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stringlengths
5
75
author
stringlengths
0
48
fromurl
stringlengths
0
185
summary
stringlengths
4
460
pic
stringlengths
32
70
largepic
stringlengths
0
69
titlepic
bool
2 classes
thumb
bool
2 classes
islctt
bool
2 classes
selector
stringclasses
14 values
translator
stringlengths
0
45
reviewer
stringclasses
27 values
editorchoice
bool
2 classes
tags
list
category
stringclasses
20 values
count
dict
comments_data
list
related
list
excerpt
stringlengths
4
460
date
timestamp[s]
updated
timestamp[s]
id
int64
1
16.6k
permalink
stringlengths
17
21
content
stringlengths
116
82.2k
使用 Yum 历史查找已安装或已删除的软件包信息
Aaron Kili
http://www.tecmint.com/view-yum-history-to-find-packages-info/
在本文中,我们将解释如何查看 Yum 事务的历史记录,以便于了解有关安装的软件包以及从系统中所卸载/清除软件包的信息。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2/24/051207yrormo3potnokouk.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2/24/051207yrormo3potnokouk.jpg
true
false
true
OneNewLife
false
[ "Yum", "历史" ]
技术
{ "viewnum": 16541, "commentnum": 1, "favtimes": 3,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4.91.142.12", "message": "很想念fedora,也有点想念yum,不过最新的开始用dnf了。",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Chrome 56.0|Mac 10.12 用户", "date": "2017-02-24T23:52:04" } ]
[]
在本文中,我们将解释如何查看 Yum 事务的历史记录,以便于了解有关安装的软件包以及从系统中所卸载/清除软件包的信息。
2017-02-24T09:47:00
2017-02-24T09:47:00
8,236
/article-8236-1.html
[Yum](https://linux.cn/tag-yum.html) 是 RHEL/CentOS 的一个基于 rpm 的交互式高级包管理器,用户可以用它来安装新的软件包、卸载或清除旧的/不需要的软件包。它可以[自动运行系统更新](/article-8015-1.html),并执行依赖分析,对已安装的或可用的软件包进行查询等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解释如何查看 Yum 事务的历史记录,以便于了解有关安装的软件包以及从系统中所卸载/清除软件包的信息。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2/24/051207yrormo3potnokouk.jpg) **推荐阅读:** [20 条关于 Linux 软件包管理的 Yum 命令](http://www.tecmint.com/20-linux-yum-yellowdog-updater-modified-commands-for-package-mangement/) 以下是一些如何使用 Yum 历史命令的示例。 ### 查看完整的 Yum 历史 要查看 Yum 事务完整的历史记录,我们可以运行以下命令,然后将显示:事务 ID、执行特定操作的用户、操作发生的日期和时间、实际操作以及任何错误的附加信息与操作: ``` # yum history ``` ![查看 Yum 历史](/data/attachment/album/201702/24/051240i1x6wgrxu4w6xrru.png) ### 使用 Yum 查找软件包信息 `history` 的子命令:`info`/`list`/`summary` 可以将事务 ID 或包名作为参数。此外,`list` 子命令可以加上特殊的参数,`all` 表示所有的事务。 运行以下命令查看先前的历史: ``` # yum history list all ``` 并且,你可以使用下面的 `info` 命令查看涉及指定软件包的事务详情,例如 `httpd`: ``` # yum history info httpd ``` ![Yum - 查找软件包信息](/data/attachment/album/201702/24/051240ijct6qjg5la11c9l.png) 发出以下命令可以获得包含 `httpd` 软件包的事务的摘要: ``` # yum history summary httpd ``` ![Yum - 查找软件包的摘要](/data/attachment/album/201702/24/051241wzvpu9ht900d99h2.png) 还可以使用事务的 ID 来查找,以下命令会显示 ID 为 `15` 的事务的详情。 ``` # yum history info 15 ``` ![Yum - 使用 ID 查找软件包信息](/data/attachment/album/201702/24/051241gp5104h4hu115jf4.png) ### 使用 yum history 查找软件包事务信息 有一些用于打印某个或多个软件包事务详情的子命令。我们可以使用 `package-list` 或 `package_info` 查看关于 `httpd` 的更多信息,例如: ``` # yum history package-list httpd 或 # yum history package-info httpd ``` ![Yum - 查找软件包事务信息](/data/attachment/album/201702/24/051242q94p82a3nnrumr4o.png) 要得到多个软件包的记录,我们可以运行: ``` # yum history package-list httpd epel-release 或 # yum history packages-list httpd epel-release ``` ![Yum - 查找多个软件包的信息](/data/attachment/album/201702/24/051242qjqzbqj9bbbbjx19.png) ### 使用 Yum 回滚软件包 此外,还有一些 `history` 的子命令可以让我们撤销/重做/回滚事务。 1. `undo` - 会撤销一个指定的事务。 2. `redo` - 重复一次指定的事务。 3. `rollback` - 撤销指定事务之后的所有事务。 它们采用单个事务 id 或关键字 `last` 和从最后一个事务开始的偏移量。 例如,假设我们已经做了 60 个事务,`last` 是指事务 60,`last-4` 指向事务 56。 **推荐阅读:** [怎样使用 `yum-utils` 来维护以及加速 Yum](http://www.tecmint.com/linux-yum-package-management-with-yum-utils/) 以上子命令是如下工作的:如果我们有 5 个事务——V,W,X,Y 和 Z,其中分别是安装各个软件包的。 ``` # yum history undo 2 #将删除软件包 W # yum history redo 2 #将重新安装软件包 W # yum history rollback 2 #将删除软件包 X、 Y 和 Z ``` 在下面的示例中,事务 2 是一个更新操作,如下所示,以下 `redo` 命令将重复事务 2 直到所有软件包到更新到当前时间的最新版本: ``` # yum history | grep -w "2" ``` ![Yum - 查找软件包事务的 ID](/data/attachment/album/201702/24/051242fcszwrrs06spx8fg.png) ``` # yum history redo 2 ``` ![用 Yum 重新更新软件包](/data/attachment/album/201702/24/051243so1g9sqm55gibvgg.png) `redo` 子命令同样可以在我们指定事务之前加上一些可选的参数: 1. `force-reinstall` - 重新安装所有在此事务中安装的软件包(通过 `yum install`、`upgrade` 或 `downgrade`)。 2. `force-remove` - 移除所有已经更新或回滚的软件包。 ``` # yum history redo force-reinstall 16 ``` ![Yum - 强制安装软件包](/data/attachment/album/201702/24/051243z5mdrk7lay5b1ld7.png) ### 查找 Yum 历史数据库和来源信息 这些子命令为我们提供有关历史记录数据库和其它信息来源的信息: 1. `addon-info` - 提供更多的信息来源。 2. `stats` - 显示当前历史数据库的统计信息。 3. `sync` - 使我们能够更改为所有已安装软件包存储的 `rpmdb`/`yumdb` 数据。 看一下以下的命令的子命令实际上是怎样工作的: ``` # yum history addon-info # yum history stats # yum history sync ``` 使用 `new` 子命令设置新的历史文件: ``` # yum history new ``` 我们可以在 yum 手册页找到关于 Yum `history` 命令和其它几个命令的完整信息: ``` # man yum ``` **推荐阅读:** [4 个使用 Yum 禁用/锁定某些软件包更新的方法](http://www.tecmint.com/yum-lock-disable-blacklist-certain-package-update-version/) 就是这么多了。在本篇指南中,我们介绍了各种 Yum `history` 命令,以查看 Yum 事务的详细信息。 --- 作者简介: Aaron Kili 是 Linux 和 F.O.S.S 的爱好者,目前任 TecMint 的作者,志向是一名 Linux 系统管理员、web 开发者。他喜欢用电脑工作,并热衷于分享知识。 --- via: <http://www.tecmint.com/view-yum-history-to-find-packages-info/> 作者:[Aaron Kili](http://www.tecmint.com/author/aaronkili/) 译者:[OneNewLife](https://github.com/OneNewLife)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使用 rsync 来备份 Linux 系统
David Both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17/1/rsync-backup-linux
即使你只是个人用户而不是一个企业,备份你自己的数据也是非常重要的,我有二十年来的个人财务数据和我现在已经关闭的企业的数据,以及大量的电子发票。也包括近年来我创作的大量不同类型的文档、报告和数据报表。我不想失去任何这些数据。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2/24/162631j7hcqn32ilq9plai.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2/24/162631j7hcqn32ilq9plai.jpg
true
false
true
trnhoe
false
[ "备份", "rsync" ]
观点
{ "viewnum": 16121, "commentnum": 4, "favtimes": 7,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4.218.171.179", "message": "天天都要温故知新", "username": "hrj294055233 [Firefox 51.0|Ubuntu]", "date": "2017-02-24T18:35:35" }, { "postip": "123.151.22.194", "message": "赞赞。。。讲解的很细致。。。。", "username": "angeltgc521 [Sogou Explorer 2|Windows 7]", "date": "2017-03-01T16:16:17" }, { "postip": "139.205.232.216", "message": "受益匪浅", "username": "来自四川的 Chrome 84.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20-08-19T16:41:37" }, { "postip": "112.95.152.98", "message": "备份Linux的/目录,需要注意啥?直接rsync -ahv / use@192.168.1.1:/home/backup<br />\r\n这样能直接备份整个根目录?", "username": "来自广东深圳的 Microsoft Edge 18.18362|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23-05-08T17:19:33" } ]
[]
即使你只是个人用户而不是一个企业,备份你自己的数据也是非常重要的,我有二十年来的个人财务数据和我现在已经关闭的企业的数据,以及大量的电子发票。也包括近年来我创作的大量不同类型的文档、报告和数据报表。我不想失去任何这些数据。
2017-02-24T16:26:00
2017-02-24T16:26:00
8,237
/article-8237-1.html
> > 探索 rsync 在备份方案中的作用。 > > > 在系统管理员的工作中备份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当没有完整备份或者良好规划的备份和实施时,就可能或早或晚不可挽回地丢失重要的数据。 所有公司,无论大小,都运营在数据之上。考虑到丢失业务数据造成的经济和业务损失,从最小的个人公司到最大的跨国企业,没有一个公司能在丢失大部分数据以后得以幸存。你的办公室可以通过保险赔偿重建,但是你的数据就不可能再恢复了。 这里提到的丢失是指数据的完全损坏。而不是指数据被偷走,那是另一种灾难。我这里说的是数据被完全摧毁。 即使你只是个人用户而不是一个企业,备份你自己的数据也是非常重要的,我有二十年来的个人财务数据和我现在已经关闭的企业的数据,以及大量的电子发票。也包括近年来我创作的大量不同类型的文档、报告和数据报表。我不想失去任何这些数据。 所以备份是我数据长期安全的必要保障。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2/24/162631j7hcqn32ilq9plai.jpg) ### 备份软件选择 有许多软件可以执行备份。大多数 Linux 发行版提供至少一种开源的备份软件。同时也有许多商业备份软件,但是这些都不符合我的需求,所以我决定使用基础的 Linux 工具来进行备份。 在我为 Open Source Yearbook 写的文章, [最佳搭档之 2015:tar 和 ssh](https://opensource.com/business/15/12/best-couple-2015-tar-and-ssh) 中,我说明了昂贵的商业备份软件在设计实施可行的备份计划中并不是必要的。 从去年开始我尝试了另一种选择, [rsync](https://en.wikipedia.org/wiki/Rsync) 命令,它有许多我已经从中受益的有趣特性。我的主要需求是所创建的备份,用户不需要解压备份压缩包就能定位和恢复文件,以便节约创建备份的时间。 这篇文章的目的只是为了说明 rsync 在我的备份方案中的作用。并不是 rsync 的全部能力或者它的各种适用场景的概览。 ### rsync 命令 Andrew Tridgell 和 Paul Mackerras 编写了 rsync ,首次发布于 1996 年。它的目标是向另一台电脑同步文件。你注意到了他们为什么取这个名字了吗(remotely synchronize)?它是大多数发行版都提供的开源软件。 rsync 能够用于同步两个目录或目录树,无论它们是在同一个计算机上还是不同的计算机上,而且不仅如此,它还能做到更多。它创建或者更新的目录与源目录完全一样。新的目录不是以 tar 或 zip 等打包存储,而是普通的目录和文件,常见的 Linux 工具都能轻松访问,而这正是我所需要的。 rsync 的最重要的特性之一是它处理源目录被修改的已有文件的方式。它使用分块校验来比较源文件和目标文件,而不是从源把整个文件复制过去。如果两个文件所有块的校验和都相同,那么就不用传输数据。否则只有被改变的块被传输。这样节约了远程同步消耗的大量时间和带宽。比如,我第一次使用 rsync 脚本来把我所有的主机备份到一个外接的大型 usb 硬盘上需要三个小时,因为所有的数据都需要传输过去。而接下来的备份需要的时间就只是 3 到 8 分钟,这取决于上次备份以来创建和改变了多少文件。我使用 `time` 命令来记录实际花费的时间。昨天晚上,我只花了三分钟来从六个远程系统和本地工作站备份大概 750 Gb 数据。实际上只有在白天改变的几百 Mb 数据需要备份。 下面的命令可以用来同步两个目录及其任意子目录的内容。也就是说,在新目录的内容和源目录同步完之后,它们的内容完全一样。 ``` rsync -aH sourcedir targetdir ``` `-a` 选项表示归档模式,它会保持权限、所有关系和符号(软)链接。`-H` 选项用来保持硬链接。注意源目录和目标目录都可以在远程主机上。 假设昨天我们使用 rsync 同步了两个目录。今天我们想再同步一次,但是我们从源目录删除了一些文件。rsync 默认只复制新的和改变过的文件到新目录里,而不去改变新目录里被我们删除的文件,但是如果你想让那些在源目录里被删除的文件在新目录里也被删除,那么你可以加上 `--delete` 选项来删除。 另一个有趣的选项,也是我个人最喜欢的选项是 `--link-dest`,因为它极大地增加了 rsync 的能力和灵活性。`--link-dest` 使每日备份只花费很少的额外空间和很短的时间。 用这个选项指定前一天的备份目录,以及今天的备份目录,然后 rsync 会创建今天的新备份目录,并将昨天备份目录里的每一个文件在今天的备份目录中创建硬链接。现在我们在今天的备份目录中有一大堆指向昨天备份的硬链接。文件没有被重复创建,而是创建了一些硬链接。对于[硬链接](https://en.wikipedia.org/wiki/Hard_link),在 Wikipedia 中有非常详细的描述。而在用昨天的备份目录文件的硬链接创建了今天的备份之后,rsync 和平常一样进行备份,如果在文件中检测到了变化,就不会做硬链接,而是从昨天的备份目录里复制一个文件的副本,再把源文件中变化的部分复制过去。(LCTT 译注:此处疑似原文表述不清,参见 `generator.c` 的 `try_dests_reg` 函数,先根据 `match_level` 选择复制或者硬链接,而不是创建硬链接后再判断 `match_level`) 现在我们的命令类似于下面这样。 ``` rsync -aH --delete --link-dest=yesterdaystargetdir sourcedir todaystargetdir ``` 你也可能想要排除一些不想要备份的目录或者文件。那么就可以使用 `--exclude` 选项。用这个选项加上你想排除文件或目录的模式。你可以用下面的新命令来排除浏览器的缓存。 ``` rsync -aH --delete --exclude Cache --link-dest=yesterdaystargetdir sourcedir todaystargetdir ``` 注意:你想排除的每一个文件的模式前面都分别需要加上 `--exclude` 选项。 rsync 可以同步远程主机,无论是作为同步源头还是目标。再举一个例子,我们假设想要把名为 remote1 的远程主机的目录同步到本地。因为 ssh 作为与远程主机交换数据的默认协议,我一直使用 ssh 选项。现在命令类似于下面这样。 ``` rsync -aH -e ssh --delete --exclude Cache --link-dest=yesterdaystargetdir remote1:sourcedir todaystargetdir ``` 这就是我的 rsync 备份命令的最终版本。 你可以依靠 rsync 的大量选项来定制你的同步过程。大多数情况而言,我刚刚描述的简单命令就足以胜任我的个人需要。你可以阅读 rsync 丰富的文档来了解它的其他能力。 ### 部署备份 我的备份自动运行因为—“万物皆可自动化”。我写了一个 BASH 脚本使用 rsync 创建每天的备份。包括确保备份介质被挂载,生成每天的备份目录的名字,以及在备份介质中创建合适的目录结构,最后执行真正的备份再卸载备份介质。 我用 cron 每天早晨执行脚本确保我永远不会忘记备份。 我的脚本 rsbu 和配置文件 rsbu.conf 可以在 [GitHub](https://github.com/opensourceway/rsync-backup-script) 上获取。 ### 恢复测试 所有没有经过测试的备份计划都不完整的。你可以通过测试恢复某个文件或者整个目录,以确保备份在照常工作并且可以通过它来在数据全部丢失后恢复。我见过太多备份由于种种理由失败,以及由于缺乏测试忽略的问题导致宝贵的数据被丢失。 选择一个文件恢复到比如 `/tmp` 的测试目录,这样你就不会覆盖任何备份后被更新的文件。验证文件的内容是否是你预期的。恢复用 rsync 备份的文件仅仅只是找到你的备份文件然后把它复制到你想恢复的地方去那样简单。 我有几次不得不恢复我的个人文件,偶尔是整个目录。大多数是自己意外删除了文件或者目录。有几次是因为硬盘崩溃。这些备份迟早会派上用场。 ### 最后一步 但仅仅创建备份并不能拯救你的业务,你需要定期的地创建备份,使最近的一次备份储存在另一台远程机器上,如果有可能,放在另外一个建筑物中或几英里之外。这样可以确保大规模的灾难不会摧毁你的所有备份。 对于小型企业的一个合理选择是在可移动介质上做每日备份,晚上把最新的备份带回家里,第二天早上把更早的备份带到办公室。你就会有几个轮流的拷贝。甚至可以把最新的备份带到银行并放到你的保管箱里,然后带回之前的备份。 --- 作者简介: David Both - 他居住在北卡罗来纳州的罗列,是 Linux 和开源提倡者。他已经从事 IT 行业 40 多年。在 IBM 教授了二十多年 OS/2。在 IBM 的时候,他在 1981 年为最初的 IBM 个人电脑编写了第一门培训课程。他为红帽教授 RHCE 课程,并曾在世通公司、思科、北卡罗来纳州政府工作。他使用 Linux 和开源软件已经有二十年左右了。 --- via: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17/1/rsync-backup-linux> 作者:[David Both](https://opensource.com/users/dboth) 译者:[trnhoe](https://github.com/trnhoe)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如何在 Ubuntu 上使用 ADB 备份 Android 数据
Derrik Diener
https://www.maketecheasier.com/back-up-android-data-adb-ubuntu/
ADB(Android Debug Bridge)。它允许用户通过命令行直接访问任何 Android 设备。有了这个工具,一切皆有可能 - 包括备份整个 Android 设备。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2/25/143411eas98czpbbaxaawq.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2/25/143411eas98czpbbaxaawq.jpg
true
false
true
ucasFL
false
[ "Android", "备份", "ADB" ]
桌面应用
{ "viewnum": 13270, "commentnum": 15,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27.223.99.130", "message": "<div class=\"quote\"><blockquote>在点击 “恢复我的数据” 以后,恢复进程就开始了。耐心点,因为这可能需要一定时间。</blockquote></div>真的需要好长时间啊!", "username": "绿色圣光 [Firefox 51.0|Windows 7]", "date": "2017-02-27T10:54:24" }, { "postip": "123.120.92.150", "message": "用了多少时间?", "username": "linux [Chrome 56.0|Mac 10.11]", "date": "2017-02-27T13:00:46" }, { "postip": "27.223.99.130", "message": "被坑了!<br />\r\n该备份的没备份。无关紧要的全备份了!<br />\r\n微信、QQ、Planner 5D、通讯录存储,都没备份!<br />\r\nSD卡里那么多照片和音乐却全备份了!<br />\r\n我已经崩溃了!", "username": "绿色圣光 [Firefox 51.0|Windows 7]", "date": "2017-02-27T17:10:39" }, { "postip": "123.120.92.150", "message": "你备份完将系统干掉了?!", "username": "linux [Chrome 56.0|Mac 10.11]", "date": "2017-02-27T23:14:23" }, { "postip": "223.81.192.95", "message": "从6.0刷到7.1了。", "username": "绿色圣光 [Firefox 45.0|GNU/Linux]", "date": "2017-02-27T23:33:12" }, { "postip": "119.145.136.165", "message": "恭喜你!居然不去测试就马上用!我还真没这么大胆!祝君数据尚能找回!", "username": "W_Lu [Firefox 42.0|Windows 7]", "date": "2017-02-28T13:35:45" }, { "postip": "119.145.136.165", "message": "恭喜你!居然不去测试就马上用!我还真没这么大胆!祝君数据尚能找回!", "username": "W_Lu [Firefox 42.0|Windows 7]", "date": "2017-02-28T13:36:27" }, { "postip": "123.120.92.150", "message": "按说这些应用的数据是存储在SD卡的?", "username": "linux [Chrome 56.0|Mac 10.11]", "date": "2017-02-28T13:46:28" }, { "postip": "223.81.192.168", "message": "还好,没有什么太重要的东西。", "username": "绿色圣光 [Firefox 45.0|GNU/Linux]", "date": "2017-03-01T00:26:49" }, { "postip": "112.20.92.149", "message": "&quot;但是 ADB 的确很强大。利用它甚至可以获得对设备的 root 访问&quot;<br />\r\nadb 只是一个桥接工具,并不能root手机。<br />\r\n此处不够严谨。", "username": "来自江苏南京的 Chrome 47.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3-01T00:46:14" }, { "postip": "223.81.192.168", "message": "不是啊。", "username": "绿色圣光 [Firefox 45.0|GNU/Linux]", "date": "2017-03-01T01:39:09" }, { "postip": "123.120.92.150", "message": "谢谢趟雷,看来这篇文章不靠谱——SD 卡还用它备份啊,真是的。", "username": "linux [Chrome 56.0|Mac 10.11]", "date": "2017-03-01T11:13:53" }, { "postip": "223.81.192.168", "message": "可能跟我把SD卡用作内部存储有关。6.0引入的那个特性。也应该跟 -shared 选项有关。", "username": "绿色圣光 [Firefox 45.0|GNU/Linux]", "date": "2017-03-01T21:05:25" }, { "postip": "218.94.18.124", "message": "这个可能是因为 app 中 AndroidManifest.xml 中的 allowBackup 被设为 false 导致的。<br />\r\n这个特性存在安全问题,如果有人能得到备份后的数据,就可以在另一台设备上完全恢复它。", "username": "测试 [Chrome 55.0|Windows 7]", "date": "2017-03-02T18:07:32" }, { "postip": "27.223.99.130", "message": "原来如此!多谢指教!", "username": "绿色圣光 [Firefox 51.0|GNU/Linux]", "date": "2017-03-02T18:36:40" } ]
[]
ADB(Android Debug Bridge)。它允许用户通过命令行直接访问任何 Android 设备。有了这个工具,一切皆有可能 - 包括备份整个 Android 设备。
2017-02-25T14:33:00
2017-02-25T14:33:00
8,239
/article-8239-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2/25/143411eas98czpbbaxaawq.jpg) 备份 Android 系统上的应用数据、文本信息等等是非常乏味的,有时还很昂贵。电子市场的许多应用都承诺可以备份数据,但效果不佳或者需要付昂贵费用。你是否知道有一种更好的方法可以来做这件事,并且在你的电脑上就可以完成? Android 自带一套开发工具。有许多种开发工具,但人们最为感兴趣的项目是 ADB(或者叫做 <ruby> Android 调试桥 <rt> Android Debug Bridge </rt></ruby>)。它允许用户通过命令行直接访问任何 Android 设备。有了这个工具,一切皆有可能 - 包括备份整个 Android 设备。在这篇文章中,将讨论如何在 Ubuntu 系统上完成这件事。 **注**:这篇教程是针对 Ubuntu Linux 系统的。不过, ADB 在 Windows 系统和 Mac 上也是可用的,也可以在这些平台上对 Android 数据进行备份。[下载针对 Windows 和 Mac 的 ADB 版本。](https://developer.android.com/studio/command-line/adb.html) ### 安装 ADB 并启用 USB 调试 打开一个终端窗口,然后输入下面的命令来安装 ADB,它将与 Android 进行会话。 ``` sudo apt install adb ```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2/25/143421owihmhmxoszmxm2g.jpg) 在系统上安装好 ADB 工具以后,需要在 Android 内部启动调试。首先打开 Android 的<ruby> 设置 <rt> Settings </rt></ruby>区域。然后一直滚动到底部找到“<ruby> 关于手机 <rt> About Phone </rt></ruby>”并点击。这将打开“<ruby> 电话状态 <rt> Phone status </rt></ruby>”页。在这一页面上再次滚动到底部,找到“<ruby> 版本号 <rt> Build number </rt></ruby>”并点击七次,从而启动开发者模式。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2/25/143440yhhj2hyjcjqjh23b.jpg) 为了进入<ruby> 开发者设置 <rt> Developer Settings </rt></ruby>,按设备上的返回键返回上一页面。在“设置”中将会出现一个新的选项:“<ruby> 开发者选项 <rt> Developer options </rt></ruby>”。点击它进入开发者设置区域。滚动页面直到看到 “<ruby> Android 调试 <rt> Android debugging </rt></ruby>”(或它的一些其他名称),点击它启用设置。 ### 备份 使用 ADB 创建一个备份就如同运行一个命令一样简单。首先,用一根与 Android 设备匹配的 USB 线将 Android 设备连接到电脑上。然后打开终端运行下面的命令: ``` adb start-server ``` 这将启动 ADB 服务器。运行这个命令时,要快速解锁 Android 设备,因为 ADB 将强制出现一个确认窗口,必须选择接受后才可继续。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2/25/143507y116f5151mfkh511.jpg) 要启动备份进程,打开终端,然后执行下面的备份命令。该命令将读取 Android 上的文本信息以及其他应用数据,然后存入加密文件中。 ``` adb backup -apk -shared -all -f backup-file.adb ```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2/25/143519b8vennfan8eaegaa.jpg) 当运行备份命令时,Android 会在启动备份进程前提示用户查看 Android 并设置加密文件的密码。请输入一个强壮而容易记住的密码。然后,点击“备份我的数据”按钮。备份过程将会花费一定时间。备份完成以后,在目录 `/home/username/` 中会出现一个叫做 `backup-file.adb` 的文件。 ### 恢复备份 要恢复备份,首先启用 ADB 服务器(像上面提到的一样),然后运行下面这个命令来还原备份数据: ``` adb restore backup-file.adb ```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2/25/143547gqeio7iz4f7l3qo3.jpg) 再次转到 Android, 因为 ADB 将提示用户输入密码。这次,不是创建一个密码,而是需要输入之前创建的那个密码。在点击 “<ruby> 恢复我的数据 <rt> restore my data </rt></ruby>” 以后,恢复进程就开始了。耐心点,因为这可能需要一定时间。 ### 结论 没有多少 Android 用户知道这样备份数据,但是 ADB 的确很强大。利用它甚至可以获得对设备的 root 访问。事实上,利用这个工具还可以做很多的事情,需要更多的文章来讨论它。 你还知道 ADB 可以用来干什么吗?请在下面的评论区告知我们! --- via: <https://www.maketecheasier.com/back-up-android-data-adb-ubuntu/> 作者:[Derrik Diener](https://www.maketecheasier.com/author/derrikdiener/) 译者:[ucasFL](https://github.com/ucasFL)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加速老旧 Ubuntu 系统的技巧
linuxandubuntu.com
http://www.linuxandubuntu.com/home/tips-to-improve-ubuntu-speed
如果非常不走运,你的 Ubuntu 系统并没有像你所希望的那样运行顺畅,那么你可以做一些事情来提高系统性能和响应速度。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2/26/185538chhpr5qhqunbs3fl.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2/26/185538chhpr5qhqunbs3fl.jpg
true
false
true
ucasFL
false
[ "Ubuntu", "优化", "加速" ]
桌面应用
{ "viewnum": 7945, "commentnum": 0, "favtimes": 3,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如果非常不走运,你的 Ubuntu 系统并没有像你所希望的那样运行顺畅,那么你可以做一些事情来提高系统性能和响应速度。
2017-02-26T18:56:38
2017-02-26T18:56:38
8,240
/article-8240-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2/26/185538chhpr5qhqunbs3fl.jpg) 你的 Ubuntu 系统可以运行得如此顺畅,以至于你会奇怪为什么没有早一些从那些桌面加载很慢的操作系统(比如 Windows)转过来。Ubuntu 在大多数现代化的机器上都能够很顺畅的运行,一些更老的机器使用 Ubuntu 系统的一些变种版本,比如 Lubuntu、Xubuntu 和 [Ubuntu MATE](http://www.linuxandubuntu.com/home/linuxandubuntu-distro-review-of-the-week-ubuntu-mate-1610),同样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极少的情况下,你对 Ubuntu 桌面的使用体验会越来越糟。如果非常不走运,你的 Ubuntu 系统并没有像你所希望的那样运行顺畅,那么你可以做一些事情来提高系统性能和响应速度。 不过首先我们来看一看为什么电脑会运行得很慢?下面是我列举的一些原因: 1. 电脑陈旧 2. 安装了太多的应用 3. 系统里的一些东西坏了 4. 还有更多的原因...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些改善这个问题的技巧。 ### 1、 <ruby> 交换值 <rt> Swappiness </rt></ruby> 如果你的系统有一个交换分区,那么这个技巧对你是最适合的(注:交换分区不建议为固态驱动器,因为这样会缩短驱动器的使用寿命)。交换分区可以帮助系统,特别是内存容量较低的系统,来管理系统内存。将数据写入交换分区(硬盘)比写入内存要慢一些,所以你可以通过减少 `swappiness` 值来限制数据写入交换分区的频率。默认情况下, Ubuntu 的 `swappiness` 值是 60%, 所以你可以通过下面的命令将它减至 10%: ``` sudo bash -c "echo 'vm.swappiness = 10' >> /etc/sysctl.conf" ``` ### 2、 停止索引 索引的目的是加快搜索结果,但另一方面,索引会导致较老配置的系统出现一些问题。为了停止索引,输入下面的命令来移除索引工具: ``` sudo apt-get purge apt-xapian-index ``` ### 3、 管理<ruby> 启动应用 <rt> startup applications </rt></ruby> 启动应用会对系统性能造成很大的影响。当你安装一些应用以后,这些应用会添加启动项,从而当你启动系统的时候它们也跟着启动,但你可以移除这些应用以提高系统性能。通过在 Unity 窗口搜索打开 “启动应用”。绝大多数自启动选项都会被隐藏,所以在终端输入下面的命令使它们可见然后你就可以停止某些 “启动应用”了: ``` sudo sed -i "s/NoDisplay=true/NoDisplay=false/g" /etc/xdg/autostart/\*.desktop ```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2/26/185606fpvvbywzk2tbz7t2.jpg) ### 4、 尝试预载入 预载入(`preload`) 是一个守护进程/后台服务,它可以监控系统上使用的应用程序,它会将所需要的二进制库在其需要加载到内存前就预先载入,以便应用程序启动得更快。在终端输入下面的命令安装预载入: ``` sudo apt-get install preload ``` ### 5、 选择更加轻量型的应用 你在 Ubuntu 桌面上使用什么应用程序呢?有更轻量的替代品吗?如果有,就替换成它们——如果它们也能满足你的需求的话。 LibreOffice 能够给你最好的办公体验,但是它的替代品,比如 Abiword 能够很大程度的改善系统性能。 ### 6、 切换到一个更加轻量型的桌面环境 你在 Ubuntu 系统上使用的桌面环境是 Unity 或 KDE 吗?这些桌面环境对系统的要求很高。相反,你可以在当前桌面环境之外同时安装一个 LxQt 或者 XFCE 环境,然后切换到它们。或者,你也可以换到 Ubuntu 的不同变种版本,比如 Lubuntu 或 Xubuntu ,从而享受更快的体验。 ### 7、 清理系统垃圾 尽管 Ubuntu 系统不会变得像 Windows 系统那么慢,但它还是会变慢。清除系统里不需要的文件可以改善系统性能。尝试使用 Ubuntu Tweak 工具中的 Janitor 工具来清理系统。还有一个 Bleachbit 工具也可用来清理系统。 同时请阅读 - [Bleachbit - CCleaner 的一个替代品](http://www.linuxandubuntu.com/home/bleachbit-an-alternative-to-ccleaner-on-linux) ### 8、 尝试重新安装 有时,一些东西可能坏了,清理垃圾或者使用上面提到的大多数技巧都没用。这时,你唯一的选择就是备份文件,然后尝试重新安装。 ### 9、 升级硬件 我列表上的最后一个技巧是升级硬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是可以的。如果可以这样做,那将极大的提高系统性能。你可以增加已安装的内存, 从传统磁盘切换到固态驱动器或者升级你的处理器,特别是如果你在台式电脑上运行 Ubuntu 系统,这将极大提高系统性能。 ### 结论 我希望这些技巧能够陪伴你走很长的一段路,让你的 Ubuntu 桌面以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速度**运行。注意,你不需要尝试所有的技巧,只需要找到一个适合你的情况的技巧,然后观察系统响应如何变化。你还知道其他提高 Ubuntu 系统性能的技巧吗?请在评论里分享给我们。 --- via: <http://www.linuxandubuntu.com/home/tips-to-improve-ubuntu-speed> 作者:[linuxandubuntu.com](http://www.linuxandubuntu.com/home/tips-to-improve-ubuntu-speed) 译者:[ucasFL](https://github.com/ucasFL)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CoreFreq:一款强大的监控 CPU 的专业工具
Aaron Kili
http://www.tecmint.com/corefreq-linux-cpu-monitoring-tool/
它的核心建立在内核模块上,用于从每个 CPU 核心检索内部性能计数器,并且与收集数据的守护进程一起工作,一个小型控制台客户端连接到该守护程序并显示收集的数据。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2/26/194301xorgfim6vfkmviki.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2/26/194301xorgfim6vfkmviki.jp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CoreFreq", "CPU", "监控" ]
技术
{ "viewnum": 10898, "commentnum": 8, "favtimes": 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83.15.254.214", "message": "可以收藏一下", "username": "kashu [Chromium 66.0|Xubuntu 14.04]", "date": "2017-02-27T08:47:04" }, { "postip": "58.20.20.140", "message": "很强,期待合并进上游的可能", "username": "来自湖南长沙的 QQ Browser 9.5|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2-27T19:16:11" }, { "postip": "211.157.146.4", "message": "在我的机器上为什么运行起来后就core了?ubuntu 1604,完全按照步骤做的。", "username": "编程浪子 [Chrome 56.0|GNU/Linux]", "date": "2017-02-28T09:22:05" }, { "postip": "123.120.92.150", "message": "github 上的 issue 有汇报这类问题么?", "username": "linux [Chrome 56.0|Mac 10.11]", "date": "2017-02-28T13:47:34" }, { "postip": "211.157.146.4", "message": "暂时没有", "username": "编程浪子 [Chrome 56.0|GNU/Linux]", "date": "2017-02-28T16:24:07" }, { "postip": "123.120.92.150", "message": "那建议你去提交 issue", "username": "linux [Chrome 56.0|Mac 10.11]", "date": "2017-03-01T21:17:44" }, { "postip": "211.157.146.4", "message": "好,谢谢", "username": "编程浪子 [Chrome 56.0|GNU/Linux]", "date": "2017-03-02T09:52:25" }, { "postip": "90.79.34.80", "message": "System interrupts; voltage; memory controller : get last CoreFreq version in github.com/cyring/CoreFreq", "username": "来自法国的 Chrome 61.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10-01T20:14:15" } ]
[]
它的核心建立在内核模块上,用于从每个 CPU 核心检索内部性能计数器,并且与收集数据的守护进程一起工作,一个小型控制台客户端连接到该守护程序并显示收集的数据。
2017-02-26T19:43:07
2017-02-26T19:43:07
8,241
/article-8241-1.html
CoreFreq 是一个用于英特尔 64 位处理器的 [CPU 监控程序](http://www.tecmint.com/bcc-best-linux-performance-monitoring-tools/),并且支持 Atom、Core2、Nehalem、SandyBridge 及以上、还有 AMD 0F 家族。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2/26/194301xorgfim6vfkmviki.jpg) 它的核心建立在内核模块上,用于从每个 CPU 核心检索内部性能计数器,并且与收集数据的守护进程一起工作,一个小型控制台客户端连接到该守护程序并显示收集的数据。 ![CoreFreq CPU Monitoring](/data/attachment/album/201702/26/194335ebxp7j5dr5rrawea.gif) 它提供了高精度的重新捕获 CPU 数据的基础工作: 1. 核心频率和比率;SpeedStep(EIST)、Turbo Boost、超线程(HTT)以及<ruby> 基本时钟 <rp> ( </rp> <rt> Base Clock </rt> <rp> ) </rp></ruby>。 2. 性能计数器结合<ruby> 时间戳计数器 <rp> ( </rp> <rt> Time Stamp Counter </rt> <rp> ) </rp></ruby>(TSC)、<ruby> 非停机核心周期 <rp> ( </rp> <rt> Unhalted Core Cycles </rt> <rp> ) </rp></ruby>(UCC)、<ruby> 非停机引用周期 <rp> ( </rp> <rt> Unhalted Reference Cycles </rt> <rp> ) </rp></ruby>(URC)。 3. 每周期或每秒的指令数:IPS、IPC 或 CPI。 4. CPU C 状态: C0 C1 C3 C6 C7 - C1E - C1、C3 的自动/<ruby> 非降级 <rp> ( </rp> <rt> UnDemotion </rt> <rp> ) </rp></ruby>。 5. 带有 Tjunction Max 的 DTS 温度、<ruby> 热监测 <rp> ( </rp> <rt> Thermal Monitoring </rt> <rp> ) </rp></ruby> TM1、TM2 状态。 6. 包括用于自举的高速缓存和应用程序 CPU 拓扑图。 7. 处理器特性、品牌、架构字符串。 注意:此工具更适用于 Linux 专家用户和经验丰富的系统管理员,但新手用户可以逐步学习如何使用它。 ### CoreFreq 如何工作 它通过调用一个 Linux 内核模块实现,它使用了: 1. 汇编代码保持尽可能接近性能计数器读数。 2. 按每个 CPU 影响的 slab 数据内存加上高分辨率定时器。 3. 支持 CPU 暂停/恢复和 CPU 热插拔。 4. 使用共享内存来保护内核免受来自用户空间程序的损害。 5. 使用原子级同步的线程来消除互斥和死锁。 ### 如何在 Linux 中安装 CoreFreq 要安装 CoreFreq,你首先需要安装依赖程序(开发工具)来编译并从源码构建程序。 ``` $ sudo yum group install 'Development Tools' [On CentOS/RHEL] $ sudo dnf group install 'Development Tools' [On Fedora 22+ Versions] # sudo apt-get install dkms git libpthread-stubs0-dev [On Debian/Ubuntu] ``` 接下来克隆 Github 上 CoreFreq 源码,进入下载文件夹并编译构建程序: ``` $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cyring/CoreFreq.git $ cd CoreFreq $ make ``` ![Build CoreFreq Program](/data/attachment/album/201702/26/194337jx74b7y7sz4bxtyy.png) *构建 CoreFreq 程序* 注意:Arch Linux 用户可以从 AUR 中安装 [corefreq-git](https://aur.archlinux.org/packages/corefreq-git)。 现在运行以下命令从本地目录加载 Linux 内核模块,接着运行守护程序: ``` $ sudo insmod corefreqk.ko $ sudo ./corefreqd ``` 接着使用普通用户启动客户端。 ``` $ ./corefreq-cli ``` ![CoreFreq Linux CPU Monitoring](/data/attachment/album/201702/26/194359nwc88p6gvxcz2vdh.gif) *CoreFreq Linux CPU 监控* 在上面的界面中,你可以使用这些快捷键: 1. 使用 `F2` 显示屏幕顶部显示的使用菜单。 2. 使用 `右` 和 `左` 箭头移动菜单选项卡。 3. 使用 `上`和 `下` 箭头选择菜单项,然后单击回车。 4. 使用 `F4` 关闭程序。 5. 使用 `h` 打开快速参考。 要查看所有的使用选项,请输入以下命令: ``` $ ./corefreq-cli -h ``` CoreFreq 选项: ``` CoreFreq. Copyright (C) 2015-2017 CYRIL INGENIERIE usage: corefreq-cli [-option <arguments>] -t Show Top (default) -d Show Dashboard arguments: <left> <top> <marginWidth> <marginHeight> -c Monitor Counters -i Monitor Instructions -s Print System Information -M Print Memory Controller -m Print Topology -u Print CPUID -k Print Kernel -h Print out this message Exit status: 0 if OK, 1 if problems, >1 if serious trouble. Report bugs to labs[at]cyring.fr ``` 要打印内核的信息,运行: ``` $ ./corefreq-cli -k ``` 打印 CPU 细节信息: ``` $ ./corefreq-cli -u ``` 你也可以实时监控 CPU 指令: ``` $ ./corefreq-cli -i ``` 如下启用计数器追踪: ``` $ ./corefreq-cli -c ``` 有关更多信息和用法,请访问 CoreFreq 的 Github 仓库:<https://github.com/cyring/CoreFreq> 。 在本文中,我们评估了一个强大的 CPU 监控工具,这对于 Linux 专家或经验丰富的系统管理员来说可能比新手用户更有用。 通过下面的评论栏与我们分享你对这个工具或任何相关的想法。 --- 作者简介: Aaron Kili 是 Linux 和 F.O.S.S 爱好者,将来的 Linux 系统管理员和网络开发人员,目前是 TecMint 的内容创作者,他喜欢用电脑工作,并坚信分享知识。 --- via: <http://www.tecmint.com/corefreq-linux-cpu-monitoring-tool/> 作者:[Aaron Kili](http://www.tecmint.com/author/aaronkili/)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如何在 CentOS 7 中使用 Nginx 和 PHP7-FPM 安装 Nextcloud
Muhammad Arul
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how-to-install-nextcloud-with-nginx-and-php-fpm-on-centos-7/
Nextcloud 是一款自由 (开源) 的类 Dropbox 软件,由 ownCloud 分支演化形成。Nextcloud 并非只是 Dropbox 的克隆,它还提供了很多附加特性,如日历、联系人、计划任务以及流媒体 Ampache。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2/27/115114jv8a6y6awr83a6i3.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2/27/115114jv8a6y6awr83a6i3.jpg
true
false
true
GHLandy
false
[ "Nextcloud", "ownCloud" ]
系统运维
{ "viewnum": 32164, "commentnum": 11, "favtimes": 5,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221.12.107.182", "message": "php 的选择挺多的&nbsp;&nbsp;<br />\r\nremi 源,提供了 php 5.5 - 7.1 的所有版本,比较推荐这个。<br />\r\ncentos-release-scl-rh 源,提供了 php 5.5 - 5.6 版本。", "username": "来自浙江台州的 Firefox 51.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2-27T12:52:13" }, { "postip": "221.12.107.182", "message": "release-scl-rh 源 还有 php 7.0 版本的", "username": "来自浙江台州的 Firefox 51.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2-27T12:53:02" }, { "postip": "58.211.78.251", "message": "SELinux打的标确定是正确的?没有遗漏?", "username": "天舞飞星 [Firefox 52.0|Ubuntu]", "date": "2017-03-10T10:03:11" }, { "postip": "222.247.194.98", "message": "确实报错,SElinux", "username": "来自湖南长沙的 Chrome 56.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4-13T19:15:29" }, { "postip": "171.221.45.162", "message": "老厉害了,,已经安装成功,没有任何问题。。 有问题也是我造成的",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Firefox 54.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7-07T21:52:35" }, { "postip": "114.85.246.180", "message": "可以导入公司内域内用户吗", "username": "xingji929 [Chrome 55.0|Windows 7]", "date": "2017-07-31T19:45:34" }, { "postip": "110.86.20.238", "message": "nginx -t<br />\r\nnginx: [emerg] unknown directive &quot;   &quot; in /etc/nginx/conf.d/nextcloud.conf:2<br />\r\nnginx: configuration file /etc/nginx/nginx.conf test failed", "username": "来自福建厦门的 Microsoft Edge 15.15063|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8-12T19:01:30" }, { "postip": "123.53.112.45", "message": "难道没有中文版的嘛?", "username": "明月登楼 [Chrome 60.0|Windows 10]", "date": "2017-08-25T17:58:12" }, { "postip": "61.141.157.146", "message": "一到这里就出错,什么原因呢?请帮忙解答,谢谢。<br />\r\n[root@centos conf.d]# nginx -t<br />\r\nnginx: [emerg] unknown directive &quot;tream&quot; in /etc/nginx/conf.d/nextcloud.conf:1<br />\r\nnginx: configuration file /etc/nginx/nginx.conf test failed<br />\r\n[root@centos conf.d]# systemctl restart nginx<br />\r\nJob for nginx.service failed because the control process exited with error code. See &quot;systemctl status nginx.service&quot; and &quot;journalctl -xe&quot; for details.", "username": "来自广东深圳的 Chrome 55.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9-17T21:46:54" }, { "postip": "61.140.127.196", "message": "小编,请问我都完成了以上的步骤并没有报错,但是浏览器访问不了,大概是哪里出问题了",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Firefox 55.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9-20T09:09:39" }, { "postip": "129.205.124.158", "message": "第3步中,【输入以下 mysql 查询语句来创建新的数据库和用户】部分,命令部分和截图中显示的不一致,命令文本部分多了“&amp;nbsp”<br />\r\n<br />\r\n按住截图中的安装完成,为啥无法访问呢?", "username": "来自美国的 Firefox 78.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20-11-03T17:38:50" } ]
[]
Nextcloud 是一款自由 (开源) 的类 Dropbox 软件,由 ownCloud 分支演化形成。Nextcloud 并非只是 Dropbox 的克隆,它还提供了很多附加特性,如日历、联系人、计划任务以及流媒体 Ampache。
2017-02-27T11:51:20
2017-02-27T11:51:20
8,242
/article-8242-1.html
Nextcloud 是一款自由 (开源) 的类 Dropbox 软件,由 ownCloud 分支演化形成。它使用 PHP 和 JavaScript 编写,支持多种数据库系统,比如 MySQL/MariaDB、PostgreSQL、Oracle 数据库和 SQLite。它可以使你的桌面系统和云服务器中的文件保持同步,Nextcloud 为 Windows、Linux、Mac、安卓以及苹果手机都提供了客户端支持。Nextcloud 并非只是 Dropbox 的克隆,它还提供了很多附加特性,如日历、联系人、计划任务以及流媒体 Ampache。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向你展示如何在 CentOS 7 服务器中安装和配置最新版本的 Nextcloud 10。我会通过 Nginx 和 PHP7-FPM 来运行 Nextcloud,同时使用 MariaDB 做为数据库系统。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2/27/115114jv8a6y6awr83a6i3.jpg) **先决条件** * 64 位的 CentOS 7 * 服务器的 Root 权限 ### 步骤 1 - 在 CentOS 7 中安装 Nginx 和 PHP7-FPM 在开始安装 Nginx 和 php7-fpm 之前,我们还学要先添加 EPEL 包的仓库源。使用如下命令: ``` yum -y install epel-release ``` 现在开始从 EPEL 仓库来安装 Nginx: ``` yum -y install nginx ``` 然后我们还需要为 php7-fpm 添加另外一个仓库。互联网中有很个远程仓库提供了 PHP 7 系列包,我在这里使用的是 webtatic。 添加 PHP7-FPM webtatic 仓库: ``` rpm -Uvh https://mirror.webtatic.com/yum/el7/webtatic-release.rpm ``` 然后就是安装 PHP7-FPM 以及 Nextcloud 需要的一些包。 ``` yum -y install php70w-fpm php70w-cli php70w-gd php70w-mcrypt php70w-mysql php70w-pear php70w-xml php70w-mbstring php70w-pdo php70w-json php70w-pecl-apcu php70w-pecl-apcu-devel ``` 最后,从服务器终端里查看 PHP 的版本号,以便验证 PHP 是否正确安装。 ``` php -v ``` ![查看 PHP 版本号](/data/attachment/album/201702/27/115122utlo8okp2g6ook02.png) ### 步骤 2 - 配置 PHP7-FPM 在这一个步骤中,我们将配置 php-fpm 与 Nginx 协同运行。Php7-fpm 将使用 `nginx` 用户来运行,并监听 `9000` 端口。 使用 vim 编辑默认的 php7-fpm 配置文件。 ``` vim /etc/php-fpm.d/www.conf ``` 在第 8 行和第 10行,`user` 和 `group` 赋值为 `nginx`。 ``` user = nginx group = nginx ``` 在第 22 行,确保 php-fpm 运行在指定端口。 ``` listen = 127.0.0.1:9000 ``` 取消第 366-370 行的注释,启用 php-fpm 的系统环境变量。 ``` env[HOSTNAME] = $HOSTNAME env[PATH] = /usr/local/bin:/usr/bin:/bin env[TMP] = /tmp env[TMPDIR] = /tmp env[TEMP] = /tmp ``` 保存文件并退出 vim 编辑器。 下一步,就是在 `/var/lib/` 目录下创建一个新的文件夹 `session`,并将其拥有者变更为 `nginx` 用户。 ``` mkdir -p /var/lib/php/session chown nginx:nginx -R /var/lib/php/session/ ``` 然后启动 php-fpm 和 Nginx,并且将它们设置为随开机启动的服务。 ``` sudo systemctl start php-fpm sudo systemctl start nginx sudo systemctl enable php-fpm sudo systemctl enable nginx ``` ![启动 php-fpm 和 Nginx](/data/attachment/album/201702/27/115123wc21ae2yl1e42akw.png) PHP7-FPM 配置完成 ### 步骤 3 - 安装和配置 MariaDB 我这里使用 MariaDB 作为 Nextcloud 的数据库。可以直接使用 `yum` 命令从 CentOS 默认远程仓库中安装 `mariadb-server` 包。 ``` yum -y install mariadb mariadb-server ``` 启动 MariaDB,并将其添加到随系统启动的服务中去。 ``` systemctl start mariadb systemctl enable mariadb ``` 现在开始配置 MariaDB 的 root 用户密码。 ``` mysql_secure_installation ``` 键入 `Y` ,然后设置 MariaDB 的 root 密码。 ``` Set root password? [Y/n] Y New password: Re-enter new password: Remove anonymous users? [Y/n] Y Disallow root login remotely? [Y/n] Y Remove test database and access to it? [Y/n] Y Reload privilege tables now? [Y/n] Y ``` 这样就设置好了密码,现在登录到 mysql shell 并为 Nextcloud 创建一个新的数据库和用户。这里我创建名为 `nextcloud_db` 的数据库以及名为 `nextclouduser` 的用户,用户密码为 `nextclouduser@`。当然了,要给你自己的系统选用一个更安全的密码。 ``` mysql -u root -p ``` 输入 MariaDB 的 root 密码,即可登录 mysql shell。 输入以下 mysql 查询语句来创建新的数据库和用户。 ``` create database nextcloud_db; create user nextclouduser@localhost identified by 'nextclouduser@'; grant all privileges on nextcloud_db.* to&nbsp;nextclouduser@localhost identified by 'nextclouduser@'; flush privileges; ``` ![为 Nextcloud 创建一个新的数据库和用户](/data/attachment/album/201702/27/115123dk7wcda7ndfccnfz.png) `nextcloud_db` 数据库和 `nextclouduser` 数据库用户创建完成 ### 步骤 4 - 为 Nextcloud 生成一个自签名 SSL 证书 在教程中,我会让客户端以 https 连接来运行 Nextcloud。你可以使用诸如 let's encrypt 等免费 SSL 证书,或者是自己创建自签名 (self signed) SSL 证书。这里我使用 OpenSSL 来创建自己的自签名 SSL 证书。 为 SSL 文件创建新目录: ``` mkdir -p /etc/nginx/cert/ ``` 如下,使用 `openssl` 生成一个新的 SSL 证书。 ``` openssl req -new -x509 -days 365 -nodes -out /etc/nginx/cert/nextcloud.crt -keyout /etc/nginx/cert/nextcloud.key ``` 最后使用 `chmod` 命令将所有证书文件的权限设置为 `600`。 ``` chmod 700 /etc/nginx/cert chmod 600 /etc/nginx/cert/* ``` ![为 Nextcloud 生成一个自签名 SSL 证书](/data/attachment/album/201702/27/115124dmwotmrvuow3wrxu.png) ### 步骤 5 - 下载和安装 Nextcloud 我直接使用 `wget` 命令下载 Nextcloud 到服务器上,因此需要先行安装 `wget`。此外,还需要安装 `unzip` 来进行解压。使用 `yum` 命令来安装这两个程序。 ``` yum -y install wget unzip ``` 先进入 `/tmp` 目录,然后使用 `wget` 从官网下载最新的 Nextcloud 10。 ``` cd /tmp wget https://download.nextcloud.com/server/releases/nextcloud-10.0.2.zip ``` 解压 Nextcloud,并将其移动到 `/usr/share/nginx/html/` 目录。 ``` unzip nextcloud-10.0.2.zip mv nextcloud/ /usr/share/nginx/html/ ``` 下一步,转到 Nginx 的 web 根目录为 Nextcloud 创建一个 `data` 文件夹。 ``` cd /usr/share/nginx/html/ mkdir -p nextcloud/data/ ``` 变更 `nextcloud` 目录的拥有者为 `nginx` 用户和组。 ``` chown nginx:nginx -R nextcloud/ ``` ### 步骤 6 - 在 Nginx 中为 Nextcloud 配置虚拟主机 在步骤 5 我们已经下载好了 Nextcloud 源码,并配置好了让它运行于 Nginx 服务器中,但我们还需要为它配置一个虚拟主机。在 Nginx 的 `conf.d` 目录下创建一个新的虚拟主机配置文件 `nextcloud.conf`。 ``` cd /etc/nginx/conf.d/ vim nextcloud.conf ``` 将以下内容粘贴到虚拟主机配置文件中: ``` upstream php-handler { server 127.0.0.1:9000; #server unix:/var/run/php5-fpm.sock; } server { listen 80; server_name cloud.nextcloud.co; # enforce https return 301 https://$server_name$request_uri; } server { listen 443 ssl; server_name cloud.nextcloud.co; ssl_certificate /etc/nginx/cert/nextcloud.crt; ssl_certificate_key /etc/nginx/cert/nextcloud.key; # Add headers to serve security related headers # Before enabling Strict-Transport-Security headers please read into this # topic first. add_header Strict-Transport-Security "max-age=15768000; includeSubDomains; preload;"; add_header X-Content-Type-Options nosniff; add_header X-Frame-Options "SAMEORIGIN"; add_header X-XSS-Protection "1; mode=block"; add_header X-Robots-Tag none; add_header X-Download-Options noopen; add_header X-Permitted-Cross-Domain-Policies none; # Path to the root of your installation root /usr/share/nginx/html/nextcloud/; location = /robots.txt { allow all; log_not_found off; access_log off; } # The following 2 rules are only needed for the user_webfinger app. # Uncomment it if you're planning to use this app. #rewrite ^/.well-known/host-meta /public.php?service=host-meta last; #rewrite ^/.well-known/host-meta.json /public.php?service=host-meta-json # last; location = /.well-known/carddav { return 301 $scheme://$host/remote.php/dav; } location = /.well-known/caldav { return 301 $scheme://$host/remote.php/dav; } # set max upload size client_max_body_size 512M; fastcgi_buffers 64 4K; # Disable gzip to avoid the removal of the ETag header gzip off; # Uncomment if your server is build with the ngx_pagespeed module # This module is currently not supported. #pagespeed off; error_page 403 /core/templates/403.php; error_page 404 /core/templates/404.php; location / { rewrite ^ /index.php$uri; } location ~ ^/(?:build|tests|config|lib|3rdparty|templates|data)/ { deny all; } location ~ ^/(?:\.|autotest|occ|issue|indie|db_|console) { deny all; } location ~ ^/(?:index|remote|public|cron|core/ajax/update|status|ocs/v[12]|updater/.+|ocs-provider/.+|core/templates/40[34])\.php(?:$|/) { include fastcgi_params; fastcgi_split_path_info ^(.+\.php)(/.*)$; fastcgi_param SCRIPT_FILENAME $document_root$fastcgi_script_name; fastcgi_param PATH_INFO $fastcgi_path_info; fastcgi_param HTTPS on; #Avoid sending the security headers twice fastcgi_param modHeadersAvailable true; fastcgi_param front_controller_active true; fastcgi_pass php-handler; fastcgi_intercept_errors on; fastcgi_request_buffering off; } location ~ ^/(?:updater|ocs-provider)(?:$|/) { try_files $uri/ =404; index index.php; } # Adding the cache control header for js and css files # Make sure it is BELOW the PHP block location ~* \.(?:css|js)$ { try_files $uri /index.php$uri$is_args$args; add_header Cache-Control "public, max-age=7200"; # Add headers to serve security related headers (It is intended to # have those duplicated to the ones above) # Before enabling Strict-Transport-Security headers please read into # this topic first. add_header Strict-Transport-Security "max-age=15768000; includeSubDomains; preload;"; add_header X-Content-Type-Options nosniff; add_header X-Frame-Options "SAMEORIGIN"; add_header X-XSS-Protection "1; mode=block"; add_header X-Robots-Tag none; add_header X-Download-Options noopen; add_header X-Permitted-Cross-Domain-Policies none; # Optional: Don't log access to assets access_log off; } location ~* \.(?:svg|gif|png|html|ttf|woff|ico|jpg|jpeg)$ { try_files $uri /index.php$uri$is_args$args; # Optional: Don't log access to other assets access_log off; } } ``` 保存文件并退出 vim。 下载测试以下该 Nginx 配置文件是否有错误,没有的话就可以重启服务了。 ``` nginx -t systemctl restart nginx ``` ![在 Nginx 中为 Nextcloud 配置虚拟主机](/data/attachment/album/201702/27/115124zj7jqngyvc9rjpyq.png) ### 步骤 7 - 为 Nextcloud 配置 SELinux 和 FirewallD 规则 本教程中,我们将以强制模式运行 SELinux,因此需要一个 SELinux 管理工具来为 Nextcloud 配置 SELinux。 使用以下命令安装 SELinux 管理工具。 ``` yum -y install policycoreutils-python ``` 然后以 root 用户来运行以下命令,以便让 Nextcloud 运行于 SELinux 环境之下。如果你是用的其他名称的目录,记得将 `nextcloud` 替换掉。 ``` semanage fcontext -a -t httpd_sys_rw_content_t '/usr/share/nginx/html/nextcloud/data(/.*)?' semanage fcontext -a -t httpd_sys_rw_content_t '/usr/share/nginx/html/nextcloud/config(/.*)?' semanage fcontext -a -t httpd_sys_rw_content_t '/usr/share/nginx/html/nextcloud/apps(/.*)?' semanage fcontext -a -t httpd_sys_rw_content_t '/usr/share/nginx/html/nextcloud/assets(/.*)?' semanage fcontext -a -t httpd_sys_rw_content_t '/usr/share/nginx/html/nextcloud/.htaccess' semanage fcontext -a -t httpd_sys_rw_content_t '/usr/share/nginx/html/nextcloud/.user.ini' restorecon -Rv '/usr/share/nginx/html/nextcloud/' ``` 接下来,我们要启用 firewalld 服务,同时为 Nextcloud 开启 http 和 https 端口。 启动 firewalld 并设置随系统启动。 ``` systemctl start firewalld systemctl enable firewalld ``` 现在使用 `firewall-cmd` 命令来开启 http 和 https 端口,然后重新加载防火墙。 ``` firewall-cmd --permanent --add-service=http firewall-cmd --permanent --add-service=https firewall-cmd --reload ``` ![为 Nextcloud 配置 FirewallD 规则](/data/attachment/album/201702/27/115125fcx3sr7sw317zc53.png) 至此,服务器配置完成。 ### 步骤 8 - Nextcloud 安装 打开你的 Web 浏览器,输入你为 Nextcloud 设置的域名,我这里设置为 `cloud.nextcloud.co`,然后会重定向到安全性更好的 https 连接。 设置你的管理员用户名和密码,然后输入数据验证信息,点击 '**完成安装 (Finish Setup)**'。 ![Nextcloud 安装](/data/attachment/album/201702/27/115125gs4ojzf7h1fobrdo.png) Nextcloud 管理面板大致如下: ![Nextcloud 管理面板](/data/attachment/album/201702/27/115126kn65n94gi1nnd5i5.png) Nextcloud 用户设置: ![Nextcloud 用户设置](/data/attachment/album/201702/27/115126zo7y3krynetk9eek.png) 管理设置: ![管理设置](/data/attachment/album/201702/27/115127rhpkkk7wv568whhj.png) 至此,我们在 CentOS 7 服务器上通过使用 Nginx、PHP7-FPM、MariaDB 完成了 Nextcloud 的安装。 ### 参考链接 * <https://docs.nextcloud.com/> --- 译者简介: [GHLandy](http://GHLandy.com) —— 划不完粉腮柳眉泣别离。 --- via: <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how-to-install-nextcloud-with-nginx-and-php-fpm-on-centos-7/> 作者:[Muhammad Arul](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how-to-install-nextcloud-with-nginx-and-php-fpm-on-centos-7/) 译者:[GHLandy](https://github.com/GHLandy)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Bitbucket 版本控制入门指南
Ravi Saive
http://www.tecmint.com/bitbucket-for-version-control/
自从 2008 年首次推出以来,Bitbucket 已成为使用 Mercurial 或 Git 版本控制系统(VCS)的开发人员团队中越来越受欢迎的选择。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2/27/131635x0220u0wow0jemzu.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2/27/131635x0220u0wow0jemzu.jp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版本控制", "Bitbucket", "git" ]
技术
{ "viewnum": 12680, "commentnum": 0,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自从 2008 年首次推出以来,Bitbucket 已成为使用 Mercurial 或 Git 版本控制系统(VCS)的开发人员团队中越来越受欢迎的选择。
2017-02-27T13:17:00
2017-02-27T13:17:00
8,244
/article-8244-1.html
在互联网成为一个巨大的、世界性的现象之前,开发团队常常被限制在一个小的物理空间内。如果公司没有资金支持的话,与世界另一方的人合作是一个非常昂贵或几乎不可能的梦想。 幸运的是,情况不再是这样了。互联网诞生了基于网络的解决方案,允许公司组成合作团体,包括彼此相距数千英里的人。 自从 2008 年首次推出以来,[Bitbucket](http://bit.ly/2ieExnS) 已成为使用 **Mercurial** 或 **Git** 版本控制系统(**VCS**)的开发人员团队中越来越受欢迎的选择。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2/27/131635x0220u0wow0jemzu.jpg) 它既提供免费帐户,带有不限数量的私人存储库(每个账户最多 5 个用户),也提供多种付费计划,允许每个帐户有更多用户。此外,标记为“公开”的仓库对可以编辑或读取其内容的人数没有限制。 ### 注册 Bitbucket 要使用 **Bitbucket**,你需要建立一个免费帐户。要这样做,请进入 [https://bitbucket.org/](http://bit.ly/2ioJISt), 然后单击<ruby> 免费开始 <rt> Get started for free </rt></ruby>按钮。 首先,你需要输入有效的电子邮件地址,然后点击**继续**。 你的电子邮件帐户将被验证,如果一切正常,你将被提示输入所需的密码。完成后,再次点击 **继续**,然后检查你的电子邮件**收件箱**,以确认你的帐户是否已创建: ![Bitbucket Singup](/data/attachment/album/201702/27/131740cm6xcp9a1l6edl9q.png) *Bitbucket 注册* 验证电子邮件地址后,系统会要求你确定**用户名**。 然后将创建你的帐户,你将会进入 **Bitbucket** 面板,在那里开始创建团队、项目和仓库: ![Bitbucket Dashboard](/data/attachment/album/201702/27/131741gzrvrwrj451mj2zw.png) *Bitbucket 面板* 如你所见,你可以在几分钟内注册 **Bitbucket**。**Atlassian** 的人简化了这个过程,以便你可以把你的时间真正用在 **Bitbucket** 上 - 我们下面会进一步讲。 ### 使用 Bitbucket 让我们浏览下注册 **Bitbucket** 之后必须要做的事情。它们都在顶部菜单中: ![Explore Bitbucket Feature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2/27/131741n7upjtzxuiccqrrq.png) *探索 Bitbucket 功能* #### 1). 创建一个团队,通过允许多个 Bitbucket 用户共享一个账号计划的方式鼓励协作。 这将允许他们轻松管理团队拥有的仓库。要创建团队,请输入**团队名称**,并确保团队标识不存在。接下来,输入你要添加到群组的人员的电子邮件地址,并指明是否要将其设为**管理员**。最后,单击**创建**: ![Bitbucket - Create a Team](/data/attachment/album/201702/27/131742u0goglt011o57hzw.png) *Bitbucket – 创建一个团队* #### 2) 创建或导入一个仓库 如果你已经使用基于 Git 的解决方案,你可以轻松地将你的仓库导入 **Bitbucket**。否则,你可以从头创建一个。让我们看看在每种情况下你需要做什么。 要创建新的仓库,请单击<ruby> 仓库 <rt> Repositories </rt></ruby>菜单中的<ruby> 创建仓库 <rt> Create repository </rt></ruby>选项。为新仓库和要分组到的项目选择一个名称。接下来,指明是否要将其设置为 private 并指定类型(Git 或 Mercurial)。最后,单击**创建仓库**: ![Bitbucket - Create a New Repository](/data/attachment/album/201702/27/131742i0o0yppkip0p7k00.png) *Bitbucket – 创建一个新仓库* 要导入已有仓库,请从**仓库**下拉菜单中选择**<ruby> 导入 <rt> Import </rt></ruby>**仓库。要开始导入,请指定源,输入 URL 和所需的登录凭据(如果需要)。 最后,选择新的仓库设置,然后单击**导入**仓库。忽略有关在指定 **URL** 处找不到仓库的警告,因为它是虚拟的,仅用于演示目的: ![Bitbucket - Import Existing Cod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2/27/131743hvqtgtlt0fl2ft0g.png) *Bitbucket – 导入已有代码* 就是这样,很简单吧。 ### 在 Bitbucket 中使用仓库 创建一个新仓库或者导入一个仓库后,它会在面板上展示出来。这时就能执行一些常规操作,如克隆、创建分支、pull request、提交修改、添加 **README** 文件等等: ![Bitbucket - Repository Overview](/data/attachment/album/201702/27/131743n2p269juevegvh2o.png) *Bitbucket – 仓库概览* 如果想了解如何用仓库工作,或者想要提升你的 git 技能,可以参考 [Bitbucket 官方文档](https://confluence.atlassian.com/bitbucket/bitbucket-cloud-documentation-home-221448814.html)。 ##### 总结 如你所见,不管你是版本管理的新手还是老手,**Bitbucket** 都能使管理变得更简单。如果你对本文有任何疑问或评论,请不要犹豫让我们知道。我们期待听到你的声音! --- 作者简介: 我是 Ravi Saive,TecMint 的原创作者。一个喜爱在互联网上分享技巧和提示的计算机 geek 和 Linux 老手。我的大多数服务运行在 Linux 开源平台上。请在 Twitter、Facebook、Google+ 上关注我。 --- via: <http://www.tecmint.com/bitbucket-for-version-control/> 作者:[Ravi Saive](http://www.tecmint.com/author/admin/)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对西部数据 My Passport Wireless 移动存储进行 Linux 魔改
Dmitri Popov
https://scribblesandsnaps.com/2017/02/10/wd-my-passport-wireless-linux-hacks/
虽然 WD My Passport Wireless 本身就是一个相当有用的设备,但它有一个轻量级但完整的 Linux 发行版提供支持的事实意味着其功能可以进一步扩展。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2/28/125028xc84gnbtxat8t1t4.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2/28/125028xc84gnbtxat8t1t4.jp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移动存储" ]
技术
{ "viewnum": 5750, "commentnum": 0,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虽然 WD My Passport Wireless 本身就是一个相当有用的设备,但它有一个轻量级但完整的 Linux 发行版提供支持的事实意味着其功能可以进一步扩展。
2017-02-28T12:50:44
2017-02-28T12:50:44
8,246
/article-8246-1.html
虽然 WD My Passport Wireless 本身就是一个相当有用的设备,但它有一个轻量级但完整的 Linux 发行版提供支持的事实意味着其功能可以进一步扩展。例如,在设备上部署 [rclone](http://rclone.org/),这样你可以将存储在磁盘上的照片和 RAW 文件备份到任何支持的云存储服务中。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2/28/125028xc84gnbtxat8t1t4.jpg) 在开始之前,你需要将设备连接到 Wi-Fi 网络并启用 SSH(以便你可以通过 SSH 访问底层 Linux 系统)。要将 WD My Passport Wireless 连接到当前的 Wi-Fi 网络中,请为设备供电并连接到从常规 Linux 计算机创建的无线热点。打开浏览器,进入 [http://mypassport.local](http://mypassport.local/),然后登录到设备的 web 界面。切换到 Wi-Fi 一栏,并连接到现有的本地 Wi-Fi 网络。然后切换到管理员部分并启用 SSH 访问。 ![wd-mypassport-wireless-admin](/data/attachment/album/201702/28/125048wh4cspl111jha1xr.png) 在你的 Linux 机器上,打开终端并使用 `ssh root@mypassport.local` 连接到设备。 使用下面的命令部署 rclone: ``` curl -O http://downloads.rclone.org/rclone-current-linux-arm.zip unzip rclone-current-linux-arm.zip cd rclone-*-linux-arm cp rclone /usr/sbin/ chown root:root /usr/sbin/rclone chmod 755 /usr/sbin/rclone mkdir -p /usr/local/share/man/man1 sudo cp rclone.1 /usr/local/share/man/man1/ sudo mandb ``` 完成后运行 `rclone config` 命令。由于在无外接显示器的机器上配置 rclone,请按照[远程设置](http://rclone.org/remote_setup/)页面上的说明进行操作。你可以在 [Linux Photography](https://gumroad.com/l/linux-photography) 这本书中找到有关配置和使用 rclone 的详细信息。 你也可以将 WD My Passport Wireless 用到其他实际用途。由于设备附带了 Python,因此你可以在设备上运行脚本和基于 Python 的 web 应用程序。例如,你可以部署简单的 [What’s in My Bag](https://github.com/dmpop/wimb) 程序来跟踪你的照相设备。 ``` curl -LOk https://github.com/dmpop/wimb/archive/master.zip unzip master.zip mv wimb-master/ wimb cd wimb curl -LOk https://github.com/bottlepy/bottle/raw/master/bottle.py ``` 运行 `./wimb.py` 启动应用,并在浏览器中打开 <http://mypassport:8080/wimb> 访问并使用程序。 --- via: <https://scribblesandsnaps.com/2017/02/10/wd-my-passport-wireless-linux-hacks/> 作者:[Dmitri Popov](https://scribblesandsnaps.com/author/dmpop/)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在 CentOS 7 中使用 Sendmail 通过 PHP 发送邮件
Francesco Mondello
http://fasterland.net/sending-email-via-php-centos-7-using-sendmail.html
如果你运行了一个 web 服务器或者一台 VPS ,你可能需要在你的 PHP 程序中发送邮件。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2/28/125808rlnlsleh5kll4sh6.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2/28/125808rlnlsleh5kll4sh6.pn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PHP", "邮件", "sendmail" ]
技术
{ "viewnum": 14358, "commentnum": 0, "favtimes": 4,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如果你运行了一个 web 服务器或者一台 VPS ,你可能需要在你的 PHP 程序中发送邮件。
2017-02-28T12:58:00
2017-02-28T12:58:00
8,247
/article-8247-1.html
![sendmail logo](/data/attachment/album/201702/28/125808rlnlsleh5kll4sh6.png) 如果你运行了一个 web 服务器或者一台 VPS ,你可能需要在你的 PHP 程序中发送邮件。 同样,如果你正在运行一个 WordPress 博客,或者你正在使用任何类型的 CMS ,你允许你的访问者通过联系表单向你发送电子邮件(例如使用 WordPress 的 [Contact Form 7](https://wordpress.org/plugins/contact-form-7/) 插件),你可能需要安装一个名为 [sendmail](http://www.sendmail.com/sm/open_source/) 的简单的程序到你的 web 服务器上。 > > Sendmail 是一个通用的互联网电子邮件投递工具,支持多种邮件传输和传递方法,包括用于通过 Internet 进行电子邮件传输的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来自 Wikipedia](https://en.wikipedia.org/wiki/Sendmail)。 > > > Sendmail 可以通过你的发行版的软件包管理器安装。 以下是在 CentOS 7 上安装 Sendmail 的说明。 ### 安装 要在 CentOS 7 中安装 CentOS 7 ,运行下面的命令: ``` # yum install sendmail ``` ### 允许服务器可以发送邮件 如果在 CentOS 7 中使用了 SELinux, 你需要使用下面的命令允许 sendmail 发送邮件: ``` # setsebool -P httpd_can_sendmail=on ``` ### 使用 PHP 发送一封测试邮件 使用这个命令进入 php 交互 shell 中: ``` php -a ``` 在交互 shell 中,粘贴下面的代码: ``` mail('user@receiver.com', "Test email", "Test email from the Internet", null, "-f user@sender.com"); ``` 不要忘记将 `user@receiver.com` 和 `user@sender.com` 分别替换为你的收件地址和发件地址。 ### 浏览 sendmail 日志 要监控邮件日志,你可以使用这个命令: ``` tail /var/log/maillog ``` 在服务器上安装 sendmail 完成后,你可以允许你的用户通过联系栏通过邮件联系你了。 --- via: <http://fasterland.net/sending-email-via-php-centos-7-using-sendmail.html> 作者:[Francesco Mondello](http://fasterland.net/)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如何在 Ubuntu 和 CentOS 上启用 Nginx 的 HTTP/2 协议支持
rosehosting.com
https://www.rosehosting.com/blog/how-to-enable-http2-in-nginx-on-ubuntu-and-centos/
HTTP/2 协议的目标是减少延迟,并且允许在 Web 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的一个连接上并行发起多个请求,因此 Web 应用程序会更快。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2/28/132038abpn30ddtazcnw5o.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2/28/132038abpn30ddtazcnw5o.jpg
true
false
true
Flowsnow
false
[ "HTTP/2", "nginx" ]
系统运维
{ "viewnum": 7945, "commentnum": 4, "favtimes": 4,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39.183.87.104", "message": "好水的文章啊, CentOS 的 OpenSSL 1.0.1 能开 HTTP/2 ?", "username": "ivmm [Chrome 56.0|Mac 10.12]", "date": "2017-03-01T09:16:23" }, { "postip": "117.151.48.146", "message": "简而言之,升级“相关软件”", "username": "来自湖北的 Chrome 56.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3-02T22:30:29" }, { "postip": "175.8.178.251", "message": "没错,OpenSSL 至少要升级到 openssl-1.0.2j", "username": "来自湖南长沙的 Chrome 50.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3-03T12:44:50" }, { "postip": "39.174.236.14", "message": "有些错误的,水的没有根本就没有翻译价值,降低效率", "username": "ivmm [Chrome 56.0|Mac 10.12]", "date": "2017-03-03T17:03:40" } ]
[]
HTTP/2 协议的目标是减少延迟,并且允许在 Web 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的一个连接上并行发起多个请求,因此 Web 应用程序会更快。
2017-02-28T13:20:00
2017-02-28T13:20:00
8,248
/article-8248-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2/28/132038abpn30ddtazcnw5o.jpg) HTTP/2 是 HTTP 网络协议的主要修订版本,其专注于 HTTP 协议的性能改进。HTTP/2 协议的目标是减少延迟,并且允许在 Web 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的一个连接上并行发起多个请求,因此 Web 应用程序会更快。在本篇教程中,我们将像你展示如何在安装有 Ubuntu 或 CentOS 作为操作系统的 Linux VPS 上使用开启 Nginx 的 HTTP/2 协议。如果你使用 Apache,你可以查看我们的另一篇教程:[如何在 Ubuntu 上开启 Apache 的 HTTP/2 协议](https://www.rosehosting.com/blog/how-to-set-up-apache-with-http2-support-on-ubuntu-16-04/)。 ### 必备条件 为了能够按照本篇教程最终在服务器上启用 HTTP/2 协议,你需要先安装好 Nginx 。并且确保功能正常而且配置没有错误。你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来检查一下: ``` sudo nginx -t ``` 此外,你需要有服务器的 root 访问权限,或者至少有一个具有 sudo 权限的非 root 系统用户,以便你在修改 Nginx 配置文件的时候不会出现权限问题。最后你需要有一个域名和一个颁发给这个域名的有效的 SSL 证书。 ### 在 Ubuntu 上开启 Nginx 的 HTTP/2 协议 为了在 Ubuntu VPS 上开启 Nginx 的 HTTP/2 协议,你需要编辑默认的 Nginx 的服务(`server`)块,我们使用的是 `nano`,你可以使用你自己的文本编辑器。 ``` sudo nano /etc/nginx/sites-available/default ``` 增加下面的服务块: ``` server { server_name domain.com www.domain.com; listen 443 ssl http2 default_server; root /var/www/html; index index.html; location / { try_files $uri $uri/ =404; } ssl_certificate /etc/nginx/ssl/domain.com.crt; ssl_certificate_key /etc/nginx/ssl/domain.com.key; } server { listen 80; server_name domain.com www.domain.com; return 301 https://$server_name$request_uri; } ``` 确保 `domain.com` 替换成你真正的域名。 此外,应正确设置文档根(`root`)目录,还有 SSL 证书和密钥的路径。 当你编辑完成这个服务块之后,需要保存并关闭文件。使用以下命令检查 Nginx 配置是否有错误: ``` sudo nginx -t ``` 为了刚刚的改变生效,需要重启 Nginx: ``` sudo systemctl restart nginx.service ``` 如果你想为另一个域名开启 HTTP/2 协议,你可以查看我们的博客[如何在 Ubuntu 和 CentOS 上设置 Nginx 服务块](https://www.rosehosting.com/blog/how-to-set-up-nginx-server-blocks-on-ubuntu-and-centos/)。 ### 在 CentOS 上开启 Nginx 的 HTTP/2 协议 为了在 CentOS VPS 开启 Nginx 的 HTTP/2 协议,你需要按照 Ubuntu 上完全相同的步骤做。唯一的不同点是 Nginx 块文件的位置。为了在 CentOS 上编辑默认的 Nginx 服务块,你需要进入 `/etc/nginx/conf.d` 这个文件夹。 ``` # nano /etc/nginx/conf.d/default.conf ``` 再次检查配置是否有错误,保存并关闭文件,然后使用以下命令重新启动 Nginx 服务: ``` # systemctl restart nginx.service ``` 为了检测 Nginx 的 HTTP/2 协议是否开启成功,你可以使用一些[在线 HTTP/2 检测工具](https://www.rosehosting.com/network-tools/http2-support.html)。 --- via: <https://www.rosehosting.com/blog/how-to-enable-http2-in-nginx-on-ubuntu-and-centos/> 作者:[rosehosting.com](https://www.rosehosting.com/blog/how-to-enable-http2-in-nginx-on-ubuntu-and-centos/) 译者:[Flowsnow](https://github.com/Flowsnow)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2017 年 Go 语言编程的五大关注点
Susan Conant
https://medium.com/@sconant/5-things-to-watch-in-go-programming-in-2017-39cd7a7e58e3#.8t4to5jr1
自从 Go 1.0 于 2012 年发布以来,其简单性、并发性和内置支持使其保持普及度不断增长,所以对“Go 擅长什么”的答案一直在增长。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2/28/173212l44z633wdbw3ax4l.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2/28/173212l44z633wdbw3ax4l.jp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Go", "Serverless", "HTTP/2" ]
观点
{ "viewnum": 8272, "commentnum": 0,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自从 Go 1.0 于 2012 年发布以来,其简单性、并发性和内置支持使其保持普及度不断增长,所以对“Go 擅长什么”的答案一直在增长。
2017-02-28T17:32:25
2017-02-28T17:32:25
8,249
/article-8249-1.html
### 今年像动态插件,Serverless Go 以及 HTTP/2 这些创新对你的开发意味着什么? Go 1.8 刚刚发布,它有几个新功能,包括: * [HTTP/2 Push](https://golang.org/doc/go1.8#h2push) * [HTTP 服务器平滑关闭](https://golang.org/doc/go1.8#http_shutdown) * [插件](https://golang.org/doc/go1.8#plugin) * [缺省 GOPATH](https://golang.org/doc/go1.8#gopath) 这些新功能的影响力取决于你和开发团队如何使用 Go。 自从 Go 1.0 于 2012 年发布以来,其简单性、并发性和内置支持使其保持[普及度](https://github.com/golang/go/wiki/GoUsers)不断增长,所以对“Go 擅长什么”的答案一直在增长。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2/28/173212l44z633wdbw3ax4l.jpg) 这里我会提供一些想法,包括新到来的版本及 Go 世界最近其它吸引我的地方。这不是一个详尽的列表,所以请[让我知道](https://twitter.com/SuConant)你认为在 2017 年 Go 还会发生哪些重要的事。 ### Go 的超级可部署性 + 插件 = 容器、任何东西? [1.8 版本](https://golang.org/doc/go1.8)已经发布,我已经与其中几个人交谈过添加动态插件会如何影响像容器之类的事物,动态插件是为了加载在编译时不是程序一部分的共享库的代码。 动态插件使容器中的高并发微服务变得更加简单。 你可以轻松地以外部进程的方式加载插件,同时具备在容器中微服务的所有好处:保护你的主进程不会崩溃,并且没有任何东西会搞乱你的内存空间。 对插件的动态支持应该是在 Go 中使用容器的福音。 *关于专家现场 Go 培训,请注册 *[Go Beyond the Basics](https://www.safaribooksonline.com/live-training/courses/go-beyond-the-basics/0636920065357/)*。* ### 跨平台支持仍在吸引开发人员 在 Go 开源之后的 7 年里,它已被全球采用。[Daniel Whitenack](https://www.oreilly.com/people/1ea0c-daniel-whitenack) 是一名数据科学家和工程师,他为 Jupyter 维护 Go 内核,告诉我最近他[在西伯利亚做数据科学和 Go 语言培训](https://devfest.gdg.org.ru/en/),(是的,在西伯利亚!数据科学和 Go - 之后再细讲一下...)并 “很惊讶地看到那里 Go 社区是如此活跃和积极。” 人们继续在项目中采取 Go 的另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交叉编译,对此,几个 Go 专家解释说[这在 Go 1.5 版本中变得更容易了](https://medium.com/@rakyll/go-1-5-cross-compilation-488092ba44ec#.7s7sxmc4h)。来自其他语言(如 Python)的开发人员应该发现,在没有 VM 的目标平台上,能够为多个操作系统构建捆绑的、可部署的应用程序是在 Go 中工作的关键。 在 1.8 版本中对跨平台的支持,再加上[提升了 15% 的编译速度](https://golang.org/doc/go1.8#compiler),你就可以看到为什么 Go 是初创公司最喜欢的语言。 *有兴趣了解 Go 的基础知识吗?查看 [Go 基础学习路径](http://shop.oreilly.com/category/learning-path/go-fundamentals.do) 让 O’Reilly 专家来带你开始。* ### Go 解释器在开发中;再见 Read-Eval-Print-Loop 有一些聪明的家伙正在做一个 [Go 解释器](https://github.com/go-interpreter),我一定会持续关注它。如你所知的那样,有几个 Read-Eval-Print-Loop(REPL)的解决方案可以用来评估表达式,以确保代码如你预期的工作,但那些方法通常意味着容忍一些不便,或需要费力从几个方案中找到一个适合你的用例的。有一个健壮、一致的解释器就太好了,一旦我了解到更多消息,我会告诉你们。 *在开发中使用 Go 复杂特性?观看 O'Reilly 的视频训练 [中级 Go](http://shop.oreilly.com/product/0636920047513.do)* 。 ### Go 的 serverless - 会是什么样子? 是的,现在围绕 serverless 架构(功能即服务(FaaS))有很多炒作。但有时候也有些捉摸不定的地方,那么关于 Go 的 serverless 发生了什么?我们能在今年看到一个 Go 语言原生支持的 serverless 服务么? AWS Lambda 是最知名的 serverless 提供商,不过 Google 最近也推出了 [Google Cloud Functions](https://cloud.google.com/functions/docs/)。这两个 FaaS 解决方案使你可以在无须管理服务器的情况下运行代码,你的代码存储在别人为你管理的服务器集群上,并且仅在触发事件调用它时运行。AWS Lambda 目前支持 JavaScript、Python 和 Java,还可以启动 Go、Ruby 和 bash 进程。 Google Cloud Functions 只支持 JavaScript,但很可能不久将支持 Java 和 Python。许多物联网设备已经使用 serverless 方案,随着 Go 越来越多地被创业公司采用,serverless 似乎是一个可能的增长点,所以我在关注这些 serverless 解决方案中 Go 的开发情况。 已经有[几个框架](https://github.com/SerifAndSemaphore/go-serverless-list)可以支持 AWS Lambdas: * [λ Gordon](https://github.com/jorgebastida/gordon) - 使用 CloudFormation 创建、连接及部署 AWS Lambdas * [Apex](https://github.com/apex/apex) - 构建、部署及管理 AWS Lambda 函数 * [Sparta](http://gosparta.io/) - AWS Lambda 微服务的 Go 框架 还有一个 AWS Lambda 替代品支持 Go: * [Iron.io](https://www.iron.io/):建立在 Docker 和 Go 之上;语言未知;支持 Golang、Python、Ruby、PHP 和 .NET *有关 serverless 架构的更多信息,请观看 Mike Roberts 在旧金山 O'Reilly 软件架构会议上的演讲主题:[*serverless介绍*](https://www.safaribooksonline.com/library/view/oreilly-software-architecture/9781491976142/video288473.html?utm_source=oreilly&utm_medium=newsite&utm_campaign=5-things-to-watch-in-go-programming-body-text-cta)。* ### 数据科学中的 Go 我在本文开头暗示了这一点:也许令人惊讶的是很多人都在使用 Go 进行数据科学和机器学习。关于它是否适合还有一些争论,但基于像 《[Gopher 学院之 2016 年终](https://blog.gopheracademy.com/series/advent-2016/)》那样的年度文章中,你会注意到 30 篇文章中至少有 4 篇是关于机器学习或分布式数据处理,它们正在像我们走来。 我之前关于 Go 的易部署性的观点可能是数据科学家使用 Go 的一个关键原因:他们可以更轻松地在易读而可用于生产环境的应用程序中向他人展示数据模型。与此相结合的是 Go 的广泛使用(正如我前面提到的,它正变得越来越流行!),而且有数据专家创建“可用并且与其它程序配合”的程序。任何使用 Go 构建的应用数据科学家会在公司其他部分使用相同的语言,或者至少它非常适合现代架构。 *更多关于 Go 的数据科学,Daniel Whitenack 写了一个很好的概述,解释了如何使用它: [Data Science Gophers](https://www.oreilly.com/ideas/data-science-gophers)。* --- 作者简介: O'Reilly Media 的监督编辑,与编辑团队合作,涵盖各种各样的编程主题。 --- via: <https://medium.com/@sconant/5-things-to-watch-in-go-programming-in-2017-39cd7a7e58e3#.8t4to5jr1> 作者:[Susan Conant](https://medium.com/@sconant?source=footer_card)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助你掌握 C++ 编程的九本开源书籍
Steve Emms
https://www.ossblog.org/master-c-programming-with-open-source-books/
分享是一种美德,我精心挑选了九本值得一读的优质 C++ 书籍,这些书籍均基于开源协议发布。在这之前,我会给出一份 C++ 的简短介绍。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1/104242jjujlty7uxzayybx.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1/104242jjujlty7uxzayybx.jpg
true
false
true
xiaow6
false
[ "编程", "书籍", "C++" ]
分享
{ "viewnum": 15276, "commentnum": 1, "favtimes": 1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223.104.31.210", "message": "这些书可以在不学网下载pdf电子书 noxue.com/p/760336371396903", "username": "来自江西的 Chrome 69.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8-12-15T13:25:37" } ]
[]
分享是一种美德,我精心挑选了九本值得一读的优质 C++ 书籍,这些书籍均基于开源协议发布。在这之前,我会给出一份 C++ 的简短介绍。
2017-03-01T10:43:00
2017-03-01T10:43:00
8,250
/article-8250-1.html
书籍是非常主观和私人的财产,编程书籍也不例外。但是不管 C++ 编程书籍的风格、关注点或者节奏如何,好书总可以带领读者走过一段引人入胜的旅程,揭示编程语言的能力,还能向读者描绘如何使用编程语言来实现各种事物。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1/104242jjujlty7uxzayybx.jpg) 分享是一种美德,我精心挑选了九本值得一读的优质 C++ 书籍,这些书籍均基于开源协议发布。在这之前,我会给出一份 C++ 的简短介绍。 C++ 是由 Bjarne Stroustrup 设计,初次发布于 1983 年。它是一种静态类型、格式自由、多重范式、可移植、编译式的通用编程语言。它被认为是中级语言,同时包含有高级与初级编程语言的特性。C++ 设计用于实现系统级与应用的编程,它拓展了 C 编程语言,因此其名字中的使用了自增运算符 ++。 C++ 仍是一种流行的编程语言。例如,它被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银行以及通讯业。它作为 C 的超集保留了 C 标志性的简洁与高效,同时提供强类型检查、多重继承、数据抽象、异常处理操作符重载、泛型编程,以及面向对象编程等功能。C++ 不仅影响了 C 语言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到了包括 C#、Java 在内的许多其他编程语言。 ### 《<ruby> Boost C++ 类库 <rp> ( </rp> <rt> The Boost C++ Libraries </rt> <rp> ) </rp></ruby>》 ![The Boost C++ Librarie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1/104310u30u0unuts0w0q24.jpg) 作者 Boris Schäling (570页) 《<ruby> <a href="https://theboostcpplibraries.com/"> Boost C++ 类库 </a> <rp> ( </rp> <rt> The Boost C++ Libraries </rt> <rp> ) </rp></ruby>》被认为在 C++ 世界中极其重要并有深远影响。书中这些可移植的库提供对多种任务和结构体的支持,包括多线程、容器、字符串和文本处理、迭代器、线性代数、伪随机数产生、元程序设计模板、并发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图像处理、正则表达式和单元测试。Boost 可以在几乎所有现代操作系统上工作,包括 Linux 和 Windows 及其衍生,并且支持绝大多数现代编译器。 这本书介绍了 72 个 Boost 库,提供了广泛并且实用的功能。它们能够帮助程序员更轻松的管理内存和处理字符串。这些库提供多种容器以及其它数据结构来拓展标准库。使用这些库可以轻松实现平台无关的网络应用程序。 本书是一颗值得添加到各类收藏中的明珠。430 份源代码例子生动形象地阐释了这些库的功能。 本书前面的章节审视了内存管理、字符串处理、容器、数据结构、算法、通信、文件与流以及时间。后续章节进一步探索了函数式编程、并行编程和泛型编程。以对语言拓展、错误与数字处理、应用程序库、设计模式以及其他库的大部分内容。 本书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4.0 国际许可协议](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nd/4.0/)进行许可。如果你喜欢实体书,可以在亚马逊上购买纸质书,也可选择如 kindle、E-book 和 PD F格式的电子书。 ### 《<ruby> C++ 注释 <rp> ( </rp> <rt> C++ Annotations </rt> <rp> ) </rp></ruby>》 ![C++ Annotation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1/103613dy2iybyebdnjwciw.jpg) 作者 Frank B. Brokken (1029页) 《<ruby> <a href="http://www.icce.rug.nl/documents/cplusplus/"> C++ 注释 </a> <rp> ( </rp> <rt> C++ Annotations </rt> <rp> ) </rp></ruby>》提供了关于 C++ 编程语言的一份全面的教程。它可以被当做一门 C++ 课程的教材。本书面向已掌握 C 语言或其他类 C 语法知识的使用者。 本书主要章节有: * 命名空间 * 字符串——C 提供的是最基础的字符串支持 * I/O 流库——提供了一个基于类概念的输入/输出库 * 类——C 提供了两种结构化不同类型数据的方法。C 语言的结构体包含多种类型的数据成员,而 C 语言的<ruby> 共用体 <rp> ( </rp> <rt> union </rt> <rp> ) </rp></ruby>同样可以定义不同类型的数据成员。本章介绍的类,也是一种结构体但是它的内容对外部世界来说是默认不可访问的。 * 静态数据和函数 * 内存管理——审视 C++ 中能够操作内存分配的操作符 * 异常——允许 C++ 程序执行受控的非本地返回命令,避免了使用 longjmp(非局部跳转)和 setjmp(激活非局部跳转)函数的缺陷。 * 操作符重载——介绍通用的操作符重载 * 抽象容器 * 继承——派生的另外一个特性。 本章演示基类指针可能被用来指向派生类的对象。 * 多态——继承的一种特殊形态 * 友元机制——介绍 friend 关键词以及它的使用原则 * 成员指针——定义成员指针及其用法,静态成员指针,指针长度 * 嵌套类——当嵌套类与其外围类有概念上的紧密联系时会被使用 * 标准模板库(STL)——包含容器、通用算法、迭代器、函数对象、分配器、适配器和数据结构的通用库。这些算法使用的数据结构都是抽象意义的,因此算法实际上可以使用任何数据类型。 * 泛型算法——涵盖标准模板库中的泛型算法 * 函数模板——探索模板独特的句法。介绍模板类型参数与模板非类型参数和函数模板等概念并且提供模板的多个案例。 * 类模板——讨论构建与使用类模板 * 进阶模板用法——一份简短的模板元编程主要特性与模板的微妙关系的介绍 本书有HTML、PDF、PostScript 和 txt 版本。它可以自由分发,基于 GNU GPL 协议发布。 ### 《<ruby> 通过 C++ 和 Qt4 了解设计模式 <rp> ( </rp> <rt> An Introduction to Design Patterns in C++ with Qt 4 </rt> <rp> ) </rp></ruby>》 ![Introduction to Design Patterns in C++ with Qt 4, An](/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1/104311auu95wch4f0h9244.jpg) 作者 Alan Ezust, Paul Ezust (656页) 《<ruby> <a href="http://www.informit.com/store/introduction-to-design-patterns-in-c-plus-plus-with-9780131879058"> 通过 C++ 和 Qt4 了解设计模式 </a> <rp> ( </rp> <rt> An Introduction to Design Patterns in C++ with Qt 4 </rt> <rp> ) </rp></ruby>》从介绍 C++ 基础知识、面向对象概念、UML(统一建模语言)和核心 Qt 类开始。进而转向更高级的编程概念如 Qt modules 和设计模式。最后严密地印证了重要的 C++ 特性。其中涵盖了非常优秀的对函数、继承和多态的讲解。 本书不需要具备任何 C 或者 C++ 编程经验前提,并且被设计为普适用途。它也为教学工作者准备了 Qt 案例、练习、答案以及课程 PPT。 本书是 Bruce Perens 开源系列中的一部分。所有在此系列中的书籍都是基于 Open Publication License V1.0 及其后版本发布的。 ### 《<ruby> 像计算机科学家一样思考:C++ <rp> ( </rp> <rt> How to Think Like a Computer Scientist: C++ </rt> <rp> ) </rp></ruby>》 ![How to Think Like a Computer Scientist: C++](/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1/104311javufdza0zr2da2r.jpg) 作者 Allen B. Downey (191页) 《<ruby> <a href="http://greenteapress.com/thinkcpp/index.html"> 像计算机科学家一样思考:C++ </a> <rp> ( </rp> <rt> How to Think Like a Computer Scientist: C++ </rt> <rp> ) </rp></ruby>》是使用 C++ 编程语言进行软件设计的一本简洁友好的介绍性书籍。本书的目的是通过讲解最基础的概念并且以读者容易接受的节奏逐步增加新内容来把没有编程经验的读者培养成为未来的开发者。 本书提供的有价值的内容包括: * 变量、表达式和语句 * 函数 * 条件语句与递归 * 丰富的函数 * 迭代 * 字符串 * 向量 * 成员函数 * 对象的向量 * 向量的对象 * 类与不变量 * 文件输入输出和 apmatrixes 本书是一本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3.0 未本地化版本](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3.0/)协议下发布的免费书籍。 ### 《<ruby> C++ Qt3 图形界面编程 <rp> ( </rp> <rt> C++ GUI Programming with Qt 3 </rt> <rp> ) </rp></ruby>》 ![C++ GUI Programming with Qt 3](/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1/104312cuvhg0lf077ick03.jpg) 作者 Jasmin Blanchette, Mark Summerfield (464 页) 最新发布的 Qt 稳定版本是 5.8,而《<ruby> <a href="http://www.informit.com/store/c-plus-plus-gui-programming-with-qt-3-9780131240728"> C++ Qt3 图形界面编程 </a> <rp> ( </rp> <rt> C++ GUI Programming with Qt 3 </rt> <rp> ) </rp></ruby>》指导读者如何使用 Qt3 编写 GUI 程序,Qt3 最近一次更新是 2004 年,但是本书仍然有大部分内容对 Qt4 和 Qt5 有效。 本书不是一本面向初学者的书,需要读者对 C++ 有基本的理解。 本书向读者介绍了使用 Qt 进行 GUI 应用编程所有的概念和需要的练习。本书不仅详尽的讲述了核心内容,而且也提供了一些特别的和高阶的学习材料。 本书是 Bruce Perens 开源系列中的一部分。所有在此系列中的书籍都是基于 Open Publication License V1.0及之后版本发布的。 ### 《<ruby> 开放数据结构(C++ 版) <rp> ( </rp> <rt> Open Data Structures (in C++) </rt> <rp> ) </rp></ruby>》 ![Open Data Structures (in C++)](/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1/104314yc7mk6zvk774vrzf.jpg) 作者 Pat Morin (336页) 《<ruby> <a href="http://opendatastructures.org/ods-cpp/"> 开放数据结构(C++ 版) </a> <rp> ( </rp> <rt> Open Data Structures (in C++) </rt> <rp> ) </rp></ruby>》教导读者设计和分析基础数据结构以及如何使用 C++ 实现。 它涵盖了对如下数据结构的分析和实现:序列(列表)、队列、优先队列、无序字典、有序字典以及图。作者的意图在于向大学计算机科学的学生提供一条学习数据结构的免费的途径,但是并不打算成为介绍 C++ 编程语言或者 C++ 标准模板库的一本书。不过它可以帮助程序员理解标准模板库的数据结构是如何实现的以及这种实现为何如此高效。 章节内容覆盖了基于数组的列表、链表、分级链表、哈希表、二叉树(又包含了随机二叉搜索树、替罪羊树、红黑树)。之后的章节还包括堆、排序算法(比较、计数和基数排序)、图、整数的数据结构和外部存储器搜索。 本书基于[知识共享署名](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协议发布。免费的 HTML、PDF 均已发布,本书的 LaTeX 版本,Java/C++/Python 源代码都可以从 GitHub 下载。也有纸质书版本可供购买。本书已被翻译为斯罗维尼亚语和土耳其语。 ### 《<ruby> 使用 wxWidgets 进行跨平台 GUI 编程 <rp> ( </rp> <rt> Cross-Platform GUI Programming with wxWidgets </rt> <rp> ) </rp></ruby>》 ![Cross-Platform GUI Programming with wxWidget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1/104314qej5155nliwze1lu.jpg) 作者 Julian Smart,Kevin Hock和Stefan CsomorBrifll (744 页) wxWidgets 是一个流行的 C++ 库,可供开发者使用单一的代码基础为 Windosw、Mac OS、Linux 和其他平台创建应用。它支持非常广泛的图形处理库。 这本书《<ruby> <a href="http://www.informit.com/store/cross-platform-gui-programming-with-wxwidgets-9780131473812"> 使用 wxWidgets 进行跨平台 GUI 编程 </a> <rp> ( </rp> <rt> Cross-Platform GUI Programming with wxWidgets </rt> <rp> ) </rp></ruby>》从简单的介绍和起步章节开始,主要内容包括: * 事件处理 * 窗口基础 * 画图 * 输入事件处理 * 使用 sizers 进行窗口布局 * 使用标准对话框 * 创建自定义对话框 * 图像编程 * 剪贴板与拖放动作 * 高阶窗口类 * 文件和数据流 * 内存管理,调试和错误检查 * 编写国际化应用 * 编写多线程应用 * wxSocket 编程 * 处理文档和视图 * 日臻完美你的应用 本书是 Bruce Perens 开源系列中的一部分。所有在此系列中的书籍都是基于 Open Publication License V1.0及其后版本发布的。 ### 《<ruby> Rook 的 C++ 指南 <rp> ( </rp> <rt> The Rook’s Guide to C++ </rt> <rp> ) </rp></ruby>》 ![The Rook's Guide to C++](/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1/104314rod7or3dip3ear0z.jpg) 作者 Jeremy Hansen (160页) 《<ruby> <a href="https://rooksguide.org/"> Rook 的 C++ 指南 </a> <rp> ( </rp> <rt> The Rook’s Guide to C++ </rt> <rp> ) </rp></ruby>》的章节中包含变量、常量、输入输出、数据类型和转换、条件判断语句(if、else 和 else if、switch 语句)、字符串、循环、数组、块、函数和作用域。之后的章节主要集中解决问题和定位问题,包括预处理器、高等代数、文件输入输出、指针、动态数据、类和抽象、分离编译和标准模板库。 本书大部分都是由 25 位 Norwich 大学的学生于一个黑客马拉松周末写成。当然不敢说毫无缺点,但还是一本相当不错的书。它被基于[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 未本地化版本](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sa/3.0/deed.zh)协议发布。同时在亚马逊也有本书的纸质版可供购买。 ### 《<ruby> GCC 简介 <rp> ( </rp> <rt> An Introduction to GCC </rt> <rp> ) </rp></ruby>》 ![An Introduction to GCC](/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1/104315fg0bny3rkpllq70t.png) 作者 Brian Gough (144页) 《<ruby> <a href="http://www.network-theory.co.uk/docs/gccintro/"> GCC 简介 </a> <rp> ( </rp> <rt> An Introduction to GCC </rt> <rp> ) </rp></ruby>》介绍了 GCC,同时介绍了 GNU C 和 C++ 编译器:gcc 和 g++,均属于 GNU 编译器集合(GCC)。 本书解释了如何单独使用编译器。作者通过数年对邮件列表中发表的问题的观察,撰写本书带领读者直接接触 GCC 最重要的部分。 章节简介: * 介绍 * 编译一个 C 程序——描述了如何使用 gcc 编译 C 程序。程序可能是由单独文件或者多个文件编译而成,也可能使用系统库和头文件。 * 编译选项——描述gcc中可以使用的编译器中常用的选项。这些选项可以修改本地库和包含文件的搜索路径,配置额外的 warning 和调试信息,预处理器宏指令和 C 方言。 * 使用预处理——描述了属于 GCC 包内的 GNU C 预处理 cpp 程序的用途。预处理将宏定义在源代码被编译前展开。预处理会在 GCC 编译 C 或者 C++ 程序时自动被调用。 * 以调试为目的编译——提供 -g 选项使目标文件和可执行文件中存储额外的调试信息。当出现错误时,这些调试信息允许从特定的机器指令回溯到源代码中相应的行。 * 优化编译——GCC 是一个优化编译器。它提供了大量的选项来使其生成的可执行文件的速度得到提升,并尽量减小可执行文件的大小。 * 编译一个 C++ 程序——描述了如何使用 GCC 来编译以 C++ 编写的程序,以及针对这门语言特定的命令行选项。 * 平台相关的选项——描述了一些通用平台上可用的选项,如 Intel 和 AMD x86 选项、x86 拓展选项、x86 64 位处理器选项、DEC Alpha 选项、SPARC 选项、POWER/powerPC 选项、复合架构支持以及浮点相关问题。 * 问题定位——GCC 提供了几项帮助和诊断选项来帮助用户在编译过程中定位问题。 * 编译器相关工具——介绍了大量能够用于和 GCC 组合使用的工具。包括:用来创建库的 GNU 压缩器 ar,以及 GNU 性能和覆盖测试工具:gprof 和 gcov。 * 编译器如何工作——描述了关于 GCC 如何将源代码转换为可执行程序的更多细节。编译是一个涉及到多种工具的多级过程,包括 GNU 编译器自身(通过 gcc 或者 g++ 前端)、GNU 汇编器 as 以及 GNU 链接器 ld。编译过程中一个完整的工具集合被称之为工具链。 * 检查编译后的文件——描述了多种有用的工具来检查可执行文件和目标文件的内容。 * 常见错误消息——描述了 gcc 和 g++ 产生的最常见的错误和警告信息。每一个案例都伴随着错误和警告产生的原因,相应的例子和可能解决问题的建议。 * 获得帮助——如果读者碰到了本书中未能涵盖的问题,还有多种参考手册更详细的描述了 GCC 和编程语言相关的主题。 本书是基于 GNU Free Documentation 协议出版的。 此外还有一些 C++ 书籍可以免费下载,但是那些并不是基于开源协议发布的,或者作者没有指定一个协议。这类书籍包括: * 《[Thinking in C++,第二版,卷一、卷二](http://mindview.net/Books/TICPP/ThinkingInCPP2e.html)》 – 作者 Bruce Eckel (卷二作者增加了 Chuck Allison) * 《[C++ In Action:Industrial Strength Programming](http://www.relisoft.com/book/)》– 作者 Bartosz Milewski 最后,我对刚入门的 C++ 新手的建议一定是《<ruby> <a href="http://stroustrup.com/Programming/"> 编程原理与体验(C++ 版) </a> <rp> ( </rp> <rt> Programming —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Using C++ </rt> <rp> ) </rp></ruby> [(第二版)](http://stroustrup.com/Programming/)》。普遍认为这是最合适的入门书籍,由 C++ 的创始人书写,物超所值。 --- via: <https://www.ossblog.org/master-c-programming-with-open-source-books/> 作者:[Steve Emms](https://www.ossblog.org/author/steve/) 译者:[xiaow6](https://github.com/xiaow6)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通过这九本开源好书学习 C 语言
Steve Emms
https://www.ossblog.org/learn-c-programming-with-9-excellent-open-source-books/
我仔细考察了一些我最喜爱的 C 语言书籍,并从其中选出了对我意义最大的九本。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1/120456tz267vsi56w6hd6t.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1/120456tz267vsi56w6hd6t.jpg
true
false
true
艾凌风
false
[ "编程", "书籍" ]
分享
