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stringlengths
5
75
author
stringlengths
0
48
fromurl
stringlengths
0
185
summary
stringlengths
4
460
pic
stringlengths
32
70
largepic
stringlengths
0
69
titlepic
bool
2 classes
thumb
bool
2 classes
islctt
bool
2 classes
selector
stringclasses
14 values
translator
stringlengths
0
45
reviewer
stringclasses
27 values
editorchoice
bool
2 classes
tags
list
category
stringclasses
20 values
count
dict
comments_data
list
related
list
excerpt
stringlengths
4
460
date
timestamp[s]
updated
timestamp[s]
id
int64
1
16.6k
permalink
stringlengths
17
21
content
stringlengths
116
82.2k
Neofetch :带发行版 Logo 图像的系统信息显示工具
Aaron Kili
http://www.tecmint.com/neofetch-shows-linux-system-information-with-logo
它的主要特点有:运行速度快,可以显示全色图像 —— 用 ASCII 字符显示的发行版 logo ,旁边显示系统信息,可以高度定制,可以随时随地显示系统信息,并且在脚本结束的时候还可以通过一个特殊的参数来启用桌面截图。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4/145722xrl8tzwegoeh22oh.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4/145722xrl8tzwegoeh22oh.jpg
true
false
true
Yinux
false
[ "系统信息", "neofetch", "ScreenFetch", "Linux_Logo" ]
桌面应用
{ "viewnum": 35204, "commentnum": 8, "favtimes": 4,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9.165.255.25", "message": "在 Reddit 的 unixporn 里面经常看到这个", "username": "来自山东青岛的 Firefox 50.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04T17:14:48" }, { "postip": "221.209.163.107", "message": "感觉自己定制这些东西没什么必要。。screenfetch就挺好。", "username": "来自黑龙江大庆的 Firefox 4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04T21:58:05" }, { "postip": "124.116.240.100", "message": "玩了一下 貌似没啥卵用…………比screenfetch稍稍多点东西 不过这个本来就是展示下电脑情况而已 不必折腾了………………<br />\r\n主要是不在官方源里 哈哈哈", "username": "来自陕西宝鸡的 Firefox 50.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05T16:11:45" }, { "postip": "117.151.50.204", "message": "debian9/ubuntu17.04就有官方收录了", "username": "来自湖北的 Chrome 54.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2-05T18:15:09" }, { "postip": "218.17.122.82", "message": "我是看到二次元才进来的。<br />\r\n看完文章才知道,原来这只是个壁纸。", "username": "何亮 [Chrome 54.0|Windows 7]", "date": "2016-12-06T09:02:43" }, { "postip": "123.120.78.25", "message": "不是壁纸。。。", "username": "linux [Chrome 54.0|Mac 10.11]", "date": "2016-12-06T11:56:46" }, { "postip": "218.17.122.82", "message": "又重新看了一遍,是不是哪个二次元是使用全息图像调出来的?", "username": "何亮 [Chrome 54.0|Windows 7]", "date": "2016-12-07T15:30:39" }, { "postip": "114.245.32.210", "message": "关键得有一个好的图片壁纸!",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Chrome 55.0|Mac 10.12 用户", "date": "2017-01-01T19:15:00" } ]
[ { "raid": 6510, "displayorder": 0 } ]
它的主要特点有:运行速度快,可以显示全色图像 —— 用 ASCII 字符显示的发行版 logo ,旁边显示系统信息,可以高度定制,可以随时随地显示系统信息,并且在脚本结束的时候还可以通过一个特殊的参数来启用桌面截图。
2016-12-04T14:57:00
2016-12-04T14:57:00
8,013
/article-8013-1.html
Neofetch 是一个跨平台的易于使用的 [系统信息显示命令行脚本](http://www.tecmint.com/screenfetch-system-information-generator-for-linux/),它收集你的系统信息,并在终端中和图像一起显示出来,这个图像可能是你的发行版的 logo 也可能是你选择的一幅 ascii 艺术字。 Neofetch 和 [ScreenFetch](http://www.tecmint.com/screenfetch-system-information-generator-for-linux/) 或者 [Linux\_Logo](http://www.tecmint.com/linux_logo-tool-to-print-color-ansi-logos-of-linux/) 很像,但是它可以高度定制,并且还有一些额外的我们要在下面讨论的特点。 它的主要特点有:运行速度快,可以显示全色图像 —— 用 ASCII 字符显示的发行版 logo ,旁边显示系统信息,可以高度定制,可以随时随地显示系统信息,并且在脚本结束的时候还可以通过一个特殊的参数来启用桌面截图。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4/145722xrl8tzwegoeh22oh.jpg) #### 系统要求: 1. Bash 3.0+ 带 ncurses 支持。 2. w3m-img (有时候会打包成 w3m) 或者 iTerm2 或者 Terminology,用于显示图像。 3. [imagemagick](http://www.tecmint.com/install-imagemagick-in-linux/),用于创建缩略图。 4. 支持 `[\033[14t` 的 [Linux 终端模拟器](http://www.tecmint.com/linux-terminal-emulators/) 或者 xdotool 或者 xwininfo + xprop 或者 xwininfo + xdpyinfo 。 5. Linux 系统中还需要 feh、nitrogen 或者 gsettings 来提供对墙纸的支持。 注意:你可以从 Neofetch 的 Github 页面了解更多关于可选依赖的信息,以检查你的 [Linux 终端模拟器](http://www.tecmint.com/linux-terminal-emulators/) 是不是真的支持 `\033[14t` 或者是否需要一些额外的依赖来使这个脚本在你的发行版上工作得更好。 ### 怎样在 Linux 系统上安装 Neofetch Neofetch 可以从几乎所有 Linux 发行版的第三方仓库轻松安装,请按照以下各自的安装说明进行安装。 #### Debian ``` $ echo "deb http://dl.bintray.com/dawidd6/neofetch jessie main" | sudo tee -a /etc/apt/sources.list $ curl -L "https://bintray.com/user/downloadSubjectPublicKey?username=bintray" -o Release-neofetch.key && sudo apt-key add Release-neofetch.key && rm Release-neofetch.key $ sudo apt-get update $ sudo apt-get install neofetch ``` #### Ubuntu 和 Linux Mint ``` $ sudo add-apt-repository ppa:dawidd0811/neofetch $ sudo apt-get update $ sudo apt-get install neofetch ``` #### RHEL, CentOS 和 Fedora 你的系统里面要安装了 `dnf-plugins-core` ,或者用以下命令安装它: ``` $ sudo yum install dnf-plugins-core ``` 启用 COPR 仓库然后安装 neofetch。 ``` $ sudo dnf copr enable konimex/neofetch $ sudo dnf install neofetch ``` #### Arch Linux 你可以用 packer 或 Yaourt 从 AUR 安装 neofetch 或 neofetch-git。 ``` $ packer -S neofetch $ packer -S neofetch-git 或 $ yaourt -S neofetch $ yaourt -S neofetch-git ``` #### Gentoo 从 Gentoo/Funtoo 的官方源安装 app-misc/neofetch。如果你要安装这个程序的 git 版的话,你可以安装 app-misc/neofetch-9999。 ### 怎么在 Linux 中使用 Neofetch 一旦你安装了 Neofetch ,使用它的一般语法是: ``` $ neofetch ``` 注意: 要是你没有安装 w3m-img 或者 [imagemagick](http://www.tecmint.com/install-imagemagick-in-linux/) 的话,[screenfetch](http://www.tecmint.com/screenfetch-system-information-generator-for-linux/) 会默认被启用,neofetch 会如下图所示显示你的 [ASCII 艺术 logo]。 #### Linux Mint 系统信息 ![Linux Mint 系统信息](/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4/145755ztaccavd22vssaop.png) *Linux Mint 系统信息* #### Ubuntu 系统信息 ![Ubuntu System Information](/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4/145756t92tpnypsgnmity2.png) *Ubuntu 系统信息* 如果你想用图片显示你的发行版 logo,需要用下面的命令安装 w3m-img 或者 imagemagick 。 ``` $ sudo apt-get install w3m-img [On Debian/Ubuntu/Mint] $ sudo yum install w3m-img [On RHEL/CentOS/Fedora] ``` 然后再次运行 neofetch,你就会看到如下图所示的用你系统的默认墙纸来显示图片。 ``` $ neofetch ``` ![Ubuntu System Information with Logo](/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4/145757thnj4nc7888p8den.png) *Ubuntu 系统信息带 logo* 第一次运行 neofetch 后,它会在这里创建一个配置文件: `$HOME/.config/neofetch/config`。 这个配置文件可以让你通过 `printinfo ()` 函数来调整你想显示在终端的系统信息。你可以增加,修改,删除,也可以使用 bash 代码去调整你要显示的信息。 你可以如下图所示用你喜欢的编辑器打开这个配置文件: ``` $ vi ~/.config/neofetch/config ``` 以下是我系统配置的片段 ,显示了 `printinfo ()` 函数。 Neofetch 配置 ``` #!/usr/bin/env bash # vim:fdm=marker # # Neofetch config file # https://github.com/dylanaraps/neofetch # Speed up script by not using unicode export LC_ALL=C export LANG=C # Info Options {{{ # Info # See this wiki page for more info: # https://github.com/dylanaraps/neofetch/wiki/Customizing-Info printinfo() { info title info underline info "Model" model info "OS" distro info "Kernel" kernel info "Uptime" uptime info "Packages" packages info "Shell" shell info "Resolution" resolution info "DE" de info "WM" wm info "WM Theme" wmtheme info "Theme" theme info "Icons" icons info "Terminal" term info "Terminal Font" termfont info "CPU" cpu info "GPU" gpu info "Memory" memory # info "CPU Usage" cpu_usage # info "Disk" disk # info "Battery" battery # info "Font" font # info "Song" song # info "Local IP" localip # info "Public IP" publicip # info "Users" users # info "Birthday" birthday info linebreak info cols info linebreak } ..... ``` 下面的命令可以显示所有你能在 neofetch 脚本中用的参数和配置值: ``` $ neofetch --help ``` 要启用所有的功能和参数来运行程序,你可以用 `--test` 参数: ``` $ neofetch --test ``` 要再次显示 ASCII 艺术 logo ,你可以用 `--ascii` 参数 : ``` $ neofetch --ascii ``` 这篇文章中,我们向你介绍了一个可以高度定制的、用来收集系统信息并将它显示在终端上的命令行脚本。 如果你有什么问题,或者对这个脚本有什么想法,请在下面留言。 最后但是同样重要的是,如果你知道有类似的脚本,请毫不犹豫地告诉我们,感谢反馈。 在此访问 [neofetch Github 仓库](https://github.com/dylanaraps/neofetch)。 --- via: <http://www.tecmint.com/neofetch-shows-linux-system-information-with-logo> 作者:[Aaron Kili](http://www.tecmint.com/author/aaronkili/) 译者:[Yinux](https://github.com/Yinux)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在 Linux 下将 PNG 和 JPG 批量互转的四种方法
Aaron Kili
http://www.tecmint.com/linux-image-conversion-tools/
我们会使用 Linux 命令行工具,并提供 4 种简单的处理方式来把一些 .PNG 格式的图像批量转换成 .JPG 格式的,以及转换回来。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4/235739n64z4407mwwcc4yc.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4/235739n64z4407mwwcc4yc.jpg
true
false
true
runningwater
false
[ "图片转换", "convert", "mogrify" ]
桌面应用
{ "viewnum": 17844, "commentnum": 4, "favtimes": 5,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24.116.240.100", "message": "…………我来介绍一种简单的…………<br />\r\n用gimp》》》》》》", "username": "来自陕西宝鸡的 Firefox 50.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05T15:55:27" }, { "postip": "36.110.64.10", "message": "按照作者逻辑我再添加若干种方法完成转换,用PHP, python,c,c++,java等各种语言写个批量处理都算", "username": "来自浙江的 Chromium 53.0|Ubuntu 用户", "date": "2016-12-06T09:42:46" }, { "postip": "117.152.70.58", "message": "如果在网站后台弄这个,人家用批处理,你用GUI<br />\r\nTOO YOUNG", "username": "来自117.152.70.58的 Chrome 54.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2-06T13:57:36" }, { "postip": "223.81.193.234", "message": "说白了,就是用 ImageMagick 啊", "username": "绿色圣光 [Firefox 45.0|GNU/Linux]", "date": "2016-12-06T21:42:58" } ]
[]
我们会使用 Linux 命令行工具,并提供 4 种简单的处理方式来把一些 .PNG 格式的图像批量转换成 .JPG 格式的,以及转换回来。
2016-12-05T09:46:00
2016-12-05T09:46:00
8,014
/article-8014-1.html
计算机术语中,批处理指的是用一个非交互式的程序来[执行一序列的任务](http://www.tecmint.com/using-shell-script-to-automate-linux-system-maintenance-tasks/)的方法。这篇教程里,我们会使用 Linux 命令行工具,并提供 4 种简单的处理方式来把一些 `.PNG` 格式的图像批量转换成 `.JPG` 格式的,以及转换回来。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4/235739n64z4407mwwcc4yc.jpg) 虽然所有示例中我们使用的都是 `convert` 命令行工具,但是您也可以使用 `mogrify` 命令来达到同样的效果。 `convert` 命令的语法如下: ``` $ convert 输入选项 输入文件 输出选项 输出文件 ``` 而 `mogrify` 的为: ``` $ mogrify 选项 输入文件 ``` 注意:在使用 `mogrify` 命令时,默认情况下源图像文件会被转换后的新文件覆盖掉,您可以使用明确的操作选项来禁止覆盖,具体的选项可以在手册页中查询得到。 下面是把所有 `.PNG` 格式图像批量转换为 `.JPG` 格式的各种实现方式。如果想把 `.JPG` 转换为 `.PNG` 格式,也可使用这些命令,按需修改。 ### 1、 使用 `ls` 和 `xargs` 命令来转换 PNG 和 JPG [ls 命令](10) 可以列出所有的 png 图像文件, `xargs` 使得可以从标准输入构建和执行 `convert` 命令,从而将所有 `.png` 图像转换为 `.jpg` 图像。 ``` ----------- 从 PNG 转换到 JPG ----------- $ ls -1 *.png | xargs -n 1 bash -c 'convert "$0" "${0%.png}.jpg"' ----------- 从 JPG 转换到 PNG ----------- $ ls -1 *.jpg | xargs -n 1 bash -c 'convert "$0" "${0%.jpg}.png"' ``` 关于上面命令选项的说明: 1. `-1` – 告诉 ls 每行列出一个图像名称的选项标识 2. `-n` – 指定最多参数个数,例子中为 1 3. `-c` – 指示 bash 运行给定的命令 4. `${0%.png}.jpg` – 设置新转换的图像文件的名字,`%` 符号用来删除源文件的扩展名 [![Convert PNG to JPG Format in Linux](/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4/235758uhc0hrooi6sh5p9s.png)](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6/11/Convert-PNG-to-JPG-in-Linux.png) *Linux 中 PNG 格式转为 JPG 格式* 我使用 `ls -ltr` 命令按[修改的日期和时间列出所有文件](http://www.tecmint.com/sort-ls-output-by-last-modified-date-and-time/)。 类似的,也可以使用上面的命令要把 `.JPG` 图像转换为 `.PNG` 格式,只需稍微调整就行。 ### 2、 使用 GNU 的 `parallel` 命令来转换 PNG 和 JPG GNU 的 parallel 使用户能够从标准输入并行构建和执行 shell 命令。确保您的系统上安装了 GNU Parallel,否则请使用以下适当的命令进行安装: ``` $ sudo apt-get install parallel [在 Debian/Ubuntu 系统中] $ sudo yum install parallel [在 RHEL/CentOS 和 Fedora 系统中] ``` 安装好 `parallel` 工具后,您就可以运行下面的命令来把所有从标准输入的 `.PNG` 图像转换成 `.JPG` 格式的图像。 ``` ----------- 从 PNG 转换到 JPG ----------- $ parallel convert '{}' '{.}.jpg' ::: *.png ----------- 从 JPG 转换到 PNG ----------- $ parallel convert '{}' '{.}.png' ::: *.jpg ``` 其中: 1. `{}` – 输入行替代符,代替了从输入源读取的完整行。 2. `{.}` – 去除扩展名的输入行。 3. `:::` – 指定输入源的符号,即上面示例的命令行,在这里 *png 或 jpg* 是命令参数。 [![Parallel Command - Converts All PNG Images to JPG Format](/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4/235758zxkwqk11y1ppqyx4.png)](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6/11/Convert-PNG-to-JPG-Using-Parallel-Command.png) *Parallel 命令 – 把所有 PNG 图像转换为 JPG 格式* 或者,您也可以结合 [ls](http://www.tecmint.com/tag/linux-ls-command/) 和 `parallel` 命令来批量转换所有图像,如图所示: ``` ----------- 从 PNG 转换到 JPG ----------- $ ls -1 *.png | parallel convert '{}' '{.}.jpg' ----------- 从 JPG 转换到 PNG ----------- $ ls -1 *.jpg | parallel convert '{}' '{.}.png' ``` ### 3、 使用 `for` 循环命令来转换 PNG 和 JPG 为了避免编写 shell 脚本的繁琐,你可以从命令行执行 `for` 循环语句,如下所示: ``` ----------- 从 PNG 转换到 JPG ----------- $ bash -c 'for image in *.png; do convert "$image" "${image%.png}.jpg"; echo “image $image converted to ${image%.png}.jpg ”; done' ----------- 从 JPG 转换到 PNG ----------- $ bash -c 'for image in *.jpg; do convert "$image" "${image%.jpg}.png"; echo “image $image converted to ${image%.jpg}.png ”; done' ``` 对上面的命令所使用的选项参数的描述: 1. `-c` 允许执行包括在单引号中的循环语句。 2. `image` 变量是目录中的图像名的数量记数器。 3. 对于每个转换操作,在 `$image` 转换为 `${image%.png}.jpg` 这行中,[echo 命令](http://www.tecmint.com/echo-command-in-linux/)通知用户 png 图像已经转换为 jpg 格式,反之亦然。 4. `${image%.png}.jpg` 语句创建了转换后的图像名字,其中 `%` 表示去除源图像文件的扩展名。 [![for loop - Convert PNG to JPG Format](/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4/235759tllxnevp7vml3emv.png)](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6/11/Convert-PNG-to-JPG-Using-for-loop-Command.png) *for 循环语句 – 从 PNG 转换到 JPG 格式* ### 4、 使用 Shell 脚本来转换 PNG 和 JPG 如果你不想像前面的例子那样让你的命令行变得邋遢的话,可以写一个小脚本,如下所示: 注意:适当地交换 `.png` 和 `.jpg` 扩展名,如下面的例子所示,从一种格式转换到另一种格式: ``` #!/bin/bash #convert for image in *.png; do convert "$image" "${image%.png}.jpg" echo “image $image converted to ${image%.png}.jpg ” done exit 0 ``` 把上面的脚本保存为 `convert.sh` 文件,然后使此脚本文件可执行,接着从存有图像文件的目录下执行。 ``` $ chmod +x convert.sh $ ./convert.sh ``` [![Batch Image Convert Using Shell Script](/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4/235759l7lvjgt9f31r8afr.png)](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6/11/Batch-Image-Convert-Using-Shell-Script.png) *使用 Shell 脚本来批量图像转换* 总之,我们介绍了一些重要的将 `.PNG` 图像批量转换为 `.JPG` 格式的方法,以及再转回来。如果还想对图像进行一些优化的话, 您可以移步到 [Linux 系统中如何压缩 png 和 jpg 图像](http://www.tecmint.com/optimize-and-compress-jpeg-or-png-batch-images-linux-commandline/)这篇指导文章。 您可以给我们分享一些包括 Linux 命令行工具在内的把图像从一种格式转成另一种格式的方式方法,或者在下面的评论部分畅所欲言。 --- via: <http://www.tecmint.com/linux-image-conversion-tools/> 作者:[Aaron Kili](http://www.tecmint.com/author/aaronkili/) 译者:[runningwater](https://github.com/runningwater)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在 CentOS 和 RHEL 系统上安装或自动更新安全补丁
Gabriel Cánepa
http://www.tecmint.com/auto-install-security-patches-updates-on-centos-rhel/
在 Linux 系统上,其中一个最重要的需求就是保持定期更新最新的安全补丁,或者为相应的 Linux 版本更新可用的安全补丁。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6/112140lmuu47077kkfyi6w.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6/112140lmuu47077kkfyi6w.png
true
false
true
ucasFL
false
[ "更新", "安全补丁" ]
系统运维
{ "viewnum": 27121, "commentnum": 6, "favtimes": 4,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3.201.60.142", "message": "更新了些什么你知道吗?更新站点或者组件包可靠吗??!!出现了像苹果那样的TOOLKIT事件由谁来进行负责??!!", "username": "来自陕西西安的 Chrome 52.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2-06T12:20:49" }, { "postip": "117.152.70.58", "message": "TOO YOUNG, TOO SIMPLE", "username": "来自117.152.70.58的 Chrome 54.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2-06T13:58:24" }, { "postip": "39.166.220.234", "message": "登陆了一下,就是想搜一下有没有“如何在 Debian/Ubuntu 上配置自动安全更新”的翻译,然而没有-。-", "username": "浩浩君 [QQ Browser 9.5|Windows 7]", "date": "2016-12-10T08:55:20" }, { "postip": "117.152.68.72", "message": "自己写个systemd的service会不会?", "username": "来自117.152.68.72的 Chrome 54.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2-10T11:57:30" }, { "postip": "111.197.253.75", "message": "哈哈,已经做了选题——很快就会有的。", "username": "linux [Chrome 54.0|Mac 10.11]", "date": "2016-12-10T19:19:59" }, { "postip": "114.218.138.168", "message": "自动更新后遇到需要重启怎么办?例如kernel update了,自动reboot么?", "username": "来自江苏苏州的 Safari 10.0|Mac 10.12 用户", "date": "2016-12-15T08:32:06" } ]
[ { "raid": 8060, "displayorder": 0 } ]
在 Linux 系统上,其中一个最重要的需求就是保持定期更新最新的安全补丁,或者为相应的 Linux 版本更新可用的安全补丁。
2016-12-06T11:21:00
2016-12-06T11:21:00
8,015
/article-8015-1.html
在 Linux 系统上,其中一个最重要的需求就是保持定期更新最新的安全补丁,或者为相应的 Linux 版本更新可用的安全补丁。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分享了[如何在 Debian 和 Ubuntu 系统上自动安装安全更新](/article-8060-1.html),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分享如何在 CentOS/RHEL 7/6 版本中设置在需要时自动更新重要的安全补丁。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6/112140lmuu47077kkfyi6w.png) 和它同一家族的其它 Linux 版本(Fedora 或 Scientific Linux)中可以用类似的方法进行配置。 ### 在 CentOS/RHEL 系统上配置自动安全更新 在 CentOS/RHEL 7/6 系统上,你需要安装下面的安装包: ``` # yum update -y && yum install yum-cron -y ``` ### 在 CentOS/RHEL 7 系统上启用自动安全更新 安装完成以后,打开 `/etc/yum/yum-cron.conf`,然后找到下面这些行内容,你必须确保它们的值和下面展示的一样 ``` update_cmd = security update_messages = yes download_updates = yes apply_updates = yes ``` 第一行表明自动更新命令行应该像这样: ``` # yum --security upgrade ``` 而其它的行保证了能够通知并自动下载、安装安全升级。 为了使来自 root@localhost 的通知能够通过邮件发送给同一账户(再次说明,你可以选择其他账户,如果你想这样的话),下面这些行也是必须的。 ``` emit_via = email email_from = root@localhost email_to = root ``` ### 在 CentOS/RHEL 6 上启用自动安全更新 默认情况下, cron 任务被配置成了立即下载并安装所有更新,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在 `/etc/sysconfig/yum-cron` 配置文件中把下面两个参数改为 `yes`,从而改变这种行为。 ``` # 不要安装,只做检查(有效值: yes|no) CHECK_ONLY=yes # 不要安装,只做检查和下载(有效值: yes|no) # 要求 CHECK_ONLY=yes(先要检查后才可以知道要下载什么) DOWNLOAD_ONLY=yes ``` 为了启用关于安装包更新的邮件通知,你需要把 `MAILTO` 参数设置为一个有效的邮件地址。 ``` # 默认情况下 MAILTO 是没有设置的,crond 会将输出发送邮件给自己 # (LCTT 译注:执行 cron 的用户,这里是 root) # 例子: MAILTO=root MAILTO=admin@tecmint.com ``` 最后,打开并启用 `yum-cron` 服务: ``` ------------- On CentOS/RHEL 7 ------------- systemctl start yum-cron systemctl enable yum-cron ------------- On CentOS/RHEL 6 ------------- # service yum-cron start # chkconfig --level 35 yum-cron on ``` 恭喜你,你已经成功的在 CentOS/RHEL 7/6 系统上设置了自动升级。 ### 总结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讨论了如何保持你的服务器定期更新或升级最新的安全补丁。另外,为了保证当新的补丁被应用时你自己能够知道,你也学习了如何配置邮件通知。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这篇文章的疑问,请在下面的评论区留下你的问题。我们期待收到你的回复。 --- via: <http://www.tecmint.com/auto-install-security-patches-updates-on-centos-rhel/> 作者:[Gabriel Cánepa](http://www.tecmint.com/author/gacanepa/) 译者:[ucasFL](https://github.com/ucasFL)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如何在 Linux 中查找一个文件
RoseHosting
https://www.rosehosting.com/blog/linux-find-file/
对于新手而言,在 Linux 中使用命令行可能会非常不方便。没有图形界面,很难在不同文件夹间浏览,找到需要的文件。本篇教程中,我会展示如何在 Linux 中查找特定的文件。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6/115513ee3se45f5es8z93e.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6/115513ee3se45f5es8z93e.jp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查找", "文件" ]
技术
{ "viewnum": 23158, "commentnum": 9, "favtimes": 6,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7.152.70.58", "message": "但是作者应该把find命令讲的更详细些,很多人都不愿意看一大堆英文的man page的", "username": "来自117.152.70.58的 Chrome 54.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2-06T14:01:59" }, { "postip": "123.120.78.25", "message": "这只是个引子,我们其实陆续介绍过很多次,各种深度的。", "username": "linux [Chrome 54.0|Mac 10.11]", "date": "2016-12-06T14:36:57" }, { "postip": "1.80.218.181", "message": "locate 第一次用,速度确实很快!", "username": "来自陕西西安的 Chrome 54.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2-06T16:04:58" }, { "postip": "219.128.232.124", "message": "稍微简略了点,希望可以更加地详尽。", "username": "TANG^JJ^ [Firefox 50.0|Ubuntu]", "date": "2016-12-07T09:48:46" }, { "postip": "134.134.139.83", "message": "关于&nbsp; &nbsp; # find -name test.file<br />\r\n<br />\r\n命令会搜索整个目录树来查找名为 test.file 的文件,并且会提供其存放位置。你可以使用你 Linux 上一个存在的文件名来尝试一下<br />\r\n<br />\r\nIf&nbsp;&nbsp;no paths are given, the current directory is used. (参考man手册) 应该是当前的目录树", "username": "jun413947139 [Firefox 50.0|Windows 10]", "date": "2016-12-07T14:39:18" }, { "postip": "118.79.126.98", "message": "谢谢,你说的对,这点是没有描述清楚。", "username": "linux [Chrome 54.0|Mac 10.11]", "date": "2016-12-07T18:11:11" }, { "postip": "144.52.21.40", "message": "find 命令 -name “文件名”<br />\r\n&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 -type&nbsp; &nbsp; 文件类型<br />\r\n&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 !&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取反<br />\r\n<br />\r\n例如:&nbsp;&nbsp;find&nbsp;&nbsp;/data/ -type d ! -name &quot;abc&quot;<br />\r\n#查找出/data目录下不包含abc的目录<br />\r\n<br />\r\n<br />\r\n希望对大家有用", "username": "mdjbf [Microsoft Edge 14.14393|Windows 10]", "date": "2016-12-11T20:47:37" }, { "postip": "111.161.162.227", "message": "记得有的同事find之前也updatedb一下,好奇怪啊!", "username": "来自天津的 Mobile Safari|iOS 10.1 用户", "date": "2016-12-12T23:06:32" }, { "postip": "123.120.85.250", "message": "哈哈,这就是不求甚解的结果。", "username": "linux [Chrome 54.0|Mac 10.11]", "date": "2016-12-13T23:25:54" } ]
[]
对于新手而言,在 Linux 中使用命令行可能会非常不方便。没有图形界面,很难在不同文件夹间浏览,找到需要的文件。本篇教程中,我会展示如何在 Linux 中查找特定的文件。
2016-12-06T13:46:00
2016-12-06T13:46:00
8,016
/article-8016-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6/115513ee3se45f5es8z93e.jpg) 对于新手而言,在 Linux 中使用命令行可能会非常不方便。没有图形界面,很难在不同文件夹间浏览,找到需要的文件。本篇教程中,我会展示如何在 Linux 中查找特定的文件。 第一步要做的是**[通过 SSH 连接到你的 Linux](https://www.rosehosting.com/blog/connect-to-your-linux-vps-via-ssh/)**。在 Linux 中查找文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使用 `find` 命令,另外一种是使用 `locate` 命令。我们先看第一种。 ### find 命令 使用 **Linux find 命令**可以用不同的搜索标准如名字、类型、所属人、大小等来搜索目录树。基本语法如下: ``` # find path expression search-term ``` 下面是使用 find 命令根据文件名来查找特定文件的一个例子: ``` # find -name test.file ``` 命令会搜索整个目录树来查找名为 `test.file` 的文件,并且会提供其存放位置。你可以使用你 Linux 上一个存在的文件名来尝试一下。 find 命令有时会花费几分钟来查找整个目录树,尤其是如果系统中有很多文件和目录的话。要显著减少时间,你可以指定搜索的目录。比如,如果你知道 `/var` 中存在 `test.file`,那就没有必要搜索其它目录。这样,你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 ``` # find /var -name test.file ``` find 还可以根据时间、大小、所属人、权限等选项搜索文件。要了解更多关于这些选项的信息,你可以使用查看\*\* Linux find 命令\*\*的手册。 ``` # man find ``` ### locate 命令 要在Linux中使用`locate`命令,首先需要安装它。 如果你正在使用 Ubuntu,运行下面的命令来安装 locate: ``` # apt-get update # apt-get install mlocate ``` 如果你使用的是 CentOS ,运行下面的命令来安装 locate: ``` # yum install mlocate ``` locate 是一种比 find 更快的方式,因为它在数据库中查找文件。要更新搜索数据库,运行下面的命令: ``` # updatedb ``` 使用 locate 查找文件的语法: ``` # locate test.file ``` 就像 find 命令一样,locate 也有很多选项来过滤输出。要了解更多你可以查看**Linux Locate 命令**的手册。 ``` # man locate ```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件,请使用左边的按钮分享到社交网络上,或者在下面留言,谢谢。 --- via: <https://www.rosehosting.com/blog/linux-find-file/> 作者:[RoseHosting](https://www.rosehosting.com/blog/linux-find-file/)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安卓编年史(12):Android 2.1——动画的大发现(以及滥用)时代
Ron Amadeo
http://arstechnica.com/gadgets/2016/10/building-android-a-40000-word-history-of-googles-mobile-os/12/
在安卓 2.1 中,他们尝试着通过在所有能用上的地方大量使用动画效果,想让东西看起来更整齐一点。这么做的结果就是系统看起来拼命想要证明它可以实现动画效果。许多新增的部分感觉更像是技术的演示而不是为了用户体验的改善。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6/172423stru4kzhjp8mtwt5.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6/172423stru4kzhjp8mtwt5.jpg
true
false
true
alim0x
false
[ "Android", "安卓编年史" ]
观点
{ "viewnum": 8201, "commentnum": 2,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223.81.193.234", "message": "我第一次见到 Android 就已经是 2.1 了。", "username": "绿色圣光 [Firefox 45.0|GNU/Linux]", "date": "2016-12-06T21:38:43" }, { "postip": "101.95.167.170", "message": "截图2014-01-27是老无所依",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Safari 10.0|Mac 10.12 用户", "date": "2016-12-07T09:30:03" } ]
[ { "raid": 8010, "displayorder": 0 }, { "raid": 8043, "displayorder": 0 } ]
在安卓 2.1 中,他们尝试着通过在所有能用上的地方大量使用动画效果,想让东西看起来更整齐一点。这么做的结果就是系统看起来拼命想要证明它可以实现动画效果。许多新增的部分感觉更像是技术的演示而不是为了用户体验的改善。
2016-12-06T17:25:00
2016-12-06T17:25:00
8,017
/article-8017-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6/172423stru4kzhjp8mtwt5.jpg) ### Android 2.1——动画的大发现(以及滥用)时代 安卓 2.1 随着 Nexus One 的发布一同到来,这时距安卓 2.0 的发布仅仅过了三个月。新系统并不是一个大的更新升级,所以它仍然使用 Éclair(泡芙)这个名称。安卓的开发以一种闻所未闻的步伐急速进行,在过去的 15 个月中,谷歌平均每两个半月就发布一个新版本。 绝大部分得益于威瑞森在市场营销上的努力以及“Droid”产品线,安卓日益流行起来。即便如此,这个系统还是被人觉得丑,这时的安卓工程师看起来就几乎没有接受过正式的设计培训,在安卓 2.1 中,他们尝试着通过在所有能用上的地方大量使用动画效果,想让东西看起来更整齐一点。这么做的结果就是系统看起来拼命想要证明它可以实现动画效果。许多新增的部分感觉更像是技术的演示而不是为了用户体验的改善。 ![安卓2.1和2.0中的锁屏和主屏幕。](/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6/172558ne66eb2js668zr4c.png) *安卓 2.1 和 2.0 中的锁屏和主屏幕。 [Ron Amadeo 供图]* 安卓 2.0 的旋转拨号式锁屏在仅仅在一个版本之后就被踢到路边去了,取而代之的是和来电界面使用的相同的拉动式标签式解锁。锁屏时钟尝试使用了一种独特的安卓字体,但是相比其它字体来说,它真是丑得可以。 安卓 2.1 最大的特色之一是“动态壁纸”——可互动的或是动态图片可以被设置为壁纸。默认的动态壁纸是个灰色正方形组成的大方阵,不断有蓝色,红色,黄色以及绿色的光点拖着尾巴穿越屏幕。点击屏幕会使光点以你点击的位置为中心向四个方向射出。尽管动态壁纸看起来很棒(并且相对 iPhone 而言是个独特的特性),但动画背景对电池和处理器而言可不是什么好事。它似乎让整个系统的运行都变得有点慢了。 在主屏幕上,默认的谷歌搜索小部件周围有了更多空间,并且现在它位于所在行的正中央。页面指示器现在出现在屏幕底部的左右角落,主屏幕的页数也从 3 页变成了 5 页。底部的应用抽屉标签被替换为一个正方形方阵组成的图标,这个(对应用列表的)暗喻直到今天谷歌也还在使用。 ![图片展示了安卓2.1和2.0中的应用抽屉设计以及应用的选择。](/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6/172602esqdxkk1s1s5hqsd.png) *图片展示了安卓 2.1 和 2.0 中的应用抽屉设计以及应用的选择。 [Ron Amadeo 供图]* 和新应用抽屉图标一同到来的还有全新的应用抽屉。应用抽屉不再是以前从屏幕底部上拉的带标签容器的样子,新界面显示为一个全屏界面。原先的碳纤维编织纹理被去掉了,变成了一个纯黑背景——这个改变会一直持续到 KitKat。 谷歌决定添加一个浮动的、半透明的 home 图标到应用抽屉的底部,好让人们方便地退出全屏的应用列表界面。这个可以看作是安卓 4.0 中引入的虚拟 home 键的前身。 应用抽屉同样有个俗气的图形效果。在滚动的时候,在应用列表顶部和底部的图标会向内弯曲并且看起来像是向手机深处移动一样,有点像星球大战开场的滚动字幕。 应用的图标也有不多的改变。“Amazon MP3”和“Alarm Clock”(闹钟)都去掉了前面那个单词,然后他们就从按字母排序的列表的前两个位置退了下来。出现了两个新的应用:新闻和天气,以及 Google Voice,这是谷歌的通信服务。由于 Nexus One 不是威瑞森的定制机,威瑞森的可视语音邮件被去掉了。 ![修改后的时钟应用。](/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6/172606s7bauo707oi7077a.png) *修改后的时钟应用。 [Ron Amadeo 供图]* 不止是名称的更改,时钟应用还迎来了整体上的重制。点击时钟快捷方式不再会打开闹钟页面;取而代之的是去到“桌面时钟”界面(上方左图),它带有一个和壁纸一致的背景。时钟使用和锁屏一样的字体,并从新的新闻和天气应用中获取天气。 新的闹钟页面清除了许多旧版本中奇怪的设计。模拟时钟和可选择的时钟样式已经不见了。复选框已经被一个带绿色亮光的开关所取代,它比“灰色勾选/绿色勾选”更容易理解。尽管可能从快照很难看出来,旧的闹钟设计在时间旁同时显示 AM 和 PM。2.1 的设计里取消了这一项,只显示相关的 AM/PM 标记。底部放置了一个数字时钟,点击时钟图标会将你带回桌面时钟界面。 ![安卓2.1和2.0中的相册和单独图片查看界面。](/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6/172611ogptzoooy7ztrkpo.png) *安卓 2.1 和 2.0 中的相册和单独图片查看界面。 [Ron Amadeo 供图]* 谷歌想要改进安卓外观的欲望在 2.1 的相册中最为明显,这里几乎都是大量使用的动画效果和半透明。当应用打开的时候,单独的图片从屏幕顶部飞下并且打乱成小堆组成相册。当打开相册的时候,图片堆各自分离,照片滑开形成方阵的形式。所有你触摸的东西会弹开,压缩,以及拉伸,就像是果冻的弹簧片一样。 相册这里没有一个“标准”的背景。它会从屏幕上随机选择一张图片并深度模糊,然后作为背景图片使用。当这张图片滑出屏幕显示范围后,它会重新选择一张背景图片,所以背景色调总是会和你的图片相匹配。 屏幕的左上角放置了面包屑导航栏。它显示你当前的位置,以及你所在位置和主界面之间的任何文件夹——它可以被看作是在安卓 3.0 中即将推出的“向上”按钮的前身。在右上角是一个相机的链接,这还留着相同的在安卓 1.6 中登场的人造皮革设计——两个设计截然不同。 而相机是另一个奇怪的、一次性的设计,从来没有哪个安卓应用间的随意的 UI 设计差距能有和新的相册应用间这么明显。它并没有采用安卓的按钮、菜单、或任何现有的 UI 规范。它甚至在每个界面隐藏了状态栏——你几乎不能分辨出你正在盯着的是安卓。 在单张照片查看视图,你终于可以在图片之间滑动切换,从而去掉了短粗的左右箭头。出于某种原因,这个界面并没有颜色匹配的背景。它是应用中唯一一个背景为黑色的部分。缩放控制在右上方(仍然没有两指捏合缩放),可用命令沿着屏幕的底部排成一行。点击“菜单”按钮(虚拟或实体键)并不会像所有其他的应用一样出现一个 2×3 格的方阵——仅仅是底部的一行选项从两个变成了另外三个选项。 ![充满动画效果的相册应用。](/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6/172621z3b0p3105c1z3d1x.png) *充满动画效果的相册应用。 [Ron Amadeo 供图]* 上面第一张图片,显示了一个相册视图。大型相册的话你可以水平滚动,或使用在屏幕底部的快速滚动条。长按图片(虽然有点奇怪,或者可以按实体菜单按钮)会弹出一个“复选框”界面,这时你可以点击几张照片同时选中它们。你选中照片之后,你可以批量分享、删除或旋转照片。 这个界面和接下来的单张照片查看界面的菜单是半透明对话气泡式的,点击各个按钮时它们会跳出来。再重复一遍,这和你所看到的正常的安卓体验规范大相径庭。相册还是第一个拥有越界效果(overscroll)的应用之一。当你到达照片墙的底部时,整个界面会向滚动的方向扭曲。 2.1 的相册是第一个能同时显示您云存储的 Picasa 照片以及本地照片的客户端。这些照片缩略图的左下角有白色相机快门图标。这后来成为了 Google+ Photos。 之前或之后任何安卓应用程序看起来都不像这个相册。有很好的理由解释这是为什么——它不是谷歌做的!这个应用外包给了 Cooliris,他们看样子并没有打算花费精力遵循任何一条现有的安卓 UI 规范。尽管应用是可用的,所有的动画和效果使它看起来像是只注重风格而不注重实质的产物。 ![“新闻和天气”应用展示了……新闻和天气。](/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6/172624bdfr6oir6crzdj6p.png) *“新闻和天气”应用展示了……新闻和天气。 [Ron Amadeo 供图]* 来比较下相册应用和另一个全新的安卓 2.1 应用:新闻和天气。相册是个充满透明动画效果的汇聚,而新闻和天气则全是深色渐变和对比色。这个应用提供了桌面时钟的天气显示,它甚至还带着一个主屏幕小部件。第一张图显示的是当前位置的天气和六天的预报。沿着屏幕顶部排列着一些标签,城市名称旁有个小小的“i”按钮,点击它会打开温度和降水图。你可以在图上滑动以得到指定时间的精确温度和降水信息。 这个应用里最大的创新在于可滑动标签,这个想法最终将成为一个标准的安卓 UI 规范。在天气之后是一些可由用户定制的新闻标签,除了点击标签切换之外,你还可以在屏幕上水平滑动,标签也会跟着切换。新闻标签都显示着一个新闻标题列表,它们几乎总是正好截断到你弄不明白这条新闻讲了什么的程度。当你从这个应用打开一个网页时,它并不会启动浏览器。相反,它会在应用内打开新闻,带着个奇怪的白色边框。 ![谷歌地图的一些实验性功能,新的小部件设计,Google Voice里我们能接触到的唯一一个界面,以及新的带标签的音乐界面设计。](/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6/172628v8mb2x2b2vxzbov3.jpg) *谷歌地图的一些实验性功能,新的小部件设计,Google Voice 里我们能接触到的唯一一个界面,以及新的带标签的音乐界面设计。 [Ron Amadeo 供图]* 安卓 2.1 里的小部件全部经过了重新设计,几乎所有东西都带有黑色渐变,空间利用上也更加合理。时钟变回了一个圆,日历的顶部加上了蓝色,着让它和应用变得更加相似。Google Voice 可以启动,但是登录已经失效了——这是你现在能看到的所有东西了。 人们经常忽视的音乐应用有个小更新。四个按钮的主界面被完全去除,并且在屏幕顶部添加了每个音乐显示模式的标签。这意味着在打开应用的时候,你就能直接看到音乐列表,而不是一个导航页。不同于新闻和天气应用里的标签,这些新增的标签不能滑动切换。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8/154605bdud6kty2st2iiiu.png) ### Android 2.1, update 1——无尽战争的开端 谷歌是第一代 iPhone 的主要合作伙伴——公司为苹果的移动操作系统提供了谷歌地图、搜索,以及 Youtube。在那时,谷歌 CEO 埃里克·施密特是苹果的董事会成员之一。实际上,在最初的苹果发布会上,施密特是在史蒂夫·乔布斯[之后第一个登台的人](http://www.youtube.com/watch?v=9hUIxyE2Ns8#t=3016),他还开玩笑说两家公司如此接近,都可以合并成“AppleGoo”了。 当谷歌开发安卓的时候,两家公司间的关系慢慢变得充满争吵。然而,谷歌很大程度上还是通过拒 iPhone 关键特性于安卓门外,如双指缩放,来取悦苹果。尽管如此,Nexus One 是第一部不带键盘的直板安卓旗舰机,设备被赋予了和 iPhone 相同的外观因素。Nexus One 结合了新软件和谷歌的品牌,这是压倒苹果的最后一根稻草。根据沃尔特·艾萨克森为史蒂夫·乔布斯写的传记,2010 年 1 月在看到了 Nexus One 之后,这位苹果的 CEO 震怒了,说道:“如果需要的话我会用尽最后一口气,以及花光苹果在银行里的 400 亿美元,来纠正这个错误……我要摧毁安卓,因为它完全是偷窃来的产品。我愿意为此发起核战争。” 所有的这些都在秘密地发生,仅在 Nexus One 发布后的几年后才公诸于众。公众们最早在安卓 2.1——推送给 Nexus One 的一个称作 “[2.1 update 1](http://arstechnica.com/gadgets/2010/02/googles-nexus-one-gets-multitouch/)” 的更新,发布后一个月左右捕捉到谷歌和苹果间愈演愈烈的分歧气息。这个更新添加了一个功能,正是 iOS 一直居于安卓之上的功能:双指缩放。 尽管安卓从 2.0 版本开始就支持多点触控 API 了,但系统的默认应用在乔布斯的命令下依然和这项实用的功能划清界限。在关于 Nexus One 的和解会议谈崩了之后,谷歌再也没有理由拒双指缩放于安卓门外了。谷歌给设备推送了更新,安卓终于补上了不足之处。 随着谷歌地图、浏览器以及相册中双指缩放的全面启用,谷歌和苹果的智能手机战争也就此拉开序幕。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两家公司会变成死敌。双指缩放功能更新的一个月后,苹果开始了它的征途,起诉了所有使用安卓的公司。HTC、摩托罗拉以及三星都被告上法庭,直到现在都还有一些诉讼还没解决。施密特也辞去了苹果董事会的职务。谷歌地图和 Youtube 被从 iPhone 中移除,苹果甚至开始打造自己的地图服务。今天,这两位选手几乎是 “AppleGoo” 竞赛的唯一选手,涉及领域十分广泛:智能手机、平板、笔记本、电影、TV 秀、音乐、书籍、应用、邮件、生产力工具、浏览器、个人助理、云存储、移动广告、即时通讯、地图以及机顶盒……以及不久它们将会在汽车智能、穿戴设备、移动支付,以及客厅娱乐等进行竞争。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6/172630v978lo4o997cailj.jpg) [Ron Amadeo](http://arstechnica.com/author/ronamadeo) / Ron 是 Ars Technica 的评论编缉,专注于安卓系统和谷歌产品。他总是在追寻新鲜事物,还喜欢拆解事物看看它们到底是怎么运作的。 [@RonAmadeo](https://twitter.com/RonAmadeo) --- via: <http://arstechnica.com/gadgets/2016/10/building-android-a-40000-word-history-of-googles-mobile-os/12/> 译者:[alim0x](https://github.com/alim0x)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linux.cn/) 荣誉推出
Eclipse Che:下一代基于 Web 的 IDE
Joshua Allen Holm
https://opensource.com/life/16/11/introduction-eclipse-che
Eclipse Che 是一个基于 Web 的集成开发环境(IDE)和工作区。在这些工作空间中的项目具有运行所需的一切工具,开发人员不用做什么事情,只需要创建工作空间时选择正确的软件环境。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6/213951tkrslimrlvkos990.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6/213951tkrslimrlvkos990.png
true
false
true
Vic020
false
[ "Eclipse Che", "IDE" ]
分享
{ "viewnum": 13111, "commentnum": 3,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1.20.112.126", "message": "全组件本地化源才是最重要的!!!", "username": "来自陕西西安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07T09:09:25" }, { "postip": "111.20.112.126", "message": "eclipse che应该是第一个完全使用容器方式部署的应用系统", "username": "来自陕西西安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07T09:11:37" }, { "postip": "223.81.192.91", "message": "月食·扯", "username": "绿色圣光 [Firefox 45.0|GNU/Linux]", "date": "2016-12-07T22:27:33" } ]
[ { "raid": 8204, "displayorder": 0 } ]
Eclipse Che 是一个基于 Web 的集成开发环境(IDE)和工作区。在这些工作空间中的项目具有运行所需的一切工具,开发人员不用做什么事情,只需要创建工作空间时选择正确的软件环境。
2016-12-07T07:37:00
2016-12-07T07:37:00
8,018
/article-8018-1.html
![Eclipse Che简介,下一代基于Web的IDE](/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6/213951tkrslimrlvkos990.png "Introduction to Eclipse Che, a next-generation, web-based IDE") 即使对于熟练的开发人员,想要去为一个项目贡献代码,正确的安装和配置一个集成开发环境、<ruby> 工作区 <rp> ( </rp> <rt> workspace </rt> <rp> ) </rp></ruby>和构建工具,都是一个十分艰难和浪费时间的任务。[Codenvy](http://codenvy.com/) 的CEO,Tyler Jewell,也面临着这个问题。当他养好了一些小病,又处理了一些管理工作之后,试图建立一个简单的 Java 项目来找回他曾经的编程技能。经过多天的努力,Jewell 的项目依然无法工作,但这就是给予了他灵感。他想做个可以让“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以为安装软件的项目做贡献”的东西。 正是这个想法引发了 [Eclipse Che](http://eclipse.org/che) 的发展。 Eclipse Che 是一个基于 Web 的集成开发环境(IDE)和工作区。Eclipse Che 将工作区与合适的运行时<ruby> 软件环境 <rp> ( </rp> <rt> stack </rt> <rp> ) </rp></ruby>捆绑在一起,全都紧密结合起来。在这些工作空间中的项目具有运行所需的一切工具,开发人员不用做什么事情,只需要创建工作空间时选择正确的软件环境。 Eclipse Che 已经就绪的捆绑软件环境支持绝大多数现代流行语言。现在已经支持 C++、Java、Go、PHP、 Python、 .NET、Node.js、 Ruby on Rails,和 Android 开发等。<ruby> 软件环境库 <rp> ( </rp> <rt> Stack Library </rt> <rp> ) </rp></ruby>提供了多种选择,如果这样还不够,还可以选择创建一个提供自定义的环境的定制软件环境。 Eclipse Che 是一个功能齐全的 IDE,而不是一个基于 Web 的简易文本编辑器。它构建于 Orion 和 JDT 之上。支持<ruby> 智能感知 <rp> ( </rp> <rt> Intellisense </rt> <rp> ) </rp></ruby>和调试,并集成了 Git 和 Subversion 版本控制软件。IDE 甚至可以由多个用户共享,进行结对编程。只需一个 Web 浏览器,开发人员就可以编写和调试他们的代码。但是,如果开发人员更喜欢使用基于桌面的 IDE,也可以使用 SSH 连接到工作空间。 Eclipse Che 底层所采用的主要技术之一是 [Linux 容器](https://opensource.com/resources/what-are-linux-containers) - Docker。工作空间是同样是使用 Docker 构建的,安装 Eclipse Che 的本地副本只需要 Docker 和一个小脚本文件。只需在第一次运行时,第一次运行 `che.sh start` 时,就会下载和运行必需的 Docker 容器。但是,如果你觉得设置 Docker 来安装 Eclipse Che 依然太麻烦,Codenvy 还提供在线托管的方法。甚至,他们为开源项目的每个贡献者都提供了 4GB 的工作区。使用 Codenvy 的托管选项或者其它的在线托管方式,只需要提供一个 URL 给潜在贡献者,就会自动创建一个包含项目代码的工作区,所有这些只需轻轻点击一下。 除了 Codenvy 之外,Eclipse Che 的贡献者还包括微软、红帽、IBM、三星和许多其它的人或组织。很多贡献者正在致力于开发 Eclipse Che 的定制版本以用于其特定用途。例如,三星的 [Artik IDE](http://eclipse.org/che/artik) 项目用于物联网领域。基于 Web 的 IDE 可能会让一些人失业,但 Eclipse Che 提供很多的机会,并且有很多业内的大公司需要,值得一试。 --- via: <https://opensource.com/life/16/11/introduction-eclipse-che> 作者:[Joshua Allen Holm](https://opensource.com/users/holmja) 译者:[Vic020](http://www.vicyu.net/)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怎样在 Arch Linux 终端上更改 WiFi 密码
SK
https://www.ostechnix.com/update-wifi-network-password-terminal-arch-linux/
我从来没有在 Arch Linux 终端上用命令行来更改 WiFi 密码。我开始在 google 上搜索相关资料,并且在 Arch Linux 论坛找到了一个好的解决办法。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6/220404mqtq65txdymobrsp.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6/220404mqtq65txdymobrsp.png
true
false
true
chenzhijun
false
[ "WiFi", "Arch" ]
技术
{ "viewnum": 8376, "commentnum": 3,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45.32.45.138", "message": "这种方法在Ubuntu中应该不能用吧?", "username": "ryt [Chrome 54.0|GNU/Linux]", "date": "2016-12-07T20:30:31" }, { "postip": "223.81.192.91", "message": "我以前都是用的wpasupplicant", "username": "绿色圣光 [Firefox 45.0|GNU/Linux]", "date": "2016-12-07T22:32:35" }, { "postip": "210.32.120.106", "message": "以前我有近一年实体机用arch, 但是后来我用虚拟机连基本的桌面环境都装不好。wiki弄啊弄,反而没以前清楚了", "username": "fxbszj [Chrome 54.0|GNU/Linux]", "date": "2016-12-07T22:58:58" } ]
[]
我从来没有在 Arch Linux 终端上用命令行来更改 WiFi 密码。我开始在 google 上搜索相关资料,并且在 Arch Linux 论坛找到了一个好的解决办法。
2016-12-06T22:04:00
2016-12-06T22:04:00
8,019
/article-8019-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6/220404mqtq65txdymobrsp.png) 自从修改了我的路由器的 WiFi 网络密码后,我的 Arch Linux 测试机就不能连接到网络了。由于我的 Arch Linux 测试机没有图形化桌面环境,我不得不在终端上更改 WiFi 密码。在图形化操作界面中,更改 WiFi 密码是很容易的。我仅仅需要打开网络管理器,就能很快更改 WiFi 网络密码。但是,我从来没有在 Arch Linux 终端上用命令行来更改 WiFi 密码。我开始在 google 上搜索相关资料,并且在 Arch Linux 论坛找到了一个好的解决办法。如果你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读完这篇文章吧,这个方法并没有那么难。 ### 在终端更改 WiFi 网络密码 修改了路由器的 WiFi 密码之后,我尝试运行 `wifi-menu` 命令来更新 WiFi 密码,但是它一直报如下错误。 ``` sudo wifi-menu ``` 它显示了可用的 WiFi 列表。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6/215254jyyw6qh0afqzhhul.png) 我的 WiFi 网络名为 Murugs9376。我选中了我的 WiFi 网络,然后在 OK 处按下回车。它没有让我输入新的 WiFi 密码(我以为它会先问我是否密码已经更改),却显示了下面的错误。 ``` Interface 'wlp9s0' is controlled by netctl-auto WPA association/authentication failed for interface 'wlp9s0'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6/215547exc8nn85unn59jf1.png) 在 Arch 发行版上,我没有太多的经验。因此我去了 Arch Linux 论坛希望能找到解决方法。感天谢地,之前有人发了同样问题的帖子并从一位 Arch 老司机那里得到了解决办法。 网络相关的配置文件都是存放在 `/etc/netctl/` 文件夹下。例如,下面是我的 Arch Linux 测试机上该文件夹下的内容: ``` ls /etc/netctl/ Sample Output: examples ostechnix 'wlp9s0-Chendhan Cell Service' wlp9s0-Pratheesh hooks wlp9s0 wlp9s0-Murugu9376 interfaces wlp9s0-AndroidAP wlp9s0-none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6/215611g9f9lslr6eile9fl.png) 我如果想要更改密码,只需要删除我的 WiFi 网络配置文件 (这里是 `wlp9s0-Murugs9376`) 并且重新运行 `wifi-menu` 命令。 因此,用下面的命令来删除原来的 WiFi 配置文件: ``` sudo rm /etc/netctl/wlp9s0-Murugu9376 ``` 删除配置文件之后,运行 `wifi-menu` 命令来更新 WiFi 密码。 ``` sudo wifi-menu ``` 选择 WiFi 网络,并且按回车键。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6/215632v8g35tnl1qqq3n5s.png) 为新配置文件输入一个新名字。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6/215653bmf8aa6va6az9v8l.png) 最后,输入 WiFi 新密码到配置文件中,并且按下回车键。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6/215713hnza1fhip7f7aaik.png) 这样就完成了。现在,我们已经更新了我们的 WiFi 网络密码。像你所看到的一样,在 Arch Linux 终端里面更新 WiFi 密码并不是件很难的事情。任何人都能在几秒钟以内完成它。 如果您觉得这个教程很有帮助,希望您能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来支持我们。 谢谢! --- via: <https://www.ostechnix.com/update-wifi-network-password-terminal-arch-linux/> 作者:[SK](https://www.ostechnix.com/author/sk/) 译者:[chenzhijun](https://github.com/chenzhijun)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在 Linux 中找出所有在线主机的 IP 地址
Aaron Kili
http://www.tecmint.com/find-live-hosts-ip-addresses-on-linux-network/
你可以在 Linux 的生态系统中找到很多网络监控工具,它们可以为你生成出网络中所有设备的摘要,包括它们的 IP 地址等信息。然而,实际上有时候你只需要一个简单的命令行工具,运行一个简单的命令就能提供同样的信息。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6/221705eiyxem2djd2cc0d7.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6/221705eiyxem2djd2cc0d7.jp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nmap" ]
系统运维
{ "viewnum": 18773, "commentnum": 6, "favtimes": 5, "sharetimes": 1, "likes": 0 }
[ { "postip": "206.191.170.209", "message": "有zmap的吗?", "username": "来自美国的 Chrome 54.0|Windows 8.1 用户", "date": "2016-12-08T08:15:36" }, { "postip": "118.79.126.98", "message": "https://linux.cn/article-5860-1.html<br />\r\n<br />\r\n// 你看你不注册用户,没法进行站内搜索吧~", "username": "linux [Chrome 54.0|Mac 10.11]", "date": "2016-12-08T09:10:48" }, { "postip": "222.92.187.131", "message": "cool", "username": "来自江苏苏州的 Firefox 4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08T10:02:57" }, { "postip": "118.122.120.11", "message": "往文章的右侧看,或者 Ctrl-F 在本页面搜一下 zmap。",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08T11:18:39" }, { "postip": "222.143.20.29", "message": "我记得NMAP里有个NPING的工具,可以自定义发送伪装包。以前利用这个试过ARP。后来笔记没有了。不知道站里有这个工具的介绍吗?", "username": "lmzg [Chrome 54.0|Windows 10]", "date": "2016-12-15T08:52:44" }, { "postip": "210.13.83.237", "message": "精品好文收藏分享", "username": "wst021 [Chrome 55.0|Windows 8.1]", "date": "2016-12-23T10:20:42" } ]
[]
你可以在 Linux 的生态系统中找到很多网络监控工具,它们可以为你生成出网络中所有设备的摘要,包括它们的 IP 地址等信息。然而,实际上有时候你只需要一个简单的命令行工具,运行一个简单的命令就能提供同样的信息。
2016-12-08T08:05:00
2016-12-08T08:05:00
8,021
/article-8021-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6/221705eiyxem2djd2cc0d7.jpg) 你可以在 Linux 的生态系统中找到很多[网络监控工具](https://linux.cn/topic-linux-system-performance-monitoring.html),它们可以为你生成出网络中所有设备的摘要,包括它们的 IP 地址等信息。 然而,实际上有时候你只需要一个简单的命令行工具,运行一个简单的命令就能提供同样的信息。 本篇教程会向你展示如何找出所有连接到给定网络的主机的 IP 地址。这里我们会使用 [Nmap 工具](http://www.tecmint.com/nmap-network-security-scanner-in-kali-linux/)来找出所有连接到相同网络的设备的IP地址。 [Nmap](/article-7960-1.html) (Network Mapper 的简称)是一款开源、强大并且多功能的探查网络的命令行工具,用来[执行安全扫描、网络审计](http://www.tecmint.com/audit-network-performance-security-and-troubleshooting-in-linux/)、[查找远程主机的开放端口](http://www.tecmint.com/find-open-ports-in-linux/)等等。 如果你的系统中还没有安装 Nmap,在你的发行版中运行合适的命令来安装: ``` $ sudo yum install nmap [在基于 RedHat 的系统中] $ sudo dnf install nmap [在基于Fedora 22+ 的版本中] $ sudo apt-get install nmap [在基于 Debian/Ubuntu 的系统中] ``` 安装完成后,使用的语法是: ``` $ nmap [scan type...] options {target specification} ``` 其中,**{target specification}**这个参数可以用**主机名、IP 地址、网络**等来替代。 所以要列出所有连接到指定网络的主机 IP 地址,首先要使用 [ifconfig 命令](http://www.tecmint.com/ifconfig-command-examples/)或者[ip 命令](http://www.tecmint.com/ip-command-examples/)来识别网络以及它的子网掩码: ``` $ ifconfig 或者 $ ip addr show ``` ![Find Network Details in Linux](/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8/090909axrkfdr3ynjnbnzx.png) *在 Linux 中查找网络细节* 接下来,如下运行 Nmap 命令: ``` $ nmap -sn 10.42.0.0/24 ``` [![Find All Live Hosts on Network](/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6/221731agtnqp13ttz1c2zn.png)](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6/11/Find-All-Live-Hosts-on-Network.png) *查找网络中所有活跃的主机* 上面的命令中: * `-sn` - 是扫描的类型,这里是 ping 方式扫描。默认上,Nmap 使用端口扫描,但是这种扫描会禁用端口扫描。 * `10.42.0.0/24` - 是目标网络,用你实际的网络来替换。 要了解全面的信息,查看 Nmap 的手册: ``` $ man nmap ``` 或者不带任何参数直接运行 Nmap 查看使用信息摘要: ``` $ nmap ``` 此外,对于有兴趣学习 Linux 安全扫描技术的人,可以阅读 [Nmap in Kali Linux](http://www.tecmint.com/nmap-network-security-scanner-in-kali-linux/) 这篇实践指导。 好了,就是这样了,记得在下面的回复区给我们发送问题或者评论。你也可以跟我们分享其他列出指定网络已连接设备的 IP 地址的方法。 --- via: <http://www.tecmint.com/find-live-hosts-ip-addresses-on-linux-network/> 作者:[Aaron Kili](http://www.tecmint.com/author/aaronkili/)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Fedora 25 Workstation 安装指南
Aaron Kili
http://www.tecmint.com/fedora-25-installation-guide/
在这篇教程中,我们将会走完在电脑上安装 Fedora 25 workstation 的每一步。该指南包括整个安装过程中的每一步截图,因此,请认真跟着操作。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7/210434pbzllsrlllscrlli.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7/210434pbzllsrlllscrlli.jpg
true
false
true
rusking
false
[ "Fedora" ]
技术
{ "viewnum": 18263, "commentnum": 9,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3.250.156.107", "message": "终于支持 node 6.9.1 了。", "username": "OneNewLife [Chrome 55.0|Fedora]", "date": "2016-12-08T21:27:00" }, { "postip": "222.67.105.39", "message": "很不错的入门文章,文章调理清晰,linuxcn看布局 就很舒服", "username": "jun413947139 [Microsoft Edge 15.14971|Windows 10]", "date": "2016-12-08T22:21:22" }, { "postip": "171.125.186.100", "message": "谢谢——可惜我现在对布局的调整优化已经力不从心了——大哭。", "username": "linux [Chrome 54.0|Mac 10.11]", "date": "2016-12-09T19:48:36" }, { "postip": "219.140.225.91", "message": "在我的笔记本上用不了这个系统,fedora24版倒还正常,一更新后也当掉了,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启动黑屏", "username": "lovetoheart [Chrome 45.0|Windows 10]", "date": "2016-12-10T09:40:16" }, { "postip": "111.19.42.22", "message": "等它提供全组件iso镜像了,我就换回来,现在觉得Debian Gnu/Linux的全镜像发布方式就是好一点点,很多时候没有镜像做本地源眼睛干瞪起没办法,网络没有谣传的那么稳定和高速,最关键是着急用你还得搜索和查找,这也是需要大量时间成本的", "username": "来自陕西的 Chrome Mobile 55.0|Android 6.0 用户", "date": "2016-12-10T22:21:19" }, { "postip": "103.75.117.108", "message": "win7下无法选择标准分区,创建分区一直失败。这个是怎么回事儿?", "username": "来自亚太地区的 Chrome 54.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2-12T15:50:21" }, { "postip": "117.152.71.253", "message": "fedora这种比较更新快的系统提供这些都没用,更新了之后马上依赖不满足(arch更极端),当然也不排除有例外,如有打过大部分包的openSUSE风滚草", "username": "来自117.152.71.253的 Chrome 5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14T19:08:48" }, { "postip": "117.145.85.71", "message": "2G内存试了下,又换成f22了,能用就没再折腾,不过最近第一次开机有点卡了,想着要不要换个版本", "username": "来自新疆的 MIUI Browser 8.8|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5-15T00:22:52" }, { "postip": "115.156.230.152", "message": "请问一下这样安装会不会覆盖原来的win7系统?", "username": "来自湖北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的 Sogou Explorer 2|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7-03T16:28:44" } ]
[]
在这篇教程中,我们将会走完在电脑上安装 Fedora 25 workstation 的每一步。该指南包括整个安装过程中的每一步截图,因此,请认真跟着操作。
2016-12-08T09:53:00
2016-12-08T09:53:00
8,023
/article-8023-1.html
在这篇教程中,我们将会走完在电脑上安装 Fedora 25 workstation 的每一步。该指南包括整个安装过程中的每一步截图,因此,请认真跟着操作。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7/210434pbzllsrlllscrlli.jpg) #### Fedora 25 Workstation 有哪些新特性? 正如大家所期待的那样,Fedora 的这个最新版本在基础组件上做了很多的改变以及修复大量的 bug,除此之外,它带来了很多新的功能强大的软件,如下所示: * GNOME 3.22,可以重命名多个文件,重新设计的键盘布局工具以及一些用户界面上的改进。 * 使用 Wayland 代替 X11 系统,以满足现代图形硬件设备。 * 支持 MP3 格式解码。 * Docker 1.12。 * Node.js 6.9.1。 * 支持 Rust 系统编程语言。 * 支持多个版本的 Python 编程语言,包括 Python2.6、2.7、3.3、3.4 和 3.5。 * 不再检查 GNOME Shell 扩展与当前的 GNOME Shell 版本的兼容性等等。 注意:如果电脑上已安装了前一个版本 Fedora 24,或许你可以考虑使用更简单的几个步骤[将 Fedora 24 升级到 Fedora 25](http://www.tecmint.com/upgrade-fedora-24-to-fedora-25-workstation-server/) 以避免全新的安装过程。 ### 安装 Fedora 25 Workstation 版本 从下面的链接下载 ISO 系统镜像开始,本安装教程将使用 64 位的镜像来安装。 * [下载 Fedora 25 Workstation 64 位版本](https://download.fedoraproject.org/pub/fedora/linux/releases/25/Workstation/x86_64/iso/Fedora-Workstation-Live-x86_64-25-1.3.iso) * [下载 Fedora 25 Workstation 32 位版本](https://download.fedoraproject.org/pub/fedora/linux/releases/25/Workstation/i386/iso/Fedora-Workstation-Live-i386-25-1.3.iso) 下载完 Fedora 25 的系统镜像后,第一步是创建一个可启动设备(DVD 或 USB 设备),使用 [Unetbootin 和 dd 命令](http://www.tecmint.com/install-linux-from-usb-device/)来制作 USB 启动工具,或使用其它你想用的方法也行。 1、 创建完成启动设备后,插入并从该设备(DVD/USB)启动,此时,你应该看到如下图所示的 Fedora Workstation Live 的启动界面。 选择 “Start Fedora-Workstation-Live 25” 选项,然后单点回车。 ![Fedora 25 Boot Menu](/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7/210530wqhs1s9yz8s9xax8.png) *Fedora 25 启动菜单* 2、 接下来,你会进入到登录界面,单击“Live System User”以 Live 用户身份进入系统。 ![Fedora 25 Live User Login](/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7/210531f6gez5mj999exse9.png) *Fedora 25 Live 用户登录* 3、 登入系统后,几秒钟后桌面上会出现下面的欢迎界面,如果你想在安装前试用 Fedora 系统,单击 “Try Fedora”,否则单击 “Install to Hard Disk” 进入到全新安装过程。 ![Fedora 25 Welcome Screen](/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7/210533sm7kkd4pahhd79bd.png) *Fedora 25 欢迎界面* 4、 在下面的界面中,选择想要使用的安装语言,然后单击“<ruby> 继续 <rp> ( </rp> <rt> Continue </rt> <rp> ) </rp></ruby>”按钮进入到安装总结页面。 ![Select Installation Language Type](/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7/210534ykeoey3b37kokyc6.png) *选择安装语言类型* 5、 下图是安装总结界面,显示默认的区域及系统设置内容。你可以根据自己的位置和喜好来定制区域及系统设置。 从键盘设置开始。单击“<ruby> 键盘 <rp> ( </rp> <rt> KEYBOARD </rt> <rp> ) </rp></ruby>”进入到键盘布局自定义设置界面。 ![Fedora 25 Installation Summary](/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7/210535ypzdodqo8lqz8d3p.png) *Fedora 25 安装总结* 6、 在这个界面中,根据你电脑之前的设置使用`+`号来添加你需要的键盘布局,然后单击“<ruby> 完成 <rp> ( </rp> <rt> Done </rt> <rp> ) </rp></ruby>"返回到安装总结界面。 ![Set Keyboard Layout](/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7/210536yamh4iaiu6qrqd5u.png) *设置键盘布局* 7、 下一步,单击“<ruby> 时间与日期 <rp> ( </rp> <rt> TIME &amp; DATA </rt> <rp> ) </rp></ruby>”调整系统时间和日期。输入所在地区和城市来设置时区,或者从地图上快速选择。 注意你可以从右上角启用或者停用网络时间同步。设置完系统时间和日期后,单击“<ruby> 完成 <rp> ( </rp> <rt> Done </rt> <rp> ) </rp></ruby>”返回到安装总结界面。 ![Set System Timezone](/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7/210538civv6mad44am40pb.png) *设置系统时区* 8、 返回到安装总结界面,单击“<ruby> 网络与主机名 <rp> ( </rp> <rt> NETWORK &amp; HOSTNAME </rt> <rp> ) </rp></ruby>”设置网络和主机名。 主机名设置完成后,单击“<ruby> 应用 <rp> ( </rp> <rt> Apply </rt> <rp> ) </rp></ruby>”来检查主机名是否可用,如果可用,单击“<ruby> 完成 <rp> ( </rp> <rt> Done </rt> <rp> ) </rp></ruby>”。 ![Set Hostname for Fedora 25](/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7/210538gffz75b5j5ebf3bw.png) *设置 Fedora 25 的主机名* 9、 此时,在安装总结界面,单击“<ruby> 安装目标 <rp> ( </rp> <rt> INSTALLATION DESTINATION </rt> <rp> ) </rp></ruby>”来为系统文件划分安装空间。 在“<ruby> 其它存储选项 <rp> ( </rp> <rt> Other Storage Options </rt> <rp> ) </rp></ruby>”上选择“<ruby> 我要配置分区 <rp> ( </rp> <rt> I will configure partitioning </rt> <rp> ) </rp></ruby>”来执行手动分区,然后单击 “<ruby> 完成 <rp> ( </rp> <rt> Done </rt> <rp> ) </rp></ruby>” 前进至手动分区界面。 ![Select Installation Destination Drive](/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7/210539nsi5ks0qjej7js0w.png) *选择安装位置* 10、 下面是手动分区界面,选择“<ruby> 标准分区 <rp> ( </rp> <rt> Standard Partition </rt> <rp> ) </rp></ruby>”为新的分区模式来安装。 ![Manual Partitioning Selection](/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7/210539xpbbbu90tbq3b53q.png) *手动配置分区* 11、 现在通过点`+`号增加一个挂载点来创建一个`/root`分区。 * 挂载点: /root * 建议容量: 合适即可(比如 100 GB) 之后,单击“<ruby> 增加挂载点 <rp> ( </rp> <rt> Add mount point </rt> <rp> ) </rp></ruby>”添加刚刚创建的分区/挂载点。 ![Create New Root Partition](/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7/210540nghvb3ug7mdg7dhg.png) *创建新的 Root 分区* 下图展示了 `/root` 分区设置。 ![Root Partition Settings](/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7/210541vafk4agabokzeccs.png) *Root 分区设置* 12、 下一步,通过`+`号创建<ruby> 交换分区 <rp> ( </rp> <rt> swap </rt> <rp> ) </rp></ruby> 交换分区是硬盘上的一个虚拟的磁盘空间,用于临时存放那些当前 CPU 不使用的内存数据。 * 挂载点: swap * 建议容量:合适即可(比如 4 GB) 单击“<ruby> 增加挂载点 <rp> ( </rp> <rt> Add mount point </rt> <rp> ) </rp></ruby>”添加交换分区。 ![Create Swap Partition](/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7/210542b7ljn7hnwnjnk4ws.png) *创建交换分区* ![Swap Partition Settings](/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7/210543ka2k02e5e9bk7e0d.png) *交换分区设置* 13、 创建完 `root` 分区和 `swap` 分区后,单击“<ruby> 完成 <rp> ( </rp> <rt> Done </rt> <rp> ) </rp></ruby>”按钮来查看这些要对磁盘进行的更改。单击 “<ruby> 接受调整 <rp> ( </rp> <rt> Accept Changes </rt> <rp> ) </rp></ruby>” 允许执行所有的分区调整。 ![Accept Partition Changes](/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7/210544x5ara4hzpaeihaaa.png) *接受分区调整* 14、 你最后的安装总结内容应该跟下图显示的差不多。单击“<ruby> 开始安装 <rp> ( </rp> <rt> Begin Installation </rt> <rp> ) </rp></ruby>”开始真正安装系统。 ![Final Installation Summary](/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7/210545dlmm0nnpbml60b9e.png) *最后的安装总结内容* 15、 系统文件安装开始后,你可以在下面的界面中,创建一个常用的系统用户,并为 root 账号设置密码。 ![User Configuration Settings](/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7/210547feghg567mdnoh7gd.png) *用户配置设置* 16、 之后,单击“<ruby> ROOT 密码 <rp> ( </rp> <rt> ROOT PASSWORD </rt> <rp> ) </rp></ruby>”来设置 root 账号密码。像之前一样,单击“<ruby> 完成 <rp> ( </rp> <rt> Done </rt> <rp> ) </rp></ruby>”返回到用户配置界面。 ![Set Root Account Password](/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7/210548q3kfzff3skbboaoe.png) *设置 root 账号密码* 17、 之后,在用户配置界面单击“<ruby> 创建用户 <rp> ( </rp> <rt> USER CREATION </rt> <rp> ) </rp></ruby>”按钮来创建一个常用的系统用户。你也可以勾选“<ruby> 将该用户作为管理员 <rp> ( </rp> <rt> Make the user administrator </rt> <rp> ) </rp></ruby>”选项把该用户提升为系统管理员。 再次单击“<ruby> 完成 <rp> ( </rp> <rt> Done </rt> <rp> ) </rp></ruby>”按钮继续。 ![Create System User Account](/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7/210549p3foisupggpig3os.png) *创建系统用户账号* 18、 安装过程将会持续一段时间,你可以去休息会了。安装完成之后,单击“<ruby> 退出 <rp> ( </rp> <rt> Quit </rt> <rp> ) </rp></ruby>”重启系统,并弹出你使用的启动设备。终于,你可以登录进入新的 Fedora 25 Workstation 了。 ![Fedora 25 Login Screen](/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7/210551zpnwepw1k1nkfnkd.png) *Fedora 25 登录界面* ![Fedora 25 Workstation Desktop](/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7/210553h0lc82qqwy2x7m7u.png) *Fedora 25 Workstation 桌面* 就写到这里吧!请在下面提出相关的问题并发表评论。 --- via: <http://www.tecmint.com/fedora-25-installation-guide/> 作者:[Aaron Kili](http://www.tecmint.com/author/aaronkili/) 译者:[rusking](https://github.com/rusking)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Linux 下清空或删除大文件内容的 5 种方法
Aaron Kili
http://www.tecmint.com/empty-delete-file-content-linux/
在 Linux 终端下处理文件时,有时我们想直接清空文件的内容但又不必使用任何 Linux 命令行编辑器 去打开这些文件。那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几种借助一些实用的命令来清空文件内容的方法。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8/195853w24pcumpmsb4ccm4.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8/195853w24pcumpmsb4ccm4.jpg
true
false
true
FSSlc
false
[ "文件", "清空" ]
技术
{ "viewnum": 113331, "commentnum": 24, "favtimes": 6, "sharetimes": 1, "likes": 0 }
[ { "postip": "113.102.132.58", "message": "直接rm不久好了, 搞这么麻烦", "username": "来自广东深圳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09T09:32:32" }, { "postip": "223.129.4.119", "message": "要清空文件内容,rm 应该就不行了。",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四川大学的 Chrome 5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09T09:53:23" }, { "postip": "171.125.186.100", "message": "然后你还需要一个&nbsp;&nbsp;touch", "username": "linux [Chrome 54.0|Mac 10.11]", "date": "2016-12-09T19:45:48" }, { "postip": "171.125.186.100", "message": "然后,文件呢?其实,这里就像是研究茴香豆的茴有几种写法一样,给大家一些有益的提示,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喜欢的用法。", "username": "linux [Chrome 54.0|Mac 10.11]", "date": "2016-12-09T19:47:57" }, { "postip": "202.107.194.180", "message": "学习了.", "username": "来自浙江杭州的 Firefox 50.0|Fedora 用户", "date": "2016-12-10T08:38:02" }, { "postip": "113.104.33.213", "message": "一般都只用“&gt; access.log”这个,,比较简单,易记", "username": "来自广东河源的 Chrome 53.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2-10T09:42:24" }, { "postip": "117.152.68.72", "message": "rm file &amp;&amp; touch file", "username": "来自117.152.68.72的 Chrome 54.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2-10T11:55:24" }, { "postip": "119.131.198.140", "message": "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个方法清空文件", "username": "Wf_talk [Firefox 49.0|GNU/Linux]", "date": "2016-12-11T20:55:29" }, { "postip": "59.175.182.34", "message": "说rm和touch的一看就是没有做过实际的运维。", "username": "来自湖北武汉的 Firefox 50.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2-13T13:16:53" }, { "postip": "114.249.212.68", "message": "感觉原理好像都是 &gt; filename",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Chrome 50.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2-14T11:37:45" }, { "postip": "42.88.76.73", "message": "echo &quot;&quot; &gt; access.log比较好用", "username": "来自甘肃白银的 Sogou Explorer 2|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2-14T12:51:05" }, { "postip": "180.102.103.20", "message": "unzip, strip, touch, grep, finger, mount, fsck, more, yes, fsck, fsck, fsck, top, free, umount, sleep", "username": "测试 [Firefox 52.0|Windows 10]", "date": "2016-12-16T20:47:51" }, { "postip": "210.13.83.237", "message": "非常赞的精品好文", "username": "wst021 [Chrome 55.0|Windows 8.1]", "date": "2016-12-23T10:19:07" }, { "postip": "124.204.37.114", "message": "考虑IO的&nbsp;&nbsp;蠢货",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Chrome 72.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9-03-07T12:03:01" }, { "postip": "124.204.37.114", "message": "考虑IO的&nbsp;&nbsp;蠢货",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Chrome 72.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9-03-07T12:03:06" }, { "postip": "124.204.37.114", "message": "考虑IO的&nbsp;&nbsp;蠢货",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Chrome 72.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9-03-07T12:03:11" }, { "postip": "124.204.37.114", "message": "考虑IO的&nbsp;&nbsp;蠢货",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Chrome 72.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9-03-07T12:03:12" }, { "postip": "49.7.58.115", "message": "????", "username": "来自49.7.58.115的 Chrome 83.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20-06-30T13:48:59" }, { "postip": "183.6.166.66", "message": "赶紧跑路了&nbsp;&nbsp;哈哈",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Firefox 78.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20-07-30T10:06:38" }, { "postip": "1.202.76.158", "message": "对于一个大文件,你可以试试两种的差别,不知道就不要乱说",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Safari 13.1|Mac 10.15 用户", "date": "2020-11-06T18:27:22" }, { "postip": "203.205.141.89", "message": "不错的,学习了", "username": "来自香港的 Chrome 109.0|Mac 10.15 用户", "date": "2023-02-23T17:17:30" }, { "postip": "203.205.141.89", "message": "不错的,学习了", "username": "来自香港的 Chrome 109.0|Mac 10.15 用户", "date": "2023-02-23T17:17:33" }, { "postip": "101.198.192.11", "message": "刘先祺到此一游,写的真好", "username": "来自101.198.192.11的 Chrome 109.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23-03-02T17:31:14" }, { "postip": "101.198.192.11", "message": "刘先祺到此一游,写的真好", "username": "来自101.198.192.11的 Chrome 109.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23-03-02T17:31:17" } ]
[ { "raid": 8123, "displayorder": 0 } ]
在 Linux 终端下处理文件时,有时我们想直接清空文件的内容但又不必使用任何 Linux 命令行编辑器 去打开这些文件。那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几种借助一些实用的命令来清空文件内容的方法。
2016-12-09T08:53:00
2016-12-09T08:53:00
8,024
/article-8024-1.html
在 Linux 终端下处理文件时,有时我们想直接清空文件的内容但又不必使用任何 [**Linux 命令行编辑器**](http://www.tecmint.com/linux-command-line-editors/) 去打开这些文件。那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几种借助一些实用的命令来清空文件内容的方法。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8/195853w24pcumpmsb4ccm4.jpg) **注意:**在我们进一步深入了解这些方法之前,请记住: 由于[**在 Linux 中一切皆文件**](http://www.tecmint.com/explanation-of-everything-is-a-file-and-types-of-files-in-linux/),你需要时刻注意,确保你将要清空的文件不是重要的用户文件或者系统文件。清空重要的系统文件或者配置文件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应用失败或者系统错误。 前面已经说道,下面的这些方法都是从命令行中达到清空文件的目的。 **提示:**在下面的示例中,我们将使用名为 `access.log` 的文件来作为示例样本。 ### 1. 通过重定向到 Null 来清空文件内容 清空或者让一个文件成为空白的最简单方式,是像下面那样,通过 shell 重定向 `null` (不存在的事物)到该文件: ``` # > access.log ``` ![Empty Large File Using Null Redirect in Linux](/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8/195901fofaphifi0ofmhaf.png) *在 Linux 下使用 Null 重定向来清空大文件* ### 2. 使用 ‘true’ 命令重定向来清空文件 下面我们将使用 `:` 符号,它是 shell 的一个内置命令,等同于 `true` 命令,它可被用来作为一个 no-op(即不进行任何操作)。 另一种清空文件的方法是将 `:` 或者 `true` 内置命令的输出重定向到文件中,具体如下: ``` # : > access.log 或 # true > access.log ``` ![Empty Large File Using Linux Commands](/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8/195901eil5fu4ufun7i5u7.png) *使用 Linux 命令清空大文件* ### 3. 使用 cat/cp/dd 实用工具及 /dev/null 设备来清空文件 在 Linux 中, `null` 设备基本上被用来丢弃某个进程不再需要的输出流,或者作为某个输入流的空白文件,这些通常可以利用重定向机制来达到。 所以 `/dev/null` 设备文件是一个特殊的文件,它将清空送到它这里来的所有输入,而它的输出则可被视为一个空文件。 另外,你可以通过使用 [**cat 命令**](http://www.tecmint.com/13-basic-cat-command-examples-in-linux/) 显示 `/dev/null` 的内容然后重定向输出到某个文件,以此来达到清空该文件的目的。 ``` # cat /dev/null > access.log ``` ![Empty File Using cat Command](/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8/195901bzrhc00qgu3gfncr.png) *使用 cat 命令来清空文件* 下面,我们将使用 [**cp 命令**](http://www.tecmint.com/progress-monitor-check-progress-of-linux-commands/) 复制 `/dev/null` 的内容到某个文件来达到清空该文件的目的,具体如下所示: ``` # cp /dev/null access.log ``` ![Empty File Content Using cp Command](/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8/195902jgzbvxrzsh19041a.png) *使用 cp 命令来清空文件* 而下面的命令中, `if` 代表输入文件,`of` 代表输出文件。 ``` # dd if=/dev/null of=access.log ``` ![Empty File Content Using dd Command](/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8/195902od39ydzwy9dky4j9.png) *使用 dd 命令来清空文件内容* ### 4. 使用 echo 命令清空文件 在这里,你可以使用 [**echo 命令**](http://www.tecmint.com/echo-command-in-linux/) 将空字符串的内容重定向到文件中,具体如下: ``` # echo "" > access.log 或者 # echo > access.log ``` ![Empty File Using echo Command](/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8/195902j6e6mhjjred5mmec.png) *使用 echo 命令来清空文件* **注意:**你应该记住空字符串并不等同于 `null` 。字符串表明它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只不过它的内容可能是空的,但 `null` 则意味着某个事物并不存在。 基于这个原因,当你将 [echo 命令](http://www.tecmint.com/echo-command-in-linux/) 的输出作为输入重定向到文件后,使用 [cat 命令](http://www.tecmint.com/13-basic-cat-command-examples-in-linux/) 来查看该文件的内容时,你将看到一个空白行(即一个空字符串)。 要将 null 做为输出输入到文件中,你应该使用 `-n` 选项,这个选项将告诉 echo 不再像上面的那个命令那样输出结尾的那个新行。 ``` # echo -n "" > access.log ``` ![Empty File Using Null Redirect](/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8/195903cel7zrk70w2o02qa.png) *使用 Null 重定向来清空文件* ### 5. 使用 truncate 命令来清空文件内容 `truncate` 可被用来[**将一个文件缩小或者扩展到某个给定的大小**](http://www.tecmint.com/parted-command-to-create-resize-rescue-linux-disk-partitions/)。 你可以利用它和 `-s` 参数来特别指定文件的大小。要清空文件的内容,则在下面的命令中将文件的大小设定为 0: ``` # truncate -s 0 access.log ``` ![Truncate File Content in Linux](/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8/195903v1ht1ptgdkwpjkll.png) *在 Linux 中截断文件内容* 我要介绍的就是这么多了。在本文中,我们介绍了几种通过使用一些简单的命令行工具和 shell 重定向机制来清除或清空文件内容的方法。 上面介绍的这些可能并不是达到清空文件内容这个目的的所有可行的实践方法,所以你也可以通过下面的评论栏告诉我们本文中尚未提及的其他方法。 --- via: <http://www.tecmint.com/empty-delete-file-content-linux/> 作者:[Aaron Kili](http://www.tecmint.com/author/aaronkili/) 译者:[FSSlc](https://github.com/FSSlc)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不常见但是很有用的 gcc 命令行选项(一)
Ansh
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uncommon-but-useful-gcc-command-line-options/
你知道,你可以让 gcc 保存每个编译阶段的输出吗?你知道用于生成警告的 -Wall 选项,它并不会包含一些特殊的警告吗?gcc 的很多命令行选项都不会经常用到,但是它们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会变得非常有用,例如,当你在调试代码的时候。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8/205506mhw6nic6wsfihehe.jpe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8/205506mhw6nic6wsfihehe.jpeg
true
false
true
dongdongmian
false
[ "调试", "编译", "gcc" ]
软件开发
{ "viewnum": 10288, "commentnum": 5, "favtimes": 6,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7.151.49.12", "message": "--save-temp不是--sava-temps吧", "username": "来自湖北的 Chrome 5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09T12:49:52" }, { "postip": "171.125.186.100", "message": "不不,是带 s 的,因为要保留好几个文件——你可以看看 man 手册。", "username": "linux [Chrome 54.0|Mac 10.11]", "date": "2016-12-09T19:46:49" }, { "postip": "72.33.4.200", "message": "译者好……<br />\r\n<br />\r\n“好消息是 gcc 编译器提供了相应的命令行选项,你可以在标准编译命令中使用这些选项获得原本被编译器删除的中间文件。我们所说的选项就是-sava-temps。”<br />\r\n<br />\r\n这里的“sava”大概是个 typo。", "username": "来自美国的 Chrome Mobile 54.0|Android 7.1 用户", "date": "2016-12-09T23:28:38" }, { "postip": "72.33.4.200", "message": "译者你好,<br />\r\n<br />\r\n“好消息是 gcc 编译器提供了相应的命令行选项,你可以在标准编译命令中使用这些选项获得原本被编译器删除的中间文件。我们所说的选项就是-sava-temps。”<br />\r\n<br />\r\n这里的“sava”大概是个 typo。", "username": "来自美国的 Chrome Mobile 54.0|Android 7.1 用户", "date": "2016-12-09T23:29:24" }, { "postip": "111.197.253.75", "message": "谢谢您的提醒。", "username": "linux [Chrome 54.0|Mac 10.11]", "date": "2016-12-10T19:20:23" } ]
[ { "raid": 8032, "displayorder": 0 } ]
你知道,你可以让 gcc 保存每个编译阶段的输出吗?你知道用于生成警告的 -Wall 选项,它并不会包含一些特殊的警告吗?gcc 的很多命令行选项都不会经常用到,但是它们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会变得非常有用,例如,当你在调试代码的时候。
2016-12-09T09:51:00
2016-12-09T09:51:00
8,025
/article-8025-1.html
软件工具通常情况下会提供多个功能以供选择,但是如你所知的,不是所有的功能都能被每个人用到的。公正地讲,这并不是设计上的错误,因为每个用户都会有自己的需求,他们只在他们的领域内使用该工具。然而,深入了解你所使用的工具也是很有益处的,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它的某个功能会在什么时候派上用场,从而节省下你宝贵的时间。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8/205506mhw6nic6wsfihehe.jpeg) 举一个例子:编译器。一个优秀的编程语言编译器总是会提供极多的选项,但是用户一般只知道和使用其中很有限的一部分功能。更具体点来说,比如你是 C 语言开发人员,并将 Linux 作为你的开发平台,那么你很有可能会用到 gcc 编译器,这个编译器提供了 (几乎) 数不清的命令行选项列表。 你知道,你可以让 gcc 保存每个编译阶段的输出吗?你知道用于生成警告的 `-Wall` 选项,它并不会包含一些特殊的警告吗?gcc 的很多命令行选项都不会经常用到,但是它们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会变得非常有用,例如,当你在调试代码的时候。 所以在本文中,我们会介绍这样的几个选项,提供所有必要的细节,并通过简单易懂的例子来解释它们。 但是在开始前,请注意本文中所有的例子所使用的环境:基于 Ubuntu 16.04 LTS 操作系统,gcc 版本为 5.4.0。 ### 在每个编译阶段查看中间代码的输出 你知道在通过 gcc 编译 c 语言代码的时候大体上共分为四个阶段吗?分别为预处理 -> 编译 -> 汇编 -> 链接。在每个阶段之后,gcc 都会产生一个将移交给下一个阶段的临时输出文件。但是生成的都是临时文件,因此我们并不能看到它们——我们所看到的只是我们发起编译命令,然后它生成的我们可以直接运行的二进制文件或可执行文件。 但是比如说在预处理阶段,如果调试时需要查看代码是如何进行处理的,你要怎么做呢?好消息是 gcc 编译器提供了相应的命令行选项,你可以在标准编译命令中使用这些选项获得原本被编译器删除的中间文件。我们所说的选项就是`-save-temps`。 以下是 [gcc 手册](https://linux.die.net/man/1/gcc)中对该选项的介绍: > > 永久存储临时的中间文件,将它们放在当前的文件夹下并根据源文件名称为其命名。因此,用 `-c -save-temps` 命令编译 foo.c 文件时会生成 foo.i foo.s 和 foo.o 文件。即使现在编译器大多使用的是集成的预处理器,这命令也会生成预处理输出文件 foo.i。 > > > 当与 `-x` 命令行选项结合使用时,`-save-temps` 命令会避免覆写与中间文件有着相同扩展名的输入源文件。相应的中间文件可以通过在使用 `-save-temps` 命令之前重命名源文件获得。 > > > 以下是怎样使用这个选项的例子: ``` gcc -Wall -save-temps test.c -o test-exec ``` 下图为该命令的执行结果,验证其确实产生了中间文件: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9/102206aqcwh2qcsa8fa9q0.png) 因此,在截图中你所看到的 test.i、test.s、 test.o 文件都是由 `-save-temps` 选项产生的。这些文件分别对应于预处理、编译和链接阶段。 ### 让你的代码可调试和可分析 你可以使用专有的工具调试和分析代码。如 [gdb](https://www.gnu.org/software/gdb/) 就是专用于调试的工具,而 [gprof](https://sourceware.org/binutils/docs/gprof/) 则是热门的分析工具。但你知道 gcc 特定的命令行选项也可以让你的代码可调试和可分析吗? 让我们开始调试之路吧!为了能在代码调试中使用 gdb,你需要在编译代码的时候使用 gcc 编译器提供的 `-g` 选项。这个选项让 gcc 生成 gdb 需要的调试信息从而能成功地调试程序。 如果你想要使用此选项,建议您详细阅读 [gcc 手册](https://linux.die.net/man/1/gcc)提供的有关此选项的详细信息——在某些情况下,其中的一些内容可能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以下是从手册页中摘录的内容: > > GCC 允许在使用 `-g` 选项的时候配合使用 `-O` 选项。优化代码采用的便捷方式有时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某些你声明的变量可能不复存在;控制流可能会突然跳转到你未曾预期的位置;一些语句也许不会执行,因为它们已经把常量结果计算了或值已经被保存;一些语句可能会在不同地方执行,因为它们已经被移出循环。 > > > 然而优化的输出也是可以调试的。这就使得让优化器可以合理地优化或许有 bug 的代码。 > > > 不只是 gdb,使用 `-g` 选项编译代码,还可以开启使用 Valgrind 内存检测工具,从而完全发挥出该选项的潜力。或许还有一些人不知道,mencheck 工具被程序员们用来检测代码中是否存在内存泄露。你可以在[这里](http://valgrind.org/docs/manual/mc-manual.html)参见这个工具的用法。 继续往下,为了能够在代码分析中使用 gprof 工具,你需要使用 `-pg` 命令行选项来编译代码。这会让 gcc 生成额外的代码来写入分析信息,gprof 工具需要这些信息来进行代码分析。[gcc 手册](https://linux.die.net/man/1/gcc) 中提到:当编译你需要数据的源文件时,你必须使用这个选项,当然链接时也需要使用它。为了能了解 gprof 分析代码时具体是如何工作的,你可以转到我们的网站[专用教程](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how-to-install-and-use-profiling-tool-gprof/)进行了解。 **注意**:`-g` 和 `-pg` 选项的用法类似于上一节中使用 `-save-temps` 选项的方式。 ### 结论 我相信除了 gcc 的专业人士,都可以在这篇文章中得到了一些启发。尝试一下这些选项,然后观察它们是如何工作的。同时,请期待本教程系列的[下一部分](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uncommon-but-useful-gcc-command-line-options-2/),我们将会讨论更多有趣和有用的 gcc 命令行选项。 --- via: <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uncommon-but-useful-gcc-command-line-options/> 作者:[Ansh](https://twitter.com/howtoforgecom) 译者:[dongdongmian](https://github.com/dongdongmian)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Linux 的实用性 VS 行动主义
Matt Hartley
http://www.datamation.com/open-source/linux-practicality-vs-activism.html
我们使用 Linux 是因为它比其他操作系统更实用,还是其他更高级的理由呢?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9/205601f78lz1eqhh4o14iq.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9/205601f78lz1eqhh4o14iq.jpg
true
false
true
joVoV
false
[ "自由软件", "开源软件" ]
观点
{ "viewnum": 8417, "commentnum": 2,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222.209.157.228", "message": "上学时是一个自由软件的信徒,工作了就注重体验了。",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Internet Explorer 11.0|Windows 8 用户", "date": "2016-12-11T01:08:42" }, { "postip": "218.30.116.10", "message": "我也算是一个实用主义的爱好者吧。", "username": "ryt [Chrome 54.0|GNU/Linux]", "date": "2016-12-11T09:43:20" } ]
[]
我们使用 Linux 是因为它比其他操作系统更实用,还是其他更高级的理由呢?
