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stringlengths
5
75
author
stringlengths
0
48
fromurl
stringlengths
0
185
summary
stringlengths
4
460
pic
stringlengths
32
70
largepic
stringlengths
0
69
titlepic
bool
2 classes
thumb
bool
2 classes
islctt
bool
2 classes
selector
stringclasses
14 values
translator
stringlengths
0
45
reviewer
stringclasses
27 values
editorchoice
bool
2 classes
tags
list
category
stringclasses
20 values
count
dict
comments_data
list
related
list
excerpt
stringlengths
4
460
date
timestamp[s]
updated
timestamp[s]
id
int64
1
16.6k
permalink
stringlengths
17
21
content
stringlengths
116
82.2k
Firefox 52 将正式支持 TLS 1.3
Catalin Cimpanu
http://news.softpedia.com/news/firefox-52-to-ship-with-tls-1-3-support-509506.shtml
Mozilla 宣布计划将在明年发布的 Firefox 52 中支持 TLS 1.3,TLS 1.3 是当前仍在开发中的 TLS 安全协议的最新版本。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2/135127fynakyksxwtrfzrw.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2/135127fynakyksxwtrfzrw.jpg
true
false
true
wxy
false
[ "Firefox", "浏览器", "TLS", "HTTPS" ]
新闻
{ "viewnum": 6037, "commentnum": 1, "favtimes": 0, "sharetimes": 1, "likes": 0 }
[ { "postip": "101.78.146.85", "message": "great!", "username": "来自香港的 Firefox 49.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0-23T11:57:21" } ]
[]
Mozilla 宣布计划将在明年发布的 Firefox 52 中支持 TLS 1.3,TLS 1.3 是当前仍在开发中的 TLS 安全协议的最新版本。
2016-10-23T10:09:00
2016-10-23T10:09:00
7,887
/article-7887-1.html
Mozilla 宣布计划将在明年发布的 Firefox 52 中支持 TLS 1.3,TLS 1.3 是当前仍在开发中的 TLS 安全协议的最新版本。 之前,Mozilla 已经在六月中发布的 Firefox 49 的开发版本中添加了对 TLS 1.3 的支持,当然,由于该协议还在开发阶段,所以基本上还没有支持它的网站,因此该特性并未默认启用(需要通过 about:config 来启用)。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2/135127fynakyksxwtrfzrw.jpg) 在一篇[公告](https://groups.google.com/forum/#!topic/mozilla.dev.platform/sfeqeMkyxCI)中,Mozilla 首席工程师兼<ruby> 互联网架构委员会 <rp> ( </rp> <rt> Internet Architecture Board </rt> <rp> ) </rp></ruby>(IAB)成员 Martin Thomson 说,Firefox 52 将是第一个为所有用户启用 TLS 1.3 支持的稳定版 Firefox 浏览器。 ### TLS 1.3 协议得到了 Mozilla、Chrome、Edge 等主流浏览器的欢迎 TLS 协议是 HTTPS 网站工作的基础,它负责用户浏览器和 Web 服务器之间的建立加密通讯的安全操作。TLS 1.3 当前仍是 IETF 的草案,[这里](https://tools.ietf.org/html/draft-ietf-tls-tls13-16)可以查看该草案。 “TLS 1.3 移除了陈旧和不安全的加密基元,它采用现代化的分析技术使之更安全,更保密,它将保护更多的数据,也会比 TLS 1.2 更快,” Thomson 解释说,“TLS 1.3 提供了一个 0-RTT 模式,消除了握手往返的延迟。” 他还说,Mozilla 计划使用 TLS 1.3 规范的第 16 个草案,但是会随时更新使用最新的草案,直到部署最终版本。 此外,9 月份时,CloudFlare 宣布在他们的服务器上[添加了 TLS 1.3 的支持](https://blog.cloudflare.com/introducing-tls-1-3/)。而其他主流浏览器厂商,比如微软和谷歌也分别宣布在 Edge 和 Chrome Canary 中支持 TLS 1.3。
Ubuntu 提供实时补丁服务,更新内核不需要重启了
Marius Nestor
http://news.softpedia.com/news/canonical-now-offering-live-kernel-patching-services-free-for-up-to-three-pcs-509417.shtml
通常,内核实时补丁用于大规模操作系统分发上,而现在, Canonical 将这个功能也提供给了它的每个用户,每人可以有三台机器使用免费的内核实时补丁服务。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2/145235x25117ocsv55kp5z.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2/145235x25117ocsv55kp5z.jpg
true
false
true
wxy
false
[ "Ubuntu", "实时内核补丁" ]
新闻
{ "viewnum": 8415, "commentnum": 2, "favtimes": 0, "sharetimes": 1, "likes": 0 }
[ { "postip": "110.217.78.112", "message": "收费都是从低到高的,从滴滴打车到这些假自由软件都一样的方法,无聊的货们", "username": "来自陕西西安的 Chrome Mobile 54.0|Android 6.0 用户", "date": "2016-10-22T16:34:32" }, { "postip": "58.20.20.55", "message": "呵呵:-)<br />\r\nC社已经无聊到这种程度了。", "username": "来自湖南长沙的 QQ Browser 9.4|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0-23T06:21:14" } ]
[ { "raid": 5272, "displayorder": 0 }, { "raid": 7360, "displayorder": 1 } ]
通常,内核实时补丁用于大规模操作系统分发上,而现在, Canonical 将这个功能也提供给了它的每个用户,每人可以有三台机器使用免费的内核实时补丁服务。
2016-10-22T14:53:13
2016-10-22T14:53:13
7,888
/article-7888-1.html
Canonical 的 Dustin Kirkland 发布消息称,Ubuntu 16.04 LTS 的用户可以启用新的实时更新内核服务了。 你可能还记得,一年半之前发布的 [Linux 4.0 内核](/article-5272-1.html)带来了一个新功能,允许用户不用重启就可以对内核进行更新或打补丁。该功能称之为<ruby> 内核实时补丁 <rp> ( </rp> <rt> kernel live patching </rt> <rp> ) </rp></ruby>,但是直到现在,仍然没有 GNU/Linux 发行版为用户免费提供它。目前,只有类似 [SUSE 企业 Linux (SLES)](/article-7360-1.html)或红帽企业 Linux(RHEL)这样的商业服务提供了该功能。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2/145235x25117ocsv55kp5z.jpg) “内核实时补丁可以让你不用重启就可以在运行环境中修复内核中的严重安全问题。这是确保机器在内核层面安全的最好办法,并且它不会中断服务时间,特别是用作容器宿主机时,一台机器运行着上千个不同的任务。” Canonical 的 Ubuntu 产品与战略部门的 Dustin Kirkland 说到。 通常,内核实时补丁用于大规模操作系统的分发上,而现在, Canonical 将这个功能也提供给了它的每个用户,每人可以有三台机器使用免费的内核实时补丁服务。 ### 如何在 Ubuntu 上启用内核实时补丁服务 如果你想在你的 Ubuntu 上启用这个服务,首先你需要去 Canonical 的[实时补丁服务网站](https://ubuntu.com/livepatch)获取一个令牌,这是一串类似 md5 编码的字符串。然后使用如下命令安装 livepatch 的 Snap 软件包,并用你的令牌来启用该服务。 ``` sudo snap install canonical-livepatch sudo canonical-livepatch enable d3b07384d113edec49eaa6238ad5ff00 ``` 这样,你就启用了内核实时补丁服务。你可以通过如下命令来检查是否已经生效: ``` canonical-livepatch status kernel: 4.4.0-38.57-generic fully-patched: true version: "12.2" ``` 这个服务可以免费用在你的最多三个机器上。一般来说,就个人使用也足够了,但是如果对于将 Ubuntu 或 Ubuntu server 用于企业环境的用户来说,三台就显然不够了,超过三台的部分,你可以购买一份[商业支持服务](http://ubuntu.com/advantage),每个月 $12 起。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Canonical 的实时补丁服务仅支持 64 位的 Ubuntu 16.04,且运行长期支持版的 Linux 4.4 内核才行。 (高清题图来自:[klowner.com](http://klowner.com/wallery/christmas_tux_2013/download/christmastux2013.svg))
在主要浏览器禁用后,SHA-1 使用量得到了下降
Catalin Cimpanu
http://news.softpedia.com/news/sha-1-usage-decreases-after-browser-vendor-ban-509415.shtml
在 Mozilla 宣布计划阶段性废弃 SHA-1 算法签名的证书一年后,SHA-1 的使用量得到了显著下降。据 Firefox 的数据看,使用量从去年的 50% 降至今年三月的 3.5%,而到这个月仅占到加密流量的 0.8%。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3/111037m0ctivixhxevxee4.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3/111037m0ctivixhxevxee4.jpg
true
false
true
wxy
false
[ "HTTPS", "SSL", "证书" ]
观点
{ "viewnum": 5224, "commentnum": 1,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75.3.57.209", "message": "使用量的到下降?这标题感觉怪怪的》》》", "username": "GHLandy [Chrome 54.0|Windows 10]", "date": "2016-10-23T19:33:05" } ]
[]
在 Mozilla 宣布计划阶段性废弃 SHA-1 算法签名的证书一年后,SHA-1 的使用量得到了显著下降。据 Firefox 的数据看,使用量从去年的 50% 降至今年三月的 3.5%,而到这个月仅占到加密流量的 0.8%。
2016-10-23T11:10:00
2016-10-23T11:10:00
7,890
/article-7890-1.html
在 Mozilla 宣布计划阶段性废弃 SHA-1 算法签名的证书一年后,SHA-1 的使用量得到了显著下降。据 Firefox 的数据看,使用量从去年的 50% 降至今年三月的 3.5%,而到这个月仅占到加密流量的 0.8%。 Mozilla [最近宣布](https://blog.mozilla.org/security/2016/10/18/phasing-out-sha-1-on-the-public-web/),从 Firefox 51 开始,该浏览器将对 SHA-1 签名的证书显示“不可信的连接”错误信息。Firefox 51 将发布于 2017 年 1 月,Mozilla 最初计划于 2017 年初拉黑 SHA-1 证书。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3/111037m0ctivixhxevxee4.jpg) ### Mozilla 率先推动了 SHA-1 废弃 在去年秋天荷兰和法国的大学研究人员们发现可以[非常容易地破解 SHA-1 加密](http://news.softpedia.com/news/sha1-algorithm-could-become-useless-by-the-end-of-the-year-494097.shtml)后, Mozilla 率先推动了 SHA-1 废弃的活动。 在 Mozilla 制定了其阶段性[废弃 SHA-1 算法的时间表](http://news.softpedia.com/news/mozilla-outlines-plan-to-phase-out-sha-1-certificates-as-1-million-sites-still-employ-them-495011.shtml)之后,[谷歌](http://news.softpedia.com/news/after-microsoft-and-mozilla-google-also-hurries-to-block-sha-1-certificates-497942.shtml)和[微软](http://news.softpedia.com/news/microsoft-moves-to-deprecate-sha-1-certificates-in-edge-and-internet-explorer-503597.shtml)也跟着做了相同的决定,这些计划得到了 NIST 的支持。从 2016 年元旦开始,浏览器厂商们就禁用了之后新签发的 SHA-1 签名的 SSL/TLS 证书。 ### SHA-1 废弃基本上完成了 即便是有一些[例外](http://news.softpedia.com/news/mozilla-gives-a-security-pass-to-the-people-it-shouldn-t-500986.shtml),甚至还有一些[争议](http://news.softpedia.com/news/chinese-https-provider-wosign-fires-ceo-after-back-dating-certificate-fiasco-509140.shtml),但是在多数情况下,CA 厂商们都遵从了此次 SHA-1 禁用行动,SHA-1 市场份额的降低表明了他们的工作成果。 如今,之前签发的使用 SHA-1 签名的旧证书仍然被标为可信,但是从 2017 年元旦开始,浏览器厂商们就会将这类证书标为不可信,无论其签发日期是何时。 Mozilla 的加密工程师 J.C. Jones 说,特殊情况下,比如在内部站点或其它封闭性网络内,如果 SHA-1 证书是由手动导入的根证书签发的,Firefox 不会显示该警告。 在 2015 年底,[Facebook 和 Cloudflare 提议](/article-6721-1.html)允许 CA 厂商们为那些不支持 SHA-2 和其它算法的老浏览器签发 SHA-1 证书,但是这个倡议基本上没得到响应,尽管这有一定的意义。
又一顶帽子:适用于初学者的 Fedora —— Chapeau Linux 24 已发布
Abhishek Prakash
https://itsfoss.com/chapeau-linux-24-released/
你可能已经知道 Fedora 是一种帽子。我认为因为 Fedora 是来自红帽的一个社区项目,所以他们命名它为另一种帽子。有趣的是,Chapeau 也是一种帽子,一种法国帽子。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3/232518rlx62dfdlw9fjj9d.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3/232518rlx62dfdlw9fjj9d.jpg
true
false
true
ucasFL
false
[ "Chapeau", "Fedora" ]
新闻
{ "viewnum": 9649, "commentnum": 10, "favtimes": 0, "sharetimes": 1, "likes": 0 }
[ { "postip": "58.49.103.186", "message": "又一个轮子", "username": "来自湖北武汉的 Firefox 49.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0-24T08:53:14" }, { "postip": "114.232.245.148", "message":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轮子也有好用不好用。可惜桌面版大家都比不过win。", "username": "来自江苏南通的 Chrome 54.0|Mac 10.12 用户", "date": "2016-10-24T09:07:07" }, { "postip": "202.107.194.180", "message": "又一个轮子", "username": "来自浙江杭州的 Firefox 4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0-24T12:20:42" }, { "postip": "117.151.51.245", "message": "然而我不喜欢GNOME", "username": "来自湖北的 Chrome 53.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0-24T12:40:39" }, { "postip": "106.117.80.17", "message": "这个默认自带httpd,然后占用100%cpu&nbsp; &nbsp;卸载后就没事了&nbsp; &nbsp;有人遇到过么", "username": "来自河北石家庄的 Firefox 49.0|Fedora 用户", "date": "2016-10-24T12:48:20" }, { "postip": "115.174.68.245", "message": "最烦Gnome3,之前定制了半天把它定制成Gnome2,结果发现还没Mate好用,再见。", "username": "来自广东深圳的 Chrome 52.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0-24T16:57:23" }, { "postip": "122.94.73.93", "message": "地沟油大法……红帽的试验品…", "username": "来自江苏常州的 WeChat 6.3|Android 5.1 用户", "date": "2016-10-24T19:47:42" }, { "postip": "101.78.239.101", "message": "Fedora本身已经很易用了!", "username": "来自香港的 QQ Browser 9.5|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0-24T20:52:21" }, { "postip": "219.159.104.197", "message": "我倒是觉得现在的 GNOME shell 已经很好用了。", "username": "绿色圣光 [Firefox 45.0|GNU/Linux]", "date": "2016-10-25T15:50:59" }, { "postip": "119.4.174.239", "message": "用过还不错",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Firefox 49.0|Arch Linux 用户", "date": "2016-11-02T03:31:35" } ]
[]
你可能已经知道 Fedora 是一种帽子。我认为因为 Fedora 是来自红帽的一个社区项目,所以他们命名它为另一种帽子。有趣的是,Chapeau 也是一种帽子,一种法国帽子。
2016-10-24T07:24:00
2016-10-24T07:24:00
7,891
/article-7891-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3/232518rlx62dfdlw9fjj9d.jpg) [Chapeau](http://chapeaulinux.org/) 是专注于初学者的[一个基于 Fedora 的 Linux 发行版](https://itsfoss.com/best-fedora-linux-distributions/)。 Chapeau Linux 最近发布了新的 24 版本。 正如名字所暗示的,Chapeau 24 基于 Fedora 24。所以,你可以在 Chapeau 24 中发现大多数甚至全部的[Fedora 24 特性](https://itsfoss.com/fedora-24-released/)。 我在这儿增加一个细节。你可能已经知道 [Fedora 是一种帽子](https://en.wikipedia.org/wiki/Fedora)。我认为因为 [Fedora](https://getfedora.org/) 是来自[红帽](https://www.redhat.com/en)的一个社区项目,所以他们命名它为另一种帽子。有趣的是,[Chapeau 也是一种帽子](https://en.wikipedia.org/wiki/Chapeau),一种法国帽子。现在,这些名字变得有意义了,不是吗?如果你对这样的细节性事实感兴趣,可以去了解一下其它 [Linux 发行版代号命名习惯](/article-7893-1.html)的背后的逻辑。 ### CHAPEAU 24 特性 Chapeau 24 的特性几乎和 Fedora 24 提供的特性一样。它仍然运行在 GNOME 3.20 上,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GNOME 3.22](https://itsfoss.com/gnome-3-22-new-features/) 最近才刚发布。Chapeau 24 发行版一些主要的新亮点是: * [Gnome](http://www.gnome.org/) 3.20 桌面环境 * LibreOffice 5 * [PlayOnLinux](http://www.playonlinux.com/) 和 [Wine](https://itsfoss.com/use-windows-applications-linux/) * [Steam](https://itsfoss.com/install-steam-ubuntu-linux/) * [VLC](http://www.videolan.org/) * [Mozilla 火狐浏览器](https://www.mozilla.org/en-US/firefox/desktop),带有 [Adobe Flash](http://www.adobe.com/products/flashplayer.html) * [硬件帮助工具(hht)](http://chapeaulinux.org/hardware-helper-tool)(在 [Chapeau 23](https://itsfoss.com/chapeau-23-armstrong-released/) 中引入,这个工具能够帮助你找到硬件的驱动程序) * 预配置了 [RPMFusion](http://rpmfusion.org/) 软件源 * 媒体解码和 DVD 回放支持 * Gnome Boxes * KVM 虚拟化 * Dropbox 集成 * UI 改善 * 博通(Broadcom)无线芯片硬件 * 针对佳能打印机的 CUPS 后端 * Linux 4.7 内核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3/232715jw31r0hvfbs21yu3.jpg)![](/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3/232715lsj1gogsgolzpkme.jpg) ### 应该使用 CHAPEAU 24 吗? 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看,在 Linux 的世界里,我们有超过 300 种活跃的 Linux 发行版。这些系统大量是针对桌面用户的。 这取决于个人更偏爱什么样的系统。你可以完整的安装 Fedora 24 和它所伴有的各种工具,然后你不需要再到其他地方寻找这些工具。但是你可能也知道 Fedora 对专有硬件支持非常“吝啬”。 总之, Chapeau 是一个很好的 Linux 版本,使用它能够不像使用 Fedora 那么“头疼”。如果你喜欢 GNOME,那么 Chapeau Linux 会是你的菜。 你可以从 SourceForge 下载 Chapeau 24: * [下载 Chapeau 24](https://sourceforge.net/projects/chapeau/files/releases/Chapeau_24_x86-64.iso/download) 你已经尝试使用 Chapeau 24 了吗?你的使用体验是什么样的? --- via: <https://itsfoss.com/chapeau-linux-24-released/> 作者:[Abhishek Prakash](https://itsfoss.com/author/abhishek/) 译者:[ucasFL](https://github.com/ucasFL)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白宫开源聊天机器人代码
Sean Michael Kerner
http://www.internetnews.com/blog/skerner/white-house-open-sources-bot-code.html
“具体地说,我们开源了一个 Drupal 模块,只需要一些简单的步骤和样板化代码就可以搞定,” 白宫首席数码执行官 Jason Goldman 在他的博客的文章中这样写到,“这可以让 Drupal 8 开发者迅速推出 Facebook Messenger 机器人。”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4/164257yuiegx5xtgext5qg.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4/164257yuiegx5xtgext5qg.jpg
true
false
true
ucasFL
false
[ "Drupal", "Messenger" ]
新闻
{ "viewnum": 5987, "commentnum": 0, "favtimes": 2, "sharetimes": 1, "likes": 0 }
[]
[]
“具体地说,我们开源了一个 Drupal 模块,只需要一些简单的步骤和样板化代码就可以搞定,” 白宫首席数码执行官 Jason Goldman 在他的博客的文章中这样写到,“这可以让 Drupal 8 开发者迅速推出 Facebook Messenger 机器人。”
2016-10-24T13:58:00
2016-10-24T13:58:00
7,892
/article-7892-1.html
争先部署那种可以响应用户请求的机器人的潮流也步入到了奥巴马总统的家——美国白宫。白宫在 10 月 14 号宣布开源其机器人代码,目的是为了使增加更加开放的合作与交流。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4/164257yuiegx5xtgext5qg.jpg) “具体地说,我们开源了一个 Drupal 模块,只需要一些简单的步骤和样板化代码就可以搞定,” 白宫首席数码执行官 Jason Goldman 在他的博客的[文章](https://www.whitehouse.gov/blog/2016/10/13/removing-barriers-constituent-conversations)中这样写到,“这可以让 Drupal 8 开发者迅速推出 Facebook Messenger 机器人。” 白宫早在 2009 年就率先用开源的 Drupal 内容管理系统(CMS)[部署](http://www.internetnews.com/skerner/2009/10/white-house-goes-open-source-w.html)了它自己的网站。从那时起白宫就已经成为了 Drupal 的积极贡献者,并以许多不同的方式做着贡献,包括将用在其网站上的代码以开源方式发布。在白宫过去发布的那些项目中有完整的 Drupal 主题,被称作“fourtyfour”,目前用于 WhiteHouse.gov 网站。 现在,白宫新发布 Facebook Messenger 机器人的完整代码可以从 [GitHub](https://github.com/WhiteHouse/fb_messenger_bot) 上获取,包括完整的安装指导和项目蓝图。在蓝图中最大的项目(列在 ‘Enhancements and hopes’ 一节下面)是切实使项目更加独立,通过重构代码使项目模块化,从而让它在 Drupal 内容管理系统(CMS)之外也可以使用。 --- via: <http://www.internetnews.com/blog/skerner/white-house-open-sources-bot-code.html> 作者:Sean Michael Kerner 译者:[ucasFL](https://github.com/ucasFL)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趣谈形形色色的 Linux 发行版的代号
Abhishek Prakash
https://itsfoss.com/linux-code-names/
你是否对你喜爱的 Linux 发行版的最新发布版本的代号感到好奇? 比如说今年发布的 Linux Mint 18 的代号是 Sarah,而 Ubuntu 16.10 则叫做 Yakkety Yak,这样的名字还有很多很多。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4/103044ml5713m41y4ie18l.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4/103044ml5713m41y4ie18l.jpg
true
false
true
wxy
true
[ "Linux", "版本", "代号" ]
观点
{ "viewnum": 9582, "commentnum": 12,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8.122.120.11", "message": "“这个数字是说法的”少了一个 “有”字。",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3.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0-24T15:32:47" }, { "postip": "218.94.18.124", "message": "都挺好的,Ubuntu的是比喻自由的非洲大草原吗?Debian的命名者一定超喜欢玩具总动员吧。好不好记应该看人,对代号越熟悉/感兴趣就越容易记,反之亦然。话说Android作为Google的私生子采用的命名方式跟Ubuntu意外的相似啊。<br />\r\n总之比Windows的7,8,10什么的舒服多了,win9,win11?怎么听怎么别扭~", "username": "测试 [Firefox 51.0|Windows 10]", "date": "2016-10-24T18:28:31" }, { "postip": "58.61.220.182", "message": "Fedora有代号吗?", "username": "Wf_talk [Vivaldi 1.2|GNU/Linux]", "date": "2016-10-24T20:37:15" }, { "postip": "123.120.68.249", "message": "21 之前有~", "username": "linux [Chrome 54.0|Mac 10.11]", "date": "2016-10-24T21:14:10" }, { "postip": "123.120.68.249", "message": "谢谢~果然还是有笔误啊~", "username": "linux [Chrome 54.0|Mac 10.11]", "date": "2016-10-24T21:15:05" }, { "postip": "112.193.122.68", "message": "感觉代号完全没必要,比如说 xx 包支持到 ubuntu Utopic,这时候我就要上网查一些这到底是那个版本,有没有可能在我的mint上安装", "username": "kamen [Firefox 49.0|Ubuntu]", "date": "2016-10-24T21:30:18" }, { "postip": "183.206.199.1", "message": "我觉得还是只用版本号就好了,记那些代号对我这个“爱国者”来说难度太大~", "username": "老狼 [Firefox 49.0|Ubuntu]", "date": "2016-10-24T21:49:36" }, { "postip": "182.239.189.187", "message": "Gentoo表示:別說代號了,連版本號都沒有,反正沒有什麼亂用", "username": "来自澳大利亚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0-25T07:47:20" }, { "postip": "183.39.140.113", "message": "Gentoo:你在说什么?", "username": "来自广东深圳的 Chrome 54.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0-30T23:02:25" }, { "postip": "220.166.229.78", "message": "蛮有意思", "username": "baby-blue__ [Chrome 54.0|GNU/Linux]", "date": "2016-11-02T21:21:28" }, { "postip": "112.10.164.32", "message": "同感", "username": "OriginCode [Chrome 55.0|Windows 10]", "date": "2017-02-09T20:05:15" }, { "postip": "112.10.164.32", "message": "Linux Mint表示女性名字……额……有点怪怪的", "username": "OriginCode [Chrome 55.0|Windows 10]", "date": "2017-02-09T20:06:14" } ]
[]
你是否对你喜爱的 Linux 发行版的最新发布版本的代号感到好奇? 比如说今年发布的 Linux Mint 18 的代号是 Sarah,而 Ubuntu 16.10 则叫做 Yakkety Yak,这样的名字还有很多很多。
2016-10-24T14:17:00
2016-10-24T14:17:00
7,893
/article-7893-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4/103044ml5713m41y4ie18l.jpg) 你是否对你喜爱的 Linux 发行版的最新发布版本的代号感到好奇? 比如说今年发布的 [Linux Mint 18](/article-7529-1.html) 的代号是 Sarah,而 Ubuntu 16.10 则叫做 [Yakkety Yak](/article-7862-1.html "Ubuntu 16.10 Yakkety Yak 正式发布"),这样的名字还有很多很多。 代号这个问题真不是一个大事,毕竟这些代号不能代表不同的发行版功能之间的不同。然而,对于一个好奇的 Linux 用户来说,你或许想知道每个发行版本代号背后的逻辑。不管怎么说,代号都是每个版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开发团队也为此付出了不少的努力,对吧? 下面我将会告诉你这些最流行的 Linux 发行版的代号背后的故事,请安坐,有趣的部分即将来到 :) ### Ubuntu 的版本号和代号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4/103105ossyfliilbzkuigb.jpg) 作为最流行的 Linux 发行版之一,[Ubuntu](http://www.ubuntu.com/) 有着一个稳定的开发周期,每年 4 月份和 10 月份各发布一个主要版本。 其所发布的年份和月份构成了 Ubuntu 发布版本的版本号。它的版本号格式是 XX.YY,其中 XX 是年份后两位,YY 是月份。比如说 Ubuntu 16.04 就是 2016 年 4 月份发布的版本,而 Ubuntu 16.10 则是该年 10 月份发布的。之所以 Ubuntu 没有像其它软件一样有 1.0 版本,也只是因为其第一个版本是[发布于 2004 年](https://lists.ubuntu.com/archives/ubuntu-announce/2004-October/000003.html)而已。 这么久以来,在过去的 11 年之中, 除了一次例外之外,Ubuntu 的所有版本都是 4 月份和 10 月份发布的。这唯一的一次例外是 Ubuntu 在 2006 年 4 月份的版本延迟了两个月,并因此其版本号叫做 Ubuntu 6.06,而不是 6.04。 另外,顺便提一句,每两年的 4 月份,都会推出一个长期支持版本(LTS),其支持期长达五年,而非 LTS 版本的支持期通常只有半年。 现在让我们看看 Ubuntu 的代号,你也许注意到了每个 Ubuntu 版本的代号都是两个相同首字母的单词,比如说, Ubuntu 14.04 叫做 Trusty Tahr,就是以两个“T”字母开头的。 Ubuntu 的代号一直遵循两个单词的规则,第一个是一个形容词,第二个则是一种濒危物种的名称(后来也包含一些传说生物,比如<ruby> 独角兽 <rp> ( </rp> <rt> Unicorn </rt> <rp> ) </rp></ruby>、<ruby> 狼人 <rp> ( </rp> <rt> Werewolf </rt> <rp> ) </rp></ruby>)。在前面的例子中,Trusty 是一个表示“忠实的”的形容词,而 [Tahr](https://en.wikipedia.org/wiki/Tahr) (塔尔羊)则是一种濒危的小物种动物。 另外一个有趣的事情是,这些字母的顺序是按字母表排列的(除了最开始时的两个),所以我们看到,Ubuntu 14.04 是 Trusty Tahr, Ubuntu 14.10 是 Utopic Unicorn, Ubuntu 15.04 是 Vivid Vervet ,明年即将发布的 Ubuntu 17.04 则是 Zesty Zapus 等等。至于再之后的版本,字母“Z”之后该用哪个,目前还没有得到 Canonical 官方的消息,我猜测或许是将没有用过的 A 和 C 用上,或许是从头开始循环,抑或是其它的可能也未尝可知。 如下是当前的 Ubuntu 的版本号和代号: | 版本号 | 代号 | 发布日期 | 支持期 | 内核版本 | | --- | --- | --- | --- | --- | | 桌面版 | 服务器版 | | 4.10 | Warty Warthog | 2004-10-20 | 2006-04-30 | 2.6.8 | | 5.04 | Hoary Hedgehog | 2005-04-08 | 2006-10-31 | 2.6.10 | | 5.10 | Breezy Badger | 2005-10-13 | 2007-04-13 | 2.6.12 | | **6.06 LTS** | Dapper Drake | 2006-06-01 | 2009-07-14 | 2011-06-01 | 2.6.15 | | 6.10 | Edgy Eft | 2006-10-26 | 2008-04-25 | 2.6.17 | | 7.04 | Feisty Fawn | 2007-04-19 | 2008-10-19 | 2.6.20 | | 7.10 | Gutsy Gibbon | 2007-10-18 | 2009-04-18 | 2.6.22 | | **8.04 LTS** | Hardy Heron | 2008-04-24 | 2011-05-12 | 2013-05-09 | 2.6.24 | | 8.10 | Intrepid Ibex | 2008-10-30 | 2010-04-30 | 2.6.27 | | 9.04 | Jaunty Jackalope | 2009-04-23 | 2010-10-23 | 2.6.28 | | 9.10 | Karmic Koala | 2009-10-29 | 2011-04-30 | 2.6.31 | | **10.04 LTS** | Lucid Lynx | 2010-04-29 | 2013-05-09 | 2015-04-30 | 2.6.32 | | 10.10 | Maverick Meerkat | 2010-10-10 | 2012-04-10 | 2.6.35 | | 11.04 | Natty Narwhal | 2011-04-28 | 2012-10-28 | 2.6.38 | | 11.10 | Oneiric Ocelot | 2011-10-13 | 2013-05-09 | 3.0.0 | | **12.04 LTS** | Precise Pangolin | 2012-04-26 | 2017-04-26 | 3.2.0 | | 12.10 | Quantal Quetzal | 2012-10-18 | 2014-05-16 | 3.5.0 | | 13.04 | Raring Ringtail | 2013-04-25 | 2014-01-27 | 3.8.0 | | 13.10 | Saucy Salamander | 2013-10-17 | 2014-07-17 | 3.11.0 | | **14.04 LTS** | Trusty Tahr | 2014-04-17 | 2019-04 | 3.13.0 | | 14.10 | Utopic Unicorn | 2014-10-23 | 2015-07-23 | 3.16.0 | | 15.04 | Vivid Vervet | 2015-04-23 | 2016-02-04 | 3.19 | | 15.10 | Wily Werewolf | 2015-10-22 | 2016-07-28 | 4.2 | | **16.04 LTS** | Xenial Xerus | 2016-04-21 | 2021-04 | 4.4 | | 16.10 | Yakkety Yak | 2016-10-13 | 2017-07 | 4.8 | | 17.04 | Zesty Zapus | TBA | TBA | TBA | (表格来自[维基百科](https://en.wikipedia.org/wiki/Ubuntu_version_history)) 哈,Ubuntu 每次发布新版本都能扩充我们的英语词汇,也会让我们了解一种世界上需要关注的的濒危动物。 ### Linux Mint 的版本号和代号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4/120455cnhsoahcaalzkhrc.jpeg) 作为 Ubuntu 的远亲,Linux Mint 也是一个 Debian 族系的流行发行版。现在让我们深挖一下 Linux Mint 的版本号和代号。 Linux Mint 是基于 Ubuntu 的,通常在 Ubuntu 发布后几个月内,Linux Mint 就会发布它基于 Ubuntu 衍生的版本。 但是不像 Ubuntu,Linut Mint 的版本号并没有遵循年和月的规则,只是简单的递增。所以 Linux Mint 15 之后就是 Linux Mint 16,Linux Mint 17 等等。这是主要版本,还会有维护的小版本,比如 Linux Mint 17.1、Linux Mint 17.2 等等。 这就是 Linux Mint 的版本号,现在让我们看看代号。每个 Linux Mint 版本,无论是主要版本还是维护版本,都有一个代号,而且和 Ubuntu 一样,都是按字母顺序递增的。 更有意思的一点是 Linux Mint 的代号都是女性名,而且以字母“a”结尾,而这些名字都来自于[亚伯拉罕诸教](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E%E4%BC%AF%E6%8B%89%E7%BD%95%E8%AB%B8%E6%95%99)。比如说 Linux Mint 17 的代号是 Qiana(国内戏称“钱啊”,其实发言应该是“奎阿纳”)。 主要版本会递增代号的首字母顺序,而通常维护版本会使用相同的首字母,不过在 Linux Mint 17.x 发生了变化,没有继续使用 Linux Mint 17 的“Q”,而是使用了“R”:Linux Mint 17.1 是 Rebecca, 17.2 是 Rafaela,17.3 是 Rosa。 如下是当前的 Linux Mint 的版本号和代号: | 版本 | 代号 | 分支 | 上游 | 默认桌面环境 | 发布日期 | LTS | 支持期 | | --- | --- | --- | --- | --- | --- | --- | --- | | 1.0 | Ada | Main | Kubuntu 6.06 | KDE | 2006-08-27 | | 未知 | | 2.0 | Barbara | Main | Ubuntu 6.10 | GNOME | 2006-11-13 | | 2008-04 | | 2.1 | Bea | Main | Ubuntu 6.10 | GNOME | 2006-12-20 | | 2008-04 | | 2.2 | Bianca | Main | Ubuntu 6.10 | GNOME | 2007-02-20 | | 2008-04 | | Light | Ubuntu 6.10 | GNOME | 2007-03-29 | | KDE CE | Kubuntu 6.10 | KDE | 2007-04-20 | | 3.0 | Cassandra | Main | Bianca 2.2 | GNOME | 2007-05-30 | | 2008-10 | | Light | Bianca 2.2 | GNOME | 2007-06-15 | | KDE CE | Bianca 2.2 | KDE | 2007-08-14 | | MiniKDE CE | Bianca 2.2 | KDE | 2007-08-14 | | Xfce CE | Cassandra 3.0 | Xfce | 2007-08-07 | | 3.1 | Celena | Main | Bianca 2.2 | GNOME | 2007-09-24 | | 2008-10 | | Light | Bianca 2.2 | GNOME | 2007-10-01 | | 4.0 | Daryna | Main | Celena 3.1 | GNOME | 2007-10-15 | | 2009-04 | | Light | Celena 3.1 | GNOME | 2007-10-15 | | KDE CE | Cassandra 3.0 | KDE | 2008-03-03 | | 5 | **Elyssa** | Main | Daryna 4.0 | GNOME | 2008-06-08 | 是 | 2011-04 | | Light | Daryna 4.0 | GNOME | 2008-06-08 | | x64 | Ubuntu 8.04 | GNOME | 2008-10-18 | | KDE CE | Daryna 4.0 | KDE | 2008-09-15 | | Xfce CE | Daryna 4.0 | Xfce | 2008-09-08 | | Fluxbox CE | Ubuntu 8.04 | Fluxbox | 2008-10-21 | | 6 | Felicia | Main | Ubuntu 8.10 | GNOME | 2008-12-15 | 否 | 2010-04 | | Universal (Light) | Ubuntu 8.10 | GNOME | 2008-12-15 | | x64 | Ubuntu 8.10 | GNOME | 2009-02-06 | | KDE CE | Elyssa 5 | KDE | 2009-04-08 | | Xfce CE | Xubuntu 8.10 | Xfce | 2009-02-24 | | Fluxbox CE | Xubuntu 8.10 | Fluxbox | 2009-04-07 | | 7 | Gloria | Main | Ubuntu 9.04 | GNOME | 2009-05-26 | 否 | 2010-10 | | Universal (Light) | Ubuntu 9.04 | GNOME | 2009-05-26 | | x64 | Ubuntu 9.04 | GNOME | 2009-06-24 | | KDE CE | Kubuntu 9.04 | KDE | 2009-08-03 | | Xfce CE | Xubuntu 9.04 | Xfce | 2009-08-13 | | 8 | Helena | Main | Ubuntu 9.10 | GNOME | 2009-11-28 | 否 | 2011-04 | | Universal (Light) | Ubuntu 9.10 | GNOME | 2009-11-28 | | Gnome x64 | Ubuntu 9.10 | GNOME | 2009-12-14 | | KDE | Kubuntu 9.10 | KDE | 2010-02-06 | | KDE x64 | Kubuntu 9.10 | KDE | 2010-02-12 | | Fluxbox | Helena Main | Fluxbox | 2010-02-12 | | Xfce | Xubuntu 9.10 | Xfce | 2010-03-31 | | LXDE | Helena Main | LXDE | 2010-03-31 | | 9 | Isadora | Main | Ubuntu 10.04 | GNOME | 2010-05-18 | 否 | 2013-04 | | Gnome x64 | Ubuntu 10.04 | GNOME | 2010-05-18 | | LXDE | Lubuntu 10.04 | LXDE | 2010-07-18 | | KDE | Kubuntu 10.04 | KDE | 2010-07-27 | | KDE x64 | Kubuntu 10.04 | KDE | 2010-07-27 | | Xfce | Xubuntu 10.04 | Xfce | 2010-08-24 | | Fluxbox | Lubuntu 10.04 | Fluxbox | 2010-09-06 | | 10 | Julia | Main | Ubuntu 10.10 | GNOME | 2010-11-12 | 否 | 2012-04 | | Gnome x64 | Ubuntu 10.10 | GNOME | 2010-11-12 | | KDE | Kubuntu 10.10 | KDE | 2011-02-23 | | KDE x64 | Kubuntu 10.10 | KDE | 2011-02-23 | | LXDE | Lubuntu 10.10 | LXDE | 2011-03-11 | | 11 | Katya | Main | Ubuntu 11.04 | GNOME | 2011-05-26 | 否 | 2012-10 | | Gnome x64 | Ubuntu 11.04 | GNOME | 2011-05-26 | | LXDE | Lubuntu 11.04 | LXDE | 2011-08-16 | | 12 | Lisa | Main | Ubuntu 11.10 | GNOME 3 with MGSE,MATE | 2011-11-26 | 否 | 2013-04 | | KDE | Kubuntu 11.10 | KDE | 2012-02-02 | | LXDE | Lubuntu 11.10 | LXDE | 2012-03-09 | | 13 | **Maya** | Main | Ubuntu 12.04 | Cinnamon, MATE | 2012-05-22 | 是 | 2017-04 | | Xfce | Xubuntu 12.04 | Xfce | 2012-07-21 | | KDE | Kubuntu 12.04 | KDE | 2012-07-23 | | 14 | Nadia | Main | Ubuntu 12.10 | Cinnamon, MATE | 2012-11-20 | 否 | 2014-05 | | Xfce | Xubuntu 12.10 | Xfce | 2012-12-21 | | KDE | Kubuntu 12.10 | KDE | 2012-12-23 | | 15 | Olivia | Main | Ubuntu 13.04 | Cinnamon, MATE | 2013-05-29 | 否 | 2014-01 | | Xfce | Xfce | 2013-07-12 | | KDE | KDE | 2013-07-21 | | 16 | Petra | Main | Ubuntu 13.10 | Cinnamon, MATE | 2013-11-30 | 否 | 2014-07 | | KDE | KDE | 2013-12-22 | | Xfce | Xfce | 2013-12-22 | | 17 | **Qiana** | Main | Ubuntu 14.04 | Cinnamon, MATE | 2014-05-31 | 是 | 2019-04 | | KDE | KDE | 2014-06-23 | | Xfce | Xfce | 2014-06-15 | | 17.1 | **Rebecca** | Main | Cinnamon, MATE | 2014-11-29 | | KDE | KDE | 2015-01-08 | | Xfce | Xfce | 2015-01-11 | | 17.2 | **Rafaela** | Main | Cinnamon, MATE | 2015-06-30 | | KDE | KDE | 2015-07-23 | | Xfce | Xfce | 2015-07-23 | | 17.3 | **Rosa** | Main | Cinnamon, MATE | 2015-12-04 | | KDE | KDE | 2016-01-09 | | Xfce | Xfce | 2016-01-09 | | 18 | **Sarah** | Main | Ubuntu 16.04 | Cinnamon, MATE | 2016-06-30 | 是 | 2021 | 不过,Sarah 是上述列表中唯一不以“a”结尾的代号,可能是因为没有合适的名称。 ### elementary OS 的版本号和代号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4/141639iz2tovvudcvmcovo.jpg) 因为我们谈过了 Ubuntu 和 Linux Mint,让我们继续看看 Ubuntu 家族的另外一位: [elementary OS](https://elementary.io/) ,它也是基于 Ubuntu 的一个以优美著称的 Linux 发行版。 elementary OS 的版本号都是 0.X 这样递增的,第一个稳定版本是 0.1,然后是 0.2,现在的稳定版本是 0.3——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变成 1.0。 > > 开源软件界之前一直有个传统就是使用极其微小的版本,比如 0.1,0.01 这样的,直到作者或开发团队觉得已经非常成熟了,才有可能变成 1.0 这样的看起来正式一些的版本号。当然,也有的软件从未进化到 1.0 就消亡了。不过虽然是这种看起来像是测试版本的版本号,却往往并不代表其质量和功能不可靠。而现在也有一些软件开始飙版本号,比如 Chrome、Firefox 之类的,我觉得用不了几年,或许我们就会见到 xx 100 这样的软件了。 > > > 而 elementary OS 的代号则是采用神话中神的名字,通常这些来自于罗马神话或北欧神话中。比如现在已有的三个版本的代号是 Jupiter(罗马神话中的神王)、 Luna (月神,不是“撸哪” )、 Freya(北欧神话中的爱与美之女神,不过 0.3 之前的代号名是 ISIS ,后因避讳而改名),以及现在的 0.4 Loki(北欧神话中的火与恶之神)。 ### Debian 的版本号和代号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4/131931a0d0let2lf2215s5.jpg) 让我们回到 Ubuntu 、Linux Mint 和 elementary OS 的父系看看。[Debian](https://www.debian.org/) 是 Ubuntu 及其族系派生的来源,它的代号命名非常有意思。事实上,Debian 这个发行版本身的名字就来源于其创始人 Ian 及其女朋友 Debra 的名词合写,虽然 Ian 已经去世,但是其名字却会随着 Debian 而长存。 Debian 的版本号是递增的,这并没什么特殊的,不过有趣的是所有的 Debian 发行版本的代号都来自于《[玩具总动员](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8E%A9%E5%85%B7%E6%80%BB%E5%8A%A8%E5%91%98)》这个动画片中的角色名。这就是你为什么看到 Debian 的代号是 [Jessie](https://en.wikipedia.org/wiki/Jessie_(Toy_Story)) 和 [Woody](https://en.wikipedia.org/wiki/Sheriff_Woody) 这样的原因。 如下是当前的 Debian 的版本号和代号: | 版本 | 代号 | 发布日期 | Linux 内核 | 安全支持期 | 长期支持期 | | --- | --- | --- | --- | --- | --- | | 1.1 | Buzz | 1996-06-17 | 2.0 | N/A | 无 | | 1.2 | Rex | 1996-12-12 | N/A | N/A | | 1.3 | Bo | 1997-06-05 | 2.0.33 | N/A | | 2.0 | Hamm | 1998-07-24 | 2.0.34 | N/A | | 2.1 | Slink | 1999-03-09 | 2.0.34, 2.0.35, 2.0.36, 2.0.38 | 2000-10-30 | | 2.2 | Potato | 2000-08-14 | 2.0.38, 2.2.19 | 2003-06-30 | | 3.0 | Woody | 2002-07-19 | 2.2.20, 2.4.6 | 2006-03-30 | | 3.1 | Sarge | 6 June 2005 | 2.4.27, 2.6.8 | 2008-03-31 | | 4.0 | Etch | 8 April 2007 | 2.6.18 | 2010-02-15 | | 5.0 | Lenny | 14 February 2009 | 2.6.26 | 2012-02-06 | | 6.0 | Squeeze | 6 February 2011 | 2.6.32 | 2014-07-19 | 2016-02-29 | | 7 | Wheezy | 4 May 2013 | 3.2 | 2016-04-26 | 2018-05 | | 8 | Jessie | 25–26 April 2015 | 3.16 | 2018-05 | 2020-04 | | 9 | Stretch | TBA | 4.10 | TBA | TBA | | 10 | Buster | TBA | TBA | TBA | TBA | | 11 | Bullseye | TBA | TBA | TBA | TBA | 我觉得动画片《玩具总动员》里面还有很多角色,所以我们不用担心不够用了。 ### openSUSE 的版本号和代号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4/134316j619xtj2p11w2w6s.jpg) [openSUSE](https://www.opensuse.org/) 的第一个版本 10.2 发布于 2006 年。 SUSE 家族的 Linux 发行版的版本号相当的任性,包括发行版的名字也换来换去。最初,该发行版的名字叫做 S.u.S.E Linux,这个名字从 1994 年用到了 1998 年,后来改成了 SuSE Linux(把名字中的“.”去掉了),然后到了 2003 年的时候变成了 SUSE Linux Enterprise。在 2005 年的时候,Novell 公司宣布将 SUSE 专业版系列变为开源项目,由于当时 SUSE 的版本是 9.X,所以第一个 SUSE Linux 的版本是以 10.0 开始的。到 2006 年底的时候,再次决定改名为 openSUSE,第一个版本是 10.2。接下来将近十年倒是没再改名称,直到 2015 年 openSUSE 已经发展到 13.2 时,又又又改名成 openSUSE Leap,版本号嘛,好吧,就是这么任性,直接变成了 42.1(当然[这个数字是有说法的](/article-6533-1.html))。 SUSE 家族最初发布的 Linux 发行版是没有代号的,后来可能是受到了其它 Linux 发行版的启发,从 openSUSE 11.2 开始有了代号。由于 openSUSE 以绿色为代表色,所以它的代号也都是各种绿色色调。 如下是当前的 openSUSE 的版本号和代号: | 名字 | 版本 | 代号 | 发布日期<sup class="reference" id="cite_ref-openSUSE_Roadmap_33-0"></sup> | 生命周期 | 内核版本 | | --- | --- | --- | --- | --- | --- | | 标准 | Evergreen/ Major | | SUSE Linux | 10.0 | N/A | 2005-10-06 | 2007-11-30 | N/A | 2.6.13 | | 10.1 | N/A | 2006-05-11 | 2008-05-31 | N/A | 2.6.16 | | openSUSE | 10.2 | N/A | 2006-12-07 | 2008-11-30 | N/A | 2.6.18 | | 10.3 | N/A | 2007-10-04 | 2009-10-31 | N/A | 2.6.22 | | 11.0 | N/A | 2008-06-19 | 2010-06-26 | N/A | 2.6.25 | | 11.1 | N/A | 2008-12-18 | 2011-01-14 | 2012-04-13 | 2.6.27 | | 11.2 | Emerald | 2009-11-12 | 2011-05-12 | 2013-11 | 2.6.31 | | 11.3 | Teal | 2010-07-15 | 2012-01-16 | N/A | 2.6.34 | | 11.4 | Celadon | 2011-03-10 | 2012-11-05 | 2015-07 | 2.6.37 | | 12.1 | Asparagus | 2011-11-16 | 2013-05-15 | N/A | 3.1.0 | | 12.2 | Mantis | 2012-09-05 | 2014-01-15 | N/A | 3.4.6 | | 12.3 | Dartmouth | 2013-03-13 | 2015-01-01 | N/A | 3.7.10 | | 13.1 | Bottle | 2013-11-19 | 2016-01 | 2016-11 | 3.11.6 | | 13.2 | Harlequin | 2014-11-04 | Q1 2017 | N/A | 3.16.6 | | openSUSE Leap | 42.1 | Malachite | 2015-11-04 | Q2 2017 | N/A | 4.1 | | 42.2 | N/A | 2016-11-16 | Q2 2018 | N/A | 4.4 | 可能你都从来没听说过这么多的绿色色调,或许你会担心 openSUSE 会把绿色都用完,不过我觉得不用担心,毕竟连灰色都有 15 种之多,何况绿色呢? ### 你怎么看? 你喜欢哪个代号呢?你觉得是代号好记还是版本号好记呢?你认为需要代号吗?你又喜欢哪个发行版的代号命名方式呢?请在下面发表您的留言吧。
为何 Linux 之父 Linus Torvalds 在 ARM 会议上说他喜欢 x86
Agam Shah
http://www.pcworld.com/article/3129300/linux/why-linux-pioneer-linus-torvalds-prefers-x86-over-arm.html
Torvalds 说,人们总是痴迷于指令集和 CPU 核心,但事实是围绕架构的生态系统更为重要。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4/215638cni4rh7onn27o4sn.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4/215638cni4rh7onn27o4sn.jpg
true
false
true
OneNewLife
false
[ "ARM", "x86", "linus torvalds" ]
观点
{ "viewnum": 11942, "commentnum": 8, "favtimes": 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3.251.162.137", "message": "脱袜子真傲娇 233", "username": "OneNewLife [Chrome 53.0|Fedora]", "date": "2016-10-25T10:53:55" }, { "postip": "219.159.104.197", "message": "言之有理!", "username": "绿色圣光 [Firefox 45.0|GNU/Linux]", "date": "2016-10-25T11:35:51" }, { "postip": "14.122.111.209", "message": "我也喜欢x86,你看arm成什么卵样了", "username": "这里是朕的天下 [Chrome 55.0|Windows 7]", "date": "2016-10-25T11:55:25" }, { "postip": "59.50.109.148", "message": "1111", "username": "来自海南的 Chrome 50.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0-25T12:47:40" }, { "postip": "59.50.109.148", "message": "22222", "username": "来自海南的 Chrome 50.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0-25T12:47:58" }, { "postip": "122.68.207.101", "message": "某86", "username": "来自辽宁丹东的 Firefox 4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0-25T22:40:12" }, { "postip": "171.15.195.221", "message": "看看", "username": "来自河南郑州的 Firefox 49.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0-27T16:02:34" }, { "postip": "111.20.112.126", "message": "所谓的企业级产品其实很扯淡,大概都是那种让你上了贼船就无法停下来的感觉,其实还是另一种形式的商业陷阱。还是觉得LINUS说的那句话有道理,大概意思就是一定要选择一个上下游都通用的平台和环境。这样才能愉快的玩耍", "username": "来自陕西西安的 Chrome 56.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2-06T14:53:30" } ]
[]
Torvalds 说,人们总是痴迷于指令集和 CPU 核心,但事实是围绕架构的生态系统更为重要。
2016-10-24T21:57:11
2016-10-24T21:57:11
7,894
/article-7894-1.html
> > **Torvalds 因为 x86 的基础架构和生态系统而对其宠爱有加** > >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4/215638cni4rh7onn27o4sn.jpg) *Linus Torvalds 于 1999 年 8 月 10 日在加州圣何塞举行的 LinuxWorld 节目中给挤满礼堂的 Linux 发烧友们作演讲。* ——出自:James Niccolai Linux 领袖 Linus Torvalds 是一个直率的人——他总是心口如一。比方说最近在 Linux 内核 4.8 的[事故](http://www.theregister.co.uk/2016/10/05/linus_torvalds_admits_buggy_crap_made_it_into_linux_48/)中,他没有文过饰非,而是承认了自己的过失。 不过他在上周的 Linaro Connect 会议上倒是[让人瞠目结舌](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uAebQvFnRI)。当他被问到最喜欢的芯片架构的时候,他不假思索地说 x86,而不是 ARM。 或许是 x86 电脑悠久的历史让他得出这个答案。x86 没有多少碎片化的软件和硬件,它几乎仅仅是用来工作的。 Torvalds 说,人们总是痴迷于指令集和 CPU 核心,但事实是围绕架构的生态系统更为重要。 “重要的是围绕指令集的所有基础设施,而 x86 拥有大量的不同级别的基础设施”,Torvalds 说。“它在走一条与众不同的路。” 许多应用都是在英特尔或者 AMD 的 x86 机器上开发的。兼容性对于 x86 芯片和电脑来说是重要的,x86 平台有统一的硬件、开发模式以及其它的基础设施。 而 ARM 则迥然不同。从硬件供应商的角度来看,它引领着一个碎片化的市场,Torvalds 说。 “x86 的生态系统一向都秉承着兼容为先的理念,而 ARM 则不以为然,”Torvalds 在与 ARM 开发者进行的一场炉边闲谈时如是说。 ARM 主导了移动设备的市场,有大量的设备都是使用基于 Linux 内核的安卓操作系统的。但是 ARM 的生态系统太过于碎片化了,这导致了很多支持和设备的问题。 问题之一:由于硬件的配置不同,在所有移动设备上部署同一个版本的 Android 是不可能的。硬件制造商会调整 Android 系统以兼容他们设备的芯片组。不像 Windows 更新到 PC,一个 Android 更新无法推送到所有的移动设备。 英特尔尝试过将 x86 芯片放在智能手机上,但是现在已经放弃了。英特尔的其中一个目标就是推送可以在所有 x86 手机上下载并安装成功的[安卓更新](http://www.infoworld.com/article/2908072/android/google-and-intel-vow-to-speed-up-delivery-of-android-updates-to-devices.html)。 还有 ARM 服务器软件的开发问题。每个芯片组的架构、网络和 I/O 特性不同,必须编写软件才能利用这些特性。这大大减慢了服务器中采用 ARM 的速度。x86 不存在适配的问题,它将继续主导服务器市场。 “我对于 ARM 作为一个硬件平台而不是一个指令集感到非常失望,虽然我也有我的问题,”Torvalds 说。“作为一个硬件平台,它始终不太好对付。” Torvalds 小时候在一台装配有 8 位的 6502 处理器的微机上编程,他很喜欢这种架构,因为它的指令是流式的,当时还没有其它硬件可以与之媲美。这种架构为芯片提供了更高的性能。 “我那时想升级的是一台 Acorn Archimedes,呃,ARM 就是因该公司而命名的,“Torvalds说,“那曾经是我梦寐以求的机器。” [Archimedes](http://www.pcworld.com/article/3097427/hardware/how-arm-set-itself-up-for-a-32-billion-acquisition.html) 是第一台基于 Acorn 电脑公司的 ARM RISC 芯片的个人电脑。ARM 作为 Acorn 的一个分支而成立。(LCTT 译注:ARM 的缩写来自于 Acorn RISC Machine。——引自[维基百科](https://en.wikipedia.org/wiki/Acorn_Archimedes)。) Torvalds 喜欢 Archimedes,因为它搭载了像 6502 一样的流式指令和 RAM 芯片以获得高性能。不尽人意的是,他找不到那台电脑。 他尝试过一台“古怪的英式电脑”,[Sinclair QL](http://oldcomputers.net/ql.html),这是一台比 Acorn Archimedes 还要失败的机器,Torvalds 说。 “那时的芬兰不是宇宙的中心,”Torvalds 说。“在那之后我吸取教训了——再也没有去买没有基础设施(生态)的机器。” --- via: <http://www.pcworld.com/article/3129300/linux/why-linux-pioneer-linus-torvalds-prefers-x86-over-arm.html> 作者:[Agam Shah](http://www.pcworld.com/author/Agam-Shah/) 译者:[OneNewLife](https://github.com/OneNewLife)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8 个构建容器应用的最佳实践
Jessica Forrester
https://opensource.com/life/16/9/8-best-practices-building-containerized-applications
将应用改为运行在容器中并不是什么很高的要求。主要的 Linux 发行版都有提供了基础镜像,任何可以在虚拟机上运行的程序都可以在上面运行。但是容器化应用的趋势是遵循如下最佳实践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5/092800e8u2dct6c9i6v9mw.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5/092800e8u2dct6c9i6v9mw.jpg
true
false
true
LinuxBars
false
[ "容器" ]
容器与云
{ "viewnum": 6031, "commentnum": 0,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将应用改为运行在容器中并不是什么很高的要求。主要的 Linux 发行版都有提供了基础镜像,任何可以在虚拟机上运行的程序都可以在上面运行。但是容器化应用的趋势是遵循如下最佳实践
2016-10-25T09:28:08
2016-10-25T09:28:08
7,896
/article-7896-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5/092800e8u2dct6c9i6v9mw.jpg) 容器是未来在共有云和私有云进行应用开发的主要趋势,但是容器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它们成为了一种广受欢迎的部署机制,而且你需要怎样来修改你的应用来为容器化的环境优化它? ### 什么是容器? 容器技术的历史始于 2000 年的 SELinux 和 2005 年的 Solaris zones。今天,容器是由包括 SELinux、Linux 命名空间和控制组(cgroup)等几项内核特性构成,提供了用户进程、网络空间和文件系统空间的隔离。 ### 为什么它们如此流行? 最近容器技术大规模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旨在使容器更加易于使用的标准的发展,例如 Docker 镜像格式和分布模型,这个标准使用<ruby> 不可变镜像 <rp> ( </rp> <rt> immutable image </rt> <rp> ) </rp></ruby>,这正是容器运行时环境的起点,不可变镜像可以保证开发团队发布的镜像就是经过测试的,和部署到生产环境中的镜像是同样的镜像。 容器所提供的轻量级隔离为一个应用组件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抽象。在容器中运行的组件将不会干扰其它可能直接运行在虚拟机上的应用。它们可以避免对系统资源的争夺,而且除非它们共享一个持久卷,否则不会阻止对同一个文件的写请求。容器使得日志和指标采集的实践得以标准化,而且它们可以在物理机和虚拟机上支持更大的用户密度,所有的这些优点将导致更低的部署成本。 ### 我们应该如何构建一个基于容器的应用呢? 将应用改为运行在容器中并不是什么很高的要求。主要的 Linux 发行版都有提供了基础镜像,任何可以在虚拟机上运行的程序都可以在上面运行。但是容器化应用的趋势是遵循如下最佳实践: #### 1. 实例是一次性的 你的应用的任何实例都不需要小心地保持运行。如果你的一个运行了许多容器的系统崩溃了,你还能够转移到其它可用的系统去创建新的容器。 #### 2. 重试而不是崩溃 当你的应用的一个服务依赖于另一个服务的时候,在另一个服务不可用的时候它应该不会崩溃。例如,你的 API 服务正在启动而且监测到数据库不能连接。你应该设计它使得其不断重试连接,而不是运行失败和拒绝启动。当数据库连接断开的时候 API 可以返回 503 状态码,告诉客户端服务现在不可用。应用应该已经遵守了这个实践,但是如果你正在一个一次性实例的容器环境中工作,那么对这个实践的需要会更加明显。 #### 3. 持久性数据是特殊的 容器是基于共享镜像启动,它使用了写时复制(COW)文件系统。如果容器的进程选择写入文件,那么这些写的内容只有在直到容器存在时才存在。当容器被删除的时候,写时复制文件系统中的那一层会被删除。提供给容器一个挂载的文件系统目录,使之在容器存活之外也能持久保存,这需要另外的配置,而且会额外消耗物理存储。明确的抽象定义了什么存储是持久的,催生出了实例是一次性的观点。拥有一个抽象层也使得容器编制引擎可以处理挂载和卸载持久卷的复杂请求,以便这些持久卷可以用于容器。 #### 4. 使用 stdout 而不是日志文件 现在你或许会思考,如果持久的数据是特殊的,那么我用日志文件来做什么事情?容器运行时环境和编制引擎项目所采用的方法是进程应该[写入 stdout/stderr](https://docs.docker.com/engine/reference/commandline/logs/),而且具有归档和维护[容器日志](http://kubernetes.io/docs/getting-started-guides/logging/)的基础设施。 #### 5. 敏感信息(以及其它配置信息)也是特殊的 你绝不应该将敏感信息例如密码、密钥和证书硬编码到你的镜像中。通常在你的应用与开发服务、测试服务,或者生产服务相交互时,这些敏感信息通常都是不同的。大多数开发者并没有访问生产环境的敏感信息的权限,所以如果敏感信息被打包到镜像中,那么必须创建一个新的镜像层来覆盖这个开发服务的敏感信息。基于这一点来看,你再也不能使用与你们开发团队所创建的和质量测试所测试的相同的镜像了,而且也失去了不可修改的镜像的好处。相反的,这些值应该被存储在环境变量中文件中,它们会在容器启动时导入。 #### 6. 不要假设服务的协同定位 在一个编排好的容器环境中,你会希望让编排器将你的容器发送到任何最适合的节点。最适合意味着很多事情:它应该基于那个节点现在拥有最多的空间、容器所需的服务质量、容器是否需要持久卷,等等。这可能意味这你的前端、API 和数据库容器最终都会放在不同的节点。尽管给每个节点强制分配一个 API 容器是可以做到的(参考 Kubernetes 的 [DaemonSets](http://kubernetes.io/docs/admin/daemons/)),但这种方式应该留给执行监控节点自身这类任务的容器。 #### 7. 冗余/高可用计划 即使你没有那么多负载需要高可用性的配置,你也不应该以单路方式编写服务,否则会阻止它运行多份拷贝。这将会允许你运用滚动式部署,使得将负载从一个节点移动到另外一个节点非常容易,或者将服务从一个版本更新到下一个版本而不需要下线。 #### 8. 实现就绪检查和灵活性检查 应用在响应请求之前会有一定的启动时间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例如,一个 API 服务器需要填充内存数据缓存。容器编排引擎需要一种方法来检测你的容器是否准备好服务用户请求。为一个新的容器提供就绪检查可以允许我们进行滚动式部署,使得旧容器可以继续运行直到不再需要它,这可以防止服务宕机。类似的,一个存活检查也是一种容器编排引擎持续检查容器是否在健康可用状态的方法。决定容器健康或者说“存活”应该由容器应用的创建者说了算。一个不再存活的容器将会被结束,而且一个新的容器会被创建来替代它。 ### 想查找更多资料? 我将会出席十月份的格雷丝霍普计算机女性峰会(Grace Hopper Celebration of Women in Computing),你可以在这里来看一下关于我的访谈:[应用的容器化:是什么,为什么,和如何实现](https://www.eiseverywhere.com/ehome/index.php?eventid=153076&tabid=351462&cid=1350690&sessionid=11443135&sessionchoice=1&)。今年不去 GHC 吗?那你可以在 [OpenShift](https://www.openshift.org/) 和 [Kubernetes](http://kubernetes.io/) 的项目站点来了解关于容器、编排和应用的相关内容。 --- via: <https://opensource.com/life/16/9/8-best-practices-building-containerized-applications> 作者:[Jessica Forrester](https://opensource.com/users/jwforres) 译者:[LinuxBars](https://github.com/LinuxBars)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Mozilla 做出不再信任沃通 CA 的决定,沃通回应打一折
wxy
从 Firefox 51 (预计将在 2017 年 1 月 23 日发布)起移除之前预置的 4 个沃通根证书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5/212540qyrfcajxc30pvlza.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5/212540qyrfcajxc30pvlza.jpg
true
false
false
false
[ "沃通", "Mozilla" ]
新闻
{ "viewnum": 9209, "commentnum": 4, "favtimes": 0, "sharetimes": 1, "likes": 0 }
[ { "postip": "221.3.132.181", "message": "这条新闻的传播路径:<br />\r\nsolidot--cnbeta---一些其他媒体---***---linuxcn。<br />\r\n<br />\r\n自从360私有化,动作挺大啊,先是干掉了云盘,然后是整死了沃通,有把刷子。不过mozilla这么折腾没有用,360有倒填时间大法(举例:当前时间2016-10-26,但是他写成10月21日以前签的整数,mozilla就不会取消信任)。对付流氓,你还真没招儿。", "username": "delectate [Firefox 49.0|Windows 10]", "date": "2016-10-26T10:27:33" }, { "postip": "123.120.68.249", "message": "错了,它可以倒填,但是它不能在 CT 上作假。", "username": "linux [Chrome 54.0|Mac 10.11]", "date": "2016-10-26T18:31:35" }, { "postip": "223.81.192.115", "message": "全部手动设置为不信任!", "username": "绿色圣光 [Firefox 45.0|GNU/Linux]", "date": "2016-10-26T21:43:57" }, { "postip": "14.28.138.3", "message": "ca沃通是个流氓,大家都知道的", "username": "来自广东深圳的 Chrome 50.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1-04T11:55:04" } ]
[ { "raid": 7814, "displayorder": 0 }, { "raid": 7846, "displayorder": 1 } ]
从 Firefox 51 (预计将在 2017 年 1 月 23 日发布)起移除之前预置的 4 个沃通根证书
2016-10-26T08:00:00
2016-10-26T08:00:00
7,898
/article-7898-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5/212540qyrfcajxc30pvlza.jpg) Mozilla 对沃通(WoSign)的处罚终于落定。 前一段时间,Mozilla 就沃通 CA 违规的问题,于 8 月 24 日发起了针对沃通 CA 的调查,并发布了一个[问题列表](https://wiki.mozilla.org/CA:WoSign_Issues)。之后在 10 月 5 日, Mozilla、奇虎 360 、StartCom 和沃通在伦敦举行了闭门商谈,讨论下一步行动。 10 月 20 日,Mozilla 公布了对沃通 CA 的[最终处理意见](https://bugzilla.mozilla.org/show_bug.cgi?id=1311824): * 它不再信任在 10 月 21 日之后签发的沃通 CA 证书 * 从 Firefox 51 ([预计](https://wiki.mozilla.org/RapidRelease/Calendar)将在 2017 年 1 月 23 日发布)起,移除之前预置的 4 个沃通根证书: 1. CN=CA 沃通根证书, OU=null, O=WoSign CA Limited, C=CN 2. CN=Certification Authority of WoSign, OU=null, O=WoSign CA Limited, C=CN 3. CN=Certification Authority of WoSign G2, OU=null, O=WoSign CA Limited, C=CN 4. CN=CA WoSign ECC Root, OU=null, O=WoSign CA Limited, C=CN 但是从这 4 个根证书签发的所有代码签名证书、客户端证书、签名平台(WoSignDoc)均不受任何影响。10 月 21 日(包括 21 日)之前签发的所有 SSL 证书也都不受任何影响,都能正常被 Mozilla 的火狐浏览器信任。 预计 Mozilla 的这一决定也有可能被其它主流浏览器所接纳。 此外,Mozilla 提出了六点操作要求: 1. 提供实施整改计划列表,确保将来不会违例 Mozilla 的 CA 证书策略和 CA/Browser 论坛的基准要求。 2. 实施整改,并更新其 CP/CPS 来完整描述其改进过程。CP/CPS 必须明确申明禁止倒填超过一天前的证书。 3. 对所做的整改,提供来自 Mozilla 所认可的 WebTrust 鉴证机构的面向公众的认证。该审计可能需要作为年度 WebTrust CA 审计的一部分。 4. 提供审计认证,对全部业务进行审计,确认合规 CA/Browser 论坛的基准要求。该审计可能需要作为年度 WebTrust CA 审计的一部分。 5. 提供审计认证,对 CA 的签发基础设施可以顺利完成执行完整的安全审计。 6. 所有签发的证书 100% 嵌入证书透明度(CT)信息,嵌入的 SCT 至少有一条来自谷歌,一条来自谷歌之外。 2017 年 6 月 1 日后,在满足 Mozilla 提出的上述 6 点操作要求后,沃通 CA 可以重新走正常申请 Mozilla 根认证流程,重新申请新的根证书预置。 沃通对此[表示遗憾](http://www.wosign.com/News/announcement_about_Mozilla_Action_20161024.htm), 并宣布: > 1. 将更新数字证书商店Buy网站,从10月22日起,所有从沃通4个根证书下签发的所有收费SSL证书全部**一折**销售;免费SSL证书继续停止开放; > 2. 将增加一个产品选项,用户可以选购从新的沃通(WoSign)中级根证书下签发的支持所有浏览器(包括火狐浏览器)的SSL证书,在过渡期**八折**优惠。此中级根证书将由全球信任的其他CA根证书签发,支持所有浏览器和所有新老终端设备。此项产品升级计划一个月内完成并为广大用户提供证书服务; > 3. 将积极按照Mozilla提出的6点要求进行操作,争取在2017年6月1日之后,尽快完成新根证书在各个浏览器系统的预置工作; > 4. 已经并继续对所有系统进行全面的安全审计并加固升级改造,同时完善各种内控管理制度,组建国际标准研究团队和内审团队,确保所有系统100%符合国际标准,所有业务操作严格按照国际标准要求操作,加强员工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的执行力度,违者将受到严厉惩处。 > (题图来自:[deviantart.net](http://img13.deviantart.net/ee6d/i/2015/132/b/f/iris___broken_bridge_by_laitma-d8t2uxi.png))
通过 AWS 的 Lambda 和 API Gateway 走向 Serverless
Ryan Kelly
http://blog.ryankelly.us/2016/08/07/going-serverless-with-aws-lambda-and-api-gateway.html
serverless 是一个概念,它允许你提供代码或可执行程序给某个服务,由服务来为你执行它们,而你无需自己管理服务器。这就是所谓的执行即服务(execution-as-a-service),它带来了很多机会,同时也遇到了它独有的挑战。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6/110123oyk1iy212ld4iyuu.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6/110123oyk1iy212ld4iyuu.jpg
true
false
true
messon007
false
[ "serverless" ]
技术
{ "viewnum": 5658, "commentnum": 0,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serverless 是一个概念,它允许你提供代码或可执行程序给某个服务,由服务来为你执行它们,而你无需自己管理服务器。这就是所谓的执行即服务(execution-as-a-service),它带来了很多机会,同时也遇到了它独有的挑战。
2016-10-26T11:01:00
2016-10-26T11:01:00
7,900
/article-7900-1.html
近来,在计算领域出现了很多关于 serverless 的讨论。serverless 是一个概念,它允许你提供代码或可执行程序给某个服务,由服务来为你执行它们,而你无需自己管理服务器。这就是所谓的<ruby> 执行即服务 <rp> ( </rp> <rt> execution-as-a-service </rt> <rp> ) </rp></ruby>,它带来了很多机会,同时也遇到了它独有的挑战。 ### 简短回忆下计算领域的发展 早期,出现了……好吧,这有点复杂。很早的时候,出现了机械计算机,后来又有了埃尼阿克 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很早的电子计算机),但是都没有规模生产。直到大型机出现后,计算领域才快速发展。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6/110123oyk1iy212ld4iyuu.jpg) * 上世纪 50 年代 - 大型机 * 上世纪 60 年代 - 微型机 * 1994 - 机架服务器 * 2001 - 刀片服务器 * 本世纪初 - 虚拟服务器 * 2006 - 服务器云化 * 2013 - 容器化 * 2014 - serverless(计算资源服务化) > > 这些日期是大概的发布或者流行日期,无需和我争论时间的准确性。 > > > 计算领域的演进趋势是执行的功能单元越来越小。每一次演进通常都意味着运维负担的减小和运维灵活性的增加。 ### 发展前景 喔,Serverless!但是,serverless 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我们将面临什么挑战呢? **未执行代码时无需付费。**我认为,这是个巨大的卖点。当无人访问你的站点或用你的 API 时,你无需付钱。没有持续支出的基础设施成本,仅仅支付你需要的部分。换句话说,这履行了云计算的承诺:“仅仅支付你真正用的资源”。 **无需维护服务器,也无需考虑服务器安全。**服务器的维护和安全将由你的服务提供商来处理(当然,你也可以架设自己的 serverless 主机,只是这似乎是在向错误的方向前进)。由于你的执行时间也是受限的,安全补丁也被简化了,因为完全不需要重启。这些都应该由你的服务提供商无缝地处理。 **无限的可扩展性。**这是又一个大的好处。假设你又开发了一个 Pokemon Go, 与其频繁地把站点下线维护升级,不如用 serverless 来不断地扩展。当然,这也是个双刃剑,大量的账单也会随之而来。如果你的业务的利润强依赖于站点上线率的话,serverless 确实能帮上忙。 **强制的微服务架构。**这也有两面性,一方面,微服务似乎是一种好的构建灵活可扩展的、容错的架构的方式。另一方面,如果你的业务没有按照这种方式设计,你将很难在已有的架构中引入 serverless。 ### 但是现在你被限制在**他们的**平台上 **受限的环境。**你只能用服务提供商提供的环境,你想在 Rust 中用 serverless?你可能不会太幸运。 **受限的预装包。**你只有提供商预装的包。但是你或许能够提供你自己的包。 **受限的执行时间。**你的 Function 只可以运行这么长时间。如果你必须处理 1TB 的文件,你可能需要有一个解决办法或者用其他方案。 **强制的微服务架构。**参考上面的描述。 **受限的监视和诊断能力。**例如,你的代码**在**干什么? 在 serverless 中,基本不可能在调试器中设置断点和跟踪流程。你仍然可以像往常一样记录日志并发出统计度量,但是这带来的帮助很有限,无法定位在 serverless 环境中发生的难点问题。 ### 竞争领域 自从 2014 年出现 AWS Lambda 以后,serverless 的提供商已经增加了一些。下面是一些主流的服务提供商: * AWS Lambda - 起步最早的 * OpenWhisk - 在 IBM 的 Bluemix 云上可用 * Google Cloud Functions * Azure Functions 这些平台都有它们的相对优势和劣势(例如,Azure 支持 C#,或者紧密集成在其他提供商的平台上)。这里面最大的玩家是 AWS。 ### 通过 AWS 的 Lambda 和 API Gateway 构建你的第一个 API 我们来试一试 serverless。我们将用 AWS Lambda 和 API Gateway 来构建一个能返回 [Jimmy](http://blog.ryankelly.us/2016/07/11/jimmy.html) 所说的“Guru Meditations”的 API。 所有代码在 [GitHub](https://github.com/f0rk/meditations) 上可以找到。 API文档: ``` POST / { "status": "success", "meditation": "did u mention banana cognac shower" } ``` ### 怎样组织工程文件 文件结构树: ``` . ├── LICENSE ├── README.md ├── server │ ├── __init__.py │ ├── meditate.py │ └── swagger.json ├── setup.py ├── tests │ └── test_server │ └── test_meditate.py └── tools ├── deploy.py ├── serve.py ├── serve.sh ├── setup.sh └── zip.sh ``` AWS 中的信息(想了解这里究竟在做什么的详细信息,可查看源码 `tools/deploy.py`)。 * **API。**实际构建的对象。它在 AWS 中表示为一个单独的对象。 * **执行角色。**在 AWS 中,每个 Function 作为一个单独的角色执行。在这里就是 meditations。 * **角色策略。**每个 Function 作为一个角色执行,每个角色需要权限来干活。我们的 Lambda Function 不干太多活,故我们只添加一些日志记录权限。 * **Lambda Function。**运行我们的代码的地方。 * **Swagger。** Swagger 是 API 的规范。API Gateway 支持解析 swagger 的定义来为 API 配置大部分资源。 * **部署。**API Gateway 提供部署的概念。我们只需要为我们的 API 用一个就行(例如,所有的都用生产或者 yolo等),但是得知道它们是存在的,并且对于真正的产品级服务,你可能想用开发和暂存环境。 * **监控。**在我们的业务崩溃的情况下(或者因为使用产生大量账单时),我们想以云告警查看方式为这些错误和费用添加一些监控。注意你应该修改 `tools/deploy.py` 来正确地设置你的 email。 ### 代码 Lambda Function 将从一个硬编码列表中随机选择一个并返回 guru meditations,非常简单: ``` import logging import random logger = logging.getLogger() logger.setLevel(logging.INFO) def handler(event, context): logger.info(u"received request with id '{}'".format(context.aws_request_id)) meditations = [ "off to a regex/", "the count of machines abides", "you wouldn't fax a bat", "HAZARDOUS CHEMICALS + RKELLY", "your solution requires a blood eagle", "testing is broken because I'm lazy", "did u mention banana cognac shower", ] meditation = random.choice(meditations) return { "status": "success", "meditation": meditation, } ``` ### deploy.py 脚本 这个脚本相当长,我没法贴在这里。它基本只是遍历上述“AWS 中的信息”下的项目,确保每项都存在。 ### 我们来部署这个脚本 只需运行 `./tools/deploy.py`。 基本完成了。不过似乎在权限申请上有些问题,由于 API Gateway 没有权限去执行你的 Function,所以你的 Lambda Function 将不能执行,报错应该是“Execution failed due to configuration error: Invalid permissions on Lambda function”。我不知道怎么用 botocore 添加权限。你可以通过 AWS console 来解决这个问题,找到你的 API, 进到 `/POST` 端点,进到“integration request”,点击“Lambda Function”旁边的编辑图标,修改它,然后保存。此时将弹出一个窗口提示“You are about to give API Gateway permission to invoke your Lambda function”, 点击“OK”。 当你完成后,记录下 `./tools/deploy.py` 打印出的 URL,像下面这样调用它,然后查看你的新 API 的行为: ``` $ curl -X POST https://a1b2c3d4.execute-api.us-east-1.amazonaws.com/prod/ {"status": "success", "meditation": "the count of machines abides"} ``` ### 本地运行 不幸的是,AWS Lambda 没有好的方法能在本地运行你的代码。在这个例子里,我们将用一个简单的 flask 服务器来在本地托管合适的端点,并调用 handler 函数。 ``` from __future__ import absolute_import from flask import Flask, jsonify from server.meditate import handler app = Flask(__name__) @app.route("/", methods=["POST"]) def index(): class FakeContext(object): aws_request_id = "XXX" return jsonify(**handler(None, FakeContext())) app.run(host="0.0.0.0") ``` 你可以在仓库中用 `./tools/serve.sh` 运行它,像这样调用: ``` $ curl -X POST http://localhost:5000/ { "meditation": "your solution requires a blood eagle", "status": "success" } ``` ### 测试 你总是应该测试你的代码。我们的测试方法是导入并运行我们的 handler 函数。这是最基本的 python 测试方法: ``` from __future__ import absolute_import import unittest from server.meditate import handler class SubmitTestCase(unittest.TestCase): def test_submit(self): class FakeContext(object): aws_request_id = "XXX" response = handler(None, FakeContext()) self.assertEquals(response["status"], "success") self.assertTrue("meditation" in response) ``` 你可以在仓库里通过 nose2 运行这个测试代码。 ### 更多前景 * **和 AWS 服务的无缝集成。**通过 boto,你可以完美地轻易连接到任何其他的 AWS 服务。你可以轻易地让你的执行角色用 IAM 访问这些服务。你可以从 S3 取文件或放文件到 S3,连接到 Dynamo DB,调用其他 Lambda Function,等等。 * **访问数据库。**你也可以轻易地访问远程数据库。在你的 Lambda handler 模块的最上面连接数据库,并在handler 函数中执行查询。你很可能必须从它的安装位置上传相关的包内容才能使它正常工作。可能你也需要静态编译某些库。 * **调用其他 webservices。**API Gateway 也是一种把 webservices 的输出从一个格式转换成另一个格式的方法。你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特点通过不同的 webservices 来代理调用,或者当业务变更时提供后向兼容能力。 --- via: <http://blog.ryankelly.us/2016/08/07/going-serverless-with-aws-lambda-and-api-gateway.html> 作者:[Ryan Kelly](https://github.com/f0rk/blog.ryankelly.us/) 译者:[messon007](https://github.com/messon007)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开发者的实用 Vim 插件(一)
Ansh
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vim-editor-plugins-for-software-developers/
本文之中提到的两个插件,Tagbar 需要花费较多时间来适应——你应该会同样这个说法。但只要正确设置好它(这意味着你像是有了快捷键一样方便),就容易使用了。至于 delimitMate,不需要任何要求就可以上手。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6/115338kwz9oi5srhwhwqqo.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6/115338kwz9oi5srhwhwqqo.jpg
true
false
true
GHLandy
false
[ "插件", "Vim" ]
桌面应用
{ "viewnum": 19899, "commentnum": 5, "favtimes": 15,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202.107.194.180", "message": "括号补全插件很好用!", "username": "来自浙江杭州的 Firefox 4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0-27T07:54:35" }, { "postip": "180.79.117.249", "message": "delimitMate跟auto-pairs比较有什么优点,谁给普及一下?", "username": "linccn [Safari 10.0|Mac 10.12]", "date": "2016-10-27T21:40:03" }, { "postip": "61.188.187.60", "message": "pathgone.vim应该不推荐了吧?选择vundle吧?", "username": "来自四川南充的 Firefox 49.0|Ubuntu 用户", "date": "2016-10-28T10:28:00" }, { "postip": "61.144.82.83", "message": "我用vimplug",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0-31T10:55:40" }, { "postip": "119.4.174.239", "message": "不错,正在捣鼓vim", "username": "baby-blue__ [Firefox 49.0|GNU/Linux]", "date": "2016-11-02T02:17:44" } ]
[ { "raid": 7909, "displayorder": 0 }, { "raid": 8367, "displayorder": 0 } ]
本文之中提到的两个插件,Tagbar 需要花费较多时间来适应——你应该会同样这个说法。但只要正确设置好它(这意味着你像是有了快捷键一样方便),就容易使用了。至于 delimitMate,不需要任何要求就可以上手。
2016-10-26T11:53:00
2016-10-26T11:53:00
7,901
/article-7901-1.html
作为 Vi 的升级版,[Vim](http://www.vim.org/) 毫无争议是 Linux 中最受欢迎的命令行编辑器之一。除了是一个多功能编辑器外,世界各地的软件开发者将 Vim 当做 IDE(<ruby> 集成开发环境 <rp> ( </rp> <rt> 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rt> <rp> ) </rp></ruby>)来使用。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6/115338kwz9oi5srhwhwqqo.jpg) 事实上,因为 Vim 可以通过插件来扩展其自身功能才使得它如此功能强大。不用说,肯定有那么几个 Vim 插件是旨在提高用户的编程体验的。 特别是对于刚刚使用 Vim 或者使用 Vim 做开发的的软件开发者来说,我们将在本教程中讨论一些非常有用的 Vim 插件,具体请看例示。 请注意:本教程中列举的所有例示、命令和说明都是在 Ubuntu 16.04 环境下进行测试的,并且,我们使用的 Vim 版本是 7.4。 ### 插件安装设置 这是为新用户准备的,假设他们不知道如何安装 Vim 插件。所以,首先,就是给出一些完成安装设置的步骤。 * 在你的家目录下创建 `.vim` 目录,并在其中创建子目录 `autoload` 和 `bundle`。 * 然后,在 `autoload` 放置 [pathogen.vim](http://www.vim.org/scripts/script.php?script_id=2332) 文件,这个文件可以从[此处](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tpope/vim-pathogen/master/autoload/pathogen.vim) 下载。 * 最后,在你的家目录创建 `.vimrc` 文件,并添加以下内容。 ``` call pathogen#infect() ``` ![Vim plugin installation](/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6/115348w626oy43h640z3cv.png) 至此,你已完成了 Vim 插件安装的准备工作。 注意:我们已经讨论了使用 Pathogen 管理 Vim 插件。当然还有其他的插件管理工具——欲了解,请访问[此处](http://vi.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388/what-is-the-difference-between-the-vim-plugin-managers)。 现在已经全部设置完毕,就让我们来讨论两个好用的 Vim 插件吧。 ### Vim 标签侧边栏(Tagbar)插件 首先就是标签侧边栏(Tagbar)插件。该插件能够让你浏览源文件包含的标签,从而提供该源文件的结构简览。[其官网的插件说明](http://majutsushi.github.io/tagbar/)是这样说的:“它通过创建侧边栏,然后以一定顺序展示从当前文件以 ctags 提取的标签来完成这一功能。这意味着,比如,C++ 中的方法将展示在其自身所定义在的类里边。” 听起来很酷,不是吗?让我们来看看该怎么安装它。 标签侧边栏(Tagbar)的安装过程是相当容易的——你只需要运行下列命令: ``` cd ~/.vim/bundle/ git clone git://github.com/majutsushi/tagbar ``` 安装完之后就可以使用了,你可以在 Vim 中打开一个 .cpp 文件来测试它:进入[命令模式](http://www.tldp.org/LDP/intro-linux/html/sect_06_02.html),然后运行 `:TagbarOpen` 命令。以下是运行 `:TagbarOpen` 命令之后出现侧边栏(右侧) 的效果图。 [![Vim tagbar plugin](/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6/115349xkys5v2qmsmccqrx.png)](https://www.howtoforge.com/images/vim-editor-plugins-for-software-developers/big/vimplugins-tagbar-example.png) 使用 `:TagbarClose` 可以关闭侧边栏。值得一提的是,可以使用 `:TagbarOpen fj` 命令打开侧边栏来打开它的跳转(shift control)功能。也就是说,你可以很方便的浏览当前文件包含的标签——在对应的标签上按下 Enter 键,然后在左侧的源代码窗口跳转到对应的位置。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6/115351yr7x0uh1x10dlbab.png) 假如你想要反复地开关侧边栏,你可以使用 `:TagbarToggle` 命令,而不用交替的使用 `:TagbarOpen` 和 `:TagbarClose` 命令。 如果你觉得输入这些命令很费时间,你可以为 `:TagbarToggle` 命令创建快捷键。比如,添加以下内容到 `.vimrc` 文件中: ``` nmap <F8> :TagbarToggle<CR> ``` 这样,你就可以用 F8 来切换标签侧边栏(Tagbar)了。 更进一步,有时候你可能会注意到某个标签前边有一个 `+`、`-` 或者 `#` 符号。比如,以下截图(取自该插件的官网)展示了一些前边有 `+` 号的标签。 ![Toggle Tagbar window](/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6/115353t8x54siys8a84wyq.png) 这些符号基本是用来表明一个特定标签的可见性信息。特别是 `+` 表示该类是 public 的,而 `-` 表示一个 private 类。`#` 则是表示一个 protected 类。 以下是使用标签侧边栏(Tagbar)的一些注意事项: * 该插件的官网早就有说明:“标签侧边栏(Tagbar)并非是管理标签(tags)文件而设计,它只是在内存中动态创建所需的标签,而非创建任何文件。标签(tags)文件的管理有其他插件提供支持。” * 低于 7.0.167 版本的 Vim 和标签侧边栏(Tagbar)插件存在着一个兼容性问题。根据官网:“如果你受到此问题的影响,请使用代替版:[下载 zip 压缩包](https://github.com/majutsushi/tagbar/zipball/70fix)。这对应到 2.2 版本,但由于大量的依赖变更,它可能不会再升级。” * 如果你在加载该插件时遇到这样的错误:未找到 ctags!(Tagbar: Exuberant ctags not found!)。你可以从 [此处](http://ctags.sourceforge.net/)下载并安装 ctags 来修复错误。 * 获取更多信息请访问 [这里](https://github.com/majutsushi/tagbar)。 ### Vim 界定符自动补齐(delimitMate)插件 下一个要介绍的插件就是界定符自动补齐(delimitMate)。该插件在 Vim 插入模式下提供引号、圆括号和方括号等界定符自动补齐功能。 [该插件官网](https://github.com/Raimondi/delimitMate)说:“它同时也提供一些相关的特性让你在输入模式下变得更加便捷,比如语法纠错(在注释区或者其他的可配置区不会自动插入结束界定符)、回车和空格填充(默认关闭)等。” 安装步骤与之前介绍的相似: ``` cd ~/.vim/bundle/ git clone git://github.com/Raimondi/delimitMate.git ``` 一旦你成功安装这个插件(即上述命令执行成功),你就不需要进行任何配置了——当 Vim 启动时会自动加载这个插件。 至此,在你使用 Vim 的任何时候,只要你输入一个双引号、单引号、单号、圆括号、方括号,它们都会自动补齐。 你可以自己配置界定符自动补齐(delimitMate)。比如,你可以添加需要自动补齐的符号列表,阻止自动加载该插件,对指定类型文件关闭该插件等。想了解如何配置这些(或者其他更多的配置),请阅读该插件的详细文档——运行 `:help delimitMate` 即可。 上述命令会将你的 Vim 窗口水平分割成两个,上边一个包含我们所说的文档。 ![Vim deliMate Plugin](/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6/115354ctzt2onint75jti3.png) ### 结论 本文之中提到的两个插件,Tagbar 需要花费较多时间来适应——你应该会同样这个说法。但只要正确设置好它(这意味着你像是有了快捷键一样方便),就容易使用了。至于 delimitMate,不需要任何要求就可以上手。 本教程就是向你展示 Vim 如何高效能的想法。除了本文中提及的,仍然还有许多开发者可用的插件,我们将在下一个部分进行讨论。假如你正在使用一个关于开发的 Vim 插件,并希望广为人知,请在下方留下评论。 我们将在本教程的第二部分讲到 [语法高亮插件:Syntastic](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vim-editor-plugins-for-software-developers-2-syntastic/)。 --- via: <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vim-editor-plugins-for-software-developers/> 作者:[Ansh](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vim-editor-plugins-for-software-developers/) 译者:[GHLandy](https://github.com/GHLandy)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NitroShare:内网多操作系统间快捷文件共享工具
Aaron Kili
http://www.tecmint.com/nitroshare-share-files-between-linux-ubuntu-windows/
网络的最重要用途之一就是实现文件共享的目的。现在,虽然有多种方式可以让在同一网络中的 Linux 和 Windows 以及 MacOS X 用户之间共享文件,但这篇文章,我们只打算介绍 NitroShare。这是一款跨平台、开源以及易于使用的应用软件,可以在本地网络(内网)中共享文件。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7/101514k2m7yve79jhmz997.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7/101514k2m7yve79jhmz997.jpg
true
false
true
runningwater
false
[ "NitroShare", "共享", "局域网" ]
分享
{ "viewnum": 11593, "commentnum": 4, "favtimes": 4,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223.68.184.131", "message": "看看如何", "username": "来自江苏南京的 Vivaldi 1.4|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0-27T10:35:53" }, { "postip": "101.81.237.213", "message": "能代替smb?", "username": "粱小无拆 [Chrome 50.0|Windows 7]", "date": "2016-10-27T12:22:38" }, { "postip": "174.139.160.138", "message": "网站上不去啊~", "username": "gbjackie [Chrome 45.0|Windows 10]", "date": "2016-10-27T19:54:37" }, { "postip": "223.72.80.65", "message": "android不支持啊?",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Chromium 53.0|Ubuntu 用户", "date": "2016-11-09T22:22:40" } ]
[]
网络的最重要用途之一就是实现文件共享的目的。现在,虽然有多种方式可以让在同一网络中的 Linux 和 Windows 以及 MacOS X 用户之间共享文件,但这篇文章,我们只打算介绍 NitroShare。这是一款跨平台、开源以及易于使用的应用软件,可以在本地网络(内网)中共享文件。
2016-10-27T10:15:44
2016-10-27T10:15:44
7,904
/article-7904-1.html
网络的最重要用途之一就是实现文件共享的目的。现在,虽然有多种方式可以让在同一网络中的 Linux 和 Windows 以及 MacOS X 用户之间共享文件,但这篇文章,我们只打算介绍 NitroShare。这是一款跨平台、[开源](https://github.com/nitroshare/nitroshare-desktop)以及易于使用的应用软件,可以在本地网络(内网)中共享文件。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7/101514k2m7yve79jhmz997.jpg) NitroShare 大大简化了本地网络的文件共享操作,一旦安装上,它就会与操作系统无缝集成。Ubuntu 系统中,从应用程序显示面板中可以简单的打开,在 Windows 系统中,在系统托盘中可以找到它。 此外,在装有 NitroShare 的机器上,它会自动检测在同一网段的其它安装了它的设备,用户只需选择好需要传输到的设备,就可以直接向其传输文件。 NitroShare 的特性如下: * 跨平台,即可以运行于 Linux, Windows 和 MacOS X 系统 * 设置容易,无需配置 * 易于使用 * 支持在本地网络上自动发现运行着 Nitroshare 设备的能力 * 安全性上支持可选的 TLS (<ruby> 传输层安全协议 <rp> ( </rp> <rt> Transport Layer Security </rt> <rp> ) </rp></ruby>) 编码传输方式 * 支持网络高速传输功能 * 支持文件和目录(Windows 上的文件夹)传输 * 支持对发送文件、连接设备等这些的桌面通知功能 最新版本的 NitroShare 是使用 Qt5 开发的,它做了一些重大的改进,例如: * 用户界面焕然一新 * 简化设备发现过程 * 移除不同版本传输文件大小的限制 * 为了使用方便,已经去除配置向导 ### Linux 系统中安装 Nitroshare NitroShare 可运行于各种各样的现代 Linux 发行版和桌面环境。 #### Debian Sid 和 Ubuntu 16.04+ NitroShare 已经包含在 Debian 和 Ubuntu 的软件源仓库中,所以可以很容易的就安装上,使用如下命令: ``` $ sudo apt-get install nitroshare ``` 但安装的版本可能已经过期了。要安装最新的版本的话,可按照如下的命令添加最新的 PPA。 ``` $ sudo apt-add-repository ppa:george-edison55/nitroshare $ sudo apt-get update $ sudo apt-get install nitroshare ``` #### Fedora 24-23 最近,NitroShare 已经包含在 Fedora 源仓库中了,可以按如下命令安装: ``` $ sudo dnf install nitroshare ``` #### Arch Linux 在 Arch Linux 系统中,NitroShare 包在 AUR 上已经可用了,可以用如下命令来构建/安装: ``` # wget https://aur.archlinux.org/cgit/aur.git/snapshot/nitroshare.tar.gz # tar xf nitroshare.tar.gz # cd nitroshare # makepkg -sri ``` ### Linux 中使用 NitroShare 注意:如我前面所述,在本地网络中,您想要共享文件的其它机器设备都需要安装上 NitroShare 并运行起来。 在成功安装后,在系统 dash 面板里或系统菜单里搜索 NitroShare,然后启动。NitroShare 非常容易使用,你可从该应用或托盘图标上找到“发送文件”、“发送目录”、“查看传输”等选项。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7/101554l6ul0whvtu5aafih.png) 选择文件后,点击“打开”继续选择目标设备,如下图所示。如果在本地网络有设备正的运行 NitroShare 的话,选择相应的设备然后点击“确定”。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7/101558nael4o05ww01udb1.pn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7/101600ouu4e5ri4c0gzm44.png) 如果需要,在 NitroShare 的配置 -- 通用标签页里,您可以增加设备的名字,设置默认文件下载位置,在高级设置里您能设置端口、缓存、超时时间等等。 主页:<https://nitroshare.net/index.html> 这就是所要介绍的,如果您有关于 Nitroshare 的任何问题,可以在下面的评论区给我们分享。您也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建议,告诉一些可能我们不知道的很不错的跨平台文件共享应用程序。 --- via: <http://www.tecmint.com/nitroshare-share-files-between-linux-ubuntu-windows/> 作者:[Aaron Kili](http://www.tecmint.com/author/aaronkili/) 译者:[runningwater](https://github.com/runningwater)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解决 Linux 内核代码审查人员短缺问题
Deb Nicholson
https://opensource.com/business/16/10/linux-kernel-review
操作系统安全是现在最重要的事情,而 Linux 则是一个主要被讨论的部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我们如何确定提交到上游的补丁已经进行了代码审核?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7/111637qgg4i0ygd3btztgt.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7/111637qgg4i0ygd3btztgt.png
true
false
true
GHLandy
false
[ "内核", "代码审核" ]
观点
{ "viewnum": 5107, "commentnum": 0,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操作系统安全是现在最重要的事情,而 Linux 则是一个主要被讨论的部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我们如何确定提交到上游的补丁已经进行了代码审核?
