是特别的头痛,真是一点也不喜欢。” 盖尔曼好为人师,有一次还想当面纠正杨振宁说的汉语。 青年时期的盖尔曼认为去当时物理系并不强的麻省理工学院学物理是一个很掉身价的事情,因为没有更好的选择,他为此曾考虑过自杀。后来,他意识到自杀和去麻省理工读书这2件事情的先后顺序不满足交换律,如果先自杀了就不能再去读书了,于是选择先去读书,等以后再决定还要不要自杀。这就是“去MIT读书与自杀不可交换顺序”(attending MIT and killing himself didn't commute)的典故。 主要成就 1964年,其夸克模型预测的Ω粒子被成功发现。1967-1973年,斯坦福大学直线加速器中心通过电子对质子的深度非弹性散射发现了暗示夸克存在的证据,费曼称之为“部分子”。标准模型是从盖尔曼夸克模型发展而来的。盖尔曼还研究了重整化群。 基本粒子 盖尔曼矩阵 蓋爾曼-西島關係(與西島和彥、中野董夫) 盖尔曼–劳定理(與) (与大久保进) 知名论文 著作 专著 《粒子物理学》(Particle Physics, 2005) 通俗读物 《八重道》(The Eightfold Way. 1964, 与八重道的另一提出者合著) 《破缺的尺度不变性以及光锥》(Broken Scale Invariance and the Light Cone, 1971, 与Kenneth Wilson合著) 《夸克與美洲豹,簡單與複雜中的探險》(The Quark and the Jaguar: Adventures in the Simple and the Complex, 1994) 《秩序与随机性》(The Regular and the Random, 2002) 《杓鹬的末日》(Last of the Curlews, 1963, 由Fred Bodsworth撰写, 盖尔曼作后记) 《西南史前历史专题》(Themes in Southwest Prehistory, 1994, 多人合著) 《不可思议的奇迹发生:和他的惊人》(Something Incredibly Wonderful Happens: Frank Oppenheimer and His Astonishing Exploratorium, 2009, 与K. C. Cole合著) 语录 “(理论学家)用纸、笔和废纸篓作为研究工具,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废纸篓。” “我们的工作就是一场令人愉悦的游戏。” “单凭几条简洁的公式,怎么可能预测大自然的普遍规律?” “作为一个出色的物理学家,想像力很重要,一定要想象、假设。也许事实并不是这样,但是这样可以使你接着往前研究。创造力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这样你才可以有新的角度去观察事物。” “成功来自好奇心,所以我们不能扼杀孩子的好奇心。” 传记 盖尔曼写最为著名的傳記是由乔治·约翰逊(George Johnson)写的《奇異之美:盖尔曼與20世紀物理學革命》(Strange Beauty: Murray Gell-Mann and the Revolution in 20th-Century Physics)。另有由约翰·施瓦茨(施瓦茨曾受盖尔曼关照多年)写的《基本粒子与宇宙:向默里·盖尔曼致敬的论文》(Elementary Particles and the Universe: Essays
Human Languages)。 2019年5月24日,盖尔曼去世,享年89岁。 个人生活 盖尔曼有一个曾做过报刊摄影记者的哥哥本尼迪克·盖尔曼(Benedict Gelman (Gell-Mann),1920年-2007年)。盖尔曼对鸟类及自然历史的强烈兴趣是受到了哥哥的影响。 婚姻与家庭 1955年,盖尔曼与玛噶瑞特·豆(J. Margaret Dow)结婚,育有一子一女。1981年,豆去世,盖尔曼陷入情感低谷。10年后的1992年,盖尔曼又与玛西娅·搜斯维克(Marcia Southwick)结婚。 业余爱好 盖尔曼喜欢观察鸟类和收藏古董。他熟悉古代文化和民俗传说,甚至熟悉许多土著文化。他能流利地使用13门语言,并乐于炫耀自己过人的外语能力。 逸闻 盖尔曼和费曼都是好胜心很强的知名科学家,2人曾经常为攀比谁是加州理工学院最聪明的人而争执不休。费曼知道博学的盖尔曼喜欢侃侃而谈,于是常常拿盖尔曼说过的话开玩笑,故意激怒他,然后看他无语和抓狂的样子,这让盖尔曼很恼火。盖尔曼和费曼都是纽约老乡。 盖尔曼在参加学术研讨会时容易表现出傲慢的一面,如果他认为在他面前作报告的人所讲的东西不重要或没意思,他会公然拿出一份报纸然后埋头看报,表示自己的不屑。 盖尔曼一开始并不怎么喜欢物理,他有一次参加中国清华大学的诺贝尔奖大师聚会时回忆说:“我在耶鲁大学开始学物理的时候,简直是特别的头痛,真是一点也不喜欢。” 盖尔曼好为人师,有一次还想当面纠正杨振宁说的汉语。 青年时期的盖尔曼认为去当时物理系并不强的麻省理工学院学物理是一个很掉身价的事情,因为没有更好的选择,他为此曾考虑过自杀。后来,他意识到自杀和去麻省理工读书这2件事情的先后顺序不满足交换律,如果先自杀了就不能再去读书了,于是选择先去读书,等以后再决定还要不要自杀。这就是“去MIT读书与自杀不可交换顺序”(attending MIT and killing himself didn't commute)的典故。 主要成就 1964年,其夸克模型预测的Ω粒子被成功发现。1967-1973年,斯坦福大学直线加速器中心通过电子对质子的深度非弹性散射发现了暗示夸克存在的证据,费曼称之为“部分子”。标准模型是从盖尔曼夸克模型发展而来的。盖尔曼还研究了重整化群。 基本粒子 盖尔曼矩阵 蓋爾曼-西島關係(與西島和彥、中野董夫) 盖尔曼–劳定理(與) (与大久保进) 知名论文 著作 专著 《粒子物理学》(Particle Physics, 2005) 通俗读物 《八重道》(The Eightfold Way. 1964, 与八重道的另一提出者合著) 《破缺的尺度不变性以及光锥》(Broken Scale Invariance and the Light Cone, 1971, 与Kenneth Wilson合著) 《夸克與美洲豹,簡單與複雜中的探險》(The Quark and the Jaguar: Adventures in the Simple and the Complex, 1994) 《秩序与随机性》(The Regular and the Random, 2002) 《杓鹬的末日》(Last of the Curlews, 1963, 由Fred Bodsworth撰写, 盖尔曼作后记) 《西南史前历史专题》(Themes in
明道元年(1032年),晏殊進参知政事,但翌年便因進諫反對劉太后服天子衮冕谒拜太庙之事被贬知亳州、陈州。五年後被召還任刑部尚书兼御史中丞,並協助北宋平定西夏的进犯。 慶曆二年(1042年),晏殊官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位同宰相,掌軍政大權。兩年後,卻因編修李宸妃墓誌之事,遭御史孙甫、蔡襄弹劾,仁宗將其贬為工部尚书出知颖州,後又改知陈州、许州、永兴军。 至和元年(1054年)六月,晏殊因病回京診治。翌年正月二十八日病逝,年六十五,赠司空兼侍中,封臨淄公,諡號元獻,世稱晏元獻。仁宗更親自在晏殊的碑文篆写了“旧学之碑”四个字。 晏殊性刚简,自奉清俭,好燕饮。能荐拔人才,號稱賢相,王安石、范仲淹、欧阳修均出其门下,他亦培養了不少日後官拜宰相的人才,如韩琦自仁宗始任歷三朝宰相、晏殊女婿富弼後亦官拜宰相。 家族 高祖晏墉(835年-891年) 曾祖晏延昌(860年-926年) 祖父晏郜(890年-971年) 父親晏固(945年-1017年) 兒子晏幾道(1038年-1110年)
晏殊(),字同叔,撫州臨川文港鄉(今南昌進賢縣)人,北宋前期政治家、婉約派詞人,與歐陽修並稱「晏歐」。晏殊是詞人晏幾道父親,世稱晏殊為大晏,晏幾道為小晏。 生平 晏殊自幼聰穎,七歲能文,十四歲時(景德初年)因宰相張知白推薦,以神童召試。复试时进行了诗、赋、论的考核,晏殊称“臣嘗私習此賦,請試他題。”宋真宗认为他很诚实,赞赏有嘉。被朝廷賜同進士出身,之後到秘書省做正字。 及後累遷太常寺奉礼郎、光禄寺丞等,並成為當時太子趙禎(即後宋仁宗)的太子舍人。 宋仁宗繼位後,進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後官升礼部侍郎知审官院,遷枢密副使。任枢密副使間,曾因發怒以朝笏撞折自己侍從的门牙而被弹劾。 天聖五年(1027年),在以刑部侍郎贬知应天府之時致力興辦書院,即後來四大書院之一的應天府書院,並邀得范仲淹講學。 明道元年(1032年),晏殊進参知政事,但翌年便因進諫反對劉太后服天子衮冕谒拜太庙之事被贬知亳州、陈州。五年後被召還任刑部尚书兼御史中丞,並協助北宋平定西夏的进犯。 慶曆二年(1042年),晏殊官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位同宰相,掌軍政大權。兩年後,卻因編修李宸妃墓誌之事,遭御史孙甫、蔡襄弹劾,仁宗將其贬為工部尚书出知颖州,後又改知陈州、许州、永兴军。 至和元年(1054年)六月,晏殊因病回京診治。翌年正月二十八日病逝,年六十五,赠司空兼侍中,封臨淄公,諡號元獻,世稱晏元獻。仁宗更親自在晏殊的碑文篆写了“旧学之碑”四个字。 晏殊性刚简,自奉清俭,好燕饮。能荐拔人才,號稱賢相,王安石、范仲淹、欧阳修均出其门下,他亦培養了不少日後官拜宰相的人才,如韩琦自仁宗始任歷三朝宰相、晏殊女婿富弼後亦官拜宰相。 家族 高祖晏墉(835年-891年) 曾祖晏延昌(860年-926年) 祖父晏郜(890年-971年) 父親晏固(945年-1017年)
晏几道以父荫赐进士出身,歷官開封府判官、潁昌府許田鎮監、乾寧軍通判等。世稱晏殊為大晏,稱晏幾道為小晏。 作品风格 《雪浪斋日记》-{云}-:“晏叔原工小词,不愧六朝宫掖体。”《鹧鸪天》中“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两句受人赞赏。 晏幾道的詞經常都是多愁善感。可能與他晚年家道中落有關,他在《小山词自序》中回忆说:“追惟往昔过从饮酒之人,或垅木已长,或病不偶。考其篇中所记悲欢离合之事,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但能掩卷怃然,感光阴之易迁,叹境缘之无实也!”《全宋词》存录有二百六十余首。 代表作 臨江仙 夢後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 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 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鷓鴣天 彩袖殷勤捧玉鍾,當年拚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從別後,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在夢中。 参考资料 外部連結
美国数学学会会士 英國皇家學會院士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哈佛大學教師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职员 数论学家 普林斯顿大学校友 费马大定理 美國哲學會會士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职员 数论学家 普林斯顿大学校友 费马大定理 美國哲學會會士 突破奖获得者 费马奖获得者
Tyler),可以指以下其中一人: 理查德·泰勒 (英國政治家) 理查德·泰勒
Tyler),可以指以下其中一人: 理查德·泰勒 (英國政治家) 理查德·泰勒 (數學家),費馬最後定理證明者之一 理查德·泰勒 (音樂家) ,紐西蘭電影製片人,維塔工作室創立者之一
日治台灣歷史年表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臺灣日治時期政治組織
關連項目 日治台灣歷史年表 參考文獻
11月15日,刘伯承將徐州、蚌埠之間,位於津浦鐵路線上的宿县攻陷,切断了徐、蚌之間連絡,也阻絕由蚌埠、固鎮、蒙城幾路援軍北進之通路。宿县守军第二十五军第一四八师、交警十六总队1.3万余人被歼灭。顧祝同召開軍事會議,決定三路並進,「打通津浦線」。 鉴于淮海战役规模越打越大,11月16日18时,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致电中野刘陈邓、华野粟陈张,告谭王、韦吉、华东局、中原局、豫皖苏分局、华中工委及华北局,指出“中原华东两军必须准备在现地区作战三个月至五个月(包括休整时间在内),吃饭的人数连同俘虏在内将达八十万左右,必须由你们会同华东局、苏北工委、中原局、豫皖苏分局、冀鲁豫区党委统筹解决。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望从这个观点出发,统筹一切。统筹的领导,由刘、陈、邓、粟、譚五同志組成一個總前委,可能時開五人會議討論重要問題,經常由劉陳鄧三人常委臨機處置一切,小平同志為總前委書記。”决定由中原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員(同时兼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陈毅、中原野战军政治委員邓小平、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兼代政治委員粟裕、华中野战军副政治委員谭震林组成淮海战役总前敌委员会(简称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 國軍第六兵團是剛編成,由甫從海州撤守之第九綏靖區司令官李延年出任兵團司令官,下轄三個源流不同之第三十九、五十四、九十六軍。第八兵团司令官刘汝明,下轄第五十五軍、第六十八軍,是馮玉祥西北軍僅存之一支軍隊,多年來轉戰南北,師老兵疲,劉汝明帶著這些子弟兵,有意無意想保存實力。第六兵團和第八兵團欠缺企圖心和攻擊精神,戰鬥力參差。國軍統帥部令李延年向北攻擊,收復宿县,前進於11月16日打了一天,受到劉伯承強力阻擊,攻勢便告停頓。統帥部乃令黄维兵团迅速前進,先克宿縣,再往徐州。徐州国军以邱清泉第二兵团和李弥第十三兵团由徐州东援,协同攻击全力解第七兵团之围,华东野战军展开徐东阻击战。粟裕令华东野战军第7、第10、第11纵队组成阻援兵团,由第10纵队司令员宋时轮、政治委員刘培善统一指挥,在侯集、林佟山至大许家地域,实行正面防御阻击徐州国军东援;以苏北兵团各纵队从徐州东南侧击第二、第十三兵团增援。11月15日,华东野战军阻援兵团主力后撤。为侧击国军第二、第十三兵团后路,当日晚,华东野战军苏北兵团3个纵队自徐州东南房村一带出发,企图经由潘塘镇,向北楔入国军第二、第十三兵团退路。同日下午,国军第二兵团派出第七十四军从徐州向东南潘塘镇,企图迂回至双沟一带,然后向北转进,攻击华东野战军阻援兵团侧背。11月16日凌晨,双方两支同样执行迂回侧击任务的部队在潘塘东南周楼正面相向意外遭遇,战斗开始,双方都认为遭遇对方小股部队,搅在一起战至天亮才发现对方规模。11月17日,因目的暴露战机已失,粟裕遂命令苏北兵团放弃迂回计划退回房村原阵地。但国军由此做出错误判断,徐州剿总大事宣传“徐东大捷”,徐州满街张贴标语,大放鞭炮,並向各方发出通电。 11月18日,國軍第四十四軍第一五〇師師長趙壁光率殘部2,000餘人在碾莊地區投向中國共產黨。 11月19日,劉伯承、陳毅、鄧小平致中央軍委及粟裕等電報:「如果於殲黃百韜後,以七八個縱隊鉗制邱(邱清泉)、李(李彌),以六七個縱隊先打黃維、李延年似為上策。」又電:「在目前情況下,特別是李延年、黃維北進的條件下,最好力爭迅速殲滅黃百韜,爾後即將主力集中於徐東、徐南,監視邱、李、孫三兵團,爭取休息十天半月。同時以尚未使用之五個縱隊或三個縱隊用於南線,協同我們殲擊黃維、李延年,這個步驟最為穩當。如我們不這樣,過低估計本身困難,而在南線又無保障兩路大敵不北進的情況下,我們六個縱隊,除四縱外均六個團,九縱只來五個團,平均每縱不到兩萬人,炮兵很弱,故只能用於一處,馬上打邱、李,既無勝利把握,且可能陷入被動。」 11月19日,王建安谭震林指挥各纵队向碾庄圩核心阵地总攻,20日晨攻克碾庄圩,全歼第七兵团部和第二十五军大部。至11月22日下午,全歼逃至碾庄以东第六十四军军部的黄百韬以下全部部队。至此,共计歼灭第七兵团5个军10个师10万人(黄兵团按编制应辖5个军12个师约12万人,其中25军148师为宿县守备部队,已于11月15日被中野歼灭;100军19师早已于9月济南战役中即被华野歼灭,为空番号;其余10个师:碾庄包围圈内有4个军7万余人,担负兵团侧翼掩护的六十三军,以及一〇〇军第四十四师等部3万余人已在包围圈外覆没),第七兵团司令官黄百韬阵亡。据国军方面统计解放军伤亡5.7万多人。中央軍委和毛澤東致電粟裕、譚震林,並告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現劉峙依靠黃維(十個師)、李延年(在五十軍未到前是四個師)北上救命,我們覺得南線集中中野三、四縱及葉飛一縱殲滅李延年兵團於宿縣以東地區,是極關重要的一著。李延年殲滅後即可續殲劉汝明或將其驅至蚌埠,則黃維便陷孤立。」 11月21日,中央軍委和毛澤東又致電華東野戰軍負責人粟裕等,並告劉伯承、陳毅、鄧小平:華東野戰軍今後一個時期內的主要任務是殲滅李延年兵團,請「從目前起,即將主要注意力及兵力部署的重點放在殲滅李延年三個軍的上面。……只要李延年殲滅,戰局便可改觀。」至此,中央軍委和毛澤東已改變原來集中華東野戰軍主要兵力在北線打邱清泉、李彌、孫元良3個兵團,在南線集中中原野戰軍主力打黃維、李延年、劉汝明3個兵團之設想,而打算在戰役第二階段將中原野戰軍、華東野戰軍主力集中在南線,殲滅黃維兵團或李延年兵團。 11月22日,戰場情況變化明顯;華東野戰軍主力在碾莊圩地區全殲黃百韜兵團,正在向北推進之李延年兵團、劉汝明兵團聞訊畏懼被殲而遲遲不前。 黃維兵團先頭第十八軍,於11月中旬初到達阜陽,後續部隊亦絡繹開到,它們稍作停休,即向蒙城進發。右縱隊于11月15日到達蒙城,左緃隊第十軍同時到達渦河以東之西陽集,皆在渦河南岸。夜間,第十八軍完成渡河攻擊部署,在蒙城東、西各10餘里處,選定兩處渡河點,由第十一師和第一一八師分別強攻渡河。11月16日拂曉,強渡成功。11月19日,最高統帥部嚴電第十二兵團「迅速北進赴援」。在蔣介石一再催促下,黃維兵團不顧兵憊糧缺,於11月23日孤軍突進,在南坪集地區與中原野戰軍接戰,並強渡澮河。進到南坪集附近,遭到解放軍堅決阻擊,傷亡頗大。黃維以其主力強渡浍河,企圖擊破解放軍阻擊,迅援徐州,但是希望完全落空。他們渡過渦河後,發現解放軍大縱深陣地,知道已鑽進口袋,乃於11月23日下午命其主力向澮河南岸退縮企圖退到固鎮去和李延年兵團靠攏。解放軍趁其混亂之際,猛力合圍,將黃維兵團12萬人馬壓縮在以雙堆集為中心,東西長20華里、南北寬15華里之地區內,形成一個嚴密包圍圏。中原野戰軍將從河南確山方向來援之國軍第十二兵團阻止於宿縣西南南坪集地區。 