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stringlengths 5
75
| author
stringlengths 0
48
| fromurl
stringlengths 0
185
| summary
stringlengths 4
460
| pic
stringlengths 32
70
| largepic
stringlengths 0
69
| titlepic
bool 2
classes | thumb
bool 2
classes | islctt
bool 2
classes | selector
stringclasses 14
values | translator
stringlengths 0
45
| reviewer
stringclasses 27
values | editorchoice
bool 2
classes | tags
list | category
stringclasses 20
values | count
dict | comments_data
list | related
list | excerpt
stringlengths 4
460
| date
timestamp[s] | updated
timestamp[s] | id
int64 1
16.6k
| permalink
stringlengths 17
21
| content
stringlengths 116
82.2k
|
---|---|---|---|---|---|---|---|---|---|---|---|---|---|---|---|---|---|---|---|---|---|---|---|
怎样在 Ubuntu 中修改默认程序
|
Abhishek Prakash
|
https://itsfoss.com/change-default-applications-ubuntu/
|
这个新手指南会向你展示如何在 Ubuntu Linux 中修改默认程序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7/28/094309t2dc9cunmcl90dtc.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7/28/094309t2dc9cunmcl90dtc.jpg
| true | false | true |
locez
| false |
[
"Ubuntu",
"默认程序"
] |
桌面应用
|
{
"viewnum": 14487,
"commentnum": 4,
"favtimes": 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202.104.136.251",
"message": "水文",
"username": "来自广东深圳的 Chrome 51.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07-28T09:46:16"
},
{
"postip": "27.223.11.38",
"message": "+1",
"username": "yiqihaha [Chrome 51.0|GNU/Linux]",
"date": "2016-07-28T09:54:19"
},
{
"postip": "14.18.25.123",
"message": "真的很水",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Chrome 52.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07-28T11:24:24"
},
{
"postip": "86.50.68.107",
"message": "水文。<br />\r\n谁知道怎样在Xubuntu下用python改默认程序(不是改MIME Type,是改默认的文件管理器等等)?",
"username": "来自芬兰的 Chrome 48.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07-28T23:21:26"
}
] |
[] |
这个新手指南会向你展示如何在 Ubuntu Linux 中修改默认程序
| 2016-07-28T08:25:00 | 2016-07-28T08:25:00 | 7,622 |
/article-7622-1.html
|

>
> 简介: 这个新手指南会向你展示如何在 Ubuntu Linux 中修改默认程序
>
>
>
对于我来说,安装 [VLC 多媒体播放器](http://www.videolan.org/vlc/index.html)是[安装完 Ubuntu 16.04 该做的事](/article-7453-1.html)中最先做的几件事之一。为了能够使我双击一个视频就用 VLC 打开,在我安装完 VLC 之后我会设置它为默认程序。
作为一个新手,你需要知道如何在 Ubuntu 中修改任何默认程序,这也是我今天在这篇指南中所要讲的。
### 在 Ubuntu 中修改默认程序
这里提及的方法适用于所有的 Ubuntu 12.04,Ubuntu 14.04 和Ubuntu 16.04。在 Ubuntu 中,这里有两种基本的方法可以修改默认程序:
* 通过系统设置
* 通过右键菜单
#### 1.通过系统设置修改 Ubuntu 的默认程序
进入 Unity 面板并且搜索<ruby> 系统设置 <rp> ( </rp> <rt> System Settings </rt> <rp> ) </rp></ruby>:

在<ruby> 系统设置 <rp> ( </rp> <rt> System Settings </rt> <rp> ) </rp></ruby>中,选择<ruby> 详细选项 <rp> ( </rp> <rt> Details </rt> <rp> ) </rp></ruby>:

在左边的面板中选择<ruby> 默认程序 <rp> ( </rp> <rt> Default Applications </rt> <rp> ) </rp></ruby>,你会发现在右边的面板中可以修改默认程序。

正如看到的那样,这里只有少数几类的默认程序可以被改变。你可以在这里改变浏览器、邮箱客户端、日历、音乐、视频和相册的默认程序。那其他类型的默认程序怎么修改?
不要担心,为了修改其他类型的默认程序,我们会用到右键菜单。
#### 2.通过右键菜单修改默认程序
如果你使用过 Windows 系统,你应该看见过右键菜单的“打开方式”,可以通过这个来修改默认程序。我们在 Ubuntu 中也有相似的方法。
右键一个还没有设置默认打开程序的文件,选择“<ruby> 属性 <rp> ( </rp> <rt> properties </rt> <rp> ) </rp></ruby>”

*从右键菜单中选择属性*
在这里,你可以选择使用什么程序打开,并且设置为默认程序。

*在 Ubuntu 中设置打开 WebP 图片的默认程序为 gThumb*
小菜一碟不是么?一旦你做完这些,所有同样类型的文件都会用你选择的默认程序打开。
我很希望这个新手指南对你在修改 Ubuntu 的默认程序时有帮助。如果你有任何的疑问或者建议,可以随时在下面评论。
---
via: <https://itsfoss.com/change-default-applications-ubuntu/>
作者:[Abhishek Prakash](https://itsfoss.com/author/abhishek/) 译者:[Locez](https://github.com/locez)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Linux 上 10 个最好的 Markdown 编辑器
|
Aaron Kili
|
http://www.tecmint.com/best-markdown-editors-for-linux/
|
你可以在 Linux 平台上找到非常多的 的 Markdown 编辑器,但是在这里我们将尽可能地为您推荐那些最好的。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7/27/232136b4mypxkgkbwbhspz.pn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7/27/232136b4mypxkgkbwbhspz.png
| true | false | true |
Locez
| false |
[
"Markdown",
"编辑器"
] |
分享
|
{
"viewnum": 60246,
"commentnum": 6,
"favtimes": 6,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16.31.81.182",
"message": "haroopad是我用了这么多编辑气候感觉功能最全的",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Firefox 47.0|Ubuntu 用户",
"date": "2016-07-29T12:06:42"
},
{
"postip": "111.205.180.176",
"message": "Atom下 Ctrl+Shift+M 可以显示makedown实时预览",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Chrome 52.0|Fedora 用户",
"date": "2016-07-29T13:53:41"
},
{
"postip": "125.71.200.19",
"message": "原生态的Vi增加几个插件感觉牛牛的,弄那么花俏没用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熟悉的编译器",
"username": "灰-麒麟 [Sogou Explorer 2|Windows 7]",
"date": "2016-08-03T14:04:10"
},
{
"postip": "42.80.202.22",
"message": "smark 也不错呀",
"username": "来自天津的 Firefox 47.0|Ubuntu 用户",
"date": "2016-08-04T21:32:27"
},
{
"postip": "183.230.176.62",
"message": "在用haroopad!很不错!",
"username": "tracy1989wan [Chrome 54.0|GNU/Linux]",
"date": "2016-11-03T12:56:55"
},
{
"postip": "117.139.208.10",
"message": "10个!标题是10个!<br />\r\n个人绝对最好的3个,有颜值有功能:typora、remarkable和haroopad",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Firefox 50.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1-20T15:28:40"
}
] |
[] |
你可以在 Linux 平台上找到非常多的 的 Markdown 编辑器,但是在这里我们将尽可能地为您推荐那些最好的。
| 2016-07-29T09:19:00 | 2016-07-29T09:19:00 | 7,623 |
/article-7623-1.html
|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会点评一些可以在 Linux 上安装使用的最好的 Markdown 编辑器。 你可以在 Linux 平台上找到非常多的 的 Markdown 编辑器,但是在这里我们将尽可能地为您推荐那些最好的。

*Best Linux Markdown Editors*
对于不了解 Markdown 的人做个简单介绍,Markdown 是由著名的 Aaron Swartz 和 John Gruber 发明的标记语言,其最初的解析器是一个用 Perl 写的简单、轻量的[同名工具](https://daringfireball.net/projects/markdown/)。它可以将用户写的纯文本转为可用的 HTML(或 XHTML)。它实际上是一门易读,易写的纯文本语言,以及一个用于将文本转为 HTML 的转换工具。
希望你先对 Markdown 有一个稍微的了解,接下来让我们逐一列出这些编辑器。
### 1. Atom
Atom 是一个现代的、跨平台、开源且强大的文本编辑器,它可以运行在 Linux、Windows 和 MAC OS X 等操作系统上。用户可以在它的基础上进行定制,删减修改任何配置文件。
它包含了一些非常杰出的特性:
* 内置软件包管理器
* 智能自动补全功能
* 提供多窗口操作
* 支持查找替换功能
* 包含一个文件系统浏览器
* 轻松自定义主题
* 开源、高度扩展性的软件包等

*Atom Markdown Editor for Linux*
访问主页: <https://atom.io/>
### 2. GNU Emacs
Emacs 是 Linux 平台上一款的流行文本编辑器。它是一个非常棒的、具备高扩展性和定制性的 Markdown 语言编辑器。
它综合了以下这些神奇的特性:
* 带有丰富的内置文档,包括适合初学者的教程
* 有完整的 Unicode 支持,可显示所有的人类符号
* 支持内容识别的文本编辑模式
* 包括多种文件类型的语法高亮
* 可用 Emacs Lisp 或 GUI 对其进行高度定制
* 提供了一个包系统可用来下载安装各种扩展等

*Emacs Markdown Editor for Linux*
访问主页: <https://www.gnu.org/software/emacs/>
### 3. Remarkable
Remarkable 可能是 Linux 上最好的 Markdown 编辑器了,它也适用于 Windows 操作系统。它的确是是一个卓越且功能齐全的 Markdown 编辑器,为用户提供了一些令人激动的特性。
一些卓越的特性:
* 支持实时预览
* 支持导出 PDF 和 HTML
* 支持 Github Markdown 语法
* 支持定制 CSS
* 支持语法高亮
* 提供键盘快捷键
* 高可定制性和其他

*Remarkable Markdown Editor for Linux*
访问主页: <https://remarkableapp.github.io>
### 4. Haroopad
Haroopad 是为 Linux,Windows 和 Mac OS X 构建的跨平台 Markdown 文档处理程序。用户可以用它来书写许多专家级格式的文档,包括电子邮件、报告、博客、演示文稿和博客文章等等。
功能齐全且具备以下的亮点:
* 轻松导入内容
* 支持导出多种格式
* 广泛支持博客和邮件
* 支持许多数学表达式
* 支持 Github Markdown 扩展
* 为用户提供了一些令人兴奋的主题、皮肤和 UI 组件等等

*Haroopad Markdown Editor for Linux*
访问主页: <http://pad.haroopress.com/>
### 5. ReText
ReText 是为 Linux 和其它几个 POSIX 兼容操作系统提供的简单、轻量、强大的 Markdown 编辑器。它还可以作为一个 reStructuredText 编辑器,并且具有以下的特性:
* 简单直观的 GUI
* 具备高定制性,用户可以自定义语法文件和配置选项
* 支持多种配色方案
* 支持使用多种数学公式
* 启用导出扩展等等

*ReText Markdown Editor for Linux*
访问主页: <https://github.com/retext-project/retext>
### 6. UberWriter
UberWriter 是一个简单、易用的 Linux Markdown 编辑器。它的开发受 Mac OS X 上的 iA writer 影响很大,同样它也具备这些卓越的特性:
* 使用 pandoc 进行所有的文本到 HTML 的转换
* 提供了一个简洁的 UI 界面
* 提供了一种<ruby> 专心 <rp> ( </rp> <rt> distraction free </rt> <rp> ) </rp></ruby>模式,高亮用户最后的句子
* 支持拼写检查
* 支持全屏模式
* 支持用 pandoc 导出 PDF、HTML 和 RTF
* 启用语法高亮和数学函数等等

*UberWriter Markdown Editor for Linux*
访问主页: <http://uberwriter.wolfvollprecht.de/>
### 7. Mark My Words
Mark My Words 同样也是一个轻量、强大的 Markdown 编辑器。它是一个相对比较新的编辑器,因此提供了包含语法高亮在内的大量的功能,简单和直观的 UI。
下面是一些棒极了,但还未捆绑到应用中的功能:
* 实时预览
* Markdown 解析和文件 IO
* 状态管理
* 支持导出 PDF 和 HTML
* 监测文件的修改
* 支持首选项设置

*MarkMyWords Markdown Editor for-Linux*
访问主页: <https://github.com/voldyman/MarkMyWords>
### 8. Vim-Instant-Markdown 插件
Vim 是 Linux 上的一个久经考验的强大、流行而开源的文本编辑器。它用于编程极棒。它也高度支持插件功能,可以让用户为其增加一些其它功能,包括 Markdown 预览。
有好几种 Vim 的 Markdown 预览插件,但是 [Vim-Instant-Markdown](https://github.com/suan/vim-instant-markdown) 的表现最佳。
### 9. Bracket-MarkdownPreview 插件
Brackets 是一个现代、轻量、开源且跨平台的文本编辑器。它特别为 Web 设计和开发而构建。它的一些重要功能包括:支持内联编辑器、实时预览、预处理支持及更多。
它也是通过插件高度可扩展的,你可以使用 [Bracket-MarkdownPreview](https://github.com/gruehle/MarkdownPreview) 插件来编写和预览 Markdown 文档。

*Brackets Markdown Plugin Preview*
### 10. SublimeText-Markdown 插件
Sublime Text 是一个精心打造的、流行的、跨平台文本编辑器,用于代码、markdown 和普通文本。它的表现极佳,包括如下令人兴奋的功能:
* 简洁而美观的 GUI
* 支持多重选择
* 提供专心模式
* 支持窗体分割编辑
* 通过 Python 插件 API 支持高度插件化
* 完全可定制化,提供命令查找模式
[SublimeText-Markdown](https://github.com/SublimeText-Markdown/MarkdownEditing) 插件是一个支持格式高亮的软件包,带有一些漂亮的颜色方案。

*SublimeText Markdown Plugin Preview*
### 结论
通过上面的列表,你大概已经知道要为你的 Linux 桌面下载、安装什么样的 Markdown 编辑器和文档处理程序了。
请注意,这里提到的最好的 Markdown 编辑器可能对你来说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因此你可以通过下面的反馈部分,为我们展示你认为列表中未提及的,并且具备足够的资格的,令人兴奋的 Markdown 编辑器。
---
via: <http://www.tecmint.com/best-markdown-editors-for-linux/>
作者:[Aaron Kili](http://www.tecmint.com/author/aaronkili/) 译者:[Locez](https://github.com/locez)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使用 Python 创建你自己的 Shell (上)
|
Supasate Choochaisri
|
https://hackercollider.com/articles/2016/07/05/create-your-own-shell-in-python-part-1/
|
我很想知道一个 shell (像 bash,csh 等)内部是如何工作的。于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我使用 Python 实现了一个名为 yosh (Your Own Shell)的 Shell。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7/28/111101bqbl5of2qkz2b2ls.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7/28/111101bqbl5of2qkz2b2ls.jpg
| true | false | true |
cposture
| false |
[
"shell",
"python"
] |
技术
|
{
"viewnum": 10383,
"commentnum": 1,
"favtimes": 5,
"sharetimes": 1,
"likes": 0
}
|
[
{
"postip": "183.15.62.16",
"message": "最近有个类似的想法~",
"username": "POCMON [QQ Browser 9.4|Windows 10]",
"date": "2016-07-29T09:46:34"
}
] |
[] |
我很想知道一个 shell (像 bash,csh 等)内部是如何工作的。于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我使用 Python 实现了一个名为 yosh (Your Own Shell)的 Shell。
| 2016-07-28T11:11:00 | 2016-07-28T11:11:00 | 7,624 |
/article-7624-1.html
|
我很想知道一个 shell (像 bash,csh 等)内部是如何工作的。于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我使用 Python 实现了一个名为 **yosh** (Your Own Shell)的 Shell。本文章所介绍的概念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编程语言。

(提示:你可以在[这里](https://github.com/supasate/yosh)查找本博文使用的源代码,代码以 MIT 许可证发布。在 Mac OS X 10.11.5 上,我使用 Python 2.7.10 和 3.4.3 进行了测试。它应该可以运行在其他类 Unix 环境,比如 Linux 和 Windows 上的 Cygwin。)
让我们开始吧。
### 步骤 0:项目结构
对于此项目,我使用了以下的项目结构。
```
yosh_project
|-- yosh
|-- __init__.py
|-- shell.py
```
`yosh_project` 为项目根目录(你也可以把它简单命名为 `yosh`)。
`yosh` 为包目录,且 `__init__.py` 可以使它成为与包的目录名字相同的包(如果你不用 Python 编写的话,可以忽略它。)
`shell.py` 是我们主要的脚本文件。
### 步骤 1:Shell 循环
当启动一个 shell,它会显示一个命令提示符并等待你的命令输入。在接收了输入的命令并执行它之后(稍后文章会进行详细解释),你的 shell 会重新回到这里,并循环等待下一条指令。
在 `shell.py` 中,我们会以一个简单的 main 函数开始,该函数调用了 shell\_loop() 函数,如下:
```
def shell_loop():
# Start the loop here
def main():
shell_loop()
if __name__ == "__main__":
main()
```
接着,在 `shell_loop()` 中,为了指示循环是否继续或停止,我们使用了一个状态标志。在循环的开始,我们的 shell 将显示一个命令提示符,并等待读取命令输入。
```
import sys
SHELL_STATUS_RUN = 1
SHELL_STATUS_STOP = 0
def shell_loop():
status = SHELL_STATUS_RUN
while status == SHELL_STATUS_RUN:
### 显示命令提示符
sys.stdout.write('> ')
sys.stdout.flush()
### 读取命令输入
cmd = sys.stdin.readline()
```
之后,我们<ruby> 切分命令 <rp> ( </rp> <rt> tokenize </rt> <rp> ) </rp></ruby>输入并进行<ruby> 执行 <rp> ( </rp> <rt> execute </rt> <rp> ) </rp></ruby>(我们即将实现 `tokenize` 和 `execute` 函数)。
因此,我们的 shell\_loop() 会是如下这样:
```
import sys
SHELL_STATUS_RUN = 1
SHELL_STATUS_STOP = 0
def shell_loop():
status = SHELL_STATUS_RUN
while status == SHELL_STATUS_RUN:
### 显示命令提示符
sys.stdout.write('> ')
sys.stdout.flush()
### 读取命令输入
cmd = sys.stdin.readline()
### 切分命令输入
cmd_tokens = tokenize(cmd)
### 执行该命令并获取新的状态
status = execute(cmd_tokens)
```
这就是我们整个 shell 循环。如果我们使用 `python shell.py` 启动我们的 shell,它会显示命令提示符。然而如果我们输入命令并按回车,它会抛出错误,因为我们还没定义 `tokenize` 函数。
为了退出 shell,可以尝试输入 ctrl-c。稍后我将解释如何以优雅的形式退出 shell。
### 步骤 2:<ruby> 命令切分 <rp> ( </rp> <rt> tokenize </rt> <rp> ) </rp></ruby>
当用户在我们的 shell 中输入命令并按下回车键,该命令将会是一个包含命令名称及其参数的长字符串。因此,我们必须切分该字符串(分割一个字符串为多个元组)。
咋一看似乎很简单。我们或许可以使用 `cmd.split()`,以空格分割输入。它对类似 `ls -a my_folder` 的命令起作用,因为它能够将命令分割为一个列表 `['ls', '-a', 'my_folder']`,这样我们便能轻易处理它们了。
然而,也有一些类似 `echo "Hello World"` 或 `echo 'Hello World'` 以单引号或双引号引用参数的情况。如果我们使用 cmd.spilt,我们将会得到一个存有 3 个标记的列表 `['echo', '"Hello', 'World"']` 而不是 2 个标记的列表 `['echo', 'Hello World']`。
幸运的是,Python 提供了一个名为 `shlex` 的库,它能够帮助我们如魔法般地分割命令。(提示:我们也可以使用正则表达式,但它不是本文的重点。)
```
import sys
import shlex
...
def tokenize(string):
return shlex.split(string)
...
```
然后我们将这些元组发送到执行进程。
### 步骤 3:执行
这是 shell 中核心而有趣的一部分。当 shell 执行 `mkdir test_dir` 时,到底发生了什么?(提示: `mkdir` 是一个带有 `test_dir` 参数的执行程序,用于创建一个名为 `test_dir` 的目录。)
`execvp` 是这一步的首先需要的函数。在我们解释 `execvp` 所做的事之前,让我们看看它的实际效果。
```
import os
...
def execute(cmd_tokens):
### 执行命令
os.execvp(cmd_tokens[0], cmd_tokens)
### 返回状态以告知在 shell_loop 中等待下一个命令
return SHELL_STATUS_RUN
...
```
再次尝试运行我们的 shell,并输入 `mkdir test_dir` 命令,接着按下回车键。
在我们敲下回车键之后,问题是我们的 shell 会直接退出而不是等待下一个命令。然而,目录正确地创建了。
因此,`execvp` 实际上做了什么?
`execvp` 是系统调用 `exec` 的一个变体。第一个参数是程序名字。`v` 表示第二个参数是一个程序参数列表(参数数量可变)。`p` 表示将会使用环境变量 `PATH` 搜索给定的程序名字。在我们上一次的尝试中,它将会基于我们的 `PATH` 环境变量查找`mkdir` 程序。
(还有其他 `exec` 变体,比如 execv、execvpe、execl、execlp、execlpe;你可以 google 它们获取更多的信息。)
`exec` 会用即将运行的新进程替换调用进程的当前内存。在我们的例子中,我们的 shell 进程内存会被替换为 `mkdir` 程序。接着,`mkdir` 成为主进程并创建 `test_dir` 目录。最后该进程退出。
这里的重点在于**我们的 shell 进程已经被 `mkdir` 进程所替换**。这就是我们的 shell 消失且不会等待下一条命令的原因。
因此,我们需要其他的系统调用来解决问题:`fork`。
`fork` 会分配新的内存并拷贝当前进程到一个新的进程。我们称这个新的进程为**子进程**,调用者进程为**父进程**。然后,子进程内存会被替换为被执行的程序。因此,我们的 shell,也就是父进程,可以免受内存替换的危险。
让我们看看修改的代码。
```
...
def execute(cmd_tokens):
### 分叉一个子 shell 进程
### 如果当前进程是子进程,其 `pid` 被设置为 `0`
### 否则当前进程是父进程的话,`pid` 的值
### 是其子进程的进程 ID。
pid = os.fork()
if pid == 0:
### 子进程
### 用被 exec 调用的程序替换该子进程
os.execvp(cmd_tokens[0], cmd_tokens)
elif pid > 0:
### 父进程
while True:
### 等待其子进程的响应状态(以进程 ID 来查找)
wpid, status = os.waitpid(pid, 0)
### 当其子进程正常退出时
### 或者其被信号中断时,结束等待状态
if os.WIFEXITED(status) or os.WIFSIGNALED(status):
break
### 返回状态以告知在 shell_loop 中等待下一个命令
return SHELL_STATUS_RUN
...
```
当我们的父进程调用 `os.fork()` 时,你可以想象所有的源代码被拷贝到了新的子进程。此时此刻,父进程和子进程看到的是相同的代码,且并行运行着。
如果运行的代码属于子进程,`pid` 将为 `0`。否则,如果运行的代码属于父进程,`pid` 将会是子进程的进程 id。
当 `os.execvp` 在子进程中被调用时,你可以想象子进程的所有源代码被替换为正被调用程序的代码。然而父进程的代码不会被改变。
当父进程完成等待子进程退出或终止时,它会返回一个状态,指示继续 shell 循环。
### 运行
现在,你可以尝试运行我们的 shell 并输入 `mkdir test_dir2`。它应该可以正确执行。我们的主 shell 进程仍然存在并等待下一条命令。尝试执行 `ls`,你可以看到已创建的目录。
但是,这里仍有一些问题。
第一,尝试执行 `cd test_dir2`,接着执行 `ls`。它应该会进入到一个空的 `test_dir2` 目录。然而,你将会看到目录并没有变为 `test_dir2`。
第二,我们仍然没有办法优雅地退出我们的 shell。
我们将会在[下篇](https://hackercollider.com/articles/2016/07/06/create-your-own-shell-in-python-part-2/)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
---
via: <https://hackercollider.com/articles/2016/07/05/create-your-own-shell-in-python-part-1/>
作者:[Supasate Choochaisri](https://disqus.com/by/supasate_choochaisri/) 译者:[cposture](https://github.com/cposture)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使用 Python 创建你自己的 Shell(下)
|
Supasate Choochaisri
|
https://hackercollider.com/articles/2016/07/06/create-your-own-shell-in-python-part-2/
|
在这部分,我们将会解决剩下的问题。首先,cd test_dir2 命令无法修改我们的当前目录。其次,我们仍无法优雅地从 shell 中退出。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7/28/114315mo436pl4wtna46wn.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7/28/114315mo436pl4wtna46wn.jpg
| true | false | true |
cposture
| false |
[
"Python",
"shell"
] |
技术
|
{
"viewnum": 5898,
"commentnum": 1,
"favtimes": 4,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18.122.120.235",
"message": "做一个 Shell 是个浩大的工程,上面的只能练手笔。",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2.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07-29T13:30:09"
}
] |
[] |
在这部分,我们将会解决剩下的问题。首先,cd test_dir2 命令无法修改我们的当前目录。其次,我们仍无法优雅地从 shell 中退出。
| 2016-07-29T10:36:00 | 2016-07-29T10:36:00 | 7,625 |
/article-7625-1.html
|
在[上篇](/article-7624-1.html)中,我们已经创建了一个 shell 主循环、切分了命令输入,以及通过 `fork` 和 `exec` 执行命令。在这部分,我们将会解决剩下的问题。首先,`cd test_dir2` 命令无法修改我们的当前目录。其次,我们仍无法优雅地从 shell 中退出。

### 步骤 4:内置命令
“`cd test_dir2` 无法修改我们的当前目录” 这句话是对的,但在某种意义上也是错的。在执行完该命令之后,我们仍然处在同一目录,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对的。然而,目录实际上已经被修改,只不过它是在子进程中被修改。
还记得我们分叉(fork)了一个子进程,然后执行命令,执行命令的过程没有发生在父进程上。结果是我们只是改变了子进程的当前目录,而不是父进程的目录。
然后子进程退出,而父进程在原封不动的目录下继续运行。
因此,这类与 shell 自己相关的命令必须是内置命令。它必须在 shell 进程中执行而不是在分叉中(forking)。
#### cd
让我们从 `cd` 命令开始。
我们首先创建一个 `builtins` 目录。每一个内置命令都会被放进这个目录中。
```
yosh_project
|-- yosh
|-- builtins
| |-- __init__.py
| |-- cd.py
|-- __init__.py
|-- shell.py
```
在 `cd.py` 中,我们通过使用系统调用 `os.chdir` 实现自己的 `cd` 命令。
```
import os
from yosh.constants import *
def cd(args):
os.chdir(args[0])
return SHELL_STATUS_RUN
```
注意,我们会从内置函数返回 shell 的运行状态。所以,为了能够在项目中继续使用常量,我们将它们移至 `yosh/constants.py`。
```
yosh_project
|-- yosh
|-- builtins
| |-- __init__.py
| |-- cd.py
|-- __init__.py
|-- constants.py
|-- shell.py
```
在 `constants.py` 中,我们将状态常量都放在这里。
```
SHELL_STATUS_STOP = 0
SHELL_STATUS_RUN = 1
```
现在,我们的内置 `cd` 已经准备好了。让我们修改 `shell.py` 来处理这些内置函数。
```
...
### 导入常量
from yosh.constants import *
### 使用哈希映射来存储内建的函数名及其引用
built_in_cmds = {}
def tokenize(string):
return shlex.split(string)
def execute(cmd_tokens):
### 从元组中分拆命令名称与参数
cmd_name = cmd_tokens[0]
cmd_args = cmd_tokens[1:]
### 如果该命令是一个内建命令,使用参数调用该函数
if cmd_name in built_in_cmds:
return built_in_cmds[cmd_name](cmd_args)
...
```
我们使用一个 python 字典变量 `built_in_cmds` 作为<ruby> 哈希映射 <rp> ( </rp> <rt> hash map </rt> <rp> ) </rp></ruby>,以存储我们的内置函数。我们在 `execute` 函数中提取命令的名字和参数。如果该命令在我们的哈希映射中,则调用对应的内置函数。
(提示:`built_in_cmds[cmd_name]` 返回能直接使用参数调用的函数引用。)
我们差不多准备好使用内置的 `cd` 函数了。最后一步是将 `cd` 函数添加到 `built_in_cmds` 映射中。
```
...
### 导入所有内建函数引用
from yosh.builtins import *
...
### 注册内建函数到内建命令的哈希映射中
def register_command(name, func):
built_in_cmds[name] = func
### 在此注册所有的内建命令
def init():
register_command("cd", cd)
def main():
###在开始主循环之前初始化 shell
init()
shell_loop()
```
我们定义了 `register_command` 函数,以添加一个内置函数到我们内置的命令哈希映射。接着,我们定义 `init` 函数并且在这里注册内置的 `cd` 函数。
注意这行 `register_command("cd", cd)` 。第一个参数为命令的名字。第二个参数为一个函数引用。为了能够让第二个参数 `cd` 引用到 `yosh/builtins/cd.py` 中的 `cd` 函数引用,我们必须将以下这行代码放在 `yosh/builtins/__init__.py` 文件中。
```
from yosh.builtins.cd import *
```
因此,在 `yosh/shell.py` 中,当我们从 `yosh.builtins` 导入 `*` 时,我们可以得到已经通过 `yosh.builtins` 导入的 `cd` 函数引用。
我们已经准备好了代码。让我们尝试在 `yosh` 同级目录下以模块形式运行我们的 shell,`python -m yosh.shell`。
现在,`cd` 命令可以正确修改我们的 shell 目录了,同时非内置命令仍然可以工作。非常好!
#### exit
最后一块终于来了:优雅地退出。
我们需要一个可以修改 shell 状态为 `SHELL_STATUS_STOP` 的函数。这样,shell 循环可以自然地结束,shell 将到达终点而退出。
和 `cd` 一样,如果我们在子进程中分叉并执行 `exit` 函数,其对父进程是不起作用的。因此,`exit` 函数需要成为一个 shell 内置函数。
让我们从这开始:在 `builtins` 目录下创建一个名为 `exit.py` 的新文件。
```
yosh_project
|-- yosh
|-- builtins
| |-- __init__.py
| |-- cd.py
| |-- exit.py
|-- __init__.py
|-- constants.py
|-- shell.py
```
`exit.py` 定义了一个 `exit` 函数,该函数仅仅返回一个可以退出主循环的状态。
```
from yosh.constants import *
def exit(args):
return SHELL_STATUS_STOP
```
然后,我们导入位于 `yosh/builtins/__init__.py` 文件的 `exit` 函数引用。
```
from yosh.builtins.cd import *
from yosh.builtins.exit import *
```
最后,我们在 `shell.py` 中的 `init()` 函数注册 `exit` 命令。
```
...
### 在此注册所有的内建命令
def init():
register_command("cd", cd)
register_command("exit", exit)
...
```
到此为止!
尝试执行 `python -m yosh.shell`。现在你可以输入 `exit` 优雅地退出程序了。
### 最后的想法
我希望你能像我一样享受创建 `yosh` (**y**our **o**wn **sh**ell)的过程。但我的 `yosh` 版本仍处于早期阶段。我没有处理一些会使 shell 崩溃的极端状况。还有很多我没有覆盖的内置命令。为了提高性能,一些非内置命令也可以实现为内置命令(避免新进程创建时间)。同时,大量的功能还没有实现(请看 [公共特性](http://tldp.org/LDP/Bash-Beginners-Guide/html/x7243.html) 和 [不同特性](http://www.tldp.org/LDP/intro-linux/html/x12249.html))。
我已经在 <https://github.com/supasate/yosh> 中提供了源代码。请随意 fork 和尝试。
现在该是创建你真正自己拥有的 Shell 的时候了。
Happy Coding!
---
via: <https://hackercollider.com/articles/2016/07/06/create-your-own-shell-in-python-part-2/>
作者:[Supasate Choochaisri](https://disqus.com/by/supasate_choochaisri/) 译者:[cposture](https://github.com/cposture)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Fedora 中的容器技术:systemd-nspawn
|
John M. Harris, Jr.
|
https://fedoramagazine.org/container-technologies-fedora-systemd-nspawn/
|
systemd 项目认为应当将容器技术变成桌面的基础部分,并且应当和用户的其余系统集成在一起。为此,systemd 提供了 systemd-nspawn,这款工具能够使用多种 Linux 技术创建容器。它也提供了一些容器管理工具。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7/28/165435z20bv1330q40yvfd.pn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7/28/165435z20bv1330q40yvfd.png
| true | false | true |
ChrisLeeGit
| false |
[
"容器",
"systemd"
] |
容器与云
|
{
"viewnum": 5978,
"commentnum": 0,
"favtimes": 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
{
"raid": 6631,
"displayorder": 0
}
] |
systemd 项目认为应当将容器技术变成桌面的基础部分,并且应当和用户的其余系统集成在一起。为此,systemd 提供了 systemd-nspawn,这款工具能够使用多种 Linux 技术创建容器。它也提供了一些容器管理工具。
| 2016-07-28T16:54:00 | 2016-07-28T16:54:00 | 7,626 |
/article-7626-1.html
|
欢迎来到“Fedora 中的容器技术”系列!本文是该系列文章中的第一篇,它将说明你可以怎样使用 Fedora 中各种可用的容器技术。本文将学习 `systemd-nspawn` 的相关知识。

### 容器是什么?
一个容器就是一个用户空间实例,它能够在与托管容器的系统(叫做宿主系统)相隔离的环境中运行一个程序或者一个操作系统。这和 `chroot` 或 [虚拟机](https://en.wikipedia.org/wiki/Virtual_machine) 的思想非常类似。运行在容器中的进程是由与宿主操作系统相同的内核来管理的,但它们是与宿主文件系统以及其它进程隔离开的。
### 什么是 systemd-nspawn?
systemd 项目认为应当将容器技术变成桌面的基础部分,并且应当和用户的其余系统集成在一起。为此,systemd 提供了 `systemd-nspawn`,这款工具能够使用多种 Linux 技术创建容器。它也提供了一些容器管理工具。
`systemd-nspawn` 和 `chroot` 在许多方面都是类似的,但是前者更加强大。它虚拟化了文件系统、进程树以及客户系统中的进程间通信。它的吸引力在于它提供了很多用于管理容器的工具,例如用来管理容器的 `machinectl`。由 `systemd-nspawn` 运行的容器将会与 systemd 组件一同运行在宿主系统上。举例来说,一个容器的日志可以输出到宿主系统的日志中。
在 Fedora 24 上,`systemd-nspawn` 已经从 systemd 软件包分离出来了,所以你需要安装 `systemd-container` 软件包。一如往常,你可以使用 `dnf install systemd-container` 进行安装。
### 创建容器
使用 `systemd-nspawn` 创建一个容器是很容易的。假设你有一个专门为 Debian 创造的应用,并且无法在其它发行版中正常运行。那并不是一个问题,我们可以创造一个容器!为了设置容器使用最新版本的 Debian(现在是 Jessie),你需要挑选一个目录来放置你的系统。我暂时将使用目录 `~/DebianJessie`。
一旦你创建完目录,你需要运行 `debootstrap`,你可以从 Fedora 仓库中安装它。对于 Debian Jessie,你运行下面的命令来初始化一个 Debian 文件系统。
```
$ debootstrap --arch=amd64 stable ~/DebianJessie
```
以上默认你的架构是 x86\_64。如果不是的话,你必须将架构的名称改为 `amd64`。你可以使用 `uname -m` 得知你的机器架构。
一旦设置好你的根目录,你就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来启动你的容器。
```
$ systemd-nspawn -bD ~/DebianJessie
```
容器将会在数秒后准备好并运行,当你试图登录时就会注意到:你无法使用你的系统上任何账户。这是因为 `systemd-nspawn` 虚拟化了用户。修复的方法很简单:将之前的命令中的 `-b` 移除即可。你将直接进入容器的 root 用户的 shell。此时,你只能使用 `passwd` 命令为 root 设置密码,或者使用 `adduser` 命令添加一个新用户。一旦设置好密码或添加好用户,你就可以把 `-b` 标志添加回去然后继续了。你会进入到熟悉的登录控制台,然后你使用设置好的认证信息登录进去。
以上对于任意你想在容器中运行的发行版都适用,但前提是你需要使用正确的包管理器创建系统。对于 Fedora,你应使用 DNF 而非 `debootstrap`。想要设置一个最小化的 Fedora 系统,你可以运行下面的命令,要将“/absolute/path/”替换成任何你希望容器存放的位置。
```
$ sudo dnf --releasever=24 --installroot=/absolute/path/ install systemd passwd dnf fedora-release
```

### 设置网络
如果你尝试启动一个服务,但它绑定了你宿主机正在使用的端口,你将会注意到这个问题:你的容器正在使用和宿主机相同的网络接口。幸运的是,`systemd-nspawn` 提供了几种可以将网络从宿主机分开的方法。
#### 本地网络
第一种方法是使用 `--private-network` 标志,它默认仅创建一个回环设备。这对于你不需要使用网络的环境是非常理想的,例如构建系统和其它持续集成系统。
#### 多个网络接口
如果你有多个网络接口设备,你可以使用 `--network-interface` 标志给容器分配一个接口。想要给我的容器分配 `eno1`,我会添加选项 `--network-interface=eno1`。当某个接口分配给一个容器后,宿主机就不能同时使用那个接口了。只有当容器彻底关闭后,宿主机才可以使用那个接口。
#### 共享网络接口
对于我们中那些并没有额外的网络设备的人来说,还有其它方法可以访问容器。一种就是使用 `--port` 选项。这会将容器中的一个端口定向到宿主机。使用格式是 `协议:宿主机端口:容器端口`,这里的协议可以是 `tcp` 或者 `udp`,`宿主机端口` 是宿主机的一个合法端口,`容器端口` 则是容器中的一个合法端口。你可以省略协议,只指定 `宿主机端口:容器端口`。我通常的用法类似 `--port=2222:22`。
你可以使用 `--network-veth` 启用完全的、仅宿主机模式的网络,这会在宿主机和容器之间创建一个虚拟的网络接口。你也可以使用 `--network-bridge` 桥接二者的连接。
### 使用 systemd 组件
如果你容器中的系统含有 D-Bus,你可以使用 systemd 提供的实用工具来控制并监视你的容器。基础安装的 Debian 并不包含 `dbus`。如果你想在 Debian Jessie 中使用 `dbus`,你需要运行命令 `apt install dbus`。
#### machinectl
为了能够轻松地管理容器,systemd 提供了 `machinectl` 实用工具。使用 `machinectl`,你可以使用 `machinectl login name` 登录到一个容器中、使用 `machinectl status name`检查状态、使用 `machinectl reboot name` 启动容器或者使用 `machinectl poweroff name` 关闭容器。
### 其它 systemd 命令
多数 systemd 命令,例如 `journalctl`, `systemd-analyze` 和 `systemctl`,都支持使用 `--machine` 选项来指定容器。例如,如果你想查看一个名为 “foobar” 的容器的日志,你可以使用 `journalctl --machine=foobar`。你也可以使用 `systemctl --machine=foobar status service` 来查看运行在这个容器中的服务状态。

### 和 SELinux 一起工作
如果你要使用 SELinux 强制模式(Fedora 默认模式),你需要为你的容器设置 SELinux 环境。想要那样的话,你需要在宿主系统上运行下面两行命令。
```
$ semanage fcontext -a -t svirt_sandbox_file_t "/path/to/container(/.*)?"
$ restorecon -R /path/to/container/
```
确保使用你的容器路径替换 “/path/to/container”。对于我的容器 "DebianJessie",我会运行下面的命令:
```
$ semanage fcontext -a -t svirt_sandbox_file_t "/home/johnmh/DebianJessie(/.*)?"
$ restorecon -R /home/johnmh/DebianJessie/
```
---
via: <https://fedoramagazine.org/container-technologies-fedora-systemd-nspawn/>
作者:[John M. Harris, Jr.](https://fedoramagazine.org/container-technologies-fedora-systemd-nspawn/) 译者:[ChrisLeeGit](https://github.com/chrisleegit)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Fedora 内核是由什么构成的?
|
Laura Abbott
|
https://fedoramagazine.org/makes-fedora-kernel/
|
每个 Fedora 内核都起始于一个来自于上游社区的基线版本——通常称之为 vanilla 内核。上游内核就是标准。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7/29/144036jyzsz1j1uu1g8auz.pn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7/29/144036jyzsz1j1uu1g8auz.png
| true | false | true |
ChrisLeeGit
| false |
[
"内核",
"Fedora"
] |
观点
|
{
"viewnum": 6766,
"commentnum": 7,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12.80.124.120",
"message": "Fedora 的内核不是linux吗?怎么成vanilla 内核了",
"username": "来自江苏南京的 Internet Explorer 11.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07-29T18:55:33"
},
{
"postip": "116.31.81.182",
"message": "没看懂",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Firefox 47.0|Ubuntu 用户",
"date": "2016-07-29T20:11:25"
},
{
"postip": "113.73.248.238",
"message": "没看懂",
"username": "来自广东中山的 Chrome 52.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07-30T11:12:29"
},
{
"postip": "218.88.47.77",
"message": "Each release of the Fedora kernel starts with a baseline release from the upstream community. This is often called a ‘vanilla’ kernel. --> https:||fedoramagazine.org|makes-fedora-kernel|",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2.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07-30T14:41:31"
},
{
"postip": "121.35.140.136",
"message": "我也是一没有看懂!!!",
"username": "hello_linux [Firefox 49.0|Windows 7]",
"date": "2016-07-31T10:27:13"
},
{
"postip": "112.90.237.60",
"message": "vanilla javascript=原生javascript<br />\r\nvanilla kernel=原生kernel<br />\r\n文章说的是fedora用的内核基础就是原生内核,但是加上一大堆自己的补丁,然后维护这些补丁不容易。",
"username": "来自广东阳江的 Firefox 47.0|Fedora 用户",
"date": "2016-07-31T11:07:55"
},
{
"postip": "27.115.10.199",
"message": "标题可能不太合适,或者是我们理解的标题没翻译到位",
"username": "Linux一叶 [Chrome Mobile iOS 52.0|iOS 9.3]",
"date": "2016-08-02T00:06:26"
}
] |
[] |
每个 Fedora 内核都起始于一个来自于上游社区的基线版本——通常称之为 vanilla 内核。上游内核就是标准。
| 2016-07-29T14:40:34 | 2016-07-29T14:40:34 | 7,628 |
/article-7628-1.html
|