2016-10-27T11:17:16
2016-10-27T11:17:16
7,905
/article-7905-1.html
操作系统安全是[现在最重要的事情](http://www.infoworld.com/article/3124432/linux/is-the-linux-kernel-a-security-problem.html),而 Linux 则是一个主要被讨论的部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我们如何确定提交到上游的补丁已经进行了代码审核? Wolfram Sang 从 2008 年开始成为一名 Linux 内核开发者,他经常在各地召开的 Linux 峰会上发表讲话,比如在 [2016 年柏林 Linux 峰会](https://linuxconcontainerconeurope2016.sched.org/event/7oA4/kernel-development-i-still-think-we-have-a-scaling-problem-wolfram-sang-consultant),他提出了如何提高内核开发实践的想法。 让我们来看看他的观点。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7/111637qgg4i0ygd3btztgt.png) **在 2013 年的时候,你曾在爱丁堡(Edinburgh)提醒 ELCE 委员会,如果不作出改变,那么子系统的潜在问题和其他争议问题将会逐渐扩大。他们做出改变了吗?你所提及的那些事件发生了吗?** 是的,在某些程度上来说。当然了,Linux 内核是一个很多部分组成的项目,所以给以 Linux 各个子系统更多关注应该放在一个更重要的位置。然而,有太多的子系统“只是拼图中的一块”,所以通常来说,这些子系统的潜在问题还未被解决。 **你曾指出代码审核人数是一个大问题。为何你觉得 Linux 内核开发社区没有足够的代码审核人员呢?** 理由之一就是,大多数开发者实际上只是编写代码,而读代码并不多。这本是没有什么错,但却说明了并非每个人都是代码审核人员,所以我们真的应该鼓励每个人都进行代码审核。 我所看到另一件事就是,但我们要请人员加入我们的社区时,最重要的考核就是补丁贡献数量。我个人认为这是很正常的,并且在初期总贡献量少的时候是非常好的做法。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员,特别是公司的加入,我们就碰到源码审核的问题。但是别误解了,有着数量可观的贡献是很棒的。但目前需要指出的是,参与社区有着更多内涵,比方说如何为下一步发展负责。有些部分在改善,但是还不够。 **你认为更多的代码审核人员培训或者审核激励措施是否会有帮助?** 我最主要的观点就是要指出,现今仍存在问题。是的,目前为止我们做到很好,但不意味着全都做的很好。我们也有类似扩张方面的问题。让人们了解事实,是希望能够让一些团体对此感兴趣并参与其中。尽管,我并不认为我们需要特殊的训练。我所熟悉的一些代码审核人员都非常棒或者很有天赋,只是这类人太少或者他们的空闲时间太少。 首先就是需要有这种内在动力,至于其它的,边做边学就非常好了。这又是我想要指出的优势之一:审核补丁能够使你成为更出色的代码开发者。 **依你之见,是否有那么一个受欢迎的大项目在扩张这方面做的很好,可以供我们借鉴?** 我还真不知道有这么一个项目,如果有的话随时借鉴。 我很专注于 Linux 内核,所以可能会存在一些偏见。然而在我看来,Linux 内核项目在规模大小、贡献数量和多样性方面真的很特别。所以当我想要找另一个项目来寻找灵感以便改善工作流是很正常的想法,目前我们的扩张问题真的比较特别。而且我发现,看看其他子系统在内核中做了什么是一个很有的方法。 **你曾说安全问题是我们每个人都该想到的事情,那用户应该做些什么来避免或者改善安全问题的危险?** 在今年(2016年)柏林 Linux 峰会我的谈话是针对开发层面的。安全隐患可能来自于没有正确审核的补丁中。我并不想要用户亲自解决这种问题,我更希望这些安全问题永远不会出现。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但这仍然是我处理问题所首选的方法。 **我很好奇这个庞大社区如何改善这些问题。是否有你希望用户定期以文件形式提交的某些类型的错误报告?需要定期检查的区域却因为某些原因没有注意到的?** 我们并不缺少错误报告。我所担心的是:由于代码审核人员的短缺造成补丁不完整,从而导致更多的错误报告。所以,到时候不仅需要处理大量的贡献,还需要处理更多错误或者进行版本回退。 **你是否还有什么事情希望我们读者知道,以了解你所在的努力?** Linux 内核的特殊性,常常让我牢记着,在底层它就是代码而已。 --- via: <https://opensource.com/business/16/10/linux-kernel-review> 作者:[Deb Nicholson](https://opensource.com/users/eximious) 译者:[GHLandy](https://github.com/GHLandy)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ORWL:能够删除被篡改数据的微型开源计算机
Munif Tanjim
https://itsfoss.com/orwl-physically-secure-computer/
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安全是最重要的。恐怕没有人会希望自己的重要数据落入到坏人的手里。但是即便是无安全防护的硬件同样面临不少威胁,而大多数时候人们还只是对软件采取安全防护措施。ORWL 就是来改变这件事的。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7/121104vwsfh5x7lz9sfy5l.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7/121104vwsfh5x7lz9sfy5l.jpg
true
false
true
ucasFL
false
[ "安全", "ORWL" ]
新闻
{ "viewnum": 5130, "commentnum": 1, "favtimes": 1, "sharetimes": 1, "likes": 0 }
[ { "postip": "117.150.39.204", "message": "只想要一个折叠屏", "username": "POCMON [QQ Browser 9.4|Windows 10]", "date": "2016-10-27T13:22:58" } ]
[]
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安全是最重要的。恐怕没有人会希望自己的重要数据落入到坏人的手里。但是即便是无安全防护的硬件同样面临不少威胁,而大多数时候人们还只是对软件采取安全防护措施。ORWL 就是来改变这件事的。
2016-10-27T12:14:00
2016-10-27T12:14:00
7,906
/article-7906-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7/121104vwsfh5x7lz9sfy5l.jpg) 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安全是最重要的。恐怕没有人会希望自己的重要数据落入到坏人的手里。但是即便是无安全防护的硬件同样面临不少威胁,而大多数时候人们还只是对软件采取安全防护措施。ORWL 就是来改变这件事的。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7/121457lvmcpwjmcpqncjz5.jpg) ### [ORWL 是什么?](http://www.design-shift.com/orwl/) ORWL 宣称是社区里“造得最安全的家用电脑”。 它是一台小型的飞碟形计算机,在设计上全面考虑了物理安全性。物理安全很重要,因为一旦有人获得了从物理上访问你的计算机的途径,那么就 Game Over 了,这是信息安全专业人员中的一个老生常谈。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7/121523fjjooyo6a1lha1jo.jpg) ORWL 的基本规格包括英特尔 Skylake M3 处理器、USB-C 和微型 HDMI 接口、8GB 内存、120G 固态硬盘、蓝牙、Wifi 和 NFC 技术。目前它支持的操作系统有 Ubuntu 16.04、Qubes OS,以及 Windows 10 等,开箱即用。你只需要有一个显示器,键盘和鼠标就可以开始使用它了。 ### ORWL 是开源的 ORWL 是**完全**开源的。这意味着,如果有人想设计一台自己的计算机或者对 ORWL 作出改进的话,原理图和设计文件、软件、固件、所有东西都是可以获取的。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7/121551kumk79m5yyf0x9xr.jpg) ### ORWL 是如何工作的? ORWL 使用自加密固态硬盘(SSD)。一个安全微控制器集成到其主板上来产生和存储加密密匙。一旦核实了系统的完整性和已验证用户,它就使用密匙来解密固态硬盘(SSD)。无论对 ORWL 进行任何类型的篡改,密匙都会立即删除固态硬盘(SSD)上的无用数据 为了完成身份验证,ORWL 有一个使用和智能卡类似技术的密匙卡。它使用 NFC 技术来验证用户,同时使用蓝牙来检测用户是否在当前使用范围内。如果用户不在附近(不在使用范围内),ORWL 将会自动锁定。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7/121603cja07djjjaddlaaz.jpg) 整个 ORWL 系统被包裹在一个到处伴有压力开关的活动翻盖网格里。安全微控制器持续监控专用惯性测量部件,活动翻盖网格,内部温度和电源输入电压,以用于检测篡改。这将防止访问内部组件,比如试图破坏翻盖将会触发安全微控制器从而删除加密密匙。此外,出于安全考虑,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也焊有外壳。 这并不是全部安全防护措施,ORWL 还有更多详细的措施来确保设备绝对的物理安全性,包括冷启动防护,直接存储器访问(DMA)攻击防御等。 更多信息可以在 [ORWL 引导页](https://www.orwl.org/)找到。这儿是一个关于它如何工作的快速视频。 ### ORWL 是信息安全的最终答案吗? 令人沮丧的是,ORWL 并不是信息安全的最终答案。ORWL 只能为计算机提供物理安全,尽管这很强大并且看起来<ruby> 极酷 <rp> ( </rp> <rt> totally ninja </rt> <rp> ) </rp></ruby>,但是还有许多来自其他方面的攻击会损坏你的系统。然而,ORWL 确实从整体上提高了计算机的安全性。 你认为 ORWL 怎么样?通过评论让我们知道你的想法。 --- via: <https://itsfoss.com/orwl-physically-secure-computer/> 作者:[Munif Tanjim](https://itsfoss.com/author/munif/) 译者:[ucasFL](https://github.com/ucasFL)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构建你的数据科学作品集:机器学习项目
Vik Paruchuri
https://www.dataquest.io/blog/data-science-portfolio-machine-learning/
数据科学公司在决定雇佣时越来越关注你在数据科学方面的作品集。这其中的一个原因是,这样的作品集是判断某人的实际技能的最好的方法。好消息是构建这样的作品集完全要看你自己。只要你在这方面付出了努力,你一定可以取得让这些公司钦佩的作品集。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8/102139w8yn68zmpl7ipzn8.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8/102139w8yn68zmpl7ipzn8.jpg
true
false
true
kokialoves,zky001,vim-kakali,cposture,ideas4u
false
[ "大数据", "数据科学", "预测" ]
软件开发
{ "viewnum": 7815, "commentnum": 2, "favtimes": 4,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61.48.40.26", "message": "这篇文章翻译的真不容易,感谢组长……",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Firefox 49.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0-28T14:19:00" }, { "postip": "121.35.210.225", "message": "很赞!!!", "username": "来自广东深圳的 Chrome 45.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2-06T15:49:43" } ]
[ { "raid": 8987, "displayorder": 0 } ]
数据科学公司在决定雇佣时越来越关注你在数据科学方面的作品集。这其中的一个原因是,这样的作品集是判断某人的实际技能的最好的方法。好消息是构建这样的作品集完全要看你自己。只要你在这方面付出了努力,你一定可以取得让这些公司钦佩的作品集。
2016-10-28T10:21:55
2016-10-28T10:21:55
7,907
/article-7907-1.html
> > 这是[这个系列](https://www.dataquest.io/blog/data-science-portfolio-project/)发布的第三篇关于如何构建数据<ruby> 科学作品集 <rp> ( </rp> <rt> Data Science Portfolio </rt> <rp> ) </rp></ruby>的文章。如果你喜欢这个系列并且想继续关注,你可以在订阅页面的底部找到[链接](https://www.dataquest.io/blog/data-science-portfolio-machine-learning/#email-signup)。 > > > 数据科学公司在决定雇佣时越来越关注你在数据科学方面的<ruby> 作品集 <rp> ( </rp> <rt> Portfolio </rt> <rp> ) </rp></ruby>。这其中的一个原因是,这样的作品集是判断某人的实际技能的最好的方法。好消息是构建这样的作品集完全要看你自己。只要你在这方面付出了努力,你一定可以取得让这些公司钦佩的作品集。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8/102139w8yn68zmpl7ipzn8.jpg) 构建高质量的作品集的第一步就是知道需要什么技能。公司想要在数据科学方面拥有的、他们希望你能够运用的主要技能有: * 沟通能力 * 协作能力 * 技术能力 * 数据推理能力 * 动机和主动性 任何好的作品集都由多个项目表现出来,其中每个都能够表现出以上一到两点。这是本系列的第三篇,本系列我们主要讲包括如何打造面面俱到的数据科学作品集。在这一篇中,我们主要涵盖了如何构建组成你的作品集的第二个项目,以及如何创建一个端对端的机器学习项目。在最后,我们将拥有一个展示你的数据推理能力和技术能力的项目。如果你想看一下的话,[这里](https://github.com/dataquestio/loan-prediction)有一个完整的例子。 ### 一个端到端的项目 作为一个数据科学家,有时候你会拿到一个数据集并被问如何[用它来讲故事](https://www.dataquest.io/blog/data-science-portfolio-project/)。在这个时候,沟通就是非常重要的,你需要用它来完成这个事情。像我们在前一篇文章中用过的,类似 Jupyter notebook 这样的工具,将对你非常有帮助。在这里你能找到一些可以用的报告或者总结文档。 不管怎样,有时候你会被要求创建一个具有操作价值的项目。具有操作价值的项目将直接影响到公司的日常业务,它会使用不止一次,经常是许多人使用。这个任务可能像这样 “创建一个算法来预测周转率”或者“创建一个模型来自动对我们的文章打标签”。在这种情况下,技术能力比讲故事更重要。你必须能够得到一个数据集,并且理解它,然后创建脚本处理该数据。这个脚本要运行的很快,占用系统资源很小。通常它可能要运行很多次,脚本的可使用性也很重要,并不仅仅是一个演示版。可使用性是指整合进操作流程,并且甚至是是面向用户的。 端对端项目的主要组成部分: * 理解背景 * 浏览数据并找出细微差别 * 创建结构化项目,那样比较容易整合进操作流程 * 运行速度快、占用系统资源小的高性能代码 * 写好安装和使用文档以便其他人用 为了有效的创建这种类型的项目,我们可能需要处理多个文件。强烈推荐使用 [Atom](https://atom.io/) 这样的文本编辑器或者 [PyCharm](https://www.jetbrains.com/pycharm/) 这样的 IDE。这些工具允许你在文件间跳转,编辑不同类型的文件,例如 markdown 文件,Python 文件,和 csv 文件等等。结构化你的项目还利于版本控制,并上传一个类似 [Github](https://github.com/) 这样的协作开发工具上也很有用。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8/100707fwx12ctoj9lp654v.png) *Github 上的这个项目* 在这一节中我们将使用 [Pandas](http://pandas.pydata.org/) 和 [scikit-learn](http://scikit-learn.org/) 这样的库,我们还将大量用到 Pandas [DataFrames](http://pandas.pydata.org/pandas-docs/stable/generated/pandas.DataFrame.html),它使得 python 读取和处理表格数据更加方便。 ### 找到好的数据集 为一个端到端的作品集项目的找到好的数据集很难。在内存和性能的限制下,数据集需要尽量的大。它还需要是实际有用的。例如,[这个数据集](https://collegescorecard.ed.gov/data/),它包含有美国院校的录取标准、毕业率以及毕业以后的收入,是个很好的可以讲故事的数据集。但是,不管你如何看待这个数据,很显然它不适合创建端到端的项目。比如,你能告诉人们他们去了这些大学以后的未来收入,但是这个快速检索却并不足够呈现出你的技术能力。你还能找出院校的招生标准和更高的收入相关,但是这更像是常理而不是你的技术结论。 这里还有内存和性能约束的问题,比如你有几千兆的数据,而且当你需要找到一些差异时,就需要对数据集一遍遍运行算法。 一个好的可操作的数据集可以让你构建一系列脚本来转换数据、动态地回答问题。一个很好的例子是股票价格数据集,当股市关闭时,就会给算法提供新的数据。这可以让你预测明天的股价,甚至预测收益。这不是讲故事,它带来的是真金白银。 一些找到数据集的好地方: * [/r/datasets](https://reddit.com/r/datasets) – 有上百的有趣数据的 subreddit(Reddit 是国外一个社交新闻站点,subreddit 指该论坛下的各不同版块)。 * [Google Public Datasets](https://cloud.google.com/bigquery/public-data/#usa-names) – 通过 Google BigQuery 使用的公开数据集。 * [Awesome datasets](https://github.com/caesar0301/awesome-public-datasets) – 一个数据集列表,放在 Github 上。 当你查看这些数据集时,想一下人们想要在这些数据集中得到什么答案,哪怕这些问题只想过一次(“房价是如何与标准普尔 500 指数关联的?”),或者更进一步(“你能预测股市吗?”)。这里的关键是更进一步地找出问题,并且用相同的代码在不同输入(不同的数据)上运行多次。 对于本文的目标,我们来看一下 <ruby> 房利美 <rp> ( </rp> <rt> Fannie Mae </rt> <rp> ) </rp></ruby>[贷款数据](http://www.fanniemae.com/portal/funding-the-market/data/loan-performance-data.html)。房利美是一家在美国的政府赞助的企业抵押贷款公司,它从其他银行购买按揭贷款,然后捆绑这些贷款为贷款证券来转卖它们。这使得贷款机构可以提供更多的抵押贷款,在市场上创造更多的流动性。这在理论上会带来更多的住房和更好的贷款期限。从借款人的角度来说,它们大体上差不多,话虽这样说。 房利美发布了两种类型的数据 – 它获得的贷款的数据,和贷款偿还情况的数据。在理想的情况下,有人向贷款人借钱,然后还款直到还清。不管怎样,有些人多次不还,从而丧失了抵押品赎回权。抵押品赎回权是指没钱还了被银行把房子给收走了。房利美会追踪谁没还钱,并且哪个贷款需要收回抵押的房屋(取消赎回权)。每个季度会发布此数据,发布的是滞后一年的数据。当前可用是 2015 年第一季度数据。 “贷款数据”是由房利美发布的贷款发放的数据,它包含借款人的信息、信用评分,和他们的家庭贷款信息。“执行数据”,贷款发放后的每一个季度公布,包含借贷人的还款信息和是否丧失抵押品赎回权的状态,一个“贷款数据”的“执行数据”可能有十几行。可以这样理解,“贷款数据”告诉你房利美所控制的贷款,“执行数据”包含该贷款一系列的状态更新。其中一个状态更新可以告诉我们一笔贷款在某个季度被取消赎回权了。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8/100856wgsknycgcksccpsc.jpg) *一个没有及时还贷的房子就这样的被卖了* ### 选择一个角度 这里有几个我们可以去分析房利美数据集的方向。我们可以: * 预测房屋的销售价格。 * 预测借款人还款历史。 * 在获得贷款时为每一笔贷款打分。 最重要的事情是坚持单一的角度。同时关注太多的事情很难做出效果。选择一个有着足够细节的角度也很重要。下面的角度就没有太多细节: * 找出哪些银行将贷款出售给房利美的多数被取消赎回权。 * 计算贷款人的信用评分趋势。 * 找到哪些类型的家庭没有偿还贷款的能力。 * 找到贷款金额和抵押品价格之间的关系。 上面的想法非常有趣,如果我们关注于讲故事,那是一个不错的角度,但是不是很适合一个操作性项目。 在房利美数据集中,我们将仅使用申请贷款时有的那些信息来预测贷款是否将来会被取消赎回权。实际上, 我们将为每一笔贷款建立“分数”来告诉房利美买还是不买。这将给我们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将组成这个漂亮的作品集的一部分。 ### 理解数据 我们来简单看一下原始数据文件。下面是 2012 年 1 季度前几行的贷款数据: ``` 100000853384|R|OTHER|4.625|280000|360|02/2012|04/2012|31|31|1|23|801|N|C|SF|1|I|CA|945||FRM| 100003735682|R|SUNTRUST MORTGAGE INC.|3.99|466000|360|01/2012|03/2012|80|80|2|30|794|N|P|SF|1|P|MD|208||FRM|788 100006367485|C|PHH MORTGAGE CORPORATION|4|229000|360|02/2012|04/2012|67|67|2|36|802|N|R|SF|1|P|CA|959||FRM|794 ``` 下面是 2012 年 1 季度的前几行执行数据: ``` 100000853384|03/01/2012|OTHER|4.625||0|360|359|03/2042|41860|0|N|||||||||||||||| 100000853384|04/01/2012||4.625||1|359|358|03/2042|41860|0|N|||||||||||||||| 100000853384|05/01/2012||4.625||2|358|357|03/2042|41860|0|N|||||||||||||||| ``` 在开始编码之前,花些时间真正理解数据是值得的。这对于操作性项目优为重要,因为我们没有交互式探索数据,将很难察觉到细微的差别,除非我们在前期发现他们。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个步骤是阅读房利美站点的资料: * [概述](http://www.fanniemae.com/portal/funding-the-market/data/loan-performance-data.html) * [有用的术语表](https://loanperformancedata.fanniemae.com/lppub-docs/lppub_glossary.pdf) * [常见问答](https://loanperformancedata.fanniemae.com/lppub-docs/lppub_faq.pdf) * [贷款和执行文件中的列](https://loanperformancedata.fanniemae.com/lppub-docs/lppub_file_layout.pdf) * [贷款数据文件样本](https://loanperformancedata.fanniemae.com/lppub-docs/acquisition-sample-file.txt) * [执行数据文件样本](https://loanperformancedata.fanniemae.com/lppub-docs/performance-sample-file.txt) 在看完这些文件后后,我们了解到一些能帮助我们的关键点: * 从 2000 年到现在,每季度都有一个贷款和执行文件,因数据是滞后一年的,所以到目前为止最新数据是 2015 年的。 * 这些文件是文本格式的,采用管道符号`|`进行分割。 * 这些文件是没有表头的,但我们有个文件列明了各列的名称。 * 所有一起,文件包含 2200 万个贷款的数据。 * 由于执行数据的文件包含过去几年获得的贷款的信息,在早些年获得的贷款将有更多的执行数据(即在 2014 获得的贷款没有多少历史执行数据)。 这些小小的信息将会为我们节省很多时间,因为这样我们就知道如何构造我们的项目和利用这些数据了。 ### 构造项目 在我们开始下载和探索数据之前,先想一想将如何构造项目是很重要的。当建立端到端项目时,我们的主要目标是: * 创建一个可行解决方案 * 有一个快速运行且占用最小资源的解决方案 * 容易可扩展 * 写容易理解的代码 * 写尽量少的代码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对我们的项目进行良好的构造。一个结构良好的项目遵循几个原则: * 分离数据文件和代码文件 * 从原始数据中分离生成的数据。 * 有一个 `README.md` 文件帮助人们安装和使用该项目。 * 有一个 `requirements.txt` 文件列明项目运行所需的所有包。 * 有一个单独的 `settings.py` 文件列明其它文件中使用的所有的设置 + 例如,如果从多个 `Python` 脚本读取同一个文件,让它们全部 `import` 设置并从一个集中的地方获得文件名是有用的。 * 有一个 `.gitignore` 文件,防止大的或密码文件被提交。 * 分解任务中每一步可以单独执行的步骤到单独的文件中。 + 例如,我们将有一个文件用于读取数据,一个用于创建特征,一个用于做出预测。 * 保存中间结果,例如,一个脚本可以输出下一个脚本可读取的文件。 + 这使我们无需重新计算就可以在数据处理流程中进行更改。 我们的文件结构大体如下: ``` loan-prediction ├── data ├── processed ├── .gitignore ├── README.md ├── requirements.txt ├── settings.py ``` ### 创建初始文件 首先,我们需要创建一个 `loan-prediction` 文件夹,在此文件夹下面,再创建一个 `data` 文件夹和一个 `processed` 文件夹。`data` 文件夹存放原始数据,`processed` 文件夹存放所有的中间计算结果。 其次,创建 `.gitignore` 文件,`.gitignore` 文件将保证某些文件被 git 忽略而不会被推送至 GitHub。关于这个文件的一个好的例子是由 OSX 在每一个文件夹都会创建的 `.DS_Store` 文件,`.gitignore` 文件一个很好的范本在[这里](https://github.com/github/gitignore/blob/master/Python.gitignore)。我们还想忽略数据文件,因为它们实在是太大了,同时房利美的条文禁止我们重新分发该数据文件,所以我们应该在我们的文件后面添加以下 2 行: ``` data processed ``` [这里](https://github.com/dataquestio/loan-prediction/blob/master/.gitignore)是该项目的一个关于 .gitignore 文件的例子。 再次,我们需要创建 `README.md` 文件,它将帮助人们理解该项目。后缀 .md 表示这个文件采用 markdown 格式。Markdown 使你能够写纯文本文件,同时还可以添加你想要的神奇的格式。[这里](https://github.com/adam-p/markdown-here/wiki/Markdown-Cheatsheet)是关于 markdown 的导引。如果你上传一个叫 `README.md` 的文件至 Github,Github 会自动处理该 markdown,同时展示给浏览该项目的人。例子在[这里](https://github.com/dataquestio/loan-prediction)。 至此,我们仅需在 `README.md` 文件中添加简单的描述: ``` Loan Prediction ----------------------- Predict whether or not loans acquired by Fannie Mae will go into foreclosure. Fannie Mae acquires loans from other lenders as a way of inducing them to lend more. Fannie Mae releases data on the loans it has acquired and their performance afterwards [here](http://www.fanniemae.com/portal/funding-the-market/data/loan-performance-data.html). ``` 现在,我们可以创建 `requirements.txt` 文件了。这会帮助其它人可以很方便地安装我们的项目。我们还不知道我们将会具体用到哪些库,但是以下几个库是需要的: ``` pandas matplotlib scikit-learn numpy ipython scipy ``` 以上几个是在 python 数据分析任务中最常用到的库。可以认为我们将会用到大部分这些库。[这里](https://github.com/dataquestio/loan-prediction/blob/master/requirements.txt)是该项目 `requirements.txt` 文件的一个例子。 创建 `requirements.txt` 文件之后,你应该安装这些包了。我们将会使用 python3。如果你没有安装 python,你应该考虑使用 [Anaconda](https://www.continuum.io/downloads),它是一个 python 安装程序,同时安装了上面列出的所有包。 最后,我们可以建立一个空白的 `settings.py` 文件,因为我们的项目还没有任何设置。 ### 获取数据 一旦我们有了项目的基本架构,我们就可以去获得原始数据。 房利美对获取数据有一些限制,所以你需要去注册一个账户。在创建完账户之后,你可以找到[在这里](https://loanperformancedata.fanniemae.com/lppub/index.html)的下载页面,你可以按照你所需要的下载或多或少的贷款数据文件。文件格式是 zip,在解压后当然是非常大的。 为了达到我们这个文章的目的,我们将要下载从 2012 年 1 季度到 2015 年 1 季度的所有数据。接着我们需要解压所有的文件。解压过后,删掉原来的 .zip 格式的文件。最后,loan-prediction 文件夹看起来应该像下面的一样: ``` loan-prediction ├── data │ ├── Acquisition_2012Q1.txt │ ├── Acquisition_2012Q2.txt │ ├── Performance_2012Q1.txt │ ├── Performance_2012Q2.txt │ └── ... ├── processed ├── .gitignore ├── README.md ├── requirements.txt ├── settings.py ``` 在下载完数据后,你可以在 shell 命令行中使用 `head` 和 `tail` 命令去查看文件中的行数据,你看到任何的不需要的数据列了吗?在做这件事的同时查阅[列名称的 pdf 文件](https://loanperformancedata.fanniemae.com/lppub-docs/lppub_file_layout.pdf)可能有帮助。 ### 读入数据 有两个问题让我们的数据难以现在就使用: * 贷款数据和执行数据被分割在多个文件中 * 每个文件都缺少列名标题 在我们开始使用数据之前,我们需要首先明白我们要在哪里去存一个贷款数据的文件,同时到哪里去存储一个执行数据的文件。每个文件仅仅需要包括我们关注的那些数据列,同时拥有正确的列名标题。这里有一个小问题是执行数据非常大,因此我们需要尝试去修剪一些数据列。 第一步是向 `settings.py` 文件中增加一些变量,这个文件中同时也包括了我们原始数据的存放路径和处理出的数据存放路径。我们同时也将添加其他一些可能在接下来会用到的设置数据: ``` DATA_DIR = "data" PROCESSED_DIR = "processed" MINIMUM_TRACKING_QUARTERS = 4 TARGET = "foreclosure_status" NON_PREDICTORS = [TARGET, "id"] CV_FOLDS = 3 ``` 把路径设置在 `settings.py` 中使它们放在一个集中的地方,同时使其修改更加的容易。当在多个文件中用到相同的变量时,你想改变它的话,把他们放在一个地方比分散放在每一个文件时更加容易。[这里的](https://github.com/dataquestio/loan-prediction/blob/master/settings.py)是一个这个工程的示例 `settings.py` 文件 第二步是创建一个文件名为 `assemble.py`,它将所有的数据分为 2 个文件。当我们运行 `Python assemble.py`,我们在处理数据文件的目录会获得 2 个数据文件。 接下来我们开始写 `assemble.py` 文件中的代码。首先我们需要为每个文件定义相应的列名标题,因此我们需要查看[列名称的 pdf 文件](https://loanperformancedata.fanniemae.com/lppub-docs/lppub_file_layout.pdf),同时创建在每一个贷款数据和执行数据的文件的数据列的列表: ``` HEADERS = { "Acquisition": [ "id", "channel", "seller", "interest_rate", "balance", "loan_term", "origination_date", "first_payment_date", "ltv", "cltv", "borrower_count", "dti", "borrower_credit_score", "first_time_homebuyer", "loan_purpose", "property_type", "unit_count", "occupancy_status", "property_state", "zip", "insurance_percentage", "product_type", "co_borrower_credit_score" ], "Performance": [ "id", "reporting_period", "servicer_name", "interest_rate", "balance", "loan_age", "months_to_maturity", "maturity_date", "msa", "delinquency_status", "modification_flag", "zero_balance_code", "zero_balance_date", "last_paid_installment_date", "foreclosure_date", "disposition_date", "foreclosure_costs", "property_repair_costs", "recovery_costs", "misc_costs", "tax_costs", "sale_proceeds", "credit_enhancement_proceeds", "repurchase_proceeds", "other_foreclosure_proceeds", "non_interest_bearing_balance", "principal_forgiveness_balance" ] } ``` 接下来一步是定义我们想要保留的数据列。因为我们要预测一个贷款是否会被撤回,我们可以丢弃执行数据中的许多列。我们将需要保留贷款数据中的所有数据列,因为我们需要尽量多的了解贷款发放时的信息(毕竟我们是在预测贷款发放时这笔贷款将来是否会被撤回)。丢弃数据列将会使我们节省下内存和硬盘空间,同时也会加速我们的代码。 ``` SELECT = { "Acquisition": HEADERS["Acquisition"], "Performance": [ "id", "foreclosure_date" ] } ``` 下一步,我们将编写一个函数来连接数据集。下面的代码将: * 引用一些需要的库,包括 `settings`。 * 定义一个函数 `concatenate`,目的是: + 获取到所有 `data` 目录中的文件名。 + 遍历每个文件。 - 如果文件不是正确的格式 (不是以我们需要的格式作为开头),我们将忽略它。 - 通过使用 Pandas 的 [read\_csv](http://pandas.pydata.org/pandas-docs/stable/generated/pandas.read_csv.html) 函数及正确的设置把文件读入一个 [DataFrame](http://pandas.pydata.org/pandas-docs/stable/generated/pandas.DataFrame.html)。 * 设置分隔符为`|`,以便所有的字段能被正确读出。 * 数据没有标题行,因此设置 `header` 为 `None` 来进行标示。 * 从 `HEADERS` 字典中设置正确的标题名称 – 这将会是我们的 DataFrame 中的数据列名称。 * 仅选择我们加在 `SELECT` 中的 DataFrame 的列。 * 把所有的 DataFrame 共同连接在一起。 * 把已经连接好的 DataFrame 写回一个文件。 ``` import os import settings import pandas as pd def concatenate(prefix="Acquisition"): files = os.listdir(settings.DATA_DIR) full = [] for f in files: if not f.startswith(prefix): continue data = pd.read_csv(os.path.join(settings.DATA_DIR, f), sep="|", header=None, names=HEADERS[prefix], index_col=False) data = data[SELECT[prefix]] full.append(data) full = pd.concat(full, axis=0) full.to_csv(os.path.join(settings.PROCESSED_DIR, "{}.txt".format(prefix)), sep="|", header=SELECT[prefix], index=False) ``` 我们可以通过调用上面的函数,通过传递的参数 `Acquisition` 和 `Performance` 两次以将所有的贷款和执行文件连接在一起。下面的代码将: * 仅在命令行中运行 `python assemble.py` 时执行。 * 将所有的数据连接在一起,并且产生 2 个文件: + `processed/Acquisition.txt` + `processed/Performance.txt` ``` if __name__ == "__main__": concatenate("Acquisition") concatenate("Performance") ``` 我们现在拥有了一个漂亮的,划分过的 `assemble.py` 文件,它很容易执行,也容易建立。通过像这样把问题分解为一块一块的,我们构建工程就会变的容易许多。不用一个可以做所有工作的凌乱脚本,我们定义的数据将会在多个脚本间传递,同时使脚本间完全的彼此隔离。当你正在一个大的项目中工作时,这样做是一个好的想法,因为这样可以更加容易修改其中的某一部分而不会引起其他项目中不关联部分产生预料之外的结果。 一旦我们完成 `assemble.py` 脚本文件,我们可以运行 `python assemble.py` 命令。你可以[在这里](https://github.com/dataquestio/loan-prediction/blob/master/assemble.py)查看完整的 `assemble.py` 文件。 这将会在 `processed` 目录下产生 2 个文件: ``` loan-prediction ├── data │ ├── Acquisition_2012Q1.txt │ ├── Acquisition_2012Q2.txt │ ├── Performance_2012Q1.txt │ ├── Performance_2012Q2.txt │ └── ... ├── processed │ ├── Acquisition.txt │ ├── Performance.txt ├── .gitignore ├── assemble.py ├── README.md ├── requirements.txt ├── settings.py ``` ### 计算来自执行数据的值 接下来我们会计算来自 `processed/Performance.txt` 中的值。我们要做的就是推测这些资产是否被取消赎回权。如果能够计算出来,我们只要看一下关联到贷款的执行数据的参数 `foreclosure_date` 就可以了。如果这个参数的值是 `None`,那么这些资产肯定没有收回。为了避免我们的样例中只有少量的执行数据,我们会为每个贷款计算出执行数据文件中的行数。这样我们就能够从我们的训练数据中筛选出贷款数据,排除了一些执行数据。 下面是我认为贷款数据和执行数据的关系: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8/101352pqj44fnouqvo45nx.jpg) 在上面的表格中,贷款数据中的每一行数据都关联到执行数据中的多行数据。在执行数据中,在取消赎回权的时候 `foreclosure_date` 就会出现在该季度,而之前它是空的。一些贷款还没有被取消赎回权,所以与执行数据中的贷款数据有关的行在 `foreclosure_date` 列都是空格。 我们需要计算 `foreclosure_status` 的值,它的值是布尔类型,可以表示一个特殊的贷款数据 `id` 是否被取消赎回权过,还有一个参数 `performance_count` ,它记录了执行数据中每个贷款 `id` 出现的行数。  计算这些行数有多种不同的方法: * 我们能够读取所有的执行数据,然后我们用 Pandas 的 [groupby](http://pandas.pydata.org/pandas-docs/stable/generated/pandas.DataFrame.groupby.html) 方法在 DataFrame 中计算出与每个贷款 `id` 有关的行的行数,然后就可以查看贷款 `id` 的 `foreclosure_date` 值是否为 `None` 。 +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从语法上来说容易执行。 + 它的缺点需要读取所有的 129236094 行数据,这样就会占用大量内存,并且运行起来极慢。 * 我们可以读取所有的执行数据,然后在贷款 DataFrame 上使用 [apply](http://pandas.pydata.org/pandas-docs/stable/generated/pandas.DataFrame.apply.html) 去计算每个贷款 `id` 出现的次数。 +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容易理解。 + 缺点是需要读取所有的 129236094 行数据。这样会占用大量内存,并且运行起来极慢。 * 我们可以在迭代访问执行数据中的每一行数据,而且会建立一个单独的计数字典。 +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数据不需要被加载到内存中,所以运行起来会很快且不需要占用内存。 + 缺点是这样的话理解和执行上可能有点耗费时间,我们需要对每一行数据进行语法分析。 加载所有的数据会非常耗费内存,所以我们采用第三种方法。我们要做的就是迭代执行数据中的每一行数据,然后为每一个贷款 `id` 在字典中保留一个计数。在这个字典中,我们会计算出贷款 `id` 在执行数据中出现的次数,而且看看 `foreclosure_date` 是否是 `None` 。我们可以查看 `foreclosure_status` 和 `performance_count` 的值 。 我们会新建一个 `annotate.py` 文件,文件中的代码可以计算这些值。我们会使用下面的代码: * 导入需要的库 * 定义一个函数 `count_performance_rows` 。 + 打开 `processed/Performance.txt` 文件。这不是在内存中读取文件而是打开了一个文件标识符,这个标识符可以用来以行为单位读取文件。 + 迭代文件的每一行数据。 + 使用分隔符`|`分开每行的不同数据。 + 检查 `loan_id` 是否在计数字典中。 - 如果不存在,把它加进去。 + `loan_id` 的 `performance_count` 参数自增 1 次,因为我们这次迭代也包含其中。 + 如果 `date` 不是 `None ,我们就会知道贷款被取消赎回权了,然后为`foreclosure\_status` 设置合适的值。 ``` import os import settings import pandas as pd def count_performance_rows(): counts = {} with open(os.path.join(settings.PROCESSED_DIR, "Performance.txt"), 'r') as f: for i, line in enumerate(f): if i == 0: # Skip header row continue loan_id, date = line.split("|") loan_id = int(loan_id) if loan_id not in counts: counts[loan_id] = { "foreclosure_status": False, "performance_count": 0 } counts[loan_id]["performance_count"] += 1 if len(date.strip()) > 0: counts[loan_id]["foreclosure_status"] = True return counts ``` ### 获取值 只要我们创建了计数字典,我们就可以使用一个函数通过一个 `loan_id` 和一个 `key` 从字典中提取到需要的参数的值: ``` def get_performance_summary_value(loan_id, key, counts): value = counts.get(loan_id, { "foreclosure_status": False, "performance_count": 0 }) return value[key] ``` 上面的函数会从 `counts` 字典中返回合适的值,我们也能够为贷款数据中的每一行赋一个 `foreclosure_status` 值和一个 `performance_count` 值。如果键不存在,字典的 [get](https://docs.python.org/3/library/stdtypes.html#dict.get) 方法会返回一个默认值,所以在字典中不存在键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可知的默认值。 ### 转换数据 我们已经在 `annotate.py` 中添加了一些功能,现在我们来看一看数据文件。我们需要将贷款到的数据转换到训练数据集来进行机器学习算法的训练。这涉及到以下几件事情: * 转换所有列为数字。 * 填充缺失值。 * 为每一行分配 `performance_count` 和 `foreclosure_status`。 * 移除出现执行数据很少的行(`performance_count` 计数低)。 我们有几个列是文本类型的,看起来对于机器学习算法来说并不是很有用。然而,它们实际上是分类变量,其中有很多不同的类别代码,例如 `R`,`S` 等等. 我们可以把这些类别标签转换为数值: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8/101451p3xmfd34fyfq0xf5.jpg) 通过这种方法转换的列我们可以应用到机器学习算法中。 还有一些包含日期的列 (`first_payment_date` 和 `origination_date`)。我们可以将这些日期放到两个列中: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8/101502gn0icuiiziiug5ez.jpg) 在下面的代码中,我们将转换贷款数据。我们将定义一个函数如下: * 在 `acquisition` 中创建 `foreclosure_status` 列,并从 `counts` 字典中得到值。 * 在 `acquisition` 中创建 `performance_count` 列,并从 `counts` 字典中得到值。 * 将下面的列从字符串转换为整数: + `channel` + `seller` + `first_time_homebuyer` + `loan_purpose` + `property_type` + `occupancy_status` + `property_state` + `product_type` * 将 `first_payment_date` 和 `origination_date` 分别转换为两列: + 通过斜杠分离列。 + 将第一部分分离成 `month` 列。 + 将第二部分分离成 `year` 列。 + 删除该列。 + 最后,我们得到 `first_payment_month`、`first_payment_year`、`rigination_month` 和 `origination_year`。 * 所有缺失值填充为 `-1`。 ``` def annotate(acquisition, counts): acquisition["foreclosure_status"] = acquisition["id"].apply(lambda x: get_performance_summary_value(x, "foreclosure_status", counts)) acquisition["performance_count"] = acquisition["id"].apply(lambda x: get_performance_summary_value(x, "performance_count", counts)) for column in [ "channel", "seller", "first_time_homebuyer", "loan_purpose", "property_type", "occupancy_status", "property_state", "product_type" ]: acquisition[column] = acquisition[column].astype('category').cat.codes for start in ["first_payment", "origination"]: column = "{}_date".format(start) acquisition["{}_year".format(start)] = pd.to_numeric(acquisition[column].str.split('/').str.get(1)) acquisition["{}_month".format(start)] = pd.to_numeric(acquisition[column].str.split('/').str.get(0)) del acquisition[column] acquisition = acquisition.fillna(-1) acquisition = acquisition[acquisition["performance_count"] > settings.MINIMUM_TRACKING_QUARTERS] return acquisition ``` ### 聚合到一起 我们差不多准备就绪了,我们只需要再在 `annotate.py` 添加一点点代码。在下面代码中,我们将: * 定义一个函数来读取贷款的数据。 * 定义一个函数来写入处理过的数据到 `processed/train.csv`。 * 如果该文件在命令行以 `python annotate.py` 的方式运行: + 读取贷款数据。 + 计算执行数据的计数,并将其赋予 `counts`。 + 转换 `acquisition` DataFrame。 + 将`acquisition` DataFrame 写入到 `train.csv`。 ``` def read(): acquisition = pd.read_csv(os.path.join(settings.PROCESSED_DIR, "Acquisition.txt"), sep="|") return acquisition def write(acquisition): acquisition.to_csv(os.path.join(settings.PROCESSED_DIR, "train.csv"), index=False) if __name__ == "__main__": acquisition = read() counts = count_performance_rows() acquisition = annotate(acquisition, counts) write(acquisition) ``` 修改完成以后,确保运行 `python annotate.py` 来生成 `train.csv` 文件。 你可以在[这里](https://github.com/dataquestio/loan-prediction/blob/master/annotate.py)找到完整的 `annotate.py` 文件。 现在文件夹看起来应该像这样: ``` loan-prediction ├── data │ ├── Acquisition_2012Q1.txt │ ├── Acquisition_2012Q2.txt │ ├── Performance_2012Q1.txt │ ├── Performance_2012Q2.txt │ └── ... ├── processed │ ├── Acquisition.txt │ ├── Performance.txt │ ├── train.csv ├── .gitignore ├── annotate.py ├── assemble.py ├── README.md ├── requirements.txt ├── settings.py ``` ### 找到误差标准 我们已经完成了训练数据表的生成,现在我们需要最后一步,生成预测。我们需要找到误差的标准,以及该如何评估我们的数据。在这种情况下,因为有很多的贷款没有被取消赎回权,所以根本不可能做到精确的计算。 我们需要读取训练数据,并且计算 `foreclosure_status` 列的计数,我们将得到如下信息: ```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settings train = pd.read_csv(os.path.join(settings.PROCESSED_DIR, "train.csv")) train["foreclosure_status"].value_counts() ``` ``` False 4635982 True 1585 Name: foreclosure_status, dtype: int64 ``` 因为只有很少的贷款被取消赎回权,只需要检查正确预测的标签的百分比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创建一个机器学习模型,来为每一行预测 `False`,并能取得很高的精确度。相反,我们想要使用一个度量来考虑分类的不平衡,确保我们可以准确预测。我们要避免太多的误报率(预测贷款被取消赎回权,但是实际没有),也要避免太多的漏报率(预测贷款没有别取消赎回权,但是实际被取消了)。对于这两个来说,漏报率对于房利美来说成本更高,因为他们买的贷款可能是他们无法收回投资的贷款。 所以我们将定义一个漏报率,就是模型预测没有取消赎回权但是实际上取消了,这个数除以总的取消赎回权数。这是“缺失的”实际取消赎回权百分比的模型。下面看这个图表: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8/101602npfaaa3rjh2fjfos.jpg) 通过上面的图表,有 1 个贷款预测不会取消赎回权,但是实际上取消了。如果我们将这个数除以实际取消赎回权的总数 2,我们将得到漏报率 50%。 我们将使用这个误差标准,因此我们可以评估一下模型的行为。 ### 设置机器学习分类器 我们使用交叉验证预测。通过交叉验证法,我们将数据分为3组。按照下面的方法来做: * 用组 1 和组 2 训练模型,然后用该模型来预测组 3 * 用组 1 和组 3 训练模型,然后用该模型来预测组 2 * 用组 2 和组 3 训练模型,然后用该模型来预测组 1 将它们分割到不同的组,这意味着我们永远不会用相同的数据来为其预测训练模型。这样就避免了过拟合。如果过拟合,我们将错误地拉低了漏报率,这使得我们难以改进算法或者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Scikit-learn](http://scikit-learn.org/) 有一个叫做 [cross*val*predict](http://scikit-learn.org/stable/modules/generated/sklearn.cross_validation.cross_val_predict.html) ,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交叉算法. 我们还需要一种算法来帮我们预测。我们还需要一个分类器来做[二元分类](https://en.wikipedia.org/wiki/Binary_classification)。目标变量 `foreclosure_status` 只有两个值, `True` 和 `False`。 这里我们用 [逻辑回归算法](https://en.wikipedia.org/wiki/Logistic_regression),因为它能很好的进行二元分类,并且运行很快,占用内存很小。我们来说一下它是如何工作的:不使用像随机森林一样多树结构,也不像支持向量机一样做复杂的转换,逻辑回归算法涉及更少的步骤和更少的矩阵。 我们可以使用 scikit-learn 实现的[逻辑回归分类器](http://scikit-learn.org/stable/modules/generated/sklearn.linear_model.LogisticRegression.html)算法。我们唯一需要注意的是每个类的权重。如果我们使用等权重的类,算法将会预测每行都为 `false`,因为它总是试图最小化误差。不管怎样,我们重视有多少贷款要被取消赎回权而不是有多少不能被取消。因此,我们给[逻辑回归](http://scikit-learn.org/stable/modules/generated/sklearn.linear_model.LogisticRegression.html)类的 `class_weight` 关键字传递 `balanced` 参数,让算法可以为不同 counts 的每个类考虑不同的取消赎回权的权重。这将使我们的算法不会为每一行都预测 `false`,而是两个类的误差水平一致。 ### 做出预测 既然完成了前期准备,我们可以开始准备做出预测了。我将创建一个名为 `predict.py` 的新文件,它会使用我们在最后一步创建的 `train.csv` 文件。下面的代码: * 导入所需的库 * 创建一个名为 `cross_validate` 的函数: + 使用正确的关键词参数创建逻辑回归分类器 + 创建用于训练模型的数据列的列表,移除 `id` 和 `foreclosure_status` 列 + 交叉验证 `train` DataFrame + 返回预测结果 ``` import os import settings import pandas as pd from sklearn import cross_validation from sklearn.linear_model import LogisticRegression from sklearn import metrics def cross_validate(train): clf = LogisticRegression(random_state=1, class_weight="balanced") predictors = train.columns.tolist() predictors = [p for p in predictors if p not in settings.NON_PREDICTORS] predictions = cross_validation.cross_val_predict(clf, train[predictors], train[settings.TARGET], cv=settings.CV_FOLDS) return predictions ``` ### 预测误差 现在,我们仅仅需要写一些函数来计算误差。下面的代码: * 创建函数 `compute_error`: + 使用 scikit-learn 计算一个简单的精确分数(与实际 `foreclosure_status` 值匹配的预测百分比) * 创建函数 `compute_false_negatives`: + 为了方便,将目标和预测结果合并到一个 DataFrame + 查找漏报率 - 找到原本应被预测模型取消赎回权,但实际没有取消的贷款数目 - 除以没被取消赎回权的贷款总数目 ``` def compute_error(target, predictions): return metrics.accuracy_score(target, predictions) def compute_false_negatives(target, predictions): df = pd.DataFrame({"target": target, "predictions": predictions}) return df[(df["target"] == 1) & (df["predictions"] == 0)].shape[0] / (df[(df["target"] == 1)].shape[0] + 1) def compute_false_positives(target, predictions): df = pd.DataFrame({"target": target, "predictions": predictions}) return df[(df["target"] == 0) & (df["predictions"] == 1)].shape[0] / (df[(df["target"] == 0)].shape[0] + 1) ``` ### 聚合到一起 现在,我们可以把函数都放在 `predict.py`。下面的代码: * 读取数据集 * 计算交叉验证预测 * 计算上面的 3 个误差 * 打印误差 ``` def read(): train = pd.read_csv(os.path.join(settings.PROCESSED_DIR, "train.csv")) return train if __name__ == "__main__": train = read() predictions = cross_validate(train) error = compute_error(train[settings.TARGET], predictions) fn = compute_false_negatives(train[settings.TARGET], predictions) fp = compute_false_positives(train[settings.TARGET], predictions) print("Accuracy Score: {}".format(error)) print("False Negatives: {}".format(fn)) print("False Positives: {}".format(fp)) ``` 一旦你添加完代码,你可以运行 `python predict.py` 来产生预测结果。运行结果向我们展示漏报率为 `.26`,这意味着我们没能预测 `26%` 的取消贷款。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但仍有很多改善的地方! 你可以在[这里](https://github.com/dataquestio/loan-prediction/blob/master/predict.py)找到完整的 `predict.py` 文件。 你的文件树现在看起来像下面这样: ``` loan-prediction ├── data │ ├── Acquisition_2012Q1.txt │ ├── Acquisition_2012Q2.txt │ ├── Performance_2012Q1.txt │ ├── Performance_2012Q2.txt │ └── ... ├── processed │ ├── Acquisition.txt │ ├── Performance.txt │ ├── train.csv ├── .gitignore ├── annotate.py ├── assemble.py ├── predict.py ├── README.md ├── requirements.txt ├── settings.py ``` ### 撰写 README 既然我们完成了端到端的项目,那么我们可以撰写 `README.md` 文件了,这样其他人便可以知道我们做的事,以及如何复制它。一个项目典型的 `README.md` 应该包括这些部分: * 一个高水准的项目概览,并介绍项目目的 * 任何必需的数据和材料的下载地址 * 安装命令 + 如何安装要求依赖 * 使用命令 + 如何运行项目 + 每一步之后会看到的结果 * 如何为这个项目作贡献 + 扩展项目的下一步计划 [这里](https://github.com/dataquestio/loan-prediction/blob/master/README.md) 是这个项目的一个 `README.md` 样例。 ### 下一步 恭喜你完成了端到端的机器学习项目!你可以在[这里](https://github.com/dataquestio/loan-prediction)找到一个完整的示例项目。一旦你完成了项目,把它上传到 [Github](https://www.github.com/) 是一个不错的主意,这样其他人也可以看到你的文件夹的部分项目。 这里仍有一些留待探索数据的角度。总的来说,我们可以把它们分割为 3 类: 扩展这个项目并使它更加精确,发现其他可以预测的列,并探索数据。这是其中一些想法: * 在 `annotate.py` 中生成更多的特性 * 切换 `predict.py` 中的算法 * 尝试使用比我们发表在这里的更多的房利美数据 * 添加对未来数据进行预测的方法。如果我们添加更多数据,我们所写的代码仍然可以起作用,这样我们可以添加更多过去和未来的数据。 * 尝试看看是否你能预测一个银行原本是否应该发放贷款(相对地,房利美是否应该获得贷款) + 移除 `train` 中银行在发放贷款时间的不知道的任何列 - 当房利美购买贷款时,一些列是已知的,但之前是不知道的 + 做出预测 * 探索是否你可以预测除了 `foreclosure_status` 的其他列 + 你可以预测在销售时资产值是多少? * 探索探索执行数据更新之间的细微差别 + 你能否预测借款人会逾期还款多少次? + 你能否标出的典型贷款周期? * 将数据按州或邮政编码标出 + 你看到一些有趣的模式了吗? 如果你建立了任何有趣的东西,请在评论中让我们知道!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或许你也会喜欢阅读“构建你的数据科学作品集”系列的其他文章: * [用数据讲故事](https://www.dataquest.io/blog/data-science-portfolio-project/) * [如何搭建一个数据科学博客](https://www.dataquest.io/blog/how-to-setup-a-data-science-blog/) * [构建一个可以帮你找到工作的数据科学作品集的关键](https://www.dataquest.io/blog/build-a-data-science-portfolio/) * [找到数据科学用的数据集的 17 个地方](https://www.dataquest.io/blog/free-datasets-for-projects) --- via: <https://www.dataquest.io/blog/data-science-portfolio-machine-learning/> 作者:[Vik Paruchuri](https://www.dataquest.io/blog) 译者:[kokialoves](https://github.com/kokialoves), [zky001](https://github.com/zky001), [vim-kakali](https://github.com/vim-kakali), [cposture](https://github.com/cposture), [ideas4u](https://github.com/ideas4u)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开发者的实用 Vim 插件(二)
Ansh
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vim-editor-plugins-for-software-developers-2-syntastic/
Syntastic 是一个非常有用的 Vim 插件,因为在出现语法相关错误时候,它至少能够让免去频繁编译的麻烦,而且不用说,同时也节约了你不少的时间。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8/163904kpp139uefxxm1xbx.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8/163904kpp139uefxxm1xbx.jpg
true
false
true
GHLandy
false
[ "插件", "Syntastic", "Vim" ]
桌面应用
{ "viewnum": 13102, "commentnum": 3, "favtimes": 1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06.37.95.238", "message": "这个插件确实不错,很及时的发现编写错误。只是在低配置的机器上,这个插件太重,影响vim的编辑速度。<br />\r\n<br />\r\n顶上的图片很漂亮啊,从哪里弄的?", "username": "linccn [Firefox 49.0|Windows 7]", "date": "2016-11-02T15:00:29" }, { "postip": "123.120.78.6", "message": "专业搜图小能手就是我——秘籍一:请善用搜索引擎。", "username": "linux [Chrome 54.0|Mac 10.11]", "date": "2016-11-02T22:27:46" }, { "postip": "218.17.122.82", "message": "非常不错的插件。~\\(≧▽≦)/~", "username": "何亮 [Chrome 54.0|Windows 7]", "date": "2016-11-03T09:12:48" } ]
[ { "raid": 7901, "displayorder": 0 }, { "raid": 8367, "displayorder": 0 } ]
Syntastic 是一个非常有用的 Vim 插件,因为在出现语法相关错误时候,它至少能够让免去频繁编译的麻烦,而且不用说,同时也节约了你不少的时间。
2016-10-28T16:39:00
2016-10-28T16:39:00
7,909
/article-7909-1.html
毫无疑问,Vim 是一个开箱即用并能够胜任编程任务的编辑器,但实际上是该编辑器中的插件帮你实现这些方便的功能。在 [开发者的实用 Vim 插件(一)](/article-7901-1.html),我们已经讨论两个编程相关的 Vim 插件——标签侧边栏(Tagbar)和定界符自动补齐(delimitMate)。作为相同系列,我们在本文讨论另一个非常有用、专门为软件开发正定制的插件——语法高亮插件。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8/163904kpp139uefxxm1xbx.jpg) 请注意:本教程中列举的所有例示、命令和说明都是在 Ubuntu 16.04 环境下进行测试的,并且,我们使用的 Vim 版本是 7.4。 ### 语法高亮(Syntastic)插件 假如你的软件开发工作涉及到 C/C++ 语言,毫无疑问的说,遇到编译错误也是你每天工作中的一部分。很多时候,编译错误是由源代码之中的语法不正确造成的,因为开发者在浏览源码的时候很少能够一眼就看出所有这些错误。 那么 Vim 中是否存在一种插件可以让你不经编译源码就可以显示出语法错误呢?当然是有这样一种插件的,其名字就是 Syntastic。 “Syntastic 是 Vim 用来检验语法的插件,通过外部语法校验器校验文件并将错误呈现给用户。该过程可以在需要时进行,或者在文件保存的时候自动进行。”该插件 [官方文档](https://github.com/scrooloose/syntastic) 如是说。“如果检测到语法错误就会提示用户,因为不用编译代码或者执行脚本就可以知道语法错误,用户也就乐享与此了。” 安装过程和第一部分提到的方法类似,你只需要运行下列命令即可: ``` cd ~/.vim/bundle/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scrooloose/syntastic.git ``` 一旦你成功安装这个插件(即上述命令执行成功),你就不需要进行任何配置了——当 Vim 启动时会自动加载这个插件。 现在,打开一个源码文件并用 `:w` Vim 命令保存即可使用这个插件了。等待片刻之后,如果在源码中有语法错误的好,就会高亮显示出来。比如,看看一下截图你就会明白该插件是如何高亮显示语法错误的: ![Vim Syntax error highlighting](/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8/163933wdt2t35qoq50l2r2.png) 在每行之前的 `>>` 表示该行中有语法错误。了解确切的错误或者想知道是什么东西错了,将光标移到该行——错误描述就会展示在 Vim 窗口的最底下。 ![View Syntax errors in Vim](/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8/163934o9gu0urhpgulxfi0.png) 这样,不用进行编译你就能够修复大多数语法相关的错误。 再往下,如果你运行 `:Errors` 命令,就会展现当前源文件中所有语法相关错误的描述。比如,我运行 `:Errors` 命令就是下图的效果: ![Syntastic :Errors command](/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28/163934ci5vvn3vomh9nnzb.png) 请记住,`:Errors` 展现的语法错误是不会自动更新的,这意味着在你修复错误之后,你需要重新运行 `:Errors` 命令,编辑器底部的错误描述才会消除。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 [许多配置选项](https://github.com/scrooloose/syntastic/blob/master/doc/syntastic.txt) 能够使得 Syntastic 插件使用起来更加友好。比如,你可以在你的 `.vimrc` 中添加下列内容,然后 `:Errors` 就可以在修复错误之后自动更新它的底部描述。 ``` let g:syntastic_always_populate_loc_list = 1 ``` 添加以下内容,以确保在你打开文件时 Syntastic 插件自动高亮显示错误。 ``` let g:syntastic_check_on_open = 1 ``` 类似的,你也可以在保存或打开文件时让光标跳转到检测到的第一个问题处,将下列行放到你的 `.vimrc` 文件之中: ``` let g:syntastic_auto_jump = 1 ``` 这个值也可以指定为其它两个值: 2 和 3,其官方文档的解释如下: “如果设置为 2 的话,光标就会跳到检测到的第一个问题,当然,只有这个问题是一个错误的时候才跳转;设置为 3 的话,如果存在错误,则会跳到第一个错误。所有检测到的问题都会有警告,但光标不会跳转。” 以下信息可能对你有帮助: “使用 `:SyntasticCheck` 来手动检测错误。使用 `:Errors` 打开错误位置列表并使用 `:lclose` 来关闭。使用 `:SyntasticReset` 可以清除掉错误列表,使用 `:SyntasticToggleMode` 来切换激活(在写到 buffer 时检测)和被动(即手动检测)检测错误。” 注意:Syntastic 并不局限于 C/C++ 所写的代码,它同时也支持很多的编程语言——点击 [此处](https://github.com/scrooloose/syntastic) 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 结论 毫无疑问的,Syntastic 是一个非常有用的 Vim 插件,因为在出现语法相关错误时候,它至少能够让免去频繁编译的麻烦,而且不用说,同时也节约了你不少的时间。 正如你所看到的一样,配置好几个主要选项之后,Syntastic 变得非常好用了。为了帮助你了解这些设置,官方文档中包含了一份“推荐设置”——跟着文档进行设置即可。加入你遇到一些错误、有些疑问或者问题,你也可以查询一下 FAQ。 --- via: <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vim-editor-plugins-for-software-developers-2-syntastic/> 作者:[Ansh](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vim-editor-plugins-for-software-developers-2-syntastic/) 译者:[GHLandy](https://github.com/GHLandy)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7 个 Linux 新手容易犯的错误
Bruce Byfield
http://www.datamation.com/open-source/7-mistakes-new-linux-users-make.html
Linux 新手可以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调整心态,并且花一点时间来适应它们。过渡期会需要一些功夫,不过,从长远来看,你的多次尝试终会得到回报。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30/131514eae5ql6xcfcvvlqy.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30/131514eae5ql6xcfcvvlqy.jpg
true
false
true
OneNewLife
false
[ "新手" ]
观点
{ "viewnum": 11647, "commentnum": 17,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4.204.32.235", "message": "这些都不算什么,最可怕的还是墨守陈规,不敢尝试linux。此情况下,说什么都是0。", "username": "delectate [Firefox 49.0|Windows 10]", "date": "2016-10-30T15:03:35" }, { "postip": "117.151.51.73", "message": "错误0:买了个双显卡的笔记本", "username": "来自湖北的 Chrome 53.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0-30T17:31:54" }, { "postip": "60.13.177.48", "message": "错误-1:啊!这是DOS!", "username": "miradil [Chrome 54.0|Windows 10]", "date": "2016-10-30T21:54:54" }, { "postip": "183.39.140.113", "message": "错误-2:这评论一排windows10用户。", "username": "来自广东深圳的 Chrome 54.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0-30T22:54:50" }, { "postip": "171.15.195.216", "message": "错误", "username": "来自河南郑州的 Chrome 53.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0-31T07:56:39" }, { "postip": "222.210.108.99", "message": "最尴尬的是,这样的linux文章,发表评论的都是windows用户~~~",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0-31T08:17:02" }, { "postip": "113.102.225.220", "message": "其实最难的是迈出第一步,我帮很多朋友安装的了双系统,其中不乏程序猿,最终的结果是10个能有一个坚持下来就不错,大多数的理由都是没有QQ,没有LOL,Linux成了摆设,Linux的优势大家都知道,但是我实在是很难说服他们继续使用,真是太尴尬了。。。", "username": "nansion [Chrome 53.0|GNU/Linux]", "date": "2016-10-31T08:45:20" }, { "postip": "202.104.136.206", "message": "错误-3,我看到公司里一堆在虚拟机里装ubuntu的", "username": "来自广东深圳的 Chrome 54.0|Mac 10.11 用户", "date": "2016-10-31T09:15:53" }, { "postip": "113.251.162.137", "message": "如果是纯技术宅的话,Linux 是不二的选择。只是大多数人都有其它的需求,所以 Linux 可能不是很适合那些人。", "username": "OneNewLife [Chrome 54.0|Fedora]", "date": "2016-10-31T09:27:17" }, { "postip": "113.251.162.137", "message": "也许这是公司的电脑呢 233", "username": "OneNewLife [Chrome 54.0|Fedora]", "date": "2016-10-31T09:28:02" }, { "postip": "119.123.181.51", "message": "已经用纯linux两年了", "username": "来自广东深圳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0-31T13:39:03" }, { "postip": "223.255.156.96", "message": "只在虚拟机里跑,算不算伪爱?", "username": "来自香港的 Firefox 49.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0-31T21:46:04" }, { "postip": "119.4.174.239", "message": "玩游戏的时候才想进win...",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4.0|Arch Linux 用户", "date": "2016-11-02T03:10:51" }, { "postip": "222.182.192.152", "message": "想试一试双系统", "username": "Charmony [Internet Explorer 10.0|Windows 7]", "date": "2016-11-14T14:37:35" }, { "postip": "113.250.156.107", "message": "伪爱", "username": "OneNewLife [Chrome 54.0|Fedora]", "date": "2016-11-14T19:05:10" }, { "postip": "113.250.156.107", "message": "不要尝试了,双系统没意思", "username": "OneNewLife [Chrome 54.0|Fedora]", "date": "2016-11-14T19:05:44" }, { "postip": "113.57.171.147", "message": "我觉得在虚拟机中过渡比较好&nbsp;&nbsp;纯属猎奇使用linux桌面不会长久&nbsp;&nbsp;长期使用linux桌面肯定要打造一个满足日常或工作 并且相对稳定高效的系统&nbsp;&nbsp;这个过程会很折腾&nbsp; &nbsp;在1个虚拟机尝试安装配置所需软件&nbsp;&nbsp;并做好文档记录&nbsp; &nbsp;然后在另1台虚拟机中把经过验证可用的软件安装上 平时就在这台虚拟机中使用&nbsp;&nbsp;除了必要的安全更新&nbsp;&nbsp;避免频繁升级系统&nbsp;&nbsp;这个想法源于git&nbsp;&nbsp;多个虚拟机好比feature、develop、release和master分支&nbsp;&nbsp;过程有些繁琐&nbsp;&nbsp;但是一个有效过渡到linux桌面的方法", "username": "IMkind [Vivaldi 1.6|GNU/Linux]", "date": "2017-01-06T10:43:44" } ]
[]
Linux 新手可以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调整心态,并且花一点时间来适应它们。过渡期会需要一些功夫,不过,从长远来看,你的多次尝试终会得到回报。
2016-10-30T13:15:00
2016-10-30T13:15:00
7,910
/article-7910-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30/131514eae5ql6xcfcvvlqy.jpg) 换操作系统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大事——尤其是许多用户根本不清楚操作系统是什么。 然而,从 Windows 切换到 Linux 特别地困难。这两个操作系统有着不同的前提和优先级,以及不同的处理方式。结果导致 Linux 新手容易混淆,因为他们在 Windows 上面得到经验不再适用。 例如,这里有 7 个 Windows “难民”开始使用 Linux 的时候会犯的错误(没有先后顺序): ### 7. 选择错误的 Linux 发行版 Linux 有几百个不同的版本,或者按他们的称呼叫做<ruby> 发行版 <rp> ( </rp> <rt> distribution </rt> <rp> ) </rp></ruby>。其中许多是专门针对不同的版本或用户的。选择了错误的版本,你与 Linux 的第一次亲密体验将很快变成一个噩梦。 如果你是在朋友的帮助下切换的话,确认他们的建议是适合你,而不是他们。有大量的文章可以帮助到你,你只需要关注前 20 名左右的或者列在 [Distrowatch](http://distrowatch.com/) 的即可,就不太可能会搞错。 更好的做法是,在你安装某个发行版之前先试试它的 [Live DVD](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ve_CD)。Live DVD 是在外设上运行发行版的,这样可以允许你在不对硬盘做任何改动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测试。事实上,除非你知道怎么让硬盘在 Linux 下可访问,否则你是不会看到你的硬盘的。 ### 6. 期待什么都是一样的 由于经验有限,许多 Windows 用户不知道新的操作系统意味着新的程序和新的处理方式。事实上你的 Windows 程序是无法在 Linux 上运行的,除非你用 [WINE](https://en.wikipedia.org/wiki/Wine_%28software%29) 或者 Windows 虚拟机。而且你还不能用 MS Office 或者 PhotoShop —— 你必须要学会使用 LibreOffice 和 Krita。经过这些年,这些应用可能会有和 Windows 上的应用类似的功能,但它们的功能可能具有不同的名称,并且会从不同的菜单或工具栏获得。 就连很多想当然的都不一样了。Windows 用户会特别容易因为他们有多个桌面环境可以选择而大吃一惊——至少有一个主要的和很多次要的桌面环境。 ### 5. 安装软件的时候不知所措 在 Windows 上,新软件是作为一个完全独立的程序来安装的。通常它囊括了其它所需的依赖库。 有两种叫做 [Flatpak](http://flatpak.org/) 和 [Snap](http://snapcraft.io/) 的软件包服务目前正在 Linux 上引进类似的安装系统,但是它们对于移动设备和嵌入式设备来说太大了。更多情况下,Linux 依赖于包管理系统,它会根据已安装的包来判断软件的依赖包是否是必需的,从而提供其它所需的依赖包。 笔记本和工作站上的包管理本质上相当于手机或平板电脑上的 Google Play:它速度很快,并且不需要用于安装的物理介质。不仅如此,它还可以节省 20%-35% 的硬盘空间,因为依赖包不会重复安装。 ### 4. 假想软件会自动更新好 Linux 用户认为控制权很重要。Linux 提供更新服务,不过默认需要用户手动运行。例如,大多数发行版会让你知道有可用的软件更新,但是你需要选择安装这些更新。 如果你选择更新的话,你甚至可以单独决定每一个更新。例如,你可能不想更新到新的内核,因为你安装了一些东西需要使用当前的内核。又或者你想要安装所有的安全性更新,但不想把发行版更新到一个新的版本。一切都由你来选择。 ### 3. 忘记密码 许多 Windows 用户因为登录不方便而忘记密码。又或者为了方便起见,经常运行一个管理账户。 在 Linux 上这两种做法都不容易。许多发行版使用 [sudo](https://en.wikipedia.org/wiki/Sudo) 来避免以 root 登录,特别是那些基于 Ubuntu 的发行版,而其它发行版大多数是安装为禁止 root 运行图形界面。但是,如果你在 Linux 上成功绕开了这些限制,请注意你的大部分 Linux 安全性优势都会无效(其实在 Windows 上也不推荐这样做)。 对了,你是不是在安装程序上看到一个自动登录的选项?那是在不常用的情景下使用的,例如不包含隐私信息的虚拟机。 ### 2. 担心没有碎片整理和杀毒软件 Linux 偶尔需要进行碎片整理,不过只有在恢复分区或者分区差不多满了的时候。并且由于固态硬盘越来越火,碎片整理正在变成过去时,尽管固态硬盘确实需要在任何操作系统上定期运行 [trim](https://en.wikipedia.org/wiki/Trim_%28computing%29)。 同样地,只有当你安装的 Linux 经常传输文件给 Windows 机器的时候,杀毒软件才是一个主要问题。很少有 Linux 病毒或恶意软件存在,并且日常使用非 root 用户、使用强密码、经常备份当前文件就已经足够阻止病毒了。 ### 1. 认为自己没有软件可用 Windows 上的软件是收费的,大多数类别由一家公司独占——例如,办公套装 MS Office 以及图形和设计的 Adobe。这些条件鼓励用户坚持使用相同的应用程序,尽管它们错漏百出。 在 Linux 上,故事情节不一样了。只有少数高端程序是收费的,而且几乎每一类软件都有两三个替代品,所有这些可用的软件都可以在 10 分钟或者更短的时间内下载好。如果一个替代品不合你口味,你可以删掉它然后毫不费力就可以再装一个其它的。在 Linux 上,你几乎总会有选择。 ### 过渡期 可能没有那么多建议可以让 Windows 用户充分准备好切换到 Linux。即使说新用户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也是没什么用的,因为他们的期望总是太高,以至于许多用户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有如此高的期望。 Linux 新手可以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调整心态,并且花一点时间来适应它们。过渡期会需要一些功夫,不过,从长远来看,你的多次尝试终会得到回报。 --- via: <http://www.datamation.com/open-source/7-mistakes-new-linux-users-make.html> 作者:[Bruce Byfield](http://www.datamation.com/author/Bruce-Byfield-6030.html) 译者:[OneNewLife](https://github.com/OneNewLife)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科学音频处理(三):如何使用 Octave 的高级数学技术处理音频文件
David Duarte
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ubuntu-octave-audio-processing-part-3/
我们的数字音频处理技术第三部分涵盖了信号调制内容,将解释如何进行调幅(Amplitude Modulation)、颤音效果(Tremolo Effect)和频率变化(Frequency Variation)。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30/135341z7x6diiio7orkdog.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30/135341z7x6diiio7orkdog.jpg
true
false
true
theArcticOcean
false
[ "Octave", "音频" ]
桌面应用
{ "viewnum": 5659, "commentnum": 1,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6.238.109.148", "message": "dsfs",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Chrome 54.0|Windows 8.1 用户", "date": "2016-10-31T16:59:53" } ]
[]
我们的数字音频处理技术第三部分涵盖了信号调制内容,将解释如何进行调幅(Amplitude Modulation)、颤音效果(Tremolo Effect)和频率变化(Frequency Variation)。
2016-10-30T13:53:56
2016-10-30T13:53:56
7,911
/article-7911-1.html
我们的数字音频处理技术第三部分涵盖了信号调制内容,将解释如何进行<ruby> 调幅 <rp> ( </rp> <rt> Amplitude Modulation </rt> <rp> ) </rp></ruby>、<ruby> 颤音效果 <rp> ( </rp> <rt> Tremolo Effect </rt> <rp> ) </rp></ruby>和<ruby> 频率变化 <rp> ( </rp> <rt> Frequency Variation </rt> <rp> ) </rp></ruby>。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30/135341z7x6diiio7orkdog.jpg) ### 调制 #### 调幅 正如它的名字暗示的那样, 影响正弦信号的振幅变化依据传递的信息而不断改变。正弦波因为承载着大量的信息被称作<ruby> 载波 <rp> ( </rp> <rt> carrier </rt> <rp> ) </rp></ruby>。这种调制技术被用于许多的商业广播和市民信息传输波段(AM)。 #### 为何要使用调幅技术? **调制发射** 假设信道是免费资源,有天线就可以发射和接收信号。这要求有效的电磁信号发射天线,它的大小和要被发射的信号的波长应该是同一数量级。很多信号,包括音频成分,通常在 100 赫兹或更低。对于这些信号,如果直接发射,我们就需要建立长达 300 公里的天线。如果通过信号调制将信息加载到 100MHz 的高频载波中,那么天线仅仅需要 1 米(横向长度)。 **集中调制与多通道** 假设多个信号占用一个通道,调制可以将不同的信号不同频域位置,以便接收者选择该特定信号。使用集中调制(“复用”)的应用有遥感探测数据、立体声调频收音机和长途电话等。 **克服设备限制的调制** 信号处理设备,比如过滤器、放大器,以及可以用它们简单组成的设备,它们的性能依赖于信号在频域中的境况以及高频率和低频信号的关系。调制可以用于传递信号到频域中的更容易满足设计需求的位置。调制也可以将“宽带信号“(高频和低频的比例很大的信号)转换成”窄带“信号。 **音频特效** 许多音频特效由于引人注目和处理信号的便捷性使用了调幅技术。我们可以说出很多,比如颤音、合唱、镶边等等。这种实用性就是我们关注它的原因。 ### 颤音效果 颤音效果是调幅最简单的应用,为实现这样的效果,我们会用周期信号改变(乘)音频信号,使用正弦或其他。 ``` >> tremolo='tremolo.ogg'; >> fs=44100; >> t=0:1/fs:10; >> wo=2*pi*440*t; >> wa=2*pi*1.2*t; >> audiowrite(tremolo, cos(wa).*cos(wo),fs); ``` ![Tremolo](/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30/135359izvjvv5vxuoqv1vo.png) 这将创造一个正弦形状的信号,它的效果就像‘颤音’。 ![Tremolo Shape](/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30/135402zgdkml8fg9alf8f0.png) ### 在真实音频文件中的颤音 现在我们将展示真实世界中的颤音效果。首先,我们使用之前记录过男性发声 ‘A’ 的音频文件。这个信号图就像下面这样: ``` >> [y,fs]=audioread('A.ogg'); >> plot(y); ``` ![Vocal](/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30/135405t9h99c7qhnqcbon7.png) 现在我们将创建一个完整的正弦信号,使用如下的参数: * 增幅 = 1 * 频率= 1.5Hz * 相位 = 0 ``` >> t=0:1/fs:4.99999999; >> t=t(:); >> w=2*pi*1.5*t; >> q=cos(w); >> plot(q); ``` 注意: 当我们创建一组时间值时,默认情况下,它是以列的格式呈现,如, 1x220500 的值。为了乘以这样的值,必须将其变成行的形式(220500x1)。这就是 `t=t(:)` 命令的作用。 ![Sinusodial](/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30/135406adpz3zei2e0dte18.png) 我们将创建第二份 ogg 音频格式的文件,它包含了如下的调制信号: ``` >> tremolo='tremolo.ogg'; >> audiowrite(tremolo, q.*y,fs);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30/135409pqw9w9nfn1rmkafn.png) ![Tremolo Signal](/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30/135412tgemjrmmjp78mkbo.png) ### 频率变化 我们可以改变频率实现一些有趣的音效,比如原音变形,电影音效,多人比赛。 #### 正弦频率调制的影响 这是正弦调制频率变化的演示代码,根据方程: ``` Y=Ac*Cos(wo*Cos(wo/k)) ``` 这里: * Ac = 增幅 * wo = 基频 * k = 标量除数 ``` >> fm='fm.ogg'; >> fs=44100; >> t=0:1/fs:10; >> w=2*pi*442*t; >> audiowrite(fm, cos(cos(w/1500).*w), fs); >> [y,fs]=audioread('fm.ogg'); >> figure (); plot (y); ``` 信号图: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30/135418dp1pa696npwnle6z.png) 你可以使用几乎任何类型的周期函数频率调制。本例中,我们仅仅用了一个正弦函数。请大胆的改变函数频率,用复合函数,甚至改变函数的类型。 --- via: <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ubuntu-octave-audio-processing-part-3/> 作者:[David Duarte](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ubuntu-octave-audio-processing-part-3/) 译者:[theArcticOcean](https://github.com/theArcticOcean)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Linux 桌面份额连续四个月超过 2%
JOEY-ELIJAH SNEDDON
http://www.omgubuntu.co.uk/2016/10/linux-marketshare-2-percent-3rd-month-row
我们之前报道过,今年六月份时 Linux 桌面的市场份额首次突破了 2%,并于次月达到了历史最高点 2.33%。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30/191917wke674bb417nz4n4.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30/191917wke674bb417nz4n4.jpg
true
false
true
wxy
false
[ "Linux" ]
新闻
{ "viewnum": 8103, "commentnum": 27, "favtimes": 0, "sharetimes": 1, "likes": 0 }
[ { "postip": "219.151.192.10", "message": "不管怎么样,linux有增长就好", "username": "来自重庆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0-30T19:54:46" }, { "postip": "1.84.206.194", "message": "大快人心", "username": "来自陕西宝鸡的 Firefox 50.0|Android 4.4 用户", "date": "2016-10-30T21:25:06" }, { "postip": "218.4.137.124", "message": "我新电脑用的ubuntu,放弃了下片啊", "username": "hrj294055233 [Firefox 49.0|Ubuntu]", "date": "2016-10-31T07:28:37" }, { "postip": "115.60.65.218", "message": "win10是有史以来最糟糕的体验,不停的更新升级稳定性却一点都不在。希望Linux的应用能追赶的快点", "username": "来自河南郑州的 Safari 10.0|Mac 10.11 用户", "date": "2016-10-31T07:36:51" }, { "postip": "171.15.195.216", "message": "呵呵", "username": "来自河南郑州的 Firefox 47.0|Ubuntu 用户", "date": "2016-10-31T07:41:15" }, { "postip": "113.102.225.220", "message": "Ubuntu14.04 Server版配gnome3.9的桌面用户发来贺电", "username": "nansion [Chrome 53.0|GNU/Linux]", "date": "2016-10-31T08:34:12" }, { "postip": "222.210.108.99", "message": "不管怎么样,linux有增长就好",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0-31T09:11:56" }, { "postip": "180.173.183.230", "message": "一个台式机,一个笔记本加公司一台电脑,我一个人贡献个3个。",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0-31T09:30:05" }, { "postip": "110.179.248.236", "message": "国内软件是硬伤,可以deepin做的比较好点,可是还是有些软件没有啊。比如ps,AUTOcad等特别专业的软件,几乎都必须有windows和mac", "username": "Double阿磊 [Chrome 55.0|GNU/Linux]", "date": "2016-10-31T11:29:32" }, { "postip": "60.12.58.81", "message": "16.04", "username": "来自浙江金华的 Chrome 54.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0-31T13:35:37" }, { "postip": "116.226.233.7", "message": "- -",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Firefox 4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0-31T14:11:49" }, { "postip": "115.197.178.220", "message": "在公司为了和同事统一环境 ,用的windows, 回家用我的linux desktop", "username": "fxbszj [Chrome 56.0|Windows 7]", "date": "2016-10-31T14:32:10" }, { "postip": "223.68.184.131", "message": "国内实用性软件还是太少呀", "username": "来自江苏南京的 Vivaldi 1.4|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0-31T18:00:50" }, { "postip": "112.86.155.89", "message": "试试", "username": "zuihuanlive [Chrome 53.0|GNU/Linux]", "date": "2016-10-31T21:05:19" }, { "postip": "223.255.156.96", "message": "太不容易了~ 虽然我在虚拟机跑!", "username": "来自香港的 Firefox 49.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0-31T21:42:17" }, { "postip": "113.119.37.246", "message": "看着好心酸的数据, 2%...", "username": "Adobi [Chrome 53.0|GNU/Linux]", "date": "2016-10-31T21:52:19" }, { "postip": "59.33.134.179", "message": "有我的贡献 哈哈", "username": "来自广东中山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0-31T22:27:09" }, { "postip": "58.61.220.173", "message": "这是国际上的数据吧,国内的远低于这个值的,关键就是应用,你看看linux应用程序,哪个不是国外(国外开源项目)的?", "username": "Wf_talk [Vivaldi 1.2|GNU/Linux]", "date": "2016-10-31T23:55:53" }, { "postip": "116.226.233.7", "message": "- -",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Firefox 31.0|Ubuntu 用户", "date": "2016-11-01T10:15:05" }, { "postip": "116.226.233.7", "message": "- -",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Chrome 31.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01T12:47:41" }, { "postip": "116.226.233.7", "message": "- -",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Firefox 38.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01T13:20:50" }, { "postip": "125.71.229.204", "message": "good",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01T15:16:55" }, { "postip": "116.226.233.7", "message": "- -",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Konqueror 4.14|Fedora 4.14 用户", "date": "2016-11-01T16:26:13" }, { "postip": "183.207.216.100", "message": "哥一个人虚拟机跑了6个,物理硬盘装了双linux,不说了,信仰啊!", "username": "来自江苏的 WeChat 6.3|Android 5.1 用户", "date": "2016-11-01T16:43:30" }, { "postip": "119.4.174.239", "message": "心酸...", "username": "baby-blue__ [Firefox 49.0|Arch Linux]", "date": "2016-11-02T02:45:54" }, { "postip": "118.125.187.121", "message": "我笔记本是双系统,xubuntu + Windows ,只有工作才会用windows", "username": "来自四川达州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03T22:17:27" }, { "postip": "110.84.32.143", "message": "--", "username": "7th [Firefox 49.0|GNU/Linux]", "date": "2016-11-07T13:33:04" } ]
[ { "raid": 7538, "displayorder": 0 }, { "raid": 8837, "displayorder": 0 }, { "raid": 8838, "displayorder": 0 }, { "raid": 9041, "displayorder": 0 } ]
我们之前报道过,今年六月份时 Linux 桌面的市场份额首次突破了 2%,并于次月达到了历史最高点 2.33%。
2016-10-30T19:40:49
2016-10-30T19:40:49
7,913
/article-7913-1.html
[据 Net Market Share 的数据](https://www.netmarketshare.com/report.aspx?qprid=11&qpaf=&qpcustom=Linux&qpcustomb=0),全球的 Linux 桌面用户的份额已经连续四个月超过了 2%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30/191917wke674bb417nz4n4.jpg) 我们之前报道过,今年六月份时 Linux 桌面的市场份额[首次突破了 2%](/article-7538-1.html),并于次月达到了历史最高点 2.33%。 那些将 Linux 作为主要桌面的用户们为这个份额做出了贡献。显然,从 这个图表的趋势来看,使用 Linux 作为桌面的用户越来越多了。 不过,不同的分析公司由于采样范围和分析方法的不同,其报告的数据、图表会有些不同,但是从总体的趋势来看,都是呈现向上增长的。 Net Market Share 的报告是基于全球 4 万个网站的访客得出的,4 万个网站也是一个比较大的数量了,当然,与整个互联网相比还是较小。 事实上,我们并不能真正摸清 Linux 具体的市场份额,因为有太多的发行版、内核版本和浏览器了,而且有些专门在隐私保护方面做了不少的工作,因此这部分我们的采集不到的。
Python 单元测试:assertTrue 是真值,assertFalse 是假值
James Cooke
http://jamescooke.info/python-unittest-asserttrue-is-truthy-assertfalse-is-falsy.html
,我们将介绍单元测试的布尔断言方法 assertTrue 和 assertFalse 与身份断言 assertIs 之间的区别。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30/215451lzjhnhy8qquumq8n.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30/215451lzjhnhy8qquumq8n.jpg
true
false
true
chunyang-wen
false
[ "单元测试" ]
软件开发
{ "viewnum": 9276, "commentnum": 0,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我们将介绍单元测试的布尔断言方法 assertTrue 和 assertFalse 与身份断言 assertIs 之间的区别。
2016-10-31T08:48:00
2016-10-31T08:48:00
7,914
/article-7914-1.html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单元测试的布尔断言方法 `assertTrue` 和 `assertFalse` 与身份断言 `assertIs` 之间的区别。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30/215451lzjhnhy8qquumq8n.jpg) ### 定义 下面是目前[单元测试模块文档](https://docs.python.org/3/library/unittest.html#unittest.TestCase.assertTrue)中关于 `assertTrue` 和 `assertFalse` 的说明,代码进行了高亮: > > `assertTrue(expr, msg=None)` > > > `assertFalse(expr, msg=None)` > > > > > > > 测试该*表达式*是真值(或假值)。 > > > > > > 注:这等价于 > > > > > > `bool(expr) is True` > > > > > > 而不等价于 > > > > > > `expr is True` > > > > > > (后一种情况请使用 `assertIs(expr, True)`)。 > > > > > > > > > [Mozilla 开发者网络中定义 `真值`](https://developer.mozilla.org/en-US/docs/Glossary/Truthy) 如下: > > 在一个布尔值的上下文环境中能变成“真”的值 > > > 在 Python 中等价于: ``` bool(expr) is True ``` 这个和 `assertTrue` 的测试目的完全匹配。 因此该文档中已经指出 `assertTrue` 返回真值,`assertFalse` 返回假值。这些断言方法从接受到的值构造出一个布尔值,然后判断它。同样文档中也建议我们根本不应该使用 `assertTrue` 和 `assertFalse`。 ### 在实践中怎么理解? 我们使用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 - 一个名称为 `always_true` 的函数,它返回 `True`。我们为它写一些测试用例,然后改变代码,看看测试用例的表现。 作为开始,我们先写两个测试用例。一个是“宽松的”:使用 `assertTrue` 来测试真值。另外一个是“严格的”:使用文档中建议的 `assertIs` 函数。 ``` import unittest from func import always_true class TestAlwaysTrue(unittest.TestCase): def test_assertTrue(self): """ always_true returns a truthy value """ result = always_true() self.assertTrue(result) def test_assertIs(self): """ always_true returns True """ result = always_true() self.assertIs(result, True) ``` 下面是 `func.py` 中的非常简单的函数代码: ``` def always_true(): """ I'm always True. Returns: bool: True """ return True ``` 当你运行时,所有测试都通过了: ``` always_true returns True ... ok always_true returns a truthy value ... ok ---------------------------------------------------------------------- Ran 2 tests in 0.004s OK ``` 开心ing~ 现在,某个人将 `always_true` 函数改变成下面这样: ``` def always_true(): """ I'm always True. Returns: bool: True """ return 'True' ``` 它现在是用返回字符串 `"True"` 来替代之前反馈的 `True` (布尔值)。(当然,那个“某人”并没有更新文档 - 后面我们会增加难度。) 这次结果并不如开心了: ``` always_true returns True ... FAIL always_true returns a truthy value ... ok ====================================================================== FAIL: always_true returns True ----------------------------------------------------------------------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tmp/assertttt/test.py", line 22, in test_is_true self.assertIs(result, True) AssertionError: 'True' is not True ---------------------------------------------------------------------- Ran 2 tests in 0.004s FAILED (failures=1) ``` 只有一个测试用例失败了!这意味着 `assertTrue` 给了我们一个<ruby> 误判 <rp> ( </rp> <rt> false-positive </rt> <rp> ) </rp></ruby>。在它不应该通过测试时,它通过了。很幸运的是我们第二个测试是使用 `assertIs` 来写的。 因此,跟手册上了解到的信息一样,为了保证 `always_true` 的功能和更严格测试的结果保持一致,应该使用 `assertIs` 而不是 `assertTrue`。 ### 使用断言的辅助方法 使用 `assertIs` 来测试返回 `True` 和 `False` 来冗长了。因此,如果你有个项目需要经常检查是否是返回了 `True` 或者 `False`,那们你可以自己编写一些断言的辅助方法。 这好像并没有节省大量的代码,但是我个人觉得提高了代码的可读性。 ``` def assertIsTrue(self, value): self.assertIs(value, True) def assertIsFalse(self, value): self.assertIs(value, False) ``` ### 总结 一般来说,我的建议是让测试越严格越好。如果你想测试 `True` 或者 `False`,听从[文档](https://docs.python.org/3/library/unittest.html#unittest.TestCase.assertTrue)的建议,使用 `assertIs`。除非不得已,否则不要使用 `assertTrue` 和 `assertFalse`。 如果你面对的是一个可以返回多种类型的函数,例如,有时候返回布尔值,有时候返回整形,那么考虑重构它。这是代码的异味。在 Python 中,抛出一个异常比使用 `False` 表示错误更好。 此外,如果你确实想使用断言来判断函数的返回值是否是真,可能还存在第二个代码异味 - 代码是正确封装了吗?如果 `assertTrue` 和 `assertFalse` 是根据正确的 `if` 语句来执行,那么值得检查下你是否把所有你想要的东西都封装在合适的位置。也许这些 `if` 语句应该封装在测试的函数中。 测试开心! --- via: <http://jamescooke.info/python-unittest-asserttrue-is-truthy-assertfalse-is-falsy.html> 作者:[James Cooke](http://jamescooke.info/pages/hello-my-name-is-james.html) 译者:[chunyang-wen](https://github.com/chunyang-wen)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在维基激动人心的四年
Sailesh Patnaik
https://opensource.com/life/16/4/my-open-source-story-sailesh-patnaik
我对维基的爱从我第 10 次考试(像在美国的 10 年级学生的年级考试)之后看到的英文维基文章孟加拉解放战争开始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30/234329kt15dpfzaztpotz3.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30/234329kt15dpfzaztpotz3.jpg
true
false
true
hkurj
false
[ "维基百科" ]
观点
{ "viewnum": 4875, "commentnum": 1,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59.33.134.179", "message": "我居然看完了……", "username": "来自广东中山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0-31T22:37:04" } ]
[]
我对维基的爱从我第 10 次考试(像在美国的 10 年级学生的年级考试)之后看到的英文维基文章孟加拉解放战争开始
2016-10-31T10:38:00
2016-10-31T10:38:00
7,915
/article-7915-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30/234329kt15dpfzaztpotz3.jpg) 我自认为自己是个奥迪亚的维基人。我通过写文章和纠正文章错误给很多维基项目贡献了<ruby> <a href="https://en.wikipedia.org/wiki/Odia_language"> 奥迪亚 </a> <rp> ( </rp> <rt> Odia </rt> <rp> ) </rp></ruby>知识(这是在印度的[奥里萨邦](https://en.wikipedia.org/wiki/Odisha)的主要语言),比如维基百科和维基文库,我也为用印地语和英语写的维基文章做贡献。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30/234329s6mi0muyzu2edtmy.jpg) 我对维基的爱从我第 10 次考试(像在美国的 10 年级学生的年级考试)之后看到的英文维基文章[孟加拉解放战争](https://en.wikipedia.org/wiki/Bangladesh_Liberation_War)开始。一不小心我打开了印度维基文章的链接,并且开始阅读它。在文章左边有用奥迪亚语写的东西,所以我点击了一下, 打开了一篇在奥迪亚维基上的 [ଭାରତ/Bhārat](https://or.wikipedia.org/s/d2) 文章。发现了用母语写的维基让我很激动!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30/234330b6ogygzt1ay1xbz1.png) 一个邀请读者参加 2014 年 4 月 1 日召开的第二届布巴内斯瓦尔研讨会的旗帜广告引起了我的好奇。我过去从来没有为维基做过贡献,只用它做过研究,我并不熟悉开源和社区贡献流程。再加上,当时我只有 15 岁。我注册了,在研讨会上有很多语言爱好者,他们全比我大。尽管我害怕,我父亲还是鼓励我去参与。他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不是一个维基媒体人,和我不一样,但是他的鼓励给了我改变奥迪亚维基的动力和参加社区活动的勇气。 我觉得关于奥迪亚语言和文学的知识很多需要改进,有很多错误的观念和知识缺口,所以,我帮助组织关于奥迪亚维基的活动和和研讨会,我完成了如下列表: * 在奥迪亚维基发起 3 次主要的 edit-a-thons :2015 年妇女节、2016年妇女节、abd [Nabakalebara edit-a-thon 2015](https://or.wikipedia.org/s/toq) * 在全印度发起了征集[檀车节](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Commons:The_Rathyatra_Challenge)图片的比赛 * 在谷歌的两大事件([谷歌I/O大会扩展](http://cis-india.org/openness/blog-old/odia-wikipedia-meets-google-developer-group)和谷歌开发节)中代表奥迪亚维基 * 在2015 [Perception](http://perception.cetb.in/events/odia-wikipedia-event/) 和第一次 [Open Access India](https://opencon2015kolkata.sched.org/speaker/sailesh.patnaik007) 会议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0/30/234330gkxp3tyzrrpmuy51.jpg) 我在维基项目当编辑直到去年( 2015 年 1 月)为止,当我出席[孟加拉语维基百科的十周年会议](https://meta.wikimedia.org/wiki/Bengali_Wikipedia_10th_Anniversary_Celebration_Kolkata)和[毗瑟挐](https://www.facebook.com/vishnu.vardhan.50746?fref=ts)活动时,[互联网和社会中心](http://cis-india.org/)主任,邀请我参加[培训师培训计划](https://meta.wikimedia.org/wiki/CIS-A2K/Events/Train_the_Trainer_Program/2015)。我的开始超越奥迪亚维基,为[GLAM](https://en.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GLAM)的活动举办聚会和培训新的维基人。这些经验告诉我作为一个贡献者该如何为社区工作。 [Ravi](https://www.facebook.com/ravidreams?fref=ts),在当时印度维基的总监,在我的旅程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非常相信我,让我参与到了 [Wiki Loves Food](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Commons:Wiki_Loves_Food),维基共享中的公共摄影比赛,组织方是 [2016 印度维基会议](https://meta.wikimedia.org/wiki/WikiConference_India_2016)。在 2015 的 Loves Food 活动期间,我的团队在维基共享中加入了 10000+ 采用 CC BY-SA 协议的图片。Ravi 进一步坚定了我的信心,和我分享了很多关于维基媒体运动的信息,以及他自己在 [奥迪亚维基百科 13 周年](https://or.wikipedia.org/s/sml)的经历。 不到一年后,在 2015 年十二月,我成为了网络与社会中心的[获取知识计划](https://meta.wikimedia.org/wiki/CIS-A2K)的项目助理( CIS-A2K 运动)。我自豪的时刻之一是在印度普里的研讨会,我们给奥迪亚维基媒体社区带来了 20 个新的维基人。现在,我在一个名为 [WikiTungi](https://or.wikipedia.org/s/xgx) 普里的非正式聚会上指导着维基人。我和这个小组一起工作,把奥迪亚 Wikiquotes 变成一个真实的计划项目。在奥迪亚维基我也致力于缩小性别差距。[八个女编辑](https://or.wikipedia.org/s/ysg)也正帮助组织聚会和研讨会,参加 [Women's History month edit-a-thon](https://or.wikipedia.org/s/ynj)。 在我四年短暂而令人激动的旅行之中,我也参与到 [维基百科的教育项目](https://outreach.wikimedia.org/wiki/Education),[通讯团队](https://outreach.wikimedia.org/wiki/Talk:Education/News#Call_for_volunteers),两个全球的 edit-a-thons: [Art and Feminsim](https://en.wikipedia.org/wiki/User_talk:Saileshpat#Barnstar_for_Art_.26_Feminism_Challenge) 和 [Menu Challenge](https://opensource.com/life/15/11/tasty-translations-the-open-source-way)。我期待着更多的到来! 我还要感谢 [Sameer](https://www.facebook.com/samirsharbaty?fref=ts) 和 [Anna](https://www.facebook.com/anna.koval.737?fref=ts)(都是之前维基百科教育计划的成员)。 --- via: <https://opensource.com/life/16/4/my-open-source-story-sailesh-patnaik> 作者:[Sailesh Patnaik](https://opensource.com/users/saileshpat) 译者:[hkurj](https://github.com/hkurj)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如何在后台运行 Linux 命令并且将进程脱离终端
Aaron Kili
http://www.tecmint.com/run-linux-command-process-in-background-detach-process/
当一个进程与终端关联在一起时,可能会出现两种问题: - 你的控制终端充满了很多输出数据或者错误及诊断信息; - 如果发生终端关闭的情况,进程连同它的子进程都将会终止。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1/081944jrc87qz7ryzfjfzc.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1/081944jrc87qz7ryzfjfzc.jpg
true
false
true
yangmingming
false
[ "进程", "后台" ]
技术
{ "viewnum": 23930, "commentnum": 3, "favtimes": 8,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4.204.32.235", "message": "记得以前在vps上使用nohup+aria2c下载bt种子,nohup还会把程序打印的内容保存到文本文件。如此一来,就可以通过本地浏览器直接查看输出了,很方便。<br />\r\n<br />\r\n当然,如果你觉得该文本文件的内容太多,拖慢浏览器速度,可以写个php,只读取尾部50行这样的功能,如此一来,简直比迅雷离线下载还给力。", "username": "delectate [Firefox 49.0|Windows 10]", "date": "2016-11-01T11:01:04" }, { "postip": "117.89.130.166", "message": "牛逼,还有这种操作", "username": "来自江苏南京的 Chrome 89.0|Mac 10.15 用户", "date": "2021-04-06T19:42:18" }, { "postip": "117.89.130.166", "message": "牛逼,还有这种操作", "username": "来自江苏南京的 Chrome 89.0|Mac 10.15 用户", "date": "2021-04-06T19:42:20" } ]
[]
当一个进程与终端关联在一起时,可能会出现两种问题: - 你的控制终端充满了很多输出数据或者错误及诊断信息; - 如果发生终端关闭的情况,进程连同它的子进程都将会终止。
2016-11-01T08:20:00
2016-11-01T08:20:00
7,918
/article-7918-1.html
在本指南中,我们将会阐明一个在 [Linux 系统中进程管理](http://www.tecmint.com/monitor-linux-processes-and-set-process-limits-per-user/)的简单但是重要的概念,那就是如何从它的控制终端完全脱离一个进程。 当一个进程与终端关联在一起时,可能会出现两种问题: 1. 你的控制终端充满了很多输出数据或者错误及诊断信息 2. 如果发生终端关闭的情况,进程连同它的子进程都将会终止 为了解决上面两个问题,你需要从一个控制终端完全脱离一个进程。在我们实际上解决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简要的介绍一下,如何在后台运行一个进程。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1/081944jrc87qz7ryzfjfzc.jpg) ### 如何在后台开始一个 Linux 进程或者命令行 如果一个进程已经运行,例如下面的 [tar 命令行的例子](/article-7802-1.html),简单的按下 `Ctrl+Z` 就可以停止它(LCTT 译注:这里说的“停止”,不是终止,而是“暂停”的意思),然后输入命令 `bg` 就可以继续以一个任务在后台运行了。 你可以通过输入 `jobs` 查看所有的后台任务。但是,标准输入(STDIN)、标准输出(STDOUT)和标准错误(STDERR)依旧掺杂到控制台中。 ``` $ tar -czf home.tar.gz . $ bg $ jobs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1/082404gmdvzdfxdbnmnzls.png "在后台运行 Linux 命令") *在后台运行 Linux 命令* 你也可以直接使用符号 `&` 在后台运行一个进程: ``` $ tar -czf home.tar.gz . & $ jobs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1/082404zrr8jd48daxp5wkh.png "在后台开始一个 Linux 进程") *在后台开始一个 Linux 进程* 看一下下面的这个例子,虽然 [tar 命令](/article-7802-1.html)是作为一个后台任务开始的,但是错误信息依旧发送到终端,这表示,进程依旧和控制终端关联在一起。 ``` $ tar -czf home.tar.gz . & $ jobs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1/082405gim90e9f0uu7z3aa.png "运行在后台的 Linux 进程信息") *运行在后台的 Linux 进程信息* ### 退出控制台之后,保持 Linux 进程的运行 我们将使用 `disown` 命令,它在一个进程已经运行并且被放在后台之后使用,它的作用是从 shell 的活动任务列表中移走一个 shell 任务,因此,对于该任务,你将再也不能使用 `fg` 、 `bg` 命令了。 而且,当你关闭控制控制终端,这个任务将不会挂起(暂停)或者向任何一个子任务发送 SIGHUP 信号。 让我们看一下先下面的这个使用 bash 中内置命令 `disown` 的例子。 ``` $ sudo rsync Templates/* /var/www/html/files/ & $ jobs $ disown -h %1 $ jobs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1/082405d9ifmh0s4fm5d99g.png "关闭终端之后,保持 Linux 进程运行") *关闭终端之后,保持 Linux 进程运行* 你也可以使用 `nohup` 命令,这个命令也可以在用户退出 shell 之后保证进程在后台继续运行。 ``` $ nohup tar -czf iso.tar.gz Templates/* & $ jobs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1/082406s9b88jmjpd93fov8.png "关闭 shell 之后把 Linux 进程置于后台") *关闭 shell 之后把 Linux 进程置于后台* ### 从控制终端脱离一个 Linux 进程 因此,为了彻底从控制终端脱离一个程序,对于图形用户界面 (GUI) 的程序例如 firefox 来说,使用下面的命令行格式会更有效: ``` $ firefox </dev/null &>/dev/null & ``` 在 Linux 上,/dev/null 是一个特殊的文件设备,它会忽略所有的写在它上面的数据,上述命令,输入来源和输出发送目标都是 /dev/null。 作为结束陈述,运行一个连接到控制终端的进程,作为用户你将会在你的终端上看到这个进程数据的许多行的输出,也包含错误信息。同样,当你关闭一个控制终端,你的进程和子进程都将会终止。 重要的是,对于这个主题任何的问题或者观点,通过下面的评论联系我们。 --- via: <http://www.tecmint.com/run-linux-command-process-in-background-detach-process/> 作者:[Aaron Kili](http://www.tecmint.com/author/aaronkili/) 译者:[yangmingming](https://github.com/yangmingming)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一个老奶奶的唠叨:当年我玩 Linux 时……
Carla Schroder
https://opensource.com/life/16/7/my-linux-story-carla-schroder
在很久以前,那时还没有 Linux 系统。真的没有!之前也从未存在过。不像现在,Linux 系统随处可见。有各种流派的 Unix 系统、有苹果的操作系统、有微软的 Windows 操作系统。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1/115259t6fzdk569886f86m.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1/115259t6fzdk569886f86m.jpg
true
false
true
rusking
false
[ "Linux" ]
观点
{ "viewnum": 10978, "commentnum": 9,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39.168.193.101", "message": "我一看这人就很脸熟<br />\r\n以前看过Carla Schroder写过的技术博文,写得很好很有水平。", "username": "来自39.168.193.101的 Chromium 66.0|Xubuntu 14.04 用户", "date": "2016-11-01T13:37:11" }, { "postip": "218.70.9.90", "message": "这个图很棒,稀饭@!~", "username": "sunriders [Firefox 49.0|Windows 7]", "date": "2016-11-01T16:55:52" }, { "postip": "117.136.84.128", "message": "我在Linux.cn翻译的第一篇文章,感谢wxy的校对。", "username": "来自117.136.84.128的 WeChat 6.3|Android 6.0 用户", "date": "2016-11-01T18:41:51" }, { "postip": "123.120.74.12", "message": "翻译的不错~", "username": "linux [Chrome 54.0|Mac 10.11]", "date": "2016-11-02T10:22:20" }, { "postip": "115.174.92.245", "message": "話說國內有大媽用Linux嗎?據說幾乎沒有一個國內證券公司的股票軟件能在跑在Linux上...", "username": "来自广东深圳的 Chrome 52.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04T16:10:34" }, { "postip": "123.120.78.6", "message": "大妈我不知道,我知道有位老爷子——说起来老爷子好久没冒泡了,不知道老人家怎么样了。", "username": "linux [Chrome 54.0|Mac 10.11]", "date": "2016-11-04T17:36:25" }, { "postip": "202.198.7.40", "message": "我觉得苹果公司的iOS很无聊", "username": "gsced [Chrome Mobile 54.0|Android 5.0]", "date": "2016-11-04T22:59:19" }, { "postip": "202.198.7.40", "message": "我觉得苹果公司的iOS很无聊", "username": "gsced [Chrome Mobile 54.0|Android 5.0]", "date": "2016-11-04T22:59:19" }, { "postip": "14.120.40.42", "message": "在国内,首先得:<br />\r\n各种炒股软件 for Linux<br />\r\n各种IM for Linux<br />\r\n迅雷 for Linux<br />\r\n......&lt;此处省略一万条&gt;", "username": "ka布 [QQ Browser 9.5|Windows 10]", "date": "2016-11-27T15:53:08" } ]
[]
在很久以前,那时还没有 Linux 系统。真的没有!之前也从未存在过。不像现在,Linux 系统随处可见。有各种流派的 Unix 系统、有苹果的操作系统、有微软的 Windows 操作系统。
2016-11-01T11:54:00
2016-11-01T11:54:00
7,920
/article-7920-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1/115259t6fzdk569886f86m.jpg) 在很久以前,那时还没有 Linux 系统。真的没有!之前也从未存在过。不像现在,Linux 系统随处可见。那时有各种流派的 Unix 系统、有苹果的操作系统、有微软的 Windows 操作系统。 比如说 Windows,它的很多东西都改变了,但是依然保持不变的东西的更多。尽管它已经增加了 20GB 以上的鬼知道是什么的东西,但是 Windows 还是大体保持不变(除了不能在 DOS 的提示下实际做些什么了)。嘿,谁还记得 Gorilla.bas 那个出现在 DOS 系统里的炸香蕉的游戏吗?多么美好的时光啊!不过互联网却不会忘记,你可以在 Kongregate.com 这个网站玩这个游戏的 Flash版本。 苹果系统也改变了,从一个鼓励你 hack 的友善系统变成了一个漂亮而密实的、根本不让你打开的小盒子,而且还限制了你使用的硬件接口。1998 年:软盘没了。2012 年:光驱没了。而 12 英寸的 MacBook 只有一个单一的 USB Type-C 接口,提供了电源、蓝牙、无线网卡、外部存储、视频输出和其它的一些配件的接口。而你要是想一次连接多个外设就不得不背着一堆转接器,这真是太令人抓狂了!然后就轮到耳机插孔了,没错,这唯一一个苹果世界里留着的非专有的标准硬件接口了,也注定要消失了。(LCTT 译注:还好,虽然最新的 IPhone 7 上没有耳机插孔了,但是新发布的 Macbook 上还有) 还有一大堆其它的操作系统,比如:Amiga、BeOS、OS/2 ,如果你愿意的话,你能找到几十个操作系统。我建议你去找找看,太容易找到了。Amiga、 BeOS 和 OS/2 这些系统都值得关注,因为它们有强大的功能,比如 32 位的多任务和高级图形处理能力。但是市场的影响击败了强大的系统性能,因此技术上并不出众的 Apple 和 Windows 操作系统统治了市场的主导地位,而那些曾经的系统也逐渐销声匿迹了。 然后 Linux 系统出现了,世界也因此改变了。 ### 第一款电脑 我曾经使用过的第一款电脑是 Apple IIc ,大概在 1994年左右,而那个时候 Linux 系统刚出来 3 年。这是我从一个朋友那里借来的,用起来各方面都还不错,但是很不方便。所以我自己花了将近 500 美元买了一台二手的 Tandy 牌的电脑。这对于卖电脑的人来说是一件很伤心的事,因为新电脑要花费双倍的价钱。那个时候,电脑贬值的速度非常快。这个电脑当时看起来强劲得像是个怪物:一个英特尔 386SX 的 CPU,4MB的内存,一个 107MB 的硬盘,14 英寸的彩色 CRT 显示器,运行 MS-DOS 5 和 Windows 3.1 系统。 我曾无数次的拆开那个可怜的怪物,并且多次重新安装 Windows 和 DOS 系统。因为 Windows 桌面用的比较少,所以我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在 DOS 下完成的。我喜欢玩血腥暴力的视频游戏,包括 Doom、Duke Nukem、Quake 和 Heretic。啊!那些美好的,让人心动的 8 位图像! 那个时候硬件的发展一直落后于软件,因此我经常升级硬件。现在我们能买到满足我们需求的任何配置的电脑。我已经好多年都没有再更新我的任何电脑硬件了。 ### 《<ruby> 比特杂志 <rp> ( </rp> <rt> Computer bits </rt> <rp> ) </rp></ruby>》 回到那些曾经辉煌的年代,电脑商店布满大街小巷,找到本地的一家网络服务提供商(ISP)也不用走遍整个街区。ISP 那个时候真的非比寻常,它们不是那种冷冰冰的令人讨论的超级大公司,而是像美国电信运营商和有线电视公司这样的好朋友。他们都非常友好,并且提供各种各样的像 BBS、文件下载、MUD (多玩家在线游戏)等的额外服务。 我花了很多的时间在电脑商店购买配件,但是很多时候我一个女人家去那里会让店里的员工感到吃惊,我真的很无语了,这怎么就会让一些人看不惯了。我现成已经是一位 58 岁的老家伙了,但是他们还是一样的看不惯我。我希望我这个女电脑迷在我死之前能被他们所接受。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1/113437rzohdj9d0adm6t3e.jpg) 那些商店的书架上摆满了《<ruby> 比特杂志 <rp> ( </rp> <rt> Computer bits </rt> <rp> ) </rp></ruby>》。有关《比特杂志》的[历史刊物](https://web.archive.org/web/20020122193349/http://computerbits.com/)可以在<ruby> 互联网档案库 <rp> ( </rp> <rt> Internet Archive </rt> <rp> ) </rp></ruby>中查到。《比特杂志》是当地一家免费报纸,有很多关于计算机方面的优秀的文章和大量的广告。可惜当时的广告没有网络版,因此大家不能再看到那些很有价值的关于计算机方面的详细信息了。你知道现在的广告商们有多么的抓狂吗?他们埋怨那些安装广告过滤器的人,致使科技新闻变成了伪装的广告。他们应该学习一下过去的广告模式,那时候的广告里有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大家都喜欢阅读。我从《比特杂志》和其它的电脑杂志的广告中学到了所有关于计算机硬件的知识。《<ruby> 电脑购买者杂志 <rp> ( </rp> <rt> Computer Shopper </rt> <rp> ) </rp></ruby>》更是非常好的学习资料,其中有上百页的广告和很多高质量的文章。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1/115446nijbr331izja3y9d.jpg) 《比特杂志》的出版人 Paul Harwood 开启了我的写作生涯。我的第一篇计算机专业性质的文章就是在《比特杂志》发表的。 Paul,仿佛你一直都在我的身旁,谢谢你。 在互联网档案库中,关于《比特杂志》的分类广告信息已经几乎查询不到了。分类广告模式曾经给出版商带来巨大的收入。免费的分类广告网站 Craigslist 在这个领域独占鳌头,同时也扼杀了像《比特杂志》这种以传统的报纸和出版为主的杂志行业。 其中有一些让我最难以忘怀的记忆就是一个 12 岁左右的吊儿郎当的小屁孩,他脸上挂满了对我这种光鲜亮丽的女人所做工作的不屑和不理解的表情,他在我钟爱的电脑店里走动,递给我一本《比特杂志》,当成给初学者的一本好书。我翻开杂志,指着其中一篇我写的关于 Linux 系统的文章给他看,他说“哦,我明白了”。他尴尬的脸变成了那种正常生理上都不可能呈现的颜色,然后很仓促地夹着尾巴溜走了。(不是的,我亲爱的、诚实的读者们,他不是真的只有 12 岁,而应该是 20 来岁。他现在应该比以前更成熟懂事一些了吧!) ### 发现 Linux 我第一次了解到 Linux 系统是在《比特杂志》上,大概在 1997 年左右。我一开始用的一些 Linux操作系统版本是 Red Hat 5 和 Mandrake Linux(曼德拉草)。 Mandrake 真是太棒了,它是第一款易安装型的 Linux 系统,并且还附带图形界面和声卡驱动,因此我马上就可以玩 Tux Racer 游戏了。不像那时候大多数的 Linux 迷们,因为我之前没接触过 Unix系统,所以我学习起来比较难。但是一切都还顺利吧,因为我学到的东西都很有用。相对于我在 Windows 中的体验,我在 Windows 中学习的大部分东西都是徒劳,最终只能放弃返回到 DOS 下。 玩转电脑真是充满了太多的乐趣,后来我转行成为计算机自由顾问,去帮助一些小型公司的 IT 部门把数据迁移到 Linux 服务器上,这让 Windows 系统或多或少的失去一些用武之地。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是在背地里偷偷地做这些工作的,因为那段时期微软把 Linux 称为毒瘤,诬蔑 Linux 系统是一种共产主义,用来削弱和吞噬我们身体里的珍贵血液的阴谋。 ### Linux 赢了 我持续做了很多年的顾问工作,也做其它一些相关的工作,比如:电脑硬件修理和升级、布线、系统和网络管理,还有运行包括 Apple、Windows、Linux 系统在内的混合网络。Apple 和 Windows 系统故意不兼容对方,因此这两个系统真的是最头疼,也最难整合到同一网络中。但是在 Linux 系统和其它开源软件中最有趣的一件事是总有一些人能够处理这些厂商之间的兼容性问题。 现在已经大不同了。在系统间的互操作方面一直存在一些兼容性问题,而且也没有桌面 Linux 系统的 1 级 OEM 厂商。我觉得这是因为微软和苹果公司在零售行业在大力垄断造成的。也许他们这样做反而帮了我们帮大忙,因为我们可以从 ZaReason 和 System76 这样独立的 Linux 系统开发商得到更好的服务和更高性能的系统。他们对 Linux 系统都很专业,也特别欢迎我们这样的用户。 Linux 除了在零售行业的桌面版系统占有一席之地以外,从嵌入式系统到超级计算机以及分布式计算系统等各个方面都占据着主要地位。开源技术掌握着软件行业的发展方向,所有的软件行业的前沿技术,比如容器、集群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都离不开开源技术的支持。从我的第一台老式的 386SX 电脑到现在,Linux 和开源技术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如果没有 Linux 系统和开源,这一切都不可能发生。 (题图来自:[wallpapersafari](http://cdn.wallpapersafari.com/32/70/uLMive.jpg) ,高清) --- via: <https://opensource.com/life/16/7/my-linux-story-carla-schroder> 作者:[Carla Schroder](https://opensource.com/users/carlaschroder) 译者:[rusking](https://github.com/rusking)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谷歌也不信任沃通的证书了,StartCom CA 一并受到同等处罚
wxy
从 Chrome 56 开始,不再信任沃通及被其收购的 StartCom 于 2016 年 10 月 21 日之后所颁发的证书,直到最终完全移除对这两个 CA 的信任!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1/232735zu1qnbnnffbvf8mn.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1/232735zu1qnbnnffbvf8mn.jpg
true
false
false
false
[ "沃通", "StartCom" ]
新闻
{ "viewnum": 11665, "commentnum": 20, "favtimes": 0, "sharetimes": 1, "likes": 0 }
[ { "postip": "171.217.62.102", "message":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4.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1-02T08:52:18" }, { "postip": "210.21.208.236", "message": "站长只发个新闻,也不对新闻评论下(评论下此新闻对国内的吃瓜群众有何影响,或者有何可能的影响。。)<br />\r\n呵呵", "username": "fz420 [Chrome 54.0|GNU/Linux]", "date": "2016-11-02T09:36:32" }, { "postip": "123.120.74.12", "message": "这篇新闻是我写的。我下面评论了啊。其实一句话,尽快更换保平安。", "username": "linux [Chrome 54.0|Mac 10.11]", "date": "2016-11-02T10:21:34" }, { "postip": "116.255.132.12", "message": "愈演愈烈。", "username": "netb2c [Chrome 54.0|Fedora]", "date": "2016-11-02T10:46:22" }, { "postip": "116.31.81.182", "message": "最后半句是错别字吧?&nbsp;&nbsp;抑或=&gt;亦或",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Firefox 49.0|Ubuntu 用户", "date": "2016-11-02T11:47:13" }, { "postip": "210.21.208.236", "message": "为什么不稍微科普点?", "username": "fz420 [Chrome 54.0|GNU/Linux]", "date": "2016-11-02T13:21:41" }, { "postip": "112.23.168.102", "message": "可以趁1折买一个证书玩玩。", "username": "来自江苏南京的 Firefox 49.0|Mac 10.11 用户", "date": "2016-11-02T14:36:33" }, { "postip": "116.226.233.7", "message": "貌似国内好沃通的免费证书0.0",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Sogou Explorer 2|Windows 8.1 用户", "date": "2016-11-02T16:51:34" }, { "postip": "112.117.180.19", "message": "听西贝的喷友说是沃通很流氓,其背后是360", "username": "来自云南昆明的 Firefox 50.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1-02T22:12:26" }, { "postip": "123.120.78.6", "message": "没错,本站有整个事件的相关线索,你可以跟着文章内的链接看看。", "username": "linux [Chrome 54.0|Mac 10.11]", "date": "2016-11-02T22:25:05" }, { "postip": "123.120.78.6", "message": "囧", "username": "linux [Chrome 54.0|Mac 10.11]", "date": "2016-11-02T22:27:55" }, { "postip": "123.120.78.6", "message": "整个事件其实我们连续报道了多篇了。不过这个事情还真没法再明白说了——明白的人自然明白其危害,不明白的人其实也根本不会意识到其危害。", "username": "linux [Chrome 54.0|Mac 10.11]", "date": "2016-11-02T22:29:21" }, { "postip": "123.120.78.6", "message": "吓得我赶紧用搜索引擎来验证我几十年来的用法。", "username": "linux [Chrome 54.0|Mac 10.11]", "date": "2016-11-02T22:30:38" }, { "postip": "123.120.78.6", "message": "这下彻底完了。360这钱白瞎了,只能说,以他们的一向行事风格,致此后果并不意外。", "username": "linux [Chrome 54.0|Mac 10.11]", "date": "2016-11-02T22:31:45" }, { "postip": "210.21.208.236", "message": "呵呵,<br />\r\n所以贵站的办站宗旨是什么呢?<br />\r\n是为了传播linux相关内容给精通系统、安全、网络各方面知识点的小伙伴?<br />\r\n是为了传播linux相关内容给linux感兴趣的初级小伙伴?", "username": "fz420 [Chrome 54.0|GNU/Linux]", "date": "2016-11-03T10:39:42" }, { "postip": "123.120.179.55", "message": "360倒闭了都活该拍手称快弹冠相庆,只是可惜了咱中国为数不多的CA机构", "username": "hsrzq [Chrome 53.0|Mac 10.12]", "date": "2016-11-04T11:14:18" }, { "postip": "115.174.92.245", "message": "沒怎麼關注,幾個月前早就幹掉這個證書了,加上Chrome跟Firefox老早就封殺了,至少對一般用戶來說沒什麼影響。這貨走CNZZ老路罷了,忽悠不了誰。", "username": "来自广东深圳的 Chrome 52.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04T16:08:50" }, { "postip": "14.18.25.110", "message": "哪里还有免费的证书可以申请么, 或者相当便宜的也可以",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05T00:10:38" }, { "postip": "123.120.78.6", "message": "let's encrypt", "username": "linux [Chrome 54.0|Mac 10.11]", "date": "2016-11-05T11:40:44" }, { "postip": "47.89.26.236", "message": "这文章跟此站宗旨有毛线冲突。。。<br />\r\n不是很懂你们吃瓜群众。<br />\r\n像我,在此站和freebuf抛出沃通证书问题的时候就把自己个人博客上的startcom证书给换成了let's encrypt了<br />\r\n关于证书问题,从CNZZ到现在的沃通,懂的自然会懂,不懂也没关系,正常上网并没有什么影响。<br />\r\n<br />\r\n你想了解证书的危害可以翻翻freebuf等网站的历史文章,很详细也很方便,善用搜索引擎,自己动手丰衣足食。<br />\r\n别整天等着别人喂食,那和咸鱼有何区别?#滑稽", "username": "youyoulemon [Chrome 54.0|Windows 10]", "date": "2016-11-05T13:23:25" } ]
[]
从 Chrome 56 开始,不再信任沃通及被其收购的 StartCom 于 2016 年 10 月 21 日之后所颁发的证书,直到最终完全移除对这两个 CA 的信任!