2016-12-10T09:49:00
2016-12-10T09:49:00
8,026
/article-8026-1.html
*我们使用 Linux 是因为它比其他操作系统更实用,还是其他更高级的理由呢?*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9/205601f78lz1eqhh4o14iq.jpg) 运行 Linux 的最吸引人的事情之一就是它所提供的自由。 Linux 社区之间的分野在于我们如何看待这种自由。 对一些人来说,使用 Linux 可以享受到不受供应商限制或避免高昂的软件成本的自由。大多数人会称这个是一个实用性的考虑。而其它用户会告诉你,他们享受的是自由软件的自由。那就意味着拥护支持<ruby> <a href="https://en.wikipedia.org/wiki/Free_software_movement"> 自由软件运动 </a> <rt> Free Software Movement </rt></ruby>的 Linux 发行版,完全避免专有软件和所有相关的东西。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带你比较这两种自由的区别,以及它们如何影响 Linux 的使用。 ### 专有的问题 大多数 Linux 用户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尽量避免使用专有软件。对像我这样的实用主义的爱好者来说,这意味着我能够控制我的软件支出,以及避免过度依赖特定供应商。当然,我不是一个程序员……所以我对安装软件的调整是十分微小的。但也有一些个别情况,对应用程序的小调整就意味着它要么能工作,要么不能。 还有一些 Linux 爱好者,倾向于避开专有软件,因为他们觉得使用它们是不道德的。通常这里主要的问题是使用专有软件会剥夺或者干脆阻碍你的个人自由。像这些用户更喜欢使用 Linux 发行版和软件来支持 [自由软件理念](https://www.gnu.org/philosophy/free-sw.en.html) 。虽然它与开源的概念相似并经常直接与之混淆,[但它们之间还是有些差异的](https://www.gnu.org/philosophy/free-software-for-freedom.en.html) 。 因此,问题就在这里:像我这样的用户往往将便利性置于纯粹的软件自由的理念之上。不要误会我的意思,像我这样的人喜欢使用符合自由软件理念的软件,但我们也更有可能做出让步(使用专有软件),以完成特定的任务。 这两种类型的 Linux 爱好者都喜欢使用非专有软件的解决方案。但是,自由软件倡导者根本不会去使用专有软件,而实用主义用户会选择具有最佳性能的工具。这意味着,在有些情况下,这些用户会在他们的非专有操作系统上运行专有应用或代码。 最终,这两种类型的用户都喜欢使用 Linux 所提供的非专有解决方案。但是,我们这样做的原因往往会有所不同。有人认为那些不支持自由软件的人是无知的。我不同意这种看法,我认为它是实用方便性的问题。那些喜欢实用方便性的用户根本不关心他们软件的政治问题。 ### 实用方便性 当你问起绝大多数的人为什么使用他们现在的操作系统,回答通常都集中于实用方便性。方便性可能体现在“它是我一直使用的系统”,乃至于“它运行了我需要的软件”。 其他人可能进一步解释说,软件对他们使用操作系统的偏好影响不大,而是对操作系统的熟悉程度的问题,最后,还有一些特殊的“商业考虑”或硬件兼容性等问题也导致我们使用这个操作系统而不是另一个。 这可能会让你们中许多人很惊讶,不过如今我运行桌面 Linux 最大的一个原因是由于我熟悉它。即使我能为别人提供 Windows 和 OS X 的支持,实际上我使用这些操作系统时感觉相当沮丧,因为它们根本就不是我习惯的用法。也因此我对那些 Linux 新手表示同情,因为我太懂得踏入陌生的领域是怎样的让人恼火了。我的观点是这样的 —— 熟悉具有价值,而且熟悉加强了实用方便性。 现在,如果我们把它和一个自由软件倡导者的需求来比较,你会发现这种人都愿意学习新的甚至更具挑战性的东西,以避免使用非自由软件。对这种用户,我最赞赏的地方,就是他们坚定的采取少数人选择的道路来坚持他们的原则,在我看来,这是十分值得赞赏的。 ### 自由的价值 我不羡慕那些自由软件倡导者的一个地方,就是根据<ruby> <a href="https://en.wikipedia.org/wiki/Free_Software_Foundation"> 自由软件基金会 </a> <rt>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rt></ruby>规定的标准,为实现其自由,他们要始终使用 Linux 发行版和硬件而付出的额外工作。这意味着 Linux 内核需要摆脱专有的驱动支持,而且硬件不需要任何专有代码。当然不是不可能的,但确实很难。 一个自由软件倡导者可以达到的最好的情况是硬件是“自由兼容”的。有些供应商,可以满足这一需求,但大多提供的硬件依赖于 Linux 兼容的专有固件。实用主义用户对自由软件倡导者来说是个搅局者。 那么这一切意味着的是,倡导者必须比实用主义的 Linux 爱好者,更加警惕。这本身并不一定是坏事,但如果是打算跳入自由软件的阵营那就要考虑下了。比较而言,实用主义的用户可以不假思索地使用与 Linux 兼容的任何软件或硬件。我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但在我眼中这样更轻松一点。 ### 定义自由软件 这一部分可能会让一部分人不高兴,因为我不相信自由软件只有一种。从我的立场,我认为真正的自由是能够在一个特定情况下在所有可用的数据里,用最适合这个人生活方式的方法来解决。 对我来说,我更喜欢使用能满足我所有需求的 Linux 桌面,这包括使用非专有软件和专有软件。尽管有人认为专有软件限制了我的个人自由,但我必须反驳这一点,因为我有优先使用它的自由,即选择的自由。 或许,这也就是为什么我更认同<ruby> 开源软件 <rt> Open Source Software </rt></ruby>的理想,而不是坚持<ruby> 自由软件运动 <rt> Free Software movement </rt></ruby>的理念。我更愿意和这样的人群在一起,他们不会花时间告诉我,我使用对我最适合的方式却是错误的。根据我的经验,这些开源的人群仅仅是感兴趣去分享自由软件的优点,不带有自由软件的理想主义的激情。 我觉得自由软件的概念很棒。而且对那些需要活跃在软件政治,并向大众指出使用专有软件的缺陷的人来说,我认为 Linux ( [GNU/Linux](https://en.wikipedia.org/wiki/GNU/Linux_naming_controversy) ) 行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像我这样的实用主义用户可能从自由软件的支持者转向,如本文中所说。 当我介绍 Linux 的桌面时,我富有激情地分享它的实际优点。如果我成功地让他们享受这一经历,我鼓励用户自己去发现自由软件的观点。但我发现大多数人使用 Linux 并不是因为他们想拥抱自由软件,而仅仅是他们想要最好的用户体验。也许只有我是这样的观点,很难说。 你怎么认为呢?你是一个自由软件倡导者吗?也许你倾向于在桌面 Linux 发行版中使用专有软件/代码?那么评论和分享您的 Linux 桌面体验吧! --- via: <http://www.datamation.com/open-source/linux-practicality-vs-activism.html> 作者:[Matt Hartley](http://www.datamation.com/author/Matt-Hartley-3080.html) 译者:[joVoV](https://github.com/joVoV)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如何在 Linux 和 Windows 之间共享 Steam 的游戏文件
Avimanyu Bandyopadhyay
https://itsfoss.com/share-steam-files-linux-windows/
这篇详细的指南将向你展示如何在 Linux 和 Windows 之间共享 Steam 的游戏文件以节省下载的总用时和下载的数据量。我们将展示给你它是怎样为我们节约了 83% 的数据下载量。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9/212454zfl22ls4e292z9ip.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9/212454zfl22ls4e292z9ip.jpg
true
false
true
FSSlc
false
[ "游戏", "Steam" ]
桌面应用
{ "viewnum": 11322, "commentnum": 0,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这篇详细的指南将向你展示如何在 Linux 和 Windows 之间共享 Steam 的游戏文件以节省下载的总用时和下载的数据量。我们将展示给你它是怎样为我们节约了 83% 的数据下载量。
2016-12-10T10:21:00
2016-12-10T10:21:00
8,027
/article-8027-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9/212454zfl22ls4e292z9ip.jpg) *简介:这篇详细的指南将向你展示如何在 Linux 和 Windows 之间共享 Steam 的游戏文件以节省下载的总用时和下载的数据量。我们将展示给你它是怎样为我们节约了 83% 的数据下载量。* 假如你决心成为一名 Linux 平台上的玩家,并且在 [Steam](http://store.steampowered.com/) 上拥有同时支持 Linux 和 Windows 平台的游戏,或者基于同样的原因,拥有双重启动的系统,则你可以考虑看看这篇文章。 我们中的许多玩家都拥有双重启动的 Linux 和 Windows。有些人只拥有 Linux 系统,但同时拥有当前还没有被 Linux 平台上的 Steam 支持的游戏。所以我们同时保留这两个系统以便我们可以在忽略平台的前提下玩我们喜爱的游戏。 幸运的是 [Linux 游戏](https://itsfoss.com/linux-gaming-guide/)社区应运而生,越来越多在 Windows 平台上受欢迎的 Steam 游戏也发布在 Linux 平台上的 Steam 中。 我们中的许多人喜欢备份我们的 Steam 游戏,使得我们不再苦苦等待游戏下载完成。这些游戏很大程度上是 Windows 平台下的 Steam 游戏。 现在,很多游戏也已经登陆了 [Linux 平台上的 Steam](https://itsfoss.com/install-steam-ubuntu-linux/),例如<ruby> 奇异人生 <rp> ( </rp> <rt> Life is Strange </rt> <rp> ) </rp></ruby>、<ruby> 古墓丽影 2013 <rp> ( </rp> <rt> Tomb Raider 2013 </rt> <rp> ) </rp></ruby>、<ruby> 中土世界:魔多阴影 <rp> ( </rp> <rt> Shadow of Mordor </rt> <rp> ) </rp></ruby>、<ruby> 幽浮:未知敌人 <rp> ( </rp> <rt> XCOM: Enemy Unknown </rt> <rp> ) </rp></ruby>、幽浮 2、<ruby> 与日赛跑 <rp> ( </rp> <rt> Race The Sun </rt> <rp> ) </rp></ruby>、<ruby> 公路救赎 <rp> ( </rp> <rt> Road Redemption </rt> <rp> ) </rp></ruby>、<ruby> 燥热 <rp> ( </rp> <rt> SUPERHOT </rt> <rp> ) </rp></ruby>等等,并且[这份名单一直在增长](https://itsfoss.com/best-linux-games/)。甚至还有<ruby> <a href="https://itsfoss.com/deus-ex-mankind-divided-linux/"> 杀出重围:人类分裂 </a> <rp> ( </rp> <rt> Deus Ex: Mankind Divided </rt> <rp> ) </rp></ruby>和<ruby> <a href="http://www.kotaku.com.au/2016/10/avalanche-studios-mad-max-arrives-on-linux-and-mac-os/"> 疯狂的麦克斯 </a> <rp> ( </rp> <rt> Mad Max </rt> <rp> ) </rp></ruby>!!!在一些游戏的 Windows 版发布之后,现在我们不必再等候多年,而只需等待几月左右,便可以听到类似的消息了,这可是大新闻啊! 下面的实验性方法将向你展示如何使用你现存的任何平台上游戏文件来在 Steam 上恢复游戏的大部分数据。对于某些游戏,它们在两个平台下有很多相似的文件,利用下面例子中的方法,将减少你在享受这些游戏之前的漫长的等待时间。 在下面的方法中,我们将一步一步地尝试利用 Steam 自身的备份与恢复功能或者以手工的方式来达到我们的目的。当涉及到这些方法的时候,我们也将向你展示这两个平台上游戏文件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以便你也可以探索并做出你自己的调整。 下面的方法中,我们将使用 Ubuntu 14.04 LTS 和 Windows 10 来执行备份与恢复 Steam 的测试。 ### 1、Steam 自身的备份与恢复 当我们尝试使用 Windows 平台上 Steam 中《<ruby> 燥热 <rp> ( </rp> <rt> SUPERHOT </rt> <rp> ) </rp></ruby>》这个游戏的备份(这些加密文件是 .csd 格式)时,Linux 平台上的 Steam 不能识别这些文件,并重新开始下载整个游戏了!甚至在做了验证性检验后,仍然有很大一部分文件不能被 Steam 识别出来。我们在 Windows 上也做了类似的操作,但结果是一样的!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0/193426kxihtblbit8ltppt.jpe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0/193448ibhw8434bnr046mp.jpeg) 现在到了我们用某些手工的方法来共享 Windows 和 Linux 上的 Steam 游戏的时刻了! ### 2、手工方法 首先,让我们先看看 Linux 下这些游戏文件所处的位置(用户目录在 /home 中): 这是 Linux 平台上 Steam 游戏的默认安装位置。 `.local` 和 `.steam` 目录默认情况下是不可见的,你必须将它们显现出来。我们将推荐使用一个自定义的 Steam 安装位置以便更容易地处理这些文件。这里 `SUPERHOT.x86_64` 是 Linux 下原生的可执行文件,与 Windows 中的 `.exe` 文件类似。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0/193508uz733epp6v586l4e.jpeg) 下图展示的位置包含我们需要的大部分文件(在 Windows 和 Linux 平台上相同):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0/193528wg6kxa0kxa6fkmkv.jpeg)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 `.acf` 格式的文件。`appmanifest_322500.acf` 便是那个我们需要的文件。编辑并调整这个文件有助于 Steam 识别在 `common` 这个目录下现存的非加密的原始文件备份: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0/193558zcs8ce8ec88conzn.jpeg) 为了确认这个文件是一样的,用编辑器打开这个文件并检查它。我们越多地了解这个文件越好。这个[链接是来自 Steam 论坛上的一个帖子](https://steamcommunity.com/app/292030/discussions/0/357286663676318082/),它展示了这个文件的主要意义。它类似于下面这样: ``` “AppState” { “appid” “322500” “Universe” “1” “name” “SUPERHOT” “StateFlags” “4” “installdir” “SUPERHOT” “LastUpdated” “1474466631” “UpdateResult” “0” “SizeOnDisk” “4156100762” “buildid” “1234395” “LastOwner” “<SteamID>” “BytesToDownload” “909578688” “BytesDownloaded” “909578688” “AutoUpdateBehavior” “0” “UserConfig” { “Language” “english” } “MountedDepots” { “322503” “1943012315434556837” } } ``` 在 Linux 平台上卸载游戏后我们再进行测试。现在让我们看看在 Windows 10 上相同的游戏安装目录里包含哪些内容: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0/193633odedu3ed57333uzu.jpeg)![](/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0/193655fkt5wx07khdwqir5.jpeg) 我们复制了 `SUPERHOT` 目录和 `.acf` 格式的清单文件(这个文件在 Windows 的 Steam 上格式是一样的)。在复制 `.acf` 文件和游戏目录到 Linux 中 Steam 它们对应的位置时,我们需要确保 Steam 没有在后台运行。 在转移完成之后,我们运行 Steam 并看到了这个: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0/193721r0db0604691av9th.jpeg) 所以下图显示只需要有 235.5 MB 的文件需要下载,而不是整个 867.4 MB,这意味着超过 70% 的文件已经被 Steam 识别了:) !相对来说,节省了一笔大量的时间开销。当然不同的游戏可能有所不同,但对于那些网速居于平均水平或以下的玩家来说,这种方法绝对值得一试,尤其是考虑到当前那些 40-50 GB 大小的重量级游戏。 我们还进行了其他几种尝试: * 我们尝试使用 Linux 下原有的清单文件(`.acf`)和来自 Windows 的手工备份文件,但结果是 Steam 重新开始下载游戏。 * 我们看到当我们将 `SUPERHOT_Data` 这个目录中的 `SH_Data` 更换为 Windows 中的对应目录时,同上面的一样,也重新开始下载整个游戏。 ### 理解清单目录的一个尝试 清单目录绝对可以被进一步地被编辑和修改以此来改善上面的结果,使得 Steam 检测出尽可能多的文件。 在 Github 上有一个[项目](https://github.com/dotfloat/steam-appmanifest),包含一个可以生成这些清单文件的 python 脚本。任何 Steam 游戏的 AppID 可以从[SteamDB](https://steamdb.info/) 上获取到。知晓了游戏的 ID 号后,你便可以用你喜爱的编辑器以下面的格式创建你自己的清单文件 `appmanifest_<AppID>.acf`。在上面手工方法中,我们可以看到 SUPERHOT 这个游戏的 AppID 是 322500,所以对应的清单文件名应该是 `appmanifest_322500.acf`。 下面以我们知晓的信息来尝试对该文件进行一些解释: ``` “AppState” // 应用(游戏)的状态 “appid” “322500” // 游戏的 AppID “Universe” “1” “name” “SUPERHOT” // 游戏的名称 “StateFlags” “4” “installdir” “SUPERHOT” // 安装目录的名称 “LastUpdated” “1474466631” “UpdateResult” “0” “SizeOnDisk” “4156100762” “buildid” “1234395” “LastOwner” “<SteamID>” // 唯一的帐号拥有者的 <SteamID> “BytesToDownload” “909578688” // 将这个数字除以 1073741824(1024 x 1024 x 1024) 便可以计算出还需要下载的数据大小,以 GB 记。 “BytesDownloaded” “909578688” // 已下载数据的大小, 以 Bytes 记。 “AutoUpdateBehavior” “0” // 当这个设为 0 时,该游戏将自动升级。 “UserConfig” // 用户的配置信息 { “Language” “english” } “MountedDepots” // 这个部分大多与游戏的 DLC 相关。 { “322503” “1943012315434556837” } } ``` 通过计算下载的数据的大小,你可以将它与 Steam 展现的信息进行比较并进行更多的调整。 假如你知道更多关于清单文件或者手工方式中另外可以改进的方法,请在评论中分享给大家。我们打算去发现更多的关于这些文件格式的信息,当前在官方的 [Valve 开发者社区](https://developer.valvesoftware.com/wiki/Main_Page) 或者 [Steam 论坛](http://steamcommunity.com/discussions/) 上我们还没有发现完整的文档。 至少现在为止,这些便是我们知道的在 Linux 和 Windows 之间分享 Steam 游戏的最好方法了。 --- via: <https://itsfoss.com/share-steam-files-linux-windows/> 作者:[Avimanyu Bandyopadhyay](https://itsfoss.com/author/avimanyu/) 译者:[FSSlc](https://github.com/FSSlc)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如何在 Linux 中启用 Shell 脚本的调试模式
Aaron Kili
http://www.tecmint.com/enable-shell-debug-mode-linux/
在 Linux 系列中这篇介绍 Shell 脚本调试, 我们将看看如何启用 Shell 脚本调试,然后在之后的系列中解释不同的 Shell 脚本调试模式以及如何使用它们。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1/123710ekugnqneekklrbn6.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1/123710ekugnqneekklrbn6.jpg
true
false
true
imxieke
false
[ "脚本", "调试" ]
技术
{ "viewnum": 17364, "commentnum": 0, "favtimes": 4,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raid": 8045, "displayorder": 0 }, { "raid": 8120, "displayorder": 0 } ]
在 Linux 系列中这篇介绍 Shell 脚本调试, 我们将看看如何启用 Shell 脚本调试,然后在之后的系列中解释不同的 Shell 脚本调试模式以及如何使用它们。
2016-12-11T12:37:17
2016-12-11T12:37:17
8,028
/article-8028-1.html
脚本是存储在一个文件的一系列命令。在终端上输入一个个命令,按顺序执行的方法太弱了,使用脚本,系统中的用户可以在一个文件中存储所有命令,反复调用该文件多次重新执行命令。 在学习脚本或写脚本的初期阶段,我们通常从写小脚本或者几行命令的短脚本开始,调试这样的脚本时我们通常无非就是通过观察它们的输出来确保其正常工作。 然而,当我们开始写非常长或上千行命令的高级脚本,例如改变系统设置的脚本,[在网络上执行关键备份](/article-5694-1.html) 等等,我们会意识到仅仅看脚本输出是不足以在脚本中找到 Bug 的! 因此,在 Linux 系列中这篇介绍 Shell 脚本调试, 我们将看看如何启用 Shell 脚本调试,然后在之后的系列中解释不同的 Shell 脚本调试模式以及如何使用它们。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1/123710ekugnqneekklrbn6.jpg) ### 如何开始写一个脚本 一个脚本与其它文件的区别是它的首行,它包含 `#!` (She-Bang - [释伴](/article-3664-1.html):定义文件类型)和路径名(解释器路径),通知系统该文件是一个命令集合,将被指定程序(解释器)解释。 下面是不同类型脚本 `首行` 示例: ``` #!/bin/sh [sh 脚本] #!/bin/bash [bash 脚本] #!/usr/bin/perl [perl 程序] #!/bin/awk -f [awk 脚本] ``` 注意:如果脚本仅包含一组标准系统命令,没有任何内部 Shell 指令,首行或 `#!` 可以去掉。 ### 如何在 Linux 操作系统执行 Shell 脚本 调用一个脚本脚本的常规语法是: ``` $ 脚本名 参数1 ... 参数N ``` 另一种可能的形式是明确指定将执行这个脚本的 Shell,如下: ``` $ shell 脚本名 参数1 ... 参数N ``` 示例: ``` $ /bin/bash 参数1 ... 参数N [bash 脚本] $ /bin/ksh 参数1 ... 参数N [ksh 脚本] $ /bin/sh 参数1 ... 参数N [sh 脚本] ``` 对于没有 `#!` 作为首行,仅包含基础系统命令的脚本,示例如下: ``` ### 脚本仅包含标准系统命令 cd /home/$USER mkdir tmp echo "tmp directory created under /home/$USER" ``` 使它可执行并运行,如下: ``` $ chmod +x 脚本名 $ ./脚本名 ``` ### 启用 Shell 脚本调试模式的方法 下面是主要的 Shell 脚本调试选项: * `-v` (verbose 的简称) - 告诉 Shell 读取脚本时显示所有行,激活详细模式。 * `-n` (noexec 或 no ecxecution 简称) - 指示 Shell 读取所有命令然而不执行它们,这个选项激活语法检查模式。 * `-x` (xtrace 或 execution trace 简称) - 告诉 Shell 在终端显示所有执行的命令和它们的参数。 这个选项是启用 Shell 跟踪模式。 #### 1、 改变 Shell 脚本首行 第一个机制是改变 Shell 脚本首行,如下,这会启动脚本调试。 ``` #!/bin/sh 选项 ``` 其中, 选项可以是上面提到的一个或多个调试选项。 #### 2、 调用 Shell 调试选项 第二个是使用如下调试选项启动 Shell,这个方法也会打开整个脚本调试。 ``` $ shell 选项 参数1 ... 参数N ``` 示例: ``` $ /bin/bash 选项 参数1 ... 参数N ``` #### 3、 使用 Shell 内置命令 set 第三个方法是使用内置命令 `set` 去调试一个给定的 Shell 脚本部分,如一个函数。这个机制是重要的,因为它让我们可以去调试任何一段 Shell 脚本。 我们可以如下使用 `set` 命令打开调试模式,其中选项是之前提到的所有调试选项。 ``` $ set 选项 ``` 启用调试模式: ``` $ set -选项 ``` 禁用调试模式: ``` $ set +选项 ``` 此外,如果我们在 Shell 脚本不同部分启用了几个调试模式,我们可以一次禁用所有调试模式,如下: ``` $ set - ``` 关于启用 Shell 脚本调试模式,先讲这些。正如我们看到的,我们可以调试一整个 Shell 脚本或者特定部分脚本。 在此系列下面的两篇文章中,我们会举例介绍如何使用 Shell 脚本调试选项,进一步了解 <ruby> 详细 <rp> ( </rp> <rt> verbose </rt> <rp> ) </rp></ruby>、<ruby> 语法检查 <rp> ( </rp> <rt> syntax checking </rt> <rp> ) </rp></ruby>、 <ruby> 跟踪 <rp> ( </rp> <rt> tracing </rt> <rp> ) </rp></ruby>调试模式。 更重要的是,关于这个指南,欢迎通过下面评论提出任何问题或反馈。 --- via: <http://www.tecmint.com/enable-shell-debug-mode-linux/> 作者:[Aaron Kili](http://www.tecmint.com/author/aaronkili/) 译者:[imxieke](https://github.com/imxieke)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组织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Arch Linux:DIY 用户的终极圣地,纯粹主义者的最后避难所
Scott Gilbertson
http://www.theregister.co.uk/2016/11/02/arch_linux_taster/
尽管在这个时代听起来有些怪怪的,但是事实上我们很多人更愿意自己动手装配一些东西。在这种情形下,Arch 将会是Linux DIY 用户的终极圣地。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1/142449kjg2iarg1ia8al21.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1/142449kjg2iarg1ia8al21.jpg
true
false
true
rusking
false
[ "Arch" ]
观点
{ "viewnum": 12087, "commentnum": 26,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222.210.108.99", "message": "arch linux折腾党的福音!当然还有gentoo,不过我没玩过,更不用说lfs了,哈哈",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12T10:31:57" }, { "postip": "113.1.138.203", "message": "双系统菜鸟表示虽然喜欢arch,但是不敢轻易尝试全字符界面安装。", "username": "来自黑龙江大庆的 Firefox 45.0|Windows 8.1 用户", "date": "2016-12-12T10:35:38" }, { "postip": "211.141.217.60", "message": "Archlinux is best rolling linux disturbtion", "username": "ouyang [Chrome 55.0|GNU/Linux]", "date": "2016-12-12T13:33:29" }, { "postip": "153.37.192.10", "message": "你可以试试manjaro", "username": "来自江苏的 Chrome 5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12T15:05:35" }, { "postip": "113.1.138.203", "message": "了解了一下,先等等看,现在用着xubuntu感觉也不错。", "username": "来自黑龙江大庆的 Firefox 45.0|Windows 8.1 用户", "date": "2016-12-12T15:40:15" }, { "postip": "119.131.198.140", "message": "自从用上了这个系统,我再也没有换过别的系统", "username": "Wf_talk [Firefox 49.0|GNU/Linux]", "date": "2016-12-12T18:04:21" }, { "postip": "58.248.30.201", "message": "同,换了很多个发行版,直到碰到arch,就再也没有换过了",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Firefox 50.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2-12T18:56:39" }, { "postip": "59.33.24.12", "message": "可以用。用arch或gentoo应该很少会把系统弄坏到不能修复。<br />\r\n<br />\r\n验证码有问题啊。<br />\r\n&quot;验证码正在验证中……&quot;", "username": "来自广东中山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12T20:37:42" }, { "postip": "114.249.220.115", "message": "用ArchLinux三年多了,从来没有因为更新而导致系统无法启动,换了三个电脑,每次换电脑全都装arch。每天上班来第一件事儿就是pacupg,天天更新。<br />\r\n第一次装Arch是在虚拟机里,鼓捣了大概一周的时间才鼓捣出图形界面,然后开始在主机上装,之后windows就变成了虚拟机里的系统。Arch的安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按照wiki上的教程一步步的来就可以了,欢迎更多的人加入Arch的队伍",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Chrome 5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13T11:59:49" }, { "postip": "182.149.158.165", "message": "arch用了6年多了,每次开机就先pacman -Syu 保持最新版<br />\r\n现在都是拿来做开发主机用,一般ssh过去很少用到桌面",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49.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2-13T13:51:02" }, { "postip": "58.49.103.186", "message": "非要拿自己的工具来给自己贴金,这是很多linux使用者的装13习惯", "username": "来自湖北武汉的 Firefox 4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13T14:01:56" }, { "postip": "116.55.196.55", "message": "稍安勿躁,我想用win10装啊。我怕装得一半蓝屏,那就尴尬了,,ԾㅂԾ,,", "username": "来自云南昆明的 Firefox 50.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2-13T17:18:22" }, { "postip": "116.230.97.69", "message": "第一次接触linux用的是ubuntu,但是用了没几个礼拜就听说了archlinux感觉特别高大上,就开始了折腾,搞了大概两个下午,终于搞定了。也因此学会了很多命令,比如Mount之类的,这是我在接触ubuntu时只用图形时学不到的。", "username": "LoisNice [Chrome 54.0|Windows 10]", "date": "2016-12-13T18:52:36" }, { "postip": "104.194.67.103", "message": "我从 ubuntu 用到debian 现在就是arch", "username": "我才是飞天 [Baidu Spark 8.4|Windows 10]", "date": "2016-12-13T20:25:06" }, { "postip": "123.120.85.250", "message": "赞,这就是 Arch 的意义!", "username": "linux [Chrome 54.0|Mac 10.11]", "date": "2016-12-13T23:25:02" }, { "postip": "101.90.126.177", "message": "之前用的Arch,某次更新后,中文输入法无效,无奈换回了ubuntu",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Chrome Mobile 55.0|Android 6.0 用户", "date": "2016-12-14T08:37:48" }, { "postip": "58.49.103.186", "message": "标榜什么圣地和纯粹,都是强行装13的派头,然后对别人跟自己不一样的地方嗤之以鼻。<br />\r\n<br />\r\n用什么系统跟diy完全没有关系好么???自己编译或者自己解决bug就叫DIY了???你怎么不从沙子里面提炼Si自己做CPU????<br />\r\n<br />\r\n也跟纯粹没有关系,用原作者的代码就叫纯粹了???“(Arch)面向的是专业的 Linux 用户,或者是有 DIY 精神,愿意查资料并解决问题的人”。”那些晦涩难懂的专有软件方面的经验恰恰能反映出用户高深的技术能力。“这简直就是瞎折腾的Linuxer的YY与自我安慰,为自己在折腾上面浪费的时间找点存在感。", "username": "来自湖北武汉的 Firefox 50.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2-14T09:30:29" }, { "postip": "58.49.103.186", "message": "别说自己用了XXX才学会了XXX,这些知识看本书不行么?而且有些知识没必要学,好好做自己现在的事情就行,不要强迫一个画家或者会计学这个linux命令好么???一个男的需要花时间学如何分娩么???<br />\r\n<br />\r\n软件有bug或者系统出问题,都是稀松平常的事情,解决了就行了,非要拿这个来标榜自己,Set up a flag,也真是幼稚啊!", "username": "来自湖北武汉的 Firefox 50.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2-14T09:49:04" }, { "postip": "222.172.167.143", "message": "哈哈,用自己的观点来强行架在别人身上来彰显自己成熟是否也是幼稚的一种表现?", "username": "来自云南昆明的 Firefox 50.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2-14T13:41:16" }, { "postip": "36.23.240.41", "message": "熟悉了Arch会让你受益匪浅,其他的版本都能很容易上手", "username": "来自浙江的 Mobile Safari 10.0|iOS 10.1 用户", "date": "2016-12-15T19:16:51" }, { "postip": "218.94.18.124", "message": "我来泼一些冷水吧。<br />\r\n<br />\r\n客观认识一个事物的标志就是,对于他的优点和缺点都有所了解。<br />\r\n<br />\r\nArch的灵活性是有代价的。增加了学习的负担和出错的概率。<br />\r\n不是说灵活性不好,而是往往很难能够在同时保持简单性。<br />\r\n<br />\r\n简单即是美。<br />\r\n<br />\r\nhttp://www.yinwang.org/blog-cn/2012/05/18/user-friendliness<br />\r\nhttp://www.yinwang.org/blog-cn/2013/03/07/linux-windows-mac", "username": "测试 [Firefox 52.0|Windows 10]", "date": "2016-12-16T19:48:04" }, { "postip": "122.237.106.190", "message": "我选择debian", "username": "youyoulemon [Chrome 54.0|Windows 10]", "date": "2016-12-16T20:29:57" }, { "postip": "113.137.2.229", "message": "从Ubuntu9.04开始使用linux,后转到Fedora,现在使用Archlinux。感觉Archlinux安装过程略有点麻烦,但照着wiki也是比较容易的,可能比较幸运,安装配置也非常顺利。使用快一年了,暂时还没有出现滚挂的情况!软件神马的短时间就能升到上游最新版,强迫症患者表示非常舒服!", "username": "来自陕西咸阳的 Chrome 5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17T20:16:12" }, { "postip": "175.139.17.217", "message": "arch linux..很好用可以打dota..看kodi..<br />\r\n我也用了3年多..很少有问题..<br />\r\n唯一最头痛的是nvidia的driver...因为arch有时出最新的kernel时..nvidia会不support...", "username": "来自马来西亚的 Chrome 5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18T08:08:42" }, { "postip": "183.213.58.242", "message": "linux还是反应慢呀", "username": "来自江苏苏州的 Vivaldi 1.5|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18T22:25:34" }, { "postip": "220.166.231.108", "message": "装个arch有那么难?跟按自己的喜好装修屋子差不了多少,能有多折腾?不想折腾的可以买精装房。各有所爱,不知道你在喷个什么劲",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19T22:07:18" } ]
[]
尽管在这个时代听起来有些怪怪的,但是事实上我们很多人更愿意自己动手装配一些东西。在这种情形下,Arch 将会是Linux DIY 用户的终极圣地。
2016-12-12T09:23:00
2016-12-12T09:23:00
8,029
/article-8029-1.html
让我们翻过一页页 Linux 的新闻报道,你会发现其中对一些冷门的 Linux 发行版的报道数量却出乎预料的多。像 Elementary OS 和 Solus 这样的新发行版因其华丽的界面而被大家所关注,而搭载 MATE 桌面环境的那些系统则因其简洁性而被广泛报道。 感谢像《黑客军团》这样的电视节目,我完全可以预料到关于 Kali Linux 系统的报道很快就会增加。 尽管有很多关于 Linux 系统的报道,然而有一个被广泛使用的 Linux 发行版几乎被大家完全遗忘了:Arch Linux 系统! 关于 Arch 的新闻报道很少的原因有很多,不仅仅是因为它很难安装,而且你还得能在命令行下娴熟地完成各种配置以使其正常运行。更糟糕的是,以大多数的用户的观点来看,其困难是设计之初就没有考虑过其复杂的安装过程会令无数的菜鸟们望而却步。 这的确很遗憾,在我看来,实际上一旦安装完成后,Arch 比我用过的其它 Linux 发行版易用得多。 确实如此,Arch 的安装过程很让人蛋疼。有些发行版的安装过程只需要点击“安装”后就可以放手地去干其它事了。Arch 相对来说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手动分区、手动挂载、生成 fstab 文件等。但是从 Arch 的安装过程中,我们学到很多。它掀开帷幕,让我们弄明白很多背后的东西。事实上,这层掩盖底层细节的帷幕已经彻底消失了,在 Arch 的世界里,你就是帷幕背后的主宰。 除了大家所熟知的难于安装外,Arch 甚至没有自己默认的桌面环境,虽然这有些让人难以理解,但是 Arch 也因其可定制化而被广泛推崇。你可以自行决定在 Arch 的基础软件包上安装的任何东西。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1/142449kjg2iarg1ia8al21.jpg) 虽然你可以视之为无限可定制性,但也可以说它完全没有定制化。比如,不像 Ubuntu 系统那样,Arch 中几乎没有修改过或是定制开发过的软件包。Arch 的开发者从始至终都使用的是上游开发者提供的软件包。对于部分用户来说,这种情况非常棒。比如,你可以使用“纯粹”的 GNOME 桌面环境。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定制的补丁可以解决一些上游开发者没有处理的很多的缺陷。 由于 Arch 缺乏一些默认的应用程序和桌面系统,以至于很难形成一致的看法——或者根本不会有什么真正的看法,因为我安装的毫无疑问和你安装的不会一样。我可能选择安装最小化安装配置 Openbox、tint2 和 dmenu,你可能却是使用了最新版的 GNOME 桌面系统。我们都在使用 Arch,但我们的体验却是大相径庭。对于任何发行版来说也有这种情况,但是其它大多数的 Linux 系统都至少有个默认的桌面环境。 然而对 Arch 的看法还是由很多共性的元素的。比如说,我使用 Arch 系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它是一个滚动更新的发行版。这意味着两件事情。首先,Arch 会尽可能的使用最新的内核,只要它们可用,被认为稳定就行。这就意味着我可以在 Arch 系统里测试一些在其它 Linux 发行版中难于测试的东西。滚动版另外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所有软件更新就绪就会被即时发布出来。这不仅意味着软件包更新速度更快,而且意味着不会出现破坏掉系统的大规模更新。 很多用户因为 Arch 是一个滚动发行版认为它不太稳定。但是在我使用了 9 个多月之后,我并不赞同这种观点。 然而,我从未因为一次升级系统而搞坏过任何东西。我确实有过回滚,因为系统启动分区 /boot 没有挂载,但是后来我发现那完全是自己操作上的失误,我更新后而忘记写入改变。一些暴露出来的缺陷(比如我关于戴尔 XPS 笔记本触摸板又出现以前解决过的问题)很快被修复,并且更新速度要比其它非滚动发行版快得多。总的来说,我认为 Arch 滚动更新的发布模式比其它我在用的发行版要稳定得多。唯一一点我要强调的是查阅维基上的资料,多关注你要更新的内容。 我怀疑 Arch 之所以没那么受欢迎,主要原因就是你必须要随时小心你的操作。盲目的更新 Arch 系统是极其危险的。但是任何一个发行版的更新都有风险,你只是认为它没有风险而已——因为你别无选择。 [Arch 的哲学理念](https://wiki.archlinux.org/index.php/Arch_Linux)是我支持它的另外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我认为 Arch 最吸引用户的一点就是:“(Arch)面向的是专业的 Linux 用户,或者是有 DIY 精神,愿意查资料并解决问题的人”。 随着 Linux 进一步纳入主流,开发者们更需要顺利地渡过每一个艰难的技术领域。那些晦涩难懂的专有软件方面的经验恰恰能反映出用户高深的技术能力。 尽管在这个时代听起来有些怪怪的,但是事实上我们很多人更愿意自己动手装配一些东西。在这种情形下,Arch 将会是Linux DIY 用户的终极圣地。 --- via: <http://www.theregister.co.uk/2016/11/02/arch_linux_taster/> 作者:[Scott Gilbertson](http://www.theregister.co.uk/Author/1785) 译者:[rusking](https://github.com/rusking)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一周开源新闻:信不信由你,Windows XP 上个月市场份额上升
jasminepeng
更多: - Xen 4.8 Hypervisor 发布 - KDE Frameworks 5 发布 Snap 格式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2/081356d5krpaqpgwewwkpk.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2/081356d5krpaqpgwewwkpk.png
true
false
false
false
[ "Windows XP", "Xen", "KDE" ]
新闻
{ "viewnum": 9569, "commentnum": 7, "favtimes": 0, "sharetimes": 1, "likes": 0 }
[ { "postip": "117.141.27.89", "message": "我大xp威武!", "username": "来自广西来宾的 Chrome 49.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2-12T15:21:36" }, { "postip": "117.151.49.46", "message": "苟延残喘", "username": "来自湖北的 Chrome 54.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2-12T16:01:50" }, { "postip": "42.88.76.73", "message": "随着时代的变迁,80后、90后、00后到来,XP只是一个过去式。", "username": "来自甘肃白银的 Sogou Explorer 2|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2-14T13:07:14" }, { "postip": "27.185.138.200", "message": "时间好快,还记得小学的电脑第一次从 98 换成 xp 的那种兴奋的感觉……", "username": "ZWindL [Firefox 50.0|GNU/Linux]", "date": "2016-12-18T20:45:04" }, { "postip": "183.54.176.182", "message": "wow,LinuxCN 这评论好看多了", "username": "hello_linux [Chrome 51.0|Windows 7]", "date": "2017-01-10T19:24:33" }, { "postip": "222.213.84.3", "message": "给你点一个大大的赞!", "username": "来自四川德阳的 Chrome 120.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24-01-13T20:37:22" }, { "postip": "222.213.84.3", "message": "那叫情怀,懂不懂?!", "username": "来自四川德阳的 Chrome 120.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24-01-13T20:39:04" } ]
[]
更多: - Xen 4.8 Hypervisor 发布 - KDE Frameworks 5 发布 Snap 格式
2016-12-12T08:14:04
2016-12-12T08:14:04
8,030
/article-8030-1.html
### 信不信由你,Windows XP 上个月市场份额上升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2/081356d5krpaqpgwewwkpk.pn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2/081406uxfkmkx7k23xu2x9.jpg) *最近几个月 Windows XP 市场表现* 微软自 2014 年 4 月停止了对 Windows XP 的支持,即便如此,已存在 15 年的 Windows XP 仍然在全世界很多地方使用着。而且,最近,Windows XP 的市场份额还在上升。 从 NetMarketShare 提供的统计看, 2016 年 11 月显示 Windows XP 不但不在下降,反而还在上升。考虑到该系统已不再被支持,这个现象是令人惊讶和担忧的。 现在, Windows 7 以 47.17% 的市场占有率成为市场的领导者,紧跟其后的是 Windows 10,23.72%。15 年前发行的 Windows XP 为第三常用桌面操作系统,8.63%,甚至要高于 Windows 8.1, 8.01%。 Windows XP 今年初市场占有率为 11.42%,然后逐渐降到 7 月份 9.78%。之后开始上升,8月到达 10.34% 后又开始下降。11 月市场再次抬头,根据之前的市场表现,预计从 12 月之后 Windows XP 可能会失去部分市场份额。 谁还在使用 Windows XP? 你可能好奇,既然从 2014 年之后不再提供更新和安全补丁,现在什么人还在使用 Windows XP 呢?答案很简单: 政府部门以及一些不想更换新电脑的老硬件电脑主人。 大多情况下,仍在使用 Windows XP 的政府和组织之所以延迟升级到新系统,是因为需要更换硬件以及兼容性问题,之前为 Windows XP 开发的关键应用也需要移植到新操作系统。 仍旧运行 Windows XP 将用户和他们的数据置于某些风险之下,而且现在它的市场份额仍在增长绝对不是什么好消息。 ### 开源的 Xen 4.8 Hypervisor 发布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2/081407ozctit4tggi4nit5.gif) 2016 年 12 月 6日, Linux 基金会主持的 Xen 项目[宣布](https://xenproject.org/about/in-the-news/201-xen-480.html)发布 Xen 4.8 hypervisor,它是强大的虚拟化开源工业标准。 距离 Xen 4.7 系列发布已过去 5 个多月,开发组继续改进软件,增加新功能。Xen 4.8 是最新的稳定版本,重点在高级嵌入式使用用例并增强了对基于 ARMv8-A 的服务器的支持。 Xen 4.8 hypervisor 的大的改进包括开始支持 ARM server Live Patching,也就是说,允许用户无需重启即可应用安全补丁, 支持带有 MSI 能力的 GICv2m 中断控制器,以及 包含特定缓存需求的 mmio-sram 和 IO 内存区。 ### Ubuntu Linux 上 KDE Frameworks 5 发布 Snap 格式 KDE Frameworks 5 发布 Snap 格式的软件包,KDE 开发人员可以用它来开发 KDE 应用。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2/081408xbxfwyzm380x09o0.jpg) KDE 社区开发者 Harald Sitter 最近一直在致力于做一个共享版的 KDE Frameworks Snap, 使 Ubuntu 和其他 GNU/Linux 发布版本的 KDE 应用打包更加简单。 在最近博客中,他说到,他成功将 KDE 应用捆绑为 Snap,以使它们尽可能小。Snap 和 Flatpak 二进制包过大,对大多数用户来说都是一个问题。为了让多数人接受 Snaps 和 Flatpaks,它们必须足够小。感谢 Harald Sitter 的辛苦工作, 现在 Ubuntu Store 有一个 KDE Frameworks 5 contect Snap 可以使用,主要思想是通过共享一个公用库和其他跨平台的内容,使应用本身尽可能小。例如, KCalc 就只有 312 KB。 具体请参见 Harald Sitter 的[完整博文](https://apachelog.wordpress.com/2016/12/02/snapping-kde-applications/)。 ### Canonical 和 System76 继续增强 Ubuntu Linux 对 Unity7 HiDPI 支持 2016 年 12 月 5 日,Canonical的 Michael Hall [宣布](https://developer.ubuntu.com/en/blog/2016/12/05/improving-hidpi-support/),System76 在与 Canonical 合作,正在共同致力于提升 Ubuntu Linux 对 HiDPI 的支持。 最近几周以来,Ubuntu 和 System76 的开发人员一直在努力合作,以对 Ubuntu Linux 的 Unity 7 用户界面增强 HiDPI 支持,现在他们已经有一些补丁,目前我们还不知道哪些 Ubuntu 版本将接受这些补丁,不过估计至少应该在 Ubuntu 16.04 LTS (Xenial Xerus) 和 Ubuntu 16.10 (Yakkety Yak)中可用。 ### Devuan GNU/Linux 继续推动不带 Systemd 的 Debian 的发展 [Devuan GNU/Linux](https://files.devuan.org/) 1.0.0 新的开发版本 Beta 2, 也是第一个稳定版本, 在 2016 年 11 月的最后一天发布。 “做了一些重要的修复和更新,我们继续提供不带 systemd 的 Debian,并宣布发布 Devuan Jessie Beta2。” [邮件列表](https://lists.dyne.org/lurker/message/20161129.235004.ff04e844.en.html)中写道。 Devuan 开发人员同时指出,Devuan GNU/Linux 1.0.0 的开发周期会在 2017 年继续,先是 RC 版本,之后预计几周后发布最终版本。好消息是 Devuan GNU/Linux 1.0.0 正式版将在 2017 初发布。
Linux 内核 4.9 正式发布,这才是有史以来最大的版本
Marius Nestor
http://news.softpedia.com/news/linux-kernel-4-9-officially-released-with-support-for-amd-radeon-si-gcn-1-0-gpus-510879.shtml
Linus 称,“我估计这是我们开发的最大的发布版本,至少从提交数上来说是这样的。”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2/110509ntn0x09rxisrws9g.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2/110509ntn0x09rxisrws9g.jpg
true
false
true
wxy
false
[ "Linux", "内核" ]
新闻
{ "viewnum": 27427, "commentnum": 4, "favtimes": 0, "sharetimes": 1, "likes": 0 }
[ { "postip": "117.151.49.46", "message": "so Nvidia, FUCK YOU!!", "username": "来自湖北的 Chrome 54.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2-12T15:59:33" }, { "postip": "1.192.121.169", "message": "越来越好", "username": "来自河南郑州的 Chrome 55.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2-15T15:49:48" }, { "postip": "219.156.24.44", "message": "没有里程碑式的改变", "username": "来自河南郑州的 Firefox 50.0|Ubuntu 用户", "date": "2016-12-23T12:09:32" }, { "postip": "58.35.206.249", "message": "GOOGLE BBR TCP 流控制算法",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Chrome 55.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1-05T19:21:43" } ]
[]
Linus 称,“我估计这是我们开发的最大的发布版本,至少从提交数上来说是这样的。”
2016-12-12T11:05:00
2016-12-12T11:05:00
8,031
/article-8031-1.html
按照预期计划,Linus Torvalds 在 2016 年 12 月 11 日发布了 Linux 内核 4.9 的正式版本,这次主要带来了一些新的功能和一些驱动更新,当然,还有一些底层的改进。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2/110509ntn0x09rxisrws9g.jpg) Linux 内核 4.9 的开发始于 10 月中旬,这次缩短了合并窗口的截止期,以避免出现 4.8 时发生的在最后一刻提交的 PR 导致的内核错误。Linux 内核 4.9 是最新的主线内核,一些滚动发行版,比如 Arch Linux、Solus、openSUSE Tumbleweed 等都会很快将这个内核推送到它们的用户手中。 Linus [称](http://lkml.iu.edu/hypermail/linux/kernel/1612.1/01831.html),“我估计这是我们开发的最大的发布版本,至少从提交数上来说是这样的。从变更的行数看,之前有过更大的版本,但是那些是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比如说,4.2 因 AMD GPU 寄存器定义文件而增加了大量变更行数。之前也因为一些代码重组而导致了大量变更行数: 3.2 是因为 staging 太大,3.7 是因为解离了自动 uapi 头文件,等等情况 )。以差异来说,4.9 才是最大的。” ### Linux 内核 4.9 的主要变化 Linux 内核 4.9 中带来了许多新的功能,不过最激动人心的可能是对较老的 AMD Radeon 显卡的试验性支持。此外,这个版本也改进了对新的 AMD Radeon GPU 的支持,比如虚拟显示支持和更好的重置支持。对于 Intel GPU,也有对 DMA-BUF 方面的改进。 在这个版本中,对硬件和文件系统方面的改进也很多,涉及到 Btrfs、XFS、F2FS、OverlayFS 的 UBIFS 支持、FUSE 支持 POSIX ACL、OverlayFS SELinux 等方面。 ### 相关情况 随着 4.9 内核的正式发布,4.10 (不是 5.x)内核的合并窗口也同时打开了。 此外,前几天发布了 4.8.13 之后仅仅两天,又发布了 4.8.14;而长期支持版本 4.4.38 LTS 也是在前一个版本发布两天后同期发布的。
不常见但是很有用的 GCC 命令行选项(二)
Ansh
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uncommon-but-useful-gcc-command-line-options-2/
开发者们通常用来生成警告的 -Wall 选项,并不包括一些特殊的警告。如果你不了解这些特殊警告,并且不知道如何生成它们,不用担心,我将在这篇文章中详细讲解关于它们所有的细节。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3/084321p0tmmzbm0x8xlcyk.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3/084321p0tmmzbm0x8xlcyk.jpg
true
false
true
ucasFL
false
[ "gcc", "调试", "编译" ]
软件开发
{ "viewnum": 9404, "commentnum": 0, "favtimes": 5,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raid": 8025, "displayorder": 0 } ]
开发者们通常用来生成警告的 -Wall 选项,并不包括一些特殊的警告。如果你不了解这些特殊警告,并且不知道如何生成它们,不用担心,我将在这篇文章中详细讲解关于它们所有的细节。
2016-12-13T08:43:34
2016-12-13T08:43:34
8,032
/article-8032-1.html
gcc 编译器提供了几乎数不清的命令行选项列表。当然,没有人会使用过或者精通它所有的命令行选项,但是有一些命令行选项是每一个 gcc 用户都应该知道的 - 即使不是必须知道。它们中有一些很常用,其他一些不太常用,但不常用并不意味着它们的用处没前者大。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3/084321p0tmmzbm0x8xlcyk.jpg) 在这个系列的文章中,我们集中于一些不常用但是很有用的 gcc 命令行选项,在[第一节](/article-8025-1.html)已经讲到几个这样的命令行选项。 不知道你是否能够回想起,在这个系列教程的第一部分的开始,我简要的提到了开发者们通常用来生成警告的 `-Wall` 选项,并不包括一些特殊的警告。如果你不了解这些特殊警告,并且不知道如何生成它们,不用担心,我将在这篇文章中详细讲解关于它们所有的细节。 除此以外,这篇文章也将涉及与浮点值相关的 gcc 警告选项,以及在 gcc 命令行选项列表变得很大的时候如何更好的管理它们。 在继续之前,请记住,这个教程中的所有例子、命令和指令都已在 Ubuntu 16.04 LTS 操作系统和 gcc 5.4.0 上测试过。 ### 生成 -Wall 选项不包括的警告 尽管 gcc 编译器的 `-Wall` 选项涵盖了绝大多数警告标记,依然有一些警告不能生成。为了生成它们,请使用 `-Wextra` 选项。 比如,下面的代码: ```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t main() { int i=0; /* ... some code here ... */ if(i); return 1; return 0; } ``` 我不小心在 `if` 条件后面多打了一个分号。现在,如果使用下面的 gcc 命令来进行编译,不会生成任何警告。 ``` gcc -Wall test.c -o test ``` 但是如果同时使用 `-Wextra` 选项来进行编译: ``` gcc -Wall -Wextra test.c -o test ``` 会生成下面这样一个警告: ``` test.c: In function ‘main’: test.c:10:8: warning: suggest braces around empty body in an ‘if’ statement [-Wempty-body] if(i); ``` 从上面的警告清楚的看到, `-Wextra` 选项从内部启用了 `-Wempty-body` 选项,从而可以检测可疑代码并生成警告。下面是这个选项启用的全部警告标记。 * `-Wclobbered` * `-Wempty-body` * `-Wignored-qualifiers` * `-Wmissing-field-initializers` * `-Wmissing-parameter-type` (仅针对 C 语言) * `-Wold-style-declaration` (仅针对 C 语言) * `-Woverride-init` * `-Wsign-compare` * `-Wtype-limits` * `-Wuninitialized` * `-Wunused-parameter` (只有和 `-Wunused` 或 `-Wall` 选项使用时才会启用) * `-Wunused-but-set-parameter (只有和`-Wunused`或`-Wall` 选项使用时才会生成) 如果想对上面所提到的标记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请查看 [gcc 手册](https://linux.die.net/man/1/gcc)。 此外,遇到下面这些情况, `-Wextra` 选项也会生成警告: * 一个指针和整数 `0` 进行 `<`, `<=`, `>`, 或 `>=` 比较 * (仅 C++)一个枚举类型和一个非枚举类型同时出现在一个条件表达式中 * (仅 C++)有歧义的虚拟基底 * (仅 C++)寄存器类型的数组加下标 * (仅 C++)对寄存器类型的变量进行取址 * (仅 C++)基类没有在派生类的复制构建函数中进行初始化 ### 浮点值的等值比较时生成警告 你可能已经知道,浮点值不能进行确切的相等比较(如果不知道,请阅读与浮点值比较相关的 [FAQ](https://isocpp.org/wiki/faq/newbie))。但是如果你不小心这样做了, gcc 编译器是否会报出错误或警告?让我们来测试一下: 下面是一段使用 `==` 运算符进行浮点值比较的代码: ``` #include<stdio.h> void compare(float x, float y) { if(x == y) { printf("\n EQUAL \n"); } } int main(void) { compare(1.234, 1.56789); return 0; } ``` 使用下面的 gcc 命令(包含 `-Wall` 和 `-Wextra` 选项)来编译这段代码: ``` gcc -Wall -Wextra test.c -o test ``` 遗憾的是,上面的命令没有生成任何与浮点值比较相关的警告。快速看一下 gcc 手册,在这种情形下可以使用一个专用的 `-Wfloat-equal` 选项。 下面是包含这个选项的命令: ``` gcc -Wall -Wextra -Wfloat-equal test.c -o test ``` 下面是这条命令产生的输出: ``` test.c: In function ‘compare’: test.c:5:10: warning: comparing floating point with == or != is unsafe [-Wfloat-equal] if(x == y) ``` 正如上面你所看到的输出那样, `-Wfloat-equal` 选项会强制 gcc 编译器生成一个与浮点值比较相关的警告。 这儿是[gcc 手册](https://linux.die.net/man/1/gcc)关于这一选项的说明: > > 这背后的想法是,有时,对程序员来说,把浮点值考虑成近似无限精确的实数是方便的。如果你这样做,那么你需要通过分析代码,或者其他方式,算出这种计算方式引入的最大或可能的最大误差,然后进行比较时(以及产生输出时,不过这是一个不同的问题)允许这个误差。特别要指出,不应该检查是否相等,而应该检查两个值是否可能出现范围重叠;这是用关系运算符来做的,所以等值比较可能是搞错了。 > > > ### 如何更好的管理 gcc 命令行选项 如果在你使用的 gcc 命令中,命令行选项列表变得很大而且很难管理,那么你可以把它放在一个文本文件中,然后把文件名作为 gcc 命令的一个参数。之后,你必须使用 `@file` 命令行选项。 比如,下面这行是你的 gcc 命令: ``` gcc -Wall -Wextra -Wfloat-equal test.c -o test ``` 然后你可以把这三个和警告相关的选项放到一个文件里,文件名叫做 `gcc-options`: ``` $ cat gcc-options&nbsp; -Wall -Wextra -Wfloat-equal ``` 这样,你的 gcc 命令会变得更加简洁并且易于管理: ``` gcc @gcc-options test.c -o test ``` 下面是 gcc 手册关于 `@file` 的说明: > > 从文件中读取命令行选项。读取到的选项随之被插入到原始 `@file` 选项所在的位置。如果文件不存在或者无法读取,那么这个选项就会被当成文字处理,而不会被删除。 > > > 文件中的选项以空格分隔。选项中包含空白字符的话,可以用一个由单引号或双引号包围完整选项。任何字符(包括反斜杠: '\')均可能通过一个 '\' 前缀而包含在一个选项中。如果该文件本身包含额外的 `@file` 选项,那么它将会被递归处理。 > > > ### 结论 在这个系列的教程中,我们一共讲解了 5 个不常见但是很有用的 gcc 命令行选项: `-Save-temps`、`-g`、 `-Wextra`、`-Wfloat-equal` 以及 `@file`。记得花时间练习使用每一个选项,同时不要忘了浏览 gcc 手册上面所提供的关于它们的全部细节。 你是否知道或使用其他像这样有用的 gcc 命令行选项,并希望把它们在全世界范围内分享?请在下面的评论区留下所有的细节。 --- via: <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uncommon-but-useful-gcc-command-line-options-2/> 作者:[Ansh](https://twitter.com/howtoforgecom) 译者:[ucasFL](https://github.com/ucasFL)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我们大学机房使用的 Fedora 系统
Nemanja Milošević
https://fedoramagazine.org/fedora-computer-lab-university/
我们考虑使用一种简洁的安装替代以前的 Windows 虚拟机方案。我们最终决定使用 Fedora,这有很多原因。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3/180300lwzwdzpj8wwmddn7.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3/180300lwzwdzpj8wwmddn7.jpg
true
false
true
WangYueScream,LemonDemo
false
[ "Fedora", "机房", "大学" ]
观点
{ "viewnum": 11974, "commentnum": 46,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8.113.89.18", "message": "我们学校什么时候才能推行Linux啊。一天天盗版软件横行",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4.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2-13T21:10:26" }, { "postip": "36.149.209.246", "message": "这所学校歧视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么?", "username": "来自36.149.209.246的 Chrome 55.0|Mac 10.12 用户", "date": "2016-12-13T21:46:10" }, { "postip": "182.139.91.99", "message": "从照片上的桌面壁纸看系统是 Fedora 24.",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13T21:50:00" }, { "postip": "117.151.47.35", "message": "天朝:这货xxx上可以用就行了", "username": "来自湖北的 Chrome 54.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2-13T21:51:36" }, { "postip": "39.159.5.125", "message": "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就不会用Fedora了? 你这是在歧视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么?", "username": "来自39.159.5.125的 Chromium 66.0|Xubuntu 14.04 用户", "date": "2016-12-14T07:24:08" }, { "postip": "180.169.46.222", "message": "你的windows10是正版的嘛??",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Chrome 55.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2-14T09:36:09" }, { "postip": "119.6.105.160", "message": "大多数中国的学校是不会这么干的,因为老师们自己都不会,又不愿意去学……", "username": "fanbt [Firefox 50.0|Fedora]", "date": "2016-12-14T10:05:38" }, { "postip": "113.68.64.158", "message": "计算机系学生就应该这么搞,很赞!!",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Chrome 54.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2-14T11:04:08" }, { "postip": "117.152.74.93", "message": "大部分学生都不知道linux为何物,就算他们学过操作系统", "username": "来自117.152.74.93的 Chrome 5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14T12:03:09" }, { "postip": "125.70.179.104", "message": "这评论亮了",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4.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2-14T14:05:04" }, { "postip": "221.12.107.182", "message": "其实应该用 CentOS 7 的,Fedora 半年一个版本,太频繁了,维护起来麻烦。", "username": "来自浙江台州的 Firefox 50.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2-14T14:08:04" }, { "postip": "222.66.187.221", "message": "第一句就说了这是某个学院的机房,不是整个学校的。。。",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Chrome 54.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2-14T15:48:04" }, { "postip": "119.6.105.160", "message": "没什么麻烦的,ssh采用密钥连接,有条件的弄个本地源,再写个运维脚本轻松+愉快!这些是Windows用户无法理解的!!", "username": "fanbt [Firefox 50.0|Fedora]", "date": "2016-12-14T17:13:50" }, { "postip": "36.149.81.51", "message": "说得好!在fedora上你来给房建专业的学生装一个鲁班ibm软件,你来给金融专业的学生装一个T3会计软件,我就服你。你用着计算机专业最新的fedora,他们甚至不能安装本专业最前沿的软件,不是歧视?可笑。", "username": "来自36.149.81.51的 Mobile Safari 10.0|iOS 10.1 用户", "date": "2016-12-14T19:23:12" }, { "postip": "182.139.91.99", "message": "说的好像 Windows 不能跨版本,本地升级似的。喜欢一个系统,也不要轻视另一个系统。",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14T22:33:00" }, { "postip": "219.140.231.121", "message": "如果fedora是静默升经或许你都感觉不到什么,现在的windows10静默升级也很频繁", "username": "lovetoheart [Chrome 45.0|Windows 10]", "date": "2016-12-15T08:54:02" }, { "postip": "119.6.105.160", "message": "你NB,来把1000台WindosXP电脑给我升级到Windows10试试!Linux只需要一行命令可以完成所有机器的升级,Windows行吗?", "username": "fanbt [Firefox 50.0|Fedora]", "date": "2016-12-15T09:28:00" }, { "postip": "118.122.120.11", "message": "内部升级和单纯的联网升级感念是不一样的,其介质未必是经过局域网,也可以是移动存储器。而像 Fedora 的联网升级还不是重启后进入一个特殊的更新模式,如果期间强制重启或关机,根据网上一些网友的反馈看,其结果也不会太好看。",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15T09:42:13" }, { "postip": "118.122.120.11", "message": "建议多了解一下 Windows 客户端集中升级的方法(不止一种哦),真正大规模集中升级,无论是何种系统,绝对不是照本宣科,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来考虑。而且你的比方不适当,对于这篇文章来说,Fedora 升级应该是从 23 到 24(从照片看),而 XP 到 10 跨了多少版本?要类比也是 8.1 到 10 才对。",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15T09:48:47" }, { "postip": "119.6.105.160", "message": "行,这世界就你最了解Windows行了吧,你以为我会告诉你可以直接从Fedora 20升级到25,中间跨了几个版本?比XP到10少?Fedora 可以升级后系统体积不增加,Windows 行吗?行了,说这些没用,你说的这些普及吗?Fedora可以在任何规模的机房使用,而且还免费,免费……", "username": "fanbt [Firefox 50.0|Fedora]", "date": "2016-12-15T11:33:15" }, { "postip": "118.122.120.11", "message": "看了你过往在 linux.cn 的评论,我觉得自己的回复真是多余。20 的映像和包只在 archives.fedoraproject.org 有,mirrors 都移除了。20 没有三个版本之分,升级到 25,选哪个版本? 随着系统的日常使用,占用的体积是会逐渐增加,如果磁盘空间不足,我看你怎么一条命令升?还不说用户可能会对系统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更改,这种更改可不在 fedoraproject 控制范围内,所以存在升级后出现问题的可能。你可以看看网上外国网友做的在虚拟机中从最初的 MS-DOS 系统一路升级到 Windows 7 还是 8 的视频。",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15T13:21:34" }, { "postip": "118.122.120.11", "message": "“Fedora可以在任何规模的机房使用,而且还免费,免费……,”现实中选择部署一套系统,是需要仔细论证的,绝非仅仅免费这么简单。如果单说免费,Linux 一众发行版为何单选 Fedora?放着提供 LTS 版的 Ubuntu 不选,放着针对老机器进行优化的轻量级发行版不选。",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15T13:26:21" }, { "postip": "113.201.60.142", "message": "事实上fedora Gnu/Linux发行版最好玩的也就是workstation,版本分化本身就消耗了自己的内力,没啥意义", "username": "来自陕西西安的 Chrome Mobile 55.0|Android 6.0 用户", "date": "2016-12-15T15:03:29" }, { "postip": "121.57.109.78", "message": "fedora!good", "username": "来自内蒙古赤峰的 Sina Weibo 6.12|Android 5.1 用户", "date": "2016-12-15T15:34:24" }, { "postip": "111.31.240.186", "message": "我用Linux跑开发环境,休闲上网,Windows跑Photoshop,Office,这一点别说什么替代品,就是不喜欢用LiberOffice、Gimp,和MS Office、PS根本不是一个量级。哪有评论里面那些个什么好不好,只是适合不适合工作需要外加个人喜好", "username": "来自天津的 Chrome 54.0|Fedora 用户", "date": "2016-12-15T19:13:44" }, { "postip": "119.6.105.160", "message": "你说得对,这一切的确需要论证,绝非免费这么简单,那我们就从运维的角度来讲,Windows确实有批量管理和运维的平台,可是有几个企业会花钱购买?国内的普遍现象是能用人完成的工作,都不愿意花钱去做,因为他们在计算成本的时候是不会计算人力成本的,同时他们认为没有给钱的系统用起来不忠实,因为没有给钱,出了问题没有问责的对象,很多运维在给领导推荐Linux解决方案的时候往往被领导一句:出了问题你负责吧!之类的话吓退,那么问题来了,领导觉得我们的劳动不值钱,我们是不是也必须认为不值钱呢?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说服领导接受其它既可以减少我们的工作量,又可以不让公司支付更多费用的方案呢?打个比方,在我刚到我现在的公司的时候,我们的领导根本就不知道有Linux的解决方案,在我给他们提Linux解决方案的时候同样有领导问我出了问题是不是我负责,那我也没有办法啊,出了问题我有可能也负不起责,不过,虽然领导没买帐,我还是做了替换方案的全面测试并将测试报告放到了领导的办公桌上,也许是我运气好,半年后终于领导最信赖的Windows平台出了件大事,导致他们集体到老板办公室背书1个月,这时候他突然想起了我的解决方案,报着试试看的态度,用到了现在(5年),也没出什么问题。而且现在我们只要上新的项目,领导都会问乙方,有没有Linux平台的解决方案;所以,很多时候,领导也是需要教育的。<br />\r\n至于你说的我为什么不选Ubuntu LTS版的问题,我只想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我喜欢Fedora,所以选Fedora,你爱选什么是你的事,我不拦着,不过还是要提一句,Ubuntu的第一个LTS发行版到现在也没满5年,你去看看它的支持情况,再看看Fedora的。", "username": "fanbt [Firefox 50.0|Fedora]", "date": "2016-12-16T11:10:28" }, { "postip": "118.122.120.11", "message": "关于第一个 LTS 版具体是哪个?如何做好维护不是光靠买现成的产品,用现成的产品,还包括自己给做出解决方案,好的方案,是能够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对于 Linux 总提免费是片面的,不然 Redhat 靠什么赚钱?",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16T13:45:04" }, { "postip": "123.120.85.250", "message": "我去!居然开论战了!", "username": "linux [Chrome 54.0|Mac 10.11]", "date": "2016-12-16T14:38:47" }, { "postip": "119.6.105.160", "message": "行,你行,在你眼里TLS版本就是NB,因为它有个TLS光环,于是乎厂商更不更新都无所谓,出不出补丁都没关系是吗?因为它有光环,可以免疫一切伤害,所以可以4两拨千斤,我算是长见识了<br />\r\nRedhat是卖服务的,不是卖软件的,换句话说,如果你们公司用Redhat的系统,只要你不要他们的服务,是不收费的,同时也不用担心Redhat会告你们使用盗版,不了解Redhat就别乱说好吗?容易误导消费者。", "username": "fanbt [Firefox 50.0|Fedora]", "date": "2016-12-16T15:26:40" }, { "postip": "118.122.120.11", "message": "又在答非所问,我问得是 Ubuntu 第一个发行版是哪个?=&gt; &quot;The first LTS releases were supported for three years on the desktop and five years on the server; since Ubuntu 12.04 LTS, desktop support for LTS releases was increased to five years as well.&quot;<br />\r\nRedhat 的运营模式也是针对你的 Linux 免费论。",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16T16:12:08" }, { "postip": "118.122.120.11", "message": "如果 TA 最初的回复谦逊些,就没这回事了。",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16T16:14:29" }, { "postip": "58.56.27.186", "message": "为什么不用deepin", "username": "来自山东济南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16T17:17:06" }, { "postip": "123.120.85.250", "message": "好吧,其实只要互相理解,克制些,正常的辩论其实有助于让大家更多的思考。<br />\r\n<br />\r\n因为我也一直看大家的辩论,觉得之前的评论展示方式,尤其是盖楼的情况展示不是很好,所以专门做了一些样式调整。", "username": "linux [Chrome 54.0|Mac 10.11]", "date": "2016-12-16T17:29:28" }, { "postip": "218.94.18.124", "message": "如果争论不欢而散,那么必有一方是虚伪的<br />\r\n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639556/answer/22110907", "username": "测试 [Firefox 52.0|Windows 10]", "date": "2016-12-16T19:20:47" }, { "postip": "119.6.105.160", "message": "行,我在答非所问,其实我也觉得我是在对牛弹琴,道不同不相为谋,你不要再回了,我也不想跟你争,就这样!!~", "username": "fanbt [Firefox 50.0|Fedora]", "date": "2016-12-17T09:45:52" }, { "postip": "218.88.44.158", "message": "我深知要说服一个人很难,但还想说,你的评论真是很糟糕,除了引战,没有什么有意义的成分在里面,对于推广 Linux 还是 Fedora 都没有意义,甚至还起反作用。",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17T10:30:32" }, { "postip": "119.6.105.160", "message": "说服?弄了半天原来你只是想要说服某些人跟认同你的观点而已?你就这么缺乏认同感?你的存在是需要别人认同的?你的评论到是不会引战,就对Linux 的推广有意义了?你以为你坐在那里发表那些所谓不会“引战”的评论Linux就推广起来了?告诉你,你太天真了,不要指望广大用户(特别是国内用户)会主动去了解和接受Linux,更别指望微软的销售团队帮你推广(他们不想尽一切办法消灭Linux就不错了),如果Linux不通过一大批愿意付出愿意去抗争的人进行推广,你以为你今天还有机会在这里跟我讨论有关Linux如何如何的问题?", "username": "fanbt [Firefox 50.0|Fedora]", "date": "2016-12-17T11:50:35" }, { "postip": "218.88.44.158", "message": "没有想过说服谁,就是说单纯的仔细像表达自己的一种看法一种观点。对你过往的评论,在我映像中没有什么技术方面的内容,有映像的都是一些非常情绪化的言语。我以为在一个以技术为导向的网站,回复还是要有技术上的支持,不能过于掺杂个人情绪,这样才有意义。",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17T12:39:04" }, { "postip": "119.6.105.160", "message": "说别人之前先回头看看自己说过的话,好吗?我不否认有时候会带些情绪,至于你说的技术上的支持,我实在想不到就人家说学校用了Fedora的文章,我需要什么样的回复才能算得上是技术上支持?还请赐教!", "username": "fanbt [Firefox 50.0|Fedora]", "date": "2016-12-17T13:54:36" }, { "postip": "218.88.44.158", "message": "就事论事,非得要写一句“这些是Windows用户无法理解的!!”。可以简单一下说说你批量部署 Fedora 的方案,就像这篇译文 “一台电脑安装配置好后,我们使用一个...24 台电脑。”一段。好写不写,加一句挑事的话,有意思吗?当然也可以写写,如果原来有过批量部署 Windows 遇到的不愉快遭遇。写出来,未必有人会给出建议,当然即便给出建议也为时已晚,但这样发牢骚的方式,也比你之前那样要好很多。",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17T14:42:39" }, { "postip": "117.25.78.252", "message": "233", "username": "来自福建福州的 Chrome 54.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2-17T16:29:32" }, { "postip": "116.21.78.142", "message": "看了你这句话真TMD恶心,我支持fedora的用户!记住,在我面前谦逊点,不要让我骂你!!!",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Chrome 54.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2-18T00:40:11" }, { "postip": "218.88.44.158", "message": "哟,一个人还是两个人?怎么又冒出一个更暴躁的了?还这么的语无伦次。",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18T07:50:40" }, { "postip": "183.198.26.223", "message": "好了,都克制点,再吵起来就要第一次关评了。", "username": "linux [Chrome 54.0|Mac 10.11]", "date": "2016-12-18T12:57:04" }, { "postip": "125.46.3.227", "message": "deepin个人感觉只是UI好,软件商店有些软件好像都比较老", "username": "WangYueScream [Baidu Spark 8.6|Windows 7]", "date": "2016-12-20T16:18:52" }, { "postip": "125.46.3.227", "message": "不管什么系统,什么编程语言,只是我们实现想法的工具。我们是使用工具。最终目的是实现想法。说Windows不好的,你要电竞选手在Linux上比赛?", "username": "WangYueScream [Baidu Spark 8.6|Windows 7]", "date": "2016-12-20T16:33:50" } ]
[]
我们考虑使用一种简洁的安装替代以前的 Windows 虚拟机方案。我们最终决定使用 Fedora,这有很多原因。
2016-12-13T18:03:08
2016-12-13T18:03:08
8,033
/article-8033-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3/180300lwzwdzpj8wwmddn7.jpg) 在[塞尔维亚共和国诺维萨德大学的自然科学系和数学与信息学系](http://www.dmi.rs/),我们教学生很多东西。从编程语言的入门到机器学习,所有开设的课程最终目的是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像专业的开发者和软件工程师一样思考。课程时间紧凑而且学生众多,所以我们必须对现有可利用的资源进行合理调整以满足正常的教学。最终我们决定将机房计算机系统换为 Fedora。 ### 以前的设置 我们过去的解决方案是在 Ubuntu 系统上面安装 Windows [虚拟机](https://en.wikipedia.org/wiki/Virtual_machine)并在虚拟机下安装好教学所需的开发软件。这在当时看起来是一个很不错的主意。然而,这种方法有很多弊端。首先,运行虚拟机导致了严重的计算机性能的浪费,因此导致操作系统性能和运行速度降低。此外,虚拟机有时候会在另一个用户会话里面同时运行。这会导致计算机工作严重缓慢。我们不得不在启动电脑和启动虚拟机上花费宝贵的时间。最后,我们意识到我们的大部分教学所需软件都有对应的 Linux 版本。虚拟机不是必需的。我们需要寻找一个更好的解决办法。 ### 进入 Fedora! ![Computer lab in Serbia powered by Fedora](/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3/180311pzcs3pdktdsklx35.jpg) *默认运行 Fedora 工作站版本的一个机房的照片* 我们考虑使用一种简洁的安装替代以前的 Windows 虚拟机方案。我们最终决定使用 Fedora,这有很多原因。 #### 发展的前沿 在我们所教授的课程中,我们会用到很多各种各样的开发工具。因此,能够及时获取可用的最新、最好的开发工具很重要。在 Fedora 下,我们发现我们用到的开发工具有 95% 都能够在官方的软件仓库中找到!只有少量的一些工具,我们才需要手动安装。这在 Fedora 下很简单,因为你能获取到几乎所有的现成的开发工具。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意识到我们使用了大量自由、开源的软件和工具。保证这些软件总是能够及时更新通常需要做大量的工作,然而 Fedora 没有这个问题。 #### 硬件兼容性 我们机房选择 Fedora 的第二个原因是硬件兼容性。机房现在的电脑还是比较崭新的。过去比较低的内核版本总有些问题。在 Fedora 下,我们总能获得最新的内核版本。正如我们预期的那样,一切运行良好,没有任何问题。 我们决定使用带有 [GNOME 桌面环境](https://www.gnome.org/)的 Fedora [工作站版本](https://getfedora.org/workstation/)。学生们发现它很容易、直观,可以快速上手。对我们来说,学生有一个简单的环境很重要,这样他们会更多的关注自己的任务和课程本身,而不是一个复杂的或者运行缓慢的用户界面。 #### 自主的技术支持 最后一个原因,我们院系高度赞赏自由、开放源代码的软件。使用这些软件,学生们即便在毕业后和工作的时候,仍然能够继续自由地使用它们。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通常也对 Fedora 和自由、开源的软件有了一定了解。 ### 转换机房 我们找来其中的一台电脑,完全手动安装好。包括准备所有必要的脚本和软件,设置远程控制权限和一些其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也为每一门课程单独设置一个用户账号以方便学生存储他们的文件。 一台电脑安装配置好后,我们使用一个强大的、免费的、开源的叫做 [CloneZilla](http://clonezilla.org/) 的工具。 CloneZilla 能够制作硬盘镜像以做恢复用。镜像大小约为 11 G。我们用一些带有高速 USB 3.0 接口的闪存来还原磁盘镜像到其余的电脑。我们仅仅利用若干个闪存设备花费了 75 分钟设置好其余的 24 台电脑。 ### 将来的工作 我们机房现在所有的电脑都完全使用 Fedora (没有虚拟机)。剩下的工作是设置一些管理脚本方便远程安装软件,电脑的开关等等。 我们由衷地感谢所有 Fedora 的维护人员、软件包管理人员和其他贡献者。我们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够鼓励其他的学校和大学像我们一样将机房电脑的操作系统转向 Fedora。我们很高兴地确认 Fedora 完全适合我们,同时我们也保证 Fedora 同样会适合您! --- via: <https://fedoramagazine.org/fedora-computer-lab-university/> 作者:[Nemanja Milošević](https://fedoramagazine.org/author/nmilosev/) 译者:[WangYueScream](https://github.com/WangYueScream),[LemonDemo](https://github.com/LemonDemo)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监控微服务的五原则
Apurva Dave, Loris Degioanni
http://thenewstack.io/five-principles-monitoring-microservices/
- 监控容器及其里面的东西。 - 在服务性能上做监控,而不是容器性能。 - 监控弹性和多地部署的服务。 - 监控 API。 - 将您的监控映射到您的组织结构。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3/213611u1bh6f0xbj0188jj.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3/213611u1bh6f0xbj0188jj.jpg
true
false
true
jiajia9linuxer
false
[ "微服务", "监控" ]
观点
{ "viewnum": 7418, "commentnum": 0, "favtimes": 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监控容器及其里面的东西。 - 在服务性能上做监控,而不是容器性能。 - 监控弹性和多地部署的服务。 - 监控 API。 - 将您的监控映射到您的组织结构。
2016-12-14T08:34:00
2016-12-14T08:34:00
8,034
/article-8034-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3/213611u1bh6f0xbj0188jj.jpg) 我们对微服务的需求可以归纳为一个词:速度。这种更快提供功能完善且可靠的软件的需求,彻底改变了软件开发模式。毫无疑问,这个改变对软件管理,包括系统监控的方式,都产生了影响。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将重点关注放在有效地监控产品环境中的微服务所需做出的主要改变。我们将为这一新的软件架构拟定 5 条指导性原则来调整你的监控方法。 监控是微服务控制系统的关键部分,你的软件越复杂,那么你就越难了解其性能及问题排障。鉴于软件交付发生的巨大改变,监控系统同样需要进行彻底的改造,以便在微服务环境下表现更好。下面我们将介绍监控微服务的 5 条原则,如下: 1. 监控容器及其里面的东西。 2. 在服务性能上做监控,而不是容器性能。 3. 监控弹性和多地部署的服务。 4. 监控 API。 5. 将您的监控映射到您的组织结构。 利用这 5 条原则,你可以在向微服务前进的道路上,建立更有效的对微服务的监控。这些原则,可以让你应对随着微服务而来的技术变化和组织变化。 ### 微服务监控的原则 #### 1、监控容器及其里面的东西 容器因构建微服务而凸显其重要性,容器的速度、可移植性和隔离特性让开发者很容易就爱上了微服务模型。容器的好处已经写的够多了,毋庸赘述。 容器对于其外围的系统来说就像是黑盒子。这对于开发来说大有裨益,从开发环境到生产环境,甚至从开发者的笔记本到云端,为它们带来高度的可移植性。但是当运行起来后,监控和解决服务问题时,这个黑盒子让常规的方法难以奏效了,我们会想:容器里到底在运行着什么?程序和代码运行性能如何?它有什么重要的输出指标吗?从 DevOps 的视角,你需要对容器有更深的了解而不是仅仅知道有一些容器的存在。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3/213612f0valz71evlfve81.jpg) 非容器环境下衡量的典型做法,是让一个代理程序运行在主机或者虚机上的用户空间里,但这并不适用于容器。因为容器的优点是小,将各种进程分离开来,并尽可能的减少依赖关系。 而且,从规模上看,成千上万的监测代理,对即使是一个中等大小的部署都是一个昂贵的资源浪费和管理的噩梦。对于容器有两个潜在的解决方案:1)要求你的开发人员直接监控他们的代码,或者2)利用一个通用的内核级的检测方法来查看主机上的所有应用程序和容器活动。这里我们不会深入说明,但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 #### 2、 利用业务流程系统提醒服务性能 理解容器容器中的运行数据并不容易,一个单一容器相比组成一个功能或服务的容器聚合,测量复杂度要低得多。 这特别适用于应用程序级别的信息,比如哪个请求拥有最短响应时间,或者哪些 URL 遇到最多的错误,但它同样也适用于架构级别的监测,比如哪个服务的容器使用 CPU 资源超过了事先分配的资源数。 越来越多的软件部署需要一个<ruby> 编排系统 <rt> orchestration system </rt></ruby>,将应用程序的逻辑规划转化到物理的容器中。常见的编排系统包括 Kubernetes、Mesosphere DC/OS 和 Docker Swarm。团队可以用一个编排系统来(1)定义微服务(2)理解部署的每个服务的当前状态。你可以认为编排系统甚至比容器还重要。容器是短暂的,只有满足你的服务需求才会存在。 DevOps 团队应该将告警重点放到运行特征上,以尽可能贴近监控服务的体验。如果应用受到了影响,这些告警是评估事态的第一道防线。但是获得这些告警并不容易,除非你的监控系统是基于原生于容器的。 <ruby> <a href="https://techcrunch.com/2016/04/27/lets-define-container-native/"> 原生容器 </a> <rt> Container-native </rt></ruby>解决方案利用<ruby> 编排元数据 <rt> orchestration metadata </rt></ruby>来动态聚合容器和应用程序数据,并按每个服务计算监控度量。根据您的编排工具,您可能想在不同层次进行深入检测。比如,在 Kubernetes 里,你通常有 Namespace、ReplicaSet、Pod 和一些其他容器。聚合这些不同的层,对排除逻辑故障是很有必要的,与构成服务的容器的物理部署无关。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3/213612y3shzl99kk9lozxx.jpg) #### 3、 监控<ruby> 弹性 <rt> Elastic </rt></ruby>和<ruby> 多地部署 <rt> Multi-Location </rt></ruby>的服务 弹性服务不是一个新概念,但是它在原生容器环境中的变化速度比在虚拟环境中快的多。迅速的变化会严重影响检测系统的正常运行。 监测传统的系统经常需要根据软件部署,手动调整检查指标。这种调整可以是具体的,如定义要捕获的单个指标,或基于应用程序在一个特定的容器中的操作配置要收集的数据。在小规模上(比如几十个容器)我们可以接受,但是再大规模就难以承受了。微服务的集中监控必须能够自由的随弹性服务而增长和缩减,无需人工干预。 比如,如果 DevOps 团队必须手动定义容器包含哪个服务需要监控,他们毫无疑问会失手,因为 Kubernetes 或者 Mesos 每天都会定期创建新的容器。同样,如果代码发布并置于生产环境时要求运维团队安装一个<ruby> 定制的状态端点 <rt> custom stats endpoint </rt></ruby>,也给开发者从 Docker 仓库获取基础镜像带来更多的挑战。 在生产环境中,建立面向跨越多个数据中心或多个云的复杂部署的监控,比如,如果你的服务跨越私有数据中心和 AWS,那么亚马逊的 AWS CloudWatch 就很难做到这一点。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一个跨不同地域的监控系统,并可在动态的原生容器环境下运行。 #### 4、 监控 API 在微服务环境中,API 接口是通用的。本质上,它们是将服务暴露给其它团队的唯一组件。事实上,API 的响应和一致性可以看作是“内部 SLA”,即使还没有定义一个正式的 SLA(服务等级协议)。 因此,API 接口的监控也是必要的。API 监控可以有不同的形式,但是很显然它绝对不是简单的二进制上下检查。例如,了解像时间函数这样的最常使用的<ruby> 端点 <rt> endpoint </rt></ruby>是有价值的。这使得团队可以看到服务使用的变化,无论是由于设计变更或用户的改变。 你也可以记录服务最缓慢的端点,这些可能揭示出重大的问题,或者至少指向需要在系统中做优化的区域。 最后,跟踪系统服务响应的能力是另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它主要是开发者使用,也能帮助你了解整体用户体验,同时将信息基于底层和应用程序视角分成两大部分。 #### 5、 将您的监控映射到您的组织结构 这篇文章着重在微服务和监控上,像其他科技文章一样,这是因为很多人都关注此层面。 对于那些熟悉<ruby> <a href="https://en.wikipedia.org/wiki/Conway%27s_law"> 康威定律 </a> <rt> Conway’s law </rt></ruby>的人来说,系统的设计是基于开发团队的组织结构。创造更快,更敏捷的软件的压力推动了团队去思考重新调整他们的开发组织和管理它的规则。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3/213613hr4t2l920r19u9t6.jpg) 所以,如果他们想从这个新的软件架构(微服务)上获益,他们的团队必须将微服务映射到团队自身中。也就是说,他们需要更小的更松散耦合的团队,可以选择自己的方向只要能够满足整个需求即可。在每一个团队中,对于开发语言的使用,bug 的提交甚至工作职责都会有更大的控制能力。 DevOps 团队对此可以启用一个监控平台:让每一个微服务团队可以有自己的警报,度量指标,和控制面板,同时也要给出整体系统的视图。 ### 总结 让微服务流行起来的是快捷。开发组织要想更快的为客户提供更多的功能,然后微服务技术就来了,架构转向微服务并且容器的流行让快捷开发成为可能,所有相关的进程理所当然的搭上了这辆火车。 最后,基本的监控原则需要适应伴随微服务而来的技术和结构。越早认识到这种转变的开发团队,能更早更容易的适应微服务这一新的架构。 --- via: <http://thenewstack.io/five-principles-monitoring-microservices/> 作者:[Apurva Dave](http://thenewstack.io/author/apurvadave/) ,[Loris Degioanni](http://thenewstack.io/author/lorisdegioanni/) 译者:[jiajia9linuxer](https://github.com/jiajia9linuxer)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为什么我们的微信文章版式比较好看?
wxy
不知道多少次了,我在微信公众号后台收到询问“你们的微信文章版式是怎么做的”等问题了。其实,我本来觉得这没什么值得问的,也不值得保密,但是总是有人问,我觉得还是写一篇小文来介绍一下吧,下次有人问我,我就直接丢链接好了~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3/232022xzcqicpol777qpq7.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3/232022xzcqicpol777qpq7.jpg
true
false
false
false
[ "微信" ]
技术
{ "viewnum": 11706, "commentnum": 7, "favtimes": 9,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82.242.224.62", "message": "赞一个,排版确实很好看,这是吸引人的一方面", "username": "来自云南昆明的 Chrome 55.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2-14T17:17:04" }, { "postip": "117.136.44.212", "message": "怎么这么666", "username": "来自河南郑州的 Chrome Mobile 37.0|Android 5.1 用户", "date": "2016-12-14T17:30:16" }, { "postip": "116.226.245.29", "message": "厉害",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Chrome 55.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2-15T13:49:31" }, { "postip": "180.170.99.238", "message": "为网站设计与维护的人员点赞!", "username": "ZengYi [Firefox 50.0|Ubuntu]", "date": "2016-12-17T11:04:30" }, { "postip": "125.88.24.216", "message": "&lt;ruby和&lt;rt&gt;标签的确对于显示双语对比的内容的确很好用,比普通的中文名称后面加一个括号包着英文好多了,而且对于用于日语名称的显示也挺友好(指用于日语汉字的假名注音)。不过&lt;ruby&gt;标签的使用是很简单,但是显得累赘,特别是在源代码上看上去好像都混杂在一起,不知有没有插件能够把正文和标注的内容分开,然后网页渲染时能够自动嵌入", "username": "kaitou_huang [Firefox 50.0|Windows 10]", "date": "2016-12-17T11:26:13" }, { "postip": "123.120.85.250", "message": "我们的 CMS&nbsp;&nbsp;就是弄了一个简单的插件来做这个。", "username": "linux [Chrome 54.0|Mac 10.11]", "date": "2016-12-17T20:25:48" }, { "postip": "123.116.149.27", "message": "确实不错 支持一哈",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Firefox 50.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19T19:31:12" } ]
[]
不知道多少次了,我在微信公众号后台收到询问“你们的微信文章版式是怎么做的”等问题了。其实,我本来觉得这没什么值得问的,也不值得保密,但是总是有人问,我觉得还是写一篇小文来介绍一下吧,下次有人问我,我就直接丢链接好了~
2016-12-14T09:40:00
2016-12-14T09:40:00
8,035
/article-8035-1.html
不知道多少次了,我在微信公众号后台收到询问“你们的微信文章版式是怎么做的”等问题了。其实,我本来觉得这没什么值得问的,也不值得保密,但是总是有人问,我觉得还是写一篇小文来介绍一下吧,下次有人问我,我就直接丢链接好了~ 我本身不是做美工和 UI/UE 出身的,但是我们的(前)联合创始人 DeadFire 是专门做这个的,奈何他再也不可能为 Linux 中国做任何的 UE 调整了,/cry。不过我们的 UE 在他的努力之下,目前还算不错,也仅以这些样式来纪念他吧。 下面我来说说我们的微信文章版式的几个算是亮点的地方吧。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3/232022xzcqicpol777qpq7.jpg) 先说一个前提,Linux 中国的文章都是通过自身网站的 CMS 进行编辑的,并没有使用外部的那些第三方的微信编辑器。因此,如果你有一个可以编辑内容并形成网页的 CMS,那么以下技巧可能就比较适合你使用;如果你没有 CMS ,理论上说你手工编辑 HTML 页面也是可以的;或者,其实你可以复制我们的文章的格式到一个可视化 HTML 编辑器中,修改内容也可以。 ### 1、代码高亮 作为技术网站,刊载的文章中出现代码是必不可少的,之前我们也用过一些代码高亮插件,但是因一些不足后来就放弃了。 目前我们使用的代码高亮插件是 Google 的 [code-prettify](https://github.com/google/code-prettify),最初它是放在 Google Code 上的,现在也托管到了 GitHub: <https://github.com/google/code-prettify> 。 code-prettify 的优点是体积小,使用简单,而且自动识别所高亮的语言(虽然有时候识别的不对,但是其实没几个人真的在意对不对,大致能区分不同的语言成分就好了)。目前这个软件已经有比较长的时间不更新了,虽然还有 bug,不过大致上的功能没有什么问题。 使用方法很简单,首先你得在页面中引入 code-prettify 的 js 文件,然后在你要高亮代码外使用 `<pre class="prettyprint">...</pre>` 或 `<code class="prettyprint">...</code>` 标签即可。比如: ``` <script src="run_prettify.js"></script> <pre class="prettyprint">class Voila { public: // Voila static const string VOILA = "Voila"; }</pre> ``` 然后看起来效果就是: ``` class Voila { public: // Voila static const string VOILA = "Voila"; } ``` 可能你使用了 code-prettify 之后也发现和我们的代码样式不同,其实,这只是我们使用了自己定制的一个 CSS 样式罢了,稍微研究下我们的页面代码,你就能找到这个 [CSS](https://img.linux.net.cn/static/js/prettify/prettify.css) 的,你可以根据你的喜好进行修改。 当你做好了一个可以在浏览器中满意呈现的页面之后,你只需要复制该页面内容,贴到你的微信后台的编辑器中即可。 ### 2、英文注释标签 我们经常会发布各种英文文章的译文,但是有时候,一些词汇需要附上英文才能比较好的避免歧义。通常大家的做法都是在中文后面用括号圈上对应的英文,但是随着 HTML5 规范的普遍支持,其实还有另外一种新的标签可以更好的用于这种情况。那就是 RUBY 标签。 RUBY 是振假名的意思,用于在 HTML 中标注注音。各个浏览器对 RUBY 标签的支持程度不同,不过最基本的用法都是支持的,包括微信内的浏览器。 简单的来说,RUBY 标签的基本格式如下:`<ruby>这里写中文<rt>English here<rt><ruby>`,这个标签用浏览器看的效果是这样的:<ruby> 这里写中文 <rp> ( </rp> <rt> English here </rt> <rp> ) </rp></ruby>。 当然,实际上 RUBY 标签还许多子标签和不同的格式变体,但是一方面各个浏览器支持效果不同,另外一方面对微信浏览器而言仅支持这种基本格式。需要深入研究的同学可以自行搜索。 目前应该还没有支持 RUBY 的 CMS,所以,一般情况下你需要手工编辑你的页面的 HTML 来插入这种标签——当然,我是自己开发了一个我的 CMS 的插件。 此外, RUBY 标签也是可以嵌入链接的,这种情况也比较常见。你可以自行摸索下。 最后,RUBY 标签自然有默认的显示样式,显然,作为在意用户体验的你,肯定会给它单独调整下 CSS 的,是吧? ### 3、其它 实际上,除了以上两点,我们并没有特别不同的地方,不过用户体验的细节还是有所调整的,但是这些就是见仁见智的地方了,大家可以根据需要参考我们或其它一些在页面体验方面有所特长的页面进行学习。 除此以外,做了几年的微信文章发布,我还有一点点小经验可以分享给大家: * 不建议调整正文字号,就用默认的 16px 即可,虽然看起来比较大——但是现在移动设备分辨率越来越高了,所以较小的字号可能会让部分用户看起来比较累。当然,也可以考虑使用 14px,如果你的文章不全是密密麻麻的字的话。 * 正文文字的颜色不要出现太多,除了黑色以外,最多有两种为宜。此外,在特殊情况下,你还可以考虑使用加粗,甚至斜体效果。 * 中英文混排时,以及掺杂数字时,尽量在英文单词与汉字之间加个空格,关于这方面,网上有篇《[中文排版指北](https://github.com/mzlogin/chinese-copywriting-guidelines)》,会有更详细的建议,不过我认为最重要、最基本的就是这条了。 * 文内配图,如果有可能尽量尺寸一致,最少要考虑保证图片宽度一致比较好。配图下方,必要时可以用另外一种文字样式来做图片说明。比如我们就是用斜体、灰色、下划线样式的字体作为图片说明。模糊的配图不要也罢,除非必要,用动图会显得很 low——有些老网友或许还记得 20 年前的网页上的那种 GIF 动画展览吧? * 题图,如果你的标题不够好,那就选张好的题图吧,如果你能有一张切题的壁纸级题图,那显然会让你的公众号订阅者更高兴一些——如果细心的话,或许你可以放上这张壁纸级题图的高分辨率原图的 URL 地址? * 微信后台的文章编辑器对很多 HTML 标签是不支持的,比如 `DIV`。所以,大家如果采用 div 布局的话,会发现桌面浏览器上看的好好的样式,复制到微信后台的编辑器中会变得惨不忍睹。这种情况下,你可以考虑用一些新的块级元素,比如 `SECTION`。 * 链接,微信文章仅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支持文内链接,所以,对于大部分公众号的微信文章来说,都是没办法在文内加上链接的。但是作为 Web 世界,有时候明明有链接的地方你不提供链接,你可以想象读者的怒火。这时候,我们有两种方式可以稍微补救。 1. 对链接的文字加上特定样式(如加上下划线),以暗示此处有链接,然后在后面加个上标,比如<sup> [1]</sup>,并在文末单独对这个上标提供链接,这样需要的读者可以复制该链接访问。不过要注意的是,微信文章不支持 `SUP` 标签,你可以用 `SPAN` 标签来达成类似效果。 2. 如果文内链接不多,链接本身也不算长,你可以用括号圈起来写上链接,不过如果链接太多,也太长时,这会影响正文阅读效果的。其实这两种方式都是仿照纸质书籍这种无法做到超链接的出版物的。 * 对于长文章,你应该考虑在文内提供不同层次的大小标题。如果有可能,你还应该在页首提供一个目录、摘要等信息。当然,我们使用了 CMS,这种信息是自动提取生成的,可能要方便一些。 好了,大致我就总结这些,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有什么问题,请留言讨论,也欢迎大家分享自己的经验。 (题图来自:[picswalls.com](http://s1.picswalls.com/wallpapers/2015/12/12/awesome-beautiful-wallpaper_124413582_294.jpg))
用数据科学搭建一个实时推荐引擎
Nicole White
https://neo4j.com/blog/real-time-recommendation-engine-data-science/
实时推荐引擎是 Neo4j 中最广泛的用途之一,也是使它如此强大并且容易使用的原因之一。为了探索这个东西,我将通过使用示例数据集来阐述如何将统计学方法并入这些引擎中。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4/165430ads2yka5a5lcyx2z.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4/165430ads2yka5a5lcyx2z.jpg
true
false
true
ucasFL
false
[ "推荐", "聚类", "算法", "Neo4j", "图数据库" ]
软件开发
{ "viewnum": 8576, "commentnum": 0, "favtimes": 3,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实时推荐引擎是 Neo4j 中最广泛的用途之一,也是使它如此强大并且容易使用的原因之一。为了探索这个东西,我将通过使用示例数据集来阐述如何将统计学方法并入这些引擎中。
2016-12-14T16:57:56
2016-12-14T16:57:56
8,037
/article-8037-1.html
编者注:本文是 2016 年 4 月 Nicole Whilte 在欧洲 [GraphConnect](http://graphconnect.com/) 时所作。这儿我们快速回顾一下她所涉及的内容: * 图数据库推荐基础 * 社会化推荐 * 相似性推荐 * 集群推荐 今天我们将要讨论的内容是数据科学和<ruby> 图推荐 <rp> ( </rp> <rt> graph recommendations </rt> <rp> ) </rp></ruby>: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4/165430ads2yka5a5lcyx2z.jpg) 我在 [Neo4j](http://neo4j.com/product/) 任职已经两年了,但实际上我已经使用 Neo4j 和 [Cypher](http://neo4j.com/blog/why-database-query-language-matters/#cypher) 工作三年了。当我首次发现这个特别的<ruby> 图数据库 <rp> ( </rp> <rt> graph database </rt> <rp> ) </rp></ruby>的时候,我还是一个研究生,那时候我在奥斯丁的德克萨斯大学攻读关于社交网络的统计学硕士学位。 [实时推荐引擎](https://neo4j.com/use-cases/real-time-recommendation-engine/)是 Neo4j 中最广泛的用途之一,也是使它如此强大并且容易使用的原因之一。为了探索这个东西,我将通过使用示例数据集来阐述如何将统计学方法并入这些引擎中。 第一个很简单 - 将 Cypher 用于社交推荐。接下来,我们将看一看相似性推荐,这涉及到可被计算的相似性度量,最后探索的是集群推荐。 ### 图数据库推荐基础 下面的数据集包含所有达拉斯 Fort Worth 国际机场的餐饮场所,达拉斯 Fort Worth 国际机场是美国主要的机场枢纽之一: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4/165806sjtqx55hqh152522.png) 我们把节点标记成黄色并按照出入口和航站楼给它们的位置建模。同时我们也按照食物和饮料的主类别将地点分类,其中一些包括墨西哥食物、三明治、酒吧和烤肉。 让我们做一个简单的推荐。我们想要在机场的某一确定地点找到一种特定食物,大括号中的内容表示是的用户输入,它将进入我们的假想应用程序中。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4/165810ymp4n22enwdalo9d.png) 这个英文句子表示成 Cypher 查询: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4/165815bllxxkz5e0lyflx2.png) 这将提取出该类别中用户所请求的所有地点、航站楼和出入口。然后我们可以计算出用户所在位置到出入口的准确距离,并以升序返回结果。再次说明,这个非常简单的 Cypher 推荐仅仅依据的是用户在机场中的位置。 ### <ruby> 社交推荐 <rp> ( </rp> <rt> Social Recommendations </rt> <rp> ) </rp></ruby> 让我们来看一下社交推荐。在我们的假想应用程序中,用户可以登录并且可以用和 Facebook 类似的方式标记自己“喜好”的地点,也可以在某地签到。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4/165818vsahvs9reydjsh7k.png) 考虑位于我们所研究的第一个模型之上的数据模型,现在让我们在下面的分类中找到用户的朋友喜好的航站楼里面离出入口最近的餐饮场所: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4/165821galadt9lallaqiul.png) `MATCH` 子句和我们第一次 Cypher 查询的 `MATCH` 子句相似,只是现在我们依据喜好和朋友来匹配: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4/165828la8ai8aoa9zbf05c.png) 前三行是完全一样的,但是现在要考虑的是那些登录的用户,我们想要通过 `:FRIENDS_WITH` 这一关系来找到他们的朋友。仅需通过在 Cypher 中增加一些行内容,我们现在已经把社交层面考虑到了我们的推荐引擎中。 再次说明,我们仅仅显示了用户明确请求的类别,并且这些类别中的地点与用户进入的地方是相同的航站楼。当然,我们希望按照登录并做出请求的用户来滤过这些目录,然后返回地点的名字、位置以及所在目录。我们也要显示出有多少朋友已经“喜好”那个地点以及那个地点到出入口的确切距离,然后在 `RETURN` 子句中同时返回所有这些内容。 ### <ruby> 相似性推荐 <rp> ( </rp> <rt> Similarity Recommendations </rt> <rp> ) </rp></ruby> 现在,让我们看一看相似性推荐引擎: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4/165834eplgtsi6pchxghid.png) 和前面的数据模型相似,用户可以标记“喜好”的地点,但是这一次他们可以用 1 到 10 的整数给地点评分。这是通过前期在 Neo4j 中增加一些属性到关系中建模实现的。 这将允许我们找到其他相似的用户,比如以上面的 Greta 和 Alice 为例,我们已经查询了他们共同喜好的地点,并且对于每一个地点,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所设定的权重。大概地,我们可以通过他们的评分来确定他们之间的相似性大小。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4/165838eouuq78bvuyt1hdu.png) 现在我们有两个向量: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4/165839ut226t22t09rszj5.png) 现在让我们按照<ruby> 欧几里得距离 <rp> ( </rp> <rt> Euclidean distance </rt> <rp> ) </rp></ruby>的定义来计算这两个向量之间的距离: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4/165840b9z3oub59bgssrub.png) 我们把所有的数字带入公式中计算,然后得到下面的相似度,这就是两个用户之间的“距离”: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4/165841iug5l99col5bpgb1.png) 你可以很容易地在 Cypher 中计算两个特定用户的“距离”,特别是如果他们仅仅同时“喜好”一个很小的地点子集。再次说明,这儿我们依据两个用户 Alice 和 Greta 来进行匹配,并尝试去找到他们同时“喜好”的地点: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4/165844p0qe3mkemqv08xa0.png) 他们都有对最后找到的地点的 `:LIKES` 关系,然后我们可以在 Cypher 中很容易的计算出他们之间的欧几里得距离,计算方法为他们对各个地点评分差的平方求和再开平方根。 在两个特定用户的例子中上面这个方法或许能够工作。但是,在实时情况下,当你想要通过和实时数据库中的其他用户比较,从而由一架飞机上的一个用户推断相似用户时,这个方法就不一定能够工作。不用说,至少它不能够很好的工作。 为了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好方法,我们可以预先计算好距离并存入实际关系中: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4/165848gf8w1f4cuf4m9fbf.png) 当遇到一个很大的数据集时,我们需要成批处理这件事,在这个很小的示例数据集中,我们可以按照所有用户的<ruby> 迪卡尔乘积 <rp> ( </rp> <rt> Cartesian product </rt> <rp> ) </rp></ruby>和他们共同“喜好”的地点来进行匹配。当我们使用 `WHERE id(u1) < id(u2)` 作为 Cypher 询问的一部分时,它只是来确定我们在左边和右边没有找到相同的对的一个技巧。 通过用户之间的欧几里得距离,我们创建了他们之间的一种关系,叫做 `:DISTANCE`,并且设置了一个叫做 `euclidean` 的欧几里得属性。理论上,我们可以也通过用户间的一些关系来存储其他相似度从而获取不同的相似度,因为在确定的环境下某些相似度可能比其他相似度更有用。 在 Neo4j 中,的确是对关系属性建模的能力使得完成像这样的事情无比简单。然而,实际上,你不会希望存储每一个可能存在的单一关系,因为你仅仅希望返回离他们“最近”的一些人。 因此你可以根据一些临界值来存入前几个,从而你不需要构建完整的连通图。这允许你完成一些像下面这样的实时的数据库查询,因为我们已经预先计算好了“距离”并存储在了关系中,在 Cypher 中,我们能够很快的攫取出数据。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4/165850qu9qhweqkhho9qqe.png) 在这个查询中,我们依据地点和类别来进行匹配: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4/165853anumtugnrhhgn4tt.png) 再次说明,前三行是相同的,除了登录用户以外,我们找出了和他们有 `:DISTANCE` 关系的用户。这是我们前面查看的关系产生的作用 - 实际上,你只需要存储处于前几位的相似用户 `:DISTANCE` 关系,因此你不需要在 `MATCH` 子句中攫取大量用户。相反,我们只攫取和那些用户“喜好”的地方有 `:DISTANCE` 关系的用户。 这允许我们用少许几行内容表达较为复杂的模型。我们也可以攫取 `:LIKES` 关系并把它放入到变量中,因为后面我们将使用这些权重来评分。 在这儿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依据“距离”大小将用户按照升序进行排序,因为这是一个距离测度。同时,我们想要找到用户间的最小距离因为距离越小表明他们的相似度最大。 通过其他按照欧几里得距离大小排序好的用户,我们得到用户评分最高的三个地点并按照用户的平均评分高低来推荐这些地点。换句话说,我们先找出一个活跃用户,然后依据其他用户“喜好”的地点找出和他最相似的其他用户,接下来按照这些相似用户的平均评分把那些地点排序在结果的集合中。 本质上,我们通过把所有评分相加然后除以收集的用户数目来计算出平均分,然后按照平均评分的升序进行排序。其次,我们按照出入口距离排序。假想地,我猜测应该会有交接点,因此你可以按照出入口距离排序然后再返回名字、类别、出入口和航站楼。 ### <ruby> 集群推荐 <rp> ( </rp> <rt> Cluster Recommendations </rt> <rp> ) </rp></ruby> 我们最后要讲的一个例子是集群推荐,在 Cypher 中,这可以被想像成一个作为临时解决方案的离线计算工作流。这可能完全基于在[欧洲 GraphConnect 上宣布的新方法](https://neo4j.com/blog/neo4j-3-0-massive-scale-developer-productivity/),但是有时你必须进行一些 Cypher 2.3 版本所没有的算法逼近。 在这儿你可以使用一些统计软件,把数据从 Neo4j 取出然后放入像 Apache Spark、R 或者 Python 这样的软件中。下面是一段把数据从 Neo4j 中取出的 R 代码,运行该程序,如果正确,写下程序返回结果的给 Neo4j,可以是一个属性、节点、关系或者一个新的标签。 通过持续把程序运行结果放入到图表中,你可以在一个和我们刚刚看到的查询相似的实时查询中使用它: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4/165855lss9sbi9b5r34srz.png) 下面是用 R 来完成这件事的一些示例代码,但是你可以使用任何你最喜欢的软件来做这件事,比如 Python 或 Spark。你需要做的只是登录并连接到图表。 在下面的例子中,我基于用户的相似性把他们聚合起来。每个用户作为一个观察点,然后得到他们对每一个目录评分的平均值。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4/165857r7f3zi9fcjj9w37g.png) 假定用户对酒吧类评分的方式和一般的评分方式相似。然后我攫取出喜欢相同类别中的地点的用户名、类别名、“喜好”关系的平均权重,比如平均权重这些信息,从而我可以得到下面这样一个表格: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4/165900saw16a1a2anl5ln3.png) 因为我们把每一个用户都作为一个观察点,所以我们必须巧妙的处理每一个类别中的数据,这些数据的每一个特性都是用户对该类中餐厅评分的平均权重。接下来,我们将使用这些数据来确定用户的相似性,然后我将使用<ruby> 聚类 <rp> ( </rp> <rt> clustering </rt> <rp> ) </rp></ruby>算法来确定在不同集群中的用户。 在 R 中这很直接: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4/165902n6vqnqq68pv6vg56.png) 在这个示例中我们使用<ruby> K-均值 <rp> ( </rp> <rt> k-means </rt> <rp> ) </rp></ruby>聚类算法,这将使你很容易攫取集群分配。总之,我通过运行聚类算法然后分别得到每一个用户的集群分配。 Bob 和 David 在一个相同的集群中 - 他们在集群二中 - 现在我可以实时查看哪些用户被放在了相同的集群中。 接下来我把集群分配写入 CSV 文件中,然后存入图数据库: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4/165905a1iulczzc20zzve2.png) 我们只有用户和集群分配,因此 CSV 文件只有两列。 `LOAD CSV` 是 Cypher 中的内建语法,它允许你从一些其他文件路径或者 URL 调用 CSV ,并给它一个别名。接下来,我们将匹配图数据库中存在的用户,从 CSV 文件中攫取用户列然后合并到集群中。 我们在图表中创建了一个新的标签节点:`Cluster ID`, 这是由 K-平均聚类算法给出的。接下来我们创建用户和集群间的关系,通过创建这个关系,当我们想要找到在相同集群中的实际推荐用户时,就会很容易进行查询。 我们现在有了一个新的集群标签,在相同集群中的用户和那个集群存在关系。新的数据模型看起来像下面这样,它比我们前面探索的其他数据模型要更好: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4/165908d61pprs00ov26hys.png) 现在让我们考虑下面的查询: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4/165912qo90f0nofoi0wfoi.png) 通过这个 Cypher 查询,我们在更远处找到了在同一个集群中的相似用户。由于这个原因,我们删除了“距离”关系: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4/165918mf77g2g7pqhhhmz8.png) 在这个查询中,我们取出已经登录的用户,根据用户-集群关系找到他们所在的集群,找到他们附近和他们在相同集群中的用户。 我们把这些用户分配到变量 `c1` 中,然后我们得到其他被我取别名为 `neighbor` 变量的用户,这些用户和那个相同集群存在着用户-集群关系,最后我们得到这些附近用户“喜好”的地点。再次说明,我把“喜好”放入了变量 r 中,因为我们需要从关系中攫取权重来对结果进行排序。 在这个查询中,我们所做的改变是,不使用相似性距离,而是攫取在相同集群中的用户,然后对类别、航站楼以及我们所攫取的登录用户进行声明。我们收集所有的权重:来自附近用户“喜好”地点的“喜好”关系,得到的类别,确定的距离值,然后把它们按升序进行排序并返回结果。 在这些例子中,我们可以进行一个相当复杂的处理并且将其放到图数据库中,然后我们就可以使用实时算法结果-聚类算法和集群分配的结果。 我们更喜欢的工作流程是更新这些集群分配,更新频率适合你自己就可以,比如每晚一次或每小时一次。当然,你可以根据直觉来决定多久更新一次这些集群分配是可接受的。 --- via: <https://neo4j.com/blog/real-time-recommendation-engine-data-science/> 作者:[Nicole White](https://neo4j.com/blog/contributor/nicole-white/) 译者:[ucasFL](https://github.com/ucasFL)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Linux 中的 DTrace :BPF 进入 4.9 内核
Brendan Gregg
http://www.brendangregg.com/blog/2016-10-27/dtrace-for-linux-2016.html
随着 BPF 追踪系统(基于时间采样)最后一个主要功能被合并至 Linux 4.9-rc1 版本的内核中,现在 Linux 内核拥有类似 DTrace 的原生追踪功能。这个帖子将告诉你怎么去用这些 BPF 提供的前端工具,以及畅谈这项技术将会何去何从。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5/122148mch4g3sfkk7uc9hf.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5/122148mch4g3sfkk7uc9hf.jpg
true
false
true
BriFuture
true
[ "性能", "跟踪", "DTrace", "BPF" ]
技术
{ "viewnum": 17266, "commentnum": 2, "favtimes": 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6.226.245.29", "message": "翻译辛苦了",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Chrome 55.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2-15T13:52:43" }, { "postip": "218.94.18.124", "message": "Linux内核击败其他操作系统的主要原因就是其强大的生命力,从内核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就可见一斑。", "username": "来自江苏南京的 Firefox 52.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2-15T19:00:47" } ]
[ { "raid": 9032, "displayorder": 0 } ]
随着 BPF 追踪系统(基于时间采样)最后一个主要功能被合并至 Linux 4.9-rc1 版本的内核中,现在 Linux 内核拥有类似 DTrace 的原生追踪功能。这个帖子将告诉你怎么去用这些 BPF 提供的前端工具,以及畅谈这项技术将会何去何从。
2016-12-15T12:22:00
2016-12-15T12:22:00
8,038
/article-8038-1.html
> > 本文作者 [Brendan Gregg](http://www.brendangregg.com/) 目前是 Netflix 的高级性能架构师 ,他在那里做大规模计算机性能设计、分析和调优。他是《Systems Performance》等技术书的作者,因在系统管理员方面的成绩,获得过 2013年 USENIX LISA 大奖。他之前是 SUN 公司是性能领头人和内核工程师,研究存储和网络性能。他也发明和开发过一大波性能分析工具,很多已集成到操作系统中了 。 > > > 随着 BPF 追踪系统(基于时间采样)最后一个主要功能被合并至 Linux 4.9-rc1 版本的内核中,现在 Linux 内核拥有类似 DTrace 的原生追踪功能。DTrace 是 Solaris 系统中的高级追踪器。对于长期使用 DTrace 的用户和专家,这将是一个振奋人心的里程碑!现在在 Linux 系统上,你可以在生产环境中使用安全的、低负载的定制追踪系统,通过执行时间的柱状图和频率统计等信息,分析应用的性能以及内核。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5/122148mch4g3sfkk7uc9hf.jpg) 用于 Linux 的追踪项目有很多,但是这个最终被合并进 Linux 内核的技术从一开始就根本不是一个追踪项目:它是最开始是用于<ruby> 伯克利包过滤器 <rp> ( </rp> <rt> Berkeley Packet Filter </rt> <rp> ) </rp></ruby>(BPF)的增强功能。这些补丁允许 BPF 重定向数据包,从而创建软件定义网络(SDN)。久而久之,对事件追踪的支持就被添加进来了,使得程序追踪可用于 Linux 系统。 尽管目前 BPF 没有像 DTrace 一样的高级语言,但它所提供的前端已经足够让我创建很多 BPF 工具了,其中有些是基于我以前的 [DTraceToolkit](https://github.com/opendtrace/toolkit)。这个帖子将告诉你怎么去用这些 BPF 提供的前端工具,以及畅谈这项技术将会何去何从。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5/122242u33plex1xg11xk8p.png) ### 示例 我已经将基于 BPF 的追踪工具添加到了开源的 [bcc](https://github.com/iovisor/bcc) 项目里(感谢 PLUMgrid 公司的 Brenden Blanco 带领 bcc 项目的发展)。详见 [bcc 安装](https://github.com/iovisor/bcc/blob/master/INSTALL.md) 手册。它会在 `/usr/share/bcc/tools` 目录下添加一系列工具,包括接下来的那些工具。 捕获新进程: ``` # execsnoop PCOMM PID RET ARGS bash 15887 0 /usr/bin/man ls preconv 15894 0 /usr/bin/preconv -e UTF-8 man 15896 0 /usr/bin/tbl man 15897 0 /usr/bin/nroff -mandoc -rLL=169n -rLT=169n -Tutf8 man 15898 0 /usr/bin/pager -s nroff 15900 0 /usr/bin/locale charmap nroff 15901 0 /usr/bin/groff -mtty-char -Tutf8 -mandoc -rLL=169n -rLT=169n groff 15902 0 /usr/bin/troff -mtty-char -mandoc -rLL=169n -rLT=169n -Tutf8 groff 15903 0 /usr/bin/grotty ``` 硬盘 I/O 延迟的柱状图: ``` # biolatency -m Tracing block device I/O... Hit Ctrl-C to end. ^C msecs : count distribution 0 -> 1 : 96 |************************************ | 2 -> 3 : 25 |********* | 4 -> 7 : 29 |*********** | 8 -> 15 : 62 |*********************** | 16 -> 31 : 100 |**************************************| 32 -> 63 : 62 |*********************** | 64 -> 127 : 18 |****** | ``` 追踪慢于 5 毫秒的 ext4 常见操作: ``` # ext4slower 5 Tracing ext4 operations slower than 5 ms TIME COMM PID T BYTES OFF_KB LAT(ms) FILENAME 21:49:45 supervise 3570 W 18 0 5.48 status.new 21:49:48 supervise 12770 R 128 0 7.55 run 21:49:48 run 12770 R 497 0 16.46 nsswitch.conf 21:49:48 run 12770 R 1680 0 17.42 netflix_environment.sh 21:49:48 run 12770 R 1079 0 9.53 service_functions.sh 21:49:48 run 12772 R 128 0 17.74 svstat 21:49:48 svstat 12772 R 18 0 8.67 status 21:49:48 run 12774 R 128 0 15.76 stat 21:49:48 run 12777 R 128 0 7.89 grep 21:49:48 run 12776 R 128 0 8.25 ps 21:49:48 run 12780 R 128 0 11.07 xargs 21:49:48 ps 12776 R 832 0 12.02 libprocps.so.4.0.0 21:49:48 run 12779 R 128 0 13.21 cut [...] ``` 追踪新建的 TCP 活跃连接(`connect()`): ``` # tcpconnect PID COMM IP SADDR DADDR DPORT 1479 telnet 4 127.0.0.1 127.0.0.1 23 1469 curl 4 10.201.219.236 54.245.105.25 80 1469 curl 4 10.201.219.236 54.67.101.145 80 1991 telnet 6 ::1 ::1 23 2015 ssh 6 fe80::2000:bff:fe82:3ac fe80::2000:bff:fe82:3ac 22 ``` 通过跟踪 `getaddrinfo()`/`gethostbyname()` 库的调用来追踪 DNS 延迟: ``` # gethostlatency TIME PID COMM LATms HOST 06:10:24 28011 wget 90.00 www.iovisor.org 06:10:28 28127 wget 0.00 www.iovisor.org 06:10:41 28404 wget 9.00 www.netflix.com 06:10:48 28544 curl 35.00 www.netflix.com.au 06:11:10 29054 curl 31.00 www.plumgrid.com 06:11:16 29195 curl 3.00 www.facebook.com 06:11:25 29404 curl 72.00 foo 06:11:28 29475 curl 1.00 foo ``` 按类别划分 VFS 操作的时间间隔统计: ``` # vfsstat TIME READ/s WRITE/s CREATE/s OPEN/s FSYNC/s 18:35:32: 231 12 4 98 0 18:35:33: 274 13 4 106 0 18:35:34: 586 86 4 251 0 18:35:35: 241 15 4 99 0 ``` 对一个给定的 PID,通过内核和用户堆栈轨迹来追踪 CPU 处理之外的时间(由内核进行统计): ``` # offcputime -d -p 24347 Tracing off-CPU time (us) of PID 24347 by user + kernel stack... Hit Ctrl-C to end. ^C [...] ffffffff810a9581 finish_task_switch ffffffff8185d385 schedule ffffffff81085672 do_wait ffffffff8108687b sys_wait4 ffffffff81861bf6 entry_SYSCALL_64_fastpath -- 00007f6733a6b64a waitpid - bash (24347) 4952 ffffffff810a9581 finish_task_switch ffffffff8185d385 schedule ffffffff81860c48 schedule_timeout ffffffff810c5672 wait_woken ffffffff8150715a n_tty_read ffffffff815010f2 tty_read ffffffff8122cd67 __vfs_read ffffffff8122df65 vfs_read ffffffff8122f465 sys_read ffffffff81861bf6 entry_SYSCALL_64_fastpath -- 00007f6733a969b0 read - bash (24347) 1450908 ``` 追踪 MySQL 查询延迟(通过 USDT 探针): ``` # mysqld_qslower `pgrep -n mysqld` Tracing MySQL server queries for PID 14371 slower than 1 ms... TIME(s) PID MS QUERY 0.000000 18608 130.751 SELECT * FROM words WHERE word REGEXP '^bre.*n$' 2.921535 18608 130.590 SELECT * FROM words WHERE word REGEXP '^alex.*$' 4.603549 18608 24.164 SELECT COUNT(*) FROM words 9.733847 18608 130.936 SELECT count(*) AS count FROM words WHERE word REGEXP '^bre.*n$' 17.864776 18608 130.298 SELECT * FROM words WHERE word REGEXP '^bre.*n$' ORDER BY word ``` 监测 pam 库并使用多种追踪工具观察登录请求: ``` # trace 'pam:pam_start "%s: %s", arg1, arg2' TIME PID COMM FUNC - 17:49:45 5558 sshd pam_start sshd: root 17:49:47 5662 sudo pam_start sudo: root 17:49:49 5727 login pam_start login: bgregg ``` bcc 项目里的很多工具都有帮助信息(`-h` 选项),并且都应该包含有示例的 man 页面和文本文件。 ### 必要性 2014 年,Linux 追踪程序就有一些内核相关的特性(来自 `ftrace` 和 `pref_events`),但是我们仍然要转储并报告进程数据,这种几十年前的老技术有很多的限制。你不能频繁地访问进程名、函数名、堆栈轨迹或内核中的任意的其它数据。你不能在将变量保存到一个监测事件里,又在另一个事件里访问它们,这意味着你不能在你需要的地方计算延迟(或者说时间增量)。你也不能创建一个内核内部的延迟柱状图,也不能追踪 USDT 探针,甚至不能写个自定义的程序。DTrace 可以做到所有这些,但仅限于 Solaris 或 BSD 系统。在 Linux 系统中,有些不在主线内核的追踪器,比如 SystemTap 就可以满足你的这些需求,但它也有自身的不足。(理论上说,你可以写一个基于探针的内核模块来满足需求-但实际上没人这么做。) 2014 年我加入了 Netflix cloud performance 团队。做了这么久的 DTrace 方面的专家,转到 Linux 对我来说简直不可思议。但我确实这么做了,而且遇到了巨大的挑战:在应用快速变化、采用微服务架构和分布式系统的情况下,调优 Netflix cloud。有时要用到系统追踪,而我之前是用的 DTrace。在 Linux 系统上可没有 DTrace,我就开始用 Linux 内核内建的 `ftrace` 和 `perf_events` 工具,构建了一个追踪工具([perf-tools](https://github.com/brendangregg/perf-tools))。这些工具很有用,但有些工作还是没法完成,尤其是延迟柱状图以及堆栈踪迹计数。我们需要的是内核追踪的可程序化。 ### 发生了什么? BPF 将程序化的功能添加到现有的内核追踪工具中(`tracepoints`、`kprobes`、`uprobes`)。在 Linux 4.x 系列的内核里,这些功能大大加强了。 时间采样是最主要的部分,它被 Linux 4.9-rc1 所采用([patchset](https://lkml.org/lkml/2016/9/1/831))。十分感谢 Alexei Starovoitov(在 Facebook 致力于 BPF 的开发),他是这些 BPF 增强功能的主要开发者。 Linux 内核现在内建有以下这些特性(自 2.6 版本到 4.9 版本之间增加): * 内核级的动态追踪(BPF 对 `kprobes` 的支持) * 用户级的动态追踪(BPF 对 `uprobes` 的支持) * 内核级的静态追踪(BPF 对 `tracepoints` 的支持) * 时间采样事件(BPF 的 `pref_event_open`) * PMC 事件(BPF 的 `pref_event_open`) * 过滤器(通过 BPF 程序) * 调试输出(`bpf_trace_printk()`) * 按事件输出(`bpf_perf_event_output()`) * 基础变量(全局的和每个线程的变量,基于 BPF 映射) * 关联数组(通过 BPF 映射) * 频率计数(基于 BPF 映射) * 柱状图(2 的冥次方、线性及自定义,基于 BPF 映射) * 时间戳和时间增量(`bpf_ktime_get_ns()`,和 BPF 程序) * 内核态的堆栈轨迹(BPF 栈映射) * 用户态的堆栈轨迹 (BPF 栈映射) * 重写 ring 缓存(`pref_event_attr.write_backward`) 我们采用的前端是 bcc,它同时提供 Python 和 lua 接口。bcc 添加了: * 用户级静态追踪(基于 `uprobes` 的 USDT 探针) * 调试输出(Python 中调用 `BPF.trace_pipe()` 和 `BPF.trace_fields()` 函数 ) * 按事件输出(`BPF_PERF_OUTPUT` 宏和 `BPF.open_perf_buffer()`) * 间隔输出(`BPF.get_table()` 和 `table.clear()`) * 打印柱状图(`table.print_log2_hist()`) * 内核级的 C 结构体导航(bcc 重写器映射到 `bpf_probe_read()` 函数) * 内核级的符号解析(`ksym()`、 `ksymaddr()`) * 用户级的符号解析(`usymaddr()`) * BPF 跟踪点支持(通过 `TRACEPOINT_PROBE`) * BPF 堆栈轨迹支持(包括针对堆栈框架的 `walk` 方法) * 其它各种辅助宏和方法 * 例子(位于 `/examples` 目录) * 工具(位于 `/tools` 目录) * 教程(`/docs/tutorial*.md`) * 参考手册(`/docs/reference_guide.md`) 直到最新也是最主要的特性被整合进来,我才开始写这篇文章,现在它在 4.9-rc1 内核中。我们还需要去完成一些次要的东西,还有另外一些事情要做,但是现在我们所拥有的已经值得欢呼了。现在 Linux 拥有了内建的高级追踪能力。 ### 安全性 设计 BPF 及其增强功能时就考虑到生产环境级安全,它被用在大范围的生产环境里。不过你想的话,你还是可以找到一个挂起内核的方法。这种情况是偶然的,而不是必然,类似的漏洞会被快速修复,尤其是当 BPF 合并入了 Linux。因为 Linux 可是公众的焦点。 在开发过程中我们碰到了一些非 BPF 的漏洞,它们需要被修复:rcu 不可重入,这可能导致内核由于 funccount 挂起,在 4.6 内核版本中这个漏洞被 “bpf: map pre-alloc” 补丁集所修复,旧版本内核的漏洞 bcc 有个临时处理方案。还有一个是 uprobe 的内存计算问题,这导致 uprobe 分配内存失败,在 4.8 内核版本这个漏洞由 “uprobes: Fix the memcg accounting” 补丁所修复,并且该补丁还将被移植到之前版本的内核中(例如,它现在被移植到了 4.4.27 和 4.4.0-45.66 版本中)。 ### 为什么 Linux 追踪用了这么久才加进来? 首要任务被分到了若干追踪器中间:这些不是某个追踪器单个的事情。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这个或其它方面的问题,可以看一看我在 2014 年 [tracing summit 上的讲话](http://www.slideshare.net/brendangregg/from-dtrace-to-linux)。我忽视了部分方案的反面影响:有些公司发现其它追踪器(SystemTap 和 LTTng)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尽管他们乐于听到 BPF 的开发进程,但考虑到他们现有的解决方案,帮助 BPF 的开发就不那么重要了。 BPF 仅在近两年里在追踪领域得到加强。这一过程原本可以更快的,但早期缺少全职从事于 BPF 追踪的工程师。Alexei Starovoitov (BPF 领导者),Brenden Blanco (bcc 领导者),我还有其它一些开发者,都有其它的事情要做。我在 Netflix 公司花了大量时间(志愿地),大概有 7% 的时间是花在 BPF 和 bcc 上。某种程度上这不是我的首要任务,因为我还有自己的工作(包括我的 perf-tools,一个可以工作在旧版本内核上的程序)。 现在BPF 追踪器已经推出了,已经有科技公司开始寻找会 BPF 的人了。但我还是推荐 [Netflix 公司](http://www.brendangregg.com/blog/2016-03-30/working-at-netflix-2016.html)。(如果你为了 BPF 而要聘请我,那我还是十分乐于待在 Netflix 公司的!) ### 使用简单 DTrace 和 bcc/BPF 现在的最大区别就是哪个更好使用。这取决于你要用 BPF 追踪做什么了。如果你要 * **使用 BPF 工具/度量**:应该是没什么区别的。工具的表现都差不多,图形用户界面都能取得类似度量指标。大部分用户通过这种方式使用 BPF。 * **开发工具/度量**:bcc 的开发可难多了。DTrace 有一套自己的简单语言,D 语音,和 awk 语言相似,而 bcc 使用已有的语言(C 语言,Python 和 lua)及其类库。一个用 C 和 Python 写的 bcc 工具与仅仅用 D 语言写出来的工具相比,可能要多十多倍行数的代码,或者更多。但是很多 DTrace 工具用 shell 封装来提供参数和差错检查,会让代码变得十分臃肿。编程的难处是不同的:重写 bcc 更需要巧妙性,这导致某些脚本更加难开发。(尤其是 `bpf_probe_read()` 这类的函数,需要了解更多 BPF 的内涵知识)。当计划改进 bcc 时,这一情形将得到改善。 * **运行常见的命令**:十分相近。通过 `dtrace` 命令,DTrace 能做很多事,但 bcc 有各种工具,`trace`、`argdist`、`funccount`、`funclatency` 等等。 * **编写自定义的特殊命令**:使用 DTrace 的话,这就没有必要了。允许定制消息快速传递和系统快速响应,DTrace 的高级分析很快。而 bcc 现在受限于它的多种工具以及它们的适用范围。 简单来说,如果你只使用 BPF 工具的话,就不必关注这些差异了。如果你经验丰富,是个开发者(像我一样),目前 bcc 的使用更难一些。 举一个 bcc 的 Python 前端的例子,下面是追踪硬盘 I/O 并打印出 I/O 大小的柱状图代码: ``` from bcc import BPF from time import sleep # load BPF program b = BPF(text=""" #include <uapi/linux/ptrace.h> #include <linux/blkdev.h> BPF_HISTOGRAM(dist); int kprobe__blk_account_io_completion(struct pt_regs *ctx, struct request *req) { dist.increment(bpf_log2l(req->__data_len / 1024)); return 0; } """) # header print("Tracing... Hit Ctrl-C to end.") # trace until Ctrl-C try: sleep(99999999) except KeyboardInterrupt: print # output b["dist"].print_log2_hist("kbytes") ``` 注意 Python 代码中嵌入的 C 语句(`text=`)。 这就完成了任务,但仍有改进的空间。好在我们有时间去做:人们使用 Linux 4.9 并能用上 BPF 还得好几个月呢,所以我们有时间来制造工具和前端。 ### 高级语言 前端越简单,比如高级语言,所改进的可能就越不如你所期望的。绝大多数人使用封装好的工具(和图形界面),仅有少部分人能写出这些工具。但我不反对使用高级语言,比如 SystemTap,毕竟已经开发出来了。 ``` #!/usr/bin/stap /* * opensnoop.stp Trace file open()s. Basic version of opensnoop. */ probe begin { printf("\n%6s %6s %16s %s\n", "UID", "PID", "COMM", "PATH"); } probe syscall.open { printf("%6d %6d %16s %s\n", uid(), pid(), execname(), filename); } ``` 如果拥有整合了语言和脚本的 SystemTap 前端与高性能的内置在内核中的 BPF 后端,会不会令人满意呢?RedHat 公司的 Richard Henderson 已经在进行相关工作了,并且发布了 [初代版本](https://lkml.org/lkml/2016/6/14/749)! 这是 [ply](https://wkz.github.io/ply/),一个完全新颖的 BPF 高级语言: ``` #!/usr/bin/env ply kprobe:SyS_* { $syscalls[func].count() } ``` 这也是一份承诺。 尽管如此,我认为工具开发者的实际难题不是使用什么语言:而是要了解要用这些强大的工具做什么? ### 如何帮助我们 * **推广**:BPF 追踪器目前还没有什么市场方面的进展。尽管有公司了解并在使用它(Facebook、Netflix、Github 和其它公司),但要广为人知尚需时日。你可以分享关于 BPF 的文章和资源给业内的其它公司来帮助我们。 * **教育**:你可以撰写文章,发表演讲,甚至参与 bcc 文档的编写。分享 BPF 如何解决实际问题以及为公司带来收益的实例。 * **解决 bcc 的问题**:参考 [bcc issue list](https://github.com/iovisor/bcc/issues),这包含了错误和需要的特性。 * **提交错误**:使用 bcc/BPF,提交你发现的错误。 * **创造工具**:有很多可视化的工具需要开发,但请不要太草率,因为大家会先花几个小时学习使用你做的工具,所以请尽量把工具做的直观好用(参考我的[文档](https://github.com/iovisor/bcc/blob/master/CONTRIBUTING-SCRIPTS.md))。就像 Mike Muuss 提及到他自己的 [ping](http://ftp.arl.army.mil/%7Emike/ping.html) 程序:“要是我早知道这是我一生中最出名的成就,我就多开发一两天,添加更多选项。” * **高级语言**:如果现有的 bcc 前端语言让你很困扰,或许你能弄门更好的语言。要是你想将这门语言内建到 bcc 里面,你需要使用 libbcc。或者你可以帮助 SystemTap BPF 或 ply 的工作。 * **整合图形界面**:除了 bcc 可以使用的 CLI 命令行工具,怎么让这些信息可视呢?延迟热点图,火焰图等等。 ### 其它追踪器 那么 SystemTap、ktap、sysdig、LTTng 等追踪器怎么样呢?它们有个共同点,要么使用了 BPF,要么在自己的领域做得更好。会有单独的文章介绍它们自己。 至于 DTrace ?我们公司目前还在基于 FreeBSD 系统的 CDN 中使用它。 ### 更多 bcc/BPF 的信息 我已经写了一篇《[bcc/BPF 工具最终用户教程](https://github.com/iovisor/bcc/blob/master/docs/tutorial.md)》,一篇《[bcc Python 开发者教程](https://github.com/iovisor/bcc/blob/master/docs/tutorial_bcc_python_developer.md)》,一篇《[bcc/BPF 参考手册](https://github.com/iovisor/bcc/blob/master/docs/reference_guide.md)》,并提供了一些有用的[工具](https://github.com/iovisor/bcc/tree/master/tools),每一个工具都有一个 [example.txt](https://github.com/iovisor/bcc/tree/master/tools) 文件和 [man page](https://github.com/iovisor/bcc/tree/master/man/man8)。我之前写过的关于 bcc 和 BPF 的文章有: * [eBPF: One Small Step](http://www.brendangregg.com/blog/2015-05-15/ebpf-one-small-step.html) (后来就叫做 BPF) * [bcc: Taming Linux 4.3+ Tracing Superpowers](http://www.brendangregg.com/blog/2015-09-22/bcc-linux-4.3-tracing.html) * [Linux eBPF Stack Trace Hack](http://www.brendangregg.com/blog/2016-01-18/ebpf-stack-trace-hack.html) (现在官方支持追踪堆栈了) * [Linux eBPF Off-CPU Flame Graph](http://www.brendangregg.com/blog/2016-01-20/ebpf-offcpu-flame-graph.html) * [Linux Wakeup and Off-Wake Profiling](http://www.brendangregg.com/blog/2016-02-01/linux-wakeup-offwake-profiling.html) * [Linux Chain Graph Prototype](http://www.brendangregg.com/blog/2016-02-05/ebpf-chaingraph-prototype.html) * [Linux eBPF/bcc uprobes](http://www.brendangregg.com/blog/2016-02-08/linux-ebpf-bcc-uprobes.html) * [Linux BPF Superpowers](http://www.brendangregg.com/blog/2016-03-05/linux-bpf-superpowers.html) * [Ubuntu Xenial bcc/BPF](http://www.brendangregg.com/blog/2016-06-14/ubuntu-xenial-bcc-bpf.html) * [Linux bcc Tracing Security Capabilities](http://www.brendangregg.com/blog/2016-10-01/linux-bcc-security-capabilities.html) * [Linux MySQL Slow Query Tracing with bcc/BPF](http://www.brendangregg.com/blog/2016-10-04/linux-bcc-mysqld-qslower.html) * [Linux bcc ext4 Latency Tracing](http://www.brendangregg.com/blog/2016-10-06/linux-bcc-ext4dist-ext4slower.html) * [Linux bcc/BPF Run Queue (Scheduler) Latency](http://www.brendangregg.com/blog/2016-10-08/linux-bcc-runqlat.html) * [Linux bcc/BPF Node.js USDT Tracing](http://www.brendangregg.com/blog/2016-10-12/linux-bcc-nodejs-usdt.html) * [Linux bcc tcptop](http://www.brendangregg.com/blog/2016-10-15/linux-bcc-tcptop.html) * [Linux 4.9's Efficient BPF-based Profiler](http://www.brendangregg.com/blog/2016-10-21/linux-efficient-profiler.html) 我在 Facebook 的 Performance@Scale [Linux BPF Superpowers](http://www.brendangregg.com/blog/2016-03-05/linux-bpf-superpowers.html) 大会上发表过一次演讲。十二月份,我将在 Boston 发表关于 BPF/bcc 在 [USENIX LISA](https://www.usenix.org/conference/lisa16) 方面的演讲和教程。 ### 致谢 * Van Jacobson 和 Steve McCanne,他们创建了最初用作过滤器的 BPF 。 * Barton P. Miller,Jeffrey K. Hollingsworth,and Jon Cargille,发明了动态追踪,并发表论文《Dynamic Program Instrumentation for Scalable Performance Tools》,可扩展高性能计算协议 (SHPCC),于田纳西州诺克斯维尔市,1994 年 5 月发表。 * kerninst (ParaDyn, UW-Madison),展示了动态跟踪的价值的早期动态跟踪工具(上世纪 90 年代后期) * Mathieu Desnoyers (在 LTTng),内核的主要开发者,主导 tracepoints 项目。 * IBM 开发的作为 DProbes 一部分的 kprobes,DProbes 在 2000 年时曾与 LTT 一起提供 Linux 动态追踪,但没有整合到一起。 * Bryan Cantrill, Mike Shapiro, and Adam Leventhal (Sun Microsystems),DTrace 的核心开发者,DTrace 是一款很棒的动态追踪工具,安全而且简单(2004 年)。对于动态追踪技术,DTrace 是科技的重要转折点:它很安全,默认安装在 Solaris 以及其它以可靠性著称的系统里。 * 来自 Sun Microsystems 的各部门的许多员工,促进了 DTrace,为我们带来了高级系统追踪的意识。 * Roland McGrath (在 Red Hat),utrace 项目的主要开发者,utrace 变成了后来的 uprobes。 * Alexei Starovoitov (PLUMgrid, 后来是 Facebook),加强版 BPF(可编程内核部件)的主要开发者。 * 那些帮助反馈、提交代码、测试以及针对增强版 BPF 补丁(请在 lkml 搜索 BPF)的 Linux 内核工程师: Wang Nan、 Daniel Borkmann、 David S. Miller、 Peter Zijlstra 以及其它很多人。 * Brenden Blanco (PLUMgrid),bcc 的主要开发者。 * Sasha Goldshtein (Sela) 开发了 bcc 中的跟踪点支持,和功能最强大的 bcc 工具 trace 及 argdist,帮助 USDT 项目的开发。 * Vicent Martí 和其它 Github 上的工程师,为 bcc 编写了基于 lua 的前端,帮助 USDT 部分项目的开发。 * Allan McAleavy、 Mark Drayton,和其他的改进 bcc 的贡献者。 感觉 Netflix 提供的环境和支持,让我能够编写 BPF 和 bcc 跟踪器并完成它们。我已经编写了多年的追踪工具(使用 TNF/prex、DTrace、SystemTap、ktap、ftrace、perf,现在是 bcc/BPF),并写书、博客以及评论, 最后,感谢 [Deirdré](http://www.brendangregg.com/blog/2016-07-23/deirdre.html) 编辑了另外一篇文章。 ### 总结 Linux 没有 DTrace(语言),但它现在有了,或者说拥有了 DTraceTookit(工具)。 通过增强内置的 BPF 引擎,Linux 4.9 内核拥有了用来支持现代化追踪的最后一项能力。内核支持这一最难的部分已经做完了。今后的任务包括更多的命令行执行工具,以及高级语言和图形用户界面。 对于性能分析产品的客户,这也是一件好事:你能查看延迟柱状图和热点图,CPU 处理和 CPU 之外的火焰图,拥有更好的时延断点和更低耗的工具。在用户空间按包跟踪和处理是没有效率的方式。 那么你什么时候会升级到 Linux 4.9 呢?一旦官方发布,新的性能测试工具就来了:`apt-get install bcc-tools` 。 开始享受它吧! Brendan --- via: <http://www.brendangregg.com/blog/2016-10-27/dtrace-for-linux-2016.html> 作者:[Brendan Gregg](http://www.brendangregg.com/) 译者:[GitFuture](https://github.com/GitFuture)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httpstat:一个检查网站性能的 curl 统计分析工具
Aaron Kili
http://www.tecmint.com/httpstat-curl-statistics-tool-check-website-performance/
httpstat 是一个 Python 脚本,它以美妙妥善的方式反映了 curl 统计分析,它是一个单一脚本,兼容 Python 3 ,在用户的系统上不需要安装额外的软件(依赖)。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6/062646xyjbihhlhgybtj8m.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6/062646xyjbihhlhgybtj8m.jpg
true
false
true
wyangsun
false
[ "httpstat", "curl" ]
技术
{ "viewnum": 14566, "commentnum": 2, "favtimes": 4,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20.236.162.192", "message": "good 先收藏!", "username": "来自广东的 Chrome 56.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2-16T16:40:31" }, { "postip": "111.175.1.182", "message": "[root@iZ94cozr2 ~]# python&nbsp;&nbsp;httpstat1.py &quot;&quot;url&quot;&quot;&quot;<br />\r\n&nbsp;&nbsp;File &quot;httpstat1.py&quot;, line 110<br />\r\n&nbsp; &nbsp; grayscale = {(i - 232): make_color('38;5;' + str(i)) for i in xrange(232, 256)}<br />\r\n&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nbsp;^<br />\r\nSyntaxError: invalid syntax<br />\r\n<br />\r\nurl不让发,", "username": "来自湖北武汉的 Chrome 54.0|Mac 10.11 用户", "date": "2016-12-26T14:39:43" } ]
[]
httpstat 是一个 Python 脚本,它以美妙妥善的方式反映了 curl 统计分析,它是一个单一脚本,兼容 Python 3 ,在用户的系统上不需要安装额外的软件(依赖)。
2016-12-16T08:11:00
2016-12-16T08:11:00
8,039
/article-8039-1.html
httpstat 是一个 Python 脚本,它以美妙妥善的方式反映了 curl 统计分析,它是一个单一脚本,兼容 Python 3 ,在用户的系统上不需要安装额外的软件(依赖)。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6/062646xyjbihhlhgybtj8m.jpg) 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一个 cURL 工具的封装,意味着你可以在 URL 后使用几个有效的 cURL 选项,但是不包括 `-w`、 `-D`、 `-o`、 `-s` 和 `-S` 选项,这些已经被 httpstat 使用了。 ![httpstat Curl Statistics Tool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6/062701hi6cma6cfimimmfk.png) *httpstat Curl 统计分析工具* 你可以看到上图的一个 ASCII 表显示了每个过程消耗多长时间,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一步是“<ruby> 服务器处理 <rp> ( </rp> <rt> server processing </rt> <rp> ) </rp></ruby>” – 如果这个数字很高,那么你需要[优化你网站服务器来加速访问速度](http://www.tecmint.com/apache-performance-tuning/)。 网站或服务器优化你可以查看我们的文章: 1. [5 个优化 Apache Web 服务器性能的技巧](http://www.tecmint.com/apache-performance-tuning/) 2. [使 Apache 和 Nginx 性能提升 10 倍](http://www.tecmint.com/install-mod_pagespeed-to-boost-apache-nginx-performance/) 3. [如何使用 Gzip 模块提高 Nginx 性能](http://www.tecmint.com/increase-nginx-performance-enable-gzip-compression-module/) 4. [15 个优化 MySQL/MariaDB 性能的建议](/article-5730-1.html) 使用下面安装说明和用法来获取 httpstat 检查出你的网站速度。 ### 在 Linux 系统中安装 httpstat 你可以使用两种合理的方法安装 httpstat : 1. 使用 [wget 命令](/article-4129-1.html)直接从它的 Github 仓库获取如下: ``` $ wget -c 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reorx/httpstat/master/httpstat.py ``` 1. 使用 `pip`(这个方法允许 httpstat 作为命令安装到你的系统中)像这样: ``` $ sudo pip install httpstat ``` 注:确保 `pip` 包已经在系统上安装了,如果没使用你的发行版包管理器 [yum](/article-2272-1.html) 或 [apt](/article-7364-1.html)安装它。 ### 在 Linux 中如何使用 httpstat `httpstat` 可以根据你安装它的方式来使用,如果你直接下载了它,进入下载目录使用下面的语句运行它: ``` $ python httpstat.py url cURL_options ``` 如果你使用 `pip` 来安装它,你可以作为命令来执行它,如下表: ``` $ httpstat url cURL_options ``` 查看 `httpstat` 帮助页,命令如下: ``` $ python httpstat.py --help 或 $ httpstat --help ``` `httpstat` 帮助: ``` Usage: httpstat URL [CURL_OPTIONS] httpstat -h | --help httpstat --version Arguments: URL url to request, could be with or without `http(s)://` prefix Options: CURL_OPTIONS any curl supported options, except for -w -D -o -S -s, which are already used internally. -h --help show this screen. --version show version. Environments: HTTPSTAT_SHOW_BODY Set to `true` to show response body in the output, note that body length is limited to 1023 bytes, will be truncated if exceeds. Default is `false`. HTTPSTAT_SHOW_IP By default httpstat shows remote and local IP/port address. Set to `false` to disable this feature. Default is `true`. HTTPSTAT_SHOW_SPEED Set to `true` to show download and upload speed. Default is `false`. HTTPSTAT_SAVE_BODY By default httpstat stores body in a tmp file, set to `false` to disable this feature. Default is `true` HTTPSTAT_CURL_BIN Indicate the curl bin path to use. Default is `curl` from current shell $PATH. HTTPSTAT_DEBUG Set to `true` to see debugging logs. Default is `false` ``` 从上面帮助命令的输出,你可以看出 `httpstat` 已经具备了一些可以影响其行为的环境变量。 使用它们,只需输出适当的值的这些变量到 `.bashrc` 或 `.zshrc` 文件。 例如: ``` export HTTPSTAT_SHOW_IP=false export HTTPSTAT_SHOW_SPEED=true export HTTPSTAT_SAVE_BODY=false export HTTPSTAT_DEBUG=true ``` 你一旦添加完它们,保存文件然后运行下面的命令使改变生效: ``` $ source ~/.bashrc ``` 你可以指定使用 cURL 执行文件的路径,默认使用的是当前 shell 的 [$PATH 环境变量](http://www.tecmint.com/set-unset-environment-variables-in-linux/)。 下面是一些展示 `httpstat` 如何工作的例子。 ``` $ python httpstat.py google.com 或 $ httpstat google.com ``` ![httpstat - Showing Website Statistics](/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6/062702lnaq6hfe87bbyq70.png) *httpstat – 展示网站统计分析* 接下来的命令中: 1. `-X` 命令标记指定一个客户与 HTTP 服务器连接的请求方法。 2. `--data-urlencode` 这个选项将会把数据(这里是 a=b)按 URL 编码的方式编码后再提交。 3. `-v` 开启详细模式。 ``` $ python httpstat.py httpbin.org/post -X POST --data-urlencode "a=b" -v ``` ![httpstat - Custom Post Request](/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6/062702t66dkrlbr4wk9lq6.png) *httpstat – 定制提交请求* 你可以查看 cURL 的帮助获取更多有用的高级选项,或者浏览 `httpstat` 的 Github 仓库: <https://github.com/reorx/httpstat> 这篇文章中,我们讲述了一个有效的工具,它以简单和整洁方式来查看 cURL 统计分析。如果你知道任何类似的工具,别犹豫,让我们知道,你也可以问问题或评论这篇文章或 httpstat,通过下面反馈。 --- via: <http://www.tecmint.com/httpstat-curl-statistics-tool-check-website-performance/> 作者:[Aaron Kili](http://www.tecmint.com/author/aaronkili/) 译者:[wyangsun](https://github.com/wyangsun)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组织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修复 Ubuntu 中“Unable to lock the administration directory (/var/lib/dpkg/)”的