{ "viewnum": 17334, "commentnum": 4, "favtimes": 9,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202.0.86.4", "message": "没有code complete?", "username": "来自澳大利亚的 Chrome 56.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3-03T10:38:50" }, { "postip": "114.253.19.244", "message": "这里其实只是列出了“开源”的——也就是你不用花钱,当然盗版不在此列。", "username": "linux [Chrome 56.0|Mac 10.11]", "date": "2017-03-03T21:13:28" }, { "postip": "113.56.202.40", "message": "开源的书,质量都不错的!", "username": "POCMON [QQ Browser 9.5|Windows 10]", "date": "2017-03-04T16:43:05" }, { "postip": "61.133.215.190", "message": "BUILS YOUR OWN LISP,这个真的很不错,可惜我没看完就看不懂了。。。", "username": "来自宁夏银川的 Chrome 59.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8-03T12:08:34" } ]
[]
我仔细考察了一些我最喜爱的 C 语言书籍,并从其中选出了对我意义最大的九本。
2017-03-02T10:30:00
2017-03-02T10:30:00
8,251
/article-8251-1.html
书是非常私人的东西,编程类书籍也不例外。我们都是通过阅读书籍来帮助掌握某种语言的基本知识。随后又通过阅读书籍来全面探索这门语言的灵活性。我仔细考察了一些我最喜爱的 C 语言书籍,并从其中选出了对我意义最大的九本。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1/120456tz267vsi56w6hd6t.jpg) C 语言是一种通用的、面向过程的高级编程语言。也是最具流行度和影响力的编程语言之一。该语言在设计时就被设计为可以通过编译器进行编译,以此来对内存进行底层操作、高效地执行机器指令以及在运行时仅需要最小的支持。很多很多编程语言都得益于 C 语言, C 语言就像是编程界的通用语言一样。 C 语言非常易懂。它允许程序员能够以一种清晰、简单、符合逻辑的方式来组织程序。这是一种非常灵活、实用并且简洁的语言,同时它还具有非常容易读懂的语法。使用 C 语言编写的代码运行非常快。可以非常简单地操作计算机的底层设施。通过编译器的指令可以允许我们为不同体系结构的设备生成同一个版本的程序。 C 语言是自由的。因此学习 C 语言的书籍也是体现了其自由性。快来看看我挑选的开源书籍,有没有哪一本能够吸引你?好好享受它吧! ### 《 <ruby> C 语言 <rp> ( </rp> <rt> The C Book </rt></ruby>》 ![The C Book](/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1/120757rc0d7zxcccecgxyr.png) 《<ruby> <a href="http://publications.gbdirect.co.uk/c_book/"> C 语言 </a> <rt> The C Book </rt></ruby>》这本书是为那些已经具备使用现代高级面向过程编程语言的程序员设计的。这本书专注于那些 C 语言的特有之处。尤其是使用 C 语言的方式是这本书所重点关注的。作者: Mike Banahan, Declan Brady 和 Mark Doran ,350 页 包含以下章节: * 变量及运算法则介绍 – 介绍了 C 语言的基础知识, 包括关键字和标识符,变量声明,实数类型,整型,表达式和运算法则以及常量 * 控制流及逻辑表达式 – 这一章介绍了在 C 语言中可以用于控制程序流程的几种方法,包括一些尚未介绍的语句。 控制流,逻辑表达式以及奇怪的运算符。 * 函数 – 函数的类型, 递归,传参数以及链接 * 数组和指针 – 数组, 指针, 字符处理, sizeof 以及储存空间分配, 函数指针,包含指针的表达式,数组,`&`运算符以及函数声明 * 结构体数据类型 – 结构体, 联合体, 位字段, 枚举类型, 限定符、派生类型以及初始化 * 预处理器 – 预处理器是如何工作的及其相关指令 * C 语言中的一些特定内容 – 声明, 定义,`typedef`, `const` 和 `volatile`以及序列点 * 库 – 诊断, 字符处理, 本地化, 与具体实现相关的限制, 数学函数, 非局部跳转, 信号处理, 可变参数, 输入输出, 格式化 I/O, 字符 I/O, 无格式 I/O, 随机访问函数, 通用函数, 字符串处理, 日期和时间 * C 语言编写的完整程序 – 综合以上内容, main函数的参数, 解析程序参数, 模式匹配程序以及一个难度更大的程序 作者允许读者利用此书做任何他们想做的事情,只需说明作者和版权。经 Mike Banahan 确认,本书通过知识共享协议发布。 ### 《<ruby> 风格的要素—— C 语言版 <rp> ( </rp> <rt> C Elements of Style </rt> <rp> ) </rp></ruby> 》 ![C Elements of Styl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1/120757ugl8jikm1s8e1qbs.jpg) 作者 Steve Oualline ,265页 《<ruby> <a href="http://www.oualline.com/books.free/style/index.html"> 风格的要素—— C 语言版 </a> <rp> ( </rp> <rt> C Elements of Style </rt> <rp> ) </rp></ruby>》是一本十分有用的编程风格指南,指导 C 和 C++ 程序员如何去编写可读性良好的,易懂的,易于维护的程序。不论你是一个学生还是专业程序员,你都能从这本书中提供的技巧和技术中获益,构建优雅可靠的代码。 这本书意在向读者们展示如何在你的程序中融入风格良好的代码。机器仅处理代码,而人类关注于注释。良好的编程风格与这两部分都有关。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构建设计良好,编写良好的代码,这种代码对于计算机来说是高效的,同时包含了精心编写的注释用于帮助人类理解程序。这样一来,调试,维护和增强程序,都变得更加容易了。最终还提升了代码的可读性,简洁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在本书中,你可以找到有关编写注释,程序头,变量命名,语句格式化,语句细节,编写预处理器命令,组织目录和创建makefile的指南。 本书通过知识共享协议发布。 ### 《<ruby> 编写你自己的 Lisp 语言 <rp> ( </rp> <rt> Build Your Own Lisp </rt> <rp> ) </rp></ruby>》 ![Build Your Own Lisp](/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1/120758nyoj1gwfo18w8j8m.jpg) 作者 Daniel Holden ,212页 在学习 C 语言的同时学习如何创造你自己的编程语言——一个最简的 Lisp 语言(仅用不到1000行代码)。 《<ruby> <a href="http://buildyourownlisp.com/"> 编写你自己的 Lisp 语言 </a> <rp> ( </rp> <rt> Build Your Own Lisp </rt> <rp> ) </rp></ruby>》这本书是为两种人写的,一种是想要学习 C 语言的人,另一种是想要知道如何创建一门语言的人。本书并不适合作为第一本入门书籍,因为你需要一些编程经验才能读懂它的内容。 本书基于[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3.0 未本地化版本](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3.0/)协议发布 纸质版可以在 Amazon 上购买。 ### 《<ruby> GNU C 语言参考手册 <rp> ( </rp> <rt> The GNU C Reference Manual </rt> <rp> ) </rp></ruby>》 ![The GNU C Reference Manual](/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1/120758ftil8ik66td936ot.png) 作者 Trevis Rothwell, James Youngman ,91页 《<ruby> <a href="https://www.gnu.org/software/gnu-c-manual/"> GNU C 语言参考手册 </a> <rp> ( </rp> <rt> The GNU C Reference Manual </rt> <rp> ) </rp></ruby>》是一本 C 语言参考手册,意在写明 C89,C99 标准以及当前 GNU 对标准 C 语言的扩展情况。本书并不适合新手阅读。 包含以下章节: * 词法元素——这部分内容描述了预编译之后,组成 C 语言代码的词法元素。包括 5 种:关键字,标识符,常量,操作符和分隔符 * 数据类型——研究基础的数据类型,枚举,联合体,结构体,数组,指针,不完全类型,类型修饰词,储存类型修饰词以及重命名类型 * 表达式和操作符 —— 还介绍了自增/自减,算数操作符,复共轭性,比较操作符,逻辑运算符,位移,位运算符,指针运算符,`sizeof`,类型转换等等。 * 语句 —— 标签,表达式,`if` 语句,`switch` 语句,`while` 语句,`do` 语句,`for` 语句,代码块,`null` 语句,`goto` 语句,`break` 语句,`continue` 语句,`return` 语句以及 `typedef` 语句 * 函数 —— 学习函数声明,函数定义,函数调用,参数,变长参数列表,通过指针调用函数,`main` 函数,递归函数等等。 * 程序结构和定义域 —— 从宏观上来看程序 * 一个例程 —— 一个用 C 语言编写的完整程序,包含 C 语言源文件和头文件。这个程序是一个典型“hello world”程序的扩展版,它向我们展示了在 GNU FSF 项目中 C 语言是如何工作的。 本书基于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 Version 1.3 及其更新版本发布。 ### 《<ruby> GNU C 语言编程教程 <rp> ( </rp> <rt> The GNU C Programming Tutorial </rt> <rp> ) </rp></ruby>》 ![The GNU C Programming Tutorial](/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1/120742q9ifofxxgip68106.jpg) 作者 Mark Burgess, Ron Hale-Evans ,290页 《<ruby> <a href="http://www.crasseux.com/books/ctut.pdf"> GNU C 语言编程教程 </a> <rp> ( </rp> <rt> The GNU C Programming Tutorial </rt> <rp> ) </rp></ruby>》以逻辑顺序向读者介绍了 C 语言的基本内容。本书内容涵盖了 C 语言的全部主要内容的细节以及如何使用 C 语言编程,特别强调了GNU/Linux编译器以及相关软件。 一些章节主要介绍了函数,变量以及声明,作用域,表达式和操作符,参数,指针,判定,循环,数组,字符串,输入输出等等。 本书基于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 Version 1.1 版发布。 ### 《<ruby> C 语言基础 <rp> ( </rp> <rt> Essential C </rt> <rp> ) </rp></ruby>》 ![Essential C](/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1/120758bw7ojh2m0kmxwplz.png) 作者 Nick Parlante ,45页 《<ruby> <a href="http://cslibrary.stanford.edu/101/EssentialC.pdf"> C 语言基础 </a> <rp> ( </rp> <rt> Essential C </rt> <rp> ) </rp></ruby>》这份简短的文档解释了 C 语言全部的常用特性和技术。这份文档十分简洁,因此它的目标人群是已经具有其他编程语言背景的人。 内容包括变量,整型,浮点型,类型提升,截断,操作符,控制结构(`if`,`while`,`for`),函数,数值参数,引用参数,结构体,指针,数组,预处理器以及 C 语言标准库函数。 目录: * 简介 * 基础类型与运算符 * 控制结构 * 复杂数据类型 * 函数 * 杂项 * 高级数组与指针 * 运算符和标准库 根据作者的描述,我们得知这是一本基于开源协议发布的书籍。 ### 《<ruby> Beej 的 C 语言教程 <rp> ( </rp> <rt> Beej’s Guide to C Programming </rt> <rp> ) </rp></ruby>》 ![Beej’s Guide to C Programming](/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1/120758y3dki32tjew3teru.png) 作者 Brian “Beej” Hall ,130 pages 《<ruby> <a href="http://beej.us/guide/bgc/"> Beej 的 C 语言教程 </a> <rt> Beej’s Guide to C Programming </rt></ruby>》试图为那些心存困惑的读者带来一种仅能通过纯粹 C 语言编程而产生的快感。 章节: * 构建程序的基本结构块 * 变量,表达式和,语句。变量就是一个数字的名字——一个 C 语言表达式可以包含其他的表达式以及运算符。文章还介绍了`if`,`while`,`do while`以及程序重复执行的`for`语句。 * 函数——当程序块变得很大,或是当这些程序块用来执行一些特定的工作时,我们会把它们封装到函数中。 * 变量(续篇)——探讨了变量的作用域和储存类型 * 指针——它们是数据在内存中的地址。就像一个整型的值可以是12,一个指针的值就是数据在内存中的地址 * 结构体——结构体允许你将逻辑上相关的变量分组。随后你可以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使用。 * 数组——一组相关数据的线性集合 * 字符串—— C 语言中的字符串就是内存中的一组连续的比特,包含了一组字符 * 动态内存——探讨了malloc(), free(), realloc() 和 calloc() 函数 * 更多内容——指针运算,`typedef`,枚举,结构体声明,命令行参数,多维数组,类型转换和类型提升,不完整类型,`void`指针,`NULL`指针和`static`关键字 * 标准输入输出库——用来进行文件的读写。 * 字符串操作——用来查找子串的函数,连接字符串的函数,获取字符串长度的函数,等等。 * 算数——一些可以满足你基本算数需求的函数。 本书基于[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3.0 未本地化版本](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nd/3.0/deed.zh)协议发布。 ### 《<ruby> 现代 C 语言 <rp> ( </rp> <rt> Modern C </rt> <rp> ) </rp></ruby>》 ![Modern C](/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1/120759w2622izindj4onjc.png) 作者 Jens Gustedt ,310页 《<ruby> <a href="http://icube-icps.unistra.fr/img_auth.php/d/db/ModernC.pdf"> 现代 C 语言 </a> <rp> ( </rp> <rt> Modern C </rt> <rp> ) </rp></ruby>》鼓励读者逐级探索 C 语言的特性。内容一共分为如下五层境界: * 第一层——使读者了解最基本的 C 语言程序。了解使用 C 语言的目的和数据结构,以及如何去使用它们 * 第二层——详细的说明了大部分主要概念以及特性,包括控制结构,数据类型操作符和函数。这一级的主要目的是让读者能够对于这些运行程序必备的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 第三层——进入 C 语言的核心部分。详细的解释了指针,让你熟悉 C 语言的内存模型,并且让你了解大多数 C 语言库的接口 * 第四层——深入理解一些特定的主题。比如性能,重入,原子性,线程及泛型编程 * 第五层——探讨了作者对这门语言未来发展趋势的理解 本书基于[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3.0 未本地化版本](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nd/3.0/deed.zh)协议发布 ### 《<ruby> <a href="http://www.network-theory.co.uk/docs/gccintro/"> GCC 简介 </a> <rp> ( </rp> <rt> An Introduction to GCC </rt> <rp> ) </rp></ruby>》 ![An Introduction to GCC](/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1/120759q88gagz5f1rh71sa.png) 作者 Brian Gough ,144页 《<ruby> <a href="http://www.network-theory.co.uk/docs/gccintro/"> GCC 简介 </a> <rp> ( </rp> <rt> An Introduction to GCC </rt> <rp> ) </rp></ruby>》介绍了 GNU C 语言和 C++编译器——gcc 和 g++,它们是 GNU 编译器套装(GCC)的一部分。 本书介绍了如何使用编译器。通过多年以来对邮件列表中的问题的观察,本书带领读者直击 GCC 的重要内容。 章节介绍: * 编译c程序——介绍了如何使用 gcc 来编译 C 语言程序。单个文件或多个文件均可以编译,也可以使用操作系统函数和头文件。 * 编译选项——介绍了 gcc 中一些常用的编译选项。这些参数控制一些功能,例如搜索库函数和头文件的路径,提供额外的编译告警和诊断。预处理宏和 C 语言方言。 * 使用预处理器——描述了cpp(GNU C preprocessor)的使用方法,cpp 是 GCC 的一部分。预处理器会在编译前将代码中的宏展开,当 GCC 处理 c 或者 c++ 代码时,预处理器会自动被调用。 * 编译带有调试信息的程序——提供了一个`-g`选项用以在中间文件和可执行文件中存储额外的调试信息。这些调试信息使得我们可以追踪错误,将机器指令中的问题定位到源代码中。 * 优化编译——GCC 是一个优化过的编译器。它提供了很多选项,可以加速编译或是减少编译后文件的体积。 * 编译C++程序——介绍了如何使用 GCC 编译 C++ 程序以及该语言可以使用的命令行选项。 * 平台相关选项——介绍了一些常见平台可以使用的选项 * 排错——GCC提供了一些帮助和诊断选项用于帮助我们定位编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 编译器相关工具——介绍了 GCC 编译过程中会用到的一些有用的工具。包括用来创建库的 GNU 归档工具 ar,GNU 性能和覆盖率测试程序 gprof 和 gcov * 编译器是如何工作的——详细介绍了 GCC 是如何把源文件编译为可执行文件的。编译是一个多阶段过程,涉及很多工具,包括 GNU 编译器本身,GNU 汇编器,以及 GNU 链接器。在编译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工具,我们统称为编译链。 * 检查编译后的文件——介绍了一些用来检查可执行文件和 obj 文件内容的工具。 * 常见错误信息——介绍了 gcc 和 g++ 产生的最常见的错误和告警信息。每种情况都带有原因分析,样例以及建议的解决办法。 * 获取帮助——如果读者遇到了书中没有提到的问题,还有很多介绍GCC和语言的手册可以参考。 本书基于 GNU Free Documentation 协议发布 --- 很多 C 语言书籍都可以免费下载,但是可惜的是它们并没有以开源协议来发布,或其基于何种协议并没有明确说明。以下对其进行介绍,排名不分先后: * 《<ruby> <a href="http://www.tti.unipa.it/~ricrizzo/KS/Data/RMiles/contents.html"> C编程导论 </a> <rp> ( </rp> <rt> Introduction to C Programming </rt> <rp> ) </rp></ruby>》 – 作者 Rob Miles * 《<ruby> <a href="http://www.coding-guidelines.com/cbook/cbook1_2.pdf"> 新标准 C 语言 </a> <rp> ( </rp> <rt> The New Standard C: An Economic and Cultural Commentary </rt> <rp> ) </rp></ruby>》– 作者 Derek M. Jones * 《<ruby> <a href="http://www.cs.rit.edu/~ats/books/ooc.pdf"> 使用标准 C 语言进行面向对象编程 </a> <rp> ( </rp> <rt>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with ANSI-C </rt> <rp> ) </rp></ruby>》– 作者 Axel-Tobias Schreiner * 《<ruby> <a href="http://www.duckware.com/bugfreec/index.html"> 编写零缺陷的 C 语言代码 </a> <rp> ( </rp> <rt> Writing Bug-Free C Code </rt> <rp> ) </rp></ruby>》– 作者 Jerry Jongenius 最后,如果你想买一本权威参考书,请认准《<ruby> <a href="https://www.amazon.cn/gp/product/B0011425T8/ref=as_li_qf_sp_asin_il_tl?ie=UTF8&amp;camp=536&amp;creative=3200&amp;creativeASIN=B0011425T8&amp;linkCode=as2&amp;tag=vastwork-23"> C 程序设计语言 </a> <rp> ( </rp> <rt> 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 </rt> <rp> ) </rp></ruby>》。这本书非常简练,不适合新手,但是被奉为经典。
如何配置 VirtualBox 中的客户机与宿主机之间的网络连接
Aaron Kili
http://www.tecmint.com/network-between-guest-vm-and-host-virtualbox/
当你在 VirtualBox 虚拟机软件 中安装了各种操作系统时,你可能需要实现宿主机与虚拟机之间的相互访问。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1/133958rqdfccfaqi5f9ktq.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1/133958rqdfccfaqi5f9ktq.jpg
true
false
true
rusking
false
[ "VirtualBox", "虚拟机" ]
技术
{ "viewnum": 12697, "commentnum": 3, "favtimes": 3,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218.88.46.79", "message": "我实在是不明白,为何有那么多人放着专门修改网络参数的 ip,nmcli 命令不用,非得编辑配置文件。就不怕把不该改变的地方改到吗?用命令虽然也有该错的可能, 但几乎不会发生改 A 设置,结果把 C,D 设置也给影响到了。用命令,除了参数本身具有一定的助记功能外,还有 --help 或 man 这些来自第一方的帮助,文本文件没有注释的话,就什么提示都没有。",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ium 55.0|Ubuntu 用户", "date": "2017-03-01T18:43:48" }, { "postip": "218.88.46.79", "message": "&quot;sudo systemctl restart networking&quot; 用 nmcli 更改网络设置的话, 根本不用重启网络服务,更改完成后,立即生效。",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ium 55.0|Ubuntu 用户", "date": "2017-03-01T18:45:08" }, { "postip": "123.120.92.150", "message": "支持!我们其实也发过 ip、nmcli 的文章,不过兄弟如果有这方面的文章,或者愿意就此写点什么的话,欢迎投稿啊!", "username": "linux [Chrome 56.0|Mac 10.11]", "date": "2017-03-01T21:16:43" } ]
[]
当你在 VirtualBox 虚拟机软件 中安装了各种操作系统时,你可能需要实现宿主机与虚拟机之间的相互访问。
2017-03-01T13:40:24
2017-03-01T13:40:24
8,252
/article-8252-1.html
当你在 [VirtualBox 虚拟机软件](http://www.tecmint.com/install-virtualbox-on-redhat-centos-fedora/) 中安装了各种操作系统时,你可能需要实现宿主机与虚拟机之间的相互访问。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1/133958rqdfccfaqi5f9ktq.jpg)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以最简单明了的方式来说明如何配置客户机与 Linux 宿主机的网络,以实现两者相互访问或者让客户机连接到外网。(LCTT 译注:客户机指 Oracle VirtualBox 虚拟机软件中安装的操作系统,如本文中用到的 CentOS 7 和 Ubuntu 16.10 。宿主机就是你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或台式机,注意这篇文章中作者的宿主机上安装的操作系统是 Linux Mint 18 ,而不是我们平时使用的 Windows 系统。) 本文测试环境: 1、宿主机操作系统—— Linux Mint 18 2、客户机操作系统—— CentOS 7 和 Ubuntu 16.10 #### 要求 1. 宿主机上安装的 VirtualBox 虚拟机 能正常使用。 2. 你得事先在 Oracle virtualBox 虚拟机软件中安装好客户机操作系统,比如 Ubuntu、Fedora、CentOS、 Linux Mint 或者其它的 Linux 系统也行。 3. 在你配置网络前,请先关闭客户机。 为了让宿主机和客户机能够互相联通,这两个机器的默认网卡 IP 必须设置在同一网段,你可以为客户机添加多达 4 块网卡。 默认网卡(网卡 1)通常用于使用 NAT 连接方式连接到宿主机进行上网。 重要提示:通常总是设置第一块网卡与宿主机通信,第二块网卡连接到外网。 ### 为客户机和宿主机创建网卡 在下面的 VirtualBox 管理器界面,创建客户机和宿主机之间的通信网卡。 打开文件->首选项配置,或者使用组合键 `Ctrl + G` : ![Virtualbox Preferences Window](/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1/134026pdd1ztlxlcqrrrm1.png) *Virtualbox 首选项界面* 在下图中有两个选项,单击并选择<ruby> 仅主机 <rp> ( </rp> <rt> Host-only </rt> <rp> ) </rp></ruby>网络。然后使用右侧的 `+` 按钮来添加一个新的仅主机网络。 ![Set Guest Network](/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1/134026uapr2c40f0woaob8.png) *设置客户机网络* 这样就创建好了一个名为 vboxnet0 的新的仅主机模式网卡。 如果你愿意,你可以使用中间的 `-` 按钮来删除这个网卡,你可以单击编辑按钮来查看这个网卡的详细配置信息。 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环境修改配置信息,比如网络地址,子网掩码等等。 注意:下图中的 IPv4 地址就是你的宿主机的 IP 地址。 ![Host Network Detail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1/134027a97utfuzolymyxuy.png) *宿主机网络信息* 下图中,如果你想让客户机使用动态 IP 地址,你可以通过配置 DHCP 服务来完成(在使用前请确保启用 DHCP )。但是我建议你为客户机配置一个静态 IP 地址。 在下面的设置所有网络界面单击 OK 按钮来保存修改的配置。 ![Set Guest Static IP aAddres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1/134027efe11lsfetcfyte1.png) *为客户机设置静态 IP 地址* #### 配置客户机网络设置 注意:你可以根据下面的步骤来为任何需要与宿主机通信的客户机添加网卡。 回到 VirtualBox 管理器界面,选择客户机,比如 Ubuntu 16.10 Server 或者 CentOS 7 ,然后单击设置菜单。 ![Configure VM Setting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1/134028pii4niiexnwntwuw.png) *配置客户机网络设置* #### 配置客户机网卡以连接到宿主机 从下图的界面中选择网络选项。然后配置第一块网卡( 网卡 1 )的信息如下: 1. 勾选选项:“启用网卡”来开启该网卡。 2. 在连接方式选项:选择<ruby> 仅主机 <rp> ( </rp> <rt> Host-only </rt> <rp> ) </rp></ruby>网络。 3. 然后选择网卡名称:vboxnet0 如下图所示,单击 OK 来保存设置: ![Enable Network Adapter for Guest VM](/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1/134028dzxeeqedg7a4dgg6.png) *启用客户机网络* #### 配置客户机网卡连接外网 之后添加第二块网卡(网卡 2 )来让客户机连接到宿主机进行上网。使用下面的设置: 1. 勾选选项:“启用网络连接”来激活这块网卡。 2. 在连接方式选项:选择 NAT 方式。 ![Enable Network Adapter for VM](/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1/134029guxbecc9cmbxkmjr.png) 为客户机启用网络连接 #### 为客户机设置静态 IP 地址 启动客户机,登录系统并[配置静态 IP 地址](http://www.tecmint.com/set-add-static-ip-address-in-linux/)。在客户机上执行下面的命令来查看所有网卡配置信息,然后分配一个 IP 地址: ``` $ ip add ``` ![Configure Static IP Address for VM](/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1/134029r6fe5hooo4t11spp.png) *为客户机配置静态 IP 地址* 从上面的截图中可以看出客户机已启用了三块网卡: 1. `lo` ——回环网络接口 2. `enp0s3` (网卡 1)—— 前一步我们配置的连接方式为<ruby> 仅主机 <rp> ( </rp> <rt> Host-Only </rt> <rp> ) </rp></ruby>模式并且已启用 DHCP 的网卡,之后我们又配置成了静态 IP 地址。 3. `enp0s8` (网卡 2)—— 用于连接到外网。该网卡默认情况下使用 DHCP 来动态获取 IP 地址。 ##### 在 Debian/Ubuntu/Linux Mint 系统下的配置 重要提示: 这里我使用的是 Ubuntu 16.10 Server , IP 地址为 192.168.56.5 。 使用你喜欢的编辑器及管理员账号打开 `/etc/network/interfaces` 配置文件: ``` $ sudo vi /etc/network/interfaces ``` 修改网卡 enp0s3 的配置信息如下(根据你的实际环境进行修改): ``` auto enp0s3 iface enp0s3 inet static address 192.168.56.5 network 192.168.56.0 netmask 255.255.255.0 gateway 192.168.56.1 dns-nameservers 8.8.8.8 192.168.56.1 ``` 保存并退出。 然后使用下面的命令来重启网络服务: ``` $ sudo systemctl restart networking ``` 或者,正常重启系统,然后检查网络配置是否为新的 IP 地址: ``` $ ip add ``` ##### 在 RHEL/CentOS/Fedora 系统下的配置 重要提示: 这里我使用的是 CentOS 7 系统, IP 地址为: 192.168.56.10 。 使用管理员帐号及你喜欢的编辑器打开 enp0s3 (仅主机网络)的网卡配置文件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np0s3` : ``` $ sudo 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np0s3 ``` 创建或修改配置文件信息如下(根据你实际的环境进行修改): ``` BOOTPROTO=static ONBOOT=yes IPADDR=192.168.56.10 NETWORK=192.168.56.0 NETMASK=255.255.255.0 GATEWAY=192.168.56.1 DNS=8.8.8.8 192.168.56.1 NM_CONTROLLED=no #use this file not network manager to manage interface ``` 保存并退出。然后使用下面的命令重启网络服务(也可以重启系统): ``` $ sudo systemctl restart network.service ``` 检查修改的配置地信息是否生效: ``` $ ip add ``` #### 在宿主机上使用 SSH 工具来管理客户机 在宿主机上使用 SSH 工具来管理你的客户机。在下面的实例中,我将使用 SSH 工具连接到 CentOS 7 服务器(192.168.56.10): ``` $ ssh tecmint@192.168.56.10 $ who ``` ![Connect Guest VM using SSH](/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1/134030dsscy5e0sumiycyy.png) *使用 SSH 工具连接客户机* 就写到这里吧!在这篇文章中,我们用简单易懂的方法讲述了如何在宿主机与客户机之间设置网络连接方式。请在下面的评论区跟大家分享下你的想法。 --- 作者简介: Aaron Kili 是一名 Linux 和 F.O.S.S 爱好者,即将从事 Linux 系统管理员和网页开发工作,他日前是 TecMint 技术网站的原创作者,非常喜欢使用电脑工作,坚信分享知识是一种美德。 --- via: <http://www.tecmint.com/network-between-guest-vm-and-host-virtualbox/> 作者:[Aaron Kili](http://www.tecmint.com/author/aaronkili/) 译者:[rusking](https://github.com/rusking) 校对:[Bestony](https://github.com/Beston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如何在 Linux 中使用 sFTP 上传或下载文件与文件夹
Aaron Kili
http://www.tecmint.com/sftp-upload-download-directory-in-linux/
sFTP(安全文件传输程序)是一种安全的交互式文件传输程序,其工作方式与 FTP(文件传输协议)类似。 然而,sFTP 比 FTP 更安全;它通过加密 SSH 传输处理所有操作。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1/143358dg2eao7t1pzpko00.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1/143358dg2eao7t1pzpko00.jp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FTP", "sFTP" ]
技术
{ "viewnum": 64672, "commentnum": 1, "favtimes": 5,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22.224.207.205", "message": "scp 完全可以满足日常需求,且非交互", "username": "来自浙江杭州的 Chrome 56.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3-02T13:58:07" } ]
[]
sFTP(安全文件传输程序)是一种安全的交互式文件传输程序,其工作方式与 FTP(文件传输协议)类似。 然而,sFTP 比 FTP 更安全;它通过加密 SSH 传输处理所有操作。
2017-03-01T14:34:09
2017-03-01T14:34:09
8,253
/article-8253-1.html
[sFTP(安全文件传输程序)](http://www.tecmint.com/sftp-command-examples/)是一种安全的交互式文件传输程序,其工作方式与 FTP(文件传输协议)类似。 然而,sFTP 比 FTP 更安全;它通过加密 SSH 传输处理所有操作。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1/143358dg2eao7t1pzpko00.jpg) 它可以配置使用几个有用的 SSH 功能,如[公钥认证](/article-6901-1.html)和压缩。 它连接并登录到指定的远程机器,然后切换到交互式命令模式,在该模式下用户可以执行各种命令。 在本文中,我们将向你展示如何使用 sFTP 上传/下载整个目录(包括其子目录和子文件)。 ### 如何在 Linux 中使用 sFTP 传输文件/文件夹 默认情况下,SFTP 协议采用和 SSH 传输协议一样的方式建立到远程服务器的安全连接。虽然,用户验证使用类似于 SSH 默认设置的密码方式,但是,建议[创建和使用 SSH 无密码登录](/article-6901-1.html),以简化和更安全地连接到远程主机。 要连接到远程 sftp 服务器,如下建立一个安全 SSH 连接并创建 SFTP 会话: ``` $ sftp tecmint@192.168.56.10 ``` 登录到远程主机后,你可以如下运行交互式的 sFTP 命令: ``` sftp> ls #list directory sftp> pwd #print working directory on remote host sftp> lpwd #print working directory on local host sftp> mkdir uploads #create a new directory ``` ![Run sFTP Commands on Remote Linux](/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1/143410x80h1i00l18z81ip.png) * Linux 主机上运行 sFTP 命令\* #### 如何使用 sFTP 上传文件夹 要将整个目录上传到远程 Linux 主机中,请使用 `put` 命令。但是,如果目录名称不存在于远程主机上的工作目录中,你将收到错误,如下面的屏幕截图所示。 因此,首先在远程主机上创建一个具有相同名称的目录,然后从本地主机上传它,`-r` 参数允许拷贝子目录和子文件: ``` sftp> put -r Tecmint.com-articles sftp> mkdir Tecmint.com-articles sftp> put -r Tecmint.com-articles ``` ![Upload Directory using SFTP](/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1/143410f7555bz5jm03czn5.png) *使用 sFTP 上传文件夹* 要保留修改时间、访问时间以及被传输的文件的模式,请使用 `-p` 标志。 ``` sftp> put -pr Tecmint.com-articles ``` #### 如何使用 sFTP 下载文件夹 要从远程 Linux 主机下载整个 fstools-0.0 文件夹到本机中,如下所示使用 get 命令带上 `-r` 标志: ``` sftp> get -r fstools-0.0 ``` ![Download Directory using sFTP](/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1/143410yp70jjzwp2t9792w.png) *使用 sFTP 下载目录* 如果文件夹已经下载完成了,接着查看本机的工作目录。 要退出 sFTP shell,输入: ``` sftp> bye 或者 sftp> exit ``` 此外,阅读这篇 [sFTP 命令和使用技巧](http://www.tecmint.com/sftp-command-examples/)。 请注意,为了防止用户访问远程主机上的整个文件系统,出于安全原因,你可以使用 chroot Jail [将 sFTP 用户限制到其主目录](http://www.tecmint.com/restrict-sftp-user-home-directories-using-chroot/)中。 就是这样了!在本文中,我们向你展示了如何使用 sFTP 上传/下载整个目录。使用下面的评论栏向我们提供你对本文/主题的看法。 --- 作者简介: Aaron Kili 是 Linux 和 F.O.S.S 爱好者,将来的 Linux 系统管理员和网络开发人员,目前是 TecMint 的内容创作者,他喜欢用电脑工作,并坚信分享知识。 --- via: <http://www.tecmint.com/sftp-upload-download-directory-in-linux/> 作者:[Aaron Kili](http://www.tecmint.com/author/aaronkili/)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在树莓派 3 上运行 openSUSE:简单几步搭建一个实用系统
chabowski
https://www.suse.com/communities/blog/opensuse-raspberry-pi-3-zero-functional-system-easy-steps/
在树莓派 3上部署 openSUSE 系统不是很复杂,不过这儿有一些小技巧教你更好地完成这个过程。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1/235212vo60zoe65re6x5se.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1/235212vo60zoe65re6x5se.jpg
true
false
true
Cathon
false
[ "树莓派", "openSUSE" ]
树莓派
{ "viewnum": 17654, "commentnum": 7,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1.20.112.126", "message": "Debian Gnu/Linux 的树梅派有没有全软件包的ISO。方便建立本地源用!!!!", "username": "来自陕西西安的 Chrome 56.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3-02T11:13:25" }, { "postip": "119.130.186.215", "message": "树莓派2是不是不能啊?",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Chrome 56.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3-03T14:06:50" }, { "postip": "114.253.19.244", "message": "应该也可以的", "username": "linux [Chrome 56.0|Mac 10.11]", "date": "2017-03-03T21:12:45" }, { "postip": "218.201.111.125", "message": "排版出问题了吗?<br />\r\n怎么现在的文章都这么不“漂亮”!", "username": "来自山东青岛的 Chrome 56.0|Mac 10.12 用户", "date": "2017-03-06T16:41:10" }, { "postip": "218.201.111.125", "message": "排版出问题了吗?<br />\r\n怎么现在的文章都这么不“漂亮”!", "username": "Jwind [Chrome 56.0|Mac 10.12]", "date": "2017-03-06T16:41:48" }, { "postip": "114.253.19.244", "message": "说说你的具体看法?", "username": "linux [Chrome 56.0|Mac 10.11]", "date": "2017-03-06T18:11:58" }, { "postip": "123.149.108.91", "message": "安装可以正常使用~不过, 读取SD卡的指示灯不亮。", "username": "来自河南郑州的 Chrome 61.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9-17T08:46:10" } ]
[]
在树莓派 3上部署 openSUSE 系统不是很复杂,不过这儿有一些小技巧教你更好地完成这个过程。
2017-03-02T07:46:00
2017-03-02T07:46:00
8,255
/article-8255-1.html
本文由 SUSE 文档团队的技术作者 Dmitri Popov 撰写。 > > 在[树莓派 3](https://www.raspberrypi.org/)上部署 [openSUSE](https://www.opensuse.org/) 系统不是很复杂,不过这儿有一些小技巧教你更好地完成这个过程。 > > > 首先,你将会有一些版本可供选择。如果你打算使用树莓派 3 作为一个普通主机,那么带有图形界面的 openSUSE 将是你最好的选择。有几种不同的图形环境可供选择:[X11](https://www.x.org/wiki/)、[Enlightenment](https://www.enlightenment.org/)、[Xfce](https://www.xfce.org/) 或是 [LXQT](http://lxqt.org/)。openSUSE 还有一个 JeOS 版本能够提供最基础的系统,可以把树莓派 3 作为一个无显示器的服务器使用。更好的选择还有 openSUSE 的 [Leap](https://www.opensuse.org/#Leap) 或 [Tumbleweed](https://www.opensuse.org/#Tumbleweed) 版本。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1/235212vo60zoe65re6x5se.jpg) 首先你需要从 <https://en.opensuse.org/HCL:Raspberry_Pi3> 下载所需的 openSUSE 镜像,然后制作一张可启动的 microSD 卡。虽然可以使用命令行工具将下载好的镜像写入 microSD 卡,但 [Etcher](https://etcher.io/) 可以使这个过程更轻松安全。从该项目网站上获取该程序,解压下载的 .zip 文件,并使用以下命令把得到的 .AppImage 文件设置为可执行: ``` chmod +x Etcher-x.x.x-linux-x64.AppImage ``` 将 microSD 卡插入电脑,双击运行 Etcher 软件,选择下载好的 .raw.xz 镜像文件,点击 **Flash!** 按钮。然后将显示器和键盘连接到树莓派 3,插入 microSD 卡,启动树莓派。第一次启动时,openSUSE 会自动扩展文件系统以充分利用 microSD 卡上的剩余空间。这时你将看到以下信息: ``` GPT data structures destroyed! You may now partition the disk using fdisk or other utilities GPT 数据结构被破坏!您需要使用 fdisk 或其它工具对磁盘分区。 ``` 不用担心,稍等两分钟,openSUSE 将继续正常启动。当看到提示时,输入默认用户名 `root` 和默认密码 `linux` 登录系统。 如果你选择在树莓派 3 上部署 JeOS 版本,第一次启动时你不会看到屏幕上有任何输出。也就是说,屏幕会一直保持空白,直到系统完成对文件系统的扩展。你可以通过配置内核参数来显示输出,不过没有必要做这麻烦事。只需稍等片刻,你就能看到命令行提示。 由于 openSUSE 已经启用并且配置了 SSH 服务,所以启动树莓派时你可以不用显示器。这样的话,你就需要使用网卡接口将树莓派连接到网络中。给树莓派足够的时间来启动和扩展系统后,你就能够从同一网络中的其他主机,使用 `ssh root@linux.local` 命令,通过 SSH 服务连接树莓派。 默认情况下你将以 `root` 用户登录系统,所以创建一个普通用户是个不错的主意。你可以使用 YaST 配置工具轻松完成这件事。运行 `yast2` 命令,选择 <ruby> <strong> 安全与用户 </strong> <rt> Security and Users </rt></ruby> -> **<ruby> 用户与用户组管理 <rt> User and Group Management </rt></ruby>** 选项,就可以创建新用户了。你还可以选择 **<ruby> 系统 <rt> System </rt></ruby>** -> **<ruby> 在线升级 <rt> Online Update </rt></ruby>**选项来更新系统。完成之后,退出 YaST ,重启树莓派,然后使用新创建的用户登录系统。 一切搞定,不过还有一个重要的系统组件不能正常工作,那就是无线接口。当然,这个问题也可以轻松解决。首先使用以下命令安装 nano 文本编辑器: ``` sudo zypper in nano ``` 然后运行以下命令修改 `raspberrypi_modules.conf` 文件: ``` sudo nano/etc/dracut.conf.d/raspberrypi_modules.conf ``` 删除文件第一行的 `sdhci_iproc` ,再取消最后一行的注释。运行以下命令保存修改: ``` mkinitrd -f ``` 最后,重启树莓派。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1/235325dckzyc7grgi642ky.png) 再次运行 YaST ,在**<ruby> 系统 <rt> System </rt></ruby>** -> **<ruby> 网络设置 <rt> Network Settings </rt></ruby>**区域,你应该能在网络接口列表中看到 `BCM43430 WLAN Card` 项。选择这一项,点击 **<ruby> 编辑 <rt> Edit </rt></ruby>** 按钮。开启**<ruby> 动态地址分配 <rt> Dynamic Address DHCP </rt></ruby>**选项,点击**下一步**,选择你想要连接的无线网络,配置所需的连接设置。点击**下一步**和**确定**保存设置。重启树莓派,它应该就能连接上特定的 Wi-Fi 网络了。 至此,你就完成了树莓派上的系统部署。 --- via: <https://www.suse.com/communities/blog/opensuse-raspberry-pi-3-zero-functional-system-easy-steps/> 作者:[chabowski](https://www.suse.com/communities/blog/author/chabowski/) 译者:[Cathon](https://github.com/Cathon)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长期维护嵌入式 Linux 内核变得容易
ERIC BROWN
https://www.linux.com/news/event/ELCE/2017/long-term-embedded-linux-maintenance-made-easier
安全漏洞只发生在 Windows 上的好日子正在快速过去。恶意软件黑客和拒绝服务老手们正在越来越多地瞄准过时的嵌入式 Linux 设备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2/011322tsh9l27fnlezqgzn.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2/011322tsh9l27fnlezqgzn.pn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嵌入式", "安全" ]
观点
{ "viewnum": 5302, "commentnum": 2,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5.126.52.156", "message": "嵌入式设备根本经不起更新,一更新刷系统失败,产品要寄回,成本大增。一般发货了,就不再提供更新了", "username": "来自香港的 Sogou Explorer 2|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3-03T09:38:43" }, { "postip": "175.8.178.251", "message": "的确,系统和应用的代码出现小改动,就有可能发生莫名其妙的问题", "username": "来自湖南长沙的 Chrome 50.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3-03T12:40:52" } ]
[]
安全漏洞只发生在 Windows 上的好日子正在快速过去。恶意软件黑客和拒绝服务老手们正在越来越多地瞄准过时的嵌入式 Linux 设备
2017-03-02T09:12:00
2017-03-02T09:12:00
8,256
/article-8256-1.html
![Jan Lübbe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2/011322tsh9l27fnlezqgzn.png "Jan Lübbe ") *Pengutronix 内核黑客 Jan Lübbe 总结了嵌入式 Linux 中正在不断增长的安全威胁,并在这次欧洲嵌入式 Linux 会议上概述了一个计划,以保持长期设备的安全和功能完整。* [Linux 基金会](https://www.linux.com/licenses/category/linux-foundation) 安全漏洞只发生在 Windows 上的好日子正在快速过去。恶意软件黑客和拒绝服务老手们正在越来越多地瞄准过时的嵌入式 Linux 设备,因此在 10 月的[<ruby> 欧洲嵌入式 Linux 会议 <rt> Embedded Linux Conference Europe </rt></ruby>](http://events.linuxfoundation.org/events/archive/2016/embedded-linux-conference-europe)(ELCE)上的几个演讲的主题就与修复 Linux 安全漏洞相关。 最值得去听的讲演之一是 [Pengutronix](http://www.pengutronix.de/index_en.html) 内核黑客 Jan Lübbe 的《长期维护或管理(或免管理)嵌入式系统 10 年以上》。在总结嵌入式 Linux 中不断增长的安全威胁后,Lübbe 制定了一项计划,以确保长期设备的安全和功能完整。 Lübbe 说:“我们需要迁移到更新、更稳定的内核,并进行持续维护以修复关键漏洞。我们需要做上游更新和自动化流程,并建立一个可持续的工作流程。我们没有理由让系统中仍留有过时的软件。” 随着 Linux 设备变得越来越老,传统的生命周期过程已经不再适用。 Lübbe 说:“通常,你会从 SoC 供应商或主线上获取内核、构建系统,并添加到用户空间。你可以定制和添加程序,并做一些测试。但是,在此之后有 15 年的维护阶段,你最好期望平台不会发生变化、不会想要添加新的功能、不需要实施管理调整。” 所有这些变化,越来越多地导致你的系统暴露出新的错误,并需要大量更新以才能与上游软件保持同步。 Lübbe 说:“在内核中发生导致问题的错误并不总是无意的”。对于去年在 Allwinner 内核中发现的[后门](http://arstechnica.com/security/2016/05/chinese-arm-vendor-left-developer-backdoor-in-kernel-for-android-pi-devices/),他又补充说:“这些供应商的内核从来不会执行主线内核社区的审查流程”。 Lübbe 继续说:“你不能认为你的供应商一直没问题。也许只有一两个工程师查看过后门代码这块。如果补丁发布在 Linux 内核邮件列表上,就不会有这种事,因为总会有人注意到。硬件供应商不关心安全或维护,也许你会在一两年后得到更新,但是即使这样,他们从一个固定版本开始开发,到他们发布稳定的版本通常需要几年的时间。如果你在这个基础上再开始开发,可能又过了半年,这就更过时了。” 越来越多的嵌入式开发人员在<ruby> 长期稳定 <rt> Long Term Stable </rt></ruby>(LTS)内核上构建长期产品。但这并不意味着没事了。Lübbe 说:“一个产品发布后,人们经常不再遵循稳定的发行链,也不再应用安全补丁。这样你会得到两个最糟糕的结果:过时的内核和没有安全性。你失去了多人测试的好处。” Lübbe 指出,使用像 Red Hat 这样的面向服务器的发行版的 Pengutronix 客户经常由于快速的定制、需要系统管理员干预的部署和升级系统而遇到问题。 “更新对一些东西有用,特别是在 x86 上,但每个项目基本上是自己建立基础设施来更新到新版本。” 许多开发人员选择把向后移植作为更新长期产品的解决方案。Lübbe 说:“开始时很容易,但是一旦你不处于项目的维护范围,他们就不会告诉你所使用的版本是否受到一个 bug 的影响,因此很难判断一个修复是否相关。于是你不停打补丁和更新,而 bug 也在不断累积,而这些你必须自己维护,因为其他人不使用这些补丁。使用开源软件的好处就丢失了。” ### 跟随上游项目 Lübbe 认为,最好的解决方案是跟踪由上游项目维护的版本。“我们主要关注基于主线内核的开发,所以我们在产品和主流内核及其他上游项目之间尽可能没有差别。长期系统在主线内核上得到很好的支持。大多数不使用 3D 图形的系统只需要很少的补丁。较新的内核版本还有很多[新的强化功能](https://www.linux.com/news/event/ELCE/2017hardening-kernel-protect-against-attackers),这些可以减少漏洞的影响。 跟随主线发展对许多开发人员来说似乎令人畏惧,但是如果从一开始就这样,然后坚持下去,就会相对容易一些,Lübbe 说:“你需要为系统上做的一切制定流程。你总需要知道什么软件正在运行,这在使用良好的构建系统时会更容易。每个软件版本应定义完整的系统,以便你可以更新相关的一切。如果你不知道那里有什么,你就不能解决它。你也需要一个自动测试和自动部署更新。” 为了“减少更新周期”,Lübbe 建议在开始开发时使用最新的 Linux 内核,并且在进入测试时才转到稳定的内核。之后,他建议每年将系统中的所有软件(包括内核、构建系统、用户空间、glibc 和组件(如 OpenSSL))更新为当年上游项目支持的版本。 Lübbe 说:“得到更新并不意味着你需要部署。如果没有看到安全漏洞,你可以把补丁放在一边,需要时它再用就行。” 最后,Lübbe 建议每个月查看发布公告,并且每周检查 CVE 和主线列表上的安全公告。你只需要问自己“该安全公告是否影响到了你”。他补充说:“如果你的内核足够新,就没有太多的工作。你不会希望通过在新闻中看到你的设备才获得有关你的产品的反馈。” --- via: <https://www.linux.com/news/event/ELCE/2017/long-term-embedded-linux-maintenance-made-easier> 作者:[ERIC BROWN](https://www.linux.com/users/ericstephenbrown)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LXD 2.0 系列(八):LXD 中的 LXD
Stéphane Graber
https://www.stgraber.org/2016/04/14/lxd-2-0-lxd-in-lxd-812/
那么,如果他们自己想要在其容器中使用 LXD 运行其他 Linux 发行版,或者甚至允许另一组人来访问运行在他们的容器中的 Linux 系统呢?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2/095159je9wsbxxqze97qjw.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2/095159je9wsbxxqze97qjw.jp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LXD" ]
容器与云
{ "viewnum": 7299, "commentnum": 0,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raid": 8235, "displayorder": 0 }, { "raid": 8263, "displayorder": 1 } ]
那么,如果他们自己想要在其容器中使用 LXD 运行其他 Linux 发行版,或者甚至允许另一组人来访问运行在他们的容器中的 Linux 系统呢?
2017-03-02T09:53:00
2017-03-02T09:53:00
8,257
/article-8257-1.html
这是 LXD 2.0 系列介绍文章的第八篇。 1. [LXD 入门](/article-7618-1.html) 2. [安装与配置](/article-7687-1.html) 3. [你的第一个 LXD 容器](/article-7706-1.html) 4. [资源控制](/article-8072-1.html) 5. [镜像管理](/article-8107-1.html) 6. [远程主机及容器迁移](/article-8169-1.html) 7. [LXD 中的 Docker](/article-8235-1.html) 8. [LXD 中的 LXD](/article-8257-1.html) 9. [实时迁移](/article-8263-1.html) 10. [LXD 和 Juju](/article-8273-1.html) 11. [LXD 和 OpenStack](/article-8274-1.html) 12. [调试,及给 LXD 做贡献](/article-8282-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2/095159je9wsbxxqze97qjw.jpg) ### 介绍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介绍了如何[在 LXD 中运行 Docker](/article-8235-1.html),这是一个访问由 Docker 提供的应用程序组合的很好方式,同时 Docker 还运行在 LXD 提供的安全环境中。 我提到的一个情况是为你的用户提供一个 LXD 容器,然后让他们使用他们的容器来运行 Docker。那么,如果他们自己想要在其容器中使用 LXD 运行其他 Linux 发行版,或者甚至允许另一组人来访问运行在他们的容器中的 Linux 系统呢? 原来 LXD 使得用户运行嵌套容器变得非常简单。 ### 嵌套 LXD 最简单的情况可以使用 Ubuntu 16.04 镜像来展示。 Ubuntu 16.04 云镜像预装了 LXD。守护进程本身没有运行,因为它是由套接字激活的,所以它不使用任何资源,直到你真正使用它。 让我们启动一个启用了嵌套的 Ubuntu 16.04 容器: ``` lxc launch ubuntu-daily:16.04 c1 -c security.nesting=true ``` 你也可以在一个已有的容器上设置 `security.nesting`: ``` lxc config set <container name> security.nesting true ``` 或者对所有的容器使用一个指定的配置文件: ``` lxc profile set <profile name> security.nesting true ``` 容器启动后,你可以从容器内部得到一个 shell,配置 LXD 并生成一个容器: ``` stgraber@dakara:~$ lxc launch ubuntu-daily:16.04 c1 -c security.nesting=true Creating c1 Starting c1 stgraber@dakara:~$ lxc exec c1 bash root@c1:~# lxd init Name of the storage backend to use (dir or zfs): dir We detected that you are running inside an unprivileged container. This means that unless you manually configured your host otherwise, you will not have enough uid and gid to allocate to your containers. LXD can re-use your container's own allocation to avoid the problem. Doing so makes your nested containers slightly less safe as they could in theory attack their parent container and gain more privileges than they otherwise would. Would you like to have your containers share their parent's allocation (yes/no)? yes Would you like LXD to be available over the network (yes/no)? no Do you want to configure the LXD bridge (yes/no)? yes Warning: Stopping lxd.service, but it can still be activated by: lxd.socket LXD has been successfully configured. root@c1:~# lxc launch ubuntu:14.04 trusty Generating a client certificate. This may take a minute... If this is your first time using LXD, you should also run: sudo lxd init Creating trusty Retrieving image: 100% Starting trusty root@c1:~# lxc list +--------+---------+-----------------------+----------------------------------------------+------------+-----------+ | NAME | STATE | IPV4 | IPV6 | TYPE | SNAPSHOTS | +--------+---------+-----------------------+----------------------------------------------+------------+-----------+ | trusty | RUNNING | 10.153.141.124 (eth0) | fd7:f15d:d1d6:da14:216:3eff:fef1:4002 (eth0) | PERSISTENT | 0 | +--------+---------+-----------------------+----------------------------------------------+------------+-----------+ root@c1:~# ``` 就是这样简单。 ### 在线演示服务器 因为这篇文章很短,我想我会花一点时间谈论我们运行中的[演示服务器](https://linuxcontainers.org/lxd/try-it/)。我们今天早些时候刚刚达到了 10000 个会话! 这个服务器基本上只是一个运行在一个相当强大的虚拟机上的正常的 LXD,一个小型的守护进程实现了我们的网站所使用的 REST API。 当你接受服务条款时,将为你创建一个新的 LXD 容器,并启用 `security.nesting`,如上所述。接着你就像使用 `lxc exec` 时一样连接到了那个容器,除了我们使用 websockets 和 javascript 来做这些。 你在此环境中创建的容器都是嵌套的 LXD 容器。如果你想,你可以进一步地嵌套。 我们全范围地使用了 [LXD 资源限制](https://www.stgraber.org/2016/03/26/lxd-2-0-resource-control-412/),以防止一个用户的行为影响其他用户,并仔细监控服务器的任何滥用迹象。 如果你想运行自己的类似的服务器,你可以获取我们的网站和守护进程的代码: ```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lxc/linuxcontainers.org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lxc/lxd-demo-server ``` ### 额外信息 LXD 的主站在: <https://linuxcontainers.org/lxd> LXD 的 GitHub 仓库: <https://github.com/lxc/lxd> LXD 的邮件列表: <https://lists.linuxcontainers.org> LXD 的 IRC 频道: #lxcontainers on irc.freenode.net --- 作者简介:我是 Stéphane Graber。我是 LXC 和 LXD 项目的领导者,目前在加拿大魁北克蒙特利尔的家所在的Canonical 有限公司担任 LXD 的技术主管。 --- via: <https://www.stgraber.org/2016/04/14/lxd-2-0-lxd-in-lxd-812/> 作者:[Stéphane Graber](https://www.stgraber.org/author/stgraber/)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组织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Samba 系列(四):在 Windows 下管理 Samba4 AD 域管制器 DNS 和组策略
Matei Cezar
http://www.tecmint.com/manage-samba4-dns-group-policy-from-windows/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微软 DNS 管理器远程管理我们的 Samba AD 域控制器的 DNS 服务器,如何创建 DNS 记录,如何创建反向查找区域以及如何通过组策略管理工具来创建域策略。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2/103407nb3hkxosffb4x34x.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2/103407nb3hkxosffb4x34x.jpg
true
false
true
rusking
false
[ "Samba", "DNS" ]
系统运维
{ "viewnum": 11309, "commentnum": 0, "favtimes": 5,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raid": 8097, "displayorder": 0 }, { "raid": 8358, "displayorder": 0 } ]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微软 DNS 管理器远程管理我们的 Samba AD 域控制器的 DNS 服务器,如何创建 DNS 记录,如何创建反向查找区域以及如何通过组策略管理工具来创建域策略。
2017-03-02T10:35:34
2017-03-02T10:35:34
8,258
/article-8258-1.html
接着前一篇教程写的关于[使用 Windows 10 的 RSAT 工具来管理 Samba4 活动目录架构](/article-8097-1.html),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微软 DNS 管理器远程管理我们的 Samba AD 域控制器的 DNS 服务器,如何创建 DNS 记录,如何创建反向查找区域以及如何通过组策略管理工具来创建域策略。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2/103407nb3hkxosffb4x34x.jpg) #### 要求 1、 [在 Ubuntu 16.04 系统上使用 Samba4 软件来创建活动目录架构(一)](/article-8065-1.html) 2、 [在 Linux 命令行下管理 Samba4 AD 架构(二)](/article-8070-1.html) 3、 [使用 Windows 10 的 RSAT 工具来管理 Samba4 活动目录架构 (三)](/article-8097-1.html) ### 第 1 步:管理 Samba DNS 服务器 Samba4 AD DC 使用内部的 DNS 解析器模块,该模块在初始化域提供的过程中创建(如果 BIND9 DLZ 模块未指定使用的情况下)。 Samba4 内部的 DNS 模块支持 AD 域控制器所必须的基本功能。有两种方式来管理域 DNS 服务器,直接在命令行下通过 samba-tool 接口来管理,或者使用已加入域的微软工作站中的 RSAT DNS 管理器远程进行管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使用第二种方式来进行管理,因为这种方式很直观,也不容易出错。 1、要使用 RSAT 工具来管理域控制器上的 DNS 服务器,在 Windows 机器上,打开控制面板 -> 系统和安全 -> 管理工具,然后运行 DNS 管理器工具。 当打开这个工具时,它会询问你将要连接到哪台正在运行的 DNS 服务器。选择“使用下面的计算机”,输入域名(IP 地址或 FQDN 地址都可以使用),勾选“现在连接到指定计算机”,然后单击 OK 按钮以开启 Samba DNS 服务。 ![Connect Samba4 DNS on Window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2/103536r9pv8h1rd9m99oc4.png) *在 Windows 系统上连接 Samba4 DNS 服务器* 2、为了添加一条 DNS 记录(比如我们添加一条指向 LAN 网关的 A 记录),打开 DNS 管理器,找到域正向查找区,在右侧单击右键选择新的主机(A 或 AAAA)。 ![Add DNS A Record on Window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2/103536qh1hces122yu0ly1.png) *在 Windows 下添加一条 DNS 记录* 3、在打开的新主机窗口界面,输入 DNS 服务器的主机名和 IP 地址。 DNS 管理器工具会自动填写完成 FQDN 地址。填写完成后,点击“添加主机”按钮,之后会弹出一个新的窗口提示你 DNS A 记录已经创建完成。 确保仅为你的网络中[已配置静态 IP](http://www.tecmint.com/set-add-static-ip-address-in-linux/)的资源(设备)添加 DNS A 记录。不要为那些从 DHCP 服务器自动获取 IP 地址或者经常变换 IP 地址的主机添加 DNS A 记录。 ![Configure Samba Host on Window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2/103537np0ol3qo908bl0lp.png) *在 Windows 系统下配置 Samba 主机* 要更新一条 DNS 记录只需要双击那条记录,然后输入更改即可。要删除一条记录时,只需要在这条记录上单击右键,选择从菜单删除即可。 同样的方式,你也可以为你的域添加其它类型的 DNS 记录,比如说 CNAME 记录(也称为 DNS 别名记录),MX 记录(在邮件服务器上非常有用)或者其它类型的记录(SPE、TXT、SRV 等类型)。 ### 第 2 步:创建反向查找区域 默认情况下,Samba4 AD DC 不会自动为你的域添加一个反向查找区域和 PTR 记录,因为这些类型的记录对于域控制器的正常工作来说是无关紧要的。 相反,DNS 反向区和 PTR 记录在一些重要的网络服务中显得非常有用,比如邮件服务,因为这些类型的记录可以用于验证客户端请求服务的身份。 实际上, PTR 记录的功能与标准的 DNS 记录功能相反。客户端知道资源的 IP 地址,然后去查询 DNS 服务器来识别出已注册的 DNS 名字。 4、要创建 Samba AD DC 的反向查找区域,打开 DNS 管理器,在左侧反向查找区域目录上单击右键,然后选择菜单中的新区域。 ![Create Reverse Lookup DNS Zon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2/103538pv7r5aoqlvrvr7aa.png) *创建 DNS 反向查找区域* 5、下一步,单击下一步按钮,然后从区域类型向导中选择主区域(Primary)。 ![Select DNS Zone Typ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2/103538aiv7uy90sfuhf9h7.png) *选择 DNS 区域类型* 6、下一步,在 “AD 区域复制范围”中选择复制到该域里运行在域控制器上的所有的 DNS 服务器,选择 “IPv4 反向查找区域”然后单击下一步继续。 ![Select DNS for Samba Domain Controller](/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2/103539ktkt670z7a66tpsn.png) *为 Samba 域控制器选择 DNS 服务器* ![Add Reverse Lookup Zone Nam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2/103539q2lt28nzf8xggbqw.png) *添加反向查找区域名* 7、下一步,在网络ID 框中输入你的 LAN IP 地址,然后单击下一步继续。 在这个区域内添加的所有资源(设备)的 PTR 记录仅能指向 192.168.1.0/24 网络段。如果你想要为一个不在该网段中的服务器创建一个 PTR 记录(比如邮件服务器位于 10.0.0.0/24 这个网段的时候),那么你还得为那个网段创建一个新的反向查找区域。 ![Add IP Address of Reverse Lookup DNS Zon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2/103540p8an115sanq138qa.png) *添加 DNS 反向查找区域的 IP 地址* 8、在下一个截图中选择“仅允许安全的动态更新”,单击下一步继续,最后单击完成按钮以完成反向查找区域的创建。 ![Enable Secure Dynamic Update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2/103540v9094wdj7ha7sdso.png) *启用安全动态更新* ![New DNS Zone Summary](/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2/103540a2szx67oaso4gigo.png) *新 DNS 区域概览* 9、此时,你已经为你的域环境创建完成了一个有效的 DNS 反向查找区域。为了在这个区域中添加一个 PTR 记录,在右侧右键单击,选择为网络资源创建一个 PTR 记录。 这个时候,我们已经为网关创建了一个指向。为了测试这条记录对于客户端是否添加正确和工作正常,打开命令行提示符执行 `nslookup` 查询资源名,再执行另外一条命令查询 IP 地址。 两个查询都应该为你的 DNS 资源返回正确的结果。 ``` nslookup gate.tecmint.lan nslookup 192.168.1.1 ping gate ``` ![Add DNS PTR Record and Query PTR](/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2/103541fn2gw285fx8g22mn.png) *添加及查询 PTR 记录* ### 第 3 步:管理域控制策略 10、域控制器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集中控制系统资源及安全。使用域控制器的域组策略功能很容易实现这些类型的任务。 遗憾的是,在 Samba 域控制器上唯一用来编辑或管理组策略的方法是通过微软的 RSAT GPM 工具。 在下面的实例中,我们将看到通过组策略来实现在 Samba 域环境中为域用户创建一种交互式的登录提示是多么的简单。 要访问组策略控制台,打开控制面板 -> 系统和安全 -> 管理工具,然后打开组策略管理控制台。 展开你的域下面的目录,在默认组策略上右键,选择菜单中的编辑,将出现一个新的窗口。 ![Manage Samba Domain Group Policy](/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2/103541ke88gg2yt8dym1ry.png) *管理 Samba 域组策略* 11、在组策略管理编辑器窗口中,进入到计算机配置 -> 组策略 -> Windows 设置 -> 安全设置 -> 本地策略 -> 安全选项,你将在右侧看到一个新的选项列表。 在右侧查询并编辑你的定制化设置,参考下图中的两条设置内容。 ![Configure Samba Domain Group Policy](/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2/103542rszqkxazeanz1az4.png) *配置 Samba 域组策略* 12、这两个条目编辑完成后,关闭所有窗口,打开 CMD 窗口,执行以下命令来强制应用组策略。 ``` gpupdate /force ``` ![Update Samba Domain Group Policy](/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2/103542y7718s7e8ss0eeed.png) *更新 Samba 域组策略* 13、最后,重启你的电脑,当你准备登录进入系统的时候,你就会看到登录提示生效了。 ![Samba4 AD Domain Controller Logon Banner](/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2/103542esajtahiennhoa8j.png) *Samba4 AD 域控制器登录提示* 就写到这里吧!组策略是一个操作起来很繁琐和很谨慎的主题,在管理系统的过程中你得非常的小心。还有,注意你设置的组策略不会以任何方式应用到已加入域的 Linux 系统中。 --- 作者简介:我是一个电脑迷,开源软件及 Linux 系统爱好者,有近4年的 Linux 桌面和服务器系统及 bash 编程经验。 --- via: <http://www.tecmint.com/manage-samba4-dns-group-policy-from-windows/> 作者:[Matei Cezar](http://www.tecmint.com/author/cezarmatei/) 译者:[rusking](https://github.com/rusking)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我需要在 AGPLv3 许可证下提供源码么?
Jeffrey Robert Kaufman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17/1/providing-corresponding-source-agplv3-license
AGPLv3 的第 13 节规定了 GPLv2 或 GPLv3 中不存在的附加条件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2/113152x5zv13io5hbrimrr.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2/113152x5zv13io5hbrimrr.pn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GPL", "AGPL" ]
观点
{ "viewnum": 10303, "commentnum": 2,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7.182.151.132", "message": "在天朝,这种协议几乎什么用都没有。", "username": "来自117.182.151.132的 Chrome 56.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3-02T12:32:05" }, { "postip": "117.151.48.146", "message": "天朝:程序员看别人代码,能算抄吗?", "username": "来自湖北的 Chrome 56.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3-02T22:21:24" } ]
[]
AGPLv3 的第 13 节规定了 GPLv2 或 GPLv3 中不存在的附加条件
2017-03-02T11:31:56
2017-03-02T11:31:56
8,259
/article-8259-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2/113152x5zv13io5hbrimrr.png) [GNU Affero 通用公共许可证版本 3](https://www.gnu.org/licenses/agpl-3.0-standalone.html)(AGPLv3)是与 GPLv3 几乎相同的<ruby> 左版 <rp> ( </rp> <rt> copyleft </rt> <rp> ) </rp></ruby>许可证。两个许可证具有相同的公共版权范围,但在一个重要方面有重大差异。 AGPLv3 的第 13 节规定了 GPLv2 或 GPLv3 中不存在的附加条件: > > 在本许可证的其它条款之外,如果你修改了程序,你必须把你修改的版本,给你的那些使用计算机网络远程(如果你的版本支持此类交互)与之交互的用户,明确提供一个通过一些标准或者常规的复制手段,从网络服务器上免费获得与你所修改的版本相匹配的源码的机会。 > > > 这个“通过计算机网络远程交互”的范围主要被认为是 SaaS 部署的情形,尽管其实际上读起来的意思超乎了惯例的 SaaS 部署情形。其目标是解决在用户在使用像 Web Services 这样的功能时,其代码没有公开的常规 GPL 协议所暴露出的漏洞。因此,该协议的第 13 节,在 GPLv2 第 3 节以及 GPLv3 和 AGPLv3 第 6 节中包含的目标代码分发的触发要求之外,提供了额外的源代码公开的要求。 常常被误解的是,AGPLv3 第 13 节中的源代码分发要求仅在 AGPLv3 软件已被“你”(例如,提供网络服务的实体)修改的地方才触发。我的理解是,只要“你”不修改 AGPLv3 的代码,许可证就不应该被理解为需要按照第 13 节规定的方式访问相应的源码。如我所见,尽管即使公开许可证中不要求公开的源代码也是一个好主意,但在 AGPL 下许多未修改以及标准部署的软件模块根本不会触发第 13 节。 如何解释 AGPL 的条款和条件,包括 AGPL 软件是否已被修改,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的事实和细节进行法律层面的分析。 --- 作者简介: Jeffrey R. Kaufman 是全球领先的开源软件解决方案提供商 Red Hat 公司的开源 IP 律师。Jeffrey 也是托马斯·杰斐逊法学院的兼职教授。在入职 Red Hat 之前,Jeffrey 曾经担任高通公司的专利顾问,向首席科学家办公室提供开源顾问。Jeffrey 在 RFID、条形码、图像处理和打印技术方面拥有多项专利。 --- via: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17/1/providing-corresponding-source-agplv3-license> 作者:[Jeffrey Robert Kaufman](https://opensource.com/users/jkaufman)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Bestony](https://github.com/Beston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这些计算机术语你读对了么?
shimohq, lexrus
https://github.com/shimohq/chinese-programmer-wrong-pronunciation
石墨文档在 GitHub 上做了一个有趣的仓库,专门收集了许多中国程序员容易发音错误的单词;还有一位 lexrus 同学根据此库的数据,做了一个开源的 iOS 应用。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2/154335utt9mn3it1m3jmzk.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2/154335utt9mn3it1m3jmzk.jpg
true
false
false
false
[ "读音" ]
观点
{ "viewnum": 13597, "commentnum": 18, "favtimes": 8,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221.12.107.182", "message": "读错了一般多……", "username": "来自浙江台州的 Firefox 51.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3-02T16:09:05" }, { "postip": "116.7.245.185", "message": "我也错了一半多....没想到gui竟然是鬼", "username": "来自广东深圳的 Chrome 54.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3-02T16:55:19" }, { "postip": "118.253.101.128", "message": "这 Linux,原来一直读错了。。。呵呵。。", "username": "GHLandy [Chrome 56.0|Windows 10]", "date": "2017-03-02T17:30:28" }, { "postip": "183.16.10.202", "message": "你个鬼哦……<br />\r\n孤以…", "username": "kashu [Chrome 56.0|Windows 8.1]", "date": "2017-03-02T18:03:26" }, { "postip": "120.36.212.205", "message": "Linux 读音不考究,一直照维基百科上的读。", "username": "来自福建厦门的 Firefox 51.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3-02T18:39:28" }, { "postip": "27.223.99.130", "message": "我自认为自己挺注意的了,可还是有不少读错的。", "username": "绿色圣光 [Firefox 51.0|GNU/Linux]", "date": "2017-03-02T18:47:53" }, { "postip": "117.151.48.146", "message": "何止这些。。<br />\r\n读错英语的现象应该十分普遍了", "username": "来自湖北的 Chrome 56.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3-02T22:26:26" }, { "postip": "111.165.47.133", "message": "Linux 中的 ux 可以念 阿克斯,这是 Linus 本人在电视访谈节目中说的。<br />\r\nGit 念 高it", "username": "来自天津的 WeChat 6.5|iOS 10.1 用户", "date": "2017-03-02T23:28:51" }, { "postip": "58.49.103.186", "message": "受这篇文章启发,写了一点脚本<br />\r\n<br />\r\nfunction say {<br />\r\n&nbsp; &nbsp; mpv http://dict.youdao.com/dictvoice?audio=${1}'&amp;'type=1 &gt; /dev/null<br />\r\n&nbsp; &nbsp; }<br />\r\nalias say='say $1' <br />\r\n<br />\r\n贴入自己的.bashrc,然后打开终端,say linux<br />\r\n<br />\r\n 欢迎补充。<br />\r\n<br />\r\nPS:原来这里发链接需要登录,这次就不匿名了", "username": "逗比不要跑! [Firefox 45.0|GNU/Linux]", "date": "2017-03-03T10:29:53" }, { "postip": "23.106.131.84", "message": "读到一半才发现自己读了错误的一列", "username": "来自美国的 Chrome 56.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3-03T20:31:16" }, { "postip": "114.253.19.244", "message": "哈哈哈哈", "username": "linux [Chrome 56.0|Mac 10.11]", "date": "2017-03-03T21:12:12" }, { "postip": "114.253.19.244", "message": "赞赞赞!<br />\r\nPS.,ID 不错 →_→", "username": "linux [Chrome 56.0|Mac 10.11]", "date": "2017-03-03T21:14:02" }, { "postip": "120.11.101.50", "message": "友情提示: function say() 后面要有括号。", "username": "来自河北沧州的 Chrome 56.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3-03T21:46:45" }, { "postip": "120.236.172.37", "message": "有function就不用括号了,没有function才要求要有括号", "username": "来自广东的 Chrome 56.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3-04T18:30:18" }, { "postip": "180.141.62.194", "message": "读错了很多。。。。", "username": "来自广西南宁的 Chrome 58.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3-05T00:20:39" }, { "postip": "123.162.180.7", "message": "linux 都没读对还怎么往下看", "username": "upall [Chrome 56.0|Windows 10]", "date": "2017-03-07T16:55:20" }, { "postip": "106.46.46.249", "message": "function say<br />\r\n&nbsp; &nbsp; &nbsp; &nbsp; set text $argv[1]<br />\r\n&nbsp; &nbsp; &nbsp; &nbsp; set lang zh<br />\r\n&nbsp; &nbsp; &nbsp; &nbsp; for i in (echo $argv | sed 's|--*|\\\\'\\n'|g' | sed 's/[ \\t]*$//g' | grep -v '^$')<br />\r\n&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echo $i | read -l option value<br />\r\n&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switch $option<br />\r\n&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case t text<br />\r\n&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set text $value<br />\r\n&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case l lang<br />\r\n&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set lang $value<br />\r\n&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case s speed<br />\r\n&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set speed $value<br />\r\n&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end<br />\r\n&nbsp; &nbsp; &nbsp; &nbsp; end<br />\r\n&nbsp; &nbsp; &nbsp; &nbsp; if [ $text ]<br />\r\n&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mpv &quot;https://fanyi.baidu.com/gettts?lan=$lang&amp;text=$text&amp;spd=$speed&amp;source=web&quot; &gt; /dev/null<br />\r\n&nbsp; &nbsp; &nbsp; &nbsp; else<br />\r\n&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echo &quot;say -t text -l language(zh cte en jp kor pt de spa ru fra) -s speed&quot;<br />\r\n&nbsp; &nbsp; &nbsp; &nbsp; end<br />\r\nend<br />\r\n<br />\r\nfish 版本,用的百度接口,支持普粤英日韩葡德西俄法等多种语言,阿拉伯语和泰语似乎因为编码的原因返回为空<br />\r\n<br />\r\n调用方法,打开终端,输入 say &quot;任何你想读音的单词,句子,段落。&quot;<br />\r\nsay -t text -l language(zh cte en jp kor pt de spa ru fra) -s speed", "username": "journey.ad [Firefox 52.0|GNU/Linux]", "date": "2017-03-07T17:29:13" }, { "postip": "183.54.3.113", "message": "很好哦,小编。", "username": "hello_linux [Chrome 51.0|Windows 7]", "date": "2017-03-09T07:36:06" } ]
[ { "raid": 6302, "displayorder": 0 } ]
石墨文档在 GitHub 上做了一个有趣的仓库,专门收集了许多中国程序员容易发音错误的单词;还有一位 lexrus 同学根据此库的数据,做了一个开源的 iOS 应用。
2017-03-02T15:45:00
2017-03-02T15:45:00
8,260
/article-8260-1.html
作为程序员,我们虽然不像港台剧那样处处用中文混着英文说话,但是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中还是会大量接触到各种英文单词和缩写。除了一些很普通的英文单词由于某种神秘不可知的原因被屡屡错读之外,计算机世界是变化的如此之快,也经常出现一些新的缩写令非英语母语的中国程序员在懵圈之后随便选个姿势去读。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2/154335utt9mn3it1m3jmzk.jpg) 我猜测,或许是为了将广告野生程序员从这种尴尬之中解脱出来,[石墨文档](https://shimo.im/doc/G3ckHEVF3f4qANHk)在 GitHub 上做了一个有趣的[仓库](https://github.com/shimohq/chinese-programmer-wrong-pronunciation),专门收集了许多中国程序员容易发音错误的单词。 | 单词 | 正确发音 | 错误发音 | | --- | --- | --- | | **access [♪](http://dict.youdao.com/dictvoice?audio=access&type=1)** | **✓ ['ækses]** | **✗ [ək'ses]** | | **Angular [♪](http://dict.youdao.com/dictvoice?audio=Angular&type=1)** | **✓ ['æŋgjʊlə]** | **✗ ['æŋɡələ; 'æŋdʒʌlə]** | | **AJAX [♪](http://dict.youdao.com/dictvoice?audio=AJAX&type=1)** | **✓ ['eidʒæks]** | **✗ [ə'dʒʌks]** | | **Apache [♪](http://dict.youdao.com/dictvoice?audio=Apache&type=1)** | **✓ [ə'pætʃɪ]** | **✗ [ʌpʌtʃ]** | | **app [♪](http://dict.youdao.com/dictvoice?audio=app&type=1)** | **✓ [æp]** | | | **archive [♪](http://dict.youdao.com/dictvoice?audio=archive&type=1)** | **✓ ['ɑːkaɪv]** | **✗ ['ətʃɪv]** | | **array [♪](http://dict.youdao.com/dictvoice?audio=array&type=1)** | **✓ [ə'rei]** | **✗ [æ'rei]** | | **avatar [♪](http://dict.youdao.com/dictvoice?audio=avatar&type=1)** | **✓ ['ævətɑː]** | **✗ [ə'vʌtɑ]** | | **Azure [♪](http://dict.youdao.com/dictvoice?audio=azure&type=1)** | **✓ ['æʒə]** | **✗ [ˈæzʊʒə]** | | **cache [♪](http://dict.youdao.com/dictvoice?audio=cache&type=1)** | **✓ [kæʃ]** | **✗ [kætʃ]** | | **deque [♪](http://dict.youdao.com/dictvoice?audio=deque&type=1)** | **✓ ['dek]** | **✗ [di'kju]** | | **digest [♪](http://dict.youdao.com/dictvoice?audio=digest&type=1)** | **✓ ['dɑɪdʒɛst]** | **✗ ['dɪgɛst]** | | **Django [♪](http://dict.youdao.com/dictvoice?audio=Django&type=1)** | **✓ [ˈdʒæŋɡoʊ]** | **✗ [diˈdʒæŋɡoʊ]** | | **doc [♪](http://dict.youdao.com/dictvoice?audio=doc&type=1)** | **✓ [dɒk]** | **✗ [daʊk]** | | **facade [♪](http://dict.youdao.com/dictvoice?audio=facade&type=1)** | **✓ [fə'sɑːd]]** | **✗ ['feikeid]** | | **Git [♪](http://dict.youdao.com/dictvoice?audio=git&type=1)** | **✓ [ɡɪt]** | **✗ [dʒɪt; jɪt]** | | **GNU [♪](http://dict.youdao.com/dictvoice?audio=GNU&type=1)** | **✓ [gnu:]** | | | **GUI [♪](http://dict.youdao.com/dictvoice?audio=GUI&type=1)** | **✓ [ˈɡui]** | | | **height [♪](http://dict.youdao.com/dictvoice?audio=height&type=1)** | **✓ [haɪt]** | **✗ [heɪt]** | | **hidden [♪](http://dict.youdao.com/dictvoice?audio=hidden&type=1)** | **✓ ['hɪdn]** | **✗ ['haɪdn]** | | **image [♪](http://dict.youdao.com/dictvoice?audio=image&type=1)** | **✓ ['ɪmɪdʒ]** | **✗ [ɪ'meɪdʒ]** | | **integer [♪](http://dict.youdao.com/dictvoice?audio=integer&type=1)** | **✓ ['ɪntɪdʒə]** | **✗ [ˈɪntaɪgə]** | | **issue [♪](http://dict.youdao.com/dictvoice?audio=issue&type=1)** | **✓ ['ɪʃuː]** | **✗ [ˈaɪʃuː]** | | **Java [♪](http://dict.youdao.com/dictvoice?audio=java&type=1)** | **✓ ['dʒɑːvə]** | **✗ ['dʒɑːvɑː]** | | **jpg(jpeg) [♪](http://dict.youdao.com/dictvoice?audio=JPEG&type=1)** | **✓ ['dʒeɪpeɡ]** | **[ˈdʒeɪˈpi:ˈdʒiː]** | | **Linux [♪](http://dict.youdao.com/dictvoice?audio=linux&type=1)** | **✓ ['lɪnəks]** | **✗ [ˈlɪnʌks; ˈlɪnjuːks]** | | **main [♪](http://dict.youdao.com/dictvoice?audio=main&type=1)** | **✓ [meɪn]** | **✗ [mɪn]** | | **margin [♪](http://dict.youdao.com/dictvoice?audio=margin&type=1)** | **✓ ['mɑːdʒɪn]** | **✗ ['mʌgɪn]** | | **maven [♪](http://dict.youdao.com/dictvoice?audio=maven&type=1)** | **✓ ['meɪvn]** | **✗ ['maːvn]** | | **module [♪](http://dict.youdao.com/dictvoice?audio=module&type=1)** | **✓ ['mɒdjuːl]** | **✗ ['məʊdl]** | | **nginx** | **✓ Engine X** | | | **null [♪](http://dict.youdao.com/dictvoice?audio=null&type=1)** | **✓ [nʌl]** | **✗ [naʊ]** | | **OS X** | **✓ OS ten** | | | **parameter [♪](http://dict.youdao.com/dictvoice?audio=parameter&type=1)** | **✓ [pə'ræmɪtə]** | **✗ ['pærəmɪtə]** | | **putty [♪](http://dict.youdao.com/dictvoice?audio=putty&type=1)** | **✓ [ˈpʌti]** | **✗ [ˈpuːti]** | | **query [♪](http://dict.youdao.com/dictvoice?audio=query&type=1)** | **✓ ['kwɪəri]** | **✗ ['kwaɪri]** | | **Qt [♪](http://dict.youdao.com/dictvoice?audio=cute&type=1)** | **✓ [kjuːt]** | | | **resolved [♪](http://dict.youdao.com/dictvoice?audio=resolved&type=1)** | **✓ [rɪ'zɒlvd]** | **✗ [rɪ'səʊvd]** | | **retina [♪](http://dict.youdao.com/dictvoice?audio=retina&type=1)** | **✓ ['retɪnə]** | **✗ [ri'tina]** | | **san jose [♪](http://dict.youdao.com/dictvoice?audio=san%20jose&type=1)** | **✓ [sænhəu'zei]** | **✗ [sæn'ju:s]** | | **safari [♪](http://dict.youdao.com/dictvoice?audio=safari&type=1)** | **✓ [sə'fɑːrɪ]** | **✗ [sæfərɪ]** | | **scheme [♪](http://dict.youdao.com/dictvoice?audio=scheme&type=1)** | **✓ [skiːm]** | **✗ [s'kæmə]** | | **sudo** | **✓ ['suːduː]** | | | **suite [♪](http://dict.youdao.com/dictvoice?audio=suite&type=1)** | **✓ [swiːt]** | **✗ [sjuːt]** | | **typical [♪](http://dict.youdao.com/dictvoice?audio=typical&type=1)** | **✓ ['tɪpɪkl]** | **✗ ['taɪpɪkəl]** | | **Ubuntu [♪](http://dict.youdao.com/dictvoice?audio=ubuntu&type=1)** | **✓ [ʊ'bʊntʊ]** | **✗ [juː'bʊntʊ]** | | **variable [♪](http://dict.youdao.com/dictvoice?audio=variable&type=1)** | **✓ ['veəriəbl]** | **✗ [və'raiəbl]** | | **vue [♪](http://dict.youdao.com/dictvoice?audio=vue&type=1)** | **✓ [v'ju:]** | **✗ [v'ju:i]** | | **width [♪](http://dict.youdao.com/dictvoice?audio=width&type=1)** | **✓ [wɪdθ]** | **✗ [waɪdθ]** | | **YouTube [♪](http://dict.youdao.com/dictvoice?audio=youtube&type=1)** | **✓ ['juː'tjuːb]** | **✗ ['juː'tʊbɪ]** | 本着简单的原则,又为了避免程序员们出现选择困难症,“正确音标”采用了最接近有道词典音频的英式 DJ 音标,不代表其唯一性。专业在线英语词典请参考[知乎链接:在线英语词典哪个比较好?](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707759) 参考资料 1.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739907> 2. <https://www.v2ex.com/t/131094> 3. <https://www.v2ex.com/t/309350> 4. <https://www.v2ex.com/t/63781> 5. <https://www.v2ex.com/t/246033> 6. <https://www.v2ex.com/t/342087> 此外,还有一位 [lexrus](https://github.com/lexrus) 同学根据此库的数据,做了一个开源的 iOS 应用,这个应用的名字非常绝妙,叫做“[花灰](https://github.com/lexrus/Huahui)”——请捋直了舌头跟我念:H-U-A-花,H-U-I-灰,花灰。 作者说道: > > 这个小 App 用 UITableView 陈列了一些中国程序员经常读错的单词,用 AVFoundation 实现美音和英音的朗读,用 Playground 同步单词库。功能异常简陋,实现非常粗暴,仅供 iOS 程序员自行编译,纠正发音使用,懒得提交 App Store。 > > > 可从以下视频中略窥一斑,做的还是不错的,不过如果你的 iPhone 没越狱,显然是没法用的——或许你可以去作者的 issues 页面请求他上架?:-D 那么你有几个读错的呢?欢迎发表评论,也欢迎去[提交](https://github.com/shimohq/chinese-programmer-wrong-pronunciation)你发现易读错的计算机术语和缩写。 有同学表示,读对还不行,你经常用的一些单词术语,或许并不是你以为的那个意思。不信?你去看看“[程序员眼中的英语单词](/article-6302-1.html)”和它原本的意思差别有多大就知道了~
将 Tuleap 用于软件项目管理
Nitish Tiwari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17/1/interview-Tuleap-project
Eclipse 基金会使用 Tuleap 取代了 Bugzilla。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3/100509jfraleff4fdttf0t.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3/100509jfraleff4fdttf0t.jp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项目管理", "Bugzilla", "Tuleap" ]
观点
{ "viewnum": 6750, "commentnum": 0,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Eclipse 基金会使用 Tuleap 取代了 Bugzilla。
2017-03-03T10:06:00
2017-03-03T10:06:00
8,261
/article-8261-1.html
> > [Eclipse 基金会](http://www.eclipse.org/)使用 Tuleap 取代了 Bugzilla。 > > >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3/100509jfraleff4fdttf0t.jpg) Tuleap 是一个独特的开源项目管理工具,目前发展势头很好,现在,每个月它会出一个大版本。它还被列在 [2015 年五大开源项目管理工具](https://opensource.com/business/15/1/top-project-management-tools-2015)和 [2016 年十一个名列前茅项目管理工具](https://opensource.com/business/16/3/top-project-management-tools-2016)中。 Manuel Vacelet 是开发 Tuleap 项目的 Enalean 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和 CTO,他说:“Tuleap 是一个完整用于托管软件项目的 GPLv2 平台,它提供了一个集中化的平台,在这里,团队可以找到他们所需的所有工具,追踪他们软件项目的生命周期。他们可以找到项目管理(Scrum、看板、瀑布、混合等等)、源码控制(git 和 svn)和代码审查(pull 请求和 gerrit)、持续集成、问题跟踪、wiki 和文档等的支持。”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3/100629pwnlg5mz5pvjnmvg.pn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3/100629xk99h3oksoc7yh0s.png) 在这次采访中,我会和 Manuel 讨论如何开始使用它,以及如何以开源方式管理 Tuleap。 **Nitish Tiwari(以下简称 NT): 为什么 Tuleap 项目很重要?** **Manuel Vacelet(以下简称 MV):** Tuleap 很重要是因为我们坚信一个成功的(软件)项目必须涉及所有利益相关者:开发人员、项目经理、QA、客户和用户。 很久以前,我还是一个 SourceForge 衍生项目的实习生(当时 SourceForge 还是一个自由开源项目),几年后它变成了 Tuleap。 我的第一个贡献是将 PhpWiki 集成到该工具中(不要告诉任何人,代码写的很糟)。 现在,我很高兴作为首席技术官和产品负责人在 Enalean 工作,该公司是 Tuleap 项目的主要贡献公司。 **NT:让我们聊聊技术方面。** **MV:** Tuleap 核心系统是基于 LAMP 并且架构于 CentOS 之上。如今的开发栈是 AngularJS (v1)、REST 后端(PHP)、基于 NodeJS 的实时推送服务器。但如果你想成为一名 Tuleap 全栈开发人员,你还将需要接触 bash、Perl、Python、Docker、Make 等等。 说到技术方面,需要重点强调的 Tuleap 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它的可扩展性。一个运行在单服务器上的 Tuleap 单一实例、并且没有复杂的 IT 架构,可以处理超过 10000 人的访问。 **NT:给我们说下该项目的用户和社区。有谁参与?他们如何使用这个工具?** **MV:** 用户非常多样化。从使用 Tuleap 跟踪他们的项目进度并管理他们的源代码的小型初创公司,到非常大的公司,如法国电信运营商 Orange,它为超过 17000 用户部署了它,并托管了 5000 个项目。 许多用户依靠 Tuleap 来促进敏捷项目并跟踪其进度。开发人员和客户共享同一个工作区。客户不需要学习如何使用 GitHub,也不需要开发人员做额外的工作,就可以将其工作转换到“客户可访问”平台。 今年, [Eclipse 基金会](http://www.eclipse.org/)使用 Tuleap 取代了 Bugzilla。 印度电子信息技术部使用 Tuleap 创建了印度政府开放电子政务的开放式协作开发平台。 Tuleap 有许多种不同的使用方式和配置。有些人使用它作为 Drupal 客户门户网站的后端; 它们通过 REST API 插入到 Tuleap 中以管理 bug 和服务请求。 甚至一些建筑师也使用它来管理他们的工作进度和 AutoCAD 文件。 **NT:Tuleap 是否做了一些特别的事,使社区更安全,更多样化?** **MV:** 我们还没有创建“行为准则”;本社区非常平和而欢迎新人,但我们有计划这样做。Tuleap 的开发人员和贡献者来自不同的国家(例如加拿大、突尼斯、法国)。而且 35% 的活跃开发者和贡献者是女性。 **NT:由社区提议的 Tuleap 功能的百分比是多少?** **MV:** 几乎 100% 的功能是由社区驱动的。 这是 Enalean 的关键挑战之一:找到一种商业模式,使我们能以正确的方式做开源软件。对我们来说,“开放核心”模式(其中应用程序的核心是开放的,但有趣和有用的部分是封闭源的)不是正确的方法,因为你最终还是要依赖闭源。因此,我们发明了 [OpenRoadmap](https://blog.enalean.com/enalean-open-roadmap-how-it-works/),这种方式是我们从社区和最终用户那里收集需求,并找公司来为此买单。 --- 作者简介: Nitish 是一名专业的软件开发人员并对开源有热情。作为一本基于 Linux 的杂志的技术作者,他会尝试新的开源工具。他喜欢阅读和探索任何开源相关的事情。在他的空闲时间,他喜欢读励志书。他目前正在构建 DevUp - 一个让开发人员以真正的方式连接所有工具和拥抱 DevOps 的平台。你可以在 Twitter 上关注他 @tiwari\_nitish。 --- via: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17/1/interview-Tuleap-project> 作者:[Nitish Tiwari](https://opensource.com/users/tiwarinitish86)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i) 校对:[jams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在 Atomic 主机上远程使用 Docker
Trishna Guha
https://fedoramagazine.org/use-docker-remotely-atomic-host/
来自 Atomic 项目 的 Atomic 主机是一个轻量级的容器基于的操作系统,它可以运行 Linux 容器。它已被优化为用作云环境的容器运行时系统。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3/103449ryt3tg43yhgvh212.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3/103449ryt3tg43yhgvh212.jp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Docker", "Atomic" ]
系统运维
{ "viewnum": 5859, "commentnum": 0,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来自 Atomic 项目 的 Atomic 主机是一个轻量级的容器基于的操作系统,它可以运行 Linux 容器。它已被优化为用作云环境的容器运行时系统。
2017-03-03T10:34:45
2017-03-03T10:34:45
8,262
/article-8262-1.html
![remote-atomic-docker](/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3/103449ryt3tg43yhgvh212.jpg) 来自 [Atomic 项目](http://www.projectatomic.io/) 的 Atomic 主机是一个轻量级的容器基于的操作系统,它可以运行 Linux 容器。它已被优化为用作云环境的容器运行时系统。例如,它可以托管 Docker 守护进程和容器。有时,你可能需要在该主机上运行 docker 命令,并从其他地方管理服务器。本文介绍如何远程访问 Fedora Atomic 主机([你可以在这里下载到它](https://getfedora.org/atomic/))上的 [Docker](https://www.docker.com/) 守护进程。整个过程由 [Ansible](https://www.ansible.com/) 自动完成 - 在涉及到自动化的一切上,这真是一个伟大的工具! ### 安全备忘录 由于我们通过网络连接,所以我们使用 [TLS](https://en.wikipedia.org/wiki/Transport_Layer_Security) 保护 Docker 守护进程。此过程需要客户端证书和服务器证书。OpenSSL 包用于创建用于建立 TLS 连接的证书密钥。这里,Atomic 主机运行守护程序,我们的本地的 [Fedora Workstation](https://getfedora.org/en/workstation/) 充当客户端。 在你按照这些步骤进行之前,请注意,*任何*在客户端上可以访问 TLS 证书的进程在服务器上具有**完全的 root 访问权限**。 因此,客户端可以在服务器上做任何它想做的事情。我们需要仅向可信任的特定客户端主机授予证书访问权限。你应该将客户端证书仅复制到完全由你控制的客户端主机。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客户端机器的安全也至关重要。 不过,此方法只是远程访问守护程序的一种方法。编排工具通常提供更安全的控制。下面的简单方法适用于个人实验,可能不适合开放式网络。 ### 获取 Ansible role [Chris Houseknecht](https://twitter.com/CHouseknecht) 写了一个 Ansible role,它会创造所需的所有证书。这样,你不需要手动运行 `openssl` 命令了。 这些在 [Ansible role 仓库](https://github.com/ansible/role-secure-docker-daemon)中提供。将它克隆到你当前的工作主机。 ``` $ mkdir docker-remote-access $ cd docker-remote-access $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ansible/role-secure-docker-daemon.git ``` ### 创建配置文件 接下来,你必须创建 Ansible 配置文件、<ruby> 清单 <rp> ( </rp> <rt> inventory </rt> <rp> ) </rp></ruby>和<ruby> 剧本 <rp> ( </rp> <rt> playbook </rt> <rp> ) </rp></ruby>文件以设置客户端和守护进程。以下说明在 Atomic 主机上创建客户端和服务器证书。然后,获取客户端证书到本地。最后,它们会配置守护进程以及客户端,使它们能彼此交互。 这里是你需要的目录结构。如下所示,创建下面的每个文件。 ``` $ tree docker-remote-access/ docker-remote-access/ ├── ansible.cfg ├── inventory ├── remote-access.yml └── role-secure-docker-daemon ``` `ansible.cfg`: ``` $ vim ansible.cfg ``` ``` [defaults] inventory=inventory ``` 清单文件(`inventory`): ``` $ vim inventory ``` ``` [daemonhost] 'IP_OF_ATOMIC_HOST' ansible_ssh_private_key_file='PRIVATE_KEY_FILE' ``` 将清单文件(`inventory`) 中的 `IP_OF_ATOMIC_HOST` 替换为 Atomic 主机的 IP。将 `PRIVATE_KEY_FILE` 替换为本地系统上的 SSH 私钥文件的位置。 剧本文件(`remote-access.yml`): ``` $ vim remote-access.yml ``` ``` - name: Docker Client Set up hosts: daemonhost gather_facts: no tasks: - name: Make ~/.docker directory for docker certs local_action: file path='~/.docker' state='directory' - name: Add Environment variables to ~/.bashrc local_action: lineinfile dest='~/.bashrc' line='export DOCKER_TLS_VERIFY=1\nexport DOCKER_CERT_PATH=~/.docker/\nexport DOCKER_HOST=tcp://{{ inventory_hostname }}:2376\n' state='present' - name: Source ~/.bashrc file local_action: shell source ~/.bashrc - name: Docker Daemon Set up hosts: daemonhost gather_facts: no remote_user: fedora become: yes become_method: sudo become_user: root roles: - role: role-secure-docker-daemon dds_host: "{{ inventory_hostname }}" dds_server_cert_path: /etc/docker dds_restart_docker: no tasks: - name: fetch ca.pem from daemon host fetch: src: /root/.docker/ca.pem dest: ~/.docker/ fail_on_missing: yes flat: yes - name: fetch cert.pem from daemon host fetch: src: /root/.docker/cert.pem dest: ~/.docker/ fail_on_missing: yes flat: yes - name: fetch key.pem from daemon host fetch: src: /root/.docker/key.pem dest: ~/.docker/ fail_on_missing: yes flat: yes - name: Remove Environment variable OPTIONS from /etc/sysconfig/docker lineinfile: dest: /etc/sysconfig/docker regexp: '^OPTIONS' state: absent - name: Modify Environment variable OPTIONS in /etc/sysconfig/docker lineinfile: dest: /etc/sysconfig/docker line: "OPTIONS='--selinux-enabled --log-driver=journald --tlsverify --tlscacert=/etc/docker/ca.pem --tlscert=/etc/docker/server-cert.pem --tlskey=/etc/docker/server-key.pem -H=0.0.0.0:2376 -H=unix:///var/run/docker.sock'" state: present - name: Remove client certs from daemon host file: path: /root/.docker state: absent - name: Reload Docker daemon command: systemctl daemon-reload - name: Restart Docker daemon command: systemctl restart docker.service ``` ### 访问 Atomic 主机 现在运行 Ansible 剧本: ``` $ ansible-playbook remote-access.yml ``` 确保 tcp 端口 2376 在你的 Atomic 主机上打开了。如果你在使用 Openstack,请在安全规则中添加 TCP 端口 2376。 如果你使用 AWS,请将其添加到你的安全组。 现在,在你的工作站上作为普通用户运行的 `docker` 命令与 Atomic 主机的守护进程通信,并在那里执行命令。你不需要手动 `ssh` 或在 Atomic 主机上发出命令。这可以让你远程、轻松、安全地启动容器化应用程序。 如果你想克隆 Ansible 剧本和配置文件,这里是 [git 仓库](https://github.com/trishnaguha/fedora-cloud-ansible/tree/master/docker-remote-access)。 ![docker-daemon](/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3/103449g9dsp93n2esseww9.jpg) --- via: <https://fedoramagazine.org/use-docker-remotely-atomic-host/> 作者:[Trishna Guha](http://trishnag.id.fedoraproject.org/)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LXD 2.0 系列(九):实时迁移
Stéphane Graber
https://stgraber.org/2016/04/25/lxd-2-0-live-migration-912/
简单地说,检查点/恢复意味着正在运行的容器状态可以被序列化到磁盘,要么可以作为同一主机上的有状态快照,要么放到另一主机上相当于实时迁移。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4/101550m3kxz4fjxpoyo6pn.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4/101550m3kxz4fjxpoyo6pn.jp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LXD" ]
容器与云
{ "viewnum": 7138, "commentnum": 0,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raid": 8257, "displayorder": 0 } ]
简单地说,检查点/恢复意味着正在运行的容器状态可以被序列化到磁盘,要么可以作为同一主机上的有状态快照,要么放到另一主机上相当于实时迁移。
2017-03-04T10:17:00
2017-03-04T10:17:00
8,263
/article-8263-1.html
这是 LXD 2.0 系列介绍文章的第九篇。 1. [LXD 入门](/article-7618-1.html) 2. [安装与配置](/article-7687-1.html) 3. [你的第一个 LXD 容器](/article-7706-1.html) 4. [资源控制](/article-8072-1.html) 5. [镜像管理](/article-8107-1.html) 6. [远程主机及容器迁移](/article-8169-1.html) 7. [LXD 中的 Docker](/article-8235-1.html) 8. [LXD 中的 LXD](/article-8257-1.html) 9. [实时迁移](/article-8263-1.html) 10. [LXD 和 Juju](/article-8273-1.html) 11. [LXD 和 OpenStack](/article-8274-1.html) 12. [调试,及给 LXD 做贡献](/article-8282-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4/101550m3kxz4fjxpoyo6pn.jpg) ### 介绍 LXD 2.0 中的有一个尽管是实验性质的但非常令人兴奋的功能,那就是支持容器检查点和恢复。 简单地说,检查点/恢复意味着正在运行的容器状态可以被序列化到磁盘,要么可以作为同一主机上的有状态快照,要么放到另一主机上相当于实时迁移。 ### 要求 要使用容器实时迁移和有状态快照,你需要以下条件: * 一个非常新的 Linux 内核,4.4 或更高版本。 * CRIU 2.0,可能需要一些 cherry-pick 的提交,具体取决于你确切的内核配置。 * 直接在主机上运行 LXD。 不能在容器嵌套下使用这些功能。 * 对于迁移,目标主机必须至少实现源主机的指令集,目标主机内核必须至少提供与源主机相同的系统调用,并且在源主机上挂载的任何内核文件系统也必须可挂载到目标主机上。 Ubuntu 16.04 LTS 已经提供了所有需要的依赖,在这种情况下,您只需要安装 CRIU 本身: ``` apt install criu ``` ### 使用 CRIU #### 有状态快照 一个普通的快照看上去像这样: ``` stgraber@dakara:~$ lxc snapshot c1 first stgraber@dakara:~$ lxc info c1 | grep first first (taken at 2016/04/25 19:35 UTC) (stateless) ``` 一个有状态快照看上去像这样: ``` stgraber@dakara:~$ lxc snapshot c1 second --stateful stgraber@dakara:~$ lxc info c1 | grep second second (taken at 2016/04/25 19:36 UTC) (stateful) ``` 这意味着所有容器运行时状态都被序列化到磁盘并且作为了快照的一部分。可以像你还原无状态快照那样还原一个有状态快照: ``` stgraber@dakara:~$ lxc restore c1 second stgraber@dakara:~$ ``` #### 有状态快照的停止/启动 比方说你由于升级内核或者其他类似的维护而需要重启机器。与其等待重启后启动所有的容器,你可以: ``` stgraber@dakara:~$ lxc stop c1 --stateful ``` 容器状态将会写入到磁盘,会在下次启动时读取。 你甚至可以看到像下面那样的状态: ``` root@dakara:~# tree /var/lib/lxd/containers/c1/rootfs/state/ /var/lib/lxd/containers/c1/rootfs/state/ ├── cgroup.img ├── core-101.img ├── core-102.img ├── core-107.img ├── core-108.img ├── core-109.img ├── core-113.img ├── core-114.img ├── core-122.img ├── core-125.img ├── core-126.img ├── core-127.img ├── core-183.img ├── core-1.img ├── core-245.img ├── core-246.img ├── core-50.img ├── core-52.img ├── core-95.img ├── core-96.img ├── core-97.img ├── core-98.img ├── dump.log ├── eventfd.img ├── eventpoll.img ├── fdinfo-10.img ├── fdinfo-11.img ├── fdinfo-12.img ├── fdinfo-13.img ├── fdinfo-14.img ├── fdinfo-2.img ├── fdinfo-3.img ├── fdinfo-4.img ├── fdinfo-5.img ├── fdinfo-6.img ├── fdinfo-7.img ├── fdinfo-8.img ├── fdinfo-9.img ├── fifo-data.img ├── fifo.img ├── filelocks.img ├── fs-101.img ├── fs-113.img ├── fs-122.img ├── fs-183.img ├── fs-1.img ├── fs-245.img ├── fs-246.img ├── fs-50.img ├── fs-52.img ├── fs-95.img ├── fs-96.img ├── fs-97.img ├── fs-98.img ├── ids-101.img ├── ids-113.img ├── ids-122.img ├── ids-183.img ├── ids-1.img ├── ids-245.img ├── ids-246.img ├── ids-50.img ├── ids-52.img ├── ids-95.img ├── ids-96.img ├── ids-97.img ├── ids-98.img ├── ifaddr-9.img ├── inetsk.img ├── inotify.img ├── inventory.img ├── ip6tables-9.img ├── ipcns-var-10.img ├── iptables-9.img ├── mm-101.img ├── mm-113.img ├── mm-122.img ├── mm-183.img ├── mm-1.img ├── mm-245.img ├── mm-246.img ├── mm-50.img ├── mm-52.img ├── mm-95.img ├── mm-96.img ├── mm-97.img ├── mm-98.img ├── mountpoints-12.img ├── netdev-9.img ├── netlinksk.img ├── netns-9.img ├── netns-ct-9.img ├── netns-exp-9.img ├── packetsk.img ├── pagemap-101.img ├── pagemap-113.img ├── pagemap-122.img ├── pagemap-183.img ├── pagemap-1.img ├── pagemap-245.img ├── pagemap-246.img ├── pagemap-50.img ├── pagemap-52.img ├── pagemap-95.img ├── pagemap-96.img ├── pagemap-97.img ├── pagemap-98.img ├── pages-10.img ├── pages-11.img ├── pages-12.img ├── pages-13.img ├── pages-1.img ├── pages-2.img ├── pages-3.img ├── pages-4.img ├── pages-5.img ├── pages-6.img ├── pages-7.img ├── pages-8.img ├── pages-9.img ├── pipes-data.img ├── pipes.img ├── pstree.img ├── reg-files.img ├── remap-fpath.img ├── route6-9.img ├── route-9.img ├── rule-9.img ├── seccomp.img ├── sigacts-101.img ├── sigacts-113.img ├── sigacts-122.img ├── sigacts-183.img ├── sigacts-1.img ├── sigacts-245.img ├── sigacts-246.img ├── sigacts-50.img ├── sigacts-52.img ├── sigacts-95.img ├── sigacts-96.img ├── sigacts-97.img ├── sigacts-98.img ├── signalfd.img ├── stats-dump ├── timerfd.img ├── tmpfs-dev-104.tar.gz.img ├── tmpfs-dev-109.tar.gz.img ├── tmpfs-dev-110.tar.gz.img ├── tmpfs-dev-112.tar.gz.img ├── tmpfs-dev-114.tar.gz.img ├── tty.info ├── unixsk.img ├── userns-13.img └── utsns-11.img 0 directories, 154 files ``` 还原容器也很简单: ``` stgraber@dakara:~$ lxc start c1 ``` ### 实时迁移 实时迁移基本上与上面的有状态快照的停止/启动相同,除了容器目录和配置被移动到另一台机器上。 ``` stgraber@dakara:~$ lxc list c1 +------+---------+-----------------------+----------------------------------------------+------------+-----------+ | NAME | STATE | IPV4 | IPV6 | TYPE | SNAPSHOTS | +------+---------+-----------------------+----------------------------------------------+------------+-----------+ | c1 | RUNNING | 10.178.150.197 (eth0) | 2001:470:b368:4242:216:3eff:fe19:27b0 (eth0) | PERSISTENT | 2 | +------+---------+-----------------------+----------------------------------------------+------------+-----------+ stgraber@dakara:~$ lxc list s-tollana: +------+-------+------+------+------+-----------+ | NAME | STATE | IPV4 | IPV6 | TYPE | SNAPSHOTS | +------+-------+------+------+------+-----------+ stgraber@dakara:~$ lxc move c1 s-tollana: stgraber@dakara:~$ lxc list c1 +------+-------+------+------+------+-----------+ | NAME | STATE | IPV4 | IPV6 | TYPE | SNAPSHOTS | +------+-------+------+------+------+-----------+ stgraber@dakara:~$ lxc list s-tollana: +------+---------+-----------------------+----------------------------------------------+------------+-----------+ | NAME | STATE | IPV4 | IPV6 | TYPE | SNAPSHOTS | +------+---------+-----------------------+----------------------------------------------+------------+-----------+ | c1 | RUNNING | 10.178.150.197 (eth0) | 2001:470:b368:4242:216:3eff:fe19:27b0 (eth0) | PERSISTENT | 2 | +------+---------+-----------------------+----------------------------------------------+------------+-----------+ ``` ### 限制 正如我之前说的,容器的检查点/恢复还是非常新的功能,我们还在努力地开发这个功能、修复已知的问题。我们确实需要更多的人来尝试这个功能,并给我们反馈,但我不建议在生产中使用这个功能。 我们跟踪的问题列表在 [Launchpad上](https://bugs.launchpad.net/ubuntu/+source/criu/+bugs)。 我们估计在带有 CRIU 的 Ubuntu 16.04 上带有几个服务的基本的 Ubuntu 容器能够正常工作。然而在更复杂的容器、使用了设备直通、复杂的网络服务或特殊的存储配置下可能会失败。 要是有问题,CRIU 会尽可能地在转储时失败,而不是在恢复时。在这种情况下,源容器将继续运行,快照或迁移将会失败,并生成一个日志文件用于调试。 在极少数情况下,CRIU 无法恢复容器,在这种情况下,源容器仍然存在但将被停止,并且必须手动重新启动。 ### 发送 bug 报告 我们正在跟踪 Launchpad 上关于 CRIU Ubuntu 软件包的检查点/恢复相关的错误。大多数修复 bug 工作是在上游的 CRIU 或 Linux 内核上进行,但是这种方式我们更容易跟踪。 要提交新的 bug 报告,请看这里。 请务必包括: * 你运行的命令和显示给你的错误消息 * `lxc info` 的输出(\*) * `lxc info <container name>`的输出 * `lxc config show -expanded <container name>` 的输出 * `dmesg`(\*)的输出 * `/proc/self/mountinfo` 的输出(\*) * `lxc exec <container name> - cat /proc/self/mountinfo` 的输出 * `uname -a`(\*)的输出 * `/var/log/lxd.log`(\*)的内容 * `/etc/default/lxd-bridge`(\*)的内容 * `/var/log/lxd/<container name>/` 的 tarball(\*) 如果报告迁移错误,而不是状态快照或有状态停止的错误,请将上面所有含有(\*)标记的源与目标主机的信息发来。 ### 额外信息 CRIU 的网站在: <https://criu.org> LXD 的主站在: <https://linuxcontainers.org/lxd> LXD 的 GitHub 仓库: <https://github.com/lxc/lxd> LXD 的邮件列表: <https://lists.linuxcontainers.org> LXD 的 IRC 频道: #lxcontainers on irc.freenode.net --- 作者简介:我是 Stéphane Graber。我是 LXC 和 LXD 项目的领导者,目前在加拿大魁北克蒙特利尔的家所在的Canonical 有限公司担任 LXD 的技术主管。 --- via: <https://stgraber.org/2016/04/25/lxd-2-0-live-migration-912/> 作者:[Stéphane Graber](https://www.stgraber.org/author/stgraber/)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组织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如何用 R 语言的 Shiny 库编写 web 程序