第二阶段 第二階段,從11月23日至12月15日。杜聿明率邱清泉、李彌、孫元良兵團被華東野戰軍阻擊在徐州及其周圍地區;李延年、劉汝明兵團被中原野戰軍阻擊在固鎮以南與蚌埠地區;黃維兵團被中原野戰軍阻擊在宿縣西南之南坪集地區。 11月23日22時,鄧小平和劉伯承、陳毅致電粟裕和陳士榘、張震,並報中央軍委:「殲擊黃維之時機甚好,李延年、劉汝明仍遲遲不進。因此,我們意見除王張十一縱外,請粟(裕)陳(士榘)張(震)以兩三個縱隊對李、劉防禦,至少以四個縱隊參入殲黃維作戰,只要黃維全部或大部被殲,較之殲滅李、劉更屬有利。如军委批准,我们即照此实行。粟陈张意见亦请速告。」。 11月24日11时,粟裕电刘陈邓并告军委,“遵命”11月24日15时,中央軍委和毛澤東覆電劉伯承、陳毅、鄧小平:「㈠完全同意先打黃維;㈡望粟(裕)陳(士榘)張(震)遵劉陳鄧部署,派必要兵力參加打黃維;㈢情況緊急時機,一切由劉陳鄧臨機處置,不要請示」。鄧小平和劉伯承、陳毅將總前委指揮部移至宿縣臨渙集以東小李家村,以指揮圍殲黃維兵團。 11月25日,第十二兵团被中原野战军集中7个纵队15万人在宿县西南「包围於双堆集地區」。11月25日,粟裕致电刘陈邓并报军委,并致韦吉、谭王:“我们完全拥护先集中力量歼灭黄维的作战方针”。粟裕按刘陈邓令部署“至少以四個縱隊參入殲黃維作戰”,派七纵、华野十一纵、冀鲁豫十一纵、十纵参加中野围歼黄维兵团;韦国清吉洛指挥二纵、六纵、十三纵、江淮军区2个独立旅阻击李延年、刘汝明两个兵团北上;华野主力阻援及监视徐州敌动向。此即徐南阻击战。谭震林王建安指挥九个纵队担任徐南阻击任务,把阻击部队分三路 (山东)兵团部指挥第三纵队、鲁中南纵队、第八纵队为中路集团 陶勇、郭化若指挥第一纵队、第四纵队、第十二纵队为东路集团 聂凤智、刘浩天指挥第九纵队、两广纵队、冀鲁豫军区部队为西路集团 11月27日拂曉,黄维決定強力突圍。此時,第八十五军第一一〇师师长、中國共產黨地下党员廖運周,和解放軍搭上線,準備「阵前起義」,並把黃維打算突圍的秘密告訴解放軍。因為事先已有協議,解放軍便在其第四縱隊包圍線上,讓開一條通路,在黃維預定之突圍時間早幾個鐘頭,讓廖運周通過,再把缺口封住。黃維和吳紹周誤以為廖師突圍成功,大部隊就跟著行動,被打回來才知道廖運周率部兵變。廖運周率第一一〇师師部和2個整團共5,500人,在宿縣西南羅集投向中國共產黨。黃維乘合围尚不严密,以4个师兵力为先头,向东南方全力突围失败,军心不振,只得固守待援。第十二兵團從澮河南北之線,向固鎮方面撤退時,因時間耽誤,解放軍已大量湧至。 11月28日,杜聿明奉召飛到南京,參加官邸會議,經過共同研商後,杜聿明為保持高度機密,又單獨向最高統帥作報告請示,決定放弃徐州,由杜聿明率領邱清泉、李彌、孫元良三个兵团,從徐州西側,經永城到渦陽、阜陽地區,以淮河作依托,再向敵軍攻擊,以解黃維兵團之圍。同時電令黃維堅守待援,不可輕動。此一方案確定後,杜聿明即刻飛回徐州,部署行動。 11月30日杜聿明放弃徐州,率徐州主力30万人向西南沿永城、涡阳撤退,次日全部撤离徐州。 南线李延年、劉汝明兵团在固縣受阻。12月4日,华东野战军將由徐州西逃之杜聿明集團3個兵團(邱清泉第二兵团、李弥第十三兵团、孙元良第十六兵团)包围于永城东北青龙集、陈官庄地区。 第十六兵团協調錯誤,自行突围。华东野战军將突圍之第十六兵團殲滅。12月6日,孫元良兵团主力被歼。, 12月8日,華東野戰軍陳毅、栗裕、譚震林以政治部函招降杜聿明、邱清泉、李彌、孫元良,受到拒絕。当天蒋介石日记中写道:“下午研究黄维兵团突围计划。将领气馁胆怯,只想逃命,不知廉耻,痛斥之。”在下一天日记中写道:“本日时刻想望化学炸弹之功效能否济急,最为系念。直至黄昏始运到,而犹未能起货试验也。此实最后之一法,存亡成败皆在于此。上帝佑华,其必能使之有效也。” 12月10日日记写道:“朝课后催询化学弹运制情形”,“下午督导化学弹使用之准备计划,亲临空军指挥部研究”,“手拟黄维函稿,谆谆叮嘱使用化学弹应注意各点及鼓励士气,固守待援也,晚召集化学弹有关人员再三研究,决定明日再准备一日,以期周到无缺也。十时后就寝,今日几乎全力用于化学弹使用之准备工作,忧喜与疑信参半也。”國民革命軍第八十五軍第二十三師師長黃子華,率該師師部和所屬殘部及第二一六師一部、第八十五軍部分直屬部隊1萬餘人,在雙堆集投向中國共產黨。 12月11日日记写道:“晚课后听取化学司今日试验化学弹报告,结果良好为慰。” 12月12日解放军全线发起总攻,当天蒋介石日记写道:“上午与叔铭屡通电话,研究化学弹应否使用,有人绝对反对,故不能绝断。礼拜如常。正午决放弃使用化学弹。” 12月15日,中原野戰軍在華東野戰軍配合下,在宿縣西南雙堆集地區圍歼第十二兵团,俘兵团司令黄维,該兵團(4个军12个师,除第十八军第四十九师未随兵团行动而得幸免,其余11个师中10个师被消灭)一個師(第八十五军第一一〇师)參加中國共產黨陣營。12月15日副司令胡璉與戰一團戰車第二營代營長甘義三之座車,與戰車連副連長周名琴等官兵數人,共乘一車。他們單獨突圍逃出(這部戰車為戰車二營突圍指揮車,僅此車有突圍路線地圖及資料),但坦克被解放军擊中,亦受重傷。后遇到未被包围作为后卫的第十八军骑兵团以及第十八军第四十九师(第49师11月22日已奉18军军长杨伯涛命令,直接经罗集向湖沟前进,与李延年汇合,该师因未随兵团一起行动遂未遭包围),遂把胡璉護送到蚌埠,轉往上海就醫。 第三阶段 第三階段,從12月23日至1949年1月10日。 12月16日,参谋总长顾祝同电告徐州剿总司令刘峙: 鄧小平決定主持召開一次總前委會議。12月17日晚,鄧小平和劉伯承、陳毅乘車到達華東野戰軍指揮部駐地蕭縣蔡洼村,同粟裕、譚震林會面。會議開一整天,主要研究渡江作戰計劃與部隊整編方案。 蒋介石于12月18日和20日两次指示刘峙: 解放军为配合平津战役,按照中共中央军委统一部署,部队战场休整20天。12月17日,毛澤東寫廣播稿,敦促杜聿明等投降。 12月19日,劉伯承、陳毅帶著總前委研究之意見,前往西柏坡向中共中央彙報;鄧小平從蔡凹村返回總前委駐地小李家村。 12月26日,徐蚌戰場被圍困於陳官莊之杜聿明、邱清泉、李彌部,因連日大雪,飛機停止空投,接濟斷絕。12月28日,杜聿明問顧祝同增援徐州之兵力在哪裡時,顧祝同回答說:「現在到處受到牽制,哪裡也調不出兵力。」 12月30日,為便於指揮圍殲杜聿明集團,鄧小平率總前委指揮部從宿縣到中原野戰軍指揮部駐地河南商丘。 这时,华北国军傅作义集团,已被分割包围于北平、天津、塘沽,歼灭杜聿明已不再影响华北战场之勢态。 1949年1月2日,经请示总前委并报军委和毛泽东同意,粟裕、谭震林、陈士榘、张震签发作战命令,决趁杜聿明集团尚未得到充分补给和动摇恐慌之际,发起总攻。首先歼灭较弱的李弥兵团残部,而后趁机扩张战果,歼灭较强的邱清泉兵团残部。具体部署为: 东集团:华野第3、4、10纵队、渤海纵队,共9个师,由宋时轮、刘培善指挥; 南集团:华野第2、8、11纵队,共8个师(旅),由韦国清、吉洛指挥; 北集团:华野第1、9、12纵队,共8个师(旅),由谭震林、王建安指挥。 外围堵截部队:华野第13、7、6、鲁中南纵队(共11个师),野战军骑兵团,两广纵队(3个团)并指挥野战军警卫团,冀鲁豫第3军分区基干团,豫皖苏军区独立旅,冀鲁豫军区2个独立旅。 1949年1月5日,第十六兵團司令孫元良自宿縣突圍抵漢口,所部殘餘千餘人,至駐馬店地區。陈官庄包围圈内,以第十六兵团残余兵力组建第一百一十六军,军长谭心(黄埔五期工兵科,原第七十二军副军长)、第287师师长李芝(原233师师长)、第288师师长陈元良(原第34师副师长)。 1月6日,淮海戰役第三階段開始。下午4時起,華東野戰军(以25个师分)東、北、南3個突擊集團同時對河南永城東北之青龙集、陈官庄地区被圍之杜聿明集團发起总攻(另以11个师加2个独立旅外围兜截溃兵俘虏,中原野战军作为总预备队),在2小時內殲李彌第十三兵團萬餘人,攻佔村落據點13個。解放軍在看見招降無效,就發動猛烈總攻,乘國軍疲弱無力,以大膽分割戰術,全面突入,先摧毀外圍據點,續入核心陣地,國軍死裡求生,奮力拚鬥。1月9日,第十三兵团大部潰敗,残部撤往第二兵团防区,國軍「雖然出動了救援的飛機,但沒來得及轰炸支援」。國軍苦戰到1月10日夜間,終於全線瓦解,结束战斗。經4日戰鬥,解放軍全殲第二、十三兩個兵團,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兼前进指挥部主任杜聿明被俘。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前进指挥部副主任兼第二兵團司令官邱清泉陣亡。參與此役之高級將領,僅李弥、孫元良、熊笑三、高吉人等倖獲脫險,杜聿明及其以下軍、師長多人均被俘。牺牲之重,堪稱空前。是日,蔣介石日記寫道:“杜聿明、邱清泉二將領雖作戰失敗,但其始終聽命,奮鬥到底,實不愧為革命軍人。” 中共文獻稱在战斗最激烈阶段,蒋曾下令使用催淚彈掩护杜聿明部突围。另稱淮海战役最后阶段,杜聿明给南京电报要求投放20万只防毒面具,以率部突围。但是电报落到李克农领导的中共华东局社会部在国民党联勤司令部共產黨间谍人员手里,共產黨间谍拖延缓办,杜聿明一直未收到空投防毒面具,以致全军覆没,自己束手被俘。据蒋经国著《危急存亡之秋》称,国军存徐州化学炮弹未能先期毁灭,均被解放军虏获,轉用以摧毀國軍陣地。 尾声 1949年1月11日,蔣見此敗局,當即研討蚌埠部隊南移計劃與日期。具体有刘汝明兵团(55军、68军),李延年兵团(39军、54军、96军、99军),宋希濂兵团(20军、28军),第一绥靖区(4军、21军、51军),南京卫戍司令部(88军、52军),以保南京外围。对于被歼灭部队,兵团、绥区一级全部撤销,二十三个被歼灭军,撤销四个军番号,重建十九个军: 第五军军长熊笑三逃出,该军在闽北整補重建,仍以熊笑三为军长,后又换成高吉人; 第七十军军长高吉人负伤后,化妆伤兵逃出,先至后方就医,副军长唐化南升任军长,该军在闽南征补重建; 第七十四军军长邱维达被俘,该军定在浙东征补重建,劳冠英任军长; 第十二军军长舒荣最初下落不明,该军在浙东征补重建,由曹天戈任军长。后舒荣逃回,仍以舒荣为军长,将曹调任第十三编练司令部副司令官。 第二十五军军长陈士章逃出,该军在赣东征补重建,仍以陈为军长; 第一百军军长周志道负伤逃出,该军在衡阳征补重建,仍以周为军长; 第六十三军军长陈章自戕,该军在粤北征补重建,由该军逃出的副军长刘栋材升任军长; 第六十四军军长刘镇湘被俘,该军在海南岛征补重建,以第四军副军长容有略调升军长; 第四十四军军长王泽浚被俘,该军在川南征补重建,调国防部副官局局长陈春霖任军长。 第十二兵团副司令官胡琏负伤逃出,决定成立第二编练司令部,以胡琏为司令官,督练在浙西赣东重建各军,同年重建第十二兵團。 第十八军军长杨伯涛被俘,该军定在赣东征补重建,以曾任第八十八师师长高魁元升任军长; 第十军军长覃道善被俘,该军定在上饶征补重建,以肖奎田暂代军长; 第十四军军长熊綬春阵亡,该军在湘西征补重建,以逃出的副军长谷炳奎升任军长; 第八十五军军长吴绍周被俘,该军在浙西征补重建,以逃出的副军长吴求剑升任军长。 第十三兵团司令官李弥化妆逃出,决定成立第十三编练司令部,以李弥为司令官,督练闽西重建各军,后李弥的编练司令部迁到云南。 第八军军长周开成被俘,该军在闽西征补重建,由李弥兼任军长,后来第八军随李司令官也到云南。 第九军军长黄淑被俘,该军在闽西征补重建,以陸軍總司令部署长徐志勗调任军长。 第十六兵团番号保留,兵团司令官孙元良化妆逃出仍以孙为司令官,在川东征补整训 第四十一军军长胡临聪被俘,该军定在川东重建,以孙元良兼任军长; 第四十七军军长汪匣峰被俘,以第四十一军副军长杨熙宇升任该军军长,随十六兵团在川东补充整训,孙震派系的严翊接替了黄埔系的杨熙宇。 第七十二军军长余锦源被俘被释后,该军在川南征补重建,仍以余为军长,后改为国防部第三厅厅长郭汝瑰调任军长。 影响与评论 中共地下黨員、國防部中將吳仲禧在淮海戰役前,獲得國軍徐州剿總作戰計劃等軍事核心情報,使解放军較早了解國軍全面計劃,對全面部署淮海戰役有重要作用。 淮海战役后,长江以北基本被解放军占领,连续的失败使得蒋介石失去了美国的信任,时任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1948年10月曾一度向国务卿乔治·马歇尔建议:“劝告蒋委员长退休,让位给李宗仁。”。且在国民党内,李宗仁、白崇禧等主张和谈者以及湖北、河南、广西、湖南四省均通电要求蒋介石下野;中央执行委员除谷正纲等少数人外也一致认为蒋是和谈的主要障碍。在多方压力下,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第三次下野,由李宗仁出任代总统,但蒋介石仍然以中国国民党总裁之身份在幕后掌握实权。 淮海战役中解放军方面有来自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地农民543万支援前线(支前),河南在淮海战役期间有200多万民工支前,数量上仅次于山东。動員「民工共220餘萬人」;「運集糧食達4億3千多萬斤」。民工除修路運糧之外,還協助部隊挖掘交錯縱橫之包圍濠溝,使被圍中之國軍機械部隊動彈不得,在戰役中作用甚大。其中随军常备民工22万人,二线民工130万人,后方临时民工391万人;担架20.6万副,大小车辆88万辆,扁擔30.5万副,牲畜76.7万头,船只8,539艘;筹集粮食9.6亿斤,运送到前线的粮食4.34亿斤。 在淮海战役结束后,陈毅总是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乡亲父老用小车推出来的!粟裕也说过:华东战场特别是淮海战役的胜利,离不开山东人民的小推车和大连(当时苏军控制)的炮弹。山东的小推车自不必说,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山东人民有700多万人加入到支前行列,将4亿多公斤粮食及大量作战物资运达前方,保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而东北军工企业在1947-1950年4年时间里,共生产日式、九四、一二四和美式七五山炮弹54万余发;药筒26万余个;自配M式野山加引信9.5万个,改产掷弹引信55.6万个,修理旧引信16.2万个;生产美式、日式底火60.9万个;雷管24万只,60迫击炮1,430门;冲锋枪1,563支;生产弹体钢3,000多吨,各种型号无烟药450吨。其中,除为辽沈战役提供百余吨炸药外,绝大部分通过大连经海路越过国军的封锁,送到山东半岛东端俚岛的解放军军物资接送站,再由山东支前大军用成千上万辆小推车浩浩荡荡推往华东前线。 解放军占领徐州后,民工以二十天把陇海、津浦线修好,做好了68座铁桥、228座涵洞、220余里铁路。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解放战争史》评价淮海战役的意义为,「人民解放军淮海战役的胜利,给了国民党蒋介石以致命打击,其南线精锐主力丧失殆尽。」相较而言,该著对辽沈战役评价为“沉重打击”,对平津战役未作类似评价。 本戰役對中國乃至世界局勢都有深遠影響,所以歷史學家杜維運說:「國共會戰其實只有三大戰役,而三大戰役其實只有一大戰役。」因為遼瀋會戰和平津會戰解放軍有地利與人和之優勢。至此,中國共產黨基本上控制长江以北之华东、中原地区。 杜聿明后来评论淮海战役称:“大厦将倾,一木难支”,形容淮海战役大败非战争之罪,并非国军不能打,而是一个综合历史大趋势之必然结果。 就當時使用兵力及裝備來看,國軍還是居於優勢,如果戰地指揮官企圖旺盛,意志堅強,運用得宜,未嘗不可以取勝。只因國軍作戰計劃不定而且不能貫徹,戰地總司令消極保守,各部隊行動部調不一,才致為解放軍所乘而敗陣。解放軍則戰略戰術配合良好,劉伯承和陳毅協調密切,在戰術行動上依舊使用其慣用戰法,集中絕對優勢兵力,圍點打援,逐一擊破國軍獲勝。 战鬥序列 中国人民解放军 淮海战役总前委 书记:邓小平 成员: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中華民國國軍 实际参战29个军70个师,连同地方部队,特种兵部队,约72万人以上。 徐州剿匪總司令部 总司令:刘峙 副总司令:杜聿明、孙震、刘汝明、冯治安、韩德勤、李延年 参谋长:李树正 副参谋长:章毓金 徐州剿总蚌埠指挥所于1948年11月8日成立,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李延年兼指挥所主任。负责指挥徐州剿总后方各绥靖区、蚌埠附近的第九十六军、第3绥靖区李文田残部、第4绥靖区、第九十九军)及灵璧守军(第12军第238师)、宿县守军(第25军第148师)、蚌埠附近地区的交警第九总队、铁道兵团、汽团、工兵团和通信兵团等,并统一指挥南线作战。刘峙率领徐州总部重要成员先后于11月28、29日飞抵蚌埠后,该指挥所即行结束。 后来增援淮海战场的第六十六军(军长羅賢達,第13、第185师)、第二十军(军长杨干才,第133、第134师)、第二十八军(军长李浡/刘秉哲,第52、第192师),共6个师,12月中旬抵达蚌埠后未及参战。 第一绥靖区(司令官周碞、副司令官孙良诚)辖3个军6个师:第四军(第59、90师)、第二十一军(第145、第146师)、第五十一军(第41、第113师)。第一零七军也在该绥靖区序列。1948年11月16日,刘峙、杜聿明命令第一绥靖区“以有力部队进出泗阳、阻匪东窜”。