Aaron Kili
http://www.tecmint.com/fix-unable-to-lock-the-administration-directory-var-lib-dpkg-lock
一共有几种方法处理这个错误,但是本篇中我们会用两种或许是最简单和最有效的方法来解决它。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6/064920miua88zhhkah0k8k.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6/064920miua88zhhkah0k8k.jp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apt-get", "apt" ]
技术
{ "viewnum": 73650, "commentnum": 7, "favtimes": 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36.110.22.58", "message": "这主要是因为Ubuntu有一个自动更新的软件,每次启动都会查找更新,其它发行版如openSUSE with KDE environment desktop也有类似的问题。如果是Debian Stable/Testing,这个问题就不怎么会碰到,更多的是强制关闭一个进行中的apt进程后,再次启用的时候会碰到。在openSUSE下,我会关闭有关启动项,Ubuntu不知道该怎么弄,deb系统我用Debian^_^", "username": "来自浙江的 Vivaldi 1.5|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2-16T11:00:32" }, { "postip": "60.255.136.81", "message": "elementaryOS也会有这个问题,不过两个方法都不能解决,但是我sudo su换成root之后可以安装,,,,", "username": "龙尘飘 [Chrome 57.0|GNU/Linux]", "date": "2016-12-16T18:46:29" }, { "postip": "218.94.18.124", "message": "no,no,no,杀apt进程的时候,先用Kill试试,不行再用kill -9。", "username": "来自江苏南京的 Microsoft Edge 14.14393|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2-16T19:01:37" }, { "postip": "124.166.233.17", "message": "这个问题只是在安装了图形界面才会出现的,redhat系也存在这个问题,尤其是更新源慢的情况下更为突出。", "username": "来自山西阳泉的 Chrome 43.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16T20:04:28" }, { "postip": "159.226.5.133", "message": "对于桌面版的ubuntu,可以试试如下的命令取消后台更新服务:<br />\r\nsystemctl stop apt-daily.service<br />\r\nsystemctl stop apt-daily.timer<br />\r\n不行再杀apt进程:)", "username": "buaabyl [Chrome 55.0|Windows 7]", "date": "2016-12-19T09:27:50" }, { "postip": "127.0.0.1", "message": "&lt;h1&gt;可以重新ssh到终端在执行apt update即可&lt;/h1&gt;", "username": "来自LAN的 Chrome 76.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9-09-08T08:01:58" }, { "postip": "127.0.0.1", "message": "&lt;h1&gt;可以重新ssh到终端在执行apt update即可&lt;/h1&gt;", "username": "来自LAN的 Chrome 76.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9-09-08T08:02:02" } ]
[]
一共有几种方法处理这个错误,但是本篇中我们会用两种或许是最简单和最有效的方法来解决它。
2016-12-16T09:42:00
2016-12-16T09:42:00
8,040
/article-8040-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6/064920miua88zhhkah0k8k.jpg) 在 Ubuntu 或者它的衍生版如 Linux Mint(我已经作为日常工作使用的系统)中使用 [apt-get 命令](/article-4933-1.html)或者其相对更新的[APT 管理工具](/article-7364-1.html)时,你可能会在命令行中看到一个 `unable to lock the administration directory (/var/lib/dpkg/) is another process using it` 的错误。 这个错误尤其对那些对这个错误原因不了解的 Linux(Ubuntu)新手而言更加恼人。 下面是一个例子,展示了出现在 Ubuntu 16.10 上的文件锁定错误: ``` tecmint@TecMint:~$ sudo apt install neofetch [sudo] password for tecmint: E: Could not get lock /var/lib/dpkg/lock - open (11: Resour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E: Unable to lock the administration directory (/var/lib/dpkg), is another process using it? ``` 下面的输出是另外一个可能显示的错误: ``` E: Could not get lock /var/lib/apt/lists/lock - open (11: Resour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E: Unable to lock directory /var/lib/apt/lists/ E: Could not get lock /var/lib/dpkg/lock - open (11: Resour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E: Unable to lock the administration directory (/var/lib/dpkg/), is another process using it? ``` 你将来遇到这个错误该怎么去解决?有好几种方法处理这个错误,但是本篇中我们会用两种或许是最简单和最有效的方法来解决它。 ### 1、找出并杀掉所有 apt-get 或者 apt 进程 运行下面的命令来[生成所有含有 apt 的进程列表](http://www.tecmint.com/find-linux-processes-memory-ram-cpu-usage/),你可以使用 `ps` 和 [grep 命令](http://www.tecmint.com/linux-grep-commands-character-classes-bracket-expressions/)并用管道组合来得到含有 apt 或者 apt-get 的进程。 ``` $ ps -A | grep apt ``` [![Find apt and apt-get Processes](/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6/064950d1g4d5cs429zsaz9.png)](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6/11/find-apt-processes.png) *找出 apt 以及 apt-get 进程* 你可以看到上面命令输出的每个 apt-get 或者 apt 进程,使用下面的命令[杀掉每个进程](http://www.tecmint.com/find-and-kill-running-processes-pid-in-linux/)。 上面截图中的第一列是进程 ID(PID)。 ``` $ sudo kill -9 processnumber 或者 $ sudo kill -SIGKILL processnumber ``` 比如,下面命令中的`9`是 `SIGKILL` 的信号数,它会杀掉第一个 apt 进程: ``` $ sudo kill -9 13431 或者 $ sudo kill -SIGKILL 13431 ``` ### 2、 删除锁定的文件 锁定的文件会阻止 Linux 系统中某些文件或者数据的访问,这个概念也存在于 Windows 或者其他的操作系统中。 一旦你运行了 apt-get 或者 apt 命令,锁定文件将会创建于 `/var/lib/apt/lists/`、`/var/lib/dpkg/`、`/var/cache/apt/archives/` 中。 这有助于运行中的 apt-get 或者 apt 进程能够避免被其它需要使用相同文件的用户或者系统进程所打断。当该进程执行完毕后,锁定文件将会删除。 重要提醒:万一你在没有看到 apt-get 或者 apt 进程的情况下在上面两个不同的文件夹中看到了锁定文件,这是因为进程由于某个原因被杀掉了,因此你需要删除锁定文件来避免该错误。 首先运行下面的命令来移除 `/var/lib/dpkg/` 文件夹下的锁定文件: ``` $ sudo rm /var/lib/dpkg/lock ``` 之后像下面这样强制重新配置软件包: ``` $ sudo dpkg --configure -a ``` 也可以删除 `/var/lib/apt/lists/` 以及缓存文件夹下的锁定文件: ``` $ sudo rm /var/lib/apt/lists/lock $ sudo rm /var/cache/apt/archives/lock ``` 接下来,更新你的软件包源列表: ``` $ sudo apt update 或者 $ sudo apt-get update ``` 总结一下,对于 Ubuntu(以及它的衍生版)用户在使用 apt-get 或者 apt 也叫 [aptitude 命令](http://www.tecmint.com/difference-between-apt-and-aptitude/)时遇到的问题,我们已经用两种方法来解决了。 你有什么可以分享出来的有效的方法来处理这个错误么?在下面的评论区联系我们。 除此之外,你可能还希望了解[如何找出并杀掉运行的进程](http://www.tecmint.com/find-and-kill-running-processes-pid-in-linux/),你可以阅读这篇[用 kill、pkill、killall 来中止进程](http://www.tecmint.com/how-to-kill-a-process-in-linux/)指南来了解。 --- via: <http://www.tecmint.com/fix-unable-to-lock-the-administration-directory-var-lib-dpkg-lock> 作者:[Aaron Kili](http://www.tecmint.com/author/aaronkili/)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组织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如何在 Linux 中复制文件到多个目录中
Aaron Kili
http://www.tecmint.com/copy-file-to-multiple-directories-in-linux/
在学习 Linux 的过程中,对于新手而言总是会使用几个命令来完成一个简单的任务。对正在熟悉使用终端的人这是很容易理解的行为。然而,如果你想要成为一个老手,学习我说的“快捷命令”会显著减少时间浪费。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7/151005k2142h0wv2vahe00.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7/151005k2142h0wv2vahe00.jp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cp" ]
技术
{ "viewnum": 56489, "commentnum": 6, "favtimes": 5,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218.88.44.158", "message": "可以只用 cp 实现。<br />\r\n<br />\r\nfor d in {/,}; do cp --verbose --archive demo &quot;$d&quot;; done<br />\r\nfor d in {~,~/Downloads}; do cp --verbose --archive demo &quot;$d&quot;; done<br />\r\nfor d in {'dir 01','dir 02'}; do cp --verbose --archive demo &quot;$d&quot;; done<br />\r\n<br />\r\nfor 是 bash 的一个关键字。上述例子演示了如何用 cp 一次复制一个或多个到特定目录,包含还有空格的目录。如果把 cp 改成 \\cp,则直接覆盖已有文件。",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17T16:27:56" }, { "postip": "218.88.44.158", "message": "可以只用 cp 实现。<br />\r\n<br />\r\nfor d in {/,}; do cp --verbose --archive demo &quot;$d&quot;; done<br />\r\nfor d in {~,~/Downloads}; do cp --verbose --archive demo &quot;$d&quot;; done<br />\r\nfor d in {'dir 01','dir 02'}; do cp --verbose --archive demo &quot;$d&quot;; done<br />\r\n<br />\r\nfor 是 bash 的一个关键字。上述例子演示了如何用 cp 一次复制文件到一个或多个特定目录,包含还有空格的目录。如果把 cp 改成 \\cp,则直接覆盖已有文件。",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17T16:31:18" }, { "postip": "218.88.44.158", "message": "因为第一个回复有问题,干脆改成这样。<br />\r\n<br />\r\nfor d in {/,}; do \\cp --verbose --archive {demo001,demo002} &quot;$d&quot;; done<br />\r\nfor d in {~,~/Downloads}; do \\cp --verbose --archive {demo001,demo002} &quot;$d&quot;; done<br />\r\nfor d in {'dir 01','dir 02'}; do \\cp --verbose --archive {demo001,demo002} &quot;$d&quot;; done<br />\r\n<br />\r\n上述三个例子展示了如用 cp 命令结合 bash 内部关键字 for,实现一次将一个或多个文件无须交互确认直接复制到一个或多个目录中。<br />\r\n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用于分割文件或目录的逗号,其前后不能有空格。",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17T16:38:41" }, { "postip": "218.88.44.158", "message": "其实我自己日常更习惯直接使用 Tab 的自动拼写完成,将一个文件或文件名类似的多个文件,单次复制到一个目录中。用上面的命令,打字多不说,如果遇到拼写错误,复制失败倒还好,就怕复制到错误的目录,撤销起来会挺麻烦。除非用心编写一个脚本,但似乎没有这个必要。",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17T16:47:59" }, { "postip": "218.88.44.158", "message": "特别是意外创建了一个名字是 “~”的目录,那处理起来的小心,不然,对于用户的主目录就来不及说再见",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17T16:51:18" }, { "postip": "218.88.44.158", "message": "其实我自己日常更习惯直接使用 Tab 的自动拼写完成,将一个文件或文件名类似的多个文件,单次复制到一个目录中。用上面的命令,打字多不说,如果遇到拼写错误,复制失败倒还好,就怕复制到错误的目录,撤销起来会挺麻烦。除非用心编写一个脚本,但似乎没有这个必要。<br />\r\n特别是如意外创建了一个名字就是 “~”的目录,那删除该目录得非常小心,不然,对于用户的主目录就来不及说再见",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17T16:53:22" } ]
[]
在学习 Linux 的过程中,对于新手而言总是会使用几个命令来完成一个简单的任务。对正在熟悉使用终端的人这是很容易理解的行为。然而,如果你想要成为一个老手,学习我说的“快捷命令”会显著减少时间浪费。
2016-12-17T15:10:00
2016-12-17T15:10:00
8,041
/article-8041-1.html
[在学习 Linux 的过程中](http://www.tecmint.com/free-online-linux-learning-guide-for-beginners/),对于新手而言总是会使用几个命令来完成一个简单的任务。对正在熟悉使用终端的人这是很容易理解的行为。然而,如果你想要成为一个老手,学习我说的“快捷命令”会显著减少时间浪费。 在本篇中,我们会用一个简单的方法在 Linux 中用一个命令来将目录复制到多个文件夹中。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7/151005k2142h0wv2vahe00.jpg) 在 Linux 中,[cp 命令](http://www.tecmint.com/advanced-copy-command-shows-progress-bar-while-copying-files/)常被用于从一个文件夹中复制文件到另一个文件夹中,最简单的语法如下: ``` # cp [options….] source(s) destination ``` 另外,你也可以使用[高级复制命令](http://www.tecmint.com/advanced-copy-command-shows-progress-bar-while-copying-files/),它可以在复制[大的文件或文件夹](http://www.tecmint.com/find-top-large-directories-and-files-sizes-in-linux/)时显示进度条。 看下下面的命令,通常你会使用两个不同的命令来将相同的文件复制到不同的文件夹中: ``` # cp -v /home/aaronkilik/bin/sys_info.sh /home/aaronkilik/test # cp -v /home/aaronkilik/bin/sys_info.sh /home/aaronkilik/tmp ``` ![Copy Files to Multiple Directories](/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7/151017j3gl2gjewwiez7gg.png) *复制文件到多个文件夹中* 假设你想要复制一个特定文件到 5 个或者更多的文件夹中,这意味着你需要输入 5 次或者更多的cp命令么? 要摆脱这个问题,你可以用 cp 命令与 [echo命令](http://www.tecmint.com/echo-command-in-linux/)、管道、xargs 命令一起使用: ``` # echo /home/aaronkilik/test/ /home/aaronkilik/tmp | xargs -n 1 cp -v /home/aaronkilik/bin/sys_info.sh ``` 上面的命令中,目录的路径(dir1、dir2、dir3...dirN)被管道作为输入到 xargs 命令中,含义是: 1. `-n 1` - 告诉 xargs 命令每个命令行最多使用一个参数,并发送到 cp 命令中。 2. `cp` – 用于复制文件。 3. `-v` – 启用详细模式来显示更多复制细节。 ![Copy File to Multiple Locations in Linux](/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7/151021auuxxnpmo9v95e5n.png) *在 Linux 中复制文件到多个位置中* 试试阅读 `cp`、 `echo` 和 `xargs` 的 man 页面来找出所有有用和高级的用法信息: ``` $ man cp $ man echo $ man xargs ``` 就是这样了,你可以在下面的评论区给我们发送主题相关的问题或者反馈。你也可以阅读有关 [progress 命令](http://www.tecmint.com/progress-monitor-check-progress-of-linux-commands/)来帮助监控运行中的(cp、mv、dd、[tar](http://www.tecmint.com/18-tar-command-examples-in-linux/) 等等)的进度。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7/151022hzscclmuuud7juks.jpg) 作者简介: Aaron Kili 是一个 Linux 及 F.O.S.S 热衷者,即将成为 Linux 系统管理员、web 开发者,目前是 TecMint 的内容创作者,他喜欢用电脑工作,并坚信分享知识。 --- via: <http://www.tecmint.com/copy-file-to-multiple-directories-in-linux/> 作者:[Aaron Kili](http://www.tecmint.com/author/aaronkili/)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慢动作输出 Linux 命令结果并用彩色显示
Aaron Kili
http://www.tecmint.com/add-colors-to-command-output-terminal-linux/
lolcat 命令可以满足上面的需求。它基本上通过与 cat 命令类似的方式将文件或标准输入定向到标准输出来运行,覆盖某个命令的默认屏幕输出颜色,并为其添加彩色。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7/152819ixmji7o5it8dx46o.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7/152819ixmji7o5it8dx46o.jp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lolcat" ]
技术
{ "viewnum": 10390, "commentnum": 5, "favtimes": 4,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222.20.18.95", "message": "个人趣味", "username": "来自湖北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的 Chrome Mobile 46.0|Android 6.0 用户", "date": "2016-12-18T12:21:46" }, { "postip": "117.136.70.49", "message": "screenfetch | lolcat", "username": "来自117.136.70.49的 Firefox 50.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18T17:32:10" }, { "postip": "119.165.255.119", "message": "echo &quot;||||||||||||||||||||||||||||\(・ω・)/&quot; | lolcat -ad 400", "username": "来自山东青岛的 Chrome 5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19T13:22:48" }, { "postip": "119.165.255.119", "message": "M-x nyan-mode", "username": "来自山东青岛的 Chrome 5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19T13:24:33" }, { "postip": "106.3.78.207", "message": "哟呵", "username": "Slience [Chrome 55.0|Windows 7]", "date": "2016-12-29T10:54:46" } ]
[]
lolcat 命令可以满足上面的需求。它基本上通过与 cat 命令类似的方式将文件或标准输入定向到标准输出来运行,覆盖某个命令的默认屏幕输出颜色,并为其添加彩色。
2016-12-18T09:21:00
2016-12-18T09:21:00
8,042
/article-8042-1.html
本篇中,我们会展示一个很酷及简单的方法在屏幕中显示彩色的输出,并且可以为了某个原因减慢输出的速度。 [lolcat 命令](/article-5798-1.html)可以满足上面的需求。它基本上通过与 [cat 命令](http://www.tecmint.com/13-basic-cat-command-examples-in-linux/)类似的方式将文件或标准输入定向到标准输出来运行,覆盖某个命令的默认屏幕输出颜色,并为其添加彩色。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7/152819ixmji7o5it8dx46o.jpg) ### 如何在 Linux 中安装 lolcat 程序 lolcat 可以在大多数现代 Linux 发行版的默认仓库中得到,但是可用的版本有点老。你可以使用下面的指导来从 git 仓库中安装最新的 lolcat 版本。 * [安装 lolcat 来在 Linux 中显示彩色输出](/article-5798-1.html) lolcat 安装后,基本的 lolcat 语法是: ``` $ lolcat [options] [files] ... ``` 有几个选项可以控制它的行为,下面是一些我们在本指导中会强调的几个最重要的标志: 1. `-a` - 将每行输出都显示动态效果。 2. `-d` – 指定动画效果间隔(显示下一行之前的帧),默认是 12。 3. `-s` – 它指定了动画效果的速度(帧速-每秒的显示帧数),默认是 20。 4. `-f` – 强制显示彩色以防止标准输出不是 tty。 你可以在 lolcat 的 man 页可以找到更多的选项: ``` $ man lolcat ``` ### 如何在 Linux 中使用 lolcat 要使用 lolcat,直接将相关命令的输出通过管道给 lolcat,即可见证魔法。 比如: ``` $ ls -l | lolcat -as 25 ``` ![colorful Linux Terminal Output](/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7/152851sllb8bcnriq8bw8x.gif) 除此之外你也可以改变默认速度,在下面的命令中,我们会使用一个相对较慢的速度,每秒显示 10 帧: ``` $ ls -l | lolcat -as 10 ``` 你可以使用任何命令结合 lolcat 在 Linux 终端中输出彩色结果,比如 `ps`、`date` 和 `cal`: ``` $ ps | lolcat $ date | lolcat $ cal | lolcat ``` 本篇中,我们了解了如何显著降低屏幕输出的速度,并显示彩色效果。 通常上,你可以在下面的评论栏中留下任何关于本篇的问题或评论。最后,你可以留下任何你发现的有用命令。 --- via: <http://www.tecmint.com/add-colors-to-command-output-terminal-linux/> 作者:[Aaron Kili](http://www.tecmint.com/author/aaronkili/)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安卓编年史(13):Android 2.2 Froyo——更快更华丽
Ron Amadeo
http://arstechnica.com/gadgets/2016/10/building-android-a-40000-word-history-of-googles-mobile-os/13/
Froyo(冻酸奶)的亮点主要是底层优化,只为更快的速度。Froyo 最大的改变是增加了 JIT 即时编译。JIT 自动在运行时将 java 字节码转换为原生码,这会给系统全面带来显著的性能改善。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8/154408zkyuk8qsskqxk6q3.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8/154408zkyuk8qsskqxk6q3.jpg
true
false
true
alim0x
false
[ "Android", "安卓编年史" ]
观点
{ "viewnum": 7026, "commentnum": 0,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raid": 8017, "displayorder": 0 }, { "raid": 8058, "displayorder": 0 } ]
Froyo(冻酸奶)的亮点主要是底层优化,只为更快的速度。Froyo 最大的改变是增加了 JIT 即时编译。JIT 自动在运行时将 java 字节码转换为原生码,这会给系统全面带来显著的性能改善。
2016-12-18T15:45:00
2016-12-18T15:45:00
8,043
/article-8043-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8/154408zkyuk8qsskqxk6q3.jpg) ### Android 2.2 Froyo——更快更华丽 [安卓 2.2](http://arstechnica.com/information-technology/2010/07/android-22-froyo/) 在 2010 年 5 月,也就是 2.1 发布后的四个月后亮相。Froyo(冻酸奶)的亮点主要是底层优化,只为更快的速度。Froyo 最大的改变是增加了 JIT 即时编译。JIT 自动在运行时将 java 字节码转换为原生码,这会给系统全面带来显著的性能改善。 浏览器同样得到了性能改善,这要感谢整合了来自 Chrome 的 V8 Javascript 引擎。这是安卓浏览器从 Chrome 借鉴的许多特性中的第一个,最终系统内置的浏览器会被移动版 Chrome 彻底替代掉。在那之前,安卓团队还是需要提供一个浏览器。从 Chrome 借鉴特性是条升级的捷径。 在谷歌专注于让它的平台更快的同时,苹果正在让它的平台更全面。这位谷歌的竞争对手在一个月前发布了 10 英寸的 iPad,先行进入了平板时代。尽管有些搭载 Froyo 和 Gingerbread 的安卓平板发布,但谷歌的官方回应——安卓 3.0 Honeycomb(蜂巢)以及摩托罗拉 Xoom——在 9 个月后才来到。 ![Froyo底部添加了双图标停靠栏以及全局搜索。](/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8/154621ldvvxokwr64dntgb.png) *Froyo 底部添加了双图标停靠栏以及全局搜索。 [Ron Amadeo 供图]* Froyo 主屏幕最大的变化是底部的新停靠栏,电话和浏览器图标填充了先前抽屉按钮左右的空白空间。这些新图标都是现有图标的白色定制版本,并且用户没办法自己设置图标。 默认布局移除了所有图标,屏幕上只留下一个使用提示小部件,引导你点击启动器图标以访问你的应用。谷歌搜索小部件得到了一个谷歌 logo,它同时也是个按钮。点击它可以打开一个搜索界面,你可以限制搜索范围是在互联网、应用或是联系人之内。 ![下载页面有了“更新所有”按钮,这是个 Flash 应用,一个 flash 驱动的一切皆有可能的网站,以及“移动到 SD”按钮。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8/154623nzl15fsm5cv7fkoy.jpg) *下载页面有了“更新所有”按钮,这是个 Flash 应用,一个 flash 驱动的一切皆有可能的网站,以及“移动到 SD”按钮。 [[Ryan Paul](http://arstechnica.com/information-technology/2010/07/android-22-froyo/) 供图]* 还有一些优秀的新功能加入了 Froyo,安卓市场加入了更多的下载控制。有个新的“更新所有”按钮固定在了下载页面底部。谷歌还添加了自动更新特性,只要应用权限没有改变就能够自动安装应用;尽管如此,自动更新默认是关闭的。 第二张图展示了 Adobe Flash 播放器,它是 Froyo 独有的。这个应用作为插件加入了浏览器,让浏览器能够有“完整的网络”体验。在 2010 年,这意味着网页充满了 Flash 导航和视频。Flash 是安卓相比于 iPhone 最大的不同之一。史蒂夫·乔布斯展开了一场对抗 Flash 的圣战,声称它是一个被淘汰的、充满 bug 的软件,并且苹果不会允许它在 iOS 存在。所以安卓接纳了 Flash 并且让它在安卓上运行,给予用户在安卓上拥有接近可用的 flash 实现。 在那时,Flash 甚至能够让桌面电脑崩溃,所以在移动设备上一直保持打开状态会带来可怕的体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安卓浏览器上的 Flash 可以设置为“按需打开”——除非用户点击 Flash 占位图标,否则不会加载 Flash 内容。对 Flash 的支持将会持续到安卓 4.1,Adobe 在那时放弃并且结束了这个项目。Flash 从头到尾从未在安卓上完美运行过。而 Flash在 iPhone 这个最流行的移动设备上的缺失,推动了互联网最终放弃了这个平台。 最后一张图片显示的是新增的移动应用到 SD 卡功能,在那个手机只有 512 MB内置存储的时代,这个功能十分的必要的。 ![驾驶模式应用。相机现在可以旋转了。](/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8/154653jitetznemmqbabkb.png) *驾驶模式应用。相机现在可以旋转了。 [Ron Amadeo 供图]* 相机应用终于更新支持纵向模式了。相机设置被从抽屉中移出,变成一条半透明的按钮带,放在了快门按钮和其他控制键旁边。这个新设计看起来从 Cooliris 相册中获得了许多灵感,半透明的、有弹性的聊天气泡弹出窗口。看到更现代的Cooliris 风格 UI 设计被嫁接到皮革装饰的相机应用确实十分奇怪——从审美上来说一点都不搭。 ![半残缺的Facebook应用是个常见的2x3导航页面的优秀范例。谷歌Goggles被包含了进来但同样是残缺的。](/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8/154703bhgzll0wk0ju1v1c.png) *半残缺的 Facebook 应用是个常见的 2x3 导航页面的优秀范例。谷歌 Goggles 被包含了进来但同样是残缺的。 [Ron Amadeo 供图]* 不像在安卓 2.0 和 2.1 中包含的 Facebook 客户端,2.2 版本的仍然部分能够工作并且可以登录 Facebook 服务器。Facebook 应用是谷歌那时候设计指南的优秀范例,它建议应用拥有一个含有 3x2 图标方阵的导航页并作为应用主页。 这是谷歌的第一个标准化尝试,将导航元素从菜单按钮里移到屏幕上,以便用户找到它们。这个设计很实用,但它在打开应用和使用应用之间增加了额外的障碍。谷歌不久后会意识到当用户打开一个应用,显示应用内容而不是中间导航页是个更好的主意。以 Facebook 为例,打开应用直接打开信息订阅会更合适。并且不久后应用设计将会把导航降级到二层位置——先是作为顶部的标签之一,后来谷歌放在了“导航抽屉”,一个含有应用所有功能位置的滑出式面板。 还有个预装到 Froyo 的应用是谷歌 Goggles,一个视觉搜索应用,它会尝试辨别图片上的主体。它在辨别艺术品、地标以及条形码时很实用,但差不多也就这些了。最先的两个设置屏幕,以及相机界面,这是应用里仅有的现在还能运行的了。由于客户端太旧了,实际上你如今并不能完成一个搜索。应用里也没什么太多可看的,也就一个会返回搜索结果页的相机界面而已。 ![Twitter应用,一个充满动画的谷歌和Twitter的合作成果。](/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8/154715w78jkl5636932zz5.png) *Twitter 应用,一个充满动画的谷歌和 Twitter 的合作成果。 [Ron Amadeo 供图]* Froyo 拥有首个安卓 Twitter 应用,实际上它是谷歌和 Twitter 的合作成果。那时,Twitter 应用是安卓应用阵容里的大缺憾之一。开发者们更偏爱 iPhone,加上苹果占领先机和严格的设计要求,App Store 里可选择的应用远比安卓的有优势。但是谷歌需要一个 Twitter 应用,所以它和 Twitter 合作组建团队让第一个版本问世。 这个应用代表了谷歌的新设计语言,这意味着它有个中间导航页以及对动画要求的“技术演示”。Twitter 应用甚至比 Cooliris 相册用的动画效果还多——所有东西一直都在动。所有页面顶部和底部的云朵以不同速度持续滚动,底部的 Twitter 小鸟拍动它的翅膀并且左右移动它的头。 Twitter 应用实际上有点 Action Bar 早期前身的特性,在安卓 3.0 中引入了一条顶部对齐的连续控制条。沿着所有屏幕的顶部有条拥有 Twitter 标志以及如搜索、刷新和发推这样的按钮的蓝色横栏。它和后来的 Action Bar 之间大的区别在于 Twitter / 谷歌这里的设计的右上角缺少“上一级”按钮,实际上它在应用里用了完整的第二个栏位显示你当前所在位置。在上面的第二张图里,你可以看到整条带有“Tweets”标签的专用于显示位置的栏(当然,还有持续滚动的云朵)。第二个栏的 Twitter 标志扮演着另一个导航元素,有时候在当前部分显示额外的下拉区域,有时候显示整个顶级快捷方式集合。 2.3 Tweet 流看起来和今天的并没有什么不同,除了隐藏的操作按钮(回复,转推等),都在右对齐的箭头按钮里。它们弹出来的是一个聊天气泡菜单,看起来就像导航弹窗。仿 Action Bar 在发推页面有重要作用。它安置着 twitter 标志,剩余字数统计,以及添加照片、拍照,以及提到联系人按钮。 Twitter 应用甚至还有一对主屏幕小部件,大号的那个占据 8 格,提供了发推栏、更新按钮、一条推文,以及左右箭头来查看更多的推文。小号的显示一条推文以及回复按钮。点击大号的小部件的发推栏立即打开了“新推文”主窗口,这让“更新”按钮变得没有价值。 ![Google Talk和新USB对话框。](/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8/154734oymu0nogzgk4uguk.png) *Google Talk 和新 USB 对话框。 [Ron Amadeo 供图]* 其他部分,Google Talk(以及没有截图的短信应用)从暗色主题变成了浅色主题,这让它们看起来和现在的更接近现代的应用。USB 存储界面会在你设备接入电脑的时候从一个简单的对话框进入全屏界面。这个界面现在有个一个异形安卓机器人 / USB 闪存盘混合体,而不是之前的纯文字设计。 尽管安卓 2.2 在用户互动方式上没有什么新特性,但大的 UI 调整会在下两个版本到来。然而在所有的 UI 工作之前,谷歌希望先改进安卓的核心部分。 ### **语音操作——口袋里的超级电脑** 2010 年 8 月,作为语音搜索应用的一项新功能,“[语音命令](http://arstechnica.com/gadgets/2010/08/google-beefs-up-voice-search-mobile-sync/)”登陆了安卓市场。语音命令允许用户向他们的手机发出语音命令,然后安卓会试着去理解他们并完成任务。像“导航至[地址]”这样的命令会打开谷歌地图并且开始逐向导航至你所陈述的目的地。你还可以仅仅通过语音来发送短信或电子邮件、拨打电话、打开网站、获取方向,或是在地图上查看一个地点。 语音命令是谷歌新应用设计哲学的顶峰。语音命令是那时候最先进的语音控制软件,秘密在于谷歌并不在设备上做任运算。一般来说,语音识别是 CPU 密集型任务。实际上,许多语音识别程序仍然有“速度与准确性”设置,用户可以选择他们愿意为语音识别算法运行等待的时间——更多的 CPU 处理意味着更加准确。 谷歌的创新在于没有劳烦手机上能力有限的处理器来进行语音识别运算。当说出一个命令时,用户的声音会被打包并通过互联网发送到谷歌云服务器。在那里,谷歌超算中心的超级计算机分析并解释语音,然后发送回手机。这是很长的一段旅程,但互联网最终还是有足够快的速度在一两秒内完成像这样的任务。 很多人抛出词语“云计算”来表达“所有东西都被存储在服务器上”,但这才是真正的云计算。谷歌在云端进行这些巨量的运算操作,又因为在这个问题上投入了看似荒唐的 CPU 资源数目,所以语音识别准确性的唯一限制就是算法本身了。软件不需要由每个用户独立“训练”,因为所有使用语音操作的人无时不刻都在训练它。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安卓在你的口袋里放了一部超级电脑,同时相比于已有的解决方案,把语音识别这个工作量从口袋大小的电脑转移到房间大小的电脑上大大提高了准确性。 语音识别作为谷歌的项目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它的出现都是因为一个 800 号码。[1-800-GOOG-411](http://arstechnica.com/business/2007/04/google-rolls-out-free-411-service/)是个谷歌从 2007 年 4 月起开通的免费电话信息服务。它就像 411 信息服务一样工作了多年——用户可以拨打这个号码询问电话号码——但是谷歌免费提供这项服务。查询过程中没有人工的干预,411 服务由语音识别和文本语音转换引擎驱动。在人们教谷歌如何去听之后,又用了三年才有实现语音命令的可能。 语音识别是谷歌长远思考的极佳范例——公司并不怕在一个可能成不了商业产品的项目上投资多年。今天,语音识别驱动的产品遍布谷歌。它被用在谷歌搜索应用的输入,安卓的语音输入,以及 Google.com。同时它还是 Google Glass 和 [Android Wear](http://arstechnica.com/gadgets/2014/03/in-depth-with-android-wear-googles-quantum-leap-of-a-smartwatch-os/) 的默认输入界面。 谷歌甚至还在输入之外的地方使用语音识别。谷歌的语音识别技术被用在了转述 Youtube 视频上,它能自动生成字幕供听障用户观看。生成的字幕甚至被谷歌做成了索引,所以你可以搜索某句话在视频的哪里说过。语音是许多产品的未来,并且这项长期计划将谷歌带入了屈指可数的拥有自家语音识别服务的公司行列。大部分其它的语音识别产品,像苹果的 Siri 和三星设备,只能使用 Nuance 的语音识别,并且为其支付了授权费。 在计算机听觉系统设立运行之后,谷歌下一步将把这项策略应用到计算机视觉上。这就是为什么像 Google Goggles,Google 图像搜索和 [Project Tango](http://arstechnica.com/gadgets/2014/02/googles-project-tango-is-a-smartphone-with-kinect-style-computer-vision/) 这样的项目存在的原因。就像 GOOG-411 的那段日子,这些项目还处在早期阶段。当[谷歌的机器人部门](http://arstechnica.com/gadgets/2013/12/google-robots-former-android-chief-will-lead-google-robotics-division/)造出了机器人,它会需要看和听,谷歌的计算机视觉和听觉项目会给谷歌一个先机。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6/172630v978lo4o997cailj.jpg) [Ron Amadeo](http://arstechnica.com/author/ronamadeo) / Ron是Ars Technica的评论编缉,专注于安卓系统和谷歌产品。他总是在追寻新鲜事物,还喜欢拆解事物看看它们到底是怎么运作的。 [@RonAmadeo](https://twitter.com/RonAmadeo) --- via: <http://arstechnica.com/gadgets/2016/10/building-android-a-40000-word-history-of-googles-mobile-os/13/> 译者:[alim0x](https://github.com/alim0x)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linux.cn/) 荣誉推出
Oracle 勒紧 Java 脖子上的绞索,Java SE 用户面临巨大恐慌
jasminepeng
Java 是免费的?你想多了。Oracle 的律师已经在赶来的路上了。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8/215414pg1ga6ww7ikwnwji.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8/215414pg1ga6ww7ikwnwji.jpg
true
false
false
false
[ "Java", "Oracle" ]
新闻
{ "viewnum": 18798, "commentnum": 18, "favtimes": 0, "sharetimes": 1, "likes": 0 }
[ { "postip": "116.231.250.127", "message": "openJDK崛起!!!", "username": "microink [QQ Browser 9.5|Windows 10]", "date": "2016-12-19T09:19:45" }, { "postip": "101.231.96.6", "message": "JAVA是想宰一波就完蛋吗", "username": "hsyan2008 [Chrome 55.0|GNU/Linux]", "date": "2016-12-19T09:21:08" }, { "postip": "116.231.250.66", "message": "openjdk崛起",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QQ Browser 9.5|Windows 8.1 用户", "date": "2016-12-19T09:41:15" }, { "postip": "60.184.172.167", "message": "openjdk是开发用的吧。用户端怎么办?", "username": "来自浙江丽水的 Firefox 50.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2-19T09:45:20" }, { "postip": "218.108.97.90", "message": "装oracle的jre就好了啊,jdk和jre都是免费的,但oracle把收费的软件和jdk捆绑在一起了", "username": "来自浙江杭州的 Chrome 55.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2-19T09:59:44" }, { "postip": "14.17.86.86", "message": "用不到jdk和jre免费的就可以了", "username": "来自广东东莞的 Firefox 50.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2-19T10:27:21" }, { "postip": "117.151.53.141", "message": "openjdk是有jre的", "username": "来自湖北的 Chrome 54.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2-19T11:01:07" }, { "postip": "117.151.53.141", "message": "oracle想钱想疯了", "username": "来自湖北的 Chrome 54.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2-19T11:02:06" }, { "postip": "223.100.71.197", "message": "钻利流氓", "username": "delectate [Firefox 50.0|Windows 10]", "date": "2016-12-19T13:30:40" }, { "postip": "60.184.172.167", "message": "debian linux中有openjdk-jre,windows不知道哪里下。", "username": "来自浙江丽水的 Firefox 50.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2-19T15:13:59" }, { "postip": "119.131.182.54", "message":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username": "Wf_talk [Firefox 49.0|GNU/Linux]", "date": "2016-12-19T17:50:48" }, { "postip": "58.20.20.79", "message": "zulu.org 有给win打包好的openjdk", "username": "来自湖南长沙的 QQ Browser 9.5|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2-19T18:50:23" }, { "postip": "113.119.32.244", "message": "可惜,这原本都是SUN的东西",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Chrome 55.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2-20T00:54:53" }, { "postip": "119.6.105.160", "message": "这大概就是Redhat要跟Oracle闹掰的原因之一吧,性格不合!", "username": "fanbt [Firefox 50.0|Fedora]", "date": "2016-12-20T11:14:52" }, { "postip": "183.198.26.223", "message": "所以,当年 IBM 和 Google 没有买下 SUN 的恶果就这样呈现了。", "username": "linux [Chrome 55.0|Mac 10.11]", "date": "2016-12-20T13:00:23" }, { "postip": "116.22.59.237", "message": "养费了,就下手了",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Chrome 5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24T12:58:27" }, { "postip": "218.30.179.194", "message": "PHP/C#或成最大赢家",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Chrome 47.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2-27T13:45:20" }, { "postip": "36.149.15.160", "message": "Java要收网了,MySQL还会远吗", "username": "来自36.149.15.160的 Chrome Mobile 37.0|Android 6.0 用户", "date": "2017-01-12T23:37:14" } ]
[]
Java 是免费的?你想多了。Oracle 的律师已经在赶来的路上了。
2016-12-19T08:27:00
2016-12-19T08:27:00
8,044
/article-8044-1.html
> > Java 是免费的?你想多了。Oracle 的律师已经在赶来的路上了。 > > > ### Oracle 开始追索 Java SE 许可费用 在收购了 Sun 微系统公司六年之后,Oracle 终于开始大张旗鼓地审计 Java 客户,他们接触了越来越多的 Oracle 客户和合作伙伴(没错,包括合作伙伴),宣称它们违背了它的许可协议!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8/215414pg1ga6ww7ikwnwji.jpg) 2010 年,随着 Oracle 收购 Sun 微系统公司的同时,它也拥有了 Java,但直到现在,它的<ruby> 许可管理服务部门 <rp> ( </rp> <rt> License Management Services </rt> <rp> ) </rp></ruby>(LMS)才开始追着人们讨债。 这家数据库巨头今年在全球雇佣了 20 名雇员,他们的唯一的工作就是向违反了他们的 Java 许可协议的企业追索费用。作为呼应,行业合规专家组也在扩招人马,雇佣 Java 专家,预计 2017 年会有来自 LMS 针对 Java 的更多行动。此举牵扯到大笔金额,而使用 Java 的客户们则面临数万乃至于数十万美元的追缴。 这次引起争论的 Java 版本是 Java SE,有三个付费的分支版本,每用户付费为 $40 到 $300,每处理器付费为 $5000 到 $15000。 据 *The Register* 消息,某零售业拥有八万台 PC 的客户已经接到了 Oracle 通知,声称其违背了 Java 协议。 Oracle 还告诉另一个 Java 客户它欠了十万美金 – 不过这个帐单后来被砍到了三万美金。 某不具名专家称,“Oracle 已经将此事定性为是一个<ruby> 问题 <rt> issue </rt></ruby>。”。更令人吃惊的是,据 Palisade Compliance 的 CEO 兼创始人 Craig Guarente 说,Oracle 此举不只针对客户,连合作伙伴也一视同仁。 “Oracle 也同样针对了其合作伙伴。这使人们感到愤怒,因为他们在一直在帮助 Oracle 啊!” 他告诉我们。合作伙伴们想知道:“Oracle 怎么可以这样对待我们?!” ### Java 是开源的,但是 Java SE 的安装包不是免费的 导致这一切的根本原因是大家对 Java 错误的认知,都认为 Java 是“免费”的! 这种观点可以追溯到 Sun 时代; Sun 下的 Java 是免费可用的,在 Oracle 下也是!但是 Sun 也确实曾对 IBM 和蓝光播放器制作商等收取许可证费用,尽管对绝大多数的使用者是不收费的。这是因为 Sun 利用 Java 作为“楔子的尖端”,帮助其推动销售它的系统。 而 Oracle 决定让 Java 商业化的步伐迈得更大——至于会不会扯着什么,谁知道呢。 Java SE 是一个泛称,它的下载版本有很多,包括 Oracle 在 2014 年 2 月推出的 Java SE Advanced Desktop,以及在 2011 年 5 月推出的 Java SE Advanced 和 Java SE Suite。Java SE 是免费的没错,但是这几个版本都是付费的。 Java SE 包括免费的 JDK 和 JRE,但是 Advanced Desktop、Java SE Advanced 和 Java SE Suite 具备额外的功能,比如 Java Mission Control 和 Flight Recorder (也叫 JRockit Mission Control 和 JRockit Flight Recorder)。 此外还有用于大规模 Java 部署的 Microsoft Windows Installer Enterprise JRE Installer。 Java SE 在用于 Oracle 所谓的“通用计算”的场合时是免费的 – 用其许可协议中的话来说,涉及到的设备包括桌面电脑、笔记本、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但在 Oracle 许可协议定义为“用于智能系统中专业嵌入式计算机”场合使用时,不是免费的,后来 Oracle 又进一步对此作了补充定义,除了移动电话、手持设备、网络交换机以及蓝光播放器等。 听起来很简单,不是吗?但是正是在这些通用设备上的客户在受到 LMS 的打击。**原因是没有办法在下载时将那些需要付费的 Java SE 子产品从免费的 Java SE 封装之中剥离开来**,因为 Oracle 并没有提供单独的安装软件。当你只想用其中的一部分功能时,你只能成为 Java SE Suite 这个大套件的指定用户,然后相应付费。 如果你根据你的 app 开发情况,想要大规模的部署 Java SE,则需要 Microsoft Windows Installer Enterprise JRE Installer 这个工具 ,然而这也不是免费 Java SE 的一部分。 “人们没有意识到,他们以为 Jave 是免费的 - 因为它是开源的,所以你可以使用它。不是合约不清晰,而是这里有一个基本的误解。”Guarente 告诉我们。 某不愿具名的合规专家也补充说: > > 如果你下载了 Java,你就得到了全部软件,你需要确保**只**安装你被授权的组件,而且要将不使用的部分移除。“商业用途”是指对任何付费功能的使用。“通用目的”是很含糊的定义,因此导致了很多争议。 > > > 一旦你作为一个组织分发了一些 Java 的东西给终端用户 – 越来越多的公司在这样做,他们发布 app,用户可以获得产品和服务 - 这就不再称为“通用目的”了...Oracle 要从中收取费用。 > > > ### 为什么 Oracle 现在才收网? 为什么 Oracle 现在才行动,在通过收购 Sun 获得 Java 所有权的六年以后? 人们普遍认为,LMS 用了很长的时间来设计审计方法并详细了解客户 Java 的使用状态,等待猪养肥了。 LMS 现在已经做好准备,要在 2017 年向 Java SE 用户开刀了。 “我预计 Oracle 2017 年会继续更加关注此事。所有趋势显示,Oracle 的 LMS 审计团队在变得更加强势,他们在试图得到比往年更高的收入。我不认为 2017 年 Oracle 会变得温和仁慈。”Guarente 说道。 ### 你们该怎么做呢? 专家们现在建议下载 Java SE 时要格外小心,而那些已经下载过的客户则要重新审视下使用的方式,在 LMS 找上门来之前做好准备。 据闻,2016 下半年被 LMS 接触过的客户数量有了较大增长,他们纷纷寻求 Java 许可方面的帮助。 “如果你下载了 Java,你就得到了全部软件,你需要确保只安装你被授权的组件,而且要将不使用的部分移除。”专家警告说。“如果你已经有了 Java 应用,先确定你实际使用的特定组件,以及你们在怎样使用它们,然后基于这些,在 Oracle 找到你们前,验证你们是否有使用问题。” 截止到现在,仍未看到 Oracle 对此的官方回应。 参考:[The Register](http://www.theregister.co.uk/2016/12/16/oracle_targets_java_users_non_compliance/),[LMS](http://www.oracle.com/us/corporate/license-management-services/index.html)
如何在 Shell 脚本中执行语法检查调试模式
Aaron Kili
http://www.tecmint.com/check-syntax-in-shell-script/
在本系列的这一部分,我们将了解如何使用语法检查调试模式。记住我们之前在本系列的第一部分中解释了不同的调试选项,在这里,我们将使用它们来执行脚本调试。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9/091411hx24y6u67y7xv258.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9/091411hx24y6u67y7xv258.jp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脚本", "调试" ]
技术
{ "viewnum": 18387, "commentnum": 0, "favtimes": 4,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raid": 8028, "displayorder": 0 }, { "raid": 8120, "displayorder": 0 } ]
在本系列的这一部分,我们将了解如何使用语法检查调试模式。记住我们之前在本系列的第一部分中解释了不同的调试选项,在这里,我们将使用它们来执行脚本调试。
2016-12-19T09:19:23
2016-12-19T09:19:23
8,045
/article-8045-1.html
我们开启了 Shell 脚本调试系列文章,先是解释了不同的调试选项,下面介绍[如何启用 Shell 调试模式](/article-8028-1.html)。 写完脚本后,建议在运行脚本之前先检查脚本中的语法,而不是查看它们的输出以确认它们是否正常工作。 在本系列的这一部分,我们将了解如何使用语法检查调试模式。记住我们之前在本系列的[第一部分](/article-8028-1.html)中解释了不同的调试选项,在这里,我们将使用它们来执行脚本调试。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9/091411hx24y6u67y7xv258.jpg) ### 启用 verbose 调试模式 在进入本指导的重点之前,让我们简要地探索下 **verbose 模式**。它可以用 `-v` 调试选项来启用,它会告诉 shell 在读取时显示每行。 要展示这个如何工作,下面是一个示例脚本来[批量将 PNG 图片转换成 JPG 格式](/article-8014-1.html)。 将下面内容输入(或者复制粘贴)到一个文件中。 ``` #!/bin/bash #convert for image in *.png; do convert "$image" "${image%.png}.jpg" echo "image $image converted to ${image%.png}.jpg" done exit 0 ``` 接着保存文件,并用下面的命令使脚本可执行: ``` $ chmod +x script.sh ``` 我们可以执行脚本并显示它被 Shell 读取到的每一行: ``` $ bash -v script.sh ``` ![Display All Lines in Shell Script](/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9/091926fbqqc4xv0d0qjfxr.png) *显示shell脚本中的所有行* ### 在 Shell 脚本中启用语法检查调试模式 回到我们主题的重点,`-n` 激活语法检查模式。它会让 shell 读取所有的命令,但是不会执行它们,它(shell)只会检查语法。 一旦 shell 脚本中发现有错误,shell 会在终端中输出错误,不然就不会显示任何东西。 激活语法检查的命令如下: ``` $ bash -n script.sh ``` 因为脚本中的语法是正确的,上面的命令不会显示任何东西。所以,让我们尝试删除结束 for 循环的 `done` 来看下是否会显示错误: 下面是修改过的含有 bug 的批量将 png 图片转换成 jpg 格式的脚本。 ``` #!/bin/bash #script with a bug #convert for image in *.png; do convert "$image" "${image%.png}.jpg" echo "image $image converted to ${image%.png}.jpg" exit 0 ``` 保存文件,接着运行该脚本并执行语法检查: ``` $ bash -n script.sh ``` ![Check Syntax in Shell Script](/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9/091927q88zeu688keopklc.png) *检查 shell 脚本语法* 从上面的输出中,我们看到我们的脚本中有一个错误,for 循环缺少了一个结束的 `done` 关键字。shell 脚本从头到尾检查文件,一旦没有找到它(`done`),shell 会打印出一个语法错误: ``` script.sh: line 11: syntax error: unexpected end of file ``` 我们可以同时结合 verbose 模式和语法检查模式: ``` $ bash -vn script.sh ``` ![Enable Verbose and Syntax Checking in Script](/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9/091928t72tl80lt3b8j8yb.png) *在脚本中同时启用 verbose 检查和语法检查* 另外,我们可以通过修改脚本的首行来启用脚本检查,如下面的例子: ``` #!/bin/bash -n #altering the first line of a script to enable syntax checking #convert for image in *.png; do convert "$image" "${image%.png}.jpg" echo "image $image converted to ${image%.png}.jpg" exit 0 ``` 如上所示,保存文件并在运行中检查语法: ``` $ ./script.sh script.sh: line 12: syntax error: unexpected end of file ``` 此外,我们可以用内置的 set 命令来在脚本中启用调试模式。 下面的例子中,我们只检查脚本中的 for 循环语法。 ``` #!/bin/bash #using set shell built-in command to enable debugging #convert #enable debugging set -n for image in *.png; do convert "$image" "${image%.png}.jpg" echo "image $image converted to ${image%.png}.jpg" #disable debugging set +n exit 0 ``` 再一次保存并执行脚本: ``` $ ./script.sh ``` 总的来说,我们应该保证在执行 Shell 脚本之前先检查脚本语法以捕捉错误。 请在下面的反馈栏中,给我们发送关于这篇指导的任何问题或反馈。在这个系列的第三部分中,我们会解释并使用 shell 追踪调试模式。 --- 作者简介: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9/091929ioey7fbu7gm762im.jpg) Aaron Kili 是一个 Linux 及 F.O.S.S 热衷者,即将是 Linux 系统管理员、web 开发者,目前是 TecMint 的内容创作者,他喜欢用电脑工作,并热心分享知识。 --- via: <http://www.tecmint.com/check-syntax-in-shell-script/> 作者:[Aaron Kili](http://www.tecmint.com/author/aaronkili/)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一周开源新闻:Linux 杀毒软件发现的漏洞可使得黑客获得 root 权限
jasminepeng
- CentOS Linux 7 (1611) 发布; - CoreOS Linux 更名为 Container Linux - openSUSE Leap 42.3 进入开放开发阶段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9/093202bp21006x0e2y0ju7.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9/093202bp21006x0e2y0ju7.jpg
true
false
false
false
[ "SUSE", "CoreOS", "CentOS" ]
新闻
{ "viewnum": 11839, "commentnum": 1, "favtimes": 1, "sharetimes": 1, "likes": 0 }
[ { "postip": "124.166.233.20", "message": "openSUSE 用起来异常稳定,甚至打破我对所有linux 发行版的印象,软件偶而崩溃正常,但是换用openSUSE将近一年0崩溃,用了centos 做桌面近6年,从5系用起,对一些小的崩溃也习惯了,不影响用,直到centos被红帽收编,cenos7 做桌面大不如从前,最常用的gnote, glade, vim-X11, nautilus,gimp 崩溃成了家常便饭,严重影响工作,centos 7&nbsp;&nbsp;的图形安装界面都崩溃过几次,提交bugzilla 多数无果而终,多数都是上游的问题之类的回答,这么长时间的使用时间总结出一点经验,centos 在图形界面上不怎么上心,7.3 1611 问题一样多,常用的vim-X11", "username": "来自山西阳泉的 Safari 9.1|Mac 10.11 用户", "date": "2016-12-30T02:38:53" } ]
[]
- CentOS Linux 7 (1611) 发布; - CoreOS Linux 更名为 Container Linux - openSUSE Leap 42.3 进入开放开发阶段
2016-12-19T10:00:00
2016-12-19T10:00:00
8,046
/article-8046-1.html
### Linux 安全软件发现的漏洞可使得黑客获得 Root 权限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9/093202bp21006x0e2y0ju7.jpg) McAfee VirusScan Enterprise for Linux 版本中的远程代码执行缺陷,使黑客可以获得 root 权限,安全研究人员称只需欺骗该 app 使用恶意更新服务器即可实现。 来自 MIT Lincoln Laboratory 的 Andrew Fasano 在他的[帖子](https://nation.state.actor/mcafee.html)中提到,他大概在 6 个月前发现了 McAfee 方案的漏洞,但是该安全公司只在本月初才打了补丁。 “第一眼看,McAfee VirusScan Enterprise for Linux 具备漏洞研究者喜欢的所有特征:它以 root 身份运行, 它宣称可使你的机器更安全,它不是特别流行,而且看起来它很久不更新。” 他写道。 在他的帖子中,Fasano 解释说一旦该 app 连接到被攻破的更新服务器,McAfee VirusScan Enterprise for Linux 就允许部署一个脚本,该脚本可使用 root 权限在目标机上启动。 McAfee 的 Linux 安全解决方案中有 10 个不同的漏洞,但研究人员说只需其中 4 个就可成功的攻陷 Linux 系统。 所有这些漏洞已在版本 1.9.2 到 2.0.2 中得到确认,建议所有 Linux 系统升级到 McAfee 本月发布的最新版本。 ### 基于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3 的 CentOS Linux 7 (1611) 发布 2016 年 12 月 12 日, CentOS 维护人员 Karanbir Singh 高兴的宣布,期待已久的基于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的 CentOS Linux 7 (1611) 系统发布。 Red Hat 上个月[宣布](http://news.softpedia.com/news/red-hat-enterprise-linux-7-3-released-with-new-container-signing-capability-509938.shtml)发布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3 系统,显然 CentOS Linux 7 是在它的基础上由 Karanbir Singh 和其他的优秀开发人员共同完成的。 “这个版本是用来自于 git.centos.org 的源文件编译的。此外,作为此次构建副产品的 SRPM(在代码和 buildsys 过程中很重要)也一同公布,以与我们发布的每一个二进制 RPM 匹配,” Karanbir Singh 在[邮件列表](https://lists.centos.org/pipermail/centos-announce/2016-December/022172.html)中写到。 [点击这里](http://wiki.centos.org/Manuals/ReleaseNotes/CentOS7)查看此次发布的[发布公告](http://wiki.centos.org/Manuals/ReleaseNotes/CentOS7),包括此版本的重要信息,以及来自 CentOS QA 团队的关于此版本某些内容的细节说明。 现在已有 64 位上的 CentOS Linux 7 (1611) 可下载,可从[这里](http://linux.softpedia.com/get/System/Operating-Systems/Linux-Distributions/CentOS-906.shtml)下载。 ### 面向安全的 CoreOS Linux 更名为 Container Linux 2016 年 12 月 12 日,CoreOS 开发者 Alex Polvi 宣布 CoreOS 这个面向安全的 GNU/Linux 发布版更名为 Container Linux by CoreOS。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9/093202o7eoklrri77fk4dk.png) 更名的决定是在早些时候,CoreOS 主持的 2016 Tectonic 峰会上决定的,当时该团队还公布了下一代 CoreOS Tectonic enterprise Kubernetes 解决方案,以部署和管理大规模的容器,它基于 Kubernetes 1.5 版本来实现自驱动能力。 好消息是可以继续免费使用 10 个节点以内的 CoreOS Tectonic。 在此公告后 Kubernetes 1.5 很快会发布,建议您如果好奇它有什么新特性的话,看看它的[发布公告](https://coreos.com/blog/tectonic-self-driving.html)。同时可以下载最新的 [Container Linux](http://linux.softpedia.com/get/Linux-Distributions/CoreOS-103458.shtml)。 ### 基于 SUSE Linux Enterprise 12 SP3 的 openSUSE Leap 42.3 进入开放开发阶段 2016 年 12 月 13 日,openSUSE Linux 开发者 Ludwig Nussel 宣布,openSUSE Leap 系统的下一个大版本进入开发阶段。 很多人还刚刚定制完崭新的 openSUSE Leap 42.2 的安装,开来这个开发团队是没有时间休息了。 openSUSE Leap 42.2 是基于 SUSE Linux Enterprise 12 Service Pack 2 (SP2) 系统,显然下一个大版本,openSUSE Leap 42.3,将基于 SUSE Linux Enterprise 12 Service Pack 3 (SP3), 预计 2017 年第三季度某个时候发布。 根据 Ludwig Nussel,SUSE Linux Enterprise 12 SP 3 比预计的 11 月发布早了一点,这也是 openSUSE Leap 42.3 现在开放开发,准备接收提交的新的包,bug 修复,以及最新 GNU/Linux 技术的原因。
双赢:开源 .Net ,微软收获了大批开发者
Paul Krill
http://www.cio.com/article/3150814/application-development/win-win-open-source-net-pays-off-for-devs.html
不管微软积极拥抱开源背后的想法是什么,或许是想通过开源销售更多的软件或者云服务,也有可能是想吸引更多的开发者到微软平台上,但是目前看起来微软这步棋是下对了。从微软开源 .Net 和 ASP.Net 之后的分析看,微软的开源战略已经值回票价了。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9/201801d54yyzqajmpay0aj.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9/201801d54yyzqajmpay0aj.png
true
false
true
wxy
false
[ "微软", "开源", ".Net" ]
观点
{ "viewnum": 9871, "commentnum": 4,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1.44.144.32", "message": "微软或成为最大赢家!", "username": "绿色圣光 [Firefox 50.0|Windows 7]", "date": "2016-12-21T20:18:16" }, { "postip": "171.34.220.102", "message": "C# for&nbsp;&nbsp;xamarin写C#代码,一次编写,却可以同时编译 成iOS、android的原生代码,这个应该是最厉害的了。还是就是用C#开发Unity游戏也是厉害了,.net core 的跨平台也是非常厉害的,我还是觉得,主要是换了CEO带来的改变是前所未有的。", "username": "来自江西南昌的 Microsoft Edge 14.14393|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2-22T00:04:12" }, { "postip": "117.151.49.188", "message": "不得不承认微软在某些软件细节上做的比某些厂商强太多,对,说的就是Oracle", "username": "来自湖北的 Chrome 54.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2-23T20:19:58" }, { "postip": "112.64.216.58", "message": "如果微软能开源windows多好,&nbsp;&nbsp;windows版本肯定能蹭蹭蹭地往上涨,", "username": "执着的夏风 [Chromium 53.0|Ubuntu]", "date": "2016-12-24T09:59:10" } ]
[]
不管微软积极拥抱开源背后的想法是什么,或许是想通过开源销售更多的软件或者云服务,也有可能是想吸引更多的开发者到微软平台上,但是目前看起来微软这步棋是下对了。从微软开源 .Net 和 ASP.Net 之后的分析看,微软的开源战略已经值回票价了。
2016-12-20T08:22:00
2016-12-20T08:22:00
8,047
/article-8047-1.html
就在两年前,微软做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它宣称将开源其 .Net 开发框架](/article-4209-1.html),这包括 [.Net Core](/article-4821-1.html) 及 [ASP.Net](/article-4940-1.html) 等。这份公告非常令人吃惊,因为微软长久以来一直仇视开源项目,担忧开源软件破坏其软件生态。 随着微软 CEO 纳德拉宣称“[微软爱 Linux](/article-4923-1.html)”,微软在[开源方面的举措频频](/article-6774-1.html),不仅仅在 GitHub 上其名下的几个[仓库活跃非凡](/article-7776-1.html),而且也和各种开源厂商积极[展开合作](/article-6528-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9/201801d54yyzqajmpay0aj.png) 不管微软积极拥抱开源背后的想法是什么,或许是想通过开源销售更多的软件或者云服务,也有可能是想吸引更多的开发者到微软平台上,但是目前看起来微软这步棋是下对了。从微软[开源 .Net](/article-6727-1.html) 和 [ASP.Net](/article-6921-1.html) 之后的分析看,微软的开源战略已经值回票价了。 微软现在将 .Net Core 定位为跨平台开发框架,不只是 Windows,而且也延伸到了 MacOS 和 Linux 平台之上。.Net Core RC1 是 2015 年 11 月发布到 GitHub 上的,而今年 6 月就发布了 1.0 版本。开发者们对此表示认可,微软合作伙伴总监项目经理 Scott Hunter 如是说: > > “40% 的 .Net Core 客户是新进入该平台的用户,这就是我们(开源)的目的,我们希望吸引新的用户。” > > > 由于 .Net Core 的开源,过去一年以来, .Net 的开发者增加了 61%。 Hunter 在 11 月的一次讲演中提到,GitHub 上 .Net 上的开发活跃度增长极快。 虽然 .Net Core 并没有直接给微软带来收入,但是其潜在地增加了收益。Rob Sanfilippo 说,“可以说,这项技术间接地通过 Azure 服务和微软开发者工具增加了微软的收入。”。 ### 程序员们表现活跃 .Net 程序员和博客作者 [Matt Warren](http://mattwarren.org/) 把.Net 的开源称之为“成功”。[其数据](/article-6921-1.html)明确地显示社区积极地参与了微软在 GitHub 上开源的多个仓库的活动。 “开源社区汇报了问题和建议,并通过发送拉取请求(PR)而实际贡献了代码,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这些代码就会被包括到产品里面,而社区的贡献量还在持续增长”,Warren 说,“我积极跟踪和参与了 [CoreCLR](https://github.com/dotnet/coreclr/) 和 [.Net Core Lab](https://github.com/dotnet/corefxlab/) 这些仓库的讨论,因此获得了社区贡献的第一手资料。” 微软的举措是否完全成功还不能完全定论,未来或许还有变数,但是这终究是从封闭走向开放的一步。他说,“我的意思是,他们并不是仅仅把源代码放在那里就行了,而是努力让社区可以参与进来。” ### 微软最近发布的 Visual Studio for Mac 也为 .Net Core 带来了利好 “这是 Visual Studio IDE 首次发布到非 Windows 平台上(Visual Studio Code 是不同的技术,而且它根本不算 IDE),它是基于微软收购的 Xamarin 的技术,重点关注于 .Net Core 开发”,Sanfillippo 说,“这次发布近一步带动了 .Net Core 的发展。” 微软最近也准备在 Visual Studio 2017 IDE 中增强 .Net Core 工具,包括简化 .Net Core 项目文件的格式。 微软开源 .Net 让外界对它的观感有所改变, Warren 说,“现在感觉(微软)更开放和更平易近人了。” 相对于某些公司,虽然开源社区还对微软抱有一定的疑虑,但是显然,微软已经不是开源社区最敌视的公司了。 参考:[CIO](http://www.cio.com/article/3150814/application-development/win-win-open-source-net-pays-off-for-devs.html)、 [Matt Warren](http://mattwarren.org/)、[microsoft](https://www.microsoft.com/)
CentOS 7.3 安装指南
Matei Cezar
http://www.tecmint.com/centos-7-3-installation-guide/
本指南会向你展示如何在 UEFI 的机器上使用 DVD ISO 镜像来安装 CentOS 7.3。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9/222453uzu2ulkkgfhxl0ug.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9/222453uzu2ulkkgfhxl0ug.pn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CentOS" ]
技术
{ "viewnum": 191270, "commentnum": 13, "favtimes": 4, "sharetimes": 1, "likes": 0 }
[ { "postip": "101.81.78.213", "message": "这种文章还有发上来的必要????",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Chromium 53.0|Ubuntu 用户", "date": "2016-12-20T11:18:14" }, { "postip": "113.251.61.16", "message": "这个种方法到是简单,楼主能测试一个硬盘安装法么,用分享一下GRUB2菜单,在centos7.2测试了好多grub2菜单都不得行,不知道7.3有没有新进展", "username": "来自重庆的 Chrome 54.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2-20T14:32:04" }, { "postip": "202.118.98.21", "message": "确实没有必要,因为能在这里看文章的都不是什么连装系统都不会的小白。", "username": "来自辽宁大连大连理工大学的 Vivaldi 1.6|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2-20T14:38:11" }, { "postip": "59.54.14.150", "message": "哦,7.3发布了", "username": "浩浩君 [QQ Browser 9.5|Windows XP]", "date": "2016-12-20T15:08:11" }, { "postip": "118.122.120.11", "message": "我倒是觉得如果以后发带多图的文章,对于移动设备默认不显示图片,要看图手动点。",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20T15:23:09" }, { "postip": "59.42.206.6", "message": "当我还是个小白的时候,就是来这看教程", "username": "legion [Chrome 54.0|GNU/Linux]", "date": "2016-12-20T22:37:08" }, { "postip": "106.117.106.126", "message": "小白鼎力支持", "username": "来自河北石家庄的 Chrome 45.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2-24T17:34:48" }, { "postip": "221.218.120.126", "message": "当我还是个小白的时候,就是来这看教程",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Chrome 55.0|Fedora 用户", "date": "2016-12-25T12:12:13" }, { "postip": "23.106.131.84", "message": "好经典啊", "username": "来自美国的 Chrome 55.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2-26T01:07:07" }, { "postip": "222.173.220.228", "message": "想问一下这样重启之后出来的是带有图形界面的系统吗?", "username": "来自山东烟台的 Chrome 50.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6-23T13:29:39" }, { "postip": "58.37.241.38", "message": "大佬,这个教程真好用",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Chrome 74.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9-06-08T23:05:19" }, { "postip": "111.30.200.156", "message": "我还真是一个小白 这些文章就是给小白看的&nbsp;&nbsp;没有人一下子就是大神", "username": "来自天津的 Firefox 68.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20-06-19T22:25:39" }, { "postip": "218.94.77.250", "message": "小白可以通过百度搜索进来", "username": "来自江苏南京的 Safari 13.1|Mac 10.15 用户", "date": "2020-12-02T09:36:40" } ]
[ { "raid": 3351, "displayorder": 0 }, { "raid": 8067, "displayorder": 0 } ]
本指南会向你展示如何在 UEFI 的机器上使用 DVD ISO 镜像来安装 CentOS 7.3。
2016-12-20T09:12:00
2016-12-20T09:12:00
8,048
/article-8048-1.html
基于 Red Hat 企业版的源代码的最新版本的 CentOS 7 在今年的 12月[发布了 CentOS Linux 7 (1611)](/article-8046-1.html#3_1420) ,包含了许多 bug 修复、新的包更新,比如 Samba、Squid、libreoffice、SELinux、systemd 及其它软件,并支持第七代 Intel 酷睿 i3、i5、i7 处理器。 本指南会向你展示如何在 UEFI 的机器上使用 DVD ISO 镜像来安装 CentOS 7.3。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9/222453uzu2ulkkgfhxl0ug.png) 如果你要是用 RHEL,看下我们的 [RHEL 7.3 安装指南](/article-8067-1.html)。 #### 要求 * [下载 CentOS 7.3 ISO 镜像](http://isoredirect.centos.org/centos/7/isos/x86_64/CentOS-7-x86_64-DVD-1611.iso) 要在 UEFI 的机器上正确安装 CentOS 7.3,首先按下键(`F2`、`F11` 或 `F12`,取决与你的主板类型)进入主板的 UEFI 设置,并且确保 QuickBoot/FastBoot 以及 Secure Boot 已被禁用。 ### CentOS 7.3 安装 1、 在你从上面的链接下载完成镜像之后,使用 [Rufus](https://rufus.akeo.ie/)将它烧录到 DVD 或者创建一个可启动的 UEFI 兼容 USB 盘。 将 USB/DVD 放入主板上连接的驱动器中,重启电脑并用特定的功能键(`F12`、 `F10`,取决于主板类型)让 BIOS/UEFI 从 DVD/USB 启动。 ISO 镜像启动完成后,你机器上会显示如下首屏。在菜单中选择 “Install CentOS 7”并按下回车继续。 ![CentOS 7.3 Boot Menu](/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9/222502lddcqvm0jiviooqv.png) *CentOS 7.3 启动菜单* 2、 在安装镜像加载到内存完成后,会显示一个欢迎页面。选择你在安装中使用的语言并按下“<ruby> 继续 <rp> ( </rp> <rt> Continue </rt> <rp> ) </rp></ruby>”按钮。 ![Select CentOS 7.3 Installation Language](/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9/222503ajzabjzivvgijhli.png) *选择 CentOS 7.3 安装语言* 3、 在下一个页面点击“<ruby> 日期和时间 <rp> ( </rp> <rt> Date and Time </rt> <rp> ) </rp></ruby>”,从地图中选择你的地理位置。确认日期和时间正确配置了并点击“<ruby> 完成 <rp> ( </rp> <rt> Done </rt> <rp> ) </rp></ruby>”按钮来回到主安装界面。 ![CentOS 7.3 Installation Summary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9/222504bqz36oz2lnld2noh.png) *CentOS 7.3 安装总结* ![Select Date and Time](/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9/222505epk5zs6vvuq04pjp.png) *选择日期和时间* 4、 点击“<ruby> 键盘 <rp> ( </rp> <rt> Keyboard </rt> <rp> ) </rp></ruby>”菜单进入键盘布局页面。选择或者添加一个键盘布局并点击“<ruby> 完成 <rp> ( </rp> <rt> Done </rt> <rp> ) </rp></ruby>”按钮继续。 ![Select Keyboard Layout](/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9/222506fyupnzfu2uucfyeo.png) *选择键盘布局* 5、 接下来,为你的系统添加或者配置一个语言并点击“<ruby> 完成 <rp> ( </rp> <rt> Done </rt> <rp> ) </rp></ruby>”按钮进入下一步。 ![Select Language Support](/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9/222507sn8ncbqyq1ucuqe6.png) *选择语言支持* 6、 在这步中,你可以通过选择列表中安全配置来设置你的系统“<ruby> 安全策略 <rp> ( </rp> <rt> Security Policy </rt> <rp> ) </rp></ruby>”。 点击选择配置按钮来选择你想要的安全配置并点击“<ruby> 应用安全策略 <rp> ( </rp> <rt> Apply security policy </rt> <rp> ) </rp></ruby>”按钮到 On。点击“<ruby> 完成 <rp> ( </rp> <rt> Done </rt> <rp> ) </rp></ruby>”按钮后继续安装流程。 ![Enable CentOS 7.3 Security Policy](/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9/222508bzf1354tnzzlw30c.png) *启用 CentOS 7.3 安全策略* 7、 下一步中你可以点击“<ruby> 软件选择 <rp> ( </rp> <rt> Software Selection </rt> <rp> ) </rp></ruby>”按钮来配置你的基础机器环境。 左边的列表是你可以选择安装桌面环境(Gnome、KDE Plasma 或者创意工作站)或者安装一个服务器环境(Web 服务器、计算节点、虚拟化主机、基础设施服务器、带图形界面的服务器或者文件及打印服务器)或者执行一个最小化的安装。 为了随后能自定义你的系统,选择最小化安装并附加兼容库,点击“<ruby> 完成 <rp> ( </rp> <rt> Done </rt> <rp> ) </rp></ruby>”按钮继续。 ![CentOS 7.3 Software Selection](/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9/222509pxit1pmupi8t98mt.png) *CentOS 7.3 软件选择* 对于完整的 Gnome 或者 KDE 桌面环境,使用下面的截图作为指引。 ![Gnome Desktop Software Selection](/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9/222510vezu2x2ue2jeaee8.png) *Gnome 桌面软件选择* ![KDE Desktop Software Selection](/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9/222512nd8yd8q8jc1cyguh.png) *KDE 桌面软件选择* 8、 假设你要在服务器上安装一个图形界面,选择左边那栏“<ruby> 带 GUI 的服务器 <rp> ( </rp> <rt> Server with GUI </rt> <rp> ) </rp></ruby>”那项,并在右边那栏中根据你需要提供给客户端的服务选择合适的附加软件。 你可以选择的服务是非常多样化的,从备份、DNS 或者 e-mail 服务到文件存储服务、FTP、HA 或者监控工具。只选择对你网络设置最重要的服务。 ![Select Server with GUI](/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9/222514vukcu0ccxuojcuu0.png) *选择带 GUI 的服务器* 9、 如果你不使用特定的网络协议比如 HTTP、HTTPS、FTP 或者 NFS 的额外仓库,安装源保持默认,并点击“<ruby> 安装位置 <rp> ( </rp> <rt> Installation Destination </rt> <rp> ) </rp></ruby>”来创建一个磁盘分区。 在“<ruby> 设备选择 <rp> ( </rp> <rt> Device selection </rt> <rp> ) </rp></ruby>”页面,确保你已经选择了本地磁盘。同样,在“<ruby> 其他存储选项 <rp> ( </rp> <rt> Other Storage Options </rt> <rp> ) </rp></ruby>”中确保选择了“<ruby> 自动配置分区 <rp> ( </rp> <rt> Automatically configure partitioning </rt> <rp> ) </rp></ruby>”。 这个选项可以确保你的磁盘会恰当地根据磁盘空间和 Linux 文件系统层次结构进行分区。它会为你自动创建 `/(root)`、`/home`和 swap 分区。点击“<ruby> 完成 <rp> ( </rp> <rt> Done </rt> <rp> ) </rp></ruby>”来应用磁盘分区方案并回到主安装界面。 重要提醒:如果你想要创建自定义分区及自定义分区大小,你可以选择“<ruby> 我要配置分区 <rp> ( </rp> <rt> I will configure partitioning </rt> <rp> ) </rp></ruby>”选项来创建自定义分区。 ![Select CentOS 7.3 Installation Destination](/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9/222514u8pd8dzsjkgi3v9s.png) *安装 CentOS 7.3 安装位置* 10、 接下来,如果你想要释放系统内存,点击 KDUMP 选项并禁用它。点击“<ruby> 完成 <rp> ( </rp> <rt> Done </rt> <rp> ) </rp></ruby>”并回到主安装界面。 ![Kdump Selection](/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9/222515kesiyqvp55p5fy5v.png) *Kdump 选择* 11、 在下一步中设置你的主机名并启用网络服务。点击“<ruby> 网络和主机名 <rp> ( </rp> <rt> Network &amp; Hostname </rt> <rp> ) </rp></ruby>”,在主机名中输入你的 FQDN(完整限定网域名称),如果你在局域网中有一个 DHCP 服务器,将以太网按钮从 OFF 切换到 ON 来激活网络接口。 ![Set Network and Hostname](/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9/222517ya1zjdv5wj669y8y.png) *设置网络及主机名* 12、 为了静态配置你的网络接口,点击“<ruby> 配置 <rp> ( </rp> <rt> Configure </rt> <rp> ) </rp></ruby>”按钮,手动如截图所示添加 IP 设置,并点击“<ruby> 保存 <rp> ( </rp> <rt> Save </rt> <rp> ) </rp></ruby>”按钮来应用更改。完成后,点击“<ruby> 完成 <rp> ( </rp> <rt> Done </rt> <rp> ) </rp></ruby>”按钮来回到主安装菜单。 ![Configure Network and IP Address](/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9/222518ek4lql64ypkaguwc.png) *配置网络和 IP 地址* 13、 最后检查下所有到目前为止的配置,如果一切没问题,点击“<ruby> 开始安装 <rp> ( </rp> <rt> Begin Installation </rt> <rp> ) </rp></ruby>”按钮开始安装。 ![Begin CentOS 7.3 Installation Guide](/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9/222520oi7k1i3d498a54lo.png) *开始 CentOS 7.3 安装向导* 14、 开始安装后,一个新的设置用户界面会显示出来。首先点击 “<ruby> root 密码 <rp> ( </rp> <rt> ROOT PASSWORD </rt> <rp> ) </rp></ruby>”并添加一个强密码。 root 账户是每个 Linux 系统的最高管理账户密码,它拥有所有的权限。设置完成后点击完成按回到用户设置界面。 ![Select Root Password](/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9/222522a23168d6v8b1cz81.png) *选择 root 密码* ![Set Root Password](/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9/222525c9o4rozj39g3n9a3.png) *设置 root 密码* 15、 用 root 账户运行系统是非常不安全和危险的,因此建议你点击“<ruby> 创建用户 <rp> ( </rp> <rt> User Creation </rt> <rp> ) </rp></ruby>”按钮创建一个新的系统账户来[执行每日的系统任务](http://www.tecmint.com/file-and-directory-management-in-linux/)。 添加新的用户,并同时选择下面的两个选项来授予用户 root 权限以及每次在登录系统时手动输入密码。 当你完成最后一项点击“<ruby> 完成 <rp> ( </rp> <rt> Done </rt> <rp> ) </rp></ruby>”按钮并等待安装完成。 ![Create User Account](/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9/222526j4f6l3s88s4g4og1.png) *创建用户账户* 16、 几分钟后安装程序会报告 CentOS 已经成功安装在你机器中。要使用系统,你只需要移除安装媒介并重启机器。 ![CentOS 7.3 Installation Complete](/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9/222527eqllw6fubk6kkqkq.png) *CentOS 7.3 安装完成* 17、 重启之后,使用安装中创建的用户登录系统,并且用 root 权限执行下面的命令来执行系统更新。 ``` $ sudo yum update ``` ![Update CentOS 7.3](/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9/222528x0g6e0ufz8zpp836.png) *更新 CentOS 7.3* 所有 [yum 管理器](http://www.tecmint.com/20-linux-yum-yellowdog-updater-modified-commands-for-package-mangement/)的问题都选择`yes`,最后再次重启电脑(使用 `sudo init 6`)来应用新的内核升级。 ``` $ sudo init 6 ``` 就是这样!在你的机器中享受最新的 CentOS 7.3 吧。 --- 作者简介: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19/222529ahugkh0a0mk061jg.jpg) Matei Cezar 我是一个电脑上瘾的家伙,一个开源和 Linux 系统软件的粉丝,有大约 4 年的 Linux 桌面、服务器和 bash 脚本的经验。 --- via: <http://www.tecmint.com/centos-7-3-installation-guide/> 作者:[Matei Cezar](http://www.tecmint.com/author/cezarmatei/)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Ubuntu 调查发现,大部分人从不更新他们的物联网设备
Thibaut Rouffineau
https://insights.ubuntu.com/2016/12/15/research-consumers-are-terrible-at-updating-their-connected-devices/
换句话说,这部分用户让他们的设备开着,暴露在 DDoS 和各种窃取隐私的攻击之下。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0/092256c2e0dvd7zf2d77kc.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0/092256c2e0dvd7zf2d77kc.jpg
true
false
true
wxy
false
[ "IoT", "固件", "安全" ]
新闻
{ "viewnum": 8860, "commentnum": 4, "favtimes": 0, "sharetimes": 1, "likes": 0 }
[ { "postip": "117.152.75.205", "message": "物联网是什么?能吃吗?", "username": "来自117.152.75.205的 Firefox 50.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2-20T14:23:40" }, { "postip": "112.93.42.21", "message": "物联网设备,具体是指哪些设备呢?", "username": "TANG^JJ^ [Firefox 50.0|Ubuntu]", "date": "2016-12-20T15:48:01" }, { "postip": "124.205.159.226", "message": "对于功能更新,如果不是生产系统,我都是能更就更,可也出了不少问题,但如果出了问题自己不能解决,那还是谨慎一些比较好。对于安全更新当然要更了,但问题是去哪更?厂商会提供吗",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Internet Explorer 11.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2-20T16:20:14" }, { "postip": "171.34.220.102", "message": "111", "username": "来自江西南昌的 Firefox 47.0|Ubuntu 用户", "date": "2016-12-22T22:53:41" } ]
[]
换句话说,这部分用户让他们的设备开着,暴露在 DDoS 和各种窃取隐私的攻击之下。
2016-12-20T09:23:29
2016-12-20T09:23:29
8,049
/article-8049-1.html
许多物联网设备的用户鲜于更新他们的联网设备,而这正是造成许多物联网安全漏洞的根本原因。 Ubuntu 最近调查了 2000 名消费者以了解其是如何使用他们的联网设备的。该调查结果披露了令人吃惊的结果,仅有 31% 的人会在设备有固件更新后尽快进行更新,而近 40% 的人则从不会主动对设备固件进行更新!换句话说,这部分用户让他们的设备开着,暴露在 DDoS 和各种窃取隐私的攻击之下。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0/092256c2e0dvd7zf2d77kc.jpg) 消费者们不能(也不应该)预料到每个重要的软件更新,虽然这很简单,但是并不现实。几乎没有消费者会去专门看看他们遇到的问题是否解决了。根据投票结果,近 2/3 的消费者认为更新固件不是他们的责任,22% 的人认为这是软件开发者的工作,而 18% 的人认为这是设备厂商的责任。 显然,自动更新是一个解决方案,但是自动更新也会带来一些安全隐患。而且,很多厂商很少更新他们的设备固件,尤其是比较老的设备,更是更新频度极少。 那么你对物联网设备安全及设备固件更新方面有什么看法?
24 款必备的 Linux 桌面应用(2016 版)
Munif Tanjim
https://itsfoss.com/essential-linux-applications
Linux 的必备软件有哪些?这将会是一个非常主观的回答,主要取决于你出于什么目的才使用桌面版 Linux。不过有一些必备的 Linux 桌面应用是大部分 Linux 用户都可能会用到的,这里将会列出在不管在哪个发行版中你都应该安装的 Linux 桌面应用。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1/084303w6t9bnbxyh5h9cxx.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1/084303w6t9bnbxyh5h9cxx.jpg
true
false
true
GHLandy
false
[ "Linux", "软件", "桌面" ]
分享
{ "viewnum": 44935, "commentnum": 41, "favtimes": 13,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58.49.103.186", "message": "sublime3还可以免费使用?", "username": "来自湖北武汉的 Firefox 4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21T09:53:03" }, { "postip": "183.213.58.242", "message": "提到了vivaldi", "username": "来自江苏苏州的 Vivaldi 1.5|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21T10:16:56" }, { "postip": "112.5.234.64", "message": "竟然没有visual studio code,微软的这款编辑器真的很好用", "username": "天涯客063 [Firefox 50.0|GNU/Linux]", "date": "2016-12-21T10:36:45" }, { "postip": "117.152.75.221", "message": "&quot;尽管它并不免费,但它允许你把软件作为评估使用,而且没有时间限制。&quot;<br />\r\n看清楚,可以不注册的", "username": "来自117.152.75.221的 Chrome 54.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2-21T10:57:36" }, { "postip": "117.152.75.221", "message": "linux下没有可以和total commander相提并论的文件管理器,double commander的翻译做的太烂,插件环境也差了很多", "username": "来自117.152.75.221的 Chrome 54.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2-21T10:59:59" }, { "postip": "58.49.103.186", "message": "sublime3听人说不能无限期试用了,我现在只用vim,只不过当初玩过几天SL2,感觉不错", "username": "来自湖北武汉的 Firefox 50.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2-21T13:31:10" }, { "postip": "220.163.128.106", "message": "居然没有vscode和网易云音乐,差评", "username": "来自云南昆明的 Chrome 55.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2-21T14:55:40" }, { "postip": "218.87.93.158", "message": "歪果仁写的文章总是推荐Dropbox ,可不可以让我堂堂正正地用一次-。-", "username": "浩浩君 [QQ Browser 9.5|Windows XP]", "date": "2016-12-21T15:45:50" }, { "postip": "218.87.93.158", "message": "咦,我们的用户名都改成了红色,记得以前是蓝色加粗加粗", "username": "浩浩君 [QQ Browser 9.5|Windows XP]", "date": "2016-12-21T15:46:52" }, { "postip": "223.149.35.48", "message": "为啥会是红色的。", "username": "GHLandy [Chrome 47.0|Windows 10]", "date": "2016-12-21T16:09:27" }, { "postip": "218.87.93.158", "message": "你也是红色的,可能是站长改样式了吧", "username": "浩浩君 [QQ Browser 9.5|Windows XP]", "date": "2016-12-21T16:23:37" }, { "postip": "210.13.56.34", "message": "vlc好用",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Firefox 50.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2-21T17:38:46" }, { "postip": "113.140.11.123", "message": "每一类中的推荐我都在至少用一个", "username": "qiansen [Vivaldi 1.4|GNU/Linux]", "date": "2016-12-21T18:00:47" }, { "postip": "123.120.59.100", "message": "登录用户显示红色,如果觉得不好,我改一个。", "username": "linux [Chrome 55.0|Mac 10.11]", "date": "2016-12-21T18:30:29" }, { "postip": "111.44.144.32", "message": "音乐播放器没有Audacious?<br />\r\n视频播放器没有MPV?", "username": "绿色圣光 [Firefox 50.0|Windows 7]", "date": "2016-12-21T20:14:52" }, { "postip": "111.44.144.32", "message": "有时间把我发评论需要填验证码的问题解决了吧。", "username": "绿色圣光 [Firefox 50.0|Windows 7]", "date": "2016-12-21T20:15:44" }, { "postip": "123.120.59.100", "message": "你是注册用户,应该不需要填写啊?", "username": "linux [Chrome 55.0|Mac 10.11]", "date": "2016-12-21T20:20:09" }, { "postip": "223.100.71.152", "message": "下载:downthemall(火狐扩展)<br />\r\n播放器:smplayer、vlc", "username": "delectate [Firefox 50.0|Windows 10]", "date": "2016-12-21T21:02:05" }, { "postip": "14.115.132.71", "message": "半桶水都没的程序,上了才差评", "username": "来自广东中山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21T22:13:17" }, { "postip": "111.44.144.32", "message": "https://linux.cn/thread-12906-1-1.html<br />\r\n我都已经习惯了。", "username": "绿色圣光 [Firefox 50.0|Windows 7]", "date": "2016-12-22T10:35:10" }, { "postip": "58.246.173.162", "message": "这个可以单独做个列表,挺好的。<br />\r\n<br />\r\n这个帖子<br />\r\nhttp://blog.jobbole.com/105073/", "username": "粱小无拆 [Sogou Explorer 2|Windows 7]", "date": "2016-12-22T11:24:25" }, { "postip": "221.221.148.240", "message": "Lollypop对中文支持很弱,不知道是不是我设置的问题,最终还是用VLC放音乐了",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Chrome 5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22T11:48:15" }, { "postip": "218.70.9.90", "message": "看看更换的浏览器@!~", "username": "sunriders [Windows 7]", "date": "2016-12-22T14:31:20" }, { "postip": "220.175.153.202", "message": "可以的,和QQ会员显示红名一样`(*∩_∩*)′ <br />\r\n<br />\r\n登录了的用户不要验证码呀,没登录的才要吧!", "username": "浩浩君 [QQ Browser 9.5|Windows XP]", "date": "2016-12-22T14:31:38" }, { "postip": "104.194.67.254", "message": "这楼层回复做的不错呀,不知道是怎么实现的,最多可以几层楼", "username": "yiqihaha [Chrome 55.0|GNU/Linux]", "date": "2016-12-22T14:39:57" }, { "postip": "123.120.59.100", "message": "理论上无限制,但是太多了肯定爆掉了。", "username": "linux [Chrome 55.0|Mac 10.11]", "date": "2016-12-22T14:50:34" }, { "postip": "39.77.152.10", "message": "挺漂亮的,值得学习", "username": "yiqihaha [Chrome 55.0|Windows 10]", "date": "2016-12-22T18:46:15" }, { "postip": "123.79.48.73", "message": "很不错的!", "username": "来自广西桂林的 Firefox 50.0|Fedora 用户", "date": "2016-12-26T20:14:49" }, { "postip": "8.8.8.8", "message": "我怎么没有验证码就能回复啊", "username": "lrvy [Firefox 51.0|Arch Linux]", "date": "2016-12-27T18:18:08" }, { "postip": "139.170.87.2", "message": "我是版主……囧", "username": "绿色圣光 [Firefox 50.0|Windows 7]", "date": "2016-12-29T14:53:04" }, { "postip": "61.132.52.2", "message": "333333", "username": "来自江苏南京的 Chrome 50.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2-29T15:02:18" }, { "postip": "123.120.59.100", "message": "厄。版主福利么,我看看。。汗", "username": "linux [Chrome 55.0|Mac 10.11]", "date": "2016-12-29T18:26:42" }, { "postip": "123.120.59.100", "message": "再试试?", "username": "linux [Chrome 55.0|Mac 10.11]", "date": "2016-12-29T18:46:23" }, { "postip": "139.170.90.97", "message": "好了。", "username": "绿色圣光 [Firefox 50.0|Windows 7]", "date": "2016-12-31T20:50:39" }, { "postip": "114.242.249.185", "message": "哈哈,原来果然是我的锅~", "username": "linux [Chrome 55.0|Mac 10.11]", "date": "2016-12-31T21:38:50" }, { "postip": "27.47.128.59", "message": "挺多有用的,但是感觉有部分用起来不是太方便,不过还是大赞!", "username": "ZER [Chrome 55.0|GNU/Linux]", "date": "2017-01-12T00:42:55" }, { "postip": "117.139.208.10", "message": "我来推荐一些:<br />\r\n在线音乐-- spotify 网易就不说了勉强能用&nbsp;&nbsp;pianobar(pandora命令行版本,需翻墙)<br />\r\n编辑器 桌面用户kde的kate和gnome的gedit都不错<br />\r\n视频播放&nbsp;&nbsp;mpv 和 gnome的默认视频应用简洁大方 个人比较喜欢这种风格<br />\r\n邮箱&nbsp;&nbsp;雷鸟之于kmail和evolution,感觉三个重量级的就雷鸟好点,kmail看着实在混乱 我个人更推荐geary,仍然是简洁风格 我就喜欢这种简单的 不过界面还是漂亮的<br />\r\n网络存储 除了mega和dropbox这两个好用(而求相应的文件管理器插件特多),还有国产坚果云(可以支持webdav哦,好评)和googledrive(gnome自带gvfs-google",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Firefox 50.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1-17T15:52:54" }, { "postip": "183.237.50.234", "message": "期待国产软件对linux的大范围支持,虽然不太可能。", "username": "逝水年华— [Chrome 57.0|GNU/Linux]", "date": "2017-03-15T21:11:27" }, { "postip": "183.33.67.101", "message": "音乐播放器audacious好用,RhythmBox我怎么感觉不那么友好。<br />\r\n文本编辑器SciTE感觉挺好用的。<br />\r\n用Kodi来做播放器有点麻烦,我装在RasPI用来做客厅多媒体平台感觉挺好的。播放器用MPV这样的挺好", "username": "来自广东中山的 Chrome 57.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3-16T19:35:37" }, { "postip": "183.17.58.152", "message": "同意,本地音乐播放器还是audacious好,最重要的是中文编码格式支持。", "username": "来自广东深圳的 Firefox 4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3-19T15:37:54" }, { "postip": "223.74.31.65", "message": "现在觉得还是linux版本的网易云音乐最好。。。", "username": "来自广东东莞的 Microsoft Edge 14.14393|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4-08T20:49:17" } ]
[]
Linux 的必备软件有哪些?这将会是一个非常主观的回答,主要取决于你出于什么目的才使用桌面版 Linux。不过有一些必备的 Linux 桌面应用是大部分 Linux 用户都可能会用到的,这里将会列出在不管在哪个发行版中你都应该安装的 Linux 桌面应用。
2016-12-21T08:41:00
2016-12-21T08:41:00
8,050
/article-8050-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1/084303w6t9bnbxyh5h9cxx.jpg) > > 摘要:Linux 的必备软件有哪些?这将会是一个非常主观的回答,主要取决于你出于什么目的才使用桌面版 Linux。不过有一些必备的 Linux 桌面应用是大部分 Linux 用户都可能会用到的,这里将会列出不管在哪个发行版中你都应该安装的 Linux 桌面应用。 > > > 在 Linux 中,所有的一切都有多种可选方案的。首先,你会选择一个发行版,对吧?你可能需要尝试过多个发行版才能选出自己喜欢的风味。你是否还试过很多个音乐播放器?它们还是有很多选择的吧? 但并不是所有的这些应用都一样——有些以简洁为目标,而另一些则可能会提供大量的特性。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一款正确的应用也是一件相当困惑和累人的任务。就让我们来使这个过程变得容易一些吧。 ### Linux 用户最好的自由软件 在这里,我把自己喜欢用的 Linux 必备软件以几个类型列出来。当然不能说这些是最好的,但在我尝试了大量的各类软件之后,最后才得到这个分类列表。所以,非常欢迎你在评论区畅言自己最喜欢的应用。 ### Web浏览器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1/084321e3q4v3544jqa2v5j.jpg) *Web 浏览器* #### [Google Chrome](https://www.google.com/chrome/browser) Google Chrome 是一个功能完备、性能强悍的 web 浏览器。它具备了非常彪悍的同步功能,同时还提供大量的功能扩展插件。如果那你习惯于 Google 的软件生态,那么 Chrome 绝对是你的不二选择。当然,假如你想要一个开源的解决方案,那么你可以试试 [Chromium](https://www.chromium.org/Home),Google Chrome 就是基于 Chromium 构建的。 #### [Firefox](https://www.mozilla.org/en-US/firefox) 如果你并非 Google Chrome 迷,那就试试 Firefox。它有着比较久的历史,也是一个稳定而健壮的 web 浏览器。 #### [Vivaldi](https://vivaldi.com/) 如果说你想尝试新鲜事物并做一些改变,那么,你可以试试 Vivaldi,它为 web 浏览器带来了全新的使用方式,由前 Opera 项目成员基于 Chromium 项目开发。它开源、轻量级,同时不失定制性。尽管它还很年轻,缺少一些特性,但真的让人感觉清爽,可以完成你绝大多数的工作。 推荐阅读:[Otter 浏览器给 Opera 粉丝带来希望](https://itsfoss.com/otter-browser-review/) ### 下载管理器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1/084338ubwhepp9pjzakkps.jpg) *下载管理器* #### [Uget](http://ugetdm.com/) Uget 是我见过最好的下载管理器了。其源码是开放的,同时提供给你在下载浏览器中所想到的一切功能。其中,高级设置选项可以用来更好的管理下载。它支持排队下载和断点下载、支持多连接来下载大体积文件、支持通过不同分类来下载到不同目录等等。 #### [Xdm](http://xdman.sourceforge.net/) Xdm (Xtreme Download Manager,极限下载管理器) 是一款用 Java 开发的功能强大且开源的工具。有着所有下载管理器的必备功能,包括:视频捕获器、智能调度和浏览器集成。 推荐阅读:[Linux 下 4 个最佳下载管理器](https://itsfoss.com/4-best-download-managers-for-linux/) ### BitTorrent 客户端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1/084352grx8xngyynx8ycxh.jpg) *BitTorrent 客户端* #### [Deluge](http://deluge-torrent.org/) Deluge 是一个开源的 BitTorrent 客户端,有着漂亮的用户界面。假如你习惯使用 Windows 下的 uTorrent,你就会知道两者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它有大量的配置选项和插件来帮你应付各种下载任务。 #### [Transmission](https://transmissionbt.com/) Transmission 是最轻量级的 Bittorrent 客户端——开源、有着最轻量级的用户界面。在多数的 Linux 发行版中都预装了 Transmission。 推荐阅读:[Ubuntu 下五个最好的 BT 客户端](/article-6095-1.html) ### 云存储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1/084409uhkxxxzispmfb3ii.jpg) *云存储* #### [Dropbox](https://www.dropbox.com/) Dropbox 是目前最流行云存储服务之一。你注册之后就有 2 GB 的免费空间。Dropbox 提供了一个健壮而简洁的 Linux 客户端。 #### [Mega](https://mega.nz/) Mega 提供了 50 GB 的免费空间,但其最好的一点却非免费空间之大,而是它为你的文件传输提供了点对点加密。它在 Linux 平台上也有一个可靠的客户端,名为 MEGAsync。 推荐阅读:[Linux 下最佳免费云服务](https://itsfoss.com/cloud-services-linux/) ### 即时消息软件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1/084429kfa6zntti8qliqpk.jpg) *即时消息软件* #### [Pidgin](https://www.pidgin.im/) Pidgin 是一个开源的即时消息客户端,支持多个聊天平台,包括 Facebook、Google Talk、Yahoo,甚至是 IRC。它还可以通过第三方插件来进行扩展,这样可以把很多功能集成到 Pidgin 中去。 #### [Skype](https://www.skype.com/) 我想,应该所有人都知道 Skype 吧,它是目前最流行的视频聊天平台。近期,它又为 Linux 平台[发布了一个全新的桌面客户端](/article-7574-1.html)。 推荐阅读:[Linux 上的最佳消息应用](https://itsfoss.com/best-messaging-apps-linux/) ### 办公套件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1/084446grb1p6vfxzwv3y2n.jpg) *办公套件* #### [LibreOffice](https://www.libreoffice.org/) LibreOffice 是 Linux 平台下开发活跃度最高的开源办公套件。它有六大核心模块:Writer (文字处理)、Calc (电子表格)、Impress (文稿演示)、Draw (图像绘制)、Math (数学公式)、Base (数据库),并且,这些模块都支持多种文件格式。当然,LibreOffice 也是支持第三方扩展的,多数的 Linux 发行版都用它作为默认的办公套件。 #### [WPS Office](https://www.wps.com/) 如果想要尝试 LibreOffice 之外的办公套件,WPS Office 当然是不容错过的,它支持 Writer (文字处理)、presentation (文稿演示)、spreadsheets (电子表格)。 推荐阅读:[微软 Office 办公套件的最佳开源替代品](https://itsfoss.com/best-free-open-source-alternatives-microsoft-office/) ### 音乐播放器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1/084507vwwq66729fz270by.jpg) *音乐播放器* #### [Lollypop](http://gnumdk.github.io/lollypop-web/) 这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音乐播放器。Lollypop 是开源的,有着非常漂亮的用户界面,提供了非常友好的歌曲管理、播放历史支持、在线电台和派对模式。尽管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音乐播放器,没有太多的高级特性,但还是值得一试的。 #### [RhythmBox](https://wiki.gnome.org/Apps/Rhythmbox) Rhythmbox 最初是为 Gnome 开发的音乐播放器,但现在已经可以很好的在其他的桌面环境中工作。它可以完成音乐播放器的所有基本任务,包括 CD 转录 & 刻录、播放历史等,而且还支持 iPod。 #### [CMUS](https://cmus.github.io/) 假如你是极简主义派,并深爱着终端界面,那么 cmus 很合适你。就个人而言,我很喜欢并一直在用这个软件。它是类 Unix 平台下一个相当小巧、响应速度快、有着功能强大的控制台音乐播放器,具备了音乐播放器所有基本特性。通过其它的扩展和脚本,你可以使它功能更加丰富。 推荐阅读:[在 Ubuntu 14.04 和 Linux Mint 17 安装 Tomahawk 播放器](https://itsfoss.com/install-tomahawk-ubuntu-1404-linux-mint-17/) ### 视频播放器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1/084524p2kr633xjkvxx7d2.jpg) *视频播放器* #### [VLC](http://www.videolan.org/) VLC 是一个开源的媒体播放器,具有简洁、速度快、轻量级而功能强大等特点。它做到了真正的开箱即用,几乎支持所有你想到的视频格式,而且可以播放在线流媒体。当然,它支持一些非常棒的插件来完成不同的任务,比方说在播放视频时下载对应的字幕。 #### [Kodi](https://kodi.tv/) Kodi 是一个功能完备的媒体播放器,开源并流行于其用户群体中。它可以处理本地或者网络存储中的视频、音乐、图片、播客甚至是游戏,你还有使用它来录制 TV。Kodi 可以通过附件和不同的皮肤来自定义。 推荐阅读:[Linux 上的 4 种格式转换器](https://itsfoss.com/format-factory-alternative-linux/) ### 图像编辑器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1/084544nsj0yzykkn48ms55.jpg) *图像编辑器* #### [GIMP](https://www.gimp.org/) GIMP 是 Linux 平台下 Photoshop 的替代方案。它是开源的,是一个全功能、专业的图像编辑软件,打包了非常多的工具用来处理各类图像。在此基础上,还有大量的定制选项以及第三方插件可以用于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 #### [Krita](https://krita.org/en/) Krita 主要是一个绘图工具,但也可以用来编辑图像。它同样也是开源的,也打包了很多精致且高级的工具。 推荐阅读:[Linux 上最佳图像应用](https://itsfoss.com/image-applications-ubuntu-linux/) ### 文本编辑器 每个 Linux 发行版都会自带一个文本编辑器。通常,它的功能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没有太多的功能,但还是有一些具有增强功能的编辑器。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1/084609r4r19o9f3tr33tx4.jpg) *文本编辑器* #### [Atom](https://atom.io/) Atom 是一个现代的可魔改的文本编辑器,由 GitHub 进行维护更新。它是完全开源的,为你的文本编辑任务提供了你所想到一切可能性。它做到了真正的开箱即用,你也可以进行自定义,让它变成你所需要的样子。同时,你可以从社区中获取有关它的大量扩展和主题。 #### [Sublime Text](http://www.sublimetext.com/) Sublime Text 是主流的文本编辑器之一。尽管它并不免费,但它允许你把软件作为评估使用,而且没有时间限制。Sublime Text 是一个功能丰富和复杂的软件。当然,它还有插件和主题支持。 推荐阅读:[Linux 上四个最佳的现代开源代码编辑器](/article-7468-1.html) ### <ruby> 启动器 <rp> ( </rp> <rt> Launcher </rt> <rp> ) </rp></ruby>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1/084632ev72k274ehhoavpv.jpg) *启动器 (Launcher)* #### [Albert](https://github.com/ManuelSchneid3r/albert) Albert 的灵感来至于 Alfred (Mac 中的一个高效应用,可以做到一切信手拈来),但仍在开发中。Albert 反应很快,可扩展、可定制。其目标就是“<ruby> 不用思考就使用一切可用资源 <rp> ( </rp> <rt> Access everything with virtually zero effort </rt> <rp> ) </rp></ruby>”。它可以很好的集成到你的 Linux 发行版中,并让你保持高效。 #### [Synapse](https://launchpad.net/synapse-project) Synapse 已有一些历史,是一个简洁的启动器,可以用来搜索和运行应用。它还可以加速各种各样的工作流,比如控制音乐、搜索文件、目录以及书签、运行命令等等。 --- 正如 Abhishek 所说,我们会一直为读者 (比如,你) 更新这个 Linux 必备软件列表。那么,你最喜欢的 Linux 必备软件是什么呢?随时和我们分享,并想我们这个列表提出更多的软件分类。 --- via: <https://itsfoss.com/essential-linux-applications> 作者:[Munif Tanjim](https://itsfoss.com/author/munif/) 译者:[GHLandy](https://github.com/GHLandy)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雾里看花之 Python Asyncio
Armin Ronacher
http://lucumr.pocoo.org/2016/10/30/i-dont-understand-asyncio/
从试用的经历来看,该模块比我预想的复杂许多,我现在可以非常肯定地说,我不知道该如何恰当地使用 asyncio。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1/182715ntzpokcnp0m00ytz.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1/182715ntzpokcnp0m00ytz.jpg
true
false
true
firstadream
false
[ "Python", "并发", "协程" ]
软件开发
{ "viewnum": 14860, "commentnum": 2, "favtimes": 3,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58.241.253.247", "message": "py的async是真的难用得要死", "username": "来自江苏宿迁的 QQ Browser 9.5|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2-23T06:01:41" }, { "postip": "223.72.82.160", "message": "哇,大神都这么说,估计是很难用",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Firefox 50.0|Ubuntu 用户", "date": "2016-12-25T14:20:18" } ]
[]
从试用的经历来看,该模块比我预想的复杂许多,我现在可以非常肯定地说,我不知道该如何恰当地使用 asyncio。
2016-12-21T18:27:00
2016-12-21T18:27:00
8,051
/article-8051-1.html
最近我开始发力钻研 Python 的新 [asyncio](https://docs.python.org/3/library/asyncio.html) 模块。原因是我需要做一些事情,使用事件 IO 会使这些事情工作得更好,炙手可热的 asynio 正好可以用来牛刀小试。从试用的经历来看,该模块比我预想的复杂许多,我现在可以非常肯定地说,我不知道该如何恰当地使用 asyncio。 从 Twisted 框架借鉴一些经验来理解 asynio 并非难事,但是,asyncio 包含众多的元素,我开始动摇,不知道如何将这些孤立的零碎拼图组合成一副完整的图画。我已没有足够的智力提出任何更好的建议,在这里,只想分享我的困惑,求大神指点。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1/182715ntzpokcnp0m00ytz.jpg) #### 原语 *asyncio* 通过<ruby> 协程 <rt> coroutines </rt></ruby> 的帮助来实现异步 IO。最初它是通过 `yield` 和 `yield from` 表达式实现的一个库,因为 Python 语言本身演进的缘故,现在它已经变成一个更复杂的怪兽。所以,为了在同一个频道讨论下去,你需要了解如下一些术语: * 事件循环 * 事件循环策略 * awaitable * 协程函数 * 老式协程函数 * 协程 * 协程封装 * <ruby> 生成器 <rp> ( </rp> <rt> generator </rt> <rp> ) </rp></ruby> * future * 并发的future * <ruby> 任务 <rp> ( </rp> <rt> task </rt> <rp> ) </rp></ruby> * 句柄 * <ruby> 执行器 <rp> ( </rp> <rt> executor </rt> <rp> ) </rp></ruby> * <ruby> 传输 <rp> ( </rp> <rt> transport </rt> <rp> ) </rp></ruby> * 协议 此外,Python 还新增了一些新的特殊方法: * `__aenter__` 和 `__aenter__`,用于异步块操作 * `__aiter__` 和 `__anext__`,用于异步迭代器(异步循环和异步推导)。为了更强大些,协议已经改变过一次了。 在 Python 3.5 它返回一个 awaitable(这是个协程);在 3.6它返回一个新的异步生成器。 * `__await__`,用于自定义的 awaitable 你还需要了解相当多的内容,文档涵盖了那些部分。尽管如此,我做了一些额外说明以便对其有更好的理解: ### 事件循环 asyncio 事件循环和你第一眼看上去的略有不同。表面看,每个线程都有一个事件循环,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我认为它们应该按照如下的方式工作: * 如果是主线程,当调用 `asyncio.get_event_loop()` 时创建一个事件循环。 * 如果是其它线程,当调用 `asyncio.get_event_loop()` 时返回运行时错误。 * 当前线程可以使用 `asyncio.set_event_loop()` 在任何时间节点绑定事件循环。该事件循环可由 `asyncio.new_evet_loop()` 函数创建。 * 事件循环可以在不绑定到当前线程的情况下使用。 * `asyncio.get_event_loop()` 返回绑定线程的事件循环,而非当前运行的事件循环。 这些行为的组合是超混淆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你需要知道这些函数被委托到全局设置的底层事件循环策略。 默认是将事件循环绑定到线程。 或者,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在理论上将事件循环绑定到一个 greenlet 或类似的。 然而,重要的是要知道库代码不控制策略,因此不能推断 asyncio 将适用于线程。 其次,asyncio 不需要通过策略将事件循环绑定到上下文。 事件循环可以单独工作。 但是这正是库代码的第一个问题,因为协同程序或类似的东西并不知道哪个事件循环负责调度它。 这意味着,如果从协程中调用 `asyncio.get_event_loop()`,你可能没有机会取得事件循环。 这也是所有 API 均采用可选的显式事件循环参数的原因。 举例来说,要弄清楚当前哪个协程正在运行,不能使用如下调用: ``` def get_task(): loop = asyncio.get_event_loop() try: return asyncio.Task.get_current(loop) except RuntimeError: return None ``` 相反,必须显式地传递事件循环。 这进一步要求你在库代码中显式地遍历事件循环,否则可能发生很奇怪的事情。 我不知道这种设计的思想是什么,但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例如 `get_event_loop()` 返回实际运行的事件循环),那么唯一有意义的其它方案是明确禁止显式事件循环传递,并要求它绑定到当前上下文(线程等)。 由于事件循环策略不提供当前上下文的标识符,因此库也不可能以任何方式“索引”到当前上下文。 也没有回调函数用来监视这样的上下文的拆除,这进一步限制了实际可以开展的操作。 ### awaitable 与<ruby> 协程 <rt> coroutine </rt></ruby> 以我的愚见,Python 最大的设计错误是过度重载迭代器。它们现在不仅用于迭代,而且用于各种类型的协程。 Python 中迭代器最大的设计错误之一是如果 `StopIteration` 没有被捕获形成的空泡。 这可能导致非常令人沮丧的问题,其中某处的异常可能导致其它地方的生成器或协同程序中止。 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基于 Python 的模板引擎如 Jinja 经常面临这种问题。 该模板引擎在内部渲染为生成器,并且当由于某种原因的模板引起 `StopIteration` 时,渲染就停止在那里。 Python 慢慢认识到了过度重载的教训。 首先在 3.x 版本加入 asyncio 模块,并没有语言级支持。 所以自始至终它不过仅仅是装饰器和生成器而已。 为了实现 `yield from` 以及其它东西,`StopIteration` 再次重载。 这导致了令人困惑的行为,像这样: ``` >>> def foo(n): ... if n in (0, 1): ... return [1] ... for item in range(n): ... yield item * 2 ... >>> list(foo(0)) [] >>> list(foo(1)) [] >>> list(foo(2)) [0, 2] ``` 没有错误,没有警告。只是不是你所期望的行为。 这是因为从一个作为生成器的函数中 `return` 的值实际上引发了一个带有单个参数的 `StopIteration`,它不是由迭代器协议捕获的,而只是在协程代码中处理。 在 3.5 和 3.6 有很多改变,因为现在除了生成器我们还有协程对象。除了通过封装生成器来生成协程,没有其它可以直接生成协程的单独对象。它是通过用给函数加 `async` 前缀来实现。 例如 `async def x()` 会产生这样的协程。 现在在 3.6,将有单独的异步生成器,它通过触发 `AsyncStopIteration` 保持其独立性。 此外,对于Python 3.5 和更高版本,导入新的 future 对象(`generator_stop`),如果代码在迭代步骤中触发 `StopIteration`,它将引发 `RuntimeError`。 为什么我提到这一切? 因为老的实现方式并未真的消失。 生成器仍然具有 `send` 和 `throw` 方法以及协程仍然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生成器。你需要知道这些东西,它们将在未来伴随你相当长的时间。 为了统一很多这样的重复,现在我们在 Python 中有更多的概念了: * awaitable:具有`__await__`方法的对象。 由本地协同程序和旧式协同程序以及一些其它程序实现。 * <ruby> 协程函数 <rp> ( </rp> <rt> coroutinefunction </rt> <rp> ) </rp></ruby>:返回原生协程的函数。 不要与返回协程的函数混淆。 * <ruby> 协程 <rp> ( </rp> <rt> coroutine </rt> <rp> ) </rp></ruby>: 原生的协程程序。 注意,目前为止,当前文档不认为老式 asyncio 协程是协程程序。 至少 `inspect.iscoroutine` 不认为它是协程。 尽管它被 `future/awaitable` 分支接纳。 特别令人困惑的是 `asyncio.iscoroutinefunction` 和`inspect.iscoroutinefunction` 正在做不同的事情,这与 `inspect.iscoroutine` 和 `inspect.iscoroutinefunction` 情况相同。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 `inspect` 在类型检查中不知道有关 asycnio 旧式协程函数的任何信息,但是当您检查 awaitable 状态时它显然知道它们,即使它与 `**await**` 不一致。 ### <ruby> 协程封装器 <rt> coroutine wrapper </rt></ruby> 每当你运行 `async def` ,Python 就会调用一个线程局部的协程封装器。它由 `sys.set_coroutine_wrapper` 设置,并且它是可以包装这些东西的一个函数。 看起来有点像如下代码: ``` >>> import sys >>> sys.set_coroutine_wrapper(lambda x: 42) >>> async def foo(): ... pass ... >>> foo() __main__:1: RuntimeWarning: coroutine 'foo' was never awaited 42 ``` 在这种情况下,我从来没有实际调用原始的函数,只是给你一个提示,说明这个函数可以做什么。 目前我只能说它总是线程局部有效,所以,如果替换事件循环策略,你需要搞清楚如何让协程封装器在相同的上下文同步更新。创建的新线程不会从父线程继承那些标识。 这不要与 asyncio 协程封装代码混淆。 ### awaitable 和 future 有些东西是 awaitable 的。 据我所见,以下概念被认为是 awaitable: * 原生的协程 * 配置了假的 `CO_ITERABLE_COROUTINE` 标识的生成器(文中有涉及) * 具有 `__await__` 方法的对象 除了生成器由于历史遗留的原因不使用之外,其它的对象都使用 `__await__` 方法。 `CO_ITERABLE_COROUTINE` 标志来自哪里?它来自一个协程封装器(现在与 `sys.set_coroutine_wrapper` 有些混淆),即 `@asyncio.coroutine`。 通过一些间接方法,它使用 `types.coroutine`(现在与 `types.CoroutineType` 或 `asyncio.coroutine` 有些混淆)封装生成器,并通过另外一个标志 `CO_ITERABLE_COROUTINE` 重新创建内部代码对象。 所以既然我们知道这些东西是什么,那么什么是 future? 首先,我们需要澄清一件事情:在 Python 3 中,实际上有两种(完全不兼容)的 future 类型:`asyncio.futures.Future` 和 `concurrent.futures.Future`。 其中一个出现在另一个之前,但它们都仍然在 asyncio 中使用。 例如,`asyncio.run_coroutine_threadsafe()` 将调度一个协程到在另一个线程中运行的事件循环,但它返回一个 `concurrent.futures.Future` 对象,而不是 `asyncio.futures.Future` 对象。 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只有 `concurrent.futures.Future` 对象是线程安全的。 所以现在我们知道有两个不兼容的 future,我们应该澄清哪个 future 在 asyncio 中。 老实说,我不完全确定差异在哪里,但我打算暂时称之为“最终”。它是一个最终将持有一个值的对象,当还在计算时你可以对最终结果做一些处理。 future 对象的一些变种称为 deferred,还有一些叫做 promise。 我实在难以理解它们真正的区别。 你能用一个 future 对象做什么? 你可以关联一个准备就绪时将被调用的回调函数,或者你可以关联一个 future 失败时将被触发的回调函数。 此外,你可以 `await` 它(它实现`__await__`,因此可等待),此外,future 也可以取消。 那么你怎样才能得到这样的 future 对象? 通过在 awaitable 对象上调用 `asyncio.ensure_future`。它会把一个旧版的生成器转变为 future 对象。 然而,如果你阅读文档,你会读到 `asyncio.ensure_future` 实际上返回一个`task`(任务)。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任务? ### 任务 <ruby> 任务 <rp> ( </rp> <rt> task </rt> <rp> ) </rp></ruby>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封装了协程的 futur 对象。它的工作方式和 future 类似,但它也有一些额外的方法来提取所包含的协程的当前堆栈。 我们已经见过了在前面提到过的任务,因为它是通过 `Task.get_current` 确定事件循环当前正在做什么的主要方式。 在如何取消工作方面,任务和 future 也有区别,但这超出了本文的范围。“取消”是它们自己最大的问题。 如果你处于一个协程中,并且知道自己正在运行,你可以通过前面提到的 `Task.get_current` 获取自己的任务,但这需要你知道自己被派遣在哪个事件循环,该事件循环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已绑定的那个线程。 协程不可能知道它与哪个循环一起使用。`task` 也没有提供该信息的公共 API。 然而,如果你确实可以获得一个任务,你可以访问 `task._loop`,通过它反指到事件循环。 ### 句柄 除了上面提到的所有一切还有句柄。 句柄是等待执行的不透明对象,不可等待,但可以被取消。 特别是如果你使用 `call_soon` 或者 `call_soon_threadsafe`(还有其它一些)调度执行一个调用,你可以获得句柄,然后使用它尽力尝试取消执行,但不能等待实际调用生效。 ### <ruby> 执行器 <rt> Executor </rt></ruby> 因为你可以有多个事件循环,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线程理所当然地应用多个事件循环,最常见的情形还是一个线程一个事件循环。 那么你如何通知另一个事件循环做一些工作? 你不能到另一个线程的事件循环中执行回调函数并获取结果。 这种情况下,你需要使用执行器。 <ruby> 执行器 <rt> Executor </rt></ruby>来自 `concurrent.futures`,它允许你将工作安排到本身未发生事件的线程中。 例如,如果在事件循环中使用 `run_in_executor` 来调度将在另一个线程中调用的函数。 其返回结果是 asyncio 协程,而不是像 `run_coroutine_threadsafe` 这样的并发协程。 我还没有足够的心智来弄清楚为什么设计这样的 API,应该如何使用,以及什么时候使用。 文档中建议执行器可以用于构建多进程。 ### 传输和协议 我总是认为传输与协议也凌乱不堪,实际这部分内容基本上是对 Twisted 的逐字拷贝。详情毋庸赘述,请直接阅读相关文档。 ### 如何使用 asyncio 现在我们已经大致了解 asyncio,我发现了一些模式,人们似乎在写 asyncio 代码时使用: * 将事件循环传递给所有协程。 这似乎是社区中一部分人的做法。 把事件循环信息提供给协程为协程获取自己运行的任务提供了可能性。 * 或者你要求事件循环绑定到线程,这也能达到同样的目的。 理想情况下两者都支持。 可悲的是,社区已经分化。 * 如果想使用上下文数据(如线程本地数据),你可谓是运气不佳。 最流行的变通方法显然是 atlassian 的 `aiolocals`,它基本上需要你手动传递上下文信息到协程,因为解释器不为此提供支持。 这意味着如果你用一个工具类库生成协程,你将失去上下文。 * 忽略 Python 中的旧式协程。 只使用 3.5 版本中 `async def` 关键字和协程。 你总可能要用到它们,因为在老版本中,没有异步上下文管理器,这是非常必要的资源管理。 * 学习重新启动事件循环进行善后清理。 这部分功能和我预想的不同,我花了比较长的时间来厘清它的实现。清理操作的最好方式是不断重启事件循环直到没有等待事件。 遗憾的是没有什么通用的模式来处理清理操作,你只能用一些丑陋的临时方案糊口度日。 例如 aiohttp 的 web 支持也做这个模式,所以如果你想要结合两个清理逻辑,你可能需要重新实现它提供的工具助手,因为该助手功能实现后,它彻底破坏了事件循环的设计。 当然,它不是我见过的第一个干这种坏事的库 :(。 * 使用子进程是不明显的。 你需要一个事件循环在主线程中运行,我想它是在监听信号事件,然后分派到其它事件循环。 这需要通过 `asyncio.get_child_watcher().attach_loop(...)` 通知循环。 * 编写同时支持异步和同步的代码在某种程度上注定要失败。 尝试在同一个对象上支持 `with` 和 `async with` 是危险的事情。 * 如果你想给一个协程起个更好的名字,弄清楚为什么它没有被等待,设置 `__name__`没有帮助。 你需要设置 `__qualname__` 而不是打印出错误消息来。 * 有时内部类型交换会使你麻痹。 特别是 `asyncio.wait()` 函数将确保所有的事情都是 future,这意味着如果你传递协程,你将很难发现你的协程是否已经完成或者正在等待,因为输入对象不再匹配输出对象。 在这种情况下,唯一真正理智的做法是确保前期一切都是 future。 ### 上下文数据 除了疯狂的复杂性和对如何更好地编写 API 缺乏理解,我最大的问题是完全缺乏对上下文本地数据的考虑。这是 Node 社区现在学习的东西。`continuation-local-storage` 存在,但该实现被接受的太晚。持续本地存储和类似的概念常用于在并发环境中实施安全策略,并且该信息的损坏可能导致严重的安全问题。 事实上,Python 甚至没有任何存储,这令人失望至极。我正在研究这个内容,因为我正在调查如何最好地支持 [Sentry's breadcrumbs](https://docs.sentry.io/learn/breadcrumbs/) 的 asyncio,然而我并没有看到一个合理的方式做到这一点。在 asyncio 中没有上下文的概念,没有办法从通用代码中找出您正在使用的事件循环,并且如果没有 monkeypatching(运行环境下的补丁),也无法获取这些信息。 Node 当前正在经历如何[找到这个问题的长期解决方案](https://github.com/nodejs/node-eps/pull/18)的过程。这个问题不容忽视,因为它在所有生态系统中反复出现过,如 JavaScript、Python 和 .NET 环境。该问题[被命名为异步上下文传播](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tlQ0R6wQFGqCS5KeIw0ddoLbaSYx6aU7vyXOkv-wvlM/edit),其解决方案有许多名称。在 Go 中,需要使用上下文包,并明确地传递给所有 goroutine(不是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但至少有一个)。.NET 具有本地调用上下文形式的最佳解决方案。它可以是线程上下文,Web 请求上下文或类似的东西,除非被抑制,否则它会自动传播。微软的解决方案是我们的黄金标准。我现在相信,微软在 15 年前已经解决了该问题。 我不知道该生态系统是否还够年轻,还可以添加逻辑调用上下文,可能现在仍然为时未晚。 ### 个人感想 复杂的东西变得越来越复杂。 我没有随意使用 asyncio 的心智。它需要不断地更新所有 Python 语言的变化的知识,这很大程度上使语言本身变得复杂。 令人鼓舞的是,围绕着它的生态系统正在不断发展,只是不知道还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带给开发者愉快和稳定的开发体验。 3.5 版本引入的东西(新的协程对象)非常棒。 特别是这些变化包括引入了一个合理的基础,这些都是我在早期的版本中一直期盼的。在我心中, 通过重载生成器实现协程是一个错误。 关于什么是 asyncio,我难以置喙。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内部令人眼花缭乱。 我很难理解它工作的所有细节。你什么时候可以传递一个生成器,什么时候它必须是一个真正的协程,future 是什么,任务是什么,事件循环如何工作,这甚至还没有触碰到真正的 IO 部分。 最糟糕的是,asyncio 甚至不是特别快。 David Beazley 演示的它设计的 asyncio 的替代品是原生版本速度的两倍。 asyncio 巨复杂,很难理解,也无法兑现自己在主要特性上的承诺,对于它,我只想说我想静静。我知道,至少我对 asyncio 理解的不够透彻,没有足够的信心对人们如何用它构建代码给出建议。 --- 作者: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1/183315sgh44tgb4uuru844.png) Armin Ronacher 软件开发者和开源骨灰, Flask 框架的创造者。 --- via: <http://lucumr.pocoo.org/2016/10/30/i-dont-understand-asyncio/> 作者:[Armin Ronacher](http://lucumr.pocoo.org/about/) 译者:[firstadream](https://github.com/firstadream)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用带有 Amazon Cognito Identity SDK 的 webpack 打包 JavaScript
Marc Teichtahl
https://mobile.awsblog.com/post/Tx1A84CLMDJ744T/Using-webpack-with-the-Amazon-Cognito-Identity-SDK-for-JavaScript
通过本文,你将看到如何把 AWS SDK, Amazon Cognito Identity SDK 嵌入到 JavaScript 中,以及如何使用流行的 webpack 模块打包器。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1/233550femissn1gfi1imiz.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1/233550femissn1gfi1imiz.jpg
true
false
true
ucasFL
false
[ "webpack", "AWS" ]
软件开发
{ "viewnum": 5120, "commentnum": 0,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通过本文,你将看到如何把 AWS SDK, Amazon Cognito Identity SDK 嵌入到 JavaScript 中,以及如何使用流行的 webpack 模块打包器。
2016-12-22T08:32:00
2016-12-22T08:32:00
8,052
/article-8052-1.html
这篇文章针对开发和部署基于 JavaScript 的应用(服务器端的 Node.js 或者客户端)的各种经验水平的开发者,通过本文,你将看到如何把 AWS SDK, Amazon Cognito Identity SDK 嵌入到 JavaScript 中,以及如何使用流行的 [webpack](https://webpack.github.io/) 模块打包器。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1/233550femissn1gfi1imiz.jpg) 2016 年 7 月, AWS [推出了 Amazon Cognito <ruby> 用户库 <rp> ( </rp> <rt> user pool </rt> <rp> ) </rp></ruby>](https://blogs.aws.amazon.com/security/post/Tx13NVD4AWG9QK9/Amazon-Cognito-Your-User-Pools-is-Now-Generally-Available),这个新特性极大的方便了开发者在移动和 Web 应用程序上添加注册和登录功能。为了让开发者更容易在自己的应用程序中实现用户库功能,我们也发布了[用于 JavaScript 的 Amazon Cognito Identity SDK](https://github.com/aws/amazon-cognito-identity-js)。 Amazon Cognito 用户库可以让你在移动和 Web 应用程序上添加用户注册和登录功能更加容易。全托管用户库可以扩展到数以百万计的用户,你可以在每个 AWS 账户下有多重目录。创建一个用户库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并且你可以决定当一个新用户在你的应用程序或服务上注册时哪些属性(包括地址、邮箱、电话号码以及自定义属性)是强制的,哪些是可选择的。你的应用程序也可以指定所需的密码强度,指定用户需要进行多因素认证(MFA),以及通过电话号码或者邮件地址来验证新用户,从而进一步加强应用程序的安全性。 如果你是首次接触用于 JavaScript 的 Amazon Cognito Identity SDK,那么请先阅读[这篇 AWS 文章](http://mobile.awsblog.com/post/Tx2O14ZY8A5LFHT/Accessing-Your-User-Pools-using-the-Amazon-Cognito-Identity-SDK-for-JavaScript)作为开始。 ### 为什么在 JavaScript 上使用 Asset 及模块捆绑的 Amazon Cogtito Identity SDK 今天,针对移动和桌面的现代 Web 应用程序都能为用户提供安全、快捷、灵敏以及类本地应用的体验。毫无疑问,现代的浏览器功能足够强大,能够肩负起大量可能的功能实现。许多流行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 JavaScript 应用程序通过某种形式的 asset 封装和/或模块捆绑进行部署。这使得许多开发人员能够很好的维护自己的 JavaScript 应用程序,并且可以通过使用 script 标签创建一个或多个可以加载到客户端浏览器上的文件。 关于如何实现打包有许多争鸣,包括 [Grunt](http://gruntjs.com/) 和 [Gulp](http://gulpjs.com/) 这样的 task runner,以及 [Browserity](http://browserify.org/) 这样的打包器。然而,一个普遍的共识是, asset 打包不仅可以改善加载时间 - 它可以在确保可测试性和健壮性的前提下使你的应用程序模块化。 ### 使用带有 Amazon Cognito Identity SDK 的 webpack 打包 JavaScript 我们接到了许多请求,要求我们提供如何在 webpack 环境下整合用于 JavaScript 的 Amazon Cognito Identity SDK 的更多细节。我们特地要求确保 webpack 正确管理一下第三方的依赖包: * [用于 BigInteger 计算的 JavaScript BN 库](http://www-cs-students.stanford.edu/%7Etjw/jsbn/jsbn.js)(jsbn) * [jsbn 扩展](http://www-cs-students.stanford.edu/%7Etjw/jsbn/jsbn2.js)及包含大多数公共 BigInteger 方法的其它 jsbn 方法(jsbn2) * [Stanford JavaScript Crypto 库](https://github.com/bitwiseshiftleft/sjcl)(jscl) 通过这些例子,可以看到,下面这些 bower 库都被 bower.json 使用 ``` "aws-cognito-sdk": "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aws/amazon-cognito-identity-js/master/dist/aws-cognito-sdk.js", "amazon-cognito-identity": "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aws/amazon-cognito-identity-js/master/dist/amazon-cognito-identity.min.js", "sjcl": "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bitwiseshiftleft/sjcl/master/sjcl.js", "jsbn": "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andyperlitch/jsbn/master/index.js", ``` 出于我们前面给出的关于 asset 打包对于开发过程的重要性的原因,除非你的应用程序非常小,否则使用像 webpack 这样的 asset 打包工具几乎总是必须的。当然,还有一个方法是可以通过使用标签简单的处理所有依赖关系。然而,这会污染全局命名空间,而且不能够提供最优的资源管理和加载方式。许多开发者首次使用的是具有标准 babel 加载器的标准 webpack.config.js 文件,像下面展示的这样。 ``` { /** test for file ending in js or jsx * exclude node_module and bower_components - we dont want to babel these * use the babel loader * apply the react and es2015 (es6) transformations **/ test: /\.jsx?$/, exclude: /(node_modules|bower_components)/, loader: 'babel', query: { presets: ['react', 'es2015'] } } ``` 需要重点记住的是,这个配置没有考虑一些第三方依赖关系,这些被用于 JavaScript 的 Amazon Cognito Identity SDK 所使用的第三方依赖目前没有使用 [JavaScript 通用模块定义(UMD)](https://github.com/umdjs/umd)。 UMD 模式试图提供与 [RequireJS](http://requirejs.org/) 和 [CommonJS](http://www.commonjs.org/) 这些当前最流行的脚本加载器的异步模块定义 [AMD] 的基本兼容。 这是 webpack 所依赖的模式,为了让 webpack 能够工作,我们必须进行一些改变。不做这些改变,你可能会遇到下面这些错误。 ``` amazon-cognito-identity.min.js:19 Uncaught ReferenceError: BigInteger is not defined ``` 这样一个错误可能会在调用 AWSCognito.CognitoIdentityServiceProvider.CognitoUser property authenticateUser 的时候出现。在这个错误例子中,我们可以利用 webpack 的 import 和 export 加载器的能力来解决这个错误。 ### 使用 webpack 加载器 根据 [webpack 文档],“加载器允许你通过 require() 或 load 来预处理文件。加载器是一种类似其它构建工具中 “tasks” 的工具,它可以提供一个处理前端构建步骤的强大方法。加载器可以把一个文件从一种语言转化成另一种语言,比如把 CoffeeScript 转化成 JavaScript ,或者把图像转换为 data URL。“ 为了解决 UMD 的兼容性缺乏的问题,你必须依赖两个具体的加载器, import 和 export 加载器。 #### 使用 export 加载器 在使用用于 JavaScript 的 Amazon Cognito Identity SDK 的情况下,我们需要确保把 theAWSCognito 变量导出到 require /import 它们的模块的变量范围内(针对 ES6)。 ``` { test: /aws-cognito-sdk\/index\.js/, loader: 'exports?AWSCognito' } ``` 在由 webpack 创建的捆绑中,使用 export 加载器会有导出模块方法的效果。因此, 在 require 和 import 后,AWSCognito 和 AWS 是可访问的(针对 ES6)。 ``` var AWSCognito = require('aws-cognito-sdk') /*** EXPORTS from export-loader ***/ module.exports = AWSCongito ``` [这儿](https://github.com/webpack/exports-loader)可以找到更多关于 export 加载器的信息。 #### 使用 import 加载器 import 加载器主要用于把变量注入(import)到另一个模块的变量范围内。当第三方模块需要依赖全局变量的时候, import 加载器非常有用,比如针对 JavaScript 的 Amazon Cognito Identity SDK 需要依赖 BigInteger 或者 sjcl 的时候。 如果你不使用 webpack 加载器,下面这些内容会在一个捆绑中生成。 ``` __webpack_require__(431); // refers to jsbin __webpack_require__(432); // refers to sjcl ``` 因为 jsbin 和 sjcl 都不能 export 任何东西,因此任何依赖于这些模块的调用都会导致一个错误。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使用下面的 webpack 加载器配置: ``` { test: /amazon-cognito-identity\/index\.js/, loader: 'imports?jsbn,BigInteger=>jsbn.BigInteger,sjcl' }, { test: /sjcl\/index\.js/, loader: 'imports?sjcl' } ``` 这个配置把下面的这些内容嵌入到了由 webpack 创建的捆绑中(此时是 bundle.js)。 ``` /*** IMPORTS FROM imports-loader ***/ var jsbn = __webpack_require__(431); var BigInteger = jsbn.BigInteger; var sjcl = __webpack_require__(432); ``` 结果,jsbn、BigInteger 和 sjcl 都被从它们各自的模块中导入到了用于 JavaScript 的 Amazon Cognito Identity SDK 中。 有关 import 加载器的更多信息可以在[这儿](https://github.com/webpack/imports-loader)找到。 ### 下一步 我们鼓励你下载[用于 JavaScript 的 Amazon Cognito Identity SDK](https://github.com/aws/amazon-cognito-identity-js) 并开始构建你的应用,并在这篇文章的指导下通过 webpack 能够迅速掌握。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问题,请在下面自由评论,也可以发邮件到 [teichtah@amazon.com](mailto:teichtah@amazon.com) 或者在[这儿](https://github.com/aws/amazon-cognito-identity-js/issues)提出问题。 ### 引用 这篇文章引用了下面这些第三方资源: * webpack - <https://webpack.github.io/> * webpack 文件 - <http://webpack.github.io/docs/what-is-webpack.html> * webpack export 加载器 - <https://github.com/webpack/exports-loader> * webpack import 加载器 - <https://github.com/webpack/imports-loader> * 用于 BigInteger 计算的 JavaScript BN 库- [http://www-cs-students.stanford.edu/~tjw/jsbn/jsbn.js](http://www-cs-students.stanford.edu/%7Etjw/jsbn/jsbn.js) * jsbns - [http://www-cs-students.stanford.edu/~tjw/jsbn/jsbn2.js](http://www-cs-students.stanford.edu/%7Etjw/jsbn/jsbn2.js) * Stanford JavaScript Crypto 库 - <https://github.com/bitwiseshiftleft/sjcl> * RequireJS - <http://requirejs.org/> * CommonJS - <http://www.commonjs.org/> --- via: <https://mobile.awsblog.com/post/Tx1A84CLMDJ744T/Using-webpack-with-the-Amazon-Cognito-Identity-SDK-for-JavaScript> 作者:[Marc Teichtahl](https://mobile.awsblog.com/blog/author/Marc+Teichtahl) 译者:[ucasFL](https://github.com/ucasFL)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怎样在 Android 上手动备份你的短信/彩信?