2016-11-02T08:24:00
2016-11-02T08:24:00
7,922
/article-7922-1.html
继 Mozilla 做出对<ruby> 沃通 <rp> ( </rp> <rt> WoSign </rt> <rp> ) </rp></ruby>的[处罚决定](/article-7898-1.html)之后,谷歌也跟随了这一做法,从 Chrome 56 开始,不再信任沃通及被其收购的 StartCom 于 2016 年 10 月 21 日之后所颁发的证书。 此前, 苹果已经率先于 [9 月 30 日](https://support.apple.com/en-us/HT204132)将沃通的根证书[从证书存储库中移除](/article-7846-1.html)了。虽然沃通及其被其秘密收购的 StartCom 均存在不同程度的 CA 违规问题,但是苹果和 Mozilla 在最近的操作中都只对沃通采取了处罚,而谷歌的处置则更进一步,也同时对 StartCom 进行了同等处罚。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1/232735zu1qnbnnffbvf8mn.jpg) 谷歌在其[通告](https://security.googleblog.com/2016/10/distrusting-wosign-and-startcom.html)中说: > > 谷歌已经查明了沃通和 StartCom 这两个 CA 没有维持对其作为 CA 的高标准预期,因此根据我们的[根证书策略](https://www.chromium.org/Home/chromium-security/root-ca-policy#TOC-Removal-of-Trust),谷歌 Chrome 将不再信任它们。这个观点类似于苹果和 Mozilla 的根证书计划发出的最近公告。 > > > 在 2016 年 8 月 17 日,谷歌接到了 GitHub 安全团队的通告,称沃通在没有得到他们授权的情况下签发了一个 GitHub 的证书。这促使 GitHub 安全团队和 Mozilla 合作对沃通进行了调查,发现了[沃通的若干违规签发证书的问题](https://wiki.mozilla.org/CA:WoSign_Issues)。该调查表明沃通有意地规避了浏览器限制(即对 SHA-1 签名证书的失效计划)和对 CA 的要求。更进一步的,还发现了另外一家 CA 公司 StartCom 也被沃通秘密收购,这违反了对 CA 公司被收购需要披露信息的要求。而且,沃通公司还替换了原 StartCom 的基础设施、人员、政策和签发系统。面对这种情况,沃通和 StartCom 管理层还尝试误导社区这两个公司之间的收购事实和关系。 谷歌于 10 月 31 日发布了 Chrome 56 的 Dev 渠道版本。谷歌决定从该版本的 Chrome 开始,不再信任沃通和 StartCom 于 2016 年 10 月 21 日之后签发的证书。在这个日期之前签发的证书依旧信任,但是之后,除非他们遵循 [Chrome 的证书透明策略](https://www.chromium.org/Home/chromium-security/root-ca-policy/CTPolicyMay2016edition.pdf?attredirects=0),将只能对其已有客户的域名签发。按照计划,Chrome 56 将于 2017 年 1 月正式发布稳定版,因此在此之前,**使用这两个 CA 所签发证书的网站应该尽快迁移到其它被 Chrome 信任的 CA 所签发的证书下**。 沃通和 StartCom 的客户会发现他们的证书在 Chrome 56 中不再有效。并且,更严厉的是,谷歌还说: > > 在接下来的 Chrome 版本中,还会进一步减少对这两个 CA 签发的证书的支持,直到最终完全移除对这两个 CA 的信任! > > > 并且称: > > 沃通和 StartCom 的任何试图规避处罚的做法都将导致这两个 CA 被马上全部移除! > > > 沃通的证书在国内使用比较多,而 StartCom 的 StartSSL 证书则在全球范围内有广泛的使用,尤其是它的免费证书有很多个人网站在使用。鉴于 Chrome 在浏览器市场上已经占据了[一半左右的份额](/article-7534-1.html),因此其带来的影响将是毁灭性的。 目前,主流浏览器里面,Mozilla 的 Firefox 、苹果的 Safari 和谷歌的 Chrome 都已经做出了相应的反应,但是我们目前还没见到微软对此的跟进和表态。似乎微软在 CA 策略方面一向比较散漫,因此,IE 和 Edge 浏览器的反应或许还需要一段时间,抑或不会采取措施。
如何在 Ubuntu 命令行下管理浏览器书签
Derrik Diener
https://www.maketecheasier.com/manage-browser-bookmarks-ubuntu-command-line/
如果你已经厌倦了这些内置在浏览器中的主流工具,你或许想要寻找一个替代品。这里介绍 Buku:一个命令行下的书签管理器。它不仅可以管理你的书签,还可以给它们加密,将它们保存在一个数据库中等等。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2/094421s6deeg2r9rdzog9r.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2/094421s6deeg2r9rdzog9r.jp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命令行", "书签" ]
分享
{ "viewnum": 6782, "commentnum": 0,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如果你已经厌倦了这些内置在浏览器中的主流工具,你或许想要寻找一个替代品。这里介绍 Buku:一个命令行下的书签管理器。它不仅可以管理你的书签,还可以给它们加密,将它们保存在一个数据库中等等。
2016-11-02T09:43:00
2016-11-02T09:43:00
7,923
/article-7923-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2/094421s6deeg2r9rdzog9r.jpg) 浏览器书签虽然不常被提及,但是作为互联网浏览的一部分。没有好的书签功能,网站链接可能会丢失,下次再不能访问。这就是为什么一个好的书签管理器很重要。 所有的现代浏览器都提供了一些形式的管理工具,虽然它们严格上来讲功能较少。如果你已经厌倦了这些内置在浏览器中的主流工具,你或许想要寻找一个替代品。这里介绍 **Buku**:一个命令行下的书签管理器。它不仅可以管理你的书签,还可以给它们加密,将它们保存在一个数据库中等等。下面是如何安装它。 ### 安装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2/094438tpm80mq0w7sebaep.jpg) Buku 不是非常流行。因此,用户需要自己编译它。然而,在 Ubuntu 上安装实际上很简单。打开终端并且使用 apt 安装`git` 和 `python3`,这两个工具在构建中很关键。 ``` sudo apt python3-cryptography python3-bs4 ``` 装完所需的工具后,就可以拉取源码了。 ```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jarun/Buku/. cd Buku ``` 最后要安装它,只需要运行 `make` 命令。在这之后就可以在终端中输入 `buku`来运行 Buku 了。 ``` sudo make install ``` **注意**:虽然这份指导针对的是 Ubuntu,但是 Buku 可以在任何 Linux 发行版中用相似的方法安装。 ### 导入书签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2/094458nkwe67555255bxg4.jpg) 要将书签直接导入 Buku 中,首先从浏览器中将书签导出成一个 html 文件。接着,输入下面的命令: ``` buku -i bookmarks.html ``` 最后,导入的书签会添加到 Buku 的数据库中。 ### 导出书签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2/094517jo5u0o850ju585ob.jpg) 导出书签和导入一样简单。要导出所有的书签,使用下面的命令: ``` buku -e bookmarks.html ``` 它会和其他书签管理器一样,将数据库中所有的书签导出成一个 html 文件。之后就可以用它做你任何要做的事情了! ### 打开书签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2/094544kart6a43ap0qapta.jpg) 要打开一个书签,首先要搜索。这需要用 `-s` 选项。运行下面的命令来搜索: ``` buku -s searchterm ``` 接着一旦找到匹配的结果,输入旁边的数字,书签将会在默认的浏览器中打开了。 ### 加密 不像其他的书签管理器,Buku 可以加密你的数据。这对拥有“敏感”书签的用户而言很有用的功能。要加密数据库,使用 `-l` 标志来创建一个密码。 ``` buku -l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2/094609kn68aftb68yqwbby.jpg) 数据库加锁后,没有输入密码将不能打开书签。要解密它,使用 `-k` 选项。 ``` buku -k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2/094631r4cqs3f7s755i3sz.jpg) ### 其他功能 这个书签管理器有许多不同的功能。要了解其他的功能,使用 `--help` 选项。当使用这个选项后,所有的选项以及每个功能详细内容都会列出来。这个非常有用,由于用户经常忘记东西,并且有时可以打开一个备忘单也不错。 ``` buku --help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2/094657swxw5l5uw345zjwa.jpg) ### 总结 即使这个工具不是浏览器的一部分,它的功能比任何现在管理器提供的功能多。尽管事实是它在命令行中运行,但是也有很好的竞争力。书签对大部分人来言并不重要,但是哪些不喜欢现有选择以及喜欢 Linux 命令行的应该看一下 Buku。 --- via: <https://www.maketecheasier.com/manage-browser-bookmarks-ubuntu-command-line/> 作者:[Derrik Diener](https://www.maketecheasier.com/author/derrikdiener/)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苹果新的文件系统 APFS 比 HFS+ 强在哪里?
Alexander Fox
https://www.maketecheasier.com/apple-file-system-better-than-hfs/
APFS 不完全是 HFS+ 的升级版,因为相对现在而言,它是一个大幅度的飞跃。虽然这对苹果用户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升级,但似乎这看起来更像是苹果赶上了其它系统,而不是超越了它们。然而,更新还进展得非常慢。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2/101332qc1pcord5coyzuao.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2/101332qc1pcord5coyzuao.jpg
true
false
true
OneNewLife
false
[ "文件系统", "APFS", "HFS+" ]
观点
{ "viewnum": 38700, "commentnum": 6, "favtimes": 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59.173.241.82", "message": "额,和btrfs比起来谁好一些?", "username": "来自湖北武汉的 Sina Weibo 6.11|Android 6.0 用户", "date": "2016-11-02T13:16:13" }, { "postip": "113.251.162.137", "message": "这个要测评一下才知道啊。兄弟要不你买两台测试机来造福人类", "username": "OneNewLife [Chrome 54.0|Fedora]", "date": "2016-11-02T18:35:57" }, { "postip": "58.20.82.225", "message": "鉴于hfs+是史上最垃圾fs,我对这个东西不作任何期待", "username": "来自湖南长沙的 QQ Browser 9.5|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1-03T15:20:29" }, { "postip": "182.239.168.248", "message": "不用比較,蘋果的東西都是辣雞", "username": "来自澳大利亚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04T12:09:47" }, { "postip": "121.69.46.106", "message": "等你换了windows 10再去评价好了,还在用windows 7还有脸评价Mac。",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Safari 10.0|Mac 10.12 用户", "date": "2017-02-06T17:15:37" }, { "postip": "121.69.46.106", "message": "你还是安心用的Linux好了,喷子",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Safari 10.0|Mac 10.12 用户", "date": "2017-02-06T17:16:47" } ]
[]
APFS 不完全是 HFS+ 的升级版,因为相对现在而言,它是一个大幅度的飞跃。虽然这对苹果用户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升级,但似乎这看起来更像是苹果赶上了其它系统,而不是超越了它们。然而,更新还进展得非常慢。
2016-11-02T13:10:00
2016-11-02T13:10:00
7,924
/article-7924-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2/101332qc1pcord5coyzuao.jpg) 如果你一直关注苹果最新版的 macOS 的消息,你可能已经注意到苹果文件系统 APFS。这是不太让人感冒的话题之一。然而,它是支撑了操作系统用户体验的核心结构。APFS 将在 2017 年之前完成,不过你现在可以在 Sierra(最新版的 macOS) 上面体验一番开发者预览版。 ### 特色与改进 先快速科普一下,**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用于存储和检索数据的基本结构,不同的文件系统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实现这个任务。随着计算机变得越来越快,新生代的文件系统已经从计算机速度的提升中获益,以提供新功能和适应现代存储需求。 HFS+,作为今天新一代 Mac 的附带文件系统,已经 18 岁了。它的祖先 HFS 比 Tom Cruise 的兄弟情影片“壮志凌云”还要老。它有点像一辆老丰田。它仍然可以工作(也许惊人的好),但是它不再得到人们的嘉奖。 APFS 不完全是 HFS+ 的升级版,因为相对现在而言,它是一个大幅度的飞跃。虽然这对苹果用户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升级,但似乎这看起来更像是苹果赶上了其它系统,而不是超越了它们。然而,更新还进展得非常慢。 ### 克隆和数据完整性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2/101349jyyco4kkyzch40yp.png) APFS 使用称为写时复制(copy-on-write)的方案来生成重复文件的即时克隆。在 HFS+ 下,当用户复制文件的时候,每一个比特(二进制中的“位”)都会被复制。而 APFS 则通过操作元数据并分配磁盘空间来创建克隆。但是,在修改复制的文件之前都不会复制任何比特。当克隆体与原始副本分离的时候,那些改动(并且只有那些改动)才会被保存。 写时复制还提高了数据的完整性。在其它系统下,如果你卸载卷导致覆写操作挂起的话,你可能会发现你的文件系统有一部分与其它部分不同步。写时复制则通过将改动写入到可用的磁盘空间而不是覆盖旧文件来避免这个问题。直到写入操作成功完成前,旧文件都是正式版本。只有当新文件被成功复制时,旧文件才会被清除。 ### 系统快照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2/101414sq2o42f2cffo2tro.png) 快照是写时复制架构给你带来的一个主要的升级。快照是文件系统在某个时间点的一个只读的可装载映像。随着文件系统发生改动,只有改动的比特会被更改。这可以让备份更简单,更可靠。考虑到时间机器(一个苹果出品的备份工具)已经成为硬链接的痛点,这可能是一个重大的升级。 ### 输入/输出的服务质量(QoS) 你可能已经在你的路由器说明书看到了服务质量(QoS)这个名词。QoS 优先分配带宽使用以避免降低优先任务的速度。在你的路由器上,它采用用户定义的规则来为指定任务提供最大的带宽。据报道,苹果的 QoS 会优先考虑用户操作,例如活跃窗口。而诸如时间机器备份这些后台任务将会被降级。所以,这意味着更少的闲暇时光了? ### 本地加密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2/101433wic3tztnd7o3oq0i.jpg) 在后斯诺登时代,加密成为众所关注的了。越来越多的苹果产品正在强调其系统安全性。内置强大的加密机制并不让人感到意外。包括 APFS 在内,苹果正在采用更加细致入微的加密方案,要么不加密,要么就将加密进行到底。用户可以使用单个密钥来为所有数据加密,或者使用多个加密密钥分别锁定单个文件和文件夹。当然,你也可以不加密,只要你对坏蛋无所忌惮。 ### 固态硬盘和闪存优化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2/101451kdd7r0u4t5z1ur7a.jpg) 闪存优化已经被列为 APFS 的一个亮点功能,不过它的实现并没有那么振奋人心。苹果选择将一些典型的固态硬盘芯片的处理功能迁移到操作系统,而没有深度系统集成的优势。这更像是让文件系统感知固态硬盘,而不是为它们做优化。 ### 动态分区调整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2/101506abizvkdckpjbrkg4.jpg) APFS 驱动器的逻辑分区可以动态调整自身大小。用户只需指定所需分区的数量,然后文件系统会在运行时进行磁盘分配。每个分区只占用其用于存储文件的磁盘空间。剩余的磁盘空间会由任何分区获取。这种设计很整洁,不过比起其它文件系统,这更像是元文件夹。 ### 结论 这是否重要?对于开发者和高级用户来说真是棒极了。对于一般的 Mac 用户应该没有太多的外部差异。虽然升级是重大的举措,但仍然存在一些缺失的部分。本地压缩显然还没有,对用户数据进行的校验也没有。当然,2017 年还没到,一切皆有可能,让我们拭目以待。 --- 编译自: <https://www.maketecheasier.com/apple-file-system-better-than-hfs/> 作者:[Alexander Fox](https://www.maketecheasier.com/author/alexfox-2-2-2/) 译者:[OneNewLife](https://github.com/OneNewLife)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捐赠 Let's Encrypt,共建安全的互联网
wxy
随着 Mozilla、苹果和谷歌对沃通和 StartCom 这两家 CA 公司处罚落定,很多使用这两家 CA 所签发证书的网站纷纷寻求新的证书签发商。有一个非盈利组织可以为大家提供了免费、可靠和安全的 SSL 证书服务,这就是 Let's Encrypt 项目。现在,它需要您的帮助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2/221527wx3u6wq6md9kqxum.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2/221527wx3u6wq6md9kqxum.jpg
true
false
false
false
[ "SSL", "证书", "CA" ]
新闻
{ "viewnum": 6644, "commentnum": 1, "favtimes": 0, "sharetimes": 1, "likes": 0 }
[ { "postip": "114.111.166.66", "message": "支持! let's encrypt.", "username": "贵在坚持 [Chrome 50.0|Windows 10]", "date": "2016-11-03T19:38:14" } ]
[ { "raid": 5236, "displayorder": 0 }, { "raid": 7933, "displayorder": 0 }, { "raid": 6224, "displayorder": 1 }, { "raid": 6445, "displayorder": 2 }, { "raid": 6565, "displayorder": 3 }, { "raid": 6863, "displayorder": 4 }, { "raid": 7218, "displayorder": 5 } ]
随着 Mozilla、苹果和谷歌对沃通和 StartCom 这两家 CA 公司处罚落定,很多使用这两家 CA 所签发证书的网站纷纷寻求新的证书签发商。有一个非盈利组织可以为大家提供了免费、可靠和安全的 SSL 证书服务,这就是 Let's Encrypt 项目。现在,它需要您的帮助
2016-11-03T08:49:00
2016-11-03T08:49:00
7,926
/article-7926-1.html
最近关于[沃通和 StartCom 这两家 CA 公司的消息](/article-7898-1.html)让人们再次关注到了网络隐私和安全的问题。随着 [Mozilla](/article-7814-1.html)、[苹果](/article-7846-1.html)和[谷歌](/article-7922-1.html)对这两家 CA 公司处罚落定,很多使用这两家 CA 所签发证书的网站纷纷寻求新的证书签发商。这里面固然有不少可信赖的 CA 公司可以提供服务,不过,有另外一个非盈利组织却为大家提供了免费、可靠和安全的 SSL 证书服务,这就是 [Let's Encrypt](/article-6565-1.html) 项目。 [Let's Encrypt](https://letsencrypt.org/) 项目是由<ruby> 互联网安全研究小组 <rt> ISRG,Internet Security Research Group </rt></ruby>主导并开发的一个新型<ruby> 数字证书认证机构 <rt> CA,Certificate Authority </rt></ruby>。该项目旨在开发一个自由且开放的自动化 CA 套件,并向公众提供相关的证书免费签发服务以降低安全通讯的财务、技术和教育成本。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2/221527wx3u6wq6md9kqxum.jpg) **网站的完全加密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每个人都可以随意在网上畅游而不用担心他们的活动被监视、拦截和修改。** Let’s Encrypt 的做法与一般的 CA 服务商不同。他们为那些需要加密的网站提供了免费、易用的获取和管理证书的服务,而且在全球的每一个国家都可以使用。这些服务可以帮助人们或组织战胜来自经济、技术和培训方面的障碍,在互联网上安全地通讯。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2/222104lzdhzaf0zzd49bha.png) 仅仅在 Let’s Encrypt 运营了 10 个月之后,加密的页面数量就有了快速提升!这里面,Let’s Encrypt 项目居功甚伟,采用加密 Let’s Encrypt 的页面 90% 都是之前从未进行过加密的。 然而,互联网上还有超过一半的页面仍然没有加密。所以 Let’s Encrypt 还任重而道远,为了达成让互联网全都变成加密的这一目标,他们需要你的帮助!因此 Let’s Encrypt 在众筹网站 [generosity.com](https://www.generosity.com/community-fundraising/make-a-more-secure-web-with-let-s-encrypt) 上发起了众筹,募集更多的运营资金,以期做的更好! 如果您能捐助他们,您就为建立一个更安全的互联网埋下了一块基石。您所捐赠的每一块钱,都可以帮助 Let’s Encrypt 为所有用户创建一个尊重隐私的互联网体验。 他们划定了几个从 $25 到 $42000 不等的捐赠级别,并且为了感谢您的支持,会提供给您一些有趣的礼品以示谢意: 第一个级别 $25,您将收到一声感谢! 第二个级别 $50,您将收到一些精美的贴纸,可以贴在你的保险杠、水杯或者其它的什么地方。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2/222104wjdjd3jrdrhy323d.png) 第三个级别是 $100,他们叫这个“To Encryption and Beyond!”,礼品是这些漂亮的、合身的 T恤。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2/222105l44k42lcffc8p8ru.png) 如果您捐赠了 $250,您将同时收到 T 恤和贴纸。 更高额度的捐赠就不在这里一一列出了,富有爱心的土豪可以移步[这个众筹网站](https://www.generosity.com/community-fundraising/make-a-more-secure-web-with-let-s-encrypt)去看看。 如果您暂时手头比较紧张,你还有其它的几种方式支持: * 分享这篇文章或其中的视频到你常用的社交媒体中。 * 转发这个的捐赠计划。 * 参与他们的社区论坛。 * 帮助他们找到 bug 以便可以修复它。 关于 Let's Encrypt 的更多信息,您可以访问其官网: <https://letsencrypt.org/> ;如何使用他们的服务,你可以参考[这篇文章](/article-6565-1.html)。
俄罗斯总统普京要把微软赶出俄国
Bogdan Popa
http://news.softpedia.com/news/russian-president-vladimir-putin-wants-microsoft-out-of-the-country-509902.shtml
一个资深的美国情报来源告诉 NBC News,普京总统将停止使用微软产品当做优先要处理的工作,他认为这个软件巨头会直接参与到美国政府发起的间谍活动当中。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2/235432okw0nwzsskwtnwkj.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2/235432okw0nwzsskwtnwkj.jpg
true
false
true
wxy
false
[ "俄罗斯", "微软" ]
新闻
{ "viewnum": 9542, "commentnum": 21, "favtimes": 0, "sharetimes": 2, "likes": 0 }
[ { "postip": "49.77.226.44", "message": "其实自主研发的感觉只要你用的不是自己的内核,而是linux,我感觉其实也不安全。说不定有后门没有被发现而已,其实什么都不安全", "username": "来自江苏南京的 Internet Explorer 11.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1-03T10:58:02" }, { "postip": "119.6.105.160", "message": "它不会和美国政府或其它的政府合作在其软件中注入后门,这点我相信是真的,因为它根本就全身后门,哪还需要专门注入?", "username": "fanbt [Firefox 49.0|Fedora]", "date": "2016-11-03T11:50:37" }, { "postip": "118.122.120.11", "message": "这个是偏激了。",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3.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03T12:26:08" }, { "postip": "118.122.120.11", "message": "当一个软件上升到一定规模时,无论开源还是闭源,漏洞都是不可避免的。",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3.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03T12:27:51" }, { "postip": "118.122.120.11", "message": "即便是对于显示一句的 “Hello, world!&quot;,也需要在底层硬件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才能按预期执行。这还不说运行的平台,像当年任天堂的 GBA 上,要想在屏幕上显示这句话,并不是只写几句就能搞定。",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3.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03T12:30:49" }, { "postip": "119.6.105.160", "message": "软件可以有漏洞,但明知有漏洞却不及时打补丁就是耍流氓!!!", "username": "fanbt [Firefox 49.0|Fedora]", "date": "2016-11-03T13:44:21" }, { "postip": "124.202.171.214", "message": "普京牛X啊",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Chrome 53.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1-03T16:07:19" }, { "postip": "118.122.120.11", "message": "不要因为个人情感因素,说一些信口雌黄的话。要知道在俄罗斯,除了微软,苹果,谷歌这些都是目标。另外就安卓这块来说,虽然谷歌市场份额大,但是安全方面,还是很糟糕。再多说一句,即便俄罗斯要强推 Linux,尚未看到其推荐哪些著名的 Linux 发行版。",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3.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03T16:11:52" }, { "postip": "180.172.148.230", "message": "因为根本不可能推荐啊,主流发行版哪个是俄罗斯的?倒时候他们自己改一个出来给政府用呀",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Firefox 28.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1-03T18:04:54" }, { "postip": "117.182.145.36", "message": "政府统一用libreoffice就好了", "username": "来自117.182.145.36的 Chrome 53.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1-03T18:05:03" }, { "postip": "180.172.148.230", "message": "你太理想主义了",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Firefox 28.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1-03T18:05:44" }, { "postip": "124.129.94.104", "message": "可以用wps啊^_^", "username": "来自山东青岛的 Firefox 51.0|Android 5.1 用户", "date": "2016-11-04T01:53:51" }, { "postip": "183.54.2.85", "message": "厉害了,普京。", "username": "hello_linux [Chrome 51.0|Windows 7]", "date": "2016-11-04T07:48:30" }, { "postip": "183.44.116.112", "message": "当一个开源公司强大后,也会变质,如ubuntu有商业公司的影子,作为使用,我们只能不断的将目前使用的系统、软件更改为使用人数少的系统和软件", "username": "来自广东茂名的 Firefox 49.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1-04T20:22:16" }, { "postip": "183.44.116.112", "message": "更改一下:作为使用者", "username": "来自广东茂名的 Firefox 49.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1-04T20:23:05" }, { "postip": "101.207.0.137", "message": "windows只是个玩具吧", "username": "来自四川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04T22:10:03" }, { "postip": "223.3.70.72", "message": "deepin吧2333", "username": "AMD崛起 [Firefox 48.0|GNU/Linux]", "date": "2016-11-06T20:49:25" }, { "postip": "117.28.192.71", "message": "好样的,中国政府为什么还在推广臃肿的windows?学生或者政府招聘考试仍然考windows,中国真的造不出芯片吗?联发科不是中国的吗?", "username": "来自福建福州的 Chrome 50.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1-09T14:49:38" }, { "postip": "183.20.106.249", "message": "用linux内核又怎样,linux内核是开源的,如果这样都看不出内核中有没有后门,那程序员不如s了算了", "username": "来自广东茂名的 Firefox 49.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1-11T13:29:55" }, { "postip": "125.46.3.227", "message": "MTK是台湾的2333我们一厢情愿", "username": "WangYueScream [Baidu Spark 8.6|Windows 7]", "date": "2016-12-20T17:37:35" }, { "postip": "219.79.162.250", "message": "scd", "username": "来自香港的 Chrome 49.0|Windows XP 用户", "date": "2017-01-24T00:38:35" } ]
[]
一个资深的美国情报来源告诉 NBC News,普京总统将停止使用微软产品当做优先要处理的工作,他认为这个软件巨头会直接参与到美国政府发起的间谍活动当中。
2016-11-03T09:20:00
2016-11-03T09:20:00
7,928
/article-7928-1.html
俄罗斯已经计划通过支持本国的公司和软件来停止使用国外软件,但是最近有消息称普京总统计划加速这一进程,尽可能的快的停止使用微软的产品。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2/235432okw0nwzsskwtnwkj.jpg) 在普京看来,有很好的理由这样做:微软的软件可以被用来对它国做网络攻击,美国可以利用这些产品,比如 Windows 和 Office 来潜入到俄罗斯的系统当中。 [NBC News](http://www.nbcnews.com/nightly-news/video/exclusive-putin-targeting-microsoft-in-effort-to-nationalize-internet-798636099746?) 宣称他们从美国国土安全局得到的一份文件显示,去年俄罗斯黑客采用注入到微软 Office 文档中的木马软件中断了乌克兰电网的运行,所以普京总统担心美国利用类似的攻击来对俄罗斯发起攻击。 普京总统现在正在推行在政府和国企中停止使用外国软件,而采用可控的本国解决方案来免除间谍事件的困扰。 ### 普京总统“专门”针对了微软 一个资深的美国情报来源告诉 [NBC News](http://www.nbcnews.com/nightly-news/video/exclusive-putin-targeting-microsoft-in-effort-to-nationalize-internet-798636099746?),普京总统将停止使用微软产品当做优先要处理的工作,他认为这个软件巨头会直接参与到美国政府发起的间谍活动当中。 该内线人员说:“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是 IT 领域最重要的美国公司,而且他们也是俄罗斯人普遍认为的美国情报机构的合作伙伴。” 微软已经解释了它不会参与任何间谍活动,并且明确说明了它不会和美国政府或其它的政府合作在其软件中注入后门。 微软的公共事务总经理 Dominic Carr 说:“我们不会秘密监视任何人,我们不会和任何政府合作监视其它政府,绝不会。” 不过,要摆脱微软的软件并不能一夜之间完成,特别是俄罗斯有着数以百万计的系统运行着 Windows 和 Office,但是该国的法律会强制政府机构和企业采用本地开发的软件来替代那些由外国公司所开发的软件。
如何在 Ubuntu 上使用 Grafana 监控 Docker
Saheetha Shameer
http://linoxide.com/linux-how-to/monitor-docker-containers-grafana-ubuntu/
Grafana 是一个有着丰富指标的开源控制面板。在可视化大规模测量数据的时候是非常有用的。根据不同的指标数据,它提供了一个强大、优雅的来创建、分享和浏览数据的方式。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3/095645ok0uehrwdehr4eeu.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3/095645ok0uehrwdehr4eeu.jpg
true
false
true
bestony
false
[ "Docker", "监控", "Grafana" ]
系统运维
{ "viewnum": 9836, "commentnum": 0, "favtimes": 3,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Grafana 是一个有着丰富指标的开源控制面板。在可视化大规模测量数据的时候是非常有用的。根据不同的指标数据,它提供了一个强大、优雅的来创建、分享和浏览数据的方式。
2016-11-03T10:43:00
2016-11-03T10:43:00
7,929
/article-7929-1.html
Grafana 是一个有着丰富指标的开源控制面板。在可视化大规模测量数据的时候是非常有用的。根据不同的指标数据,它提供了一个强大、优雅的来创建、分享和浏览数据的方式。 它提供了丰富多样、灵活的图形选项。此外,针对<ruby> 数据源 <rp> ( </rp> <rt> Data Source </rt> <rp> ) </rp></ruby>,它支持许多不同的存储后端。每个数据源都有针对特定数据源的特性和功能所定制的查询编辑器。Grafana 提供了对下述数据源的正式支持:Graphite、InfluxDB、OpenTSDB、 Prometheus、Elasticsearch 和 Cloudwatch。 每个数据源的查询语言和能力显然是不同的,你可以将来自多个数据源的数据混合到一个单一的仪表盘上,但每个<ruby> 面板 <rp> ( </rp> <rt> Panel </rt> <rp> ) </rp></ruby>被绑定到属于一个特定<ruby> 组织 <rp> ( </rp> <rt> Organization </rt> <rp> ) </rp></ruby>的特定数据源上。它支持验证登录和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方案。它是作为一个独立软件部署,使用 Go 和 JavaScript 编写的。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3/095645ok0uehrwdehr4eeu.jpg) 在这篇文章,我将讲解如何在 Ubuntu 16.04 上安装 Grafana 并使用这个软件配置 Docker 监控。 ### 先决条件 * 安装好 Docker 的服务器 ### 安装 Grafana 我们可以在 Docker 中构建我们的 Grafana。 有一个官方提供的 Grafana Docker 镜像。请运行下述命令来构建Grafana 容器。 ``` root@ubuntu:~# docker run -i -p 3000:3000 grafana/grafana Unable to find image 'grafana/grafana:latest' locally latest: Pulling from grafana/grafana 5c90d4a2d1a8: Pull complete b1a9a0b6158e: Pull complete acb23b0d58de: Pull complete Digest: sha256:34ca2f9c7986cb2d115eea373083f7150a2b9b753210546d14477e2276074ae1 Status: Downloaded newer image for grafana/grafana:latest t=2016-07-27T15:20:19+0000 lvl=info msg="Starting Grafana" logger=main version=3.1.0 commit=v3.1.0 compiled=2016-07-12T06:42:28+0000 t=2016-07-27T15:20:19+0000 lvl=info msg="Config loaded from" logger=settings file=/usr/share/grafana/conf/defaults.ini t=2016-07-27T15:20:19+0000 lvl=info msg="Config loaded from" logger=settings file=/etc/grafana/grafana.ini t=2016-07-27T15:20:19+0000 lvl=info msg="Config overriden from command line" logger=settings arg="default.paths.data=/var/lib/grafana" t=2016-07-27T15:20:19+0000 lvl=info msg="Config overriden from command line" logger=settings arg="default.paths.logs=/var/log/grafana" t=2016-07-27T15:20:19+0000 lvl=info msg="Config overriden from command line" logger=settings arg="default.paths.plugins=/var/lib/grafana/plugins" t=2016-07-27T15:20:19+0000 lvl=info msg="Path Home" logger=settings path=/usr/share/grafana t=2016-07-27T15:20:19+0000 lvl=info msg="Path Data" logger=settings path=/var/lib/grafana t=2016-07-27T15:20:19+0000 lvl=info msg="Path Logs" logger=settings path=/var/log/grafana t=2016-07-27T15:20:19+0000 lvl=info msg="Path Plugins" logger=settings path=/var/lib/grafana/plugins t=2016-07-27T15:20:19+0000 lvl=info msg="Initializing DB" logger=sqlstore dbtype=sqlite3 t=2016-07-27T15:20:20+0000 lvl=info msg="Executing migration" logger=migrator id="create playlist table v2" t=2016-07-27T15:20:20+0000 lvl=info msg="Executing migration" logger=migrator id="create playlist item table v2" t=2016-07-27T15:20:20+0000 lvl=info msg="Executing migration" logger=migrator id="drop preferences table v2" t=2016-07-27T15:20:20+0000 lvl=info msg="Executing migration" logger=migrator id="drop preferences table v3" t=2016-07-27T15:20:20+0000 lvl=info msg="Executing migration" logger=migrator id="create preferences table v3" t=2016-07-27T15:20:20+0000 lvl=info msg="Created default admin user: [admin]" t=2016-07-27T15:20:20+0000 lvl=info msg="Starting plugin search" logger=plugins t=2016-07-27T15:20:20+0000 lvl=info msg="Server Listening" logger=server address=0.0.0.0:3000 protocol=http subUrl= ``` 我们可以通过运行此命令确认 Grafana 容器的工作状态 `docker ps -a` 或通过这个URL访问 `http://Docker IP:3000`。 所有的 Grafana 配置设置都使用环境变量定义,在使用容器技术时这个是非常有用的。Grafana 配置文件路径为 `/etc/grafana/grafana.ini`。 ### 理解配置项 Grafana 可以在它的 ini 配置文件中指定几个配置选项,或可以使用前面提到的环境变量来指定。 #### 配置文件位置 通常配置文件路径: * 默认配置文件路径 : `$WORKING_DIR/conf/defaults.ini` * 自定义配置文件路径 : `$WORKING_DIR/conf/custom.ini` PS:当你使用 deb、rpm 或 docker 镜像安装 Grafana 时,你的配置文件在 `/etc/grafana/grafana.ini`。 #### 理解配置变量 现在我们看一些配置文件中的变量: * `instance_name`:这是 Grafana 服务器实例的名字。默认值从 `${HOSTNAME}` 获取,其值是环境变量`HOSTNAME`,如果该变量为空或不存在,Grafana 将会尝试使用系统调用来获取机器名。 * `[paths]`:这些路径通常都是在 init.d 脚本或 systemd service 文件中通过命令行指定。 + `data`:这个是 Grafana 存储 sqlite3 数据库(如果使用)、基于文件的会话(如果使用),和其他数据的路径。 + `logs`:这个是 Grafana 存储日志的路径。 * `[server]` + `http_addr`:应用监听的 IP 地址,如果为空,则监听所有的接口。 + `http_port`:应用监听的端口,默认是 3000,你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将你的 80 端口重定向到 3000 端口:`$iptables -t nat -A PREROUTING -p tcp --dport 80 -j REDIRECT --to-port 3000` + `root_url` : 这个 URL 用于从浏览器访问 Grafana 。 + `cert_file` : 证书文件的路径(如果协议是 HTTPS)。 + `cert_key` : 证书密钥文件的路径(如果协议是 HTTPS)。 * `[database]`:Grafana 使用数据库来存储用户和仪表盘以及其他信息,默认配置为使用内嵌在 Grafana 主二进制文件中的 SQLite3。 + `type`:你可以根据你的需求选择 MySQL、Postgres、SQLite3。 + `path`:仅用于选择 SQLite3 数据库时,这个是数据库所存储的路径。 + `host`:仅适用 MySQL 或者 Postgres。它包括 IP 地址或主机名以及端口。例如,Grafana 和 MySQL 运行在同一台主机上设置如: `host = 127.0.0.1:3306`。 + `name`:Grafana 数据库的名称,把它设置为 Grafana 或其它名称。 + `user`:数据库用户(不适用于 SQLite3)。 + `password`:数据库用户密码(不适用于 SQLite3)。 + `ssl_mode`:对于 Postgres,使用 `disable`,`require`,或 `verify-full` 等值。对于 MySQL,使用 `true`,`false`,或 `skip-verify`。 + `ca_cert_path`:(只适用于 MySQL)CA 证书文件路径,在多数 Linux 系统中,证书可以在 `/etc/ssl/certs` 找到。 + `client_key_path`:(只适用于 MySQL)客户端密钥的路径,只在服务端需要用户端验证时使用。 + `client_cert_path`:(只适用于 MySQL)客户端证书的路径,只在服务端需要用户端验证时使用。 + `server_cert_name`:(只适用于 MySQL)MySQL 服务端使用的证书的通用名称字段。如果 `ssl_mode` 设置为 `skip-verify` 时可以不设置。 * `[security]` + `admin_user`:这个是 Grafana 默认的管理员用户的用户名,默认设置为 admin。 + `admin_password`:这个是 Grafana 默认的管理员用户的密码,在第一次运行时设置,默认为 admin。 + `login_remember_days`:保持登录/记住我的持续天数。 + `secret_key`:用于保持登录/记住我的 cookies 的签名。 ### 设置监控的重要组件 我们可以使用下面的组件来创建我们的 Docker 监控系统。 * `cAdvisor`:它被称为 Container Advisor。它给用户提供了一个资源利用和性能特征的解读。它会收集、聚合、处理、导出运行中的容器的信息。你可以通过[这个文档](https://github.com/google/cadvisor)了解更多。 * `InfluxDB`:这是一个包含了时间序列、度量和分析数据库。我们使用这个数据源来设置我们的监控。cAdvisor 只展示实时信息,并不保存这些度量信息。Influx Db 帮助保存 cAdvisor 提供的监控数据,以展示非某一时段的数据。 * `Grafana Dashboard`:它可以帮助我们在视觉上整合所有的信息。这个强大的仪表盘使我们能够针对 InfluxDB 数据存储进行查询并将他们放在一个布局合理好看的图表中。 ### Docker 监控的安装 我们需要一步一步的在我们的 Docker 系统中安装以下每一个组件: #### 安装 InfluxDB 我们可以使用这个命令来拉取 InfluxDB 镜像,并部署了 influxDB 容器。 ``` root@ubuntu:~# docker run -d -p 8083:8083 -p 8086:8086 --expose 8090 --expose 8099 -e PRE_CREATE_DB=cadvisor --name influxsrv tutum/influxdb:0.8.8 Unable to find image 'tutum/influxdb:0.8.8' locally 0.8.8: Pulling from tutum/influxdb a3ed95caeb02: Already exists 23efb549476f: Already exists aa2f8df21433: Already exists ef072d3c9b41: Already exists c9f371853f28: Already exists a248b0871c3c: Already exists 749db6d368d0: Already exists 7d7c7d923e63: Pull complete e47cc7808961: Pull complete 1743b6eeb23f: Pull complete Digest: sha256:8494b31289b4dbc1d5b444e344ab1dda3e18b07f80517c3f9aae7d18133c0c42 Status: Downloaded newer image for tutum/influxdb:0.8.8 d3b6f7789e0d1d01fa4e0aacdb636c221421107d1df96808ecbe8e241ceb1823 -p 8083:8083 : user interface, log in with username-admin, pass-admin -p 8086:8086 : interaction with other application --name influxsrv : container have name influxsrv, use to cAdvisor link it. ``` 你可以测试 InfluxDB 是否安装好,通过访问这个 URL `http://你的 IP 地址:8083`,用户名和密码都是 ”root“。 ![InfluxDB Administration 2016-08-01 14-10-08](/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3/095728jjvtvuvvrluckvjb.png) 我们可以在这个界面上创建我们所需的数据库。 ![createDB influx](/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3/095729gcgzg7jboivgjo7b.png) #### 安装 cAdvisor 我们的下一个步骤是安装 cAdvisor 容器,并将其链接到 InfluxDB 容器。你可以使用此命令来创建它。 ``` root@ubuntu:~# docker run --volume=/:/rootfs:ro --volume=/var/run:/var/run:rw --volume=/sys:/sys:ro --volume=/var/lib/docker/:/var/lib/docker:ro --publish=8080:8080 --detach=true --link influxsrv:influxsrv --name=cadvisor google/cadvisor:latest -storage_driver_db=cadvisor -storage_driver_host=influxsrv:8086 Unable to find image 'google/cadvisor:latest' locally latest: Pulling from google/cadvisor 09d0220f4043: Pull complete 151807d34af9: Pull complete 14cd28dce332: Pull complete Digest: sha256:8364c7ab7f56a087b757a304f9376c3527c8c60c848f82b66dd728980222bd2f Status: Downloaded newer image for google/cadvisor:latest 3bfdf7fdc83872485acb06666a686719983a1172ac49895cd2a260deb1cdde29 root@ubuntu:~# --publish=8080:8080 : user interface --link=influxsrv:influxsrv: link to container influxsrv -storage_driver=influxdb: set the storage driver as InfluxDB Specify what InfluxDB instance to push data to: -storage_driver_host=influxsrv:8086: The ip:port of the database. Default is ‘localhost:8086’ -storage_driver_db=cadvisor: database name. Uses db ‘cadvisor’ by default ``` 你可以通过访问这个地址来测试安装 cAdvisor 是否正常 `http://你的 IP 地址:8080`。 这将为你的 Docker 主机和容器提供统计信息。 ![cAdvisor - Docker Containers 2016-08-01 14-24-18](/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3/095730mc4y0lb3qjiv6y4v.png) #### 安装 Grafana 控制面板 最后,我们需要安装 Grafana 仪表板并连接到 InfluxDB,你可以执行下面的命令来设置它。 ``` root@ubuntu:~# docker run -d -p 3000:3000 -e INFLUXDB_HOST=localhost -e INFLUXDB_PORT=8086 -e INFLUXDB_NAME=cadvisor -e INFLUXDB_USER=root -e INFLUXDB_PASS=root --link influxsrv:influxsrv --name grafana grafana/grafana f3b7598529202b110e4e6b998dca6b6e60e8608d75dcfe0d2b09ae408f43684a ``` 现在我们可以登录 Grafana 来配置数据源. 访问 `http://你的 IP 地址:3000` 或 `http://你的 IP 地址`(如果你在前面做了端口映射的话): * 用户名 - admin * 密码 - admin 一旦我们安装好了 Grafana,我们可以连接 InfluxDB。登录到仪表盘并且点击面板左上方角落的 Grafana 图标(那个火球)。点击<ruby> 数据源 <rp> ( </rp> <rt> Data Sources </rt> <rp> ) </rp></ruby>来配置。 ![addingdatabsource](/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3/095731jo3nll2p1ssk5lnb.png) 现在你可以添加新的<ruby> 图形 <rp> ( </rp> <rt> Graph </rt> <rp> ) </rp></ruby>到我们默认的数据源 InfluxDB。 ![panelgraph](/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3/095732i9ht99q6ey8j19ri.png) 我们可以通过在<ruby> 测量 <rp> ( </rp> <rt> Metric </rt> <rp> ) </rp></ruby>页面编辑和调整我们的查询以调整我们的图形。 ![Grafana - Grafana Dashboard 2016-08-01 14-53-40](/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3/095732mx2zoifp1ptop2oo.png) ![Grafana - Grafana Dashboard](/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3/095733qitcr9bzi77up599.png) 关于 Docker 监控,你可用[从此了解](https://github.com/vegasbrianc/docker-monitoring)更多信息。 感谢你的阅读。我希望你可以留下有价值的建议和评论。希望你有个美好的一天。 --- via: <http://linoxide.com/linux-how-to/monitor-docker-containers-grafana-ubuntu/> 作者:[Saheetha Shameer](http://linoxide.com/author/saheethas/) 译者:[Bestony](https://github.com/bestony)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两款免费的 Linux 桌面录制工具:SimpleScreenRecorder 和 Kazam
Don Watkins
https://opensource.com/education/16/10/simplescreenrecorder-and-kazam
桌面录制工具可以帮做我们快速高效的制作教学视频和在线示范。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3/212608b9y7m77l7q7fxws9.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3/212608b9y7m77l7q7fxws9.png
true
false
true
HaohongWANG
false
[ "屏幕录制" ]
分享
{ "viewnum": 14840, "commentnum": 3, "favtimes": 4,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42.63.18.86", "message": "linuxmint!!!编辑用的系统还蛮多啊!", "username": "来自宁夏的 Chrome 56.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1-04T13:25:20" }, { "postip": "125.68.92.40", "message": "感觉simplescreenrecorder还不错", "username": "baby-blue__ [Chrome 54.0|Arch Linux]", "date": "2016-11-05T02:08:56" }, { "postip": "117.139.208.10", "message": "再推荐一个gome shell的录频扩展 easy screen cast&nbsp;&nbsp;(arch用户可在aur中搜索安装)<br />\r\n<br />\r\nsimplescreenrecorder是不错",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Firefox 50.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1-17T15:42:45" } ]
[]
桌面录制工具可以帮做我们快速高效的制作教学视频和在线示范。
2016-11-04T09:22:00
2016-11-04T09:22:00
7,930
/article-7930-1.html
> > 桌面录制工具可以帮做我们快速高效的制作教学视频和在线示范。 > > > 一图胜千言,但一段视频演示则可以让你不用大费口舌。我是一个“视觉学习者”,亲眼目睹一件事情的发生对我的学习大有裨益。我也曾观察发现,如果学生实际看到应用程序的设置流程或者代码的编写过程,他们就能从中受益良多。所以,录屏工具是制作教学视频的绝佳工具。在本文中我将介绍一下两款开源桌面录制工具: [SimpleScreenRecorder](http://www.maartenbaert.be/simplescreenrecorder/) 和 [Kazam](https://launchpad.net/kazam)。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3/212608b9y7m77l7q7fxws9.png) ### SimpleScreenRecorder 使用 SimpleScreenRecorder 能够轻松录制桌面动作,它拥有直观的用户界面以及多样的编码方式,如 MP4、OGG、[Matroska](https://www.matroska.org/technical/whatis/index.html) 或 [WebM](https://www.webmproject.org/) 格式。 SimpleScreenRecorder 遵从 GPL 协议发行,运行在 Linux 上。 在安装运行 SimpleScreenRecorder 后,你可以轻松选择录制整个桌面、指定窗口或者一个自定义的区域。我比较偏爱最后这种方式,因为这样我可以使我的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我想让他们注意的地方。你还可以在设置中选择是否隐藏光标、调整录制帧率(默认帧率为 30fps)、视频压缩比例或者调整音频后端(如 ALSA、JACK 或 PusleAudio)。 由于 SimpleScreenRecorder 使用了 libav/ffmpeg 库进行编码,故而支持多种文件格式和视频编码方式。可以使用不同的配置文件(编码更快的配置文件意味着更大的体积),包括 YouTube 和 1000kbps – 3000kbps 的 LiveStream。 ![simplescreencast screenshot](/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3/213725q55q593xq3qrjr33.png) ![simplescreencast screenshot](/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3/213726hykatz1akzukguab.png) 配置完毕后,单击“开始录制”按钮或者使用自定义的快捷键就可以轻松开始录制屏幕啦~ ![simplescreencast screenshot](/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3/213727wgog8yfctd0e384g.png) 你还能在设置中开启提示音功能,它会开始录制和录制结束时给你声音的提示。屏幕录制完成后,你可以对视频文件进行编辑或者直接上传到 YouTube、Vimeo 等视频网站上。 SimpleScreenRecorder 的[官方网站](http://www.maartenbaert.be/simplescreenrecorder/)上还有大量说明文档,其中包括设置、录制、上传等方面的帮助手册和针对多种Linux发行版的安装说明。 ### Kazam Kazam 桌面录制工具同样是遵循 GPL 协议的软件。同时和 SimpleScreenRecorder 一样,Kazam 易于上手,界面直观。安装运行 Kazam 之后,你可以设置选择录制整个桌面、指定窗口或是一个自定义的区域。(LCTT 译注:关于自定义区域录制一部分的内容与 SimpleScreenRecorder 介绍中的内容基本相似,略过) ,你还可以选择记录鼠标的移动轨迹。我最中意 Kazam 的一点是延时录制的功能,这在制作视频教程的时候必不可少。 在“文件|设置”菜单下可以轻松对 Kazam 进行个性化设置,比如可以选择扬声器或是麦克风中的音源、关闭倒计时提示等等。 ![kazam screenshot](/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3/213728jeqrgxieffhfi1ce.png) 在设置页的第二个选项卡中可以进行视频录制设置。Kazam 默认录制帧率为 15fps,编码格式为 H264(MP4)。其它可供选择的格式有 VP8(WEBM)、HUFFYUV、Lossless JPEG 以及 RAW AVI。录制好的文件会以附加一个预设的前缀来命名,并自动保存在默认目录下,你可以随时修改这些设置。 ![kazam screenshot](/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3/213730yof10izh1qqkxxnf.png) 设置屏幕截图同样很简单。你可以选择 Nikon D80 或 Canon 7D 的快门音效,也可以干脆关掉他们。截图文件是自动存放的。除非你关闭这一功能。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3/213732n1ppk2xola49fxh3.png) 录制好的视频将会存储在你选定的目录下,随时可以上传到你喜欢的视频分享网站或是教程网站上。 是时候利用 Linux 和录屏工具让你的课堂焕然一新了!如果你还有其他的屏幕录制工具或是使用技巧,记得在评论里与我交流哦~ ### 赠品:Kap 前面提到两款软件都是 Linux 下的屏幕录制软件,这里还有一款是 Mac 下的开源录屏软件推荐给大家: [Kap](https://getkap.co/)。它是使用 Web 技术(Node.js)构建的,以 MIT 协议开源在 [GitHub](https://github.com/wulkano/kap) 上。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3/213133r4r5feax3roaefu3.jpg) 你可以[直接下载 dmg 镜像](https://getkap.co/download)安装(300M),也可以使用 `brew` 从 Homebrew Cask 安装: ``` $ brew update $ brew cask install kap ``` 如果你使用 Mac,不妨一试,也欢迎你对这个项目提交贡献。 --- via: <https://opensource.com/education/16/10/simplescreenrecorder-and-kazam> 作者:[Don Watkins](https://opensource.com/users/don-watkins) 译者:[HaohongWANG](https://github.com/HaohongWANG)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C++ 程序员 Protocol Buffers 基础指南
Google
https://developers.google.com/protocol-buffers/docs/cpptutorial
如何序列化和获取结构化的数据?Protocol buffers 是针对这个问题的一种灵活、高效、自动化的解决方案。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3/235451klrr358u5pz8trxu.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3/235451klrr358u5pz8trxu.png
true
false
true
cposture
false
[ "C++", "XML", "Protocol Buffers" ]
软件开发
{ "viewnum": 20621, "commentnum": 2, "favtimes": 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3.251.221.206", "message": "好久没见 C++ 的美文了", "username": "OneNewLife [Chrome 54.0|Fedora]", "date": "2016-11-04T12:34:55" }, { "postip": "211.97.165.232", "message": "好文!费心了!", "username": "来自福建的 Chrome 57.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4-26T00:43:03" } ]
[]
如何序列化和获取结构化的数据?Protocol buffers 是针对这个问题的一种灵活、高效、自动化的解决方案。
2016-11-04T10:37:00
2016-11-04T10:37:00
7,931
/article-7931-1.html
这篇教程提供了一个面向 C++ 程序员关于 protocol buffers 的基础介绍。通过创建一个简单的示例应用程序,它将向我们展示: * 在 `.proto` 文件中定义消息格式 * 使用 protocol buffer 编译器 * 使用 C++ protocol buffer API 读写消息 这不是一个关于在 C++ 中使用 protocol buffers 的全面指南。要获取更详细的信息,请参考 [Protocol Buffer Language Guide](https://developers.google.com/protocol-buffers/docs/proto) 和 [Encoding Reference](https://developers.google.com/protocol-buffers/docs/encoding)。 ### 为什么使用 Protocol Buffers 我们接下来要使用的例子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地址簿"应用程序,它能从文件中读取联系人详细信息。地址簿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名字、ID、邮件地址和联系电话。 如何序列化和获取结构化的数据?这里有几种解决方案: * 以二进制形式发送/接收原生的内存数据结构。通常,这是一种脆弱的方法,因为接收/读取代码必须基于完全相同的内存布局、大小端等环境进行编译。同时,当文件增加时,原始格式数据会随着与该格式相关的软件而迅速扩散,这将导致很难扩展文件格式。 * 你可以创造一种 ad-hoc 方法,将数据项编码为一个字符串——比如将 4 个整数编码为 `12:3:-23:67`。虽然它需要编写一次性的编码和解码代码且解码需要耗费一点运行时成本,但这是一种简单灵活的方法。这最适合编码非常简单的数据。 * 序列化数据为 XML。这种方法是非常吸引人的,因为 XML 是一种适合人阅读的格式,并且有为许多语言开发的库。如果你想与其他程序和项目共享数据,这可能是一种不错的选择。然而,众所周知,XML 是空间密集型的,且在编码和解码时,它对程序会造成巨大的性能损失。同时,使用 XML DOM 树被认为比操作一个类的简单字段更加复杂。 Protocol buffers 是针对这个问题的一种灵活、高效、自动化的解决方案。使用 Protocol buffers,你需要写一个 `.proto` 说明,用于描述你所希望存储的数据结构。利用 `.proto` 文件,protocol buffer 编译器可以创建一个类,用于实现对高效的二进制格式的 protocol buffer 数据的自动化编码和解码。产生的类提供了构造 protocol buffer 的字段的 getters 和 setters,并且作为一个单元来处理读写 protocol buffer 的细节。重要的是,protocol buffer 格式支持格式的扩展,代码仍然可以读取以旧格式编码的数据。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3/235451klrr358u5pz8trxu.png) ### 在哪可以找到示例代码 示例代码被包含于源代码包,位于“examples”文件夹。可在[这里](https://developers.google.com/protocol-buffers/docs/downloads.html)下载代码。 ### 定义你的协议格式 为了创建自己的地址簿应用程序,你需要从 `.proto` 开始。`.proto` 文件中的定义很简单:为你所需要序列化的每个数据结构添加一个<ruby> 消息 <rp> ( </rp> <rt> message </rt> <rp> ) </rp></ruby>,然后为消息中的每一个字段指定一个名字和类型。这里是定义你消息的 `.proto` 文件 `addressbook.proto`。 ``` package tutorial; message Person { required string name = 1; required int32 id = 2; optional string email = 3; enum PhoneType { MOBILE = 0; HOME = 1; WORK = 2; } message PhoneNumber { required string number = 1; optional PhoneType type = 2 [default = HOME]; } repeated PhoneNumber phone = 4; } message AddressBook { repeated Person person = 1; } ``` 如你所见,其语法类似于 C++ 或 Java。我们开始看看文件的每一部分内容做了什么。 `.proto` 文件以一个 `package` 声明开始,这可以避免不同项目的命名冲突。在 C++,你生成的类会被置于与 `package` 名字一样的命名空间。 下一步,你需要定义<ruby> 消息 <rp> ( </rp> <rt> message </rt> <rp> ) </rp></ruby>。消息只是一个包含一系列类型字段的集合。大多标准的简单数据类型是可以作为字段类型的,包括 `bool`、`int32`、`float`、`double` 和 `string`。你也可以通过使用其他消息类型作为字段类型,将更多的数据结构添加到你的消息中——在以上的示例,`Person` 消息包含了 `PhoneNumber` 消息,同时 `AddressBook` 消息包含 `Person` 消息。你甚至可以定义嵌套在其他消息内的消息类型——如你所见,`PhoneNumber` 类型定义于 `Person` 内部。如果你想要其中某一个字段的值是预定义值列表中的某个值,你也可以定义 `enum` 类型——这儿你可以指定一个电话号码是 `MOBILE`、`HOME` 或 `WORK` 中的某一个。 每一个元素上的 `= 1`、`= 2` 标记确定了用于二进制编码的唯一<ruby> “标签” <rp> ( </rp> <rt> tag </rt> <rp> ) </rp></ruby>。标签数字 1-15 的编码比更大的数字少需要一个字节,因此作为一种优化,你可以将这些标签用于经常使用的元素或 `repeated` 元素,剩下 16 以及更高的标签用于非经常使用的元素或 `optional` 元素。每一个 `repeated` 字段的元素需要重新编码标签数字,因此 `repeated` 字段适合于使用这种优化手段。 每一个字段必须使用下面的修饰符加以标注: * `required`:必须提供该字段的值,否则消息会被认为是<ruby> “未初始化的” <rp> ( </rp> <rt> uninitialized </rt> <rp> ) </rp></ruby>。如果 `libprotobuf` 以调试模式编译,序列化未初始化的消息将引起一个断言失败。以优化形式构建,将会跳过检查,并且无论如何都会写入该消息。然而,解析未初始化的消息总是会失败(通过 `parse` 方法返回 `false`)。除此之外,一个 `required` 字段的表现与 `optional` 字段完全一样。 * `optional`:字段可能会被设置,也可能不会。如果一个 `optional` 字段没被设置,它将使用默认值。对于简单类型,你可以指定你自己的默认值,正如例子中我们对电话号码的 `type` 一样,否则使用系统默认值:数字类型为 0、字符串为空字符串、布尔值为 false。对于嵌套消息,默认值总为消息的“默认实例”或“原型”,它的所有字段都没被设置。调用 accessor 来获取一个没有显式设置的 `optional`(或 `required`) 字段的值总是返回字段的默认值。 * `repeated`:字段可以重复任意次数(包括 0 次)。`repeated` 值的顺序会被保存于 protocol buffer。可以将 `repeated` 字段想象为动态大小的数组。 你可以查找关于编写 `.proto` 文件的完整指导——包括所有可能的字段类型——在 [Protocol Buffer Language Guide](https://developers.google.com/protocol-buffers/docs/proto) 里面。不要在这里面查找与类继承相似的特性,因为 protocol buffers 不会做这些。 > > **`required` 是永久性的** > > > 在把一个字段标识为 `required` 的时候,你应该特别小心。如果在某些情况下你不想写入或者发送一个 `required` 的字段,那么将该字段更改为 `optional` 可能会遇到问题——旧版本的读者(LCTT 译注:即读取、解析旧版本 Protocol Buffer 消息的一方)会认为不含该字段的消息是不完整的,从而有可能会拒绝解析。在这种情况下,你应该考虑编写特别针对于应用程序的、自定义的消息校验函数。Google 的一些工程师得出了一个结论:使用 `required` 弊多于利;他们更愿意使用 `optional` 和 `repeated` 而不是 `required`。当然,这个观点并不具有普遍性。 > > > ### 编译你的 Protocol Buffers 既然你有了一个 `.proto`,那你需要做的下一件事就是生成一个将用于读写 `AddressBook` 消息的类(从而包括 `Person` 和 `PhoneNumber`)。为了做到这样,你需要在你的 `.proto` 上运行 protocol buffer 编译器 `protoc`: 1. 如果你没有安装编译器,请[下载这个包](https://developers.google.com/protocol-buffers/docs/downloads.html),并按照 README 中的指令进行安装。 2. 现在运行编译器,指定源目录(你的应用程序源代码位于哪里——如果你没有提供任何值,将使用当前目录)、目标目录(你想要生成的代码放在哪里;常与 `$SRC_DIR` 相同),以及你的 `.proto` 路径。在此示例中: ``` protoc -I=$SRC_DIR --cpp_out=$DST_DIR $SRC_DIR/addressbook.proto ``` 因为你想要 C++ 的类,所以你使用了 `--cpp_out` 选项——也为其他支持的语言提供了类似选项。 在你指定的目标文件夹,将生成以下的文件: * `addressbook.pb.h`,声明你生成类的头文件。 * `addressbook.pb.cc`,包含你的类的实现。 ### Protocol Buffer API 让我们看看生成的一些代码,了解一下编译器为你创建了什么类和函数。如果你查看 `addressbook.pb.h`,你可以看到有一个在 `addressbook.proto` 中指定所有消息的类。关注 `Person` 类,可以看到编译器为每个字段生成了<ruby> 读写函数 <rp> ( </rp> <rt> accessors </rt> <rp> ) </rp></ruby>。例如,对于 `name`、`id`、`email` 和 `phone` 字段,有下面这些方法:(LCTT 译注:此处原文所指文件名有误,径该之。) ``` // name inline bool has_name() const; inline void clear_name(); inline const ::std::string& name() const; inline void set_name(const ::std::string& value); inline void set_name(const char* value); inline ::std::string* mutable_name(); // id inline bool has_id() const; inline void clear_id(); inline int32_t id() const; inline void set_id(int32_t value); // email inline bool has_email() const; inline void clear_email(); inline const ::std::string& email() const; inline void set_email(const ::std::string& value); inline void set_email(const char* value); inline ::std::string* mutable_email(); // phone inline int phone_size() const; inline void clear_phone(); inline const ::google::protobuf::RepeatedPtrField< ::tutorial::Person_PhoneNumber >& phone() const; inline ::google::protobuf::RepeatedPtrField< ::tutorial::Person_PhoneNumber >* mutable_phone(); inline const ::tutorial::Person_PhoneNumber& phone(int index) const; inline ::tutorial::Person_PhoneNumber* mutable_phone(int index); inline ::tutorial::Person_PhoneNumber* add_phone(); ``` 正如你所见到,getters 的名字与字段的小写名字完全一样,并且 setter 方法以 `set_` 开头。同时每个<ruby> 单一 <rp> ( </rp> <rt> singular </rt> <rp> ) </rp></ruby>(`required` 或 `optional`)字段都有 `has_` 方法,该方法在字段被设置了值的情况下返回 true。最后,所有字段都有一个 `clear_` 方法,用以清除字段到<ruby> 空 <rp> ( </rp> <rt> empty </rt> <rp> ) </rp></ruby>状态。 数字型的 `id` 字段仅有上述的基本<ruby> 读写函数 <rp> ( </rp> <rt> accessors </rt> <rp> ) </rp></ruby>集合,而 `name` 和 `email` 字段有两个额外的方法,因为它们是字符串——一个是可以获得字符串直接指针的`mutable_` 的 getter ,另一个为额外的 setter。注意,尽管 `email` 还没被<ruby> 设置 <rp> ( </rp> <rt> set </rt> <rp> ) </rp></ruby>,你也可以调用 `mutable_email`;因为 `email` 会被自动地初始化为空字符串。在本例中,如果你有一个单一的(`required` 或 `optional`)消息字段,它会有一个 `mutable_` 方法,而没有 `set_` 方法。 `repeated` 字段也有一些特殊的方法——如果你看看 `repeated` 的 `phone` 字段的方法,你可以看到: * 检查 `repeated` 字段的 `_size`(也就是说,与 `Person` 相关的电话号码的个数) * 使用下标取得特定的电话号码 * 更新特定下标的电话号码 * 添加新的电话号码到消息中,之后你便可以编辑。(`repeated` 标量类型有一个 `add_` 方法,用于传入新的值) 为了获取 protocol 编译器为所有字段定义生成的方法的信息,可以查看 [C++ generated code reference](https://developers.google.com/protocol-buffers/docs/reference/cpp-generated)。 #### 枚举和嵌套类 与 `.proto` 的枚举相对应,生成的代码包含了一个 `PhoneType` 枚举。你可以通过 `Person::PhoneType` 引用这个类型,通过 `Person::MOBILE`、`Person::HOME` 和 `Person::WORK` 引用它的值。(实现细节有点复杂,但是你无须了解它们而可以直接使用) 编译器也生成了一个 `Person::PhoneNumber` 的嵌套类。如果你查看代码,你可以发现真正的类型为 `Person_PhoneNumber`,但它通过在 `Person` 内部使用 `typedef` 定义,使你可以把 `Person_PhoneNumber` 当成嵌套类。唯一产生影响的一个例子是,如果你想要在其他文件前置声明该类——在 C++ 中你不能前置声明嵌套类,但是你可以前置声明 `Person_PhoneNumber`。 #### 标准的消息方法 所有的消息方法都包含了许多别的方法,用于检查和操作整个消息,包括: * `bool IsInitialized() const;` :检查是否所有 `required` 字段已经被设置。 * `string DebugString() const;` :返回人类可读的消息表示,对调试特别有用。 * `void CopyFrom(const Person& from);`:使用给定的值重写消息。 * `void Clear();`:清除所有元素为空的状态。 上面这些方法以及下一节要讲的 I/O 方法实现了被所有 C++ protocol buffer 类共享的<ruby> 消息 <rp> ( </rp> <rt> Message </rt> <rp> ) </rp></ruby>接口。为了获取更多信息,请查看 [complete API documentation for Message](https://developers.google.com/protocol-buffers/docs/reference/cpp/google.protobuf.message.html#Message)。 #### 解析和序列化 最后,所有 protocol buffer 类都有读写你选定类型消息的方法,这些方法使用了特定的 protocol buffer [二进制格式](https://developers.google.com/protocol-buffers/docs/encoding)。这些方法包括: * `bool SerializeToString(string* output) const;`:序列化消息并将消息字节数据存储在给定的字符串中。注意,字节数据是二进制格式的,而不是文本格式;我们只使用 `string` 类作为合适的容器。 * `bool ParseFromString(const string& data);`:从给定的字符创解析消息。 * `bool SerializeToOstream(ostream* output) const;`:将消息写到给定的 C++ `ostream`。 * `bool ParseFromIstream(istream* input);`:从给定的 C++ `istream` 解析消息。 这些只是两个用于解析和序列化的选择。再次说明,可以查看 `Message API reference` 完整的列表。 > > **Protocol Buffers 和面向对象设计** > > > Protocol buffer 类通常只是纯粹的数据存储器(像 C++ 中的结构体);它们在对象模型中并不是一等公民。如果你想向生成的 protocol buffer 类中添加更丰富的行为,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应用程序中对它进行封装。如果你无权控制 `.proto` 文件的设计的话,封装 protocol buffers 也是一个好主意(例如,你从另一个项目中重用一个 `.proto` 文件)。在那种情况下,你可以用封装类来设计接口,以更好地适应你的应用程序的特定环境:隐藏一些数据和方法,暴露一些便于使用的函数,等等。**但是你绝对不要通过继承生成的类来添加行为。**这样做的话,会破坏其内部机制,并且不是一个好的面向对象的实践。 > > > ### 写消息 现在我们尝试使用 protocol buffer 类。你的地址簿程序想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将个人详细信息写入到地址簿文件。为了做到这一点,你需要创建、填充 protocol buffer 类实例,并且将它们写入到一个<ruby> 输出流 <rp> ( </rp> <rt> output stream </rt> <rp> ) </rp></ruby>。 这里的程序可以从文件读取 `AddressBook`,根据用户输入,将新 `Person` 添加到 `AddressBook`,并且再次将新的 `AddressBook` 写回文件。这部分直接调用或引用 protocol buffer 类的代码会以“`// pb`”标出。 ```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fstream> #include <string> #include "addressbook.pb.h" // pb using namespace std; // This function fills in a Person message based on user input. void PromptForAddress(tutorial::Person* person) { cout << "Enter person ID number: "; int id; cin >> id; person->set_id(id); // pb cin.ignore(256, '\n'); cout << "Enter name: "; getline(cin, *person->mutable_name()); // pb cout << "Enter email address (blank for none): "; string email; getline(cin, email); if (!email.empty()) { // pb person->set_email(email); // pb } while (true) { cout << "Enter a phone number (or leave blank to finish): "; string number; getline(cin, number); if (number.empty()) { break; } tutorial::Person::PhoneNumber* phone_number = person->add_phone(); //pb phone_number->set_number(number); // pb cout << "Is this a mobile, home, or work phone? "; string type; getline(cin, type); if (type == "mobile") { phone_number->set_type(tutorial::Person::MOBILE); // pb } else if (type == "home") { phone_number->set_type(tutorial::Person::HOME); // pb } else if (type == "work") { phone_number->set_type(tutorial::Person::WORK); // pb } else { cout << "Unknown phone type. Using default." << endl; } } } // Main function: Reads the entire address book from a file, // adds one person based on user input, then writes it back out to the same // file.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 Verify that the version of the library that we linked against is // compatible with the version of the headers we compiled against. GOOGLE_PROTOBUF_VERIFY_VERSION; // pb if (argc != 2) { cerr << "Usage: " << argv[0] << " ADDRESS_BOOK_FILE" << endl; return -1; } tutorial::AddressBook address_book; // pb { // Read the existing address book. fstream input(argv[1], ios::in | ios::binary); if (!input) { cout << argv[1] << ": File not found. Creating a new file." << endl; } else if (!address_book.ParseFromIstream(&input)) { // pb cerr << "Failed to parse address book." << endl; return -1; } } // Add an address. PromptForAddress(address_book.add_person()); // pb { // Write the new address book back to disk. fstream output(argv[1], ios::out | ios::trunc | ios::binary); if (!address_book.SerializeToOstream(&output)) { // pb cerr << "Failed to write address book." << endl; return -1; } } // Optional: Delete all global objects allocated by libprotobuf. google::protobuf::ShutdownProtobufLibrary(); // pb return 0; } ``` 注意 `GOOGLE_PROTOBUF_VERIFY_VERSION` 宏。它是一种好的实践——虽然不是严格必须的——在使用 C++ Protocol Buffer 库之前执行该宏。它可以保证避免不小心链接到一个与编译的头文件版本不兼容的库版本。如果被检查出来版本不匹配,程序将会终止。注意,每个 `.pb.cc` 文件在初始化时会自动调用这个宏。 同时注意在程序最后调用 `ShutdownProtobufLibrary()`。它用于释放 Protocol Buffer 库申请的所有全局对象。对大部分程序,这不是必须的,因为虽然程序只是简单退出,但是 OS 会处理释放程序的所有内存。然而,如果你使用了内存泄漏检测工具,工具要求全部对象都要释放,或者你正在写一个 Protocol Buffer 库,该库可能会被一个进程多次加载和卸载,那么你可能需要强制 Protocol Buffer 清除所有东西。 ### 读取消息 当然,如果你无法从它获取任何信息,那么这个地址簿没多大用处!这个示例读取上面例子创建的文件,并打印文件里的所有内容。 ```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fstream> #include <string> #include "addressbook.pb.h" // pb using namespace std; // Iterates though all people in the AddressBook and prints info about them. void ListPeople(const tutorial::AddressBook& address_book) { // pb for (int i = 0; i < address_book.person_size(); i++) { // pb const tutorial::Person& person = address_book.person(i); // pb cout << "Person ID: " << person.id() << endl; // pb cout << " Name: " << person.name() << endl; // pb if (person.has_email()) { // pb cout << " E-mail address: " << person.email() << endl; // pb } for (int j = 0; j < person.phone_size(); j++) { // pb const tutorial::Person::PhoneNumber& phone_number = person.phone(j); // pb switch (phone_number.type()) { // pb case tutorial::Person::MOBILE: // pb cout << " Mobile phone #: "; break; case tutorial::Person::HOME: // pb cout << " Home phone #: "; break; case tutorial::Person::WORK: // pb cout << " Work phone #: "; break; } cout << phone_number.number() << endl; // ob } } } // Main function: Reads the entire address book from a file and prints all // the information inside.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 Verify that the version of the library that we linked against is // compatible with the version of the headers we compiled against. GOOGLE_PROTOBUF_VERIFY_VERSION; // pb if (argc != 2) { cerr << "Usage: " << argv[0] << " ADDRESS_BOOK_FILE" << endl; return -1; } tutorial::AddressBook address_book; // pb { // Read the existing address book. fstream input(argv[1], ios::in | ios::binary); if (!address_book.ParseFromIstream(&input)) { // pb cerr << "Failed to parse address book." << endl; return -1; } } ListPeople(address_book); // Optional: Delete all global objects allocated by libprotobuf. google::protobuf::ShutdownProtobufLibrary(); // pb return 0; } ``` ### 扩展 Protocol Buffer 或早或晚在你发布了使用 protocol buffer 的代码之后,毫无疑问,你会想要 "改善" protocol buffer 的定义。如果你想要新的 buffers 向后兼容,并且老的 buffers 向前兼容——几乎可以肯定你很渴望这个——这里有一些规则,你需要遵守。在新的 protocol buffer 版本: * 你绝不可以修改任何已存在字段的标签数字 * 你绝不可以添加或删除任何 `required` 字段 * 你可以删除 `optional` 或 `repeated` 字段 * 你可以添加新的 `optional` 或 `repeated` 字段,但是你必须使用新的标签数字(也就是说,标签数字在 protocol buffer 中从未使用过,甚至不能是已删除字段的标签数字)。 (对于上面规则有一些[例外情况](https://developers.google.com/protocol-buffers/docs/proto#updating),但它们很少用到。) 如果你能遵守这些规则,旧代码则可以欢快地读取新的消息,并且简单地忽略所有新的字段。对于旧代码来说,被删除的 `optional` 字段将会简单地赋予默认值,被删除的 `repeated` 字段会为空。新代码显然可以读取旧消息。然而,请记住新的 `optional` 字段不会呈现在旧消息中,因此你需要显式地使用 `has_` 检查它们是否被设置或者在 `.proto` 文件在标签数字后使用 `[default = value]` 提供一个合理的默认值。如果一个 `optional` 元素没有指定默认值,它将会使用类型特定的默认值:对于字符串,默认值为空字符串;对于布尔值,默认值为 false;对于数字类型,默认类型为 0。注意,如果你添加一个新的 `repeated` 字段,新代码将无法辨别它被留空(被新代码)或者从没被设置(被旧代码),因为 `repeated` 字段没有 `has_` 标志。 ### 优化技巧 C++ Protocol Buffer 库已极度优化过了。但是,恰当的用法能够更多地提高性能。这里是一些技巧,可以帮你从库中挤压出最后一点速度: * 尽可能复用消息对象。即使它们被清除掉,消息也会尽量保存所有被分配来重用的内存。因此,如果我们正在处理许多相同类型或一系列相似结构的消息,一个好的办法是重用相同的消息对象,从而减少内存分配的负担。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对象可能会膨胀变大,尤其是当你的消息尺寸(LCTT 译注:各消息内容不同,有些消息内容多一些,有些消息内容少一些)不同的时候,或者你偶尔创建了一个比平常大很多的消息的时候。你应该自己通过调用 [SpaceUsed](https://developers.google.com/protocol-buffers/docs/reference/cpp/google.protobuf.message.html#Message.SpaceUsed.details) 方法监测消息对象的大小,并在它太大的时候删除它。 * 对于在多线程中分配大量小对象的情况,你的操作系统内存分配器可能优化得不够好。你可以尝试使用 google 的 [tcmalloc](http://code.google.com/p/google-perftools/)。 ### 高级用法 Protocol Buffers 绝不仅用于简单的数据存取以及序列化。请阅读 [C++ API reference](https://developers.google.com/protocol-buffers/docs/reference/cpp/index.html) 来看看你还能用它来做什么。 protocol 消息类所提供的一个关键特性就是<ruby> 反射 <rp> ( </rp> <rt> reflection </rt> <rp> ) </rp></ruby>。你不需要针对一个特殊的消息类型编写代码,就可以遍历一个消息的字段并操作它们的值。一个使用反射的有用方法是 protocol 消息与其他编码互相转换,比如 XML 或 JSON。反射的一个更高级的用法可能就是可以找出两个相同类型的消息之间的区别,或者开发某种“协议消息的正则表达式”,利用正则表达式,你可以对某种消息内容进行匹配。只要你发挥你的想像力,就有可能将 Protocol Buffers 应用到一个更广泛的、你可能一开始就期望解决的问题范围上。 反射是由 [Message::Reflection interface](https://developers.google.com/protocol-buffers/docs/reference/cpp/google.protobuf.message.html#Message.Reflection) 提供的。 --- via: <https://developers.google.com/protocol-buffers/docs/cpptutorial> 作者:[Google](https://developers.google.com/protocol-buffers/docs/cpptutorial) 译者:[cposture](https://github.com/cposture)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新手指南:通过 Docker 在 Linux 上托管 .NET Core
Nick Soper
http://blog.scottlogic.com/2016/09/05/hosting-netcore-on-linux-with-docker.html
对我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学习经历,因为有一段时间我对探索 ASP.NET Core 的跨平台支持非常好奇,使用 “Configuratin as Code” 的 Docker Compose 方法来探索一下 DevOps 的世界也是非常愉快并且很有教育意义的。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4/213354q8bd9jb8e88teo5g.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4/213354q8bd9jb8e88teo5g.jpg
true
false
true
ucasFL
false
[ "Docker", ".Net Core" ]
系统运维
{ "viewnum": 8562, "commentnum": 1,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222.171.207.83", "message": "想学习linux系统,能不能推荐一下书籍,或其他的学习方式,谢谢!", "username": "来自黑龙江哈尔滨的 Chrome Mobile 46.0|Android 6.0 用户", "date": "2016-11-06T08:41:17" } ]
[]
对我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学习经历,因为有一段时间我对探索 ASP.NET Core 的跨平台支持非常好奇,使用 “Configuratin as Code” 的 Docker Compose 方法来探索一下 DevOps 的世界也是非常愉快并且很有教育意义的。
2016-11-04T21:44:30
2016-11-04T21:44:30
7,932
/article-7932-1.html
这篇文章基于我之前的文章 [.NET Core 入门](http://blog.scottlogic.com/2016/01/20/restful-api-with-aspnet50.html)。首先,我把 RESTful API 从 .NET Core RC1 升级到了 .NET Core 1.0,然后,我增加了对 Docker 的支持并描述了如何在 Linux 生产环境里托管它。 我是首次接触 Docker 并且距离成为一名 Linux 高手还有很远的一段路程。因此,这里的很多想法是来自一个新手。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4/213354q8bd9jb8e88teo5g.jpg) ### 安装 按照 <https://www.microsoft.com/net/core> 上的介绍在你的电脑上安装 .NET Core 。这将会同时在 Windows 上安装 dotnet 命令行工具以及最新的 Visual Studio 工具。 ### 源代码 你可以直接到 [GitHub](https://github.com/niksoper/aspnet5-books/tree/blog-docker) 上找最到最新完整的源代码。 ### 转换到 .NET CORE 1.0 自然地,当我考虑如何把 API 从 .NET Core RC1 升级到 .NET Core 1.0 时想到的第一个求助的地方就是谷歌搜索。我是按照下面这两条非常全面的指导来进行升级的: * [从 DNX 迁移到 .NET Core CLI](https://docs.microsoft.com/en-us/dotnet/articles/core/migrating-from-dnx) * [从 ASP.NET 5 RC1 迁移到 ASP.NET Core 1.0](https://docs.asp.net/en/latest/migration/rc1-to-rtm.html) 当你迁移代码的时候,我建议仔细阅读这两篇指导,因为我在没有阅读第一篇指导的情况下又尝试浏览第二篇,结果感到非常迷惑和沮丧。 我不想描述细节上的改变因为你可以看 GitHub 上的[提交](https://github.com/niksoper/aspnet5-books/commit/b41ad38794c69a70a572be3ffad051fd2d7c53c0)。这儿是我所作改变的总结: * 更新 `global.json` 和 `project.json` 上的版本号 * 删除 `project.json` 上的废弃章节 * 使用轻型 `ControllerBase` 而不是 `Controller`, 因为我不需要与 MVC 视图相关的方法(这是一个可选的改变)。 * 从辅助方法中去掉 `Http` 前缀,比如:`HttpNotFound` -> `NotFound` * `LogVerbose` -> `LogTrace` * 名字空间改变: `Microsoft.AspNetCore.*` * 在 `Startup` 中使用 `SetBasePath`(没有它 `appsettings.json` 将不会被发现) * 通过 `WebHostBuilder` 来运行而不是通过 `WebApplication.Run` 来运行 * 删除 Serilog(在写文章的时候,它不支持 .NET Core 1.0) 唯一令我真正头疼的事是需要移动 Serilog。我本可以实现自己的文件记录器,但是我删除了文件记录功能,因为我不想为了这次操作在这件事情上花费精力。 不幸的是,将有大量的第三方开发者扮演追赶 .NET Core 1.0 的角色,我非常同情他们,因为他们通常在休息时间还坚持工作但却依旧根本无法接近靠拢微软的可用资源。我建议阅读 Travis Illig 的文章 [.NET Core 1.0 发布了,但 Autofac 在哪儿](http://www.paraesthesia.com/archive/2016/06/29/netcore-rtm-where-is-autofac/)?这是一篇关于第三方开发者观点的文章。 做了这些改变以后,我可以从 `project.json` 目录恢复、构建并运行 dotnet,可以看到 API 又像以前一样工作了。 ### 通过 Docker 运行 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 Docker 只能够在 Linux 系统上工作。在 [Windows](https://docs.docker.com/engine/installation/windows/#/docker-for-windows) 系统和 [OS X](https://docs.docker.com/engine/installation/mac/) 上有 beta 支持 Docker,但是它们都必须依赖于虚拟化技术,因此,我选择把 Ubuntu 14.04 当作虚拟机来运行。如果你还没有安装过 Docker,请按照[指导](https://docs.docker.com/engine/installation/linux/ubuntulinux/)来安装。 我最近阅读了一些关于 Docker 的东西,但我直到现在还没有真正用它来干任何事。我假设读者还没有关于 Docker 的知识,因此我会解释我所使用的所有命令。 #### HELLO DOCKER 在 Ubuntu 上安装好 Docker 之后,我所进行的下一步就是按照 <https://www.microsoft.com/net/core#docker> 上的介绍来开始运行 .NET Core 和 Docker。 首先启动一个已安装有 .NET Core 的容器。 ``` docker run -it microsoft/dotnet:latest ``` `-it` 选项表示交互,所以你执行这条命令之后,你就处于容器之内了,可以如你所希望的那样执行任何 bash 命令。 然后我们可以执行下面这五条命令来在 Docker 内部运行起来微软 .NET Core 控制台应用程序示例。 ``` mkdir hwapp cd hwapp dotnet new dotnet restore dotnet run ``` 你可以通过运行 `exit` 来离开容器,然后运行 `Docker ps -a` 命令,这会显示你创建的那个已经退出的容器。你可以通过上运行命令 `Docker rm <container_name>` 来清除容器。 #### 挂载源代码 我的下一步骤是使用和上面相同的 `microsoft/dotnet` 镜像,但是将为我们的应用程序以[数据卷](https://docs.docker.com/engine/tutorials/dockervolumes/1)的方式挂载上源代码。 首先签出有相关提交的仓库: ```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niksoper/aspnet5-books.git cd aspnet5-books/src/MvcLibrary git checkout dotnet-core-1.0 ``` 现在启动一个容器来运行 .NET Core 1.0,并将源代码放在 `/book` 下。注意更改 `/path/to/repo` 这部分文件来匹配你的电脑: ``` docker run -it \ -v /path/to/repo/aspnet5-books/src/MvcLibrary:/books \ microsoft/dotnet:latest ``` 现在你可以在容器中运行应用程序了! ``` cd /books dotnet restore dotnet run ``` 作为一个概念性展示这的确很棒,但是我们可不想每次运行一个程序都要考虑如何把源代码安装到容器里。 #### 增加一个 DOCKERFILE 我的下一步骤是引入一个 Dockerfile,这可以让应用程序很容易在自己的容器内启动。 我的 Dockerfile 和 `project.json` 一样位于 `src/MvcLibrary` 目录下,看起来像下面这样: ``` FROM microsoft/dotnet:latest # 为应用程序源代码创建目录 RUN mkdir -p /usr/src/books WORKDIR /usr/src/books # 复制源代码并恢复依赖关系 COPY . /usr/src/books RUN dotnet restore # 暴露端口并运行应用程序 EXPOSE 5000 CMD [ "dotnet", "run" ] ``` 严格来说,`RUN mkdir -p /usr/src/books` 命令是不需要的,因为 `COPY` 会自动创建丢失的目录。 Docker 镜像是按层建立的,我们从包含 .NET Core 的镜像开始,添加另一个从源代码生成应用程序,然后运行这个应用程序的层。 添加了 Dockerfile 以后,我通过运行下面的命令来生成一个镜像,并使用生成的镜像启动一个容器(确保在和 Dockerfile 相同的目录下进行操作,并且你应该使用自己的用户名)。 ``` docker build -t niksoper/netcore-books . docker run -it niksoper/netcore-books ``` 你应该看到程序能够和之前一样的运行,不过这一次我们不需要像之前那样安装源代码,因为源代码已经包含在 docker 镜像里面了。 #### 暴露并发布端口 这个 API 并不是特别有用,除非我们需要从容器外面和它进行通信。 Docker 已经有了暴露和发布端口的概念,但这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 据 Docker [官方文档](https://docs.docker.com/engine/reference/builder/#/expose): > > `EXPOSE` 指令通知 Docker 容器在运行时监听特定的网络端口。`EXPOSE` 指令不能够让容器的端口可被主机访问。要使可被访问,你必须通过 `-p` 标志来发布一个端口范围或者使用 `-P` 标志来发布所有暴露的端口 > > > `EXPOSE` 指令只是将元数据添加到镜像上,所以你可以如文档中说的认为它是镜像消费者。从技术上讲,我本应该忽略 `EXPOSE 5000` 这行指令,因为我知道 API 正在监听的端口,但把它们留下很有用的,并且值得推荐。 在这个阶段,我想直接从主机访问这个 API ,因此我需要通过 `-p` 指令来发布这个端口,这将允许请求从主机上的端口 5000 转发到容器上的端口 5000,无论这个端口是不是之前通过 Dockerfile 暴露的。 ``` docker run -d -p 5000:5000 niksoper/netcore-books ``` 通过 `-d` 指令告诉 docker 在分离模式下运行容器,因此我们不能看到它的输出,但是它依旧会运行并监听端口 5000。你可以通过 `docker ps` 来证实这件事。 因此,接下来我准备从主机向容器发起一个请求来庆祝一下: ``` curl http://localhost:5000/api/books ``` 它不工作。 重复进行相同 `curl` 请求,我看到了两个错误:要么是 `curl: (56) Recv failure: Connection reset by peer`,要么是 `curl: (52) Empty reply from server`。 我返回去看 docker run 的[文档](https://docs.docker.com/engine/reference/run/#/expose-incoming-ports),然后再次检查我所使用的 `-p` 选项以及 Dockerfile 中的 `EXPOSE` 指令是否正确。我没有发现任何问题,这让我开始有些沮丧。 重新振作起来以后,我决定去咨询当地的一个 Scott Logic DevOps 大师 - Dave Wybourn(也在[这篇 Docker Swarm 的文章](http://blog.scottlogic.com/2016/08/30/docker-1-12-swarm-mode-round-robin.html)里提到过),他的团队也曾遇到这个实际问题。这个问题是我没有配置过 [Kestral](https://docs.asp.net/en/latest/fundamentals/servers.html#kestrel),这是一个全新的轻量级、跨平台 web 服务器,用于 .NET Core 。 默认情况下, Kestrel 会监听 `http://localhost:5000`。但问题是,这儿的 `localhost` 是一个回路接口。 据[维基百科](https://en.wikipedia.org/wiki/Localhost): > > 在计算机网络中,localhost 是一个代表本机的主机名。本地主机可以通过网络回路接口访问在主机上运行的网络服务。通过使用回路接口可以绕过任何硬件网络接口。 > > > 当运行在容器内时这是一个问题,因为 `localhost` 只能够在容器内访问。解决方法是更新 `Startup.cs` 里的 `Main` 方法来配置 Kestral 监听的 URL: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var host = new WebHostBuilder() .UseKestrel() .UseContentRoot(Directory.GetCurrentDirectory()) .UseUrls("http://*:5000") // 在所有网络接口上监听端口 5000 .UseIISIntegration() .UseStartup<Startup>() .Build(); host.Run(); } ``` 通过这些额外的配置,我可以重建镜像,并在容器中运行应用程序,它将能够接收来自主机的请求: ``` docker build -t niksoper/netcore-books . docker run -d -p 5000:5000 niksoper/netcore-books curl -i http://localhost:5000/api/books ``` 我现在得到下面这些相应: ``` HTTP/1.1 200 OK Date: Tue, 30 Aug 2016 15:25:43 GMT Transfer-Encoding: chunked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charset=utf-8 Server: Kestrel [{"id":"1","title":"RESTful API with ASP.NET Core MVC 1.0","author":"Nick Soper"}] ``` ### 在产品环境中运行 KESTREL [微软的介绍](https://docs.asp.net/en/latest/publishing/linuxproduction.html#why-use-a-reverse-proxy-server): > > Kestrel 可以很好的处理来自 ASP.NET 的动态内容,然而,网络服务部分的特性没有如 IIS,Apache 或者 Nginx 那样的全特性服务器那么好。反向代理服务器可以让你不用去做像处理静态内容、缓存请求、压缩请求、SSL 端点这样的来自 HTTP 服务器的工作。 > > > 因此我需要在我的 Linux 机器上把 Nginx 设置成一个反向代理服务器。微软介绍了如何[发布到 Linux 生产环境下](https://docs.asp.net/en/latest/publishing/linuxproduction.html)的指导教程。我把说明总结在这儿: 1. 通过 `dotnet publish` 来给应用程序产生一个自包含包。 2. 把已发布的应用程序复制到服务器上 3. 安装并配置 Nginx(作为反向代理服务器) 4. 安装并配置 [supervisor](http://supervisord.org/)(用于确保 Nginx 服务器处于运行状态中) 5. 安装并配置 [AppArmor](https://wiki.ubuntu.com/AppArmor)(用于限制应用的资源使用) 6. 配置服务器防火墙 7. 安全加固 Nginx(从源代码构建和配置 SSL) 这些内容已经超出了本文的范围,因此我将侧重于如何把 Nginx 配置成一个反向代理服务器。自然地,我通过 Docker 来完成这件事。 ### 在另一个容器中运行 NGINX 我的目标是在第二个 Docker 容器中运行 Nginx 并把它配置成我们的应用程序容器的反向代理服务器。 我使用的是[来自 Docker Hub 的官方 Nginx 镜像](https://hub.docker.com/_/nginx/)。首先我尝试这样做: ``` docker run -d -p 8080:80 --name web nginx ``` 这启动了一个运行 Nginx 的容器并把主机上的 8080 端口映射到了容器的 80 端口上。现在在浏览器中打开网址 `http://localhost:8080` 会显示出 Nginx 的默认登录页面。 现在我们证实了运行 Nginx 是多么的简单,我们可以关闭这个容器。 ``` docker rm -f web ``` ### 把 NGINX 配置成一个反向代理服务器 可以通过像下面这样编辑位于 `/etc/nginx/conf.d/default.conf` 的配置文件,把 Nginx 配置成一个反向代理服务器: ``` server { listen 80; location / { proxy_pass http://localhost:6666; } } ``` 通过上面的配置可以让 Nginx 将所有对根目录的访问请求代理到 `http://localhost:6666`。记住这里的 `localhost` 指的是运行 Nginx 的容器。我们可以在 Nginx容器内部利用卷来使用我们自己的配置文件: ``` docker run -d -p 8080:80 \ -v /path/to/my.conf:/etc/nginx/conf.d/default.conf \ nginx ``` 注意:这把一个单一文件从主机映射到容器中,而不是一个完整目录。 ### 在容器间进行通信 Docker 允许内部容器通过共享虚拟网络进行通信。默认情况下,所有通过 Docker 守护进程启动的容器都可以访问一种叫做“桥”的虚拟网络。这使得一个容器可以被另一个容器在相同的网络上通过 IP 地址和端口来引用。 你可以通过<ruby> 监测 <rp> ( </rp> <rt> inspect </rt> <rp> ) </rp></ruby>容器来找到它的 IP 地址。我将从之前创建的 `niksoper/netcore-books` 镜像中启动一个容器并<ruby> 监测 <rp> ( </rp> <rt> inspect </rt> <rp> ) </rp></ruby>它: ``` docker run -d -p 5000:5000 --name books niksoper/netcore-books docker inspect books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4/214147ff5if5556rqmi5h8.png)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容器的 IP 地址是 `"IPAddress": "172.17.0.3"`。 所以现在如果我创建下面的 Nginx 配置文件,并使用这个文件启动一个 Nginx 容器, 它将代理请求到我的 API : ``` server { listen 80; location / { proxy_pass http://172.17.0.3:5000; } } ``` 现在我可以使用这个配置文件启动一个 Nginx 容器(注意我把主机上的 8080 端口映射到了 Nginx 容器上的 80 端口): ``` docker run -d -p 8080:80 \ -v ~/dev/nginx/my.nginx.conf:/etc/nginx/conf.d/default.conf \ nginx ``` 一个到 `http://localhost:8080` 的请求将被代理到应用上。注意下面 `curl` 响应的 `Server` 响应头: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4/214211az6777pz7pcc9ici.png) ### DOCKER COMPOSE 在这个地方,我为自己的进步而感到高兴,但我认为一定还有更好的方法来配置 Nginx,可以不需要知道应用程序容器的确切 IP 地址。另一个当地的 Scott Logic DevOps 大师 Jason Ebbin 在这个地方进行了改进,并建议使用 [Docker Compose](https://docs.docker.com/compose/)。 概况描述一下,Docker Compose 使得一组通过声明式语法互相连接的容器很容易启动。我不想再细说 Docker Compose 是如何工作的,因为你可以在[之前的文章](http://blog.scottlogic.com/2016/01/25/playing-with-docker-compose-and-erlang.html)中找到。 我将通过一个我所使用的 `docker-compose.yml` 文件来启动: ``` version: '2' services: books-service: container_name: books-api build: . reverse-proxy: container_name: reverse-proxy image: nginx ports: - "9090:8080" volumes: - ./proxy.conf:/etc/nginx/conf.d/default.conf ``` *这是版本 2 语法,所以为了能够正常工作,你至少需要 1.6 版本的 Docker Compose。* 这个文件告诉 Docker 创建两个服务:一个是给应用的,另一个是给 Nginx 反向代理服务器的。 ### BOOKS-SERVICE 这个与 `docker-compose.yml` 相同目录下的 Dockerfile 构建的容器叫做 `books-api`。注意这个容器不需要发布任何端口,因为只要能够从反向代理服务器访问它就可以,而不需要从主机操作系统访问它。 ### REVERSE-PROXY 这将基于 nginx 镜像启动一个叫做 `reverse-proxy` 的容器,并将位于当前目录下的 `proxy.conf` 文件挂载为配置。它把主机上的 9090 端口映射到容器中的 8080 端口,这将允许我们在 `http://localhost:9090` 上通过主机访问容器。 `proxy.conf` 文件看起来像下面这样: ``` server { listen 8080; location / { proxy_pass http://books-service:5000; } } ``` 这儿的关键点是我们现在可以通过名字引用 `books-service`,因此我们不需要知道 `books-api` 这个容器的 IP 地址! 现在我们可以通过一个运行着的反向代理启动两个容器(`-d` 意味着这是独立的,因此我们不能看到来自容器的输出): ``` docker compose up -d ``` 验证我们所创建的容器: ``` docker ps ``` 最后来验证我们可以通过反向代理来控制该 API : ``` curl -i http://localhost:9090/api/books ``` ### 怎么做到的? Docker Compose 通过创建一个新的叫做 `mvclibrary_default` 的虚拟网络来实现这件事,这个虚拟网络同时用于 `books-api` 和 `reverse-proxy` 容器(名字是基于 `docker-compose.yml` 文件的父目录)。 通过 `docker network ls` 来验证网络已经存在: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4/214239m1h9dndn6z71ckk1.png) 你可以使用 `docker network inspect mvclibrary_default` 来看到新的网络的细节: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4/214309g0ac0uzvkchvuoov.png) 注意 Docker 已经给网络分配了子网:`"Subnet": "172.18.0.0/16"`。`/16` 部分是无类域内路由选择(CIDR),完整的解释已经超出了本文的范围,但 CIDR 只是表示 IP 地址范围。运行 `docker network inspect bridge` 显示子网:`"Subnet": "172.17.0.0/16"`,因此这两个网络是不重叠的。 现在用 `docker inspect books-api` 来确认应用程序的容器正在使用该网络: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4/214338m0d52xft4z6wds5g.png) 注意容器的两个别名(`"Aliases"`)是容器标识符(`3c42db680459`)和由 `docker-compose.yml` 给出的服务名(`books-service`)。我们通过 `books-service` 别名在自定义 Nginx 配置文件中来引用应用程序的容器。这本可以通过 `docker network create` 手动创建,但是我喜欢用 Docker Compose,因为它可以干净简洁地将容器创建和依存捆绑在一起。 ### 结论 所以现在我可以通过几个简单的步骤在 Linux 系统上用 Nginx 运行应用程序,不需要对主机操作系统做任何长期的改变: ```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niksoper/aspnet5-books.git cd aspnet5-books/src/MvcLibrary git checkout blog-docker docker-compose up -d curl -i http://localhost:9090/api/books ``` 我知道我在这篇文章中所写的内容不是一个真正的生产环境就绪的设备,因为我没有写任何有关下面这些的内容,绝大多数下面的这些主题都需要用单独一篇完整的文章来叙述。 * 安全考虑比如防火墙和 SSL 配置 * 如何确保应用程序保持运行状态 * 如何选择需要包含的 Docker 镜像(我把所有的都放入了 Dockerfile 中) * 数据库 - 如何在容器中管理它们 对我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学习经历,因为有一段时间我对探索 ASP.NET Core 的跨平台支持非常好奇,使用 “Configuratin as Code” 的 Docker Compose 方法来探索一下 DevOps 的世界也是非常愉快并且很有教育意义的。 如果你对 Docker 很好奇,那么我鼓励你来尝试学习它 或许这会让你离开舒适区,不过,有可能你会喜欢它? --- via: <http://blog.scottlogic.com/2016/09/05/hosting-netcore-on-linux-with-docker.html> 作者:[Nick Soper](http://blog.scottlogic.com/nsoper) 译者:[ucasFL](https://github.com/ucasFL)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为什么 Chrome 又不支持我的 HTTP/2 网站了?