陶勇、郭化若指挥第一纵队、第四纵队、第十二纵队为东路集团 聂凤智、刘浩天指挥第九纵队、两广纵队、冀鲁豫军区部队为西路集团 11月27日拂曉,黄维決定強力突圍。此時,第八十五军第一一〇师师长、中國共產黨地下党员廖運周,和解放軍搭上線,準備「阵前起義」,並把黃維打算突圍的秘密告訴解放軍。因為事先已有協議,解放軍便在其第四縱隊包圍線上,讓開一條通路,在黃維預定之突圍時間早幾個鐘頭,讓廖運周通過,再把缺口封住。黃維和吳紹周誤以為廖師突圍成功,大部隊就跟著行動,被打回來才知道廖運周率部兵變。廖運周率第一一〇师師部和2個整團共5,500人,在宿縣西南羅集投向中國共產黨。黃維乘合围尚不严密,以4个师兵力为先头,向东南方全力突围失败,军心不振,只得固守待援。第十二兵團從澮河南北之線,向固鎮方面撤退時,因時間耽誤,解放軍已大量湧至。 11月28日,杜聿明奉召飛到南京,參加官邸會議,經過共同研商後,杜聿明為保持高度機密,又單獨向最高統帥作報告請示,決定放弃徐州,由杜聿明率領邱清泉、李彌、孫元良三个兵团,從徐州西側,經永城到渦陽、阜陽地區,以淮河作依托,再向敵軍攻擊,以解黃維兵團之圍。同時電令黃維堅守待援,不可輕動。此一方案確定後,杜聿明即刻飛回徐州,部署行動。 11月30日杜聿明放弃徐州,率徐州主力30万人向西南沿永城、涡阳撤退,次日全部撤离徐州。 南线李延年、劉汝明兵团在固縣受阻。12月4日,华东野战军將由徐州西逃之杜聿明集團3個兵團(邱清泉第二兵团、李弥第十三兵团、孙元良第十六兵团)包围于永城东北青龙集、陈官庄地区。 第十六兵团協調錯誤,自行突围。华东野战军將突圍之第十六兵團殲滅。12月6日,孫元良兵团主力被歼。, 12月8日,華東野戰軍陳毅、栗裕、譚震林以政治部函招降杜聿明、邱清泉、李彌、孫元良,受到拒絕。当天蒋介石日记中写道:“下午研究黄维兵团突围计划。将领气馁胆怯,只想逃命,不知廉耻,痛斥之。”在下一天日记中写道:“本日时刻想望化学炸弹之功效能否济急,最为系念。直至黄昏始运到,而犹未能起货试验也。此实最后之一法,存亡成败皆在于此。上帝佑华,其必能使之有效也。” 12月10日日记写道:“朝课后催询化学弹运制情形”,“下午督导化学弹使用之准备计划,亲临空军指挥部研究”,“手拟黄维函稿,谆谆叮嘱使用化学弹应注意各点及鼓励士气,固守待援也,晚召集化学弹有关人员再三研究,决定明日再准备一日,以期周到无缺也。十时后就寝,今日几乎全力用于化学弹使用之准备工作,忧喜与疑信参半也。”國民革命軍第八十五軍第二十三師師長黃子華,率該師師部和所屬殘部及第二一六師一部、第八十五軍部分直屬部隊1萬餘人,在雙堆集投向中國共產黨。 12月11日日记写道:“晚课后听取化学司今日试验化学弹报告,结果良好为慰。” 12月12日解放军全线发起总攻,当天蒋介石日记写道:“上午与叔铭屡通电话,研究化学弹应否使用,有人绝对反对,故不能绝断。礼拜如常。正午决放弃使用化学弹。” 12月15日,中原野戰軍在華東野戰軍配合下,在宿縣西南雙堆集地區圍歼第十二兵团,俘兵团司令黄维,該兵團(4个军12个师,除第十八军第四十九师未随兵团行动而得幸免,其余11个师中10个师被消灭)一個師(第八十五军第一一〇师)參加中國共產黨陣營。12月15日副司令胡璉與戰一團戰車第二營代營長甘義三之座車,與戰車連副連長周名琴等官兵數人,共乘一車。他們單獨突圍逃出(這部戰車為戰車二營突圍指揮車,僅此車有突圍路線地圖及資料),但坦克被解放军擊中,亦受重傷。后遇到未被包围作为后卫的第十八军骑兵团以及第十八军第四十九师(第49师11月22日已奉18军军长杨伯涛命令,直接经罗集向湖沟前进,与李延年汇合,该师因未随兵团一起行动遂未遭包围),遂把胡璉護送到蚌埠,轉往上海就醫。 第三阶段 第三階段,從12月23日至1949年1月10日。 12月16日,参谋总长顾祝同电告徐州剿总司令刘峙: 鄧小平決定主持召開一次總前委會議。12月17日晚,鄧小平和劉伯承、陳毅乘車到達華東野戰軍指揮部駐地蕭縣蔡洼村,同粟裕、譚震林會面。會議開一整天,主要研究渡江作戰計劃與部隊整編方案。 蒋介石于12月18日和20日两次指示刘峙: 解放军为配合平津战役,按照中共中央军委统一部署,部队战场休整20天。12月17日,毛澤東寫廣播稿,敦促杜聿明等投降。 12月19日,劉伯承、陳毅帶著總前委研究之意見,前往西柏坡向中共中央彙報;鄧小平從蔡凹村返回總前委駐地小李家村。 12月26日,徐蚌戰場被圍困於陳官莊之杜聿明、邱清泉、李彌部,因連日大雪,飛機停止空投,接濟斷絕。12月28日,杜聿明問顧祝同增援徐州之兵力在哪裡時,顧祝同回答說:「現在到處受到牽制,哪裡也調不出兵力。」 12月30日,為便於指揮圍殲杜聿明集團,鄧小平率總前委指揮部從宿縣到中原野戰軍指揮部駐地河南商丘。 这时,华北国军傅作义集团,已被分割包围于北平、天津、塘沽,歼灭杜聿明已不再影响华北战场之勢态。 1949年1月2日,经请示总前委并报军委和毛泽东同意,粟裕、谭震林、陈士榘、张震签发作战命令,决趁杜聿明集团尚未得到充分补给和动摇恐慌之际,发起总攻。首先歼灭较弱的李弥兵团残部,而后趁机扩张战果,歼灭较强的邱清泉兵团残部。具体部署为: 东集团:华野第3、4、10纵队、渤海纵队,共9个师,由宋时轮、刘培善指挥; 南集团:华野第2、8、11纵队,共8个师(旅),由韦国清、吉洛指挥; 北集团:华野第1、9、12纵队,共8个师(旅),由谭震林、王建安指挥。 外围堵截部队:华野第13、7、6、鲁中南纵队(共11个师),野战军骑兵团,两广纵队(3个团)并指挥野战军警卫团,冀鲁豫第3军分区基干团,豫皖苏军区独立旅,冀鲁豫军区2个独立旅。 1949年1月5日,第十六兵團司令孫元良自宿縣突圍抵漢口,所部殘餘千餘人,至駐馬店地區。陈官庄包围圈内,以第十六兵团残余兵力组建第一百一十六军,军长谭心(黄埔五期工兵科,原第七十二军副军长)、第287师师长李芝(原233师师长)、第288师师长陈元良(原第34师副师长)。 1月6日,淮海戰役第三階段開始。下午4時起,華東野戰军(以25个师分)東、北、南3個突擊集團同時對河南永城東北之青龙集、陈官庄地区被圍之杜聿明集團发起总攻(另以11个师加2个独立旅外围兜截溃兵俘虏,中原野战军作为总预备队),在2小時內殲李彌第十三兵團萬餘人,攻佔村落據點13個。解放軍在看見招降無效,就發動猛烈總攻,乘國軍疲弱無力,以大膽分割戰術,全面突入,先摧毀外圍據點,續入核心陣地,國軍死裡求生,奮力拚鬥。1月9日,第十三兵团大部潰敗,残部撤往第二兵团防区,國軍「雖然出動了救援的飛機,但沒來得及轰炸支援」。國軍苦戰到1月10日夜間,終於全線瓦解,结束战斗。經4日戰鬥,解放軍全殲第二、十三兩個兵團,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兼前进指挥部主任杜聿明被俘。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前进指挥部副主任兼第二兵團司令官邱清泉陣亡。參與此役之高級將領,僅李弥、孫元良、熊笑三、高吉人等倖獲脫險,杜聿明及其以下軍、師長多人均被俘。牺牲之重,堪稱空前。是日,蔣介石日記寫道:“杜聿明、邱清泉二將領雖作戰失敗,但其始終聽命,奮鬥到底,實不愧為革命軍人。” 中共文獻稱在战斗最激烈阶段,蒋曾下令使用催淚彈掩护杜聿明部突围。另稱淮海战役最后阶段,杜聿明给南京电报要求投放20万只防毒面具,以率部突围。但是电报落到李克农领导的中共华东局社会部在国民党联勤司令部共產黨间谍人员手里,共產黨间谍拖延缓办,杜聿明一直未收到空投防毒面具,以致全军覆没,自己束手被俘。据蒋经国著《危急存亡之秋》称,国军存徐州化学炮弹未能先期毁灭,均被解放军虏获,轉用以摧毀國軍陣地。 尾声 1949年1月11日,蔣見此敗局,當即研討蚌埠部隊南移計劃與日期。具体有刘汝明兵团(55军、68军),李延年兵团(39军、54军、96军、99军),宋希濂兵团(20军、28军),第一绥靖区(4军、21军、51军),南京卫戍司令部(88军、52军),以保南京外围。对于被歼灭部队,兵团、绥区一级全部撤销,二十三个被歼灭军,撤销四个军番号,重建十九个军: 第五军军长熊笑三逃出,该军在闽北整補重建,仍以熊笑三为军长,后又换成高吉人; 第七十军军长高吉人负伤后,化妆伤兵逃出,先至后方就医,副军长唐化南升任军长,该军在闽南征补重建; 第七十四军军长邱维达被俘,该军定在浙东征补重建,劳冠英任军长; 第十二军军长舒荣最初下落不明,该军在浙东征补重建,由曹天戈任军长。后舒荣逃回,仍以舒荣为军长,将曹调任第十三编练司令部副司令官。 第二十五军军长陈士章逃出,该军在赣东征补重建,仍以陈为军长; 第一百军军长周志道负伤逃出,该军在衡阳征补重建,仍以周为军长; 第六十三军军长陈章自戕,该军在粤北征补重建,由该军逃出的副军长刘栋材升任军长; 第六十四军军长刘镇湘被俘,该军在海南岛征补重建,以第四军副军长容有略调升军长; 第四十四军军长王泽浚被俘,该军在川南征补重建,调国防部副官局局长陈春霖任军长。 第十二兵团副司令官胡琏负伤逃出,决定成立第二编练司令部,以胡琏为司令官,督练在浙西赣东重建各军,同年重建第十二兵團。 第十八军军长杨伯涛被俘,该军定在赣东征补重建,以曾任第八十八师师长高魁元升任军长; 第十军军长覃道善被俘,该军定在上饶征补重建,以肖奎田暂代军长; 第十四军军长熊綬春阵亡,该军在湘西征补重建,以逃出的副军长谷炳奎升任军长; 第八十五军军长吴绍周被俘,该军在浙西征补重建,以逃出的副军长吴求剑升任军长。 第十三兵团司令官李弥化妆逃出,决定成立第十三编练司令部,以李弥为司令官,督练闽西重建各军,后李弥的编练司令部迁到云南。 第八军军长周开成被俘,该军在闽西征补重建,由李弥兼任军长,后来第八军随李司令官也到云南。 第九军军长黄淑被俘,该军在闽西征补重建,以陸軍總司令部署长徐志勗调任军长。 第十六兵团番号保留,兵团司令官孙元良化妆逃出仍以孙为司令官,在川东征补整训 第四十一军军长胡临聪被俘,该军定在川东重建,以孙元良兼任军长; 第四十七军军长汪匣峰被俘,以第四十一军副军长杨熙宇升任该军军长,随十六兵团在川东补充整训,孙震派系的严翊接替了黄埔系的杨熙宇。 第七十二军军长余锦源被俘被释后,该军在川南征补重建,仍以余为军长,后改为国防部第三厅厅长郭汝瑰调任军长。 影响与评论 中共地下黨員、國防部中將吳仲禧在淮海戰役前,獲得國軍徐州剿總作戰計劃等軍事核心情報,使解放军較早了解國軍全面計劃,對全面部署淮海戰役有重要作用。 淮海战役后,长江以北基本被解放军占领,连续的失败使得蒋介石失去了美国的信任,时任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1948年10月曾一度向国务卿乔治·马歇尔建议:“劝告蒋委员长退休,让位给李宗仁。”。且在国民党内,李宗仁、白崇禧等主张和谈者以及湖北、河南、广西、湖南四省均通电要求蒋介石下野;中央执行委员除谷正纲等少数人外也一致认为蒋是和谈的主要障碍。在多方压力下,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第三次下野,由李宗仁出任代总统,但蒋介石仍然以中国国民党总裁之身份在幕后掌握实权。 淮海战役中解放军方面有来自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地农民543万支援前线(支前),河南在淮海战役期间有200多万民工支前,数量上仅次于山东。動員「民工共220餘萬人」;「運集糧食達4億3千多萬斤」。民工除修路運糧之外,還協助部隊挖掘交錯縱橫之包圍濠溝,使被圍中之國軍機械部隊動彈不得,在戰役中作用甚大。其中随军常备民工22万人,二线民工130万人,后方临时民工391万人;担架20.6万副,大小车辆88万辆,扁擔30.5万副,牲畜76.7万头,船只8,539艘;筹集粮食9.6亿斤,运送到前线的粮食4.34亿斤。 在淮海战役结束后,陈毅总是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乡亲父老用小车推出来的!粟裕也说过:华东战场特别是淮海战役的胜利,离不开山东人民的小推车和大连(当时苏军控制)的炮弹。山东的小推车自不必说,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山东人民有700多万人加入到支前行列,将4亿多公斤粮食及大量作战物资运达前方,保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而东北军工企业在1947-1950年4年时间里,共生产日式、九四、一二四和美式七五山炮弹54万余发;药筒26万余个;自配M式野山加引信9.5万个,改产掷弹引信55.6万个,修理旧引信16.2万个;生产美式、日式底火60.9万个;雷管24万只,60迫击炮1,430门;冲锋枪1,563支;生产弹体钢3,000多吨,各种型号无烟药450吨。其中,除为辽沈战役提供百余吨炸药外,绝大部分通过大连经海路越过国军的封锁,送到山东半岛东端俚岛的解放军军物资接送站,再由山东支前大军用成千上万辆小推车浩浩荡荡推往华东前线。 解放军占领徐州后,民工以二十天把陇海、津浦线修好,做好了68座铁桥、228座涵洞、220余里铁路。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解放战争史》评价淮海战役的意义为,「人民解放军淮海战役的胜利,给了国民党蒋介石以致命打击,其南线精锐主力丧失殆尽。」相较而言,该著对辽沈战役评价为“沉重打击”,对平津战役未作类似评价。 本戰役對中國乃至世界局勢都有深遠影響,所以歷史學家杜維運說:「國共會戰其實只有三大戰役,而三大戰役其實只有一大戰役。」因為遼瀋會戰和平津會戰解放軍有地利與人和之優勢。至此,中國共產黨基本上控制长江以北之华东、中原地区。 杜聿明后来评论淮海战役称:“大厦将倾,一木难支”,形容淮海战役大败非战争之罪,并非国军不能打,而是一个综合历史大趋势之必然结果。 就當時使用兵力及裝備來看,國軍還是居於優勢,如果戰地指揮官企圖旺盛,意志堅強,運用得宜,未嘗不可以取勝。只因國軍作戰計劃不定而且不能貫徹,戰地總司令消極保守,各部隊行動部調不一,才致為解放軍所乘而敗陣。解放軍則戰略戰術配合良好,劉伯承和陳毅協調密切,在戰術行動上依舊使用其慣用戰法,集中絕對優勢兵力,圍點打援,逐一擊破國軍獲勝。 战鬥序列 中国人民解放军 淮海战役总前委 书记:邓小平 成员: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中華民國國軍 实际参战29个军70个师,连同地方部队,特种兵部队,约72万人以上。 徐州剿匪總司令部 总司令:刘峙 副总司令:杜聿明、孙震、刘汝明、冯治安、韩德勤、李延年 参谋长:李树正 副参谋长:章毓金 徐州剿总蚌埠指挥所于1948年11月8日成立,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李延年兼指挥所主任。负责指挥徐州剿总后方各绥靖区、蚌埠附近的第九十六军、第3绥靖区李文田残部、第4绥靖区、第九十九军)及灵璧守军(第12军第238师)、宿县守军(第25军第148师)、蚌埠附近地区的交警第九总队、铁道兵团、汽团、工兵团和通信兵团等,并统一指挥南线作战。刘峙率领徐州总部重要成员先后于11月28、29日飞抵蚌埠后,该指挥所即行结束。 后来增援淮海战场的第六十六军(军长羅賢達,第13、第185师)、第二十军(军长杨干才,第133、第134师)、第二十八军(军长李浡/刘秉哲,第52、第192师),共6个师,12月中旬抵达蚌埠后未及参战。 第一绥靖区(司令官周碞、副司令官孙良诚)辖3个军6个师:第四军(第59、90师)、第二十一军(第145、第146师)、第五十一军(第41、第113师)。第一零七军也在该绥靖区序列。1948年11月16日,刘峙、杜聿明命令第一绥靖区“以有力部队进出泗阳、阻匪东窜”。 徐州剿总在徐州地区直辖:炮兵第八团(邱书砚)、炮兵第十三团(廖馥如)、装甲炮兵团(曾荫槐)、重迫击炮团、工兵第一团(周价)、工兵第二团(周鑫)、工兵第九团(裘树凯)、工兵第十八团某营、通信兵第二团、通信兵第三团、通信兵第八团(傅翔)、铁道第二团(杨植)、战车第一团(蒋纬国/赵志华)、高射炮团、宪兵第二十七团(黄祥烈)、剿总特务团(干城)、辎汽第二十四团(蔡乐沛)、辎汽第二十六团(柳鸿濮)、辎汽第一营(刘奇杰)、空军第二军区(罗机)、空军第三大队(杨孤帆)、第一补给区(刘永煜)、补给指挥所(耿文哲)、苏北师管区(谢铮)、铜山团管区(苗瑞体)、徐州警备司令部(赵富汉/谭辅烈)、战地服务队(郭仲容)、尉官收容队/士兵补训队(韩德考)、青训第三大队(赵承璧)、军官训练队(韩璧生)、干部训练班(主任刘峙,教育长朱岳)、荣管处(冯嶷)、联秘处(腾杰、刘子清)、徐州收支处(盛汉恢)、监察组(王尊五)、津浦铁路运输指挥部(陈绍平)。 艺术作品 《车轮滚滚》:长春电影制片厂1975年出品,主要讲述淮海战役中“支前”民工的故事。 《-{淮海}-战役》:八一电影制片厂1991年出品,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主旋律电影“大决战”三部曲系列中的第二部。 《集结号》:华谊兄弟影业有限公司2006年摄制,電影前半部剧情以淮海戰役中中原野战军阻击战爲背景。 《太平輪》:吳宇森導演,2014年和2015年上映,電影上集的後半部剧情以淮海戰役爲背景。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台灣啟示錄 1949徐蚌會戰 央視官方頻道 - 黃百韜殲滅战 央視官方頻道 - 宿縣奪取战
1人 1913年: 12人 1914年: 57人 現代國家權力正式進入原住民地區 佐久間左馬太完成大清帝國「開山撫番」未竟的事業,將現代化國家的權力,推展到臺灣山地。在這之前,不論是大清帝國或是漢人殖民的勢力,僅止於「番界」之外,未能完全有效進入或掌控原住民地區。但是,臺灣總督府此時打破「民番」分界,將所有臺灣原住民納入國家體制管理,將法律、行政、警察、教育、衛生、醫療、農業經濟等引入原住民部落,包含土地資源的運用,統歸由國家管理。許多山地原住民部落被遷居平地,原傳統領域收歸國有。 參考文獻 書目 黃唯玲《日治時期「平地蕃人」的出現及其法律上待遇(1895-1937)》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台灣史研究, 第19卷第2期, 2012年6月 台灣經世新報社《台灣大年表》南天書局(昭和13年四版) 陳永龍、鄭安睎《卑亞南古道與聚落研究報告書》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 後藤乾一《下級兵士がみた植民地戦争台湾における「生審討伐」と加藤洞源》『アジア太平洋討究』 No. 9 (March 2007) 杉山靖憲,《臺灣歷代總督之治績》,東京:帝國行政學會,1922。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931064 井出季和太,《臺灣治績志》,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1937。 引用 註釋 相關條目 佐久間左馬太 大津麟平 持地六三郎 蕃族調查報告書 太魯閣戰爭
五年計劃理蕃事業期間,共出動軍隊三次: 1910年5月的合歡(ガオガン,Gawgan,今三光),隘勇線推進。 1913年6月的奇拿餌蕃(キナジー,Qnazi)。 1914年5月起的太魯閣戰爭。 軍事行動都選定在5、6月發動,乃因雨量較少之故。 1914年(大正3年) 6月26日,佐久間左馬太於戰線視察中, 自斷崖墜落而負傷,但6月29日後仍指揮軍隊持續對原住民發動攻擊,直到8月10日トボコ等9個社原住民部落歸順,才結束。隔年1915年(大正4年)5月1日辭職,8月5日過世。 1915年(大正4年),所有部落幾乎歸順,總督府並解除原住民武裝、沒收槍械,完成武力理蕃階段,原住民部落政情穩定。同年7月,臺灣總督由安東貞美繼任,掌管原住民事務、具有軍事性質的蕃務本署裁撤,原住民改由一般的警察單位管理, 結束了以武力討伐原住民的政策, 轉到偏向同化治理的政策面。 結果與影響 原住民方面 原住民部落遭軍隊與警察的包圍下,受到飢餓壓迫與強大武力攻擊,不得已歸順交出槍械。臺南新報社隨軍記者楢崎冬花曾紀載,「一家離散,單只一人歸順的彎腰老蕃婦如瘋狂似的,每日至附近的山中尋找至親,……因饑餓而瘦削的蕃婦,宛然此世的餓鬼,那如絲線般的細手伸著手指……」。 原住民方面的死傷人數,總督府的報告中並無留下任何記錄,但是依據當時參加戰爭,步兵第一連隊的下級兵士之的加藤洞源自傳中記載: 在卡秋固(カヨウ,Qacuq)社,原住民雖已投降,但依照討伐本部的命令,於歸順日「點火燒蕃社」,不但逮捕住民,還以所提出的槍械不足為理由,以軍刀「斬了一百二、三十人」。此外,在馬赫坡(マエヘン,Mehebu)社「將七十五名生蕃推入穴中,士兵令其層層排列有如拍照般,然後在一聲射擊(號令)下槍殺之」。 在對原住民的戰事中,即便原住民已表明歸順而成俘虜者,也會依情況,毫無顧忌未經裁判而予以屠殺。 總督府方面 據《陸軍省統計年報》統計,佐久間總督下之原住民戰事,陣亡官兵(不包含警察官等)人數: 1907年: 無 1908年: 5人 1909年: 2人 1910年: 86人 1911年:
民89 陳鴻圖 水利開發與清代嘉南平原的發展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民82 張耀元 新港人文景觀之歷史地理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88 頁104-133 參考資料 台灣記憶.日治時期.臺南州下官民總覽 連結 「由小因而得大果報」八田與一和先民建造_烏山頭水庫和嘉南大圳 | PeoPo 公民新聞 延伸閱讀 芻議嘉南大圳輸水渡槽橋與日本工業發展.陳志昌 台灣日治時期經濟 台灣圳道 台南市經濟 南