D Ruth Bavousett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17/1/writing-new-web-apps-shiny
Shiny 是一个来自 RStudio 的工具包,它让创建 web 程序变得更容易。它能从 R 控制台轻松安装,只需要一行,就可以加载好最新的稳定版本来使用。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4/104753olrdy3rof336yw75.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4/104753olrdy3rof336yw75.pn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Shiny" ]
软件开发
{ "viewnum": 6000, "commentnum": 0,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Shiny 是一个来自 RStudio 的工具包,它让创建 web 程序变得更容易。它能从 R 控制台轻松安装,只需要一行,就可以加载好最新的稳定版本来使用。
2017-03-04T10:48:16
2017-03-04T10:48:16
8,264
/article-8264-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4/104753olrdy3rof336yw75.png) 我这个月在写一些更加长的文章,所以你们可以在几周后再来看看。本月,我想简要地提下我自己一直在玩的一个很棒的 R 库。 我的一个亲密朋友最近在用 R 编写东西。我一直都对它很感兴趣,也一直在试图挤时间,学习更多关于 R 的知识以及可用它做的事情。探索 R 的超强数字处理能力对我而言有些困难,因为我并不如我朋友那样有一个数学头脑。我进展有点慢,但我一直试图将它与我在其他领域的经验联系起来,我甚至开始考虑非常简单的 web 程序。 [Shiny](http://shiny.rstudio.com/) 是一个来自 RStudio 的工具包,它让创建 web 程序变得更容易。它能从 R 控制台轻松安装,只需要一行,就可以加载好最新的稳定版本来使用。这里有一个很棒的[教程](http://shiny.rstudio.com/tutorial),它可以在前面课程基础上,带着你理解应用架设的概念。 Shiny 的授权是 GPLv3,源代码可以在 [GitHub](https://github.com/studio/shiny) 上获得。 这是一个用 Shiny 写的简单的小 web 程序: ``` library(shiny) server <- function(input, output, session) { observe({ myText <- paste("Value above is: ", input$textIn) updateTextInput(session, "textOut", value=myText) }) } ui <- basicPage( h3("My very own sample application!"), textInput("textIn", "Input goes here, please."), textInput("textOut", "Results will be printed in this box") ) shinyApp(ui = ui, server = server) ``` 当你在输入框中输入文字时,它会被复制到输出框中提示语后。这并没有什么奇特的,但它向你展示了一个 Shiny 程序的基本结构。“server”部分允许你处理所有后端工作,如计算、数据库检索或程序需要发生的任何其他操作。“ui”部分定义了接口,它可以根据需要变得简单或复杂。 包括在 Shiny 中的 [Bootstrap](http://getbootstrap.com/) 有了大量样式和主题,所以在学习了一点后,就能用 R 创建大量功能丰富的 web 程序。使用附加包可以将功能扩展到更高级的 JavaScript 程序、模板等。 有几种方式处理 Shiny 的后端工作。如果你只是在本地运行你的程序,加载库就能做到。对于想要发布到网络上的程序,你可以在 [RStudio 的 Shiny 网站](http://shinyapps.io/)上共享它们,运行开源版本的 Shiny 服务器,或通过按年订阅服务从 RStudio 处购买 Shiny Server Pro。 经验丰富的 R 大牛可能已经知道 Shiny 了;它已经存在大约几年了。对于像我这样来自一个完全不同的编程语言,并且希望学习一点 R 的人来说,它是相当有帮助的。 --- 作者简介: D Ruth Bavousett - D Ruth Bavousett 作为一名系统管理员和软件开发人员已经很长时间了,她的专业生涯开始于 VAX 11/780。在她的职业生涯(迄今为止)中,她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满足库的需求上,她自 2008 年以来一直是 Koha 开源库自动化套件的贡献者. Ruth 目前在休斯敦的 cPanel 任 Perl 开发人员,他也作为首席员工效力于双猫公司。 --- via: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17/1/writing-new-web-apps-shiny> 作者:[D Ruth Bavousett](https://opensource.com/users/druthb)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一个使用 asyncio 协程的网络爬虫(一)
A. Jesse Jiryu Davis , Guido van Rossum
http://aosabook.org/en/500L/pages/a-web-crawler-with-asyncio-coroutines.html
首先,我们会实现一个事件循环并用这个事件循环和回调来勾画出一只网络爬虫。它很有效,但是当把它扩展成更复杂的问题时,就会导致无法管理的混乱代码。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4/160052krxzwz2jepx15pxr.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4/160052krxzwz2jepx15pxr.jpg
true
false
true
qingyunha
false
[ "Python", "回调", "异步", "爬虫", "协程", "asyncio" ]
软件开发
{ "viewnum": 21617, "commentnum": 1, "favtimes": 5,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9.130.186.215", "message": "look look small weiba",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Firefox 50.0|Ubuntu 用户", "date": "2017-03-04T17:11:13" } ]
[]
首先,我们会实现一个事件循环并用这个事件循环和回调来勾画出一只网络爬虫。它很有效,但是当把它扩展成更复杂的问题时,就会导致无法管理的混乱代码。
2017-03-04T15:59:00
2017-03-04T15:59:00
8,265
/article-8265-1.html
> > 本文作者: > > > A. Jesse Jiryu Davis 是纽约 MongoDB 的工程师。他编写了异步 MongoDB Python 驱动程序 Motor,也是 MongoDB C 驱动程序的开发领袖和 PyMongo 团队成员。 他也为 asyncio 和 Tornado 做了贡献,在 <http://emptysqua.re> 上写作。 > > > Guido van Rossum 是主流编程语言 Python 的创造者,Python 社区称他为 BDFL (<ruby> 仁慈的终生大独裁者 <rp> ( </rp> <rt> Benevolent Dictator For Life </rt> <rp> ) </rp></ruby>)——这是一个来自 Monty Python 短剧的称号。他的主页是 [http://www.python.org/~guido/](http://www.python.org/%7Eguido/) 。 > > >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4/160052krxzwz2jepx15pxr.jpg) ### 介绍 经典的计算机科学强调高效的算法,尽可能快地完成计算。但是很多网络程序的时间并不是消耗在计算上,而是在等待许多慢速的连接或者低频事件的发生。这些程序暴露出一个新的挑战:如何高效的等待大量网络事件。一个现代的解决方案是异步 I/O。 这一章我们将实现一个简单的网络爬虫。这个爬虫只是一个原型式的异步应用,因为它等待许多响应而只做少量的计算。一次爬的网页越多,它就能越快的完成任务。如果它为每个动态的请求启动一个线程的话,随着并发请求数量的增加,它会在耗尽套接字之前,耗尽内存或者线程相关的资源。使用异步 I/O 可以避免这个的问题。 我们将分三个阶段展示这个例子。首先,我们会实现一个事件循环并用这个事件循环和回调来勾画出一只网络爬虫。它很有效,但是当把它扩展成更复杂的问题时,就会导致无法管理的混乱代码。然后,由于 Python 的协程不仅有效而且可扩展,我们将用 Python 的生成器函数实现一个简单的协程。在最后一个阶段,我们将使用 Python 标准库“asyncio”中功能完整的协程, 并通过异步队列完成这个网络爬虫。(在 [PyCon 2013](http://pyvideo.org/video/1667/keynote) 上,Guido 介绍了标准的 asyncio 库,当时称之为“Tulip”。) ### 任务 网络爬虫寻找并下载一个网站上的所有网页,也许还会把它们存档,为它们建立索引。从根 URL 开始,它获取每个网页,解析出没有遇到过的链接加到队列中。当网页没有未见到过的链接并且队列为空时,它便停止运行。 我们可以通过同时下载大量的网页来加快这一过程。当爬虫发现新的链接,它使用一个新的套接字并行的处理这个新链接,解析响应,添加新链接到队列。当并发很大时,可能会导致性能下降,所以我们会限制并发的数量,在队列保留那些未处理的链接,直到一些正在执行的任务完成。 ### 传统方式 怎么使一个爬虫并发?传统的做法是创建一个线程池,每个线程使用一个套接字在一段时间内负责一个网页的下载。比如,下载 xkcd.com 网站的一个网页: ``` def fetch(url): sock = socket.socket() sock.connect(('xkcd.com', 80)) request = 'GET {} HTTP/1.0\r\nHost: xkcd.com\r\n\r\n'.format(url) sock.send(request.encode('ascii')) response = b'' chunk = sock.recv(4096) while chunk: response += chunk chunk = sock.recv(4096) # Page is now downloaded. links = parse_links(response) q.add(links) ``` 套接字操作默认是阻塞的:当一个线程调用一个类似 `connect` 和 `recv` 方法时,它会阻塞,直到操作完成。(即使是 `send` 也能被阻塞,比如接收端在接受外发消息时缓慢而系统的外发数据缓存已经满了的情况下)因此,为了同一时间内下载多个网页,我们需要很多线程。一个复杂的应用会通过线程池保持空闲的线程来分摊创建线程的开销。同样的做法也适用于套接字,使用连接池。 到目前为止,使用线程的是成本昂贵的,操作系统对一个进程、一个用户、一台机器能使用线程做了不同的硬性限制。在 作者 Jesse 的系统中,一个 Python 线程需要 50K 的内存,开启上万个线程就会失败。每个线程的开销和系统的限制就是这种方式的瓶颈所在。 在 Dan Kegel 那一篇很有影响力的文章“[The C10K problem](http://www.kegel.com/c10k.html)”中,它提出了多线程方式在 I/O 并发上的局限性。他在开始写道, > > 网络服务器到了要同时处理成千上万的客户的时代了,你不这样认为么?毕竟,现在网络规模很大了。 > > > Kegel 在 1999 年创造出“C10K”这个术语。一万个连接在今天看来还是可接受的,但是问题依然存在,只不过大小不同。回到那时候,对于 C10K 问题,每个连接启一个线程是不切实际的。现在这个限制已经成指数级增长。确实,我们的玩具网络爬虫使用线程也可以工作的很好。但是,对于有着千万级连接的大规模应用来说,限制依然存在:它会消耗掉所有线程,即使套接字还够用。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 异步 异步 I/O 框架在一个线程中完成并发操作。让我们看看这是怎么做到的。 异步框架使用*非阻塞*套接字。异步爬虫中,我们在发起到服务器的连接前把套接字设为非阻塞: ``` sock = socket.socket() sock.setblocking(False) try: sock.connect(('xkcd.com', 80)) except BlockingIOError: pass ``` 对一个非阻塞套接字调用 `connect` 方法会立即抛出异常,即使它可以正常工作。这个异常复现了底层 C 语言函数令人厌烦的行为,它把 `errno` 设置为 `EINPROGRESS`,告诉你操作已经开始。 现在我们的爬虫需要一种知道连接何时建立的方法,这样它才能发送 HTTP 请求。我们可以简单地使用循环来重试: ``` request = 'GET {} HTTP/1.0\r\nHost: xkcd.com\r\n\r\n'.format(url) encoded = request.encode('ascii') while True: try: sock.send(encoded) break # Done. except OSError as e: pass print('sent') ``` 这种方法不仅消耗 CPU,也不能有效的等待*多个*套接字。在远古时代,BSD Unix 的解决方法是 `select`,这是一个 C 函数,它在一个或一组非阻塞套接字上等待事件发生。现在,互联网应用大量连接的需求,导致 `select` 被 `poll` 所代替,在 BSD 上的实现是 `kqueue` ,在 Linux 上是 `epoll`。它们的 API 和 `select` 相似,但在大数量的连接中也能有较好的性能。 Python 3.4 的 `DefaultSelector` 会使用你系统上最好的 `select` 类函数。要注册一个网络 I/O 事件的提醒,我们会创建一个非阻塞套接字,并使用默认 selector 注册它。 ``` from selectors import DefaultSelector, EVENT_WRITE selector = DefaultSelector() sock = socket.socket() sock.setblocking(False) try: sock.connect(('xkcd.com', 80)) except BlockingIOError: pass def connected(): selector.unregister(sock.fileno()) print('connected!') selector.register(sock.fileno(), EVENT_WRITE, connected) ``` 我们不理会这个伪造的错误,调用 `selector.register`,传递套接字文件描述符和一个表示我们想要监听什么事件的常量表达式。为了当连接建立时收到提醒,我们使用 `EVENT_WRITE` :它表示什么时候这个套接字可写。我们还传递了一个 Python 函数 `connected`,当对应事件发生时被调用。这样的函数被称为*回调*。 在一个循环中,selector 接收到 I/O 提醒时我们处理它们。 ``` def loop(): while True: events = selector.select() for event_key, event_mask in events: callback = event_key.data callback() ``` `connected` 回调函数被保存在 `event_key.data` 中,一旦这个非阻塞套接字建立连接,它就会被取出来执行。 不像我们前面那个快速轮转的循环,这里的 `select` 调用会暂停,等待下一个 I/O 事件,接着执行等待这些事件的回调函数。没有完成的操作会保持挂起,直到进到下一个事件循环时执行。 到目前为止我们展现了什么?我们展示了如何开始一个 I/O 操作和当操作准备好时调用回调函数。异步*框架*,它在单线程中执行并发操作,其建立在两个功能之上,非阻塞套接字和事件循环。 我们这里达成了“<ruby> 并发性 <rp> ( </rp> <rt> concurrency </rt> <rp> ) </rp></ruby>”,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ruby> 并行性 <rp> ( </rp> <rt> parallelism </rt> <rp> ) </rp></ruby>”。也就是说,我们构建了一个可以进行重叠 I/O 的微小系统,它可以在其它操作还在进行的时候就开始一个新的操作。它实际上并没有利用多核来并行执行计算。这个系统是用于解决<ruby> I/O 密集 <rp> ( </rp> <rt> I/O-bound </rt> <rp> ) </rp></ruby>问题的,而不是解决 <ruby> CPU 密集 <rp> ( </rp> <rt> CPU-bound </rt> <rp> ) </rp></ruby>问题的。(Python 的全局解释器锁禁止在一个进程中以任何方式并行执行 Python 代码。在 Python 中并行化 CPU 密集的算法需要多个进程,或者以将该代码移植为 C 语言并行版本。但是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所以,我们的事件循环在并发 I/O 上是有效的,因为它并不用为每个连接拨付线程资源。但是在我们开始前,我们需要澄清一个常见的误解:异步比多线程快。通常并不是这样的,事实上,在 Python 中,在处理少量非常活跃的连接时,像我们这样的事件循环是慢于多线程的。在运行时环境中是没有全局解释器锁的,在同样的负载下线程会执行的更好。异步 I/O 真正适用于事件很少、有许多缓慢或睡眠的连接的应用程序。(Jesse 在“[什么是异步,它如何工作,什么时候该用它?](http://pyvideo.org/video/2565/what-is-async-how-does-it-work-and-when-should)”一文中指出了异步所适用和不适用的场景。Mike Bayer 在“[异步 Python 和数据库](http://techspot.zzzeek.org/2015/02/15/asynchronous-python-and-databases/)”一文中比较了不同负载情况下异步 I/O 和多线程的不同。) ### 回调 用我们刚刚建立的异步框架,怎么才能完成一个网络爬虫?即使是一个简单的网页下载程序也是很难写的。 首先,我们有一个尚未获取的 URL 集合,和一个已经解析过的 URL 集合。 ``` urls_todo = set(['/']) seen_urls = set(['/']) ``` `seen_urls` 集合包括 `urls_todo` 和已经完成的 URL。用根 URL `/` 初始化它们。 获取一个网页需要一系列的回调。在套接字连接建立时会触发 `connected` 回调,它向服务器发送一个 GET 请求。但是它要等待响应,所以我们需要注册另一个回调函数;当该回调被调用,它仍然不能读取到完整的请求时,就会再一次注册回调,如此反复。 让我们把这些回调放在一个 `Fetcher` 对象中,它需要一个 URL,一个套接字,还需要一个地方保存返回的字节: ``` class Fetcher: def __init__(self, url): self.response = b'' # Empty array of bytes. self.url = url self.sock = None ``` 我们的入口点在 `Fetcher.fetch`: ``` # Method on Fetcher class. def fetch(self): self.sock = socket.socket() self.sock.setblocking(False) try: self.sock.connect(('xkcd.com', 80)) except BlockingIOError: pass # Register next callback. selector.register(self.sock.fileno(), EVENT_WRITE, self.connected) ``` `fetch` 方法从连接一个套接字开始。但是要注意这个方法在连接建立前就返回了。它必须将控制返回到事件循环中等待连接建立。为了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假设我们程序的整体结构如下: ``` # Begin fetching http://xkcd.com/353/ fetcher = Fetcher('/353/') fetcher.fetch() while True: events = selector.select() for event_key, event_mask in events: callback = event_key.data callback(event_key, event_mask) ``` 当调用 `select` 函数后,所有的事件提醒才会在事件循环中处理,所以 `fetch` 必须把控制权交给事件循环,这样我们的程序才能知道什么时候连接已建立,接着循环调用 `connected` 回调,它已经在上面的 `fetch` 方法中注册过。 这里是我们的 `connected` 方法的实现: ``` # Method on Fetcher class. def connected(self, key, mask): print('connected!') selector.unregister(key.fd) request = 'GET {} HTTP/1.0\r\nHost: xkcd.com\r\n\r\n'.format(self.url) self.sock.send(request.encode('ascii')) # Register the next callback. selector.register(key.fd, EVENT_READ, self.read_response) ``` 这个方法发送一个 GET 请求。一个真正的应用会检查 `send` 的返回值,以防所有的信息没能一次发送出去。但是我们的请求很小,应用也不复杂。它只是简单的调用 `send`,然后等待响应。当然,它必须注册另一个回调并把控制权交给事件循环。接下来也是最后一个回调函数 `read_response`,它处理服务器的响应: ``` # Method on Fetcher class. def read_response(self, key, mask): global stopped chunk = self.sock.recv(4096) # 4k chunk size. if chunk: self.response += chunk else: selector.unregister(key.fd) # Done reading. links = self.parse_links() # Python set-logic: for link in links.difference(seen_urls): urls_todo.add(link) Fetcher(link).fetch() # <- New Fetcher. seen_urls.update(links) urls_todo.remove(self.url) if not urls_todo: stopped = True ``` 这个回调在每次 `selector` 发现套接字*可读*时被调用,可读有两种情况:套接字接受到数据或它被关闭。 这个回调函数从套接字读取 4K 数据。如果不到 4k,那么有多少读多少。如果比 4K 多,`chunk` 中只包 4K 数据并且这个套接字保持可读,这样在事件循环的下一个周期,会再次回到这个回调函数。当响应完成时,服务器关闭这个套接字,`chunk` 为空。 这里没有展示的 `parse_links` 方法,它返回一个 URL 集合。我们为每个新的 URL 启动一个 fetcher。注意一个使用异步回调方式编程的好处:我们不需要为共享数据加锁,比如我们往 `seen_urls` 增加新链接时。这是一种非抢占式的多任务,它不会在我们代码中的任意一个地方被打断。 我们增加了一个全局变量 `stopped`,用它来控制这个循环: ``` stopped = False def loop(): while not stopped: events = selector.select() for event_key, event_mask in events: callback = event_key.data callback() ``` 一旦所有的网页被下载下来,fetcher 停止这个事件循环,程序退出。 这个例子让异步编程的一个问题明显的暴露出来:意大利面代码。 我们需要某种方式来表达一系列的计算和 I/O 操作,并且能够调度多个这样的系列操作让它们并发的执行。但是,没有线程你不能把这一系列操作写在一个函数中:当函数开始一个 I/O 操作,它明确的把未来所需的状态保存下来,然后返回。你需要考虑如何写这个状态保存的代码。 让我们来解释下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先来看一下在线程中使用通常的阻塞套接字来获取一个网页时是多么简单。 ``` # Blocking version. def fetch(url): sock = socket.socket() sock.connect(('xkcd.com', 80)) request = 'GET {} HTTP/1.0\r\nHost: xkcd.com\r\n\r\n'.format(url) sock.send(request.encode('ascii')) response = b'' chunk = sock.recv(4096) while chunk: response += chunk chunk = sock.recv(4096) # Page is now downloaded. links = parse_links(response) q.add(links) ``` 在一个套接字操作和下一个操作之间这个函数到底记住了什么状态?它有一个套接字,一个 URL 和一个可增长的 `response`。运行在线程中的函数使用编程语言的基本功能来在栈中的局部变量保存这些临时状态。这样的函数也有一个“continuation”——它会在 I/O 结束后执行这些代码。运行时环境通过线程的指令指针来记住这个 continuation。你不必考虑怎么在 I/O 操作后恢复局部变量和这个 continuation。语言本身的特性帮你解决。 但是用一个基于回调的异步框架时,这些语言特性不能提供一点帮助。当等待 I/O 操作时,一个函数必须明确的保存它的状态,因为它会在 I/O 操作完成之前返回并清除栈帧。在我们基于回调的例子中,作为局部变量的替代,我们把 `sock` 和 `response` 作为 Fetcher 实例 `self` 的属性来存储。而作为指令指针的替代,它通过注册 `connected` 和 `read_response` 回调来保存它的 continuation。随着应用功能的增长,我们需要手动保存的回调的复杂性也会增加。如此繁复的记账式工作会让编码者感到头痛。 更糟糕的是,当我们的回调函数抛出异常会发生什么?假设我们没有写好 `parse_links` 方法,它在解析 HTML 时抛出异常: ```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loop-with-callbacks.py", line 111, in <module> loop() File "loop-with-callbacks.py", line 106, in loop callback(event_key, event_mask) File "loop-with-callbacks.py", line 51, in read_response links = self.parse_links() File "loop-with-callbacks.py", line 67, in parse_links raise Exception('parse error') Exception: parse error ``` 这个堆栈回溯只能显示出事件循环调用了一个回调。我们不知道是什么导致了这个错误。这条链的两边都被破坏:不知道从哪来也不知到哪去。这种丢失上下文的现象被称为“<ruby> 堆栈撕裂 <rp> ( </rp> <rt> stack ripping </rt> <rp> ) </rp></ruby>”,经常会导致无法分析原因。它还会阻止我们为回调链设置异常处理,即那种用“try / except”块封装函数调用及其调用树。(对于这个问题的更复杂的解决方案,参见 <http://www.tornadoweb.org/en/stable/stack_context.html> ) 所以,除了关于多线程和异步哪个更高效的长期争议之外,还有一个关于这两者之间的争论:谁更容易跪了。如果在同步上出现失误,线程更容易出现数据竞争的问题,而回调因为"<ruby> 堆栈撕裂 <rp> ( </rp> <rt> stack ripping </rt> <rp> ) </rp></ruby>"问题而非常难于调试。 (题图素材来自:[ruth-tay.deviantart.com](http://ruth-tay.deviantart.com/art/Bearded-Vulture-553800995)) --- via: <http://aosabook.org/en/500L/pages/a-web-crawler-with-asyncio-coroutines.html> 作者:A. Jesse Jiryu Davis , Guido van Rossum 译者:[qingyunha](https://github.com/qingyunha)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linux.cn/) 荣誉推出
一个使用 asyncio 协程的网络爬虫(二)
A. Jesse Jiryu Davis , Guido van Rossum
http://aosabook.org/en/500L/pages/a-web-crawler-with-asyncio-coroutines.html
然后,由于 Python 的协程不仅有效而且可扩展,我们将用 Python 的生成器函数实现一个简单的协程。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4/160254v6p6n6aae1ywd5xz.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4/160254v6p6n6aae1ywd5xz.jpg
true
false
true
qingyunha
false
[ "Python", "回调", "异步", "爬虫", "协程", "asyncio" ]
软件开发
{ "viewnum": 10149, "commentnum": 0,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然后,由于 Python 的协程不仅有效而且可扩展,我们将用 Python 的生成器函数实现一个简单的协程。
2017-03-05T10:27:00
2017-03-05T10:27:00
8,266
/article-8266-1.html
> > 本文作者: > > > A. Jesse Jiryu Davis 是纽约 MongoDB 的工程师。他编写了异步 MongoDB Python 驱动程序 Motor,也是 MongoDB C 驱动程序的开发领袖和 PyMongo 团队成员。 他也为 asyncio 和 Tornado 做了贡献,在 <http://emptysqua.re> 上写作。 > > > Guido van Rossum 是主流编程语言 Python 的创造者,Python 社区称他为 BDFL (仁慈的终生大独裁者 (Benevolent Dictator For Life))——这是一个来自 Monty Python 短剧的称号。他的主页是 [http://www.python.org/~guido/](http://www.python.org/%7Eguido/) 。 > > > ### ### 协程 还记得我们对你许下的承诺么?我们可以写出这样的异步代码,它既有回调方式的高效,也有多线程代码的简洁。这个结合是同过一种称为<ruby> 协程 <rp> ( </rp> <rt> coroutine </rt> <rp> ) </rp></ruby>的模式来实现的。使用 Python3.4 标准库 asyncio 和一个叫“aiohttp”的包,在协程中获取一个网页是非常直接的( `@asyncio.coroutine` 修饰符并非魔法。事实上,如果它修饰的是一个生成器函数,并且没有设置 `PYTHONASYNCIODEBUG` 环境变量的话,这个修饰符基本上没啥用。它只是为了框架的其它部分方便,设置了一个属性 `_is_coroutine` 而已。也可以直接使用 asyncio 和裸生成器,而没有 `@asyncio.coroutine` 修饰符): ``` @asyncio.coroutine def fetch(self, url): response = yield from self.session.get(url) body = yield from response.read() ``` 它也是可扩展的。在作者 Jesse 的系统上,与每个线程 50k 内存相比,一个 Python 协程只需要 3k 内存。Python 很容易就可以启动上千个协程。 协程的概念可以追溯到计算机科学的远古时代,它很简单,一个可以暂停和恢复的子过程。线程是被操作系统控制的抢占式多任务,而协程的多任务是可合作的,它们自己选择什么时候暂停去执行下一个协程。 有很多协程的实现。甚至在 Python 中也有几种。Python 3.4 标准库 asyncio 中的协程是建立在生成器之上的,这是一个 Future 类和“yield from”语句。从 Python 3.5 开始,协程变成了语言本身的特性([“PEP 492 Coroutines with async and await syntax”](https://www.python.org/dev/peps/pep-0492/) 中描述了 Python 3.5 内置的协程)。然而,理解 Python 3.4 中这个通过语言原有功能实现的协程,是我们处理 Python 3.5 中原生协程的基础。 要解释 Python 3.4 中基于生成器的协程,我们需要深入生成器的方方面面,以及它们是如何在 asyncio 中用作协程的。我很高兴就此写点东西,想必你也希望继续读下去。我们解释了基于生成器的协程之后,就会在我们的异步网络爬虫中使用它们。 ### 生成器如何工作 在你理解生成器之前,你需要知道普通的 Python 函数是怎么工作的。正常情况下,当一个函数调用一个子过程,这个被调用函数获得控制权,直到它返回或者有异常发生,才把控制权交给调用者: ``` >>> def foo(): ... bar() ... >>> def bar(): ... pass ``` 标准的 Python 解释器是用 C 语言写的。一个 Python 函数被调用所对应的 C 函数是 `PyEval_EvalFrameEx`。它获得一个 Python 栈帧结构并在这个栈帧的上下文中执行 Python 字节码。这里是 `foo` 函数的字节码: ``` >>> import dis >>> dis.dis(foo) 2 0 LOAD_GLOBAL 0 (bar) 3 CALL_FUNCTION 0 (0 positional, 0 keyword pair) 6 POP_TOP 7 LOAD_CONST 0 (None) 10 RETURN_VALUE ``` `foo` 函数在它栈中加载 `bar` 函数并调用它,然后把 `bar` 的返回值从栈中弹出,加载 `None` 值到堆栈并返回。 当 `PyEval_EvalFrameEx` 遇到 `CALL_FUNCTION` 字节码时,它会创建一个新的栈帧,并用这个栈帧递归的调用 `PyEval_EvalFrameEx` 来执行 `bar` 函数。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Python 的栈帧在堆中分配!Python 解释器是一个标准的 C 程序,所以它的栈帧是正常的栈帧。但是 Python 的栈帧是在堆中处理。这意味着 Python 栈帧在函数调用结束后依然可以存在。我们在 `bar` 函数中保存当前的栈帧,交互式的看看这种现象: ``` >>> import inspect >>> frame = None >>> def foo(): ... bar() ... >>> def bar(): ... global frame ... frame = inspect.currentframe() ... >>> foo() >>> # The frame was executing the code for 'bar'. >>> frame.f_code.co_name 'bar' >>> # Its back pointer refers to the frame for 'foo'. >>> caller_frame = frame.f_back >>> caller_frame.f_code.co_name 'foo' ``` ![Figure 5.1 - Function Call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4/160300y153w1r22n9ilwb7.png) 现在该说 Python 生成器了,它使用同样构件——代码对象和栈帧——去完成一个不可思议的任务。 这是一个生成器函数: ``` >>> def gen_fn(): ... result = yield 1 ... print('result of yield: {}'.format(result)) ... result2 = yield 2 ... print('result of 2nd yield: {}'.format(result2)) ... return 'done' ... ``` 在 Python 把 `gen_fn` 编译成字节码的过程中,一旦它看到 `yield` 语句就知道这是一个生成器函数而不是普通的函数。它就会设置一个标志来记住这个事实: ``` >>> # The generator flag is bit position 5. >>> generator_bit = 1 << 5 >>> bool(gen_fn.__code__.co_flags & generator_bit) True ``` 当你调用一个生成器函数,Python 看到这个标志,就不会实际运行它而是创建一个生成器: ``` >>> gen = gen_fn() >>> type(gen) <class 'generator'> ``` Python 生成器封装了一个栈帧和函数体代码的引用: ``` >>> gen.gi_code.co_name 'gen_fn' ``` 所有通过调用 `gen_fn` 的生成器指向同一段代码,但都有各自的栈帧。这些栈帧不再任何一个C函数栈中,而是在堆空间中等待被使用: ![Figure 5.2 - Generator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4/160301y30bcxoz0wwowdvc.png) 栈帧中有一个指向“最后执行指令”的指针。初始化为 -1,意味着它没开始运行: ``` >>> gen.gi_frame.f_lasti -1 ``` 当我们调用 `send` 时,生成器一直运行到第一个 `yield` 语句处停止,并且 `send` 返回 1,因为这是 `gen` 传递给 `yield` 表达式的值。 ``` >>> gen.send(None) 1 ``` 现在,生成器的指令指针是 3,所编译的Python 字节码一共有 56 个字节: ``` >>> gen.gi_frame.f_lasti 3 >>> len(gen.gi_code.co_code) 56 ``` 这个生成器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函数中恢复运行,因为它的栈帧并不在真正的栈中,而是堆中。在调用链中它的位置也是不固定的,它不必遵循普通函数先进后出的顺序。它像云一样自由。 我们可以传递一个值 `hello` 给生成器,它会成为 `yield` 语句的结果,并且生成器会继续运行到第二个 `yield` 语句处。 ``` >>> gen.send('hello') result of yield: hello 2 ``` 现在栈帧中包含局部变量 `result`: ``` >>> gen.gi_frame.f_locals {'result': 'hello'} ``` 其它从 `gen_fn` 创建的生成器有着它自己的栈帧和局部变量。 当我们再一次调用 `send`,生成器继续从第二个 `yield` 开始运行,以抛出一个特殊的 `StopIteration` 异常为结束。 ``` >>> gen.send('goodbye') result of 2nd yield: goodbye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input>", line 1, in <module> StopIteration: done ``` 这个异常有一个值 `"done"`,它就是生成器的返回值。 ### 使用生成器构建协程 所以生成器可以暂停,可以给它一个值让它恢复,并且它还有一个返回值。这些特性看起来很适合去建立一个不使用那种乱糟糟的意面似的回调异步编程模型。我们想创造一个这样的“协程”:一个在程序中可以和其他过程合作调度的过程。我们的协程将会是标准库 `asyncio` 中协程的一个简化版本,我们将使用生成器,futures 和 `yield from` 语句。 首先,我们需要一种方法去代表协程所需要等待的 future 事件。一个简化的版本是: ``` class Future: def __init__(self): self.result = None self._callbacks = [] def add_done_callback(self, fn): self._callbacks.append(fn) def set_result(self, result): self.result = result for fn in self._callbacks: fn(self) ``` 一个 future 初始化为“未解决的”,它通过调用 `set_result` 来“解决”。(这个 future 缺少很多东西,比如说,当这个 future 解决后,<ruby> 生成 <rp> ( </rp> <rt> yield </rt> <rp> ) </rp></ruby>的协程应该马上恢复而不是暂停,但是在我们的代码中却不没有这样做。参见 asyncio 的 Future 类以了解其完整实现。) 让我们用 future 和协程来改写我们的 fetcher。我们之前用回调写的 `fetch` 如下: ``` class Fetcher: def fetch(self): self.sock = socket.socket() self.sock.setblocking(False) try: self.sock.connect(('xkcd.com', 80)) except BlockingIOError: pass selector.register(self.sock.fileno(), EVENT_WRITE, self.connected) def connected(self, key, mask): print('connected!') # And so on.... ``` `fetch` 方法开始连接一个套接字,然后注册 `connected` 回调函数,它会在套接字建立连接后调用。现在我们使用协程把这两步合并: ``` def fetch(self): sock = socket.socket() sock.setblocking(False) try: sock.connect(('xkcd.com', 80)) except BlockingIOError: pass f = Future() def on_connected(): f.set_result(None) selector.register(sock.fileno(), EVENT_WRITE, on_connected) yield f selector.unregister(sock.fileno()) print('connected!') ``` 现在,`fetch` 是一个生成器,因为它有一个 `yield` 语句。我们创建一个未决的 future,然后 yield 它,暂停 `fetch` 直到套接字连接建立。内联函数 `on_connected` 解决这个 future。 但是当 future 被解决,谁来恢复这个生成器?我们需要一个协程*驱动器*。让我们叫它 “task”: ``` class Task: def __init__(self, coro): self.coro = coro f = Future() f.set_result(None) self.step(f) def step(self, future): try: next_future = self.coro.send(future.result) except StopIteration: return next_future.add_done_callback(self.step) # Begin fetching http://xkcd.com/353/ fetcher = Fetcher('/353/') Task(fetcher.fetch()) loop() ``` task 通过传递一个 None 值给 `fetch` 来启动它。`fetch` 运行到它 yeild 出一个 future,这个 future 被作为 `next_future` 而捕获。当套接字连接建立,事件循环运行回调函数 `on_connected`,这里 future 被解决,`step` 被调用,`fetch` 恢复运行。 ### 用 yield from 重构协程 一旦套接字连接建立,我们就可以发送 HTTP GET 请求,然后读取服务器响应。不再需要哪些分散在各处的回调函数,我们把它们放在同一个生成器函数中: ``` def fetch(self): # ... connection logic from above, then: sock.send(request.encode('ascii')) while True: f = Future() def on_readable(): f.set_result(sock.recv(4096)) selector.register(sock.fileno(), EVENT_READ, on_readable) chunk = yield f selector.unregister(sock.fileno()) if chunk: self.response += chunk else: # Done reading. break ``` 从套接字中读取所有信息的代码看起来很通用。我们能不把它从 `fetch` 中提取成一个子过程?现在该 Python 3 热捧的 `yield from` 登场了。它能让一个生成器*委派*另一个生成器。 让我们先回到原来那个简单的生成器例子: ``` >>> def gen_fn(): ... result = yield 1 ... print('result of yield: {}'.format(result)) ... result2 = yield 2 ... print('result of 2nd yield: {}'.format(result2)) ... return 'done' ... ``` 为了从其他生成器调用这个生成器,我们使用 `yield from` 委派它: ``` >>> # Generator function: >>> def caller_fn(): ... gen = gen_fn() ... rv = yield from gen ... print('return value of yield-from: {}' ... .format(rv)) ... >>> # Make a generator from the >>> # generator function. >>> caller = caller_fn() ``` 这个 `caller` 生成器的行为的和它委派的生成器 `gen` 表现的完全一致: ``` >>> caller.send(None) 1 >>> caller.gi_frame.f_lasti 15 >>> caller.send('hello') result of yield: hello 2 >>> caller.gi_frame.f_lasti # Hasn't advanced. 15 >>> caller.send('goodbye') result of 2nd yield: goodbye return value of yield-from: done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input>", line 1, in <module> StopIteration ``` 当 `caller` 自 `gen` 生成(`yield`),`caller` 就不再前进。注意到 `caller` 的指令指针保持15不变,就是 `yield from` 的地方,即使内部的生成器 `gen` 从一个 yield 语句运行到下一个 yield,它始终不变。(事实上,这就是“yield from”在 CPython 中工作的具体方式。函数会在执行每个语句之前提升其指令指针。但是在外部生成器执行“yield from”后,它会将其指令指针减一,以保持其固定在“yield form”语句上。然后其生成其 caller。这个循环不断重复,直到内部生成器抛出 StopIteration,这里指向外部生成器最终允许它自己进行到下一条指令的地方。)从 `caller` 外部来看,我们无法分辨 yield 出的值是来自 `caller` 还是它委派的生成器。而从 `gen` 内部来看,我们也不能分辨传给它的值是来自 `caller` 还是 `caller` 的外面。`yield from` 语句是一个光滑的管道,值通过它进出 `gen`,一直到 `gen` 结束。 协程可以用 `yield from` 把工作委派给子协程,并接收子协程的返回值。注意到上面的 `caller` 打印出“return value of yield-from: done”。当 `gen` 完成后,它的返回值成为 `caller` 中 `yield from` 语句的值。 ``` rv = yield from gen ``` 前面我们批评过基于回调的异步编程模式,其中最大的不满是关于 “<ruby> 堆栈撕裂 <rp> ( </rp> <rt> stack ripping </rt> <rp> ) </rp></ruby>”:当一个回调抛出异常,它的堆栈回溯通常是毫无用处的。它只显示出事件循环运行了它,而没有说为什么。那么协程怎么样? ``` >>> def gen_fn(): ... raise Exception('my error') >>> caller = caller_fn() >>> caller.send(None)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input>", line 1, in <module> File "<input>", line 3, in caller_fn File "<input>", line 2, in gen_fn Exception: my error ``` 这还是非常有用的,当异常抛出时,堆栈回溯显示出 `caller_fn` 委派了 `gen_fn`。令人更欣慰的是,你可以在一次异常处理器中封装这个调用到一个子过程中,像正常函数一样: ``` >>> def gen_fn(): ... yield 1 ... raise Exception('uh oh') ... >>> def caller_fn(): ... try: ... yield from gen_fn() ... except Exception as exc: ... print('caught {}'.format(exc)) ... >>> caller = caller_fn() >>> caller.send(None) 1 >>> caller.send('hello') caught uh oh ``` 所以我们可以像提取子过程一样提取子协程。让我们从 fetcher 中提取一些有用的子协程。我们先写一个可以读一块数据的协程 `read`: ``` def read(sock): f = Future() def on_readable(): f.set_result(sock.recv(4096)) selector.register(sock.fileno(), EVENT_READ, on_readable) chunk = yield f # Read one chunk. selector.unregister(sock.fileno()) return chunk ``` 在 `read` 的基础上,`read_all` 协程读取整个信息: ``` def read_all(sock): response = [] # Read whole response. chunk = yield from read(sock) while chunk: response.append(chunk) chunk = yield from read(sock) return b''.join(response) ``` 如果你换个角度看,抛开 `yield form` 语句的话,它们就像在做阻塞 I/O 的普通函数一样。但是事实上,`read` 和 `read_all` 都是协程。`yield from` `read` 暂停 `read_all` 直到 I/O 操作完成。当 `read_all` 暂停时,asyncio 的事件循环正在做其它的工作并等待其他的 I/O 操作。`read` 在下次循环中当事件就绪,完成 I/O 操作时,`read_all` 恢复运行。 最终,`fetch` 调用了 `read_all`: ``` class Fetcher: def fetch(self): # ... connection logic from above, then: sock.send(request.encode('ascii')) self.response = yield from read_all(sock) ``` 神奇的是,Task 类不需要做任何改变,它像以前一样驱动外部的 `fetch` 协程: ``` Task(fetcher.fetch()) loop() ``` 当 `read` yield 一个 future 时,task 从 `yield from` 管道中接收它,就像这个 future 直接从 `fetch` yield 一样。当循环解决一个 future 时,task 把它的结果送给 `fetch`,通过管道,`read` 接受到这个值,这完全就像 task 直接驱动 `read` 一样: ![Figure 5.3 - Yield From](/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4/160301bj00a92ax9pzxpdp.png) 为了完善我们的协程实现,我们再做点打磨:当等待一个 future 时,我们的代码使用 yield;而当委派一个子协程时,使用 yield from。不管是不是协程,我们总是使用 yield form 会更精炼一些。协程并不需要在意它在等待的东西是什么类型。 在 Python 中,我们从生成器和迭代器的高度相似中获得了好处,将生成器进化成 caller,迭代器也可以同样获得好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特殊的实现方式来迭代我们的 Future 类: ``` # Method on Future class. def __iter__(self): # Tell Task to resume me here. yield self return self.result ``` future 的 `__iter__` 方法是一个 yield 它自身的一个协程。当我们将代码替换如下时: ``` # f is a Future. yield f ``` 以及……: ``` # f is a Future. yield from f ``` ……结果是一样的!驱动 Task 从它的调用 `send` 中接收 future,并当 future 解决后,它发回新的结果给该协程。 在每个地方都使用 `yield from` 的好处是什么?为什么比用 `field` 等待 future 并用 `yield from` 委派子协程更好?之所以更好的原因是,一个方法可以自由地改变其实行而不影响到其调用者:它可以是一个当 future 解决后返回一个值的普通方法,也可以是一个包含 `yield from` 语句并返回一个值的协程。无论是哪种情况,调用者仅需要 `yield from` 该方法以等待结果就行。 亲爱的读者,我们已经完成了对 asyncio 协程探索。我们深入观察了生成器的机制,实现了简单的 future 和 task。我们指出协程是如何利用两个世界的优点:比线程高效、比回调清晰的并发 I/O。当然真正的 asyncio 比我们这个简化版本要复杂的多。真正的框架需要处理zero-copy I/0、公平调度、异常处理和其他大量特性。 使用 asyncio 编写协程代码比你现在看到的要简单的多。在前面的代码中,我们从基本原理去实现协程,所以你看到了回调,task 和 future,甚至非阻塞套接字和 `select` 调用。但是当用 asyncio 编写应用,这些都不会出现在你的代码中。我们承诺过,你可以像这样下载一个网页: ``` @asyncio.coroutine def fetch(self, url): response = yield from self.session.get(url) body = yield from response.read() ``` 对我们的探索还满意么?回到我们原始的任务:使用 asyncio 写一个网络爬虫。 (题图素材来自:[ruth-tay.deviantart.com](http://ruth-tay.deviantart.com/art/Bearded-Vulture-553800995)) --- via: <http://aosabook.org/en/500L/pages/a-web-crawler-with-asyncio-coroutines.html> 作者:A. Jesse Jiryu Davis , Guido van Rossum 译者:[qingyunha](https://github.com/qingyunha)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linux.cn/) 荣誉推出
一个使用 asyncio 协程的网络爬虫(三)
A. Jesse Jiryu Davis , Guido van Rossum
http://aosabook.org/en/500L/pages/a-web-crawler-with-asyncio-coroutines.html
在最后一个阶段,我们将使用 Python 标准库“asyncio”中功能完整的协程, 并通过异步队列完成这个网络爬虫。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4/160319vrfrrsl2x2lrlpzp.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4/160319vrfrrsl2x2lrlpzp.jpg
true
false
true
qingyunha
false
[ "asyncio", "协程", "回调", "异步", "Python", "爬虫" ]
软件开发
{ "viewnum": 10374, "commentnum": 0,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在最后一个阶段,我们将使用 Python 标准库“asyncio”中功能完整的协程, 并通过异步队列完成这个网络爬虫。
2017-03-06T10:31:00
2017-03-06T10:31:00
8,267
/article-8267-1.html
> > 本文作者: > > > A. Jesse Jiryu Davis 是纽约 MongoDB 的工程师。他编写了异步 MongoDB Python 驱动程序 Motor,也是 MongoDB C 驱动程序的开发领袖和 PyMongo 团队成员。 他也为 asyncio 和 Tornado 做了贡献,在 <http://emptysqua.re> 上写作。 > > > Guido van Rossum 是主流编程语言 Python 的创造者,Python 社区称他为 BDFL (仁慈的终生大独裁者 (Benevolent Dictator For Life))——这是一个来自 Monty Python 短剧的称号。他的主页是 [http://www.python.org/~guido/](http://www.python.org/%7Eguido/) 。 > > >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4/160319vrfrrsl2x2lrlpzp.jpg) ### 使用协程 我们将从描述爬虫如何工作开始。现在是时候用 asynio 去实现它了。 我们的爬虫从获取第一个网页开始,解析出链接并把它们加到队列中。此后它开始傲游整个网站,并发地获取网页。但是由于客户端和服务端的负载限制,我们希望有一个最大数目的运行的 worker,不能再多。任何时候一个 worker 完成一个网页的获取,它应该立即从队列中取出下一个链接。我们会遇到没有那么多事干的时候,所以一些 worker 必须能够暂停。一旦又有 worker 获取一个有很多链接的网页,队列会突增,暂停的 worker 立马被唤醒干活。最后,当任务完成后我们的程序必须马上退出。 假如你的 worker 是线程,怎样去描述你的爬虫算法?我们可以使用 Python 标准库中的[同步队列](https://docs.python.org/3/library/queue.html)。每次有新的一项加入,队列增加它的 “tasks” 计数器。线程 worker 完成一个任务后调用 `task_done`。主线程阻塞在 `Queue.join`,直到“tasks”计数器与 `task_done` 调用次数相匹配,然后退出。 协程通过 asyncio 队列,使用和线程一样的模式来实现!首先我们[导入它](https://docs.python.org/3/library/asyncio-sync.html): ``` try: from asyncio import JoinableQueue as Queue except ImportError: # In Python 3.5, asyncio.JoinableQueue is # merged into Queue. from asyncio import Queue ``` 我们把 worker 的共享状态收集在一个 crawler 类中,主要的逻辑写在 `crawl` 方法中。我们在一个协程中启动 `crawl`,运行 asyncio 的事件循环直到 `crawl` 完成: ``` loop = asyncio.get_event_loop() crawler = crawling.Crawler('http://xkcd.com', max_redirect=10) loop.run_until_complete(crawler.crawl()) ``` crawler 用一个根 URL 和最大重定向数 `max_redirect` 来初始化,它把 `(URL, max_redirect)` 序对放入队列中。(为什么要这样做,请看下文) ``` class Crawler: def __init__(self, root_url, max_redirect): self.max_tasks = 10 self.max_redirect = max_redirect self.q = Queue() self.seen_urls = set() # aiohttp's ClientSession does connection pooling and # HTTP keep-alives for us. self.session = aiohttp.ClientSession(loop=loop) # Put (URL, max_redirect) in the queue. self.q.put((root_url, self.max_redirect)) ``` 现在队列中未完成的任务数是 1。回到我们的主程序,启动事件循环和 `crawl` 方法: ``` loop.run_until_complete(crawler.crawl()) ``` `crawl` 协程把 worker 们赶起来干活。它像一个主线程:阻塞在 `join` 上直到所有任务完成,同时 worker 们在后台运行。 ``` @asyncio.coroutine def crawl(self): """Run the crawler until all work is done.""" workers = [asyncio.Task(self.work()) for _ in range(self.max_tasks)] # When all work is done, exit. yield from self.q.join() for w in workers: w.cancel() ``` 如果 worker 是线程,可能我们不会一次把它们全部创建出来。为了避免创建线程的昂贵代价,通常一个线程池会按需增长。但是协程很廉价,我们可以直接把他们全部创建出来。 怎么关闭这个 `crawler` 很有趣。当 `join` 完成,worker 存活但是被暂停:他们等待更多的 URL,所以主协程要在退出之前清除它们。否则 Python 解释器关闭并调用所有对象的析构函数时,活着的 worker 会哭喊到: ``` ERROR:asyncio:Task was destroyed but it is pending! ``` `cancel` 又是如何工作的呢?生成器还有一个我们还没介绍的特点。你可以从外部抛一个异常给它: ``` >>> gen = gen_fn() >>> gen.send(None) # Start the generator as usual. 1 >>> gen.throw(Exception('error'))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input>", line 3, in <module> File "<input>", line 2, in gen_fn Exception: error ``` 生成器被 `throw` 恢复,但是它现在抛出一个异常。如过生成器的调用堆栈中没有捕获异常的代码,这个异常被传递到顶层。所以注销一个协程: ``` # Method of Task class. def cancel(self): self.coro.throw(CancelledError) ``` 任何时候生成器暂停,在某些 `yield from` 语句它恢复并且抛出一个异常。我们在 task 的 `step` 方法中处理注销。 ``` # Method of Task class. def step(self, future): try: next_future = self.coro.send(future.result) except CancelledError: self.cancelled = True return except StopIteration: return next_future.add_done_callback(self.step) ``` 现在 task 知道它被注销了,所以当它被销毁时,它不再抱怨。 一旦 `crawl` 注销了 worker,它就退出。同时事件循环看见这个协程结束了(我们后面会见到的),也就退出。 ``` loop.run_until_complete(crawler.crawl()) ``` `crawl` 方法包含了所有主协程需要做的事。而 worker 则完成从队列中获取 URL、获取网页、解析它们得到新的链接。每个 worker 独立地运行 `work` 协程: ``` @asyncio.coroutine def work(self): while True: url, max_redirect = yield from self.q.get() # Download page and add new links to self.q. yield from self.fetch(url, max_redirect) self.q.task_done() ``` Python 看见这段代码包含 `yield from` 语句,就把它编译成生成器函数。所以在 `crawl` 方法中,我们调用了 10 次 `self.work`,但并没有真正执行,它仅仅创建了 10 个指向这段代码的生成器对象并把它们包装成 Task 对象。task 接收每个生成器所 yield 的 future,通过调用 `send` 方法,当 future 解决时,用 future 的结果做为 `send` 的参数,来驱动它。由于生成器有自己的栈帧,它们可以独立运行,带有独立的局部变量和指令指针。 worker 使用队列来协调其小伙伴。它这样等待新的 URL: ``` url, max_redirect = yield from self.q.get() ``` 队列的 `get` 方法自身也是一个协程,它一直暂停到有新的 URL 进入队列,然后恢复并返回该条目。 碰巧,这也是当主协程注销 worker 时,最后 crawl 停止,worker 协程暂停的地方。从协程的角度,`yield from` 抛出`CancelledError` 结束了它在循环中的最后旅程。 worker 获取一个网页,解析链接,把新的链接放入队列中,接着调用`task_done`减小计数器。最终一个worker遇到一个没有新链接的网页,并且队列里也没有任务,这次`task_done`的调用使计数器减为0,而`crawl`正阻塞在`join`方法上,现在它就可以结束了。 我们承诺过要解释为什么队列中要使用序对,像这样: ``` # URL to fetch, and the number of redirects left. ('http://xkcd.com/353', 10) ``` 新的 URL 的重定向次数是10。获取一个特别的 URL 会重定向一个新的位置。我们减小重定向次数,并把新的 URL 放入队列中。 ``` # URL with a trailing slash. Nine redirects left. ('http://xkcd.com/353/', 9) ``` 我们使用的 `aiohttp` 默认会跟踪重定向并返回最终结果。但是,我们告诉它不要这样做,爬虫自己来处理重定向,以便它可以合并那些目的相同的重定向路径:如果我们已经在 `self.seen_urls` 看到一个 URL,说明它已经从其他的地方走过这条路了。 ![Figure 5.4 - Redirect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4/160327uc6a40g8xq4apx4x.png) crawler 获取“foo”并发现它重定向到了“baz”,所以它会加“baz”到队列和 `seen_urls` 中。如果它获取的下一个页面“bar” 也重定向到“baz”,fetcher 不会再次将 “baz”加入到队列中。如果该响应是一个页面,而不是一个重定向,`fetch` 会解析它的链接,并把新链接放到队列中。 ``` @asyncio.coroutine def fetch(self, url, max_redirect): # Handle redirects ourselves. response = yield from self.session.get( url, allow_redirects=False) try: if is_redirect(response): if max_redirect > 0: next_url = response.headers['location'] if next_url in self.seen_urls: # We have been down this path before. return # Remember we have seen this URL. self.seen_urls.add(next_url) # Follow the redirect. One less redirect remains. self.q.put_nowait((next_url, max_redirect - 1)) else: links = yield from self.parse_links(response) # Python set-logic: for link in links.difference(self.seen_urls): self.q.put_nowait((link, self.max_redirect)) self.seen_urls.update(links) finally: # Return connection to pool. yield from response.release() ``` 如果这是多进程代码,就有可能遇到讨厌的竞争条件。比如,一个 worker 检查一个链接是否在 `seen_urls` 中,如果没有它就把这个链接加到队列中并把它放到 `seen_urls` 中。如果它在这两步操作之间被中断,而另一个 worker 解析到相同的链接,发现它并没有出现在 `seen_urls` 中就把它加入队列中。这(至少)导致同样的链接在队列中出现两次,做了重复的工作和错误的统计。 然而,一个协程只在 `yield from` 时才会被中断。这是协程比多线程少遇到竞争条件的关键。多线程必须获得锁来明确的进入一个临界区,否则它就是可中断的。而 Python 的协程默认是不会被中断的,只有它明确 yield 时才主动放弃控制权。 我们不再需要在用回调方式时用的 fetcher 类了。这个类只是不高效回调的一个变通方法:在等待 I/O 时,它需要一个存储状态的地方,因为局部变量并不能在函数调用间保留。倒是 `fetch` 协程可以像普通函数一样用局部变量保存它的状态,所以我们不再需要一个类。 当 `fetch` 完成对服务器响应的处理,它返回到它的调用者 `work`。`work` 方法对队列调用 `task_done`,接着从队列中取出一个要获取的 URL。 当 `fetch` 把新的链接放入队列中,它增加未完成的任务计数器,并停留在主协程,主协程在等待 `q.join`,处于暂停状态。而当没有新的链接并且这是队列中最后一个 URL 时,当 `work 调用`task\_done`,任务计数器变为 0,主协程从`join` 中退出。 与 worker 和主协程一起工作的队列代码像这样(实际的 `asyncio.Queue` 实现在 Future 所展示的地方使用 `asyncio.Event` 。不同之处在于 Event 是可以重置的,而 Future 不能从已解决返回变成待决。) ``` class Queue: def __init__(self): self._join_future = Future() self._unfinished_tasks = 0 # ... other initialization ... def put_nowait(self, item): self._unfinished_tasks += 1 # ... store the item ... def task_done(self): self._unfinished_tasks -= 1 if self._unfinished_tasks == 0: self._join_future.set_result(None) @asyncio.coroutine def join(self): if self._unfinished_tasks > 0: yield from self._join_future ``` 主协程 `crawl` yield from `join`。所以当最后一个 worker 把计数器减为 0,它告诉 `crawl` 恢复运行并结束。 旅程快要结束了。我们的程序从 `crawl` 调用开始: ``` loop.run_until_complete(self.crawler.crawl()) ``` 程序如何结束?因为 `crawl` 是一个生成器函数,调用它返回一个生成器。为了驱动它,asyncio 把它包装成一个 task: ``` class EventLoop: def run_until_complete(self, coro): """Run until the coroutine is done.""" task = Task(coro) task.add_done_callback(stop_callback) try: self.run_forever() except StopError: pass class StopError(BaseException): """Raised to stop the event loop.""" def stop_callback(future): raise StopError ``` 当这个任务完成,它抛出 `StopError`,事件循环把这个异常当作正常退出的信号。 但是,task 的 `add_done_callbock` 和 `result` 方法又是什么呢?你可能认为 task 就像一个 future,不错,你的直觉是对的。我们必须承认一个向你隐藏的细节,task 是 future。 ``` class Task(Future): """A coroutine wrapped in a Future.""" ``` 通常,一个 future 被别人调用 `set_result` 解决。但是 task,当协程结束时,它自己解决自己。记得我们解释过当 Python 生成器返回时,它抛出一个特殊的 `StopIteration` 异常: ``` # Method of class Task. def step(self, future): try: next_future = self.coro.send(future.result) except CancelledError: self.cancelled = True return except StopIteration as exc: # Task resolves itself with coro's return # value. self.set_result(exc.value) return next_future.add_done_callback(self.step) ``` 所以当事件循环调用 `task.add_done_callback(stop_callback)`,它就准备被这个 task 停止。在看一次`run_until_complete`: ``` # Method of event loop. def run_until_complete(self, coro): task = Task(coro) task.add_done_callback(stop_callback) try: self.run_forever() except StopError: pass ``` 当 task 捕获 `StopIteration` 并解决自己,这个回调从循环中抛出 `StopError`。循环结束,调用栈回到`run_until_complete`。我们的程序结束。 ### 总结 现代的程序越来越多是 I/O 密集型而不是 CPU 密集型。对于这样的程序,Python 的线程在两个方面不合适:全局解释器锁阻止真正的并行计算,并且抢占切换也导致他们更容易出现竞争。异步通常是正确的选择。但是随着基于回调的异步代码增加,它会变得非常混乱。协程是一个更整洁的替代者。它们自然地重构成子过程,有健全的异常处理和栈追溯。 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看 `yield from` 语句,一个协程看起来像一个传统的做阻塞 I/O 的线程。甚至我们可以采用经典的多线程模式编程,不需要重新发明。因此,与回调相比,协程更适合有经验的多线程的编码者。 但是当我们睁开眼睛关注 `yield from` 语句,我们能看到协程放弃控制权、允许其它人运行的标志点。不像多线程,协程展示出我们的代码哪里可以被中断哪里不能。在 Glyph Lefkowitz 富有启发性的文章“[Unyielding](https://glyph.twistedmatrix.com/2014/02/unyielding.html)”:“线程让局部推理变得困难,然而局部推理可能是软件开发中最重要的事”。然而,明确的 yield,让“通过过程本身而不是整个系统理解它的行为(和因此、正确性)”成为可能。 这章写于 Python 和异步的复兴时期。你刚学到的基于生成器的的协程,在 2014 年发布在 Python 3.4 的 asyncio 模块中。2015 年 9 月,Python 3.5 发布,协程成为语言的一部分。这个原生的协程通过“async def”来声明, 使用“await”而不是“yield from”委托一个协程或者等待 Future。 除了这些优点,核心的思想不变。Python 新的原生协程与生成器只是在语法上不同,工作原理非常相似。事实上,在 Python 解释器中它们共用同一个实现方法。Task、Future 和事件循环在 asynico 中扮演着同样的角色。 你已经知道 asyncio 协程是如何工作的了,现在你可以忘记大部分的细节。这些机制隐藏在一个整洁的接口下。但是你对这基本原理的理解能让你在现代异步环境下正确而高效的编写代码。 (题图素材来自:[ruth-tay.deviantart.com](http://ruth-tay.deviantart.com/art/Bearded-Vulture-553800995)) --- via: <http://aosabook.org/en/500L/pages/a-web-crawler-with-asyncio-coroutines.html> 作者:A. Jesse Jiryu Davis , Guido van Rossum 译者:[qingyunha](https://github.com/qingyunha)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linux.cn/) 荣誉推出
如何在 Ubuntu 上用 Yocto 创建你自己的嵌入式 Linux 发行版
Ahmad
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how-to-create-your-own-linux-distribution-with-yocto-on-ubuntu/
Yocto 项目在嵌入式 Linux 的世界非常著名,这是因为它用起来非常灵活、方便。Yocto 的目标是为嵌入式软硬件开发商创建自己的 Linux 发行版。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5/193501cvqcovv9hqoch95c.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5/193501cvqcovv9hqoch95c.jpg
true
false
true
oska874
false
[ "发行版", "嵌入式", "Yocto", "poky" ]
技术
{ "viewnum": 36572, "commentnum": 3,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223.104.64.39", "message": "收藏起来好好好学习学习", "username": "cqmailbox [Chrome Mobile 55.0|Android 7.1]", "date": "2017-03-06T21:10:26" }, { "postip": "116.26.191.77", "message": "没想到还可以打印", "username": "来自广东的 QQ Browser 9.6|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6-29T12:24:58" }, { "postip": "123.112.142.131", "message": "哈哈,看来很多人不知道我们的打印版式啊,虽然这有点不环保,不过有时候还是挺需要的。", "username": "linux [Chrome 58.0|Mac 10.11]", "date": "2017-06-30T05:48:31" } ]
[]
Yocto 项目在嵌入式 Linux 的世界非常著名,这是因为它用起来非常灵活、方便。Yocto 的目标是为嵌入式软硬件开发商创建自己的 Linux 发行版。
2017-03-05T19:35:00
2017-03-05T19:35:00
8,268
/article-8268-1.html
本文主要聚焦在如何使用 Yocto 在 Ubuntu 上创建一个最小化的 Linux 发行版。Yocto 项目在嵌入式 Linux 的世界非常著名,这是因为它用起来非常灵活、方便。Yocto 的目标是为嵌入式软硬件开发商创建自己的 Linux 发行版。本文我们将会创建一个可以运行在 QEMU 上的最小化的 Linux,并且在 QEMU 上实际运行。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5/193501cvqcovv9hqoch95c.jpg) ### 开发机的基本条件 * 最少 4-6 GB 内存 * 最新版的 Ubuntu 系统(本文使用了 16.04 LTS) * 磁盘剩余空间至少 60-80 GB * 在创建 Linux 发行版之前先安装下面的软件包 * 下载最新的 Yocto(Poky 是其最小开发环境)稳定分支 ``` apt-get update ``` ``` apt-get install wget git-core unzip make gcc g++ build-essential subversion sed autoconf automake texi2html texinfo coreutils diffstat python-pysqlite2 docbook-utils libsdl1.2-dev libxml-parser-perl libgl1-mesa-dev libglu1-mesa-dev xsltproc desktop-file-utils chrpath groff libtool xterm gawk fop ``` ![Install prerequisites for Yocto](/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5/193519mtal096za6m0ct2w.png) 如下所示,开发环境要安装的软件包将近 1GB 大小。 ![Install the development package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5/193523yljhlkqtpq1u1uwj.png) 在这个教程中,系统上克隆的是 poky 的 `morty` 稳定分支。 ``` git clone -b morty git://git.yoctoproject.org/poky.git ``` ![install poky](/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5/193526gek6slpwsac74zll.png) 进入 `poky` 目录,然后运行下面的命令为 Yocto 开发环境设置(设置/导出)一些环境变量。 ``` source oe-init-build-env ``` 如下所示,在运行了 open embedded (oe) 的构建环境脚本之后,终端里的路径会自动切换到 `build` 目录,以便进行之后行发行版的的配置和构建。 ![Prepare OE build environment](/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5/193529yv70rvrt0ll85ts7.png) 上面的截屏展示了在 `conf` 目录下创建的文件 `local.conf`。这是 Yocto 用来设置目标机器细节和 SDK 的目标架构的配置文件。 如下所示,这里设置的目标机器是 `qemux86-64`。 ![Set the target machine typ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5/193532il9pq2f2cs4ssc9q.png) 如下面截图所示,在 `local.conf` 中取消下面参数的注释符号。 ``` DL_DIR ?= "${TOPDIR}/downloads" ``` ![Configure local.conf fil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5/193535o8ukurh9mmjmm3lu.png) ``` SSTATE_DIR ?= "${TOPDIR}/sstate-cache" ``` ![Set SSTATE_DIR](/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5/193537kcwa2xpwphhychj5.png) ``` TMPDIR ?= "${TOPDIR}/tmp" ``` ![Set TMPDIR](/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5/193540eaf24lvnignvedvi.png) ``` PACKAGE_CLASSES ?= "package_rpm" SDKMACHINE ?= "i686" ``` ![Set PACKAGE_CLASSES and SDKMACHIN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5/193544ozq7rna4in5s3abo.png) 如下所示,在 `local.conf` 中为基于 Yocto 的 Linux 设置空密码和后续的一些参数。否则的话用户就不能登录进新的发行版。 ``` EXTRA_IMAGE_FEATURES ?= "debug-tweaks" ``` ![Set debug-tweaks option](/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5/193547qx5ke5k54rrbbqdh.png) 我们并不准备使用任何图形化工具来创建 Linux OS,比如 `toaster` (`hob` 已经不再支持了)。 ### Yocto 编译构建过程 现在运行下面的 `bitbake` 工具命令开始为选定的目标机器下载和编译软件包。 ``` bitbake core-image-minimal ``` ![Start bitbak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5/193550frry7knu2vjnx612.png) **非常重要的是要在普通 Linux 用户下运行上面的命令,而不是使用 root 用户**。如下面截图所示,当你在 root 用户下运行 bitbake 命令会产生下面所示的错误。 ![Do not run bitbake as root](/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5/193554n5ddg15kg8nqjqzo.png) 再一次运行导出环境变量的脚本(`oe-init-build-env`),重新执行相同的命令来启动下载和编译过程。 ![rerun command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5/193556s82b86upkfv2bbf0.png) 如下所示,构建脚本组件的第一步工作是解析配置(`recipe`)。 ![Parse the build recipe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5/193600oxam8ccs4fn78cs3.png) 下面的截图展示了构建脚本的解析过程。同时也显示了用来构建你的新的基于 yocto 的发行版的构建系统的细节。 ![Building proceed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5/193603g0tjp5rcxfxzlcp7.png) 在下载了 SDK 和必要的库之后,下一步工作是下载并编译软件包。如下截图展示了为构建新发行版而执行的任务。这一步将会执行 2-3 小时,因为首先要下载需要的软件包,然后还要为新的 Linux 发行版编译这些软件包。 ![Compilation will take several hour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5/193606eswl5g0hyawft0ll.png) 下面的截图表明了任务列表执行完毕。 ![Compilation](/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5/193608p9k3kf90fxdn2gh9.png) 为目标机器类型 `qemux86-64` 编译好的新镜像位于 `build/tmp/deploy/images/qemux86-64`: ![Build complet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5/193612zggxgg3xg3gb2gi3.png) 如下所示,上面的命令如果运行在 `Putty` 上会产生一个错误。 ![command error in putty](/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5/193617bupjqhlvvsojh79j.png) 通过 `rdp` 在 Ubuntu 平台上再次运行上面的命令。 ![Command works fine in rdp](/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5/193626ey06rzxyy79r06ky.png) 为运行新的基于 Yocto 的 Linux 发行版的 qemu 打开一个新屏幕。 ![Open Quemu emulator](/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5/193634xz17kwl7csbsd990.png) 下面展示了新发行版的登录界面,同时也显示了使用的 yocto 项目的版本号。默认的用户名是 `root` ,密码为空。 ![Linux distribution started](/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5/193640wyy3q3yel0d0mmbj.png) 最后使用 `root` 用户名和空密码登录新发行版。如下截图所示,在这个最小版本的 Linux 上运行了基本的命令(`data` 、 `ifconfig` 和 `uname`)。 ![Test the Linux distribution](/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5/193647wg4fppxugjggjg7y.png) 本文的目标是理解使用 Yocto 创建新的 Linux 发行版的过程。 --- via: <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how-to-create-your-own-linux-distribution-with-yocto-on-ubuntu/> 作者:[Ahmad](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how-to-create-your-own-linux-distribution-with-yocto-on-ubuntu/) 译者:[Ezio](https://github.com/oska874)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为何 Linux 安装器需要添加安全功能?
Bruce Byfield
http://www.datamation.com/security/why-linux-installers-need-to-add-security-features.html
由于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Linux 发行版需要在安装程序中突出显示基本安全选项,而不是让用户稍后手动添加这些选项。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5/235310e0wkcyilv0lr77iq.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5/235310e0wkcyilv0lr77iq.jp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安全", "安装器" ]
观点
{ "viewnum": 4181, "commentnum": 1,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2.0.51.107", "message": "我认为当前的 Linux 安装器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不是安全问题,而是用户体验问题。Linux 系统难用不说,安装过程简直是一场灾难。用户傻傻不知所云。Linux 各大发行版本要是能做到 WIndows 10 那样开箱即用的话,桌面占有率自然飙升。", "username": "来自江苏南京的 Chrome 51.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3-07T17:17:01" } ]
[]
由于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Linux 发行版需要在安装程序中突出显示基本安全选项,而不是让用户稍后手动添加这些选项。
2017-03-06T08:49:00
2017-03-06T08:49:00
8,269
/article-8269-1.html
> > 由于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Linux 发行版需要在安装程序中突出显示基本安全选项,而不是让用户稍后手动添加这些选项。 > > >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5/235310e0wkcyilv0lr77iq.jpg) 十二年前,Linux 发行版努力使安装变得简单。在 Ubuntu 和 Fedora 的引领下,它们很早就实现了这一目标。现在,随着对安全性越来越关注,它们需要稍微转变下方向,并在安装程序中突出显示基本安全选项,而不是让用户稍后手动添加这些选项。 当然,即便是在最好的情况下,说服用户来设置安全功能都是困难的。太多用户甚至不愿意添加如非特权用户帐户或密码这样简单的功能,他们显然更喜欢用重装或者以每小时 80 美元的价格咨询专家来减少风险。 然而,即便一般用户不会专门注意安全,但他也可能会在安装过程中注意。他们可能永远不会再想到它,但也许在安装过程中,当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特别是如果有可见的在线帮助来解释其好处时,他们可能被说服选择一个复选框。 这种转变也并不伟大。许多安装程序已经提供了自动登录的选择 - 这对于不包含个人数据的安装来说或许是可以接受的功能,但更可能会被那些觉得登录不方便的用户使用。同样感谢 Ubuntu,它选择加密文件系统 - 至少在主目录中是这样 - 它已经成为许多安装程序的标准。我真正建议的也是这样的。 此外,外部安装程序如 Firefox 已经无缝合并了隐私浏览,而 [Signal Private Messenger](https://whispersystems.org/) 则是一个可替代标准 的 Android 手机和联系人的应用程序。 这些建议远不算激进。它只需要意志和想象力来实现它。 ### Linux 安全第一步 应该将什么类型的安全功能添加到安装程序呢? 首先是防火墙。有许多图形界面程序可以设置防火墙。尽管十七年的经验,但是就像拜伦对柯尔律治的形而上的思想的讨论一样,我有时还是希望有人能来解释一下。 尽管出于好意,大多数防火墙工具对 iptables 的处理看起来都很直接。有一个现在已经停止维护的加固系统 [Bastille Linux](http://bastille-linux.sourceforge.net/) 可以用于安装一个基本的防火墙,我看不出为什么其他发行版做不到同样的事情。 一些工具可以用于安装后处理,并且对于安装器而言可以毫无困难地添加使用。例如,对于 [Grub 2](https://help.ubuntu.com/community/Grub2/Passwords),这个大多数发行版使用的引导管理器包含了基本密码保护。诚然,密码可以通过 Live CD 绕过,但它仍然在包括远程登录在内的日常情况下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 类似地,一个类似于 [pwgen](http://pwgen-win.sourceforge.net/downloads.html) 的密码生成器也可以添加到安装程序设置帐户的环节。这些工具强制可接受密码的长度、以及它们的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的组合。它们许多都可以为你生成密码,有些甚至可以使生成的密码可拼读,以便你记住密码。 还有些工具也可以添加到安装过程的这个部分。例如,安装程序可以请求定期备份的计划,并添加一个计划任务和一个类似 [kbackup](http://kbackup.sourceforge.net/) 的简单的备份工具。 那么加密电子邮件怎么办?如今最流行的邮件阅读器包括了加密邮件的能力,但是设置和使用加密需要用户采取额外的设置,这使常见的任务复杂化,以至于用户会忽略它。然而,看看 Signal 在手机上的加密有多么简单,很显然,在笔记本电脑和工作站上加密会更容易。大多数发行版可能都喜欢对等加密,而不喜欢 Signal 那样的集中式服务器,但像 [Ring](https://savannah.gnu.org/projects/ring/) 这样的程序可以提供这种功能。 无论在安装程序中添加了什么功能,也许这些预防措施也可以扩展到生产力软件,如 LibreOffice。大多数安全工作都集中在电子邮件、网络浏览和聊天中,但文字处理程序和电子表格及其宏语言,是一个明显的恶意软件感染的来源和隐私关注点。除了像 [Qubes OS](https://www.qubes-os.org/) 或 [Subgraph](https://subgraph.com/sgos/) 这样的几个例外之外,很少有人努力将生产力软件纳入其安全预防措施 - 这可能会留下一个安全漏洞空缺。 ### 适应现代 当然,在意安全的用户也许会采取一些安全的方法,这样的用户可以为自己负责。 我关心的是那些不太了解安全或不太愿意自己做修补的用户。我们越来越需要易于使用的安全性,并且亟待解决。 这些例子只是开始。所需要的工具大多数已经存在,只是需要以这样的方式来实现它们,使得用户不能忽略它们,并且能够不用懂什么就可以使用它们。可能实现所有这些只需要一个人月而已,包括原型、UI 设计和测试等等。 然而,在添加这些功能前,大多数主流的 Linux 发行版几乎不能说是关注到了安全性。毕竟,如果用户从不使用它们,那怎么会是好工具? --- via: <http://www.datamation.com/security/why-linux-installers-need-to-add-security-features.html> 作者:[Bruce Byfield](http://www.datamation.com/author/Bruce-Byfield-6030.html)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Bestony](https://github.com/Bestony), [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使用 Elizabeth 为应用生成随机样本数据
D Ruth Bavousett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17/2/elizabeth-python-library
Elizabeth 以 21 个不同本地化信息提供了 18 种数据提供器,可用于生成随机信息(LCTT 译注:不仅是随机数),包括姓名和个人特征、地址、文本数据、交通信息、网络和 Internet 社交媒体数据、数字等等。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6/092900g88q8nrmdnq8e9a4.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6/092900g88q8nrmdnq8e9a4.jp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Elizabeth", "随机" ]
软件开发
{ "viewnum": 4716, "commentnum": 0,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Elizabeth 以 21 个不同本地化信息提供了 18 种数据提供器,可用于生成随机信息(LCTT 译注:不仅是随机数),包括姓名和个人特征、地址、文本数据、交通信息、网络和 Internet 社交媒体数据、数字等等。
2017-03-06T09:30:00
2017-03-06T09:30:00
8,270
/article-8270-1.html
> >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er adipiscing elit. Aenean commodo ligula eget dolor. Aenean massa. Cum sociis natoque penatibus et magnis dis parturient montes, nascetur ridiculus mus. Donec quam felis, ultricies nec, pellentesque eu, pretium quis, sem. Nulla consequat massa quis enim. Donec pede justo, fringilla vel, aliquet nec, vulputate eget, arcu. > > > 不,我的文章没有被 [Lorem ipsum](https://en.wikipedia.org/wiki/Lorem_ipsum) 生成器劫持(LCTT 译注:Lorem ipsum,中文又称“乱数假文”,只是一段用来测试排版效果的占位文字,没有实际的含义)。作为本月的 Nooks&Crannies 专栏文章,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小 Python 库,以帮助开发人员为其应用程序生成随机数据。它被称为 [Elizabeth](https://github.com/lk-geimfari/elizabeth)。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6/092900g88q8nrmdnq8e9a4.jpg) 它由 Líkið Geimfari 编写,并在 MIT 许可证下发行,Elizabeth 以 21 个不同本地化信息提供了 18 种数据提供器,可用于生成随机信息(LCTT 译注:不仅是随机数),包括姓名和个人特征、地址、文本数据、交通信息、网络和 Internet 社交媒体数据、数字等等。安装它需要 [Python 3.2](https://www.python.org/) 或更高版本,您可以使用 `pip` 或从 `git` 仓库安装它。 在我的测试机上,我在一个全新安装的 [Debian](https://www.debian.org/) Jessie 上使用 pip 来安装它,要做的就是 `apt-get install python3-pip`,它将安装 Python 和所需的依赖项。然后 `pip install elizabeth`,之后就安装好了。 只是为好玩,让我们在 Python 的交互式解释器中为一个人生成一些随机数据: ``` >>> from elizabeth import Personal >>> p=Personal('en') >>> p.full_name(gender="male") 'Elvis Herring' >>> p.blood_type() 'B+' >>> p.credit_card_expiration_date() '09/17' >>> p.email(gender='male') 'jessie7517@gmail.com' >>> p.favorite_music_genre() 'Ambient' >>> p.identifier(mask='13064########') '1306420450944' >>> p.sexual_orientation() 'Heterosexual' >>> p.work_experience() 39 >>> p.occupation() 'Senior System Designer' >>> ``` 在代码中使用它就像创建一个对象那样,然后调用要你需要填充数据的对应方法。 Elizabeth 内置了 18 种不同的生成工具,添加新的生成器并不困难;你只需要定义从 JSON 值集合中获取数据的例程。以下是一些随机文本字符串生成,再次打开解释器: ``` >>> from elizabeth import Text >>> t=Text('en') >>> t.swear_word() 'Rat-fink' >>> t.quote() 'Let them eat cake.' >>> t.words(quantity=20) ['securities', 'keeps', 'accessibility', 'barbara', 'represent', 'hentai', 'flower', 'keys', 'rpm', 'queen', 'kingdom', 'posted', 'wearing', 'attend', 'stack', 'interface', 'quite', 'elementary', 'broadcast', 'holland'] >>> t.sentence() 'She spent her earliest years reading classic literature, and writing poetry.' ``` 使用 Elizabeth 填充 [SQLite](https://sqlite.org/) 或其它你可能需要用于开发或测试的数据库并不困难。其介绍文档给出了使用 [Flask](https://flask.pocoo.org/) 这个轻量级 web 框架的一个医疗应用程序示例。 我对 Elizabeth 印象很深刻 - 它超快、轻量级、易于扩展,它的社区虽然小,但是很活跃。截至本文写作时,项目已有 25 名贡献者,并且提交的问题处理迅速。Elizabeth 的[完整文档](http://elizabeth.readthedocs.io/en/latest/index.html)至少对于美国英语而言易于阅读和遵循,并提供了广泛的 API 参考。 我曾尝试通过修改链接来查找该文档是否有其他语言,但没有成功。因为其 API 在非英语区域中是不同的,所以记录这些变化将对用户非常有帮助。公平地说,通过阅读其代码并找出可用的方法并不难,即使你的 Python 功力并不深厚。对我来说,另一个明显的缺陷是缺乏阿拉伯语或希伯来语区域测试数据。这些是著名的从右到左的语言,对于试图使其应用程序国际化的开发者来说,适当地处理这些语言是一个主要的障碍。像 Elizabeth 这种在此方面可以协助的工具是值得拥有的。 对于那些在应用中需要随机样本数据的开发员而言,Elizabeth 是一个有价值的工具,而对于那些试图创建真正多语言、本地化应用程序的开发者来说,它可能是一个宝藏。 --- 作者简介: D Ruth Bavousett - D Ruth Bavousett 作为一名系统管理员和软件开发人员已经很长时间了,她的专业生涯开始于 VAX 11/780。在她的职业生涯(迄今为止)中,她在解决图书馆需求上有大量的经验,她自 2008 年以来一直是 Koha 开源图书馆自动化套件的贡献者。Ruth 目前在休斯敦的 cPanel 任 Perl 开发人员,她也作为首席员工效力于双猫公司。 --- via: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17/2/elizabeth-python-library> 作者:[D Ruth Bavousett](https://opensource.com/users/druthb)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浅述内核中“挂起到空闲”的实现
Andy Gross
http://www.linaro.org/blog/suspend-to-idle/
它主要通过软件实现。一般平台的挂起过程包括冻结用户空间并将外围设备调至低耗电模式。但是,系统并不是直接关闭和热插拔掉 CPU,而是静静地强制将 CPU 进入空闲(idle)状态。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6/113436faj81soj81kj6thb.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6/113436faj81soj81kj6thb.jpg
true
false
true
beyondworld
false
[ "挂起", "CPU", "休眠" ]
软件开发
{ "viewnum": 8245, "commentnum": 2, "favtimes": 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2.0.51.107", "message": "低功耗的需求日益增大,低功耗的硬件设备日益增多,linux 内核对 CPU 挂起这一块的支持度相当有限。不少 SoC 设备在使用低版本(&lt;4.9)的 kernel 时,用户会发现开始时还好,但某个时间设备会突然“死机”。其实就是 CPU 进入了深层次的 Cstate 状态。我手头上的 Bay(悲)Trail(催)平板就是这德行。", "username": "来自江苏南京的 Chrome 51.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3-07T17:08:28" }, { "postip": "114.253.19.244", "message": "Bay(悲)Trail(催)", "username": "linux [Chrome 56.0|Mac 10.11]", "date": "2017-03-07T21:28:06" } ]
[]
它主要通过软件实现。一般平台的挂起过程包括冻结用户空间并将外围设备调至低耗电模式。但是,系统并不是直接关闭和热插拔掉 CPU,而是静静地强制将 CPU 进入空闲(idle)状态。
2017-03-06T11:34:00
2017-03-06T11:34:00
8,271
/article-8271-1.html
### 简介 Linux 内核提供了多种睡眠状态,各个状态通过设置系统中的不同部件进入低耗电模式来节约能源。目前总共有四种睡眠状态,分别是:<ruby> 挂起到空闲 <rp> ( </rp> <rt> suspend to idle </rt> <rp> ) </rp></ruby>、<ruby> 加电待机 <rp> ( </rp> <rt> power-on standby(standby) </rt> <rp> ) </rp></ruby>、<ruby> 挂起到内存 <rp> ( </rp> <rt> suspend to ram </rt> <rp> ) </rp></ruby>和<ruby> 挂起到磁盘 <rp> ( </rp> <rt> suspend to disk </rt> <rp> ) </rp></ruby>。这些状态分别对应 ACPI 的 4 种状态:S0,S1,S3 和 S4。<ruby> 挂起到空闲 <rp> ( </rp> <rt> suspend to idle </rt> <rp> ) </rp></ruby>是纯软件实现的,用于将 CPU 维持在尽可能深的 idle 状态。<ruby> 加电待机 <rp> ( </rp> <rt> power-on standby(standby) </rt> <rp> ) </rp></ruby>则使设备处于低功耗状态,并且关闭所有非引导 CPU。<ruby> 挂起到内存 <rp> ( </rp> <rt> suspend to ram </rt> <rp> ) </rp></ruby>就更进一步,关闭所有 CPU 并且设置 RAM 进入自刷新模式。<ruby> 挂起到磁盘 <rp> ( </rp> <rt> suspend to disk </rt> <rp> ) </rp></ruby>则是最省功耗的模式,关闭尽可能多的系统,包括关闭内存。然后内存中的内容会被写到硬盘,待唤醒计算机的时候将硬盘中的内容重新恢复到内存中。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6/113436faj81soj81kj6thb.jpg) 这篇博文主要介绍<ruby> 挂起到空闲 <rp> ( </rp> <rt> suspend to idle </rt> <rp> ) </rp></ruby>的实现。如上所说,它主要通过软件实现。一般平台的挂起过程包括冻结用户空间并将外围设备调至低耗电模式。但是,系统并不是直接关闭和热插拔掉 CPU,而是静静地强制将 CPU 进入<ruby> 空闲 <rp> ( </rp> <rt> idle </rt> <rp> ) </rp></ruby>状态。随着外围设备进入了低耗电模式,除了唤醒相关的中断外不应有其他中断产生。唤醒中断包括那些设置用于唤醒系统的计时器(比如 RTC,普通计时器等)、或者电源开关、USB 和其它外围设备等。 在冻结过程中,当系统进入空闲状态时会调用一个特殊的 cpu 空闲函数。这个 `enter_freeze()` 函数可以和调用使 cpu 空闲的 `enter()` 函数一样简单,也可以复杂得多。该函数复杂的程度由将 SoC 置为低耗电模式的条件和方法决定。 ### 先决条件 #### `platform_suspend_ops` 一般情况,为了支持 S2I,系统必须实现 `platform_suspend_ops` 并提供最低限度的挂起支持。这意味着至少要完成 `platform_suspend_ops` 中的 `valid()` 函数。如果<ruby> 挂起到空闲 <rp> ( </rp> <rt> suspend to idle </rt> <rp> ) </rp></ruby>和<ruby> 挂起到内存 <rp> ( </rp> <rt> suspend to ram </rt> <rp> ) </rp></ruby>都要支持,valid 函数中应使用 `suspend_valid_only_mem`。 不过,最近内核增加了对 S2I 的自动支持。Sudeep Holla 提出了一个变更,可以让系统不需要满足 `platform_suspend_ops` 条件也能提供 S2I 支持。这个补丁已经被接收并将合并在 4.9 版本中,该补丁可从这里获取: <https://lkml.org/lkml/2016/8/19/474>。 如果定义了 `suspend_ops`,那么可以通过查看 `/sys/power/state` 文件得知系统具体支持哪些挂起状态。如下操作: ``` # cat /sys/power/state freeze mem ``` 这个示例的结果显示该平台支持 S0(<ruby> 挂起到空闲 <rp> ( </rp> <rt> suspend to idle </rt> <rp> ) </rp></ruby>)和 S3(<ruby> 挂起到内存 <rp> ( </rp> <rt> suspend to ram </rt> <rp> ) </rp></ruby>)。按 Sudeep 的变更,那些没有实现 `platform_suspend_ops` 的平台将只显示 freeze 状态。 #### 唤醒中断 一旦系统处于某种睡眠状态,系统必须要接收某个唤醒事件才能恢复系统。这些唤醒事件一般由系统的设备产生。因此一定要确保这些设备驱动使用唤醒中断,并且将自身配置为接收唤醒中断后产生唤醒事件。如果没有正确识别唤醒设备,系统收到中断后会继续保持睡眠状态而不会恢复。 一旦设备正确实现了唤醒接口的调用,就可用来生成唤醒事件。请确保 DT 文件正确配置了唤醒源。下面是一个配置唤醒源示例,该文件来自(`arch/arm/boot/dst/am335x-evm.dts`): ``` gpio_keys: volume_keys@0 { compatible = “gpio-keys”; #address-cells = <1>; #size-cells = <0>; autorepeat; switch@9 { label = “volume-up”; linux,code = <115>; gpios = <&gpio0 2 GPIO_ACTIVE_LOW>; wakeup-source; }; switch@10 { label = “volume-down”; linux,code = <114>; gpios = <&gpio0 3 GPIO_ACTIVE_LOW>; wakeup-source; }; }; ``` 如上所示,有两个 gpio 键被配置为唤醒源,在系统挂起期间,其中任何一个键被按下都会产生一个唤醒事件。 可替代 DT 文件配置的另一个唤醒源配置就是设备驱动,如果设备驱动自身在代码里面配置了唤醒支持,那么就会使用该默认唤醒配置。 ### 实施 #### 冻结功能 如果系统希望能够充分使用<ruby> 挂起到空闲 <rp> ( </rp> <rt> suspend to idle </rt> <rp> ) </rp></ruby>,那么应该在 CPU 空闲驱动代码中定义 `enter_freeze()` 函数。`enter_freeze()` 与 `enter()` 的函数原型略有不同。因此,不能将 `enter()` 同时指定给 `enter` 和 `enter_freeze`。至少,系统会直接调用 `enter()`。如果没有定义 `enter_freeze()`,系统会挂起,但是不会触发那些只有当 `enter_freeze()` 定义了才会触发的函数,比如 `tick_freeze()` 和 `stop_critical_timing()` 都不会发生。这会导致计时器中断唤醒系统,但不会导致系统恢复,因为系统处理完中断后会继续挂起。 在挂起过程中,中断越少越好(最好一个也没有)。 下图显示了能耗和时间的对比。图中的两个尖刺分别是挂起和恢复。挂起前后的能耗尖刺是系统退出空闲态进行记录操作,进程调度,计时器处理等。因延迟的缘故,系统进入更深层次空闲状态需要花费一段时间。 ![blog-picture-on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6/113510bkzjbwnk3ybquq9n.png) *能耗使用时序图* 下图为 ftrace 抓取的 4 核 CPU 在系统挂起和恢复操作之前、之中和之后的活动。可以看到,在挂起期间,没有请求或者中断被处理。 ![blog-picture-2](/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6/113521eu96ctbb955hlooc.png) *Ftrace 抓取的挂起/恢复活动图* #### 空闲状态 你必须确定哪个空闲状态支持冻结。在冻结期间,电源相关代码会决定用哪个空闲状态来实现冻结。这个过程是通过在每个空闲状态中查找谁定义了 `enter_freeze()` 来决定的。CPU 空闲驱动代码或者 SoC 挂起相关代码必须确定哪种空闲状态实现冻结操作,并通过给每个 CPU 的可应用空闲状态指定冻结功能来进行配置。 例如, Qualcomm 会在平台挂起代码的挂起初始化函数处定义 `enter_freeze` 函数。这个工作是在 CPU 空闲驱动已经初始化后进行,以便所有结构已经定义就位。 #### 挂起/恢复相关驱动支持 你可能会在第一次成功挂起操作后碰到驱动相关的 bug。很多驱动开发者没有精力完全测试挂起和恢复相关的代码。你甚至可能会发现挂起操作并没有多少工作可做,因为 `pm_runtime` 已经做了你要做的挂起相关的一切工作。由于用户空间已经被冻结,设备此时已经处于休眠状态并且 `pm_runtime` 已经被禁止。 ### 测试相关 测试<ruby> 挂起到空闲 <rp> ( </rp> <rt> suspend to idle </rt> <rp> ) </rp></ruby>可以手动进行,也可以使用脚本/进程等实现自动挂起、自动睡眠,或者使用像 Android 中的 `wakelock` 来让系统挂起。如果手动测试,下面的操作会将系统冻结。 ``` / # echo freeze > /sys/power/state [ 142.580832] PM: Syncing filesystems … done. [ 142.583977] Freezing user space processes … (elapsed 0.001 seconds) done. [ 142.591164] Double checking all user space processes after OOM killer disable… (elapsed 0.000 seconds) [ 142.600444] Freezing remaining freezable tasks … (elapsed 0.001 seconds) done. [ 142.608073] Suspending console(s) (use no_console_suspend to debug) [ 142.708787] mmc1: Reset 0x1 never completed. [ 142.710608] msm_otg 78d9000.phy: USB in low power mode [ 142.711379] PM: suspend of devices complete after 102.883 msecs [ 142.712162] PM: late suspend of devices complete after 0.773 msecs [ 142.712607] PM: noirq suspend of devices complete after 0.438 msecs < system suspended > …. < wake irq triggered > [ 147.700522] PM: noirq resume of devices complete after 0.216 msecs [ 147.701004] PM: early resume of devices complete after 0.353 msecs [ 147.701636] msm_otg 78d9000.phy: USB exited from low power mode [ 147.704492] PM: resume of devices complete after 3.479 msecs [ 147.835599] Restarting tasks … done. / # ``` 在上面的例子中,需要注意 MMC 驱动的操作占了 102.883ms 中的 100ms。有些设备驱动在挂起的时候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将数据刷出到硬盘,或者其他耗时的操作等。 如果系统定义了<ruby> 冻结 <rp> ( </rp> <rt> freeze </rt> <rp> ) </rp></ruby>,那么系统将尝试挂起操作,如果没有冻结功能,那么你会看到下面的提示: ``` / # echo freeze > /sys/power/state sh: write error: Invalid argument / # ``` ### 未来的发展 目前在 ARM 平台上的<ruby> 挂起到空闲 <rp> ( </rp> <rt> suspend to idle </rt> <rp> ) </rp></ruby>有两方面的工作需要做。第一方面工作在前面 `platform_suspend_ops` 小节中提到过,是总允许接受冻结状态以及合并到 4.9 版本内核中的工作。另一方面工作是冻结功能的支持。 如果你希望设备有更好的响应及表现,那么应该继续完善冻结功能的实现。然而,由于很多 SoC 会使用 ARM 的 CPU 空闲驱动,这使得 ARM 的 CPU 空闲驱动完善它自己的通用冻结功能的工作更有意义了。而事实上,ARM 正在尝试添加此通用支持。如果 SoC 供应商希望实现他们自己的 CPU 空闲驱动或者需要在进入更深层次的冻结休眠状态时提供额外的支持,那么只有实现自己的冻结功能。 --- via: <http://www.linaro.org/blog/suspend-to-idle/> 作者:[Andy Gross](http://www.linaro.org/author/andygross/) 译者:[beyondworld](https://github.com/beyondworld)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安卓编年史(15):安卓 3.0 蜂巢—平板和设计复兴
Ron Amadeo
http://arstechnica.com/gadgets/2016/10/building-android-a-40000-word-history-of-googles-mobile-os/16/
Matias Duarte,并没有加入惠普公司。2010 年 5 月,就在惠普接手 Palm 之前,Duarte 加入了谷歌。惠普买下了面包,但谷歌雇佣了它的烘培师。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7/055228uwa505qxpru1qmj7.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7/055228uwa505qxpru1qmj7.jpg
true
false
true
alim0x
false
[ "安卓编年史" ]
观点
{ "viewnum": 4841, "commentnum": 2,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8.122.120.11", "message": "“尽管如此,一年之后,Palm 资金链断裂。Palm 公司未曾看到 iPhone 的到来,”此处是否为笔误,应为 iPad ?",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6.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3-07T09:32:33" }, { "postip": "114.253.19.244", "message": "原文如此,但是按时间线索。应该是 iPad。谢谢~", "username": "linux [Chrome 56.0|Mac 10.11]", "date": "2017-03-07T10:03:47" } ]
[ { "raid": 8058, "displayorder": 0 }, { "raid": 8293, "displayorder": 0 } ]
Matias Duarte,并没有加入惠普公司。2010 年 5 月,就在惠普接手 Palm 之前,Duarte 加入了谷歌。惠普买下了面包,但谷歌雇佣了它的烘培师。
2017-03-07T08:44:00
2017-03-07T08:44:00
8,272
/article-8272-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7/055228uwa505qxpru1qmj7.jpg) ### 安卓 3.0 蜂巢—平板和设计复兴 尽管姜饼中做了许多改变,安卓仍然是移动世界里的丑小鸭。相比于 iPhone,它的优雅程度和设计完全抬不起头。另一方面来说,为数不多的能与 iOS 的美学智慧相当的操作系统之一是 Palm 的 WebOS。WebOS 有着优秀的整体设计,创新的功能,而且被寄予期望能够从和 iPhone 的长期竞争中拯救公司。 尽管如此,在 WebOS 发布一年之后,Palm 资金链断裂。Palm 公司未曾看到 iPad 的到来(LCTT 译注:原文为 iPhone,根据时间推断,应该是指 2010 年发布的 iPad),到 WebOS 就绪的时候已经太晚了。2010 年 4 月,惠普花费 10 亿美元收购了 Palm。尽管惠普收购了一个拥有优秀用户界面的产品,但界面的首席设计师,Matias Duarte,并没有加入惠普公司。2010 年 5 月,就在惠普接手 Palm 之前,Duarte 加入了谷歌。惠普买下了面包,但谷歌雇佣了它的烘培师。 ![第一部蜂巢设备,摩托罗拉 Xoom 10英寸平板。](/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7/055247qslvtj98u32zt928.jpg) *第一部蜂巢设备,摩托罗拉 Xoom 10英寸平板。* 在谷歌,Duarte 被任命为安卓用户体验主管。这是第一次有人公开掌管安卓的外观。尽管 Matias 在安卓 2.2 发布时就来到了谷歌,第一个真正受他影响的安卓版本是 3.0 <ruby> 蜂巢 <rp> ( </rp> <rt> Honeycomb </rt> <rp> ) </rp></ruby>,它在 2011 年 2 月发布。 按谷歌自己的说法,蜂巢是匆忙问世的。10 个月前,苹果发布了 iPad,让平板变得更加现代,谷歌希望能够尽快做出回应。蜂巢就是那个回应,一个运行在 10 英寸触摸屏上的安卓版本。悲伤的是,将这个系统推向市场是如此优先的事项,以至于边边角角都被砍去了以节省时间。 新系统只用于平板——手机不能升级到蜂巢,这加大了谷歌让系统运行在差异巨大的不同尺寸屏幕上的难度。但是,仅支持平板而不支持手机也使得蜂巢源码没有泄露。之前的安卓版本是开源的,这使得黑客社区能够将其最新版本移植到所有的不同设备之上。谷歌不希望应用开发者在支持不完美的蜂巢手机移植版本时感到压力,所以谷歌将源码留在自己手中,并且严格控制能够拥有蜂巢的设备。匆忙的开发还导致了软件问题。在发布时,蜂巢不是特别稳定,SD 卡不能工作,Adobe Flash——安卓最大的特色之一——还不被支持。 [摩托罗拉 Xoom](http://arstechnica.com/gadgets/2011/03/ars-reviews-the-motorola-xoom/) 是为数不多的拥有蜂巢的设备之一,它是这个新系统的旗舰产品。Xoom 是一个 10 英寸,16:9 的平板,拥有 1GB 内存和 1GHz Tegra 2 双核处理器。尽管是由谷歌直接控制更新的新版安卓发布设备,它并没有被叫做“Nexus”。对此最可能的原因是谷歌对它没有足够的信心称其为旗舰。 尽管如此,蜂巢是安卓的一个里程碑。在一个体验设计师的主管之下,整个安卓用户界面被重构,绝大多数奇怪的应用设计都得到改进。安卓的默认应用终于看起来像整体的一部分,不同的界面有着相似的布局和主题。然而重新设计安卓会是一个跨越了多个版本的项目——蜂巢只是将安卓塑造成型的开始。这第一稿为未来版本的安卓将如何运作奠定了基础,但它也用了过多的科幻主题,谷歌将花费接下来的数个版本来淡化它。 ![蜂巢和姜饼的主屏幕。](/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7/055248m19kxj9mz7hgkb9u.png) *蜂巢和姜饼的主屏幕。 [Ron Amadeo供图]* 姜饼只是在它的光子壁纸上试验了科幻外观,蜂巢整个系统的以电子为灵感的主题让它充满科幻意味。所有东西都是黑色的,如果你需要对比色,你可以从一些不同色调的蓝色中挑选。所有蓝色的东西还有“光晕”效果,让整个系统看起来像是外星科技创造的。默认背景是个六边形的全息方阵(一个蜂巢!明白了吗?),看起来像是一艘飞船上的传送阵的地板。 蜂巢最重要的变化是增加了系统栏。摩托罗拉 Xoom 除了电源和音量键之外没有配备实体按键,所以蜂巢添加了一个大黑色底栏到屏幕底部,用于放置导航按键。这意味着默认安卓界面不再需要特别的实体按键。在这之前,安卓没有实体的返回、菜单和 Home 键就不能正常工作。现在,软件提供了所有必需的按钮,任何带有触摸屏的设备都能够运行安卓。 新软件按键带来的最大的好处是灵活性。新的应用指南表明应用不再必需实体菜单按键,需要用到的时候,蜂巢会自动检测并添加四个按钮到系统栏让应用正常工作。另一个软件按键的灵活属性是它们可以改变设备的屏幕方向。除了电源和音量键之外,Xoom 的方向实际上不是那么重要。从用户的角度来看,系统栏始终处于设备的“底部”。代价是系统栏明显占据了一些屏幕空间。为了在10英寸平板上节省空间,状态栏被合并到了系统栏中。所有的常用状态指示放在了右侧——有电源、连接状态、时间还有通知图标。 主屏幕的整个布局都改变了,用户界面部件放在了设备的四个角落。屏幕底部左侧放置着之前讨论过的导航按键,右侧用于状态指示和通知,顶部左侧显示的是文本搜索和语音搜索,右侧有应用抽屉和添加小部件的按钮。 ![新锁屏界面和最近应用界面。](/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7/055250p8fzesss77ws77ju.png) *新锁屏界面和最近应用界面。 [Ron Amadeo供图]* (因为 Xoom 是一部 [较重] 的 10 英寸,16:9 平板设备,这意味着它主要是横屏使用。虽然大部分应用还支持竖屏模式,但是到目前为止,由于我们的版式限制,我们大部分使用的是竖屏模式的截图。请记住蜂巢的截图来自于 10 英寸的平板,而姜饼的截图来自 3.7 英寸的手机。二者所展现的信息密度是不能直接比较的。) 解锁界面——从菜单按钮到旋转式拨号盘再到滑动解锁——移除了解锁步骤的任何精度要求,它采用了一个环状解锁盘。从中间向任意方向向外滑动就能解锁设备。就像旋转式解锁,这种解锁方式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而不用强迫你的手指完美地遵循一条笔直的解锁路径。 第二张图中略缩图条带是由新增的“最近应用”按钮打开的界面,现在处在返回键和 Home 键旁边。不像姜饼中长按 Home 键显示一组最近应用的图标,蜂巢在屏幕上显示应用图标和略缩图,使得在任务间切换变得更加方便。“最近应用”的灵感明显来自于 Duarte 在 WebOS 中的“卡片式”多任务管理,其使用全屏略缩图来切换任务。这个设计提供和 WebOS 的任务切换一样的易识别体验,但更小的略缩图允许更多的应用一次性显示在屏幕上。 尽管最近应用的实现看起来和你现在的设备很像,这个版本实际上是非常早期的。这个列表不能滚动,这意味着竖屏下只能显示七个应用,横屏下只能显示五个。任何超出范围的应用会从列表中去除。而且你也不能通过滑动略缩图来关闭应用——这只是个静态的列表。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电子灵感影响的完整主题效果:略缩图的周围有蓝色的轮廓以及神秘的光晕。这张截图还展示软件按键的好处——上下文。返回按钮可以关闭略缩图列表,所以这里的箭头指向下方,而不是通常的样子。 ---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7/055253agszd0wsu6d02w2w.jpg) [Ron Amadeo](http://arstechnica.com/author/ronamadeo) / Ron是Ars Technica的评论编缉,专注于安卓系统和谷歌产品。他总是在追寻新鲜事物,还喜欢拆解事物看看它们到底是怎么运作的。 [@RonAmadeo](https://twitter.com/RonAmadeo) --- via: <http://arstechnica.com/gadgets/2016/10/building-android-a-40000-word-history-of-googles-mobile-os/16/> 译者:[alim0x](https://github.com/alim0x) 校对:[Bestony](https://github.com/Beston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linux.cn/) 荣誉推出
LXD 2.0 系列(十):LXD 和 Juju
Stéphane Graber
https://www.stgraber.org/2016/06/06/lxd-2-0-lxd-and-juju-1012/
Juju 与 LXD 是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从一个小的 Web 服务到大规模的基础设施都可以简单开发,这些都在你自己的机器上,并且不会在你的系统上造成混乱!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7/060310l9zd4y4j4ud4q196.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7/060310l9zd4y4j4ud4q196.jp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LXD" ]
容器与云
{ "viewnum": 7763, "commentnum": 0,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raid": 8274, "displayorder": 0 } ]
Juju 与 LXD 是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从一个小的 Web 服务到大规模的基础设施都可以简单开发,这些都在你自己的机器上,并且不会在你的系统上造成混乱!