每个 Fedora 系统都运行着一个内核。许多代码片段组合在一起使之成为现实。
每个 Fedora 内核都起始于一个来自于[上游社区](http://www.kernel.org/)的基线版本——通常称之为 vanilla 内核。上游内核就是标准。(Fedora 的)目标是包含尽可能多的上游代码,这样使得 bug 修复和 API 更新更加容易,同时也会有更多的人审查代码。理想情况下,Fedora 能够直接获取 kernel.org 的内核,然后发送给所有用户。
现实情况是,使用 vanilla 内核并不能完全满足 Fedora。Vanilla 内核可能并不支持一些 Fedora 用户希望拥有的功能。用户接收的 [Fedora 内核] 是在 vanilla 内核之上打了很多补丁的内核。这些补丁被认为“<ruby> 不在树上 <rp> ( </rp> <rt> out of tree </rt> <rp> ) </rp></ruby>”。许多这些位于补丁树之外的补丁都不会存在太久。如果某补丁能够修复一个问题,那么该补丁可能会被合并到 Fedora 树,以便用户能够更快地收到修复。当内核变基到一个新版本时,在新版本中的补丁都将被清除。
一些补丁会在 Fedora 内核树上存在很长时间。一个很好的例子是,安全启动补丁就是这类补丁。这些补丁提供了 Fedora 希望支持的功能,即使上游社区还没有接受它们。保持这些补丁更新是需要付出很多努力的,所以 Fedora 尝试减少不被上游内核维护者接受的补丁数量。
通常来说,想要在 Fedora 内核中获得一个补丁的最佳方法是先给 [Linux 内核邮件列表(LKML)](http://www.labbott.name/blog/2015/10/02/the-art-of-communicating-with-lkml/) 发送补丁,然后请求将该补丁包含到 Fedora 中。如果某个维护者接受了补丁,就意味着 Fedora 内核树中将来很有可能会包含该补丁。一些来自于 GitHub 等地方的还没有提交给 LKML 的补丁是不可能进入内核树的。首先向 LKML 发送补丁是非常重要的,它能确保 Fedora 内核树中携带的补丁是功能正常的。如果没有社区审查,Fedora 最终携带的补丁将会充满 bug 并会导致问题。
Fedora 内核中包含的代码来自许多地方。一切都需要提供最佳的体验。
---
via: <https://fedoramagazine.org/makes-fedora-kernel/>
作者:[Laura Abbott](https://fedoramagazine.org/makes-fedora-kernel/) 译者:[ChrisLeeGit](https://github.com/chrisleegit)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开源新闻速递:ArchEX Build 160724 发布
|
棣琦
|
openSUSE Tumbleweed采用了最新的 KDE Plasma 5.7。Ubuntu Budgie Remix 16.04.1 发布。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7/29/233014k6tnu6haoaahswzu.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7/29/233014k6tnu6haoaahswzu.jpg
| true | false | false | false |
[
"Arch",
"Linux"
] |
新闻
|
{
"viewnum": 4371,
"commentnum": 1,
"favtimes": 0,
"sharetimes": 2,
"likes": 0
}
|
[
{
"postip": "138.128.222.175",
"message": "求问最后那张图里右边是什么软件?",
"username": "来自美国的 Elinks|NetBSD 3.0 用户",
"date": "2016-07-31T02:07:56"
}
] |
[] |
openSUSE Tumbleweed采用了最新的 KDE Plasma 5.7。Ubuntu Budgie Remix 16.04.1 发布。
| 2016-07-29T19:15:00 | 2016-07-29T19:15:00 | 7,630 |
/article-7630-1.html
|
### 今日关注

基于最新 Arch Linux 技术的 ArchEX Build 160724 发布,在这个发行版中包括了最新的软件包,比如Linux内核4.6.4。据该操作系统开发者 Arne Exton 称,这一版本在几乎所有机器上运行是最快的,鉴于Arch Linux是最轻量级、高度定制并且拥有一大批用户的操作系统,采用的LXDE桌面环境即便是在旧的PC机上也是运行最快的,我们有理由相信Arne Exton的话。
### 图文摘要

*openSUSE Tumbleweed 的用户目前已经可以使用最新的 KDE Plasma 5.7 桌面环境以及KDE应用16.04软件套件了,Linux内核也更新到了4.6.4。*

*Linux Kernel 4.4.16 LTS 发布,进行了150多处改动。Solus系统的用户已经可以优先进行更新了。*

*Ubuntu Budgie Remix 16.04.1 发布,在这一版本中,采用了最新的Solus' Budgie桌面环境,还可以对全部磁盘进行加密,也可以对Home文件夹进行加密。另外,也可以选择任何你熟悉的语言来进行安装。还有一个好消息,这一版本引入了对快照打包的支持。*
|
||||
如何在 Ubuntu Linux 16.04上安装开源的 Discourse 论坛
|
Aun
|
http://linuxpitstop.com/install-discourse-on-ubuntu-linux-16-04/
|
Discourse 是一个开源的论坛,它可以以邮件列表、聊天室或者论坛等多种形式工作。它是一个广受欢迎的现代的论坛工具。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7/30/000057p2dszo3ojzoohz9v.pn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7/30/000057p2dszo3ojzoohz9v.png
| true | false | true |
kokialoves
| false |
[
"Discourse",
"论坛"
] |
分享
|
{
"viewnum": 5827,
"commentnum": 0,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 |
Discourse 是一个开源的论坛,它可以以邮件列表、聊天室或者论坛等多种形式工作。它是一个广受欢迎的现代的论坛工具。
| 2016-07-30T08:57:00 | 2016-07-30T08:57:00 | 7,631 |
/article-7631-1.html
|
Discourse 是一个开源的论坛,它可以以邮件列表、聊天室或者论坛等多种形式工作。它是一个广受欢迎的现代的论坛工具。在服务端,它使用 Ruby on Rails 和 Postgres 搭建, 并且使用 Redis 缓存来减少读取时间 , 在客户端,它使用支持 Java Script 的浏览器。它非常容易定制,结构良好,并且它提供了转换插件,可以对你现存的论坛、公告板进行转换,例如: vBulletin、phpBB、Drupal、SMF 等等。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学习在 Ubuntu 操作系统下安装 Discourse。

它以安全作为设计思想,所以发垃圾信息的人和黑客们不能轻易的实现其企图。它能很好的支持各种现代设备,并可以相应的调整以手机和平板的显示。
### 在 Ubuntu 16.04 上安装 Discourse
让我们开始吧 ! 最少需要 1G 的内存,并且官方支持的安装过程需要已经安装了 docker。 说到 docker,它还需要安装Git。要满足以上的两点要求我们只需要运行下面的命令:
```
wget -qO- https://get.docker.com/ | sh
```

用不了多久就安装好了 docker 和 Git,安装结束以后,在你的系统上的 /var 分区创建一个 Discourse 文件夹(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其他的分区)。
```
mkdir /var/discourse
```
现在我们来克隆 Discourse 的 Github 仓库到这个新建的文件夹。
```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discourse/discourse_docker.git /var/discourse
```
进入这个克隆的文件夹。
```
cd /var/discourse
```

你将看到“discourse-setup” 脚本文件,运行这个脚本文件进行 Discourse 的初始化。
```
./discourse-setup
```
**备注: 在安装 discourse 之前请确保你已经安装好了邮件服务器。**
安装向导将会问你以下六个问题:
```
Hostname for your Discourse?
Email address for admin account?
SMTP server address?
SMTP user name?
SMTP port [587]:
SMTP password? []:
```

当你提交了以上信息以后, 它会让你提交确认, 如果一切都很正常,点击回车以后安装开始。

现在“坐等放宽”,需要花费一些时间来完成安装,倒杯咖啡,看看有什么错误信息没有。

安装成功以后看起来应该像这样。

现在打开浏览器,如果已经做了域名解析,你可以使用你的域名来连接 Discourse 页面 ,否则你只能使用IP地址了。你将看到如下信息:

就是这个,点击 “Sign Up” 选项创建一个新的账户,然后进行你的 Discourse 设置。

### 结论
它安装简便,运行完美。 它拥有现代论坛所有必备功能。它以 GPL 发布,是完全开源的产品。简单、易用、以及特性丰富是它的最大特点。希望你喜欢这篇文章,如果有问题,你可以给我们留言。
---
via: <http://linuxpitstop.com/install-discourse-on-ubuntu-linux-16-04/>
作者:[Aun](http://linuxpitstop.com/author/aun/) 译者:[kokialoves](https://github.com/kokialoves)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开源新闻速递:Parabola GNU/Linux-libre 2016.07.27 ISO 镜像发布
|
棣琦
|
更多:Wireshark 2.0.5 发布;Canonical也宣布不再对 Ubuntu 15.10 进行安全和软件更新。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7/30/230914vm61x1acm6hh881x.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7/30/230914vm61x1acm6hh881x.jpg
| true | false | false | false |
[
"Parabola",
"Wireshark"
] |
新闻
|
{
"viewnum": 4224,
"commentnum": 2,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27.115.10.199",
"message": "二次元风格的系统",
"username": "Linux一叶 [Chrome Mobile iOS 52.0|iOS 9.3]",
"date": "2016-08-01T23:54:28"
},
{
"postip": "220.181.38.113",
"message": "你懂的~组长也懂的~谢谢一叶支持",
"username": "sonofelice [Chrome 51.0|Mac 10.11]",
"date": "2016-08-02T11:21:53"
}
] |
[] |
更多:Wireshark 2.0.5 发布;Canonical也宣布不再对 Ubuntu 15.10 进行安全和软件更新。
| 2016-07-31T08:00:00 | 2016-07-31T08:00:00 | 7,632 |
/article-7632-1.html
|
### 今日关注

基于 Arch Linux 的 Parabola GNU/Linux-libre 2016.07.27 ISO 镜像发布。这一最新版本中涵盖了所有最近的安全更新以及最新版本的软件。有 Main ,MATE 和 TalkingParabola这三个版本,可以支持32位和64位机。在该发布版本中,将LightDM作为默认的显示管理器,实现了对Home目录更好的读写控制权限。一部分wheel组用户默认拥有sudo权限可以执行任何命令。
### 图文摘要

*Wireshark 2.0.5 发布。作为全球最流行的网络协议分析工具,安全专家们可以使用Wireshark来分析并解决网络问题。最新版本修复了20多个问题,更新了对内置的802.11 Radiotap, BGP, CAN, CANopen, H.248 Q.1950, IPv4, IPv6等协议的支持。*

*Enlightenment 0.20 系列的最后一个版本 0.20.10 [发布](https://www.enlightenment.org/news/e-0.20.10-release)。不过希望用户能更新到最新、最稳定的Enlightenment 0.21.0 版本。*

*System76 PC 机用户需要立即更行到 Ubuntu 16.04.1 LTS 了。在7.28号,Canonical也宣布不再对 Ubuntu 15.10 进行安全和软件更新。因此,如果你在System76的机器上安装的是Ubuntu 15.10,那就需要尽快更新到Ubuntu 16.04.1 LTS了。*
|
||||
JStock:Linux 上不错的股票投资组合管理软件
|
Dan Nanni
|
http://xmodulo.com/stock-portfolio-management-software-Linux.html
|
对于我们这些 Linux 爱好者们,我也找到了一些好用的开源投资组合管理工具,用来在 Linux 上管理和跟踪股票的投资组合,这里高度推荐一个基于 java 编写的管理软件 JStock。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7/31/152149t8kyntwwu5npwhw6.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7/31/152149t8kyntwwu5npwhw6.jpg
| true | false | true |
ivo-wang
| false |
[
"股票",
"Jstock"
] |
分享
|
{
"viewnum": 24994,
"commentnum": 5,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59.33.133.12",
"message": "在国内不管用的软件,这是翻译任务呀?",
"username": "来自广东中山的 Chrome 52.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08-01T11:13:59"
},
{
"postip": "58.246.173.162",
"message": "命令行下有类似推荐的工具么?",
"username": "粱小无拆 [Chrome 45.0|Windows 7]",
"date": "2016-08-01T16:27:31"
},
{
"postip": "103.243.65.192",
"message": "我以为你们会去炒纳斯达克的 ;-/",
"username": "linux [Chrome 52.0|Mac 10.11]",
"date": "2016-08-01T19:40:52"
},
{
"postip": "183.33.70.138",
"message": "哈哈,也许也会有炒纳斯达克的喜欢在linux下",
"username": "来自广东中山的 Chrome 52.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08-02T10:04:17"
},
{
"postip": "113.88.51.223",
"message": "现在不用HTTP代理了吗???",
"username": "POCMON [QQ Browser 9.4|Windows 10]",
"date": "2016-08-03T11:17:39"
}
] |
[] |
对于我们这些 Linux 爱好者们,我也找到了一些好用的开源投资组合管理工具,用来在 Linux 上管理和跟踪股票的投资组合,这里高度推荐一个基于 java 编写的管理软件 JStock。
| 2016-07-31T15:22:26 | 2016-07-31T15:22:26 | 7,633 |
/article-7633-1.html
|
如果你在股票市场做投资,那么你可能非常清楚投资组合管理计划有多重要。管理投资组合的目标是依据你能承受的风险,时间层面的长短和资金盈利的目标去为你量身打造的一种投资计划。鉴于这类软件的重要性,因此从来不会缺乏商业性的 app 和股票行情检测软件,每一个都可以兜售复杂的投资组合以及跟踪报告功能。

对于我们这些 Linux 爱好者们,我也找到了一些**好用的开源投资组合管理工具**,用来在 Linux 上管理和跟踪股票的投资组合,这里高度推荐一个基于 java 编写的管理软件 [JStock](http://jstock.org/)。如果你不是一个 java 粉,也许你会放弃它,JStock 需要运行在沉重的 JVM 环境上。但同时,在每一个安装了 JRE 的环境中它都可以马上运行起来,在你的 Linux 环境中它会运行的很顺畅。
“开源”就意味着免费或标准低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鉴于 JStock 只是一个个人完成的产物,作为一个投资组合管理软件它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包含了非常多实用的功能,以上所有的荣誉属于它的作者 Yan Cheng Cheok!例如,JStock 支持通过监视列表去监控价格,多种投资组合,自选/内置的股票指标与相关监测,支持27个不同的股票市场和跨平台的云端备份/还原。JStock 支持多平台部署(Linux, OS X, Android 和 Windows),你可以通过云端保存你的 JStock 投资组合,并通过云平台无缝的备份/还原到其他的不同平台上面。
现在我将向你展示如何安装以及使用过程的一些具体细节。
### 在 Linux 上安装 JStock
因为 JStock 使用Java编写,所以必须[安装 JRE](http://ask.xmodulo.com/install-java-runtime-Linux.html)才能让它运行起来。小提示,JStock 需要 JRE1.7 或更高版本。如你的 JRE 版本不能满足这个需求,JStock 将会运行失败然后出现下面的报错。
```
Exception in thread "main" java.lang.UnsupportedClassVersionError: org/yccheok/jstock/gui/JStock : Unsupported major.minor version 51.0
```
在你的 Linux 上安装好了 JRE 之后,从其官网下载最新的发布的 JStock,然后加载启动它。
```
$ wget https://github.com/yccheok/jstock/releases/download/release_1-0-7-13/jstock-1.0.7.13-bin.zip
$ unzip jstock-1.0.7.13-bin.zip
$ cd jstock
$ chmod +x jstock.sh
$ ./jstock.sh
```
教程的其他部分,让我来给大家展示一些 JStock 的实用功能
### 监视监控列表中股票价格的波动
使用 JStock 你可以创建一个或多个监视列表,它可以自动的监视股票价格的波动并给你提供相应的通知。在每一个监视列表里面你可以添加多个感兴趣的股票进去。之后在“Fall Below”和“Rise Above”的表格里添加你的警戒值,分别设定该股票的最低价格和最高价格。

例如你设置了 AAPL 股票的最低/最高价格分别是 $102 和 $115.50,只要在价格低于 $102 或高于 $115.50 时你就得到桌面通知。
你也可以设置邮件通知,这样你将收到一些价格信息的邮件通知。设置邮件通知在“Options”菜单里,在“Alert”标签中国,打开“Send message to email(s)”,填入你的 Gmail 账户。一旦完成 Gmail 认证步骤,JStock 就会开始发送邮件通知到你的 Gmail 账户(也可以设置其他的第三方邮件地址)。

### 管理多个投资组合
JStock 允许你管理多个投资组合。这个功能对于你使用多个股票经纪人时是非常实用的。你可以为每个经纪人创建一个投资组合去管理你的“买入/卖出/红利”用来了解每一个经纪人的业务情况。你也可以在“Portfolio”菜单里面选择特定的投资组合来切换不同的组合项目。下面是一张截图用来展示一个假设的投资组合。

你也可以设置付给中介费,你可以为每个买卖交易设置中介费、印花税以及结算费。如果你比较懒,你也可以在选项菜单里面启用自动费用计算,并提前为每一家经济事务所设置费用方案。当你为你的投资组合增加交易之后,JStock 将自动的计算并计入费用。

### 使用内置/自选股票指标来监控
如果你要做一些股票的技术分析,你可能需要基于各种不同的标准来监控股票(这里叫做“股票指标”)。对于股票的跟踪,JStock提供多个[预设的技术指示器](http://jstock.org/ma_indicator.html) 去获得股票上涨/下跌/逆转指数的趋势。下面的列表里面是一些可用的指标。
* 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MACD)
* 相对强弱指标 (RSI)
* 资金流向指标 (MFI)
* 顺势指标 (CCI)
* 十字线
* 黄金交叉线,死亡交叉线
* 涨幅/跌幅
开启预设指示器能需要在 JStock 中点击“Stock Indicator Editor”标签。之后点击右侧面板中的安装按钮。选择“Install from JStock server”选项,之后安装你想要的指示器。

一旦安装了一个或多个指示器,你可以用他们来扫描股票。选择“Stock Indicator Scanner”标签,点击底部的“Scan”按钮,选择需要的指示器。

当你选择完需要扫描的股票(例如, NYSE, NASDAQ)以后,JStock 将执行该扫描,并将该指示器捕获的结果通过列表展现。

除了预设指示器以外,你也可以使用一个图形化的工具来定义自己的指示器。下面这张图例用于监控当前价格小于或等于60天平均价格的股票。

### 通过云在 Linux 和 Android JStock 之间备份/恢复
另一个非常棒的功能是 JStock 支持云备份恢复。Jstock 可以通过 Google Drive 把你的投资组合/监视列表在云上备份和恢复,这个功能可以实现在不同平台上无缝穿梭。如果你在两个不同的平台之间来回切换使用 Jstock,这种跨平台备份和还原非常有用。我在 Linux 桌面和 Android 手机上测试过我的 Jstock 投资组合,工作的非常漂亮。我在 Android 上将 Jstock 投资组合信息保存到 Google Drive 上,然后我可以在我的 Linux 版的 Jstock 上恢复它。如果能够自动同步到云上,而不用我手动地触发云备份/恢复就更好了,十分期望这个功能出现。


如果你在从 Google Drive 还原之后不能看到你的投资信息以及监视列表,请确认你的国家信息与“Country”菜单里面设置的保持一致。
JStock 的安卓免费版可以从 [Google Play Store](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org.yccheok.jstock.gui) 获取到。如果你需要完整的功能(比如云备份,通知,图表等),你需要一次性支付费用升级到高级版。我认为高级版物有所值。

写在最后,我应该说一下它的作者,Yan Cheng Cheok,他是一个十分活跃的开发者,有bug及时反馈给他。这一切都要感谢他!!!
关于 JStock 这个投资组合跟踪软件你有什么想法呢?
---
via: <http://xmodulo.com/stock-portfolio-management-software-Linux.html>
作者:[Dan Nanni](http://xmodulo.com/author/nanni) 译者:[ivo-wang](https://github.com/ivo-wang)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在浏览器中体验 Ubuntu
|
Abhishek Prakash
|
https://itsfoss.com/ubuntu-online-demo/
|
为了进一步推广 Ubuntu Linux,Canonical 把它放到了浏览器里,你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这个 Ubuntu 演示版。 它将帮你更好的体验 Ubuntu,以便让新人更容易决定是否使用它。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7/31/180438ipnpr34np49znzww.jpe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7/31/180438ipnpr34np49znzww.jpeg
| true | false | true |
kokialoves
| false |
[
"Ubuntu"
] |
分享
|
{
"viewnum": 9126,
"commentnum": 2,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19.161.231.70",
"message": "体验感觉极差,不如自己安装一个来玩",
"username": "编程浪子 [Chrome 52.0|Windows 10]",
"date": "2016-08-04T09:19:45"
},
{
"postip": "218.17.122.82",
"message": "虽然体验度和真实的差距好大,但是还是挺好玩的。",
"username": "何亮 [Chrome 49.0|Windows 7]",
"date": "2016-08-12T16:22:58"
}
] |
[] |
为了进一步推广 Ubuntu Linux,Canonical 把它放到了浏览器里,你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这个 Ubuntu 演示版。 它将帮你更好的体验 Ubuntu,以便让新人更容易决定是否使用它。
| 2016-07-31T18:05:00 | 2016-07-31T18:05:00 | 7,634 |
/article-7634-1.html
|
[Ubuntu](http://www.ubuntu.com/) 的背后的公司 [Canonical](http://www.canonical.com/) 为 Linux 推广做了很多努力。无论你有多么不喜欢 Ubuntu,你必须承认它对 “Linux 易用性”的影响。Ubuntu 以及其衍生是使用最多的 Linux 版本。
为了进一步推广 Ubuntu Linux,Canonical 把它放到了浏览器里,你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这个 [Ubuntu 演示版](http://tour.ubuntu.com/en/)。 它将帮你更好的体验 Ubuntu,以便让新人更容易决定是否使用它。
你可能争辩说 USB 版的 Linux 更好。我同意,但是你要知道你要下载 ISO,创建 USB 启动盘,修改配置文件,然后才能使用这个 USB 启动盘来体验。这么乏味并不是每个人都乐意这么干的。 在线体验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那么,你能在 Ubuntu 在线看到什么。实际上并不多。
你可以浏览文件,你可以使用 Unity Dash,浏览 Ubuntu 软件中心,甚至装几个应用(当然它们不会真的安装),看一看文件浏览器和其它一些东西。以上就是全部了。但是在我看来,这已经做的很好了,让你知道它是个什么,对这个流行的操作系统有个直接感受。



如果你的朋友或者家人对试试 Linux 抱有兴趣,但是想在安装前想体验一下 Linux 。你可以给他们以下链接:[Ubuntu 在线导览](http://tour.ubuntu.com/en/) 。
---
via: <https://itsfoss.com/ubuntu-online-demo/>
作者:[Abhishek Prakash](https://itsfoss.com/author/abhishek/) 译者:[kokialoves](https://github.com/kokialoves)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GNU KHATA:开源的会计管理软件
|
Aquil Roshan
|
https://itsfoss.com/using-gnu-khata/
|
GNU Khata 是一个会计工具。 或者,我应该说成是一系列的会计工具集合?它就像经济管理方面的 Evernote 一样。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7/31/183836xdq0pt6r6t4xxlrr.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7/31/183836xdq0pt6r6t4xxlrr.jpg
| true | false | true |
MikeCoder
| false |
[
"Khata",
"财务"
] |
分享
|
{
"viewnum": 6864,
"commentnum": 1,
"favtimes": 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24.181.187.83",
"message": "阿三的东西不敢用",
"username": "来自美国的 Firefox 53.0|Ubuntu 用户",
"date": "2017-05-29T23:33:29"
}
] |
[] |
GNU Khata 是一个会计工具。 或者,我应该说成是一系列的会计工具集合?它就像经济管理方面的 Evernote 一样。
| 2016-08-01T10:35:00 | 2016-08-01T10:35:00 | 7,635 |
/article-7635-1.html
|
作为一个活跃的 Linux 爱好者,我经常向我的朋友们介绍 Linux,帮助他们选择最适合他们的发行版本,同时也会帮助他们安装一些适用于他们工作的开源软件。
但是在这一次,我就变得很无奈。我的叔叔,他是一个自由职业的会计师。他会有一系列的为了会计工作的漂亮而成熟的付费软件。我不那么确定我能在在开源软件中找到这么一款可以替代的软件——直到昨天。

Abhishek 给我推荐了一些[很酷的软件](https://itsfoss.com/category/apps/),而其中 GNU Khata 脱颖而出。
[GNU Khata](http://www.gnukhata.in/) 是一个会计工具。 或者,我应该说成是一系列的会计工具集合?它就像经济管理方面的 [Evernote](https://evernote.com/) 一样。它的应用是如此之广,以至于它不但可以用于个人的财务管理,也可以用于大型公司的管理,从店铺存货管理到税率计算,都可以有效处理。
有个有趣的地方,Khata 这个词在印度或者是其他的印度语国家中意味着账户,所以这个会计软件叫做 GNU Khata。
### 安装
互联网上有很多关于旧的 Web 版本的 Khata 安装介绍。现在,GNU Khata 只能用在 Debian/Ubuntu 和它们的衍生版本中。我建议你按照 GNU Khata 官网给出的如下步骤来安装。我们来快速过一下。
* 从[这里](https://cloud.openmailbox.org/index.php/s/L8ppsxtsFq1345E/download)下载安装器。
* 在下载目录打开终端。
* 粘贴复制以下的代码到终端,并且执行。
```
sudo chmod 755 GNUKhatasetup.run
sudo ./GNUKhatasetup.run
```
这就结束了,从你的 Dash 或者是应用菜单中启动 GNU Khata 吧。
### 第一次启动
GNU Khata 在浏览器中打开,并且展现以下的画面。

填写组织的名字、组织形式,财务年度并且点击 proceed 按钮进入管理设置页面。

仔细填写你的用户名、密码、安全问题及其答案,并且点击“create and login”。

你已经全部设置完成了。使用菜单栏来开始使用 GNU Khata 来管理你的财务吧。这很容易。
### 移除 GNU KHATA
如果你不想使用 GNU Khata 了,你可以执行如下命令移除:
```
sudo apt-get remove --auto-remove gnukhata-core-engine
```
你也可以通过新立得软件管理来删除它。
### GNU KHATA 真的是市面上付费会计应用的竞争对手吗?
首先,GNU Khata 以简化为设计原则。顶部的菜单栏组织的很方便,可以帮助你有效的进行工作。你可以选择管理不同的账户和项目,并且切换非常容易。[它们的官网](http://www.gnukhata.in/)表明,GNU Khata 可以“像说印度语一样方便”(LCTT 译注:原谅我,这个软件作者和本文作者是印度人……)。同时,你知道 GNU Khata 也可以在云端使用吗?
所有的主流的账户管理工具,比如分类账簿、项目报表、财务报表等等都用专业的方式整理,并且支持自定义格式和即时展示。这让会计和仓储管理看起来如此的简单。
这个项目正在积极的发展,正在寻求实操中的反馈以帮助这个软件更加进步。考虑到软件的成熟性、使用的便利性还有免费的情况,GNU Khata 可能会成为你最好的账簿助手。
请在评论框里留言吧,让我们知道你是如何看待 GNU Khata 的。
---
via: <https://itsfoss.com/using-gnu-khata/>
作者:[Aquil Roshan](https://itsfoss.com/author/aquil/) 译者:[MikeCoder](https://github.com/MikeCoder)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为你的 Linux 桌面设置一张实时的地球照片
|
JOEY-ELIJAH SNEDDON
|
http://www.omgubuntu.co.uk/2016/07/set-real-time-earth-wallpaper-ubuntu-desktop
|
厌倦了看同样的桌面背景了么?这里有一个(可能是)世界上最棒的东西。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7/31/190524pj8xsszjd5eexvck.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7/31/190524pj8xsszjd5eexvck.jpg
| true | false | true |
geekpi
| false |
[
"Himawaripy",
"桌面",
"背景"
] |
分享
|
{
"viewnum": 14983,
"commentnum": 13,
"favtimes": 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40.206.99.37",
"message": "不错, 很适合装逼用. 收下了",
"username": "执着的夏风 [Chromium 51.0|Ubuntu]",
"date": "2016-08-02T21:50:08"
},
{
"postip": "60.178.186.225",
"message": "这个下载要多长时间才能好呀?我的电脑开了好几个小时了,一点反应都没有(就是到了sudo python3 setup.py install这一步后,光标就一直闪,没反应了。。。请教,谢谢!",
"username": "wlja [Chromium 50.0|Ubuntu]",
"date": "2016-08-04T09:06:06"
},
{
"postip": "119.161.231.70",
"message": "install这步我这里压根没成功过,一直报错,找不到“Python.h”,我也很郁闷",
"username": "编程浪子 [Chrome 52.0|Windows 10]",
"date": "2016-08-04T09:16:11"
},
{
"postip": "104.238.161.222",
"message": "需要安装python3和pip3,还有pillow",
"username": "来自美国的 Chrome 52.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08-04T18:58:14"
},
{
"postip": "103.243.65.192",
"message": "你这就没安装成功啊。",
"username": "linux [Chrome 52.0|Mac 10.11]",
"date": "2016-08-04T21:10:28"
},
{
"postip": "114.111.166.9",
"message": "安装几天了, 一直卡在 Downloading titles: 15/16 completed.<br />\r\n就差一张就完成了, 为什么就这么掉我胃口?",
"username": "执着的夏风 [Chromium 51.0|Ubuntu]",
"date": "2016-08-04T22:32:42"
},
{
"postip": "124.162.169.21",
"message": "弄个其他卫星多好,同步卫星好单调。",
"username": "来自重庆的 Chrome 51.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08-05T11:52:08"
},
{
"postip": "61.52.105.124",
"message": "真不错",
"username": "几何积木 [Chrome 45.0|Windows 7]",
"date": "2016-08-05T20:03:11"
},
{
"postip": "14.0.154.156",
"message": "以前Ubuntu有張靜態的地球wallpaper,拍攝地點是在北美洲上空,路徑是/usr/share/backgrounds/cosmos/blue-marble-west.jpg",
"username": "来自香港的 Firefox 48.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08-07T00:13:47"
},
{
"postip": "14.0.174.155",
"message": "補充,我提到的這張wallpaper應該是gnome art,不是ubuntu獨有,而是來自gnome",
"username": "来自香港的 Firefox 48.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08-07T10:26:10"
},
{
"postip": "222.222.25.180",
"message": "请教一下,为什么我的安装到这一步就一直没反应了?<br />\r\nReading: https://pypi.python.org/simple/pytz<br />\r\n是因为读取太慢,需要镜像源之类的吗?谢谢!",
"username": "碧海潮生按玉箫 [Internet Explorer 8.0|Windows 7]",
"date": "2016-08-10T10:53:47"
},
{
"postip": "119.161.231.70",
"message": "是的,我安装pip3后就可以了,多谢",
"username": "编程浪子 [Chrome 49.0|GNU/Linux]",
"date": "2016-08-17T14:54:04"
},
{
"postip": "118.113.69.163",
"message": "好单调,抓bing的图片来换不是更好么",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Firefox 48.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09-18T12:31:40"
}
] |
[] |
厌倦了看同样的桌面背景了么?这里有一个(可能是)世界上最棒的东西。
| 2016-08-02T09:03:00 | 2016-08-02T09:03:00 | 7,636 |
/article-7636-1.html
|

厌倦了看同样的桌面背景了么?这里有一个(可能是)世界上最棒的东西。
‘[Himawaripy](https://github.com/boramalper/himawaripy)’ 是一个 Python 3 小脚本,它会抓取由[日本 Himawari 8 气象卫星](https://en.wikipedia.org/wiki/Himawari_8)拍摄的接近实时的地球照片,并将它设置成你的桌面背景。
安装完成后,你可以将它设置成每 10 分钟运行的定时任务(自然,它要在后台运行),这样它就可以实时地取回地球的照片并设置成背景了。
因为 Himawari-8 是一颗同步轨道卫星,你只能看到澳大利亚上空的地球的图片——但是它实时的天气形态、云团和光线仍使它很壮丽,对我而言要是看到英国上方的就更好了!
高级设置允许你配置从卫星取回的图片质量,但是要记住增加图片质量会增加文件大小及更长的下载等待!
最后,虽然这个脚本与其他我们提到过的其他脚本类似,它还仍保持更新及可用。
### 获取 Himawaripy
Himawaripy 已经在一系列的桌面环境中都测试过了,包括 Unity、LXDE、i3、MATE 和其他桌面环境。它是自由开源软件,但是整体来说安装及配置不太简单。
在该项目的 [Github 主页](https://github.com/boramalper/himawaripy)上可以找到安装和设置该应用程序的所有指导(提示:没有一键安装功能)。
* [实时地球壁纸脚本的 GitHub 主页](https://github.com/boramalper/himawaripy)
### 安装及使用
一些读者请我在本文中补充一下一步步安装该应用的步骤。以下所有步骤都在其 GitHub 主页上,这里再贴一遍。
1、下载及解压 Himawaripy
这是最容易的步骤。点击下面的下载链接,然后下载最新版本,并解压到你的下载目录里面。
* [下载 Himawaripy 主干文件(.zip 格式)](https://github.com/boramalper/himawaripy/archive/master.zip)
2、安装 python3-setuptools
你需要手工来安装主干软件包,Ubuntu 里面默认没有安装它:
```
sudo apt install python3-setuptools
```
3、安装 Himawaripy
在终端中,你需要切换到之前解压的目录中,并运行如下安装命令:
```
cd ~/Downloads/himawaripy-master
sudo python3 setup.py install
```
4、 看看它是否可以运行并下载最新的实时图片:
```
himawaripy
```

5、 设置定时任务
如果你希望该脚本可以在后台自动运行并更新(如果你需要手动更新,只需要运行 ‘himarwaripy’ 即可)
在终端中运行:
```
crontab -e
```
在其中新加一行(默认每10分钟运行一次)
```
*/10 * * * * /usr/local/bin/himawaripy
```
关于[配置定时任务](https://help.ubuntu.com/community/CronHowto)可以在 Ubuntu Wiki 上找到更多信息。
该脚本安装后你不需要不断运行它,它会自动的每十分钟在后台运行一次。
---
via: <http://www.omgubuntu.co.uk/2016/07/set-real-time-earth-wallpaper-ubuntu-desktop>
作者:[JOEY-ELIJAH SNEDDON](https://plus.google.com/117485690627814051450/?rel=author)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开源新闻速递:GNOME Maps 重新恢复正常使用功能
|
棣琦
|
更多:私有云9.1社区版发布,Docker 1.12 正式发布。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01/001815lh0i65h2my6zz00i.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01/001815lh0i65h2my6zz00i.jpg
| true | false | false | false |
[
"Docker",
"ownCloud"
] |
新闻
|
{
"viewnum": 2940,
"commentnum": 4,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27.115.10.199",
"message": "三个短小新闻,不错",
"username": "Linux一叶 [Chrome Mobile iOS 52.0|iOS 9.3]",
"date": "2016-08-01T23:53:33"
},
{
"postip": "220.181.38.113",
"message": "谢谢一叶支持",
"username": "sonofelice [Chrome 51.0|Mac 10.11]",
"date": "2016-08-02T11:25:44"
},
{
"postip": "111.205.180.176",
"message": "“这一版本引入了内置的编配管弦乐曲” 应该是"编排"",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Chrome 52.0|Fedora 用户",
"date": "2016-08-02T15:29:14"
},
{
"postip": "220.181.38.113",
"message": "谢谢!已修改!",
"username": "sonofelice [Chrome 51.0|Mac 10.11]",
"date": "2016-08-02T15:44:34"
}
] |
[] |
更多:私有云9.1社区版发布,Docker 1.12 正式发布。
| 2016-08-01T00:20:00 | 2016-08-01T00:20:00 | 7,638 |
/article-7638-1.html
|
### 今日关注

两周前,小编曾经报道过,MapQuest停服导致GNOME Maps这一免费应用下架。现在带来一个好消息,GNOME Maps又重新恢复正常使用功能了,这次是通过一个GNOME代理来获取Mapbox的接口,从而为GNOME Maps提供地图相关服务。GNOME Maps 3.21.4 也已经可以进行下载了。
### 图文摘要

*私有云9.1社区版发布,提供了对基于token的身份验证会话和可插入身份验证的支持。另外,9.1版本引入了一项新功能,可以列出所有连接了你个人用户页面的所有设备,你可以对一些特定的会话进行失效操作。当然,还有很多非常棒的功能,感兴趣的用户可以进行下载体验了。*

*Docker 1.12 正式发布。这一版本引入了内置的编排管弦乐曲,全新的Swarm模式,内置的路由网络以及大量的网络安全完善等。*

*科幻题材的太空大型多人联机角色扮演游戏 Vendetta Online 更新到了 1.8.381 版本,相比上一个版本,进行了许多完善,比如对VR的完善,对Oculus Rift 1.6 和 Touch 的支持。感兴趣的玩家可以更新体验了。*
|
||||
Git 系列(一):什么是 Git
|
Seth Kenlon
|
https://opensource.com/resources/what-is-git
|
忘记你以前所知的 Git,让我们重新走进 Git 世界的大门。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01/072030niil03u1uvi710j1.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01/072030niil03u1uvi710j1.jpg
| true | false | true |
cvsher
| false |
[
"Git",
"版本控制系统"
] |
软件开发
|
{
"viewnum": 13192,
"commentnum": 1,
"favtimes": 1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14.247.60.202",
"message": "写的真好。深入浅出,有概念了。谢谢。",
"username": "ultra [QQ Browser 9.4|Windows 10]",
"date": "2016-08-11T14:18:19"
}
] |
[
{
"raid": 7641,
"displayorder": 0
}
] |
忘记你以前所知的 Git,让我们重新走进 Git 世界的大门。
| 2016-08-01T11:12:00 | 2016-08-01T11:12:00 | 7,639 |
/article-7639-1.html
|
欢迎阅读本系列关于如何使用 Git 版本控制系统的教程!通过本文的介绍,你将会了解到 Git 的用途及谁该使用 Git。
如果你刚步入开源的世界,你很有可能会遇到一些在 Git 上托管代码或者发布使用版本的开源软件。事实上,不管你知道与否,你都在使用基于 Git 进行版本管理的软件:Linux 内核(就算你没有在手机或者电脑上使用 Linux,你正在访问的网站也是运行在 Linux 系统上的),Firefox、Chrome 等其他很多项目都通过 Git 代码库和世界各地开发者共享他们的代码。
换个角度来说,你是否仅仅通过 Git 就可以和其他人共享你的代码?你是否可以在家里或者企业里私有化的使用 Git?你必须要通过一个 GitHub 账号来使用 Git 吗?为什么要使用 Git 呢?Git 的优势又是什么?Git 是我唯一的选择吗?这对 Git 所有的疑问都会把我们搞的一脑浆糊。
因此,忘记你以前所知的 Git,让我们重新走进 Git 世界的大门。

### 什么是版本控制系统?
Git 首先是一个版本控制系统。现在市面上有很多不同的版本控制系统:CVS、SVN、Mercurial、Fossil 当然还有 Git。
很多像 GitHub 和 GitLab 这样的服务是以 Git 为基础的,但是你也可以只使用 Git 而无需使用其他额外的服务。这意味着你可以以私有或者公有的方式来使用 Git。
如果你曾经和其他人有过任何电子文件方面的合作,你就会知道传统版本管理的工作流程。开始是很简单的:你有一个原始的版本,你把这个版本发送给你的同事,他们在接收到的版本上做了些修改,现在你们有两个版本了,然后他们把他们手上修改过的版本发回来给你。你把他们的修改合并到你手上的版本中,现在两个版本又合并成一个最新的版本了。
然后,你修改了你手上最新的版本,同时,你的同事也修改了他们手上合并前的版本。现在你们有 3 个不同的版本了,分别是合并后最新的版本,你修改后的版本,你同事手上继续修改过的版本。至此,你们的版本管理工作开始变得越来越混乱了。
正如 Jason van Gumster 在他的文章中指出 [即使是艺术家也需要版本控制](https://opensource.com/life/16/2/version-control-isnt-just-programmers),而且已经在个别人那里发现了这种趋势变化。无论是艺术家还是科学家,开发一个某种实验版本是并不鲜见的;在你的项目中,可能有某个版本大获成功,把项目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也可能有某个版本惨遭失败。因此,最终你不可避免的会创建出一堆名为project\_justTesting.kdenlive、project\_betterVersion.kdenlive、project\_best\_FINAL.kdenlive、project\_FINAL-alternateVersion.kdenlive 等类似名称的文件。
不管你是修改一个 for 循环,还是一些简单的文本编辑,一个好的版本控制系统都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轻松。
### Git 快照
Git 可以为项目创建快照,并且存储这些快照为唯一的版本。
如果你将项目带领到了一个错误的方向上,你可以回退到上一个正确的版本,并且开始尝试另一个可行的方向。
如果你是和别人合作开发,当有人向你发送他们的修改时,你可以将这些修改合并到你的工作分支中,然后你的同事就可以获取到合并后的最新版本,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工作。
Git 并不是魔法,因此冲突还是会发生的(“你修改了某文件的最后一行,但是我把这行整行都删除了;我们怎样处理这些冲突呢?”),但是总体而言,Git 会为你保留了所有更改的历史版本,甚至允许并行版本。这为你保留了以任何方式处理冲突的能力。
### 分布式 Git
在不同的机器上为同一个项目工作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因为在你开始工作时,你想要获得项目的最新版本,然后此基础上进行修改,最后向你的同事共享这些改动。传统的方法是通过笨重的在线文件共享服务或者老旧的电邮附件,但是这两种方式都是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
Git 天生是为分布式工作设计的。如果你要参与到某个项目中,你可以<ruby> 克隆 <rp> ( </rp> <rt> clone </rt> <rp> ) </rp></ruby>该项目的 Git 仓库,然后就像这个项目只有你本地一个版本一样对项目进行修改。最后使用一些简单的命令你就可以<ruby> 拉取 <rp> ( </rp> <rt> pull </rt> <rp> ) </rp></ruby>其他开发者的修改,或者你可以把你的修改<ruby> 推送 <rp> ( </rp> <rt> push </rt> <rp> ) </rp></ruby>给别人。现在不用担心谁手上的是最新的版本,或者谁的版本又存放在哪里等这些问题了。全部人都是在本地进行开发,然后向共同的目标推送或者拉取更新。(或者不是共同的目标,这取决于项目的开发方式)。
### Git 界面
最原始的 Git 是运行在 Linux 终端上的应用软件。然而,得益于 Git 是开源的,并且拥有良好的设计,世界各地的开发者都可以为 Git 设计不同的访问界面。
Git 完全是免费的,并且已经打包在 Linux,BSD,Illumos 和其他类 Unix 系统中,Git 命令看起来像这样:
```
$ git --version
git version 2.5.3
```
可能最著名的 Git 访问界面是基于网页的,像 GitHub、开源的 GitLab、Savannah、BitBucket 和 SourceForge 这些网站都是基于网页端的 Git 界面。这些站点为面向公众和面向社会的开源软件提供了最大限度的代码托管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基于浏览器的图形界面(GUI)可以尽量的减缓 Git 的学习曲线。下面的 GitLab 界面的截图:

再者,第三方 Git 服务提供商或者独立开发者甚至可以在 Git 的基础上开发出不是基于 HTML 的定制化前端界面。此类界面让你可以不用打开浏览器就可以方便的使用 Git 进行版本管理。其中对用户最透明的方式是直接集成到文件管理器中。KDE 文件管理器 Dolphin 可以直接在目录中显示 Git 状态,甚至支持提交,推送和拉取更新操作。

[Sparkleshare](http://sparkleshare.org/) 使用 Git 作为其 Dropbox 式的文件共享界面的基础。

想了解更多的内容,可以查看 [Git wiki](https://git.wiki.kernel.org/index.php/InterfacesFrontendsAndTools#Graphical_Interfaces),这个(长长的)页面中展示了很多 Git 的图形界面项目。
### 谁应该使用 Git?
就是你!我们更应该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时候使用 Git?和用 Git 来干嘛?
### 我应该在什么时候使用 Git 呢?我要用 Git 来干嘛呢?
想更深入的学习 Git,我们必须比平常考虑更多关于文件格式的问题。
Git 是为了管理源代码而设计的,在大多数编程语言中,源代码就意味者一行行的文本。当然,Git 并不知道你把这些文本当成是源代码还是下一部伟大的美式小说。因此,只要文件内容是以文本构成的,使用 Git 来跟踪和管理其版本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了。
但是什么是文本呢?如果你在像 Libre Office 这类办公软件中编辑一些内容,通常并不会产生纯文本内容。因为通常复杂的应用软件都会对原始的文本内容进行一层封装,就如把原始文本内容用 XML 标记语言包装起来,然后封装在 Zip 包中。这种对原始文本内容进行一层封装的做法可以保证当你把文件发送给其他人时,他们可以看到你在办公软件中编辑的内容及特定的文本效果。奇怪的是,虽然,通常你的需求可能会很复杂,就像保存 [Kdenlive](https://opensource.com/life/11/11/introduction-kdenlive) 项目文件,或者保存从 [Inkscape](http://inkscape.org/) 导出的SVG文件,但是,事实上使用 Git 管理像 XML 文本这样的纯文本类容是最简单的。
如果你在使用 Unix 系统,你可以使用 `file` 命令来查看文件内容构成:
```
$ file ~/path/to/my-file.blah
my-file.blah: ASCII text
$ file ~/path/to/different-file.kra: Zip data (MIME type "application/x-krita")
```
如果还是不确定,你可以使用 `head` 命令来查看文件内容:
```
$ head ~/path/to/my-file.blah
```
如果输出的文本你基本能看懂,这个文件就很有可能是文本文件。如果你仅仅在一堆乱码中偶尔看到几个熟悉的字符,那么这个文件就可能不是文本文件了。
准确的说:Git 可以管理其他格式的文件,但是它会把这些文件当成二进制大对象(blob)。两者的区别是,在文本文件中,Git 可以明确的告诉你在这两个快照(或者说提交)间有 3 行是修改过的。但是如果你在两个<ruby> 提交 <rp> ( </rp> <rt> commit </rt> <rp> ) </rp></ruby>之间对一张图片进行的编辑操作,Git 会怎么指出这种修改呢?实际上,因为图片并不是以某种可以增加或删除的有意义的文本构成,因此 Git 并不能明确的描述这种变化。当然我个人是非常希望图片的编辑可以像把文本“<sky>丑陋的蓝绿色</sky>”修改成“<sky>漂浮着蓬松白云的天蓝色</sky>”一样的简单,但是事实上图片的编辑并没有这么简单。
经常有人在 Git 上放入 png 图标、电子表格或者流程图这类二进制大型对象(blob)。尽管,我们知道在 Git 上管理此类大型文件并不直观,但是,如果你需要使用 Git 来管理此类文件,你也并不需要过多的担心。如果你参与的项目同时生成文本文件和二进制大文件对象(如视频游戏中常见的场景,这些和源代码同样重要的图像和音频材料),那么你有两条路可以走:要么开发出你自己的解决方案,就如使用指向共享网络驱动器的引用;要么使用 Git 插件,如 Joey Hess 开发的 [git annex](https://git-annex.branchable.com/),以及 [Git-Media](https://github.com/alebedev/git-media) 项目。
你看,Git 真的是一个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的工具。它是你进行文件版本管理的一个强大而且好用工具,同时它并没有你开始认为的那么可怕。
---
via: <https://opensource.com/resources/what-is-git>
作者:[Seth Kenlon](https://opensource.com/users/seth) 译者:[cvsher](https://github.com/cvsher)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用 VeraCrypt 加密闪存盘
|
Paul Rubens
|
http://www.esecurityplanet.com/open-source-security/how-to-encrypt-flash-drive-using-veracrypt.html
|
要是你需要在 Windows 系统,苹果的 OS X 系统或者 Linux 系统上加密以及访问文件,开源软件 VeraCrypt 提供绝佳的选择。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01/074110iynvpsyz4st4qffg.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01/074110iynvpsyz4st4qffg.jpg
| true | false | true |
BriFuture
| false |
[
"VeraCrypt",
"加密",
"USB"
] |
分享
|
{
"viewnum": 12849,
"commentnum": 1,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18.201.9.82",
"message": "結果TrueCrypt還是無疾而終,到底是因為什麼放棄維護到現任然是眾說紛紜。。。。",
"username": "来自新加坡的 Chrome 51.0|Mac 10.11 用户",
"date": "2016-08-02T11:26:57"
}
] |
[] |
要是你需要在 Windows 系统,苹果的 OS X 系统或者 Linux 系统上加密以及访问文件,开源软件 VeraCrypt 提供绝佳的选择。
| 2016-08-02T09:34:00 | 2016-08-02T09:34:00 | 7,640 |
/article-7640-1.html
|
很多安全专家偏好像 VeraCrypt 这类能够用来加密闪存盘的开源软件,是因为可以获取到它的源代码。
保护 USB 闪存盘里的数据,加密是一个聪明的方法,正如我们在使用 Microsoft 的 BitLocker [加密闪存盘](http://www.esecurityplanet.com/views/article.php/3880616/How-to-Encrypt-a-USB-Flash-Drive.htm) 一文中提到的。
但是如果你不想用 BitLocker 呢?
你可能有顾虑,因为你不能够查看 Microsoft 的程序源码,那么它容易被植入用于政府或其它用途的“后门”。而由于开源软件的源码是公开的,很多安全专家认为开源软件很少藏有后门。
还好,有几个开源加密软件能作为 BitLocker 的替代。

要是你需要在 Windows 系统,苹果的 OS X 系统或者 Linux 系统上加密以及访问文件,开源软件 [VeraCrypt](http://www.esecurityplanet.com/open-source-security/veracrypt-a-worthy-truecrypt-alternative.html) 提供绝佳的选择。
VeraCrypt 源于 TrueCrypt。TrueCrypt 是一个备受好评的开源加密软件,尽管它现在已经停止维护了。但是 TrueCrypt 的代码通过了审核,没有发现什么重要的安全漏洞。另外,在 VeraCrypt 中对它进行了改善。
Windows,OS X 和 Linux 系统的版本都有。
用 VeraCrypt 加密 USB 闪存盘不像用 BitLocker 那么简单,但是它也只要几分钟就好了。
### 用 VeraCrypt 加密闪存盘的 8 个步骤
对应你的操作系统 [下载 VeraCrypt](https://veracrypt.codeplex.com/releases/view/619351) 之后:
打开 VeraCrypt,点击 Create Volume,进入 VeraCrypt 的<ruby> 创建卷向导程序 <rp> ( </rp> <rt> Volume Creation Wizard </rt> <rp> ) </rp></ruby>。

VeraCrypt <ruby> 创建卷向导 <rp> ( </rp> <rt> Volume Creation Wizard </rt> <rp> ) </rp></ruby>允许你在闪存盘里新建一个加密文件容器,这与其它未加密文件是独立的。或者你也可以选择加密整个闪存盘。这个时候你就选加密整个闪存盘就行。

然后选择<ruby> 标准模式 <rp> ( </rp> <rt> Standard VeraCrypt Volume </rt> <rp> ) </rp></ruby>。

选择你想加密的闪存盘的驱动器卷标(这里是 O:)。

选择<ruby> 创建卷模式 <rp> ( </rp> <rt> Volume Creation Mode </rt> <rp> ) </rp></ruby>。如果你的闪存盘是空的,或者你想要删除它里面的所有东西,选第一个。要么你想保持所有现存的文件,选第二个就好了。

这一步允许你选择加密选项。要是你不确定选哪个,就用默认的 AES 和 SHA-512 设置。

确定了卷容量后,输入并确认你想要用来加密数据密码。

要有效工作,VeraCrypt 要从一个熵或者“随机数”池中取出一个随机数。要初始化这个池,你将被要求随机地移动鼠标一分钟。一旦进度条变绿了,或者更方便的是等到进度条到了屏幕右边足够远的时候,点击 “<ruby> 格式化 <rp> ( </rp> <rt> Format </rt> <rp> ) </rp></ruby>” 来结束创建加密盘。

### 用 VeraCrypt 使用加密过的闪存盘
当你想要使用一个加密了的闪存盘,先插入闪存盘到电脑上,启动 VeraCrypt。
然后选择一个没有用过的卷标(比如 Z:),点击<ruby> 自动挂载设备 <rp> ( </rp> <rt> Auto-Mount Devices </rt> <rp> ) </rp></ruby>。

输入密码,点击确定。

挂载过程需要几分钟,这之后你的解密盘就能通过你先前选择的盘符进行访问了。
### VeraCrypt 移动硬盘安装步骤
如果你设置闪存盘的时候,选择的是加密过的容器而不是加密整个盘,你可以选择创建 VeraCrypt 称为<ruby> 移动硬盘 <rp> ( </rp> <rt> Traveler Disk </rt> <rp> ) </rp></ruby>的设备。这会复制安装一个 VeraCrypt 到 USB 闪存盘。当你在别的 Windows 电脑上插入 U 盘时,就能从 U 盘自动运行 VeraCrypt;也就是说没必要在新电脑上安装 VeraCrypt。
你可以设置闪存盘作为一个<ruby> 移动硬盘 <rp> ( </rp> <rt> Traveler Disk </rt> <rp> ) </rp></ruby>,在 VeraCrypt 的<ruby> 工具栏 <rp> ( </rp> <rt> Tools </rt> <rp> ) </rp></ruby>菜单里选择<ruby> 移动硬盘设置 <rp> ( </rp> <rt> Traveler Disk SetUp </rt> <rp> ) </rp></ruby>就行了。

要从<ruby> 移动硬盘 <rp> ( </rp> <rt> Traveler Disk </rt> <rp> ) </rp></ruby>上运行 VeraCrypt,你必须要有那台电脑的管理员权限,这不足为奇。尽管这看起来是个限制,机密文件无法在不受控制的电脑上安全打开,比如在一个商务中心的电脑上。
>
> 本文作者 Paul Rubens 从事技术行业已经超过 20 年。这期间他为英国和国际主要的出版社,包括 《The Economist》《The Times》《Financial Times》《The BBC》《Computing》和《ServerWatch》等出版社写过文章,
>
>
>
---
via: <http://www.esecurityplanet.com/open-source-security/how-to-encrypt-flash-drive-using-veracrypt.html>
作者:[Paul Rubens](http://www.esecurityplanet.com/author/3700/Paul-Rubens) 译者:[GitFuture](https://github.com/GitFuture)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Git 系列(二):初步了解 Git
|
Seth Kenlon
|
由于 Git 如此流行,因而如果你能够至少熟悉一些基础的 Git 知识也能为你的生活带来很多便捷。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01/234958zcqohc4yhcohrrhe.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01/234958zcqohc4yhcohrrhe.jpg
| true | false | true |
ChrisLeeGit
| false |
[
"Git"
] |
软件开发
|
{
"viewnum": 5162,
"commentnum": 2,
"favtimes": 4,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221.230.4.241",
"message": "很有用",
"username": "huhuh [Firefox 47.0|Ubuntu]",
"date": "2016-08-03T11:29:18"
},
{
"postip": "114.247.60.202",
"message": "Git经常听说,但是不知道神马东东,看完两篇帖子,大概知道是个神马东东干嘛使的了。",
"username": "ultra [QQ Browser 9.4|Windows 10]",
"date": "2016-08-11T14:23:23"
}
] |
[
{
"raid": 7639,
"displayorder": 0
},
{
"raid": 7647,
"displayorder": 0
}
] |
由于 Git 如此流行,因而如果你能够至少熟悉一些基础的 Git 知识也能为你的生活带来很多便捷。
| 2016-08-02T09:44:00 | 2016-08-02T09:44:00 | 7,641 |
/article-7641-1.html
|
在这个系列的[介绍篇](/article-7639-1.html)中,我们学习到了谁应该使用 Git,以及 Git 是用来做什么的。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克隆公共 Git 仓库,以及如何提取出独立的文件而不用克隆整个仓库。
由于 Git 如此流行,因而如果你能够至少熟悉一些基础的 Git 知识也能为你的生活带来很多便捷。如果你可以掌握 Git 基础(你可以的,我发誓!),那么你将能够下载任何你需要的东西,甚至还可能做一些贡献作为回馈。毕竟,那就是开源的精髓所在:你拥有获取你使用的软件代码的权利,拥有和他人分享的自由,以及只要你愿意就可以修改它的权利。只要你熟悉了 Git,它就可以让这一切都变得很容易。
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熟悉 Git 吧。

### 读和写
一般来说,有两种方法可以和 Git 仓库交互:你可以从仓库中读取,或者你也能够向仓库中写入。它就像一个文件:有时候你打开一个文档只是为了阅读它,而其它时候你打开文档是因为你需要做些改动。
本文仅讲解如何从 Git 仓库读取。我们将会在后面的一篇文章中讲解如何向 Git 仓库写回的主题。
### Git 还是 GitHub?
一句话澄清:Git 不同于 GitHub(或 GitLab,或 Bitbucket)。Git 是一个命令行程序,所以它就像下面这样:
```
$ git
usage: Git [--version] [--help] [-C <path>]
[-p | --paginate | --no-pager] [--bare]
[--Git-dir=<path>] <command> [<args>]
```
由于 Git 是开源的,所以就有许多聪明人围绕它构建了基础软件;这些基础软件,包括在他们自己身边,都已经变得非常流行了。
我的文章系列将首先教你纯粹的 Git 知识,因为一旦你理解了 Git 在做什么,那么你就无需关心正在使用的前端工具是什么了。然而,我的文章系列也将涵盖通过流行的 Git 服务完成每项任务的常用方法,因为那些将可能是你首先会遇到的。
### 安装 Git
在 Linux 系统上,你可以从所使用的发行版软件仓库中获取并安装 Git。BSD 用户应当在 Ports 树的 devel 部分查找 Git。
对于闭源的操作系统,请前往其[项目官网](https://git-scm.com/download),并根据说明安装。一旦安装后,在 Linux、BSD 和 Mac OS X 上的命令应当没有任何差别。Windows 用户需要调整 Git 命令,从而和 Windows 文件系统相匹配,或者安装 Cygwin 以原生的方式运行 Git,而不受 Windows 文件系统转换问题的羁绊。
### Git 下午茶
并非每个人都需要立刻将 Git 加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些时候,你和 Git 最多的交互就是访问一个代码库,下载一两个文件,然后就不用它了。以这样的方式看待 Git,它更像是下午茶而非一次正式的宴会。你进行一些礼节性的交谈,获得了需要的信息,然后你就会离开,至少接下来的三个月你不再想这样说话。
当然,那是可以的。
一般来说,有两种方法访问 Git:使用命令行,或者使用一种神奇的因特网技术通过 web 浏览器快速轻松地访问。
假设你想要给终端安装一个回收站,因为你已经被 rm 命令毁掉太多次了。你可能听说过 Trashy ,它称自己为「理智的 rm 命令中间人」,也许你想在安装它之前阅读它的文档。幸运的是,[Trashy 公开地托管在 GitLab.com](https://gitlab.com/trashy/trashy)。
### Landgrab
我们工作的第一步是对这个 Git 仓库使用 landgrab 排序方法:我们会克隆这个完整的仓库,然后会根据内容排序。由于该仓库是托管在公共的 Git 服务平台上,所以有两种方式来完成工作:使用命令行,或者使用 web 界面。
要想使用 Git 获取整个仓库,就要使用 git clone 命令和 Git 仓库的 URL 作为参数。如果你不清楚正确的 URL 是什么,仓库应该会告诉你的。GitLab 为你提供了 [Trashy](https://gitlab.com/trashy/trashy.git) 仓库的用于拷贝粘贴的 URL。

你也许注意到了,在某些服务平台上,会同时提供 SSH 和 HTTPS 链接。只有当你拥有仓库的写权限时,你才可以使用 SSH。否则的话,你必须使用 HTTPS URL。
一旦你获得了正确的 URL,克隆仓库是非常容易的。就是 git clone 该 URL 即可,以及一个可选的指定要克隆到的目录。默认情况下会将 git 目录克隆到你当前所在的目录;例如,'trashy.git' 将会克隆到你当前位置的 'trashy' 目录。我使用 .clone 扩展名标记那些只读的仓库,而使用 .git 扩展名标记那些我可以读写的仓库,不过这并不是官方要求的。
```
$ git clone https://gitlab.com/trashy/trashy.git trashy.clone
Cloning into 'trashy.clone'...
remote: Counting objects: 142, done.
remote: Compressing objects: 100% (91/91), done.
remote: Total 142 (delta 70), reused 103 (delta 47)
Receiving objects: 100% (142/142), 25.99 KiB | 0 bytes/s, done.
Resolving deltas: 100% (70/70), done.
Checking connectivity... done.
```
一旦成功地克隆了仓库,你就可以像对待你电脑上任何其它目录那样浏览仓库中的文件。
另外一种获得仓库拷贝的方式是使用 web 界面。GitLab 和 GitHub 都会提供一个 .zip 格式的仓库快照文件。GitHub 有一个大大的绿色下载按钮,但是在 GitLab 中,可以在浏览器的右侧找到并不显眼的下载按钮。

### 仔细挑选
另外一种从 Git 仓库中获取文件的方法是找到你想要的文件,然后把它从仓库中拽出来。只有 web 界面才提供这种方法,本质上来说,你看到的是别人的仓库克隆;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 HTTP 共享目录。
使用这种方法的问题是,你也许会发现某些文件并不存在于原始仓库中,因为完整形式的文件可能只有在执行 make 命令后才能构建,那只有你下载了完整的仓库,阅读了 README 或者 INSTALL 文件,然后运行相关命令之后才会产生。不过,假如你确信文件存在,而你只想进入仓库,获取那个文件,然后离开的话,你就可以那样做。
在 GitLab 和 GitHub 中,单击文件链接,并在 Raw 模式下查看,然后使用你的 web 浏览器的保存功能,例如:在 Firefox 中,“文件” > “保存页面为”。在一个 GitWeb 仓库中(这是一个某些更喜欢自己托管 git 的人使用的私有 git 仓库 web 查看器),Raw 查看链接在文件列表视图中。

### 最佳实践
通常认为,和 Git 交互的正确方式是克隆完整的 Git 仓库。这样认为是有几个原因的。首先,可以使用 git pull 命令轻松地使克隆仓库保持更新,这样你就不必在每次文件改变时就重回 web 站点获得一份全新的拷贝。第二,你碰巧需要做些改进,只要保持仓库整洁,那么你可以非常轻松地向原来的作者提交所做的变更。
现在,可能是时候练习查找感兴趣的 Git 仓库,然后将它们克隆到你的硬盘中了。只要你了解使用终端的基础知识,那就不会太难做到。还不知道基本的终端使用方式吗?那再给多我 5 分钟时间吧。
### 终端使用基础
首先要知道的是,所有的文件都有一个路径。这是有道理的;如果我让你在常规的非终端环境下为我打开一个文件,你就要导航到文件在你硬盘的位置,并且直到你找到那个文件,你要浏览一大堆窗口。例如,你也许要点击你的家目录 > 图片 > InktoberSketches > monkey.kra。
在那样的场景下,文件 monkeysketch.kra 的路径是:$HOME/图片/InktoberSketches/monkey.kra。
在终端中,除非你正在处理一些特殊的系统管理员任务,你的文件路径通常是以 $HOME 开头的(或者,如果你很懒,就使用 ~ 字符),后面紧跟着一些列的文件夹直到文件名自身。
这就和你在 GUI 中点击各种图标直到找到相关的文件或文件夹类似。
如果你想把 Git 仓库克隆到你的文档目录,那么你可以打开一个终端然后运行下面的命令:
```
$ git clone https://gitlab.com/foo/bar.git
$HOME/文档/bar.clone
```
一旦克隆完成,你可以打开一个文件管理器窗口,导航到你的文档文件夹,然后你就会发现 bar.clone 目录正在等待着你访问。
如果你想要更高级点,你或许会在以后再次访问那个仓库,可以尝试使用 git pull 命令来查看项目有没有更新:
```
$ cd $HOME/文档/bar.clone
$ pwd
bar.clone
$ git pull
```
到目前为止,你需要初步了解的所有终端命令就是那些了,那就去探索吧。你实践得越多,Git 掌握得就越好(熟能生巧),这是重点,也是事情的本质。
---
via: <https://opensource.com/life/16/7/stumbling-git>
作者:[Seth Kenlon](https://opensource.com/users/seth) 译者:[ChrisLeeGit](https://github.com/chrisleegit)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开源新闻速递:天文软件 Stellarium 0.15.0 发布
|
棣琦
|
更多:代号为"Eclectica"的LXLE 16.04.1正式发版;Endian Firewall Community 3.2.1版本提供了对64位处理器的支持。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02/000931uaa113maaxmamunz.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02/000931uaa113maaxmamunz.jpg
| true | false | false | false |
[
"Stellarium",
"Eclectica"
] |
新闻
|
{
"viewnum": 4040,
"commentnum": 8,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27.18.95.6",
"message": "速递的排版让人非常摸不着头脑",
"username": "来自湖北武汉的 QQ Browser 9.4|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08-02T00:28:40"
},
{
"postip": "183.33.70.138",
"message": "Stellarium这个好有趣,刚装上玩下,还有中文的",
"username": "来自广东中山的 Chrome 52.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08-02T10:01:48"
},
{
"postip": "220.181.38.113",
"message": "请问,有什么好的建议嘛?可以提出来,我们会考虑进行调整。",
"username": "sonofelice [Chrome 51.0|Mac 10.11]",
"date": "2016-08-02T11:20:11"
},
{
"postip": "220.181.38.113",
"message": "是挺有意思的呢",
"username": "sonofelice [Chrome 51.0|Mac 10.11]",
"date": "2016-08-02T11:23:37"
},
{
"postip": "116.31.81.182",
"message": "现在文字是灰色斜体放在图片下面,不容易看到。 用普通的markdown语法写都比这个排版要清晰。",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Firefox 47.0|Ubuntu 用户",
"date": "2016-08-02T12:12:29"
},
{
"postip": "221.234.162.129",
"message": "正在下载,看看",
"username": "lovetoheart [Firefox 47.0|Fedora]",
"date": "2016-08-03T08:30:19"
},
{
"postip": "221.234.162.129",
"message": "好用,不过,中文支持好像不到50%",
"username": "lovetoheart [Firefox 47.0|Fedora]",
"date": "2016-08-03T08:59:49"
},
{
"postip": "114.111.166.9",
"message": "能不能通过它实时抓取的图片设为桌面背景?",
"username": "执着的夏风 [Chromium 51.0|Ubuntu]",
"date": "2016-08-04T23:50:33"
}
] |
[] |
更多:代号为"Eclectica"的LXLE 16.04.1正式发版;Endian Firewall Community 3.2.1版本提供了对64位处理器的支持。
| 2016-08-02T00:21:02 | 2016-08-02T00:21:02 | 7,642 |
/article-7642-1.html
|
### 今日关注

Stellarium 0.15.0 发布。这是一款全世界最棒的免费、开源、跨平台的天文软件应用,用户可以通过该软件来观看实时的星星、行星还有星云。最新版本进行了非常多的功能完善,修复了若干bug,新增了许多新特性。比如更新了AstroCalc工具,新增的Bookmarks工具,米勒圆柱投影,新的脚本,脚本引擎的新功能点,还增加了像华盛顿双星这样的星级分类。目前可以下载体验了。
### 图文摘要

*代号为"Eclectica"的LXLE 16.04.1正式发版,基于最新发布的 Lubuntu 16.04.1 LTS 操作系统。默认支持 Btrfs 文件系统,支持多项监控配置,搭载了轻量级的快速启动工具,以及Aero窗口快照功能。*

*Endian Firewall Community 3.2.1发布。这是一款专门用于路由器和网络防火墙设备上的基于CentOS的GNU/Linux操作系统。在最新版本中,提供了对64位处理器的支持,对扩展的3G调制解调器的支持,以及多项硬件组件相关驱动的更新,多个安全补丁,还有对 Python 2.7 动态编程语言的支持,搭载了 Linux 内核 4.1 版本。*

*代号为 "Sarah" 的 Linux Mint 18 Xfce 版本目前已经可以从官网进行下载了。这一版本中引入了对X系列app的支持,像Xed, Xviewer, Xreader, Xplayer等,还加入了炫丽的 Mint-Y 主题。*
|
||||
Vim 起步的五个技巧
|
Jason Baker
|
https://opensource.com/life/16/7/tips-getting-started-vim
|
我使用了这么多年的 Linux ,我会的只是 Vim 的最最基本的操作。我的技能水平只能让我在终端使用 Vim 修改文本,但是它并没有任何一个我想象中强大的文本处理功能。这样我完全无法用 Vim 发挥出胜出 Pico 和 Nano 的能力。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02/134516tqqhgihbb6sh182b.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02/134516tqqhgihbb6sh182b.jpg
| true | false | true |
maywanting
| false |
[
"vim",
"vi",
"Vimtutor",
"Vimium"
] |
观点
|
{
"viewnum": 9978,
"commentnum": 0,
"favtimes": 7,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 |
我使用了这么多年的 Linux ,我会的只是 Vim 的最最基本的操作。我的技能水平只能让我在终端使用 Vim 修改文本,但是它并没有任何一个我想象中强大的文本处理功能。这样我完全无法用 Vim 发挥出胜出 Pico 和 Nano 的能力。
| 2016-08-03T10:36:00 | 2016-08-03T10:36:00 | 7,643 |
/article-7643-1.html
|
多年来,我一直想学 Vim。如今 Vim 是我最喜欢的 Linux 文本编辑器,也是开发者和系统管理者最喜爱的开源工具。我说的学习,指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想要精通确实很难,所以我只想要达到熟练的水平。我使用了这么多年的 Linux ,我会的也仅仅只是打开一个文件,使用上下左右箭头按键来移动光标,切换到插入模式,更改一些文本,保存,然后退出。

但那只是 Vim 的最最基本的操作。我的技能水平只能让我在终端使用 Vim 修改文本,但是它并没有任何一个我想象中强大的文本处理功能。这样我完全无法用 Vim 发挥出胜出 Pico 和 Nano 的能力。
所以到底为什么要学习 Vim?因为我花费了相当多的时间用于编辑文本,而且我知道还有很大的效率提升空间。为什么不选择 Emacs,或者是更为现代化的编辑器例如 Atom?因为 Vim 适合我,至少我有一丁点的使用经验。而且,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我需要处理的系统上很少碰见没有装 Vim 或者它的弱化版(Vi)。如果你有强烈的欲望想学习对你来说更给力的 Emacs,我希望这些对于 Emacs 同类编辑器的建议能对你有所帮助。
花了几周的时间专注提高我的 Vim 使用技巧之后,我想分享的第一个建议就是必须使用它。虽然这看起来就是明知故问的回答,但事实上它比我所预想的计划要困难一些。我的大多数工作是在网页浏览器上进行的,而且每次我需要在浏览器之外打开并编辑一段文本时,就需要避免下意识地打开 Gedit。Gedit 已经放在了我的快速启动栏中,所以第一步就是移除这个快捷方式,然后替换成 Vim 的。
为了更好的学习 Vim,我尝试了很多。如果你也正想学习,以下列举了一些作为推荐。
### Vimtutor
通常如何开始学习最好就是使用应用本身。我找到一个小的应用叫 Vimtutor,当你在学习编辑一个文本时它能辅导你一些基础知识,它向我展示了很多我这些年都忽视的基础命令。Vimtutor 一般在有 Vim 的地方都能找到它,如果你的系统上没有 Vimtutor,Vimtutor 可以很容易从你的包管理器上安装。
### GVim
我知道并不是每个人都认同这个,但就是它让我从使用终端中的 Vim 转战到使用 GVim 来满足我基本编辑需求。反对者表示 GVim 鼓励使用鼠标,而 Vim 主要是为键盘党设计的。但是我能通过 GVim 的下拉菜单快速找到想找的指令,并且 GVim 可以提醒我正确的指令然后通过敲键盘执行它。努力学习一个新的编辑器然后陷入无法解决的困境,这种感觉并不好受。每隔几分钟读一下 man 出来的文字或者使用搜索引擎来提醒你该用的按键序列也并不是最好的学习新事物的方法。
### 键盘表
当我转战 GVim,我发现有一个键盘的“速查表”来提醒我最基础的按键很是便利。网上有很多这种可用的表,你可以下载、打印,然后贴在你身边的某一处地方。但是为了我的笔记本键盘,我选择买一沓便签纸。这些便签纸在美国不到 10 美元,当我使用键盘编辑文本,尝试新的命令的时候,可以随时提醒我。

### Vimium
上文提到,我工作都在浏览器上进行。其中一条我觉得很有帮助的建议就是,使用 [Vimium](https://github.com/philc/vimium) 来用增强使用 Vim 的体验。Vimium 是 Chrome 浏览器上的一个开源插件,能用 Vim 的指令快捷操作 Chrome。我发现我只用了几次使用快捷键切换上下文,就好像比之前更熟悉这些快捷键了。同样的扩展 Firefox 上也有,例如 [Vimerator](http://www.vimperator.org/)。

### 其它人
毫无疑问,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求助于在你之前探索过的人,让他给你建议、反馈和解决方法。
如果你住在一个大城市,那么附近可能会有一个 Vim meetup 小组,或者还有 Freenode IRC 上的 #vim 频道。#vim 频道是 Freenode 上最活跃的频道之一,那上面可以针对你个人的问题来提供帮助。听上面的人发发牢骚或者看看别人尝试解决自己没有遇到过的问题,仅仅是这样我都觉得很有趣。
---
那么,现在怎么样了?到现在为止还不错。为它所花的时间是否值得就在于之后它为你节省了多少时间。但是当我发现一个新的按键序列可以来跳过词,或者一些相似的小技巧,我经常会收获意外的惊喜与快乐。每天我至少可以看见,一点点的回报,正在逐渐配得上当初的付出。

学习 Vim 并不仅仅只有这些建议,还有很多。我很喜欢指引别人去 [Vim Advantures](http://vim-adventures.com/),它是一种使用 Vim 按键方式进行移动的在线游戏。而在另外一天我在 [Vimgifts.com](http://vimgifs.com/) 发现了一个非常神奇的虚拟学习工具,那可能就是你真正想要的:用一个小小的 gif 动图来描述 Vim 操作。
你有花时间学习 Vim 吗?或者是任何需要大量键盘操作的程序?那些经过你努力后掌握的工具,你认为这些努力值得吗?效率的提高有没有达到你的预期?分享你们的故事在下面的评论区吧。
---
via: <https://opensource.com/life/16/7/tips-getting-started-vim>
作者:[Jason Baker](https://opensource.com/users/jason-baker) 译者:[maywanting](https://github.com/maywanting)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如何用 Python 和 Flask 建立部署一个 Facebook Messenger 机器人
|
Konstantinos Tsaprailis
|
这是我建立一个简单的 Facebook Messenger 机器人的记录。功能很简单,它是一个回显机器人,只是打印回用户写了什么。
回显服务器类似于服务器的“Hello World”例子。
这个项目的目的不是建立最好的 Messenger 机器人,而是让你了解如何建立一个小型机器人和每个事物是如何整合起来的。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03/201537n6mzpexmqwebi33x.pn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03/201537n6mzpexmqwebi33x.png
| true | false | true |
wyangsun
| false |
[
"机器人",
"Python",
"Heroku",
"Facebook"
] |
软件开发
|
{
"viewnum": 8706,
"commentnum": 1,
"favtimes": 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16.243.180.125",
"message": "额,翻译的时候就感觉结尾怪怪的。。。原来下面还没结束。应该看看原文的。。。",
"username": "wyangsun [Chrome 51.0|Mac 10.10]",
"date": "2016-08-09T22:46:53"
}
] |
[] |
这是我建立一个简单的 Facebook Messenger 机器人的记录。功能很简单,它是一个回显机器人,只是打印回用户写了什么。
回显服务器类似于服务器的“Hello World”例子。
这个项目的目的不是建立最好的 Messenger 机器人,而是让你了解如何建立一个小型机器人和每个事物是如何整合起来的。
| 2016-08-03T20:15:00 | 2016-08-03T20:15:00 | 7,645 |
/article-7645-1.html
|
这是我建立一个简单的 Facebook Messenger 机器人的记录。功能很简单,它是一个回显机器人,只是打印回用户写了什么。
回显服务器类似于服务器的“Hello World”例子。
这个项目的目的不是建立最好的 Messenger 机器人,而是让你了解如何建立一个小型机器人和每个事物是如何整合起来的。

### 技术栈
使用到的技术栈:
* [Heroku](https://www.heroku.com) 做后端主机。免费级足够这个等级的教程。回显机器人不需要任何种类的数据持久,所以不需要数据库。
* [Python](https://www.python.org) 是我们选择的语言。版本选择 2.7,虽然它移植到 Pyhton 3 很容易,只需要很少的改动。
* [Flask](http://flask.pocoo.org) 作为网站开发框架。它是非常轻量的框架,用在小型工程或微服务是非常完美的。
* 最后 [Git](https://git-scm.com) 版本控制系统用来维护代码和部署到 Heroku。
* 值得一提:[Virtualenv](https://virtualenv.pypa.io/en/stable)。这个 python 工具是用来创建清洁的 python 库“环境”的,这样你可以只安装必要的需求和最小化应用的大小。
### 机器人架构
Messenger 机器人是由一个响应两种请求的服务器组成的:
* GET 请求被用来认证。他们与你注册的 FaceBook 认证码一同被 Messenger 发出。
* POST 请求被用来实际的通信。典型的工作流是,机器人将通过用户发送带有消息数据的 POST 请求而建立通信,然后我们将处理这些数据,并发回我们的 POST 请求。如果这个请求完全成功(返回一个 200 OK 状态码),我们也将响应一个 200 OK 状态码给初始的 Messenger请求。
这个教程应用将托管到 Heroku,它提供了一个优雅而简单的部署应用的接口。如前所述,免费级可以满足这个教程。
在应用已经部署并且运行后,我们将创建一个 Facebook 应用然后连接它到我们的应用,以便 Messenger 知道发送请求到哪,这就是我们的机器人。
### 机器人服务器
基本的服务器代码可以在 Github 用户 [hult(Magnus Hult)](https://github.com/hult) 的 [Chatbot](https://github.com/hult/facebook-chatbot-python) 项目上获取,做了一些只回显消息的代码修改和修正了一些我遇到的错误。最终版本的服务器代码如下:
```
from flask import Flask, request
import json
import requests
app = Flask(__name__)
### 这需要填写被授予的页面通行令牌(PAT)
### 它由将要创建的 Facebook 应用提供。
PAT = ''
@app.route('/', methods=['GET'])
def handle_verification():
print "Handling Verification."
if request.args.get('hub.verify_token', '') == 'my_voice_is_my_password_verify_me':
print "Verification successful!"
return request.args.get('hub.challenge', '')
else:
print "Verification failed!"
return 'Error, wrong validation token'
@app.route('/', methods=['POST'])
def handle_messages():
print "Handling Messages"
payload = request.get_data()
print payload
for sender, message in messaging_events(payload):
print "Incoming from %s: %s" % (sender, message)
send_message(PAT, sender, message)
return "ok"
def messaging_events(payload):
"""Generate tuples of (sender_id, message_text) from the
provided payload.
"""
data = json.loads(payload)
messaging_events = data["entry"][0]["messaging"]
for event in messaging_events:
if "message" in event and "text" in event["message"]:
yield event["sender"]["id"], event["message"]["text"].encode('unicode_escape')
else:
yield event["sender"]["id"], "I can't echo this"
def send_message(token, recipient, text):
"""Send the message text to recipient with id recipient.
"""
r = requests.post("https://graph.facebook.com/v2.6/me/messages",
params={"access_token": token},
data=json.dumps({
"recipient": {"id": recipient},
"message": {"text": text.decode('unicode_escape')}
}),
headers={'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if r.status_code != requests.codes.ok:
print r.text
if __name__ == '__main__':
app.run()
```
让我们分解代码。第一部分是引入所需的依赖:
```
from flask import Flask, request
import json
import requests
```
接下来我们定义两个函数(使用 Flask 特定的 app.route 装饰器),用来处理到我们的机器人的 GET 和 POST 请求。
```
@app.route('/', methods=['GET'])
def handle_verification():
print "Handling Verification."
if request.args.get('hub.verify_token', '') == 'my_voice_is_my_password_verify_me':
print "Verification successful!"
return request.args.get('hub.challenge', '')
else:
print "Verification failed!"
return 'Error, wrong validation token'
```
当我们创建 Facebook 应用时,verify\_token 对象将由我们声明的 Messenger 发送。我们必须自己来校验它。最后我们返回“hub.challenge”给 Messenger。
处理 POST 请求的函数更有意思一些:
```
@app.route('/', methods=['POST'])
def handle_messages():
print "Handling Messages"
payload = request.get_data()
print payload
for sender, message in messaging_events(payload):
print "Incoming from %s: %s" % (sender, message)
send_message(PAT, sender, message)
return "ok"
```
当被调用时,我们抓取消息载荷,使用函数 messaging\_events 来拆解它,并且提取发件人身份和实际发送的消息,生成一个可以循环处理的 python 迭代器。请注意 Messenger 发送的每个请求有可能多于一个消息。
```
def messaging_events(payload):
"""Generate tuples of (sender_id, message_text) from the
provided payload.
"""
data = json.loads(payload)
messaging_events = data["entry"][0]["messaging"]
for event in messaging_events:
if "message" in event and "text" in event["message"]:
yield event["sender"]["id"], event["message"]["text"].encode('unicode_escape')
else:
yield event["sender"]["id"], "I can't echo this"
```
对每个消息迭代时,我们会调用 send\_message 函数,然后我们使用 Facebook Graph messages API 对 Messenger 发回 POST 请求。在这期间我们一直没有回应我们阻塞的原始 Messenger请求。这会导致超时和 5XX 错误。
上述情况是我在解决遇到错误时发现的,当用户发送表情时实际上是发送的 unicode 标识符,但是被 Python 错误的编码了,最终我们发回了一些乱码。
这个发回 Messenger 的 POST 请求将永远不会完成,这会导致给初始请求返回 5xx 状态码,显示服务不可用。
通过使用 `encode('unicode_escape')` 封装消息,然后在我们发送回消息前用 `decode('unicode_escape')` 解码消息就可以解决。
```
def send_message(token, recipient, text):
"""Send the message text to recipient with id recipient.
"""
r = requests.post("https://graph.facebook.com/v2.6/me/messages",
params={"access_token": token},
data=json.dumps({
"recipient": {"id": recipient},
"message": {"text": text.decode('unicode_escape')}
}),
headers={'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if r.status_code != requests.codes.ok:
print r.text
```
### 部署到 Heroku
一旦代码已经建立成我想要的样子时就可以进行下一步。部署应用。
那么,该怎么做?
我之前在 Heroku 上部署过应用(主要是 Rails),然而我总是遵循某种教程做的,所用的配置是创建好了的。而在本文的情况下,我就需要从头开始。
幸运的是有官方 [Heroku 文档](https://devcenter.heroku.com/articles/python-gunicorn)来帮忙。这篇文档很好地说明了运行应用程序所需的最低限度。
长话短说,我们需要的除了我们的代码还有两个文件。第一个文件是“requirements.txt”,它列出了运行应用所依赖的库。
需要的第二个文件是“Procfile”。这个文件通知 Heroku 如何运行我们的服务。此外这个文件只需要一点点内容:
```
web: gunicorn echoserver:app
```
Heroku 对它的解读是,我们的应用通过运行 echoserver.py 启动,并且应用将使用 gunicorn 作为 Web 服务器。我们使用一个额外的网站服务器是因为与性能相关,在上面的 Heroku 文档里对此解释了:
>
> Web 应用程序并发处理传入的 HTTP 请求比一次只处理一个请求的 Web 应用程序会更有效利地用测试机的资源。由于这个原因,我们建议使用支持并发请求的 Web 服务器来部署和运行产品级服务。
>
>
> Django 和 Flask web 框架提供了一个方便的内建 Web 服务器,但是这些阻塞式服务器一个时刻只能处理一个请求。如果你部署这种服务到 Heroku 上,你的测试机就会资源利用率低下,应用会感觉反应迟钝。
>
>
> Gunicorn 是一个纯 Python 的 HTTP 服务器,用于 WSGI 应用。允许你在单独一个测试机内通过运行多 Python 进程的方式来并发的运行各种 Python 应用。它在性能、灵活性和配置简易性方面取得了完美的平衡。
>
>
>
回到我们之前提到过的“requirements.txt”文件,让我们看看它如何结合 Virtualenv 工具。
很多情况下,你的开发机器也许已经安装了很多 python 库。当部署应用时你不想全部加载那些库,但是辨认出你实际使用哪些库很困难。
Virtualenv 可以创建一个新的空白虚拟环境,以便你可以只安装你应用所需要的库。
你可以运行如下命令来检查当前安装了哪些库:
```
kostis@KostisMBP ~ $ pip freeze
cycler==0.10.0
Flask==0.10.1
gunicorn==19.6.0
itsdangerous==0.24
Jinja2==2.8
MarkupSafe==0.23
matplotlib==1.5.1
numpy==1.10.4
pyparsing==2.1.0
python-dateutil==2.5.0
pytz==2015.7
requests==2.10.0
scipy==0.17.0
six==1.10.0
virtualenv==15.0.1
Werkzeug==0.11.10
```
注意:pip 工具应该已经与 Python 一起安装在你的机器上。如果没有,查看[官方网站](https://pip.pypa.io/en/stable/installing)如何安装它。
现在让我们使用 Virtualenv 来创建一个新的空白环境。首先我们给我们的项目创建一个新文件夹,然后进到目录下:
```
kostis@KostisMBP projects $ mkdir echoserver
kostis@KostisMBP projects $ cd echoserver/
kostis@KostisMBP echoserver $
```
现在来创建一个叫做 echobot 的新环境。运行下面的 source 命令激活它,然后使用 pip freeze 检查,我们能看到现在是空的。
```
kostis@KostisMBP echoserver $ virtualenv echobot
kostis@KostisMBP echoserver $ source echobot/bin/activate
(echobot) kostis@KostisMBP echoserver $ pip freeze
(echobot) kostis@KostisMBP echoserver $
```
我们可以安装需要的库。我们需要是 flask、gunicorn 和 requests,它们被安装后我们就创建 requirements.txt 文件:
```
(echobot) kostis@KostisMBP echoserver $ pip install flask
(echobot) kostis@KostisMBP echoserver $ pip install gunicorn
(echobot) kostis@KostisMBP echoserver $ pip install requests
(echobot) kostis@KostisMBP echoserver $ pip freeze
click==6.6
Flask==0.11
gunicorn==19.6.0
itsdangerous==0.24
Jinja2==2.8
MarkupSafe==0.23
requests==2.10.0
Werkzeug==0.11.10
(echobot) kostis@KostisMBP echoserver $ pip freeze > requirements.txt
```
上述完成之后,我们用 python 代码创建 echoserver.py 文件,然后用之前提到的命令创建 Procfile,我们最终的文件/文件夹如下:
```
(echobot) kostis@KostisMBP echoserver $ ls
Procfile echobot echoserver.py requirements.txt
```
我们现在准备上传到 Heroku。我们需要做两件事。第一是如果还没有安装 Heroku toolbet,就安装它(详见 [Heroku](https://toolbelt.heroku.com))。第二是通过 Heroku [网页界面](https://dashboard.heroku.com/apps)创建一个新的 Heroku 应用。
点击右上的大加号然后选择“Create new app”。