番子田線:1067mm及762mm共軌 曾文溪線與二重溪線:1067mm 其餘:762mm 用途 運送機具、材料及人員等。 照片 對「嘉南大圳」的研究 文學、文化、歷史學科對「嘉南大圳」的學術研究 截至2014年9月6日為止,已知的有: 柳書琴與陳淑容著,〈宣傳與抵抗:嘉南大圳事業論述的文本縫隙〉,政大台文所發行的《臺灣文學學報》(2013年12月出版,第23期),頁175~206。 陳鴻圖 嘉南大圳研究(1901-1993)―水利、組織與環境的互動歷程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 民89 陳鴻圖 水利開發與清代嘉南平原的發展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民82 張耀元 新港人文景觀之歷史地理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88 頁104-133 參考資料 台灣記憶.日治時期.臺南州下官民總覽
1936年3月31日,醫學部開課。整合臺北醫學專門學校,在那裡設置附屬醫學專門部。 1937年1月1日,醫學部增設五個講座,共擴充為12個講座。 增設病理學第二、寄生蟲學、藥理學、法醫學、內科學等講座。 1937年8月7日,在文政學部增設一個講座、理農學部增設兩個講座。文政學部擴充為25個講座、理農學部26個講座(敕令第409號)。 文政學部增設商法講座,理農學部增設地質學第二(岩石學、礦物學、礦床地質學)、化學第三(無機化學)講座。 1938年1月11日,醫學部增設臨床系8個講座,共擴充為20個講座。 增設內科學第二、外科學第一、外科學第二、產科學・婦人科學、小兒科學、眼科學、皮膚科學・泌尿器科學、耳鼻咽喉科學講座。 1938年4月1日,合併臺灣總督府臺北醫院,在那裡設置醫學部附屬醫院。 1939年1月1日,醫學部增設四個講座,合計共24個講座。 增設衛生學、內科學第三、精神病學、齒科學講座。 1939年4月27日,附設熱帶醫學研究所。 1940年3月30日,在理農學部,增設釀造學講座,將農產製造學・製糖化學講座改稱為製糖化學講座。理農學部共擴充為27個講座。 1941年4月4日,設置預科。理農學部增設家畜衛生學講座,共擴充為28個講座。 1942年,預科移轉至七星郡士林街石角。 1943年1月1日,設置工學部。 1943年3月13日,附設南方人文研究所(敕令第124號)・南方資源科學研究所(敕令第125號)。 1943年4月1日,理農學部劃分為理學部與農學部(敕令第298號)。附屬農林專門部脫離並遷往台中市,改制為台灣總督府台中高等農林學校(即現在國立中興大學) 在理學部,增設植物學第三講座(植物形態學)。在農學部,增設畜產學・熱帶畜產學第二、家畜病理學講座。理學部共有12個講座、農學部共有19個講座。 1943年7月1日,工學部開課。 在工學部,設置機械工學第一(機械設計法、機械學、機械力學)~第二(蒸汽原動機)、電氣工學第一(電氣理論)、第二(電氣通信)、第三(電氣機械)、應用化學第一(酸鹼工業、鹽類、肥料及瓦斯等)、第二(珪酸、鹽、工業化學(水泥及玻璃))、第三(工業電氣化學)、第四(炭水化學及發酵)、土木工學第一(混凝土工學)、第二(橋梁)、第三(上水及下水)、材料強弱學、工業物理學、應用數學・力學、工業分析學,共計16個講座。 1944年4月4日,理學部增設一個講座、農學部增設二個講座。理學部擴充為13個講座、農學部21個講座(敕令第229號)。 理學部增設化學第四(天然物有機化學)講座。農學部增設農學・熱帶農學第五(工藝作物學)、家畜內科學講座。 1944年7月1日,工學部增設10個講座,共擴充為26個講座。 在工學部,增設機械工學第三(內燃機關)、第四(水力學及水力機械)、第五(機械工作法)、電氣工學第四(電力及應用)~第五(電氣測定法)、應用化學第五(石油及燃料)、土木工學第四(河川及港灣)~第五(鐵道及道路)、金屬材料學、工業地質學講座。工業分析學講座改稱為工業分析化學講座。 1945年4月10日,農學部增設一個講座、工學部增設五個講座。農學部擴充為22個講座、工學部31個講座。 在農學部,增設家畜外科學講座。在工學部,增設機械工學第六(冷凍機冷藏法及冷房化學機械)、電氣工學第六(高周波電氣工學)、應用化學第六(脂肪油、芳香油、合成化學工業)、土木工學第六(構造力學)、建築學講座。 1945年11月15日,由中華民國政府接收,改稱國立臺北大學。 1946年1月,正式定名為「國立臺灣大學」。 組織概覽 1945年(昭和20年)的台北帝大組織如下。 人事 總長 幣原坦(1928年3月-1937年9月) 三田定則(1937年9月-1941年4月) 安藤正次(1941年4月-1945年5月) 安藤一雄(1945年5月-1945年8月?) 文政學部長 理農學部長 理學部長 農學部長 醫學部長 工學部長 附屬農林專門部主事 附屬醫學專門部主事 南方人文研究所長 南方資源科學研究所長 著名教授 磯永吉:熱帶農學講座,培育出蓬萊米。 野副鐵男:有機化學講座,從阿里山特有的台灣扁柏精油成分分析,發現「七角形芳香化合物群」(Troponoid),並因而成為諾貝爾獎候選人。 荒勝文策:物理學講座,成功再現人工原子核撞擊實驗。為亞洲第一次,世界第二次成功實驗(僅次於英國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該加速器目前被臺大校方展示於臺大物理文物廳,即原物理學講座原子核實驗室。
1939年4月27日,附設熱帶醫學研究所。 1940年3月30日,在理農學部,增設釀造學講座,將農產製造學・製糖化學講座改稱為製糖化學講座。理農學部共擴充為27個講座。 1941年4月4日,設置預科。理農學部增設家畜衛生學講座,共擴充為28個講座。 1942年,預科移轉至七星郡士林街石角。 1943年1月1日,設置工學部。 1943年3月13日,附設南方人文研究所(敕令第124號)・南方資源科學研究所(敕令第125號)。 1943年4月1日,理農學部劃分為理學部與農學部(敕令第298號)。附屬農林專門部脫離並遷往台中市,改制為台灣總督府台中高等農林學校(即現在國立中興大學) 在理學部,增設植物學第三講座(植物形態學)。在農學部,增設畜產學・熱帶畜產學第二、家畜病理學講座。理學部共有12個講座、農學部共有19個講座。 1943年7月1日,工學部開課。 在工學部,設置機械工學第一(機械設計法、機械學、機械力學)~第二(蒸汽原動機)、電氣工學第一(電氣理論)、第二(電氣通信)、第三(電氣機械)、應用化學第一(酸鹼工業、鹽類、肥料及瓦斯等)、第二(珪酸、鹽、工業化學(水泥及玻璃))、第三(工業電氣化學)、第四(炭水化學及發酵)、土木工學第一(混凝土工學)、第二(橋梁)、第三(上水及下水)、材料強弱學、工業物理學、應用數學・力學、工業分析學,共計16個講座。 1944年4月4日,理學部增設一個講座、農學部增設二個講座。理學部擴充為13個講座、農學部21個講座(敕令第229號)。 理學部增設化學第四(天然物有機化學)講座。農學部增設農學・熱帶農學第五(工藝作物學)、家畜內科學講座。 1944年7月1日,工學部增設10個講座,共擴充為26個講座。 在工學部,增設機械工學第三(內燃機關)、第四(水力學及水力機械)、第五(機械工作法)、電氣工學第四(電力及應用)~第五(電氣測定法)、應用化學第五(石油及燃料)、土木工學第四(河川及港灣)~第五(鐵道及道路)、金屬材料學、工業地質學講座。工業分析學講座改稱為工業分析化學講座。 1945年4月10日,農學部增設一個講座、工學部增設五個講座。農學部擴充為22個講座、工學部31個講座。 在農學部,增設家畜外科學講座。在工學部,增設機械工學第六(冷凍機冷藏法及冷房化學機械)、電氣工學第六(高周波電氣工學)、應用化學第六(脂肪油、芳香油、合成化學工業)、土木工學第六(構造力學)、建築學講座。 1945年11月15日,由中華民國政府接收,改稱國立臺北大學。 1946年1月,正式定名為「國立臺灣大學」。 組織概覽 1945年(昭和20年)的台北帝大組織如下。 人事 總長 幣原坦(1928年3月-1937年9月) 三田定則(1937年9月-1941年4月) 安藤正次(1941年4月-1945年5月) 安藤一雄(1945年5月-1945年8月?) 文政學部長 理農學部長 理學部長 農學部長 醫學部長 工學部長 附屬農林專門部主事 附屬醫學專門部主事 南方人文研究所長 南方資源科學研究所長 著名教授 磯永吉:熱帶農學講座,培育出蓬萊米。 野副鐵男:有機化學講座,從阿里山特有的台灣扁柏精油成分分析,發現「七角形芳香化合物群」(Troponoid),並因而成為諾貝爾獎候選人。 荒勝文策:物理學講座,成功再現人工原子核撞擊實驗。為亞洲第一次,世界第二次成功實驗(僅次於英國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該加速器目前被臺大校方展示於臺大物理文物廳,即原物理學講座原子核實驗室。 學生人數 軼事 從1988年臺灣解嚴開始,臺大已然以1928年帝大創校作為慶祝的對象,於1988年11月臺大出版了《榮耀與分享 : 台大創校六十週年特刊》、1990年《歡聚與期勉 : 台大創校六十大慶活動紀實》兩書,1995年又出版了《臺大五十年》。在2007年,帝大校史獲得臺大校方追認,臺大的起點從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前推至1928年(昭和三年),舉辦80週年校慶。 參考資料 《臺北帝國大學第壹回海南島學術調查報告》,臺北:臺灣總督府外事部,1942年6月。 《接收臺北帝國大學報告書》 《臺北帝國大學學生生徒生活調查》
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是台灣日治時期明治34年(1901年)10月25日依同時發布的《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規則》所成立的一個官方組織,由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出任會長,並聘請京都帝國大學教授岡松參太郎和織田萬主持大規模的舊慣調查,兩人皆為法學者。後藤於1906年離開臺灣後,由岡松主持會務。 源起 日本統治初期,後藤新平擔任民政長官時認為,為了確立對臺灣的統治,需先進行舊慣調查,以制訂各種政策,「臨時臺灣舊慣」即為此種政策下的產物。1899年,臺灣總督府以土地調查局經費,委託京都帝國大學教授岡松參太郎主持舊慣調查,於1901年成立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會長由當時的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出任。 概要 最初,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組織分為二個部。 第一部負責「與公私法相關舊慣」,其調查成績最為豐富。岡松參太郎以「法學」而不是「宗教文化」為調查基礎,由於台灣漢人舊慣常源自於鄭氏東寧王國與清朝所移入之法制,因此也連帶研究和人相關的法制、經濟與行政制度。明治42年(1909年),第一部增設「蕃族科」,負責調查原住民舊慣,原先的調查員則歸類為「法制科」,專職於調查漢人舊慣。第一部並將研究成果出版,如:《臺灣私法》、《清國行政法》等;而「蕃族科」出版有《蕃族調查報告書》、《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臺灣番族慣習研究》三套各八冊,另外還有森丑之助《臺灣蕃族圖譜》二卷、《臺灣蕃族誌》一卷。 而第二部專事於「與農工商經濟相關舊慣」之調查,以及研究台灣與中國南部、南洋之經濟關係的沿革。到了明治42年4月2日,調查會增設第三部,依據調查結果負責「臺灣總督所指定之有關舊慣法案的起草審議」。最後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於大正8年(1919年)5月6日因研究工作結束而裁撤。
而第二部專事於「與農工商經濟相關舊慣」之調查,以及研究台灣與中國南部、南洋之經濟關係的沿革。到了明治42年4月2日,調查會增設第三部,依據調查結果負責「臺灣總督所指定之有關舊慣法案的起草審議」。最後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於大正8年(1919年)5月6日因研究工作結束而裁撤。 參考文獻 參考資料 相關條目 臺灣慣習研究會 土地調查事業 臨時臺灣戶口調查 丸井圭治郎
Studies Institute),国家飞行学院(The National Civil Aviation School), 国立建筑学院(Toulouse National Higher Architecture Institute),国立农学院(The National Agronomy School),国立医学院 (National Veterinary School)等。 学科设置 法律、经济(工业经济、社会经济、金融、统计数学)、管理 计算机、电子工程、信息科学、数学、航空航天 社会学、政治学、语言、历史 参考资料
PRES Université de Toulouse Université Toulouse I Sciences Sociales 图卢兹一大 Université Toulouse II Le Mirail 图卢兹二大 Université Toulouse III Paul Sabatier 图卢兹三大 INSA de Toulouse 图卢兹国立应用科学学院INSA INP de Toulouse 图卢兹国立理工学院INP ENAC SUPAERO 图卢兹航空航天学院ISAE Toulouse Business School 图卢兹商学院 Toulouse School of Economics
臺灣憲法史 六三法 法三號 中華民國憲法
臺灣憲法史 1900年代臺灣法律
臺灣憲法史 1920年代臺灣法律 法律 1922年法律
中華民國憲法 臺灣憲法史 1920年代臺灣法律 法律
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狂飆的年代—1920年代台灣的政治社會與文化運動》:ISBN 9868125170 作者:陳君愷 出版社:國立編譯館主編,日創社發行
台灣文化協會 台灣議會期成同盟會 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狂飆的年代—1920年代台灣的政治社會與文化運動》:ISBN 9868125170 作者:陳君愷 出版社:國立編譯館主編,日創社發行 《蔣渭水傳-台灣的先知先覺》:ISBN
反對廠方單方面過磅甘蔗重量 反對廠方強迫蔗農購買其肥料 甘蔗採收進度必須配合糖廠的作業能力,必須排定順序,通常甘蔗越早採收,含水份會較多,對蔗農會較有利,以往為求公平,林糖都是採抽籤的方式,但1925年這一年林糖為迫使農組就範,決定先採收未加入農組的蔗農甘蔗,這讓兩方衝突不可避免的發生。 10月21日製糖廠派人帶領僱工到二林、沙山兩村七處非組合成員的蔗田要收割,被組合成員阻止。22日早上,林糖及僱工三十幾人強勢進行收割,組合成員出面阻止,僱工們雖然拿到較平時優厚的工資,面對衝突觀望不前。當天下午一點左右,遠藤巡查部長率六名巡查(大石、諸富、和知、小野、高木、洪文滔)、北斗郡喜多特務(特別高等員警)及糖廠社員20多人、僱工16人前往支援收割。農組這邊的蔗農陳習見狀也敲鑼號召更多人前來,雙方對峙情勢緊張。 在對峙中,為突破僵局,糖廠原料主任矢島便抓起一把鐮刀開始收割,並要僱工一起收割,員警見狀一擁而上保護矢島。圍觀的組合成員除高喊「未發表蔗價不准割蔗」外,也有人拾起蔗節及土塊向矢島扔擲。遠藤等員警立即拔出佩刀,護衛矢島繼續收割,蔗農於是大聲質問員警「何時做糖廠走狗,為什麼要拔刀?」,遠藤等數名員警立即將佩刀歸鞘,但有兩名員警卻仍繼續揮舞佩刀,這激化了蔗農的情緒,並引發彼此的衝突,在衝突中,該兩名員警的佩刀被蔗農蔡琴、謝衢奪走,員警、糖廠人員被趕走,但蔗農見事態嚴重,也紛紛散去。之後李應章出診後回醫院,經聚集於他的診所的群眾說明,了解事情原委後,要求大家冷靜,群眾的情緒才逐漸平靜下來。 10月23日早上,大批巡查包圍李應章的診所,逮捕李應章並搜走蔗農組合相關文件,除了李應章外,巡查也在各地展開大規模的搜捕,總共逮捕了93人,先送到二林員警分室拷打後,再轉送到北斗警察局關起來。在二林員警室拷打時,用刑極為殘酷,導致有人因而殘廢,也有人不堪凌辱而自殺。之後又陸續搜捕,總計被逮捕者超過400人。被捕的人中,許多其實只是當天在場看熱鬧的群眾,既非農組成員,也沒有參與衝突,而且當天含圍觀群眾,也不過才200餘人在場。 十分同情二林事件被起訴者的處境,派了布施辰治與麻生久兩位律師來臺協助辯護,文化協會也派了兩名律師幫忙辯護。1927年4月,審判終結,最後共25人被判刑,李應章被判刑八個月。這個事件影響日後臺灣的農民運動,許多蔗農乾脆故意不下田,採取消極的不合作態度。 受此事件的影響,鳳山街、麻豆街等地也於同年成立地方性農民組合。1926年6月,在農民運動的活躍份子,如簡吉等人的奔走之下,組成了全島性的「臺灣農民組合」。從日本殖民官方的統計數據來看,蔗農抗爭事件於1925年達於頂峰,當年共發生12件爭議,人數達5290人,而1926年蔗田耕作面積是十年來最少的。;佃農的抗爭事件也自是年起,逐年增加,人數規模也大為擴增。1931年之後抗爭趨於平息,原因不在於農民所受的壓迫減少,而是因為農民組合幹部大部份入獄。 相關影視 春梅 資料來源 柯志明(2003),《米糖相剋—日本殖民主義下臺灣的發展與從屬》,臺北:群學。 盧俊偉(2007),〈1920年代臺灣蔗農抗爭因素的結構分析〉,《中華人文社會學報》,6:170-187。 吳育臻(2002),〈從地理學的觀點評介關於「米糖相剋議題的文獻」〉,《環境與世界》,6:57-70。 龔晉珠、李玲虹 (2007/04) ,《臺灣農民運動先驅者-李偉光(上卷)》,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林書揚等 (2006/06) ,《臺灣社會運動史