2017-03-07T06:04:00
2017-03-07T06:04:00
8,273
/article-8273-1.html
这是 LXD 2.0 系列介绍文章的第十篇。 1. [LXD 入门](/article-7618-1.html) 2. [安装与配置](/article-7687-1.html) 3. [你的第一个 LXD 容器](/article-7706-1.html) 4. [资源控制](/article-8072-1.html) 5. [镜像管理](/article-8107-1.html) 6. [远程主机及容器迁移](/article-8169-1.html) 7. [LXD 中的 Docker](/article-8235-1.html) 8. [LXD 中的 LXD](/article-8257-1.html) 9. [实时迁移](/article-8263-1.html) 10. [LXD 和 Juju](/article-8273-1.html) 11. [LXD 和 OpenStack](/article-8274-1.html) 12. [调试,及给 LXD 做贡献](/article-8282-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7/060310l9zd4y4j4ud4q196.jpg) ### 介绍 Juju 是 Canonical 的服务建模和部署工具。 它支持非常广泛的云服务提供商,使您能够轻松地在任何云上部署任何您想要的服务。 此外,Juju 2.0 还支持 LXD,既适用于本地部署,也适合开发,并且可以在云实例或物理机上共同协作。 本篇文章将关注本地使用,通过一个没有任何Juju经验的LXD用户来体验。 ### 要求 本篇文章假设你已经安装了 LXD 2.0 并且配置完毕(看前面的文章),并且是在 Ubuntu 16.04 LTS 上运行的。 ### 设置 Juju 第一件事是在 Ubuntu 16.04 上安装 Juju 2.0。这个很简单: ``` stgraber@dakara:~$ sudo apt install juju Reading package lists... Done Building dependency tree Reading state information... Done The following additional packages will be installed: juju-2.0 Suggested packages: juju-core The following NEW packages will be installed: juju juju-2.0 0 upgraded, 2 newly installed, 0 to remove and 0 not upgraded. Need to get 39.7 MB of archives. After this operation, 269 MB of additional disk space will be used. Do you want to continue? [Y/n] Get:1 http://us.archive.ubuntu.com/ubuntu xenial-updates/main amd64 juju-2.0 amd64 2.0~beta7-0ubuntu1.16.04.1 [39.6 MB] Get:2 http://us.archive.ubuntu.com/ubuntu xenial-updates/main amd64 juju all 2.0~beta7-0ubuntu1.16.04.1 [9,556 B] Fetched 39.7 MB in 0s (53.4 MB/s) Selecting previously unselected package juju-2.0. (Reading database ... 255132 files and directories currently installed.) Preparing to unpack .../juju-2.0_2.0~beta7-0ubuntu1.16.04.1_amd64.deb ... Unpacking juju-2.0 (2.0~beta7-0ubuntu1.16.04.1) ... Selecting previously unselected package juju. Preparing to unpack .../juju_2.0~beta7-0ubuntu1.16.04.1_all.deb ... Unpacking juju (2.0~beta7-0ubuntu1.16.04.1) ... Processing triggers for man-db (2.7.5-1) ... Setting up juju-2.0 (2.0~beta7-0ubuntu1.16.04.1) ... Setting up juju (2.0~beta7-0ubuntu1.16.04.1) ... ``` 安装完成后,我们可以使用 LXD 启动一个新的“控制器”。这意味着 Juju 不会修改你主机上的任何东西,它会在 LXD 容器中安装它的管理服务。 现在我们创建一个“test”控制器: ``` stgraber@dakara:~$ juju bootstrap localhost test Creating Juju controller "local.test" on localhost/localhost Bootstrapping model "admin" Starting new instance for initial controller Launching instance - juju-745d1be3-e93d-41a2-80d4-fbe8714230dd-machine-0 Installing Juju agent on bootstrap instance Preparing for Juju GUI 2.1.2 release installation Waiting for address Attempting to connect to 10.178.150.72:22 Logging to /var/log/cloud-init-output.log on remote host Running apt-get update Running apt-get upgrade Installing package: curl Installing package: cpu-checker Installing package: bridge-utils Installing package: cloud-utils Installing package: cloud-image-utils Installing package: tmux Fetching tools: curl -sSfw 'tools from %{url_effective} downloaded: HTTP %{http_code}; time %{time_total}s; size %{size_download} bytes; speed %{speed_download} bytes/s ' --retry 10 -o $bin/tools.tar.gz <[https://streams.canonical.com/juju/tools/agent/2.0-beta7/juju-2.0-beta7-xenial-amd64.tgz]> Bootstrapping Juju machine agent Starting Juju machine agent (jujud-machine-0) Bootstrap agent installed Waiting for API to become available: upgrade in progress (upgrade in progress) Waiting for API to become available: upgrade in progress (upgrade in progress) Waiting for API to become available: upgrade in progress (upgrade in progress) Bootstrap complete, local.test now available. ``` 这会花费一点时间,这时你可以看到一个正在运行的一个新的 LXD 容器: ``` stgraber@dakara:~$ lxc list juju- +-----------------------------------------------------+---------+----------------------+------+------------+-----------+ | NAME | STATE | IPV4 | IPV6 | TYPE | SNAPSHOTS | +-----------------------------------------------------+---------+----------------------+------+------------+-----------+ | juju-745d1be3-e93d-41a2-80d4-fbe8714230dd-machine-0 | RUNNING | 10.178.150.72 (eth0) | | PERSISTENT | 0 | +-----------------------------------------------------+---------+----------------------+------+------------+-----------+ ``` 在 Juju 这边,你可以确认它是有响应的,并且还没有服务运行: ``` stgraber@dakara:~$ juju status [Services] NAME STATUS EXPOSED CHARM [Units] ID WORKLOAD-STATUS JUJU-STATUS VERSION MACHINE PORTS PUBLIC-ADDRESS MESSAGE [Machines] ID STATE DNS INS-ID SERIES AZ ``` 你也可以在浏览器中访问 Juju 的 GUI 界面: ``` stgraber@dakara:~$ juju gui Opening the Juju GUI in your browser. If it does not open, open this URL: https://10.178.150.72:17070/gui/97fa390d-96ad-44df-8b59-e15fdcfc636b/ ``` ![Juju web UI](/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7/060453zvvfe8qf1bk8vb8f.png) 不过我更倾向使用命令行,因此我会在接下来使用。 ### 部署一个 minecraft 服务 让我们先来一个简单的,部署在一个容器中使用一个 Juju 单元的服务。 ``` stgraber@dakara:~$ juju deploy cs:trusty/minecraft Added charm "cs:trusty/minecraft-3" to the model. Deploying charm "cs:trusty/minecraft-3" with the charm series "trusty". ``` 命令返回会很快,然而这不意味着服务已经启动并运行了。你应该使用 `juju status` 来查看: ``` stgraber@dakara:~$ juju status [Services] NAME STATUS EXPOSED CHARM minecraft maintenance false cs:trusty/minecraft-3 [Units] ID WORKLOAD-STATUS JUJU-STATUS VERSION MACHINE PORTS PUBLIC-ADDRESS MESSAGE minecraft/1 maintenance executing 2.0-beta7 1 10.178.150.74 (install) Installing java [Machines] ID STATE DNS INS-ID SERIES AZ 1 started 10.178.150.74 juju-97fa390d-96ad-44df-8b59-e15fdcfc636b-machine-1 trusty ``` 我们可以看到它正在忙于在刚刚创建的 LXD 容器中安装 java。 ``` stgraber@dakara:~$ lxc list juju- +-----------------------------------------------------+---------+----------------------+------+------------+-----------+ | NAME | STATE | IPV4 | IPV6 | TYPE | SNAPSHOTS | +-----------------------------------------------------+---------+----------------------+------+------------+-----------+ | juju-745d1be3-e93d-41a2-80d4-fbe8714230dd-machine-0 | RUNNING | 10.178.150.72 (eth0) | | PERSISTENT | 0 | +-----------------------------------------------------+---------+----------------------+------+------------+-----------+ | juju-97fa390d-96ad-44df-8b59-e15fdcfc636b-machine-1 | RUNNING | 10.178.150.74 (eth0) | | PERSISTENT | 0 | +-----------------------------------------------------+---------+----------------------+------+------------+-----------+ ``` 过一会之后,如我们所见服务就部署完毕了: ``` stgraber@dakara:~$ juju status [Services] NAME STATUS EXPOSED CHARM minecraft active false cs:trusty/minecraft-3 [Units] ID WORKLOAD-STATUS JUJU-STATUS VERSION MACHINE PORTS PUBLIC-ADDRESS MESSAGE minecraft/1 active idle 2.0-beta7 1 25565/tcp 10.178.150.74 Ready [Machines] ID STATE DNS INS-ID SERIES AZ 1 started 10.178.150.74 juju-97fa390d-96ad-44df-8b59-e15fdcfc636b-machine-1 trusty ``` 这时你就可以启动你的 Minecraft 客户端了,将其指向 10.178.150.74,端口是 25565。现在可以在新的 minecraft 服务器上玩了! 当你不再需要它,只需运行: ``` stgraber@dakara:~$ juju destroy-service minecraft ``` 只要等待几秒就好了。 ### 部署一个更复杂的 web 应用 Juju 的主要工作是建模复杂的服务,并以可扩展的方式部署它们。 为了更好地展示,让我们部署一个 Juju “组合”。 这个组合是由网站,API,数据库,静态 Web 服务器和反向代理组成的基本 Web 服务。 所以这将扩展到 4 个互联的 LXD 容器。 ``` stgraber@dakara:~$ juju deploy cs:~charmers/bundle/web-infrastructure-in-a-box added charm cs:~hp-discover/trusty/node-app-1 service api deployed (charm cs:~hp-discover/trusty/node-app-1 with the series "trusty" defined by the bundle) annotations set for service api added charm cs:trusty/mongodb-3 service mongodb deployed (charm cs:trusty/mongodb-3 with the series "trusty" defined by the bundle) annotations set for service mongodb added charm cs:~hp-discover/trusty/nginx-4 service nginx deployed (charm cs:~hp-discover/trusty/nginx-4 with the series "trusty" defined by the bundle) annotations set for service nginx added charm cs:~hp-discover/trusty/nginx-proxy-3 service nginx-proxy deployed (charm cs:~hp-discover/trusty/nginx-proxy-3 with the series "trusty" defined by the bundle) annotations set for service nginx-proxy added charm cs:~hp-discover/trusty/website-3 service website deployed (charm cs:~hp-discover/trusty/website-3 with the series "trusty" defined by the bundle) annotations set for service website related mongodb:database and api:mongodb related website:nginx-engine and nginx:web-engine related api:website and nginx-proxy:website related nginx-proxy:website and website:website added api/0 unit to new machine added mongodb/0 unit to new machine added nginx/0 unit to new machine added nginx-proxy/0 unit to new machine deployment of bundle "cs:~charmers/bundle/web-infrastructure-in-a-box-10" completed ``` 几秒后,你会看到 LXD 容器在运行了: ``` stgraber@dakara:~$ lxc list juju- +-----------------------------------------------------+---------+-----------------------+------+------------+-----------+ | NAME | STATE | IPV4 | IPV6 | TYPE | SNAPSHOTS | +-----------------------------------------------------+---------+-----------------------+------+------------+-----------+ | juju-745d1be3-e93d-41a2-80d4-fbe8714230dd-machine-0 | RUNNING | 10.178.150.72 (eth0) | | PERSISTENT | 0 | +-----------------------------------------------------+---------+-----------------------+------+------------+-----------+ | juju-97fa390d-96ad-44df-8b59-e15fdcfc636b-machine-2 | RUNNING | 10.178.150.98 (eth0) | | PERSISTENT | 0 | +-----------------------------------------------------+---------+-----------------------+------+------------+-----------+ | juju-97fa390d-96ad-44df-8b59-e15fdcfc636b-machine-3 | RUNNING | 10.178.150.29 (eth0) | | PERSISTENT | 0 | +-----------------------------------------------------+---------+-----------------------+------+------------+-----------+ | juju-97fa390d-96ad-44df-8b59-e15fdcfc636b-machine-4 | RUNNING | 10.178.150.202 (eth0) | | PERSISTENT | 0 | +-----------------------------------------------------+---------+-----------------------+------+------------+-----------+ | juju-97fa390d-96ad-44df-8b59-e15fdcfc636b-machine-5 | RUNNING | 10.178.150.214 (eth0) | | PERSISTENT | 0 | +-----------------------------------------------------+---------+-----------------------+------+------------+-----------+ ``` 几分钟后,所有的服务应该部署完毕并运行了: ``` stgraber@dakara:~$ juju status [Services] NAME STATUS EXPOSED CHARM api unknown false cs:~hp-discover/trusty/node-app-1 mongodb unknown false cs:trusty/mongodb-3 nginx unknown false cs:~hp-discover/trusty/nginx-4 nginx-proxy unknown false cs:~hp-discover/trusty/nginx-proxy-3 website false cs:~hp-discover/trusty/website-3 [Relations] SERVICE1 SERVICE2 RELATION TYPE api mongodb database regular api nginx-proxy website regular mongodb mongodb replica-set peer nginx website nginx-engine subordinate nginx-proxy website website regular [Units] ID WORKLOAD-STATUS JUJU-STATUS VERSION MACHINE PORTS PUBLIC-ADDRESS MESSAGE api/0 unknown idle 2.0-beta7 2 8000/tcp 10.178.150.98 mongodb/0 unknown idle 2.0-beta7 3 27017/tcp,27019/tcp,27021/tcp,28017/tcp 10.178.150.29 nginx-proxy/0 unknown idle 2.0-beta7 5 80/tcp 10.178.150.214 nginx/0 unknown idle 2.0-beta7 4 10.178.150.202 website/0 unknown idle 2.0-beta7 10.178.150.202 [Machines] ID STATE DNS INS-ID SERIES AZ 2 started 10.178.150.98 juju-97fa390d-96ad-44df-8b59-e15fdcfc636b-machine-2 trusty 3 started 10.178.150.29 juju-97fa390d-96ad-44df-8b59-e15fdcfc636b-machine-3 trusty 4 started 10.178.150.202 juju-97fa390d-96ad-44df-8b59-e15fdcfc636b-machine-4 trusty 5 started 10.178.150.214 juju-97fa390d-96ad-44df-8b59-e15fdcfc636b-machine-5 trusty ``` 这时你就可以在 80 端口访问 http://10.178.150.214,并且会看到一个 Juju 学院页面。 [![Juju Academy web servic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7/060453f1rozxyr3asyszgf.png)](https://www.stgraber.org/wp-content/uploads/2016/06/juju-academy.png) ### 清理所有东西 如果你不需要 Juju 创建的容器并且不在乎下次需要再次启动,最简单的方法是: ``` stgraber@dakara:~$ juju destroy-controller test --destroy-all-models WARNING! This command will destroy the "local.test" controller. This includes all machines, services, data and other resources. Continue [y/N]? y Destroying controller Waiting for hosted model resources to be reclaimed Waiting on 1 model, 4 machines, 5 services Waiting on 1 model, 4 machines, 5 services Waiting on 1 model, 4 machines, 5 services Waiting on 1 model, 4 machines, 5 services Waiting on 1 model, 4 machines, 5 services Waiting on 1 model, 4 machines, 5 services Waiting on 1 model, 4 machines Waiting on 1 model, 4 machines Waiting on 1 model, 4 machines Waiting on 1 model, 4 machines Waiting on 1 model, 4 machines Waiting on 1 model, 4 machines Waiting on 1 model, 2 machines Waiting on 1 model Waiting on 1 model All hosted models reclaimed, cleaning up controller machines ``` 我们用下面的方式确认: ``` stgraber@dakara:~$ lxc list juju- +------+-------+------+------+------+-----------+ | NAME | STATE | IPV4 | IPV6 | TYPE | SNAPSHOTS | +------+-------+------+------+------+-----------+ ``` ### 总结 Juju 2.0 内置的 LXD 支持使得可以用一种非常干净的方式来测试各种服务。 在 Juju charm store 中有很多预制的“组合”可以用来部署,甚至可以用多个“charm”来组合你想要的架构。 Juju 与 LXD 是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从一个小的 Web 服务到大规模的基础设施都可以简单开发,这些都在你自己的机器上,并且不会在你的系统上造成混乱! ### 额外信息 Juju 网站: http://www.ubuntu.com/cloud/juju Juju charm store : https://jujucharms.com LXD 的主站在: https://linuxcontainers.org/lxd LXD 的 GitHub 仓库: https://github.com/lxc/lxd LXD 的邮件列表: https://lists.linuxcontainers.org LXD 的 IRC 频道: #lxcontainers on irc.freenode.net 如果你不想或者不能在你的机器上安装 LXD ,你可以在 web 上试试[在线版的 LXD](https://linuxcontainers.org/lxd/try-it)。 --- 作者简介:我是 Stéphane Graber。我是 LXC 和 LXD 项目的领导者,目前在加拿大魁北克蒙特利尔的家所在的Canonical 有限公司担任 LXD 的技术主管。 --- via: <https://www.stgraber.org/2016/06/06/lxd-2-0-lxd-and-juju-1012/> 作者:[Stéphane Graber](https://www.stgraber.org/author/stgraber/)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LXD 2.0 系列(十一):LXD 和 OpenStack
Stéphane Graber
https://www.stgraber.org/2016/10/26/lxd-2-0-lxd-and-openstack-1112/
conjure-up 是部署这种复杂软件的一个很好的工具,背后使用 Juju 驱动部署,为每个单独的服务使用 LXD 容器,最后是实例本身。 它也是少数几个容器嵌套多层并实际上有意义的情况之一!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7/062900vr1i1m65q1kqomyr.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7/062900vr1i1m65q1kqomyr.jp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OpenStack", "LXD", "conjure-up" ]
容器与云
{ "viewnum": 8575, "commentnum": 0,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raid": 8273, "displayorder": 0 }, { "raid": 8282, "displayorder": 1 } ]
conjure-up 是部署这种复杂软件的一个很好的工具,背后使用 Juju 驱动部署,为每个单独的服务使用 LXD 容器,最后是实例本身。 它也是少数几个容器嵌套多层并实际上有意义的情况之一!
2017-03-08T10:27:00
2017-03-08T10:27:00
8,274
/article-8274-1.html
这是 LXD 2.0 系列介绍文章的第十一篇。 1. [LXD 入门](/article-7618-1.html) 2. [安装与配置](/article-7687-1.html) 3. [你的第一个 LXD 容器](/article-7706-1.html) 4. [资源控制](/article-8072-1.html) 5. [镜像管理](/article-8107-1.html) 6. [远程主机及容器迁移](/article-8169-1.html) 7. [LXD 中的 Docker](/article-8235-1.html) 8. [LXD 中的 LXD](/article-8257-1.html) 9. [实时迁移](/article-8263-1.html) 10. [LXD 和 Juju](/article-8273-1.html) 11. [LXD 和 OpenStack](/article-8274-1.html) 12. [调试,及给 LXD 做贡献](/article-8282-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7/062900vr1i1m65q1kqomyr.jpg) ### 介绍 首先对这次的延期抱歉。为了让一切正常我花了很长时间。我第一次尝试是使用 devstack 时遇到了一些必须解决问题。 然而即使这样,我还是不能够使网络正常。 我终于放弃了 devstack,并使用用户友好的 Juju 尝试使用 “conjure-up” 部署完整的 Ubuntu OpenStack。它终于工作了! 下面是如何运行一个完整的 OpenStack,使用 LXD 容器而不是 VM,并在 LXD 容器中运行所有这些(嵌套的!)。 ### 要求 这篇文章假设你有一个可以工作的 LXD 设置,提供容器网络访问,并且你有一个非常强大的 CPU,大约 50GB 给容器空间和至少 16G B的内存。 记住,我们在这里运行一个完整的 OpenStack,这东西不是很轻量! ### 设置容器 OpenStack 由大量不同做不同事情的组件组成。 一些需要一些额外的特权,为了可以使设置更简单,我们将使用特权容器。 我们将配置支持嵌套的容器,预加载所有需要的内核模块,并允许它访问 `/dev/mem`(显然是需要的)。 请注意,这意味着 LXD 容器的大部分安全特性对该容器被禁用。 然而由 OpenStack 自身产生的容器将是无特权的,并且可以正常使用 LXD 的安全特性。 ``` lxc launch ubuntu:16.04 openstack -c security.privileged=true -c security.nesting=true -c "linux.kernel_modules=iptable_nat, ip6table_nat, ebtables, openvswitch" lxc config device add openstack mem unix-char path=/dev/mem ``` LXD 中有一个小 bug,它会尝试加载已经加载到主机上的内核模块。这已在LXD 2.5中得到修复,并将在LXD 2.0.6 中修复,但在此之前,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 lxc exec openstack -- ln -s /bin/true /usr/local/bin/modprobe ``` 我们需要加几条 PPA 并安装 conjure-up,它是我们用来安装 OpenStack 的部署工具。 ``` lxc exec openstack -- apt-add-repository ppa:conjure-up/next -y lxc exec openstack -- apt-add-repository ppa:juju/stable -y lxc exec openstack -- apt update lxc exec openstack -- apt dist-upgrade -y lxc exec openstack -- apt install conjure-up -y ``` 最后一步是在容器内部配置 LXD 网络。 所有问题都选择默认,除了: * 使用 `dir` 存储后端( `zfs` 不在嵌套容器中用) * 不要配置 IPv6 网络(conjure-up/juju 不太兼容它) ``` lxc exec openstack -- lxd init ``` 现在配置完容器了,现在我们部署 OpenStack! ### 用 conjure-up 部署 OpenStack 如先前提到的,我们用 conjure-up 部署 OpenStack。 这是一个很棒的用户友好的可以与 Juju 交互来部署复杂服务的工具。 首先: ``` lxc exec openstack -- sudo -u ubuntu -i conjure-up ``` * 选择 “OpenStack with NovaLXD” * 选择 “localhost” 作为部署目标(使用 LXD) * 点击 “Deploy all remaining applications” 接下来会部署 OpenStack。整个过程会花费一个多小时,这取决于你运行的机器。你将看到所有服务会被分配一个容器,然后部署并最终互连。 ![Conjure-Up deploying OpenStack](/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7/063058ocq36yqkiyyi6irq.png) 部署完成后会显示一个安装完成的界面。它会导入一些初始镜像、设置 SSH 权限、配置网络最后会显示面板的 IP 地址。 ### 访问面板并生成一个容器 面板运行在一个容器中,因此你不能直接从浏览器中访问。 最简单的方法是设置一条 NAT 规则: ``` lxc exec openstack -- iptables -t nat -A PREROUTING -p tcp --dport 80 -j DNAT --to <IP> ``` 其中 `<ip>` 是 conjure-up 在安装结束时给你的面板 IP 地址。 你现在可以获取 “openstack” 容器的 IP 地址(来自 `lxc info openstack`),并将浏览器指向:http://<container ip>/horizon 。 第一次加载可能需要几分钟。 一旦显示了登录界面,输入默认登录名和密码(admin/openstack),你就会看到OpenStack的欢迎面板! ![oslxd-dashboard](/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7/063059gg35f445spbpglgi.png) 现在可以选择左边的 “Project” 选项卡,进入 “Instances” 页面。 要启动一个使用 nova-lxd 的新实例,点击 “Launch instance”,选择你想要的镜像,网络等,接着你的实例就产生了。 一旦它运行后,你可以为它分配一个浮动 IP,它将允许你从你的 “openstack” 容器中访问你的实例。 ### 总结 OpenStack 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软件,你也不会想在家里或在单个服务器上运行它。 但是,不管怎样在你的机器上包含这些服务在一个容器中都是非常有趣的。 conjure-up 是部署这种复杂软件的一个很好的工具,背后使用 Juju 驱动部署,为每个单独的服务使用 LXD 容器,最后是实例本身。 它也是少数几个容器嵌套多层并实际上有意义的情况之一! ### 额外信息 conjure-up 网站: <http://conjure-up.io> Juju 网站: <http://www.ubuntu.com/cloud/juju> LXD 的主站在: <https://linuxcontainers.org/lxd> LXD 的 GitHub 仓库: <https://github.com/lxc/lxd> LXD 的邮件列表: <https://lists.linuxcontainers.org> LXD 的 IRC 频道: #lxcontainers on irc.freenode.net 如果你不想或者不能在你的机器上安装 LXD ,你可以在 web 上试试在线版的 LXD。 --- 作者简介:我是 Stéphane Graber。我是 LXC 和 LXD 项目的领导者,目前在加拿大魁北克蒙特利尔的家所在的 Canonical 有限公司担任 LXD 的技术主管。 --- via: <https://www.stgraber.org/2016/10/26/lxd-2-0-lxd-and-openstack-1112/> 作者:[Stéphane Graber](https://www.stgraber.org/author/stgraber/)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Git 中的那些可怕的事
CARLA SCHRODER
https://www.linux.com/news/event/LinuxCon-Europe/2016/terrible-ideas-git-0
“Git 的确让你可以做一些超级强大的事。‘强大’,在这次讲演中,这是一种说你愚蠢的委婉说法”。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7/105913h55rn5g05fgnfu0j.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7/105913h55rn5g05fgnfu0j.jp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Git" ]
观点
{ "viewnum": 6300, "commentnum": 1,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25.88.24.142", "message": "L 神竖中指的那张是有多出名啊", "username": "kaitou_huang [Firefox 51.0|Windows 10]", "date": "2017-03-08T18:06:18" } ]
[]
“Git 的确让你可以做一些超级强大的事。‘强大’,在这次讲演中,这是一种说你愚蠢的委婉说法”。
2017-03-07T11:13:00
2017-03-07T11:13:00
8,275
/article-8275-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7/105913h55rn5g05fgnfu0j.jpg) 在 LinuxCon 北美会议上 FutureAdvisor 的 Corey Quinn 说:“Git 的确让你可以做一些超级强大的事。‘强大’,在这次讲演中,这是一种对愚蠢的委婉说法”。在使用 Git 时,谁没有经历让你感觉自己像个傻子的时刻?当然,Git 是很棒的,每个人都在使用它,你可以用几个基本命令完成你的大部分工作。但它也有一些强大的功能,让我们觉得我们不知道我们在做什么。 但这真的对我们来说不公平。没有人会知道一切,每个人知道的都不同。Quinn 提醒我们:“在我许多讲演的问答部分,人们有时举手说:“嗯,我有一个傻问题。” 你看到人们在那里说:“是啊!这是一个非常愚蠢的问题”。但是当他们得到答案时,那些这么说的人也正在低头记笔记。 Quinn 在演讲的开始做了一些有趣的演示,演示了一些你可以用 Git 做到的可怕的事情,例如变基主干然后进行强制推送来搞乱整个项目、胡乱输入一些命令让 git 吐槽、提交大型二进制文件等。然后他演示了如何使这些可怕的事情不怎么可怕,如更加明智地管理大型二进制文件。“你可以提交大型二进制文件,你可以在 Git 中暴力提交,如果你需要存储大的二进制文件,这里有两个工具会可以加速载入,一个是 git-annex,这是由 Debian 开发人员 Joey Hess 开发的,而 git-lfs 是由 GitHub 支持的。” 你经常同样地错误输入么?例如,当你想要 `git status` 时却输入 `git stitis`?Quinn 有一个方案:“Git 有内置的别名支持,所以你可以将相对较长、复杂的东西命名为一个短的 Git 命令。” 此外,你还可以使用 shell 别名。 Quinn 说:“我们都听说过变基主干然后强制推送这样的搞笑恶作剧,它会改变版本历史,突然发生的事情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每个人都被卷入了这种混乱当中。一群鲸鱼被称为“pod”,一群乌鸦中被称为“谋杀”,一群开发者被称为“合并冲突”……更严重的是,如果有人干了这种事情,你有几个选择。包括从备份中恢复主干,还原提交;或者把责任人从屋顶上尖叫着扔下去。或者,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并使用一个并不知名的 Git 功能称为分支保护。启用分支保护后,无法删除或强制推送分支,并且在接受前,<ruby> 拉取请求 <rp> ( </rp> <rt> pull request </rt> <rp> ) </rp></ruby>必须至少有一个审核。” Quinn 演示了几个更奇妙的有用的工具,使 Git 更高效和万无一失,如 mr、vcsh 和定制的 shell 提示。你可以在下面看到完整的视频,了解更多有趣的事情。 --- via: <https://www.linux.com/news/event/LinuxCon-Europe/2016/terrible-ideas-git-0> 作者:[CARLA SCHRODER](https://www.linux.com/users/cschroder)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Bestony](https://github.com/Beston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sudo 入门指南
Himanshu Arora
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sudo-beginners-guide/
毫无疑问,sudo 是任何在 Linux 上使用命令行的人都必须知道的命令。但是,为了更负责、更有效地使用该命令,你还是要知道一些相关(及深入)的细节。这正是我们将会在这篇文章中讨论的。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7/225406twpv9o9u3z3e8dga.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7/225406twpv9o9u3z3e8dga.jpg
true
false
true
ypingcn
false
[ "sudo", "su" ]
技术
{ "viewnum": 29960, "commentnum": 3, "favtimes": 9,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2.14.221.27", "message": "题图说出了技术狗的心声,O(∩_∩)O哈哈~", "username": "大喵喵666 [Chrome 56.0|Windows 10]", "date": "2017-03-08T15:19:44" }, { "postip": "67.208.254.83", "message": "图啊~!~~~", "username": "AvaloN龙龙 [Firefox 52.0|Fedora]", "date": "2017-03-10T10:01:36" }, { "postip": "118.212.191.161", "message": "sudo -s 进入新的shell后,执行whoami返回的是root,和文中说的不一样啊。CentOS Linux release 7.7.1908", "username": "来自江西南昌的 Chrome 85.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20-09-23T08:49:13" } ]
[]
毫无疑问,sudo 是任何在 Linux 上使用命令行的人都必须知道的命令。但是,为了更负责、更有效地使用该命令,你还是要知道一些相关(及深入)的细节。这正是我们将会在这篇文章中讨论的。
2017-03-08T07:40:00
2017-03-08T07:40:00
8,278
/article-8278-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7/225406twpv9o9u3z3e8dga.jpg) 你在使用 Linux 命令行时曾经得到过“<ruby> 拒绝访问 <rp> ( </rp> <rt> Permission denied </rt> <rp> ) </rp></ruby>”的错误提示吗?这可能是因为你正在尝试执行一个需要 root 权限的操作。例如,下面的截图展示了当我尝试复制一个二进制文件到一个系统目录时产生的错误。 ![shell 的拒绝访问](/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7/225425f8ih4faz6a4i6lhk.png) 那么该怎么解决这个错误?很简单,使用 `sudo` 命令。 ![用 sudo 运行命令](/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7/225425l6gr26fj26f0urf8.png) 用户运行此命令后会被提示输入他们(**自己**)的登录密码。一旦输入了正确的密码,操作将会成功执行。 毫无疑问,`sudo` 是任何在 Linux 上使用命令行的人都必须知道的命令。但是,为了更负责、更有效地使用该命令,你还是要知道一些相关(及深入)的细节。这正是我们将会在这篇文章中讨论的。 *在我们继续之前,值得提一下的是,这篇文章所提到的所有命令指示都已经在 Ubuntu 14.04 LTS 下的 4.3.11 版 Bash 下通过测试。* ### 什么是 sudo 正如你们大部分人所知道的,`sudo` 用来执行需要提升权限(通常是作为 root 用户)的命令。在这篇文章之前的简介部分已经讨论过这样的一个例子。然而,如果你想的话,你能用 `sudo` 以其它(非 root )用户运行命令。 这是由工具提供的 `-u` 命令行选项所实现的。举个例子,如下例所展示的那样,我(`himanshu`)尝试将一个在其他用户(`howtoforge`)的 Home 目录中的文件重命名,但是得到一个“访问拒绝”的错误。然后我加上 `sudo -u howtoforge` 后用同样的“mv”命令,命令成功执行了: ![什么是 sudo](/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7/225426k7ovijs8mgioxdoa.png) ### 任何人都能用 sudo 吗? 不是。一个用户要能使用 `sudo` ,应该在 `/etc/sudoers` 文件里有一条跟该用户相关的信息。下述摘自 Ubuntu 网站的一段能讲得更清楚: > > `/etc/sudoers` 文件控制了谁能以哪个用户的身份在哪个机器上运行什么命令,还可以控制特别的情况,例如对于特定的命令是否需要输入密码。这个文件由<ruby> 别名 <rt> aliases </rt></ruby>(基本变量)和<ruby> 用户标识 <rt> user specifications </rt></ruby>(控制谁能运行什么命令)组成。 > > > 如果你正在使用 Ubuntu,让一个用户能运行 `sudo` 命令很容易:你所需要做的就是把账户类型改成<ruby> 管理员 <rt> administrator </rt></ruby>。这可直接在 <ruby> 系统设置 <rt> System Settings </rt></ruby> -> <ruby> 用户账户 <rt> User Accounts </rt></ruby>里完成。 ![sudo 用户](/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7/225426fohmumm3p5388i3l.png) 首先解锁该窗口: ![unlocking window](/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7/225427ndwtwdurtdcqr3u7.png) 然后选择你想改变用户类型的用户,然后将类型改成<ruby> 管理员 <rt> administrator </rt></ruby>。 ![choose sudo account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7/225427bkzrr9ekuzg22rc2.png) 然而,如果你不使用 Ubuntu,或者你的发行版没有提供这个特性,你可以手动编辑 `/etc/sudoers` 文件来实现此改变。要在文件中添加这样的一行: ``` [user] ALL=(ALL:ALL) ALL ``` 无需赘言,`[user]` 应该用你想提升 sudo 权限的用户的用户名所代替。在这里值得提到的一件重要的事情是,官方建议通过 `visudo` 命令编辑该文件 —— 你需要做的就是运行下述命令: ``` sudo visudo ``` 为了说清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里有段从 `visudo` 手册里的摘要: > > `visudo` 以安全的模式编辑 `sudoers` 文件。`visudo` 锁定 `sudoers` 文件以防多个编辑同时进行,提供基本的检查(sanity checks)和语法错误检查。如果 `sudoers` 文件现在正在被编辑,你将会收到一个信息提示稍后再试。 > > > 关于 visudo 的更多信息,前往[这里](https://www.sudo.ws/man/1.8.17/visudo.man.html)。 ### 什么是 sudo 会话 如果你经常使用 `sudo` 命令,你肯定注意到过当你成功输入一次密码后,可以不用输入密码再运行几次 `sudo` 命令。但是一段时间后,`sudo` 命令会再次要求你的密码。 这种现象跟运行 `sudo` 命令数目无关,跟时间有关。是的,`sudo` 默认在输入一次密码后 15 分钟内不会再次要求密码。15 分钟后,你会再次被要求输入密码。 然而,如果你想的话,你能改变这种现象。用以下命令打开 `/etc/sudoers` 文件: ``` sudo visudo ``` 找到这一行: ``` Defaults env_reset ``` ![env_reset](/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7/225427rwxa4nk0jyg4sg0n.png) 然后在这行最后添加以下变量: ``` Defaults env_reset,timestamp_timeout=[new-value] ``` `[new-value]` 为想要 `sudo` 会话持续的时间数。例如,设数值为 40。 ![sudo timeout valu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7/225428ga546rr5lrp4gcoa.png) 如果你希望每次使用 `sudo` 命令时都要求输入密码,你可以把这个变量赋值为 0 。想要 `sudo` 会话永远不过时,应赋值为 -1。 注意将 `timestamp_timeout` 的值赋为 “-1” 是强烈不推荐的。 ### sudo 密码 你可能注意过,当 `sudo` 要求输入密码然后你开始输入时,不会显示任何东西 —— 甚至连常规的星号都没有。虽然这不是什么大问题,不过一些用户就是希望显示星号。 好消息是那有可能也很容易做到。所有你需要做的就是在 `/etc/sudoers` 文件里将下述的行: ``` Defaults env_reset ``` 改成 ``` Defaults env_reset,pwfeedback ``` 然后保存文件。 现在,无论什么时候输入 `sudo` 密码,星号都会显示。 ![hide the sudo password](/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7/225428sv6v406705v5z0wj.png) ### 一些重要的 sudo 命令行参数 除了 `-u` 命令行参数(我们已经在这篇教程的开始部分讨论过了),还有其他重要的 `sudo` 命令行参数值得注意。在这部分,我们将会讨论其中一些。 #### -k 参数 考虑下这种情况:输入密码后你刚刚运行了几个 `sudo` 驱动的命令。现在,如你所知,sudo 会话默认保持 15 分钟。假设在这会话期间,你需要让某些人访问你的终端,但你不想让他们可以使用 `sudo` ,你将会怎么做? 还好,有 `-k` 命令行参数允许用户取消 `sudo` 权限。这是 `sudo` <ruby> 帮助页面 <rp> ( </rp> <rt> man page </rt> <rp> ) </rp></ruby>对此的解释: > > `-k`, `--reset-timestamp` > > > 不带任何命令使用时,撤销用户缓存的凭据。换句话讲,下一次使用 `sudo` 将会要求输入密码。使用这个参数不需要密码,也可以放到一个 `.logout` 文件中来撤销 sudo 权限。 > > > 当与一个命令,或者一个可能需要密码的操作一起用时,这个参数将会导致 `sudo` 忽略用户缓存的凭据。结果是 `sudo` 要求输入密码(如果这是被安全策略所要求的),而且不会更新用户缓存的凭据。 > > > #### -s 参数 有时你的工作要求你运行一堆需要 root 权限的命令,你不想每次都输入密码。你也不想通过改变 `/etc/sudoers` 文件调整 `sudo` 会话的过期时限。 这种情况下,你可以用 `sudo` 的 `-s` 参数。这是 `sudo` 帮助页面对此的解释: > > `-s`, `--shell` > > > 如果设置了 SHELL 环境变量或者调用用户的密码数据库指定了 shell,就运行该 shell 。如果指定了命令,命令将会通过 shell 的 `-c` 参数将命令传递给该 shell 执行。如果没有指定命令,会执行一个交互式 shell。 > > > 所以,基本上这命令参数做的是: * 启动一个新的 shell - 至于是哪一个 shell,参照 SHELL 环境变量赋值。如果 `$SHELL` 是空的,将会用 `/etc/passwd` 中定义的 shell。 * 如果你用 `-s` 参数传递了一个命令名(例如 `sudo -s whoami`),实际执行的是 `sudo /bin/bash -c whoami`。 * 如果你没有尝试执行其他命令(也就是说,你只是要运行 `sudo -s`),你将会得到一个有 root 权限的交互式的 shell。 请记住,`-s` 命令行参数给你一个有 root 权限的 shell,但那不是 root 环境 —— 还是执行的你自己的 `.bashrc` 。例如,在 `sudo -s` 运行的新 shell 里,执行 `whoami` 命令仍会返回你的用户名,而非 root 。 #### -i 参数 `-i` 参数跟我们讨论过的 `-s` 参数相像。然而,还是有点区别。一个重要的区别是 `-i` 给你的是 root 环境,意味着你的(用户的)`.bashrc` 被忽略。这就像没有显式地用 root 登录也能成为 root 。此外,你也不用输入 root 用户密码。 **重要**:请注意 `su` 命令也能让你切换用户(默认切换到 root )。这个命令需要你输入 root 密码。为了避免这一点,你可以使用 `sudo` 执行它(`sudo su`),这样你只需要输入你的登录密码。然而,`su` 和 `sudo su` 有隐含的区别 —— 要了解它们,以及它们和 `sudo -i` 的区别,请看[这里](http://unix.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98531/difference-between-sudo-i-and-sudo-su) 。 ### 总结 我希望现在你至少知道了 `sudo` 的基本知识,以及如何调整 `sudo` 的默认行为。请按我们解释过的那样去尝试调整 `/etc/sudoers` 。同时也浏览一下论坛讨论来更深入了解 `sudo` 命令。 --- via: <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sudo-beginners-guide/> 作者:[Himanshu Arora](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sudo-beginners-guide/) 译者:[ypingcn](https://ypingcn.github.io/wiki/lctt)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哪个 Linux 系统最适合玩游戏?
Marius Nestor
http://news.softpedia.com/news/the-best-operating-system-for-linux-gaming-which-one-do-you-use-and-why-512861.shtml
在过去几个月中,出于游戏目的,我们尝试了多种 GNU/Linux 发行版,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没有专为 Linux 游戏设计的完美的操作系统。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8/091245im2p6pdo3uth6t3s.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8/091245im2p6pdo3uth6t3s.jp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游戏" ]
观点
{ "viewnum": 19272, "commentnum": 20,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9.6.105.160", "message": "Android", "username": "fanbt [Firefox 51.0|Fedora]", "date": "2017-03-08T09:22:17" }, { "postip": "116.31.81.182", "message": "矮子里面选将军。。。",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Firefox 51.0|Ubuntu 用户", "date": "2017-03-08T09:30:56" }, { "postip": "106.46.47.13", "message": "发型版", "username": "来自河南的 Firefox 52.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3-08T12:53:10" }, { "postip": "125.88.24.142", "message": "我记得上次有篇文章是说 Valve 的 SteamOS 是最适合玩游戏的 Linux 操作系统。。。。<br />\r\n不过 Nvidia 对 Linux 驱动不友好,基本就丧失高端游戏市场份额了", "username": "kaitou_huang [Firefox 51.0|Windows 10]", "date": "2017-03-08T18:02:28" }, { "postip": "36.149.110.101", "message": "android&nbsp; &nbsp;+1,Linux不适合桌面,别想了。", "username": "来自36.149.110.101的 Chrome 56.0|Mac 10.12 用户", "date": "2017-03-08T21:53:21" }, { "postip": "119.6.105.160", "message": "不是不适合,而是用户不愿意改变,我就用Linux做的桌面,感觉很好,至少比Windows好,我用Linux 10年,Windows 17年。", "username": "fanbt [Firefox 51.0|Fedora]", "date": "2017-03-09T08:53:51" }, { "postip": "123.120.86.57", "message": "哈哈, 我的发型帅不?", "username": "linux [Chrome 56.0|Mac 10.11]", "date": "2017-03-09T09:06:48" }, { "postip": "36.149.110.101", "message": "不是用户愿意变不变的问题,举个栗子:给你一手机只有文字界面,连说明书都要你自己找,你觉得卖的出去么?学习曲线比win、mac高2倍你销量就低10倍,高于10倍的话,白送人别人都不会要,这就是Linux桌面的现状!", "username": "来自36.149.110.101的 Chrome 56.0|Mac 10.12 用户", "date": "2017-03-09T14:21:25" }, { "postip": "119.6.105.160", "message": "你用过Linux桌面系统吗?看得出来你是MAC OS的用户,MAC比Windows难学吗?为什么MAC销量没超过Windows?", "username": "fanbt [Firefox 51.0|Fedora]", "date": "2017-03-09T17:32:38" }, { "postip": "58.49.103.186", "message": "mac太贵了,这是个原因吧", "username": "来自湖北武汉的 Firefox 51.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3-10T10:51:40" }, { "postip": "119.6.105.160", "message": "不贵,Windows光一系统就1xxx大洋,貌似比MAC更贵吧!", "username": "fanbt [Firefox 51.0|Fedora]", "date": "2017-03-10T11:09:35" }, { "postip": "36.149.146.23", "message": "好吧我用刚虚拟机装的mintKDE系统回答你(mac下很简单)mac比不过win符合我说的学习曲线高销量低,你看装黑苹果有多难就知道了。mintKDE我认为是最友好的linux桌面了,但还是有很多bug,比如现在,我鼠标悬停在日期上面会出现莫名黑框,双击右下角更新图标没反应,我全部更新后才可以正常切换中英文,更新的时候卡在火狐浏览器那边好久不敢点取消、等等等等。", "username": "来自36.149.146.23的 Firefox 51.0|Ubuntu 用户", "date": "2017-03-10T19:59:10" }, { "postip": "116.237.42.69", "message": "最适合玩游戏的linux不是微软开发的windows吗?", "username": "ZengYi [Firefox 52.0|Ubuntu]", "date": "2017-03-10T21:10:27" }, { "postip": "1.81.75.233", "message": "我是gentoo用户,通过更新内核修复了nvidia显卡NVRM dma mapping error错误。以前这个错误会不断输出到dmesg,文明6和payday2会非常卡,显卡跑不到满载。现在我在玩一些高画质游戏时可以效果调最高了,我是gtx750显卡,内核从4.6升级到4.9", "username": "来自陕西渭南的 Chrome Mobile 50.0|Android 5.1 用户", "date": "2017-03-11T03:23:09" }, { "postip": "101.207.6.231", "message": "linux普遍都不适合玩游戏吧,谁会用linux专门打游戏。显卡厂商都不愿意开源他们的驱动,因为这会曝露产品的设计细节。", "username": "来自四川的 Firefox 52.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3-11T14:51:26" }, { "postip": "123.120.86.57", "message": "赞赞赞!", "username": "linux [Chrome 56.0|Mac 10.11]", "date": "2017-03-11T18:45:33" }, { "postip": "112.117.181.14", "message": "能否贴一份xorg.conf的配置?我按照官方文档配也是黑屏", "username": "来自云南昆明的 Firefox 51.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3-11T21:57:41" }, { "postip": "119.6.105.160", "message": "好吧,我不想跟你争,也许你是对的,不过你说的这些问题我没遇到过,也许是因为我不用KDE的原因吧,几年前的Linux桌面是有很多问题,但现在我个人觉得已经非常稳定了,在稳定性和易用性方面已经超过Windows,但对于资深Windows用户来说想让他们转向另一种桌面环境是不太现实的(想当初我转向Linux花了2 个月时间去适应,对于资深的Windows用户来说完全不用Windows 2个月是很需要勇气的,所以我那段时间是很痛苦的),任何事情都扛不过习惯你说是不?从Windows转向Linux或MAC最大的问题就是不习惯,所以我们在这争论半天也没什么用,总之用户不接受,你再优秀也没卵用。<br />\r\n顺便说一下,我用的是Fedora+Cinnamon,推荐大家去试试,非常不错。", "username": "fanbt [Firefox 51.0|Fedora]", "date": "2017-03-12T08:34:35" }, { "postip": "36.149.210.136", "message": "我现在去安装试试。以前被fedora吓走过一次[哭笑]。", "username": "来自36.149.210.136的 Chrome 57.0|Mac 10.12 用户", "date": "2017-03-13T13:51:22" }, { "postip": "61.184.92.188", "message": "呵呵了", "username": "来自湖北十堰的 Android Browser|Android 4.3 用户", "date": "2017-08-29T09:06:26" } ]
[]
在过去几个月中,出于游戏目的,我们尝试了多种 GNU/Linux 发行版,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没有专为 Linux 游戏设计的完美的操作系统。
2017-03-08T09:13:00
2017-03-08T09:13:00
8,279
/article-8279-1.html
> > 告诉我们哪个 Linux 发行版对游戏支持的最好 > > > 在过去几个月中,出于游戏目的,我们尝试了多种 GNU/Linux 发行版,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没有专为 Linux 游戏设计的完美的操作系统。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8/091245im2p6pdo3uth6t3s.jpg) 我们都知道,游戏世界分成 Nvidia 和 AMD 两个阵营。现在,如果你使用的是 Nvidia 显卡,即使是五年前的一块显卡,也可以在大多数基于 Linux 的操作系统上使用,因为 Nvidia 差不多为其所有的 GPU 都提供了最新的视频驱动程序。 当然,这意味着如果你有一块 Nvidia GPU,在大多数 GNU/Linux 发行版上你不会有什么大问题。至少与游戏中的图形或其他性能问题无关,这种问题将严重影响你的游戏体验。 ### AMD Radeon 用户最好的游戏发行版 如果你使用 AMD Radeon GPU,事情会是完全不同的。我们都知道,AMD 的专有显卡驱动程序仍然需要大量的工作来兼容最新的 GNU/Linux 发行版本。所有的 AMD GPU ,即便是在最新的 X.Org 服务端和 Linux 内核版本上都是这样。 目前,AMDGPU-PRO 视频驱动程序只能在 Ubuntu 16.04 LTS、CentOS 6.8/7.3、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6.8/7.3、SUSE Linux Enterprise Desktop 和 Server 12 SP2 上运行。除了 Ubuntu 16.04 LTS 之外,我们不知道为什么 AMD 为所有这些面向服务器和企业级的操作系统提供支持。 我们不相信有 Linux 玩家会在这些系统上面玩游戏。[最新的 AMDGPU-PRO 更新](http://news.softpedia.com/news/amdgpu-pro-16-60-linux-driver-finally-adds-amd-radeon-hd-7xxx-8xxx-support-512280.shtml)终于支持了 HD 7xxx 和 8xxx 系列的 AMD Radeon GPU,但是如果我们不想使用 Ubuntu 16.04 LTS 呢? 另外,我们有 Mesa 3D 图形库,这在大多数发行版上都有。Mesa 图形栈为我们的 AMD GPU 提供了功能强大的开源 Radeon 和 AMDGPU 驱动程序,但是为了享受最好的游戏体验,你还需要拥有最新的 X.Org 服务端和 Linux 内核。 并不是所有的 Linux 操作系统都附带最新的 Mesa(13.0)、X.Org 服务端(1.19)和 Linux 内核(4.9)版本,它们支持较旧的 AMD GPU。有些系统只有其中一两种技术,但我们这些都需要,而且内核需要编译进 AMD Radeon Southern Islands 和 Sea Island 驱动来支持 AMDGPU。 我们发现整个情况相当令人沮丧,至少对于一些使用 AMD Radeon 老式显卡的玩家来说是这样的。现在,我们发现,使用 AMD Radeon HD 8xxx GPU 的最佳游戏体验只能通过使用 Git 获取到的 Mesa 17 以及 Linux 内核 4.10 RC 来实现。 所以我们现在请求你 - 如果你找到了玩游戏的完美的 GNU/Linux 发行版,无论你使用的是 AMD Radeon 还是 Nvidia GPU,但我们最感兴趣的是那些使用 AMD GPU 的玩家,请告知我们你使用的是什么发行版,设置是什么,能不能玩最新的游戏,或者有无体验问题。谢谢! --- via: <http://news.softpedia.com/news/the-best-operating-system-for-linux-gaming-which-one-do-you-use-and-why-512861.shtml> 作者:[Marius Nestor](http://news.softpedia.com/editors/browse/marius-nestor)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LFS 8.0 和 Beyond LFS 8.0 正式发布
jasminepeng
在此次 LFS 8.0 和 Beyond LFS 8.0 发布中所包含的最大的改变,是移除了 /lib 符号链接,用 /lib64 代替,并且彻底除去了 /usr/lib64。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8/211638eylsu8xzpccuuuuy.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8/211638eylsu8xzpccuuuuy.jpg
true
false
false
false
[ "LFC", "BlackArch" ]
新闻
{ "viewnum": 6388, "commentnum": 4, "favtimes": 1, "sharetimes": 1, "likes": 0 }
[ { "postip": "111.20.112.126", "message": "LFS的最新手册搞个PDF版滴很爽哦。谢谢社区能实现我的这个愿望", "username": "来自陕西西安的 Chrome 56.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3-09T09:50:26" }, { "postip": "117.182.146.150", "message": "本站的翻译会跟进不?", "username": "来自117.182.146.150的 Chrome 56.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3-09T09:52:04" }, { "postip": "118.122.120.11", "message": "惊呆了,原来 Beyond 也做系統这么久了。",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6.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3-09T11:07:04" }, { "postip": "123.120.86.57", "message": "会!", "username": "linux [Chrome 56.0|Mac 10.11]", "date": "2017-03-09T16:33:55" } ]
[ { "raid": 8438, "displayorder": 0 } ]
在此次 LFS 8.0 和 Beyond LFS 8.0 发布中所包含的最大的改变,是移除了 /lib 符号链接,用 /lib64 代替,并且彻底除去了 /usr/lib64。
2017-03-09T08:01:00
2017-03-09T08:01:00
8,280
/article-8280-1.html
来自 LFS(<ruby> 从零编译 Linux <rt> Linux From Scratch </rt></ruby>) 和 BLFS<ruby> (超越 LFS <rt> Beyond Linux From Scratch </rt></ruby> ) 项目的 Bruce Dubbs [宣布](http://lists.linuxfromscratch.org/pipermail/lfs-support/2017-February/050857.html) LFS 8.0 和 Beyond LFS 8.0 发布。就像项目名所说,该项目允许有经验的用户从零开始打造自己的 Linux 操作系统。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8/211638eylsu8xzpccuuuuy.jpg) LFS 8.0 和 Beyond LFS 8.0 都对部分最新 GNU/Linux 和开源组件提供支持,包括 GCC 6.2.0,GNU Binutils 2.27,以及 Glibc (GNU C Library) 2.24。 “LFS 发布版包括更新的 glibc-2.24、binutils-2.27,以及 gcc-6.2.0。共更新了 29 个包,修正了启动脚本,并更新了全书中的文字,” Bruce Dubbs 说。“BLFS 版本包括了在基本的 LFS 7.10 书之外的约 800 个包。” 为什么这次是大版本发布呢?因为在此次 LFS 8.0 和 Beyond LFS 8.0 发布中所包含的最大的改变,是移除了 `/lib` 符号链接,用 `/lib64` 代替,并且彻底除去了 `/usr/lib64`。 LFS 8.0 和 Beyond LFS 8.0 发布中另一个有趣的变化是增加了 `/usr/bin/ld.gold` 可用,目前这还不是默认启用。在 BLFS 8.0 书中有超过 775 个更新,包括一些格式和文字改变。 如果你想要从零开始打造你自己的 GNU/Linux 发行版,现在可以下载 [LFS 8.0](http://linux.softpedia.com/get/System/Installer-Setup/Linux-From-Scratch-1550.shtml) 和 [BLFS 8.0](http://linux.softpedia.com/get/Documentation/Beyond-Linux-From-Scratch-23359.shtml) 。建议访问项目的官方网站以获得启动该工作的更多信息。
一周开源新闻:systemd 233 发布
jasminepeng
更多: - BlackArch Linux 更新; - Wine 2.3 发布; - Mozilla Firefox 52.0 发布 Ubuntu 版本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8/212153pwlww9yr22zrhwla.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8/212153pwlww9yr22zrhwla.jpg
true
false
false
false
[ "systemd", "BlackArch" ]
新闻
{ "viewnum": 6702, "commentnum": 3, "favtimes": 0, "sharetimes": 1, "likes": 0 }
[ { "postip": "171.212.112.44", "message": "新闻好短^_^", "username": "bl520025 [Chrome 54.0|Windows 10]", "date": "2017-03-10T09:31:34" }, { "postip": "182.239.188.72", "message": "systemd 233333333 版本发布(滑稽~", "username": "来自澳大利亚的 Chrome 57.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3-11T15:47:05" }, { "postip": "123.120.86.57", "message": "233", "username": "linux [Chrome 56.0|Mac 10.11]", "date": "2017-03-11T18:46:40" } ]
[]
更多: - BlackArch Linux 更新; - Wine 2.3 发布; - Mozilla Firefox 52.0 发布 Ubuntu 版本
2017-03-08T21:22:21
2017-03-08T21:22:21
8,281
/article-8281-1.html
### 支持 Python 3 的 systemd 233 发布,同时有 70 多个改进与 Bug 修复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8/212153pwlww9yr22zrhwla.jpg) Lennart Poettering 3 月 1 日[宣布](https://lists.freedesktop.org/archives/systemd-devel/2017-March/038419.html),基于 Linux 操作系统的采用开源技术的 systemd 233 init 系统已普遍可用。 systemd 233 将很快进入各个发行版。它有很多改进,如果想确切知道更改或添加了哪些东西,可以查看 changelog。也可以关注软件库中你喜欢的发行版本中的 systemd 233,或者现在就下载 [tarball](http://linux.softpedia.com/get/System/Hardware/systemd-2863.shtml)。 ### CentOS 7 发布重要安全补丁 3 月 6 日,针对 CentOS 7 系列操作系统的用户,发布了一个重要的 Linux 核心安全补丁,以解决最近发现的 4 个漏洞。 这 4 个漏洞分别是: [CVE-2016-8630](https://www.redhat.com/security/data/cve/CVE-2016-8630.html), [CVE-2016-8655](https://www.redhat.com/security/data/cve/CVE-2016-8655.html),[CVE-2016-9083](https://www.redhat.com/security/data/cve/CVE-2016-9083.html),[CVE-2016-9084](https://www.redhat.com/security/data/cve/CVE-2016-9084.html)。 CentOS 7 系列操作系统的所有用户都应尽快更新到新核心版本。该问题还影响到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Desktop 7,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HPC Node 7,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Server 7,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Server TUS 7.3,以及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Workstation 7 等系统的用户。 ### BlackArch Linux 现在提供超过 1700 款渗透测试工具,新版本 ISO 已发布 3 月 1 日,基于 Arch Linux 的 BlackArch Linux 操作系统发布新版 ISO,该系统主要面向渗透测试人员和安全研究者群体。 发布的 [BlackArch Linux 2017-03-01](https://blackarch.org/blog.html) 预装了超出 1700 款渗透测试工具,建议访问 BlackArch Linux 的[官方站点](https://blackarch.org/) 以更好的了解 ISO 中包含的工具。 ### Wine 2.3 发布,并改进了 Mortal Kombat X、Kholat 和 Witcher 3 Wine 开发团队[宣布](https://www.winehq.org/news/2017030301)该开源且跨平台应用的新开发版本发布,可以让 Linux 和 Mac 用户安装使用仅为 Microsoft Windows 操作系统开发的应用和游戏。 Wine 2.3 为最新开发版本,这是在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稳定 Wine 2.0 大版本后的第三个版本。 根据[发布说明](https://www.winehq.org/announce/2.3),Wine 2.3 共解决了 41 个问题。 如果想要编译和安装,可以下载 [Wine 2.3 source tarball](http://linux.softpedia.com/get/System/Emulators/Wine-148.shtml),不过这只是发布前版本,不适合于日常使用。 ### Mozilla Firefox 52.0 已在所有支持的 Ubuntu Linux 系统上可用,请更新 3 月 7 日,Mozilla 宣布 Firefox 52.0 web 浏览器发布,随后很快宣布,Firefox 52.0 已登录所有支持的 Ubuntu Linux 操作系统的稳定软件库。包括 Ubuntu 12.04 LTS (Precise Pangolin),Ubuntu 14.04 LTS (Trusty Tahr),Ubuntu 16.04 LTS (Xenial Xerus),以及 Ubuntu 16.10 (Yakkety Yak) 系统。也就是说,你只需升级你的安装来获得新版本。 Canonical 还提供了关于如何升级 Ubuntu Linux 操作系统的详细指导,请参见: <https://wiki.ubuntu.com/Security/Upgrades>。
LXD 2.0 系列(十二):调试,及给 LXD 做贡献
Stéphane Graber
https://stgraber.org/2017/02/27/lxd-2-0-debugging-and-contributing-to-lxd-1212/
如果你想自己解决问题或通过实现你需要的功能来帮助改善LXD怎么办?如何构建,测试和贡献 LXD 代码库?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9/084700h3yy8gjg8gjgr4cd.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9/084700h3yy8gjg8gjgr4cd.jp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LXD" ]
容器与云
{ "viewnum": 6712, "commentnum": 0,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raid": 8274, "displayorder": 0 } ]
如果你想自己解决问题或通过实现你需要的功能来帮助改善LXD怎么办?如何构建,测试和贡献 LXD 代码库?
2017-03-09T08:50:00
2017-03-09T08:50:00
8,282
/article-8282-1.html
### 介绍 终于要结束了!这个大约一年前开始的这系列文章的最后一篇博文。 1. [LXD 入门](/article-7618-1.html) 2. [安装与配置](/article-7687-1.html) 3. [你的第一个 LXD 容器](/article-7706-1.html) 4. [资源控制](/article-8072-1.html) 5. [镜像管理](/article-8107-1.html) 6. [远程主机及容器迁移](/article-8169-1.html) 7. [LXD 中的 Docker](/article-8235-1.html) 8. [LXD 中的 LXD](/article-8257-1.html) 9. [实时迁移](/article-8263-1.html) 10. [LXD 和 Juju](/article-8273-1.html) 11. [LXD 和 OpenStack](/article-8274-1.html) 12. [调试,及给 LXD 做贡献](/article-8282-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9/084700h3yy8gjg8gjgr4cd.jpg) 如果你从一开始就关注了这个系列,你应该已经使用了 LXD 相当长的时间了,并且非常熟悉它的日常操作和功能。 但如果出现问题怎么办?你可以做什么来自己跟踪问题?如果你不能,你应该记录什么信息,以便上游可以跟踪问题? 如果你想自己解决问题或通过实现你需要的功能来帮助改善LXD怎么办?如何构建,测试和贡献 LXD 代码库? ### 调试 LXD 并填写 bug 报告 #### LXD 日志文件 `/var/log/lxd/lxd.log`: 这是 LXD 日志的主文件。为了避免它快速充满你的磁盘,默认只会记录 `INFO`、`WARNING` 或者 `ERROR` 级别的日志。你可以在 LXD 守护进程中使用 `–debug` 改变其行为。 `/var/log/lxd/CONTAINER/lxc.conf`: 每当你启动容器时,此文件将更新为传递给 LXC 的配置。 这里会展示容器将如何配置,包括其所有的设备、绑定挂载等等。 `/var/log/lxd/CONTAINER/forkexec.log`: 这个文件包含 LXC 命令执行失败时产生的错误。这个情况是非常罕见的,因为 LXD 通常会在发生之前处理大多数错误。 `/var/log/lxd/CONTAINER/forkstart.log`: 这个文件包含 LXC 在启动容器时的错误信息。含 LXC 命令执行失败时产生的错误。 #### CRIU 日志 (对于实时迁移) 如果使用 CRIU 进行容器实时迁移或实时快照,则每次生成 CRIU 转储或恢复转储时都会记录额外的日志文件。 这些日志也可以在 `/var/log/lxd/CONTAINER/` 中找到,并且有时间戳,以便你可以找到与你最近的操作所匹配的那些日志。它们包含 CRIU 转储和恢复的所有内容的详细记录,并且比典型的迁移/快照错误消息更容器理解。 #### LXD 调试消息 如上所述,你可以使用 `-debug` 选项将守护进程切换为执行调试日志记录。另一种方法是连接到守护进程的事件接口,它将显示所有日志条目,而不管配置的日志级别(即使是远程工作)。 举例说,对于 `lxc init ubuntu:16.04 xen` 来说, `lxd.log` 会是这样: ``` INFO[02-24|18:14:09] Starting container action=start created=2017-02-24T23:11:45+0000 ephemeral=false name=xen stateful=false used=1970-01-01T00:00:00+0000 INFO[02-24|18:14:10] Started container action=start created=2017-02-24T23:11:45+0000 ephemeral=false name=xen stateful=false used=1970-01-01T00:00:00+0000 ``` 而 `lxc monitor –type=logging` 会是: ``` metadata: context: {} level: dbug message: 'New events listener: 9b725741-ffe7-4bfc-8d3e-fe620fc6e00a' timestamp: 2017-02-24T18:14:01.025989062-05:00 type: logging metadata: context: ip: '@' method: GET url: /1.0 level: dbug message: handling timestamp: 2017-02-24T18:14:09.341283344-05:00 type: logging metadata: context: driver: storage/zfs level: dbug message: StorageCoreInit timestamp: 2017-02-24T18:14:09.341536477-05:00 type: logging metadata: context: ip: '@' method: GET url: /1.0/containers/xen level: dbug message: handling timestamp: 2017-02-24T18:14:09.347709394-05:00 type: logging metadata: context: ip: '@' method: PUT url: /1.0/containers/xen/state level: dbug message: handling timestamp: 2017-02-24T18:14:09.357046302-05:00 type: logging metadata: context: {} level: dbug message: 'New task operation: 2e2cf904-c4c4-4693-881f-57897d602ad3' timestamp: 2017-02-24T18:14:09.358387853-05:00 type: logging metadata: context: {} level: dbug message: 'Started task operation: 2e2cf904-c4c4-4693-881f-57897d602ad3' timestamp: 2017-02-24T18:14:09.358578599-05:00 type: logging metadata: context: ip: '@' method: GET url: /1.0/operations/2e2cf904-c4c4-4693-881f-57897d602ad3/wait level: dbug message: handling timestamp: 2017-02-24T18:14:09.366213106-05:00 type: logging metadata: context: driver: storage/zfs level: dbug message: StoragePoolInit timestamp: 2017-02-24T18:14:09.369636451-05:00 type: logging metadata: context: driver: storage/zfs level: dbug message: StoragePoolCheck timestamp: 2017-02-24T18:14:09.369771164-05:00 type: logging metadata: context: container: xen driver: storage/zfs level: dbug message: ContainerMount timestamp: 2017-02-24T18:14:09.424696767-05:00 type: logging metadata: context: driver: storage/zfs name: xen level: dbug message: ContainerUmount timestamp: 2017-02-24T18:14:09.432723719-05:00 type: logging metadata: context: container: xen driver: storage/zfs level: dbug message: ContainerMount timestamp: 2017-02-24T18:14:09.721067917-05:00 type: logging metadata: context: action: start created: 2017-02-24 23:11:45 +0000 UTC ephemeral: "false" name: xen stateful: "false" used: 1970-01-01 00:00:00 +0000 UTC level: info message: Starting container timestamp: 2017-02-24T18:14:09.749808518-05:00 type: logging metadata: context: ip: '@' method: GET url: /1.0 level: dbug message: handling timestamp: 2017-02-24T18:14:09.792551375-05:00 type: logging metadata: context: driver: storage/zfs level: dbug message: StorageCoreInit timestamp: 2017-02-24T18:14:09.792961032-05:00 type: logging metadata: context: ip: '@' method: GET url: /internal/containers/23/onstart level: dbug message: handling timestamp: 2017-02-24T18:14:09.800803501-05:00 type: logging metadata: context: driver: storage/zfs level: dbug message: StoragePoolInit timestamp: 2017-02-24T18:14:09.803190248-05:00 type: logging metadata: context: driver: storage/zfs level: dbug message: StoragePoolCheck timestamp: 2017-02-24T18:14:09.803251188-05:00 type: logging metadata: context: container: xen driver: storage/zfs level: dbug message: ContainerMount timestamp: 2017-02-24T18:14:09.803306055-05:00 type: logging metadata: context: {} level: dbug message: 'Scheduler: container xen started: re-balancing' timestamp: 2017-02-24T18:14:09.965080432-05:00 type: logging metadata: context: action: start created: 2017-02-24 23:11:45 +0000 UTC ephemeral: "false" name: xen stateful: "false" used: 1970-01-01 00:00:00 +0000 UTC level: info message: Started container timestamp: 2017-02-24T18:14:10.162965059-05:00 type: logging metadata: context: {} level: dbug message: 'Success for task operation: 2e2cf904-c4c4-4693-881f-57897d602ad3' timestamp: 2017-02-24T18:14:10.163072893-05:00 type: logging ``` `lxc monitor` 的格式有点不同于每个条目都缩合成一行的日志文件,但更重要的是,你可以看到所有 `level:dbug` 条目。 ### 如何报告 bug #### LXD 的 bug 最好报告 bug 的地方是 <https://github.com/lxc/lxd/issues>。确保完整填写了 bug 报告模板中的内容,这些信息可以节省我们我们时间来复现环境。 #### Ubuntu 的 bug 如果你发现 Ubuntu 包本身有问题,无法安装、升级或删除。或者遇到 LXD init 脚本的问题。报告此类错误的最好是在 Launchpad 上。 在 Ubuntu 系统上,你可以使用:`ubuntu-bug lxd` ,它将自动包括一些日志文件和包信息供我们查看。 #### CRIU 的 bug 与 CRIU 相关的 Bug,你可以通过 CRIU 的错误输出发现,你应该在 Launchpad 上报告这些:`ubuntu-bug criu` 请注意,通过 LXD 使用 CRIU 属于测试版功能,除非你愿意通过 Canonical 的支持合同付费支持,要么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查看你的错误报告。 ### 贡献给 LXD LXD 用 [Go](https://golang.org/) 写成并[托管在 Github](https://github.com/lxc/lxd)。我们欢迎任外部的贡献。为 LXD 贡献不需要 CLA 或类似的法律协议签署,只是通常的开发者所有权证书(`Signed-off-by:` 行)。 在我们的问题追踪器工具中,我们列有许多潜在的功能需求,新的贡献者可以以此作为良好的起点。通常最好在开始处理代码先发出 issue,这样每个人都知道你正在做这项工作,以便我们可以提供一些早期反馈。 #### 从源码源码构建 LXD 这里有上游的维护说明:<https://github.com/lxc/lxd#building-from-source> 你需要在 Github 上 fork 上游仓库,然后将你的更改推送到你的分支。我们建议每天 rebase 上游的 LXD,因为我们倾向于定期合并更改。 #### 运行测试套件 LXD 维护了两套测试集,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你可以用下面的命令测试所有: ``` sudo -E make check ``` 要只运行单元测试,使用: ``` sudo -E go test ./... ``` 要运行集成测试,使用: ``` cd test sudo -E ./main.sh ``` 后者支持相当多的环境变量来测试各种存储后端、禁用网络测试、使用 ramdisk 或只是调整日志输出。其中一些是: * `LXD_BACKEND`:`btrfs`、`dir`、`lvm` 或 `zfs`” 之一(默认为 `dir`) 运行 LXD 存储驱动程序相关的所有测试。 * `LXD_CONCURRENT`:`true` 或 `false`(默认为 `false`) 这启用一些额外的并发测试。 * `LXD_DEBUG`:`true` 或 `false`(默认为 `false`) 记录所有 shell 命令,并在调试模式下运行所有​​ LXD 命令。 * `LXD_INSPECT`:`true` 或 `false`(默认为 `false`) 测试程序会在故障时挂起,以便你可以检查环境。 * `LXD_LOGS`:将所有 `LXD` 日志文件转储到的目录(默认为 “”) 所有生成的 LXD 守护进程的 `logs` 目录将被复制到此路径。 * `LXD_OFFLINE`:`true` 或 `false`(默认为 `false`) 禁用任何依赖于外部网络连接的测试。 * `LXD_TEST_IMAGE`: unified 格式的 LXD 镜像的路径(默认为 “”) 可以使用自定义测试镜像,而不是默认的最小 busybox 镜像。 * `LXD_TMPFS`:`true` 或 `false`(默认为 `false`) 在 `tmpfs` 安装中运行整个测试套件,这会使用相当多的内存,但会使测试速度明显更快。 * `LXD_VERBOSE`:`true` 或 `false`(默认为 `false`) 不太极端的 `LXD_DEBUG` 版本。shell 命令仍然会记录,但 `-debug` 不会传递给 LXC 命令,LXD 守护进程只能使用 `-verbose` 运行。 测试程序将在实际运行之前提醒你任何缺失的依赖项。在相当快的机器上运行该测试可在 10 分钟内完成。 #### 发送你的分支 发送拉取请求(PR)之前,你需要确认: * 你已经 rebase 了上游分支 * 你的所有提交信息都包括 `Signed-off-by: First Last <email>` 这行 * 已删除任何你的临时调试代码 * 你已经将相关的提交 squash 在一起,以保持你的分支容易审查 * 单元和集成测试全部通过 一切完成后,在 Github 上发起一个拉取请求。我们的 [Jenkins](https://jenkins.linuxcontainers.org/) 将验证提交是否全部有 `signed-off`,在 MacOS 和 Windows 上的测试将自动执行,如果看起来不错,我们将触发一个完整的 Jenkins 测试,它将在所有存储后端、32 位和 64 位以及我们关心的所有 Go 版本上测试你的分支。 假设我们有人触发了 Jenkins,这通常需要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 一旦所有测试完成,我们对代码本身感到满意,你的分支将会被合并,你的代码会出现在下一个 LXD 发布中。如果更改适用于 LXD stable-2.0 分支,我们将为你向后移植。 ### 总结 我希望这个系列的博客文章有助于你了解什么是 LXD,以及它可以做什么! 本系列的范围仅限于 LXD(2.0.x),但我们也为那些想要最新功能的用户提供每月功能版本。你可以找到一些其他涵盖了原来的 [LXD 2.0系列文章](https://stgraber.org/2016/03/11/lxd-2-0-blog-post-series-012/)中列出的功能的博客文章。 ### 额外的信息 LXD 的主站在: <https://linuxcontainers.org/lxd> LXD 的 GitHub 开发仓库: <https://github.com/lxc/lxd> LXD 的邮件列表: [https://lists.linuxcontainers.org](https://lists.linuxcontainers.org/) LXD 的 IRC 频道:#lxcontainers on irc.freenode.net 在线尝试 LXD: <https://linuxcontainers.org/lxd/try-it> --- 作者简介:我是 Stéphane Graber。我是 LXC 和 LXD 项目的领导者,目前在加拿大魁北克蒙特利尔的家所在的 Canonical 有限公司担任 LXD 的技术主管。 --- via: <https://stgraber.org/2017/02/27/lxd-2-0-debugging-and-contributing-to-lxd-1212/> 作者:[Stéphane Graber](https://stgraber.org/author/stgraber/)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如何在 Debian 和 Ubuntu 上安装 MariaDB 10
Aaron Kili
http://www.tecmint.com/install-mariadb-in-ubuntu-and-debian/
MariaDB 是深受欢迎的数据库管理服务器软件 MySQL 的一个自由开源的分支。它由 MySQL 的原开发者在 GPLv2(通用公共许可证 2 版)下开发,并保持开源。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9/093831px5p3jo36oa3qmxv.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9/093831px5p3jo36oa3qmxv.jpg
true
false
true
ucasFL
false
[ "MySQL", "MariaDB" ]
技术
{ "viewnum": 12984, "commentnum": 0,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MariaDB 是深受欢迎的数据库管理服务器软件 MySQL 的一个自由开源的分支。它由 MySQL 的原开发者在 GPLv2(通用公共许可证 2 版)下开发,并保持开源。
2017-03-09T09:38:00
2017-03-09T09:38:00
8,283
/article-8283-1.html
MariaDB 是深受欢迎的数据库管理服务器软件 MySQL 的一个自由开源的分支。它由 MySQL 的原开发者在 GPLv2(通用公共许可证 2 版)下开发,并保持开源。 它被设计来实现 MySQL 的高兼容性。对于初学者,可以阅读 [MariaDB vs MySQL](https://mariadb.com/kb/en/mariadb/mariadb-vs-mysql-features/) 来了解关于它们的特性的更多信息。更重要的是,它被一些大公司/组织使用,比如 Wikipedia、WordPress.com 和 Google plus ,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向你们展示如何在 Debian 和 Ubuntu 发行版中安装 MariaDB 10.1 稳定版。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9/093831px5p3jo36oa3qmxv.jpg) ### 在 Debian 和 Ubuntu 上安装 MariaDB 1、在安装之前 MariaDB 之前,你需要通过下面的命令导入仓库密匙并获取 MariaDB 仓库 **在 Debian Unstable (Sid) 上** ``` $ sudo apt-get install software-properties-common $ sudo apt-key adv --recv-keys --keyserver keyserver.ubuntu.com 0xF1656F24C74CD1D8 $ sudo add-apt-repository 'deb [arch=amd64,i386] http://www.ftp.saix.net/DB/mariadb/repo/10.1/debian sid main' ``` **在 Debian 9 (Stretch) 上** ``` $ sudo apt-get install software-properties-common $ sudo apt-key adv --recv-keys --keyserver keyserver.ubuntu.com 0xF1656F24C74CD1D8 $ sudo add-apt-repository 'deb [arch=amd64] http://www.ftp.saix.net/DB/mariadb/repo/10.1/debian stretch main' ``` **在 Debian 8 (Jessie) 上** ``` $ sudo apt-get install software-properties-common $ sudo apt-key adv --recv-keys --keyserver keyserver.ubuntu.com 0xcbcb082a1bb943db $ sudo add-apt-repository 'deb [arch=amd64,i386,ppc64el] http://www.ftp.saix.net/DB/mariadb/repo/10.1/debian jessie main' ``` **在 Debian 7 (Wheezy) 上** ``` $ sudo apt-get install python-software-properties $ sudo apt-key adv --recv-keys --keyserver keyserver.ubuntu.com 0xcbcb082a1bb943db $ sudo add-apt-repository 'deb [arch=amd64,i386] http://www.ftp.saix.net/DB/mariadb/repo/10.1/debian wheezy main' ``` **在 Ubuntu 16.10 (Yakkety Yak) 上** ``` $ sudo apt-get install software-properties-common $ sudo apt-key adv --recv-keys --keyserver hkp://keyserver.ubuntu.com:80 0xF1656F24C74CD1D8 $ sudo add-apt-repository 'deb [arch=amd64,i386] http://www.ftp.saix.net/DB/mariadb/repo/10.1/ubuntu yakkety main' ``` **在 Ubuntu 16.04 (Xenial Xerus) 上** ``` $ sudo apt-get install software-properties-common $ sudo apt-key adv --recv-keys --keyserver hkp://keyserver.ubuntu.com:80 0xF1656F24C74CD1D8 $ sudo add-apt-repository 'deb [arch=amd64,i386,ppc64el] http://www.ftp.saix.net/DB/mariadb/repo/10.1/ubuntu xenial main' ``` **在 Ubuntu 14.04 (Trusty) 上** ``` $ sudo apt-get install software-properties-common $ sudo apt-key adv --recv-keys --keyserver hkp://keyserver.ubuntu.com:80 0xcbcb082a1bb943db $ sudo add-apt-repository 'deb [arch=amd64,i386,ppc64el] http://www.ftp.saix.net/DB/mariadb/repo/10.1/ubuntu trusty main' ``` 2、 然后,更新系统安装包列表,并像下面这样安装 MariaDB 服务器: ``` $ sudo apt-get update $ sudo apt-get install mariadb-server ``` 安装过程中,将会请求你配置 MariaDB 服务器;在下面的页面中设置一个安全的 root 用户密码: ![Set New Root Password for MariaDB](/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9/093844ye4nfvn99p784bby.png) *为 MariaDB 设置新的 Root 密码* 再次输入密码并按下回车键来继续安装。 ![Repeat MariaDB Password](/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9/093844zpl8njiaz81xp1w9.png) *再次输入 MariaDB 密码* 当 MariaDB 安装包安装完成以后,启动数据库服务器守护进程,同时启用它,使得在下次开机时它能够像下面这样自动启动: ``` ------------- On SystemD Systems ------------- $ sudo systemctl start mariadb $ sudo systemctl enable mariadb $ sudo systemctl status mariadb ------------- On SysVinit Systems ------------- $ sudo service mysql start $ chkconfig --level 35 mysql on OR $ update-rc.d mysql defaults $ sudo service mysql status ``` ![Start MariaDB Servic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9/093845kol9io39rlmpp3lo.png) *开启 MariaDB 服务* 4、 然后,运行 `mysql_secure_installation` 脚本来保护数据库,在这儿你可以: 1. 设置 root 密码(如果在上面的配置环节你没有进行设置的话)。 2. 禁止远程 root 登录 3. 移除测试数据库 4. 移除匿名用户 5. 重载权限配置 ``` $ sudo mysql_secure_installation ``` ![Secure MariaDB Installation](/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9/093845i2ixc3yxec3mc522.png) *保护 MariaDB 安装* 5、 一旦数据库服务器受保护以后,可以使用下面的 shell 命令查看已安装版本和登录 MariaDB: ``` $ mysql -V $ mysql -u root -p ``` ![Check MariaDB Version](/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9/093846n2g0jy5g2pkuadwe.png) *查看 MariaDB 版本* 开始学习 MySQL/MariaDB, 请阅读: 1. [MySQL / MariaDB 初学者学习指南 — Part 1](http://www.tecmint.com/learn-mysql-mariadb-for-beginners/) 2. [MySQL / MariaDB 初学者学习指南 — Part 2](http://www.tecmint.com/learn-mysql-mariadb-advance-functions-sql-queries/) 3. [MySQL 基本数据库管理命令 — Part III](http://www.tecmint.com/gliding-through-database-mysql-in-a-nutshell-part-i/) 4. [针对数据库管理员的 20 个 MySQL (Mysqladmin) 命令 — Part IV](http://www.tecmint.com/mysqladmin-commands-for-database-administration-in-linux/) 查看在 Linux 中[监控 MySQL/MariaDB 性能](http://www.tecmint.com/mysql-performance-monitoring/)的四个有用的命令行工具,同时浏览 [15 个有用的 MySQL/MariaDB 性能调整和优化技巧](http://www.tecmint.com/mysql-mariadb-performance-tuning-and-optimization/)。 这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了。在这篇文章中,我向你们展示了如何在 Debian 和 Ubuntu 的不同发行版中安装 MariaDB 10.1 稳定版。你可以通过下面的评论框给我们提任何问题或者想法。 --- 作者简介: Aaron Kili 是 Linux 和 F.O.S.S 爱好者,将来的 Linux 系统管理员和网络开发人员,目前是 TecMint 的内容创作者,他喜欢用电脑工作,并坚信分享知识。 --- via: <http://www.tecmint.com/install-mariadb-in-ubuntu-and-debian/> 作者:[Aaron Kili](http://www.tecmint.com/author/aaronkili/) 译者:[ucasFL](https://github.com/ucasFL)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如何在 Ubuntu 中升级到最新内核
Gabriel Cánepa
http://www.tecmint.com/upgrade-kernel-in-ubuntu/
每过段时间,就有新的设备和技术出来,因此如果我们想要充分利用它,保持最新的 Linux 内核就显得很重要。此外,更新系统内核将使我们能够利用新的内核优化,并且它还可以帮助我们避免在早期版本中发现的漏洞。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9/095734qb3y4q02zsraz1m6.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9/095734qb3y4q02zsraz1m6.jp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内核", "升级" ]
技术
{ "viewnum": 66096, "commentnum": 8, "favtimes": 6,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222.210.108.99", "message": "谢谢作者,使用mint也能享受arch类的待遇了,呵呵",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6.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3-09T10:56:27" }, { "postip": "124.248.220.144", "message": "mint有自带的内核更新程序,而且不建议mint用ubuntu的内核", "username": "来自香港的 Chrome 56.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3-09T16:51:08" }, { "postip": "218.94.148.106", "message": "虽然我用Arch作为主系统V,但是看到本文的错误我还是要热心指出的。Ubuntu是debian的衍生版,mint是Ubuntu的衍生。文章开头第二段我觉得有歧义。<br />\r\n<br />\r\n看到评论说Arch的待遇,也不完全是。Arch虽然很激进,但是不对于内核这一块,我编译的OrangePiZero的内核合适实时内核4.10 而Arch用的却是4.9.8的内核,准确说Ubuntu建议跟新到长期支持内核,不要用测试版的,可以体验一下实时内核。本来Ubuntu就不稳定。", "username": "不着调的小男生 [Chrome 55.0|Windows 7]", "date": "2017-03-09T17:30:24" }, { "postip": "123.120.86.57", "message": "对对,Debian 是 Ubuntu 之母。这一点错了。", "username": "linux [Chrome 56.0|Mac 10.11]", "date": "2017-03-09T17:54:45" }, { "postip": "222.210.108.99", "message": "准备好了在 Ubuntu 16.04 或其上下游衍生版本(如 Debian 和 Linux Mint)中更新你的内核了么?仔细看哦,是“或其上下游版本呢,呵呵",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6.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3-10T09:05:55" }, { "postip": "123.120.86.57", "message": "没办法,原文用的是“衍生版本”(derivatives),经贴主提醒,发现这个不严谨的地方,就修改成“上下游衍生版本”了&nbsp;&nbsp;:-d", "username": "linux [Chrome 56.0|Mac 10.11]", "date": "2017-03-11T18:49:02" }, { "postip": "183.208.31.21", "message": "吐槽一下,按照上述介绍,我成功地更新了我笔记本电脑上的 Ubuntu 内核。重启后无线网卡不能用了。", "username": "来自江苏南京的 Chrome 47.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3-13T18:22:36" }, { "postip": "115.132.93.49", "message": "要注意官网所提供的网卡驱动,<br />\r\n他们都有说明内核可用的版本<br />\r\n<br />\r\n如果内核超过支持的版本, <br />\r\n那就要上网查一查是否有人在开发可用的驱动..", "username": "yomun [Chrome 57.0|GNU/Linux]", "date": "2017-04-05T20:14:55" } ]
[ { "raid": 8310, "displayorder": 0 } ]
每过段时间,就有新的设备和技术出来,因此如果我们想要充分利用它,保持最新的 Linux 内核就显得很重要。此外,更新系统内核将使我们能够利用新的内核优化,并且它还可以帮助我们避免在早期版本中发现的漏洞。
2017-03-09T09:57:00
2017-03-09T09:57:00
8,284
/article-8284-1.html
每过段时间,就有新的设备和技术出来,因此如果我们想要充分利用它,保持最新的 Linux 内核就显得很重要。此外,更新系统内核将使我们能够利用新的内核优化,并且它还可以帮助我们避免在早期版本中发现的漏洞。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9/095734qb3y4q02zsraz1m6.jpg) **建议阅读:** [如何升级 CentOS 7内核](http://www.tecmint.com/install-upgrade-kernel-version-in-centos-7/) 准备好了在 Ubuntu 16.04 或其上下游衍生版本(如 Debian 和 Linux Mint)中更新你的内核了么?如果准备好了,请你继续阅读! ### 第一步:检查安装的内核版本 要发现当前系统安装的版本,我们可以: ``` $ uname -sr ``` 下面的截图显示了在 Ubuntu 16.04 server 中上面命令的输出: ![Check Kernel Version in Ubuntu](/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9/095741hqpwmzawwapzdtga.png) *在 Ubuntu 中检查内核版本* ### 第二步:在 Ubuntu 16.04 中升级内核 要升级 Ubuntu 16.04 的内核,打开 [http://kernel.ubuntu.com/~kernel-ppa/mainline/](http://kernel.ubuntu.com/%7Ekernel-ppa/mainline/) 并选择列表中需要的版本(发布此文时最新内核是 4.10.1)。 接下来,根据你的系统架构下载 `.deb` 文件: 对于 64 位系统: ``` $ wget http://kernel.ubuntu.com/~kernel-ppa/mainline/v4.10.1/linux-headers-4.10.1-041001_4.10.1-041001.201702260735_all.deb $ wget http://kernel.ubuntu.com/~kernel-ppa/mainline/v4.10.1/linux-headers-4.10.1-041001-generic_4.10.1-041001.201702260735_amd64.deb $ wget http://kernel.ubuntu.com/~kernel-ppa/mainline/v4.10.1/linux-image-4.10.1-041001-generic_4.10.1-041001.201702260735_amd64.deb ``` 这是 32 位系统: ``` $ wget http://kernel.ubuntu.com/~kernel-ppa/mainline/v4.10.1/linux-headers-4.10.1-041001_4.10.1-041001.201702260735_all.deb $ wget http://kernel.ubuntu.com/~kernel-ppa/mainline/v4.10.1/linux-headers-4.10.1-041001-generic_4.10.1-041001.201702260735_i386.deb $ wget http://kernel.ubuntu.com/~kernel-ppa/mainline/v4.10.1/linux-image-4.10.1-041001-generic_4.10.1-041001.201702260735_i386.deb ``` 下载完成这些所有内核文件后,如下安装: ``` $ sudo dpkg -i *.deb ``` 安装完成后,重启并验证新的内核已经被使用了: ``` $ uname -sr ``` 就是这样。你下载就可以使用比 Ubuntu 16.04 默认安装的内核的更新版本了。 ### 总结 本文我们展示了如何在 Ubuntu 系统上轻松升级Linux内核。这里还有另一个流程,但我们在这里没有展示,因为它需要从源代码编译内核,这不推荐在生产 Linux 系统上使用。 如果你仍然有兴趣编译内核作为一个学习经验,你可以在 [Kernel Newbies](https://kernelnewbies.org/KernelBuild) 网站中得到指导该如何做。 一如既往,如果你对本文有任何问题或意见,请随时使用下面的评论栏。 --- 作者简介: Gabriel Cánepa - 一位来自阿根廷圣路易斯梅塞德斯镇 (Villa Mercedes, San Luis, Argentina) 的 GNU/Linux 系统管理员,Web 开发者。就职于一家世界领先级的消费品公司,乐于在每天的工作中能使用 FOSS 工具来提高生产力。 --- via: <http://www.tecmint.com/upgrade-kernel-in-ubuntu/> 作者:[Gabriel Cánepa](http://www.tecmint.com/author/gacanepa/)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Linux 发行版简介系列:Linux 是什么?