为你的应用选择一个名字,然后点击“Create App”。

你将会重定向到你的应用的控制面板,在那里你可以找到如何部署你的应用到 Heroku 的细节说明。
```
(echobot) kostis@KostisMBP echoserver $ heroku login
(echobot) kostis@KostisMBP echoserver $ git init
(echobot) kostis@KostisMBP echoserver $ heroku git:remote -a <myappname>
(echobot) kostis@KostisMBP echoserver $ git add .
(echobot) kostis@KostisMBP echoserver $ git commit -m "Initial commit"
(echobot) kostis@KostisMBP echoserver (master) $ git push heroku master
...
remote: https://<myappname>.herokuapp.com/ deployed to Heroku
...
(echobot) kostis@KostisMBP echoserver (master) $ heroku config:set WEB_CONCURRENCY=3
```
如上,当你推送你的修改到 Heroku 之后,你会得到一个用于公开访问你新创建的应用的 URL。保存该 URL,下一步需要它。
### 创建这个 Facebook 应用
让我们的机器人可以工作的最后一步是创建这个我们将连接到其上的 Facebook 应用。Facebook 通常要求每个应用都有一个相关页面,所以我们来[创建一个](https://www.facebook.com/pages/create)。
接下来我们去 [Facebook 开发者专页](https://developers.facebook.com/),点击右上角的“My Apps”按钮并选择“Add a New App”。不要选择建议的那个,而是点击“basic setup”。填入需要的信息并点击“Create App Id”,然后你会重定向到新的应用页面。

在 “Products” 菜单之下,点击“+ Add Product” ,然后在“Messenger”下点击“Get Started”。跟随这些步骤设置 Messenger,当完成后你就可以设置你的 webhooks 了。Webhooks 简单的来说是你的服务所用的 URL 的名称。点击 “Setup Webhooks” 按钮,并添加该 Heroku 应用的 URL (你之前保存的那个)。在校验元组中写入 ‘my*voice*is*my*password*verify*me’。你可以写入任何你要的内容,但是不管你在这里写入的是什么内容,要确保同时修改代码中 handle\_verification 函数。然后勾选 “messages” 选项。

点击“Verify and Save” 就完成了。Facebook 将访问该 Heroku 应用并校验它。如果不工作,可以试试运行:
```
(echobot) kostis@KostisMBP heroku logs -t
```
然后看看日志中是否有错误。如果发现错误, Google 搜索一下可能是最快的解决方法。
最后一步是取得页面访问元组(PAT),它可以将该 Facebook 应用于你创建好的页面连接起来。

从下拉列表中选择你创建好的页面。这会在“Page Access Token”(PAT)下面生成一个字符串。点击复制它,然后编辑 echoserver.py 文件,将其贴入 PAT 变量中。然后在 Git 中添加、提交并推送该修改。
```
(echobot) kostis@KostisMBP echoserver (master) $ git add .
(echobot) kostis@KostisMBP echoserver (master) $ git commit -m "Initial commit"
(echobot) kostis@KostisMBP echoserver (master) $ git push heroku master
```
最后,在 Webhooks 菜单下再次选择你的页面并点击“Subscribe”。

现在去访问你的页面并建立会话:

成功了,机器人回显了!
注意:除非你要将这个机器人用在 Messenger 上测试,否则你就是机器人唯一响应的那个人。如果你想让其他人也试试它,到 [Facebook 开发者专页](https://developers.facebook.com/)中,选择你的应用、角色,然后添加你要添加的测试者。
### 总结
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非常有用的项目,希望它可以指引你找到开始的正确方向。[官方的 Facebook 指南](https://developers.facebook.com/docs/messenger-platform/implementation)有更多的资料可以帮你学到更多。
你可以在 [Github](https://github.com/kostistsaprailis/messenger-bot-tutorial) 上找到该项目的代码。
如果你有任何评论、勘误和建议,请随时联系我。
---
via: <http://tsaprailis.com/2016/06/02/How-to-build-and-deploy-a-Facebook-Messenger-bot-with-Python-and-Flask-a-tutorial/>
作者:[Konstantinos Tsaprailis](https://github.com/kostistsaprailis) 译者:[wyangsun](https://github.com/wyangsun)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开源新闻速递:OpenSSH 7.3不再支持小于1024位的RSA密钥
|
棣琦
|
更多:DragonFly BSD 4.6.0正式发布,首次提供了对UEFI的支持。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03/231818djeb8lnll6tshnkr.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03/231818djeb8lnll6tshnkr.jpg
| true | false | false | false |
[
"OpenSSH"
] |
新闻
|
{
"viewnum": 3319,
"commentnum": 0,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 |
更多:DragonFly BSD 4.6.0正式发布,首次提供了对UEFI的支持。
| 2016-08-03T23:26:00 | 2016-08-03T23:26:00 | 7,646 |
/article-7646-1.html
|
### 今日关注

OpenSSH 7.3正式发布。OpenSSH是提供给GNU/Linux和类UNIX操作系统的100%全套免费开源的SSH2.0协议的实现,预安装在SFTP的客户端和服务器中,也支持对SSH 1.3 和 SSH 1.5 协议的过渡。在这一版本中,将不再支持小于1024位的RAS密钥。
### 图文摘要

*专为俄语用户设计的GNU/Linux操作系统ROSA Desktop Fresh R8发布,搭载了KDE 4, KDE Plasma 5, GNOME, 和 MATE 桌面环境,并进行为期两年的更新支持,一直到2018年。不过,采用的并不是最新版本的软件和GNU/Linux技术,而是Linux 4.1.25内核。*

*DragonFly BSD 4.6.0正式发布,比较显著的改进是首次提供了对UEFI的支持,对内置的NVMe SSD设备的支持,以及对SMP和网络的改进,对最新的显卡的支持等。*

*KDE Plasma 5.7.3桌面环境已经可以使用了。KDE Plasma 5.7系列的更新速度是比较快的,在这一版本中,改善了一些核心组件,比如Plasma Desktop, Plasma Discover等,对VPN连接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进行了修复。KDE Plasma 5.7.4 版本预计8.23号发布,敬请期待。*

*炫丽的Arc GTK主题已经可以从Ubuntu 16.10 (Yakkety Yak)的仓库中下载了。Arc GTK是使用GTK+ GUI工具集写的一个平面桌面主题,有三种不同的风格可供选择,Arc, Arc-dark, 和 Arc-darker, 还有透明元素。*
|
||||
Git 系列(三):建立你的第一个 Git 仓库
|
Seth Kenlon
|
https://opensource.com/life/16/7/creating-your-first-git-repository
|
虽然 Git 确实是被许多重要软件选作版本控制工具,但是并不是仅能用于这些重要软件;它也能管理你购物清单(如果它们对你来说很重要的话,当然可以了!)、你的配置文件、周报或日记、项目进展日志、甚至源代码!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04/160452lyu00ee0ze1u5l3n.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04/160452lyu00ee0ze1u5l3n.jpg
| true | false | true |
vim-kakali
| false |
[
"Git"
] |
软件开发
|
{
"viewnum": 5341,
"commentnum": 0,
"favtimes": 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
{
"raid": 7641,
"displayorder": 0
},
{
"raid": 7677,
"displayorder": 0
}
] |
虽然 Git 确实是被许多重要软件选作版本控制工具,但是并不是仅能用于这些重要软件;它也能管理你购物清单(如果它们对你来说很重要的话,当然可以了!)、你的配置文件、周报或日记、项目进展日志、甚至源代码!
| 2016-08-04T16:05:00 | 2016-08-04T16:05:00 | 7,647 |
/article-7647-1.html
|
现在是时候学习怎样创建你自己的 Git 仓库了,还有怎样增加文件和完成提交。
在本系列[前面的文章](/article-7641-1.html)中,你已经学习了怎样作为一个最终用户与 Git 进行交互;你就像一个漫无目的的流浪者一样偶然发现了一个开源项目网站,克隆了仓库,然后你就可以继续钻研它了。你知道了和 Git 进行交互并不像你想的那样困难,或许你只是需要被说服现在去使用 Git 完成你的工作罢了。
虽然 Git 确实是被许多重要软件选作版本控制工具,但是并不是仅能用于这些重要软件;它也能管理你购物清单(如果它们对你来说很重要的话,当然可以了!)、你的配置文件、周报或日记、项目进展日志、甚至源代码!
使用 Git 是很有必要的,毕竟,你肯定有过因为一个备份文件不能够辨认出版本信息而抓狂的时候。

Git 无法帮助你,除非你开始使用它,而现在就是开始学习和使用它的最好时机。或者,用 Git 的话来说,“没有其他的 `push` 能像 `origin HEAD` 一样有帮助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意思)。我保证,你很快就会理解这一点的。
### 类比于录音
我们经常用名词“快照”来指代计算机上的镜像,因为很多人都能够对插满了不同时光的照片的相册充满了感受。这很有用,不过,我认为 Git 更像是进行一场录音。
也许你不太熟悉传统的录音棚卡座式录音机,它包括几个部件:一个可以正转或反转的转轴、保存声音波形的磁带,可以通过拾音头在磁带上记录声音波形,或者检测到磁带上的声音波形并播放给听众。
除了往前播放磁带,你也可以把磁带倒回到之前的部分,或快进跳过后面的部分。
想象一下上世纪 70 年代乐队录制磁带的情形。你可以想象到他们一遍遍地练习歌曲,直到所有部分都非常完美,然后记录到音轨上。起初,你会录下鼓声,然后是低音,再然后是吉他声,最后是主唱。每次你录音时,录音棚工作人员都会把磁带倒带,然后进入循环模式,这样它就会播放你之前录制的部分。比如说如果你正在录制低音,你就会在背景音乐里听到鼓声,就像你自己在击鼓一样,然后吉他手在录制时会听到鼓声、低音(和牛铃声)等等。在每个循环中,你都会录制一部分,在接下来的循环中,工作人员就会按下录音按钮将其合并记录到磁带中。
你也可以拷贝或换下整个磁带,如果你要对你的作品重新混音的话。
现在我希望对于上述的上世纪 70 年代的录音工作的描述足够生动,这样我们就可以把 Git 的工作想象成一个录音工作了。
### 新建一个 Git 仓库
首先得为我们的虚拟的录音机买一些磁带。用 Git 的话说,这些磁带就是*仓库*;它是完成所有工作的基础,也就是说这里是存放 Git 文件的地方(即 Git 工作区)。
任何目录都可以成为一个 Git 仓库,但是让我们从一个新目录开始。这需要下面三个命令:
* 创建目录(如果你喜欢的话,你可以在你的图形化的文件管理器里面完成。)
* 在终端里切换到目录。
* 将其初始化成一个 Git 管理的目录。
也就是运行如下代码:
```
$ mkdir ~/jupiter # 创建目录
$ cd ~/jupiter # 进入目录
$ git init . # 初始化你的新 Git 工作区
```
在这个例子中,文件夹 jupiter 是一个空的但是合法的 Git 仓库。
有了仓库接下来的事情就可以按部就班进行了。你可以克隆该仓库,你可以在一个历史点前后来回穿梭(前提是你有一个历史点),创建交替的时间线,以及做 Git 能做的其它任何事情。
在 Git 仓库里面工作和在任何目录里面工作都是一样的,可以在仓库中新建文件、复制文件、保存文件。你可以像平常一样做各种事情;Git 并不复杂,除非你把它想复杂了。
在本地的 Git 仓库中,一个文件可以有以下这三种状态:
* <ruby> 未跟踪文件 <rp> ( </rp> <rt> Untracked </rt> <rp> ) </rp></ruby>:你在仓库里新建了一个文件,但是你没有把文件加入到 Git 的管理之中。
* <ruby> 已跟踪文件 <rp> ( </rp> <rt> Tracked </rt> <rp> ) </rp></ruby>:已经加入到 Git 管理的文件。
* <ruby> 暂存区文件 <rp> ( </rp> <rt> Staged </rt> <rp> ) </rp></ruby>:被修改了的已跟踪文件,并加入到 Git 的提交队列中。
任何你新加入到 Git 仓库中的文件都是未跟踪文件。这些文件保存在你的电脑硬盘上,但是你没有告诉 Git 这是需要管理的文件,用我们的录音机来类比,就是录音机还没打开;乐队就开始在录音棚里忙碌了,但是录音机并没有准备录音。
不用担心,Git 会在出现这种情况时告诉你:
```
$ echo "hello world" > foo
$ git status
On branch master
Untracked files:
(use "git add <file>..." to include in what will be committed)
foo
nothing added but untracked files present (use "git add" to track)
```
你看到了,Git 会提醒你怎样把文件加入到提交任务中。
### 不使用 Git 命令进行 Git 操作
在 GitHub 或 GitLab 上创建一个仓库只需要用鼠标点几下即可。这并不难,你单击“New Repository”这个按钮然后跟着提示做就可以了。
在仓库中包括一个“README”文件是一个好习惯,这样人们在浏览你的仓库的时候就可以知道你的仓库是干什么的,更有用的是可以让你在克隆一个有东西的仓库前知道它有些什么。
克隆仓库通常很简单,但是在 GitHub 上获取仓库改动权限就稍微复杂一些,为了通过 GitHub 验证你必须有一个 SSH 密钥。如果你使用 Linux 系统,可以通过下面的命令生成:
```
$ ssh-keygen
```
然后复制你的新密钥的内容,它是纯文本文件,你可以使用一个文本编辑器打开它,也可以使用如下 cat 命令查看:
```
$ cat ~/.ssh/id_rsa.pub
```
现在把你的密钥粘贴到 [GitHub SSH 配置文件](https://github.com/settings/keys) 中,或者 [GitLab 配置文件](https://gitlab.com/profile/keys)。
如果你通过使用 SSH 模式克隆了你的项目,你就可以将修改写回到你的仓库了。
另外,如果你的系统上没有安装 Git 的话也可以使用 GitHub 的文件上传接口来添加文件。

### 跟踪文件
正如命令 `git status` 的输出告诉你的那样,如果你想让 git 跟踪一个文件,你必须使用命令 `git add` 把它加入到提交任务中。这个命令把文件存在了暂存区,这里存放的都是等待提交的文件,或者也可以用在快照中。在将文件包括到快照中,和添加要 Git 管理的新的或临时文件时,`git add` 命令的目的是不同的,不过至少现在,你不用为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而费神。
类比录音机,这个动作就像打开录音机开始准备录音一样。你可以想象为对已经在录音的录音机按下暂停按钮,或者倒回开头等着记录下个音轨。
当你把文件添加到 Git 管理中,它会标识其为已跟踪文件:
```
$ git add foo
$ git status
On branch master
Changes to be committed:
(use "git reset HEAD <file>..." to unstage)
new file: foo
```
加入文件到提交任务中并不是“准备录音”。这仅仅是将该文件置于准备录音的状态。在你添加文件后,你仍然可以修改该文件;它只是被标记为**已跟踪**和**处于暂存区**,所以在它被写到“磁带”前你可以将它撤出或修改它(当然你也可以再次将它加入来做些修改)。但是请注意:你还没有在磁带中记录该文件,所以如果弄坏了一个之前还是好的文件,你是没有办法恢复的,因为你没有在“磁带”中记下那个文件还是好着的时刻。
如果你最后决定不把文件记录到 Git 历史列表中,那么你可以撤销提交任务,在 Git 中是这样做的:
```
$ git reset HEAD foo
```
这实际上就是解除了录音机的准备录音状态,你只是在录音棚中转了一圈而已。
### 大型提交
有时候,你想要提交一些内容到仓库;我们以录音机类比,这就好比按下录音键然后记录到磁带中一样。
在一个项目所经历的不同阶段中,你会按下这个“记录键”无数次。比如,如果你尝试了一个新的 Python 工具包并且最终实现了窗口呈现功能,然后你肯定要进行提交,以便你在实验新的显示选项时搞砸了可以回退到这个阶段。但是如果你在 Inkscape 中画了一些图形草样,在提交前你可能需要等到已经有了一些要开发的内容。尽管你可能提交了很多次,但是 Git 并不会浪费很多,也不会占用太多磁盘空间,所以在我看来,提交的越多越好。
`commit` 命令会“记录”仓库中所有的暂存区文件。Git 只“记录”已跟踪的文件,即,在过去某个时间点你使用 `git add` 命令加入到暂存区的所有文件,以及从上次提交后被改动的文件。如果之前没有过提交,那么所有跟踪的文件都包含在这次提交中,以 Git 的角度来看,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修改,因为它们从没放到仓库中变成了放进去。
完成一次提交需要运行下面的命令:
```
$ git commit -m 'My great project, first commit.'
```
这就保存了所有提交的文件,之后可以用于其它操作(或者,用英国电视剧《神秘博士》中时间领主所讲的 Gallifreyan 语说,它们成为了“固定的时间点” )。这不仅是一个提交事件,也是一个你在 Git 日志中找到该提交的引用指针:
```
$ git log --oneline
55df4c2 My great project, first commit.
```
如果想浏览更多信息,只需要使用不带 `--oneline` 选项的 `git log` 命令。
在这个例子中提交时的引用号码是 55df4c2。它被叫做“<ruby> 提交哈希 <rp> ( </rp> <rt> commit hash </rt> <rp> ) </rp></ruby>”(LCTT 译注:这是一个 SHA-1 算法生成的哈希码,用于表示一个 git 提交对象),它代表着刚才你的提交所包含的所有新改动,覆盖到了先前的记录上。如果你想要“倒回”到你的提交历史点上,就可以用这个哈希作为依据。
你可以把这个哈希想象成一个声音磁带上的 [SMPTE 时间码](http://slackermedia.ml/handbook/doku.php?id=timecode),或者再形象一点,这就是好比一个黑胶唱片上两首不同的歌之间的空隙,或是一个 CD 上的音轨编号。
当你改动了文件之后并且把它们加入到提交任务中,最终完成提交,这就会生成新的提交哈希,它们每一个所标示的历史点都代表着你的产品不同的版本。
这就是 Charlie Brown 这样的音乐家们为什么用 Git 作为版本控制系统的原因。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会讨论关于 Git HEAD 的各个方面,我们会真正地向你揭示时间旅行的秘密。不用担心,你只需要继续读下去就行了(或许你已经在读了?)。
---
via: <https://opensource.com/life/16/7/creating-your-first-git-repository>
作者:[Seth Kenlon](https://opensource.com/users/seth) 译者:[vim-kakali](https://github.com/vim-kakal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开源新闻速递:Tor 0.2.8.6 发布,可以保护用户不被监控追踪
|
棣琦
|
更多:Fotoxx 16.08发布;Canonical启动了"netplan"计划,统一规范并清理Ubuntu Linux中的网络配置。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05/001657cocwmu5a6555cuqc.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05/001657cocwmu5a6555cuqc.jpg
| true | false | false | false |
[
"Tor"
] |
新闻
|
{
"viewnum": 4781,
"commentnum": 2,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221.221.154.137",
"message": "棣琦好棒!!!",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Firefox 47.0|Mac 10.11 用户",
"date": "2016-08-05T00:29:09"
},
{
"postip": "23.83.238.204",
"message": "虽然不怎么用Tor,但是还是很喜欢。",
"username": "来自美国的 Chrome Mobile 52.0|Android 6.0 用户",
"date": "2016-08-10T23:03:34"
}
] |
[] |
更多:Fotoxx 16.08发布;Canonical启动了"netplan"计划,统一规范并清理Ubuntu Linux中的网络配置。
| 2016-08-05T00:21:50 | 2016-08-05T00:21:50 | 7,648 |
/article-7648-1.html
|
### 今日关注

Tor 0.2.8.6 发布,改善了客户端引导的性能,以及Linux操作系统的安全性。Tor Project团队和Debian Project团队合作,为Debian GNU/Linux操作系统提供了Tor onion服务和Debian在线服务,比如Debian网站和wiki页面,能够确保用户在使用这些相应的服务或者进行Debian更新时不被任何的政府机构跟踪和定位,这就保证了用户的安全性。目前已经可以下载使用了。
### 图文摘要

*GNU/Linux操作系统上的图像编辑软件Fotoxx 16.08发布。在这一最新版本中,用户可以直接通过点击相册缩略图来删除多张图片,也可以直接从图片集或者文件管理器中拖拽缩略图到专辑的特定位置,还增加了一个滑块来调整颜色模式。想体验更多新功能的话就赶紧进行更新吧。*

*Canonical启动了一个"netplan"计划,统一规范并清理Ubuntu Linux中的网络配置。在Ubuntu 16.10 "Yakkety Yak"中已经开始施行了,"nplan"包在Ubuntu 16.10的软件仓库已经可以下载使用了。*

*Guix System Distribution 0.11发布。GuixSD是GNU系统的一个高级发行版,Linux-libre内核驱动,使用GNU Guix作为默认的包管理器。这一最新版本提供了对RAID设备的支持,以及对“guix 发布”功能的压缩支持。已经可以下载了。*
|
||||
awk 系列:怎样使用 awk 变量、数值表达式以及赋值运算符
|
Aaron Kili
|
http://www.tecmint.com/learn-awk-variables-numeric-expressions-and-assignment-operators/
|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会进入 awk 更高级的部分,使用 awk 处理更复杂的文本和进行字符串过滤操作。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05/091445ktem9q8x6qtubqke.pn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05/091445ktem9q8x6qtubqke.png
| true | false | true |
vim-kakali
| false |
[
"awk"
] |
技术
|
{
"viewnum": 25509,
"commentnum": 0,
"favtimes": 4,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
{
"raid": 7610,
"displayorder": 0
},
{
"raid": 7654,
"displayorder": 0
}
] |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会进入 awk 更高级的部分,使用 awk 处理更复杂的文本和进行字符串过滤操作。
| 2016-08-05T09:14:43 | 2016-08-05T09:14:43 | 7,650 |
/article-7650-1.html
|
我觉得 [awk 系列](/article-7586-1.html) 将会越来越好,在本系列的前七节我们讨论了在 Linux 中处理文件和筛选字符串所需要的一些 awk 命令基础。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会进入 awk 更高级的部分,使用 awk 处理更复杂的文本和进行字符串过滤操作。因此,我们将会讲到 Awk 的一些特性,诸如变量、数值表达式和赋值运算符。

*学习 Awk 变量,数值表达式和赋值运算符*
你可能已经在很多编程语言中接触过它们,比如 shell,C,Python 等;这些概念在理解上和这些语言没有什么不同,所以在这一小节中你不用担心很难理解,我们将会简短的提及常用的一些 awk 特性。
这一小节可能是 awk 命令里最容易理解的部分,所以放松点,我们开始吧。
### 1. Awk 变量
在很多编程语言中,变量就是一个存储了值的占位符,当你在程序中新建一个变量的时候,程序一运行就会在内存中创建一些空间,你为变量赋的值会存储在这些内存空间上。
你可以像下面这样定义 shell 变量一样定义 awk 变量:
```
variable_name=value
```
上面的语法:
* `variable_name`: 为定义的变量的名字
* `value`: 为变量赋的值
再看下面的一些例子:
```
computer_name=”tecmint.com”
port_no=”22”
email=”admin@tecmint.com”
server=computer_name
```
观察上面的简单的例子,在定义第一个变量的时候,值 'tecmint.com' 被赋给了 'computer\_name' 变量。
此外,值 22 也被赋给了 port\_no 变量,把一个变量的值赋给另一个变量也是可以的,在最后的例子中我们把变量 computer\_name 的值赋给了变量 server。
你可以看看[本系列的第 2 节](/article-7587-1.html)中提到的字段编辑,我们讨论了 awk 怎样将输入的行分隔为若干字段并且使用标准字段访问操作符 `$` 来访问拆分出来的不同字段。我们也可以像下面这样使用变量为字段赋值。
```
first_name=$2
second_name=$3
```
在上面的例子中,变量 first\_name 的值设置为第二个字段,second\_name 的值设置为第三个字段。
再举个例子,有一个名为 names.txt 的文件,这个文件包含了一个应用程序的用户列表,这个用户列表包含了用户的名和姓以及性别。可以使用 [cat 命令](http://www.tecmint.com/13-basic-cat-command-examples-in-linux/) 查看文件内容:
```
$ cat names.txt
```

*使用 cat 命令查看列表文件内容*
然后,我们也可以使用下面的 awk 命令把列表中第一个用户的第一个和第二个名字分别存储到变量 first\_name 和 second\_name 上:
```
$ awk '/Aaron/{ first_name=$2 ; second_name=$3 ; print first_name, second_name ; }' names.txt
```

*使用 Awk 命令为变量赋值*
再看一个例子,当你在终端运行 'uname -a' 时,它可以打印出所有的系统信息。
第二个字段包含了你的主机名,因此,我们可以像下面这样把它赋给一个叫做 hostname 的变量并且用 awk 打印出来。
```
$ uname -a
$ uname -a | awk '{hostname=$2 ; print hostname ; }'
```

*使用 Awk 把命令的输出赋给变量*
### 2. 数值表达式
在 Awk 中,数值表达式使用下面的数值运算符组成:
* `*` : 乘法运算符
* `+` : 加法运算符
* `/` : 除法运算符
* `-` : 减法运算符
* `%` : 取模运算符
* `^` : 指数运算符
数值表达式的语法是:
```
$ operand1 operator operand2
```
上面的 operand1 和 operand2 可以是数值和变量,运算符可以是上面列出的任意一种。
下面是一些展示怎样使用数值表达式的例子:
```
counter=0
num1=5
num2=10
num3=num2-num1
counter=counter+1
```
要理解 Awk 中数值表达式的用法,我们可以看看下面的例子,文件 domians.txt 里包括了所有属于 Tecmint 的域名。
```
news.tecmint.com
tecmint.com
linuxsay.com
windows.tecmint.com
tecmint.com
news.tecmint.com
tecmint.com
linuxsay.com
tecmint.com
news.tecmint.com
tecmint.com
linuxsay.com
windows.tecmint.com
tecmint.com
```
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查看文件的内容:
```
$ cat domains.txt
```

*查看文件内容*
如果想要计算出域名 tecmint.com 在文件中出现的次数,我们就可以通过写一个简单的脚本实现这个功能:
```
#!/bin/bash
for file in $@; do
if [ -f $file ] ; then
#print out filename
echo "File is: $file"
#print a number incrementally for every line containing tecmint.com
awk '/^tecmint.com/ { counter=counter+1 ; printf "%s\n", counter ; }' $file
else
#print error info incase input is not a file
echo "$file is not a file, please specify a file." >&2 && exit 1
fi
done
#terminate script with exit code 0 in case of successful execution
exit 0
```

*计算一个字符串或文本在文件中出现次数的 shell 脚本*
写完脚本后保存并赋予执行权限,当我们使用文件运行脚本的时候,文件 domains.txt 作为脚本的输入,我们会得到下面的输出:
```
$ ./script.sh ~/domains.txt
```

*计算字符串或文本出现次数的脚本*
从脚本执行后的输出中,可以看到在文件 domains.txt 中包含域名 tecmint.com 的地方有 6 行,你可以自己计算进行验证。
### 3. 赋值操作符
我们要说的最后的 Awk 特性是赋值操作符,下面列出的只是 awk 中的部分赋值运算符:
* `*=` : 乘法赋值操作符
* `+=` : 加法赋值操作符
* `/=` : 除法赋值操作符
* `-=` : 减法赋值操作符
* `%=` : 取模赋值操作符
* `^=` : 指数赋值操作符
下面是 Awk 中最简单的一个赋值操作的语法:
```
$ variable_name=variable_name operator operand
```
例子:
```
counter=0
counter=counter+1
num=20
num=num-1
```
你可以使用在 awk 中使用上面的赋值操作符使命令更简短,从先前的例子中,我们可以使用下面这种格式进行赋值操作:
```
variable_name operator=operand
counter=0
counter+=1
num=20
num-=1
```
因此,我们可以在 shell 脚本中改变 awk 命令,使用上面提到的 += 操作符:
```
#!/bin/bash
for file in $@; do
if [ -f $file ] ; then
#print out filename
echo "File is: $file"
#print a number incrementally for every line containing tecmint.com
awk '/^tecmint.com/ { counter+=1 ; printf "%s\n", counter ; }' $file
else
#print error info incase input is not a file
echo "$file is not a file, please specify a file." >&2 && exit 1
fi
done
#terminate script with exit code 0 in case of successful execution
exit 0
```

*修改了的 shell 脚本*
在 [awk 系列](/article-7586-1.html) 的这一部分,我们讨论了一些有用的 awk 特性,有变量,使用数值表达式和赋值运算符,还有一些使用它们的实例。
这些概念和其他的编程语言没有任何不同,但是可能在 awk 中有一些意义上的区别。
在本系列的第 9 节,我们会学习更多的 awk 特性,比如特殊格式: BEGIN 和 END。请继续关注。
---
via: <http://www.tecmint.com/learn-awk-variables-numeric-expressions-and-assignment-operators/>
作者:[Aaron Kili](http://www.tecmint.com/author/aaronkili/) 译者:[vim-kakali](https://github.com/vim-kakal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伴随 Linux 成长的职业生涯
|
Michael Perry
|
https://opensource.com/life/16/3/my-linux-story-michael-perry
|
在使用 Linux 过程中的乐趣和不断进步是在过去的 18 年里一直驱动我的动力。我从 Linux 2.0 内核开始看着它变成现在的这样。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05/145301g661zu63i7z8n936.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05/145301g661zu63i7z8n936.jpg
| true | false | true |
chenxinlong
| false |
[
"Linux"
] |
观点
|
{
"viewnum": 4675,
"commentnum": 12,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223.20.52.173",
"message": "不錯,我也最喜歡Debian,最安靜方便生心~",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Vivaldi 1.2|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08-05T20:34:23"
},
{
"postip": "49.67.235.1",
"message": "虽然你们都说好,还是觉得linux桌面比不上winxp,是我一个人的错觉么?",
"username": "来自江苏南通的 Chrome 52.0|Mac 10.11 用户",
"date": "2016-08-05T20:42:25"
},
{
"postip": "49.67.235.1",
"message": "虽然你们都说好,还是觉得linux桌面比不上winxp,是我一个人的错觉么?",
"username": "来自江苏南通的 Chrome 52.0|Mac 10.11 用户",
"date": "2016-08-05T20:42:25"
},
{
"postip": "118.112.207.43",
"message": "Debian 稳定版更新太慢。",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2.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08-05T20:51:56"
},
{
"postip": "118.113.68.52",
"message": "不知是翻译的原因还是作者的原因,老是在说二十世纪前期中期后期,二十世纪的前期和中期微软linux都还没有吧.....写得很不严谨啊...........",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Safari 9.1|Mac 10.10 用户",
"date": "2016-08-05T21:35:34"
},
{
"postip": "14.0.154.156",
"message": "那是因為你用debian stable。debian有三個releases:stable(jessie)、testing(stretch)、unstable(sid),還有一個repository:experimental<br />\r\n<br />\r\n我正在用debian sid",
"username": "来自香港的 Firefox 48.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08-06T00:48:23"
},
{
"postip": "118.112.207.43",
"message": "没有看到回复里“稳定版”三个字吗?用不是稳定版仓库的包,还能叫稳定版吗?",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2.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08-06T09:08:55"
},
{
"postip": "123.120.88.155",
"message": "抱歉,你说的对,是我们翻译错误。原文是 : in the early and mid 2000's",
"username": "linux [Chrome 52.0|Mac 10.11]",
"date": "2016-08-06T21:38:11"
},
{
"postip": "118.112.61.232",
"message": "还有一个地方:<br />\r\n而在二十世纪中期的时候,那时我正在忙为那些在雷蒙德附近(微软公司所在地)的大一些的软件公司做咨询工作,为他们对比 Linux 解决方案及其自己的解决方案做分析和验证。",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Firefox 4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08-07T08:53:17"
},
{
"postip": "101.67.69.76",
"message": "你要更新快?那可以试试Arch,手动滑稽",
"username": "来自浙江湖州的 Chrome 51.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08-07T13:48:20"
},
{
"postip": "139.207.134.181",
"message": "更新快慢与你何干?",
"username": "来自四川的 Mobile Safari 9.0|iOS 9.3 用户",
"date": "2016-08-08T07:50:50"
},
{
"postip": "123.120.88.155",
"message": "谢谢您的细心!感谢!",
"username": "linux [Chrome 52.0|Mac 10.11]",
"date": "2016-08-08T23:47:32"
}
] |
[] |
在使用 Linux 过程中的乐趣和不断进步是在过去的 18 年里一直驱动我的动力。我从 Linux 2.0 内核开始看着它变成现在的这样。
| 2016-08-05T14:52:00 | 2016-08-05T14:52:00 | 7,651 |
/article-7651-1.html
|

我与 Linux 的故事开始于 1998 年,一直延续到今天。 当时我在 Gap 公司工作,管理着成千台运行着 [OS/2](https://en.wikipedia.org/wiki/OS/2) 系统的台式机 ( 在随后的几年里变成了 [Warp 3.0](https://archive.org/details/IBMOS2Warp3Collection))。 作为一个 OS/2 的粉丝,那时我非常喜欢那个时候。 随着这些台式机的嗡鸣,我们使用 Gap 开发的工具轻而易举地就能支撑起对成千的用户的服务支持。 然而,一切都将改变了。
在 1998 年的 11 月, 我收到邀请加入一个新成立的公司,这家公司将专注于企业级 Linux 上。 这就是后来非常出名的 [Linuxcare](https://archive.org/details/IBMOS2Warp3Collection)。
### 我在 Linuxcare 的时光
我曾经接触过一些 Linux , 但我从未想过要把它提供给企业客户。仅仅几个月后 ( 从这里开始成为了空间和时间上的转折点 ), 我就在管理一整条线的业务,让企业获得他们的软件,硬件,甚至是证书认证等各种在当时非常盛行的 Linux 服务。
我支持的客户包括像 IBM ,Dell ,HP 这样的厂商以确保他们的硬件能够成功的运行 Linux 。 今天你们应该都听过许多关于在硬件上预装 Linux 的事, 但当时 Dell 邀请我去讨论为即将到来的贸易展上将 Linux 运行在认证的笔记本电脑上。 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 !同时我们在之后几年内也支持了 IBM 和 HP 等多项认证工作。
Linux 变化得非常快,并且它总是这样。 它也获得了更多的关键设备的支持,比如声音,网络和图形。在这段时间, 我把个人使用的系统从基于 RPM 的系统换成了 [Debian](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nuxcare) 。
### 使用 Linux 的这些年
几年前我在一些做 Linux 硬件设备、Linux 定制软件以及 Linux 数据中心的公司工作。而在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的中期的时候,那时我正在忙为那些在雷蒙德附近(微软公司所在地)的大一些的软件公司做咨询工作,为他们对比 Linux 解决方案及其自己的解决方案做分析和验证。 我个人使用的系统一直没有改变,我仍会在尽可能的情况下运行 Debian 测试系统。
我真的非常欣赏发行版的灵活性和永久更新状态。 Debian 是我所使用过的最有趣且拥有良好支持的发行版,并且它拥有最好的社区,而我是社区的一份子。
当我回首我使用 Linux 的这几年,我仍记得大约在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前中期的时候在圣何塞,旧金山,波士顿和纽约召开的那些 Linux Expo 大会。在 Linuxcare 时我们总是会摆一些有趣而且时髦的展位,在那边逛的时候总会碰到一些老朋友。这一切工作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在努力地强调使用 Linux 的乐趣。
随着虚拟化和云的崛起也让 Linux 变得更加有趣。 当我在 Linuxcare 的时候, 我们常和斯坦福大学附近的帕洛阿尔托的一个约 30 人左右的小公司在一块。我们会开车到他们的办公处,然后帮他们准备和我们一起参加展览的东西。 谁会想得到这个小小的初创公司会成就后来的 VMware ?
我还有许多的故事,能认识这些人并和他们一起工作我感到很幸运。 Linux 在各方面都不断发展且变得尤为重要。 并且甚至随着它重要性的提升,它使用起来仍然非常有趣。 我认为它的开放性和可定制能力给它带来了大量的新用户,这也是让我感到非常震惊的一点。
### 现在
在过去的五年里我的工作重心逐渐离开 Linux。 我所管理的大规模基础设施项目中包含着许多不同的操作系统 ( 包括非开源的和开源的 ), 但我的心一直以来都是和 Linux 在一起的。
在使用 Linux 过程中的乐趣和不断进步是在过去的 18 年里一直驱动我的动力。我从 Linux 2.0 内核开始看着它变成现在的这样。 Linux 是一个卓越的、生机勃勃的且非常酷的东西。
---
via: <https://opensource.com/life/16/3/my-linux-story-michael-perry>
作者:[Michael Perry](https://opensource.com/users/mpmilestogo) 译者:[chenxinlong](https://github.com/chenxinlong)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
||
在用户空间做我们会在内核空间做的事情
|
Doc Searls
|
https://www.linuxjournal.com/content/doing-user-space-what-we-did-kernel-space
|
我相信,Linux 最好也是最坏的事情,就是内核空间(kernel space)和用户空间(user space)之间的巨大差别。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05/203906msi8utj4sssdvdiv.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05/203906msi8utj4sssdvdiv.jpg
| true | false | true |
MikeCoder
| false |
[
"身份"
] |
观点
|
{
"viewnum": 4269,
"commentnum": 3,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61.188.187.53",
"message": "自主身份?没明白什么意思,和网络有序有关系?",
"username": "来自四川南充的 Firefox 47.0|Ubuntu 用户",
"date": "2016-08-05T21:18:01"
},
{
"postip": "14.0.154.156",
"message": "其實主要是GNU/Hurd不爭氣,最後用了Linux做kernel形成GNU/Linux,所以才會有kernel和user space的巨大分野,Linux kernel和GNU project的開發者不是同一群人。如果像BSD、Mac OS X、MS Windows之類kernel和user space由同一個組織開發,不會有巨大的分野",
"username": "来自香港的 Firefox 48.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08-06T22:10:37"
},
{
"postip": "123.120.88.155",
"message": "嗯,这个观点有意思!",
"username": "linux [Chrome 52.0|Mac 10.11]",
"date": "2016-08-07T08:36:46"
}
] |
[] |
我相信,Linux 最好也是最坏的事情,就是内核空间(kernel space)和用户空间(user space)之间的巨大差别。
| 2016-08-05T20:39:36 | 2016-08-05T20:39:36 | 7,652 |
/article-7652-1.html
|
我相信,Linux 最好也是最坏的事情,就是<ruby> 内核空间 <rp> ( </rp> <rt> kernel space </rt> <rp> ) </rp></ruby>和<ruby> 用户空间 <rp> ( </rp> <rt> user space </rt> <rp> ) </rp></ruby>之间的巨大差别。

如果没有这个区别,Linux 可能也不会成为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操作系统。如今,Linux 的使用范围在世界上是最大的,而这些应用又有着世界上最大的用户群——尽管大多数用户并不知道,当他们进行谷歌搜索或者触摸安卓手机的时候,他们其实正在使用 Linux。如果不是 Linux 的巨大成功,Apple 公司也可能并不会成为现在这样(即在他们的电脑产品中使用 BSD 的技术)(LCTT 译注:Linux 获得成功后,Apple 曾与 Linus 协商使用 Linux 核心作为 Apple 电脑的操作系统并帮助开发的事宜,但遭到拒绝。因此,Apple 转向使用许可证更为宽松的 BSD 。)。
不(需要)关注用户空间是 Linux 内核开发中的一个特点而非缺陷。正如 Linus 在 2003 年的<ruby> <a href="http://www.linuxjournal.com/article/6427"> 极客巡航 </a> <rp> ( </rp> <rt> Geek Cruise </rt> <rp> ) </rp></ruby>中提到的那样,“我只做内核相关的东西……我并不知道内核之外发生的事情,而且我也并不关心。我只关注内核部分发生的事情。” 多年之后的[另一次极客巡航](http://www.linuxjournal.com/article/8664)上, Andrew Morton 给我上了另外的一课,这之后我写道:
>
> 内核空间是Linux 所在的地方,而用户空间是 Linux 与其它的“自然材料”一起使用的地方。内核空间和用户空间的区别,和自然材料与人类用其生产的人造材料的区别很类似。
>
>
>
这个区别是自然而然的结果,就是尽管外面的世界一刻也离不开 Linux, 但是 Linux 社区还是保持相对较小。所以,为了增加哪怕一点我们社区团体的规模,我希望指出两件事情。第一件已经非常火了,另外一件可能会火起来。
第一件事情就是<ruby> <a href="https://en.wikipedia.org/wiki/Block_chain_%28database%29"> 区块链 </a> <rp> ( </rp> <rt> blockchain </rt> <rp> ) </rp></ruby>,出自著名的分布式货币——比特币之手。当你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同时,人们对区块链的[关注度正在直线上升](https://www.google.com/trends/explore#q=blockchain)。