甘蔗收購價由廠方於每季甘蔗收成,製成糖於市場銷售後,才制定甘蔗收購價,蔗農不得有異議。 秤量甘蔗由廠方進行,蔗農無權參與。 種植甘蔗所需的肥料需向所屬糖廠購買,購買金額於收購價中扣除。 甘蔗採收由廠方雇工進行,工資由收購價中扣除。 在這種奴隸式的合約下,蔗價完全由糖廠片面決定,不能有異議,鄰近糖廠收購價比較高,也不得越區轉賣,肥料還要向糖廠購買,價格也完全由糖廠決定,秤量甘蔗時糖廠總是偷工減兩,蔗農也不得有異議。蔗農在長期的壓迫下,不滿情緒早就漫延,出現激烈的反抗只是時間的問題,二林這個地方的特殊情況,正提供事件爆發的觸媒。另,依官方紀錄,李應章向與林爐、許學交惡,1923年,林爐向會社租耕的土地期滿,李應章也想向會社租地耕作,但會社最後和林爐續約,此後李應章就和會社對立。 二林地區甘蔗面積廣大,不只有一家糖廠,[林本源製糖株式會社] 的收購價長期比[明治製糖明治製糖株式會社]偏低,而肥料價格林糖卻又比明糖高。1924年,明糖甘蔗每千斤5.9圓,林糖只有4.7圓;而肥料明糖每包3.3圓,林糖卻4.75圓。兩者一年一甲就差了170圓以上,這種情況已持續兩三年,自然引起林糖蔗農不滿,四月間,當地的[二林庄]長林爐及開業醫師許學被五百餘蔗農推為代表,向林糖提出補償要求,因[北斗郡]守認為農民要求有理出面調解,十二月林糖讓步,以每甲增加5圓臨時補給金的方式打發農民的抗爭。 台灣文化協會知道此事後,1925年6月,文協理事[李應章]醫師在[彰化縣二林成立「二林蔗農組合」,選出如下幹部: 理事長: 李應章 常任理事: 詹奕候、劉崧甫、蔡淵騰 監事: 陳萬勤、謝黨、謝月、詹忠、洪珍、詹昌寶 農民: 陳習 農組並聘用臺南新報日籍記者[泉風浪]及臺籍辯護士(律師)[鄭松筠]為顧問。 事件過程 組合成立後,即開始向林糖交涉提高收購價格,也向北斗郡、台中州、總督府請願,但都沒有得到善意回應。1925年9月27日再次舉行農民大會,決議向林糖提出如下條件: 糖廠與蔗農協定甘蔗收購價格,於收割前公佈。 肥料由蔗農自由購用 甘蔗過磅應會同蔗農代表 10月6日李應章、詹奕候等幹部與蔗農代表十幾人以上述條件向林糖交涉,林糖專務吉田要求交涉人員要有蔗農正式委任狀才可。10月15日組合人員攜帶了1000多份蔗農的面任書再到糖廠見吉田,但吉田說組合成員不配做代表,談判破裂。因為糖廠強硬的態度,激化了農民的憤慨情緒,決定進行激烈的抗爭。此時已經接近甘蔗的採收期,於是組合決定阻止林糖的強行採收。總共擬定三個方針: 先議定甘蔗價格後再讓廠方採收
但在日治時期,臺灣在來米的口感並不合習慣粳米的日本人之口味,臺灣總督府農業試驗所因此引進日本本土品種粳稻,經過多次試驗改良研究後,磯永吉技士於1922年培植出成功的新品種。1926年,由伊澤多喜男總督在台北鐵道飯店召開的日本米榖大會中正式命名為「蓬萊米」,而磯永吉也被尊稱為「蓬萊米之父」,蓬萊米的口味也廣為台灣人接受。 蓬莱米的外觀,比在來米短而粗,呈椭圆形,米粒較大、黏性強,能適應高溫,肥料反應性高,故在多肥的配合下,產量可比在來米高。但也因如此,蓬萊米的栽種也必須使用大量的肥料。 蓬萊米也是台灣外銷米種中口碑甚好的一種,曾大量輸往日本本土。在台灣,也廣被用來釀酒,如米酒就是使用蓬萊米所釀成的。 現代研究 台灣中研院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邢禹依團隊,於2019年發表論文,經由分析台灣陸稻(俗稱旱稻)的基因,發現日本粳稻能在台灣育種成蓬萊米,是因為山地陸稻的花粉飛到了新育種的粳稻上,產生雜交,才形成蓬萊米品種。 參考資料
添壽米 越光米 臺灣稻米品種 台灣食材 台灣日治時期農業
諾克耐維斯號能夠容納將近650,000立方公尺的原油(將近410萬桶),利用其3.5吋厚、由住友造船開發的雙層船體(Double Hull)技術,來防止原油意外滲漏污染環境的可能。然而,滿載後的這艘船吃水超過24公尺,因此無法通過水深較淺的世界主要航道,例如英吉利海峽,蘇伊士運河就更不用說了。另外,由於這樣的吃水深,滿載時的諾克·耐維斯號並無法進入世界大部分的主要港口,而需要特殊的接駁設施,在外海直接卸載原油。 諾克耐維斯號是世界上最巨大的船隻,其高度的自動化設計與電腦輔助,僅需用35至40名的船員就能順利航行。 船名:諾克耐維斯(Knock Nevis) 國際海事組織(IMO)編號:7381154 起造年份:1976年12月 完工年份:1979年 建造廠商:住友重機械工業(日本) 船隻船種:油輪 貨物種類:原油 國籍:新加坡 船主:第一奧森油輪(First Olsen Tankers,新加坡) 經營單位:佛瑞德·奧森生產公司(Fred. Olsen Production a.s,為第一奧森油輪的子公司) 排水量 :81,879吨(空载);646,642吨(满载) 载重(淨噸DWT):564,763噸(經重建後) 總註冊噸位(GT):260,941噸 吃水:24.61公尺 舷寬:68.86公尺 船長:458公尺 航速:13節 動力:住友Stal-Laval AP蒸汽渦輪機,50,000匹(37,300千瓦),轉速85 RPM 體積:658,362立方公尺 相关条目
458.45m),而增加146,152 噸的水位達564,763噸(DWT),其高達825,614噸的總承載後重量(Gross Loaded Weight,GLW)使海上巨人號正式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巨大的船隻。兩年後,1981年時,海上巨人號終於改建完成并开始正式运营,比“Batillus”号迟了5年。主要的任務是在墨西哥灣與加勒比海一帶運輸原油。 當時正進行中的兩伊戰爭嚴重影響波斯灣地區石油的生產與運輸,因為伊拉克宣佈任何載運伊朗(或其他阿拉伯國家)所生產原油的船隻都將成為伊拉克襲擊的目標,但海上巨人號仍然冒險進入波斯灣海域進行運輸工作,終於招致不幸,在1988年5月14日航經荷姆茲海峽時,遭伊拉克戰機以法製飛魚反艦飛彈攻擊重創,坐底沉在伊朗的哈爾克島(Kharg Island)海岸外之淺海海域。所幸当时所处海域水深较浅,海底也较平坦,海上巨人号仍有部分露于水面,也可说处于搁浅状态。且正处于前往伊朗装载原油途中,为空舱,仅具数千吨燃料用重油,未酿成严重生态灾难。沈沒後的海上巨人號就以這狀態一直存留在海底,直到兩伊戰爭結束。 1989年,海上巨人號被以3千5百萬美元的代價轉賣給挪威的聯合私募基金諾曼國際(Norman International),船隻在打撈起來後被拖至新加坡的吉寶造船廠(Keppel shipyard),自1990年10月起進行大規模修復工作,這次的維修需要3200噸的鋼原料,更換掉的管線長達32公里,需要6千萬美元的修繕費用。在經過一場堪稱全世界最大規模的船隻修復工程後,這艘船被改名為快樂巨人號(Happy Giant)後重新復出。 諾曼國際實際營運快樂巨人號的時間並不久,1991年時他們將這艘船以3千9百萬美元的價格賣給另一家挪威船公司(Jahre),而該船也同時改名為亞勒維京號(Jahre Viking)。在歷經十餘年的服務後,亞勒維京號被轉賣給新加坡籍的(First Olsen Tankers),並且改名為諾克·耐維斯號(Knock Nevis),該公司與卡達的(Maersk Oil)簽訂一紙合約,租賃這艘船三到五年的時間,停在夏辛油田作為海上儲藏與裝卸原油的設施。 為此諾克耐維斯號在2004年3月進入卡達乾塢進行FSO化的改裝,改裝項目包括主要管線的重設,新的泊靠系統,與一個直昇機停機坪的裝設等,並於6、7月間開始啟用。 2009年12月,結束FSO用途後,船體被卖给印度,命名为“Mont”。2010年1月4日,于印度古吉拉特邦的亞蘭市拆解。 相關數據 諾克耐維斯號能夠容納將近650,000立方公尺的原油(將近410萬桶),利用其3.5吋厚、由住友造船開發的雙層船體(Double Hull)技術,來防止原油意外滲漏污染環境的可能。然而,滿載後的這艘船吃水超過24公尺,因此無法通過水深較淺的世界主要航道,例如英吉利海峽,蘇伊士運河就更不用說了。另外,由於這樣的吃水深,滿載時的諾克·耐維斯號並無法進入世界大部分的主要港口,而需要特殊的接駁設施,在外海直接卸載原油。 諾克耐維斯號是世界上最巨大的船隻,其高度的自動化設計與電腦輔助,僅需用35至40名的船員就能順利航行。 船名:諾克耐維斯(Knock Nevis) 國際海事組織(IMO)編號:7381154 起造年份:1976年12月 完工年份:1979年 建造廠商:住友重機械工業(日本) 船隻船種:油輪 貨物種類:原油 國籍:新加坡 船主:第一奧森油輪(First Olsen
久邇宮邦彥王,1920年。 郁達夫,1936年。 參考資料 莊永明編,《臺灣世紀回味全集》,遠流出版公司出版 台灣西式建築 台北市旅館 台北市已拆除建築物 台灣停業旅館 台灣日治時期商業建築 1908年台灣建立 1908年完工建築物
板垣退助,1914年。 久邇宮邦彥王,1920年。 郁達夫,1936年。 參考資料 莊永明編,《臺灣世紀回味全集》,遠流出版公司出版 台灣西式建築 台北市旅館
淺野豐美, 日本帝国における台湾「本島人」と「清国人」の狭間--国籍選択権と台湾法制, Journal of Taiwan studies, 2000 參見 本島人
臺大醫學人文博物館,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 臺灣住民去就決定日, PeoPo公民新聞 淺野豐美, 日本帝国における台湾「本島人」と「清国人」の狭間--国籍選択権と台湾法制, Journal of Taiwan studies, 2000 參見 本島人
成就 微積分 费马引理 解析幾何 費馬將阿波羅尼奧斯的幾何分析中用代數方法來重新建立,開出解析幾何之路。 費馬建立的系統和現代的有不少分別,例如費馬只使用一軸,只接受正數的答案。後世多以笛卡尔為解析幾何的創立者,主因是費馬沒有發表其作品。 概率论 1654年,費馬和帕斯卡的書信中的討論,可算是概率論的開端。
費馬生於塔恩-加龙省的博蒙德洛马涅,父親是位富有的皮革商人,出生的房子現在是費馬博物館。1620年代中期,他進入圖盧茲大學之後,搬到波爾多生活,在那裏開始了第一個正式的數學研究,並结识數學家。他們之間有不少數學交流,這在費馬搬到圖盧茲後仍未改變。此後他又陸續認識了、馬蘭·梅森和勒内·笛卡尔等數學家,並有不少書信交流,費馬的不少數學成果都在這些書信中誕生。 他的名言是:「我發現了一個美妙的證明,但由於空白太小而沒有寫下來。」 1665年逝於卡斯特尔。費馬不常正式發表他的研究,死後其子才將之整理成書,名为《Varia Opera》。 成就 微積分 费马引理 解析幾何 費馬將阿波羅尼奧斯的幾何分析中用代數方法來重新建立,開出解析幾何之路。 費馬建立的系統和現代的有不少分別,例如費馬只使用一軸,只接受正數的答案。後世多以笛卡尔為解析幾何的創立者,主因是費馬沒有發表其作品。 概率论 1654年,費馬和帕斯卡的書信中的討論,可算是概率論的開端。 1656年他和概率論的正式創立者克里斯蒂安·惠更斯的交流,使惠更斯增加對概率的興趣。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常宁市 市 衡阳 湘
、过境。 矿产 有色金属蕴藏丰富,尤其是水口山的铅锌矿,储量极其巨大,是世界最大的铅锌产地之一。 常宁市是有色金属之乡。 经济 常宁的工业以采矿及有色金属冶炼为主。农业主产稻谷、棉花、生猪等,特产油茶。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西方三聖,佛教術語。指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三尊(即“南無阿彌陀佛”為主,其二尊則為“南無觀世音菩薩”和“南無大勢至菩薩”。合稱“接引三聖” 西方
極樂世界或逝世的隱語 西方三聖,佛教術語。指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三尊(即“南無阿彌陀佛”為主,其二尊則為“南無觀世音菩薩”和“南無大勢至菩薩”。合稱“接引三聖”
四会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为平原与山区结合部,属珠江三角洲经济圈。东与佛山市三水区交界,南与鼎湖区相连,西南与高要区相邻,西北与广宁县接壤,东北与清远市清新区毗邻,因“四水会流”而得名。距广州市68公里,距肇庆市42公里,水路距香港123海里。 地质 境内出露地层的年代,由老到新有古生界的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石炭系,中生界的侏罗系,新生界的第三系、第四系。寒武系八村群(TBC):它的第三亚群在迳口镇的三堆泥和威整镇的瓦屋村有零星出露,此层属地槽型浅海相砂岩沉积。奥陶系(O):主要分布于黄田、石狗、江谷江林等地,原清塘镇的贞山,江谷镇的西部,下茆镇的上黄岗,地豆镇的三桂山也有出露。泥盆系(D):分布于威整镇的老山至地豆镇的大板崀,原清塘镇的石溪至迳口镇的山塘寨,罗源镇的石寨至地豆镇的大东、黄帝岭一带。石炭系(G):仅黄岗圩与大旺有零星出露,这是浅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及海陆相交替相含煤碎屑岩组成的岩层。下侏罗系(JI):分布于威整镇的威整圩、鹿布,地豆镇的三桂沙坪,下茆镇的下黄岗和石狗镇的牛鼻咀一带。下第三系(EB):仅大沙镇的江民有出露。第四系(Q):按成因分冲积相、冲积洪积相和残积坡积相。根据地质发展史特点,分五个构造时期:加里东运动期,这是地槽沉积时期;印支运动期,这是地台沉积时期;燕山运动甲幕期,这是变质作用时期;燕山运动乙幕期,这是岩浆活动时期;喜马拉雅运动期,这是最新构造活动时期。 地形地貌 四会地形平面似竖立桑叶,东西宽约30 千米,南北长约 45 千米。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南和西北属山地,东部和中部是海拔 50—200 米高的丘陵,东南部为海拔 20 米以下的平原。其中山地 557.12 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 44.3%;丘陵盆地 392.37 平方千米,占31.2%;平原 308.11 平方千米,占 24.5%。根据自然地势差异,分为西北山区:西接广宁县境,北邻清新县界,包括威整镇,地豆镇的三桂山,江谷镇的江林十二带、联安,下茆镇的蒲洞、石罗、下黄岗等地,约占全县总面积 20%。这类地区土层浅瘦,受山洪冲刷严重。西南沿江山地区:包括绥江两岸黄田、石狗、贞山街道邓村全境,约占全市总面积 35.3%。此区山峦起伏,有海拔 700 米以上的黄牛头山、百僚山、五指山,其余多为 300 米左右的山丘,属多雨区。东部丘陵水土流失区:包括迳口镇大部分地区、原清塘镇东部和下茆镇的渔云,以及市水土保持站及原县茶果场等地,南北走向,地势狭长。此区山丘较高,因山林被滥伐,植被遭破坏,又接近清远暴雨中心地带,雨水冲刷严重,山崩岗塌,水土流失面积达 240 平方千米。中部丘陵区:在龙江河系,部分属漫水河系,含罗源全镇,地豆、江谷、下茆龙湾的大部分和下茆镇的上区,多为海拔 50—150 米的中低丘陵;植被稀疏,林相残缺;土壤普遍被雨水冲刷片蚀,山丘之间构成宽窄不等的垌田、龙窟田和梯田。东南平原区:位于龙江、绥江和北江下游,包括大沙镇、大旺农场、四会镇、济广塘农场和原清塘、下茆、龙湾、迳口等镇的部分地区。区内土地平坦,地势低洼, 塱塘广布,土质多为河流冲积物和宽谷冲积物,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主要山峰共有 35 座,构成北面的三桂山脉,东北面的羊角尖山脉,西北面的百僚山脉和五指山脉,西南面的黄牛头山脉。诸山脉均属南岭余脉,自广宁逶迤南来,山势分别向中部和东部倾斜,形成占全市总面积 55.7% 的山区和丘陵地带。 水文 绥江,龙江,曲水河,何礼河,漫水河(威整河),毒水河(独河)经过该市 气候 境内大部分地区处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湿度偏大,热量丰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无霜期长,四季适宜耕种。春季(按阴历,下同):立春至谷雨,华南静止锋活动频繁,低温阴雨多,日照少;惊蛰后气温渐升,雨量渐多,出现雨季及初汛期。此时还有冷空气继续南下影响,少数年份在春分前后会出现“倒春寒”。至谷雨有时还会出现一二次局部冰雹;同时在暖湿气流较弱、干冷空气明显的情况下,部分年份会出现春旱。夏季:立夏至大暑,因受锋面低槽及海洋暖湿气流影响,台风开始活跃,是降雨量最集中的时候。端午节前后,通常会出现“龙舟水”。此时期,气温也明显升高。小暑至大暑期间,常会出现年最高气温天气,因热对流强烈,时有强风、大雷雨及台风天气。大暑以后,多为台风和热雷雨天气,但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还会出现高温干旱炎热天气。秋季:立秋至霜降,秋分前因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和台风影响,会出现后讯期。秋分之后,暖湿气流活动减弱,北方冷空气开始南移,天气渐凉,形成秋高气爽天气。寒露前后,冷空气频繁入侵,会出现“寒露风”天气。此时,台风活动减少,受副热带高压及地面冷高脊稳定控制,雨量减少,容易出现秋旱。冬季:立冬至大寒,受北方冷空气和寒潮影响,气候干燥,气温下降,时有霜冻,西北部山区偶有结冰现象。在强冷空气影响下,小寒至大寒为年极端最冷时期。 本县太阳辐射量大,气温较高,夏长冬短。气温分布,自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年平均温度,北部的威整镇和江谷江林 19.8℃,南部的大沙镇约 21.5℃,其余地区 20℃左右。2018 年全市总体天气气候特征是“气温偏高,高温天气多;开汛偏晚,旱涝急转快;暴雨强,强对流天气频发,局地洪涝重;初台早,台风影响严重”。全市年平均气温21℃,较常年偏高 0.3℃;全市平均高温日数 38 天,较常年偏多 18.9 天;全年最高气温 37.6℃。降水量1930.3毫米,比常年(1765.9 毫米)偏多1 成。在 6 月 8 日,日最大雨量 212.4 毫米。全年大雨日数 22 天,暴雨日数 7 天,大暴雨日数 3 天。年日照时数 1386.4 小时,比历年平均偏少 261.7 小时。全年未出现霜。雾日数
座,构成北面的三桂山脉,东北面的羊角尖山脉,西北面的百僚山脉和五指山脉,西南面的黄牛头山脉。诸山脉均属南岭余脉,自广宁逶迤南来,山势分别向中部和东部倾斜,形成占全市总面积 55.7% 的山区和丘陵地带。 水文 绥江,龙江,曲水河,何礼河,漫水河(威整河),毒水河(独河)经过该市 气候 境内大部分地区处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湿度偏大,热量丰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无霜期长,四季适宜耕种。春季(按阴历,下同):立春至谷雨,华南静止锋活动频繁,低温阴雨多,日照少;惊蛰后气温渐升,雨量渐多,出现雨季及初汛期。此时还有冷空气继续南下影响,少数年份在春分前后会出现“倒春寒”。至谷雨有时还会出现一二次局部冰雹;同时在暖湿气流较弱、干冷空气明显的情况下,部分年份会出现春旱。夏季:立夏至大暑,因受锋面低槽及海洋暖湿气流影响,台风开始活跃,是降雨量最集中的时候。端午节前后,通常会出现“龙舟水”。此时期,气温也明显升高。小暑至大暑期间,常会出现年最高气温天气,因热对流强烈,时有强风、大雷雨及台风天气。大暑以后,多为台风和热雷雨天气,但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还会出现高温干旱炎热天气。秋季:立秋至霜降,秋分前因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和台风影响,会出现后讯期。秋分之后,暖湿气流活动减弱,北方冷空气开始南移,天气渐凉,形成秋高气爽天气。寒露前后,冷空气频繁入侵,会出现“寒露风”天气。此时,台风活动减少,受副热带高压及地面冷高脊稳定控制,雨量减少,容易出现秋旱。冬季:立冬至大寒,受北方冷空气和寒潮影响,气候干燥,气温下降,时有霜冻,西北部山区偶有结冰现象。在强冷空气影响下,小寒至大寒为年极端最冷时期。 本县太阳辐射量大,气温较高,夏长冬短。气温分布,自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年平均温度,北部的威整镇和江谷江林 19.8℃,南部的大沙镇约 21.5℃,其余地区 20℃左右。2018 年全市总体天气气候特征是“气温偏高,高温天气多;开汛偏晚,旱涝急转快;暴雨强,强对流天气频发,局地洪涝重;初台早,台风影响严重”。全市年平均气温21℃,较常年偏高 0.3℃;全市平均高温日数 38 天,较常年偏多 18.9 天;全年最高气温 37.6℃。降水量1930.3毫米,比常年(1765.9 毫米)偏多1 成。在 6 月 8 日,日最大雨量 212.4 毫米。全年大雨日数 22 天,暴雨日数 7 天,大暴雨日数 3 天。年日照时数 1386.4 小时,比历年平均偏少 261.7 小时。全年未出现霜。雾日数 59 天,轻 雾 日 数 224 天, 霾 日 数 8 天, 雷 暴 日 数 48天。初雷时间 2 月 11 日,终雷时间 9 月 17 日。5 月 7 日开汛,较常年(4 月 8 日)偏晚 31 天,全市入汛前降水偏少 36%,汛期(5 月 7 日—10 月 15 日)降雨量 1505.7 毫米,偏多 29%。 自然资源