sumit rohankar
http://www.techphylum.com/2014/05/what-is-linux-brief-description.html
简单来说, Linux 是一个类 Unix 的开源操作系统。 就像 Windows 或者 Mac OS 一样。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9/221735iz2ipq5zrjuuo8hi.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9/221735iz2ipq5zrjuuo8hi.jpg
true
false
true
ucasFL
false
[ "Linux", "发行版" ]
观点
{ "viewnum": 11168, "commentnum": 2,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4.135.229.127", "message": "Linux不是&quot;基于&quot;Unix的吧?应该将基于换成&quot;类&quot;", "username": "来自贵州的 Chrome Mobile 55.0|Android 5.1 用户", "date": "2017-03-09T23:55:20" }, { "postip": "123.120.86.57", "message": "嗯,原文这样的用词确实不是很符合常规的看法,我修改下。", "username": "linux [Chrome 56.0|Mac 10.11]", "date": "2017-03-10T08:06:02" } ]
[]
简单来说, Linux 是一个类 Unix 的开源操作系统。 就像 Windows 或者 Mac OS 一样。
2017-03-09T22:17:00
2017-03-09T22:17:00
8,285
/article-8285-1.html
正如上面的问题所述,我们将要了解: ### Linux 是什么?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9/221735iz2ipq5zrjuuo8hi.jpg) 简单来说, Linux 是一个类 Unix 的开源操作系统。 就像 Windows 或者 Mac OS 一样。 1991 年 10 月 5 日, Linus Torvalds 首次发布 Linux 内核。 Linux 内核是 Linux 系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 Linux 主要用于多种服务器和超级计算机等。它也被用于手机操作系统,比如 Android 操作系统是基于 Linux 内核的。 在早期,Linux 作为一个免费的操作系统被用于基于 Intel ×86 的个人电脑上。因为 Linux 是一个开源操作系统,所以它的源代码可以被修改或使用,也可以在有 GPL(通用公共许可证)这样许可证下被任何人发布。简而言之,如果具备一定知识,知道自己在干什么,那么任何人都可以从 Linux 那儿获得自己的操作系统。正因此,才有了许多 Linux 发行版。 ### 那么, Linux 发行版是什么? 它是基于 Linux 内核的一个操作系统。它带有用户可以使用的软件集合。更多的,它还包含系统管理包。目前有许多 Linux 发行版。因为我们不能数清目前所有的 Linux 发行版,所以我们来看一下一些有名的版本: Ubuntu、Fedora、Opensuse、Red hat Linux 和 Debian 等是几个非常受欢迎的 Linux 发行版。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9/221602tlm5awppelrlylmt.jpg) *Ubuntu, 一个非常受欢迎的 Linux 发行版和第三受欢迎的操作系统* Linux 发行版是一个已经准备好可以在个人电脑上安装的完整包。一旦用户在桌面或者服务器上安装了 Linux 发行版,就可以使用各种现成的软件和应用程序。现在,很多 Linux 发行版都具有很好的图形用户界面(GUI),这使得它们成为 Windows 系统或 Mac 系统的一个很好的替代品。 目前, Linux 发行版在性能、界面、可访问性以及最重要的 - 用户友好性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一些发行版比如 Ubuntu 和 Linux mint 等,随着用户数量的一天天增加,赢得了很好的市场地位。 Ubuntu 是紧随 Windows 和 Mac 第三受欢迎的操作系统。 对以上做个总结,那就是 Linux 是一个非常强大的操作系统(是的,它很强大)。日复一日,它将获得更多的用户影响力和声誉。所以,如果你还没有在你的电脑上尝试过使用任何 Linux 系统,那么我建议你尝试一下。我们敢保证, Linux 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 via: <http://www.techphylum.com/2014/05/what-is-linux-brief-description.html?m=1> 作者:[sumit rohankar](https://plus.google.com/112160169713374382262) 译者:[ucasFL](https://github.com/ucasFL)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如何在 Linux 启动时自动执行命令或脚本
Gabriel Cánepa
http://www.tecmint.com/auto-execute-linux-scripts-during-reboot-or-startup/
我一直很好奇,在启动 Linux 系统并登录的过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按下开机键或启动一个虚拟机,你就启动了一系列事件,之后会进入到一个功能完备的系统中,有时,这个过程不到一分钟。当你注销或者关机时,也是这样。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9/223114d93o0ucbunzncuc3.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9/223114d93o0ucbunzncuc3.jpg
true
false
true
zhb127
false
[ "脚本", "启动" ]
技术
{ "viewnum": 34606, "commentnum": 0, "favtimes": 5,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我一直很好奇,在启动 Linux 系统并登录的过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按下开机键或启动一个虚拟机,你就启动了一系列事件,之后会进入到一个功能完备的系统中,有时,这个过程不到一分钟。当你注销或者关机时,也是这样。
2017-03-09T22:31:00
2017-03-09T22:31:00
8,286
/article-8286-1.html
我一直很好奇,在[启动 Linux 系统并登录](http://www.tecmint.com/linux-boot-process/)的过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按下开机键或启动一个虚拟机,你就启动了一系列事件,之后会进入到一个功能完备的系统中,有时,这个过程不到一分钟。当你注销或者关机时,也是这样。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9/223114d93o0ucbunzncuc3.jpg) 更有意思的是,在系统启动以及用户登录或注销时,还可以让系统执行特定的操作。 本文,我们将探讨一下在 Linux 操作系统中实现这些目标的传统方法。 **注意**:我们假定使用的是 **Bash** 作为登录及注销的主 Shell。如果你使用的是其他 Shell,那么有些方法可能会无效。如果有其他的疑问,请参考对应的 Shell 文档。 ### 在启动时执行 Linux 脚本 有两种传统的方法可以实现在启动时执行命令或脚本: #### 方法 #1 - 使用 cron 任务 除了常用格式(分 / 时 / 日 / 月 / 周)外,[cron 调度器](http://www.tecmint.com/11-cron-scheduling-task-examples-in-linux/)还支持 `@reboot` 指令。这个指令后面的参数是脚本(启动时要执行的那个脚本)的绝对路径。 然而,这种方法需要注意两点: * a) cron 守护进程必须处于运行状态(通常情况下都会运行),同时 * b) 脚本或 crontab 文件必须包含需要的环境变量(如果有的话,参考 StackOverflow 获取更多详细内容)。 #### 方法 #2 - 使用 /etc/rc.d/rc.local 这个方法对于 systemd-based 发行版 Linux 同样有效。不过,使用这个方法,需要授予 `/etc/rc.d/rc.local` 文件执行权限: ``` # chmod +x /etc/rc.d/rc.local ``` 然后在这个文件底部添加脚本。 下图说明如何分别使用 cron 任务和 rc.local 运行两个示例脚本(`/home/gacanepa/script1.sh` 和 `/home/gacanepa/script2.sh`)。 script1.sh: ``` #!/bin/bash DATE=$(date +'%F %H:%M:%S') DIR=/home/gacanepa echo "Current date and time: $DATE" > $DIR/file1.txt ``` script2.sh: ``` #!/bin/bash SITE="Tecmint.com" DIR=/home/gacanepa echo "$SITE rocks... add us to your bookmarks." > $DIR/file2.txt ``` ![启动时执行 Linux 脚本](/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09/223200cqcddcizihvhadwc.png) \*启动时执行 Linux 脚本 \* 记住,一定要提前给两个示例脚本授予执行权限: ``` $ chmod +x /home/gacanepa/script1.sh $ chmod +x /home/gacanepa/script2.sh ``` ### 在登录或注销时执行 Linux 脚本 要在登录或注销时执行脚本,分别需要使用 `~.bash_profile` 和 `~.bash_logout` 文件。多数情况下,后者需要手动创建。在每个文件的底部,添加调用脚本代码,如前面例中所示,就可以实现这个功能。 ### 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如何在启动、登录以及注销系统时执行脚本。如果你有其他的方法可以补充,请使用下面的评论表给我们指出,我们期待您的回应! --- 作者简介: Gabriel Cánepa 是 GNU/Linux 系统管理员, 阿根廷圣路易斯 Villa Mercedes 的 web 开发人员。他为一家国际大型消费品公司工作,在日常工作中使用 FOSS 工具以提高生产力,并从中获得极大乐趣。 --- via: <http://www.tecmint.com/auto-execute-linux-scripts-during-reboot-or-startup/> 作者:[Gabriel Cánepa](http://www.tecmint.com/author/gacanepa/) 译者:[zhb127](https://github.com/zhb127)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使用 Orange Pi 搭建 Time Machine 服务器
MIKE WILMOTH
http://piboards.com/2017/02/13/orange-pi-as-time-machine-server/
我的工作之一是为各类家用计算机安排进行自动备份,包括存放重要数据的一组 Mac 计算机。我决定使用运行 Armbian Linux 的便宜的 Orange Pi 做实验,目的是希望 Time Machine 可以通过网络使用挂载在 Orange Pi 主板上的 USB 驱动器。在这种情况下,我找到并成功地安装了 Netatalk。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0/084716wwu3ut2dr6rwm3ma.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0/084716wwu3ut2dr6rwm3ma.png
true
false
true
beyondworld
false
[ "Time Machine", "备份", "Mac", "Orange Pi" ]
桌面应用
{ "viewnum": 8449, "commentnum": 0,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我的工作之一是为各类家用计算机安排进行自动备份,包括存放重要数据的一组 Mac 计算机。我决定使用运行 Armbian Linux 的便宜的 Orange Pi 做实验,目的是希望 Time Machine 可以通过网络使用挂载在 Orange Pi 主板上的 USB 驱动器。在这种情况下,我找到并成功地安装了 Netatalk。
2017-03-10T08:47:11
2017-03-10T08:47:11
8,287
/article-8287-1.html
![Orange Pi as Time Machine Server](/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0/084716wwu3ut2dr6rwm3ma.png) 我的工作之一是为各类家用计算机安排进行自动备份,包括存放重要数据的一组 Mac 计算机。我决定使用运行 [Armbian Linux](https://www.armbian.com/) 的便宜的 [Orange Pi](https://www.amazon.com/gp/product/B018W6OTIM/ref=as_li_tl?ie=UTF8&tag=piboards-20&camp=1789&creative=9325&linkCode=as2&creativeASIN=B018W6OTIM&linkId=08bd6573c99ddb8a79746c8590776c39) 做实验,目的是希望 [Time Machine](https://support.apple.com/kb/PH25710?locale=en_US) 可以通过网络使用挂载在 Orange Pi 主板上的 USB 驱动器。在这种情况下,我找到并成功地安装了 Netatalk。 [Netatalk](http://netatalk.sourceforge.net/) 是一个用作苹果文件服务器的开源软件。通过 [Avahi](https://en.wikipedia.org/wiki/Avahi_(software)) 和 Netatalk 配合运行,你的 Mac 设备能够识别网络上的 Orange Pi 设备,甚至会将 Orange pi 设备当作 “Mac” 类型的设备。这使得你能够手动连接到该网络设备,更重要的是使得 Time Machine 能够发现并使用远程驱动器。如果你想在 Mac 上设置类似的备份机制,下面的指南也许能够帮到你。 ### 准备工作 为了配置该 USB 驱动器,我首先尝试了 HFS+ 格式文件系统,不幸的是我没能成功写入。所以我选择创建一个 EXT4 文件系统,并确保用户 `pi` 有读写权限。Linux 有很多格式化磁盘的方法,但是我最喜欢(而且推荐)的仍然是 [gparted](http://gparted.org/)。由于 gparted 已经集成在 Armbian 桌面了,所以我直接使用了该工具。 我需要当 Orange Pi 启动或者 USB 驱动连接的时候,这个设备能够自动挂载到相同的位置。于是我创建了一个目录(`timemachine`)用于挂载:在其下新建一个 `tm` 目录用于真正的备份路径,并将 `tm` 的所有者更改为用户 `pi`。 ``` cd /mnt sudo mkdir timemachine cd timemachine sudo mkdir tm sudo chown pi:pi tm ``` 下一步,我打开一个终端并编辑 `/etc/fstab` 文件。 ``` sudo nano /etc/fstab ``` 并在该文件末尾添加了一行我的设备信息(根据我的设备情况,设置为 `sdc2`): ``` /dev/sdc2 /mnt/timemachine ext4 rw,user,exec 0 0 ``` 你需要通过命令行预装一些包,可能其中一些已经安装在你的系统上了: ``` sudo apt-get install build-essential libevent-dev libssl-dev libgcrypt11-dev libkrb5-dev libpam0g-dev libwrap0-dev libdb-dev libtdb-dev libmysqlclient-dev avahi-daemon libavahi-client-dev libacl1-dev libldap2-dev libcrack2-dev systemtap-sdt-dev libdbus-1-dev libdbus-glib-1-dev libglib2.0-dev libio-socket-inet6-perl tracker libtracker-sparql-1.0-dev libtracker-miner-1.0-dev hfsprogs hfsutils avahi-daemon ``` ### 安装并配置 Netatalk 下一步是下载 Netatalk,解压下载的文件,然后切换到 Netatalk 目录: ``` wget https://sourceforge.net/projects/netatalk/files/netatalk/3.1.10/netatalk-3.1.10.tar.bz2 tar xvf netatalk-3.1.10.tar.bz2 cd netatalk-3.1.10 ``` 然后需要顺序执行 `./configure`,`make`,`make install` 命令安装软件。在 netatalk-3.1.10 目录中执行 如下的 `./configure` 命令,这个命令需要花点时间才能执行完。 ``` ./configure --with-init-style=debian-systemd --without-libevent --without-tdb --with-cracklib --enable-krbV-uam --with-pam-confdir=/etc/pam.d --with-dbus-daemon=/usr/bin/dbus-daemon --with-dbus-sysconf-dir=/etc/dbus-1/system.d --with-tracker-pkgconfig-version=1.0 ``` `./configure` 运行完成后执行 `make`: ``` make ``` 执行完 `make` 命令需要花较长时间,可以考虑喝杯咖啡或者做点其他什么。之后,执行以下命令: ``` sudo make install ``` 这个命令能够快速执行完成。现在你可以通过下面两个命令验证安装是否成功,同时找到配置文件位置。 ``` sudo netatalk -V sudo afpd -V ``` 然后你需要编辑 `afp.conf` 配置文件并在其中指定 Time Machine 备份路径,可以访问的帐号名并指定是否使用 [Spotlight](https://support.apple.com/en-us/HT204014) 为备份建立索引。 ``` sudo nano /usr/local/etc/afp.conf ``` 下面是 `afp.conf` 的配置示例: ``` [My Time Machine Volume] path = /mnt/timemachine/tm valid users = pi time machine = yes spotlight = no ``` 最后,启用 Avahi 和 Netatalk 并启动它们。 ``` sudo systemctl enable avahi-daemon sudo systemctl enable netatalk sudo systemctl start avahi-daemon sudo systemctl start netatalk ``` ### 连接到网络驱动器 此时,你的 Mac 可能已经发现并识别了你的 Pi 设备和网络驱动器。打开 Mac 中的 Finder,看看是否有像下面的内容: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0/084720kck61gjl7dzm1k9k.png) 当然你也可以通过主机名或者 ip 地址访问,比如: ``` afp://192.168.1.25 ``` ### Time Machine 备份 最后,打开 Mac 上的 Time Machine,然后“选择备份硬盘”,选择你的 Orange pi。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0/084858p4haaly4hz3y3yan.png) 这样设置肯定有效,Orange Pi 能够很好的处理进程,不过这可能并不是最快速的备份方式。但是,这个方法比较简单且便宜,并且正如其展示的一样能够正常工作。如果对这些设置你已经成功或者进行了改进,请在下面留言或者发送消息给我。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0/084903go1hzmcqvsm5jvvc.png) Amazon 上有售卖 Orange Pi 主板。 --- via: <http://piboards.com/2017/02/13/orange-pi-as-time-machine-server/> 作者:[MIKE WILMOTH](http://piboards.com/author/piguy/) 译者:[beyondworld](https://github.com/beyondworld)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超酷的 Vim 搜索技巧
Himanshu Arora
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perform-search-operations-in-vim/
尽管目前我们已经涉及 Vim 的多种特性,但此编辑器的特性集如此庞大,不管我们学习多少,似乎仍然远远不足。承接我们的 Vim 教程系列,本文我们将讨论 Vim 提供的多种搜索技术。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0/092612n343i4483idztaxb.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0/092612n343i4483idztaxb.jpg
true
false
true
xiaow6
false
[ "Vim", "搜索" ]
技术
{ "viewnum": 20235, "commentnum": 3, "favtimes": 9,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80.212.218", "message": "苹果系统里的 VIM 这么漂亮吗???……", "username": "来自内蒙古的 Chrome 56.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3-10T20:33:07" }, { "postip": "119.166.183.190", "message": "这跟是否是苹果系统没关系的", "username": "yiqihaha [Chrome 56.0|Windows 10]", "date": "2017-03-10T20:48:28" }, { "postip": "183.14.30.160", "message": "+1", "username": "何亮 [Chrome 56.0|Windows 7]", "date": "2017-03-11T17:50:08" } ]
[]
尽管目前我们已经涉及 Vim 的多种特性,但此编辑器的特性集如此庞大,不管我们学习多少,似乎仍然远远不足。承接我们的 Vim 教程系列,本文我们将讨论 Vim 提供的多种搜索技术。
2017-03-10T09:26:16
2017-03-10T09:26:16
8,288
/article-8288-1.html
尽管目前我们已经[涉及](/article-8224-1.html) Vim 的多种特性,但此编辑器的特性集如此庞大,不管我们学习多少,似乎仍然远远不足。承接我们的 Vim 教程系列,本文我们将讨论 Vim 提供的多种搜索技术。 不过在此之前,请注意文中涉及到的所有的例子、命令、指令均是在 Ubuntu 14.04,Vim 7.4 下测试的。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0/092612n343i4483idztaxb.jpg) ### Vim 中的基础搜索操作 当你在 Vim 中打开一个文件并且想要搜索一个特定的单词或模板,第一步你必须要先按下 `Esc` 键从插入模式中退出(如果你正处于插入模式中)。之后输入 `/` 并紧接着输入你要搜索的单词或搜索模式。 例如,如果你想要搜索的单词是 `linux`,下图显示的就是在 Vim 窗口底部的搜索命令: ![Search for words in vim](/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0/092617dhb78b595zft58y3.png) 敲击回车键之后,你会看到 Vim 会将光标停留在从光标在插入模式中的位置开始,找到的包含此单词的第一行。如果你刚刚打开一个文件并且立即开始了搜索操作,搜索将从文件的首行开始。 如果想要移动到下一处包含被搜索单词位置,按 `n` 键。当你遍历完所有被搜索模板所在之处,继续按 `n` 键 Vim 将重复搜索操作,光标将回到第一次搜索结果出现位置。 ![Move to next search hit](/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0/092618xrk2988qi6i4qs63.png) 在遍历搜索结果时,如果你想要回到上一匹配处,按 `N` (即 `shift` + `n`)。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不管在什么时候,你都可以输入 `ggn` 来跳转到第一个匹配处,或者 `GN` 来跳转到最后一处。 当你恰好在文件的底部,而且想要逆向搜索的情况下,使用 `?` 代替 `/` 来开始搜索。下图是一个例子: ![search backward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0/092618z9e7b2ak00ges90d.png) ### 自定义你的搜索 #### 1、 高亮搜索结果 尽管通过 `n` 或 `N` 从被搜索单词或模式的匹配处跳转到另一处很简单,但是如果匹配处能够高亮就更加人性化了。例如,请看下附截图: ![Search Highlighting in VIM](/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0/092619yskkkxk8535xtjbk.png) 这可以通过设置 `hlsearch` 变量来实现,例如在普通/命令行模式中执行下述命令: ``` :set hlsearch ``` ![set hlsearch](/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0/092619lsg8p8hh0tx787qp.png) #### 2、使搜索不区分大小写 在 Vim 中进行搜索默认是区分大小写的。这就意味着如果我要搜索 `linux`,那么 `Linux` 是不会匹配的。然而,如果这不是你想要的搜索方式,你可以使用如下命令来使搜索变得不区分大小写: ``` :set ignorecase ``` 所以当我设置 `ignorecase` 变量后再使用前边提到的命令,搜索 `linux`,那么 `Linux` 所在处也会被高亮。 ![search case-insensitiv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0/092619w777cwhntt3h3q0z.png) #### 3、智能大小写搜索 Vim 提供了一个功能,只有当要搜索的单词 / 模板包含大写字母时,编辑器才会区分大小写。要想实现这种功能,必须先设置 `ignorecase`,再接着设置 `smartcase` 变量。 ``` :set ignorecase :set smartcase ``` 例如,如果一个文件中既包含 `LINUX` 也包含 `linux`,在开启智能大小写搜索功能时,如果使用 `/LINUX` 进行搜索,只有单词 `LINUX` 处会被搜到。反之,如果搜索 `/linux`,那么不论大小写的搜索结果都会被匹配。 #### 4、递进搜索 就如谷歌一样,随着你输入查询字串(字串随你每输入一个字符不断更新)显示不同的搜索结果,Vim 也同样提供了递进搜索。要想使用这种特性,你必须在搜索前执行下述命令: ``` :set incsearch ``` ### 一些很酷的在 Vim 中搜索的小技巧 你可能会发现还有一些其他的与搜索相关的小技巧很有用。 开始吧!如果你想要搜索一个文件中的一个单词,但是又不想输入它,你只需要将你的光标移到这个单词下然后按 `*` (或者 `shift` + `8`)。如果你想要启动一次部分搜索(例如:同时搜索 `in` 和 `terminal`),那你需要将光标移到到单词(在本例中, `in`)下,然后通过在键盘上按 `g*` (按一次 `g` 然后不断按 `*` )。 注意:如果你想要逆向搜索,按 `#` 或者 `g#` 。 这里有个视频,你可以看看: 下一个,只要你想要,你可以获得所有被搜索单词或模式匹配处所在的行和行号的一个列表。这可以在你开始搜索后通过按 `[I` 来实现。如下图是一个列表结果如何在 Vim 窗口底部被分组和显示的例子: ![grouped search result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0/092620agw7cnxm7wclgnrw.png) 接下来,你可能已经得知,Vim 默认是环形搜索的,意味着在到达文件结尾处(或者被搜索单词的最后一处匹配)时,如果继续按 “搜索下一个” 会将光标再次带回第一处匹配处。如果你希望禁止环形搜索,可以使用如下命令: ``` :set nowrapscan ``` 再次开启环形搜索,使用如下命令即可: ``` :set wrapscan ``` 最后,假设你想要对文件中已经存在的单词做一点小小的修改,然后对修改后的单词执行搜索操作,一种方法是输入 `/` 与要搜索的单词。但是如果这个单词又长又复杂,那么可能需要一点时间来输入它。 一个简单的办法是将光标移到你想要略微修改的单词下,按 `/` 之后再按 `Ctrl` + `r` 最后按 `Ctrl` + `w`。这个在光标下的单词不仅仅会被拷贝,也会被复制到 `/` 后,允许你对它进行修改并且继续进行搜索操作。 如果想要获得更多小技巧(包括如何使用鼠标来使在 Vim 中的操作变得简单),请前往 [Vim 官方文档](http://vim.wikia.com/wiki/Searching)。 ### 结语 当然,没有人希望你死记硬背这里提到的所有小技巧。你应该做的是,从一个你认为对你最有益的技巧开始不断练习。当它成为一种习惯并且嵌入你的记忆后,重新来这儿找找你应该开始学习的下一个技巧。 你知道其他像这样的技巧吗?并且希望能够和大家一起分享?那就在下边留言吧! --- via: <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perform-search-operations-in-vim/> 作者:[Himanshu Arora](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perform-search-operations-in-vim/) 译者:[xiaow6](https://github.com/xiaow6)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Linux 中 7 个判断文件系统类型的方法
Aaron Kili
http://www.tecmint.com/find-linux-filesystem-type/
在这篇指南中,我们用 7 种方法来识别你的 Linux 文件系统类型。你还知道这里没有提到的其他方法么?在评论中与我们分享。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0/225550ruy5r2aorh2w9az9.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0/225550ruy5r2aorh2w9az9.jp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文件系统" ]
技术
{ "viewnum": 15209, "commentnum": 2, "favtimes": 4,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218.88.45.30", "message": "有 7 的话,那应该还有 systemd 的 mount 文件。",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ium 56.0|Ubuntu 用户", "date": "2017-03-11T20:13:18" }, { "postip": "113.200.214.102", "message": "@有道云笔记", "username": "五花大绑编狼 [Firefox 51.0|Windows 7]", "date": "2017-04-17T14:21:41" } ]
[ { "raid": 8887, "displayorder": 0 } ]
在这篇指南中,我们用 7 种方法来识别你的 Linux 文件系统类型。你还知道这里没有提到的其他方法么?在评论中与我们分享。
2017-03-11T08:39:00
2017-03-11T08:39:00
8,289
/article-8289-1.html
文件通过文件系统在磁盘及分区上命名、存储、检索以及更新,文件系统是在磁盘上组织文件的方式。 文件系统分为两个部分:用户数据和元数据(文件名、创建时间、修改时间、大小以及目录层次结构中的位置等)。 在本指南中,我们将用 7 种方法来识别你的 Linux 文件系统类型,如 Ext2、Ext3、Ext4、BtrFS、GlusterFS 等等。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0/225550ruy5r2aorh2w9az9.jpg) ### 1、 使用 df 命令 `df` 命令报告文件系统磁盘空间利用率,要显示特定的磁盘分区的文件系统类型,像下面那样使用 `-T` 标志: ``` $ df -Th 或者 $ df -Th | grep "^/dev" ``` ![df Command - Find Filesystem Typ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0/225606ntd2149lvd0zdz0t.png) *df 命令 – 找出文件系统类型* 要更好理解 `df` 命令,阅读下面的文章: 1. [12 个有用的 df 命令来检查 Linux 中的磁盘空间](http://www.tecmint.com/how-to-check-disk-space-in-linux/) 2. [Pydf - 一个替代 df 的命令,用颜色显示磁盘使用率](http://www.tecmint.com/pyd-command-to-check-disk-usage/) ### 2、 使用 fsck 命令 `fsck` 用来检查以及[修复 Linux 文件系统](http://www.tecmint.com/defragment-linux-system-partitions-and-directories/),它也可以输出[指定磁盘分区的文件系统类型](http://www.tecmint.com/manage-file-types-and-set-system-time-in-linux/)。 `-N` 标志禁用检查文件系统错误,它只是显示会做什么(但是我们只需要文件系统类型): ``` $ fsck -N /dev/sda3 $ fsck -N /dev/sdb1 ``` ![fsck - Print Linux Filesystem Typ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0/225607iab4d23d2d92jjdy.png) *fsck – 打印 Linux 文件系统类型* ### 3、 使用 lsblk 命令 `lsblk` 会显示块设备,当使用 `-f` 选项时,它也会打印分区的文件系统类型: ``` $ lsblk -f ``` ![lsblk - Shows Linux Filesystem Typ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0/225608jd4a4ap4zz11l3kq.png) *lsblk – 显示 Linux 文件系统类型* ### 4、 使用 mount 命令 `mount` 命令用来[在 Linux 中挂载文件系统](http://www.tecmint.com/sshfs-mount-remote-linux-filesystem-directory-using-ssh/),它也可以用来[挂载一个 ISO 镜像](http://www.tecmint.com/extract-files-from-iso-files-linux/),[挂载远程 Linux 文件系统](http://www.tecmint.com/sshfs-mount-remote-linux-filesystem-directory-using-ssh/)等等。 当不带任何参数运行时,它会打印包含文件系统类型在内的[磁盘分区的信息](http://www.tecmint.com/linux-tools-to-monitor-disk-partition-usage/): ``` $ mount | grep "^/dev" ``` ![Mount - Show Filesystem Type in Linux](/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0/225608b02opivtf2i0f1to.png) *Mount – 在 Linux 中显示文件系统类型* ### 5、 使用 blkid 命令 `blkid` 命令用来[找出或打印块设备属性](http://www.tecmint.com/find-usb-device-name-in-linux/),只要将磁盘分区作为参数就行了: ``` $ blkid /dev/sda3 ``` ![blkid - Find Filesystem Typ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0/225610a1fb10gti2kn1bnv.png) *blkid – 找出文件系统类型* ### 6、 使用 file 命令 `file` 命令会识别文件类型,使用 `-s` 标志启用读取块设备或字符设备,`-L` 启用符号链接跟随: ``` $ sudo file -sL /dev/sda3 ``` ![file - Identifies Filesystem Typ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0/225611w5gdbx0rxw4lgcg6.png) *file – 识别文件系统类型* ### 7、 使用 fstab 文件 `/etc/fstab` 是一个静态文件系统信息(比如挂载点、文件系统类型、挂载选项等等)文件: ``` $ cat /etc/fstab ``` ![Fstab - Shows Linux Filesystem Typ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0/225612dynoihyon8a87ist.png) *fstab – 显示 Linux 文件系统类型* 就是这样了!在这篇指南中,我们用 7 种方法来识别你的 Linux 文件系统类型。你还知道这里没有提到的其他方法么?在评论中与我们分享。 --- 作者简介: Aaron Kili是一名 Linux 和 F.O.S.S 的爱好者,未来的 Linux 系统管理员、网站开发人员,目前是 TecMint 的内容创作者,他喜欢用电脑工作,并乐于分享知识。 --- via: <http://www.tecmint.com/find-linux-filesystem-type/> 作者:[Aaron Kili](http://www.tecmint.com/author/aaronkili/)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漫画赏析:Linux 内核到底长啥样
Daniel Stori
http://turnoff.us/geek/inside-the-linux-kernel/
今天,我来为大家解读一幅来自 TurnOff.us 的漫画 “InSide The Linux Kernel”。 TurnOff.us 是一个极客漫画网站,他们会画一些关于编程语言、Web、云计算、Linux 相关的漫画。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0/172808pim5iueyqwa5egww.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0/172808pim5iueyqwa5egww.jpg.large.jpg
false
false
true
bestony
false
[ "内核", "漫画" ]
极客漫画
{ "viewnum": 47397, "commentnum": 22, "favtimes": 15,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3.57.245.107", "message": "有意思", "username": "lovetoheart [QQ Browser 9.5|Windows 10]", "date": "2017-03-11T21:27:06" }, { "postip": "112.64.216.40", "message": "有点意思&nbsp; &nbsp;哈哈哈", "username": "执着的夏风 [Chromium 56.0|Ubuntu]", "date": "2017-03-11T23:17:34" }, { "postip": "120.36.190.221", "message": "还真的有人专门解释了 ,哈哈哈好", "username": "chenxinlong [Chrome 56.0|Mac 10.11]", "date": "2017-03-12T00:33:41" }, { "postip": "123.120.86.57", "message": "为什么不呢,我会做成一个系列", "username": "linux [Chrome 56.0|Mac 10.11]", "date": "2017-03-12T08:05:45" }, { "postip": "120.236.162.192", "message": "一目了然,生动有趣!", "username": "来自广东的 Firefox 52.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3-13T09:00:51" }, { "postip": "1.180.235.38", "message": "有意思。", "username": "SageMa [Firefox 52.0|Windows 7]", "date": "2017-03-13T09:08:35" }, { "postip": "27.223.99.130", "message": "不错不错!", "username": "绿色圣光 [Firefox 52.0|GNU/Linux]", "date": "2017-03-13T11:40:11" }, { "postip": "112.64.217.17", "message": "有意思", "username": "生命不能琐碎 [Chromium 53.0|Ubuntu]", "date": "2017-03-13T14:33:46" }, { "postip": "111.203.12.97", "message": "hhhh 好玩", "username": "噪音未来 [Chrome 56.0|Windows 7]", "date": "2017-03-13T14:38:03" }, { "postip": "211.157.146.4", "message": "小丑尖尖的耳朵像精灵,应该指的是daemon吧", "username": "编程浪子 [Chrome 56.0|GNU/Linux]", "date": "2017-03-13T14:49:40" }, { "postip": "112.247.54.241", "message": "形象直观的解说Linux kernel,有心人,谢谢你了!", "username": "来自山东菏泽的 Chrome 47.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3-13T18:26:53" }, { "postip": "106.120.101.170", "message": "真的很不错,想要转发到自己的博客,稍后会研读一下转发规则,谢谢作者",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Firefox 51.0|Windows 8.1 用户", "date": "2017-03-14T09:48:35" }, { "postip": "123.120.86.57", "message": "保留出处、作者、译者这些就可以转载的~", "username": "linux [Chrome 56.0|Mac 10.11]", "date": "2017-03-14T21:18:21" }, { "postip": "183.14.132.118", "message": "棒极了,写代码时间长了,看个文章,酷", "username": "何亮 [Chrome 56.0|Windows 7]", "date": "2017-03-15T10:27:08" }, { "postip": "119.130.187.178", "message": "简单易懂",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Firefox 4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3-16T12:00:51" }, { "postip": "58.211.119.28", "message": "虽然没看懂,但厉害了。", "username": "FoamValue [Chrome 57.0|Mac 10.12]", "date": "2017-03-16T13:31:58" }, { "postip": "61.223.149.108", "message": "知名的恐龍書要是也能用這種方式講解作業系統,那就很棒了。", "username": "来自台湾的 Firefox 52.0|Mac 10.12 用户", "date": "2017-03-18T16:47:13" }, { "postip": "117.140.188.59", "message": "意犹未尽啊,,,讲完了?", "username": "M_Kepler [Chrome 57.0|GNU/Linux]", "date": "2017-03-18T22:46:49" }, { "postip": "117.33.112.153", "message": "so...设备驱动算不算", "username": "来自陕西宝鸡的 WeChat 6.5|Android 5.1 用户", "date": "2017-03-20T19:58:43" }, { "postip": "218.197.153.121", "message": "原作者博客下也有人问小丑是啥,作者回复是GNOME进程", "username": "来自湖北武汉武汉大学的 Chrome 73.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9-03-27T11:14:07" }, { "postip": "182.38.113.226", "message": "讲解的太有意思了,感谢作者分享!!", "username": "来自山东威海的 Firefox 83.0|Ubuntu 用户", "date": "2020-11-28T17:20:52" }, { "postip": "113.57.25.122", "message": "稍微有个疑问,底层地基部分是文件421的企鹅,是属于玩了一个文件421 读写执行的梗", "username": "来自湖北武汉的 Chrome 108.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23-04-14T11:14:04" } ]
[]
今天,我来为大家解读一幅来自 TurnOff.us 的漫画 “InSide The Linux Kernel”。 TurnOff.us 是一个极客漫画网站,他们会画一些关于编程语言、Web、云计算、Linux 相关的漫画。
2017-03-11T18:16:00
2017-03-11T18:16:00
8,290
/article-8290-1.html
今天,我来为大家解读一幅来自 TurnOff.us 的漫画 “[InSide The Linux Kernel](http://turnoff.us/geek/inside-the-linux-kernel/)” 。 [TurnOff.us](http://turnoff.us/) 是一个极客漫画网站,作者Daniel Stori 画了一些非常有趣的关于编程语言、Web、云计算、Linux 相关的漫画。今天解读的便是其中的一篇。 在开始,我们先来看看这幅漫画的全貌!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0/172808pim5iueyqwa5egww.jpg) 这幅漫画是以一个房子的侧方刨面图来绘画的。使用这样的一个房子来代表 Linux 内核。 ### 地基 作为一个房子,最重要的莫过于其地基,在这个图片里,我们也从最下面的地基开始看起: ![地基](/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0/173034wv1qodoavs7v11q1.jpg) 地基(底层)由一排排的文件柜组成,井然有序,文件柜里放置着“文件”——电脑中的文件。左上角,有一只胸前挂着 421 号牌的小企鹅,它表示着 PID(<ruby> 进程 ID <rp> ( </rp> <rt> Process ID </rt> <rp> ) </rp></ruby>) 为 421 的进程,它正在查看文件柜中的文件,这代表系统中正有一个进程在访问文件系统。在右下角有一只小狗,它是<ruby> 看门狗 <rp> ( </rp> <rt> watchdog </rt> <rp> ) </rp></ruby> ,这代表对文件系统的监控。 ![一层(地面层)](/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0/173228e3ehznhh5wzuwnhk.jpg) ### 一层(地面层) 看完了地基,接下来我们来看地基上面的一层,都有哪些东西。 ![进程表](/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0/173346wq87xgqp8kzk1up7.jpg) 在这一层,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中间的一块垫子,众多小企鹅在围着着桌子坐着。这个垫子的区域代表进程表。 左上角有一个小企鹅,站着,仿佛在说些什么这显然是一位家长式的人物,不过看起来周围坐的那些小企鹅不是很听话——你看有好多走神、自顾自聊天的——“喂喂,说你呢,哇塞娃(171),转过身来”。它代表着 Linux 内核中的初始化(init)进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PID 为 1 的进程。桌子上坐的小企鹅都在<ruby> 等待状态 <rp> ( </rp> <rt> wait </rt> <rp> ) </rp></ruby>中,等待工作任务。 ![看门狗](/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0/173448yl694u97ihh6sl9h.jpg) 瞧瞧,垫子(进程表)两旁有两只小狗,它会监控小企鹅的状态(监控进程),当小企鹅们不听话时,它就会汪汪地叫喊起来。 ![http 进程](/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0/173557n1i1xscsxiclue5s.jpg) 在这层的左侧,有一只号牌为 1341 的小企鹅,守在门口,门上写着 80,说明这个 PID 为 1341 的小企鹅负责接待 80 端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HTTP (网站)的端口。小企鹅头上有一片羽毛,这片羽毛大有来历,它是著名的 HTTP 服务器 Apache 的 Logo。喏,就是这只: ![apache logo](/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1/181641irppc393zm96lcbw.jpg) 向右看,我们可以看到这里仍有一扇门,门上写着 21,但是,看起来这扇门似乎年久失修,上面的门牌号都歪了,门口也没人守着。看起来这个 21 端口的 FTP 协议有点老旧了,目前用的人也比以前少了,以至于这里都没人接待了。 ![无人看守的 FTP 进程](/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0/173801cijdj9iuqdzh4v2v.jpg) 而在最右侧的一个门牌号 22 的们的待遇就大为不同,居然有一只带着墨镜的小企鹅在守着,看起来好酷啊,它是黑衣人叔叔吗?为什么要这么酷的一个企鹅呢,因为 22 端口是 SSH 端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远程连接端口,通常通过这个端口进行远程管理,所以对这个端口进来的人要仔细审查。 ![SSH 守护进程](/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0/173855y3zutv6w2bgwfg2u.jpg) 它的身上写着 52,说明它是第 52 个小企鹅。 ![到达文件系统](/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0/174017tl49c9ca4lh9wzur.jpg) 在图片的左上角,有一个向下台阶。这个台阶是底层(地基)的文件系统中的,进程们可以通过这个台阶,到文件系统中去读取文件,进行操作。 ![Cron 任务](/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0/174114ex2yjd282wewe2dj.jpg) 在这一层中,有一个身上写着 217 的小企鹅,他正满头大汗地看着自己的手表。这只小企鹅就是定时任务(Crontab),他会时刻关注时间,查看是否要去做某个工作。 ![管道](/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0/174204sqh4o4v94cwpvoib.jpg) 在图片的中部,有两个小企鹅扛着管道(PipeLine)在行走,一只小企鹅可以把自己手上的东西通过这个管道,传递给后面的小企鹅。不过怎么看起来前面这种(男?)企鹅累得满头大汗,而后面那只(女?)企鹅似乎游刃有余——喂喂,前面那个,裤子快掉了~ ![Win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0/174246utkckjcfj4efbf8z.jpg) 在这一层还有另外的一个小企鹅,它手上拿着一杯红酒,身上写着 411,看起来有点不胜酒力。它就是红酒(Wine)小企鹅,它可以干(执行)一些来自 Windows 的任务。 ### 跃层 在一层之上,还有一个跃层,这里有很多不同的屏幕,每个屏幕上写着 TTY(这就是对外的终端)。比如说最左边 tty4 上输入了“fre”——这是想输入“freshmeat...”么 :d ;它旁边的 tty2 和 tty3 就正常多了,看起来是比较正常的命令;tty7 显示的图形界面嗳,对,图形界面(X Window)一般就在 7 号终端;tty5 和 tty6 是空的,这表示这两个终端没人用。等等,tty1 呢? ![跃层](/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0/174350fb4ugtub22yd193d.jpg) tty(终端)是对外沟通的渠道之一,但是,不是每一个进程都需要 tty,某些进程可以直接通过其他途径(比如端口)来和外部进行通信,对外提供服务的,所以,这一层不是完整的一层,只是个跃层。 好了,我们有落下什么吗? ![小丑?](/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0/174437u57e34zke23nb2e7.jpg) 这小丑是谁啊? 啊哈,我也不知道,或许是病毒?你说呢?
如何加入一个技术社区
Jeremy Garcia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17/1/how-join-technical-community
参照以下几步可以让你很容易地融入社区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1/223623kv91njp1o91pi9p9.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1/223623kv91njp1o91pi9p9.jpg
true
false
true
livc
false
[ "社区" ]
观点
{ "viewnum": 5946, "commentnum": 0,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参照以下几步可以让你很容易地融入社区
2017-03-12T08:30:00
2017-03-12T08:30:00
8,291
/article-8291-1.html
> > 参照以下几步可以让你很容易地融入社区 > > >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1/223623kv91njp1o91pi9p9.jpg) 加入一个新的社区在很多情况下可能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当加入一个新的技术社区时,焦虑感可能特别强烈,尤其是一些社区对新成员的严厉甚至讥讽都是有名的。 虽然有可能陷入一个不公正的地方,但是我认为你会发现大多数技术社区是相当合理的,并且以下几个简单的步骤可以缓解从非成员到成员的过渡。 ### 冷暖自知 在你开始实际加入社区前,首先你要确保该社区适合你,同时你也是合适该社区。 这听起来很简单,但每个社区都有不同的文化、态度、理念和公认的规范。如果你对某个话题还了解甚少,那么面向行业专业人士的社区可能就不是一个理想的起点。同样,如果你是一个资深专家,希望寻找深入并且极其复杂问题的答案,那么初学者的社区肯定也不太合适。无论哪种方式,两边的不匹配几乎肯定会导致双方的失望。同样,一些社区是非常正规并且面向商业的,而另一些社区将非常宽松和悠闲,也有许多社区的氛围处于二者之间。选择适合你自己的社区,或至少不是让你厌恶的社区,这将有助于确保你的长期参与,可以使你顺利的迈出这一步。 ### 潜龙勿用 最初以只读模式围观参与社区是一个好方法。但这并不意味着你不应该立即创建一个帐户或加入,只是你可以通过围观社区得到一个空间感(无论是虚拟的或物理的)。潜伏一段时间有助于你适应社区的规则和文化,以此确定你是否认为这是一个很适合你的平台。 ### 毛遂自荐 根据社区的不同,自我介绍的细节将有很大的不同。同样,确保这样做的方式容易被社区接受。 有些社区可能有一个专门的介绍板块,而在另一些社区,它可能是填写你的个人资料等有意义和相关的信息。如果社区是邮件列表或 IRC 频道,在你的首次发问中包含简要介绍可能更有意义。这可以让社区了解你是谁,为什么你想成为社区的一部分,并让他们知道一点关于你自己和你的技术水平的信息。 ### 相敬如宾 虽然社区与社区的接受方式有很大的不同,但你应该永远保持尊重。避免争吵和人身攻击,并始终致力于建设。记住,你在互联网上发布的东西,它就会一直在那里,不尽不灭,并为大家所看到。 ### 非礼勿言 #### 提问 记住,精心设计的问题可以更快地得到更好的答案,正如我在十月专栏 [The Queue](https://opensource.com/life/16/10/how-ask-technical-questions) 中指出的那样。 #### 回答 一旦遇见了自己很了解的关于基础或非常容易回答的提问时,“尊重”的理念也同样适用,就像提问时一样。一个冗长的并充满优越感的技术上正确的答案,并不是向一个新的社区介绍自己的正确方式。 #### 闲话 即使在技术社区,也并不是所有的讨论都是关于某个问题或答案。在这种情况下,以尊重和周到的、不带有侮辱和人身攻击的方式,提出不同的意见或挑战他人的观点才是健康正确的做法。 ### 不亦说乎 长期参加社区最重要的事情是在那里可以满足自己。参与一个充满活力的社区是一个学习、成长、挑战和提升自我的好机会。很多情况下,这并不容易,但它是值得的。 --- 作者简介: Jeremy Garcia - Jeremy Garcia 是 LinuxQuestions.org 的创始人,同时也是一个热情和注重实际的开源拥护者。个人推特: @linuxquestions --- via: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17/1/how-join-technical-community> 作者:[Jeremy Garcia](https://opensource.com/users/jeremy-garcia) 译者:[livc](https://github.com/livc) 校对:[Bestony](https://github.com/Bestony), [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漫画赏析:80 端口之战
Daniel Stori
http://turnoff.us/geek/apache-vs-nginx/
嗨,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 80 端口之战。著名的技术漫画站 turnoff.us 有这样的一副漫画,生动的描绘了固守 80 端口的 Apache 和新生代的 Nginx 之间的战争。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5/14/174044lniiddis44mbo010.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5/14/174044lniiddis44mbo010.png.large.jpg
false
false
true
wxy
false
[ "Nginx", "Apache", "漫画" ]
极客漫画
{ "viewnum": 13594, "commentnum": 11, "favtimes": 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83.206.172.86", "message": "很有意思,要是能汉化下就更好了", "username": "二次元萌控森 [Sogou Explorer 2|Windows 10]", "date": "2017-03-12T11:56:01" }, { "postip": "183.16.1.19", "message": "一群企鹅之间的战争?", "username": "kashu [Chrome 57.0|Windows 8.1]", "date": "2017-03-12T14:17:06" }, { "postip": "115.203.211.220", "message": "前端基本上能用 nginx 的地方都用的 nginx。", "username": "来自浙江台州的 Firefox 52.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3-12T20:18:41" }, { "postip": "123.120.86.57", "message": "难道这篇不是中文文章么",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Chrome Mobile iOS 56.0|iOS 10.2 用户", "date": "2017-03-12T22:29:23" }, { "postip": "218.28.177.109", "message": "咋没了", "username": "来自河南郑州的 Microsoft Edge 14.14393|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3-13T10:42:40" }, { "postip": "27.223.99.130", "message": "意思是直接把漫画上的英文换成中文吧?", "username": "绿色圣光 [Firefox 52.0|GNU/Linux]", "date": "2017-03-13T11:39:09" }, { "postip": "123.120.86.57", "message": "按原漫画的许可协议是不允许衍生的。", "username": "linux [Chrome 56.0|Mac 10.11]", "date": "2017-03-13T12:24:23" }, { "postip": "110.89.104.92", "message": "搞技术的还这么幽默,好可爱。", "username": "来自福建三明的 Firefox 51.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3-14T12:17:23" }, { "postip": "27.223.99.130", "message": "哦?<br />\r\n不是 CC BY-NC-SA 4.0 吗?<br />\r\n<a href=\"https://linux.cn/article-8302-1.html\" target=\"_blank\">https://linux.cn/article-8302-1.html</a> 这幅就翻译了啊。", "username": "绿色圣光 [Firefox 52.0|GNU/Linux]", "date": "2017-03-16T14:42:32" }, { "postip": "219.101.177.4", "message": "之前协议是 CC-BY-NC-ND-SA 4.0 ,我们沟通后改为去掉 ND 了,因此才可以的~我们 LCTT 已经决定全系列翻译下来了,敬请期待。", "username": "linux [Chrome 56.0|Mac 10.11]", "date": "2017-03-16T21:17:21" }, { "postip": "112.10.94.227", "message": "333333333cdcsxsxsx", "username": "来自浙江杭州的 Chrome 57.0|Mac 10.12 用户", "date": "2017-04-10T02:02:19" } ]
[]
嗨,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 80 端口之战。著名的技术漫画站 turnoff.us 有这样的一副漫画,生动的描绘了固守 80 端口的 Apache 和新生代的 Nginx 之间的战争。
2017-03-12T10:46:00
2017-03-12T10:46:00
8,292
/article-8292-1.html
嗨,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 80 端口之战。著名的技术漫画站 [turnoff.us](http://turnoff.us/) 有这样的[一副漫画](http://turnoff.us/geek/apache-vs-nginx/),生动的描绘了固守 80 端口的 Apache 和新生代的 Nginx 之间的战争。你知道,80 端口是 Web 端口,就是这个端口构成了我们现在大部分的互联网。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5/14/174044lniiddis44mbo010.png) 作为新生代的 Nginx 对已经 22 岁之老的 Apache 说,“一边去,老头,这 80 口不用你看着了,你得给新人腾腾地方了!”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5/14/174256x3xlold03x8ql23z.jpg) 头顶羽毛(Apache 的 Logo 形象),身上的写着名字的牌子都是补上去的(a patch,即 Apache 这个词的出处)一脸懵逼,对小毛头 Nginx 说,“放尊重点,你觉得你已经能取代像我这样的老同志了吗?!”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5/14/174309ode0c4etgdwt9gzl.jpg) “哈?C10K 你解决了吗?事件驱动呢?这些你行吗?”Nginx 说。(C10K 指并发上万连接,由于服务器和网络性能的提升,现在的服务程序面临着处理更大并发的请求,而一些老旧的应用面对这种大量请求显然有点力不从心)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5/14/174508m6owdatapabbwudo.jpg) “嗯,我可以给你一个‘小小’的列表,这都是我支持的模块……” Apache 顾左右而言它。 “这些都过时了!我猜它们根本就没人用过!” Nginx 看着那“小小”的列表,一脸嫌弃的反驳。(讲真,Apache 的很多模块你可能从未用过,尤其是那些内置的模块,而另外一些年久失修的第三方模块,甚至你都不知道能不能用了)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5/14/174518ccycyrim5i5rirz2.jpg) 一看这么多模块唬不住 Nginx,Apache 又把 PHP、MySQL 等小弟叫出来助阵,“这些都是我的铁杆兄弟!” “嘿,谁怕谁啊,谁没兄弟啊,我也有啊” Nginx 拽出来焕发了第二春的 Postgres 数据库和曾经的明日之星 Ruby,不过感觉这些兄弟们有点不太给力 :-d 。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5/14/174552itp29tuyttpu710t.jpg) 那么你猜猜谁会赢?买定离手啊~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5/14/174605pqk0b0zskdbn7h9j.jpg)
安卓编年史(16):安卓 3.0 蜂巢—平板和设计复兴
Ron Amadeo
每个应用图标都是全新设计的。就像是从 G1 切换到摩托罗拉 Droid,推动变化的最大动力可能是分辨率的提高。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2/082647iyzi8bx832bk8zxb.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2/082647iyzi8bx832bk8zxb.jpg
true
false
true
alim0x
false
[ "Android", "安卓编年史" ]
观点
{ "viewnum": 4588, "commentnum": 0,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raid": 8272, "displayorder": 0 }, { "raid": 8569, "displayorder": 0 } ]
每个应用图标都是全新设计的。就像是从 G1 切换到摩托罗拉 Droid,推动变化的最大动力可能是分辨率的提高。
2017-03-12T08:28:00
2017-03-12T08:28:00
8,293
/article-8293-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2/082647iyzi8bx832bk8zxb.jpg) ![蜂巢的应用列表少了很多应用。上图还展示了通知中心和新的快速设置。](/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2/084520zte0tl4c5444m0ld.jpg) *蜂巢的应用列表少了很多应用。上图还展示了通知中心和新的快速设置。 [Ron Amadeo 供图]* 默认的应用图标从 32 个减少到了 25 个,其中还有两个是第三方的游戏。因为蜂巢不是为手机设计的,而且谷歌希望默认应用都是为平板优化的,很多应用因此没有成为默认应用。被去掉的应用有亚马逊 MP3 商店、Car Home、Facebook、Google Goggles、信息、新闻与天气、电话、Twitter、谷歌语音,以及语音拨号。谷歌正在悄悄打造的音乐服务将于不久后面世,所以亚马逊 MP3 商店需要为它让路。Car Home、信息以及电话对一部不是手机的设备来说没有多大意义,Facebook 和 Twitter还没有平板版应用,Goggles、新闻与天气以及语音拨号几乎没什么人注意,就算移除了大多数人也不会想念它们的。 几乎每个应用图标都是全新设计的。就像是从 G1 切换到摩托罗拉 Droid,推动变化的最大动力可能是分辨率的提高。Nexus S 有一块 800×480 分辨率的显示屏,姜饼重新设计了图标等资源来适应它。而 Xoom 巨大的 1280×800 10 英寸显示屏意味着几乎所有设计都要重做。但是再说一次,这次是有真正的设计师在负责,所有东西看起来更有整体性了。蜂巢的应用列表从纵向滚动变为了横向分页式。这个变化对横屏设备有意义,而对手机来说,查找一个应用还是纵向滚动列表比较快。 第二张蜂巢截图展示的是新通知中心。姜饼中的灰色和黑色设计已经被抛弃了,现在是黑色面板带蓝色光晕。上面一块显示着日期时间、连接状态、电量和打开快速设置的按钮,下面是实际的通知。非持续性通知现在可以通过通知右侧的 “X” 来关闭。蜂巢是第一个支持通知内控制的版本。第一个(也是蜂巢发布时唯一一个)利用了此特性的应用是新的谷歌音乐,在它的通知上有上一曲、播放/暂停、下一曲按钮。这些控制可以在任何应用中访问到,这让控制音乐播放变成了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添加到主屏幕”的缩小视图更易于组织布局。搜索界面将自动搜索建议和通用搜索分为两个面板显示。](/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2/084639hkfai4j74zkkfw96.jpg) *“添加到主屏幕”的缩小视图更易于组织布局。搜索界面将自动搜索建议和通用搜索分为两个面板显示。 [Ron Amadeo 供图]* 点击主屏幕右上角的加号或长按背景空白处就会打开新的主屏幕设置界面。蜂巢会在屏幕上半部分显示所有主屏的缩小视图,下半部分的分页显示的是小部件和快捷方式。小部件或快捷方式可以从下半部分的抽屉中拖动到五个主屏幕中的任意一个上。姜饼只会显示一个文本列表,而蜂巢会显示小部件完整的略缩图预览。这让你更清楚一个小部件是什么样子的,而不是像原来的“日历”一样只是一个只有应用名称的描述。 摩托罗拉 Xoom 更大的屏幕让键盘的布局更加接近 PC 风格,退格、回车、shift 以及 tab 都在传统的位置上。键盘带有浅蓝色,并且键与键之间的空间更大了。谷歌还添加了一个专门的笑脸按钮。 :-) ![打开菜单的 Gmail 在蜂巢和姜饼上的效果。按钮布置在首屏更容易被发现。](/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2/082902w5hhhmsnmmpkk42b.png) *打开菜单的 Gmail 在蜂巢和姜饼上的效果。按钮布置在首屏更容易被发现。 [Ron Amadeo 供图]* Gmail 示范了蜂巢所有的用户界面概念。安卓 3.0 不再把所有控制都隐藏在菜单按钮之后。屏幕的顶部现在有一条带有图标的条带,叫做 Action Bar(操作栏),它将许多常用的控制选项提升到了主屏幕上,用户直接就能看到它们。Gmail 的操作栏显示着搜索、新邮件、刷新按钮,不常用的选项比如设置、帮助,以及反馈放在了“更多”按钮中。点击复选框或选中文本的时候时整个操作栏的图标会变成和操作相关的——举个例子,选择文本会出现复制、粘贴和全选按钮。 应用左上角显示的图标同时也作为称作“上一级”的导航按钮。“后退”的作用类似浏览器的后退按钮,导航到之前访问的页面,“上一级”则会导航至应用的上一层次。举例来说,如果你在安卓市场,点击“给开发者发邮件”,会打开 Gmail,“后退”会让你返回安卓市场,但是“上一级”会带你到 Gmail 的收件箱。“后退”可能会关闭当前应用,而“上一级”永远不会。应用可以控制“后退”按钮,它们往往重新定义为“上一级”的功能。事实上,这两个按钮之间几乎没什么不同。 蜂巢还引入了 “Fragments” API,允许开发者开发同时适用于平板和手机的应用。一个 “Fragments”(格子) 是一个用户界面的面板。在上图的 Gmail 中,左边的文件夹列表是一个格子,收件箱是另一个格子。手机每屏显示一个格子,而平板则可以并列显示两个。开发者可以自行定义单独每个格子的外观,安卓会根据当前的设备决定如何显示它们。 ![计算器使用了常规的安卓按钮,但日历看起来像是被谁打翻了蓝墨水。](/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2/082903tjha9uv1hw7922zu.png) *计算器使用了常规的安卓按钮,但日历看起来像是被谁打翻了蓝墨水。 [Ron Amadeo 供图]* 这是安卓历史上第一次计算器换上了非定制按钮,所以它看起来确实像是系统的一部分。更大的屏幕有了更多空间容纳按钮,足够将计算器基本功能容纳在一个屏幕上。日历极大地受益于额外的显示空间,有了更多的空间显示事件文本和控制选项。顶部的操作栏有切换视图的按钮,显示当前时间跨度,以及常规按钮。事件块变成了白色背景,日历标识只在左上角显示。在底部(或横屏模式的侧边)显示的是月历和显示的日历列表。 日历的比例同样可以调整。通过两指缩放手势,纵向的周和日视图能够在一屏内显示五到十九小时的事件。日历的背景由不均匀的蓝色斑点组成,看起来不是特别棒,在随后的版本里就被抛弃了。 ![新相机界面,取景器显示的是“负片”效果。](/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2/083806a4455545ymvlrnd8.jpg) *新相机界面,取景器显示的是“负片”效果。 [Ron Amadeo 供图]* 巨大的10英寸 Xoom 平板有个摄像头,这意味着它同样有个相机应用。电子风格的重新设计终于甩掉了谷歌从安卓 1.6 以来使用的仿皮革外观。控制选项以环形排布在快门键周围,让人想起真正的相机上的圆形控制转盘。Cooliris 衍生的弹出对话气泡变成了带光晕的半透明黑色选框。蜂巢的截图显示的是新的“颜色效果”功能,它能给取景器实时加上滤镜效果。不像姜饼的相机应用,它不支持竖屏模式——它被限制在横屏状态。用 10 英寸的平板拍摄纵向照片没多大意义,但拍摄横向照片也没多大意义。 ![时钟应用相比其它地方没受到多少关照。谷歌把它扔进一个小盒子里然后就收工了。](/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2/201003c8wwy87usxq6wqxs.jpg) *时钟应用相比其它地方没受到多少关照。谷歌把它扔进一个小盒子里然后就收工了。 [Ron Amadeo 供图]* 无数的功能已经成形了,现在是时候来重制一下时钟了。整个“桌面时钟”概念被踢出门外,取而代之的是在纯黑背景上显示的简单又巨大的时间数字。启动其它应用来查看天气的功能不见了,随之而去的还有显示你的壁纸的功能。在设计平板尺寸的界面时,有时候谷歌就没那么认真了,就像这里,就只是把时钟界面扔到了一个小小的,居中的对话框里。 ![音乐应用终于得到了一直以来都需要的完全重新设计。](/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2/084135frrrgwtgrgctora9.jpg) *音乐应用终于得到了一直以来都需要的完全重新设计。 [Ron Amadeo 供图]* 尽管音乐应用之前有得到一些小的加强,但这是自安卓 0.9 以来它第一次受到正视。重新设计的亮点是一个“不叫滚动封面”的 3D 滚动的专辑封面视图,称作“最新和最近”。导航由操作栏的下拉框解决,取代了安卓 2.1 引入的标签页导航。尽管“最新和最近”有个 3D 滚动专辑封面,但“专辑”使用的是专辑略缩图的平面方阵。另一个部分也有个完全不同的设计。“歌曲”使用了垂直滚动的文本列表,“播放列表”、“年代”和“艺术家”用的是堆砌专辑显示。 在几乎每个视图中,每个单独的项目有它自己单独的菜单,通常在每项的右下角有个小箭头。眼下这里只会显示“播放”和“添加到播放列表”,但这个版本的谷歌音乐是为未来搭建的。谷歌不久后就要发布音乐服务,这些独立菜单在像是在音乐商店里浏览该艺术家的其它内容,或是管理云存储和本地存储时将会是不可或缺的。 正如安卓 2.1 中的 Cooliris 风格的相册,谷歌音乐会将略缩图放大作为背景图片。底部的“正在播放”栏现在显示着专辑封面、播放控制,以及播放进度条。 ![新谷歌地图的一些地方真的很棒,一些却是从安卓 1.5 来的。](/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2/084014e8mxhpxg5m5pv56x.jpg) *新谷歌地图的一些地方真的很棒,一些却是从安卓 1.5 来的。 [Ron Amadeo 供图]* 谷歌地图也为大屏幕进行了重新设计。这个设计将会持续一段时间,它对所有的控制选项用了一个半透明的黑色操作栏。搜索再次成为主要功能,占据了操作栏显要位置,但这回可是真的搜索栏,你可以在里面输入关键字,不像以前那个搜索栏形状的按钮会打开完全不同的界面。谷歌最终还是放弃了给缩放控件留屏幕空间,仅仅依靠手势来控制地图显示。尽管 3D 建筑轮廓这个特性已经被移植到了旧版本的地图中,蜂巢依然是拥有这个特性的第一个版本。双指在地图上向下拖放会“倾斜”地图的视角,展示建筑的侧面。你可以随意旋转,建筑同样会跟着进行调整。 并不是所有部分都进行了重新设计。导航自姜饼以来就没动过,还有些界面的核心部分,比如路线,直接从安卓 1.6 的设计拿出来,放到一个小盒子里居中放置,仅此而已。 ---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2/082917sc88d87r2kldipdq.jpg) [Ron Amadeo](http://arstechnica.com/author/ronamadeo) / Ron 是 Ars Technica 的评论编缉,专注于安卓系统和谷歌产品。他总是在追寻新鲜事物,还喜欢拆解事物看看它们到底是怎么运作的。[@RonAmadeo](https://twitter.com/RonAmadeo) --- via: <http://arstechnica.com/gadgets/2016/10/building-android-a-40000-word-history-of-googles-mobile-os/17/> 译者:[alim0x](https://github.com/alim0x) 校对:[Bestony](https://github.com/Beston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linux.cn/) 荣誉推出
Linux 发行版简介系列:Debian
sumit rohankar
http://www.techphylum.com/2014/05/what-is-debian-brief-introduction.html
作为 Linux 的第一个发行版,Debian 首次发布于 1993 年 9 月。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2/092323vd0x27xmu00xd5x1.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2/092323vd0x27xmu00xd5x1.jpg
true
false
true
zschong
false
[ "Debian" ]
观点
{ "viewnum": 7269, "commentnum": 4,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83.206.172.86", "message": "这简介也太简介了吧", "username": "二次元萌控森 [Sogou Explorer 2|Windows 10]", "date": "2017-03-12T11:59:10" }, { "postip": "182.242.224.62", "message": "Ian走好~!谢谢你为debian做出的贡献", "username": "来自云南昆明的 Firefox 52.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3-13T09:19:28" }, { "postip": "27.223.99.130", "message": "我目前最爱的Linux发行版!", "username": "绿色圣光 [Firefox 52.0|GNU/Linux]", "date": "2017-03-13T11:38:53" }, { "postip": "182.242.224.62", "message": "me too!", "username": "来自云南昆明的 Firefox 52.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3-13T11:47:02" } ]
[]
作为 Linux 的第一个发行版,Debian 首次发布于 1993 年 9 月。
2017-03-12T09:23:00
2017-03-12T09:23:00
8,294
/article-8294-1.html
大家好!! 今天给大家带来点有意思的东西。我们准备给大家仔细讲讲 Linux 世界里的东西。 想必你们对 [Linux 是什么?](/article-8285-1.html)和[怎么在 Linux 下用 screenlets 工具来安装一些桌面小程序](http://www.techphylum.com/2014/05/desktop-gadgets-in-linux-ubuntu.html)这两篇文章也感兴趣。这篇文章作为这一系列的文章的第一部分,来给大家讲讲 Debian 这个 Linux 发行版。作为 Linux 的第一个发行版,Debian 首次发布于 1993 年 9 月。Debian 这个名字来自于 Debian 发行版的创造者 Ian Murdock 及其妻子 Debra。(LCTT 译注:Ian 已经去世)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2/092323vd0x27xmu00xd5x1.jpg) Debian 是个庞大的开源软件包的集合体。Debian 支持安装非自由的软件包,但是其自由软件包的数量更大。根据 Debian 的官方数据统计,Debian 库里总共囊括了 37500 个自由软件包。这些软件都是由 Debian 官方免费提供的。目前全世界大概有一千多人在为打造一个更好的 Debian 发行版努力。 在写作本文时, Debian 最新的稳定发行版是 7.5 命名为 Wheezy 。给开发测试用的最新的测试发行版 8.0 也出来了,命名为 Jessie(LCTT 译注:翻译本文时,Debian 已经 8.7 了) 。Debian 发行版默认使用 Gnome 做为桌面环境。当然也不是只有 Gnome ,KDE 、Xfce 和 LXDE 这些桌面环境都是可选的。因为 Debian 的安装工具是可视化的图形界面,所以安装 Debian 这事很易容完成。 Debian 是一个稳健而且安全性高的操作系统。Debian 支持绝大部分的架构的硬件平台,所以你们不用担心它能不能在你的 PC 上运行。另外你是不是要问驱动怎么办?想知道从哪里可以找到能和你的 Debian 相匹配的驱动?这些问题都不需要太担心,Debian 社区已经把绝大部分的新老设备的驱动准备好了。这样一来你也不用再等设备生产商给你制作相应的设备驱动了。还有更棒的一点就是,这些驱动都是开源的,都是可以免费获取的。 Debian 是由社区来维护的。因为有了这个社区,你可以相信你在使用 Debian 过程种遇到的问题肯定是可以在社区里找到其它用户来给你提供解决办法的。Debian 软件库里有大把的软件供你选择,而且都是免费的。Debian 是一个非常稳定而功能强大的操作系统,另外它的用户界面也很易用。 我们一般所说的稳定,是指这个系统极少出现崩溃或者挂死现象,还能兼顾高效率。Debian 正是这种系统的代表。Debian 的升级也相当容易实现。Debian 团队已经把软件库里的众多软件件源码包编译好,所以我们可以轻松的找到想要的软件,并且安装到系统里。 不管怎么说,Debian 诞生到现在已经有 20 个年头了。能持续到现在,说明了 Debian 团队一直在为给用户提供一个最好的发行版而不懈努力着。Debian 可以通过购买 DVD 的方式进行安装,也可以直接在网上下载 ISO 镜像来进行安装。所以我们推荐你试一下 Debian。它可以给你提供非常多的东西。 Debian 是我们的“Linux 发行版简介系列”系列里的第一篇文章。我们会接下来会给你们介绍另外一个 Linux 发行版。保持关注哦,后面还有更多内容。到时候再见咯。 --- via: <http://www.techphylum.com/2014/05/what-is-debian-brief-introduction.html> 作者:[sumit rohankar](https://plus.google.com/112160169713374382262) 译者:[zschong](https://github.com/zschong)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在 Ubuntu 上使用 SSL/TLS 搭建一个安全的 FTP 服务器
Aaron Kili
http://www.tecmint.com/secure-ftp-server-using-ssl-tls-on-ubuntu/
安装 FTP 服务器而不启用加密服务具有某些安全隐患。 正如我们在本教程中解释的,您可以在 Ubuntu 16.04 / 16.10 中配置 FTP 服务器使用 SSL / TLS 连接来实现安全性。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2/104507p0fbu1w81fmed8io.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2/104507p0fbu1w81fmed8io.jpg
true
false
true
DockerChen
false
[ "FTPS", "FTP", "SSL" ]
系统运维
{ "viewnum": 12353, "commentnum": 0, "favtimes": 5,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安装 FTP 服务器而不启用加密服务具有某些安全隐患。 正如我们在本教程中解释的,您可以在 Ubuntu 16.04 / 16.10 中配置 FTP 服务器使用 SSL / TLS 连接来实现安全性。
2017-03-12T13:35:00
2017-03-12T13:35:00
8,295
/article-8295-1.html
在本教程中,我们将介绍如何使用 Ubuntu 16.04 / 16.10 中的 SSL / TLS 保护 FTP 服务器(FTPS)。 如果你想为基于 CentOS 的发行版安装一个安全的 FTP 服务器,你可以阅读 – [在 CentOS 上使用 SSL / TLS 保护 FTP 服务器](http://www.tecmint.com/axel-commandline-download-accelerator-for-linux/)。 在遵循本指南中的各个步骤之后,我们将了解在 FTP 服务器中启用加密服务的基本原理,以确保安全的数据传输至关重要。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2/104507p0fbu1w81fmed8io.jpg) ### 要求 * 你必须已经[在 Ubuntu 上安装和配置好一个 FTP 服务器](http://www.tecmint.com/install-ftp-server-in-ubuntu/) 在我们进行下一步之前,确保本文中的所有命令都将以root身份或者 [sudo 特权账号](http://www.tecmint.com/sudoers-configurations-for-setting-sudo-in-linux/)运行。 ### 第一步:在 Ubuntu 上为 FTP 生成 SSL/TLS 证书 1、我们将首先在 `/etc/ssl/` 下创建一个子目录来存储 SSL/TLS 证书和密钥文件,如果它不存在的话这样做: ``` $ sudo mkdir /etc/ssl/private ``` 2、 现在我们在一个单一文件中生成证书和密钥,运行下面的命令: ``` $ sudo openssl req -x509 -nodes -keyout /etc/ssl/private/vsftpd.pem -out /etc/ssl/private/vsftpd.pem -days 365 -newkey rsa:2048 ``` 上面的命令将提示你回答以下问题,不要忘了输入合适于你情况的值: ``` Country Name (2 letter code) [XX]:IN State or Province Name (full name) []:Lower Parel Locality Name (eg, city) [Default City]:Mumbai Organization Name (eg, company) [Default Company Ltd]:TecMint.com Organizational Unit Name (eg, section) []:Linux and Open Source Common Name (eg, your name or your server's hostname) []:tecmint Email Address []:admin@tecmint.com ``` ### 第二步:在 Ubuntu 上配置 vsftpd 来使用 SSL/TLS 3、在我们进行 vsftpd 配置之前,对于那些[已启用 UFW 防火墙](/article-8087-1.html)的用户,你们必须打开端口 `990` 和 `40000` - `50000`,来在 vsftpd 配置文件中分别启用 TLS 连接端口和被动端口的端口范围: ``` $ sudo ufw allow 990/tcp $ sudo ufw allow 40000:50000/tcp $ sudo ufw status ``` 4、现在,打开 vsftpd 配置文件并定义 SSL 详细信息: ``` $ sudo vi /etc/vsftpd/vsftpd.conf 或 $ sudo nano /etc/vsftpd/vsftpd.conf ``` 然后,添加或找到选项 `ssl_enable`,并将它的值设置为 `YES` 来激活使用 SSL ,同样,因为 TLS 比 SSL 更安全,我们将通过启用 `ssl_tlsv1` 选项限制 vsftpd 只使用 TLS: ``` ssl_enable=YES ssl_tlsv1=YES ssl_sslv2=NO ssl_sslv3=NO ``` 5、 接下来,使用 `#` 字符注释掉下面的行,如下所示: ``` #rsa_cert_file=/etc/ssl/private/ssl-cert-snakeoil.pem #rsa_private_key_file=/etc/ssl/private/ssl-cert-snakeoil.key ``` 然后,添加以下行以定义 SSL 证书和密钥文件的位置(LCTT 译注:或径直修改也可): ``` rsa_cert_file=/etc/ssl/private/vsftpd.pem rsa_private_key_file=/etc/ssl/private/vsftpd.pem ``` 6、现在,我们也可以阻止匿名用户使用 SSL 登录,并且迫使所有的非匿名登录使用安全的 SSL 链接来传输数据和在登录期间发送密码: ``` allow_anon_ssl=NO force_local_data_ssl=YES force_local_logins_ssl=YES ``` 7、此外,我们可以使用以下选项在 FTP 服务器中添加更多的安全功能 。对于选项 `require_ssl_reuse=YES`,它表示所有的 SSL 数据链接都需重用已经建立的 SSL 会话(需要证明客户端拥有 FTP 控制通道的主密钥),但是一些客户端不支持它,如果没有客户端问题,出于安全原因不应该关闭(默认开启)。(LCTT 译注:原文此处理解有误,译者修改。) ``` require_ssl_reuse=NO ``` 此外,我们可以通过 `ssl_ciphers` 选项来设置 vsftpd 允许使用那些加密算法。 这将有助于挫败攻击者使用那些已经发现缺陷的加密算法的尝试: ``` ssl_ciphers=HIGH ``` 8、 然后,我们定义被动端口的端口范围(最小和最大端口)。 ``` pasv_min_port=40000 pasv_max_port=50000 ``` 9、 要启用 SSL 调试,把 openSSL 连接诊断记录到 vsftpd 日志文件中,我们可以使用 `debug_ssl` 选项: ``` debug_ssl=YES ``` 最后,保存配置文件并且关闭它。然后重启 vsftpd 服务: ``` $ systemctl restart vsftpd ``` ### 第三步:在 Ubuntu 上使用 SSL / TLS 连接验证 FTP 10、 执行所有上述配置后,通过尝试[在命令行中使用 FTP](http://www.tecmint.com/sftp-command-examples/) 来测试 vsftpd 是否现在使用了 SSL / TLS 连接,如下所示。 从下面的输出来看,这里有一个错误的信息告诉我们 vsftpd 仅允许用户(非匿名用户)从支持加密服务的安全客户端登录。 ``` $ ftp 192.168.56.10 Connected to 192.168.56.10 (192.168.56.10). 220 Welcome to TecMint.com FTP service. Name (192.168.56.10:root) : ravi 530 Non-anonymous sessions must use encryption. Login failed. 421 Service not available, remote server has closed connection ftp> ``` 该命令不支持加密服务从而导致了上述错误。因此,要安全连接到启用了加密服务的 FTP 服务器,我们需要一个默认支持 SSL/TLS 连接的 FTP 客户端,例如 FileZilla。 ### 第四步:在客户端上安装FileZillaStep来安全地连接FTP 11、FileZilla 是一个强大的,广泛使用的跨平台 FTP 客户端,支持在 SSL/TLS 上的 FTP。为了在 Linux 客户端机器上安装 FileZilla,使用下面的命令。 ``` --------- On Debian/Ubuntu --------- $ sudo apt-get install filezilla --------- On CentOS/RHEL/Fedora --------- # yum install epel-release filezilla --------- On Fedora 22+ --------- $ sudo dnf install filezilla ``` 12、 一旦安装完成,打开它然后点击File=>Sites Manager或者(按Ctrl+S)来获取下面的Site Manager。 ![Filezilla Site Manager](/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2/104520xyzixqhlnzit3jyi.png) *Filezilla Site Manager* 13、 现在,定义主机/站点名字,添加 IP 地址,定义使用的协议,加密和登录类型,如下面的屏幕(使用适用于你方案的值): 点击 New Site 按钮来配置一个新的站点/主机连接。 * Host: 192.168.56.10 * Protocol: FTP – File Transfer Protocol * Encryption: Require explicit FTP over #推荐 * Logon Type: Ask for password #推荐 * User: 用户名 ![在Filezilla上配置新的FTP站点](/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2/104521l0qnn2c9envfnvsn.png) *在 Filezilla 上配置新的 FTP 站点* 14、 然后从上面的界面单击连接以输入密码,然后验证用于 SSL / TLS 连接的证书,并再次单击确定以连接到 FTP 服务器: ![验证FTP的SSL证书](/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2/104522vpereboblhcloh0o.png) *验证 FTP 的 SSL 证书* 15、现在,你应该通过 TLS 连接成功地登录到了 FTP 服务器,检查连接状态部分,来获取有关下面接口的更多信息。 ![连接Ubuntu的FTP服务器](/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2/104523p4vercn6rv6lrbj7.png) *连接 Ubuntu 的 FTP 服务器* 16、 最后,让我们在文件夹中从本地的机器传送文件到 FTP 服务器, 查看 FileZilla 界面的下端来查看有关文件传输的报告。 ![使用Filezilla安全的传输FTP文件](/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2/104524blnz0orr55on1la2.png) *使用 Filezilla 安全的传输 FTP 文件* 就这样! 始终记住,安装 FTP 服务器而不启用加密服务具有某些安全隐患。 正如我们在本教程中解释的,您可以在 Ubuntu 16.04 / 16.10 中配置 FTP 服务器使用 SSL / TLS 连接来实现安全性。 如果你在 FTP 服务器上设置 SSL/TLS 遇到任何问题,请使用以下评论表单来分享您对本教程/主题的问题或想法。 --- 作者简介: Aaron Kili 是 Linux 和 F.O.S.S 爱好者,即将成为 Linux SysAdmin 和网络开发人员,目前是 TecMint 的内容创作者,他喜欢在电脑上工作,并坚信分享知识。 --- via: <http://www.tecmint.com/secure-ftp-server-using-ssl-tls-on-ubuntu/> 作者:[Aaron Kili](http://www.tecmint.com/author/aaronkili/) 译者:[DockerChen](https://github.com/DockerChen)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微软爱上 Linux:当 PowerShell 来到 Linux 时
Aaron Kili
http://www.tecmint.com/install-powershell-in-linux/
在微软爱上 Linux 之后,PowerShell 这个原本只是 Windows 才能使用的组件,于 2016 年 8 月 18 日开源并且成为跨平台软件,登陆了 Linux 和 macOS。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3/083959vbbegoma8emdggkb.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3/083959vbbegoma8emdggkb.jpg
true
false
true
zijung
false
[ "PowerShell", "脚本", "微软" ]
技术
{ "viewnum": 29821, "commentnum": 13, "favtimes": 3,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27.223.99.130", "message": "用来干什么?远程控制Windows?", "username": "绿色圣光 [Firefox 52.0|GNU/Linux]", "date": "2017-03-13T11:31:57" }, { "postip": "61.138.129.20", "message": "谁会在linux中用这玩意", "username": "Resel [Chrome 56.0|Windows 7]", "date": "2017-03-13T12:38:03" }, { "postip": "113.87.180.72", "message": "鸡肋", "username": "来自广东深圳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3-13T13:43:14" }, { "postip": "211.157.146.4", "message": "远程windows也用不到吧,Remmina这个就能做到吧", "username": "编程浪子 [Chrome 56.0|GNU/Linux]", "date": "2017-03-13T14:30:23" }, { "postip": "118.122.120.11", "message": "也不要太鼠目寸光。WMI 基于 CIM 规范的一种 Windows 实现,而 CIM 是一套工业标准。靠这套标准,可以实现对不同系统进行统一管理。PowerShell 在没有开源前,就靠这个实现了对 Linux 的管理。而对于 Azure 云客户,用 PowerShell 进行日常维护也是选项之一。PowerShell 脚本因为能够实现对面向对象编程组件的调用,从这个层面说,要比基于各个外部命令调用的脚本,还要底层些,差不多就是直接编程。不足的地方就是内存开销大,因为一切皆对象。比如用 $all = get-childitem -recurse 一个包含很多子目录和文件的目录,内存消耗显而易见。",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6.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3-13T14:30:54" }, { "postip": "118.122.120.11", "message": "Remmian 就不要说了。我试过它还有 KRDC。这两个软件都不支持在 Windows Explorer 桌面,按 Alt 键。就是说其实现还是和微软的 mstc 有差异。Remmian 还有个问题,即便在全屏模式下,捕获热键的情况下,按 Meta 键,Linux 桌面的也会一并相应,每次只能在远程 Windows 按 Ctrl+ESC 代替。",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6.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3-13T14:45:06" }, { "postip": "120.197.60.220", "message": "包容包容~~",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Firefox 52.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3-13T15:26:20" }, { "postip": "218.69.186.184", "message": "我会用,而且用到了你就会觉得非常方便。", "username": "拿铁不加糖 [Chrome 57.0|Windows 10]", "date": "2017-03-13T19:33:15" }, { "postip": "175.10.192.115", "message": "简单的任务sh足够,复杂的任务有py/perl,这玩意实在是鸡肋。最重要的是这东西有些语法非常令人受不了。", "username": "来自湖南的 QQ Browser 9.5|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3-14T08:45:48" }, { "postip": "117.28.233.114", "message": "Linux上对脚本的支持这么好,用这个干嘛。。。", "username": "来自福建厦门的 Firefox 52.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3-14T12:22:26" }, { "postip": "27.223.99.130", "message": "多谢指教。<br />\r\n但我的回复完全是疑问句,何言“鼠目寸光”?", "username": "绿色圣光 [Firefox 51.0|GNU/Linux]", "date": "2017-03-16T14:26:21" }, { "postip": "114.248.66.36", "message": "玩玩尝个鲜看看", "username": "baby-blue__ [Firefox 51.0|Mac 10.12]", "date": "2017-03-17T20:34:00" }, { "postip": "112.10.24.101", "message": "我试了一把,简单的命令是可以的。执行在windows下写的脚本文件×.ps1确是不可以的,一堆错误。", "username": "linlover [Firefox 52.0|Ubuntu]", "date": "2017-03-18T15:07:44" } ]
[]
在微软爱上 Linux 之后,PowerShell 这个原本只是 Windows 才能使用的组件,于 2016 年 8 月 18 日开源并且成为跨平台软件,登陆了 Linux 和 macOS。
2017-03-13T08:40:23
2017-03-13T08:40:23
8,296
/article-8296-1.html
在[微软爱上 Linux](/article-7515-1.html) 之后,**PowerShell** 这个原本只是 Windows 才能使用的组件,于 2016 年 8 月 18 日[开源并且成为跨平台软件](/article-7699-1.html),登陆了 Linux 和 macOS。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3/083959vbbegoma8emdggkb.jpg) **PowerShell** 是一个微软开发的自动化任务和配置管理系统。它基于 .NET 框架,由命令行语言解释器(shell)和脚本语言组成。 PowerShell 提供对 **COM** (<ruby> 组件对象模型 <rt> Component Object Model </rt></ruby>) 和 **WMI** (<ruby> Windows 管理规范 <rt> Windows Management Instrumentation </rt></ruby>) 的完全访问,从而允许系统管理员在本地或远程 Windows 系统中 [执行管理任务](http://www.tecmint.com/using-shell-script-to-automate-linux-system-maintenance-tasks/),以及对 WS-Management 和 CIM(<ruby> 公共信息模型 <rt> Common Information Model </rt></ruby>)的访问,实现对远程 Linux 系统和网络设备的管理。 通过这个框架,管理任务基本上由称为 **cmdlets**(发音 command-lets)的 **.NET** 类执行。就像 Linux 的 shell 脚本一样,用户可以通过按照一定的规则将一组 **cmdlets** 写入文件来制作脚本或可执行文件。这些脚本可以用作独立的[命令行程序或工具](http://www.tecmint.com/tag/commandline-tools/)。 ### 在 Linux 系统中安装 PowerShell Core 6.0 要在 Linux 中安装 **PowerShell Core 6.0**,我们将会用到微软软件仓库,它允许我们通过最流行的 Linux 包管理器工具,如 [apt-get](http://www.tecmint.com/useful-basic-commands-of-apt-get-and-apt-cache-for-package-management/)、[yum](http://www.tecmint.com/20-linux-yum-yellowdog-updater-modified-commands-for-package-mangement/) 等来安装。 #### 在 Ubuntu 16.04 中安装 首先,导入该公共仓库的 **GPG** 密钥,然后将 **Microsoft Ubuntu** 仓库注册到 **APT** 的源中来安装 **PowerShell**: ``` $ curl https://packages.microsoft.com/keys/microsoft.asc | sudo apt-key add - $ curl https://packages.microsoft.com/config/ubuntu/16.04/prod.list | sudo tee /etc/apt/sources.list.d/microsoft.list $ sudo apt-get update $ sudo apt-get install -y powershell ``` #### 在 Ubuntu 14.04 中安裝 ``` $ curl https://packages.microsoft.com/keys/microsoft.asc | sudo apt-key add - $ curl https://packages.microsoft.com/config/ubuntu/14.04/prod.list | sudo tee /etc/apt/sources.list.d/microsoft.list $ sudo apt-get update $ sudo apt-get install -y powershell ``` #### 在 CentOS 7 中安裝 首先,将 **Microsoft RedHat** 仓库注册到 **YUM** 包管理器仓库列表中,然后安装 **PowerShell**: ``` $ sudo curl https://packages.microsoft.com/config/rhel/7/prod.repo > /etc/yum.repos.d/microsoft.repo $ sudo yum install -y powershell ``` ### 如何在 Linux 中使用 PowerShell Core 6.0 在这一节中,我们将会简单介绍下 **PowerShell**;我们将会看到如何启动 PowerShell,运行一些基础命令,操作文件、目录和进程。然后学习怎样列出所有可用的命令、显示命令帮助和别名。 输入以下命令来启动 PowerShell: ``` $ powershell ``` ![Start Powershell in Linux](/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3/084024du81euye77bsusii.png) *在 Linux 中启动 PowerShell* 你可以通过以下命令来查看 PowerShell 版本: ``` $PSVersionTable ``` ![Check Powershell Version](/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3/084025ckdzp5tfm6tcc5cp.png) *查看 PowerShell 版本* 在 Linux 中运行基本的 PowerShell 命令。 ``` get-date [# 显示当前日期] get-uptime [# 显示开机时间] get-location [# 显示当前工作目录] ``` #### 在 PowerShell 中操作文件和目录 1、 可以通过两种方法创建空文件: ``` new-item tecmint.tex 或者 "">tecmint.tex ``` 然后往里面添加内容并查看文件内容。 ``` set-content tecmint.tex -value "TecMint Linux How Tos Guides" get-content tecmint.tex ``` ![Create New File in Powershell](/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3/084025lvi4q45pzfv98v88.png) *在 PowerShell 中创建新文件* 2、 在 PowerShell 中删除一个文件 ``` remove-item tecmint.tex get-content tecmint.tex ``` ![Delete File in Powershell](/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3/084026pshkk774r8k6kvee.png) *在 PowerShell 中删除一个文件* 3、 创建目录 ``` mkdir tecmint-files cd tecmint-files “”>domains.list ls ``` ![Create Directory in Powershell](/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3/084026d94zz0gpg1gkgg1p.png) *在 PowerShell 中创建目录* 4、 执行长格式的列表操作,列出文件/目录详细情况,包括模式(文件类型)、最后修改时间等,使用以下命令: ``` dir ``` ![Directory Long Listing in Powershell](/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3/084026ambbskbqhh9mhqbn.png) *Powershell 中列出目录长列表* 5、 显示系统中所有的进程: ``` get-process ``` ![View Running Processes in Powershell](/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3/084027rba9tystlwkk9aot.png) *在 PowerShell 中显示运行中的进程* 6、 通过给定的名称查看正在运行的进程/进程组细节,将进程名作为参数传给上面的命令,如下: ``` get-process apache2 ``` ![View Specific Process in Powershell](/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3/084027tfb66w2yzf22z6bb.png) *在 PowerShell 中查看指定的进程* 输出中各部分的含义: * NPM(K) – 进程使用的非分页内存,单位:Kb。 * PM(K) – 进程使用的可分页内存,单位:Kb。 * WS(K) – 进程的工作集大小,单位:Kb,工作集由进程所引用到的内存页组成。 * CPU(s) – 进程在所有处理器上所占用的处理器时间,单位:秒。 * ID – 进程 ID (PID). * ProcessName – 进程名称。 7、 想要了解更多,获取 PowerShell 命令列表: ``` get-command ``` ![List Powershell Command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3/084028o4jtwhzzywjj6f6p.png) *列出 PowerShell 的命令* 8、 想知道如何使用一个命令,查看它的帮助(类似于 Unix/Linux 中的 man);举个例子,你可以这样获取命令 **Describe** 的帮助: ``` get-help Describe ``` ![Powershell Help Manual](/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3/084028o6z08ttgt8t06wo0.png) *PowerShell 帮助手册* 9、 显示所有命令的别名,輸入: ``` get-alias ``` ![List Powershell Command Aliase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3/084029g4kmmzokrb4wn4oo.png) *列出 PowerShell 命令别名* 10、 最后,不过也很重要,显示命令历史记录(曾运行过的命令的列表): ``` history ``` ![List Powershell Commands History](/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3/084029rixqy93zi60v3ozi.png) *显示 PowerShell 命令历史记录* 就是这些了!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展示了如何在 Linux 中安装**微软的 PowerShell Core 6.0**。在我看来,与传统 Unix/Linux 的 shell 相比,PowerShell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看来,PowerShell 还需要在命令行操作机器,更重要的是,编程(写脚本)等方面,提供更好、更多令人激动和富有成效的特性。 查看 PowerShell 的 GitHub 仓库:<https://github.com/PowerShell/PowerShell>。 请在评论中分享你的观点。 --- 作者简介: Aaron Kili 是一个 Linux 和 F.O.S.S 狂热爱好者,将来的 Linux 系统管理员、web 开发者,目前是 TecMint 的内容编辑,是一个热爱研究计算机与坚定的分享知识的人。 --- via: <http://www.tecmint.com/install-powershell-in-linux/> 作者:[Aaron Kili](http://www.tecmint.com/author/aaronkili/) 译者:[zijung](https://github.com/zijung)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支持 Linux 和开源的公司: VMware 成为 Linux 基金会金牌会员
Linux 基金会
https://www.linux.com/blog/Linux-Foundation-member/2017/3/companies-support-linux-and-open-source-vmware
该公司通过 Linux 基金会项目(如 ONAP、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CNCF)、Cloud Foundry、Open vSwitch 等)稳步提高了开源的参与度。 它刚刚增加了对开源和 Linux 基金会的资金承诺,成为金牌会员。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3/092617gjvv5pvpdzz3xdek.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3/092617gjvv5pvpdzz3xdek.jpg
true
false
true
sonofelice
false
[ "VMware", "Linux 基金会" ]
新闻
{ "viewnum": 6966, "commentnum": 4, "favtimes": 0, "sharetimes": 1, "likes": 0 }
[ { "postip": "117.182.146.150", "message": "可是已经有VirtualBox了啊", "username": "来自117.182.146.150的 Chrome 56.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3-13T11:59:28" }, { "postip": "118.122.120.11", "message": "VirtualBox 不是服务器虚拟化。",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6.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3-13T17:12:35" }, { "postip": "118.122.120.11", "message": "Linux 的服务器虚拟化实现是 Xen,KVM 这些,VirtualBox 这个是桌面虚拟化,哪怕 VirtualBox 支持 Guest 以后台方式运行。",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6.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3-14T07:42:17" }, { "postip": "101.78.233.125", "message": "VMware is Best.", "username": "来自香港的 Firefox 4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3-15T22:00:55" } ]
[]
该公司通过 Linux 基金会项目(如 ONAP、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CNCF)、Cloud Foundry、Open vSwitch 等)稳步提高了开源的参与度。 它刚刚增加了对开源和 Linux 基金会的资金承诺,成为金牌会员。
2017-03-13T09:26:00
2017-03-13T09:26:00
8,297
/article-8297-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3/092617gjvv5pvpdzz3xdek.jpg) [VMware](http://www.vmware.com/) 是云基础架构和企业移动性的全球领导者,多年来一直积极参与开源开发。 **该公司通过 Linux 基金会项目(如 ONAP、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CNCF)、Cloud Foundry、Open vSwitch 等)稳步提高了开源的参与度。 它刚刚增加了对开源和 Linux 基金会的资金承诺,成为金牌会员。** VMware 的首席开源官 Dirk Hohndel 在下面的问答中说,开源软件帮助 VMware 加速其开发过程,并为其客户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我们认为开源组件是我们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积极参与许多上游项目,” Hohndel 说。 “我们还继续创造我们自己的新颖有趣的开源项目。” Hohndel 领导 VMware 的开源项目办公室,对围绕开源项目使用和贡献的努力和战略进行指导,以及在整个公司推动 VMware 与开源社区互动的共同价值观和流程。 加入 VMware 之前,他担任英特尔首席 Linux 和开源技术专家近 15 年,从 20 世纪 90 年代初以来,他一直是 Linux 和开源软件的积极开发者和贡献者。 下面,Hohndel 告诉我们更多关于 VMware 的情况;Linux 和开源如何成为其业务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以及他们如何参与开源社区。 **Linux.com:VMware 主要做什么?** Dirk Hohndel:VMware 是云基础设施和数字化工作区技术的全球领导者。 我们帮助客户构建和发展可扩展的生产 IT 环境,作为满足他们需求的内部部署或混合云解决方案。 此外,我们为客户提供现代化的终端用户计算解决方案,使用户能够使用任何设备或平台访问关键应用程序,桌面和服务。 **Linux.com:你们是如何使用 Linux 和开源的?为什么要使用?** Hohndel:VMware 使用许多开源组件作为我们为客户提供的解决方案的一部分。 Linux 是我们所支持的关键的客户机(和主机)的操作系统,也是在我们的基础架构上运行的许多客户解决方案的基础。 我们认为开源组件是我们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积极参与许多上游项目。 我们还继续创建我们自己的新颖有趣的开源项目,如 [Project Clarity 设计系统](https://vmware.github.io/clarity/)或 [Project Harbor 容器镜像注册库](https://vmware.github.io/harbor/)。 **Linux.com:你们为什么要增加对 Linux 基金会的资金承诺?** Hohndel:我们认为 Linux 基金会是更广泛的开源生态系统中的关键联盟之一。 与此同时,在过去几年中,我们稳步增加了与 ONAP、CNCF、Cloud Foundry 等其他项目和基金会的合作。 考虑到它的项目在我们的业务中的作用,增加我们对 Linux 基金会的参与和支持是有意义的。 **Linux.com:你目睹了什么有趣或创新的技术趋势,Linux 和开源软件在这些技术趋势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VMware 如何参与其中?** Hohndel:IT 基础设施行业正在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相关解决方案堆栈是围绕开源组件构建的,许多公司正在合作加速整个行业垂直行业的转型。 最近推出的 ONAP 项目是这个趋势的一个很好的例子,VMware 是这个项目的创始白金赞助商之一。 **Linux.com:参与 Linux 和开源社区是如何对您的公司产生改变的?** Hohndel:VMware 是一家工程驱动的公司。 我们与 Linux 和开源社区的合作帮助我们加速了我们的开发过程,并允许我们与这个领域的其他合作伙伴和客户合作,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Linux.com:还有什么重要或即将到来的好消息可以分享?** Hohndel:对于 VMware,升级到 Linux 基金会的金牌赞助是我们的开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迈向更开放,更协作的未来的关键一步。 我们期待在许多 Linux 基金会项目中工作,以创建令客户满意的解决方案。
Linux 中六个最佳 PDF 页面裁剪工具
Aaron Kili
http://www.tecmint.com/best-pdf-page-cropping-tools-for-linux/
PDF(可移植文档格式,Portable Document Format )可谓是众所周知,并且可能是当今使用最广泛的文档类型,特别是在可靠呈现和分享文档、软硬件及系统无关性等方面有着很大优势。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3/224013xz225ffse5h1yihq.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3/224013xz225ffse5h1yihq.jpg
true
false
true
GHLandy
false
[ "PDF" ]
分享
{ "viewnum": 16231, "commentnum": 0, "favtimes": 3,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DF(可移植文档格式,Portable Document Format )可谓是众所周知,并且可能是当今使用最广泛的文档类型,特别是在可靠呈现和分享文档、软硬件及系统无关性等方面有着很大优势。
2017-03-15T08:34:00
2017-03-15T08:34:00
8,299
/article-8299-1.html
PDF(<ruby> <strong> 可移植文档格式 </strong> <rt> Portable Document Format </rt></ruby>)可谓是众所周知,并且可能是当今使用最广泛的文档类型,特别是在可靠呈现和分享文档、软硬件及系统无关性等方面有着很大优势。 事实上,它已经成为了电子文档的业界标准,特别是在互联网上。由于这样的原因,以及越来越多的电子信息分享,很多人从 PDF 文档中得到他们想要的有用信息。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3/224013xz225ffse5h1yihq.jpg) **建议阅读:** [Linux 中的八大 PDF 阅读器](http://www.tecmint.com/linux-pdf-viewers-and-readers-tools/)。 在本文中,我将列举 Linux 系统中最好的六个 PDF 页面裁剪工具。 ### 1、 Master PDF 编辑器 [Master PDF 编辑器](https://code-industry.net/masterpdfeditor/) 是一个简单易用、方便却强大的多功能 PDF 编辑器,可以帮助你很好的处理 PDF 文档。 [![Master PDF 编辑器](/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3/224021psm2lnszym70l1yt.png)](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7/03/Master-PDF-Editor.png) *Master PDF 编辑器* 使用它可以很容易地查看、创建和修改 PDF 文件。它还可以将几个文档合成一个文件,以及 [将源文档分割成多个文档](http://www.tecmint.com/split-large-tar-into-multiple-files-of-certain-size/)。 此外,Master PDF 编辑器还可以帮你对 PDF 文档进行注释、签名和加密等等。 #### Master PDF 编辑器的特性 1. 跨平台,可以运行于 Linux、Windows 以及 MacOS 2. 可以创建 PDF 文档 3. 允许修改 PDF 文档中的文本和对象 4. 支持 PDF 文档注释 5. 支持 PDF 创建和填充表单 6. 支持光学文本识别(OCR) 7. 支持多页面操作 8. 支持书签和数字签名 9. 搭载有一个虚拟 PDF 打印机 ### 2、 PDF Quench [PDF Quench](https://github.com/linuxerwang/pdf-quench) 是一个用于 PDF 页面裁剪的图形化 Python 应用。 [![PDF Quench 编辑器](/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3/224022k4qssr4hhwqm5tsh.png)](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7/03/PDF-Quench.png) *PDF Quench 编辑器* 它可以让用户以合适的旋转角度来裁剪页面,将裁剪框定义为与 meda 框相同的位置,这有助于处理第二次裁剪的问题。 ### 3、 PDF Shuffler [PDF-Shuffler](https://github.com/jeromerobert/pdfshuffler) 是一个小巧、简单和免费的 python-gtk 应用,由 python-pyPdf 进行图形界面封装而来。 [![PDF Shuffler 编辑器](/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3/224025xls4l5c91ece0lm1.png)](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7/03/PDF-Shuffler.png) *PDF Shuffler 编辑器* 通过 PDF-Shuffler,你可以使用一个直观的交互式图形用户界面,来合并或者分割 PDF 文档,以及旋转、裁剪和重组页面。 ### 4、 Krop [Krop](http://arminstraub.com/software/krop) 是一个简单、免费的图形用户界面应用,用于裁剪 PDF 文件页面。它是使用 Python 编写的,并且只能运行于 Linux 系统。 [![Krop PDF 编辑器](/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3/224030n2qjvdhcmavz5a23.png)](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7/03/Krop-PDF-Editor.png) *Krop PDF 编辑器* 它依赖于 PyQT、python-poppler-qt4 和 pyPdf 或 PyPDF2 来支持自身的全部功能。其主要特性之一就是可以如同 eReaders 一样,将页面分为多个子页面以适应设备屏幕尺寸的限制。 ### 5、 Briss [Briss](http://briss.sourceforge.net/) 是一个简单、免费的跨平台程序,用于裁剪 PDF 文档,它可以工作于 Linux、Windows 和 Mac OSX。 [![Briss PDF 编辑器](/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3/224035ueb6hqyqeuxuz4uy.png)](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7/03/Briss-PDF-Editor.png) *Briss PDF 编辑器* 其中,有一个显著的特性是其直观的图形用户界面允许你直接以可视的方式在页面上调整矩形框来精确定义裁剪区域,当然还有其他更多有用的特性。 ### 6、 PDFCrop [PDFCrop](http://pdfcrop.sourceforge.net/) 是一个 Linux 平台的 PDF 裁剪应用,使用 Perl 语言编写。它要求系统已安装好 ghostscript (用于寻找 PDF 文件的页面边界框) 和 PDFedit (用于裁剪和重设页面尺寸)。 它能让你裁剪掉 PDF 页面中的白色边界,并重新调整页面大小以适应标准尺寸的纸张;所得到的页面打印后通常更具可读性和引人注目。 它主要用于学术界人士,使他们能够用习惯的方式来打印下载的期刊论文。PDFCrop 也适用于这些人:他们经常接收到以信纸大小来组织页面的 PDF 文档,但却需要打印为 A4 纸大小 (或者是相反的情况)。 至此,文毕。在本文中,我列举了在 Linux 中六个最好用的 PDF 页面裁剪工具及其主要特性。是不是还有其他的工具被我遗漏了呢?请通过评论向我分享哦。 --- 作者简介: Aaron Kili 是一名 Linux 和 F.O.S.S 忠实拥护者、高级 Linux 系统管理员、Web 开发者,目前在 TecMint 是一名活跃的博主,热衷于计算机并有着强烈的知识分享意愿。 --- 译者简介: [GHLandy](http://GHLandy.com) —— 生活中所有欢乐与苦闷都应藏在心中,有些事儿注定无人知晓,自己也无从说起。 --- via: <http://www.tecmint.com/best-pdf-page-cropping-tools-for-linux/> 作者:[Aaron Kili](http://www.tecmint.com/author/aaronkili/) 译者:[GHLandy](https://github.com/GHLandy)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如何写出绝佳的发行说明