*图1. 区块链的谷歌搜索趋势*
第二件事就是<ruby> 自主身份 <rp> ( </rp> <rt> self-sovereign identity </rt> <rp> ) </rp></ruby>。为了解释这个概念,让我先来问你:你是谁,你来自哪里?
如果你从你的老板、你的医生或者车管所,Facebook、Twitter 或者谷歌上得到答案,你就会发现它们都是<ruby> 行政身份 <rp> ( </rp> <rt> administrative identifiers </rt> <rp> ) </rp></ruby>——这些机构完全以自己的便利为原因设置这些身份和职位。正如一家区块链技术公司 [Evernym](http://evernym.com/) 的 Timothy Ruff 所说,“你并不因组织而存在,但你的身份却因此存在。”身份是个因变量。自变量——即控制着身份的变量——是(你所在的)组织。
如果你的答案出自你自己,我们就有一个广大空间来发展一个新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我们完全自由。
据我所知,第一个解释这个的人是 [Devon Loffreto](https://twitter.com/nzn)。在 2012 年 2 月,他在博客 [Moxy Tongue](http://www.moxytongue.com/2012/02/what-is-sovereign-source-authority.html) 中写道:“什么是 'Sovereign Source Authority'?”。在发表于 2016 年 2 月的 “[Self-Sovereign Identity](http://www.moxytongue.com/2016/02/self-sovereign-identity.html)” 一文中,他写道:
>
> 自主身份必须是独立个人提出的,并且不包含社会因素……自主身份源于每个个体对其自身本源的认识。 一个自主身份可以为个体带来新的社会面貌。每个个体都可能为自己生成一个自主身份,并且这并不会改变固有的人权。使用自主身份机制是所有参与者参与的基石,并且依旧可以同各种形式的人类社会保持联系。
>
>
>
将这个概念放在 Linux 领域中,只有个人才能为他或她设定一个自己的开源社区身份。这在现实实践中,这只是一个非常正常的事件。举个例子,我自己的身份包括:
* David Allen Searls,我父母会这样叫我。
* David Searls,正式场合下我会这么称呼自己。
* Dave,我的亲戚和好朋友会这么叫我。
* Doc,大多数人会这么叫我。
作为承认以上称呼的自主身份来源,我可以在不同的情景中轻易的转换。但是,这只是在现实世界中。在虚拟世界中,这就变得非常困难。除了上述的身份之外,我还可以是 @dsearls (我的 twitter 账号) 和 dsearls (其他的网络账号)。然而为了记住成百上千的不同账号的登录名和密码,我已经不堪重负。
你可以在你的浏览器上感受到这个糟糕的体验。在火狐上,我有成百上千个用户名密码。很多已经废弃(很多都是从 Netscape 时代遗留下来的),但是我想会有大量的工作账号需要处理。对于这些,我只是被动接受者。没有其他的解决方法。甚至一些安全较低的用户认证,已经成为了现实世界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现在,最简单的方式来联系账号,就是通过 “Log in with Facebook” 或者 “Login in with Twitter” 来进行身份认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中的每一个甚至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己,甚至(如果我们希望被其他人认识的话)缺乏对其他实体如何认识我们的控制。
我们从一开始就需要的是一个可以实体化我们的自主身份和交流时选择如何保护和展示自身的个人系统。因为缺少这个能力,我们现在陷入混乱。Shoshana Zuboff 称之为 “监视资本主义”,她如此说道:
>
> ...难以想象,在见证了互联网和获得了的巨大成功的谷歌背后。世界因 Apple 和 FBI 的对决而紧密联系在一起。讲道理,热衷于监视的资本家开发的监视系统是每一个国家安全机构都渴望的。
>
>
>
然后,她问道,”我们怎样才能保护自己远离他人的影响?“
我建议使用自主身份。我相信这是我们唯一的既可以保证我们从监视中逃脱、又可以使我们有一个有序的世界的办法。以此为基础,我们才可以完全无顾忌地和社会,政治,商业上的人交流。
我在五月联合国举行的 [ID2020](http://www.id2020.org/) 会议中总结了这个临时的结论。很高兴,Devon Loffreto 也在那,他于 2013 年推动了自主身份的创立。这是[我那时写的一些文章](http://blogs.harvard.edu/doc/2013/10/14/iiw-challenge-1-sovereign-identity-in-the-great-silo-forest),引用了 Devon 的早期博客(比如上面的原文)。
这有三篇这个领域的准则:
* "[Self-Sovereign Identity](http://www.moxytongue.com/2016/02/self-sovereign-identity.html)" - Devon Loffreto.
* "[System or Human First](http://www.moxytongue.com/2016/05/system-or-human.html)" - Devon Loffreto.
* "[The Path to Self-Sovereign Identity](http://www.lifewithalacrity.com/2016/04/the-path-to-self-soverereign-identity.html)" - Christopher Allen.
从 Evernym 的简要说明中,[digi.me](https://get.digi.me/)、 [iRespond](http://irespond.com/) 和 [Respect Network](https://www.respectnetwork.com/) 也被包括在内。自主身份和社会身份 (也被称为“<ruby> 当前模式 <rp> ( </rp> <rt> current model </rt> <rp> ) </rp></ruby>”) 的对比结果,显示在图二中。

*图 2. 当前模式身份 vs. 自主身份*
Sovrin 就是为此而生的[平台](http://evernym.com/technology),它阐述自己为一个“依托于先进、专用、经授权、分布式平台的,完全开源、基于标识的身份声明图平台”。同时,这也有一本[白皮书](http://evernym.com/assets/doc/Identity-System-Essentials.pdf?v=167284fd65)。它的代码名为 [plenum](https://github.com/evernym/plenum),并且公开在 Github 上。
在这里——或者其他类似的地方——我们就可以在用户空间中重现我们在过去 25 年中在内核空间做过的事情。
---
via: <https://www.linuxjournal.com/content/doing-user-space-what-we-did-kernel-space>
作者:[Doc Searls](https://www.linuxjournal.com/users/doc-searls) 译者:[MikeCoder](https://github.com/MikeCoder) 校对:[PurlingNayuki](https://github.com/PurlingNayuki)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bc : 一个命令行计算器
|
Paul W. Frields
|
https://fedoramagazine.org/bc-command-line-calculator/
|
bc 工具可以为你提供的功能可以满足你对科学计算器、金融计算器或者是简单计算器的期望。另外,假如需要的话,它还可以从命令行中被脚本化。这使得当你需要做复杂的数学运算时,你可以在 shell 脚本中使用它。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06/182300kcj29vz3qmpjs9xm.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06/182300kcj29vz3qmpjs9xm.jpg
| true | false | true |
FSSlc
| false |
[
"bc",
"命令",
"计算器"
] |
技术
|
{
"viewnum": 14049,
"commentnum": 3,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223.73.58.105",
"message": "还不如用python算好了,连软件都不用装",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Firefox 4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08-06T21:38:06"
},
{
"postip": "118.112.207.43",
"message": "不用装是,因为已经集成了。bc 是专门用来计算的,而 python 不是,特别是还有新旧版本问题。",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2.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08-06T21:44:36"
},
{
"postip": "112.92.76.125",
"message": "居然能把bc和python并在一起对比……",
"username": "来自广东珠海的 Chrome 51.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08-08T10:27:42"
}
] |
[] |
bc 工具可以为你提供的功能可以满足你对科学计算器、金融计算器或者是简单计算器的期望。另外,假如需要的话,它还可以从命令行中被脚本化。这使得当你需要做复杂的数学运算时,你可以在 shell 脚本中使用它。
| 2016-08-06T18:22:57 | 2016-08-06T18:22:57 | 7,653 |
/article-7653-1.html
|

假如你在一个图形桌面环境中需要一个计算器时,你可能只需要一路进行点击便可以找到一个计算器。例如,Fedora 工作站中就已经包含了一个名为 `Calculator` 的工具。它有着几种不同的操作模式,例如,你可以进行复杂的数学运算或者金融运算。但是,你知道吗,命令行也提供了一个与之相似的名为 `bc` 的工具?
`bc` 工具可以为你提供的功能可以满足你对科学计算器、金融计算器或者是简单计算器的期望。另外,假如需要的话,它还可以从命令行中被脚本化。这使得当你需要做复杂的数学运算时,你可以在 shell 脚本中使用它。
因为 bc 也被用于其他的系统软件,例如 CUPS 打印服务,所以它可能已经在你的 Fedora 系统中被安装了。你可以使用下面这个命令来进行检查:
```
dnf list installed bc
```
假如因为某些原因你没有在上面命令的输出中看到它,你可以使用下面的这个命令来安装它:
```
sudo dnf install bc
```
### 用 bc 做一些简单的数学运算
使用 bc 的一种方式是进入它自己的 shell。在那里你可以按行进行许多次计算。当你键入 bc 后,首先出现的是有关这个程序的警告:
```
$ bc
bc 1.06.95
Copyright 1991-1994, 1997, 1998, 2000, 2004, 2006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Inc.
This is free software with ABSOLUTELY NO WARRANTY.
For details type `warranty'.
```
现在你可以按照每行一个输入运算式或者命令了:
```
1+1
```
bc 会回答上面计算式的答案是:
```
2
```
在这里你还可以执行其他的命令。你可以使用 加(+)、减(-)、乘(\*)、除(/)、圆括号、指数符号(^) 等等。请注意 bc 同样也遵循所有约定俗成的运算规则,例如运算的先后顺序。你可以试试下面的例子:
```
(4+7)*2
4+7*2
```
若要退出 bc 可以通过按键组合 `Ctrl+D` 来发送 “输入结束”信号给 bc 。
使用 bc 的另一种方式是使用 `echo` 命令来传递运算式或命令。下面这个示例就是计算器中的 “Hello, world” 例子,使用 shell 的管道函数(|) 来将 `echo` 的输出传入 `bc` 中:
```
echo '1+1' | bc
```
使用 shell 的管道,你可以发送不止一个运算操作,你需要使用分号来分隔不同的运算。结果将在不同的行中返回。
```
echo '1+1; 2+2' | bc
```
### 精度
在某些计算中,bc 会使用精度的概念,即小数点后面的数字位数。默认的精度是 0。除法操作总是使用精度的设定。所以,如果你没有设置精度,有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答案:
```
echo '3/2' | bc
echo 'scale=3; 3/2' | bc
```
乘法使用一个更复杂的精度选择机制:
```
echo '3*2' | bc
echo '3*2.0' | bc
```
同时,加法和减法的相关运算则与之相似:
```
echo '7-4.15' | bc
```
### 其他进制系统
bc 的另一个有用的功能是可以使用除了十进制以外的其他计数系统。例如,你可以轻松地做十六进制或二进制的数学运算。可以使用 `ibase` 和 `obase` 命令来分别设定输入和输出的进制系统。需要记住的是一旦你使用了 `ibase`,之后你输入的任何数字都将被认为是在新定义的进制系统中。
要做十六进制数到十进制数的转换或运算,你可以使用类似下面的命令。请注意大于 9 的十六进制数必须是大写的(A-F):
```
echo 'ibase=16; A42F' | bc
echo 'ibase=16; 5F72+C39B' | bc
```
若要使得结果是十六进制数,则需要设定 `obase` :
```
echo 'obase=16; ibase=16; 5F72+C39B' | bc
```
下面是一个小技巧。假如你在 shell 中做这些十六进制运算,怎样才能使得输入重新为十进制数呢?答案是使用 `ibase` 命令,但你必须设定它为在当前进制中与十进制中的 10 等价的值。例如,假如 `ibase` 被设定为十六进制,你需要输入:
```
ibase=A
```
一旦你执行了上面的命令,所有输入的数字都将是十进制的了,接着你便可以输入 `obase=10` 来重置输出的进制系统。
### 结论
上面所提到的只是 bc 所能做到的基础。它还允许你为某些复杂的运算和程序定义函数、变量和循环结构。你可以在你的系统中将这些程序保存为文本文件以便你在需要的时候使用。你还可以在网上找到更多的资源,它们提供了更多的例子以及额外的函数库。快乐地计算吧!
---
via: <https://fedoramagazine.org/bc-command-line-calculator/>
作者:[Paul W. Frields](https://fedoramagazine.org/author/pfrields/) 译者:[FSSlc](https://github.com/FSSlc)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awk 系列:如何使用 awk 的特殊模式 BEGIN 和 END
|
Aaron Kili
|
http://www.tecmint.com/learn-use-awk-special-patterns-begin-and-end/
|
随着我们逐渐展开,并探索出更多构建复杂 awk 操作的方法,将会证明 awk 的这些特殊功能的是多么强大。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06/184144smoenpwzzoe6puup.pn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06/184144smoenpwzzoe6puup.png
| true | false | true |
ChrisLeeGit
| false |
[
"awk"
] |
技术
|
{
"viewnum": 17104,
"commentnum": 0,
"favtimes": 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
{
"raid": 7650,
"displayorder": 0
},
{
"raid": 7661,
"displayorder": 0
}
] |
随着我们逐渐展开,并探索出更多构建复杂 awk 操作的方法,将会证明 awk 的这些特殊功能的是多么强大。
| 2016-08-06T18:41:00 | 2016-08-06T18:41:00 | 7,654 |
/article-7654-1.html
|
在 awk 系列的第八节,我们介绍了一些强大的 awk 命令功能,它们是变量、数字表达式和赋值运算符。
本节我们将学习更多的 awk 功能,即 awk 的特殊模式:`BEGIN` 和 `END`。

*学习 awk 的模式 BEGIN 和 END*
随着我们逐渐展开,并探索出更多构建复杂 awk 操作的方法,将会证明 awk 的这些特殊功能的是多么强大。
开始前,先让我们回顾一下 awk 系列的介绍,记得当我们开始这个系列时,我就指出 awk 指令的通用语法是这样的:
```
# awk 'script' filenames
```
在上述语法中,awk 脚本拥有这样的形式:
```
/pattern/ { actions }
```
你通常会发现脚本中的模式(`/pattern/`)是一个正则表达式,此外,你也可以在这里用特殊模式 `BEGIN` 和 `END`。因此,我们也能按照下面的形式编写一条 awk 命令:
```
awk '
BEGIN { actions }
/pattern/ { actions }
/pattern/ { actions }
……….
END { actions }
' filenames
```
假如你在 awk 脚本中使用了特殊模式:`BEGIN` 和 `END`,以下则是它们对应的含义:
* `BEGIN` 模式:是指 awk 将在读取任何输入行之前立即执行 `BEGIN` 中指定的动作。
* `END` 模式:是指 awk 将在它正式退出前执行 `END` 中指定的动作。
含有这些特殊模式的 awk 命令脚本的执行流程如下:
1. 当在脚本中使用了 `BEGIN` 模式,则 `BEGIN` 中所有的动作都会在读取任何输入行之前执行。
2. 然后,读入一个输入行并解析成不同的段。
3. 接下来,每一条指定的非特殊模式都会和输入行进行比较匹配,当匹配成功后,就会执行模式对应的动作。对所有你指定的模式重复此执行该步骤。
4. 再接下来,对于所有输入行重复执行步骤 2 和 步骤 3。
5. 当读取并处理完所有输入行后,假如你指定了 `END` 模式,那么将会执行相应的动作。
当你使用特殊模式时,想要在 awk 操作中获得最好的结果,你应当记住上面的执行顺序。
为了便于理解,让我们使用第八节的例子进行演示,那个例子是关于 Tecmint 拥有的域名列表,并保存在一个叫做 domains.txt 的文件中。
```
news.tecmint.com
tecmint.com
linuxsay.com
windows.tecmint.com
tecmint.com
news.tecmint.com
tecmint.com
linuxsay.com
tecmint.com
news.tecmint.com
tecmint.com
linuxsay.com
windows.tecmint.com
tecmint.com
```
```
$ cat ~/domains.txt
```

*查看文件内容*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希望统计出 domains.txt 文件中域名 `tecmint.com` 出现的次数。所以,我们编写了一个简单的 shell 脚本帮助我们完成任务,它使用了变量、数学表达式和赋值运算符的思想,脚本内容如下:
```
#!/bin/bash
for file in $@; do
if [ -f $file ] ; then
### 输出文件名
echo "File is: $file"
### 输出一个递增的数字记录包含 tecmint.com 的行数
awk '/^tecmint.com/ { counter+=1 ; printf "%s\n", counter ; }' $file
else
### 若输入不是文件,则输出错误信息
echo "$file 不是一个文件,请指定一个文件。" >&2 && exit 1
fi
done
### 成功执行后使用退出代码 0 终止脚本
exit 0
```
现在让我们像下面这样在上述脚本的 awk 命令中应用这两个特殊模式:`BEGIN` 和 `END`:
我们应当把脚本:
```
awk '/^tecmint.com/ { counter+=1 ; printf "%s\n", counter ; }' $file
```
改成:
```
awk ' BEGIN { print "文件中出现 tecmint.com 的次数是:" ; }
/^tecmint.com/ { counter+=1 ; }
END { printf "%s\n", counter ; }
' $file
```
在修改了 awk 命令之后,现在完整的 shell 脚本就像下面这样:
```
#!/bin/bash
for file in $@; do
if [ -f $file ] ; then
### 输出文件名
echo "File is: $file"
### 输出文件中 tecmint.com 出现的总次数
awk ' BEGIN { print "文件中出现 tecmint.com 的次数是:" ; }
/^tecmint.com/ { counter+=1 ; }
END { printf "%s\n", counter ; }
' $file
else
### 若输入不是文件,则输出错误信息
echo "$file 不是一个文件,请指定一个文件。" >&2 && exit 1
fi
done
### 成功执行后使用退出代码 0 终止脚本
exit 0
```

*awk 模式 BEGIN 和 END*
当我们运行上面的脚本时,它会首先输出 domains.txt 文件的位置,然后执行 awk 命令脚本,该命令脚本中的特殊模式 `BEGIN` 将会在从文件读取任何行之前帮助我们输出这样的消息“`文件中出现 tecmint.com 的次数是:`”。
接下来,我们的模式 `/^tecmint.com/` 会在每个输入行中进行比较,对应的动作 `{ counter+=1 ; }` 会在每个匹配成功的行上执行,它会统计出 `tecmint.com` 在文件中出现的次数。
最终,`END` 模式将会输出域名 `tecmint.com` 在文件中出现的总次数。
```
$ ./script.sh ~/domains.txt
```

*用于统计字符串出现次数的脚本*
最后总结一下,我们在本节中演示了更多的 awk 功能,并学习了特殊模式 `BEGIN` 和 `END` 的概念。
正如我之前所言,这些 awk 功能将会帮助我们构建出更复杂的文本过滤操作。第十节将会给出更多的 awk 功能,我们将会学习 awk 内置变量的思想,所以,请继续保持关注。
---
via: <http://www.tecmint.com/learn-use-awk-special-patterns-begin-and-end/>
作者:[Aaron Kili](http://www.tecmint.com/author/aaronkili/) 译者:[ChrisLeeGit](https://github.com/chrisleegit)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如何在 Ubuntu Linux 16.04 LTS 中使用多个连接加速 apt-get/apt
|
VIVEK GITE
|
http://www.cyberciti.biz/faq/how-to-speed-up-apt-get-apt-command-ubuntu-linux/
|
你需要使用到 apt-fast 这个 shell 封装器。它会通过多个连接同时下载一个包来加速 apt-get/apt 和 aptitude 命令。所有的包都会同时下载。它使用 aria2c 作为默认的下载加速器。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06/191611bvss7crlassa7rrl.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06/191611bvss7crlassa7rrl.jpg
| true | false | true |
geekpi
| false |
[
"apt",
"apt-get",
"apt-fast"
] |
技术
|
{
"viewnum": 7800,
"commentnum": 1,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53.150.178.8",
"message": "apt-fast又有人维护了?!",
"username": "来自日本的 Chrome 51.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08-08T21:47:17"
}
] |
[] |
你需要使用到 apt-fast 这个 shell 封装器。它会通过多个连接同时下载一个包来加速 apt-get/apt 和 aptitude 命令。所有的包都会同时下载。它使用 aria2c 作为默认的下载加速器。
| 2016-08-06T19:16:07 | 2016-08-06T19:16:07 | 7,655 |
/article-7655-1.html
|
我该如何加速在 Ubuntu Linux 16.04 或者 14.04 LTS 上从多个仓库中下载包的 apt-get 或者 apt 命令?
你需要使用到 apt-fast 这个 shell 封装器。它会通过多个连接同时下载一个包来加速 apt-get/apt 和 aptitude 命令。所有的包都会同时下载。它使用 aria2c 作为默认的下载加速器。

### 安装 apt-fast 工具
在 Ubuntu Linux 14.04 或者之后的版本尝试下面的命令:
```
$ sudo add-apt-repository ppa:saiarcot895/myppa
```
示例输出:

更新你的仓库:
```
$ sudo apt-get update
```
或者
```
$ sudo apt update
```

安装 apt-fast:
```
$ sudo apt-get -y install apt-fast
```
或者
```
$ sudo apt -y install apt-fast
```
示例输出:
```
Reading package lists... Done
Building dependency tree
Reading state information... Done
The following additional packages will be installed:
aria2 libc-ares2 libssh2-1
Suggested packages:
aptitude
The following NEW packages will be installed:
apt-fast aria2 libc-ares2 libssh2-1
0 upgraded, 4 newly installed, 0 to remove and 0 not upgraded.
Need to get 1,282 kB of archives.
After this operation, 4,786 kB of additional disk space will be used.
Do you want to continue? [Y/n] y
Get:1 http://01.archive.ubuntu.com/ubuntu xenial/universe amd64 libssh2-1 amd64 1.5.0-2 [70.3 kB]
Get:2 http://ppa.launchpad.net/saiarcot895/myppa/ubuntu xenial/main amd64 apt-fast all 1.8.3~137+git7b72bb7-0ubuntu1~ppa3~xenial1 [34.4 kB]
Get:3 http://01.archive.ubuntu.com/ubuntu xenial/main amd64 libc-ares2 amd64 1.10.0-3 [33.9 kB]
Get:4 http://01.archive.ubuntu.com/ubuntu xenial/universe amd64 aria2 amd64 1.19.0-1build1 [1,143 kB]
54% [4 aria2 486 kB/1,143 kB 42%] 20.4 kB/s 32s
```
### 配置 apt-fast
你将会得到下面的提示(必须输入一个5到16的数值):

并且

你也可以直接编辑设置:
```
$ sudo vi /etc/apt-fast.conf
```
>
> **请注意这个工具并不是给慢速网络连接的,它是给快速网络连接的。如果你的网速慢,那么你将无法从这个工具中得到好处。**
>
>
>
### 我该怎么使用 apt-fast 命令?
语法是:
```
apt-fast command
apt-fast [options] command
```
#### 使用 apt-fast 取回新的包列表
```
sudo apt-fast update
```
#### 使用 apt-fast 执行升级
```
sudo apt-fast upgrade
```
#### 执行发行版升级(发布或者强制内核升级),输入:
```
$ sudo apt-fast dist-upgrade
```
#### 安装新的包
语法是:
```
sudo apt-fast install pkg
```
比如要安装 nginx,输入:
```
$ sudo apt-fast install nginx
```
示例输出:

#### 删除包
```
$ sudo apt-fast remove pkg
$ sudo apt-fast remove nginx
```
#### 删除包和它的配置文件
```
$ sudo apt-fast purge pkg
$ sudo apt-fast purge nginx
```
#### 删除所有未使用的包
```
$ sudo apt-fast autoremove
```
#### 下载源码包
```
$ sudo apt-fast source pkgNameHere
```
#### 清理下载的文件
```
$ sudo apt-fast clean
```
#### 清理旧的下载文件
```
$ sudo apt-fast autoclean
```
#### 验证没有破坏的依赖
```
$ sudo apt-fast check
```
#### 下载二进制包到当前目录
```
$ sudo apt-fast download pkgNameHere
$ sudo apt-fast download nginx
```
示例输出:
```
[#7bee0c 0B/0B CN:1 DL:0B]
07/26 15:35:42 [NOTICE] Verification finished successfully. file=/home/vivek/nginx_1.10.0-0ubuntu0.16.04.2_all.deb
07/26 15:35:42 [NOTICE] Download complete: /home/vivek/nginx_1.10.0-0ubuntu0.16.04.2_all.deb
Download Results:
gid |stat|avg speed |path/URI
======+====+===========+=======================================================
7bee0c|OK | n/a|/home/vivek/nginx_1.10.0-0ubuntu0.16.04.2_all.deb
Status Legend:
(OK):download completed.
```
#### 下载并显示指定包的 changelog
```
$ sudo apt-fast changelog pkgNameHere
$ sudo apt-fast changelog nginx
```
---
via: <http://www.cyberciti.biz/faq/how-to-speed-up-apt-get-apt-command-ubuntu-linux/>
作者:[VIVEK GITE](http://www.cyberciti.biz/tips/about-us)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Linus Torvalds 谈及物联网、智能设备、安全连接等问题
|
ERIC BROWN
|
https://www.linux.com/news/linus-torvalds-talks-iot-smart-devices-security-concerns-and-more-video
|
他对 Linux 在嵌入式和物联网应用程序领域的发展表示乐观。Torvalds 很明确地力挺了嵌入式 Linux,它被 Linux 桌面、服务器和云技术这些掩去光芒已经很多年了。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06/204612ubojbolb9c7ucf4u.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06/204612ubojbolb9c7ucf4u.jpg
| true | false | true |
vim-kakali
| false |
[
"物联网",
"IoT",
"Linus Torvalds"
] |
观点
|
{
"viewnum": 6171,
"commentnum": 0,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 |
他对 Linux 在嵌入式和物联网应用程序领域的发展表示乐观。Torvalds 很明确地力挺了嵌入式 Linux,它被 Linux 桌面、服务器和云技术这些掩去光芒已经很多年了。
| 2016-08-06T20:46:09 | 2016-08-06T20:46:09 | 7,656 |
/article-7656-1.html
|

*Dirk Hohndel 在嵌入式大会上采访 Linus Torvalds 。*
4 月 4 日到 6 日,在圣迭戈召开的[嵌入式 Linux 大会(Embedded Linux Conference)](http://events.linuxfoundation.org/events/embedded-linux-conference)(ELC) 从首次举办到现在已经有 11 年了,该会议包括了与 Linus Torvalds 的主题讨论。作为 Linux 内核的缔造者和最高决策者——用采访他的英特尔 Linux 和开源技术总监 Dirk Hohndel 的话说,“(他是)我们聚在一起的理由”——他对 Linux 在嵌入式和物联网应用程序领域的发展表示乐观。Torvalds 很明确地力挺了嵌入式 Linux,它被 Linux 桌面、服务器和云技术这些掩去光芒已经很多年了。

*Linus Torvalds 在嵌入式 Linux 大会上的演讲。*
物联网是嵌入式大会的主题,在 OpenIoT 峰会讲演中谈到了,在 Torvalds 的访谈中也是主要话题。
Torvalds 对 Hohndel 说到,“或许你不会在物联网末端设备上看到 Linux 的影子,但是在你有一个中心设备的时候,你就会需要它。尤其是物联网标准都有 23 个的时候,你就更需要智能设备了。如果你全部使用的是低级设备,它们没必要一定运行 Linux;如果它们采用的标准稍有差异,你就需要很多的智能设备。我们将来也不会有一个完全开放的标准来将这些物联网设备统一到一起,但是我们会有 3/4 的主要协议是一样的,然后那些智能的中心设备就可以对它们进行互相转换。”
当 Hohndel 问及在物联网的巨大安全漏洞的时候,Torvalds 神情如常。他说:“我不担心安全问题因为我们能做的不是很多,物联网(设备)是不能更新的,这是我们面对的事实。"
Linux 缔造者看起来更关心的是一次性嵌入式项目缺少对上游的及时贡献,尽管他注意到近年来这些有了一些显著改善,特别是在硬件整合方面。
“嵌入式领域历来就很难与开源开发者有所联系,但是我认为这些都在发生改变。”Torvalds 说:“ARM 社区变得越来越好了。内核维护者实际上现在也能跟上了一些硬件的更新换代。一切都在变好,但是还不够。”
Torvalds 承认他在家经常使用桌面系统而不是嵌入式系统,并且对硬件不是很熟悉。
“我已经用电烙铁弄坏了很多东西。”他说到。“我真的不适合搞硬件开发。”另一方面,Torvalds 设想如果他现在是个年轻人,他可能也在摆弄 Raspberry Pi 和 BeagleBone。“最棒的是你不需要精通焊接,你只需要买个新的板子就行。”
同时,Torvalds 也承诺他要为 Linux 桌面再奋斗一个 25 年。他笑着说:“我要为它工作一生。”
请看完整[视频](https://youtu.be/tQKUWkR-wtM)。
要获取关于嵌入式 Linux 和物联网的最新信息,请访问 2016 年嵌入式 Linux 大会 150+ 分钟的会议全程。[现在观看](http://go.linuxfoundation.org/elc-openiot-summit-2016-videos?utm_source=lf&utm_medium=blog&utm_campaign=linuxcom)。
---
via: <https://www.linux.com/news/linus-torvalds-talks-iot-smart-devices-security-concerns-and-more-video>
作者:[ERIC BROWN](https://www.linux.com/users/ericstephenbrown) 译者:[vim-kakali](https://github.com/vim-kakal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Drupal、IoT 和开源硬件之间的交集
|
Jason Hibbets
|
https://opensource.com/business/16/5/drupalcon-interview-amber-matz
|
IoT 与 Web Service 以及 Drupal 分层趋势实际并没有太大差别。就是将数据从一个东西传送到另一个东西,然后将数据转换成一些有用的东西。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07/100015mvtjokugaj3joovo.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07/100015mvtjokugaj3joovo.jpg
| true | false | true |
zpl1025
| false |
[
"IoT",
"Drupal"
] |
观点
|
{
"viewnum": 5299,
"commentnum": 0,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 |
IoT 与 Web Service 以及 Drupal 分层趋势实际并没有太大差别。就是将数据从一个东西传送到另一个东西,然后将数据转换成一些有用的东西。
| 2016-08-07T10:00:12 | 2016-08-07T10:00:12 | 7,657 |
/article-7657-1.html
|

来认识一下 [Amber Matz](https://www.drupal.org/u/amber-himes-matz),她是来自 Lullabot Education 旗下的 [Drupalize.Me](https://events.drupal.org/neworleans2016/) 的产品经理以及培训师。当她没有倒腾 Arduino、Raspberry Pi 以及电子穿戴设备时,通常会在波特兰 Drupal 用户组里担任辩论主持人。
在即将举行的 [DrupalCon NOLA](https://events.drupal.org/neworleans2016/) 大会上,Amber 将主持一个关于 Drupal 和 IoT 的主题。如果你会去参加,也想了解下开源硬件,IoT 和 Drupal 之间的交集,那这个将很合适。如果你去不了新奥尔良的现场也没关系,Amber 还分享了许多很酷的事情。在这次采访中,她讲述了自己参与 Drupal 的原因,一些她自己喜欢的开源硬件项目,以及 IoT 和 Drupal 的未来。

**你是怎么加入 Drupal 社区的?**
在这之前,我在一家大型非盈利性机构市场部的“网站管理部”工作,飞快地批量生产出各种定制 PHP/MySQL 表单。最终我厌烦了这一切,并开始在网上寻找更好的方式。然后我找到了 Drupal 6 并开始沉迷进去。过了几年,在一次跳槽之后,我发现了波特兰 Drupal 用户组,然后在里面找了一份全职的 Drupal 开发者工作。我一直经常参加在波特兰的聚会,在那里我找到了大量的社区、朋友和专业方面的发展。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 Lullabot 找了一份培训师的工作,为 Drupalize.Me 提供内容。现在,我管理着 Drupalize.Me 的内容输出,负责编撰 Drupal 8 相关的内容,还很大程度地参与到波特兰 Drupal 社区中。我是今年的协调员,寻找并安排演讲者们。
**我们想知道:什么是 Arduino 原型,你是怎么找到它的,以及你用 Arduino 做过的最酷的事是什么?**
Arduino,Raspberry Pi,以及可穿戴电子设备,这些年到处都能听到这些术语。我在几年前通过 Becky Stern 的 YouTube 秀(最近由 Becky 继续主持,每周三播出)发现了 [Adafruit 的可穿戴电子设备](https://www.adafruit.com/beckystern)。我被那些可穿戴设备迷住了,还订了一套 LED 缝制工具,不过没做出任何东西。我不太适合它。我没有任何电子相关的背景,而且在我被那些项目吸引的时候,我根本不知道怎么做出那样的东西,它似乎看上去太遥远了。
后来,我在 Coursera 上找到了一个“物联网”专题。(很时髦,对吧?)我很快就喜欢上了。我最终找到了 Arduino 是什么的解释,以及所有这些其他的重要术语和概念。我订了一套推荐的 Arduino 初学者套件,还附带了一本如何上手的小册子。当我第一次让 LED 闪烁的时候,开心极了。我在圣诞节以及之后有两个星期的假期,然而我什么都没干,就一直根据初学者小册子给 Arduino 电路编程。很奇怪我觉得很放松!我太喜欢了。
在一月份的时候,我开始构思我自己的原型设备。在知道我需要主持公司培训的开场白时,我用五个 LED 灯和 Arduino 搭建了一个开场白视觉计时器的原型。

这是一次巨大的成功。我还做了我的第一个可穿戴项目,一件会发光的连帽衫,使用了和 Arduino IDE 兼容的 Gemma 微控制器,一个小的圆形可缝制部件,然后用可导电的线缝起来,将一个滑动可变电阻和衣服帽口的收缩绳连在一起,用来控制缝到帽子里的五个 NeoPixel 灯的颜色。这就是我对原型设计的看法:做一些很好玩也可能会有点实际用途的疯狂项目。
**Drupal 和 IoT 带来的最大机遇是什么??**
IoT 与 Web Service 以及 Drupal 分层趋势实际并没有太大差别。就是将数据从一个东西传送到另一个东西,然后将数据转换成一些有用的东西。但数据是如何送达?能用来做点什么?你觉得现在就有一大堆现成的解决方案、应用、中间层,以及 API 吗?采用 IoT,这只会继续成几何指数级的增长。我觉得,给我任何一个设备或“东西”,总有办法来将它连接到互联网上,有很多办法。而且有大量现成的代码库来帮助创客们将他们的数据从一个东西传到另一个东西。
那么 Drupal 在这里处于什么位置?首先,Web services 将是第一个明显的地方。但作为一个创客,我不希望将时间花在编写 Drupal 的订制模块上。我想要的是即插即用!所以我很高兴出现这样的模块能连接 IoT 云端 API 和服务,比如 ThingSpeak,Adafruit.io,IFTTT,以及其他的。我觉得也有一个很好的商业机会,在 Drupal 里构建一套 IoT 云服务,允许用户发送和存储他们的传感器数据,并可以制成表格和图像,还可以写一些插件可以响应特定数据或阙值。每一个 IoT 云 API 服务都是一个细分的机会,所以能留下很大空间给其他人。
**这次 DrupalCon 你有哪些期待?**
我喜欢与 Drupal 上的朋友重逢,认识一些新的人,还能见到 Lullabot 和 Drupalize.Me 的同事(我们是分布式的公司)!Drupal 8 有太多东西可以去探索了,我们给我们的客户们提供了海量的培训资料。所以,我很期待参与一些 Drupal 8 相关的主题,以及跟上最新的开发进度。最后,我对新奥尔良也很感兴趣!我曾经在 2004 年去过,很期待将这次将看到哪些改变。
**谈一谈你这次 DrupalCon 上的演讲:“超越闪烁:将 Drupal 加到你的 IoT 游乐场中”。别人为什么要参加?他们最重要的收获会是什么?**
我的主题的标题是,“超越闪烁:将 Drupal 加到你的 IoT 游乐场中”,假设我们所有人都处在同一进度和层次,你不需要了解任何关于 Arduino、物联网、甚至是 Drupal,都能跟上。我将从用 Arduino 让 LED 灯闪烁开始,然后我会谈一下我自己在这里面的最大收获:玩、学、教和做。我会列出一些曾经激励过我的例子,它们也很有希望能激发和鼓励其他听众去尝试一下。然后,就是展示时间!
首先,第一个东西。它是一个建筑提醒信号灯。在这个展示里,我会说明如何将信号灯连到互联网上,以及如何响应从云 API 服务收到的数据。然后,第二个东西。它是一个蒸汽朋克风格 iPhone 外壳形式的“天气手表”。有一个小型 LED 矩阵用来显示我的天气的图标,一个气压和温度传感器,一个 GPS 模块,以及一个 Bluetooth LE 模块,都连接到一个 Adafruit Flora 微控制器上。第二个东西能通过蓝牙连接到我的 iPhone 上的一个应用,并将天气和位置数据通过 MQTT 协议发到 Adafruit.io 的服务器!然后,在 Drupal 这边,我会从云端下载这些数据,更新天气信息,然后更新地图。所以大家也能体验一下通过web service、地图和 Drupal 8 的功能块所能做的事情。
学习和制作这些展示原型是一次烧脑的探险,我也希望有人能参与这个主题并感染一点我对这种技术交叉的传染性热情!我很兴奋能分享一些我的发现。
---
via: <https://opensource.com/business/16/5/drupalcon-interview-amber-matz>
作者:[Jason Hibbets](https://opensource.com/users/jhibbets) 译者:[zpl1025](https://github.com/zpl1025)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Linux 下的密码管理器:Keeweb
|
http://www.linuxandubuntu.com/home/keeweb-a-linux-password-manager
|
我将在本文中介绍 Keeweb,它是一款 Linux 密码管理器,可以为你安全地存储所有的密码,无论是离线还是在线。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07/211809rczttknq3d0jzy52.pn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07/211809rczttknq3d0jzy52.png
| true | false | true |
ChrisLeeGit
| false |
[
"密码",
"Keeweb",
"Keepass"
] |
分享
|
{
"viewnum": 7992,
"commentnum": 0,
"favtimes": 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 |
我将在本文中介绍 Keeweb,它是一款 Linux 密码管理器,可以为你安全地存储所有的密码,无论是离线还是在线。
| 2016-08-07T21:18:06 | 2016-08-07T21:18:06 | 7,658 |
/article-7658-1.html
|

如今,我们依赖于越来越多的线上服务。我们每注册一个线上服务,就要设置一个密码;如此,我们就不得不记住数以百计的密码。这样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容易忘记密码。我将在本文中介绍 Keeweb,它是一款 Linux 密码管理器,可以为你离线或在线地安全存储所有的密码。
当谈及 Linux 密码管理器时,我们会发现有很多这样的软件。我们已经在 LinuxAndUbuntu 上讨论过像 [Keepass](http://www.linuxandubuntu.com/home/keepass-password-management-tool-creates-strong-passwords-and-keeps-them-secure) 和 [Encryptr,一个基于零知识系统的密码管理器](http://www.linuxandubuntu.com/home/encryptr-zero-knowledge-system-based-password-manager-for-linux) 这样的密码管理器。Keeweb 则是另外一款我们将在本文讲解的 Linux 密码管理器。
### Keeweb 可以离线或在线存储密码
Keeweb 是一款跨平台的密码管理器。它可以离线存储你所有的密码,并且能够同步到你自己的云存储服务上,例如 OneDrive、Google Drive、Dropbox 等。Keeweb 并没有它提供它自己的在线数据库来的同步你的密码。
要使用 Keeweb 连接你的线上存储服务,只需要点击界面中的“more”,然后再点击你想要使用的服务即可。

现在,Keeweb 会提示你登录到你的云盘。登录成功后,给 Keeweb 授权使用你的账户。

### 使用 Keeweb 存储密码
使用 Keeweb 存储你的密码是非常容易的。你可以使用一个复杂的密码加密你的密码文件。Keeweb 也允许你使用一个秘钥文件来锁定密码文件,但是我并不推荐这种方式。如果某个家伙拿到了你的秘钥文件,他只需要简单点击一下就可以解锁你的密码文件。
#### 创建密码
想要创建一个新的密码,你只需要简单地点击 `+` 号,然后你就会看到所有需要填充的输入框。根据你的需要创建更多的密码记录。
#### 搜索密码

Keeweb 拥有一个图标库,这样你就可以轻松地找到各种特定的密码记录。你可以改变图标的颜色、下载更多的图标,甚至可以直接从你的电脑中导入图标。这对于密码搜索来说,异常好使。
相似的服务的密码可以分组,这样你就可以在一个文件夹里找到它们。你也可以给密码打上标签并把它们存放在不同分类中。

### 主题

如果你喜欢类似于白色或者高对比度的亮色主题,你可以在“设置 > 通用 > 主题”中修改。(Keeweb)有四款可供选择的主题,其中两款为暗色,另外两款为亮色。
### 不喜欢 Linux 密码管理器?没问题!
我已经发表过文章介绍了另外两款 Linux 密码管理器,它们分别是 Keepass 和 Encryptr,在 Reddit 和其它社交媒体上有些关于它们的争论。有些人反对使用任何密码管理器,也有人持相反意见。在本文中,我想要澄清的是,存放密码文件是我们自己的责任。我认为像 keepass 和 Keeweb 这样的密码管理器是非常好用的,因为它们并没有自己的云来存放你的密码。这些密码管理器会创建一个文件,然后你可以将它存放在你的硬盘上,或者使用像 VeraCrypt 这样的应用给它加密。我个人不使用也不推荐使用那些将密码存储在它们自己数据库的服务。
---
via: <http://www.linuxandubuntu.com/home/keeweb-a-linux-password-manager>
译者:[ChrisLeeGit](https://github.com/chrisleegit)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awk 系列:如何使用 awk 内置变量
|
Aaron Kili
|
http://www.tecmint.com/awk-built-in-variables-examples/
|
在本节中,我们将介绍 awk 内置(built-in)变量的概念。你可以在 awk 中使用两种类型的变量,它们是:用户自定义(user-defined)变量(我们在第八节中已经介绍了)和内置变量。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08/191520mothznoaovnf3hax.pn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08/191520mothznoaovnf3hax.png
| true | false | true |
ChrisLeeGit
| false |
[
"awk"
] |
技术
|
{
"viewnum": 6245,
"commentnum": 0,
"favtimes": 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
{
"raid": 7654,
"displayorder": 0
},
{
"raid": 7668,
"displayorder": 0
}
] |
在本节中,我们将介绍 awk 内置(built-in)变量的概念。你可以在 awk 中使用两种类型的变量,它们是:用户自定义(user-defined)变量(我们在第八节中已经介绍了)和内置变量。
| 2016-08-08T19:15:19 | 2016-08-08T19:15:19 | 7,661 |
/article-7661-1.html
|
我们将逐渐揭开 awk 功能的神秘面纱,在本节中,我们将介绍 awk <ruby> 内置 <rp> ( </rp> <rt> built-in </rt> <rp> ) </rp></ruby>变量的概念。你可以在 awk 中使用两种类型的变量,它们是:<ruby> 用户自定义 <rp> ( </rp> <rt> user-defined </rt> <rp> ) </rp></ruby>变量(我们在[第八节](/article-7650-1.html)中已经介绍了)和内置变量。