近衛步兵第4聯隊(甲府) 近衛步兵第5聯隊(佐倉) 近衛第3師團 近衛步兵第8聯隊(東京) 近衛步兵第9聯隊(甲府) 近衛步兵第10聯隊(佐倉) 參考文獻 外山操・森松俊夫編著『帝国陸軍編制総覧』芙蓉書房出版、1987年。 外山操編『陸海軍将官人事総覧 陸軍篇』芙蓉書房出版、1981年。
近衛步兵第6聯隊(東京) 近衛步兵第7聯隊(東京) 近衛第2師團 近衛步兵第3聯隊(東京) 近衛步兵第4聯隊(甲府) 近衛步兵第5聯隊(佐倉) 近衛第3師團 近衛步兵第8聯隊(東京) 近衛步兵第9聯隊(甲府) 近衛步兵第10聯隊(佐倉) 參考文獻 外山操・森松俊夫編著『帝国陸軍編制総覧』芙蓉書房出版、1987年。 外山操編『陸海軍将官人事総覧 陸軍篇』芙蓉書房出版、1981年。
《少年遊》 《六醜》 《蘭陵王》 《齊天樂》 《蘇幕遮》 影响 南宋杨泽民、方千里各有《和清真词》,陈允平有《西麓继周集》,当代饶宗颐有《晞周集》,均为步韵周邦彦词作的专集。 评价 南宋陳郁《藏一话腴外编》:「二百年来乐府独步,贵人学士市儇妓女,知美成词为可爱。」 南宋刘肃《片玉集序》:「周美成以旁搜远绍之才,寄情长短句,缜密典丽,流风可仰。」 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清真词多用唐人诗语,檃括入律,浑然天成;长调尤善铺叙,富艳精工,词人之甲乙也。」
音律上,周詞嚴於守律,善於創調,格律嚴整,音調和諧,審音協律,於慢詞的審音調律上有貢獻,「創調之才多,創意之才少」,又被譽為「詞家正宗」。 寫作技巧上,周詞意境渾融,詞的技巧、格律進一步深化成熟,集北宋婉約詞之大成。周詞沈鬱頓挫,傾力於語言的鎔鑄。周詞善於鋪敘,富艷精工,回環往復曲折變化,鋪敘詳贍,長於勾勒,使詞意顯豁。摹物寫態,曲盡其妙。 修辭手法上,周詞喜歡用典故,善於融化前人詩句、舊句,或直接檃括前人之詩入詞,渾然天成。 《少年遊》 《六醜》 《蘭陵王》 《齊天樂》 《蘇幕遮》 影响 南宋杨泽民、方千里各有《和清真词》,陈允平有《西麓继周集》,当代饶宗颐有《晞周集》,均为步韵周邦彦词作的专集。 评价 南宋陳郁《藏一话腴外编》:「二百年来乐府独步,贵人学士市儇妓女,知美成词为可爱。」 南宋刘肃《片玉集序》:「周美成以旁搜远绍之才,寄情长短句,缜密典丽,流风可仰。」
。 农村词 除了抗战词、闲适词,辛弃疾还有大部分的农村词(也称作田园词),辛弃疾在第二次致仕时归隐上饶,有二十多年的时间。农场田园的生活也便成为了辛弃疾农村词(田园词)的源泉,虽然也受到了苏轼的田园诗影响但辛弃疾又在这一领域实现了超越与突破,虽然辛弃疾的田园诗数量只有二十五首左右,但也被认为是田园诗歌的一个高峰,也有评论者指出辛弃疾与苏轼的田园词未能像陶渊明那样切近农村生活,与农民之间有隔膜。辛弃疾在农村词表现手法上多用白描,来描绘人物情态动作和农村生活图景。辛弃疾在继承苏轼白描手法上,形成了与苏轼词般的语言朴素自然,通俗、清新,同时又熟练地将农民生活用语融入词中,使得词有淳朴特点。 辛弃疾的农场词讲述农村的美好生活,朴实、安定、充满活力,如“鸡鸭成群晚不收”、“明月别枝惊鹊”;描写蚕、小牛的“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描写农人勤劳,农家生活和睦融洽、快乐的“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辛弃疾的农村词,也有讲述了自己孤苦寂寞和对国事忧虑的感情,如:“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有解酒消愁,抒发牢骚的词,如“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也有讲述自己年老体衰、功业未成的痛苦,如“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 婉约词 辛弃疾描写爱情、男女离别的婉约词约有70多首,“其秾纤绵密,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绝不做妮子态”,辛弃疾的婉约词通常是借儿女情长之情和风月花草的景来抒发自身身世之感,并从中折射政治现实。据《鹤林玉露》载当时宋孝宗在读罢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后颇为不高兴。 辛弃疾代表作有《祝英台令·晚春》“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辛弃疾写婉约的爱情词,如“却把泪来做水,流也流到伊边”,如“如今只恨因缘浅,也不曾抵死恨伊。”“我自是,笑别人底,却无来,当局者迷”。 艺术成就 辛詞多豪放之作,意境雄奇闊大,形象生動,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王國維曰「稼軒之詞豪」),感情悲沾慷慨,豪壯熾烈。辛詞風格多樣化,也有纏綿細緻,自然閑淡,及其他風格的作品。辛弃疾的词,打破了词和诗,词和散文的界限,融合诗、词、散文、辞赋,丰富了词的内涵,扩大了词的表现力和境界。手法上,辛詞形式解放,詩詞散文合流,將詞散文化,善於鎔鑄經史百家,驅遣散文詩歌入詞。辛詞中並多議論,楊慎曰:「稼軒為詞論。」辛棄疾喜運用口語,善於提煉民間口語入詞,帶來新鮮活潑氣息。辛詞又善於用典,善用比興寄託、比喻、擬人等手法。语言上,辛弃疾的词“趋势庄、骚、经、史,无一点斧凿痕,笔力甚峭”,并且“用事最多,然圆转流丽,不为事所使,称是妙手”。辛弃疾的词慷慨豪放,熔铸百家,有豪放有婉约,汪洋恣肆,尽情挥洒,气势磅礴,风格豪迈,沉郁雄浑,笔酣墨饱,“稼轩敛雄心,抗高调,变温婉,成悲凉” 。 意境 辛弃疾的词的意境雄奇阔大,“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他以“英雄之才、忠义之心、刚大之气”写词,特定的时代环境、曲折的生活经历、强烈的个性气质、远大的政治抱负,决定了他的词富有“广阔的场景、战斗的英姿、坚强的性格”的形象,有雄奇的画面、悲壮的声响、飞动的景物、光怪陆离的神话传奇等,如《水龙吟》 : 手法 辛弃疾的词,“词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如寄深于浅,寄厚于轻,寄劲于婉,寄直于曲,寄实于虚,寄正于余皆是”,常常使用“比兴”手法,借助黄叶、草、鸟、山、风、水、月等景物寄托自己的情怀,如《摸鱼儿》用写男女爱情来写君臣之事,用惜春怨春写自己对南宋王朝的爱恨,用蛾眉遭妒写自己被朝廷抛弃,用玉环飞燕写南宋投降派,用斜阳烟柳写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如《蝶恋花》用“风雨无凭准”写朝廷反复无常。 想象 辛弃疾的词借助浪漫的想象来塑造,他把大自然的山水、风雨、草木、山石赋予人的感情和性格,如《太常引》:辛弃疾向嫦娥倾诉衷肠,要乘风遨游太空,砍断月桂树来澄清宇宙,表达自己的报国之志;如《沁园春》“杯,汝来前”,跟酒杯对话,显得幽默诙谐;如《西江月》“以手推松曰‘去’”,表达自己独立傲世、无求于人。 语言 辛弃疾的词打破了词以往的狭小天地,运用了诗句、古文、辞赋,丰富了词的语言范围,点化和化用前人的句子、诗歌,可以说是在词的历史上语汇最为丰富。“辛稼轩别开天地,横绝古今,论、孟、诗小序、左氏春秋、南华、离骚、史、汉、世说、选学、李杜诗,拉杂运用,弥见其笔力之峭”,“稼轩词龙腾虎掷,任古书中俚语瘦语,一经运用,便得风流”,代表作如《踏莎行》,全部化用了《易经》、《论语》、《诗经》与《礼记》,但是从容不迫、挥洒自如、毫无捏合之感: 辛弃疾的词运用了大量人民群众的口语,有着浓烈的生活气息,如“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轿儿挑了,担儿装了,杜鹃一声鹊起”;如“些底事,误认哪,不成真个不思家”;“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 诗 辛弃疾也写诗,题材多样,整理编辑的《全宋诗》中留有辛弃疾的140首诗,他的诗如《送别湖南部曲》,写自己的政治遭遇,诗风俊逸,和当时的诗坛“江西派”、“江湖派”不同,部分抗战诗,悲壮雄迈,不在其豪放词之下。辛弃疾的诗歌没有得到太大的关注,同时代的刘克庄认为是因为辛弃疾的词太富盛名,而掩盖了他的诗光辉,他也认为辛弃疾的诗(《送别湖南部曲》)“悲壮激烈”,清代的邹祗谟则分析认为辛弃疾工于词,使得诗“不强人意”。 文章 辛弃疾的文章,虎虎有生气,如“笔势浩荡,智略辐凑,有权书论衡之风”。 书法 辛弃疾留存于世的墨迹甚少,《去国帖》是其为数不多的行楷书作品之一。此帖书法中锋用笔,点画尽合法度,书写流畅自如,浑厚沉婉,虽无甚特色,亦不失方正挺拔之气。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评价 正面评价 《宋史·卷四〇一》:“辛棄疾知大義而歸宋。” 陈亮《辛稼轩画像赞》:“呼而来,麾而去,无所逃天地之间;挠弗浊,澄弗清,岂自为将相之种!” 范开《稼轩词序》:“公一世之豪,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 刘克庄《辛稼轩集序》:“辛公文墨议论尤英伟磊落……笔势浩荡,智略辐凑,有权书衡论之风……呜呼,以孝皇之神武,及公盛壮之时,行其说而尽其才,纵未封狼居胥,岂遂置中原于度外哉……公所作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 谢枋得《祭辛稼轩先生墓记》:“公有英雄之才,忠义之心,刚大之气,所学皆圣贤之事……公精忠大义,不在张忠献、岳武穆下。……使公生于艺祖、太宗时,必旬日取宰相。……公没,西北忠义始绝望。” 刘熙载《艺概·词概》:“稼轩词龙腾虎掷,任古书中理語瘦語,一经运用,便得风流,天资是何夐异。”又“辛稼轩风节建竖,卓绝一时,惜每有成功,辄为议者所沮。”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辛稼轩,词中之龙也!”又“稼轩有吞吐八荒之概,而机会不来。正则可以为温、李,为岳、韩,变则即桓温之流亚。” 胡适《词选》:“(辛弃疾)是词中的第一大家。他的才气纵横,见解超脱,情感浓挚。” 负面评价 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幼安久宦南朝,未得大用,晚年多有沦落之感,亦廉颇思用赵人之意尔。观其与陈同甫酒後之言,不可知其心事哉。” 争议
辛弃疾的豪放词里,有诸多抒发壮志未酬的悲愤词,表达满腔报国热情被冷落和闲置的悲愤,如:“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想要驰骋疆场,但是“短檠灯,长剑铗,欲生苔。雕弓挂壁无用,照影落清杯。”;28岁时的作品《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抒发了壮志难酬、有家难归、岁月空度的悲愤;《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则表达了恢复旧山河的强烈愿望 。 农村词 除了抗战词、闲适词,辛弃疾还有大部分的农村词(也称作田园词),辛弃疾在第二次致仕时归隐上饶,有二十多年的时间。农场田园的生活也便成为了辛弃疾农村词(田园词)的源泉,虽然也受到了苏轼的田园诗影响但辛弃疾又在这一领域实现了超越与突破,虽然辛弃疾的田园诗数量只有二十五首左右,但也被认为是田园诗歌的一个高峰,也有评论者指出辛弃疾与苏轼的田园词未能像陶渊明那样切近农村生活,与农民之间有隔膜。辛弃疾在农村词表现手法上多用白描,来描绘人物情态动作和农村生活图景。辛弃疾在继承苏轼白描手法上,形成了与苏轼词般的语言朴素自然,通俗、清新,同时又熟练地将农民生活用语融入词中,使得词有淳朴特点。 辛弃疾的农场词讲述农村的美好生活,朴实、安定、充满活力,如“鸡鸭成群晚不收”、“明月别枝惊鹊”;描写蚕、小牛的“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描写农人勤劳,农家生活和睦融洽、快乐的“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辛弃疾的农村词,也有讲述了自己孤苦寂寞和对国事忧虑的感情,如:“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有解酒消愁,抒发牢骚的词,如“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也有讲述自己年老体衰、功业未成的痛苦,如“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 婉约词 辛弃疾描写爱情、男女离别的婉约词约有70多首,“其秾纤绵密,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绝不做妮子态”,辛弃疾的婉约词通常是借儿女情长之情和风月花草的景来抒发自身身世之感,并从中折射政治现实。据《鹤林玉露》载当时宋孝宗在读罢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后颇为不高兴。 辛弃疾代表作有《祝英台令·晚春》“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辛弃疾写婉约的爱情词,如“却把泪来做水,流也流到伊边”,如“如今只恨因缘浅,也不曾抵死恨伊。”“我自是,笑别人底,却无来,当局者迷”。 艺术成就 辛詞多豪放之作,意境雄奇闊大,形象生動,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王國維曰「稼軒之詞豪」),感情悲沾慷慨,豪壯熾烈。辛詞風格多樣化,也有纏綿細緻,自然閑淡,及其他風格的作品。辛弃疾的词,打破了词和诗,词和散文的界限,融合诗、词、散文、辞赋,丰富了词的内涵,扩大了词的表现力和境界。手法上,辛詞形式解放,詩詞散文合流,將詞散文化,善於鎔鑄經史百家,驅遣散文詩歌入詞。辛詞中並多議論,楊慎曰:「稼軒為詞論。」辛棄疾喜運用口語,善於提煉民間口語入詞,帶來新鮮活潑氣息。辛詞又善於用典,善用比興寄託、比喻、擬人等手法。语言上,辛弃疾的词“趋势庄、骚、经、史,无一点斧凿痕,笔力甚峭”,并且“用事最多,然圆转流丽,不为事所使,称是妙手”。辛弃疾的词慷慨豪放,熔铸百家,有豪放有婉约,汪洋恣肆,尽情挥洒,气势磅礴,风格豪迈,沉郁雄浑,笔酣墨饱,“稼轩敛雄心,抗高调,变温婉,成悲凉” 。 意境 辛弃疾的词的意境雄奇阔大,“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他以“英雄之才、忠义之心、刚大之气”写词,特定的时代环境、曲折的生活经历、强烈的个性气质、远大的政治抱负,决定了他的词富有“广阔的场景、战斗的英姿、坚强的性格”的形象,有雄奇的画面、悲壮的声响、飞动的景物、光怪陆离的神话传奇等,如《水龙吟》 : 手法 辛弃疾的词,“词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如寄深于浅,寄厚于轻,寄劲于婉,寄直于曲,寄实于虚,寄正于余皆是”,常常使用“比兴”手法,借助黄叶、草、鸟、山、风、水、月等景物寄托自己的情怀,如《摸鱼儿》用写男女爱情来写君臣之事,用惜春怨春写自己对南宋王朝的爱恨,用蛾眉遭妒写自己被朝廷抛弃,用玉环飞燕写南宋投降派,用斜阳烟柳写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如《蝶恋花》用“风雨无凭准”写朝廷反复无常。 想象 辛弃疾的词借助浪漫的想象来塑造,他把大自然的山水、风雨、草木、山石赋予人的感情和性格,如《太常引》:辛弃疾向嫦娥倾诉衷肠,要乘风遨游太空,砍断月桂树来澄清宇宙,表达自己的报国之志;如《沁园春》“杯,汝来前”,跟酒杯对话,显得幽默诙谐;如《西江月》“以手推松曰‘去’”,表达自己独立傲世、无求于人。 语言 辛弃疾的词打破了词以往的狭小天地,运用了诗句、古文、辞赋,丰富了词的语言范围,点化和化用前人的句子、诗歌,可以说是在词的历史上语汇最为丰富。“辛稼轩别开天地,横绝古今,论、孟、诗小序、左氏春秋、南华、离骚、史、汉、世说、选学、李杜诗,拉杂运用,弥见其笔力之峭”,“稼轩词龙腾虎掷,任古书中俚语瘦语,一经运用,便得风流”,代表作如《踏莎行》,全部化用了《易经》、《论语》、《诗经》与《礼记》,但是从容不迫、挥洒自如、毫无捏合之感: 辛弃疾的词运用了大量人民群众的口语,有着浓烈的生活气息,如“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轿儿挑了,担儿装了,杜鹃一声鹊起”;如“些底事,误认哪,不成真个不思家”;“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 诗 辛弃疾也写诗,题材多样,整理编辑的《全宋诗》中留有辛弃疾的140首诗,他的诗如《送别湖南部曲》,写自己的政治遭遇,诗风俊逸,和当时的诗坛“江西派”、“江湖派”不同,部分抗战诗,悲壮雄迈,不在其豪放词之下。辛弃疾的诗歌没有得到太大的关注,同时代的刘克庄认为是因为辛弃疾的词太富盛名,而掩盖了他的诗光辉,他也认为辛弃疾的诗(《送别湖南部曲》)“悲壮激烈”,清代的邹祗谟则分析认为辛弃疾工于词,使得诗“不强人意”。 文章 辛弃疾的文章,虎虎有生气,如“笔势浩荡,智略辐凑,有权书论衡之风”。 书法 辛弃疾留存于世的墨迹甚少,《去国帖》是其为数不多的行楷书作品之一。此帖书法中锋用笔,点画尽合法度,书写流畅自如,浑厚沉婉,虽无甚特色,亦不失方正挺拔之气。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评价 正面评价 《宋史·卷四〇一》:“辛棄疾知大義而歸宋。” 陈亮《辛稼轩画像赞》:“呼而来,麾而去,无所逃天地之间;挠弗浊,澄弗清,岂自为将相之种!” 范开《稼轩词序》:“公一世之豪,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 刘克庄《辛稼轩集序》:“辛公文墨议论尤英伟磊落……笔势浩荡,智略辐凑,有权书衡论之风……呜呼,以孝皇之神武,及公盛壮之时,行其说而尽其才,纵未封狼居胥,岂遂置中原于度外哉……公所作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 谢枋得《祭辛稼轩先生墓记》:“公有英雄之才,忠义之心,刚大之气,所学皆圣贤之事……公精忠大义,不在张忠献、岳武穆下。……使公生于艺祖、太宗时,必旬日取宰相。……公没,西北忠义始绝望。” 刘熙载《艺概·词概》:“稼轩词龙腾虎掷,任古书中理語瘦語,一经运用,便得风流,天资是何夐异。”又“辛稼轩风节建竖,卓绝一时,惜每有成功,辄为议者所沮。”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辛稼轩,词中之龙也!”又“稼轩有吞吐八荒之概,而机会不来。正则可以为温、李,为岳、韩,变则即桓温之流亚。” 胡适《词选》:“(辛弃疾)是词中的第一大家。他的才气纵横,见解超脱,情感浓挚。” 负面评价 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幼安久宦南朝,未得大用,晚年多有沦落之感,亦廉颇思用赵人之意尔。观其与陈同甫酒後之言,不可知其心事哉。” 争议 香港大学罗忼烈教授在《漫谈辛稼轩的经济生活》一文中指出辛弃疾落职后生活豪奢,从而推断其为官时可能有贪污行为。在辛弃疾晚年短暂出任期间,就有多次因贪腐之罪名受弹劾而被罢官,在《宋会要》之中也有记载。邓广铭等学者则对这一观点加以驳斥。