Ben Cotton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17/3/how-to-improve-release-notes
恭喜你!你已经准备发布你的软件包的最新版本了。现在,你需要保证你的发行说明整洁有序。当然,你可以写上一句“bug 修复以及性能改进”然后就算完成,但这并不能给你的用户传达任何信息。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3/230842b151kk2crc2zk44w.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3/230842b151kk2crc2zk44w.png
true
false
true
StdioA
false
[ "发现", "公告" ]
观点
{ "viewnum": 2939, "commentnum": 0,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恭喜你!你已经准备发布你的软件包的最新版本了。现在,你需要保证你的发行说明整洁有序。当然,你可以写上一句“bug 修复以及性能改进”然后就算完成,但这并不能给你的用户传达任何信息。
2017-03-16T08:07:00
2017-03-16T08:07:00
8,300
/article-8300-1.html
![如何写出绝佳的发行说明](/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3/230842b151kk2crc2zk44w.png "How to make release notes count") *图像来源: opensource.com* 恭喜你!你已经准备发布你的软件包的最新版本了。现在,你需要保证你的发行说明整洁有序。当然,你可以写上一句“bug 修复以及性能改进”然后就算完成,但这并不能给你的用户传达任何信息。 发行说明同时用于支持和营销。它可以告诉你的的用户,为什么这个发布版本对他们很重要,并可以向潜在用户展示你的软件。所以,你会希望它的内容简洁、易懂,最重要的是:目的明确。写发行说明的方式不止一种,所以本文只是一般提议,并不是一个强制要求。 现在一个流行的趋势,是将发行说明写成包含一堆蠢事的叙事文。如果你想这么写,那请自便 —— 不过要记住,笑话通常是上下文相关的,你觉得很滑稽的内容,可能在你的读者眼里会变得索然无味。而且,不要忘了将那些重要信息写进来。 ### 入门 你能从本文里学到的最主要的经验,可能就是这一条:你的发行说明要写给读它的人看。对于面向用户的软件,发行说明中要注重面向用户的行为,而不是软件的内部实现。举个例子:写“点击‘取消’按钮会把你的电脑点着”,而不要写“在 cancelThatThing 函数中,thermalEventTrigger 的默认值被设为 True”。 尝试将每一条说明限制在一到两句话。重点在于突出强调重要部分,而不是给出详尽的解释。如果你有一个公开的问题追踪页面,你可以在说明中包含问题链接(或者问题编号),这样关注此问题的读者可以通过链接来查看问题的详细内容。 你并不需要严格按照这种方法来写发行说明,但我比较喜欢下面的格式。开头写上版本号,以及发布日期。对于主要版本,你可能要再写几句话,来突出本次发布的主题。比如,“本次发布的重点在于添加了邮件客户端,因为这是所有软件的最终结束状态。” ### 兼容性更改 如果新版本中包含兼容性或默认行为的变更,你最好将它们着重写出。你的用户、以及提供用户支持的人会感谢你的。在发行说明中描述会遇到行为变更的场景,如何处理变更,以及如果用户对变更不采取行动会导致的后果。对于某些次要版本,你可能没有任何会导致不兼容的变更,那你可以省略此部分。 ### 功能及改进 现在,你该炫耀你的软件包含的那些酷的、新奇的东西了,但是要记得站在用户的角度来写。比如,“该软件现在支持自动发现午餐照片,并将其发布到 Instagram 上。” ### 已解决的问题 没有软件是完美的,所以在这部分中你需要告诉读者,你的团队为了使这个项目更好一点而做的所有努力工作。因为那些不好的行为已经被解决了,所以应该用过去式来写这一部分。如果某个 bug 的产生原因很明确,写上相关信息。一些项目还在文档此节中包含修复的 bug。 ### 已知问题 因为没有软件是完美的,所以永远会存在未解决的 bug。在这一节中,你需要列出这些已知的问题。你不需要列出所有的问题;主要是影响功能的错误,尤其是那些在上个版本发布后发现的 bug。这一部分的文字用将来时态写出。当你把这些问题解决,你只需要改变动词的时态,然后把它们移到上个部分即可。 --- 作者简介: Ben Cotten - Ben Cotten 是一个受过专业训练的气象学家,但他现在是一位高性能计算工程师。Ben 是一位[循环计算](https://cyclecomputing.com/)领域的布道者。他是 Fedora 的用户及贡献者,与他人一同创办了一个本地开源会议组,是开源计划的成员,还是软件自由保护的支持者。你可以在 Twitter 上找到他(@FunnelFiasco)。 --- 译者简介: [StdioA](https://www.stdioa.com/) —— Pythoner, Player. --- via: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17/3/how-to-improve-release-notes> 作者:[Ben Cotton](https://opensource.com/users/bcotton) 译者:[StdioA](https://github.com/StdioA)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如何在 Linux 中重置 MySQL 或者 MariaDB 的 root 密码
Gabriel Cánepa
http://www.tecmint.com/reset-mysql-or-mariadb-root-password/
如果你忘记了密码或需要重置密码(例如,当数据库管理员换人或被裁员!),这篇文章会派上用场。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4/000106cczpckd78o6kekqd.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4/000106cczpckd78o6kekqd.jp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MySQL", "MariaDB", "密码" ]
系统运维
{ "viewnum": 10908, "commentnum": 1, "favtimes": 7,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6.19.93.10", "message": "在Ubuntu中有别的方法进行重置", "username": "phoenix_wangxd [Chrome 76.0|Mac 10.14]", "date": "2019-09-02T21:11:06" } ]
[ { "raid": 8320, "displayorder": 0 }, { "raid": 8328, "displayorder": 1 } ]
如果你忘记了密码或需要重置密码(例如,当数据库管理员换人或被裁员!),这篇文章会派上用场。
2017-03-17T08:55:00
2017-03-17T08:55:00
8,301
/article-8301-1.html
如果你是第一次设置 MySQL 或 MariaDB 数据库,你可以直接运行 `mysql_secure_installation` 来实现基本的安全设置。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4/000106cczpckd78o6kekqd.jpg) 其中一项是设置数据库 root 帐户的密码 - 你必须保持私密,并仅在绝对需要时使用。如果你忘记了密码或需要重置密码(例如,当数据库管理员换人或被裁员!),这篇文章会派上用场。我们将解释如何在 Linux 中重置或恢复 MySQL 或 MariaDB 的 root 密码。 **建议阅读:** [更改 MySQL 或 MariaDB 的 root 密码](/article-8328-1.html)。 虽然我们将在本文中使用 MariaDB,但这些说明同样也适用于 MySQL。 ### 恢复 MySQL 或者 MariaDB 的 root 密码 开始之前,先停止数据库服务并检查服务状态,我们应该可以看到先前设置的环境变量: ``` ------------- SystemD ------------- # systemctl stop mariadb ------------- SysVinit ------------- # /etc/init.d/mysqld stop ``` 接下来,用 `--skip-grant-tables` 选项启动服务: ``` ------------- SystemD ------------- # systemctl set-environment MYSQLD_OPTS="--skip-grant-tables" # systemctl start mariadb # systemctl status mariadb ------------- SysVinit ------------- # mysqld_safe --skip-grant-tables & ``` ![Start MySQL/MariaDB with Skip Table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4/000113efeknu7t34ke3b34.png) *使用 skip tables 启动 MySQL/MariaDB* 这可以让你不用 root 密码就能连接到数据库(你也许需要切换到另外一个终端上): ``` # mysql -u root ``` 接下来,按照下面列出的步骤来。 ``` MariaDB [(none)]> USE mysql; MariaDB [(none)]> UPDATE user SET password=PASSWORD('YourNewPasswordHere') WHERE User='root' AND Host = 'localhost'; MariaDB [(none)]> FLUSH PRIVILEGES; ``` 最后,停止服务,取消环境变量设置并再次启动服务: ``` ------------- SystemD ------------- # systemctl stop mariadb # systemctl unset-environment MYSQLD_OPTS # systemctl start mariadb ------------- SysVinit ------------- # /etc/init.d/mysql stop # /etc/init.d/mysql start ``` 这可以让先前的改变生效,允许你使用新的密码连接到数据库。 ### 总结 本文我们讨论了如何重置 MariaDB/MySQL 的 root 密码。一如往常,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反馈请在评论栏中给我们留言。我们期待听到你的声音。 --- 作者简介: Gabriel Cánepa - 一位来自阿根廷圣路易斯梅塞德斯镇 (Villa Mercedes, San Luis, Argentina) 的 GNU/Linux 系统管理员,Web 开发者。就职于一家世界领先级的消费品公司,乐于在每天的工作中能使用 FOSS 工具来提高生产力。 --- via: <http://www.tecmint.com/reset-mysql-or-mariadb-root-password/> 作者:[Gabriel Cánepa](http://www.tecmint.com/author/gacanepa/)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漫画赏析:孩子眼中的“二叉树”
Daniel Stori
http://turnoff.us/geek/binary-tree/
在孩子的眼中,世界是另外一种样子。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5/14/174015n9wofjpipplpm86j.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5/14/174015n9wofjpipplpm86j.png.large.jpg
false
false
true
wxy
false
[ "漫画", "二叉树" ]
极客漫画
{ "viewnum": 8441, "commentnum": 6,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58.211.119.28", "message": "孩子眼里的树,程序员眼里的二叉树。", "username": "FoamValue [Chrome 56.0|Mac 10.12]", "date": "2017-03-14T10:39:49" }, { "postip": "211.157.181.68", "message": "好冷",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Chrome 56.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3-14T12:53:46" }, { "postip": "219.146.44.230", "message": "首先你得有个对象 = = ~", "username": "来自山东济南的 Chrome 5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3-16T12:51:44" }, { "postip": "106.127.184.72", "message": "网页出错了。", "username": "来自广西贵港的 Chrome 7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9-07-11T07:48:13" }, { "postip": "106.127.184.72", "message": "网页出错了。", "username": "来自广西贵港的 Chrome 7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9-07-11T07:48:16" }, { "postip": "106.127.184.72", "message": "网页出错了。", "username": "来自广西贵港的 Chrome 7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9-07-11T07:48:18" } ]
[]
在孩子的眼中,世界是另外一种样子。
2017-03-14T09:00:00
2017-03-14T09:00:00
8,302
/article-8302-1.html
著名的 [turnoff.us](http://turnoff.us/) 有很多有趣的漫画,比如这一副《[二叉树](http://turnoff.us/geek/binary-tree/)》。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5/14/174015n9wofjpipplpm86j.png) 在孩子的眼中,世界是另外一种样子。可能在我们大人看来,司空见惯的一些事物,已经掩盖了我们的想象力,但是童稚未去的孩子们往往能观察到我们所忽视的一面,所以,多陪陪孩子吧(首先,你得有个……)。 比如上图中,我们看到的是一颗“普普通通”的树,而孩子看到的是“二进制的树”(二叉树)。(LCTT 译注:此处 Binary Tree 做一语双关状,孩子眼中是“二进制树”,而在搞计算机的老爸听来却是“二叉树”)
如何修改 Linux 的 GRUB 启动背景
MANMOHAN MIRKAR
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how-to-change-the-linux-splash-screen/
GRUB 背景( Splash )只不过是一张图像,在 Linux 系统启动的时候显示为背景。如果你觉得默认的空白屏相当无趣,同时又想按照自己的意愿来修改它,那么赶紧阅读下方的每个步骤吧。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4/083534ed61tc5m33ccm5jo.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4/083534ed61tc5m33ccm5jo.jpg
true
false
true
GHLandy
false
[ "GRUB" ]
桌面应用
{ "viewnum": 11464, "commentnum": 1, "favtimes": 7,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223.78.218.140", "message": "只支持这个分辨率吗,不止吧?", "username": "飞羽215 [Yandex Browser 17.1|GNU/Linux]", "date": "2017-03-31T18:51:44" } ]
[]
GRUB 背景( Splash )只不过是一张图像,在 Linux 系统启动的时候显示为背景。如果你觉得默认的空白屏相当无趣,同时又想按照自己的意愿来修改它,那么赶紧阅读下方的每个步骤吧。
2017-03-14T08:35:00
2017-03-14T08:35:00
8,303
/article-8303-1.html
**何为 GRUB 背景( Splash )?** GRUB 背景( Splash )只不过是一张图像,在 Linux 系统启动的时候显示为背景。你可能知道 Grub (**GR**and **U**nified **B**ootloader 的简写) 是主流 Linux 发行版中广泛使用的<ruby> 启动装载程序 <rp> ( </rp> <rt> bootloader </rt> <rp> ) </rp></ruby>。以 RedHat 为例,你会发现它在系统启动之时显示为空白或者是一个黑色背景。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4/083534ed61tc5m33ccm5jo.jpg) GRUB 背景( Splash )的相关定义在 `grub.conf` 文件中,并且 splash 背景图像应该存储在 `/boot` 分区中。如果你觉得默认的空白屏相当无趣,同时又想按照自己的意愿来修改它,那么赶紧阅读下方的每个步骤吧。 ### 开始前需要哪些准备工作 1. ImageMagick (仅在命令行中使用) 或者 GIMP (GUI 中使用) 2. 一个样例图像 ### 使用 GUI 修改 Grub 的 Splash 背景 首先然我们来使用 GUI 来进行操作吧,这里我们使用 GIMP 来作为图像编辑器。 **步骤 1**、 使用 GIMP 打开图像 (路径为:<ruby> 应用 <rp> ( </rp> <rt> Applications </rt> <rp> ) </rp></ruby> --> <ruby> 图像 <rp> ( </rp> <rt> Graphics </rt> <rp> ) </rp></ruby> --><ruby> GIMP 程序 <rp> ( </rp> <rt> GNU Image Manipulation Program </rt> <rp> ) </rp></ruby>) **步骤 2**、 现在我们需要按实际情况将图像缩放到 640x480 大小。为此,需要点击 <ruby> 图像 <rp> ( </rp> <rt> Image </rt> <rp> ) </rp></ruby> --> <ruby> 缩放图像 <rp> ( </rp> <rt> Scale Image </rt> <rp> ) </rp></ruby>。记住,要如下图参数进行设置。修改宽度为 640,高度为 480。其他保持不变。 ![缩放 imag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4/083545w1bgz6t3q63eyezi.jpg) 点击<ruby> 缩放 <rp> ( </rp> <rt> Scale </rt> <rp> ) </rp></ruby>按钮 **步骤 3**、 然后,我们需要索引图像,让它仅使用 14 色。为此,点击 <ruby> 图像 <rp> ( </rp> <rt> Image </rt> <rp> ) </rp></ruby> --> <ruby> 模式 <rp> ( </rp> <rt> Mode </rt> <rp> ) </rp></ruby> --> <ruby> 索引 <rp> ( </rp> <rt> Indexed </rt> <rp> ) </rp></ruby>。点选 <ruby> 生成最优调色板 <rp> ( </rp> <rt> generate optimum palette </rt> <rp> ) </rp></ruby> 选项,并设置<ruby> 颜色最大值 <rp> ( </rp> <rt> maximum number of colors </rt> <rp> ) </rp></ruby> 为 14 (如下)。 ![最优调色板限制为 14 色](/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4/083546msiitim9vsrk9qim.jpg) 点击 <ruby> 转换 <rp> ( </rp> <rt> convert </rt> <rp> ) </rp></ruby>按钮 **步骤 4**、 保存文件。这里以文件名为 “UxTechno.xpm” 来保存。 ![保存图像文件](/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4/083546ezll105l3hlh2i4u.jpg) **步骤 5**、 以 Zip 方式压缩文件。为此,转到文件的保存位置 --> 右击并选择<ruby> 压缩 <rp> ( </rp> <rt> Compress </rt> <rp> ) </rp></ruby> 选项,选择 gzip 方法来压缩。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4/083546m688uw6f97fczta6.jpg)](https://www.howtoforge.com/images/how_to_change_the_linux_splash_screen/big/compress.JPG) **步骤 6**、 现在复制或移动 "UxTechno.xpm.gz" 到 `/boot/grub/UxTechno.xpm.gz`。 **步骤 7**、 这一步,打开 `/boot/grub/grub.conf` 文件编辑 `splashimage` 参数如下,并保存文件。 最后,文件的内容应该是像这样的: ``` # grub.conf generated by anaconda # # Note that you do not have to rerun grub after making changes to this file # NOTICE: You have a /boot partition. This means that # all kernel and initrd paths are relative to /boot/, eg. # root (hd0,0) # kernel /vmlinuz-version ro root=/dev/sda2 # initrd /initrd-[generic-]version.img #boot=/dev/sda default=0 timeout=5 splashimage=(hd0,0)/grub/UxTechno.xpm.gz hiddenmenu title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2.6.32-220.el6.x86_64) root (hd0,0) kernel /vmlinuz-2.6.32-220.el6.x86_64 ro root=UUID=1d8c5075-1a5b-4fdc-ba15-0458b65c6012 rd_NO_LUKS rd_NO_LVM LANG=en_US.UTF-8 rd_NO_MD quiet SYSFONT=latarcyrheb-sun16 rhgb crashkernel=auto KEYBOARDTYPE=pc KEYTABLE=us rd_NO_DM initrd /initramfs-2.6.32-220.el6.x86_64.img ``` 当你重启服务器之后,你讲看到如下效果的 splash 背景图像: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4/083547qfaffqodddan7kdf.jpg) ### 使用命令行修改 Grub 的 Splash 背景 如果说你是命令行的超级粉丝,那就使用如下方法吧。 **步骤 1**、 开始之前,我们需要修改图像的像素分辨率。为此,我们还需要在 Linux 系统上安装好 ImageMagick。在 CentOS / RHEL 上使用如下命令来进行交叉检查。 ``` # rpm -qa|grep -i ImageMagick ``` 如果命令没有返回输出 (即空白),这意味这你的系统上还没有安装 ImageMagick。你必须运行下面的命令来安装它。 ``` # yum install ImageMagick ``` 安装好了重新复核一下,你会得到类似如下的输出: ``` # rpm -qa|grep -i ImageMagick ImageMagick-6.5.4.7-5.el6.x86_64 ``` 然后,继续接下来的配置。这里我使用 UxTechno 的 logo 来做 splash 背景图像。 **步骤 2**、 使用如下命令来转换像素深度。 ``` # convert -depth 8 -colors 14 -resize 640x480 uxtechno_logo.jpg uxtechno_logo.xpm ``` 上述选项的意义如下: 1. 最大使用 14 色 2. 分辨率为 640x480 3. 使用 xpm 格式 **步骤 3**、 以 Zip 方式压缩文件。 ``` # gzip uxtechno_logo.xpm ``` **步骤 4**、 复制文件到 `/boot` 分区。 ``` # cp uxtechno_logo.xpm.gz /boot/grub/ ``` **步骤 5**、 在 `/boot/grub/grub.conf` 文件中修改 `splashimage` 参数如下,并保存文件。 ``` splashimage=(hd0,0)/grub/uxtechno_logo.xpm ``` **步骤 6**、 最后,使用 `reboot` 命令重启服务器。启动界面将显示使用 GUI 方式第 7 步中的图像。 (题图原图在 [wallconvert.com](http://www.wallconvert.com/converted/abstract-world-map-wallpapers-1920x1080-175289.html)) --- 译者简介: [GHLandy](http://GHLandy.com) —— 生活中所有欢乐与苦闷都应藏在心中,有些事儿注定无人知晓,自己也无从说起。 --- via: <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how-to-change-the-linux-splash-screen/> 作者:[MANMOHAN MIRKAR](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how-to-change-the-linux-splash-screen/) 译者:[GHLandy](https://github.com/GHLandy)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开源 ERP 软件 Odoo 提速指南
rosehosting.com
https://www.rosehosting.com/blog/how-to-speed-up-odoo/
Odoo 是最流行的 ERP(企业资源计划)软件,它由 Python 编写,使用 PostgreSQL 作为后端数据库。Odoo 社区版是免费的开源软件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4/100026rz44ja8lzpryj474.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4/100026rz44ja8lzpryj474.jpg
true
false
true
GOLinux
false
[ "ERP", "Odoo", "openerp" ]
技术
{ "viewnum": 8799, "commentnum": 0,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Odoo 是最流行的 ERP(企业资源计划)软件,它由 Python 编写,使用 PostgreSQL 作为后端数据库。Odoo 社区版是免费的开源软件
2017-03-14T10:00:00
2017-03-14T10:00:00
8,304
/article-8304-1.html
![speed up odoo](/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4/100026rz44ja8lzpryj474.jpg) Odoo 是最流行的 ERP(企业资源计划)软件,它由 Python 编写,使用 PostgreSQL 作为后端数据库。Odoo 社区版是免费的开源软件,它囊括了项目管理,生产、财务、记账和销售管理,仓储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甚至还有更多项目。里面包含了 30 个核心模块,以及超过 3000 个社区模块。Odoo 部署了大量的模块,数据库里也包含了庞大的数据等等,这些都使得这个软件比较复杂,可能会导致效率低下。Odoo 的两个主要瓶颈在于磁盘访问,以及数据库查询时间。 为了提升 Odoo 实例的性能,你可以: * 使用一个快速磁盘驱动器来存储(最好是 SSD)。 * 使用[内存充足的 Linux VPS](https://www.rosehosting.com/linux-vps-hosting.html)。 * 在 Odoo 中激活<ruby> 多处理器模式 <rt> multiprocessing mode </rt></ruby>。 * 正确配置并优化 PostgreSQL 服务。 ### 获得一台有着更多内存的 SSD VPS 正如我们先前提到的,随机磁盘访问速度是 Odoo 的主要瓶颈之一。因此,要确保 Odoo 部署在一台[基于 SSD 的 VPS](https://www.rosehosting.com/linux-vps-hosting.html) 上。由于 Odoo 是一个对资源十分敏感的应用,因此始终要把它安装在一台有着更多 RAM 的 VPS 上,如果可能,将整个 Odoo 实例及其数据库加载到 RAM 中。固态磁盘驱动器尤其以随机存取见长,而且由于 SSD 没有任何活动部件,它们能够取得数百倍于传统机械硬盘驱动器的随机存取 IOPS(LCTT译注:即每秒读写操作的次数)。如果服务器没有采用 SSD 来驱动或提速,那么不管你对 Odoo 做多少优化和配置都无济于事,它仍然会很慢。所以,获得正确的主机来部署 Odoo 是提升其性能的最重要因素。 其它 Odoo 优化包括: ### 在 Odoo 配置中启用多处理器选项 要实现此功能,请定位到 openerp-server 二进制文件: ``` #updatedb #locate openerp-server /usr/bin/openerp-server ``` 执行以下命令: ``` #/usr/bin/openerp-server --help ``` 该命令的输出结果如下: ``` Usage: openerp-server [options] Options: --version show program's version number and exit (...) Multiprocessing options: --workers=WORKERS Specify the number of workers, 0 disable prefork mode. --limit-memory-soft=LIMIT_MEMORY_SOFT Maximum allowed virtual memory per worker, when reached the worker be reset after the current request (default 671088640 aka 640MB). --limit-memory-hard=LIMIT_MEMORY_HARD Maximum allowed virtual memory per worker, when reached, any memory allocation will fail (default 805306368 aka 768MB). --limit-time-cpu=LIMIT_TIME_CPU Maximum allowed CPU time per request (default 60). --limit-time-real=LIMIT_TIME_REAL Maximum allowed Real time per request (default 120). --limit-request=LIMIT_REQUEST Maximum number of request to be processed per worker (default 8192). ``` 工作进程的数量应该和分配到 VPS 的 CPU 核心数一样,或者,如果你想为 PostgreSQL 数据库、cron 任务、或者其它和 Odoo 实例安装在同一台 VPS 上的其它应用预留出一些 CPU 核心,那么你可以将工作进程数设置为一个比 VPS 上可用 CPU 核心更低的值,以避免资源耗尽。 `limit-memory-soft` 和 `limit-memory-hard` 参数不言自明,你可以使用默认值,也可以根据 VPS 上的实际可用 RAM 来进行修改。 例如,如果你的 VPS 有 8 个 CPU 核心,以及 16 GB 内存,那么你可以将工作进程数设置为 17(CPU 核心数 x 2 + 1),`limit-memory-soft` 总值设置为 640 x 17 = 10880 MB,而 `limit-memory-hard` 总数设置为 68MB x 17 = 13056 MB,这样,Odoo 就会有总计达 12.75 GB 的 RAM。 例如,在一台拥有 16 GB RAM 和 8 个 CPU 核心的 VPS 上,编辑 Odoo 配置文件(如 `/etc/odoo-server.conf`),并添加以下行: ``` vi /etc/odoo-server.conf ``` ``` workers = 17 limit_memory_hard = 805306368 limit_memory_soft = 671088640 limit_request = 8192 limit_time_cpu = 60 limit_time_real = 120 max_cron_threads = 2 ``` 别忘了重启 Odoo 让修改生效。 ### 正确配置并优化 PostgreSQL 对于 PostgreSQL 优化,及时将它更新到最新版本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在 PostgreSQL 配置文件(`pg_hba.conf`)中,有两个设置需要修改:`shared_buffers` 和 `effective_cache_size`。将 `shared_buffers` 设置为可用内存的 20%,`effective_cache_size` 设置为可用内存的 50%。 例如,如果 Odoo 安装到了一台 16 GB RAM 的 SSD VPS 上,那么在 `pg_hba.conf` 中使用如下设置: ``` vi /var/lib/postgresql/data/pg_hba.conf ``` ``` shared_buffers = 3072MB effective_cache_size = 8192MB ``` 重启 PostgreSQL 服务来让修改生效。 同时,也别忘了周期性手动执行 ‘**[VACUUM](https://wiki.postgresql.org/wiki/Introduction_to_VACUUM,_ANALYZE,_EXPLAIN,_and_COUNT)**’。此操作会将陈旧或临时数据清理干净,但请牢记,它会大量占用 CPU 和磁盘使用。 --- via: <https://www.rosehosting.com/blog/how-to-speed-up-odoo/> 作者:[rosehosting.com](https://www.rosehosting.com/) 译者:[GOLinux](https://github.com/GOLinux)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小白指南:在 VirtualBox 中安装 Arch Linux 系统
Dimitris
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install-arch-linux-on-virtualbox/
你可以参考这篇教程直接在你的本地电脑上安装 Arch Linux 系统,或者你也可以使用你的 Windows 电脑中的 VirtualBox 虚拟机来安装。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4/112101vih4s4t5bfhsetom.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4/112101vih4s4t5bfhsetom.jpg
true
false
true
rusking
false
[ "安装", "VirtualBox", "Arch Linux" ]
技术
{ "viewnum": 29944, "commentnum": 16, "favtimes": 4,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222.210.108.99", "message": "真是大神啊,那么多虚拟机",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7.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3-14T13:49:59" }, { "postip": "111.175.186.150", "message": "然而官方直接就有一篇文档手把手教你从零安装,中文版指南也是有的。", "username": "来自湖北武汉的 Chrome 57.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3-14T16:03:39" }, { "postip": "171.217.81.135", "message": "archlinux教程必须过来赞一个",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49.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3-14T22:40:09" }, { "postip": "183.10.135.105", "message": "引导 Arch Linux 启动<br />\r\n<br />\r\n输入下面的命令来引导系统启动:<br />\r\n<br />\r\n&nbsp; &nbsp; pacstrap /mnt base base-devel<br />\r\n<br />\r\n可以看到系统正在同步数据包。<br />\r\n<br />\r\n<br />\r\n我在这一步的时候,由于屏幕总是睡眠黑屏了,所以就乱按,结果当前下载中的就暂停了,然后接着下载下一个,我要怎样才能让那些被我暂停了的继续下载安装", "username": "linux小白白 [Firefox 51.0|Windows 7]", "date": "2017-03-14T23:21:02" }, { "postip": "36.149.238.252", "message": "然饿,我看了3次如何安装,还是不会。[哭笑]", "username": "来自36.149.238.252的 Chrome 57.0|Mac 10.12 用户", "date": "2017-03-15T21:09:35" }, { "postip": "60.180.52.204", "message": "=-=自己写个小脚本就好...官方wiki复制粘贴改参数,贴到paste.ubuntu.com上面,w3m缓存下来,加权限,=-=世界清净了很多", "username": "来自浙江温州的 Internet Explorer 11.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3-15T21:14:19" }, { "postip": "113.204.149.2", "message": "他们并不会跳过某个包的,还是会把它下载完毕的!", "username": "海阔显孤独 [Vivaldi 1.7|Windows 10]", "date": "2017-03-17T08:36:29" }, { "postip": "116.6.43.200", "message": "要是加上安裝桌面的命令和重啟後就是直接進入桌面而不是命令行就更好.", "username": "来自广东中山的 Chrome 50.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3-17T12:00:46" }, { "postip": "180.102.99.77", "message": "官方的中文安装指南装了好几次 没有一次成功的", "username": "flankershen [Chrome 58.0|Windows 10]", "date": "2017-03-22T08:55:29" }, { "postip": "113.106.75.226", "message": "官方指南越来越简单了,做不来。", "username": "来自广东深圳的 Firefox 52.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4-01T09:17:47" }, { "postip": "27.13.97.216", "message": "看了半天官方wiki,云里雾里,看了你这个,又Google了下,各种找资料,花了3个小时,终于,装好arch了。。。", "username": "Linuxubun [Chrome 57.0|Windows 10]", "date": "2017-04-30T22:41:45" }, { "postip": "58.206.161.64", "message": "初始化 grub 安装时,输入命令后,error:target not found:os-rober", "username": "来自甘肃兰州兰州大学的 Microsoft Edge 18.18362|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9-09-16T11:15:57" }, { "postip": "117.136.27.42", "message": "是prober", "username": "来自甘肃兰州的 Chrome Mobile 70.0|Android 用户", "date": "2019-09-18T21:38:43" }, { "postip": "123.112.229.53", "message": "在我进入自己的目录后<br />\r\n输入<br />\r\narch-chroot /mnt /bin/bash<br />\r\n这个命令后<br />\r\n<br />\r\n再输入nano /etc/locale.gen<br />\r\n显示nano这个命令不存在?<br />\r\n怎么办?",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Safari 13.0|Mac 10.15 用户", "date": "2019-12-02T20:02:15" }, { "postip": "123.112.229.53", "message": "因为最新的archlinux安装盘base<br />\r\n里面已经没有nano dhcpcd<br />\r\n没有linux linux-firwware<br />\r\n所以要做如下改动:<br />\r\npacstrap /mnt base base-devel linux linux-firmware nano<br />\r\n进入安装目录后要先<br />\r\npacman -S dhcpcd",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Safari 13.0|Mac 10.15 用户", "date": "2019-12-03T12:19:47" }, { "postip": "61.186.27.58", "message": "那你装个吧~", "username": "linux [Chrome 78.0|Mac 10.14]", "date": "2019-12-11T08:03:34" } ]
[]
你可以参考这篇教程直接在你的本地电脑上安装 Arch Linux 系统,或者你也可以使用你的 Windows 电脑中的 VirtualBox 虚拟机来安装。
2017-03-14T11:21:00
2017-03-14T11:21:00
8,305
/article-8305-1.html
Arch Linux 是专门为 i386 和 x86-64 架构的计算机而设计的基于 Linux 内核的操作系统。其特有的软件包管理器使用 `pacman` 进行完整追踪来将系统应用软件升级到最新版本。 Pacman 是一个用于安装、升级和卸载软件包的管理器。这是一款完全自由而开源的软件,由 Linux 开源社区提供支持。 Arch Linux 也因其丰富的 Wiki 帮助文档而大受推崇。该系统基于二进制的软件包,这些软件包主要是为 i386 的 64 位和 32 位的系统而开发的,同时也为现代的硬件系统提供最佳的性能优化。 你可以参考这篇教程直接在你的本地电脑上安装 Arch Linux 系统,或者你也可以使用你的 Windows 电脑中的 VirtualBox 虚拟机来安装。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4/112101vih4s4t5bfhsetom.jpg) ### Arch Linux 软件仓库 要在 VirtualBox 中安装 Arch Linux 系统,你得了解该系统的基础软件仓库。软件仓库用于在安装的过程中获取软件包。对于 Arch Linux 系统来说,有很多可用的软件仓库,可以使用 pacman 工具来进行维护。下面列出的是在 VirtualBox 中安装 Arch Linux 系统时用到的一些基础软件仓库列表: * **core** 软件仓库包括所有的用于对系统进行基本设置的一些软件包,比如启动 Arch Linux 系统和编译软件包。 * **extra** 软件仓库包括 core 软件仓库以外的其它软件包以及与桌面环境相关的软件包。 * **community** 软件仓库包含的是由可信任的 Linux 社区用户维护的软件包,其中的大多数的软件包都会被迁移到核心软件仓库或者额外软件仓库中。 * **Multilib** 软件仓库包括 32 位的软件包以及用于在 64 位操作系统中安装 32 位应用程序的类库。 * **testing** 软件仓库包括那些即将成为 core 或 extra 的软件包。 * **community-testing** 软件仓库主要用于 community 类的测试。 * **multilib testing** 软件仓库跟 testing 软件仓库类似,但是它包含 Multilib 类。 * **gnome-unstable** 软件仓库包括最新的 GNOME 桌面环境。 * **kde-unstable** 软件仓库包括 KDE 最新的发布前软件包。 ### 在 VirtualBox 虚拟机中安装 Arch Linux 系统 #### 下载 Arch Linux 系统 要在 VirtualBox 虚拟机中安装 Arch Linux 系统,你最好使用[官网](https://www.archlinux.org/)下载的新版 Arch Linux 系统。你可以选择直接下载或是种子方式下载系统文件,这是一个很安全的下载方式。在安装之前,确保你系统中有 20 GB 的剩余空间和 1 GB 的内存。 ![Download Arch Linux](/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4/112113ehrrstnwmnsxnwr8.png) #### 在 Oracle VirtualBox 虚拟机管理界面初始化系统安装 打开 Oracle VirtualBox 虚拟机管理界面,点击<ruby> 新建 <rp> ( </rp> <rt> new </rt> <rp> ) </rp></ruby>,输入你想创建的新系统的名称;这里输入的是 “Arch Linux” 。系统会自动选择 Arch Linux 的版本和类型,这取决于你的系统配置。单击*下一步*。 ![Open VirtualBox](/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4/112113rynd2gaiinqd70hn.png) 为你的新系统分配内存,最好是 1024 MB 。单击*下一步*,然后点击<ruby> 创建 <rp> ( </rp> <rt> create </rt> <rp> ) </rp></ruby>来创建一个虚拟磁盘。 ![Set RAM siz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4/112114ydtmpd875zt5d5y6.png) 在下一步中,你将会被询问为新系统选择磁盘类型。通常选择<ruby> VirtualBox 磁盘镜像 <rp> ( </rp> <rt> VirtualBox Disk Image,VDI </rt> <rp> ) </rp></ruby>类型。 ![Select disk file typ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4/112114l1gg8ryjzleeiiop.png) 选择<ruby> 动态分配 <rp> ( </rp> <rt> dynamically allocated </rt> <rp> ) </rp></ruby>,单击*下一步*。 ![Allocate disk space dynamically](/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4/112115ajwxkoz0tta6zgzt.png) 分配 20 GB 的硬盘大小及存放位置。 ![Choose a hard disk size of 20GB](/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4/112115eq89vz33dgz2jj9d.png) 现在你可以看到 Arch Linux 系统已创建完成了。点击<ruby> 开始 <rp> ( </rp> <rt> start </rt> <rp> ) </rp></ruby>按钮。 ![Start the Virtual Machin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4/112115dkzubpxb5gkmb0xz.png) 单击<ruby> 浏览 <rp> ( </rp> <rt> browser </rt> <rp> ) </rp></ruby>然后选择你从官网下载的启动磁盘。 ![Choose Arch Linux Disk imag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4/112116dl2o6hh6i2266zo3.png) ![Browse for disk image fil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4/112116zrptdt77dtj4r74s.png) 点击<ruby> 启动 <rp> ( </rp> <rt> start </rt> <rp> ) </rp></ruby>,然后打开全屏模式。 ![Open the full-screen view](/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4/112117braa5buac62a8auu.png) ![Start the Arch Linux VM](/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4/112117r4jlnnjuhhwbnlg3.png) #### 在 VirtualBox 中启动并安装 Arch Linux 系统 你将会看到 Arch Linux 系统第一个打开界面。单击 “Boot Arch Linux (x86\_64)”, 它用于 64 位系统,或者单击 “Boot Arch Linux (i686)”,用于 32 位系统。 ![Choose to boot Arch Linux](/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4/112118tgeajrjya0z22ll9.png) 当你单击第一个选项后,系统将开始启动。实际上只是进入到一个临时启动状态,即进入到 Arch Linux 的 Live 系统,并以 root 帐号登录了。 ![Booting into Arch Linux live version](/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4/112118apid4aaa43oq11aq.png) 输入下面的命令来检查网络连接。 ``` ping google.com ``` 这个单词 ping 表示网路封包搜寻。你将会看到下面的返回信息,表明 Arch Linux 已经连接到外网了。这是执行安装过程中的很关键的一点。(LCTT 译注:或许你 ping 不到那个不存在的网站,你选个存在的吧。) ![Test internet connectivity with ping](/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4/112118urjaph92hespzrty.png) 输入如下命令清屏: ``` clear ``` 在开始安装之前,你得先为硬盘分区。输入 `fdisk -l` ,你将会看到当前系统的磁盘分区情况。注意一开始你给 Arch Linux 系统分配的 20 GB 存储空间。 ![Partition the harddisk](/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4/112119j5e179pz0f5l5ylh.png) #### 硬盘分区 我们打算把这个 20 GB 的磁盘分成三个分区。第一个主分区为 root 分区,大小为 10 GB 。第二个分区为 swap 分区,大小为内存的两倍,为 2048 MB 。第三个是逻辑分区,大小为 8 GB 。 ![Create 3 disk partition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4/112119laa1u8a1hucxsub1.png) 输入下面的命令: ``` cfdisk ``` 你将看到 `gpt`、`dos`、`sgi` 和 `sun` 类型,选择 `dos` 选项,然后按回车。 ![Create a partition of type DO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4/112119vw5w73418pw3jztz.png) 这里你将看到主磁盘空间,大小为 20 GB 。在<ruby> 剩余空间 <rp> ( </rp> <rt> free space </rt> <rp> ) </rp></ruby>按回车来修改分区大小,输入 10 GB 。 ![Choose 10GB partition siz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4/112120wqk4hv8z08hbkq7c.png) 按回车并单击<ruby> 主分区 <rp> ( </rp> <rt> primary </rt> <rp> ) </rp></ruby> 。 ![Select primary](/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4/112120gindzk5y9j11o5zo.png) 在可引导选项按回车选择<ruby> 可引导 <rp> ( </rp> <rt> bootable </rt> <rp> ) </rp></ruby>类型。 ![Make partition bootabl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4/112120ql6gjf9jy2y3j8tv.png) 在<ruby> 写入 <rp> ( </rp> <rt> write </rt> <rp> ) </rp></ruby>选项按回车键将分区信息写入磁盘。 ![Write partition to disk](/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4/112120vaxpqfjowtoddpjx.png) 之后输入 `yes` 来应用更改。 ![Confirm change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4/112121a7lzo47uxtta4vyh.png) 现在已经创建完成 10 GB 分区。单击<ruby> 剩余空间 <rp> ( </rp> <rt> free space </rt> <rp> ) </rp></ruby>,输入分区大小 2048 M 。 ![Create the 2GB swap partition](/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4/112121i2xw5v7ysvykewh7.png) 以同样的方式创建逻辑分区。在<ruby> 退出 <rp> ( </rp> <rt> quit </rt> <rp> ) </rp></ruby>选项按回车键,然后输入下面的命令来清屏: ``` clear ``` ![quit cfdisk](/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4/112121bs3tiaacsa8yhtih.png) 输入下面的命令来格式化新建的分区: ``` mkfs.ext4 /dev/sda1 ``` 这里的 `sda1` 是分区名。使用同样的命令来格式化第二个分区 `sda3` : ``` mkfs.ext4 /dev/sda3 ``` 格式化 swap 分区: ``` mkswap /dev/sda2 ``` ![Format the swap partition with mkswap](/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4/112122s3d7o9n943sqsqon.png) 使用下面的命令来激活 swap 分区: ``` swapon /dev/sda2 ``` 输入 clear 命令清屏: ``` clear ``` ![Enable swap](/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4/112122a67b676k98h7676h.png) 输入下面的命令来挂载主分区以开始系统安装: ``` mount /dev/sda1 /mnt ``` ![Mount the partition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4/112122ele0ppeexsbo5e5b.png) #### 引导 Arch Linux 启动 输入下面的命令来引导系统启动: ``` pacstrap /mnt base base-devel ``` 可以看到系统正在同步数据包。 ![Bootstrap Arch Linux](/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4/112123zl1qy633za6qf4uf.png) 安装将会开始,需要几分钟。 ![Arch Linux installation has been started](/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4/112123qanu53o3gqgrq5vu.png) 系统基本软件安装完成后,输入下面的命令来创建 fstab 文件: ``` genfstab /mnt>> /mnt/etc/fstab ``` ![Generating /etc/fstab](/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4/112123k3yl4luy99l8797z.png) 配置区域、时间和 root 帐号密码。 输入下面的命令来更改系统的根目录为 Arch Linux 的安装目录: ``` arch-chroot /mnt /bin/bash ``` 现在来更改语言配置: ``` nano /etc/locale.gen ``` ![Set language in Arch Linux](/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4/112124k3otqjl4ot3tkkwc.png) 通过删除 `#` 以及按 `control + x` ,按 `y` ,然后再按回车来选择下面的语言配置: ![select languag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4/112124pi4klm4x5k4i33l6.png) 输入下面的命令来激活它: ``` locale-gen ``` 按回车。 ![Generate the locales in Arch Linux](/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4/112124yhzse8gzela1kzsh.png) 使用下面的命令来创建 `/etc/locale.conf` 配置文件: ``` nano /etc/locale.conf ``` 然后按回车。现在你就可以在配置文件中输入下面一行内容来为系统添加语言: ``` LANG=en_US.UTF-8 ``` 然后按 `control + x` ,按 `y` ,再按回车。 ![Set default languag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4/112124aaidwdd5awgaodwa.png) 输入下面的命令来同步时区: ``` ls /usr/share/zoneinfo ``` 下面你将看到整个世界的时区列表。 ![Set System language default](/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4/112125vs06iptlfzfrld46.png) 输入下面的命令来选择你所在的时区: ``` ln –s /usr/share/zoneinfo/Asia/Shanghai /etc/localtime ``` 或者你可以从下面的列表中选择其它名称。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4/112125l8rrsgmjp8h2hskx.png) 使用下面的命令来设置标准时间: ``` hwclock --systohc --utc ``` 硬件时钟已同步。 ![Set tim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4/112125ktvuko2usu1ofv3o.png) 设置 root 帐号密码: ``` passwd ``` 按回车。 然而输入你想设置的密码,按回车确认。 ![Set the root password](/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4/112126p1a6mi2ii5f2zmmu.png) #### 设置主机名和网络 使用下面的命令来设置主机名: ``` nano /etc/hostname ``` 然后按回车。输入你想设置的主机名称,按 `control + x` ,按 `y` ,再按回车 。 ![Set the hostnam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4/112126ryx4qxzxmqntj1sn.png) 启用 dhcpcd : ``` systemctl enable dhcpcd ``` 这样在下一次系统启动时, dhcpcd 将会自动启动,并自动获取一个 IP 地址: ![Enable dhcpcd](/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4/112126bnlsgntipiunzukr.png) #### 安装引导加载程序 最后一步,输入以下命令来初始化 grub 安装。输入以下命令: ``` pacman –S grub os-rober ``` 然后按 `y` ,将会下载相关程序。 ![Configure grub](/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4/112126vxsiq0zkxhwk406r.png) 使用下面的命令来将启动加载程序安装到硬盘上: ``` grub-install /dev/sda ``` 然后进行配置: ``` grub-mkconfig -o /boot/grub/grub.cfg ``` ![Install and configure grub boot loader](/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4/112127ujnnmnqnkez4an00.png) 最后重启系统: ``` reboot ``` 然后按回车 。 ![Reboot the system](/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4/112127w9iq9b9kprujuuuu.png) #### 启动进入到已安装完成的 Arch Linux 系统 选择“启动已存在的操作系统”选项来启动 Virtual Box 虚拟机中的 Arch Linux 系统。 ![Boot Arch Linux](/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4/112128d1q5e5zlm92q7q5l.png) 使用 root 帐号和密码登录后,你将进入全新安装好的 Arch Linux 操作系统。 ![Arch Linux installed successfully](/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4/112128ottjltp8ttzt9r1h.png) --- via: <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install-arch-linux-on-virtualbox/> 译者简介: rusking:春城初春/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風十裏不如妳 致谢:十分感谢 **[CoinkWang](https://github.com/CoinkWang)** 的[勘误](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pull/9490)。 作者:[Dimitris](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install-arch-linux-on-virtualbox/) 译者:[rusking](https://github.com/rusking)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如何定制 SSH 来简化远程访问
Aaron Kili
http://www.tecmint.com/configure-custom-ssh-connection-in-linux/
SSH 使用系统全局以及用户指定(用户自定义)的配置文件。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如何创建一个自定义的 ssh 配置文件,并且通过特定的选项来连接到远程主机。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4/221615yzcsk6p78wjzfzuc.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4/221615yzcsk6p78wjzfzuc.jpg
true
false
true
GHLandy
false
[ "ssh" ]
系统运维
{ "viewnum": 10473, "commentnum": 2, "favtimes": 4,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83.37.29.200", "message": "如何使用用户指定的 shh 配置文件<br />\r\n不是ssh么?", "username": "来自广东深圳的 Opera 45.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3-15T23:34:36" }, { "postip": "221.220.161.4", "message": "谢谢!", "username": "linux [Chrome 56.0|Mac 10.11]", "date": "2017-03-23T09:56:02" } ]
[]
SSH 使用系统全局以及用户指定(用户自定义)的配置文件。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如何创建一个自定义的 ssh 配置文件,并且通过特定的选项来连接到远程主机。
2017-03-15T09:07:00
2017-03-15T09:07:00
8,306
/article-8306-1.html
SSH (指 SSH 客户端)是一个用于访问远程主机的程序,它使得用户能够 在远程主机上执行命令。这是在登录远程主机中的最受推崇的方法之一,因为其设计目的就是在非安全网络环境上为两台非受信主机的通信提供安全加密。 SSH 使用系统全局以及用户指定(用户自定义)的配置文件。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如何创建一个自定义的 ssh 配置文件,并且通过特定的选项来连接到远程主机。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4/221615yzcsk6p78wjzfzuc.jpg) ### 先决条件: 1. 你必须 [在你的桌面 Linux 上安装好 OpenSSH 客户端](http://www.tecmint.com/install-openssh-server-in-linux/)。 2. 了解通过 ssh 进行远程连接的常用选项。 ### SSH 客户端配置文件 以下为 ssh 客户端配置文件: 1. `/etc/ssh/ssh_config` 为默认的配置文件,属于系统全局配置文件,包含应用到所有用户的 ssh 客户端的设置。 2. `~/.ssh/config` 或者 `$HOME/.ssh/config` 为用户指定/自定义配置文件,这个文件中的配置只对指定的用户有效,因此,它会覆盖掉默认的系统全局配置文件中的设置。这也是我们要创建和使用的文件。 默认情况下,用户是通过在 ssh 中输入密码来获取验证的,你可以以一个简单的步骤来 [使用 Keygen 来设置 ssh 无密码登录](http://www.tecmint.com/ssh-passwordless-login-using-ssh-keygen-in-5-easy-steps/)。 注:如果你的系统上不存在 `~/.ssh` 目录,那就手动创建它,并设置如下权限: ``` $ mkdir -p ~/.ssh $ chmod 0700 ~/.ssh ``` 以上的 `chmod` 命令表明,只有目录属主对该目录有读取、写入和执行权限,这也是 ssh 所要求的设置。 ### 如何创建用户指定的 SSH 配置文件 该文件并不会被默认创建的,所以你需要使用具有读取/写入权限的用户来创建它。 ``` $ touch ~/.ssh/config $ chmod 0700 ~/.ssh/config ``` 上述文件包含由特定主机定义的各个部分,并且每个部分只应用到主机定义中相匹配的部分。 `~/.ssh/config` 文件的常见格式如下,其中所有的空行和以 `‘#’` 开头的行为注释: ``` Host host1 ssh_option1=value1 ssh_option2=value1 value2 ssh_option3=value1 Host host2 ssh_option1=value1 ssh_option2=value1 value2 Host * ssh_option1=value1 ssh_option2=value1 value2 ``` 如上格式详解: 1. `Host host1` 为关于 host1 的头部定义,主机相关的设置就从此处开始,直到下一个头部定义 `Host host2` 出现,这样形成一个完整的定义。 2. host1 和 host2 是在命令行中使用的主机别名,并非实际的远程主机名。 3. 其中,如 ssh*option1=value1、ssh*option2=value1 value2 等配置选项将应用到相匹配的主机,可以缩进以看起来更整齐些。 4. 对于 ssh\_option2=value1 value2 这样的选项,ssh 执行时会按照顺序优先使用 value1 的值。 5. 头部定义 `Host *` (其中 `*` 为匹配模式/通配符,匹配零个或多个字符) 会匹配零个或者多个主机。 仍旧以上述的格式为例,ssh 也是也这样的形式类读取配置文件的。如果你执行 ssh 命令来访问远程主机 host1,如下: ``` $ ssh host1 ``` 以上 ssh 命令会进行一下动作: 1. 匹配配置文件中主机别名 host1,并使用头部定义中的各个设置项。 2. 继续匹配下一个主机定义,然后发现命令行中提供的主机名没有匹配的了,所以接下来的各个设置项会被略过。 3. 最后执行到最后一个主机定义 `Host *`, 这会匹配所有的主机。这里,会将接下来的所有设置选项应用到所有的主机连接中。但是它不会覆写之前已经有主机定义的那些选项。 4. ssh host2 与此类似。 ### 如何使用用户指定的 SSH 配置文件 在你理解了 ssh 客户端配置文件的工作方式之后,你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来创建它。记得使用你的服务器环境中对应的选项、值 (主机别名、端口号、用户名等)。 通过你最喜欢的编辑器来打开配置文件: ``` $ vi ~/.ssh/config ``` 并定义必要的部分: ``` Host fedora25 HostName 192.168.56.15 Port 22 ForwardX11 no Host centos7 HostName 192.168.56.10 Port 22 ForwardX11 no Host ubuntu HostName 192.168.56.5 Port 2222 ForwardX11 yes Host * User tecmint IdentityFile ~/.ssh/id_rsa Protocol 2 Compression yes ServerAliveInterval 60 ServerAliveCountMax 20 LogLevel INFO ``` 以上 ssh 配置文件的详细解释: 1. `HostName` - 定义真正要登录的主机名,此外,你也可以使用数字 IP 地址,不管是在命令行或是 HostName 定义中都允许使用其中任一种。 2. `User` – 指定以哪一个用户来登录。 3. `Port` – 设置连接远程主机的端口,默认是 22 端口。但必须是远程主机的 sshd 配置文件中定义的端口号。 4. `Protocol` – 这个选项定义了优先使用 ssh 支持的协议版本。常用的值为 ‘1’ 和 ‘2’,同时使用两个协议版本则必须使用英文逗号隔开。 5. `IdentityFile` – 指定一个用于读取用户 DSA、Ed25519、ECDSA 等授权验证信息的文件。 6. `ForwardX11` – 定义 X11 连接是否自动重定向到安全通道和 DISPLAY 设置。有两个可以设置的值,即 `yes` 或 `no`。 7. `Compression` – 默认值为 `no`,如果设置为 `yes`,则在连接远程主机过程中使用压缩进行传输。 8. `ServerAliveInterval` – 设置当没有收到服务器响应 (或者数据))时的超时时间,单位为秒,ssh 会通过加密信道发送信息,请求服务器响应。默认值为 `0`,这意味着 ssh 不会向服务器发送响应请求;如果定义了 BatchMode 选项,则默认是 300 秒。 9. `ServerAliveCountMax` – 设置服务器在没有接收到服务器的任何响应时,由服务器发送的活动信息数量。 10. `LogLevel` – 定义 ssh 登录信息的的日志冗余级别。允许的值为:`QUIET`、`FATAL`、`ERROR`、`INFO`、`VERBOSE`、`DEBUG`、`DEBUG1`、`DEBUG2` 和 `DEBUG3`,默认为 `INFO`。 连接任意远程主机的标准方法是在上述两个文件中定义第二个部分(我连接的是 CentOS 7)。一般情况下,我们这样输入命令: ``` $ ssh -i ~/.ssh/id_rsa -p 22 tecmint@192.168.56.10 ``` 然而,使用了 ssh 客户端配置文件之后,我们还可以这样: ``` $ ssh centos7 ``` 你也可以在 man 帮助页面寻找更多的设置选项和使用实例: ``` $man ssh_config ``` 至此,文毕。我们在文中向你介绍了在 Linux 中如何使用用户指定 (自定义) 的 ssh 客户端配置文件。通过下方的反馈表单来写一些与本文的相关的想法吧。 --- 作者简介: Aaron Kili 是一名 Linux 和 F.O.S.S 忠实拥护者、高级 Linux 系统管理员、Web 开发者,目前在 TecMint 是一名活跃的博主,热衷于计算机并有着强烈的只是分享意愿。 --- 译者简介: [GHLandy](http://GHLandy.com) —— 生活中所有欢乐与苦闷都应藏在心中,有些事儿注定无人知晓,自己也无从说起。 --- via: <http://www.tecmint.com/configure-custom-ssh-connection-in-linux/> 作者:[Aaron Kili](http://www.tecmint.com/author/aaronkili/) 译者:[GHLandy](https://github.com/GHLandy)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如何编写和使用自定义的 Shell 函数和函数库
Aaron Kili
http://www.tecmint.com/write-custom-shell-functions-and-libraries-in-linux/
在本指南中,我们将向 Linux 新手展示如何可靠地存储自定义的 shell 脚本,解释如何编写 shell 函数和函数库,以及如何在其它的脚本中使用函数库中的函数。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5/103818fl34e8all0weu58z.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5/103818fl34e8all0weu58z.jpg
true
false
true
wcnnbdk1
false
[ "Shell", "脚本", "函数" ]
技术
{ "viewnum": 9686, "commentnum": 1, "favtimes": 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2.64.37.96", "message": "procedure在Pascal中是无返回值的子程序,称“过程”。<br />\r\n应该是指这个吧",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Firefox 52.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3-15T16:39:58" } ]
[]
在本指南中,我们将向 Linux 新手展示如何可靠地存储自定义的 shell 脚本,解释如何编写 shell 函数和函数库,以及如何在其它的脚本中使用函数库中的函数。
2017-03-15T10:38:00
2017-03-15T10:38:00
8,307
/article-8307-1.html
在 Linux 系统下,Shell 脚本可以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帮到我们,例如展示信息,甚至 [自动执行特定的系统管理任务](http://www.tecmint.com/using-shell-script-to-automate-linux-system-maintenance-tasks/),创建简单的命令行工具等等。 在本指南中,我们将向 Linux 新手展示如何可靠地存储自定义的 shell 脚本,解释如何编写 shell 函数和函数库,以及如何在其它的脚本中使用函数库中的函数。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5/103818fl34e8all0weu58z.jpg) ### Shell 脚本要存储在何处 为了在执行你自己的脚本时不必输入脚本所在位置的完整或绝对路径,脚本必须被存储在 `$PATH` 环境变量所定义的路径里的其中一个。 使用下面的命令可以查看你系统中的 `$PATH` 环境变量: ``` $ echo $PATH /usr/local/sbin:/usr/local/bin:/usr/sbin:/usr/bin:/sbin:/bin:/usr/games:/usr/local/games ``` 通常来说,如果在用户的家目录下存在名为 `bin` 的目录,你就可以将 shell 脚本存储在那个目录下,因为那个目录会自动地被包含在用户的 `$PATH` 环境变量中(LCTT 译注:在 Centos 6/7 下是这样的,在 Debian 8 下不是这样的,在 Ubuntu 16.04 下又是这样的)。 因此,在你的主目录下创建 `bin` 目录吧(当然这里也可以用来存储 Perl、Awk 或 Python 的脚本,或者其它程序): ``` $ mkdir ~/bin ``` 接着,建立一个名为 `lib`(libraries 的简写)的目录来存放你自己的函数库。你也可以在其中存放其它编程语言的函数库,如 C ,Python 等语言。在 `lib` 目录下建立另一个名为 `sh` 的目录,这个目录将被用来存放你的 shell 函数库: ``` $ mkdir -p ~/lib/sh ``` ### 创建你自己的 Shell 函数和函数库 一个 `shell 函数` 就是在脚本中能够完成特定任务的一组命令。它们的工作原理与其他编程语言中的过程(LCTT 译注:可能指的是类似 SQL 中的存储过程之类的吧)、子例程、函数类似。 编写一个函数的语法如下: ``` 函数名() { 一系列的命令 } ``` ( LCTT 校注:在函数名前可以加上 `function` 关键字,但也可省略不写) 例如,你可以像下面那样在一个脚本中写一个用来显示日期的函数: ``` showDATE() {date;} ``` 每当你需要显示日期时,只需调用该函数的函数名即可: ``` $ showDATE ``` 简单来说 shell 函数库也是一个 shell 脚本,不过你可以在一个函数库中仅存储其它 shell 脚本中需要调用的函数。 下面展示的是在我的 `~/lib/sh` 目录下一个名为 `libMYFUNCS.sh` 的库函数: ``` #!/bin/bash ### Function to clearly list directories in PATH showPATH() { oldifs="$IFS" ### store old internal field separator IFS=: ### specify a new internal field separator for DIR in $PATH<br> do<br> echo $DIR<br> done IFS="$oldifs" ### restore old internal field separator } ### Function to show logged user showUSERS() { echo -e “Below are the user logged on the system:\n” w } ### Print a user’s details printUSERDETS() { oldifs="$IFS" ### store old internal field separator IFS=: ### specify a new internal field separator read -p "Enter user name to be searched:" uname ### read username echo "" ### read and store from a here string values into variables ### using : as a field delimiter read -r username pass uid gid comments homedir shell <<< "$(cat /etc/passwd | grep "^$uname")" ### print out captured values echo -e "Username is : $username\n" echo -e "User's ID : $uid\n" echo -e "User's GID : $gid\n" echo -e "User's Comments : $comments\n" echo -e "User's Home Dir : $homedir\n" echo -e "User's Shell : $shell\n" IFS="$oldifs" ### store old internal field separator } ``` 保存文件并且给脚本添加执行权限。 ### 如何从函数库中调用函数 要使用某个 `lib` 目录下的函数,首先你需要按照下面的形式 将包含该函数的函数库导入到需要执行的 shell 脚本中: ``` $ . /path/to/lib 或 $ source /path/to/lib ``` (LCTT 译注:第一行的 `.` 和路径间**必须**是有空格的) 这样你就可以像下面演示的那样,在其它的脚本中使用来自 `~/lib/sh/libMYFUNCS.sh` 的 `printUSERDETS` 函数了。 在下面的脚本中,如果要打印出某个特定用户的详细信息,你不必再一一编写代码,而只需要简单地调用已存在的函数即可。 创建一个名为 `test.sh` 的新文件: ``` #!/bin/bash ### include lib . ~/lib/sh/libMYFUNCS.sh ### use function from lib printUSERDETS ### exit script exit 0 ``` 保存这个文件,并使得这个脚本可被执行,然后运行它: ``` $ chmod 755 test.sh $ ./test.sh ``` ![Write Shell Function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5/103857fb9ii0uibzk2uub9.png) *编写 shell 函数* 在本文中,我们介绍了在哪里可靠地存储 shell 脚本,如何编写自己的 shell 函数和函数库,以及如何在一个普通的 shell 脚本中从函数库中调用库中的某些函数。 在之后,我们还会介绍一种相当简单直接的方式来将 Vim 配置为一个编写 Bash 脚本的 IDE(集成开发环境)。在那之前,记得要经常关注我们 ,如果能和我们分享你对这份指南的想法就更好了。 --- 作者简介:Aaron Kili 是一名 Linux 和 F.O.S.S 爱好者、一名未来的 Linux 系统管理员、web 开发者,目前是一名 TecMint 上的内容创造者,他喜欢计算机相关的工作,并且坚信知识的分享。 --- via: <http://www.tecmint.com/write-custom-shell-functions-and-libraries-in-linux/> 作者:[Aaron Kili](http://www.tecmint.com/author/aaronkili/) 译者:[wcnnbdk1](https://github.com/wcnnbdk1) 校对:[FSSlc](https://github.com/FSSlc)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Orange Pi 新手起步指南
David Egts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17/1/how-to-orange-pi
尽管 Orange Pi 是个略带酸味儿的名字,但是我仍然被 Orange Pi Zero 迷住了。我最近刚购买了一个 Orange Pi Zero 并将在本文中分享我的第一体验。真情提示:我是真的着迷了。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5/214158kqygd7xy7xicuqi9.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5/214158kqygd7xy7xicuqi9.jpg
true
false
true
beyondworld
false
[ "Orange Pi", "树莓派" ]
分享
{ "viewnum": 19486, "commentnum": 2, "favtimes": 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8.250.74.66", "message": "出口转内销的软文", "username": "来自湖南长沙的 Chrome 50.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3-16T16:47:48" }, { "postip": "125.124.138.102", "message": "这里居然也能看到orangepi", "username": "jimjinbaby [Firefox 52.0|Ubuntu]", "date": "2017-03-21T22:10:19" } ]
[]
尽管 Orange Pi 是个略带酸味儿的名字,但是我仍然被 Orange Pi Zero 迷住了。我最近刚购买了一个 Orange Pi Zero 并将在本文中分享我的第一体验。真情提示:我是真的着迷了。
2017-03-16T08:39:00
2017-03-16T08:39:00
8,308
/article-8308-1.html
![如何获取并运行 Orange Pi](/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5/214158kqygd7xy7xicuqi9.jpg "How to get up and running with sweet Orange Pi") 随着开源驱动的硬件越来越成为主流,比如 [Arduino](https://en.wikipedia.org/wiki/Arduino) 和 [Raspberry Pi](https://en.wikipedia.org/wiki/Raspberry_Pi),这些开源硬件的成本不断下降,给那些全新且具有创新性的[物联网](https://en.wikipedia.org/wiki/Internet_of_things)和[STEM](https://en.wikipedia.org/wiki/Science,_technology,_engineering,_and_mathematics)(LCTT译注:STEM 代表<ruby> 科学 <rp> ( </rp> <rt> Science </rt> <rp> ) </rp></ruby>,<ruby> 技术 <rp> ( </rp> <rt> Technology </rt> <rp> ) </rp></ruby>,<ruby> 工程 <rp> ( </rp> <rt> Engineering </rt> <rp> ) </rp></ruby>,<ruby> 数学 <rp> ( </rp> <rt> Mathematics </rt> <rp> ) </rp></ruby>)类软件打开了大门。我对两者都比较感兴趣,始终保持关注,以便能找到一些可以应用到教育产业的创新点,比如课堂教育和我女儿的[机器人小组](https://opensource.com/education/14/3/fighting-unicorns-robotics-team)。当听说 [Orange Pi 比 Raspberry Pi 更优秀](http://sprtechuk.blogspot.com/2015/09/15-computer-orange-pi-pc-is-powerful.html)时,我便开始关注 Orange Pi了。 尽管 Orange Pi 是个略带酸味儿的名字,但是我仍然被 Orange Pi Zero 迷住了。我最近刚购买了一个 Orange Pi Zero 并将在本文中分享我的第一体验。真情提示:我是真的着迷了。 ### 为什么是 Orange Pi? Orange Pi 是由 Linux 驱动的单板计算机家族的一员,由[深圳迅龙软件有限公司](http://www.xunlong.tv/)生产并在<ruby> <a href="https://www.aliexpress.com/store/1553371"> 全球速卖通 </a> <rp> ( </rp> <rt> AliExpress </rt> <rp> ) </rp></ruby>上售卖。在<ruby> 全球速卖通 <rp> ( </rp> <rt> AliExpress </rt> <rp> ) </rp></ruby>上买东西需要有耐心,提前计划预留出 2 到 4 周的运输时间,因为这些产品都是从中国大陆直接发往全世界其它地方的。 与 Raspberry Pi 不同,Raspberry Pi 家族型号比较少,不过在逐步增加,为单板计算机家族添加了几个具有不同价位及功能特色的型号,但是相对而言 Orange Pi 的型号更丰富。好消息是可以在巨大的软件库中选择你需要的东西,但是坏消息就是选择范围实在太大了。以我的经验来看,使用 [Orange Pi Zero](http://www.orangepi.org/orangepizero/) 的 512 MB 版本足矣,因为该版本很好的平衡了功能与价格,适合中学及学术环境使用。 可以到 [Orange Pi Zero 网站](http://www.orangepi.org/orangepizero/) ,查看高清图及所有规格。 很明确的问题是,我希望这种设备的价格越便宜越好,但是要能做到开箱即用,并且能够直接联网以便 SSH 及物联网应用能正常使用。Orange Pi Zero 拥有板载的10/100 M 以太网及 802.11 b/g/n Wi-Fi 模块可以连接网络以满足需求。它还有 26 个与 Raspberry Pi 兼容的 [GPIO 端口](http://linux-sunxi.org/Xunlong_Orange_Pi_Zero#Expansion_Port),用于连接物联网应用传感器。我使用的是 512 MB 版本的 Orange Pi Zero 而不是 256MB 版本,因为内存大带来的好处很多,并且这两个版本只相差了 2 美元。除此之外,运费还需要 $12.30,这笔花费对于那些鼓励积极实验及创造魔法烟雾的课堂特别划算。(LCTT 译注:“创造魔法烟雾”是幽默的说法,意即因未知原因设备停止工作,原多用于电气工程师和技术员,最近常被程序员们采用)。 与 $5 的 [Raspberry Pi Zero](https://www.raspberrypi.org/products/pi-zero/) 相比,Orange Pi Zero 只贵了几元钱,但是这个开箱后更容易上手使用,因为它拥有板载的 Internet 连接模块及 4 核 CPU,而不是单核。这个板载网口使得 Orange Pi Zero 比 Raspberry Pi Zero 更容易使用,因为 Raspberry Pi Zero 还需要一个 Micro-USB 转 USB 的转换器及一个 USB Wi-Fi 才能连上网。当赠送别人一个物联网设备作为礼物时,你当然希望对方能够尽快且容易的使用该产品,而不是送一个不完整的产品,那么这个礼物就只能躺在阁楼吃灰了。 ### 开箱经验 起初对于 Orange Pi,我比较担心的问题是供应商及社区支持没有 Raspberry Pi 基金会和 Raspberry Pi 社区的好,用户不得不自己花费额外的精力把设备跑起来。如果这样的话,我是不会推荐 Orange Pi 作为课堂使用及礼物赠送的。然而好消息是 Orange Pi Zero 工作得非常好,且比 Raspberry 更容易跑起来。 订购两周后,Orange Pi 终于邮寄到家了。我拆开后在几分钟内就把设备运行起来了。其实这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下载操作系统。Orange Pi 能够运行多种操作系统,从Android 到 Debian 系列都可以。我使用了 Orange Pi 粉丝推崇的 [Armbian](https://www.armbian.com/)。由于 Armbian 支持多种基于 ARM 的单板计算机,你需要选择[适合 Orange Pi Zero 的 Armbian 版本](https://www.armbian.com/orange-pi-zero/)。按照 Armbian 用户指南[开始部分](https://docs.armbian.com/User-Guide_Getting-Started/)操作即可以很容易做一个 microSD 镜像,然后插入 microSD 卡并接上网线,将我在 Raspberry Pi 中用的 3A Micro-USB 电源适配器插上供电,最后 SSH 登录上去即可使用了。 ![Orange Pi interfac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5/214159a3beaobzreupriep.png "Orange Pi interface") *SSH 登录进 Orange Pi Zero* 通过以太网 SSH 连上后,我可以使用 [nmtui-connect](https://access.redhat.com/documentation/en-US/Red_Hat_Enterprise_Linux/7/html/Networking_Guide/sec-Networking_Config_Using_nmtui.html) 轻松连上我的无线接入点。然后执行 `apt-get update && apt-get upgrade` 命令,这个命令执行速度比 Raspberry Pi Zero 快,基本接近 [Raspberry Pi 3](https://www.raspberrypi.org/products/raspberry-pi-3-model-b/) 的表现了,其他人也[观察到类似的结果](https://openbenchmarking.org/result/1612154-TA-1603058GA04,1612151-MICK-MICKMAK70,1612095-TA-1603058GA97,1612095-TA-1603058GA50)。虽然 Orange Pi Zero 执行速度可能比不过Raspberry Pi 3,但是我也没有打算用它来计算基因排序或者挖比特币矿。Armbian 会自动调整 root 分区来使用整个 microSD 卡空间,而使用 Raspbian 的时候这是手动且很容易忘记的步骤。最后,和价值 $35 的 Raspberry Pi 3 相比,购买 $12 的 Orange Pi Zero 可以使得三倍多的学生有自己的学习工具,也可以将 Orange Pi Zero 作为礼物分享给三倍数量的朋友。 ![Orange Pi Form Factor](/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5/214204ucww7gu46c7pw959.jpg "Orange Pi Form Factor") *Orange Pi Zero与 Raspberry Pi 3 尺寸外形的比较* ### 最后的想法 Orange Pi 无疑是解决问题的很好解决方案。鉴于它的低成本、能够更快上手且运行迅速、相对更快速的表现及 GPIO 针脚兼容 Raspberry Pi 的特性,Orange Pi,特别是 Orange Pi Zero,绝对应该列在你工作室、教室或者机器人组的实验器材清单里面。 当然如果你已经厌烦了使用 Orange Pi,希望能够将你不喜欢的原因分享在下面。 --- 作者简介: David Egts - David Egts | 红帽公司北美公共部门首席技术专家。 喜欢玩打鼓,骑摩托车,电脑极客,是一名丈夫,父亲,传授教义者。关注我的推特 @davidegts并查看我正在主持的播客。 --- via: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17/1/how-to-orange-pi> 作者:[David Egts](https://opensource.com/users/daveegts) 译者:[beyondworld](https://github.com/beyondworld)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5 款值得尝试的 Linux 音乐播放器
Ada Ivanova
https://www.maketecheasier.com/linux-music-players-to-check-out/
目前 Linux 上有几十个音乐播放器,这使得找到一个最好用的变成很困难。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5/221211tdhbgtkfvzeklzjv.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5/221211tdhbgtkfvzeklzjv.jpg
true
false
true
cycoe
false
[ "音乐播放器", "音乐" ]
分享
{ "viewnum": 49326, "commentnum": 18, "favtimes": 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21.13.197.183", "message": "虽然说作者是国外的,但是译者是国内的啊,网易云音乐,好评!<br />\r\n等等,也许你只要我要说啥了,没错,Ubuntu 14.04左上角的小图标,差评!!各位大神有什么解决网易云音乐左上角的小图标的办法吗?", "username": "nansion [Chrome 56.0|GNU/Linux]", "date": "2017-03-16T10:21:05" }, { "postip": "106.46.47.31", "message": "http://tieba.baidu.com/p/4782399030", "username": "journey.ad [Firefox 52.0|GNU/Linux]", "date": "2017-03-16T10:59:40" }, { "postip": "183.3.139.198", "message": "网易云音乐,以上唯一国货,必须支持啊!", "username": "nikymaco [Chrome 56.0|Mac 10.11]", "date": "2017-03-16T11:23:02" }, { "postip": "118.122.120.11", "message": "不是还有 MPlayer?",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6.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3-16T12:07:09" }, { "postip": "36.110.22.58", "message": "我觉得Linux下最好的音乐播放软件是Clementine Music Player,类似iTunes,还能听电台。", "username": "来自浙江的 Yandex Browser 17.3|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3-16T12:51:00" }, { "postip": "175.159.124.31", "message": "网易云音乐Linux版确实不错,但在高分屏下我表示眼睛要瞎了。。。。", "username": "来自香港香港科技大学的 Firefox 52.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3-16T14:04:50" }, { "postip": "27.223.99.130", "message": "Amarok 1 的复刻,很棒的播放器。", "username": "绿色圣光 [Firefox 52.0|GNU/Linux]", "date": "2017-03-16T15:01:27" }, { "postip": "27.223.99.130", "message": "Audacious 都没有啊……<br />\r\nLinux 平台好用的音乐播放器还有很多。", "username": "绿色圣光 [Firefox 52.0|GNU/Linux]", "date": "2017-03-16T15:02:36" }, { "postip": "218.94.18.124", "message": "不严格地说的话,Firefox 和 Chrome 也可以勉强算作音乐播放器。", "username": "测试 [Microsoft Edge 14.14393|Windows 10]", "date": "2017-03-16T18:30:26" }, { "postip": "222.44.86.191", "message": "喜欢DeaDBeeF,挺有Foobar的感觉",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Firefox 52.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3-16T18:36:40" }, { "postip": "113.248.221.211", "message": "deepin自造的“深度音乐3.0”看起来我也不错,虽然我用 网易云", "username": "来自重庆的 Chrome Mobile 40.0|Android 5.1 用户", "date": "2017-03-16T19:35:53" }, { "postip": "117.179.124.245", "message": "竟让没有Deadbeef", "username": "来自黑龙江的 Vivaldi 1.8|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3-16T21:00:51" }, { "postip": "106.85.210.19", "message": "竟然没有ncmpcpp", "username": "来自重庆的 Firefox 52.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3-24T10:50:35" }, { "postip": "58.243.250.135", "message": "怎么着也不能忘了mplayer呀。", "username": "来自安徽合肥的 Firefox 53.0|Android 4.3 用户", "date": "2017-05-23T10:38:32" }, { "postip": "117.139.208.10", "message": "必须好评:<br />\r\nspotify和pandora的那些客户端(比如pithos)<br />\r\n<br />\r\ndeadbeef <br />\r\n隆重推荐<br />\r\nclementine(功能丰富啊,还有podcast,可以甩了其他的播放器)",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Firefox 53.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5-27T16:11:20" }, { "postip": "183.199.126.246", "message": "网易云好评", "username": "来自河北保定的 Firefox 67.0|Ubuntu 用户", "date": "2019-06-30T22:53:36" }, { "postip": "183.199.126.246", "message": "网易云好评", "username": "kldymcx [Firefox 67.0|Ubuntu]", "date": "2019-06-30T22:56:03" }, { "postip": "123.139.68.239", "message": "很可惜,2023年已经看不到网易云了", "username": "来自陕西西安的 Chrome 119.0|GNU/Linux 用户", "date": "2023-11-14T20:07:44" } ]
[]
目前 Linux 上有几十个音乐播放器,这使得找到一个最好用的变成很困难。
2017-03-16T10:01:00
2017-03-16T10:01:00
8,309
/article-8309-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5/221211tdhbgtkfvzeklzjv.jpg) 目前 Linux 上有几十个音乐播放器,这使得找到一个最好用的变成很困难。之前我们已经回顾了其中的一些播放器,如 [Cantata](https://www.maketecheasier.com/cantata-new-music-player-for-linux/),[Exaile](https://www.maketecheasier.com/exaile-the-first-media-player-i-dont-hate/),甚至不那么出名的 Clementine,Nightingale 和 Quod Libet。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涵盖更多的 Linux 音乐播放器,在某些方面甚至比之前介绍过的那些播放器表现更好。 ### 1、 Qmmp [Qmmp](http://qmmp.ylsoftware.com/) 并不是特性最丰富的(或最稳定的) Linux 音乐播放器,但却是我最喜欢的一款,这也是为什么我把它放在第一个。我知道有更好的播放器,但我就是喜欢这款并且最常使用它。它确实会崩溃,并且也有许多它不能播放的文件,但不管怎样我依然最爱它。上图!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5/221229rztfh0z70vtozgfo.jpg) Qmmp 是 Linux 上的 WinAMP。它(相对)轻量并且具有一个像样的特性集。因为 WinAMP 伴随着我的成长,并且我很喜欢它的键盘快捷键,当在 Linux 上有一个像 WinAMP 的播放器对我来说是个惊喜。对于音频格式,Qmmp 能够播放大部分流行的格式,如 MPEG1 layer 2/3、Ogg Vorbis 和 Opus、原生的 FLAC/Ogg FLAC、Musepack、WavePack、音轨模块(mod、s3m、it、xm 等等)、ADTS AAC、CD 音频、WMA、Monkey’s Audio(以及 FFmpeg 库提供的其他格式)、Midi、SID 和 Chiptune 格式(AY、GBS、GYM、HES、KSS、NSF、NSFE、SAP、SPC、VGM、VGZ 和 VTX)。 ### 2、 Amarok [Amarok](https://amarok.kde.org/) 是 KDE 的音乐播放器,当然你也可以把它用在其他的桌面环境。它是 Linux 上最古老的音乐播放器之一。这也许是它很流行的原因,虽然我个人并不是非常喜欢它。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5/221252gz709vh0b9nhh5zg.jpg) Amarok 能播放大量的音频格式,但它的主要优势是丰富的插件。这个软件附带大量文档,不过它最近没有更新。Amarok 也由于与各种 Web 服务,如 Ampache、Jamendo Service、Last.fm、Librivox、MP3tunes、Magnatune 以及 OPML 播客目录的整合而闻名。 ### 3、 Rhythmbox 既然我刚刚提到了 Amarok 和 KDE 音乐播放器,那接下来让我们转向 Gnome 的默认音乐播放器, [Rhythmbox](https://wiki.gnome.org/Apps/Rhythmbox) 。因为它与 Gnome 一起提供,所以你能猜到它是一款流行的软件。它不仅是一款音乐播放器,同时也是一款音乐管理软件。它支持 MP3 和 OGG,以及十几种其他的文件格式,也包括网络收音机、iPod 服务整合、音频文件播放、音频 CD 刻录和回放、音乐分享以及播客。总而言之,它是款不赖的播放器,但这不意味着你会最喜欢它。试用一下,看看自己是否喜欢。如果不喜欢,就往下看看吧。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5/221308zjwzcmstpwnqpfyw.jpg) ### 4、 VLC 虽然 [VLC](http://www.videolan.org/vlc/) 是以视频播放器而闻名,但单从它支持最多的解码器这一点来看,它也是一款非常棒的音乐播放器。它无法播放的文件,你也不太可能能用其他播放器打开。VLC 具有高度定制性,并且拥有很多扩展。它能够在 Windows,Linux,Mac OS X,Unix,iOS,Android 等等平台运行。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5/221332xlxk55mwok5zen6z.jpg) 我个人不喜欢 VLC 的一点是它占用太多资源。并且我曾用它打开过一些文件,但回放质量离一流水准还差的很远。这个软件在播放一些其他播放器不难应付的文件时,经常会无故关闭。但很可能与播放器没多大关系,可能是文件本身的问题。尽管 VLC 不属于我常用的程序,我仍然由衷的推荐它。 ### 5、 Cmus 如果你钟爱命令行程序,那么 [Cmus](https://cmus.github.io/) 会是你的菜。你能用它来播放 Ogg Vorbis、MP3、FLAC、Opus、Musepack、WavPack、WAV、AAC、MP4、音频 CD 以及 ffmpeg 支持的所有格式(WMA、APE、MKA、TTA、SHN 等等)和 libmodplug。你也可以用它来播放 Shoutcast 或者 Icecast 的音频流。它不是特性最丰富的音乐播放器,但它拥有所有的基础及进阶功能。它的主要优势是非常轻量,并且它的内存需求真的很小。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5/221343ykrkrvv00tzht282.jpg) 所有的这些音乐播放器都很棒,都有擅长的方面。我没办法说出哪一款是最好的,这更多取决于个人喜好和需要。这些播放器大多要么做为发行版的默认选项安装,要么可以在包管理器中轻松找到。只要打开新立得、软件中心或你的发行版中使用的任意包管理器,搜索并安装它们。你也可以使用命令行,或只要双击从网站上下载的安装文件。使用何种方法取决于你。 等等,这就完了? 不不,我知道你要说啥,作为中国的 Linux 粉丝,你一定会说我丢失了最重要的一个:[网易云音乐](http://music.163.com/#/download),要是我不提的话,你们一定会抗议的。 没错,强烈推荐“网易云音乐”,也为国内厂商支持开源和 Linux 点赞。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5/25/130226zxccth2hdkizjg08.jpg) 详细介绍,请移步:[音乐无界限,听见好时光——网易云音乐 Linux 版震撼来袭!](/article-7387-1.html) --- via: <https://www.maketecheasier.com/linux-music-players-to-check-out/> 作者:[Ada Ivanova](https://www.maketecheasier.com/author/adaivanoff/) 译者:[cycoe](https://github.com/cycoe)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如何在 CentOS 7 中安装或升级最新的内核
Matei Cezar
http://www.tecmint.com/install-upgrade-kernel-version-in-centos-7/
随着新的设备和技术定期出来,如果我们想充分利用它们,保持最新的内核就很重要。此外,更新内核将帮助我们利用新的内核函数,并保护自己免受先前版本中发现的漏洞的攻击。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5/223455zaz2dkck85tc85s7.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5/223455zaz2dkck85tc85s7.jp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内核", "升级" ]
技术
{ "viewnum": 100125, "commentnum": 10, "favtimes": 6,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58.63.47.115", "message": "got it", "username": "vio [Firefox 51.0|GNU/Linux]", "date": "2017-03-17T14:34:47" }, { "postip": "119.130.186.166", "message": "旧内核可以删除吗?",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Chrome 57.0|Mac 10.10 用户", "date": "2017-03-18T20:13:33" }, { "postip": "219.101.177.4", "message": "没有问题了可以删除,但是建议你多保留一段时间,甚至保留几个历史版本。", "username": "linux [Chrome 56.0|Mac 10.11]", "date": "2017-03-18T23:16:19" }, { "postip": "218.95.40.102", "message": "mark", "username": "浩浩君 [QQ Browser 9.5|Windows XP]", "date": "2017-03-19T07:53:44" }, { "postip": "183.206.12.222", "message": "不知道,我理解对不对,redhat系类的系统一般来说很少更新内核,内核版本不对太高,你所说的新内核新技术,据我了解,redhat和centos都是把驱动,内核漏洞补丁支持到低版本的内核,一般是3.11左右的内核。目前我的arch是4.10.3的内核,Centos玩的是稳定性,不是 激进,你可以考虑Fedora,内核更新很快的.", "username": "不着调的小男生 [Chrome 57.0|Windows 7]", "date": "2017-03-19T20:23:48" }, { "postip": "211.95.45.66", "message": "我的系统centos, 装最新的内核, 报硬件错误. redhat官网上, 不一定是硬件错误. 退回了4.9版本的",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Firefox 52.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3-20T09:09:03" }, { "postip": "27.221.49.46", "message": "学习了,自己升级一下看看,感谢分享!", "username": "wallace_gong [Firefox 45.0|GNU/Linux]", "date": "2017-03-22T11:55:36" }, { "postip": "180.120.190.208", "message": "grubby fatal error: unable to find a suitable template<br />\r\n安装的时候报这个错", "username": "来自江苏南通的 Chrome 59.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7-07T03:33:58" }, { "postip": "112.96.164.68", "message": "好厉害啊,大神",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Chrome 45.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9-09T01:55:16" }, { "postip": "221.4.34.86", "message": "nice!!! tql",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Firefox 64.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9-01-04T18:12:49" } ]
[ { "raid": 8284, "displayorder": 0 } ]
随着新的设备和技术定期出来,如果我们想充分利用它们,保持最新的内核就很重要。此外,更新内核将帮助我们利用新的内核函数,并保护自己免受先前版本中发现的漏洞的攻击。
2017-03-17T10:30:00
2017-03-17T10:30:00
8,310
/article-8310-1.html
虽然有些人使用 Linux 来表示整个操作系统,但要注意的是,严格地来说,Linux 只是个内核。另一方面,发行版是一个完整功能的系统,它建立在内核之上,具有各种各样的应用程序工具和库。 在正常操作期间,内核负责执行两个重要任务: 1. 作为硬件和系统上运行的软件之间的接口。 2. 尽可能高效地管理系统资源。 为此,内核通过内置的驱动程序或以后可作为模块安装的驱动程序与硬件通信。 例如,当你计算机上运行的程序想要连接到无线网络时,它会将该请求提交给内核,后者又会使用正确的驱动程序连接到网络。 * **建议阅读:** [如何在 Ubuntu 中升级内核](/article-8284-1.html) 随着新的设备和技术定期出来,如果我们想充分利用它们,保持最新的内核就很重要。此外,更新内核将帮助我们利用新的内核函数,并保护自己免受先前版本中发现的漏洞的攻击。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5/223455zaz2dkck85tc85s7.jpg) 准备好了在 CentOS 7 或其衍生产品(如 RHEL 7和 Fedora)上更新内核了么?如果是这样,请继续阅读! ### 步骤 1:检查已安装的内核版本 让我们安装了一个发行版,它包含了一个特定版本的内核。为了展示当前系统中已安装的版本,我们可以: ``` # uname -sr ``` 下面的图片展示了在一台 CentOS 7 服务器上的输出信息: ![Check Kernel Version in CentOS 7](/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5/223509i1fnxywcyxnfipws.png) *在 CentOS 7 上检查内核版本* 如果我们现在进入 <https://www.kernel.org/>,在撰写本文时,我们看到最新的内核版本是4.10.1(其他版本可以从同一网站获得)。 还要考虑的一个重要的事情是内核版本的生命周期 - 如果你当前使用的版本接近它的生命周期结束,那么在该日期后将不会提供更多的 bug 修复。关于更多信息,请参阅[内核发布](https://www.kernel.org/category/releases.html)页。 ### 步骤 2:在 CentOS 7 中升级内核 大多数现代发行版提供了一种使用 [yum 等包管理系统](http://www.tecmint.com/20-linux-yum-yellowdog-updater-modified-commands-for-package-mangement/)和官方支持的仓库升级内核的方法。 但是,这只会升级内核到仓库中可用的最新版本 - 而不是在 <https://www.kernel.org/> 中可用的最新版本。不幸的是,Red Hat 只允许使用前者升级内核。 与 Red Hat 不同,CentOS 允许使用 ELRepo,这是一个第三方仓库,可以将内核升级到最新版本。 要在 CentOS 7 上启用 ELRepo 仓库,请运行: ``` # rpm --import https://www.elrepo.org/RPM-GPG-KEY-elrepo.org # rpm -Uvh http://www.elrepo.org/elrepo-release-7.0-2.el7.elrepo.noarch.rpm ``` ![Enable ELRepo in CentOS 7](/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5/223510gkzfkwipkrr8ikq6.png) *在 CentOS 7 启用 ELRepo* 仓库启用后,你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列出可用的内核相关包: ``` # yum --disablerepo="*" --enablerepo="elrepo-kernel" list available ``` ![Yum - Find Available Kernel Version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5/223511efr99mrwrbw1y9s9.png) *yum - 找出可用的内核版本* 接下来,安装最新的主线稳定内核: ``` # yum --enablerepo=elrepo-kernel install kernel-ml ``` ![Install Latest Kernel Version in CentOS 7](/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5/223511nazfhaq5hz1cf55p.png) *在 CentOS 7 中安装最新的内核版本* 最后,重启机器并应用最新内核,接着运行下面的命令检查最新内核版本: ``` uname -sr ``` ![Verify Kernel Version](/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5/223512bqugzsn76d7eeppe.png) *验证内核版本* ### 步骤 3:设置 GRUB 默认的内核版本 为了让新安装的内核成为默认启动选项,你需要如下修改 GRUB 配置: 打开并编辑 `/etc/default/grub` 并设置 `GRUB_DEFAULT=0`。意思是 GRUB 初始化页面的第一个内核将作为默认内核。 ``` GRUB_TIMEOUT=5 GRUB_DEFAULT=0 GRUB_DISABLE_SUBMENU=true GRUB_TERMINAL_OUTPUT="console" GRUB_CMDLINE_LINUX="rd.lvm.lv=centos/root rd.lvm.lv=centos/swap crashkernel=auto rhgb quiet" GRUB_DISABLE_RECOVERY="true" ``` 接下来运行下面的命令来重新创建内核配置。 ``` # grub2-mkconfig -o /boot/grub2/grub.cfg ``` ![Set Kernel in GRUB](/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5/223512urltdx4law2zxxxx.png) *在 GRUB 中设置内核* 重启并验证最新的内核已作为默认内核。 ![Booting Default Kernel Version in CentOS 7](/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5/223513y98j48086989fjpb.png) *在 CentOS 7 中启动默认内核版本* 恭喜你!你已经在 CentOS 7 中升级内核了! ### 总结 在本文中,我们解释了如何轻松升级系统上的 Linux 内核。我们还没讲到另外一个方法,因为它涉及从源代码编译内核,这可以写成一本书,并且不推荐在生产系统上这么做。 虽然它是最好的学习体验之一,并且允许细粒度配置内核,但是你可能会让你的系统不可用,并且可能必须从头重新安装它。 如果你仍然有兴趣构建内核作为学习经验,你可以在 [Kernel Newbies](https://kernelnewbies.org/KernelBuild)页面中获得指导。 一如既往,如果你对本文有任何问题或意见,请随时使用下面的评论栏。 --- 作者简介: 我是一个计算机上瘾的家伙,并且是开源和 Linux 系统软件的粉丝,有大约 4 年的 Linux 发行版桌面、服务器和 bash 脚本的经验。 --- via: <http://www.tecmint.com/install-upgrade-kernel-version-in-centos-7/> 作者:[Matei Cezar](http://www.tecmint.com/author/cezarmatei/)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给新手的最佳类 Windows 界面的 Linux 发行版
linuxandubuntu.com
http://www.linuxandubuntu.com/home/best-windows-like-linux-distributions-for-new-linux-users
很多同学都是刚刚从熟悉的 Windows 系统来到陌生的 Linux 世界里,都希望使用一款既简单易用,又跟 Windows 长得很像的 Linux 发行版,因此我今天将给大家介绍几款这样的 Linux 发行版,它们的桌面环境跟 Windows 系统界面十分相似,咱们开始吧!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6/054539jk22xqvr4lmrli7a.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6/054539jk22xqvr4lmrli7a.jpg
true
false
true
rusking
true
[ "发行版", "Windows" ]
观点
{ "viewnum": 14957, "commentnum": 9, "favtimes": 5,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8.122.120.11", "message": "KDE 4/5 界面风格接近 Windows,GNOME 3 界面风格接近 macOS。至于其他说界面风格接近 Windows 的,一般是指 Windows XP,少部分是 Windows 7,至于接近 Windows 8/8.1,Windows 10 的,应该是没有的,因为这三个 Windows 系统不仅启用了扁平化风格,而且以扁平化风格运行的大部分程序是有其专门的运行平台。而目前 Linux 桌面是没有这类程序的,除非把只是使用了 Linux 内核的 Android 系统算上。",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6.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3-16T09:59:58" }, { "postip": "153.37.212.98", "message": "阅", "username": "来自江苏的 Firefox 52.0|Windows 8.1 用户", "date": "2017-03-16T13:20:13" }, { "postip": "118.122.120.11", "message": "回禀皇上,少了个“朕”字。",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6.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3-16T13:58:13" }, { "postip": "115.236.167.156", "message": "现在的Windows都不长这个样子了,这些模仿旧Windows还这么丑四不像的东西慢慢就不会存在了……至于cinnamon其实不能算仿Windows,要好看还是新KDE好", "username": "来自浙江杭州的 Vivaldi 1.7|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3-16T17:41:24" }, { "postip": "120.193.240.30", "message": "测试", "username": "来自内蒙古兴安的 Firefox 52.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3-19T11:52:33" }, { "postip": "1.59.127.135", "message": "我觉得仿这个东西真没多大必要,新手接触linux就应该摒弃用Windows养成的习惯.不然为什么放着Windows不用非要来折腾Linux呢.", "username": "来自黑龙江大庆的 Firefox 4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3-19T21:17:52" }, { "postip": "175.139.107.18", "message": "用 linux 的用户就是喜欢接受新的事物<br />\r\n<br />\r\n界面只不过是表象而已,linux 用户真正追求的是..&nbsp;&nbsp;<br />\r\n<br />\r\n安全, 稳定, 节省资源", "username": "yomun [Chrome 57.0|GNU/Linux]", "date": "2017-03-20T03:10:36" }, { "postip": "111.43.240.80", "message": "没毛病老铁", "username": "Ghjoker [Firefox 45.0|GNU/Linux]", "date": "2017-04-10T19:24:13" }, { "postip": "39.168.138.232", "message": "kali-undercover 应该也算是一个", "username": "来自39.168.138.232的 Chrome 80.0|GNU/Linux 用户", "date": "2020-03-31T08:09:34" } ]
[ { "raid": 740, "displayorder": 0 }, { "raid": 6402, "displayorder": 1 } ]
很多同学都是刚刚从熟悉的 Windows 系统来到陌生的 Linux 世界里,都希望使用一款既简单易用,又跟 Windows 长得很像的 Linux 发行版,因此我今天将给大家介绍几款这样的 Linux 发行版,它们的桌面环境跟 Windows 系统界面十分相似,咱们开始吧!