wxy
原来是从 Chrome 51 开始,在 2016 年 5 月 31 日之前,对支持 NPN 协商协议的 HTTP/2 网站还会采用 HTTP/2 访问;而之后就只支持 ALPN 协商协议的 HTTP/2 网站了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6/130031xmoaa0lutlcrualu.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6/130031xmoaa0lutlcrualu.jpg
true
false
false
false
[ "Chrome", "HTTP/2" ]
技术
{ "viewnum": 15567, "commentnum": 7,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39.159.16.79", "message": "&quot;插件好像好久没亮了&quot;,那个插件叫什么名字?<br />\r\n从头到翻到尾就没看到那个插件是什么…… (´・ω・`)", "username": "kashu [Chromium 66.0|Xubuntu 14.04]", "date": "2016-11-06T14:00:27" }, { "postip": "115.225.27.235", "message": "Debian jessie backports 已经提供 openssl 1.0.2 了。", "username": "ivmm [Chrome 55.0|Mac 10.12]", "date": "2016-11-06T14:01:39" }, { "postip": "114.253.21.176", "message": "第一句。。。", "username": "linux [Chrome 54.0|Mac 10.11]", "date": "2016-11-06T16:40:24" }, { "postip": "39.159.16.79", "message": "额……看到了,原来是,哈哈……", "username": "kashu [Chromium 66.0|Xubuntu 14.04]", "date": "2016-11-06T17:45:55" }, { "postip": "222.171.207.83", "message": "请教一下,想学linux,能不能推荐本书籍,或其他学习方式,谢谢", "username": "来自黑龙江哈尔滨的 Chrome Mobile 46.0|Android 6.0 用户", "date": "2016-11-06T17:59:18" }, { "postip": "223.81.193.126", "message": "我也装上那个扩展试试。", "username": "绿色圣光 [Firefox 45.0|GNU/Linux]", "date": "2016-11-06T21:04:19" }, { "postip": "202.107.194.180", "message": "鸟哥的linux私房菜基础篇,", "username": "来自浙江杭州的 Firefox 4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07T15:13:12" } ]
[ { "raid": 4862, "displayorder": 0 }, { "raid": 5128, "displayorder": 1 }, { "raid": 6368, "displayorder": 2 }, { "raid": 6720, "displayorder": 3 }, { "raid": 7811, "displayorder": 4 } ]
原来是从 Chrome 51 开始,在 2016 年 5 月 31 日之前,对支持 NPN 协商协议的 HTTP/2 网站还会采用 HTTP/2 访问;而之后就只支持 ALPN 协商协议的 HTTP/2 网站了
2016-11-06T13:01:00
2016-11-06T13:01:00
7,934
/article-7934-1.html
昨晚偶尔清理 Chrome 插件时发现我的 “[HTTP/2 and SPDY indicator](https://chrome.google.com/webstore/detail/http2-and-spdy-indicator/mpbpobfflnpcgagjijhmgnchggcjblin)”插件好像好久没亮了。这个插件在你访问到一个支持 HTTP/2 (或之前的 SPDY 协议)的网站时会点亮,而我明明记得之前专门让 <https://linux.cn/> 支持了 HTTP/2 。 我的第一反应是不是这个插件有问题了?于是打开 Chrome 调试工具,然后发现,真的是请求和响应都是 HTTP/1.1 哎! 经过一番研究,原来是从 Chrome 51 开始,在 2016 年 5 月 31 日之前,对支持 NPN 协商协议的 HTTP/2 网站还会采用 HTTP/2 访问;而之后就只支持 ALPN 协商协议的 HTTP/2 网站了——而目前 ALPN 协议仅被鲜少有发行版支持 openssl-1.0.2 支持。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6/130031xmoaa0lutlcrualu.jpg) ### 发生了什么? #### 服务器端 我们知道,最初的 Web 访问协议是 HTTP/1,包括以前的 HTTP/1.0 和现在大部分网站采用的 HTTP/1.1(HTTP/0.9 是试验性协议,已经废弃)。但是随着 Web 应用越来越复杂,之前的 HTTP/1.x 协议就看起来不能满足日益庞杂的 Web 服务需求了。比如说,明文请求、请求复用等问题。因此,谷歌就开发了一个新的传输层协议,名为 SPDY。由于这个新的协议用了的人都说好,因此谷歌就把这个协议提交到了 IETF,然后大家觉得,SPDY 这名字不好听(SPDY 是谷歌的注册商标),就干脆叫 [HTTP/2](https://tools.ietf.org/html/rfc7540) 吧! SPDY 协议是基于 SSL/TLS 的,谷歌开发了一个名为<ruby> <a href="https://tools.ietf.org/id/draft-agl-tls-nextprotoneg-04.html"> 下一代协议协商 </a> <rp> ( </rp> <rt> Next Protocol Negotiation </rt> <rp> ) </rp></ruby>(NPN)的 SSL/TLS 扩展,用于在客户端连接服务器时协商是否采用 HTTP/2 协议。SPDY 协议是由 Web 服务器所实现支持的,而 NPN 则是由 OpenSSL 等 SSL 实现支持的。 但是,随着 SPDY 被提交到 IETF,然后变成了 HTTP/2 协议,谷歌也放弃了 SPDY 的开发,全力投入到了 HTTP/2 的开发中,之前所采用 NPN 也被一种新的协商协议 ALPN ——<ruby> <a href="https://tools.ietf.org/html/rfc7301"> 应用层协议协商 </a> <rp> ( </rp> <rt> Application-Layer Protocol Negotiation </rt> <rp> ) </rp></ruby>所替代。NPN 和 ALPN 是不兼容的,它们的主要不同是: * NPN 是服务器发送所支持的协议列表,由客户端进行选择。而 ALPN 则是客户端发送该列表,由服务端选择。 * 在 NPN 中,最终的选择结果是在 Change Cipher Spec 之后发送给服务端的,也就是说是被加密了的。而在 ALPN 中,所有的协商都是明文的。 这样做的好处主要是安全性方面的考虑,但是这造成了一个问题就是,NPN 已经广泛地被 OpenSSL 支持,而 ALPN 则目前只有最新的 openssl-1.0.2 才支持。当前的几个主流 Linux 发行版的 OpenSSL 版本以及支持的协商协议如下: | Linux 发行版 | OpenSSL 版本 | 所支持的协商协议 | | --- | --- | --- | | CentOS/Oracle Linux/RHEL 5.10+ | 0.9.8e | 不支持 | | CentOS/Oracle Linux/RHEL 6.5+, 7.0+ | 1.0.1e | NPN | | Ubuntu 12.04 LTS | 1.0.1 | NPN | | Ubuntu 14.04 LTS | 1.0.1f | NPN | | *Ubuntu 16.04 LTS* | *1.0.2g* | *ALPN 和 NPN* | | Debian 7.0 | 1.0.1e | NPN | | Debian 8.0 | 1.0.1k | NPN |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基本上所有的服务器级的 Linux 发行版都不支持 OpenSSL 及 ALPN,唯一支持的 Ubuntu 16.04 LTS 显然用的不会很多。不要小看这 0.0.1 的版本差异,对于别的软件来说这 0.0.1 的差异基本上可以忽略,但是对于 OpenSSL 来说,那就是两个版本代际。OpenSSL 是个相当底层的库,很多重要的软件都依赖于它,因此各个发行版在升级 OpenSSL 时采用的态度是相当保守,比如我们可以看看 CentOS 系统中有哪些软件使用了 OpenSSL: ``` $ lsof | grep libssl | awk '{print $1}' | sort | uniq anvil fail2ban gdbus gmain httpd postfix mysqld NetworkManager nginx php-fpm puppet sshd sudo tuned zabbix_agent ``` 没有经过足够的测试,Linux 发行版是不会在产品级(服务器级)的环境中随便升级的。为了解决旧版本(1.0.1)中的安全问题,他们宁可将新的版本(1.0.2)中安全修复移植回旧版本,也不会升级到有新功能的新版本(1.0.2),这就是你见到了各种 1.0.1e、1.0.1k 这样的版本号的原因。 当然,你可以自己编译一个最新 OpenSSL 替代你系统中的 openssl-1.0.1,但是我想你不会这样做的,是吧? 顺便提一句,NPN 和 ALPN 可以并存,但是会客户端会优先选择 ALPN。 #### 浏览器端(Chrome) 从 Chrome 51 开始,谷歌就去掉了对 SPDY 的支持,不过这不是个事,因为不但使用 SPDY 的 Web 服务器比较少,而且从 SPDY 升级到 HTTP/2 也很简单,这方面 Nginx、Apache 等服务器的配置都很简单。 但不幸的是,在 Chrome 51 中,谷歌也去掉了对 NPN 的支持!如果你的 Web 服务器使用的是 openssl-1.0.2 以下的版本,不支持 ALPN 协商,那么 Chrome 51 及以后版本就会以 HTTP/1 协议访问你的网站。 谷歌对放弃 NPN 支持做了一个[简短的解释](https://bugs.chromium.org/p/chromium/issues/detail?id=527066),但是不管怎么说,NPN 协议在 Chrome 51 之后的版本不会再次回来了。而另一方面,OpenSSL 在 2016 年 12 月 31 日之后也不会继续发布 openssl-1.0.1 系列的新版本了,安全修复到此为止。 而在这种情况下,你原本支持 HTTP/2 的网站通过连接复用等 HTTP/2 所提供的新特性,在 Chrome 下访问取得了不错的体验,而现在又跌回了之前的残旧状态。 ### 怎么办呢? 有几种办法: #### 换浏览器 山不来就我,我去就山。Chrome 51+ 不支持带 NPN 的 HTTP/2 网站,作为浏览者,你可以使用其它的浏览器,比如 Safari、Edge 之类的。这样,你就可以用新的协议来访问世界上那 [10% 支持 HTTP/2 的 Web 服务器](https://w3techs.com/technologies/details/ce-http2/all/all)了。 但是,作为服务器运营者,你却不能忽视[高达 50% 以上的 Chrome 用户](https://www.netmarketshare.com/browser-market-share.aspx?qprid=0&qpcustomd=0)。 #### 换服务器 如上面所示,Ubuntu 16.04 LTS 是目前唯一官方支持 openssl-1.0.2 的 Linux 发行版,如果你一直采用 Ubuntu 做服务器,考虑一下升级吧。LTS 版本的支持期长达五年。 当然,在产品环境中,即便你是 Ubuntu 服务器,更新版本也是一件重大事宜,宜慎思之。 #### 重新编译 既然换服务器不是一个好的选择,那你还有一个方案,就是使用新的 openssl-1.0.2 源代码重新编译你的 Web 服务器,比如 nginx。 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如何用 openssl-1.0.2 来编译 nginx。(1.0.2 系列的最新版本是 1.0.2j,当然你要非用 1.1.0,我也无话可说……) 首先下载并解压 openssl-1.0.2j: ``` # wget https://www.openssl.org/source/openssl-1.0.2j.tar.gz # tar -zxvf openssl-1.0.2j.tar.gz ``` 然后在编译 nginx 的时候使用 `--with-openssl=../openssl-1.0.2j` 选项以及你的其它选项: ``` ./configure --with-openssl=../openssl-1.0.2j --with-http_v2_module --with-http_ssl_module ``` 配置并编译之后,你可以用 `nginx -V`来看一下你的 nginx 中的 OpenSSL 版本。 这种自行编译的好处是灵活性高,但是你需要随时注意各个组件是否有严重的安全漏洞,并在出了修复版本之后重新编译。 #### 容器 除了自己编译之外,如果你的系统环境中已经有了容器支持,你还可以在容器中运行一个 Ubuntu 16.04 LTS,并将 Web 服务器运行在其中。 ### 总结 以上就是 HTTP/2 和 Chrome 之间的故事,你准备去升级 HTTP/2 支持了吗?要知道相比 HTTP/2 的访问体验,你肯定不会想再回到 HTTP/1 了。
怎样在 RHEL、CentOS 和 Fedora 上安装 Git 及设置 Git 账号
Aaron Kili
http://www.tecmint.com/install-git-centos-fedora-redhat/
Git 是一个可以让你追踪软件改动、版本回滚以及创建另外一个版本的目录和文件的软件仓库。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6/175311hj2ft92r2rvz98fs.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6/175311hj2ft92r2rvz98fs.jpg
true
false
true
OneNewLife
false
[ "Git" ]
技术
{ "viewnum": 6178, "commentnum": 0, "favtimes": 3,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Git 是一个可以让你追踪软件改动、版本回滚以及创建另外一个版本的目录和文件的软件仓库。
2016-11-06T17:54:00
2016-11-06T17:54:00
7,935
/article-7935-1.html
对于新手来说,Git 是一个自由、开源、高效的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统(VCS),它是基于速度、高性能以及数据一致性而设计的,以支持从小规模到大体量的软件开发项目。 Git 是一个可以让你追踪软件改动、版本回滚以及创建另外一个版本的目录和文件的软件仓库。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6/175311hj2ft92r2rvz98fs.jpg) Git 主要是用 C 语言来写的,混杂了少量的 Perl 脚本和各种 shell 脚本。它主要在 Linux 内核上运行,并且有以下列举的卓越的性能: * 易于上手 * 运行速度飞快,且大部分操作在本地进行,因此,它极大的提升了那些需要与远程服务器通信的集中式系统的速度。 * 高效 * 提供数据一致性检查 * 支持低开销的本地分支 * 提供非常便利的暂存区 * 可以集成其它工具来支持多种工作流 在这篇操作指南中,我们将介绍在 CentOS/RHEL 7/6 和 Fedora 20-24 Linux 发行版上安装 Git 的必要步骤以及怎么配置 Git,以便于你可以快速开始工作。 ### 使用 Yum 安装 Git 我们将从系统默认的仓库安装 Git,并通过运行以下 [YUM 包管理器](/article-2272-1.html) 的更新命令来确保你系统的软件包都是最新的: ``` # yum update ``` 接着,通过以下命令来安装 Git: ``` # yum install git ``` 在 Git 成功安装之后,你可以通过以下命令来显示 Git 安装的版本: ``` # git --version ``` ![检查 Git 的安装版本](/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6/175402iyfluoadkogwttue.png) *检查 Git 安装的版本* 注意:从系统默认仓库安装的 Git 会是比较旧的版本。如果你想拥有最新版的 Git,请考虑使用以下说明来编译源代码进行安装。 ### 从源代码安装 Git 开始之前,你首先需要从系统默认仓库安装所需的软件依赖包,以及从源代码构建二进制文件所需的实用工具: ``` # yum groupinstall "Development Tools" # yum install gettext-devel openssl-devel perl-CPAN perl-devel zlib-devel ``` 安装所需的软件依赖包之后,转到官方的 [Git 发布页面](https://github.com/git/git/releases),抓取最新版的 Git 并使用下列命令编译它的源代码: ``` # wget https://github.com/git/git/archive/v2.10.1.tar.gz -O git.tar.gz # tar -zxf git.tar.gz # cd git-2.10.1/ # make configure #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 # make install # git --version ``` ![检查 Git 的安装版本](/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6/175405tmn1kw2huwlue0gw.png) *检查 Git 的安装版本* **推荐阅读:** [Linux 下 11 个最好用的 Git 客户端和 Git 仓库查看器](http://www.tecmint.com/best-gui-git-clients-git-repository-viewers-for-linux/)。 ### 在 Linux 设置 Git 账户 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将介绍如何使用正确的用户信息(如:姓名、邮件地址)和 `git config` 命令来设置 Git 账户,以避免出现提交错误。 注意:确保将下面的 `username` 替换为在你的系统上创建和使用的 Git 用户的真实名称。 你可以使用下面的 [useradd 命令](http://www.tecmint.com/add-users-in-linux/) 创建一个 Git 用户,其中 `-m` 选项用于在 `/home` 目录下创建用户主目录,`-s` 选项用于指定用户默认的 shell。 ``` # useradd -m -s /bin/bash username # passwd username ``` 现在,将新用户添加到 `wheel` 用户组以启用其使用 `sudo` 命令的权限: ``` # usermod username -aG wheel ``` ![创建 Git 用户账号](/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6/175406mxyrupe111lzeyss.png) *创建 Git 用户账号* 然后通过以下命令使用新用户配置 Git: ``` # su username $ sudo git config --global user.name "Your Name" $ sudo git config --global user.email "you@example.com" ``` 现在通过下面的命令校验 Git 的配置。 ``` $ sudo git config --list ``` 如果配置没有错误的话,你应该能够看到类似以下详细信息的输出: ``` user.name=username user.email= username@some-domian.com ``` ![在 Linux 设置 Git 用户](/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6/175406ngcqvrkc7gfr1wwr.png) *在 Linux 设置 Git 用户* ### 总结 在这个简单的教程中,我们已经了解怎么在你的 Linux 系统上安装 Git 以及配置它。我相信你应该可以驾轻就熟。 --- via: <http://www.tecmint.com/install-git-centos-fedora-redhat/> 作者:[Aaron Kili](http://www.tecmint.com/author/aaronkili/) 译者:[OneNewLife](https://github.com/OneNewLife)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使用命令行生成高强度密码
RoseHosting
https://www.rosehosting.com/blog/generate-password-linux-command-line/
通常来说,一个高强度密码至少有 14 个字符,包括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并且要牢记永远不用那些字典中的单词。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7/121112icf4y744jucyvdvp.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7/121112icf4y744jucyvdvp.jpg
true
false
true
GHLandy
false
[ "密码" ]
技术
{ "viewnum": 10182, "commentnum": 8, "favtimes": 9,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25.34.11.45", "message": "问题是我记不住哇!", "username": "拿铁不加糖 [Chrome 54.0|Windows 10]", "date": "2016-11-07T12:35:04" }, { "postip": "39.159.16.79", "message": "所以有一种东西叫password manager,如:开源的KeePassX", "username": "kashu [Chromium 66.0|Xubuntu 14.04]", "date": "2016-11-07T12:59:45" }, { "postip": "118.122.120.11", "message": "这个 user-agent 是自己改得吧?Chromium 的版本号有那么高?",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3.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07T14:45:11" }, { "postip": "14.204.32.234", "message": "简单,抄下来,贴显示器旁。只要你的用户名不被别人知道就行。", "username": "delectate [Firefox 49.0|Windows 10]", "date": "2016-11-07T14:50:54" }, { "postip": "183.238.198.200", "message": "可以很实用", "username": "来自广东佛山的 Firefox 49.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1-07T16:53:34" }, { "postip": "223.68.184.131", "message": "openssl rand -base64 14<br />\r\n这个不错,可以推荐使用vivaldi笔记功能,这样常用的密码可以记在旁边,如果你怕别人看到,可以使用密码管理器保存起来", "username": "来自江苏南京的 Vivaldi 1.4|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07T22:20:05" }, { "postip": "114.253.21.176", "message": "6666", "username": "linux [Chrome 54.0|Mac 10.11]", "date": "2016-11-08T08:26:58" }, { "postip": "202.104.136.206", "message": "一直在用第一个", "username": "来自广东深圳的 Chrome 54.0|Mac 10.11 用户", "date": "2016-11-08T08:58:31" } ]
[ { "raid": 8056, "displayorder": 0 } ]
通常来说,一个高强度密码至少有 14 个字符,包括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并且要牢记永远不用那些字典中的单词。
2016-11-07T12:14:43
2016-11-07T12:14:43
7,936
/article-7936-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7/121112icf4y744jucyvdvp.jpg) 设置一个高强度的密码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够很好的保护自己的账号或者服务器以及确保自己的数据的安全。通常来说,一个高强度密码至少有 14 个字符,包括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并且要牢记永远不用那些字典中的单词。使用长密码比短密码要来的安全,因为密码越长越难猜测。在本文中,我将给你介绍几个不同方法,让你可以在 Linux 命令行下生成一个高强度密码。 ### 使用 openssl 生成高强度密码 这里使用 openssl 的 rand 方法,它会生成一个 14 位字符的随机字符: ``` openssl rand -base64 14 ``` ### 使用 urandom 生成高强度密码 这里我们将使用 `tr` 条件来过滤 `/dev/urandom` 的输出,从而删掉那些不想要的字符,并打印出第一个出现的 14 位字符。 ``` < /dev/urandom tr -dc A-Za-z0-9 | head -c14; echo ``` ### 使用 pwgen 生成高强度密码 `pwgen` 是一个生成随机、无特殊含义但可以正常拼读的密码。 安装 `pwgen`,运行: ``` sudo apt-get install pwgen ``` 安装好之后,使用以下命令来生成一个 14 位随机字符: ``` pwgen 14 1 ``` 你也可以使用以下标记: * -c 或 --capitalize 生成的密码中至少包含一个大写字母 * -A 或 --no-capitalize 生成的密码中不含大写字母 * -n 或 --numerals 生成的密码中至少包含一个数字 * -0 或 --no-numerals 生成的密码中不含数字 * -y 或 --symbols 生成的密码中至少包含一个特殊字符 * -s 或 --secure 生成一个完全随机的密码 * -B 或 --ambiguous 生成的密码中不含<ruby> 易混淆字符 <rp> ( </rp> <rt> ambiguous characters </rt> <rp> ) </rp></ruby> * -h 或 --help 输出帮助信息 * -H 或 --sha1=path/to/file[#seed] 使用指定文件的 sha1 哈希值作为随机生成器 * -C 按列输出生成的密码 * -1 不按列输出生成的密码 * -v 或 --no-vowels 不使用任何元音,以免意外生成让人讨厌的单词 ### 使用 gpg 生成高强度密码 我们也可以使用 `gpg` 工具来生成一个 14 位字符的密码: ``` gpg --gen-random --armor 1 14 ``` ### 其它方法 当然,可能还有很多方法可以生成一个高强度密码。比方说,你可以添加以下 bash shell 方法到 `~/.bashrc` 文件: ``` genpasswd() { strings /dev/urandom | grep -o '[[:alnum:]]' | head -n 14 | tr -d '\n'; echo } ``` 当你想要生成一个高强度的随机密码时,运行 `genpasswd` 就好了。 --- via: <https://www.rosehosting.com/blog/generate-password-linux-command-line/> 作者:[RoseHosting](www.rosehosting.com) 译者:[GHLandy](https://github.com/GHLandy)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怎样在 CentOS 里下载 RPM 包及其所有依赖包
SK
https://www.ostechnix.com/download-rpm-package-dependencies-centos/
我们可以使用 curl 或者 wget 下载任何软件包,然而这些命令并不能下载要求的依赖软件包。你必须去花一些时间而且手动的去寻找和下载被安装的软件所依赖的软件包。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7/173052bje21e908eajj2ek.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7/173052bje21e908eajj2ek.jpg
true
false
true
LinuxBars
false
[ "RPM", "软件包" ]
技术
{ "viewnum": 16115, "commentnum": 9, "favtimes": 9,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25.34.11.45", "message": "1024", "username": "拿铁不加糖 [Chrome 54.0|Windows 10]", "date": "2016-11-07T18:00:30" }, { "postip": "119.131.182.97", "message": "很不错的技巧", "username": "Wf_talk [Vivaldi 1.4|GNU/Linux]", "date": "2016-11-07T18:03:13" }, { "postip": "111.20.112.126", "message": "本地化最靠谱。所以自从开始使用Debian Gnu/Linux之后就没改过了。这个就是比其他版本好一点点!!!", "username": "来自陕西西安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07T18:14:00" }, { "postip": "39.77.152.10", "message": "本地化是什么意思?", "username": "yiqihaha [Chrome 54.0|Windows 10]", "date": "2016-11-07T19:36:53" }, { "postip": "124.204.255.156", "message": "Debian不是有光盤鏡像下載嗎?可以做成本地源~",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Vivaldi 1.4|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07T20:30:45" }, { "postip": "223.68.184.131", "message": "很奇怪suse与redhat商业化源下载后给别人建立本地源怎么办?", "username": "来自江苏南京的 Vivaldi 1.4|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07T22:16:42" }, { "postip": "119.123.15.187", "message": "厉害了!", "username": "hello_linux [Chrome 51.0|Windows 7]", "date": "2016-11-08T08:09:46" }, { "postip": "210.13.117.70", "message": "最简单的方法是yum install PACKAGE, 系统给出提示的时候选择d,只下载不安装即可。",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Internet Explorer 11.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1-08T16:01:13" }, { "postip": "210.75.220.12", "message": "这个只是下载了依赖的rpm,但是rpm所以来的lib包,如glibc等等,就下载不下来了……比较无语",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Chrome 58.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7-12T17:25:39" } ]
[]
我们可以使用 curl 或者 wget 下载任何软件包,然而这些命令并不能下载要求的依赖软件包。你必须去花一些时间而且手动的去寻找和下载被安装的软件所依赖的软件包。
2016-11-07T17:25:00
2016-11-07T17:25:00
7,937
/article-7937-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7/173052bje21e908eajj2ek.jpg) 前几天我尝试去创建一个仅包含我们经常在 CentOS 7 下使用的软件的本地仓库。当然,我们可以使用 curl 或者 wget 下载任何软件包,然而这些命令并不能下载要求的依赖软件包。你必须去花一些时间而且手动的去寻找和下载被安装的软件所依赖的软件包。然而,我们并不是必须这样。在这个简短的教程中,我将会带领你以两种方式下载软件包及其所有依赖包。我已经在 CentOS 7 下进行了测试,不过这些相同的步骤或许在其他基于 RPM 管理系统的发行版上也可以工作,例如 RHEL,Fedora 和 Scientific Linux。 ### 方法 1 利用 “Downloadonly” 插件下载 RPM 软件包及其所有依赖包 我们可以通过 yum 命令的 “Downloadonly” 插件下载 RPM 软件包及其所有依赖包。 为了安装 Downloadonly 插件,以 root 身份运行以下命令。 ``` yum install yum-plugin-downloadonly ``` 现在,运行以下命令去下载一个 RPM 软件包。 ``` yum install --downloadonly <package-name> ``` 默认情况下,这个命令将会下载并把软件包保存到 `/var/cache/yum/` 的 `rhel-{arch}-channel/packageslocation` 目录,不过,你也可以下载和保存软件包到任何位置,你可以通过 `–downloaddir` 选项来指定。 ``` yum install --downloadonly --downloaddir=<directory> <package-name> ``` 例子: ``` yum install --downloadonly --downloaddir=/root/mypackages/ httpd ``` 终端输出: ``` Loaded plugins: fastestmirror Loading mirror speeds from cached hostfile * base: centos.excellmedia.net * epel: epel.mirror.angkasa.id * extras: centos.excellmedia.net * updates: centos.excellmedia.net Resolving Dependencies --> Running transaction check ---> Package httpd.x86_64 0:2.4.6-40.el7.centos.4 will be installed --> Processing Dependency: httpd-tools = 2.4.6-40.el7.centos.4 for package: httpd-2.4.6-40.el7.centos.4.x86_64 --> Processing Dependency: /etc/mime.types for package: httpd-2.4.6-40.el7.centos.4.x86_64 --> Processing Dependency: libaprutil-1.so.0()(64bit) for package: httpd-2.4.6-40.el7.centos.4.x86_64 --> Processing Dependency: libapr-1.so.0()(64bit) for package: httpd-2.4.6-40.el7.centos.4.x86_64 --> Running transaction check ---> Package apr.x86_64 0:1.4.8-3.el7 will be installed ---> Package apr-util.x86_64 0:1.5.2-6.el7 will be installed ---> Package httpd-tools.x86_64 0:2.4.6-40.el7.centos.4 will be installed ---> Package mailcap.noarch 0:2.1.41-2.el7 will be installed --> Finished Dependency Resolution Dependencies Resolved ======================================================================================================================================= Package Arch Version Repository Size ======================================================================================================================================= Installing: httpd x86_64 2.4.6-40.el7.centos.4 updates 2.7 M Installing for dependencies: apr x86_64 1.4.8-3.el7 base 103 k apr-util x86_64 1.5.2-6.el7 base 92 k httpd-tools x86_64 2.4.6-40.el7.centos.4 updates 83 k mailcap noarch 2.1.41-2.el7 base 31 k Transaction Summary ======================================================================================================================================= Install 1 Package (+4 Dependent packages) Total download size: 3.0 M Installed size: 10 M Background downloading packages, then exiting: (1/5): apr-1.4.8-3.el7.x86_64.rpm | 103 kB 00:00:01 (2/5): apr-util-1.5.2-6.el7.x86_64.rpm | 92 kB 00:00:01 (3/5): mailcap-2.1.41-2.el7.noarch.rpm | 31 kB 00:00:01 (4/5): httpd-tools-2.4.6-40.el7.centos.4.x86_64.rpm | 83 kB 00:00:01 (5/5): httpd-2.4.6-40.el7.centos.4.x86_64.rpm | 2.7 MB 00:00:09 --------------------------------------------------------------------------------------------------------------------------------------- Total 331 kB/s | 3.0 MB 00:00:09 exiting because "Download Only" specified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7/172733jqrrvca6qb6roqx8.png) 现在去你指定的目录位置下,你将会看到那里有下载好的软件包和依赖的软件。在我这种情况下,我已经把软件包下载到 `/root/mypackages/` 目录下。 让我们来查看一下内容。 ``` ls /root/mypackages/ ``` 样本输出: ``` apr-1.4.8-3.el7.x86_64.rpm apr-util-1.5.2-6.el7.x86_64.rpm httpd-2.4.6-40.el7.centos.4.x86_64.rpm httpd-tools-2.4.6-40.el7.centos.4.x86_64.rpm mailcap-2.1.41-2.el7.noarch.rpm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7/172800chxg00wlpd0ylx0v.png) 正如你在上面输出所看到的, httpd软件包已经被依据所有依赖性下载完成了 。 请注意,这个插件适用于 `yum install/yum update`, 但是并不适用于 `yum groupinstall`。默认情况下,这个插件将会下载仓库中最新可用的软件包。然而你可以通过指定版本号来下载某个特定的软件版本。 例子: ``` yum install --downloadonly --downloaddir=/root/mypackages/ httpd-2.2.6-40.el7 ``` 此外,你也可以如下一次性下载多个包: ``` yum install --downloadonly --downloaddir=/root/mypackages/ httpd vsftpd ``` ### 方法 2 使用 “Yumdownloader” 工具来下载 RPM 软件包及其所有依赖包 “Yumdownloader” 是一款简单,但是却十分有用的命令行工具,它可以一次性下载任何 RPM 软件包及其所有依赖包。 以 root 身份运行如下命令安装 “Yumdownloader” 工具。 ``` yum install yum-utils ``` 一旦安装完成,运行如下命令去下载一个软件包,例如 httpd。 ``` yumdownloader httpd ``` 为了根据所有依赖性下载软件包,我们使用 `--resolve` 参数: ``` yumdownloader --resolve httpd ``` 默认情况下,Yumdownloader 将会下载软件包到当前工作目录下。 为了将软件下载到一个特定的目录下,我们使用 `--destdir` 参数: ``` yumdownloader --resolve --destdir=/root/mypackages/ httpd ``` 或者, ``` yumdownloader --resolve --destdir /root/mypackages/ httpd ``` 终端输出: ``` Loaded plugins: fastestmirror Loading mirror speeds from cached hostfile * base: centos.excellmedia.net * epel: epel.mirror.angkasa.id * extras: centos.excellmedia.net * updates: centos.excellmedia.net --> Running transaction check ---> Package httpd.x86_64 0:2.4.6-40.el7.centos.4 will be installed --> Processing Dependency: httpd-tools = 2.4.6-40.el7.centos.4 for package: httpd-2.4.6-40.el7.centos.4.x86_64 --> Processing Dependency: /etc/mime.types for package: httpd-2.4.6-40.el7.centos.4.x86_64 --> Processing Dependency: libaprutil-1.so.0()(64bit) for package: httpd-2.4.6-40.el7.centos.4.x86_64 --> Processing Dependency: libapr-1.so.0()(64bit) for package: httpd-2.4.6-40.el7.centos.4.x86_64 --> Running transaction check ---> Package apr.x86_64 0:1.4.8-3.el7 will be installed ---> Package apr-util.x86_64 0:1.5.2-6.el7 will be installed ---> Package httpd-tools.x86_64 0:2.4.6-40.el7.centos.4 will be installed ---> Package mailcap.noarch 0:2.1.41-2.el7 will be installed --> Finished Dependency Resolution (1/5): apr-util-1.5.2-6.el7.x86_64.rpm | 92 kB 00:00:01 (2/5): mailcap-2.1.41-2.el7.noarch.rpm | 31 kB 00:00:02 (3/5): apr-1.4.8-3.el7.x86_64.rpm | 103 kB 00:00:02 (4/5): httpd-tools-2.4.6-40.el7.centos.4.x86_64.rpm | 83 kB 00:00:03 (5/5): httpd-2.4.6-40.el7.centos.4.x86_64.rpm | 2.7 MB 00:00:19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7/172825ez4nhrn96b39lbr8.png) 让我们确认一下软件包是否被下载到我们指定的目录下。 ``` ls /root/mypackages/ ``` 终端输出: ``` apr-1.4.8-3.el7.x86_64.rpm apr-util-1.5.2-6.el7.x86_64.rpm httpd-2.4.6-40.el7.centos.4.x86_64.rpm httpd-tools-2.4.6-40.el7.centos.4.x86_64.rpm mailcap-2.1.41-2.el7.noarch.rpm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7/172848ua6rsyccao0zxan6.png) 不像 Downloadonly 插件,Yumdownload 可以下载一组相关的软件包。 ``` yumdownloader "@Development Tools" --resolve --destdir /root/mypackages/ ``` 在我看来,我喜欢 Yumdownloader 更胜于 Yum 的 Downloadonly 插件。但是,两者都是十分简单易懂而且可以完成相同的工作。 这就是今天所有的内容,如果你觉得这份引导教程有用,清在你的社交媒体上面分享一下去让更多的人知道。 干杯! --- via: <https://www.ostechnix.com/download-rpm-package-dependencies-centos/> 作者:[SK](http://ostechnix.tradepub.com/free/w_make272/prgm.cgi?a=1) 译者:[LinuxBars](https://github.com/LinuxBars)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Wire:一个极酷、专注于个人隐私的开源聊天应用程序已经来到了 Linux 上
Abhishek Prakash
https://itsfoss.com/wire-messaging-linux/
使 Wire 对于我们这些 FOSS(自由/开源软件)爱好者来说更加重要的是,几个月前 Wire 开源了。几个月下来我们见到了一个用于 Linux 的 beta 版本 Wire 桌面应用程序。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8/101545s8plpwfmy8hd8wvh.jpe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8/101545s8plpwfmy8hd8wvh.jpeg
true
false
true
ucasFL
false
[ "Wire" ]
分享
{ "viewnum": 22814, "commentnum": 13, "favtimes": 5,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7.182.145.36", "message": "不错哟,telegram被墙很不爽,试试这个。", "username": "来自117.182.145.36的 Chrome 53.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1-08T10:28:45" }, { "postip": "113.201.60.142", "message": "有伟大的墙,这东西只能看起耍", "username": "来自陕西西安的 Chrome Mobile 54.0|Android 6.0 用户", "date": "2016-11-08T14:00:16" }, { "postip": "113.67.158.59", "message": "再好的IM, 没有使用者也没用, 天朝人民都被 深圳的企鹅绑架着. 我已不想挣扎了.",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Chrome 53.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08T15:19:29" }, { "postip": "222.210.108.99", "message": "注重安全的东东不被qiang才怪~~~",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08T15:55:43" }, { "postip": "104.194.67.254", "message": "悲伤的故事", "username": "yiqihaha [Chrome 54.0|GNU/Linux]", "date": "2016-11-08T16:48:56" }, { "postip": "219.222.214.35", "message": "这界面好像一般啊<br />\r\nElectron的性能如何?",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 Firefox 49.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08T17:16:52" }, { "postip": "49.130.122.39", "message": "试了一下,还没中文和表情包,要下载net4.5之类的东西", "username": "来自香港的 Internet Explorer 10.0|Windows 8 用户", "date": "2016-11-08T20:52:50" }, { "postip": "171.221.130.172", "message": "支持开源软件",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09T09:40:22" }, { "postip": "222.210.138.212", "message": "优秀的聊天软件的最悲剧就是,抵不过企鹅的用户基数,常联系的人,需要联系的人都不用,那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username": "baby-blue__ [Chrome 54.0|Arch Linux]", "date": "2016-11-09T20:31:22" }, { "postip": "223.68.184.131", "message": "telegram被墙,其客户端开源,保障隐私,关键是服务端不清楚,也不安全,这个也如此", "username": "来自江苏南京的 Vivaldi 1.4|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10T20:50:40" }, { "postip": "123.122.145.115", "message": "聊天软件没联系人其他方面做的再好有个卵用",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Firefox 49.0|Ubuntu 用户", "date": "2016-11-12T10:26:14" }, { "postip": "122.207.223.148", "message": "支持。不喜欢qq的商业氛围。", "username": "来自河南南阳南阳理工大学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14T22:00:06" }, { "postip": "112.224.20.52", "message": "有意思", "username": "来自山东济南的 WeChat 6.3|Android 6.0 用户", "date": "2016-11-21T21:17:10" } ]
[]
使 Wire 对于我们这些 FOSS(自由/开源软件)爱好者来说更加重要的是,几个月前 Wire 开源了。几个月下来我们见到了一个用于 Linux 的 beta 版本 Wire 桌面应用程序。
2016-11-08T10:16:49
2016-11-08T10:16:49
7,938
/article-7938-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8/101545s8plpwfmy8hd8wvh.jpeg) 回到大约两年前,一些曾开发 [Skype](https://www.skype.com/en/) 的开发人员发行了一个漂亮的新聊天应用个程序:[Wire](https://wire.com/)。当我说它漂亮的时候,只是谈论它的“外貌”。Wire 具有一个许多其他聊天应用程序所没有的整洁优美的“外貌”,但这并不是它最大的卖点。 从一开始,Wire 就推销自己是[世界上最注重隐私的聊天应用程序](http://www.ibtimes.co.uk/wire-worlds-most-private-messaging-app-offers-total-encryption-calls-texts-1548964)。无论是文本、语音电话,还是图表、图像等基本的内容,它都提供端到端的加密。 WhatsApp 也提供‘端到端加密’,但是考虑一下它的所有者 [Facebook 为了吸引用户而把 WhatsApp 的数据分享出去](https://techcrunch.com/2016/08/25/whatsapp-to-share-user-data-with-facebook-for-ad-targeting-heres-how-to-opt-out/)。我不太相信 WhatsApp 以及它的加密手段。 使 Wire 对于我们这些 FOSS(自由/开源软件)爱好者来说更加重要的是,几个月前 [Wire 开源了](http://www.infoworld.com/article/3099194/security/wire-open-sources-messaging-client-woos-developers.html)。几个月下来我们见到了一个用于 Linux 的 beta 版本 Wire 桌面应用程序。 除了一个包装器以外,桌面版的 Wire 并没有比 web 版多任何东西。感谢 [Electron 开源项目](http://electron.atom.io/)提供了一种开发跨平台桌面应用程序的简单方式。许多其他应用程序也通过使用 Electron 为 Linux 带去了一个本地桌面应用程序,包括 [Skype](https://itsfoss.com/skpe-alpha-linux/)。 ### WIRE 的特性: 在我们了解有关 Linux 版 Wire 应用程序的更多信息之前,让我们先快速看一下它的一些主要特性。 * 开源应用程序 * 针对所有类型内容的全加密 * 无广告,无数据收集,无数据分享 * 支持文本,语音以及视频聊天 * 支持群聊和群电话 * [音频过滤器](https://medium.com/colorful-conversations/the-tune-for-this-summer-audio-filters-eca8cb0b4c57#.c8gvs143k)(不需要吸入氦元素,只需要使用过滤器就可以用有趣的声音说话) * 不需要电话号码,可以使用邮箱登录 * 优美、现代化的界面 * 跨平台聊天应用程序,iOS,Android,Web,Mac,Windows 和 Linux 客户机均有相应版本 * 欧洲法保护(欧洲法比美国法更注重隐私) Wire 有一些更棒的特性,尤其是和[Snapchat](https://www.snapchat.com/)类似的音频过滤器。 ### 在 Linux 上安装 WIRE 在安装 Wire 到 Linux 上之前,让我先警告你它目前还处于 beta 阶段。所以,如果你遇到一些故障,请不要生气。 Wire 有一个 64 位系统可使用的 .deb 客户端。如果你有一台 [32 位或者 64 位系统](https://itsfoss.com/32-bit-64-bit-ubuntu/)的电脑,你可以使用这些技巧来找到它。你可以从下面的链接下载 .deb 文件。 * [下载 Linux 版 Wire [Beta]](https://wire.com/download/) 如果感兴趣的话,你也可以看一看它的源代码: * [桌面版 Wire 源代码](https://github.com/wireapp/wire-desktop) 这是 Wire 的默认界面,看起来像 [elementary OS Loki](https://itsfoss.com/tag/elementary-os-loki/):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8/101614uo2woz4qzymfg2w5.jpeg) 你看,他们甚至还弄了一个机器人:) 你已经开始使用 Wire 了吗?如果是,你的体验是什么样的?如果没有,你将尝试一下吗?因为它现在是[开源的](https://itsfoss.com/tag/open-source)并且可以在 Linux 上使用。 --- via: <https://itsfoss.com/wire-messaging-linux/> 作者:[Abhishek Prakash](https://itsfoss.com/author/abhishek/) 译者:[ucasFL](https://github.com/ucasFL)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通过 docker-compose 进行快速原型设计
Alex Ellis
http://blog.alexellis.io/rapid-prototype-docker-compose/
我写好了代码,然后经过一晚的鼓捣把它部署在 Aure 上的 Ubuntu 虚拟机上。Docker 和 docker-compose 工具使得部署和更新过程非常快。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8/111444sa8fbkk442xx0k09.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8/111444sa8fbkk442xx0k09.jpg
true
false
true
firstadream
false
[ "容器", "docker-compose", "Docker" ]
容器与云
{ "viewnum": 6019, "commentnum": 2,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6.226.213.37", "message": "一个`docker-compose up -d`被错打成`docker compose up -d`",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Chromium 59.0|Ubuntu 用户", "date": "2017-08-03T09:39:00" }, { "postip": "114.242.248.2", "message": "谢谢!", "username": "linux [Chrome 59.0|Mac 10.11]", "date": "2017-08-03T17:47:41" } ]
[]
我写好了代码,然后经过一晚的鼓捣把它部署在 Aure 上的 Ubuntu 虚拟机上。Docker 和 docker-compose 工具使得部署和更新过程非常快。
2016-11-08T11:14:00
2016-11-08T11:14:00
7,939
/article-7939-1.html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考察一个 Node.js 开发原型,该原型用于从英国三个主要折扣网店查找“Raspberry PI Zero”的库存。 我写好了代码,然后经过一晚的鼓捣把它部署在 Aure 上的 Ubuntu 虚拟机上。Docker 和 docker-compose 工具使得部署和更新过程非常快。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8/111444sa8fbkk442xx0k09.jpg) ### 还记得链接指令(link)吗? 如果你已经阅读过 [Hands-on Docker tutorial](http://blog.alexellis.io/handsondocker),那么你应该已经可以使用命令行链接 Docker 容器。通过命令行将 Node.js 的计数器链接到 Redis 服务器,其命令可能如下所示: ``` $ docker run -d -P --name redis1 $ docker run -d hit_counter -p 3000:3000 --link redis1:redis ``` 现在假设你的应用程序分为三层: * Web 前端 * 处理长时间运行任务的批处理层 * Redis 或者 mongo 数据库 通过`--link`的显式链接只是管理几个容器是可以的,但是可能会因为我们向应用程序添加更多层或容器而失控。 ### 加入 docker-compose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8/111459z96ycryjjyqlq7c2.png) *Docker Compose logo* docker-compose 工具是标准 Docker 工具箱的一部分,也可以单独下载。 它提供了一组丰富的功能,通过纯文本 YAML 文件配置所有应用程序的部件。 上面的例子看起来像这样: ``` version: "2.0" services: redis1: image: redis hit_counter: build: ./hit_counter ports: - 3000:3000 ``` 从 Docker 1.10 开始,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覆盖(network overlays)来帮助我们在多个主机上进行扩展。 在此之前,链接仅能工作在单个主机上。 `docker-compose scale` 命令可以用来在需要时带来更多的计算能力。 > > 查看 docker.com 上的 [docker-compose](https://docs.docker.com/compose/compose-file/) 参考 > > > ###  真实工作示例:Raspberry PI 库存警示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8/111459mn5l72lckj7nm8cz.jpg) *新的 Raspberry PI Zero v1.3 图片,由 Pimoroni 提供* Raspberry PI Zero 嗡嗡作响 - 它是一个极小的微型计算机,具有 1GHz CPU 和 512MB RAM,可以运行完整的Linux、Docker、Node.js、Ruby 和其他许多流行的开源工具。 PI Zero 最好的优点之一就是它成本只有 5 美元。 这也意味着它销售的速度非常之快。 *如果你想在 PI 上尝试 Docker 和 Swarm,请查看下面的教程:[Docker Swarm on the PI Zero](http://blog.alexellis.io/dockerswarm-pizero/)* ### 原始网站:whereismypizero.com 我发现一个网页,它使用屏幕抓取以找出 4-5 个最受欢迎的折扣网店是否有库存。 * 网站包含静态 HTML 网页 * 向每个折扣网店发出一个 XMLHttpRequest 访问 /public/api/ * 服务器向每个网店发出 HTTP 请求并执行抓屏 每一次对 /public/api/ 的调用,其执行花 3 秒钟,而使用 Apache Bench(ab),我每秒只能完成 0.25 个请求。 ### 重新发明轮子 零售商似乎并不介意 whereismypizero.com 抓取他们的网站的商品库存信息,所以我开始从头写一个类似的工具。 我尝试通过缓存和解耦 web 层来处理更多的抓取请求。 Redis 是执行这项工作的完美工具。 它允许我设置一个自动过期的键/值对(即一个简单的缓存),还可以通过 pub/sub 在 Node.js 进程之间传输消息。 > > 复刻或者追踪放在 github 上的代码: [alexellis/pi*zero*stock](https://github.com/alexellis/pi_zero_stock) > > > 如果之前使用过 Node.js,你肯定知道它是单线程的,并且任何 CPU 密集型任务,如解析 HTML 或 JSON 都可能导致速度放缓。一种缓解这种情况的方法是使用一个工作进程和 Redis 消息通道作为它和 web 层之间的连接组织。 * Web 层 + 使用 200 代表缓冲命中(该商店的 Redis 键存在) + 使用 202 代表高速缓存未命中(该商店的 Redis 键不存在,因此发出消息) + 因为我们只是读一个 Redis 键,响应时间非常快。 * 库存抓取器 + 执行 HTTP 请求 + 用于在不同类型的网店上抓屏 + 更新 Redis 键的缓存失效时间为 60 秒 + 另外,锁定一个 Redis 键,以防止对网店过多的 HTTP 请求。 ``` version: "2.0" services: web: build: ./web/ ports: - "3000:3000" stock_fetch: build: ./stock_fetch/ redis: image: redis ``` *来自示例的 docker-compose.yml 文件* 一旦本地正常工作,再向 Azure 的 Ubuntu 16.04 镜像云部署就轻车熟路,只花了不到 5 分钟。 我登录、克隆仓库并键入`docker-compose up -d`, 这就是所有的工作 - 快速实现整个系统的原型不会比这几个步骤更多。 任何人(包括 whereismypizero.com 的所有者)只需两行命令就可以部署新解决方案: ``` $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alexellis/pi_zero_stock $ docker-compose up -d ``` 更新网站很容易,只需要一个`git pull`命令,然后执行`docker-compose up -d`命令,该命令需要带上`--build`参数。 如果你仍然手动链接你的 Docker 容器,请自己或使用如下我的代码尝试 Docker Compose: > > 复刻或者追踪在 github 上的代码: [alexellis/pi*zero*stock](https://github.com/alexellis/pi_zero_stock) > > > ### 一睹测试网站芳容 目前测试网站使用 docker-compose 部署:[stockalert.alexellis.io](http://stockalert.alexellis.io/)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8/111500zsbew23e32no2e88.png) *预览于 2016 年 5 月 16 日* --- via: <http://blog.alexellis.io/rapid-prototype-docker-compose/> 作者:[Alex Ellis](http://blog.alexellis.io/author/alex/) 译者:[firstadream](https://github.com/firstadream)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标志性文本编辑器 Vim 迎来其 25 周年纪念日
D Ruth Bavousett
https://opensource.com/life/16/11/happy-birthday-vim-25
Vim 在开源历史上记下了有趣的一笔:一个工程,在 25 年中,坚持由一个稳定的核心贡献者维护,拥有超多的用户,但很多人从未了解过它的历史。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8/150300nhw863h63h84x2xz.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8/150300nhw863h63h84x2xz.jpg
true
false
true
StdioA
false
[ "vim" ]
观点
{ "viewnum": 7443, "commentnum": 3,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80.168.95.118", "message": "Live long &amp; prosper!", "username": "ZengYi [Firefox 49.0|Ubuntu]", "date": "2016-11-08T16:39:51" }, { "postip": "194.237.142.21", "message": "8.0 版本怎么样?稳定么?", "username": "来自瑞典的 Chrome 54.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1-09T08:57:07" }, { "postip": "223.72.80.65", "message": "zan",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Chromium 53.0|Ubuntu 用户", "date": "2016-11-09T22:15:21" } ]
[]
Vim 在开源历史上记下了有趣的一笔:一个工程,在 25 年中,坚持由一个稳定的核心贡献者维护,拥有超多的用户,但很多人从未了解过它的历史。
2016-11-08T15:03:35
2016-11-08T15:03:35
7,940
/article-7940-1.html
让我们把时钟往回拨一点。不,别停…再来一点……好了!在 25 年前,当你的某些专家同事还在蹒跚学步时,Bram Moolenaar 已经开始为他的 Amiga 计算机开发一款文本编辑器。他曾经是 Unix 上的 vi 用户,但 Amiga 上却没有与其类似的编辑器。在三年的开发之后,1991 年 11 月 2 日,他发布了“<ruby> 仿 vi 编辑器 <rp> ( </rp> <rt> Vi IMitation </rt> <rp> ) </rp></ruby>”(也就是 [Vim](http://www.vim.org/))的第一个版本。 两年之后,随着 2.0 版本的发布,Vim 的功能集已经超过了 vi,所以这款编辑器的全称也被改为了“<ruby> vi 增强版 <rp> ( </rp> <rt> Vi IMproved </rt> <rp> ) </rp></ruby>”。现在,刚刚度过 25 岁生日的 Vim,已经可以在绝大部分平台上运行——Windows、OS/2、OpenVMS、BSD、Android、iOS——并且已在 OS X 及很多 Linux 发行版上成为标配软件。它受到了许多赞誉,也受到了许多批评,不同组织或开发者也会围绕它来发起争论,甚至有些面试官会问:“你用 Emacs 还是 Vim?”Vim 已拥有自由许可证,它基于<ruby> <a href="http://vimdoc.sourceforge.net/htmldoc/uganda.html#license"> 慈善软件证书 </a> <rp> ( </rp> <rt> charityware license </rt> <rp> ) </rp></ruby>(“帮助乌干达的可怜儿童”)发布,该证书与 GPL 兼容。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8/150300nhw863h63h84x2xz.jpg) Vim 是一个灵活的、可扩展的编辑器,带有一个强大的插件系统,被深入集成到许多开发工具,并且可以编辑上百种编程语言或文件类型的文件。 在 Vim 诞生二十五年后,Bram Moolenaar 仍然在主导开发并维护它——这真是一个壮举!Vim 曾经在超过 20 年的时间里数次间歇中断开发,但在 2016 年 9 月,它发布了 [8.0 版本](/article-7766-1.html),添加了许多新功能,为现代程序员用户提供了更多方便。很多年来,Vim 在官网上售卖 T 恤及 logo 贴纸,所得的销售款为支持 [ICCF](http://iccf-holland.org/)——一个帮助乌干达儿童的德国慈善机构做出了巨大贡献。Vim 所支持的慈善项目深受 Moolenaar 喜爱,Mooleaar 本人也去过乌干达,在基巴莱的一个儿童中心做志愿者。 Vim 在开源历史上记下了有趣的一笔:一个工程,在 25 年中,坚持由一个稳定的核心贡献者维护,拥有超多的用户,但很多人从未了解过它的历史。如果你想简单的了解 Vim,[请访问它的网站](http://www.vim.org/),或者你可以读一读 [Vim 入门的一些小技巧](https://opensource.com/life/16/7/tips-getting-started-vim),或者在 Opensource.com 阅读一位 [Vim 新用户的故事](https://opensource.com/business/16/8/7-reasons-love-vim)。 --- via: <https://opensource.com/life/16/11/happy-birthday-vim-25> 作者:[D Ruth Bavousett](https://opensource.com/users/druthb) 译者:[StdioA](https://github.com/StdioA)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如何在 Arch Linux 的终端里设定 WiFi 网络
Mohd Sohail
http://www.linuxandubuntu.com/home/how-to-setup-a-wifi-in-arch-linux-using-terminal
尽管整个过程有点简单,不过我还是要讲一下。在这篇文章里,我将带领新手们通过一步步的设置向导,把你们的 Arch Linux 接入到你的 WiFi 网络里。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9/070520vow2jp725rr7zvvq.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9/070520vow2jp725rr7zvvq.jpg
true
false
true
zpl1025
false
[ "WiFi" ]
桌面应用
{ "viewnum": 29051, "commentnum": 5, "favtimes": 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9.131.179.0", "message": "很实用的技巧性操作文章,希望大家收藏。", "username": "Wf_talk [Vivaldi 1.4|GNU/Linux]", "date": "2016-11-09T18:13:18" }, { "postip": "223.166.218.168", "message": "wifi-menu so easy",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Chrome 53.0|Fedora 用户", "date": "2016-11-11T09:39:28" }, { "postip": "112.98.229.189", "message": "谢谢楼主,看完配置好了。一开始不能自动连接,每次报错,只能开机后再运行WiFi-menu,或者netctl。后来我认为是以前启动的netctl不对引起的,于是删除了所有的热点设置,重新配置一个wlp9s0-111,然后netctl&nbsp;&nbsp;reenable&nbsp; &nbsp;wlp9s0-111,netctl&nbsp;&nbsp;restart&nbsp;&nbsp;wlp9s0-111。就可以自动启动了。", "username": "来自黑龙江黑河的 MIUI Browser 10.7|Android 8.0 用户", "date": "2019-04-29T07:29:37" }, { "postip": "112.98.229.189", "message": "谢谢楼主,看完配置好了。一开始不能自动连接,每次报错,只能开机后再运行WiFi-menu,或者netctl。后来我认为是以前启动的netctl不对引起的,于是删除了所有的热点设置,重新配置一个wlp9s0-111,然后netctl&nbsp;&nbsp;reenable&nbsp; &nbsp;wlp9s0-111,netctl&nbsp;&nbsp;restart&nbsp;&nbsp;wlp9s0-111。就可以自动启动了。", "username": "来自黑龙江黑河的 MIUI Browser 10.7|Android 8.0 用户", "date": "2019-04-29T07:29:39" }, { "postip": "112.98.229.189", "message": "谢谢楼主,看完配置好了。一开始不能自动连接,每次报错,只能开机后再运行WiFi-menu,或者netctl。后来我认为是以前启动的netctl不对引起的,于是删除了所有的热点设置,重新配置一个wlp9s0-111,然后netctl&nbsp;&nbsp;reenable&nbsp; &nbsp;wlp9s0-111,netctl&nbsp;&nbsp;restart&nbsp;&nbsp;wlp9s0-111。就可以自动启动了。", "username": "来自黑龙江黑河的 MIUI Browser 10.7|Android 8.0 用户", "date": "2019-04-29T07:29:45" } ]
[]
尽管整个过程有点简单,不过我还是要讲一下。在这篇文章里,我将带领新手们通过一步步的设置向导,把你们的 Arch Linux 接入到你的 WiFi 网络里。
2016-11-09T08:01:00
2016-11-09T08:01:00
7,942
/article-7942-1.html
![How To Setup A WiFi In Arch Linux Using Terminal](/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9/070520vow2jp725rr7zvvq.jpg) 如果你使用的是其他 Linux 发行版 而不是 Arch CLI,那么可能会不习惯在终端里设置 WiFi。尽管整个过程有点简单,不过我还是要讲一下。在这篇文章里,我将带领新手们通过一步步的设置向导,把你们的 Arch Linux 接入到你的 WiFi 网络里。 在 Linux 里有很多程序来设置无线连接,我们可以用 `ip` 和 `iw` 来配置因特网连接,但是对于新手来说有点复杂。所以我们会使用 `netctl` 命令,这是一个基于命令行的工具,用来通过配置文件来设置和管理网络连接。 注意:所有的设定都需要 root 权限,或者你也可以使用 `sudo` 命令来完成。 ### 搜索网络 运行下面的命令来查看你的网络接口: ``` iwconfig ``` 运行如下命令启用你的网络接口,如果没有启用的话: ``` ip link set &nbsp;interface&nbsp;up ``` 运行下面的命令搜索可用的 WiFi 网络。可以向下翻页来查看。 ``` iwlist interface scan | less ``` **注意:** 命令里的 interface 是之前用 `iwconfig` 获取到的实际网络接口。 扫描完,如果不使用该接口可以运行如下命令关闭: ``` ip link set interface down ``` ### 使用 netctl 配置 Wi-Fi: 在使用 `netctl` 设置连接之前,你必须先检查一下你的网卡在 Linux 下的兼容性。 运行命令: ``` lspci -k ``` 这条命令是用来检查内核是否加载了你的无线网卡驱动。输出必须是像这样的: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9/070520rhzzzv7ozn52yhgx.png) 如果内核没有加载驱动,你就必须使用有线连接来安装一下。这里是 Linux 无线网络的官方维基页面:<https://wireless.wiki.kernel.org/>。 如果你的无线网卡和 Linux 兼容,你可以使用 `netctl configuration`。 `netctl` 使用配置文件,这是一个包含连接信息的文件。创建这个文件有简单和困难两种方式。 #### 简单方式 – Wifi-menu 如果你想用 `wifi-menu`,必须安装 `dialog`。 1. 运行命令: `wifi-menu` 2. 选择你的网络 ![wifi-menu to setup wifi in arch](/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9/070521jzlfn8u38nbh9bnn.png) 3. 输入正确的密码并等待 ![wifi-menu setup wifi password in arch](/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9/070521nt1l3k4zf7l34uj3.png) 如果没有连接失败的信息,你可以用下面的命令确认下: ``` ping -c 3 www.google.com ``` 哇!如果你看到正在 ping,意味着网络设置成功。你现在已经在 Arch Linux 下连上 WiFi 了。如果有任何问题,可以倒回去重来。也许漏了什么。 #### 困难方式 比起上面的 `wifi-menu` 命令,这种方式会难一点点,所以我叫做困难方式。在上面的命令里,网络配置会自动生成。而在困难方式里,我们将手动修改配置文件。不过不要担心,也没那么难。那我们开始吧! 1. 首先第一件事,你必须要知道网络接口的名字,通常会是 `wlan0` 或 `wlp2s0`,但是也有很多例外。要确认你自己的网络接口,输入 `iwconfig` 命令并记下来。 [![scan wifi networks in arch linux cli](/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9/070521cyz0gm1mie4m3zml.png)](http://www.linuxandubuntu.com/uploads/2/1/1/5/21152474/scan-wifi-networks-in-arch-linux-cli_orig.png) 2. 运行命令: ``` cd /etc/netctl/examples ``` 在这个目录里,有很多不同的配置文件例子。 3. 拷贝将用到的配置文件例子到 `/etc/netctl/your_profile` ``` cp /etc/netctl/examples/wireless-wpa /etc/netctl/your_profile ``` 4. 你可以用这个命令来查看配置文件内容: `cat /etc/netctl/your_profile` ![view network profile in arch linux](/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9/070521ddjflkxgsgjrkgd4.png) 5. 用 `vi` 或者 `nano` 编辑你的配置文件的下面几个部分: ``` nano /etc/netctl/your_profile ``` ``` - `Interface`:比如说 `wlan0` - `ESSID`:你的无线网络名字 - `key`:你的无线网络密码 ``` **注意:** 如果你不知道怎么用 `nano`,打开文件后,编辑要修改的地方,完了按 `ctrl+o`,然后回车,然后按 `ctrl+x`。 ![edit network profile in arch](/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9/070522t70dz75ptdp3x22l.png) ### 运行 netctl 1. 运行命令: ``` cd /etc/netctl ls ``` 你一定会看到 `wifi-menu` 生成的配置文件,比如 `wlan0-SSID`;或者你选择了困难方式,你一定会看到你自己创建的配置文件。 2. 运行命令启动连接配置:`netctl start your_profile`。 3. 用下面的命令测试连接: ``` ping -c 3 www.google.com ``` 输出看上去像这样: ![check internet connection in arch linux](/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9/070522nytojdxwaxxxauyt.png) 4. 最后,你必须运行下面的命令:`netctl enable your_profile`。 ``` netctl enable your_profile ``` 这样将创建并激活一个 systemd 服务,然后开机时自动启动。然后欢呼吧!你在你的 Arch Linux 里配置好 wifi 网络啦。 ### 其他工具 你还可以使用其他程序来设置无线连接: iw: 1. `iw dev wlan0 link` – 状态 2. `iw dev wlan0 scan` – 搜索网络 3. `iw dev wlan0 connect your_essid` – 连接到开放网络 4. `iw dev wlan0 connect your_essid key your_key` - 使用 16 进制密钥连接到 WEP 加密的网络 wpa\_supplicant * <https://wiki.archlinux.org/index.php/WPA_supplicant> Wicd * <https://wiki.archlinux.org/index.php/wicd> NetworkManager * <https://wiki.archlinux.org/index.php/NetworkManager> ### 总结 会了吧!我提供了在 **Arch Linux** 里接入 WiFI 网络的三种方式。这里有一件事我再强调一下,当你执行第一条命令的时候,请记住你的网络接口名字。在接下来搜索网络的命令里,请使用你的网络接口名字比如 `wlan0` 或 `wlp2s0`(上一个命令里得到的),而不是用 interface 这个词。如果你碰到任何问题,可以在下面的评论区里直接留言给我。然后别忘了在你的朋友圈里和大家分享这篇文章哦。谢谢! --- via: <http://www.linuxandubuntu.com/home/how-to-setup-a-wifi-in-arch-linux-using-terminal> 作者:[Mohd Sohail](http://www.linuxandubuntu.com/contact-us.html) 译者:[zpl1025](https://github.com/zpl1025)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Linux 与 Windows 的设备驱动模型对比:架构、API 和开发环境比较
Dennis Turpitka
http://xmodulo.com/linux-vs-windows-device-driver-model.html
了解这些差异以及每个系统的具体情况是为您的设备提供有效的驱动程序开发和支持的关键的第一步。我们希望这篇文章对 Windows 和 Linux 设备驱动程序开发做的对比,有助于您理解它们,并在设备驱动程序开发过程的研究中,将此作为一个伟大的起点。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9/130601brm3lwzy3vyphslp.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9/130601brm3lwzy3vyphslp.jpg
true
false
true
FrankXinqi
true
[ "设备", "驱动" ]
软件开发
{ "viewnum": 13154, "commentnum": 2, "favtimes": 6,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80.121.68.209", "message": "这篇文章的作者肯定是被Linux驱动弄疯了,但是还是很政治正确的拍Linux马屁。----win万岁!", "username": "来自江苏南通的 Chrome 54.0|Mac 10.12 用户", "date": "2016-11-17T23:02:09" }, { "postip": "60.255.139.97", "message": "终于知道为什么有些驱动linux的源码烂遍大街,windows版的却找死了都找不到", "username": "来自四川的 UC Browser 9.7|Android 2.3 用户", "date": "2017-02-18T21:39:30" } ]
[]
了解这些差异以及每个系统的具体情况是为您的设备提供有效的驱动程序开发和支持的关键的第一步。我们希望这篇文章对 Windows 和 Linux 设备驱动程序开发做的对比,有助于您理解它们,并在设备驱动程序开发过程的研究中,将此作为一个伟大的起点。
2016-11-09T13:06:00
2016-11-09T13:06:00
7,943
/article-7943-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9/130601brm3lwzy3vyphslp.jpg) > > 名词缩写: > > > * <ruby> API 应用程序接口 <rp> ( </rp> <rt> 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 </rt> <rp> ) </rp></ruby> > * <ruby> ABI 应用系统二进制接口 <rp> ( </rp> <rt> Application Binary Interface </rt> <rp> ) </rp></ruby> > > > 设备驱动是操作系统的一部分,它能够通过一些特定的编程接口便于硬件设备的使用,这样软件就可以控制并且运行那些设备了。因为每个驱动都对应不同的操作系统,所以你就需要不同的 Linux、Windows 或 Unix 设备驱动,以便能够在不同的计算机上使用你的设备。这就是为什么当你雇佣一个驱动开发者或者选择一个研发服务商提供者的时候,查看他们为各种操作系统平台开发驱动的经验是非常重要的。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09/130632sl88zs2lt080t272.jpg) 驱动开发的第一步是理解每个操作系统处理它的驱动的不同方式、底层驱动模型、它使用的架构、以及可用的开发工具。例如,Linux 驱动程序模型就与 Windows 非常不同。虽然 Windows 提倡驱动程序开发和操作系统开发分别进行,并通过一组 ABI 调用来结合驱动程序和操作系统,但是 Linux 设备驱动程序开发不依赖任何稳定的 ABI 或 API,所以它的驱动代码并没有被纳入内核中。每一种模型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但是如果你想为你的设备提供全面支持,那么重要的是要全面的了解它们。 在本文中,我们将比较 Windows 和 Linux 设备驱动程序,探索不同的架构,API,构建开发和分发,希望让您比较深入的理解如何开始为每一个操作系统编写设备驱动程序。 ### 1. 设备驱动架构 Windows 设备驱动程序的体系结构和 Linux 中使用的不同,它们各有优缺点。差异主要受以下原因的影响:Windows 是闭源操作系统,而 Linux 是开源操作系统。比较 Linux 和 Windows 设备驱动程序架构将帮助我们理解 Windows 和 Linux 驱动程序背后的核心差异。 #### 1.1. Windows 驱动架构 虽然 Linux 内核分发时带着 Linux 驱动,而 Windows 内核则不包括设备驱动程序。与之不同的是,现代 Windows 设备驱动程序编写使用 Windows 驱动模型(WDM),这是一种完全支持即插即用和电源管理的模型,所以可以根据需要加载和卸载驱动程序。 处理来自应用的请求,是由 Windows 内核的中被称为 I/O 管理器的部分来完成的。I/O 管理器的作用是是转换这些请求到<ruby> I/O 请求数据包 <rp> ( </rp> <rt> IO Request Packets </rt> <rp> ) </rp></ruby>(IRP),IRP 可以被用来在驱动层识别请求并且传输数据。 Windows 驱动模型 WDM 提供三种驱动, 它们形成了三个层: * <ruby> 过滤 <rp> ( </rp> <rt> Filter </rt> <rp> ) </rp></ruby>驱动提供关于 IRP 的可选附加处理。 * <ruby> 功能 <rp> ( </rp> <rt> Function </rt> <rp> ) </rp></ruby>驱动是实现接口和每个设备通信的主要驱动。 * <ruby> 总线 <rp> ( </rp> <rt> Bus </rt> <rp> ) </rp></ruby>驱动服务不同的配适器和不同的总线控制器,来实现主机模式控制设备。 一个 IRP 通过这些层就像它们经过 I/O 管理器到达底层硬件那样。每个层能够独立的处理一个 IRP 并且把它们送回 I/O 管理器。在硬件底层中有硬件抽象层(HAL),它提供一个通用的接口到物理设备。 #### 1.2. Linux 驱动架构 相比于 Windows 设备驱动,Linux 设备驱动架构根本性的不同就是 Linux 没有一个标准的驱动模型也没有一个干净分隔的层。每一个设备驱动都被当做一个能够自动的从内核中加载和卸载的模块来实现。Linux 为即插即用设备和电源管理设备提供一些方式,以便那些驱动可以使用它们来正确地管理这些设备,但这并不是必须的。 模式输出那些它们提供的函数,并通过调用这些函数和传入随意定义的数据结构来沟通。请求来自文件系统或网络层的用户应用,并被转化为需要的数据结构。模块能够按层堆叠,在一个模块进行处理之后,另外一个再处理,有些模块提供了对一类设备的公共调用接口,例如 USB 设备。 Linux 设备驱动程序支持三种设备: * 实现一个字节流接口的<ruby> 字符 <rp> ( </rp> <rt> Character </rt> <rp> ) </rp></ruby>设备。 * 用于存放文件系统和处理多字节数据块 IO 的<ruby> 块 <rp> ( </rp> <rt> Block </rt> <rp> ) </rp></ruby>设备。 * 用于通过网络传输数据包的<ruby> 网络 <rp> ( </rp> <rt> Network </rt> <rp> ) </rp></ruby>接口。 Linux 也有一个硬件抽象层(HAL),它实际扮演了物理硬件的设备驱动接口。 ### 2. 设备驱动 API Linux 和 Windows 驱动 API 都属于事件驱动类型:只有当某些事件发生的时候,驱动代码才执行——当用户的应用程序希望从设备获取一些东西,或者当设备有某些请求需要告知操作系统。 #### 2.1. 初始化 在 Windows 上,驱动被表示为 `DriverObject` 结构,它在 `DriverEntry` 函数的执行过程中被初始化。这些入口点也注册一些回调函数,用来响应设备的添加和移除、驱动卸载和处理新进入的 IRP。当一个设备连接的时候,Windows 创建一个设备对象,这个设备对象在设备驱动后面处理所有应用请求。 相比于 Windows,Linux 设备驱动生命周期由内核模块的 `module_init` 和 `module_exit` 函数负责管理,它们分别用于模块的加载和卸载。它们负责注册模块来通过使用内核接口来处理设备的请求。这个模块需要创建一个设备文件(或者一个网络接口),为其所希望管理的设备指定一个数字识别号,并注册一些当用户与设备文件交互的时候所使用的回调函数。 #### 2.2. 命名和声明设备 ##### 在 Windows 上注册设备 Windows 设备驱动在新连接设备时是由回调函数 `AddDevice` 通知的。它接下来就去创建一个<ruby> 设备对象 <rp> ( </rp> <rt> device object </rt> <rp> ) </rp></ruby>,用于识别该设备的特定的驱动实例。取决于驱动的类型,设备对象可以是<ruby> 物理设备对象 <rp> ( </rp> <rt> Physical Device Object </rt> <rp> ) </rp></ruby>(PDO),<ruby> 功能设备对象 <rp> ( </rp> <rt> Function Device Object </rt> <rp> ) </rp></ruby>(FDO),或者<ruby> 过滤设备对象 <rp> ( </rp> <rt> Filter Device Object </rt> <rp> ) </rp></ruby>(FIDO)。设备对象能够堆叠,PDO 在底层。 设备对象在这个设备连接在计算机期间一直存在。`DeviceExtension` 结构能够被用于关联到一个设备对象的全局数据。 设备对象可以有如下形式的名字 `\Device\DeviceName`,这被系统用来识别和定位它们。应用可以使用 `CreateFile` API 函数来打开一个有上述名字的文件,获得一个可以用于和设备交互的句柄。 然而,通常只有 PDO 有自己的名字。未命名的设备能够通过设备级接口来访问。设备驱动注册一个或多个接口,以 128 位全局唯一标识符(GUID)来标示它们。用户应用能够使用已知的 GUID 来获取一个设备的句柄。 ##### 在 Linux 上注册设备 在 Linux 平台上,用户应用通过文件系统入口访问设备,它通常位于 `/dev` 目录。在模块初始化的时候,它通过调用内核函数 `register_chrdev` 创建了所有需要的入口。应用可以发起 `open` 系统调用来获取一个文件描述符来与设备进行交互。这个调用后来被发送到回调函数,这个调用(以及将来对该返回的文件描述符的进一步调用,例如 `read`、`write` 或`close`)会被分配到由该模块安装到 `file_operations` 或者 `block_device_operations`这样的数据结构中的回调函数。 设备驱动模块负责分配和保持任何需要用于操作的数据结构。传送进文件系统回调函数的 `file` 结构有一个 `private_data` 字段,它可以被用来存放指向具体驱动数据的指针。块设备和网络接口 API 也提供类似的字段。 虽然应用使用文件系统的节点来定位设备,但是 Linux 在内部使用一个<ruby> 主设备号 <rp> ( </rp> <rt> major numbers </rt> <rp> ) </rp></ruby>和<ruby> 次设备号 <rp> ( </rp> <rt> minor numbers </rt> <rp> ) </rp></ruby>的概念来识别设备及其驱动。主设备号被用来识别设备驱动,而次设备号由驱动使用来识别它所管理的设备。驱动为了去管理一个或多个固定的主设备号,必须首先注册自己或者让系统来分配未使用的设备号给它。 目前,Linux 为<ruby> 主次设备对 <rp> ( </rp> <rt> major-minor pairs </rt> <rp> ) </rp></ruby>使用一个 32 位的值,其中 12 位分配主设备号,并允许多达 4096 个不同的设备。主次设备对对于字符设备和块设备是不同的,所以一个字符设备和一个块设备能使用相同的设备对而不导致冲突。网络接口是通过像 eth0 的符号名来识别,这些又是区别于主次设备的字符设备和块设备的。 #### 2.3. 交换数据 Linux 和 Windows 都支持在用户级应用程序和内核级驱动程序之间传输数据的三种方式: * <ruby> 缓冲型输入输出 <rp> ( </rp> <rt> Buffered Input-Output </rt> <rp> ) </rp></ruby>它使用由内核管理的缓冲区。对于写操作,内核从用户空间缓冲区中拷贝数据到内核分配的缓冲区,并且把它传送到设备驱动中。读操作也一样,由内核将数据从内核缓冲区中拷贝到应用提供的缓冲区中。 * <ruby> 直接型输入输出 <rp> ( </rp> <rt> Direct Input-Output </rt> <rp> ) </rp></ruby> 它不使用拷贝功能。代替它的是,内核在物理内存中钉死一块用户分配的缓冲区以便它可以一直留在那里,以便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不被交换出去。 * <ruby> 内存映射 <rp> ( </rp> <rt> Memory mapping </rt> <rp> ) </rp></ruby> 它也能够由内核管理,这样内核和用户空间应用就能够通过不同的地址访问同样的内存页。 ##### Windows 上的驱动程序 I/O 模式 支持缓冲型 I/O 是 WDM 的内置功能。缓冲区能够被设备驱动通过在 IRP 结构中的 `AssociatedIrp.SystemBuffer` 字段访问。当需要和用户空间通讯的时候,驱动只需从这个缓冲区中进行读写操作。 Windows 上的直接 I/O 由<ruby> 内存描述符列表 <rp> ( </rp> <rt> memory descriptor lists </rt> <rp> ) </rp></ruby>(MDL)介导。这种半透明的结构是通过在 IRP 中的 `MdlAddress` 字段来访问的。它们被用来定位由用户应用程序分配的缓冲区的物理地址,并在 I/O 请求期间钉死不动。 在 Windows 上进行数据传输的第三个选项称为 `METHOD_NEITHER`。 在这种情况下,内核需要传送用户空间的输入输出缓冲区的虚拟地址给驱动,而不需要确定它们有效或者保证它们映射到一个可以由设备驱动访问的物理内存地址。设备驱动负责处理这些数据传输的细节。 ##### Linux 上的驱动程序 I/O 模式 Linux 提供许多函数例如,`clear_user`、`copy_to_user`、`strncpy_from_user` 和一些其它的用来在内核和用户内存之间进行缓冲区数据传输的函数。这些函数保证了指向数据缓存区指针的有效,并且通过在内存区域之间安全地拷贝数据缓冲区来处理数据传输的所有细节。 然而,块设备的驱动对已知大小的整个数据块进行操作,它可以在内核和用户地址区域之间被快速移动而不需要拷贝它们。这种情况是由 Linux 内核来自动处理所有的块设备驱动。块请求队列处理传送数据块而不用多余的拷贝,而 Linux 系统调用接口来转换文件系统请求到块请求中。 最终,设备驱动能够从内核地址区域分配一些存储页面(不可交换的)并且使用 `remap_pfn_range` 函数来直接映射这些页面到用户进程的地址空间。然后应用能获取这些缓冲区的虚拟地址并且使用它来和设备驱动交流。 ### 3. 设备驱动开发环境 #### 3.1. 设备驱动框架 ##### Windows 驱动程序工具包 Windows 是一个闭源操作系统。Microsoft 提供 Windows 驱动程序工具包以方便非 Microsoft 供应商开发 Windows 设备驱动。工具包中包含开发、调试、检验和打包 Windows 设备驱动等所需的所有内容。 <ruby> Windows 驱动模型 <rp> ( </rp> <rt> Windows Driver Model </rt> <rp> ) </rp></ruby>(WDM)为设备驱动定义了一个干净的接口框架。Windows 保持这些接口的源代码和二进制的兼容性。编译好的 WDM 驱动通常是前向兼容性:也就是说,一个较旧的驱动能够在没有重新编译的情况下在较新的系统上运行,但是它当然不能够访问系统提供的新功能。但是,驱动不保证后向兼容性。 ##### Linux 源代码 和 Windows 相对比,Linux 是一个开源操作系统,因此 Linux 的整个源代码是用于驱动开发的 SDK。没有驱动设备的正式框架,但是 Linux 内核包含许多提供了如驱动注册这样的通用服务的子系统。这些子系统的接口在内核头文件中描述。 尽管 Linux 有定义接口,但这些接口在设计上并不稳定。Linux 不提供有关前向和后向兼容的任何保证。设备驱动对于不同的内核版本需要重新编译。没有稳定性的保证可以让 Linux 内核进行快速开发,因为开发人员不必去支持旧的接口,并且能够使用最好的方法解决手头的这些问题。 当为 Linux 写<ruby> 树内 <rp> ( </rp> <rt> in-tree </rt> <rp> ) </rp></ruby>(指当前 Linux 内核开发主干)驱动程序时,这种不断变化的环境不会造成任何问题,因为它们作为内核源代码的一部分,与内核本身同步更新。然而,闭源驱动必须单独开发,并且在<ruby> 树外 <rp> ( </rp> <rt> out-of-tree </rt> <rp> ) </rp></ruby>,必须维护它们以支持不同的内核版本。因此,Linux 鼓励设备驱动程序开发人员在树内维护他们的驱动。 #### 3.2. 为设备驱动构建系统 Windows 驱动程序工具包为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添加了驱动开发支持,并包括用来构建驱动程序代码的编译器。开发 Windows 设备驱动程序与在 IDE 中开发用户空间应用程序没有太大的区别。Microsoft 提供了一个企业 Windows 驱动程序工具包,提供了类似于 Linux 命令行的构建环境。 Linux 使用 Makefile 作为树内和树外系统设备驱动程序的构建系统。Linux 构建系统非常发达,通常是一个设备驱动程序只需要少数行就产生一个可工作的二进制代码。开发人员可以使用任何 [IDE](/article-7704-1.html),只要它可以处理 Linux 源代码库和运行 `make` ,他们也可以很容易地从终端手动编译驱动程序。 #### 3.3. 文档支持 Windows 对于驱动程序的开发有良好的文档支持。Windows 驱动程序工具包包括文档和示例驱动程序代码,通过 MSDN 可获得关于内核接口的大量信息,并存在大量的有关驱动程序开发和 Windows 底层的参考和指南。 Linux 文档不是描述性的,但整个 Linux 源代码可供驱动开发人员使用缓解了这一问题。源代码树中的 Documentation 目录描述了一些 Linux 的子系统,但是有[几本书](http://xmodulo.com/go/linux_device_driver_books)介绍了关于 Linux 设备驱动程序开发和 Linux 内核概览,它们更详细。 Linux 没有提供设备驱动程序的指定样本,但现有生产级驱动程序的源代码可用,可以用作开发新设备驱动程序的参考。 #### 3.4. 调试支持 Linux 和 Windows 都有可用于追踪调试驱动程序代码的日志机制。在 Windows 上将使用 `DbgPrint` 函数,而在 Linux 上使用的函数称为 `printk`。然而,并不是每个问题都可以通过只使用日志记录和源代码来解决。有时断点更有用,因为它们允许检查驱动代码的动态行为。交互式调试对于研究崩溃的原因也是必不可少的。 Windows 通过其内核级调试器 `WinDbg` 支持交互式调试。这需要通过一个串行端口连接两台机器:一台计算机运行被调试的内核,另一台运行调试器和控制被调试的操作系统。Windows 驱动程序工具包包括 Windows 内核的调试符号,因此 Windows 的数据结构将在调试器中部分可见。 Linux 还支持通过 `KDB` 和 `KGDB` 进行的交互式调试。调试支持可以内置到内核,并可在启动时启用。之后,可以直接通过物理键盘调试系统,或通过串行端口从另一台计算机连接到它。KDB 提供了一个简单的命令行界面,这是唯一的在同一台机器上来调试内核的方法。然而,KDB 缺乏源代码级调试支持。KGDB 通过串行端口提供了一个更复杂的接口。它允许使用像 GDB 这样标准的应用程序调试器来调试 Linux 内核,就像任何其它用户空间应用程序一样。 ### 4. 设备驱动分发 #### 4.1. 安装设备驱动 在 Windows 上安装的驱动程序,是由被称为为 INF 的文本文件描述的,通常存储在 `C:\Windows\INF` 目录中。这些文件由驱动供应商提供,并且定义哪些设备由该驱动程序服务,哪里可以找到驱动程序的二进制文件,和驱动程序的版本等。 当一个新设备插入计算机时,Windows 通过查看已经安装的驱动程序并且选择适当的一个加载。当设备被移除的时候,驱动会自动卸载它。 在 Linux 上,一些驱动被构建到内核中并且保持永久的加载。非必要的驱动被构建为内核模块,它们通常是存储在 `/lib/modules/kernel-version` 目录中。这个目录还包含各种配置文件,如 `modules.dep`,用于描述内核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 虽然 Linux 内核可以在自身启动时加载一些模块,但通常模块加载由用户空间应用程序监督。例如,`init` 进程可能在系统初始化期间加载一些模块,`udev` 守护程序负责跟踪新插入的设备并为它们加载适当的模块。 #### 4.2. 更新设备驱动 Windows 为设备驱动程序提供了稳定的二进制接口,因此在某些情况下,无需与系统一起更新驱动程序二进制文件。任何必要的更新由 Windows Update 服务处理,它负责定位、下载和安装适用于系统的最新版本的驱动程序。 然而,Linux 不提供稳定的二进制接口,因此有必要在每次内核更新时重新编译和更新所有必需的设备驱动程序。显然,内置在内核中的设备驱动程序会自动更新,但是树外模块会产生轻微的问题。 维护最新的模块二进制文件的任务通常用 [DKMS](http://xmodulo.com/build-kernel-module-dkms-linux.html) 来解决:这是一个当安装新的内核版本时自动重建所有注册的内核模块的服务。 #### 4.3. 安全方面的考虑 所有 Windows 设备驱动程序在 Windows 加载它们之前必须被数字签名。在开发期间可以使用自签名证书,但是分发给终端用户的驱动程序包必须使用 Microsoft 信任的有效证书进行签名。供应商可以从 Microsoft 授权的任何受信任的证书颁发机构获取<ruby> 软件出版商证书 <rp> ( </rp> <rt> Software Publisher Certificate </rt> <rp> ) </rp></ruby>。然后,此证书由 Microsoft 交叉签名,并且生成的交叉证书用于在发行之前签署驱动程序包。 Linux 内核也能配置为在内核模块被加载前校验签名,并禁止不可信的内核模块。被内核所信任的公钥集在构建时是固定的,并且是完全可配置的。由内核执行的检查,这个检查严格性在构建时也是可配置的,范围从简单地为不可信模块发出警告,到拒绝加载有效性可疑的任何东西。 ### 5. 结论 如上所示,Windows 和 Linux 设备驱动程序基础设施有一些共同点,例如调用 API 的方法,但更多的细节是相当不同的。最突出的差异源于 Windows 是由商业公司开发的封闭源操作系统这个事实。这使得 Windows 上有好的、文档化的、稳定的驱动 ABI 和正式框架,而在 Linux 上,更多的是源代码做了一个有益的补充。文档支持也在 Windows 环境中更加发达,因为 Microsoft 具有维护它所需的资源。 另一方面,Linux 不会使用框架来限制设备驱动程序开发人员,并且内核和产品级设备驱动程序的源代码可以在需要的时候有所帮助。缺乏接口稳定性也有其作用,因为它意味着最新的设备驱动程序总是使用最新的接口,内核本身承载较小的后向兼容性负担,这带来了更干净的代码。 了解这些差异以及每个系统的具体情况是为您的设备提供有效的驱动程序开发和支持的关键的第一步。我们希望这篇文章对 Windows 和 Linux 设备驱动程序开发做的对比,有助于您理解它们,并在设备驱动程序开发过程的研究中,将此作为一个伟大的起点。 --- via: <http://xmodulo.com/linux-vs-windows-device-driver-model.html> 作者:[Dennis Turpitka](http://xmodulo.com/author/dennis) 译者:[FrankXinqi &YangYang](https://github.com/FrankXinq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一周开源新闻:Debian GNU/Linux 9 &quot;Stretch&quot; 将于 2017 年初发布
jasminepeng
更多: - SLES for Raspberry Pi 支持树莓派 3 - Ubuntu Budgie 正式成为官方流派 - Mythbuntu Linux 宣告结束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0/113517pcoezzxuxwwhclxu.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0/113517pcoezzxuxwwhclxu.jpg
true
false
false
false
[ "Debian", "Budgie" ]
新闻
{ "viewnum": 7734, "commentnum": 0, "favtimes": 0, "sharetimes": 1, "likes": 0 }
[]
[ { "raid": 8621, "displayorder": 0 } ]
更多: - SLES for Raspberry Pi 支持树莓派 3 - Ubuntu Budgie 正式成为官方流派 - Mythbuntu Linux 宣告结束
2016-11-10T11:35:15
2016-11-10T11:35:15
7,944
/article-7944-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0/113517pcoezzxuxwwhclxu.jpg) 2016 年 11 月 5 日,Debian 发布经理 Emilio Pozuelo Monfort 和 Niels Thykier 高兴地[宣布](https://lists.debian.org/debian-devel-announce/2016/11/msg00002.html) Debian GNU/Linux 9 "Stretch" 操作系统进入冻结开发阶段。 在一个开发周期中,GNU/Linux 有多个里程碑,如 Alpha、Beta、RC、Beta Freeze、Feature Freeze,等等, Debian GNU/Linux 9 "Stretch" 即 Debian OS 的下一个重大发布,此版本已经是功能完善的版本。 "这意味着不再有新的库或包的大变化。不过之后几天还会有小的改变,我们尽量使其工作更流畅,所以请耐心等待最后的调整。"通知中写道。 按 Debian 开发周期,下一步是 2017 年 1 月 5 日进入 Soft Freeze 阶段。这意味着,此日期前所有更新必须纳入 Debian 测试计划中。 2017 年 2 月 5 日进入 Full Freeze 阶段,意味着所有更新需要获批。也意味着,此系统离最终发布不远了,预计是 2 月末或者 3 月初。 ### 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for Raspberry Pi 3推出,支持蓝牙 & Wi-Fi [SLES for Raspberry Pi](http://tinyurl.com/slespi) 是 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支持树莓派的单板计算机的官方版本,支持树莓派 2 和新的树莓派 3 设备。 SLES for the Raspberry Pi 支持 Broadcom BCM2837 64-bit A53 ARM 处理器,以及集成的蓝牙和 Wi-Fi。 ### Ubuntu Budgie 成为 Ubuntu 官方流派发行版 在 11 月 8 日 Ubuntu 技术会议投票中,budgie-remix 被正式[接纳](https://budgie-remix.org/2016/11/08/its-official/)为 Ubuntu 官方流派发行版,称为 Ubuntu Budgie。 Ubuntu Budgie (之前称为 budgie-remix )是使用 [Budgie](https://solus-project.com/budgie/) 作为默认桌面环境的 Ubuntu 发行版。它与其它Ubuntu 版本相似,只是更轻型,友好,简易。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0/113518jbmpyp664x40p63z.jpg) *运行 Budgie Desktop 10.2.8 的Ubuntu Budgie 16.10* ### Mythbuntu Linux 正式宣布不再继续 而另一方面,与 Ubuntu Budgie 成功成为官方流派不同,2016 年 11 月 5 日,Mythbuntu GNU/Linux 团队[宣布](https://sites.google.com/a/mythbuntu.org/website/home/news/mythbuntusolongandthanksforallthefish)该项目中止,不再有新的发布。 团队建议希望使用 Mythbuntu 的用户安装 Xubuntu Linux 最新版本,然后增加 Mythbuntu PPA (Personal Package Archive),提供最新 MythTV 发布和相关包。如有人想接管此项目,可通过官网联系原团队。 ### 支持垂直面板的 Cinnamon 3.2 桌面环境现已可用 2016 年 11 月 7 日,[Cinnamon 3.2.0](https://github.com/linuxmint/Cinnamon/releases/tag/3.2.0) 桌面环境即将发布,用户如想提前体验可在[这里下载](http://linux.softpedia.com/get/Desktop-Environment/Window-Managers/Cinnamon-98277.shtml)。不过如果发现 bug 的话, Linux Mint 18.1 可能最终使用一个不同的 Cinnamon 3.2 版本,如 3.2.1 或 3.2.2。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0/113518lqzoqaq7n4wd1a8w.jpg) *带有垂直面板的 Cinnamon 3.2*
Adobe 的新任首席信息官(CIO)对于开始一个新领导职位的建议
Cynthia Stoddard
https://enterprisersproject.com/article/2016/9/adobes-new-cio-shares-leadership-advice-starting-new-role
我目前的几个月在一家十分受人尊敬的基于云的技术公司担任新的 CIO 一职。我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熟悉组织的人、文化和当务之急的事件。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0/135626jrr1s5exzgw0ytpg.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0/135626jrr1s5exzgw0ytpg.png
true
false
true
Chao-zhi
false
[]
观点
{ "viewnum": 3453, "commentnum": 0,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我目前的几个月在一家十分受人尊敬的基于云的技术公司担任新的 CIO 一职。我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熟悉组织的人、文化和当务之急的事件。
2016-11-10T13:56:21
2016-11-10T13:56:21
7,945
/article-7945-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0/135626jrr1s5exzgw0ytpg.png) 我目前的几个月在一家十分受人尊敬的基于云的技术公司担任新的 CIO 一职。我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熟悉组织的人、文化和当务之急的事件。 作为这一目标的一部分,我访问了所有主要的网站。而在印度,上任不到两个月时,我被问道:“你打算做什么?你的计划是什么?” 我回答道,这个问题不会让经验丰富的 CIO 们感到吃惊:我现在仍然处于探索模式,我在做的主要是聆听和学习。 我从来没有在入职时制定一份蓝图说我要做什么。我知道一些 CIO 们拥有一本关于他要怎么做的”剧本“。他会煽动整个组织将他的计划付诸行动。 是的,在有些地方是完全崩坏了并无法发挥作用的情况下,这种行动可能是有意义的。但是,当我进入到一个公司时,我的策略是先开始一个探索的过程。我不想带入任何先入为主的观念,比如什么事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哪些工作和哪些是有冲突的,而哪些不是。 以下是我作为新任命的领导人的指导原则: ### 了解你的人 这意味着建立关系,它包括你的 IT 职员,你的客户和你的销售人员。他们的清单上最重要的是什么?他们想要你关注什么?什么产品受到好评?什么产品不好?客户体验是怎样的?了解如何帮助每一个人变得更好将决定你提供服务的方式。 如果你的部门就像我的一样,是分布在几层楼中的,你可以考虑召开一个见面会,利用午餐或者小型技术研讨会的时间,让大家可以进行自我介绍并讨论下他们正在进行的工作,如果他们愿意的话还可以分享一些他们的家庭小故事。如果你有一个公开的办公室政策,你得确保每一个人都很好的了解它了。如果你有跨国跨州的的员工,你应该尽快的去拜访一下。 ### 了解你的产品和公司文化 来到 Adobe 后最让我震惊的是我们的产品组合是如此的广泛。我们有一个横贯三个云的提供解决方案和服务的平台——Adobe 创新云、文档云和营销云——和对每一个产品的丰富的组合。除非你去了解你的产品和学会如何为他们提供支持,否则你永远也不知道你的新公司有着多么多的机会。在 Adobe 我们给我们的零号客户使用许多数字媒体和数字市场解决方案,所以我们可以将我们的第一手经验分享给我们的客户。 ### 了解客户 从很早开始,我们就收到客户的会面请求。与客户会面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来启发你对 IT 机构未来的的思考,包括各种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如技术、客户和消费者。 ### 对未来的计划 作为一个新上任的领导者,我有一个全新的视角用以考虑组织的未来,而不会有挑战和障碍来干扰我。 CIO 们所需要做的就是推动 IT 进化到下一代。当我会见我的员工时,我问他们我们三到五年后的未来可以做什么,以便我们可以开始尽早定位。这意味着开始讨论方案和当务之急的事。 从那以后,它使领导小组团结在一起,所以我们能够共同来组建我们的下一代体系——它的使命、愿景、组织模式和操作规范。如果你开始从内而外的改变,那么它会渗透到业务和其他你所做的一切事情上。 贯穿整个过程,我对他人都表现一种开明的态度,这不是一个自上而下的命令。也许我对我们当前要做的事有一个自己的看法,但是我们必须使看法保持一致,我们是一个团队,我们应该共同找出我们需要做的事。 --- via: <https://enterprisersproject.com/article/2016/9/adobes-new-cio-shares-leadership-advice-starting-new-role> 作者:[Cynthia Stoddard](https://enterprisersproject.com/user/cynthia-stoddard) 译者:[Chao-zhi](https://github.com/Chao-zh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病毒过后,系统管理员投向了 Linux
Soumya Sarkar
https://opensource.com/life/16/3/my-linux-story-soumya-sarkar
我爱上了 distro-hopping 和第一时间尝试新发行版的感觉。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0/143359vql2do0k2pm1ez25.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0/143359vql2do0k2pm1ez25.jpg
true
false
true
martin2011qi
false
[ "Linux", "病毒" ]
观点
{ "viewnum": 8883, "commentnum": 8,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1.19.38.236", "message": "用户还是要首先支持自由开源软件平台和支持自由软件的硬件平台系统。支持自由开源软件就是争取自己失去的用户自由和权利!!!", "username": "来自陕西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10T14:44:32" }, { "postip": "36.110.22.58", "message": "好老的文章啊,Mandrake GNU/Linux五年前就停止更新新版了,现在的Mageia GNU/Linux是这个项目的继承者,我尝试过Mageia,原汁原味的法兰西风情,默认KDE桌面,很华丽、流畅、友善的发行版,可喜对中文支持不是很友好,需要比较多的折腾,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加入他们的中文本地化项目~", "username": "来自浙江的 Vivaldi 1.4|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1-10T15:10:00" }, { "postip": "125.33.115.50", "message": "这文章是十年前的吧!现在你想让Windows 10蓝屏一次都不太容易。", "username": "拿铁不加糖 [Chrome 54.0|Windows 10]", "date": "2016-11-10T17:14:21" }, { "postip": "223.68.184.131", "message": "好老的鸡汤文了", "username": "来自江苏南京的 Vivaldi 1.4|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10T20:46:00" }, { "postip": "123.120.51.87", "message": "鸡汤随时喝着点,有助于身心健康,:D", "username": "linux [Chrome 54.0|Mac 10.11]", "date": "2016-11-11T22:45:02" }, { "postip": "123.120.51.87", "message": "哈哈,然而这篇真是 Opensource 最近发出来的。。。我承认里面提到的事情是很古老了。。", "username": "linux [Chrome 54.0|Mac 10.11]", "date": "2016-11-11T22:46:35" }, { "postip": "101.229.217.71", "message": "不不,上次因为连接kindle导致蓝屏让我重回了win7.这说明win10蓝屏也不像你说的那样不太容易。",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Firefox 49.0|Mac 10.12 用户", "date": "2016-11-12T10:24:46" }, { "postip": "61.188.187.40", "message": "不不,寝室的电脑还常常见他们蓝,不然就是“冰取之于水,而寒与水”:b", "username": "来自四川南充的 Firefox 49.0|Ubuntu 用户", "date": "2016-11-13T12:14:29" } ]
[]
我爱上了 distro-hopping 和第一时间尝试新发行版的感觉。
2016-11-10T14:34:15
2016-11-10T14:34:15
7,946
/article-7946-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0/143359vql2do0k2pm1ez25.jpg) 我开源事业的第一笔,是我在 2001 年作为一名兼职系统管理员,为大学工作的时候。成为了那个以教学为目的,不仅仅在大学中,还在学术界的其他领域建立商业案例研究的小组的一份子。 随着团队的发展,渐渐地开始需要一个由文件服务、intranet 应用,域登录等功能构建而成的健壮的局域网。 我们的 IT 基础设施主要由跑着 Windows 98 的计算机组成,这些计算机对于大学的 IT 实验室来说已经太老了,就重新分配给了我们部门。 ### 初探 Linux 一天,作为大学IT采购计划的一部分,我们部门收到了一台 IBM 服务器。 我们计划将其用作 Internet 网关,域控制站,文件服务器和备份服务器,以及 intranet 应用程序主机。 拆封后,我们注意到它附带了红帽 Linux 的 CD。 我们的 22 人团队(包括我)对 Linux 一无所知。 经过几天的研究,我找到了一位朋友的朋友,一位以 Linux RTOS (Linux 的实时操作系统领域)编程为生的人,求助他如何安装。 光看着那朋友用 CD 驱动器载入第一张安装 CD 并进入 Anaconda 安装系统,我的头都晕了。 大约一个小时,我们完成了基本的安装,但仍然没有可用的 internet 连接。 又花了一个小时的折腾才使我们连接到互联网,但仍没有域登录或 Internet 网关功能。 经过一个周末的折腾,我们可以让我们的 Windows 98 机器作为 Linux PC 的代理,终于构出了一个正常工作的共享互联环境。 但域登录还需要一段时间。 我们用龟速的电话调制解调器下载了 [Samba](https://www.samba.org/),并手动配置它作为域控制站。文件服务也通过 NFS Kernel Server 开启了,随后为 Windows 98 的网络邻居创建了用户目录并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和配置。 这个设置完美运行了一段时间,直到最终我们决定开始使用 Intranet 应用管理时间表和一些别的东西。 这个时候,我已经离开了该组织,并把大部分系统管理员的东西交给了接替我的人。 ### 再遇 Linux 2004 年,我又重新装回了 Linux。我的妻子经营的一份独立员工安置业务,使用来自 Monster.com 等服务的数据来打通客户与求职者的交流渠道。 作为我们两人中的计算机好点的那个,在计算机和互联网出故障的时候,维修就成了我的分内之事。我们还需要用许多工具尝试,从堆积如山的简历中筛选出她每天必须看的。 Windows [BSoD](https://en.wikipedia.org/wiki/Blue_Screen_of_Death)(蓝屏) 早已司空见惯,但只要我们的付费数据是安全的,那就还算可以容忍。为此我将不得不每周花几个小时去做备份。 一天,我们的电脑中了毒,并且通过简单的方法无法清除。我们并不了解磁盘上的数据发生了些什么。当磁盘彻底挂掉后,我们插入了一周前的辅助备份磁盘,但是一周后它也挂了。我们的第二个备份直接拒绝启动。是时候寻求专业帮助了,所以我们把电脑送到一家靠谱的维修店。两天以后,我们被告知一些恶意软件或病毒已经将某些种类的文件擦除殆尽,其中包括我们的付费数据。 这是对我妻子的商业计划的一个巨大的打击,同时意味着丢失合同并耽误了账单。我曾短期出国工作,并在台湾的 [Computex 2004](https://en.wikipedia.org/wiki/Computex_Taipei) 购买了我的第一台笔记本电脑。 预装的是 Windows XP,但我还是想换成 Linux。 我知道 Linux 已经为桌面端做好了准备,[Mandrake Linux](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ndriva_Linux) (曼德拉草) 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我第一次安装就很顺利。所有工作都执行的非常漂亮。我使用 [OpenOffice](http://www.openoffice.org/) 来满足我写作,演示文稿和电子表格的需求。 我们为我们的计算机买了新的硬盘驱动器,并为其安装了 Mandrake Linux。用 OpenOffice 替换了 Microsoft Office。 我们依靠 Web 邮件来满足邮件需求,并在 2004 年的 11 月迎来了 [Mozilla Firefox](https://www.mozilla.org/en-US/firefox/new/)。我的妻子马上从中看到了好处,因为没有崩溃或病毒/恶意软件感染!更重要的是,我们告别了困扰 Windows 98 和 XP 的频繁崩溃问题。 她一直使用这个发行版。 而我,开始尝试其他的发行版。 我爱上了 distro-hopping (LCTT 译注:指在不同版本的 Linux 发行版之间频繁切换的 Linux 用户)和第一时间尝试新发行版的感觉。我也经常会在 Apache 和 NGINX 上尝试和测试 Web 应用程序,如 Drupal、Joomla 和 WordPress。现在我们 2006 年出生的儿子,在 Linux 下成长。 也对 Tux Paint,Gcompris 和 SMPlayer 非常满意。 --- via: <https://opensource.com/life/16/3/my-linux-story-soumya-sarkar> 作者:[Soumya Sarkar](https://opensource.com/users/ssarkarhyd) 译者:[martin2011qi](https://github.com/martin2011q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怎样用 Tar 和 OpenSSL 给文件和目录加密及解密
Gabriel Cánepa
http://www.tecmint.com/encrypt-decrypt-files-tar-openssl-linux/
我找到了一个用 tar(Linux 的一个压缩打包工具)和 OpenSSL 来解决的方案。借助这两个工具,你真的可以毫不费力地创建和加密 tar 归档文件。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0/180146b03p0ddq0pc9ipx3.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0/180146b03p0ddq0pc9ipx3.jpg
true
false
true
OneNewLife
false
[ "加密", "OpenSSL", "tar" ]
技术
{ "viewnum": 12299, "commentnum": 4, "favtimes": 3,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82.139.90.224", "message": "杀鸡焉用牛刀,用 7z 会方便的多。",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3.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10T19:31:28" }, { "postip": "39.159.22.147", "message": "嗯,我也是喜欢用7z,很方便<br />\r\n7z -p123 -mhe -mx0 a test.7z a.txt<br />\r\n<br />\r\n-p 123 密码<br />\r\n-mx 0 压缩级别:仅储存", "username": "kashu [Chromium 66.0|Xubuntu 14.04]", "date": "2016-11-10T20:59:41" }, { "postip": "118.122.120.11", "message": "不过话说回来,在安装或编译包受限的环境这不失为一种加密方法。<br />\r\nP.S. 我在 Windows 中也利用类似的方法,使用本来用于数字证书方面的命令 certutil 实现对任意文件的 base64 编码/解码。这个命令其实主要是用在域控环境中,Workstation 上用途则受限制。",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11T07:48:26" }, { "postip": "118.122.120.11", "message": "certuitl -encode demo.7z txt<br />\r\ntype txt | clip<br />\r\n<br />\r\n用这个命令可以方便的将几十 MiB 的二进制文件转换为文本文件,通过剪贴板经由 RDP 远程桌面协议复制到其他机器上。<br />\r\n<br />\r\nsed '1d;$d' txt | base64 --decode<br />\r\nsed '1d;$d' txt | base64 --decode | xxd<br />\r\n<br />\r\n在 linux 下的解码。 注意第一个命令组合没有考虑文字编码。",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11T07:55:26" } ]
[]
我找到了一个用 tar(Linux 的一个压缩打包工具)和 OpenSSL 来解决的方案。借助这两个工具,你真的可以毫不费力地创建和加密 tar 归档文件。
2016-11-10T18:01:00
2016-11-10T18:01:00
7,947
/article-7947-1.html
当你有重要的敏感数据的时候,给你的文件和目录额外加一层保护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当你需要通过网络与他人传输数据的时候。 由于这个原因,我在寻找一个可疑在 Linux 上加密及解密文件和目录的实用程序,幸运的是我找到了一个用 tar(Linux 的一个压缩打包工具)和 OpenSSL 来解决的方案。借助这两个工具,你真的可以毫不费力地创建和加密 tar 归档文件。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0/180146b03p0ddq0pc9ipx3.jpg)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了解如何使用 OpenSSL 创建和加密 tar 或 gz(gzip,另一种压缩文件)归档文件: 牢记使用 OpenSSL 的常规方式是: ``` # openssl command command-options arguments ``` ### 在 Linux 中加密文件 要加密当前工作目录的内容(根据文件的大小,这可能需要一点时间): ``` # tar -czf - * | openssl enc -e -aes256 -out secured.tar.gz ``` 上述命令的解释: 1. `enc` - openssl 命令使用加密进行编码 2. `-e` – 用来加密输入文件的 `enc` 命令选项,这里是指前一个 tar 命令的输出 3. `-aes256` – 加密用的算法 4. `-out` – 用于指定输出文件名的 `enc` 命令选项,这里文件名是 `secured.tar.gz` ### 在 Linux 中解密文件 要解密上述 tar 归档内容,使用以下命令。 ``` # openssl enc -d -aes256 -in secured.tar.gz | tar xz -C test ``` 上述命令的解释: 1. `-d` – 用于解密文件 2. `-C` – 提取内容到 `test` 子目录 下图展示了加解密过程,以及当你尝试执行以下操作时会发生什么: 1. 以传统方式提取 tar 包的内容 2. 使用了错误的密码的时候 3. 当你输入正确的密码的时候 ![在 Linux 中加密和解密 Tar 归档文件](/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0/180159fz5mmdqtesh33m3q.png) *在 Linux 中加密和解密 Tar 归档文件* 当你在本地网络或因特网工作的时候,你可以随时通过加密来保护你和他人共享的重要文本或文件,这有助于降低将其暴露给恶意攻击者的风险。 我们研究了一种使用 OpenSSL(一个 openssl 命令行工具)加密 tar 包的简单技术,你可以参考它的<ruby> 手册页 <rp> ( </rp> <rt> man page </rt> <rp> ) </rp></ruby>来获取更多信息和有用的命令。 --- via: <http://www.tecmint.com/encrypt-decrypt-files-tar-openssl-linux/> 作者:[Gabriel Cánepa](http://www.tecmint.com/author/gacanepa/) 译者:[OneNewLife](https://github.com/OneNewLife)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在 Linux 下使用 TCP 封装器来加强网络服务安全
Gabriel Cánepa
http://www.tecmint.com/secure-linux-tcp-wrappers-hosts-allow-deny-restrict-access/
你可以把这个工具看作是一个基于主机的访问控制列表,而且并不能作为你的系统的终极安全措施。通过使用一个防火墙和 TCP 封装器,而不是只偏爱其中的一个,你将会确保你的服务不会被出现单点故障。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1/102405n1zpux1ezn00q91u.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1/102405n1zpux1ezn00q91u.jpg
true
false
true
LinuxBars
false
[ "TCP wrapper" ]
系统运维
{ "viewnum": 5895, "commentnum": 1, "favtimes": 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211.103.241.210", "message": "不错,很有用",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Sogou Explorer 2|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1-18T11:45:04" } ]
[]
你可以把这个工具看作是一个基于主机的访问控制列表,而且并不能作为你的系统的终极安全措施。通过使用一个防火墙和 TCP 封装器,而不是只偏爱其中的一个,你将会确保你的服务不会被出现单点故障。
2016-11-11T10:24:00
2016-11-11T10:24:00
7,949
/article-7949-1.html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讲述什么是 <ruby> TCP 封装器 <rp> ( </rp> <rt> TCP wrappers </rt> <rp> ) </rp></ruby>以及如何在一台 Linux 服务器上配置他们来[限制网络服务的权限](/article-7719-1.html)。在开始之前,我们必须澄清 TCP 封装器并不能消除对于正确[配置防火墙](/article-4425-1.html)的需要。 就这一点而言,你可以把这个工具看作是一个[基于主机的访问控制列表](/article-3966-1.html),而且并不能作为你的系统的[终极安全措施](http://www.tecmint.com/linux-server-hardening-security-tips/)。通过使用一个防火墙和 TCP 封装器,而不是只偏爱其中的一个,你将会确保你的服务不会被出现单点故障。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1/102405n1zpux1ezn00q91u.jpg) ### 正确理解 hosts.allow 和 hosts.deny 文件 当一个网络请求到达你的主机的时候,TCP 封装器会使用 `hosts.allow` 和 `hosts.deny` (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决定客户端是否应该被允许使用一个提供的服务。. 在默认情况下,这些文件内容是空的,或者被注释掉,或者根本不存在。所以,任何请求都会被允许通过 TCP 过滤器而且你的系统被置于依靠防火墙来提供所有的保护。因为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由于在一开始我们就介绍过的原因,清确保下面两个文件都存在: ``` # ls -l /etc/hosts.allow /etc/hosts.deny ``` 两个文件的编写语法规则是一样的: ``` <services> : <clients> [: <option1> : <option2> : ...] ``` 在文件中, 1. `services` 指当前规则对应的服务,是一个逗号分割的列表。 2. `clients` 指被规则影响的主机名或者 IP 地址,逗号分割的。下面的通配符也可以接受: 1. `ALL` 表示所有事物,应用于`clients`和`services`。 2. `LOCAL` 表示匹配在正式域名中没有完全限定主机名(FQDN)的机器,例如 `localhost`。 3. `KNOWN` 表示主机名,主机地址,或者用户是已知的(即可以通过 DNS 或其它服务解析到)。 4. `UNKNOWN` 和 `KNOWN` 相反。 5. `PARANOID` 如果进行反向 DNS 查找彼此返回了不同的地址,那么连接就会被断开(首先根据 IP 去解析主机名,然后根据主机名去获得 IP 地址)。 3. 最后,一个冒号分割的动作列表表示了当一个规则被触发的时候会采取什么操作。 你应该记住 `/etc/hosts.allow` 文件中允许一个服务接入的规则要优先于 `/etc/hosts.deny` 中的规则。另外还有,如果两个规则应用于同一个服务,只有第一个规则会被纳入考虑。 不幸的是,不是所有的网络服务都支持 TCP 过滤器,为了查看一个给定的服务是否支持他们,可以执行以下命令: ``` # ldd /path/to/binary | grep libwrap ``` 如果以上命令执行以后得到了以下结果,那么它就可以支持 TCP 过滤器,`sshd` 和 `vsftpd` 作为例子,输出如下所示。 ![Find Supported Services in TCP Wrapper](/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1/102419o0r0kzmn82oh8zil.png) *查找 TCP 过滤器支持的服务* ### 如何使用 TCP 过滤器来限制服务的权限 当你编辑 `/etc/hosts.allow` 和 `/etc/hosts.deny` 的时候,确保你在最后一个非空行后面通过回车键来添加一个新的行。 为了使得 [SSH 和 FTP](http://www.tecmint.com/block-ssh-and-ftp-access-to-specific-ip-and-network-range/) 服务只允许 `localhost` 和 `192.168.0.102` 并且拒绝所有其他用户,在 `/etc/hosts.deny` 添加如下内容: ``` sshd,vsftpd : ALL ALL : ALL ``` 而且在 `/etc/hosts.allow` 文件中添加如下内容: ``` sshd,vsftpd : 192.168.0.102,LOCAL ``` 这些更改会立刻生效并且不需要重新启动。 在下图中你会看到,在最后一行中删掉 `LOCAL` 后,FTP 服务器会对于 `localhost` 不可用。在我们添加了通配符以后,服务又变得可用了。 ![确认 FTP 权限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1/102419y5ap6tae6wpptn8p.png) *确认 FTP 权限* 为了允许所有服务对于主机名中含有 `example.com` 都可用,在 `hosts.allow` 中添加如下一行: ``` ALL : .example.com ``` 而为了禁止 `10.0.1.0/24` 的机器访问 `vsftpd` 服务,在 `hosts.deny` 文件中添加如下一行: ``` vsftpd : 10.0.1. ``` 在最后的两个例子中,注意到客户端列表每行开头和结尾的**点**。这是用来表示 “所有名字或者 IP 中含有那个字符串的主机或客户端” 这篇文章对你有用吗?你有什么问题或者评论吗?请你尽情在下面留言交流。 --- via: <http://www.tecmint.com/secure-linux-tcp-wrappers-hosts-allow-deny-restrict-access/> 作者:[Gabriel Cánepa](http://www.tecmint.com/author/gacanepa/) 译者:[LinuxBars](https://linuxbar.org/)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拥有开源项目部门的公司可以从四个方面获益
John Mark Walker
https://opensource.com/business/16/9/4-big-ways-companies-benefit-having-open-source-program-offices
在我的第一篇关于开源项目部门的系列文章中,我深入剖析了什么是开源项目部门,为什么你的公司需要一个开源项目部门。接着我又说到了谷歌是如何创建一种新的开源项目部门的。而这篇文章,我将阐述拥有一个开源项目部门的好处。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1/124802k437372f00fg23ue.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1/124802k437372f00fg23ue.png
true
false
true
chao-zhi
false
[ "开源" ]
观点
{ "viewnum": 5039, "commentnum": 2,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7.182.145.36", "message": "可以向360学习啊,免费的逼死一大票收费的", "username": "来自117.182.145.36的 Chrome 53.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1-11T13:00:56" }, { "postip": "49.79.62.243", "message": "收费才是正常的盈利模式。钱是第一生产力。[无奈]", "username": "来自江苏南通的 Chrome 54.0|Mac 10.12 用户", "date": "2016-11-11T16:34:22" } ]
[]
在我的第一篇关于开源项目部门的系列文章中,我深入剖析了什么是开源项目部门,为什么你的公司需要一个开源项目部门。接着我又说到了谷歌是如何创建一种新的开源项目部门的。而这篇文章,我将阐述拥有一个开源项目部门的好处。
2016-11-11T12:48:13
2016-11-11T12:48:13
7,950
/article-7950-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1/124802k437372f00fg23ue.png) 在我的第一篇关于<ruby> 开源项目部门 <rp> ( </rp> <rt> program office </rt> <rp> ) </rp></ruby>的系列文章中,我深入剖析了[什么是开源项目部门,为什么你的公司需要一个开源项目部门](https://opensource.com/business/16/5/whats-open-source-program-office)。接着我又说到了[谷歌是如何创建一种新的开源项目部门的](https://opensource.com/business/16/8/google-open-source-program-office)。而这篇文章,我将阐述拥有一个开源项目部门的好处。 乍一看,非软件开发公司会更加热情的去拥抱开源项目部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并没有什么损失。毕竟,他们并不需要依靠这些软件产品来获得收益。比如,Facebook 可以很轻易的释放出一个 “分布式键值数据存储” 作为开源项目,是因为他们并没有售卖一个叫做 “企业级键值数据存储” 的产品。这回答了关于风险的问题,但是并没有回答他们如何通过向开源生态共献代码而获益的问题。让我们逐个来推测和探讨其中可能的原因。你会发现开源项目供应商的许多动机都是相同的,但是也有些许不同。 ### 招聘 招聘可能是一个将开源项目部门推销给上层管理部门的最容易方法。向他们展示与招聘相关的成本,以及投资回报率,然后解释如何与天才工程师发展关系,从而与那些对这些项目感兴趣并且十分乐意在其中工作的天才开发者们建立联系。不需要我多说了,你懂的! ### 技术影响 曾几何时,那些没有专门从事软件销售的公司是难以直接对他们软件供应商的开发周期施加影响力的,尤其当他们并不是一个大客户时。开源完全改变了这一点,它将用户与供应商放在了一个更公平的竞争环境中。随着开源开发的兴起,任何人,假如他们愿意投入时间和资源的话,都可以将技术推向一个选定的方向。但是这些公司发现,虽然将投资用于开发上会带来丰硕的成果,但是总体战略的努力却更加有效——对比一下 bug 的修复和软件的构建——大多数公司都将 bug 的修复推给上游的开源项目,但是一些公司开始认识到通过更深层次的回报承诺和更快的功能开发来协调持久的工作,将会更有利于业务。通过开源项目部门模式,公司的职员能够从开源社区中准确嗅出战略重心,然后投入开发资源。 对于快速增长的公司,如 Google 和 Facebook,其对现有的开源项目提供的领导力仍然不足以满足业务的膨胀。面对激烈的增长和建立超大规模系统所带来的挑战,许多大型企业开始构建仅供内部使用的高度定制的软件栈。除非他们能说服别人在一些基础设施项目上达成合作。因此,虽然他们保持在诸如 Linux 内核,Apache 和其他现有项目领域的投资,他们也开始推出自己的大型项目。Facebook 发布了 Cassandra,Twitter 创造了 Mesos,并且甚至谷歌也创建了 Kubernetes 项目。这些项目已成为行业创新的主要平台,证实了该举措是相关公司引人注目的成功。(请注意,Facebook 在它需要创造一个新软件项目来解决更大规模的问题之后,已经在内部停止使用 Cassandra 了,但是,这时 Cassandra 已经变得流行,而 DataStax 公司接过了开发任务)。所有这些项目已经促使了开发商、相关的项目、以及最终用户构成的整个生态加速增长和发展。 没有与公司战略举措取得一致的开源项目部门不可能成功的。不这样做的话,这些公司依然会试图单独地解决这些问题,而且更慢。不仅拥有这些项目可以帮助内部解决业务问题,它们也帮助这些公司逐渐成为行业巨头。当然,谷歌成为行业巨头好多年了,但是 Kubernetes 的发展确保了软件的质量,并且在容器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上有着直接的话语权,并且远超之前就有的话语权。这些公司目前还是闻名于他们超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和硅谷的中坚份子。鲜为人知,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它们与技术生产人员的亲密度。开源项目部门凭借技术建议和与有影响力的开发者的关系,再加上在社区治理和人员管理方面深厚的专业知识来引领这些工作,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影响力, ### 市场营销能力 与技术的影响齐头并进的是每个公司谈论他们在开源方面的努力。通过传播这些与项目和社区有关的消息,一个开源项目部门能够通过有针对性的营销活动来提供最大的影响。营销在开放源码领域一直是一个肮脏的词汇,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个由企业营销造成的糟糕的经历。在开源社区中,营销呈现出一种与传统方法截然不同的形式,它会更注重于我们的社区已经在战略方向上做了什么。因此,一个开源项目部门不可能去宣传一些根本还没有发布任何代码的项目,但是他们会讨论他们创造什么软件和参与了其他什么举措。基本上,不会有“雾件(vaporware)”。 想想谷歌的开源项目部门作出的第一份工作。他们不只是简单的贡献代码给 Linux 内核或其他项目,他们更多的是谈论它,并经常在开源会议主题演讲。他们不仅仅是把钱给写开源代码的代码的学生,他们还创建了一个全球计划——“Google Summer of Code”,现在已经成为一种开源发展的文化试金石。这些市场营销的作用在 Kubernetes 开发完成之前就奠定了谷歌在开源世界巨头的地位。最终使得,谷歌在创建 GPLv3 授权协议期间拥有重要影响力,并且在科技活动中公司的发言人和开源项目部门的代表人成为了主要人物。开源项目部门是协调这些工作的最好的实体,并可以为母公司提供真正的价值。 ### 改善内部流程 改善内部流程听起来不像一个大好处,但克服混乱的内部流程对于每一个开源项目部门都是一个挑战,不论是对软件供应商还是公司内的部门。而软件供应商必须确保他们的流程不与他们发布的产品重叠(例如,不小心开源了他们的商业售卖软件),用户更关心的是侵犯了知识产权(IP)法:专利、版权和商标。没有人想只是因为释放软件而被起诉。没有一个活跃的开源项目部门去管理和协调这些许可和其他法律问题的话,大公司在开源流程和管理上会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为什么这个很重要呢?如果不同的团队释放的软件是在不兼容的许可证下,那么这不仅是一个坑爹的尴尬,它还将对实现最基本的目标改良协作产生巨大的障碍。 考虑到还有许多这样的公司仍在飞快的增长,如果无法建立基本流程规则的话,将可以预见到它们将会遇到阻力。我见过一个罗列着批准、未经批准的许可证的巨大的电子表格,以及指导如何(或如何不)创建开源社区而遵守法律限制。关键是当开发者需要做出决定时要有一个可以依据的东西,并且每次当开发人员想要为一个开源社区贡献代码时,可以不产生大量的法律开销,和效率低下的知识产权检查。 有一个活跃的开放源码项目部门,负责维护许可规则和源的贡献,以及建立培训项目工程师,有助于避免潜在的法律缺陷和昂贵的诉讼。毕竟,良好的开源项目合作可以减少由于某人没有看许可证而导致公司赔钱这样的事件。好消息是,公司已经可以较少的担心关于专有的知识产权与软件供应商冲突的事。坏消息是,它们的法律问题不够复杂,尤其是当他们需要直接面对软件供应商的阻力时。 你的组织是如何受益于拥有一个开源项目部门的?可以在评论中与我们分享。 *本文作者 John Mark Walker 是 Dell EMC 的产品管理总监,负责管理 ViPR 控制器产品及 CoprHD 开源社区。他领导过包括 ManageIQ 在内的许多开源社区。* --- via: <https://opensource.com/business/16/9/4-big-ways-companies-benefit-having-open-source-program-offices> 作者:[John Mark Walker](https://opensource.com/users/johnmark) 译者:[chao-zhi](https://github.com/chao-zh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轻轻几个点击,在 AWS 和 Azure 上搭建 Docker 数据中心