Liron
https://iwf1.com/how-to-manually-backup-your-sms-mms-messages-on-android/
要手动备份你的短信/彩信,你需要在你的电脑上安装一个叫做 adb 的安卓工具。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2/102743n9ftfojjj3itc92m.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2/102743n9ftfojjj3itc92m.jpg
true
false
true
willcoderwang
false
[ "Android", "adb", "备份" ]
桌面应用
{ "viewnum": 7169, "commentnum": 2, "favtimes": 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5.197.181.25", "message": "这个db文件不知道有没有加密过的", "username": "fxbszj [Firefox 50.0|Windows 7]", "date": "2016-12-22T11:39:12" }, { "postip": "219.222.214.35", "message": "这方法太原始了,只适用于无法使用备份软件的情况",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 Firefox 50.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22T13:02:31" } ]
[]
要手动备份你的短信/彩信,你需要在你的电脑上安装一个叫做 adb 的安卓工具。
2016-12-22T10:29:17
2016-12-22T10:29:17
8,053
/article-8053-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2/102743n9ftfojjj3itc92m.jpg) 如果你要换一部手机或升级你的系统,备份你的数据就变得至关重要。我们存储重要数据的位置之一就是我们的短信/彩信,不管是感情价值还是实用价值,备份它们是很有用的。 然而,不像照片、视频或音频文件可以相对容易地传输和备份,备份短信/彩信比较复杂,通常需要使用第三方 app 或服务。 ### 为什么要手动备份 尽管现在有很多不同的 app 能够帮你备份短信/彩信,你可能因为以下原因,考虑自己动手备份它们: 1. app **可能不能**在所有的设备和安卓版本上都工作。 2. app 可能把你的备份数据上传到云端, 有**破坏你的内容安全**的风险。 3. 通过手动备份,你可以完全掌握你的数据通过哪里,走向哪里,备份过程中减少被间谍软件窥视的危险。 4. 手动备份相比其他方法**更省时,更省力,更直接**。 ### 怎么手动备份短信/彩信? 要手动备份你的短信/彩信,你需要在你的电脑上安装一个叫做 [adb](http://developer.android.com/tools/help/adb.html) 的安卓工具。 现在,需要重点知道的是,安卓把短信/彩信通常存储在一个叫做 `mmssms.db` 的数据库里。 因为在不同设备上这个数据库的位置可能不相同,而且,其他短信 app 会创建它们自己的数据库,比如 GO SMS 会创建 `gommssms.db` 数据库, 所以你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搜索这些数据库。 打开命令行工具(我使用了 Linux Terminal, 你也可以使用 Windows CMD 或 PowerShell )并运行以下命令: 注意: 以下是完成该任务的一系列命令,再后面是每个命令用途的解释。 ``` adb root adb shell find / -name "*mmssms*" exit adb pull /PATH/TO/mmssms.db /PATH/TO/DESTINATION/FOLDER ``` #### 解释 一开始我们使用 `adb root` 命令来以 root 模式启动 adb - 这样我们就有了读取系统保护文件的权限。 `adb shell` 用来进入设备的 shell。 然后, `find` 命令用来搜索数据库。(在我的例子中,我发现数据库在 `/data/data/com.android.providers.telephony/databases/mmssms.db`) 建议:如果你的终端输出了太多无关的结果,可以试试使用 `find` 的参数来精简结果。(具体参数可以搜索引擎查下)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2/102817u9jt9au1beea9eee.jpg) *安卓短信/彩信数据库* 然后我们使用 `exit` 命令回退到我们的本地系统目录。 最后,使用 `adb pull` 把数据库文件复制到我们电脑的一个文件夹里。 现在,当你想要还原短信/彩信时,不管是还原到新的设备还是新的系统版本, 只要再次搜索新系统中短信/彩信的具体位置,并用我们备份的数据库替换它即可。 使用 `adb push` 来替换它,例如: ``` adb push ~/Downloads/mmssms.db /data/data/com.android.providers.telephony/databases/mmssms.db ``` --- via: <https://iwf1.com/how-to-manually-backup-your-sms-mms-messages-on-android/> 作者:[Liron](https://iwf1.com/tag/android) 译者:[willcoderwang](http://wangzk.win)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详解使用 fastboot 为 Android 刷入原厂镜像
Dallas Thomas
http://android.wonderhowto.com/how-to/complete-guide-flashing-factory-images-using-fastboot-0175277/
当你需要升级被 root 过的设备,修理坏掉的手机,恢复到原生系统,或者是比别人更早的享受 Android 更新时,用 fastboot 命令来刷入原厂镜像可是最好的办法。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2/105021kvvpxg7igp78g07v.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2/105021kvvpxg7igp78g07v.jpg
true
false
true
name1e5s
false
[ "Android", "镜像" ]
桌面应用
{ "viewnum": 20657, "commentnum": 3, "favtimes": 6,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24.42.70.230", "message": "简直开玩笑呢,有原厂镜像的手机根本就没几个",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Chrome 54.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2-23T11:00:18" }, { "postip": "117.182.147.30", "message": "能这么刷吗,驱动怎么弄呢?", "username": "来自117.182.147.30的 Chrome 53.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23T12:16:25" }, { "postip": "59.54.14.165", "message": "这样做真的可以吗|||_|||表示怀疑!", "username": "浩浩君 [QQ Browser 9.5|Windows XP]", "date": "2016-12-23T13:10:10" } ]
[]
当你需要升级被 root 过的设备,修理坏掉的手机,恢复到原生系统,或者是比别人更早的享受 Android 更新时,用 fastboot 命令来刷入原厂镜像可是最好的办法。
2016-12-23T09:46:00
2016-12-23T09:46:00
8,054
/article-8054-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2/105021kvvpxg7igp78g07v.jpg) 如果你的手机有一个解锁的 [bootloader](http://android.wonderhowto.com/news/big-android-dictionary-glossary-terms-you-should-know-0165594/) 的话,你可以用 [fastboot](http://android.wonderhowto.com/news/big-android-dictionary-glossary-terms-you-should-know-0165594/) 命令来刷入原厂镜像。听起来这好像是外行弄不懂的东西,但是当你需要升级被 [root](http://android.wonderhowto.com/how-to/android-basics-what-is-root-0167400/) 过的设备,修理坏掉的手机,恢复到原生系统,或者是比别人更早的享受 Android 更新时,它可是最好的办法。 和 [ADB](http://android.wonderhowto.com/how-to/know-your-android-tools-what-is-adb-do-you-use-it-0155456/) 类似,fastboot 是一个强大的 Android 命令行工具。这听起来可能会很恐怖 —— 别担心,一旦你了解了它,你就会知道 Android 的内部工作原理,以及如何解决最常见的问题。 ### 关于三星设备的注释 下面的指南对于 Nexus、Pixel、HTC 以及 Motorola 的大多数设备,以及其他众多厂商的手机和平板电脑都适用。但是,三星的设备有自己的刷机软件,所以你的 Galaxy 设备并不支持 Fastboot。对于三星的设备,最好使用 [Odin](http://tag.wonderhowto.com/odin/) 来进行刷机工作,我们在下文的链接中提供了相关指南。 ### 第一步 在你的电脑上安装 ADB 和 Fastboot 首先,你需要在你的电脑上安装 ADB 和 Fastboot,只有有了它们你才能使用 Fastboot 命令刷入镜像。网上有不少“一键安装版”或者“绿色版”的 ADB 和 Fastboot,但是我不建议安装这样的版本,它们没有官方版本更新那么快,所以可能不会完全兼容新版设备。 你最好从 Google 上安装 Android SDK Tools。这才是“真正的” ADB 和 Fastboot。安装 SDK Tools 可能需要一点时间,不过这等待是值得的。在下面的 *方法 1* 中,我会说明在 Windows, Mac,以及 Linux 中安装这个软件的方法,所以可以跳转到那里开始。 ### 第二步 <ruby> OEM 解锁 <rt> OEM Unlocking </rt></ruby> 为了能够使用 Fastboot 刷入镜像,你需要解锁你设备的 [bootloader](http://android.wonderhowto.com/news/big-android-dictionary-glossary-terms-you-should-know-0165594/)。如果你已经解锁,你可以跳过这步到第三步。 如果你的设备的 Android 版本在 6.0 及以上的话,在你解锁 bootloader 之前,你还[需要开启一项设置](http://android.wonderhowto.com/news/psa-enable-hidden-setting-before-modding-anything-android-0167840/)。首先你需要开启**<ruby> 开发者选项 <rt> Developers Options </rt></ruby>**。开启之后,进入“开发者选项菜单”,然后开启 “OEM 解锁” 选项。之后就可以进行下一步了。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2/105021ev0mkwkpc0qq51k0.jpg) 如果你的设备没有这个选项,那么你的设备的 Android 版本可能不是 6.0 或以上。如果这个选项存在但是是灰色的,这就意味着你的 bootloader 不能解锁,也就是说你不能使用 Fastboot 给你的手机刷入镜像。 ### 第三步 进入 Bootloader 模式 在使用 Fastboot 软件之前,你还需要让你的设备进入 bootloader 模式。具体进入方式与你的设备有关。 对于大多数手机,你需要先完全关闭你的手机。在屏幕黑掉以后,同时按住开机键和音量向下键大约 10 秒。 如果这不起效的话,关掉手机,按住音量降低键。然后把手机用 USB 数据线连到电脑上,等上几秒钟。 如果还不起效的话,改按音量升高键,再试试第二种方法。 很快你就会看见像这样的 bootloader 界面: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2/105022szljl55zlrtupwer.jpg) 看到这个界面之后,确保你的设备已经连接到电脑上。之后的工作就都是在电脑上完成了,把手机放在那里就成。 ### 第四步 在你的电脑上为 ADB 打开一个命令行窗口 转到 ADB 和 Fastboot 的安装目录。对于 Windows 用户来说,这目录通常是 `C:\Program Files (x86)\Android\android-sdk\platform-tools`。 对于 Mac 和 Linux 用户,则取决于你安装此工具时将 ADB 解压的位置,所以如果你忘了位置的话,就在硬盘里搜索 `platform-tools`。 在安装目录下,如果你使用 Windows PC 的话,按住键盘上的 Shift 键,在文件管理器的空白处单击右键,然后选择“在此处开启命令行窗口”。如果你用的是 Mac 或者 Linux,那么你仅仅需要打开一个终端,然后转到 `platform-tools` 下。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2/105022oc8tlz82kp8y7qzn.jpg) ### 第五步 解锁 bootloader 这一步你仅仅需要做一次,所以如果你的 bootloader 已经解锁,你可以直接跳过这步。否则你还需要运行一条命令 —— 注意,这条命令会**清空你设备上的所有数据**。 在输入命令之前,我需要说明下,下面的命令仅仅对 Windows 适用,Mac 用户需要在每条命令前加上一个句号和一个斜线(`./`),Linux 用户则需要加上一个斜线(`/`)。 所以,在 ADB Shell 里输入如下命令,然后按下回车键。 ``` fastboot devices ``` 如果程序输出了以 fastboot 结尾的一串字符,那就说明你的设备连接正常,可以继续操作。如果没有的话,回到第一步,检查你的 ADB 以及 Fastooot,是否正确安装,之后再确定设备是否如第三步所示进入了 bootloader 模式。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2/105023z1izmvpjhsi66qyy.jpg) 之后,解锁你的 bootloader。因为 Android 版本的差别,我们有两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你的设备的 Android 版本是 5.0 或者更低版本 ,输入如下命令: ``` fastboot oem unlock ``` 如果你的 Android 版本是 6.0 或更高的话,输入如下命令,然后按下回车: ``` fastboot flashing unlock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2/105023fv11ff7333okejfq.jpg) *将解锁命令发送到 6.0 或者更高版本的 Android 手机上* 这时,你的 Android 手机会问你是否确定要解锁 bootloader。确定你选中了 “Yes” 的选项,如果没有,使用音量键选中 “Yes”。然后按下电源键,你的设备将会开始解锁,之后会重启到 Fastboot 模式。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2/105023kzvshi03vuvacvax.jpg) *Nexus 6P 上的解锁菜单。图像来自 Dallas Thomas/Gadget Hacks* ### 第六步 下载出厂镜像 现在你的 bootloader 已经解锁,准备好刷入出厂镜像了 -- 不过,你需要先下载镜像。下面是常规设备下载出厂镜像的链接。 * [Nexus 或 Pixel 设备的出厂镜像](https://developers.google.com/android/images) * [HTC 设备出厂镜像](http://www.htc.com/us/support/rom-downloads.html) * [Motorola 设备出厂镜像](https://motorola-global-portal.custhelp.com/cc/cas/sso/redirect/standalone%2Fbootloader%2Frecovery-images) 使用上面的链接,在列表中定位你的设备型号,然后下载最新固件到计算机上。如果你的厂商不在列表中,可以试着用 “factory images for ” 进行 google 搜索。 ### 第七步 刷入出厂镜像 现在该刷入镜像了。首先将从厂商网站下载的出厂镜像文件解压。我推荐 [7-Zip](http://www.7-zip.org/download.html) ,它是免费的,支持大多数格式。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2/105024zctn5hczv9ef5vtv.jpg) *解压出厂镜像* 下一步,把压缩包中内容移动到你的 ADB 安装文件夹。之后在这里打开一个命令行窗口。要得到更多信息,请回看第四步。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2/105024v5ae5u5dwo02zlcb.jpg) *出厂镜像移动到 platform-tools 的文件* 除了上面这些,你有两种刷入镜像的方法。我会在下文分开叙述。 #### 方法一:使用 flash-all 脚本 大多数出厂镜像都会包含一个`flash-all` 脚本,可以让你一条命令就完成刷机过程。如果你试图让你的黑砖恢复正常的话,这是最简单的方法。但是这会让你的手机回到未 root 的状态,并会擦除所有数据,如果你不想这样的话,请选择方法二。 如果要运行 `flash-all` 脚本,输入如下命令,之后敲下回车: ``` flash-all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2/105025jo1nz1e81s630v8p.jpg) *运行 "flash-all" 命令* 这需要一点时间,当这步完成之后,你的手机应当自动重启,你可以享受 100% 原生固件。 #### 方法二 手动解压刷入镜像 你可以手动刷入系统镜像。这么做需要额外的工作,但是它可以在不清除数据的情况下反 root,升级设备,或者救回你的砖机。 首先解压出厂镜像包中的所有压缩文件。通常压缩包里会包含三或四个层叠的文件夹,确认你已经解压了所有的压缩文件。之后把这些文件移动到 `platform-tools` —— 或者说,别把他们放到任何子文件夹下。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2/105025tzrvrprfgf5kgyom.jpg) *从出厂镜像包解压后的所有文件移至 platform-tools 目录* 在这些文件里,有两个镜像是可以直接删除的:`cache.img` 和 `userdata.img`。就是这两个文件清除了你的设备数据,如果你不刷入这两个镜像,你的数据就不会消失。 在剩下的文件中,有六个镜像构成了 Android 的核心部分: `boot`、`bootloader`、 `radio`、 `recovery`、 `system` 和 `vendor`。 `boot` 镜像包含了内核,如果你想要换掉一个不太好用的自制内核的话,你仅仅需要刷入这个文件。通过键入如下命令完成工作: ``` fastboot flash boot <boot image file name>.img ``` 下一个就是 `bootloader` 镜像—— 也就是你用来刷入镜像的界面。如果你要升级 bootloader 的话,输入如下命令: ``` fastboot flash bootloader <bootloader image file name>.img ``` 做完这步之后,你就可以用新版的 bootloader 刷入镜像。要想如此,输入: ``` fastboot reboot-bootloader ``` 之后就是 `radio` 镜像。这个镜像控制你设备的网络连接,如果你手机的 Wi-Fi 或者移动数据出现了毛病,或者你仅仅想升级你的 radio,输入: ``` fastboot flash radio <radio image file name>.img ``` 然后就是 `recovery`。根据你之前的修改,你可能选择刷或不刷这个镜像。例如,如果你已经刷入 TWRP 的话,刷入这个镜像覆盖你的修改,并替代为 stock recovery。如果你仅仅要升级你的已经被修改过的设备,你就可以跳过这步。如果你想要新版的 stock recovery ,键入: ``` fastboot flash recovery <recovery file name>.img ``` 下一个可是个大家伙:`system` 镜像,它包含了 Android 系统所需的全部文件。它是升级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 如果你不想升级系统,仅仅是要换回原生固件或者是救砖的话,你只需要刷入这个镜像,它包含了 Android 的所有文件。换言之,如果你仅仅刷入了这个文件,那你之前对这个设备做的修改都会被取消。 作为一个救砖的通用方法,以及升级 Android 的方法,键入: ``` fastboot flash system <system file name>.img ``` 最后,就是 `vendor` 镜像。只有新版的设备才包含这个包。没有的话也不必担心,不过如果有这个文件的话,那它就包含了一些重要的文件,键入如下命令使其更新: ``` fastboot flash vendor <vendor file name>.img ``` 在这之后,你就可以重新启动设备: ``` fastboot reboot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2/105026eej7pkrjljxnksr4.jpg) *手动逐个刷入出厂镜像* 至此,你的设备已经完全更新,如果你是救砖的话,你的手机应该已经完好的运行。如果你知道每个系统镜像怎么是干什么的话,你就会更好的理解 Android 是怎么运行的。 手动刷入镜像比做任何修改已经帮助我更多地理解了 Android。你会发现,Android 就是写进存储设备里的一堆镜像,现在你可以自己处理他们,你也能更好的处理有关 root 的问题。 * 在[Facebook](http://facebook.com/gadgethacks/)、[Twitter](http://twitter.com/gadgethax)、[Google+](https://plus.google.com/+gadgethacks) 以及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user/OfficialSoftModder/) 关注 Gadget Hacks * 在 [Facebook](http://facebook.com/androidhacksdotcom/)、[Twitter](http://twitter.com/androidhackscom) 和 [Pinterest](https://www.pinterest.com/wonderhowto/android-hacks-mods-tips/) 上关注 Android Hacks * 在 [Facebook](http://facebook.com/wonderhowto/)、[Twitter](http://twitter.com/wonderhowto/)、 [Pinterest](http://pinterest.com/wonderhowto/) 还有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wonderhowto) 上关注 WonderHowTo --- via: <http://android.wonderhowto.com/how-to/complete-guide-flashing-factory-images-using-fastboot-0175277/> 作者:[Dallas Thomas](http://creator.wonderhowto.com/dallasthomas/) 译者:[name1e5s](https://github.com/name1e5s)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组织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3 款开源的密码管理器
Jason Baker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16/12/password-managers
虽然像 LastPass 这样商业解决方案很受欢迎,但是还有一些开源方案。另外对于密码,可以审计你的密码管理器的源码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它可以确保你的密码被正确地加密,并且没有后门。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2/155524dwn9gnaeswbtwmug.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2/155524dwn9gnaeswbtwmug.jp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密码管理器", "Padlock", "Passbolt", "KeePass" ]
分享
{ "viewnum": 20242, "commentnum": 5, "favtimes": 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218.17.122.82", "message": "目前一直使用的是谷歌浏览器的自动补全功能,⊙﹏⊙b", "username": "何亮 [Chrome 54.0|Windows 7]", "date": "2016-12-22T16:23:42" }, { "postip": "114.248.90.235", "message": "windows和linux都用的keepass,还不错",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Firefox 50.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2-26T20:52:56" }, { "postip": "8.8.8.8", "message": "一直用Dropbox + KeePass 全平台同步,真的很推荐", "username": "lrvy [Firefox 51.0|Arch Linux]", "date": "2016-12-27T18:24:02" }, { "postip": "27.47.128.59", "message": "学习了,尝试用一下,账号太多,密码太多记得好苦恼~", "username": "ZER [Chrome 55.0|GNU/Linux]", "date": "2017-01-12T00:54:56" }, { "postip": "117.139.208.10", "message": "我还是倾向于自己记 建立自己的密码生成套路 (当然密码最好包含大小写数字和字符),极为重要的帐号开启各种安全认证,定期更换极为重要的帐号的密码,极为重要的帐号绑定的邮箱连接到随身的设备上,遇到问题能即使收到邮件,自身设备做好安全工作,该加密码的加上。<br />\r\n像outlook这些是可以设置别名邮箱的,这是一个利器,好好利用,某在帐号绑定特殊的别名邮箱,别名邮箱设定不能登录只能收取邮件,<br />\r\n次重要的帐号相对可以懒散点更换密码,一般的帐号就无所谓,密码简简单单随意地,记住不随便填写个人信息这些就好。",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Firefox 50.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1-20T16:42:05" } ]
[]
虽然像 LastPass 这样商业解决方案很受欢迎,但是还有一些开源方案。另外对于密码,可以审计你的密码管理器的源码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它可以确保你的密码被正确地加密,并且没有后门。
2016-12-22T15:51:00
2016-12-22T15:51:00
8,055
/article-8055-1.html
> > 使用一款安全开源的密码管理器来储存唯一、复杂的密码来保护你数据及账户的安全。 > >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2/155524dwn9gnaeswbtwmug.jpg) 为你使用的每个站点和服务维护一份唯一、复杂的密码是安全专家每年给公众最常提的建议。 然而不管说过多少遍,几乎每周我们都能听到 XX 网站又被黑了的新闻,问题是这些网站的用户们就爱用一些像“12345”或“password”这样的口令来保护他们的账号。 或许用户对经典的密码做了足够的变形,符合了网站所要求的最低的密码规则。但不幸的是,“Pa$$w0rd!”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安全密码。从这方面来说,大多数单词、短语及数字的组合或替换对于密码破解工具而言都太容易破解了,密码越短越容易破解。 最棒的密码应该是长长的,任何可能的字符的随机或者伪随机组合,每个使用场景都用不同的密码。但对一个普通人而言怎么可能记住上百甚至上千个他们创建的独立的账户密码呢?简短的答案是:不能。甚至不管是在现实世界或者数码世界不应该明文记录下任何一个密码。 或许最简单地保存这些复杂、唯一密码的方法是使用密码管理器,它提供了一种访问这些强密码的简单方式。虽然像 LastPass 这样商业解决方案很受欢迎,但是还有一些开源方案。另外对于密码,可以审计你的密码管理器的源码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它可以确保你的密码被正确地加密,并且没有后门。 所以不用多说,下面有几款你可以考虑的密码管理器。 ### KeePass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2/155137atrq7znnbaagqmjq.jpg) [KeePass](http://keepass.info/) 是一个 GPLv2 授权的密码管理器,主要设计用于 Windows ,但是同样可以在其它平台运行。KeePass 提供多个强加密选项、便于导出、多用户密钥、高级搜索特性等等。其为桌面用途设计,也有可以直接运行在浏览器中的插件,并且如果你想要在不同的机器间随身携带你的密码,它可以运行在 U 盘中。想要了解更多 KeePass 信息,你可以从在 Ricardo Frydman 的这篇[旧贴](https://opensource.com/business/16/5/keepassx)中找到。 [KeePassX](https://www.keepassx.org/),是 KeePass 的 Linux 移植版本,是另一个你可以考虑的项目。KeePassX 与 KeePass 2 密码文件兼容,并且已经被移植到不同的操作系统上。事实上,KeePass 的[非官方版本](http://keepass.info/download.html)列表覆盖了日常使用的所有系统。 ### Padlock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2/154501bujcqj2clcskdymy.jpg) [Padlock](https://padlock.io/) 是一个最近新进的开源密码管理器。目前在 Windows、iOS、Android 上可用,Linux 版本正在开发中,Padlock 被设计成为了一个“极简风”的密码管理器。它的[源码](https://github.com/MaKleSoft/padlock)以 [GPLv3](https://github.com/MaKleSoft/padlock/blob/master/LICENSE) 授权的形式发布在 Github 上。项目同样也正在开发一个[云后端](https://github.com/maklesoft/padlock-cloud),同样是开源的,这对那些厌烦了管理密码文件或者在多台电脑间设置同步的人而言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 Passbolt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2/154414v2xgroeoppotpxjq.jpg) [Passbolt](https://www.passbolt.com/) 是另一个相对较新的选择,它有 Firefox 和 Chrome 的插件,支持移动设备,还有正在开发的命令行。它基于 OpenPGP,你可以查看在线的一些功能[演示](https://demo.passbolt.com/auth/login)(虽然这需要你安装浏览器插件)。以 [AGPLv3 授权](https://github.com/passbolt/passbolt_browser_extension/blob/master/LICENCE)发布,你可以在 [Github](https://github.com/passbolt) 上查看它的源码或者浏览一下项目的[路线图](https://www.passbolt.com/roadmap)来了解下目前和将来计划的功能。 --- 使用一款你信任的密码管理器以及用复杂的密码并不能代替其他安全预防措施,它也不是万无一失的。但是对于许多用户而言,它是让你的数字生活保持安全的很重要的一部分。这些的确不是唯一的选择。还有一些更老的选择,比如 [Clipperz](https://clipperz.is/) 和 [Password Safe](https://pwsafe.org/),还有我有兴趣想尝试一下的基于 web 的工具 [RatticDB](http://rattic.org/)。 你会使用哪款密码管理器?为什么呢? --- via: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16/12/password-managers> 作者:[Jason Baker](https://opensource.com/users/jason-baker)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组织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在 Linux 下生成高强度密码的四种方法
SK
https://www.ostechnix.com/4-easy-ways-to-generate-a-strong-password-in-linux/
我们将介绍 4 种简单方法让你在 Linux 中生成一个高强度密码。当然,已经有很多免费的工具或者方式来完成这个任务,但这里我们仅考虑那些简单直接的方法。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2/220953c0oo036u0boxr0ox.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2/220953c0oo036u0boxr0ox.jpg
true
false
true
FSSlc
false
[ "密码", "口令" ]
技术
{ "viewnum": 14086, "commentnum": 1, "favtimes": 8,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202.104.148.18", "message": "python 脚本如下,去掉了 ‘1Il0oO’这几个易混淆的字符。<br />\r\n<br />\r\nimport random<br />\r\n<br />\r\nprint &quot;&quot;.join(random.sample('23456789abcdefghjkmnpqrstuvwxyzABCDEFGHJKMNPQRSTUVWXYZ!@#$%^&amp;*()',14))", "username": "xalihj [Firefox 50.0|Windows 7]", "date": "2016-12-23T16:21:52" } ]
[ { "raid": 7936, "displayorder": 0 } ]
我们将介绍 4 种简单方法让你在 Linux 中生成一个高强度密码。当然,已经有很多免费的工具或者方式来完成这个任务,但这里我们仅考虑那些简单直接的方法。
2016-12-23T10:56:00
2016-12-23T10:56:00
8,056
/article-8056-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2/220953c0oo036u0boxr0ox.jpg) 前一段时间,我们已经分享了如何在诸如 Debian、Ubuntu、Linux Mint、Elementary OS 的基于 DEB 的系统中[强制用户使用高强度的密码](https://www.ostechnix.com/force-users-use-strong-passwords-debian-ubuntu/) ,比如。那么,你可能会疑惑一个高强度的密码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怎么才能生成一个那样的密码呢?不用担心,下面我们将介绍 4 种简单方法让你在 Linux 中生成一个高强度密码。当然,已经有很多免费的工具或者方式来完成这个任务,但这里我们仅考虑那些简单直接的方法。下面就让我们开始吧。 ### 1. 在 Linux 中使用 OpenSSL 来生成一个高强度密码 OpenSSL 在所有的类 Unix 发行版、Solaris、Mac OS X 和 Windows 中都可以获取到。 要使用 OpenSSL 生成一个随机密码,打开终端并运行下面的命令: ``` openssl rand 14 -base64 ``` 上面的 `-base64` 参数将确保生成的密码可以被键盘敲出来。 输出样例: ``` wXCHXlxuhrFrFMQLqik=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2/221016othcypbm6cjhpnqd.png) 上面的命令将生成一个随机的、长度为 14 个字符的高强度密码。我们强烈推荐你生成 14 个字符的密码。 当然你可以使用 OpenSSL 生成任意长度的密码。 要了解更多信息,可以参考联机手册: ``` man openssl ``` ### 2. 在 Linux 中使用 Pwgen 来生成一个高强度密码 pwgen 是一个简单却非常有用的命令行工具,用它可以在短时间内生成一个随机且高强度的密码。它设计出的安全密码可以被人们更容易地记住。在大多数的类 Unix 系统中都可以获取到它。 在基于 DEB 的系统中安装 pwgen 请运行: ``` sudo apt-get install pwgen ``` 在基于 RPM 的系统中,运行: ``` sudo yum install pwgen ``` 在基于 Arch 的系统中,则运行: ``` sudo pacman -S pwgen ``` pwgen 安装完成后,便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来生成一个长度为 14 个字符的随机高强度密码: ``` pwgen 14 1 ``` 输出样例: ``` Choo4aicozai3a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2/221025hy0wyxsiy4dxuyoc.png) 上面的命令将生成一个 14 位字符长的密码,如果要生成两个不同的 14 位字符长的密码,则可以运行: ``` pwgen 14 2 ``` 输出样例: ``` xee7seerez6Kau Aeshu0geveeji8 ``` 如果要生成 100 个(尽管可能没有必要生成那么多)不同的 14 位字符长的密码,则可以运行: ``` pwgen 14 ``` 输出样例: ``` kaeNg3EiVei4ei Oo0iehiJaix5Ae aenuv2eree2Quo iaT7zahH1eN2Aj Bie2owaiFahsie gaan9zu5Xeh5ah ahGeeth8ea5ooh Ir0ueda5poogh5 uo0ohqu2ufaiX2 Mei0pee6Og3zae Oofeiceer8Aipu sheew3aeReidir Dee4Heib2eim2o eig6jar8giPhae Zahde9nae1Niew quatol5Oi3Bah2 quue4eebaiNgaa oGoahieSh5oL4m aequeeQue2piti laige5seePhugo iiGo9Uthee4ros WievaiQu2xech6 shaeve0maaK3ae ool8Pai2eighis EPheiRiet1ohci ZieX9outhoht8N Uh1UoPhah2Thee reaGhohZae5idi oiG4ooshiyi5in keePh1ohshei8y aim5Eevah2thah Xaej8tha5eisho IeGie1Anaalaev gaoY3ohthooh3x chaebeesahTh8e soh7oosieY5eiD ahmoh6Ihii6que Shoowoo5dahbah ieW0aiChubee7I Caet6aikai6aex coo1du2Re9aika Ohnei5Egoh7leV aiyie6Ahdeipho EiV0aeToeth1da iNgaesu4eeyu0S Eeb1suoV3naera railai2Vaina8u xu3OhVee1reeyu Og0eavae3oohoh audahneihaeK8a foo6iechi5Eira oXeixoh6EwuboD we1eiDahNgoh9s ko1Eeju1iedu1z aeP7achiisohr7 phang5caeGei5j ait4Shuo5Aitai no4eis9Tohd8oh Quiet6oTaaQuei Dei2pu2NaefeCa Shiim9quiuy0ku yiewooph3thieL thu8Aphai1ieDa Phahnahch1Aam1 oocex7Yaith8oo eraiGaech5ahNg neixa3malif5Ya Eux7chah8ahXix eex1lahXae4Mei uGhahzonu6airu yah8uWahn3jeiW Yi4ye4Choongie io1Vo3aiQuahpi rie4Rucheet6ae Dohbieyaeleis5 xi1Zaushohbei7 jeeb9EiSiech0u eewo0Oow7ielie aiquooZamah5th kouj7Jaivohx9o biyeeshesaDi9e she9ooj3zuw6Ah Eit7dei1Yei5la xohN0aeSheipaa Eeg9Phob6neema eengoneo4saeL4 aeghi4feephu6W eiWash2Vie1mee chieceish5ioPe ool4Hongo7ef1o jahBe1pui9thou eeV2choohoa4ee Ohmae0eef4ic8I Eet0deiyohdiew Ke9ue5thohzei3 aiyoxeiva8Maih gieRahgh8anahM ve2ath9Eyi5iet quohg6ok3Ahgee theingaech5Nef ``` 如果要在密码中包含至少 1 个数字,则可以运行: ``` pwgen 14 1 -n 1 ``` 输出样例: ``` xoiFush3ceiPhe ``` 另外,pwgen 命令还有一些很实用的选项: * `-c` 或 `--capitalize` 在密码中包含至少一个大写字母 * `-A` 或 `--no-capitalize` 在密码中不包含大写字母 * `-n` 或 `--numerals` 在密码中包含至少一个数字 * `-0` 或 `--no-numerals` 在密码中不包含数字 * `-y` 或 `--symbols` 在密码中包含至少一个特殊字符 * `-s` 或 `--secure` 生成完全随机的密码 * `-B` 或 `--ambiguous` 在密码中不包含难于区分的字母,如 `0` 和 `o`、`1` 和 `l` * `-h` 或 `--help` 输出帮助信息 * `-H` 或 `--sha1=path/to/file[#seed]` 使用某个给定文件的 sha1 哈希值来作为随机数的生成种子 * `-C` 按列输出生成好的密码 * `-1` 不按列输出生成好的密码 * `-v` 或 `--no-vowels` 不使用任何元音字母,以防止生成下流的词语 ``` 若想了解更多信息,请查阅其联机手册: ``` man pwgen ``` ### 3. 在 Linux 中使用 GPG 来生成一个高强度密码 GPG (GnuPG 或 GNU Privacy Guard) 是一个自由开源的命令行程序,可以用于替代赛门铁克的 PGP 加密软件。在类 Unix 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 和 Android 中都可以获取到它。 要使用 PGP 生成 1 个长度为 14 个字符的高强度密码,请在终端中运行下面的命令: ``` gpg --gen-random --armor 1 14 ``` 输出样例: ``` DkmsrUy3klzzbIbavx8= ``` 上面的命令将生成一个安全、随机、高强度且基于 base64 编码的密码。 ### 4. 在 Linux 中使用 Perl 来生成一个高强度密码 Perl 在大多数 Linux 发行版本的默认软件仓库中都可以获取到,你可以使用相应的包管理器来安装它。 例如在基于 DEB 的系统中,可以运行下面的命令来安装 Perl: ``` sudo apt-get install perl ``` 在基于 RPM 的系统中安装 Perl,可以运行: ``` sudo yum install perl ``` 在基于 Arch 的系统中,则运行: ``` sudo pacman -S perl ``` 一旦 Perl 安装完成,使用下面的命令创建一个文件: ``` vi password.pl ``` 接着添加下面的内容到这个文件中: ``` #!/usr/bin/perl my @alphanumeric = ('a'..'z', 'A'..'Z', 0..9); my $randpassword = join '', map $alphanumeric[rand @alphanumeric], 0..8; print "$randpassword\n"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2/221058pueqbub0h6u6buhb.png) 保存并关闭该文件。 接着,切换到你刚才保存文件的地方,并运行下面的命令: ``` perl password.pl ``` 使用你自己定义的文件名来替换上面命令中的 `password.pl` 。 输出样例: ``` 3V4CJJnYd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2/221146z8swaqbq52iwq2ui.png) 注: 我无法找到这个脚本的原作者,假如你知道作者的名字,请在下面的评论部分让我知晓,我将在这篇指南中添加上该作者的名字。 请注意:对于生成的密码,你必须记住它,或者将它保存到电脑中一个安全的地方。我建议你记住密码并将它从系统中删除,因为这比你的系统被黑客控制要好的多。 伙计们,今天就是这么多了。不久我将带来另一篇有意思的文章。在此之前,敬请继续关注。 --- via: <https://www.ostechnix.com/4-easy-ways-to-generate-a-strong-password-in-linux/> 作者: [SK](https://www.ostechnix.com/author/sk/) 译者:[FSSlc](https://github.com/FSSlc)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安卓编年史(14):Android 2.3 Gingerbread——第一次 UI 大变
Ron Amadeo
http://arstechnica.com/gadgets/2016/10/building-android-a-40000-word-history-of-googles-mobile-os/14/
安卓 2.3 整个系统的每个界面几乎都改变了。这是从安卓 0.9 最初的样式以来第一次重大的更新。2.3 开始了一系列持续的改进,试着将安卓从丑陋的小鸭子变成能承载它自己的合适的样子——从美学角度——来对抗 iPhone。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3/062302z525kw5f1mfu7kxs.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3/062302z525kw5f1mfu7kxs.jpg
true
false
true
alim0x
false
[ "Android", "安卓编年史" ]
观点
{ "viewnum": 6962, "commentnum": 0,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raid": 8043, "displayorder": 0 }, { "raid": 8272, "displayorder": 0 } ]
安卓 2.3 整个系统的每个界面几乎都改变了。这是从安卓 0.9 最初的样式以来第一次重大的更新。2.3 开始了一系列持续的改进,试着将安卓从丑陋的小鸭子变成能承载它自己的合适的样子——从美学角度——来对抗 iPhone。
2016-12-23T08:40:00
2016-12-23T08:40:00
8,058
/article-8058-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3/062302z525kw5f1mfu7kxs.jpg) ### Android 2.3 Gingerbread——第一次 UI 大变 Gingerbread(姜饼)发布于 2010 年 12 月,这已是 2.2 发布整整七个月之后了。尽管如此,等待是值得的,因为安卓 2.3 整个系统的每个界面几乎都改变了。这是从安卓 0.9 最初的样式以来第一次重大的更新。2.3 开始了一系列持续的改进,试着将安卓从丑陋的小鸭子变成能承载它自己的合适的样子——从美学角度——来对抗 iPhone。 说到苹果,六个月前,它发布了 iPhone 4 和 iOS 4,新增了多任务处理和 Facetime 视频聊天。微软同样也终于重返这场竞赛。微软在 2010 年 11 月发布了 Windows Phone 7,也进入了智能手机时代。 安卓 2.3 在界面设计上投入了很多精力,但是由于缺乏方向或设计文档,许多应用仅仅止步于获得了一个新的定制主题而已。一些应用用了更扁平的暗色主题,一些用了充满渐变、活泼的暗色主题,其他应用则是高对比度的白色和绿色组合。尽管 2.3 并没有做到风格统一,姜饼还是完成了让系统几乎每个部分变得更现代化的任务。这同样是件好事,因为下一个手机版安卓要在将近一年后才到来。 ![Nexus S,第一部三星制造的Nexus手机。](/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3/084031ls8v33njlik7nc5v.png) *Nexus S,第一部三星制造的 Nexus 手机。* 姜饼的首发设备是 Nexus S,谷歌的第二部旗舰设备,并且是第一部由三星生产的 Nexus 设备。尽管今天我们已经习惯了每年都有更新型号的 CPU,那时候可不是这个样子。Nexus S 有个 1GHz Cortex A8 处理器,和 Nexus One是一样的。GPU 从速度来说略微有所变快。Nexus S 稍微比 Nexus One 大一点,拥有 800×480 分辨率的 AMOLED 显示屏。 从参数上来说,Nexus S 看起来只是个平淡无奇的升级,但它确实开了安卓的许多先河。Nexus S 是谷歌第一部没有 MicroSD 卡槽的旗舰,板载 16GB 存储。Nexus One 只有 512MB 存储空间,但它有 MicroSD 卡槽。移除 SD 卡槽为用户简化了存储管理——现在只有一个存储地点了——但是影响了高级用户的扩展能力。它是谷歌第一部带有 NFC 的手机,手机背面的一个特殊芯片能够在和其他 NFC 芯片接触时传输数据。Nexus S 暂时只能读取 NFC 标签,而不能发送数据。 托姜饼中一些升级的福,Nexus S 是第一部不带有硬件十字方向键或轨迹球安卓手机之一。Nexus S 缩减到只有电源、音量以及四个导航键。Nexus S 同时还是如今[疯狂的曲面手机](http://arstechnica.com/gadgets/2013/12/lg-g-flex-review-form-over-even-basic-function/)的先驱,因为三星给 Nexus S 配备了一块略微有些弯曲的玻璃。 ![Gingerbread 更改了状态栏和壁纸,并且添加了许多新图标。](/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3/084032saau9bmcbbnnmtnm.png) *姜饼更改了状态栏和壁纸,并且添加了许多新图标。 [Ron Amadeo 供图]* 升级过的“Nexus”动态壁纸作为 Nexus S 的独有功能发布。这个壁纸基本上和 Nexus One 的一样,带有带动画轨迹的光点。在 Nexus S 上,去除了方阵设计,取而代之的是波浪形的蓝/灰色背景。底部 dock 有了直角和彩色图标。 ![新通知面板和菜单。](/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3/084033t5i6kppd615tcs0a.png) *新通知面板和菜单。 [Ron Amadeo 供图]* 状态栏自 0.9 的首次登场以来终于得到了重制。状态栏从白色渐变变成纯黑,所有图标重绘成了灰色和绿色。所有东西看起来都更加清爽和现代,这要感谢锐角图标的设计和高分辨率。最奇怪的决定可能是从状态栏时钟移除了时间段显示以及信号强度那令人疑惑的灰色。尽管灰色被用在状态栏的许多图标上,而且上面截图有四格灰色信号,安卓实际上指示的是没有信号。绿色格表示信号强度,灰色格指示的是“空”信号格。 姜饼的状态栏图标同时还作为网络连接的状态指示。如果你的设备连接到了谷歌的服务器,图标会变绿,如果没有谷歌的连接,图标会是白色的。这让你可以在外出时轻松了解你的网络连接状态。 通知面板的设计从安卓 1.5 的设计改进而来。我们看到 UI 部分再次从浅色主题变为暗色主题,有个深灰色顶部,黑色背景以及在灰色底色上的黑色文本。 菜单颜色同样变深了,背景从白色变成了带点透明的黑色。菜单图标和背景的对比并没有它应该有的那么强烈,因为灰色图标的颜色和它们在白色背景上的时候是一样的。要求改变颜色意味着每个开发者都得制作新的图标,所以谷歌在黑色背景上使用了先前就有的灰色。这是系统级别的改变,所以这个新菜单会出现在每个应用中。 ![姜饼的新键盘,文本选择,边界回弹效果以及新复选框。](/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3/084035j17zupuucdyyau8j.png) *姜饼的新键盘,文本选择,边界回弹效果以及新复选框。 [Ron Amadeo 供图]* 安卓 2.3 最重要的新增功能就是系统全局文本选择界面,你可以在左侧截图的谷歌搜索栏看到它。长按一个词能使其变为橙色高亮,并且出现可拖拽的小标签,长按高亮部分会弹出剪切、复制和粘贴选项。之前的方法使用的是依赖于十字方向键的控制,但现在有了触摸文本选择,Nexus S 不再需要额外的硬件控件。 左侧截图右半边展示的是新的复选框设计和边界回弹效果。冻酸奶(2.2)的复选框像个灯泡——选中时显示一个绿色的勾,未选中的时候显示灰色的勾。姜饼在选项关闭的时候显示一个空的选框——这显得更有意义。姜饼是第一个拥有滚动到底发光效果的版本。当到达列表底部的时候会有一道橙色的光晕,你越往上拉光晕越明显。列表上拉滚动反弹也许最直观,但那是苹果的专利。 ![新拨号界面和对话框设计。](/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3/084036k2k0pzxxujjcl340.png) *新拨号界面和对话框设计。 [Ron Amadeo 供图]* 姜饼里的拨号器受到了稍微多点的照顾。它变得更暗了,并且谷歌终于解决了原本的直角结合的问题,圆角和圆形已经被抛弃了。现在所有的边角都是直角了。所有的拨号按键被替换成了带有奇怪下划线的样式,像是用边角料拼凑的。你永远无法确定是否看到了一个按钮——我们的大脑得想象出按钮形状的剩余部分。 图中的无线网络对话框可以看作是剩下的系统全局性改动的样本。所有的对话框标题从灰色变为黑色,对话框、下拉框以及按钮边缘都变成了直角,各部分色调都变暗了一点。所有的这些全局变化使得姜饼看起来不像原来那样活泼,而是更加地成熟。“到处都是黑色”的外观必然不是最受欢迎的,但它无疑看起来比安卓之前的灰色和米色的配色方案好多了。 ![新市场,添加了大块的绿色页面顶栏。](/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3/084038rdmkz13718n93vmn.png) *新市场,添加了大块的绿色页面顶栏。 [Ron Amadeo 供图]* 新版系统带来了“安卓市场 2.0”,虽然它不是姜饼独有的。主要的列表设计和原来一致,但谷歌将屏幕上部三分之一覆盖上了大块的绿色横幅,用来展示热门应用以及导航。这里主要的设计灵感也许是绿色的安卓吉祥物——它们的颜色完美匹配。在系统设计偏向暗色系的时候,霓虹灯般的绿色横幅和白色列表让市场明快得多。 但是,相同的绿色背景图片被用在了不同的手机上,这意味着在低分辨率设备上,绿色横幅看起来更加的大。不少用户抱怨这浪费了屏幕空间,于是随后的更新使得绿色横幅跟随内容向上滚动。在那时,横屏模式更加糟糕——绿色横幅会填满剩下的半个屏幕。 ![市场的一个带有可折叠描述的应用详情页面,“我的应用”界面,以及Google Books界面截图。](/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3/084039rn5qw9psnnhfzqpi.png) *市场的一个带有可折叠描述的应用详情页面,“我的应用”界面,以及 Google Books 界面截图。 [Ron Amadeo 供图]* 应用详情页面经过重新设计有了可折叠部分。文本描述只截取前几行展示,向下滑动页面不用再穿过数千行的描述。简短的描述后有一个“更多”按钮可供点击来显示完整的描述。这让用户可以轻松地滑动过列表找到像是截图和“联系开发者”部分,这些部分通常在页面偏下部分。 安卓主屏的其它部分明智地淡化了绿色机器人元素。市场应用的剩余部分绝大多数仅仅只是旧版市场加上新的绿色导航元素。旧有的标签界面升级成了可滑动切换标签。在姜饼右侧截图中,从右向左滑动将会从“热门付费”切换至“热门免费”,这使得导航变得更加方便。 姜饼带来了将会成为 Google Play 内容商店第一位成员的应用:Google Books。这个应用是个基础的电子书阅读器,会将书籍以简单的预览图平铺展示。屏幕顶部的“获取 eBooks”链接会打开浏览器,然后加载一个你可以在上面购买电子书的移动网站。 Google Books 以及市场的“我的应用”页面都是 Action Bar 的早期原型。就像现在的指南中写的,页面有一个带应用图标的固定置顶栏,应用内页面的名称,以及一些控件。这两个应用的布局实际上看起来十分现代,和现在的界面相似。 ![新版谷歌地图](/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3/084040avpzkgnhohzvvpgo.png) *新版谷歌地图。 [Ron Amadeo 供图]* 谷歌地图(再重复一次,这时候的谷歌地图是在安卓市场中的,并且不是这个安卓版本独占的)拥有了另一个操作栏原型,这是一个顶部对齐的控件栏。这个早期版本的操作栏拥有许多试验性功能。功能栏主要被一个搜索框所占据,但是你永远无法向其输入内容。点击搜索框会打开安卓 1.x 版本以来的旧搜索界面,它带有完全不同的操作栏设计体验和活泼的按钮。2.3 版本的顶栏仅仅只是个大号的搜索按钮而已。 ![从黑变白的新 business 页面。](/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3/084042b2u3veg13328gjj7.png) *从黑变白的新 business 页面。 [Ron Amadeo 供图]* 在应用抽屉里和“地点”一起到来的“热门商家”重新设计了界面。不像姜饼的其它部分,它从黑色转换成了白色。谷歌还给它保留了圆角的旧按钮。这个新版本的地图能显示商家的营业时间,并且提供高级搜索选项,比如正在营业或是通过评分或价格限定搜索范围。点评被调整到了商家详情页面,用户可以更容易地对当前商家有个直观感受。而且现在还可以从搜索结果中给某个地点加星,保存起来以后使用。 ![新 YouTube 设计,神奇的是有点像旧版地图的商家页面的设计。](/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3/084045d9rzpcd7gj4rr5a5.png) *新 YouTube 设计,神奇的是有点像旧版地图的商家页面的设计。 [Ron Amadeo 供图]* YouTube 应用似乎完全与安卓的其它部分分离开来,就像是设计它的人完全不知道姜饼最终会是什么样子一样。高亮是红色和灰色方案,而不是绿色和橙色,而且不像扁平黑色风格的姜饼,Youtube 有着气泡状的,带有圆角并且大幅使用渐变效果的按钮、标签以及操作栏。尽管如此,新应用还是有一些正确的地方。所有的标签可以水平滑动切换,而且应用终于提供了竖屏观看视频模式。安卓在那个阶段似乎工作不是很一致。就像是有人告诉 Youtube 团队“把它做成黑色的”,然后这就是全部的指导方向一样。唯一一个与其相似的安卓实体就是旧版谷歌地图的商家页面的设计。 尽管有些奇怪的设计,Youtube 应用有着最接近操作栏的顶栏设计。除了顶部操作栏的应用图标和一些按钮,最右侧还有个标着“更多”字样的按钮,点击它可以打开因为过多而无法装进操作栏的选项。在今天,这被称作“更多操作”按钮,它是个标准界面控件。 ![新 Google Talk,支持语音和视频通话,以及新语音命令界面。](/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3/084046xqp8wzkk3eb5kxky.png) *新 Google Talk,支持语音和视频通话,以及新语音命令界面。 [Ron Amadeo 供图]* 姜饼的最后一个更新是安卓 2.3.4,它带来了新版 Google Talk。不像 Nexus One,Nexus S 带有前置摄像头——重新设计的 Google Talk 拥有语音和视频通话功能。好友列表右侧的彩色指示不仅指明在线状态,还显示了语音和视频的可用性。一个点表示仅支持文本信息,一个麦克风表示支持文本信息或语音,一个摄像机表示支持文本信息、语音以及视频。如果可用的话,点击语音或视频图标会立即向好友发起通话。 姜饼是谷歌仍然提供支持的最老的安卓版本。激活一部姜饼设备并放置一会儿会收到大量更新。姜饼会拉取 Google Play 服务,它会带来许多新的 API 支持,并且会升级到最新版本的 Play 商店。打开 Play 商店并点击更新按钮,几乎每个独立谷歌应用都会被替换为更加现代的版本。我们尝试着保持这篇文章讲述的是姜饼发布时的样子,但时至今日还停留在姜饼的用户会被认为有点跟不上时代了。 姜饼如今仍然能够得到支持,因为有数量可观的用户仍然在使用这个有点过时的系统。姜饼仍然存在的意义来自于它极低的系统要求,使得它成为了低端廉价设备的最佳选择。下个版本的安卓对硬件的要求变得更高了。举个例子,安卓 3.0 蜂巢不是开源的,这意味着它只能在谷歌的协助之下移植到一个设备上。同时它还是只为平板设计的,这让姜饼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是最新的手机安卓版本。4.0 冰淇淋三明治是下一个手机版本,但它显著地提高了安卓系统要求,抛弃了低端市场。谷歌现在希望借 4.4 KitKat(奇巧巧克力)重回廉价手机市场,它的系统要求降回了 512MB 内存。时间的推移同样有所帮助——如今,就算是廉价的系统级芯片都能满足安卓 4.0 时代的系统要求。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6/172630v978lo4o997cailj.jpg) [Ron Amadeo](http://arstechnica.com/author/ronamadeo) / Ron是Ars Technica的评论编缉,专注于安卓系统和谷歌产品。他总是在追寻新鲜事物,还喜欢拆解事物看看它们到底是怎么运作的。 [@RonAmadeo](https://twitter.com/RonAmadeo) --- via: <http://arstechnica.com/gadgets/2016/10/building-android-a-40000-word-history-of-googles-mobile-os/14/> 译者:[alim0x](https://github.com/alim0x)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linux.cn/) 荣誉推出
Webpack 2 入门
Drew Powers
https://blog.madewithenvy.com/getting-started-with-webpack-2-ed2b86c68783#.oozfpppao
简单来说,Webpack 是一个 JavaScript 模块打包器。然而,自从它发布以来,它发展成为了你所有的前端代码的管理工具(或许是有意的,或许是社区的意愿)。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3/105528l26vr5ht0qt6vh60.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3/105528l26vr5ht0qt6vh60.jpg
true
false
true
OneNewLife
true
[ "Webpack" ]
软件开发
{ "viewnum": 6767, "commentnum": 3, "favtimes": 4,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01.81.78.142", "message": "发展迅速!", "username": "Vic [Chrome 55.0|GNU/Linux]", "date": "2016-12-23T11:34:33" }, { "postip": "114.249.238.191", "message": "很棒", "username": "wzh [Chrome 50.0|Windows 10]", "date": "2016-12-26T12:26:56" }, { "postip": "113.88.178.139", "message": "3q", "username": "来自广东深圳的 Chrome 55.0|Mac 10.12 用户", "date": "2016-12-29T13:58:31" } ]
[]
简单来说,Webpack 是一个 JavaScript 模块打包器。然而,自从它发布以来,它发展成为了你所有的前端代码的管理工具(或许是有意的,或许是社区的意愿)。
2016-12-23T11:07:00
2016-12-23T11:07:00
8,059
/article-8059-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3/105528l26vr5ht0qt6vh60.jpg) Webpack 2 [一旦文档完成](https://github.com/webpack/webpack/issues/1545#issuecomment-255446425),就将结束 Beta 测试期。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你现在不能开始使用第 2 版,前提是你知道怎么配置它。(LCTT 译注:Webpack 2.1 已经发布。) ### Webpack 是什么 简单来说,Webpack 是一个 JavaScript 模块打包器。然而,自从它发布以来,它发展成为了你所有的前端代码的管理工具(或许是有意的,或许是社区的意愿)。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3/110840r7e4umgjj7meee44.png) *老式的任务运行器的方式:你的标记、样式和 JavaScript 是分离的。你必须分别管理它们每一个,并且你需要确保每一样都达到产品级* <ruby> 任务运行器 <rp> ( </rp> <rt> task runner </rt> <rp> ) </rp></ruby>,例如 Gulp,可以处理许多不同的<ruby> 预处理器 <rp> ( </rp> <rt> preprocesser </rt> <rp> ) </rp></ruby>和<ruby> 转换器 <rp> ( </rp> <rt> transpiler </rt> <rp> ) </rp></ruby>,但是在所有的情景下,它都需要一个输入源并将其压缩到一个编译好的输出文件中。然而,它是在每个部分的基础上这样做的,而没有考虑到整个系统。这就造成了开发者的负担:找到任务运行器所不能处理的地方,并找到适当的方式将所有这些模块在生产环境中联合在一起。 Webpack 试图通过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来减轻开发者的负担:如果有一部分开发过程可以自动处理依赖关系会怎样?如果我们可以简单地写代码,让构建过程最终只根据需求管理自己会怎样?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3/110848yei7lzpflfbi77w7.png) *Webpack 的方式:如果 Webpack 了解依赖关系,它会仅捆绑我们在生产环境中实际需要的部分* 如果你过去几年一直参与 web 社区,你已经知道解决问题的首选方法:使用 JavaScript 来构建。而且 Webpack 尝试通过 JavaScript 传递依赖关系使得构建过程更加容易。不过这个设计真正的亮点不是简化代码管理部分,而是管理层由 100% 有效的 JavaScript 实现(具有 Nodejs 特性)。Webpack 能够让你编写有效的 JavaScript,更好更全面地了解系统。 换句话来说:你不需要为 Webpack 写代码。你只需要写项目代码。而且 Webpack 就会持续工作(当然需要一些配置)。 简而言之,如果你曾经遇到过以下任何一种情况: * 载入有问题的依赖项 * 意外引入一些你不需要在生产中用上的 CSS 样式表和 JS 库,使项目膨胀 * 意外的两次载入(或三次)库 * 遇到作用域的问题 —— CSS 和 JavaScript 都会有 * 寻找一个让你在 JavaScript 中使用 Node/Bower 模块的构建系统,要么就得依靠一个令人发狂的后端配置才能正确地使用这些模块 * 需要优化<ruby> 资产 <rp> ( </rp> <rt> asset </rt> <rp> ) </rp></ruby>交付,但你担心会弄坏一些东西 等等…… 那么你可以从 Webpack 中收益了。它通过让 JavaScript 轻松处理你的依赖关系和加载顺序,而不是通过开发者的大脑。最好的部分是,Webpack 甚至可以纯粹在服务器端运行,这意味着你还可以使用 Webpack 构建[渐进增强式](https://www.smashingmagazine.com/2009/04/progressive-enhancement-what-it-is-and-how-to-use-it/)网站。 ### 第一步 我们将在本教程中使用 [Yarn](https://yarnpkg.com/)(运行命令 `brew install yarn`) 代替 `npm`,不过这完全取决于你的喜好,它们做同样的事情。在我们的项目文件夹中,我们将在终端窗口中运行以下代码,将 Webpack 2 添加到我们的全局软件包以及本地项目中: ``` yarn global add webpack@2.1.0-beta.25 webpack-dev-server@2.1.0-beta.9 yarn add --dev webpack@2.1.0-beta.25 webpack-dev-server@2.1.0-beta.9 ``` 我们接着会通过项目根目录的一个 `webpack.config.js` 文件来声明 webpack 的配置: ``` 'use strict'; const webpack = require('webpack'); module.exports = { context: __dirname + '/src', entry: { app: './app.js', }, output: { path: __dirname + '/dist', filename: '[name].bundle.js', }, }; ``` 注意:此处 `__dirname` 是指你的项目根目录 记住,Webpack “知道”你的项目发生了什么。它通过阅读你的代码来实现(别担心,它签署了保密协议 :D )。Webpack 基本上执行以下操作: 1. 从 `context` 文件夹开始…… 2. ……它查找 `entry` 下的文件名…… 3. ……并读取其内容。每一个 `import`([ES6](https://developer.mozilla.org/en-US/docs/Web/JavaScript/Reference/Statements/import))或 `require()`(Nodejs)的依赖会在它解析代码的时候找到,它会在最终构建的时候打包这些依赖项。然后,它会搜索那些依赖项以及那些依赖项所依赖的依赖项,直到它到达“树”的最底端 —— 只打包它所需要的,没有其它东西。 4. Webpack 从 `context` 文件夹打包所有东西到 `output.path` 文件夹,使用 `output.filename` 命名模板来为其命名(其中 `[name]` 被替换成来自 `entry` 的对象的键)。 所以如果我们的 `src/app.js` 文件看起来像这样(假设我们事先运行了 `yarn add --dev moment`): ``` 'use strict'; import moment from 'moment'; var rightNow = moment().format('MMMM Do YYYY, h:mm:ss a'); console.log( rightNow ); // "October 23rd 2016, 9:30:24 pm" ``` 我们应该运行: ``` webpack -p ``` 注意:`p` 标志表示“生产”模式,这会压缩输出文件。 它会输出一个 `dist/app.bundle.js`,并将当前日期和时间打印到控制台。要注意 Webpack 会自动识别 上面的 `'moment'` 指代的是什么(比如说,虽然如果你有一个 `moment.js` 文件在你的目录,默认情况下 Webpack 会优先考虑你的 `moment` Node 模块)。 ### 使用多个文件 你可以通过仅仅修改 `entry` 对象来指定任意数量的<ruby> 入口 <rp> ( </rp> <rt> entry </rt> <rp> ) </rp></ruby>/<ruby> 输出点 <rp> ( </rp> <rt> output </rt> <rp> ) </rp></ruby>。 #### 打包多个文件 ``` 'use strict'; const webpack = require("webpack"); module.exports = { context: __dirname + "/src", entry: { app: ["./home.js", "./events.js", "./vendor.js"], }, output: { path: __dirname + "/dist", filename: "[name].bundle.js", }, }; ``` 所有文件都会按照数组的顺序一起被打包成一个 `dist/app.bundle.js` 文件。 #### 输出多个文件 ``` const webpack = require("webpack"); module.exports = { context: __dirname + "/src", entry: { home: "./home.js", events: "./events.js", contact: "./contact.js", }, output: { path: __dirname + "/dist", filename: "[name].bundle.js", }, }; ``` 或者,你可以选择打包成多个 JS 文件以便于分割应用的某些模块。这将被打包成 3 个文件:`dist/home.bundle.js`,`dist/events.bundle.js` 和 `dist/contact.bundle.js`。 #### 高级打包自动化 如果你将你的应用分割成多个 `output` 输出项(如果你的应用的一部分有大量你不需要预加载的 JS,这会很有用),你可能会重用这些文件的代码,因为它将分别解析每个依赖关系。幸运的是,Webpack 有一个内置的 `CommonsChunk` 插件来处理这个: ``` module.exports = { // … plugins: [ new webpack.optimize.CommonsChunkPlugin({ name: "commons", filename: "commons.bundle.js", minChunks: 2, }), ], // … }; ``` 现在,在你的 `output` 文件中,如果你有任何模块被加载 2 次以上(通过 `minChunks` 设置),它会把那个模块打包到 `common.js` 文件中,然后你可以将其缓存在客户端。这将生成一个额外的请求头,但是你防止了客户端多次下载同一个库。因此,在很多情景下,这会大大提升速度。 ### 开发 Webpack 实际上有自己的开发服务器,所以无论你是开发一个静态网站还是只是你的网站前端原型,它都是无可挑剔的。要运行那个服务器,只需要添加一个 `devServer` 对象到 `webpack.config.js`: ``` module.exports = { context: __dirname + "/src", entry: { app: "./app.js", }, output: { filename: "[name].bundle.js", path: __dirname + "/dist/assets", publicPath: "/assets", // New }, devServer: { contentBase: __dirname + "/src", // New }, }; ``` 现在创建一个包含以下代码的 `src/index.html` 文件: ``` <script src="/assets/app.bundle.js"></script> ``` ……在你的终端中运行: ``` webpack-dev-server ``` 你的服务器现在运行在 `localhost:8080`。注意 `script` 标签里面的 `/assets` 是怎么匹配到 `output.publicPath` 的 —— 你可以随意更改它的名称(如果你需要一个 CDN 的时候这会很有用)。 Webpack 会热加载所有 JavaScript 更改,而不需要刷新你的浏览器。但是,所有 `webpack.config.js` 文件里面的更改都需要重新启动服务器才能生效。 ### 全局访问方法 需要在全局空间使用你的函数?在 `webpack.config.js` 里面简单地设置 `output.library`: ``` module.exports = { output: { library: 'myClassName', } }; ``` ……这会将你打包好的文件附加到一个 `window.myClassName` 实例。因此,使用该命名空间,你可以调用入口文件的可用方法(可以在[该文档](https://webpack.js.org/concepts/output/#output-library)中阅读有关此设置的更多信息)。 ### 加载器 到目前为止,我们所做的一切只涉及 JavaScript。从一开始就使用 JavaScript 是重要的,因为它是 Webpack 唯一支持的语言。事实上我们可以处理几乎所有文件类型,只要我们将其转换成 JavaScript。我们用<ruby> 加载器 <rp> ( </rp> <rt> loader </rt> <rp> ) </rp></ruby>来实现这个功能。 加载器可以是 Sass 这样的预处理器,或者是 Babel 这样的转译器。在 NPM 上,它们通常被命名为 `*-loader`,例如 `sass-loader` 和 `babel-loader`。 #### Babel 和 ES6 如果我们想在项目中通过 [Babel](https://babeljs.io/) 来使用 ES6,我们首先需要在本地安装合适的加载器: ``` yarn add --dev babel-loader babel-core babel-preset-es2015 ``` 然后将它添加到 `webpack.config.js`,让 Webpack 知道在哪里使用它。 ``` module.exports = { // … module: { rules: [ { test: /\.js$/, use: [{ loader: "babel-loader", options: { presets: ["es2015"] } }], }, // Loaders for other file types can go here ], }, // … }; ``` Webpack 1 的用户注意:加载器的核心概念没有任何改变,但是语法改进了。直到官方文档完成之前,这可能不是确切的首选语法。 `/\.js$/` 这个正则表达式查找所有以 `.js` 结尾的待通过 Babel 加载的文件。Webpack 依靠正则检查给予你完全的控制权 —— 它不限制你的文件扩展名或者假定你的代码必须以某种方式组织。例如:也许你的 `/my_legacy_code/` 文件夹下的内容不是用 ES6 写的,所以你可以修改上述的 `test` 为 `/^((?!my_legacy_folder).)\.js$/`,这将会排除那个特定的文件夹,不过会用 Babel 处理其余的文件。 #### CSS 和 Style 加载器 如果我们只想为我们的应用所需加载 CSS,我们也可以这样做。假设我们有一个 `index.js` 文件,我们将从那里引入: ``` import styles from './assets/stylesheets/application.css'; ``` 我们会得到以下错误:`你可能需要一个合适的加载器来处理这种类型的文件`。记住,Webpack 只能识别 JavaScript,所以我们必须安装合适的加载器: ``` yarn add --dev css-loader style-loader ``` 然后添加一条规则到 `webpack.config.js`: ``` module.exports = { // … module: { rules: [ { test: /\.css$/, use: ["style-loader", "css-loader"], }, // … ], }, }; ``` 加载器以数组的逆序处理。这意味着 `css-loader` 会比 `style-loader` 先执行。 你可能会注意到,即使在生产版本中,这实际上是将你的 CSS 和 JavaScript 打包在一起,`style-loader` 手动将你的样式写到 `<head>`。乍一看,它可能看起来有点怪异,但你仔细想想就会发现这就慢慢开始变得更加有意义了。你已经节省了一个头部请求 —— 节省了一些连接上的时间。如果你用 JavaScript 来加载你的 DOM,无论如何,这从本质上消除了 [FOUC](https://en.wikipedia.org/wiki/Flash_of_unstyled_content)。 你还会注意到一个开箱即用的特性 —— Webpack 已经通过将这些文件打包在一起以自动解决你所有的 `@import` 查询(而不是依靠 CSS 默认的 import 方式,这会导致无谓的头部请求以及资源加载缓慢)。 从你的 JS 加载 CSS 是非常惊人的,因为你现在可以用一种新的强大的方式将你的 CSS 模块化。比如说你要只通过 `button.js` 来加载 `button.css`,这将意味着如果 `button.js` 从来没有真正使用过的话,它的 CSS 就不会膨胀我们的生产版本。如果你坚持面向组件的 CSS 实践,如 SMACSS 或 BEM,你会看到更紧密地结合你的 CSS 和你的标记和 JavaScript 的价值。 #### CSS 和 Node 模块 我们可以使用 Webpack 来利用 Node.js 使用 `~` 前缀导入 Node 模块的优势。如果我们运行 `yarn add normalize.css`,我们可以使用: ``` @import "~normalize.css"; ``` ……并且充分利用 NPM 来管理我们的第三方样式 —— 版本控制、没有任何副本和粘贴的部分。此外,让 Webpack 为我们打包 CSS 比起使用 CSS 的默认导入方式有明显的优势 —— 节省无谓的头部请求和加载时间。 更新:这一节和下面一节已经更新为准确的用法,不再使用 CSS 模块简单地导入 Node 的模块。感谢 [Albert Fernández](https://medium.com/u/901a038e32e5) 的帮助! #### CSS 模块 你可能听说过 [CSS 模块](https://github.com/css-modules/css-modules),它把 CSS 变成了 SS,消除了 CSS 的<ruby> 层叠性 <rp> ( </rp> <rt> Cascading </rt> <rp> ) </rp></ruby>。通常它的最适用场景是只有当你使用 JavaScript 构建 DOM 的时候,但实质上,它神奇地将你的 CSS 类放置到加载它的 JavaScript 文件里([在这里了解更多](https://github.com/css-modules/css-modules))。如果你打算使用它,CSS 模块已经与 `css-loader` 封装在一起(`yarn add --dev css-loader`): ``` module.exports = { // … module: { rules: [ { test: /\.css$/, use: [ "style-loader", { loader: "css-loader", options: { modules: true } } ], }, // … ], }, }; ``` 注意:对于 `css-loader`,我们现在使用<ruby> 扩展对象语法 <rp> ( </rp> <rt> expanded object syntax </rt> <rp> ) </rp></ruby>来给它传递一个选项。你可以使用一个更为精简的字符串来取代默认选项,正如我们仍然使用了 `style-loader`。 --- 值得注意的是,当允许导入 CSS 模块的时候(例如:`@import 'normalize.css';`),你完全可以删除掉 `~`。但是,当你 `@import` 你自己的 CSS 的时候,你可能会遇到构建错误。如果你遇到“无法找到 \_\_\_\_”的错误,尝试添加一个 `resolve` 对象到 `webpack.config.js`,让 Webpack 更好地理解你的模块加载顺序。 ```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module.exports = { //… resolve: { modules: [path.resolve(__dirname, "src"), "node_modules"] }, }; ``` 我们首先指定源目录,然后指定 `node_modules`。这样,Webpack 会更好地处理解析,按照既定的顺序(分别用你的源目录和 Node 模块的目录替换 `"src"` 和 `"node_modules"`),首先查找我们的源目录,然后再查找已安装的 Node 模块。 #### Sass 需要使用 Sass?没问题。安装: ``` yarn add --dev sass-loader node-sass ``` 并添加新的规则: ``` module.exports = { // … module: { rules: [ { test: /\.(sass|scss)$/, use: [ "style-loader", "css-loader", "sass-loader", ] } // … ], }, }; ``` 然后当你的 Javascript 对一个 `.scss` 或 `.sass` 文件调用 `import` 方法的时候,Webpack 会处理的。 #### CSS 独立打包 或许你在处理渐进增强的问题;或许你因为其它原因需要一个单独的 CSS 文件。我们可以通过在我们的配置中用 `extract-text-webpack-plugin` 替换 `style-loader` 而轻易地做到这一点,这不需要更改任何代码。以我们的 `app.js` 文件为例: ``` import styles from './assets/stylesheets/application.css'; ``` 让我们安装这个插件到本地(我们需要 2016 年 10 月的测试版本): ``` yarn add --dev extract-text-webpack-plugin@2.0.0-beta.4 ``` 并且添加到 `webpack.config.js`: ``` const ExtractTextPlugin = require("extract-text-webpack-plugin"); module.exports = { // … module: { rules: [ { test: /\.css$/, use: [ ExtractTextPlugin.extract("css"), { loader: "css-loader", options: { modules: true } }, ], }, // … ] }, plugins: [ new ExtractTextPlugin({ filename: "[name].bundle.css", allChunks: true, }), ], }; ``` 现在当运行 `webpack -p` 的时候,你的 `output` 目录还会有一个 `app.bundle.css` 文件。只需要像往常一样简单地在你的 HTML 中向该文件添加一个 `<link>` 标签即可。 #### HTML 正如你可能已经猜到,Webpack 还有一个 `[html-loader][6]` 插件。但是,当我们用 JavaScript 加载 HTML 时,我们针对不同的场景分成了不同的方法,我无法想出一个单一的例子来为你计划下一步做什么。通常,你需要加载 HTML 以便于在更大的系统(如 [React](https://facebook.github.io/react/)、[Angular](https://angularjs.org/)、[Vue](http://vuejs.org/) 或 [Ember](http://emberjs.com/))中使用 JavaScript 风格的标记,如 [JSX](https://jsx.github.io/)、[Mustache](https://github.com/janl/mustache.js/) 或 [Handlebars](http://handlebarsjs.com/)。或者你可以使用类似 [Pug](https://github.com/pugjs/pug-loader) (以前叫 Jade)或 [Haml](https://github.com/AlexanderPavlenko/haml-loader) 这样的 HTML 预处理器,抑或你可以直接把同样的 HTML 从你的源代码目录推送到你的构建目录。你怎么做都行。 教程到此为止了:你可以用 Webpack 加载标记,但是进展到这一步的时候,关于你的架构,你将做出自己的决定,我和 Webpack 都无法左右你。不过参考以上的例子以及搜索 NPM 上适用的加载器应该足够你发展下去了。 ### 从模块的角度思考 为了充分使用 Webpack,你必须从模块的角度来思考:细粒度的、可复用的、用于高效处理每一件事的独立的处理程序。这意味着采取这样的方式: ``` └── js/ └── application.js // 300KB of spaghetti code ``` 将其转变成这样: ``` └── js/ ├── components/ │ ├── button.js │ ├── calendar.js │ ├── comment.js │ ├── modal.js │ ├── tab.js │ ├── timer.js │ ├── video.js │ └── wysiwyg.js │ └── application.js // ~ 1KB of code; imports from ./components/ ``` 结果呈现了整洁的、可复用的代码。每一个独立的组件通过 `import` 来引入自身的依赖,并 `export` 它想要暴露给其它模块的部分。结合 Babel 和 ES6,你可以利用 [JavaScript 类](https://developer.mozilla.org/en-US/docs/Web/JavaScript/Reference/Classes) 来实现更强大的模块化,而不用考虑它的工作原理。 有关模块的更多信息,请参阅 Preethi Kasreddy [这篇优秀的文章](https://medium.freecodecamp.com/javascript-modules-a-beginner-s-guide-783f7d7a5fcc)。 --- ### 延伸阅读 * [Webpack 2 的新特性](https://gist.github.com/sokra/27b24881210b56bbaff7) * [Webpack 配置文档](https://webpack.js.org/configuration/) * [Webpack 范例](https://github.com/webpack/webpack/tree/master/examples) * [React + Webpack 入门套件](https://github.com/kriasoft/react-starter-kit) * [怎么使用 Webpack](https://github.com/petehunt/webpack-howto) --- via: <https://blog.madewithenvy.com/getting-started-with-webpack-2-ed2b86c68783#.oozfpppao> 作者:[Drew Powers](https://blog.madewithenvy.com/@an_ennui) 译者:[OneNewLife](https://github.com/OneNewLife)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如何在 Debian 和 Ubuntu 系统上自动安装安全更新
Gabriel Cánepa
http://www.tecmint.com/auto-install-security-updates-on-debian-and-ubuntu
对于 Linux 系统来说,一个最关键的需求是为相应的 Linux 版本保持更新最新的安全补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如何在 Debian 和 Ubuntu 系统上进行设置,从而实现自动安装或更新重要的安装包或补丁。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4/191250dxqqzqbh74nnl1q4.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4/191250dxqqzqbh74nnl1q4.png
true
false
true
ucasFL
false
[ "更新", "自动更新" ]
系统运维
{ "viewnum": 11492, "commentnum": 3, "favtimes": 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82.101.100.233", "message": "merry christmas<br />\r\n<br />\r\n看到这篇了o(∩_∩)o", "username": "浩浩君 [QQ Browser 9.5|Windows 10]", "date": "2016-12-24T20:59:15" }, { "postip": "110.184.207.56", "message": "但是有的更新需要重新启动服务或系统才能生效。",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24T22:55:43" }, { "postip": "183.64.61.195", "message": "nice@!~", "username": "sunriders [Firefox 50.0|Mac 10.12]", "date": "2016-12-25T18:42:09" } ]
[ { "raid": 8015, "displayorder": 0 } ]
对于 Linux 系统来说,一个最关键的需求是为相应的 Linux 版本保持更新最新的安全补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如何在 Debian 和 Ubuntu 系统上进行设置,从而实现自动安装或更新重要的安装包或补丁。
2016-12-24T19:13:00
2016-12-24T19:13:00
8,060
/article-8060-1.html
之前已经说过,一些最优秀的系统管理员看上去(注意这里使用的词是 seem(看上去))总是很“懒”的,这句话我再同意不过了。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4/191250dxqqzqbh74nnl1q4.png) 虽然这句话听起来有点荒谬,但我敢打赌在大多数情况下它是对的-不是因为他们不去做他们原本应该做的事情,而是因为他们已经让系统自动去完成这样的事情了。 对于 Linux 系统来说,一个最关键的需求是为相应的 Linux 版本保持更新最新的安全补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如何在 Debian 和 Ubuntu 系统上进行设置,从而实现自动安装或更新重要的安装包或补丁。 其他的 Linux 版本:[CentOS/RHEL 配置自动安装安全更新](/article-8015-1.html)。 不必多说,为了执行这篇文章中所讲到的任务,你需要有超级用户特权。 ### 在 Debian/Ubuntu 上配置自动安全更新 首先,安装下面这些安装包: ``` # aptitude update -y && aptitude install unattended-upgrades apt-listchanges -y ``` `apt-listchanges` 将会通知你在升级过程中发生的改变。 接下来,用你最喜欢的文本编辑器打开 `/etc/apt/apt.conf.d/50unattended-upgrades`,然后在 `Unattended-Upgrade::Origins-Pattern` 块中间加入下面这行内容: ``` Unattended-Upgrade::Mail "root"; ``` 最后,执行下面的命令来生成所需的配置文件(`/etc/apt/apt.conf.d/20auto-upgrades`),从而激活自动更新: ``` # dpkg-reconfigure -plow unattended-upgrades ``` 当提示安装自动升级时,选择 'Yes': ![在 Debian 上配置自动安装更新](/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4/191319fx2olhs2fi78q08s.png) *在 Debian 上配置自动安装更新* 然后检查下面这两行是否已经加入到文件 `/etc/apt/apt.conf.d/20auto-upgrades` 中了: ``` APT::Periodic::Update-Package-Lists "1"; APT::Periodic::Unattended-Upgrade "1"; ``` 增加下面这行内容使通知更加详细: ``` APT::Periodic::Verbose "2"; ``` 最后,检查 `/etc/apt/listchanges.conf` 来确保通知能被发送给 root 用户。 ![Debian 系统上提示安全更新](/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4/191319odl5mzd9wlqjmx5x.png) *在 Debian 系统上提示安全更新*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讨论了如何确保你的系统定期更新最新的安全补丁。另外,你也学习了如何设置提示,从而确保应用了新的补丁时你能够被通知到。 你有任何关于这篇文章的问题吗?你可以在下面的评论栏留下你的问题。我们期待收到你的回复。 --- via: <http://www.tecmint.com/auto-install-security-updates-on-debian-and-ubuntu> 作者:[Gabriel Cánepa](http://www.tecmint.com/author/gacanepa/) 译者:[ucasFL](https://github.com/ucasFL)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组织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为你的 Linux 服务器加把锁
Steven J. Vaughan-Nichols
https://medium.com/linode-cube/locking-down-your-linux-server-24d8516ae374#.qy8qq4bx2
无论你使用的哪种 Linux 发行版,你都需要使用基于 iptables 的防火墙来保护它。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5/144708p5vukd7hkbm7bxh8.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5/144708p5vukd7hkbm7bxh8.png
true
false
true
wcnnbdk1
false
[ "安全", "防火墙", "FirewallD", "UFW", "iptables" ]
系统运维
{ "viewnum": 9336, "commentnum": 3, "favtimes": 3,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3.201.244.87", "message": "FirewallD 和 UFW。翻到墙内来哦。伟大的墙挡住了。看不到", "username": "来自陕西安康的 Chrome 53.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2-25T17:09:19" }, { "postip": "123.120.59.100", "message": "好", "username": "linux [Chrome 55.0|Mac 10.11]", "date": "2016-12-25T20:48:30" }, { "postip": "114.247.0.10", "message": "好极了!", "username": "apdsxy [Chrome 50.0|Windows 7]", "date": "2016-12-27T15:50:22" } ]
[]
无论你使用的哪种 Linux 发行版,你都需要使用基于 iptables 的防火墙来保护它。
2016-12-25T14:49:15
2016-12-25T14:49:15
8,061
/article-8061-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5/144708p5vukd7hkbm7bxh8.png) > > 无论你使用的哪种 Linux 发行版,你都需要使用基于 iptables 的防火墙来保护它。 > > > 啊哈!你已经设置好了你的第一台 Linux 服务器并且已经准备发车了!是么?嗯,慢着。 默认情况下,你的 Linux 系统对攻击者来说并非是足够安全的。当然,它比 Windows XP 要安全多了,但这说明不了什么。 想要使你的 Linux 系统真正稳固,你需要按照 [Linode](https://www.linode.com/) 的 [服务器安全指南](https://www.linode.com/docs/security/securing-your-server) 来操作。 总的来说,**首先你必须**关闭那些你不需要的服务。当然要这样做的话,你先要知道你正在使用哪些网络服务。 你可以使用 shell 命令来找到是哪些服务: ``` netstat -tulpn ``` [netstat](http://www.faqs.org/docs/linux_network/x-087-2-iface.netstat.html) 将会告诉你正在运行哪些服务和这些服务正在使用的端口是什么。如果你不需要其中的某项服务或端口,你就应该关闭它。例如,除非你正在运行一个网站,否则你是不需要运行中的 [Apache](https://httpd.apache.org/) 或 [Nginx](https://www.nginx.com/) 服务器,也不需要开启 80 或 8080 端口。 总之一句话,不确定的话,就关了它先。 在一个最简单的,没有做过任何额外更改的 Linux 服务器上,你会看到 [SSH](https://www.linode.com/docs/tools-reference/ssh/)、 [RPC](http://www.linux.org/threads/tcp-ip-service-remote-procedure-call-rpc.4913/) 和 [NTPdate](https://help.ubuntu.com/lts/serverguide/NTP.html) 运行在它们的公开端口上。不要添加像 [telnet](http://www.telnet.org/htm/faq.htm) 这样陈旧而不安全的 shell 程序,否则老司机就会在你不经意间将你的 Linux 小跑车开走了。也许,在上世纪 80 年代的时候你喜欢把 telnet 当作你 SunOS 机器上的备份登录方式,但是那早已成为了过去。 就 SSH 来说,你应该使用 [RSA 密钥](https://www.linode.com/docs/security/securing-your-server/#create-an-authentication-key-pair) 和 [Fail2Ban](https://www.linode.com/docs/security/securing-your-server/#use-fail2ban-for-ssh-login-protection) 来加固。除非你需要 RPC,否则就卸载它——如果你不知道需要不需要它的话,那就是不需要。 关于如何关门已经说的够多了;让我们来聊聊利用 iptables 来锁定进来的流量吧。 当你启动 Linux 服务器的时候它是没有任何规则的。这就意味着所有的流量都是被允许的。这当然是**不好的**。因此,你需要及时的设置你的防火墙。 Iptables 是一种用来给 [netfilter](https://www.netfilter.org/) 设置网络策略规则的 shell 工具,netfilter 是Linux 系统下的默认防火墙,它利用一组规则来允许或禁止流量。当有人尝试连接上你的系统——有些人无时不刻地尝试这么干,而且从不气馁——iptables 就会检查这些请求是否与规则列表相匹配。如果没有匹配到任何的规则,它就会采取默认操作。 这个默认操作应该是将连接“Drop”掉,即禁掉这些意图闯入者。而且这不会让他们知道这些网络探测行为发生了什么。(你也可以将链接“Reject”掉,但是这会同时让他们知道你有一个正在运行的 Linux 防火墙。就目前而言,让陌生人能获取到我们系统的信息越少越好。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现在,你可以用 iptables 来设置你的防火墙了。我已经这么做了。就像以前,我骑着自行车去六英里外上班,并且两边都是上坡。而现在,我开车去。 这其实比喻的是我使用 Fedora 发行版的 [FirewallD](http://www.firewalld.org/) 和 Debian 系发行版的 [UFW](https://help.ubuntu.com/community/UFW)(Uncomplicated Firewall)。这些都是易用的 iptables 的 shell 前端。你可以在以下的 Linode 指南中找到适合的使用方式:[FirewallD](https://www.linode.com/docs/security/firewalls/introduction-to-firewalld-on-centos) 和 [UFW](https://www.linode.com/docs/security/firewalls/configure-firewall-with-ufw)。 从本质上来说设置这些规则就是在你的服务器上放置“非请勿入”的告示牌。用起来吧。 但是也别太兴奋地把所有的链接都关闭了。例如: ``` sudo ufw default deny incoming ``` 看起来是个好主意哦。别忘了,它禁止了所有链接,包括你自己哦! 很好,它就是这么干的。这意味着它也同样禁止了 SSH 的登录。也就是说你再也不能登录你那新服务器了。哇哦! 不过,如果你犯了错,错误的将更多的链接都禁止了。你看,老司机也同样被你挡在门外了。 或者,更准确得说,这不是你或你的服务器所遇到的个别现象。当然,你也不是[每天受到 3 亿多次攻击尝试的美国国家安全局(NSA)](http://thehackernews.com/2016/02/nsa-utah-data-center.html)。但是攻击脚本根本不在乎你是谁。它只是不断的检查寻找网络中存在已知漏洞的服务器。在平常的一天中我自己的小服务器就会受到数以百计的攻击。 都这样了,你还在等什么呢?去吧,加固你的网络服务吧。安装 FirewallD 或者 UFW 来加固你的服务器吧。你会愿意去做的。 --- 关于作者: Steven J. Vaughan-Nichols 是一位资深的 IT 专栏作家,他的作品出现在许多行业领袖媒体上,包括 ZDNet.com、PC Magazine、InfoWorld、ComputerWorld、Linux Today 和 eWEEK 等。Steven 在 IT 专业方面的见解犀利,虽然他的观点和云计算方面的认识,并不代表 Linode 观点,但是我们仍然非常感谢他的贡献。你可以在 Twitter 上关注他 (@sjvn)。 --- via: <https://medium.com/linode-cube/locking-down-your-linux-server-24d8516ae374#.qy8qq4bx2> 作者:[Steven J. Vaughan-Nichols](https://medium.com/linode-cube/locking-down-your-linux-server-24d8516ae374#.qy8qq4bx2) 译者:[wcnnbdk1](https://github.com/wcnnbdk1)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组织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你会考虑乘坐无人驾驶汽车吗?
Laura Tucker
https://www.maketecheasier.com/riding-driverless-car/
这些汽车,有时也叫做自动汽车、自动驾驶汽车,或机器人汽车,确实可以依靠技术自己驾驶。它们能探测周边环境,如障碍物和标志,并使用 GPS 找到自己的路线。但是它们驾驶起来安全吗?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5/151613tujn1f9upuzzujgb.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5/151613tujn1f9upuzzujgb.jpg
true
false
true
willcoderwang
false
[ "无人驾驶", "汽车" ]
观点
{ "viewnum": 5419, "commentnum": 6,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203.70.63", "message": "不會,現有的技術遠沒有達到上路的標準~",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Vivaldi 1.6|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25T18:25:21" }, { "postip": "120.42.142.187", "message": "10年内不乘坐,10年后再说", "username": "来自福建泉州的 Chrome Mobile 55.0|Android 6.0 用户", "date": "2016-12-25T20:43:43" }, { "postip": "101.231.64.107", "message": "车祸的发生有时候并不是单方面能控制的,除非上路的车辆全是自动驾驶了,不然根本做不到完全自动驾驶。",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Chrome 5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27T09:32:57" }, { "postip": "116.231.48.149", "message": "微软也有坚实的安全技术",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Chrome 55.0|Fedora 用户", "date": "2016-12-28T12:31:30" }, { "postip": "58.49.103.186", "message": "李公公说:谁写的代码,谁给我上车!", "username": "来自湖北武汉的 Firefox 50.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2-28T20:25:20" }, { "postip": "14.127.244.215", "message": "向农村道路导航根本不行", "username": "来自广东深圳的 QQ Browser 9.5|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1-03T17:48:09" } ]
[]
这些汽车,有时也叫做自动汽车、自动驾驶汽车,或机器人汽车,确实可以依靠技术自己驾驶。它们能探测周边环境,如障碍物和标志,并使用 GPS 找到自己的路线。但是它们驾驶起来安全吗?
2016-12-25T15:17:24
2016-12-25T15:17:24
8,062
/article-8062-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5/151613tujn1f9upuzzujgb.jpg) 科技在经历重大进展。最近我们经历的是如苹果手表及各种克隆品、FitBit 活动智能设备、谷歌眼镜等可穿戴设备。看起来下一个就是人们研究了很长时间的无人驾驶汽车了。 这些汽车,有时也叫做自动汽车、自动驾驶汽车,或机器人汽车,确实可以依靠技术自己驾驶。它们能探测周边环境,如障碍物和标志,并使用 GPS 找到自己的路线。但是它们驾驶起来安全吗?我们请教我们的科技作者,“你会考虑乘坐无人驾驶汽车吗?” ### 我们的观点 **Derrik** 说他会乘坐无人驾驶汽车,因为 “*技术早就存在,而且很多聪明能干的人研究了很长时间。*” 他承认它们还是有些问题,但他相信很多事故的发生是因为有人的参与。如果不考虑人,他认为乘坐无人驾驶汽车会“*难以置信的安全*。” 对 **Phil** 来说,这些汽车让他“紧张”,但他也承认这是他想象出的,因为他从没乘坐过。他同意 Derrik 这些技术是高度发达的观点,也知道它的原理,但仍然认为“*他自己对新技术接受缓慢,不会购买这类车*” 他甚至坦白说平时很少使用定速巡航。他认为依赖它太多的司机会让他感到不安全。 ![编辑对无人驾驶汽车的观点](/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5/151635ulalzp7iwgao9jme.jpg) **Robert** 认为“*这个概念确实有点怪,*”但原则上他看不到汽车不向那个方向发展的理由。 他指出飞机已经走了那条路,而且变得更加安全, 他认为事故发生的主因是“*人们过于依赖科技手段,而当科技出现故障时不知所措而导致。*” 他是一个“焦虑型乘客”, 更喜欢控制整个局面。 对他来说,他的车子在哪里开很重要。如果是以低速在城市中驾驶他感觉还好,但如果是在“宽度不足两车道的弯弯曲曲的英国乡村道路”上,则绝不可以。他和 Phil 都认为英国道路与美国道路大大不同。他建议让别人去做小白鼠, 等到确定安全了再乘坐。 对 **Mahesh**来说, 他绝对会乘坐无人驾驶汽车,因为他知道这些汽车公司“*拥有坚实的安全技术,决不会让他们的顾客去冒险。*” 他承认安全与否还与车辆行驶的道路有关。 我的观点有些像这些观点的折中。虽然平时我会快速地投入到新科技中,但如果要拿生命去冒险,我不会那么做。我承认这些汽车发展了很久,应该很安全。而且坦率地说,很多司机比无人驾驶汽车危险得多。但和 Robert 一样,我想我会让其他人去做小白鼠,等到它更普遍了再去乘坐。 ### 你的观点 在这个问题上,你的观点是什么呢? 你会信任新生的科学技术呢,还是乘坐无人驾驶汽车时会紧张到不行? 你会考虑乘坐无人驾驶汽车吗? 在下面的评论里加入讨论吧。 图片来自: [Steve Jurvetson](https://commons.m.wikimedia.org/wiki/File:Jurvetson_Google_driverless_car_trimmed.jpg) 和 [Steve Jurvetson at Wikimedia Commons](https://commons.m.wikimedia.org/wiki/File:Inside_the_Google_RoboCar_today_with_PlanetLabs.jpg) --- via: <https://www.maketecheasier.com/riding-driverless-car/> 作者:[Laura Tucker](https://www.maketecheasier.com/author/lauratucker/) 译者:[willcoderwang](https://github.com/willcoderwang)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一周开源新闻:Ubuntu 17.04 将使用交换文件来代替 Swap 分区
jasminepeng
更多: - Fedora 项目组发布 DNF 2.0.0 包管理器 - KDE 发布管理 Systemd 和 用户单元的图形化工具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6/091451lrrxv6pavpev32up.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6/091451lrrxv6pavpev32up.jpg
true
false
false
false
[ "Ubuntu", "KDE", "DNF", "Fedora" ]
新闻
{ "viewnum": 12684, "commentnum": 10, "favtimes": 0, "sharetimes": 1, "likes": 0 }
[ { "postip": "118.122.120.11", "message": "交换文件现有系统也可自行创建,但是缺乏 Windows 系统的自动管理和动态调整大小功能。",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26T09:55:04" }, { "postip": "183.213.58.242", "message": "SystemdGenie不错", "username": "来自江苏苏州的 Vivaldi 1.4|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26T12:25:22" }, { "postip": "222.35.94.194", "message": "每次看到DNF这个包管理器就想到疼逊的毒奶粉。。。。", "username": "枫落夜舞 [Chrome 55.0|GNU/Linux]", "date": "2016-12-26T12:52:22" }, { "postip": "221.12.107.182", "message": "很多发行版安装的时候默认强制swap分区,其实早该改用swapfile了,最好能动态管理。", "username": "来自浙江台州的 Firefox 50.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2-26T13:59:41" }, { "postip": "111.20.112.126", "message": "UBUNTU真恶心!!!<br />\r\n还是Debian Gnu/Linux靠谱", "username": "来自陕西西安的 Chrome 5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26T15:09:11" }, { "postip": "110.76.186.195", "message": "终于干掉swap分区了,早就看它不顺眼了,swap文件又灵活有简单多好", "username": "zxciddee [QQ Browser 9.5|Windows 10]", "date": "2016-12-26T21:01:36" }, { "postip": "119.131.170.213", "message": "我用ARCHLINUX,早就没有用swap了,而且想不想用有自己决定的,哪用这么麻烦", "username": "Wf_talk [Firefox 49.0|GNU/Linux]", "date": "2016-12-26T21:05:16" }, { "postip": "119.130.186.230", "message": "good",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Firefox 37.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29T09:58:22" }, { "postip": "222.210.137.175", "message": "内存16g 直接没有分swap分区。。。几乎也不怎么用休眠。。。", "username": "baby-blue__ [Firefox 50.0|GNU/Linux]", "date": "2016-12-30T23:20:15" }, { "postip": "222.18.127.94", "message": "求告知,现在再用,但没做linux开发,只是运维",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的 Chromium 55.0|Ubuntu 用户", "date": "2017-01-15T15:32:00" } ]
[]
更多: - Fedora 项目组发布 DNF 2.0.0 包管理器 - KDE 发布管理 Systemd 和 用户单元的图形化工具
2016-12-26T09:12:00
2016-12-26T09:12:00
8,063
/article-8063-1.html
### Ubuntu 17.04 (Zesty Zapus) 将使用交换文件来代替 Swap 分区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6/091451lrrxv6pavpev32up.jpg) Canonical 的软件工程师 Dimitri John Ledkov 最近[宣布](http://blog.surgut.co.uk/2016/12/swapfiles-by-default-in-ubuntu.html)即将发布的 Ubuntu Linux 系统安装时将丢弃 Swap 分区方式,改为交换文件方式。 对我们中的大多数使用带 SSD 或 NVMe 闪盘及内存充足的人来说,这不是什么大新闻。不过那些想要将 Ubuntu 后续版本安装在 10 多年前 PC 上的人们来说,可能会对此感兴趣。 多年前,全新安装 GNU/Linux 时创建 Swap 分区是强制要求的,但随着科技进步而发生了变化。现在即使最廉价的电脑也至少 4G 内存,对于办公和基本计算来说已经足够。 如今如果您个人电脑有 2GB 到 4GB 物理内存,就不需要 Swap 分区。 即使你创建了一个,也可能根本用不上,这也是 Canonical 决定 Ubuntu 新安装时放弃 Swap 分区的原因。 Canonical 目前在开发 Ubuntu 17.04 ,也称为 Zesty Zapus, 预计 2017 年 4 月 13 日发布。 “从 17.04 Zesty Zapus 版本之后,非 LVM 的安装将默认使用交换文件而不是创建 Swap 分区,” Dimitri John Ledkov 说到。 “另外,交换文件的大小可以有很大差异。” Canonical 确保用户可以完全控制他们的安装,如果他们不想使用 Swap,可以将参数值设为 0。不过,这些改变不适用于使用 LVM 选项安装 Ubuntu。 改变将在 Ubuntu 17.04 (Zesty Zapus) 及以后版本中进行。 ### Fedora 项目组发布 DNF 2.0.0 包管理器 DNF-PLUGINS-CORE 1.0.0 也一并发布。 Fedora 开发人员 Michael Mráka 于 2016 年 12 月 20 日[宣布](http://dnf.baseurl.org/2016/12/20/dnf-2-0-0-and-dnf-plugins-core-1-0-0-has-been-released/),Fedora Linux 上 DNF 2.0.0 包管理器正式发布。 经历两个半月的开发之后,DNF 2.0.0 和 DNF-PLUGINS-CORE 1.0.0 进入 Fedora 25 的稳定仓库, 为用户基于 RPM 的 Linux 版本提供下一代包管理系统和插件。 不过,DNF 2.0.0 与 DNF-1 系列尚不完全兼容。因此,建议在尝试更新到 DNF 2.0 前,阅读下 DNF-1 和 DNF-2 的[不兼容列表](http://dnf.readthedocs.io/en/latest/dnf-1_vs_dnf-2.html)。 ### KDE 发布管理 Systemd 和 用户单元的图形化工具:SystemdGenie KDE 开发人员 Ragnar Thomsen 高兴的[宣布](https://rthomsen6.wordpress.com/2016/12/18/introducing-systemdgenie/),一个用于 KDE Plasma 桌面上的称为 SystemdGenie 的新工具,现已可用。它用于帮助管理 systemd 和 <ruby> 用户单元 <rt> user unit </rt></ruby>。从下面截图中可以看到,SystemdGenie 是一个全功能的应用,为想要对systemd及用户单元,以及 logind 会话完全控制的高级用户开发。目前,该工具大部分功能与 systemd-kcm 相同。 SystemdGenie 的第一个开发发布版本为 [0.99.0](https://rthomsen6.wordpress.com/2016/12/18/introducing-systemdgenie/), 这是一个预发布版本,可能会有 bug 存在。试用过程中如发现任何问题,请向开发团队报告。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6/091305q245r2qvlz9bxa22.jpg) ### KDE 分区管理器 3.0.0 支持 LVM on LUKS 和 LUKS on LVM 配置 KDE 开发人员 Andrius Štikonas 最近[宣布](https://stikonas.eu/wordpress/2016/12/18/kde-partition-manager-3-0/) KDE 分区管理器的一个新的里程碑版本发布,用于 KDE Plasma 桌面的开源分区编辑工具。 作为一个大的发布版本,KDE Partition Manager 3.0 包含了一些令人兴奋的新功能,例如支持 LVM on LUKS 和 LUKS on LVM 配置, 还支持 LVM Logical Volumes (LV)大小更改。 详情请参见 Andrius Štikonas 的[发布公告](https://stikonas.eu/wordpress/2016/12/18/kde-partition-manager-3-0/)。 ### Wine-Staging 2.0 让 Linux 用户可以玩 Doom 2016,并带 Vulkan 支持 RC2版本目前在公测中。 2016 年 12 月 21 日,Wine-Stating 项目开发团队宣布 Wine-Stating 2.0 的 RC2 版本现已可用。 除了支持 DOOM 2016 with Vulkan 外,此版本还有其他新功能,例如对 Mono 引擎进行了大量 bug 修复,并更新了补丁包。可以从这里[下载 Wine-Staging 2.0 RC2](http://linux.softpedia.com/get/System/Emulators/Wine-148.shtml) ,尤其是如果你梦想在你的 GNU/Linux 系统上玩 DOOM 2016 的话。
树莓派基金会发布桌面操作系统 PIXEL OS
Simon Sharwood
http://www.theregister.co.uk/2016/12/22/raspberry_pi_foundation_releases_operating_system_for_pcs_macs/
树莓派的创始人 Eben Upton 说,“我们觉得大多数用户都希望要这样的一个桌面环境:干净整洁而现代化的用户界面;提升工作效率的生产力软件和编程工具,包括自由软件和专有软件。”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6/113106hkarbqkc887rbqrd.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6/113106hkarbqkc887rbqrd.jpg
true
false
true
wxy
false
[ "树莓派", "PIXEL" ]
新闻
{ "viewnum": 11540, "commentnum": 4, "favtimes": 0, "sharetimes": 1, "likes": 0 }
[ { "postip": "1.59.127.5", "message": "这系统和xubuntu,lubuntu应该没多大差别吧??", "username": "来自黑龙江大庆的 Firefox 45.0|Windows 8.1 用户", "date": "2016-12-26T14:00:06" }, { "postip": "58.49.103.186", "message": "又一个大轮子", "username": "来自湖北武汉的 Firefox 50.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2-26T16:40:23" }, { "postip": "36.149.209.106", "message": "这货比openwrt for pc厉害么?", "username": "来自36.149.209.106的 Chrome 55.0|Mac 10.12 用户", "date": "2016-12-26T21:00:19" }, { "postip": "1.59.127.5", "message": "linux系统的发行版真是多如牛毛啊。。", "username": "来自黑龙江大庆的 Firefox 4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26T23:47:03" } ]
[ { "raid": 8459, "displayorder": 0 } ]
树莓派的创始人 Eben Upton 说,“我们觉得大多数用户都希望要这样的一个桌面环境:干净整洁而现代化的用户界面;提升工作效率的生产力软件和编程工具,包括自由软件和专有软件。”
2016-12-26T11:35:00
2016-12-26T11:35:00
8,064
/article-8064-1.html
> > 基于 Debian 衍生的 PIXEL 将把树莓派体验带到 x86 上,正如树莓派基金会所[宣称](https://www.raspberrypi.org/blog/pixel-pc-mac/)的,“我们不只是要为树莓派创造最好的桌面环境,而是要创造最好的桌面环境,如是。” > >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6/113106hkarbqkc887rbqrd.jpg) 树莓派基金会将其[今年九月份发布的 PIXEL OS](http://www.theregister.co.uk/2016/09/28/raspberry_pi_adds_pixel_eye_candy_to_desktop_to_please_users/) 移植到了 PC 和 Mac 上。 PIXEL 的意思是“**Pi** **I**mproved **X**windows **E**nvironment, **L**ightweight”,即“树莓派改进的轻量级 Xwindows 环境”,树莓派的创始人 Eben Upton 说,“我们觉得大多数用户都希望要这样的一个桌面环境:干净整洁而现代化的用户界面;提升工作效率的生产力软件和编程工具,包括自由软件和专有软件。” 挖掘这个操作系统的其它用途的想法在这几个月来一直浮现在 Upton 的脑海中,正如[他写的](https://www.raspberrypi.org/blog/pixel-pc-mac/)“在夏天时,我们就问自己一个简单的问题:如果我们这么喜欢 PIXEL,为什么我们非要人们买树莓派才能运行它呢?” Upton 说他和其他的伙伴们注意到“有大量可以用来安装的 PC 和 Mac 机器丢在那里,它们可以很好的运行 x86 Debian”,并且问他们,“我们可以为这些机器做些什么吗?” 现在答案就是“YES”,树莓派基金会发布了该操作系统的 x86 体验版。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6/113349nkc590k9t5cmkp5t.jpg) 这个操作系统对硬件的需求很低,Upton 说 PIXEL “将运行在像我的 ThinkPad X40 这样的老机器上,它只要 512MB 内存就行。”Upton 认为这样的硬件需求很符合还在使用老式 PC 的学校,这就意味着学生们可以在学校的 x86 上使用和家里的树莓派上一样的 PIXEL 环境。 PIXEL 可以从 DVD 或 USB 盘启动,或者你也可以将它安装到计算机上。你可以[下载这个 1.3GB 的 ISO 镜像](http://downloads.raspberrypi.org/pixel_x86/images/pixel_x86-2016-12-13/2016-12-13-pixel-x86-jessie.iso)试试,不过,有些型号的 Mac 可能不能用这个引导镜像启动。Upton 也表示,这还是一个早期发布版本,还在继续改进。
Samba 系列(一):在 Ubuntu 系统上使用 Samba4 来创建活动目录架构
Matei Cezar
http://www.tecmint.com/install-samba4-active-directory-ubuntu/
这篇指南将阐明在 Ubuntu 16.04 和 Ubuntu 14.04 操作系统上安装配置 Samba4 作为域控服务器组件的过程中,你需要注意的每一个步骤。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6/174604fkcolbrtc5frlrpf.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6/174604fkcolbrtc5frlrpf.jpg
true
false
true
rusking
false
[ "Samba", "活动目录" ]
系统运维
{ "viewnum": 20296, "commentnum": 7, "favtimes": 6,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218.88.44.29", "message": "顶级域名用 .lan/.local 都是不推荐的,至于理由在 SAMBA 的 FAQ 有详细说明。此外 SAMBA 目前无法完全替代 Active Directory 的功能,这点 FAQ 也是有说明的。关于 Active Directory 技术规范,在微软的 MSDN 有专门的网页提供一系列 PDF 文件可供下载,不过里面涉及到的代码仅限于伪代码。",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26T20:04:48" }, { "postip": "218.88.44.29", "message": "&quot;森林级别&quot; 在微软翻译为林级别。",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26T20:08:28" }, { "postip": "118.122.120.11", "message": "上面的回复有问题。准确的是“林功能级别”。",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27T08:42:50" }, { "postip": "221.12.107.182", "message": "我们用域环境主要使用组策略,所以老老实实用 win server 吧,用 samba 加入 win server 的域。", "username": "来自浙江台州的 Firefox 50.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2-27T08:51:39" }, { "postip": "58.20.82.218", "message": "smb使用很古老的udp控制,tcp数据传输方式,非常非常不友好。", "username": "来自湖南长沙的 QQ Browser 9.5|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2-27T10:58:44" }, { "postip": "123.120.59.100", "message": "好的,因为我没看到,检索之下发现有两种说法,感觉“森林”更习惯一些。既然有官方译法,那我就修改下。", "username": "linux [Chrome 55.0|Mac 10.11]", "date": "2016-12-27T12:15:45" }, { "postip": "14.131.1.37", "message": "还有redhat的sssd服务也是一个很好的东西。", "username": "拿铁不加糖 [Chrome 55.0|Windows 10]", "date": "2017-01-06T20:32:34" } ]
[ { "raid": 8070, "displayorder": 0 } ]
这篇指南将阐明在 Ubuntu 16.04 和 Ubuntu 14.04 操作系统上安装配置 Samba4 作为域控服务器组件的过程中,你需要注意的每一个步骤。
2016-12-26T17:46:00
2016-12-26T17:46:00
8,065
/article-8065-1.html
Samba 是一个自由的开源软件套件,用于实现 Windows 操作系统与 Linux/Unix 系统之间的无缝连接及共享资源。 Samba 不仅可以通过 SMB/CIFS 协议组件来为 Windows 与 Linux 系统之间提供独立的文件及打印机共享服务,它还能实现<ruby> 活动目录 <rp> ( </rp> <rt> Active Directory </rt> <rp> ) </rp></ruby><ruby> 域控制器 <rp> ( </rp> <rt> Domain Controller </rt> <rp> ) </rp></ruby>的功能,或者让 Linux 主机加入到域环境中作为域成员服务器。当前的 Samba4 版本实现的 AD DC 域及林功能级别可以取代 Windows 2008 R2 系统的域相关功能。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6/174604fkcolbrtc5frlrpf.jpg) 本系列的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使用 Samba4 软件来配置活动目录域控制器,涉及到 Ubuntu、CentOS 和 Windows 系统相关的以下主题: * 第 1 节:在 Ubuntu 系统上使用 Samba4 来创建活动目录架构 * 第 2 节:在 Linux 命令行下管理 Samba4 AD 架构 * 第 3 节:在 Windows 10 操作系统上安装 RSAT 工具来管理 Samba4 AD * 第 4 节:从 Windows 中管理 Samba4 AD 域控制器 DNS 和组策略 * 第 5 节:使用 Sysvol Replication 复制功能把 Samba 4 DC 加入到已有的 AD * 第 6 节:从 Linux DC 服务器通过 GOP 来添加一个共享磁盘并映射到 AD * 第 7 节:把 Ubuntu 16.04 系统主机作为域成员服务器添加到 AD * 第 8 节:把 CenterOS 7 系统主机作为域成员服务器添加到 AD * 第 9 节:在 AD Intranet 区域创建使用 kerberos 认证的 Apache Website 这篇指南将阐明在 Ubuntu 16.04 和 Ubuntu 14.04 操作系统上安装配置 Samba4 作为域控服务器组件的过程中,你需要注意的每一个步骤。 以下安装配置文档将会说明在 Windows 和 Linux 的混合系统环境中,关于用户、机器、共享卷、权限及其它资源信息的主要配置点。 #### 环境要求: 1. [Ubuntu 16.04 服务器安装](http://www.tecmint.com/installation-of-ubuntu-16-04-server-edition/) 2. [Ubuntu 14.04 服务器安装](http://www.tecmint.com/ubuntu-14-04-server-installation-guide-and-lamp-setup/) 3. 为你的 AD DC 服务器[设置静态IP地址](http://www.tecmint.com/set-add-static-ip-address-in-linux/) ### 第一步:初始化 Samba4 安装环境 1、 在开始安装 Samba4 AD DC 之前,让我们先做一些准备工作。首先运行以下命令来确保系统已更新了最新的安全特性,内核及其它补丁: ``` $ sudo apt-get update $ sudo apt-get upgrade $ sudo apt-get dist-upgrade ``` 2、 其次,打开服务器上的 `/etc/fstab` 文件,确保文件系统分区的 ACL 已经启用 ,如下图所示。 通常情况下,当前常见的 Linux 文件系统,比如 ext3、ext4、xfs 或 btrfs 都默认支持并已经启用了 ACL 。如果未设置,则打开并编辑 `/etc/fstab` 文件,在第三列添加 `acl`,然后重启系统以使用修改的配置生效。 ![Enable ACL's on Linux Filesystem](/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6/174621ehlf2q8zzhq9yfjc.png) *启动 Linux 文件系统的 ACL 功能* 3、 最后使用一个具有描述性的名称来[设置主机名](http://www.tecmint.com/set-hostname-permanently-in-linux/) ,比如这往篇文章所使用的 `adc1`。通过编辑 `/etc/hostname` 文件或使用使用下图所示的命令来设置主机名。 ``` $ sudo hostnamectl set-hostname adc1 ``` 为了使修改的主机名生效必须重启服务器。 ### 第二步: 为 Samba4 AD DC 服务器安装必需的软件包 4、 为了让你的服务器转变为域控制器,你需要在服务器上使用具有 root 权限的账号执行以下命令来安装 Samba 套件及所有必需的软件包。 ``` $ sudo apt-get install samba krb5-user krb5-config winbind libpam-winbind libnss-winbind ``` ![Install Samba on Ubuntu](/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6/174622j7ee5rzhg6fgu676.png) *在 Ubuntu 系统上安装 Samba 套件* 5、 安装包在执行的过程中将会询问你一系列的问题以便完成域控制器的配置。 在第一屏中你需要以大写为 Kerberos 默认 REALM 输入一个名字。以**大写**为你的域环境输入名字,然后单击回车继续。 ![Configuring Kerberos Authentication](/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6/174622da1nt1t1jzhi00bj.png) *配置 Kerosene 认证服务* 6、 下一步,输入你的域中 Kerberos 服务器的主机名。使用和上面相同的名字,这一次使用**小写**,然后单击回车继续。 ![Set Hostname Kerberos Server](/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6/174623sfp261fy1666oy4t.png) *设置 Kerberos 服务器的主机名* 7、 最后,指定 Kerberos realm 管理服务器的主机名。使用更上面相同的名字,单击回车安装完成。 ![Set Hostname Administrative Server](/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6/174623ngmtgbg0gnpd1um5.png) *设置管理服务器的主机名* ### 第三步:为你的域环境开启 Samba AD DC 服务 8、 在为域服务器配置 Samba 服务之前,先运行如下命令来停止并禁用所有 Samba 进程。 ``` $ sudo systemctl stop samba-ad-dc.service smbd.service nmbd.service winbind.service $ sudo systemctl disable samba-ad-dc.service smbd.service nmbd.service winbind.service ``` 9、 下一步,重命名或删除 Samba 原始配置文件。在开启 Samba 服务之前,必须执行这一步操作,因为在开启服务的过程中 Samba 将会创建一个新的配置文件,如果检测到原有的 `smb.conf` 配置文件则会报错。 ``` $ sudo mv /etc/samba/smb.conf /etc/samba/smb.conf.initial ``` 10、 现在,使用 root 权限的账号并接受 Samba 提示的默认选项,以交互方式启动<ruby> 域供给 <rp> ( </rp> <rt> domain provision </rt> <rp> ) </rp></ruby>。 还有,输入正确的 DNS 服务器地址并且为 Administrator 账号设置强密码。如果使用的是弱密码,则域供给过程会失败。 ``` $ sudo samba-tool domain provision --use-rfc2307 –interactive ``` ![Samba Domain Provisioning](/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6/174624cvativsroh3etzks.png) *Samba 域供给* 11、 最后,使用以下命令重命名或删除 Kerberos 认证在 `/etc` 目录下的主配置文件,并且把 Samba 新生成的 Kerberos 配置文件创建一个软链接指向 `/etc` 目录。 ``` $ sudo mv /etc/krb6.conf /etc/krb5.conf.initial $ sudo ln –s /var/lib/samba/private/krb5.conf /etc/ ``` ![Create Kerberos Configuration](/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6/174624nzk97dukuh961haf.png) *创建 Kerberos 配置文件* 12、 启动并开启 Samba 活动目录域控制器后台进程 ``` $ sudo systemctl start samba-ad-dc.service $ sudo systemctl status samba-ad-dc.service $ sudo systemctl enable samba-ad-dc.service ``` ![Enable Samba Active Directory Domain Controller](/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6/174625kna87hnh6l6bbnb2.png) *开启 Samba 活动目录域控制器服务* 13、 下一步,[使用 netstat 命令](http://www.tecmint.com/20-netstat-commands-for-linux-network-management/) 来验证活动目录启动的服务是否正常。 ``` $ sudo netstat –tulpn| egrep ‘smbd|samba’ ``` ![Verify Samba Active Directory](/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6/174625kq7ynsmo7cpc0pst.png) *验证 Samba 活动目录* ### 第四步: Samba 最后的配置 14、 此刻,Samba 应该跟你想像的一样,完全运行正常。Samba 现在实现的域功能级别可以完全跟 Windows AD DC 2008 R2 相媲美。 可以使用 `samba-tool` 工具来验证 Samba 服务是否正常: ``` $ sudo samba-tool domain level show ``` ![Verify Samba Domain Level](/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6/174626l8b506acbnlj9nnb.png) *验证 Samba 域服务级别* 15、 为了满足 DNS 本地解析的需求,你可以编辑网卡配置文件,修改 `dns-nameservers` 参数的值为域控制器地址(使用 127.0.0.1 作为本地 DNS 解析地址),并且设置 `dns-search` 参数为你的 realm 值。 ``` $ sudo cat /etc/network/interfaces $ sudo cat /etc/resolv.conf ``` ![Configure DNS for Samba AD](/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6/174627kawvsz299mckw1zd.png) *为 Samba 配置 DNS 服务器地址* 设置完成后,重启服务器并检查解析文件是否指向正确的 DNS 服务器地址。 16、 最后,通过 `ping` 命令查询结果来检查某些重要的 AD DC 记录是否正常,使用类似下面的命令,替换对应的域名。 ``` $ ping –c3 tecmint.lan # 域名 $ ping –c3 adc1.tecmint.lan # FQDN $ ping –c3 adc1 # 主机 ``` ![Check Samba AD DNS Records](/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6/174627kaximyu6ya2yy2vu.png) *检查 Samba AD DNS 记录* 执行下面的一些查询命令来检查 Samba 活动目录域控制器是否正常。 ``` $ host –t A tecmint.lan $ host –t A adc1.tecmint.lan $ host –t SRV _kerberos._udp.tecmint.lan # UDP Kerberos SRV record $ host -t SRV _ldap._tcp.tecmint.lan # TCP LDAP SRV record ``` 17、 并且,通过请求一个域管理员账号的身份来列出缓存的票据信息以验证 Kerberos 认证是否正常。注意域名部分使用大写。 ``` $ kinit administrator@TECMINT.LAN $ klist ``` ![Check Kerberos Authentication on Domain](/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6/174628dbfeq1gzf2q15077.png) *检查域环境中的 Kerberos 认证是否正确* 至此! 你当前的网络环境中已经完全运行着一个 AD 域控制器,你现在可以把 Windows 或 Linux 系统的主机集成到 Samba AD 中了。 在下一期的文章中将会包括其它 Samba AD 域的主题,比如,在 Samba 命令行下如何管理你的域控制器,如何把 Windows 10 系统主机添加到同一个域环境中,如何使用 RSAT 工具远程管理 Samba AD 域,以及其它重要的主题。 --- via: <http://www.tecmint.com/install-samba4-active-directory-ubuntu/> 作者:[Matei Cezar](http://www.tecmint.com/author/cezarmatei/) 译者:[rusking](https://github.com/rusking)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安卓平台上的依赖注入(一)
Roberto Orgiu
https://medium.com/di-101/di-101-part-1-81896c2858a0#.3hg0jj14o
第一种情况是我们在构造器里创建了依赖对象,但在第二种情况下,它作为参数被传递给构造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依赖注入(dependency injection)。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6/204426ezi9djn59j9jiizn.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6/204426ezi9djn59j9jiizn.jpg
true
false
true
BriFuture
false
[ "Java" ]
软件开发
{ "viewnum": 4991, "commentnum": 0,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第一种情况是我们在构造器里创建了依赖对象,但在第二种情况下,它作为参数被传递给构造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依赖注入(dependency injection)。
2016-12-27T08:43:00
2016-12-27T08:43:00
8,066
/article-8066-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6/204426ezi9djn59j9jiizn.jpg) 刚开始学习软件工程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碰到像这样的事情: > > 软件应该符合 SOLID 原则。 > > > 但这句话实际是什么意思?让我们看看 SOLID 中每个字母在架构里所代表的重要含义,例如: * [S - 单职责原则](https://en.wikipedia.org/wiki/Single_responsibility_principle) * [O - 开闭原则](https://en.wikipedia.org/wiki/Open/closed_principle) * [L - Liskov 替换原则](http://liskov_substitution_principle/) * [I - 接口分离原则](https://en.wikipedia.org/wiki/Interface_segregation_principle) * [D - 依赖反转原则](https://en.wikipedia.org/wiki/Dependency_inversion_principle) 这也是<ruby> 依赖注入 <rp> ( </rp> <rt> dependency injection </rt> <rp> ) </rp></ruby>的核心概念。 简单来说,我们需要提供一个类,这个类有它所需要的所有对象,以便实现其功能。 ### 概述 依赖注入听起来像是描述非常复杂的东西的一个术语,但实际上它很简单,看下面这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 class NoDependencyInjection { private Dependency d; public NoDependencyInjection() { d = new Dependency(); } } class DependencyInjection { private Dependency d; public DependencyInjection(Dependency d) { this.d = d; } } ``` 正如我们所见,第一种情况是我们在构造器里创建了依赖对象,但在第二种情况下,它作为参数被传递给构造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ruby> 依赖注入 <rp> ( </rp> <rt> dependency injection </rt> <rp> ) </rp></ruby>。这样做是为了让我们所写的类不依靠特定依赖关系的实现,却能直接使用它。 参数传递的目标是构造器,我们就称之为构造器依赖注入;或者是某个方法,就称之为方法依赖注入: ``` class Example { private ConstructorDependency cd; private MethodDependency md; Example(ConstructorDependency cd) { this.cd = cd; //Constructor Dependency Injection } public setMethodDependency(MethodDependency md) { this.md = md; //Method Dependency Injection } } ``` 要是你想总体深入地了解依赖注入,可以看看由 [Dan Lew](https://twitter.com/danlew42) 发表的[精彩的演讲](https://realm.io/news/daniel-lew-dependency-injection-dagger/),事实上是这个演讲启迪了这篇概述。 在 Android 平台,当需要框架来处理依赖注入这个特殊的问题时,我们有不同的选择,其中最有名的框架就是 [Dagger 2](http://google.github.io/dagger/)。它最开始是由 Square 公司(LCTT 译注:Square 是美国一家移动支付公司)的一些很棒的开发者开发出来的,然后慢慢发展成由 Google 自己开发。首先开发出来的是 Dagger 1,然后 Big G 接手这个项目发布了第二个版本,做了很多改动,比如以<ruby> 注解 <rp> ( </rp> <rt> annotation </rt> <rp> ) </rp></ruby>为基础,在编译的时候完成其任务。 ### 导入框架 安装 Dagger 并不难,但需要导入 `android-apt` 插件,通过向项目的根目录下的 `build.gradle` 文件中添加它的依赖关系: ``` buildscript{ ... dependencies{ ... classpath ‘com.neenbedankt.gradle.plugins:android-apt:1.8’ } } ``` 然后,我们需要将 `android-apt` 插件应用到项目 `build.gradle` 文件,放在文件顶部 Android application 那一句的下一行: ``` apply plugin: ‘com.neenbedankt.android-apt’ ``` 这个时候,我们只用添加依赖关系,然后就能使用库及其<ruby> 注解 <rp> ( </rp> <rt> annotation </rt> <rp> ) </rp></ruby>了: ``` dependencies{ ... compile ‘com.google.dagger:dagger:2.6’ apt ‘com.google.dagger:dagger-compiler:2.6’ provided ‘javax.annotation:jsr250-api:1.0’ } ``` > > 需要加上最后一个依赖关系是因为 @Generated 注解在 Android 里还不可用,但它是[原生的 Java 注解](https://docs.oracle.com/javase/7/docs/api/javax/annotation/Generated.html)。 > > > ### Dagger 模块 要注入依赖,首先需要告诉框架我们能提供什么(比如说上下文)以及特定的对象应该怎样创建。为了完成注入,我们用 `@Module` 注释对一个特殊的类进行了注解(这样 Dagger 就能识别它了),寻找 `@Provide` 注解的方法,生成图表,能够返回我们所请求的对象。 看下面的例子,这里我们创建了一个模块,它会返回给我们 `ConnectivityManager`,所以我们要把 `Context` 对象传给这个模块的构造器。 ``` @Module public class ApplicationModule { private final Context context; public ApplicationModule(Context context) { this.context = context; } @Provides @Singleton public Context providesContext() { return context; } @Provides @Singleton public ConnectivityManager providesConnectivityManager(Context context) { return (ConnectivityManager) context.getSystemService(Context.CONNECTIVITY_SERVICE); } } ``` > > Dagger 中十分有意思的一点是简单地注解一个方法来提供一个单例(Singleton),就能处理所有从 Java 中继承过来的问题。 > > > ### 组件 当我们有一个模块的时候,我们需要告诉 Dagger 想把依赖注入到哪里:我们在一个<ruby> 组件 <rp> ( </rp> <rt> Component </rt> <rp> ) </rp></ruby>里完成依赖注入,这是一个我们特别创建的特殊注解接口。我们在这个接口里创造不同的方法,而接口的参数是我们想注入依赖关系的类。 下面给出一个例子并告诉 Dagger 我们想要 `MainActivity` 类能够接受 `ConnectivityManager`(或者在图表里的其它依赖对象)。我们只要做类似以下的事: ``` @Singleton @Component(modules = {ApplicationModule.class}) public interface ApplicationComponent { void inject(MainActivity activity); } ``` > > 正如我们所见,@Component 注解有几个参数,一个是所支持的模块的数组,代表它能提供的依赖。这里既可以是 `Context` 也可以是 `ConnectivityManager`,因为它们在 `ApplicationModule` 类中有声明。 > > > ### 用法 这时,我们要做的是尽快创建组件(比如在应用的 `onCreate` 阶段)并返回它,那么类就能用它来注入依赖了: > > 为了让框架自动生成 `DaggerApplicationComponent`,我们需要构建项目以便 Dagger 能够扫描我们的代码,并生成我们需要的部分。 > > > 在 `MainActivity` 里,我们要做的两件事是用 `@Inject` 注解符对想要注入的属性进行注解,调用我们在 `ApplicationComponent` 接口中声明的方法(请注意后面一部分会因我们使用的注入类型的不同而变化,但这里简单起见我们不去管它),然后依赖就被注入了,我们就能自由使用他们: ``` public class MainActivity extends AppCompatActivity { @Inject ConnectivityManager manager;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 ((App) getApplication()).getComponent().inject(this); } } ``` ### 总结 当然了,我们可以手动注入依赖,管理所有不同的对象,但 Dagger 消除了很多比如模板这样的“噪声”,给我们提供有用的附加品(比如 `Singleton`),而仅用 Java 处理将会很糟糕。 --- via: <https://medium.com/di-101/di-101-part-1-81896c2858a0#.3hg0jj14o> 作者:[Roberto Orgiu](https://medium.com/@_tiwiz) 译者:[GitFuture](https://github.com/GitFuture)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RHEL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红帽企业级 Linux) 7.3 安装指南
Matei Cezar
http://www.tecmint.com/red-hat-enterprise-linux-7-3-installation-guide/
RHEL 是由红帽公司开发维护的开源 Linux 发行版,可以运行在所有的主流 CPU 架构中。一般来说,多数的 Linux 发行版都可以免费下载、安装和使用,但对于 RHEL,只有在购买了订阅之后,你才能下载和使用,否则只能获取到试用期为 30 天的评估版。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7/095245gsx00qssvhq2chzb.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7/095245gsx00qssvhq2chzb.png
true
false
true
GHLandy
false
[ "RHEL", "CentOS" ]
技术
{ "viewnum": 81458, "commentnum": 11, "favtimes": 3,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1.20.112.126", "message": "不能自由下载本身就是一种不自由!!!很多好东西很多用户连知都不知道,这种信息不对称造成了真正的好东西没人用,而某些别有用心的人会利用这种不对称卖给消费者高价的次品!!!", "username": "来自陕西西安的 Chrome 5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27T10:48:34" }, { "postip": "118.122.120.11", "message": "GPL 没有限制 Free Software 软件收费。如果没有源码,那 CentOS 怎么来的。Redhat 的是一种成功的适用于 Open Source 的商业模样模式,Open Source 的推广上不能太 RMS。",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27T10:58:13" }, { "postip": "123.120.59.100", "message": "1、是可以自由下载,但是制定试用 30 天的 EULA 是 RH 的自由,只要不违反其中涉及到的开源许可证。<br />\r\n2、不能因为有人利用它来欺诈,就归咎于 RH,这不是信息不对称,而是用户本身的不作为,难道连起码的产品/服务信息不看也是 RH 的责任吗?<br />\r\n<br />\r\n事实上,我觉得,RH 做的没错,我也一向反对使用无订阅的 RHEL,既然不能同意 RH 的 EULA,那就用 CentOS 好了。", "username": "linux [Chrome 55.0|Mac 10.11]", "date": "2016-12-27T12:14:21" }, { "postip": "111.19.33.2", "message": "redhat应该开放下载,便于用户测试和实验,这本身是普及的好方式,不明白为什么redhat要关闭下载,结果反倒是让大家觉得不方便。我个人是不会将测试和实验用于生产系统的,生产系统还是建议购买服务,这本身不矛盾。不让自由下载反倒是阻止了规模和网络效应的产生,何必呢?", "username": "来自陕西的 Chrome Mobile 55.0|Android 6.0 用户", "date": "2016-12-27T21:45:57" }, { "postip": "111.20.112.126", "message": "说的对,我也反对企业用户不订阅心安理得的使用。也很厌恶ORACLE那样的搞些所谓的修补增强的Linux系统,实则是挖REDHAT的墙角。我个人其实一直使用Debian Gnu/Linux.", "username": "来自陕西西安的 Chrome 5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28T10:37:03" }, { "postip": "183.17.122.217", "message": "还是用centos吧!", "username": "pyslan [Firefox 50.0|Windows 10]", "date": "2016-12-28T11:11:33" }, { "postip": "123.120.59.100", "message": "但是我觉得 Oracle Linux 其实和 CentOS 的性质相同,而且他们的“坚不可摧内核”还是挺有企业级意义的。虽然我很看不惯龟壳的一些做法,但是这次我不觉得 Oracle Linux 哪里不对。或有以教我?", "username": "linux [Chrome 55.0|Mac 10.11]", "date": "2016-12-28T11:34:03" }, { "postip": "123.120.59.100", "message": "本质上说 ,RHEL 和 CentOS 的二进制的区别所带来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我估计不开放公开下载,倒不是怕人下载,而是为了维护其商业服务的一致性吧,以及保护商标等考虑。<br />\r\n相反,为什么要去下载 RHEL ,而不是下载 CentOS 呢?——如果你没有订阅服务的话。", "username": "linux [Chrome 55.0|Mac 10.11]", "date": "2016-12-28T11:39:13" }, { "postip": "118.122.120.11", "message": "如果要说有不理解的话,那应该是 RHEL 里面集成了游戏,明明是用于服务器。这点 Windows Server 默认都没有启用 DesktopExperience 功能。",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28T13:50:57" }, { "postip": "123.120.59.100", "message": "游戏——这是想着 SA 们太苦闷了么", "username": "linux [Chrome 55.0|Mac 10.11]", "date": "2016-12-28T14:27:58" }, { "postip": "106.37.187.134", "message": "因为CentOS丑",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Chrome 59.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7-27T16:52:58" } ]
[ { "raid": 8048, "displayorder": 0 } ]
RHEL 是由红帽公司开发维护的开源 Linux 发行版,可以运行在所有的主流 CPU 架构中。一般来说,多数的 Linux 发行版都可以免费下载、安装和使用,但对于 RHEL,只有在购买了订阅之后,你才能下载和使用,否则只能获取到试用期为 30 天的评估版。
2016-12-27T09:40:00
2016-12-27T09:40:00
8,067
/article-8067-1.html
RHEL 是由红帽公司开发维护的开源 Linux 发行版,可以运行在所有的主流 CPU 架构中。一般来说,多数的 Linux 发行版都可以免费下载、安装和使用,但对于 RHEL,只有在购买了订阅之后,你才能下载和使用,否则只能获取到试用期为 30 天的评估版。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7/095245gsx00qssvhq2chzb.png) 本文会告诉你如何在你的机器上安装最新的 RHEL 7.3,当然了,使用的是期限 30 天的评估版 ISO 镜像,请自行到 <https://access.redhat.com/downloads> 下载。 如果你更喜欢使用 CentOS,请移步 [CentOS 7.3 安装指南](/article-8048-1.html)。 欲了解 RHEL 7.3 的新特性,请参考 [版本更新日志](https://access.redhat.com/documentation/en-US/Red_Hat_Enterprise_Linux/7-Beta/html/7.3_Release_Notes/chap-Red_Hat_Enterprise_Linux-7.3_Release_Notes-Overview.html)。 #### 先决条件 本次安装是在支持 UEFI 的虚拟机固件上进行的。为了完成安装,你首先需要进入主板的 EFI 固件更改启动顺序为已刻录好 ISO 镜像的对应设备(DVD 或者 U 盘)。 如果是通过 USB 介质来安装,你需要确保这个可以启动的 USB 设备是用支持 UEFI 兼容的工具来创建的,比如 [Rufus](https://rufus.akeo.ie/),它能将你的 USB 设备设置为 UEFI 固件所需要的 GPT 分区方案。 为了进入主板的 UEFI 固件设置面板,你需要在电脑初始化 POST (<ruby> 通电自检 <rp> ( </rp> <rt> Power on Self Test </rt> <rp> ) </rp></ruby>) 的时候按下一个特殊键。 关于该设置需要用到特殊键,你可以向主板厂商进行咨询获取。通常来说,在笔记本上,可能是这些键:F2、F9、F10、F11 或者 F12,也可能是 Fn 与这些键的组合。 此外,更改 UEFI 启动顺序前,你要确保<ruby> 快速启动选项 <rp> ( </rp> <rt> QuickBoot/FastBoot </rt> <rp> ) </rp></ruby>和 <ruby> 安全启动选项 <rp> ( </rp> <rt> Secure Boot </rt> <rp> ) </rp></ruby>处于关闭状态,这样才能在 EFI 固件中运行 RHEL。 有一些 UEFI 固件主板模型有这样一个选项,它让你能够以传统的 BIOS 或者 EFI CSM (<ruby> 兼容支持模块 <rp> ( </rp> <rt> Compatibility Support Module </rt> <rp> ) </rp></ruby>) 两种模式来安装操作系统,其中 CSM 是主板固件中一个用来模拟 BIOS 环境的模块。这种类型的安装需要 U 盘以 MBR 而非 GPT 来进行分区。 此外,一旦在你的 UEFI 机器中以这两种模式之一成功安装好 RHEL 或者类似的 OS,那么安装好的系统就必须以你安装时使用的模式来运行。而且,你也不能够从 UEFI 模式变更到传统的 BIOS 模式,反之亦然。强行变更这两种模式会让你的系统变得不稳定、无法启动,同时还需要重新安装系统。 ### RHEL 7.3 安装指南 1、 首先,下载并使用合适的工具刻录 RHEL 7.3 ISO 镜像到 DVD 或者创建一个可启动的 U 盘。 给机器加电启动,把 DVD/U 盘放入合适驱动器中,并根据你的 UEFI/BIOS 类型,按下特定的启动键变更启动顺序来启动安装介质。 当安装介质被检测到之后,它会启动到 RHEL 的 grub 菜单。选择“Install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3” 并按回车继续。 ![RHEL 7.3 Boot Menu](/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7/094049h66v0fggajja5106.jpg) *RHEL 7.3 启动菜单* 2、 之后屏幕就会显示 RHEL 7.3 欢迎界面。该界面选择安装过程中使用的语言 (LCTT 译注:这里选的只是安装过程中使用的语言,之后的安装中才会进行最终使用的系统语言环境) ,然后按回车到下一界面。 ![Select RHEL 7.3 Language](/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7/094050zkr4408n0r18ezk4.png) *选择 RHEL 7.3 安装过程使用的语言* 3、 下一界面中显示的是安装 RHEL 时你需要设置的所有事项的总体概览。首先点击<ruby> 日期和时间 <rp> ( </rp> <rt> DATE &amp; TIME </rt> <rp> ) </rp></ruby>并在地图中选择你的设备所在地区。 点击最上面的<ruby> 完成 <rp> ( </rp> <rt> Done </rt> <rp> ) </rp></ruby> 按钮来保持你的设置,并进行下一步系统设置。 ![RHEL 7.3 Installation Summary](/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7/094051eur0q0pqgaai2fiq.png) *RHEL 7.3 安装概览* ![Select RHEL 7.3 Date and Time](/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7/094052pq46p6jwvxhlhfxj.png) *选择 RHEL 7.3 日期和时间* 4、 接下来,就是配置你的<ruby> 键盘 <rp> ( </rp> <rt> keyboard </rt> <rp> ) </rp></ruby>布局并再次点击<ruby> 完成 <rp> ( </rp> <rt> Done </rt> <rp> ) </rp></ruby> 按钮返回安装主菜单。 ![Configure Keyboard Layout](/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7/094052fseeahsppvt6nz9z.png) *配置键盘布局* 5、 紧接着,选择你使用的<ruby> 语言支持 <rp> ( </rp> <rt> language support </rt> <rp> ) </rp></ruby>,并点击<ruby> 完成 <rp> ( </rp> <rt> Done </rt> <rp> ) </rp></ruby>,然后进行下一步。 ![Choose Language Support](/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7/094053fc6sndiq10rqf01q.png) *选择语言支持* 6、 <ruby> 安装源 <rp> ( </rp> <rt> Installation Source </rt> <rp> ) </rp></ruby>保持默认就好,因为本例中我们使用本地安装 (DVD/USB 镜像),然后进行<ruby> 软件集选择 <rp> ( </rp> <rt> Software Selection </rt> <rp> ) </rp></ruby>。 此处你可以选择<ruby> 基本环境 <rp> ( </rp> <rt> base environment </rt> <rp> ) </rp></ruby>和<ruby> 附件 <rp> ( </rp> <rt> Add-ons </rt> <rp> ) </rp></ruby>。由于 RHEL 常用作 Linux 服务器,<ruby> 最小化安装 <rp> ( </rp> <rt> Minimal Installation </rt> <rp> ) </rp></ruby>对于系统管理员来说则是最佳选择。 对于生产环境来说,这也是官方极力推荐的安装方式,因为我们只需要在 OS 中安装极少量软件就好了。 这也意味着高安全性、可伸缩性以及占用极少的磁盘空间。同时,通过购买<ruby> 订阅 <rp> ( </rp> <rt> subscription </rt> <rp> ) </rp></ruby> 或使用 DVD 镜像源,这里列出的的其它环境和附件都是可以在命令行中很容易地安装。 ![RHEL 7.3 Software Selection](/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7/094054ggjii7n4tjwjdj41.png) *RHEL 7.3 软件集选择* 7、 万一你想要安装预定义的基本环境之一,比方说 Web 服务器、文件 & 打印服务器、架构服务器、虚拟化主机、带 GUI 的服务器等,直接点击选择它们,然后在右边的框选择附件,最后点击<ruby> 完成 <rp> ( </rp> <rt> Done </rt> <rp> ) </rp></ruby> 结束这一步操作即可。 ![Select Server with GUI on RHEL 7.3](/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7/094054rzyyrabcyjzjpa65.png) *选择带 GUI 的服务器* 8、 在接下来点击<ruby> 安装目标 <rp> ( </rp> <rt> Installation Destination </rt> <rp> ) </rp></ruby>,这个步骤要求你为将要安装的系统进行分区、格式化文件系统并设置挂载点。 最安全的做法就是让安装器自动配置硬盘分区,这样会创建 Linux 系统所有需要用到的基本分区 (在 LVM 中创建 `/boot`、`/boot/efi`、`/(root)` 以及 `swap` 等分区),并格式化为 RHEL 7.3 默认的 XFS 文件系统。 请记住:如果安装过程是从 UEFI 固件中启动的,那么硬盘的分区表则是 GPT 分区方案。否则,如果你以 CSM 或传统 BIOS 来启动,硬盘的分区表则使用老旧的 MBR 分区方案。 假如不喜欢自动分区,你也可以选择配置你的硬盘分区表,手动创建自己需要的分区。 不论如何,本文推荐你选择自动配置分区。最后点击<ruby> 完成 <rp> ( </rp> <rt> Done </rt> <rp> ) </rp></ruby> 继续下一步。 ![Choose RHEL 7.3 Installation Drive](/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7/094055jsjzjudpjdpbgsjh.png) *选择 RHEL 7.3 的安装硬盘* 9、 下一步是禁用 Kdump 服务,然后配置网络。 ![Disable Kdump Feature](/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7/094056al5i85v6ivbiyni6.png) *禁用 Kdump 特性* 10、 在<ruby> 网络和主机名 <rp> ( </rp> <rt> Network and Hostname </rt> <rp> ) </rp></ruby>中,设置你机器使用的主机名和一个描述性名称,同时拖动 Ethernet 开关按钮到 `ON` 来启用网络功能。 如果你在自己的网络中有一个 DHCP 服务器,那么网络 IP 设置会自动获取和使用。 ![Configure Network Hostname](/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7/094057v4tivv1sugg1vp1p.png) *配置网络主机名称* 11、 如果要为网络接口设置静态 IP,点击<ruby> 配置 <rp> ( </rp> <rt> Configure </rt> <rp> ) </rp></ruby>按钮,然后手动设置 IP,如下方截图所示。 设置好网络接口的 IP 地址之后,点击<ruby> 保存 <rp> ( </rp> <rt> Save </rt> <rp> ) </rp></ruby>按钮,最后切换一下网络接口的 `OFF` 和 `ON` 状态已应用刚刚设置的静态 IP。 最后,点击<ruby> 完成 <rp> ( </rp> <rt> Done </rt> <rp> ) </rp></ruby> 按钮返回到安装设置主界面。 ![Configure Network IP Address](/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7/094058dz70x7j0leleu02w.png) *配置网络 IP 地址* 12、 最后,在安装配置主界面需要你配置的最后一项就是<ruby> 安全策略配置 <rp> ( </rp> <rt> Security Policy </rt> <rp> ) </rp></ruby>文件了。选择并应用<ruby> 默认的 <rp> ( </rp> <rt> Default </rt> <rp> ) </rp></ruby>安全策略,然后点击<ruby> 完成 <rp> ( </rp> <rt> Done </rt> <rp> ) </rp></ruby>返回主界面。 回顾所有的安装设置项并点击<ruby> 开始安装 <rp> ( </rp> <rt> Begin Installation </rt> <rp> ) </rp></ruby>按钮来启动安装过程,这个过程启动之后,你就没有办法停止它了。 ![Apply Security Policy for RHEL 7.3](/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7/094058hl4ekr60d1lzs2y4.png) *为 RHEL 7.3 启用安全策略* ![Begin Installation of RHEL 7.3](/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7/094059wf8vzuzfto0o2mlu.png) *开始安装 RHEL 7.3* 13、 在安装过程中,你的显示器会出现<ruby> 用户设置 <rp> ( </rp> <rt> User Settings </rt> <rp> ) </rp></ruby>。首先点击<ruby> Root 密码 <rp> ( </rp> <rt> Root Password </rt> <rp> ) </rp></ruby>为 root 账户设置一个高强度密码。 ![Configure User Settings](/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7/094100i15vi14r7nnmrrnm.png) *配置用户选项* ![Set Root Account Password](/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7/094101vftvnne42chhgcmz.png) *设置 Root 账户密码* 14、 最后,创建一个新用户,通过选中<ruby> 使该用户成为管理员 <rp> ( </rp> <rt> Make this user administrator </rt> <rp> ) </rp></ruby>为新建的用户授权 root 权限。同时还要为这个账户设置一个高强度密码,点击<ruby> 完成 <rp> ( </rp> <rt> Done </rt> <rp> ) </rp></ruby> 返回用户设置菜单,就可以等待安装过程完成了。 ![Create New User Account](/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7/094102gk22lvblltn6lk4o.png) *创建新用户账户* ![RHEL 7.3 Installation Process](/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7/094103ri7vp8j9jffpkfxi.png) *RHEL 7.3 安装过程* 15、 安装过程结束并成功安装后,弹出或拔掉 DVD/USB 设备,重启机器。 ![RHEL 7.3 Installation Complete](/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7/094103qddbf0fldldd22d8.png) *RHEL 7.3 安装完成* ![Booting Up RHEL 7.3](/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7/094104c6dwvrbzyn8i8ryw.png) *启动 RHEL 7.3* 至此,安装完成。为了后期一直使用 RHEL,你需要从 Red Hat 消费者门户购买一个订阅,然后在命令行 [使用订阅管理器来注册你的 RHEL 系统](http://www.tecmint.com/enable-redhat-subscription-reposiories-and-updates-for-rhel-7/)。 --- 作者简介: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7/094106f65usas6ytbz3tjx.jpg)Matei Cezar 我是一个终日沉溺于电脑的家伙,对开源的 Linux 软件非常着迷,有着 4 年 Linux 桌面发行版、服务器和 bash 编程经验。 --- via: <http://www.tecmint.com/red-hat-enterprise-linux-7-3-installation-guide/> 作者:[Matei Cezar](http://www.tecmint.com/author/cezarmatei/) 译者:[GHLandy](https://github.com/GHLandy)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硅谷的女儿”的成才之路
Larissa Shapiro
https://opensource.com/life/16/5/my-open-source-story-larissa-shapiro
当我四岁时,学校里有人问我爸爸干什么谋生时,我说,“他就是看电视和捕捉小虫子,但是我从没有见过那些小虫子”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7/115216xm4qw3xxchlq4en2.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7/115216xm4qw3xxchlq4en2.png
true
false
true
name1e5s
false
[ "多样性", "女性" ]
观点
{ "viewnum": 5814, "commentnum": 1,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6.231.250.66", "message": "php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语言!",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QQ Browser 9.5|Windows 8.1 用户", "date": "2016-12-28T10:52:44" } ]
[]
当我四岁时,学校里有人问我爸爸干什么谋生时,我说,“他就是看电视和捕捉小虫子,但是我从没有见过那些小虫子”
2016-12-27T11:52:12
2016-12-27T11:52:12
8,068
/article-8068-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7/115216xm4qw3xxchlq4en2.png) 在 2014 年,为了对网上一些关于在科技行业女性稀缺的评论作出回应,我的同事 [Crystal Beasley](http://skinnywhitegirl.com/blog/my-nerd-story/1101/) 倡议在科技/信息安全方面工作的女性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成才之路”。这篇文章就是我的故事。我把我的故事与你们分享是因为我相信榜样的力量,也相信一个人有多种途径,选择一个让自己满意的有挑战性的工作以及可以实现目标的人生。 ### 和电脑相伴的童年 我可以说是硅谷的女儿。我的故事不是一个从科技业余爱好转向专业的故事,也不是从小就专注于这份事业的故事。这个故事更多的是关于环境如何塑造你 — 通过它的那种已然存在的文化来改变你,如果你想要被改变的话。这不是从小就开始努力并为一个明确的目标而奋斗的故事,我意识到,这其实是享受了一些特权的成长故事。 我出生在曼哈顿,但是我在新泽西州长大,因为我的爸爸退伍后,在那里的罗格斯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的博士学位。当我四岁时,学校里有人问我爸爸干什么谋生时,我说,“他就是看电视和捕捉小虫子,但是我从没有见过那些小虫子”(LCTT 译注:小虫子,bug)。他在家里有一台哑终端(LCTT 译注:就是那台“电视”),这大概与他在 Bolt Beranek Newman 公司的工作有关,做关于早期互联网人工智能方面的工作。我就在旁边看着。 我没能玩上父亲的会抓小虫子的电视,但是我很早就接触到了技术领域,我很珍惜这个礼物。提早的熏陶对于一个未来的高手是十分必要的 — 所以,请花时间和你的小孩谈谈你在做的事情!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7/115217bgeaeg773uup7per.png) *我父亲的终端和这个很类似 —— 如果不是这个的话 CC BY-SA 4.0* 当我六岁时,我们搬到了加州。父亲在施乐的帕克研究中心(Xerox PARC)找到了一个工作。我记得那时我认为这个城市一定有很多熊,因为在它的旗帜上有一个熊。在1979年,帕洛阿图市还是一个大学城,还有果园和开阔地带。 在 Palo Alto 的公立学校待了一年之后,我的姐姐和我被送到了“半岛学校”,这个“民主典范”学校对我造成了深刻的影响。在那里,好奇心和创新意识是被高度推崇的,教育也是由学生自己分组讨论决定的。在学校,我们很少能看到叫做电脑的东西,但是在家就不同了。 在父亲从施乐辞职之后,他就去了苹果公司,在那里他工作使用并带回家让我玩的第一批电脑就是:Apple II 和 LISA。我的父亲在最初的 LISA 的研发团队。我直到现在还深刻的记得他让我们一次又一次的“玩”鼠标训练的场景,因为他想让我的 3 岁大的妹妹也能对这个东西觉得好用 —— 她也确实那样觉得。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7/115218sbloxgs6eo2cxjyh.jpg) *我们的 LISA 看起来就像这样。谁看到鼠标哪儿去了?CC BY-SA 4.0* 在学校,我的数学的概念学得不错,但是基本计算却惨不忍睹。我的第一个学校的老师告诉我的家长和我,说我的数学很差,还说我很“笨”。虽然我在“常规的”数学项目中表现出色,能理解一个超出 7 岁孩子理解能力的逻辑谜题,但是我不能完成我们每天早上都要做的“练习”。她说我傻,这事我不会忘记。在那之后的十年我都没能相信自己的逻辑能力和算法的水平。**不要低估你对孩子说的话的影响**。 在我玩了几年爸爸的电脑之后,他从 Apple 公司跳槽到了 EA,又跳到了 SGI,我又体验了他带回来的新玩意。这让我们认为我们家的房子是镇里最酷的,因为我们在车库里有一个能玩 Doom 的 SGI 的机器。我不会太多的编程,但是现在看来,从那些年里我学到对尝试新的科技毫不恐惧。同时,我的学文学和教育的母亲,成为了一个科技行业的作家,她向我证实了一个人的职业可以改变,而且一个做母亲的人可能同时驾驭一个科技职位。我不是说这对她来说很简单,但是她让我认为这件事看起来很简单。你可能会想这些早期的熏陶能把我带到科技行业,但是它没有。 ### 本科时光 我想我要成为一个小学教师,我就读米尔斯学院就是想要做这个。但是后来我开始研究女性学,后来又研究神学,我这样做仅仅是由于我自己的一个渴求:我希望能理解人类的意志以及为更好的世界而努力。 同时,我也感受到了互联网的巨大力量。在 1991 年,拥有你自己的 UNIX 的账户,能够和全世界的人谈话,是很令人兴奋的事。我仅仅从在互联网中“玩”就学到了不少,从那些愿意回答我提出的问题的人那里学到的就更多了。这些学习对我的职业生涯的影响不亚于我在正规学校教育之中学到的知识。所有的信息都是有用的。我在一个女子学院度过了学习的关键时期,那时是一个杰出的女性在掌管计算机院。在那个宽松氛围的学院,我们不仅被允许,还被鼓励去尝试很多的道路(我们能接触到很多很多的科技,还有聪明人愿意帮助我们),我也确实那样做了。我十分感激当年的教育。在那个学院,我也了解了什么是极客文化。 之后我去了研究生院去学习女性主义神学,但是技术的气息已经渗入我的灵魂。当我意识到我不想成为一个教授或者一个学术伦理家时,我离开了学术圈,带着学校债务和一些想法回到了家。 ### 新的开端 在 1995 年,我被互联网连接人们以及分享想法和信息的能力所震惊(直到现在仍是如此)。我想要进入这个行业。看起来我好像要“女承父业”,但是我不知道如何开始。我开始在硅谷做临时工,从 Sun 微系统公司得到我的第一个“真正”技术职位前尝试做了一些事情(为半导体数据公司写最基础的数据库,技术手册印发前的事务,备份工资单的存跟)。这些事很让人激动。(毕竟,我们是“.com”中的那个”点“)。 在 Sun 公司,我努力学习,尽可能多的尝试新事物。我的第一个工作是<ruby> 网页化 <rt> HTMLing </rt></ruby>(啥?这居然是一个词!)白皮书,以及为 Beta 程序修改一些基础的服务工具(大多数是 Perl 写的)。后来我成为 Solaris beta 项目组中的项目经理,并在 Open Solaris 的 Beta 版运行中感受到了开源的力量。 在那里我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学习。我发现在同样重视工程和教育的地方有一种气氛,在那里我的问题不再显得“傻”。我很庆幸我选对了导师和朋友。在决定休第二个孩子的产假之前,我上每一堂我能上的课程,读每一本我能读的书,尝试自学我在学校没有学习过的技术,商业以及项目管理方面的技能。 ### 重回工作 当我准备重新工作时,Sun 公司已经不再是合适的地方了。所以,我整理了我的联系信息(网络帮到了我),利用我的沟通技能,最终获得了一个管理互联网门户的长期合同(2005 年时,一切皆门户),并且开始了解 CRM、发布产品的方式、本地化、网络等知识。我讲这么多背景,主要是我的尝试以及失败的经历,和我成功的经历同等重要,从中学到很多。我也认为我们需要这个方面的榜样。 从很多方面来看,我的职业生涯的第一部分是我的技术教育。时变势移 —— 我在帮助组织中的女性和其他弱势群体,但是并没有看出为一个技术行业的女性有多难。当时无疑我没有看到这个行业的缺陷,但是现在这个行业更加的厌恶女性,一点没有减少。 在这些事情之后,我还没有把自己当作一个标杆,或者一个高级技术人员。当我在父母圈子里认识的一位极客朋友鼓励我申请一个看起来定位十分模糊且技术性很强的开源的非盈利基础设施机构(互联网系统协会 ISC,它是广泛部署的开源 DNS 名称服务器 BIND 的缔造者,也是 13 台根域名服务器之一的运营商)的产品经理时,我很震惊。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雇佣我!我对 DNS、基础设备,以及协议的开发知之甚少,但是我再次遇到了老师,并再度开始飞速发展。我花时间出差,在关键流程攻关,搞清楚如何与高度国际化的团队合作,解决麻烦的问题,最重要的是,拥抱支持我们的开源和充满活力的社区。我几乎重新学了一切,通过试错的方式。我学习如何构思一个产品。如何通过建设开源社区,领导那些有这特定才能,技能和耐心的人,是他们给了产品价值。 ### 成为别人的导师 当我在 ISC 工作时,我通过 [TechWomen 项目](https://www.techwomen.org/mentorship/why-i-keep-coming-back-to-mentor-with-techwomen) (一个让来自中东和北非的技术行业的女性到硅谷来接受教育的计划),我开始喜欢教学生以及支持那些技术女性,特别是在开源行业中奋斗的。也正是从这时起我开始相信自己的能力。我还需要学很多。 当我第一次读 TechWomen 关于导师的广告时,我根本不认为他们会约我面试!我有冒名顶替综合症。当他们邀请我成为第一批导师(以及以后六年每年的导师)时,我很震惊,但是现在我学会了相信这些都是我努力得到的待遇。冒名顶替综合症是真实的,但是随着时间过去我就慢慢名副其实了。 ### 现在 最后,我不得不离开我在 ISC 的工作。幸运的是,我的工作以及我的价值让我进入了 Mozilla ,在这里我的努力和我的幸运让我在这里承担着重要的角色。现在,我是一名支持多样性与包容的高级项目经理。我致力于构建一个更多样化,更有包容性的 Mozilla ,站在之前的做同样事情的巨人的肩膀上,与最聪明友善的人们一起工作。我用我的激情来让人们找到贡献一个世界需要的互联网的有意义的方式:这让我兴奋了很久。当我爬上山峰,我能极目四望! 通过对组织和个人行为的干预来获取一种改变文化的新方式,这和我的人生轨迹有着不可思议的联系 —— 从我的早期的学术生涯,到职业生涯再到现在。每天都是一个新的挑战,我想这是我喜欢在科技行业工作,尤其是在开放互联网工作的理由。互联网天然的多元性是它最开始吸引我的原因,也是我还在寻求的 —— 所有人都有机会和获取资源的可能性,无论背景如何。榜样、导师、资源,以及最重要的,尊重,是不断发展技术和开源文化的必要组成部分,实现我相信它能实现的所有事 —— 包括给所有人平等的接触机会。 本文作者 Larissa Shapiro 是 Mozilla 的一名支持多样性与包容的高级项目经理。 --- via: <https://opensource.com/life/16/5/my-open-source-story-larissa-shapiro> 作者:[Larissa Shapiro](https://opensource.com/users/larissa-shapiro) 译者:[name1e5s](https://github.com/name1e5s)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哪个编程语言最流行?