2017-03-16T09:38:00
2017-03-16T09:38:00
8,311
/article-8311-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6/054539jk22xqvr4lmrli7a.jpg) Linux 世界的新同学们,大家好,当你看到这么多基于 Linux 内核的发行版后,是不是在选择的过程中无从下手呢。很多同学都是刚刚从熟悉的 Windows 系统来到陌生的 Linux 世界里,都希望使用一款既简单易用,又跟 Windows 长得很像的 Linux 发行版,因此我今天将给大家介绍几款这样的 Linux 发行版,它们的桌面环境跟 Windows 系统界面十分相似,咱们开始吧! ### Linux Mint ![linux mint for new linux user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6/054554dqslsg5397ag723z.jpg) 我给大家介绍的第一款非常流行的 Linux 发行版就是 “[Linux Mint 操作系统”](http://www.linuxandubuntu.com/home/linux-mint-181-sarah-one-of-the-finest-linux-distro-ever) 。当你决定使用 Linux 系统来代替 Windows 系统时,你应该在某些地方听说过 Linux Mint 这个发行版吧。 Linux Mint 和 Ubuntu 系统一样被公认为是最好用的 Linux 发行版之一, Linux Mint 系统因其简洁易用、功能强大的 Cinnamon 桌面环境而出名。 [Cinnamon](http://www.developer.linuxmint.com/) 使用起来非常简单,而且你还可以使用各种[桌面主题](http://www.linuxandubuntu.com/linux-themes/mintilicious-cinnamon-theme-install-in-linux-mint)、图标库、桌面小工具和应用组件来把 Linux Mint 系统配置得跟 Windows XP 、 Windows 7 、 Winows 8 或者 Windows 10 系统的界面一样。 [Cinnamon](http://www.linuxandubuntu.com/linux-apps-releases/cinnamon-2610) 也是 Linux 系统中非常流行的桌面环境之一。你一定会对这个简单易用、功能强大的桌面环境爱不释手。 同时,你也可以阅读这两篇文章 [Linux Mint 18.1 "Serena" —— 最幽雅的 Linux 发行版之一​](http://www.linuxandubuntu.com/home/linux-mint-181-sarah-one-of-the-finest-linux-distro-ever) 以及 [Cinnamon ——给新手的最佳 Linux 桌面环境](http://www.linuxandubuntu.com/home/cinnamon-desktop-the-best-desktop-environment-for-new-linux-user) 来进一步了解 Linux Mint 操作系统和 Cinnamon 桌面环境。 ### Zorin OS ![zorin os for windows user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6/054555kqrg2autrba2cl4l.jpg) [Zorin OS 操作系统](https://zorinos.com/) 也是可以用来替代 Windows 7 系统的一款非常流行的 Linux 发行版。其开始菜单和任务栏非常漂亮,整体界面美观充满活力,而且在速度和稳定性方面也相当出色。如果你喜欢的是 Windows 7 而不是 Windows 10 系统,那么 Zorin OS 将会是你最好的选择。 Zorin OS 同样预安装了很多软件,因此你再也不用费尽周折的去找软件来安装了。其华丽的仿 Windows 7 系统的界面风格更是让人一见如故。大胆去尝试吧。 你还可以阅读[Zorin OS 12 评测 | 本周 Linux 和 Ubuntu 发行版评测](http://www.linuxandubuntu.com/home/zorin-os-12-review-linuxandubuntu-distro-review-of-the-week)这篇文章来进一步了解 Zorin OS 系统。 ### Robolinux ![robolinux for new user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6/054556yp7zllkyrltky7to.jpg) [Robolinux 操作系统](https://www.robolinux.org/) 是一个内嵌了 Windows 运行环境(Wine)的 Linux 发行版。它支持用户在 Linux 系统中运行 Windows 应用程序,因此,你再也不用担心自己喜欢的 Windows 应用程序在 Linux 系统中无法使用的问题了。在 Robolinux 系统中,这个特性被称为“[隐形虚拟机(Stealth VM)](https://www.robolinux.org/stealth-vm-info/)”。我对这个新颖独特的功能非常感兴趣。同时, Rololinux 系统还包括其它几个桌面环境,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某一个桌面环境。这个系统中还有一个用于完全备份 C 盘的工具,不会让你丢失任何文件。很独特吧,对不对? ### ChaletOS ![chalet os for new user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6/054556uck5ftnptpnhxhwb.jpg) 大家有谁用过 [ChaletOS 操作系统](https://sites.google.com/site/chaletoslinux/home) 吗?这是一款在界面外观和使用感觉上最接近于 Windows 的 [Linux 发行版](http://www.linuxandubuntu.com/home/how-to-create-a-linux-distro) 之一。上面的截图是在我使用了 Windows 10 图标和主题包后的效果,使用这个主题包后,可以让 ChaletOS 的桌面变得和 Windows 10 界面一样。一些预安装的应用程序也可以帮助你更好的使用 ChaletOS 系统。在使用的过程中你仿佛又回到了熟悉的 Windows 世界里。上面的截图竟然让我的朋友们信以为真了。去试一试吧,你肯定会喜欢这个发行版。 你还可以通过 [ChaletOS —— Linux 发行版中的新秀](http://www.linuxandubuntu.com/home/chaletos-new-beautiful-linux-distribution-based-on-xubuntu-and-a-clone-of-windows) 这篇文章来进一步了解 ChaletOS 系统。 ### 总结 这篇文章中列出的发行版我尽量写得简短一些,否则会给新手们在选择的过程中造成太多的困惑,无从下手。还有一些大家正在使用的 Linux 发行版在本文中并未提及。希望你们在下面的评论中提出来,以帮助我们的新朋友们在选择 Linux 发行版的过程中作出正确的选择。 好吧,到此为止吧,这 4 款操作系统都是从 Windows 转向 Linux 的新用户在学习过程中使用最广泛的 **Linux 发行版** ,当然 Kubuntu 和 Elementary OS 系统也不甘示弱。想安装哪个版本,完全由你自己决定。大多数情况下 [Linux Mint 操作系统](http://www.linuxandubuntu.com/home/linux-mint-18-sarah-review) 一直独占鳌头。如果你刚踏入 Linux 的世界,我建议你从 Linux Mint 系统开始。行动起来吧,现在就安装一个自己喜欢的 Linux 系统,勇往直前,成为改变 Linux 开源世界的一员。| --- via: <http://www.linuxandubuntu.com/home/best-windows-like-linux-distributions-for-new-linux-users> 作者:[linuxandubuntu.com](http://www.linuxandubuntu.com/home/best-windows-like-linux-distributions-for-new-linux-users) 译者:[rusking](https://github.com/rusking)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如何在 Ubuntu 下安装和配置 FTP 服务器
Aaron Kili
http://www.tecmint.com/install-ftp-server-in-ubuntu/
FTP(文件传输协议)是一个较老且最常用的标准网络协议,用于在两台计算机之间通过网络上传/下载文件。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6/061527kh26b293bbu2h06b.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6/061527kh26b293bbu2h06b.png
true
false
true
ucasFL
false
[ "FTP", "FTPS" ]
系统运维
{ "viewnum": 22542, "commentnum": 0, "favtimes": 7, "sharetimes": 1, "likes": 0 }
[]
[ { "raid": 8527, "displayorder": 0 } ]
FTP(文件传输协议)是一个较老且最常用的标准网络协议,用于在两台计算机之间通过网络上传/下载文件。
2017-03-17T08:09:00
2017-03-17T08:09:00
8,312
/article-8312-1.html
FTP(文件传输协议)是一个较老且最常用的标准网络协议,用于在两台计算机之间通过网络上传/下载文件。然而, FTP 最初的时候并不安全,因为它仅通过用户凭证(用户名和密码)传输数据,没有进行加密。 警告:如果你打算使用 FTP, 需要考虑通过 SSL/TLS(将在[下篇文章](/article-8295-1.html)中讨论)配置 FTP 连接。否则,使用安全 FTP,比如 [SFTP](http://www.tecmint.com/sftp-command-examples/) 会更好一些。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6/061527kh26b293bbu2h06b.png) **推荐阅读:**[如何在 CentOS 7 中安装并保护 FTP 服务器](http://www.tecmint.com/install-ftp-server-in-centos-7/) 在这个教程中,我将向你们展示如何在 Ubuntu 中安装、配置并保护 FTP 服务器(VSFTPD 的全称是 “Very Secure FTP Deamon”),从而拥有强大的安全性,能够防范 FTP 漏洞。 ### 第一步:在 Ubuntu 中安装 VSFTPD 服务器 1、首先,我们需要更新系统安装包列表,然后像下面这样安装 VSFTPD 二进制包: ``` $ sudo apt-get update $ sudo apt-get install vsftpd ``` 2、一旦安装完成,初始情况下服务被禁用。因此,我们需要手动开启服务,同时,启动它使得在下次开机时能够自动开启服务: ``` ------------- On SystemD ------------- # systemctl start vsftpd # systemctl enable vsftpd ------------- On SysVInit ------------- # service vsftpd start # chkconfig --level 35 vsftpd on ``` 3、接下来,如果你在服务器上启用了 [UFW 防火墙](/article-8087-1.html)(默认情况下不启用),那么需要打开端口 20 和 21 —— FTP 守护进程正在监听它们——从而才能允许从远程机器访问 FTP 服务,然后,像下面这样添加新的防火墙规则: ``` $ sudo ufw allow 20/tcp $ sudo ufw allow 21/tcp $ sudo ufw status ``` ### 第二步:在 Ubuntu 中配置并保护 VSFTPD 服务器 4、让我们进行一些配置来设置和保护 FTP 服务器。首先,我们像下面这样创建一个原始配置文件 `/etc/vsftpd/vsftpd.conf` 的备份文件: ``` $ sudo cp /etc/vsftpd.conf /etc/vsftpd.conf.orig ``` 接下来,打开 vsftpd 配置文件。 ``` $ sudo vi /etc/vsftpd.conf OR $ sudo nano /etc/vsftpd.conf ``` 把下面的这些选项添加/改成所展示的值: ``` anonymous_enable=NO # 关闭匿名登录 local_enable=YES # 允许本地用户登录 write_enable=YES # 启用可以修改文件的 FTP 命令 local_umask=022 # 本地用户创建文件的 umask 值 dirmessage_enable=YES # 当用户第一次进入新目录时显示提示消息 xferlog_enable=YES # 一个存有详细的上传和下载信息的日志文件 connect_from_port_20=YES # 在服务器上针对 PORT 类型的连接使用端口 20(FTP 数据) xferlog_std_format=YES # 保持标准日志文件格式 listen=NO # 阻止 vsftpd 在独立模式下运行 listen_ipv6=YES # vsftpd 将监听 ipv6 而不是 IPv4,你可以根据你的网络情况设置 pam_service_name=vsftpd # vsftpd 将使用的 PAM 验证设备的名字 userlist_enable=YES # 允许 vsftpd 加载用户名字列表 tcp_wrappers=YES # 打开 tcp 包装器 ``` 5、现在,配置 VSFTPD ,基于用户列表文件 `/etc/vsftpd.userlist` 来允许或拒绝用户访问 FTP。 注意,在默认情况下,如果通过 `userlist_enable=YES` 启用了用户列表,且设置 `userlist_deny=YES` 时,那么,用户列表文件 `/etc/vsftpd.userlist` 中的用户是不能登录访问的。 但是,选项 `userlist_deny=NO` 则反转了默认设置,这种情况下只有用户名被明确列出在 `/etc/vsftpd.userlist` 中的用户才允许登录到 FTP 服务器。 ``` userlist_enable=YES # vsftpd 将会从所给的用户列表文件中加载用户名字列表 userlist_file=/etc/vsftpd.userlist # 存储用户名字的列表 userlist_deny=NO ``` 重要的是,当用户登录 FTP 服务器以后,他们将进入 chrooted 环境,即当在 FTP 会话时,其 root 目录将是其 home 目录。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两种可能的途径来设置 chrooted(本地 root)目录,正如下面所展示的。 6、这时,让我们添加/修改/取消这两个选项来[将 FTP 用户限制在其 home 目录](http://www.tecmint.com/restrict-sftp-user-home-directories-using-chroot/) ``` chroot_local_user=YES allow_writeable_chroot=YES ``` 选项 `chroot_local_user=YES` 意味着本地用户将进入 chroot 环境,当登录以后默认情况下是其 home 目录。 并且我们要知道,默认情况下,出于安全原因,VSFTPD 不允许 chroot 目录具有可写权限。然而,我们可以通过选项 `allow_writeable_chroot=YES` 来改变这个设置 保存文件然后关闭。现在我们需要重启 VSFTPD 服务从而使上面的这些更改生效: ``` ------------- On SystemD ------------- # systemctl restart vsftpd ------------- On SysVInit ------------- # service vsftpd restart ``` ### 第三步:在 Ubuntu 上测试 VsFTP 服务器 7、现在,我们通过使用下面展示的 useradd 命令创建一个 FTP 用户来测试 FTP 服务器: ``` $ sudo useradd -m -c "Aaron Kili, Contributor" -s /bin/bash aaronkilik $ sudo passwd aaronkilik ``` 然后,我们需要像下面这样使用 [echo 命令](https://linux.cn/tag-echo.html)和 tee 命令来明确地列出文件 `/etc/vsftpd.userlist` 中的用户 aaronkilik: ``` $ echo "aaronkilik" | sudo tee -a /etc/vsftpd.userlist $ cat /etc/vsftpd.userlist ``` 8、现在,是时候来测试上面的配置是否具有我们想要的功能了。我们首先测试匿名登录;我们可以从下面的输出中很清楚的看到,在这个 FTP 服务器中是不允许匿名登录的: ``` # ftp 192.168.56.102 Connected to 192.168.56.102 (192.168.56.102). 220 Welcome to TecMint.com FTP service. Name (192.168.56.102:aaronkilik) : anonymous 530 Permission denied. Login failed. ftp> bye 221 Goodbye. ``` 9、接下来,我们将测试,如果用户的名字没有在文件 `/etc/vsftpd.userlist` 中,是否能够登录。从下面的输出中,我们看到,这是不可以的: ``` # ftp 192.168.56.102 Connected to 192.168.56.102 (192.168.56.102). 220 Welcome to TecMint.com FTP service. Name (192.168.56.10:root) : user1 530 Permission denied. Login failed. ftp> bye 221 Goodbye. ``` 10、现在,我们将进行最后一项测试,来确定列在文件 `/etc/vsftpd.userlist` 文件中的用户登录以后,是否实际处于 home 目录。从下面的输出中可知,是这样的: ``` # ftp 192.168.56.102 Connected to 192.168.56.102 (192.168.56.102). 220 Welcome to TecMint.com FTP service. Name (192.168.56.102:aaronkilik) : aaronkilik 331 Please specify the password. Password: 230 Login successful. Remote system type is UNIX. Using binary mode to transfer files. ftp> ls ``` ![Verify FTP Login in Ubuntu](/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6/061547o4arz4z111z74edx.png) *在 Ubuntu 中确认 FTP 登录* 警告:设置选项 `allow_writeable_chroot=YES` 是很危险的,特别是如果用户具有上传权限,或者可以 shell 访问的时候,很可能会出现安全问题。只有当你确切的知道你在做什么的时候,才可以使用这个选项。 我们需要注意,这些安全问题不仅会影响到 VSFTPD,也会影响让本地用户进入 chroot 环境的 FTP daemon。 因为这些原因,在下一步中,我将阐述一个更安全的方法,来帮助用户设置一个非可写本地 root 目录。 ### 第四步:在 Ubuntu 中配置 FTP 用户的 Home 目录 11、现在,再次打开 VSFTPD 配置文件。 ``` $ sudo vi /etc/vsftpd.conf OR $ sudo nano /etc/vsftpd.conf ``` 然后像下面这样用 `#` 把不安全选项注释了: ``` #allow_writeable_chroot=YES ``` 接下来,为用户创建一个替代的本地 root 目录(aaronkilik,你的可能和这不一样),然后设置目录权限,取消其他所有用户对此目录的写入权限: ``` $ sudo mkdir /home/aaronkilik/ftp $ sudo chown nobody:nogroup /home/aaronkilik/ftp $ sudo chmod a-w /home/aaronkilik/ftp ``` 12、然后,在本地 root 目录下创建一个具有合适权限的目录,用户将在这儿存储文件: ``` $ sudo mkdir /home/aaronkilik/ftp/files $ sudo chown -R aaronkilk:aaronkilik /home/aaronkilik/ftp/files $ sudo chmod -R 0770 /home/aaronkilik/ftp/files/ ``` 之后,将 VSFTPD 配置文件中的下面这些选项添加/修改为相应的值: ``` user_sub_token=$USER # 在本地 root 目录中插入用户名 local_root=/home/$USER/ftp # 定义各个用户的本地 root 目录 ``` 保存文件并关闭。然后重启 VSFTPD 服务来使上面的设置生效: ``` ------------- On SystemD ------------- # systemctl restart vsftpd ------------- On SysVInit ------------- # service vsftpd restart ``` 13、现在,让我们来最后检查一下,确保用户的本地 root 目录是我们在他的 Home 目录中创建的 FTP 目录。 ``` # ftp 192.168.56.102 Connected to 192.168.56.102 (192.168.56.102). 220 Welcome to TecMint.com FTP service. Name (192.168.56.10:aaronkilik) : aaronkilik 331 Please specify the password. Password: 230 Login successful. Remote system type is UNIX. Using binary mode to transfer files. ftp> ls ``` ![FTP User Home Directory Login](/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6/061547gtgtciin5j3tnttn.png) *FTP 用户 Home 目录登录* 就是这样的!记得通过下面的评论栏来分享你关于这篇指导的想法,或者你也可以提供关于这一话题的任何重要信息。 最后但不是不重要,请不要错过我的下一篇文章,在下一篇文章中,我将阐述如何[使用 SSL/TLS 来保护连接到 Ubuntu 16.04/16.10 的 FTP 服务器](/article-8295-1.html),在那之前,请始终关注我们。 --- 作者简介: Aaron Kili 是 Linux 和 F.O.S.S 爱好者,即将成为 Linux SysAdmin 和网络开发人员,目前是 TecMint 的内容创作者,他喜欢在电脑上工作,并坚信分享知识。 --- via: <http://www.tecmint.com/install-ftp-server-in-ubuntu/> 作者:[Aaron Kili](http://www.tecmint.com/author/aaronkili/) 译者:[ucasFL](https://github.com/ucasFL)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使用 chroot 监狱限制 SSH 用户访问指定目录
Aaron Kili
http://www.tecmint.com/restrict-ssh-user-to-directory-using-chrooted-jail/
将 SSH 用户会话限制访问到特定的目录内,特别是在 web 服务器上,这样做有多个原因,但最显而易见的是为了系统安全。为了锁定 SSH 用户在某个目录,我们可以使用 chroot 机制。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6/215326aucr7zqjr0j7cuqs.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6/215326aucr7zqjr0j7cuqs.jp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ssh", "chroot" ]
系统运维
{ "viewnum": 36756, "commentnum": 10, "favtimes": 4,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58.208.179.97", "message": "又学到了一招,不过然并卵", "username": "hrj294055233 [Firefox 52.0|Ubuntu]", "date": "2017-03-16T22:28:37" }, { "postip": "118.122.120.11", "message": "不是现在有容器了吗?比如 LXC,LXD,systemd-nspawn, Docker 等吗?",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6.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3-17T09:05:05" }, { "postip": "58.63.47.115", "message": "got it", "username": "vio [Firefox 51.0|GNU/Linux]", "date": "2017-03-17T14:33:07" }, { "postip": "183.17.227.114", "message": "按照楼主的方法测下来并不行啊", "username": "来自广东深圳的 Chrome 56.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3-20T15:15:13" }, { "postip": "113.47.25.140", "message": "然而并不是没有什么乱用!",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Chrome 45.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3-22T15:37:54" }, { "postip": "113.47.25.140", "message": "同样不行",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Chrome 45.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3-22T15:38:35" }, { "postip": "58.63.60.83", "message": "不行哦,使用WinSCP工具,登录不成功。<br />\r\n. 2017-06-01 16:49:29.097 Enumerating network events for socket 1280<br />\r\n. 2017-06-01 16:49:29.097 Enumerated 32 network events making 32 cumulative events for socket 1280<br />\r\n. 2017-06-01 16:49:29.097 Handling network close event on socket 1280 with error 10053<br />\r\n. 2017-06-01 16:49:29.097 Selecting events 0 for socket 1280<br />\r\n. 2017-06-01 16:49:29.097 Network error: Software caused connection abort<br />\r\n* 2017-06-01 16:49:29.190 (EFatal) 网络错误:软件造成的连接中止<br />\r\n* 2017-06-01 16:49:29.190 验证日志(具体情况参见会话日志):<br />\r\n* 2017-06-01 16:49:29.190 使用用户名 &quot;user02&quot;。<br />\r\n* 2017-06-01 16:49:29.190 <br />\r\n* 2017-06-01 16:49:29.190 验证失败。", "username": "文剑一飞 [Chrome 58.0|Windows 10]", "date": "2017-06-01T16:53:38" }, { "postip": "113.200.212.17", "message": "你好楼主,按照文档里的操作确实可以达到文档中的效果,但我不进行最后sftp限制,只进行ssh连接后,不能运行命令,这个要怎么调?", "username": "来自陕西西安的 Chrome 106.0|Mac 10.15 用户", "date": "2022-11-16T09:23:39" }, { "postip": "144.123.118.254", "message": "不行+1", "username": "来自山东的 Chrome 108.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23-01-05T14:54:42" }, { "postip": "144.123.118.254", "message": "不行+1", "username": "来自山东的 Chrome 108.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23-01-05T14:54:42" } ]
[]
将 SSH 用户会话限制访问到特定的目录内,特别是在 web 服务器上,这样做有多个原因,但最显而易见的是为了系统安全。为了锁定 SSH 用户在某个目录,我们可以使用 chroot 机制。
2017-03-16T21:53:00
2017-03-16T21:53:00
8,313
/article-8313-1.html
将 [SSH 用户会话限制](http://www.tecmint.com/restrict-sftp-user-home-directories-using-chroot/)访问到特定的目录内,特别是在 web 服务器上,这样做有多个原因,但最显而易见的是为了系统安全。为了锁定 SSH 用户在某个目录,我们可以使用 **chroot** 机制。 在诸如 Linux 之类的类 Unix 系统中更改 root(**chroot**)是将特定用户操作与其他 Linux 系统分离的一种手段;使用称为 **chrooted 监狱** 的新根目录更改当前运行的用户进程及其子进程的明显根目录。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6/215326aucr7zqjr0j7cuqs.jpg) 在本教程中,我们将向你展示如何限制 SSH 用户访问 Linux 中指定的目录。注意,我们将以 root 用户身份运行所有命令,如果你以普通用户身份登录服务器,请使用 [sudo 命令](https://linux.cn/tag-sudo.html)。 ### 步骤 1:创建 SSH chroot 监狱 1、 使用 mkdir 命令开始创建 chroot 监狱: ``` # mkdir -p /home/test ``` 2、 接下来,根据 `sshd_config` 手册找到所需的文件,`ChrootDirectory` 选项指定在身份验证后要 chroot 到的目录的路径名。该目录必须包含支持用户会话所必需的文件和目录。 对于交互式会话,这需要至少一个 shell,通常为 `sh` 和基本的 `/dev` 节点,例如 `null`、`zero`、`stdin`、`stdout`、`stderr` 和 `tty` 设备: ``` # ls -l /dev/{null,zero,stdin,stdout,stderr,random,tty} ``` ![Listing Required File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6/215336gzm7nraoa21onam7.png) *列出所需文件* 3、 现在,使用 `mknod` 命令创建 `/dev` 下的文件。在下面的命令中,`-m` 标志用来指定文件权限位,`c` 意思是字符文件,两个数字分别是文件指向的主要号和次要号。 ``` # mkdir -p /home/test/dev/ # cd /home/test/dev/ # mknod -m 666 null c 1 3 # mknod -m 666 tty c 5 0 # mknod -m 666 zero c 1 5 # mknod -m 666 random c 1 8 ``` ![Create /dev and Required File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6/215338ide3pr3krvrosere.png) *创建 /dev 和所需文件* 4、 在此之后,在 chroot 监狱中设置合适的权限。注意 chroot 监狱和它的子目录以及子文件必须被 `root` 用户所有,并且对普通用户或用户组不可写: ``` # chown root:root /home/test # chmod 0755 /home/test # ls -ld /home/test ``` ![Set Permissions on Directory](/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6/215339uvvvppvomvvfm2oi.png) *设置目录权限* ### 步骤 2:为 SSH chroot 监狱设置交互式 shell 5、 首先,创建 `bin` 目录并复制 `/bin/bash` 到 `bin` 中: ``` # mkdir -p /home/test/bin # cp -v /bin/bash /home/test/bin/ ``` ![Copy Files to bin Directory](/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6/215340daajm55eoacw5f4e.png) *复制文件到 bin 目录中* 6、 现在,识别 bash 所需的共享库,如下所示复制它们到 `lib64` 中: ``` # ldd /bin/bash # mkdir -p /home/test/lib64 # cp -v /lib64/{libtinfo.so.5,libdl.so.2,libc.so.6,ld-linux-x86-64.so.2} /home/test/lib64/ ``` ![Copy Shared Library File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6/215341z7r8471jmoz685w4.png) *复制共享库文件* ### 步骤 3:创建并配置 SSH 用户 7、 现在,使用 [useradd 命令](http://www.tecmint.com/add-users-in-linux/)创建 SSH 用户,并设置安全密码: ``` # useradd tecmint # passwd tecmint ``` 8、 创建 chroot 监狱通用配置目录 `/home/test/etc` 并复制已更新的账号文件(`/etc/passwd` 和 `/etc/group`)到这个目录中: ``` # mkdir /home/test/etc # cp -vf /etc/{passwd,group} /home/test/etc/ ``` ![Copy Password File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6/215342zo1eouy2nsvypzen.png) *复制密码文件* 注意:每次向系统添加更多 SSH 用户时,都需要将更新的帐户文件复制到 `/home/test/etc` 目录中。 ### 步骤 4:配置 SSH 来使用 chroot 监狱 9、 现在打开 `sshd_config` 文件。 ``` # vi /etc/ssh/sshd_config ``` 在此文件中添加或修改下面这些行。 ``` # 定义要使用 chroot 监狱的用户 Match User tecmint # 指定 chroot 监狱 ChrootDirectory /home/test ``` ![Configure SSH Chroot Jail](/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6/215343tz71v933d1wgzisv.png) *配置 SSH chroot 监狱* 保存文件并退出,重启 sshd 服务: ``` # systemctl restart sshd 或者 # service sshd restart ``` ### 步骤 5:测试 SSH 的 chroot 监狱 10、 这次,测试 chroot 监狱的设置是否如希望的那样成功了: ``` # ssh tecmint@192.168.0.10 -bash-4.1$ ls -bash-4.1$ date -bash-4.1$ uname ``` ![Testing SSH User Chroot Jail](/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6/215344qwrf1h8xuwc0k0sk.png) *测试 SSH 用户 chroot 监狱* 从上面的截图上来看,我们可以看到 SSH 用户被锁定在了 chroot 监狱中,并且不能使用任何外部命令如(`ls`、`date`、`uname` 等等)。 用户只可以执行 `bash` 以及它内置的命令(比如:`pwd`、`history`、`echo` 等等): ``` # ssh tecmint@192.168.0.10 -bash-4.1$ pwd -bash-4.1$ echo "Tecmint - Fastest Growing Linux Site" -bash-4.1$ history ``` ![SSH Built-in Command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6/215345oabfcffyhkbt9byb.png) *SSH 内置命令* ### 步骤 6: 创建用户的主目录并添加 Linux 命令 11、 从前面的步骤中,我们可以看到用户被锁定在了 root 目录,我们可以为 SSH 用户创建一个主目录(以及为所有将来的用户这么做): ``` # mkdir -p /home/test/home/tecmint # chown -R tecmint:tecmint /home/test/home/tecmint # chmod -R 0700 /home/test/home/tecmint ``` ![Create SSH User Home Directory](/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6/215347twfkvvvikspj15ij.png) *创建 SSH 用户主目录* 12、 接下来,在 `bin` 目录中安装几个用户命令,如 `ls`、`date`、`mkdir`: ``` # cp -v /bin/ls /home/test/bin/ # cp -v /bin/date /home/test/bin/ # cp -v /bin/mkdir /home/test/bin/ ``` ![Add Commands to SSH User](/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6/215348lpem7e9fdxlf0el0.png) *向 SSH 用户添加命令* 13、 接下来,检查上面命令的共享库并将它们移到 chroot 监狱的库目录中: ``` # ldd /bin/ls # cp -v /lib64/{libselinux.so.1,libcap.so.2,libacl.so.1,libc.so.6,libpcre.so.1,libdl.so.2,ld-linux-x86-64.so.2,libattr.so.1,libpthread.so.0} /home/test/lib64/ ``` ![Copy Shared Librarie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6/215349xlml1e6yyh9f1v1i.png) *复制共享库* ### 步骤 7:测试 sftp 的 用 chroot 监狱 14、 最后用 sftp 做一个测试;测试你先前安装的命令是否可用。 在 `/etc/ssh/sshd_config` 中添加下面的行: ``` # 启用 sftp 的 chroot 监狱 ForceCommand internal-sftp ``` 保存并退出文件。接下来重启 sshd 服务: ``` # systemctl restart sshd 或者 # service sshd restart ``` 15、 现在使用 ssh 测试,你会得到下面的错误: ``` # ssh tecmint@192.168.0.10 ``` ![Test SSH Chroot Jail](/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6/215350fiu8i42xxii8r8kh.png) *测试 SSH Chroot 监狱* 试下使用 sftp: ``` # sftp tecmint@192.168.0.10 ``` ![Testing sFTP SSH User](/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6/215350qhz5lh6x26fhfd77.png) *测试 sFTP SSH 用户* **建议阅读:** [使用 chroot 监狱将 sftp 用户限制在主目录中](http://www.tecmint.com/restrict-sftp-user-home-directories-using-chroot/)。 就是这样了!在文本中,我们向你展示了如何在 Linux 中限制 ssh 用户到指定的目录中( chroot 监狱)。请在评论栏中给我们提供你的想法。 --- 作者简介: Aaron Kili 是一个 Linux 及 F.O.S.S 热衷者,即将成为 Linux 系统管理员、web 开发者,目前是 TecMint 的内容创作者,他喜欢用电脑工作,并坚信分享知识。 --- via: <http://www.tecmint.com/restrict-ssh-user-to-directory-using-chrooted-jail/> 作者:[Aaron Kili](http://www.tecmint.com/author/aaronkili/)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free:一个在 Linux 中检查内存使用情况的标准命令
MAGESH MARUTHAMUTHU
http://www.2daygeek.com/free-command-to-check-memory-usage-statistics-in-linux/
free 是 Linux 中一个标准的并且被广泛使用的命令,它被用来分析内存统计(空闲和已用)。今天,我们将要讨论 free 命令以及它的一些有用选项。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7/062254unserz634rfn94qs.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7/062254unserz634rfn94qs.jpg
true
false
true
ucasFL
false
[ "free", "内容" ]
技术
{ "viewnum": 10945, "commentnum": 3, "favtimes": 4,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82.128.10.91", "message": "纠正一下,更过?", "username": "来自四川广元的 Chrome Mobile 37.0|Android 4.4 用户", "date": "2017-03-17T12:53:12" }, { "postip": "110.208.104.229", "message": "为什么我的free只有两行输出,,,",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Firefox 4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3-22T11:14:36" }, { "postip": "221.220.161.4", "message": "版本不同~", "username": "linux [Chrome 56.0|Mac 10.11]", "date": "2017-03-22T21:26:45" } ]
[]
free 是 Linux 中一个标准的并且被广泛使用的命令,它被用来分析内存统计(空闲和已用)。今天,我们将要讨论 free 命令以及它的一些有用选项。
2017-03-17T10:09:00
2017-03-17T10:09:00
8,314
/article-8314-1.html
我们都知道, IT 基础设施方面的大多数服务器(包括世界顶级的超级计算机)都运行在 Linux 平台上,因为和其他操作系统相比, Linux 更加灵活。有的操作系统对于一些微乎其微的改动和补丁更新都需要重启,但是 Linux 不需要,只有对于一些关键补丁的更新, Linux 才会需要重启。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7/062254unserz634rfn94qs.jpg) Linux 系统管理员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如何在没有任何停机时间的情况下维护系统的良好运行。管理内存使用是 Linux 管理员又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free` 是 Linux 中一个标准的并且被广泛使用的命令,它被用来分析内存统计(空闲和已用)。今天,我们将要讨论 `free` 命令以及它的一些有用选项。 推荐文章: * [smem – Linux 下基于进程和用户的内存占用报告](/article-7681-1.html) * [vmstat:一个标准的报告虚拟内存统计工具](/article-8157-1.html) ### Free 命令是什么 free 命令能够显示系统中物理上的<ruby> 空闲 <rp> ( </rp> <rt> free </rt> <rp> ) </rp></ruby>和<ruby> 已用 <rp> ( </rp> <rt> used </rt> <rp> ) </rp></ruby>内存,还有<ruby> 交换 <rp> ( </rp> <rt> swap </rt> <rp> ) </rp></ruby>内存,同时,也能显示被内核使用的<ruby> 缓冲 <rp> ( </rp> <rt> buffers </rt> <rp> ) </rp></ruby>和<ruby> 缓存 <rp> ( </rp> <rt> caches </rt> <rp> ) </rp></ruby>。这些信息是通过解析文件 `/proc/meminfo` 而收集到的。 ### 显示系统内存 不带任何选项运行 `free` 命令会显示系统内存,包括<ruby> 空闲 <rp> ( </rp> <rt> free </rt> <rp> ) </rp></ruby>、<ruby> 已用 <rp> ( </rp> <rt> used </rt> <rp> ) </rp></ruby>、<ruby> 交换 <rp> ( </rp> <rt> swap </rt> <rp> ) </rp></ruby>、<ruby> 缓冲 <rp> ( </rp> <rt> buffers </rt> <rp> ) </rp></ruby>、<ruby> 缓存 <rp> ( </rp> <rt> cached </rt> <rp> ) </rp></ruby>和<ruby> 交换 <rp> ( </rp> <rt> swap </rt> <rp> ) </rp></ruby>的内存总数。 ``` # free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32869744 25434276 7435468 0 412032 23361716 -/+ buffers/cache: 1660528 31209216 Swap: 4095992 0 4095992 ``` 输出有三行: * 第一行:表明全部内存、已用内存、空闲内存、共用内存(主要被 tmpfs(`/proc/meminfo` 中的 `Shmem` 项)使用)、用于缓冲的内存以及缓存内容大小。 + 全部:全部已安装内存(`/proc/meminfo` 中的 `MemTotal` 项) + 已用:已用内存(全部计算 - 空闲+缓冲+缓存) + 空闲:未使用内存(`/proc/meminfo` 中的 `MemFree` 项) + 共用:主要被 tmpfs 使用的内存(`/proc/meminfo` 中的 `Shmem` 项) + 缓冲:被内核缓冲使用的内存(`/proc/meminfo` 中的 `Buffers` 项) + 缓存:被页面缓存和 slab 使用的内存(`/proc/meminfo` 中的 `Cached` 和 `SSReclaimable` 项) * 第二行:表明已用和空闲的缓冲/缓存 * 第三行:表明总交换内存(`/proc/meminfo` 中的 `SwapTotal` 项)、空闲内存(`/proc/meminfo` 中的 `SwapFree` 项)和已用交换内存。 ### 以 MB 为单位显示系统内存 默认情况下, `free` 命令以 `KB - Kilobytes` 为单位输出系统内存,这对于绝大多数管理员来说会有一点迷糊(当系统内存很大的时候,我们中的许多人需要把输出转化为以 MB 为单位,从而才能够理解内存大小)。为了避免这个迷惑,我们在 `free` 命令后面加上 `-m` 选项,就可以立即得到以 `MB - Megabytes`为单位的输出。 ``` # free -m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32099 24838 7261 0 402 22814 -/+ buffers/cache: 1621 30477 Swap: 3999 0 3999 ``` 如何从上面的输出中检查剩余多少空闲内存?主要基于<ruby> 已用 <rp> ( </rp> <rt> used </rt> <rp> ) </rp></ruby>和<ruby> 空闲 <rp> ( </rp> <rt> free </rt> <rp> ) </rp></ruby>两列。你可能在想,你只有很低的空闲内存,因为它只有 `10%`, 为什么? * 全部实际可用内存 = (全部内存 - 第 2 行的已用内存) + 全部内存 = 32099 + 实际已用内存 = 1621 ( = 全部内存 - 缓冲 - 缓存) * 全部实际可用内存 = 30477 如果你的 Linux 版本是最新的,那么有一个查看实际空闲内存的选项,叫做<ruby> 可用 <rp> ( </rp> <rt> available </rt> <rp> ) </rp></ruby> ,对于旧的版本,请看显示 `-/+ buffers/cache` 那一行对应的空闲(`free`)一列。 如何从上面的输出中检查有多少实际已用内存?基于<ruby> 已用 <rp> ( </rp> <rt> used </rt> <rp> ) </rp></ruby>和<ruby> 空闲 <rp> ( </rp> <rt> free </rt> <rp> ) </rp></ruby>一列。你可能想,你已经使用了超过 `95%` 的内存。 * 全部实际已用内存 = 第一列已用 - (第一列缓冲 + 第一列缓存) + 已用内存 = 24838 + 已用缓冲 = 402 + 已用缓存 = 22814 * 全部实际已用内存 = 1621 ### 以 GB 为单位显示内存 默认情况下, `free` 命令会以 `KB - kilobytes` 为单位显示输出,这对于大多数管理员来说会有一些迷惑,所以我们使用上面的选项来获得以 `MB - Megabytes` 为单位的输出。但是,当服务器的内存很大(超过 100 GB 或 200 GB)时,上面的选项也会让人很迷惑。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在 `free` 命令后面加上 `-g` 选项,从而立即得到以 `GB - Gigabytes` 为单位的输出。 ``` # free -g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31 24 7 0 0 22 -/+ buffers/cache: 1 29 Swap: 3 0 3 ``` ### 显示全部内存行 默认情况下, `free` 命令的输出只有三行(内存、缓冲/缓存以及交换)。为了统一以单独一行显示(全部(内存+交换)、已用(内存+(已用-缓冲/缓存)+交换)以及空闲(内存+(已用-缓冲/缓存)+交换),在 ‘free’ 命令后面加上 `-t` 选项。 ``` # free -t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32869744 25434276 7435468 0 412032 23361716 -/+ buffers/cache: 1660528 31209216 Swap: 4095992 0 4095992 Total: 36965736 27094804 42740676 ``` ### 按延迟运行 free 命令以便更好的统计 默认情况下, `free` 命令只会显示一次统计输出,这是不足够进一步排除故障的,所以,可以通过添加延迟(延迟是指在几秒后再次更新)来定期统计内存活动。如果你想以两秒的延迟运行 `free` 命令,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如果你想要更多的延迟,你可以按照你的意愿更改数值)。 下面的命令将会每 2 秒运行一次直到你退出: ``` # free -s 2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32849392 25935844 6913548 188 182424 24632796 -/+ buffers/cache: 1120624 31728768 Swap: 20970492 0 20970492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32849392 25935288 6914104 188 182424 24632796 -/+ buffers/cache: 1120068 31729324 Swap: 20970492 0 20970492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32849392 25934968 6914424 188 182424 24632796 -/+ buffers/cache: 1119748 31729644 Swap: 20970492 0 20970492 ``` ### 按延迟和具体次数运行 free 命令 另外,你可以按延迟和具体次数运行 `free` 命令,一旦达到某个次数,便自动退出。 下面的命令将会每 2 秒运行一次 free 命令,计数 5 次以后自动退出。 ``` # free -s 2 -c 5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32849392 25931052 6918340 188 182424 24632796 -/+ buffers/cache: 1115832 31733560 Swap: 20970492 0 20970492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32849392 25931192 6918200 188 182424 24632796 -/+ buffers/cache: 1115972 31733420 Swap: 20970492 0 20970492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32849392 25931348 6918044 188 182424 24632796 -/+ buffers/cache: 1116128 31733264 Swap: 20970492 0 20970492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32849392 25931316 6918076 188 182424 24632796 -/+ buffers/cache: 1116096 31733296 Swap: 20970492 0 20970492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32849392 25931308 6918084 188 182424 24632796 -/+ buffers/cache: 1116088 31733304 Swap: 20970492 0 20970492 ``` ### 人类可读格式 为了以人类可读的格式输出,在 `free` 命令的后面加上 `-h` 选项,和其他选项比如 `-m` 和 `-g` 相比,这将会更人性化输出(自动使用 GB 和 MB 单位)。 ``` # free -h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cache available Mem: 2.0G 1.6G 138M 20M 188M 161M Swap: 2.0G 1.8G 249M ``` ### 取消缓冲区和缓存内存输出 默认情况下,缓冲/缓存内存是同时输出的。为了取消缓冲和缓存内存的输出,可以在 `free` 命令后面加上 `-w` 选项。(该选项在版本 3.3.12 上可用) 注意比较上面有缓冲/缓存的输出。 ``` # free -wh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 available Mem: 2.0G 1.6G 137M 20M 8.1M 183M 163M Swap: 2.0G 1.8G 249M ``` ### 显示最低和最高的内存统计 默认情况下, `free` 命令不会显示最低和最高的内存统计。为了显示最低和最高的内存统计,在 free 命令后面加上 `-l` 选项。 ``` # free -l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32849392 25931336 6918056 188 182424 24632808 Low: 32849392 25931336 6918056 High: 0 0 0 -/+ buffers/cache: 1116104 31733288 Swap: 20970492 0 20970492 ``` ### 阅读关于 free 命令的更过信息 如果你想了解 free 命令的更多可用选项,只需查看其 [man 手册](https://linux.cn/man/man1/free.1.html)。 ``` # free --help or # man free ``` --- via: <http://www.2daygeek.com/free-command-to-check-memory-usage-statistics-in-linux/> 作者:[MAGESH MARUTHAMUTHU](http://www.2daygeek.com/author/magesh/) 译者:[ucasFL](https://github.com/ucasFL)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如何在 Amazon AWS 上设置一台 Linux 服务器
MANMOHAN MIRKAR
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how-to-setup-linux-server-with-aws/
你可以使用 AWS 平台在一分钟内设置完服务器。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8/060857cr3nm8dzf0mq2zz2.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8/060857cr3nm8dzf0mq2zz2.pn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AWS" ]
技术
{ "viewnum": 8459, "commentnum": 0, "favtimes": 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你可以使用 AWS 平台在一分钟内设置完服务器。
2017-03-18T10:04:00
2017-03-18T10:04:00
8,315
/article-8315-1.html
AWS(Amazon Web Services)是全球领先的云服务器提供商之一。你可以使用 AWS 平台在一分钟内设置完服务器。在 AWS 上,你可以微调服务器的许多技术细节,如 CPU 数量,内存和磁盘空间,磁盘类型(更快的 SSD 或者经典的 IDE)等。关于 AWS 最好的一点是,你只需要为你使用到的服务付费。在开始之前,AWS 提供了一个名为 “Free Tier” 的特殊帐户,你可以免费使用一年的 AWS 技术服务,但会有一些小限制,例如,你每个月使用服务器时长不能超过 750 小时,超过这个他们就会向你收费。你可以在 [aws 官网](http://aws.amazon.com/free/)上查看所有相关的规则。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8/060857cr3nm8dzf0mq2zz2.png) 因为我的这篇文章是关于在 AWS 上创建 Linux 服务器,因此拥有 “Free Tier” 帐户是先决条件。要注册帐户,你可以使用此[链接](http://aws.amazon.com/ec2/)。请注意,你需要在创建帐户时输入信用卡详细信息。 让我们假设你已经创建了 “Free Tier” 帐户。 在继续之前,你必须了解 AWS 中的一些术语以了解设置: 1. EC2(弹性计算云):此术语用于虚拟机。 2. AMI(Amazon 机器镜像):表示操作系统实例。 3. EBS(弹性块存储):AWS 中的一种存储环境类型。 通过以下链接登录 AWS 控制台:<https://console.aws.amazon.com/> 。 AWS 控制台将如下所示: ![Amazon AWS consol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8/060916wft6mhapp6azzo5l.jpg) ### 在 AWS 中设置 Linux VM 1、 创建一个 EC2(虚拟机)实例:在开始安装系统之前,你必须在 AWS 中创建一台虚拟机。要创建虚拟机,在“<ruby> 计算 <rt> compute </rt></ruby>”菜单下点击 EC2: ![Create an EC2 instanc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8/060918ooff40af8jjt4po4.png) 2、 现在在<ruby> 创建实例 <rt> Create instance </rt></ruby>下点击<ruby> “启动实例” <rt> Launch Instance </rt></ruby>按钮。 ![Launch the EC2 instanc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8/060920yw06zypp8myjpyzy.png) 3、 现在,当你使用的是一个 “Free Tier” 帐号,接着最好选择 “Free Tier” 单选按钮以便 AWS 可以过滤出可以免费使用的实例。这可以让你不用为使用 AWS 的资源而付费。 ![Select Free Tier instances only](/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8/060923i4anondn8mrsn45r.png) 4、 要继续操作,请选择以下选项: a、 在经典实例向导中选择一个 AMI(Amazon Machine Image),然后选择使用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2(HVM),SSD 存储** b、 选择 “**t2.micro**” 作为实例详细信息。 c、 **配置实例详细信息**:不要更改任何内容,只需单击下一步。 d、 **添加存储**:不要更改任何内容,只需点击下一步,因为此时我们将使用默认的 10(GiB)硬盘。 e、 **添加标签**:不要更改任何内容只需点击下一步。 f、 **配置安全组**:现在选择用于 ssh 的 22 端口,以便你可以在任何地方访问此服务器。 ![Configure AWS server](/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8/060925mqq339efq2ck3q2f.png) g、 选择“<ruby> 查看并启动 <rt> Review and Launch </rt></ruby>”按钮。 h、 如果所有的详情都无误,点击 “<ruby> 启动 <rt> Launch </rt></ruby>”按钮。 i、 单击“<ruby> 启动 <rt> Launch </rt></ruby>”按钮后,系统会像下面那样弹出一个窗口以创建“密钥对”:选择选项“<ruby> 创建密钥对 <rt> create a new key pair </rt></ruby>”,并给密钥对起个名字,然后下载下来。在使用 ssh 连接到服务器时,需要此密钥对。最后,单击“<ruby> 启动实例 <rt> Launch Instance </rt></ruby>”按钮。 ![Create Key pair](/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8/060927y4gmom44w9o2rwp8.png) j、 点击“<ruby> 启动实例 <rt> Launch Instance </rt></ruby>”按钮后,转到左上角的服务。选择“<ruby> 计算 <rt> compute </rt></ruby>”--> “EC2”。现在点击“<ruby> 运行实例 <rt> Running Instances </rt></ruby>”: ![Go to the running EC2 instanc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8/060930ekpcjqyzcaj4vc3q.png) k、 现在你可以看到,你的新 VM 的状态是 “<ruby> 运行中 <rt> running </rt></ruby>”。选择实例,请记下登录到服务器所需的 “<ruby> 公开 DNS 名称 <rt> Public DNS </rt></ruby>”。 ![Public DNS value of the VM](/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8/060932fz63ap3e3zw4e9aw.png) 现在你已完成创建一台运行 Linux 的 VM。要连接到服务器,请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 从 Windows 中连接到 EC2 实例 1、 首先,你需要有 putty gen 和 Putty exe 用于从 Windows 连接到服务器(或 Linux 上的 SSH 命令)。你可以通过下面的[链接](http://www.chiark.greenend.org.uk/%7Esgtatham/putty/latest.html)下载 putty。 2、 现在打开 putty gen :`puttygen.exe`。 3、 你需要单击 “Load” 按钮,浏览并选择你从亚马逊上面下载的密钥对文件(pem 文件)。 4、 你需要选择 “ssh2-RSA” 选项,然后单击保存私钥按钮。请在下一个弹出窗口中选择 “yes”。 5、 将文件以扩展名 `.ppk` 保存。 6、 现在你需要打开 `putty.exe`。在左侧菜单中点击 “connect”,然后选择 “SSH”,然后选择 “Auth”。你需要单击浏览按钮来选择我们在步骤 4 中创建的 .ppk 文件。 7、 现在点击 “session” 菜单,并在“host name” 中粘贴在本教程中 “k” 步骤中的 DNS 值,然后点击 “open” 按钮。 8、 在要求用户名和密码时,输入 `ec2-user` 和空白密码,然后输入下面的命令。 ``` $ sudo su - ``` 哈哈,你现在是在 AWS 云上托管的 Linux 服务器上的主人啦。 ![Logged in to AWS EC2 server](/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8/060934ly9glagz3glcy7p2.jpg) --- via: <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how-to-setup-linux-server-with-aws/> 作者:[MANMOHAN MIRKAR](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how-to-setup-linux-server-with-aws/)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漫画赏析:Bash 的历史
Daniel Stori
http://turnoff.us/geek/bash-history/
在 Linux 中,.bash_history 原本的功能为存储在 bash 下执行过的命令历史,在这里,引申为 bash 的历史。所以在展示 .bash_history 返回了下面的摘自维基百科的内容。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8/204251cxl4t0z7o8o7pk4g.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8/204251cxl4t0z7o8o7pk4g.png.large.jpg
false
false
true
name1e5s,bestony
false
[ "漫画", "bash" ]
极客漫画
{ "viewnum": 8215, "commentnum": 7,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3.44.88.116", "message": "不懂啥意思!",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Chrome 57.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3-19T13:07:40" }, { "postip": "111.113.77.210", "message": "这个自己也翻译了!但是画图太差!加上不是LCTT的成员!哈哈!", "username": "来自宁夏银川的 Chrome 56.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3-19T20:49:43" }, { "postip": "223.81.193.162", "message": "哈哈!", "username": "绿色圣光 [Firefox 45.0|GNU/Linux]", "date": "2017-03-19T22:29:15" }, { "postip": "122.96.104.20", "message": "好冷", "username": "来自江苏苏州的 Android Browser|Android 4.4 用户", "date": "2017-03-20T07:41:47" }, { "postip": "175.167.34.127", "message": "了解一下", "username": "来自辽宁鞍山的 Safari 用户", "date": "2017-03-20T21:54:48" }, { "postip": "112.14.220.126", "message": "小编,漫画都翻的那么认真,赞!支持linux中国!", "username": "大喵喵666 [Chrome 57.0|Windows 10]", "date": "2017-03-22T17:04:17" }, { "postip": "183.14.31.8", "message": "瞄~<br />\r\n滑稽。", "username": "何亮 [Chrome 56.0|Windows 7]", "date": "2017-03-24T11:12:03" } ]
[]
在 Linux 中,.bash_history 原本的功能为存储在 bash 下执行过的命令历史,在这里,引申为 bash 的历史。所以在展示 .bash_history 返回了下面的摘自维基百科的内容。
2017-03-18T20:42:00
2017-03-18T20:42:00
8,316
/article-8316-1.html
![bash_history](/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8/204251cxl4t0z7o8o7pk4g.png) 在 Linux 中,`.bash_history` 原本的功能为存储在 bash 下执行过的命令历史,在这里,引申为 bash 的历史。所以在展示 `.bash_history` 返回了下面的摘自维基百科的内容。 --- via: <http://turnoff.us/geek/bash-history/> 作者:[Daniel Stori](http://turnoff.us/geek/bash-history/) 译者:[name1e5s](https://github.com/name1e5s) 点评:[bestony](https://github.com/bestony)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Linux 中国发布的第一款小程序:「运维密码」,你的好帮手
Bestony
这是我们 Linux 中国旗下的 LCTT 技术组开发的第一款小程序,基于微信平台提供 OTP 口令管理功能。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8/215908tznuk4e5agku7ke8.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8/215908tznuk4e5agku7ke8.jpg
true
false
false
false
[ "Authenticator", "验证", "OTP", "运维密码" ]
新闻
{ "viewnum": 12872, "commentnum": 5, "favtimes": 1, "sharetimes": 1, "likes": 0 }
[ { "postip": "119.130.187.4", "message": "great",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Chrome 50.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3-20T12:52:25" }, { "postip": "182.242.224.62", "message": "赞一个!", "username": "来自云南昆明的 Firefox 52.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3-20T15:03:14" }, { "postip": "121.69.18.222", "message": "这个不错 可以说一下开发过程遇到的难题么",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Chrome 51.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3-20T17:39:06" }, { "postip": "114.218.169.196", "message": "我只有一个字:顶", "username": "hrj294055233 [Firefox 52.0|Ubuntu]", "date": "2017-03-20T22:08:53" }, { "postip": "45.62.100.103", "message": "前排支持", "username": "Vic [Chrome 57.0|GNU/Linux]", "date": "2017-03-24T16:47:41" } ]
[ { "raid": 2641, "displayorder": 0 }, { "raid": 2642, "displayorder": 0 }, { "raid": 8354, "displayorder": 0 }, { "raid": 12010, "displayorder": 0 }, { "raid": 2643, "displayorder": 2 }, { "raid": 3725, "displayorder": 3 }, { "raid": 7499, "displayorder": 4 } ]
这是我们 Linux 中国旗下的 LCTT 技术组开发的第一款小程序,基于微信平台提供 OTP 口令管理功能。
2017-03-20T08:55:00
2017-03-20T08:55:00
8,317
/article-8317-1.html
### 运维密码是什么? 这是我们 Linux 中国旗下的 LCTT 技术组开发的第一款小程序,基于微信平台提供 OTP 口令管理功能。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8/215908tznuk4e5agku7ke8.jpg) 想必绝大部分系统管理员都知道 OTP ,OTP 即<ruby> 一次性口令 <rp> ( </rp> <rt> One-Time Password </rt> <rp> ) </rp></ruby>,最常见的一次性口令是<ruby> 基于时间的一次性口令 <rp> ( </rp> <rt> Time-based One-time Password </rt> <rp> ) </rp></ruby>(TOTP),即每隔一段时间(如 60 秒)就生成一个一次性的六位数字的密码。这种一次性口令可以用于各种登录验证系统,比如 SSH、网站登录等等,只要验证系统和验证者持有相同的 OTP 种子,并采用一致的算法即可。 最常见的方式是采用 <ruby> <a href="https://github.com/google/google-authenticator/"> Google 身份验证器 </a> <rp> ( </rp> <rt> Google Authenticator </rt> <rp> ) </rp></ruby>来提供基于时间的一次性口令(TOTP),也有采用 RSA 等公司提供的硬件 OTP 令牌进行一次性口令管理的。而我们这次推出的“运维密码”,即是一款采用和 <ruby> <a href="https://github.com/google/google-authenticator/"> Google 身份验证器 </a> <rt> Google Authenticator </rt></ruby>相同的算法的微信小程序。 为什么要开发这样的一款小程序呢,请听我道来~ ### 缘起 为什么要做这样一款小程序? 大概是因为 <ruby> <a href="https://github.com/google/google-authenticator/"> Google 身份验证器 </a> <rt> Google Authenticator </rt></ruby> 无法满足我的需要,**没有办法备份场景**。这让我很是担心,假如我丢失了手机,我可能再也无法登录到我的服务器上去了。 而且本身这个工具不是一个高频的应用,所以我们在考虑,能不能有这样的一种可能,让我们可以很方便地使用,同时也不会像App 一样过于侵扰我们的生活。 微信小程序出现后,其随用随走的理念深得我们的喜爱。其强大的线上线下融合能力,也非常适合我们的需求。所以在微信小程序出现后,我们就一直在关注,看我们的想法能不能在微信小程序上得以实现。 ### 为什么选择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在某些方面的理念和我们对于这款工具的理念是一致的。 * 随用随走:我们希望我们的产品不会给用户产生过多的困扰,而是很方便就可以使用它。作为一款安全工具,我们不希望它对用户的生活产生太多的麻烦。 * 线上线下融合:微信小程序的形式让我们的用户只需要打开微信,扫一扫线下的二维码,就可以快捷、方便的拿到自己需要的动态密码。 ### “运维密码”的优势 #### 备份功能 由于我们对于云服务的安全和隐私的担忧,所以我们将备份的功能做在了本地。当然,后续我们也会根据用户的不同偏好而推出基于云端的备份。 资源占用小 “运维密码”小程序不超过 200K,你只需要花费很少的流量,就可以实现和 <ruby> <a href="https://github.com/google/google-authenticator/"> Google 身份验证器 </a> <rt> Google Authenticator </rt></ruby>的全部功能。 产品无感知迭代 我们会对“运维密码”不断的更新,当然,你可以无需担心更新带来的数据问题。我们的小程序会自动帮你做好升级的事情。 ### 开始使用 你可以直接在微信小程序中的搜索框内搜索: ![微信小程序搜索框](/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0/093150egxbsrmytfg6y64l.jpg) 或者,在微信公众号“运维伙伴”的详情页中也有“运维密码”的入口: ![运维伙伴](/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0/093246gk0cgl0abbappjal.jpg) 或者,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运维密码小程序: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8/231228al1zerezh3p8t68t.jpg) 我还制作了一个简单的视频: ### 如何加入自己的场景? 打开“运维密码”,点击右下角的“扫描二维码”的按钮: ![扫码](/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8/215953non67m8ljoele7i0.png) 扫描服务商给你的“种子二维码”(这里包含了场景相关的信息),会自动识别,并且跳转到添加信息的界面: ![确认信息](/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8/215954s5ih3otzi4z1gzt3.png) 确认信息无误后,点击添加。添加成功后,即可跳转到到运维密码的详情页: ![添加成功](/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8/215955c0e9dste0uvtoeq8.png) 视频操作如下: ### 如何获取密码? 在“运维密码”的首页,你可以看到你所添加的场景的列表,从中可以直接看到当前的一次性密码。也可以用下述的场景二维码来获取。 ### 生成场景二维码 点击某个场景,可以查看该场景的详情,在此可以生成该场景的场景二维码(不同于之前的服务商所提供的“种子二维码”)。将此二维码打印出来,贴于所应用的场景附近,如服务器或终端旁边,这样你可以在该服务器或终端旁边直接用微信扫描即可马上显示该场景当前的一次性密码。 ### 备份与恢复 作为最重要的差异性功能,“运维密码”提供了场景的备份和恢复功能,从此再也不怕丢失了手机后无法登入。 #### 备份 首先进入“设置”,点击“本地场景备份”,会显示你的所有场景: ![确认本地备份](/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0/092028ndv6hoq8pcogvqn6.jpg) 确认后,会显示一个二维码图片,这个图片就是你的场景备份信息,千万保存好,也不要随意给别人。 视你所保存的场景多寡,这个二维码图片也尺寸和信息密度也有所不同。生成该备份信息会稍微有一些慢。 ![场景备份](/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0/092453v9zywmwayjl9yhhn.jpg) 对此备份,可以截屏保存到本地,妥善保管即可。下一步我们还会推出加密保存,需要使用密码才能解开。 #### 恢复 如果因为某种原因,删除了场景或丢失了场景,你可以通过之前备份信息进行恢复,只需要选择你的备份二维码即可。重复的场景并不会覆盖。 ![恢复场景](/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0/092840bssgguketffhee5e.jpg) 下一步,我们也会推出基于公有云或私有云的云端备份功能。 ### 更多功能 更多使用细节,您可以亲自试试。我们也有一大波新的功能增强正在赶来~ ### 入群体验 对此小程序感兴趣的同学,欢迎加入专属体验群,提出您的建议和反馈: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2/183637bp4ajo4sfomzf5qp.jpeg) 扫描上述二维码并添加好友后,验证信息:“运维密码”,即可获得加群邀请。 ### 寄语 我们希望运维密码能够给你带来更加舒服的体验,如果你觉得哪里有不足的,也希望你能够告诉我们,让我们一起把它做的更好。 后继我们将对此小程序开源,也欢迎大家提供反馈、补丁和功能请求。
漫画赏析:消沉的程序员系列
Daniel Stori
http://turnoff.us/geek/the-depressed-developer/
很有意思吧,很多看到这样的漫画对话的程序员,应该感觉似曾相识吧。Bug 出现了?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9/052524yki0zivq50rbvrbo.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9/052524yki0zivq50rbvrbo.png.large.jpg
false
false
true
GHLandy
false
[ "程序员", "漫画" ]
极客漫画
{ "viewnum": 14133, "commentnum": 5,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223.81.193.162", "message": "好棒!", "username": "绿色圣光 [Firefox 45.0|GNU/Linux]", "date": "2017-03-19T22:27:48" }, { "postip": "117.151.83.222", "message": "有意思", "username": "xuekaixin [Chrome Mobile 46.0|Android 4.4]", "date": "2017-03-25T11:42:54" }, { "postip": "114.249.228.43", "message": "很有意思!!",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Chrome 56.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3-25T19:31:12" }, { "postip": "114.249.228.43", "message": "很有意思!!", "username": "lghah [Chrome 56.0|Windows 10]", "date": "2017-03-25T19:31:55" }, { "postip": "119.33.235.59", "message": "有趣",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Chrome 80.0|Mac 10.15 用户", "date": "2020-03-30T18:33:07" } ]
[]
很有意思吧,很多看到这样的漫画对话的程序员,应该感觉似曾相识吧。Bug 出现了?
2017-03-19T09:19:00
2017-03-19T09:19:00
8,318
/article-8318-1.html
### 消沉的程序员 1 ![depressed-developer](/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9/052524yki0zivq50rbvrbo.png) 很有意思吧,很多看到这样的漫画对话的程序员,应该感觉似曾相识吧。Bug 出现了? ### 消沉的程序员 2 ![depressed-developer](/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9/052525l5qo0hip0t0fep0h.png) 有点疑惑,有好像有点眉目,好像是感觉到哪里错了,是不是要重构。 ### 消沉的程序员 3 ![depressed-developer](/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9/052526e6lkwgz3lb2odw06.png) 哎,终于发现错误了,感觉有点可笑,自己居然犯这样的错误,原来是那次急于提交代码造成的。 ### 消沉的程序员 4 ![depressed-developer](/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9/052528za66x8f5p8sx6sjo.png) 是啊,在编程里一生戎马,代码编写无数,各种平台、规范等等,到头来也是满身的错误啊。该是技术不行吧! ### 消沉的程序员 5 ![depressed-developer](/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9/052529p0p27ton0m9n2693.png) 呀,快要消除错误了,可是,不对。相信事后的 Bug 和 Debug 会是程序员生活中的一个部分。 ### 消沉的程序员 6 ![depressed-developer](/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9/052532qfs14j27h7ossss5.png) 每个新建的工程都是有美好的设想吧,可后来为什么总是渐行渐远?大多时候的自言自语,总是有人认为是在和代码对话吧?可没有身在其中,别人又怎么懂得! ### 消沉的程序员 7 ![depressed-developer](/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9/052534dp9p3l0n33znrn5b.png) 好吧,产品的上线,总是要经过无数次的创建分支,Bug 和 Debug 总还是程序员的永恒话题。其中,有些东西总免不了自己推翻自己,感觉要从头再来一样。 ### 消沉的程序员 10 ![depressed-developer](/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9/052536bvav5w7wv6raxxvr.png) 为了某项专门的研究,学习一门相关的语言,不知道是不是值得?是不是先要思考其必要性呢?最后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这门语言,导致怀疑自己的专业技能,这样大概不好吧! ### 消沉的程序员 11 ![depressed-developer](/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9/052538bnd3zdln04ubl335.png) 其实,本来是愉快的蹲个坑,却不自觉的陷入编码的思考。想想,不仅是程序员,很多人有都有类似此景的情况吧,明明在做着某事,却想着另外一件事。 ### 后记 看至此处,各位朋友是不是感觉少了系列的第 8 和第 9 篇?起初,译者也这么想,后来问了作者 Daniel Stori 之后,才恍然,原来序号采用了八进制,按照作者说的,一个隐式的玩笑。明白了吗,朋友们? 大伙儿都习惯了日常的十进制。当常态处于优先级的时候,日常一些非常态就如同细枝末节,也就往往容易被人们忽略。大概就是这样吧。 --- 译者简介: [GHLandy](http://GHLandy.com) —— 生活中所有欢乐与苦闷都应藏在心中,有些事儿注定无人知晓,自己也无从说起。 --- via: * <http://turnoff.us/geek/the-depressed-developer/> * <http://turnoff.us/geek/the-depressed-developer-2/> * <http://turnoff.us/geek/the-depressed-developer-3/> * <http://turnoff.us/geek/the-depressed-developer-4/> * <http://turnoff.us/geek/the-depressed-developer-5/> * <http://turnoff.us/geek/the-depressed-developer-6/> * <http://turnoff.us/geek/the-depressed-developer-7/> * <http://turnoff.us/geek/the-depressed-developer-10/> * <http://turnoff.us/geek/the-depressed-developer-11/> 作者:[Daniel Stori](http://turnoff.us/about/) 译者:[GHLandy](https://github.com/GHLandy)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如何在 Linux 中安装最新的 Python 3.6 版本
Gabriel Cánepa
http://www.tecmint.com/install-python-in-linux/
在这儿,我将阐述如何使用源代码进行安装。这样我们能够获取语言的最新的稳定发行版(3.6),并且提供了一种和 Linux 版本无关的安装方法。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9/053959s707j3taptyzea3t.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9/053959s707j3taptyzea3t.jpg
true
false
true
ucasFL
false
[ "Python", "Python3" ]
技术
{ "viewnum": 22234, "commentnum": 2, "favtimes": 3,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83.206.12.222", "message": "pacman _S python&nbsp; &nbsp; 既可以完成python3.6的安装,啦啦啦、、污啦啦....", "username": "不着调的小男生 [Chrome 57.0|Windows 7]", "date": "2017-03-19T20:20:39" }, { "postip": "164.107.165.226", "message": "pyenv用户路过", "username": "来自美国的 Firefox 45.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3-22T04:26:09" } ]
[]
在这儿,我将阐述如何使用源代码进行安装。这样我们能够获取语言的最新的稳定发行版(3.6),并且提供了一种和 Linux 版本无关的安装方法。
2017-03-19T10:32:00
2017-03-19T10:32:00
8,319
/article-8319-1.html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展示如何在 CentOS/RHEL 7、Debian 以及它的衍生版本比如 Ubuntu(最新的 Ubuntu 16.04 LTS 版本已经安装了最新的 Python 版本)或 Linux Mint 上安装和使用 Python 3.x 。我们的重点是安装可用于命令行的核心语言工具。 然后,我们也会阐述如何安装 Python IDLE - 一个基于 GUI 的工具,它允许我们运行 Python 代码和创建独立函数。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9/053959s707j3taptyzea3t.jpg) ### 在 Linux 中安装 Python 3.6 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2017 年三月中旬),在 CentOS 和 Debian 8 中可用的最新 Python 版本分别是 Python 3.4 和 Python 3.5 。 虽然我们可以使用 [yum](/tag-yum.html) 和 [aptitude](/tag-aptitude.html)(或 [apt-get](/tag-apt-get.html))安装核心安装包以及它们的依赖,但在这儿,我将阐述如何使用源代码进行安装。 为什么?理由很简单:这样我们能够获取语言的最新的稳定发行版(3.6),并且提供了一种和 Linux 版本无关的安装方法。 在 CentOS 7 中安装 Python 之前,请确保系统中已经有了所有必要的开发依赖: ``` # yum -y groupinstall development # yum -y install zlib-devel ``` 在 Debian 中,我们需要安装 gcc、make 和 zlib 压缩/解压缩库: ``` # aptitude -y install gcc make zlib1g-dev ``` 运行下面的命令来安装 Python 3.6: ``` # wget https://www.python.org/ftp/python/3.6.0/Python-3.6.0.tar.xz # tar xJf Python-3.6.0.tar.xz # cd Python-3.6.0 # ./configure # make && make install ``` 现在,放松一下,或者饿的话去吃个三明治,因为这可能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安装完成以后,使用 `which` 命令来查看主要二进制代码的位置: ``` # which python3 # python3 -V ``` 上面的命令的输出应该和这相似: ![Check Python Version in Linux](/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9/054046z2kzvkwhdxnp9b32.png) *查看 Linux 系统中的 Python 版本* 要退出 Python 提示符,只需输入: ``` quit() 或 exit() ``` 然后按回车键。 恭喜!Python 3.6 已经安装在你的系统上了。 ### 在 Linux 中安装 Python IDLE Python IDLE 是一个基于 GUI 的 Python 工具。如果你想安装 Python IDLE,请安装叫做 idle(Debian)或 python-tools(CentOS)的包: ``` # apt-get install idle [On Debian] # yum install python-tools [On CentOS] ``` 输入下面的命令启动 Python IDLE: ``` # idle ``` ### 总结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阐述了如何从源代码安装最新的 Python 稳定版本。 最后但不是不重要,如果你之前使用 Python 2,那么你可能需要看一下 [从 Python 2 迁移到 Python 3 的官方文档](https://docs.python.org/3.6/library/2to3.html)。这是一个可以读入 Python 2 代码,然后转化为有效的 Python 3 代码的程序。 你有任何关于这篇文章的问题或想法吗?请使用下面的评论栏与我们联系 --- 作者简介: Gabriel Cánepa - 一位来自<ruby> 阿根廷圣路易斯梅塞德斯镇 <rp> ( </rp> <rt> Villa Mercedes, San Luis, Argentina </rt> <rp> ) </rp></ruby> 的 GNU/Linux 系统管理员,Web 开发者。就职于一家世界领先级的消费品公司,乐于在每天的工作中能使用 FOSS 工具来提高生产力。 --- via: <http://www.tecmint.com/install-python-in-linux/> 作者:[Gabriel Cánepa](http://www.tecmint.com/author/gacanepa/) 译者:[ucasFL](https://github.com/ucasFL)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如何在 CentOS 7 上安装和安全配置 MariaDB 10
Aaron Kili
http://www.tecmint.com/install-mariadb-in-centos-7/
MariaDB 是 MySQL 数据库的自由开源分支,与 MySQL 在设计思想上同出一源,在未来仍将是自由且开源的。 在这篇博文中,我将会介绍如何在当前使用最广的 RHEL/CentOS 和 Fedora 发行版上安装 MariaDB 10.1 稳定版。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9/144001hmi6izmm8i2zphl6.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9/144001hmi6izmm8i2zphl6.jpg
true
false
true
beyondworld
false
[ "MySQL", "MariaDB", "数据库" ]
系统运维
{ "viewnum": 19047, "commentnum": 1, "favtimes": 3,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83.206.12.222", "message": "你是安装了数据库,然后默认策略,设置密码什么的。这叫安全配置嘛?", "username": "不着调的小男生 [Chrome 57.0|Windows 7]", "date": "2017-03-19T20:25:19" } ]
[ { "raid": 8301, "displayorder": 0 }, { "raid": 8328, "displayorder": 0 }, { "raid": 9311, "displayorder": 0 } ]
MariaDB 是 MySQL 数据库的自由开源分支,与 MySQL 在设计思想上同出一源,在未来仍将是自由且开源的。 在这篇博文中,我将会介绍如何在当前使用最广的 RHEL/CentOS 和 Fedora 发行版上安装 MariaDB 10.1 稳定版。
2017-03-19T14:40:00
2017-03-19T14:40:00
8,320
/article-8320-1.html
**MariaDB** 是 MySQL 数据库的自由开源分支,与 MySQL 在设计思想上同出一源,在未来仍将是自由且开源的。 在这篇博文中,我将会介绍如何在当前使用最广的 RHEL/CentOS 和 Fedora 发行版上安装 **MariaDB 10.1** 稳定版。 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是:Red Hat Enterprise Linux/CentOS 7.0 发行版已将默认的数据库从 MySQL 切换到 MariaDB。 在本文中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假定您能够在服务器中使用 root 帐号工作,或者可以使用 [sudo](/tag-sudo.html) 命令运行任何命令。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9/144001hmi6izmm8i2zphl6.jpg) ### 第一步:添加 MariaDB yum 仓库 1、首先在 RHEL/CentOS 和 Fedora 操作系统中添加 MariaDB 的 YUM 配置文件 `MariaDB.repo` 文件。 ``` # vi /etc/yum.repos.d/MariaDB.repo ``` 根据您操作系统版本,选择下面的相应内容添加到文件的末尾。 #### 在 CentOS 7 中安装 ``` [mariadb] name = MariaDB baseurl = http://yum.mariadb.org/10.1/centos7-amd64 gpgkey=https://yum.mariadb.org/RPM-GPG-KEY-MariaDB gpgcheck=1 ``` #### 在 RHEL 7 中安装 ``` [mariadb] name = MariaDB baseurl = http://yum.mariadb.org/10.1/rhel7-amd64 gpgkey=https://yum.mariadb.org/RPM-GPG-KEY-MariaDB gpgcheck=1 ``` ![Add MariaDB Yum Repo](/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9/144012uubuocipoplkzoli.png) *添加 MariaDB YUM 仓库* ### 第二步:在 CentOS 7 中安装 MariaDB 2、当 MariaDB 仓库地址添加好后,你可以通过下面的一行命令轻松安装 MariaDB。 ``` # yum install MariaDB-server MariaDB-client -y ``` ![Install MariaDB in CentOS 7](/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9/144012nex5zynrd8sk8fyx.png) *在 CentOS 7 中安装 MariaDB* 3、 MariaDB 包安装完毕后,立即启动数据库服务守护进程,并可以通过下面的操作设置,在操作系统重启后自动启动服务。 ``` # systemctl start mariadb # systemctl enable mariadb # systemctl status mariadb ``` ![Start MariaDB Service in CentOS 7](/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9/144013azx4pcpwpk46068x.png) *在 CentOS 7 中启动 MariaDB 服务* ### 第三步:在 CentOS 7 中对 MariaDB 进行安全配置 4、 现在可以通过以下操作进行安全配置:设置 MariaDB 的 root 账户密码,禁用 root 远程登录,删除测试数据库以及测试帐号,最后需要使用下面的命令重新加载权限。 ``` # mysql_secure_installation ``` ![Secure MySQL in CentOS 7](/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9/144013ynjjvord6ooworoo.png) *CentOS 7 中的 MySQL 安全配置* 5、 在配置完数据库的安全配置后,你可能想检查下 MariaDB 的特性,比如:版本号、默认参数列表、以及通过 MariaDB 命令行登录。如下所示: ``` # mysql -V # mysqld --print-defaults # mysql -u root -p ``` ![Verify MySQL Version](/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19/144014orauutoflr7fme4r.png) *检查 MySQL 版本信息* ### 第四步:学习 MariaDB 管理 如果你刚开始学习使用 MySQL/MariaDB,可以通过以下指南学习: 1. [新手学习 MySQL / MariaDB(一)](http://www.tecmint.com/learn-mysql-mariadb-for-beginners/) 2. [新手学习 MySQL / MariaDB(二)](http://www.tecmint.com/learn-mysql-mariadb-advance-functions-sql-queries/) 3. [MySQL 数据库基础管理命令(三)](http://www.tecmint.com/gliding-through-database-mysql-in-a-nutshell-part-i/) 4. [20 MySQL 管理命令 Mysqladmin(四)](http://www.tecmint.com/mysqladmin-commands-for-database-administration-in-linux/) 同样查看下面的文档学习如何优化你的 MySQL/MariaDB 服务,并使用工具监控数据库的活动情况。 1. [15 个 MySQL/MariaDB 调优技巧](/article-5730-1.html) 2. [4 监控 MySQL/MariaDB 数据库的工具](http://www.tecmint.com/mysql-performance-monitoring/) 文章到此就结束了,本文内容比较浅显,文中主要展示了如何在 RHEL/CentOS 和 Fefora 操作系统中安装 **MariaDB 10.1** 稳定版。您可以通过下面的联系方式将您遇到的任何问题或者想法发给我们。 --- 作者简介: Aaron Kill 是 Linux 和开源软件的狂热爱好者,即将成为一名 Linux 系统管理员和网站开发工程师,现在是 TecMint 的原创作者,喜欢使用电脑工作并且热衷分享知识。 --- via: <http://www.tecmint.com/install-mariadb-in-centos-7/> 作者:[Aaron Kili](http://www.tecmint.com/author/aaronkili/) 译者:[beyondworld](https://github.com/beyondworld)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Linux 爱好者的飞行棋
Daniel Stori
http://turnoff.us/geek/sudo-board-game/
今天为大家带来一款棋盘游戏 Sudo ,其得名于一款名为 Ludo (印度马棋)的一款棋盘游戏,它是飞行棋的前身。规则与飞行棋大体相同。我们平时玩的棋子,在这款游戏中叫做进程。而我们平时使用的骰子,也变成了二进制的了。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1/120007mk7te5ejdokx70oz.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1/120007mk7te5ejdokx70oz.png.large.jpg
false
false
true
Bestony
false
[ "漫画", "游戏" ]
观点
{ "viewnum": 7717, "commentnum": 2,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2.64.216.40", "message": "好玩吗?", "username": "执着的夏风 [Chromium 56.0|Ubuntu]", "date": "2017-03-27T22:17:53" }, { "postip": "111.14.14.149", "message": "没有Arch可还行", "username": "来自山东临沂的 Firefox 75.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20-04-30T14:38:29" } ]
[]
今天为大家带来一款棋盘游戏 Sudo ,其得名于一款名为 Ludo (印度马棋)的一款棋盘游戏,它是飞行棋的前身。规则与飞行棋大体相同。我们平时玩的棋子,在这款游戏中叫做进程。而我们平时使用的骰子,也变成了二进制的了。
2017-03-21T11:57:00
2017-03-21T11:57:00
8,322
/article-8322-1.html
![sudo board gam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1/120007mk7te5ejdokx70oz.png) 今天为大家带来一款棋盘游戏 **Sudo** ——没错,就是叫 `sudo` 。其得名于一款名为 [Ludo](https://en.wikipedia.org/wiki/Ludo_(board_game)) (印度马棋)的一款棋盘游戏,它是飞行棋的前身。规则与飞行棋大体相同。 我们平时玩的棋子,在这款游戏中叫做**进程**。而我们平时使用的骰子,也变成了二进制的了。 游戏支持 2 ~ 4 人一起玩耍,每一方起始有四枚“进程”。总共有 4 方:CentOS 队、Fedora 队、Ubuntu 队和 Mint 队。 开局时,各方将四枚“进程”放入各自区域的“基地”中,然后轮流掷骰子,掷得最高点数者开局。开局后再次轮流掷骰子,只有掷得 6 点的人才可以将一枚棋子从“基地”移入起始点(**init**),并再掷一次来确定移动步数。 玩家掷骰子之后,可以选择任一已经进入了起始点(**init**)的“进程”移动。没有进入起始点(**init**)的“进程”不可移动。 “进程”从起始点(**init**)沿外侧白色格子盘旋整个棋盘一周后才能回到自己本色的中间那一列(主列)抵达中间区域(**kernel space**)。最终将四枚“进程”全部都移入了中间区域(**kernel space**)的玩家获胜。 具体的规则还有: * 六点连掷:在游戏过程中,掷得 6 点的玩家可以再次掷骰子,直到不是 6 点;然后就轮到(顺时针)下一位玩家掷骰子; * 撞击占领:当走到的格子有其它方的“进程”时,将其撞回“基地”,我方的“进程”占领此格子; * 叠子阻越:格子内已有我方“进程”,则可以叠放;其它方的“进程”不可越过此格子; * 单撞叠子:当我方掷出骰子数,刚好使我方“进程”可停于他方的两个叠子时,则三个“进程”俱都打回“基地”; * 无敌叠子:当我方掷出骰子数,刚好使我方“进程”可停于他方的三个叠子时,则只有我方“进程”被打回“基地”; * 盘旋达阵:中间终点同色格子,当掷出的点数使“进程”刚好到达此处才可放入“kernel space”,否则超过的点数要后退。 (规则参考:[http://oursogo.com/thread-1881293-1-1.html)](http://oursogo.com/thread-1881293-1-1.html%EF%BC%89) 此外,这里还有补充的规则: * **Kill-9** 格子:Kill-9 会杀掉我们的“进程”。你需要让你的“进程”回到起始点(**init**)格子去。 * **/dev/cool** 格子: /dev/cool 会帮助我们越过长长的区块,一下子就跳到内核的面前。不过,只有在这个区块的颜色和我们的棋子的颜色一致时,才有用。 * **Fork** 格子 : 如果你有一个进程已经抵达了目的地(**kernel space**),当你有别的进程走到 fork 时,你之前的进程就要返回到路上,并移动到这个格子上。 如果你真的对这个游戏很感兴趣,不妨把我们提供的图片打印出来,进行裁剪、黏贴。就可以真正的玩一把 Sudo 游戏啦! --- via: <http://turnoff.us/geek/sudo-board-game/> 作者:[Daniel Stori](http://turnoff.us/about/) 译者:[Bestony](https://github.com/Bestony)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CentOS 7 上的 FirewallD 简明指南
rosehosting.com
https://www.rosehosting.com/blog/set-up-and-configure-a-firewall-with-firewalld-on-centos-7/
FirewallD 是 CentOS 7 服务器上默认可用的防火墙管理工具。基本上,它是 iptables 的封装,有图形配置工具 firewall-config 和命令行工具 firewall-cmd。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1/152148ell9lvv66vf959yz.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1/152148ell9lvv66vf959yz.jpg
true
false
true
Locez
false
[ "防火墙", "FirewallD" ]
系统运维
{ "viewnum": 13349, "commentnum": 4, "favtimes": 6, "sharetimes": 1, "likes": 0 }
[ { "postip": "222.222.108.7", "message": "我想知道firewalld可以搞定全局禁用网络下仅允许某一个应用服务通过网络(端口号随机)吗。", "username": "来自河北廊坊的 Chrome 58.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3-23T16:51:07" }, { "postip": "171.89.39.211", "message": "似乎是不能的", "username": "来自四川德阳的 Chrome Mobile iOS 58.0|iOS 10.3 用户", "date": "2017-04-29T18:22:22" }, { "postip": "175.9.83.133", "message": "转走了", "username": "不太冷 [Liebao|Windows 7]", "date": "2017-05-16T14:42:24" }, { "postip": "123.125.2.52", "message": "firewall 是否可以限制所有的传出网络连接,例如DROP正在访问本机以外80端口的链接呢(类似iptables的OUTPUT)?",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Chrome 59.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7-25T17:49:17" } ]
[]
FirewallD 是 CentOS 7 服务器上默认可用的防火墙管理工具。基本上,它是 iptables 的封装,有图形配置工具 firewall-config 和命令行工具 firewall-cmd。
2017-03-21T15:21:43
2017-03-21T15:21:43
8,323
/article-8323-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1/152148ell9lvv66vf959yz.jpg) FirewallD 是 CentOS 7 服务器上默认可用的防火墙管理工具。基本上,它是 iptables 的封装,有图形配置工具 firewall-config 和命令行工具 `firewall-cmd`。使用 iptables 服务,每次改动都要求刷新旧规则,并且从 `/etc/sysconfig/iptables` 读取新规则,然而 firewalld 只应用改动了的不同部分。 ### FirewallD 的<ruby> 区域 <rp> ( </rp> <rt> zone </rt> <rp> ) </rp></ruby> FirewallD 使用<ruby> 服务 <rp> ( </rp> <rt> service </rt> <rp> ) </rp></ruby> 和<ruby> 区域 <rp> ( </rp> <rt> zone </rt> <rp> ) </rp></ruby>来代替 iptables 的<ruby> 规则 <rp> ( </rp> <rt> rule </rt> <rp> ) </rp></ruby>和<ruby> 链 <rp> ( </rp> <rt> chain </rt> <rp> ) </rp></ruby>。 默认情况下,有以下的<ruby> 区域 <rp> ( </rp> <rt> zone </rt> <rp> ) </rp></ruby>可用: * **drop** – 丢弃所有传入的网络数据包并且无回应,只有传出网络连接可用。 * **block** — 拒绝所有传入网络数据包并回应一条主机禁止的 ICMP 消息,只有传出网络连接可用。 * **public** — 只接受被选择的传入网络连接,用于公共区域。 * **external** — 用于启用了地址伪装的外部网络,只接受选定的传入网络连接。 * **dmz** — DMZ 隔离区,外部受限地访问内部网络,只接受选定的传入网络连接。 * **work** — 对于处在你工作区域内的计算机,只接受被选择的传入网络连接。 * **home** — 对于处在你家庭区域内的计算机,只接受被选择的传入网络连接。 * **internal** — 对于处在你内部网络的计算机,只接受被选择的传入网络连接。 * **trusted** — 所有网络连接都接受。 要列出所有可用的区域,运行: ``` # firewall-cmd --get-zones work drop internal external trusted home dmz public block ``` 列出默认的区域 : ``` # firewall-cmd --get-default-zone public ``` 改变默认的区域 : ``` # firewall-cmd --set-default-zone=dmz # firewall-cmd --get-default-zone dmz ``` ### FirewallD 服务 FirewallD 服务使用 XML 配置文件,记录了 firewalld 服务信息。 列出所有可用的服务: ``` # firewall-cmd --get-services amanda-client amanda-k5-client bacula bacula-client ceph ceph-mon dhcp dhcpv6 dhcpv6-client dns docker-registry dropbox-lansync freeipa-ldap freeipa-ldaps freeipa-replication ftp high-availability http https imap imaps ipp ipp-client ipsec iscsi-target kadmin kerberos kpasswd ldap ldaps libvirt libvirt-tls mdns mosh mountd ms-wbt mysql nfs ntp openvpn pmcd pmproxy pmwebapi pmwebapis pop3 pop3s postgresql privoxy proxy-dhcp ptp pulseaudio puppetmaster radius rpc-bind rsyncd samba samba-client sane smtp smtps snmp snmptrap squid ssh synergy syslog syslog-tls telnet tftp tftp-client tinc tor-socks transmission-client vdsm vnc-server wbem-https xmpp-bosh xmpp-client xmpp-local xmpp-server ``` XML 配置文件存储在 `/usr/lib/firewalld/services/` 和 `/etc/firewalld/services/` 目录下。 ### 用 FirewallD 配置你的防火墙 作为一个例子,假设你正在运行一个 web 服务器,SSH 服务端口为 7022 ,以及邮件服务,你可以利用 FirewallD 这样配置你的服务器: 首先设置默认区为 dmz。 ``` # firewall-cmd --set-default-zone=dmz # firewall-cmd --get-default-zone dmz ``` 为 dmz 区添加持久性的 HTTP 和 HTTPS 规则: ``` # firewall-cmd --zone=dmz --add-service=http --permanent # firewall-cmd --zone=dmz --add-service=https --permanent ``` 开启端口 25 (SMTP) 和端口 465 (SMTPS) : ``` firewall-cmd --zone=dmz --add-service=smtp --permanent firewall-cmd --zone=dmz --add-service=smtps --permanent ``` 开启 IMAP、IMAPS、POP3 和 POP3S 端口: ``` firewall-cmd --zone=dmz --add-service=imap --permanent firewall-cmd --zone=dmz --add-service=imaps --permanent firewall-cmd --zone=dmz --add-service=pop3 --permanent firewall-cmd --zone=dmz --add-service=pop3s --permanent ``` 因为将 SSH 端口改到了 7022,所以要移除 ssh 服务(端口 22),开启端口 7022: ``` firewall-cmd --remove-service=ssh --permanent firewall-cmd --add-port=7022/tcp --permanent ``` 要应用这些更改,我们需要重新加载防火墙: ``` firewall-cmd --reload ``` 最后可以列出这些规则: ``` # firewall-cmd –list-all dmz target: default icmp-block-inversion: no interfaces: sources: services: http https imap imaps pop3 pop3s smtp smtps ports: 7022/tcp protocols: masquerade: no forward-ports: sourceports: icmp-blocks: rich rules: ``` PS.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在下面留下一个回复。谢谢。 --- via: <https://www.rosehosting.com/blog/set-up-and-configure-a-firewall-with-firewalld-on-centos-7/> 译者简介: [Locez](http://locez.com) 是一个喜欢技术,喜欢折腾的 Linuxer,靠着对 Linux 的兴趣自学了很多 Linux 相关的知识,并且志在于为 Linux 在中国普及出一份力。 作者:[rosehosting.com](https://www.rosehosting.com/blog/set-up-and-configure-a-firewall-with-firewalld-on-centos-7/) 译者:[Locez](https://github.com/locez)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看漫画学 SELinux 强制策略
Daniel J Walsh
https://opensource.com/business/13/11/selinux-policy-guide
SELinux 是一个功能强大的标签系统,控制着内核授予每个进程的访问权限。最主要的特性是类型强制,策略规则定义的进程访问权限基于进程被标记的类型和客体被标记的类型。也引入了另外两个控制手段,分离有着同样类型进程的叫做 MCS,而 MLS,则允许进程间存在支配等级。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2/062657tmm2pfmt6686punq.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2/062657tmm2pfmt6686punq.png
true
false
true
xiaow6
false
[ "安全", "SELinux" ]
极客漫画
{ "viewnum": 12963, "commentnum": 5, "favtimes": 6,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2.64.216.40", "message": "哈哈&nbsp;&nbsp;万一有一只老鼠偷吃怎么办?", "username": "执着的夏风 [Chromium 56.0|Ubuntu]", "date": "2017-03-24T21:16:11" }, { "postip": "218.17.231.167", "message": "good!", "username": "来自广东深圳的 Chrome 56.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3-28T17:51:41" }, { "postip": "223.73.53.206", "message": "这是一个我必关的东西",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Firefox 45.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3-28T21:55:00" }, { "postip": "123.118.176.218", "message": "这个一个我会关,但是我觉得关了很丢人的东西。", "username": "linux [Chrome 56.0|Mac 10.11]", "date": "2017-03-29T16:46:47" }, { "postip": "118.206.186.66", "message": "“我们把控制访问进程的标签的规则写入一个类似文件的客体标签中。”感觉这句话翻译的有问题,原文是We write rules to control the access of a process label to an a object label like a file. 我的理解是:我们制定规则来控制一个进程标签对一个客体标签的访问,比如一个文件客体。", "username": "萧萧哀回 [Chrome 59.0|Windows 10]", "date": "2017-08-20T23:42:28" } ]
[]
SELinux 是一个功能强大的标签系统,控制着内核授予每个进程的访问权限。最主要的特性是类型强制,策略规则定义的进程访问权限基于进程被标记的类型和客体被标记的类型。也引入了另外两个控制手段,分离有着同样类型进程的叫做 MCS,而 MLS,则允许进程间存在支配等级。
2017-03-22T08:24:00
2017-03-22T08:24:00
8,326
/article-8326-1.html
![SELinux policy guid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2/062657tmm2pfmt6686punq.png "Your visual how-to guide for SELinux policy enforcement") 今年是我们一起庆祝 SELinux 纪念日的第十个年头了(LCTT 译者注:本文发表于 2013 年)。真是太难以置信了!SELinux 最初在 Fedora Core 3 中被引入,随后加入了红帽企业版 Linux 4。从来没有使用过 SELinux 的家伙,你可要好好儿找个理由了…… SElinux 是一个标签型系统。每一个进程都有一个标签。操作系统中的每一个文件/目录<ruby> 客体 <rp> ( </rp> <rt> object </rt> <rp> ) </rp></ruby>也都有一个标签。甚至连网络端口、设备,乃至潜在的主机名都被分配了标签。我们把控制访问进程的标签的规则写入一个类似文件的客体标签中,这些规则我们称之为<ruby> 策略 <rp> ( </rp> <rt> policy </rt> <rp> ) </rp></ruby>。内核强制实施了这些规则。有时候这种“强制”被称为<ruby> 强制访问控制体系 <rp> ( </rp> <rt> Mandatory Access Control </rt> <rp> ) </rp></ruby>(MAC)。 一个客体的拥有者对客体的安全属性并没有自主权。标准 Linux 访问控制体系,拥有者/分组 + 权限标志如 rwx,常常被称作<ruby> 自主访问控制 <rp> ( </rp> <rt> Discretionary Access Control </rt> <rp> ) </rp></ruby>(DAC)。SELinux 没有文件 UID 或拥有权的概念。一切都被标签控制,这意味着在没有至高无上的 root 权限进程时,也可以设置 SELinux 系统。 **注意:** SELinux 不允许你摒弃 DAC 控制。SELinux 是一个并行的强制模型。一个应用必须同时支持 SELinux 和 DAC 来完成特定的行为。这可能会导致管理员迷惑为什么进程被拒绝访问。管理员被拒绝访问是因为在 DAC 中有些问题,而不是在 SELinux 标签。 ### 类型强制 让我们更深入的研究下标签。SELinux 最主要的“模型”或“强制”叫做<ruby> 类型强制 <rp> ( </rp> <rt> type enforcement </rt> <rp> ) </rp></ruby>。基本上这意味着我们根据进程的类型来定义其标签,以及根据文件系统客体的类型来定义其标签。 **打个比方** 想象一下在一个系统里定义客体的类型为猫和狗。猫(CAT)和狗(DOG)都是<ruby> 进程类型 <rp> ( </rp> <rt> process type </rt> <rp> ) </rp></ruby>。 ![Image showing a cartoon of a cat and dog.](/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2/062657hmiddihwztkdhmoi.png) 我们有一类希望能与之交互的客体,我们称之为食物。而我希望能够为食物增加类型:`cat_food` (猫的食物)和 `dog_food`(狗的食物)。 ![Cartoon Cat eating Cat Food and Dog eating Dog Food](/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2/062657b0yza0y5n2oy0716.png) 作为一个策略制定者,我可以说一只狗有权限去吃狗粮(`dog_chow`),而一只猫有权限去吃猫粮(`cat_chow`)。在 SELinux 中我可以将这条规则写入策略中。 ![allow cat cat_chow:food eat; allow dog dog_chow:food eat](/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2/062658sy57lyjjiwa6sjws.png "SELinux rule") `allow cat cat_chow:food eat;` `允许 猫 猫粮:食物 吃;` `allow dog dog_chow:food eat;` `允许 狗 狗粮:食物 吃;` 有了这些规则,内核会允许猫进程去吃打上猫粮标签 `cat_chow` 的食物,允许狗去吃打上狗粮标签 `dog_chow` 的食物。 ![Cartoon Cat eating Cat Food and Dog eating Dog Food](/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2/062658zbbbxmdwebhmab5v.png) 此外,在 SELinux 系统中,由于禁止是默认规则,这意味着,如果狗进程想要去吃猫粮 `cat_chow`,内核会阻止它。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2/062658e7gedpn7gg448dab.png) 同理,猫也不允许去接触狗粮。 ![Cartoon cat not allowed to eat dog fooda](/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2/062659zpiwk3p9wp757559.png "Cartoon cat not allowed to eat dog fooda") **现实例子** 我们将 Apache 进程标为 `httpd_t`,将 Apache 上下文标为 `httpd_sys_content_t` 和 `httpdsys_content_rw_t`。假设我们把信用卡数据存储在 MySQL 数据库中,其标签为 `msyqld_data_t`。如果一个 Apache 进程被劫持,黑客可以获得 `httpd_t` 进程的控制权,从而能够去读取 `httpd_sys_content_t` 文件并向 `httpd_sys_content_rw_t` 文件执行写操作。但是黑客却不允许去读信用卡数据(`mysqld_data_t`),即使 Apache 进程是在 root 下运行。在这种情况下 SELinux 减轻了这次闯入的后果。 ### 多类别安全强制 **打个比方** 上面我们定义了狗进程和猫进程,但是如果你有多个狗进程:Fido 和 Spot,而你想要阻止 Fido 去吃 Spot 的狗粮 `dog_chow` 怎么办呢? ![SELinux rul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2/062659u3sdkpmni8d40psv.png "SELinux rule") 一个解决方式是创建大量的新类型,如 `Fido_dog` 和 `Fido_dog_chow`。但是这很快会变得难以驾驭因为所有的狗都有差不多相同的权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发明了一种新的强制形式,叫做<ruby> 多类别安全 <rp> ( </rp> <rt> Multi Category Security </rt> <rp> ) </rp></ruby>(MCS)。在 MCS 中,我们在狗进程和狗粮的标签上增加了另外一部分标签。现在我们将狗进程标记为 `dog:random1(Fido)` 和 `dog:random2(Spot)`。 ![Cartoon of two dogs fido and spot](/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2/062700le6ybj3yjij61kz1.png) 我们将狗粮标记为 `dog_chow:random1(Fido)` 和 `dog_chow:random2(Spot)`。 ![SELinux rul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2/062700e56zebiqghzbdbxa.png "SELinux rule") MCS 规则声明如果类型强制规则被遵守而且该 MCS 随机标签正确匹配,则访问是允许的,否则就会被拒绝。 Fido (`dog:random1`) 尝试去吃 `cat_chow:food` 被类型强制拒绝了。 ![Cartoon of Kernel (Penquin) holding leash to prevent Fido from eating cat food.](/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2/062700pt7mvvl7uczulmlj.png) Fido (`dog:random1`) 允许去吃 `dog_chow:random1`。 ![Cartoon Fido happily eating his dog food](/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2/062701ejzaozfa69qqfhzq.png) Fido (`dog:random1`) 去吃 spot(`dog_chow:random2`)的食物被拒绝。 ![Cartoon of Kernel (Penquin) holding leash to prevent Fido from eating spots dog food.](/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2/062701qffe6pv6pgeaggkg.png) **现实例子** 在计算机系统中我们经常有很多具有同样访问权限的进程,但是我们又希望它们各自独立。有时我们称之为<ruby> 多租户环境 <rp> ( </rp> <rt> multi-tenant environment </rt> <rp> ) </rp></ruby>。最好的例子就是虚拟机。如果我有一个运行很多虚拟机的服务器,而其中一个被劫持,我希望能够阻止它去攻击其它虚拟机和虚拟机镜像。但是在一个类型强制系统中 KVM 虚拟机被标记为 `svirt_t` 而镜像被标记为 `svirt_image_t`。 我们允许 `svirt_t` 可以读/写/删除标记为 `svirt_image_t` 的上下文。通过使用 libvirt 我们不仅实现了类型强制隔离,而且实现了 MCS 隔离。当 libvirt 将要启动一个虚拟机时,它会挑选出一个 MCS 随机标签如 `s0:c1,c2`,接着它会将 `svirt_image_t:s0:c1,c2` 标签分发给虚拟机需要去操作的所有上下文。最终,虚拟机以 `svirt_t:s0:c1,c2` 为标签启动。因此,SELinux 内核控制 `svirt_t:s0:c1,c2` 不允许写向 `svirt_image_t:s0:c3,c4`,即使虚拟机被一个黑客劫持并接管,即使它是运行在 root 下。 我们在 OpenShift 中使用[类似的隔离策略](http://people.fedoraproject.org/%7Edwalsh/SELinux/Presentations/openshift_selinux.ogv)。每一个 gear(user/app process)都有相同的 SELinux 类型(`openshift_t`)(LCTT 译注:gear 为 OpenShift 的计量单位)。策略定义的规则控制着 gear 类型的访问权限,而一个独一无二的 MCS 标签确保了一个 gear 不能影响其他 gear。 请观看下面的视频来看 OpenShift gear 切换到 root 会发生什么。 ### 多级别安全强制 另外一种不经常使用的 SELinux 强制形式叫做<ruby> 多级别安全 <rp> ( </rp> <rt> Multi Level Security </rt> <rp> ) </rp></ruby>(MLS);它开发于上世纪 60 年代,并且主要使用在受信操作系统上如 Trusted Solaris。 其核心观点就是通过进程使用的数据等级来控制进程。一个 *secret* 进程不能读取 *top secret* 数据。 MLS 很像 MCS,除了它在强制策略中增加了支配的概念。MCS 标签必须完全匹配,但一个 MLS 标签可以支配另一个 MLS 标签并且获得访问。 **打个比方** 不讨论不同名字的狗,我们现在来看不同种类。我们现在有一只格雷伊猎犬和一只吉娃娃。 ![Cartoon of a Greyhound and a Chihuahua](/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2/062701y4qzp4sqqamxmhwc.png) 我们可能想要允许格雷伊猎犬去吃任何狗粮,但是吉娃娃如果尝试去吃格雷伊猎犬的狗粮可能会被呛到。 我们把格雷伊猎犬标记为 `dog:Greyhound`,把它的狗粮标记为 `dog_chow:Greyhound`,把吉娃娃标记为 `dog:Chihuahua`,把它的狗粮标记为 `dog_chow:Chihuahua`。 ![Cartoon of a Greyhound dog food and a Chihuahua dog food.](/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2/062702bsydx7sv7t5cogd7.png) 使用 MLS 策略,我们可以使 MLS 格雷伊猎犬标签支配吉娃娃标签。这意味着 `dog:Greyhound` 允许去吃 `dog_chow:Greyhound` 和 `dog_chow:Chihuahua`。 ![SELinux rul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2/062702xszf8yzat9ry58zh.png "SELinux rule") 但是 `dog:Chihuahua` 不允许去吃 `dog_chow:Greyhound`。 ![Cartoon of Kernel (Penquin) stopping the Chihahua from eating the greyhound food. Telling him it would be a big too beefy for him.](/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2/062702i0yblel8vhlr9qll.png) 当然,由于类型强制, `dog:Greyhound` 和 `dog:Chihuahua` 仍然不允许去吃 `cat_chow:Siamese`,即使 MLS 类型 GreyHound 支配 Siamese。 ![Cartoon of Kernel (Penquin) holding leash to prevent both dogs from eating cat food.](/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2/062703h07wob27ge204nar.png) **现实例子** 有两个 Apache 服务器:一个以 `httpd_t:TopSecret` 运行,一个以 `httpd_t:Secret` 运行。如果 Apache 进程 `httpd_t:Secret` 被劫持,黑客可以读取 `httpd_sys_content_t:Secret` 但会被禁止读取 `httpd_sys_content_t:TopSecret`。 但是如果运行 `httpd_t:TopSecret` 的 Apache 进程被劫持,它可以读取 `httpd_sys_content_t:Secret` 数据和 `httpd_sys_content_t:TopSecret` 数据。 我们在军事系统上使用 MLS,一个用户可能被允许读取 *secret* 数据,但是另一个用户在同一个系统上可以读取 *top secret* 数据。 ### 结论 SELinux 是一个功能强大的标签系统,控制着内核授予每个进程的访问权限。最主要的特性是类型强制,策略规则定义的进程访问权限基于进程被标记的类型和客体被标记的类型。也引入了另外两个控制手段,分离有着同样类型进程的叫做 MCS,而 MLS,则允许进程间存在支配等级。 *\*所有的漫画都来自 [Máirín Duffy](https://opensource.com/users/mairin)* --- 作者简介: Daniel J Walsh - Daniel Walsh 已经在计算机安全领域工作了将近 30 年。Daniel 于 2001 年 8 月加入红帽。 --- via: <https://opensource.com/business/13/11/selinux-policy-guide> 作者:[Daniel J Walsh](https://opensource.com/users/rhatdan) 译者:[xiaow6](https://github.com/xiaow6)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在 Linux 中修改 MySQL 或 MariaDB 的 Root 密码
Gabriel Cánepa
http://www.tecmint.com/change-mysql-mariadb-root-password/
在本文中,我们说明了如何修改 MariaDB / MySQL 的 root 密码 —— 或许你知道当前所讲的这个方法,也可能不知道。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2/145433hnarqiqadr161yz0.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2/145433hnarqiqadr161yz0.jpg
true
false
true
GOLinux
false
[ "MySQL", "MariaDB", "密码" ]
系统运维
{ "viewnum": 14733, "commentnum": 5, "favtimes": 4, "sharetimes": 1, "likes": 0 }
[ { "postip": "58.61.223.104", "message": "还以为来到了撞车现场,细看才发现一篇是修改,一篇是重置,233",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Firefox 52.0|Ubuntu 用户", "date": "2017-03-23T02:51:03" }, { "postip": "221.220.161.4", "message": "哈哈哈,遇到这种文章我也很尴尬", "username": "linux [Chrome 56.0|Mac 10.11]", "date": "2017-03-23T09:14:02" }, { "postip": "113.240.159.26", "message": "mysql5.7好像不能这样了", "username": "来自湖南长沙的 QQ Browser 9.5|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3-24T02:37:27" }, { "postip": "113.200.134.253", "message": "新版的变了,得用alter user", "username": "来自陕西西安的 Chrome 57.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3-25T14:21:06" }, { "postip": "121.12.109.169", "message": "哈哈哈,遇到这种文章我也很尴尬", "username": "region [Chrome 45.0|Windows 10]", "date": "2017-03-27T20:55:04" } ]
[ { "raid": 8301, "displayorder": 0 }, { "raid": 8320, "displayorder": 1 } ]
在本文中,我们说明了如何修改 MariaDB / MySQL 的 root 密码 —— 或许你知道当前所讲的这个方法,也可能不知道。
2017-03-22T14:55:07
2017-03-22T14:55:07
8,328
/article-8328-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2/145433hnarqiqadr161yz0.jpg) 如果你是第一次[安装 MySQL 或 MariaDB](/article-8320-1.html),你可以执行 `mysql_secure_installation` 脚本来实现基本的安全设置。 其中的一个设置是数据库的 root 密码 —— 该密码必须保密,并且只在必要的时候使用。如果你需要修改它(例如,当数据库管理员换了人 —— 或者被解雇了!)。 **建议阅读:**[在 Linux 中恢复 MySQL 或 MariaDB 的 Root 密码](/article-8301-1.html) 这篇文章迟早会派上用场的。我们讲说明怎样来在 Linux 中修改 MySQL 或 MariaDB 数据库服务器的 root 密码。 尽管我们会在本文中使用 MariaDB 服务器,但本文中的用法说明对 MySQL 也有效。 ### 修改 MySQL 或 MariaDB 的 root 密码 你知道 root 密码,但是想要重置它,对于这样的情况,让我们首先确定 MariaDB 正在运行: ``` ------------- CentOS/RHEL 7 and Fedora 22+ ------------- # systemctl is-active mariadb ------------- CentOS/RHEL 6 and Fedora ------------- # /etc/init.d/mysqld status ``` ![Check MySQL Statu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2/145508uxhaedziffsfvtnb.png) *检查 MysQL 状态* 如果上面的命令返回中没有 `active` 这个关键词,那么该服务就是停止状态,你需要在进行下一步之前先启动数据库服务: ``` ------------- CentOS/RHEL 7 and Fedora 22+ ------------- # systemctl start mariadb ------------- CentOS/RHEL 6 and Fedora ------------- # /etc/init.d/mysqld start ``` 接下来,我们将以 root 登录进数据库服务器: ``` # mysql -u root -p ``` 为了兼容不同版本,我们将使用下面的声明来更新 mysql 数据库的用户表。注意,你需要将 `YourPasswordHere` 替换为你为 root 选择的新密码。 ``` MariaDB [(none)]> USE mysql; MariaDB [(none)]> UPDATE user SET password=PASSWORD('YourPasswordHere') WHERE User='root' AND Host = 'localhost'; MariaDB [(none)]> FLUSH PRIVILEGES; ``` 要验证是否操作成功,请输入以下命令退出当前 MariaDB 会话。 ``` MariaDB [(none)]> exit; ``` 然后,敲回车。你现在应该可以使用新密码连接到服务器了。 ![Change MySQL/MariaDB Root Password](/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2/145508fc2j164z9p9xp949.png) *修改 MysQL/MariaDB Root 密码* ### 小结 在本文中,我们说明了如何修改 MariaDB / MySQL 的 root 密码 —— 或许你知道当前所讲的这个方法,也可能不知道。 像往常一样,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者反馈,请尽管使用下面的评论框来留下你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期待着您的留言。 --- 作者简介: Gabriel Cánepa是一位来自阿根廷圣路易斯的 Villa Mercedes 的 GNU/Linux 系统管理员和 web 开发者。他为世界范围内的主要的消费产品公司工作,也很钟情于在他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中使用 FOSS 工具来提高生产效率。 --- via: <http://www.tecmint.com/change-mysql-mariadb-root-password/> 作者:[Gabriel Cánepa](http://www.tecmint.com/author/gacanepa/) 译者:[GOLinux](https://github.com/GOLinux)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Kgif:一个从活动窗口创建 GIF 的简单脚本
MAGESH MARUTHAMUTHU
http://www.2daygeek.com/kgif-create-animated-gif-file-active-window-screen-recorder-capture-arch-linux-mint-fedora-ubuntu-debian-opensuse-centos/
Kgif 是一个简单的 shell 脚本,它可以从活动窗口创建一个 GIF 文件。我觉得这个程序专门是为捕获终端活动设计的,我经常用于这个。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2/214724vxjm0o09vi9dnz9v.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2/214724vxjm0o09vi9dnz9v.jp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动画", "Kgif", "录屏" ]
桌面应用
{ "viewnum": 5831, "commentnum": 1,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59.173.241.82", "message": "我用深度录屏。", "username": "来自湖北武汉的 Chrome 57.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3-23T13:12:32" } ]
[]
Kgif 是一个简单的 shell 脚本,它可以从活动窗口创建一个 GIF 文件。我觉得这个程序专门是为捕获终端活动设计的,我经常用于这个。
2017-03-23T07:41:00
2017-03-23T07:41:00
8,330
/article-8330-1.html
[Kgif](https://github.com/luminousmen/Kgif) 是一个简单的 shell 脚本,它可以从活动窗口创建一个 GIF 文件。我觉得这个程序专门是为捕获终端活动设计的,我经常用于这个。 它将窗口的活动捕获为一系列的 PNG 图片,然后组合在一起创建一个GIF 动画。脚本以 0.5 秒的间隔截取活动窗口。如果你觉得这不符合你的要求,你可以根据你的需要修改脚本。 最初它是为了捕获 tty 输出以及创建 github 项目的预览图创建的。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2/214724vxjm0o09vi9dnz9v.jpg) 确保你在运行 Kgif 之前已经安装了 scrot 和 ImageMagick 软件包。 推荐阅读:[Peek - 在 Linux 中创建一个 GIF 动画录像机](http://www.2daygeek.com/kgif-create-animated-gif-file-active-window-screen-recorder-capture-arch-linux-mint-fedora-ubuntu-debian-opensuse-centos/www.2daygeek.com/peek-create-animated-gif-screen-recorder-capture-arch-linux-mint-fedora-ubuntu/)。 什么是 ImageMagick?ImageMagick 是一个命令行工具,用于图像转换和编辑。它支持所有类型的图片格式(超过 200 种),如 PNG、JPEG、JPEG-2000、GIF、TIFF、DPX、EXR、WebP、Postscript、PDF 和 SVG。 什么是 Scrot?Scrot 代表 SCReenshOT,它是一个开源的命令行工具,用于捕获桌面、终端或特定窗口的屏幕截图。 #### 安装依赖 Kgif 需要 scrot 以及 ImageMagick。 对于基于 Debian 的系统: ``` $ sudo apt-get install scrot imagemagick ``` 对于基于 RHEL/CentOS 的系统: ``` $ sudo yum install scrot ImageMagick ``` 对于 Fedora 系统: ``` $ sudo dnf install scrot ImageMagick ``` 对于 openSUSE 系统: ``` $ sudo zypper install scrot ImageMagick ``` 对于基于 Arch Linux 的系统: ``` $ sudo pacman -S scrot ImageMagick ``` #### 安装 Kgif 及使用 安装 Kgif 并不困难,因为不需要安装。只需从开发者的 github 页面克隆源文件,你就可以运行 `kgif.sh` 文件来捕获活动窗口了。默认情况下它的延迟为 1 秒,你可以用 `--delay` 选项来修改延迟。最后,按下 `Ctrl + c` 来停止捕获。 ``` $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luminousmen/Kgif $ cd Kgif $ ./kgif.sh Setting delay to 1 sec Capturing... ^C Stop capturing Converting to gif... Cleaning... Done! ``` 检查系统中是否已存在依赖。 ``` $ ./kgif.sh --check OK: found scrot OK: found imagemagick ``` 设置在 N 秒延迟后开始捕获。 ``` $ ./kgif.sh --delay=5 Setting delay to 5 sec Capturing... ^C Stop capturing Converting to gif... Cleaning... Done! ``` 它会将文件保存为 `terminal.gif`,并且每次在生成新文件时都会覆盖。因此,我建议你添加 `--filename` 选项将文件保存为不同的文件名。 ``` $ ./kgif.sh --delay=5 --filename=2g-test.gif Setting delay to 5 sec Capturing... ^C Stop capturing Converting to gif... Cleaning... Done! ``` 使用 `--noclean` 选项保留 png 截图。 ``` $ ./kgif.sh --delay=5 --noclean ``` 要了解更多的选项: ``` $ ./kgif.sh --help usage: ./kgif.sh [--delay] [--filename ] [--gifdelay] [--noclean] [--check] [-h] -h, --help Show this help, exit --check Check if all dependencies are installed, exit --delay= Set delay in seconds to specify how long script will wait until start capturing. --gifdelay= Set delay in seconds to specify how fast images appears in gif. --filename= Set file name for output gif. --noclean Set if you don't want to delete source *.png screenshots. ``` --- via: <http://www.2daygeek.com/kgif-create-animated-gif-file-active-window-screen-recorder-capture-arch-linux-mint-fedora-ubuntu-debian-opensuse-centos/> 作者:[MAGESH MARUTHAMUTHU](http://www.2daygeek.com/author/magesh/)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ELRepo - Enterprise Linux (RHEL、CentOS 及 SL)的社区仓库
Gabriel Cánepa
http://www.tecmint.com/enable-elrepo-in-rhel-centos-scientific-linux/
如果你正在使用 Enterprise Linux 发行版(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或其衍生产品,如 CentOS 或 Scientific Linux),并且需要对特定硬件或新硬件支持,那么你找对地方了。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2/224029jcxzz7g1i0cvg11i.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2/224029jcxzz7g1i0cvg11i.jp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ELRepo", "仓库", "RHEL", "CentOS" ]
技术
{ "viewnum": 9807, "commentnum": 3, "favtimes": 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1.20.112.126", "message": "稳定的阶段性版本还是提供本地源安心。RUNC需要要这样的管理命令子集才能成为更好的用户私有工具。也会得到更多用户的广泛使用", "username": "来自陕西西安的 Chrome 57.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3-23T08:58:41" }, { "postip": "1.180.212.92", "message": "不是直接yun -y install epel-release吗?", "username": "来自内蒙古的 Chrome 50.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3-23T11:10:01" }, { "postip": "115.132.93.49", "message": "epel-release 是 Fedora 提供的包.<br />\r\n以上是直接用 ELRepo 提供的包", "username": "yomun [Chrome 57.0|GNU/Linux]", "date": "2017-03-23T20:05:43" } ]
[]
如果你正在使用 Enterprise Linux 发行版(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或其衍生产品,如 CentOS 或 Scientific Linux),并且需要对特定硬件或新硬件支持,那么你找对地方了。
2017-03-23T08:33:00
2017-03-23T08:33:00
8,331
/article-8331-1.html
如果你正在使用 Enterprise Linux 发行版(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或其衍生产品,如 CentOS 或 Scientific Linux),并且需要对特定硬件或新硬件支持,那么你找对地方了。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如何启用 [ELRepo]( https://www.elrepo.org) 仓库,该软件源包含文件系统驱动以及网络摄像头驱动程序等等(支持显卡、网卡、声音设备甚至[新内核](/article-8310-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2/224029jcxzz7g1i0cvg11i.jpg) ### 在 Enterprise Linux 中启用 ELRepo 虽然 ELRepo 是第三方仓库,但它有 Freenode(#elrepo)上的一个活跃社区以及用户邮件列表的良好支持。 如果你仍然对在软件源中添加一个独立的仓库表示担心,请注意 CentOS 已在它的 wiki([参见此处](https://wiki.centos.org/AdditionalResources/Repositories))将它列为是可靠的。如果你仍然有疑虑,请随时在评论中提问! 需要注意的是 ELRepo 不仅提供对 Enterprise Linux 7 提供支持,还支持以前的版本。考虑到 CentOS 5 在本月底(2017 年 3 月)结束支持(EOL),这可能看起来并不是一件很大的事,但请记住,CentOS 6 的 EOL 不会早于 2020 年 3 月之前。 不管你用的 EL 是何版本,在实际启用时需要先导入 GPG 密钥: ``` # rpm --import https://www.elrepo.org/RPM-GPG-KEY-elrepo.org ``` **在 EL5 中启用 ELRepo:** ``` # rpm -Uvh http://www.elrepo.org/elrepo-release-5-5.el5.elrepo.noarch.rpm ``` **在 EL6 中启用 ELRepo:** ``` # rpm -Uvh http://www.elrepo.org/elrepo-release-6-6.el6.elrepo.noarch.rpm ``` **在 EL7 中启用 ELRepo:** ``` # rpm -Uvh http://www.elrepo.org/elrepo-release-7.0-2.el7.elrepo.noarch.rpm ``` 这篇文章只会覆盖 EL7,在接下来的小节中分享几个例子。 ### 理解 ELRepo 频道 为了更好地组织仓库中的软件,ELRepo 共分为 4 个独立频道: * elrepo 是主频道,默认情况下启用。它不包含正式发行版中的包。 * elrepo-extras 包含可以替代发行版提供的软件包。默认情况下不启用。为了避免混淆,当需要从该仓库中安装或更新软件包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临时启用该频道(将软件包替换为实际软件包名称):`# yum --enablerepo=elrepo-extras install package` * elrepo-testing 提供将放入主频道中,但是仍在测试中的软件包。 * elrepo-kernel 提供长期及稳定的主线内核,它们已经特别为 EL 配置过。 默认情况下,elrepo-testing 和 elrepo-kernel 都被禁用,如果我们[需要从中安装或更新软件包](http://www.tecmint.com/auto-install-security-patches-updates-on-centos-rhel/),可以像 elrepo-extras 那样启用它们。 要列出每个频道中的可用软件包,请运行以下命令之一: ``` # yum --disablerepo="*" --enablerepo="elrepo" list available # yum --disablerepo="*" --enablerepo="elrepo-extras" list available # yum --disablerepo="*" --enablerepo="elrepo-testing" list available # yum --disablerepo="*" --enablerepo="elrepo-kernel" list available ``` 下面的图片说明了第一个例子: ![List ELRepo Available Package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2/224101aljl29jnnzbl4lst.png) *列出 ELRepo 可用的软件包* ##### 总结 本篇文章中,我们已经解释 ELRepo 是什么,以及你从如何将它们添加到你的软件源。 如果你对本文有任何问题或意见,请随时在评论栏中联系我们。我们期待你的回音! --- 作者简介: Gabriel Cánepa - 一位来自阿根廷圣路易斯梅塞德斯镇 (Villa Mercedes, San Luis, Argentina) 的 GNU/Linux 系统管理员,Web 开发者。就职于一家世界领先级的消费品公司,乐于在每天的工作中能使用 FOSS 工具来提高生产力。 --- via: <http://www.tecmint.com/enable-elrepo-in-rhel-centos-scientific-linux/> 作者:[Gabriel Cánepa](http://www.tecmint.com/author/gacanepa/)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如何更改 Linux 的 I/O 调度器
UX Techno
http://linuxroutes.com/change-io-scheduler-linux/
Linux I/O 调度器的工作机制是控制块设备的请求队列:确定队列中哪些 I/O 的优先级更高以及何时下发 I/O 到块设备,以此来减少磁盘寻道时间,从而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3/082001ts22j3hsg0nrghjr.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3/082001ts22j3hsg0nrghjr.png
true
false
true
honpey
false
[ "I/O", "调度器" ]
技术
{ "viewnum": 7850, "commentnum": 2, "favtimes": 3,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5.132.93.49", "message": "早期用 menu.lst, 但现在已用 grub.cfg 了", "username": "yomun [Chrome 57.0|GNU/Linux]", "date": "2017-03-24T09:05:20" }, { "postip": "112.14.220.126", "message": "menu.lst 也是 grub.cfg 的软连接,其实就是 grub.cfg 文件。", "username": "来自浙江绍兴的 Chrome 57.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3-27T20:55:21" } ]
[ { "raid": 8179, "displayorder": 0 } ]
Linux I/O 调度器的工作机制是控制块设备的请求队列:确定队列中哪些 I/O 的优先级更高以及何时下发 I/O 到块设备,以此来减少磁盘寻道时间,从而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2017-03-24T08:15:00
2017-03-24T08:15:00
8,332
/article-8332-1.html
Linux 的 I/O 调度器是一个以块式 I/O 访问存储卷的进程,有时也叫磁盘调度器。Linux I/O 调度器的工作机制是控制块设备的请求队列:确定队列中哪些 I/O 的优先级更高以及何时下发 I/O 到块设备,以此来减少磁盘寻道时间,从而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3/082001ts22j3hsg0nrghjr.png) 目前 Linux 上有如下几种 I/O 调度算法: 1. noop - 通常用于内存存储的设备。 2. cfq - 完全公平调度器。进程平均使用IO带宽。 3. Deadline - 针对延迟的调度器,每一个 I/O,都有一个最晚执行时间。 4. Anticipatory - 启发式调度,类似 Deadline 算法,但是引入预测机制提高性能。 查看设备当前的 I/O 调度器: ``` # cat /sys/block/<Disk_Name>/queue/scheduler ``` 假设磁盘名称是 `/dev/sdc`: ``` # cat /sys/block/sdc/queue/scheduler noop anticipatory deadline [cfq] ``` ### 如何改变硬盘设备 I/O 调度器 使用如下指令: ``` # echo {SCHEDULER-NAME} > /sys/block/<Disk_Name>/queue/scheduler ``` 比如设置 noop 调度器: ``` # echo noop > /sys/block/sdc/queue/scheduler ``` 以上设置重启后会失效,要想重启后配置仍生效,需要在内核启动参数中将 `elevator=noop` 写入 `/boot/grub/menu.lst`: #### 1. 备份 menu.lst 文件 ``` cp -p /boot/grub/menu.lst /boot/grub/menu.lst-backup ``` #### 2. 更新 /boot/grub/menu.lst 将 `elevator=noop` 添加到文件末尾,比如: ``` kernel /vmlinuz-2.6.16.60-0.91.1-smp root=/dev/sysvg/root splash=silent splash=off showopts elevator=noop ``` --- via: <http://linuxroutes.com/change-io-scheduler-linux/> 作者:[UX Techno](http://linuxroutes.com/change-io-scheduler-linux/) 译者:[honpey](https://github.com/honpey)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CentOS 与 Ubuntu 有什么不同?