*awk 内置变量示例*
awk 内置变量已经有预先定义的值了,但我们也可以谨慎地修改这些值,awk 内置变量包括:
* `FILENAME` : 当前输入文件名称
* `NR` : 当前输入行编号(是指输入行 1,2,3……等)
* `NF` : 当前输入行的字段编号
* `OFS` : 输出字段分隔符
* `FS` : 输入字段分隔符
* `ORS` : 输出记录分隔符
* `RS` : 输入记录分隔符
让我们继续演示一些使用上述 awk 内置变量的方法:
想要读取当前输入文件的名称,你可以使用 `FILENAME` 内置变量,如下:
```
$ awk ' { print FILENAME } ' ~/domains.txt
```

*awk FILENAME 变量*
你会看到,每一行都会对应输出一次文件名,那是你使用 `FILENAME` 内置变量时 awk 默认的行为。
我们可以使用 `NR` 来统计一个输入文件的行数(记录),谨记,它也会计算空行,正如我们将要在下面的例子中看到的那样。
当我们使用 cat 命令查看文件 domains.txt 时,会发现它有 14 行文本和 2 个空行:
```
$ cat ~/domains.txt
```

*输出文件内容*
```
$ awk ' END { print "Number of records in file is: ", NR } ' ~/domains.txt
```

*awk 统计行数*
想要统计一条记录或一行中的字段数,我们可以像下面那样使用 NR 内置变量:
```
$ cat ~/names.txt
```

*列出文件内容*
```
$ awk '{ "Record:",NR,"has",NF,"fields" ; }' ~/names.txt
```

*awk 统计文件中的字段数*
接下来,你也可以使用 FS 内置变量指定一个输入文件分隔符,它会定义 awk 如何将输入行划分成字段。
FS 默认值为“空格”和“制表符”,但我们也能将 FS 值修改为任何字符来让 awk 根据情况切分输入行。
有两种方法可以达到目的:
* 第一种方法是使用 FS 内置变量
* 第二种方法是使用 awk 的 -F 选项
来看 Linux 系统上的 `/etc/passwd` 文件,该文件中的各字段是使用 `:` 分隔的,因此,当我们想要过滤出某些字段时,可以将 `:` 指定为新的输入字段分隔符,示例如下:
我们可以使用 `-F` 选项,如下:
```
$ awk -F':' '{ print $1, $4 ;}' /etc/passwd
```

*awk 过滤密码文件中的各字段*
此外,我们也可以利用 FS 内置变量,如下:
```
$ awk ' BEGIN { FS=“:” ; } { print $1, $4 ; } ' /etc/passwd
```

*使用 awk 过滤文件中的各字段*
使用 OFS 内置变量来指定一个用于输出的字段分隔符,它会定义如何使用指定的字符分隔输出字段,示例如下:
```
$ awk -F':' ' BEGIN { OFS="==>" ;} { print $1, $4 ;}' /etc/passwd
```

*向文件中的字段添加分隔符*
在本节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使用含有预定义值的 awk 内置变量的理念。但我们也能够修改这些值,虽然并不推荐这样做,除非你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并且充分理解(这些变量值)。
此后,我们将继续学习如何在 awk 命令操作中使用 shell 变量,所以,请继续关注我们。
---
via: <http://www.tecmint.com/awk-built-in-variables-examples/>
作者:[Aaron Kili](http://www.tecmint.com/author/aaronkili/) 译者:[ChrisLeeGit](https://github.com/chrisleegit)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搭个 Web 服务器(一)
|
Ruslan
|
https://ruslanspivak.com/lsbaws-part1/
|
在这个由三篇文章组成的系列中,我将会教你构建你自己的 Web 服务器。我们开始吧~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08/205045iklb50bmkdkcm408.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08/205045iklb50bmkdkcm408.jpg
| true | false | true |
StdioA
| true |
[
"Web",
"服务器"
] |
软件开发
|
{
"viewnum": 17233,
"commentnum": 10,
"favtimes": 14,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211.95.59.116",
"message": "赞",
"username": "freesoul [Firefox 48.0|Ubuntu]",
"date": "2016-08-08T22:59:27"
},
{
"postip": "111.126.233.141",
"message": "这个不是已经发过了么。而且我还打印了一份。。。",
"username": "来自内蒙古包头的 UC Browser 11.0|Android 5.1 用户",
"date": "2016-08-09T00:52:55"
},
{
"postip": "123.120.88.155",
"message": "新的翻译版本——而且是咱们的 LCTT 成员出手翻译的,个人觉得比别的翻译版本要棒。",
"username": "linux [Chrome 52.0|Mac 10.11]",
"date": "2016-08-09T22:27:36"
},
{
"postip": "58.214.32.196",
"message": "666,之前是发过的,我也打印过一份",
"username": "yunweinote [Chrome 51.0|Windows 7]",
"date": "2016-08-10T08:30:40"
},
{
"postip": "175.10.7.93",
"message": "微博分享失败呀",
"username": "来自湖南的 Chrome 52.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08-12T16:28:52"
},
{
"postip": "123.150.86.166",
"message": "亲,能给发一份完整的中文版吗谢谢,2208779919@qq.com",
"username": "来自天津的 Microsoft Edge 14.14393|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08-14T10:06:01"
},
{
"postip": "125.88.165.155",
"message": "灵魂配图!!!",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Chrome 52.0|Windows 8 用户",
"date": "2016-08-26T16:05:48"
},
{
"postip": "180.111.164.45",
"message": "荀子那里应该是孔子吧",
"username": "Alex5 [Chrome 49.0|Windows 7]",
"date": "2016-10-11T09:34:57"
},
{
"postip": "123.120.81.152",
"message": "就这个,学术界确实存在争议。",
"username": "linux [Chrome 53.0|Mac 10.11]",
"date": "2016-10-11T17:01:23"
},
{
"postip": "218.205.22.215",
"message": "webserver1.py的代码有问题啊,似乎有好几个语法错误,我的系统里运行不了",
"username": "来自江苏常州的 Firefox 49.0|Ubuntu 用户",
"date": "2016-10-17T22:33:34"
}
] |
[
{
"raid": 7685,
"displayorder": 0
},
{
"raid": 7847,
"displayorder": 0
}
] |
在这个由三篇文章组成的系列中,我将会教你构建你自己的 Web 服务器。我们开始吧~
| 2016-08-08T20:51:00 | 2016-08-08T20:51:00 | 7,662 |
/article-7662-1.html
|

一天,有一个正在散步的妇人恰好路过一个建筑工地,看到三个正在工作的工人。她问第一个人:“你在做什么?”第一个人没好气地喊道:“你没看到我在砌砖吗?”妇人对这个答案不满意,于是问第二个人:“你在做什么?”第二个人回答说:“我在建一堵砖墙。”说完,他转向第一个人,跟他说:“嗨,你把墙砌过头了。去把刚刚那块砖弄下来!”然而,妇人对这个答案依然不满意,于是又问了第三个人相同的问题。第三个人仰头看着天,对她说:“我在建造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当他回答时,第一个人和第二个人在为刚刚砌错的砖而争吵。他转向那两个人,说:“不用管那块砖了。这堵墙在室内,它会被水泥填平,没人会看见它的。去砌下一层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你能够理解整个系统的构造,了解系统的各个部件如何相互结合(如砖、墙还有整个教堂),你就能够更快地定位及修复问题(那块砌错的砖)。
如果你想从头开始创造一个 Web 服务器,那么你需要做些什么呢?
我相信,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更好的开发者,你**必须**对日常使用的软件系统的内部结构有更深的理解,包括编程语言、编译器与解释器、数据库及操作系统、Web 服务器及 Web 框架。而且,为了更好更深入地理解这些系统,你**必须**从头开始,用一砖一瓦来重新构建这个系统。
荀子曾经用这几句话来表达这种思想:
>
> “<ruby> 不闻不若闻之。 <rp> ( </rp> <rt> I hear and I forget. </rt> <rp> ) </rp></ruby>”
>
>
>

>
> “<ruby> 闻之不若见之。 <rp> ( </rp> <rt> I see and I remember. </rt> <rp> ) </rp></ruby>”
>
>
>

>
> “<ruby> 知之不若行之。 <rp> ( </rp> <rt> I do and I understand. </rt> <rp> ) </rp></ruby>”
>
>
>

我希望你现在能够意识到,重新建造一个软件系统来了解它的工作方式是一个好主意。
在这个由三篇文章组成的系列中,我将会教你构建你自己的 Web 服务器。我们开始吧~
先说首要问题:Web 服务器是什么?

简而言之,它是一个运行在一个物理服务器上的网络服务器(啊呀,服务器套服务器),等待客户端向其发送请求。当它接收请求后,会生成一个响应,并回送至客户端。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通过 HTTP 协议来实现相互交流。客户端可以是你的浏览器,也可以是使用 HTTP 协议的其它任何软件。
最简单的 Web 服务器实现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这里我给出我的实现。这个例子由 Python 写成,即使你没听说过 Python(它是一门超级容易上手的语言,快去试试看!),你也应该能够从代码及注释中理解其中的理念:
```
import socket
HOST, PORT = '', 8888
listen_socket = 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 socket.SOCK_STREAM)
listen_socket.setsockopt(socket.SOL_SOCKET, socket.SO_REUSEADDR, 1)
listen_socket.bind((HOST, PORT))
listen_socket.listen(1)
print 'Serving HTTP on port %s ...' % PORT
while True:
client_connection, client_address = listen_socket.accept()
request = client_connection.recv(1024)
print request
http_response = """\
HTTP/1.1 200 OK
Hello, World!
"""
client_connection.sendall(http_response)
client_connection.close()
```
将以上代码保存为 webserver1.py,或者直接从 [GitHub](https://github.com/rspivak/lsbaws/blob/master/part1/webserver1.py) 上下载这个文件。然后,在命令行中运行这个程序。像这样:
```
$ python webserver1.py
Serving HTTP on port 8888 …
```
现在,在你的网页浏览器的地址栏中输入 URL:http://localhost:8888/hello ,敲一下回车,然后来见证奇迹。你应该看到“Hello, World!”显示在你的浏览器中,就像下图那样:

说真的,快去试一试。你做实验的时候,我会等着你的。
完成了?不错!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它实际上是怎么工作的。
首先我们从你刚刚输入的 Web 地址开始。它叫 [URL](http://en.wikipedia.org/wiki/Uniform_resource_locator),这是它的基本结构:

URL 是一个 Web 服务器的地址,浏览器用这个地址来寻找并连接 Web 服务器,并将上面的内容返回给你。在你的浏览器能够发送 HTTP 请求之前,它需要与 Web 服务器建立一个 TCP 连接。然后会在 TCP 连接中发送 HTTP 请求,并等待服务器返回 HTTP 响应。当你的浏览器收到响应后,就会显示其内容,在上面的例子中,它显示了“Hello, World!”。
我们来进一步探索在发送 HTTP 请求之前,客户端与服务器建立 TCP 连接的过程。为了建立链接,它们使用了所谓“<ruby> 套接字 <rp> ( </rp> <rt> socket </rt> <rp> ) </rp></ruby>”。我们现在不直接使用浏览器发送请求,而在命令行中使用 `telnet` 来人工模拟这个过程。
在你运行 Web 服务器的电脑上,在命令行中建立一个 telnet 会话,指定一个本地域名,使用端口 8888,然后按下回车:
```
$ telnet localhost 8888
Trying 127.0.0.1 …
Connected to localhost.
```
这个时候,你已经与运行在你本地主机的服务器建立了一个 TCP 连接。在下图中,你可以看到一个服务器从头开始,到能够建立 TCP 连接的基本过程。

在同一个 telnet 会话中,输入 `GET /hello HTTP/1.1`,然后输入回车:
```
$ telnet localhost 8888
Trying 127.0.0.1 …
Connected to localhost.
GET /hello HTTP/1.1
HTTP/1.1 200 OK
Hello, World!
```
你刚刚手动模拟了你的浏览器(的工作)!你发送了 HTTP 请求,并且收到了一个 HTTP 应答。下面是一个 HTTP 请求的基本结构:

HTTP 请求的第一行由三部分组成:HTTP 方法(`GET`,因为我们想让我们的服务器返回一些内容),以及标明所需页面的路径 `/hello`,还有协议版本。
为了简单一些,我们刚刚构建的 Web 服务器完全忽略了上面的请求内容。你也可以试着输入一些无用内容而不是“GET /hello HTTP/1.1”,但你仍然会收到一个“Hello, World!”响应。
一旦你输入了请求行并敲了回车,客户端就会将请求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读取请求行,就会返回相应的 HTTP 响应。
下面是服务器返回客户端(在上面的例子里是 telnet)的响应内容:

我们来解析它。这个响应由三部分组成:一个状态行 `HTTP/1.1 200 OK`,后面跟着一个空行,再下面是响应正文。
HTTP 响应的状态行 HTTP/1.1 200 OK 包含了 HTTP 版本号,HTTP 状态码以及 HTTP 状态短语“OK”。当浏览器收到响应后,它会将响应正文显示出来,这也就是为什么你会在浏览器中看到“Hello, World!”。
以上就是 Web 服务器的基本工作模型。总结一下:Web 服务器创建一个处于监听状态的套接字,循环接收新的连接。客户端建立 TCP 连接成功后,会向服务器发送 HTTP 请求,然后服务器会以一个 HTTP 响应做应答,客户端会将 HTTP 的响应内容显示给用户。为了建立 TCP 连接,客户端和服务端均会使用套接字。
现在,你应该了解了 Web 服务器的基本工作方式,你可以使用浏览器或其它 HTTP 客户端进行试验。如果你尝试过、观察过,你应该也能够使用 telnet,人工编写 HTTP 请求,成为一个“人形” HTTP 客户端。
现在留一个小问题:“你要如何在不对程序做任何改动的情况下,在你刚刚搭建起来的 Web 服务器上适配 Django, Flask 或 Pyramid 应用呢?”
我会在本系列的第二部分中来详细讲解。敬请期待。
顺便,我在撰写一本名为《搭个 Web 服务器:从头开始》的书。这本书讲解了如何从头开始编写一个基本的 Web 服务器,里面包含本文中没有的更多细节。订阅邮件列表,你就可以获取到这本书的最新进展,以及发布日期。
---
via: <https://ruslanspivak.com/lsbaws-part1/>
作者:[Ruslan](https://linkedin.com/in/ruslanspivak/) 译者:[StdioA](https://github.com/StdioA)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Python 学习:urllib 简介
|
Mike
|
http://www.blog.pythonlibrary.org/2016/06/28/python-101-an-intro-to-urllib/
|
Python 3 的 urllib 模块是一堆可以处理 URL 的组件集合。如果你有 Python 2 的知识,那么你就会注意到 Python 2 中有 urllib 和 urllib2 两个版本的模块。这些现在都是 Python 3 的 urllib 包的一部分。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09/082037ijkkjwctadvpk6uc.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09/082037ijkkjwctadvpk6uc.jpg
| true | false | true |
oska874
| false |
[
"python",
"urllib",
"爬虫"
] |
软件开发
|
{
"viewnum": 7990,
"commentnum": 0,
"favtimes": 4,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 |
Python 3 的 urllib 模块是一堆可以处理 URL 的组件集合。如果你有 Python 2 的知识,那么你就会注意到 Python 2 中有 urllib 和 urllib2 两个版本的模块。这些现在都是 Python 3 的 urllib 包的一部分。
| 2016-08-09T08:20:00 | 2016-08-09T08:20:00 | 7,664 |
/article-7664-1.html
|
Python 3 的 urllib 模块是一堆可以处理 URL 的组件集合。如果你有 Python 2 的知识,那么你就会注意到 Python 2 中有 urllib 和 urllib2 两个版本的模块。这些现在都是 Python 3 的 urllib 包的一部分。当前版本的 urllib 包括下面几部分:
* urllib.request
* urllib.error
* urllib.parse
* urllib.rebotparser