David Gewirtz
http://www.zdnet.com/article/which-programming-languages-are-most-popular-and-what-does-that-even-mean/
经常有人问哪个编程语言最流行?这问题很简单,但是回答起来可没那么简单。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7/234934i144cvfdc41r6fa1.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7/234934i144cvfdc41r6fa1.jpg
true
false
true
wxy
false
[ "编程", "语言" ]
观点
{ "viewnum": 14752, "commentnum": 18, "favtimes": 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01.81.251.76", "message": "php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语言!",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Chrome 55.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2-28T09:12:56" }, { "postip": "122.237.104.79", "message": "如果你只想学一门语言,你可以从其中选择一个。我推荐你选择 Java 或 C++,它们可以为你打开进入 C 语言家族的大门<br />\r\n<br />\r\n这挖的史诗级大坑~", "username": "youyoulemon [Chrome 55.0|Windows 10]", "date": "2016-12-28T09:31:39" }, { "postip": "116.231.250.66", "message": "php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语言!",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QQ Browser 9.5|Windows 8.1 用户", "date": "2016-12-28T10:52:09" }, { "postip": "183.17.122.217", "message": "毋庸置疑 肯定是java", "username": "pyslan [Firefox 50.0|Windows 10]", "date": "2016-12-28T11:08:58" }, { "postip": "123.120.59.100", "message": "走过大坑,然后就发现,真是一马平川啊。不管你用不用 C/C++ ,学过它们对你掌握编程还是有意义的。毕竟现在相当多的编程语言都和 C 语言沾亲带故。", "username": "linux [Chrome 55.0|Mac 10.11]", "date": "2016-12-28T11:35:29" }, { "postip": "61.188.187.60", "message": "入c坑,恋着c", "username": "来自四川南充的 Firefox 50.0|Ubuntu 用户", "date": "2016-12-28T12:56:09" }, { "postip": "222.221.156.69", "message": "文章觉得java和C++比C简单?", "username": "来自云南昆明的 Firefox 50.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2-28T15:39:25" }, { "postip": "58.49.103.186", "message": "C#是基于C的么?这个说法有点意思", "username": "来自湖北武汉的 Firefox 50.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2-28T20:22:41" }, { "postip": "171.34.220.133", "message": "众多语言中,C#才是非常厉害的;<br />\r\n<br />\r\n在性能方面比Java高效,虽然C#和java都是运行在虚拟机上,但在C#中,除了让CLR管理内存,还可以使用非托管模式编程,使用unsafe模式编程,直接用指针操作内存,其性能不会比C差多少,以及优雅的语法、宇宙最强IDE(Visual studio)让程序员开发体验极大提升。<br />\r\n<br />\r\nC#能做的事也是Java无法比拟的,C# 擅长C/S的客户端应用程序开发、擅长web应用开发、移动App的Xamarin框架(直接编译成原生的iOS、Andorid代码)、世界著名的游戏引擎(unity3D)脚本语言使用C#、嵌入式开发。<br />\r\n<br />\r\nC#才是未来的开发者的首选编程语", "username": "来自江西南昌的 Microsoft Edge 14.14393|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2-28T21:50:17" }, { "postip": "183.11.172.64", "message": "看到评论,吓得我我不敢说话", "username": "hello_linux [Chrome 51.0|Windows 7]", "date": "2016-12-28T21:58:47" }, { "postip": "123.118.211.226", "message": "高手写代码,傻子秀工具。", "username": "jadegong1994 [Chrome 55.0|Windows 10]", "date": "2016-12-28T22:42:48" }, { "postip": "123.120.59.100", "message": "所谓基于,其实应该是采取了一些 C 的语法、语言的组织方式、“对象”、内存、实体等的操作方式吧。", "username": "linux [Chrome 55.0|Mac 10.11]", "date": "2016-12-29T08:27:08" }, { "postip": "116.31.81.182", "message": "php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语言!",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Firefox 50.0|Ubuntu 用户", "date": "2016-12-29T09:21:17" }, { "postip": "61.158.152.101", "message": "先学一门语言。", "username": "dux123 [Chrome Mobile 39.0|Android 5.1]", "date": "2017-01-02T22:54:19" }, { "postip": "1.189.181.107", "message": "php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语言!", "username": "来自黑龙江哈尔滨的 Firefox 50.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1-04T14:56:54" }, { "postip": "103.75.117.130", "message": "php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语言!", "username": "来自亚太地区的 Firefox 50.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1-04T14:57:27" }, { "postip": "58.209.166.81", "message": "函数式语言,如erlang也可以学下", "username": "来自江苏苏州的 Mobile Safari 10.0|iOS 10.2 用户", "date": "2017-01-06T02:11:58" } ]
[]
经常有人问哪个编程语言最流行?这问题很简单,但是回答起来可没那么简单。
2016-12-28T08:49:00
2016-12-28T08:49:00
8,069
/article-8069-1.html
> > 经常有人问哪个编程语言最流行?这问题很简单,但是回答起来可没那么简单。 > >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7/234934i144cvfdc41r6fa1.jpg) 首先,我们要知道,为什么人们会问这样的问题? 一般问这样的问题是人大多是学生,他们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因为他们想要找份工作,所以寻求一种可以增加面试成功率的技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时了解什么是最流行的,是很有意义的。 而对于其他人来说,比如说已经掌握了一种或几种编程语言的程序员,他可能在想要掌握一门新的编程语言时,会考虑一下当前最流行的编程语言作为参考。而对于要开发一个产品的程序员来说,也希望了解当前最流行的编程语言是因为他们希望所开发的产品能够迎合客户的环境和需求,显然支持流行的语言的 API 会被更多人使用。 甚至,就算是你想启动一个项目时,你也需要考虑是否选择一个流行的编程语言。虽然你首先要考虑的是这种语言能够满足你的需求,比如说如果用一个流行的编程语言你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成本,而不那么流行的编程语言或许会更快捷和轻松,显然你还是会选择那个不太流行的——但是如果各个方面都差不多,不用说你会选择流行的那个,因为这样你可以找到更多的程序员,遇到问题也有更多的解决方案。 ### 怎么才算是流行? 那么,哪个语言是最流行的?其实回答这个问题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关键是,你该怎么定义这个“**流行**”? 这个问题并没有固定的答案,不过在[维基上有一篇文章提到了如何测量编程语言的流行度](https://en.wikipedia.org/wiki/Measuring_programming_language_popularity)。在这篇文章中,列出了几个测量流行度的因素: * 该语言在搜索中提及的次数,比如在谷歌趋势中 * 在招聘广告中提及该语言的次数 * 传授和介绍该语言的书籍销售量 * 以该语言编写的现存代码的行数,不流行的语言在公开搜索中可能根本就找不到 * 在 GitHub、Freecode 上使用该语言的项目数量 * 在论坛和新闻组中讨论该语言的帖子数量 此外,你还可以考量如下指标: * 编程培训班里面该语言的培训课程销售数量 * 编程培训班里面学生的数量 * 视频网站里面关于该语言的视频数量 * Stack Overflow 和 Reddit 里面关于该语言的帖子数量 甚至,你还可以增加一些其它的统计维度,比如根据国家和城市来统计,你知道在北京哪种编程语言最流行么?上海呢? 所以,这个问题的回答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答案。 ### 统计数据来源的不同 即使我们知道了流行度取决于多种因素,但是人们还是希望能够了解到底哪个语言比较流行,以此来指导他们的培训和公司的决策。 有一些网站依据不同的标准,公开发布了一些语言流行度指标。 [IEEE Spectrum](http://spectrum.ieee.org/static/interactive-the-top-programming-languages-2016) 对这些指标做了一个有趣的[整合](http://spectrum.ieee.org/static/interactive-the-top-programming-languages-2016),它可以让你通过自行设置不同因子的权重来得到你自己的编程语言流行度排行榜。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7/222906dphl9aah724hd4lp.jpg) [Coding Dojo 也有一个图表](http://www.codingdojo.com/blog/9-most-in-demand-programming-languages-of-2016/),聚合了工作搜索引擎 Indeed.com 的数据;而有名的 [Tiobe](http://www.tiobe.com/tiobe-index/programming-languages-definition/) 排行榜一直使用搜索引擎聚合来计算流行度; [PyPl](http://pypl.github.io/PYPL.html) 则是根据谷歌来查看语言的流行度。 然而,这并没什么大用。如果你想知道你该学习那种语言,或者是你需要支持的语言,最困难的还是你并不知道这里的哪个图表才是适合你的。 ### 好吧,我明白了,那么到底那种编程语言是流行的? 为了帮助你找到方向,我组合了上述提及的几种数据源,包括三种 IEEE 分类:“趋势”代表语言的增长度,“工作”代表 Dice.com 和 CareerBuilder 上的招聘量,“开源”代表开源项目数量。 排名结果如下表: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7/234950cv5zd00t4bvtvy6b.jpg) 但是问题是,上图并不能告诉我们重点所在。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做一点数据分析。我聚合了这六个数据源中的五个(我去掉了 Coding Dojo 是因为它仅显示了前九),然后我根据编程语言出现在图表中的位置和次数进行加权,这样我得到了如下的前十排名。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7/234951xaoar0eoc641ke1r.jpg) 如你所见,这些语言分成了三大类。第一梯队包括 Java、C、Python 和 C++,毫无疑问,你肯定经常听到它们的名字。第二梯队包括 JavaScript、C#、PHP 和 Swift。剩下的两个是 Objective-C 和 R。 ### 这给我们带来什么启发? 第一梯队的语言 Java、C、Python 和 C++ 都是非常通用的语言,它们并不局限于特定的编程平台或用途。 最值得关注的是第二梯队,它包括 JavaScript、C#、PHP 和 Swift。JavaScript 和 PHP 是主要的 Web 开发语言。C# 是微软的编程语言,而 Swift 是苹果新推出的主力语言。基本上来说,第二梯队是平台相关的。 那么这反映了什么?如果你懂一点现代编程,你就知道编程其实不仅仅是使用这种语言,而更重要的是开发一些什么,比如说嵌入式系统、iPhone 应用、Web 应用或者微软的服务器端应用等等。 对语言的熟悉程度其实只是一小部分。举个例子说,不管你是多么的喜欢 Python 或者古老而常青的 C,但如果你要为 WordPress 开发插件或主题,你只能使用 JavaScript 和 PHP。这无关于哪个语言更流行。 ### 字里行间的发现 或者你会注意到一些有趣的地方。 首先,Coding Dojo 的编程语言排行榜的第一名是 SQL,只有它一家是这样。你很少会单独在 SQL 里面编程,通常都是在其它的语言里面使用它来管理数据。所以,学会 SQL 是很有用的,甚至是必要的。然而,去上一门 SQL 的培训课程并不能帮你找到一份工作,也不会多挣多少钱。 其次,苹果特有的语言在排行榜中排名很低,这或许和你的预期不同,因为 iOS 的应用是如此的流行。不过确实是这样的,如果你不是要开发你自己的应用的话,那学它们其实不如学习别的语言,因为其实没有那么多的公司雇佣苹果应用开发人员。这就是 Swift 语言掉到了榜尾的原因,而 Objective-C 正在被 Swift 所替代,在前面也看到了它也处于榜单的后面。 C 家族的语言仍然是主流。Java、C++、C、C#,甚至 Objective-C 都是基于 C 的语言。如果你只想学一门语言,你可以从其中选择一个。我推荐你选择 Java 或 C++,它们可以为你打开进入 C 语言家族的大门。 以我的职业生涯的经验来看,不是特别复杂的场景的话,我大概能用 20 来种语言来编程,通常我只用几天就可以学会一门新的语言。这是因为我在学校的专业就是语言设计,我也教编程超过了 20 年了。掌握这么多的语言对我很有帮助,因为我总是根据我要做的事情选择一种语言,而不是专门去上课学习一种语言。这听起来好像有点难,但是其实你也能做到的。 我的建议就是,如果你要编程,那么就去**学习多种编程语言和各种框架**吧。用编程语言去做点东西出来,编程不仅仅是一种智力锻炼,而且你可以实际用它做点什么出来。 掌握多种语言和框架是重要的,因为计算机行业变得太快了。C 语言[依然历久弥新](http://www.thepeoplehistory.com/1972.html),而 Swift 虽然出现才几年就登上了排行榜。你今天学习到的或许不够你整个职业生涯挥霍,所以“怎样学习语言”要比“学习语言”更重要,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学几门。 我的推荐非常简单,无论是 C++ 还是 Java,选一个学习就好了。然后是 JavaScript,越来越多的基于 Web 的应用需要良好的 JavaScript 技能。再然后是 PHP、Swift 或 Python 中选一个,这要看你的工作种类了。当你在这三个梯队中都学会一门后,你就可以根据你的情况学习更多的语言和框架了。 好了,努力吧,学习一些编程语言,做点漂亮的成绩出来。如果你有什么想法,欢迎在下面和我们分享。
Samba 系列(二):在 Linux 命令行下管理 Samba4 AD 架构
Matei Cezar
http://www.tecmint.com/manage-samba4-active-directory-linux-command-line
这篇文章包括了管理 Samba4 域控制器架构过程中的一些常用命令,比如添加、移除、禁用或者列出用户及用户组等。我们也会关注一下如何配置域安全策略以及如何把 AD 用户绑定到本地的 PAM 认证中,以实现 AD 用户能够在 Linux 域控制器上进行本地登录。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8/111600kmlm9m3ugqm3spje.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8/111600kmlm9m3ugqm3spje.jpg
true
false
true
rusking
false
[ "Samba" ]
系统运维
{ "viewnum": 20107, "commentnum": 0, "favtimes": 6,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raid": 8065, "displayorder": 0 }, { "raid": 8097, "displayorder": 0 } ]
这篇文章包括了管理 Samba4 域控制器架构过程中的一些常用命令,比如添加、移除、禁用或者列出用户及用户组等。我们也会关注一下如何配置域安全策略以及如何把 AD 用户绑定到本地的 PAM 认证中,以实现 AD 用户能够在 Linux 域控制器上进行本地登录。
2016-12-28T11:16:00
2016-12-28T11:16:00
8,070
/article-8070-1.html
这篇文章包括了管理 Samba4 域控制器架构过程中的一些常用命令,比如添加、移除、禁用或者列出用户及用户组等。 我们也会关注一下如何配置域安全策略以及如何把 AD 用户绑定到本地的 PAM 认证中,以实现 AD 用户能够在 Linux 域控制器上进行本地登录。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8/111600kmlm9m3ugqm3spje.jpg) #### 要求 * [在 Ubuntu 系统上使用 Samba4 来创建活动目录架构](/article-8065-1.html) ### 第一步:在命令行下管理 1、 可以通过 `samba-tool` 命令行工具来进行管理,这个工具为域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个功能强大的管理接口。 通过 `samba-tool` 命令行接口,你可以直接管理域用户及用户组、域组策略、域站点,DNS 服务、域复制关系和其它重要的域功能。 使用 root 权限的账号,直接输入 `samba-tool` 命令,不要加任何参数选项来查看该工具能实现的所有功能。 ``` # samba-tool -h ``` ![samba-tool - Manage Samba Administration Tool](/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8/111608jsqruqozzg086rrs.png) *samba-tool —— Samba 管理工具* 2、 现在,让我们开始使用 `samba-tool` 工具来管理 Samba4 活动目录中的用户。 使用如下命令来创建 AD 用户: ``` # samba-tool user add your_domain_user ``` 添加一个用户,包括 AD 可选的一些重要属性,如下所示: ``` --------- review all options --------- # samba-tool user add -h # samba-tool user add your_domain_user --given-name=your_name --surname=your_username --mail-address=your_domain_user@tecmint.lan --login-shell=/bin/bash ``` ![Create User on Samba AD](/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8/111609wlboagivyyeobaob.png) *在 Samba AD 上创建用户* 3、 可以通过下面的命令来列出所有 Samba AD 域用户: ``` # samba-tool user list ``` ![List Samba AD Users](/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8/111609zprw1rsmv9h8yywr.png) *列出 Samba AD 用户信息* 4、 使用下面的命令来删除 Samba AD 域用户: ``` # samba-tool user delete your_domain_user ``` 5、 重置 Samba 域用户的密码: ``` # samba-tool user setpassword your_domain_user ``` 6、 启用或禁用 Samba 域用户账号: ``` # samba-tool user disable your_domain_user # samba-tool user enable your_domain_user ``` 7、 同样地,可以使用下面的方法来管理 Samba 用户组: ``` --------- review all options --------- # samba-tool group add –h # samba-tool group add your_domain_group ``` 8、 删除 samba 域用户组: ``` # samba-tool group delete your_domain_group ``` 9、 显示所有的 Samba 域用户组信息: ``` # samba-tool group list ``` 10、 列出指定组下的 Samba 域用户: ``` # samba-tool group listmembers "your_domain group" ``` ![List Samba Domain Members of Group](/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8/111610b0m7cqm600fkvfcn.png) *列出 Samba 域用户组* 11、 从 Samba 域组中添加或删除某一用户: ``` # samba-tool group addmembers your_domain_group your_domain_user # samba-tool group remove members your_domain_group your_domain_user ``` 12、 如上面所提到的, `samba-tool` 命令行工具也可以用于管理 Samba 域策略及安全。 查看 samba 域密码设置: ``` # samba-tool domain passwordsettings show ``` ![Check Samba Domain Password](/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8/111610x9mdx60f5t3r0xdm.png) *检查 Samba 域密码* 13、 为了修改 samba 域密码策略,比如密码复杂度,密码失效时长,密码长度,密码重复次数以及其它域控制器要求的安全策略等,可参照如下命令来完成: ``` ---------- List all command options ---------- # samba-tool domain passwordsettings -h ``` ![Manage Samba Domain Password Settings](/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8/111611dtaag22to9gr1hrg.png) *管理 Samba 域密码策略* 不要把上图中的密码策略规则用于生产环境中。上面的策略仅仅是用于演示目的。 ### 第二步:使用活动目录账号来完成 Samba 本地认证 14、 默认情况下,离开 Samba AD DC 环境,AD 用户不能从本地登录到 Linux 系统。 为了让活动目录账号也能登录到系统,你必须在 Linux 系统环境中做如下设置,并且要修改 Samba4 AD DC 配置。 首先,打开 Samba 主配置文件,如果以下内容不存在,则添加: ``` $ sudo nano /etc/samba/smb.conf ``` 确保以下参数出现在配置文件中: ``` winbind enum users = yes winbind enum groups = yes ``` ![Samba Authentication Using Active Directory User Accounts](/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8/111611tg8ockdxgyamnkxk.png) *Samba 通过 AD 用户账号来进行认证* 15、 修改之后,使用 `testparm` 工具来验证配置文件没有错误,然后通过如下命令来重启 Samba 服务: ``` $ testparm $ sudo systemctl restart samba-ad-dc.service ``` ![Check Samba Configuration for Errors](/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8/111612jkq84e848qyqhhli.png) *检查 Samba 配置文件是否报错* 16、 下一步,我们需要修改本地 PAM 配置文件,以让 Samba4 活动目录账号能够完成本地认证、开启会话,并且在第一次登录系统时创建一个用户目录。 使用 `pam-auth-update` 命令来打开 PAM 配置提示界面,确保所有的 PAM 选项都已经使用 `[空格]` 键来启用,如下图所示: 完成之后,按 `[Tab]` 键跳转到 OK ,以启用修改。 ``` $ sudo pam-auth-update ``` ![Configure PAM for Samba4 AD](/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8/111613pbujqqcr3eeb3fee.png) *为 Samba4 AD 配置 PAM 认证* ![Enable PAM Authentication Module for Samba4 AD Users](/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8/111613zlh4ohuov6ll8mhf.png) 为 Samba4 AD 用户启用 PAM认证模块 17、 现在,使用文本编辑器打开 `/etc/nsswitch.conf` 配置文件,在 `passwd` 和 `group` 参数的最后面添加 `winbind` 参数,如下图所示: ``` $ sudo vi /etc/nsswitch.conf ``` ![Add Windbind Service Switch for Samba](/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8/111615aapc0wb0g0gw50cg.png) *为 Samba 服务添加 Winbind Service Switch 设置* 18、 最后,编辑 `/etc/pam.d/common-password` 文件,查找下图所示行并删除 `user_authtok` 参数。 该设置确保 AD 用户在通过 Linux 系统本地认证后,可以在命令行下修改他们的密码。有这个参数时,本地认证的 AD 用户不能在控制台下修改他们的密码。 ``` password [success=1 default=ignore] pam_winbind.so try_first_pass ``` ![Allow Samba AD Users to Change Passwords](/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8/111615pv3rzz500vo5v13r.png) *允许 Samba AD 用户修改密码* 在每次 PAM 更新安装完成并应用到 PAM 模块,或者你每次执行 `pam-auth-update` 命令后,你都需要删除 `use_authtok` 参数。 19、 Samba4 的二进制文件会生成一个内建的 windindd 进程,并且默认是启用的。 因此,你没必要再次去启用并运行 Ubuntu 系统官方自带的 winbind 服务。 为了防止系统里原来已废弃的 winbind 服务被启动,确保执行以下命令来禁用并停止原来的 winbind 服务。 ``` $ sudo systemctl disable winbind.service $ sudo systemctl stop winbind.service ``` 虽然我们不再需要运行原有的 winbind 进程,但是为了安装并使用 wbinfo 工具,我们还得从系统软件库中安装 Winbind 包。 wbinfo 工具可以用来从 winbindd 进程侧来查询活动目录用户和组。 以下命令显示了使用 `wbinfo` 命令如何查询 AD 用户及组信息。 ``` $ wbinfo -g $ wbinfo -u $ wbinfo -i your_domain_user ``` ![Check Samba4 AD Information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8/111616gn6qt6cgqbmxgmmt.png) *检查 Samba4 AD 信息* ![Check Samba4 AD User Info](/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8/111616ddk80786qkprkhfa.png) *检查 Samba4 AD 用户信息* 20、 除了 `wbinfo` 工具外,你也可以使用 `getent` 命令行工具从 Name Service Switch 库中查询活动目录信息库,在 `/etc/nsswitch.conf` 配置文件中有相关描述内容。 通过 grep 命令用管道符从 `getent` 命令过滤结果集,以获取信息库中 AD 域用户及组信息。 ``` # getent passwd | grep TECMINT # getent group | grep TECMINT ``` ![Get Samba4 AD Details](/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8/111617nwh5wovom75445mb.png) *查看 Samba4 AD 详细信息* ### 第三步:使用活动目录账号登录 Linux 系统 21、 为了使用 Samba4 AD 用户登录系统,使用 `su -` 命令切换到 AD 用户账号即可。 第一次登录系统后,控制台会有信息提示用户的 home 目录已创建完成,系统路径为 `/home/$DOMAIN/` 之下,名字为用户的 AD 账号名。 使用 `id` 命令来查询其它已登录的用户信息。 ``` # su - your_ad_user $ id $ exit ``` ![Check Samba4 AD User Authentication on Linux](/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8/111617crtky1jrrjnj2cgw.png) *检查 Linux 下 Samba4 AD 用户认证结果* 22、 当你成功登入系统后,在控制台下输入 `passwd` 命令来修改已登录的 AD 用户密码。 ``` $ su - your_ad_user $ passwd ``` ![Change Samba4 AD User Password](/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8/111618pjic338etiyc5z01.png) *修改 Samba4 AD 用户密码* 23、 默认情况下,活动目录用户没有可以完成系统管理工作的 root 权限。 要授予 AD 用户 root 权限,你必须把用户名添加到本地 sudo 组中,可使用如下命令完成。 确保你已输入域 、斜杠和 AD 用户名,并且使用英文单引号括起来,如下所示: ``` # usermod -aG sudo 'DOMAIN\your_domain_user' ``` 要检查 AD 用户在本地系统上是否有 root 权限,登录后执行一个命令,比如,使用 sudo 权限执行 `apt-get update` 命令。 ``` # su - tecmint_user $ sudo apt-get update ``` ![Grant sudo Permission to Samba4 AD User](/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8/111618dkqhboj2aqjwhw1t.png) *授予 Samba4 AD 用户 sudo 权限* 24、 如果你想把活动目录组中的所有账号都授予 root 权限,使用 `visudo` 命令来编辑 `/etc/sudoers` 配置文件,在 root 权限那一行添加如下内容: ``` %DOMAIN\\your_domain\ group ALL=(ALL:ALL) ALL ``` 注意 `/etc/sudoers` 的格式,不要弄乱。 `/etc/sudoers` 配置文件对于 ASCII 引号字符处理的不是很好,因此务必使用 '%' 来标识用户组,使用反斜杠来转义域名后的第一个斜杠,如果你的组名中包含空格(大多数 AD 内建组默认情况下都包含空格)使用另外一个反斜杠来转义空格。并且域的名称要大写。 ![Give Sudo Access to All Samba4 AD Users](/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8/111618yfqhea2v0pjh0gff.png) *授予所有 Samba4 用户 sudo 权限* 好了,差不多就这些了!管理 Samba4 AD 架构也可以使用 Windows 环境中的其它几个工具,比如 ADUC、DNS 管理器、 GPM 等等,这些工具可以通过安装从 Microsoft 官网下载的 RSAT 软件包来获得。 要通过 RSAT 工具来管理 Samba4 AD DC ,你必须要把 Windows 系统加入到 Samba4 活动目录。这将是我们下一篇文章的重点,在这之前,请继续关注。 --- via: <http://www.tecmint.com/manage-samba4-active-directory-linux-command-line> 作者:[Matei Cezar](http://www.tecmint.com/author/cezarmatei/) 译者:[rusking](https://github.com/rusking)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如何在 Ubuntu 环境下搭建邮件服务器(一)
CARLA SCHRODER
https://www.linux.com/learn/how-build-email-server-ubuntu-linux
在这个系列的文章中,我们将通过使用 Postfix、Dovecot 和 openssl 这三款工具来为你展示如何在 ubuntu 系统上搭建一个既可靠又易于配置的邮件服务器。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8/170142s5225bb70hfc0f9c.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8/170142s5225bb70hfc0f9c.jpg
true
false
true
WangYihang
false
[ "Ubuntu", "邮件", "Postfix" ]
系统运维
{ "viewnum": 50968, "commentnum": 3, "favtimes": 7,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57.61.158.224", "message": "非常好!期待下一篇!", "username": "来自广东佛山的 Firefox 42.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2-28T20:16:25" }, { "postip": "58.249.112.83", "message": "要是早几个月发就好了,两个月前做计算机网络的实验,就是用Linux搭建邮件服务器。",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Chrome 55.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2-28T22:38:49" }, { "postip": "14.127.244.215", "message": "看不懂啊!!", "username": "来自广东深圳的 QQ Browser 9.5|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1-03T17:32:39" } ]
[ { "raid": 8077, "displayorder": 0 } ]
在这个系列的文章中,我们将通过使用 Postfix、Dovecot 和 openssl 这三款工具来为你展示如何在 ubuntu 系统上搭建一个既可靠又易于配置的邮件服务器。
2016-12-28T17:01:00
2016-12-28T17:01:00
8,071
/article-8071-1.html
![mail server](/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8/170142s5225bb70hfc0f9c.jpg "mail server") 在这个系列的文章中,我们将通过使用 Postfix、Dovecot 和 openssl 这三款工具来为你展示如何在 ubuntu 系统上搭建一个既可靠又易于配置的邮件服务器。 在这个容器和微服务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值得庆幸的是有些事情并没有改变,例如搭建一个 Linux 下的邮件服务器,仍然需要许多步骤才能间隔各种服务器耦合在一起,而当你将这些配置好,放在一起,却又非常可靠稳定,不会像微服务那样一睁眼有了,一闭眼又没了。 在这个系列教程中我们将通过使用 Postfix、Dovecot 和 openssl 这三款工具在 ubuntu 系统上搭建一个既可靠又易于配置的邮件服务器。 Postfix 是一个古老又可靠的软件,它比原始的 Unix 系统的 MTA 软件 sendmail 更加容易配置和使用(还有人仍然在用sendmail 吗?)。 Exim 是 Debain 系统上的默认 MTA 软件,它比 Postfix 更加轻量而且超级容易配置,因此我们在将来的教程中会推出 Exim 的教程。 Dovecot(LCTT 译注:详情请阅读[维基百科](https://en.wikipedia.org/wiki/Dovecot_(software))和 Courier 是两个非常受欢迎的优秀的 IMAP/POP3 协议的服务器软件,Dovecot 更加的轻量并且易于配置。 你必须要保证你的邮件通讯是安全的,因此我们就需要使用到 OpenSSL 这个软件,OpenSSL 也提供了一些很好用的工具来测试你的邮件服务器。 为了简单起见,在这一系列的教程中,我们将指导大家安装一个在局域网上的邮件服务器,你应该拥有一个局域网内的域名服务,并确保它是启用且正常工作的,查看这篇“[使用 dnsmasq 为局域网轻松提供 DNS 服务](https://www.linux.com/learn/dnsmasq-easy-lan-name-services )”会有些帮助,然后,你就可以通过注册域名并相应地配置防火墙,来将这台局域网服务器变成互联网可访问邮件服务器。这个过程网上已经有很多很详细的教程了,这里不再赘述,请大家继续跟着教程进行即可。 ### 一些术语 让我们先来快速了解一些术语,因为当我们了解了这些术语的时候就能知道这些见鬼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D * **MTA**:<ruby> 邮件传输代理 <rp> ( </rp> <rt> Mail Transfer Agent </rt> <rp> ) </rp></ruby>,基于 SMTP 协议(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的服务端,比如 Postfix、Exim、Sendmail 等。SMTP 服务端彼此之间进行相互通信(LCTT 译注 : 详情请阅读[维基百科](https://en.wikipedia.org/wiki/Message_transfer_agent))。 * **MUA**: <ruby> 邮件用户代理 <rp> ( </rp> <rt> Mail User Agent </rt> <rp> ) </rp></ruby>,你本地的邮件客户端,例如 : Evolution、KMail、Claws Mail 或者 Thunderbird(LCTT 译注 : 例如国内的 Foxmail)。 * **POP3**:<ruby> 邮局协议 <rp> ( </rp> <rt> Post-Office Protocol </rt> <rp> ) </rp></ruby>版本 3,将邮件从 SMTP 服务器传输到你的邮件客户端的的最简单的协议。POP 服务端是非常简单小巧的,单一的一台机器可以为数以千计的用户提供服务。 * **IMAP**: <ruby> 交互式消息访问协议 <rp> ( </rp> <rt> Interactive Message Access Protocol </rt> <rp> ) </rp></ruby>,许多企业使用这个协议因为邮件可以被保存在服务器上,而用户不必担心会丢失消息。IMAP 服务器需要大量的内存和存储空间。 * **TLS**:<ruby> 传输套接层 <rp> ( </rp> <rt> Transport socket layer </rt> <rp> ) </rp></ruby>是 SSL(<ruby> 安全套接层 <rp> ( </rp> <rt> Secure Sockets Layer </rt> <rp> ) </rp></ruby>)的改良版,为 SASL 身份认证提供了加密的传输服务层。 * **SASL**:<ruby> 简单身份认证与安全层 <rp> ( </rp> <rt> Simple Authentication and Security Layer </rt> <rp> ) </rp></ruby>,用于认证用户。SASL进行身份认证,而上面说的 TLS 提供认证数据的加密传输。 * **StartTLS**: 也被称为伺机 TLS 。如果服务器双方都支持 SSL/TLS,StartTLS 就会将纯文本连接升级为加密连接(TLS 或 SSL)。如果有一方不支持加密,则使用明文传输。StartTLS 会使用标准的未加密端口 25 (SMTP)、 110(POP3)和 143 (IMAP)而不是对应的加密端口 465(SMTP)、995(POP3) 和 993 (IMAP)。 ### 啊,我们仍然有 sendmail 绝大多数的 Linux 版本仍然还保留着 `/usr/sbin/sendmail` 。 这是在那个 MTA 只有一个 sendmail 的古代遗留下来的痕迹。在大多数 Linux 发行版中,`/usr/sbin/sendmail` 会符号链接到你安装的 MTA 软件上。如果你的 Linux 中有它,不用管它,你的发行版会自己处理好的。 ### 安装 Postfix 使用 `apt-get install postfix` 来做基本安装时要注意(图 1),安装程序会打开一个向导,询问你想要搭建的服务器类型,你要选择“Internet Server”,虽然这里是局域网服务器。它会让你输入完全限定的服务器域名(例如: myserver.mydomain.net)。对于局域网服务器,假设你的域名服务已经正确配置,(我多次提到这个是因为经常有人在这里出现错误),你也可以只使用主机名。 ![Postfix](/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8/170142zczxz01hbwa1ankd.png "Postfix") *图 1:Postfix 的配置。* Ubuntu 系统会为 Postfix 创建一个配置文件,并启动三个守护进程 : `master`、`qmgr` 和 `pickup`,这里没用一个叫 Postfix 的命令或守护进程。(LCTT 译注:名为 `postfix` 的命令是管理命令。) ``` $ ps ax 6494 ? Ss 0:00 /usr/lib/postfix/master 6497 ? S 0:00 pickup -l -t unix -u -c 6498 ? S 0:00 qmgr -l -t unix -u ``` 你可以使用 Postfix 内置的配置语法检查来测试你的配置文件,如果没用发现语法错误,不会输出任何内容。 ``` $ sudo postfix check [sudo] password for carla: ``` 使用 `netstat` 来验证 `postfix` 是否正在监听 25 端口。 ``` $ netstat -ant tcp 0 0 0.0.0.0:25 0.0.0.0:* LISTEN tcp6 0 0 :::25 :::* LISTEN ``` 现在让我们再操起古老的 `telnet` 来进行测试 : ``` $ telnet myserver 25 Trying 127.0.1.1... Connected to myserver. Escape character is '^]'. 220 myserver ESMTP Postfix (Ubuntu) EHLO myserver 250-myserver 250-PIPELINING 250-SIZE 10240000 250-VRFY 250-ETRN 250-STARTTLS 250-ENHANCEDSTATUSCODES 250-8BITMIME 250 DSN ^] telnet> ``` 嘿,我们已经验证了我们的服务器名,而且 Postfix 正在监听 SMTP 的 25 端口而且响应了我们键入的命令。 按下 `^]` 终止连接,返回 telnet。输入 `quit` 来退出 telnet。输出的 ESMTP(扩展的 SMTP ) 250 状态码如下。 (LCTT 译注: ESMTP (Extended SMTP),即扩展 SMTP,就是对标准 SMTP 协议进行的扩展。详情请阅读[维基百科](https://en.wikipedia.org/wiki/Extended_SMTP)) * **PIPELINING** 允许多个命令流式发出,而不必对每个命令作出响应。 * **SIZE** 表示服务器可接收的最大消息大小。 * **VRFY** 可以告诉客户端某一个特定的邮箱地址是否存在,这通常应该被取消,因为这是一个安全漏洞。 * **ETRN** 适用于非持久互联网连接的服务器。这样的站点可以使用 ETRN 从上游服务器请求邮件投递,Postfix 可以配置成延迟投递邮件到 ETRN 客户端。 * **STARTTLS** (详情见上述说明)。 * **ENHANCEDSTATUSCODES**,服务器支撑增强型的状态码和错误码。 * **8BITMIME**,支持 8 位 MIME,这意味着完整的 ASCII 字符集。最初,原始的 ASCII 是 7 位。 * **DSN**,投递状态通知,用于通知你投递时的错误。 Postfix 的主配置文件是: `/etc/postfix/main.cf`,这个文件是安装程序创建的,可以参考[这个资料](http://www.postfix.org/postconf.5.html)来查看完整的 `main.cf` 参数列表, `/etc/postfix/postfix-files` 这个文件描述了 Postfix 完整的安装文件。 [下一篇教程](/article-8077-1.html)我们会讲解 Dovecot 的安装和测试,然后会给我们自己发送一些邮件。 --- via: <https://www.linux.com/learn/how-build-email-server-ubuntu-linux> 作者:[CARLA SCHRODER](https://www.linux.com/users/cschroder) 译者:[WangYihang](https://github.com/WangYihang)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组织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LXD 2.0 系列(四):资源控制
Stéphane Graber
https://www.stgraber.org/2016/03/26/lxd-2-0-resource-control-412/
LXD 提供了各种资源限制。其中一些与容器本身相关,如内存配额、CPU 限制和 I/O 优先级。而另外一些则与特定设备相关,如 I/O 带宽或磁盘用量限制。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8/234845wltalollpalno5rl.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8/234845wltalollpalno5rl.jp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LXC", "LXD" ]
容器与云
{ "viewnum": 12428, "commentnum": 0,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raid": 7706, "displayorder": 0 }, { "raid": 8107, "displayorder": 1 } ]
LXD 提供了各种资源限制。其中一些与容器本身相关,如内存配额、CPU 限制和 I/O 优先级。而另外一些则与特定设备相关,如 I/O 带宽或磁盘用量限制。
2016-12-29T08:47:00
2016-12-29T08:47:00
8,072
/article-8072-1.html
这是 LXD 2.0 系列介绍文章的第四篇。 1. [LXD 入门](/article-7618-1.html) 2. [安装与配置](/article-7687-1.html) 3. [你的第一个 LXD 容器](/article-7706-1.html) 4. [资源控制](/article-8072-1.html) 5. [镜像管理](/article-8107-1.html) 6. [远程主机及容器迁移](/article-8169-1.html) 7. [LXD 中的 Docker](/article-8235-1.html) 8. [LXD 中的 LXD](/article-8257-1.html) 9. [实时迁移](/article-8263-1.html) 10. [LXD 和 Juju](/article-8273-1.html) 11. [LXD 和 OpenStack](/article-8274-1.html) 12. [调试,及给 LXD 做贡献](/article-8282-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8/234845wltalollpalno5rl.jpg) 因为 LXD 容器管理有很多命令,因此这篇文章会很长。 如果你想要快速地浏览这些相同的命令,你可以[尝试下我们的在线演示](https://github.com/lxc/lxd/blob/master/doc/configuration.md)! ### 可用资源限制 LXD 提供了各种资源限制。其中一些与容器本身相关,如内存配额、CPU 限制和 I/O 优先级。而另外一些则与特定设备相关,如 I/O 带宽或磁盘用量限制。 与所有 LXD 配置一样,资源限制可以在容器运行时动态更改。某些可能无法启用,例如,如果设置的内存值小于当前内存用量,但 LXD 将会试着设置并且报告失败。 所有的限制也可以通过配置文件继承,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受影响的容器将受到该限制的约束。也就是说,如果在默认配置文件中设置 `limits.memory=256MB`,则使用默认配置文件(通常是全都使用)的每个容器的内存限制为 256MB。 我们不支持资源限制池,将其中的限制由一组容器共享,因为我们没有什么好的方法通过现有的内核 API 实现这些功能。 #### 磁盘 这或许是最需要和最明显的需求。只需设置容器文件系统的大小限制,并对容器强制执行。 LXD 确实可以让你这样做! 不幸的是,这比它听起来复杂得多。 Linux 没有基于路径的配额,而大多数文件系统只有基于用户和组的配额,这对容器没有什么用处。 如果你正在使用 ZFS 或 btrfs 存储后端,这意味着现在 LXD 只能支持磁盘限制。也有可能为 LVM 实现此功能,但这取决于与它一起使用的文件系统,并且如果结合实时更新那会变得棘手起来,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文件系统都允许在线增长,而几乎没有一个允许在线收缩。 #### CPU 当涉及到 CPU 的限制,我们支持 4 种不同的东西: * 只给我 X 个 CPU 核心 在这种模式下,你让 LXD 为你选择一组核心,然后为更多的容器和 CPU 的上线/下线提供负载均衡。 容器只看到这个数量的 CPU 核心。 * 给我一组特定的 CPU 核心(例如,核心1、3 和 5) 类似于第一种模式,但是不会做负载均衡,你会被限制在那些核心上,无论它们有多忙。 * 给我你拥有的 20% 处理能力 在这种模式下,你可以看到所有的 CPU,但调度程序将限制你使用 20% 的 CPU 时间,但这只有在负载状态才会这样!所以如果系统不忙,你的容器可以跑得很欢。而当其他的容器也开始使用 CPU 时,它会被限制用量。 * 每测量 200ms,给我 50ms(并且不超过) 此模式与上一个模式类似,你可以看到所有的 CPU,但这一次,无论系统可能是多么空闲,你只能使用你设置的极限时间下的尽可能多的 CPU 时间。在没有过量使用的系统上,这可使你可以非常整齐地分割 CPU,并确保这些容器的持续性能。 另外还可以将前两个中的一个与最后两个之一相结合,即请求一组 CPU,然后进一步限制这些 CPU 的 CPU 时间。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个通用的优先级调节方式,可以告诉调度器当你处于负载状态时,两个争夺资源的容器谁会取得胜利。 #### 内存 内存听起来很简单,就是给我多少 MB 的内存! 它绝对可以那么简单。 我们支持这种限制以及基于百分比的请求,比如给我 10% 的主机内存! 另外我们在上层支持一些额外的东西。 例如,你可以选择在每个容器上打开或者关闭 swap,如果打开,还可以设置优先级,以便你可以选择哪些容器先将内存交换到磁盘! 内存限制默认是“hard”。 也就是说,当内存耗尽时,内核将会开始杀掉你的那些进程。 或者,你可以将强制策略设置为“soft”,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没有别的进程的情况下,你将被允许使用尽可能多的内存。一旦别的进程想要这块内存,你将无法分配任何内存,直到你低于你的限制或者主机内存再次有空余。 #### 网络 I/O 网络 I/O 可能是我们看起来最简单的限制,但是相信我,实现真的不简单! 我们支持两种限制。 第一个是对网络接口的速率限制。你可以设置入口和出口的限制,或者只是设置“最大”限制然后应用到出口和入口。这个只支持“桥接”和“p2p”类型接口。 第二种是全局网络 I/O 优先级,仅当你的网络接口趋于饱和的时候再使用。 #### 块 I/O 我把最古怪的放在最后。对于用户看起来它可能简单,但有一些情况下,它的结果并不会和你的预期一样。 我们在这里支持的基本上与我在网络 I/O 中描述的相同。 你可以直接设置磁盘的读写 IO 的频率和速率,并且有一个全局的块 I/O 优先级,它会通知 I/O 调度程序更倾向哪个。 古怪的是如何设置以及在哪里应用这些限制。不幸的是,我们用于实现这些功能的底层使用的是完整的块设备。这意味着我们不能为每个路径设置每个分区的 I/O 限制。 这也意味着当使用可以支持多个块设备映射到指定的路径(带或者不带 RAID)的 ZFS 或 btrfs 时,我们并不知道这个路径是哪个块设备提供的。 这意味着,完全有可能,实际上确实有可能,容器使用的多个磁盘挂载点(绑定挂载或直接挂载)可能来自于同一个物理磁盘。 这就使限制变得很奇怪。为了使限制生效,LXD 具有猜测给定路径所对应块设备的逻辑,这其中包括询问 ZFS 和 btrfs 工具,甚至可以在发现一个文件系统中循环挂载的文件时递归地找出它们。 这个逻辑虽然不完美,但通常会找到一组应该应用限制的块设备。LXD 接着记录并移动到下一个路径。当遍历完所有的路径,然后到了非常奇怪的部分。它会平均你为相应块设备设置的限制,然后应用这些。 这意味着你将在容器中“平均”地获得正确的速度,但这也意味着你不能对来自同一个物理磁盘的“/fast”和一个“/slow”目录应用不同的速度限制。 LXD 允许你设置它,但最后,它会给你这两个值的平均值。 ### 它怎么工作? 除了网络限制是通过较旧但是良好的“tc”实现的,上述大多数限制是通过 Linux 内核的 cgroup API 来实现的。 LXD 在启动时会检测你在内核中启用了哪些 cgroup,并且将只应用你的内核支持的限制。如果你缺少一些 cgroup,守护进程会输出警告,接着你的 init 系统将会记录这些。 在 Ubuntu 16.04 上,默认情况下除了内存交换审计外将会启用所有限制,内存交换审计需要你通过`swapaccount = 1`这个内核引导参数来启用。 ### 应用这些限制 上述所有限制都能够直接或者用某个配置文件应用于容器。容器范围的限制可以使用: ``` lxc config set CONTAINER KEY VALUE ``` 或对于配置文件设置: ``` lxc profile set PROFILE KEY VALUE ``` 当指定特定设备时: ``` lxc config device set CONTAINER DEVICE KEY VALUE ``` 或对于配置文件设置: ``` lxc profile device set PROFILE DEVICE KEY VALUE ``` 有效配置键、设备类型和设备键的完整列表可以[看这里](https://github.com/lxc/lxd/blob/master/doc/configuration.md)。 #### CPU 要限制使用任意两个 CPU 核心可以这么做: ``` lxc config set my-container limits.cpu 2 ``` 要指定特定的 CPU 核心,比如说第二和第四个: ``` lxc config set my-container limits.cpu 1,3 ``` 更加复杂的情况还可以设置范围: ``` lxc config set my-container limits.cpu 0-3,7-11 ``` 限制实时生效,你可以看下面的例子: ``` stgraber@dakara:~$ lxc exec zerotier -- cat /proc/cpuinfo | grep ^proces processor : 0 processor : 1 processor : 2 processor : 3 stgraber@dakara:~$ lxc config set zerotier limits.cpu 2 stgraber@dakara:~$ lxc exec zerotier -- cat /proc/cpuinfo | grep ^proces processor : 0 processor : 1 ``` 注意,为了避免完全混淆用户空间,lxcfs 会重排 `/proc/cpuinfo` 中的条目,以便没有错误。 就像 LXD 中的一切,这些设置也可以应用在配置文件中: ``` stgraber@dakara:~$ lxc exec snappy -- cat /proc/cpuinfo | grep ^proces processor : 0 processor : 1 processor : 2 processor : 3 stgraber@dakara:~$ lxc profile set default limits.cpu 3 stgraber@dakara:~$ lxc exec snappy -- cat /proc/cpuinfo | grep ^proces processor : 0 processor : 1 processor : 2 ``` 要限制容器使用 10% 的 CPU 时间,要设置下 CPU allowance: ``` lxc config set my-container limits.cpu.allowance 10% ``` 或者给它一个固定的 CPU 时间切片: ``` lxc config set my-container limits.cpu.allowance 25ms/200ms ``` 最后,要将容器的 CPU 优先级调到最低: ``` lxc config set my-container limits.cpu.priority 0 ``` #### 内存 要直接应用内存限制运行下面的命令: ``` lxc config set my-container limits.memory 256MB ``` (支持的后缀是 KB、MB、GB、TB、PB、EB) 要关闭容器的内存交换(默认启用): ``` lxc config set my-container limits.memory.swap false ``` 告诉内核首先交换指定容器的内存: ``` lxc config set my-container limits.memory.swap.priority 0 ``` 如果你不想要强制的内存限制: ``` lxc config set my-container limits.memory.enforce soft ``` #### 磁盘和块 I/O 不像 CPU 和内存,磁盘和 I/O 限制是直接作用在实际的设备上的,因此你需要编辑原始设备或者屏蔽某个具体的设备。 要设置磁盘限制(需要 btrfs 或者 ZFS): ``` lxc config device set my-container root size 20GB ``` 比如: ``` stgraber@dakara:~$ lxc exec zerotier -- df -h / 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encrypted/lxd/containers/zerotier 179G 542M 178G 1% / stgraber@dakara:~$ lxc config device set zerotier root size 20GB stgraber@dakara:~$ lxc exec zerotier -- df -h / 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encrypted/lxd/containers/zerotier 20G 542M 20G 3% / ``` 要限制速度,你可以: ``` lxc config device set my-container root limits.read 30MB lxc config device set my-container root.limits.write 10MB ``` 或者限制 IO 频率: ``` lxc config device set my-container root limits.read 20Iops lxc config device set my-container root limits.write 10Iops ``` 最后你在一个过量使用的繁忙系统上,你或许想要: ``` lxc config set my-container limits.disk.priority 10 ``` 将那个容器的 I/O 优先级调到最高。 #### 网络 I/O 只要机制可用,网络 I/O 基本等同于块 I/O。 比如: ``` stgraber@dakara:~$ lxc exec zerotier -- wget http://speedtest.newark.linode.com/100MB-newark.bin -O /dev/null --2016-03-26 22:17:34-- http://speedtest.newark.linode.com/100MB-newark.bin Resolving speedtest.newark.linode.com (speedtest.newark.linode.com)... 50.116.57.237, 2600:3c03::4b Connecting to speedtest.newark.linode.com (speedtest.newark.linode.com)|50.116.57.237|:80... connected. HTTP request sent, awaiting response... 200 OK Length: 104857600 (100M) [application/octet-stream] Saving to: '/dev/null' /dev/null 100%[===================>] 100.00M 58.7MB/s in 1.7s 2016-03-26 22:17:36 (58.7 MB/s) - '/dev/null' saved [104857600/104857600] stgraber@dakara:~$ lxc profile device set default eth0 limits.ingress 100Mbit stgraber@dakara:~$ lxc profile device set default eth0 limits.egress 100Mbit stgraber@dakara:~$ lxc exec zerotier -- wget http://speedtest.newark.linode.com/100MB-newark.bin -O /dev/null --2016-03-26 22:17:47-- http://speedtest.newark.linode.com/100MB-newark.bin Resolving speedtest.newark.linode.com (speedtest.newark.linode.com)... 50.116.57.237, 2600:3c03::4b Connecting to speedtest.newark.linode.com (speedtest.newark.linode.com)|50.116.57.237|:80... connected. HTTP request sent, awaiting response... 200 OK Length: 104857600 (100M) [application/octet-stream] Saving to: '/dev/null' /dev/null 100%[===================>] 100.00M 11.4MB/s in 8.8s 2016-03-26 22:17:56 (11.4 MB/s) - '/dev/null' saved [104857600/104857600] ``` 这就是如何将一个千兆网的连接速度限制到仅仅 100Mbit/s 的! 和块 I/O 一样,你可以设置一个总体的网络优先级: ``` lxc config set my-container limits.network.priority 5 ``` ### 获取当前资源使用率 [LXD API](https://github.com/lxc/lxd/blob/master/doc/rest-api.md) 可以导出目前容器资源使用情况的一点信息,你可以得到: * 内存:当前、峰值、目前内存交换和峰值内存交换 * 磁盘:当前磁盘使用率 * 网络:每个接口传输的字节和包数。 另外如果你使用的是非常新的 LXD(在写这篇文章时的 git 版本),你还可以在`lxc info`中得到这些信息: ``` stgraber@dakara:~$ lxc info zerotier Name: zerotier Architecture: x86_64 Created: 2016/02/20 20:01 UTC Status: Running Type: persistent Profiles: default Pid: 29258 Ips: eth0: inet 172.17.0.101 eth0: inet6 2607:f2c0:f00f:2700:216:3eff:feec:65a8 eth0: inet6 fe80::216:3eff:feec:65a8 lo: inet 127.0.0.1 lo: inet6 ::1 lxcbr0: inet 10.0.3.1 lxcbr0: inet6 fe80::f0bd:55ff:feee:97a2 zt0: inet 29.17.181.59 zt0: inet6 fd80:56c2:e21c:0:199:9379:e711:b3e1 zt0: inet6 fe80::79:e7ff:fe0d:5123 Resources: Processes: 33 Disk usage: root: 808.07MB Memory usage: Memory (current): 106.79MB Memory (peak): 195.51MB Swap (current): 124.00kB Swap (peak): 124.00kB Network usage: lxcbr0: Bytes received: 0 bytes Bytes sent: 570 bytes Packets received: 0 Packets sent: 0 zt0: Bytes received: 1.10MB Bytes sent: 806 bytes Packets received: 10957 Packets sent: 10957 eth0: Bytes received: 99.35MB Bytes sent: 5.88MB Packets received: 64481 Packets sent: 64481 lo: Bytes received: 9.57kB Bytes sent: 9.57kB Packets received: 81 Packets sent: 81 Snapshots: zerotier/blah (taken at 2016/03/08 23:55 UTC) (stateless) ``` ### 总结 LXD 团队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来迭代我们使用的这些限制的语言。 它是为了在保持强大和功能明确的基础上同时保持简单。 实时地应用这些限制和通过配置文件继承,使其成为一种非常强大的工具,可以在不影响正在运行的服务的情况下实时管理服务器上的负载。 ### 更多信息 LXD 的主站在: <https://linuxcontainers.org/lxd> LXD 的 GitHub 仓库: <https://github.com/lxc/lxd> LXD 的邮件列表:<https://lists.linuxcontainers.org> LXD 的 IRC 频道:#lxcontainers on irc.freenode.net 如果你不想在你的机器上安装LXD,你可以[在线尝试下](https://linuxcontainers.org/lxd/try-it)。 --- 作者简介:我是 Stéphane Graber。我是 LXC 和 LXD 项目的领导者,目前在加拿大魁北克蒙特利尔的家所在的Canonical 有限公司担任 LXD 的技术主管。 --- via: <https://www.stgraber.org/2016/03/26/lxd-2-0-resource-control-412/> 作者:[Stéphane Graber](https://www.stgraber.org/author/stgraber/)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组织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把 SQL Server 迁移到 Linux?不如换成 MySQL
Tony Branson
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moving-with-sql-server-to-linux-move-from-sql-server-to-mysql-as-well/
随着更多的个人和组织迁移到 Linux 平台,MS SQL 服务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迁移也有着同样的趋势,首选的是 MySQL ,这是因为 MySQL 的互用性、平台无关性和购置成本低。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9/005244z288682nsm2mwpy8.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9/005244z288682nsm2mwpy8.jpg
true
false
true
ypingcn
false
[ "MSSQL", "MySQL", "微软" ]
观点
{ "viewnum": 10336, "commentnum": 5,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3.57.168.163", "message": "所以我选PG,手动滑稽", "username": "来自湖北武汉的 Chrome 54.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2-29T11:18:35" }, { "postip": "111.20.112.126", "message": "没有自由开源之心,对于用户来说都很可怕!!!最后一收网,用户的前期投入,维护队伍建设都是问题,只能看着人家做地要价呆若木鸡呐!!!", "username": "来自陕西西安的 Chrome 5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29T12:27:43" }, { "postip": "118.247.159.25", "message": "换数据库也意味着业务系统也要改造。再说了使用sql server数据库的,本身的业务系统想必也用了很多微软的产品,这就不仅仅是换数据库的问题了。", "username": "拿铁不加糖 [Chrome 55.0|Windows 10]", "date": "2016-12-29T23:08:08" }, { "postip": "183.204.69.109", "message": "净瞎折腾", "username": "来自河南洛阳的 Chrome Mobile 45.0|Android 6.0 用户", "date": "2017-01-01T14:44:49" }, { "postip": "171.34.220.135", "message": "linux的漏洞最多。<br />\r\n越是开源,漏洞越多,尤其android和linux的漏洞最多。<br />\r\n再说了,sql server的性能超越oracle了,mySql的性能还很一般。", "username": "来自江西南昌的 Chrome Mobile iOS 55.0|iOS 10.2 用户", "date": "2017-01-04T17:13:25" } ]
[]
随着更多的个人和组织迁移到 Linux 平台,MS SQL 服务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迁移也有着同样的趋势,首选的是 MySQL ,这是因为 MySQL 的互用性、平台无关性和购置成本低。
2016-12-29T09:44:00
2016-12-29T09:44:00
8,073
/article-8073-1.html
最近几年,数量庞大的个人和组织放弃 Windows 平台选择 Linux 平台,而且随着人们体验到更多 Linux 的发展,这个数字将会继续增长。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 Linux 是网络服务器的领导者,因为大部分的网络服务器都运行在 Linux 之上,这或许是为什么那么多的个人和组织选择迁移的一个原因。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9/005244z288682nsm2mwpy8.jpg) 迁移的原因有很多,更强的平台稳定性、可靠性、成本、所有权和安全性等等。随着更多的个人和组织迁移到 Linux 平台,MS SQL 服务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迁移也有着同样的趋势,首选的是 MySQL ,这是因为 MySQL 的互用性、平台无关性和购置成本低。 有如此多的个人和组织完成了迁移,这是应业务需求而产生的迁移,而不是为了迁移的乐趣。因此,有必要做一个综合可行性和成本效益分析,以了解迁移对于你的业务上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迁移需要基于以下重要因素: ### 对平台的掌控 不像 Windows 那样,你不能完全控制版本发布和修复,而 Linux 可以让你需要需要修复的时候真正给了你获取修复的灵活性。这一点受到了开发者和安全人员的喜爱,因为他们能在一个安全威胁被确定时立即自行打补丁,不像 Windows ,你只能期望官方尽快发布补丁。 ### 跟随大众 目前, 运行在 Linux 平台上的服务器在数量上远超 Windows,几乎是全世界服务器数量的四分之三,而且这种趋势在最近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因此,许多组织正在将他们的服务完全迁移到 Linux 上,而不是同时使用两种平台,同时使用将会增加他们的运营成本。 ### 微软没有开放 SQL Server 的源代码 微软宣称他们下一个名为 Denali 的新版 MS SQL Server 将会是一个 [Linux 版本](/article-7967-1.html),并且不会开放其源代码,这意味着他们仍然使用的是软件授权模式,只是新版本将能在 Linux 上运行而已。这一点将许多乐于接受开源新版本的人拒之门外。 这也没有给那些使用闭源的 Oracle 用户另一个选择,对于使用完全开源的 [MySQL 用户](http://www.scalearc.com/how-it-works/products/scalearc-for-mysql)也是如此。 ### 节约授权许可证的花费 授权许可证的潜在成本让许多用户很失望。在 Windows 平台上运行 MS SQL 服务器有太多的授权许可证牵涉其中。你需要这些授权许可证: * Windows 操作系统 * MS SQL 服务器 * 特定的数据库工具,例如 SQL 分析工具等 不像 Windows 平台,Linux 完全没有高昂的授权花费,因此更能吸引用户。 MySQL 数据库也能免费获取,甚而它提供了像 MS SQL 服务器一样的灵活性,那就更值得选择了。不像那些给 MS SQL 设计的收费工具,大部分的 MySQL 数据库实用程序是免费的。 ### 有时候用的是特殊的硬件 因为 Linux 是不同的开发者所开发,并在不断改进中,所以它独立于所运行的硬件之上,并能被广泛使用在不同的硬件平台。然而尽管微软正在努力让 Windows 和 MSSQL 服务器做到硬件无关,但在平台无关上依旧有些限制。 ### 支持 有了 Linux、MySQL 和其它的开源软件,获取满足自己特定需求的帮助变得更加简单,因为有不同开发者参与到这些软件的开发过程中。这些开发者或许就在你附近,这样更容易获取帮助。在线论坛也能帮上不少,你能发帖并讨论你所面对的问题。 至于那些商业软件,你只能根据他们的软件协议和时间来获得帮助,有时候他们不能在你的时间范围内给出一个解决方案。 在不同的情况中,迁移到 Linux 都是你最好的选择,加入一个彻底的、稳定可靠的平台来获取优异表现,众所周知,它比 Windows 更健壮。这值得一试。 --- via: <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moving-with-sql-server-to-linux-move-from-sql-server-to-mysql-as-well/> 作者:[Tony Branson](https://twitter.com/howtoforgecom) 译者:[ypingcn](https://github.com/ypingcn)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组织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PyCharm - Linux 下最好的 Python IDE
Gary Newell
https://www.lifewire.com/pycharm-the-best-linux-python-ide-4091045
PyCharm 是由 Jetbrains 开发的一个编辑器和调试器,Jetbrains 就是那个开发了 Resharper 的公司。不得不说,Resharper 是一个很优秀的工具,它被 Windows 开发者们用来重构代码,同时,它也使得 Windows 开发者们写 .NET 代码更加轻松。Resharper 的许多原则也被加入到了 PyCharm 专业版中。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9/124006mi4yvyz4j6q4l4hz.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9/124006mi4yvyz4j6q4l4hz.jpg
true
false
true
ucasFL
false
[ "Python", "IDE", "PyCharm" ]
分享
{ "viewnum": 36782, "commentnum": 9, "favtimes": 6,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40.207.23.155", "message": "怎么在liunx 上支持中文输入",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Mobile Safari|iOS 10.0 用户", "date": "2016-12-29T19:41:49" }, { "postip": "223.104.63.37", "message": "我觉得最出名的intellij idea 吧", "username": "来自223.104.63.37的 Sina Weibo 6.12|Android 6.0 用户", "date": "2016-12-29T21:05:55" }, { "postip": "116.31.81.182", "message": "不要轻易说“最”",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Firefox 50.0|Ubuntu 用户", "date": "2016-12-31T10:30:26" }, { "postip": "218.17.122.82", "message": "打个酱油。。。", "username": "何亮 [Chrome 54.0|Windows 7]", "date": "2017-01-03T15:07:27" }, { "postip": "116.255.132.12", "message": "在用 + 1", "username": "netb2c [Chrome 55.0|Fedora]", "date": "2017-01-03T15:58:52" }, { "postip": "211.157.181.68", "message": "秀下限?python。再说同一个公司出的IDE,你觉得pycharm会比idea差?",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Chrome 55.0|Mac 10.12 用户", "date": "2017-01-16T11:05:35" }, { "postip": "58.246.173.162", "message": "一个模子出来的东西", "username": "粱小无拆 [QQ Browser 9.5|Windows 7]", "date": "2017-01-17T10:30:37" }, { "postip": "128.211.241.106", "message": "那个截图怎么跟Android Studio长得那么像!!", "username": "来自美国的 Chrome 56.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4-03T23:46:21" }, { "postip": "117.151.66.19", "message": "嗯,可能比较适合新人吧", "username": "来自湖北的 Chrome Mobile 73.0|Android 8.1 用户", "date": "2020-05-10T13:51:41" } ]
[ { "raid": 8080, "displayorder": 0 } ]
PyCharm 是由 Jetbrains 开发的一个编辑器和调试器,Jetbrains 就是那个开发了 Resharper 的公司。不得不说,Resharper 是一个很优秀的工具,它被 Windows 开发者们用来重构代码,同时,它也使得 Windows 开发者们写 .NET 代码更加轻松。Resharper 的许多原则也被加入到了 PyCharm 专业版中。
2016-12-29T12:41:00
2016-12-29T12:41:00
8,074
/article-8074-1.html
### 介绍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9/124006mi4yvyz4j6q4l4hz.jpg) 在这篇指南中,我将向你介绍一个集成开发环境 - PyCharm, 你可以在它上面使用 Python 编程语言开发专业应用。 Python 是一门优秀的编程语言,因为它真正实现了跨平台,用它开发的应用程序在 Windows、Linux 以及 Mac 系统上均可运行,无需重新编译任何代码。 PyCharm 是由 [Jetbrains](https://www.jetbrains.com/pycharm/specials/pycharm/pycharm.html?&gclid=CjwKEAjw34i_BRDH9fbylbDJw1gSJAAvIFqU238G56Bd2sKU9EljVHs1bKKJ8f3nV--Q9knXaifD8xoCRyjw_wcB&gclsrc=aw.ds.ds&dclid=CNOy3qGQoc8CFUJ62wodEywCDg) 开发的一个编辑器和调试器,[Jetbrains](https://www.jetbrains.com/pycharm/specials/pycharm/pycharm.html?&gclid=CjwKEAjw34i_BRDH9fbylbDJw1gSJAAvIFqU238G56Bd2sKU9EljVHs1bKKJ8f3nV--Q9knXaifD8xoCRyjw_wcB&gclsrc=aw.ds.ds&dclid=CNOy3qGQoc8CFUJ62wodEywCDg) 就是那个开发了 Resharper 的公司。不得不说,Resharper 是一个很优秀的工具,它被 Windows 开发者们用来重构代码,同时,它也使得 Windows 开发者们写 .NET 代码更加轻松。[Resharper](https://www.jetbrains.com/resharper/) 的许多原则也被加入到了 [PyCharm](https://www.jetbrains.com/pycharm/specials/pycharm/pycharm.html?&gclid=CjwKEAjw34i_BRDH9fbylbDJw1gSJAAvIFqU238G56Bd2sKU9EljVHs1bKKJ8f3nV--Q9knXaifD8xoCRyjw_wcB&gclsrc=aw.ds.ds&dclid=CNOy3qGQoc8CFUJ62wodEywCDg) 专业版中。 ### 如何安装 PyCharm 我已经[写了一篇](/article-8080-1.html)关于如何获取 PyCharm 的指南,下载、解压文件,然后运行。 ### 欢迎界面 当你第一次运行 PyCharm 或者关闭一个项目的时候,会出现一个屏幕,上面显示一系列近期项目。 你也会看到下面这些菜单选项: * 创建新项目 * 打开项目 * 从版本控制仓库检出 还有一个配置设置选项,你可以通过它设置默认 Python 版本或者一些其他设置。 ### 创建一个新项目 当你选择‘创建一个新项目’以后,它会提供下面这一系列可能的项目类型供你选择: * Pure Python * Django * Flask * Google App Engine * Pyramid * Web2Py * Angular CLI * AngularJS * Foundation * HTML5 Bolierplate * React Starter Kit * Twitter Bootstrap * Web Starter Kit 这不是一个编程教程,所以我没必要说明这些项目类型是什么。如果你想创建一个可以运行在 Windows、Linux 和 Mac 上的简单桌面运行程序,那么你可以选择 Pure Python 项目,然后使用 Qt 库来开发图形应用程序,这样的图形应用程序无论在何种操作系统上运行,看起来都像是原生的,就像是在该系统上开发的一样。 选择了项目类型以后,你需要输入一个项目名字并且选择一个 Python 版本来进行开发。 ### 打开一个项目 你可以通过单击‘最近打开的项目’列表中的项目名称来打开一个项目,或者,你也可以单击‘打开’,然后浏览到你想打开的项目所在的文件夹,找到该项目,然后选择‘确定’。 ### 从源码控制进行查看 PyCharm 提供了从各种在线资源查看项目源码的选项,在线资源包括 [GitHub](https://github.com/)、[CVS](http://www.linuxhowtos.org/System/cvs_tutorial.htm)、Git、[Mercurial](https://www.mercurial-scm.org/) 以及 [Subversion](https://subversion.apache.org/)。 ### PyCharm IDE(集成开发环境) PyCharm IDE 中可以打开顶部的菜单,在这个菜单下方你可以看到每个打开的项目的标签。 屏幕右方是调试选项区,可以单步运行代码。 左侧面板有项目文件和外部库的列表。 如果想在项目中新建一个文件,你可以鼠标右击项目的名字,然后选择‘新建’。然后你可以在下面这些文件类型中选择一种添加到项目中: * 文件 * 目录 * Python 包 * Python 包 * Jupyter 笔记 * HTML 文件 * Stylesheet * JavaScript * TypeScript * CoffeeScript * Gherkin * 数据源 当添加了一个文件,比如 Python 文件以后,你可以在右边面板的编辑器中进行编辑。 文本是全彩色编码的,并且有黑体文本。垂直线显示缩进,从而能够确保缩进正确。 编辑器具有智能补全功能,这意味着当你输入库名字或可识别命令的时候,你可以按 'Tab' 键补全命令。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9/124048kjpp6pppiuk6iu6i.jpg) ### 调试程序 你可以利用屏幕右上角的’调试选项’调试程序的任何一个地方。 如果你是在开发一个图形应用程序,你可以点击‘绿色按钮’来运行程序,你也可以通过 'shift+F10' 快捷键来运行程序。 为了调试应用程序,你可以点击紧挨着‘绿色按钮’的‘绿色箭头’或者按 ‘shift+F9’ 快捷键。你可以点击一行代码的灰色边缘,从而设置断点,这样当程序运行到这行代码的时候就会停下来。 你可以按 'F8' 单步向前运行代码,这意味着你只是运行代码但无法进入函数内部,如果要进入函数内部,你可以按 'F7'。如果你想从一个函数中返回到调用函数,你可以按 'shift+F8'。 调试过程中,你会在屏幕底部看到许多窗口,比如进程和线程列表,以及你正在监视的变量。 当你运行到一行代码的时候,你可以对这行代码中出现的变量进行监视,这样当变量值改变的时候你能够看到。 另一个不错的选择是使用覆盖检查器运行代码。在过去这些年里,编程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对于开发人员来说,进行测试驱动开发是很常见的,这样他们可以检查对程序所做的每一个改变,确保不会破坏系统的另一部分。 覆盖检查器能够很好的帮助你运行程序,执行一些测试,运行结束以后,它会以百分比的形式告诉你测试运行所覆盖的代码有多少。 还有一个工具可以显示‘类函数’或‘类’的名字,以及一个项目被调用的次数和在一个特定代码片段运行所花费的时间。 ### 代码重构 PyCharm 一个很强大的特性是代码重构选项。 当你开始写代码的时候,会在右边缘出现一个小标记。如果你写的代码可能出错或者写的不太好, PyCharm 会标记上一个彩色标记。 点击彩色标记将会告诉你出现的问题并提供一个解决方法。 比如,你通过一个导入语句导入了一个库,但没有使用该库中的任何东西,那么不仅这行代码会变成灰色,彩色标记还会告诉你‘该库未使用’。 对于正确的代码,也可能会出现错误提示,比如在导入语句和函数起始之间只有一个空行。当你创建了一个名称非小写的函数时它也会提示你。 你不必遵循 PyCharm 的所有规则。这些规则大部分只是好的编码准则,与你的代码是否能够正确运行无关。 代码菜单还有其它的重构选项。比如,你可以进行代码清理以及检查文件或项目问题。 ### 总结 PyCharm 是 Linux 系统上开发 Python 代码的一个优秀编辑器,并且有两个可用版本。社区版可供临时开发者使用,专业版则提供了开发者开发专业软件可能需要的所有工具。 --- via: <https://www.lifewire.com/pycharm-the-best-linux-python-ide-4091045> 作者:[Gary Newell](https://www.lifewire.com/gary-newell-2180098) 译者:[ucasFL](https://github.com/ucasFL)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组织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Linux 服务器安全简明指南
Phil Zona
https://www.linode.com/docs/security/securing-your-server/
现在让我们强化你的服务器以防止未授权访问。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30/001143d53jv5fzqcpx3338.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30/001143d53jv5fzqcpx3338.jp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true
[ "服务器", "安全", "防火墙" ]
系统运维
{ "viewnum": 13506, "commentnum": 3, "favtimes": 5,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8.122.120.11", "message": "自动安全更新有风险,一旦某个包有问题,或者和现有环境有冲突,全部同时更新那会就麻烦了。稳妥的是逐批更新。<br />\r\n添加一个受限用户都是老生长谈了。<br />\r\nssh 用密钥登录,其前提是存放私钥的系统是安全可信的。还有私钥上的密码短语,设置也是需要仔细考虑。<br />\r\nnetstat 命令已经过时,RPM 系默认是不安装该命令所属包。",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30T09:44:54" }, { "postip": "118.122.120.11", "message": "我觉得一般用 ssh 登录的都是承载重要业务的服务器,用 ssh 客户端提供自身公钥给服务器,感觉有些本末倒置,服务器方面难以鉴定该电脑是否处于可信状态。我以为应该采用集中登录,并向明确要登录指定服务器的电脑颁发证书。必要时,追加双重验证。<br />\r\n一旦发现某台电脑存在可疑行为,立即终止对应用户的访问凭据,同时吊销该客户端电脑的证书,双管齐下难阻断可疑访问。",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30T09:52:48" }, { "postip": "101.81.1.7", "message": "很不错的一篇文章,感谢。",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Chrome 55.0|Mac 10.11 用户", "date": "2016-12-30T10:02:22" } ]
[ { "raid": 8087, "displayorder": 0 }, { "raid": 8098, "displayorder": 1 } ]
现在让我们强化你的服务器以防止未授权访问。
2016-12-30T07:56:00
2016-12-30T07:56:00
8,076
/article-8076-1.html
现在让我们强化你的服务器以防止未授权访问。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30/001143d53jv5fzqcpx3338.jpg) ### 经常升级系统 保持最新的软件是你可以在任何操作系统上采取的最大的安全预防措施。软件更新的范围从关键漏洞补丁到小 bug 的修复,许多软件漏洞实际上是在它们被公开的时候得到修补的。 ### 自动安全更新 有一些用于服务器上自动更新的参数。[Fedora 的 Wiki](https://fedoraproject.org/wiki/AutoUpdates#Why_use_Automatic_updates.3F) 上有一篇很棒的剖析自动更新的利弊的文章,但是如果你把它限制到安全更新上,自动更新的风险将是最小的。 自动更新的可行性必须你自己判断,因为它归结为**你**在你的服务器上做什么。请记住,自动更新仅适用于来自仓库的包,而不是自行编译的程序。你可能会发现一个复制了生产服务器的测试环境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在部署到生产环境之前,在测试环境里面更新来检查问题。 * CentOS 使用 [yum-cron](https://fedoraproject.org/wiki/AutoUpdates#Fedora_21_or_earlier_versions) 进行自动更新。 * Debian 和 Ubuntu 使用 [无人值守升级](https://help.ubuntu.com/lts/serverguide/automatic-updates.html)。 * Fedora 使用 [dnf-automatic](https://dnf.readthedocs.org/en/latest/automatic.html)。 ### 添加一个受限用户账户 到目前为止,你已经作为 `root` 用户访问了你的服务器,它有无限制的权限,可以执行**任何**命令 - 甚至可能意外中断你的服务器。 我们建议创建一个受限用户帐户,并始终使用它。 管理任务应该使用 `sudo` 来完成,它可以临时提升受限用户的权限,以便管理你的服务器。 > > 不是所有的 Linux 发行版都在系统上默认包含 `sudo`,但大多数都在其软件包仓库中有 `sudo`。 如果得到这样的输出 `sudo:command not found`,请在继续之前安装 `sudo`。 > > > 要添加新用户,首先通过 SSH 登录到你的服务器。 #### CentOS / Fedora 1、 创建用户,用你想要的名字替换 `example_user`,并分配一个密码: ``` useradd example_user && passwd example_user ``` 2、 将用户添加到具有 sudo 权限的 `wheel` 组: ``` usermod -aG wheel example_user ``` #### Ubuntu 1、 创建用户,用你想要的名字替换 `example_user`。你将被要求输入用户密码: ``` adduser example_user ``` 2、 添加用户到 `sudo` 组,这样你就有管理员权限了: ``` adduser example_user sudo ``` #### Debian 1、 Debian 默认的包中没有 `sudo`, 使用 `apt-get` 来安装: ``` apt-get install sudo ``` 2、 创建用户,用你想要的名字替换 `example_user`。你将被要求输入用户密码: ``` adduser example_user ``` 3、 添加用户到 `sudo` 组,这样你就有管理员权限了: ``` adduser example_user sudo ``` 创建完有限权限的用户后,断开你的服务器连接: ``` exit ``` 重新用你的新用户登录。用你的用户名代替 `example_user`,用你的服务器 IP 地址代替例子中的 IP 地址: ``` ssh example_user@203.0.113.10 ``` 现在你可以用你的新用户帐户管理你的服务器,而不是 `root`。 几乎所有超级用户命令都可以用 `sudo`(例如:`sudo iptables -L -nv`)来执行,这些命令将被记录到 `/var/log/auth.log` 中。 ### 加固 SSH 访问 默认情况下,密码认证用于通过 SSH 连接到您的服务器。加密密钥对更加安全,因为它用私钥代替了密码,这通常更难以暴力破解。在本节中,我们将创建一个密钥对,并将服务器配置为不接受 SSH 密码登录。 #### 创建验证密钥对 1、这是在你本机上完成的,**不是**在你的服务器上,这里将创建一个 4096 位的 RSA 密钥对。在创建过程中,您可以选择使用密码加密私钥。这意味着它不能在没有输入密码的情况下使用,除非将密码保存到本机桌面的密钥管理器中。我们建议您使用带有密码的密钥对,但如果你不想使用密码,则可以将此字段留空。 **Linux / OS X** > > 如果你已经创建了 RSA 密钥对,则这个命令将会覆盖它,这可能会导致你不能访问其它的操作系统。如果你已创建过密钥对,请跳过此步骤。要检查现有的密钥,请运行 `ls〜/ .ssh / id_rsa *`。 > > > ``` ssh-keygen -b 4096 ``` 在输入密码之前,按下 **回车**使用 `/home/your_username/.ssh` 中的默认名称 `id_rsa` 和 `id_rsa.pub`。 **Windows** 这可以使用 PuTTY 完成,在我们指南中已有描述:[使用 SSH 公钥验证](https://www.linode.com/docs/security/use-public-key-authentication-with-ssh#windows-operating-system)。 2、将公钥上传到您的服务器上。 将 `example_user` 替换为你用来管理服务器的用户名称,将 `203.0.113.10` 替换为你的服务器的 IP 地址。 **Linux** 在本机上: ``` ssh-copy-id example_user@203.0.113.10 ``` **OS X** 在你的服务器上(用你的权限受限用户登录): ``` mkdir -p ~/.ssh && sudo chmod -R 700 ~/.ssh/ ``` 在本机上: ``` scp ~/.ssh/id_rsa.pub example_user@203.0.113.10:~/.ssh/authorized_keys ``` > > 如果相对于 `scp` 你更喜欢 `ssh-copy-id` 的话,那么它也可以在 [Homebrew](http://brew.sh/) 中找到。使用 `brew install ssh-copy-id` 安装。 > > > **Windows** * **选择 1**:使用 [WinSCP](http://winscp.net/) 来完成。 在登录窗口中,输入你的服务器的 IP 地址作为主机名,以及非 root 的用户名和密码。单击“登录”连接。 一旦 WinSCP 连接后,你会看到两个主要部分。 左边显示本机上的文件,右边显示服务区上的文件。 使用左侧的文件浏览器,导航到你已保存公钥的文件,选择公钥文件,然后点击上面工具栏中的“上传”。 系统会提示你输入要将文件放在服务器上的路径。 将文件上传到 `/home/example_user/.ssh /authorized_keys`,用你的用户名替换 `example_user`。 * **选择 2**:将公钥直接从 PuTTY 键生成器复制到连接到你的服务器中(作为非 root 用户): ``` mkdir ~/.ssh; nano ~/.ssh/authorized_keys ``` 上面命令将在文本编辑器中打开一个名为 `authorized_keys` 的空文件。 将公钥复制到文本文件中,确保复制为一行,与 PuTTY 所生成的完全一样。 按下 `CTRL + X`,然后按下 `Y`,然后回车保存文件。 最后,你需要为公钥目录和密钥文件本身设置权限: ``` sudo chmod 700 -R ~/.ssh && chmod 600 ~/.ssh/authorized_keys ``` 这些命令通过阻止其他用户访问公钥目录以及文件本身来提供额外的安全性。有关它如何工作的更多信息,请参阅我们的指南[如何修改文件权限](https://www.linode.com/docs/tools-reference/modify-file-permissions-with-chmod)。 3、 现在退出并重新登录你的服务器。如果你为私钥指定了密码,则需要输入密码。 #### SSH 守护进程选项 1、 **不允许 root 用户通过 SSH 登录。** 这要求所有的 SSH 连接都是通过非 root 用户进行。当以受限用户帐户连接后,可以通过使用 `sudo` 或使用 `su -` 切换为 root shell 来使用管理员权限。 ``` # Authentication: ... PermitRootLogin no ``` 2、 **禁用 SSH 密码认证。** 这要求所有通过 SSH 连接的用户使用密钥认证。根据 Linux 发行版的不同,它可能需要添加 `PasswordAuthentication` 这行,或者删除前面的 `#` 来取消注释。 ``` # Change to no to disable tunnelled clear text passwords PasswordAuthentication no ``` > > 如果你从许多不同的计算机连接到服务器,你可能想要继续启用密码验证。这将允许你使用密码进行身份验证,而不是为每个设备生成和上传密钥对。 > > > 3、 **只监听一个互联网协议。** 在默认情况下,SSH 守护进程同时监听 IPv4 和 IPv6 上的传入连接。除非你需要使用这两种协议进入你的服务器,否则就禁用你不需要的。 *这不会禁用系统范围的协议,它只用于 SSH 守护进程。* 使用选项: * `AddressFamily inet` 只监听 IPv4。 * `AddressFamily inet6` 只监听 IPv6。 默认情况下,`AddressFamily` 选项通常不在 `sshd_config` 文件中。将它添加到文件的末尾: ``` echo 'AddressFamily inet' | sudo tee -a /etc/ssh/sshd_config ``` 4、 重新启动 SSH 服务以加载新配置。 如果你使用的 Linux 发行版使用 systemd(CentOS 7、Debian 8、Fedora、Ubuntu 15.10+) ``` sudo systemctl restart sshd ``` 如果您的 init 系统是 SystemV 或 Upstart(CentOS 6、Debian 7、Ubuntu 14.04): ``` sudo service ssh restart ``` #### 使用 Fail2Ban 保护 SSH 登录 [Fail2Ban](http://www.fail2ban.org/wiki/index.php/Main_Page) 是一个应用程序,它会在太多的失败登录尝试后禁止 IP 地址登录到你的服务器。由于合法登录通常不会超过三次尝试(如果使用 SSH 密钥,那不会超过一个),因此如果服务器充满了登录失败的请求那就表示有恶意访问。 Fail2Ban 可以监视各种协议,包括 SSH、HTTP 和 SMTP。默认情况下,Fail2Ban 仅监视 SSH,并且因为 SSH 守护程序通常配置为持续运行并监听来自任何远程 IP 地址的连接,所以对于任何服务器都是一种安全威慑。 有关安装和配置 Fail2Ban 的完整说明,请参阅我们的指南:[使用 Fail2ban 保护服务器](https://www.linode.com/docs/security/using-fail2ban-for-security)。 ### 删除未使用的面向网络的服务 大多数 Linux 发行版都安装并运行了网络服务,监听来自互联网、回环接口或两者兼有的传入连接。 将不需要的面向网络的服务从系统中删除,以减少对运行进程和对已安装软件包攻击的概率。 #### 查明运行的服务 要查看服务器中运行的服务: ``` sudo netstat -tulpn ``` > > 如果默认情况下 `netstat` 没有包含在你的 Linux 发行版中,请安装软件包 `net-tools` 或使用 `ss -tulpn` 命令。 > > > 以下是 `netstat` 的输出示例。 请注意,因为默认情况下不同发行版会运行不同的服务,你的输出将有所不同: ``` Proto Recv-Q Send-Q Local Address Foreign Address State PID/Program name tcp 0 0 0.0.0.0:111 0.0.0.0:* LISTEN 7315/rpcbind tcp 0 0 0.0.0.0:22 0.0.0.0:* LISTEN 3277/sshd tcp 0 0 127.0.0.1:25 0.0.0.0:* LISTEN 3179/exim4 tcp 0 0 0.0.0.0:42526 0.0.0.0:* LISTEN 2845/rpc.statd tcp6 0 0 :::48745 :::* LISTEN 2845/rpc.statd tcp6 0 0 :::111 :::* LISTEN 7315/rpcbind tcp6 0 0 :::22 :::* LISTEN 3277/sshd tcp6 0 0 ::1:25 :::* LISTEN 3179/exim4 udp 0 0 127.0.0.1:901 0.0.0.0:* 2845/rpc.statd udp 0 0 0.0.0.0:47663 0.0.0.0:* 2845/rpc.statd udp 0 0 0.0.0.0:111 0.0.0.0:* 7315/rpcbind udp 0 0 192.0.2.1:123 0.0.0.0:* 3327/ntpd udp 0 0 127.0.0.1:123 0.0.0.0:* 3327/ntpd udp 0 0 0.0.0.0:123 0.0.0.0:* 3327/ntpd udp 0 0 0.0.0.0:705 0.0.0.0:* 7315/rpcbind udp6 0 0 :::111 :::* 7315/rpcbind udp6 0 0 fe80::f03c:91ff:fec:123 :::* 3327/ntpd udp6 0 0 2001:DB8::123 :::* 3327/ntpd udp6 0 0 ::1:123 :::* 3327/ntpd udp6 0 0 :::123 :::* 3327/ntpd udp6 0 0 :::705 :::* 7315/rpcbind udp6 0 0 :::60671 :::* 2845/rpc.statd ``` `netstat` 告诉我们服务正在运行 [RPC](https://en.wikipedia.org/wiki/Open_Network_Computing_Remote_Procedure_Call)(`rpc.statd` 和 `rpcbind`)、SSH(`sshd`)、[NTPdate](http://support.ntp.org/bin/view/Main/SoftwareDownloads)(`ntpd`)和[Exim](http://www.exim.org/)(`exim4`)。 **TCP** 请参阅 `netstat` 输出的 `Local Address` 那一列。进程 `rpcbind` 正在侦听 `0.0.0.0:111` 和 `:::111`,外部地址是 `0.0.0.0:*` 或者 `:::*` 。这意味着它从任何端口和任何网络接口接受来自任何外部地址(IPv4 和 IPv6)上的其它 RPC 客户端的传入 TCP 连接。 我们看到类似的 SSH,Exim 正在侦听来自回环接口的流量,如所示的 `127.0.0.1` 地址。 **UDP** UDP 套接字是[无状态](https://en.wikipedia.org/wiki/Stateless_protocol)的,这意味着它们只有打开或关闭,并且每个进程的连接是独立于前后发生的连接。这与 TCP 的连接状态(例如 `LISTEN`、`ESTABLISHED`和 `CLOSE_WAIT`)形成对比。 我们的 `netstat`输出说明 NTPdate :1)接受服务器的公网 IP 地址的传入连接;2)通过本地主机进行通信;3)接受来自外部的连接。这些连接是通过端口 123 进行的,同时支持 IPv4 和 IPv6。我们还看到了 RPC 打开的更多的套接字。 #### 查明该移除哪个服务 如果你在没有启用防火墙的情况下对服务器进行基本的 TCP 和 UDP 的 [nmap](https://nmap.org/) 扫描,那么在打开端口的结果中将出现 SSH、RPC 和 NTPdate 。通过配置防火墙,你可以过滤掉这些端口,但 SSH 除外,因为它必须允许你的传入连接。但是,理想情况下,应该禁用未使用的服务。 * 你可能主要通过 SSH 连接管理你的服务器,所以让这个服务需要保留。如上所述,RSA 密钥和 Fail2Ban 可以帮助你保护 SSH。 * NTP 是服务器计时所必需的,但有个替代 NTPdate 的方法。如果你喜欢不开放网络端口的时间同步方法,并且你不需要纳秒精度,那么你可能有兴趣用 [OpenNTPD](https://en.wikipedia.org/wiki/OpenNTPD) 来代替 NTPdate。 * 然而,Exim 和 RPC 是不必要的,除非你有特定的用途,否则应该删除它们。 > > 本节针对 Debian 8。默认情况下,不同的 Linux 发行版具有不同的服务。如果你不确定某项服务的功能,请尝试搜索互联网以了解该功能是什么,然后再尝试删除或禁用它。 > > > #### 卸载监听的服务 如何移除包取决于发行版的包管理器: **Arch** ``` sudo pacman -Rs package_name ``` **CentOS** ``` sudo yum remove package_name ``` **Debian / Ubuntu** ``` sudo apt-get purge package_name ``` **Fedora** ``` sudo dnf remove package_name ``` 再次运行 `sudo netstat -tulpn`,你看到监听的服务就只会有 SSH(`sshd`)和 NTP(`ntpdate`,网络时间协议)。 ### 配置防火墙 使用防火墙阻止不需要的入站流量能为你的服务器提供一个高效的安全层。 通过指定入站流量,你可以阻止入侵和网络测绘。 最佳做法是只允许你需要的流量,并拒绝一切其他流量。请参阅我们的一些关于最常见的防火墙程序的文档: * [iptables](https://www.linode.com/docs/security/firewalls/control-network-traffic-with-iptables) 是 netfilter 的控制器,它是 Linux 内核的包过滤框架。 默认情况下,iptables 包含在大多数 Linux 发行版中。 * [firewallD](/article-8098-1.html) 是可用于 CentOS/Fedora 系列发行版的 iptables 控制器。 * [UFW](/article-8087-1.html) 为 Debian 和 Ubuntu 提供了一个 iptables 前端。 ### 接下来 这些是加固 Linux 服务器的最基本步骤,但是进一步的安全层将取决于其预期用途。 其他技术可以包括应用程序配置,使用[入侵检测](https://linode.com/docs/security/ossec-ids-debian-7)或者安装某个形式的[访问控制](https://en.wikipedia.org/wiki/Access_control#Access_Control)。 现在你可以按你的需求开始设置你的服务器了。 --- via: <https://www.linode.com/docs/security/securing-your-server/> 作者:[Phil Zona](https://www.linode.com/docs/security/securing-your-server/)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如何在 Ubuntu 环境下搭建邮件服务器(二)
CARLA SCHRODER
https://www.linux.com/learn/sysadmin/building-email-server-ubuntu-linux-part-2
本教程的第 2 部分将介绍如何使用 Dovecot 将邮件从 Postfix 服务器移动到用户的收件箱。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30/163706dtz1d4e4jg4g2i8j.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30/163706dtz1d4e4jg4g2i8j.jp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邮件服务器", "Dovecot", "IMAP", "Postfix" ]
系统运维
{ "viewnum": 39527, "commentnum": 1,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57.61.158.225", "message": "很有用!长见识了!", "username": "来自广东佛山的 Firefox 50.0|Ubuntu 用户", "date": "2016-12-30T21:23:27" } ]
[ { "raid": 8071, "displayorder": 0 }, { "raid": 8088, "displayorder": 0 } ]
本教程的第 2 部分将介绍如何使用 Dovecot 将邮件从 Postfix 服务器移动到用户的收件箱。
2016-12-30T16:37:00
2016-12-30T16:37:00
8,077
/article-8077-1.html
![Dovecot email](/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30/163706dtz1d4e4jg4g2i8j.jpg "Dovecot email") 本教程的第 2 部分将介绍如何使用 Dovecot 将邮件从 Postfix 服务器移动到用户的收件箱。 在[第一部分](/article-8071-1.html)中,我们安装并测试了 Postfix SMTP 服务器。Postfix 或任何 SMTP 服务器都不是一个完整的邮件服务器,因为它所做的只是在 SMTP 服务器之间移动邮件。我们需要 Dovecot 将邮件从 Postfix 服务器移动到用户的收件箱中。 Dovecot 支持两种标准邮件协议:IMAP(Internet 邮件访问协议)和 POP3(邮局协议)。 IMAP 服务器会在服务器上保留所有邮件。您的用户可以选择将邮件下载到计算机或仅在服务器上访问它们。 IMAP 对于有多台机器的用户是方便的。但对你而言需要更多的工作,因为你必须确保你的服务器始终可用,而且 IMAP 服务器需要大量的存储和内存。 POP3 是较旧的协议。POP3 服务器可以比 IMAP 服务器服务更多的用户,因为邮件会下载到用户的计算机。大多数邮件客户端可以选择在服务器上保留一定天数的邮件,因此 POP3 的行为有点像 IMAP。但它又不是 IMAP,当你像 IMAP 那样(在多台计算机上使用它时)那么常常会下载多次或意外删除。 ### 安装 Dovecot 启动你的 Ubuntu 系统并安装 Dovecot: ``` $ sudo apt-get install dovecot-imapd dovecot-pop3d ``` 它会安装可用的配置,并在完成后自动启动,你可以用 `ps ax | grep dovecot` 确认: ``` $ ps ax | grep dovecot 15988 ? Ss 0:00 /usr/sbin/dovecot 15990 ? S 0:00 dovecot/anvil 15991 ? S 0:00 dovecot/log ``` 打开你的 Postfix 配置文件 `/etc/postfix/main.cf`,确保配置了maildir 而不是 mbox 的邮件存储方式,mbox 是给每个用户一个单一大文件,而 maildir 是每条消息都存储为一个文件。大量的小文件比一个庞大的文件更稳定且易于管理。添加如下两行,第二行告诉 Postfix 你需要 maildir 格式,并且在每个用户的家目录下创建一个 `.Mail` 目录。你可以取任何名字,不一定要是 `.Mail`: ``` mail_spool_directory = /var/mail home_mailbox = .Mail/ ``` 现在调整你的 Dovecot 配置。首先把原始的 `dovecot.conf` 文件重命名放到一边,因为它会调用存放在 `conf.d` 中的文件,在你刚刚开始学习时把配置放一起更简单些: ``` $ sudo mv /etc/dovecot/dovecot.conf /etc/dovecot/dovecot-oldconf ``` 现在创建一个新的 `/etc/dovecot/dovecot.conf`: ``` disable_plaintext_auth = no mail_location = maildir:~/.Mail namespace inbox { inbox = yes mailbox Drafts { special_use = \Drafts } mailbox Sent { special_use = \Sent } mailbox Trash { special_use = \Trash } } passdb { driver = pam } protocols = " imap pop3" ssl = no userdb { driver = passwd } ``` 注意 `mail_location = maildir` 必须和 `main.cf` 中的 `home_mailbox` 参数匹配。保存你的更改并重新加载 Postfix 和 Dovecot 配置: ``` $ sudo postfix reload $ sudo dovecot reload ``` ### 快速导出配置 使用下面的命令来快速查看你的 Postfix 和 Dovecot 配置: ``` $ postconf -n $ doveconf -n ``` ### 测试 Dovecot 现在再次启动 telnet,并且给自己发送一条测试消息。粗体显示的是你输入的命令。`studio` 是我服务器的主机名,因此你必须用自己的: ``` $ telnet studio 25 Trying 127.0.1.1... Connected to studio. Escape character is '^]'. 220 studio.router ESMTP Postfix (Ubuntu) EHLO studio 250-studio.router 250-PIPELINING 250-SIZE 10240000 250-VRFY 250-ETRN 250-STARTTLS 250-ENHANCEDSTATUSCODES 250-8BITMIME 250-DSN 250 SMTPUTF8 mail from: tester@test.net 250 2.1.0 Ok rcpt to: carla@studio 250 2.1.5 Ok data 354 End data with .Date: November 25, 2016 From: tester Message-ID: first-test Subject: mail server test Hi carla, Are you reading this? Let me know if you didn't get this. . 250 2.0.0 Ok: queued as 0C261A1F0F quit 221 2.0.0 Bye Connection closed by foreign host. ``` 现在请求 Dovecot 来取回你的新消息,使用你的 Linux 用户名和密码登录: ``` $ telnet studio 110 Trying 127.0.0.1... Connected to studio. Escape character is '^]'. +OK Dovecot ready. user carla +OK pass password +OK Logged in. stat +OK 2 809 list +OK 2 messages: 1 383 2 426 . retr 2 +OK 426 octets Return-Path: <tester@test.net> X-Original-To: carla@studio Delivered-To: carla@studio Received: from studio (localhost [127.0.0.1]) by studio.router (Postfix) with ESMTP id 0C261A1F0F for <carla@studio>; Wed, 30 Nov 2016 17:18:57 -0800 (PST) Date: November 25, 2016 From: tester@studio.router Message-ID: first-test Subject: mail server test Hi carla, Are you reading this? Let me know if you didn't get this. . quit +OK Logging out. Connection closed by foreign host. ``` 花一点时间比较第一个例子中输入的消息和第二个例子中接收的消息。 返回地址和日期是很容易伪造的,但 Postfix 不会被愚弄。大多数邮件客户端默认显示一个最小的标头集,但是你需要读取完整的标头才能查看真实的回溯。 你也可以在你的 `~/Mail/cur` 目录中查看你的邮件,它们是普通文本,我已经有两封测试邮件: ``` $ ls .Mail/cur/ 1480540325.V806I28e0229M351743.studio:2,S 1480555224.V806I28e000eM41463.studio:2,S ``` ### 测试 IMAP 我们 Dovecot 同时启用了 POP3 和 IMAP 服务,因此让我们使用 telnet 测试 IMAP。 ``` $ telnet studio imap2 Trying 127.0.1.1... Connected to studio. Escape character is '^]'. * OK [CAPABILITY IMAP4rev1 LITERAL+ SASL-IR LOGIN-REFERRALS ID ENABLE IDLE AUTH=PLAIN] Dovecot ready. A1 LOGIN carla password A1 OK [CAPABILITY IMAP4rev1 LITERAL+ SASL-IR LOGIN-REFERRALS ID ENABLE IDLE SORT SORT=DISPLAY THREAD=REFERENCES THREAD=REFS THREAD=ORDEREDSUBJECT MULTIAPPEND URL-PARTIAL CATENATE UNSELECT CHILDREN NAMESPACE UIDPLUS LIST-EXTENDED I18NLEVEL=1 CONDSTORE QRESYNC ESEARCH ESORT SEARCHRES WITHIN CONTEXT=SEARCH LIST-STATUS BINARY MOVE SPECIAL-USE] Logged in A2 LIST "" "*" * LIST (\HasNoChildren) "." INBOX A2 OK List completed (0.000 + 0.000 secs). A3 EXAMINE INBOX * FLAGS (\Answered \Flagged \Deleted \Seen \Draft) * OK [PERMANENTFLAGS ()] Read-only mailbox. * 2 EXISTS * 0 RECENT * OK [UIDVALIDITY 1480539462] UIDs valid * OK [UIDNEXT 3] Predicted next UID * OK [HIGHESTMODSEQ 1] Highest A3 OK [READ-ONLY] Examine completed (0.000 + 0.000 secs). A4 logout * BYE Logging out A4 OK Logout completed. Connection closed by foreign host ``` ### Thunderbird 邮件客户端 图 1 中的屏幕截图显示了我局域网上另一台主机上的图形邮件客户端中的邮件。 ![thunderbird mail](/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30/163707tijjuxip7da74bxm.png "thunderbird mail") *图 1: Thunderbird mail* 此时,你已有一个可以工作的 IMAP 和 POP3 邮件服务器,并且你也知道该如何测试你的服务器。你的用户可以在他们设置邮件客户端时选择要使用的协议。如果您只想支持一个邮件协议,那么只需要在您的 Dovecot 配置中留下你要的协议名字。 然而,这还远远没有完成。这是一个非常简单、没有加密的、大门敞开的安装。它也只适用于与邮件服务器在同一系统上的用户。这是不可扩展的,并具有一些安全风险,例如没有密码保护。 我们会在[下篇](https://www.linux.com/learn/sysadmin/building-email-server-ubuntu-linux-part-3)了解如何创建与系统用户分开的邮件用户,以及如何添加加密。 --- via: <https://www.linux.com/learn/sysadmin/building-email-server-ubuntu-linux-part-2> 作者:[CARLA SCHRODER](https://www.linux.com/users/cschroder)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忘记技术债务 —— 教你如何创造技术财富
firstround
http://firstround.com/review/forget-technical-debt-heres-how-to-build-technical-wealth/
需要转变思维模式,不是偿还债务,而是创造科技财富,不是要铲除旧代码,而是要逐步修复代码。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31/000424cic15s5hjhh8vzlv.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31/000424cic15s5hjhh8vzlv.jpg
true
false
true
rusking
true
[ "技术债务", "遗留代码", "开发" ]
观点
{ "viewnum": 7511, "commentnum": 0,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需要转变思维模式,不是偿还债务,而是创造科技财富,不是要铲除旧代码,而是要逐步修复代码。
2016-12-31T08:50:00
2016-12-31T08:50:00
8,078
/article-8078-1.html