linuxandubuntu.com
http://www.linuxandubuntu.com/home/centos-vs-ubuntu
Ubuntu 还是 CentOS,两者都是非常优秀稳定的发行版。如果你想要一个发布周期更短的版本,那么就选 Ubuntu;如果你想要一个不经常变更包的版本,那么就选 CentOS。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3/090114god0iu6ii2k6zi56.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3/090114god0iu6ii2k6zi56.png
true
false
true
Meditator-hkx
false
[ "Ubuntu", "CentOS", "发行版" ]
观点
{ "viewnum": 35851, "commentnum": 14,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223.104.5.234", "message": "我怎么觉得这文章说了和没说一个样。。",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UC Browser 11.4|iOS 10.2 用户", "date": "2017-03-23T09:18:34" }, { "postip": "116.226.233.247", "message": "感觉确实没说什么",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Chrome 56.0|Mac 10.12 用户", "date": "2017-03-23T09:24:04" }, { "postip": "27.18.8.224", "message": "啥都没讲!关键信息一点都没有!", "username": "codemadman [Firefox 52.0|Ubuntu]", "date": "2017-03-23T09:35:34" }, { "postip": "111.20.112.126", "message": "没有全组件ISO都是很锤子!!!", "username": "来自陕西西安的 Chrome 57.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3-23T11:27:32" }, { "postip": "1.192.121.169", "message": "好,来看看", "username": "来自河南郑州的 Chrome 57.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3-23T14:01:45" }, { "postip": "124.250.3.18", "message": "可能在骗回复,内容太水了,不知道有没有续集",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Firefox 52.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3-23T16:52:47" }, { "postip": "115.132.93.49", "message": "很多人会用 CentOS 做服务器<br />\r\n<br />\r\n除了免费外,<br />\r\n是看中它是 RHEL 的私生子, 有企业级悠长的背景<br />\r\n比起 Ubuntu, 它差在历史背景还不够悠长", "username": "yomun [Chrome 57.0|GNU/Linux]", "date": "2017-03-23T18:11:15" }, { "postip": "222.72.183.204", "message": "没有觉得CentOS这么喜欢做服务器跟私房菜很有关系吗", "username": "Vic [Chrome 56.0|Windows 10]", "date": "2017-03-23T22:05:17" }, { "postip": "59.57.207.216", "message": "虽然安装了CentOS 7.0, 但是倾向于Ubuntu的免费文档和资源的支持。", "username": "yanming945 [Maxthon 4.9|Windows 7]", "date": "2017-03-24T12:55:32" }, { "postip": "117.82.231.131", "message": "ubuntu桌面炫,逼格高,我还没见过人用centos桌面版呢,哇哈哈", "username": "hrj294055233 [Firefox 52.0|Ubuntu]", "date": "2017-03-25T18:42:04" }, { "postip": "175.159.124.31", "message": "学校的实验室用的全是CentOS+KDE+tcsh,对于用惯了Ubuntu/Arch+GNOME3+zsh的我来说简直难用,虽然centOS做服务器还是不错的选择。。。", "username": "来自香港香港科技大学的 Firefox 52.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3-27T12:46:03" }, { "postip": "203.95.212.145", "message": "Debian 有唉", "username": "来自台湾的 Chrome 57.0|Windows 8.1 用户", "date": "2017-04-07T16:15:23" }, { "postip": "222.211.162.114", "message": "目前在用ubuntu", "username": "suye [Chrome 48.0|Windows XP]", "date": "2017-04-10T10:28:55" }, { "postip": "111.43.240.80", "message": "这区别,,,就好像杜蕾丝和杰士邦。。。", "username": "Ghjoker [Firefox 45.0|GNU/Linux]", "date": "2017-04-10T19:29:15" } ]
[]
Ubuntu 还是 CentOS,两者都是非常优秀稳定的发行版。如果你想要一个发布周期更短的版本,那么就选 Ubuntu;如果你想要一个不经常变更包的版本,那么就选 CentOS。
2017-03-23T09:01:20
2017-03-23T09:01:20
8,333
/article-8333-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3/090114god0iu6ii2k6zi56.png) Linux 中的可选项似乎“无穷无尽”,因为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修改一个已经发行的版本或者新的[白手起家的版本](/article-5865-1.html) (LFS) 来构建 Linux。 关于 Linux 发行版的选择,我们关注的因素包括用户界面、文件系统、软件包分发、新的特性以及更新周期和可维护性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会讲到两个较为熟知的 Linux 发行版,实际上,更多的是介绍两者之间的不同,以及在哪些方面一方比另一方更好。 ### 什么是 CentOS? [CentOS](/article-3351-1.html)(Community Enterprise Operating System)是脱胎于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RHEL](/article-3349-1.html)) 并与之兼容的由社区支持的克隆版 Linux 发行版,所以我们可以认为 CentOS 是 RHEL 的一个免费版。CentOS 的每一套发行版都有 10 年的维护期,每个新版本的释出周期为 2 年。在 2014 年 1 月 8 日,[CentOS 声明正式加入红帽](/article-2453-1.html),为新的 CentOS 董事会所管理,但仍然保持与 RHEL 的独立性。 扩展阅读:[如何安装 CentOS?](/article-8048-1.html) #### CentOS 的历史和第一次释出 CentOS 第一次释出是在 2004 年,当时名叫 cAOs Linux;它是由社区维护和管理的一套基于 RPM 的发行版。 CentOS 结合了包括 Debian、Red Hat Linux/Fedora 和 FreeBSD 等在内的许多方面,使其能够令服务器和集群稳定工作 3 到 5 年的时间。它有一群开源软件开发者作为拥趸,是一个大型组织(CAOS 基金会)的一部分。 在 2006 年 6 月,David Parsley 宣布由他开发的 TAO Linux(另一个 RHEL 克隆版本)退出历史舞台并全力转入 CentOS 的开发工作。不过,他的领域转移并不会影响之前的 TAO 用户, 因为他们可以通过使用 `yum update` 来更新系统以迁移到 CentOS。 2014 年 1 月,红帽开始赞助 CentOS 项目,并移交了所有权和商标。 #### CentOS 设计 确切地说,CentOS 是付费 RHEL (Red Had Enterprise Edition) 版本的克隆。RHEL 提供源码以供之后 CentOS 修改和变更(移除商标和 logo)并完善为最终的成品。 ### Ubuntu Ubuntu 是一个基于 Debian 的 Linux 操作系统,应用于桌面、服务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多个领域。Ubuntu 是由一个英国的名为 Canonical Ltd. 的公司发行的,由南非的 Mark Shuttleworth 创立并赞助。 扩展阅读:[安装完 Ubuntu 16.10 必须做的 10 件事](http://www.linuxandubuntu.com/home/10-things-to-do-after-installing-ubuntu-16-04-xenial-xerus) #### Ubuntu 的设计 Ubuntu 是一个在全世界的开发者共同努力下生成的开源发行版。在这些年的悉心经营下,Ubuntu 的界面变得越来越现代化和人性化,整个系统运行也更加流畅、安全,并且有成千上万的应用可供下载。 由于它是基于 [Debian](https://www.debian.org/) 的,因此它也支持 .deb 包、较新的包系统和更为安全的 [snap 包格式 (snappy)](https://en.wikipedia.org/wiki/Snappy_(package_manager))。 这种新的打包系统允许分发的应用自带满足所需的依赖性。 扩展阅读:[点评 Ubuntu 16.10 中的 Unity 8](http://www.linuxandubuntu.com/home/linuxandubuntu-review-of-unity-8-preview-in-ubuntu-1610) ### CentOS 与 Ubuntu 的区别 * Ubuntu 基于 Debian,CentOS 基于 RHEL; * Ubuntu 使用 .deb 和 .snap 的软件包,CentOS 使用 .rpm 和 flatpak 软件包; * Ubuntu 使用 apt 来更新,CentOS 使用 yum; * CentOS 看起来会更稳定,因为它不会像 Ubuntu 那样对包做常规性更新,但这并不意味着 Ubuntu 就不比 CentOS 安全; * Ubuntu 有更多的文档和免费的问题、信息支持; * Ubuntu 服务器版本在云服务和容器部署上的支持更多。 ### 结论 不论你的选择如何,**是 Ubuntu 还是 CentOS**,两者都是非常优秀稳定的发行版。如果你想要一个发布周期更短的版本,那么就选 Ubuntu;如果你想要一个不经常变更包的版本,那么就选 CentOS。在下方留下的评论,说出你更钟爱哪一个吧! --- via: <http://www.linuxandubuntu.com/home/centos-vs-ubuntu> 作者:[linuxandubuntu.com](http://www.linuxandubuntu.com/home/centos-vs-ubuntu) 译者:[Meditator-hkx](http://www.kaixinhuang.com)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在独立的 Root 和 Home 硬盘驱动器上安装 Ubuntu
Derrik Diener
https://www.maketecheasier.com/install-ubuntu-with-different-root-home-hard-drives/
。如果我告诉你,可以同时利用两种硬盘来安装 Linux 系统,会怎么样?一个超快、现代化的固态硬盘驱动 Linux 内核,一个容量很大的普通硬盘来存储其他数据。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4/092730ntvuegdez34nkw0e.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4/092730ntvuegdez34nkw0e.jpg
true
false
true
ucasFL
false
[ "Ubuntu", "安装" ]
技术
{ "viewnum": 7104, "commentnum": 2,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8.122.120.11", "message": "我虚拟机的 Guest 帐户的家目录就是自行挂载在单独的虚拟硬盘的。",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6.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3-24T09:40:50" }, { "postip": "221.8.23.8", "message": "我的ubuntu就是这样安装的,boot安装在固态,hime安装在机械上还是一个win的双系统。", "username": "来自吉林长春的 Sina Weibo 7.3|Android 5.1 用户", "date": "2017-03-25T08:13:53" } ]
[]
。如果我告诉你,可以同时利用两种硬盘来安装 Linux 系统,会怎么样?一个超快、现代化的固态硬盘驱动 Linux 内核,一个容量很大的普通硬盘来存储其他数据。
2017-03-24T09:26:00
2017-03-24T09:26:00
8,334
/article-8334-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4/092730ntvuegdez34nkw0e.jpg) 安装 Linux 系统时,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在一个超快的固态硬盘上进行安装,这样可以保证迅速开机和高速访问数据。第二种方式是在一个较慢但很强大的普通硬盘驱动器上安装,这样的硬盘转速快并且存储容量大,从而可以存储大量的应用程序和数据。 然而,一些 Linux 用户都知道,固态硬盘很棒,但是又很贵,而普通硬盘容量很大但速度较慢。如果我告诉你,可以同时利用两种硬盘来安装 Linux 系统,会怎么样?一个超快、现代化的固态硬盘驱动 Linux 内核,一个容量很大的普通硬盘来存储其他数据。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阐述如何通过分离 Root 目录和 Home 目录安装 Ubuntu 系统 — Root 目录存于 SSD(固态硬盘)中,Home 目录存于普通硬盘中。 ### 没有多余的硬盘驱动器?尝试一下 SD 卡(内存卡)!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4/092814f3e62sesku6gbo6b.jpg) 在多个驱动器上安装 Linux 系统是很不错的,并且每一个高级用户都应该学会这样做。然而,还有一种情况使得用户应该这样安装 Linux 系统 - 在低存储容量的笔记本电脑上安装系统。可能你有一台很便宜、没有花费太多的笔记本电脑,上面安装了 Linux 系统,电脑上没有多余的硬盘驱动,但有一个 SD 卡插槽。 这篇教程也是针对这种类型的电脑的。跟随这篇教程,可以为笔记本电脑买一个高速的 SD 卡来存储 Home 目录,而不是使用另一个硬盘驱动。本教程也适用于这种使用情况。 ### 制作 USB 启动盘 首先去[这个网站](http://ubuntu.com/download)下载最新的 Ubuntu Linux 版本。然后下载 [Etcher](https://etcher.io/)- USB 镜像制作工具。这是一个使用起来很简单的工具,并且支持所有主流的操作系统。你还需要一个至少有 2GB 大小的 USB 驱动器。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4/092837di584422r9sorsvv.jpg) 安装好 Etcher 以后,直接打开。点击 <ruby> 选择镜像 <rt> Select Image </rt></ruby> 按钮来制作镜像。这将提示用户浏览、寻找 ISO 镜像,找到前面下载的 Ubuntu ISO 文件并选择。然后,插入 USB 驱动器,Etcher 应该会自动选择它。之后,点击 “Flash!” 按钮,Ubuntu 启动盘的制作过程就开始了。 为了能够启动 Ubuntu 系统,需要配置 BIOS。这是必需的,这样计算机才能启动新创建的 Ubuntu 启动盘。为了进入 BIOS,在插入 USB 的情况下重启电脑,然后按正确的键(Del、F2 或者任何和你的电脑相应的键)。找到从 USB 启动的选项,然后启用这个选项。 如果你的个人电脑不支持 USB 启动,那么把 Ubuntu 镜像刻入 DVD 中。 ### 安装 当用启动盘第一次加载 Ubuntu 时,欢迎界面会出现两个选项。请选择 “安装 Ubuntu” 选项。在下一页中,Ubiquity 安装工具会请求用户选择一些选项。这些选项不是强制性的,可以忽略。然而,建议两个选项都勾选,因为这样可以节省安装系统以后的时间,特别是安装 MP3 解码器和更新系统。(LCTT 译注:当然如果你的网速不够快,还是不要勾选的好。)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4/092908wsh8sa8ztjdhwrbn.jpg) 勾选了<ruby> “准备安装 Ubuntu” <rt> Preparing to install Ubuntu </rt></ruby>页面中的两个选项以后,需要选择安装类型了。有许多种安装类型。然而,这个教程需要选择自定义安装类型。为了进入自定义安装页面,勾选<ruby> “其他” <rt> something else </rt></ruby>选项,然后点击“继续”。 现在将显示 Ubuntu 自定义安装分区工具。它将显示任何/所有能够安装 Ubuntu 系统的磁盘。如果两个硬盘均可用,那么它们都会显示。如果插有 SD 卡,那么它也会显示。 选择用于 Root 文件系统的硬盘驱动器。如果上面已经有分区表,编辑器会显示出来,请使用分区工具把它们全部删除。如果驱动没有格式化也没有分区,那么使用鼠标选择驱动器,然后点击<ruby> “新建分区表” <rt> new partition table </rt></ruby>。对所有驱动器执行这个操作,从而使它们都有分区表。(LCTT 译注:警告,如果驱动器上有你需要的数据,请先备份,否则重新分区后将永远丢失。)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4/093031yxypxzj6xc0m5x9c.jpg) 现在所有分区都有了分区表(并已删除分区),可以开始进行配置了。在第一个驱动器下选择空闲空间,然后点击加号按钮来创建新分区。然后将会出现一个“创建分区窗口”。允许工具使用整个硬盘。然后转到<ruby> “挂载点” <rt> Mount Point </rt></ruby>下拉菜单。选择 `/` (Root)作为挂载点,之后点击 OK 按钮确认设置。 对第二个驱动器做相同的事,这次选择 `/home` 作为挂载点。两个驱动都设置好以后,选择要放入引导装载器的驱动器,然后点击 <ruby> “现在安装” <rt> install now </rt></ruby>,安装进程就开始了。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4/093058e4m49vm4m4qdtq42.jpg) 从这以后的安装进程是标准安装。创建用户名、选择时区等。 **注:** 你是以 UEFI 模式进行安装吗?如果是,那么需要给 boot 创建一个 512 MB 大小的 FAT32 分区。在创建其他任何分区前做这件事。确保选择 “/boot” 作为这个分区的挂载点。(有的发行版不允许使用 FAT32 的分区作为 /boot ,而是将 UEFI 分区放到 /boot/efi 下,因此将 /boot 单独放一个分区或置入 / 分区下比较稳妥。) 如果你需要一个交换分区,那么,在创建用于 `/` 的分区前,在第一个驱动器上进行创建。可以通过点击 ‘+’ 按钮,然后输入所需大小,选择下拉菜单中的<ruby> “交换区域” <rt> swap area </rt></ruby>来创建交换分区。 ### 结论 Linux 最好的地方就是可以自己按需配置。有多少其他操作系统可以让你把文件系统分割在不同的硬盘驱动上?并不多,这是肯定的。我希望有了这个指南,你将意识到 Ubuntu 能够提供的真正力量。 安装 Ubuntu 系统时你会用多个驱动器吗?请在下面的评论中让我们知道。 --- via: <https://www.maketecheasier.com/install-ubuntu-with-different-root-home-hard-drives/> 作者:[Derrik Diener](https://www.maketecheasier.com/author/derrikdiener/) 译者:[ucasFL](https://github.com/ucasFL)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Linux 命令行工具使用小贴士及技巧(一)
Ansh
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linux-command-line-navigation-tips-and-tricks-part-1/
无论你的技术能力水平怎么样,这篇文章中的一些小贴士和技巧都会对你有所帮助。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4/232426lpkpt9dnd4f3bvsb.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4/232426lpkpt9dnd4f3bvsb.jpg
true
false
true
rusking
false
[ "命令行" ]
技术
{ "viewnum": 12716, "commentnum": 7,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83.14.132.242", "message": "路过~", "username": "何亮 [Chrome 56.0|Windows 7]", "date": "2017-03-25T08:55:41" }, { "postip": "182.35.24.243", "message": "学到了…之前为了这个建了一堆alias", "username": "来自山东泰安的 Chrome Mobile 40.0|Android 6.0 用户", "date": "2017-03-25T17:17:15" }, { "postip": "180.155.234.122", "message": "翻译错误:文件描述符2不是标准输入,是STDERR啊",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Firefox 52.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3-26T14:01:51" }, { "postip": "116.23.152.222", "message": "赞一个",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Chrome 56.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3-26T14:56:44" }, { "postip": "111.43.240.242", "message": "get", "username": "Ghjoker [Firefox 45.0|GNU/Linux]", "date": "2017-03-26T15:31:05" }, { "postip": "123.118.176.218", "message": "谢谢!", "username": "linux [Chrome 56.0|Mac 10.11]", "date": "2017-03-27T15:29:19" }, { "postip": "218.28.10.226", "message": "传说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命令之一", "username": "第乄元素 [Firefox 53.0|Windows 10]", "date": "2017-06-05T11:44:42" } ]
[ { "raid": 8371, "displayorder": 0 } ]
无论你的技术能力水平怎么样,这篇文章中的一些小贴士和技巧都会对你有所帮助。
2017-03-25T08:16:00
2017-03-25T08:16:00
8,335
/article-8335-1.html
### 相关内容 如果你刚开始在 Linux 系统中使用命令行工具,那么你应该知道它是 Linux 操作系统中功能最强大和有用的工具之一。学习的难易程度跟你想研究的深度有关。但是,无论你的技术能力水平怎么样,这篇文章中的一些小贴士和技巧都会对你有所帮助。 在本系列的文章中,我们将会讨论一些非常有用的命令行工具使用小技巧,希望你的命令行使用体验更加愉快。 **但是在开始下一步之前,我得强调一点,这篇文章中的测试实例都是在 Ubuntu 14.04LTS 系统下测试通过的。我们使用命令行 Shell 版本是 bash 4.3.11 。**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4/232426lpkpt9dnd4f3bvsb.jpg)** ### Linux 命令行工具使用的一些小技巧 我们假设你已经掌握了一些 Linux 命令行的基础知识,比如什么是 root 账号及 home 目录,什么是环境变量,如何查看目录内容等等。说明这些小技巧的同时也会介绍涉及到的概念,如果有的话。 #### 轻松切换目录 —— 快捷方式 假设你正在命令行下做一些操作,并且你需要经常在两个目录间来回切换。而且这两个目录在完全不同的两个路径下,比如说,分别在 `/home/` 和 `/usr/` 下。你会怎么做呢? 其中,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就是输入这些目录的全路径。虽然这种方式本身没什么问题,但是却很浪费时间。另外一种方式就是打开两个终端窗口分别进行操作。但是这两种方式使用起来既不方便,也显得没啥技术含量。 你应该感到庆幸的是,还有另外一种更为简捷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需要做的就是先手动切换到这两个目录(通过 `cd` 命令分别加上各自的路径),之后你就可以使用 `cd -` 命令在两个目录之间来回快速切换了。 例如: 我现在在下面的目录: ``` $ pwd /home/himanshu/Downloads ``` 然后,我切换到 `/usr/` 路径下的其它目录: ``` cd /usr/lib/ ``` 现在,我可以很方便的使用下面的命令来向前、向后快速地切换到两个目录: ``` cd - ``` 下面是 `cd -` 命令的操作截图: ![The Linux cd command](/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4/232452wrmcelbeesk3bzcm.png) 有一点我得跟大家强调下,如果你在操作的过程中使用 `cd` 加路径的方式切换到第三个目录下,那么 `cd -` 命令将应用于当前目录及第三个目录之间进行切换。 #### 轻松切换目录 —— 相关细节 对于那些有强烈好奇心的用户,他们想搞懂 `cd -` 的工作原理,解释如下:如大家所知道的那样, `cd` 命令需要加上一个路径作为它的参数。现在,当 `-` 符号作为参数传输给 `cd` 命令时,它将被 `OLDPWD` 环境变量的值所替代。 ![The cd command explained](/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4/232452ehvo3oer65n1m13n.png) 现在应该明白了吧, `OLDPWD` 环境变量存储的是前一个操作目录的路径。这个解释在 `cd` 命令的 man 帮助文档中有说明,但是,很遗憾的是你的系统中可能没有预先安装 `man` 命令帮助工具(至少在 Ubuntu 系统下没有安装)。 但是,安装这个 man 帮助工具也很简单,你只需要执行下的安装命令即可: ``` sudo apt-get install manpages-posix ``` 然后做如下操作: ``` man cd ``` 打开 man 帮助文档主页后,你将会看到下面很明确的解释: ``` —— 当 - 符号被用作 cd 命令的参数值时,将等同于下面的操作命令: cd "$OLDPWD" && pwd ``` 毫无疑问, `cd` 命令设置了 `OLDPWD` 环境变量值。因此每一次你切换操作目录时,上一个目录的路径就会被保存到这个变量里。这还让我们看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任何时候启动一个新的 shell 实例(包括手动执行或是使用 shell 脚本),都不存在 ‘上一个工作目录’。 ![Hyphen and the cd command](/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4/232453kdvgqml9f7i2cttt.png) 这也很符合逻辑,因为 `cd` 命令设置了 `OLDPWD` 环境变量值。因此,除非你至少执行了一次 `cd` 命令,否则 `OLDPWD` 环境变量不会包含任何值。 继续,尽管这有些难以理解, `cd -` 和 `cd $OLDWPD` 命令的执行结果并非在所有环境下都相同。比如说,你重新打开一个新的 shell 窗口时。 ![cd command exampl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4/232453fesuujnawu2s8dys.png) 从上面的截图可以清楚的看出,当执行 `cd -` 命令提示未设置 `OLDPWD` 值时, `cd $OLDPWD` 命令没有报任何错;实际上,它把当前的工作目录改变到用户的 home 目录里。 那是因为 `OLDPWD` 变量目前还没有被设置, `$OLDPWD` 仅仅是一个空字符串。因此, `cd $OLDPWD` 命令跟 `cd` 命令的执行结果是一致的,默认情况下,会把用户当前的工作目录切换到用户的 home 目录里。 最后,我还遇到过这样的要求,需要让 `cd -` 命令执行的结果不显示出来。我的意思是,有这样的情况(比如说,在写 shell 脚本的时候),你想让 `cd -` 命令的执行结果不要把目录信息显示出来。那种情况下,你就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方式了: ``` cd - &>/dev/null ``` 上面的命令把文件描述符 2(标准错误)和 1(标准输出)的结果重定向到 [`/dev/null`](https://en.wikipedia.org/wiki/Null_device) 目录。这意味着,这个命令产生的所有的错误不会显示出来。但是,你也可以使用通用的 [`$?` 方式](http://askubuntu.com/questions/29370/how-to-check-if-a-command-succeeded)来检查这个命令的执行是否异常。如果这个命令执行报错, `echo $?` 将会返回 `1`,否则返回 `0`。 或者说,如果你觉得 `cd -` 命令出错时输出信息没有关系,你也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来代替: ``` cd - > /dev/null ``` 这个命令仅用于将文件描述符 1 (标准输出)重定向到 `/dev/null` 。 ### 总结 遗憾的是,这篇文章仅包含了一个跟命令行相关的小技巧,但是,我们已经地对 `cd -` 命令的使用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建议你在自己的 Linux 系统的命令行终端中测试本文中的实例。此外,也强烈建议你查看 man 帮助文档,然后对 cd 命令进行全面测试。 如果你对这篇文章有什么疑问,请在下面的评论区跟大家交流。同时,敬请关注下一篇文章,我们将以同样的方式探讨更多有用的命令行使用技巧。 --- via: <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linux-command-line-navigation-tips-and-tricks-part-1/> 作者:[Ansh](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linux-command-line-navigation-tips-and-tricks-part-1/) 译者:[rusking](https://github.com/rusking)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EPEL-5 走向终点
smooge
https://fedoramagazine.org/the-end-of-the-line-for-epel-5/
在过去十年中,Fedora 项目一直都在为另外一个操作系统构建相同软件包。然而,到 2017 年 3 月 31 日,它将会随着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RHEL)5 一起停止这项工作。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5/101414huxantx3495z5sxe.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5/101414huxantx3495z5sxe.pn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RHEL", "EPEL", "Fedora" ]
新闻
{ "viewnum": 6702, "commentnum": 1, "favtimes": 0, "sharetimes": 1, "likes": 0 }
[ { "postip": "117.36.2.176", "message": "感谢这些好人的付出..", "username": "reamyx [Chrome 50.0|Windows 10]", "date": "2017-03-25T21:30:21" } ]
[]
在过去十年中,Fedora 项目一直都在为另外一个操作系统构建相同软件包。然而,到 2017 年 3 月 31 日,它将会随着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RHEL)5 一起停止这项工作。
2017-03-25T10:14:00
2017-03-25T10:14:00
8,336
/article-8336-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5/101414huxantx3495z5sxe.png) 在过去十年中,Fedora 项目一直都在为另外一个操作系统构建相同软件包。**然而,到 2017 年 3 月 31 日,它将会随着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RHEL)5 一起停止这项工作**。 ### EPEL 的简短历史 RHEL 是 Fedora 发布版本的一个子集的下游重建版本,Red Hat 愿为之支持好多年。虽然那些软件包构成了完整的操作系统,但系统管理员一直都需要“更多”软件包。在 RHEL-5 之前,许多那些软件包会由不同的人打包并提供。随着 Fedora Extras 逐渐包含了更多软件包,并有几位打包者加入了 Fedora,随之出现了一个想法,结合力量并创建一个专门的子项目,重建特定于 RHEL 版本的 Fedora 软件包,然后从 Fedora 的中心化服务器上分发。 经过多次讨论,然而还是未能提出一个引人注目的名称之后,Fedora 创建了子项目 Extra Packages for Enterprise Linux(简称 EPEL)。在首次为 RHEL-4 重建软件包时,其主要目标是在 RHEL-5 发布时提供尽可能多的用于 RHEL-5 的软件包。打包者做了很多艰苦的工作,但大部分工作是在制定 EPEL 在未来十年的规则以及指导。[从所有人能够看到的邮件归档中](https://www.redhat.com/archives/epel-devel-list/2007-March/thread.html)我们可以看到 Fedora 贡献者的激烈讨论,它们担心将 Fedora 的发布重心转移到外部贡献者会与已经存在的软件包产生冲突。 最后,EPEL-5 在 2007 年 4 月的某个时候上线了,在接下来的十年中,它已经成长为一个拥有 5000 多个源码包的仓库,并且每天会有 20 万个左右独立 IP 地址检查软件包,并在 2013 年初达到 24 万的高峰。虽然为 EPEL 构建的每个包都是使用 RHEL 软件包完成的,但所有这些软件包可以用于 RHEL 的各种社区重建版本(CentOS、Scientific Linux、Amazon Linux)。这意味着随着这些生态系统的增长,给 EPEL 带来了更多的用户,并在随后的 RHEL 版本发布时帮助打包。然而,随着新版本以及重建版本的使用量越来越多,EPEL-5 的用户数量逐渐下降为每天大约 16 万个独立 IP 地址。此外,在此期间,开发人员支持的软件包数量已经下降,仓库大小已缩小到 2000 个源代码包。 收缩的部分原因是由于 2007 年的原始规定。当时,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被认为只有 6 年活跃的生命周期。有人认为,在这样一个“有限”的周期中,软件包可能就像在 RHEL 中那样在 EPEL 中被“冻结”。这意味着无论何时有可能的修复需要向后移植,也不允许有主要的修改。因为没有人来打包,软件包将不断从 EPEL-5 中移除,因为打包者不再想尝试并向后移植。尽管各种规则被放宽以允许更大的更改,Fedora 使用的打包规则从 2007 年开始不断地改变和改进。这使得在较旧的操作系统上尝试重新打包一个较新的版本变得越来越难。 ### 2017 年 3 月 31 日会发生什么 如上所述,3 月 31 日,红帽将终止 RHEL-5 的支持并不再为普通客户提供更新。这意味着 Fedora 和各种重建版本将开始各种归档流程。对于 EPEL 项目,这意味着我们将跟随 Fedora 发行版每年发布的步骤。 1. 在 3 月 27 日,任何新版本将不会被允许推送到 EPEL-5,以便仓库本质上被冻结。这允许镜像拥有一个清晰的文件树。 2. EPEL-5 中的所有包将从主镜像 `/pub/epel/5/` 以及 `/pub/epel/testing/5/` 移动到 `/pub/archives/epel/`。 这将会在 27 号开始,因此所有的归档镜像站点可以用它写入磁盘。 3. 因为 3 月 31 日是星期五,系统管理员并不喜欢周五惊喜,所以它不会有变化。4 月 3 日,镜像管理器将更新指向归档。 4. 4 月 6 日,`/pub/epel/5/` 树将被删除,镜像也将相应更新。 对于使用 cron 执行 yum 更新的系统管理员而言,这应该只是一个小麻烦。系统能继续更新甚至安装归档中的任何软件包。那些直接使用脚本从镜像下载的系统管理员会有点麻烦,需要将脚本更改到 `/pub/archive/epel/5/` 这个新的位置。 虽然令人讨厌,但是对于仍使用旧版 Linux 的许多系统管理员也许算是好事吧。由于软件包不断地从 EPEL-5 中删除,各种支持邮件列表以及 irc 频道都有系统管理员惊奇他们需要的哪些软件包消失到哪里了。归档完成后,这将不会是一个问题,因为不会更多的包会被删除了 :)。 对于受此问题影响的系统管理员,较旧的 EPEL 软件包仍然可用,但速度较慢。所有 EPEL 软件包都是在 Fedora Koji 系统中构建的,所以你可以使用 [Koji 搜索](https://koji.fedoraproject.org/koji/search)到较旧版本的软件包。 --- via: <https://fedoramagazine.org/the-end-of-the-line-for-epel-5/> 作者:[smooge](http://smooge.id.fedoraproject.org/)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如何从 Vim 中访问 shell 或者运行外部命令
Himanshu Arora
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how-to-access-shell-or-run-external-commands-from-within-vim/
能够在 Vim 中运行外部命令在好多场景中(有些场景我们已经在这篇文章中提及了)都是一个很有用的特性。这个功能的学习曲线并不麻烦,所以初学者和有经验的用户都可以好好使用它。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5/110937d0k1k491zf0cqkyf.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5/110937d0k1k491zf0cqkyf.jpg
true
false
true
yangmingming
false
[ "vim" ]
技术
{ "viewnum": 11013, "commentnum": 1, "favtimes": 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20.236.162.192", "message": "温习温习!", "username": "来自广东的 Firefox 52.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3-27T09:01:25" } ]
[]
能够在 Vim 中运行外部命令在好多场景中(有些场景我们已经在这篇文章中提及了)都是一个很有用的特性。这个功能的学习曲线并不麻烦,所以初学者和有经验的用户都可以好好使用它。
2017-03-25T11:09:43
2017-03-25T11:09:43
8,337
/article-8337-1.html
Vim——正如你可能已经了解的那样——是一个包含很多特性的强大的编辑器。我们已经写了好多关于 Vim 的教程,覆盖了 [基本用法](https://www.howtoforge.com/vim-basics)、 [插件](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vim-editor-plugins-for-software-developers-3/), 还有一些 [其他的](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vim-modeline-settings/) [有用的](/article-8224-1.html) 特性。鉴于 Vim 提供了多如海洋的特性,我们总能找到一些有用的东西来和我们的读者分享。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5/110937d0k1k491zf0cqkyf.jpg) 在这篇教程中,我们将会重点关注你如何在编辑窗口执行外部的命令,并且访问命令行 shell。 但是在我们开始之前,很有必要提醒一下,在这篇教程中提及到的所有例子、命令行和说明,我们已经在 Ubuntu 14.04 上测试过,我们使用的的 Vim 版本是 7.4 。 ### 在 Vim 中执行外部命令 有的时候,你可能需要在 Vim 编辑窗口中执行外部的命令。例如,想象一下这种场景:你已经在 Vim 中打开了一个文件,并做了一些修改,然后等你尝试保存这些修改的时候,Vim 抛出一个错误说你没有足够的权限。 ![在 Vim 中执行命令行](/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5/110946v616jx9i6zw9w1fd.png) 现在,退出当前的 vim 会话,重新使用足够的权限打开文件将意味着你会丢失所做的所有修改,所以,你可能赞同,在大多数情况不是只有一个选择。像这样的情况,在编辑器内部运行外部命令的能力将会派上用场。 稍后我们再回来上面的用例,但是现在,让我们了解下如何在 vim 中运行基本的命令。 假设你在编辑一个文件,希望知道这个文件包含的行数、单词数和字符数。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 vim 的命令行模式下,只需要输入冒号 `:`,接下来一个感叹号 `!`,最后是要执行的命令(这个例子中使用的是 `wc`)和紧接着的文件名(使用 `%` 表示当前文件)。 ``` :! wc % ``` 这是一个例子: 填入的上面提及的命令行准备执行: ![命令准备在 vim 中执行](/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5/110948oxr70pwgsfs7ggyo.png) 下面是终端上的输出: ![命令输出](/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5/110950sjmagv4v3g43gvjc.png) 在你看到输出之后,输入回车键,你将会退回到你的 vim 会话中。 你正在编写代码或者脚本,并且希望尽快知道这段代码或者脚本是否包含编译时错误或者语法错误,这个时候,这种特性真的很方便。 继续,如果需求是添加输出到文件中,使用 `:read !` 命令。接下来是一个例子: ``` :read ! wc % ``` `read` 命令会把外部命令的输出作为新的一行插入到编辑的文件中的当前行的下面一行。如果你愿意,你也可以指定一个特定的行号——输出将会添加到特定行之后。 例如,下面的命令将会在文件的第二行之后添加 `wc` 的输出。 ``` :2read ! wc % ``` **注意**: 使用 `$` 在最后一行插入, `0` 在第一行前面插入。 现在,回到最开始我们讨论的一个用例,下面的命令将会帮助你保存文件而不需要先关闭文件(这将意味着没有保存的内容不会丢失)然后使用 [sudo](/tag-sudo.html) 命令重新打开。 ``` :w ! sudo tee % ```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5/110951eftfifz3kdxfi3wl.png) ### 在 Vim 中访问 shell 除了可以执行单独的命令,你也可以在 vim 中放入自己新创建的 shell。为了达到这种目的,在编辑器中你必须要做的是运行以下的命令: ``` :shell ``` 或者: ``` :sh ``` 当你执行完了你的 shell 任务,输入 `exit` —— 这将带你回到原来离开的 Vim 会话中。 ### 要谨记的漏洞 虽然在真实世界中,能够访问的 shell 绝对符合它们的用户权限,但是它也可以被用于提权技术。正如我们在早期的一篇文章(在 sudoedit 上)解释的那样,即使你提供给一个用户 `sudo` 的权限只是通过 Vim 编辑一个文件,他们仍可以使用这项技术从编辑器中运行一个新的 shell,而且他们可以做 `root` 用户或者管理员用户可以做的所有内容。 ### 总结 能够在 Vim 中运行外部命令在好多场景中(有些场景我们已经在这篇文章中提及了)都是一个很有用的特性。这个功能的学习曲线并不麻烦,所以初学者和有经验的用户都可以好好使用它。 你现在使用这个特性有一段时间了吗?你是否有一些东西想分享呢?请在下面的评论中留下你的想法。 --- via: <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how-to-access-shell-or-run-external-commands-from-within-vim/> 作者:[Himanshu Arora](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how-to-access-shell-or-run-external-commands-from-within-vim/) 译者:[yangmingming](https://github.com/yangmingming)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让你的 Linux 远离黑客(二):另外三个建议
MIKE GUTHRIE
https://www.linux.com/news/webinar/2017/how-keep-hackers-out-your-linux-machine-part-2-three-more-easy-security-tips
- sudo。 - 限制正在运行的服务。 - 小心你的日志记录。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6/183259jhy792ygdyp9097y.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6/183259jhy792ygdyp9097y.jpg
true
false
true
zhousiyu325
false
[ "安全", "黑客" ]
系统运维
{ "viewnum": 9953, "commentnum": 1, "favtimes": 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2.14.220.126", "message": "大道至简,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username": "来自浙江绍兴的 Chrome 57.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3-27T21:30:29" } ]
[ { "raid": 8135, "displayorder": 0 }, { "raid": 8189, "displayorder": 0 }, { "raid": 8433, "displayorder": 0 } ]
- sudo。 - 限制正在运行的服务。 - 小心你的日志记录。
2017-03-26T18:32:54
2017-03-26T18:32:54
8,338
/article-8338-1.html
![security tip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6/183259jhy792ygdyp9097y.jpg "security tips") 在这个系列中, 我们会讨论一些阻止黑客入侵你的系统的重要信息。观看这个免费的网络点播研讨会获取更多的信息。 在这个系列的[第一部分](/article-8189-1.html)中,我分享过两种简单的方法来阻止黑客黑掉你的 Linux 主机。这里是另外三条来自于我最近在 Linux 基金会的网络研讨会上的建议,在这次研讨会中,我分享了更多的黑客用来入侵你的主机的策略、工具和方法。完整的[网络点播研讨会](http://portal.on24.com/view/channel/index.html?showId=1101876&showCode=linux&partnerref=linco)视频可以在网上免费观看。 ### 简单的 Linux 安全提示 #3 **Sudo。** Sudo 非常、非常的重要。我认为这只是很基本的东西,但就是这些基本的东西会让我的黑客生涯会变得更困难一些。如果你没有配置 sudo,还请配置好它。 还有,你主机上所有的用户必须使用他们自己的密码。不要都免密码使用 sudo 执行所有命令。当我有一个可以无需密码而可以 sudo 任何命令的用户,只会让我的黑客活动变得更容易。如果我可以无需验证就可以 sudo ,同时当我获得你的没有密码的 SSH 密钥后,我就能十分容易的开始任何黑客活动。这样,我就拥有了你机器的 root 权限。 保持较低的超时时间。我们喜欢劫持用户的会话,如果你的某个用户能够使用 sudo,并且设置的超时时间是 3 小时,当我劫持了你的会话,那么你就再次给了我一个自由的通道,哪怕你需要一个密码。 我推荐的超时时间大约为 10 分钟,甚至是 5 分钟。用户们将需要反复地输入他们的密码,但是,如果你设置了较低的超时时间,你将减少你的受攻击面。 还要限制可以访问的命令,并禁止通过 sudo 来访问 shell。大多数 Linux 发行版目前默认允许你使用 sudo bash 来获取一个 root 身份的 shell,当你需要做大量的系统管理的任务时,这种机制是非常好的。然而,应该对大多数用户实际需要运行的命令有一个限制。你对他们限制越多,你主机的受攻击面就越小。如果你允许我 shell 访问,我将能够做任何类型的事情。 ### 简单的 Linux 安全提示 #4 **限制正在运行的服务。** 防火墙很好,你的边界防火墙非常的强大。当流量流经你的外部网络时,有几家防火墙产品可以帮你很好的保护好自己。但是防火墙内的人呢? 你正在使用基于主机的防火墙或者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吗?如果是,请正确配置好它。怎样可以知道你的正在受到保护的东西是否出了问题呢? 答案是限制当前正在运行的服务。不要在不需要提供 MySQL 服务的机器上运行它。如果你有一个默认会安装完整的 LAMP 套件的 Linux 发行版,而你不会在它上面运行任何东西,那么卸载它。禁止那些服务,不要开启它们。 同时确保用户不要使用默认的身份凭证,确保那些内容已被安全地配置。如何你正在运行 Tomcat,你不应该可以上传你自己的小程序(applets)。确保它们不会以 root 的身份运行。如果我能够运行一个小程序,我不会想着以管理员的身份来运行它,我能访问就行。你对人们能够做的事情限制越多,你的机器就将越安全。 ### 简单的 Linux 安全提示 #5 **小心你的日志记录。** 看看它们,认真地,小心你的日志记录。六个月前,我们遇到一个问题。我们的一个顾客从来不去看日志记录,尽管他们已经拥有了很久、很久的日志记录。假如他们曾经看过日志记录,他们就会发现他们的机器早就已经被入侵了,并且他们的整个网络都是对外开放的。我在家里处理的这个问题。每天早上起来,我都有一个习惯,我会检查我的 email,我会浏览我的日志记录。这仅会花费我 15 分钟,但是它却能告诉我很多关于什么正在发生的信息。 就在这个早上,机房里的三台电脑死机了,我不得不去重启它们。我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但是我可以从日志记录里面查出什么出了问题。它们是实验室的机器,我并不在意它们,但是有人会在意。 通过 Syslog、Splunk 或者任何其他日志整合工具将你的日志进行集中是极佳的选择。这比将日志保存在本地要好。我最喜欢做是事情就是修改你的日志记录让你不知道我曾经入侵过你的电脑。如果我能这么做,你将不会有任何线索。对我来说,修改集中的日志记录比修改本地的日志更难。 它们就像你的很重要的人,送给它们鲜花——磁盘空间。确保你有足够的磁盘空间用来记录日志。由于磁盘满而变成只读的文件系统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还需要知道什么是不正常的。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从长远来看,这将使你日后受益匪浅。你应该知道什么正在进行和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些异常。确保你知道那。 在[第三篇也是最后的一篇文章](https://www.linux.com/news/webinar/2017/how-keep-hackers-out-your-linux-machine-part-3-your-questions-answered)里,我将就这次研讨会中问到的一些比较好的安全问题进行回答。[现在开始看这个完整的免费的网络点播研讨会](http://bit.ly/2j89ISJ)吧。 Mike Guthrie 就职于能源部,主要做红队交战和渗透测试。 --- via: <https://www.linux.com/news/webinar/2017/how-keep-hackers-out-your-linux-machine-part-2-three-more-easy-security-tips> 作者:[MIKE GUTHRIE](https://www.linux.com/users/anch) 译者:[zhousiyu325](https://github.com/zhousiyu325)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FTPS(基于 SSL 的FTP)与 SFTP(SSH 文件传输协议)对比
Techmixer.com
http://www.techmixer.com/ftps-sftp/
SFTP 和 FTPS 都提供高级别文件传输安全保护,通过强大的算法(如 AES 和 Triple DES)来加密传输的数据。 但是 SFTP 和 FTPS 之间最显着的区别是如何验证和管理连接。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6/185327duo2meczee4erguc.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6/185327duo2meczee4erguc.jpg
true
false
true
Yuan0302
false
[ "SSH", "SFTP", "FTPS", "FTP" ]
技术
{ "viewnum": 15507, "commentnum": 1,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220.209.8.29", "message": "谢谢Linux中国", "username": "来自日本的 Chrome 76.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9-08-12T09:54:00" } ]
[]
SFTP 和 FTPS 都提供高级别文件传输安全保护,通过强大的算法(如 AES 和 Triple DES)来加密传输的数据。 但是 SFTP 和 FTPS 之间最显着的区别是如何验证和管理连接。
2017-03-26T18:48:00
2017-03-26T18:48:00
8,339
/article-8339-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6/185327duo2meczee4erguc.jpg) <ruby> SSH 文件传输协议 <rt> SSH File transfer protocol </rt></ruby>(SFTP)也称为<ruby> 通过安全套接层的文件传输协议 <rt> File Transfer protocol via Secure Socket Layer </rt></ruby>, 以及 FTPS 都是最常见的安全 FTP 通信技术,用于通过 TCP 协议将计算机文件从一个主机传输到另一个主机。SFTP 和 FTPS 都提供高级别文件传输安全保护,通过强大的算法(如 AES 和 Triple DES)来加密传输的数据。 但是 SFTP 和 FTPS 之间最显着的区别是如何验证和管理连接。 ### FTPS FTPS 是使用安全套接层(SSL)证书的 FTP 安全技术。整个安全 FTP 连接使用用户 ID、密码和 SSL 证书进行身份验证。一旦建立 FTPS 连接,[FTP 客户端软件](http://www.techmixer.com/free-ftp-file-transfer-protocol-softwares/)将检查目标 [FTP 服务器](http://www.techmixer.com/free-ftp-server-best-windows-ftp-server-download/)证书是否可信的。 如果证书由已知的证书颁发机构(CA)签发,或者证书由您的合作伙伴自己签发,并且您的信任密钥存储区中有其公开证书的副本,则 SSL 证书将被视为受信任的证书。FTPS 所有的用户名和密码信息将通过安全的 FTP 连接加密。 以下是 FTPS 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 * 通信可以被人们读取和理解 * 提供服务器到服务器文件传输的服务 * SSL/TLS 具有良好的身份验证机制(X.509 证书功能) * FTP 和 SSL 支持内置于许多互联网通信框架中 缺点: * 没有统一的目录列表格式 * 需要辅助数据通道(DATA),这使得难以通过防火墙使用 * 没有定义文件名字符集(编码)的标准 * 并非所有 FTP 服务器都支持 SSL/TLS * 没有获取和更改文件或目录属性的标准方式 ### SFTP SFTP 或 SSH 文件传输协议是另一种安全的安全文件传输协议,设计为 SSH 扩展以提供文件传输功能,因此它通常仅使用 SSH 端口用于数据传输和控制。当 [FTP 客户端](http://www.techmixer.com/best-free-mac-ftp-client-connect-ftp-server/)软件连接到 SFTP 服务器时,它会将公钥传输到服务器进行认证。如果密钥匹配,提供任何用户/密码,身份验证就会成功。 以下是 SFTP 优点和缺点: 优点: * 只有一个连接(不需要 DATA 连接)。 * FTP 连接始终保持安全 * FTP 目录列表是一致的和机器可读的 * FTP 协议包括操作权限和属性操作,文件锁定和更多的功能。 缺点: * 通信是二进制的,不能“按原样”记录下来用于人类阅读, * SSH 密钥更难以管理和验证。 * 这些标准定义了某些可选或推荐的选项,这会导致不同供应商的不同软件之间存在某些兼容性问题。 * 没有服务器到服务器的复制和递归目录删除操作 * 在 VCL 和 .NET 框架中没有内置的 SSH/SFTP 支持。 ### 对比 大多数 FTP 服务器软件这两种安全 FTP 技术都支持,以及强大的身份验证选项。 但 SFTP 显然是赢家,因为它适合防火墙。SFTP 只需要通过防火墙打开一个端口(默认为 22)。此端口将用于所有 SFTP 通信,包括初始认证、发出的任何命令以及传输的任何数据。 FTPS 通过严格安全的防火墙相对难以实现,因为 FTPS 使用多个网络端口号。每次进行文件传输请求(get,put)或目录列表请求时,需要打开另一个端口号。因此,必须在您的防火墙中打开一系列端口以允许 FTPS 连接,这可能是您的网络的安全风险。 支持 FTPS 和 SFTP 的 FTP 服务器软件: 1. [Cerberus FTP 服务器](http://www.cerberusftp.com/) 2. [FileZilla - 最著名的免费 FTP 和 FTPS 服务器软件](http://www.techmixer.com/free-ftp-server-best-windows-ftp-server-download/) 3. [Serv-U FTP 服务器](http://www.serv-u.com/) --- via: <http://www.techmixer.com/ftps-sftp/> 作者:[Techmixer.com](http://www.techmixer.com/) 译者:[Yuan0302](https://github.com/Yuan0302)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Linux Deepin :一个拥有独特风格的发行版
sumit rohankar
http://www.techphylum.com/2014/08/linux-deepin-distro-with-unique-style.html
编者注:本文原文完成于 2014 年,现在的深度 Linux 发行版已经在此基础上获得更多改进,翻译分享此文是为了让大家看看国外的开源社区对一款来自中国的发行版是如何看的。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6/190929iylfvl15bkeslazh.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6/190929iylfvl15bkeslazh.jpg
true
false
true
Chao-zhi
false
[ "发行版", "深度" ]
观点
{ "viewnum": 15379, "commentnum": 19,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4.146.33.234", "message": "国产linux desktop能做得这么好很,能不支持吗,赞。",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Chrome 56.0|Mac 10.11 用户", "date": "2017-03-26T20:44:10" }, { "postip": "123.118.215.158", "message": "如果能上QQ就更赞了",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Sina Weibo 7.2|Android 4.3 用户", "date": "2017-03-26T22:27:43" }, { "postip": "58.19.87.152", "message": "不是如果哦,是真能。", "username": "来自湖北鄂州的 Sina Weibo 7.3|iOS 10.2 用户", "date": "2017-03-26T22:45:48" }, { "postip": "61.51.130.71", "message": "强烈支持deepin!希望越做越好!", "username": "baby-blue__ [Firefox 52.0|GNU/Linux]", "date": "2017-03-27T02:39:29" }, { "postip": "124.163.214.86", "message": "不能使用屏幕旋转,主要是无法记忆,每次启动就的重新设置,人都快崩溃了!<br />\r\n改Ubuntu-Gnome了!伤不起!", "username": "来自山西忻州的 Firefox 52.0|Ubuntu 用户", "date": "2017-03-27T08:28:06" }, { "postip": "116.114.29.210", "message": "现在就已经能上qq了", "username": "来自内蒙古呼和浩特的 QQ Browser 9.5|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3-27T09:49:25" }, { "postip": "39.109.124.40", "message": "自己的笔记本一直在用,非常赞", "username": "来自香港的 Chrome 56.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3-27T09:53:36" }, { "postip": "182.149.159.23", "message": "wine方式跑QQ这些软件,因为是腾讯不支持linux QQ也不允许别人开发linux版本的QQ",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49.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3-27T10:44:04" }, { "postip": "1.180.212.92", "message": "Deepin剩下的就是打磨了,对细节和性能的打磨,衷心祝愿deepin越来越好。", "username": "来自内蒙古的 Chrome 50.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3-27T10:54:32" }, { "postip": "124.65.50.166", "message": "感觉越好用,越漂亮,就越不像Linux了。算了,还是用ssh连接使用吧", "username": "decadent_prince [Firefox 52.0|Windows 7]", "date": "2017-03-28T15:12:00" }, { "postip": "116.231.118.237", "message": "而且Deepin的QQ都支持视频聊天了。",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Chrome 56.0|Mac 10.12 用户", "date": "2017-03-29T14:22:37" }, { "postip": "36.40.38.106", "message": "基本属于定制版本,反正比优麒麟强", "username": "浪迹拉萨 [Chrome 57.0|GNU/Linux]", "date": "2017-03-31T21:40:33" }, { "postip": "222.210.108.99", "message": "你的意思是linux只能字符界面嘛?凭什么",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7.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4-01T14:52:34" }, { "postip": "111.43.240.221", "message": "我这redhat白买了。。。", "username": "Ghjoker [Firefox 45.0|GNU/Linux]", "date": "2017-04-01T18:48:08" }, { "postip": "115.132.93.49", "message": "能相同吗?<br />\r\n真买 RHEL, 它是有 24小时企业级服务支持的", "username": "yomun [Chrome 57.0|GNU/Linux]", "date": "2017-04-01T18:58:53" }, { "postip": "111.43.240.221", "message": "不不不,,我只买了个安装盘,,没钱激活,,现在用的是没激活的redhat 7.3", "username": "Ghjoker [Firefox 45.0|GNU/Linux]", "date": "2017-04-01T19:08:09" }, { "postip": "111.43.240.221", "message": "哎呀,,是你啊,,之前你回答过我的帖子的。。。。哦吼吼吼", "username": "Ghjoker [Firefox 45.0|GNU/Linux]", "date": "2017-04-01T19:11:09" }, { "postip": "106.35.126.96", "message": "挺喜欢deepin的,日常系统肯定不错", "username": "paper318 [Chrome Mobile 56.0|Android 6.0]", "date": "2017-04-02T06:45:27" }, { "postip": "223.152.235.200", "message": "安装盘5块钱吧,不算亏", "username": "来自湖南的 Firefox 6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9-04-18T16:17:48" } ]
[]
编者注:本文原文完成于 2014 年,现在的深度 Linux 发行版已经在此基础上获得更多改进,翻译分享此文是为了让大家看看国外的开源社区对一款来自中国的发行版是如何看的。
2017-03-26T19:14:41
2017-03-26T19:14:41
8,340
/article-8340-1.html
**编者注:本文原文完成于 2014 年,现在的深度 Linux 发行版已经在此基础上获得更多改进,翻译分享此文是为了让大家看看国外的开源社区对一款来自中国的发行版是如何看的。** 这是本系列的第六篇 **Linux Deepin。**这个发行版真的是非常有意思,它有着许多吸引眼球的地方。许许多多的发行版,它们仅仅将已有的应用放入它的应用市场中,使得它们的应用市场十分冷清。但是 Deepin 却将一切变得不同,虽然这个发行版是基于 Debian 的,但是它提供了属它自己的桌面环境。只有很少的发行版能够将它自己创造的软件做得很好。上次我们曾经提到了 **Elementary OS** 有着自己的 Pantheon 桌面环境。让我们来看看 Deepin 做得怎么样。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6/190929iylfvl15bkeslazh.jpg) 首先,在你登录你的账户后,你会在你设计良好的桌面上看到一个欢迎界面和一个精美的 Dock。这个 Dock 是可定制的,根据你放到上面的软件,它可以有着各种特效。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6/190959vverpjravepukkjv.jpg) 可以看到 Dock 上有着一个启动器图标,但是还有一个办法可以打开启动器,就是将指针移动到左上角。启动器界面优雅,并且可以分类浏览。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6/191152ssh6hih5rh5g7hhm.jpg) 你可以做上面的截图中看到,启动器中的应用被分类得井井有条。还有一个好的地方是当你用鼠标点击到左下角,所有桌面上的应用将会最小化。再次点击则会回复原样。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6/191219zm1s2b1t1sbsc76b.jpg) 如果你点击右下角,它将会滑出控制中心。这里可以更改所有电脑上的设置。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6/191339bhz5hts511v131oh.jpg) 你可以看到截屏中的控制中心,设计得非常棒而且也是分类得井井有条,你可以在这里设置所有电脑上的项目。甚至可以自定义你的启动界面的壁纸。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6/191355uqv4ovz7q4pypviy.jpg) Deepin 有一个自己的应用市场。你可以在这里找到绝大多数软件,并且它们很容易安装。应用市场也被设计得很好,分类齐全易于导航。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6/191412kkfcxxuu0k0fciai.jpg) 另一个亮点是 Deepin 的游戏。它提供许多免费的可联网玩耍的游戏,它们非常的有意思可以很好的用于消磨时光。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6/191432lq188qbz1i1uh4qb.jpg) Deepin 也提供一个好用的音乐播放软件,它有着网络电台点播功能。如果你本地没有音乐你也不用害怕,你可以调到网络电台模式来享受音乐。 总的来说,Deepin 知道如何让用户享受它的产品。就像它们的座右铭那样:“要做,就做出风格”。它们提供的支持服务也非常棒。尽管是个中国的发行版,但是英语支持得也很好,不用担心语言问题。它的安装镜像大约 1.5 GB。你的访问它们的**[官网](http://www.linuxdeepin.com/index.en.html)**来获得更多信息或者下载。我们非常的推荐你试试这个发行版。 这就是本篇 **Linux 发行版介绍**的全部内容了,我们将会继续介绍其它的发行版。下次再见! --- via: <http://www.techphylum.com/2014/08/linux-deepin-distro-with-unique-style.html> 作者:[sumit rohankar](https://plus.google.com/112160169713374382262) 译者:[Chao-zhi](https://github.com/Chao-zh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为什么(大多数)高级语言运行效率较慢
Sebastian Sylvan
https://www.sebastiansylvan.com/post/why-most-high-level-languages-are-slow
大部分高级语言运行效率较慢的原因通常有两点:没有很好的利用缓存;垃圾回收机制性能消耗高。但事实上,这两个原因可以归因于:高级语言强烈地鼓励编程人员分配很多的内存。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7/092712e44ioa9z4g1k90z7.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7/092712e44ioa9z4g1k90z7.jpg
true
false
true
kenxx
false
[ "编程语言" ]
观点
{ "viewnum": 10566, "commentnum": 8,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75.0.161.77", "message": "OO对象模型本身就对缓存不友好,再怎么优化也不可能到很理想的程度。另,openjdk的默认JVM,Hotspot实际性能比微软的CLR强不少。jit本身可以应用的优化也比静态编译可以应用的优化灵活多了,比如很简单就可以做到基于逃逸分析的动态寄存器分配和栈上对象分配,还有暂时静态编译做不到的跨库inline,以至于一些运算密集场景下真的可以出现Java跑得比c++快,,,一部分c#程序员是真浅薄。", "username": "来自湖南长沙的 QQ Browser 9.5|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3-27T18:02:02" }, { "postip": "112.64.37.109", "message": "错字:~~整形值~~,**整型值**",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Firefox 52.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3-27T18:11:25" }, { "postip": "123.118.176.218", "message": "汗", "username": "linux [Chrome 56.0|Mac 10.11]", "date": "2017-03-27T22:51:28" }, { "postip": "117.151.53.45", "message": "然后就用C#和Java代表(大多数)高级语言了", "username": "来自湖北的 Chrome 56.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3-29T12:39:28" }, { "postip": "117.151.53.45", "message": "其实也还行,其他的脚本语言只会更慢", "username": "来自湖北的 Chrome 56.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3-29T12:48:26" }, { "postip": "152.62.44.203", "message": "某些情况下是可能的,但理论上Java不可能比C/C++快,除非设计有问题。", "username": "来自美国的 Firefox 52.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3-31T16:23:32" }, { "postip": "116.228.53.168", "message": "内存很便宜,时间很贵。",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Chrome 56.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4-01T10:03:02" }, { "postip": "113.87.180.251", "message": "感谢更正", "username": "kenx [Chrome 57.0|Windows 10]", "date": "2017-04-14T11:15:52" } ]
[]
大部分高级语言运行效率较慢的原因通常有两点:没有很好的利用缓存;垃圾回收机制性能消耗高。但事实上,这两个原因可以归因于:高级语言强烈地鼓励编程人员分配很多的内存。
2017-03-27T09:27:00
2017-03-27T09:27:00
8,341
/article-8341-1.html
在近一两个月中,我多次的和线上线下的朋友讨论了这个话题,所以我干脆直接把它写在博客中,以便以后查阅。 大部分高级语言运行效率较慢的原因通常有两点: 1. 没有很好的利用缓存; 2. 垃圾回收机制性能消耗高。 但事实上,这两个原因可以归因于:高级语言强烈地鼓励编程人员分配很多的内存。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7/092712e44ioa9z4g1k90z7.jpg) 首先,下文内容主要讨论客户端应用。如果你的程序有 99.9% 的时间都在等待网络 I/O,那么这很可能不是拖慢语言运行效率的原因——优先考虑的问题当然是优化网络。在本文中,我们主要讨论程序在本地执行的速度。 我将选用 C# 语言作为本文的参考语言,其原因有二:首先它是我常用的高级语言;其次如果我使用 Java 语言,许多使用 C# 的朋友会告诉我 C# 不会有这些问题,因为它有值类型(但这是错误的)。 接下来我将会讨论,出于编程习惯编写的代码、使用<ruby> 普遍编程方法 <rp> ( </rp> <rt> with the grain </rt> <rp> ) </rp></ruby>的代码或使用库或教程中提到的常用代码来编写程序时会发生什么。我对那些使用难搞的办法来解决语言自身毛病以“证明”语言没毛病这事没兴趣,当然你可以和语言抗争来避免它的毛病,但这并不能说明语言本身是没有问题的。 ### 回顾缓存消耗问题 首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合理使用缓存的重要性。下图是基于在 Haswell 架构下内存延迟对 CPU 影响的 [数据](http://www.7-cpu.com/cpu/Haswell.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7/092724ibb7mmmpypxsbbsm.png) 针对这款 CPU 读取内存的延迟,CPU 需要消耗近 230 个运算周期从内存读取数据,同时需要消耗 4 个运算周期来读取 L1 缓冲区。因此错误的去使用缓存可导致运行速度拖慢近 50 倍。还好这并不是最糟糕的——在现代 CPU 中它们能同时地做多种操作,所以当你加载 L1 缓冲区内容的同时这个内容已经进入到了寄存器,因此数据从 L1 缓冲区加载这个过程的性能消耗就被部分或完整的掩盖了起来。 撇开选择合理的算法不谈,不夸张地讲,在性能优化中你要考虑的最主要因素其实是缓存未命中。当你能够有效的访问一个数据时候,你才需要考虑优化你的每个具体的操作。与缓存未命中的问题相比,那些次要的低效问题对运行速度并没有什么过多的影响。 这对于编程语言的设计者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你都*不必*去编写一个最高效的编译器,你可以完全摆脱一些额外的开销(比如:数组边界检查),你只需要专注怎么设计语言能高效地编写代码来访问数据,而不用担心与 C 语言代码比较运行速度。 ### 为什么 C# 存在缓存未命中问题 坦率地讲 C# 在设计时就没打算在现代缓存中实现高效运行。我又一次提到程序语言设计的局限性以及其带给程序员无法编写高效的代码的“压力”。大部分的理论上的解决方法其实都非常的不便,这里我说的是那些编程语言“希望”你这样编写的惯用写法。 C# 最基本的问题是对<ruby> 基础值类型 <rp> ( </rp> <rt> value-based </rt> <rp> ) </rp></ruby>低下的支持性。其大部分的数据结构都是“内置”在语言内定义的(例如:栈,或其他内置对象)。但这些具有帮助性的内置结构体有一些大问题,以至于更像是创可贴而不是解决方案。 * 你得把自己定义的结构体类型在最先声明——这意味着你如果需要用到这个类型作为堆分配,那么所有的结构体都会被堆分配。你也可以使用一些类包装器来打包你的结构体和其中的成员变量,但这十分的痛苦。如果类和结构体可以相同的方式声明,并且可根据具体情况来使用,这将是更好的。当数据可以作为值地存储在自定义的栈中,当这个数据需要被堆分配时你就可以将其定义为一个对象,比如 C++ 就是这样工作的。因为只有少数的内容需要被堆分配,所以我们不鼓励所有的内容都被定义为对象类型。 * *引用* 值被苛刻的限制。你可以将一个引用值传给函数,但只能这样。你不能直接引用 `List<int>` 中的元素,你必须先把所有的引用和索引全部存储下来。你不能直接取得指向栈、对象中的变量(或其他变量)的指针。你只能把它们复制一份,除了将它们传给一个函数(使用引用的方式)。当然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类型安全是一个先驱条件,灵活的引用变量和保证类型安全这两项要同时支持太难了(虽然不是不可能)。这些限制背后的理念并不能改变限制存在的事实。 * [固定大小的缓冲区](https://msdn.microsoft.com/en-us/library/vstudio/zycewsya(v=vs.100).aspx) 不支持自定义类型,而且还必须使用 `unsafe` 关键字。 * 有限的“数组切片”功能。虽然有提供 `ArraySegment` 类,但并没有人会使用它,这意味着如果只需要传递数组的一部分,你必须去创建一个 `IEnumerable` 对象,也就意味着要分配大小(包装)。就算接口接受 `ArraySegment` 对象作为参数,也是不够的——你只能用普通数组,而不能用 `List<T>`,也不能用 [栈数组](https://msdn.microsoft.com/en-us/library/vstudio/cx9s2sy4(v=vs.100).aspx) 等等。 最重要的是,除了非常简单的情况之外,C# 非常惯用堆分配。如果所有的数据都被堆分配,这意味着被访问时会造成缓存未命中(从你无法决定对象是如何在堆中存储开始)。所以当 C++ 程序面临着如何有效的组织数据在缓存中的存储这个挑战时,C# 则鼓励程序员去将数据分开地存放在一个个堆分配空间中。这就意味着程序员无法控制数据存储方式了,也开始产生不必要的缓存未命中问题,而导致性能急速的下降。[C# 已经支持原生编译](https://msdn.microsoft.com/en-us/vstudio/dotnetnative.aspx) 也不会提升太多性能——毕竟在内存不足的情况下,提高代码质量本就杯水车薪。 再加上存储是有开销的。在 64 位的机器上每个地址值占 8 位内存,而每次分配都会有存储元数据而产生的开销。与存储着少量大数据(以固定偏移的方式存储在其中)的堆相比,存储着大量小数据的堆(并且其中的数据到处都被引用)会产生更多的内存开销。尽管你可能不怎么关心内存怎么用,但事实上就是那些头部内容和地址信息导致堆变得臃肿,也就是在浪费缓存了,所以也造成了更多的缓存未命中,降低了代码性能。 当然有些时候也是有办法的,比如你可以使用一个很大的 `List<T>` 来构造数据池以存储分配你需要的数据和自己的结构体。这样你就可以方便的遍历或者批量更新你的数据池中的数据了。但这也会很混乱,因为无论你在哪要引用什么对象都要先能引用这个池,然后每次引用都需要做数组索引。从上文可以得出,在 C# 中做类似这样的处理的痛感比在 C++ 中做来的更痛,因为 C# 在设计时就是这样。此外,通过这种方式来访问池中的单个对象比直接将这个对象分配到内存来访问更加的昂贵——前者你得先访问池(这是个类)的地址,这意味着可能产生 *2* 次缓存未命中。你还可以通过复制 `List<T>` 的结构形式来避免更多的缓存未命中问题,但这就更难搞了。我就写过很多类似的代码,自然这样的代码只会水平很低而且容易出错。 最后,我想说我指出的问题不仅是那些“热门”的代码。惯用手段编写的 C# 代码倾向于几乎所有地方都用类和引用。意思就是在你的代码中会频率均匀地随机出现数百次的运算周期损耗,使得操作的损耗似乎降低了。这虽然也可以被找出来,但你优化了这问题后,这还是一个 [均匀变慢](http://c2.com/cgi/wiki?UniformlySlowCode) 的程序。 ### 垃圾回收 在读下文之前我会假设你已经知道为什么在许多用例中垃圾回收是影响性能问题的重要原因。播放动画时总是随机的暂停通常都是大家都不能接受的吧。我会继续解释为什么设计语言时还加剧了这个问题。 因为 C# 在处理变量上的一些局限性,它强烈不建议你去使用大内存块分配来存储很多里面是内置对象的变量(可能存在栈中),这就使得你必须使用很多分配在堆中的小型类对象。说白了就是内存分配越多会导致花在垃圾回收上的时间就越多。 有些测评说 C# 或者 Java 是怎么在一些特定的例子中打败 C++ 的,其实是因为内存分配器都基于一种吞吐还算不错的垃圾回收机制(廉价的分配,允许统一的释放分配)。然而,这些测试场景都太特殊了。想要使 C# 的程序的内存分配率变得和那些非常普通的 C++ 程序都能达到的一样就必须要耗费更大的精力来编写它,所以这种比较就像是拿一个高度优化的管理程序和一个最简单原生的程序相比较一样。当你花同样的精力来写一个 C++ 程序时,肯定比你用 C# 来写性能好的多。 我还是相信你可以写出一套适用于高性能低延迟的应用的垃圾回收机制的(比如维护一个增量的垃圾回收,每次消耗固定的时间来做回收),但这还是不够的,大部分的高级语言在设计时就没考虑程序启动时就会产生大量的垃圾,这将会是最大的问题。当你就像写 C 一样习惯的去少去在 C# 分配内存,垃圾回收在高性能应用中可能就不会暴露出很多的问题了。而就算你 *真的* 去实现了一个增量垃圾回收机制,这意味着你还可能需要为其做一个写屏障——这就相当于又消耗了一些性能了。 看看 `.Net` 库里那些基本类,内存分配几乎无处不在!我数了下,在 [.Net 核心框架](https://github.com/dotnet/corefx) 中公共类比结构体的数量多出 19 倍之多,为了使用它们,你就得把这些东西全都弄到内存中去。就算是 `.Net` 框架的创造者们也无法抵抗设计语言时的警告啊!我都不知道怎么去统计了,使用基础类库时,你会很快意识到这不仅仅是值或对象的选择问题了,就算如此也还是 *伴随* 着超级多的内存分配。这一切都让你觉得分配内存好像很容易一样,其实怎么可能呢,没有内存分配你连一个整型值都没法输出!不说这个,就算你使用预分配的 `StringBuilder`,你要是不用标准库来分配内存,也还不是连个整型都存不住。你要这么问我那就挺蠢的了。 当然还不仅仅是标准库,其他的 C# 库也一样。就算是 `Unity`(一个 *游戏引擎*,可能能更多的关心平均性能问题)也会有一些全局返回已分配对象(或数组)的接口,或者强制调用时先将其分配内存再使用。举个例子,在一个 `GameObject` 中要使用 `GetComponents` 来调用一个数组,`Unity` 会强制地分配一个数组以便调用。就此而言,其实有许多的接口可以采用,但他们不选择,而去走常规路线来直接使用内存分配。写 `Unity` 的同胞们写的一手“好 C#”呀,但就是不那么高性能罢了。 ### 结语 如果你在设计一门新的语言,拜托你可以考虑一下我提到的那些性能问题。在你创造出一款“足够聪明的编译器”之后这些都不是什么难题了。当然,没有垃圾回收器就要求类型安全很难。当然,没有一个规范的数据表示就创造一个垃圾回收器很难。当然,出现指向随机值的指针时难以去推出其作用域规则。当然,还有大把大把的问题摆在那里,然而解决了这些所有的问题,设计出来的语言就会是我们想的那样吗?那为什么这么多主要的语言都是在那些六十年代就已经被设计出的语言的基础上迭代的呢? 尽管你不能修复这些问题,但也许你可以尽可能的靠近?或者可以使用域类型(比如 `Rust` 语言)去保证其类型安全。或者也许可以考虑直接放弃“类型安全成本”去使用更多的运行时检查(如果这不会造成更多的缓存未命中的话,这其实没什么所谓。其实 C# 也有类似的东西,叫协变式数组,严格上讲是违背系统数据类型的,会导致一些运行时异常)。 如果你想在高性能场景中替代 C++,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考虑数据的存放布局和存储方式。 --- 作者简介: 我叫 Sebastian Sylvan。我来自瑞典,目前居住在西雅图。我在微软工作,研究全息透镜。诚然我的观点仅代表本人,与微软公司无关。 我的博客以图像、编程语言、性能等内容为主。联系我请点击我的 Twitter 或 E-mail。 --- via: <https://www.sebastiansylvan.com/post/why-most-high-level-languages-are-slow> 作者:[Sebastian Sylvan](https://www.sebastiansylvan.com/about/) 译者:[kenxx](https://github.com/kenxx)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漫画赏析: Vi 还是不 Vi,这是个问题
Daniel Stori
http://turnoff.us/geek/to-vi-or-not-to-vi/
上图展示了一个小伙子在有人注视自己工作的时候,使用 Vi 来编辑配置文件,装了一波十三。然后,在人离开后有赶紧拿起趁手的 Sublime 来使用。可能这幅漫画也是很多人的真实写照吧。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7/101155bsuiini4vjis4zt4.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7/101155bsuiini4vjis4zt4.png.large.jpg
false
false
true
GHLandy
false
[ "漫画" ]
极客漫画
{ "viewnum": 12276, "commentnum": 18,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5.132.93.49", "message": "VIM 不难用, <br />\r\n但要专业, 需要记很多它的指令.", "username": "yomun [Chrome 57.0|GNU/Linux]", "date": "2017-03-27T11:04:37" }, { "postip": "112.64.53.136", "message": "emacs,其实更有逼格",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Chrome 54.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3-27T11:12:17" }, { "postip": "221.3.36.20", "message": "我都用 /ssh:root@ip#port", "username": "来自山东青岛的 Firefox 53.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3-27T13:45:44" }, { "postip": "42.122.22.228", "message": "这么说会引发圣战的", "username": "来自天津的 Firefox 52.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3-27T15:16:52" }, { "postip": "113.204.149.2", "message": "我也是文本模式下用vim,GUI模式下用atom", "username": "来自重庆的 Chrome 57.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3-27T16:24:44" }, { "postip": "221.203.162.50", "message": "vi+gedit, vi更多是ssh用. 轻量级的挺好.", "username": "只三言两语 [Firefox 52.0|Ubuntu]", "date": "2017-03-27T16:39:57" }, { "postip": "183.94.115.124", "message": "都没人提到 gvim ??", "username": "来自湖北武汉的 Sina Weibo 7.3|Android 5.1 用户", "date": "2017-03-27T21:52:37" }, { "postip": "61.52.140.49", "message": "第一sublime3,虽然有很多不足。二是notepad++,也挺喜欢,最后是vim", "username": "来自河南郑州的 Chrome Mobile 40.0|Android 5.1 用户", "date": "2017-03-27T21:53:38" }, { "postip": "124.65.50.166", "message": "Linux下文本编辑以及配置更改啥的,基本使用VIM,如果涉及到项目开发,还是习惯使用大型IDE。哈哈", "username": "decadent_prince [Firefox 52.0|Windows 7]", "date": "2017-03-28T15:08:50" }, { "postip": "120.236.162.192", "message": "单纯去记不一定有效,关键还是多敲多用,能用键盘解决的问题,就不用鼠标", "username": "来自广东的 Firefox 52.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3-29T08:29:04" }, { "postip": "116.237.41.55", "message": "Vim + GVim <br />\r\n喜欢敲击键盘的酣畅凌厉", "username": "ZengYi [Firefox 52.0|Ubuntu]", "date": "2017-03-29T21:15:37" }, { "postip": "117.151.47.23", "message": "工具这种东西完全凭个人习惯,用的顺手才是硬道理", "username": "来自湖北的 Chrome 57.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3-29T23:22:14" }, { "postip": "113.87.181.76", "message": "一直用vim开发好几年了, 基于这个改变的。 github.com/hfuCN/vimrc", "username": "来自广东深圳的 Chrome 57.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3-30T13:47:35" }, { "postip": "123.145.23.173", "message": "vi 自带就有 那就用他咯", "username": "来自重庆的 Chrome 59.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4-01T10:03:31" }, { "postip": "115.236.167.156", "message": "这个漫画就是引战的……切", "username": "来自浙江杭州的 Firefox 52.0|Ubuntu 用户", "date": "2017-04-03T16:33:12" }, { "postip": "61.133.215.190", "message": "试过atom,试过lt,转了一圈,我还是用回vim了,用不惯<br />\r\n<br />\r\n我一直不知道,觉得用vi就是装13,这个梗是怎么来的?", "username": "来自宁夏银川的 Chrome 59.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8-02T17:21:44" }, { "postip": "61.133.215.190", "message": "看了下你的git,不错<br />\r\n<br />\r\n你这是用vim7的吧", "username": "来自宁夏银川的 Chrome 59.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8-02T17:25:36" }, { "postip": "117.100.172.122", "message": "一群文本编辑器争什么。。。", "username": "来自117.100.172.122的 Chrome 59.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8-04T22:47:53" } ]
[]
上图展示了一个小伙子在有人注视自己工作的时候,使用 Vi 来编辑配置文件,装了一波十三。然后,在人离开后有赶紧拿起趁手的 Sublime 来使用。可能这幅漫画也是很多人的真实写照吧。
2017-03-27T10:11:00
2017-03-27T10:11:00
8,342
/article-8342-1.html
LCTT/comic 组成立之前,已有几篇 turnoff.us 漫画发布于 Linux.中国。随着之前的“[消沉的程序员](/article-8318-1.html)”系列漫画的汉化完成,LCTT/comic 翻译仓库也随之建立完成。 那么,本期是 GHLandy 给大家带来的 turnoff.us 上 “<ruby> Vi 还是不 Vi,这是个问题 <rp> ( </rp> <rt> to vi or not to vi </rt> <rp> ) </rp></ruby>” 的汉化版漫画。如下: ![to-vi-or-not-to-vi](/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7/101155bsuiini4vjis4zt4.png) 上图展示了一个小伙子在有人注视自己工作的时候,使用 Vi 来编辑配置文件,装了一波十三。然后,在人离开后有赶紧拿起趁手的 Sublime 来使用。可能这幅漫画也是很多人的真实写照吧。 相信大家都有各自喜爱的文本编辑器,或者说是开发环境吧。就 GHLandy 本人,也就在文本模式下使用 Vim,然后 GUI 模式使用 Atom 和 notepad++。那么,各位小伙伴,你们各自使用的什么编辑器呢。 感觉这幅漫画要引发激烈争论,快来畅所欲言吧! --- via: <http://turnoff.us/geek/to-vi-or-not-to-vi/> 作者:[Daniel Stori](https://turnoff.us/about/) 译者:[GHLandy](https://github.com/GHLandy)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如何在 Linux 桌面上使用 Gifine 录制 GIF 动画?
Ansh
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record-screen-to-animated-gif-on-linux/
如果你正在寻找了这样一个可以记录桌面上部分区域的工具,并且它可以自动把录屏转化成 GIF 动画; 现在,本教程会介绍一个 Linux 命令行工具来实现你的需求。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7/104514ewtobwpxtgsot0yo.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7/104514ewtobwpxtgsot0yo.jpg
true
false
true
vim-kakali
false
[ "动画", "录屏", "Gifine" ]
桌面应用
{ "viewnum": 7840, "commentnum": 2,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75.159.124.31", "message": "个人觉得Peek会更好用些啊。。。", "username": "来自香港香港科技大学的 Firefox 52.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3-27T12:36:51" }, { "postip": "123.120.71.152", "message": "sudo apt install vokoscreen<br />\r\n<br />\r\n可以录制MKV/AVI/GIF",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Chrome 58.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5-05T00:07:39" } ]
[]
如果你正在寻找了这样一个可以记录桌面上部分区域的工具,并且它可以自动把录屏转化成 GIF 动画; 现在,本教程会介绍一个 Linux 命令行工具来实现你的需求。
2017-03-27T10:45:44
2017-03-27T10:45:44
8,343
/article-8343-1.html
不用我说,你也知道 GIF 动画在过去几年发展迅速。人们经常在线上文字交流时使用动画增添趣味,同时这些动画在很多其他地方也显得非常有用。 在技术领域使用动画能够很快的描述出现的问题或者返回的错误。它也能很好的展现出一个软件应用产品的特性。你可以在进行线上座谈会或者在进行公司展示时使用 GIF 动画,当然,你可以在更多的地方用到它。 现在,假设你的电脑桌面上打开了多个应用程序,或者无论出于什么目的,你想制作一个 GIF 动画来记录桌面上一个应用程序窗口的操作过程。你应该怎么做呢?显然,你需要一个工具来完成这件事。 如果你正在寻找了这样一个可以记录桌面上部分区域的工具,并且它可以自动把录屏转化成 GIF 动画; 现在,本教程会介绍一个 Linux 命令行工具来实现你的需求。 开始之前,你必须知道在本教程中所有的例子都是在 Ubuntu 14.04 上测试过的,它的 Bash 版本是 4.3.11(1) 。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7/104514ewtobwpxtgsot0yo.jpg) ### Gifine 这个工具的主页是 [Gifine](https://github.com/leafo/gifine) 。它基于 GTK 工具包,是用 MoonScript 使用 lgi 库编写的。Gifine 不仅能够录屏、创建动画或视频,而且能够用它来把几个小型动画或视频拼接在一起。 引述这个工具的开发者的话:“你可以加载一个视频帧的目录或者选择一个桌面的区域进行录屏。你加载了一些视频帧后,可以连续查看它们,并裁剪掉不需要的部分。最终完成录屏后可以导出为 gif 或者 mp4 文件。” ### Gifine 下载/安装/配置 在指引你下载和安装 Gifine 之前,应该指出安装这个工具时需要安装的依赖包。 首先需要安装的依赖包是 FFmpeg , 这个软件包是一种记录、转化和流化音频以及视频的跨平台解决方案。使用下列命令安装这个工具; ``` sudo apt-get install ffmpeg ``` 接下来是图像处理系统 GraphicsMagick。这个工具的官网说:“它提供了一个稳健且高效的工具和库的集合,支持读写并且可以操作超过 88 种主要的图像格式,比如:DPX、 GIF、 JPEG、 JPEG-2000、 PNG、 PDF、 PNM 以及 TIFF 等。” 通过下面的命令安装: ``` sudo apt-get install graphicsmagick ``` 接下来的需要的工具是 XrectSel 。在你移动鼠标选择区域的时候,它会显示矩形区域的坐标位置。我们只能通过源码安装 XrectSel ,你可以从 [这里](https://github.com/lolilolicon/xrectsel) 下载它。 如果你下载了源码,接下来就可以解压下载的文件,进入解压后的目录中。然后,运行下列命令: ``` ./bootstrap ``` 如果 `configure` 文件不存在,就需要使用上面的命令 ``` ./configure --prefix /usr make make DESTDIR="$directory" install ``` 最后的依赖包是 Gifsicle 。这是一个命令行工具,可以创建、编辑、查看 GIF 图像和动画的属性信息。下载和安装 Gifsicle 相当容易,你只需要运行下列命令: ``` sudo apt-get install gifsicle ``` 这些是所有的依赖包。现在,我们开始安装 Gifine 。使用下面的命令完成安装。 ``` sudo apt-get install luarocks sudo luarocks install --server=http://luarocks.org/dev gifine ``` 请注意第二个命令可能会返回下列错误: ``` No package 'gobject-introspection-1.0' found ``` 你可以用下列命令安装这个包: ``` sudo apt-get install libgirepository1.0-dev ``` 然后,再一次运行 `luarocks install` 命令。 ### Gifine 使用 完成安装之后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运行这个工具: ``` gifine ``` 这个应用程序的 UI 是这样的: ![Gifine UI](/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7/104545jj8jdcysgco2cqjc.png) 这里你可以进行两种操作:录视频帧或者加载视频帧。如果你单击了<ruby> 录制矩形区域 <rp> ( </rp> <rt> Record rectange </rt> <rp> ) </rp></ruby>按钮,你的鼠标指针处会变成一个 `+` ,这样便可以在你的屏幕上选择一个矩形区域。一旦你选择了一个区域,录屏就开始了,<ruby> 录制矩形区域 <rp> ( </rp> <rt> Record rectange </rt> <rp> ) </rp></ruby>按钮就会变成<ruby> 停止录制 <rp> ( </rp> <rt> Stop recording </rt> <rp> ) </rp></ruby>按钮。 ![Gifine screen recording](/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7/104546lqp5qwvi3dyk3mvy.png) 单击<ruby> 停止录制 <rp> ( </rp> <rt> Stop recording </rt> <rp> ) </rp></ruby>完成录屏,会在 Gifine 窗口出现一些按钮。 ![Gifine preview](/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7/104547ohc4mmbcvvc0brpv.png) 用户界面的上半部分显示已经录制的视频帧,你可以使用它下面的滑块进行逐帧浏览。如果你想要删除第 5 帧之前或第 50 帧之后的所有帧数,你可以使用<ruby> 裁剪左边 <rp> ( </rp> <rt> Trim left of </rt> <rp> ) </rp></ruby> 和<ruby> 裁剪右边 <rp> ( </rp> <rt> Trim rigth of </rt> <rp> ) </rp></ruby>按钮进行裁剪。也有可以删除特定帧数和减半删除帧数的按钮,当然,你可以重置所有的裁剪操作。 完成了所有的裁剪后,可以使用<ruby> 保存 GIF <rp> ( </rp> <rt> Save GIF... </rt> <rp> ) </rp></ruby>或<ruby> 保存 MP4 <rp> ( </rp> <rt> Save MP4... </rt> <rp> ) </rp></ruby>按钮将录屏保存为动画或者视频;你会看到可以设置帧延迟、帧率以及循环次数的选项。 记住,“录屏帧不会自动清除。如果你想重新加载,可以在初始屏幕中使用<ruby> 加载目录 <rp> ( </rp> <rt> load directory </rt> <rp> ) </rp></ruby>按钮在 '/tmp' 目录中找到它们。“ ### 总结 Gifine 的学习曲线并不陡峭 —— 所有的功能都会以按钮、文本的形式体现出来。 对我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安装 —— 需要一个个安装它的依赖包,还要处理可能出现的错误,这会困扰很多人。否则,从整体上看,Gifine 绝对称得上是一个不错的工具,如果你正在寻找这样的工具,不妨一试。 已经是 Gifine 用户?到目前为止你得到了什么经验?在评论区告诉我们。 --- via: <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record-screen-to-animated-gif-on-linux/> 作者:[Ansh](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record-screen-to-animated-gif-on-linux/) 译者:[vim-kakali](https://github.com/vim-kakal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一个可对显示器造成物理伤害的 Xfce Bug
JOEY SNEDDON
http://www.omgubuntu.co.uk/2017/03/xfce-wallpaper-cat-bug
使用这个轻量级 GNOME 和 KDE 替代品 Xfce 桌面的用户报告说,其选用的默认壁纸会造成笔记本电脑显示器和液晶显示器的损坏!!! 有确凿的照片证据来支持此观点。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7/111934tahl047m7zh6nahu.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7/111934tahl047m7zh6nahu.jpg
true
false
true
ddvio
false
[ "Bug", "Xfce" ]
新闻
{ "viewnum": 10408, "commentnum": 16, "favtimes": 1, "sharetimes": 2, "likes": 0 }
[ { "postip": "117.182.151.67", "message": "2015年的事……", "username": "来自117.182.151.67的 Chrome 56.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3-27T11:37:13" }, { "postip": "58.63.47.115", "message": "详情看Bug 12117,reddit那个是前几天跟进的", "username": "vio [Chrome 56.0|Windows 10]", "date": "2017-03-27T12:12:10" }, { "postip": "175.159.124.31", "message": "想笑", "username": "来自香港香港科技大学的 Firefox 52.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3-27T12:38:34" }, { "postip": "27.223.11.38", "message": "我怀着严肃的心情点进来。。。。", "username": "yiqihaha [Chrome 57.0|GNU/Linux]", "date": "2017-03-27T12:58:50" }, { "postip": "221.3.36.20", "message": "在我的机器上 bug 无法重现<br />\r\n#cat --version <br />\r\ncat (GNU coreutils) 8.26<br />\r\nCopyright (C) 2016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Inc.", "username": "来自山东青岛的 Firefox 53.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3-27T13:43:10" }, { "postip": "221.203.162.50", "message": "猫还能看得懂简笔画 :D 另外,本文翻译有点像机译作品,阅读不是很流畅", "username": "只三言两语 [Firefox 52.0|Ubuntu]", "date": "2017-03-27T16:34:02" }, { "postip": "115.132.93.49", "message": "这是本年度最无聊的一篇译文吧..", "username": "yomun [Chrome 57.0|GNU/Linux]", "date": "2017-03-27T16:44:08" }, { "postip": "123.118.176.218", "message": "哈哈,开心就好~", "username": "linux [Chrome 56.0|Mac 10.11]", "date": "2017-03-27T18:04:12" }, { "postip": "123.118.176.218", "message": "我们已经很努力的想表达好,可能水平有限吧。顺便,欢迎大家来积极参与我们的翻译~", "username": "linux [Chrome 56.0|Mac 10.11]", "date": "2017-03-27T18:05:17" }, { "postip": "121.33.172.255", "message": "这个bug确实很严重", "username": "Wf_talk [Firefox 51.0|Windows XP]", "date": "2017-03-27T21:48:21" }, { "postip": "111.200.57.98", "message": "果然,4月1日快到了",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Firefox 52.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3-28T12:04:06" }, { "postip": "122.233.207.249", "message": "这BUG不能重现,我这好的啊2333", "username": "来自浙江杭州的 Safari 7.0|Mac 10.9 用户", "date": "2017-03-28T14:15:55" }, { "postip": "27.223.99.130", "message": "笑惨了……", "username": "绿色圣光 [Firefox 52.0|GNU/Linux]", "date": "2017-03-30T10:52:41" }, { "postip": "59.172.188.70", "message": "这个BUG逆天了", "username": "lovetoheart [Chrome 50.0|Windows 7]", "date": "2017-04-02T10:30:39" }, { "postip": "111.43.240.221", "message": "这BUG应该交给github那只猫来解决", "username": "Ghjoker [Firefox 45.0|GNU/Linux]", "date": "2017-04-03T12:00:05" }, { "postip": "114.224.172.38", "message": "那这个真要注意了", "username": "来自江苏无锡的 Firefox 54.0|Ubuntu 用户", "date": "2017-06-24T08:56:34" } ]
[]
使用这个轻量级 GNOME 和 KDE 替代品 Xfce 桌面的用户报告说,其选用的默认壁纸会造成笔记本电脑显示器和液晶显示器的损坏!!! 有确凿的照片证据来支持此观点。
2017-03-27T11:19:00
2017-03-27T11:19:00
8,344
/article-8344-1.html
Linux 上使用 Xfce 桌面环境或许是又快又灵活的 — 但是它目前在遭受着一个很严重的缺陷影响。 使用这个轻量级 GNOME 和 KDE 替代品 Xfce 桌面的用户报告说,其选用的默认壁纸会造成**笔记本电脑显示器和液晶显示器的损坏**!!! 有确凿的照片证据来支持此观点。 ### Xfce Bug #12117 *“桌面默认开机画面造成显示器损坏!”* 某用户在 Xfce 的 Bugzilla [Bug 提交区](https://bugzilla.xfce.org/show_bug.cgi?id=12117)尖叫道。 *“默认桌面壁纸导致我的动物去抓它,从我的液晶显示器掉落下来塑料!能让我们选择不同的壁纸吗?我不想再有划痕,谁想呢?让我们结束这老鼠游戏吧。”* (LCTT 译注:原文是 whu not,可能想打 who not,也许因屏幕坏了太激动打错字了)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7/111934tahl047m7zh6nahu.jpg) 这<ruby> 缺陷 <rp> ( </rp> <rt> flaw </rt> <rp> ) </rp></ruby> — 或者说是这<ruby> 爪爪 <rp> ( </rp> <rt> claw </rt> <rp> ) </rp></ruby>? — 不是个别用户的桌面遇到问题。其他用户也重现了这个问题,尽管不太一样,在这第二个例子,是 <ruby> 红迪网友 <rt> Redditor </rt></ruby> 的不同图片证实的: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7/111934xfqieiwndirirdd5.jpg) 目前不知道这锅是 Xfce 的还是猫猫的。如果是后者就没希望修复了,就像便宜的 Android 手机商品(LCTT 译注:原文这里是用 cats 这个单词,是 catalogues 的缩写,一语双关“猫”。原文作者也是个猫奴,#TeamCat 成员)从来得不到他们的 OEM 厂商的升级。 值得庆幸的是 Xubuntu 用户们并没有受到这“爪爪”问题的影响。这是因为它这个基于 Xfce 的 Ubuntu 特色版带有自己的非老鼠的桌面壁纸。 对其他 Linux 发行版的 Xfce 用户来说,“爪爪们”显然对其桌面倒不是那么感兴趣。 已经有人已经提出了一个补丁修复这个问题,但是上游尚未接受。如果你们关注了 [bug #12117](https://bugzilla.xfce.org/show_bug.cgi?id=12117) ,就可以在你们自己的系统上手动应用这个补丁,去下载以下图片并设置成桌面壁纸。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7/111935u8zl54cqlglguvu4.jpg) --- via: <http://www.omgubuntu.co.uk/2017/03/xfce-wallpaper-cat-bug> 作者:[JOEY SNEDDON](https://plus.google.com/117485690627814051450/?rel=author) 译者:[ddvio](https://github.com/ddvio)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Go 语言编译期断言
Josh Bleecher Snyder
http://commaok.xyz/post/compile-time-assertions
这篇文章是关于一个鲜为人知的让 Go 在编译期断言的方法。你可能不会使用它,但是了解一下也很有趣。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8/163806gkdzz3e36e3nkecn.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8/163806gkdzz3e36e3nkecn.pn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Go", "断言" ]
软件开发
{ "viewnum": 5363, "commentnum": 0,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这篇文章是关于一个鲜为人知的让 Go 在编译期断言的方法。你可能不会使用它,但是了解一下也很有趣。
2017-03-28T08:12:00
2017-03-28T08:12:00
8,345
/article-8345-1.html
这篇文章是关于一个鲜为人知的让 Go 在编译期断言的方法。你可能不会使用它,但是了解一下也很有趣。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8/163806gkdzz3e36e3nkecn.png) 作为一个热身,来看一个在 Go 中熟知的编译期断言:接口满意度检查。 在这段代码([playground](https://play.golang.org/p/MJ6zF1oNsX))中,`var _ =` 行确保类型 `W` 是一个 `stringWriter`,其由 [`io.WriteString`](https://golang.org/pkg/io/#WriteString) 检查。 ``` package main import "io" type W struct{} func (w W) Write(b []byte) (int, error) { return len(b), nil } func (w W) WriteString(s string) (int, error) { return len(s), nil } type stringWriter interface { WriteString(string) (int, error) } var _ stringWriter = W{} func main() { var w W io.WriteString(w, "very long string") } ``` 如果你注释掉了 `W` 的 `WriteString` 方法,代码将无法编译: ``` main.go:14: cannot use W literal (type W) as type stringWriter in assignment: W does not implement stringWriter (missing WriteString method) ``` 这是很有用的。对于大多数同时满足 `io.Writer` 和 `stringWriter` 的类型,如果你删除 `WriteString` 方法,一切都会像以前一样继续工作,但性能较差。 你可以使用编译期断言保护你的代码,而不是试图使用[`testing.T.AllocsPerRun'](https://golang.org/pkg/testing/#AllocsPerRun)为性能回归编写一个脆弱的测试。 这是[一个实际的 io 包中的技术例子](https://github.com/golang/go/blob/go1.8rc2/src/io/multi.go#L72)。 --- 好的,让我们低调一点! 接口满意检查是很棒的。但是如果你想检查一个简单的布尔表达式,如 `1 + 1 == 2` ? 考虑这个代码([playground](https://play.golang.org/p/mjIMWsWu4V)): ``` package main import "crypto/md5" type Hash [16]byte func init() { if len(Hash{}) < md5.Size { panic("Hash is too small") } } func main() { // ... } ``` `Hash` 可能是某种抽象的哈希结果。`init` 函数确保它将与 [crypto/md5](https://golang.org/pkg/crypto/md5/) 一起工作。如果你改变 `Hash` 为(比如说)`[8]byte`,它会在进程启动时发生崩溃。但是,这是一个运行时检查。如果我们想要早点发现怎么办? 如下。(没有 playground 链接,因为这在 playground 上不起作用。) ``` package main import "C" import "crypto/md5" type Hash [16]byte func hashIsTooSmall() func init() { if len(Hash{}) < md5.Size { hashIsTooSmall() } } func main() { // ... } ``` 现在如果你改变 `Hash` 为 `[8]byte`,它将在编译过程中失败。(实际上,它在链接过程中失败。足够接近我们的目标了。) ``` $ go build . # demo main.hashIsTooSmall: call to external function main.init.1: relocation target main.hashIsTooSmall not defined main.init.1: undefined: "main.hashIsTooSmall" ``` 这里发生了什么? `hashIsTooSmall` 是[一个没有函数体的声明](https://golang.org/ref/spec#Function_declarations)。编译器假定别人将提供一个实现,也许是一个汇编程序。 当编译器可以证明 `len(Hash {})< md5.Size` 时,它消除了 if 语句中的代码。结果,没有人使用函数 `hashIsTooSmall`,所以链接器会消除它。没有其他损害。一旦断言失败,if 语句中的代码将被保留。不会消除 `hashIsTooSmall`。链接器然后注意到没有人提供了函数的实现然后链接失败,并出现错误,这是我们的目标。 最后一个奇怪的点:为什么是 `import "C"`? go 工具知道在正常的 Go 代码中,所有函数都必须有主体,并指示编译器强制执行。通过切换到 cgo,我们删除该检查。(如果你在上面的代码中运行 `go build -x`,而没有添加 `import "C"` 这行,你会看到编译器是用 `-complete` 标志调用的。)另一种方法是添加 `import "C"` 来[向包中添加一个名为 `foo.s` 的空文件](https://github.com/golang/go/blob/go1.8rc2/src/os/signal/sig.s)。 我仅见过一次这种技术的使用,是在[编译器测试套件](https://github.com/golang/go/blob/go1.8rc2/test/fixedbugs/issue9608.dir/issue9608.go)中。还有其他[可以发挥想象力的使用](https://github.com/golang/go/blob/go1.8rc2/src/runtime/hashmap.go#L261),但我还没见到过。 可能就是这样吧。 :) --- via: <http://commaok.xyz/post/compile-time-assertions> 作者:[Josh Bleecher Snyder](https://twitter.com/commaok)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NMAP 常用扫描简介(一)
Jarret
https://www.linuxforum.com/threads/nmap-common-scans-part-one.3637/
本文将介绍 PING 扫描和 UDP 扫描。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8/090508tkdy21gpkmmb3zo2.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8/090508tkdy21gpkmmb3zo2.jpg
true
false
true
wcnnbdk1
false
[ "nmap", "扫描" ]
系统运维
{ "viewnum": 12025, "commentnum": 1,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9.130.187.197", "message": "test weiba",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Epiphany 3.18|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3-28T11:30:26" } ]
[ { "raid": 8395, "displayorder": 0 } ]
本文将介绍 PING 扫描和 UDP 扫描。
2017-03-28T09:05:14
2017-03-28T09:05:14
8,346
/article-8346-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8/090508tkdy21gpkmmb3zo2.jpg) 我们之前在 [NMAP 的安装](https://www.linuxforum.com/threads/nmap-installation.3431/)一文中,列出了 10 种不同的 ZeNMAP 扫描模式。大多数的模式使用了各种参数。各种参数代表了执行不同的扫描模式。这篇文章将介绍其中的四种通用的扫描类型。 ### 四种通用扫描类型 下面列出了最常使用的四种扫描类型: 1. PING 扫描 (`-sP`) 2. TCP SYN 扫描 (`-sS`) 3. TCP Connect() 扫描 (`-sT`) 4. UDP 扫描 (`-sU`) 当我们利用 NMAP 来执行扫描的时候,这四种扫描类型是我们需要熟练掌握的。更重要的是需要知道这些命令做了什么并且需要知道这些命令是怎么做的。本文将介绍 PING 扫描和 UDP 扫描。在之后的文中会介绍 TCP 扫描。 ### PING 扫描 (-sP) 某些扫描会造成网络拥塞,然而 Ping 扫描在网络中最多只会产生两个包。当然这两个包不包括可能需要的 DNS 搜索和 ARP 请求。每个被扫描的 IP 最少只需要一个包来完成 Ping 扫描。 通常 Ping 扫描是用来查看在指定的 IP 地址上是否有在线的主机存在。例如,当我拥有网络连接却连不上一台指定的网络服务器的时候,我就可以使用 PING 来判断这台服务器是否在线。PING 同样也可以用来验证我的当前设备与网络服务器之间的路由是否正常。 **注意:** 当我们讨论 TCP/IP 的时候,相关信息在使用 TCP/IP 协议的互联网与局域网(LAN)中都是相当有用的。这些程序都能工作。同样在广域网(WAN)也能工作得相当好。 当参数给出的是一个域名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域名解析服务来找到相对应的 IP 地址,这个时候将会生成一些额外的包。例如,当我们执行 `ping linuxforum.com` 的时候,需要首先请求域名(linuxforum.com)的 IP 地址(98.124.199.63)。当我们执行 `ping 98.124.199.63` 的时候 DNS 查询就不需要了。当 MAC 地址未知的时候,就需要发送 ARP 请求来获取指定 IP 地址的 MAC 地址了(LCTT 译注:这里的指定 IP 地址,未必是目的 IP)。 Ping 命令会向指定的 IP 地址发送一个英特网信息控制协议(ICMP)包。这个包是需要响应的 ICMP Echo 请求。当服务器系统在线的状态下我们会得到一个响应包。当两个系统之间存在防火墙的时候,PING 请求包可能会被防火墙丢弃。一些服务器也会被配置成不响应 PING 请求来避免可能发生的死亡之 PING。(LCTT 译注:现在的操作系统似乎不太可能) **注意:** 死亡之 PING 是一种恶意构造的 PING 包当它被发送到系统的时候,会造成被打开的连接等待一个 rest 包。一旦有一堆这样的恶意请求被系统响应,由于所有的可用连接都已经被打开,所以系统将会拒绝所有其它的连接。技术上来说这种状态下的系统就是不可达的。 当系统收到 ICMP Echo 请求后它将会返回一个 ICMP Echo 响应。当源系统收到 ICMP Echo 响应后我们就能知道目的系统是在线可达的。 使用 NMAP 的时候你可以指定单个 IP 地址也可以指定某个 IP 地址段。当被指定为 PING 扫描(`-sP`)的时候,会对每一个 IP 地址执行 PING 命令。 在图 1 中你可以看到我执行 `nmap -sP 10.0.0.1-10` 命令后的结果。程序会试着联系 IP 地址 10.0.0.1 到 10.0.0.10 之间的每个系统。对每个 IP 地址都要发出三个 ARP 请求。在我们的例子中发出了三十个请求,这 10 个 IP 地址里面有两个有回应。(LCTT 译注:此处原文存疑。) ![Figure 01](/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8/090516j9l9h2rgrmd7g2d9.jpg) *图 1* 图 2 中展示了网络上另一台计算机利用 Wireshark 抓取的发出的请求——没错,是在 Windows 系统下完成这次抓取的。第一行展示了发出的第一条请求,广播请求的是 IP 地址 10.0.0.2 对应 MAC 地址。由于 NMAP 是在 10.0.0.1 这台机器上执行的,因此 10.0.0.1 被略过了。由于本机 IP 地址被略过,我们现在可以看到总共只发出了 27 个 ARP 请求。第二行展示了 10.0.0.2 这台机器的 ARP 响应。第三行到第十行是其它八个 IP 地址的 ARP 请求。第十一行是由于 10.0.0.2 没有收到请求系统(10.0.0.1)的反馈所以(重新)发送的另一个 ARP 响应。第十二行是源系统向 10.0.0.2 发起的 HTTP 连接的 ‘SYN’ 和 Sequence 0。第十三行和第十四行的两次 Restart(RST)和 Synchronize(SYN)响应是用来关闭(和重发)第十二行所打开的连接的。注意 Sequence ID 是 ‘1’ - 是源 Sequence ID + 1。第十五行开始就是类似相同的内容。(LCTT 译注:此处原文有误,根据情况已经修改。) ![Figure 02.jpg](/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8/090519qviqvv1ve4k9pepv.jpg) *图 2* 回到图 1 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两台主机在线。其中一台是本机(10.0.0.1)另一台是(10.0.0.2)。整个扫描花费了 14.40 秒。 PING 扫描是一种用来发现在线主机的快速扫描方式。扫描结果中没有关于网络、系统的其它信息。这是一种较好的初步发现网络上在线主机的方式,接着你就可以针对在线系统执行更加复杂的扫描了。你可能还会发现一些不应该出现在网络上的系统。出现在网络上的流氓软件是很危险的,他们可以很轻易的收集内网信息和相关的系统信息。 一旦你获得了在线系统的列表,你就可以使用 UDP 扫描来查看哪些端口是可能开启了的。 ### UDP 扫描 (-sU) 现在你已经知道了有那些系统是在线的,你的扫描就可以聚焦在这些 IP 地址之上。在整个网络上执行大量的没有针对性的扫描活动可不是一个好主意,系统管理员可以使用程序来监控网络流量当有大量异常活动发生的时候就会触发警报。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在发现在线系统的开放端口方面十分有用。由于 UDP 不是一个面向连接的协议,因此是不需要响应的。这种扫描方式可以向指定的端口发送一个 UDP 包。如果目标系统没有回应那么这个端口可能是关闭的也可能是被过滤了的。如果端口是开放状态的那么应该会有一个响应。在大多数的情况下目标系统会返回一个 ICMP 信息说端口不可达。ICMP 信息让 NMAP 知道端口是被关闭了。如果端口是开启的状态那么目标系统应该响应 ICMP 信息来告知 NMAP 端口可达。 **注意:** 只有最前面的 1024 个常用端口会被扫描。(LCTT 译注:这里将 1000 改成了1024,因为手册中写的是默认扫描 1 到 1024 端口)在后面的文章中我们会介绍如何进行深度扫描。 由于我知道 10.0.0.2 这个主机是在线的,因此我只会针对这个 IP 地址来执行扫描。扫描过程中总共收发了 3278 个包。`sudo nmap -sU 10.0.0.2` 这个命令的输出结果在图 3 中展现。 ![Figure 03.jpg](/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8/090520a999yj9eo9oruy49.jpg) *图 3* 在这副图中你可以看见端口 137(netbios-ns)被发现是开放的。在图 4 中展示了 Wireshark 抓包的结果。不能看到所有抓取的包,但是可以看到一长串的 UDP 包。 ![Figure 4.jpg](/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8/090523axf477o5pzzfu4fz.jpg) *图 4* 如果我把目标系统上的防火墙关闭之后会发生什么呢?我的结果有那么一点的不同。NMAP 命令的执行结果在图 5 中展示。 ![Figure 05.png](/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8/090525fhj7dt4dc04cq044.png) *图 5* **注意:** 当你执行 UDP 扫描的时候是需要 root 权限的。 会产生大量的包是由于我们使用了 UDP。当 NMAP 发送 UDP 请求时它是不保证数据包会被收到的。因为数据包可能会在中途丢失因此它会多次发送请求。 --- via: <https://www.linuxforum.com/threads/nmap-common-scans-part-one.3637/> 作者:[Jarret](https://www.linuxforum.com/members/jarret.268/) 译者:[wcnnbdk1](https://github.com/wcnnbdk1)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LaTeXila 简介:Linux 上的一个多语言 LaTeX 编辑器
Bill Toulas
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introduction-to-latexila-latex-editor/
LaTeXila 是一个多语言 LaTeX 编辑器,专为那些偏爱 GTK+ 外观的 Linux 用户设计。这个软件简单,但又足够强大,可定制性良好,所以如果你对 LaTeX 感兴趣,那么你就应该尝试一下这个工具。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8/170512ohx88xsy9b9x9d8r.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8/170512ohx88xsy9b9x9d8r.jpg
true
false
true
FSSlc
false
[ "LaTeX", "排版" ]
分享
{ "viewnum": 8684, "commentnum": 5,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58.49.103.186", "message": "感谢分享,但是我觉得latex的可读性不强,论文打草稿和平常写一些东西,还是markdown+mathjax吧", "username": "来自湖北武汉的 Firefox 4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3-28T19:18:32" }, { "postip": "58.49.103.186", "message": "等到正式输出的时候,pandoc转成latex再细调格式", "username": "来自湖北武汉的 Firefox 4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3-28T19:24:42" }, { "postip": "218.18.223.47", "message": "厉害", "username": "hello_linux [Chrome 51.0|Windows 7]", "date": "2017-03-28T23:18:04" }, { "postip": "114.88.214.78", "message": "https://www.howtoing.com/introduction-to-latexila-latex-editor/ 已经翻译了这篇文章了", "username": "shengwenbo [Firefox 52.0|Windows 10]", "date": "2017-03-29T09:32:05" }, { "postip": "123.118.176.218", "message": "哈哈,从翻译质量上看,至少证明一点,我们不是抄袭他们的,他们也不是抄袭我们的。", "username": "linux [Chrome 56.0|Mac 10.11]", "date": "2017-03-29T16:45:10" } ]
[]
LaTeXila 是一个多语言 LaTeX 编辑器,专为那些偏爱 GTK+ 外观的 Linux 用户设计。这个软件简单,但又足够强大,可定制性良好,所以如果你对 LaTeX 感兴趣,那么你就应该尝试一下这个工具。
2017-03-28T17:05:00
2017-03-28T17:05:00
8,347
/article-8347-1.html
LaTeXila 是一个多语言 LaTeX 编辑器,专为那些偏爱 GTK+ 外观的 Linux 用户设计。这个软件简单,但又足够强大,可定制性良好,所以如果你对 LaTeX 感兴趣,那么你就应该尝试一下这个工具。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8/170512ohx88xsy9b9x9d8r.jpg) 在下面的快速指南中,我将展示如何使用 LaTeXila 并介绍其主要功能。但在开始之前你可能要问: ### 为何选择使用 LaTeX? 假如我想创建一个文本文档,为什么我不使用 LibreOffice 或者 Abiword 这些常规的工具呢?原因是相比于常规的文本编辑器,LaTeX 编辑器一般来说都会提供更多功能强大的格式化工具,让你在写作期间专注于文档的内容。LaTeX 是一个文档准备系统,目的是简化大多数常见出版物的处理过程,例如书籍或者科学报告,它们通常都包含很多数学公式,多语言排版元素,交叉引用及引文,参考文献等等需要处理的元素。尽管上面的那些元素也可以用 LibreOffice 来处理,使用 LaTeXila 要相对简单一些,同时处理得当的话你最后得到的会是一份高质量的文档。 ### 在一个新文档上开始工作并设定文章结构 首先,我们需要在 LaTeXila 中创建一个新文件,这个可以通过点击位于左上角的 “新建文件” 图标来实现,接着它将打开一个对话框,让我们选择一个模板从而快速地开始写作。 ![打开 LaTex 编辑器](/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8/170524gcxlati1zf6dlgnp.png) 在这里假设我将写一本书,所以我选择一个书籍模板,像下面的截图那样在相应的括号中添上标题和作者: ![打开书籍模板](/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8/170528gfftif2tzu9l02gr.png) 现在就让我来解释一些关于文章结构的事情。我知道这看起来就像编代码,如果你是一位作家而非程序员,那么像下面那样工作或许很是奇怪,但请先容我讲完,我将对此进行解释。 在第一行和第九行之间,我们已经写好了书写整个文档所需的所有基本要素。例如在第一行中,我们可以通过修改 `[a4paper,11pt]` 来定义纸张和字体的大小,在这个方括号中,我们可以添加更多的选项,选项之间以英文逗号来分隔。 在第二行和第四行之间,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条目,它们都以 `\userpackage` 打头,紧接着的是用方括号包裹的选项和用括号包裹的命令。这些命令都是一些增强宏包,LaTeXila 默认已经安装它们到我们的系统上了,并且在大多数模板中都将使用它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字体编码,字符编码和字体的类型。 紧接着让我们看看 `\maketitle` 这一行,这里我们可以添加一个单独的标题页,且默认情况下标题的内容将被放置在第一页的顶部。类似的,包含 `\tableofcontents` 的那行将会自动生成书籍的目录。 最后,我们可以自己命名章节的名称,这可以通过在 `\chapter` 后的括号中添加章节名称来实现。第一个章节将会被自动地标记为第一章。你可以在接下来的行中添加内容,一直到下一个以 `\chapter` 开头的新行为止,这些都将是这个章节的内容。新的章节将会被自动地标记为第二章,以此类推。 ![LaTex 的格式](/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8/170532yddodoynvdb0ci5i.png) 章节之间还可以用命令 `\section` 来划分为更小的块,甚至还可以使用 `\subsection` 来划分为更小的部分。各个小节和章都将被 `\tableofcontents` 自动检测到,并将使用它们的标题和页码来填充目录的内容。看看下面的截图就可以看到章和小节是如何在你的书中被排版的。 ![LaTex 预览](/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8/170539ug2e79lkevassajf.png) 假如你想浏览结构,你可以将左边的工具栏更换到<ruby> “结构” <rt> Structure </rt></ruby>选项,并确保所有的结构与预期相符。在这里,你还可以控制各小节中的任意数据表格和图片。 ![LaTex 结构](/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8/170552jccx2cv29d4m9bct.png) 讲到这里,有人或许想将表格和图片的位置也包含在目录中。要达到此目的,你需要将下面的两行添加到 `\tableofcontents` 之后: ``` \listoffigures \listoftables ``` 最后标志着书籍结束的信号是 `\end{document}`。你的布局应该总是以此为结尾。 ### LaTeXila 简单易用,公式齐全 LaTeX 是一个基于命令的文档生成系统,它与使用的编辑器没有多少关联。这里需要强调的是 LaTeXila 提供了一系列强大的工具,使得在你书写报告或书籍时能够节省一些时间和精力。例如对于 LaTex 命令,它提供了自动补全功能,这个功能将在你每次开始输入命令时被激活。 ![LaTeX 中的数学公式](/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8/170555gjd9zv5xnxnl5p5v.png) LaTeXila 还集成有基于 gspell 的拼写检测系统,你可以在最上面的“工具”菜单中设定合适的语言。最上面的工具栏里几乎包含了你要用到的所有按钮。从左到右,你可以完成添加章节,交叉引用,调整字符的大小,格式化被选取的部分,添加无序列表和数学函数等等。这些都可以手动地输入,但通过点击相应按钮来完成或许更加方便。 对于生成数学公式,结合侧边栏上的工具栏选项,你只需轻轻一点就可以添加相应的数学符号。点击位于左边的侧边栏中<ruby> “符号” <rt> Symbols </rt></ruby>框,你就可以看到相关的符号分类,例如“关系运算符”,“希腊字母”,“运算符”等等。下面的截图就是一些符号的示例: ![希腊字母和算子符号](/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8/170602oo888e37yxz8s88j.png) 这些符号的图形化列表使得公式和数学表达式的生成犹如在公园中散步那样舒适。 ### 将 .tex 文件转换为 .rtf 文件 默认情况下,LaTeXila 会将你的文档保存为标准的 `.tex` 文档,而我们可以使用 `.tex` 文档来生成一个<ruby> “富文本” <rt> rich text format </rt></ruby>文档,这些富文本文档可以使用像 LibreOffice 那样的文本编辑器打开。要达到此目的,我们需要安装一个名为 `latex2rtf` 的工具,它在所有的 Linux 发行版本中都可以被获取到。在文本所在的目录打开虚拟终端, 并输入 `latex2rtf 文件名称`,如下所示 : ![由 LaTeX 文档生成 RTF 文档](/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8/170606v03onpom3mmb3iol.png) 当然 LaTeXila 也提供了它自己的构建工具,这些工具可以在上面的工具栏或者最上面的面板(构建)中看到。但我向你推荐 latex2rtf 是以防它们在其他的操作系统上出现某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在我的系统上就不能正常工作。 ### 结论 假如上面的介绍激发了你探索 LaTeX 的兴趣,那就再好不过了。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向新手介绍一款简单易用且适合他们写作的工具。要是 LaTeXila 还带有实时预览的双屏模式的话,它就更加完美了... --- via: <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introduction-to-latexila-latex-editor/> 作者:[Bill Toulas](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introduction-to-latexila-latex-editor/) 译者:[FSSlc](https://github.com/FSSlc)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