Trisha McCanna
https://blog.docker.com/2016/06/docker-datacenter-aws-azure-cloud/
通过 AWS 快速起步的 CloudFormation 模板和在 Azure 市场上的预编译模板来部署 Docker 数据中心使得比以往在公有云基础设施下的部署企业级的 CaaS Docker 环境更加容易。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1/180127d5eyx3ep59e1lvks.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1/180127d5eyx3ep59e1lvks.png
true
false
true
firstadream
false
[ "Azure", "AWS", "数据中心", "Docker" ]
技术
{ "viewnum": 6770, "commentnum": 0,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通过 AWS 快速起步的 CloudFormation 模板和在 Azure 市场上的预编译模板来部署 Docker 数据中心使得比以往在公有云基础设施下的部署企业级的 CaaS Docker 环境更加容易。
2016-11-11T18:02:00
2016-11-11T18:02:00
7,951
/article-7951-1.html
通过几个点击即可在 “AWS 快速起步”和“Azure 市场”上高效搭建产品级 Docker 数据中心。 通过 AWS 快速起步的 CloudFormation 模板和在 Azure 市场上的预编译模板来部署 Docker 数据中心使得比以往在公有云基础设施下的部署企业级的 CaaS Docker 环境更加容易。 Docker 数据中心 CaaS 平台为各种规模的企业的敏捷应用部署提供了容器和集群的编排和管理,使之更简单、安全和可伸缩。使用新为 Docker 数据中心预编译的云模板,开发者和 IT 运维人员可以无缝的把容器化的应用迁移到亚马逊 EC2 或者微软的 Azure 环境而无需修改任何代码。现在,企业可以快速实现更高的计算和运营效率,可以通过短短几步操作实现支持 Docker 的容器管理和编排。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1/180127d5eyx3ep59e1lvks.png) ### 什么是 Docker 数据中心? Docker 数据中心包括了 <ruby> Docker 通用控制面板 <rp> ( </rp> <rt> Docker Universal Control Plane </rt> <rp> ) </rp></ruby>(UCP),<ruby> Docker 可信注册库 <rp> ( </rp> <rt> Docker Trusted Registry </rt> <rp> ) </rp></ruby>(UTR)和<ruby> 商用版 Docker 引擎 <rp> ( </rp> <rt> CS Docker Engine </rt> <rp> ) </rp></ruby>,并带有与客户的应用服务等级协议相匹配的商业支持服务。 * Docker 通用控制面板(UCP),一种企业级的集群管理方案,帮助客户通过单个管理面板管理整个集群 * Docker 可信注册库(DTR), 一种镜像存储管理方案,帮助客户安全存储和管理 Docker 镜像 * 商用版的 Docker 引擎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1/180240u541ohms1ywhsmh3.png) ### 在 AWS 上快速布置 Docker 数据中心 秉承 Docker 与 AWS 最佳实践,参照 AWS 快速起步教程来,你可以在 AWS 云上快速部署 Docker 容器。Docker 数据中心快速起步基于模块化和可定制的 CloudFormation 模板,客户可以在其之上增加额外功能或者为自己的 Docker 部署修改模板。 * [AWS 的 Docker 数据中心应用说明](https://youtu.be/aUx7ZdFSkXU) #### 架构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1/180216o50xqa0gqzemhehf.png) AWS Cloudformation 的安装过程始于创建 AWS 资源,这些 AWS 需要的资源包括:VPC、安全组、公有与私有子网、因特网网关、NAT 网关与 S3 bucket。 然后,AWS Cloudformation 启动第一个 UCP 控制器实例,紧接着,安装 Docker 引擎和 UCP 容器。它把第一个 UCP 控制器创建的根证书备份到 S3。一旦第一个 UCP 控制器成功运行,其他 UCP 控制器、UCP 集群节点和第一个 DTR 复制的进程就会被触发。和第一个 UCP 控制器节点类似,其他所有节点创建进程也都由商用版 Docker 引擎开始,然后安装并运行 UCP 和 DTR 容器以加入集群。两个弹性负载均衡器(ELB),一个分配给 UCP,另外一个为 DTR 服务,它们启动并自动完成配置来在两个可用区(AZ)之间提供弹性负载均衡。 除这些之外,如有需要,UCP 控制器和节点在 ASG 中启动并提供扩展功能。这种架构确保 UCP 和 DTR 两者都部署在两个 AZ 上以增强弹性与高可靠性。在公有或者私有 HostedZone 上,Route53 用来动态注册或者配置 UCP 和 DTR。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1/180217rxhxqyhuxzlaqq38.png) #### 快速起步模板的核心功能如下: * 创建 VPC、不同 AZ 上的私有和公有子网、ELB、NAT 网关、因特网网关、自动伸缩组,它们全部基于 AWS 最佳实践 * 为 DDC 创建一个 S3 bucket,其用于证书备份和 DTR 映像存储(DTR 需要额外配置) * 在客户的 VPC 范畴,跨多 AZ 部署 3 个 UCP 控制器 * 创建预配置正常检测的 UCP ELB * 创建一个 DNS 记录并关联到 UCP ELB * 创建可伸缩的 UCP 节点集群 * 在 VPC 范畴内,跨多 AZ 创建 3 个 DTR 副本 * 创建一个预配置正常检测的 DTR * 创建一个 DNS 记录,并关联到 DTR ELB * [下载 AWS 快速指南](https://s3.amazonaws.com/quickstart-reference/docker/latest/doc/docker-datacenter-on-the-aws-cloud.pdf) ### 在 AWS 使用 Docker 数据中心 1. 登录 [Docker Store](https://store.docker.com/login?next=%2Fbundles%2Fdocker-datacenter%2Fpurchase?plan=free-trial) 获取 [30 天免费试用](https://store.docker.com/login?next=%2Fbundles%2Fdocker-datacenter%2Fpurchase?plan=free-trial)或者[联系销售](https://goto.docker.com/contact-us.html) 2. 确认之后,看到提示“Launch Stack”后,客户会被重定向到 AWS Cloudformation 入口 3. 确认启动 Docker 的 AWS 区域 4. 提供启动参数 5. 确认并启动 6. 启动完成之后,点击输出标签可以看到 UCP/DTR 的 URL、缺省用户名、密码和 S3 bucket 的名称 * [Docker 数据中心需要 2000 美刀信用担保](https://aws.amazon.com/mp/contactdocker/) ### 在 Azure 使用 Azure 市场的预编译模板部署 在 Azure 市场上,Docker 数据中心是一个预先编译的模板,客户可以在 Azure 横跨全球的数据中心即起即用。客户可以根据自己需求从 Azure 提供的各种 VM 中选择适合自己的 VM 部署 Docker 数据中心。 #### 架构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1/180218hgnhr6ahrd6btcgc.png) Azure 部署过程始于输入一些基本用户信息,如 ssh 登录的管理员用户名(系统级管理员)和资源组名称。你可以把资源组理解为一组有生命周期和部署边界的资源集合。你可以在这个链接了解更多关于资源组的信息:<http://azure.microsoft.com/en-us/documentation/articles/resource-group-overview/> 。 下一步,输入集群详细信息,包括:UCP 控制器 VM 大小、控制器个数(缺省为 3 个)、UCP 节点 VM 大小、UCP 节点个数(缺省 1,最大值为 10)、DTR 节点 VM 大小、DTR 节点个数、虚拟网络名和地址(例如:10.0.0.1/19)。关于网络,客户可以配置 2 个子网:第一个子网分配给 UCP 控制器 ,第二个分配给 DTC 和 UCP 节点。 最后,点击 OK 完成部署。对于小集群,服务开通需要大约 15-19 分钟,大集群更久些。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1/180220a4sq43o4411i1d44.pn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1/180221dmxr93c79zrs1cu1.png) #### 如何在 Azure 部署 1. 注册 [Docker 数据中心 30 天试用](https://store.docker.com/login?next=%2Fbundles%2Fdocker-datacenter%2Fpurchase?plan=free-trial)许可或者[联系销售](https://goto.docker.com/contact-us.html) 2. [跳转到微软 Azure 市场的 Docker 数据中心](https://azure.microsoft.com/en-us/marketplace/partners/docker/dockerdatacenterdocker-datacenter/) 3. [查看部署文档](https://success.docker.com/Datacenter/Apply/Docker_Datacenter_on_Azure) --- 通过注册获取 Docker 数据中心许可证开始,然后你就能够通过 AWS 或者 Azure 模板搭建自己的数据中心。 * [获取 30 天试用许可证](http://www.docker.com/trial) * [通过视频理解 Docker 数据中心架构](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kA60AVN3hh8tFH7xzI5Y-vP48wUiuXfH) * [观看演示视频](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kA60AVN3hh8a8JaIOA5Q757KiqEjPKWr) * [获取 AWS 提供的部署 Docker 数据中心的 75 美元红包奖励](https://aws.amazon.com/quickstart/promo/) 了解有关 Docker 的更多信息: * 初识 Docker? 尝试一下 10 分钟[在线学习课程](https://docs.docker.com/engine/understanding-docker/) * 分享镜像,自动构建,或用一个[免费的 Docker Hub 账号](https://hub.docker.com/)尝试更多 * 阅读 [Docker 1.12 发行说明](https://docs.docker.com/release-notes/) * 订阅 [Docker Weekly](https://www.docker.com/subscribe_newsletter/) * 报名参加即将到来的 [Docker Online Meetups](http://www.meetup.com/Docker-Online-Meetup/) * 参加即将发生的 [Docker Meetups](https://www.docker.com/community/meetup-groups) * 观看 [DockerCon EU2015](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kA60AVN3hh87OoVra6MHf2L4UR9xwJkv)视频 * 开始为 [Docker](https://docs.docker.com/contributing/contributing/) 贡献力量 --- via: <https://blog.docker.com/2016/06/docker-datacenter-aws-azure-cloud/> 作者:[Trisha McCanna](https://blog.docker.com/author/trisha/) 译者:[firstadream](https://github.com/firstadream)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98% 的开发者在工作中使用了开源软件
JAGMEET SINGH
http://opensourceforu.com/2016/11/98-percent-developers-use-open-source-at-work/
Git 仓库管理软件 GitLab 进行了一项调查披露了一些关于开源接受度的有趣事实。针对开发人员群体的调查表明 98% 的开发者更喜欢在工作中使用开源。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2/163841xh9z0bclexlpt0n0.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2/163841xh9z0bclexlpt0n0.jp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开发人员" ]
新闻
{ "viewnum": 7861, "commentnum": 5, "favtimes": 1, "sharetimes": 1, "likes": 0 }
[ { "postip": "222.222.218.202", "message": "很显然,参与这份调查的51%的人是前端,整天就知道在网上瞎转悠", "username": "来自河北石家庄的 Chrome 54.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1-12T17:23:11" }, { "postip": "218.17.157.159", "message": "不科学,竟然没有C/C++", "username": "北辰 [Firefox 49.0|Windows 7]", "date": "2016-11-13T14:55:04" }, { "postip": "60.255.136.89", "message": "我很好奇,那2%完全不用开源软件的都是用的什么", "username": "龙尘飘 [Chrome 56.0|Windows 10]", "date": "2016-11-13T20:24:54" }, { "postip": "115.174.92.245", "message": "MS or Oracle 全套?", "username": "来自广东深圳的 Chrome 52.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18T14:09:34" }, { "postip": "112.195.152.170", "message": "不知道,我不是开发者", "username": "龙尘飘 [Chrome 56.0|Windows 10]", "date": "2016-11-18T19:33:58" } ]
[]
Git 仓库管理软件 GitLab 进行了一项调查披露了一些关于开源接受度的有趣事实。针对开发人员群体的调查表明 98% 的开发者更喜欢在工作中使用开源。
2016-11-12T16:38:40
2016-11-12T16:38:40
7,952
/article-7952-1.html
![developer using open source](/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2/163841xh9z0bclexlpt0n0.jpg) 开源每天都会达到新的高度。但是一个新的研究表明超过 98% 的开发者在工作中使用开源工具。 Git 仓库管理软件 [GitLab](https://about.gitlab.com/2016/11/02/global-developer-survey-2016/) 进行了一项调查披露了一些关于开源接受度的有趣事实。针对开发人员群体的调查表明 98% 的开发者更喜欢在工作中使用开源,91% 选择在工作和个人项目中选择使用相同的开发工具。此外,92% 的人认为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统(Git 仓库)在工作中很重要。 在所有的偏好编程语言中,JavaScript 占了 51% 的受访者比例。它后面是 Python、PHP、Java、Swift 和Objective-C。86% 的开发者认为安全是代码的主要判断标准。 GitLab 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 Sid Sijbrandij 在一次声明中表示:“尽管过程驱动的开发技术在过去已经取得了成功,但开发人员正在寻找一种更自然的软件开发革新以促进项目生命周期内的协作和信息共享。” 这份报告来自 GitLab 在 7 月 6 日和 27 日之间对使用其存储库平台的 362 家初创企业和企业的 CTO、开发人员和 DevOps 专业人士的调查。 --- via: <http://opensourceforu.com/2016/11/98-percent-developers-use-open-source-at-work/> 作者:[JAGMEET SINGH](http://opensourceforu.com/author/jagmeet-singh/)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用 dpkg 命令在 Debian 系的 Linux系统中管理软件包
MAGESH MARUTHAMUTHU
http://www.2daygeek.com/dpkg-command-examples/
dpkg 是一个可以安装、构建、删除及管理 Debian 软件包的命令行工具。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2/174052l7qt9x7pbx1zbrox.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2/174052l7qt9x7pbx1zbrox.jpg
true
false
true
BriFuture
false
[ "dpkg", "包管理器" ]
技术
{ "viewnum": 7956, "commentnum": 2,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25.71.64.202", "message": "红帽系对应的是 rpm。",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12T22:57:40" }, { "postip": "182.239.66.171", "message": "dpkg -l | grep linux-image<br />\r\n先列出所有已安裝packages然後再用grep擷取關鍵詞<br />\r\n<br />\r\ngdebi path-to-.deb-file<br />\r\n命令列安裝.deb檔案<br />\r\n<br />\r\ngdebi-gtk path-to-.deb-file<br />\r\nGUI安裝.deb檔案", "username": "来自香港的 Firefox 50.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15T04:13:48" } ]
[]
dpkg 是一个可以安装、构建、删除及管理 Debian 软件包的命令行工具。
2016-11-12T17:40:57
2016-11-12T17:40:57
7,953
/article-7953-1.html
[dpkg](https://wiki.debian.org/Teams/Dpkg) 意即 <ruby> Debian 包管理器 <rp> ( </rp> <rt> Debian PacKaGe manager </rt> <rp> ) </rp></ruby>。dpkg 是一个可以安装、构建、删除及管理 Debian 软件包的命令行工具。dpkg 将 Aptitude(首选而更用户友好)作为执行所有操作的前端界面。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2/174052l7qt9x7pbx1zbrox.jpg) 其它的一些工具如 dpkg-deb 和 dpkg-query 等也使用 dpkg 作为执行某些操作的前端。 现在大多数系统管理员使用 Apt、[Apt-Get](http://www.2daygeek.com/apt-get-apt-cache-command-examples/) 及 Aptitude 等工具,不用费心就可以轻松地管理软件。 尽管如此,必要的时候还是需要用 dpkg 来安装某些软件。其它的一些在 Linux 系统上广泛使用的包管理工具还有 [yum](/article-2272-1.html)、[dnf](/article-5718-1.html)、[apt-get](/article-4933-1.html)、[rpm](/article-7455-1.html)、[Zypper](/article-5606-1.html)、pacman、urpmi 等等。 现在,我要在装有 Ubuntu 15.10 的机器上用一些实例讲解最常用的 dpkg 命令。 ### 1) dpkg 常见命令的语法及 dpkg 文件位置 下面是 dpkg 常见命令的语法及 dpkg 相关文件的位置,如果想深入了解,这些对你肯定大有益处。 ``` ### dpkg 命令的语法 $ dpkg -[command] [.deb package name] $ dpkg -[command] [package name] ### dpkg 相关文件的位置 $ /var/lib/dpkg ### 这个文件包含了被 dpkg 命令(install、remove 等)所修改的包的信息 $ /var/lib/dpkg/status ### 这个文件包含了可用包的列表 $ /var/lib/dpkg/status ``` ### 2) 安装/升级软件 在基于 Debian 的系统里,比如 Debian、Mint、Ubuntu 和 elementryOS,用以下命令来安装/升级 .deb 软件包。这里我要用 `atom-amd64.deb` 文件安装 Atom。要是已经安装了 Atom,就会升级它。要么就会安装一个新的 Atom。 ``` ### 安装或升级 dpkg 软件包 $ sudo dpkg -i atom-amd64.deb Selecting previously unselected package atom. (Reading database ... 426102 files and directories currently installed.) Preparing to unpack atom-amd64.deb ... Unpacking atom (1.5.3) over (1.5.3) ... Setting up atom (1.5.3) ... Processing triggers for gnome-menus (3.13.3-6ubuntu1) ... Processing triggers for bamfdaemon (0.5.2~bzr0+15.10.20150627.1-0ubuntu1) ... Rebuilding /usr/share/applications/bamf-2.index... Processing triggers for desktop-file-utils (0.22-1ubuntu3) ... Processing triggers for mime-support (3.58ubuntu1) ... ``` ### 3) 从文件夹里安装软件 在基于 Debian 的系统里,用下列命令从目录中逐个安装软件。这会安装 `/opt/software` 目录下的所有以 .deb 为后缀的软件。 ``` $ sudo dpkg -iR /opt/software Selecting previously unselected package atom. (Reading database ... 423303 files and directories currently installed.) Preparing to unpack /opt/software/atom-amd64.deb ... Unpacking atom (1.5.3) ... Setting up atom (1.5.3) ... Processing triggers for gnome-menus (3.13.3-6ubuntu1) ... Processing triggers for bamfdaemon (0.5.2~bzr0+15.10.20150627.1-0ubuntu1) ... Rebuilding /usr/share/applications/bamf-2.index... Processing triggers for desktop-file-utils (0.22-1ubuntu3) ... Processing triggers for mime-support (3.58ubuntu1) ... ``` ### 4) 显示已安装软件列表 以下命令可以列出 Debian 系的系统中所有已安装的软件,同时会显示软件版本和描述信息。 ``` $ dpkg -l Desired=Unknown/Install/Remove/Purge/Hold | Status=Not/Inst/Conf-files/Unpacked/halF-conf/Half-inst/trig-aWait/Trig-pend |/ Err?=(none)/Reinst-required (Status,Err: uppercase=bad) ||/ Name Version Architecture Description +++-===========================-==================================-============-================================================================ ii account-plugin-aim 3.12.10-0ubuntu2 amd64 Messaging account plugin for AIM ii account-plugin-facebook 0.12+15.10.20150723-0ubuntu1 all GNOME Control Center account plugin for single signon - facebook ii account-plugin-flickr 0.12+15.10.20150723-0ubuntu1 all GNOME Control Center account plugin for single signon - flickr ii account-plugin-google 0.12+15.10.20150723-0ubuntu1 all GNOME Control Center account plugin for single signon ii account-plugin-jabber 3.12.10-0ubuntu2 amd64 Messaging account plugin for Jabber/XMPP ii account-plugin-salut 3.12.10-0ubuntu2 amd64 Messaging account plugin for Local XMPP (Salut) . . ``` ### 5) 查看指定的已安装软件 用以下命令列出指定的一个已安装软件,同时会显示软件版本和描述信息。 ``` $ dpkg -l atom Desired=Unknown/Install/Remove/Purge/Hold | Status=Not/Inst/Conf-files/Unpacked/halF-conf/Half-inst/trig-aWait/Trig-pend |/ Err?=(none)/Reinst-required (Status,Err: uppercase=bad) ||/ Name Version Architecture Description +++-==========-=========-===================-============================================ ii atom 1.5.3 amd64 A hackable text editor for the 21st Century. ``` ### 6) 查看软件安装目录 以下命令可以在基于 Debian 的系统上查看软件的安装路径。 ``` $ dpkg -L atom /. /usr /usr/bin /usr/bin/atom /usr/share /usr/share/lintian /usr/share/lintian/overrides /usr/share/lintian/overrides/atom /usr/share/pixmaps /usr/share/pixmaps/atom.png /usr/share/doc ``` ### 7) 查看 deb 包内容 下列命令可以查看 deb 包内容。它会显示 .deb 包中的一系列文件。 ``` $ dpkg -c atom-amd64.deb drwxr-xr-x root/root 0 2016-02-13 02:13 ./ drwxr-xr-x root/root 0 2016-02-13 02:13 ./usr/ drwxr-xr-x root/root 0 2016-02-13 02:13 ./usr/bin/ -rwxr-xr-x root/root 3067 2016-02-13 02:13 ./usr/bin/atom drwxr-xr-x root/root 0 2016-02-13 02:13 ./usr/share/ drwxr-xr-x root/root 0 2016-02-13 02:13 ./usr/share/lintian/ drwxr-xr-x root/root 0 2016-02-13 02:13 ./usr/share/lintian/overrides/ -rw-r--r-- root/root 299 2016-02-13 02:13 ./usr/share/lintian/overrides/atom drwxr-xr-x root/root 0 2016-02-13 02:13 ./usr/share/pixmaps/ -rw-r--r-- root/root 643183 2016-02-13 02:13 ./usr/share/pixmaps/atom.png drwxr-xr-x root/root 0 2016-02-13 02:13 ./usr/share/doc/ . . ``` ### 8) 显示软件的详细信息 以下命令可以显示软件的详细信息,如软件名、软件类别、版本、维护者、软件架构、依赖的软件、软件描述等等。 ``` $ dpkg -s atom Package: atom Status: install ok installed Priority: optional Section: devel Installed-Size: 213496 Maintainer: GitHub <atom@github.com>Architecture: amd64 Version: 1.5.3 Depends: git, gconf2, gconf-service, libgtk2.0-0, libudev0 | libudev1, libgcrypt11 | libgcrypt20, libnotify4, libxtst6, libnss3, python, gvfs-bin, xdg-utils, libcap2 Recommends: lsb-release Suggests: libgnome-keyring0, gir1.2-gnomekeyring-1.0 Description: A hackable text editor for the 21st Century. Atom is a free and open source text editor that is modern, approachable, and hackable to the core.</atom@github.com> ``` ### 9) 查看文件属于哪个软件 用以下命令来查看文件属于哪个软件。 ``` $ dpkg -S /usr/bin/atom atom: /usr/bin/atom ``` ### 10) 移除/删除软件 以下命令可以用来移除/删除一个已经安装的软件,但不删除配置文件。 ``` $ sudo dpkg -r atom (Reading database ... 426404 files and directories currently installed.) Removing atom (1.5.3) ... Processing triggers for gnome-menus (3.13.3-6ubuntu1) ... Processing triggers for bamfdaemon (0.5.2~bzr0+15.10.20150627.1-0ubuntu1) ... Rebuilding /usr/share/applications/bamf-2.index... Processing triggers for desktop-file-utils (0.22-1ubuntu3) ... Processing triggers for mime-support (3.58ubuntu1) ... ``` ### 11) 清除软件 以下命令可以用来移除/删除包括配置文件在内的所有文件。 ``` $ sudo dpkg -P atom (Reading database ... 426404 files and directories currently installed.) Removing atom (1.5.3) ... Processing triggers for gnome-menus (3.13.3-6ubuntu1) ... Processing triggers for bamfdaemon (0.5.2~bzr0+15.10.20150627.1-0ubuntu1) ... Rebuilding /usr/share/applications/bamf-2.index... Processing triggers for desktop-file-utils (0.22-1ubuntu3) ... Processing triggers for mime-support (3.58ubuntu1) ... ``` ### 12) 了解更多 用以下命令来查看更多关于 dpkg 的信息。 ``` $ dpkg -help 或 $ man dpkg ``` 开始体验 dpkg 吧。 --- via: <http://www.2daygeek.com/dpkg-command-examples/> 作者:[MAGESH MARUTHAMUTHU](http://www.2daygeek.com/author/magesh/) 译者:[GitFuture](https://github.com/GitFuture)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删除一个目录下部分类型之外的所有文件的三种方法
Aaron Kili
http://www.tecmint.com/delete-all-files-in-directory-except-one-few-file-extensions/
我们将会向你展现如何通过 rm、 find 和 globignore 命令删除一个目录下除了指定文件扩展名或者类型的之外的文件。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3/170813l8e9l278tqa2we2w.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3/170813l8e9l278tqa2we2w.jpg
true
false
true
yangmingming
false
[ "文件", "删除" ]
技术
{ "viewnum": 22656, "commentnum": 1, "favtimes": 6,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218.17.122.82", "message": "顶起<br />\r\n<br />\r\nxargs (1)&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 build and execute command lines from standard input", "username": "何亮 [Chrome 54.0|Windows 7]", "date": "2016-11-14T09:04:22" } ]
[]
我们将会向你展现如何通过 rm、 find 和 globignore 命令删除一个目录下除了指定文件扩展名或者类型的之外的文件。
2016-11-13T17:08:25
2016-11-13T17:08:25
7,954
/article-7954-1.html
有的时候,你可能会遇到这种情况,你需要删除一个目录下的所有文件,或者只是简单的通过删除除了一些指定类型(以指定扩展名结尾)之外的文件来清理一个目录。 在这篇文章,我们将会向你展现如何通过 `rm`、 `find` 和 `globignore` 命令删除一个目录下除了指定文件扩展名或者类型的之外的文件。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3/170813l8e9l278tqa2we2w.jpg) 在我们进一步深入之前,让我们开始简要的了解一下 Linux 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 —— 文件名模式匹配,它可以让我们解决眼前的问题。 在 Linux 下,一个 shell 模式是一个包含以下特殊字符的字符串,称为通配符或者元字符: 1. `*` – 匹配 0 个或者多个字符 2. `?` – 匹配任意单个字符 3. `[序列]` – 匹配序列中的任意一个字符 4. `[!序列]` – 匹配任意一个不在序列中的字符 我们将在这儿探索三种可能的办法,包括: ### 使用扩展模式匹配操作符删除文件 下来列出了不同的扩展模式匹配操作符,这些模式列表是一个用 `|` 分割包含一个或者多个文件名的列表: 1. `*(模式列表)` – 匹配 0 个或者多个出现的指定模式 2. `?(模式列表)` – 匹配 0 个或者 1 个出现的指定模式 3. `@(模式列表)` – 匹配 1 个或者多个出现的指定模式 4. `!(模式列表)` – 匹配除了一个指定模式之外的任何内容 为了使用它们,需要像下面一样打开 extglob shell 选项: ``` # shopt -s extglob ``` **1. 输入以下命令,删除一个目录下除了 filename 之外的所有文件** ``` $ rm -v !("filename") ``` ![删除 Linux 下除了一个文件之外的所有文件](/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3/170829j9ezheet19q9e3eq.png) *删除 Linux 下除了一个文件之外的所有文件* **2. 删除除了 filename1 和 filename2 之外的所有文件** ``` $ rm -v !("filename1"|"filename2") ``` ![在 Linux 下删除除了一些文件之外的所有文件](/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3/170830kbxc2b22jgagb2bj.png) *在 Linux 下删除除了一些文件之外的所有文件* **3. 下面的例子显示如何通过交互模式删除除了 `.zip` 之外的所有文件** ``` $ rm -i !(*.zip) ``` ![在 Linux 下删除除了 Zip 文件之外的所有文件](/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3/170830dpaham5pphf6mdk7.png) *在 Linux 下删除除了 Zip 文件之外的所有文件* **4. 接下来,通过如下的方式你可以删除一个目录下除了所有的`.zip` 和 `.odt` 文件的所有文件,并且在删除的时候,显示正在删除的文件:** ``` $ rm -v !(*.zip|*.odt) ``` ![删除除了指定文件扩展的所有文件](/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3/170830vk8nfm9dp3ncobfx.png) *删除除了指定文件扩展的所有文件* 一旦你已经执行了所有需要的命令,你还可以使用如下的方式关闭 extglob shell 选项。 ``` $ shopt -u extglob ``` ### 使用 Linux 下的 find 命令删除文件 在这种方法下,我们可以[只使用 find 命令](http://www.tecmint.com/35-practical-examples-of-linux-find-command/)的适当的选项或者采用管道配合 `xargs` 命令,如下所示: ``` $ find /directory/ -type f -not -name 'PATTERN' -delete $ find /directory/ -type f -not -name 'PATTERN' -print0 | xargs -0 -I {} rm {} $ find /directory/ -type f -not -name 'PATTERN' -print0 | xargs -0 -I {} rm [options] {} ``` **5. 下面的命令将会删除当前目录下除了 `.gz` 之外的所有文件** ``` $ find . -type f -not -name '*.gz' -delete ``` ![find 命令 —— 删除 .gz 之外的所有文件](/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3/170831phk3zvvnvpnnkbkk.png) *find 命令 —— 删除 .gz 之外的所有文件* **6. 使用管道和 xargs,你可以通过如下的方式修改上面的例子:** ``` $ find . -type f -not -name '*gz' -print0 | xargs -0 -I {} rm -v {} ``` ![使用 find 和 xargs 命令删除文件](/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3/170831jv3qgi5oz35jmum4.png) *使用 find 和 xargs 命令删除文件* **7. 让我们看一个额外的例子,下面的命令行将会删除掉当前目录下除了 `.gz`、 `.odt` 和 `.jpg` 之外的所有文件:** ``` $ find . -type f -not \(-name '*gz' -or -name '*odt' -or -name '*.jpg' \) -delete ``` ![删除除了指定扩展文件的所有文件](/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3/170832nhod55zzo5002lbd.png) *删除除了指定扩展文件的所有文件* ### 通过 bash 中的 GLOBIGNORE 变量删除文件 然而,最后的方法,只适用于 bash。 `GLOBIGNORE` 变量存储了一个<ruby> 路径名展开 <rp> ( </rp> <rt> pathname expansion </rt> <rp> ) </rp></ruby>功能的忽略模式(或文件名)列表,以冒号分隔。 为了使用这种方法,切换到要删除文件的目录,像下面这样设置 `GLOBIGNORE` 变量: ``` $ cd test $ GLOBIGNORE=*.odt:*.iso:*.txt ``` 在这种情况下,除了 `.odt`、 `.iso` 和 `.txt` 之外的所有文件,都将从当前目录删除。 现在,运行如下的命令清空这个目录: ``` $ rm -v * ``` 之后,关闭 `GLOBIGNORE` 变量: ``` $ unset GLOBIGNORE ``` ![使用 bash 变量 GLOBIGNORE 删除文件](/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3/170832qevf33o6onytybhe.png) *使用 bash 变量 GLOBIGNORE 删除文件* 注:为了理解上面的命令行采用的标识的意思,请参考我们在每一个插图中使用的命令对应的 man 手册。 就这些了!如果你知道有实现相同目录的其他命令行技术,不要忘了通过下面的反馈部分分享给我们。 --- via: <http://www.tecmint.com/delete-all-files-in-directory-except-one-few-file-extensions/> 作者:[Aaron Kili](http://www.tecmint.com/author/aaronkili/) 译者:[yangmingming](https://github.com/yangmingming)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2016 年 Linux 下五个最佳视频编辑软件
Tiwo Satriatama
https://itsfoss.com/best-video-editing-software-linux/
如果你需要一个简单的视频编辑器,OpenShot、Kdenlive 和 Flowblade 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些软件是适合初学者的,并且带有标准规范的系统。如果你有一个高性能的计算机,并且需要高级功能,你可以使用 Lightworks。如果你正在寻找更高级的功能, Blender 可以帮助你。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4/085314z8tuetr20esqlnun.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4/085314z8tuetr20esqlnun.jpg
true
false
true
DockerChen
false
[ "视频" ]
分享
{ "viewnum": 38622, "commentnum": 6, "favtimes": 5,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1.200.57.98", "message": "作者居然混淆了非线软件和3D软件,,,,<br />\r\n一声叹息....<br />\r\n<br />\r\n还有Lightworks&nbsp;&nbsp;真心不好用.......<br />\r\n<br />\r\n还有shotcut也还不错~",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Firefox 49.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1-14T15:46:51" }, { "postip": "223.68.184.131", "message": "还是Lightworks 好", "username": "来自江苏南京的 Vivaldi 1.4|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14T17:21:59" }, { "postip": "117.171.17.73", "message": "Blender当然可以编辑视频,功能强大得很 。<br />\r\nBlender拿来处理视频很专业,我在Xubuntu中用的就是Blender<br />\r\n<br />\r\n我个人感觉,相对Blender而言,Kdenlive、OpenShot、Shotcut、Flowblade Movie Editor就是玩具而已。<br />\r\nLightworks我没用过,免费版功能很有限;付费升级成Lightworks Pro价格不菲。", "username": "kashu [Chromium 66.0|Xubuntu 14.04]", "date": "2016-11-14T20:37:07" }, { "postip": "111.200.57.98", "message": "喉,不才请教下大虾关于Blender的视频编辑<br />\r\n1.怎么在Blender视频编辑器的时间线上添加音频轨道或者视频轨道?是要转到序列编辑器?<br />\r\n2.怎么把一段视频的音频和视频分开?<br />\r\n3.怎么在两端视频之间做淡入淡出?<br />\r\n4.怎么裁切一段视频?比如把1280x720裁成1000x720,而不是缩放?<br />\r\n5.怎么导出webm?<br />\r\n6.怎么导入flv或f4v?<br />\r\n7.怎么在视频一角做动态马赛克效果?<br />\r\n<br />\r\n本人小白,还望不吝赐教~拜谢",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Firefox 49.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1-16T15:00:55" }, { "postip": "117.166.230.106", "message": "何必在这问这么多问题<br />\r\n网上铺天盖地的教程你可以去看看", "username": "kashu [Chromium 66.0|Xubuntu 14.04]", "date": "2016-11-16T17:12:35" }, { "postip": "111.200.57.98", "message": "正是因为找不到教程,软件设置成了中文也还是不会用才请教高手的阿",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Firefox 50.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1-17T10:36:34" } ]
[]
如果你需要一个简单的视频编辑器,OpenShot、Kdenlive 和 Flowblade 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些软件是适合初学者的,并且带有标准规范的系统。如果你有一个高性能的计算机,并且需要高级功能,你可以使用 Lightworks。如果你正在寻找更高级的功能, Blender 可以帮助你。
2016-11-14T08:55:00
2016-11-14T08:55:00
7,955
/article-7955-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4/085314z8tuetr20esqlnun.jpg) 概要: 在这篇文章中,Tiwo 讨论了 Linux 下最佳视频编辑器的优缺点和在基于 Ubuntu 的发行版中的安装方法。 在过去,我们已经在类似的文章中讨论了 [Linux 下最佳图像管理应用软件](/article-7462-1.html),[Linux 上四个最佳的现代开源代码编辑器](/article-7468-1.html)。今天,我们来看看 Linux 下的最佳视频编辑软件。 当谈及免费的视频编辑软件,Windows Movie Maker 和 iMovie 是大多数人经常推荐的。 不幸的是,它们在 GNU/Linux 下都是不可用的。但是你不必担心这个,因为我们已经为你收集了一系列最佳的视频编辑器。 ### Linux下最佳的视频编辑应用程序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 Linux 下排名前五的最佳视频编辑软件: #### 1. Kdenlive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4/085331rthfq2wkbdtdvk30.jpg) [Kdenlive](https://kdenlive.org/) 是一款来自于 KDE 的自由而开源的视频编辑软件,它提供双视频监视器、多轨时间轴、剪辑列表、可自定义的布局支持、基本效果和基本转换的功能。 它支持各种文件格式和各种摄像机和相机,包括低分辨率摄像机(Raw 和 AVI DV 编辑):mpeg2、mpeg4 和 h264 AVCHD(小型摄像机和摄像机);高分辨率摄像机文件,包括 HDV 和 AVCHD 摄像机;专业摄像机,包括 XDCAM-HD<sup> TM</sup> 流、IMX<sup> TM</sup> (D10)流、DVCAM(D10)、DVCAM、DVCPRO<sup> TM</sup> 、DVCPRO50<sup> TM</sup> 流和 DNxHD<sup> TM</sup> 流等等。 你可以在命令行下运行下面的命令安装 : ``` sudo apt-get install kdenlive ``` 或者,打开 Ubuntu 软件中心,然后搜索 Kdenlive。 #### 2. OpenShot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4/085400w16ll7lzjrnl1vn9.jpg) [OpenShot](http://www.openshot.org/) 是我们这个 Linux 视频编辑软件列表中的第二选择。 OpenShot 可以帮助您创建支持过渡、效果、调整音频电平的电影,当然,它也支持大多数格式和编解码器。 您还可以将电影导出到 DVD,上传到 YouTube、Vimeo、Xbox 360 和许多其他常见的格式。 OpenShot 比 Kdenlive 更简单。 所以如果你需要一个简单界面的视频编辑器,OpenShot 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最新的版本是 2.0.7。您可以从终端窗口运行以下命令安装 OpenShot 视频编辑器: ``` sudo apt-get install openshot ``` 它需要下载 25 MB,安装后需要 70 MB 硬盘空间。 #### 3. Flowblade Movie Editor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4/085421dor5vs0hiisizsv2.jpg) [Flowblade Movie Editor](http://jliljebl.github.io/flowblade/) 是一个用于 Linux 的多轨非线性视频编辑器。它是自由而开源的。 它配备了一个时尚而现代的用户界面。 它是用 Python 编写的,旨在提供一个快速、精确的功能。 Flowblade 致力于在 Linux 和其他自由平台上提供最好的体验。 所以现在没有 Windows 和 OS X 版本。 要在 Ubuntu 和其他基于 Ubuntu 的系统上安装 Flowblade,请使用以下命令: ``` sudo apt-get install flowblade ``` #### 4. Lightworks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4/085449djoo0on96nd66z9s.jpg) 如果你要寻找一个有更多功能的视频编辑软件,这会是答案。 [Lightworks](https://www.lwks.com/) 是一个跨平台的专业的视频编辑器,在 Linux、Mac OS X 和 Windows 系统下都可用。 它是一个获奖的专业的[非线性编辑](https://en.wikipedia.org/wiki/Non-linear_editing_system)(NLE)软件,支持高达 4K 的分辨率以及标清和高清格式的视频。 该应用程序有两个版本:Lightworks 免费版和 Lightworks 专业版。不过免费版本不支持 Vimeo(H.264 / MPEG-4)和 YouTube(H.264 / MPEG-4) - 高达 2160p(4K UHD)、蓝光和 H.264 / MP4 导出选项,以及可配置的位速率设置,但是专业版本支持。 * Lightworks 免费版 * Lightworks 专业版 专业版本有更多的功能,例如更高的分辨率支持,4K 和蓝光支持等。 ##### 怎么安装Lightworks? 不同于其他的视频编辑器,安装 Lightwork 不像运行单个命令那么直接。别担心,这不会很复杂。 * 第1步 – 你可以从 [Lightworks 下载页面](https://www.lwks.com/index.php?option=com_lwks&view=download&Itemid=206)下载安装包。这个安装包大约 79.5MB。*请注意:这里没有32 位 Linux 的支持。* * 第2步 – 一旦下载,你可以使用 [Gdebi 软件包安装器](https://itsfoss.com/gdebi-default-ubuntu-software-center/)来安装。Gdebi 会自动下载依赖关系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4/085519zewfq4444hv4w4jf.jpg) * 第3步 – 现在你可以从 Ubuntu 仪表板或您的 Linux 发行版菜单中打开它。 * 第4步 – 当你第一次使用它时,需要一个账号。点击 “Not Registerd?” 按钮来注册。别担心,它是免费的。 * 第5步 – 在你的账号通过验证后,就可以登录了。 现在,Lightworks 可以使用了。 需要 Lightworks 的视频教程? 在 [Lightworks 视频教程页](https://www.lwks.com/videotutorials)得到它们。 #### 5. Blender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4/085626nb1v8zb7z81237t1.jpg) Blender 是一个专业的,工业级的开源、跨平台的视频编辑器。在 3D 作品的制作中,是非常受欢迎的。 Blender 已被用于几部好莱坞电影的制作,包括蜘蛛侠系列。 虽然最初是设计用于制作 3D 模型,但它也可以用于各种格式的视频编辑和输入能力。 该视频编辑器包括: * 实时预览、亮度波形、色度矢量示波器和直方图显示 * 音频混合、同步、擦除和波形可视化 * 多达 32 个插槽用于添加视频、图像、音频、场景、面具和效果 * 速度控制、调整图层、过渡、关键帧、过滤器等 最新的版本可以从 [Blender 下载页](https://www.blender.org/download/)下载. ### 哪一个是最好的视频编辑软件? 如果你需要一个简单的视频编辑器,OpenShot、Kdenlive 和 Flowblade 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些软件是适合初学者的,并且带有标准规范的系统。 如果你有一个高性能的计算机,并且需要高级功能,你可以使用 Lightworks。如果你正在寻找更高级的功能, Blender 可以帮助你。 这就是我写的 5 个最佳的视频编辑软件,它们可以在 Ubuntu、Linux Mint、Elementary 和其他 Linux 发行版下使用。 请与我们分享您最喜欢的视频编辑器。 --- via: <https://itsfoss.com/best-video-editing-software-linux/> 作者:[Tiwo Satriatama](https://itsfoss.com/author/tiwo/) 译者:[DockerChen](https://github.com/DockerChen)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为满足当今和未来 IT 需求,培训员工还是雇佣新人?
Paul Desmond
https://enterprisersproject.com/article/2016/6/training-vs-hiring-meet-it-needs-today-and-tomorrow
对于企业来说,寻找和雇佣那些拥有令人垂涎能力的创新人才,是非常不容易的。同时,培训内部员工来使他们接受新的技能和挑战,需要一定的时间,而时间要求常常是紧迫的。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4/162557lqjbq5cybdmmjycd.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4/162557lqjbq5cybdmmjycd.png
true
false
true
Cathon
false
[ "培训" ]
观点
{ "viewnum": 6332, "commentnum": 0,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对于企业来说,寻找和雇佣那些拥有令人垂涎能力的创新人才,是非常不容易的。同时,培训内部员工来使他们接受新的技能和挑战,需要一定的时间,而时间要求常常是紧迫的。
2016-11-14T16:25:52
2016-11-14T16:25:52
7,956
/article-7956-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4/162557lqjbq5cybdmmjycd.png) 在数字化时代,由于 IT 工具不断更新,技术公司紧随其后,对 IT 技能的需求也不断变化。对于企业来说,寻找和雇佣那些拥有令人垂涎能力的创新人才,是非常不容易的。同时,培训内部员工来使他们接受新的技能和挑战,需要一定的时间,而时间要求常常是紧迫的。 [Sandy Hill](https://enterprisersproject.com/user/sandy-hill) 对 IT 涉及到的多项技术都很熟悉。她作为 [Pegasystems](https://www.pega.com/pega-can?&utm_source=google&utm_medium=cpc&utm_campaign=900.US.Evaluate&utm_term=pegasystems&gloc=9009726&utm_content=smAXuLA4U%7Cpcrid%7C102822102849%7Cpkw%7Cpegasystems%7Cpmt%7Ce%7Cpdv%7Cc%7C) 项目的 IT 总监,负责多个 IT 团队,从应用的部署到数据中心的运营都要涉及。更重要的是,Pegasystems 开发帮助销售、市场、服务以及运营团队流水化操作,以及客户联络的应用。这意味着她需要掌握使用 IT 内部资源的最佳方法,面对公司客户遇到的 IT 挑战。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4/162558pjzwfa35laa3kale.png) **TEP(企业家项目):这些年你是如何调整培训重心的?** **Hill**: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经历了爆炸式的发展,现在我们要实现更多的全球化进程。因此,培训目标是确保每个人都在同一起跑线上。 我们主要的关注点在培养员工使用新产品和工具上,这些新产品和工具能够推动创新,提高工作效率。例如,我们使用了之前没有的资产管理系统。因此我们需要为全部员工做培训,而不是雇佣那些已经知道该产品的人。当我们正在发展的时候,我们也试图保持紧张的预算和稳定的职员总数。所以,我们更愿意在内部培训而不是雇佣新人。 **TEP:说说培训方法吧,怎样帮助你的员工发展他们的技能?** **Hill**:我要求每一位员工制定一个技术性的和非技术性的训练目标。这作为他们绩效评估的一部分。他们的技术性目标需要与他们的工作职能相符,非技术岗目标则随意,比如着重发展一项软技能,或是学一些专业领域之外的东西。我每年对职员进行一次评估,看看差距和不足之处,以使团队保持全面发展。 **TEP:你的训练计划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减轻招聘工作量, 保持职员的稳定性?** **Hill**:使我们的职员保持学习新技术的兴趣,可以让他们不断提高技能。让职员知道我们重视他们并且让他们在擅长的领域成长和发展,以此激励他们。 **TEP:你们发现哪些培训是最有效的?** **HILL**:我们使用几种不同的培训方法,认为效果很好。对新的或特殊的项目,我们会由供应商提供培训课程,作为项目的一部分。要是这个方法不能实现,我们将进行脱产培训。我们也会购买一些在线的培训课程。我也鼓励职员每年参加至少一次会议,以了解行业的动向。 **TEP:哪些技能需求,更适合雇佣新人而不是培训现有员工?** **Hill**:这和项目有关。最近有一个项目,需要使用 OpenStack,而我们根本没有这方面的专家。所以我们与一家从事这一领域的咨询公司合作。我们利用他们的专业人员运行该项目,并现场培训我们的内部团队成员。让内部员工学习他们需要的技能,同时还要完成他们的日常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顾问帮助我们确定我们需要的员工人数。这样我们就可以对员工进行评估,看是否存在缺口。如果存在人员上的缺口,我们还需要额外的培训或是员工招聘。我们也确实雇佣了一些合同工。另一个选择是对一些全职员工进行为期六至八周的培训,但我们的项目模式不容许这么做。 **TEP:最近雇佣的员工,他们的那些技能特别能够吸引到你?** **Hill**:在最近的招聘中,我更看重软技能。除了扎实的技术能力外,他们需要能够在团队中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工作,要有说服他人,谈判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IT 人常常独来独往,不擅社交。然而如今IT 与整个组织结合越来越紧密,为其他业务部门提供有用的更新和状态报告的能力至关重要,可展示 IT 部门存在的重要性。 --- via: <https://enterprisersproject.com/article/2016/6/training-vs-hiring-meet-it-needs-today-and-tomorrow> 作者:[Paul Desmond](https://enterprisersproject.com/user/paul-desmond) 译者:[Cathon](https://github.com/Cathon)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宽松开源许可证的崛起意味着什么
Paul Rubens
http://www.cio.com/article/3120235/open-source-tools/what-the-rise-of-permissive-open-source-licenses-means.html
为什么像 GNU GPL 这样的限制性许可证越来越不受青睐。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5/085553cywmkrlwnhztoml7.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5/085553cywmkrlwnhztoml7.jpg
true
false
true
willcoderwang
true
[ "开源", "许可证", "GPL", "MIT" ]
观点
{ "viewnum": 8057, "commentnum": 5,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7.182.154.176", "message": "GPL可以用隔离层隔离开来,就不用开源了", "username": "来自117.182.154.176的 Chrome 54.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1-15T09:17:07" }, { "postip": "111.20.112.126", "message": "好东西为什么一定要开源: 第一:你的创造很可能被别人剽窃,而你却被埋没了。 第二,发布记录就是自己的成长记录。 第三,帮助自己找到更好的协作者和团队,而且是无成本的。 第四,你的发布将像生命一样进化", "username": "来自陕西西安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16T08:17:35" }, { "postip": "36.149.70.175", "message": "(⊙o⊙)…", "username": "来自36.149.70.175的 Chrome 54.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1-20T01:13:56" }, { "postip": "125.80.128.144", "message": "不行的,除非你所谓的隔离层是单独的一个应用程序.<br />\r\n但99%可能用到的的GPL协议的库,这个有违你使用它的初衷.<br />\r\n你用到GPL的还得单独打包.", "username": "来自重庆的 Firefox 52.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3-09T14:00:13" }, { "postip": "123.120.86.57", "message": "是可以用隔离层,将 GPL 代码封装起来,然后隔离层和你的程序采用 RPC、WS 等 API 方式来通讯。分发的时候,单独分发。<br />\r\nAndroid 的 HAL 就是类似解决了 GPL 的传染性。", "username": "linux [Chrome 56.0|Mac 10.11]", "date": "2017-03-09T16:35:46" } ]
[]
为什么像 GNU GPL 这样的限制性许可证越来越不受青睐。
2016-11-15T08:56:02
2016-11-15T08:56:02
7,958
/article-7958-1.html
为什么像 GNU GPL 这样的限制性许可证越来越不受青睐。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5/085553cywmkrlwnhztoml7.jpg) “如果你用了任何开源软件, 那么你软件的其他部分也必须开源。” 这是微软前 CEO 巴尔默 2001 年说的, 尽管他说的不对, 还是引发了人们对自由软件的 FUD (<ruby> 恐惧, 不确定和怀疑 <rp> ( </rp> <rt> fear, uncertainty and doubt </rt> <rp> ) </rp></ruby>)。 大概这才是他的意图。 对开源软件的这些 FUD 主要与开源许可有关。 现在有许多不同的许可证, 当中有些限制比其他的更严格(也有人称“更具保护性”)。 诸如 GNU 通用公共许可证 (GPL) 这样的限制性许可证使用了 copyleft 的概念。 copyleft 赋予人们自由发布软件副本和修改版的权力, 只要衍生工作保留同样的权力。 bash 和 GIMP 等开源项目就是使用了 GPL(v3)。 还有一个 AGPL( Affero GPL) 许可证, 它为网络上的软件(如 web service)提供了 copyleft 许可。 这意味着, 如果你使用了这种许可的代码, 然后加入了你自己的专有代码, 那么在一些情况下, 整个代码, 包括你的代码也就遵从这种限制性开源许可证。 Ballmer 说的大概就是这类的许可证。 但宽松许可证不同。 比如, 只要保留版权声明和许可声明且不要求开发者承担责任, MIT 许可证允许任何人任意使用开源代码, 包括修改和出售。 另一个比较流行的宽松开源许可证是 Apache 许可证 2.0,它还包含了贡献者向用户提供专利授权相关的条款。 使用 MIT 许可证的有 JQuery、.NET Core 和 Rails , 使用 Apache 许可证 2.0 的软件包括安卓, Apache 和 Swift。 两种许可证类型最终都是为了让软件更有用。 限制性许可证促进了参与和分享的开源理念, 使每一个人都能从软件中得到最大化的利益。 而宽松许可证通过允许人们任意使用软件来确保人们能从软件中得到最多的利益, 即使这意味着他们可以使用代码, 修改它, 据为己有,甚至以专有软件出售,而不做任何回报。 开源许可证管理公司黑鸭子软件的数据显示, 去年使用最多的开源许可证是限制性许可证 GPL 2.0,份额大约 25%。 宽松许可证 MIT 和 Apache 2.0 次之, 份额分别为 18% 和 16%, 再后面是 GPL 3.0, 份额大约 10%。 这样来看, 限制性许可证占 35%, 宽松许可证占 34%, 几乎是平手。 但这份当下的数据没有揭示发展趋势。黑鸭子软件的数据显示, 从 2009 年到 2015 年的六年间, MIT 许可证的份额上升了 15.7%, Apache 的份额上升了 12.4%。 在这段时期, GPL v2 和 v3 的份额惊人地下降了 21.4%。 换言之, 在这段时期里, 大量软件从限制性许可证转到宽松许可证。 这个趋势还在继续。 黑鸭子软件的[最新数据](https://www.blackducksoftware.com/top-open-source-licenses)显示, MIT 现在的份额为 26%, GPL v2 为 21%, Apache 2 为 16%, GPL v3 为 9%。 即 30% 的限制性许可证和 42% 的宽松许可证--与前一年的 35% 的限制许可证和 34% 的宽松许可证相比, 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对 GitHub 上使用许可证的[调查研究](https://github.com/blog/1964-open-source-license-usage-on-github-com)证实了这种转变。 它显示 MIT 以压倒性的 45% 占有率成为最流行的许可证, 与之相比, GPL v2 只有 13%, Apache 11%。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5/085606q6aspppp336pwg6a.jpg) ### 引领趋势 从限制性许可证到宽松许可证,这么大的转变背后是什么呢? 是公司害怕如果使用了限制性许可证的软件,他们就会像巴尔默说的那样,失去自己私有软件的控制权了吗? 事实上, 可能就是如此。 比如, Google 就[禁用了 Affero GPL 软件](http://www.theregister.co.uk/2011/03/31/google_on_open_source_licenses/)。 [Instructional Media + Magic](http://immagic.com/) 的主席 Jim Farmer, 是一个教育开源技术的开发者。 他认为很多公司为避免法律问题而不使用限制性许可证。 “问题就在于复杂性。 许可证的复杂性越高, 被他人因为某行为而告上法庭的可能性越高。 高复杂性更可能带来诉讼”, 他说。 他补充说, 这种对限制性许可证的恐惧正被律师们驱动着, 许多律师建议自己的客户使用 MIT 或 Apache 2.0 许可证的软件, 并明确反对使用 Affero 许可证的软件。 他说, 这会对软件开发者产生影响, 因为如果公司都避开限制性许可证软件的使用,开发者想要自己的软件被使用, 就更会把新的软件使用宽松许可证。 但 SalesAgility(开源 SuiteCRM 背后的公司)的 CEO Greg Soper 认为这种到宽松许可证的转变也是由一些开发者驱动的。 “看看像 Rocket.Chat 这样的应用。 开发者本可以选择 GPL 2.0 或 Affero 许可证, 但他们选择了宽松许可证,” 他说。 “这样可以给这个应用最大的机会, 因为专有软件厂商可以使用它, 不会伤害到他们的产品, 且不需要把他们的产品也使用开源许可证。 这样如果开发者想要让第三方应用使用他的应用的话, 他有理由选择宽松许可证。” Soper 指出, 限制性许可证致力于帮助开源项目获得成功,方式是阻止开发者拿了别人的代码、做了修改,但不把结果回报给社区。 “Affero 许可证对我们的产品健康发展很重要, 因为如果有人利用了我们的代码开发,做得比我们好, 却又不把代码回报回来, 就会扼杀掉我们的产品,” 他说。 “ 对 Rocket.Chat 则不同, 因为如果它使用 Affero, 那么它会污染公司的知识产权, 所以公司不会使用它。 不同的许可证有不同的使用案例。” 曾在 Gnome、OpenOffice 工作过,现在是 LibreOffice 的开源开发者的 Michael Meeks 同意 Jim Farmer 的观点,认为许多公司确实出于对法律的担心,而选择使用宽松许可证的软件。 “copyleft 许可证有风险, 但同样也有巨大的益处。 遗憾的是人们都听从律师的, 而律师只是讲风险, 却从不告诉你有些事是安全的。” 巴尔默发表他的错误言论已经过去 15 年了, 但它产生的 FUD 还是有影响--即使从限制性许可证到宽松许可证的转变并不是他的目的。 --- via: <http://www.cio.com/article/3120235/open-source-tools/what-the-rise-of-permissive-open-source-licenses-means.html> 作者:[Paul Rubens](http://www.cio.com/author/Paul-Rubens/) 译者:[willcoderwang](https://github.com/willcoderwang)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如何在 Linux 中将文件编码转换为 UTF-8
Aaron Kili
http://www.tecmint.com/convert-files-to-utf-8-encoding-in-linux/
在这篇教程中,我们将解释字符编码的含义,然后给出一些使用命令行工具将使用某种字符编码的文件转化为另一种编码的例子。最后,我们将一起看一看如何在 Linux 下将使用各种字符编码的文件转化为 UTF-8 编码。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5/094212ozmfxgxmewtcz6at.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5/094212ozmfxgxmewtcz6at.png
true
false
true
StdioA
false
[ "编码", "iconv", "UTF-8" ]
技术
{ "viewnum": 44878, "commentnum": 2, "favtimes": 1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223.104.38.46", "message": "经测试,windows notepad 保存的中文文件 (默认的ASCII码保存),<br />\r\n在linux下使用 file -i 检测到为ISO-8859-1的编码,<br />\r\n但是如果直接使用 iconv -f ISO-8859-1 -t UTF-8 转换后仍然是乱码,<br />\r\n而指定为 -f GBK 或者 -f GB18030 或者 -f cp936 则都是可以成功转换的为中文显示;", "username": "来自223.104.38.46的 Chrome 54.0|Fedora 用户", "date": "2016-11-24T18:19:18" }, { "postip": "117.152.72.62", "message": "那是因为这篇文章是外国人写的,他们的windows编码是8859-1", "username": "来自117.152.72.62的 Firefox 50.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1-26T19:02:21" } ]
[]
在这篇教程中,我们将解释字符编码的含义,然后给出一些使用命令行工具将使用某种字符编码的文件转化为另一种编码的例子。最后,我们将一起看一看如何在 Linux 下将使用各种字符编码的文件转化为 UTF-8 编码。
2016-11-15T09:42:24
2016-11-15T09:42:24
7,959
/article-7959-1.html
在这篇教程中,我们将解释字符编码的含义,然后给出一些使用命令行工具将使用某种字符编码的文件转化为另一种编码的例子。最后,我们将一起看一看如何在 Linux 下将使用各种字符编码的文件转化为 UTF-8 编码。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5/094212ozmfxgxmewtcz6at.png) 你可能已经知道,计算机除了二进制数据,是不会理解和存储字符、数字或者任何人类能够理解的东西的。一个二进制位只有两种可能的值,也就是 `0` 或 `1`,`真`或`假`,`是`或`否`。其它的任何事物,比如字符、数据和图片,必须要以二进制的形式来表现,以供计算机处理。 简单来说,字符编码是一种可以指示电脑来将原始的 0 和 1 解释成实际字符的方式,在这些字符编码中,字符都以一串数字来表示。 字符编码方案有很多种,比如 ASCII、ANCI、Unicode 等等。下面是 ASCII 编码的一个例子。 ``` 字符 二进制 A 01000001 B 01000010 ``` 在 Linux 中,命令行工具 `iconv` 用来将使用一种编码的文本转化为另一种编码。 你可以使用 `file` 命令,并添加 `-i` 或 `--mime` 参数来查看一个文件的字符编码,这个参数可以让程序像下面的例子一样输出字符串的 mime (Multipurpose Internet Mail Extensions) 数据: ``` $ file -i Car.java $ file -i CarDriver.java ``` ![在 Linux 中查看文件的编码](/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5/094225gn0z3fttp33bpzbc.png) *在 Linux 中查看文件的编码* iconv 工具的使用方法如下: ``` $ iconv option $ iconv options -f from-encoding -t to-encoding inputfile(s) -o outputfile ``` 在这里,`-f` 或 `--from-code` 表明了输入编码,而 `-t` 或 `--to-encoding` 指定了输出编码。 为了列出所有已有编码的字符集,你可以使用以下命令: ``` $ iconv -l ``` ![列出所有已有编码字符集](/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5/094226dmn4vabfnovl9z54.png) *列出所有已有编码字符集* ### 将文件从 ISO-8859-1 编码转换为 UTF-8 编码 下面,我们将学习如何将一种编码方案转换为另一种编码方案。下面的命令将会将 ISO-8859-1 编码转换为 UTF-8 编码。 考虑如下文件 `input.file`,其中包含这几个字符: ``` � � � � ``` 我们从查看这个文件的编码开始,然后来查看文件内容。最后,我们可以把所有字符转换为 UTF-8 编码。 在运行 `iconv` 命令之后,我们可以像下面这样检查输出文件的内容,和它使用的字符编码。 ``` $ file -i input.file $ cat input.file $ iconv -f ISO-8859-1 -t UTF-8//TRANSLIT input.file -o out.file $ cat out.file $ file -i out.file ``` ![在 Linux 中将 ISO-8859-1 转化为 UTF-8](/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5/094226nzsi0ozr14dgc2oo.png) *在 Linux 中将 ISO-8859-1 转化为 UTF-8* 注意:如果输出编码后面添加了 `//IGNORE` 字符串,那些不能被转换的字符将不会被转换,并且在转换后,程序会显示一条错误信息。 好,如果字符串 `//TRANSLIT` 被添加到了上面例子中的输出编码之后 (`UTF-8//TRANSLIT`),待转换的字符会尽量采用形译原则。也就是说,如果某个字符在输出编码方案中不能被表示的话,它将会被替换为一个形状比较相似的字符。 而且,如果一个字符不在输出编码中,而且不能被形译,它将会在输出文件中被一个问号标记 `?` 代替。 ### 将多个文件转换为 UTF-8 编码 回到我们的主题。如果你想将多个文件甚至某目录下所有文件转化为 UTF-8 编码,你可以像下面一样,编写一个简单的 shell 脚本,并将其命名为 `encoding.sh`: ``` #!/bin/bash ### 将 values_here 替换为输入编码 FROM_ENCODING="value_here" ### 输出编码 (UTF-8) TO_ENCODING="UTF-8" ### 转换命令 CONVERT=" iconv -f $FROM_ENCODING -t $TO_ENCODING" ### 使用循环转换多个文件 for file in *.txt; do $CONVERT "$file" -o "${file%.txt}.utf8.converted" done exit 0 ``` 保存文件,然后为它添加可执行权限。在待转换文件 (\*.txt) 所在的目录中运行这个脚本。 ``` $ chmod +x encoding.sh $ ./encoding.sh ``` 重要事项:你也可以使这个脚本变得更通用,比如转换任意特定的字符编码到另一种编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你只需要改变 `FROM_ENCODING` 及 `TO_ENCODING` 变量的值。别忘了改一下输出文件的文件名 `"${file%.txt}.utf8.converted"`. 若要了解更多信息,可以查看 `iconv` 的<ruby> 手册页 <rp> ( </rp> <rt> man page </rt> <rp> ) </rp></ruby>。 ``` $ man iconv ``` 将这篇指南总结一下,理解字符编码的概念、了解如何将一种编码方案转换为另一种,是一个电脑用户处理文本时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程序员更甚。 最后,你可以在下面的评论部分中与我们联系,提出问题或反馈。 --- via: <http://www.tecmint.com/convert-files-to-utf-8-encoding-in-linux/> 作者:[Aaron Kili](http://www.tecmint.com/author/aaronkili/) 译者:[StdioA](https://github.com/StdioA)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在 Kali Linux 下实战 Nmap(网络安全扫描器)
Rob Turner
http://www.tecmint.com/nmap-network-security-scanner-in-kali-linux/
Nmap 能够快速找到活动的主机和与该主机相关联的服务。Nmap 的功能还可以通过结合 Nmap 脚本引擎(通常缩写为 NSE)进一步被扩展。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6/111112g4gqrupqgqglzdsz.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6/111112g4gqrupqgqglzdsz.png
true
false
true
DockerChen
false
[ "nmap", "网络安全", "扫描" ]
技术
{ "viewnum": 60357, "commentnum": 6, "favtimes": 16,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01.231.96.6", "message": "挺好的,有zmap的吗?", "username": "hsyan2008 [Chrome 54.0|GNU/Linux]", "date": "2016-11-16T13:18:55" }, { "postip": "123.120.51.87", "message": "有的。 https://linux.cn/article-5860-1.html", "username": "linux [Chrome 54.0|Mac 10.11]", "date": "2016-11-16T14:59:02" }, { "postip": "223.68.184.131", "message": "不错,收藏了", "username": "来自江苏南京的 Vivaldi 1.4|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16T19:44:37" }, { "postip": "211.103.241.210", "message": "挺好,分享了",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Sogou Explorer 2|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1-18T11:41:12" }, { "postip": "119.130.185.159", "message": "good test weiba",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Chromium 53.0|Ubuntu 16.10 用户", "date": "2016-11-22T11:36:14" }, { "postip": "111.47.12.189", "message": "学习一下", "username": "上官铁锤 [Chrome 54.0|Windows 10]", "date": "2016-11-24T11:15:26" } ]
[ { "raid": 6103, "displayorder": 0 }, { "raid": 8395, "displayorder": 0 }, { "raid": 7791, "displayorder": 1 }, { "raid": 7986, "displayorder": 2 } ]
Nmap 能够快速找到活动的主机和与该主机相关联的服务。Nmap 的功能还可以通过结合 Nmap 脚本引擎(通常缩写为 NSE)进一步被扩展。
2016-11-16T11:11:00
2016-11-16T11:11:00
7,960
/article-7960-1.html
在这第二篇 Kali Linux 文章中, 将讨论称为 ‘[nmap](http://www.tecmint.com/nmap-command-examples/)‘ 的网络工具。虽然 nmap 不是 Kali 下唯一的一个工具,但它是最[有用的网络映射工具](http://www.tecmint.com/bcc-best-linux-performance-monitoring-tools/)之一。 * [第一部分-为初学者准备的 Kali Linux 安装指南](/article-7986-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6/111112g4gqrupqgqglzdsz.png) Nmap, 是 Network Mapper 的缩写,由 Gordon Lyon 维护(更多关于 Mr. Lyon 的信息在这里: <http://insecure.org/fyodor/>) ,并被世界各地许多的安全专业人员使用。 这个工具在 Linux 和 Windows 下都能使用,并且是用命令行驱动的。相对于那些令人害怕的命令行,对于 nmap,在这里有一个美妙的图形化前端叫做 zenmap。 强烈建议个人去学习 nmap 的命令行版本,因为与图形化版本 zenmap 相比,它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 对服务器进行 nmap 扫描的目的是什么?很好的问题。Nmap 允许管理员快速彻底地了解网络上的系统,因此,它的名字叫 Network MAPper 或者 nmap。 Nmap 能够快速找到活动的主机和与该主机相关联的服务。Nmap 的功能还可以通过结合 Nmap 脚本引擎(通常缩写为 NSE)进一步被扩展。 这个脚本引擎允许管理员快速创建可用于确定其网络上是否存在新发现的漏洞的脚本。已经有许多脚本被开发出来并且包含在大多数的 nmap 安装中。 提醒一句 - 使用 nmap 的人既可能是善意的,也可能是恶意的。应该非常小心,确保你不要使用 nmap 对没有明确得到书面许可的系统进行扫描。请在使用 nmap 工具的时候注意! #### 系统要求 1. [Kali Linux](/article-7986-1.html) (nmap 可以用于其他操作系统,并且功能也和这个指南里面讲的类似)。 2. 另一台计算机,并且装有 nmap 的计算机有权限扫描它 - 这通常很容易通过软件来实现,例如通过 [VirtualBox](http://www.tecmint.com/install-virtualbox-on-redhat-centos-fedora/) 创建虚拟机。 1. 想要有一个好的机器来练习一下,可以了解一下 Metasploitable 2。 2. 下载 MS2 :[Metasploitable2](https://sourceforge.net/projects/metasploitable/files/Metasploitable2/)。 3. 一个可以工作的网络连接,或者是使用虚拟机就可以为这两台计算机建立有效的内部网络连接。 ### Kali Linux – 使用 Nmap 使用 nmap 的第一步是登录 Kali Linux,如果需要,就启动一个图形会话(本系列的第一篇文章安装了 [Kali Linux 的 Enlightenment 桌面环境](/article-7986-1.html))。 在安装过程中,安装程序将提示用户输入用来登录的“root”用户和密码。 一旦登录到 Kali Linux 机器,使用命令`startx`就可以启动 Enlightenment 桌面环境 - 值得注意的是 nmap 不需要运行桌面环境。 ``` # startx ``` ![Start Desktop Environment in Kali Linux](/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6/111159p8wiih2hrpr9bzwh.png) *在 Kali Linux 中启动桌面环境* 一旦登录到 Enlightenment,将需要打开终端窗口。通过点击桌面背景,将会出现一个菜单。导航到终端可以进行如下操作:应用程序 -> 系统 -> 'Xterm' 或 'UXterm' 或 '根终端'。 作者是名为 '[Terminator](http://www.tecmint.com/terminator-a-linux-terminal-emulator-to-manage-multiple-terminal-windows/)' 的 shell 程序的粉丝,但是这可能不会显示在 Kali Linux 的默认安装中。这里列出的所有 shell 程序都可用于使用 nmap 。 ![Launch Terminal in Kali Linux](/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6/111159b8ctwlwt0zla7lat.png) *在 Kali Linux 下启动终端* 一旦终端启动,nmap 的乐趣就开始了。 对于这个特定的教程,将会创建一个 Kali 机器和 Metasploitable机器之间的私有网络。 这会使事情变得更容易和更安全,因为私有的网络范围将确保扫描保持在安全的机器上,防止易受攻击的 Metasploitable 机器被其他人攻击。 ### 怎样在我的网络上找到活动主机 在此示例中,这两台计算机都位于专用的 192.168.56.0/24 网络上。 Kali 机器的 IP 地址为 192.168.56.101,要扫描的 Metasploitable 机器的 IP 地址为 192.168.56.102。 假如我们不知道 IP 地址信息,但是可以通过快速 nmap 扫描来帮助确定在特定网络上哪些是活动主机。这种扫描称为 “简单列表” 扫描,将 `-sL`参数传递给 nmap 命令。 ``` # nmap -sL 192.168.56.0/24 ``` ![Nmap - Scan Network for Live Hosts](/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6/111200a7p81uh35vfvh18d.png) *Nmap – 扫描网络上的活动主机* 悲伤的是,这个初始扫描没有返回任何活动主机。 有时,这是某些操作系统处理[端口扫描网络流量](http://www.tecmint.com/audit-network-performance-security-and-troubleshooting-in-linux/)的一个方法。 ### 在我的网络中找到并 ping 所有活动主机 不用担心,在这里有一些技巧可以使 nmap 尝试找到这些机器。 下一个技巧会告诉 nmap 尝试去 ping 192.168.56.0/24 网络中的所有地址。 ``` # nmap -sn 192.168.56.0/24 ``` ![Nmap - Ping All Connected Live Network Hosts](/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6/111200c9jhxydyj0n0yfgk.png) *Nmap – Ping 所有已连接的活动网络主机* 这次 nmap 会返回一些潜在的主机来进行扫描! 在此命令中,`-sn` 禁用 nmap 的尝试对主机端口扫描的默认行为,只是让 nmap 尝试 ping 主机。 ### 找到主机上的开放端口 让我们尝试让 nmap 端口扫描这些特定的主机,看看会出现什么。 ``` # nmap 192.168.56.1,100-102 ``` ![Nmap - Network Ports Scan on Host](/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6/111201u4pr93f74i73d949.png) *Nmap – 在主机上扫描网络端口* 哇! 这一次 nmap 挖到了一个金矿。 这个特定的主机有相当多的[开放网络端口](http://www.tecmint.com/find-open-ports-in-linux/)。 这些端口全都代表着在此特定机器上的某种监听服务。 我们前面说过,192.168.56.102 的 IP 地址会分配给一台易受攻击的机器,这就是为什么在这个主机上会有这么多[开放端口](http://www.tecmint.com/find-open-ports-in-linux/)。 在大多数机器上打开这么多端口是非常不正常的,所以赶快调查这台机器是个明智的想法。管理员可以检查下网络上的物理机器,并在本地查看这些机器,但这不会很有趣,特别是当 nmap 可以为我们更快地做到时! ### 找到主机上监听端口的服务 下一个扫描是服务扫描,通常用于尝试确定机器上什么[服务监听在特定的端口](http://www.tecmint.com/find-linux-processes-memory-ram-cpu-usage/)。 Nmap 将探测所有打开的端口,并尝试从每个端口上运行的服务中获取信息。 ``` # nmap -sV 192.168.56.102 ``` ![Nmap - Scan Network Services Listening of Ports](/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6/111201frx5x7ssknb4jhkd.png) *Nmap – 扫描网络服务监听端口* 请注意这次 nmap 提供了一些关于 nmap 在特定端口运行的建议(在白框中突出显示),而且 nmap 也试图确认运行在这台机器上的[这个操作系统的信息](http://www.tecmint.com/commands-to-collect-system-and-hardware-information-in-linux/)和它的主机名(也非常成功!)。 查看这个输出,应该引起网络管理员相当多的关注。 第一行声称 VSftpd 版本 2.3.4 正在这台机器上运行! 这是一个真正的旧版本的 VSftpd。 通过查找 ExploitDB,对于这个版本早在 2001 年就发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漏洞(ExploitDB ID – 17491)。 ### 发现主机上上匿名 ftp 登录 让我们使用 nmap 更加清楚的查看这个端口,并且看看可以确认什么。 ``` # nmap -sC 192.168.56.102 -p 21 ``` ![Nmap - Scan Particular Post on Machine](/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6/111202jfmd00l4z45ddv9s.png) *Nmap – 扫描机器上的特定端口* 使用此命令,让 nmap 在主机上的 FTP 端口(`-p 21`)上运行其默认脚本(`-sC`)。 虽然它可能是、也可能不是一个问题,但是 nmap 确实发现在这个特定的服务器[是允许匿名 FTP 登录的](http://www.tecmint.com/setup-ftp-anonymous-logins-in-linux/)。 ### 检查主机上的漏洞 这与我们早先知道 VSftd 有旧漏洞的知识相匹配,应该引起一些关注。 让我们看看 nmap有没有脚本来尝试检查 VSftpd 漏洞。 ``` # locate .nse | grep ftp ``` ![Nmap - Scan VSftpd Vulnerability](/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6/111202nn7nnxq7212rhfz1.png) *Nmap – 扫描 VSftpd 漏洞* 注意 nmap 已有一个 NSE 脚本已经用来处理 VSftpd 后门问题!让我们尝试对这个主机运行这个脚本,看看会发生什么,但首先知道如何使用脚本可能是很重要的。 ``` # nmap --script-help=ftp-vsftd-backdoor.nse ``` ![Learn Nmap NSE Script Usage](/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6/111203j1877yi86kifk1wv.png) *了解 Nmap NSE 脚本使用* 通过这个描述,很明显,这个脚本可以用来试图查看这个特定的机器是否容易受到先前识别的 ExploitDB 问题的影响。 让我们运行这个脚本,看看会发生什么。 ``` # nmap --script=ftp-vsftpd-backdoor.nse 192.168.56.102 -p 21 ``` ![Nmap - Scan Host for Vulnerable](/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6/111203c2t3k66sjytv2vmy.png) *Nmap – 扫描易受攻击的主机* 耶!Nmap 的脚本返回了一些危险的消息。 这台机器可能面临风险,之后可以进行更加详细的调查。虽然这并不意味着机器缺乏对风险的抵抗力和可以被用于做一些可怕/糟糕的事情,但它应该给网络/安全团队带来一些关注。 Nmap 具有极高的选择性,非常平稳。 到目前为止已经做的大多数扫描, nmap 的网络流量都保持适度平稳,然而以这种方式扫描对个人拥有的网络可能是非常耗时的。 Nmap 有能力做一个更积极的扫描,往往一个命令就会产生之前几个命令一样的信息。 让我们来看看积极的扫描的输出(注意 - 积极的扫描会触发[入侵检测/预防系统](http://www.tecmint.com/protect-apache-using-mod_security-and-mod_evasive-on-rhel-centos-fedora/)!)。 ``` # nmap -A 192.168.56.102 ``` ![Nmap - Complete Network Scan on Host](/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6/111204tkyqlook0olk46l0.png) *Nmap – 在主机上完成网络扫描* 注意这一次,使用一个命令,nmap 返回了很多关于在这台特定机器上运行的开放端口、服务和配置的信息。 这些信息中的大部分可用于帮助确定[如何保护本机](http://www.tecmint.com/security-and-hardening-centos-7-guide/)以及评估网络上可能运行的软件。 这只是 nmap 可用于在主机或网段上找到的许多有用信息的很短的一个列表。强烈敦促个人在个人拥有的网络上继续[以nmap](http://www.tecmint.com/nmap-command-examples/) 进行实验。(不要通过扫描其他主机来练习!)。 有一个关于 Nmap 网络扫描的官方指南,作者 Gordon Lyon,可从[亚马逊](http://amzn.to/2eFNYrD)上获得。 方便的话可以留下你的评论和问题(或者使用 nmap 扫描器的技巧)。 --- via: <http://www.tecmint.com/nmap-network-security-scanner-in-kali-linux/> 作者:[Rob Turner](http://www.tecmint.com/author/robturner/) 译者:[DockerChen](https://github.com/DockerChen)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在 Linux 上检测硬盘上的坏道和坏块
Aaron Kili
http://www.tecmint.com/check-linux-hard-disk-bad-sectors-bad-blocks/
我们通过几个必要的步骤,使用特定的磁盘扫描工具让你能够判断 Linux 磁盘或闪存是否存在坏道。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6/161511pz1odz8o1z1fmh8d.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6/161511pz1odz8o1z1fmh8d.jpg
true
false
true
alim0x
false
[ "磁盘", "smartmontools", "e2fsck" ]
技术
{ "viewnum": 55527, "commentnum": 5, "favtimes": 9,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36.63.152.83", "message": "学习学习", "username": "zalois [Sina Weibo 6.11|Android 6.0]", "date": "2016-11-16T17:47:27" }, { "postip": "119.131.182.214", "message": "又是一项系统管理技能。", "username": "Wf_talk [Firefox 49.0|GNU/Linux]", "date": "2016-11-17T18:27:56" }, { "postip": "119.130.186.251", "message": "good !!",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20T18:08:06" }, { "postip": "210.13.83.237", "message": "非常赞,收藏了。", "username": "wst021 [Chrome 55.0|Windows 8.1]", "date": "2016-12-23T13:37:19" }, { "postip": "42.54.72.213", "message": "GOOD", "username": "来自辽宁的 Chrome 78.0|GNU/Linux 用户", "date": "2021-09-20T21:11:04" } ]
[]
我们通过几个必要的步骤,使用特定的磁盘扫描工具让你能够判断 Linux 磁盘或闪存是否存在坏道。
2016-11-16T16:15:00
2016-11-16T16:15:00
7,961
/article-7961-1.html
让我们从坏道和坏块的定义开始说起,它们是一块磁盘或闪存上不再能够被读写的部分,一般是由于磁盘表面特定的[物理损坏](http://www.tecmint.com/defragment-linux-system-partitions-and-directories/)或闪存晶体管失效导致的。 随着坏道的继续积累,它们会对你的磁盘或闪存容量产生令人不快或破坏性的影响,甚至可能会导致硬件失效。 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坏块的存在警示你应该开始考虑买块新磁盘了,或者简单地将坏块标记为不可用。 因此,在这篇文章中,我们通过几个必要的步骤,使用特定的[磁盘扫描工具](http://www.tecmint.com/ncdu-a-ncurses-based-disk-usage-analyzer-and-tracker/)让你能够判断 Linux 磁盘或闪存是否存在坏道。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6/161511pz1odz8o1z1fmh8d.jpg) 以下就是步骤: ### 在 Linux 上使用坏块工具检查坏道 坏块工具可以让用户扫描设备检查坏道或坏块。设备可以是一个磁盘或外置磁盘,由一个如 `/dev/sdc` 这样的文件代表。 首先,通过超级用户权限执行 [fdisk 命令](http://www.tecmint.com/fdisk-commands-to-manage-linux-disk-partitions/)来显示你的所有磁盘或闪存的信息以及它们的分区信息: ``` $ sudo fdisk -l<br> ``` ![列出 Linux 文件系统分区](/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6/161522zvofgpg5atqaz66q.png) *列出 Linux 文件系统分区* 然后用如下命令检查你的 Linux 硬盘上的坏道/坏块: ``` $ sudo badblocks -v /dev/sda10 > badsectors.txt ``` ![在 Linux 上扫描硬盘坏道](/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6/161523ae1f9efev9zmpa44.png) *在 Linux 上扫描硬盘坏道* 上面的命令中,badblocks 扫描设备 `/dev/sda10`(记得指定你的实际设备),`-v` 选项让它显示操作的详情。另外,这里使用了输出重定向将操作结果重定向到了文件 `badsectors.txt`。 如果你在你的磁盘上发现任何坏道,卸载磁盘并像下面这样让系统不要将数据写入回报的扇区中。 你需要执行 `e2fsck`(针对 ext2/ext3/ext4 文件系统)或 `fsck` 命令,命令中还需要用到 `badsectors.txt` 文件和设备文件。 `-l` 选项告诉命令将在指定的文件 `badsectors.txt` 中列出的扇区号码加入坏块列表。 ``` ------------ 针对 for ext2/ext3/ext4 文件系统 ------------ $ sudo e2fsck -l badsectors.txt /dev/sda10 或 ------------ 针对其它文件系统 ------------ $ sudo fsck -l badsectors.txt /dev/sda10 ``` ### 在 Linux 上使用 Smartmontools 工具扫描坏道 这个方法对带有 S.M.A.R.T(<ruby> 自我监控分析报告技术 <rp> ( </rp> <rt> Self-Monitoring, Analysis and Reporting Technology </rt> <rp> ) </rp></ruby>)系统的现代磁盘(ATA/SATA 和 SCSI/SAS 硬盘以及固态硬盘)更加的可靠和高效。S.M.A.R.T 系统能够帮助检测,报告,以及可能记录它们的健康状况,这样你就可以找出任何可能出现的硬件失效。 你可以使用以下命令安装 `smartmontools`: ``` ------------ 在基于 Debian/Ubuntu 的系统上 ------------ $ sudo apt-get install smartmontools ------------ 在基于 RHEL/CentOS 的系统上 ------------ $ sudo yum install smartmontools ``` 安装完成之后,使用 `smartctl` 控制磁盘集成的 S.M.A.R.T 系统。你可以这样查看它的手册或帮助: ``` $ man smartctl $ smartctl -h ``` 然后执行 `smartctrl` 命令并在命令中指定你的设备作为参数,以下命令包含了参数 `-H` 或 `--health` 以显示 SMART 整体健康自我评估测试结果。 ``` $ sudo smartctl -H /dev/sda10 ``` ![检查 Linux 硬盘健康](/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6/161523ycc1n841ncat1zz2.png) *检查 Linux 硬盘健康* 上面的结果指出你的硬盘很健康,近期内不大可能发生硬件失效。 要获取磁盘信息总览,使用 `-a` 或 `--all` 选项来显示关于磁盘所有的 SMART 信息,`-x` 或 `--xall` 来显示所有关于磁盘的 SMART 信息以及非 SMART 信息。 在这个教程中,我们涉及了有关[磁盘健康诊断](http://www.tecmint.com/defragment-linux-system-partitions-and-directories/)的重要话题,你可以下面的反馈区来分享你的想法或提问,并且记得多回来看看。 --- via: <http://www.tecmint.com/check-linux-hard-disk-bad-sectors-bad-blocks/> 作者:[Aaron Kili](http://www.tecmint.com/author/aaronkili/) 译者:[alim0x](https://github.com/alim0x)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如何在 Linux 中压缩及解压缩 .bz2 文件
Aaron Kili
http://www.tecmint.com/linux-compress-decompress-bz2-files-using-bzip2
bzip2 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压缩工具,并且在大多数主流 Linux 发行版上都有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7/112020lsdqw22lbwtfgvq2.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7/112020lsdqw22lbwtfgvq2.pn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bzip2", "压缩" ]
技术
{ "viewnum": 21099, "commentnum": 7, "favtimes": 5,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71.216.69.116", "message": "不知道这种文章有什么价值所在?",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4.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1-17T13:03:21" }, { "postip": "113.102.132.164", "message": "tar就好了,&nbsp; &nbsp;高那么多麻烦的东西干嘛!", "username": "来自广东深圳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17T13:58:19" }, { "postip": "117.152.72.68", "message": "水文,tar/p7zip大法好", "username": "来自117.152.72.68的 Chrome 53.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1-17T18:08:13" }, { "postip": "119.131.182.214", "message": "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 "username": "Wf_talk [Firefox 49.0|GNU/Linux]", "date": "2016-11-17T18:22:50" }, { "postip": "58.57.118.12", "message": "tar -j 也是调用的 bzip2,多了解点没坏处", "username": "PingYang [Firefox 50.0|Ubuntu]", "date": "2016-11-28T16:34:05" }, { "postip": "27.41.55.177", "message": "对于你这类大神来说没啥用,但是对于刚使用gun/linux系统的用户来说帮助很大。<br />\r\n请多些理解多些关爱小白用户。<br />\r\n有的人不要懂得些皮毛就自以为是(请勿对号入坐)", "username": "来自广东江门的 Firefox 98.0|GNU/Linux 用户", "date": "2022-03-16T19:17:58" }, { "postip": "35.220.150.103", "message": "没事,我们这里从小白到大神,都是我们的读者。我们选题广泛,永远不会高高在上不发面对初学者的内容。", "username": "linux [Chrome 99.0|Mac 10.15]", "date": "2022-03-17T09:18:44" } ]
[]
bzip2 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压缩工具,并且在大多数主流 Linux 发行版上都有
2016-11-17T11:20:34
2016-11-17T11:20:34
7,964
/article-7964-1.html
对文件进行压缩,可以通过使用较少的字节对文件中的数据进行编码来显著地减小文件的大小,并且在跨网络的[文件的备份和传送](/article-4503-1.html)时很有用。 另一方面,解压文件意味着将文件中的数据恢复到初始状态。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7/112020lsdqw22lbwtfgvq2.png) Linux 中有几个[文件压缩和解压缩工具](http://www.tecmint.com/command-line-archive-tools-for-linux/),比如gzip、7-zip、Lrzip、[PeaZip](http://www.tecmint.com/peazip-linux-file-manager-and-file-archive-tool/) 等等。 本篇教程中,我们将介绍如何在 Linux 中使用 bzip2 工具压缩及解压缩`.bz2`文件。 bzip2 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压缩工具,并且在大多数主流 Linux 发行版上都有,你可以在你的发行版上用合适的命令来安装它。 ``` $ sudo apt install bzip2 [On Debian/Ubuntu] $ sudo yum install bzip2 [On CentOS/RHEL] $ sudo dnf install bzip2 [On Fedora 22+] ``` 使用 bzip2 的常规语法是: ``` $ bzip2 option(s) filenames ``` ### 如何在 Linux 中使用“bzip2”压缩文件 你可以如下压缩一个文件,使用`-z`标志启用压缩: ``` $ bzip2 filename 或者 $ bzip2 -z filename ``` 要压缩一个`.tar`文件,使用的命令为: ``` $ bzip2 -z backup.tar ``` 重要:bzip2 默认会在压缩及解压缩文件时删除输入文件(原文件),要保留输入文件,使用`-k`或者`--keep`选项。 此外,`-f`或者`--force`标志会强制让 bzip2 覆盖已有的输出文件。 ``` ------ 要保留输入文件 ------ $ bzip2 -zk filename $ bzip2 -zk backup.tar ``` 你也可以设置块的大小,从 100k 到 900k,分别使用`-1`或者`--fast`到`-9`或者`--best`: ``` $ bzip2 -k1 Etcher-linux-x64.AppImage $ ls -lh Etcher-linux-x64.AppImage.bz2 $ bzip2 -k9 Etcher-linux-x64.AppImage $ bzip2 -kf9 Etcher-linux-x64.AppImage $ ls -lh Etcher-linux-x64.AppImage.bz2 ``` 下面的截屏展示了如何使用选项来保留输入文件,强制 bzip2 覆盖输出文件,并且在压缩中设置块的大小。 ![Compress Files Using bzip2 in Linux](/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7/112036jc9a3hhrtf05ca10.png) *在 Linux 中使用 bzip2 压缩文件* ### 如何在 Linux 中使用“bzip2”解压缩文件 要解压缩`.bz2`文件,确保使用`-d`或者`--decompress`选项: ``` $ bzip2 -d filename.bz2 ``` 注意:这个文件必须是`.bz2`的扩展名,上面的命令才能使用。 ``` $ bzip2 -vd Etcher-linux-x64.AppImage.bz2 $ bzip2 -vfd Etcher-linux-x64.AppImage.bz2 $ ls -l Etcher-linux-x64.AppImage ``` ![Decompress bzip2 File in Linux](/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7/112037k5htj2500hil8oi8.png) *在 Linux 中解压 bzip2 文件* 要浏览 bzip2 的帮助及 man 页面,输入下面的命令: ``` $ bzip2 -h $ man bzip2 ``` 最后,通过上面简单的阐述,我相信你现在已经可以在 Linux 中压缩及解压缩`bz2`文件了。然而,有任何的问题和反馈,可以在评论区中留言。 重要的是,你可能想在 Linux 中查看一些重要的 [tar 命令示例](/article-7802-1.html),以便学习使用 tar 命令来[创建压缩归档文件](http://www.tecmint.com/compress-files-and-finding-files-in-linux/)。 --- via: <http://www.tecmint.com/linux-compress-decompress-bz2-files-using-bzip2> 作者:[Aaron Kili](http://www.tecmint.com/author/aaronkili/)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JavaScript 小模块的开销
Nolan
https://nolanlawson.com/2016/08/15/the-cost-of-small-modules/
一个大的 JavaScript 包比一百个小 JavaScript 模块要快。尽管这是事实,我依旧希望我们社区能最终发现我们所处的困境————提倡小模块的原则对开发者有利,但是对用户不利。同时希望能优化我们的工具,使得我们可以对两方面都有利。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7/134402w3zq9odzzd5sfmh0.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7/134402w3zq9odzzd5sfmh0.jpg
true
false
true
Yinr
false
[ "JavaScript", "模块" ]
软件开发
{ "viewnum": 4909, "commentnum": 0, "favtimes": 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一个大的 JavaScript 包比一百个小 JavaScript 模块要快。尽管这是事实,我依旧希望我们社区能最终发现我们所处的困境————提倡小模块的原则对开发者有利,但是对用户不利。同时希望能优化我们的工具,使得我们可以对两方面都有利。
2016-11-17T13:44:16
2016-11-17T13:44:16
7,965
/article-7965-1.html
**更新(2016/10/30)**:我写完这篇文章之后,我在[这个基准测试中发了一个错误](https://github.com/nolanlawson/cost-of-small-modules/pull/8),会导致 Rollup 比它预期的看起来要好一些。不过,整体结果并没有明显的不同(Rollup 仍然击败了 Browserify 和 Webpack,虽然它并没有像 Closure 十分好),所以我只是更新了图表。该基准测试包括了 [RequireJS 和 RequireJS Almond 打包器](https://github.com/nolanlawson/cost-of-small-modules/pull/5),所以文章中现在也包括了它们。要看原始帖子,可以查看[历史版本](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822181421/https://nolanlawson.com/2016/08/15/the-cost-of-small-modules/)。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7/134402w3zq9odzzd5sfmh0.jpg) 大约一年之前,我在将一个大型 JavaScript 代码库重构为更小的模块时发现了 Browserify 和 Webpack 中一个令人沮丧的事实: > > “代码越模块化,代码体积就越大。:< ” > > > - Nolan Lawson > > > 过了一段时间,Sam Saccone 发布了一些关于 [Tumblr](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E2w0UQ4RhId5cMYsDcdcNwsgL0gP_S6SDv27yi1mCEY/edit) 和 [Imgur](https://github.com/perfs/audits/issues/1) 页面加载性能的出色的研究。其中指出: > > “超过 400 ms 的时间单纯的花费在了遍历 Browserify 树上。” > > > - Sam Saccone > > >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演示小模块可能会根据你选择的<ruby> 打包器 <rp> ( </rp> <rt> bundler </rt> <rp> ) </rp></ruby>和<ruby> 模块系统 <rp> ( </rp> <rt> module system </rt> <rp> ) </rp></ruby>而出现高得惊人的性能开销。此外,我还将解释为什么这种方法不但影响你自己代码的模块,也会影响依赖项中的模块,这也正是第三方代码在性能开销上很少提及的方面。 ### 网页性能 一个页面中包含的 JavaScript 脚本越多,页面加载也将越慢。庞大的 JavaScript 包会导致浏览器花费更多的时间去下载、解析和执行,这些都将加长载入时间。 即使当你使用如 Webpack [code splitting](https://webpack.github.io/docs/code-splitting.html)、Browserify [factor bundles](https://github.com/substack/factor-bundle) 等工具将代码分解为多个包,该开销也仅仅是被延迟到页面生命周期的晚些时候。JavaScript 迟早都将有一笔开销。 此外,由于 JavaScript 是一门动态语言,同时流行的 [CommonJS](http://www.commonjs.org/) 模块也是动态的,所以这就使得在最终分发给用户的代码中剔除无用的代码变得异常困难。譬如你可能只使用到 jQuery 中的 $.ajax,但是通过载入 jQuery 包,你将付出整个包的代价。 JavaScript 社区对这个问题提出的解决办法是提倡 [小模块](http://substack.net/how_I_write_modules) 的使用。小模块不仅有许多 [美好且实用的好处](http://dailyjs.com/2015/07/02/small-modules-complexity-over-size/) 如易于维护,易于理解,易于集成等,而且还可以通过鼓励包含小巧的功能而不是庞大的库来解决之前提到的 jQuery 的问题。 所以在小模块下,你将不需要这样: ``` var _ = require('lodash') _.uniq([1,2,2,3]) ``` 而是可以如此: ``` var uniq = require('lodash.uniq') uniq([1,2,2,3]) ``` ### 包与模块 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我提到的“模块”并不同于 npm 中的“包”的概念。当你从 npm 安装一个包时,它会将该模块通过公用 API 展现出来,但是在这之下其实是一个许多模块的聚合物。 例如,我们来看一个包 [is-array](https://www.npmjs.com/package/is-array),它没有别的依赖,并且只包含 [一个 JavaScript 文件](https://github.com/retrofox/is-array/blob/d79f1c90c824416b60517c04f0568b5cd3f8271d/index.js#L6-L33),所以它只有一个模块。这算是足够简单的。 现在来看一个稍微复杂一点的包,如 [once](https://www.npmjs.com/package/once)。它有一个依赖的包 [wrappy](https://www.npmjs.com/package/wrappy)。[两](https://github.com/isaacs/once/blob/2ad558657e17fafd24803217ba854762842e4178/once.js#L1-L21) [个](https://github.com/npm/wrappy/blob/71d91b6dc5bdeac37e218c2cf03f9ab55b60d214/wrappy.js#L6-L33) 包都各自包含一个模块,所以总模块数为 2。至此,也还算好。 现在来一起看一个更为令人迷惑的例子:[qs](https://www.npmjs.com/package/qs)。因为它没有依赖的包,所以你可能就认为它只有一个模块,然而事实上,它有四个模块! 你可以用一个我写的工具 [browserify-count-modules](https://www.npmjs.com/package/browserify-count-modules) 来统计一个 Browserify 包的总模块数: ``` $ npm install qs $ browserify node_modules/qs | browserify-count-modules 4 ``` 这说明了一个包可以包含一个或者多个模块。这些模块也可以依赖于其他的包,而这些包又将附带其自己所依赖的包与模块。由此可以确定的事就是任何一个包将包含至少一个模块。 ### 模块膨胀 一个典型的网页应用中会包含多少个模块呢?我在一些流行的使用 Browserify 的网站上运行 browserify-count-moduleson 并且得到了以下结果: * [requirebin.com](http://requirebin.com/): 91 个模块 * [keybase.io](https://keybase.io/): 365 个模块 * [m.reddit.com](http://m.reddit.com/): 1050 个模块 * [Apple.com](http://images.apple.com/ipad-air-2/): 1060 个模块 (新增。 [感谢 Max!](https://twitter.com/denormalize/status/765300194078437376)) 顺带一提,我写过的最大的开源站点 [Pokedex.org](https://pokedex.org/) 包含了 4 个包,共 311 个模块。 让我们先暂时忽略这些 JavaScript 包的实际大小,我认为去探索一下一定数量的模块本身开销会是一件有意思的事。虽然 Sam Saccone 的文章 [“2016 年 ES2015 转译的开销”](https://github.com/samccone/The-cost-of-transpiling-es2015-in-2016#the-cost-of-transpiling-es2015-in-2016) 已经广为流传,但是我认为他的结论还未到达足够深度,所以让我们挖掘的稍微再深一点吧。 ### 测试环节! 我构造了一个能导入 100、1000 和 5000 个其他小模块的测试模块,其中每个小模块仅仅导出一个数字。而父模块则将这些数字求和并记录结果: ``` // index.js var total = 0 total += require('./module_0') total += require('./module_1') total += require('./module_2') // etc. console.log(total) // module_1.js module.exports = 1 ``` 我测试了五种打包方法:Browserify、带 [bundle-collapser](https://www.npmjs.com/package/bundle-collapser) 插件的 Browserify、Webpack、Rollup 和 Closure Compiler。对于 Rollup 和 Closure Compiler 我使用了 ES6 模块,而对于 Browserify 和 Webpack 则用的是 CommonJS,目的是为了不涉及其各自缺点而导致测试的不公平(由于它们可能需要做一些转译工作,如 Babel 一样,而这些工作将会增加其自身的运行时间)。 为了更好地模拟一个生产环境,我对所有的包采用带 `-mangle` 和 `-compress` 参数的 `Uglify` ,并且使用 gzip 压缩后通过 GitHub Pages 用 HTTPS 协议进行传输。对于每个包,我一共下载并执行 15 次,然后取其平均值,并使用 `performance.now()` 函数来记录载入时间(未使用缓存)与执行时间。 ### 包大小 在我们查看测试结果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来看一眼我们要测试的包文件。以下是每个包最小处理后但并未使用 gzip 压缩时的体积大小(单位:Byte): | | 100 个模块 | 1000 个模块 | 5000 个模块 | | --- | --- | --- | --- | | browserify | 7982 | 79987 | 419985 | | browserify-collapsed | 5786 | 57991 | 309982 | | webpack | 3954 | 39055 | 203052 | | rollup | 671 | 6971 | 38968 | | closure | 758 | 7958 | 43955 | | | 100 个模块 | 1000 个模块 | 5000 个模块 | | --- | --- | --- | --- | | browserify | 1649 | 13800 | 64513 | | browserify-collapsed | 1464 | 11903 | 56335 | | webpack | 693 | 5027 | 26363 | | rollup | 300 | 2145 | 11510 | | closure | 302 | 2140 | 11789 | Browserify 和 Webpack 的工作方式是隔离各个模块到各自的函数空间,然后声明一个全局载入器,并在每次 `require()` 函数调用时定位到正确的模块处。下面是我们的 Browserify 包的样子: ``` (function e(t,n,r){function s(o,u){if(!n[o]){if(!t[o]){var a=typeof require=="function"&&require;if(!u&&a)return a(o,!0);if(i)return i(o,!0);var f=new Error("Cannot find module '"+o+"'");throw f.code="MODULE_NOT_FOUND",f}var l=n[o]={exports:{}};t[o][0].call(l.exports,function(e){var n=t[o][1][e];return s(n?n:e)},l,l.exports,e,t,n,r)}return n[o].exports}var i=typeof require=="function"&&require;for(var o=0;o ``` 而 Rollup 和 Closure 包看上去则更像你亲手写的一个大模块。这是 Rollup 打包的包: ``` (function () { 'use strict'; var total = 0 total += 0 total += 1 total += 2 // etc. ``` 如果你清楚在 JavaScript 中使用嵌套函数与在关联数组查找一个值的固有开销, 那么你将很容易理解出现以下测试的结果的原因。 ### 测试结果 我选择在搭载 Android 5.1.1 与 Chrome 52 的 Nexus 5(代表中低端设备)和运行 iOS 9 的第 6 代 iPod Touch(代表高端设备)上进行测试。 这是 Nexus 5 下的测试结果([查看表格](https://gist.github.com/nolanlawson/e84ad060a20f0cb7a7c32308b6b46abe)): ![Nexus 5 结果](/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7/134420nmg9cz2kls9gn7ti.png) 这是 iPod Touch 下的测试结果([查看表格](https://gist.github.com/nolanlawson/45ed2c7fa53da035dfc1e153763b9f93)): ![iPod Touch 结果](/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7/134421nkjli3ijm8wimn3h.png) 在 100 个模块时,各包的差异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一旦模块数量达到 1000 个甚至 5000 个时,差异将会变得非常巨大。iPod Touch 在不同包上的差异并不明显,而对于具有一定年代的 Nexus 5 来说,Browserify 和 Webpack 明显耗时更多。 与此同时,我发现有意思的是 Rollup 和 Closure 的运行开销对于 iPod 而言几乎可以忽略,并且与模块的数量关系也不大。而对于 Nexus 5 来说,运行的开销并非完全可以忽略,但 Rollup/Closure 仍比 Browserify/Webpack 低很多。后者若未在几百毫秒内完成加载则将会占用主线程的好几帧的时间,这就意味着用户界面将冻结并且等待直到模块载入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前面这些测试都是在千兆网速下进行的,所以在网络情况来看,这只是一个最理想的状况。借助 Chrome 开发者工具,我们可以认为地将 Nexus 5 的网速限制到 3G 水平,然后来看一眼这对测试产生的影响([查看表格](https://gist.github.com/nolanlawson/6269d304c970174c21164288808392ea)): ![Nexus 5 3G 结果](/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7/134422ew2s38af8t7ba0e7.png) 一旦我们将网速考虑进来,Browserify/Webpack 和 Rollup/Closure 的差异将变得更为显著。在 1000 个模块规模(接近于 Reddit 1050 个模块的规模)时,Browserify 花费的时间比 Rollup 长大约 400 毫秒。然而 400 毫秒已经不是一个小数目了,正如 Google 和 Bing 指出的,亚秒级的延迟都会 [对用户的参与产生明显的影响](http://radar.oreilly.com/2009/06/bing-and-google-agree-slow-pag.html) 。 还有一件事需要指出,那就是这个测试并非测量 100 个、1000 个或者 5000 个模块的每个模块的精确运行时间。因为这还与你对 `require()` 函数的使用有关。在这些包中,我采用的是对每个模块调用一次 `require()` 函数。但如果你每个模块调用了多次 `require()` 函数(这在代码库中非常常见)或者你多次动态调用 `require()` 函数(例如在子函数中调用 `require()` 函数),那么你将发现明显的性能退化。 Reddit 的移动站点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该站点有 1050 个模块,但是我测量了它们使用 Browserify 的实际执行时间后发现比“1000 个模块”的测试结果差好多。当使用那台运行 Chrome 的 Nexus 5 时,我测出 Reddit 的 Browserify require() 函数耗时 2.14 秒。而那个“1000 个模块”脚本中的等效函数只需要 197 毫秒(在搭载 i7 处理器的 Surface Book 上的桌面版 Chrome,我测出的结果分别为 559 毫秒与 37 毫秒,虽然给出桌面平台的结果有些令人惊讶)。 这结果提示我们有必要对每个模块使用多个 `require()` 函数的情况再进行一次测试。不过,我并不认为这对 Browserify 和 Webpack 会是一个公平的测试,因为 Rollup 和 Closure 都会将重复的 ES6 库导入处理为一个的顶级变量声明,同时也阻止了顶层空间以外的其他区域的导入。所以根本上来说,Rollup 和 Closure 中一个导入和多个导入的开销是相同的,而对于 Browserify 和 Webpack,运行开销随 `require()` 函数的数量线性增长。 为了我们这个分析的目的,我认为最好假设模块的数量是性能的短板。而事实上,“5000 个模块”也是一个比“5000 个 `require()` 函数调用”更好的度量标准。 ### 结论 首先,bundle-collapser 对 Browserify 来说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插件。如果你在产品中还没使用它,那么你的包将相对来说会略大且运行略慢(虽然我得承认这之间的差异非常小)。另一方面,你还可以转换到 Webpack 以获得更快的包而不需要额外的配置(其实我非常不愿意这么说,因为我是个顽固的 Browserify 粉)。 不管怎样,这些结果都明确地指出 Webpack 和 Browserify 相较 Rollup 和 Closure Compiler 而言表现都稍差,并且性能差异随着模块大小的增大而增大。不幸的是,我并不确定 [Webpack 2](https://gist.github.com/sokra/27b24881210b56bbaff7) 是否能解决这些问题,因为尽管他们将 [从 Rollup 中借鉴一些想法](http://www.2ality.com/2015/12/webpack-tree-shaking.html),但是看起来他们的关注点更多在于 [tree-shaking 方面](http://www.2ality.com/2015/12/bundling-modules-future.html) 而不是在于 scope-hoisting 方面。(更新:一个更好的名字称为<ruby> 内联 <rp> ( </rp> <rt> inlining </rt> <rp> ) </rp></ruby>,并且 Webpack 团队 [正在做这方面的工作](https://github.com/webpack/webpack/issues/2873#issuecomment-240067865)。) 给出这些结果之后,我对 Closure Compiler 和 Rollup 在 JavaScript 社区并没有得到过多关注而感到惊讶。我猜测或许是因为(前者)需要依赖 Java,而(后者)仍然相当不成熟并且未能做到开箱即用(详见 [Calvin’s Metcalf 的评论](https://github.com/rollup/rollup/issues/552) 中作的不错的总结)。 即使没有足够数量的 JavaScript 开发者加入到 Rollup 或 Closure 的队伍中,我认为 npm 包作者们也已准备好了去帮助解决这些问题。如果你使用 npm 安装 lodash,你将会发其现主要的导入是一个巨大的 JavaScript 模块,而不是你期望的 Lodash 的<ruby> 超模块 <rp> ( </rp> <rt> hyper-modular </rt> <rp> ) </rp></ruby>特性(`require('lodash/uniq')`,`require('lodash.uniq')` 等等)。对于 PouchDB,我们做了一个类似的声明以 [使用 Rollup 作为预发布步骤](http://pouchdb.com/2016/01/13/pouchdb-5.2.0-a-better-build-system-with-rollup.html),这将产生对于用户而言尽可能小的包。 同时,我创建了 [rollupify](https://github.com/nolanlawson/rollupify) 来尝试将这过程变得更为简单一些,只需拖动到已存在的 Browserify 工程中即可。其基本思想是在你自己的项目中使用<ruby> 导入 <rp> ( </rp> <rt> import </rt> <rp> ) </rp></ruby>和<ruby> 导出 <rp> ( </rp> <rt> export </rt> <rp> ) </rp></ruby>(可以使用 [cjs-to-es6](https://github.com/nolanlawson/cjs-to-es6) 来帮助迁移),然后使用 `require()` 函数来载入第三方包。这样一来,你依旧可以在你自己的代码库中享受所有模块化的优点,同时能导出一个适当大小的大模块来发布给你的用户。不幸的是,你依旧得为第三方库付出一些代价,但是我发现这是对于当前 npm 生态系统的一个很好的折中方案。 所以结论如下:**一个大的 JavaScript 包比一百个小 JavaScript 模块要快**。尽管这是事实,我依旧希望我们社区能最终发现我们所处的困境————提倡小模块的原则对开发者有利,但是对用户不利。同时希望能优化我们的工具,使得我们可以对两方面都有利。 ### 福利时间!三款桌面浏览器 通常来说我喜欢在移动设备上运行性能测试,因为在这里我们能更清楚的看到差异。但是出于好奇,我也分别在一台搭载 i7 的 Surface Book 上的 Chrome 52、Edge 14 和 Firefox 48 上运行了测试。这分别是它们的测试结果: Chrome 52 ([查看表格](https://gist.github.com/nolanlawson/4f79258dc05bbd2c14b85cf2196c6ef0)) ![Chrome 结果](/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7/134424qyud93usgzlk955d.png) Edge 14 ([查看表格](https://gist.github.com/nolanlawson/726fa47e0723b45e4ee9ecf0cf2fcddb)) ![Edge 结果](/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7/134425i17dsrmmki7isi24.png) Firefox 48 ([查看表格](https://gist.github.com/nolanlawson/7eed17e6ffa18752bf99a9d4bff2941f)) ![Firefox 结果](/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7/134427bwwhmywtmghttgw8.png) 我在这些结果中发现的有趣的地方如下: 1. bundle-collapser 总是与 slam-dunk 完全不同。 2. Rollup 和 Closure 的下载时间与运行时间之比总是非常高,它们的运行时间基本上微不足道。ChakraCore 和 SpiderMonkey 运行最快,V8 紧随其后。 如果你的 JavaScript 非常大并且是延迟加载,那么第二点将非常重要。因为如果你可以接受等待网络下载的时间,那么使用 Rollup 和 Closure 将会有避免界面线程冻结的优点。也就是说,它们将比 Browserify 和 Webpack 更少出现界面阻塞。 更新:在这篇文章的回应中,JDD 已经 [给 Webpack 提交了一个 issue](https://github.com/webpack/webpack/issues/2873)。还有 [一个是给 Browserify 的](https://github.com/substack/node-browserify/issues/1379)。 更新 2:[Ryan Fitzer](https://github.com/nolanlawson/cost-of-small-modules/pull/5) 慷慨地增加了 RequireJS 和包含 [Almond](https://github.com/requirejs/almond) 的 RequireJS 的测试结果,两者都是使用 AMD 而不是 CommonJS 或者 ES6。 测试结果表明 RequireJS 具有 [最大的包大小](https://gist.github.com/nolanlawson/511e0ce09fed29fed040bb8673777ec5) 但是令人惊讶的是它的运行开销 [与 Rollup 和 Closure 非常接近](https://gist.github.com/nolanlawson/4e725df00cd1bc9673b25ef72b831c8b)。这是在运行 Chrome 52 的 Nexus 5 下限制网速为 3G 的测试结果: ![Nexus 5 (3G) RequireJS 结果](/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7/134429p49g90bu999nuf9n.png) 更新 3: 我写了一个 [optimize-js](http://github.com/nolanlawson/optimize-js) ,它会减少一些函数内的函数的解析成本。 --- via: <https://nolanlawson.com/2016/08/15/the-cost-of-small-modules/> 作者:[Nolan](https://nolanlawson.com/) 译者:[Yinr](https://github.com/Yinr)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将真爱贯彻到底,微软加入 Linux 基金会
jaminepeng
微软自从其新 CEO 萨提亚·纳德拉上台后,逐渐增加了对 Linux 和开源的投入,而现在,更是以白金会员的身份加入到了 Linux 基金会。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7/163813zkykjl4y1jl50wki.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7/163813zkykjl4y1jl50wki.png
true
false
false
false
[ "谷歌", "微软", "Linux基金会" ]
新闻
{ "viewnum": 8839, "commentnum": 9, "favtimes": 1, "sharetimes": 1, "likes": 0 }
[ { "postip": "171.113.108.26", "message": "世界在变,战略也在变", "username": "codemadman [Firefox 49.0|Ubuntu]", "date": "2016-11-17T17:11:54" }, { "postip": "118.122.120.11", "message": "另外 SQL Server for Linux 版也出來了。",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17T17:20:26" }, { "postip": "118.122.120.11", "message": "packages.microsoft.com 同時支持 http 和 https",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17T17:21:34" }, { "postip": "118.122.120.11", "message": "放在 Linux 上 httpD 是 nginx<br />\r\n<br />\r\ncurl --head packages.microsoft.com<br />\r\nHTTP/1.1 200 OK<br />\r\nServer: nginx/1.10.0 (Ubuntu)<br />\r\nDate: Thu, 17 Nov 2016 09:23:42 GMT<br />\r\nContent-Type: text/html<br />\r\nConnection: keep-alive",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17T17:24:48" }, { "postip": "202.107.194.180", "message": "hahah", "username": "来自浙江杭州的 Firefox 49.0|Fedora 用户", "date": "2016-11-18T08:22:16" }, { "postip": "119.103.225.33", "message": "自由软件运动的最终胜利又近了一步", "username": "来自湖北武汉的 Firefox 50.0|Android 6.0 用户", "date": "2016-11-18T10:39:49" }, { "postip": "118.122.120.11", "message": "我可不认为 RMS 或者说 FSF 那帮人对这个事情会感到高兴。",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18T12:14:36" }, { "postip": "120.52.94.97", "message": "自由软件又取得了胜利", "username": "简约是一种时尚 [Chrome Mobile 54.0|Android 5.1]", "date": "2016-11-19T23:19:04" }, { "postip": "183.162.60.117", "message": "没有商业化就没有发展。。。Linux一样需要商业化的", "username": "来自安徽阜阳的 Sina Weibo 7.2|Android 5.1 用户", "date": "2017-05-01T14:09:01" } ]
[ { "raid": 6548, "displayorder": 0 }, { "raid": 7971, "displayorder": 0 }, { "raid": 7998, "displayorder": 0 }, { "raid": 6604, "displayorder": 1 }, { "raid": 6774, "displayorder": 2 }, { "raid": 7050, "displayorder": 3 }, { "raid": 7082, "displayorder": 4 }, { "raid": 7177, "displayorder": 5 }, { "raid": 7567, "displayorder": 6 } ]
微软自从其新 CEO 萨提亚·纳德拉上台后,逐渐增加了对 Linux 和开源的投入,而现在,更是以白金会员的身份加入到了 Linux 基金会。
2016-11-17T16:41:00
2016-11-17T16:41:00
7,966
/article-7966-1.html
是的,你没看错,这不是洋葱新闻,也不是愚人节笑话。 微软自从其新 CEO 萨提亚·纳德拉上台后,逐渐增加了对 Linux 和开源的投入,而现在,更是以白金会员的身份加入到了 Linux 基金会。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7/163813zkykjl4y1jl50wki.png) Linux 基金会官员表示欢迎微软的加入。“成为 Linux 基金会白金成员后,微软可以更好的与开源社区合作,为更多人提供变革性的移动及云的体验,”Linux 基金会执行董事 Jim Zemlin 说。“微软是很多项目的关键贡献者,而且我们看到该公司在开放开发方面一直在加强其投入和深化承诺。”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7/163827dup9xua1usj2mufs.jpg) 你应该记得,十几年前,微软前 CEO 巴尔默将开源称之为“癌症”,而且,微软到现在还[要求 Android 厂商向其缴纳专利费](/article-3207-1.html),以及,微软一直想夺回慕尼黑的桌面市场,但是,那又怎么样呢? 现在,微软逐渐加大了对开源和 Linux 方面的关注和投入,诸如 [PowerShell](/article-7699-1.html)、[Visual Studio Code](/article-6604-1.html) 以及 [Edge JavaScript 引擎](/article-6698-1.html)这样的项目,已经逐个开源化,将微软推近这个它曾经憎恨过的开源世界。而且,通过 Windows 10,[微软开始走进 Linux](/article-7177-1.html),因为该操作系统内置了 Ubuntu。 在收购了 Xamarin 之后,还[开源了其软件开发工具包](/article-7181-1.html)。以及,和 [Red Hat](/article-7020-1.html) 和 [SUSE](/article-1593-1.html) 合作在它的 Azure 云上推出了 Linux 镜像。而今年初,微软还发布了 [Linux 上的 SQL Server](/article-7082-1.html),甚至得到了[巴尔默的赞誉](/article-7095-1.html)。 这并不是微软加入的第一个行业领袖级的 Linux 团体,微软已经参与贡献了几个 Linux 基金会项目,包括 Node.js 基金会、 OpenDaylight、<ruby> 开放容器促进联盟 <rp> ( </rp> <rt> Open Container Initiative </rt> <rp> ) </rp></ruby>、<ruby> R 社团 <rp> ( </rp> <rt> R Consortium </rt> <rp> ) </rp></ruby>和<ruby> 开放 API 促进联盟 <rp> ( </rp> <rt> Open API Initiative </rt> <rp> ) </rp></ruby>。 为什么微软会这样呢?因为,Linux 赢了。 微软只在桌面端继续保持着优势,Windows 已经不是最流行的终端用户操作系统了,你知道的,那是 Android。而其它的,比如云、超算,以及服务器,那也都是 Linux 的天下。微软只有两条路,要么死战到底,要么转身拥抱——显然,微软选择了后者。 说来你可能不信,比如说 Azure 云上,有 1/3 的服务器运行着 Linux,而且越来越多。 另外,还有一条与之相呼应的消息也相当的令人意外。 同样是今天,Google 在 Connect()’ 开发者大会上宣布它将加入 .NET 基金会的领导团队。 “周三,Google 加入到 .NET 基金会的技术领导团队,加强了 .NET 开发者社区的生机, 以及 Google 对支持 .NET 业务和开发者的开放平台的责任,” Microsoft 总结到。 是不是感觉这个世界变得快呢?