电视里正播放着《老屋》节目,[Andrea Goulet](https://www.linkedin.com/in/andreamgoulet) 和她的商业合作伙伴正悠闲地坐在客厅里,商讨着他们的战略计划。那正是大家思想的火花碰撞出创新事物的时刻。他们正在寻求一种能够实现自身价值的方式 —— 为其它公司清理<ruby> 遗留代码 <rt> legacy code </rt></ruby>及科技债务。他们此刻的情景,像极了电视里的场景。(LCTT 译注:《老屋》电视节目提供专业的家装、家庭改建、重新装饰、创意等等信息,与软件的改造有异曲同工之处)。 “我们意识到我们现在做的工作不仅仅是清理遗留代码,实际上我们是在用重建老屋的方式来重构软件,让系统运行更持久、更稳定、更高效,”Goulet 说。“这让我开始思考公司如何花钱来改善他们的代码,以便让他们的系统运行更高效。就好比为了让屋子变得更有价值,你不得不使用一个全新的屋顶。这并不吸引人,但却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很多人都搞错了。“ 如今,她是 [Corgibytes](http://corgibytes.com/) 公司的 CEO —— 这是一家提高软件现代化和进行系统重构方面的咨询公司。她曾经见过各种各样糟糕的系统、遗留代码,以及严重的科技债务事件。Goulet 认为**创业公司需要转变思维模式,不是偿还债务,而是创造科技财富,不是要铲除旧代码,而是要逐步修复代码**。她解释了这种新的方法,以及如何完成这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 实际上是聘用优秀的工程师来完成这些工作。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31/000424cic15s5hjhh8vzlv.jpg) ### 反思遗留代码 关于遗留代码最常见的定义是由 Michael Feathers 在他的著作[<ruby> 《高效利用遗留代码》 <rt> Working Effectively with Legacy Code </rt></ruby>](https://www.amazon.com/Working-Effectively-Legacy-Michael-Feathers/dp/0131177052)一书中提出:遗留代码就是没有被测试所覆盖的代码。这个定义比大多数人所认为的 —— 遗留代码仅指那些古老、陈旧的系统这个说法要妥当得多。但是 Goulet 认为这两种定义都不够明确。“遗留代码与软件的年头儿毫无关系。一个两年的应用程序,其代码可能已经进入遗留状态了,”她说。“**关键要看软件质量提高的难易程度。**” 这意味着写得不够清楚、缺少解释说明的代码,是没有包含任何关于代码构思和决策制定的流程的成果。单元测试就是这样的一种成果,但它并没有包括了写那部分代码的原因以及逻辑推理相关的所有文档。如果想要提升代码,但没办法搞清楚原开发者的意图 —— 那些代码就属于遗留代码了。 > > **遗留代码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沟通上的问题。** > >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30/235819w0yroszn04s243q8.png) 如果你像 Goulet 所说的那样迷失在遗留代码里,你会发现每一次的沟通交流过程都会变得像那条[<ruby> 康威定律 <rt> Conway’s Law </rt></ruby>](https://en.wikipedia.org/wiki/Conway%27s_law)所描述的一样。 Goulet 说:“这个定律认为你的代码能反映出整个公司的组织沟通结构,如果想修复公司的遗留代码,而没有一个好的组织沟通方式是不可能完成的。那是很多人都没注意到的一个重要环节。” Goulet 和她的团队成员更像是考古学家一样来研究遗留系统项目。他们根据前开发者写的代码构件相关的线索来推断出他们的思想意图。然后再根据这些构件之间的关系来做出新的决策。 代码构件最重要的什么呢?**良好的代码结构、清晰的思想意图、整洁的代码**。例如,如果使用通用的名称如 “foo” 或 “bar” 来命名一个变量,半年后再返回来看这段代码时,根本就看不出这个变量的用途是什么。 如果代码读起来很困难,可以使用源代码控制系统,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因为它可以提供代码的历史修改信息,并允许软件开发者写明他们作出本次修改的原因。 Goulet 说:“我一个朋友认为提交代码时附带的信息,每一个概要部分的内容应该有半条推文那么长(几十个字),如需要的话,代码的描述信息应该有一篇博客那么长。你得用这个方式来为你修改的代码写一个合理的说明。这不会浪费太多额外的时间,并且能给后期的项目开发者提供非常多的有用信息,但是让人惊讶的是很少有人会这么做。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开发人员在被一段代码激怒之后,要用 `git blame` 扒代码库找出这些垃圾是谁干的,结果最后发现是他们自己干的。” 使用自动化测试对于理解程序的流程非常有用。Goulet 解释道:“很多人都比较认可 Michael Feathers 提出的关于遗留代码的定义。测试套件对于理解开发者的意图来说是非常有用的工具,尤其当用来与[<ruby> 行为驱动开发模式 <rt> Behavior Driven Development </rt></ruby>](https://en.wikipedia.org/wiki/Behavior-driven_development)相结合时,比如编写测试场景。” 理由很简单,如果你想将遗留代码限制在一定程度下,注意到这些细节将使代码更易于理解,便于在以后也能工作。编写并运行一个代码单元,接受、认可,并且集成测试。写清楚注释的内容,方便以后你自己或是别人来理解你写的代码。 尽管如此,由于很多已知的和不可意料的原因,遗留代码仍然会出现。 在创业公司刚成立初期,公司经常会急于推出很多新的功能。开发人员在巨大的交付压力下,测试常常半途而废。Corgibytes 团队就遇到过好多公司很多年都懒得对系统做详细的测试了。 确实如此,当你急于开发出系统原型的时候,强制性地去做太多的测试也许意义不大。但是,一旦产品开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你就需要投入时间精力来维护及完善系统了。Goulet 说:“很多人说,‘别在维护上费心思,重要的是功能!’ **如果真这样,当系统规模到一定程序的时候,就很难再扩展了。同时也就失去市场竞争力了。**” 最后才明白过来,原来热力学第二定律对代码也同样适用:**你所面临的一切将向熵增的方向发展。**你需要与混乱无序的技术债务进行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随着时间的推移,遗留代码也逐渐变成一种债务。 她说:“我们再次拿家来做比喻。你必须坚持每天收拾餐具、打扫卫生、倒垃圾。如果你不这么做,情况将来越来越糟糕,直到有一天你不得不向 HazMat 团队求助。”(LCTT 译注:HazMat 团队,危害物质专队) 就跟这种情况一样,Corgibytes 团队接到很多公司 CEO 的求助电话,比如 Features 公司的 CEO 在电话里抱怨道:“现在我们公司的开发团队工作效率太低了,三年前只需要两个星期就完成的工作,现在却要花费12个星期。” > > **技术债务往往反映出公司运作上的问题。** > > > 很多公司的 CTO 明知会发生技术债务的问题,但是他们很难说服其它同事相信花钱来修复那些已经存在的问题是值得的。这看起来像是在走回头路,很乏味,也不是新的产品。有些公司直到系统已经严重影响了日常工作效率时,才着手去处理这些技术债务方面的问题,那时付出的代价就太高了。 ### 忘记债务,创造技术财富 如果你想把[<ruby> 重构技术债务 <rt> reframe your technical debt </rt></ruby>](https://www.agilealliance.org/resources/initiatives/technical-debt/) — [敏捷开发讲师 Declan Whelan 最近造出的一个术语](http://legacycoderocks.libsyn.com/technical-wealth-with-declan-wheelan) — 作为一个积累技术财富的机会,你很可能要先说服你们公司的 CEO、投资者和其它的股东接受并为之共同努力。 “我们没必要把技术债务想像得很可怕。当产品处于开发设计初期,技术债务反而变得非常有用,”Goulet 说。“当你解决一些系统遗留的技术问题时,你会充满成就感。例如,当你在自己家里安装新窗户时,你确实会花费一笔不少的钱,但是之后你每个月就可以节省 100 美元的电费。程序代码亦是如此。虽然暂时没有提高工作效率,但随时时间推移将提高生产力。” 一旦你意识到项目团队工作不再富有成效时,就需要确认下是哪些技术债务在拖后腿了。 “我跟很多不惜一切代价招募英才的初创公司交流过,他们高薪聘请一些工程师来只为了完成更多的工作。”她说。“与此相反,他们应该找出如何让原有的每个工程师能更高效率工作的方法。你需要去解决什么样的技术债务以增加额外的生产率?” 如果你改变自己的观点并且专注于创造技术财富,你将会看到产能过剩的现象,然后重新把多余的产能投入到修复更多的技术债务和遗留代码的良性循环中。你们的产品将会走得更远,发展得更好。 > > **别把你们公司的软件当作一个项目来看。从现在起,把它想象成一栋自己要长久居住的房子。** > > > “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思想观念的转变,”Goulet 说。“这将带你走出短浅的思维模式,并让你比之前更加关注产品的维护工作。” 这就像对一栋房子,要实现其现代化及维护的方式有两种:小动作,表面上的更改(“我买了一块新的小地毯!”)和大改造,需要很多年才能偿还所有债务(“我想我们应替换掉所有的管道...”)。你必须考虑好两者,才能让你们已有的产品和整个团队顺利地运作起来。 这还需要提前预算好 —— 否则那些较大的花销将会是硬伤。定期维护是最基本的预期费用。让人震惊的是,很多公司都没把维护当成商务成本预算进来。 这就是 Goulet 提出“**<ruby> 软件重构 <rt> software remodeling </rt></ruby>**”这个术语的原因。当你房子里的一些东西损坏的时候,你并不是铲除整个房子,从头开始重建。同样的,当你们公司出现老的、损坏的代码时,重写代码通常不是最明智的选择。 下面是 Corgibytes 公司在重构客户代码用到的一些方法: * 把大型的应用系统分解成轻量级的更易于维护的微服务。 * 让功能模块彼此解耦以便于扩展。 * 更新形象和提升用户前端界面体验。 * 集合自动化测试来检查代码可用性。 * 代码库可以让重构或者修改更易于操作。 系统重构也进入到 DevOps 领域。比如,Corgibytes 公司经常推荐新客户使用 [Docker](https://www.docker.com/),以便简单快速的部署新的开发环境。当你们团队有 30 个工程师的时候,把初始化配置时间从 10 小时减少到 10 分钟对完成更多的工作很有帮助。系统重构不仅仅是应用于软件开发本身,也包括如何进行系统重构。 如果你知道做些什么能让你们的代码管理起来更容易更高效,就应该把这它们写入到每年或季度的项目规划中。别指望它们会自动呈现出来。但是也别给自己太大的压力来马上实施它们。Goulets 看到很多公司从一开始就致力于 100% 测试覆盖率而陷入困境。 **具体来说,每个公司都应该把以下三种类型的重构工作规划到项目建设中来:** * 自动测试 * 持续交付 * 文化提升 咱们来深入的了解下每一项内容。 #### 自动测试 “有一位客户即将进行第二轮融资,但是他们没办法在短期内招聘到足够的人才。我们帮助他们引进了一种自动化测试框架,这让他们的团队在 3 个月的时间内工作效率翻了一倍,”Goulets 说。“这样他们就可以在他们的投资人面前自豪的说,‘我们一个精英团队完成的任务比两个普通的团队要多。’” 自动化测试从根本上来讲就是单个测试的组合,就是可以再次检查某一行代码的单元测试。可以使用集成测试来确保系统的不同部分都正常运行。还可以使用验收性测试来检验系统的功能特性是否跟你想像的一样。当你把这些测试写成测试脚本后,你只需要简单地用鼠标点一下按钮就可以让系统自行检验了,而不用手工的去梳理并检查每一项功能。 在产品市场尚未打开之前就来制定自动化测试机制有些言之过早。但是一旦你有一款感到满意,并且客户也很依赖的产品,就应该把这件事付诸实施了。 #### 持续交付 这是与自动化交付相关的工作,过去是需要人工完成。目的是当系统部分修改完成时可以迅速进行部署,并且短期内得到反馈。这使公司在其它竞争对手面前有很大的优势,尤其是在客户服务行业。 “比如说你每次部署系统时环境都很复杂。熵值无法有效控制,”Goulets 说。“我们曾经见过花 12 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来部署一个很大的集群环境。在这种情况下,你不会愿意频繁部署了。因为太折腾人了,你还会推迟系统功能上线的时间。这样,你将落后于其它公司并失去竞争力。” **在持续性改进的过程中常见的其它自动化任务包括:** * 在提交完成之后检查构建中断部分。 * 在出现故障时进行回滚操作。 * 自动化审查代码的质量。 * 根据需求增加或减少服务器硬件资源。 * 让开发、测试及生产环境配置简单易懂。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一个客户提交了一个系统 Bug 报告。开发团队越高效解决并修复那个 Bug 越好。对于开发人员来说,修复 Bug 的挑战根本不是个事儿,这本来也是他们的强项,主要是系统设置上不够完善导致他们浪费太多的时间去处理 bug 以外的其它问题。 使用持续改进的方式时,你要严肃地决定决定哪些工作应该让机器去做,哪些交给研发去完成更好。如果机器更擅长,那就使其自动化完成。这样也能让研发愉快地去解决其它有挑战性的问题。同时客户也会很高兴地看到他们报怨的问题被快速处理了。你的待修复的未完成任务数减少了,之后你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运用新的方法来提高产品的质量上了。**这是创造科技财富的一种转变。**因为开发人员可以修复 bug 后立即发布新代码,这样他们就有时间和精力做更多事。 “你必须时刻问自己,‘我应该如何为我们的客户改善产品功能?如何做得更好?如何让产品运行更高效?’不过还要不止于此。”Goulets 说。“一旦你回答完这些问题后,你就得询问下自己,如何自动去完成那些需要改善的功能。” #### 文化提升 Corgibytes 公司每天都会看到同样的问题:一家创业公司建立了一个对开发团队毫无推动的文化环境。公司 CEO 抱着双臂思考着为什么这样的环境对员工没多少改变。然而事实却是公司的企业文化对工作并不利。为了激励工程师,你必须全面地了解他们的工作环境。 为了证明这一点,Goulet 引用了作者 Robert Henry 说过的一段话: > > **目的不是创造艺术,而是在最美妙的状态下让艺术应运而生。** > > > “你们也要开始这样思考一下你们的软件,”她说。“你们的企业文件就类似那个状态。你们的目标就是创造一个让艺术品应运而生的环境,这件艺术品就是你们公司的代码、一流的售后服务、充满幸福感的开发者、良好的市场预期、盈利能力等等。这些都息息相关。” 优先考虑解决公司的技术债务和遗留代码也是一种文化。那是真正为开发团队清除障碍,以制造影响的方法。同时,这也会让你将来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完成更重要的工作。如果你不从根本上改变固有的企业文化环境,你就不可能重构公司产品。改变对产品维护及现代化的投资的态度是开始实施变革的第一步,最理想情况是从公司的 CEO 开始自顶向下转变。 以下是 Goulet 关于建立那种流态文化方面提出的建议: * 反对公司嘉奖那些加班到深夜的“英雄”。提倡高效率的工作方式。 * 了解协同开发技术,比如 Woody Zuill 提出的[<ruby> 合作编程 <rt> Mob Programming </rt></ruby>](http://mobprogramming.org/)模式。 * 遵从 4 个[现代敏捷开发](https://www.industriallogic.com/blog/modern-agile/)原则:用户至上、实践及快速学习、把安全放在首位、持续交付价值。 * 每周为研发人员提供项目外的职业发展时间。 * 把[日工作记录](http://corgibytes.com/blog/2016/08/02/how-we-use-daily-journals/)作为一种驱动开发团队主动解决问题的方式。 * 把同情心放在第一位。Corgibytes 公司让员工参加 [Brene Brown 勇气工厂](http://www.courageworks.com/)的培训是非常有用的。 “如果公司高管和投资者不支持这种升级方式,你得从客户服务的角度去说服他们,”Goulet 说,“告诉他们通过这次调整后,最终产品将如何给公司的大多数客户提高更好的体验。这是你能做的一个很有力的论点。” ### 寻找最具天才的代码重构者 整个行业都认为顶尖的工程师不愿意干修复遗留代码的工作。他们只想着去开发新的东西。大家都说把他们留在维护部门真是太浪费人才了。 **其实这些都是误解。如果你知道去哪里和如何找工程师,并为他们提供一个愉快的工作环境,你就可以找到技术非常精湛的工程师,来帮你解决那些最棘手的技术债务问题。** “每次在会议上,我们都会问现场的同事‘谁喜欢去在遗留代码上工作?’每次只有不到 10% 的与会者会举手。”Goulet 说。“但是我跟这些人交流后,我发现这些工程师恰好是喜欢最具挑战性工作的人才。” 有一位客户来寻求她的帮助,他们使用国产的数据库,没有任何相关文档,也没有一种有效的方法来弄清楚他们公司的产品架构。她称修理这种情况的一类工程师为“修正者”。在 Corgibytes 公司,她有一支这样的修正者团队由她支配,热衷于通过研究二进制代码来解决技术问题。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30/235853j7xfbt65atiazx6a.png) 那么,如何才能找到这些技术人才呢? Goulet 尝试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其中有一些方法还是富有成效的。 她创办了一个社区网站 [legacycode.rocks](http://legacycode.rocks/) 并且在招聘启示上写道:“长期招聘那些喜欢重构遗留代码的另类开发人员...如果你以从事处理遗留代码的工作为自豪,欢迎加入!” “我开始收到很多人发来邮件说,‘噢,天呐,我也属于这样的开发人员!’”她说。“只需要发布这条信息,并且告诉他们这份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就吸引了合适的人才。” 在招聘的过程中,她也会使用持续性交付的经验来回答那些另类开发者想知道的信息:包括详细的工作内容以及明确的要求。“我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我讨厌重复性工作。如果我收到多封邮件来咨询同一个问题,我会把答案发布在网上,我感觉自己更像是在写说明文档一样。”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发现可以重新定义招聘流程来帮助她识别出更出色的候选人。比如说,她在应聘要求中写道,“公司 CEO 将会重新审查你的简历,因此请确保求职信中致意时不用写明性别。所有以‘尊敬的先生’或‘先生’开头的信件将会被当垃圾处理掉”。这些只是她的招聘初期策略。 “我开始这么做是因为很多申请人把我当成男性,因为我是一家软件公司的男性 CEO,我必须是男性!?”Goulet 说。“所以,有一天我想我应该它当作应聘要求放到网上,看有多少人注意到这个问题。令我惊讶的是,这让我过滤掉一些不太严谨的申请人。还突显出了很多擅于从事遗留代码方面工作的人。” Goulet 想起一个应聘者发邮件给我说,“我查看了你们网站的代码(我喜欢这个网站,这也是我的工作)。你们的网站架构很奇特,好像是用 PHP 写的,但是你们却运行在用 Ruby 语言写的 Jekyll 下。我真的很好奇那是什么呢。” Goulet 从她的设计师那里得知,原来,在 HTML、CSS 和 JavaScript 文件中有一个未使用的 PHP 类名,她一直想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一直没机会。Goulet 的回复是:“你正在找工作吗?” 另外一名候选人注意到她曾经在一篇说明文档中使用 CTO 这个词,但是她的团队里并没有这个头衔(她的合作伙伴是 Chief Code Whisperer)。这些注重细节、充满求知欲、积极主动的候选者更能引起她的注意。 > > **代码修正者不仅需要注重细节,而且这也是他们必备的品质。** > > > 让人吃惊的是,Goulet 从来没有为招募最优秀的代码修正者而感到厌烦过。“大多数人都是通过我们的网站直接投递简历,但是当我们想扩大招聘范围的时候,我们会通过 [PowerToFly](https://www.powertofly.com/) 和 [WeWorkRemotely](https://weworkremotely.com/) 网站进行招聘。我现在确实不需要招募新人马了。他们需要经历一段很艰难的时期才能理解代码修正者的意义是什么。” 如果他们通过首轮面试,Goulet 将会让候选者阅读一篇 Arlo Belshee 写的文章“[<ruby> 命名是一个过程 <rt> Naming is a Process </rt></ruby>](http://arlobelshee.com/good-naming-is-a-process-not-a-single-step/)”。它讲的是非常详细的处理遗留代码的的过程。她最经典的指导方法是:“阅读完这段代码并且告诉我,你是怎么理解的。” 她将找出对问题的理解很深刻并且也愿意接受文章里提出的观点的候选者。这对于区分有深刻理解的候选者和仅仅想获得工作的候选者来说,是极其有用的办法。她强烈要求候选者找出一段与他操作相关的代码,来证明他是充满激情的、有主见的及善于分析问题的人。 最后,她会让候选者跟公司里当前的团队成员一起使用 [Exercism.io](http://exercism.io/) 工具进行编程。这是一个开源项目,它允许开发者学习如何在不同的编程语言环境下使用一系列的测试驱动开发的练习进行编程。结对编程课程的第一部分允许候选者选择其中一种语言来使用。下一个练习中,面试官可以选择一种语言进行编程。他们总能看到那些人处理异常的方法、随机应便的能力以及是否愿意承认某些自己不了解的技术。 “当一个人真正的从执业者转变为大师的时候,他会毫不犹豫的承认自己不知道的东西,”Goulet说。 让他们使用自己不熟悉的编程语言来写代码,也能衡量其坚韧不拔的毅力。“我们想听到某个人说,‘我会深入研究这个问题直到彻底解决它。’也许第二天他们仍然会跑过来跟我们说,‘我会一直留着这个问题直到我找到答案为止。’那是作为一个成功的修正者表现出来的一种气质。” > > **产品开发人员在我们这个行业很受追捧,因此很多公司也想让他们来做维护工作。这是一个误解。最优秀的维护修正者并不是最好的产品开发工程师。** > > > 如果一个有天赋的修正者在眼前,Goulet 懂得如何让他走向成功。下面是如何让这种类型的开发者感到幸福及高效工作的一些方式: * 给他们高度的自主权。把问题解释清楚,然后安排他们去完成,但是永不命令他们应该如何去解决问题。 * 如果他们要求升级他们的电脑配置和相关工具,尽管去满足他们。他们明白什么样的需求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 * 帮助他们[避免分心](http://corgibytes.com/blog/2016/04/15/inception-layers/)。他们喜欢全身心投入到某一个任务直至完成。 总之,这些方法已经帮助 Corgibytes 公司培养出二十几位对遗留代码充满激情的专业开发者。 ### 稳定期没什么不好 大多数创业公司都都不想跳过他们的成长期。一些公司甚至认为成长期应该是永无止境的。而且,他们觉得也没这个必要跳过成长期,即便他们已经进入到了下一个阶段:稳定期。**完全进入到稳定期意味着你拥有人力资源及管理方法来创造技术财富,同时根据优先权适当支出。** “在成长期和稳定期之间有个转折点,就是维护人员必须要足够壮大,并且相对于专注新功能的产品开发人员,你开始更公平的对待维护人员,”Goulet 说。“你们公司的产品开发完成了。现在你得让他们更加稳定地运行。” 这就意味着要把公司更多的预算分配到产品维护及现代化方面。“你不应该把产品维护当作是一个不值得关注的项目,”她说。“这必须成为你们公司固有的一种企业文化 —— 这将帮助你们公司将来取得更大的成功。“ 最终,你通过这些努力创建的技术财富,将会为你的团队带来一大批全新的开发者:他们就像侦查兵一样,有充足的时间和资源去探索新的领域,挖掘新客户资源并且给公司创造更多的机遇。当你们在新的市场领域做得更广泛并且不断取得进展 —— 那么你们公司已经真正地进入到繁荣发展的状态了。 --- via: <http://firstround.com/review/forget-technical-debt-heres-how-to-build-technical-wealth/> 作者:<http://firstround.com/> 译者:[rusking](https://github.com/rusking)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Fedora 中使用 Inkscape 起步
Ryan Lerch
https://fedoramagazine.org/getting-started-inkscape-fedora/
Inkscape 是一个流行的、功能齐全、自由而开源的矢量图形编辑器,它已经在 Fedora 官方仓库中。它特别适合创作 SVG 格式的矢量图形。Inkscape 非常适于创建和操作图片和插图,以及创建图表和用户界面设计。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31/133127r4nr0r1c4hpf4cgp.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31/133127r4nr0r1c4hpf4cgp.pn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inkscape" ]
桌面应用
{ "viewnum": 7397, "commentnum": 1,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58.19.3.176", "message": "已get", "username": "xu_heng [Firefox 50.0|Ubuntu]", "date": "2017-01-02T10:59:56" } ]
[ { "raid": 8084, "displayorder": 0 }, { "raid": 8085, "displayorder": 0 } ]
Inkscape 是一个流行的、功能齐全、自由而开源的矢量图形编辑器,它已经在 Fedora 官方仓库中。它特别适合创作 SVG 格式的矢量图形。Inkscape 非常适于创建和操作图片和插图,以及创建图表和用户界面设计。
2016-12-31T13:31:23
2016-12-31T13:31:23
8,079
/article-8079-1.html
![inkscape-gettingstarted](/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31/133127r4nr0r1c4hpf4cgp.png) Inkscape 是一个流行的、功能齐全、自由而开源的矢量[图形编辑器](https://inkscape.org/),它已经在 Fedora 官方仓库中。它特别适合创作 [SVG 格式](https://en.wikipedia.org/wiki/Scalable_Vector_Graphics)的矢量图形。Inkscape 非常适于创建和操作图片和插图,以及创建图表和用户界面设计。 ![cyberscoty-landscape-800px](/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31/133127sioxrleepceervix.png) *使用 inkscape 创建的[风车景色](https://openclipart.org/detail/185885/windmill-in-landscape)的插图* [其官方网站的截图页](https://inkscape.org/en/about/screenshots/)上有一些很好的例子,说明 Inkscape 可以做些什么。<ruby> Fedora 杂志 <rt> Fedora Magazine </rt></ruby>上的大多数精选图片也是使用 Inkscape 创建的,包括最近的精选图片: ![communty](/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31/133128wt62z5g5aramhgei.png) *Fedora 杂志最近使用 Inkscape 创建的精选图片* ### 在 Fedora 上安装 Inkscape **Inkscape 已经[在 Fedora 官方仓库中了](https://apps.fedoraproject.org/packages/inkscape),因此可以非常简单地在 Fedora Workstation 上使用 Software 这个应用来安装它:** ![inkscape-gnome-software](/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31/133129frrwz1xo1l1vvwrv.png) 另外,如果你习惯用命令行,你可以使用 `dnf` 命令来安装: ``` sudo dnf install inkscape ``` ### (开始)深入 Inkscape 当第一次打开程序时,你会看到一个空白页面,并且有一组不同的工具栏。对于初学者,最重要的三个工具栏是:Toolbar、Tools Control Bar、 Colour Palette: ![inkscape_window](/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31/133129ow8x4dd17kk1wqqq.png) **Toolbar**提供了创建绘图的所有基本工具,包括以下工具: * 矩形工具:用于绘制矩形和正方形 * 星形/多边形(形状)工具 * 圆形工具:用于绘制椭圆和圆 * 文本工具:用于添加标签和其他文本 * 路径工具:用于创建或编辑更复杂或自定义的形状 * 选择工具:用于选择图形中的对象 **Colour Palette** 提供了一种设置当前选定对象的颜色的快速方式。 **Tools Control Bar** 提供了工具栏中当前选定工具的所有设置。每次选择新工具时,Tools Control Bar 会变成该工具的相应设置: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31/133130ifyhgoiuyl5rglwa.gif) ### 绘图 接下来,让我们使用 Inkscape 绘制一个星星。 首先,从 **Toolbar** 中选择星形工具,**然后在主绘图区域上单击并拖动。** 你可能会注意到你画的星星看起来很像一个三角形。要更改它,请使用 **Tools Control Bar** 中的 **Corners** 选项,再添加几个点。 最后,当你完成后,在星星仍被选中的状态下,从 **Palette**(调色板)中选择一种颜色来改变星星的颜色: ![inkscape-drawastar](/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31/133130d1313xx6c7n613w6.gif) 接下来,可以在 Toolbar 中实验一些其他形状工具,如矩形工具,螺旋工具和圆形工具。通过不同的设置,每个工具都可以创建一些独特的图形。 ### 在绘图中选择并移动对象 现在你有一堆图形了,你可以使用 Select 工具来移动它们。要使用 Select 工具,首先从工具栏中选择它,然后单击要操作的形状,接着将图形拖动到您想要的位置。 选择形状后,你还可以使用尺寸句柄调整图形大小。此外,如果你单击所选的图形,尺寸句柄将转变为旋转模式,并允许你旋转图形: ![inkscape-movingshapes](/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31/133130rmv1m99m3p6dq6w1.gif) --- Inkscape是一个很棒的软件,它还包含了更多的工具和功能。在本系列的下一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更多可用来创建插图和文档的功能和选项。 --- 作者简介:Ryan 是一名 Fedora 设计师。他使用 Fedora Workstation 作为他的主要桌面,还有来自 Libre Graphics 世界的最好的工具,尤其是矢量图形编辑器 Inkscape。 --- via: <https://fedoramagazine.org/getting-started-inkscape-fedora/> 作者:[Ryan Lerch](http://ryanlerch.id.fedoraproject.org/)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如何在 Linux 下安装 PyCharm
Gary Newell
https://www.lifewire.com/how-to-install-the-pycharm-python-ide-in-linux-4091033
虽然你可以使用任何编辑器来开发 Python 程序,但是如果你使用一个同时包含编辑器和调试器的优秀的集成开发环境(IDE)来进行开发,那么你的编程生涯将会变得更加轻松。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31/173729tiei1c2v31xwdtki.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31/173729tiei1c2v31xwdtki.png
true
false
true
ucasFL
false
[ "PyCharm", "Python", "编程" ]
分享
{ "viewnum": 97487, "commentnum": 6, "favtimes": 3,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3.200.106.4", "message": "专业版是自由开源的吗?两个版本在功能上有木有限制差别", "username": "来自陕西西安的 Chrome Mobile 55.0|Android 6.0 用户", "date": "2017-01-01T06:52:58" }, { "postip": "61.148.244.160", "message": "专业版是商业版本。", "username": "linux [Chrome 55.0|Mac 10.11]", "date": "2017-01-01T08:55:31" }, { "postip": "113.57.167.242", "message": "deepin商店,直接点击安装,安装完打开就能用......", "username": "来自湖北武汉的 QQ Browser 9.5|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1-07T21:41:59" }, { "postip": "183.195.146.65", "message": "可以参考 https://confluence.jetbrains.com/display/PYH/Installing+PyCharm+on+Linux+according+to+FHS?src=search<br />\r\n<br />\r\n按照FHS的方式安装pycharm,装在家目录不太符合FHS", "username": "RobberPhex [Firefox 51.0|Android 6.0]", "date": "2017-02-16T20:36:23" }, { "postip": "117.139.208.10", "message": "arch上就简单多了……<br />\r\npacman -S pycharm<br />\r\n或者<br />\r\ngnome软件中心(gnome-software)好像也有,点以下就安装",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Firefox 53.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5-27T16:16:53" }, { "postip": "117.139.208.10", "message": "当然有",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Firefox 53.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5-27T16:17:27" } ]
[ { "raid": 8074, "displayorder": 0 } ]
虽然你可以使用任何编辑器来开发 Python 程序,但是如果你使用一个同时包含编辑器和调试器的优秀的集成开发环境(IDE)来进行开发,那么你的编程生涯将会变得更加轻松。
2016-12-31T17:39:35
2016-12-31T17:39:35
8,080
/article-8080-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31/173729tiei1c2v31xwdtki.png) ### 简介 Linux 经常被看成是一个远离外部世界,只有极客才会使用的操作系统,虽然这是一个误解,但事实上,如果你想开发软件,那么 Linux 系统能够为你提供一个很好的开发环境。 刚开始学习编程的新手们经常会问这样一个问题:应该使用哪种语言?当涉及到 Linux 系统的时候,通常的选择是 C、C++、Python、Java、PHP、Perl 和 Ruby On Rails。 Linux 系统的许多核心程序都是用 C 语言写的,但是如果离开 Linux 系统的世界, C 语言就不如其它语言比如 Java 和 Python 那么常用。 对于学习编程的人来说, Python 和 Java 都是不错的选择,因为它们是跨平台的,因此,你在 Linux 系统上写的程序在 Windows 系统和 Mac 系统上也能够很好的工作。 虽然你可以使用任何编辑器来开发 Python 程序,但是如果你使用一个同时包含编辑器和调试器的优秀的集成开发环境(IDE)来进行开发,那么你的编程生涯将会变得更加轻松。 PyCharm 是由 Jetbrains 公司开发的一个跨平台编辑器。如果你之前是在 Windows 环境下进行开发,那么你会立刻认出 Jetbrains 公司,它就是那个开发了 Resharper 的公司。 Resharper 是一个用于重构代码的优秀产品,它能够指出代码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自动添加声明:比如当你在使用一个类的时候它会自动为你导入。 这篇文章将讨论如何在 Linux 系统上获取、安装和运行 PyCharm 。 ### 如何获取 PyCharm 你可以通过访问[这儿](https://www.jetbrains.com/pycharm/)获取 PyCharm 。屏幕中央有一个很大的 'Download' 按钮。 你可以选择下载专业版或者社区版。如果你刚刚接触 Python 编程那么推荐下载社区版。然而,如果你打算发展到专业化的编程,那么专业版的一些优秀特性是不容忽视的。 ### 如何安装 PyCharm 下载好的文件的名称可能是 ‘pycharm-professional-2016.2.3.tar.gz’。 以 “tar.gz” 结尾的文件是被 [gzip](https://www.lifewire.com/example-uses-of-the-linux-gzip-command-4078675) 工具压缩过的,并且把文件夹用 [tar](https://www.lifewire.com/uses-of-linux-command-tar-2201086) 工具归档到了一起。你可以阅读关于[提取 tar.gz 文件](https://www.lifewire.com/extract-tar-gz-files-2202057)指南的更多信息。 加快节奏,为了解压文件,你需要做的是首先打开终端,然后通过下面的命令进入下载文件所在的文件夹: ``` cd ~/Downloads ``` 现在,通过运行下面的命令找到你下载的文件的名字: ``` ls pycharm* ``` 然后运行下面的命令解压文件: ``` tar -xvzf pycharm-professional-2016.2.3.tar.gz -C ~ ``` 记得把上面命令中的文件名替换成通过 `ls` 命令获知的 pycharm 文件名。(也就是你下载的文件的名字)。上面的命令将会把 PyCharm 软件安装在 `home` 目录中。 ### 如何运行 PyCharm 要运行 PyCharm, 首先需要进入 `home` 目录: ``` cd ~ ``` 运行 `ls` 命令查找文件夹名: ``` ls ``` 查找到文件名以后,运行下面的命令进入 PyCharm 目录: ``` cd pycharm-2016.2.3/bin ``` 最后,通过运行下面的命令来运行 PyCharm: ``` sh pycharm.sh & ``` 如果你是在一个桌面环境比如 GNOME、KDE、Unity、Cinnamon 或者其他现代桌面上运行,那么你也可以通过桌面环境的菜单或者快捷方式来找到 PyCharm 。 ### 总结 现在, PyCharm 已经安装好了,你可以开始使用它来开发一个桌面应用、 web 应用和各种工具。 如果你想学习如何使用 Python 编程,那么这儿有很好的[学习资源](https://www.lifewire.com/learn-linux-in-structured-manner-4061368)值得一看。里面的文章更多的是关于 Linux 学习,但也有一些资源比如 Pluralsight 和 Udemy 提供了关于 Python 学习的一些很好的教程。 如果想了解 PyCharm 的更多特性,请点击[这儿](/article-8074-1.html)来查看。它覆盖了从创建项目到描述用户界面、调试以及代码重构的全部内容。 --- via: <https://www.lifewire.com/how-to-install-the-pycharm-python-ide-in-linux-4091033> 作者:[Gary Newell](https://www.lifewire.com/gary-newell-2180098) 译者:[ucasFL](https://github.com/ucasFL)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组织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如何在 Linux/Unix 系统中验证端口是否打开
VIVEK GITE
https://www.cyberciti.biz/faq/unix-linux-check-if-port-is-in-use-command/
在 Linux 或者类 Unix 中,我该如何检查某个端口是否被占用?我又该如何验证 Linux 服务器中有哪些端口处于监听状态?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31/211726xappkqn7m7kn7lbj.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31/211726xappkqn7m7kn7lbj.jpg
true
false
true
GHLandy
false
[ "nmap", "lsof", "netstat", "扫描", "端口" ]
技术
{ "viewnum": 18702, "commentnum": 4, "favtimes": 5,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3.140.11.126", "message": "很简单,很基础,很实用", "username": "qiansen [Vivaldi 1.4|GNU/Linux]", "date": "2017-01-01T13:49:34" }, { "postip": "119.139.197.118", "message": "打发打发", "username": "来自广东深圳的 Chrome 55.0|Mac 10.11 用户", "date": "2017-01-05T10:24:22" }, { "postip": "119.139.197.118", "message": "获取地点,66666", "username": "来自广东深圳的 Chrome 55.0|Mac 10.11 用户", "date": "2017-01-05T10:24:57" }, { "postip": "180.117.188.111", "message": "666", "username": "hrj294055233 [Firefox 50.0|Ubuntu]", "date": "2017-01-05T13:50:14" } ]
[]
在 Linux 或者类 Unix 中,我该如何检查某个端口是否被占用?我又该如何验证 Linux 服务器中有哪些端口处于监听状态?
2017-01-01T08:09:00
2017-01-01T08:09:00
8,081
/article-8081-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31/211726xappkqn7m7kn7lbj.jpg) 在 Linux 或者类 Unix 中,我该如何检查某个端口是否被占用?我又该如何验证 Linux 服务器中有哪些端口处于监听状态? 验证哪些端口在服务器的网络接口上处于监听状态是非常重要的。你需要注意那些开放端口来检测网络入侵。除了网络入侵,为了排除故障,确认服务器上的某个端口是否被其他应用程序占用也是必要的。比方说,你可能会在同一个系统中安装了 Apache 和 Nginx 服务器,所以了解是 Apache 还是 Nginx 占用了 # 80/443 TCP 端口真的很重要。这篇快速教程会介绍使用 `netstat` 、 `nmap` 和 `lsof` 命令来检查端口使用信息并找出哪些程序正在使用这些端口。 ### 如何检查 Linux 中的程序和监听的端口 1、 打开一个终端,如 shell 命令窗口。 2、 运行以下任意一行命令: ``` sudo lsof -i -P -n | grep LISTEN sudo netstat -tulpn | grep LISTEN sudo nmap -sTU -O IP地址 ``` 下面我们看看这些命令和它们的详细输出内容: ### 方式 1:lsof 命令 语法如下: ``` $ sudo lsof -i -P -n $ sudo lsof -i -P -n | grep LISTEN $ doas lsof -i -P -n | grep LISTEN ### OpenBSD ``` 输出如下: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31/211030n26w008vvw5ewfmy.png) *图 1:使用 lsof 命令检查监听端口和程序* 仔细看上面输出的最后一行: ``` sshd 85379 root 3u IPv4 0xffff80000039e000 0t0 TCP 10.86.128.138:22 (LISTEN) ``` * `sshd` 是程序的名称 * `10.86.128.138` 是 `sshd` 程序绑定 (LISTEN) 的 IP 地址 * `22` 是被使用 (LISTEN) 的 TCP 端口 * `85379` 是 `sshd` 任务的进程 ID (PID) ### 方式 2:netstat 命令 你可以如下面所示使用 `netstat` 来检查监听的端口和程序。 **Linux 中 netstat 语法** ``` $ netstat -tulpn | grep LISTEN ``` **FreeBSD/MacOS X 中 netstat 语法** ``` $ netstat -anp tcp | grep LISTEN $ netstat -anp udp | grep LISTEN ``` **OpenBSD 中 netstat 语法** ``` $ netstat -na -f inet | grep LISTEN $ netstat -nat | grep LISTEN ``` ### 方式 3:nmap 命令 语法如下: ``` $ sudo nmap -sT -O localhost $ sudo nmap -sU -O 192.168.2.13 ### 列出打开的 UDP 端口 $ sudo nmap -sT -O 192.168.2.13 ### 列出打开的 TCP 端口 ``` 示例输出如下: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31/211108za9x94bv5dbyn4va.png) *图 2:使用 nmap 探测哪些端口监听 TCP 连接* 你可以用一句命令合并 TCP/UDP 扫描: ``` $ sudo nmap -sTU -O 192.168.2.13 ``` ### 赠品:对于 Windows 用户 在 windows 系统下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检查端口使用情况: ``` netstat -bano | more netstat -bano | grep LISTENING netstat -bano | findstr /R /C:"[LISTING]" ``` --- via: <https://www.cyberciti.biz/faq/unix-linux-check-if-port-is-in-use-command/> 作者:[VIVEK GITE](https://www.cyberciti.biz/faq/unix-linux-check-if-port-is-in-use-command/) 译者:[GHLandy](https://github.com/GHLandy) 校对:[oska874](https://github.com/oska874)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如何在 Apache 中重定向 URL 到另外一台服务器
Gabriel Cánepa
http://www.tecmint.com/redirect-website-url-from-one-server-to-different-server/
在本文中,我们将解释如何在 Apache 中使用 mod_rewrite 模块重定向对已移动到另外一台服务器上的资源的访问。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31/213648sonj0hnyo2ij2ydn.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31/213648sonj0hnyo2ij2ydn.pn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Apache", "重定向" ]
系统运维
{ "viewnum": 9447, "commentnum": 2, "favtimes": 6,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80.173.43.161", "message": "linux",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QQ Browser 9.5|Windows 8.1 用户", "date": "2017-01-03T18:59:41" }, { "postip": "123.113.155.162", "message": "学习了,但是为什么不用nginx呢", "username": "robin [Chrome 57.0|Mac 10.12]", "date": "2017-01-04T19:13:47" } ]
[]
在本文中,我们将解释如何在 Apache 中使用 mod_rewrite 模块重定向对已移动到另外一台服务器上的资源的访问。
2017-01-02T08:31:00
2017-01-02T08:31:00
8,082
/article-8082-1.html
如我们前面两篇文章([使用 mod\_rewrite 执行内部重定向](http://www.tecmint.com/redirection-with-mod_rewrite-in-apache/)和[基于浏览器来显示自定义内容](http://www.tecmint.com/mod_rewrite-redirect-requests-based-on-browser/))中提到的,在本文中,我们将解释如何在 Apache 中使用 mod\_rewrite 模块重定向对已移动到另外一台服务器上的资源的访问。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31/213648sonj0hnyo2ij2ydn.png) 假设你正在重新设计公司的网站。你已决定将内容和样式(HTML文件、JavaScript 和 CSS)存储在一个服务器上,将文档存储在另一个服务器上 - 这样可能会更稳健。 > > **建议阅读:** [5 个提高 Apache Web 服务器性能的提示](http://www.tecmint.com/apache-performance-tuning/) 。 > > > 但是,你希望这个更改对用户是透明的,以便他们仍然能够通过之前的网址访问文档。 在下面的例子中,名为 `assets.pdf` 的文件已从 `192.168.0.100`(主机名:`web`)中的 `/var/www/html` 移动到`192.168.0.101`(主机名:`web2`)中的相同位置。 为了让用户在浏览到 `192.168.0.100/assets.pdf` 时可以访问到此文件,请打开 `192.168.0.100` 上的 Apache 配置文件并添加以下重写规则(或者也可以将以下规则添加到 [.htaccess 文件](http://www.tecmint.com/tag/htaccess/))中: ``` RewriteRule "^(/assets\.pdf$)" "http://192.168.0.101$1" [R,L] ``` 其中 `$1` 占位符,代表与括号中的正则表达式匹配的任何内容。 现在保存更改,不要忘记重新启动 Apache,让我们看看当我们打开 `192.168.0.100/assets.pdf`,尝试访问 `assets.pdf` 时会发生什么: > > **建议阅读:** [25 个有用的网站 .htaccess 技巧](http://www.tecmint.com/apache-htaccess-tricks/) > > > 在下面我们就可以看到,为 `192.168.0.100` 上的 `assets.pdf` 所做的请求实际上是由 `192.168.0.101`处理的。 ``` # tail -n 1 /var/log/apache2/access.log ``` ![Check Apache Log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2/194302xz7378c3ef6zq6e6.png) *检查 Apache 日志* 在本文中,我们讨论了如何对已移动到其他服务器的资源进行重定向。 总而言之,我强烈建议你看看 [mod\_rewrite](http://mod-rewrite-cheatsheet.com/) 指南和 [Apache 重定向指南](https://httpd.apache.org/docs/2.4/rewrite/remapping.html),以供将来参考。 一如既往那样,如果您对本文有任何疑虑,请随时使用下面的评论栏回复。 我们期待你的回音! --- 作者简介:Gabriel Cánepa 是来自阿根廷圣路易斯 Villa Mercedes 的 GNU/Linux 系统管理员和 Web 开发人员。 他在一家全球领先的消费品公司工作,非常高兴使用 FOSS 工具来提高他日常工作领域的生产力。 --- via: <http://www.tecmint.com/redirect-website-url-from-one-server-to-different-server/> 作者:[Gabriel Cánepa](http://www.tecmint.com/author/gacanepa/)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使用 Inkscape:添加颜色
Ryan Lerch
https://fedoramagazine.org/inkscape-adding-colour/
虽然 Palette 对于从预定义列表快速更改对象颜色非常有用,但大多数情况下,你需要更好地控制对象的颜色。这时我们使用 Inkscape 中最重要的对话框之一 - 填充和轮廓Fill and Stroke 对话框。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1/193519aksprp9ohzyhocsk.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1/193519aksprp9ohzyhocsk.pn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Inkscape" ]
桌面应用
{ "viewnum": 11896, "commentnum": 4,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3.87.120.23", "message": "视频播一遍之后就不会显示了", "username": "来自广东深圳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1-03T09:51:12" }, { "postip": "114.245.10.214", "message": "什么视频?", "username": "linux [Chrome 55.0|Mac 10.11]", "date": "2017-01-03T15:32:56" }, { "postip": "114.245.10.214", "message": "哦。这闹心的 GIF ,居然是显示完了就白屏了。。", "username": "linux [Chrome 55.0|Mac 10.11]", "date": "2017-01-03T15:33:50" }, { "postip": "171.120.119.90", "message": "很好多出点这些自由软件的教程 还有GIMP 让大家都爱用.最近准备写动画的制作模块", "username": "Double阿磊 [Chrome 54.0|GNU/Linux]", "date": "2017-01-08T12:14:27" } ]
[ { "raid": 8079, "displayorder": 0 }, { "raid": 8085, "displayorder": 0 } ]
虽然 Palette 对于从预定义列表快速更改对象颜色非常有用,但大多数情况下,你需要更好地控制对象的颜色。这时我们使用 Inkscape 中最重要的对话框之一 - 填充和轮廓Fill and Stroke 对话框。
2017-01-01T19:35:00
2017-01-01T19:35:00
8,084
/article-8084-1.html
![inkscape-addingcolour](/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1/193519aksprp9ohzyhocsk.png) 在我们先前的 Inkscape 文章中,[我们介绍了 Inkscape 的基础](/article-8079-1.html) - 安装,以及如何创建基本形状及操作它们。我们还介绍了使用 Palette 更改 inkscape 对象的颜色。 虽然 Palette 对于从预定义列表快速更改对象颜色非常有用,但大多数情况下,你需要更好地控制对象的颜色。这时我们使用 Inkscape 中最重要的对话框之一 - <ruby> 填充和轮廓 <rt> Fill and Stroke </rt></ruby> 对话框。 **关于文章中的动画的说明:**动画中的一些颜色看起来有条纹。这只是动画创建导致的。当你在 Inkscape 尝试时,你会看到很好的平滑渐变的颜色。 ### 使用 Fill/Stroke 对话框 要在 Inkscape 中打开 “Fill and Stroke” 对话框,请从主菜单中选择 `Object`>`Fill and Stroke`。打开后,此对话框中的三个选项卡允许你检查和更改当前选定对象的填充颜色、描边颜色和描边样式。 ![open-fillstrok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1/193520dyzh0y4l29qm0lmq.gif) 在 Inkscape 中,Fill 用来给予对象主体颜色。对象的轮廓是你的对象的可选择外框,可在<ruby> 轮廓样式 <rt> Stroke style </rt></ruby>选项卡中进行配置,它允许您更改轮廓的粗细,创建虚线轮廓或为轮廓添加圆角。 在下面的动画中,我会改变星形的填充颜色,然后改变轮廓颜色,并调整轮廓的粗细: ![using-fillstrok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1/193521c31r1jm926r6a286.gif) ### 添加并编辑渐变效果 对象的填充(或者轮廓)也可以是渐变的。要从 “Fill and Stroke” 对话框快速设置渐变填充,请先选择 “Fill” 选项卡,然后选择<ruby> 线性渐变 <rt> linear gradient </rt></ruby> 选项: ![create-gradient](/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1/193521r7xq6sw47rrrhues.gif) 要进一步编辑我们的渐变,我们需要使用专门的<ruby> 渐变工具 <rt> Gradient Tool </rt></ruby>。 从工具栏中选择“Gradient Tool”,会有一些渐变编辑锚点出现在你选择的形状上。 **移动锚点**将改变渐变的位置。 如果你**单击一个锚点**,您还可以在“Fill and Stroke”对话框中更改该锚点的颜色。 要**在渐变中添加新的锚点**,请双击连接锚点的线,然后会出现一个新的锚点。 ![editing-gradient](/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1/193521zncy9pqs0m5c5lf1.gif) --- 这篇文章介绍了在 Inkscape 图纸中添加一些颜色和渐变的基础知识。 **“Fill and Stroke”** 对话框还有许多其他选项可供探索,如图案填充、不同的渐变样式和许多不同的轮廓样式。另外,查看**<ruby> 工具控制栏 <rt> Tools control bar </rt></ruby>** 的 **Gradient Tool** 中的其他选项,看看如何以不同的方式调整渐变。 --- 作者简介:Ryan 是一名 Fedora 设计师。他使用 Fedora Workstation 作为他的主要桌面,还有来自 Libre Graphics 世界的最好的工具,尤其是矢量图形编辑器 Inkscape。 --- via: <https://fedoramagazine.org/inkscape-adding-colour/> 作者:[Ryan Lerch](http://ryanlerch.id.fedoraproject.org/)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使用 Fedora 和 Inkscape 制作一张简单的壁纸
a2batic
https://fedoramagazine.org/inkscape-design-imagination/
在先前的两篇 Inkscape 的文章中,我们已经介绍了 Inkscape 的基本使用、创建对象以及一些基本操作和如何修改颜色。在接下来的介绍中,我们会集合这些新的技巧,并且创建我们的第一个作品 —— 一张简单的壁纸。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1/195104tidznodpibx3codd.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1/195104tidznodpibx3codd.pn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Inkscape" ]
桌面应用
{ "viewnum": 8083, "commentnum": 1,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82.242.224.62", "message": "赞一个!", "username": "来自云南昆明的 Chrome 55.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1-03T10:46:59" } ]
[ { "raid": 8079, "displayorder": 0 }, { "raid": 8084, "displayorder": 1 } ]
在先前的两篇 Inkscape 的文章中,我们已经介绍了 Inkscape 的基本使用、创建对象以及一些基本操作和如何修改颜色。在接下来的介绍中,我们会集合这些新的技巧,并且创建我们的第一个作品 —— 一张简单的壁纸。
2017-01-02T09:48:00
2017-01-02T09:48:00
8,085
/article-8085-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1/195104tidznodpibx3codd.png) 在先前的两篇 Inkscape 的文章中,我们已经[介绍了 Inkscape 的基本使用、创建对象](/article-8079-1.html)以及[一些基本操作和如何修改颜色。](/article-8084-1.html) 在接下来的介绍中,我们会集合这些新的技巧,并且创建我们的第一个作品 —— 一张简单的壁纸。 ### 更改文档大小 回顾先前的教程时,你可能会注意到主画板上的默认文档尺寸是一个黑色边框的矩形。Inkscape 中默认文档的大小是 A4 纸大小: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1/195106rwpxvnkcx26ncs32.png) 对于这张壁纸而言,我们会将尺寸改为 **1024px x 768px**。要改变文档的尺寸,进入`File` > `Document Properties...`。在<ruby> 文档属性 <rt> Document Properties </rt></ruby>对话框中<ruby> 自定义文档大小 <rt> Custom Size </rt></ruby>区域中输入宽度为 `1024`,高度为 `768` ,单位是 `px`: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1/195106awnnamin9wd1dadi.png) 页面上文档的轮廓大概像这样: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1/195107gcqvmcqq800cjwn3.png) ### 绘画背景 接下来,我们会画一个和文档一样大的矩形。因此选择<ruby> 矩形工具 <rt> rectangle tool </rt></ruby>来画一个矩形,并使用<ruby> 工具控制栏 <rt> Tools Control bar </rt></ruby>来调整矩形的大小。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1/195107z3zozwq23opjzob0.png) 接着在矩形中添加一个<ruby> 渐变填充 <rt> Gradient Fill </rt></ruby>。如果你需要复习添加渐变,请阅读先前添加色彩的[那篇文章](/article-8084-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1/195107x7pphasd4u86p7wp.png) 你的矩形也可以设置轮廓颜色。 使用<ruby> 填充和轮廓 <rt> Fill and Stroke </rt></ruby>对话框将轮廓设置为 `none`。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1/195108z6dk6sxduauaz060.png) ### 绘制图样 接下来我们画一个三角形,使用 3 个顶点的星型/多边形工具。你可以按住 `CTRL` 键给三角形一个角度并使之对称。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1/195109ayrqflln3mcpyhlx.png) 选中三角形并按下 `CTRL+D` 来复制它(复制的图形会覆盖在原来图形的上面),**因此在复制后确保将它移动到别处。**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1/195110qy66qt47usz41q4f.png) 如图选中一个三角形,进入`Object` > `FLIP-HORIZONTAL`(水平翻转)。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1/195110l77mfr9zfuf77ee5.pn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1/195110whgh2zdazfp2lafa.png) 为这三个三角形重新着色。让它看上去和背景和谐。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1/195111gf9zzo03d4ohb643.png) 选中所有的三角形并复制,以填充你的样式: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1/195112lfihpin3k32u3zfo.png) ### 导出背景 最后,我们需要将我们的文档导出为 PNG 文件。点击 `File` > `EXPORT PNG`,打开导出对话框,选择文件位置和名字,确保选中的是 `Drawing` 标签,并点击 `EXPORT`。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1/195112deasselfs4w9hz22.png) 不要让工具成为你想象力的障碍。来制作美丽的壁纸并提交你的设计到 [FEDORA 25 壁纸](https://fedoramagazine.org/keeping-fedora-beautiful-contribute-wallpaper/)上来吧。你的设计或许会幸运地被选中成为上千万用户的壁纸。下面是用 Inkscape 和上面提到的技术制作的一些壁纸示例: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1/195113oqidsqbs25dfbtfd.pn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1/195114qnoj4nxl6zllh4co.png) --- via: <https://fedoramagazine.org/inkscape-design-imagination/> 作者:[a2batic](http://a2batic.id.fedoraproject.org/)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组织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sshpass:一个很棒的免交互 SSH 登录工具,但不要用在生产服务器上
Aaron Kili
http://www.tecmint.com/sshpass-non-interactive-ssh-login-shell-script-ssh-password/
如果你想自动在 SSH 登录提示符中提供密码和用户名怎么办?这时 sshpass 就可以帮到你了。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3/160301cyn181nn2mf2ur1w.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3/160301cyn181nn2mf2ur1w.pn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sshpass", "ssh" ]
系统运维
{ "viewnum": 78627, "commentnum": 5, "favtimes": 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61.188.187.39", "message": "colorful的风格,赞", "username": "来自四川南充的 Firefox 50.0|Ubuntu 用户", "date": "2017-01-03T17:54:16" }, { "postip": "114.245.10.214", "message": "新年新气象~", "username": "linux [Chrome 55.0|Mac 10.11]", "date": "2017-01-03T22:19:33" }, { "postip": "61.158.146.197", "message": "第一句话少了个字", "username": "来自河南开封的 Chrome 49.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1-03T23:36:32" }, { "postip": "123.125.26.230", "message": "将sshpass写在shell脚本里,脚本取消普通用户读权限,只能使用root执行,这样会好些",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Chrome 55.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1-04T19:05:08" }, { "postip": "59.41.93.102", "message": "why?",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Firefox 50.0|Windows XP 用户", "date": "2017-01-04T21:18:09" } ]
[]
如果你想自动在 SSH 登录提示符中提供密码和用户名怎么办?这时 sshpass 就可以帮到你了。
2017-01-03T16:03:00
2017-01-03T16:03:00
8,086
/article-8086-1.html
在大多数情况下,Linux 系统管理员使用 SSH 登录到程 Linux 服务器时,要么是通过密码,要么是[无密码 SSH 登录](/article-6901-1.html)或基于密钥的 SSH 身份验证。 如果你想自动在 SSH 登录提示符中提供**密码**和**用户名**怎么办?这时 **sshpass** 就可以帮到你了。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3/160301cyn181nn2mf2ur1w.png) sshpass 是一个简单、轻量级的命令行工具,通过它我们能够向命令提示符本身提供密码(非交互式密码验证),这样就可以通过 [cron 调度器](/article-7513-1.html)执行自动化的 shell 脚本进行备份。 ssh 直接使用 TTY 访问,以确保密码是用户键盘输入的。 sshpass 在专门的 tty 中运行 ssh,以误导 ssh 相信它是从用户接收到的密码。 重要:使用 **sshpass** 是最不安全的,因为所有系统上的用户在命令行中通过简单的 “**ps**” 命令就可看到密码。因此,如果必要,比如说在生产环境,我强烈建议使用 [SSH 无密码身份验证](/article-6901-1.html)。 ### 在 Linux 中安装 sshpass 在基于 **RedHat/CentOS** 的系统中,首先需要[启用 EPEL 仓库](/article-2324-1.html)并使用 [yum 命令](/article-2272-1.html)安装它。 ``` # yum install sshpass # dnf install sshpass [Fedora 22 及以上版本] ``` 在 Debian/Ubuntu 和它的衍生版中,你可以使用 [apt-get 命令](/article-4933-1.html)来安装。 ``` $ sudo apt-get install sshpass ``` 另外,你也可以从最新的源码安装 `sshpass`,首先下载源码并从 tar 文件中解压出内容: ``` $ wget http://sourceforge.net/projects/sshpass/files/latest/download -O sshpass.tar.gz $ tar -xvf sshpass.tar.gz $ cd sshpass-1.06 $ ./configure # sudo make install ``` ### 如何在 Linux 中使用 sshpass **sshpass** 与 **ssh** 一起使用,使用下面的命令可以查看 `sshpass` 的使用选项的完整描述: ``` $ sshpass -h ``` 下面为显示的 sshpass 帮助内容: ``` Usage: sshpass [-f|-d|-p|-e] [-hV] command parameters -f filename Take password to use from file -d number Use number as file descriptor for getting password -p password Provide password as argument (security unwise) -e Password is passed as env-var "SSHPASS" With no parameters - password will be taken from stdin -h Show help (this screen) -V Print version information At most one of -f, -d, -p or -e should be used ``` 正如我之前提到的,**sshpass** 在用于脚本时才更可靠及更有用,请看下面的示例命令。 使用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到远程 Linux ssh 服务器(10.42.0.1),并[检查文件系统磁盘使用情况](/article-6466-1.html),如图所示。 ``` $ sshpass -p 'my_pass_here' ssh aaronkilik@10.42.0.1 'df -h' ``` **重要提示**:此处,在命令行中提供了密码,这是不安全的,不建议使用此选项。 ![sshpass - Linux Remote Login via SSH](/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3/160315v5apy2anynznaj09.png) *sshpass – 使用 SSH 远程登录 Linux* 但是,为了防止在屏幕上显示密码,可以使用 `-e` 标志,并将密码作为 `SSHPASS` 环境变量的值输入,如下所示: ``` $ export SSHPASS='my_pass_here' $ echo $SSHPASS $ sshpass -e ssh aaronkilik@10.42.0.1 'df -h' ``` ![sshpass - Hide Password in Prompt](/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3/160322gt60xp2pouvg27wp.png) *sshpass – 在终端中隐藏密码* **注意:**在上面的示例中,`SSHPASS` 环境变量仅用于临时目的,并将在重新启动后删除。 要永久设置 `SSHPASS` 环境变量,打开 `/etc/profile` 文件,并在文件开头输入 `export` 语句: ``` export SSHPASS='my_pass_here' ``` 保存文件并退出,接着运行下面的命令使更改生效: ``` $ source /etc/profile ``` 另外,也可以使用 `-f` 标志,并把密码放在一个文件中。 这样,您可以从文件中读取密码,如下所示: ``` $ sshpass -f password_filename ssh aaronkilik@10.42.0.1 'df -h' ``` ![sshpass - Supply Password File to Login](/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3/160323e1twv1r1jpjxoo1r.png) *sshpass – 在登录时提供密码文件* 你也可以使用 `sshpass` [通过 scp 传输文件](/article-7456-1.html)或者 [rsync 备份/同步文件](/article-4503-1.html),如下所示: ``` ------- Transfer Files Using SCP ------- $ scp -r /var/www/html/example.com --rsh="sshpass -p 'my_pass_here' ssh -l aaronkilik" 10.42.0.1:/var/www/html ------- Backup or Sync Files Using Rsync ------- $ rsync --rsh="sshpass -p 'my_pass_here' ssh -l aaronkilik" 10.42.0.1:/data/backup/ /backup/ ``` 更多的用法,建议阅读 `sshpass` 的 man 页面,输入: ``` $ man sshpass ``` 在本文中,我们解释了 `sshpass` 是一个非交互式密码验证的简单工具。 虽然这个工具可能是有帮助的,但还是强烈建议使用更安全的 ssh 公钥认证机制。 请在下面的评论栏写下任何问题或评论,以便可以进一步讨论。 --- 作者简介:Aaron Kili 是一位 Linux 和 F.O.S.S 爱好者,未来的 Linux 系统管理员,web 开发人员, 还是 TecMint 原创作者,热爱电脑工作,并乐于分享知识。 --- via: <http://www.tecmint.com/sshpass-non-interactive-ssh-login-shell-script-ssh-password/> 作者:[Aaron Kili](http://www.tecmint.com/author/aaronkili/)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在 Ubuntu 中用 UFW 配置防火墙
Linode
https://www.linode.com/docs/security/firewalls/configure-firewall-with-ufw
UFW,即简单防火墙,是一个 Arch Linux、Debian 或 Ubuntu 中管理防火墙规则的前端。 UFW 通过命令行使用(尽管它有可用的 GUI),它的目的是使防火墙配置简单(即不复杂)。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3/171533kyo288kio1s11pa4.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3/171533kyo288kio1s11pa4.jp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Ubuntu", "防火墙", "UFW" ]
系统运维
{ "viewnum": 56347, "commentnum": 1, "favtimes": 4, "sharetimes": 1, "likes": 0 }
[ { "postip": "118.116.15.150", "message": "感谢翻译!",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95.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22-02-15T10:35:07" } ]
[ { "raid": 8076, "displayorder": 0 }, { "raid": 8098, "displayorder": 0 } ]
UFW,即简单防火墙,是一个 Arch Linux、Debian 或 Ubuntu 中管理防火墙规则的前端。 UFW 通过命令行使用(尽管它有可用的 GUI),它的目的是使防火墙配置简单(即不复杂)。
2017-01-03T17:15:00
2017-01-03T17:15:00
8,087
/article-8087-1.html
UFW,即<ruby> 简单防火墙 <rp> ( </rp> <rt> uncomplicated firewall </rt> <rp> ) </rp></ruby>,是一个 Arch Linux、Debian 或 Ubuntu 中管理防火墙规则的前端。 UFW 通过命令行使用(尽管它有可用的 GUI),它的目的是使防火墙配置简单(即<ruby> 不复杂 <rp> ( </rp> <rt> uncomplicated </rt> <rp> ) </rp></ruby>)。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3/171533kyo288kio1s11pa4.jpg) ### 开始之前 1、 熟悉我们的[入门](https://www.linode.com/docs/getting-started)指南,并完成设置服务器主机名和时区的步骤。 2、 本指南将尽可能使用 `sudo`。 在完成[保护你的服务器](/article-8076-1.html)指南的章节,创建一个标准用户帐户,强化 SSH 访问和移除不必要的网络服务。 **但不要**跟着创建防火墙部分 - 本指南是介绍使用 UFW 的,它对于 iptables 而言是另外一种控制防火墙的方法。 3、 更新系统 **Arch Linux** ``` sudo pacman -Syu ``` **Debian / Ubuntu** ``` sudo apt-get update && sudo apt-get upgrade ``` ### 安装 UFW UFW 默认包含在 Ubuntu 中,但在 Arch 和 Debian 中需要安装。 Debian 将自动启用 UFW 的 systemd 单元,并使其在重新启动时启动,但 Arch 不会。 这与告诉 UFW 启用防火墙规则不同,因为使用 systemd 或者 upstart 启用 UFW 仅仅是告知 init 系统打开 UFW 守护程序。 默认情况下,UFW 的规则集为空,因此即使守护程序正在运行,也不会强制执行任何防火墙规则。 强制执行防火墙规则集的部分在下面。 #### Arch Linux 1、 安装 UFW: ``` sudo pacman -S ufw ``` 2、 启动并启用 UFW 的 systemd 单元: ``` sudo systemctl start ufw sudo systemctl enable ufw ``` #### Debian / Ubuntu 1、 安装 UFW ``` sudo apt-get install ufw ``` ### 使用 UFW 管理防火墙规则 #### 设置默认规则 大多数系统只需要打开少量的端口接受传入连接,并且关闭所有剩余的端口。 从一个简单的规则基础开始,`ufw default`命令可以用于设置对传入和传出连接的默认响应动作。 要拒绝所有传入并允许所有传出连接,那么运行: ``` sudo ufw default allow outgoing sudo ufw default deny incoming ``` `ufw default` 也允许使用 `reject` 参数。 > > 警告: > > > 除非明确设置允许规则,否则配置默认 `deny` 或 `reject` 规则会锁定你的服务器。确保在应用默认 `deny` 或 `reject` 规则之前,已按照下面的部分配置了 SSH 和其他关键服务的允许规则。 > > > #### 添加规则 可以有两种方式添加规则:用**端口号**或者**服务名**表示。 要允许 SSH 的 22 端口的传入和传出连接,你可以运行: ``` sudo ufw allow ssh ``` 你也可以运行: ``` sudo ufw allow 22 ``` 相似的,要在特定端口(比如 111)上 `deny` 流量,你需要运行: ``` sudo ufw deny 111 ``` 为了更好地调整你的规则,你也可以允许基于 TCP 或者 UDP 的包。下面例子会允许 80 端口的 TCP 包: ``` sudo ufw allow 80/tcp sudo ufw allow http/tcp ``` 这个会允许 1725 端口上的 UDP 包: ``` sudo ufw allow 1725/udp ``` #### 高级规则 除了基于端口的允许或阻止,UFW 还允许您按照 IP 地址、子网和 IP 地址/子网/端口的组合来允许/阻止。 允许从一个 IP 地址连接: ``` sudo ufw allow from 123.45.67.89 ``` 允许特定子网的连接: ``` sudo ufw allow from 123.45.67.89/24 ``` 允许特定 IP/ 端口的组合: ``` sudo ufw allow from 123.45.67.89 to any port 22 proto tcp ``` `proto tcp` 可以删除或者根据你的需求改成 `proto udp`,所有例子的 `allow` 都可以根据需要变成 `deny`。 #### 删除规则 要删除一条规则,在规则的前面加上 `delete`。如果你希望不再允许 HTTP 流量,你可以运行: ``` sudo ufw delete allow 80 ``` 删除规则同样可以使用服务名。 ### 编辑 UFW 的配置文件 虽然可以通过命令行添加简单的规则,但仍有可能需要添加或删除更高级或特定的规则。 在运行通过终端输入的规则之前,UFW 将运行一个文件 `before.rules`,它允许回环接口、ping 和 DHCP 等服务。要添加或改变这些规则,编辑 `/etc/ufw/before.rules` 这个文件。 同一目录中的 `before6.rules` 文件用于 IPv6 。 还存在一个 `after.rule` 和 `after6.rule` 文件,用于添加在 UFW 运行你通过命令行输入的规则之后需要添加的任何规则。 还有一个配置文件位于 `/etc/default/ufw`。 从此处可以禁用或启用 IPv6,可以设置默认规则,并可以设置 UFW 以管理内置防火墙链。 ### UFW 状态 你可以在任何时候使用命令:`sudo ufw status` 查看 UFW 的状态。这会显示所有规则列表,以及 UFW 是否处于激活状态: ``` Status: active To Action From -- ------ ---- 22 ALLOW Anywhere 80/tcp ALLOW Anywhere 443 ALLOW Anywhere 22 (v6) ALLOW Anywhere (v6) 80/tcp (v6) ALLOW Anywhere (v6) 443 (v6) ALLOW Anywhere (v6) ``` ### 启用防火墙 随着你选择规则完成,你初始运行 `ufw status` 可能会输出 `Status: inactive`。 启用 UFW 并强制执行防火墙规则: ``` sudo ufw enable ``` 相似地,禁用 UFW 规则: ``` sudo ufw disable ``` > > UFW 会继续运行,并且在下次启动时会再次启动。 > > > ### 日志记录 你可以用下面的命令启动日志记录: ``` sudo ufw logging on ``` 可以通过运行 `sudo ufw logging low|medium|high` 设计日志级别,可以选择 `low`、 `medium` 或者 `high`。默认级别是 `low`。 常规日志类似于下面这样,位于 `/var/logs/ufw`: ``` Sep 16 15:08:14 <hostname> kernel: [UFW BLOCK] IN=eth0 OUT= MAC=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SRC=123.45.67.89 DST=987.65.43.21 LEN=40 TOS=0x00 PREC=0x00 TTL=249 ID=8475 PROTO=TCP SPT=48247 DPT=22 WINDOW=1024 RES=0x00 SYN URGP=0 ``` 前面的值列出了你的服务器的日期、时间、主机名。剩下的重要信息包括: * **[UFW BLOCK]**:这是记录事件的描述开始的位置。在此例中,它表示阻止了连接。 * **IN**:如果它包含一个值,那么代表该事件是传入事件 * **OUT**:如果它包含一个值,那么代表事件是传出事件 * **MAC**:目的地和源 MAC 地址的组合 * **SRC**:包源的 IP * **DST**:包目的地的 IP * **LEN**:数据包长度 * **TTL**:数据包 TTL,或称为 time to live。 在找到目的地之前,它将在路由器之间跳跃,直到它过期。 * **PROTO**:数据包的协议 * **SPT**:包的源端口 * **DPT**:包的目标端口 * **WINDOW**:发送方可以接收的数据包的大小 * **SYN URGP**:指示是否需要三次握手。 `0` 表示不需要。 --- via: <https://www.linode.com/docs/security/firewalls/configure-firewall-with-ufw> 作者:[Linode](https://www.linode.com/docs/security/firewalls/configure-firewall-with-ufw)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如何在 Ubuntu 环境下搭建邮件服务器(三)
CARLA SCHRODER
https://www.linux.com/learn/sysadmin/building-email-server-ubuntu-linux-part-3
现在我们将学习设置虚拟用户,以便我们可以管理所有 Dovecot 中的用户。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4/161617lyxvhvt255xmoxh8.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4/161617lyxvhvt255xmoxh8.jp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Postfix", "Dovecot" ]
系统运维
{ "viewnum": 22765, "commentnum": 0,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raid": 8077, "displayorder": 0 }, { "raid": 8167, "displayorder": 0 } ]
现在我们将学习设置虚拟用户,以便我们可以管理所有 Dovecot 中的用户。
2017-01-04T16:16:11
2017-01-04T16:16:11
8,088
/article-8088-1.html
![Mail server](/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4/161617lyxvhvt255xmoxh8.jpg "Mail server") 在本系列的最后,我们将详细介绍如何在 Dovecot 和 Postfix 中设置虚拟用户和邮箱。 欢迎回来,热心的 Linux 系统管理员们! 在本系列的[第一部分](/article-8071-1.html)和[第二部分](/article-8077-1.html)中,我们学习了如何将 Postfix 和 Dovecot 组合在一起,搭建一个不错的 IMAP 和 POP3 邮件服务器。 现在我们将学习设置虚拟用户,以便我们可以管理所有 Dovecot 中的用户。 ### 抱歉,还不能配置 SSL 我知道我答应过教你们如何设置一个受 SSL 保护的服务器。 不幸的是,我低估了这个话题的范围。 所以,我会下个月再写一个全面的教程。 今天,在本系列的最后一部分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如何在 Dovecot 和 Postfix 中设置虚拟用户和邮箱。 在你看来这是有点奇怪,所以我尽量让下面的例子简单点。我们将使用纯文本文件和纯文本来进行身份验证。 你也可以选择使用数据库后端和较强的加密认证形式,具体请参阅文末链接了解有关这些的更多信息。 ### 虚拟用户 我们希望邮件服务器上用的是虚拟用户而不是 Linux 系统用户。使用 Linux 系统用户不能扩展,并且它们会暴露系统登录账号,给你的服务器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设置虚拟用户需要在 Postfix 和 Dovecot 中编辑配置文件。我们将从 Postfix 开始。首先,我们将从一个干净、简化的 `/etc /postfix/main.cf` 开始。移动你原始的 `main.cf` 到别处做个备份,创建一个新的干净的文件,内容如下: ``` compatibility_level=2 smtpd_banner = $myhostname ESMTP $mail_name (Ubuntu/GNU) biff = no append_dot_mydomain = no myhostname = localhost alias_maps = hash:/etc/aliases alias_database = hash:/etc/aliases myorigin = $myhostname mynetworks = 127.0.0.0/8 [::ffff:127.0.0.0]/104 [::1]/128 192.168.0.0/24 mailbox_size_limit = 0 recipient_delimiter = + inet_interfaces = all virtual_mailbox_domains = /etc/postfix/vhosts.txt virtual_mailbox_base = /home/vmail virtual_mailbox_maps = hash:/etc/postfix/vmaps.txt virtual_minimum_uid = 1000 virtual_uid_maps = static:5000 virtual_gid_maps = static:5000 virtual_transport = lmtp:unix:private/dovecot-lmtp0 ``` 你可以直接拷贝这份文件,除了 `mynetworks` 参数的设置 `192.168.0.0/24`,它应该是你的本地子网掩码。 接下来,创建用户和组 `vmail` 来拥有你的虚拟邮箱。虚拟邮箱保存在 `vmail` 的家目录下。 ``` $ sudo groupadd -g 5000 vmail $ sudo useradd -m -u 5000 -g 5000 -s /bin/bash vmail ``` 接下来重新加载 Postfix 配置: ``` $ sudo postfix reload [sudo] password for carla: postfix/postfix-script: refreshing the Postfix mail system ``` ### Dovecot 虚拟用户 我们会使用 Dovecot 的 `lmtp` 协议来连接到 Postfix。你可以这样安装: ``` $ sudo apt-get install dovecot-lmtpd ``` `main.cf` 的最后一行涉及到 `lmtp`。复制这个 `/etc/dovecot/dovecot.conf` 示例文件来替换已存在的文件。再说一次,我们只使用这一个文件,而不是 `/etc/dovecot/conf.d` 内的所有文件。 ``` protocols = imap pop3 lmtp log_path = /var/log/dovecot.log info_log_path = /var/log/dovecot-info.log ssl = no disable_plaintext_auth = no mail_location = maildir:~/.Mail pop3_uidl_format = %g auth_verbose = yes auth_mechanisms = plain passdb { driver = passwd-file args = /etc/dovecot/passwd } userdb { driver = static args = uid=vmail gid=vmail home=/home/vmail/studio/%u } service lmtp { unix_listener /var/spool/postfix/private/dovecot-lmtp { group = postfix mode = 0600 user = postfix } } protocol lmtp { postmaster_address = postmaster@studio } service lmtp { user = vmail } ``` 最后,你可以创建一个含有用户和密码的文件 `/etc/dovecot/passwd`。对于纯文本验证,我们只需要用户的完整邮箱地址和密码: ``` alrac@studio:{PLAIN}password layla@studio:{PLAIN}password fred@studio:{PLAIN}password molly@studio:{PLAIN}password benny@studio:{PLAIN}password ``` Dovecot 虚拟用户独立于 Postfix 虚拟用户,因此你需要管理 Dovecot 中的用户。保存所有的设置并重启 Postfix 和 Dovecot: ``` $ sudo service postfix restart $ sudo service dovecot restart ``` 现在让我们使用老朋友 telnet 来看下 Dovecot 是否设置正确。 ``` $ telnet studio 110 Trying 127.0.1.1... Connected to studio. Escape character is '^]'. +OK Dovecot ready. user molly@studio +OK pass password +OK Logged in. quit +OK Logging out. Connection closed by foreign host. ``` 现在一切都好!让我们用 `mail` 命令,发送测试消息给我们的用户。确保使用用户的完整电子邮箱地址而不只是用户名。 ``` $ mail benny@studio Subject: hello and welcome! Please enjoy your new mail account! . ``` 最后一行的**英文句点**表示发送消息。让我们看下它是否到达了正确的邮箱。 ``` $ sudo ls -al /home/vmail/studio/benny@studio/.Mail/new total 16 drwx------ 2 vmail vmail 4096 Dec 14 12:39 . drwx------ 5 vmail vmail 4096 Dec 14 12:39 .. -rw------- 1 vmail vmail 525 Dec 14 12:39 1481747995.M696591P5790.studio,S=525,W=540 ``` 找到了。这是一封我们可以阅读的纯文本文件: ``` $ less 1481747995.M696591P5790.studio,S=525,W=540 Return-Path: <carla@localhost> Delivered-To: benny@studio Received: from localhost by studio (Dovecot) with LMTP id V01ZKRuuUVieFgAABiesew for <benny@studio>; Wed, 14 Dec 2016 12:39:55 -0800 Received: by localhost (Postfix, from userid 1000) id 9FD9CA1F58; Wed, 14 Dec 2016 12:39:55 -0800 (PST) Date: Wed, 14 Dec 2016 12:39:55 -0800 To: benny@studio Subject: hello and welcome! User-Agent: s-nail v14.8.6 Message-Id: <20161214203955.9FD9CA1F58@localhost> From: carla@localhost (carla) Please enjoy your new mail account! ``` 你还可以使用 telnet 进行测试,如本系列前面部分所述,并在你最喜欢的邮件客户端中设置帐户,如 Thunderbird,Claws-Mail 或 KMail。 ### 故障排查 当邮件工作不正常时,请检查日志文件(请参阅配置示例),然后运行 `journalctl -xe`。 这时会提供定位输入错误、未安装包和可以 Google 的短语等所有需要的信息。 ### 接下来? 假设你的 LAN 名称服务配置正确,你现在有一台很好用的 LAN 邮件服务器。 显然,以纯文本发送消息不是最佳的,不支持互联网的邮件也是绝对不可以的。 请参阅 [Dovecot SSL 配置](http://wiki.dovecot.org/SSL/DovecotConfiguration)和 [Postfix TLS 支持](http://www.postfix.org/TLS_README.html),[VirtualUserFlatFilesPostfix](http://wiki2.dovecot.org/HowTo/VirtualUserFlatFilesPostfix) 涵盖了 TLS 和数据库后端。并请期待我之后的 SSL 指南。这次我说的是真的。 --- via: <https://www.linux.com/learn/sysadmin/building-email-server-ubuntu-linux-part-3> 作者:[CARLA SCHRODER](https://www.linux.com/users/cschroder)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九款开源或商业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软件
Nikita Nesmiyanov
http://www.tecmint.com/data-center-server-management-tools/
如何盘存服务器和备件?如何维护使数据中心保持健康运作,及时定位并修复潜在的威胁?如何快速找到宕机设备的机架位置?如何准备物理机上线工作?做完这些事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或者需要 IT 部门有一大帮管理员支持才能办到。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4/165459qyroddxoeq79za7d.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4/165459qyroddxoeq79za7d.jpg
true
false
true
beyondworld
false
[ "DCIM", "数据中心" ]
分享
{ "viewnum": 13345, "commentnum": 2, "favtimes": 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8.247.180.203", "message": "xcat呢!", "username": "拿铁不加糖 [Chrome 55.0|Windows 10]", "date": "2017-01-04T20:19:35" }, { "postip": "27.47.128.59", "message": "学习了,运维道路还挺漫长的!", "username": "ZER [Chrome 55.0|GNU/Linux]", "date": "2017-01-12T00:38:19" } ]
[]
如何盘存服务器和备件?如何维护使数据中心保持健康运作,及时定位并修复潜在的威胁?如何快速找到宕机设备的机架位置?如何准备物理机上线工作?做完这些事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或者需要 IT 部门有一大帮管理员支持才能办到。
2017-01-04T16:55:08
2017-01-04T16:55:08
8,089
/article-8089-1.html
当一个公司发展壮大时,相应地对计算资源的需求也会与日俱增。无论是普通公司还是服务提供商,包括那些出租服务器的公司,当服务器数量过多时都不得不面对很多问题。 如何盘存服务器和备件?如何维护使数据中心保持健康运作,及时定位并修复潜在的威胁?如何快速找到宕机设备的机架位置?如何准备物理机上线工作?做完这些事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或者需要 IT 部门有一大帮管理员支持才能办到。 现在有一个更好的方案解决这些问题,使用特定软件来实现数据中心管理自动化,下文将介绍当前市场上已有的一些数据中心管理工具。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4/165459qyroddxoeq79za7d.jpg) ### 1、 Opendcim 这是该类目前唯一的自由软件,该软件开源并且按照商业化<ruby>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 <rt> Data Center 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 </rt></ruby>(DCIM)解决方案的替代方案来设计。该软件可以管理库存、生成数据中心的地图和监控机房温度与电力消耗。 不过,它不支持远程关机、服务器重启、操作系统安装等功能。尽管如此,它仍然被全球很多非商业机构使用。 由于该软件开源,有研发能力的公司可以修改它,使 [opendcim](http://opendcim.org/) 更适合自己的公司。 ![openDCIM](/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4/165509p02ala01zdjdoaba.png) *openDCIM* ### 2、 NOC-PS 这是一款可以管理物理和虚拟设备的商业软件。它有很多可以用于初始化设备的工具,比如:操作系统和其他软件安装、网络配置,并且集成了 WHMCS 和 Blesta。美中不足的是,如果你希望能够看到数据中心设备地图或者机架位置,那该软件就不是你的最佳选择了。 [NOC-PS](http://noc-ps.com/) 每 100 台服务器每年管理费需要 100€,比较适合中小企业使用。 ![NOC-P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4/165511fo2b3o833k794i3b.png) *NOC-PS* ### 3、 DCImanager [DCImanager](https://www.ispsystem.com/software/dcimanager) 是一个专用的解决方案,正如宣传所说的,考虑了 DC 工程师和托管服务提供商的需求。该软件集成了很多有名的计费软件,比如 WHMCS、Hostbill、BILLmanager 等。 该软件的主要功能有:服务器配置、模板化安装操作系统、传感器监控、流量和电力消耗报告、VLAN 管理。除此之外,企业版还可以生成数据中心服务器地图、以及对服务器和备件进行盘点管理。 你可以试用免费版,但是免费版最多支持 5 台物理服务器管理,而收费版每 100 台服务器每年的授权使用费是 120€。 根据版本不同,收费版可适用中小企业或者大企业。 ![DCImanager](/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4/165513hl3p1lj5lm6ieeie.png) *DCImanager* ### 4、 EasyDCIM [EasyDCIM](https://www.easydcim.com/) 是一款主要面向服务提供商的收费软件。拥有可以安装操作系统或其他软件的特点,并且能方便地生成机房目录及机架分布图。 该软件本身并不支持对 IP 和 DNS 进行管理。不过可以通过安装模块的方式获得这些功能,这些模块可能付费或者免费(包括 WHMCS 集成模块)。 该软件每 100 台服务器每年的服务费起步价 $999。对于小公司来说这个价格有点贵,不过中型或者大型企业可以尝试使用。 ![EasyDCIM](/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4/165518vp0j6pj1eh4em6z1.png) *EasyDCIM* ### 5、 Ansible Tower [Ansible Tower](https://www.ansible.com/) 是红帽出品的企业级计算中心管理软件。该解决方案的核心思想是实现对服务器和不同用户设备的集中式部署。 由于 **Ansible Tower** 能够通过集成软件的方式使用几乎所有的工具程序,并且该软件的数据统计收集模块特别好用。不好的一面则是缺乏和当前比较流行的计费软件的集成,而且价格也不便宜。 每 100 台设备每年的服务器费是 $5000,这个价格估计只有大公司才能接受。 ![Ansible Tower](/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4/165519uouftdoi3uuv24nt.png) *Ansible Tower* ### 6、 Puppet Enterprise 在商业基础上发展而来并作为 IT 部门的辅助软件。该软件用于在服务器或者用户设备上安装操作系统及其他软件,无论是初步部署或者进一步开发都适用。 不幸的是,盘存和其他更好的交互方案(电缆连接、协议等)仍然处于开发中。 [Puppet Enterprise](https://puppet.com/) 对于小于 10 台服务器的管理免费并且开放全部功能。而收费版则是每台服务器每年 $120。 这个价格适合大公司使用。 ![Puppet Enterpris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4/165523vkzom1nke4ow4deo.png) *Puppet Enterprise* ### 7、 Device 42 该软件主要用于数据中心监控。有一个很棒的盘存工具,自动创建软硬件依赖关系图。通过 [Device 42](http://www.device42.com/) 生成数据中心地图,给不同机架标特定颜色,并可以通过图表方式反映温度、空闲空间情况和机架的其他指标。但是不支持软件安装和计费软件的集成。 每 100 台服务器每年的收费是 $1499,这个价位比较适合大中型企业。 ![Device42](/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4/165525vcw7e44449bwgv8b.png) *Device42* ### 8、 CenterOS 这是一款适合数据中心管理的操作系统,主要功能是设备盘点。除此之外可以生成数据中心地图及机架方案,并连接了一个评价不错的服务器状态监控系统,方便内部技术管理工作。 该软件还有一个特性就是能够通过简单的几次点击就可以找到某个设备对应的人(可能是设备所有人、技术管理员或者该设备的制造商),当出现紧急问题时这个就特别有用了。 该软件不是开源的,并且价格也只能在咨询后才能知道。 该软件价格的神秘性也决定了软件的目标客户,极有可能这个软件是给大公司用的。 ![CenterO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4/165529tvrb2q62r26t2ybr.png) *CenterOS* ### 9、 LinMin 这是一款用于初始化物理设备以便后期使用的软件。使用 PXE 安装选定的操作系统,并可随后部署一系列必要的软件安装。 与同类软件不同的是,[LinMin](http://www.linmin.com/) 有一个开发完善的硬盘备份系统,可以迅速在系统崩溃后恢复以及大规模部署相同配置的服务器。 该软件每 100 台服务器一年的收费是 $1999,这价格也只有大中型企业能用了。 ![LinMin](/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4/165531ni0sslgn7rleg7fv.jpg) *LinMin* 现在来总结下,当前市场上大部分能够自动化管理大量的基础设施的软件,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主要用于完成设备的准备工作,以便能够进一步管理。另一类就是设备的盘点管理。找到一个通用的包含所有功能的软件并不容易,你在选择的时候可以放弃一些设备提供商提供的那些功能比较有限的工具。 现在你知道了这些解决方案,那么你可以逐个尝试下。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列出的开源产品,如果你有好的开发人员,那么可以尝试定制软件来满足你需求。 希望通过这篇回顾能够帮你找到适合的软件让你的工作更轻松。另,祝您的服务器永不出错。 --- 作者简介: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4/165532p666jtgqrtsq7rvr.jpg) Nikita Nesmiyanov 我是一名俄罗斯西伯利亚托管软件开发公司的技术专家。我希望能够在新的 Linux 软件工具和托管行业的发展趋势、可能性、发展历史和发展机遇等方面拓展我的知识。 --- via: <http://www.tecmint.com/data-center-server-management-tools/> 作者:[Nikita Nesmiyanov](http://www.tecmint.com/author/nesmiyanov/) 译者:[beyondworld](https://github.com/beyondworld)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Android、Debian 和 Ubuntu “荣膺”2016 安全缺陷最多的产品前三名
Bogdan Popa
http://news.softpedia.com/news/android-debian-and-ubuntu-top-most-vulnerable-products-chart-in-2016-511514.shtml
据 CVE Details 的数据显示,Android、Debian Linux 和 Ubuntu Linux 是 2016 年出现安全缺陷最多的三个产品。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5/011411t8lmtjo7vdhnhvvl.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5/011411t8lmtjo7vdhnhvvl.jpg
true
false
true
wxy
false
[ "安全", "缺陷" ]
新闻
{ "viewnum": 10500, "commentnum": 16, "favtimes": 0, "sharetimes": 1, "likes": 0 }
[ { "postip": "119.6.105.160", "message": "有洞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有洞,确不及时补,应该在表格加1列,叫“平均补丁时间”……", "username": "fanbt [Firefox 50.0|Fedora]", "date": "2017-01-05T08:54:02" }, { "postip": "58.49.103.186", "message": "改版之后,这个网站变得好黄好暴力", "username": "来自湖北武汉的 Firefox 50.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1-05T08:55:42" }, { "postip": "202.107.194.180", "message": "哈哈哈", "username": "来自浙江杭州的 Firefox 50.0|Ubuntu 用户", "date": "2017-01-05T09:10:46" }, { "postip": "118.122.120.11", "message": "你是在说 Android 吗?",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1-05T09:15:38" }, { "postip": "183.198.26.225", "message": "哈哈,好像是哦", "username": "linux [Chrome 55.0|Mac 10.11]", "date": "2017-01-05T09:26:02" }, { "postip": "183.198.26.225", "message": "此言大赞!", "username": "linux [Chrome 55.0|Mac 10.11]", "date": "2017-01-05T09:26:15" }, { "postip": "218.19.139.159", "message": "比windows漏洞少的还真不少,居然就挑着windows来讲,呵呵",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Chrome 55.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1-05T13:06:36" }, { "postip": "221.11.61.194", "message": "我就喜欢用这么多爆出漏洞的Debian Gnu/Linux,总比那种被植入了官马的不告诉你有漏洞的系统好一点点", "username": "来自陕西西安的 Chrome Mobile 55.0|Android 6.0 用户", "date": "2017-01-05T17:30:41" }, { "postip": "221.11.61.194", "message": "感谢自由软件让我知道了系统原来有这么多漏洞,并给出了修补措施", "username": "来自陕西西安的 Chrome Mobile 55.0|Android 6.0 用户", "date": "2017-01-05T17:33:15" }, { "postip": "128.197.42.48", "message": "windows 10 才出来多久?就有这么多,而且windows7都出来这么久了,还有这么多漏洞.你能说它比linux或者安卓安全?", "username": "来自美国的 Chrome 5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1-08T00:42:01" }, { "postip": "183.198.26.18", "message": "没错,所以这个榜单看怎么解读了。", "username": "linux [Chrome 55.0|Mac 10.11]", "date": "2017-01-08T09:27:14" }, { "postip": "117.158.20.146", "message": "用的多了, 漏洞自然就有更多的人去发现", "username": "来自河南郑州的 Chrome 54.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1-09T15:36:10" }, { "postip": "49.79.60.57", "message": "可不可以少用点反差很大的对比色,这样感觉眼睛累,回复卡片试试用不同程度的灰色或者浅蓝色比较舒服。虽然出来的效果会很“性冷淡”。", "username": "来自江苏南通的 Chrome 55.0|Mac 10.12 用户", "date": "2017-01-11T10:55:54" }, { "postip": "218.28.20.138", "message": "还不错", "username": "来自河南郑州的 Chrome 55.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1-11T17:49:32" }, { "postip": "180.168.95.118", "message":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用得越多,错误越多……", "username": "ZengYi [Firefox 50.0|Ubuntu]", "date": "2017-01-13T15:52:51" }, { "postip": "171.214.153.161", "message": "一直觉得这个网站UI做的好差滴", "username": "0PVVR [Chrome 55.0|GNU/Linux]", "date": "2017-01-17T15:41:49" } ]
[]
据 CVE Details 的数据显示,Android、Debian Linux 和 Ubuntu Linux 是 2016 年出现安全缺陷最多的三个产品。
2017-01-05T08:09:00
2017-01-05T08:09:00
8,090
/article-8090-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5/011411t8lmtjo7vdhnhvvl.jpg) [据 CVE Details 的数据显示](https://www.cvedetails.com/top-50-products.php?year=2016),Android、Debian Linux 和 Ubuntu Linux 是 2016 年出现安全缺陷最多的三个产品。[CVE Details](https://www.cvedetails.com/) 是一个收集和存储软件安全缺陷方面的在线数据库。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5/003636gsnegppn5ntwesm5.jpg) *2016 年安全缺陷榜单* 在这一年中, Android 被发现了最多的安全缺陷,多达 523 个,紧随其后的是 Debian Linux 的 319 个和 Ubuntu Linux 的 278 个。令人吃惊的是,曾经多次蝉联第一名“宝座”的安全缺陷大户 Adobe Flash Player 以 266 个缺陷“屈居”第四。 “冠军” [Android 的安全缺陷](https://www.cvedetails.com/product/19997/Google-Android.html?vendor_id=1224)包括了最近大家比较关注的 DoS 缺陷以及内存破坏缺陷,而且,DoS 缺陷数量从 2015 的 56 个跃升至 104 个,而内存破坏缺陷则从 46 个降至 38 个。 Android 中还有 99 个缺陷是关于信息泄露的,而在一年前才发现了 19 个;权限提升缺陷则令人吃惊的从 2015 年的 17 个剧增至 250 个。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5/005345j9wucjpc2aijiiu7.jpg) *Android 的缺陷* ### 微软的缺陷更少一些 让我们来看看微软的产品,在该列表中,排名最高的微软产品是 Windows 10 ,有 172 个缺陷,连前十名都没进去。 如果根据厂商来比较,谷歌的产品缺陷最多,有 695 个,而 Debian 和 Canonical 以 319 和 278 分列二、三名。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5/010303dfvng2l62eyil884.jpg) *厂商缺陷排行榜* 上图中,虽然 Adobe 和微软的安全缺陷总数非常高,但是其实这里包含的安全缺陷很多是重复的——同一个安全缺陷出现在多个产品之中。 当然, 产品的安全缺陷数高也并不意味着该产品就比其它的产品更不安全,许多产品的安全缺陷是私下报告的,并在被公开之前就修复了,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用这些产品是安全的。
在 Ubuntu 中使用 NTP 进行时间同步
Ubuntu
https://help.ubuntu.com/lts/serverguide/NTP.html
NTP 是通过网络来同步时间的一种 TCP/IP 协议。通常客户端向服务器请求当前的时间,并根据结果来设置其时钟。这个描述是挺简单的,实现这一功能却是极为复杂的,幸运的是,所有的这些复杂性都进行了封装,你是不可见也不需要见到的。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5/111343e3mf2ahai26iifz9.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5/111343e3mf2ahai26iifz9.jpg
true
false
true
GHLandy
false
[ "timedatectl", "ntpdate", "timesyncd", "时间服务器", "ntp" ]
系统运维
{ "viewnum": 34279, "commentnum": 0, "favtimes": 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NTP 是通过网络来同步时间的一种 TCP/IP 协议。通常客户端向服务器请求当前的时间,并根据结果来设置其时钟。这个描述是挺简单的,实现这一功能却是极为复杂的,幸运的是,所有的这些复杂性都进行了封装,你是不可见也不需要见到的。
2017-01-05T11:14:00
2017-01-05T11:14:00
8,091
/article-8091-1.html
NTP 是通过网络来同步时间的一种 TCP/IP 协议。通常客户端向服务器请求当前的时间,并根据结果来设置其时钟。 这个描述是挺简单的,实现这一功能却是极为复杂的 - 首先要有多层 NTP 服务器,第一层 NTP 服务器连接原子时钟,第二层、第三层服务器则担起负载均衡的责任,以处理因特网传来的所有请求。另外,客户端可能也超乎你想象的复杂 - 它必须排除通讯延迟,调整时间的同时不干扰其它在服务器中运行的进程。幸运的是,所有的这些复杂性都进行了封装,你是不可见也不需要见到的。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5/111343e3mf2ahai26iifz9.jpg) 在 Ubuntu 中,是使用 `ntpdate` 和 `ntpd` 来同步时间的。 ### timedatectl 在最新的 Ubuntu 版本中,`timedatectl` 替代了老旧的 `ntpdate`。默认情况下,`timedatectl` 在系统启动的时候会立刻同步时间,并在稍后网络连接激活后通过 socket 再次检查一次。 如果已安装了 `ntpdate` / `ntp`,`timedatectl` 会退而让你使用之前的设置。这样确保了两个时间同步服务不会相互冲突,同时在你升级的时候还保留原本的行为和配置。但这也意味着从旧版本的发行版升级时 `ntp`/`ntpdate` 仍会安装,因此会导致新的基于 systemd 的时间服务被禁用。 ### timesyncd 在最新的 Ubuntu 版本中,`timesyncd` 替代了 `ntpd` 的客户端的部分。默认情况下 `timesyncd` 会定期检测并同步时间。它还会在本地存储更新的时间,以便在系统重启时做时间单步调整。 通过 `timedatectl` 和 `timesyncd` 设置的当前时间状态和时间配置,可以使用 `timedatectl status` 命令来进行确认。 ``` timedatectl status Local time: Fri 2016-04-29 06:32:57 UTC Universal time: Fri 2016-04-29 06:32:57 UTC RTC time: Fri 2016-04-29 07:44:02 Time zone: Etc/UTC (UTC, +0000) Network time on: yes NTP synchronized: no RTC in local TZ: no ``` 如果安装了 NTP,并用它替代 `timedatectl` 来同步时间,则 `NTP synchronized` 将被设置为 `yes`。 `timedatectl` 和 `timesyncd` 用来获取时间的 nameserver 可以通过 `/etc/systemd/timesyncd.conf` 来指定,另外在 `/etc/systemd/timesyncd.conf.d/` 下还有灵活的附加配置文件。 ### ntpdate 由于 `timedatectl` 的存在,各发行版已经弃用了 `ntpdate`,默认不再进行安装。如果你安装了,它会在系统启动的时候根据 Ubuntu 的 NTP 服务器来设置你电脑的时间。之后每当一个新的网络接口启动时,它就会重新尝试同步时间 —— 在这期间只要其涵盖的时间差不是太大,它就会慢慢偏移时间。该行为可以通过 `-B`/`-b` 开关来进行控制。 ``` ntpdate ntp.ubuntu.com ``` ### 时间服务器 默认情况下,基于 systemd 的工具都是从 `ntp.ubuntu.com` 请求时间同步的。经典的基于 `ntpd` 的服务基本上都是使用 `[0-3].ubuntu.pool.ntp.org` 池中的 `2.ubuntu.pool.ntp.org`,还有 `ntp.ubuntu.com`,此外需要的话还支持 IPv6。如果想强制使用 IPv6,可以使用 `ipv6.ntp.ubuntu.com`,不过这并非默认配置。 ### ntpd ntp 的守护进程 `ntpd` 会计算你的系统时钟的时间偏移量并且持续的进行调整,所以不会出现时间差距较大的更正,比如说,不会导致不连续的日志。该进程只花费少量的进程资源和内存,但对于现代的服务器来说实在是微不足道的了。 ### 安装 要安装 `ntpd`,在终端命令行中输入: ``` sudo apt install ntp ``` ### 配置 编辑 `/etc/ntp.conf` —— 增加/移除 `server` 行。默认配置有以下服务器: ``` # Use servers from the NTP Pool Project. Approved by Ubuntu Technical Board # on 2011-02-08 (LP: #104525). See http://www.pool.ntp.org/join.html for # more information. server 0.ubuntu.pool.ntp.org server 1.ubuntu.pool.ntp.org server 2.ubuntu.pool.ntp.org server 3.ubuntu.pool.ntp.org ``` 修改配置文件之后,你需要重新加载 `ntpd`: ``` sudo systemctl reload ntp.service ``` ### 查看状态 使用 `ntpq` 来查看更多信息: ``` # sudo ntpq -p remote refid st t when poll reach delay offset jitter ============================================================================== +stratum2-2.NTP. 129.70.130.70 2 u 5 64 377 68.461 -44.274 110.334 +ntp2.m-online.n 212.18.1.106 2 u 5 64 377 54.629 -27.318 78.882 *145.253.66.170 .DCFa. 1 u 10 64 377 83.607 -30.159 68.343 +stratum2-3.NTP. 129.70.130.70 2 u 5 64 357 68.795 -68.168 104.612 +europium.canoni 193.79.237.14 2 u 63 64 337 81.534 -67.968 92.792 ``` ### PPS 支持 从 Ubuntu 16.04 开始,ntp 支持 PPS 规范,给 ntp 提供了本地时间源,以提供更高的精度。查看下边列出的链接来获取更多配置信息。 ### 参考资料 * 参考 [Ubuntu Time](https://help.ubuntu.com/community/UbuntuTime) wiki 页来获取更多信息 * [ntp.org,网络时间协议项目主页](http://www.ntp.org/) * [ntp.org,关于配置 PPS 的 FAQ](http://www.ntp.org/ntpfaq/NTP-s-config-adv.htm#S-CONFIG-ADV-PPS) --- via: <https://help.ubuntu.com/lts/serverguide/NTP.html> 作者:[Ubuntu](https://help.ubuntu.com/lts/serverguide/NTP.html) 译者:[GHLandy](https://github.com/GHLandy)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如何在 Ubuntu 16.10 的 Unity 8 上运行老式 Xorg 程序
Derrik Diener
https://www.maketecheasier.com/use-old-xorg-apps-unity-8/
如果你想要试试在 Unity 8 上运行这些程序,你肯定会为在 Unity 8上确实能够运行之前的 Xorg 程序而高兴。接下来是如何做!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5/145126obztblftt6bqc16h.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5/145126obztblftt6bqc16h.jpg
true
false
true
ypingcn
false
[ "Unity", "Mir", "Ubuntu" ]
桌面应用
{ "viewnum": 9109, "commentnum": 3,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58.240.23.61", "message": "我就说奇怪了,Unity8不加载Intel和AMD的驱动,难怪显示有问题。<br />\r\n而且不优先加载核显驱动,优先加载独立驱动这也太非主流了吧", "username": "来自江苏南京的 Internet Explorer 11.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1-05T21:52:01" }, { "postip": "221.12.107.182", "message": "没兴趣探索,乖乖用centos7", "username": "来自浙江台州的 Firefox 50.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1-06T11:08:55" }, { "postip": "36.149.145.97", "message": "这种心态必须点赞", "username": "来自36.149.145.97的 Chrome 55.0|Mac 10.12 用户", "date": "2017-01-07T16:37:32" } ]
[]
如果你想要试试在 Unity 8 上运行这些程序,你肯定会为在 Unity 8上确实能够运行之前的 Xorg 程序而高兴。接下来是如何做!