接下来我们会分开讨论除了 urllib.error 以外的几部分。官方文档实际推荐你尝试第三方库, requests,一个高级的 HTTP 客户端接口。然而我依然认为知道如何不依赖第三方库打开 URL 并与之进行交互是很有用的,而且这也可以帮助你理解为什么 requests 包是如此的流行。
### urllib.request
urllib.request 模块期初是用来打开和获取 URL 的。让我们看看你可以用函数 urlopen 可以做的事:
```
>>> import urllib.request
>>> url = urllib.request.urlopen('https://www.google.com/')
>>> url.geturl()
'https://www.google.com/'
>>> url.info()
<http.client.HTTPMessage object at 0x7fddc2de04e0>
>>> header = url.info()
>>> header.as_string()
('Date: Fri, 24 Jun 2016 18:21:19 GMT\n'
'Expires: -1\n'
'Cache-Control: private, max-age=0\n'
'Content-Type: text/html; charset=ISO-8859-1\n'
'P3P: CP="This is not a P3P policy! See '
'https://www.google.com/support/accounts/answer/151657?hl=en for more info."\n'
'Server: gws\n'
'X-XSS-Protection: 1; mode=block\n'
'X-Frame-Options: SAMEORIGIN\n'
'Set-Cookie: '
'NID=80=tYjmy0JY6flsSVj7DPSSZNOuqdvqKfKHDcHsPIGu3xFv41LvH_Jg6LrUsDgkPrtM2hmZ3j9V76pS4K_cBg7pdwueMQfr0DFzw33SwpGex5qzLkXUvUVPfe9g699Qz4cx9ipcbU3HKwrRYA; '
'expires=Sat, 24-Dec-2016 18:21:19 GMT; path=/; domain=.google.com; HttpOnly\n'
'Alternate-Protocol: 443:quic\n'
'Alt-Svc: quic=":443"; ma=2592000; v="34,33,32,31,30,29,28,27,26,25"\n'
'Accept-Ranges: none\n'
'Vary: Accept-Encoding\n'
'Connection: close\n'
'\n')
>>> url.getcode()
200
```
在这里我们包含了需要的模块,然后告诉它打开 Google 的 URL。现在我们就有了一个可以交互的 HTTPResponse 对象。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调用方法 geturl ,它会返回根据 URL 获取的资源。这可以让我们发现 URL 是否进行了重定向。
接下来调用 info ,它会返回网页的元数据,比如请求头信息。因此,我们可以将结果赋给我们的 headers 变量,然后调用它的方法 as\_string 。就可以打印出我们从 Google 收到的头信息。你也可以通过 getcode 得到网页的 HTTP 响应码,当前情况下就是 200,意思是正常工作。
如果你想看看网页的 HTML 代码,你可以调用变量 url 的方法 read。我不准备再现这个过程,因为输出结果太长了。
请注意 request 对象默认发起 GET 请求,除非你指定了它的 data 参数。如果你给它传递了 data 参数,这样 request 对象将会变成 POST 请求。
---
### 下载文件
urllib 一个典型的应用场景是下载文件。让我们看看几种可以完成这个任务的方法:
```
>>> import urllib.request
>>> url = 'http://www.blog.pythonlibrary.org/wp-content/uploads/2012/06/wxDbViewer.zip'
>>> response = urllib.request.urlopen(url)
>>> data = response.read()
>>> with open('/home/mike/Desktop/test.zip', 'wb') as fobj:
... fobj.write(data)
...
```
这个例子中我们打开一个保存在我的博客上的 zip 压缩文件的 URL。然后我们读出数据并将数据写到磁盘。一个替代此操作的方案是使用 urlretrieve :
```
>>> import urllib.request
>>> url = 'http://www.blog.pythonlibrary.org/wp-content/uploads/2012/06/wxDbViewer.zip'
>>> tmp_file, header = urllib.request.urlretrieve(url)
>>> with open('/home/mike/Desktop/test.zip', 'wb') as fobj:
... with open(tmp_file, 'rb') as tmp:
... fobj.write(tmp.read())
```
方法 urlretrieve 会把网络对象拷贝到本地文件。除非你在使用 urlretrieve 的第二个参数指定你要保存文件的路径,否则这个文件将被拷贝到临时文件夹的随机命名的一个文件中。这个可以为你节省一步操作,并且使代码看起来更简单:
```
>>> import urllib.request
>>> url = 'http://www.blog.pythonlibrary.org/wp-content/uploads/2012/06/wxDbViewer.zip'
>>> urllib.request.urlretrieve(url, '/home/mike/Desktop/blog.zip')
('/home/mike/Desktop/blog.zip',
<http.client.HTTPMessage object at 0x7fddc21c2470>)
```
如你所见,它返回了文件保存的路径,以及从请求得来的头信息。
### 设置你的用户代理
当你使用浏览器访问网页时,浏览器会告诉网站它是谁。这就是所谓的 user-agent (用户代理)字段。Python 的 urllib 会表示它自己为 Python-urllib/x.y , 其中 x 和 y 是你使用的 Python 的主、次版本号。有一些网站不认识这个用户代理字段,然后网站可能会有奇怪的表现或者根本不能正常工作。辛运的是你可以很轻松的设置你自己的 user-agent 字段。
```
>>> import urllib.request
>>> user_agent = ' Mozilla/5.0 (X11; Ubuntu; Linux x86_64; rv:47.0) Gecko/20100101 Firefox/47.0'
>>> url = 'http://www.whatsmyua.com/'
>>> headers = {'User-Agent': user_agent}
>>> request = urllib.request.Request(url, headers=headers)
>>> with urllib.request.urlopen(request) as response:
... with open('/home/mdriscoll/Desktop/user_agent.html', 'wb') as out:
... out.write(response.read())
```
这里设置我们的用户代理为 Mozilla FireFox ,然后我们访问 <http://www.whatsmyua.com/> , 它会告诉我们它识别出的我们的 user-agent 字段。之后我们将 url 和我们的头信息传给 urlopen 创建一个 Request 实例。最后我们保存这个结果。如果你打开这个结果,你会看到我们成功的修改了自己的 user-agent 字段。使用这段代码尽情的尝试不同的值来看看它是如何改变的。
---
### urllib.parse
urllib.parse 库是用来拆分和组合 URL 字符串的标准接口。比如,你可以使用它来转换一个相对的 URL 为绝对的 URL。让我们试试用它来转换一个包含查询的 URL :
```
>>> from urllib.parse import urlparse
>>> result = urlparse('https://duckduckgo.com/?q=python+stubbing&t=canonical&ia=qa')
>>> result
ParseResult(scheme='https', netloc='duckduckgo.com', path='/', params='', query='q=python+stubbing&t=canonical&ia=qa', fragment='')
>>> result.netloc
'duckduckgo.com'
>>> result.geturl()
'https://duckduckgo.com/?q=python+stubbing&t=canonical&ia=qa'
>>> result.port
None
```
这里我们导入了函数 urlparse , 并且把一个包含搜索查询字串的 duckduckgo 的 URL 作为参数传给它。我的查询字串是搜索关于 “python stubbing” 的文章。如你所见,它返回了一个 ParseResult 对象,你可以用这个对象了解更多关于 URL 的信息。举个例子,你可以获取到端口信息(本例中没有端口信息)、网络位置、路径和很多其它东西。
### 提交一个 Web 表单
这个模块还有一个方法 urlencode 可以向 URL 传输数据。 urllib.parse 的一个典型使用场景是提交 Web 表单。让我们通过搜索引擎 duckduckgo 搜索 Python 来看看这个功能是怎么工作的。
```
>>> import urllib.request
>>> import urllib.parse
>>> data = urllib.parse.urlencode({'q': 'Python'})
>>> data
'q=Python'
>>> url = 'http://duckduckgo.com/html/'
>>> full_url = url + '?' + data
>>> response = urllib.request.urlopen(full_url)
>>> with open('/home/mike/Desktop/results.html', 'wb') as f:
... f.write(response.read())
```
这个例子很直接。基本上我们是使用 Python 而不是浏览器向 duckduckgo 提交了一个查询。要完成这个我们需要使用 urlencode 构建我们的查询字符串。然后我们把这个字符串和网址拼接成一个完整的正确 URL ,然后使用 urllib.request 提交这个表单。最后我们就获取到了结果然后保存到磁盘上。
### urllib.robotparser
robotparser 模块是由一个单独的类 RobotFileParser 构成的。这个类会回答诸如一个特定的用户代理是否获取已经设置了 robot.txt 的网站的 URL。 robot.txt 文件会告诉网络爬虫或者机器人当前网站的那些部分是不允许被访问的。让我们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
>>> import urllib.robotparser
>>> robot = urllib.robotparser.RobotFileParser()
>>> robot.set_url('http://arstechnica.com/robots.txt')
None
>>> robot.read()
None
>>> robot.can_fetch('*', 'http://arstechnica.com/')
True
>>> robot.can_fetch('*', 'http://arstechnica.com/cgi-bin/')
False
```
这里我们导入了 robot 分析器类,然后创建一个实例。然后我们给它传递一个表明网站 robots.txt 位置的 URL 。接下来我们告诉分析器来读取这个文件。完成后,我们给它了一组不同的 URL 让它找出那些我们可以爬取而那些不能爬取。我们很快就看到我们可以访问主站但是不能访问 cgi-bin 路径。
### 总结一下
现在你就有能力使用 Python 的 urllib 包了。在这一节里,我们学习了如何下载文件、提交 Web 表单、修改自己的用户代理以及访问 robots.txt。 urllib 还有一大堆附加功能没有在这里提及,比如网站身份认证。你可能会考虑在使用 urllib 进行身份认证之前切换到 requests 库,因为 requests 已经以更易用和易调试的方式实现了这些功能。我同时也希望提醒你 Python 已经通过 http.cookies 模块支持 Cookies 了,虽然在 request 包里也很好的封装了这个功能。你应该可能考虑同时试试两个来决定那个最适合你。
---
via: <http://www.blog.pythonlibrary.org/2016/06/28/python-101-an-intro-to-urllib/>
作者:[Mike](http://www.blog.pythonlibrary.org/author/mld/) 译者:[Ezio](https://github.com/oska874)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开源新闻速递:Apricity第一个稳定版本发布
|
棣琦
|
更多:ExTiX 16.4发布;即将发布的Linux Mint 18 KDE 版本将会搭载SDDM显示管理器。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09/084302k32kf091cta226pt.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09/084302k32kf091cta226pt.jpg
| true | false | false | false |
[
"ExTiX",
"Apricity"
] |
新闻
|
{
"viewnum": 4339,
"commentnum": 10,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14.242.249.122",
"message": "哇塞",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WeChat 6.3|Android 5.1 用户",
"date": "2016-08-09T09:05:30"
},
{
"postip": "220.181.38.111",
"message": "七夕节快乐!",
"username": "sonofelice [Chrome 51.0|Mac 10.11]",
"date": "2016-08-09T10:20:12"
},
{
"postip": "118.122.120.235",
"message": ""即将发布的Linux Mint 18 KDE 版本将会搭载SDDM播放管理器,不再采用MDM。" 确认 SDDM 和 MDM 不是登录管理器?",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2.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08-09T11:07:16"
},
{
"postip": "220.203.63.188",
"message": "KDE<br />\r\n<br />\r\nUnlike other Linux Mint editions, the KDE edition will ship with the SDDM display manager.<br />\r\n<br />\r\nBad news for the nostalgic, the KDE edition will also abandon its distinctive blue Linux Mint icon and adopt the same green icon, and boot sequence as other editions.<br />\r\n原文在linuxmint官方博客<br />\r\ndisplay显然不是播放的意思",
"username": "来自湖北荆门的 Chrome 52.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08-09T11:41:51"
},
{
"postip": "14.127.91.134",
"message": "mate不错",
"username": "来自广东深圳的 Chrome 52.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08-09T21:22:45"
},
{
"postip": "112.117.128.116",
"message": "那得问我的手。",
"username": "来自云南昆明的 Firefox 49.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08-09T23:17:31"
},
{
"postip": "111.180.188.60",
"message": "Apricity看起来倒是挺美观的,但是网站貌似被墙了,所以我还是继续在虚拟机玩arch吧",
"username": "风铃叮当 [Firefox 50.0|Windows 10]",
"date": "2016-08-11T09:20:20"
},
{
"postip": "114.96.140.35",
"message": "装过了,体验非常一般。五分只能打2分",
"username": "来自安徽合肥的 Chrome 53.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08-12T09:04:10"
},
{
"postip": "58.61.234.113",
"message": "debian9什么时候发布?",
"username": "Wf_talk [Vivaldi 1.2|GNU/Linux]",
"date": "2016-08-14T15:34:12"
},
{
"postip": "124.160.153.133",
"message": "并不好用",
"username": "来自浙江嘉兴的 Chrome 52.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08-15T21:47:15"
}
] |
[] |
更多:ExTiX 16.4发布;即将发布的Linux Mint 18 KDE 版本将会搭载SDDM显示管理器。
| 2016-08-09T08:44:00 | 2016-08-09T08:44:00 | 7,665 |
/article-7665-1.html
|
### 今日关注

代号为"Aspen"的Apricity操作系统第一个稳定版本发布。该系统基于华丽的Arch Linux,可以支持GNOME 和 Cinnamon桌面环境,支持32位和64位机,搭载了最新版本的预安装软件,以及Linux4.6系列内核。这一版本的新功能中,值得一提的是采用LUKS来对整个磁盘进行加密,更稳定的安装器以及对触控板更好的支持。
### 图文摘要

*ExTiX 16.4发布。这一系统基于Debian GNU/Linux 8.5 "Jessie", Debian GNU/Linux 9 "Stretch," 和 Ubuntu 16.04.1 LTS (Xenial Xerus) ,采用了最新的KDE4.15开发平台以及KDE 框架 5.18.0 和 Linux 内核 4.6.4。ExTiX GNU/Linux发行版被Arne Exton称之为“终极版Linux系统”,因为采用了几乎所有最新的开源应用和技术,融合了Ubuntu和Debian的核心组件。不过,该系统只支持64位机。已经可以进行下载了。*

*即将发布的Linux Mint 18 KDE 版本将会搭载SDDM显示管理器,不再采用MDM。另外,还会将蓝色的Linux Mint图标替换成绿色。Cinnamon 3.2桌面环境也即将发布,将会是Linux Mint 18.1默认的桌面环境,会提供对通知声音的支持,会有一个全新的屏保,在3.2版本中,还可以在屏幕上随意拖动时钟控件。敬请期待。*
|
||||
一位女军官的 Linux 探索之路
|
Ken Starks
|
http://fossforce.com/2016/05/anatomy-linux-user/
|
一些新的 GNU/Linux 用户很清楚 Linux 不是 Windows,但其他人对此则不甚了解,而最好的发行版设计者们则会谨记着这两种人的存在。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10/013240qc3zo9ol53xfy5ch.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10/013240qc3zo9ol53xfy5ch.jpg
| true | false | true |
vim-kakali
| false |
[
"Linux"
] |
观点
|
{
"viewnum": 6587,
"commentnum": 10,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23.234.207.72",
"message": "没有照片真的好吗",
"username": "来自山东青岛的 Firefox 49.0|Android 5.1 用户",
"date": "2016-08-10T20:30:42"
},
{
"postip": "115.236.167.156",
"message": "每一个推销Linux的人都把Windows说得一文不值……我两个系统都用,日常差不多都是在Linux下度过,但是我会保留我的Windows 10,因为除了我用的特殊编程语言,Windows样样工作都很棒!",
"username": "来自浙江杭州的 Firefox 47.0|Ubuntu 用户",
"date": "2016-08-11T13:55:17"
},
{
"postip": "111.200.57.98",
"message": "小心win10的周年更新,可能把linux分区毁了",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Firefox 48.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08-11T14:37:54"
},
{
"postip": "120.12.19.246",
"message": "请看题图——的背影",
"username": "linux [Chrome 52.0|Mac 10.11]",
"date": "2016-08-11T15:04:16"
},
{
"postip": "60.12.5.163",
"message": "ubuntu + vbox/windows/bridge 解决公司不让 Linux 用户上网的问题~~~",
"username": "来自浙江宁波的 Firefox 48.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08-11T17:28:43"
},
{
"postip": "218.17.122.82",
"message": "没发觉",
"username": "何亮 [Chrome 49.0|Windows 7]",
"date": "2016-08-12T08:59:40"
},
{
"postip": "222.191.224.2",
"message": "见了鬼了,你们一睁开眼睛,接触的第一个界面就是LINUX?真是恶心!说的见到linux跟新大陆似的!别那么白痴",
"username": "来自江苏无锡的 Liebao|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08-12T15:40:01"
},
{
"postip": "183.64.61.194",
"message": "这个图相当棒@!~让我看完了整篇文章",
"username": "sunriders [Firefox 48.0|Mac 10.11]",
"date": "2016-08-12T18:35:15"
},
{
"postip": "112.0.51.173",
"message": "我还是更喜欢女上尉。",
"username": "来自江苏南京的 Chrome 47.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08-13T19:55:50"
},
{
"postip": "120.12.26.24",
"message": "终不负我的苦心啊~",
"username": "linux [Chrome 52.0|Mac 10.11]",
"date": "2016-08-14T17:21:10"
}
] |
[] |
一些新的 GNU/Linux 用户很清楚 Linux 不是 Windows,但其他人对此则不甚了解,而最好的发行版设计者们则会谨记着这两种人的存在。
| 2016-08-10T09:23:00 | 2016-08-10T09:23:00 | 7,667 |
/article-7667-1.html
|
**一些新的 GNU/Linux 用户很清楚 Linux 不是 Windows,但其他人对此则不甚了解,而最好的发行版设计者们则会谨记着这两种人的存在。**

### Linux 的核心
不管怎么说,Nicky 看起来都不太引人注目。她已经三十岁了,却决定在离开学校多年后回到学校学习。她在海军待了六年,后来接受了一份老友给她的新工作,想试试这份工作会不会比她在军队的工作更有前途。这种换工作的事情在战后的军事后勤处非常常见。我正是因此而认识的她。她那时是一个八个州的货车运输业中介组织的区域经理,而那会我在达拉斯跑肉品包装工具的运输。

Nicky 和我在 2006 年成为了好朋友。她很外向,几乎每一个途经她负责的线路上的人她都乐于接触。我们经常星期五晚上相约去一家室内激光枪战中心打真人 CS。像这样一次就打三个的半小时战役对我们来说并不鲜见。或许这并不像彩弹游戏(LCTT 译注:一种军事游戏,双方以汽枪互射彩色染料弹丸,对方被击中后衣服上会留下彩色印渍即表示“被消灭”——必应词典)一样便宜,但是它很有临场感,还稍微有点恐怖游戏的感觉。某次活动的时候,她问我能否帮她维修电脑。
她知道我在为了让一些贫穷的孩子能拥有他们自己的电脑而奔走,当她抱怨她的电脑很慢的时候,我开玩笑地说她可以给比尔盖茨的 401k 计划交钱了(LCTT 译注:401k 计划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是一种由雇员、雇主共同缴费建立起来的完全基金式的养老保险制度。此处隐喻需要购买新电脑而向比尔盖茨的微软公司付费软件费用。)。Nicky 却说这是了解 Linux 的最佳时间。
她的电脑是品牌机,是个带有 Dell 19'' 显示器的 2005 年年中款的华硕电脑。不幸的是,这台电脑没有好好照料,上面充斥着所能找到的各种关都关不掉的工具栏和弹窗软件。我们把电脑上的文件都做了备份之后就开始安装 Linux 了。我们一起完成了安装,并且确信她知道了如何分区。不到一个小时,她的电脑上就有了一个“金闪闪”的 PCLinuxOS 桌面。
在她操作新系统时,她经常评论这个系统看起来多么漂亮。她并非随口一说;她为眼前光鲜亮丽的桌面着了魔。她说她的桌面漂亮的就像化了“彩妆”一样。这是我在安装系统期间特意设置的,我每次安装 Linux 的时候都会把它打扮的漂漂亮亮的。我希望这些桌面让每个人看起来都觉得漂亮。
大概第一周左右,她通过电话和邮件问了我一些常规问题,而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她想知道如何保存她 OpenOffice 文件才可以让她的同事也可以打开这些文件。教一个人使用 Linux 或者 Open/LibreOffice 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教她保存文件。大多数用户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直接点了保存,结果就用默认的<ruby> 开放文档格式 <rp> ( </rp> <rt> Open Document Format </rt> <rp> ) </rp></ruby>(ODF)保存了,这让他们吃了不少苦头。
曾经有过这么一件事,大约一年前或者更久,一个高中生说他没有通过期末考试,因为教授不能打开包含他的论文的文件。这引来了一些读者的激烈评论,大家都不知道这件事该怪谁,这孩子没错,而他的教授,似乎也没错。
我认识的一些大学教授他们每一个人都知道怎么打开 ODF 文件。另外,那个该死的微软在这方面做得真 XX 的不错,我觉得微软 Office 现在已经能打开 ODT 或者 ODF 文件了。不过我也不确定,毕竟我从 2005 年就没用过 Microsoft Office 了。
甚至在过去糟糕的日子里,微软公开而悍然地通过产品绑架的方式来在企业桌面领域推行他们的软件时,我和一些微软 Office 的用户在开展业务和洽谈合作时从来没有出现过问题,因为我会提前想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且不会有侥幸心理。我会发邮件给他们询问他们正在使用的 Office 版本。这样,我就可以确保以他们能够读写的格式保存文件。
说回 Nicky ,她花了很多时间学习她的 Linux 系统。我很惊奇于她的热情。
当人们意识到需要抛弃所有的 Windows 的使用习惯和工具的时候,学习 Linux 系统就会很容易。甚至在告诉那些淘气的孩子们如何使用之后,再次回来检查的时候,他们都不会试图把 .exe 文件下载到桌面上或某个下载文件夹。
在我们通常讨论这些文件的时候,我们也会提及关于更新的问题。长久以来我一直反对在一台机器上有多个软件安装系统和更新管理软件。以 Mint 来说,它完全禁用了 Synaptic 中的更新功能,这让我失去兴趣。但是即便对于我们这些仍然在使用 dpkg 和 apt 的老家伙们来说,睿智的脑袋也已经开始意识到命令行对新用户来说并不那么温馨而友好。
我曾严正抗议并强烈谴责 Synaptic 功能上的削弱,直到它说服了我。你记得什么时候第一次使用的新打造的 Linux 发行版,并拥有了最高管理权限吗? 你记得什么时候对 Synaptic 中列出的大量软件进行过梳理吗?你记得怎样开始安装每个你发现的很酷的程序吗?你记得有多少这样的程序都是以字母"lib"开头的吗?
我也曾做过那样的事。我安装又弄坏了好几次 Linux,后来我才发现那些库(lib)文件是应用程序的螺母和螺栓,而不是应用程序本身。这就是 Linux Mint 和 Ubuntu 幕后那些聪明的开发者创造了智能、漂亮和易用的应用安装器的原因。Synaptic 仍然是我们这些老玩家爱用的工具,但是对于那些在我们之后才来的新手来说,有太多的方式可以让他们安装库文件和其他类似的包。在新的安装程序中,这些文件的显示会被折叠起来,不会展示给用户。真的,这才是它应该做的。
除非你要准备好了打很多支持电话。
现在的 Linux 发行版中藏了很多智慧的结晶,我也很感谢这些开发者们,因为他们,我的工作变得更容易。不是每一个 Linux 新用户都像 Nicky 这样富有学习能力和热情。她对我来说就是一个“装好就行”的项目,只需要为她解答一些问题,其它的她会自己研究解决。像她这样极具学习能力和热情的用户的毕竟是少数。这样的 Linux 新人任何时候都是珍稀物种。
很不错,他们都是要教自己的孩子使用 Linux 的人。
---
via: <http://fossforce.com/2016/05/anatomy-linux-user/>
作者:[Ken Starks](http://linuxlock.blogspot.com/) 译者:[vim-kakali](https://github.com/vim-kakali) 校对:[PurlingNayuki](https://github.com/PurlingNayuki), [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awk 系列:如何让 awk 使用 Shell 变量
|
Aaron Kili
|
http://www.tecmint.com/use-shell-script-variable-in-awk/
|
在 awk 系列的这一节中,我们将学习如何让 awk 使用 shell 变量,这些变量可能包含我们希望传递给 awk 命令的值。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10/093812ipg1okog8pym1bkp.pn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10/093812ipg1okog8pym1bkp.png
| true | false | true |
ChrisLeeGit
| false |
[
"awk"
] |
技术
|
{
"viewnum": 15330,
"commentnum": 0,
"favtimes": 3,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
{
"raid": 7661,
"displayorder": 0
},
{
"raid": 7723,
"displayorder": 0
}
] |
在 awk 系列的这一节中,我们将学习如何让 awk 使用 shell 变量,这些变量可能包含我们希望传递给 awk 命令的值。
| 2016-08-10T09:38:10 | 2016-08-10T09:38:10 | 7,668 |
/article-7668-1.html
|
当我们编写 shell 脚本时,我们通常会在脚本中包含其它小程序或命令,例如 awk 操作。对于 awk 而言,我们需要找一些将某些值从 shell 传递到 awk 操作中的方法。
我们可以通过在 awk 命令中使用 shell 变量达到目的,在 awk 系列的这一节中,我们将学习如何让 awk 使用 shell 变量,这些变量可能包含我们希望传递给 awk 命令的值。

有两种可能的方法可以让 awk 使用 shell 变量:
### 1. 使用 Shell 引用
让我们用一个示例来演示如何在一条 awk 命令中使用 shell 引用来替代一个 shell 变量。在该示例中,我们希望在文件 /etc/passwd 中搜索一个用户名,过滤并输出用户的账户信息。
因此,我们可以编写一个 `test.sh` 脚本,内容如下:
```
#!/bin/bash
### 读取用户名
read -p "请输入用户名:" username
### 在 /etc/passwd 中搜索用户名,然后在屏幕上输出详细信息
cat /etc/passwd | awk "/$username/ "' { print $0 }'
```
然后,保存文件并退出。
上述 `test.sh` 脚本中 awk 命令的说明:
```
cat /etc/passwd | awk "/$username/ "' { print $0 }'
```
`"/$username/ "`:该 shell 引用用于在 awk 命令中替换 shell 变量 `username` 的值。`username` 的值就是要在文件 /etc/passwd 中搜索的模式。
注意,双引号位于 awk 脚本 `'{ print $0 }'` 之外。
接下来给脚本添加可执行权限并运行它,操作如下:
```
$ chmod +x test.sh
$ ./text.sh
```
运行脚本后,它会提示你输入一个用户名,然后你输入一个合法的用户名并回车。你将会看到来自 /etc/passwd 文件中详细的用户账户信息,如下图所示:

*在 Password 文件中查找用户名的 shell 脚本*
### 2. 使用 awk 进行变量赋值
和上面介绍的方法相比,该方法更加单,并且更好。考虑上面的示例,我们可以运行一条简单的命令来完成同样的任务。 在该方法中,我们使用 `-v` 选项将一个 shell 变量的值赋给一个 awk 变量。
首先,创建一个 shell 变量 `username`,然后给它赋予一个我们希望在 /etc/passwd 文件中搜索的名称。
```
username="aaronkilik"
```
然后输入下面的命令并回车:
```
# cat /etc/passwd | awk -v name="$username" ' $0 ~ name {print $0}'
```

*使用 awk 在 Password 文件中查找用户名*
上述命令的说明:
* `-v`:awk 选项之一,用于声明一个变量
* `username`:是 shell 变量
* `name`:是 awk 变量
让我们仔细瞧瞧 awk 脚本 `' $0 ~ name {print $0}'` 中的 `$0 ~ name`。还记得么,当我们在 awk 系列第四节中介绍 awk 比较运算符时,`value ~ pattern` 便是比较运算符之一,它是指:如果 `value` 匹配了 `pattern` 则返回 `true`。
cat 命令通过管道传给 awk 的 `output($0)` 与模式 `(aaronkilik)` 匹配,该模式即为我们在 /etc/passwd 中搜索的名称,最后,比较操作返回 `true`。接下来会在屏幕上输出包含用户账户信息的行。
### 结论
我们已经介绍了 awk 功能的一个重要部分,它能帮助我们在 awk 命令中使用 shell 变量。很多时候,你都会在 shell 脚本中编写小的 awk 程序或命令,因此,你需要清晰地理解如何在 awk 命令中使用 shell 变量。
在 awk 系列的下一个部分,我们将会深入学习 awk 功能的另外一个关键部分,即流程控制语句。所以请继续保持关注,并让我们坚持学习与分享。
---
via: <http://www.tecmint.com/use-shell-script-variable-in-awk/>
作者:[Aaron Kili](http://www.tecmint.com/author/aaronkili/) 译者:[ChrisLeeGit](https://github.com/chrisleegit)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诠释 Linux 中“一切都是文件”概念和相应的文件类型
|
Aaron Kili
|
http://www.tecmint.com/explanation-of-everything-is-a-file-and-types-of-files-in-linux/
|
在 Unix 和它衍生的比如 Linux 系统中,一切都可以看做文件。虽然它仅仅只是一个泛泛的概念,但这是事实。如果有不是文件的,那它一定是正运行的进程。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10/103037gn96yyd78qyqczdp.pn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10/103037gn96yyd78qyqczdp.png
| true | false | true |
runningwater
| false |
[
"文件"
] |
技术
|
{
"viewnum": 15564,
"commentnum": 1,
"favtimes": 4,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58.61.234.113",
"message": "很不错的学习资料,初学者的福音。",
"username": "Wf_talk [Vivaldi 1.2|GNU/Linux]",
"date": "2016-08-14T15:35:49"
}
] |
[
{
"raid": 8685,
"displayorder": 0
},
{
"raid": 8887,
"displayorder": 0
}
] |
在 Unix 和它衍生的比如 Linux 系统中,一切都可以看做文件。虽然它仅仅只是一个泛泛的概念,但这是事实。如果有不是文件的,那它一定是正运行的进程。
| 2016-08-10T10:30:00 | 2016-08-10T10:30:00 | 7,669 |
/article-7669-1.html
|

*Linux 系统中一切都是文件并有相应的文件类型*
在 Unix 和它衍生的比如 Linux 系统中,一切都可以看做文件。虽然它仅仅只是一个泛泛的概念,但这是事实。如果有不是文件的,那它一定是正运行的进程。
要理解这点,可以举个例子,您的根目录(/)的空间充斥着不同类型的 Linux 文件。当您创建一个文件或向系统传输一个文件时,它会在物理磁盘上占据的一些空间,而且是一个特定的格式(文件类型)。
虽然 Linux 系统中文件和目录没有什么不同,但目录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那就是有结构性的分组存储其它文件,以方便查找访问。所有的硬件组件都表示为文件,系统使用这些文件来与硬件通信。
这些思想是对 Linux 中的各种事物的重要阐述,因此像文档、目录(Mac OS X 和 Windows 系统下称之为文件夹)、键盘、监视器、硬盘、可移动媒体设备、打印机、调制解调器、虚拟终端,还有进程间通信(IPC)和网络通信等输入/输出资源都是定义在文件系统空间下的字节流。
一切都可看作是文件,其最显著的好处是对于上面所列出的输入/输出资源,只需要相同的一套 Linux 工具、实用程序和 API。
虽然在 Linux 中一切都可看作是文件,但也有一些特殊的文件,比如[套接字和命令管道](http://www.tecmint.com/manage-file-types-and-set-system-time-in-linux/)。
### Linux 文件类型的不同之处?
Linux 系统中有三种基本的文件类型:
* 普通/常规文件
* 特殊文件
* 目录文件
#### 普通/常规文件
它们是包含文本、数据、程序指令等数据的文件,其在 Linux 系统中是最常见的一种。包括如下:
* 可读文件
* 二进制文件
* 图像文件
* 压缩文件等等
#### 特殊文件
特殊文件包括以下几种:
<ruby> 块文件 <rp> ( </rp> <rt> block </rt> <rp> ) </rp></ruby>:设备文件,对访问系统硬件部件提供了缓存接口。它们提供了一种通过文件系统与设备驱动通信的方法。
有关于块文件一个重要的性能就是它们能在指定时间内传输大块的数据和信息。
列出某目录下的块文件:
```
# ls -l /dev | grep "^b"
```
输出例子
```
brw-rw---- 1 root disk 7, 0 May 18 10:26 loop0
brw-rw---- 1 root disk 7, 1 May 18 10:26 loop1
brw-rw---- 1 root disk 7, 2 May 18 10:26 loop2
brw-rw---- 1 root disk 7, 3 May 18 10:26 loop3
brw-rw---- 1 root disk 7, 4 May 18 10:26 loop4
brw-rw---- 1 root disk 7, 5 May 18 10:26 loop5
brw-rw---- 1 root disk 7, 6 May 18 10:26 loop6
brw-rw---- 1 root disk 7, 7 May 18 10:26 loop7
brw-rw---- 1 root disk 1, 0 May 18 10:26 ram0
brw-rw---- 1 root disk 1, 1 May 18 10:26 ram1
brw-rw---- 1 root disk 1, 10 May 18 10:26 ram10
brw-rw---- 1 root disk 1, 11 May 18 10:26 ram11
brw-rw---- 1 root disk 1, 12 May 18 10:26 ram12
brw-rw---- 1 root disk 1, 13 May 18 10:26 ram13
brw-rw---- 1 root disk 1, 14 May 18 10:26 ram14
brw-rw---- 1 root disk 1, 15 May 18 10:26 ram15
brw-rw---- 1 root disk 1, 2 May 18 10:26 ram2
brw-rw---- 1 root disk 1, 3 May 18 10:26 ram3
brw-rw---- 1 root disk 1, 4 May 18 10:26 ram4
brw-rw---- 1 root disk 1, 5 May 18 10:26 ram5
...
```
<ruby> 字符文件 <rp> ( </rp> <rt> Character </rt> <rp> ) </rp></ruby>: 也是设备文件,对访问系统硬件组件提供了非缓冲串行接口。它们与设备的通信工作方式是一次只传输一个字符的数据。
列出某目录下的字符文件:
```
# ls -l /dev | grep "^c"
```
输出例子
```
crw------- 1 root root 10, 235 May 18 15:54 autofs
crw------- 1 root root 10, 234 May 18 15:54 btrfs-control
crw------- 1 root root 5, 1 May 18 10:26 console
crw------- 1 root root 10, 60 May 18 10:26 cpu_dma_latency
crw------- 1 root root 10, 203 May 18 15:54 cuse
crw------- 1 root root 10, 61 May 18 10:26 ecryptfs
crw-rw---- 1 root video 29, 0 May 18 10:26 fb0
crw-rw-rw- 1 root root 1, 7 May 18 10:26 full
crw-rw-rw- 1 root root 10, 229 May 18 10:26 fuse
crw------- 1 root root 251, 0 May 18 10:27 hidraw0
crw------- 1 root root 10, 228 May 18 10:26 hpet
crw-r--r-- 1 root root 1, 11 May 18 10:26 kmsg
crw-rw----+ 1 root root 10, 232 May 18 10:26 kvm
crw------- 1 root root 10, 237 May 18 10:26 loop-control
crw------- 1 root root 10, 227 May 18 10:26 mcelog
crw------- 1 root root 249, 0 May 18 10:27 media0
crw------- 1 root root 250, 0 May 18 10:26 mei0
crw-r----- 1 root kmem 1, 1 May 18 10:26 mem
crw------- 1 root root 10, 57 May 18 10:26 memory_bandwidth
crw------- 1 root root 10, 59 May 18 10:26 network_latency
crw------- 1 root root 10, 58 May 18 10:26 network_throughput
crw-rw-rw- 1 root root 1, 3 May 18 10:26 null
crw-r----- 1 root kmem 1, 4 May 18 10:26 port
crw------- 1 root root 108, 0 May 18 10:26 ppp
crw------- 1 root root 10, 1 May 18 10:26 psaux
crw-rw-rw- 1 root tty 5, 2 May 18 17:40 ptmx
crw-rw-rw- 1 root root 1, 8 May 18 10:26 random
```
<ruby> 符号链接文件 <rp> ( </rp> <rt> Symbolic link </rt> <rp> ) </rp></ruby> : 符号链接是指向系统上其他文件的引用。因此,符号链接文件是指向其它文件的文件,那些文件可以是目录或常规文件。
列出某目录下的符号链接文件:
```
# ls -l /dev/ | grep "^l"
```
输出例子
```
lrwxrwxrwx 1 root root 3 May 18 10:26 cdrom -> sr0
lrwxrwxrwx 1 root root 11 May 18 15:54 core -> /proc/kcore
lrwxrwxrwx 1 root root 13 May 18 15:54 fd -> /proc/self/fd
lrwxrwxrwx 1 root root 4 May 18 10:26 rtc -> rtc0
lrwxrwxrwx 1 root root 8 May 18 10:26 shm -> /run/shm
lrwxrwxrwx 1 root root 15 May 18 15:54 stderr -> /proc/self/fd/2
lrwxrwxrwx 1 root root 15 May 18 15:54 stdin -> /proc/self/fd/0
lrwxrwxrwx 1 root root 15 May 18 15:54 stdout -> /proc/self/fd/1
```
Linux 中使用 `ln` 工具就可以创建一个符号链接文件,如下所示:
```
# touch file1.txt
# ln -s file1.txt /home/tecmint/file1.txt [创建符号链接文件]
# ls -l /home/tecmint/ | grep "^l" [列出符号链接文件]
```
在上面的例子中,首先我们在 `/tmp` 目录创建了一个名叫 `file1.txt` 的文件,然后创建符号链接文件,将 `/home/tecmint/file1.txt` 指向 `/tmp/file1.txt` 文件。
<ruby> 管道 <rp> ( </rp> <rt> Pipe </rt> <rp> ) </rp></ruby>和<ruby> 命令管道 <rp> ( </rp> <rt> Named pipe </rt> <rp> ) </rp></ruby> : 将一个进程的输出连接到另一个进程的输入,从而允许进程间通信(IPC)的文件。
命名管道实际上是一个文件,用来使两个进程彼此通信,就像一个 Linux 管道一样。
列出某目录下的管道文件:
```
# ls -l | grep "^p"
```
输出例子:
```
prw-rw-r-- 1 tecmint tecmint 0 May 18 17:47 pipe1
prw-rw-r-- 1 tecmint tecmint 0 May 18 17:47 pipe2
prw-rw-r-- 1 tecmint tecmint 0 May 18 17:47 pipe3
prw-rw-r-- 1 tecmint tecmint 0 May 18 17:47 pipe4
prw-rw-r-- 1 tecmint tecmint 0 May 18 17:47 pipe5
```
在 Linux 中可以使用 `mkfifo` 工具来创建一个命名管道,如下所示:
```
# mkfifo pipe1
# echo "This is named pipe1" > pipe1
```
在上的例子中,我们创建了一个名叫 `pipe1` 的命名管道,然后使用 [echo 命令](http://www.tecmint.com/echo-command-in-linux/) 加入一些数据,这之后在处理输入的数据时 shell 就变成非交互式的了(LCTT 译注:被管道占住了)。
然后,我们打开另外一个 shell 终端,运行另外的命令来打印出刚加入管道的数据。
```
# while read line ;do echo "This was passed-'$line' "; done<pipe1
```
<ruby> 套接字文件 <rp> ( </rp> <rt> socket </rt> <rp> ) </rp></ruby> : 提供进程间通信方法的文件,它们能在运行在不同环境中的进程之间传输数据和信息。
这就是说,套接字可以为运行网络上不同机器中的进程提供数据和信息传输。
一个 socket 运行的例子就是网页浏览器连接到网站服务器的过程。
```
# ls -l /dev/ | grep "^s"
```
输出例子:
```
srw-rw-rw- 1 root root 0 May 18 10:26 log
```
下面是使用 C 语言编写的调用 `socket()` 系统调用的例子。
```
int socket_desc=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
```
上例中:
* `AF_INET` 指的是地址域(IPv4)
* `SOCK_STREAM` 指的是类型(默认使用 TCP 协议连接)
* `0` 指协议(IP 协议)
使用 `socket_desc` 来引用管道文件,它跟文件描述符是一样的,然后再使用系统函数 `read()` 和 `write()` 来分别从这个管道文件读写数据。
#### 目录文件
这是一些特殊的文件,既可以包含普通文件又可包含其它的特殊文件,它们在 Linux 文件系统中是以根(/)目录为起点分层组织存在的。
列出某目录下的目录文件:
```
# ls -l / | grep "^d"
```
输出例子:
```
drwxr-xr-x 2 root root 4096 May 5 15:49 bin
drwxr-xr-x 4 root root 4096 May 5 15:58 boot
drwxr-xr-x 2 root root 4096 Apr 11 2015 cdrom
drwxr-xr-x 17 root root 4400 May 18 10:27 dev
drwxr-xr-x 168 root root 12288 May 18 10:28 etc
drwxr-xr-x 3 root root 4096 Apr 11 2015 home
drwxr-xr-x 25 root root 4096 May 5 15:44 lib
drwxr-xr-x 2 root root 4096 May 5 15:44 lib64
drwx------ 2 root root 16384 Apr 11 2015 lost+found
drwxr-xr-x 3 root root 4096 Apr 10 2015 media
drwxr-xr-x 3 root root 4096 Feb 23 17:54 mnt
drwxr-xr-x 16 root root 4096 Apr 30 16:01 opt
dr-xr-xr-x 223 root root 0 May 18 15:54 proc
drwx------ 19 root root 4096 Apr 9 11:12 root
drwxr-xr-x 27 root root 920 May 18 10:54 run
drwxr-xr-x 2 root root 12288 May 5 15:57 sbin
drwxr-xr-x 2 root root 4096 Dec 1 2014 srv
dr-xr-xr-x 13 root root 0 May 18 15:54 sys
drwxrwxrwt 13 root root 4096 May 18 17:55 tmp
drwxr-xr-x 11 root root 4096 Mar 31 16:00 usr
drwxr-xr-x 12 root root 4096 Nov 12 2015 var
```
您可以使用 mkdir 命令来创建一个目录。
```
# mkdir -m 1666 tecmint.com
# mkdir -m 1666 news.tecmint.com
# mkdir -m 1775 linuxsay.com
```
### 结论
现在应该对为什么 Linux 系统中一切都是文件以及 Linux 系统中可以存在哪些类型的文件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了。
您可以通过阅读更多有关各个文件类型的文章和对应的创建过程等来增加更多知识。我希望这篇教程对您有所帮助。有任何疑问或有补充的知识,请留下评论,一起来讨论。
---
via: <http://www.tecmint.com/explanation-of-everything-is-a-file-and-types-of-files-in-linux/>
作者:[Aaron Kili](http://www.tecmint.com/author/aaronkili/) 译者:[runningwater](https://github.com/runningwater)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开源新闻速递:Debian Unstable 将默认采用 GCC 6
|
棣琦
|
更多:digiKam 5.1.0发布;Claws Mail 3.14.0 发布。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10/195623gyq5myyhm4cmqezq.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10/195623gyq5myyhm4cmqezq.jpg
| true | false | false | false |
[
"GCC",
"digiKam"
] |
新闻
|
{
"viewnum": 4939,
"commentnum": 1,
"favtimes": 0,
"sharetimes": 1,
"likes": 0
}
|
[
{
"postip": "58.61.234.113",
"message": "Claws Mail 有没有人用过,感觉怎么样?",
"username": "Wf_talk [Vivaldi 1.2|GNU/Linux]",
"date": "2016-08-14T15:37:02"
}
] |
[] |
更多:digiKam 5.1.0发布;Claws Mail 3.14.0 发布。
| 2016-08-10T20:05:54 | 2016-08-10T20:05:54 | 7,671 |
/article-7671-1.html
|
### 今日关注

即将发布的 Debian Unstable 操作系统将默认采用 GCC 6 编译器以及 Binutils2.27。Debian Unstable是Debian GNU/Linux 发行版的一个滚动开发版本,目前在其软件仓库中,可以下载GCC 6.1.1, Boost 1.61 和 ICU 57 库了。
### 图文摘要

*免费开源的跨平台 RAW 图像编辑器digiKam 5.1.0发布。这一版本除了对一些 bug 的修复之外,还增加了libraw 0.18.0库,用来读取各种数码相机拍摄出来的 RAW 图片,新的 libraw 库支持Canon 80D, Canon 1300D, Canon 1DX Mark II, Fujifilm X-Pro2, Fujifilm X70, Fujifilm X-E2S, Nikon D5, Leica M, 和 Leica X-U。Samsung Galaxy S7 的用户也可以使用 digiKam 浏览图片了。*

*BakAndImgCD 19.0正式发布。此版本基于4MLinux Backup Scripts 19.0,可以用来从各种Linux 操作系统、Windows 系统、Mac OSX 的文件系统进行数据备份。另外,BakAndImgCD 19.0还支持比较小众的F2FS, NILFS2, JFS, Reiser4, ReiserFS, 和 XFS文件系统。还支持从任意分区或者驱动进行写盘操作。可以[下载](http://linux.softpedia.com/get/System/Operating-Systems/Linux-Distributions/BakAndImgCD-102431.shtml)体验了。*

*Claws Mail 3.14.0 [发布](http://www.claws-mail.org/news.php)。此版本支持通过Master Passphrase 来保存 email 帐号的密码。另外,密码的存储方法也发生了变化,所有的密码都存储到了~/.claws-mail/passwordstorerc这个独立的文件中,并采用了更强的加密算法。已经可以[下载](http://linux.softpedia.com/get/Communications/Email/Claws-Mail-3997.shtml)使用了。*
|
||||
Linux 命令行下的最佳文本编辑器
|
Munif Tanjim
|
https://itsfoss.com/command-line-text-editors-linux/
|
正如你所了解的,Linux 真正的魅力在于命令行。当你正在用命令行工作时,你就需要一个可以在控制台窗口运行的文本编辑器。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11/135524bs61phcgp8fehosq.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11/135524bs61phcgp8fehosq.jpg
| true | false | true |
chenzhijun
| false |
[
"编辑器",
"vi",
"emacs",
"vim"
] |
分享
|
{
"viewnum": 41093,
"commentnum": 5,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19.6.105.160",
"message": "其实VIM也有跨平台,也有图形化的版本,它叫GVIM",
"username": "fanbt [Firefox 48.0|Fedora]",
"date": "2016-08-11T14:17:34"
},
{
"postip": "218.76.43.73",
"message": "恩恩。是的~~不过可能大家一提到Vim就习惯性的想到控制台了。",
"username": "chenzhijun [Chrome 49.0|Mac 10.11]",
"date": "2016-08-11T16:40:44"
},
{
"postip": "114.244.4.212",
"message": "这篇文章说了什么?",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Chrome 52.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08-12T10:47:49"
},
{
"postip": "118.113.89.17",
"message": "Linux社区居然讨论这个问题,也是可以",
"username": "龙瑀璇 [Chrome 52.0|Windows 10]",
"date": "2016-08-15T08:26:59"
},
{
"postip": "180.79.117.249",
"message": "真的有很多人推荐nano",
"username": "linccn [Safari 10.0|Mac 10.12]",
"date": "2016-10-27T21:41:45"
}
] |
[
{
"raid": 7468,
"displayorder": 0
}
] |
正如你所了解的,Linux 真正的魅力在于命令行。当你正在用命令行工作时,你就需要一个可以在控制台窗口运行的文本编辑器。
| 2016-08-11T13:54:00 | 2016-08-11T13:54:00 | 7,672 |
/article-7672-1.html
|

文本编辑软件在任何操作系统上都是必备的软件。我们在 Linux 上不缺乏[非常现代化的编辑软件](/article-7468-1.html),但是它们都是基于 GUI(图形界面)的编辑软件。
正如你所了解的,Linux 真正的魅力在于命令行。当你正在用命令行工作时,你就需要一个可以在控制台窗口运行的文本编辑器。
正因为这个目的,我们准备了一个基于 Linux 命令行的文本编辑器清单。
### [VIM](http://www.vim.org/)
如果你已经使用 Linux 有一段时间,那么你肯定听到过 Vim 。Vim 是一个高度可配置的、跨平台的、高效率的文本编辑器。
几乎所有的 Linux 发行版本都已经内置了 Vim ,由于其特性之丰富,它已经变得非常流行了。

*Vim 用户界面*
Vim 可能会让第一次使用它的人感到非常痛苦。我记得我第一次尝试使用 Vim 编辑一个文本文件时,我是非常困惑的。我不能用 Vim 输入一个字母,更有趣的是,我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关闭它。如果你准备使用 Vim ,你需要有决心跨过一个陡峭的学习路线。
但是一旦你经历过了那些,通过梳理一些文档,记住它的命令和快捷键,你会发现这段学习经历是非常值得的。你可以将 Vim 按照你的意愿进行改造:配置一个让你看起来舒服的界面,通过使用脚本或者插件等来提高工作效率。Vim 支持格式高亮,宏记录和操作记录。
在Vim官网上,它是这样介绍的:
>
> **Vim: The power tool for everyone!**
>
>
>
如何使用它完全取决于你。你可以仅仅使用它作为文本编辑器,或者你可以将它打造成一个完善的IDE(<ruby> 集成开发环境 <rp> ( </rp> <rt> 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rt> <rp> ) </rp></ruby>)。
### [GNU EMACS](https://www.gnu.org/software/emacs/)
GNU Emacs 毫无疑问是非常强大的文本编辑器之一。如果你听说过 Vim 和 Emacs ,你应该知道这两个编辑器都拥有非常忠诚的粉丝基础,并且他们对于文本编辑器的选择非常看重。你也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大量关于他们的段子:

*Vim vs Emacs*
Emacs 是一个跨平台的、既有有图形界面也有命令行界面的软件。它也拥有非常多的特性,更重要的是,可扩展!

*Emacs 用户界面*
像 Vim一样,Emacs 也需要经历一个陡峭的学习路线。但是一旦你掌握了它,你就能完全体会到它的强大。Emacs 可以处理几乎所有类型文本文件。它的界面可以定制以适应你的工作流。它也支持宏记录和快捷键。
Emacs 独特的特性是它可以“变形”成和文本编辑器完全不同的的东西。有大量的模块可使它在不同的场景下成为不同的应用,例如:计算器、新闻阅读器、文字处理器等。你甚至都可以在 Emacs 里面玩游戏。
### [NANO](http://www.nano-editor.org/)
如果说到简易方便的软件,Nano 就是一个。不像 Vim 和 Emacs,nano 的学习曲线是平滑的。
如果你仅仅是想创建和编辑一个文本文件,不想给自己找太多挑战,Nano 估计是最适合你的了。

*Nano 用户界面*
Nano 可用的快捷键都在用户界面的下方展示出来了。Nano 仅仅拥有最基础的文本编辑软件的功能。
它是非常小巧的,非常适合编辑系统配置文件。对于那些不需要复杂的命令行编辑功能的人来说,Nano 是完美配备。
### 其它
这里还有一些我想要提及其它编辑器:
[The Nice Editor (ne)](http://ne.di.unimi.it/): 官网是这样介绍的:
>
> 如果你有足够的资料,也有使用 Emacs 的耐心或使用 Vim 的良好心态,那么 ne 可能不适合你。
>
>
>
基本上 ne 拥有像 Vim 和 Emacs 一样多的高级功能,包括:脚本和宏记录。但是它有更为直观的操作方式和平滑的学习路线。
### 你认为呢?
我知道,如果你是一个熟练的 Linux 用户,你可以会说还有很多应该被列入 “Linux 最好的命令行编辑器”清单上。因此我想跟你说,如果你还知道其他的 Linux 命令行文本编辑器,你是否愿意跟我们一同分享?
---
via: <https://itsfoss.com/command-line-text-editors-linux/>
作者:[Munif Tanjim](https://itsfoss.com/author/munif/) 译者:[chenzhijun](https://github.com/chenzhijun)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Flatpak 为 Linux 带来了独立应用
|
Ryan Lerch
|
https://fedoramagazine.org/introducing-flatpak/
|
Flatpak (以前在开发时名为 xdg-app)为应用提供了捆绑为一个 Flatpak 软件包的能力,可以让应用在很多 Linux 发行版上都以轻松而一致的体验来安装和运行。将应用程序捆绑成 Flatpak 为其提供了沙盒安全环境,可以将它们与操作系统和彼此之间相互隔离。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11/160320hl4yrrb4ld7bwrwo.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11/160320hl4yrrb4ld7bwrwo.jpg
| true | false | true |
zky001
| false |
[
"Flatpak"
] |
新闻
|
{
"viewnum": 5437,
"commentnum": 1,
"favtimes": 0,
"sharetimes": 1,
"likes": 0
}
|
[
{
"postip": "111.20.112.126",
"message": "自由开源最重要。UBUNTU就没有这样!!!",
"username": "来自陕西西安的 Chrome 52.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08-13T11:15:21"
}
] |
[] |
Flatpak (以前在开发时名为 xdg-app)为应用提供了捆绑为一个 Flatpak 软件包的能力,可以让应用在很多 Linux 发行版上都以轻松而一致的体验来安装和运行。将应用程序捆绑成 Flatpak 为其提供了沙盒安全环境,可以将它们与操作系统和彼此之间相互隔离。
| 2016-08-11T16:03:17 | 2016-08-11T16:03:17 | 7,673 |
/article-7673-1.html
|

[Flatpak](http://flatpak.org/) 的开发团队[宣布了](http://flatpak.org/press/2016-06-21-flatpak-released.html) Flatpak 桌面应用框架已经可用了。 Flatpak (以前在开发时名为 xdg-app)为应用提供了捆绑为一个 Flatpak 软件包的能力,可以让应用在很多 Linux 发行版上都以轻松而一致的体验来安装和运行。将应用程序捆绑成 Flatpak 为其提供了沙盒安全环境,可以将它们与操作系统和彼此之间相互隔离。查看 [Flatpak 网站](http://flatpak.org/)上的[发布公告](http://flatpak.org/press/2016-06-21-flatpak-released.html)来了解关于 Flatpak 框架技术的更多信息。
### 在 Fedora 中安装 Flatpak
如果用户想要运行以 Flatpak 格式打包的应用,在 Fedora 上安装是很容易的,Flatpak 格式已经可以在官方的 Fedora 23 和 Fedora 24 仓库中获得。Flatpak 网站上有[在 Fedora 上安装的完整细节](http://flatpak.org/getting.html),同时也有如何在 Arch、 Debian、Mageia 和 Ubuntu 中安装的方法。[许多的应用](http://flatpak.org/apps.html)已经使用 Flatpak 打包构建了,这包括 LibreOffice、Inkscape 和 GIMP。
### 对应用开发者
如果你是一个应用开发者,Flatpak 网站也包含许多有关于[使用 Flatpak 打包和分发应用程序](http://flatpak.org/developer.html)的重要资料。这些资料中包括了使用 Flakpak SDK 构建独立的、沙盒化的 Flakpak 应用程序的信息。
---
via: <https://fedoramagazine.org/introducing-flatpak/>
作者:[Ryan Lerch](https://fedoramagazine.org/introducing-flatpak/) 译者:[zky001](https://github.com/zky001)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ownCloud 的六大神奇用法
|
Jos Poortvliet
|
https://opensource.com/life/15/12/6-creative-ways-use-owncloud
|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 ownCloud 上的六个创造性的应用方式。其中一些是由于 ownCloud 的开源才得以完成,而另外的则是 ownCloud 自身特有的功能。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11/210859btzszi7iru7uindr.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11/210859btzszi7iru7uindr.jpg