微软发布 Linux 下的 SQL Server 公众预览版
jasminepeng
SQL Server for Linux 的公众预览版支持 Ubuntu、Red Hat 的 RHEL、SUSE 的 SLES,也将很快出现在 Azure 虚拟机中和 Docker Hub 上。不过,微软依旧说,支持 Linux 和 Windows 的 SQL Server 的正式版仍然会要到明年中期才能发布。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7/213226blpr367yaaafzaaw.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7/213226blpr367yaaafzaaw.jpg
true
false
false
false
[ "微软", "数据库", "SQL Server" ]
新闻
{ "viewnum": 10341, "commentnum": 10, "favtimes": 0, "sharetimes": 1, "likes": 0 }
[ { "postip": "219.239.24.85", "message": "SQL Server for Linux安装包138M,安装完之后656M,比oracle小很多。安装配置很简单,这个给一个赞。", "username": "拿铁不加糖 [Chrome 54.0|Windows 10]", "date": "2016-11-18T10:41:45" }, { "postip": "58.246.173.162", "message": "最近站里微软的新闻比较多啊", "username": "粱小无拆 [Chrome 50.0|Windows 7]", "date": "2016-11-18T10:52:40" }, { "postip": "119.139.198.62", "message": "什么时候,发布个 LINUX MS OFFICE 呢?", "username": "来自广东深圳的 Chromium 52.0|Ubuntu 用户", "date": "2016-11-18T11:03:44" }, { "postip": "219.239.24.85", "message": "使用linux桌面的用户能达到10%的话,估计就有戏了!", "username": "拿铁不加糖 [Chrome 54.0|Windows 10]", "date": "2016-11-18T11:28:12" }, { "postip": "58.57.5.26", "message": "发了office<br />\r\nwin的份额就真的危险了", "username": "来自山东烟台的 Chrome 54.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1-18T14:31:32" }, { "postip": "223.68.184.131", "message": "从商业角度, SQL Server 还是比较厉害的", "username": "来自江苏南京的 Vivaldi 1.4|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18T18:20:58" }, { "postip": "118.247.142.81", "message": "你想多了,打铁还需自身硬,Linux先把图形界面的体验做了再说。", "username": "拿铁不加糖 [Chrome 54.0|Windows 10]", "date": "2016-11-18T20:41:47" }, { "postip": "61.148.244.97", "message": "主要是微软动静大啊!", "username": "linux [Chrome 54.0|Mac 10.11]", "date": "2016-11-18T20:46:08" }, { "postip": "42.122.110.166", "message": "真正比较喜欢的,是微软的数据库图形管理软件,真心赞", "username": "宁皓plus [Chrome 54.0|GNU/Linux]", "date": "2016-11-19T13:57:58" }, { "postip": "123.139.56.250", "message": "测试表明,windows里面的数据可以直接附加到linux版的里面,这 是要跨平台的节奏?", "username": "我才是飞天 [Chrome 54.0|GNU/Linux]", "date": "2016-11-29T22:19:39" } ]
[]
SQL Server for Linux 的公众预览版支持 Ubuntu、Red Hat 的 RHEL、SUSE 的 SLES,也将很快出现在 Azure 虚拟机中和 Docker Hub 上。不过,微软依旧说,支持 Linux 和 Windows 的 SQL Server 的正式版仍然会要到明年中期才能发布。
2016-11-17T21:33:00
2016-11-17T21:33:00
7,967
/article-7967-1.html
微软发布了它的下一个版本的 SQL Server 数据库的公众预览版,同时支持 Linux 和 Windows。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7/213226blpr367yaaafzaaw.jpg) 在今年 3 月,微软发布过 SQL Server for Linux 的一个[内部预览版](/article-7082-1.html)。同时,微软官方说 SQL Server for Linux 是 SQL Server for Windows 版本的一个子集,将可以运行在 Ubuntu 上或作为 Docker 镜像运行(后来补充说内部预览也支持 Red Hat 的 RHEL)。该公司官方称用户购买的 SQL Server 将可以用在 Windows 服务器或 Linux 上,此后不久还说该版本的 SQL Server for Linux 和 for Windows 实际上是同一个。 不过,就在今天(美国时间 11 月 16 日),微软将 SQL Server Next 定位为既可以运行在 Linux ,也可以运行在 Windows 上的一个产品。 微软官方称,运行在 Linux 上和运行在 Windows 上的 SQL Server Next 基于同一份代码基,“有些功能存在平台差异,比如说 Linux 上的文件路径不同于 Windows”,但是这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产品。运行在 Linux 上的 SQL Server Next 拥有“关系型数据库引擎的所有主要功能”,这包括堆内在线事务处理(OLTP)、堆内列存储、透明数据加密、全程加密、行级安全等等。 SQL Server for Linux 的公众预览版支持 Ubuntu、Red Hat 的 RHEL、SUSE 的 SLES,也将很快出现在 Azure 虚拟机中和 [Docker Hub](http://hub.docker.com/r/microsoft/mssql-server-linux) 上。不过,微软依旧说,支持 Linux 和 Windows 的 SQL Server 的正式版仍然会要到明年中期才能发布。 Linux 下的 SQL Server 公众预览版可以从微软的 [SQL Server on Linux 网站](https://www.microsoft.com/en-us/sql-server/sql-server-vnext-including-Linux)上下载到。 众所周知,使用开源软件的公司不会将其自由而强大的 MariaDB 或 MySQL 数据库方案用 SQL Server 来替代,但是微软的 SQL Server 承诺支持 Docker 容器,并允许选择数据类型和开发语言,对于某些场景来说,使用 SQL Server 可以节省成本,提升性能,并增强灵活性。在今年 3 月份发布内部预览版之后,微软宣布有超过 8000 家公司已经在第一周内注册尝试了 SQL Server for Linux,其中位列财富 500 强里的公司超过一半都参与了试用。
一周开源新闻:微软的大动作、Ubuntu 17.04 的消息和 Firefox 50
jasminepeng
更多: - X.Org Server 1.19.0 官方发布,Linux 版本不久后来到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8/203056yqdqps4qiq5ep25p.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8/203056yqdqps4qiq5ep25p.jpg
true
false
false
false
[ "微软", "Ubuntu", "Firefox" ]
新闻
{ "viewnum": 10475, "commentnum": 2, "favtimes": 0, "sharetimes": 1, "likes": 0 }
[ { "postip": "117.150.46.53", "message": "真正让我感觉到意外的是X.Org Server 新版~", "username": "POCMON [QQ Browser 9.5|Windows 10]", "date": "2016-11-20T15:18:09" }, { "postip": "122.96.101.236", "message": "期待17.04", "username": "何以在天涯 [Firefox 50.0|Ubuntu]", "date": "2016-12-18T10:01:05" } ]
[]
更多: - X.Org Server 1.19.0 官方发布,Linux 版本不久后来到
2016-11-18T20:30:52
2016-11-18T20:30:52
7,968
/article-7968-1.html
### Ubuntu 17.04 将提供增强的 Unity 8 会话,以及越来越多的 snaps 应用 Canonical 于 11 月 15 日至 16 日举办 Ubuntu 线上峰会 (UOS) ,期间 Ubuntu 社区成员可以了解到更 Ubuntu 17.04 Linux的进展。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8/203056yqdqps4qiq5ep25p.jpg) 线上峰会期间,Canonical 透露,Ubuntu 17.04 将带来一个大大增强的 Unity 8 会话。Ubuntu 17.04 (Zesty Zapus)计划于 2017 年 4 月发布,Canonical 将为用户提供增强的Unity 8 Session,并通过 snaps 方式支持移动和桌面平台。此外, Snappy Store 将完全配置为运行 snaps,因为 Snappy 正在成为 Ubuntu 的操作系统的默认选择。 ### 微软作为白金会员加入 Linux 基金会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7/163813zkykjl4y1jl50wki.png) 微软公司 16 日宣布,它正在以白金会员身份加入 Linux 基金会,这距离其前 CEO 巴尔默将开源平台称为“癌症”还不到 15 年。 同一天,Google 在 Connect()’ 开发者大会上宣布它将加入 .NET 基金会的领导团队。 具体请参加我们的[报道](/article-7966-1.html)。 ### Canonical 宣布推出 Ubuntu Linux 上的 Microsoft SQL Server 公众预览版 11 月 16 日, Canonical 宣布 Ubuntu 系统上 Microsoft's SQL server的公众预览版推出。 如果想试用 Microsoft SQL Server on Ubuntu,可以在 Microsoft's SQL Server on Linux 网站以及 Microsoft Azure 和 [Docker Hub](http://hub.docker.com/r/microsoft/mssql-server-linux) 下载公众预览版镜像。 请访问 [www.sqlserveronlinux.com](https://www.microsoft.com/en-us/sql-server/sql-server-vnext-including-Linux) 开始了解 Microsoft SQL Server on Ubuntu。在那里,有很多有用的资料和文档帮助用户更好的了解 SQL Server on Ubuntu 的优势。 具体信息,请参见我们的[报道](/article-7967-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7/213226blpr367yaaafzaaw.jpg) ### X.Org Server 1.19.0 官方发布,Linux 版本不久后来到 xorg-server 1.19 显示服务器有巨大改进。 2016 年 11 月 15 日,X Window 系统开发者 Keith Packard 宣布 X.Org Server 1.19.0 发布,不久可以下载 X.Org Server 1.19.0 显示服务器的 GNU/Linux 版本。 要了解 X.Org Server 1.19.0 的改动的具体技术细节,建议阅读 [xorg-server 1.18.99.2](https://lists.x.org/archives/xorg-announce/2016-September/002709.html)、[xorg-server 1.18.99.901](https://lists.x.org/archives/xorg-announce/2016-September/002711.html) 和 [xorg-server 1.18.99.902](https://lists.x.org/archives/xorg-announce/2016-October/002734.html) 的改动日志,了解开发里程碑。 ### Firefox 50.0 for Linux、Mac 和 Windows 版本发布 不是一个大改版,但有很多有趣的变化。 2016 年 11 月 15 日,Mozilla 发布 Firefox 50.0 浏览器,支持 GNU/Linux、macOS 以及 Microsoft Windows 系统。Mozilla 发布的[发行版公告](https://www.mozilla.org/en-US/firefox/50.0/releasenotes/)包含在此版本中所有大的变化。
我成为软件工程师的原因和经历
Gloria Bwandungi
https://opensource.com/life/16/4/my-open-source-story-gloria-bwandungi
在向软件工程师行进的路上,我始终憧憬着有朝一日能为开源社区做出一份贡献,能与他人分享我所掌握的知识。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9/095104xi5tghdsdxea0mad.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9/095104xi5tghdsdxea0mad.png
true
false
true
martin2011qi
false
[ "软件工程师" ]
观点
{ "viewnum": 8521, "commentnum": 1,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1.20.112.126", "message": "如果白人把我们叫有色人种,那我们就叫他们无色人种好了。", "username": "来自陕西西安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19T10:51:49" } ]
[]
在向软件工程师行进的路上,我始终憧憬着有朝一日能为开源社区做出一份贡献,能与他人分享我所掌握的知识。
2016-11-19T09:51:00
2016-11-19T09:51:00
7,969
/article-7969-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9/095104xi5tghdsdxea0mad.png) 1989 年乌干达首都,坎帕拉。 我明智的父母决定与其将我留在家里添麻烦,不如把我送到叔叔的办公室学学电脑。几天后,我和另外六、七个小孩,还有一台放置在课桌上的崭新电脑,一起置身于 21 层楼的一间狭小房屋中。很明显我们还不够格去碰那家伙。在长达三周无趣的 DOS 命令学习后,美好时光来到,终于轮到我来输 **copy doc.txt d:** 啦。 那将文件写入五英寸软盘的奇怪的声音,听起来却像音乐般美妙。那段时间,这块软盘简直成为了我的至宝。我把所有可以拷贝的东西都放在上面了。然而,1989 年的乌干达,人们的生活十分“正统”,相比较而言,捣鼓电脑、拷贝文件还有格式化磁盘就称不上“正统”。于是我不得不专注于自己接受的教育,远离计算机科学,走入建筑工程学。 之后几年里,我和同龄人一样,干过很多份工作也学到了许多技能。我教过幼儿园的小朋友,也教过大人如何使用软件,在服装店工作过,还在教堂中担任过引座员。在我获取堪萨斯大学的学位时,我正在技术管理员的手下做技术助理,听上去比较神气,其实也就是搞搞学生数据库而已。 当我 2007 年毕业时,计算机技术已经变得不可或缺。建筑工程学的方方面面都与计算机科学深深的交织在一起,所以我们不经意间学了些简单的编程知识。我对于这方面一直很着迷,但我不得不成为一位“正统”的工程师,由此我发展了一项秘密的私人爱好:写科幻小说。 在我的故事中,我以我笔下的女主角的形式存在。她们都是编程能力出众的科学家,总是卷入冒险,并用自己的技术发明战胜那些渣渣们,有时甚至要在现场发明新方法。我提到的这些“新技术”,有的是基于真实世界中的发明,也有些是从科幻小说中读到的。这就意味着我需要了解这些技术的原理,而且我的研究使我关注了许多有趣的 reddit 版块和电子杂志。 ### 开源:巨大的宝库 那几周在 DOS 命令上花费的经历对我影响巨大,我在一些非专业的项目上耗费心血,并占据了宝贵的学习时间。Geocities 刚向所有 Yahoo! 用户开放时,我就创建了一个网站,用于发布一些用小型数码相机拍摄的个人图片。我建立多个免费网站,帮助家人和朋友解决一些他们所遇到的电脑问题,还为教堂搭建了一个图书馆数据库。 这意味着,我需要一直研究并尝试获取更多的信息,使它们变得更棒。互联网上帝保佑我,让开源进入我的视野。突然之间,30 天试用期和 license 限制对我而言就变成了过去式。我可以完全不受这些限制,继续使用 GIMP、Inkscape 和 OpenOffice。 ### 是正经做些事情的时候了 我很幸运,有商业伙伴喜欢我的经历。她也是个想象力丰富的人,期待更高效、更便捷的互联世界。我们根据我们以往成功道路中经历的弱点制定了解决方案,但执行却成了一个问题。我们都缺乏给产品带来活力的能力,每当我们试图将想法带到投资人面前时,这表现的尤为突出。 我们需要学习编程。于是 2015 年夏末,我们来到 Holberton 学校。那是一所座落于旧金山,由社区推进,基于项目教学的学校。 一天早晨我的商业伙伴来找我,以她独有的方式(每当她有疯狂想法想要拉我入伙时),进行一场对话。 **Zee**: Gloria,我想和你说点事,在你说“不”前能先听我说完吗? **Me**: 不行。 **Zee**: 为做全栈工程师,咱们申请上一所学校吧。 **Me**: 什么? **Zee**: 就是这,看!就是这所学校,我们要申请这所学校来学习编程。 **Me**: 我不明白。我们不是正在网上学 Python 和… **Zee**: 这不一样。相信我。 **Me**: 那… **Zee**: 这就是不信任我了。 **Me**: 好吧 … 给我看看。 ### 抛开偏见 我读到的和我们在网上看的的似乎很相似。这简直太棒了,以至于让人觉得不太真实,但我们还是决定尝试一下,全力以赴,看看结果如何。 要成为学生,我们需要经历四步选择,不过选择的依据仅仅是天赋和动机,而不是学历和编程经历。筛选便是课程的开始,通过它我们开始学习与合作。 根据我和我伙伴的经验, Holberton 学校的申请流程比其他的申请流程有趣太多了,就像场游戏。如果你完成了一项挑战,就能通往下一关,在那里有别的有趣的挑战正等着你。我们创建了 Twitter 账号,在 Medium 上写博客,为创建网站而学习 HTML 和 CSS, 打造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在线社区,虽然在此之前我们并不知晓有谁会来。 在线社区最吸引人的就是大家有多种多样的使用电脑的经验,而背景和性别不是社区创始人(我们私下里称他们为“The Trinity”)做出选择的因素。大家只是喜欢聚在一块儿交流。我们都行进在通过学习编程来提升自己计算机技术的旅途上。 相较于其他的的申请流程,我们不需要泄露很多的身份信息。就像我的伙伴,她的名字里看不出她的性别和种族。直到最后一个步骤,在视频聊天的时候, The Trinity 才知道她是一位有色人种女性。迄今为止,促使她达到这个级别的只是她的热情和才华。肤色和性别并没有妨碍或者帮助到她。还有比这更酷的吗? 获得录取通知书的晚上,我们知道生活将向我们的梦想转变。2016 年 1 月 22 日,我们来到巴特瑞大街 98 号,去见我们的同学们 [Hippokampoiers](https://twitter.com/hippokampoiers),这是我们的初次见面。很明显,在见面之前,“The Trinity”已经做了很多工作,聚集了一批形形色色的人,他们充满激情与热情,致力于成长为全栈工程师。 这所学校有种与众不同的体验。每天都是向某一方面编程的一次竭力的冲锋。交给我们的工程,并不会有很多指导,我们需要使用一切可以使用的资源找出解决方案。[Holberton 学校](https://www.holbertonschool.com/) 认为信息来源相较于以前已经大大丰富了。MOOC(大型开放式课程)、教程、可用的开源软件和项目,以及线上社区等等,为我们完成项目提供了足够的知识。加之宝贵的导师团队来指导我们制定解决方案,这所学校变得并不仅仅是一所学校;我们已经成为了求学者的团体。任何对软件工程感兴趣并对这种学习方法感兴趣的人,我都强烈推荐这所学校。在这里的经历会让人有些悲喜交加,但是绝对值得。 ### 开源问题 我最早使用的开源系统是 [Fedora](https://en.wikipedia.org/wiki/Fedora_(operating_system)),一个 [Red Hat](https://www.redhat.com/) 赞助的项目。与 一名IRC 成员交流时,她推荐了这款免费的操作系统。 虽然在此之前,我还未独自安装过操作系统,但是这激起了我对开源的兴趣和日常使用计算机时对开源软件的依赖性。我们提倡为开源贡献代码,创造并使用开源的项目。我们的项目就在 Github 上,任何人都可以使用或是向它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我们也会使用或以自己的方式为一些既存的开源项目做出贡献。在学校里,我们使用的大部分工具是开源的,例如 Fedora、[Vagrant](https://www.vagrantup.com/)、[VirtualBox](https://www.virtualbox.org/)、[GCC](https://gcc.gnu.org/) 和 [Discourse](https://www.discourse.org/),仅举几例。 在向软件工程师行进的路上,我始终憧憬着有朝一日能为开源社区做出一份贡献,能与他人分享我所掌握的知识。 ### 多样性问题 站在教室里,和 29 位求学者交流心得,真是令人陶醉。学员中 40% 是女性, 44% 是有色人种。当你是一位有色人种且为女性,并身处于这个以缺乏多样性而著名的领域时,这些数字就变得非常重要了。这是高科技圣地麦加上的绿洲,我到达了。 想要成为一个全栈工程师是十分困难的,你甚至很难了解这意味着什么。这是一条充满挑战但又有丰富回报的旅途。科技推动着未来飞速发展,而你也是美好未来很重要的一部分。虽然媒体在持续的关注解决科技公司的多样化的问题,但是如果能认清自己,清楚自己的背景,知道自己为什么想成为一名全栈工程师,你便能在某一方面迅速成长。 不过可能最重要的是,告诉大家,女性在计算机的发展史上扮演过多么重要的角色,以帮助更多的女性回归到科技界,而且在给予就业机会时,不会因性别等因素而感到犹豫。女性的才能将会共同影响科技的未来,以及整个世界的未来。 --- via: <https://opensource.com/life/16/4/my-open-source-story-gloria-bwandungi> 作者:[Gloria Bwandungi](https://opensource.com/users/nappybrain) 译者:[martin2011qi](https://github.com/martin2011qi)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在 Linux 中查看你的时区
Aaron Kili
http://www.tecmint.com/check-linux-timezone
在这篇短文中,我们将向你简单介绍几种 Linux 下查看系统时区的简单方法。在 Linux 机器中,尤其是生产服务器上的时间管理技能,是在系统管理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9/100211cd4llxld46xlqex6.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9/100211cd4llxld46xlqex6.jpg
true
false
true
StdioA
false
[ "时间", "时区" ]
技术
{ "viewnum": 45611, "commentnum": 1, "favtimes": 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83.5.191.46", "message": "cat /etc/timezone timezone这个文件已经不存在了。。现在应该是localtime这个文件吧",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Chrome 83.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20-06-22T16:50:56" } ]
[]
在这篇短文中,我们将向你简单介绍几种 Linux 下查看系统时区的简单方法。在 Linux 机器中,尤其是生产服务器上的时间管理技能,是在系统管理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2016-11-19T10:00:00
2016-11-19T10:00:00
7,970
/article-7970-1.html
在这篇短文中,我们将向你简单介绍几种 Linux 下查看系统时区的简单方法。在 Linux 机器中,尤其是生产服务器上的时间管理技能,是在系统管理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Linux 包含多种可用的时间管理工具,比如 `date` 或 `timedatectlcommands`,你可以用它们来获取当前系统时区,也可以[将系统时间与 NTP 服务器同步](http://www.tecmint.com/install-ntp-server-in-centos/),来自动地、更精确地进行时间管理。 好,我们一起来看几种查看我们的 Linux 系统时区的不同方法。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9/100211cd4llxld46xlqex6.jpg) ### 1、我们从使用传统的 `date` 命令开始 使用下面的命令,来看一看我们的当前时区: ``` $ date ``` 或者,你也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其中 `%Z` 格式可以输出字符形式的时区,而 `%z` 输出数字形式的时区: ``` $ date +”%Z %z” ``` ![Find Linux Timezone](/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9/100008maywickztn1iyvic.png) *查看 Linux 时区* 注意:`date` 的手册页中包含很多输出格式,你可以利用它们,来替换你的 `date` 命令的输出内容: ``` $ man date ``` ### 2、接下来,你同样可以用 `timedatectl` 命令 当你不带任何参数运行它时,这条命令可以像下图一样,输出系统时间概览,其中包含当前时区: ``` $ timedatectl ``` 然后,你可以在命令中提供一条管道,然后用 [grep 命令](http://www.tecmint.com/12-practical-examples-of-linux-grep-command/) 来像下面一样,只过滤出时区信息: ``` $ timedatectl | grep “Time zone” ``` ![Find Current Linux Timezone](/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9/100010vtxlxmmo5obxbiio.png) *查看当前 Linux 时区* 同样,我们可以学习如何使用 timedatectl 来[设置 Linux 时区](http://www.tecmint.com/set-time-timezone-and-synchronize-time-using-timedatectl-command/)。 ### 3、进一步,显示文件 /etc/timezone 的内容 使用 [cat 工具](http://www.tecmint.com/13-basic-cat-command-examples-in-linux/)显示文件 `/etc/timezone` 的内容,来查看你的时区: ``` $ cat /etc/timezone ``` ![Check Timezone of Linux](/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9/100010xs2n4c4qbmzmgej8.png) *在 Linux 中查看时区* 对于 RHEL/CentOS/Fedora 用户,这里还有一条可以起到同样效果的命令: ``` $ grep ZONE /etc/sysconfig/clock ``` 就这些了!别忘了在下面的反馈栏中分享你对于这篇文章中的看法。重要的是:你应该通过这篇 Linux 时区管理指南来学习更多系统时间管理的知识,因为它含有很多易于操作的实例。 --- via: <http://www.tecmint.com/check-linux-timezone> 作者:[Aaron Kili](http://www.tecmint.com/author/aaronkili/) 译者:[StdioA](https://github.com/StdioA)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Linux 基金会主席说,微软还弄不死 Linux
Bogdan Popa
http://news.softpedia.com/news/microsoft-can-t-kill-linux-right-now-the-linux-foundation-director-says-510327.shtml
Linux 基金会主席 Jim Zemlin 在一次“计算机世界”的采访解释说,微软现在是一家完全不同的公司,它对摧毁 Linux 根本不感兴趣。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9/105137el3g3dah2asaag6r.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9/105137el3g3dah2asaag6r.jpg
true
false
true
wxy
false
[ "微软", "Linux基金会" ]
观点
{ "viewnum": 8069, "commentnum": 7,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8.247.142.81", "message": "Windows和Linux不是竞争的关系,是互补的关系。", "username": "拿铁不加糖 [Chrome 54.0|Windows 10]", "date": "2016-11-19T11:04:21" }, { "postip": "58.62.71.209", "message": "桌面一点长进也没有,问题多多,还是比不上xp",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Chrome 54.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1-19T23:50:59" }, { "postip": "220.166.230.177", "message": "有点道理!",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Firefox 49.0|Arch Linux 用户", "date": "2016-11-20T01:38:01" }, { "postip": "222.210.108.99", "message": "win用户,你有用过吗?有点想骂你的感觉~~~",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21T08:47:53" }, { "postip": "60.218.26.250", "message": "虽然linux桌面软件不少,但是大多很粗糙,体验不佳,限制了它在桌面方面的发展;当然精品也有,只是不多。", "username": "来自黑龙江大庆的 Firefox 4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22T20:10:13" }, { "postip": "221.222.129.0", "message": "废话,当然用过,我公司客户天天骂linux的桌面环境。", "username": "拿铁不加糖 [Chrome 54.0|Windows 10]", "date": "2016-11-23T14:16:32" }, { "postip": "1.63.126.186", "message": "我觉得就是竞争关系,现在微软已经在“呼吁所有的Linux开发者转到Windows10平台”了。这就说明微软想要慢慢吞掉Linux。因为Windows10中已经集成了Linux子系统,所以只要安装了Windows10,就不用安装Linux了(对一般的用户来说是一举两得),无论Linux以后发展的多出色,都会被微软吸收(它可以直接拿来集成到win10子系统中),而Linux却得不到多大好处,最后Windows10会越来越壮大,Linux会因为Windows10的排挤死掉很多发行版(包括Ubuntu)。", "username": "来自黑龙江大庆的 Firefox 4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03T19:28:10" } ]
[ { "raid": 7966, "displayorder": 0 } ]
Linux 基金会主席 Jim Zemlin 在一次“计算机世界”的采访解释说,微软现在是一家完全不同的公司,它对摧毁 Linux 根本不感兴趣。
2016-11-19T10:51:00
2016-11-19T10:51:00
7,971
/article-7971-1.html
本周,[微软宣布它成为了 Linux 基金会的白金成员](/article-7966-1.html),这距其前 CEO 巴尔默将 Linux 称之为“癌症”才 15 年。 虽然此举对微软来说意义重大,但是并不是开源界的每个人都认为这对于 Linux 来说是好的变化,特别是这家位于雷德蒙的软件巨头向来被视作开源和 Linux 的敌人。 对于微软在开源领域的扩张中,业界有各种不同的观点,但就反对者而言,其最终的看法可以归结为微软试图减慢 Linux 的发展速度并最终扼杀它。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19/105137el3g3dah2asaag6r.jpg) ### Jim 说,没啥阴谋 虽然这看起来像是一个巨大的阴谋,但是 Linux 基金会主席 Jim Zemlin 在“[计算机世界](http://www.computerworld.com/article/3142453/open-source-tools/microsoft-really-has-changed-linux-foundation-chief-says.html#tk.rss_all)”的采访中解释说,微软现在是一家完全不同的公司,它对摧毁 Linux 根本不感兴趣。 “首先,当你加入到 Linux 基金会当中,你就负有支持我们的组织的使命的责任,也就是说支持 Linux 和开源的发展”,他说道,“微软不仅致力于成为我们的组织成员,而且我可以告诉你,他们已经在做很多事情了。” “现在一切都在云上,每个人都有计算机,有太多的软件,即使是微软这样的巨头也不可能以一己之力全部搞定。这不可能。” 以白金会员加入 Linux 基金会并不是微软唯一做的事情,该软件巨头之前就一直通过开源其产品来尝试接近 Linux,比如 .NET、PowerShell 和新的 Edge 浏览器的引擎部分。 甚至,连微软的拳头产品 Windows 10 都带有 Ubuntu 子系统,这被视作该公司努力将两个世界融合在一起的举措。 当然,如果微软继续在 Linux 世界继续扩展,这将是一个大的机遇,所以让我们期待将来有更多的新的变化。
通过安装扩展让 KDE Plasma 5 桌面看起来感觉就像 Windows 10 桌面
Liron
https://iwf1.com/make-kde-plasma-5-desktop-look-feel-like-windows-10-using-these-extensions/
除了菜单, KDE Plasma 桌面的许多地方已经和 Win 10 桌面非常像了。因此,只需要一点点改动就可以使二者看起来几乎是一样。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0/111647cq6ka42vkdcaiaa4.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0/111647cq6ka42vkdcaiaa4.jpg
true
false
true
ucasFL
false
[ "桌面", "主题" ]
桌面应用
{ "viewnum": 22141, "commentnum": 13,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83.240.20.25", "message": "用Linux为什么就非要仿win10呢?很是不懂你们年轻人", "username": "来自广东东莞的 Chrome 54.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1-20T11:39:01" }, { "postip": "219.222.214.35", "message": "这么丑。。",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 Firefox 50.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20T13:06:33" }, { "postip": "58.240.23.15", "message": "风格没统一,看起来就是变扭。<br />\r\n不要只为模仿。我觉得有自己的特色不是很好吗", "username": "来自江苏南京的 Internet Explorer 11.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1-20T15:28:04" }, { "postip": "223.68.184.131", "message": "KDE这点不好,看起来总不协调,不统一", "username": "来自江苏南京的 Vivaldi 1.4|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20T16:26:49" }, { "postip": "182.139.90.240", "message": "KDE Plasma 5 风格还是很统一的,默认有亮色和暗色主题,并且对 GTK 程序风格的支持也很好。反倒是 Xfce 的风格不是很统一。",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20T18:10:14" }, { "postip": "60.255.136.95", "message": "都用Linux了为什么还要仿win10啊<br />\r\n。<br />\r\n。<br />\r\n。<br />\r\n。<br />\r\n。<br />\r\n。<br />\r\n。<br />\r\n。<br />\r\n要仿也是仿mac啊", "username": "龙尘飘 [Chrome 56.0|Windows 10]", "date": "2016-11-20T19:34:54" }, { "postip": "140.207.223.187", "message":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Chrome 56.0|Chrome OS 8992.0 用户", "date": "2016-11-20T21:44:36" }, { "postip": "140.207.223.187", "message":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Chrome 56.0|Chrome OS 8992.0 用户", "date": "2016-11-20T21:45:01" }, { "postip": "118.113.89.18", "message": "Linux的宗旨是什么?自由<br />\r\n那么我高兴把系统弄成Win10的样子,就弄成Win10;我高兴把系统弄成Mac的样子,就弄成Mac的样子;我高兴把系统弄成什么样子是我的自由。这才是自由啊!",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5.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1-21T09:18:36" }, { "postip": "180.175.192.134", "message": "自由软件不是自由",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Chrome 54.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1-22T16:55:17" }, { "postip": "124.202.171.214", "message": "KDE本身就挺好看的",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Firefox 49.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1-22T17:09:20" }, { "postip": "60.218.26.250", "message": "没觉得win10界面有多好看。。", "username": "来自黑龙江大庆的 Firefox 4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22T20:13:00" }, { "postip": "110.83.83.102", "message": "KDE本身就挺好看的。没必要搞成windows的式样。", "username": "来自福建厦门的 Firefox 50.0|Ubuntu 用户", "date": "2016-12-01T20:37:54" } ]
[]
除了菜单, KDE Plasma 桌面的许多地方已经和 Win 10 桌面非常像了。因此,只需要一点点改动就可以使二者看起来几乎是一样。
2016-11-20T11:16:00
2016-11-20T11:16:00
7,972
/article-7972-1.html
![kde-plasma-to-windows-10](/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0/111647cq6ka42vkdcaiaa4.jpg) 通过一些步骤,我将告诉你如何把 KDE Plasma 5 桌面变成 Windows 10 桌面。 除了菜单, KDE Plasma 桌面的许多地方已经和 Win 10 桌面非常像了。因此,只需要一点点改动就可以使二者看起来几乎是一样。 ### 开始菜单 让 KDE Plasma 桌面看起来像 Win 10 桌面的首要以及可能最有标志性的环节是实现 Win 10 的 ‘开始’ 菜单。 通过安装 [Zren's Tiled Menu](https://github.com/Zren/plasma-applets/tree/master/tiledmenu),这很容易实现。 #### 安装 1、 在 KDE Plasma 桌面上单击右键 -><ruby> 解锁窗口部件 <rp> ( </rp> <rt> Unlock Widgets </rt> <rp> ) </rp></ruby> 2、 在 KDE Plasma 桌面上单击右键 -> <ruby> 增添窗口部件 <rp> ( </rp> <rt> Add Widgets </rt> <rp> ) </rp></ruby> 3、 获取新窗口部件 -> <ruby> 下载新的 Plasma 窗口部件 <rp> ( </rp> <rt> Download New Plasma Widgets </rt> <rp> ) </rp></ruby> 4、 搜索“Tiled Menu” -> <ruby> 安装 <rp> ( </rp> <rt> Install </rt> <rp> ) </rp></ruby> #### 激活 1、 在你当前的菜单按钮上单击右键 -> <ruby> 替代…… <rp> ( </rp> <rt> Alternatives… </rt> <rp> ) </rp></ruby> 2、 选择 "TIled Mune" ->点击<ruby> 切换 <rp> ( </rp> <rt> Switch </rt> <rp> ) </rp></ruby>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0/111829kpjnw3pz3rduqdsy.jpg) *KDE Tiled 菜单扩展* ### 主题 弄好菜单以后,下一个你可能需要的就是主题。幸运的是, [K10ne](https://store.kde.org/p/1153465/) 提供了一个 WIn 10 主题体验。 #### 安装: 1、 从 Plasma 桌面菜单打开“<ruby> 系统设置 <rp> ( </rp> <rt> System Settings </rt> <rp> ) </rp></ruby>” -> <ruby> 工作空间主题 <rp> ( </rp> <rt> Workspace Theme </rt> <rp> ) </rp></ruby> 2、 从侧边栏选择“<ruby> 桌面主题 <rp> ( </rp> <rt> Desktop Theme </rt> <rp> ) </rp></ruby>” -> <ruby> 获取新主题 <rp> ( </rp> <rt> Get new Theme </rt> <rp> ) </rp></ruby> 3、 搜索“K10ne” -> <ruby> 安装 <rp> ( </rp> <rt> Install </rt> <rp> ) </rp></ruby> #### 激活 1、 从 Plasma 桌面菜单选择“<ruby> 系统设置 <rp> ( </rp> <rt> System Settings </rt> <rp> ) </rp></ruby>” -> <ruby> 工作空间主题 <rp> ( </rp> <rt> Workspace Theme </rt> <rp> ) </rp></ruby> 2、 从侧边栏选择“<ruby> 桌面主题 <rp> ( </rp> <rt> Desktop Theme </rt> <rp> ) </rp></ruby>” -> “K10ne” 3、 <ruby> 应用 <rp> ( </rp> <rt> Apply </rt> <rp> ) </rp></ruby> ### 任务栏 最后,为了有一个更加完整的体验,你可能也想拥有一个更加 Win 10 风格的任务栏, 这次,你需要的安装包,叫做“Icons-only Task Manager”, 在大多数 Linux 发行版中,通常会默认安装。如果没有安装,需要通过你的系统的合适通道来获取它。 #### 激活 1、在 Plasma 桌面上单击右键 -> <ruby> 打开窗口部件 <rp> ( </rp> <rt> Unlock Widgets </rt> <rp> ) </rp></ruby> 2、在 Plasma 桌面上单击右键 -> <ruby> 增添部件 <rp> ( </rp> <rt> Add Widgets </rt> <rp> ) </rp></ruby> 3、把“Icons-only Task Manager”拖放到你的桌面面板的合适位置。 --- via: <https://iwf1.com/make-kde-plasma-5-desktop-look-feel-like-windows-10-using-these-extensions/> 作者:[Liron](https://iwf1.com/tag/linux) 译者:[ucasFL](https://github.com/ucasFL)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Ubuntu 14.04/16.04 与 Windows 10 周年版 Ubuntu Bash 性能对比
Michael Larabel
https://www.phoronix.com/scan.php?page=article&item=windows10-anv-wsl&num=1
最新的 Windows 的 Linux 子系统,测试结果实际上相当令人印象深刻。让人沮丧的仅仅只是持续缓慢的磁盘/文件系统性能,但是对于受 CPU 限制的工作负载,结果是非常引人注目的。还有很罕见的情况, x264 和 Stream 测试,Ubuntu On Windows 上的性能看起来明显优于运行在实际硬件上 的Ubuntu Linux。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0/143753p2fxxffoloax72ar.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0/143753p2fxxffoloax72ar.png
true
false
true
Vic020
false
[ "Windows", "WSL" ]
技术
{ "viewnum": 33818, "commentnum": 15,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7.150.46.53", "message": "如果能在WIN10上用所有UB的软件,可真是件天大的好事~", "username": "POCMON [QQ Browser 9.5|Windows 10]", "date": "2016-11-20T15:16:32" }, { "postip": "103.240.125.19", "message": "该文章分页了,所以rss没有全文输出。阅读器里看不到下文,很是遗憾。", "username": "delectate [Firefox 50.0|Windows 10]", "date": "2016-11-20T17:06:40" }, { "postip": "182.139.90.240", "message": "可以通过 w3m 加载其打印链接(就是带有 ?pr 字样的 QueryString)。这样可以实现全文显示。当然只是图片显示稍微有些麻烦。",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20T18:13:08" }, { "postip": "182.139.90.240", "message": "所有 UB 的软件,这种说法可能不是很恰当,应该是面向 Ubuntu 打包的软件。",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20T18:14:46" }, { "postip": "116.227.9.107", "message": "文章分页……<br />\r\n时代已经过去了",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Sina Weibo 6.11|iOS 10.1 用户", "date": "2016-11-20T22:40:43" }, { "postip": "123.112.142.152", "message": "分页的原因是,这个文章图片太多,有时候会严重影响阅读速度,否则不会特例。", "username": "linux [Chrome 54.0|Mac 10.11]", "date": "2016-11-20T22:55:42" }, { "postip": "222.210.108.99", "message": "很多用户不肯尝试linux是因为其应用少,比如该死的QQ,win本来就慢,再把linux作为子系统,我认为这纯是微软的阴谋。因此,如果linux能完全使用win应用的话,那win就离死不远了,呵呵",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21T08:10:53" }, { "postip": "115.197.182.129", "message": "最新的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几个月前用WSL发送socket消息时好时坏,这玩意别当真了", "username": "fxbszj [Chrome 56.0|Windows 7]", "date": "2016-11-21T09:41:53" }, { "postip": "171.216.69.42", "message": "那么要不要来一打win10玩玩呢",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48.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21T22:52:31" }, { "postip": "115.236.167.156", "message": "测试其实说明了Windows的磁盘读写速度较Ubuntu慢,可能是Windows磁盘读写中校验方法的不同造成的,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还有改进的空间;另外在内存读写上Windows则较Ubuntu有更快的速度,可能在于Windows的系统内核比Ubuntu更为精炼,未来从X子系统过渡到wayland后可能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username": "来自浙江杭州的 Firefox 49.0|Ubuntu 用户", "date": "2016-11-23T10:50:31" }, { "postip": "171.217.60.193", "message": "为此装了win10玩了下,只能说只能玩玩。。。想拿这个做事还是省省吧,效率太低了,各种卡逼",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Firefox 47.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23T18:24:23" }, { "postip": "171.217.60.193", "message": "然而我只用XP",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Firefox 12.0|Windows XP 用户", "date": "2016-11-24T19:07:53" }, { "postip": "171.217.60.193", "message": "嚯",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4.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1-24T21:13:10" }, { "postip": "202.115.10.48", "message": "我想转载到我的csdn博客,会标明转载,请问可以吗",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的 Chrome 54.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1-29T19:29:09" }, { "postip": "123.118.181.172", "message": "当然可以,标明原文、译文地址、作者、译者即可。", "username": "linux [Chrome 54.0|Mac 10.11]", "date": "2016-11-30T08:04:11" } ]
[ { "raid": 7998, "displayorder": 0 } ]
最新的 Windows 的 Linux 子系统,测试结果实际上相当令人印象深刻。让人沮丧的仅仅只是持续缓慢的磁盘/文件系统性能,但是对于受 CPU 限制的工作负载,结果是非常引人注目的。还有很罕见的情况, x264 和 Stream 测试,Ubuntu On Windows 上的性能看起来明显优于运行在实际硬件上 的Ubuntu Linux。
2016-11-20T14:38:00
2016-11-20T14:38:00
7,973
/article-7973-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0/143753p2fxxffoloax72ar.png) 今年初,当 Microsoft 和 Canonical 发布 [Windows 10 Bash 和 Ubuntu 用户空间](http://www.phoronix.com/scan.php?page=news_item&px=Ubuntu-User-Space-On-Win10),我尝试做了一些初步性能测试 [Ubuntu on Windows 10 对比 原生 Ubuntu](http://www.phoronix.com/scan.php?page=article&item=windows-10-lxcore&num=1),这次我发布更多的,关于原生纯净的 Ubuntu 和基于 Windows 10 的基准对比。 ![Windows 的 Linux 子系统](/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0/143929q6ttej7enjjzs1rw.jpeg) Windows 的 Linux 子系统测试完成了所有测试,并随着 Windows 10周年更新放出。 默认的 Ubuntu 用户空间还是 Ubuntu 14.04,但是已经可以升级到 16.04。所以测试首先在 14.04 测试,完成后将系统升级升级到 16.04 版本并重复所有测试。完成所有基于 Windows 的 Ubuntu 子系统测试后,我在同样的系统上干净地安装了 Ubuntu 14.04.5 和 Ubuntu 16.04 LTS 来做性能对比。 ![Ubuntu](/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0/144254dmzmwrjwyiumw965.jpeg) 配置为 Intel i5 6600K Skylake,16G 内存和 256G 东芝 ssd,测试过程中每个操作系统都采用其原生默认配置和软件包。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0/144334jhyi3z4uvh4ypmi2.jpg) *http://openbenchmarking.org/embed.php?i=1608096-LO-BASHWINDO87&sha=09989b3&p=2* 这次 Ubuntu/Bash on Windows 和原生 Ubuntu 对比测试,采用开源软件 [Phoronix 测试套件](http://www.phoronix-test-suite.com/),完全自动化并可重复测试。 ![SQLite 嵌入式数据库基准测试](/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0/144514filhiz4ihgjrsvjj.jpg) 首先是 SQLite 嵌入式数据库基准测试。这方面开箱即用的 Ubuntu/Bash on Windows 性能是相当的慢,但是如果将环境从 14.04 升级到 16.04 LTS,性能会快很多。然而,对于繁重磁盘操作的任务,原生 Ubuntu Linux 几乎比 Windows 的子系统 Linux 快了近 2 倍。 ![编译测试:编译](/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0/144744s3hh3hbidhlc5dqu.jpg) ![编译测试:初始创建](/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0/144826tgl9g99ige4ggk8d.jpg) 编译测试作为额外的繁重磁盘操作测试显示,定制的 Windows 子系统真的成倍的限制了 Ubuntu 性能。 接下来,是一些使用 Stream 的基本的系统内存速度测试: ![Stream:复制](/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0/144949jgyjzui445x35cek.jpg) ![Stream:缩放](/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0/145005qni74edeeabmqb8b.jpg) ![Stream:添加](/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0/145023z3gtedtbqenjyqn3.jpg) 奇怪的是,这些 Stream 内存的基准测试显示 Ubuntu on Windows 的性能比原生的 Ubuntu 好!这个现象同时发生在基于同样的 Windows 却环境不同的 14.04 和 16.04 LTS 上。 接下来,是一些繁重 CPU 操作测试。 ![Dolfyn 科学测试](/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0/145132pzgkprcsz3wctyey.jpg) 通过 Dolfyn 科学测试,Ubuntu On Windows 和原生 Ubuntu 之间的性能其实是相当接近的。 对于 Ubuntu 16.04,由于较新的 GCC 编译器性能衰减,两个平台上的性能都较慢。 ![Fhourstones 测试](/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0/145152kjuzdeiiey9i9dzu.jpg) ![John The Ripper 测试](/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0/145208e6qp77mvfsvmigkj.jpg) 透过 Fhourstones 测试和 John The Ripper 测试表明,通过在 Windows 的 Linux 子系统运行的 Ubuntu 的性能可以非常接近裸机 Ubuntu Linux 性能! ![x264 测试:H264视频编码](/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0/145326q5m7cbkum1gg8euk.jpg) 类似于 Stream 测试,x264 结果是另一个奇怪的情况,其中最好的性能实际上是使用 Linux 子系统的 Ubuntu On Windows! ![Linux 内核编译时间](/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0/145343xdqh8dhq8qqa8lzq.jpg) ![PHP 编译时间](/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0/145400r8ox44gi3ibggw33.jpg) 计时编译基准测试非常利于裸机 Ubuntu Linux。这是应该是由于大型程序编译需要大量读写磁盘,在先前测试已经发现了,这是基于 Windows 的 Linux 子系统缓慢的一大领域。 ![Crafty](/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0/145521w5zm5czjc60sg9dj.jpg) ![FLAC 音频编码](/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0/145544j2bjmsb6pmvmv0pr.jpg) ![OpenSSL](/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0/145601ew3pahzbb8j9ess8.jpg) 许多其他的通用开源基准测试表明,严格的针对 CPU 的测试,Windows 子系统的 Ubuntu 的性能是很接近的,甚至是与原生安装在实际硬件中的 Ubuntu Linux 相等。 最新的 Windows 的 Linux 子系统,测试结果实际上相当令人印象深刻。让人沮丧的仅仅只是持续缓慢的磁盘/文件系统性能,但是对于受 CPU 限制的工作负载,结果是非常引人注目的。还有很罕见的情况, x264 和 Stream 测试,Ubuntu On Windows 上的性能看起来明显优于运行在实际硬件上 的Ubuntu Linux。 总的来说,体验是十分愉快的,并且在 Ubuntu/Bash on Windows 也没有遇到任何其他的 bug。如果你有还兴趣了解更多关于 Windows 和 Linux 的基准测试,欢迎留言讨论。 --- via: <https://www.phoronix.com/scan.php?page=article&item=windows10-anv-wsl&num=1> 作者:[Michael Larabel](http://www.michaellarabel.com/) 译者:[VicYu/Vic020](http://vicyu.net)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如何在 Linux 中恢复一个删除了的文件
Gabriel Cánepa
http://www.tecmint.com/recover-deleted-file-in-linux/
在这篇文章里,将分享一个很有用的技巧来避免此事发生。同时,也会分享一个工具,不小心删除了某些不该删除的文件时,也许用得上。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1/173028cuiyslcgwtttcffp.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1/173028cuiyslcgwtttcffp.png
true
false
true
ucasFL
false
[ "恢复", "删除" ]
技术
{ "viewnum": 35564, "commentnum": 6, "favtimes": 1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82.139.90.240", "message": "從其他地方看來的<br />\r\n<br />\r\n# 如果要恢復文件, 可以在通過 <br />\r\n<br />\r\nlsof<br />\r\n<br />\r\n# 獲得刪除文件信息後, 進入到 <br />\r\n# 該進程的 <br />\r\n<br />\r\n/proc/PID/fd<br />\r\n<br />\r\n# 然後用 <br />\r\n<br />\r\ncp src dst<br />\r\n<br />\r\n# 或<br />\r\n<br />\r\ncat src &gt; dst<br />\r\n<br />\r\n# 進行恢復.",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21T21:29:44" }, { "postip": "123.112.142.152", "message": "这是一个方法。", "username": "linux [Chrome 54.0|Mac 10.11]", "date": "2016-11-21T21:46:09" }, { "postip": "219.222.214.35", "message": "这个软件用来恢复图片,其它的文件类型行吗?",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 Firefox 50.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22T14:24:30" }, { "postip": "115.239.225.119", "message": "我是在.bashrc里面添加<br />\r\nalias rm='mv -f --target-directory=/home/levin/.local/share/Trash/files/<br />\r\n删除时就是把文件移动到了目标文件夹 目标文件夹是我的文件管理器的垃圾桶的目标位置。", "username": "来自浙江绍兴的 Firefox 50.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22T20:07:43" }, { "postip": "123.112.142.152", "message": "不错!", "username": "linux [Chrome 54.0|Mac 10.11]", "date": "2016-11-22T20:32:51" }, { "postip": "218.30.116.7", "message": "可以使用 gvfs-trash 来代替rm, 可以在 ~/.bashrc 文件里添加如下语句:<br />\r\nalias rm=&quot;gvfs-trash&quot;<br />\r\n要恢复删除的文件,可以使用 restore-trash 命令, 该工具在 Ubuntu 中默认没有安装,可以执行下面的命令安装:<br />\r\n$ sudo apt-get install trash-cli", "username": "ryt [Chrome 54.0|GNU/Linux]", "date": "2016-11-24T18:14:28" } ]
[ { "raid": 8123, "displayorder": 0 } ]
在这篇文章里,将分享一个很有用的技巧来避免此事发生。同时,也会分享一个工具,不小心删除了某些不该删除的文件时,也许用得上。
2016-11-21T17:31:00
2016-11-21T17:31:00
7,974
/article-7974-1.html
你曾经是否遇到这样的事?当你发现的时候,你已经通过删除键,或者在命令行中使用 `rm` 命令,错误的删除了一个不该删除的文件。 在第一种情况下,你可以到垃圾箱,[搜索那个文件](http://www.tecmint.com/linux-find-command-to-search-multiple-filenames-extensions/),然后把它复原到原始位置。但是第二种情况又该怎么办呢?你可能知道,Linux 命令行不会把删除的文件转移到任何位置,而是直接把它们移除了,biu~,它们就不复存在了。 在这篇文章里,将分享一个很有用的技巧来避免此事发生。同时,也会分享一个工具,不小心删除了某些不该删除的文件时,也许用得上。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1/173028cuiyslcgwtttcffp.png) ### 把删除创建为 `rm -i` 的别名 当 `-i` 选项配合 `rm` 命令(也包括其他[文件处理命令比如 cp 或者 mv](http://www.tecmint.com/progress-monitor-check-progress-of-linux-commands/))使用时,在删除文件前会出现一个提示。 这同样也可以运用到当[复制,移动或重命名一个文件](http://www.tecmint.com/rename-multiple-files-in-linux/),当所在位置已经存在一个和目标文件同名的文件时。 这个提示会给你第二次机会来考虑是否真的要删除该文件 - 如果你在这个提示上选择确定,那么文件就被删除了。这种情况下,很抱歉,这个技巧并不能防止你的粗心大意。 为了 `rm -i` 别名替代 `rm` ,这样做: ``` alias rm='rm -i' ``` 运行 `alias` 命令可以确定 `rm` 现在已经被别名了: ![增加 rm 别名的命令](/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1/173116rtvjzm9781fdtt1b.png) *为 rm 增加别名* 然而,这只能在当前用户的当前 shell 上有效。为了永久改变,你必须像下面展示的这样把它保存到 `~/.bashrc` 中(一些版本的 Linux 系统可能是 `~/.profile`)。 ![在 Linux 中永久增添别名](/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1/173116ov411vtdfs7m4a4u.png) *在 Linux 中永久增添别名* 为了让 `~/.bashrc`(或 `~/.profile`)中所做的改变立即生效,从当前 shell 中运行文件: ``` . ~/.bashrc ``` ![在 Linux 中激活别名](/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1/173117md1voc8siyedojzz.png) *在 Linux 中激活别名* ### 取证工具-Foremost 但愿你对于你的文件足够小心,当你要从外部磁盘或 USB 设备中恢复丢失的文件时,你只需使用这个工具即可。 然而,当你意识到你意外的删除了系统中的一个文件并感到恐慌时-不用担心。让我们来看一看 `foremost`,一个用来处理这种状况的取证工具。 要在 CentOS/RHEL 7 中安装 Foremost,需要首先启用 Repoforge: ``` # rpm -Uvh http://pkgs.repoforge.org/rpmforge-release/rpmforge-release-0.5.3-1.el7.rf.x86_64.rpm # yum install foremost ``` 然而在 Debian 及其衍生系统中,需这样做: ``` # aptitude install foremost ``` 安装完成后,我们做一个简单的测试吧。首先删除 `/boot/images` 目录下一个名为 `nosdos.jpg` 的图像文件: ``` # cd images # rm nosdos.jpg ``` 要恢复这个文件,如下所示使用 `foremost`(要先确认所在分区 - 本例中, `/boot` 位于 `/dev/sda1` 分区中)。 ``` # foremost -t jpg -i /dev/sda1 -o /home/gacanepa/rescued ``` 其中,`/home/gacanepa/rescued` 是另外一个磁盘中的目录 - 请记住,把文件恢复到被删除文件所在的磁盘中不是一个明智的做法。 如果在恢复过程中,占用了被删除文件之前所在的磁盘分区,就可能无法恢复文件。另外,进行文件恢复操作前不要做任何其他操作。 当 `foremost` 执行完成以后,恢复的文件(如果可以恢复)将能够在目录 ·/home/gacanepa/rescue/jpg` 中找到。 ### 总结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阐述了如何避免意外删除一个不该删除的文件,以及万一这类事情发生,如何恢复文件。还要警告一下, `foremost` 可能运行很长时间,时间长短取决于分区的大小。 如果您有什么问题或想法,和往常一样,不要犹豫,告诉我们。可以给我们留言。 --- via: <http://www.tecmint.com/recover-deleted-file-in-linux/> 作者:[Gabriel Cánepa](http://www.tecmint.com/author/gacanepa/) 译者:[ucasFL](https://github.com/ucasFL)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如何使用 Apache 控制命令检查它的模块是否已经启用或加载
Aaron Kili
http://www.tecmint.com/check-apache-modules-enabled
本篇中,我们会简要地讨论 Apache 服务器前端以及如何列出或查看已经启用的 Apache 模块。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1/181649vvviv9ctcu9vwfi9.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1/181649vvviv9ctcu9vwfi9.jp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Apache", "apachectl", "apache2ctl" ]
系统运维
{ "viewnum": 7102, "commentnum": 2, "favtimes": 4,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58.16.18.2", "message": "值得学习", "username": "来自贵州贵阳的 Chrome 50.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1-21T22:33:54" }, { "postip": "223.242.109.1", "message": "谢谢分享", "username": "PikamuaDInG [Chrome 53.0|Windows 10]", "date": "2016-11-22T21:09:57" } ]
[]
本篇中,我们会简要地讨论 Apache 服务器前端以及如何列出或查看已经启用的 Apache 模块。
2016-11-21T18:16:54
2016-11-21T18:16:54
7,975
/article-7975-1.html
本篇中,我们会简要地讨论 Apache 服务器前端以及如何列出或查看已经启用的 Apache 模块。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1/181649vvviv9ctcu9vwfi9.jpg) Apache 基于模块化的理念而构建,这样就可以让 web 管理员添加不同的模块来扩展主要的功能及[增强性能](http://www.tecmint.com/apache-performance-tuning/)。 常见的 Apache 模块有: 1. mod\_ssl – 提供了 [HTTPS 功能](http://www.tecmint.com/install-lets-encrypt-ssl-certificate-to-secure-apache-on-rhel-centos/)。 2. mod\_rewrite – 可以用正则表达式匹配 url 样式,并且使用 [.htaccess 技巧](http://www.tecmint.com/apache-htaccess-tricks/)来进行透明转发,或者提供 HTTP 状态码回应。 3. mod\_security – 用于[保护 Apache 免于暴力破解或者 DDoS 攻击](http://www.tecmint.com/protect-apache-using-mod_security-and-mod_evasive-on-rhel-centos-fedora/)。 4. mod\_status - 用于[监测 Apache 的负载及页面统计](http://www.tecmint.com/monitor-apache-web-server-load-and-page-statistics/)。 在 Linux 中 `apachectl` 或者 `apache2ctl`用于控制 Apache 服务器,是 Apache 的前端。 你可以用下面的命令显示 `apache2ctl` 的使用信息: ``` $ apache2ctl help 或者 $ apachectl help ``` ``` Usage: /usr/sbin/httpd [-D name] [-d directory] [-f file] [-C "directive"] [-c "directive"] [-k start|restart|graceful|graceful-stop|stop] [-v] [-V] [-h] [-l] [-L] [-t] [-S] Options: -D name : define a name for use in directives -d directory : specify an alternate initial ServerRoot -f file : specify an alternate ServerConfigFile -C "directive" : process directive before reading config files -c "directive" : process directive after reading config files -e level : show startup errors of level (see LogLevel) -E file : log startup errors to file -v : show version number -V : show compile settings -h : list available command line options (this page) -l : list compiled in modules -L : list available configuration directives -t -D DUMP_VHOSTS : show parsed settings (currently only vhost settings) -S : a synonym for -t -D DUMP_VHOSTS -t -D DUMP_MODULES : show all loaded modules -M : a synonym for -t -D DUMP_MODULES -t : run syntax check for config files ``` `apache2ctl` 可以工作在两种模式下,SysV init 模式和直通模式。在 SysV init 模式下,`apache2ctl` 用如下的简单的单命令形式: ``` $ apachectl command 或者 $ apache2ctl command ``` 比如要启动并检查它的状态,运行这两个命令。如果你是普通用户,使用 [sudo 命令](http://www.tecmint.com/su-vs-sudo-and-how-to-configure-sudo-in-linux/)来以 root 用户权限来运行: ``` $ sudo apache2ctl start $ sudo apache2ctl status ``` ``` tecmint@TecMint ~ $ sudo apache2ctl start AH00558: apache2: Could not reliably determine the server's fully qualified domain name, using 127.0.1.1\. Set the 'ServerName' directive globally to suppress this message httpd (pid 1456) already running tecmint@TecMint ~ $ sudo apache2ctl status Apache Server Status for localhost (via 127.0.0.1) Server Version: Apache/2.4.18 (Ubuntu) Server MPM: prefork Server Built: 2016-07-14T12:32:26 ------------------------------------------------------------------------------- Current Time: Tuesday, 15-Nov-2016 11:47:28 IST Restart Time: Tuesday, 15-Nov-2016 10:21:46 IST Parent Server Config. Generation: 2 Parent Server MPM Generation: 1 Server uptime: 1 hour 25 minutes 41 seconds Server load: 0.97 0.94 0.77 Total accesses: 2 - Total Traffic: 3 kB CPU Usage: u0 s0 cu0 cs0 .000389 requests/sec - 0 B/second - 1536 B/request 1 requests currently being processed, 4 idle workers __W__........................................................... ................................................................ ...................... Scoreboard Key: "_" Waiting for Connection, "S" Starting up, "R" Reading Request, "W" Sending Reply, "K" Keepalive (read), "D" DNS Lookup, "C" Closing connection, "L" Logging, "G" Gracefully finishing, "I" Idle cleanup of worker, "." Open slot with no current process ``` 当在直通模式下,`apache2ctl` 可以用下面的语法带上所有 Apache 的参数: ``` $ apachectl [apache-argument] $ apache2ctl [apache-argument] ``` 可以用下面的命令列出所有的 Apache 参数: ``` $ apache2 help [在基于Debian的系统中] $ httpd help [在RHEL的系统中] ``` ### 检查启用的 Apache 模块 因此,为了检测你的 Apache 服务器启动了哪些模块,在你的发行版中运行适当的命令,`-t -D DUMP_MODULES` 是一个用于显示所有启用的模块的 Apache 参数: ``` --------------- 在基于 Debian 的系统中 --------------- $ apache2ctl -t -D DUMP_MODULES 或者 $ apache2ctl -M ``` ``` --------------- 在 RHEL 的系统中 --------------- $ apachectl -t -D DUMP_MODULES 或者 $ httpd -M $ apache2ctl -M ``` ``` [root@tecmint httpd]# apachectl -M Loaded Modules: core_module (static) mpm_prefork_module (static) http_module (static) so_module (static) auth_basic_module (shared) auth_digest_module (shared) authn_file_module (shared) authn_alias_module (shared) authn_anon_module (shared) authn_dbm_module (shared) authn_default_module (shared) authz_host_module (shared) authz_user_module (shared) authz_owner_module (shared) authz_groupfile_module (shared) authz_dbm_module (shared) authz_default_module (shared) ldap_module (shared) authnz_ldap_module (shared) include_module (shared) .... ``` 就是这样!在这篇简单的教程中,我们解释了如何使用 Apache 前端工具来列出启动的 Apache 模块。记住你可以在下面的反馈表中给我们留下你的问题或者留言。 --- via: <http://www.tecmint.com/check-apache-modules-enabled> 作者:[Aaron Kili](http://www.tecmint.com/author/aaronkili/)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完整指南:在 Linux 上使用 Calibre 创建电子书
John Paul
https://itsfoss.com/create-ebook-calibre-linux/
自从亚马逊在多年前开始销售电子书,电子书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发展并且变得越来越流行。好消息是电子书非常容易使用自由开源的工具来被创建。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2/103516fd7ueynac3dgguyc.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2/103516fd7ueynac3dgguyc.jpg
true
false
true
chenzhijun
false
[ "电子书", "Calibre" ]
桌面应用
{ "viewnum": 9291, "commentnum": 1, "favtimes": 3,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2.87.86.249", "message": "如果你使用googleplay图书而某些epub上传后被报告无法处理,可以用calibre重新制作一个epub再上传", "username": "来自江苏淮安的 Firefox 50.0|Fedora 用户", "date": "2016-11-28T11:58:47" } ]
[]
自从亚马逊在多年前开始销售电子书,电子书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发展并且变得越来越流行。好消息是电子书非常容易使用自由开源的工具来被创建。
2016-11-22T10:44:50
2016-11-22T10:44:50
7,977
/article-7977-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2/103516fd7ueynac3dgguyc.jpg) 摘要:这份初学者指南是告诉你如何在 Linux 上用 Calibre 工具快速创建一本电子书。 自从亚马逊在多年前开始销售电子书,电子书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发展并且变得越来越流行。好消息是电子书非常容易使用自由开源的工具来被创建。 在这个教程中,我会告诉你如何在 Linux 上创建一本电子书。 ### 在 Linux 上创建一本电子书 要创建一本电子书,你可能需要两个软件:一个文本处理器(当然,我使用的是 [LibreOffice](https://www.libreoffice.org/))和 Calibre 。[Calibre](http://calibre-ebook.com/) 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电子书阅读器,也是一个电子书库的程序。你可以使用它来[在 Linux 上打开 ePub 文件](https://itsfoss.com/open-epub-books-ubuntu-linux/)或者管理你收集的电子书。(LCTT 译注:LibreOffice 是 Linux 上用来处理文本的软件,类似于 Windows 的 Office 软件) 除了这些软件之外,你还需要准备一个电子书封面(1410×2250)和你的原稿。 ### 第一步 首先,你需要用你的文本处理器程序打开你的原稿。 Calibre 可以自动的为你创建一个书籍目录。要使用到这个功能,你需要在你的原稿中设置每一章的标题样式为 “Heading 1”,在 LibreOffice 中要做到这个只需要高亮标题并且在段落样式下拉框中选择“Heading 1”即可。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2/103645w3vm0kvuuy323yna.png) 如果你想要有子章节,并且希望他们也被加入到目录中,只需要设置这些子章节的标题为 Heading 2。 做完这些之后,保存你的文档为 HTML 格式文件。 ### 第二步 在 Calibre 程序里面,点击“<ruby> 添加书籍 <rp> ( </rp> <rt> Add books </rt> <rp> ) </rp></ruby>”按钮。在对话框出现后,你可以打开你刚刚存储的 HTML 格式文件,将它加入到 Calibre 中。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2/103708ybpz1oezecr1zbul.png) ### 第三步 一旦这个 HTML 文件加入到 Calibre 库中,选择这个新文件并且点击“<ruby> 编辑元数据 <rp> ( </rp> <rt> Edit Metadata </rt> <rp> ) </rp></ruby>”按钮。在这里,你可以添加下面的这些信息:<ruby> 标题 <rp> ( </rp> <rt> Title </rt> <rp> ) </rp></ruby>、 <ruby> 作者 <rp> ( </rp> <rt> Author </rt> <rp> ) </rp></ruby>、<ruby> 封面图片 <rp> ( </rp> <rt> cover image </rt> <rp> ) </rp></ruby>、 <ruby> 描述 <rp> ( </rp> <rt> description </rt> <rp> ) </rp></ruby>和其它的一些信息。当你填完之后,点击“Ok”。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2/103813aas2l9igy9yga4sk.png) ### 第四步 现在点击“<ruby> 转换书籍 <rp> ( </rp> <rt> Covert books </rt> <rp> ) </rp></ruby>”按钮。 在新的窗口中,这里会有一些可选项,但是你不会需要使用它们。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2/103838su0xy0mv0qy6q0ym.png) 在新窗口的右上部选择框中,选择 epub 文件格式。Calibre 也有创建 mobi 文件格式的其它选项,但是我发现创建那些文件之后经常出现我意料之外的事情。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2/103902vc6qoprtyhylfmy8.png) ### 第五步 在左边新的对话框中,点击“<ruby> 外观 <rp> ( </rp> <rt> Look &amp; Feel </rt> <rp> ) </rp></ruby>”。然后勾选中“<ruby> 移除段落间空白 <rp> ( </rp> <rt> Remove spacing between paragraphs </rt> <rp> ) </rp></ruby>”。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2/103930l22unnbswnd92d18.png) 接下来,我们会创建一个内容目录。如果不打算在你的书中使用目录,你可以跳过这个步骤。选中“<ruby> 内容目录 <rp> ( </rp> <rt> Table of Contents </rt> <rp> ) </rp></ruby>” 标签。接下来,点击“<ruby> 一级目录 <rp> ( </rp> <rt> Level 1 TOC (XPath expression) </rt> <rp> ) </rp></ruby>”右边的魔术棒图标。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2/104001my4ww3wi4br3y753.png) 在这个新的窗口中,在“<ruby> 匹配 HTML 标签 <rp> ( </rp> <rt> Match HTML tags with tag name </rt> <rp> ) </rp></ruby>”下的下拉菜单中选择“h1”。点击“OK” 来关闭这个窗口。如果你有子章节,在“<ruby> 二级目录 <rp> ( </rp> <rt> (Level 2 TOC XPath expression) </rt> <rp> ) </rp></ruby>”下选择“h2”。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2/104258yj9qh89xsmr9cjpm.png) 在我们开始生成电子书前,选择输出 EPUB 文件。在这个新的页面,选择“<ruby> 插入目录 <rp> ( </rp> <rt> Insert inline Table of Contents </rt> <rp> ) </rp></ruby>”选项。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2/104321pyztzzv8vch8h5rv.png) 现在你需要做的是点击“OK”来开始生成电子书。除非你的是一个大文件,否则生成电子书的过程一般都完成的很快。 到此为止,你就已经创建一本电子书了。 对一些特别的用户比如他们知道如何写 CSS 样式文件(LCTT 译注:CSS 文件可以用来美化 HTML 页面),Calibre 给了这类用户一个选项来为文章增加 CSS 样式。只需要回到“<ruby> 外观 <rp> ( </rp> <rt> Look &amp; Feel </rt> <rp> ) </rp></ruby>”部分,选择“<ruby> 风格 <rp> ( </rp> <rt> styling </rt> <rp> ) </rp></ruby>”标签选项。但如果你想创建一个 mobi 格式的文件,因为一些原因,它是不能接受 CSS 样式文件的。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2/104350njodog6ohqzojkkj.png) 好了,是不是感到非常容易?我希望这个教程可以帮助你在 Linux 上创建电子书。 --- via: <https://itsfoss.com/create-ebook-calibre-linux/> 作者:[John Paul](https://itsfoss.com/author/john/) 译者:[chenzhijun](https://github.com/chenzhijun)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现在 Linux 运行在 99.6% 的 TOP500 超级计算机上
Abhishek Prakash
https://itsfoss.com/linux-99-percent-top-500-supercomputers
Linux 之外,仅有的两台运行非 Linux 的超级计算机来自中国的两台 Unix。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2/210051cxf47xmpb3qhzxfh.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2/210051cxf47xmpb3qhzxfh.jpg
true
false
true
ypingcn
false
[ "Linux", "超算", "TOP500" ]
新闻
{ "viewnum": 12248, "commentnum": 13, "favtimes": 0, "sharetimes": 1, "likes": 0 }
[ { "postip": "222.210.108.99", "message": "强!看巨硬还得瑟不?",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23T10:46:46" }, { "postip": "222.44.97.49", "message": "在速度前十的超级计算机中,美国占据了 5 台,日本和中国各有 4 台,瑞士有 1 台。想说的是日本和中国一共有4台吧", "username": "shengwenbo [Firefox 50.0|Windows 10]", "date": "2016-11-23T10:58:58" }, { "postip": "223.68.184.131", "message": "在速度前十的超级计算机中,美国占据了 5 台,日本和中国各有 4 台,瑞士有 1 台。<br />\r\n<br />\r\n<br />\r\n搞不明白", "username": "来自江苏南京的 Vivaldi 1.4|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23T13:47:39" }, { "postip": "118.122.120.11", "message": "我想说的是 w3m 对于 AJAX 支持有问题,至少默认参数下是。",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23T14:42:31" }, { "postip": "118.122.120.11", "message": "晕,发错地方了。",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23T14:43:04" }, { "postip": "118.122.120.11", "message": "这个要看从什么角度看,如果把云服务器视为超级计算机的话,那 Microsoft Azure 排名肯定靠前。",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23T14:44:54" }, { "postip": "123.112.142.152", "message": "抱歉是我们翻译笔误·~", "username": "linux [Chrome 54.0|Mac 10.11]", "date": "2016-11-23T17:30:22" }, { "postip": "118.247.132.219", "message": "Linux可扩展性很强,用在超算上很合适!", "username": "拿铁不加糖 [Chrome 54.0|Windows 10]", "date": "2016-11-23T21:48:11" }, { "postip": "39.78.108.180", "message": "ee", "username": "LXY-WL [Epiphany 3.18|GNU/Linux]", "date": "2016-11-23T22:20:22" }, { "postip": "120.197.60.220", "message": "巨硬不在乎,它拥有绝大多数的普通PC的用户足够了~~&nbsp;&nbsp;能赚钱才是硬道理",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Chrome 56.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1-24T13:56:59" }, { "postip": "171.217.60.193", "message": "然而我只用XP",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Firefox 12.0|Windows XP 用户", "date": "2016-11-24T19:13:26" }, { "postip": "101.207.7.158", "message": "用超算运行windows完全是浪费资源吧", "username": "来自四川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27T14:38:35" }, { "postip": "118.247.168.13", "message": "云服务器和超级计算机是两个概念吧。",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Chrome 50.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2-14T22:58:06" } ]
[]
Linux 之外,仅有的两台运行非 Linux 的超级计算机来自中国的两台 Unix。
2016-11-23T09:59:00
2016-11-23T09:59:00
7,979
/article-7979-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2/210051cxf47xmpb3qhzxfh.jpg) *简介:虽然 Linux 在桌面操作系统只有 2% 的市场占有率,但是对于超级计算机来说,Linux 用 99% 的市场占有率轻松地获取了统治地位。* **Linux 运行在超过 99% 的 TOP500 超级计算机上**,这并不会让人感到惊讶。2015 年我们报道过[“Linux 正运行在超过 97% 的 TOP500 超级计算机上”](https://itsfoss.com/linux-runs-97-percent-worlds-top-500-supercomputers/),今年 Linux 表现得更好。 这些信息是由独立组织 [Top500](https://twitter.com/share?text=%23Linux+now+runs+on+more+than+99%25+of+top+500+%23supercomputers+in+the+world&amp;via=itsfoss&amp;related=itsfoss&amp;url=https://itsfoss.com/linux-99-percent-top-500-supercomputers/) 收集的,每两年他们会公布已知的最快的 500 台超级计算机的细节。你可以[打开这个网站,用以下条件筛选所需要的信息](https://www.top500.org/statistics/sublist/):国家、使用的操作系统类型、所有者等。别担心,我将会从这份表格中筛选整理出今年几个有趣的事实。 ### Linux 运行在 500 台超级计算机中的 498 台 如果要将上面的百分比细化到具体数量的话,500 台超级计算机中的 498 台运行着 Linux。剩余的两台超级计算机运行着基于 Unix 的操作系统。直到去年,还有一台超级计算机上在运行 Windows,今年的列表中没有出现 Windows 的身影。或许,这些超级计算机没一台能运行 Windows 10(一语双关)。 总结一下今年表单上 TOP500 超级计算机所运行操作系统情况: * Linux: 498 * Unix: 2 * Windows: 0 还有一份总结,它清晰展现了每年 Linux 在 TOP500 超级计算机的份额的变化情况。 * 2012 年: 94% * [2013](https://itsfoss.com/95-percent-worlds-top-500-supercomputers-run-linux/) 年: 95% * [2014](https://itsfoss.com/97-percent-worlds-top-500-supercomputers-run-linux/) 年: 97% * [2015](https://itsfoss.com/linux-runs-97-percent-worlds-top-500-supercomputers/) 年: 97.2% * 2016 年: 99.6% * 2017 年: ??? 另外,最快的前380台超级计算机运行着 Linux,包括在中国的那台最快的超级计算机。排名第 386 和第 387 的超级计算机运行着 Unix,它们同样来自中国。(←\_←) ### 其他关于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的有趣数据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2/210101fo7t8osfc7gt8t6n.png) 除去 Linux,我在表单中还找到了几个有趣的数据想跟你分享。 * 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是[神威太湖之光](https://en.wikipedia.org/wiki/Sunway_TaihuLight). 它位于中国的[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https://www.top500.org/site/50623)。它有着 93PFlops 的速度。 * 全球第二快的超级计算机是中国的[天河二号](https://en.wikipedia.org/wiki/Tianhe-2),第三的位置则属于美国的 Titan。 * 在速度前十的超级计算机中,美国占据了 5 台,日本和中国各有 2 台,瑞士有 1 台。 * 美国和中国都各有 171 台超级计算机进入了 TOP500 的榜单中。 * 日本有 27 台,法国有 20 台,印度、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各有 5 台进入了榜单中。 有趣的事实,不是吗?你能点击[这里](https://www.top500.org/statistics/sublist/)筛选出属于自己的榜单来获得更多信息。现在我很开心来宣传 Linux 运行在 99% 的 TOP500 超级计算机上,期待下一年能有 100% 的更好成绩。 当你在阅读这篇文章时,请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这篇文章,这是 Linux 的一个成就,我们引以为豪~ :P --- via: <https://itsfoss.com/linux-99-percent-top-500-supercomputers> 作者:[Abhishek Prakash](https://itsfoss.com/author/abhishek/) 译者:[ypingcn](https://github.com/ypingcn)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谁需要 GUI?—— Linux 终端生存之道
Bryan Lunduke
http://www.networkworld.com/article/3091139/linux/who-needs-a-gui-how-to-live-in-a-linux-terminal.html#slide1
我最近尝试完全在 Linux shell 中生存30天。下边提到的就是我最喜欢用的 shell 应用,可以用来处理大部分的常用电脑功能(网页浏览、文字处理等)。这些显然有些不足,因为纯文本操作实在是有些艰难。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2/213533n9v999esvagf9vsu.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2/213533n9v999esvagf9vsu.jpg
true
false
true
GHLandy
true
[ "命令行", "终端" ]
分享
{ "viewnum": 23005, "commentnum": 28, "favtimes": 1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4.248.191.179", "message": "文章不错。<br />\r\n这个网站为什么不增加一个邮件订阅的功能呢?", "username": "ryt [Chrome 54.0|GNU/Linux]", "date": "2016-11-22T21:52:34" }, { "postip": "117.150.42.52", "message": "不t知道对中文的支持性如何?", "username": "POCMON [QQ Browser 9.5|Windows 10]", "date": "2016-11-22T22:23:40" }, { "postip": "103.240.125.18", "message": "极具逼格的mplayer ascii art竟然没有提到呢。", "username": "delectate [Firefox 50.0|Windows 10]", "date": "2016-11-23T07:21:49" }, { "postip": "115.236.76.250", "message": "装B", "username": "来自浙江杭州的 Chrome 54.0|Mac 10.11 用户", "date": "2016-11-23T09:19:44" }, { "postip": "14.20.29.152", "message": "GUI+shell可以很好的配合使用, 有必要这么装B吗", "username": "来自广东深圳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23T09:34:41" }, { "postip": "210.12.136.130", "message": "好好地图形界面不用,非得用一个shell。就好像有个别墅,你非得说在茅草屋就可以生存。", "username": "来自210.12.136.130的 Reeder|Mac 10.12 用户", "date": "2016-11-23T11:20:41" }, { "postip": "111.85.176.18", "message": "非要跟自己过不去吗?", "username": "来自贵州贵阳的 Chrome 53.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23T11:31:54" }, { "postip": "183.255.204.49", "message": "不觉得这种装逼方式有点幼稚了吗", "username": "来自183.255.204.49的 Chrome 50.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1-23T11:39:39" }, { "postip": "223.68.184.131", "message": "装逼赞一个", "username": "来自江苏南京的 Vivaldi 1.4|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23T13:43:25" }, { "postip": "118.122.120.11", "message": "我想说的是 w3m 对于 AJAX 支持有问题,至少默认参数下是。",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23T14:43:35" }, { "postip": "107.178.194.50", "message": "linux终端装逼之道", "username": "来自美国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23T17:12:22" }, { "postip": "123.112.142.152", "message": "哈哈哈哈,那个确实够 B 格", "username": "linux [Chrome 54.0|Mac 10.11]", "date": "2016-11-23T17:30:52" }, { "postip": "123.112.142.152", "message": "邮件订阅我们之前在 QQ 邮件里面提供过——不过他们的邮件订阅功能太监了。<br />\r\n至于说创建一个邮件列表服务器,并发送,主要是订阅者寥寥,所以就仅提供了 RSS。当然,微信和微博也是有的。", "username": "linux [Chrome 54.0|Mac 10.11]", "date": "2016-11-23T17:32:34" }, { "postip": "120.52.92.7", "message": "可不可以在终端里看电影??[(*^__^*) 嘻嘻……]", "username": "执着的夏风 [Firefox 49.0|Ubuntu]", "date": "2016-11-23T22:03:45" }, { "postip": "223.79.39.166", "message": "当然可以。", "username": "绿色圣光 [Firefox 45.0|GNU/Linux]", "date": "2016-11-23T22:42:03" }, { "postip": "119.131.181.246", "message": "主要问题是终端不支持多语言环境", "username": "Wf_talk [Firefox 49.0|GNU/Linux]", "date": "2016-11-23T22:49:37" }, { "postip": "27.155.240.178", "message": "这个作者挺酷的,赞一个", "username": "来自福建福州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23T23:33:06" }, { "postip": "180.141.62.187", "message": "个人喜欢就好。。。", "username": "来自广西南宁的 Iceweasel 31.8|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24T00:14:26" }, { "postip": "222.128.179.88", "message": "一看作者就不是大中国的,不然肯定会提怎么在终端里输入中文",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24T13:07:37" }, { "postip": "124.126.17.240", "message": "这个问题很致命", "username": "linccn [Opera 41.0|Windows 7]", "date": "2016-11-25T09:01:51" }, { "postip": "118.242.34.106", "message": "无聊,能简单的时候就不要复杂。要不是工作需要,他妈的我才懒得各种命令行。这很吊,这是傻逼。",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Chrome 46.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1-25T11:23:12" }, { "postip": "119.167.108.204", "message": "之前在QQ邮箱订阅中心可以看全文呢,后来某一天之后就不推送了,也不知道是哪方的问题,大侠你知道麽。", "username": "洛小贼 [Chrome 54.0|Windows 10]", "date": "2016-11-25T17:41:57" }, { "postip": "123.112.142.152", "message": "QQ 邮箱订阅这个功能他们好几年就没人管了。然后终于有一天,开始不更新了,慢慢的,所有的订阅都不更新了,哎,我们有10W 订阅啊。", "username": "linux [Chrome 54.0|Mac 10.11]", "date": "2016-11-25T17:57:58" }, { "postip": "119.167.108.204", "message": "现在只有一少部分能收到更新了。<br />\r\n觉得邮箱订阅方式比较方便,虽然感觉用户少。", "username": "洛小贼 [Chrome 54.0|Windows 10]", "date": "2016-11-25T18:01:04" }, { "postip": "39.65.71.69", "message": "为什么不是 Emacs?有了 Emacs 这些就都可以干了,闲暇时还可以用 Stockfish 引擎下几盘西洋棋。", "username": "来自山东的 Firefox 52.0|Android 5.1 用户", "date": "2016-11-29T13:06:22" }, { "postip": "27.26.162.88", "message": "何苦为难自己", "username": "来自湖北武汉的 Chrome Mobile 40.0|Android 5.1 用户", "date": "2016-12-01T10:13:40" }, { "postip": "60.247.51.80", "message": "emacs将一个好好的文本编辑器搞成了IDE,已经是邪道了。",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Firefox 50.0|Ubuntu 用户", "date": "2016-12-11T19:58:59" }, { "postip": "36.102.166.91", "message": "EMACS哈哈哈,“厨房水槽”", "username": "paper318 [Chrome 55.0|Windows 10]", "date": "2017-01-13T12:15:08" } ]
[]
我最近尝试完全在 Linux shell 中生存30天。下边提到的就是我最喜欢用的 shell 应用,可以用来处理大部分的常用电脑功能(网页浏览、文字处理等)。这些显然有些不足,因为纯文本操作实在是有些艰难。
2016-11-22T21:43:00
2016-11-22T21:43:00
7,980
/article-7980-1.html
> > 完全在 Linux 终端中生存并不容易,但这绝对是可行的。 > >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2/213533n9v999esvagf9vsu.jpg) ### 处理常见功能的最佳 Linux shell 应用 你是否曾想像过完完全全在 Linux 终端里生存?没有图形桌面,没有现代的 GUI 软件,只有文本 —— 在 Linux shell 中,除了文本还是文本。这可能并不容易,但这是绝对可行的。[我最近尝试完全在 Linux shell 中生存30天](http://www.networkworld.com/article/3083268/linux/30-days-in-a-terminal-day-0-the-adventure-begins.html)。下边提到的就是我最喜欢用的 shell 应用,可以用来处理大部分的常用电脑功能(网页浏览、文字处理等)。这些显然有些不足,因为纯文本操作实在是有些艰难。 ### 在 Linux 终端里发邮件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2/213557xupqxezpzgdfexbb.png) 要在终端里发邮件,选择有很多。很多人会推荐 mutt 和 notmuch,这两个软件都功能强大并且表现非凡,但是我却更喜欢 alpine。为何?不仅是因为它的高效性,还因为如果你习惯了像 Thunderbird 之类的 GUI 邮件客户端,你会发现 alpine 的界面与它们非常相似。 ### 在 Linux 终端里浏览网页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2/213720owoaa7ocyn7wb8aa.jpg) 我有一个词要告诉你:[w3m](https://en.wikipedia.org/wiki/W3m)。好吧,我承认这并不是一个真实的词。但 w3m 的确是我在 Linux 终端的 web 浏览器选择。它能够很好的呈现网页,并且它也足够强大,可以用来在像 Google+ 之类的网站上发布消息(尽管方法并不有趣)。 Lynx 可能是基于文本的 Web 浏览器的事实标准,但 w3m 还是我的最爱。 ### 在 Linux 终端里编辑文本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2/213747qf6fihan7jmw6bhm.jpg) 对于编辑简单的文本文件,有一个应用是我最的最爱。不!不!不是 emacs,同样,也绝对不是 vim。对于编辑文本文件或者简要记下笔记,我喜欢使用 nano。对!就是 nano。它非常简单,易于学习并且使用方便。当然还有更多的软件具有更多功能,但 nano 的使用是最令人愉快的。 ### 在 Linux 终端里处理文字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2/213813pmzqrhnmrmoutnqm.jpg) 在一个只有文本的 shell 之中,“文本编辑器” 和 “文字处理程序” 实在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但是像我这样需要大量写作的,有一个专门用于长期写作的软件是非常必要的。而我最爱的就是 wordgrinder。它由足够的工具让我愉快工作——一个菜单驱动的界面(使用快捷键控制)并且支持 OpenDocument、HTML 或其他等多种文件格式。 ### 在 Linux 终端里听音乐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2/213839sh9yzdc99awhcd9y.jpg) 当谈到在 shell 中播放音乐(比如 mp3,ogg 等),有一个软件绝对是卫冕之王:[cmus](https://en.wikipedia.org/wiki/Cmus)。它支持所有你想得到的文件格式。它的使用超级简单,运行速度超级快,并且只使用系统少量的资源。如此清洁,如此流畅。这才是一个好的音乐播放器的样子。 ### 在 Linux 终端里发送即时消息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2/213903lswpfsp92v9solhf.jpg) 当我在想如果可以在终端里发送即时消息会是什么样子的时候,我的思绪瞬间爆发了。你可能知道 Pidgin——一个支持多种协议的 IM 客户端,它也有一个终端版,叫做“[finch](https://developer.pidgin.im/wiki/Using%20Finch)”,你可以使用它来同时链接多个网络、同时和几个人聊天。而且,它的界面也和 Pidgin 极为相似。多么令人惊叹啊!想要使用 Google 环聊(Google Hangouts)就试试 [hangups](https://github.com/tdryer/hangups)。它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分页式界面,并且效果非常好。认真来说,除了一些可能需要的 emoji 表情和嵌入式图片外,在终端里发送即时消息真的是一个很好的体验。 ### 在 Linux 终端里发布推文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2/214027szjhcx4xn4c64fwc.jpg) 这不是开玩笑!由于 [rainbowstream](http://www.rainbowstream.org/) 的存在,我们已经可以在终端里发布推文了。尽管我时不时遇到一些 bug,但整体上,它工作得很好。虽然没有网页版 Twitter 或官方移动客户端那么好用,但这是一个终端版的 Twitter,来试一试吧。尽管它的功能还未完善,但是用起来还是很酷,不是吗? ### 在 Linux 终端里看 Reddit 新闻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2/214113vtvkqsausktuu0v5.jpg) 不管如何,在命令行中享受 Reddit 新闻时间真的感觉很棒。使用 rtv 真是一个相当愉快的体验。不管是阅读、评论,还是投票表决,它都可以。其体验和在网页版有一定相似。 ### 在 Linux 终端里管理进程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2/214138xntitwnvewrriair.jpg) 可以使用 [htop](http://hisham.hm/htop/)。与 top 相似,但更好用、更美观。有时候,我打开 htop 之后就让它一直运行。没有原因,就是喜欢!从某方面说,它就像将音乐可视化——当然,这里显示的是 RAM 和 CPU 的使用情况。 ### 在 Linux 终端里管理文件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2/214203vjp9acqgqbcujggg.png) 在一个纯文本终端里并不意味着你不能享受生活之美好。比方说一个出色的文件浏览和管理器。这方面,[Midnight Commander](https://en.wikipedia.org/wiki/Midnight_Commander) 是很好用的。 ### 在 Linux 终端里管理终端窗口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2/214235y7ee099gwe97ieiy.png) 如果要在终端里工作很长时间,就需要一个多窗口终端了。它是这样一个软件 —— 可以将用户终端会话分割成一个自定义网格,从而可以同时使用和查看多个终端应用。对于 shell,它相当于一个平铺式窗口管理器。我最喜欢用的是 [tmux](https://tmux.github.io/)。不过 [GNU Screen](https://en.wikipedia.org/wiki/GNU_Screen) 也很好用。学习怎么使用它们可能要花点时间,但一旦会用,就会很方便。 ### 在 Linux 终端里进行讲稿演示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2/214305wuzgpguxnanggwdd.jpg) 这类软件有 LibreOffice、Google slides、gasp 或者 PowerPoint。我在讲稿演示软件花费很多时间,很高兴有一个终端版的软件。它称做“[文本演示程序(tpp)](http://www.ngolde.de/tpp.html)”。很显然,没有图片,只是一个使用简单标记语言将放在一起的幻灯片展示出来的简单程序。它不可能让你在其中插入猫的图片,但可以让你在终端里进行完整的演示。 --- via: <http://www.networkworld.com/article/3091139/linux/who-needs-a-gui-how-to-live-in-a-linux-terminal.html#slide1> 作者:[Bryan Lunduke](http://www.networkworld.com/author/Bryan-Lunduke/) 译者:[GHLandy](https://github.com/GHLandy)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何时 NGINX 将取代 Apache?