2017-01-05T14:53:56
2017-01-05T14:53:56
8,092
/article-8092-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5/145126obztblftt6bqc16h.jpg) 随着 Ubuntu 16.10 的发布,Unity 8 越来越吸引到了更多人的关注。这是因为在这个大家最爱的 Linux 发行版的最新版本中可以体验其带有的试验性桌面。桌面发行版是人们最熟悉的 Unity 环境,但有一点点不同。它不再使用 X11 图形技术,Ubuntu 的开发者选择了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 原来,Unity 8 用的是 Mir,这是 Ubuntu 为了在 Linux 上提供显示服务而做出的努力。这项技术已经在 Ubuntu phone 和平板上大量使用,但是这次新版是我们在桌面环境上第一次见到 Mir 。 这项技术相当新颖,结果是没多少 Linux 程序能运行在它之上。不是所有,那也是大部分的程序设计在 Xorg 和 X11 之上运行。如果你想要试试在 Unity 8 上运行这些程序,你肯定会为在 Unity 8上确实能够运行之前的 Xorg 程序而高兴。接下来是如何做! ### 登录进 Unity 8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5/145153zkitdd5vv8cuuk1v.jpg) Unity 8 在 Ubuntu 16.10 上是一个可选会话。在使用之前只须牢记一件事情:它不会加载 AMD 的图形驱动,Intel 的同样不会加载。唯一支持的图形驱动是 Nvidia 的开源驱动。要用 Unity 8 的话,只要像往常那样启动 Ubuntu,然后,在登录进去之前,点击用户名上面的 Ubuntu 图标,选择 Unity8 选项。如果万事顺利的话,这个新的、试验性的桌面环境将会加载。 **注意**: Unity 8 非常新而且不稳定,自行承担使用风险。 ### 安装 Libertine Xorg 程序(例如 Firefox 等)确实能在 Unity 8 上使用,在使用之前需要一点小调整。在 Mir 桌面上用终端打开 Libertine ,在 Scopes 窗口中点击终端图标就能完成。一旦打开,输入你的密码。接下来,输入以下的命令: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5/145213bcfz9jcc5fiipxfu.jpg) ``` sudo apt install libertine-tools libertine-scope libertine ``` 当这些程序完成安装后,点击并拖动 Scopes 窗口以刷新内容。然后,在面板上点击来启动 libertine。 ### 新建 Xorg 容器 打开 Libertine,就可以新建一些(应用)容器了。这些容器很特别,因为它们能让基于 X11 的 Linux 程序在 Mir/Unity 8 桌面上的容器之中运行。另外,如果需要支持 32 位应用,勾选“i386 multiarch support”复选框。否则,什么都不要动(或者输入名字和密码),点击“OK”。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5/145305e6botbsqqbzoqtob.jpg) 在这之后,这个 Xorg 容器就准备好,可以使用了。在 Libertine 找到它并启动。删除也很容易,右键点击容器,选择“删除”选项。 **注意**:每一个 Xorg 容器有 500 MB的最大内存限制。所以多个容器是有必要的。 ### 安装软件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5/145349snakfoapr0kksqns.jpg) 在 Libertine 容器中安装软件有两个方法。第一种是允许用户启动容器后选择“输入包名或者 Debian 文件”,这意味着用户可以在软件中心或者终端找到一个软件的名字,然后在 Libertine 中输入它来安装。也可以指定特定的 DEB 文件来安装,可以在Libertine LXC 容器中直接搜索安装包。 **注意**:Unity 8 非常新,一些程序或许不能在 Libertine 里加载或者完全安装。 ### 结论 Unity 8 展现了不少的新特性,它现代、时髦,而且比之前任何一个 Unity 迭代版本都快。唯一限制它的就是使用率。事实是大部分用户更乐意选择实用的应用程序,而不是一个别致新颖的桌面环境。某种程度上来说,使用 Libertine 能解决这个问题,但它不会永久有效。早晚有一天,Canonical 都需要自行移植这些程序或者向社区求助来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 via: <https://www.maketecheasier.com/use-old-xorg-apps-unity-8/> 作者:[Derrik Diener](https://www.maketecheasier.com/author/derrikdiener/) 译者:[ypingcn](https://github.com/ypingcn)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组织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如何在 Linux 中找出最近或今天被修改的文件
Aaron Kili
http://www.tecmint.com/find-recent-modified-files-in-linux/
Linux 用户在命令行上遇到的常见问题之一是定位具有特定名称的文件,如果你知道确定的文件名则可能会容易得假设你忘记了白天早些时候创建的文件的名称(在你包含了数百个文件的 home 文件夹中),但现在你有急用。 下面用不同的方式只列出所有你今天创建或修改的文件(直接或间接)。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5/212219h1n7v11mogznj003.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5/212219h1n7v11mogznj003.jp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ls", "find" ]
技术
{ "viewnum": 33771, "commentnum": 5,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218.30.116.7", "message": "另外一种通过find找出今天修改的文件的方法:<br />\r\n$ find . -maxdepth 1 -mmin -$((`date +%H`*60+`date +%M`))", "username": "ryt [Chrome 54.0|GNU/Linux]", "date": "2017-01-06T10:30:39" }, { "postip": "118.122.120.11", "message": "不直观。<br />\r\n<br />\r\nfind . -maxdepth 1 -newermt $(date --date='now' '+%Y-%m-%d')",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1-06T12:40:20" }, { "postip": "210.21.124.116", "message": "看着好高大!", "username": "cxljava [Internet Explorer 8.0|Windows 7]", "date": "2017-01-12T14:21:43" }, { "postip": "121.22.98.166", "message": "我试了 ls&nbsp;&nbsp;-al --time-style=+%D | grep 'date +%D'&nbsp;&nbsp;过滤的不是当前日期好像是 'date +%D' 本身,怎么破?", "username": "来自河北秦皇岛的 Chrome 45.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1-22T09:51:33" }, { "postip": "111.201.11.221", "message": "不是单引号,是波浪号下面的单撇号。", "username": "linux [Chrome 55.0|Mac 10.11]", "date": "2017-01-22T18:28:32" } ]
[]
Linux 用户在命令行上遇到的常见问题之一是定位具有特定名称的文件,如果你知道确定的文件名则可能会容易得假设你忘记了白天早些时候创建的文件的名称(在你包含了数百个文件的 home 文件夹中),但现在你有急用。 下面用不同的方式只列出所有你今天创建或修改的文件(直接或间接)。
2017-01-06T08:13:00
2017-01-06T08:13:00
8,093
/article-8093-1.html
在本文中,我们将解释两个简单的命令行小技巧,它可以帮你只列出所有的今天的文件。 Linux 用户在命令行上遇到的常见问题之一是[定位具有特定名称的文件](/article-5973-1.html),如果你知道确定的文件名则可能会容易得多。 不过,假设你忘记了白天早些时候创建的文件的名称(在你包含了数百个文件的 `home` 文件夹中),但现在你有急用。 下面用不同的方式只[列出所有你今天创建或修改的文件](/article-7984-1.html)(直接或间接)。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5/212219h1n7v11mogznj003.jpg) ### 1、 使用 ls 命令,只列出你的 home 文件夹中今天的文件。 ``` # ls -al --time-style=+%D | grep 'date +%D' ``` 其中: * `-a` - 列出所有文件,包括隐藏文件 * `-l` - 启用长列表格式 * `--time-style=FORMAT` - 显示指定 FORMAT 的时间 * `+%D` - 以 `%m/%d/%y` (月/日/年)格式显示或使用日期 ![Find Recent Files in Linux](/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6/090717eldbidcicipwd5kf.png) *在Linux中找出最近的文件* 此外,你使用可以 `-X` 标志来[按字母顺序对结果排序](/article-5372-1.html): ``` # ls -alX --time-style=+%D | grep 'date +%D' ``` 你也可以使用 `-S` 标志来基于大小(由大到小)来排序: ``` # ls -alS --time-style=+%D | grep 'date +%D' ``` ### 2、 另外,使用 find 命令会更灵活,并且提供比 `ls` 更多的选项,可以实现相同的目的。 * `-maxdepth` 级别用于指定在搜索操作的起点下(在这个情况下为当前目录)的搜索层级(子目录层级数)。 * `-newerXY`,用于所寻找的文件的时间戳 `X` 比参照文件的时间戳 `Y` 更新一些的文件。 `X` 和 `Y` 表示以下任何字母: - `a` - 参照文件的访问时间 - `B` - 参照文件的创建时间 - `c` - 参照文件的 inode 状态改变时间 - `m` - 参照文件的修改时间 - `t` - 直接指定一个绝对时间 下面的命令意思是只找出 2016-12-06 这一天修改的文件: ``` # find . -maxdepth 1 -newermt "2016-12-06" ``` ![Find Today's Files in Linux](/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5/212244geaw3vy199t7a3a9.png) *在 Linux 中找出今天的文件* 重要:在上面的 [find 命令](/article-1672-1.html)中使用正确的**日期格式**作为参照时间,一旦你使用了错误的格式,你会得到如下错误: ``` # find . -maxdepth 1 -newermt "12-06-2016" find: I cannot figure out how to interpret '12-06-2016' as a date or time ``` 或者,使用下面的正确格式: ``` # find . -maxdepth 1 -newermt "12/06/2016" 或者 # find . -maxdepth 1 -newermt "12/06/16" ``` ![Find Todays Modified Files in Linux](/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5/212245qkhqbnndihxqhffs.png) *在 Linux 中找出今天修改的文件* 你可以在我们的下面一系列文章中获得 `ls`和 `find` 命令的更多使用信息。 * [用 15 例子的掌握 Linux ‘ls’ 命令](http://www.tecmint.com/15-basic-ls-command-examples-in-linux/) * [对 Linux 用户有用的 7 个奇特技巧](http://www.tecmint.com/linux-ls-command-tricks/) * [用 35 个例子掌握 Linux ‘find’ 命令](http://www.tecmint.com/35-practical-examples-of-linux-find-command/) * [在 Linux 中使用扩展查找多个文件名的方法](http://www.tecmint.com/linux-find-command-to-search-multiple-filenames-extensions/) 在本文中,我们解释了如何使用 ls 和 find 命令帮助只列出今天的文件。 请使用以下反馈栏向我们发送有关该主题的任何问题或意见。 你也可以提醒我们其他可以用于这个目的的命令。 --- 作者简介:Aaron Kili是一名 Linux 和 F.O.S.S 的爱好者,未来的 Linux 系统管理员、网站开发人员,目前是 TecMint 的内容创作者,他喜欢用电脑工作,并乐于分享知识。 --- via: <http://www.tecmint.com/find-recent-modified-files-in-linux/> 作者:[Aaron Kili](http://www.tecmint.com/author/aaronkili/)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从源代码编译 Vim 8.0
Val Markovic
https://github.com/Valloric/YouCompleteMe/wiki/Building-Vim-from-source
从源代码编译 Vim 实际上并不那么困难。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5/220017pyxnl20304ng3z9x.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5/220017pyxnl20304ng3z9x.jpg
true
false
true
zky001
false
[ "vim", "编译" ]
技术
{ "viewnum": 13901, "commentnum": 1,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83.54.176.182", "message": "嗯。", "username": "hello_linux [Chrome 51.0|Windows 7]", "date": "2017-01-10T19:24:58" } ]
[ { "raid": 7766, "displayorder": 0 } ]
从源代码编译 Vim 实际上并不那么困难。
2017-01-06T08:41:00
2017-01-06T08:41:00
8,094
/article-8094-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5/220017pyxnl20304ng3z9x.jpg) 从源代码编译 Vim 实际上并不那么困难。下面是你所要做的: 1、首先,安装包括 Git 在内的所有必备的库。对于一个 Debian 类的 Linux 发行版,例如 Ubuntu,命令如下: ``` sudo apt-get install libncurses5-dev libgnome2-dev libgnomeui-dev \ libgtk2.0-dev libatk1.0-dev libbonoboui2-dev \ libcairo2-dev libx11-dev libxpm-dev libxt-dev python-dev \ python3-dev ruby-dev lua5.1 lua5.1-dev libperl-dev git ``` 在 Ubuntu 16.04 上,lua 开发包的名称是 `liblua5.1-dev` 而非 `lua5.1-dev`。 如果你知道你将使用哪种语言,可随意删去你不需要的包。例如:Python2 `python-dev` 或者是 Ruby `ruby-dev`。这一原则适用于本文的大部分内容。 对于 Fedora 20,将是以下命令: ``` sudo yum install -y ruby ruby-devel lua lua-devel luajit \ luajit-devel ctags git python python-devel \ python3 python3-devel tcl-devel \ perl perl-devel perl-ExtUtils-ParseXS \ perl-ExtUtils-XSpp perl-ExtUtils-CBuilder \ perl-ExtUtils-Embed ``` 在 Fedora 20 上需要这一步来纠正安装 XSubPP 时出现的问题: ``` ### 从 /usr/bin 到 perl 目录做个 xsubpp (perl) 的符号链接 sudo ln -s /usr/bin/xsubpp /usr/share/perl5/ExtUtils/xsubpp ``` 2、 如果你已经安装了 vim,删掉它。 ``` sudo apt-get remove vim vim-runtime gvim ``` 如果是 Ubuntu 12.04.2,你或许也需要同时删除下面这些软件包: ``` sudo apt-get remove vim-tiny vim-common vim-gui-common vim-nox ``` 3、 一旦上述内容都被安装好之后,获取 vim 源代码很容易。 注意:如果你使用 python,你的配置目录或许有一个特定的机器名 (例如 `config-3.5m-x86_64-linux-gnu`)。检查 `/usr/lib/python[2/3/3.5]` 目录来找到你的 python 配置目录,据此更改 `python-config-dir` 和/或 `python3-config-dir`的参数。 添加/删除下面的编译参数以适合您的设置。例如,如果您不打算写任何 Lua 脚本,您可以删去 `enable-luainterp`。 同时,如果你使用的不是 vim 8.0,请确认下面 `VIMRUNTIMEDIR` 参数设置正确(例如,如果使用 vim 8.0a, 就用 `/usr/share/vim/vim80a`)。记住,一些 vim 安装是直接安装在 `/usr/share/vim` 下的;调整好参数以适应你的系统: ``` cd ~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vim/vim.git cd vim ./configure --with-features=huge \ --enable-multibyte \ --enable-rubyinterp=yes \ --enable-pythoninterp=yes \ --with-python-config-dir=/usr/lib/python2.7/config \ --enable-python3interp=yes \ --with-python3-config-dir=/usr/lib/python3.5/config \ --enable-perlinterp=yes \ --enable-luainterp=yes \ --enable-gui=gtk2 --enable-cscope --prefix=/usr make VIMRUNTIMEDIR=/usr/share/vim/vim80 ``` 在 Ubuntu 16.04 上,由于同时开启了 Python2 和 Python3,Python 支持将不工作。 阅读 [chirinosky 的回答](http://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23023783/vim-compiled-with-python-support-but-cant-see-sys-version) 以获取变通的处理方法。 如果你想将来轻松卸载 vim,可以使用 `checkinstall` 来安装 。 ``` sudo apt-get install checkinstall cd ~/vim sudo checkinstall ``` 否则,可以使用 `make` 来安装。 ``` cd ~/vim sudo make install ``` 要让 vim 成为你默认的编辑器,请使用 `update-alternatives`。 ``` sudo update-alternatives --install /usr/bin/editor editor /usr/bin/vim 1 sudo update-alternatives --set editor /usr/bin/vim sudo update-alternatives --install /usr/bin/vi vi /usr/bin/vim 1 sudo update-alternatives --set vi /usr/bin/vim ``` 4、 再检查下,通过查看 `vim --version` 输出来确认确实在运行新的 Vim 应用程序版本。 **如果你的 gvim 不工作(在 ubuntu 12.04.1 LTS 上),试着把 `--enable-gui=gtk2` 参数变为 `--enable-gui=gnome2`。** 如果你遇到问题,仔细检查在步骤 3 开始提到的,使用正确的 Python 配置目录配置 `configure`。 这些 `configure` 和 `make` 命令假设你是一个 Debian 发行版,Vim 的运行库文件目录放在 `/usr/share/vim/vim80/`,这不是 vim 的默认路径。 在 `configure` 命令中的 `--prefix=/usr` 也是如此。这些参数或许对一个不是基于 Debian 的 Linux 发行版来说是有所不同的,在这种情况下,试着移除 `configure` 命令中的 `--prefix` 变量和 `make` 命令中的 `VIMRUNTIMEDIR` (换句话说,使用这些参数的默认值)。 如果你遇到麻烦, 这里是一些[其它编译 Vim 的有用的信息](http://vim.wikia.com/wiki/Building_Vim)。 --- via: <https://github.com/Valloric/YouCompleteMe/wiki/Building-Vim-from-source> 作者:[Val Markovic](https://github.com/Valloric) 等人 译者:[zky001](https://github.com/zky001)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Samba 系列(三):使用 Windows 10 的 RSAT 工具来管理 Samba4 活动目录架构
Matei Cezar
http://www.tecmint.com/manage-samba4-ad-from-windows-via-rsat/
这一节的Samba4 AD DC 架构系列文章,我们将会讨论如何把 Windows 10 系统的电脑添加到 Samba4 域环境中,以及如何在 Windows 10 系统下管理域环境。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5/225257qbvfnlqngq2wlvqo.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5/225257qbvfnlqngq2wlvqo.jpg
true
false
true
rusking
false
[ "Samba", "活动目录" ]
系统运维
{ "viewnum": 20123, "commentnum": 1, "favtimes": 3,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45.32.64.124", "message": "我还在用samba2.。。。。。。&nbsp;&nbsp;有人给我讲解下 samba4&nbsp;&nbsp;都有些什么新特性吗", "username": "jingwang [Chrome 55.0|GNU/Linux]", "date": "2017-01-11T14:49:25" } ]
[ { "raid": 8070, "displayorder": 0 }, { "raid": 8258, "displayorder": 0 } ]
这一节的Samba4 AD DC 架构系列文章,我们将会讨论如何把 Windows 10 系统的电脑添加到 Samba4 域环境中,以及如何在 Windows 10 系统下管理域环境。
2017-01-05T23:05:00
2017-01-05T23:05:00
8,097
/article-8097-1.html
这一节的Samba4 AD DC 架构系列文章,我们将会讨论如何把 Windows 10 系统的电脑添加到 Samba4 域环境中,以及如何在 Windows 10 系统下管理域环境。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5/225257qbvfnlqngq2wlvqo.jpg) 一旦 Windows 10 系统加入到 Samba4 AD DC ,我们就可以在 Windows 10 系统中创建、删除或者禁用域用户和组了,可以创建新的组织单元,创建、编辑和管理域策略,还可以管理 Samba4 域 DNS 服务。 上面所有的功能和其它一些复杂的与域管理相关的工作都可以通过 Windows 环境下的 RSAT 工具来完成—— Microsoft 远程服务器管理工具。 #### 要求 1、 [在 Ubuntu 系统上使用 Samba4 来创建活动目录架构(一)](/article-8065-1.html) 2、 [在 Linux 命令行下管理 Samba4 AD 架构(二)](/article-8070-1.html) ### 第一步:配置域时间同步 1、在使用 Windows 10 系统的 RSAT 工具来管理 Samba4 ADDC 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与活动目录相关的一个很重要的服务,该服务要求[精确的时间同步](http://www.tecmint.com/how-to-synchronize-time-with-ntp-server-in-ubuntu-linux-mint-xubuntu-debian/)。 在大多数的 Linux 发行版中,都由 NTP 进程提供时间同步机制。AD 环境默认允许最大的时间差距是 5 分钟。 如果时间差距超过 5 分钟,你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异常报错,最严重的会影响到 AD 用户、域成员服务器或共享访问等。 为了在 Ubuntu 系统中安装网络时间协议进程和 NTP 客户端工具,可执行以下命令: ``` $ sudo apt-get install ntp ntpdate ``` ![Install NTP on Ubuntu](/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5/230141e8r2a4477a94zp67.png) *在 Ubuntu 系统下安装 NTP 服务* 2、下一步,修改 NTP 配置文件,使用一个离你最近的 NTP 服务地址列表替换默认的 NTP 池服务列表。 NTP 服务器地址列表可以从 NTP 地址库项目官方网站获取:<http://www.pool.ntp.org/en/>。 ``` $ sudo nano /etc/ntp.conf ``` 在每一行 `pool` 前添加一个 `#` 符号以注释默认的服务器列表,并替换为适合你的 NTP 服务器地址,如下图所示: ``` pool 0.ro.pool.ntp.org iburst pool 1.ro.pool.ntp.org iburst pool 2.ro.pool.ntp.org iburst # Use Ubuntu's ntp server as a fallback. pool 3.ro.pool.ntp.org ``` ![Configure NTP Server in Ubuntu](/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5/230142ceky5ez9dek4udrn.png) *在 Ubuntu 系统下配置 NTP 服务* 3、此时,先不要关闭该文件。移动光标到文件顶部,在 `driftfile` 参数后面添加下面一行内容。该设置是为了让客户端查询该服务时使用 AD 的 NTP 签署请求。 ``` ntpsigndsocket /var/lib/samba/ntp_signd/ ``` ![Sync AD with NTP](/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5/230143e8kixc8a7afcxxtt.png) *使用 NTP 来同步 AD* 4、最后,移动光标到文件底部并添加如下一行内容,如截图所示,仅允许网络客户端查询该服务器上的时间。 ``` restrict default kod nomodify notrap nopeer mssntp ``` ![Query Clients to NTP Server](/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5/230144dlglhukdnh1lffon.png) *限制 NTP 服务的查询客户端* 5、设置完成之后,保存并关闭 NTP 配置文件,为了让 NTP 服务读取 `ntp_signed` 目录,需要授予 NTP 服务合适的权限。 以下是 Samba NTP socket 的系统路径。之后,重启 NTP 服务以应用更改,并使用 [netstat 命令](http://www.tecmint.com/20-netstat-commands-for-linux-network-management/)与[grep 过滤](http://www.tecmint.com/12-practical-examples-of-linux-grep-command/)相接合来检查 NTP 服务是否正常。 ``` $ sudo chown root:ntp /var/lib/samba/ntp_signd/ $ sudo chmod 750 /var/lib/samba/ntp_signd/ $ sudo systemctl restart ntp $ sudo netstat –tulpn | grep ntp ``` ![Grant Permission to NTP](/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5/230145jcemacqwqgeddcac.png) *给 NTP 服务授权* 使用 ntpq 命令行工具来监控 NTP 进程,加上 `-p` 参数来显示摘要信息。 ``` $ ntpq -p ``` ![Monitor NTP Server Pool](/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5/230147weopy1x0uzu3ciee.png) *监控 NTP 服务器池* ### 第二步:处理 NTP 时间同步异常问题 6、有时候 NTP 进程在尝试与上游 ntp 服务端同步时间的计算过程中会卡住,导致客户端使用 `ntpdate` 工具手动强制同步时间时报如下错误: ``` # ntpdate -qu adc1 ntpdate[4472]: no server suitable for synchronization found ``` ![NTP Time Synchronization Error](/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5/230148jz2u2p2mi828rnm2.png) *NTP 时间同步异常* `ntpdate` 命令加上 `-d` 调试选项: ``` # ntpdate -d adc1.tecmint.lan Server dropped: Leap not in sync ``` ![NTP Server Dropped Leap Not in Sync](/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5/230149xbjzyjqticltnnyn.png) *NTP Server Dropped Leap Not in Sync* 7、为了避免出现该问题,使用下面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在服务器上停止 NTP 服务,使用 `ntpdate` 客户端工具加上 `-b` 参数指定外部 peer 地址来手动强制同步时间,如下图所示: ``` # systemctl stop ntp.service # ntpdate -b 2.ro.pool.ntp.org [你的 ntp peer] # systemctl start ntp.service # systemctl status ntp.service ``` ![Force NTP Time Synchronization](/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5/230151j7565yyjyzyl2x5j.png) *强制 NTP 时间同步* 8、当时间正确同步之后,启动服务器上的 NTP 服务,并且在客户端服务器上执行如下命令来验证 NTP 时间同步服务是否可用: ``` # ntpdate -du adc1.tecmint.lan [你的 AD DC 服务器] ``` ![Verify NTP Time Synchronization](/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5/230151sao5x3jds35joa5s.png) *验证 NTP 时间同步* 至此, NTP 服务应该已经工作正常了。 ### 第三步:把 Windows 10 系统加入域环境 9、从我们的前一篇文章可以看出,[Samba4 活动目录可以使用 samba-tool 工具在命令行下管理](/article-8070-1.html),可以直接在服务器上的 VTY 控制台或者通过 SSH 工具远程连接到服务器上进行管理。 另外,更直观更灵活的方式是使用已加入域的 Windows 电脑中的微软远程服务器管理工具(RSAT)来管理我们的 Samba4 AD 域控制器。这些工具在当前的大多数 Windows 系统中都可以使用。 把 Windows 10 或是之前版本的微软操作系统加入到 Samba4 AD DC 环境中的过程也是非常容易的。首先,确保你的 Windows 10 电脑已经设置了正确的 Samba4 DNS 服务器的 IP 地址,以查询出准确的域解析结果。 打开“控制面板 -> 网络和 Internet -> 网络和共享中心 -> 网卡设置 -> 属性 -> IPv4 -> 属性 -> 使用下面的 DNS 服务器地址”,并且手动输入 Samba4 AD 服务器的 IP 地址,如下图所示: ![join Windows to Samba4 AD](/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5/230153sa44zwfwhibhrl92.png) *把 Windows 10 加入到 Samba4 AD 环境* ![Add DNS and Samba4 AD IP Addres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5/230155g1jroovxq1b11vwi.png) *添加 DNS 和 Samba4 AD 服务器地址* 这里的 `192.168.1.254` 是 Samba4 AD 域控服务器的地址,用于域名解析。相应替换该 IP 地址。 10、下一步,点击 OK 按钮以应用网络设置,打开 CMD 命令行窗口,通过 ping 域名和 Samba4 服务器的 FQDN 地址来测试通过 DNS 解析到域是否连通。 ``` ping tecmint.lan ping adc1.tecmint.lan ``` ![Check Network Connectivity Between Windows and Samba4 AD](/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5/230157p01s58ushq1h1tsu.png) *检查 Windows 和 Samb4 AD 服务器的网络连通性* 11、如果 Windows 客户端 DNS 查询的结果解析正确,那么,你还需要确认客户端时间是否已跟域环境同步。 打开“控制面板 -> 时钟、语言和区域 -> 设置时间和日期 -> Internet 时间页 -> 更改设置”,输入你同步时间的域名和 Internet 时间服务器字段。 点击立即更新按钮来强制与域同步时间,点击 OK 关闭窗口。 ![Synchronize Time with Internet Server](/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5/230159uki9xqm9elk99ppq.png) *与 Internet 服务器同步时间* 12、最后,通过打开“系统属性 -> 更改 -> 域成员 -> 输入域名”,点击 OK,输入你的域管理员账号和密码,再次点击 OK。 应该弹出一个新的窗口通知你已经是一个域成员了。点击 OK 关闭弹出窗口,并且重启机器以应用域更改。 下面的截图将说明这些操作步骤。 ![Join Windows Domain to Samba4 AD](/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5/230201zsswddsmgisfmc5n.png) *把 Windows 域加入到 Samba4 AD 环境* ![Enter Domain Administration Login](/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5/230203s1fwccwcmw1wwcgz.png) *输入域管理员账号登录* ![Domain Joined to Samba4 AD Confirmation](/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5/230204upxryvf1r8nmtjh3.png) *确认域已加入到 Samba4 AD 环境* ![Restart Windows Server for Change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5/230204osq8exq9qszgh2st.png) *重启 Windows 服务器以应用更改* 13、重启之后,单击其它用户并且使用具有管理员权限的 Samba4 域账号登录到 Windows 系统,你已经准备好进入到后边几个步骤了。 ![Login to Windows Using Samba4 AD Account](/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5/230206wktbpxookkbjw2wo.png) *使用 Samba4 AD 账号登录到 Windows* ### 第四步:使用 RSAT 工具来管理 Samba4 AD DC 14、微软远程服务器管理工具(RSAT)被广泛地用来管理 Samba4 活动目录,你可以根据你的 Windows 系统版本从下面的地址来下载该工具: 1. Windows 10: <https://www.microsoft.com/en-us/download/details.aspx?id=45520> 2. Windows 8.1: <http://www.microsoft.com/en-us/download/details.aspx?id=39296> 3. Windows 8: <http://www.microsoft.com/en-us/download/details.aspx?id=28972> 4. Windows 7: <http://www.microsoft.com/en-us/download/details.aspx?id=7887> 一旦 Windows 10 独立安装包下载完成,运行安装包,等待安装完成并重启机器以应用所有更新。 重启之后,打开“控制面板 -> 程序(卸载程序) -> 启用或关闭 Windows 功能”,勾选所有的远程服务器管理工具。 点击 OK 开始安装,安装完成之后重启系统。 ![Administer Samba4 AD from Window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5/230208iejuz6kh5egj5yuj.png) *从 Windows 系统下管理 Samba4 AD* 15、要进入 RSAT 工具集,打开“控制面板 -> 系统和安全 -> 管理工具”。 这些工具也可以在开始工菜单的管理工具菜单中找到。另外,你也可以打开 Windows MMC 工具和管理单元,从“文件 -> 添加/删除管理单元”菜单中访问它们。 ![Access Remote Server Administration Tool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5/230209iuu8m8dil0z9ubuc.png) *访问远程服务器管理工具集* 最常用的工具,比如 AD UC ,DNS 和组策略管理工具可以通过从右键菜单发送到功能来新建快捷方式到桌面直接运行。 16、你可以通过 AD UC 和列出域里的电脑(新加入的 Windows 机器应该出现在列表中)来验证 RSAT 功能,创建一个组织单元或组。 在 Samba4 服务器上使用 `wbinf` 命令来检查用户和组是否已经创建成功。 ![Active Directory Users and Computer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5/230211k5zin5xiinen7rht.png) *活动目录用户和计算机* ![Create Organizational Units and New User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5/230212o6rrhb31z1thgt1u.png) *创建组织单元和新用户* ![Confirm Samba4 AD User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5/230213v41occbz4bcpcbcz.png) *确认 Samba4 AD 用户* 就这些吧!该主题的下一篇文章将包含其它 Samba4 活动目录的重要内容,包括通过 RSAT 工具来管理 Samba4 活动目录,比如,如何管理 DNS 服务器,添加 DNS 记录和创建 DNS 解析查询区,如何管理及应用域策略以及域用户如何创建交互式登录提示信息。 --- 作者简介:我是一个电脑迷,开源软件及 Linux 系统爱好者,有近4年的 Linux 桌面和服务器系统及 bash 编程经验。 --- via: <http://www.tecmint.com/manage-samba4-ad-from-windows-via-rsat/> 作者:[Matei Cezar](http://www.tecmint.com/author/cezarmatei/) 译者:[rusking](https://github.com/rusking)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CentOS 上的 FirewallD 简明指南
Linode
https://www.linode.com/docs/security/firewalls/introduction-to-firewalld-on-centos
FirewallD 是 iptables 的前端控制器,用于实现持久的网络流量规则。它提供命令行和图形界面,在大多数 Linux 发行版的仓库中都有。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6/211008tqx6x9jqqm2m4q4q.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6/211008tqx6x9jqqm2m4q4q.jp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安全", "防火墙", "UFW", "FirewallD" ]
系统运维
{ "viewnum": 42912, "commentnum": 5, "favtimes": 13,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83.193.177.218", "message": "y ouwdadhwa",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Firefox 4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1-08T04:31:17" }, { "postip": "203.110.178.189", "message": "赞一个",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Chrome 45.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1-13T16:29:20" }, { "postip": "58.48.166.70", "message": "感谢,好文!", "username": "来自湖北武汉的 Chrome 71.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9-01-11T10:21:12" }, { "postip": "113.110.72.15", "message": "教程非常好,感谢", "username": "来自广东湛江的 Firefox 67.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9-06-18T16:08:04" }, { "postip": "123.147.246.137", "message": "好文章", "username": "aishangLinux [Chrome 80.0|Windows 10]", "date": "2020-04-10T17:08:04" } ]
[ { "raid": 8076, "displayorder": 0 }, { "raid": 8087, "displayorder": 1 } ]
FirewallD 是 iptables 的前端控制器,用于实现持久的网络流量规则。它提供命令行和图形界面,在大多数 Linux 发行版的仓库中都有。
2017-01-07T08:56:00
2017-01-07T08:56:00
8,098
/article-8098-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6/211008tqx6x9jqqm2m4q4q.jpg) [FirewallD](http://www.firewalld.org/) 是 iptables 的前端控制器,用于实现持久的网络流量规则。它提供命令行和图形界面,在大多数 Linux 发行版的仓库中都有。与直接控制 iptables 相比,使用 FirewallD 有两个主要区别: 1. FirewallD 使用区域和服务而不是链式规则。 2. 它动态管理规则集,允许更新规则而不破坏现有会话和连接。 > > FirewallD 是 iptables 的一个封装,可以让你更容易地管理 iptables 规则 - 它并*不是* iptables 的替代品。虽然 iptables 命令仍可用于 FirewallD,但建议使用 FirewallD 时仅使用 FirewallD 命令。 > > > 本指南将向您介绍 FirewallD 的区域和服务的概念,以及一些基本的配置步骤。 ### 安装与管理 FirewallD CentOS 7 和 Fedora 20+ 已经包含了 FirewallD,但是默认没有激活。可以像其它的 systemd 单元那样控制它。 1、 启动服务,并在系统引导时启动该服务: ``` sudo systemctl start firewalld sudo systemctl enable firewalld ``` 要停止并禁用: ``` sudo systemctl stop firewalld sudo systemctl disable firewalld ``` 2、 检查防火墙状态。输出应该是 `running` 或者 `not running`。 ``` sudo firewall-cmd --state ``` 3、 要查看 FirewallD 守护进程的状态: ``` sudo systemctl status firewalld ``` 示例输出 ``` firewalld.service - firewalld - dynamic firewall daemon Loaded: loaded (/usr/lib/systemd/system/firewalld.service; disabled) Active: active (running) since Wed 2015-09-02 18:03:22 UTC; 1min 12s ago Main PID: 11954 (firewalld) CGroup: /system.slice/firewalld.service └─11954 /usr/bin/python -Es /usr/sbin/firewalld --nofork --nopid ``` 4、 重新加载 FirewallD 配置: ``` sudo firewall-cmd --reload ``` ### 配置 FirewallD FirewallD 使用 XML 进行配置。除非是非常特殊的配置,你不必处理它们,而应该使用 `firewall-cmd`。 配置文件位于两个目录中: * `/usr/lib/FirewallD` 下保存默认配置,如默认区域和公用服务。 避免修改它们,因为每次 firewall 软件包更新时都会覆盖这些文件。 * `/etc/firewalld` 下保存系统配置文件。 这些文件将覆盖默认配置。 #### 配置集 FirewallD 使用两个*配置集*:“运行时”和“持久”。 在系统重新启动或重新启动 FirewallD 时,不会保留运行时的配置更改,而对持久配置集的更改不会应用于正在运行的系统。 默认情况下,`firewall-cmd` 命令适用于运行时配置,但使用 `--permanent` 标志将保存到持久配置中。要添加和激活持久性规则,你可以使用两种方法之一。 1、 将规则同时添加到持久规则集和运行时规则集中。  ``` sudo firewall-cmd --zone=public --add-service=http --permanent sudo firewall-cmd --zone=public --add-service=http ``` 2、 将规则添加到持久规则集中并重新加载 FirewallD。  ``` sudo firewall-cmd --zone=public --add-service=http --permanent sudo firewall-cmd --reload ``` > > `reload` 命令会删除所有运行时配置并应用永久配置。因为 firewalld 动态管理规则集,所以它不会破坏现有的连接和会话。 > > > ### 防火墙的区域 “区域”是针对给定位置或场景(例如家庭、公共、受信任等)可能具有的各种信任级别的预构建规则集。不同的区域允许不同的网络服务和入站流量类型,而拒绝其他任何流量。 首次启用 FirewallD 后,`public` 将是默认区域。 区域也可以用于不同的网络接口。例如,要分离内部网络和互联网的接口,你可以在 `internal` 区域上允许 DHCP,但在`external` 区域仅允许 HTTP 和 SSH。未明确设置为特定区域的任何接口将添加到默认区域。 要找到默认区域:  ``` sudo firewall-cmd --get-default-zone ``` 要修改默认区域: ``` sudo firewall-cmd --set-default-zone=internal ``` 要查看你网络接口使用的区域: ``` sudo firewall-cmd --get-active-zones ``` 示例输出: ``` public interfaces: eth0 ``` 要得到特定区域的所有配置: ``` sudo firewall-cmd --zone=public --list-all ``` 示例输出: ``` public (default, active) interfaces: ens160 sources: services: dhcpv6-client http ssh ports: 12345/tcp masquerade: no forward-ports: icmp-blocks: rich rules: ``` 要得到所有区域的配置:  ``` sudo firewall-cmd --list-all-zones ``` 示例输出: ``` block interfaces: sources: services: ports: masquerade: no forward-ports: icmp-blocks: rich rules: ... work interfaces: sources: services: dhcpv6-client ipp-client ssh ports: masquerade: no forward-ports: icmp-blocks: rich rules: ``` #### 与服务一起使用 FirewallD 可以根据特定网络服务的预定义规则来允许相关流量。你可以创建自己的自定义系统规则,并将它们添加到任何区域。 默认支持的服务的配置文件位于 `/usr/lib /firewalld/services`,用户创建的服务文件在 `/etc/firewalld/services` 中。 要查看默认的可用服务: ``` sudo firewall-cmd --get-services ``` 比如,要启用或禁用 HTTP 服务:  ``` sudo firewall-cmd --zone=public --add-service=http --permanent sudo firewall-cmd --zone=public --remove-service=http --permanent ``` #### 允许或者拒绝任意端口/协议 比如:允许或者禁用 12345 端口的 TCP 流量。 ``` sudo firewall-cmd --zone=public --add-port=12345/tcp --permanent sudo firewall-cmd --zone=public --remove-port=12345/tcp --permanent ``` #### 端口转发 下面是**在同一台服务器上**将 80 端口的流量转发到 12345 端口。 ``` sudo firewall-cmd --zone="public" --add-forward-port=port=80:proto=tcp:toport=12345 ``` 要将端口转发到**另外一台服务器上**: 1、 在需要的区域中激活 masquerade。 ``` sudo firewall-cmd --zone=public --add-masquerade ``` 2、 添加转发规则。例子中是将本地的 80 端口的流量转发到 IP 地址为 :123.456.78.9 的*远程服务器上的* 8080 端口。 ``` sudo firewall-cmd --zone="public" --add-forward-port=port=80:proto=tcp:toport=8080:toaddr=123.456.78.9 ``` 要删除规则,用 `--remove` 替换 `--add`。比如: ``` sudo firewall-cmd --zone=public --remove-masquerade ``` ### 用 FirewallD 构建规则集 例如,以下是如何使用 FirewallD 为你的服务器配置基本规则(如果您正在运行 web 服务器)。 1. 将 `eth0` 的默认区域设置为 `dmz`。 在所提供的默认区域中,dmz(非军事区)是最适合于这个程序的,因为它只允许 SSH 和 ICMP。 ``` sudo firewall-cmd --set-default-zone=dmz sudo firewall-cmd --zone=dmz --add-interface=eth0 ``` 2、 把 HTTP 和 HTTPS 添加永久的服务规则到 dmz 区域中: ``` sudo firewall-cmd --zone=dmz --add-service=http --permanent sudo firewall-cmd --zone=dmz --add-service=https --permanent ```  3、 重新加载 FirewallD 让规则立即生效: ``` sudo firewall-cmd --reload ```  如果你运行 `firewall-cmd --zone=dmz --list-all`, 会有下面的输出: ``` dmz (default) interfaces: eth0 sources: services: http https ssh ports: masquerade: no forward-ports: icmp-blocks: rich rules: ```  这告诉我们,`dmz` 区域是我们的**默认**区域,它被用于 `eth0` 接口**中所有网络的**源地址**和**端口**。 允许传入 HTTP(端口 80)、HTTPS(端口 443)和 SSH(端口 22)的流量,并且由于没有 IP 版本控制的限制,这些适用于 IPv4 和 IPv6。 不允许**IP 伪装**以及**端口转发**。 我们没有 ICMP 块**,所以 ICMP 流量是完全允许的。没有<ruby> 丰富 <rp> ( </rp> <rt> Rich </rt> <rp> ) </rp></ruby>**规则**,允许所有出站流量。 ### 高级配置 服务和端口适用于基本配置,但对于高级情景可能会限制较多。 <ruby> 丰富 <rp> ( </rp> <rt> Rich </rt> <rp> ) </rp></ruby>规则和<ruby> 直接 <rp> ( </rp> <rt> Direct </rt> <rp> ) </rp></ruby>接口允许你为任何端口、协议、地址和操作向任何区域 添加完全自定义的防火墙规则。 #### 丰富规则 丰富规则的语法有很多,但都完整地记录在 [firewalld.richlanguage(5)](https://jpopelka.fedorapeople.org/firewalld/doc/firewalld.richlanguage.html) 的手册页中(或在终端中 `man firewalld.richlanguage`)。 使用 `--add-rich-rule`、`--list-rich-rules` 、 `--remove-rich-rule` 和 firewall-cmd 命令来管理它们。 这里有一些常见的例子: 允许来自主机 192.168.0.14 的所有 IPv4 流量。 ``` sudo firewall-cmd --zone=public --add-rich-rule 'rule family="ipv4" source address=192.168.0.14 accept' ``` 拒绝来自主机 192.168.1.10 到 22 端口的 IPv4 的 TCP 流量。 ``` sudo firewall-cmd --zone=public --add-rich-rule 'rule family="ipv4" source address="192.168.1.10" port port=22 protocol=tcp reject' ``` 允许来自主机 10.1.0.3 到 80 端口的 IPv4 的 TCP 流量,并将流量转发到 6532 端口上。  ``` sudo firewall-cmd --zone=public --add-rich-rule 'rule family=ipv4 source address=10.1.0.3 forward-port port=80 protocol=tcp to-port=6532' ``` 将主机 172.31.4.2 上 80 端口的 IPv4 流量转发到 8080 端口(需要在区域上激活 masquerade)。 ``` sudo firewall-cmd --zone=public --add-rich-rule 'rule family=ipv4 forward-port port=80 protocol=tcp to-port=8080 to-addr=172.31.4.2' ``` 列出你目前的丰富规则: ``` sudo firewall-cmd --list-rich-rules ``` ### iptables 的直接接口 对于最高级的使用,或对于 iptables 专家,FirewallD 提供了一个<ruby> 直接 <rp> ( </rp> <rt> Direct </rt> <rp> ) </rp></ruby>接口,允许你给它传递原始 iptables 命令。 直接接口规则不是持久的,除非使用 `--permanent`。 要查看添加到 FirewallD 的所有自定义链或规则: ``` firewall-cmd --direct --get-all-chains firewall-cmd --direct --get-all-rules ``` 讨论 iptables 的具体语法已经超出了这篇文章的范围。如果你想学习更多,你可以查看我们的 [iptables 指南](https://www.linode.com/docs/networking/firewalls/control-network-traffic-with-iptables)。 ### 更多信息 你可以查阅以下资源以获取有关此主题的更多信息。虽然我们希望我们提供的是有效的,但是请注意,我们不能保证外部材料的准确性或及时性。 * [FirewallD 官方网站](http://www.firewalld.org/) * [RHEL 7 安全指南:FirewallD 简介](https://access.redhat.com/documentation/en-US/Red_Hat_Enterprise_Linux/7/html/Security_Guide/sec-Using_Firewalls.html#sec-Introduction_to_firewalld) * [Fedora Wiki:FirewallD](https://fedoraproject.org/wiki/FirewallD) --- via: <https://www.linode.com/docs/security/firewalls/introduction-to-firewalld-on-centos> 作者:[Linode](https://www.linode.com/docs/security/firewalls/introduction-to-firewalld-on-centos)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在 Linux 中管理设备
David Both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16/11/managing-devices-linux
探索 /dev 目录可以让您知道如何直接访问到 Linux 中的设备。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7/110422hj9xt9xsfgvvbefs.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7/110422hj9xt9xsfgvvbefs.jpg
true
false
true
erlinux
false
[ "设备文件", "文件系统" ]
技术
{ "viewnum": 14472, "commentnum": 0, "favtimes": 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探索 /dev 目录可以让您知道如何直接访问到 Linux 中的设备。
2017-01-08T09:35:00
2017-01-08T09:35:00
8,099
/article-8099-1.html
探索 `/dev` 目录可以让您知道如何直接访问到 Linux 中的设备。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7/110422hj9xt9xsfgvvbefs.jpg) Linux 目录结构中有很多有趣的功能,这次我会讲到 `/dev` 目录一些迷人之处。在继续阅读这篇文章之前,建议你看看我前面的文章。[Linux 文件系统](/article-6132-1.html),[一切皆为文件](/article-7669-1.html),这两篇文章介绍了一些有趣的 Linux 文件系统概念。请先看看 - 我会等你看完再回来。 …… 太好了 !欢迎回来。现在我们可以继续更详尽地探讨 `/dev` 目录。 ### 设备文件 设备文件也称为[设备特定文件](https://en.wikipedia.org/wiki/Device_file)。设备文件用来为操作系统和用户提供它们代表的设备接口。所有的 Linux 设备文件均位于 `/dev` 目录下,是根 (`/`) 文件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这些设备文件在操作系统启动过程中必须可以使用。 关于这些设备文件,要记住的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它们大多不是设备驱动程序。更准确地描述来说,它们是设备驱动程序的门户。数据从应用程序或操作系统传递到设备文件,然后设备文件将它传递给设备驱动程序,驱动程序再将它发给物理设备。反向的数据通道也可以用,从物理设备通过设备驱动程序,再到设备文件,最后到达应用程序或其他设备。 让我们以一个典型命令的数据流程来直观地看看。 ![dboth-dev-dir_0.png](/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7/110514xkw0x0jk0o31wom1.png) *图 1:一个典型命令的简单数据流程。* 在上面的图 1 中,显示一个简单命令的简化数据流程。从一个 GUI 终端仿真器,例如 Konsole 或 xterm 中发出 `cat /etc/resolv.conf` 命令,它会从磁盘中读取 `resolv.conf` 文件,磁盘设备驱动程序处理设备的具体功能,例如在硬盘驱动器上定位文件并读取它。数据通过设备文件传递,然后从命令到设备文件,然后到 6 号伪终端的设备驱动,然后在终端会话中显示。 当然, `cat` 命令的输出可以以下面的方式被重定向到一个文件, `cat /etc/resolv.conf > /etc/resolv.bak` ,这样会创建该文件的备份。在这种情况下,图 1 左侧的数据流量将保持不变,而右边的数据流量将通过 `/dev/sda2` 设备文件、硬盘设备驱动程序,然后到硬盘驱动器本身。 这些设备文件使得使用标准流 (STD/IO) 和重定向访问 Linux 或 Unix 计算机上的任何一个设备非常容易。只需将数据流定向到设备文件,即可将数据发送到该设备。 ### 设备文件类别 设备文件至少可以按两种方式划分。第一种也是最常用的分类是根据与设备相关联的数据流进行划分。比如,tty (teletype) 和串行设备被认为是基于字符的,因为数据流的传送和处理是以一次一个字符或字节进行的;而块类型设备(如硬盘驱动器)是以块为单位传输数据,通常为 256 个字节的倍数。 您可以在终端上以一个非 root 用户,改变当前工作目录(`PWD`)到 `/dev` ,并显示长目录列表。 这将显示设备文件列表、文件权限及其主、次设备号。 例如,下面的设备文件只是我的 Fedora 24 工作站上 `/dev` 目录中的几个文件。 它们表示磁盘和 tty 设备类型。 注意输出中每行的最左边的字符。 `b` 代表是块类型设备,`c` 代表字符设备。 ``` brw-rw---- 1 root disk 8, 0 Nov 7 07:06 sda brw-rw---- 1 root disk 8, 1 Nov 7 07:06 sda1 brw-rw---- 1 root disk 8, 16 Nov 7 07:06 sdb brw-rw---- 1 root disk 8, 17 Nov 7 07:06 sdb1 brw-rw---- 1 root disk 8, 18 Nov 7 07:06 sdb2 crw--w---- 1 root tty 4, 0 Nov 7 07:06 tty0 crw--w---- 1 root tty 4, 1 Nov 7 07:07 tty1 crw--w---- 1 root tty 4, 10 Nov 7 07:06 tty10 crw--w---- 1 root tty 4, 11 Nov 7 07:06 tty11 ``` 识别设备文件更详细和更明确的方法是使用设备主要以及次要号。 磁盘设备主设备号为 8,将它们指定为 SCSI 块设备。请注意,所有 PATA 和 SATA 硬盘驱动器都由 SCSI 子系统管理,因为旧的 ATA 子系统多年前就由于代码质量糟糕而被认为不可维护。造成的结果就是,以前被称为 “hd[a-z]” 的硬盘驱动器现在被称为 “sd[a-z]”。 你大概可以从上面的示例中推出磁盘驱动器次设备号的模式。次设备号 0、 16、 32 等等,直到 240,是整个磁盘的号。所以主/次 8/16 表示整个磁盘 `/dev/sdb` , 8/17 是第一个分区的设备文件,`/dev/sdb1`。数字 8/34 代表 `/dev/sdc2`。 在上面列表中的 tty 设备文件编号更简单一些,从 tty0 到 tty63 。 Kernel.org 上的 [Linux 下的已分配设备](https://www.kernel.org/doc/Documentation/devices.txt)文件是设备类型和主次编号分配的正式注册表。它可以帮助您了解所有当前定义的设备的主要/次要号码。 ### 趣味设备文件 让我们花几分钟时间,执行几个有趣的实验,演示 Linux 设备文件的强大和灵活性。 大多数 Linux 发行版都有 1 到 7 个虚拟控制台,可用于使用 shell 接口登录到本地控制台会话。 可以使用 `Ctrl-Alt-F1`(控制台 1),`Ctrl-Alt-F2`(控制台 2)等键盘组合键来访问。 请按 `Ctrl-Alt-F2` 切换到控制台 2。在某些发行版,登录显示的信息包括了与此控制台关联的 tty 设备,但大多不包括。它应该是 tty2,因为你是在控制台 2 中。 以非 root 用户身份登录。 然后你可以使用 `who am i` 命令 — 是的,就是这个命令,带空格 — 来确定哪个 tty 设备连接到这个控制台。 在我们实际执行此实验之前,看看 `/dev` 中的 tty2 和 tty3 的设备列表。 ``` ls -l /dev/tty[23] ``` 有大量的 tty 设备,但我们不关心他们中的大多数,只注意 tty2 和 tty3 设备。 作为设备文件,它们没什么特别之处。它们都只是字符类型设备。我们将使用这些设备进行此实验。 tty2 设备连接到虚拟控制台 2,tty3 设备连接到虚拟控制台 3。 按 `Ctrl-Alt-F3` 切换到控制台 3。再次以同一非 root 用户身份登录。 现在在控制台 3 上输入以下命令。 ``` echo "Hello world" > /dev/tty2 ``` 按 `Ctrl-Alt-f2` 键以返回到控制台 2。字符串 “Hello world”(没有引号)将显示在控制台 2。 该实验也可以使用 GUI 桌面上的终端仿真器来执行。 桌面上的终端会话使用 `/dev` 中的伪终端设备,如 `/dev/pts/1`。 使用 Konsole 或 Xterm 打开两个终端会话。 确定它们连接到哪些伪终端,并使用一个向另一个发送消息。 现在继续实验,使用 `cat` 命令,试试在不同的终端上显示 `/etc/fstab` 文件。 另一个有趣的实验是使用 `cat` 命令将文件直接打印到打印机。 假设您的打印机设备是 `/dev/usb/lp0`,并且您的打印机可以直接打印 PDF 文件,以下命令将在您的打印机上打印 `test.pdf` 文件。 ``` cat test.pdf > /dev/usb/lp0 ``` `/dev` 目录包含一些非常有趣的设备文件,这些文件是硬件的入口,人们通常不认为这是硬盘驱动器或显示器之类的设备。 例如,系统存储器 RAM 不是通常被认为是“设备”的东西,而 `/dev/mem` 是通过其可以实现对存储器的直接访问的入口。 下面的例子有一些有趣的结果。 ``` dd if=/dev/mem bs=2048 count=100 ``` 上面的 `dd` 命令提供比简单地使用 `cat` 命令 dump 所有系统的内存提供了更多的控制。 它提供了指定从 `/dev/mem` 读取多少数据的能力,还允许指定从存储器哪里开始读取数据。虽然读取了一些内存,但内核响应了以下错误,在 `/var/log/messages` 中可以看到。 ``` Nov 14 14:37:31 david kernel: usercopy: kernel memory exposure attempt detected from ffff9f78c0010000 (dma-kmalloc-512) (2048 bytes) ``` 这个错误意味着内核正在通过保护属于其他进程的内存来完成它的工作,这正是它应该工作的方式。 所以,虽然可以使用 `/dev/mem` 来显示存储在 RAM 内存中的数据,但是访问的大多数内存空间是受保护的并且会导致错误。 只可以访问由内核内存管理器分配给运行 `dd` 命令的 BASH shell 的虚拟内存,而不会导致错误。 抱歉,但你不能窥视不属于你的内存,除非你发现了一个可利用的漏洞。 `/dev` 中还有一些非常有趣的设备文件。 设备文件 `null`,`zero`,`random` 和 `urandom` 不与任何物理设备相关联。 例如,空设备 `/dev/null` 可以用作来自 shell 命令或程序的输出重定向的目标,以便它们不显示在终端上。 我经常在我的 BASH 脚本中使用这个,以防止向用户展示可能会让他们感到困惑的输出。 `/dev/null` 设备可用于产生一个空字符串。 使用如下所示的 `dd` 命令查看 `/dev/null` 设备文件的一些输出。 ``` # dd if=/dev/null bs=512 count=500 | od -c 0+0 records in 0+0 records out 0 bytes copied, 1.5885e-05 s, 0.0 kB/s 0000000 ``` 注意,因为空字符什么也没有所以确实没有可见的输出。 注意看看字节数。 `/dev/random` 和 `/dev/urandom` 设备也很有趣。 正如它们的名字所暗示的,它们都产生随机输出,不仅仅是数字,而是任何字节组合。 `/dev/urandom` 设备产生的是**确定性**的随机输出,并且非常快。 这意味着输出由算法确定,并使用种子字符串作为起点。 结果,如果原始种子是已知的,则黑客可以再现输出,尽管非常困难,但这是有可能的。 使用命令 `cat /dev/urandom` 可以查看典型的输出,使用 `Ctrl-c` 退出。 `/dev/random` 设备文件生成**非确定性**的随机输出,但它产生的输出更慢一些。 该输出不是由依赖于先前数字的算法确定的,而是由击键动作和鼠标移动而产生的。 这种方法使得复制特定系列的随机数要困难得多。使用 `cat` 命令去查看一些来自 `/dev/random` 设备文件输出。尝试移动鼠标以查看它如何影响输出。 正如其名字所暗示的,`/dev/zero` 设备文件产生一个无止境的零作为输出。 注意,这些是八进制零,而不是ASCII字符零(`0`)。 使用如下所示的 `dd` 查看 `/dev/zero` 设备文件中的一些输出 ``` # dd if=/dev/zero bs=512 count=500 | od -c 000000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 500+0 records in 500+0 records out 256000 bytes (256 kB, 250 KiB) copied, 0.00126996 s, 202 MB/s 0764000 ``` 请注意,此命令的字节数不为零。 ### 创建设备文件 在过去,在 `/dev` 中的设备文件都是在安装时创建的,导致一个目录中有几乎所有的设备文件,尽管大多数文件永远不会用到。 在不常发生的情况,例如需要新的设备文件,或意外删除后需要重新创建设备文件,可以使用 `mknod` 程序手动创建设备文件。 前提是你必须知道设备的主要和次要号码。 CentOS 和 RHEL 6、7,以及 Fedora 的所有版本——可以追溯到至少 Fedora 15,使用较新的创建设备文件的方法。 所有设备文件都是在引导时创建的。 这是因为 udev 设备管理器在设备添加和删除发生时会进行检测。这可实现在主机启动和运行时的真正的动态即插即用功能。 它还在引导时执行相同的任务,通过在引导过程的很早的时期检测系统上安装的所有设备。 [Linux.com](https://www.linux.com/) 上有一篇很棒的对 [udev 的描述](https://www.linux.com/news/udev-introduction-device-management-modern-linux-system)。 回到 `/dev` 中的文件列表,注意文件的日期和时间。 所有文件都是在上次启动时创建的。 您可以使用 `uptime` 或者 `last` 命令来验证这一点。在上面我的设备列表中,所有这些文件都是在 11 月 7 日上午 7:06 创建的,这是我最后一次启动系统。 当然, `mknod` 命令仍然可用, 但新的 `MAKEDEV` (是的,所有字母大写,在我看来是违背 Linux 使用小写命令名的原则的) 命令提供了一个创建设备文件的更容易的界面。 在当前版本的 Fedora 或 CentOS 7 中,默认情况下不安装 `MAKEDEV` 命令;它安装在 CentOS 6。您可以使用 YUM 或 DNF 来安装 MAKEDEV 包。 ### 结论 有趣的是,我很久没有创建一个设备文件的需要了。 然而,最近我遇到一个有趣的情况,其中一个我常使用的设备文件没有创建,我不得不创建它。 之后该设备再没出过问题。所以丢失设备文件的情况仍然可以发生,知道如何处理它可能很重要。 设备文件有无数种,您遇到的设备文件我可能没有涵盖到。 这些信息在所下面引用的资源中有大量的细节信息可用。 关于这些文件的功能和工具,我希望我已经给您一些基本的了解,下一步您自己可以探索更多。 ### 资源 * [一切皆文件](https://opensource.com/life/15/9/everything-is-a-file), David Both, Opensource.com * [Linux 文件系统介绍](https://opensource.com/life/16/10/introduction-linux-filesystems), David Both, Opensource.com * [文件系统层次结构](http://www.tldp.org/LDP/Linux-Filesystem-Hierarchy/html/dev.html), The Linux Documentation Project * [设备文件](https://en.wikipedia.org/wiki/Device_file), Wikipedia * [Linux 下已分配设备](https://www.kernel.org/doc/Documentation/devices.txt), Kernel.org --- via: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16/11/managing-devices-linux> 作者:[David Both](https://opensource.com/users/dboth) 译者:[erlinux](http://www.itxdm.me)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组织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在 Linux 终端中自定义 Bash 配色和提示内容
Aaron Kili
http://www.tecmint.com/customize-bash-colors-terminal-prompt-linux/
现今,大多数(如果不是全部的话)现代 Linux 发行版的默认 shell 都是 Bash。然而,你可能已经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在各个发行版中,其终端配色和提示内容都各不相同。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9/140539jkj67m8no8nqm336.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9/140539jkj67m8no8nqm336.jpg
true
false
true
GOLinux
false
[ "提示符", "PS1" ]
技术
{ "viewnum": 16821, "commentnum": 3, "favtimes": 6,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80.212.171", "message": "我是在 ~./.bashrc 中这样的写的: PS1=&quot;\\e[;1;31m[\\u@\\h \\W]$\\e[0m &quot;,写完后发现 CTRL + u 不好用了,前面总是留一段,清除不干净了,不知道是为什么?", "username": "来自内蒙古的 Chrome 54.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1-10T00:31:50" }, { "postip": "1.180.212.171", "message": "sorry,更正一个错误:~/.bashrc", "username": "来自内蒙古的 Chrome 54.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1-10T00:33:39" }, { "postip": "118.122.120.11", "message": "0m 双引号之间有个空格。不过留个空格挺好。",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1-10T07:42:53" } ]
[ { "raid": 8118, "displayorder": 0 } ]
现今,大多数(如果不是全部的话)现代 Linux 发行版的默认 shell 都是 Bash。然而,你可能已经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在各个发行版中,其终端配色和提示内容都各不相同。
2017-01-09T14:05:00
2017-01-09T14:05:00
8,102
/article-8102-1.html
现今,大多数(如果不是全部的话)现代 Linux 发行版的默认 shell 都是 Bash。然而,你可能已经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在各个发行版中,其终端配色和提示内容都各不相同。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9/140539jkj67m8no8nqm336.jpg) 如果你一直都在考虑,或者只是一时好奇,如何定制可以使 Bash 更好用。不管怎样,请继续读下去 —— 本文将告诉你怎么做。 ### PS1 Bash 环境变量 命令提示符和终端外观是通过一个叫 `PS1` 的变量来进行管理的。根据 **Bash** 手册页说明,**PS1** 代表了 shell 准备好读取命令时显示的主体的提示字符串。 **PS1** 所允许的内容包括一些反斜杠转义的特殊字符,可以查看手册页中 **PRMPTING** 部分的内容来了解它们的含义。 为了演示,让我们先来显示下我们系统中 `PS1` 的当前内容吧(这或许看上去和你们的有那么点不同): ``` $ echo $PS1 [\u@\h \W]\$ ``` 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怎样自定义 PS1 吧,以满足我们各自的需求。 #### 自定义 PS1 格式 根据手册页 PROMPTING 章节的描述,下面对各个特殊字符的含义作如下说明: * `\u:` 显示当前用户的 **用户名**。 * `\h:` <ruby> 完全限定域名 <rt> Fully-Qualified Domain Name </rt></ruby>(FQDN)中第一个点(`.`)之前的**主机名**。 * `\W:` 当前工作目录的**基本名**,如果是位于 `$HOME` (家目录)通常使用波浪符号简化表示(`~`)。 * `\$:` 如果当前用户是 root,显示为 `#`,否则为 `$`。 例如,如果我们想要显示当前命令的历史数量,可以考虑添加 `\!`;如果我们想要显示 FQDN 全称而不是短服务器名,那么可以考虑添加 `\H`。 在下面的例子中,我们同时将这两个特殊字符引入我们当前的环境中,命令如下: ``` PS1="[\u@\H \W \!]\$" ``` 当按下回车键后,你将会看到提示内容会变成下面这样。可以对比执行命令修改前和修改后的提示内容: ![Customize Linux Terminal Prompt PS1](/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9/140546f1h34y8obggomn1i.png) *自定义 Linux 终端提示符 PS1* 现在,让我们再深入一点,修改命令提示符中的用户名和主机名 —— 同时修改文本和环境背景。 实际上,我们可以对提示符进行 3 个方面的自定义: | 文本格式 | 前景色(文本) | 背景色 | | --- | --- | --- | | 0: 常规文本 | 30: 黑色 | 40: 黑色 | | 1: 加粗文本 | 31: 红色 | 41: 红色 | | 4: 下划线文本 | 32: 绿色 | 42: 绿色 | | | 33: 黄色 | 43: 黄色 | | | 34: 蓝色 | 44: 蓝色 | | | 35: 紫色 | 45: 紫色 | | | 36: 青色 | 46: 青色 | | | 37: 白色 | 47: 白色 | 我们将在开头使用 `\e` 特殊字符,跟着颜色序列,在结尾使用 `m` 来表示结束。 在该序列中,三个值(**背景**,**格式**和**前景**)由分号分隔(如果不赋值,则假定为默认值)。 **建议阅读:** [在 Linux 中学习 Bash shell 脚本](http://www.tecmint.com/category/bash-shell/)。 此外,由于值的范围不同,指定背景,格式,或者前景的先后顺序没有关系。 例如,下面的 `PS1` 将导致提示符为黄色带下划线文本,并且背景为红色: ``` PS1="\e[41;4;33m[\u@\h \W]$ " ``` ![Change Linux Terminal Color Prompt PS1](/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9/140548xfv4urwrtsuctnlw.png) *修改 Linux 终端提示符配色 PS1* 虽然它看起来那么漂亮,但是这个自定义将只会持续到当前用户会话结束。如果你关闭终端,或者退出本次会话,所有修改都会丢失。 为了让修改永久生效,你必须将下面这行添加到 `~/.bashrc`或者 `~/.bash_profile`,这取决于你的版本。 ``` PS1="\e[41;4;33m[\u@\h \W]$ " ``` 尽情去玩耍吧,你可以尝试任何色彩,直到找出最适合你的。 (LCTT 译注:原文的这种设置,不但会影响到提示符,也会影响到输入和显示的其它文字,因此应该在 PS1 设置中使用 `\e[0m` 来结束颜色设置。如:`PS1="\e[41;4;33m[\u@\h \W]$\e[0m "`) ### 小结 在本文中,我们讲述了如何来自定义 Bash 提示符的配色和提示内容。如果你对本文还有什么问题或者建议,请在下面评论框中写下来吧。我们期待你们的声音。 --- 作者简介: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9/140549m3zrdx727slkr67x.jpg) Aaron Kili 是一位 Linux 及 F.O.S.S 的狂热爱好者,一位未来的 Linux 系统管理员,web 开发者,而当前是 TechMint 的原创作者,他热爱计算机工作,并且信奉知识分享。 --- via: <http://www.tecmint.com/customize-bash-colors-terminal-prompt-linux/> 作者:[Aaron Kili](http://www.tecmint.com/author/aaronkili/) 译者:[GOLinux](https://github.com/GOLinux)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完全指南之在 Ubuntu 操作系统中安装及卸载软件
ABHISHEK PRAKASH
https://itsfoss.com/remove-install-software-ubuntu/
这篇文章详尽地说明了在 Ubuntu Linux 系统中安装及卸载软件的各种方法。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9/211952posajmlfha6j0wwx.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9/211952posajmlfha6j0wwx.jpg
true
false
true
rusking
false
[ "软件", "Ubuntu", "安装", "卸载" ]
技术
{ "viewnum": 15084, "commentnum": 8, "favtimes": 5,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2.10.25.229", "message": "总结的很详细,学习~~~", "username": "linlover [Firefox 50.0|Ubuntu]", "date": "2017-01-09T22:19:02" }, { "postip": "218.255.71.98", "message": "很好的文字。还是apt最好!", "username": "来自香港的 Firefox 50.0|Fedora 用户", "date": "2017-01-09T22:48:26" }, { "postip": "117.166.237.42", "message": "评论窗口很漂亮。", "username": "kashu [Chromium 66.0|Xubuntu 14.04]", "date": "2017-01-09T23:17:25" }, { "postip": "123.120.60.213", "message": "哈哈,总算有人夸奖了!", "username": "linux [Chrome 55.0|Mac 10.11]", "date": "2017-01-09T23:34:50" }, { "postip": "114.253.21.188", "message": "多谢译者,也谢谢原作者!网站做得非常漂亮!",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Chrome 55.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1-10T01:12:38" }, { "postip": "123.120.60.213", "message": ":D", "username": "linux [Chrome 55.0|Mac 10.11]", "date": "2017-01-10T09:03:00" }, { "postip": "106.120.101.170", "message": "新人感觉很受用,谢谢",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Firefox 43.0|Windows 8.1 用户", "date": "2017-01-10T16:43:03" }, { "postip": "202.96.99.99", "message": "习惯源码了", "username": "来自浙江杭州的 Firefox 50.0|Windows XP 用户", "date": "2017-01-18T08:29:38" } ]
[]
这篇文章详尽地说明了在 Ubuntu Linux 系统中安装及卸载软件的各种方法。
2017-01-09T21:31:00
2017-01-09T21:31:00
8,103
/article-8103-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9/211952posajmlfha6j0wwx.jpg) > > 摘要:这篇文章详尽地说明了在 Ubuntu Linux 系统中安装及卸载软件的各种方法。 > > > 当你从 Windows 系统[转向 Linux 系统](https://itsfoss.com/reasons-switch-linux-windows-xp/)的时候,刚开始的体验绝对是非比寻常的。在 Ubuntu 系统下就连最基本的事情,比如安装个应用程序都会让(刚从 Windows 世界来的)人感到无比困惑。 但是你也不用太担心。因为 Linux 系统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完成同样的任务,刚开始你感到困惑那也是正常的。你并不孤单,我们大家都是这么经历过来的。 在这篇初学者指南中,我将会教大家在 Ubuntu 系统里如何以最常用的方式来安装软件,以及如何卸载之前已安装的软件。 关于在 Ubuntu 上应使用哪种方法来安装软件,我也会提出自己的建议。请用心学习。这篇文章写得很长也很详细,你从中绝对能够学到东西。 ### 在 Ubuntu 系统中安装和卸载软件 在这篇教程中我使用的是运行着 Unity 桌面环境的 Ubuntu 16.04 版本的系统。除了一些截图外,这篇教程也同样适用于其它版本的 Ubuntu 系统。 ### 1.1 使用 Ubuntu 软件中心来安装软件(推荐方式) 在 Ubuntu 系统中查找和安装软件最简单便捷的方法是使用 Ubuntu 软件中心。在 Ubuntu Unity 桌面里,你可以在 Dash 下搜索 Ubuntu 软件中心,然后选中打开即可: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9/212118y7wdkoo6ogcg2ngk.png) 你可以把 Ubuntu 软件中心想像成 Google 的 Play 商店或者是苹果的 App 商店。它包含 Ubuntu 系统下所有可用的软件。你可以通过应用程序的名称来搜索应用程序或者是通过浏览各种软件目录来进行查找软件。你还可以根据作者进行查询。这由你自己来选择。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9/212201mguqf43fpzhlh400.jpeg) 一旦你找到自己想要的应用程序,选中它。软件中心将打开该应用程序的描述页面。你可以阅读关于这款软件的说明,评分等级和用户的评论。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写一条评论。 一旦你确定想安装这款软件,你可以点击安装按钮来安装已选择的应用程序。在 Ubuntu 系统中,你需要输入 root 账号的密码才能安装该应用程序。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9/212319w3smj7u7b3ambu13.jpg) 还有什么比这更简单的吗?我觉得应该没有了吧! 提示:正如我[在 Ubuntu 16.04 系统安装完成后你需要做的事情](https://itsfoss.com/things-to-do-after-installing-ubuntu-16-04/)这篇文章提到的那样,你应该启用 Canonical 合作伙伴仓库。默认情况下,Ubuntu 系统仅提供了那些源自自身软件库(Ubuntu 认证)的软件。 但是还有一个 Canonical 合伙伙伴软件库,它包含一些闭源专属软件,Ubuntu 并不直接管控它。启用该仓库后将让你能够访问更多的软件。[在 Ubuntu 系统下安装 Skype 软件](https://itsfoss.com/install-skype-ubuntu-1404/)就是通过那种方式安装完成的。 在 Unity Dash 中,找到软件或更新工具。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9/212621nif9q3hfyzu12fyl.jpeg) 如下图,打开其它软件标签面,勾选 Canonical 合作伙伴选项。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9/212644mk8bdksvrt0zgszf.jpeg) ### 1.2 从 Ubuntu 软件中心卸载软件(推荐方式) 我们刚刚演示了如何在 Ubuntu 软件中心安装软件。那么如何使用同样的方法来卸载已安装的软件呢? 在 Ubuntu 软件中心卸载软件跟安装软件的步骤一样简单。 打开软件中心然后点击已安装的软件标签面。它将显示所有已安装的软件。或者,你也可以只搜索应用程序的名称。 要卸载 Ubuntu 系统中的应用程序,点击删除按钮即中。你同样需要输入 root 账号的密码。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9/212736xwtwb9q0au9qgg7g.jpeg) ### 2.1 在 Ubuntu 系统中使用 .deb 文件来安装软件 .deb 文件跟 Windows 下的 .exe 文件很相似。这是一种安装软件的简易方式。很多软件开发商都会提供 .deb 格式的安装包。 Google Chrome 浏览器就是这样的。你可以下载从其官网下载 .deb 安装文件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9/212821lor1cofo2sro2sjg.png) 一旦你下载完成 .deb 安装文件之后,只需要双击运行即可。它将在 Ubuntu 软件中心打开,你就可以使用前面 1.1 节中同样的方式来安装软件。 或者,你也可以使用轻量级的安装程序 [在 Ubuntu 系统中使用 Gdebi 工具来安装 .deb 安装文件](https://itsfoss.com/gdebi-default-ubuntu-software-center/)。 软件安装完成后,你可以随意删除下载的 .deb 安装包。 提示:在使用 .deb 文件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 确保你是从官网下载的 .deb 安装文件。仅使用官网或者 GitHub 上提供的软件包。 * 确保你下载的 .deb 文件系统类型正确(32 位或是 64 位)。请阅读我们写的快速指南:[如何查看你的 Ubuntu 系统是 32 位的还是 64 位的](https://itsfoss.com/32-bit-64-bit-ubuntu/)。 ### 2.2 使用 .deb 文件来删除已安装的软件 卸载 .deb 文件安装的软件跟我们在 1.2 节看到的步骤一样的。只需要打开 Ubuntu 软件中心,搜索应用程序名称,然后单击移除并卸载即可。 或者你也可以使用[新立得包管理器](http://www.nongnu.org/synaptic/)。这也不是必须的,但是如果在 Ubuntu 软件中心找不到已安装的应用程序的情况下,就可以使用这个工具了。新立得软件包管理器会列出你系统里已安装的所有可用的软件。这是一个非常强大和有用的工具。 这个工具很强大非常有用。在 Ubuntu 软件中心被开发出来提供一种更友好的安装软件方式之前,新立得包管理器是 Ubuntu 系统中默认的安装和卸载软件的工具。 你可以单击下面的链接来安装新立得软件包管器(它将会在 Ubuntu 软件中心中打开)。 * [安装新立得包管理器](apt://synaptic) 打开新立得包管理器,然后找到你想卸载的软件。已安装的软件标记为绿色按钮。单击并选择“标记为删除”。然后单击“应用”来删除你所选择的软件。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9/212926mjxlh5ls9sjrpsxs.jpeg) ### 3.1 在 Ubuntu 系统中使用 apt 命令来安装软件(推荐方式) 你应该看到过一些网站告诉你使用 `sudo apt-get install` 命令在 Ubuntu 系统下安装软件。 实际上这种命令行方式跟第 1 节中我们看到的安装方式一样。只是你没有使用 Ubuntu 软件中心来安装或卸载软件,而是使用的是命令行接口。别的没什么不同。 使用 `apt-get` 命令来安装软件超级简单。你只需要执行下面的命令: ``` sudo apt-get install package_name ``` 上面使用 `sudo` 是为了获取“管理员”或 “root” (Linux 专用术语)账号权限。你可以替换 package\_name 为你想要安装的软件包名。 `apt-get` 命令可以自动补全,你只需要输入一些字符并按 tab 键即可, `apt-get` 命令将会列出所有与该字符相匹配的程序。 ### 3.2 在 Ubuntu 系统下使用 apt 命令来卸载软件(推荐方式) 在命令行下,你可以很轻易的卸载 Ubuntu 软件中心安装的软件,以及使用 `apt` 命令或是使用 .deb 安装包安装的各种软件。 你只需要使用下面的命令,替换 package-name 为你想要删除的软件名。 ``` sudo apt-get remove package_name ``` 同样地,你也可以通过按 tab 键来利用 `apt-get` 命令的自动补全功能。 使用 `apt-get` 命令来安装卸载或卸载并不算什么高深的技能。这实际上非常简便。通过这些简单命令的运用,你可以熟悉 Ubuntu Linux 系统的命令行操作,长期使用对你学习 Linux 系统的帮忙也很大。建议你看下我写的一篇很详细的[apt-get 命令使用指导](https://itsfoss.com/apt-get-linux-guide/)文章来进一步的了解该命令的使用。 * 建议阅读:[Linux 系统下 apt-get 命令初学者完全指南](https://itsfoss.com/apt-get-linux-guide/) ### 4.1 使用 PPA 命令在 Ubuntu 系统下安装应用程序 PPA 是<ruby> <a href="https://help.launchpad.net/Packaging/PPA"> 个人软件包归档 </a> <rp> ( </rp> <rt> Personal Package Archive </rt> <rp> ) </rp></ruby>的缩写。这是开发者为 Ubuntu 用户提供软件的另一种方式。 在第 1 节中出现了一个叫做 ‘<ruby> 仓库 <rp> ( </rp> <rt> repository </rt> <rp> ) </rp></ruby>’ 的术语。仓库本质上是一个软件集。 Ubuntu 官方仓库主要用于提供经过 Ubuntu 自己认证过的软件。 Canonical 合作伙伴仓库包含来自合作厂商提供的各种应用软件。 同时,PPA 允许开发者创建自己的 APT 仓库。当用户在系统里添加了一个仓库时(`sources.list` 中增加了该仓库),用户就可以使用开发者自己的仓库里提供的软件了。 现在你也许要问既然我们已经有 Ubuntu 的官方仓库了,还有什么必要使用 PPA 方式呢? 答案是并不是所有的软件都会自动添加到 Ubuntu 的官方仓库中。只有受信任的软件才会添加到其中。假设你开发出一款很棒的 Linux 应用程序,然后你想为用户提供定期的更新,但是在它被添加到 Ubuntu 仓库之前,这需要花费好几个月的时间(如果是在被允许的情况下)。 PPA 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除此之外, Ubuntu 官方仓库通常不会把最新版的软件添加进来。这会影响到 Ubuntu 系统的安全性及稳定性。新版本的软件或许会有影响到系统的[回退](https://en.wikipedia.org/wiki/Software_regression)。这就是为什么在新款软件进入到官方仓库前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有时候需要等待几个月。 但是,如果你不想等待最新版出现在 Ubuntu 仓库中呢?这个时候 PPA 就对你有帮助了。通过 PPA 方式,你可以获得该应用程序的最新版本。 通常情况下, PPA 通过这三个命令来进行使用。第一个命令添加 PPA 仓库到源列表中。第二个命令更新软件缓存列表,这样你的系统就可以获取到可用的新版本软件了。第三个命令用于从 PPA 安装软件。 我将演示使用 PPA 方式来安装 [Numix 主题](https://itsfoss.com/install-numix-ubuntu/): ``` sudo add-apt-repository ppa:numix/ppa sudo apt-get update sudo apt-get install numix-gtk-theme numix-icon-theme-circle ``` 在上面的实例中,我们添加了一个[Numix 项目](https://numixproject.org/)提供的 PPA 。在更新软件信息之后,我们安装了两个 Numix PPA 中可用的应用程序。 如果你想使用带有图形界面的应用程序,你可以使用 [Y-PPA 应用程序](https://itsfoss.com/easily-manage-ppas-ubuntu-1310-ppa-manager/)。通过它你可以很方便地查询 PPA,添加和删除软件。 注意:PPA 的安全性经常受到争议。我的建议是你应该从受信任的源添加 PPA,最好是从官方软件源添加。 ### 4.2 卸载使用 PPA 方式安装的应用程序 在之前的文章[在 Ubuntu 系统下移除 PPA](https://itsfoss.com/how-to-remove-or-delete-ppas-quick-tip/) 中我已经写得很详细了。你可以跳转到这篇文章去深入学习卸载 PPA 方式安装的软件。 这里简要提一下,你可以使用下面的两个命令来卸载: ``` sudo apt-get remove numix-gtk-theme numix-icon-theme-circle sudo add-apt-repository --remove ppa:numix/ppa ``` 第一个命令是卸载通过 PPA 方式安装的软件。第二个命令是从 `source.list` 中删除该 PPA。 ### 5.1 在 Ubuntu Linux 系统中使用源代码来安装软件(不推荐使用) 我并不建议你使用[软件源代码](https://en.wikipedia.org/wiki/Source_code)来安装该应用程序。这种方法很麻烦,容易出问题而且还非常地不方便。你得费尽周折去解决依赖包的问题。你还得保留源代码文件,以便将来卸载该应用程序。 但是还是有一些用户喜欢通过源代码编译的方式来安装软件,尽管他们自己本身并不会开发软件。实话告诉你,我曾经也经常使用这种方式来安装软件,不过那都是 5 年前的事了,那时候我还是一个实习生,我必须在 Ubuntu 系统下开发一款软件出来。但是,从那之后我更喜欢使用其它方式在 Ubuntu 系统中安装应用程序。我觉得,对于普通的 Linux 桌面用户,最好不要使用源代码的方式来安装软件。 在这一小节中我将简要地列出使用源代码方式来安装软件的几个步骤: * 下载你想要安装软件的源代码。 * 解压下载的文件。 * 进入到解压目录里并找到 `README` 或者 `INSTALL` 文件。一款开发完善的软件都会包含这样的文件,用于提供安装或卸载软件的指导方法。 * 找到名为 `configure` 的配置文件。如果在当前目录下,使用这个命令来执行该文件:`./configure` 。它将会检查你的系统是否包含所有的必须的软件(在软件术语中叫做‘依赖包’)来安装该应用程序。(LCTT 译注:你可以先使用 `./configure --help` 来查看有哪些编译选项,包括安装的位置、可选的特性和模块等等。)注意并不是所有的软件都包括该配置文件,我觉得那些开发很糟糕的软件就没有这个配置文件。 * 如果配置文件执行结果提示你缺少依赖包,你得先安装它们。 * 一旦你安装完成所有的依赖包后,使用 `make` 命令来编译该应用程序。 * 编译完成后,执行 `sudo make install` 命令来安装该应用程序。 注意有一些软件包会提供一个安装软件的脚本文件,你只需要运行这个文件即可安装完成。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你可没那么幸运。 还有,使用这种方式安装的软件并不会像使用 Ubuntu 软件库、 PPA 方式或者 .deb 安装方式那样安装的软件会自动更新。 如果你坚持使用源代码方式来安装软件,我建议你看下这篇很详细的文章[在 Ubuntu 系统中使用源代码安装软件](http://www.howtogeek.com/105413/how-to-compile-and-install-from-source-on-ubuntu/)。 ### 5.2 卸载使用源代码方式安装的软件(不推荐使用) 如果你觉得使用源代码安装软件的方式太难了,再想想看,当你卸载使用这种方式安装的软件将会更痛苦。 * 首先,你不能删除用于安装该软件的源代码。 * 其次,你必须确保在安装的时候也有对应的方式来卸载它。一款设计上很糟糕的应用程序就不会提供卸载软件的方法,因此你不得不手动去删除那个软件包安装的所有文件。 正常情况下,你应该切换到源代码的解压目录下,使用下面的命令来卸载那个应用程序: ``` sudo make uninstall ``` 但是,这也不能保证你每次都会很顺利地卸载完成。 看到了吧,使用源代码方式来安装软件实在是太麻烦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不推荐大家在 Ubuntu 系统中使用源代码来安装软件的原因。 ### 其它一些在 Ubuntu 系统中安装软件的方法 另外,还有一些在 Ubuntu 系统下并不常用的安装软件的方法。由于这篇文章已经写得够长了,我就不再深入探讨了。下面我将把它们列出来: * Ubuntu 新推出的 [Snap 打包](https://itsfoss.com/use-snap-packages-ubuntu-16-04/)方式 * 使用 [dpkg](https://help.ubuntu.com/lts/serverguide/dpkg.html) 命令 * [AppImage](http://appimage.org/) 方式 * [pip](https://pypi.python.org/pypi/pip) : 用于安装基于 Python 语言的应用程序 ### 你是如何在 UBUNTU 系统中安装软件的呢? 如果你一直都在使用 Ubuntu 系统,那么你在 Ubuntu Linux 系统下最喜欢使用什么方式来安装软件呢?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用吗?请分享你的一些观点,建议和提出相关的问题。 --- 作者简介: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9/213150jbsjve7jczbl5mc7.jpg) 我叫 Abhishek Prakash ,F.O.S.S 开发者。我的工作是一名专业的软件开发人员。我是一名狂热的 Linux 系统及开源软件爱好者。我使用 Ubuntu 系统,并且相信分享是一种美德。除了 Linux 系统之外,我喜欢经典的侦探神秘小说。我是 Agatha Christie 作品的真爱粉。 --- via: <https://itsfoss.com/remove-install-software-ubuntu/> 作者:[ABHISHEK PRAKASH](https://itsfoss.com/author/abhishek/) 译者:[rusking](https://github.com/rusking)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LXD 2.0 系列(五):镜像管理
Stéphane Graber
https://www.stgraber.org/2016/03/30/lxd-2-0-image-management-512/
使用 LXD,我们通过全面的基于镜像的工作流程向前迈进了一步。所有容器都是从镜像创建的,我们在 LXD 中具有高级镜像缓存和预加载支持,以使镜像存储保持最新。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0/123549kvzn000etv0ffeat.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0/123549kvzn000etv0ffeat.jp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容器", "LXC", "LXD" ]
容器与云
{ "viewnum": 14272, "commentnum": 0,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raid": 8072, "displayorder": 0 }, { "raid": 8169, "displayorder": 1 } ]
使用 LXD,我们通过全面的基于镜像的工作流程向前迈进了一步。所有容器都是从镜像创建的,我们在 LXD 中具有高级镜像缓存和预加载支持,以使镜像存储保持最新。
2017-01-10T12:39:00
2017-01-10T12:39:00
8,107
/article-8107-1.html
这是 LXD 2.0 系列介绍文章的第五篇。 1. [LXD 入门](/article-7618-1.html) 2. [安装与配置](/article-7687-1.html) 3. [你的第一个 LXD 容器](/article-7706-1.html) 4. [资源控制](/article-8072-1.html) 5. [镜像管理](/article-8107-1.html) 6. [远程主机及容器迁移](/article-8169-1.html) 7. [LXD 中的 Docker](/article-8235-1.html) 8. [LXD 中的 LXD](/article-8257-1.html) 9. [实时迁移](/article-8263-1.html) 10. [LXD 和 Juju](/article-8273-1.html) 11. [LXD 和 OpenStack](/article-8274-1.html) 12. [调试,及给 LXD 做贡献](/article-8282-1.html) 因为 lxd 容器管理有很多命令,因此这篇文章会很长。 如果你想要快速地浏览这些相同的命令,你可以[尝试下我们的在线演示](https://github.com/lxc/lxd/blob/master/doc/image-handling.md)!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0/123549kvzn000etv0ffeat.jpg) ### 容器镜像 如果你以前使用过 LXC,你可能还记得那些 LXC “模板”,基本上都是导出一个容器文件系统以及一点配置的 shell 脚本。 大多数模板是通过在本机上执行一个完整的发行版自举来生成该文件系统。这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并且无法在所有的发行版上可用,另外可能需要大量的网络带宽。 回到 LXC 1.0,我写了一个“下载”模板,它允许用户下载预先打包的容器镜像,用模板脚本在中央服务器上生成,接着高度压缩、签名并通过 https 分发。我们很多用户从旧版的容器生成方式切换到了使用这种新的、更快更可靠的创建容器的方式。 使用 LXD,我们通过全面的基于镜像的工作流程向前迈进了一步。所有容器都是从镜像创建的,我们在 LXD 中具有高级镜像缓存和预加载支持,以使镜像存储保持最新。 ### 与 LXD 镜像交互 在更深入了解镜像格式之前,让我们快速了解下 LXD 可以让你做些什么。 #### 透明地导入镜像 所有的容器都是由镜像创建的。镜像可以来自一台远程服务器并使用它的完整 hash、短 hash 或者别名拉取下来,但是最终每个 LXD 容器都是创建自一个本地镜像。 这有个例子: ``` lxc launch ubuntu:14.04 c1 lxc launch ubuntu:75182b1241be475a64e68a518ce853e800e9b50397d2f152816c24f038c94d6e c2 lxc launch ubuntu:75182b1241be c3 ``` 所有这些引用相同的远程镜像(在写这篇文章时),在第一次运行这些命令其中之一时,远程镜像将作为缓存镜像导入本地 LXD 镜像存储,接着从其创建容器。 下一次运行其中一个命令时,LXD 将只检查镜像是否仍然是最新的(当不是由指纹引用时),如果是,它将创建容器而不下载任何东西。 现在镜像被缓存在本地镜像存储中,你也可以从那里启动它,甚至不检查它是否是最新的: ``` lxc launch 75182b1241be c4 ``` 最后,如果你有个名为“myimage”的本地镜像,你可以: ``` lxc launch my-image c5 ``` 如果你想要改变一些自动缓存或者过期行为,在本系列之前的文章中有[一些命令](/article-7687-1.html)。 #### 手动导入镜像 ##### 从镜像服务器中复制 如果你想复制远程的某个镜像到你本地镜像存储,但不立即从它创建一个容器,你可以使用`lxc image copy`命令。它可以让你调整一些镜像标志,比如: ``` lxc image copy ubuntu:14.04 local: ``` 这只是简单地复制一个远程镜像到本地存储。 如果您想要通过比记住其指纹更容易的方式来记住你引用的镜像副本,则可以在复制时添加别名: ``` lxc image copy ubuntu:12.04 local: --alias old-ubuntu lxc launch old-ubuntu c6 ``` 如果你想要使用源服务器上设置的别名,你可以要求 LXD 复制下来: ``` lxc image copy ubuntu:15.10 local: --copy-aliases lxc launch 15.10 c7 ``` 上面的副本都是一次性拷贝,也就是复制远程镜像的当前版本到本地镜像存储中。如果你想要 LXD 保持镜像最新,就像它在缓存中存储的那样,你需要使用 `–auto-update` 标志: ``` lxc image copy images:gentoo/current/amd64 local: --alias gentoo --auto-update ``` ##### 导入 tarball 如果某人给你提供了一个单独的 tarball,你可以用下面的命令导入: ``` lxc image import <tarball> ``` 如果你想在导入时设置一个别名,你可以这么做: ``` lxc image import <tarball> --alias random-image ``` 现在如果你被给了两个 tarball,要识别哪个是含有 LXD 元数据的。通常可以通过 tarball 的名称来识别,如果不行就选择最小的那个,元数据 tarball 包是很小的。 然后将它们一起导入: ``` lxc image import <metadata tarball> <rootfs tarball> ``` ##### 从 URL 中导入 `lxc image import` 也可以与指定的 URL 一起使用。如果你的一台 https Web 服务器的某个路径中有 `LXD-Image-URL` 和 `LXD-Image-Hash` 的标头设置,那么 LXD 就会把这个镜像拉到镜像存储中。 可以参照例子这么做: ``` lxc image import https://dl.stgraber.org/lxd --alias busybox-amd64 ``` 当拉取镜像时,LXD 还会设置一些标头,远程服务器可以检查它们以返回适当的镜像。 它们是 `LXD-Server-Architectures` 和 `LXD-Server-Version`。 这相当于一个简陋的镜像服务器。 它可以通过任何静态 Web 服务器提供一中用户友好的导入镜像的方式。 #### 管理本地镜像存储 现在我们本地已经有一些镜像了,让我们瞧瞧可以做些什么。我们已经介绍了最主要的部分,可以从它们来创建容器,但是你还可以在本地镜像存储上做更多。 ##### 列出镜像 要列出所有的镜像,运行 `lxc image list`: ``` stgraber@dakara:~$ lxc image list +---------------+--------------+--------+------------------------------------------------------+--------+----------+------------------------------+ | ALIAS | FINGERPRINT | PUBLIC | DESCRIPTION | ARCH | SIZE | UPLOAD DATE | +---------------+--------------+--------+------------------------------------------------------+--------+----------+------------------------------+ | alpine-32 | 6d9c131efab3 | yes | Alpine edge (i386) (20160329_23:52) | i686 | 2.50MB | Mar 30, 2016 at 4:36am (UTC) | +---------------+--------------+--------+------------------------------------------------------+--------+----------+------------------------------+ | busybox-amd64 | 74186c79ca2f | no | Busybox x86_64 | x86_64 | 0.79MB | Mar 30, 2016 at 4:33am (UTC) | +---------------+--------------+--------+------------------------------------------------------+--------+----------+------------------------------+ | gentoo | 1a134c5951e0 | no | Gentoo current (amd64) (20160329_14:12) | x86_64 | 232.50MB | Mar 30, 2016 at 4:34am (UTC) | +---------------+--------------+--------+------------------------------------------------------+--------+----------+------------------------------+ | my-image | c9b6e738fae7 | no | Scientific Linux 6 x86_64 (default) (20160215_02:36) | x86_64 | 625.34MB | Mar 2, 2016 at 4:56am (UTC) | +---------------+--------------+--------+------------------------------------------------------+--------+----------+------------------------------+ | old-ubuntu | 4d558b08f22f | no | ubuntu 12.04 LTS amd64 (release) (20160315) | x86_64 | 155.09MB | Mar 30, 2016 at 4:30am (UTC) | +---------------+--------------+--------+------------------------------------------------------+--------+----------+------------------------------+ | w (11 more) | d3703a994910 | no | ubuntu 15.10 amd64 (release) (20160315) | x86_64 | 153.35MB | Mar 30, 2016 at 4:31am (UTC) | +---------------+--------------+--------+------------------------------------------------------+--------+----------+------------------------------+ | | 75182b1241be | no | ubuntu 14.04 LTS amd64 (release) (20160314) | x86_64 | 118.17MB | Mar 30, 2016 at 4:27am (UTC) | +---------------+--------------+--------+------------------------------------------------------+--------+----------+------------------------------+ ``` 你可以通过别名或者指纹来过滤: ``` stgraber@dakara:~$ lxc image list amd64 +---------------+--------------+--------+-----------------------------------------+--------+----------+------------------------------+ | ALIAS | FINGERPRINT | PUBLIC | DESCRIPTION | ARCH | SIZE | UPLOAD DATE | +---------------+--------------+--------+-----------------------------------------+--------+----------+------------------------------+ | busybox-amd64 | 74186c79ca2f | no | Busybox x86_64 | x86_64 | 0.79MB | Mar 30, 2016 at 4:33am (UTC) | +---------------+--------------+--------+-----------------------------------------+--------+----------+------------------------------+ | w (11 more) | d3703a994910 | no | ubuntu 15.10 amd64 (release) (20160315) | x86_64 | 153.35MB | Mar 30, 2016 at 4:31am (UTC) | +---------------+--------------+--------+-----------------------------------------+--------+----------+------------------------------+ ``` 或者指定一个镜像属性中的键值对来过滤: ``` stgraber@dakara:~$ lxc image list os=ubuntu +-------------+--------------+--------+---------------------------------------------+--------+----------+------------------------------+ | ALIAS | FINGERPRINT | PUBLIC | DESCRIPTION | ARCH | SIZE | UPLOAD DATE | +-------------+--------------+--------+---------------------------------------------+--------+----------+------------------------------+ | old-ubuntu | 4d558b08f22f | no | ubuntu 12.04 LTS amd64 (release) (20160315) | x86_64 | 155.09MB | Mar 30, 2016 at 4:30am (UTC) | +-------------+--------------+--------+---------------------------------------------+--------+----------+------------------------------+ | w (11 more) | d3703a994910 | no | ubuntu 15.10 amd64 (release) (20160315) | x86_64 | 153.35MB | Mar 30, 2016 at 4:31am (UTC) | +-------------+--------------+--------+---------------------------------------------+--------+----------+------------------------------+ | | 75182b1241be | no | ubuntu 14.04 LTS amd64 (release) (20160314) | x86_64 | 118.17MB | Mar 30, 2016 at 4:27am (UTC) | +-------------+--------------+--------+---------------------------------------------+--------+----------+------------------------------+ ``` 要了解镜像的所有信息,你可以使用`lxc image info`: ``` stgraber@castiana:~$ lxc image info ubuntu Fingerprint: e8a33ec326ae7dd02331bd72f5d22181ba25401480b8e733c247da5950a7d084 Size: 139.43MB Architecture: i686 Public: no Timestamps: Created: 2016/03/15 00:00 UTC Uploaded: 2016/03/16 05:50 UTC Expires: 2017/04/26 00:00 UTC Properties: version: 12.04 aliases: 12.04,p,precise architecture: i386 description: ubuntu 12.04 LTS i386 (release) (20160315) label: release os: ubuntu release: precise serial: 20160315 Aliases: - ubuntu Auto update: enabled Source: Server: https://cloud-images.ubuntu.com/releases Protocol: simplestreams Alias: precise/i386 ``` ##### 编辑镜像 编辑镜像的属性和标志的简单方法是使用: ``` lxc image edit <alias or fingerprint> ``` 这会打开默认文本编辑器,内容像这样: ``` autoupdate: true properties: aliases: 14.04,default,lts,t,trusty architecture: amd64 description: ubuntu 14.04 LTS amd64 (release) (20160314) label: release os: ubuntu release: trusty serial: "20160314" version: "14.04" public: false ``` 你可以修改任何属性,打开或者关闭自动更新,或者标记一个镜像是公共的(后面详述)。 ##### 删除镜像 删除镜像只需要运行: ``` lxc image delete <alias or fingerprint> ``` 注意你不必移除缓存对象,它们会在过期后被 LXD 自动移除(默认上,在最后一次使用的 10 天后)。 ##### 导出镜像 如果你想得到目前镜像的 tarball,你可以使用`lxc image export`,像这样: ``` stgraber@dakara:~$ lxc image export old-ubuntu . Output is in . stgraber@dakara:~$ ls -lh *.tar.xz -rw------- 1 stgraber domain admins 656 Mar 30 00:55 meta-ubuntu-12.04-server-cloudimg-amd64-lxd.tar.xz -rw------- 1 stgraber domain admins 156M Mar 30 00:55 ubuntu-12.04-server-cloudimg-amd64-lxd.tar.xz ``` #### 镜像格式 LXD 现在支持两种镜像布局,unified 或者 split。这两者都是有效的 LXD 格式,虽然后者在与其他容器或虚拟机一起运行时更容易重用其文件系统。 LXD 专注于系统容器,不支持任何应用程序容器的“标准”镜像格式,我们也不打算这么做。 我们的镜像很简单,它们是由容器文件系统,以及包含了镜像制作时间、到期时间、什么架构,以及可选的一堆文件模板的元数据文件组成。 有关[镜像格式](https://github.com/lxc/lxd/blob/master/doc/image-handling.md)的最新详细信息,请参阅此文档。 ##### unified 镜像(一个 tarball) unified 镜像格式是 LXD 在生成镜像时使用的格式。它们是一个单独的大型 tarball,包含 `rootfs` 目录下的容器文件系统,在 tarball 根目录下有 `metadata.yaml` 文件,任何模板都放到 `templates` 目录。 tarball 可以用任何方式压缩(或者不压缩)。镜像散列是压缩后的 tarball 的 sha256 。 ##### Split 镜像(两个 tarball) 这种格式最常用于滚动更新镜像并已经有了一个压缩文件系统 tarball 时。 它们由两个不同的 tarball 组成,第一个只包含 LXD 使用的元数据, `metadata.yaml` 文件在根目录,任何模板都在 `templates` 目录。 第二个 tarball 只包含直接位于其根目录下的容器文件系统。大多数发行版已经有这样的 tarball,因为它们常用于引导新机器。 此镜像格式允许不经修改就重用。 两个 tarball 都可以压缩(或者不压缩),它们可以使用不同的压缩算法。 镜像散列是元数据的 tarball 和 rootfs 的 tarball 结合的 sha256。 ##### 镜像元数据 典型的 `metadata.yaml` 文件看起来像这样: ``` architecture: "i686" creation_date: 1458040200 properties: architecture: "i686" description: "Ubuntu 12.04 LTS server (20160315)" os: "ubuntu" release: "precise" templates: /var/lib/cloud/seed/nocloud-net/meta-data: when: - start template: cloud-init-meta.tpl /var/lib/cloud/seed/nocloud-net/user-data: when: - start template: cloud-init-user.tpl properties: default: | #cloud-config {} /var/lib/cloud/seed/nocloud-net/vendor-data: when: - start template: cloud-init-vendor.tpl properties: default: | #cloud-config {} /etc/init/console.override: when: - create template: upstart-override.tpl /etc/init/tty1.override: when: - create template: upstart-override.tpl /etc/init/tty2.override: when: - create template: upstart-override.tpl /etc/init/tty3.override: when: - create template: upstart-override.tpl /etc/init/tty4.override: when: - create template: upstart-override.tpl ``` ##### 属性 两个唯一的必填字段是 `creation date`(UNIX 纪元时间)和 `architecture`。 其他都可以保持未设置,镜像就可以正常地导入。 额外的属性主要是帮助用户弄清楚镜像是什么。 例如 `description` 属性是在 `lxc image list` 中可见的。 用户可以使用其它属性的键/值对来搜索特定镜像。 相反,这些属性用户可以通过 `lxc image edit`来编辑,`creation date` 和 `architecture` 字段是不可变的。 ##### 模板 模板机制允许在容器生命周期中的某一点生成或重新生成容器中的一些文件。 我们使用 [pongo2 模板引擎](https://github.com/flosch/pongo2)来做这些,我们将所有我们知道的容器信息都导出到模板。 这样,你可以使用用户定义的容器属性或常规 LXD 属性来自定义镜像,从而更改某些特定文件的内容。 正如你在上面的例子中看到的,我们使用在 Ubuntu 中使用它们来进行 `cloud-init` 并关闭一些 init 脚本。 ### 创建你的镜像 LXD 专注于运行完整的 Linux 系统,这意味着我们期望大多数用户只使用干净的发行版镜像,而不是只用自己的镜像。 但是有一些情况下,你有自己的镜像是有必要的。 例如生产服务器上的预配置镜像,或者构建那些我们没有构建的发行版或者架构的镜像。 #### 将容器变成镜像 目前使用 LXD 构造镜像最简单的方法是将容器变成镜像。 可以这么做: ``` lxc launch ubuntu:14.04 my-container lxc exec my-container bash <do whatever change you want> lxc publish my-container --alias my-new-image ``` 你甚至可以将一个容器过去的快照变成镜像: ``` lxc publish my-container/some-snapshot --alias some-image ``` #### 手动构建镜像 构建你自己的镜像也很简单。 1. 生成容器文件系统。这完全取决于你使用的发行版。对于 Ubuntu 和 Debian,它将用于启动。 2. 配置容器中该发行版正常工作所需的任何东西(如果需要任何东西)。 3. 制作该容器文件系统的 tarball,可选择压缩它。 4. 根据上面描述的内容写一个新的 `metadata.yaml` 文件。 5. 创建另一个包含 `metadata.yaml` 文件的 tarball。 6. 用下面的命令导入这两个 tarball 作为 LXD 镜像:`lxc image import <metadata tarball> <rootfs tarball> --alias some-name` 在一切都正常工作前你可能需要经历几次这样的工作,调整这里或那里,可能会添加一些模板和属性。 ### 发布你的镜像 所有 LXD 守护程序都充当镜像服务器。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加载到镜像存储中的所有镜像都会被标记为私有,因此只有受信任的客户端可以检索这些镜像,但是如果要创建公共镜像服务器,你需要做的是将一些镜像标记为公开,并确保你的 LXD 守护进程监听网络。 #### 只运行 LXD 公共服务器 最简单的共享镜像的方式是运行一个公共的 LXD 守护进程。 你只要运行: ``` lxc config set core.https_address "[::]:8443" ``` 远程用户就可以添加你的服务器作为公共服务器: ``` lxc remote add <some name> <IP or DNS> --public ``` 他们就可以像使用任何默认的镜像服务器一样使用它们。 由于远程服务器添加了 `-public` 选项,因此不需要身份验证,并且客户端仅限于使用已标记为 `public` 的镜像。 要将镜像设置成公共的,只需使用 `lxc image edit` 编辑它们,并将 `public` 标志设置为 `true`。 #### 使用一台静态 web 服务器 如上所述,`lxc image import` 支持从静态 https 服务器下载。 基本要求是: * 服务器必须支持具有有效证书的 HTTPS、TLS 1.2 和 EC 算法。 * 当访问 `lxc image import` 提供的 URL 时,服务器必须返回一个包含 `LXD-Image-Hash` 和 `LXD-Image-URL` 的 HTTP 标头。 如果你想使它动态化,你可以让你的服务器查找 LXD 在请求镜像时发送的 `LXD-Server-Architectures` 和 `LXD-Server-Version` 的 HTTP 标头,这可以让你返回符合该服务器架构的正确镜像。 #### 构建一个简单流服务器 `ubuntu:` 和 `ubuntu-daily:` 远端服务器不使用 LXD 协议(`images:` 使用),而是使用称为简单流(simplestreams)的不同协议。 简单流基本上是一个镜像服务器的描述格式,使用 JSON 来描述产品以及相关产品的文件列表。 它被各种工具,如 OpenStack、Juju、MAAS 等用来查找、下载或者做镜像系统,LXD 将它作为用于镜像检索的原生协议。 虽然这的确不是提供 LXD 镜像的最简单的方法,但是如果你的镜像也被其它一些工具使用,那这也许值得考虑一下。 关于简单流的更多信息可以在[这里](https://launchpad.net/simplestreams)找到。 ### 总结 我希望这篇关于如何使用 LXD 管理镜像以及构建和发布镜像文章让你有所了解。对于以前的 LXC 而言,可以在一组全球分布式系统上得到完全相同的镜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并且引导了更多可复制性的发展方向。 ### 额外信息 LXD 的主站在: <https://linuxcontainers.org/lxd> LXD 的 GitHub 仓库: <https://github.com/lxc/lxd> LXD 的邮件列表: <https://lists.linuxcontainers.org> LXD 的 IRC 频道: #lxcontainers on irc.freenode.net 如果你不想或者不能在你的机器上安装 LXD ,你可以在 web 上[试试在线版的 LXD](https://linuxcontainers.org/lxd/try-it) 。 --- 作者简介:我是 Stéphane Graber。我是 LXC 和 LXD 项目的领导者,目前在加拿大魁北克蒙特利尔的家所在的Canonical 有限公司担任 LXD 的技术主管。 --- via: <https://www.stgraber.org/2016/03/30/lxd-2-0-image-management-512/> 作者:[Stéphane Graber](https://www.stgraber.org/author/stgraber/)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组织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原文:<https://www.stgraber.org/2016/03/30/lxd-2-0-image-management-512/>
Linux 笔记本电脑选购指南
Gabriel Cánepa
http://www.tecmint.com/buy-linux-laptops/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根据用户对笔记本电脑的用途列出 3 款可供用户选择的高性价比机器。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0/222416ccarzxm8bb81qeze.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0/222416ccarzxm8bb81qeze.jpg
true
false
true
rusking
false
[ "Linux", "笔记本" ]
观点
{ "viewnum": 47269, "commentnum": 26, "favtimes": 3,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80.173.43.161", "message": "咯咯哒",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Chrome 55.0|Mac 10.12 用户", "date": "2017-01-11T09:11:18" }, { "postip": "121.42.52.17", "message": "可选择有点少", "username": "来自浙江杭州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1-11T10:33:59" }, { "postip": "58.243.226.7", "message": "总之,玩linux一定不要选什么双显卡的笔记本,都是坑爹货,特别N卡,坑B中的战斗机", "username": "来自安徽合肥的 Chrome 55.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1-11T11:32:04" }, { "postip": "113.7.41.165", "message": "为了不给自己找烦恼,一定要用liveUSB测试,包括显卡、wifi等等。<br />\r\n如果无法实地测试,那么也要看看国外其他linuxer怎么评价的,看看有没有坑(例如奇葩的联想锁boot),或者无法驱动的情况。<br />\r\n<br />\r\n以前(2010年左右),a就是坑(ati+amd),能避开就避开,intel+nvidia是首选。现在双卡交火,估计仍然很悬吧……", "username": "delectate [Firefox 50.0|Windows 10]", "date": "2017-01-11T14:17:46" }, { "postip": "45.32.64.124", "message": "deepin 用户路过。。。。 开箱即用 哈哈", "username": "jingwang [Chrome 55.0|GNU/Linux]", "date": "2017-01-11T14:44:40" }, { "postip": "111.20.112.126", "message": "我就喜欢12寸的能触控的能很好支持Debian Gnu/Linux的笔记本电脑。哈哈哈哈。12寸是个心理尺寸,你们信不信,反正我自己信!!!", "username": "来自陕西西安的 Chrome 5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1-11T14:51:59" }, { "postip": "183.51.194.102", "message": "人傻怪电脑", "username": "来自广东揭阳的 Chrome 5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1-11T14:52:48" }, { "postip": "27.0.232.195", "message": "不止显卡问题,linux的驱动问题是你这个“聪明人”能解决的?", "username": "来自日本的 Chrome 55.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1-11T16:18:53" }, { "postip": "218.17.122.82", "message": "买了华硕电脑,结果感觉坑了。对Linux支持不好", "username": "何亮 [Chrome 54.0|Windows 7]", "date": "2017-01-11T16:41:14" }, { "postip": "117.182.148.8", "message": "还要注意无线网卡,Broadcom是坑货", "username": "来自117.182.148.8的 Chrome 5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1-11T17:36:33" }, { "postip": "221.207.42.2", "message": "现在A卡的开源驱动挺好的了。我的两台笔记本都是A卡。", "username": "绿色圣光 [Firefox 50.0|Windows 7]", "date": "2017-01-11T19:14:06" }, { "postip": "114.239.119.27", "message": "点开dell xps 13的亚马逊链接或者在官网查看都是内置的windows10和office软件,这两样最少1k上去了。", "username": "来自江苏宿迁的 Chromium 55.0|Ubuntu 用户", "date": "2017-01-11T20:15:28" }, { "postip": "114.239.119.27", "message": "dell xps 13貌似内置的不是linux。", "username": "来自江苏宿迁的 Chromium 55.0|Ubuntu 用户", "date": "2017-01-11T20:16:35" }, { "postip": "119.6.105.160", "message": "太天真了,你以为预装Linux就不用给钱了?厂商同样会收取一定的费用,只不过不是操作系统的授权费而已,建议直接选没有预装操作系统的电脑!", "username": "fanbt [Firefox 50.0|Fedora]", "date": "2017-01-12T08:33:14" }, { "postip": "115.197.178.104", "message": "一般来说不会有没有操作系统的电脑,至少也会装个dos的(不能当dos就不是操作系统是不)。以前看人家说是有规定的", "username": "fxbszj [Firefox 48.0|GNU/Linux]", "date": "2017-01-12T10:52:22" }, { "postip": "115.197.178.104", "message": "我买的也是华硕,但是感觉对linux支持挺好的。我用的mint/fedora/deepin/opensuse都可以直接驱动。但是,还是觉得华硕笔记本不好,还不如公司给配的TP E系列笔电", "username": "fxbszj [Firefox 48.0|GNU/Linux]", "date": "2017-01-12T10:56:09" }, { "postip": "119.6.105.160", "message": "一般来说确实没有不预装系统的设备,但凡事总有例外,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去美国买预装Windows的设备,完了可以找厂商要求退操作系统的钱。", "username": "fanbt [Firefox 50.0|Fedora]", "date": "2017-01-12T11:03:57" }, { "postip": "113.89.238.118", "message": "xps13 的linux用户路过,&nbsp;&nbsp;写代码确实很顺溜。", "username": "来自广东深圳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1-12T20:20:05" }, { "postip": "120.11.102.178", "message": "不买双显卡的笔电,任何笔记本装linux 问题都不大。", "username": "来自河北沧州的 Safari 9.1|Mac 10.11 用户", "date": "2017-01-13T09:06:03" }, { "postip": "58.20.20.21", "message": "大写的服", "username": "来自湖南长沙的 Firefox 49.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1-13T09:40:31" }, { "postip": "115.60.3.47", "message": "那什么RTL开头的也是", "username": "来自河南郑州的 Chrome 51.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1-13T10:12:29" }, { "postip": "123.160.134.204", "message": "XPS13预装的不是Linux.", "username": "lmzg [Chrome 54.0|Windows 10]", "date": "2017-01-13T15:25:09" }, { "postip": "112.26.229.10", "message": "xps开发者版本,有ubuntu选项,便宜些", "username": "来自112.26.229.10的 Firefox 50.0|Android 6.0 用户", "date": "2017-01-14T12:02:28" }, { "postip": "117.8.100.191", "message": "普通用户随便买个集显的就行了。独显确实麻烦些。", "username": "leoruby [Chrome 45.0|Windows XP]", "date": "2017-01-16T08:23:05" }, { "postip": "115.174.68.245", "message": "我个人还是建议购买Dell或ThinkPad的Intel核显笔记本,一般兼容上问题不大。", "username": "来自广东深圳的 Chrome 52.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1-16T10:39:52" }, { "postip": "123.234.229.194", "message": "ddddddddd", "username": "来自山东青岛的 Chrome 55.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1-16T15:43:29" } ]
[]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根据用户对笔记本电脑的用途列出 3 款可供用户选择的高性价比机器。
2017-01-11T08:18:00
2017-01-11T08:18:00
8,110
/article-8110-1.html
众所周知,如果你去电脑城[购买一个新的笔记本电脑](http://amzn.to/2fPxTms),你所见到的尽是预安装了 Windows 或是 Mac 系统的笔记本电脑。无论怎样,你都会被迫支付一笔额外的费用—— 微软系统的许可费用或是苹果电脑背后的商标使用权费用。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购买一款笔记本电脑,然后安装自己喜欢的操作系统。然而,最困难的可能是需要找到一款硬件跟你想安装的操作系统兼容性良好的笔记本电脑。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0/222416ccarzxm8bb81qeze.jpg) 在此之上,我们还需要考虑硬件驱动程序的可用性。那么,你应该怎么办呢?答案很简单:[购买一款预安装了 Linux 系统的笔记本电脑](http://amzn.to/2fPxTms)。 幸运的是,正好有几家值得依赖的公司提供质量好、有名气,并且预安装了 Linux 系统的笔记本电脑,这样你就不用再担心驱动程序的可用性了。 也就是说,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根据用户对笔记本电脑的用途列出 3 款可供用户选择的高性价比机器。 ### 普通用户使用的 Linux 笔记本电脑 如果你正在寻找一款能够满足日常工作及娱乐需求的 Linux 笔记本电脑,它能够正常运行办公软件,有诸如 Firefox或是 Chrome 这样的 Web 浏览器,有局域网 / Wifi 连接功能,那么你可以考虑选择 [System76](https://system76.com/laptops) 公司生产的 Linux 笔记本电脑,它可以根据用户的定制化需求选择处理器类型,内存及磁盘大小,以及其它配件。 除此之外, System76 公司为他们所有的 Ubuntu 系统的笔记本电脑提供终身技术支持。如果你觉得这听起来不错,并且也比较感兴趣,你可以考虑下 [Lemur](https://system76.com/laptops/lemur) 或者 [Gazelle](https://system76.com/laptops/gazelle) 这两款笔记本电脑。 ![Lemur Laptop for Linux](/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0/222438wvbr5h65br2hr363.png) *Lemur Linux 笔记本电脑* ![Gazelle Laptop for Linux](/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0/222439vy570zlu6e0dnn71.png) *Gazelle Linux 笔记本电脑* ### 开发者使用的 Linux 笔记本电脑 如果你想找一款坚固可靠,外观精美,并且性能强悍的笔记本电脑用于开发工作,你可以考虑一下 [Dell 的 XPS 13 笔记本电脑](http://amzn.to/2fBLMGj)。 这款 13 英寸的精美笔记本电脑,配置全高清 HD 显示器,触摸板,售价范围视其配置情况而定,CPU 代号/型号:Intel 的第 7 代处理器 i5 和 i7,固态硬盘大小:128 至 512 GB,内存大小:8 至 16 GB。 ![Dells XPS Laptop for Linux](/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0/222442vj8p8b5niwunu7p2.png) *Dell XPS Linux 笔记本电脑* 这些都是你应该考虑在内的重要因素,Dell 已经做得很到位了。不幸的是,Dell ProSupport 为该型号的笔记本电脑仅提供 Ubuntu 16.04 LTS 系统的技术支持(在写本篇文章的时候 - 2016 年 12 月)。 ### 系统管理员使用的 Linux 笔记本电脑 虽然系统管理员可以顺利搞定在裸机上安装 Linux 系统的工作,但是使用 System76 的产品,你可以避免寻找各种驱动并解决兼容性问题上的麻烦。 之后,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配置电脑特性,你可以提高笔记本电脑的性能,增加内存到 32 GB 以确保你可以运行虚拟化环境并进行各种系统管理相关的任务。 如果你对此比较感兴趣,你可以考虑购买 [Kudu](https://system76.com/laptops/kudu) 或者是 [Oryx Pro](https://system76.com/laptops/oryx) 笔记本电脑。 ![Kudu Linux Laptop](/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0/222444qmlufa6mfhjnu7h7.png) *Kudu Linux 笔记本电脑* ![Oryx Pro Linux Laptop](/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0/222446cwwom9d78amd7e71.png) *Oryx Pro 笔记本电脑* ### 总结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探讨了对于普通用户、开发者及系统管理员来说,为什么购买一款预安装了 Linux 系统的笔记本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一旦你决定好,你就可以轻松自如的考虑下应该如何消费这笔省下来的钱了。 你觉得在购买一款 Linux 系统的笔记本电脑时还应该注意些什么?请在下面的评论区与大家分享。 像往常一样,如果你对这篇文章有什么意见和看法,请随时提出来。我们很期待看到你的回复。 --- 作者简介: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0/222449v4znozobjlbamu4b.png) Gabriel Cánepa 来自 Argentina,San Luis,Villa Mercedes ,他是一名 GNU/Linux 系统管理员和网站开发工程师。目前在一家世界领先的消费品公司工作,在日常工作中,他非常善于使用 FOSS 工具来提高公司在各个领域的生产率。 --- via: <http://www.tecmint.com/buy-linux-laptops/> 作者:[Gabriel Cánepa](http://www.tecmint.com/author/gacanepa/) 译者:[rusking](https://github.com/rusking)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初识 HTTP/2(一)
Ben
https://www.viget.com/articles/getting-started-with-http-2-part-1
本文涵盖了 HTTP/2 对 HTTP/1.1 来说有什么提高的内容,并且向前端开发者介绍了 HTTP/2。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1/000745jioszzor7jfxls7z.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1/000745jioszzor7jfxls7z.jpg
true
false
true
hkurj
false
[ "HTTP/2" ]
技术
{ "viewnum": 7235, "commentnum": 4, "favtimes": 3,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6.23.52.87", "message": "baidu搜不到linux中国?",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Firefox 50.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1-12T00:04:24" }, { "postip": "114.242.248.25", "message": "不能啊,你搜“Linux”,第一就是哦。", "username": "linux [Chrome 55.0|Mac 10.11]", "date": "2017-01-12T20:38:37" }, { "postip": "69.12.89.143", "message": "刚开始以为前端就是css3+标签+js....然后发现了各种框架, 各种算法, 各种协议, 各种操作系统....根本学不完啊魂淡", "username": "来自美国的 Chromium 55.0|Ubuntu 用户", "date": "2017-01-15T17:30:03" }, { "postip": "211.157.181.68", "message": "前端难着呢,学不完的东西,老厉害了",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Chrome 55.0|Mac 10.12 用户", "date": "2017-01-16T10:40:05" } ]
[ { "raid": 8115, "displayorder": 0 } ]
本文涵盖了 HTTP/2 对 HTTP/1.1 来说有什么提高的内容,并且向前端开发者介绍了 HTTP/2。
2017-01-11T09:04:00
2017-01-11T09:04:00
8,111
/article-8111-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1/000745jioszzor7jfxls7z.jpg) > > 用披萨来说明当你订单数很大的时候 HTTP/2 是怎么打败 HTTP/1.1 的。 > > > 在建立网站和应用的方式上 HTTP/2 有些令人惊叹的改变,在 HTTP/2 发布后的一年半,几乎 [10% 的网站使用了 HTTP/2](https://w3techs.com/technologies/details/ce-http2/all/all)。它绝对值得采用,但是这篇文章应该首先推给使用 HTTP/2 的前端开发者。这个连载的文章是指导前端开发者怎么转换到 HTTP/2。 本文涵盖了 HTTP/2 对 HTTP/1.1 来说有什么提高的内容,并且向前端开发者介绍了 HTTP/2。 ### 再次让我想起什么是 HTTP ... 超文本传输协议,也就是 HTTP,这个协议决定了 web 内容怎么传输。HTTP/1.1 在 1999 年被标准化,那时候的 web 和现在有很大的不同,表格霸占了整个网络。样式通常被内联在元素中,如果网站管理员更加的细致,他们会在头部写个 `<style>`标签。 JavaScript 也被丢在文档里面,那时候完整的网站通常也不会超过几页。 HTTP/1.1 预计这种情况会持续一段时间,所以它并没有太过关注在让一个站点可以加载大量的资源方面,因为那时候的开发者并不需要这个。因此它使用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方式来处理资源,你访问一个资源然后服务器去寻找它,并且返回你访问的资源,或者告诉你这个资源不存在。这种被叫作"线头堵塞"方式非常高效,但是当你需要多个资源的时候,这个进程会依次寻找每个资源。这意味着在你访问第二个资源之前,服务器必须找到你访问的第一个资源并且载入它,或者告诉你没找到。 ### 大型站点的发展 在 1999 年之后的几年里,随着 php 和其他像 Rails 这样的动态语言的崛起,站点变得越来越复杂。css 文件也随着向响应式开发的转变而变的越来越大,因此像 Sass 这样的可以创造一个简单的工作环境的 CSS 编译器就应运而生。 JavaScript 也在 web 上有了更大的作用,它允许开发者编写复杂的应用,这曾经只是 C++ 开发人员的工作。随着 Retina 和高清显示屏的兴起,也让图片变得更高清。随着这些改变,文件大小呈现指数式的增长,使得本来是等待几个字节的资源变成了加载几千字节,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有几兆。当你开始载入页面的其它东西前,必须先载入数百 K 的东西,你只能乐观的假设你的用户有很快的网络接入。 想象 HTTP/1.1 是个过去的那种柜台购买式的街旁披萨店。你能自己过去并且预定一个雪碧和 2 片 Angry Hawaiian ,然后等待 3 分钟。他们可以很容易地处理这些,实际上这是一个蓬勃发展的商业模式-定单简单、处理迅速。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1/000828grppttiitit5pl6k.png) 然而,一旦你决定在同样的披萨店主办一场小区域的季度颁奖典礼,事情就变的更复杂了。每个人都预定不同的东西,快速而杂乱无章让等待时间直线上升。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1/000829bcyrpckr0d0646ap.png) ### 哪里是 HTTP/2 的舞台 HTTP/2 对前端开发者主要的承诺就是复用。意思就是资源请求能发生在同一时间,并且服务器能马上响应这些资源。在请求之间没有等待,因为它们发生在同一时间。 使用同样的比喻,HTTP/2 允许披萨店在餐馆他们自己区域举办派对。派一个服务员接受订单,并把所有已经准备好的订单交付。当其他人的比萨在制作的时候,你也不需要花 30 分钟去等待你的雪碧,它们在第一批交付的东西之中。这方式使得管理大量订单更加简单,并且防止人们等他们的订单时间太长。 复用带给我们的 web 开发的大变化是改变了文件的加载方式。帮助绕过资源加载的 HTTP/1.1 瓶颈的方式是通过连接和压缩需要被加载的文件。所有任务运行器都默认采取这样的操作方式,或者需要作一点小设置就行。和过去一样,开发人员可以将图像放在<ruby> 精灵拼图 <rp> ( </rp> <rt> sprite sheets </rt> <rp> ) </rp></ruby>中,这会减少了对服务器的请求数。 ### 改进 HTTP/1.1 将文件连接起来是个处理 HTTP1.1 的请求限制问题的非常聪明的方式,但是连接文件的主要问题是它要求用户第一次访问整个网站时下载所有的资源。一旦它们载入后,浏览器就会缓存所有的资源。这能提高用户每次访问网页时的速度,但是前期负载很重,对[跳出率不利](https://blog.kissmetrics.com/speed-is-a-killer/)。此外,他们可能为所不访问的页面加载资源。期望用户访问每个页面以查看每个样式,并与每个脚本进行交互是不现实的。此外,在加拿大和欧洲以及几乎每个美国移动提供商的地方,有每月的带宽上限。不是加载额外的 54 千字节的内容就会超过每月的流量限制,而是让我们假设用户想保留这些额外的流量看 Taylor Swift 的 gif。 使用 HTTP/2 和多路复用,您可以开发一些最高效的网站,但它需要一些重新思考、甚至​​撤销之前的最佳做法。重复一次,我的目的是加快 HTTP/2 的会话,使用我们新的工具,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新的最佳的做法。 在我的下一篇文章,[我将探索建设基于 HTTP/2 的网站的一些最好方式](https://www.viget.com/articles/getting-started-with-http-2-part-2)。 --- via: <https://www.viget.com/articles/getting-started-with-http-2-part-1?imm_mid=0eb24a&cmp=em-web-na-na-newsltr_20161130> 作者:[Ben](https://www.viget.com/about/team/btinsley) 译者:[hkurj](https://github.com/hkurj)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组织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Ansible 起步指南
JOSE HIDALGO
https://gorillalogic.com/blog/getting-started-with-ansible/
这是一篇关于 Ansible 的速成课程,你可以用作小项目的模板,或者帮你深入了解这个神奇的工具。阅读了本指南之后,你将对自动化服务器配置、部署等有足够的了解。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2/010309ihntexy6ei5pezy9.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2/010309ihntexy6ei5pezy9.jp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ansible" ]
系统运维
{ "viewnum": 27009, "commentnum": 0, "favtimes": 5,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这是一篇关于 Ansible 的速成课程,你可以用作小项目的模板,或者帮你深入了解这个神奇的工具。阅读了本指南之后,你将对自动化服务器配置、部署等有足够的了解。
2017-01-12T08:48:00
2017-01-12T08:48:00
8,112
/article-8112-1.html
这是一篇关于 Ansible 的速成课程,你可以用作小项目的模板,或者帮你深入了解这个神奇的工具。阅读了本指南之后,你将对自动化服务器配置、部署等有足够的了解。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2/010309ihntexy6ei5pezy9.jpg) ### Ansible 是什么,为什么你该了解? Ansible 简单的说是一个<ruby> 配置管理系统 <rp> ( </rp> <rt>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system </rt> <rp> ) </rp></ruby>。你只需要可以使用 ssh 访问你的服务器或设备就行。它也不同于其他工具,因为它使用推送的方式,而不是像 puppet 或 chef 那样使用拉取的方式。你可以将代码部署到任意数量的服务器上,配置网络设备或在基础架构中自动执行任何操作。 ### 前置要求 假设你使用 Mac 或 Linux 作为你的工作站,Ubuntu Trusty 作为你的服务器,并有一些安装软件包的经验。此外,你的计算机上将需要以下软件。所以,如果你还没有它们,请先安装: * [Virtualbox](https://www.virtualbox.org/) * [Vagrant](https://www.vagrantup.com/downloads.html) * Mac 用户:[Homebrew](http://brew.sh/) ### 情景 我们将模拟 2 个连接到 MySQL 数据库的 Web 应用程序服务器。Web 应用程序使用 Rails 5 和 Puma。 ### 准备 #### Vagrantfile 为这个项目创建一个文件夹,并将下面的内容保存到名为 `Vagrantfile` 的文件。 ``` VMs = [ [ "web1", "10.1.1.11"], [ "web2", "10.1.1.12"], [ "dbserver", "10.1.1.21"], ] Vagrant.configure(2) do |config| VMs.each { |vm| config.vm.define vm[0] do |box| box.vm.box = "ubuntu/trusty64" box.vm.network "private_network", ip: vm[1] box.vm.hostname = vm[0] box.vm.provider "virtualbox" do |vb| vb.memory = "512" end end } end ``` #### 配置你的虚拟网络 我们希望我们的虚拟机能互相交互,但不要让流量流出到真实的网络,所以我们将在 Virtualbox 中创建一个仅主机(HOST-Only)的网络适配器。 1. 打开 Virtualbox 2. 转到 Preferences 3. 转到 Network 4. 单击 Host-Only 5. 单击添加网络 6. 单击 Adapter 7. 将 IPv4 设置为 `10.1.1.1`,IPv4 网络掩码:`255.255.255.0` 8. 单击 “OK” #### 测试虚拟机及虚拟网络 在终端中,在存放 `Vagrantfile` 的项目目录中,输入下面的命令: ``` vagrant up ``` 它会创建你的虚拟机,因此会花费一会时间。输入下面的命令并验证输出内容以检查是否已经工作: ``` $ vagrant status Current machine states: web1 running (virtualbox) web2 running (virtualbox) master running (virtualbox) This environment represents multiple VMs. The VMs are all listed above with their current state. Fo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a specific VM, run `vagrant status NAME`. ``` 现在使用 `vagrant` 的用户名和密码 ,按 `Vagrantfile` 中的 IP 登录其中一台虚拟机,这将验证虚拟机并将它们的密钥添加到你的已知主机(`known_hosts`)文件中。 ``` ssh vagrant@10.1.1.11 # password is `vagrant` ssh vagrant@10.1.1.12 ssh vagrant@10.1.1.21 ``` 恭喜你!现在你已经有可以实验的服务器了。下面的剩下的部分! ### 安装 Ansible 对于 Mac 用户: ``` $ brew install ansible ``` 对于 Ubuntu 用户: ``` $ sudo apt install ansible ``` 确保你使用了ansible 最近的版本 2.1 或者更高的版本: ``` $ ansible --version ansible 2.1.1.0 ``` ### 清单 Ansible 使用清单文件来了解要使用的服务器,以及如何将它们分组以并行执行任务。让我们为这个项目创建我们的清单文件 `inventory`,并将它放在与 `Vagrantfile` 相同的文件夹中: ``` [all:children] webs db [all:vars] ansible_user=vagrant ansible_ssh_pass=vagrant [webs] web1 ansible_host=10.1.1.11 web2 ansible_host=10.1.1.12 [db] dbserver ansible_host=10.1.1.21 ``` * `[all:children]` 定义一个组的组(`all`) * `[all:vars]` 定义属于组 `all` 的变量 * `[webs]` 定义一个组,就像 `[db]` 一样 * 文件的其余部分只是主机的声明,带有它们的名称和 IP * 空行表示声明结束 现在我们有了一个清单,我们可以从命令行开始使用 ansible,指定一个主机或一个组来执行命令。以下是检查与服务器的连接的命令示例: ``` $ ansible -i inventory all -m ping ``` * `-i` 指定清单文件 * `all` 指定要操作的服务器或服务器组 * `-m' 指定一个 ansible 模块,在这种情况下为`ping` 下面是命令输出: ``` dbserver | SUCCESS => { "changed": false, "ping": "pong" } web1 | SUCCESS => { "changed": false, "ping": "pong" } web2 | SUCCESS => { "changed": false, "ping": "pong" } ``` 服务器以不同的顺序响应,这只取决于谁先响应,但是这个没有关系,因为 ansible 独立保持每台服务器的状态。 你也可以使用另外一个选项来运行任何命令: * `-a <command>` ``` $ ansible -i inventory all -a uptime web1 | SUCCESS | rc=0 >> 21:43:27 up 25 min, 1 user, load average: 0.00, 0.01, 0.05 dbserver | SUCCESS | rc=0 >> 21:43:27 up 24 min, 1 user, load average: 0.00, 0.01, 0.05 web2 | SUCCESS | rc=0 >> 21:43:27 up 25 min, 1 user, load average: 0.00, 0.01, 0.05 ``` 这是只有一台服务器的另外一个例子: ``` $ ansible -i inventory dbserver -a "df -h /" dbserver | SUCCESS | rc=0 >> 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dev/sda1 40G 1.4G 37G 4% / ``` ### 剧本 剧本(playbook)只是个 YAML 文件,它将清单文件中的服务器组与命令关联。在 ansible 中的对于关键字是 `tasks`,它可以是一个预期的状态、shell 命令或许多其它的选项。有关 ansible 可做的所有事情列表,可以查看[所有模块的列表](http://docs.ansible.com/ansible/list_of_all_modules.html)。 下面是一个运行 shell 命令的剧本示例,将其保存为 `playbook1.yml`: ``` --- - hosts: all tasks: - shell: uptime ``` * `---` 是 YAML 文件的开始 * `- hosts`:指定要使用的组 * `tasks`:标记任务列表的开始 * `- shell`:指定第一个任务使用 [shell](http://docs.ansible.com/ansible/shell_module.html) 模块 * **记住:YAML 需要缩进结构,确保你始终遵循剧本中的正确结构** 用下面的命令运行它: ``` $ ansible-playbook -i inventory playbook1.yml PLAY [all] ********************************************************************* TASK [setup] ******************************************************************* ok: [web1] ok: [web2] ok: [dbmaster] TASK [command] ***************************************************************** changed: [web1] changed: [web2] changed: [dbmaster] PLAY RECAP ********************************************************************* dbmaster : ok=2 changed=1 unreachable=0 failed=0 web1 : ok=2 changed=1 unreachable=0 failed=0 web2 : ok=2 changed=1 unreachable=0 failed=0 ``` 正如你所见,ansible 运行了 2 个任务,而不是只有剧本中的一个。`TASK [setup]` 是一个隐式任务,它会首先运行以捕获服务器的信息,如主机名、IP、发行版和更多详细信息,然后可以使用这些信息运行条件任务。 还有最后的 `PLAY RECAP`,其中 ansible 显示了运行了多少个任务以及每个对应的状态。在我们的例子中,因为我们运行了一个 shell 命令,ansible 不知道结果的状态,它被认为是 `changed`。 #### 安装软件 我们将使用 [apt](http://docs.ansible.com/ansible/apt_module.html) 在我们的服务器上安装软件,因为我们需要 root 权限,所以我们必须使用 `become` 语句,将这个内容保存在 `playbook2.yml` 中并运行它(`ansible-playbook playbook2.yml`): ``` --- - hosts: webs become_user: root become: true tasks: - apt: name=git state=present ``` 有一些语句可以应用于 ansible 中所有模块;一个是 `name` 语句,可以让我们输出关于正在执行的任务的更具描述性的文本。要使用它,保持任务内容一样,但是添加 `name :描述性文本` 作为第一行,所以我们以前的文本将改成: ``` --- - hosts: webs become_user: root become: true tasks: - name: This task will make sure git is present on the system apt: name=git state=present ``` #### 使用 `with_items` 当你要处理一个列表时,比如要安装的项目和软件包、要创建的文件,可以用 ansible 提供的 `with_items`。下面是我们如何在 `playbook3.yml` 中使用它,同时添加一些我们已经知道的其他语句: ``` --- - hosts: all become_user: root become: true tasks: - name: Installing dependencies apt: name={{item}} state=present with_items: - git - mysql-client - libmysqlclient-dev - build-essential - python-software-properties ``` #### 使用 `template` 和 `vars` `vars` 是一个定义变量语句,可以在 `task` 语句或 `template` 文件中使用。 [Jinja2](http://jinja.pocoo.org/docs/dev/) 是 Ansible 中使用的模板引擎,但是关于它你不需要学习很多。在你的剧本中定义变量,如下所示: ``` --- - hosts: all vars: - secret_key: VqnzCLdCV9a3jK - path_to_vault: /opt/very/deep/path tasks: - name: Setting a configuration file using template template: src=myconfig.j2 dest={{path_to_vault}}/app.conf ``` 正如你看到的,我可以使用 `{{path_to_vault}}` 作为剧本的一部分,但也因为我使用了 `template`语句,我可以使用 `myconfig.j2` 中的任何变量,该文件必须存在一个名为 `templates` 的子文件夹中。你项目树应该如下所示: ``` ├── Vagrantfile ├── inventory ├── playbook1.yml ├── playbook2.yml └── templates └── myconfig.j2 ``` 当 ansible 找到一个 `template` 语句后它会在 `templates` 文件夹内查找,并将把被 `{{` 和 `}}` 括起来的变量展开来。 示例模板: ``` this is just an example vault_dir: {{path_to_vault}} secret_password: {{secret_key}} ``` 即使你不扩展变量你也可以使用 `template`。考虑到将来会添加所以我先做了。比如创建一个 `hosts.j2` 模板并加入主机名和 IP。 ``` 10.1.1.11 web1 10.1.1.12 web2 10.1.1.21 dbserver ``` 这里要用像这样的语句: ``` - name: Installing the hosts file in all servers template: src=hosts.j2 dest=/etc/hosts mode=644 ``` #### shell 命令 你应该尽量使用模块,因为 Ansible 可以跟踪任务的状态,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但有时 shell 命令是不可避免的。 对于这些情况,Ansible 提供两个选项: * [command](http://docs.ansible.com/ansible/command_module.html):直接运行一个命令,没有环境变量或重定向(`|`,`<`,`>` 等) * [shell](http://docs.ansible.com/ansible/shell_module.html):运行 `/bin/sh` 并展开变量和支持重定向 #### 其他有用的模块 * [apt\_repository](http://docs.ansible.com/ansible/apt_repository_module.html) - 在 Debian 系的发行版中添加/删除包仓库 * [yum\_repository](https://docs.ansible.com/ansible/yum_repository_module.html) - 在 RedHat 系的发行版中添加/删除包仓库 * [service](http://docs.ansible.com/ansible/service_module.html) - 启动/停止/重新启动/启用/禁用服务 * [git](http://docs.ansible.com/ansible/git_module.html) - 从 git 服务器部署代码 * [unarchive](http://docs.ansible.com/ansible/unarchive_module.html) - 从 Web 或本地源解开软件包 #### 只在一台服务器中运行任务 Rails 使用 [migrations](http://edgeguides.rubyonrails.org/active_record_migrations.html) 来逐步更改数据库,但由于你有多个应用程序服务器,因此这些迁移任务不能被分配为组任务,而我们只需要一个服务器来运行迁移。在这种情况下,当使用 `run_once` 时,`run_once` 将分派任务到一个服务器,并直到这个任务完成继续下一个任务。你只需要在你的任务中设置 `run_once:true`。 ``` - name: 'Run db:migrate' shell: cd {{appdir}};rails db:migrate run_once: true ``` #### 会失败的任务 通过指定 `ignore_errors:true`,你可以运行可能会失败的任务,但不会影响剧本中剩余的任务完成。这是非常有用的,例如,当删除最初并不存在的日志文件时。 ``` - name: 'Delete logs' shell: rm -f /var/log/nginx/errors.log ignore_errors: true ``` ### 放到一起 现在用我们先前学到的,这里是每个文件的最终版: `Vagrantfile`: ``` VMs = [ [ "web1", "10.1.1.11"], [ "web2", "10.1.1.12"], [ "dbserver", "10.1.1.21"], ] Vagrant.configure(2) do |config| VMs.each { |vm| config.vm.define vm[0] do |box| box.vm.box = "ubuntu/trusty64" box.vm.network "private_network", ip: vm[1] box.vm.hostname = vm[0] box.vm.provider "virtualbox" do |vb| vb.memory = "512" end end } end ``` `inventory`: ``` [all:children] webs db [all:vars] ansible_user=vagrant ansible_ssh_pass=vagrant [webs] web1 ansible_host=10.1.1.11 web2 ansible_host=10.1.1.12 [db] dbserver ansible_host=10.1.1.21 ``` `templates/hosts.j2`: ``` 10.1.1.11 web1 10.1.1.12 web2 10.1.1.21 dbserver ``` `templates/my.cnf.j2`: ``` [client] port = 3306 socket = /var/run/mysqld/mysqld.sock [mysqld_safe] socket = /var/run/mysqld/mysqld.sock nice = 0 [mysqld] server-id = 1 user = mysql pid-file = /var/run/mysqld/mysqld.pid socket = /var/run/mysqld/mysqld.sock port = 3306 basedir = /usr datadir = /var/lib/mysql tmpdir = /tmp lc-messages-dir = /usr/share/mysql skip-external-locking bind-address = 0.0.0.0 key_buffer = 16M max_allowed_packet = 16M thread_stack = 192K thread_cache_size = 8 myisam-recover = BACKUP query_cache_limit = 1M query_cache_size = 16M log_error = /var/log/mysql/error.log expire_logs_days = 10 max_binlog_size = 100M [mysqldump] quick quote-names max_allowed_packet = 16M [mysql] [isamchk] key_buffer = 16M !includedir /etc/mysql/conf.d/ ``` `final-playbook.yml`: ``` - hosts: all become_user: root become: true tasks: - name: 'Install common software on all servers' apt: name={{item}} state=present with_items: - git - mysql-client - libmysqlclient-dev - build-essential - python-software-properties - name: 'Install hosts file' template: src=hosts.j2 dest=/etc/hosts mode=644 - hosts: db become_user: root become: true tasks: - name: 'Software for DB server' apt: name={{item}} state=present with_items: - mysql-server - percona-xtrabackup - mytop - mysql-utilities - name: 'MySQL config file' template: src=my.cnf.j2 dest=/etc/mysql/my.cnf - name: 'Restart MySQL' service: name=mysql state=restarted - name: 'Grant access to web app servers' shell: echo 'GRANT ALL PRIVILEGES ON *.* TO "root"@"%" WITH GRANT OPTION;FLUSH PRIVILEGES;'|mysql -u root mysql - hosts: webs vars: - appdir: /opt/dummyapp become_user: root become: true tasks: - name: 'Add ruby-ng repo' apt_repository: repo='ppa:brightbox/ruby-ng' - name: 'Install rails software' apt: name={{item}} state=present with_items: - ruby-dev - ruby-all-dev - ruby2.2 - ruby2.2-dev - ruby-switch - libcurl4-openssl-dev - libssl-dev - zlib1g-dev - nodejs - name: 'Set ruby to 2.2' shell: ruby-switch --set ruby2.2 - name: 'Install gems' shell: gem install bundler rails - name: 'Kill puma if running' shell: file /run/puma.pid >/dev/null && kill `cat /run/puma.pid` 2>/dev/null ignore_errors: True - name: 'Clone app repo' git: repo=https://github.com/c0d5x/rails_dummyapp.git dest={{appdir}} version=staging force=yes - name: 'Run bundler' shell: cd {{appdir}};bundler - name: 'Run db:setup' shell: cd {{appdir}};rails db:setup run_once: true - name: 'Run db:migrate' shell: cd {{appdir}};rails db:migrate run_once: true - name: 'Run rails server' shell: cd {{appdir}};rails server -b 0.0.0.0 -p 80 --pid /run/puma.pid -d ``` ### 放在你的环境中 将这些文件放在相同的目录,运行下面的命令打开你的开发环境: ``` vagrant up ansible-playbook -i inventory final-playbook.yml ``` ### 部署新的代码 确保修改了代码并推送到了仓库中。接下来,确保你 git 语句中使用了正确的分支: ``` - name: 'Clone app repo' git: repo=https://github.com/c0d5x/rails_dummyapp.git dest={{appdir}} version=staging force=yes ``` 作为一个例子,你可以修改 `version` 字段为 `master`,再次运行剧本: ``` ansible-playbook -i inventory final-playbook.yml ``` 检查所有的 web 服务器上的页面是否已更改:`http://10.1.1.11` 或 `http://10.1.1.12`。将其更改为 `version = staging` 并重新运行剧本并再次检查页面。 你还可以创建只包含与部署相关的任务的替代剧本,以便其运行更快。 ### 接下来是什么 ?! 这只是可以做的很小一部分。我们没有接触<ruby> 角色 <rp> ( </rp> <rt> role </rt> <rp> ) </rp></ruby>、<ruby> 过滤器 <rp> ( </rp> <rt> filter </rt> <rp> ) </rp></ruby>、调试等许多其他很棒的功能,但我希望它给了你一个良好的开始!所以,请继续学习并使用它。如果你有任何问题,你可以在 [twitter](https://twitter.com/c0d5x) 或评论栏联系我,让我知道你还想知道哪些关于 ansible 的东西! --- via: <https://gorillalogic.com/blog/getting-started-with-ansible/?utm_source=webopsweekly&utm_medium=email> 作者:[JOSE HIDALGO](https://gorillalogic.com/author/josehidalgo/)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组织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如何在 Docker 中设置 Go 并部署应用