卫星名字列表 太陽系年表 外部連結 City of Hudson's Natural Satellite Page Gazetteer of Planetary Nomenclature Scott Sheppard's Giant Planet Satellite Page JPL Natural Satellite Discovery Data
海王星的卫星 卫星名字列表 太陽系年表 外部連結 City of Hudson's Natural Satellite Page Gazetteer of Planetary Nomenclature Scott Sheppard's Giant Planet Satellite Page JPL Natural Satellite Discovery Data James L. Hilton,
(彰化縣):位於彰化的一個地名。 磺溪 (臺中市):位於台中的一個地名。
磺溪 (臺中市):位於台中的一個地名。 磺溪書院 磺溪里
°C以下。 黄石公园的降水非常复杂多变,降水量从猛犸温泉附近的每年380毫米到公园西南部的2,000毫米。这里的降水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西部蛇河平原的湿润气流影响,而这反过来也正是由黄石本身形成的。这里一年中每个月都可能会下雪,每年在黄石湖周围平均会有3,800毫米的降雪量,海拔较高的地区更可达到这一数值的两倍。 黄石公园内很少会有龙卷风,不过1987年7月21日,怀俄明州有纪录以来最强烈的一场龙卷风通过布里杰-提顿国家森林的袭击了黄石国家公园,史称,这场龙卷风为F4级,风速达每小时333至420千米,所过之地留下了一条长39公里,宽1.6到3.2公里的毁灭之路,并将6,100公顷的成熟松林夷为平地。 休闲 黄石公园是美国最受欢迎的国家公园之一。从1960年代中期开始,每年有至少200万名游客慕名前来 。2010年7月,游客的数量达到创纪录的97万5000人。7月也是黄石国家公园最为忙碌的一个月,在忙碌的夏季,黄石国家公园有3700名雇佣人员经营着9家酒店和旅馆,一共可提供2238个酒间房间或小屋。他们还管理着加油站、商店和大多数营地,另外还有800名长期或季节性雇员提供国家公园服务。 公园的服务道路可以通向主要景点,但部分道路因改造而临时封闭,这里正在进行一个很长期的道路重建工作。冬天,除了从蒙大拿州帕克县进入公园的一条路外,其它各条公路都禁止汽车通行。具体的关闭时间从11月初至次年4月中旬,并且部分道路还会一直持续到5月中旬才对车辆开放。公园中的齐整道路一共有500千米,可以从5个不同的入口进入公园。内部虽然没有提供公共交通工具,但可以联系一些旅游公司获取机动交通服务。 冬天,专营公司会向游客提供雪上摩托车和并配有导游服务,不过人数和活动范围受国家公园管理局规定的配额限制。老忠实间歇泉、大峡谷和猛犸温泉是暑期公园最繁忙的景点,交通可能会因道路建设或有人在对野生动物进行观察等人为因素而拥堵很长时间。 国家公园管理局需要维护9个游客中心和博物馆的动作,并负责维护园内的多达2000幢历史或其它建筑。其中包括像1903至1904年建成的老忠实酒店和整个这类国家公园的地标性建筑。黄石堡还提供介绍公园历史和发展细节的历史和教育之旅。夏季多个地点都会提供篝火晚会节目和导游及其它解说性演示,其他季节也会提供有限的类似服务。 游客可以选择在十二个场地的超过2000个地点或国家森林周边以及南部的大蒂顿国家公园露营。一些边远地区的露营点则只能在得到许可后走路或骑马到达。园内一共有1,800千米的远足路径。不过由于园内的高山大多是由不稳定的火山岩组成,因此黄石并不是一个登山运动的好去处。带有宠物的游客必须一直用皮带拴住它们,并且只可以在距离道路不远或其它不太偏僻的区域如营地之类地区活动。在地热景点周围,公园还配备有以木头铺平的小路以保证游客安全,并且绝大多数景点都可供残障人士访问。国家公园管理局保持猛犸温泉附近的诊所全年运作并随时提供紧急医疗服务。 公园内不允许打猎,不过开放季节可以在周边国家森林进行。钓鱼是一项很受欢迎的活动,不过需要先获得黄石公园的钓鱼许可。值得注意的是,园内的大多数水域只能采用飞蝇钓,并且所有当地鱼种都只允许捉了就放。除了刘易斯湖和肖松尼湖之间约8千米长的刘易斯河流域外,公园内的其它大小河流都是禁止船只通行的,并且即使是在刘易斯河上也只允许用非机动类的船划行。黄石湖拥有一个游船码头,该湖也是最受欢迎的划船目的地。 公园早期曾允许甚至鼓励游客喂熊,熊学会了求食,而游客也非常乐意得到与熊拍照留念的机会。这导致每一年都发生过多起人员受伤的事件。1970年,公园管理方改变了这一政策,并大力向公众教育与熊亲密接触的危险性,还想方设法让熊无法在露营地、垃圾堆中找到食物。因为在近年来已经很难再观察到熊,所以人员的伤亡事件已经大幅减少,游客们的安全程度得到很大的提高。 黄石公园内其它受到保护的地区包括卡里布-塔伊、加勒廷、卡斯特、肖松尼和布里吉尔-提顿国家森林。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修建的小约翰·D·洛克菲勒纪念公园大道可以向南方直通至大蒂顿国家公园。有“美国最美丽的路程”之称的可以从东北方进入公园,沿途还可以欣赏到壮观的高海拔地区风景。公园附近的社区包括蒙大拿州的黄石西、瑞德洛格和加德纳,怀俄明州的科迪以及爱达荷州的阿什顿。距离最近并且有道路通行的机场分别位于蒙大拿州的博兹曼市和比灵斯,怀俄明州的杰克逊和科迪,加上爱达荷州的爱达荷福尔斯。公园以南510千米的盐湖城是距离最近的大型都会区。 司法管辖 整个黄石公园都属美国怀俄明联邦地区法院的司法管辖范围,这也让其成为唯一一个管辖领地超过一个州界线的联邦地区法院(怀俄明州、蒙大拿州和爱达荷州)。法学教授布莱恩··科尔特()曾表示如果有一个人在公园位于爱达荷州内无人居住的地区犯下罪行,可能没有办法按照宪法第六条修正案中的来组成一个陪审团进行审判(并且如果是在公园位于蒙大拿州境内的部分也会比较困难,因为那里人口很稀少)。这一争议是在一名被告受到有关在公园蒙大拿州地域犯下与野生动物有关罪行的指控时产生的,他最终被判罪名成立。 参见 美国国家公园列表 世界遗产 大蒂顿国家公园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美国地质调查局照片资料库 蒙大拿州-黃石,冰河國家公園的故鄉-官方網站 黃石國家公園-官方網站 黃石國家公園-非官方網站 黃石國家公園-天氣 黃石國家公園圖片集 USGS上的黃石國家公園地熱歷史分析 黃石國家公園网站 , 黃石國家公園-火山凹地 , 黃石國家公園-冰川地形歷史 黃石國家公園-虛擬實境導覽 黃石國家公園美洲水牛保護區 BBC有相關文章:黃石國家公園原貌 、黃石國家公園地理 、黃石國家公園早期歷史 、歐洲探險家與黃石國家公園 2013黃石公园免费入园时间 蒙大拿州國家公園 懷俄明州國家公園 愛達荷州國家公園 美國地標 懷俄明州間歇泉 IUCN分类II 濒危世界遗产 美国世界遗产
Dedication”),黄石国家公园由此正式创立。 海登虽然不是第一个想到在黄石地区创立公园的人,但却是其首位且最热心的倡导者。他表示“姑且不论这一地区能够给人类带来的利益和享受”,警告将会有人“把这些美丽的标本当成商品(出售)。”他也担心这一区域会面临与尼亚加拉大瀑布同样的命运,并得出结论这一地区应该“像空气和水一样免费”。他还在向公共用地委员会()提交的报告中总结道,如果(建立国家公园的)法案没有(获得通过而)成为法律,“这些有着非同一般好奇心和数千年积累狡诈技能的破坏者们现在正在等着进入这片神奇的土地,其一个季节的掠夺就将是无法恢复的。海登与他1871年斟测队的同僚们认识到,黄石是一笔价值无法衡量的巨大财富,并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稀有。他希望可以让其他人也看到并感受到这一点,之后铁路的通车和汽车的出现让这一愿望变成了现实。公园没有预留严格的生态目标,但其“游乐场地”的说法也绝非是要在此创建游乐园。海登对之的设想是建立一个类似英格兰、德国和瑞士所拥有的风景名胜区。 黄石国家公园的建立早年受到了不少来自地方的反对:一些地区担心由于联邦政府严禁在公园范围内进行资源开发会导致其经济发展受限,部分企业家则主张缩小园区的占地规模以便可以采更多矿、狩猎和伐木等行业。蒙大拿州的国会议员曾多次提出议案要求取消其(州内的)联邦土地使用限制。 公园正式建立后,内森尼尔··兰福德于1872年被指派为公园的首任管理员。他在此服务了整整五年,期间不但没有任何资金和人员的帮助,甚至连薪水都没有。这也导致他为了谋生而没有多少时间来改善和保护公园,并且由于缺乏相关政策和法规,他也没有多少法律手段可以用来执行这类保护。这也让黄石公园的资源很容易受到偷猎者、破坏者及寻求其它资源不法分子的窃取。兰福德在1872年给美国内政部长的报告中提及了公园管理者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且正确地预言黄石公园将成为一个主要的国际景点,政府应该继续对其进行监管。 1875年,曾奉乔治·阿姆斯特朗·卡斯特之命勘察黄石公园蒙大拿州境内区域的上校接到命令组织并带领一支考察队到蒙大拿州和新成立的黄石公园考察。他在之后的《黄石国家公园侦察报告》中汇报了所观察到对公园资源无法无天的开采行为。报告中还包括了其他队员如博物学家兼矿物学家的信件和附件,其中记录了偷猎美洲野牛、黑尾鹿、加拿大马鹿和羚羊来获取皮革的行为。“在1874至1875年冬,(被猎杀的)加拿大马鹿数量众多,而美洲野牛和黑尾鹿的情况更为严重,估计至少有3000头,羚羊的情况也与之不相上下。” 在这样的情况下,兰福德于1877年被撤职。在亲自穿越黄石地区并见证了公园的管理问题后自愿接替这一职位。联邦国会也终于同意拨出一小笔款项来支付其薪水并为公园的运作提供数额不多的资金。诺里斯使用这些资金拓宽了进入公园的道路,修建了多条柏油马路和其它设施。 1880年,被任命为公园的看守来控制偷猎和破坏行为。他曾于1873年加入费汀南德·凡德威尔·海登的地质勘察队,之后又花过数年时间探索如今怀俄明州境内的山地和乡村。如今,他已经被视为是历史上的首位国家公园护林员,黄石河源头的杨特峰就是以其命名来纪念他。不过事实证明,这样的措施仍然不足以对公园进行保护,无论诺里斯还是其后3位管理者都没有足够的人力和资源来做到这一点。 在蒙大拿州的利文斯顿建立了一个火车站,于1880年代早期连通了公园的北方入口,这也让其游客的数量从1872年的300人增长到了1883年的5000人。这些早年的游客们需要面对状况欠佳的道路和有限的服务,而且大部分人都是骑马或乘坐驿站马车来进入公园。到了1908年时,不断增加的游客数量也吸引联合太平洋铁路连接了黄石西部地区。不过乘坐火车前来的游客在二战期间数量大幅下降,并且在1960年代完全消失,包括黄石铁路支线在内的大部分铁道都转换成了自然的小径。 19世纪70-80年代美洲土著居民曾被排除在公园以外。一些部落已经季节性地使用黄石区域,但全年都会在这里生活的居民则只有西部被称为“吃羊人”()的肖松尼人。他们在1868年通过达成条约而让出了自己的土地离开,但保留了在黄石地区狩猎的权利。然而联邦政府从未批准这一条约,并且拒绝承认“吃羊人”或其他任何部落曾在黄石地区生活及其任何的权利要求。1877年8月下旬,约瑟夫酋长带领着约750名内兹佩尔塞人用13天时间穿越了黄石国家公园。他们受到美国陆军的追击并在双方都经历了惨重伤亡的大洞之战两星期后进入了国家公园。有些内兹佩尔塞人对其在公园内遇上的游客或其他人很友好,有些则相反。共有9位游客曾短暂被掳。虽然约瑟夫及其他酋长都命令不能让任何人受伤,但仍然有三人被杀害,数人受伤。之后在东部沿菲尔霍尔河一个分支到玛丽山后的下间歇泉盆地发生了遭遇战,这条小河至今仍被称为内兹佩尔塞溪。1878年,一组进入公园,这惊动了管理员菲勒图斯·诺里斯。在1879年的余波影响下,他建立了一个军事堡垒来防止美洲土著进入国家公园。 1886年,美国陆军到达猛犸温泉并建立了谢里登营,公园中持续不断的偷猎和破坏自然资源的行为才终于告一段落。之后22年中军队建起了永久性的工事,并将营地更名为。有了足够的资金和人手后,军队制定了自己的政策和法规,来实现允许公众访问的同时又保护公园野生动物和自然资源的目标。当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于1916年建立时,许多由军队制订的管理原则都得到了新机构的采纳。1918年10月31日,军队将控制权移交给了国家公园管理局。 现代历史 时间进入1915年后,每年开始有一千辆汽车进入公园,这导致了他们与骑马或通过马车进入公园游客的冲突。几年后,公园内的道路开始禁止马匹或马车通过。 一个于罗斯福新政时期建立,旨在为青少年提供救援的机构平民保护军团在1933至1942年黄石公园设施的建设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其项目包括植物造林、许多公园内营地的开发和道路的修建,甚至还有消除火灾隐患及消防工作。这一机构建设了早期的大部分游客中心、露营地以及现存的公园道路系统。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游客数量大幅下挫,公园人手也被削减,许多设施年久失修。但到了1950年代,黄石和其它国家公园的游客人数大幅上扬。为了容纳日益增加的游客人数,国家公园管理局开始执行来扩建园区服务设施并将之现代化,这一任务计划在1966年完成,以纪念国家公园管理局成立50周年,其特点则是将传统的小木屋与现代建筑风格相融合,不过到了1980年代后期,黄石大部分建筑又恢复到了较为传统的设计风格。1988年黄石公园火灾对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之后重建的设施都使用了较传统的建筑风格,而峡谷村中于2006年开放的游客中心也同样沿用了更为传统的设计。 发生在黄石以西希伯根湖的1959年黄石地震对公园内的一些建筑造成了损坏。在公园西北部发现了新的间歇泉,而之前已有的许多温泉的水也变得混浊,这也是有记录以来发生在这一地区最强烈的地震。 1963年,经过公众对有关在黄石地区强制减少加拿大马鹿数量问题持续数年的争论,美国内政部长委任了一个咨询委员会来收集科学数据以向将来国家公园野生动物的管理提供建议。委员会在之后的里奥波德报告中指出,在其它国家公园的扑杀程序已被证明成效甚微,并建议对黄石的加拿大马鹿种群加以管理。 因山火而引起的1988年黄石公园大火中公园历史上最严重的一起火灾。约321,272公顷的公园土地面积(约占总陆地面积的36%)受到了这一火灾的影响,导致对其既有消防管理政策重新进行系统性的评估。1988年的火灾季节被认为并没有什么不同寻常之处,但7月中旬持续的炎热和干旱共同导致火灾的危险性发展到了极致。在被称为“黑色星期六”的1988年8月20日,强风导致火势迅速蔓延,超过61,000公顷的地区被烧毁。 公园內已经发现并记录了上千个考古遗迹和1106个历史建筑。这些黑曜石崖和另外5幢建筑已经被指定为美国国家历史名胜。黄石还于1976年10月26日被指定为国际生物圈保护区,1978年9月8日又被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指定为世界遗产,还于1995至2003年因旅游、野生动物感染和入侵物种等方面原因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列表。2010年6月1日,黄石国家公园成为了第二个美国美丽国家公园25美分纪念币上的国家公园(第一个是阿肯色州的温泉国家公园)。 2022年6月,由於暴雨引发了洪水和山体滑坡,使得黃石國家公園自1988年野火以来首次將公园5个入口全部关闭。6月22日,黃石國家公園重新開放。 遗产和研究中心 遗产和研究中心座落于蒙大拿州境内,接近公园的南部入口。该中心是黄石国家公园的博物馆收藏、档案馆、研究图书馆、历史学家和考古实验室以及植物标本馆的所在地。黄石国家公园档案馆保留了黄石地区和国家公园服务的历史记录,包括黄石的管理记录,主要项目记录,资源管理记录以及捐赠的手稿和个人文件等。档案馆也是国家档案和记录管理局的附属机构。 地理环境 黄石国家公园约96%的陆地面积位于怀俄明州境内,另外3%在蒙大拿州,1%在爱达荷州。从北到南距离有101千米,从东到西则为87千米,整个公园面积为898,317公顷,比罗德岛州或特拉华州都要大。公园内5%的面积为河流和湖泊,其中最大的黄石湖有35,220公顷。黄石湖最深处有120米,湖岸线长180千米,海拔高度约为2,357米,是整个北美高海拔地区最大的湖。公园中80%的陆地面积是森林,其余大部分是草原。 北美大陆分水岭斜穿过公园的西南地区,这个分水岭分隔了太平洋和大西洋间的水汽流通。公园约三分之一的部分位于分水岭西部,黄石和蛇河的源头虽然距离上很近但正好是在分水岭的两边。因此蛇河的水汽就向太平洋方向飘移,而黄石则经墨西哥湾飘向大西洋。 公园位于黄石高原之上,平均海拔2,400米。该高原几乎以整条中洛矶山脉为界,海拔范围从2,700米到3,400米。公园内的最高点是鹰峰(海拔3,462米),最低点则是瑞斯河沿线(海拔1,610米)。附近的其它山脉包括西北部的,北方的 ,东部的阿柏萨罗山脉、东南方向的和西部的。整个黄石高原上最显眼的是海拔3,122米的沃什伯恩山。 黄石国家公园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石化森林之一,树木很久以前就被火山灰埋入地下并逐渐转化成矿物材料。这些火山灰和其他火山碎屑被认为是来自于园区本身。因为黄石实际上是一个超级火山的巨大陷落火山口。公园内有290个高度在4.6米以上的瀑布,其中最高的是94米的。 