Steven J. Vaughan-Nichols
http://www.zdnet.com/article/when-to-use-nginx-instead-of-apache/
Apache 是最受欢迎的 web 服务器,不过 NGINX 正逐渐增长,而微软的 IIS 几十年来首次跌破 10%。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3/215347p65d2ldjeb64d036.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3/215347p65d2ldjeb64d036.jpg
true
false
true
OneNewLife
false
[ "Nginx", "Apache" ]
观点
{ "viewnum": 8912, "commentnum": 5,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223.81.192.29", "message": "看Sun", "username": "绿色圣光 [Firefox 45.0|GNU/Linux]", "date": "2016-11-24T21:31:48" }, { "postip": "220.166.228.19", "message": "iis 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呢",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4.0|Arch Linux 用户", "date": "2016-11-25T19:22:50" }, { "postip": "125.34.160.24", "message": "卡", "username": "hsrzq [Chrome 54.0|GNU/Linux]", "date": "2016-11-26T00:16:34" }, { "postip": "113.250.156.107", "message": "选择闭源的结果。<br />\r\n<br />\r\n所以今天巨硬开始拥抱开源了。", "username": "OneNewLife [Chrome 54.0|Fedora]", "date": "2016-11-29T16:10:09" }, { "postip": "210.22.175.252", "message": "测试了下。", "username": "xhuaustc [Chrome 54.0|Mac 10.12]", "date": "2016-11-30T20:37:51" } ]
[]
Apache 是最受欢迎的 web 服务器,不过 NGINX 正逐渐增长,而微软的 IIS 几十年来首次跌破 10%。
2016-11-24T08:49:00
2016-11-24T08:49:00
7,981
/article-7981-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3/215347p65d2ldjeb64d036.jpg) > > NGINX 和 Apache 两者都是主流的开源 web 服务器,但是据 NGINX 的首席执行官 Gus Robertson 所言,他们有不同的使用场景。此外还有微软,其 web 服务器 IIS 在活跃网站的份额在 20 年间首次跌破 10%。 > > > ![活跃网站的 web 服务器市场份额](/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3/215359soovdv6e3mm5omll.png) *Apache 是最受欢迎的 web 服务器,不过 NGINX 正逐渐增长,而微软的 IIS 几十年来首次跌破 10%。* [NGINX](https://www.nginx.com/) 已经成为第二大 web 服务器。它在很久以前就已经超越了[微软 IIS](https://www.iis.net/),并且一直在老大 [Apache](https://httpd.apache.org/) 的身后穷追不舍。但是,NGINX 的首席执行官Gus Roberston 在接受采访时表示,Apache 和 NGINX 的用户群体不一样。 “我认为 Apache 是很好的 web 服务器。NGINX 和它的使用场景不同,”Robertson 说。“我们没有把 Apache 当成竞争对手。我们的用户使用 NGINX 来取代硬件负载均衡器和构建微服务,这两个都不是 Apache 的长处。” 事实上,Robertson 发现许多用户同时使用了这两种开源的 web 服务。“用户会在 Apache 的上层使用 NGINX 来实现负载均衡。我们的架构差异很大,我们可以提供更好的并发 web 服务。”他还表示 NGINX 在云环境中表现更优秀。 他总结说,“我们是唯一一个仍然在持续增长的 web 服务器,其它的 web 服务器都在慢慢缩小份额。” 这不太准确。根据 [Netcraft 十月份的网络服务器调查](https://news.netcraft.com/archives/2016/10/21/october-2016-web-server-survey.html),Apache 当月的活跃网站增加得最多,获得了 180 万个新站点,而 NGINX 增加了 40 万个新站点,排在第二位。 这些增长,加上微软损失的 120 万个活跃站点,导致微软的活跃网站份额下降到 9.27%,这是他们第一次跌破 10%。Apache 的市场份额提高了 0.19%,并继续领跑市场,现在坐拥 46.3% 的活跃站点。尽管如此,多年来 Apache 一直在缓慢下降,而 NGINX 现在上升到了 19%。 NGINX 的开发者正在努力创造他们的核心开放(open-core )的商业 web 服务器 —— [NGINX Plus](https://www.nginx.com/products/),通过不断的改进使其变得更有竞争力。NGINX Plus 最新的版本是 [NGINX Plus 11 版(R11)](https://www.nginx.com/blog/nginx-plus-r11-released/),该服务器易于扩展和自定义,并支持更广泛的部署。 这次最大的补充是 [动态模块](https://www.nginx.com/blog/nginx-plus-r11-released/?utm_source=nginx-plus-r11-released&utm_medium=blog#r11-dynamic-modules) 的二进制兼容性。也就是说为 [开源 NGINX 软件](https://www.nginx.com/products/download-oss/) 编译的动态模块也可以加载到 NGINX Plus。 这意味着你可以利用大量的[第三方 NGINX 模块](https://www.nginx.com/resources/wiki/modules/index.html?utm_source=nginx-plus-r11-released&utm_medium=blog) 来扩展 NGINX Plus 的功能,借鉴一系列开源和商业化生产的模块。开发者可以基于支持 NGINX Plus 的内核创建自定义扩展、附加组件和新产品。 NGINX Plus R11 还增强了其它功能: * [提升 TCP/UDP 负载均衡](https://www.nginx.com/blog/nginx-plus-r11-released/?utm_source=nginx-plus-r11-released&utm_medium=blog#r11-tcp-udp-lb) —— 新功能包括 SSL 服务器路由、新的日志功能、附加变量以及改进的代理协议支持。这些新功能增强了调试功能,使你能够支持更广泛的企业应用。 * [更好的 IP 定位](https://www.nginx.com/blog/nginx-plus-r11-released/?utm_source=nginx-plus-r11-released&utm_medium=blog#r11-geoip2) —— 第三方的 GeoIP2 模块现在已经通过认证,并提供给 NGINX Plus 用户。这个新版本提供比原来的 GeoIP 模块更精准和丰富的位置信息。 * [增强的 nginScript 模块](https://www.nginx.com/blog/nginx-plus-r11-released/?utm_source=nginx-plus-r11-released&utm_medium=blog#r11-nginScript) —— nginScript 是基于 JavaScript 的 NGINX Plus 的下一代配置语言。新功能可以让你在流(TCP/UDP)模块中即时修改请求和响应数据。 最终结果?NGINX 准备继续与 Apache 竞争顶级 web 服务器的宝座。至于微软的 IIS?它将逐渐淡出市场。 --- via: <http://www.zdnet.com/article/when-to-use-nginx-instead-of-apache/> 作者:[Steven J. Vaughan-Nichols](http://www.zdnet.com/meet-the-team/us/steven-j-vaughan-nichols/) 译者:[OneNewLife](https://github.com/OneNewLife)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aria2 (命令行下载器)实例
MAGESH MARUTHAMUTHU
http://www.2daygeek.com/aria2-command-line-download-utility-tool/
aria2 是一个自由、开源、轻量级多协议和多源的命令行下载工具。它支持 HTTP/HTTPS、FTP、SFTP、 BitTorrent 和 Metalink 协议。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3/222806ck6kn26h2j96ck96.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3/222806ck6kn26h2j96ck96.jpg
true
false
true
yangmingming
false
[ "wget", "aria2" ]
技术
{ "viewnum": 33545, "commentnum": 6, "favtimes": 8,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82.242.224.62", "message": "好东西", "username": "来自云南昆明的 Firefox 50.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1-24T12:00:31" }, { "postip": "119.162.57.149", "message": "zhangzonghui@zhangzonghui-F83VD:~$ sudo dpkg -i /home/zhangzonghui/下载/deepin-boot-maker_1.1.3-1_i386.deb<br />\r\n正在选中未选择的软件包 deepin-boot-maker:i386。<br />\r\n(正在读取数据库 ... 系统当前共安装有 235665 个文件和目录。)<br />\r\n正准备解包 .../deepin-boot-maker_1.1.3-1_i386.deb&nbsp;&nbsp;...<br />\r\n正在解包 deepin-boot-maker:i386 (1.1.3-1) ...<br />\r\ndpkg: 依赖关系问题使得 deepin-boot-maker:i386 的配置工作不能继续:<br />\r\n deepin-boot-maker:i386 依赖于 p7zip-full.<br />\r\n deepin-boot-maker:i386 依赖于 mtools.<br />\r\n deepin-boot-maker:i386 依赖于 syslinux.<br />\r\n deepin-boot-maker:i386 依赖于 syslinux-common.<br />\r\n<br />\r\ndpkg: 处理软件包 deepin-boot-maker:i386 (--install)时出错:<br />\r\n 依赖关系问题 - 仍未被配置<br />\r\n正在处理用于 bamfdaemon (0.5.3~bzr0+16.04.20160824-0ubuntu1) 的触发器 ...<br />\r\nRebuilding /usr/share/applications/bamf-2.index...<br />\r\n正在处理用于 gnome-menus (3.13.3-6ubuntu3.1) 的触发器 ...<br />\r\n正在处理用于 desktop-file-utils (0.22-1ubuntu5+elementary2~ubuntu0.4.1) 的触发器 ...<br />\r\n正在处理用于 mime-support (3.59ubuntu1) 的触发器 ...<br />\r\n在处理时有错误发生:<br />\r\n deepin-boot-maker:i386<br />\r\nzhen&nbsp;&nbsp;mo&nbsp;&nbsp;jie&nbsp;&nbsp;jue", "username": "LXY-WL [Epiphany 3.18|GNU/Linux]", "date": "2016-11-24T12:45:22" }, { "postip": "183.49.0.248", "message": "不错。", "username": "hello_linux [Chrome 51.0|Windows 7]", "date": "2016-11-24T13:20:19" }, { "postip": "223.81.192.29", "message": "根据深度官方的文档,需要你下载源码,自己编译。", "username": "绿色圣光 [Firefox 45.0|GNU/Linux]", "date": "2016-11-24T21:34:42" }, { "postip": "118.122.120.11", "message": "但是 aria2c 貌似没有 wget 的 --https-only 选项,用这个下载软件包虽然速度快,我担心会被降级 http,所以宁愿慢些,也用 wget 下载。",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25T15:26:16" }, { "postip": "218.17.122.82", "message": "好东西,等回家下两个种子试试,留下一个邪恶的表情。", "username": "何亮 [Chrome 54.0|Windows 7]", "date": "2016-11-30T13:53:13" } ]
[]
aria2 是一个自由、开源、轻量级多协议和多源的命令行下载工具。它支持 HTTP/HTTPS、FTP、SFTP、 BitTorrent 和 Metalink 协议。
2016-11-24T10:18:00
2016-11-24T10:18:00
7,982
/article-7982-1.html
[aria2](https://aria2.github.io/) 是一个自由、开源、轻量级多协议和多源的命令行下载工具。它支持 HTTP/HTTPS、FTP、SFTP、 BitTorrent 和 Metalink 协议。aria2 可以通过内建的 JSON-RPC 和 XML-RPC 接口来操纵。aria2 下载文件的时候,自动验证数据块。它可以通过多个来源或者多个协议下载一个文件,并且会尝试利用你的最大下载带宽。默认情况下,所有的 Linux 发行版都包括 aria2,所以我们可以从官方库中很容易的安装。一些 GUI 下载管理器例如 [uget](http://www.2daygeek.com/install-uget-download-manager-on-ubuntu-centos-debian-fedora-mint-rhel-opensuse/) 使用 aria2 作为插件来提高下载速度。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3/222806ck6kn26h2j96ck96.jpg) ### Aria2 特性 * 支持 HTTP/HTTPS GET * 支持 HTTP 代理 * 支持 HTTP BASIC 认证 * 支持 HTTP 代理认证 * 支持 FTP (主动、被动模式) * 通过 HTTP 代理的 FTP(GET 命令行或者隧道) * 分段下载 * 支持 Cookie * 可以作为守护进程运行。 * 支持使用 fast 扩展的 BitTorrent 协议 * 支持在多文件 torrent 中选择文件 * 支持 Metalink 3.0 版本(HTTP/FTP/BitTorrent) * 限制下载、上传速度 ### 1) Linux 下安装 aria2 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在所有的 Linux 发行版上安装 aria2 命令行下载器,例如 Debian、 Ubuntu、 Mint、 RHEL、 CentOS、 Fedora、 suse、 openSUSE、 Arch Linux、 Manjaro、 Mageia 等等……只需要输入下面的命令安装即可。对于 CentOS、 RHEL 系统,我们需要开启 [uget](http://www.2daygeek.com/aria2-command-line-download-utility-tool/) 或者 [RPMForge](http://www.2daygeek.com/aria2-command-line-download-utility-tool/) 库的支持。 ``` [对于 Debian、 Ubuntu 和 Mint] $ sudo apt-get install aria2 [对于 CentOS、 RHEL、 Fedora 21 和更早些的操作系统] # yum install aria2 [Fedora 22 和 之后的系统] # dnf install aria2 [对于 suse 和 openSUSE] # zypper install wget [Mageia] # urpmi aria2 [对于 Arch Linux] $ sudo pacman -S aria2 ``` ### 2) 下载单个文件 下面的命令将会从指定的 URL 中下载一个文件,并且保存在当前目录,在下载文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文件的(日期、时间、下载速度和下载进度)。 ``` # aria2c https://download.owncloud.org/community/owncloud-9.0.0.tar.bz2 [#986c80 19MiB/21MiB(90%) CN:1 DL:3.0MiB] 03/22 09:49:13 [NOTICE] Download complete: /opt/owncloud-9.0.0.tar.bz2 Download Results: gid |stat|avg speed |path/URI ======+====+===========+======================================================= 986c80|OK | 3.0MiB/s|/opt/owncloud-9.0.0.tar.bz2 Status Legend: (OK):download completed. ``` ### 3) 使用不同的名字保存文件 在初始化下载的时候,我们可以使用 `-o`(小写)选项在保存文件的时候使用不同的名字。这儿我们将要使用 owncloud.zip 文件名来保存文件。 ``` # aria2c -o owncloud.zip https://download.owncloud.org/community/owncloud-9.0.0.tar.bz2 [#d31304 16MiB/21MiB(74%) CN:1 DL:6.2MiB] 03/22 09:51:02 [NOTICE] Download complete: /opt/owncloud.zip Download Results: gid |stat|avg speed |path/URI ======+====+===========+======================================================= d31304|OK | 7.3MiB/s|/opt/owncloud.zip Status Legend: (OK):download completed. ``` ### 4) 下载速度限制 默认情况下,aria2 会利用全部带宽来下载文件,在文件下载完成之前,我们在服务器就什么也做不了(这将会影响其他服务访问带宽)。所以在下载大文件时最好使用 `–max-download-limit` 选项来避免进一步的问题。 ``` # aria2c --max-download-limit=500k https://download.owncloud.org/community/owncloud-9.0.0.tar.bz2 [#7f9fbf 21MiB/21MiB(99%) CN:1 DL:466KiB] 03/22 09:54:51 [NOTICE] Download complete: /opt/owncloud-9.0.0.tar.bz2 Download Results: gid |stat|avg speed |path/URI ======+====+===========+======================================================= 7f9fbf|OK | 462KiB/s|/opt/owncloud-9.0.0.tar.bz2 Status Legend: (OK):download completed. ``` ### 5) 下载多个文件 下面的命令将会从指定位置下载超过一个的文件并保存到当前目录,在下载文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文件的(日期、时间、下载速度和下载进度)。 ``` # aria2c -Z https://download.owncloud.org/community/owncloud-9.0.0.tar.bz2 ftp://ftp.gnu.org/gnu/wget/wget-1.17.tar.gz [DL:1.7MiB][#53533c 272KiB/21MiB(1%)][#b52bb1 768KiB/3.6MiB(20%)] 03/22 10:25:54 [NOTICE] Download complete: /opt/wget-1.17.tar.gz [#53533c 18MiB/21MiB(86%) CN:1 DL:3.2MiB] 03/22 10:25:59 [NOTICE] Download complete: /opt/owncloud-9.0.0.tar.bz2 Download Results: gid |stat|avg speed |path/URI ======+====+===========+======================================================= b52bb1|OK | 2.8MiB/s|/opt/wget-1.17.tar.gz 53533c|OK | 3.4MiB/s|/opt/owncloud-9.0.0.tar.bz2 Status Legend: (OK):download completed. ``` ### 6) 续传未完成的下载 当你遇到一些网络连接问题或者系统问题的时候,并将要下载一个大文件(例如: ISO 镜像文件),我建议你使用 `-c` 选项,它可以帮助我们从该状态续传未完成的下载,并且像往常一样完成。不然的话,当你再次下载,它将会初始化新的下载,并保存成一个不同的文件名(自动的在文件名后面添加 `.1` )。注意:如果出现了任何中断,aria2 使用 `.aria2` 后缀保存(未完成的)文件。 ``` # aria2c -c https://download.owncloud.org/community/owncloud-9.0.0.tar.bz2 [#db0b08 8.2MiB/21MiB(38%) CN:1 DL:3.1MiB ETA:4s]^C 03/22 10:09:26 [NOTICE] Shutdown sequence commencing... Press Ctrl-C again for emergency shutdown. 03/22 10:09:26 [NOTICE] Download GID#db0b08bf55d5908d not complete: /opt/owncloud-9.0.0.tar.bz2 Download Results: gid |stat|avg speed |path/URI ======+====+===========+======================================================= db0b08|INPR| 3.3MiB/s|/opt/owncloud-9.0.0.tar.bz2 Status Legend: (INPR):download in-progress. 如果重新启动传输,aria2 将会恢复下载。 # aria2c -c https://download.owncloud.org/community/owncloud-9.0.0.tar.bz2 [#873d08 21MiB/21MiB(98%) CN:1 DL:2.7MiB] 03/22 10:09:57 [NOTICE] Download complete: /opt/owncloud-9.0.0.tar.bz2 Download Results: gid |stat|avg speed |path/URI ======+====+===========+======================================================= 873d08|OK | 1.9MiB/s|/opt/owncloud-9.0.0.tar.bz2 Status Legend: (OK):download completed. ``` ### 7) 从文件获取输入 就像 wget 可以从一个文件获取输入的 URL 列表来下载一样。我们需要创建一个文件,将每一个 URL 存储在单独的行中。ara2 命令行可以添加 `-i` 选项来执行此操作。 ``` # aria2c -i test-aria2.txt [DL:3.9MiB][#b97984 192KiB/21MiB(0%)][#673c8e 2.5MiB/3.6MiB(69%)] 03/22 10:14:22 [NOTICE] Download complete: /opt/wget-1.17.tar.gz [#b97984 19MiB/21MiB(90%) CN:1 DL:2.5MiB] 03/22 10:14:30 [NOTICE] Download complete: /opt/owncloud-9.0.0.tar.bz2 Download Results: gid |stat|avg speed |path/URI ======+====+===========+======================================================= 673c8e|OK | 4.3MiB/s|/opt/wget-1.17.tar.gz b97984|OK | 2.5MiB/s|/opt/owncloud-9.0.0.tar.bz2 Status Legend: (OK):download completed. ``` ### 8) 每个主机使用两个连接来下载 默认情况,每次下载连接到一台服务器的最大数目,对于一条主机只能建立一条。我们可以通过 aria2 命令行添加 `-x2`(`2` 表示两个连接)来创建到每台主机的多个连接,以加快下载速度。 ``` # aria2c -x2 https://download.owncloud.org/community/owncloud-9.0.0.tar.bz2 [#ddd4cd 18MiB/21MiB(83%) CN:1 DL:5.0MiB] 03/22 10:16:27 [NOTICE] Download complete: /opt/owncloud-9.0.0.tar.bz2 Download Results: gid |stat|avg speed |path/URI ======+====+===========+======================================================= ddd4cd|OK | 5.5MiB/s|/opt/owncloud-9.0.0.tar.bz2 Status Legend: (OK):download completed. ``` ### 9) 下载 BitTorrent 种子文件 我们可以使用 aria2 命令行直接下载一个 BitTorrent 种子文件: ``` # aria2c https://torcache.net/torrent/C86F4E743253E0EBF3090CCFFCC9B56FA38451A3.torrent?title=[kat.cr]irudhi.suttru.2015.official.teaser.full.hd.1080p.pathi.team.sr [#388321 0B/0B CN:1 DL:0B] 03/22 20:06:14 [NOTICE] Download complete: /opt/[kat.cr]irudhi.suttru.2015.official.teaser.full.hd.1080p.pathi.team.sr.torrent 03/22 20:06:14 [ERROR] Exception caught Exception: [BtPostDownloadHandler.cc:98] errorCode=25 Could not parse BitTorrent metainfo Download Results: gid |stat|avg speed |path/URI ======+====+===========+======================================================= 388321|OK | 11MiB/s|/opt/[kat.cr]irudhi.suttru.2015.official.teaser.full.hd.1080p.pathi.team.sr.torrent Status Legend: (OK):download completed. ``` ### 10) 下载 BitTorrent 磁力链接 使用 aria2 我们也可以通过 BitTorrent 磁力链接直接下载一个种子文件: ``` # aria2c 'magnet:?xt=urn:btih:248D0A1CD08284299DE78D5C1ED359BB46717D8C' ``` ### 11) 下载 BitTorrent Metalink 种子 我们也可以通过 aria2 命令行直接下载一个 Metalink 文件。 ``` # aria2c https://curl.haxx.se/metalink.cgi?curl=tar.bz2 ``` ### 12) 从密码保护的网站下载一个文件 或者,我们也可以从一个密码保护网站下载一个文件。下面的命令行将会从一个密码保护网站中下载文件。 ``` # aria2c --http-user=xxx --http-password=xxx https://download.owncloud.org/community/owncloud-9.0.0.tar.bz2 # aria2c --ftp-user=xxx --ftp-password=xxx ftp://ftp.gnu.org/gnu/wget/wget-1.17.tar.gz ``` ### 13) 阅读更多关于 aria2 如果你希望了解了解更多选项 —— 它们同时适用于 wget,可以输入下面的命令行在你自己的终端获取详细信息: ``` # man aria2c or # aria2c --help ``` 谢谢欣赏 …) --- via: <http://www.2daygeek.com/aria2-command-line-download-utility-tool/> 作者:[MAGESH MARUTHAMUTHU](http://www.2daygeek.com/author/magesh/) 译者:[yangmingming](https://github.com/yangmingming)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Xfce 桌面新增‘免打扰’模式以及单一应用通知设置的新特性
Andrew
http://www.webupd8.org/2016/11/xfce-gets-do-not-disturb-mode-and-per.html
Xfce 的开发者们正忙于把 Xfce 的应用和部件转移到 GTK3 上,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增加了一些新的特性。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3/224500d1ailnrra1wwwiae.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3/224500d1ailnrra1wwwiae.png
true
false
true
ucasFL
false
[ "Xfce" ]
新闻
{ "viewnum": 7760, "commentnum": 1, "favtimes": 0, "sharetimes": 1, "likes": 0 }
[ { "postip": "223.81.192.29", "message": "坐等 Xfce 迁移完成。", "username": "绿色圣光 [Firefox 45.0|GNU/Linux]", "date": "2016-11-24T21:29:06" } ]
[]
Xfce 的开发者们正忙于把 Xfce 的应用和部件转移到 GTK3 上,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增加了一些新的特性。
2016-11-24T11:39:00
2016-11-24T11:39:00
7,983
/article-7983-1.html
Xfce 的开发者们正忙于把 Xfce 的应用和部件[转移](https://wiki.xfce.org/releng/4.14/roadmap)到 GTK3 上,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增加了一些新的特性。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3/224500d1ailnrra1wwwiae.png) **“免打扰”**,一个常被要求增加的特性,[最近](http://simon.shimmerproject.org/2016/11/09/xfce4-notifyd-0-3-4-released-do-not-disturb-and-per-application-settings/)已登陆到了 xfce-notifyd 0.3.4 (Xfce 通知进程)上。 更近一步地,最新的 xfce-notifyd 包括了一个可以在单一应用基础上开启或关闭通知的选项。 当一个应用发出一个通知以后,这个应用就被加入到到了通知设置的列表里。从通知列表里,你可以控制哪些应用能够显示通知。 ”免打扰“模式和应用特定的通知设置均可在“设置” > “通知” 中找到: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3/224137iah600bbiqthb00w.png) 现在为止,还没有方法可以访问由于启用”免打扰“模式而错过的消息。然而,可以预期将来会发布**通知记录/维持的特性。** 最后, xfce-notifyd 0.3.4 的**另一个特性**是**选择在主监视器显示通知**(直到现在,通知都是显示在当前监视器)。这个特性目前在图形设置界面里是没有的,必须使用 `Xfconf`(设置编辑)在 xfce-notifyd 下增添一个叫做 `/primary-monitor`(没有引号)的布尔属性,并设置为 `True` 来启用该特性: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3/224147b94j8xoru33tlir8.png) **xfce4-notifyd 0.3.4 目前在 PPA 上还没有,但是不久它可能被增添到 [Xfce GTK3 PPA](https://launchpad.net/%7Exubuntu-dev/+archive/ubuntu/xfce4-gtk3)中。** **如果你想直接从源代码编译,从[这儿](http://archive.xfce.org/src/apps/xfce4-notifyd/0.3/)下载。** --- via: <http://www.webupd8.org/2016/11/xfce-gets-do-not-disturb-mode-and-per.html> 作者:[Andrew](http://www.webupd8.org/p/about.html) 译者:[ucasFL](https://github.com/ucasFL)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如何按最后修改时间对 ls 命令的输出进行排序
Aaron Kili
http://www.tecmint.com/sort-ls-output-by-last-modified-date-and-time
我们列出目录内容时,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排序,例如文件名、修改时间、添加时间、版本或者文件大小。可以通过指定一个特别的参数来使用这些文件的属性进行排序。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4/215201jz4zu8u3lzi909ul.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4/215201jz4zu8u3lzi909ul.jpg
true
false
true
zky001
false
[ "ls", "命令行" ]
技术
{ "viewnum": 23269, "commentnum": 2, "favtimes": 3,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211.81.52.3", "message": "通俗易懂,赞一个。", "username": "来自天津天津大学的 Chrome 54.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1-26T15:32:35" }, { "postip": "218.17.194.210", "message": "时间排序还是挺实用的!!!", "username": "alpha [Firefox 50.0|Windows 7]", "date": "2016-12-01T09:35:08" } ]
[]
我们列出目录内容时,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排序,例如文件名、修改时间、添加时间、版本或者文件大小。可以通过指定一个特别的参数来使用这些文件的属性进行排序。
2016-11-25T07:45:00
2016-11-25T07:45:00
7,984
/article-7984-1.html
Linux 用户常常做的一个事情是,是在命令行[列出目录内容](http://www.tecmint.com/file-and-directory-management-in-linux/)。 我们已经知道,[ls](http://www.tecmint.com/15-basic-ls-command-examples-in-linux/) 和 [dir](http://www.tecmint.com/linux-dir-command-usage-with-examples/) 是两个可用在列出目录内容的 Linux 命令,前者是更受欢迎的,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用户的首选。 我们列出目录内容时,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排序,例如文件名、修改时间、添加时间、版本或者文件大小。可以通过指定一个特别的参数来使用这些文件的属性进行排序。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4/215201jz4zu8u3lzi909ul.jpg) 在这个简洁的 [ls 命令指导](http://www.tecmint.com/tag/linux-ls-command/)中,我们将看看如何通过上次修改时间(日期和时分秒)[排序 ls 命令的输出结果](http://www.tecmint.com/sort-command-linux/) 。 让我们由执行一些基本的 [ls 命令](http://www.tecmint.com/15-basic-ls-command-examples-in-linux/)开始。 ### Linux 基本 ls 命令 1、 不带任何参数运行 ls 命令将列出当前工作目录的内容。 ``` $ ls ``` ![List Content of Working Directory](/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4/215422rn4111nn244qgqhe.png) *列出工作目录的内容* 2、要列出任何目录的内容,例如 /etc 目录使用如下命令: ``` $ ls /etc ``` ![List Contents of Directory](/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4/215423d331acrr1jwro7wc.png) *列出工作目录 /etc 的内容* 3、一个目录总是包含一些隐藏的文件(至少有两个),因此,要展示目录中的所有文件,使用`-a`或`-all`标志: ``` $ ls -a ``` ![List Hidden Files in Directory](/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4/215426kmzkkgk5qgkvo1y9.png) *列出工作目录的隐藏文件* 4、你还可以打印输出的每一个文件的详细信息,例如文件权限、链接数、所有者名称和组所有者、文件大小、最后修改的时间和文件/目录名称。 这是由`-l`选项来设置,这意味着一个如下面的屏幕截图般的长长的列表格式。 ``` $ ls -l ``` ![Long List Directory Contents](/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4/215428y7zgobw2tygkfye2.png) *长列表目录内容* ### 基于日期和基于时刻排序文件 5、要在目录中列出文件并[对最后修改日期和时间进行排序](http://www.tecmint.com/find-and-sort-files-modification-date-and-time-in-linux/),在下面的命令中使用`-t`选项: ``` $ ls -lt ``` ![Sort ls Output by Date and Time](/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4/215429ann4oe56mnprcct2.png) *按日期和时间排序ls输出内容* 6、如果你想要一个基于日期和时间的逆向排序文件,你可以使用`-r`选项来工作,像这样: ``` $ ls -ltr ``` ![Sort ls Output Reverse by Date and Time](/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4/215431f1epyfedyfmy1349.png) *按日期和时间排序的逆向输出* 我们将在这里结束,但是,[ls 命令](http://www.tecmint.com/tag/linux-ls-command/)还有更多的使用信息和选项,因此,应该特别注意它或看看其它指南,比如《[每一个用户应该知道 ls 的命令技巧](http://www.tecmint.com/linux-ls-command-tricks/)》或《[使用排序命令](http://www.tecmint.com/linux-sort-command-examples/)》。 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你可以通过以下反馈部分联系我们。 --- via: <http://www.tecmint.com/sort-ls-output-by-last-modified-date-and-time> 作者:[Aaron Kili](http://www.tecmint.com/author/aaronkili/) 译者:[zky001](https://github.com/zky001)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在 Linux 上使用 Glyphr 设计自己的字体
Bill Toulas
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how-to-design-and-add-your-own-font-on-linux-with-glyphr/
Glyphr 是一个新开源的矢量字体设计器,通过直观而易用的图形界面和丰富的功能集可以完成字体设计的方方面面。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4/232624h95ausssals7ls7j.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4/232624h95ausssals7ls7j.jpg
true
false
true
Vic020
false
[ "字体", "Glyphr" ]
桌面应用
{ "viewnum": 6401, "commentnum": 2, "favtimes": 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49.67.232.37", "message": "标题“在 Linux 上使用 Glyphr 设计自己的字体”是否比“Linux上的字体设计软件Glyphr”好?", "username": "来自江苏南通的 Chrome 54.0|Mac 10.12 用户", "date": "2016-11-25T16:43:31" }, { "postip": "113.56.204.136", "message": "感觉对设计师的作用更大些!", "username": "POCMON [QQ Browser 9.5|Windows 10]", "date": "2016-11-25T20:06:34" } ]
[]
Glyphr 是一个新开源的矢量字体设计器,通过直观而易用的图形界面和丰富的功能集可以完成字体设计的方方面面。
2016-11-25T09:15:00
2016-11-25T09:15:00
7,985
/article-7985-1.html
LibreOffice 提供了丰富的字体,并且用户可以自由选择和下载增加自己的字体。然而,就算是你想创造自己的字体,也可以非常容易地使用 Glyphr 来做到。Glyphr 是一个新开源的矢量字体设计器,通过直观而易用的图形界面和丰富的功能集可以完成字体设计的方方面面。虽然这个应用还在早期开发阶段,但是已经十分棒了。下面将会有一个简短的快速入门教你如何使用 Glyphr 创建字体并加入到 LibreOffice。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4/232624h95ausssals7ls7j.jpg) 首先,从[官方 Git 库](https://github.com/glyphr-studio/Glyphr-Studio-Desktop)下载 Glyphr。它提供 32 位和 64 位版本的二进制格式。完成下载后,进入下载文件夹, 解压文件,进入解压后的文件夹,右键点击 Glyphr Studio,选择“Run”。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4/231800x07917cemtfb9sk9.jpg) 启动应用后会给你三个选项。一个是从头创建一个新的字体集;第二个是读取已经存在的项目,可以是 Glyphr Studio 项目文件,也可以是其他 OpenType 字体(otf)或 TrueType 字体(ttf),甚至是 SVG 字体。第三个是读取已有的两个示例之一,然后可以在示例上修改创建。我将会选择第一个选项,并教你一些简单的设计概念。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4/233237w9ysrr89vu5hvrig.jpg) 完成进入编辑界面后, 你可以从屏幕左边的面板中选择字母,然后在右边的绘制区域设计。我选择 A 字母的图标开始编辑它。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4/232714syudpdg629uhk9pp.jpg) 要在绘图板上设计一些东西,我们可以从该板的左上角选择矩形、椭圆形或者路径等同处的“形状”工具,也可以使用该工具的第二行的第一项的路径编辑工具。使用任意工具,开始在板上放<ruby> 路径点 <rp> ( </rp> <rt> path point </rt> <rp> ) </rp></ruby>来创建形状。添加的点数越多,接下来步骤的形状选项就越多。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4/232839d7lrzm12hprjbhle.jpg) 将点移动到不同位置可以获得不同的路径,可以使用路径编辑工具右边的路径编辑,点击形状会出现可编辑点。然后可以把这些点拖到你喜欢的任意位置。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4/232957a1ul9fuwxlb5uyku.jpg) 最后,形状编辑工具可以让你选择形状并将其拖动到其它位置、更改其尺寸以及旋转。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4/233036km0i2jrj02od1ej0.jpg) 其它有用的设计动作集还有左侧面板提供的复制-粘贴、翻转-旋转操作。来看个例子,假设我现在正在创作 B 字母, 我要把已经创建好的上部分镜像到下半部分,保持设计的高度一致性。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4/233303tjissisii77v1pon.jpg) 现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选择形状编辑工具,选中欲镜像的部分,点击复制操作,然后在其上点击图形,拖放粘帖的形状到你需要的位置,根据你的需要进行水平翻转或者垂直翻转。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4/233412y1fzll1z7fetq1hw.jpg)![](/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4/233413mv2sspjcj3s7m6yk.jpg) 这款应用在太多地方可以讲述。如果有兴趣深入,可以深入了解数字化编辑、弯曲和引导等等, 然而,字体并不是仅仅是单个字体的设计,还需要学习字体设计的其他方面。通过应用左上角菜单栏上的“导航”还可以设置特殊字符对之间的字间距、增加连字符、部件、和设置常规字体设置等。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4/233507n4sj7asd1s9op14m.jpg) 最棒的是你可以使用“测试驱动”来使用你的新字体,帮助你判断字体设计如何、间距对不对、尽量来优化你的字体。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4/233540sg83msg19gg2t121.jpg) 完成设计和优化后,我们还可以导出 ttf 和 svg 格式的字体。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4/233625py20jr26g0ja2zhy.jpg) 要将新的字体加入到系统中,打开字体浏览器并点击“安装”按钮。如果它不工作,可以在主目录下创建一个新的文件夹叫做`.fonts`,并将字体复制进去。也可以使用 root 用户打开文件管理器,进入 `/usr/share/fonts/opentype`, 创建一个新的文件夹并粘贴字体文件到里面。然后打开终端,输入命令重建字体缓存:`sudo fc-cache -f -v`。 在 LibreOffice 中已经可以看见新的字体咯,同样也可以使用你系统中的其它文本应用程序如 Gedit 来测试新字体。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4/233704a61gfw4yffow1zy8.jpg) --- via: <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how-to-design-and-add-your-own-font-on-linux-with-glyphr/> 作者:[Bill Toulas](https://twitter.com/howtoforgecom) 译者:[VicYu/Vic020](http://vicyu.net)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全新 Kali Linux 系统安装指南
Rob Turner
http://www.tecmint.com/kali-linux-installation-guide/
本安装指南及以后的文章主要是为了帮助个人熟悉 Kali Linux 系统和其中一些工具软件的使用。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6/123435r1gtoh9gee6z9qad.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6/123435r1gtoh9gee6z9qad.jpg
true
false
true
rusking
false
[ "Kali Linux", "安全渗透" ]
技术
{ "viewnum": 24904, "commentnum": 6, "favtimes": 3,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211.160.187.98", "message": "如果能用这些工具,为什么要看安装指南呢<br />\r\n如果不会为什么要装这个系统呢。。",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Chrome 50.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2-02T13:49:15" }, { "postip": "111.43.240.221", "message": "小白表示安装完了再一点一点的学习,,起码系统在手,学习的那种feel就上去了。。。就像我为了hold住自己上高三之前(还有6个月)把linux学会,现在我的笔记本里只有一个redhat linux 7.3,不得不强迫自己去接受&nbsp;&nbsp;『然而穿山甲说了什么。。。』&nbsp;&nbsp;楼主这个帖子可能就是给正在观望的小白看的。", "username": "Ghjoker [Firefox 45.0|GNU/Linux]", "date": "2017-03-31T19:38:46" }, { "postip": "111.43.240.221", "message": "啥也不说,,先插个眼", "username": "Ghjoker [Firefox 45.0|GNU/Linux]", "date": "2017-03-31T19:39:52" }, { "postip": "111.43.240.80", "message": "来条温馨提示,,用dd工具的时候老实的在一边等着,,千万别看没动静就去搞事情。。。不说了,我还得再买个u盘", "username": "Ghjoker [Firefox 45.0|GNU/Linux]", "date": "2017-04-07T15:29:07" }, { "postip": "122.193.27.228", "message": "因为要用", "username": "来自江苏苏州的 Chrome 60.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9-25T09:33:08" }, { "postip": "116.9.142.162", "message": "如果不安装这个系统永远学习不到,如果不看安装指南永远不会装,如果你带脑子就不会有这种问题。。。", "username": "来自广西梧州的 Chrome 86.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20-10-27T08:51:19" } ]
[ { "raid": 7960, "displayorder": 0 } ]
本安装指南及以后的文章主要是为了帮助个人熟悉 Kali Linux 系统和其中一些工具软件的使用。
2016-11-26T12:34:00
2016-11-26T12:34:00
7,986
/article-7986-1.html
Kali Linux 系统可以说是在[安全测试方面最好](http://www.tecmint.com/best-security-centric-linux-distributions-of-2016/)的开箱即用的 Linux 发行版。Kali 下的很多工具软件都可以安装在大多数的 Linux 发行版中,Offensive Security 团队在 Kali 系统的开发过程中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来完善这个用于渗透测试和安全审计的 Linux 发行版。 Kali Linux 是基于 Debian 的面向安全的发行版本。该系统由于预安装了上百个知名的安全工具软件而出名。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6/123435r1gtoh9gee6z9qad.jpg) Kali 甚至在信息安全领域还有一个含金量较高的认证叫做“<ruby> Kali 渗透测试 <rp> ( </rp> <rt> Pentesting with Kali </rt> <rp> ) </rp></ruby>”认证。该认证的申请者必须在艰难的 24 小时内成功入侵多台计算机,然后另外 24 小时内完成渗透测试报告并发送给 Offensive Security 的安全人员进行评审。成功通过考试的人将会获得 OSCP 认证证书。 本安装指南及以后的文章主要是为了帮助个人熟悉 Kali Linux 系统和其中一些工具软件的使用。 **请谨慎使用 Kali 下的工具,因为其中一些工具如果使用不当将会导致计算机系统损坏。请在合法的途径下使用所有 Kali 系列文章中所包含的信息。** ### 系统要求 Kali 系统对硬件有一些最基本的要求及建议。根据用户使用目的,你可以使有更高的配置。这篇文章中假设读者想要把 kali 安装为电脑上唯一的操作系统。 1. 至少 10GB 的磁盘空间;强烈建议分配更多的存储空间。 2. 至少 512MB 的内存;希望有更多的内存,尤其是在图形界面下。 3. 支持 USB 或 CD/DVD 启动方式。 4. Kali Linux 系统 ISO 镜像下载地址 <https://www.kali.org/downloads/>。 ### 使用 dd 命令创建 USB 启动工具 该文章假设可使用 USB 设备来引导安装系统。注意尽可能的使用 4GB 或者 8GB 的 USB 设备,并且其上的所有数据将会被删除。 本文作者在使用更大容量的 USB 设备在安装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但是别的人应该还是可以的。不管怎么说,下面的安装步骤将会清除 USB 设备内的数据。 在开始之前请务必备份所有数据。用于安装 Kali Linux 系统的 USB 启动设备将在另外一台机器上创建完成。 第一步是获取 Kali Linux 系统 ISO 镜像文件。本指南将使用最新版的包含 Enlightenment 桌面环境的 Kali Linux 系统进行安装。 在终端下输入如下命令来获取这个版本的 ISO 镜像文件。 ``` $ cd ~/Downloads $ wget -c http://cdimage.kali.org/kali-2016.2/kali-linux-e17-2016.2-amd64.iso ``` 上面两个命令将会把 Kali Linux 的 ISO 镜像文件下载到当前用户的 Downloads 目录。 下一步是把 ISO 镜像写入到 USB 设备中来启动安装程序。我们可以使用 Linux 系统中的 `dd` 命令来完成该操作。首先,该 USB 设备要在 `lsblk` 命令下可找到。 ``` $ lsblk ``` ![Find Out USB Device Name in Linux](/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6/123446f91xacx7qzzrd5dr.png) *在 Linux 系统中确认 USB 设备名* 确定 USB 设备的名字为 `/dev/sdc`,可以使用 dd 工具将 Kali 系统镜像写入到 USB 设备中。 ``` $ sudo dd if=~/Downloads/kali-linux-e17-2016.2-amd64.iso of=/dev/sdc ``` **注意:**以上命令需要 root 权限,因此使用 `sudo` 命令或使用 root 账号登录来执行该命令。这个命令会删除 USB 设备中的所有数据。确保已备份所需的数据。 一旦 ISO 镜像文件完全复制到 USB 设备,接下来可进行 Kali Linux 系统的安装。 ### 安装 Kali Linux 系统 1、 首先,把 USB 设备插入到要安装 Kali 操作系统的电脑上,然后从 USB 设备引导系统启动。只要成功地从 USB 设备启动系统,你将会看到下面的图形界面,选择“Install”或者“Graphical Install”选项。 本指南将使用“Graphical Install”方式进行安装。 ![Kali Linux Boot Menu](/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6/123447n6urwtb33rfzdwjz.png) *Kali Linux 启动菜单* 2、 下面几个界面将会询问用户选择区域设置信息,比如语言、国家,以及键盘布局。 选择完成之后,系统将会提示用户输入主机名和域名信息。输入合适的环境信息后,点击继续安装。 ![Set Hostname for Kali Linux](/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6/123447ao2m9m4qce668kec.png) *设置 Kali Linux 系统的主机名* ![Set Domain for Kali Linux](/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6/123447zxzzccgh3ghk8ixi.png) *设置 Kali Linux 系统的域名* 3、 主机名和域名设置完成后,需要设置 root 用户的密码。请勿忘记该密码。 ![Set Root User Password for Kali Linux](/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6/123448p71uz77nexqquh7q.png) *设置 Kali Linux 系统用户密码* 4、 密码设置完成之后,安装步骤会提示用户选择时区然后停留在硬盘分区界面。 如果 Kali Linux 是这个电脑上的唯一操作系统,最简单的选项就是使用“Guided – Use Entire Disk”,然后选择你需要安装 Kali 的存储设备。 ![Select Kali Linux Installation Type](/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6/123448tv2o7d3bbogwhchc.png) *选择 Kali Linux 系统安装类型*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6/123449vxrgrex0tr4k1ege.png) *选择 Kali Linux 安装磁盘* 5、 下一步将提示用户在存储设备上进行分区。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可以把整个系统安装在一个分区内。 ![Install Kali Linux Files in Partition](/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6/123449wb300b0yh063b4b4.png) *在分区上安装 Kali Linux 系统* 6、 最后一步是提示用户确认将所有的更改写入到主机硬盘。注意,点确认后将会**清空整个磁盘上的所有数据**。 ![Confirm Disk Partition Write Changes](/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6/123450hkt5mtzta83ldl8d.png) *确认磁盘分区更改* 7、 一旦确认分区更改,安装包将会进行复制文件的安装过程。安装完成后,你需要设置一个网络镜像源来获取软件包和系统更新。如果你希望使用 Kali 的软件库,确保开启此功能。 ![Configure Kali Linux Package Manager](/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6/123451kv801zjff08v4v10.png) *配置 Kali Linux 包管理器* 8、 选择网络镜像源后,系统将会询问你安装 Grub 引导程序。再次说明,本文假设你的电脑上仅安装唯一的 Kali Linux 操作系统。 在该屏幕上选择“Yes”,用户需要选择要写入引导程序信息的硬盘引导设备。 ![Install GRUB Boot Loader](/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6/123452zwkmnqqqqmh297w3.png) *安装 Grub 引导程序* ![Select Partition to Install GRUB Boot Loader](/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6/123452nvbs7hgsz8u3pu7h.png) *选择安装 Grub 引导程序的分区* 9、 当 Grub 安装完成后,系统将会提醒用户重启机器以进入新安装的 Kali Linux 系统。 ![Kali Linux Installation Completed](/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6/123453x862e0057m56e37j.png) *Kali Linux 系统安装完成* 10、 因为本指南使用 Enlightenment 作为 Kali Linux 系统的桌面环境,因此默认情况下是启动进入到 shell 环境。 使用 root 账号及之前安装过程中设置的密码登录系统,以便运行 Enlightenment 桌面环境。 登录成功后输入命令`startx`进入 Enlightenment 桌面环境。 ``` # startx ``` ![Start Enlightenment Desktop in Kali Linux](/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6/123453t4cq69s4bhnzik4l.png) *Kali Linux 下进入 Enlightenment 桌面环境* 初次进入 Enlightenment 桌面环境时,它将会询问用户进行一些首选项配置,然后再运行桌面环境。 [![Kali Linux Enlightenment Desktop](/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6/123455bwc9y99dhmxcq67w.png)](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6/10/Kali-Linux-Enlightenment-Desktop.png) *Kali Linux Enlightenment 桌面* 此时,你已经成功地安装了 Kali Linux 系统,并可以使用了。后续的文章我们将探讨 Kali 系统中一些有用的工具以及如何使用这些工具来探测主机及网络方面的安全状况。 请随意发表任何评论或提出相关的问题。 --- via: <http://www.tecmint.com/kali-linux-installation-guide/> 作者:[Rob Turner](http://www.tecmint.com/author/robturner/) 译者:[rusking](https://github.com/rusking)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写一个 JavaScript 框架:比 setTimeout 更棒的定时执行
Bertalan Miklos
https://blog.risingstack.com/writing-a-javascript-framework-execution-timing-beyond-settimeout/
在这一章里,我打算讲一下在浏览器里的异步代码不同执行方式。你将了解定时器和事件循环之间的不同差异,比如 setTimeout 和 Promises。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6/134122vaw54o3wockd1u4c.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6/134122vaw54o3wockd1u4c.jpg
true
false
true
kokialoves
false
[ "JavaScript" ]
软件开发
{ "viewnum": 5562, "commentnum": 0, "favtimes": 4,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在这一章里,我打算讲一下在浏览器里的异步代码不同执行方式。你将了解定时器和事件循环之间的不同差异,比如 setTimeout 和 Promises。
2016-11-26T13:41:30
2016-11-26T13:41:30
7,987
/article-7987-1.html
这是 [JavaScript 框架系列](https://blog.risingstack.com/writing-a-javascript-framework-project-structuring/)的第二章。在这一章里,我打算讲一下在浏览器里的异步代码不同执行方式。你将了解定时器和事件循环之间的不同差异,比如 setTimeout 和 Promises。 这个系列是关于一个开源的客户端框架,叫做 NX。在这个系列里,我主要解释一下写该框架不得不克服的主要困难。如果你对 NX 感兴趣可以参观我们的 [主页](http://nx-framework.com/)。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6/134122vaw54o3wockd1u4c.jpg) 这个系列包含以下几个章节: 1. [项目结构](https://blog.risingstack.com/writing-a-javascript-framework-project-structuring/) 2. 定时执行 (当前章节) 3. [沙箱代码评估](https://blog.risingstack.com/writing-a-javascript-framework-sandboxed-code-evaluation/) 4. [数据绑定介绍](https://blog.risingstack.com/writing-a-javascript-framework-data-binding-dirty-checking/) 5. [数据绑定与 ES6 代理](https://blog.risingstack.com/writing-a-javascript-framework-data-binding-es6-proxy/) 6. 自定义元素 7. 客户端路由 ### 异步代码执行 你可能比较熟悉 `Promise`、`process.nextTick()`、`setTimeout()`,或许还有 `requestAnimationFrame()` 这些异步执行代码的方式。它们内部都使用了事件循环,但是它们在精确计时方面有一些不同。 在这一章里,我将解释它们之间的不同,然后给大家演示怎样在一个类似 NX 这样的先进框架里面实现一个定时系统。不用我们重新做一个,我们将使用原生的事件循环来达到我们的目的。 ### 事件循环 事件循环甚至没有在 [ES6 规范](http://www.ecma-international.org/ecma-262/6.0/)里提到。JavaScript 自身只有任务(Job)和任务队列(job queue)。更加复杂的事件循环是在 NodeJS 和 HTML5 规范里分别定义的,因为这篇是针对前端的,我会在详细说明后者。 事件循环可以被看做某个条件的循环。它不停的寻找新的任务来运行。这个循环中的一次迭代叫做一个滴答(tick)。在一次滴答期间执行的代码称为一次任务(task)。 ``` while (eventLoop.waitForTask()) { eventLoop.processNextTask() } ``` 任务是同步代码,它可以在循环中调度其它任务。一个简单的调用新任务的方式是 `setTimeout(taskFn)`。不管怎样, 任务可能有很多来源,比如用户事件、网络或者 DOM 操作。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6/134135mynxkwxbrmrer2y2.svg) ### 任务队列 更复杂一些的是,事件循环可以有多个任务队列。这里有两个约束条件,相同任务源的事件必须在相同的队列,以及任务必须按插入的顺序进行处理。除此之外,浏览器可以做任何它想做的事情。例如,它可以决定接下来处理哪个任务队列。 ``` while (eventLoop.waitForTask()) { const taskQueue = eventLoop.selectTaskQueue() if (taskQueue.hasNextTask()) { taskQueue.processNextTask() } } ``` 用这个模型,我们不能精确的控制定时。如果用 `setTimeout()`浏览器可能决定先运行完其它几个队列才运行我们的队列。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6/134136c5mjjeemruufjwiz.svg) ### 微任务队列 幸运的是,事件循环还提供了一个叫做微任务(microtask)队列的单一队列。当前任务结束的时候,微任务队列会清空每个滴答里的任务。 ``` while (eventLoop.waitForTask()) { const taskQueue = eventLoop.selectTaskQueue() if (taskQueue.hasNextTask()) { taskQueue.processNextTask() } const microtaskQueue = eventLoop.microTaskQueue while (microtaskQueue.hasNextMicrotask()) { microtaskQueue.processNextMicrotask() } } ``` 最简单的调用微任务的方法是 `Promise.resolve().then(microtaskFn)`。微任务按照插入顺序进行处理,并且由于仅存在一个微任务队列,浏览器不会把时间弄乱了。 此外,微任务可以调度新的微任务,它将插入到同一个队列,并在同一个滴答内处理。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6/134136jcffig7ib7cfobbx.svg) ### <ruby> 绘制 <rp> ( </rp> <rt> Rendering </rt> <rp> ) </rp></ruby> 最后是<ruby> 绘制 <rp> ( </rp> <rt> Rendering </rt> <rp> ) </rp></ruby>调度,不同于事件处理和分解,绘制并不是在单独的后台任务完成的。它是一个可以运行在每个循环滴答结束时的算法。 在这里浏览器又有了许多自由:它可能在每个任务以后绘制,但是它也可能在好几百个任务都执行了以后也不绘制。 幸运的是,我们有 `requestAnimationFrame()`,它在下一个绘制之前执行传递的函数。我们最终的事件模型像这样: ``` while (eventLoop.waitForTask()) { const taskQueue = eventLoop.selectTaskQueue() if (taskQueue.hasNextTask()) { taskQueue.processNextTask() } const microtaskQueue = eventLoop.microTaskQueue while (microtaskQueue.hasNextMicrotask()) { microtaskQueue.processNextMicrotask() } if (shouldRender()) { applyScrollResizeAndCSS() runAnimationFrames() render() } } ``` 现在用我们所知道知识来创建定时系统! ### 利用事件循环 和大多数现代框架一样,[NX](http://nx-framework.com/) 也是基于 DOM 操作和数据绑定的。批量操作和异步执行以取得更好的性能表现。基于以上理由我们用 `Promises`、 `MutationObservers` 和 `requestAnimationFrame()`。 我们所期望的定时器是这样的: 1. 代码来自于开发者 2. 数据绑定和 DOM 操作由 NX 来执行 3. 开发者定义事件钩子 4. 浏览器进行绘制 #### 步骤 1 NX 寄存器对象基于 [ES6 代理](https://ponyfoo.com/articles/es6-proxies-in-depth) 以及 DOM 变动基于[MutationObserver](https://davidwalsh.name/mutationobserver-api) (变动观测器)同步运行(下一节详细介绍)。 它作为一个微任务延迟直到步骤 2 执行以后才做出反应。这个延迟已经在 `Promise.resolve().then(reaction)` 进行了对象转换,并且它将通过变动观测器自动运行。 #### 步骤 2 来自开发者的代码(任务)运行完成。微任务由 NX 开始执行所注册。 因为它们是微任务,所以按序执行。注意,我们仍然在同一个滴答循环中。 #### 步骤 3 开发者通过 `requestAnimationFrame(hook)` 通知 NX 运行钩子。这可能在滴答循环后发生。重要的是,钩子运行在下一次绘制之前和所有数据操作之后,并且 DOM 和 CSS 改变都已经完成。 #### 步骤 4 浏览器绘制下一个视图。这也有可能发生在滴答循环之后,但是绝对不会发生在一个滴答的步骤 3 之前。 ### 牢记在心里的事情 我们在原生的事件循环之上实现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定时系统。理论上讲它运行的很好,但是还是很脆弱,一个轻微的错误可能会导致很严重的 BUG。 在一个复杂的系统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建立一定的规则并在以后保持它们。在 NX 中有以下规则: 1. 永远不用 `setTimeout(fn, 0)` 来进行内部操作 2. 用相同的方法来注册微任务 3. 微任务仅供内部操作 4. 不要干预开发者钩子运行时间 #### 规则 1 和 2 数据反射和 DOM 操作将按照操作顺序执行。这样只要不混合就可以很好的延迟它们的执行。混合执行会出现莫名其妙的问题。 `setTimeout(fn, 0)` 的行为完全不可预测。使用不同的方法注册微任务也会发生混乱。例如,下面的例子中 microtask2 不会正确地在 microtask1 之前运行。 ``` Promise.resolve().then().then(microtask1) Promise.resolve().then(microtask2)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6/134137qozwo6xrmbiblrbk.svg) #### 规则 3 和 4 分离开发者的代码执行和内部操作的时间窗口是非常重要的。混合这两种行为会导致不可预测的事情发生,并且它会需要开发者了解框架内部。我想很多前台开发者已经有过类似经历。 ### 结论 如果你对 NX 框架感兴趣,可以参观我们的[主页](http://nx-framework.com/)。还可以在 GIT 上找到我们的[源代码](https://github.com/RisingStack/nx-framework)。 在下一节我们再见,我们将讨论 [沙盒化代码执行](https://blog.risingstack.com/writing-a-javascript-framework-sandboxed-code-evaluation/)! 你也可以给我们留言。 --- via: <https://blog.risingstack.com/writing-a-javascript-framework-execution-timing-beyond-settimeout/> 作者:[Bertalan Miklos](https://blog.risingstack.com/author/bertalan/) 译者:[kokialoves](https://github.com/kokialoves)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一周开源新闻:Fedora 25 、Cinnamon 3.2 正式发布
jasminepeng
更多:英特尔 Graphics Installer for Linux 2.0.3 支持 Ubuntu 16.10 和 Fedora 24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6/182621ofghfm24mxflffxp.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6/182621ofghfm24mxflffxp.jpg
true
false
false
false
[ "Cinnamon", "Fedora" ]
新闻
{ "viewnum": 8055, "commentnum": 7, "favtimes": 0, "sharetimes": 1, "likes": 0 }
[ { "postip": "124.204.243.167", "message": "Fedora 25的Wayland確實流暢~",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Vivaldi 1.5|Fedora 用户", "date": "2016-11-26T23:58:50" }, { "postip": "220.166.231.222", "message": "支持!",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3.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27T17:49:42" }, { "postip": "122.193.127.250", "message": "可以动态切换吗", "username": "来自江苏无锡的 Firefox 45.0|OpenBSD 用户", "date": "2016-11-27T19:26:00" }, { "postip": "223.79.34.107", "message": "装上了 Fedora 25,试了下 Wayland,在我的超低端笔记本上,目前并没有感觉到比 X 流畅,反而有比较明显的卡顿。", "username": "绿色圣光 [Firefox 45.0|GNU/Linux]", "date": "2016-11-27T21:29:14" }, { "postip": "202.107.194.180", "message": "目前fedora24,还没试过fedora25", "username": "来自浙江杭州的 Firefox 49.0|Fedora 用户", "date": "2016-11-28T07:59:36" }, { "postip": "112.87.86.249", "message": "我们要什么!<br />\r\n提子!批股!NVIDIA!", "username": "来自江苏淮安的 Firefox 50.0|Fedora 用户", "date": "2016-11-28T10:08:57" }, { "postip": "113.58.53.101", "message": "还行在intel 6100集显上还行", "username": "来自海南海口的 Chrome 53.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1-30T19:52:12" } ]
[]
更多:英特尔 Graphics Installer for Linux 2.0.3 支持 Ubuntu 16.10 和 Fedora 24
2016-11-26T18:26:00
2016-11-26T18:26:00
7,988
/article-7988-1.html
### Fedora 25 正式发布,首个默认提供 Wayland 的主流 OS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6/182621ofghfm24mxflffxp.jpg) 2016 年 11 月 22 日,Fedora 项目组正式[宣布](https://fedoramagazine.org/fedora-25-released/) Fedora 25 发布, 这是代表最新 GNU/Linux 技术和开源软件的里程碑。 开发了 6 个月,两次推迟发布,Fedora 25 Linux 现在已可以下载,而且看起来它是默认带 Wayland 显示服务器的第一个发行版。 不过只用于采用 GNOME 3.22 桌面环境的工作站版本。 “现在默认用 Wayland 取代了之前的 X11 显示服务器。 目标是提供一个更流畅,丰富的体验,” 前 Fedora 项目组长 Paul W. Frields 说。“如果想的话,你还可以选择 X11 。 选择登录用户后, 使用‘设置’按钮来切换。这个新的显示服务器可以更好的匹配现代操作系统和硬件。” 不过 Wayland 距离玩游戏的要求还有距离,这意味着如果要玩需要 GPU 的游戏,还要切换到 X11 显示服务器。 ### **Cinnamon 3.2 Desktop 正式发布** 11 月 21 日, Linux Mint 的项目组长 Clement Lefebvre,宣布 [Cinnamon 3.2](http://segfault.linuxmint.com/2016/11/cinnamon-3-2-released/) 正式发布。“我代表整个团队,以及为此版本做出贡献的开发者们,高兴地宣布 Cinnamon 3.2 正式发布。” 我们将在即将于 12 月发布的 Linux Mint 18.1 "Serena" 系统上,充分享受 Cinnamon 3.2 桌面环境。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6/182624z36zjy9t940t8t80.jpg) Cinnamon 3.2 桌面环境有很多优点,其中最令人兴奋的是,支持垂直面板,通知声效,改造的键盘小程序,Qt 5.7 支持,菜单动画设置,全新屏保,以及很多 Nemo 和 控制中心 的变化。 ### 英特尔 Graphics Installer for Linux 2.0.3 支持 Ubuntu 16.10 和 Fedora 24 Linux 上的 Intel Graphics Update Tool 2.0.3 终于支持了最新的 Ubuntu 和 Fedora 版本. 之前它被称为 Intel Graphics Installer for Linux,使用该工具用户可以为他们的英特尔 HD GPUs 安装最新图像驱动。它特别支持了 Ubuntu 和 Fedora, 而且最新版本增加了对 Ubuntu 16.10 (Yakkety Yak) 和 Fedora 24 到 25 的支持。 “升级该工具 2.0.3 是为了支持 Ubuntu 16.10 和 Fedora 24。 这些 Linux 发行版的早期发布版本已不被鼓励使用,升级工具将不再支持之前的版本。如果要使用此发布,请先将您的操作系统升级到新版本," [通知](https://01.org/linuxgraphics/downloads/intel-graphics-update-tool-linux-os-v2.0.3)中写到。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6/182625lj479q4qdw4ee77a.jpg)
火狐是否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搜集您的数据?
Liron
https://iwf1.com/is-mozilla-firefox-collecting-your-data-without-your-consent/
打包在 Firefox Web 浏览器里面的地理位置服务即使浏览器关闭后也会在后台运行。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6/224212djlk8scqn4lv5zbp.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6/224212djlk8scqn4lv5zbp.jpg
true
false
true
flankershen
false
[ "Firefox", "隐私" ]
观点
{ "viewnum": 7067, "commentnum": 7,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223.79.34.107", "message": "担心的话,查代码,改代码,自己编译。", "username": "绿色圣光 [Firefox 45.0|GNU/Linux]", "date": "2016-11-27T19:01:42" }, { "postip": "117.151.49.251", "message": "反正firefox移动版没几个人用", "username": "来自湖北的 Chrome 54.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1-27T20:21:17" }, { "postip": "219.140.230.24", "message": "我能说,天朝就手机号就没隐私,随便浏览个网页都能接到推销电话", "username": "来自湖北武汉的 Firefox 50.0|Ubuntu 用户", "date": "2016-11-27T20:25:06" }, { "postip": "124.115.132.171", "message": "我在用", "username": "来自陕西宝鸡的 Firefox 51.0|Android 4.4 用户", "date": "2016-11-28T03:13:41" }, { "postip": "39.65.71.69", "message": "卸载又快了", "username": "来自山东的 Firefox 50.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28T23:46:36" }, { "postip": "1.63.126.186", "message": "安卓上面的火狐不好用。", "username": "来自黑龙江大庆的 Firefox 45.0|Windows 8.1 用户", "date": "2016-11-29T19:33:09" }, { "postip": "222.209.157.100", "message": "手机版火狐浏览器确实不好用,但是广告实在太多,一般浏览器实在屏蔽不了就用了火狐。。。。<br />\r\n别说为什么不用chrome,科学上网之类,pc平时不网购什么的可以翻墙,手机真的怕翻墙不安全。",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4.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2-03T20:07:26" } ]
[]
打包在 Firefox Web 浏览器里面的地理位置服务即使浏览器关闭后也会在后台运行。
2016-11-27T08:40:00
2016-11-27T08:40:00
7,989
/article-7989-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6/224212djlk8scqn4lv5zbp.jpg) 打包在 Firefox Web 浏览器里面的地理位置服务即使浏览器关闭后也会在后台运行。 我们还没有从关于浏览器插件丑闻的消息中平复下来。插件原本目的是保卫隐私,[但现在却把信息卖给了第三方公司](https://iwf1.com/shock-this-popular-browser-add-on-sells-your-browsing-history/)。然而更令人愤怒的是其规模完全超出我们的预计。 **MLS**,即 Mozilla 位置服务,其可以让设备基于类似于 WIFI 接入点、无线电基站和蓝牙信标等基础设施确定其位置。 MLS 非常像是 Google 位置服务,后者是需要在 Android 设备上打开 GPS 并选择“高精度”模式时使用的服务。 那些曾经经历过 GPS 问题的人可能会知道这个模式是多么精确。 MLS 服务除了能够准确地确定您的位置以外,这个服务可以通过使用 WiFi 网络收集两种个人身份信息,包括**愿意贡献到数据库的用户**和**被扫描的 WiFi 设备的所有者**。 话虽这么说,Mozilla 也提到说你可以选择退出服务,但你真的可以退出吗? ### 当后台变成你隐私的展台 作为一个众包项目,为了维护和发展 MLS,Mozilla 事实上非常依赖于用户的贡献,因此他们开发了多种方法以便用户参与进来。 其中之一,就是被终端用户使用的一款名为 Stumbler 的 Android 应用程序: > > [Mozilla Stumbler](https://location.services.mozilla.com/apps) 是一个开源的无线网络扫描器,它为我们的众包位置数据库收集 GPS、蜂窝网络和无线网络元数据。 > > > 这样一来,Stumbler 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应用程序,同时也是 Firefox 在 Android 设备上提供的一种为 MLS“贡献数据和增强功能”的服务。 该服务的问题在于它在后台运行,而大多数用户都不知道它,**即使您可能已经禁用它**。 根据 Mozilla 提供的[信息](https://location.services.mozilla.com/apps),要启用该服务,您需要打开“设置”菜单(在 Firefox for Android 版本中) -> 打开“隐私”部分 -> 滚动到底部以查看“数据选择”,最后,勾选 Mozilla 位置服务框。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6/224226j9udundr7vukdp1y.jpg) *Mozilla 定位服务尚未勾选,但 Stumbler 已开启* 实际上,你会发现 Stumbler 服务**运行在你的设备后台**,这意味着它几乎不可见,因为它没有接口,即使 MLS 框未被选中,即使“数据选择”复选框都未选中,甚至 Firefox 浏览器本身已被关闭。 显然,停止 stumbler 的唯一方法是直接结束它。然而,这样做你首先需要一种方法来检测它的运行和结束,最终,这只是一个设备重启前的临时解决方案。 ### 如何保证安全 为了避免 MLS 收集您的数据,仍然有一些方法值得您尝试一下,希望这些方法不会像在 Firefox for Android 中的MLS 复选框一样被 Mozilla 忽视。 您可以将您的无线网络 SSID 隐藏或者在 SSID 结尾添加“\_nomap”,例如将您的 SSID 从“myWirelessNetwork”更名为“myWirelessNetwork\_nomap”。这在向 Mozilla 的应用程序暗示,您不希望参与他们的数据收集活动。 对于 Android 上的 Stumbler 服务,由于是一个服务(而不是进程),您可能无法在运行的进程/最近的应用程序列表中看到它。 因此,使用专用应用程序关闭它或启用“开发人员选项”,并转到“运行服务” -> 点击 Firefox,最后,停止“stumbler”。 --- via: <https://iwf1.com/is-mozilla-firefox-collecting-your-data-without-your-consent/> 作者:[Liron](https://iwf1.com/is-mozilla-firefox-collecting-your-data-without-your-consent/) 译者:[flankershen](https://github.com/flankershen)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开源 vs. 闭源
Mohd Sohail
http://www.linuxandubuntu.com/home/open-source-vs-closed-source
开源操作系统和闭源操作系统之间有诸多不同。这里我们仅寥书几笔。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7/091930dvkff48fy54vy38f.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7/091930dvkff48fy54vy38f.jpg
true
false
true
martin2011qi
false
[ "开源", "闭源" ]
观点
{ "viewnum": 13129, "commentnum": 7,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23.115.65.1", "message": "开源是一把双刃剑!", "username": "拿铁不加糖 [Chrome 54.0|Windows 10]", "date": "2016-11-28T10:07:48" }, { "postip": "107.178.194.48", "message": "开源协议逼的软件赚不了钱。便是开源最大的恶。程序员也要吃饭的。", "username": "来自美国的 Chrome 54.0|Mac 10.12 用户", "date": "2016-11-28T11:10:24" }, { "postip": "36.62.137.76", "message": "开源协议不受法律保护,确实是个问题", "username": "来自安徽滁州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28T18:43:00" }, { "postip": "118.247.132.219", "message": "开源协议受法律保护啊!但是那是在美国!", "username": "拿铁不加糖 [Chrome 54.0|Windows 10]", "date": "2016-11-28T21:20:19" }, { "postip": "223.81.193.116", "message": "呵呵,这锅开源协议不背!", "username": "绿色圣光 [Firefox 45.0|GNU/Linux]", "date": "2016-11-28T22:15:20" }, { "postip": "111.19.42.3", "message": "现在看来,确实gpl的自由软件才是保护了软件的自由进化。很多别的所谓开源软件越来越像java了,商家那住最重要的部分,比传统闭源软件还垄断,docker的发展就是这样子,结果呢就是企业间的pk和分化,最终也没有形成有效的社区化大蛋糕", "username": "来自陕西的 Chrome Mobile 54.0|Android 6.0 用户", "date": "2016-11-29T04:52:41" }, { "postip": "60.191.1.98", "message": "初看标题,以为是一款vs. 的开源软件闭源了,所以点进来看看", "username": "vfmqer [Chrome 54.0|Windows 10]", "date": "2016-11-29T08:37:17" } ]
[]
开源操作系统和闭源操作系统之间有诸多不同。这里我们仅寥书几笔。
2016-11-28T09:18:00
2016-11-28T09:18:00
7,990
/article-7990-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7/091930dvkff48fy54vy38f.jpg) **开源操作系统**和**闭源操作系统**之间有诸多不同。这里我们仅寥书几笔。 ### 开源是什么?自由! 这是用户需要知道的最重要的一点。无论我是否打算修改代码,其他人出于善意的修改都不应受到限制。且如果用户喜欢,他们可以分享这个软件。使用**开源**软件,这些都是可能的。 **闭源**操作系统的许可条款很是吓人。但真的所有人都会看吗?不,许多用户只是点了一下‘Accept’ 而已。 ### 价格 几乎所有的开源操纵系统是免费的。仅有自愿性质的捐款。且只需有个一个 **CD/DVD 或 USB** 就能将系统安装到所有你想要安装的电脑上。 闭源操作系统相较于开源 OS 就贵了许多,如果你用它来构建 PC,每台 PC 得你花不少于 $100。 我们可以用花在闭源软件上的钱去买更好的东西。 ### 选择 开源操作系统的发行版有很多。如果你不中意眼下的这个,你可以尝试其他的发行版,总能找到适合你的那一个。 诸如 Ubuntu studio、Bio Linux、Edubuntu、Kali Linux、Qubes、SteamOS 这些发行版,就是针对特定用户群产生的发行版。 闭源软件有“选择”这种说法吗?我觉得是没有的。 ### 隐私 **开源操作系统**无需收集用户数据信息。不会根据用户的个性显示广告,也不会把你的信息卖给第三方机构。如果开发者需要资金,他们会要求捐助,或是在他们的网页上打广告。广告的内容也会与 Linux 相关,对我们有益无害。 你一定知道那个主流的闭源操作系统(名字就不写了,大家都知道的),据说因为收集用户信息这件事,导致多数用户关闭了他们的免费更新服务。多数该系统的用户为了避免升级,将更新功能关闭,他们宁可承担安全风险也不要免费更新。 ### 安全 开源软件大多安全。究其缘由不仅有市场占有率低这个原因,其本身的构成方式就比较安全。例如, Qubes Os 是最安全的操作系统之一,它将运行的软件相互隔离。 闭源操作系统向易用性妥协,使其变得愈发脆弱。 ### 硬件支持 我们中有大多数人,家里还放着那些不想丢的旧 PC,这时一个轻量级的发行版可能会让这些老家伙们重获新生。你可以试试在文章 [5 个适合旧电脑的轻量级 Linux](http://www.linuxandubuntu.com/home/5-lightweight-linux-for-old-computers) 中罗列的那些轻量级操作系统发行版。基于 Linux 的系统几乎包含所有设备的驱动,所以基本不需要你亲自寻找、安装驱动。 闭源操作系统时不时中止对旧硬件的支持,迫使用户去购买新的硬件。我们还不得不亲自寻找、安装驱动。 ### 社区支持 几乎所有的**开源操作系统**都有用户论坛,你可以在那里提问题,并从别的用户那里得到答案。大家在那里分享技巧和窍门,互帮互助。有经验的 Linux 用户往往乐于帮助新手,为此他们常常不遗余力。 **闭源操作系统**社区和开源操作系统社区简直无法相提并论。提出的问题常常得不到回答。 ### 商业化 在操作系统上挣钱是非常困难的。(开源)开发者一般通过用户的捐款和在网站上打广告来挣钱。捐款主要用于支付主机的开销和开发者的薪水。 许多闭源操作系统,不仅仅通过出售软件的使用许可这种方式来赚钱,还会推送广告大赚一票。 ### 垃圾应用 我承认有些开源操作系统会提供一些我们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用到的应用,有些人认为他们是垃圾应用。但是也有发行版只提供最小安装,其中就不包含这些不想要的软件。所以,这不是真正的问题。 而所有的闭源操作系统中都包含厂商安装的垃圾应用,强制你安装,就像在安装一个干净系统一样。 开源软件更像是一门哲学。一种分享和学习的方式。甚至还有益于经济。 我们已经将我们知晓的罗列了出来。如果你觉得我们还漏了些什么,可以评论告诉我们。 --- via: <http://www.linuxandubuntu.com/home/open-source-vs-closed-source> 作者:[Mohd Sohail](https://www.linkedin.com/in/mohdsohail) 译者:[martin2011qi](https://github.com/martin2011qi)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安卓编年史(8):Android 1.5 Cupcake——虚拟键盘打开设备设计的大门
RonAmadeo
http://arstechnica.com/gadgets/2016/10/building-android-a-40000-word-history-of-googles-mobile-os/8/
纸杯蛋糕新增功能中最重要的明显当属虚拟键盘。这是 OEM 厂商第一次有可能抛开带有数不清的按键的实体键盘以及复杂的滑动结构,创造出平板风格的安卓设备。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7/201437anbnnbvivzf32gtb.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7/201437anbnnbvivzf32gtb.jpg
true
false
true
alim0x
false
[ "Android", "安卓编年史" ]
观点
{ "viewnum": 6185, "commentnum": 1,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1.20.112.126", "message": "这个键盘应该被加入多GNOME3桌面中了!!!!", "username": "来自陕西西安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28T16:20:35" } ]
[ { "raid": 6542, "displayorder": 0 }, { "raid": 7996, "displayorder": 1 } ]
纸杯蛋糕新增功能中最重要的明显当属虚拟键盘。这是 OEM 厂商第一次有可能抛开带有数不清的按键的实体键盘以及复杂的滑动结构,创造出平板风格的安卓设备。
2016-11-27T12:24:00
2016-11-27T12:24:00
7,991
/article-7991-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7/201437anbnnbvivzf32gtb.jpg) ![安卓 1.5 的屏幕软键盘输入时的输入建议栏,大写状态键盘,数字与符号界面,更多符号弹窗。](/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7/122438nrg3krl8nsrd8tr8.png) *安卓 1.5 的虚拟键盘输入时的输入建议栏、大写状态键盘、数字与符号界面、更多符号弹窗。 [Ron Amadeo 供图]* ### Android 1.5 Cupcake——虚拟键盘打开设备设计的大门 在 2009 年 4 月,安卓 1.1 发布后将近三个月后,安卓 1.5 发布了。这是第一个拥有公开的、市场化代号的安卓版本:纸杯蛋糕(Cupcake)。从这个版本开始,每个版本的安卓将会拥有一个按字母表排序,以小吃为主题的代号。 纸杯蛋糕新增功能中最重要的明显当属虚拟键盘。这是 OEM 厂商第一次有可能抛开带有数不清的按键的实体键盘以及复杂的滑动结构,创造出平板风格的安卓设备。 安卓的按键标识可以在大小写之间切换,这取决于大写锁定是否开启。尽管默认情况下它是关闭的,显示在键盘顶部的建议栏有个选项可以打开它。在按键的弹框中带有省略号的,就像“u”,上面图那样的,可以在按住的情况下可以输入弹框中的[发音符号](http://en.wikipedia.org/wiki/Diacritic)。键盘可以切换到数字和符号,长按句号键可以打开更多符号。 ![1.5和1.1中的应用程序界面和通知面板的对比。](/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7/122441w04acvk7o4p4dodi.png) *1.5 和 1.1 中的应用程序界面和通知面板的对比。 [Ron Amadeo 供图]* 给新的“摄像机”功能增加了新图标,Google Talk 从 IM 中分离出来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应用。亚马逊 MP3 和浏览器的图标同样经过了重新设计。亚马逊 MP3 图标更改的主要原因是亚马逊即将计划推出其它的安卓应用,而“A”图标所指范围太泛了。浏览器图标无疑是安卓 1.1 中最糟糕的设计,所以它被重新设计了,并且不再像是一个桌面操作系统的对话框。应用抽屉的最后一个改变是“图片”,它被重新命名为了“相册”。 通知面板同样经过了重新设计。面板背景加上了布纹纹理,通知的渐变效果也被平滑化了。安卓 1.5 在系统核心部分有许多设计上的微小改变,这些改变影响到所有的应用。在“清除通知”按钮上,你可以看到全新的系统按钮风格,与旧版本的按钮相比有了渐变、更细的边框线以及更少的阴影。 ![安卓1.5和1.1中的“添加到主屏幕”对话框。](/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7/122444xxxnf8s2h2bejebi.png) *安卓 1.5 和 1.1 中的“添加到主屏幕”对话框。 [Ron Amadeo 供图]* 第三方小部件是纸杯蛋糕的另一个头等特性,它们现在仍然是安卓的本质特征之一。无论是用来控制应用还是显示应用的信息,开发者们都可以为他们的应用捆绑一个主屏幕小部件。谷歌同样展示了一些它们自己的新的小部件,分别来自日历和音乐这两个应用。 ![左:日历小部件,音乐小部件以及一排实时文件夹的截图。中:文件夹列表。右:“带电话号码的联系人”实时文件夹的打开视图。](/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7/122449dqgrn8ofjjo21g8g.png) *左:日历小部件,音乐小部件以及一排实时文件夹的截图。中:文件夹列表。右:“带电话号码的联系人”实时文件夹的打开视图。 [Ron Amadeo 供图]* 在上方左边的截图里你可以看到新的日历和音乐图标。日历小部件只能显示当天的一个事件,点击它会打开日历。你不能够选择日历所显示的内容,小部件也不能够重新设置大小——它就是上面看起来的那个样子。音乐小部件是蓝色的——尽管音乐应用里没有一丁点的蓝色——它展示了歌曲名和歌手名,此外还有播放和下一曲按钮。 同样在左侧截图里,底部一排的头三个文件夹是一个叫做“[实时文件夹](http://android-developers.blogspot.com/2009/04/live-folders.html)”的新特性。它们可以在“添加到主屏幕”菜单中的新顶层选项“文件夹”中被找到,就像你在中间那张图看到的那样。实时文件夹可以展示一个应用的内容而不用打开这个应用。纸杯蛋糕带来的都是和联系人相关的实时文件夹,能够显示所有联系人,带有电话号码的联系人和加星标的联系人。 实时文件夹在主屏的弹窗使用了一个简单的列表视图,而不是图标。联系人只是实时文件夹的一个初级应用,它是给开发者使用的一个完整 API。谷歌用 Google Books 应用做了个图书文件夹的演示,它可以显示 RSS 订阅或是一个网站的热门故事。实时文件夹是安卓没有成功实现的想法之一,这个特性最终在蜂巢(3.x)中被取消。 ![摄像机和相机界面,屏幕上有触摸快门。](/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7/122450o1yiizkwcy8i99si.png) *摄像机和相机界面,屏幕上有触摸快门。 [Ron Amadeo 供图]* 如果你不能认出新的“摄像机”图标,这不奇怪,视频录制是在安卓 1.5 中才被添加进来的。相机和摄像机两个图标其实是同一个应用,你可用过菜单中的“切换至相机”和“切换至摄像机”选项在它们之间切换。T-Mobile G1 上录制的视频质量并不高。一个“高”质量的测试视频输出一个 .3GP 格式的视频文件,其分辨率仅为 352 x 288,帧率只有 4FPS。 除了新的视频特性,相机应用中还可以看到一些急需的 UI 调整。上方左侧的快照展示了最近拍摄的那张照片,点击它会跳转到相册中的相机胶卷。各个界面上方右侧的圆形图标是触摸快门,这意味着,从 1.5 开始,安卓设备不再需要一个实体相机按钮。 这个界面相比于之后版本的相机应用实际上更加接近于安卓 4.2 的设计。尽管后续的设计会向相机加入愚蠢的皮革纹理和更多的控制设置,安卓最终还是回到了基本的设计,安卓 4.2 的重新设计和这里有很多共同之处。安卓 1.5 中的原始布局演变成了安卓 4.2 中的最小化的、全屏的取景器。 ![Google Talk运行在Google Talk中vs运行在IM应用中。](/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7/122451ezbjzpaz5ap44aqa.png) *Google Talk 运行在 Google Talk 中 vs 运行在 IM 应用中。 [Ron Amadeo 供图]* 安卓 1.0 的 IM 即时通讯应用功能上支持 Google Talk,但在安卓 1.5 中,Google Talk 从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应用。IM应用中对其的支持已经被移除。Google Talk(上图左侧)明显是基于 IM 应用(上图右侧)的,但随着独立应用在 1.5 中的发布,在 IM 应用的工作被放弃了。 新的 Google Talk 应用拥有重新设计过的状态栏、右侧状态指示灯、重新设计过的移动设备标识,是个灰色的安卓小绿人图案。聊天界面的蓝色的输入框变成了更加合理的灰色,消息的背景从淡绿和白色变成了淡绿和绿色。有了独立的应用,谷歌可以向其中添加 Gtalk 独有的特性,比如“不保存聊天记录”聊天,该特性可以阻止 Gmail 保存每个聊天记录。 ![安卓1.5的日历更加明亮。](/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7/122452twwsjjpopbwuwjws.png) *安卓 1.5 的日历更加明亮。 [Ron Amadeo 供图]* 日历抛弃了丑陋的黑色背景上白色方块的设计,转变为全浅色主题。所有东西的背景都变成了白色,顶部的星期日变成了蓝色。单独的约会方块从带有颜色的细条变成了拥有整个颜色背景,文字也变为白色。这将是很长一段时间内日历的最后一次改动。 ![从左到右:新的浏览器控件,缩放视图,复制/粘贴文本高亮。](/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7/122453r114gnnnzmj91abm.png) *从左到右:新的浏览器控件,缩放视图,复制/粘贴文本高亮。 [Ron Amadeo 供图]* 安卓 1.5 从系统全局修改了缩放控件。缩放控件不再是两个大圆形,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圆角的矩形从中间分开为左右两个按钮。这些新的控件被用在了浏览器、谷歌地图和相册之中。 浏览器在缩放功能上做了很多工作。在放大或缩小之后,点击“1x”按钮可以回到正常缩放状态。底部右侧的按钮会将缩放整个页面并在页面上显示一个放大矩形框,就像你能在上面中间截图看到的那样。按住矩形框并且释放会将页面的那一部分显示回“1x”视图。安卓并没有加速滚动,这使得最快的滚动速度也着实很慢——这就是谷歌对长网页页面导航的解决方案。 浏览器的另一个新增功能就是从网页上复制文本——之前你只能从输入框中复制文本。在菜单中选择“复制文本”会激活高亮模式,在网页文本上拖动你的手指使它们高亮。G1 的轨迹球对于这种精准的移动十分的方便,并且能够控制鼠标指针。这里并没有可以拖动的光标,当你的手指离开屏幕的时候,安卓就会复制文本并且移除高亮。所以你必须做到荒谬般的精确来使用复制功能。 安卓 1.5 中的浏览器很容易崩溃——比之前的版本经常多了。仅仅是以桌面模式浏览 Ars Technica 就会导致崩溃,许多其它的站点也是一样。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7/122454nohbkaahoh6ihfh2.png) *Ron Amadeo供图* 默认的锁屏界面和图形锁屏都不再是空荡荡的黑色背景,而是和主屏幕一致的壁纸。 图形解锁界面的浅色背景显示出了谷歌在圆圈对齐工作上的草率和马虎。白色圆圈在黑圆圈里从来都不是在正中心的位置——像这样基本的对齐问题对于这一时期的安卓是个频繁出现的问题。 ![Youtube上传工具,内容快照,自动旋转设置,全新的音乐应用设计。](/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7/122455bqmx9nqsi9nc97oc.png) *Youtube 上传工具,内容快照,自动旋转设置,全新的音乐应用设计。 [Ron Amadeo 供图]* 安卓 1.5 给予了 YouTube 应用向其网站上传视频的能力。上传通过从相册中分享视频到 YouTube 应用来完成,或从 YouTube 应用中直接打开一个视频。这将会打开一个上传界面,用户在这里可以设置像视频标题、标签和权限这样的选项。照片可以以类似的方式上传到 Picasa,这是一个谷歌建立的图片网站。 整个系统的调整没有多少。常用联系人在联系人列表中可以显示图片(尽管常规联系人还是没有图片)。第三张截图展示了设置中全新的自动旋转选项——这个版本同样也是第一个支持基于从设备内部传感器读取的数据来自动切换方向的版本。 ![HTC Magic,第二部安卓设备,第一个不带实体键盘的设备。](/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7/122455tq4huk5ephrhkj44.jpg) *HTC Magic,第二部安卓设备,第一个不带实体键盘的设备。 [HTC 供图]* 纸杯蛋糕在改进安卓上做了巨大的工作,特别是从硬件方面。虚拟键盘意味着不再需要实体键盘。自动旋转使得系统更加接近 iPhone,屏幕上的虚拟快门按键同样也意味着实体相机按键变成了可选选项。1.5 发布后不久,第二部安卓设备的出现将会展示出这个平台未来的方向:HTC Magic。Magic(上图)没有实体键盘或相机按钮。它是没有间隙、没有滑动结构的平板状设备,依赖于安卓的虚拟按键来完成任务。 安卓旗舰机开始可能有着最多按键——一个实体 qwerty 键盘——后来随着时间流逝开始慢慢减少按键数量。而 Magic 是重大的一步,去除了整个键盘和相机按钮,它仍然使用通话和挂断键、四个系统键以及轨迹球。 #### 谷歌地图是第一个登陆谷歌市场的内置应用 尽管这篇文章为了简单起见,(主要)以安卓版本顺序来组织应用更新,但还是有一些在这时间线之外的东西值得我们特别注意一下。2009 年 6 月 14 日,谷歌地图成为第一个通过谷歌市场更新的预置应用。尽管其它的所有应用更新还是要在一个完整的系统发布中进行更新,但是地图从系统中脱离了出来,只要新特性已经就绪就可以随时接收升级周期之外的更新。 将应用从核心系统分离发布到安卓市场上将成为谷歌前进的主要关注点。总的来说,OTA 更新是个重大的主动改进——这需要 OEM 厂商和运营商的合作,二者都是拖后腿的角色。更新同样没有做到到达每个设备。今天,谷歌市场给了谷歌一个与每个安卓手机之间的联系渠道,而没有了这样的外界干扰。 然而,这是后来才需要考虑的问题。在 2009 年,谷歌只有两种裸机需要支持,而且早期的安卓运营商似乎对谷歌的升级需要反应积极。这些早期的行动对谷歌这方面来说将被证明是非常积极的决定。一开始,公司只在最重要的应用——地图和 Gmail 上——走这条路线,但后来它将大部分预置应用导入安卓市场。后来的举措比如 Google Play 服务甚至将应用 API 从系统移除加入了谷歌商店。 至于这时的新地图应用,得到了一个新的路线界面,此外还有提供公共交通和步行方向的能力。现在,路线只有个朴素的黑色列表界面——逐步风格的导航很快就会登场。 2009 年 6 月同时还是苹果发布第三代 iPhone——3GS——以及第三版 iPhone OS 的时候。iPhone OS 3 的主要特性大多是追赶上来的项目,比如复制/粘贴和对彩信的支持。苹果的硬件依然是更好的,软件更流畅、更整合,还有更好的设计。尽管谷歌疯狂的开发步伐使得它不得不走上追赶的道路。iPhone OS 2 是在安卓 0.5 的 Milestone 5 版本之前发布的,在 iOS 一年的发布周期里安卓发布了五个版本。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7/122456nl5x6larral6p2nj.jpg) [Ron Amadeo](http://arstechnica.com/author/ronamadeo) / Ron是Ars Technica的评论编缉,专注于安卓系统和谷歌产品。他总是在追寻新鲜事物,还喜欢拆解事物看看它们到底是怎么运作的。[@RonAmadeo](https://twitter.com/RonAmadeo) --- via: <http://arstechnica.com/gadgets/2014/06/building-android-a-40000-word-history-of-googles-mobile-os/8/> 译者:[alim0x](https://github.com/alim0x)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linux.cn/) 荣誉推出
在 Linux 系统下从 ISO 镜像中提取和复制文件的 3 种方法
Ravi Saive
http://www.tecmint.com/extract-files-from-iso-files-linux
假设你的 Linux 服务器上有一个超大的 ISO 镜像文件,你想要打开它,然后提取或者复制其中的一个文件。你会怎么做呢?其实在 Linux 系统里,有很多方法来实现这个要求。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7/124918tdyztot1mzyxn1ce.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7/124918tdyztot1mzyxn1ce.jpg
true
false
true
rusking
false
[ "ISO", "7zip" ]
技术
{ "viewnum": 22237, "commentnum": 0, "favtimes": 5,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假设你的 Linux 服务器上有一个超大的 ISO 镜像文件,你想要打开它,然后提取或者复制其中的一个文件。你会怎么做呢?其实在 Linux 系统里,有很多方法来实现这个要求。
2016-11-27T14:44:00
2016-11-27T14:44:00
7,992
/article-7992-1.html
假设你的 Linux 服务器上有一个超大的 ISO 镜像文件,你想要打开它,然后提取或者复制其中的一个文件。你会怎么做呢? 其实在 Linux 系统里,有很多方法来实现这个要求。 比如说,你可以使用传统的 mount 命令以只读方式把 ISO 镜像文件加载为 loop 设备,然后再把文件复制到另一个目录。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7/124918tdyztot1mzyxn1ce.jpg) ### 在 Linux 系统下提取 ISO 镜像文件 为了完成该测试,你得有一个 ISO 镜像文件(我使用 ubuntu-16.10-server-amd64.iso 系统镜像文件)以及用于挂载和提取 ISO 镜像文件的目录。 首先,使用如下命令创建一个挂载目录来挂载 ISO 镜像文件: ``` $ sudo mkdir /mnt/iso ``` 目录创建完成后,你就可以运行如下命令很容易地挂载 ubuntu-16.10-server-amd64.iso 系统镜像文件,并查看其中的内容。 ``` $ sudo mount -o loop ubuntu-16.10-server-amd64.iso /mnt/iso $ ls /mnt/iso/ ``` ![Mount ISO File in Linux](/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7/125032fwwlw233tsps322l.png) *在 Linux 系统里挂载 ISO 镜像* 现在你就可以进入到挂载目录 /mnt/iso 里,查看文件或者使用 [cp 命令](http://www.tecmint.com/advanced-copy-command-shows-progress-bar-while-copying-files/)把文件复制到 /tmp 目录了。 ``` $ cd /mnt/iso $ sudo cp md5sum.txt /tmp/ $ sudo cp -r ubuntu /tmp/ ``` ![Copy Files From ISO File in Linux](/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7/125032l8mf8occf84uajv2.png) *在 Linux 系统中复制 ISO 镜像里的文件* 注意:`-r` 选项用于递归复制目录里的内容。如有必要,你也可以[监控复制命令的完成进度](http://www.tecmint.com/monitor-copy-backup-tar-progress-in-linux-using-pv-command/)。 ### 使用 7zip 命令提取 ISO 镜像里的内容 如果不想挂载 ISO 镜像,你可以简单地安装一个 7zip 工具,这是一个自由而开源的解压缩软件,用于压缩或解压不同类型格式的文件,包括 TAR、XZ、GZIP、ZIP、BZIP2 等等。 ``` $ sudo apt-get install p7zip-full p7zip-rar [On Debian/Ubuntu systems] $ sudo yum install p7zip p7zip-plugins [On CentOS/RHEL systems] ``` 7zip 软件安装完成后,你就可以使用`7z` 命令提取 ISO 镜像文件里的内容了。 ``` $ 7z x ubuntu-16.10-server-amd64.iso ``` ![7zip - Extract ISO File Content in Linux](/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7/125033ju866v77nm6rm8hh.png) *使用 7zip 工具在 Linux 系统下提取 ISO 镜像里的文件* 注意:跟 Linux 的 mount 命令相比起来,7zip 在压缩和解压缩任何格式的文件时速度更快,更智能。 ### 使用 isoinfo 命令来提取 ISO 镜像文件内容 虽然 `isoinfo` 命令是用来以目录的形式列出 iso9660 镜像文件的内容,但是你也可以使用该程序来提取文件。 我说过,isoinfo 程序会显示目录列表,因此先列出 ISO 镜像文件的内容。 ``` $ isoinfo -i ubuntu-16.10-server-amd64.iso -l ``` ![List ISO Content in Linux](/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7/125033fcrkkc2m2mb2wmf3.png) *Linux 里列出 ISO 文件的内容* 现在你可以按如下的方式从 ISO 镜像文件中提取单文件: ``` $ isoinfo -i ubuntu-16.10-server-amd64.iso -x MD5SUM.TXT > MD5SUM.TXT ``` 注意:因为 `-x` 解压到标准输出,必须使用重定向来提取指定文件。 ![Extract Single File from ISO in Linux](/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7/125033n55eb54dux4idedr.png) *从 ISO 镜像文件中提取单个文件* 就到这里吧,其实还有很多种方法来实现这个要求,如果你还知道其它有用的命令或工具来提取复制出 ISO 镜像文件中的文件,请在下面的评论中跟大家分享下。 --- via: <http://www.tecmint.com/extract-files-from-iso-files-linux> 作者:[Ravi Saive](http://www.tecmint.com/author/admin/) 译者:[rusking](https://github.com/rusking)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在 Linux 系统里识别 USB 设备名字的 4 种方法
Aaron Kili
http://www.tecmint.com/find-usb-device-name-in-linux
对于那些喜欢使用命令行的新手来说,当你需要格式化 USB 设备时,学会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识别 USB 设备名是非常重要的。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8/135759cog62slo6gmoa3gm.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8/135759cog62slo6gmoa3gm.jpg
true
false
true
rusking
false
[ "USB" ]
技术
{ "viewnum": 28445, "commentnum": 2, "favtimes": 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4.204.89.202", "message": "lsusb", "username": "delectate [Firefox 50.0|Windows 10]", "date": "2016-11-28T15:20:19" }, { "postip": "218.30.116.8", "message": "另外两种方法:<br />\r\n1. $ sudo parted -l<br />\r\n2. $ blkid", "username": "ryt [Chrome 54.0|GNU/Linux]", "date": "2016-11-29T13:54:09" } ]
[]
对于那些喜欢使用命令行的新手来说,当你需要格式化 USB 设备时,学会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识别 USB 设备名是非常重要的。
2016-11-28T13:58:00
2016-11-28T13:58:00
7,994
/article-7994-1.html
对于初学者来说,在 Linux 系统里你必须掌握的技术之一就是识别出插入系统里的各种设备。这也许是你的系统硬盘、外部的存储设备或者是可移动设备,比如 USB 设备或 SD 闪存卡等。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8/135759cog62slo6gmoa3gm.jpg) 现如今,使用 USB 设备来传输文件是十分常见的事,对于那些喜欢使用命令行的新手来说,当你需要格式化 USB 设备时,学会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识别 USB 设备名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在系统中插入一个设备,尤其是在桌面环境下,比如 USB 设备,它会自动挂载到一个指定目录,一般是在 `/media/username/device-label` 目录下,之后你就可以进入到该目录下访问那些文件了。然而,在服务器上就不是这么回事了,你必须[手动挂载](http://www.tecmint.com/mount-filesystem-in-linux/)这个设备,并且指定一个挂载点。 Linux 系统使用 `/dev` 目录下特定的设备文件来标识插入的设备。你会发现该目录下的某些文件,包括 `/dev/sda` 或者 `/dev/hda` 表示你的第一个主设备,每个分区使用一个数字来表示,比如 `/dev/sda1` 或 `/dev/hda1` 表示主设备的第一个分区等等。 ``` $ ls /dev/sda* ``` ![List All Linux Device Names](/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8/135808l6nxfufxkwxfz615.png) *列出 Linux 系统下所有的设备名* 现在让我们来使用下面一些特殊的命令行工具找出设备名: ### 使用 df 命令来找出插入的 USB 设备名 查看插入你系统里的每一个设备及对应的挂载点,你可以使用下图中的 `df` 命令检查 Linux 系统磁盘空间使用情况: ``` $ df -h ``` ![Find USB Device Name Using df Command](/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8/135809q8cfwvxcxvv81x16.png) *使用 df 命令查找 USB 设备名* ### 使用 lsblk 命令查找 USB 设备名 你也可以使用下面的 `lsblk` 命令(列出块设备)来列出插入你系统里的所有块设备: ``` $ lsblk ``` ![List Linux Block Devices](/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8/135810u303g3nnnvxgnuu0.png) *列出 Linux 系统里的块设备* ### 使用 fdisk 工具识别 USB 设备名 [fdisk 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工具](http://www.tecmint.com/fdisk-commands-to-manage-linux-disk-partitions/),用于查看你系统中的所有分区表,包括所有的 USB 设备,使用 root 权限执行如下命令: ``` $ sudo fdisk -l ``` ![List Partition Table of Block Devices](/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8/135811qgfsa9vf8g0zoh8i.png) *列出块设备的分区表* ### 使用 dmesg 命令来识别出 USB 设备名 `dmesg` 是一个用于打印或者控制内核环形缓冲区(kernel ring buffer)的重要命令。环形缓冲区是一种数据结构,它[存放着内核操作数据的信息](http://www.tecmint.com/dmesg-commands/)。 运行如下命令来查看内核操作信息,它同时也会打印出 USB 设备的信息: ``` $ dmesg ``` ![dmesg - Prints USB Device Name](/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8/135811m8m3ssnrps8pp3j3.png) *dmesg – 打印 USB 设备名* 以上就是这篇文章中提及到的所有命令,我们在命令行下使用不同的方法来找出 USB 设备名。你也可以跟大家分享下实现这个目的的其它方法,或者如果你对这篇文章有什么想法也可以在下面跟大家交流下。 --- via: <http://www.tecmint.com/find-usb-device-name-in-linux> 作者:[Aaron Kili](http://www.tecmint.com/author/aaronkili/) 译者:[rusking](https://github.com/rusking)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安卓编年史(9):安卓 1.6 Donut——CDMA 支持将安卓带给了各个运营商
Ron Amadeo
http://arstechnica.com/gadgets/2016/10/building-android-a-40000-word-history-of-googles-mobile-os/9/
尽管有无数更新,谷歌仍然在给安卓添加基本的功能。甜甜圈带来了对不同屏幕尺寸和 CDMA 的支持,还有一个文本语音转换引擎。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8/222344mei11rpr1951au1m.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8/222344mei11rpr1951au1m.jpg
true
false
true
alim0x
false
[ "Android", "安卓编年史" ]
观点
{ "viewnum": 4991, "commentnum": 1,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223.81.193.116", "message": "这个系列的文章又更新了啊!", "username": "绿色圣光 [Firefox 45.0|GNU/Linux]", "date": "2016-11-29T12:23:01" } ]
[ { "raid": 7991, "displayorder": 0 }, { "raid": 7999, "displayorder": 0 } ]
尽管有无数更新,谷歌仍然在给安卓添加基本的功能。甜甜圈带来了对不同屏幕尺寸和 CDMA 的支持,还有一个文本语音转换引擎。
2016-11-29T09:23:00
2016-11-29T09:23:00
7,996
/article-7996-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8/222344mei11rpr1951au1m.jpg) ![新版安卓市场——黑色比重减少,白色和绿色增多。](/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8/222523jj3cwody88p88yd3.png) *新版安卓市场——黑色比重减少,白色和绿色增多。 [Ron Amadeo 供图]* ### 安卓 1.6 Donut——CDMA 支持将安卓带给了各个运营商 安卓的第四个版本——1.6 甜甜圈——在 2009 年 9 月发布,这时是在纸杯蛋糕面世的 5 个月后。尽管有无数更新,谷歌仍然在给安卓添加基本的功能。甜甜圈带来了对不同屏幕尺寸和 CDMA 的支持,还有一个文本语音转换引擎。 安卓 1.6 是个很好的更新例子,要在今天的话,它将没什么理由作为一个独立更新存在。主要的改进基本上可以总结为新版安卓市场、相机以及 YouTube。从这一年起,像这样的应用已经从系统分离开来,并且谷歌任何时候都能升级它们。然而在完成所有的这些模块化功能工作之前,看起来甚至是一个微小的应用更新似乎都需要完整的系统更新。 另一个重大改进——CDMA 支持——也表明了除了版本号之外,谷歌仍然在忙于将基本功能带到安卓上来。 安卓市场被标注为版本“1.6”,并且得到了一个彻底的改进。原本的全黑设计被抛弃,转向带有绿色高亮的白色应用设计——安卓的设计师很明显使用了安卓吉祥物来获得灵感。 新的市场对谷歌来说一定是个新的应用设计风格。屏幕顶部的五分之一用于显示横幅 logo,表明了这个应用确实是“安卓市场”。在横幅之下是应用、游戏以及下载按钮,一个搜索按钮被安置在横幅的右侧。在导航键下面显示着特色应用的快照,可以在它们之间滑动。再下面是个垂直滚动列表,显示了更多的特色应用。 ![新的市场设计,展示了:带有截图的应用页面,应用分类页面,应用榜,下载。](/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8/222533npkdj6eeh26vemk7.png) *新的市场设计,展示了:带有截图的应用页面、应用分类页面、应用排行榜、下载。 [Ron Amadeo 供图]* 市场的最大的新增内容是包含应用截图。安卓用户终于可以在安装之前看到应用长什么样子——之前他们只能看到简短的描述和用户评论。你的个人星级评价和评论被放在显著位置,随后是描述,最后是截图。查看截图常常需要一点点滚动来查看——如果你想要找个设计尚佳的应用,那可要费一番功夫了。 点击应用或游戏按钮会打开一个分类列表,就像你在上面第二张图看到的那样。选择一个类别之后,更多的导航显示在了屏幕顶部,用户可以看到“热门付费”、“热门免费”,或在分类里看到各自的“热门新品”应用。尽管这些看起来像是会加载出新页面的按钮,实际上它们仅仅是个笨拙的标签页。每个按钮边有个绿色小灯指示现在哪个标签处于活跃状态。这个界面最赞的地方是应用列表是无穷滚动的(滚动加载)——一旦你到达列表底部的时候,它将加载更多应用。这个特性使得查看应用列表变得轻松,但是你点开任意一个应用再返回的话将会丢失你在列表里的位置——你得从头开始查看。下载部分可以做一些连新的 Google Play 商店都做不到的事:不过是显示一个已购买应用列表而已。 尽管新的市场看起来无疑比旧的好多了,但应用间的一致性更糟糕了。看起来就像是每个应用都是由不同团队制作的,他们之间从没沟通过所有的安卓应用应该有的样子。 ![相机取景窗,照片回看界面,菜单。](/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8/222544buddxcifqvcxsvrx.png) *相机取景窗,照片回看界面,菜单。 [Ron Amadeo 供图]* 举个例子,相机应用从全屏、精简设计变成一个盒状的边缘带控制的取景窗。在相机应用中,谷歌着手引入拟物化,将应用包装成一个大致复刻了皮革纹经典相机的样子。在相机和摄像机之间切换通过一个缺乏想象力的开关完成,下面是个触摸快门按钮。 点击最近照片快照不再会打开相册,而是一个内建在了相机应用内定制的照片查看器。当你查看照片的时候,皮革质感的控制区从相机操作键变成图片操作键,你可以在这里删除、共享照片,或者把照片设置成壁纸或联系人图像。这里图片之间依然没有滑动操作——切换照片还是要通过照片两侧的箭头按钮完成。 第二张截图展示的是设计师减少对菜单按钮依赖的例子之一,因为安卓团队慢慢开始意识到其在可发现性上的糟糕表现。许多的应用设计者(包括那些在谷歌的)使用菜单作为所有种类的控制和导航元素的集中之处。但大多数用户没想过点击菜单按钮,也从没看到这些指令。 未来版本的安卓的公共主题会将选项从菜单移到主要屏幕上,使得整个系统对用户更加友好。菜单按钮在安卓 4.0 中被完全移除,并且它只在老式应用中被支持。 ![电池以及文本语音转换引擎设置。](/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8/222548vh09d83hjsaqew3s.png) *电池以及文本语音转换引擎设置。 [Ron Amadeo 供图]* 甜甜圈是第一个持续追踪电池使用量的安卓版本。在“关于手机”菜单里有个选项“电池使用”,它会以百分比的方式显示应用以及硬件功能的电池用量。点击其中一项会打开一个单独的相关状态页面。硬件项目有个按钮可以直接跳转到它们的设置界面,所以,举个例子,如果你觉得显示的电池用量太高你可以更改显示的屏幕超时。 安卓 1.6 同样是第一个支持文本语音转换引擎(TTS)的版本,这意味着系统以及应用能够用机器合成声音来回应你。“语音合成器”选项允许你设置语言,选择语速,以及从安卓市场安装语音数据(慎重)。今天,谷歌在安卓上部署它自己的 TTS 引擎,但是似乎甜甜圈是通过硬编码的方式使用了来自 SVOX 的 TTS 引擎。但 SVOX 的引擎并未部署在甜甜圈上,所以点击“安装语音数据”会链接到安卓市场的一个应用。(甜甜圈的全盛期几年后,这个应用已被撤下。看起来似乎安卓 1.6 再也不能说话了。) ![从左到右:新的小部件,搜索栏界面,新清除通知按钮,新相册控件。](/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8/222555jxs1vjdhh6n4dunx.png) *从左到右:新的小部件,搜索栏界面,新清除通知按钮,新相册控件。 [Ron Amadeo 供图]* 前端小部件部分花了更多的功夫。甜甜圈带来了全新的叫做“电量控制”小部件。它包含了常见耗电功能的开关:Wi-Fi、蓝牙、GPS、同步(同谷歌服务器之间),以及亮度。 搜索小部件同样经过了重新设计,变得更加纤细,并且内置了一个麦克风按钮用于语音搜索。它现在有了些实质界面并且够实时搜索,不仅仅是搜索互联网,还能搜索你的应用和历史。 “清除通知”按钮大幅缩水并且去掉了“通知”字样。在稍晚些的安卓后续版本总它还会缩减成仅仅是个方形按钮。相册继续遵循了把功能从菜单里拿出来的趋势,并且将它们放在用户面前——单张图片查看界面得到了“设置为”、“分享”以及“删除”按钮。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8/222555zz88p4zvzzz84z4m.jpg) [Ron Amadeo](http://arstechnica.com/author/ronamadeo) / Ron 是 Ars Technica 的评论编缉,专注于安卓系统和谷歌产品。他总是在追寻新鲜事物,还喜欢拆解事物看看它们到底是怎么运作的。 [@RonAmadeo](https://twitter.com/RonAmadeo) --- via: <http://arstechnica.com/gadgets/2016/10/building-android-a-40000-word-history-of-googles-mobile-os/9/> 译者:[alim0x](https://github.com/alim0x)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linux.cn/) 荣誉推出
Git 系列(七):使用 Git 管理二进制大对象
Seth Kenlon
https://opensource.com/life/16/8/how-manage-binary-blobs-git-part-7
Git 已经有了可以处理像多媒体文件这样的二进制大对象块(blob)的扩展。因此,今天我们会学习使用 Git 来管理所谓的二进制资产。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9/175130yorx11s7oo4s9r7o.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9/175130yorx11s7oo4s9r7o.png
true
false
true
runningwater
false
[ "Git", "blob" ]
软件开发
{ "viewnum": 9068, "commentnum": 1, "favtimes": 3,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01.87.78.54", "message": "&quot;另人兴奋&quot;<br />\r\n错别字", "username": "墨者兼山 [Firefox 88.0|Ubuntu]", "date": "2021-05-30T15:07:05" } ]
[ { "raid": 7800, "displayorder": 0 } ]
Git 已经有了可以处理像多媒体文件这样的二进制大对象块(blob)的扩展。因此,今天我们会学习使用 Git 来管理所谓的二进制资产。
2016-11-29T09:36:00
2016-11-29T09:36:00
7,997
/article-7997-1.html
通过这系列的前六篇文章,我们已经学会使用 Git 来对文本文件进行版本控制的管理。我们不禁要问,还有二进制文件呢,也可进行进行版本控制吗?答案是肯定的,Git 已经有了可以处理像多媒体文件这样的二进制大对象块(blob)的扩展。因此,今天我们会学习使用 Git 来管理所谓的二进制资产。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9/175130yorx11s7oo4s9r7o.png) 似乎大家都认可的事就是 Git 对于大的二进制对象文件支持得不好。要记住,二进制大对象与大文本文件是不同的。虽然 Git 对大型的文本文件版本控制毫无问题,但是对于不透明的二进制文件起不了多大作用,只能把它当作一个大的实体黑盒来提交。 设想这样的场景,有一个另人兴奋的第一人称解密游戏,您正在为它制作复杂的 3D 建模,源文件是以二进制格式保存的,最后生成一个 1GB 大小的的文件。您提交过一次,在 Git 源仓库历史中有一个 1GB 大小的新增提交。随后,您修改了下模型人物的头发造型,然后提交更新,因为 Git 并不能把头发从头部及模型中其余的部分离开来,所以您只能又提交 1GB 的量。接着,您改变了模型的眼睛颜色,提交这部分更新:又是 GB 级的提交量。对一个模型的一些微小修改,就会导致三个 GB 级的提交量。对于想对一个游戏所有资源进行版本控制这样的规模,这是个严重的问题。 不同的是如 `.obj` 这种格式的文本文件,和其它类型文件一样,都是一个提交就存储所有更新修改状态,不同的是 `.obj` 文件是一系列描述模型的纯文本行。如果您修改了该模型并保存回 `.obj` 文件,Git 可以逐行读取这两个文件,然后创建一个差异版本,得到一个相当小的提交。模型越精细,提交就越小,这就是标准的 Git 用例。虽然文件本身很大,但 Git 使用覆盖或稀疏存储的方法来构建当前数据使用状态的完整描述。 然而,不是所有的都是纯文本的,但都要使用 Git,所以需要解决方案,并且已经出现几个了。 [OSTree](https://ostree.readthedocs.io/en/latest/) 开始是作为 GNOME 项目出现的,旨在管理操作系统的二进制文件。它不适用于这里,所以我直接跳过。 [Git 大文件存储](https://git-lfs.github.com/)(LFS) 是放在 GitHub 上的一个开源项目,是从 git-media 项目中分支出来的。[git-media](https://github.com/alebedev/git-media) 和 [git-annex](https://git-annex.branchable.com/walkthrough/) 是 Git 用于管理大文件的扩展。它们是对同一问题的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案,各有优点。虽然它们都不是官方的项目,但在我看来,每个都有独到之处: * git-media 是集中模式,有一个公共资产的存储库。你可以告诉 git-media 大文件需要存储的位置,是在硬盘、服务器还是在云存储服务器,项目中的每个用户都将该位置视为大型文件的中心主存储位置。 * git-annex 侧重于分布模式。用户各自创建存储库,每个存储库都有一个存储大文件的本地目录 `.git/annex`。这些 annex 会定期同步,只要有需要,每个用户都可以访问到所有的资源。除非通过 annex-cost 特别配置,否则 git-annex 优先使用本地存储,再使用外部存储。 对于这些,我已经在生产中使用了 git-media 和 git-annex,那么下面会向你们概述其工作原理。 ### git-media git-media 是使用 Ruby 语言开发的,所以首先要安装 gem(LCTT 译注:Gem 是基于 Ruby 的一些开发工具包)。安装说明在[其网站](https://github.com/alebedev/git-media)上。想使用 git-meida 的用户都需要安装它,因为 gem 是跨平台的工具,所以在各平台都适用。 安装完 git-media 后,你需要设置一些 Git 的配置选项。在每台机器上只需要配置一次。 ``` $ git config filter.media.clean "git-media filter-clean" $ git config filter.media.smudge "git-media filter-smudge" ``` 在要使用 git-media 的每个存储库中,设置一个属性以将刚刚创建的过滤器结合到要您分类为“<ruby> 媒体 <rp> ( </rp> <rt> media </rt> <rp> ) </rp></ruby>”的文件类型里。别被这种术语混淆。一个更好的术语是“资产”,因为“媒体”通常的意思是音频、视频和照片,但您也可以很容易地将 3D 模型,烘焙和纹理等归类为媒体。 例如: ``` $ echo "*.mp4 filter=media -crlf" >> .gitattributes $ echo "*.mkv filter=media -crlf" >> .gitattributes $ echo "*.wav filter=media -crlf" >> .gitattributes $ echo "*.flac filter=media -crlf" >> .gitattributes $ echo "*.kra filter=media -crlf" >> .gitattributes ``` 当您要<ruby> 暂存 <rp> ( </rp> <rt> stage </rt> <rp> ) </rp></ruby>这些类型的文件时,文件会被复制到 `.git/media` 目录。 假设在服务器已经有了一个 Git 源仓库,最后一步就告诉源仓库“母舰”所在的位置,也就是,当媒体文件被推送给所有用户共享时,媒体文件将会存储的位置。这在仓库的 `.git/config` 文件中设置,请替换成您的用户名、主机和路径: ``` [git-media] transport = scp autodownload = false #默认为 true,拉取资源 scpuser = seth scphost = example.com scppath = /opt/jupiter.git ``` 如果您的服务器上 SSH 设置比较复杂,例如使用了非标准端口或非默认 SSH 密钥文件的路径,请使用 `.ssh/config` 为主机设置默认配置。 git-media 的使用和普通文件一样,可以把普通文件和 blob 文件一样对待,一样进行 commit 操作。操作流程中唯一的不同就是,在某些时候,您应该将您的资产(或称媒体)同步到共享存储库中。 当要为团队发布资产或自己备份资料时,请使用如下命令: ``` $ git media sync ``` 要用一个变更后的版本替换 git-media 中的文件时(例如,一个已经美声过的音频文件,或者一个已经完成的遮罩绘画,或者一个已经被颜色分级的视频文件),您必须明确的告诉 Git 更新该媒体。这将覆盖 git-media 不会复制远程已经存在的文件的默认设置: ``` $ git update-index --really-refresh ``` 当您团队的其他成员(或是您本人,在其它机器上)克隆本仓库时,如果没有在 `.git/config` 中把 `autodownload` 选项设置为 `true` 的话,默认是不会下载资源的。但 git-media 的一个同步命令 `git media sync` 可解决所有问题。 ### git-annex git-annex 的处理流程略微的有些不同,默认是使用本地仓库的,但基本的思想都一样。您可以从你的发行版的软件仓库中安装 git-annex,或者根据需要从该网站上下载安装。与 git-media 一样,任何使用 git-annex 的用户都必须在其机器上安装它。 其初始化设置比 git-media 都简单。运行如下命令,其中替换成您的路径,就可以在您的服务器上创建好裸存储库: ``` $ git init --bare --shared /opt/jupiter.git ``` 然后克隆到本地计算机,把它标记为 git-annex 的初始路径: ``` $ git clone seth@example.com:/opt/jupiter.clone Cloning into 'jupiter.clone'... warning: You appear to have clonedan empty repository. Checking connectivity... done. $ git annex init "seth workstation" init seth workstation ok ``` 不要使用过滤器来区分媒体资源或大文件,您可以使用 `git annex` 命令来配置归类大文件: ``` $ git annex add bigblobfile.flac add bigblobfile.flac (checksum) ok (Recording state in Git...) ``` 跟普通文件一样进行提交操作: ``` $ git commit -m 'added flac source for sound fx' ``` 但是推送操作是不同的,因为 `git annex` 使用自己的分支来跟踪资产。您首次推送可能需要 `-u` 选项,具体取决于您如何管理您的存储库: ``` $ git push -u origin master git-annex To seth@example.com:/opt/jupiter.git * [new branch] master -> master * [new branch] git-annex -> git-annex ``` 和 git-media 一样,普通的 `git push` 命令是不会拷贝资料到服务器的,仅仅只是发送了相关的消息,要真正共享文件,需要运行同步命令: ``` $ git annex sync --content ``` 如果别人已经提交了共享资源,您需要拉取它们,`git annex sync` 命令将提示您要在本地检出你本机没有,但在服务器上存在的资源。 git-media 和 git-annex 都非常灵活,都可以使用本地存储库来代替服务器,所以它们也常用于管理私有的本地项目。 Git 是一个非常强大和扩展性非常强的系统应用软件,我们应该毫不犹豫的使用它。现在就开始试试吧! --- via: <https://opensource.com/life/16/8/how-manage-binary-blobs-git-part-7> 作者:[Seth Kenlon](https://opensource.com/users/seth) 译者:[runningwater](https://github.com/runningwater)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微软呼吁所有的 Linux 开发者转到 Windows 10 平台
Bogdan Popa
http://news.softpedia.com/news/microsoft-wants-all-linux-developers-to-move-to-windows-10-510551.shtml
最近,在微软的 Channel 9 上的一则名为“改进 Bash on Windows 和 Windows 控制台”的视频节目中,其高级程序经理 Rich Turner 呼吁 Linux 开发人员放弃 Linux ,转到 Windows 10 上来。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9/003526nz7eoo11ebr6e35d.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9/003526nz7eoo11ebr6e35d.png
true
false
true
wxy
false
[ "微软", "WSL" ]
新闻
{ "viewnum": 16246, "commentnum": 53, "favtimes": 0, "sharetimes": 1, "likes": 0 }