Dwijadas Dey
http://linoxide.com/containers/setup-go-docker-deploy-application/
在本教程中,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 docker 部署 golang web 应用程序。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2/094625moon9fmlccxosoka.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2/094625moon9fmlccxosoka.jp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Docker", "golang" ]
软件开发
{ "viewnum": 13034, "commentnum": 0,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在本教程中,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 docker 部署 golang web 应用程序。
2017-01-12T09:46:39
2017-01-12T09:46:39
8,113
/article-8113-1.html
嗨,在本教程中,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 docker 部署 golang web 应用程序。 你可能已经知道,由于 golang 的高性能和可靠性,docker 是完全是用 golang 写的。在我们详细介绍之前,请确保你已经安装了 docker 以及 golang 并对它们有基本了解。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2/094625moon9fmlccxosoka.jpg) ### 关于 docker Docker 是一个开源程序,它可以将应用及其完整的依赖包捆绑到一起,并打包为容器,与宿主机共享相同的 Linux 内核。另一方面,像 VMware 这样的基于 hypervisor 的虚拟化操作系统容器提供了高级别的隔离和安全性,这是由于客户机和主机之间的通信是通过 hypervisor 来实现的,它们不共享内核空间。但是硬件仿真也导致了性能的开销,所以容器虚拟化诞生了,以提供一个轻量级的虚拟环境,它将一组进程和资源与主机以及其它容器分组及隔离,因此,容器内部的进程无法看到容器外部的进程或资源。 ### 用 Go 语言创建一个 “Hello World” web 应用 首先我们为 Go 应用创建一个目录,它会在浏览器中显示 “Hello World”。创建一个 `web-app` 目录并使它成为当前目录。进入 `web-app` 应用目录并编辑一个名为 `main.go` 的文件。 ``` root@demohost:~# mkdir web-app root@demohost:~# cd web-app/ root@demohost:~/web-app# vim.tiny main.go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net/http" ) func handler(w http.ResponseWriter, r *http.Request) { fmt.Fprintf(w, "Hello %s", r.URL.Path[1:]) } func main() { http.HandleFunc("/World", handler) http.ListenAndServe(":8080", nil) } ``` 使用下面的命令运行上面的 “Hello World” Go 程序。在浏览器中输入 `http://127.0.0.1:8080/World` 测试,你会在浏览器中看到 “Hello World”。 ``` root@demohost:~/web-app# PORT=8080 go run main.go ``` 下一步是将上面的应用在 docker 中容器化。因此我们会创建一个 dockerfile 文件,它会告诉 docker 如何容器化我们的 web 应用。 ``` root@demohost:~/web-app# vim.tiny Dockerfile # 得到最新的 golang docker 镜像 FROM golang:latest # 在容器内部创建一个目录来存储我们的 web 应用,接着使它成为工作目录。 RUN mkdir -p /go/src/web-app WORKDIR /go/src/web-app # 复制 web-app 目录到容器中 COPY . /go/src/web-app # 下载并安装第三方依赖到容器中 RUN go-wrapper download RUN go-wrapper install # 设置 PORT 环境变量 ENV PORT 8080 # 给主机暴露 8080 端口,这样外部网络可以访问你的应用 EXPOSE 8080 # 告诉 Docker 启动容器运行的命令 CMD ["go-wrapper", "run"] ``` ### 构建/运行容器 使用下面的命令构建你的 Go web-app,你会在成功构建后获得确认。 ``` root@demohost:~/web-app# docker build --rm -t web-app . Sending build context to Docker daemon 3.584 kB Step 1 : FROM golang:latest latest: Pulling from library/golang 386a066cd84a: Already exists 75ea84187083: Pull complete 88b459c9f665: Pull complete a31e17eb9485: Pull complete 1b272d7ab8a4: Pull complete eca636a985c1: Pull complete 08158782d330: Pull complete Digest: sha256:02718aef869a8b00d4a36883c82782b47fc01e774d0ac1afd434934d8ccfee8c Status: Downloaded newer image for golang:latest ---> 9752d71739d2 Step 2 : RUN mkdir -p /go/src/web-app ---> Running in 9aef92fff9e8 ---> 49936ff4f50c Removing intermediate container 9aef92fff9e8 Step 3 : WORKDIR /go/src/web-app ---> Running in 58440a93534c ---> 0703574296dd Removing intermediate container 58440a93534c Step 4 : COPY . /go/src/web-app ---> 82be55bc8e9f Removing intermediate container cae309ac7757 Step 5 : RUN go-wrapper download ---> Running in 6168e4e96ab1 + exec go get -v -d ---> 59664b190fee Removing intermediate container 6168e4e96ab1 Step 6 : RUN go-wrapper install ---> Running in e56f093b6f03 + exec go install -v web-app ---> 584cd410fdcd Removing intermediate container e56f093b6f03 Step 7 : ENV PORT 8080 ---> Running in 298e2a415819 ---> c87fd2b43977 Removing intermediate container 298e2a415819 Step 8 : EXPOSE 8080 ---> Running in 4f639a3790a7 ---> 291167229d6f Removing intermediate container 4f639a3790a7 Step 9 : CMD go-wrapper run ---> Running in 6cb6bc28e406 ---> b32ca91bdfe0 Removing intermediate container 6cb6bc28e406 Successfully built b32ca91bdfe0 ``` 现在可以运行我们的 web-app 了,可以执行下面的命令。 ``` root@demohost:~/web-app# docker run -p 8080:8080 --name="test" -d web-app 7644606b9af28a3ef1befd926f216f3058f500ffad44522c1d4756c576cfa85b ``` 进入 `http://localhost:8080/World` 浏览你的 web 应用。你已经成功容器化了一个可重复的/确定性的 Go web 应用。使用下面的命令来启动、停止并检查容器的状态。 ``` ### 列出所有容器 root@demohost:~/ docker ps -a ### 使用 id 启动容器 root@demohost:~/ docker start CONTAINER_ID_OF_WEB_APP ### 使用 id 停止容器 root@demohost:~/ docker stop CONTAINER_ID_OF_WEB_APP ``` ### 重新构建镜像 假设你正在开发 web 应用程序并在更改代码。现在要在更新代码后查看结果,你需要重新生成 docker 镜像、停止旧镜像并运行新镜像,并且每次更改代码时都要这样做。为了使这个过程自动化,我们将使用 docker 卷在主机和容器之间共享一个目录。这意味着你不必为在容器内进行更改而重新构建镜像。容器如何检测你是否对 web 程序的源码进行了更改?答案是有一个名为 “Gin” 的好工具 <https://github.com/codegangsta/gin>,它能检测是否对源码进行了任何更改,然后重建镜像/二进制文件并在容器内运行更新过代码的进程。 要使这个过程自动化,我们将编辑 Dockerfile 并安装 Gin 将其作为入口命令来执行。我们将开放 `3030` 端口(Gin 代理),而不是 `8080`。 Gin 代理将转发流量到 web 程序的 `8080` 端口。 ``` root@demohost:~/web-app# vim.tiny Dockerfile # 得到最新的 golang docker 镜像 FROM golang:latest # 在容器内部创建一个目录来存储我们的 web 应用,接着使它称为工作目录。 RUN mkdir -p /go/src/web-app WORKDIR /go/src/web-app # 复制 web 程序到容器中 COPY . /go/src/web-app # 下载并安装第三方依赖到容器中 RUN go get github.com/codegangsta/gin RUN go-wrapper download RUN go-wrapper install # 设置 PORT 环境变量 ENV PORT 8080 # 给主机暴露 8080 端口,这样外部网络可以访问你的应用 EXPOSE 3030 # 启动容器时运行 Gin CMD gin run # 告诉 Docker 启动容器运行的命令 CMD ["go-wrapper", "run"] ``` 现在构建镜像并启动容器: ``` root@demohost:~/web-app# docker build --rm -t web-app . ``` 我们会在当前 web 程序的根目录下运行 docker,并通过暴露的 `3030` 端口链接 CWD (当前工作目录)到容器中的应用目录下。 ``` root@demohost:~/web-app# docker run -p 3030:3030 -v `pwd`:/go/src/web-app --name="test" -d web-app ``` 打开 `http://localhost:3030/World`, 你就能看到你的 web 程序了。现在如果你改变了任何代码,会在浏览器刷新后反映在你的浏览器中。 ### 总结 就是这样,我们的 Go web 应用已经运行在 Ubuntu 16.04 Docker 容器中运行了!你可以通过使用 Go 框架来快速开发 API、网络应用和后端服务,从而扩展当前的网络应用。 --- via: <http://linoxide.com/containers/setup-go-docker-deploy-application/> 作者:[Dwijadas Dey](http://linoxide.com/author/dwijadasd/)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5 个找出“二进制命令”描述和系统中位置的方法
Aaron Kili
http://www.tecmint.com/find-linux-command-description-and-location/
在数千个 Linux 系统上的命令/程序中,知道给定命令的类型和目的以及其在系统上的位置(绝对路径)对于新手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2/221954uknr2kkhpkzvdmpf.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2/221954uknr2kkhpkzvdmpf.jp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whatis", "whereis", "which", "type" ]
技术
{ "viewnum": 5823, "commentnum": 0,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在数千个 Linux 系统上的命令/程序中,知道给定命令的类型和目的以及其在系统上的位置(绝对路径)对于新手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
2017-01-13T08:09:00
2017-01-13T08:09:00
8,114
/article-8114-1.html
在数千个 [Linux 系统上的命令/程序](http://www.tecmint.com/category/top-tools/)中,知道给定命令的类型和目的以及其在系统上的位置(绝对路径)对于新手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 知道命令/程序的一些细节不仅有助于 [Linux 用户掌握大量命令](http://www.tecmint.com/tag/linux-tricks/),还能使用户理解命令行或脚本在系统上的操作。 因此,在本文中我们将向你解释五个有用的命令,用于显示给定命令的简短描述和位置。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2/221954uknr2kkhpkzvdmpf.jpg) 要在系统上发现新命令,请查看 `PATH` 环境变量中的所有目录。这些目录存储系统上安装的所有命令/程序。 一旦你找到一个有趣的命令,在继续阅读更多关于它的手册页之前,请尝试如下收集一些简要的信息。 假设你输出了 `PATH` 的值,然后进到其中的一个目录 `/usr/local/bin`,注意到一个名为 [`fswatch`(监视文件修改更改)](http://www.tecmint.com/fswatch-monitors-files-and-directory-changes-modifications-in-linux/)的新命令: ``` $ echo $PATH $ cd /usr/local/bin ``` ![Find New Commands in Linux](/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2/222052bnt8brf81atf6spr.png) *在 Linux 中找出新命令* 现在让我们在 Linux 中用不同的方法找出 `fswatch` 命令的描述和位置。 ### 1、 whatis 命令 `whatis` 用于显示你作为参数输入的命令名的单行描述(例如下面命令中的 `fswatch`)。 如果描述太长,一些部分在默认情况下会被省略,使用 `-l` 标志来显示完整的描述。 ``` $ whatis fswatch $ whatis -l fswatch ``` ![Linux whatis Command Exampl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2/222053hwk6knk033tquwcw.png) *Linux whatis 命令示例* ### 2、 apropos 命令 `apropos` 会搜索手册页名称和关键字描述(以命令名作为正则表达式搜索)。 使用 `-l` 标志来显示完整的描述。 ``` $ apropos fswatch $ apropos -l fswatch ``` ![Linux apropos Command Exampl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2/222053ifio6euumiazafjf.png) *Linux apropos 命令示例* 默认上,`apropos` 会如示例那样输出所有匹配的行。你可以使用 `-e` 选项来精确匹配: ``` $ apropos fmt $ apropos -e fmt ``` ![Linux apropos Command Show by Keyword](/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2/222054jd4nlzfcml4tfclf.png) *Linux apropos 命令根据关键词显示* ### 3、 type 命令 `type` 命令会输出给定命令的完整路径名,此外,如果输入的命令名不是做为独立存储在磁盘的文件的程序,`type` 还会告诉你命令分类: * shell 内置命令 * shell 关键字或保留字 * 别名 ``` $ type fswatch ``` ![Linux type Command Exampl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2/222054sqy2zsqgc4q0ngee.png) *Linux type 命令示例* 当命令是另外一个命令的别名时,`type` 会显示运行别名时所执行的命令。使用 `alias` 命令可以查看你系统上创建的所有别名: ``` $ alias $ type l $ type ll ``` ![Show All Aliases in Linux](/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2/222055hpz1nffnpo7nxknw.png) *显示 Linux 中所有别名* ### 4、 which 命令 `which` 可以帮助命令定位命令,它会打印出命令的绝对路径: ``` $ which fswatch ``` ![Find Linux Command Location](/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2/222055zgx0yinnfigbfg33.png) *找出 Linux 命令位置* 一些二进制文件存在于 `PATH` 环境变量中的多个目录,使用 `-a` 标志来找出所有匹配的路径名。 ### 5、 whereis 命令 `whereis` 定位指定命令名的二进制、源和帮助页文件,如下所示: ``` $ whereis fswatch $ whereis mkdir $ whereis rm ``` ![Linux whereis Command Exampl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2/222056pxnvnbyk7hy8mtv7.png) *Linux whereis 命令示例* 虽然上面的命令对于查找关于命令/程序的一些快速信息很重要,但是该命令的手册总是可以提供完整的文档,它还包括其他相关程序的列表: ``` $ man fswatch ``` 在本文中,我们回顾了五个简单的命令,用于显示命令的简短的手册描述和位置。 你可以在反馈栏中对此文章做出贡献或提出问题。 --- 作者简介: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2/222058qf99svaeb76vbyzg.jpg) Aaron Kili 是 Linux 和 F.O.S.S 爱好者,将来的 Linux SysAdmin、web 开发人员,目前是 TecMint 的内容创作者,他喜欢用电脑工作,并坚信分享知识。 --- via: <http://www.tecmint.com/find-linux-command-description-and-location/> 作者:[Aaron Kili](http://www.tecmint.com/author/aaronkili/)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初识 HTTP/2(二)
Ben
https://www.viget.com/articles/getting-started-with-http-2-part-2
尽管有很多关于它如何改变工作流程,提高 Web 速度和效率等方面的猜想,但最佳使用方式还没有定下来。这里我想讲的就是我在之前的项目中所发现的 HTTP/2 的最佳实践。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3/000320smks9vz3y8ymmzk8.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3/000320smks9vz3y8ymmzk8.jpg
true
false
true
BriFuture
false
[ "HTTP/2" ]
技术
{ "viewnum": 5254, "commentnum": 0, "favtimes": 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raid": 8111, "displayorder": 0 } ]
尽管有很多关于它如何改变工作流程,提高 Web 速度和效率等方面的猜想,但最佳使用方式还没有定下来。这里我想讲的就是我在之前的项目中所发现的 HTTP/2 的最佳实践。
2017-01-13T09:46:00
2017-01-13T09:46:00
8,115
/article-8115-1.html
> > HTTP/2 时代的开启为前端开发带来了最佳体验。 > > > 如果你对 HTTP/2 有所了解,那你可能用过它,或者至少想过怎样能把它融入你的项目中。尽管有很多关于它如何改变工作流程,提高 Web 速度和效率等方面的猜想,但最佳使用方式还没有定下来。这里我想讲的就是我在之前的项目中所发现的 HTTP/2 的最佳实践。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3/000320smks9vz3y8ymmzk8.jpg) 如果你还不确定什么是 HTTP/2,或者为什么它能改进你的工作,可以先看看我[介绍背景方面的第一篇文章](/article-8111-1.html)。 记住:开始之前,我要告诉你,尽管你的浏览器可能支持 HTTP/2,但你的服务器可能不支持。检查你的主机托管服务,看看他们是否提供 HTTP/2 的支持。否则你可能要建立你自己的服务器。这篇文章并不会涉及这方面该如何做,但你可以查看 [http2 github](https://github.com/http2/http2-spec/wiki/Tools) 页面,找一找这方面的工具。 ### 热身工作 首先组织好你的文件。看一看下面的文件树结构,作为组织你的样式表的起点: ``` /styles |── /setup | /* 变量、混入(minin)和函数 */ |── /global | /* 能放在任何组件和部分中的可重用组件 */ |── /components | /* 特殊组件和部分 */ |── setup.scss // setup 样式索引 |── global.scss // 全局样式索引 ``` 这会把你的样式分到三个目录下面:`setup`、`global` 和 `componenets`。接下来我会说明这些目录对你的项目有什么用。 ### setup 目录 `setup` 目录保存所有的变量、函数、<ruby> 混入 <rp> ( </rp> <rt> minin </rt> <rp> ) </rp></ruby>以及一些正常编译需要的其它文件的定义。要想让这个目录物尽其用,把这个目录下所有内容导入到 `setup.scss` 文件中是个很不错的主意,这样这个文件就会像下面所展示的一样: ``` /* setup.scss */ /* 变量 */ @import "setup/variables/colors"; /* 混入 */ @import "setup/mixins/color"; /* 函数 */ @import "setup/functions/color"; ... 等等 ``` 现在我们能快速引用这个站点中的所有定义,应该确保在所有的样式文件顶部包含我们这里创建的这个文件。 ### global 目录 接下来的目录,global 目录,应该包含可在当前站点的多个部分或者每一个页面中重复使用的组件。像按钮、文本、主要样式,以及你的浏览器默认设置应该放在这里。我不建议把页面的头部或底部样式放在这儿,因为某些项目中没有头部,或者不同页面头部不同。而且,底部永远是页面的最后一个元素,所以在用户加载完当前站点的其它东西前,不必过分优先考虑加载底部样式。 记住,如果没有那些定义在 setup 目录下的东西,你的 global 样式就可能没有作用,你的 global 文件看起来应该像这样: ``` /* global.scss */ /* 应用定义 */ @import "setup"; /* 全局样式 */ @import "global/reset"; @import "global/buttons"; @import "global/typography"; @import "global/grid"; ... 等等 ``` 注意,首先要做的就是导入 setup 样式。这样的话,之后的文件都可以引用这个样式里的定义。 由于站点内的每个页面都需要 global 样式,我们可以用典型的方式,在 `<head>` 标签内用一个 `<link>` 标签来加载它们。你所看到的将是一个十分小巧的 css 文件,或者说理论上小巧的,这取决于你需要多少全局样式。 ### 最后,你的组件 注意,我没有在上述目录树中的 components 目录里包含索引文件。这是 HTTP/2 所带来的效用。直到现在,我们已经按照标准步骤构建了一个典型的站点,保持相当简单的结构,仅选择全局化那些最重要的样式。组件充当它们自己的索引文件。 大多数开发者有独特的组织组件的方式,因此我并不想影响你的策略。但是,你所有的组件看起来应该像这样: ``` /* header.scss */ /* 应用定义 */ @import "../setup"; header { // 样式 } ... 等等 ``` 同样的,你要把 setup 样式包含进来,确保所有东西在编译时都定义过。除了编译这些文件,以及可能要把他们放到 `/assets` 目录,以便很容易找到模版,对这些文件你不必 <ruby> 拼接 <rt> concatenate </rt></ruby>、<ruby> 压缩 <rt> minify </rt></ruby> 它们或者改变什么。 现在样式表已经差不多了,构建站点应该很简单。 ### 构建组件 或许对于模板语言你有自己的选择,这取决于你的项目,有可能是 Twig、Rails、Jade 或者 Handlebars。我认为考虑组件最好的方式是它是否有自己的模版文件,它该有个与名字相应的样式。这样你的项目中,模版和样式的比例就会是个不错的 1:1 的比例,而且你知道哪个文件有哪些东西,哪里有哪个文件,因为它们的命名是有规律的。 现在它正步入正轨,用好 HTTP/2 的多种功能十分简单,让我们做一个模版: ``` {# header.html #} {# compiled header styles #} <link href="assets/components/header.css" rel="stylesheet" media="all"> <header> <h1>This Awesome HTTP/2 Site</h1> ... 等等 ``` 非常好!在模版里你可能有更简单的方式链接到资源,但这里显示你所要做的仅是在开始构建时,在模版文件中链接一个小小的头部样式。这将允许你的站点仅仅加载特定资源到任意给定页面的组件中,而且,能够设定页面从头到脚的组件的优先级。 ### 结合在一起 现在所有的组件都有结构,浏览器将会类似以下方式来渲染它们: ``` <!DOCTYPE html> <html> <head> <link rel="stylesheet" media="all" href="/assets/global.css"> </head> <body> <link rel="stylesheet" media="all" href="/assets/components/header.css"> <header> ... etc </header> <link rel="stylesheet" media="all" href="/assets/components/title.css"> <section class="title"> ... etc </section> <link rel="stylesheet" media="all" href="/assets/components/image-component.css"> <section class="image-component"> ... etc </section> <link rel="stylesheet" media="all" href="/assets/components/text-component.css"> <section class="text-component"> ... etc </section> <link rel="stylesheet" media="all" href="/assets/components/footer.css"> <footer> ... etc </footer> </body> </html> ``` 这是一个高级别方法,但你的项目中可能有调整的更细致的组件。例如,在头部的 `<nav>` 组件可能要加载自己的样式表。尽你所能地自由发挥,让组件更有作用 - HTTP/2 不会因这些需求而阻碍你! ### 结论 这只是一个关于如何在前端用 HTTP/2 构建项目的基本介绍,仅是皮毛而已。你可能注意到我上面所用的方法有的还有改进的空间。请不吝赐教!正如我在第一篇文章中所说的,HTTP/2 可能颠覆自 HTTP/1 以来我们所熟知的某些标准,所以要慎重思考和实践,以便高效使用 HTTP/2 的开发环境。 --- via: <https://www.viget.com/articles/getting-started-with-http-2-part-2> 作者:[Ben](https://www.viget.com/about/team/btinsley) 译者:[GitFuture](https://github.com/GitFuture)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组织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Linux 系统管理员 2017 年的 10 个新决心
Gabriel Cánepa
http://www.tecmint.com/linux-system-administrators-new-years-resolutions-ideas/
当我们告别 2016 时,也到时间定下我们的 新年决心 了。不管你身为 Linux 系统管理员的经验水平如何,我们认为,制定接下来 12 个月的成长目标是很值得的。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4/174807e8z77rs7mv75aqhf.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4/174807e8z77rs7mv75aqhf.jpg
true
false
true
ypingcn
false
[ "系统管理员", "学习" ]
观点
{ "viewnum": 8945, "commentnum": 7,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3.99.2.70", "message": "其他的都很好!<br />\r\n但是<br />\r\n“6、 每月尝试一个新的发行版“&nbsp;&nbsp;这个是否有必要?<br />\r\n大部分发行版大同小异",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Firefox 49.0|Fedora 用户", "date": "2017-01-14T18:12:39" }, { "postip": "58.243.226.7", "message": "因人而异啦", "username": "来自安徽合肥的 Chrome 55.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1-14T18:24:31" }, { "postip": "120.11.103.29", "message": "不必要,完全浪费时间。", "username": "来自河北沧州的 Internet Explorer 11.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1-15T21:39:23" }, { "postip": "116.31.81.182", "message": "能实现一半就谢天谢地了。。",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Firefox 50.0|Ubuntu 用户", "date": "2017-01-16T19:13:43" }, { "postip": "124.205.245.114", "message": "这个要是完成了,年终可以写个发行版对比了",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QQ Browser 9.5|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1-18T09:21:56" }, { "postip": "183.63.119.50", "message": "开心就好",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Firefox 50.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1-18T18:52:05" }, { "postip": "221.226.73.174", "message": "作为一个刚入门的菜鸟看看前辈们的目标也是对自己的一种鼓励!", "username": "来自江苏南京的 Firefox 50.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1-25T10:10:17" } ]
[]
当我们告别 2016 时,也到时间定下我们的 新年决心 了。不管你身为 Linux 系统管理员的经验水平如何,我们认为,制定接下来 12 个月的成长目标是很值得的。
2017-01-14T17:48:20
2017-01-14T17:48:20
8,117
/article-8117-1.html
当我们告别 2016 时,也到时间定下我们的 **新年决心** 了。不管你身为 Linux 系统管理员的经验水平如何,我们认为,制定接下来 12 个月的成长目标是很值得的。 如果你还没什么想法,我们将会在这篇文章分享 10 个简单的专业提升决心,你可以为 2017 年考虑一下。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4/174807e8z77rs7mv75aqhf.jpg) ### 1、 决定更自动化 你没必要忙得像头无头苍蝇,每天忙于解决可预见的问题。如果你发现自己每天都花费时间在执行重复的任务,你有必要现在就停下来。 在了解了所有基于 Linux 而且开源的工具后,你可以尽可能地[自动化你的 Linux 任务](/article-6526-1.html)来给自己一些休闲的时间。 你会发现,接下来的几个决心会帮你在工作上朝着这个目标前进。所以继续看下去吧。 ### 2、 学习一门新的脚本语言 虽然每一个系统管理员应该熟练地使用 Bash 写脚本,但考虑一下其它更现代化、健壮性更强的工具也是很重要的,例如 Python。 不要只是相信我们说的话 —— 看看不久前我们发布的[两篇关于 Python 的系列文章](/article-7693-1.html)。你将会意识到,与其它语言相比,Python 带来了面向对象编程的力量,使您写出更短、健壮性更强的脚本。 ### 3、 学习一门新的编程语言 除了学习一门新的脚本语言,(你也可以)决定花费点时间来开始学习或者提升你的编程技能。不确定从何处开始?今年的 [Stackoverflow 开发者调查](http://stackoverflow.com/research/developer-survey-2016#technology)表明 Javascript 连续第三年引领最流行语言的榜单。 其他经典例如 Java 和 C 也值得考虑。 ### 4、 注册一个 Github 账户并且定期更新 特别是如果你是一个编程新手,你应该考虑一下在 Github 上展示你的成果。通过允许别人去复刻你的脚本或者程序,你就能提高知识水平,并通过别人的帮助创造出更复杂的软件。 在[《如何安装和注册 Github 帐号》](/article-5458-1.html)一文中了解更多。 ### 5、 向一个开源项目做贡献 在 Github 上向一个开源项目做贡献,这是另一个学习或者提高一门新脚本语言或者编程语言能力的好办法。 如果这吸引到了你的兴趣,点击 [Explore Github](https://help.github.com/articles/where-can-i-find-open-source-projects-to-work-on/) 页面。这里你能按热度或者编程语言浏览仓库,你能在这里面找到一些有趣的事情来做。 在此基础上,你将因回馈社区而获得满足感。 ### 6、 每月尝试一个新的发行版 经常会有新的发行版或者分支出现,你有不同的选项以供选择。谁知道你梦想中的发行版是否就在近前,而你还没发现它?每个月去一次 [Distrowatch](http://www.distrowatch.com) 然后选择一个新的发行版。 如果你想要尝试一个新的发行版,希望我们的评论能帮你做出决定。也可以点击我们这里关于最好的 Linux 发行版的文章: * [5 个值得了解的 Linux 服务器发行版](/article-7813-1.html) * [面向 Linux 新用户的八款最佳 Linux 发行版](/article-7738-1.html) * [Linux 最佳选择:总有一款桌面发行版适合你](/article-7172-1.html) * [5个你应该知道的 Live Linux 桌面发行版](/article-7052-1.html) * [2016:如何选择 Linux 发行版](/article-7039-1.html) * [为亲朋好友挑选一款合适的 Linux 发行版](/article-7026-1.html) * [最适合和最不适合新手使用的几款 Linux 发行版](/article-6942-1.html) * [2015年最流行的十大 Linux 发行版](/article-6856-1.html) * [2016年值得期待的几大 Linux 发行版](/article-6844-1.html) ### 7、 参加一个 Linux 或者开源会议。 如果你住在由 Linux 基金会赞助的会议举办地附近,我强烈建议你去参加会议。 这不仅将会给你一个提高 Linux 知识的机会,而且将是个见见其他开源专家的机会。 ### 8、 从 Linux 基金会的免费或付费课程中学习 Linux 基金会分别通过 **edX.org** 和他们自己的门户,不断地提供免费或付费课程。 免费课程的话题包括(但不仅限于)Linux 介绍、云基础设施技术介绍和 OpenStack 介绍。 另一方面,付费课程包括 [LFCS 认证](/article-7161-1.html) 和 LFCE 认证考试的准备,给开发者的 Linux ,内核内部构件,Linux 安全,性能试验,高可用性及其他。 另外,他们对企业课程有折扣,所以尝试去说服你上司来为你和你同事的训练付费。还有,也会提供周期性的免费在线研讨会,所以别忘了订阅他们的 newsletters! 你也可以考虑下看看我们最棒的[在线 Linux 训练课程](http://www.tecmint.com/linux-online-training-courses/)。 ### 9、 每周在 Linux 论坛上回答特定数量的问题 另一个回馈社区的好方法是帮助那些刚开始使用 Linux 的人。你将会发现网上的 Linux 论坛上有许多人正在寻找着答复。 牢记你曾经也是像他们那样是个新手,试着换位思考。 ### 10、 教一个孩子或少年使用 Linux 如果我能回到 20 年前,我希望我能有台电脑,有个能在青年时学习 Linux 的机会。 我也希望我能比当年还早很多地开始编程。毫无疑问,这样事情就会简单许多。我认为给孩子和青年教授至少是基础的 Linux 和编程技巧(我对我的孩子这样做)是个重要的尝试。 教育成长中的一代如何有效地使用开源技术将会给他们选择的自由,而他们会因此永远感激你。 ### 总结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分享了 10 个适合系统管理员的可能新年决心。我们祝你在朝着目标的工作顺顺利利,希望你能在 2017 年成为我们网站的常客。 如果你有关于这篇文章的问题或者评论,请不要犹豫使用下面的表格提交。我们期待着收到您的信息。 --- 作者简介: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4/174822cs4glmwqgg3umsmc.png) Gabriel Cánepa 是个 GNU/Linux 系统管理员和网页开发者,他来自阿根廷圣路易斯的 Villa Mercedes 。他供职于全球领先的消费品公司,享受在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使用 FOSS(自由及开源软件) 工具来提高生产效率。. --- via: <http://www.tecmint.com/linux-system-administrators-new-years-resolutions-ideas/> 作者:[Gabriel Cánepa](http://www.tecmint.com/author/gacanepa/) 译者:[ypingcn](https://github.com/ypingcn)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Powerline:给 Vim 和 Bash 提供更棒的状态行和提示信息
Ravi Saive
http://www.tecmint.com/powerline-adds-powerful-statuslines-and-prompts-to-vim-and-bash/
Powerline 是一个极棒的 Vim 编辑器的状态行插件,这个插件是使用 Python 开发的,主要用于显示状态行和提示信息,适用于很多软件,比如 bash、zsh、tmux 等等。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5/002409gmqjx0kzekmfjjpf.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5/002409gmqjx0kzekmfjjpf.jpg
true
false
true
beyondworld
false
[ "Powerline", "命令行", "提示符" ]
技术
{ "viewnum": 19007, "commentnum": 6, "favtimes": 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80.212.181", "message": "Bash下面的powerline的显示效果差强人意,没有其他的比如zsh下好看,一些图标也没有,不建议bash下使用。<br />\r\nvim的powerline插件是用的比较多,效果比较好的。", "username": "来自内蒙古的 Chrome 50.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1-16T10:44:28" }, { "postip": "114.249.209.254", "message": "加了powerline以后好看是好看了,但是性能会下降很多,尤其是启动了git插件的时候,如果仓库比较大,很耗时",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Chrome 5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1-16T12:14:38" }, { "postip": "42.122.129.110", "message": "一年前用过这个东西,会损失一些性能", "username": "来自天津的 Chrome 5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1-16T17:05:58" }, { "postip": "223.104.14.5", "message": "还是airline比较好,不会卡,不用装这么多插件,就装一个字体就好了", "username": "来自广东的 Firefox 50.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1-16T23:28:58" }, { "postip": "112.195.155.230", "message": "fish能用这个吗?该怎么弄呢", "username": "龙尘飘 [Chrome 57.0|GNU/Linux]", "date": "2017-01-17T21:48:40" }, { "postip": "112.195.155.230", "message": "我查看了/usr/lib/python3.6/site-packages/powerline/bindings/文件夹里面,有个fish文件,然后里面的文件是powerline-setup.fish,我安装上面的格式写进去,把=那两段换成set,保存后重新打开没有报错,但是也没有powerline的效果。。。", "username": "龙尘飘 [Chrome 57.0|GNU/Linux]", "date": "2017-01-17T22:20:05" } ]
[ { "raid": 8102, "displayorder": 0 } ]
Powerline 是一个极棒的 Vim 编辑器的状态行插件,这个插件是使用 Python 开发的,主要用于显示状态行和提示信息,适用于很多软件,比如 bash、zsh、tmux 等等。
2017-01-16T08:14:00
2017-01-16T08:14:00
8,118
/article-8118-1.html
Powerline 是一个极棒的 [Vim 编辑器](http://www.tecmint.com/vi-editor-usage/)的状态行插件,这个插件是使用 Python 开发的,主要用于显示状态行和提示信息,适用于很多软件,比如 bash、zsh、tmux 等等。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5/002409gmqjx0kzekmfjjpf.jpg) ### 特色 1. 使用 python 编写,使其更具扩展性且功能丰富 2. 稳定易测的代码库,兼容 python 2.6+ 和 python 3 3. 支持多种 Linux 功能及工具的提示和状态栏 4. 通过 JSON 保存配置和颜色方案 5. 快速、轻量级,具有后台守护进程支持,提供更佳的性能 ### Powerline 效果截图 ![Powerline Vim Statusline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5/002422lpo9p0a5t0ca9az0.png) *Vim 中 Powerline 状态行效果* 在本文中,我会介绍如何安装 Powerline 及其字体,以及如何在 RedHat 和 Debian 类的系统中使 Bash 和 Vim 支持 Powerline。 ### 第一步:准备好安装 Powerline 所需的软件 由于和其它无关项目之间存在命名冲突,因此 powerline 只能放在 PyPI(Python Package Index)中的 `powerline-status` 包下. 为了从 PyPI 中安装该包,需要先准备好 `pip`(该工具专门用于 Python 包的管理)工具。所以首先要在 Linux 系统下安装好 `pip` 工具。 #### 在 Debian、Ubuntu 和 Linux Mint 中安装 pip ``` # apt-get install python-pip ``` **示例输出:** ``` Reading package lists... Done Building dependency tree Reading state information... Done Recommended packages: python-dev-all python-wheel The following NEW packages will be installed: python-pip 0 upgraded, 1 newly installed, 0 to remove and 533 not upgraded. Need to get 97.2 kB of archives. After this operation, 477 kB of additional disk space will be used. Get:1 http://archive.ubuntu.com/ubuntu/ trusty-updates/universe python-pip all 1.5.4-1ubuntu3 [97.2 kB] Fetched 97.2 kB in 1s (73.0 kB/s) Selecting previously unselected package python-pip. (Reading database ... 216258 files and directories currently installed.) Preparing to unpack .../python-pip_1.5.4-1ubuntu3_all.deb ... Unpacking python-pip (1.5.4-1ubuntu3) ... Processing triggers for man-db (2.6.7.1-1ubuntu1) ... Setting up python-pip (1.5.4-1ubuntu3) ... ``` #### 在 CentOS、RHEL 和 Fedora 中安装 pip 在 Fedora 类系统中,需要先打开 [epel 仓库](/article-2324-1.html),然后按照如下方法安装 pip 包。 ``` # yum install python-pip # dnf install python-pip [Fedora 22+ 以上] ``` **示例输出:** ``` Installing: python-pip noarch 7.1.0-1.el7 epel 1.5 M Transaction Summary ================================================================================= Install 1 Package Total download size: 1.5 M Installed size: 6.6 M Is this ok [y/d/N]: y Downloading packages: python-pip-7.1.0-1.el7.noarch.rpm | 1.5 MB 00:00:01 Running transaction check Running transaction test Transaction test succeeded Running transaction Installing : python-pip-7.1.0-1.el7.noarch 1/1 Verifying : python-pip-7.1.0-1.el7.noarch 1/1 Installed: python-pip.noarch 0:7.1.0-1.el7 Complete! ``` ### 第二步:在 Linux 中安装 Powerline 现在可以从 Git 仓库中安装 Powerline 的最新开发版。在此之前系统需要安装好 Git 工具以便可以从仓库拉下代码。 ``` # apt-get install git # yum install git # dnf install git ``` 然后你可以通过 `pip` 命令安装 Powerline。 ``` # pip install git+git://github.com/powerline/powerline ``` **示例输出:** ``` Cloning git://github.com/powerline/powerline to /tmp/pip-WAlznH-build Running setup.py (path:/tmp/pip-WAlznH-build/setup.py) egg_info for package from git+git://github.com/Lokaltog/powerline warning: no previously-included files matching '*.pyc' found under directory 'powerline/bindings' warning: no previously-included files matching '*.pyo' found under directory 'powerline/bindings' Installing collected packages: powerline-status Found existing installation: powerline-status 2.2 Uninstalling powerline-status: Successfully uninstalled powerline-status Running setup.py install for powerline-status warning: no previously-included files matching '*.pyc' found under directory 'powerline/bindings' warning: no previously-included files matching '*.pyo' found under directory 'powerline/bindings' changing mode of build/scripts-2.7/powerline-lint from 644 to 755 changing mode of build/scripts-2.7/powerline-daemon from 644 to 755 changing mode of build/scripts-2.7/powerline-render from 644 to 755 changing mode of build/scripts-2.7/powerline-config from 644 to 755 changing mode of /usr/local/bin/powerline-config to 755 changing mode of /usr/local/bin/powerline-lint to 755 changing mode of /usr/local/bin/powerline-render to 755 changing mode of /usr/local/bin/powerline-daemon to 755 Successfully installed powerline-status Cleaning up... ``` ### 第三步:在 Linux 中安装 Powerline 的字体 Powerline 使用特殊的符号来为开发者显示特殊的箭头效果和符号内容。因此你的系统中必须要有符号字体或者补丁过的字体。 通过下面的 [wget](http://www.tecmint.com/10-wget-command-examples-in-linux/) 命令下载最新的系统字体及字体配置文件。 ``` # wget https://github.com/powerline/powerline/raw/develop/font/PowerlineSymbols.otf # wget https://github.com/powerline/powerline/raw/develop/font/10-powerline-symbols.conf ``` 然后你将下载的字体放到字体目录下 `/usr/share/fonts` 或者 `/usr/local/share/fonts`,或者你可以通过 `xset q` 命令找到一个有效的字体目录。 ``` # mv PowerlineSymbols.otf /usr/share/fonts/ ``` 接下来你需要通过如下命令更新你系统的字体缓存。 ``` # fc-cache -vf /usr/share/fonts/ ``` 其次安装字体配置文件。 ``` # mv 10-powerline-symbols.conf /etc/fonts/conf.d/ ``` 注意:如果相应的符号没有出现,可以尝试关闭终端会话并重启 X window,这样就会生效了。 ### 第四步:给 Bash Shell 和 Vim 状态行设置 Powerline 在这一节将介绍 bash shell 和 vim 编辑器中关于 Powerline 的配置。首先通过在 `~/.bashrc` 中添加如下内容以便设置终端为 256 色。 ``` export TERM="screen-256color" ``` #### 打开 Bash Shell 中的 Powerline 如果希望在 bash shell 中默认打开 Powerline,可以在 `~/.bashrc` 中添加如下内容。 首先通过如下命令获取 powerline 的安装位置。 ``` # pip show powerline-status Name: powerline-status Version: 2.2.dev9999-git.aa33599e3fb363ab7f2744ce95b7c6465eef7f08 Location: /usr/local/lib/python2.7/dist-packages Requires: ``` 一旦找到 powerline 的具体位置后,根据你系统的情况替换到下列行中的 `/usr/local/lib/python2.7/dist-packages` 对应的位置。 ``` powerline-daemon -q POWERLINE_BASH_CONTINUATION=1 POWERLINE_BASH_SELECT=1 . /usr/local/lib/python2.7/dist-packages/powerline/bindings/bash/powerline.sh ``` 然后退出后重新登录,现在 powerline 的状态行应该如下显示了。 [![Bash Powerline Statusline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5/002427eykbcekesc1r1hza.gif)](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5/10/Bash-Powerline-Statuslines.gif) 现在切换目录并注意显示你当前路径的面包屑导航提示的变化。 如果远程 Linux 服务器上安装了 powerline,你能看到后台挂起的任务,当你用 ssh 登录上去时,会看到该提示增加了主机名。 #### 在 Vim 中打开 Powerline 如果你喜欢使用 vim,正好有一个 vim 的强力插件。可以在 `~/.vimrc` 中添加如下内容打开该插件(LCTT 译注:注意同样需要根据你的系统情况修改路径)。 ``` set rtp+=/usr/local/lib/python2.7/dist-packages/powerline/bindings/vim/ set laststatus=2 set t_Co=256 ``` 然后你打开 vim 后会看到一个新的状态行: [![Vim Powerline Statusline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5/002430j7syeqfjjnyq9sxy.gif)](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5/10/Vim-Powerline-Statuslines.gif) ### 总结 Powerline 可以在某些软件中提供颜色鲜艳、很优美的状态行及提示内容,这对编程环境有利。希望这篇指南对您有帮助,如果您需要帮助或者有任何好的想法,请留言给我。 --- 作者简介: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5/002431mdi40insi6j4o48o.png) 我是Ravi Saive,TecMint的作者。一个喜欢分享诀窍和想法的电脑极客及Linux专家。我的大部分服务都运行在开源平台Linux中。关注我的Twitter,Facebook和Google+。 --- via: <http://www.tecmint.com/powerline-adds-powerful-statuslines-and-prompts-to-vim-and-bash/> 作者:[Ravi Saive](http://www.tecmint.com/author/admin/) 译者:[beyondworld](https://github.com/beyondworld)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你值得了解的 10 个有趣的 Linux 命令行小技巧
Aaron Kili
http://www.tecmint.com/linux-command-line-tricks-and-tips-worth-knowing/
当我们发现使用 Linux 的新技巧时,尤其是像我这样的命令行极客,我们总会感到非常来劲。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5/104837smm1hlc1cmh1877c.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5/104837smm1hlc1cmh1877c.jpg
true
false
true
zhb127
false
[ "技巧", "命令行" ]
技术
{ "viewnum": 11734, "commentnum": 0, "favtimes": 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当我们发现使用 Linux 的新技巧时,尤其是像我这样的命令行极客,我们总会感到非常来劲。
2017-01-15T10:48:00
2017-01-15T10:48:00
8,119
/article-8119-1.html
我非常喜欢使用命令,因为它们比 GUI(图形用户界面)应用程序对 Linux 系统提供更多的控制,因此,我一直在寻找一些有趣的方法[让 Linux 的操作变得简单好玩](/article-5816-1.html),主要是基于终端操作。 当我们发现使用 Linux 的新技巧时,尤其是像我这样的命令行极客,我们总会感到非常来劲。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5/104837smm1hlc1cmh1877c.jpg) **建议阅读:** [5 有趣的 Linux 命令行技巧 - 第一部分](/article-5485-1.html) 而且我们也会很想与数百万 Linux 用户分享新学到的实践或命令,特别是那些还在使用自己的方式操作这个令人兴奋的操作系统的新手们。 **建议阅读:** [10 个对新手有用的 Linux 命令行技巧 - 第二部分](/article-6314-1.html)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一系列[有用的命令行小技巧](/article-6314-1.html),它们可以显著地提高你的 Linux 使用技能。 ### 1、 在 Linux 中锁定或隐藏文件或目录 锁定文件或目录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 Linux 文件权限。如果你是文件或目录的所有者,你可以阻止其他用户和组访问(删除、读取、写入、执行)它,如下所示: ``` $ chmod 700 tecmint.info 或 $ chmod go-rwx tecmint.info ``` 想要了解更多有关 Linux 文件权限的内容,请阅读这篇文章[在 Linux 中管理用户和组,文件权限和属性](/article-7418-1.html)。 为了实现对系统中的其他用户隐藏文件或目录,可以通过在文件或目录开头添加 `.` 的方式重命名: ``` $ mv filename .tecmint.info ``` ### 2、 在 Linux 中将 rwx 权限转为八进制格式 默认情况下,当你运行 [ls 命令](/article-5531-1.html)之后,它会使用 `rwx` 格式显示文件权限,为了了解 rwx 格式和八进制格式的等同性,你可以学习如何[在 Linux 中将 rwx 权限转为八进制格式](/article-4067-1.html)。 ### 3、 当 `sudo` 命令执行失败时怎么使用 `su` 命令 虽然 [sudo 命令](/article-7418-1.html)被用来以超级用户权限执行命令,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它也会执行失败,如下所示。 在这里,我想[清空一个大文件的内容](/article-8024-1.html),其文件名为 `uptime.log`,但是即便我是使用 sudo 命令也执行失败了。 ``` $ cat /dev/null >/var/log/uptime.log $ sudo cat /dev/null >/var/log/uptime.log ``` ![在 Linux 中清空大文件的内容](/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5/104844r5qom5eq7uug7v1u.png) *在 Linux 中清空大文件的内容* 遇到这种情况,你需要使用 `su` 命令切换到 `root` 用户,然后像下面这样去执行清空操作: ``` $ su $ sudo cat /dev/null >/var/log/uptime.log $ cat /var/log/uptime.log ``` ![切换到超级用户](/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5/104845lqvhhppzzzaavfv1.png) *切换到超级用户* 尝试理解 [su 和 sudo 之间的区别](http://www.tecmint.com/su-vs-sudo-and-how-to-configure-sudo-in-linux/),另外,通过阅读它们的手册页以了解更多的使用指南: ``` $ man sudo $ man su ``` ### 4、 在 Linux 中结束一个进程 有些时候,当你想[使用 kill、killall、pkill 命令结束一个进程](/article-5557-1.html)时,它们有可能无法生效,你可能会看到该进程仍然还在系统上运行。 如果要强制结束一个进程,可以发送 `-KILL` 信号给该进程。 首先[获取指定进程 ID](/article-5051-1.html),然后像下面这样结束该进程: ``` $ pidof vlc $ sudo kill -KILL 10279 ``` ![在 Linux 中查找和结束进程](/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5/104845s24aztnkefzof9se.png) *在 Linux 中查找和结束进程* 查看 [kill 命令](/article-2116-1.html)以获取更多的使用选项和信息。 ### 5、 在 Linux 中永久删除文件 一般情况下,我们通过使用 `rm` 命令将文件从 Linux 系统中删除。然而,这些文件并没有被真正的删除,它们仍被存储在那里并隐藏在你的硬盘中,其他用户仍然可以[在 Linux 中恢复删除的文件](/article-7974-1.html)并查看。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我们可以使用 `shred` 命令来覆写文件内容,并在覆盖完成后选择删除文件。 ``` $ shred -zvu tecmint.pdf ``` 上述命令中所使用的选项说明: 1. `-z` – 最后一次使用 0 进行覆盖以隐藏覆写动作。 2. `-u` – 覆写后截断并移除文件。 3. `-v` – 显示详细过程。 ![在 Linux 中永久删除文件](/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5/104845z84n787eecf777xc.png) *在 Linux 中永久删除文件* 阅读 `shred` 手册以获取更多的使用信息。 ``` $ man shred ``` ### 6、 在 Linux 中重命名多个文件 你可以通过使用 `rename` 命令随时[在 Linux 中重命名多个文件](/article-4905-1.html)。 `rename` 命令会根据第一个参数中的规则重命名指定文件。 以下命令会将所有 `.pdf` 文件重命名为 `.doc` 文件,使用的规则为 `'s/\.pdf$/\.doc/'`: ``` $ rename -v 's/\.pdf$/\.doc/' *.pdf ``` ![在 Linux 中重命名多个文件](/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5/104846edojbnza6dq5sd6s.png) *在 Linux 中重命名多个文件* 在接下来的例子中,我们将通过重命名所有匹配 `"*.bak"` 的文件来移除其拓展名,使用的规则是 `'s/\e.bak$//'`: ``` $ rename -v 's/\e.bak$//' *.bak ``` ### 7、 在 Linux 中检查单词拼写 `look` 命令用于显示文件中以指定字符串为前缀的任意行,同时它也可以帮你检查命令行中给定单词的拼写。尽管它并不是那么有效和可靠,但它仍然算得上是其他强大的拼写检查工具的有用替代品。 ``` $ look linu $ look docum ``` ![在 Linux 中检查单词拼写](/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5/104846c6fi0craiaze02pr.png) *在 Linux 中检查单词拼写* ### 8、 按关键字搜索手册页 `man` 命令用于显示命令的手册页,当使用 `-k` 选项时,它会将关键字 `printf`(或者如下命令中的关键字 `adjust`、`apache`、`php` )作为正则表达式,来搜索所有匹配该名称手册页,并显示其简介。 ``` $ man -k adjust $ man -k apache $ man -k php ``` ![按关键字搜索手册页](/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5/104847b6i55flf6o5684h5.png) *按关键字搜索手册页* ### 9、 在 Linux 中实时监测日志 `watch` 命令可以[定期执行另一个 Linux 命令](/article-5765-1.html)并全屏显示该命令的执行结果。当 `watch` 命令与 [tail 命令](http://www.tecmint.com/view-contents-of-file-in-linux/)(用于查看文件结尾的 Linux 命令)配合使用时,可以监测到日志文件的日志记录情况。 在以下示例中,你将实时监测系统认证日志文件。打开两个终端窗口,在第一个窗口中实时监测该日志文件,如下: ``` $ sudo watch tail /var/log/auth.log ``` 你也可以使用 [tail 命令](http://www.tecmint.com/view-contents-of-file-in-linux/)(显示文件结尾的 Linux 命令)的 `-f` 选项实时监测文件变化。这样,我们就可以在日志文件中看到日志的生成情况。 ``` $ sudo tail -f /var/log/auth.log ``` 接着,在第二个终端窗口中运行以下命令,之后,你就可以在第一个终端窗口中观察日志文件内容: ``` $ sudo mkdir -p /etc/test $ sudo rm -rf /etc/test ``` ### 10、 列出所有 Shell 内置命令 shell 内置命令是一个命令或者函数,从内部调用并直接在 shell 里执行,而不是从硬盘加载外部的可执行程序来执行。 列出所有 shell 内置命令及其语法,执行如下命令: ``` $ help ``` 作为结束语,[命令行小技巧](http://www.tecmint.com/tag/linux-tricks/)不仅能派得上用场,而且让学习和使用 Linux 变得更加简单有趣,尤其是对新手来讲。 你也可以通过留言给我们分享其他在 Linux 中[有用有趣的命令行小技巧](/article-5485-1.html)。 --- 作者简介: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5/104848wq5zei3k8ek53zhj.jpg) Aaron Kili 是一名 Linux 和 F.O.S.S 的爱好者,未来的 Linux 系统管理员、网站开发人员,目前是 TecMint 的写作者,他喜欢用电脑工作,并且乐于分享知识。 --- via: <http://www.tecmint.com/linux-command-line-tricks-and-tips-worth-knowing/> 作者:[Aaron Kili](http://www.tecmint.com/author/aaronkili/) 译者:[zhb127](https://github.com/zhb127)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如何在 Shell 脚本中跟踪调试命令的执行
Aaron Kili
http://www.tecmint.com/trace-shell-script-execution-in-linux/
本文将解释第三种 shell 脚本调试模式,即 shell 跟踪,并查看一些示例来演示它如何工作以及如何使用它。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5/172501x3lrwwqio266pq29.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5/172501x3lrwwqio266pq29.jp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调试", "脚本" ]
技术
{ "viewnum": 16380, "commentnum": 1,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7.166.230.10", "message": "我用这个就行了<br />\r\nkashu:/tmp/linux$ echo $PS4<br />\r\n+{$LINENO:${FUNCNAME[0]}}", "username": "kashu [Chromium 66.0|Xubuntu 14.04]", "date": "2017-01-15T20:23:32" } ]
[ { "raid": 8028, "displayorder": 0 }, { "raid": 8045, "displayorder": 1 } ]
本文将解释第三种 shell 脚本调试模式,即 shell 跟踪,并查看一些示例来演示它如何工作以及如何使用它。
2017-01-15T17:25:07
2017-01-15T17:25:07
8,120
/article-8120-1.html
在 [shell 脚本调试系列](/article-8028-1.html) 中,本文将解释第三种 shell 脚本调试模式,即 shell 跟踪,并查看一些示例来演示它如何工作以及如何使用它。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5/172501x3lrwwqio266pq29.jpg) 本系列的前面部分清晰地阐明了另外两种 shell 脚本调试模式:详细模式和语法检查模式,并用易于理解的例子展示了如何在这些模式下启用 shell 脚本调试。 1. [如何在 Linux 中启用 Shell 脚本的调试模式](/article-8028-1.html) 2. [如何在 Shell 脚本中执行语法检查调试模式](/article-8045-1.html) shell 跟踪简单的来说就是跟踪 shell 脚本中的命令的执行。要打开 shell 跟踪,请使用 `-x` 调试选项。 这会让 shell 在终端上显示所有执行的命令及其参数。 我们将使用下面的 `sys_info.sh` shell 脚本,它会简要地打印出你的系统日期和时间、登录的用户数和系统的运行时间。不过,脚本中包含我们需要查找和更正的语法错误。 ``` #!/bin/bash # script to print brief system info ROOT_ID="0" DATE=`date` NO_USERS=`who | wc -l` UPTIME=`uptime` check_root(){ if [ "$UID" -ne "$ROOT_ID" ]; then echo "You are not allowed to execute this program!" exit 1; } print_sys_info(){ echo "System Time : $DATE" echo "Number of users: $NO_USERS" echo "System Uptime : $UPTIME } check_root print_sys_info exit 0 ``` 保存文件并执行脚本。脚本只能用 root 用户运行,因此如下使用 [sudo 命令](http://www.tecmint.com/su-vs-sudo-and-how-to-configure-sudo-in-linux/)运行: ``` $ chmod +x sys_info.sh $ sudo bash -x sys_info.sh ``` ![Shell Tracing - Show Error in Script](/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5/172508tobn0iinniy0cave.png) *shell 跟踪 - 显示脚本中的错误* 从上面的输出我们可以观察到,首先执行命令,然后其输出做为一个变量的值。 例如,先执行 `date`,其输出做为变量 `DATE` 的值。 我们可以执行语法检查来只显示其中的语法错误,如下所示: ``` $ sudo bash -n sys_info.sh ``` ![Syntax Checking in Script](/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5/172508topuogicp7zyzuuu.png) *脚本中语法检查* 如果我们审视这个 shell 脚本,我们就会发现 `if` 语句缺少了封闭条件的 `fi` 关键字。因此,让我们加上它,新的脚本应该看起来像这样: ``` #!/bin/bash #script to print brief system info ROOT_ID="0" DATE=`date` NO_USERS=`who | wc -l` UPTIME=`uptime` check_root(){ if [ "$UID" -ne "$ROOT_ID" ]; then echo "You are not allowed to execute this program!" exit 1; fi } print_sys_info(){ echo "System Time : $DATE" echo "Number of users: $NO_USERS" echo "System Uptime : $UPTIME } check_root print_sys_info exit 0 ``` 再次保存文件并以 root 执行,同时做语法检查: ``` $ sudo bash -n sys_info.sh ``` ![Perform Syntax Check in Shell Script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5/172509xm77ckrcmz21c2r2.png) *在 shell 脚本中执行语法检查* 上面的语法检查操作的结果仍然显示在脚本的第 21 行还有一个错误。所以,我们仍然要纠正一些语法。 再一次分析脚本,会发现第 21 行的错误是由于在 `print_sys_info` 函数内最后一个 [echo 命令](http://www.tecmint.com/echo-command-in-linux/)中没有闭合双引号 `"`。 我们将在 `echo` 命令中添加闭合双引号并保存文件。修改过的脚本如下: ``` #!/bin/bash #script to print brief system info ROOT_ID="0" DATE=`date` NO_USERS=`who | wc -l` UPTIME=`uptime` check_root(){ if [ "$UID" -ne "$ROOT_ID" ]; then echo "You are not allowed to execute this program!" exit 1; fi } print_sys_info(){ echo "System Time : $DATE" echo "Number of users: $NO_USERS" echo "System Uptime : $UPTIME" } check_root print_sys_info exit 0 ``` 现在再一次检查语法。 ``` $ sudo bash -n sys_info.sh ``` 上面的命令不会产生任何输出,因为我们的脚本语法上正确。我们也可以再次跟踪脚本执行,它应该工作得很好: ``` $ sudo bash -x sys_info.sh ``` ![Trace Shell Script Execution](/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5/172509y91u9r3uqum9r111.png) *跟踪 shell 脚本执行* 现在运行脚本。 ``` $ sudo ./sys_info.sh ``` ![Shell Script to Show Date, Time and Uptim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5/172509d69fbzbkk2akfja6.png) *用 shell 脚本显示日期、时间和运行时间* ### shell 跟踪执行的重要性 shell 脚本跟踪可以帮助我们识别语法错误,更重要的是识别逻辑错误。例如,在 `sys_info.sh` shell 脚本中的 `check_root` 函数,它用于确定用户是否为 root,因为脚本只允许由超级用户执行。 ``` check_root(){ if [ "$UID" -ne "$ROOT_ID" ]; then echo "You are not allowed to execute this program!" exit 1; fi } ``` 这里的魔法是由 `if` 语句表达式 `["$ UID" -ne "$ ROOT_ID"]` 控制的,一旦我们不使用合适的数字运算符(示例中为 `-ne`,这意味着不相等),我们最终可能会出一个逻辑错误。 假设我们使用 `-eq` (意思是等于),这将允许任何系统用户以及 root 用户运行脚本,因此是一个逻辑错误。 ``` check_root(){ if [ "$UID" -eq "$ROOT_ID" ]; then echo "You are not allowed to execute this program!" exit 1; fi } ``` 注意:我们在本系列开头介绍过,`set` 这个 shell 内置命令可以在 shell 脚本的特定部分激活调试。 因此,下面的行将帮助我们通过跟踪脚本的执行在其中找到这个逻辑错误: 具有逻辑错误的脚本: ``` #!/bin/bash #script to print brief system info ROOT_ID="0" DATE=`date` NO_USERS=`who | wc -l` UPTIME=`uptime` check_root(){ if [ "$UID" -eq "$ROOT_ID" ]; then echo "You are not allowed to execute this program!" exit 1; fi } print_sys_info(){ echo "System Time : $DATE" echo "Number of users: $NO_USERS" echo "System Uptime : $UPTIME" } #turning on and off debugging of check_root function set -x ; check_root; set +x ; print_sys_info exit 0 ``` 保存文件并调用脚本,在输出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普通系统用户可以在未 sudo 的情况下运行脚本。 这是因为 `USER_ID` 的值为 100,不等于为 0 的 root 的 `ROOT_ID` 。 ``` $ ./sys_info.sh ``` ![Run Shell Script Without Sudo](/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5/172510gkei69f839yeqe85.png) **未 sudo 的情况下运行 shell 脚本** 那么,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 [shell 脚本调试系列](/article-8028-1.html),可以在下面的反馈栏里给我们关于本篇或者本系列提出问题或反馈。 --- 作者简介: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5/172511a1vx5xutrck6vk55.jpg) Aaron Kili 是 Linux 和 F.O.S.S 爱好者,将来的 Linux SysAdmin、web 开 发人员,目前是 TecMint 的内容创作者,他喜欢用电脑工作,并坚信分享知识。 --- via: <http://www.tecmint.com/trace-shell-script-execution-in-linux/> 作者:[Aaron Kili](http://www.tecmint.com/author/aaronkili/)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微软选择 Ubuntu 放到 Windows 10 的 Linux 子系统中,或许“错”了
wxy
虽然并非微软官方出品,不过你现在可以在 Windows 10 的 Linux 子系统(WSL)中使用 openSUSE Leap 或 SUSE Linux 企业版(SLES)了。此外,其它发行版也可以了。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5/234949yp41f7qaafzqa1ff.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5/234949yp41f7qaafzqa1ff.png
true
false
false
false
[ "openSUSE", "Windows", "WSL" ]
技术
{ "viewnum": 17686, "commentnum": 11, "favtimes": 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47.91.148.186", "message": "我选择手动滑稽", "username": "来自加拿大的 Chrome 5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1-16T10:43:13" }, { "postip": "123.138.180.142", "message": "好,好,好! 我也想试试Arch、Fedora。", "username": "koolar [Chrome 57.0|Windows 10]", "date": "2017-01-16T12:07:12" }, { "postip": "42.122.129.110", "message": "微软和Ubuntu的合作关系还是挺紧密的", "username": "宁皓plus [Chrome 55.0|GNU/Linux]", "date": "2017-01-16T17:07:42" }, { "postip": "218.255.66.11", "message": "能装GNOME 吗?", "username": "来自香港的 Firefox 50.0|Fedora 用户", "date": "2017-01-16T20:43:59" }, { "postip": "58.62.230.137", "message": "我认为是ubuntu给开发者带来了很多便利,相比之下才选择的",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Chrome 55.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1-16T22:11:28" }, { "postip": "125.69.76.87", "message": "已经在笔记本上安装了Ubuntu操作系统……",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3.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1-17T13:48:52" }, { "postip": "222.137.121.58", "message": "在桌面用户中,还是ubuntu用户量大", "username": "来自河南郑州的 Firefox 50.0|Ubuntu 用户", "date": "2017-01-18T13:15:04" }, { "postip": "119.251.255.39", "message": "每当看到linux发行版的问题,都不敢说话,无论多么有道理,都会引起一场血雨腥风。但是还是要说一下自己的观点。<br />\r\n<br />\r\n不安装图形界面,不考虑维护周期,不考虑版权, 不追究开源贡献,ubuntu做的确不错。<br />\r\n如果以上四个都考虑的话,那么在所有发行版中,任何一个版本都比ubuntu做的好。<br />\r\n<br />\r\n在我10年linux生涯中,既稳定,维护周期又久,能胜任我每天工作的发行版,只有两个,一个是debian,一个是openSUSE.&nbsp;&nbsp;CentOS现在都不及格,尤其是CentOS 7.<br />\r\n<br />\r\n其实在使用开源软件的同时,其代价也是非常巨大的,比如我们在众多的发行版中,付出的时间成本", "username": "来自河北沧州的 Safari 9.1|Mac 10.11 用户", "date": "2017-01-18T19:58:51" }, { "postip": "119.139.198.169", "message": "微软,请你不要偷懒。否则你的市场份额肯定越来越小。<br />\r\n以前你的份额大多是靠DB出来的。", "username": "来自广东深圳的 Chrome 55.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1-19T09:29:48" }, { "postip": "218.28.20.138", "message": "欣赏一下", "username": "来自河南郑州的 Chrome 5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1-20T13:36:28" }, { "postip": "218.255.71.141", "message": "用了一下,openSuse Firefox启动报错。", "username": "来自香港的 QQ Browser 9.5|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1-22T23:22:39" } ]
[ { "raid": 8872, "displayorder": 0 } ]
虽然并非微软官方出品,不过你现在可以在 Windows 10 的 Linux 子系统(WSL)中使用 openSUSE Leap 或 SUSE Linux 企业版(SLES)了。此外,其它发行版也可以了。
2017-01-16T07:30:00
2017-01-16T07:30:00
8,121
/article-8121-1.html
> > 虽然并非微软官方出品,不过你现在可以在 Windows 10 的 Linux 子系统(WSL)中使用 openSUSE Leap 或 SUSE Linux 企业版(SLES)了。 > > > 正如你所知道的,最新的 Windows 10 版本中含有一个完整的、基于 Ubuntu 的 Bash,开发者们可以在 Windows 桌面中直接运行 Linux 软件或命令。这被称为“Bash on Ubuntu on Windows”——一个啰嗦的名字——现在可以从 Windows 的开始菜单直接访问到了。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5/234949yp41f7qaafzqa1ff.png) 不过,SUSE 的资深产品经理 Hannes Kühnemund 却表示,[以他自己的观点来看](https://www.suse.com/communities/blog/make-windows-green-part-1/),微软在选择 Linux 发行版时选“错”了——明显应该选 openSUSE 嘛。 “在 Windows 上原生地运行 Linux 二进制程序……这听起来真棒!然而,十分不幸是,微软在 WSL 里面选用了一个错误的 Linux(当然,这是我个人的看法),而现在是我们让它回到轨道上的时候了。” Hannes Kühnemund 说到,“为啥选 SUSE?因为 SUSE 从 1992 年开始就在做 Linux 发行版了。想找一个资格更老的 Linux 厂商(也可以叫发行版),对不起,你找不到,根本就木有!” 好吧,不管怎么说,如果你也对此感兴趣的话,他还写了篇文章教给你如何在 Windows 10 的 WSL 中安装 SUSE。 ### 在 Windows 10 中安装 openSUSE Leap 42.2 如果你是 SUSE 粉,而你又想在 Windows 10 中使用你喜爱的 SUSE,但是又厌倦了使用虚拟机或配置双引导,那么就跟着 Kühnemund 先生一起来吧,他会教给你如何在 WSL 中安装最新的 openSUSE Leap 42.2。 首先,你需要按照[微软的说明](https://msdn.microsoft.com/en-us/commandline/wsl/install_guide)启用 WSL,也可以参考我们[之前的介绍](/article-7613-1.html)。确保在安装过程中创建了一个普通用户(带口令)。 这些步骤也同样适用于 SUSE Linux 企业版(SLES) 12 SP2,不过你需要下载另外一个文件。 运行如下命令下载 openSUSE Leap 42.2 的 docker 用户空间: ``` wget -O openSUSE-42.2.tar.xz https://github.com/openSUSE/docker-containers-build/blob/openSUSE-42.2/docker/openSUSE-42.2.tar.xz?raw=true ``` 然后从开始菜单中打开 Linux bash shell,并执行如下命令来解压,然后退出 shell: ``` sudo mkdir rootfs sudo tar -C rootfs -Jxf openSUSE-42.2.tar.xz exit ``` 如果在运行这些命令时出现一些警告,可以忽略。 完成之后,备份当前的“Bash on Ubuntu on Window” 安装: ``` cd %localappdata%\lxss\ rename rootfs rootfs.ubuntu ``` 然后复制新的 openSUSE Leap 42.2 的根文件系统 rootfs: ``` move .\home\rootfs .\ ``` 最后,设置 root 为默认用户: ``` lxrun /setdefaultuser root ``` 这样,下次你再访问 bash 时,你就用的是运行在 WSL 中的 openSUSE 或 SLES 啦。 当然,你还可以再做的完美些。用[这个绿绿的 SUSE 图标](http://www.iconarchive.com/show/nuoveXT-icons-by-saki/Apps-suse-icon.html)替换 “Bash on Ubuntu on Window” 默认的橘红 Ubuntu 图标: ``` cd %localappdata%\lxss\ rename bash.ico Ubuntu.ico rename Saki-NuoveXT-Apps-suse.ico bash.ico ```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6/004201d226cxlxx261b374.png) *在 Windows 10 中运行 SUSE Linux shell* 哦,除了图标,启动菜单中的名字 “Bash on Ubuntu on Window” 显然你也想换过来,进到 `%AppData%\Microsoft\Windows\Start Menu\Programs`,把默认项改成“Bash on SUSE on Windows” 或其它你想要的什么名字。 ### 其它发行版呢? 如果你喜欢其它 Linux 发行版,比如 Arch Linux,那么你可以看看[这篇文章](/article-7857-1.html)。 还能支持别的 Linux 发行版吗?你别说,还真有人做出了一个[工具](https://github.com/RoliSoft/WSL-Distribution-Switcher),可以在 WSL 中支持大多数的 Linux 发行版,并可以在这些发行版之间切换自如。 这个工具是由 RoliSoft 贡献到 GitHub 上的,名为 [WSL-Distribution-Switcher](https://github.com/RoliSoft/WSL-Distribution-Switcher) 。其思路类似于上面 openSUSE 的思路,都是采用容器作为 WSL 中的根文件系统。 你可以通过该工具中的 `get-prebuilt.py` 或 `get-source.py` 从 Docker Hub 上下载各个发行版的官方镜像或 tar 包,然后用 `install.py` 安装即可。最后,你还可以通过 `switch.py` 在你下载安装的 WSL 中进行切换。具体的操作,请参考其[说明](https://github.com/RoliSoft/WSL-Distribution-Switcher)。 由于它使用的是 Docker Hub 官方镜像,因此,它可以支持大多数 Linux 发行版,比如: * [debian](https://hub.docker.com/_/debian/) * [ubuntu](https://hub.docker.com/_/ubuntu/) * [fedora](https://hub.docker.com/_/fedora/) * [centos](https://hub.docker.com/_/centos/) * [opensuse](https://hub.docker.com/_/opensuse/) * [mageia](https://hub.docker.com/_/mageia/) * [oraclelinux](https://hub.docker.com/_/oraclelinux/) * [alpine](https://hub.docker.com/_/alpine/) * [crux](https://hub.docker.com/_/crux/) * [clearlinux](https://hub.docker.com/_/clearlinux/) * …… 怎么样,你有试过在 Windows 10 中的 WSL 里面运行 Linux 吗? via:[softpedia](http://news.softpedia.com/news/it-s-now-possible-to-use-opensuse-inside-windows-10-here-s-how-to-install-it-511844.shtml),[suse](https://www.suse.com/communities/blog/make-windows-green-part-1/),[github](https://github.com/RoliSoft/WSL-Distribution-Switcher),[microsoft](https://msdn.microsoft.com/en-us/commandline/wsl/install_guide)
在 Linux 系统下使用 PhotoRec &amp; TestDisk 工具来恢复文件
Aaron Kili
http://www.tecmint.com/photorec-recover-deleted-lost-files-in-linux/
我们将阐明如何在 Linux 系统中使用 TestDisk 来恢复硬盘上已删除或丢失的文件,它是非常优秀的修复工具,随一款免费的叫做 PhotoRec 的工具发布。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6/215115lbbjzrhsjxbzfows.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6/215115lbbjzrhsjxbzfows.jpg
true
false
true
rusking
false
[ "TestDisk", "删除", "恢复" ]
技术
{ "viewnum": 21367, "commentnum": 2, "favtimes": 5,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36.110.51.98", "message": "SSD不行吧?", "username": "来自浙江的 Chrome 5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1-17T10:04:03" }, { "postip": "117.166.230.10", "message": "像这种情况,/tmp目录挂载在tmpfs(内存)里,在/tmp里被误删的重要文件如何恢复?求教<br />\r\n<br />\r\nkashu:/tmp$ df -hT /tmp<br />\r\nFilesystem&nbsp; &nbsp;&nbsp;&nbsp;Type&nbsp; &nbsp;Size&nbsp;&nbsp;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br />\r\ntmpfs&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 tmpfs&nbsp;&nbsp;8.8G&nbsp;&nbsp;3.2G&nbsp;&nbsp;5.6G&nbsp;&nbsp;37% /tmp", "username": "kashu [Chromium 66.0|Xubuntu 14.04]", "date": "2017-01-17T14:14:20" } ]
[ { "raid": 8123, "displayorder": 0 } ]
我们将阐明如何在 Linux 系统中使用 TestDisk 来恢复硬盘上已删除或丢失的文件,它是非常优秀的修复工具,随一款免费的叫做 PhotoRec 的工具发布。
2017-01-16T21:51:20
2017-01-16T21:51:20
8,122
/article-8122-1.html
当你在系统中有意或无意地使用 `shift + delete` 组合键、删除选项,或是清空回收站的方式来[删除](/article-5473-1.html)一个文件时,该文件的内容并没有从硬盘(或是其它存储设备)上直接销毁。 它仅仅是从系统的目录结构中被移除,然后你在删除文件的目录下就看不到该文件了,但是这个文件仍然存在你磁盘中的某个位置上。 如果你有一个合适的工具和相关的专业知识,你就可以[从电脑中恢复已丢失的文件](/article-7974-1.html)。然而,随着你存储的文件越来越多,删除的文件将会被覆盖,你可能只能恢复最近删除的文件了。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6/215115lbbjzrhsjxbzfows.jpg)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阐明如何在 Linux 系统中使用 **TestDisk** 来恢复硬盘上已删除或丢失的文件,它是非常优秀的修复工具,随一款免费的叫做 **PhotoRec** 的工具发布。 **PhoteRec** 工具用于从存储介质比如硬盘,数码相机和 cdrom 设备中恢复丢失的文件。(LCTT 译注:PhotoRec 的意思是 Photo Recovery,不是 Photo Recorder。) ### 在 Linux 系统中安装 TestDisk(PhotoRec) 在系统中执行以下相关的命令来安装 **TestDisk**: ``` ------- On Debian/Ubuntu/Linux Mint ------- $ sudo apt-get install testdisk ------- On CentOS/RHEL/Fedora ------- $ sudo yum install testdisk ------- On Fedora 22+ ------- $ sudo dnf install testdisk ------- On Arch Linux ------- $ pacman -S testdisk ------- On Gentoo ------- $ emerge testdisk ``` 如果你的 Linux 系统仓库中没有这个安装包,可以从 [这里](http://www.cgsecurity.org/wiki/TestDisk_Download) 下载然后在 Live CD 中运行即可。 这个安装包也可以在应急修复 CD 工具中找到,比如 Gparted LiveCD 、 Parted Magic 、 Ubuntu Boot CD 、 Ubuntu-Rescue-Remix 及其它工具等。 安装完成之后,使用 root 账号权限打开文本窗口,启动 **PhotoRec**,并指定已删除文件的分区: ``` $ sudo photorec /dev/sda3 ``` 你将会看到下面的交互界面: ![PhotoRec Data Recovery Tool for Linux](/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6/215122hn7lufcoo4lofexs.png) *Linux 系统 PhotoRec 数据恢复工具* 使用左右箭头选择菜单选项,按回车键确认。要继续恢复操作,选择 `[Proceed]` 并单击 Enter。 你将看到下面的界面: ![Select Partition to Proceed File Recovery](/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6/215122ifo0puub0o5uzazb.png) *选择分区进行文件恢复* 选择 `[Options]` 来查看可用的恢复选项,如下图所示: ![Linux File Recovery Option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6/215124boucxkiv0rcqcozr.png) *Linux 系统文件恢复选项* 按 `Q` 返回,在下图界面,你可以指定你想要查询并恢复的文件扩展名。因此,选择 `[File Opt]`,按回车键确认。 按 `s` 来选择或取消选择所有的文件扩展名,如果你已经取消选择了所有的文件扩展名,只需要使用向右箭头选择你想要恢复的文件类型即可(或者按向左箭头取消选择)。 例如,我想恢复所有系统中丢失的 `.mov` 类型的文件: ![Specify Recovery File Typ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6/215125xbj0b0bjmqgvz00s.png) *指定恢复文件类型* 按 `b` 键保存设置,之后你应该看到如下图所示信息。单击回车键返回(或者按 `Q` 键),再按 `Q` 键返回到主界面。 ![Save File Recovery Setting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6/215125uiffvlb7plllvlie.png) *保存文件恢复设置* 现在选择 `[Search]` 开始文件恢复。在下图中,选择存储文件分区的文件系统类型,然后按回车键。 ![Select Filesystem to Recover Deleted File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6/215127n9mdzj0mm09006u0.png) *选择文件系统类型来恢复删除的文件* 下一步,如下图所示,选择是仅对空闲空间还是整个分区进行分析。注意选择整个分区将会让操作过程变得更长更慢。选择合适的选项后,按回车键继续。 ![Choose Filesystem to Analyz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6/215127nie1ttinhmv6jivb.png) *选择文件系统进行分析* 选择一个目录用于存储将要恢复的文件,选择完成之后,按 `C` 键继续。选择不同分区的目录,以避免当更多的文件存储在这个分区时覆盖掉已删除的文件。 按向左箭头返回到根分区下。 ![Select Directory to Save Recovered File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6/215129pmtfm9nznm6k8ms6.png) *选择要保存恢复文件的目录* 下图显示正在被恢复的指定类型的已删除文件。你可以按回车键来停止操作。 **注意**:在恢复的过程中,你的系统会变得很慢,很可能会卡住一段时间,请耐心等待直至恢复完成。 ![Recovering Deleted Files in Linux](/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6/215130lmff9qdd3dch2c7z.png) *在 Linux 系统中恢复已删除的文件* 最后, **Photorec** 工具将会显示出已恢复文件的数量及保存的路径。 ![Linux File Recovery Summary](/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6/215130caquld9mkmwum7mk.png) *Linux 文件恢复情况汇总* 默认情况下,已恢复的文件将会以 root 账号权限保存,因此,你需要以提升权限的方式打开文件管理器来访问这些文件。 使用如下命令(指定你的文件管理器): ``` $ gksudo nemo 或 $ gksudo nautilus ``` 想了解更多的信息,访问 PhotoRec 官网: <http://www.cgsecurity.org/wiki/PhotoRec>。 到此为止吧!在这篇文章中,我们阐明了使用 PhotoRec 工具来恢复磁盘中已删除或丢失文件每一个步骤。这是目前为止我使用过的最可靠和有效的恢复工具,如果你知道还有其它相似的工具,请在评论中跟大家分享。 --- 作者简介: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6/215132hxt55xxtno77zv94.jpg) Aaron Kili 是一个 Linux 系统及 F.O.S.S 爱好者,即将成为一名系统管理员及 Web 开发人员,他现在是 TecMint 网站的内容创建者,他喜欢使用电脑来工作,并且他坚信分享知识是一种美德。 --- via: <http://www.tecmint.com/photorec-recover-deleted-lost-files-in-linux/> 作者:[Aaron Kili](http://www.tecmint.com/author/aaronkili/) 译者:[rusking](https://github.com/rusking)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3 个在 Linux 中永久并安全删除文件和目录的方法
Aaron Kili
http://www.tecmint.com/permanently-and-securely-delete-files-directories-linux/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习惯于使用 Delete 键、垃圾箱或 rm 命令从我们的计算机中删除文件,但这不是永久安全地从硬盘中(或任何存储介质)删除文件的方法。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8/120608tzv6n2w5zxfvc6zt.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8/120608tzv6n2w5zxfvc6zt.jp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删除", "恢复" ]
技术
{ "viewnum": 22980, "commentnum": 3, "favtimes": 7,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8.122.120.11", "message": "SWAP 还可以不启用,或者设置为文件,这样就可以按照一般安全删除文件方式进行,就不需要专门的 SWAP 清除工具,当然删除时禁用 SWAP 还是必须的。",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1-18T12:54:04" }, { "postip": "116.209.165.239", "message": "RSS里打开文章变样了?<br />\r\n干净,赞!", "username": "来自湖北黄冈的 Chrome 55.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1-18T17:27:46" }, { "postip": "111.201.11.221", "message": "嗯,因为考虑到 RSS 过来的用户有可能是在 RSS 阅读器,或者屏幕受限,因此采用了打印版式。当然,可以随时在这个页面里面按 ESC 或点击右上角关闭按钮,返回完整页面。", "username": "linux [Chrome 55.0|Mac 10.11]", "date": "2017-01-18T20:44:10" } ]
[ { "raid": 7974, "displayorder": 0 }, { "raid": 8024, "displayorder": 1 }, { "raid": 8122, "displayorder": 2 } ]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习惯于使用 Delete 键、垃圾箱或 rm 命令从我们的计算机中删除文件,但这不是永久安全地从硬盘中(或任何存储介质)删除文件的方法。
2017-01-18T12:06:43
2017-01-18T12:06:43
8,123
/article-8123-1.html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习惯于使用 `Delete` 键、垃圾箱或 `rm` 命令[从我们的计算机中删除文件](/article-7954-1.html),但这不是永久安全地从硬盘中(或任何存储介质)删除文件的方法。 该文件只是对用户隐藏,它驻留在硬盘上的某个地方。它有可能被数据窃贼、执法取证或其它方式来恢复。 假设文件包含密级或机密内容,例如安全系统的用户名和密码,具有必要知识和技能的攻击者可以轻松地[恢复删除文件的副本](/article-8122-1.html)并访问这些用户凭证(你可以猜测到这种情况的后果)。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8/120608tzv6n2w5zxfvc6zt.jpg) 在本文中,我们将解释一些命令行工具,用于永久并安全地删除 Linux 中的文件。 ### 1、 shred – 覆盖文件来隐藏内容 `shred` 会覆盖文件来隐藏它的内容,并且也可以选择删除它。 ``` $ shred -zvu -n 5 passwords.list ``` 在下面的命令中,选项有: 1. `-z` - 用零覆盖以隐藏碎片 2. `-v` - 显示操作进度 3. `-u` - 在覆盖后截断并删除文件 4. `-n` - 指定覆盖文件内容的次数(默认值为3) ![shred - overwrite a file to hide its content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8/120646jie3i566n55ze9x5.png) *shred - 覆盖文件来隐藏它的内容* 你可以在 `shred` 的帮助页中找到更多的用法选项和信息: ``` $ man shred ``` ### 2、 wipe – 在 Linux 中安全删除文件 `wipe` 命令可以安全地擦除磁盘中的文件,从而不可能[恢复删除的文件或目录内容](/article-7974-1.html)。 首先,你需要安装 `wipe` 工具,运行以下适当的命令: ``` $ sudo apt-get install wipe [Debian 及其衍生版] $ sudo yum install wipe [基于 RedHat 的系统] ``` 下面的命令会销毁 private 目录下的所有文件。 ``` $ wipe -rfi private/* ``` 当使用下面的标志时: 1. `-r` - 告诉 `wipe` 递归地擦除子目录 2. `-f` - 启用强制删除并禁用确认查询 3. `-i` - 显示擦除进度 ![Wipe - Securely Erase Files in Linux](/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8/120646e9lw7uwtazwu7u9e.png) *wipe – 在 Linux 中安全擦除文件* 注意:`wipe` 仅可以在磁性存储上可以可靠地工作,因此对固态磁盘(内存)请使用其他方法。 阅读 `wipe` 手册以获取其他使用选项和说明: ``` $ man wipe ``` ### 3、 Linux 中的安全删除工具集 secure-delete 是一个安全文件删除工具的集合,它包含用于安全删除文件的 `srm`(secure\_deletion)工具。 首先,你需要使用以下相关命令安装它: ``` $ sudo apt-get install secure-delete [Debian 及其衍生版] $ sudo yum install secure-delete [基于 RedHat 的系统] ``` 安装完成后,你可以使用 `srm` 工具在 Linux 中安全地删除文件和目录。 ``` $ srm -vz private/* ``` 下面是使用的选项: 1. `-v` – 启用 verbose 模式 2. `-z` – 用0而不是随机数据来擦除最后的写入 ![srm - Securely Delete Files in Linux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8/120647yxpx7t72uao3dd32.png) *srm – 在 Linux 中安全删除文件* 阅读 srm 手册来获取更多的使用选项和信息: ``` $ man srm ``` ### 4、 sfill -安全免费的磁盘 / inode 空间擦除器 `sfill` 是 secure-deletetion 工具包的一部分,是一个安全免费的磁盘和 inode 空间擦除器,它以安全的方法删除可用磁盘空间中的文件。 `sfill` 会[检查指定分区上的可用空间](/article-8024-1.html),并使用来自 `/dev/urandom` 的随机数据填充它。 以下命令将在我的根分区上执行 `sfill`,使用 `-v' 选项启用 verbose 模式: ``` $ sudo sfill -v /home/aaronkilik/tmp/ ``` 假设你创建了一个单独的分区 `/home` 来存储正常的系统用户主目录,你可以在该分区上指定一个目录,以便在其上应用 `sfill`: ``` $ sudo sfill -v /home/username ``` 你可以在 sfill 的手册上看到一些限制,你也可以看到额外的使用标志和命令: ``` $ man sfill ``` 注意:secure-deletetion 工具包中的另外两个工具(`sswap` 和 `sdmem`)与本指南的范围不直接相关,但是,为了将来的使用和传播知识的目的,我们会在下面介绍它们。 ### 5、 sswap – 安全 swap 擦除器 它是一个安全的分区擦除器,`sswap` 以安全的方式删除 swap 分区上存在的数据。 警告:请记住在使用 `sswap` 之前卸载 swap 分区! 否则你的系统可能会崩溃! 要找到交换分区(并检查分页和交换设备/文件是否已经使用,请使用 `swapon` 命令),接下来,使用 `swapoff` 命令禁用分页和交换设备/文件(使 swap 分区不可用)。 然后在(关闭的) swap 分区上运行 `sswap` 命令: ``` $ cat /proc/swaps $ swapon $ sudo swapoff /dev/sda6 $ sudo sswap /dev/sda6 #这个命令要花费一些时间,默认要进行 38 遍擦除 ``` ![sswap - Secure Swap Wiper](/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8/120647sklgbrpicbt22iy5.png) *sswap – 安全 swap 擦除器* 阅读 `sswap` 的手册来获取更多的选项和信息: ``` $ man sswap ``` ### 6、 sdmem – 安全内存擦除器 `sdmem` 是一个安全的内存擦除器,其设计目的是以安全的方式删除存储器(RAM)中的数据。 它最初命名为 [smem](/article-7681-1.html),但是因为在 Debain 系统上存在另一个包 [smem - 报告每个进程和每个用户的内存消耗](/article-7681-1.html),开发人员决定将它重命名为 `sdmem`。 ``` $ sudo sdmem -f -v ``` 关于更多的使用信息,阅读 `sdmen` 的手册: ``` $ man sdmem ``` **推荐阅读:** [在 Linux 系统下使用 PhotoRec & TestDisk 工具来恢复文件](/article-8122-1.html)。 就是这样了!在本文中,我们查看了一系列可以永久安全地删除 Linux 中的文件的工具。像往常一样,通过下面的评论栏发表你对本篇文章的想法或建议。 --- 作者简介: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8/120648xxd22kik1xmkxttk.jpg) Aaron Kili 是一个 Linux 系统及 F.O.S.S 爱好者,即将成为一名系统管理员及 Web 开发人员,他现在是 TecMint 网站的内容创建者,他喜欢使用电脑来工作,并且他坚信分享知识是一种美德。 --- via: <http://www.tecmint.com/permanently-and-securely-delete-files-directories-linux/> 作者:[Aaron Kili](http://www.tecmint.com/author/admin/)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4 个 Linux 下最好的命令行下载管理器/加速器
Magesh Maruthamuthu
http://www.2daygeek.com/best-4-command-line-download-managers-accelerators-for-linux/
所有的下载工具做着同样的任务,但它们的处理方式和功能是不同的,比如,单线程和多线程、交互和非交互。 在这里,我们将列出 4 个最好的我们日常工作使用的命令行下载加速器。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8/131326lelire2r33tmedt2.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8/131326lelire2r33tmedt2.jp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下载", "wget", "下载管理器", "Aria2" ]
分享
{ "viewnum": 17610, "commentnum": 0, "favtimes": 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raid": 8129, "displayorder": 0 } ]
所有的下载工具做着同样的任务,但它们的处理方式和功能是不同的,比如,单线程和多线程、交互和非交互。 在这里,我们将列出 4 个最好的我们日常工作使用的命令行下载加速器。
2017-01-18T13:13:00
2017-01-18T13:13:00
8,124
/article-8124-1.html
我们经常由于不同需求使用下载管理器从互联网下载文件,它给我和其他人提供了很多帮助。我们都想要一个超级快速的下载管理器来完成下载尽可能多的任务,以便我们可以节省时间来进一步地工作。有很多可以加速下载的下载管理器和加速器可用(图形化界面和命令行界面)。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8/131326lelire2r33tmedt2.jpg) 所有的下载工具做着同样的任务,但它们的处理方式和功能是不同的,比如,单线程和多线程、交互和非交互。 在这里,我们将列出 4 个最好的我们日常工作使用的命令行下载加速器。 ### #1 Aria2 [Aria2](https://aria2.github.io/) 是一个用于 Linux、Windows 和 Mac OSX 的轻量级、多协议和多源的命令行下载管理器/实用程序。它支持 HTTP/HTTPS、FTP、SFTP、BitTorrent 和 Metalink。aria2 可以通过内置的 JSON-RPC 和 XML-RPC 接口操作。 它支持多线程,可以使用多个源或协议下载文件,确实可以加速并尽可能多的完成下载。 它非常轻量级,不需要太多的内存和 CPU。我们可以使用它作为 BitTorrent 客户端,因为它有所有你想要的 BitTorrent 客户端的功能。 #### Aria2 功能 * 支持 HTTP/HTTPS GET 方式 * 支持 HTTP 代理 * 支持 HTTP BASIC 认证 * 支持 HTTP 代理认证 * 支持 FTP (主动、被动模式) * 通过 HTTP 代理的 FTP(GET 命令或隧道) * 分段下载 * 支持 Cookie * 它可以作为守护进程运行。 * 支持 BitTorrent 协议和 fast 扩展。 * 在含有多个文件的 torrent 中的选择性下载 * 支持 Metalink 版本 3.0 (HTTP/FTP/BitTorrent)。 * 限制下载/上传速度 有关 Aria2 的进一步用法,请参阅以下文章:[如何在 Linux 中安装和使用 Aria2](/article-7982-1.html)。 ### #2 Axel [Axel](https://axel.alioth.debian.org/) 是一个轻量级下载程序,它如其他加速器那样做着同样的事情。它可以为一个文件打开多个连接,每个连接下载单独的文件片段以更快地完成下载。 Axel 支持 HTTP、HTTPS、FTP 和 FTPS 协议。它也可以使用多个镜像站点来下载单个文件。 所以,Axel 可以为下载加速高达 40%(大约,我个人认为)。 它非常轻量级,因为没有依赖,而且使用非常少的 CPU 和内存。 Axel 使用一个单线程将所有数据直接下载到目标文件。 注意:没有可以在单条命令中下载两个文件的选项。 有关 Axel 的更多使用,请参阅以下文章:[如何在 Linux 中安装和使用 Axel](/article-8129-1.html)。 ### #3 Wget [wget](https://www.gnu.org/software/wget/)(以前称为 Geturl)是一个免费的、开源的命令行下载程序,它使用 HTTP、HTTPS 和 FTP 这些最广泛使用的 Internet 协议来获取文件。它是一个非交互式命令行工具,其名字是意思是从万维网中获取文件。 相比其它工具,wget 将下载处理得相当好,即使它不支持多线程以及包括后台工作、递归下载、多个文件下载、恢复下载、非交互式下载和大文件下载在内的功能。 默认情况下,所有的 Linux 发行版都包含 wget,所以我们可以从官方仓库轻松安装,也可以安装到 windows 和 Mac 操作系统。 wget 可在慢速或不稳定的网络连接下保持健壮性,如果由于网络问题下载失败,它将继续重试,直到整个文件下载完成。如果服务器支持重新获取,它将指示服务器从中断的地方继续下载。 #### wget 功能 * 可以使用 REST 和 RANGE 恢复中止的下载 * 可以使用文件名通配符和递归来对目录进行镜像同步 * 基于 NLS 消息文件,提供许多不同语言支持 * 可选将下载的文档中的绝对链接转换为相对链接,以便下载的文档可以在本地链接到彼此 * 可在大多数类 UNIX 操作系统以及 Microsoft Windows 上运行 * 支持 HTTP 代理 * 支持 HTTP cookie * 支持持久 HTTP 连接 * 无人值守/后台操作 * 使用本地文件时间戳来确定是否需要在镜像时重新下载文档 有关 wget 的进一步用法,请参阅以下文章:[如何在 Linux 中安装和使用 wget](/article-4129-1.html)。 ### #4 Curl [curl](https://curl.haxx.se/) 类似于 wget,但是不支持多线程,但令人惊讶的是,与 wget 相比,它的下载速度更快。 curl 是一个向服务器上传或下载的数据传输工具,支持的协议有 DICT、FILE、FTP、FTPS、GOPHER、HTTP、HTTPS、IMAP、IMAPS、LDAP、LDAPS、POP3、POP3S、RTMP、RTSP、SCP、SFTP、SMTP、SMTPS、TELNET 和 TFT 等。 该命令无需用户交互即可工作。此外,curl 支持代理、用户身份验证、FTP 上传、HTTP POST、SSL 连接、Cookie、恢复文件传输、Metalink 等。curl 由 libcurl 为所有相关传输功能提供支持。 如果指定的 URL 没有 `protocol://` 前缀,curl 将尝试猜测你可能需要什么协议。例如,以 “ftp.” 开头的主机名 curl 将假定你要使用 FTP。如果没有找到特定的协议,那么默认为 HTTP。 参考下面的文章来进一步使用 curl:[如何在 Linux 中安装和使用 curl](http://www.2daygeek.com/curl-command-line-download-manager/)。 --- via: <http://www.2daygeek.com/best-4-command-line-download-managers-accelerators-for-linux/> 作者:[Magesh Maruthamuthu](http://www.2daygeek.com/author/magesh/)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Linux I/O 重定向基础
Aaron Kili
http://www.tecmint.com/linux-io-input-output-redirection-operators/
Linux 管理的一个最重要并且有趣的话题是 I/O 重定向。此功能在命令行中使你能够将命令的输入输出取自或送到文件中,或者可以使用管道将多个命令连接在一起以形成所谓的“命令管道”。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8/215516qtsrvxmezywtxmv8.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8/215516qtsrvxmezywtxmv8.jp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重定向", "I/O" ]
技术
{ "viewnum": 10868, "commentnum": 4, "favtimes": 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8.122.120.11", "message": "stdin, stdout, stderr 这三个描述符在 Windows 的 command.com 和 cmd.exe 也是支持的。对于一个 Linux 程序是可以自行决定其进程以及子进程是否具有打开这三种描述的能力,某些即可作为命令行程序也可以作为守护进程的程序只打开 stdin, stderr,而关闭 stdout,强行重定向到 stdout,会报资源临时不可用。",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1-19T08:13:55" }, { "postip": "111.20.112.126", "message": "终端配色很喜欢,搞个教程学习匣子!!!", "username": "来自陕西西安的 Chrome 5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1-19T09:47:43" }, { "postip": "220.175.153.13", "message": "logo可以玩了,啊哈哈哈!", "username": "浩浩君 [QQ Browser 9.5|Windows XP]", "date": "2017-01-19T16:46:32" }, { "postip": "111.201.11.221", "message": "哈哈哈", "username": "linux [Chrome 55.0|Mac 10.11]", "date": "2017-01-19T16:48:57" } ]
[ { "raid": 8126, "displayorder": 0 } ]
Linux 管理的一个最重要并且有趣的话题是 I/O 重定向。此功能在命令行中使你能够将命令的输入输出取自或送到文件中,或者可以使用管道将多个命令连接在一起以形成所谓的“命令管道”。
2017-01-19T07:42:00
2017-01-19T07:42:00
8,125
/article-8125-1.html
Linux 管理的一个最重要并且有趣的话题是 I/O 重定向。此功能在命令行中使你能够将命令的输入输出取自或送到文件中,或者可以使用管道将多个命令连接在一起以形成所谓的“**命令管道**”。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8/215516qtsrvxmezywtxmv8.jpg) 我们运行的所有命令基本上产生两种输出: * 命令结果 - 程序产生的数据,以及 * 程序状态和错误消息,用来通知用户程序的执行细节。 在 Linux 和其他类 Unix 系统中,有三个默认文件(名称如下),这些文件也由 shell 使用文件描述符号标识: * stdin 或 0 - 它连接键盘,大多数程序从此文件读取输入。 * stdout 或 1 - 它连接屏幕,并且所有程序将其结果发送到此文件 * stderr 或 2 - 程序将状态/错误消息发送到此文件,它也连接到屏幕上。 因此,I/O 重定向允许你更改命令的输入源以及将输出和错误消息发送到其他地方。这可以通过 `<` 和 `>` 重定向操作符来实现。 ### 如何在 Linux 中重定向标准输出到文件中 如下面的示例所示,你可以重定向标准输出,这里,我们要存储 [top 命令](/article-2290-1.html)的输出以供以后检查: ``` $ top -bn 5 >top.log ``` 其中标志的含义: * `-b` - 让 `top` 以批处理模式运行,以便你可以将其输出重定向到一个文件或另一个命令。 * `-n` - 指定命令终止前的迭代次数。 你可以使用 [cat 命令](/article-2137-1.html)来查看 `top.log` 文件的内容: ``` $ cat top.log ``` 要将命令输出**附加**在文件后面,请使用 `>>` 操作符。 例如,要将 [top 命令](/article-2352-1.html)的输出追加在上面的 `top.log` 文件中,特别是在脚本(或命令行)中,请输入下面的那行: ``` $ top -bn 5 >>top.log ``` **注意**: 也可以使用文件描述符数字,上面的重定向命令等同于: ``` $ top -bn 5 1>top.log ``` ### 如何在 Linux 中重定向标准错误到文件中 要重定向命令的标准错误,你需要明确指定文件描述符 `2`,以便让 shell 了解你正在尝试做什么。 例如,下面的 [ls 命令](/article-2535-1.html)将在没有 root 权限的普通系统用户执行时产生错误: ``` $ ls -l /root/ ``` 你可以重定向标准错误到文件中: ``` $ ls -l /root/ 2>ls-error.log $ cat ls-error.log ``` ![Redirect Standard Error to Fil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8/215538ax2d9axqxn4x56xx.png) *重定向标准错误到文件中* 为了将标准错误附加在文件后,使用下面的命令: ``` $ ls -l /root/ 2>>ls-error.log ``` ### 如何重定向标准输出及标准错误到一个文件中 还可以将命令的所有输出(包括标准输出和标准错误)捕获到单个文件中。这可以用两种可能的方式,通过指定文件描述符来完成: 1、 第一种是相对较旧的方法,其工作方式如下: ``` $ ls -l /root/ >ls-error.log 2>&1 ``` 上面的命令意思是 shell 首先将 [ls 命令](/article-2535-1.html)的输出发送到文件 `ls-error.log`(使用 `>ls-error.log`),然后将所有写到文件描述符 `2`(标准错误)的错误消息重定向到文件 `ls-error.log`(使用`2>&1`)中。(LCTT 译注:此处原文有误,径改。)这表示标准错误也被发送到与标准输出相同的文件中。 2、 第二种并且更直接的方法是: ``` $ ls -l /root/ &>ls-error.log ``` 你也可以这样将标准输出和标准错误附加到单个文件后: ``` $ ls -l /root/ &>>ls-error.log ``` ### 如何将标准输入重定向到文件中 大多数(如果不是全部)命令从标准输入获得其输入,并且标准输入默认连接到键盘。 要从键盘以外的文件重定向标准输入,请使用 `<` 操作符,如下所示: ``` $ cat <domains.list ``` ![Redirect Standard Input to Fil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8/215541t5vnrn7vvnxancav.png) *重定向文件到标准输入中* ### 如何重定向标准输入/输出到文件中 你可以如下在 [sort 命令](/article-5372-1.html)中同时执行标准输入、标准输出的重定向: ``` $ sort <domains.list >sort.output ``` ### 如何使用管道进行 I/O 重定向 要将一个命令的输出重定向为另一个命令的输入,你可以使用管道,这是用于构建复杂操作命令的有力方法。 例如,以下命令将[列出最近修改的前五个文件](/article-8093-1.html)。 ``` $ ls -lt | head -n 5 ``` 选项的意思是: * `-l` - 启用长列表格式 * `-t` - [最新修改的文件](/article-8093-1.html)首先显示 * `-n` - 指定要显示的标题行数 ### 构建管道的重要命令 在这里,我们将简要回顾一下构建命令管道的两个重要命令,它们是: `xargs` 用于从标准输入构建和执行命令行。下面是使用 `xargs` 的管道示例,此命令用于[将文件复制到 Linux 中的多个目录](/article-8041-1.html): ``` $ echo /home/aaronkilik/test/ /home/aaronkilik/tmp | xargs -n 1 cp -v /home/aaronkilik/bin/sys_info.sh ``` ![Copy Files to Multiple Directorie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8/215541mzeh5ebv53eghc30.png) *复制文件到多个目录* 选项含义: * `-n 1` - 让 `xargs` 对每个命令行最多使用一个参数,并发送到 [cp命令](http://www.tecmint.com/progress-monitor-check-progress-of-linux-commands/) * `cp` - 复制文件 * `-v` - [显示 `cp` 命令的进度](http://www.tecmint.com/monitor-copy-backup-tar-progress-in-linux-using-pv-command/)。 有关更多的使用选项和信息,请阅读 `xargs` 手册页: ``` $ man xargs ``` `tee` 命令从标准输入读取,并写入到标准输出和文件中。我们可以演示 `tee` 如何工作: ``` $ echo "Testing how tee command works" | tee file1 ``` ![tee Command Exampl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8/215542rmxllxw6vtkmf6uq.png) *tee 命令示例* 文件或文本过滤器通常与管道一起用于有效地操作 Linux 文件,来以强大的方式来处理信息,例如命令的重组输出(这对于[生成有用的 Linux 报告](http://www.tecmint.com/linux-performance-monitoring-and-file-system-statistics-reports/)是必不可少的)、修改文件中的文本和其他的 Linux 系统管理任务。 要了解有关 Linux 过滤器和管道的更多信息,请阅读这篇文章[查找前十个访问 Apache 服务器的 IP 地址](http://www.tecmint.com/find-top-ip-address-accessing-apache-web-server/),这里展示了使用过滤器和管道的一个例子。 在本文中,我们解释了 Linux 中 I/O 重定向的基本原理。请通过下面的反馈栏分享你的想法。 --- 作者简介: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8/215545in7o7w7qoyqw7yn5.jpg) Aaron Kili 是 Linux 和 F.O.S.S 爱好者,将来的 Linux SysAdmin、web 开发人员,目前是 TecMint 的内容创建者,他喜欢用电脑工作,并坚信分享知识。 --- via: <http://www.tecmint.com/linux-io-input-output-redirection-operators/> 作者:[Aaron Kili](http://www.tecmint.com/author/aaronkili/)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让 sudo 在你输入错误的密码时“嘲讽”你
Aaron Kili
http://www.tecmint.com/sudo-insult-when-enter-wrong-password/
在本文中,我们将解释一个 sudoers 配置参数,以允许个人或系统管理员设置 sudo 命令,当系统用户输入错误密码时“嘲讽”他们。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9/170729rll9l8rlnxlnps5q.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9/170729rll9l8rlnxlnps5q.jp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sudo", "sudoers", "密码" ]
技术
{ "viewnum": 11210, "commentnum": 2,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7.182.144.15", "message": "支持中文不?", "username": "来自117.182.144.15的 Chrome 5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1-19T17:15:41" }, { "postip": "116.54.69.148", "message": "“老子问你,你他(自行脑补)的就是老子的master吗?”<br />\r\n“放他(自行脑补)的狗屁!密码还能当饭吃吗?”<br />\r\n“捅他master的腚眼子”", "username": "来自云南昆明的 Firefox 50.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1-20T09:06:39" } ]
[ { "raid": 7227, "displayorder": 0 }, { "raid": 10593, "displayorder": 0 } ]
在本文中,我们将解释一个 sudoers 配置参数,以允许个人或系统管理员设置 sudo 命令,当系统用户输入错误密码时“嘲讽”他们。
2017-01-19T17:07:35
2017-01-19T17:07:35
8,128
/article-8128-1.html
**sudoers** 是 Linux 中的默认 sudo 安全策略插件,但是经验丰富的系统管理员可以自定义安全策略以及输入输出日志记录的插件。它由 `/etc/sudoers` 这个文件驱动,或者也可在 LDAP 中。 你可以在上面的文件中定义 **sudoers** <ruby> 嘲讽 <rt> insults </rt></ruby> 或其他选项。它在 `defaults` 部分下设置。请阅读我们的上一篇文章[在 Linux 中设置 sudo 时 10 个有用的 sudoers 配置](http://www.tecmint.com/sudoers-configurations-for-setting-sudo-in-linux/)。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9/170729rll9l8rlnxlnps5q.jpg) 在本文中,我们将解释一个 sudoers 配置参数,以允许个人或系统管理员设置 [sudo 命令](http://www.tecmint.com/su-vs-sudo-and-how-to-configure-sudo-in-linux/),当系统用户输入错误密码时“嘲讽”他们。 首先打开文件 `/etc/sudoers`,如下所示: ``` $ sudo visudo ``` 进入 `defaults` 部分,并添加下面的行: ``` Defaults insults ``` 下面是我系统中 `/etc/sudoers` 默认展示的 `defaults` 部分。 ![Set sudo Insults Parameter](/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9/170738bvuh5nbqxxjxx9c9.png) *设置 sudo insults 参数* 从上面的截图中,你可以看到 `defaults` 中还有许多其他默认值定义,例如,每次用户输入错误的密码时发送邮件到 root、设置安全路径、配置自定义 sudo 日志文件等。 保存并关闭文件。 运行 `sudo` 命令并输入错误的密码,然后观察 insults 选项是如何工作的: ``` $ sudo visudo ``` ![sudo Insult in Action](/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9/170738b4z4g9i4vk6ikx9l.png) *实践 sudo insult* **注意**:当配置 insults 参数时,它会禁用 `badpass_message` 参数,该参数在用户输入错误的密码时,会在命令行中输出特定的消息(默认消息为 “**sorry, try again**”)。 要修改该消息,请将 `badpass_message` 参数添加到 `/etc/sudoers` 文件中,如下所示。 ``` Defaults badpass_message="Password is wrong, please try again" #try to set a message of your own ``` ![Set sudo badpassword Messag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9/170739u7j5effothv292ar.png) *设置 sudo 错误密码消息* 保存并关闭文件,然后调用 `sudo` 查看它是如何工作的,你设置的 `badpass_message` 消息会在每次你或任何系统用户输入错误的密码的时候打印出来。 ``` $ sudo visudo ``` ![Sudo badpassword Messag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9/170739sh1ythhy1qhsxqzh.png) *sudo 密码错误消息* 就是这样了,在本文中,我们回顾了如何在用户输入错误的密码时将 `sudo` 设置为显示嘲讽。请通过下面的评论栏分享你的想法。 --- 作者简介: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9/170741z1p4ylbt44f3f3yb.jpg) Aaron Kili 是 Linux 和 F.O.S.S 爱好者,将来的 Linux SysAdmin、web 开发人员,目前是 TecMint 的内容创建者,他喜欢用电脑工作,并坚信分享知识。 --- via: <http://www.tecmint.com/sudo-insult-when-enter-wrong-password/> 作者:[Aaron Kili](http://www.tecmint.com/author/aaronkili/)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使用 Axel 命令行下载器/加速器加速下载
Magesh Maruthamuthu
http://www.2daygeek.com/axel-command-line-downloader-accelerator-for-linux/
Axel 是一个轻量级下载程序,它和其他加速器一样,对同一个文件建立多个连接,每个连接下载单独的文件片段以更快地完成下载。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9/174049gtfsegp4u6uzztqz.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9/174049gtfsegp4u6uzztqz.jp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axel", "下载" ]
技术
{ "viewnum": 17587, "commentnum": 0,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raid": 8124, "displayorder": 0 } ]
Axel 是一个轻量级下载程序,它和其他加速器一样,对同一个文件建立多个连接,每个连接下载单独的文件片段以更快地完成下载。
2017-01-19T17:40:56
2017-01-19T17:40:56
8,129
/article-8129-1.html
[Axel](https://axel.alioth.debian.org/) 是一个轻量级下载程序,它和其他加速器一样,对同一个文件建立多个连接,每个连接下载单独的文件片段以更快地完成下载。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9/174049gtfsegp4u6uzztqz.jpg) Axel 支持 HTTP、HTTPS、FTP 和 FTPS 协议。它也可以使用多个镜像站点下载单个文件,所以,Axel 可以加速下载高达 40%(大约,我个人认为)。它非常轻量级,因为它没有依赖并且使用非常少的 CPU 和内存。 Axel 一步到位地将所有数据直接下载到目标文件(LCTT 译注:而不是像其它的下载软件那样下载成多个文件块,然后拼接)。 **注意**:不支持在单条命令中下载两个文件。 你还可以尝试其他命令行下载管理器/加速器。 * [aria2 - 超快速下载程序](http://www.2daygeek.com/aria2-command-line-download-utility-tool/) * [wget - 标准命令行下载程序](http://www.2daygeek.com/wget-command-line-download-utility-tool/) * [curl - 命令行下载程序](http://www.2daygeek.com/aria2-command-line-download-utility-tool/) * [Linux 下的最好的 4 个命令行下载管理器/加速器](/article-8124-1.html) 大多数发行版(Debian、Ubuntu、Mint、Fedora、suse、openSUSE、Arch Linux、Manjaro、Mageia 等)都有 axel 包,所以我们可以从发行版官方仓库轻松安装。对于 CentOS/RHEL,我们需要启用 [EPEL Repository](/article-2324-1.html)。 ``` [在 Debian/Ubuntu/LinuxMint 上安装 Axel] $ sudo apt-get install axel [在 RHEL/CentOS 上安装 Axel] $ sudo yum install axel [在 Fedora 上安装 Axel] $ sudo dnf install axel [在 openSUSE 上安装 Axel] $ sudo zypper install axel [在 Mageia 上安装 Axel] $ sudo urpmi axel [在基于 Arch Linux 的发行版安装 Axel] $ sudo pacman -S axel ``` ### 1) 下载单个文件 以下命令将从给定的 URL 下载文件并存储在当前目录中,下载文件时,我们可以看到文件的信息(建立的连接数、下载速度、下载进度、完成下载所花费的时间以及连接完成的时间)。 ``` # axel https://download.owncloud.org/community/owncloud-9.0.0.tar.bz2 Initializing download: https://download.owncloud.org/community/owncloud-9.0.0.tar.bz2 File size: 22678208 bytes Opening output file owncloud-9.0.0.tar.bz2 Starting download [ 0%] .......... .......... .......... .......... .......... [ 146.7KB/s] [ 0%] .......... .......... .......... .......... .......... [ 267.0KB/s] [ 0%] .......... .......... .......... .......... .......... [ 373.9KB/s] [ 0%] .......... .......... .......... .......... .......... [ 406.9KB/s] [ 0%] .......... .......... .......... .......... .......... [ 487.5KB/s] [ 1%] .......... .......... .......... .......... .......... [ 572.6KB/s] [ 1%] .......... .......... .......... .......... .......... [ 650.7KB/s] [ 1%] .......... .......... .......... .......... .......... [ 649.3KB/s] [ 1%] .......... .......... .......... .......... .......... [ 718.1KB/s] [ 2%] .......... .......... .......... .......... .......... [ 769.3KB/s] [ 2%] .......... .......... .......... .......... .......... [ 838.7KB/s] [ 2%] .......... .......... .......... .......... .......... [ 866.0KB/s] Connection 0 finished . . [ 99%] .......... .......... .......... .......... .......... [5721.0KB/s] Connection 2 finished [ 99%] .......... .......... .......... .......... .......... [5733.4KB/s] Connection 1 finished [ 99%] .......... .......... .......... .......... .......... [5745.4KB/s] [100%] .......... .......... .......... .......... ...... Downloaded 21.6 megabytes in 3 seconds. (5755.94 KB/s) ``` ### 2) 用不同的名称保存文件 要使用其他名称来保存文件,启动下载时可以添加 `-o`(小写字母)选项和文件名。这里我们使用文件名 `owncloud.tar.bz2` 来保存文件。 ``` # axel -o cloud.tar.bz2 https://download.owncloud.org/community/owncloud-9.0.0.tar.bz2 Initializing download: https://download.owncloud.org/community/owncloud-9.0.0.tar.bz2 File size: 22678208 bytes Opening output file cloud.tar.bz2 Starting download [ 0%] .......... .......... .......... .......... .......... [ 143.0KB/s] [ 0%] .......... .......... .......... .......... .......... [ 264.1KB/s] [ 0%] .......... .......... .......... .......... .......... [ 309.8KB/s] [ 0%] .......... .......... .......... .......... .......... [ 406.3KB/s] [ 0%] .......... .......... .......... .......... .......... [ 495.4KB/s] [ 1%] .......... .......... .......... .......... .......... [ 586.3KB/s] [ 1%] .......... .......... .......... .......... .......... [ 673.1KB/s] [ 1%] .......... .......... .......... .......... .......... [ 647.1KB/s] [ 1%] .......... .......... .......... .......... .......... [ 721.1KB/s] [ 2%] .......... .......... .......... .......... .......... [ 781.3KB/s] Connection 2 finished . . Connection 0 finished [ 98%] .......... .......... .......... .......... .......... [6221.9KB/s] [ 98%] .......... .......... ..... Connection 1 finished ,,,,,,,,,, ,,,,,,,,,, ,,,,,..... .......... .......... [6145.6KB/s] [ 99%] .......... .......... .......... .......... .......... [6159.2KB/s] [ 99%] .......... .......... .......... .......... .......... [6172.0KB/s] [ 99%] .......... .......... .......... .......... .......... [5977.9KB/s] [ 99%] .......... .......... .......... .......... .......... [5989.6KB/s] [100%] .......... .......... .......... .......... ...... Downloaded 21.6 megabytes in 3 seconds. (6001.05 KB/s) ``` ### 3) 限制下载速度 默认情况下 axel 以字节/秒为单位设置下载文件的最大速度。当我们的网络连接速度较慢时,可以使用此选项。只需添加 `-s` 选项,后面跟字节值。这里我们要限速 `512 KB/s` 下载一个文件。 ``` # axel -s 512000 https://download.owncloud.org/community/owncloud-9.0.0.tar.bz2 Initializing download: https://download.owncloud.org/community/owncloud-9.0.0.tar.bz2 File size: 22678208 bytes Opening output file owncloud-9.0.0.tar.bz2 Starting download [ 0%] .......... .......... .......... .......... .......... [ 141.5KB/s] [ 0%] .......... .......... .......... .......... .......... [ 266.1KB/s] [ 0%] .......... .......... .......... .......... .......... [ 308.0KB/s] [ 0%] .......... .......... .......... .......... .......... [ 405.9KB/s] [ 0%] .......... .......... .......... .......... .......... [ 496.7KB/s] [ 1%] .......... .......... .......... .......... .......... [ 526.4KB/s] [ 1%] .......... .......... .......... .......... .......... [ 507.0KB/s] [ 1%] .......... .......... .......... .......... .......... [ 505.6KB/s] [ 1%] .......... .......... .......... .......... .......... [ 504.8KB/s] [ 2%] .......... .......... .......... .......... .......... [ 503.9KB/s] [ 2%] .......... .......... .......... .......... .......... [ 503.4KB/s] . . [ 99%] .......... .......... .......... .......... .......... [ 497.0KB/s] [ 99%] .......... .......... .......... .......... .......... [ 496.9KB/s] [100%] .......... .. Connection 0 finished ,,,,,,,,,, ,,..... Connection 1 finished Connection 3 finished ,,,,,,,,,, ,,,,,,,... .......... .......... ...... Downloaded 21.6 megabytes in 44 seconds. (494.54 KB/s) ``` ### 4) 限制连接数 axel 默认建立 4 个连接以从不同的镜像获取文件。此外,我们可以通过使用 `-n` 选项添加更多的连接,后跟连接数 `10` 来提高下载速度。保险起见,我们添加了十个连接,但不幸的是,它花了更多时间来下载文件。 ``` # axel -n 10 https://download.owncloud.org/community/owncloud-9.0.0.tar.bz2 Initializing download: https://download.owncloud.org/community/owncloud-9.0.0.tar.bz2 File size: 22678208 bytes Opening output file owncloud-9.0.0.tar.bz2 Starting download [ 0%] .......... .......... .......... .......... .......... [ 140.8KB/s] [ 0%] .......... .......... .......... .......... .......... [ 265.7KB/s] [ 0%] .......... .......... .......... .......... .......... [ 305.4KB/s] [ 0%] .......... .......... .......... .......... .......... [ 402.1KB/s] [ 0%] .......... .......... .......... .......... .......... [ 496.3KB/s] [ 1%] .......... .......... .......... .......... .......... [ 522.1KB/s] [ 1%] .......... .......... .......... .......... .......... [ 567.5KB/s] [ 1%] .......... .......... .......... .......... .......... [ 640.5KB/s] [ 1%] .......... .......... .......... .......... .......... [ 710.8KB/s] [ 2%] .......... .......... .......... .......... .......... [ 780.5KB/s] . . [ 98%] .......... .......... .......... .......... .......... [7544.9KB/s] [ 98%] .......... .......... .......... .......... .......... [7557.9KB/s] [ 98%] .......... .......... .......... .......... .......... [7570.4KB/s] [ 98%] .......... .......... .......... .......... .......... [7495.3KB/s] [ 99%] .......... .......... .......... .......... ...... Connection 2 finished ,,,,,,,,,, ,,,,,,,,,, ,,,,,,,,,, ,,,,,,,,,, ,,,,,,.... [7311.6KB/s] [ 99%] .......... .......... .......... .......... .......... [7318.9KB/s] [ 99%] .......... .......... .......... .......... .......... Connection 9 finished ,,,,,,,,,, ,,,,,,,,,, ,,,,,,,,,, ,,,,,,,,,, ,,,,,,,,,, [7331.0KB/s] [ 99%] .......... .......... .......... .......... Connection 3 finished ,,,,,,,,,, ,,,,,,,,,, ,,,,,,,,,, ,,,,,,,,,, .......... [4300.7KB/s] [100%] .......... .......... .......... .......... ...... Downloaded 21.6 megabytes in 5 seconds. (4109.41 KB/s) ``` ### 5) 恢复未完成的下载 axel 默认具有恢复未完成的下载的行为。Axel 在下载文件时定期更新状态文件(扩展名为 `.st`)。由于某些原因,下载中途停止了?不用担心,只要使用相同的 axel 命令,它将会检查 `file` 和 `file.st`,如果找到,它会从停止处恢复下载。 ``` # axel https://download.owncloud.org/community/owncloud-9.0.0.tar.bz2 Initializing download: https://download.owncloud.org/community/owncloud-9.0.0.tar.bz2 File size: 22678208 bytes Opening output file owncloud-9.0.0.tar.bz2 Starting download [ 0%] .......... .......... .......... .......... .......... [ 140.8KB/s] [ 0%] .......... .......... .......... .......... .......... [ 265.7KB/s] [ 0%] .......... .......... .......... .......... .......... [ 305.4KB/s] [ 0%] .......... .......... .......... .......... .......... [ 402.1KB/s] [ 0%] .......... .......... .......... .......... .......... [ 496.3KB/s] [ 1%] .......... .......... .......... .......... .......... [ 522.1KB/s] [ 1%] .......... .......... .......... .......... .......... [ 567.5KB/s] [ 1%] .......... .......... .......... .......... .......... [ 640.5KB/s] [ 1%] .......... .......... .......... .......... .......... [ 710.8KB/s] [ 2%] .......... .......... .......... .......... .......... [ 780.5KB/s] . . [ 84%] .......... .......... .......... .......... .......... [7100.7KB/s] [ 84%] .......... .......... .......... .......... .......... [7104.3KB/s] [ 84%] .......... .......... .......... .^C Downloaded 18.3 megabytes in 2 seconds. (7009.79 KB/s) ``` 上面的输出清晰地显示了在下载断开时有两个文件 `owncloud-9.0.0.tar.bz2` 和 `owncloud-9.0.0.tar.bz2.st`。当重新开始下载时,它会从停止处开始下载。 ``` # ls -lh total 19M -rw------- 1 root root 22M Dec 27 08:33 owncloud-9.0.0.tar.bz2 -rw------- 1 root root 44 Dec 27 08:33 owncloud-9.0.0.tar.bz2.st # axel https://download.owncloud.org/community/owncloud-9.0.0.tar.bz2 Initializing download: https://download.owncloud.org/community/owncloud-9.0.0.tar.bz2 File size: 22678208 bytes Opening output file owncloud-9.0.0.tar.bz2 State file found: 19180828 bytes downloaded, 3497380 to go. Starting download ,,,,,,,,,, ,,,,,,,,,, ,,,,,,,,,, ,......... .......... [ 66.5KB/s] [ 84%] .......... .......... .......... .......... .......... [ 186.0KB/s] [ 85%] .......... .......... .......... .......... .......... [ 241.7KB/s] [ 85%] .......... .......... .......... .......... .......... [ 335.6KB/s] [ 85%] .......... .......... .......... .......... .......... [ 351.5KB/s] [ 85%] .......... .......... .......... .......... .......... [ 427.1KB/s] [ 85%] .......... .......... .......... .......... .......... [ 427.4KB/s] [ 86%] .......... .......... .......... .......... .......... [ 491.5KB/s] . . [ 98%] ... Connection 0 finished ,,,....... .......... .......... .......... .......... [2106.6KB/s] [ 99%] .......... .......... .......... .......... .......... [2140.5KB/s] [ 99%] .......... .......... .......... .......... .......... [2172.4KB/s] [ 99%] .......... .......... .......... .......... .......... [2203.2KB/s] [ 99%] .......... .......... .......... .......... .......... [2236.2KB/s] [100%] .......... .......... .......... .......... ...... Downloaded 3415.4 kilobytes in 1 second. (2264.93 KB/s) ``` ### 6) 不显示文件下载进度 如果你不想要看到文件的下载进度,只要在 axel 命令中加入 `-q` 选项。 ``` # axel -q https://download.owncloud.org/community/owncloud-9.0.0.tar.bz2 ``` ### 7) 替换进度条 如果你不喜欢默认的进度条,你可以使用 `-a` 选项来替换进度条。 ``` # axel -a https://download.owncloud.org/community/owncloud-9.0.0.tar.bz2 Initializing download: https://download.owncloud.org/community/owncloud-9.0.0.tar.bz2 File size: 22678208 bytes Opening output file owncloud-9.0.0.tar.bz2 Starting download [ 66%] [......0 ...1 ..........2 ...........3] [ 5.8MB/s] [00:01]^C Downloaded 14.3 megabytes in 2 seconds. (5916.11 KB/s) ``` 我们中断了上面的下载,以便在下载文件时能清楚地显示替代进度条状态。一旦文件成功下载后,你可以看到相同的输出,如下所示。 ``` # axel -a https://download.owncloud.org/community/owncloud-9.0.0.tar.bz2 File size: 22678208 bytes Opening output file owncloud-9.0.0.tar.bz2 Starting download Connection 2 finished ] Connection 1 finished ] Connection 3 finished ] Connection 0 finished ] Downloaded 21.6 megabytes in 4 seconds. (5062.32 KB/s) ``` ### 8) 了解关于 axel 的更多信息 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关于 axel 的选项,只需要进入它的手册。 ``` # man axel 或者 # axel --help ``` 享受吧…… --- via: <http://www.2daygeek.com/axel-command-line-downloader-accelerator-for-linux/> 作者:[Magesh Maruthamuthu](http://www.2daygeek.com/author/magesh/)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LinuxCon 今年夏天将首次在华举办
Linux Foundation
https://www.linuxfoundation.org/announcements/linuxcon-containercon-cloudopen-comes-to-china-for-first-time-2017
致力于专业化开源协作的非盈利组织 Linux 基金会The Linux Foundation今天宣布,其 LinuxCon + ContainerCon + CloudOpen (LC3)会议将首次来到中国,将于 2017 年 6 月 19 - 20 日,在北京的国家会议中心召开。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9/195150d21jw22guefl21fe.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9/195150d21jw22guefl21fe.jpg
true
false
true
wxy
false
[ "Linux基金会", "LinuxCon" ]
新闻
{ "viewnum": 11225, "commentnum": 3, "favtimes": 0, "sharetimes": 1, "likes": 0 }
[ { "postip": "58.34.234.59", "message": "哎哟,希望可以跟大神合个影", "username": "粱小无拆 [QQ Browser 9.5|Windows 7]", "date": "2017-01-19T23:43:20" }, { "postip": "118.125.129.128", "message": "这个那些大软件对LINUX支持极度差,都要WINE才行", "username": "来自四川广元的 Chrome 45.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1-22T15:06:52" }, { "postip": "183.204.226.238", "message": "请各位参会人员自带口罩", "username": "来自河南南阳的 Firefox 4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1-24T16:57:15" } ]
[ { "raid": 8452, "displayorder": 0 } ]
致力于专业化开源协作的非盈利组织 Linux 基金会The Linux Foundation今天宣布,其 LinuxCon + ContainerCon + CloudOpen (LC3)会议将首次来到中国,将于 2017 年 6 月 19 - 20 日,在北京的国家会议中心召开。
2017-01-19T19:52:00
2017-01-19T19:52:00
8,130
/article-8130-1.html
> > 领袖级的开源会议将于六月份在华亮相。 > > > 旧金山,1 月 17 日讯:致力于专业化开源协作的非盈利组织 <ruby> Linux 基金会 <rp> ( </rp> <rt> The Linux Foundation </rt> <rp> ) </rp></ruby>今天宣布,其 [LinuxCon + ContainerCon + CloudOpen](http://events.linuxfoundation.org/events/linuxcon-containercon-cloudopen-china) (LC3)会议将首次来到中国,将于 2017 年 6 月 19 - 20 日,在北京的国家会议中心召开。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19/195150d21jw22guefl21fe.jpg) LinuxCon + ContainerCon + CloudOpen (LC3)其宗旨是让参会者可以彼此协作、共享和学习到最新、最有趣的开源技术,包括 Linux、容器、云技术、网络、微服务等等。该会议还将向你展示如何引领开源社区的发展运作。 * LinuxCon 汇聚了全世界 Linux 社区中的领袖级维护者、开发者和项目负责人,是为 Linux 生态发展寻求改进、教育和解决方案的会议。 * ContainerCon 是一个学习如何发挥容器技术优势的大会,这种革命性的技术,从自动化、部署和负载扩展,从硬件虚拟化、存储到软件定义网络,容器推动了云技术的发展。 * CloudOpen 召集了顶级的专家来讨论云平台、自动化管理工具、DevOps、虚拟化、软件定义网络、存储和文件系统、大数据工具和平台、开源最佳实践等等方面的主题。 LC3 覆盖了许多开源领域最热门的话题,包括开放网络、区块链、合规性问题和开源的商业化和专业化等等。 参会者一次注册即可参加这三场会议。活动包括了超过 70 场次的教育课程、行业领袖演讲,以及展览与网络、黑客马拉松、社交活动等展厅场所。 “中国的开发者和企业积极拥抱开源,在各种广泛的项目中贡献了大量代码,”Linux 基金会执行董事 Jim Zemlin 说到,“我们听到了要求把更多的开源活动带到中国的呼声,在中国成功举办了 Linux 基金会的其它活动之后,比如 MesosCon Asia 和 Cloud Foundry Summit Asia,我们决定在中国召开我们旗舰级的峰会 LinuxCon、ContainerCon 和 CloudOpen。这些活动将有助于我们传播开源、提升与全世界的开源专家之间的协作和分享。” 演讲申请将于 3 月 18 日开始[接受申请](http://events.linuxfoundation.org/events/linuxcon-containercon-cloudopen-china/program/cfp),参会报名会在未来几周开始。 希望出席的新闻界人士可以联络 Dan Brown ([dbrown@linuxfoundation.org](mailto:dbrown@linuxfoundation.org))。 非常感谢本次会议的战略级赞助商华为和钻石级赞助商 Int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