公园内还有3个幽深的峡谷,他们是由过去64万年间河流冲刷黄石高原上的火山凝灰岩而形成。其中刘易斯河冲刷出了南部的刘易斯峡谷,黄石河则冲刷出了黄石大峡谷和北方的布莱克峡谷。 地质 黄石地区是蛇河平原东北部的终点,并以一个巨大的U型圆弧一直延伸到爱达荷州博依西以西640千米。过去1700万年中北美洲板块因板块构造论中地幔对流的影响而不断漂移,最终黄石地区漂移到了这一个固定的热点上,现今黄石国家公园的景观正是其地壳下这一热点的最近表现。 黄石火山是北美最大的火山系统,并且由于其异常庞大的爆发力度而被称为“超级火山”。目前的陷落火山口是在至今约64万年前的一次灾难性的喷发中形成的,这次喷发释发了1000立方公里的火山灰、岩石和其它碎屑,其威力是1980年圣海伦火山爆发的1000倍。并产生了一个近1公里深,面积达72千米×45千米,沉积了大量石灰岩的陷落火山口。该火山已知最猛烈的一次爆发发生在210万年前,一共喷出了约2450立方公里的火山物质,并且创造出了。此外火山还于130万年前有过一次较小规模的爆发,喷出了280立方公里的火山物质并形成了。这三次爆发都释放了大量的火山灰覆盖了北美洲中部方圆数百英里的地区。大量的火山灰和有毒气体释放到大气中可能会对全世界的气象型态造成重大的影响并导致以北美地区为主一些生物种类的绝灭。 陷落火山口形成后的一次爆发发生在约16万年前,这一次形成了相对较小并包括如今黄石湖的陷落火山口。自上一次超级爆发后,从64万年至7万年前这段时间里,黄石火山口一带经历了一系列较小型爆发周期,逾八十次的爆发形成了目前遍布黄石火山口内的熔岩地表,包括黑曜石崖的流纹岩地表和的玄武岩地表。黄石大峡谷是最容易看到熔岩地层的地方,这里的黄石河继续冲刷着古老的熔岩流。该峡谷是个典型的V形山谷,这也证明这里是由河道而非冰川侵蚀而形成。 每一次爆发都有一个完整的周期,其高潮就是岩浆房内的熔岩部分流出后(因内部压力变小而导致)的坍塌。这一过程将形成一个被称为陷落火山口的塌陷地形,并通常会通过火山口周围的缝隙中释放出大量的火山物质和水蒸气。黄石地区过去3次灾难性大爆发的时间范围约从60万至80万年不等,但还不能根据这样少数的几次大爆发来对未来的火山活动作出较为准确的预测。 公园内或许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间歇泉就是位于上间歇泉盆地的老忠实间歇泉,同时、狮子间歇泉和蜂巢间歇泉也均位于这一盆地。世界上最大的活动间歇泉汽船间歇泉也位于公园境内。整个黄石拥有300个间歇泉及总计至少1万个地热点,全世界一半的地热点和三分之二的间歇泉都集中在黄石。 2001年5月,美国地质调查局、黄石国家公园和犹他大学创建了黄石火山观测站,一起合作对黄石高原火山区的地质活动进程进行长期监测,以传播有关这一地质运动活跃地区的潜在危险信息。 2003年,诺瑞斯间歇泉盆地的一些变化导致盆地内的部分道路暂时关闭。这里发现了一些新的火山喷气孔,一些间歇泉的活动性有所增强,温度也明显提高。部分间歇泉的水甚至热到直接转化为水蒸汽,并且水已经因变成过热液体而导致无法再正常涌出。此时恰逢美国地质调查局发布了一个多年研究项目的报告,报告反映黄石湖底的圆顶结构在过去一段时间中已经整体隆起了一段高度。研究还表明这些隆起并不会构成火山爆发的直接威胁,因为其有可能在非常长时间以前就发展起来了,并且在隆起部位的附近也没有发现温度升高的情况。 2004年3月10日,一位生物学家发现了5头显然被困在诺里斯间歇泉盆的野牛因季节性大气反转而吸入有毒地热气体死亡。紧接着在2004年4月,这里发生了频繁的地震活动。2006年,一份报告指出公园内的野鸭湖(Mallard Lake)和索尔溪(Sour Creek)地区从2004年中期开始至2006年以每年的速度升高,这里也长期以来一直被示为地面运动显著地区。不过到了2007年后期,其升高的速率已经放缓。这类事件引起了大量媒体的关注和对该地区未来地质发展的猜测。专家也对此作出回应告知公众,在不久的将来火山爆发的风险增加。 2014年7月,黄石公园增强的地热活动使部分沥青路段熔化并损坏。虽说平时国家公园内也会有类似事情发生,但是这次比平时被地热损坏得更严重,路上到处是熔化后留下的地热喷气孔,公园部分旅游景点和道路关闭。 地震 黄石地区每年会经历数千次小型地震,不过几乎都是人们感觉不到的。历史上这里曾发生过6次矩震级在6或以上的地震,包括1959年发生在公园西北边界的一次7.5级,这次地震引发了严重的山崩,并导致希伯根湖的堤坝部分崩溃。山崩的沉积物顺流而下并将河流堵塞进而形成了一个堰塞湖,该湖即被称为。这场地震一共造成28人死亡,并对附近区域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地震也引起公园西北方面的部分间歇泉喷发,并从地面一些较大的裂缝中喷出蒸汽,部分温泉原本清澈的泉水也变得浑浊。1975年6月30日,公园还受到了一次矩震级6.1级的地震袭击,但这一次并没有造成什么损失。 1985年的3个月中,公园的西北方向检测到了3000次轻微地震,这些地震被归类为一次群震,起因是黄石火山口的轻微下陷。从2007年4月30日开始后数天的时间里,黄石火山口发出了16次小型地震,其中震级最高为2.7。这样的群震事实上很常见,从1983至2008年已经发生过了70次这样的群震。2008年12月,黄石湖在4天的时间里一共发生了超过250次地震,测量到的最大震级为3.9。到了2010年1月,仅两天时间里就检测到了超过250次地震。地震活动仍然不断在黄石国家公园继续,美国地质调查局已经启动地震灾难计划每小时自动进行报告。 生物和生态 黄石国家公园是总面积两千万英亩(31250平方英里,80937平方千米)大黄石生态系统的核心。这一系统中还包括大蒂顿国家公园,邻近的国家森林和广阔的原野。这一生态系统是美国本土现存最大的,并且其中大部分都还保持着未经开发的原始形态。并且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完整的北半球温带生态系统(虽然这一区域大部分是山地而非温带,并且国家公园周围的国家森林也并不是完整无缺)。 植物群 公园内原生有超过1700种树木和其它维管植物,另外有约170种被认为属于外来物种。其中记录了8种松柏类植物,所有树林面积中有80%是黑松林。其他针叶林如、、和白皮松都在整个公园内发现了零散的小树林。截止2007年,白皮松受到了一种真菌引起的威胁,不过这一情况基本局限于森林的北部和西部。与蒙大拿州西北部几乎全部都这种真菌侵扰的情况相比,黄石只有约7%的白皮松受到影响。 和柳树是这里最常见的落叶植物。从20世纪初园内的杨树林有大幅度的减少,但最近已经有所恢复,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科学家认为这是因为狼群的重新引入改变了加拿大马鹿的生活习惯。 公园内已经确定有数十种开花植物,其中大部分在5月至9月间绽放。其中的是目前仅在黄石地区发现的一种开花植物。通常与其关系较为密切的物种都生存在更温暖的地区,这也让这儿的沙马鞭草更成了一个谜。这种罕见的植物大约有8000株生长在黄石湖畔的沙质土壤上。 在黄石的温泉中,数以万亿计的细菌组成各种千奇百怪形状的垫子,这些细菌是地球上最为原始的生命形态。蝇类和其它节肢动物就生活在这些的垫子上,甚至在严冬中也不例外。起初科学家们认为微生物只能从硫中获得营养,但2005年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至少有一些超嗜热物种也可以从氮分子中获得能量。 水生栖热菌是在黄石温泉中发现的一种细菌,该细菌能产生一种重要的Taq酶,可以用于在聚合酶链式反应过程中复制DNA。对这些细菌进行的检索也不会对现有的生态系统造成任何影响,科学家们也正在对黄石温泉内的其它细菌进行研究,希望可以找到多种疾病的治疗方法。 外来植物种类有时会因为消耗了有限的养分资源而威胁到本土物种,虽然最常见的外来物种一般都是在道路附近和主要景点之类人类经常造访的地区,但是也有部分传播到了较为偏远的地方。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外来物种都会直接从土壤中拔除或是喷涂药水杀灭,但这两种处理方法都既费时又昂贵。 动物群 黄石被普遍认为是美国本土48个州中最好的巨群野生动物栖息地。公园内有近60种哺乳动物,包括狼,受威胁的猞猁和灰熊等。其它大型哺乳动物还包括美洲野牛、美洲黑熊、加拿大马鹿、驼鹿、骡鹿、白尾鹿、雪羊、叉角羚、大角羊和美洲狮。 黄石公园野牛群是美国最大的美洲野牛群。一些牧场主担心野牛会将疾病传给他们饲养的牛,但实际上,大约一半的黄石公园野牛都曾暴露在感染可导致牛类流产的布鲁氏菌病环境下,但实践证明这一病菌对公园的野牛并没有什么影响,而且也从来没有过野牛传染疾病给家牛的病例报告。然而,动植物卫生检验署曾表示野牛“有可能是”怀俄明州和北达科他州牛类疾病传播的源头,加拿大马鹿同样可以携带这一病毒并传染给马和牛。北美野牛的数量曾一度达到3到6千万头,而如今的黄石公园则是它们最后的一个据点,其数量从1902年的少于50头已经增长到了2003年的4000头,并在2005年达到最高的4900头左右。但是虽然在2007年夏估计其数量还有4700头,但经过2008年的严冬数量已有所下降。其後一次充满争议的布鲁氏菌病控制行动中又有数百只野牛被宰杀,导致野牛数目急剧下降到了3000头左右。黄石公园野牛群被认为是整个北美最后的四个野外的纯种基因牛群之一,另外三个分别是犹他州的,以及位于南达科他州风穴国家公园和加拿大艾伯塔艾尔克岛的野牛群。 为了防范布鲁氏菌病的威胁,国家公园的工作人员经常骚扰那些冒险从边界外试图回到公园内的野牛,从1996至1997年年冬,有多达1079头野牛在被赶出公园后受到枪杀或是被送到屠宰场。动物权利活动家认为这一做法过于残酷,并且有关疾病传播的可能性也并不像一些牧场主所坚称的那么大。生态学家也指出,野牛只是季节性地前往大黄石生态系统中已经转换为放牧地区的区域中,这些区域有些位于国家森林的部分租给了私人牧场主。动植物卫生检验署表示通过接种疫苗和其它手段可以消除整个黄石公园野牛和加拿大马鹿的布鲁氏菌病威胁。 1914年起,为了保护公园内的加拿大马鹿数量,联邦国会拨款用于在公共土地上“摧毁狼群、草原犬鼠和其它会对农业及畜牧业造成损害的动物”。公园管理处的猎人们得到这样的命令后,截止1926年就宰杀了136匹狼,黄石地区的狼几乎完全绝迹。进一步的剿杀仍在继续,直至国家公园于1935年结束了这一做法。在1973年通过的中,狼是其中第一种哺乳动物。在狼被人类从黄石清除出去后,郊狼取而代之成为公园内最高级别的犬齿类猎食动物。但是它们没有能力放倒大型的动物,缺少顶级猎食动物的后果就是巨型动物中的老弱病残开始显著增加。 1990年代,联邦政府终于扭转了对狼群的看法。负责监督受威胁或濒危物种的美国鱼类及野生动物管理局作出了一个有争议的决定,从加拿大进口重新放养回公园中。事实证明这一举措是成功的,各种动物的数量也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根据2005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整个大黄石生态系统一共发现有13群狼总计326匹,其中118匹在黄石公园境内。虽然公园内狼的数量要低于2004年的报告,但这有可能是由于狼迁移到了附近的其它地区,如蒙大拿州境内狼的数量就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几乎所有记录到的狼都是1995-96年重新引进的66匹狼的后代,其在怀俄明州、蒙大拿州和爱达荷州数量恢复得如此迅速,以致于美国鱼类及野生动物管理局于2008年2月27日将北落基山狼从濒危物种名单中去除。 大黄石生态系统内一共有约600头灰熊,其中超过一半生活在黄石公园境内。灰熊目前被列为是受威胁的物种,不过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已经宣布打算将其从黄石区域的濒危物种名单上去除,不过对于其它这一物种数量尚未完全恢复的地区则仍然会予以保持。不过有反对者认为将其从保护名单上去除可能导致各州再次允许对其的猎杀活动,所以应当建立并落实更好的保护措施以确保其数量的持续增长。 黄石地区拥有超过3万头加拿大马鹿,是数量最多的大型哺乳动物。北部牛群的数量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就大幅度下挫,这主要是因为狼的猎杀以及加拿大马鹿开始利用更多的森林地区来逃避猎杀带来的影响,同时这也提高了研究人员统计其数量的难度。冬天,北部的牛群会向西迁移到蒙大拿州西南部,南部的牛群则会向南迁移,而加拿大马鹿会迁移至大蒂顿国家公园东南方向的。南部的牛群迁移是除阿拉斯加州以外美国最大规模的哺乳动物迁移行动。 2003年,公园发现了一只雌性猞猁及其幼崽的踪迹并追踪了超过3.2千米远。利用对粪便及其它证据进行化验可以证实其存在,但没有人亲眼看到过。虽然2001年时通过对发现的一些毛发样本进行DNA检测可以证实公园内仍然有其活动,但自1998年开始就没有人再在黄石地区亲眼看到过猞猁。其它不大常见的哺乳动物包括山狮和貂熊,其中山狮估计在园内仅有约25只,而貂熊的具体数量仍然不明。这些罕见且稀有的哺乳动物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判断园区内动物栖息地是否得到了妥善保护。 黄石生活有18种鱼类,其中包括,这种鱼非常受钓鱼爱好者欢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黄石山鳟曾面临过几次威胁,包括涉嫌非法引入黄石湖的湖鱒,这一入侵物种会对体型较小山鳟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虽然美国政府曾于1890年在蛇河流域的肖松尼湖和刘易斯湖放养过湖鳟,但它从未被正式引入黄石河流域。山鳟同时还面临着持续干旱和意外引入的脑粘体虫威胁,这种寄生虫会导致养殖或野生的鲑鱼和鳟鱼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旋转病)。从2001年开始,法律规定黄石地区水域的任何本地鱼种都只允许捉到或钓上后马上予以放生。 黄石还生活有6种爬行动物,如锦龟和草原响尾蛇,以及包括在内的4种两栖动物。 黄石地区一共报告发现过311种鸟类,其中约一半在公园中筑巢。截止1999年,公园内已记录了26对秃鹰的巢穴。这里还记录了极其罕见的美洲鹤,不过其在世界范围内一共有385只,但只有3只生活在落基山脉地区。包括普通潜鸟、丑鸭、鹗、游隼和黑嘴天鹅在内的其它一些鸟类则因为在黄石非常稀有而受到了特别的关注。 森林火灾 山火是大多数生态系统的自然组成部分,而黄石发现的植物已经以多种方式适应了其存在。的树皮很厚,可以保护以内的部分免遭大多数火灾的破坏。公园内最为常见黑松的果实只有在受到火焰加热后才会爆开,里面的种子外包有厚实的树脂,只有以火熔融这些树脂后,种子才会四下散开。火焰烧去已经死亡或倒下的树木,清除了剩余少量黑松蓬勃成长的障碍。高山冷杉、英格曼云杉、白皮松则主要生长在不大可能会有火灾发生的较为寒冷和潮湿的地区。颤杨可以从其根部直接发穿,所以即使火灾严重到烧掉了地面上的树,但经土壤隔热的树根往往能逃过一劫,所以仍然可以继续生存。国家公园管理局估计在自然条件下,黄石的草原平均每20至25年就会被烧掉一次,而公园内的森林则平均每300年就会经历一次大火。大约有35次自然森林火灾是由每年的闪电引起的,另外6至10起则是人为因素导致,其中大部分是意外。黄石国家公园一共有3个由专业消防员组成的救火队,其中一个在没有对公众开放的沃什伯恩山上。公园还会从空中监控火情,并依靠游客报告吸烟和生火行为。 公园消防员在火灾多发季节(6月下旬至9月中旬)会一直有人值班,傍晚和夜里是火势最为猛烈的时候。很少会有大火烧到超过40公顷,绝大多数火灾都只烧到略超过0.4公顷就熄灭了。消防部门重点监测的是已经死亡和倒下的树木数量,土壤和树的水分以及天气因素,来确定哪些地方最容易发生火灾。目前公园的防火政策是禁止一切人为因素造成的火灾,并对自然发生的火灾进行评估以判断其对生态系统是更有利还是更有害。只有在火灾会直接威胁到人类或建筑,以及火势很容易失去控制的情况下才会进行灭火。 为了尽可能减少火灾失控及威胁人类和建筑安全的几率,公园的工作人员所做的并不仅仅是监控潜在的火灾,他们还会进行故意将一部分存在火灾隐患死亡树木烧除的工作,消防员将对其火势和所需烧除的木材数量进行严格的控制。有时他们还会(在确信不会失控的情况下)放任自然火灾的燃烧。与其它公园不同的是,黄石极少有因员工进行可控烧除而引发的火灾。在过去30年中,有超过300次自然火灾都是任其自然熄灭的,不过消防员会将一些可燃物移除来防止这些火灾对人类及财物构成威胁。消防部门还会利用受控火灾来对公众进行规范教育,让他们了解火灾的危险性。并在火灾高发时节暂时禁止在露营营地生火。美国早期土地管理政策一直认为任何的森林火灾都是有害的,火被视为是一个纯粹的破坏性力量来源,没有多少人明白它是生态系统的自然组成部分。因此在人们对山火的形成有更全面的了解。20世纪70年代以前,所有的火灾都会被努力扑灭。这也让已死亡或接近死亡的树木不断增加,进而导致之后的火灾会变得越来越凶猛甚至完全失去控制。之后制订的火灾管理方案细节中则认为,如果不会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构成直接威胁,那么可以放任其进行燃烧直至熄灭。 1988年的春天和初夏都比较湿润,但接下来整个落基山脉北部都进入了有纪录以来最为干旱的时期。一开始因水分充足而生长良好的草和树木很快变成了干燥的火种。国家公园管理局开始努力灭火来保持对火情的控制,但是极度的干旱将火势助长到了一个无法抑制的程度。从1988年7月15日至21日,大火迅速在整个黄石地区的约3,400公顷范围中蔓延开来,这其中还包括园区以外的地域,仅公园范围内就有40,000公顷地区受灾。到了月底,大火彻底失控,多处火源引起的大火烧到了一起。1988年8月20日是损失最为惨重的一天,超过61,000公顷的园区被烧毁,在接下来长达两个月的时间里,七处主要大火烧毁了总面积达321,000公顷园地中的95%。共计25,000名消防员和军人投身到了灭火工作中,消防成本约1.2亿美元。等到冬天带来的雪终于帮助扑灭最后的火焰时,整场火灾已经摧毁了67座建筑物,其它直接经济损失数百万美元。虽然没有平民在这一过程中丧生,但仍有两位参与救火工作的人员遇难。 与当时的媒体报导不同的是,因火灾造成公园动物死亡的数量实际上并不多。之后的调查显示一共只有约345只加拿大马鹿(总数量约为4万至5万只),36只鹿,12只驼鹿,6只黑熊和9头野牛丧生。根据从1988年大火中获得的经济教训和来自不同领域专家及科学家的建议,美国境内所有的土地管理机构所实施的消防管理政策都作出了改变。到1992年时,黄石已经通过了一项新的火灾管理方案,其中包含对自然火灾进行严格观测的指导方针。 气候 黄石公园的气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海拔高度的影响,其中海拔较低的地区一年四季都很温暖,最高温度纪录为2002年时达到过37 °C,而最低温度纪录则是1933年的-54
三国演义人物列表 三國虛構人物列表
三国志人物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