[ { "postip": "218.17.122.82", "message": "微软投降Linux,是开源还是阴谋?恐惧", "username": "何亮 [Chrome 54.0|Windows 7]", "date": "2016-11-29T09:15:30" }, { "postip": "222.210.108.99", "message": "是不是拥抱、然后吃掉的节奏?",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29T09:16:23" }, { "postip": "120.52.27.225", "message": "巨硬开始对linux下手了?", "username": "来自香港的 Chrome 52.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1-29T09:29:02" }, { "postip": "36.110.51.98", "message": "然而网络相关的工具如ping还不能用", "username": "来自浙江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29T09:33:29" }, { "postip": "61.138.129.22", "message": "微软贼心不死", "username": "Resel [MIUI Browser 8.1|Android 5.1]", "date": "2016-11-29T09:39:09" }, { "postip": "113.87.122.127", "message": "这尼玛前面说的好好的, 说翻脸就翻脸.", "username": "来自广东深圳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29T09:41:56" }, { "postip": "107.178.194.48", "message": "终于和Linux桌面说拜拜了?", "username": "来自美国的 Chrome 54.0|Mac 10.12 用户", "date": "2016-11-29T10:03:33" }, { "postip": "123.118.181.172", "message": "请使用 root 权限。", "username": "linux [Chrome 54.0|Mac 10.11]", "date": "2016-11-29T11:15:25" }, { "postip": "123.115.65.1", "message": "这不叫投降,这叫阳谋!", "username": "拿铁不加糖 [Chrome 54.0|Windows 10]", "date": "2016-11-29T11:43:22" }, { "postip": "223.81.193.116", "message": "呵呵,闲得蛋疼吗?", "username": "绿色圣光 [Firefox 45.0|GNU/Linux]", "date": "2016-11-29T12:33:29" }, { "postip": "14.204.93.14", "message": "才不,才不要呢。微软你要给我们发红包,我们也不用windows。", "username": "delectate [Firefox 50.0|Windows 10]", "date": "2016-11-29T12:47:18" }, { "postip": "39.65.71.69", "message": "微软发红包我就用 ^_^", "username": "来自山东的 Firefox 52.0|Android 5.1 用户", "date": "2016-11-29T12:56:13" }, { "postip": "218.30.116.4", "message": "微软有阴谋啊", "username": "ryt [Chrome 54.0|GNU/Linux]", "date": "2016-11-29T13:42:28" }, { "postip": "123.115.65.1", "message": "看看尾巴!!!",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Microsoft Edge 14.14393|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1-29T13:50:06" }, { "postip": "113.124.5.11", "message": "工作用电脑已经转到lubuntu下了,留在win唯一的理由只剩office了", "username": "来自山东青岛的 Chromium 53.0|Ubuntu 用户", "date": "2016-11-29T14:00:41" }, { "postip": "112.87.86.249", "message": "windows是用来玩游戏的。如果一定要用它写代码,你最好先把字体设置成comic sans", "username": "来自江苏淮安的 Firefox 50.0|Fedora 用户", "date": "2016-11-29T14:37:36" }, { "postip": "111.20.112.126", "message": "我们呼吁微软先把WINDOWS10改成GPLV2授权协议看看。哈哈", "username": "来自陕西西安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29T14:45:55" }, { "postip": "115.197.185.25", "message": "按照历史来看,和微软合作的公司下场没几个好的。看来,ubuntu要完", "username": "fxbszj [Firefox 50.0|Windows 10]", "date": "2016-11-29T15:05:47" }, { "postip": "112.112.72.76", "message": "win10强制更新的流氓行为真是操蛋", "username": "来自云南昆明的 Firefox 50.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1-29T16:07:38" }, { "postip": "58.49.103.186", "message": "等你们都进去了,微软就要把猪圈门关上,开始杀猪在羊过新年了", "username": "来自湖北武汉的 Firefox 4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29T16:07:59" }, { "postip": "119.131.199.219", "message": "狐狸尾巴终于露出来了", "username": "Wf_talk [Vivaldi 1.4|GNU/Linux]", "date": "2016-11-29T18:16:01" }, { "postip": "1.63.126.186", "message": "果然是有目的的。。win10最流氓!", "username": "来自黑龙江大庆的 Firefox 45.0|Windows 8.1 用户", "date": "2016-11-29T19:24:24" }, { "postip": "1.63.126.186", "message": "不仅强制更新,还会自动安装广告呢!我反反复复升级了四次,最终还是回到了8.1,等8.1停止支持了,就完全转入debian系。", "username": "来自黑龙江大庆的 Firefox 45.0|Windows 8.1 用户", "date": "2016-11-29T19:26:44" }, { "postip": "115.236.69.110", "message": "ubuntu下可以用wps office啊,一样的好用", "username": "来自浙江杭州的 Chromium 49.0|Ubuntu 用户", "date": "2016-11-29T19:51:03" }, { "postip": "58.20.82.187", "message": "拥抱,扩展,毁灭,老套路了", "username": "来自湖南长沙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30T00:37:52" }, { "postip": "60.191.1.98", "message": "在不能rm -rf / 的情况下,我还是选择linux", "username": "来自浙江杭州的 Chrome 54.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1-30T08:58:02" }, { "postip": "113.58.53.101", "message": "windows一直都是我的娱乐机。如果linux上有可靠的期货或炒股软件。就不用你鸟。", "username": "来自海南海口的 Chrome 53.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1-30T19:48:04" }, { "postip": "113.58.53.101", "message": "你要用windows 10 ltsb版本就没有广告了", "username": "来自海南海口的 Chrome 53.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1-30T19:49:00" }, { "postip": "101.207.2.149", "message": "说微软没做过一件好事", "username": "来自四川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30T22:51:37" }, { "postip": "27.26.162.88", "message": "真可怕", "username": "来自湖北武汉的 Chrome Mobile 40.0|Android 5.1 用户", "date": "2016-12-01T10:09:46" }, { "postip": "222.209.157.100", "message": "这招够狠",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Firefox 50.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2-02T07:35:14" }, { "postip": "1.202.56.154", "message": "跟cygwin有什么区别", "username": "linccn [Opera 41.0|Windows 7]", "date": "2016-12-02T08:13:15" }, { "postip": "139.207.155.246", "message": "巨硬又整了一个特罗伊木马,呵呵。", "username": "来自四川的 Chrome Mobile 40.0|Android 6.0 用户", "date": "2016-12-02T13:11:13" }, { "postip": "116.52.180.228", "message": "稳定性也不行,我现在偶尔还会出现自动关屏后屏幕就亮不起来的问题,虽然不能排除硬件BUG的可能性", "username": "来自云南昆明的 Firefox 50.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2-02T16:33:12" }, { "postip": "180.168.95.118", "message": "windows只存在于虚拟机之下了。", "username": "ZengYi [Firefox 50.0|Ubuntu]", "date": "2016-12-02T17:54:57" }, { "postip": "1.63.126.186", "message": "抛开稳定性不讲,就强制更新一条已经足以让我抛弃它了,自己的电脑改动一定要自己亲自来弄,这样才安全。", "username": "来自黑龙江大庆的 Firefox 4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03T15:33:47" }, { "postip": "223.68.184.131", "message": "哈哈,尾巴已经露出来了", "username": "来自江苏南京的 Vivaldi 1.4|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03T15:39:04" }, { "postip": "218.19.139.130", "message": "对我来说,逃离win拥抱linux有一部分原因是windows实在是太卡,而且win10老强制更新。",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05T10:46:23" }, { "postip": "27.154.227.202", "message": "LibreOffice 一样时是神器", "username": "来自福建厦门的 Vivaldi 1.4|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05T15:56:31" }, { "postip": "27.154.227.202", "message": "除了游戏,我不知道在Windows上还能干啥~哈哈", "username": "来自福建厦门的 Vivaldi 1.4|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05T16:00:02" }, { "postip": "107.178.194.92", "message": "Linux桌面将永远丑陋,直到被win吃掉。[坏笑][坏笑][坏笑]", "username": "来自美国的 Chrome 55.0|Mac 10.12 用户", "date": "2016-12-06T20:07:12" }, { "postip": "218.18.213.251", "message":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username": "hello_linux [Chrome 51.0|Windows 7]", "date": "2016-12-07T08:04:25" }, { "postip": "118.144.186.201", "message": "可以的大胸弟", "username": "maopudazahui [Internet Explorer 11.0|Windows 10]", "date": "2016-12-07T11:40:38" }, { "postip": "121.69.27.78", "message": "主要是win10扩展,包越来越大,占用的空间越来越大,系统也越来越卡,对这个不喜欢。",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Chrome 54.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2-12T16:08:08" }, { "postip": "118.247.168.13", "message": "开源万岁",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Chrome 50.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2-14T22:52:42" }, { "postip": "171.34.220.102", "message": "windows里有宇宙最强的IDE:Visual Studio,这货太牛了。而且Win10的界面也非常漂亮,透明式的扁平化我最喜欢了。", "username": "来自江西南昌的 Microsoft Edge 14.14393|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2-21T23:49:50" }, { "postip": "1.71.29.115", "message": "win10哪个版本中有linux环境?", "username": "来自山西的 Sina Weibo 6.12|Android 6.0 用户", "date": "2016-12-21T23:54:00" }, { "postip": "117.40.156.147", "message": "放出你的系统源码在信你微软", "username": "magicxiaofa [WeChat 6.3|Android 4.4]", "date": "2016-12-23T06:58:08" }, { "postip": "61.136.151.253", "message": "求一个邀请码", "username": "来自湖北宜昌的 Chrome 31.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2-27T12:05:10" }, { "postip": "123.120.59.100", "message": "我们的微信里面有个菜单可以获取。", "username": "linux [Chrome 55.0|Mac 10.11]", "date": "2016-12-27T12:06:51" }, { "postip": "112.10.240.143", "message": "请转移KDE 5", "username": "OriginCode [Chrome 56.0|GNU/Linux]", "date": "2017-02-26T19:32:47" }, { "postip": "119.130.186.166", "message": "微软这步棋下的很大啊",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Chrome 57.0|Mac 10.10 用户", "date": "2017-03-18T20:21:41" }, { "postip": "58.56.27.186", "message": "我只问一个问题,可以免费吗", "username": "来自山东济南的 Chrome 57.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5-05T14:57:33" } ]
[ { "raid": 7179, "displayorder": 0 }, { "raid": 8666, "displayorder": 0 }, { "raid": 7445, "displayorder": 1 }, { "raid": 7966, "displayorder": 2 }, { "raid": 7973, "displayorder": 3 } ]
最近,在微软的 Channel 9 上的一则名为“改进 Bash on Windows 和 Windows 控制台”的视频节目中,其高级程序经理 Rich Turner 呼吁 Linux 开发人员放弃 Linux ,转到 Windows 10 上来。
2016-11-29T08:58:00
2016-11-29T08:58:00
7,998
/article-7998-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9/003526nz7eoo11ebr6e35d.png) 微软终于承认了开源世界的潜力,尤其是对 Linux 而言,所以,微软正在尝试以各种方式来在开源领域开疆辟土。 最近,在微软的 [Channel 9](https://channel9.msdn.com/Events/Connect/2016/191) 上的一则名为“改进 Bash on Windows 和 Windows 控制台”的视频节目中,其高级程序经理 Rich Turner 呼吁 Linux 开发人员放弃 Linux ,转到 Windows 10 上来。 他解释说,“(Linux 开发者)可以启动 Windows 10 Insiders 实例,并在其中运行其代码和工具,把网站托管到 Apache 上,并用 Java 代码来访问其 MySQL 数据库。” 他继续补充说,Windows 中的 Linux 子系统将给开发者们提供所有他们在 Linux 开发中必要的工具,而不用丧失 Windows 10 的优势。 “就像在 Linux 中一样构建应用,无论它是用 Go 写的,还是用 Erlang、C,你可以在 Bash on Windows 中试试你要用的任何东西,有 bug 就丢给我们来解决。我们的目标就是构建一个大家都能用的、更高效的产品给大家。” 微软正在致力于改善 [Windows 10 上 Linux 子系统](/article-7177-1.html),最终目标是让当前 Linux 上的所有开发工具都能兼容地运行在 Windows 10 之中,让所有切换到他们的操作系统的开发者都能够用上。 最近,微软作为[白金会员加入了 Linux 基金会](/article-7966-1.html),许诺为开源世界的开发做出贡献。这个事情令很多人都很吃惊,特别是其前 CEO 巴尔默还曾经称 Linux 为“癌症”,但是随着新 CEO 萨提亚上任之后,微软的画风大变,这个软件巨人正在逐渐深入到开源生态之中。
安卓编年史(10):Android 2.0 Éclair——带动 GPS 产业
Ron Amadeo
http://arstechnica.com/gadgets/2016/10/building-android-a-40000-word-history-of-googles-mobile-os/10/
安卓的第一个大的版本号更迭发生在 2009 年 10 月的摩托罗拉 Droid 身上,它是第一部“第二代”安卓设备。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9/093228vmxdkvckqn8nq0ku.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9/093228vmxdkvckqn8nq0ku.jpg
true
false
true
alim0x
false
[ "android", "安卓编年史" ]
观点
{ "viewnum": 5110, "commentnum": 0,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raid": 7996, "displayorder": 0 }, { "raid": 8010, "displayorder": 0 } ]
安卓的第一个大的版本号更迭发生在 2009 年 10 月的摩托罗拉 Droid 身上,它是第一部“第二代”安卓设备。
2016-11-29T14:31:00
2016-11-29T14:31:00
7,999
/article-7999-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9/093228vmxdkvckqn8nq0ku.jpg) ### Android 2.0 Éclair——带动 GPS 产业 41 天——这是从安卓 1.6 到安卓 2.0 所经历的时间。安卓的第一个大的版本号更迭发生在 2009 年 10 月的[摩托罗拉 Droid](http://arstechnica.com/gadgets/2009/12/review-of-the-motorola-droid/) 身上,它是第一部“第二代”安卓设备。相对于 G1 而言,Droid 进行了大幅的硬件升级,拥有巨大的 3.7 英寸(在当时而言),分辨率 854×480 的 LCD 屏幕。它同样带来了更强劲的性能:一个 600Mhz 的德州仪器 TI OMAP Cortex A8 处理器(还是单核),以及 256MB 的内存。 ![摩托罗拉Droid凝视着你的灵魂。](/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9/093539wzbmbpiazpy2bg5a.jpg) *摩托罗拉 Droid 凝视着你的灵魂。* 但 Droid 最重要的部分是围绕它的大型广告活动。Droid 是美国运营商威瑞森 Verizon 的旗舰设备,这个头衔给它从美国最大运营商那里带来了不少收入。威瑞森从卢卡斯影业那获得了单词“droid”的授权,并且开始了[“Droid Does”运动](http://www.youtube.com/watch?v=e52TSXwj774)——通过广告将设备定位成一个敢于发声、充满突破的(由此也延伸到安卓身上)强力 iPhone 替代品。媒体常常说 T-Mobile G1 想要成为一个“iPhone 杀手”,但是 Droid 走了出来,并拥有了这个称号。 就和 G1 一样,Droid 有个侧滑实体键盘。轨迹球已经不见了,但是还是强制性要求有类似十字方向键的东西,所以摩托罗拉把一个五键十字方向键放在了键盘右侧。Droid 正面按键从实体按键变成了电容式触摸按键,它们只是被印在了玻璃触摸屏上。安卓 2.0 同样最终取消了必须有“呼叫”和“结束”按钮的强制要求。所以连同十字方向键移到键盘那里的变动,正面的按键可以排成漂亮又整洁的一行。所有这些精简结果带来的是有史以来最好看的安卓设备。T-Mobile G1 看起来像是费雪牌的玩具,但摩托罗拉 Droid 看起来像个可以用来削人的工业工具。 ![安卓2.0和1.6的锁屏和主屏幕。](/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9/093541zrumqrjusrslsfss.png) *安卓 2.0 和 1.6 的锁屏和主屏幕。 [Ron Amadeo 供图]* 威瑞森的一些差劲的广告活动泄漏了这个软件,原本平静、水汪汪的远景默认壁纸变成了脏兮兮的混凝土。开机动画用了红色脉动的哈儿(HAL 9000)的眼球(LCTT 译注:哈儿是英国小说家亚瑟·克拉克所著《太空漫游》小说中出现的一部拥有强人工智能的超级电脑),每当你收到邮件的时候,默认通知铃声还会高喊“[DRRRRROOOOIIIIDDDD](http://www.youtube.com/watch?v=UBL47tHrvMA)”。Éclair 泡芙就像是安卓的忧郁少年阶段。 安卓 2.0 中最先呈现给用户的事情之一就是新的锁屏。滑动解锁是苹果的专利,因此谷歌就采用了来自旋转手机的灵感,使用了弧线解锁手势。把你的手指放在锁定图标上并且向右滑动可以解锁设备,从音量图标向左滑动可以让手机静音。手指的自然移动是圆弧状的,所以这手势感觉比按直线滑动更加自然。 默认主屏幕布局取消了多余的模拟时钟小部件,引入了现如今安卓的一个主要部分:主屏幕顶端的一个搜索栏。短信和安卓市场同样花了大功夫在新布局上。应用抽屉页同样被经过了明显的重新设计。 ![应用抽屉和“添加到主屏幕”菜单截图。](/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9/093543di3a4a6ioaivwi6f.png) *应用抽屉和“添加到主屏幕”菜单截图。 [Ron Amadeo 供图]* 安卓在早期的阶段以极快的步伐开发前进,而安卓团队在考虑界面设计时也从来没有对未来的设备有过真正的规划。摩托罗拉 Droid——拥有 854×480 分辨率的 LCD 显示屏——相对于 320×480 分辨率的 G1 时代设备在分辨率上是个巨大的提升。几乎所有的东西都需要重绘。界面设计的“从头开始”就几乎成为了安卓 2.0 的主要课题。 谷歌借此机会几乎重新设计了安卓的所有图标,从带有等距轴线的卡通风格图标转变为风格更为正式直观的图标。唯一一套没有重绘的图标是状态栏图标,和经过修改的系统其它部分相比显得格格不入。这些图标会从安卓 0.9 一直使用到安卓 2.3。 应用阵容上同样也有一些改变。摄像机被合并到相机中,IM 应用被去除,并增加了两个新的谷歌应用:Car Home,这是一个被设计为在驾驶时使用的带有大按钮的启动器,还有企业日历,除了它支持 Exchange 而不是谷歌日历以外,它和常规的日历没什么不一样。奇怪的是,谷歌还预装了两个第三方应用程序:Facebook 和 Verizon 的 Visual VM 应用 (现在都不能用了)。第二组图片显示的是“添加到主屏幕”菜单,它同样经过了全新的设计。 ![一个地点页面,显示“导航”选项,导航免责声明,实际的导航画面,以及交通信息。](/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9/093544liqizjcqqtc3n63n.png) *一个地点页面,显示“导航”选项,导航免责声明,实际的导航画面,以及交通信息。 [Ron Amadeo 供图]* 除了新的设计以外,安卓 2.0 最突出的亮点是谷歌地图导航。谷歌更新了地图,以支持免费的逐向导航,配有兴趣点搜索和文本到语音引擎,这使得它可以像一个独立的 GPS 设备一样大声读出街道名称。把 GPS 导航从一个单独的产品变成免费的智能手机功能,这几乎一夜之间[摧毁](http://techcrunch.com/2009/10/28/googles-new-mobile-app-cuts-gps-nav-companies-at-the-knees/)了独立 GPS 市场。TomTom 的股票在安卓 2.0 推出的一周内下跌了近 40%。 但一开始这个导航应用非常难以找到。你必须打开搜索框,键入一个地点或地址,并点击搜索结果。接下来,点击了“导航”按钮后,谷歌会显示一个警告,声明导航正处于 beta 测试阶段,不应该被信任。点击“接受”后,你可以跳上车,一个粗糙的合成语音会引导你到达目的地。菜单按钮背后隐藏着一个选项,可以查看整个路线上的交通状况和突发事件。导航的设计一直徘徊不前。甚至连谷歌地图主界面都在安卓 4.0 时更新了,安卓 2.0 风格的导航部分还是那么放着,这几乎持续到了安卓 4.3 才有所改观。 地图还会显示路线的概览,其中包含你的路线的交通数据。起初数据只是由常规的交通数据提供商授权,但后来,谷歌通过运行谷歌地图的安卓和 iOS 手机[收集原始交通数据](http://googleblog.blogspot.com/2009/08/bright-side-of-sitting-in-traffic.html)。这是在移动设备地图竞争中谷歌迈向霸主地位的第一步。毕竟,实时交通流量的监控确实仅仅取决于你有多少数据点来源。现在,伴随着数以亿计的 iOS 和安卓的谷歌地图的用户,谷歌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好的交通数据提供商。 有了地图导航,安卓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杀手级应用。谷歌公司那时提供了其他人提供不了的东西。“为什么我应该买这个而不是买个 iPhone?”问题终于有了个答案。谷歌地图也不需要像许多 GPS 设备一样通过 PC 更新。有了云,地图能够始终保持最新状态,所有这些更新都是免费的。唯一的缺点是,你需要一个互联网连接来使用谷歌地图。 精确的地图在[苹果地图的惨败](http://arstechnica.com/apple/2012/09/apple-ceo-tim-cook-apologizes-for-ios-6-maps-promises-improvements/)中被大大宣传,它已经成为了智能手机的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即使没有人真正在它们工作的时候赞赏它们。绘制世界真的只是借助了无数人的力量,今天,谷歌的“地球”部门是公司最大的部门,拥有超过[7000 名员工](http://www.businessinsider.com/apple-has-7000-fewer-people-working-on-maps-than-google-2012-9)。对于这里的大多数人来说,他们的工作就是驾驶着公司装满了相机的街景车驶过世界上的每一条道路。经过八年的数据收集,谷歌拥有超过[五百万英里](https://developers.google.com/events/io/sessions/383278298)的 360 度街景视图,谷歌地图成为了公司不可撼动的支柱之一。 ![Car Home主屏幕,并且因为有空间,加入了一个横版的导航。](/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9/093546uwksz2i6kskyokka.png) *Car Home 主屏幕,并且因为有空间,加入了一个横版的导航。 [Ron Amadeo 供图]* 随着和谷歌地图导航一起到来的还有“Car Home”,一个大按钮设计的主屏幕,旨在帮助你在驾驶时使用手机。不能定制,每一个按钮只是一个独立应用的快捷方式。摩托罗拉 Droid 和其官方的[车载 dock 配件](http://www.amazon.com/Motorola-Generation-Vehicle-Charger-Packaging/dp/B002Y3BYQA)之间有特殊的磁铁,二者接触将自动触发 Car Home。在手机接入 dock 时,按压 Droid 的实体 home 键会打开 Car Home 主屏而不是正常的主屏幕,屏幕上的触摸 Home 键可以打开正常的主屏幕。 Car Home,虽然很有用,但并没有存在多久——它在安卓 3.0 中被去掉了,再也没有回来过。GPS 系统几乎全部用在汽车驾驶时,但它鼓励用户使用如“搜索”这样的功能,它会弹出一个键盘,谷歌的律师可能并不是很喜欢这种功能。随着[苹果的 CarPlay](http://arstechnica.com/apple/2014/03/ios-in-the-car-becomes-carplay-coming-to-select-dashboards-this-year/)和谷歌的[开放汽车联盟](http://arstechnica.com/information-technology/2014/01/open-automotive-alliance-aims-to-bring-android-inside-the-car/)的到来,车载电脑看到了复苏的希望。这一次,重点更多的是在安全上,政府机构(如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也在协助着这一方面的发展。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29/093546cl2966qcbf9joz6l.jpg) [Ron Amadeo](http://arstechnica.com/author/ronamadeo) / Ron 是 Ars Technica 的评论编缉,专注于安卓系统和谷歌产品。他总是在追寻新鲜事物,还喜欢拆解事物看看它们到底是怎么运作的。 [@RonAmadeo](https://twitter.com/RonAmadeo) --- via: <http://arstechnica.com/gadgets/2016/10/building-android-a-40000-word-history-of-googles-mobile-os/10/> 译者:[alim0x](https://github.com/alim0x)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linux.cn/) 荣誉推出
玩转 GitHub 的问题单(issue)
Matt Butler
https://opensource.com/life/16/7/how-take-your-projects-github-issues-good-great
“问题单模板、合理的标签、提交问题单的指导文档、确保问题单被分类并及时回应,这些对于开源项目都至关重要”,Bacon 说。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30/084654wsl1s4evg3oqqlld.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30/084654wsl1s4evg3oqqlld.jpg
true
false
true
echoma
false
[ "issue", "github", "问题跟踪" ]
观点
{ "viewnum": 8351, "commentnum": 0,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问题单模板、合理的标签、提交问题单的指导文档、确保问题单被分类并及时回应,这些对于开源项目都至关重要”,Bacon 说。
2016-11-30T08:47:13
2016-11-30T08:47:13
8,002
/article-8002-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30/084654wsl1s4evg3oqqlld.jpg) 对于大多数开源项目来讲,<ruby> 问题追踪系统 <rp> ( </rp> <rt> Issue-tracking system </rt> <rp> ) </rp></ruby>是至关重要的。虽然有非常多的开源工具提供了这样的功能,但是大量项目还是选择了 GitHub 自带的<ruby> 问题追踪器 <rp> ( </rp> <rt> Issue Tracker </rt> <rp> ) </rp></ruby>。 它结构简单,可以让其他人可以非常轻松地参与进来,但这才仅仅是开始。 如果没有适当的处理,你的<ruby> 储存库 <rp> ( </rp> <rt> repository </rt> <rp> ) </rp></ruby>会变得很庞大,挤满重复的问题单、模糊不明的特性需求单、含混的 bug 报告单。项目维护者会被大量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来,新的贡献者也搞不清楚项目当前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接下来,我们一起研究下,如何玩转 GitHub 的问题单。 ### 问题单就是用户的故事 我的团队曾经和开源专家 [Jono Bacon](http://www.jonobacon.org/) 做过一次对话,他是<ruby> <a href="http://www.artofcommunityonline.org/"> 《社区艺术》 </a> <rp> ( </rp> <rt> The Art of Community </rt> <rp> ) </rp></ruby>一书的作者、一位战略顾问、前 GitHub 社区总监。他告诉我们,高质量的问题单是项目成功的关键。有些人把问题单仅仅看作是一堆你不得不去处理的问题列表,但是如果这些问题单管理完善,进行了分类并打上标签,会令人意想不到的提升我们对代码和社区的了解程度,也让我们更清楚问题的关键点在哪里。 “在提交问题单时,用户不太会有耐心或者有兴趣把问题的细节描述清楚。在这种情况下,你应当努力花最短的时间,尽量多的获取有用的信息。”,Jono Bacon 说。 统一的问题单模板可以大大减轻项目维护者的负担,尤其是开源项目的维护者。我们发现,让用户讲故事的方法总是可以把问题描述的非常清楚。用户讲故事时需要说明“是谁,做了什么,为什么而做”,也就是:我是【何种用户】,为了【达到何种目的】,我要【做何种操作】。 实际操作起来,大概是这样的: > > 我是一名**顾客**,我想**购买东西**,所以我想**创建个账户**。 > > > 我们建议,问题单的标题始终使用这样的用户故事形式。你可以设置[问题单模板](https://help.github.com/articles/creating-an-issue-template-for-your-repository/)来保证一致性。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30/084716xnqd7lbddbb3q60q.png) *问题单模板让特性需求单保持统一的形式* 这个做法的核心点在于,问题单要清晰的呈现给它涉及的每一个人:它要尽量简单的指明受众(或者说用户),操作(或者说任务),和输出(或者说目标)。不过,不需要过分拘泥于这个模板,只要能把故事里的是什么事情或者是什么原因说清楚,就达到目的了。 ### 高质量的问题单 问题单的质量是参差不齐的,这一点任何一个开源软件的贡献者或维护者都能证实。在[《The Agile Samurai》](https://www.amazon.ca/Agile-Samurai-Masters-Deliver-Software/dp/1934356581)中概述过一个良好的问题单所应具备的素质。 好的问题单尽量满足如下条件: * 客户价值所在 * 避免使用术语或晦涩的文字,就算不是专家也能看懂 * 可以切分,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逐步解决问题 * 尽量跟其他问题单没有瓜葛,依赖其它问题会降低处理的灵活性 * 可以协商,也就说我们有好几种办法达到目标 * 问题足够小,可以非常容易的评估出所需时间和资源 * 可衡量,我们可以对结果进行测试 ### 不满足上述条件的问题单呢? 要有约束 如果一个问题单很难衡量,或者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你也一样有办法搞定它。有些人把这种办法叫做“约束”(constraints)。 例如,“这个产品要快”,这种问题单不符合故事模板,而且是没办法协商的。多快才是快呢?这种模糊的需求没有达到“好问题单”的标准,但是如果你进一步定义一下,例如“每个页面都需要在 0.5 秒内加载完”,那我们就能更轻松地解决它了。我们可以把“约束”看作是成功的标尺,或者要实现的里程碑。每个团队都应该定期的对“约束”进行测试。 ### 问题单里面有什么? 敏捷方法中,用户故事里通常要包含验收指标或者标准。在 GitHub 里,建议大家使用 markdown 格式的清单来概括解决这个问题单需要完成的任务。优先级越高的问题单应当包含更多的细节。 比如说,你打算提交一个关于新版网站主页的问题单。那这个问题单的子任务列表可能就是这样的: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30/084717fhcxfpbf3hjbzxxj.png) *使用 markdown 的清单把复杂问题拆分成多个部分* 在必要的情况下,你还可以链接到其他问题单,以进一步明确任务。(GitHub 里做这个挺方便的) 将特性定义的越细化,越容易跟踪进度、测试,最终能更高效的发布有价值的代码。 以问题单的形式收到到问题所在后,还可以用 API 更深入的了解软件的健康度。 “在统计问题单的类型和趋势时,GitHub API 可以发挥巨大作用”,Bacon 告诉我们,“如果再做些数据挖掘工作,你就能发现代码里的问题点、社区里的活跃成员,或者其他有用的信息。” 有些问题单管理工具提供的 API 可以提高额外信息,比如预估时间或者历史进度。 ### 团队协同一致 团队决定使用某种问题单模板后,如何让所有人都照做?存储库里的 ReadMe.md 其实也可以是你们项目的 “How-to” 文档。这个文档应描述清楚这个项目是做什么的(最好是用可以搜索的语言),以及其他贡献者应当如何参与进来(比如提交需求单、bug 报告、建议,或者直接贡献代码)。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30/084717dcpkczzo3cclx43d.png) *在 ReadMe 文件里增加清晰的说明,供新协作者参考* ReadMe 文件是提供“问题单指引”的完美场所。如果希望特性需求单遵循“用户讲故事”的格式,那就把格式写在 ReadMe 里。如果使用某种跟踪工具来管理待办事项,那就标记在 ReadMe 里,这样别人也能看到。 “问题单模板、合理的标签、提交问题单的指导文档、确保问题单被分类并及时回应,这些对于开源项目都至关重要”,Bacon 说。 记住一点:这不是为了完成工作而做的工作。这是让其他人更轻松的发现、了解、融入你的社区而设立的规则。 "关注社区的成长,不仅要关注参与开发者的的数量增长,也要关注那些在问题单上帮助我们的人,他们让问题单更加明确、保持更新,这是活跃沟通和高效解决问题的力量源泉",Bacon 说。 --- via: <https://opensource.com/life/16/7/how-take-your-projects-github-issues-good-great> 作者:[Matt Butler](https://opensource.com/users/mattzenhub) 译者:[echoma](https://github.com/echoma)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Apache、Nginx 与 Node.js 之争 —— WordPress 与 Ghost 的性能大对决
Liron
https://iwf1.com/apache-vs-nginx-vs-node-js-and-what-it-means-about-the-performance-of-wordpress-vs-ghost/
Nginx 是最快的 HTTP 服务器。还有一个相当惊人的事实是,在特定的用户并发数和请求数下,Node.js 可以比 Nginx 和 Apache 更快。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30/113514ymytktqy2qygp2ft.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30/113514ymytktqy2qygp2ft.jpg
true
false
true
OneNewLife
false
[ "Web服务器", "性能" ]
技术
{ "viewnum": 13109, "commentnum": 2, "favtimes": 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3.250.156.107", "message": "Ghost 可能不是很快,不过对开发者更友好", "username": "OneNewLife [Chrome 54.0|Fedora]", "date": "2016-11-30T18:54:16" }, { "postip": "122.237.105.32", "message": "worpress已经是成年大叔了,经验丰富;Ghost现在不过是个毛头小子,会玩", "username": "youyoulemon [Chrome 54.0|Windows 10]", "date": "2016-12-05T17:01:21" } ]
[]
Nginx 是最快的 HTTP 服务器。还有一个相当惊人的事实是,在特定的用户并发数和请求数下,Node.js 可以比 Nginx 和 Apache 更快。
2016-11-30T11:36:00
2016-11-30T11:36:00
8,003
/article-8003-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30/113514ymytktqy2qygp2ft.jpg) > > 巨头之间的终极对决:崛起的新星 Node.js 能否战胜巨人 Apache 和 Nginx? > > > 我和你一样,都阅读过大量散布在互联网各处的意见或事实,其中有一些我认为是可靠的,而其它的可能是谣传,让人难以置信。 我读过的许多信息是相当矛盾的,有人深信 StackOverflow(比如[这个](http://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9967887/node-js-itself-or-nginx-frontend-for-serving-static-files)和[另一个](http://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16770673/using-node-js-only-vs-using-node-js-with-apache-nginx)),而其他人展示了一个清晰的令人惊讶的[结果](http://centminmod.com/siegebenchmarks/2013/020313/index.html),这在推动我自己去做测试来验证结论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起初,我做了一些思想准备,我认为我可以避免自己进行实际测试来校验结论的麻烦——在我知道这一切之前我一直这样认为。 尽管如此,回顾之前,似乎我最初的想法是相当准确的,并且被我的测试再次印证。这个事实让我想起了当年我在学校学到的爱因斯坦和他的光电效应的实验,他面临着一个光的波粒二重性的问题,最初的结论是实验受到他的心理状态的影响,即当他期望结果是一个波的时候结果就会是一个波,反之亦然。 也就是说,我坚信我的结果不会在不久的将来被证明二重性,虽然我的心理状态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对它们有影响。 ### 关于比较 上面我读过一份材料具有一种革新的方式,在我看来,需要了解其自然而然的主观性和作者自身的偏见。 我决定采用这种方式,因此,提前声明以下内容: 开发者花了很多年来打磨他们的作品。那些取得了更高成就的人通常参考很多因素来做出自己的抉择,这是主观的做法;你需要推崇和捍卫你的技术决策。 也就是说,这个比较文章的着眼点不会成为另一篇“哥们,使用适合你的东西就好”的口水文章。我将会根据我的自身经验、需求和偏见提出建议。你可能会同意其中一些观点,反对另外一些;这很好——你的意见会帮助别人做出明智的选择。 感谢 [SitePoint](https://www.sitepoint.com/sitepoint-smackdown-php-vs-node-js/) 的 Craig Buckler ,重新启发了我对比较类文章的看法——尝试重新忘记自我,并试图让所有的读者心悦诚服。 ### 关于测试 所有的测试都在本地运行: * 英特尔酷睿 i7-2600k,四核八线程的机器 * [Gentoo Linux](http://iwf1.com/5-reasons-use-gentoo-linux/) 是用于测试的操作系统 用于基准测试的工具:ApacheBench,2.3 <$Revision: 1748469 $> 测试包括一系列基准,从 1000 到 10000 个请求以及从 100 到 1000 个的并发请求——结果相当令人惊讶。 此外,我还进行了在高负载下测量服务器功能的压力测试。 至于内容,主要是一个包含一些 Lorem Ipsum 的标题和一张图片静态文件。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30/113723yf4af51hn5nfhnf9.jpg) *Lorem Ipsum 和 ApacheBenchmark* 我决定专注于静态文件的原因是因为它们去除了可能对测试产生影响的各种渲染因素,例如:编程语言解释器的速度、解释器与服务器的集成程度等等。 此外,基于我自身的经验,平均网页加载时间很大一部分通常花费在静态内容上,例如图片,因此关注哪个服务器可以节省我们加载静态内容的时间是比较现实的。 除此之外,我还想测试一个更加真实的案例,案例中我在运行不同 CMS 的动态页面(稍后将详细介绍)时对服务器进行基准测试。 #### 服务器 正如我用的是 Gentoo Linux,你就知道我的 HTTP 服务器在一开始就已经经过优化了,因为我在构建系统的时候只使用了我实际需要的东西。也就是说,当我运行我的测试的时候,不会在后台运行任何不必要的代码或加载没用的模块。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30/113747a3fszmotz9b3bg13.jpg) *Apache、Nginx 和 Node.js 的使用的配置对比* #### Apache ``` $: curl -i http://localhost/index.html HTTP/1.1 200 OK Date: Sun, 30 Oct 2016 15:35:44 GMT Server: Apache Last-Modified: Sun, 30 Oct 2016 14:13:36 GMT ETag: "2cf2-54015b280046d" Accept-Ranges: bytes Content-Length: 11506 Cache-Control: max-age=600 Expires: Sun, 30 Oct 2016 15:45:44 GMT Vary: Accept-Encoding Content-Type: text/html ``` Apache 配置了 “event mpm”。 #### Nginx ``` $: curl -i http://localhost/index.html HTTP/1.1 200 OK Server: nginx/1.10.1 Date: Sun, 30 Oct 2016 14:17:30 GMT Content-Type: text/html Content-Length: 11506 Last-Modified: Sun, 30 Oct 2016 14:13:36 GMT Connection: keep-alive Keep-Alive: timeout=20 ETag: "58160010-2cf2" Accept-Ranges: bytes ``` Nginx 包括几个调整:`sendfile on`、`tcp_nopush on` 和 `tcp_nodelay on`。 #### Node.js ``` $: curl -i http://127.0.0.1:8080 HTTP/1.1 200 OK Content-Length: 11506 Etag: 15 Last-Modified: Thu, 27 Oct 2016 14:09:58 GMT Content-Type: text/html Date: Sun, 30 Oct 2016 16:39:47 GMT Connection: keep-alive ``` 在静态测试中使用的 Node.js 服务器是从头定制的,这样可以让它尽可能更加的轻快——没有使用外部模块(Node 核心模块除外)。 ### 测试结果 点击图片以放大: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30/113817jerzgmxs5xcgeuec.jpg) *Apache、Nginx 与 Node 的对比:请求负载的性能(每 100 位并发用户)*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30/113843us9khy9zyzqlksqt.jpg) *Apache、Nginx 与 Node 的对比:用户负载能力(每 1000 个请求)* ### 压力测试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30/113912ynpnnm5gp5npnmgk.jpg) *Apache、Nginx 与 Node 的对比:完成 1000 位用户并发的 100000 个请求耗时* ### 我们可以从结果中得到什么? 从以上结果判断,似乎 Nginx 可以在最少的时间内完成最多请求,换句话来说,**Nginx** 是最快的 HTTP 服务器。 还有一个相当惊人的事实是,在特定的用户并发数和请求数下,Node.js 可以比 Nginx 和 Apache 更快。 但当请求的数量在并发测试中增加的时候,Nginx 将重回领先的位置,这个结果可以让那些陷入 Node.js 的遐想的人清醒一下。 和 Apache、Nginx 不同的是,Node.js 似乎对用户的并发数不太敏感,尤其是在集群节点。如图所示,集群节点在 0.1 秒左右保持一条直线,而 Apache 和 Nginx 都有大约 0.2 秒的波动。 基于上述统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网站比较小,其使用的服务器就无所谓。然而,随着网站的受众越来越多,HTTP 服务器的影响变得愈加明显。 当涉及到每台服务器的原始速度的底线的时候,正如压力测试所描述的,我的感觉是,性能背后最关键的因素不是一些特定的算法,而实际上是运行的每台服务器所用的编程语言。 由于 Apache 和 Nginx 都使用了 C 语言—— AOT 语言(编译型语言),而 Node.js 使用了 JavaScript ——这是一种 JIT 语言(解释型语言)。这意味着 Node.js 在执行程序的过程中还有额外的工作负担。 这意味着我不能仅仅基于上面的结果来下结论,而要做进一步校验,正如你下面看到的结果,当我使用一台经过优化的 Node.js 服务器与流行的 Express 框架时,我得到几乎相同的性能结论。 ### 全面考虑 逝者如斯夫,如果没有服务的内容,HTTP 服务器是没什么用的。因此,在比较 web 服务器的时候,我们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我们希望在上面运行的内容。 虽然也有其它的功能,但是 HTTP 服务器最广泛的使用就是运行网站。因此,为了看到每台服务器的性能的实际效果,我决定比较一下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 CMS(内容管理系统)WordPress 和 Ghost —— 内核使用了 JavaScript 的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 基于 JavaScript 的 Ghost 网页能否胜过运行在 PHP 和 Apache / Nginx 上面的 WordPress 页面? 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因为 Ghost 具有操作工具单一且一致的优点——无需额外的封装,而 WordPress 需要依赖 Apache / Nginx 和 PHP 之间的集成,这可能会导致显著的性能缺陷。 除此之外,PHP 距 Node.js 之间还有一个显著的性能落差,后者更佳,我将在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可能会出现一些与初衷大相径庭的结果。 #### PHP 与 Node.js 的对决 为了比较 WordPress 和 Ghost,我们必须首先考虑一个影响到两者的基本组件。 基本上,WordPress 是一个基于 PHP 的 CMS,而 Ghost 是基于 Node.js(JavaScript)的。与 PHP 不同,Node.js 有以下优点: * 非阻塞的 I/O * 事件驱动 * 更新颖、更少的残旧代码 由于有大量的测评文章解释和演示了 Node.js 的原始速度超过 PHP(包括 PHP 7),我不会再进一步阐述这个主题,请你自行用谷歌搜索相关内容。 因此,考虑到 Node.js 的性能优于 PHP,一个 Node.js 的网站的速度要比 Apache / Nginx 和 PHP 的网站快吗? #### WordPress 和 Ghost 对决 当比较 WordPress 和 Ghost 时,有些人会说这就像比较苹果和橘子,大多数情况下我同意这个观点,因为 WordPress 是一个完全成熟的 CMS,而 Ghost 基本上只是一个博客平台。 然而,两者仍然有共同竞争的市场,这两者都可以用于向世界发布你的个人文章。 制定一个前提,我们怎么比较两个完全基于不同的代码来运行的平台,包括风格主题和核心功能。 事实上,一个科学的实验测试条件是很难设计的。然而,在这个测试中我对更接近生活的情景更感兴趣,所以 WordPress 和 Ghost 都将保留其主题。因此,这里的目标是使两个平台的网页大小尽可能相似,让 PHP 和 Node.js 在幕后斗智斗勇。 由于结果是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测量的,最重要的是尺度不一样,因此在图表中并排显示它们是不公平的。因此,我改为使用表: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1/30/114003k1fi187hhf38z4ia.jpg) *Node、Nginx、Apache 以及运行 WordPress 和 Ghost 的比较。前两行是 WordPress,底部的两行是 Ghost* 正如你所见,尽管事实上 Ghost(Node.js)正在加载一个更小的页面(你可能会惊讶 1kb 可以产生这么大的差异),它仍然比同时使用 Nginx 和 Apache 的 WordPress 要慢。 此外,使用 Nginx 代理作为负载均衡器来接管每个 Node 服务器的请求实际上会提升还是降低性能? 那么,根据上面的表格,如果说它产生什么效果的话,它造成了更慢的效果——这是一个合理的结果,因为额外封装一层理所当然会使其变得更慢。当然,上面的数字也表明这点差异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上表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即使 Node.js 比 PHP 快,HTTP 服务器的作用也可能超过某个 web 平台使用的编程语言的重要性。 当然,另一方面,如果加载的页面更多地依赖于服务器端的脚本处理,那么我怀疑结果可能会有点不同。 最后,如果一个 web 平台真的想在这场竞赛里击败 WordPress,从这个比较中得出的结论就是,要想性能占优,必须要定制一些像 PHP-FPM 的工具,它将直接与 JavaScript 通信(而不是作为服务器来运行),因此它可以完全发挥 JavaScript 的力量来达到更好的性能。 --- via: <https://iwf1.com/apache-vs-nginx-vs-node-js-and-what-it-means-about-the-performance-of-wordpress-vs-ghost/> 作者:[Liron](https://iwf1.com/tag/linux) 译者:[OneNewLife](https://github.com/OneNewLife)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题图来自:[deviantart.net](http://img11.deviantart.net/4258/i/2015/230/3/0/superman_vs_thanos_by_vinroc-d967zo6.jpg))
Linux 下五个最佳的 FPS 游戏
Mohd Sohail
http://www.linuxandubuntu.com/home/5-best-fps-games-for-linux
让我给你介绍一下 Linux 系统上的 5 个最好的 FPS 游戏(第一人称射击游戏)。想玩这些游戏并不太麻烦,你可以安装任何一种 Linux 系统。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1/081405o00a36343738y638.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1/081405o00a36343738y638.jpg
true
false
true
jayjay823
false
[ "游戏", "FPS" ]
分享
{ "viewnum": 39294, "commentnum": 11, "favtimes": 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220.175.153.219", "message": "亮出个使命召唤出来就好了!", "username": "浩浩君 [QQ Browser 9.5|Windows XP]", "date": "2016-12-01T15:46:24" }, { "postip": "122.96.40.54", "message": "没有显卡支持,有再多的游戏也没用", "username": "来自江苏南京的 Chrome Mobile 54.0|Android 5.1 用户", "date": "2016-12-01T18:00:40" }, { "postip": "112.64.36.25", "message": "linux:显卡支持是什么可以吃吗<br />\r\nlinux自带全部显卡驱动啊",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Firefox 50.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2-01T21:47:45" }, { "postip": "112.64.36.25", "message": "5款里3款是V社的<br />\r\n可以,可以",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Firefox 50.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2-01T21:49:07" }, { "postip": "183.206.169.86", "message": "看看 linux 发行版本各自为政,桌面环境混乱不堪,无法像 windows 或 macOS 那样高度统一。目前看来是不适合作为游戏软件的 OS 的。必须制定一个标准,至少有一个统一的框架吧,像 Sony PS 那样。最好制作一些类似于 PSP 的游戏,尽量不要吃电脑的显卡,动不动就要4G8G太TM吓人了。这哪是玩游戏,这是游戏玩儿人!", "username": "来自江苏的 Firefox 50.0|Mac 10.11 用户", "date": "2016-12-02T16:16:52" }, { "postip": "117.86.160.164", "message": "我读书少你表骗我", "username": "来自江苏南通的 Chrome 55.0|Mac 10.12 用户", "date": "2016-12-02T16:58:25" }, { "postip": "116.6.92.126", "message": "你還在用XP", "username": "来自广东东莞的 Sogou Explorer 2|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2-03T08:12:26" }, { "postip": "222.212.205.219", "message": "都在玩儿,很不错,steam上也便宜",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04T17:34:56" }, { "postip": "223.81.193.135", "message": "都没玩过。<br />\r\n顺便再次推荐一下这个网站:http://www.penguspy.com/", "username": "绿色圣光 [Firefox 45.0|GNU/Linux]", "date": "2016-12-04T20:46:52" }, { "postip": "223.68.184.131", "message": "经常在steam linux上玩,可以", "username": "来自江苏南京的 Vivaldi 1.5|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06T10:56:45" }, { "postip": "36.99.94.212", "message": "战争雷霆", "username": "来自河南的 Chrome Mobile 50.0|Android 5.1 用户", "date": "2017-02-21T16:45:07" } ]
[ { "raid": 9120, "displayorder": 0 } ]
让我给你介绍一下 Linux 系统上的 5 个最好的 FPS 游戏(第一人称射击游戏)。想玩这些游戏并不太麻烦,你可以安装任何一种 Linux 系统。
2016-12-01T08:14:00
2016-12-01T08:14:00
8,004
/article-8004-1.html
![best FPS games for linux](/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1/081405o00a36343738y638.jpg) 开源用户久经游戏界的冷落与疏忽,他们给别的操作系统大量生产游戏,却没有几个在 Linux 上可以玩的。要在 Linux 上玩到画质好的 Linux 游戏大作,解决方案就是 [wine](https://www.winehq.org/),但 wine 在开箱即用方面做的并不好。大多数画质一般的小游戏的制作者通常并不考虑为 Linux 开发或移植游戏,因为 Linux 的用户群体太小了。 如今,Linux 的用户规模和范畴日益增多,而且你也看到了非开源的组织也[表达了他们对开源的支持](http://www.theverge.com/2016/9/15/12926288/microsoft-really-does-love-linux)。 我们应该对 Linux 游戏抱有期望吗?现在有能在 Linux 系统上运行的大作吗?可以在网上与其他操作系统的用户玩吗?这些问题的答案是响亮的 YES. 让我给你介绍一下 Linux 系统上的 5 个最好的 FPS 游戏(第一人称射击游戏)。想玩这些游戏并不太麻烦,你可以安装任何一种 Linux 系统。我们选择了五个最好的,你可以看看: ### **1、<ruby> <a href="http://store.steampowered.com/app/730/"> CS - 反恐精英:全球攻势 </a> <rp> ( </rp> <rt> Counter-Strike: Global Offensive ​ </rt> <rp> ) </rp></ruby>** 这个多人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是 Hidden Patch 与 Valve 公司开发的游戏,它发布于 2012 年 8 月 21 日,但到 2014 年 9 月份才为 Linux 用户推出 Linux 移植版。 这款游戏本来是为游戏<ruby> 半条命 <rp> ( </rp> <rt> Half-Life </rt> <rp> ) </rp></ruby>所开发的游戏 MOD。 ![counter strike for linux](/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1/081406s4fmlqaznf83n324.jpg) 这款跨平台游戏只支持 Windows、MacOS 和 Linux 用户,电视游戏机用户因为主机游戏更新速度太慢而不支持。这款 Linux 游戏包含四种游戏模式。 #### CS 游戏模式 **经典:竞技模式** 这是让 CS (反恐精英)出名的最有名的游戏模式,五对五,一场三十局。可以加入你同伴的队伍,也可以排队加入随机队伍的空位。 ![counter strike classic competitive](/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1/081406sxdq82js2xkpt8qk.jpg) **经典:休闲模式** 如果玩家不想玩之前的 30 局 16 胜模式,可以选择休闲模式,找个对手按自己的节奏打。系统会自动给玩家穿上防弹衣,也提供防御炸弹用的工具包。成功射杀敌人还有额外奖励。 **爆破模式** 爆破模式是一个快节奏的游戏模式,游戏中玩家轮流保卫一个炸弹点,防御带有起始武器装备的攻击者。这个模式里,如果你在当前局成功射杀敌人,就会在下一局获得更强的武器,最终你会获得一把强大的狙击步枪。 **军备竞赛模式** 这个模式是一种武器升级模式,玩家通过击杀敌人来得到一把升级过的武器。当你取得武器列表中最先进的武器时,你将得到一把金匕首并赢得胜利。 #### CS 的配置要求 * **系统:** Ubuntu 12.04 * **处理器:** 64-bit 英特尔双核,或 AMD 2.8 GHz 处理器 * **内存:** 4 GB * **显卡:** nVidia GeForce 8600/9600GT、ATI/AMD Radeon HD2600/3600 (Graphic Drivers: nVidia 310、AMD 12.11)、 OpenGL 2.1 * **硬盘:** 至少 15 GB 的空间 * **声卡:** OpenAL 兼容声卡 ### **2、<ruby> <a href="http://store.steampowered.com/app/49520/"> 无主之地 2 </a> <rp> ( </rp> <rt> Borderlands 2 </rt> <rp> ) </rp></ruby>** ![borderlands 2](/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1/081407glppiz91dzygpl2p.jpg) 无主之地是综合了第一人称射击游戏和角色扮演游戏的角色扮演射击游戏,是 Gearbox(一个独立游戏开发组)制作的。 这个游戏中,四名玩家组成寻宝猎人队伍,做各种主线与支线任务找到潘多拉星球上的”传说宝库“。玩家可以在游戏里到网上与其他玩家组队。这个游戏于 2012 年 9 月 18 日正式出售。游戏采用虚幻引擎 3 和 PhysX Technology 开发。 #### 无主之地 2 游戏情节 这款游戏的游戏情节主要是完成主线任务和搜刮战利品(武器、盾、服饰等等)。游戏里有四种角色,每个角色有不同的技能和操作风格。 * **突击兵(Axton)** – 可以召唤“军刀炮塔“提供攻击性辅助角色; * **魔女(Maya)** – 可以用一个能量球将敌人暂时固定在一处; * **刺客(Zer0)** – 可以在短时间内进入隐身状态,并制造全息假象来迷惑敌人; * **狂枪手(Salvador)** – 可以暂时手持两把武器,比如拿一对火箭筒指向敌人; | ![Axton “The Commando”](/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1/081407mpp4td32b294tyq2.jpg) *Axton “突击兵”* ![Zero”The Assassin”](/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1/081408tsxj98l4dzz388l4.jpg) *Zero “刺客”* ![Maya “The Siren”](/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1/081409yfjflhmmhag1azkx.jpg) *Maya “魔女”* ![Salvador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1/081409dpcge27gonojtayp.jpg) *Salvador “狂枪手”* 这款游戏受到评论家的好评。根据游戏的趣味性、游戏世界的构造,还有 RPG 系统,IGN 给这个游戏的评分是 9/10。 #### 无主之地 2 配置要求 * **系统:** SteamOS、Ubuntu 14.04 * **处理器:** 英特尔双核、AMD Phenom II X4 * **处理器速度:** 2.4GHz * **内存:** 4 GB * **硬盘:** 13 GB * **显卡 (NVidia):** Geforce 260 * **显卡 (VRam):** 1GB 无主之地 2 Linux 版目前不支持英特尔集成显卡芯片组和 ATI 芯片组。 ### **3、<ruby> <a href="http://store.steampowered.com/app/440/"> 军团要塞 </a> <rp> ( </rp> <rt> Team Fortress </rt> <rp> ) </rp></ruby>** ![team fortress 2](/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1/081410kij686k5dwd9z946.jpg) 这款游戏是有史以来最受欢迎,且评分最高的游戏之一,而且它是免费的。这是 [Valve 公司](http://www.valvesoftware.com/) 制作与发售的一款第一人称在线多玩家射击游戏。这款游戏经常更新,mod、地图,还有装备也常更新。游戏的玩家也可以参与游戏更新的内容设计。游戏于 2013 年 2 月 14 日移植到 Linux 系统。 游戏中,玩家可以加入不同队伍,选择不同角色参与各种游戏模式(包括情报战模式和山丘之王模式)。 #### 军团要塞 2 游戏情节 游戏的故事背景中,两个队伍由两方招的雇佣兵组成,目的是保护其中一方的资产,并销毁另一方的公司资产。两个队伍名字分别代表两方的公司 - RED(保证开挖爆破,即红队)和 BLU(建筑联合同盟,即蓝队)。你可以从九名各有优势和劣势的角色挑选自己喜欢的来玩。 #### 军团要塞 2 游戏模式 **情报战模式** 这个模式的目的是获取一个装有情报的公文包并回到你的大本营,而要防止敌人将公文包成功带回他们的大本营。拿着公文包的玩家可以随时丢掉公文包,或者在被杀的时候掉落。如果在两分钟之内没有别人捡起公文包,公文包就会回到起点。 时间到的时候,分数最高的队伍获胜。 ![team fortress 2 capture flag](/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1/081410rrnf3fdfs8m5my5y.jpg) **推车模式** 在这个游戏模式中,地图上只有一个公文包,所以双方需要强盗公文包运送到指定地点。只有同一个队伍的人可以拿公文包,直到成功运到指定地点,或者掉落倒计时结束时公文包回到起始点。 ![team fortress special delivery](/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1/081411u4r4z060xg0elg8k.jpg) **山丘之王** 这个游戏模式的目的是控制地图中心点,并坚持保卫一段时间。 游戏开始时,玩家无法进入守卫点,直到某方达到了进入守卫点的分数,封锁才会被解除。占领控制点的时候,游戏会开始守卫倒计时,这时对方玩家需要夺得控制权,开始他们的守卫倒计时。当某方队伍的倒计时表达到 00:00 的时候,游戏结束,占领控制点的队伍获胜。 ![team fortress king of the hill](/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1/081411tc874wgzpdzbgh4z.jpg) #### 军团要塞 2 配置要求 * **系统:** Ubuntu 12.04 * **处理器:** 英特尔双核或 AMD 2.8 GHz * **内存:** 1 GB RAM **显卡:** nVidia GeForce 8600/9600GT、ATI/AMD Radeon HD2600/3600 (Graphic Drivers: nVidia 310、 AMD 12.11)、OpenGL 2.1 * **网络:** 互联网连接 * **硬盘:** 15 GB 可用空间 * **声卡:** OpenAL 兼容声卡 * **其他:** 鼠标,键盘 ### **4、<ruby> <a href="http://store.steampowered.com/app/286690/"> 地铁 2033 重制版 </a> <rp> ( </rp> <rt> Metro 2033 redux </rt> <rp> ) </rp></ruby>** 地铁 2033 重制版由 4A 游戏工作室开发、THQ 发售。玩家以 Artyom 的角色在核战后莫斯科的废墟中生存,他需要打败一群被称为“DARKENS”的邪恶突变体。 ![metro 2033 redux](/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1/081412fnfdejiwfj5kql45.jpg) 有时游戏里的人类也是敌人,所以为了防止被抓住,游戏种玩家应该多用隐形术并悄无声息地干掉敌人。 地铁 2033 受到诸多评论家的好评,其中 IGN 给的评分是 6.9/10。 #### 地铁 2033 游戏情节 游戏主要发生在莫斯科地铁中,有个别任务设在在地面上的核辐射废墟中。游戏是单人游戏,玩家需要看游戏场景片得悉重要情节。 游戏里玩家可以使用传统武器(左轮手枪、猎枪)。玩家需要搜查废墟或尸体获得子弹。 敌人分两类,一类是人,另一类是突变体。人攻击玩家的时候会躲避玩家攻击,而突变体会正面攻击,企图咬伤玩家。 玩家大部分时间都待在黑暗的隧道里,需要手电筒照亮路线。在地面上的时候,玩家需要防毒面具,而这个防毒面具有可能在战斗种受到损害,这样玩家就不得不再去寻找一个新的防毒面具。 #### 地铁 2033 配置要求 **最低配置** * **系统:** 64-bit Ubuntu 12.04 或 14.04 或 Steam OS * **处理器:** 英特尔 i5 2.7 GHz (或同等的 AMD) * **内存:** 4 GB RAM * **显卡:** NVIDIA Geforce 460 / AMD 5850 加 2GB VRAM * **硬盘:** 10 GB 可用空间 * **其他:** 因为用 OpenGL 4, 游戏不支持英特尔集成显卡 **推荐配置** * **系统:** 64-bit Ubuntu 12.04 or 14.04 or Steam OS * **处理器:** Intel Core i7 2.5 Ghz (or equivalent AMD) * **内存:** 8 GB RAM * **显卡:** NVIDIA Geforce 680 / AMD 7870 with 2GB VRAM+ * **硬盘:** 10 GB 可用空间 * **其他:** 因为用OpenGL 4, 游戏不支持英特尔集成显卡 ### **5、<ruby> <a href="http://store.steampowered.com/app/550/"> 求生之路 2 </a> <rp> ( </rp> <rt> Left 4 Dead 2 </rt> <rp> ) </rp></ruby>** 这是 Valve 公司制作与发售的多人协作 FPS,于 2013 年 7 月发行 Linux 版本。 ![left 4 dead 2](/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1/081413b8u5ud0j188jr91u.jpg) 游戏有四名幸存者供玩家选择,需要打败僵尸,即感染者。这些感染者会因为严重的精神病而极具攻击性。游戏软件里的 AI 会按照玩家的水平而提升游戏难度,使游戏更有挑战性。 #### 求生之路 2 游戏情节 这个游戏里共有五个章节,其中每个章节分三到五个级别。每个章节在菜单里和加载屏幕中以电影形式出现,电影主人公是四名幸存者。 ![left 4 dead 2](/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1/081414og3m5hi3nmuigamk.jpg) 玩家可以看到队伍同伴的生命状况,同时也要注意射击或挥舞武器时不要误伤到同伴。 #### 游戏模式 求生之路 2 总共有 5 种游戏模式: **战役模式** 四名玩家组成队伍,共同完成故事章节。游戏中遇到的其他幸存者都是 CPU 控制的 NPC。 **单人模式** 和战役模式相近,但队友都是 CPU 控制的 NPC。 **对抗模式** 四名操控幸存者的玩家对抗四名操控特殊感染者的玩家。每一局双方玩家都会调换角色,按幸存者局里面队伍所获得的分数计算积分。 **生存模式** 玩家会被封在某个章节地图中的一个区,游戏开始时画面会出一个计时器。玩家会按照地图里的生存时间得分,坚持的时间越长,得分越高。 **清道夫模式** 玩家分成两组,4 对 4,一组幸存者,一组感染者。幸存者需要收集大量的油桶,并装满一个发电机里,而感染者则要防止幸存者成功完成任务。 #### 求生之路 2 配置要求 * **系统:** Ubuntu 12.04 * **处理器:** 英特尔双核或 AMD 2.8 GHz * **内存:** 2 GB RAM * **显卡:** nVidia GeForce 8600/9600GT、ATI/AMD Radeon HD2600/3600 (显卡: nVidia 310、 AMD 12.11)、 OpenGL 2.1 * **硬盘:** 13 GB 可用空间 * **声卡:** OpenAL 兼容声卡 ### 总结 这些年来,Linux 已经日益受到游戏厂家们的重视,在游戏界不像以前那么受到冷落。如今的 Linux 已不像昔日,以前,别的操作系统的用户笼统的概括说“Linux 只能供程序员编程“,但如今的 Linux 已经不同了。 现在,你已经不需要双系统来打游戏,虽然现在的选择暂时不多,但天天都会增加。在这五个游戏中,你最喜欢那一部?在下方的评论里告诉我们吧。 --- via: <http://www.linuxandubuntu.com/home/5-best-fps-games-for-linux> 作者:[Mohd Sohail](http://www.linuxandubuntu.com/contact-us.html) 译者:[jayjay823](https://github.com/jayjay823)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Livepatch —— 免重启给 Ubuntu Linux 内核打关键性安全补丁
Gabriel Cánepa
http://www.tecmint.com/livepatch-install-critical-security-patches-to-ubuntu-kernel
在你的 Ubuntu 服务器上启用了 Livepatch,你就可以在保证系统安全的同时把计划内的外的停机时间降到最低。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1/103248f6kpmxoko1mfi6yw.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1/103248f6kpmxoko1mfi6yw.png
true
false
true
Yinux
false
[ "Ubuntu", "补丁", "实时补丁", "Livepatch" ]
系统运维
{ "viewnum": 18823, "commentnum": 6,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8.122.120.235", "message": "Fedora 说明已经支持更新内核不重启,但实际上每次更新,依然要重启才能生效。",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01T12:28:39" }, { "postip": "115.27.205.52", "message": "应该是更新内核补丁不需要重启吧", "username": "西风冷香 [Chrome 54.0|GNU/Linux]", "date": "2016-12-01T13:40:05" }, { "postip": "111.20.112.126", "message": "UBUNTU很多东西早就不是自由开源的啦", "username": "来自陕西西安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01T17:50:47" }, { "postip": "111.20.112.126", "message": "我就关心Debian Gnu/Linux什么时候能支持在线kernelPATH.哈哈", "username": "来自陕西西安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01T17:52:02" }, { "postip": "123.139.56.250", "message": "感觉ubuntu 太a花哨了,改用arch了,在等arch中的 方案", "username": "我才是飞天 [Chrome 54.0|GNU/Linux]", "date": "2016-12-01T22:43:28" }, { "postip": "118.122.120.11", "message": "不不,用 uname --kernel-release 看版本号没变。",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02T07:52:48" } ]
[]
在你的 Ubuntu 服务器上启用了 Livepatch,你就可以在保证系统安全的同时把计划内的外的停机时间降到最低。
2016-12-01T10:33:00
2016-12-01T10:33:00
8,005
/article-8005-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1/103248f6kpmxoko1mfi6yw.png) 如果你是一个在企业环境中维护关键性系统的系统管理员,你肯定对以下两件事深有感触: 1) 很难找个停机时间去给系统安装安全补丁以修复内核或者系统漏洞 。如果你工作的公司或者企业没有适当的安全策略,运营管理可能最终会优先保证系统的运行而不是解决系统漏洞。 此外,内部的官僚作风也可能延迟批准停机时间。我当时就是这样的。 2) 有时候你确实负担不起停机造成的损失,并且还要做好用别的什么方法减小恶意攻击带来的的风险的准备。 好消息是 Canonical 公司最近针对 Ubuntu 16.04 (64位版本 / 4.4.x 内核) 发布了 Livepatch 服务,它可以让你不用重启就能给内核打关键性安全补丁。 对,你没看错:使用 Livepatch 你不用重启就能使 Ubuntu 16.04 服务器系统的安全补丁生效。 ### 注册 Ubuntu Livepatch 账号 要运行 Canonical Livepatch 服务你先要在这里注册一个账号 <https://auth.livepatch.canonical.com/>,并且表明你是一个普通用户还是企业用户(付费)。 通过使用令牌,所有的 Ubuntu 用户都能将最多 3 台不同的电脑连接到 Livepatch 服务: ![Canonical Livepatch Service](/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1/103304x2y6zxlkk5ylm6l2.png) *Canonical Livepatch 服务* 下一步系统会提示你输入你的 Ubuntu One 凭据,或者你也可以注册一个新账号。如果你选择后者,则需要你确认你的邮件地址才能完成注册: ![Ubuntu One Confirmation Mail](/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1/103305fcbbrtj6tttlbtmz.png) *Ubuntu One 确认邮件* 一旦你点了上面的链接确认了你的邮件地址,你就会回到这个界面:<https://auth.livepatch.canonical.com/> 并获取你的 Livepatch 令牌。 ### 获取并使用 Livepatch 令牌 首先把分配给你账号的这个唯一的令牌复制下来: ![Canonical Livepatch Token](/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1/103305edoib4ljjhgjodij.png) *Canonical Livepatch 令牌* 然后打开终端,输入: ``` $ sudo snap install canonical-livepatch ``` 上面的命令会安装 livepatch 程序,下面的命令会为你的系统启用它。 ``` $ sudo canonical-livepatch enable [YOUR TOKEN HERE] ``` 如果后一条的命令提示找不到 `canonical-livepatch` ,检查一下 `/snap/bin` 是否已经添加到你的路径, 或者把你的工作目录切换到 `/snap/bin` 下执行也行。 ``` $ sudo ./canonical-livepatch enable [YOUR TOKEN HERE] ``` ![Install Livepatch in Ubuntu](/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1/103306evw4i153a89ia4an.png) *在 Ubuntu 中安装 Livepatch* 之后,你可能需要检查应用于内核的补丁的描述和状态。幸运的是,这很简单。 ``` $ sudo ./canonical-livepatch status --verbose ``` 如下图所示: ![Check Livepatch Status in Ubuntu](/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1/103306alazeevauub688z7.png) *检查补丁安装情况* 在你的 Ubuntu 服务器上启用了 Livepatch,你就可以在保证系统安全的同时把计划内的外的停机时间降到最低。希望 Canonical 的这个举措会在管理上给你带来便利,甚至更近一步带来提升。 如果你对这篇文章有什么疑问,欢迎在下面留言,我们会尽快回复。 --- via: <http://www.tecmint.com/livepatch-install-critical-security-patches-to-ubuntu-kernel> 作者:[Gabriel Cánepa](http://www.tecmint.com/author/gacanepa/) 译者:[Yinux](https://github.com/Yinux)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开源可以用来做设计吗?
Sean LeRoy
https://freedompenguin.com/articles/opinion/open-source-design-thing/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会大致描述一些自由及开源的替代软件来抛砖引玉,看是否能代替你现在所用的设计工具集。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2/160906fn27zhx36chb7jwl.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2/160906fn27zhx36chb7jwl.jpg
true
false
true
fuowang
false
[ "开源", "设计" ]
观点
{ "viewnum": 7976, "commentnum": 2,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3.119.33.194", "message": "不可以,我之前就在CentOS用过gimp打开psd文件,结果发现颜色偏的厉害",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Chrome 54.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2-03T02:00:03" }, { "postip": "111.200.57.98", "message": "如果RGB值一样,还偏色,那就是你色彩空间管理的问题。<br />\r\ngimp打开psd最大问题是不支持图层效果的调节。",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Firefox 50.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2-05T12:14:40" } ]
[]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会大致描述一些自由及开源的替代软件来抛砖引玉,看是否能代替你现在所用的设计工具集。
2016-12-02T16:09:00
2016-12-02T16:09:00
8,006
/article-8006-1.html
开源的[超凡和强大](https://medium.com/dawn-capital/why-leverage-the-power-of-open-source-to-build-a-successful-software-business-8aba6f665bc4#.ggmn2ojxp)毋庸置疑。从服务器到个人电脑桌面、移动设备,甚至到所谓的“物联网”,开源在各个领域遍布全球。然而有一个行业,传统的专有闭源软件解决方案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并且通常特别昂贵,这就是设计产业。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会大致描述一些自由及开源的替代软件来抛砖引玉,看是否能代替你现在所用的设计工具集。也许你是一个刚起步的设计师,需要节省开支。也许你的经验十分丰富,只是单纯的想换一个更加“开放”的工作方式。读下去,让我们看看[自由及开源软件](https://en.wikipedia.org/wiki/Free_and_open-source_software)世界到底带来了什么!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2/160906fn27zhx36chb7jwl.jpg) ### 绘图 在开源世界,有几个可行且十分强大的工具,代替 Adobe 支持的主流产品。 #### GIMP GIMP, 或者说 <ruby> <a href="https://www.gimp.org/"> GNU 图像处理程序 </a> <rt> GNU Image Manipulation Program </rt></ruby> 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免费开源软件,可替代 Adobe 公司的 PhotoShop 。它由一个相当强大的核心团队开发和维护,为设计创造提供强大的图片编辑工具,比如滤镜、笔刷、修饰。如果你想使用 UX/UI 库设计模型,GIMP 甚至可以处理 .PSD 文件。最后,GIMP 还可以用来做数字艺术、logo 等类似的东西。GIMP 可以免费下载并在 Linux、MacOS 和 Windows 上运行。 #### Inkscape [Inkscape](https://inkscape.org/en/) 有一个宣传语,代表着它的核心价值观 —— “Draw Freely”,它是一个开源而自由的产品,可以替代 Adobe 公司的另一产品 —— 强大、专有而且昂贵的矢量程序 Illustrator 。Inkscape 提供了大量的设计和画图工具,易用的颜色拾取导航栏,滤镜和渐变工具,还有很多很多。如果设计师下决心使用开源软件解决方案,你可以在博客和论坛帖子上找到非常好的在线文档。和 GIMP 一样,Inkscape 也可以免费下载并可在 Linux、MacOS 和 Windows 上运行。 想从经验丰富的图形和网页设计师那里学习更多关于这些开源工具的使用知识?请在 YouTube 网站上找一下这些人: * [Nick Saporito](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EQXp_fcqwPcqrzNtWJ1w9w) (Nick 有很好的资源,介绍 Inkscape 的基本特性,涵盖了图标、网站或者图形设计师日常会使用的基本功能)。 * [Irfan Prastinato](https://www.youtube.com/user/desainew) (Irfan 的亮点是使用 Inkscape 专注于现代图标的创作)。 * [Cameron Bohnstedt](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OfXyFkINXf_e9XNosTJZDw) (Cameron 是一个数字艺术家,由于他很专业并且有丰富的经验,开源工具(GIMP、Inkscape、Blender)的力量被真正的展示了出来。很有感染力,值得一看)。 ### 网页设计与开发 要设计功能丰富、响应快速的网页和原型时,这里有几个工具 —— 有些是开源的 —— 供设计师选择。这些工具最近几年一直在持续发展,在我看来,这应该是反映出了设计发展的趋势是响应式网站设计要和我们生产的设备变化得一样快。 #### Bootstrap 在我看来,[Bootstrap](http://getbootstrap.com/) 促进了响应式设计,甚至是“移动为先”的设计实现了跳跃式的突破。Boostrap 最初由 Twitter 开发人员 Mark Otto 和 Jacob Thornton 开发,是一个完全开源、完全可定制的开发框架,利用它你可以制作出满足你的客户需求的网页。有了 Bootstrap 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Bootstrap 4.0 目前正在进行内部测试,在稳定的 3.0 版本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底层优化,包括 CSS 预处理器从 Less 换成 Sass,一个增强的网格系统,JavaScript 插件的重构等等。 #### Gravit 另一个自由开源的矢量程序 Gravit,它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Gravit 可以在浏览器上运行,不仅是 Adobe Illustrator 在矢量方面的一个切实可行的替代品(尽管功能不是那么丰富),也有望成为一个成熟的设计环境。不论是 logo 设计,还是移动应用、网站,任何东西你都可以拿来会进行设计。自从 Gravit 成为我在浏览器上的可选工具后,我最近一些工作就是靠它完成的,除此之外它还很强大,简洁直观。 ### 一些免费但不开源的解决方案…… #### Webflow [Webflow](https://webflow.com/) 是一个强大的全能网页设计环境,可以在浏览器上运行。Webflow 的奇妙之处是设计网页基本不需要写代码,当你设计时,它会在后台自动生成代码。我发现 Webflow 的界面十分干净清爽,非常直观。诚然,Webflow 没有开源,但是免费版支持同时设计和开发两个网页项目。 #### Froont 另一个基于浏览器的网页设计程序是 [Froont](http://froont.com/)。和 Webflow 相似, Froont 设计非常直观简洁,而且强大。利用 Froont,在任何相关设备上,你都可以高效地设计一个全新、独一无二的响应式网站。和 Webflow 一样,Froont 还允许设计师在需要的时候导出代码。 Webflow 和 Froont 除了收费计划外均有免费版,很适于一次设计一个站点,还可以将你的工作成果发布到网上,如果你选择的话。 ### 文本编辑器 有一些产品供想使用自由开源编辑器的设计师和开发者选择,作为自己平常编写代码工具的替代品。 #### Atom Atom 号称为<ruby> “ <a href="https://atom.io/"> 面向 21 世纪的黑客级编辑器 </a> ” <rt> hackable editor for the 21st Century </rt></ruby>, 它是全功能的编辑器,看起来内置了完成工作所需的所有功能 —— 比如代码自动补全、多功能视图等。它的可玩性很高,用户可以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对 Atom 进行自定义。Atom 有自己的包管理器, 用户可以下载成千上万的软件包进一步定制 Atom,添加独一无二的功能。 ### 结论 当今时代,设计师不要被昂贵臃肿的专有软件所束缚。使用一些自由开源的工具,具有开源意识的设计师有足够多的选择,为他们的客户创造漂亮、实用的设计作品。如果喜欢这篇文章就分享吧,也可以在下面评论你最喜欢的开源的设计工具! --- via: <https://freedompenguin.com/articles/opinion/open-source-design-thing/> 作者:[Sean LeRoy](https://freedompenguin.com/author/seanleroy/) 译者:[fuowang](https://github.com/fuowang)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一周开源新闻:微软更新 Skype for Linux,支持短信功能
jasminepeng
更多: - Ubuntu 16.04.2 和 Ubuntu 17.04 (Zesty Zapus) 进展 - Snapd 和 Flatpack 竞赛般的推出新版本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2/192644omlkybqrzn3gpprb.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2/192644omlkybqrzn3gpprb.png
true
false
false
false
[ "Skype", "Snapd", "Flatpack" ]
新闻
{ "viewnum": 8561, "commentnum": 4, "favtimes": 0, "sharetimes": 1, "likes": 0 }
[ { "postip": "124.65.235.38", "message": "下一个会不会是MSOffice for Linux,那其他的开源office处境就比较尴尬了,毕竟大家用MS的实在是太多", "username": "Aquarius [Chrome 54.0|Windows 10]", "date": "2016-12-02T23:05:37" }, { "postip": "210.30.107.21", "message": "Snapd 和 Flatpack 竞赛般的推出新版本<br />\r\nFlatpack 拼错了吧。", "username": "来自辽宁大连大连理工大学的 Chrome 50.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2-02T23:16:53" }, { "postip": "61.148.244.35", "message": "谢谢:》", "username": "linux [Chrome 54.0|Mac 10.11]", "date": "2016-12-03T06:41:10" }, { "postip": "113.68.179.120", "message": "很期待下下一代ubuntu如何命名啊",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Firefox 50.0|Ubuntu 用户", "date": "2016-12-24T12:48:37" } ]
[]
更多: - Ubuntu 16.04.2 和 Ubuntu 17.04 (Zesty Zapus) 进展 - Snapd 和 Flatpack 竞赛般的推出新版本
2016-12-02T19:26:00
2016-12-02T19:26:00
8,007
/article-8007-1.html
### 微软更新 Skype for Linux,支持短信功能 Skype for Linux 1.13 版本现可下载。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2/192644omlkybqrzn3gpprb.png) 微软近期发布 Skype 的 Linux 版本的更新,增加了一个重要功能,并修复了很多 bug。 Skype 1.13 Linux 版本仍在内部测试阶段。它引入了短信功能,Linux 用户现在可以从桌面发送短消息。这是 Skype 此版本的最重要的更新之一。 现在就可以尝试下 Skype 1.13 Linux 版本,点击这里获取 [DEB](https://www.skype.com/en/download-skype/skype-for-linux/downloading-web/?type=weblinux-deb) 或 [RPM](https://www.skype.com/en/download-skype/skype-for-linux/downloading-web/?type=weblinux-rpm) 包。 更新日志如下: * 支持发短信 * 更新到 Electron 1.4.7 * 将远程 1 对 1 通话扩至组通话 * 崩溃报告的改进 * 增加认证令牌取消功能 * 修复 bug,提高性能 ### Ubuntu 16.04.2 和 Ubuntu 17.04 (Zesty Zapus) 进展 #### Ubuntu 16.04.2 LTS 将于 2017 年 1 月 19 日发布,使用 4.8 Kernel Canonical 的 Leann Ogasawara 表示,Ubuntu 16.04.2 LTS 将于 2017 年 1 月 19 日发布,使用 4.8 内核,这是Ubuntu 16.04 LTS (Xenial Xerus) 的第二个小版本更新。 Ubuntu 16.04 LTS (Xenial Xerus) 是一个长期支持版本, 也就是说,五年中它要不停修复安全问题和软件更新,一直到 2021 年 4 月。在此期间,操作系统共要发布五个小版本。当前,Ubuntu 16.04 LTS 和 16.04.1 LTS 使用的是 Linux 4.4 LTS 内核。 #### Ubuntu 17.04 发布时间表公布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2/192701k64ww0w2p6gpuiu5.png) 近期,Canonical 还公布了 Ubuntu 17.04 (Zesty Zapus) 系统的[发布时间表](https://wiki.ubuntu.com/ZestyZapus/ReleaseSchedule)。Canonical 和 Ubuntu 创始人 Mark Shuttleworth 将 Ubuntu 17.04 命名为 “Zesty Zapus”(跳鼠的意思)。该项目 10 月24 日启动。 Ubuntu 17.04 预计 2017 年 4 月 13 日发布,3 月 23 日发布最终 Beta 版,第一个 Alpha 测试版将于 2016 年 12 月 29 日发布。 Ubuntu 17.04 是一个普通版本(不是 LTS), 也就是说,对它只支持 9 个月,到 2018 年 1 月。预计它将使用 Linux 4.10 核心,以及最新的开源应用程序和 GNU/Linux 技术。 ### Snapd 和 Flatpak 竞赛般的推出新版本 ### Canonical 发布 Snapd 2.18 Snappy Daemon Snappy 团队高兴地[宣布](https://lists.snapcraft.io/archives/snapcraft/2016-November/001761.html), snapd 2.18 于 2016年 11 月 24 日发布。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2/193155sedtr9j2p2m39ajp.jpg) 新版本可用于 Ubuntu Core 16 和 Ubuntu 16.10、 Ubuntu 16.04 LTS。 snapd 2.18 突出的新特性包括 `snap info < name|path >`命令,用于查看特定 Snap 包的细节。 `snap find --section=< name >` 命令, 使用不带任何参数的 `snap find` 命令可以查看特定的 snap, 并支持慢速连接下的差异下载。 #### Flatpak 0.6.14 发布 2016 年 11 月 29 日,[Flatpak 0.6.13](http://news.softpedia.com/news/flatpak-0-6-13-universal-linux-binary-format-is-a-major-update-with-new-features-509633.shtml) 发布一个多月后,Alex Larsson 宣布, 新版本已可用。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2/193145boih26xanc1n1fco.jpg) Flatpak 0.6.14 是最新最先进的 Linux app 容器,意在成为跨主流 GNU/Linux 平台的应用发布的未来。 和 bubblewrap 0.1.4 捆绑, 新的 Flatpak 要求 OSTree 2016.14,这就不再需要原来的一些规避措施。
Canonical 和 Docker 公司合作在 Ubuntu 上以 Snap 格式发布 Docker 引擎
Marius Nestor
http://news.softpedia.com/news/canonical-and-docker-partner-to-distribute-docker-releases-as-snaps-on-ubuntu-510665.shtml
“在可伸缩容器运营方面,Ubuntu 和 Docker 的组合很流行,这次的合作意向将使我们的用户可以在商业版 Docker 引擎的 DevOps 产品化方面开辟一条更快、更容易的发展道路。”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2/201853v1nh1sg1tiepz46q.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2/201853v1nh1sg1tiepz46q.jpg
true
false
true
wxy
false
[ "Docker", "Ubuntu", "Snap" ]
新闻
{ "viewnum": 8718, "commentnum": 1, "favtimes": 0, "sharetimes": 1, "likes": 0 }
[ { "postip": "124.238.218.3", "message": "ubuntu很好用", "username": "来自河北廊坊的 Firefox 49.0|Ubuntu 用户", "date": "2016-12-05T09:12:22" } ]
[]
“在可伸缩容器运营方面,Ubuntu 和 Docker 的组合很流行,这次的合作意向将使我们的用户可以在商业版 Docker 引擎的 DevOps 产品化方面开辟一条更快、更容易的发展道路。”
2016-12-03T08:42:00
2016-12-03T08:42:00
8,008
/article-8008-1.html
2016 年 11 月最后一天,Canonical 和 Docker 公司宣布了一个新的商务合作意向,承诺为 Ubuntu Linux 提供[商业版 Docker 引擎](https://www.docker.com/products/docker-engine)的企业级支持和 SLA。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2/201853v1nh1sg1tiepz46q.jpg) 这两家公司将在 Ubuntu 平台上集成商业版 Docker 引擎,这样 Canonical 就可以一体化为其客户提供商业版 Docker 引擎和 Ubuntu Linux 系统的支持。 “通过我们的合作,将商业版 Docker 引擎带到了庞大的 Ubuntu 社区, 在敏捷性、移植性和安全性方面为用户提供了更多选择。”Docker 的商业发展和技术联盟副总裁 Nick Stinemates 说。 ### Ubuntu 的客户现在可以受益于 Docker 的官方支持 Docker 和 Canonical 之间的新合作将使 Ubuntu 客户得到 Docker 的官方支持,而目前其他的 Linux 发行版尚无此支持。因此, Docker 公司将会以 Snap 格式发布和维护新版本的商业版 Docker 引擎。 这些 Docker 维护的 Snap 软件包将由 Docker 公司推送回上游,Ubuntu 16.04 LTS 及其它支持 Snap 的 Linux 系统将可以直接访问由官方构建的 Docker 应用容器。 “在可伸缩容器运营方面,Ubuntu 和 Docker 的组合很流行,这次的合作意向将使我们的用户可以在商业版 Docker 引擎的 DevOps 产品化方面开辟一条更快、更容易的发展道路。”Canonical 的云联盟和商业发展副总裁 John Zannos 说。 据 Canonical 和 Docker 称,Ubuntu 在以容器为中心的 DevOps 平台环境中非常流行,所以在加快和保持维护 Docker 版本发布的需求方面日益增加。最新的 Snap 技术为 Ubuntu 上的新发布 Docker 软件提供了额外的安全保护。
起步的好选择:安装 Xubuntu 16.10 完全指南
Gary Newell
http://www.everydaylinuxuser.com/2016/10/an-everyday-linux-user-review-of_15.html
Xubuntu 一直是我最喜欢的发行版之一。与其它的 Linux 发行版相比,它的外观看起来不那么迷人,它当然也不会把你需要的软件全部预装上。Xubuntu 能够给你的就是一个良好的起点。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2/235129fzp4bd8jua8e772v.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2/235129fzp4bd8jua8e772v.png
true
false
true
chao-zhi
false
[ "Xubuntu" ]
桌面应用
{ "viewnum": 22956, "commentnum": 12,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7.151.55.132", "message": "大爱XFCE!不过我选择16.04", "username": "来自湖北的 Chrome 54.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2-03T12:00:33" }, { "postip": "117.151.55.132", "message": "看样子好多人都不喜欢ubnutu的GNOME软件中心", "username": "来自湖北的 Chrome 54.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2-03T14:17:31" }, { "postip": "1.63.126.186", "message": "xfce真的是非常优秀的桌面,用起来效率非常高。", "username": "来自黑龙江大庆的 Firefox 45.0|Windows 8.1 用户", "date": "2016-12-03T15:04:04" }, { "postip": "222.209.157.100", "message": "我觉得windows10子系统ubuntu14.04用着还算顺手,windows现在越来越想苹果靠拢了,也看出苹果当初多么有眼光。",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4.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2-03T20:14:21" }, { "postip": "114.88.150.69", "message": "getting things ready这是新机首次开机OOBE才有的东西,我也没见得安装ubuntu的时候卡在flash这段你们抱怨什么,我反正是很无语,一个flash能卡安装1个小时,所以每次我都不选联网安装<br />\r\n至少微软在中国的服务器我是全速的",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Chrome 55.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2-03T22:20:02" }, { "postip": "117.151.55.6", "message": "那就别用firefox了,或者卸载flashplugin-installer再直接去下官方版flash再手动替换", "username": "来自湖北的 Chrome 5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04T13:00:23" }, { "postip": "210.12.147.100", "message": "regular releases 和 LTS releases ,这两个版本有什么区别?各有什么特点?", "username": "hywmickey [Chrome 50.0|Mac 10.11]", "date": "2016-12-07T13:56:45" }, { "postip": "115.60.7.31", "message": "xubuntu是我很长时间的首选,但稳定性越来越令人不满,现在已经用debian了。", "username": "来自河南郑州的 Chrome 51.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2-07T14:49:52" }, { "postip": "118.79.126.98", "message": "LTS 无非就是支持期长罢了", "username": "linux [Chrome 54.0|Mac 10.11]", "date": "2016-12-07T18:11:36" }, { "postip": "116.115.139.161", "message": "还有能在win下安装的版本吗?", "username": "来自内蒙古锡林郭勒的 Firefox 49.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2-07T20:00:52" }, { "postip": "210.12.147.100", "message": "regular releases&nbsp;&nbsp;是过期后不再支持了,还是过期后需要升级到新版本?<br />\r\n LTS releases 是在有效期内一直不升级,只打补丁吗?", "username": "hywmickey [Chrome 50.0|Mac 10.11]", "date": "2016-12-08T09:56:16" }, { "postip": "118.79.126.98", "message": "所有版本都是过期后不发表补丁了——至于你说升级还是继续用,看你自己。<br />\r\nLTS 版本只是支持期长罢了。<br />\r\n无论是那种,你都可以升级的。升级后就是按照新的版本的支持期来维护了。", "username": "linux [Chrome 54.0|Mac 10.11]", "date": "2016-12-08T11:19:55" } ]
[]
Xubuntu 一直是我最喜欢的发行版之一。与其它的 Linux 发行版相比,它的外观看起来不那么迷人,它当然也不会把你需要的软件全部预装上。Xubuntu 能够给你的就是一个良好的起点。
2016-12-03T07:48:00
2016-12-03T07:48:00
8,009
/article-8009-1.html
### 简介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2/235129fzp4bd8jua8e772v.png) Xubuntu 一直是我最喜欢的发行版之一。与其它的 Linux 发行版相比,它的外观看起来不那么迷人,它当然也不会把你需要的软件全部预装上。 Xubuntu 能够给你的就是一个良好的起点。 如果你是那种喜欢定制桌面和外观的人,那么 XFCE 绝对是适合于这种的最好的桌面环境。如果你的系统资源不足,或想让桌面漂亮舒服, XFCE 还是一个很棒的选择。 Xubuntu 之所以成领先于其它 Linux 发行版,就是因为它默认安装 XFCE 桌面。 毫无疑问,在硬件兼容性、易用性、稳定性、易于安装,以及拥有一个大型社区等方面,Ubuntu 是很难被超越的。Xubuntu 是 Ubuntu Linux 发行版的官方流派,因此你可以拥有所有 Ubuntu 的优点,除了用 XFCE 桌面代替 Unity 桌面。 你可以选择性的安装应用到你的发行版上,而不是像其它发行版那样预装了一堆你不需要的应用。Xubuntu 只附带了一些必须的应用,在这么小的核心之外的应用要靠你自己去找并安装。 对我来说,以上就是我为什么认为 Xubuntu 是最棒的发行版的原因。从简单的基本安装开始,然后按照你要的去定制就好了。 ### 如何获得 Xubuntu 你可以访问 Xubuntu 的官网:<http://xubuntu.or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3/133636hllydhhurq854hlw.png) 你可以在这里 <http://xubuntu.org/getxubuntu/> 找到下载页。 它有两个版本,大多数人会选择长期支持版本(LTS),除非你希望每六个月更新一次系统。而另一个版本是我今天要讲的,它就是 16.10 版。 你既可以选择一个种子文件来下载 ISO,也可以访问它的镜像源下载。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3/133704ybkkk9p3v7zkfjfx.png) 如果你选择在镜像源中下载,你需要点击合适的 ISO 文件。比如 64 位的选择 amd-64.iso 文件,而 32 位的选择 i386.iso。 有很多教程,可以教你怎么创建一个 Linux 启动 U 盘: * [这是一个如何在 Ubuntu 下创建的教程,同样适用于 Xubuntu](http://linux.about.com/od/howtos/ss/How-To-Create-A-UEFI-Bootable-Ubuntu-USB-Drive-Using-Windows.htm#step2) * [你也可以试试这份针对 Xubuntu 的教程](http://linux.about.com/od/howtos/ss/How-To-Create-A-Persistent-Bootable-Xubuntu-Linux-USB-Drive.htm) * [或者你也可以试试这个](http://www.everydaylinuxuser.com/2015/11/how-to-create-ubuntu-1510-usb-drive.html) 如果这些你都觉得太复杂,你可以 [从这买一个](https://www.osdisc.com/products/xubuntu?affiliate=everydaylinuxuser)。 ### 安装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3/133732yips76z17klqpzk1.png) 像 Ubuntu 其它版本一样,安装 Xubuntu 相当直白。如果你曾经装过一个版本,那么基本上你可以安装任何一个版本。 开始时选择你的安装语言。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3/133756p9xbnahn44x96z1n.png) 你会被问到,是否需要同时安装更新,是否要安装第三方软件,包括播放音乐的软件和专有驱动。想要完成这些,你需要联网。 再次,这也很直白,我们会在之后再次涉及到这些。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3/133818yognxo0sexkxwyrx.png) 如果你有一个备用的未分配的磁盘分区和并且安装了 Windows,您将看到可以选择在已有 Windows 的情况下安装 Xubuntu 并设置双启动。 您也可以选择安装 Xubuntu 作为唯一的操作系统,还可以选择别的任何你喜欢的分区来安装。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3/133842y4ph748f22dmh08h.png) 下一步是设置你所在的区域以确定你的时区。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3/133904d3k1qhb3lyzleygk.png) 接下来两步是选择语言和键盘设置,以确定键盘模式。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3/133925l2y218cgyxs4vwr4.png) 最后创建一个默认账户,输入你的名字、你计算机的名字、设置用户名和密码。 Xubuntu 将会被安装在你的电脑上了,你可以继续往下看了。 ### 第一印象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3/133948lsx6vcl6axqbdxlx.png) Xubuntu 的初始界面只有一个面板位于蓝色桌面的顶部。通过桌面上的图标,你可以看到所有可用的驱动器。 画面的顶部是个简单的面板。 面板的左侧角落有一个单独的图标(老鼠的样子),点击它后会出现一个时尚而轻量,但功能全面的菜单,它被称为 Whisker(胡须)菜单。 在右上角有着通知、电源、蓝牙、网络、音量和时钟的图标。 ### 连接互联网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3/134012mjgu8f58irg0yu03.png) 你可以通过点击面板上的网络图标来连接互联网。一个无线网络的列表将会出现,你可以选择一个点击,并键入密码,就可以连接了。 我是在我的联想 Ideapad Y700 上安装 Xubuntu 的,这个本子很现代,其上运行的许多发行版在无线网络连接时会有些小问题,我不得不找些规避问题的方法。 但 Xubuntu 16.10 工作的很好,不需要做任何修改。 ### 驱动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3/134050nu0yc4qx4y4wc00e.png) 为你的电脑寻找可用的附加驱动是十分必要的。 虽然默认的开源驱动是基本够用的,但是如果你有着较好的显卡,并且想获得更好的图形体验,那就十分有必要去寻找专有驱动。 打开菜单,搜索附加驱动,你可以找到附加驱动设置界面。 如果看到你的显卡驱动,但是它不工作,那么我还是建议你用默认的显卡驱动。 ### 打印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3/134117huqunayi4yz1l84a.png) 我有一个爱普生 WF-2630 无线打印机。 Xubuntu 能够直接找到这台打印机,并安装相关驱动。 我打印了测试页,发现它的输出非常合适。 ### 网络存储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3/134217ahpnjjchxphg9lgp.png) 我有一个跨无线网络连接的 WD MyCloud 存储设备。 可以通过默认的文件管理器 Thunar 来访问这个设备。值得注意的是,我在网络设备中找到了 WD MyCloud 设备,但是点击它时显示错误。 但是我打开 Windows 网络文件夹时,WD MyCloud 也显示出来了,而且我也能正常访问该设备上的文件夹。 ### 软件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3/134252sf71n1c127zzcvf2.png) 我在文章开始时提到了,Xubuntu 配备了最少的应用集,不过它包含了你开始所需要的所有应用。 火狐浏览器是它的默认浏览器,Thunderbird 是默认的邮件客户端。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3/134547vout1em1avsoslsm.png) 你也有一个全套的 LibreOffice 套件和 Parole 媒体播放器。 它也有一系列工具,比如图片查看器、计算器、光盘刻录工具,还有一个 BT 下载器。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3/134654acq6ko6e55ucwsoq.png) 我很高兴,现在在大多数发行版上,Abiword 和 Gnumeric 都被忽略掉了,因为它们实在无关紧要。大多数人们最终会安装 Libreoffice 的。 缺乏专门的音频播放器这点比较奇怪。另外我需要提到的是我通常最终会安装谷歌的 Chrome 浏览器,而不是使用Firefox。 本节的第一个图片说明了原因。这张图片里,我试图观看 Google Play 商店的 “Curb Your Enthusiam” 视频,可惜的是各种 DRM 和其它一些问题导致了视频无法播放。 从谷歌网站上一个简单的下载就可以解决问题。如下所示。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3/134807ppsg5sppyxyyp3p3.png) ### 安装软件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3/134855f8japppntnj8ezie.png) 在 Ubuntu 16.04 以后的发行版上普遍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有些程序无法在图形安装软件中安装。 比如在软件管理器中找不到 Steam。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3/134943bq25e2msa3zefzm2.png) 如果你使用命令行输入 `sudo apt-cache search steam` 你会发现有这个软件。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3/135016rd6sp6f4s8fh4srr.png) 并不是只有 Steam 被遗漏了,其它软件比如 Skype 同样不能在图形软件管理工具中找到。 我真希望这个问题已经在所有 Ubuntu 发行版中解决了。 我最近还试用了 Kubuntu 16.04 ,发现它的叫做 Discover 的软件工具完全无用,搜索根本不工作。 幸运的是,Xubuntu 上的软件管理器可以安装大多数软件包,我利用它搜寻并装上了 Quod Libet 音乐播放器。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3/135053imjsd9b7rqe8ddd9.pn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3/135123xoktjknlnytrnjtg.png) 顺便说一下,如果你在安装 Xubuntu 时选择了同时安装解码器,那么 MP3 播放也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如果没有安装,那么你需要打开终端模拟器,安装 Xubuntu Restricted Extras 包。 ### 个性化 Xubuntu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3/135204ghga3o0mhk0h38mk.png) 在这方面你可以做很多事来定制 Xubuntu, [参见这里](http://linux.about.com/od/howtos/ss/Customise-The-XFCE-Desktop-Environment.htm)。 Xubuntu 提供一整套漂亮的壁纸,如上图所示,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选一个好看的壁纸并添加一个 Dock 风格的面板,里面含所有你喜欢的软件的启动器。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3/135312ikt2mt2jmdk8dam0.png) Xubuntu 有一个相对较新的特性就是 XFDashboard 。它带来了与 Gnome 桌面类似的 Dash 面板。你可以在上面添加启动器和能够让应用快速启动的键盘快捷键。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3/135401mw4nnr4m8v9nn4hg.png) 此图展示了一个快速选择不同工作区和启动应用的好方法。 说老实话,当谈到个性化 Xubuntu 时,有一种世界尽在我掌中的感觉。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3/135435gbz9t2qtt49gtq69.png) ### 问题 我在使用 Xubuntu (包括所有基于 Ubuntu 的发行版)时感受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应用商店里面找不到一些重要的应用。为啥没有 Steam ? 在 Xubuntu 安装时收到一个崩溃的错误,如下图所示。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3/135458tl5fr9e9f6lffrfg.png) 我没有搞明白这个问题是怎么回事,因为它没有带来任何副作用。安装工作也没有出岔子。 ### 总结 我不对 Xubuntu 点评更多,并不是因为我不喜欢它。事实上我是 Xubuntu 的大粉丝,并且我在另一个电脑上有一个它的深度定制版。 我使用电脑时,我希望了解发生了什么,没有比看到下面这种情况更让人恼火的了。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3/135558csgkswr6lcgqhsfz.jpg) 认真的说,为啥会有人认为 windows 适合工作?似乎每隔一就会看到消息 “正在安装(1/285)” ,于是当它自己更新时,你就失去了一个小时。而 Xubuntu(和其它发行版一样)更新不会打断你每天的工作。 事实是,Xubuntu 真的没有什么需要改变的,它可靠、稳定、不需要改变什么(除了软件管理器)。 我非常推荐 Xubuntu。 此外,我还得说去试一试 Peppermint OS、Linux Mint XFCE 或者 Manjaro XFCE 也是十分值得的。 --- via: <http://www.everydaylinuxuser.com/2016/10/an-everyday-linux-user-review-of_15.html> 作者:[Gary Newell](http://www.everydaylinuxuser.com/2016/10/an-everyday-linux-user-review-of_15.html) 译者:[chao-zhi](https://github.com/chao-zhi)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安卓编年史(11):The Nexus One——迎来 Google Phone
Ron Amadeo
http://arstechnica.com/gadgets/2014/06/building-android-a-40000-word-history-of-googles-mobile-os/11/
Nexus One 代表着拥有纯净的安卓体验,没有运营商的定制和应用植入。谷歌直接控制安卓的更新。这使得谷歌能够在软件完成时直接向用户进行推送, 而不是再经过运营商的许可。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3/224922jdhdkdtjghgpgos7.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3/224922jdhdkdtjghgpgos7.jpg
true
false
true
alim0x
false
[ "Android", "安卓编年史" ]
观点
{ "viewnum": 6544, "commentnum": 0,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raid": 7999, "displayorder": 0 }, { "raid": 8017, "displayorder": 0 } ]
Nexus One 代表着拥有纯净的安卓体验,没有运营商的定制和应用植入。谷歌直接控制安卓的更新。这使得谷歌能够在软件完成时直接向用户进行推送, 而不是再经过运营商的许可。
2016-12-04T08:46:00
2016-12-04T08:46:00
8,010
/article-8010-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3/224922jdhdkdtjghgpgos7.jpg) ![重新设计的拨号和联系人页面。](/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3/224959utqx1d2g4z0tgvdz.png) *重新设计的拨号和联系人页面。 [Ron Amadeo 供图]* 联系人/拨号应用程序的圆角标签拥有了更清晰、更成熟的外观设计。拨号器更名为“电话”,并且拨号按键从圆形改为了圆角矩形。语音邮件、拨号、以及删除按键被放置在底部。这个界面是安卓在 3.0 之前缺乏设计一致性的一个很好的例子。仅仅在这个界面上,标签用的是直角矩形,拨号按键使用圆角矩形,底部按键两侧合起来是个完整的圆。这里就像是个 UI 控件的摸奖袋,没有人尝试过让它们之间相互搭配。 安卓 2.0 的一个新特性是“快速拨号”,它将联系人以略缩图的形式添加到整个系统。从其它应用中点击它们可以打开一个联系这个人的快捷方式列表。这在联系人里并没有多大意义,但像在 Google Talk 中,能够通过点击某人的略缩图来给他拨号是十分方便的。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3/225004v6a5u2txcetttzay.png) *[Ron Amadeo 供图]* 安卓 2.0 终于配备了接通和拒绝来电所需要的所有屏幕按键,而不再需要实体按钮,Droid 从中获益,从它的设计中除去了在现在看来是多余的按钮。安卓对于接通和拒绝来电的解决方案是这些左滑和右滑的标签。他们的工作方式就像是滑动解锁(后来被用到了滑动解锁中)——向右滑动绿色按钮接通来电,向左滑动红色按钮则是拒绝。一旦进入通话中,它看起来就很像安卓 1.6 了。所有选项还是隐藏在菜单按钮之中。 某人在设计拨号界面的时候一定在煲电话粥。他们只是去掉了“拨号盘”上字母的粗体,而不是从安卓 1.6 中重新绘制数字“5”的按键,然后就这么收工了。 ![计算器和浏览器](/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3/225009wkoaodf0laalcf6o.png) *计算器和浏览器 [Ron Amadeo 供图]* 计算器从在安卓 0.9 中被引入以来第一次得到改进。黑色玻璃球按钮换成了蓝色和黑色过渡的按钮。旧版计算器按键的按下高亮的红色边框被改为了一个比较正常的白色轮廓。 浏览器的微型网站名称栏改进为一个完整的、功能更完善的地址栏,并且带有书签按钮。为了节省屏幕空间,地址栏被附加到网页上,所以地址栏会随着页面向上滚动,给你留下更多的网页阅读空间。安卓 1.6 独特的缩放控制和附加按钮被去除,被替换为一个更简单的双击缩放手势,并且浏览器可以再次打开 arstechnica.com 而不崩溃了。这里还是没有双指捏合缩放。 ![打开设置的相机,闪光灯设置,以及查看照片界面的菜单。](/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3/225016yo4p54n807j3u011.jpg) *打开设置的相机,闪光灯设置,以及查看照片界面的菜单。 [Ron Amadeo 供图]* 相机应用有个布满整个左侧的抽屉式菜单,打开它有许多设置。摩托罗拉 Droid 是率先带有 LED 闪光灯的安卓手机之一,所以设置里有个闪光灯控制,以及还有像场景模式、白平衡、效果、图片尺寸和存储位置(SD 卡或内置存储)的设置。 在照片查看界面,谷歌精简了菜单按钮。和屏幕上的选项相比,它们之间不再有重复的选项。这样精简后省下的空间,使得所有的选项能够在菜单里放得下了,而不再需要一个“更多”按钮。 ![电子邮件应用的“帐户”页面,新的组合收件箱,系统设置的帐户与同步页面,自动亮度设置。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3/225018tf1bfct5x1o5tifo.png) *电子邮件应用的“帐户”页面,新的联合收件箱,系统设置的帐户与同步页面,自动亮度设置。 [Ron Amadeo 供图]* 电子邮件应用程序有了大的功能提升。最重要的是它终于支持了 Microsoft Exchange。安卓 2.0 版本的电子邮件中收件箱和文件夹视图终于分开了,而不是使用安卓 1.0 引入的凌乱的混合视图。电子邮件甚至有了一个统一的收件箱,可以将你不同账户的所有邮件显示到一起。 这个收件箱视图和 Gmail 一起,把普通的电子邮件应用打趴下了。联合收件箱甚至胜过了 Gmail 的功能,这是极其罕见的。尽管如此,相对于 Gmail 来说,电子邮件仍然感觉像个多余的继女。它使用了 Gmail 界面来查看邮件,这意味着收件箱和文件夹使用了黑色主题,查看邮件却奇怪地选择了亮色主题。 捆绑的 Facebook 应用程序有一个很棒的账户同步功能,它可以从社交网络上下载联系人的照片和信息,并无缝集成到联系人应用里。后来 Facebook 和谷歌分道扬镳,[谷歌取消了这一功能](http://techcrunch.com/2011/02/22/google-android-facebook-contacts/)。谷歌表示,在 Facebook 不向其共享信息的情况下,与 Facebook 分享信息并不是什么好想法,因此更好的用户体验败给了公司间的政治斗争。 (不幸的是,我们无法展示 Facebook 应用,因为它也是死在 OAuth 更新手中的客户端之一。现在不可能从像这么老旧的应用上登录了。) 最后一张图片显示了自动亮度控制,安卓 2.0 是第一个支持这一功能的版本。Droid 配备了光线传感器,点击该复选框,会使亮度滑块消失,并且允许设备自动控制屏幕亮度。 正如它的名字所暗示的那样,安卓 2.0 是谷歌有史以来最大的更新。摩托罗拉和威瑞森给安卓带来了一个外形酷炫的设备,并在广告上投入了数不清的资金。之后的一段时间里,“Droid”成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 ### The Nexus One——迎来 Google Phone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3/225019grdaesenew49qaaw.jpg) 2010 年 1 月,第一款 Nexus 设备发布,称为“[Nexus One](http://arstechnica.com/gadgets/2010/01/nexus-one-review/)”。对谷歌来说,这部设备是个巨大的里程碑。这是第一部由谷歌设计并冠名的设备,而且谷歌计划直接向消费者出售设备。宏达电代工的 Nexus One 拥有 1GHz 的单核高通骁龙 S1 处理器、512MB 的内存、512MB 存储空间,以及一块 3.7 英寸的 AMOLED 显示屏。 Nexus One 代表着拥有纯净的安卓体验,没有运营商的定制和应用植入。谷歌直接控制安卓的更新。这使得谷歌能够在软件完成时直接向用户进行推送, 而不是再经过运营商的许可。运营商总是拖慢这一过程,因为他们对用户已经付过钱手机并不总是那么热切地想要改善它们。 谷歌[直接在网上](http://arstechnica.com/gadgets/2010/01/googles-big-news-today-was-not-a-phone-but-a-url/)销售 Nexus One,无锁、无合约、完整零售价 529.99 美元。尽管同样的 Nexus One 在 T-Mobile 商店的合约价仅为 179.99 美元,谷歌想通过它的在线商店改变美国手机行业的运作方式。谷歌当时的想法是先挑选手机,再选择运营商,以此打破美国无线寡头对硬件的控制。 但谷歌的零售革命并没有奏效,在在线手机商店开通半年后,谷歌关闭了该服务。谷歌指出首要问题是销量低。在 2010 年,网上购物并不像今天这样司空见惯,消费者也还没有准备好在他们不能先握在自己手中试用的设备上花费 530 美元。高昂的价格也是一个制约因素;智能手机消费者更习惯于为眼前的设备花费 200 美元,并签署一项为期两年的合同。还有摩托罗拉 Droid 的因素,相比之下这部三个月前发布的设备并没有显著的不足。还由于 Droid 的庞大的营销活动和“iPhone 杀手”的炒作,它已经夺取了大多数 Nexus One 所面向的安卓发烧友市场。 尽管 Nexus One 的网上销售尝试可以被认为是失败的,谷歌还是从中学到了很多。2012 年,谷歌以 Google Play 的“设备”板块[重新推出其网上商店](http://arstechnica.com/gadgets/2012/04/unlocked-samsung-galaxy-nexus-can-now-be-purchased-from-google/)。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3/225019adddueebumers6u1.jpg)[Ron Amadeo](http://arstechnica.com/author/ronamadeo) / Ron 是 Ars Technica 的评论编缉,专注于安卓系统和谷歌产品。他总是在追寻新鲜事物,还喜欢拆解事物看看它们到底是怎么运作的。[@RonAmadeo](https://twitter.com/RonAmadeo) --- via: <http://arstechnica.com/gadgets/2014/06/building-android-a-40000-word-history-of-googles-mobile-os/11/> 译者:[alim0x](https://github.com/alim0x)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linux.cn/) 荣誉推出
容器和 Unikernel 能从树莓派和 Arduino 学到什么?
Scott McCarty
https://opensource.com/business/16/5/containers-unikernels-learn-arduino-raspberry-pi
Unikernel、Rump 内核和迷你 Linux 发行版,这些操作系统是为了特有用途而构建的。这些特有的操作系统,某种程度上就像定制电路板。它们需要前期的投入,还需要设计,但是,当大规模部署的时候,它可以提供强大的性能。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4/060501ycxczt5ho8jikotp.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4/060501ycxczt5ho8jikotp.png
true
false
true
MikeCoder
false
[ "容器", "Unikernel" ]
观点
{ "viewnum": 6655, "commentnum": 0,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Unikernel、Rump 内核和迷你 Linux 发行版,这些操作系统是为了特有用途而构建的。这些特有的操作系统,某种程度上就像定制电路板。它们需要前期的投入,还需要设计,但是,当大规模部署的时候,它可以提供强大的性能。
2016-12-04T10:03:00
2016-12-04T10:03:00
8,011
/article-8011-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4/060501ycxczt5ho8jikotp.png) 某一天,我和我的一个机械工程师朋友聊天的时候。 他最近在做一个给半挂卡车的电子辅助刹车系统,他提到他们公司的办公室里都是 [Arduinos](https://opensource.com/resources/what-arduino)。这主要是方便员工可以快速的对新的想法进行实验。他也提到了,Arduinos 其实比自己画电路板更加昂贵。对此,我感到非常震惊,因为我从软件行业得到的印象是 Arduinos 比定制电路板更加便宜。 我常常把 [Arduinos](https://opensource.com/life/16/4/arduino-day-3-projects) 和 [树莓派](https://opensource.com/resources/what-raspberry-pi) 看做是可以制作非常有趣设备的小型、Cool、特别的组件。我主要从事于软件行业,并且总是觉得运行在 x86 和 x86-64 设备上的 Linux 才算是“常规用途”。而事实是,Arduinos 并不是特殊用途。实际上,它们是很常规的用途。它们相当的小、便宜,而且非常的灵活。这就是为什么它们像野火一样流行起来的原因。它们有全品类的输入输出设备和扩展卡。它们能让创客们快速的构建非常 Cool 的设备。它们甚至可以让公司可以快速地开发产品。 一套 Arduino 的单价比批量生产的电路板高了很多,但是,看不见的时间成本却低了很多。当电路板大规模生产的时候,价格可以控制的很低,但是,之前的研发费用却高了很多。所以,总而言之,答案就是,使用 Arduino 划得来。 ### Unikernel、Rump 内核和容器主机 Unikernel、Rump 内核和迷你 Linux 发行版,这些操作系统是为了特有用途而构建的。这些特有的操作系统,某种程度上就像定制电路板。它们需要前期的投入,还需要设计,但是,当大规模部署的时候,它可以提供强大的性能。 迷你操作系统,例如:红帽企业版 Atomic 或者 CoreOS 是为了运行容器而构建的。它们很小,快速,易于在启动时配置,并且很适合于运行容器。缺点就是它需要额外的工程量来添加第三方插件,比如监控客户端或者虚拟化的工具。副作用就是载入的工具也需要重新设计为超级权限的容器。 如果你正在构建一个巨大的容器环境,这些额外的工作量是划算的。但是,如果只是想尝试下容器,那可能就没必要了。 容器提供了运行标准化的工作流程(比如使用 [glibc](https://en.wikipedia.org/wiki/GNU_C_Library) 编译)的能力。一个好处就是你可以在你的电脑上构建和测试这个工作单元(Docker 镜像)并且在完全不同的硬件上或者云端非常顺利的部署,而保持着相同的特性。在生产环境中,容器的宿主机仍然由运维团队进行配置管理,但是应用被开发团队控制。这就是对双方来说最好的合作方式。 Unikernels 和 Rump 内核依旧是为了特定目标构建的,但是却更进一步。整个的操作系统在构建的时候就被开发或者架构师配置好了。这带来了好处,同时还有挑战。 一个好处就是,开发人员可以控制这个工作流程的运转。理论上说,一个开发者可以为了不同的特性,尝试 [不同的 TCP 协议栈](http://www.eetasia.com/ARTICLES/2001JUN/2001JUN18_NTEK_CT_AN5.PDF),并且选择最好的一个。在操作系统启动的时候,开发人也可以配置 IP 地址,而不是通过 DHCP。 开发人员也可以裁剪任何对于应用而言不需要的部分。这也是性能提升的保障,因为减少了[不必要的上下文切换](https://en.wikipedia.org/wiki/Context_switch)。 同时,Unikernel 也带来了挑战。目前,还缺失很多的工具。 现在,和画板子的世界类似,开发人员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在检查是否有完整的库文件存在,不然的话,他们必须改变他们应用的执行方式。在如何让这个“嵌入式”的操作系统在运行时配置的方面,也存在挑战。最后,每次操作系统的大改动,都需要[反馈到开发人员](http://developers.redhat.com/blog/2016/05/18/3-reasons-i-should-build-my-containerized-applications-on-rhel-and-openshift/)来进行修改。这并没有一个在开发和运维之间明确的界限,所以我能想象,为了接受了这个开发流程,一些组织或者公司必须要改变。 ### 结论 在专门的容器主机比如 Rump 内核和 Unikernel 方面也有一些有趣的传闻,因为,它们会带来一个特定工作流程的潜在变革(嵌入式、云,等等)。在这个令人激动又快速发展的领域请保持你的关注,但是也要谨慎。 目前,Unikernel 看起来和定制电路板很像。它们都需要前期的研发投资,并且都是非常独特的,可以为确定的工作流程带来好处。同时,容器甚至在常规的工作流中都非常有趣,而且它不需要那么多的投入。一个简单的例子,运维团队能方便的在容器上部署一个应用,但是在 Unikernel 上部署一个应用则需要重新设计和编码,而且业界并不能完全保证,这个工作流程就可以被部署在 Unikernel 上。 容器,Rump 内核 和 Unikernel 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 via: <https://opensource.com/business/16/5/containers-unikernels-learn-arduino-raspberry-pi> 作者:[Scott McCarty](https://opensource.com/users/fatherlinux) 译者:[MikeCoder](https://github.com/MikeCoder)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WattOS:一个稳如磐石、快如闪电、面向所有人的轻量级 Linux 发行版
JACK WALLEN
https://www.linux.com/learn/wattos-rock-solid-lightning-fast-lightweight-linux-distro-all
WattOS 的运行速度快的令人难以置信。甚至当它的桌面版作为客户机在 VirtualBox 虚拟机平台工作时,运行速度依然远远超过了我的 Elementary OS Loki 桌面发行版。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4/063506h2b0690tukjuspt2.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4/063506h2b0690tukjuspt2.png
true
false
true
fuowang
false
[ "轻量级", "WattOS" ]
观点
{ "viewnum": 20927, "commentnum": 8,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3.92.232.211", "message": "为毛跟Elementary OS Loki&nbsp;&nbsp;对比, 感觉毫无意义.&nbsp; &nbsp;去跟xface之类的轻量级比对比对啊.", "username": "来自广东深圳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05T09:49:54" }, { "postip": "124.116.240.100", "message": "这文章还没有贴吧的水贴质量好…………<br />\r\n写了一堆都是些啥啊啊啊啊啊", "username": "来自陕西宝鸡的 Firefox 50.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05T15:54:04" }, { "postip": "117.151.50.204", "message": "根据描述,桌面大概是LXDE,并且是Ubuntu16.04的衍生版吧", "username": "来自湖北的 Chrome 54.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2-05T18:13:41" }, { "postip": "60.13.177.23", "message": "同感!", "username": "来自新疆石河子的 Firefox 4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06T01:49:17" }, { "postip": "119.165.255.25", "message": "www\\.jwz\\.org/blog/2016/10/they-live-and-the-secret-history-of-the-mozilla-logo/<br />\r\n翻下这个如何?", "username": "来自山东青岛的 Firefox 50.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2-07T00:11:40" }, { "postip": "118.79.126.98", "message": "谢谢,已经推荐给选题。", "username": "linux [Chrome 54.0|Mac 10.11]", "date": "2016-12-07T18:13:48" }, { "postip": "116.6.43.200", "message": "LibreOffice 我都是直接下.deb來安裝.", "username": "来自广东中山的 Internet Explorer 9.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12-08T18:37:11" }, { "postip": "183.14.137.217", "message": "看看。", "username": "hello_linux [Chrome 51.0|Windows 7]", "date": "2016-12-12T07:52:39" } ]
[]
WattOS 的运行速度快的令人难以置信。甚至当它的桌面版作为客户机在 VirtualBox 虚拟机平台工作时,运行速度依然远远超过了我的 Elementary OS Loki 桌面发行版。
2016-12-05T08:33:00
2016-12-05T08:33:00
8,012
/article-8012-1.html
![WattOS](/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4/063506h2b0690tukjuspt2.png) *Jack Wallen 将介绍一下是什么让 WattOS 这么特别。* Linux 领域里的每个人不是听说过就是使用过某个轻量级的 Linux 发行版。大家都知道我们不断追求的是:占用内存少,配置资源要求低,包含一个轻量级的桌面环境(或者窗口管理器),并且提供和其他发行版相似的桌面布局,把赌注押在相同的需求之上。 这种发行版大多用来工作。有一个可以击垮很多轻量级 Linux 发行版的问题,它们没有真正含有一般用户完成工作需要的工具。结果就是,它们沦落为用来完成特殊任务(像数据恢复、做信息亭等)。 在某种程度上,WattOS 陷入了同样的困境(它唯一含有的生产力工具是 PDF 阅读器,而且它使用标准的“任务栏/开始菜单”象征桌面)。然而幸运的是,WattOS 通过难以置信的运行速度、稳定性以及内置新立得包管理器弥补了这些缺点;所以,WattOS 可以很容易的成为一个适合所有人的轻量级 Linux 发行版。 到底是什么让 WattOS 如此特别,让我们一起一探究竟。 ### 内核 事实上当我发现 WattOS 基于 kernel 4.4 内核时我非常吃惊。升级系统之后,执行 `uname -r` 命令可以看到是 4.4.0-38-generic。鉴于这个发行版的目的是让老旧和运行卡顿的机器重获新生,它和我的 Elementary OS Loki 发行版内置相同版本的内核真是一个可爱的惊喜。这意味着 WattOS 在新旧硬件上都会有良好的工作表现。 真正的惊喜不止于此,当你去 WattOS 的网站,你会同时发现 32 位和 64 位版本的下载地址(现在大多数新的发行版都倾向于放弃 32 位发行版本)。所以,不仅系统内核对新式硬件提供支持,而且系统发行版本的多种架构也能让那些老式的 32 位机器重获新生。 ### 运行速度 当安装上 WattOS 的时候,有那么一刻我对它有纯粹的羡慕。WattOS 的运行速度快的令人难以置信。甚至当它的桌面版作为客户机在 VirtualBox 虚拟机平台工作时,运行速度依然远远超过了我的 Elementary OS Loki 桌面发行版。后来我才了解到当时运行的宿主机是 [System76 Leopard](https://system76.com/desktops/leopard),配置有水冷装置的 i7 处理器和 16GB 的运行内存。分配给 WattOS 大约 2G 的内存,让它看起来没有什么任务可以拖慢它。WattOS 的运行速度壮观的令人难以诉说,它越来越成熟了。我从没见过火狐浏览器能打开的这么快。 接下来说说 LibreOffice 应用的启动。由于想测试 LibreOffice 的启动速度,所以我打开了新立得软件包管理器,计划安装这一开源办公软件套件的佼佼者。 无果。 安装 LibreOffice 的主要问题是缺少一个依赖软件包 python3-uno,而且无论怎么尝试都无法安装成功。然而,最后我在 [LibreOffice 官方网站](https://www.libreoffice.org/) 上下载了 deb 格式的软件包。把下载的文件解压之后,`cd` 到 LibreOffice*5.2.2.2*Linux*x86-64*deb/DEBS/ 目录下,最后通过执行 `sudo dpkg -i *.deb` 命令成功的安装好了 LibreOffice。 LibreOffice 运行的怎么样呢?速度快到要疯了。值得再提的是,我从没见过这个应用能像在 WattOS 上运行的这么快。点击 LibreOffice Writer 的图标,它花费的时间是在 Elementary OS Loki (已经很快了)主机上花费的一半。 ### 桌面 我个人偏爱于桌面向更加现代化的趋势进行迭代。我是 Ubuntu 的 Unity 桌面,GNOME 3 桌面,以及(特别是) [Elementary OS](https://elementary.io/) 的粉丝。所以使用古老风格桌面的主意意味着对我几乎没有吸引力。即便如此,WattOS 在把现代设计风格融入老式设计时做的非常好。举例来说,默认的桌面主题(图 1)。WattOS 的 UI 设计者巧妙设计了桌面主题,所以它没有完全偏离 Windows XP 或者老式 Linux CDE 风格的窗口管理器的设计理念。 ![WattOS](/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04/063508dsn5e6hf56hr5sl6.png) *图 1:WattOS 的文件管理器展示了有些现代化的主题 [使用许可](https://www.linux.com/licenses/category/used-permission)* 关于 WattOS 的桌面(基于 [LXDE](http://lxde.org/))的确有一些要说的但以前从来没说过,就是每个拥有像简洁、直接,有足够灵活度和自定义度这些特点的 Linux 桌面版,对每个使用过 Windows 95 的电脑使用者来说都会很熟悉。 ### 惊喜之处,优点和缺点 正像每个新的 Linux 桌面版的体验那样,WattOS 有让人惊喜的地方,同时也有优点和缺点。首先,说说优点。 WattOS 除了绝对的速度(用一个简单的 “WOW” 来评论),还在桌面上固定了一些特别的惊喜(大多数都是预置的应用)。额外的软件中最好的是 [KeePassX](https://www.keepassx.org/)(一个极少被默认包含在桌面版的应用)。我认为密码管理器应该默认安装在每一个电脑桌面上,值得骄傲的是 WattOS 预装了这个杰出的工具。 下一个讨论的是预装火狐浏览器。许多轻量级的发行版会预装像 [Surf](http://surf.suckless.org/) 或者 [Midori](http://midori-browser.org/) 这样的浏览器。这两个浏览器都不错,但是它们的兼容性经常达不到像谷歌文档这样网站的要求。因为 WattOS 含有成熟的火狐浏览器,你会发现该系统的功能在火狐浏览器兼容的网站上表现的很完美。 最后,算不上好的意外。正如我已经提到的,在安装 LibreOffice 时马上就有了故障。然而安装像 GIMP 这样的软件就很顺利(所以我认为这是偶然问题)。除了这一个问题,我觉得默认桌面菜单有些混乱。例如,新立得软件包管理器放在个性化菜单里。我更愿在主菜单中突出显示项中看到它,并且加上类似“软件安装”(或任何其他新用户容易理解)的标签。从我的视角来说,个性化菜单项应该用于放置配置该平台各种风格的工具,而不是安装软件的工具。 除此之外,若想在 WattOS 主攻方向上的找茬的话,特别是你要找一个面对老旧硬件 Linux 发行版时,你会发现这非常困难。 ### 结论 尽管 WattOS 主要为老旧硬件设计,但你完全可以把它运行在现代桌面电脑上,并且会运行的很好。根据零学习曲线,你很快就会熟悉 WattOS,并发现它运行极快而且稳定。试试这个小排量的 Linux 发行版吧,相信它会给你同样深刻的印象。如果你发现 WattOS 运行的不够快(发生了一些我没有预料到的事),你完全可以去使用 [Microwatt](http://planetwatt.com/new/index.php/2016/09/23/microwatt-r10-released/)(一个更轻的轻量级发行版)。 --- via: <https://www.linux.com/learn/wattos-rock-solid-lightning-fast-lightweight-linux-distro-all> 作者:[JACK WALLEN](https://www.linux.com/users/jlwallen) 译者:[fuowang](https://github.com/fuowang)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