| true | false | true |
GHLandy
| false |
[
"ownCloud"
] |
分享
|
{
"viewnum": 17681,
"commentnum": 0,
"favtimes": 3,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 |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 ownCloud 上的六个创造性的应用方式。其中一些是由于 ownCloud 的开源才得以完成,而另外的则是 ownCloud 自身特有的功能。
| 2016-08-11T21:09:00 | 2016-08-11T21:09:00 | 7,674 |
/article-7674-1.html
|

[ownCloud](https://owncloud.com/) 是一个自行托管的开源文件同步和共享服务器。就像“行业老大” Dropbox、Google Drive、Box 和其他的同类服务一样,ownCloud 也可以让你访问自己的文件、日历、联系人和其他数据。你可以在自己设备之间同步任意数据(或部分数据)并分享给其他人。然而,ownCloud 要比其它的商业解决方案更棒,可以[将 ownCloud 运行在自己的服务器](https://blogs.fsfe.org/mk/new-stickers-and-leaflets-no-cloud-and-e-mail-self-defense/)而不是其它人的服务器上。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 ownCloud 上的六个创造性的应用方式。其中一些是由于 ownCloud 的开源才得以完成,而另外的则是 ownCloud 自身特有的功能。
### 1. 可扩展的 ownCloud “派”集群
由于 ownCloud 是开源的,你可以选择将它运行在自己的服务器中,或者从你信任的服务商那里获取空间——没必要将你的文件存储在那些大公司的服务器中,谁知他们将你的文件存储到哪里去。[点击此处查看部分 ownCloud 服务商](https://owncloud.org/providers),或者下载该服务软件到你的虚拟主机中[搭建自己的服务器](https://owncloud.org/install/#instructions-server).

*拍摄: Jörn Friedrich Dreyer. [CC BY-SA 4.0.](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4.0/)*
我们见过最具创意的事情就是架设[香蕉派集群](http://www.owncluster.de/)和[树莓派集群](https://christopherjcoleman.wordpress.com/2013/01/05/host-your-owncloud-on-a-raspberry-pi-cluster/)。ownCloud 的扩展性通常用于支持成千上万的用户,但有些人则将它往不同方向发展,通过将多个微型系统集群在一起,就可以创建出运行速度超快的 ownCloud。酷毙了!
### 2. 密码同步
为了让 ownCloud 更容易扩展,我们将它变得超级的模块化,甚至还有一个 [ownCloud 应用商店](https://apps.owncloud.com/)。你可以在里边找到音乐和视频播放器、日历、联系人、生产力应用、游戏、<ruby> 应用模板 <rp> ( </rp> <rt> sketching app </rt> <rp> ) </rp></ruby>等等。
从近 200 多个应用中仅挑选一个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但密码管理则是一个很独特的功能。只有不超过三个应用提供这个功能:[Passwords](https://apps.owncloud.com/content/show.php/Passwords?content=170480)、[Secure Container](https://apps.owncloud.com/content/show.php/Secure+Container?content=167268) 和 [Passman](https://apps.owncloud.com/content/show.php/Passman?content=166285)。

### 3. 随心所欲地存储文件
外部存储可以让你将现有数据挂载到 ownCloud 上,让你通过一个界面来访问存储在 FTP、WebDAV、Amazon S3,甚至 Dropbox 和 Google Drive 的文件。
行业老大们喜欢创建自己的 “藩篱花园”,Box 的用户只能和其它的 Box 用户协作;假如你想从 Google Drive 分享你的文件,你的同伴也必须要有一个 Google 账号才可以访问的分享。通过 ownCloud 的外部存储功能,你可以轻松打破这些。
最有创意的就是把 Google Drive 和 Dropbox 添加为外部存储。这样你就可以无缝连接它们,通过一个简单的链接即可分享给其它人——并不需要账户。
### 4. 获取上传的文件
由于 ownCloud 是开源的,人们可以不受公司需求的制约而向它贡献感兴趣的功能。我们的贡献者总是很在意安全和隐私,所以 ownCloud 引入的通过密码保护公共链接并[设置失效期限](https://owncloud.com/owncloud45-community/)的功能要比其它人早很多。
现在,ownCloud 可以配置分享链接的读写权限了,这就是说链接的访问者可以无缝的编辑你分享给他们的文件(可以有密码保护,也可以没有),或者将文件上传到服务器前不用强制他们提供私人信息来注册服务。
对于有人想给你分享大体积的文件时,这个特性就非常有用了。相比于上传到第三方站点、然后给你发送一个连接、你再去下载文件(通常需要登录),ownCloud 仅需要上传文件到你提供的分享文件夹,你就可以马上获取到文件了。
### 5. 免费却又安全的存储空间
之前就强调过,我们的代码贡献者最关注的就是安全和隐私,这就是 ownCloud 中有用于加密和解密存储数据的应用的原因。
通过使用 ownCloud 将你的文件存储到 Dropbox 或者 Google Drive,则会违背夺回数据的控制权并保持数据隐私的初衷。但是加密应用则可以改变这个状况。在发送数据给这些提供商前进行数据加密,并在取回数据的时候进行解密,你的数据就会变得很安全。
### 6. 在你的可控范围内分享文件
作为开源项目,ownCloud 没有必要自建 “藩篱花园”。通过“<ruby> 联邦云共享 <rp> ( </rp> <rt> Federated Cloud Sharing </rt> <rp> ) </rp></ruby>”:这个[由 ownCloud 开发和发布的](http://karlitschek.de/2015/08/announcing-the-draft-federated-cloud-sharing-api/)协议使不同的文件同步和共享服务器可以彼此之间进行通信,并能够安全地传输文件。联邦云共享本身来自一个有趣的事情:有 [22 所德国大学](https://owncloud.com/customer/sciebo/) 想要为自身的 50 万名学生建立一个庞大的云服务,但是每个大学都想控制自己学生的数据。于是乎,我们需要一个创造性的解决方案:也就是联邦云服务。该解决方案可以连接全部的大学,使得学生们可以无缝的协同工作。同时,每个大学的系统管理员保持着对自己学生创建的文件的控制权,并可采用自己的策略,如限制限额,或者限制什么人、什么文件以及如何共享。
并且,这项神奇的技术并没有限制于德国的大学之间,每个 ownCloud 用户都能在自己的用户设置中找到自己的[联邦云 ID](https://owncloud.org/federation/),并将之分享给同伴。
现在你明白了吧。通过这六个方式,ownCloud 就能让人们做一些特殊而独特的事。而使这一切成为可能的,就是 ownCloud 是开源的,其设计目标就是让你的数据自由。
你有其它的 ownCloud 的创意用法吗?请发表评论让我们知道。
---
via: <https://opensource.com/life/15/12/6-creative-ways-use-owncloud>
作者:[Jos Poortvliet](https://opensource.com/users/jospoortvliet) 译者:[GHLandy](https://github.com/GHLandy)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开源新闻速递:Lumina 桌面环境 1.0 正式发布
|
棣琦
|
更多:Sparky Backup System 20160808 发布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11/235509ovz973ggbrtsofnf.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11/235509ovz973ggbrtsofnf.jpg
| true | false | false | false |
[
"Sparky",
"Lumina"
] |
新闻
|
{
"viewnum": 6565,
"commentnum": 8,
"favtimes": 1,
"sharetimes": 1,
"likes": 0
}
|
[
{
"postip": "60.12.5.163",
"message": "棣琦早上好~~",
"username": "来自浙江宁波的 Firefox 48.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08-12T08:18:25"
},
{
"postip": "220.181.38.111",
"message": "嘿嘿,早上好!谢谢支持!",
"username": "sonofelice [Chrome 52.0|Mac 10.11]",
"date": "2016-08-12T10:10:18"
},
{
"postip": "61.148.243.178",
"message": "期待好久了",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WeChat 6.3|Android 5.1 用户",
"date": "2016-08-12T10:25:20"
},
{
"postip": "58.57.5.26",
"message": "看不出有啥特色",
"username": "skykingf [Chrome 52.0|Windows 10]",
"date": "2016-08-12T15:47:39"
},
{
"postip": "58.61.234.113",
"message": "Lumina还没有中文支持吧?",
"username": "Wf_talk [Vivaldi 1.2|GNU/Linux]",
"date": "2016-08-14T15:38:03"
},
{
"postip": "221.237.152.247",
"message": "相关信息也太少了吧",
"username": "鸿蒙希荑-Lee [Chrome 53.0|Windows 10]",
"date": "2016-08-18T18:02:11"
},
{
"postip": "221.221.147.72",
"message": "这个主要是新闻摘要,后续我们可以考虑把摘要做的更详细一些。",
"username": "sonofelice [Chrome 50.0|Mac 10.11]",
"date": "2016-08-21T00:35:13"
},
{
"postip": "117.139.208.9",
"message": "嗯嗯 好的 甚是辛苦咯",
"username": "鸿蒙希荑-Lee [Chrome 54.0|Windows 10]",
"date": "2016-08-21T09:54:49"
}
] |
[] |
更多:Sparky Backup System 20160808 发布
| 2016-08-12T00:10:00 | 2016-08-12T00:10:00 | 7,675 |
/article-7675-1.html
|
### 今日关注

Lumina的开发者 Ken Moore 说:“经过历时四年的开发,我现在非常高兴的宣布Lumina桌面环境的第一个正式版本发布,这一版本是基于对Lumina的最初的一个想法的完美实现——一个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来进行配置的简单的桌面环境”。
Lumina 1.0拥有一个完全可定制的用户界面,开箱即用的多显示器配置,任何应用都可以通过快捷键调用“favorites”系统,来查找并启动最长使用的app。
在Lumina 1.0 中,系统管理员可以只通过一个配置文件就能够定制用户的初始化设置。这是一个轻量级的桌面环境,即使在系统资源吃紧的情况下,Lumina也不会蚕食更多的资源。另外,Lumina可以很容易的移植到其他的基于BSD或者GNU/Linux的操作系统上,比如FreeBSD, OpenBSD, NetBSD, Dragonfly BSD, TrueOS, Debian GNU/Linux, Gentoo, kFreeBSD等。
### 图文摘要

*Sparky Backup System 20160808 发布。其内置的备份工具包含了各种命令,可以帮助用户更快捷的对整个系统进行备份。SparkyLinux 用户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更新到Sparky Backup System 20160808 版本。*
```
sudo apt-get update
sudo apt-get install sparky-backup-sys
```

*Linux 内核 4.4.17 LTS 以及 Linux 内核 4.6.6 均已经发布。相关用户需要进行更新了。*

*CentOS Linux 7 和 CentOS Linux 6 操作系统的Vagrant Box 64位镜像发布。*
|
||||
Python 3: 加密简介
|
Mike
|
http://www.blog.pythonlibrary.org/2016/05/18/python-3-an-intro-to-encryption/
|
Python 3 的标准库中没多少用来解决加密的,不过却有用于处理哈希的库。在这里我们会对其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但重点会放在两个第三方的软件包:PyCrypto 和 cryptography 上。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这两个库,来加密和解密字符串。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12/085612rc9fpm9tqicacqt4.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12/085612rc9fpm9tqicacqt4.jpg
| true | false | true |
Cathon
| false |
[
"Python",
"加密",
"解密",
"哈希"
] |
软件开发
|
{
"viewnum": 14638,
"commentnum": 1,
"favtimes": 3,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42.200.204.11",
"message": "想問一下, 為什麼SHA不被推荐用来创建密码的密钥?",
"username": "来自香港的 Chrome 60.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9-09T11:02:33"
}
] |
[] |
Python 3 的标准库中没多少用来解决加密的,不过却有用于处理哈希的库。在这里我们会对其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但重点会放在两个第三方的软件包:PyCrypto 和 cryptography 上。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这两个库,来加密和解密字符串。
| 2016-08-12T08:56:00 | 2016-08-12T08:56:00 | 7,676 |
/article-7676-1.html
|
Python 3 的标准库中没多少用来解决加密的,不过却有用于处理哈希的库。在这里我们会对其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但重点会放在两个第三方的软件包:PyCrypto 和 cryptography 上。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这两个库,来加密和解密字符串。

### 哈希
如果需要用到安全哈希算法或是消息摘要算法,那么你可以使用标准库中的 **hashlib** 模块。这个模块包含了符合 FIPS(美国联邦信息处理标准)的安全哈希算法,包括 SHA1,SHA224,SHA256,SHA384,SHA512 以及 RSA 的 MD5 算法。Python 也支持 adler32 以及 crc32 哈希函数,不过它们在 **zlib** 模块中。
哈希的一个最常见的用法是,存储密码的哈希值而非密码本身。当然了,使用的哈希函数需要稳健一点,否则容易被破解。另一个常见的用法是,计算一个文件的哈希值,然后将这个文件和它的哈希值分别发送。接收到文件的人可以计算文件的哈希值,检验是否与接受到的哈希值相符。如果两者相符,就说明文件在传送的过程中未经篡改。
让我们试着创建一个 md5 哈希:
```
>>> import hashlib
>>> md5 = hashlib.md5()
>>> md5.update('Python rocks!')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pyshell#5>", line 1, in <module>
md5.update('Python rocks!')
TypeError: Unicode-objects must be encoded before hashing
>>> md5.update(b'Python rocks!')
>>> md5.digest()
b'\x14\x82\xec\x1b#d\xf6N}\x16*+[\x16\xf4w'
```
让我们花点时间一行一行来讲解。首先,我们导入 **hashlib** ,然后创建一个 md5 哈希对象的实例。接着,我们向这个实例中添加一个字符串后,却得到了报错信息。原来,计算 md5 哈希时,需要使用字节形式的字符串而非普通字符串。正确添加字符串后,我们调用它的 **digest** 函数来得到哈希值。如果你想要十六进制的哈希值,也可以用以下方法:
```
>>> md5.hexdigest()
'1482ec1b2364f64e7d162a2b5b16f477'
```
实际上,有一种精简的方法来创建哈希,下面我们看一下用这种方法创建一个 sha1 哈希:
```
>>> sha = hashlib.sha1(b'Hello Python').hexdigest()
>>> sha
'422fbfbc67fe17c86642c5eaaa48f8b670cbed1b'
```
可以看到,我们可以同时创建一个哈希实例并且调用其 digest 函数。然后,我们打印出这个哈希值看一下。这里我使用 sha1 哈希函数作为例子,但它不是特别安全,读者可以随意尝试其他的哈希函数。
### 密钥导出
Python 的标准库对密钥导出支持较弱。实际上,hashlib 函数库提供的唯一方法就是 **pbkdf2\_hmac** 函数。它是 PKCS#5 的基于口令的第二个密钥导出函数,并使用 HMAC 作为伪随机函数。因为它支持“<ruby> 加盐 <rp> ( </rp> <rt> salt </rt> <rp> ) </rp></ruby>”和迭代操作,你可以使用类似的方法来哈希你的密码。例如,如果你打算使用 SHA-256 加密方法,你将需要至少 16 个字节的“盐”,以及最少 100000 次的迭代操作。
简单来说,“盐”就是随机的数据,被用来加入到哈希的过程中,以加大破解的难度。这基本可以保护你的密码免受字典和<ruby> 彩虹表 <rp> ( </rp> <rt> rainbow table </rt> <rp> ) </rp></ruby>的攻击。
让我们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
>>> import binascii
>>> dk = hashlib.pbkdf2_hmac(hash_name='sha256',
password=b'bad_password34',
salt=b'bad_salt',
iterations=100000)
>>> binascii.hexlify(dk)
b'6e97bad21f6200f9087036a71e7ca9fa01a59e1d697f7e0284cd7f9b897d7c02'
```
这里,我们用 SHA256 对一个密码进行哈希,使用了一个糟糕的盐,但经过了 100000 次迭代操作。当然,SHA 实际上并不被推荐用来创建密码的密钥。你应该使用类似 **scrypt** 的算法来替代。另一个不错的选择是使用一个叫 **bcrypt** 的第三方库,它是被专门设计出来哈希密码的。
### PyCryptodome
PyCrypto 可能是 Python 中密码学方面最有名的第三方软件包。可惜的是,它的开发工作于 2012 年就已停止。其他人还在继续发布最新版本的 PyCrypto,如果你不介意使用第三方的二进制包,仍可以取得 Python 3.5 的相应版本。比如,我在 Github (<https://github.com/sfbahr/PyCrypto-Wheels>) 上找到了对应 Python 3.5 的 PyCrypto 二进制包。
幸运的是,有一个该项目的分支 PyCrytodome 取代了 PyCrypto 。为了在 Linux 上安装它,你可以使用以下 pip 命令:
```
pip install pycryptodome
```
在 Windows 系统上安装则稍有不同:
```
pip install pycryptodomex
```
如果你遇到了问题,可能是因为你没有安装正确的依赖包(LCTT 译注:如 python-devel),或者你的 Windows 系统需要一个编译器。如果你需要安装上的帮助或技术支持,可以访问 PyCryptodome 的[网站](http://pycryptodome.readthedocs.io/en/latest/)。
还值得注意的是,PyCryptodome 在 PyCrypto 最后版本的基础上有很多改进。非常值得去访问它们的主页,看看有什么新的特性。
#### 加密字符串
访问了他们的主页之后,我们可以看一些例子。在第一个例子中,我们将使用 DES 算法来加密一个字符串:
```
>>> from Crypto.Cipher import DES
>>> key = 'abcdefgh'
>>> def pad(text):
while len(text) % 8 != 0:
text += ' '
return text
>>> des = DES.new(key, DES.MODE_ECB)
>>> text = 'Python rocks!'
>>> padded_text = pad(text)
>>> encrypted_text = des.encrypt(text)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pyshell#35>", line 1, in <module>
encrypted_text = des.encrypt(text)
File "C:\Programs\Python\Python35-32\lib\site-packages\Crypto\Cipher\blockalgo.py", line 244, in encrypt
return self._cipher.encrypt(plaintext)
ValueError: Input strings must be a multiple of 8 in length
>>> encrypted_text = des.encrypt(padded_text)
>>> encrypted_text
b'>\xfc\x1f\x16x\x87\xb2\x93\x0e\xfcH\x02\xd59VQ'
```
这段代码稍有些复杂,让我们一点点来看。首先需要注意的是,DES 加密使用的密钥长度为 8 个字节,这也是我们将密钥变量设置为 8 个字符的原因。而我们需要加密的字符串的长度必须是 8 的倍数,所以我们创建了一个名为 **pad** 的函数,来给一个字符串末尾填充空格,直到它的长度是 8 的倍数。然后,我们创建了一个 DES 的实例,以及我们需要加密的文本。我们还创建了一个经过填充处理的文本。我们尝试着对未经填充处理的文本进行加密,啊欧,报了一个 ValueError 错误!我们需要对经过填充处理的文本进行加密,然后得到加密的字符串。(LCTT 译注:encrypt 函数的参数应为 byte 类型字符串,代码为:`encrypted_text = des.encrypt(padded_text.encode('utf-8'))`)
知道了如何加密,还要知道如何解密:
```
>>> des.decrypt(encrypted_text)
b'Python rocks! '
```
幸运的是,解密非常容易,我们只需要调用 des 对象的 **decrypt** 方法就可以得到我们原来的 byte 类型字符串了。下一个任务是学习如何用 RSA 算法加密和解密一个文件。首先,我们需要创建一些 RSA 密钥。
#### 创建 RSA 密钥
如果你希望使用 RSA 算法加密数据,那么你需要拥有访问 RAS 公钥和私钥的权限,否则你需要生成一组自己的密钥对。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将生成自己的密钥对。创建 RSA 密钥非常容易,所以我们将在 Python 解释器中完成。
```
>>> from Crypto.PublicKey import RSA
>>> code = 'nooneknows'
>>> key = RSA.generate(2048)
>>> encrypted_key = key.exportKey(passphrase=code, pkcs=8,
protection="scryptAndAES128-CBC")
>>> with open('/path_to_private_key/my_private_rsa_key.bin', 'wb') as f:
f.write(encrypted_key)
>>> with open('/path_to_public_key/my_rsa_public.pem', 'wb') as f:
f.write(key.publickey().exportKey())
```
首先我们从 **Crypto.PublicKey** 包中导入 **RSA**,然后创建一个傻傻的密码。接着我们生成 2048 位的 RSA 密钥。现在我们到了关键的部分。为了生成私钥,我们需要调用 RSA 密钥实例的 **exportKey** 方法,然后传入密码,使用的 PKCS 标准,以及加密方案这三个参数。之后,我们把私钥写入磁盘的文件中。
接下来,我们通过 RSA 密钥实例的 **publickey** 方法创建我们的公钥。我们使用方法链调用 publickey 和 exportKey 方法生成公钥,同样将它写入磁盘上的文件。
#### 加密文件
有了私钥和公钥之后,我们就可以加密一些数据,并写入文件了。这里有个比较标准的例子:
```
from Crypto.PublicKey import RSA
from Crypto.Random import get_random_bytes
from Crypto.Cipher import AES, PKCS1_OAEP
with open('/path/to/encrypted_data.bin', 'wb') as out_file:
recipient_key = RSA.import_key(
open('/path_to_public_key/my_rsa_public.pem').read())
session_key = get_random_bytes(16)
cipher_rsa = PKCS1_OAEP.new(recipient_key)
out_file.write(cipher_rsa.encrypt(session_key))
cipher_aes = AES.new(session_key, AES.MODE_EAX)
data = b'blah blah blah Python blah blah'
ciphertext, tag = cipher_aes.encrypt_and_digest(data)
out_file.write(cipher_aes.nonce)
out_file.write(tag)
out_file.write(ciphertext)
```
代码的前三行导入 PyCryptodome 包。然后我们打开一个文件用于写入数据。接着我们导入公钥赋给一个变量,创建一个 16 字节的会话密钥。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将使用混合加密方法,即 PKCS#1 OAEP ,也就是最优非对称加密填充。这允许我们向文件中写入任意长度的数据。接着我们创建 AES 加密,要加密的数据,然后加密数据。我们将得到加密的文本和消息认证码。最后,我们将随机数,消息认证码和加密的文本写入文件。
顺便提一下,随机数通常是真随机或伪随机数,只是用来进行密码通信的。对于 AES 加密,其密钥长度最少是 16 个字节。随意用一个你喜欢的编辑器试着打开这个被加密的文件,你应该只能看到乱码。
现在让我们学习如何解密我们的数据。
```
from Crypto.PublicKey import RSA
from Crypto.Cipher import AES, PKCS1_OAEP
code = 'nooneknows'
with open('/path/to/encrypted_data.bin', 'rb') as fobj:
private_key = RSA.import_key(
open('/path_to_private_key/my_rsa_key.pem').read(),
passphrase=code)
enc_session_key, nonce, tag, ciphertext = [ fobj.read(x)
for x in (private_key.size_in_bytes(),
16, 16, -1) ]
cipher_rsa = PKCS1_OAEP.new(private_key)
session_key = cipher_rsa.decrypt(enc_session_key)
cipher_aes = AES.new(session_key, AES.MODE_EAX, nonce)
data = cipher_aes.decrypt_and_verify(ciphertext, tag)
print(data)
```
如果你认真看了上一个例子,这段代码应该很容易解析。在这里,我们先以二进制模式读取我们的加密文件,然后导入私钥。注意,当你导入私钥时,需要提供一个密码,否则会出现错误。然后,我们文件中读取数据,首先是加密的会话密钥,然后是 16 字节的随机数和 16 字节的消息认证码,最后是剩下的加密的数据。
接下来我们需要解密出会话密钥,重新创建 AES 密钥,然后解密出数据。
你还可以用 PyCryptodome 库做更多的事。不过我们要接着讨论在 Python 中还可以用什么来满足我们加密解密的需求。
### cryptography 包
**cryptography** 的目标是成为“<ruby> 人类易于使用的密码学包 <rp> ( </rp> <rt> cryptography for humans </rt> <rp> ) </rp></ruby>”,就像 **requests** 是“<ruby> 人类易于使用的 HTTP 库 <rp> ( </rp> <rt> HTTP for Humans </rt> <rp> ) </rp></ruby>”一样。这个想法使你能够创建简单安全、易于使用的加密方案。如果有需要的话,你也可以使用一些底层的密码学基元,但这也需要你知道更多的细节,否则创建的东西将是不安全的。
如果你使用的 Python 版本是 3.5, 你可以使用 pip 安装,如下:
```
pip install cryptography
```
你会看到 cryptography 包还安装了一些依赖包(LCTT 译注:如 libopenssl-devel)。如果安装都顺利,我们就可以试着加密一些文本了。让我们使用 **Fernet** 对称加密算法,它保证了你加密的任何信息在不知道密码的情况下不能被篡改或读取。Fernet 还通过 **MultiFernet** 支持密钥轮换。下面让我们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
>>> from cryptography.fernet import Fernet
>>> cipher_key = Fernet.generate_key()
>>> cipher_key
b'APM1JDVgT8WDGOWBgQv6EIhvxl4vDYvUnVdg-Vjdt0o='
>>> cipher = Fernet(cipher_key)
>>> text = b'My super secret message'
>>> encrypted_text = cipher.encrypt(text)
>>> encrypted_text
(b'gAAAAABXOnV86aeUGADA6mTe9xEL92y_m0_TlC9vcqaF6NzHqRKkjEqh4d21PInEP3C9HuiUkS9f'
b'6bdHsSlRiCNWbSkPuRd_62zfEv3eaZjJvLAm3omnya8=')
>>> decrypted_text = cipher.decrypt(encrypted_text)
>>> decrypted_text
b'My super secret message'
```
首先我们需要导入 Fernet,然后生成一个密钥。我们输出密钥看看它是什么样儿。如你所见,它是一个随机的字节串。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试着多运行 **generate\_key** 方法几次,生成的密钥会是不同的。然后我们使用这个密钥生成 Fernet 密码实例。
现在我们有了用来加密和解密消息的密码。下一步是创建一个需要加密的消息,然后使用 **encrypt** 方法对它加密。我打印出加密的文本,然后你可以看到你再也读不懂它了。为了解密出我们的秘密消息,我们只需调用 **decrypt** 方法,并传入加密的文本作为参数。结果就是我们得到了消息字节串形式的纯文本。
### 小结
这一章仅仅浅显地介绍了 PyCryptodome 和 cryptography 这两个包的使用。不过这也确实给了你一个关于如何加密解密字符串和文件的简述。请务必阅读文档,做做实验,看看还能做些什么!
---
### 相关阅读
* [Github](https://github.com/sfbahr/PyCrypto-Wheels) 上 Python 3 的 PyCrypto Wheels
* PyCryptodome 的 [文档](http://pycryptodome.readthedocs.io/en/latest/src/introduction.html)
* Python’s 加密 [服务](https://docs.python.org/3/library/crypto.html)
* Cryptography 包的 [官网](https://cryptography.io/en/latest/)
---
via: <http://www.blog.pythonlibrary.org/2016/05/18/python-3-an-intro-to-encryption/>
作者:[Mike](http://www.blog.pythonlibrary.org/author/mld/) 译者:[Cathon](https://github.com/Cathon)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Git 系列(四):在 Git 中进行版本回退
|
Seth Kenlon
|
https://opensource.com/life/16/7/how-restore-older-file-versions-git
|
在这篇文章中,你将学到如何查看项目中的历史版本,如何进行版本回退,以及如何创建 Git 分支以便你可以大胆尝试而不会出现问题。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12/130554nk96cibkkzuqvq3k.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12/130554nk96cibkkzuqvq3k.jpg
| true | false | true |
strugglingyouth
| false |
[
"Git"
] |
软件开发
|
{
"viewnum": 7342,
"commentnum": 0,
"favtimes": 5,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
{
"raid": 7647,
"displayorder": 0
},
{
"raid": 7698,
"displayorder": 1
}
] |
在这篇文章中,你将学到如何查看项目中的历史版本,如何进行版本回退,以及如何创建 Git 分支以便你可以大胆尝试而不会出现问题。
| 2016-08-12T13:06:00 | 2016-08-12T13:06:00 | 7,677 |
/article-7677-1.html
|

在这篇文章中,你将学到如何查看项目中的历史版本,如何进行版本回退,以及如何创建 Git 分支以便你可以大胆尝试而不会出现问题。
在你的 Git 项目的历史中,你的位置就像是摇滚专辑中的一个片段,由一个被称为 HEAD 的 标记来确定(如磁带录音机或录音播放器的播放头)。要在你的 Git 时间线上前后移动 HEAD ,需要使用 `git checkout` 命令。
`git checkout` 命令的使用方式有两种。最常见的用途是从一个以前的提交中恢复文件,你也可以整个倒回磁带,切换到另一个分支。
### 恢复一个文件
当你意识到一个本来很好文件被你完全改乱了。我们都这么干过:我们把文件放到一个地方,添加并提交,然后我们发现它还需要做点最后的调整,最后这个文件被搞得面目全非了。
要把它恢复到最后的完好状态,使用 `git checkout` 从最后的提交(即 HEAD)中恢复:
```
$ git checkout HEAD filename
```
如果你碰巧提交了一个错误的版本,你需要找回更早的版本,使用 git log 查看你更早的提交,然后从合适的提交中找回它:
```
$ git log --oneline
79a4e5f bad take
f449007 The second commit
55df4c2 My great project, first commit.
$ git checkout 55df4c2 filename
```
现在,以前的文件恢复到了你当前的位置。(任何时候你都可以用 `git status` 命令查看你的当前状态)因为这个文件改变了,你需要添加这个文件,再进行提交:
```
$ git add filename
$ git commit -m 'restoring filename from first commit.'
```
使用 `git log` 验证你所提交的:
```
$ git log --oneline
d512580 restoring filename from first commit
79a4e5f bad take
f449007 The second commit
55df4c2 My great project, first commit.
```
从本质上讲,你已经倒好了磁带并修复了坏的地方,所以你需要重新录制正确的。
### 回退时间线
恢复文件的另一种方式是回退整个 Git 项目。这里使用了分支的思想,这是另一种替代方法。
如果你要回到历史提交,你要将 Git HEAD 回退到以前的版本才行。这个例子将回到最初的提交处:
```
$ git log --oneline
d512580 restoring filename from first commit
79a4e5f bad take
f449007 The second commit
55df4c2 My great project, first commit.
$ git checkout 55df4c2
```
当你以这种方式倒回磁带,如果你按下录音键再次开始,就会丢失以前的工作。Git 默认假定你不想这样做,所以将 HEAD 从项目中分离出来,可以让你如所需的那样工作,而不会因为偶尔的记录而影响之后的工作。
如果你想看看以前的版本,想要重新做或者尝试不同的方法,那么安全一点的方式就是创建一个新的分支。可以将这个过程想象为尝试同一首歌曲的不同版本,或者创建一个混音的。原始的依然存在,关闭那个分支做你想做的版本吧。
就像记录到一个空白磁带一样,把你的 Git HEAD 指到一个新的分支处:
```
$ git checkout -b remix
Switched to a new branch 'remix'
```
现在你已经切换到了另一个分支,在你面前的是一个替代的干净工作区,准备开始工作吧。
也可以不用改变时间线来做同样的事情。也许你很想这么做,但切换到一个临时的工作区只是为了尝试一些疯狂的想法。这在工作中完全是可以接受的,请看:
```
$ git status
On branch master
nothing to commit, working directory clean
$ git checkout -b crazy_idea
Switched to a new branch 'crazy_idea'
```
现在你有一个干净的工作空间,在这里你可以完成一些奇怪的想法。一旦你完成了,可以保留你的改变,或者丢弃他们,并切换回你的主分支。
若要放弃你的想法,切换到你的主分支,假装新分支不存在:
```
$ git checkout master
```
想要继续使用你的疯狂的想法,需要把它们拉回到主分支,切换到主分支然后合并新分支到主分支:
```
$ git checkout master
$ git merge crazy_idea
```
git 的分支功能很强大,开发人员在克隆仓库后马上创建一个新分支是很常见的做法;这样,他们所有的工作都在自己的分支上,可以提交并合并到主分支。Git 是很灵活的,所以没有“正确”或“错误”的方式(甚至一个主分支也可以与其所属的远程仓库分离),但分支易于分离任务和提交贡献。不要太激动,你可以如你所愿的有很多的 Git 分支。完全自由。
### 远程协作
到目前为止你已经在自己舒适而私密的家中维护着一个 Git 仓库,但如何与其他人协同工作呢?
有好几种不同的方式来设置 Git 以便让多人可以同时在一个项目上工作,所以首先我们要克隆仓库,你可能已经从某人的 Git 服务器或 GitHub 主页,或在局域网中的共享存储上克隆了一个仓库。
工作在私人仓库下和共享仓库下唯一不同的是你需要把你的改变 `push` 到别人的仓库。我们把工作的仓库称之为<ruby> 本地 <rp> ( </rp> <rt> local </rt> <rp> ) </rp></ruby>仓库,其他仓库称为<ruby> 远程 <rp> ( </rp> <rt> remote </rt> <rp> ) </rp></ruby>仓库。
当你以读写的方式克隆一个仓库时,克隆的仓库会继承自被称为 origin 的远程库。你可以看看你的克隆仓库的远程仓库:
```
$ git remote --verbose
origin seth@example.com:~/myproject.Git (fetch)
origin seth@example.com:~/myproject.Git (push)
```
有一个 origin 远程库非常有用,因为它有异地备份的功能,并允许其他人在该项目上工作。
如果克隆没有继承 origin 远程库,或者如果你选择以后再添加,可以使用 `git remote` 命令:
```
$ git remote add seth@example.com:~/myproject.Git
```
如果你修改了文件,想把它们发到有读写权限的 origin 远程库,使用 `git push`。第一次推送改变,必须也发送分支信息。不直接在主分支上工作是一个很好的做法,除非你被要求这样做:
```
$ git checkout -b seth-dev
$ git add exciting-new-file.txt
$ git commit -m 'first push to remote'
$ git push -u origin HEAD
```
它会推送你当前的位置(HEAD)及其存在的分支到远程。当推送过一次后,以后每次推送可以不使用 -u 选项:
```
$ git add another-file.txt
$ git commit -m 'another push to remote'
$ git push origin HEAD
```
### 合并分支
当你工作在一个 Git 仓库时,你可以合并任意测试分支到主分支。当团队协作时,你可能想在将它们合并到主分支之前检查他们的改变:
```
$ git checkout contributor
$ git pull
$ less blah.txt ### 检查改变的文件
$ git checkout master
$ git merge contributor
```
如果你正在使用 GitHub 或 GitLab 以及类似的东西,这个过程是不同的。但克隆项目并把它作为你自己的仓库都是相似的。你可以在本地工作,将改变提交到你的 GitHub 或 GitLab 帐户,而不用其它人的许可,因为这些库是你自己的。
如果你想要让你克隆的仓库接受你的改变,需要创建了一个<ruby> 拉取请求 <rp> ( </rp> <rt> pull request </rt> <rp> ) </rp></ruby>,它使用 Web 服务的后端发送补丁到真正的拥有者,并允许他们审查和拉取你的改变。
克隆一个项目通常是在 Web 服务端完成的,它和使用 Git 命令来管理项目是类似的,甚至推送的过程也是。然后它返回到 Web 服务打开一个拉取请求,工作就完成了。
下一部分我们将整合一些有用的插件到 Git 中来帮你轻松的完成日常工作。
---
via: <https://opensource.com/life/16/7/how-restore-older-file-versions-git>
作者:[Seth Kenlon](https://opensource.com/users/seth) 译者:[strugglingyouth](https://github.com/strugglingyouth)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5 个最受人喜爱的开源 Django 包
|
Jeff Triplett
|
https://opensource.com/business/15/12/5-favorite-open-source-django-packages
|
Django 具有一个丰富多样的、由可供你使用的可重用应用组建起来的生态系统——PyPI 列出了超过 8000个 Django 应用——可你该如何知道哪些是最好的呢?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13/203554du5dylvu5gqdiedb.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13/203554du5dylvu5gqdiedb.jpg
| true | false | true |
StdioA
| false |
[
"Python",
"Django"
] |
软件开发
|
{
"viewnum": 13393,
"commentnum": 0,
"favtimes": 4,
"sharetimes": 1,
"likes": 0
}
|
[] |
[] |
Django 具有一个丰富多样的、由可供你使用的可重用应用组建起来的生态系统——PyPI 列出了超过 8000个 Django 应用——可你该如何知道哪些是最好的呢?
| 2016-08-13T20:35:00 | 2016-08-13T20:35:00 | 7,679 |
/article-7679-1.html
|

Django 围绕“[可重用应用](https://docs.djangoproject.com/en/1.8/intro/reusable-apps/)”的思想建立:自包含的包提供了可重复使用的特性。你可以将这些可重用应用组装起来,在加上适用于你的网站的特定代码,来搭建你自己的网站。Django 具有一个丰富多样的、由可供你使用的可重用应用组建起来的生态系统——PyPI 列出了[超过 8000个 Django 应用](https://pypi.python.org/pypi?:action=browse&c=523)——可你该如何知道哪些是最好的呢?
为了节省你的时间,我们总结了五个最受喜爱的 Django 应用。它们是:
* [Cookiecutter](https://github.com/audreyr/cookiecutter): 建立 Django 网站的最佳方式。
* [Whitenoise](http://whitenoise.evans.io/en/latest/base.html): 最棒的静态资源服务器。
* [Django Rest Framework](http://www.django-rest-framework.org/): 使用 Django 开发 REST API 的最佳方式。
* [Wagtail](https://wagtail.io/): 基于 Django 的最佳内容管理系统(CMS)。
* [django-allauth](http://www.intenct.nl/projects/django-allauth/): 提供社交账户登录的最佳应用(如 Twitter, Facebook, GitHub 等)。
我们同样推荐你看看 [Django Packages](https://www.djangopackages.com/),这是一个可重用 Django 应用的目录。Django Packages 将 Django 应用组织成“表格”,你可以在功能相似的不同应用之间进行比较并做出选择。你可以查看每个包中提供的特性和使用统计情况。(比如:这是 [REST 工具的表格](https://www.djangopackages.com/grids/g/rest/),也许可以帮助你理解我们为何推荐 Django REST Framework。
### 为什么你应该相信我们?
我们使用 Django 的时间几乎比任何人都长。在 Django 发布之前,我们当中的两个人(Frank 和 Jacob)就在 [Lawrence Journal-World](http://www2.ljworld.com/news/2015/jul/09/happy-birthday-django/) (Django 的发源地)工作(事实上,是他们两人推动了 Django 开源发布的进程)。我们在过去的八年当中运行着一个咨询公司,来建议公司怎样最好地应用 Django。
所以,我们见证了 Django 项目和社群的完整历史,我们见证了那些流行的软件包的兴起和没落。在我们三个之中,我们个人可能试用了 8000 个应用中至少一半以上,或者我们知道谁试用过这些。我们对如何使应用变得坚实可靠有着深刻的理解,并且我们对给予这些应用持久力量的来源也有着深入的了解。
### 建立 Django 网站的最佳方式:[Cookiecutter](https://github.com/audreyr/cookiecutter)
建立一个新项目或应用总是有些痛苦。你可以用 Django 内建的 `startproject`。不过,如果你像我们一样,对如何做事比较挑剔。Cookiecutter 为你提供了一个快捷简单的方式来构建项目或易于重用的应用模板,从而解决了这个问题。一个简单的例子:键入 `pip install cookiecutter`,然后在命令行中运行以下命令:
```
$ cookiecutter https://github.com/marcofucci/cookiecutter-simple-django
```
接下来你需要回答几个简单的问题,比如你的项目名称、<ruby> 目录 <rp> ( </rp> <rt> repo </rt> <rp> ) </rp></ruby>、作者名字、E-Mail 和其他几个关于配置的小问题。这些能够帮你补充项目相关的细节。我们使用最最原始的 “*foo*” 作为我们的目录名称。所以 cokkiecutter 在子目录 “*foo*” 下建立了一个简单的 Django 项目。
如果你在 “*foo*” 项目中闲逛,你会看见你刚刚选择的其它设置已通过模板,连同所需的子目录一同嵌入到文件当中。这个“模板”在我们刚刚在执行 `cookiecutter` 命令时输入的唯一一个参数 Github 仓库 URL 中定义。这个样例工程使用了一个 Github 远程仓库作为模板;不过你也可以使用本地的模板,这在建立非重用项目时非常有用。
我们认为 cookiecutter 是一个极棒的 Django 包,但是,事实上其实它在面对纯 Python 甚至非 Python 相关需求时也极为有用。你能够将所有文件以一种可重复的方式精确地摆放在任何位置上,使得 cookiecutter 成为了一个简化(DRY)工作流程的极佳工具。
### 最棒的静态资源服务器:[Whitenoise](http://whitenoise.evans.io/en/latest/base.html)
多年来,托管网站的静态资源——图片、Javascript、CSS——都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Django 内建的 [django.views.static.serve](https://docs.djangoproject.com/en/1.8/ref/views/#django.views.static.serve) 视图,就像 Django 文章所述的那样,“在生产环境中不可靠,所以只应为开发环境的提供辅助功能。”但使用一个“真正的” Web 服务器,如 NGINX 或者借助 CDN 来托管媒体资源,配置起来会比较困难。
Whitenoice 很简洁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可以像在开发环境那样轻易地在生产环境中设置静态服务器,并且针对生产环境进行了加固和优化。它的设置方法极为简单:
1. 确保你在使用 Django 的 [contrib.staticfiles](https://docs.djangoproject.com/en/1.8/ref/contrib/staticfiles/) 应用,并确认你在配置文件中正确设置了 `STATIC_ROOT` 变量。
2. 在 `wsgi.py` 文件中启用 Whitenoise:
```
from django.core.wsgi import get_wsgi_application
from whitenoise.django import DjangoWhiteNoise
application = get_wsgi_application()
application = DjangoWhiteNoise(application)
```
配置它真的就这么简单!对于大型应用,你可能想要使用一个专用的媒体服务器和/或一个 CDN,但对于大多数小型或中型 Django 网站,Whitenoise 已经足够强大。
如需查看更多关于 Whitenoise 的信息,[请查看文档](http://whitenoise.evans.io/en/latest/index.html)。
### 开发 REST API 的最佳工具:[Django REST Framework](http://www.django-rest-framework.org/)
REST API 正在迅速成为现代 Web 应用的标准功能。 API 就是简单的使用 JSON 对话而不是 HTML,当然你可以只用 Django 做到这些。你可以制作自己的视图,设置合适的 `Content-Type`,然后返回 JSON 而不是渲染后的 HTML 响应。这是在像 [Django Rest Framework](http://www.django-rest-framework.org/)(下称 DRF)这样的 API 框架发布之前,大多数人所做的。
如果你对 Django 的视图类很熟悉,你会觉得使用 DRF 构建 REST API 与使用它们很相似,不过 DRF 只针对特定 API 使用场景而设计。一般的 API 设置只需要一点代码,所以我们没有提供一份让你兴奋的示例代码,而是强调了一些可以让你生活的更舒适的 DRF 特性:
* 可自动预览的 API 可以使你的开发和人工测试轻而易举。你可以查看 DRF 的[示例代码](http://restframework.herokuapp.com/)。你可以查看 API 响应,并且不需要你做任何事就可以支持 POST/PUT/DELETE 类型的操作。
* 便于集成各种认证方式,如 OAuth, Basic Auth, 或API Tokens。
* 内建请求速率限制。
* 当与 [django-rest-swagger](http://django-rest-swagger.readthedocs.org/en/latest/index.html) 组合使用时,API 文档几乎可以自动生成。
* 广泛的第三方库生态。
当然,你可以不依赖 DRF 来构建 API,但我们无法想象你不去使用 DRF 的原因。就算你不使用 DRF 的全部特性,使用一个成熟的视图库来构建你自己的 API 也会使你的 API 更加一致、完全,更能提高你的开发速度。如果你还没有开始使用 DRF, 你应该找点时间去体验一下。
### 基于 Django 的最佳 CMS:[Wagtail](https://wagtail.io/)
Wagtail 是当下 Django CMS(内容管理系统)世界中最受人青睐的应用,并且它的热门有足够的理由。就像大多数的 CMS 一样,它具有极佳的灵活性,可以通过简单的 Django 模型来定义不同类型的页面及其内容。使用它,你可以从零开始在几个小时而不是几天之内来和建造一个基本可以运行的内容管理系统。举一个小例子,为你公司的员工定义一个员工页面类型可以像下面一样简单:
```
from wagtail.wagtailcore.models import Page
from wagtail.wagtailcore.fields import RichTextField
from wagtail.wagtailadmin.edit_handlers import FieldPanel, MultiFieldPanel
from wagtail.wagtailimages.edit_handlers import ImageChooserPanel
class StaffPage(Page):
name = models.CharField(max_length=100)
hire_date = models.DateField()
bio = models.RichTextField()
email = models.EmailField()
headshot = models.ForeignKey('wagtailimages.Image', null=True, blank=True)
content_panels = Page.content_panels + [
FieldPanel('name'),
FieldPanel('hire_date'),
FieldPanel('email'),
FieldPanel('bio',classname="full"),
ImageChoosePanel('headshot'),
]
```
然而,Wagtail 真正出彩的地方在于它的灵活性及其易于使用的现代化管理页面。你可以控制不同类型的页面在哪网站的哪些区域可以访问,为页面添加复杂的附加逻辑,还天生就支持标准的适应/审批工作流。在大多数 CMS 系统中,你会在开发时在某些点上遇到困难。而使用 Wagtail 时,我们经过不懈努力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使得让我们轻易地开发出一套简洁稳定的系统,使得程序完全依照我们的想法运行。如果你对此感兴趣,我们写了一篇[深入理解 Wagtail][17。
### 提供社交账户登录的最佳工具:[django-allauth](http://www.intenct.nl/projects/django-allauth/)
django-allauth 是一个能够解决你的注册和认证需求的、可重用的 Django 应用。无论你需要构建本地注册系统还是社交账户注册系统,django-allauth 都能够帮你做到。
这个应用支持多种认证体系,比如用户名或电子邮件。一旦用户注册成功,它还可以提供从无需认证到电子邮件认证的多种账户验证的策略。同时,它也支持多种社交账户和电子邮件账户。它还支持插拔式注册表单,可让用户在注册时回答一些附加问题。
django-allauth 支持多于 20 种认证提供者,包括 Facebook、Github、Google 和 Twitter。如果你发现了一个它不支持的社交网站,很有可能通过第三方插件提供该网站的接入支持。这个项目还支持自定义后端,可以支持自定义的认证方式,对每个有定制认证需求的人来说这都很棒。
django-allauth 易于配置,且有[完善的文档](http://django-allauth.readthedocs.org/en/latest/)。该项目通过了很多测试,所以你可以相信它的所有部件都会正常运作。
你有最喜爱的 Django 包吗?请在评论中告诉我们。
### 关于作者

Jeff Triplett 劳伦斯,堪萨斯州 <http://www.jefftriplett.com/>
我在 2007 年搬到了堪萨斯州的劳伦斯,在 Django 的发源地—— Lawrence Journal-World 工作。我现在在劳伦斯市的 [Revolution Systems (Revsys)](http://www.revsys.com/) 工作,做一位开发者兼顾问。
我是[北美 Django 运动基金会(DEFNA)](http://defna.org/)的联合创始人,2015 和 2016 年 [DjangoCon US](https://2015.djangocon.us/) 的会议主席,而且我在 Django 的发源地劳伦斯参与组织了 [Django Birthday](https://djangobirthday.com/) 来庆祝 Django 的 10 岁生日。
我是当地越野跑小组的成员,我喜欢篮球,我还喜欢梦见自己随着一道气流游遍美国。
*Jacob Kaplan-Moss 和 Frank Wiles 也参与了本文的写作。*
---
via: <https://opensource.com/business/15/12/5-favorite-open-source-django-packages>
作者:[Jeff Triplett](https://opensource.com/users/jefftriplett) 译者:[StdioA](https://github.com/StdioA)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Python 高级图像处理
|
Snehith Kumbla
|
http://www.cuelogic.com/blog/advanced-image-processing-with-python/
|
构建图像搜索引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任务。这里有几个概念、工具、想法和技术需要实现。主要的图像处理概念之一是逆图像查询(reverse image querying :RIQ)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13/225101l86ee927edq8kqqc.pn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13/225101l86ee927edq8kqqc.png
| true | false | true |
Johnny-Liao
| false |
[
"Python",
"图像处理"
] |
软件开发
|
{
"viewnum": 8635,
"commentnum": 0,
"favtimes": 4,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 |
构建图像搜索引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任务。这里有几个概念、工具、想法和技术需要实现。主要的图像处理概念之一是逆图像查询(reverse image querying :RIQ)
| 2016-08-14T09:46:00 | 2016-08-14T09:46:00 | 7,680 |
/article-7680-1.html
|

构建图像搜索引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任务。这里有几个概念、工具、想法和技术需要实现。主要的图像处理概念之一是<ruby> 逆图像查询 <rp> ( </rp> <rt> reverse image querying </rt> <rp> ) </rp></ruby>(RIQ)。Google、Cloudera、Sumo Logic 和 Birst 等公司在使用逆图像搜索中名列前茅。通过分析图像和使用数据挖掘 RIQ 提供了很好的洞察分析能力。
### 顶级公司与逆图像搜索
有很多顶级的技术公司使用 RIQ 来取得了不错的收益。例如:在 2014 年 Pinterest 第一次带来了视觉搜索。随后在 2015 年发布了一份白皮书,披露了其架构。逆图像搜索让 Pinterest 获得了时尚品的视觉特征,并可以显示相似产品的推荐。
众所周知,谷歌图片使用逆图像搜索允许用户上传一张图片然后搜索相关联的图片。通过使用先进的算法对提交的图片进行分析和数学建模,然后和谷歌数据库中无数的其他图片进行比较得到相似的结果。
**这是 OpenCV 2.4.9 特征比较报告一个图表:**

### 算法 & Python库
在我们使用它工作之前,让我们过一遍构建图像搜索引擎的 Python 库的主要元素:
### 专利算法
#### <ruby> 尺度不变特征变换 <rp> ( </rp> <rt> Scale-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 </rt> <rp> ) </rp></ruby>(SIFT)算法
1. 带有非自由功能的一个专利技术,利用图像识别符,以识别相似图像,甚至那些来自不同的角度,大小,深度和尺度的图片,也会被包括在搜索结果中。[点击这里](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PcMS49V5hg)查看 SIFT 详细视频。
2. SIFT 能与从许多图片中提取了特征的大型数据库正确地匹配搜索条件。
3. 能匹配不同视角的相同图像和匹配不变特征来获得搜索结果是 SIFT 的另一个特征。了解更多关于尺度不变[关键点](https://www.cs.ubc.ca/%7Elowe/papers/ijcv04.pdf)。
#### <ruby> 加速鲁棒特征 <rp> ( </rp> <rt> Speeded Up Robust Features </rt> <rp> ) </rp></ruby>(SURF)算法
1. [SURF](http://docs.opencv.org/3.0-beta/doc/py_tutorials/py_feature2d/py_surf_intro/py_surf_intro.html) 也是一种带有非自由功能的专利技术,而且还是一种“加速”的 SIFT 版本。不像 SIFT,SURF 接近于带有<ruby> 箱式过滤器 <rp> ( </rp> <rt> Box Filter </rt> <rp> ) </rp></ruby>的<ruby> 高斯拉普拉斯算子 <rp> ( </rp> <rt> Laplacian of Gaussian </rt> <rp> ) </rp></ruby>。
2. SURF 依赖于<ruby> 黑塞矩阵 <rp> ( </rp> <rt> Hessian Matrix </rt> <rp> ) </rp></ruby>的位置和尺度。
3. 在许多应用中,旋转不变性不是一个必要条件,所以不按这个方向查找加速了处理。
4. SURF 包括了几种特性,提升了每一步的速度。SIFT 在旋转和模糊化方面做的很好,比 SIFT 的速度快三倍。然而它不擅长处理照明和变换视角。
5. OpenCV 程序功能库提供了 SURF 功能,SURF.compute() 和 SURF.Detect() 可以用来找到描述符和要点。阅读更多关于SURF[点击这里](http://www.vision.ee.ethz.ch/%7Esurf/eccv06.pdf)
### 开源算法
#### KAZE 算法
1. KAZE是一个开源的非线性尺度空间的二维多尺度和新的特征检测和描述算法。在<ruby> 加性算子分裂 <rp> ( </rp> <rt> Additive Operator Splitting </rt> <rp> ) </rp></ruby>(AOS)和可变电导扩散中的有效技术被用来建立非线性尺度空间。
2. 多尺度图像处理的基本原理很简单:创建一个图像的尺度空间,同时用正确的函数过滤原始图像,以提高时间或尺度。
#### <ruby> 加速的 KAZE <rp> ( </rp> <rt> Accelerated-KAZE </rt> <rp> ) </rp></ruby>(AKAZE) 算法
1. 顾名思义,这是一个更快的图像搜索方式,它会在两幅图像之间找到匹配的关键点。AKAZE 使用二进制描述符和非线性尺度空间来平衡精度和速度。
#### <ruby> 二进制鲁棒性不变尺度可变关键点 <rp> ( </rp> <rt> Binary Robust Invariant Scalable Keypoints </rt> <rp> ) </rp></ruby>(BRISK)算法
1. BRISK 非常适合关键点的描述、检测与匹配。
2. 是一种高度自适应的算法,基于尺度空间 FAST 的快速检测器和一个位字符串描述符,有助于显著加快搜索。
3. 尺度空间关键点检测与关键点描述帮助优化当前相关任务的性能。
#### <ruby> 快速视网膜关键点 <rp> ( </rp> <rt> Fast Retina Keypoint </rt> <rp> ) </rp></ruby>(FREAK)
1. 这个新的关键点描述的灵感来自人的眼睛。通过图像强度比能有效地计算一个二进制串级联。FREAK 算法相比 BRISK、SURF 和 SIFT 算法可以更快的计算与内存负载较低。
#### <ruby> 定向 FAST 和旋转 BRIEF <rp> ( </rp> <rt> Oriented FAST and Rotated BRIEF </rt> <rp> ) </rp></ruby>(ORB)
1. 快速的二进制描述符,ORB 具有抗噪声和旋转不变性。ORB 建立在 FAST 关键点检测器和 BRIEF 描述符之上,有成本低、性能好的元素属性。
2. 除了快速和精确的定位元件,有效地计算定向的 BRIEF,分析变动和面向 BRIEF 特点相关,是另一个 ORB 的特征。
### Python库
#### OpenCV
1. OpenCV 支持学术和商业用途,它是一个开源的机器学习和计算机视觉库,OpenCV 便于组织利用和修改代码。
2. 超过 2500 个优化的算法,包括当前最先进的机器学习和计算机视觉算法服务与各种图像搜索--人脸检测、目标识别、摄像机目标跟踪,从图像数据库中寻找类似图像、眼球运动跟随、风景识别等。
3. 像谷歌,IBM,雅虎,索尼,本田,微软和英特尔这样的大公司广泛的使用 OpenCV。
4. OpenCV 拥有 python,java,C,C++ 和 MATLAB 接口,同时支持 Windows,Linux,Mac OS 和 Android。
#### Python 图像库 (PIL)
1. Python 图像库(PIL)支持多种文件格式,同时提供图像处理和图形解决方案。开源的 PIL 为你的 Python解释器添加了图像处理能力。
2. 标准的图像处理能力包括图像增强、透明和遮罩处理、图像过滤、像素操作等。
详细的数据和图表,请看[这里](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s/d/1gYJsy2ROtqvIVvOKretfxQG_0OsaiFvb7uFRDu5P8hw/edit#gid=10)的 OpenCV 2.4.9 特征比较报告。
### 构建图像搜索引擎
图像搜索引擎可以从预置的图像库选择相似的图像。其中最受欢迎的是谷歌的著名的图像搜索引擎。对于初学者来说,有不同的方法来建立这样的系统。提几个如下:
1. 采用图像提取、图像描述提取、元数据提取和搜索结果提取,建立图像搜索引擎。
2. 定义你的图像描述符,数据集索引,定义你的相似性度量,然后进行搜索和排名。
3. 选择要搜索的图像,选择用于进行搜索的目录,搜索所有图片的目录,创建图片特征索引,评估搜索图片的相同特征,匹配搜索的图片并获得匹配的图片。
我们的方法基本上从比较灰度版本的图像,逐渐演变到复杂的特征匹配算法如 SIFT 和 SURF,最后采用的是开源的解决方案 BRISK 。所有这些算法都提供了有效的结果,但在性能和延迟有细微变化。建立在这些算法上的引擎有许多应用,如分析流行统计的图形数据,在图形内容中识别对象,等等。
**举例**:一个 IT 公司为其客户建立了一个图像搜索引擎。因此,如果如果搜索一个品牌的标志图像,所有相关的品牌形象也应该显示在搜索结果。所得到的结果也能够被客户用于分析,使他们能够根据地理位置估计品牌知名度。但它还比较年轻,RIQ(反向图像搜索)的潜力尚未被完全挖掘利用。
这就结束了我们的文章,使用 Python 构建图像搜索引擎。浏览我们的博客部分来查看最新的编程技术。
数据来源:OpenCV 2.4.9 特征比较报告(computer-vision-talks.com)
(感谢 Ananthu Nair 的指导与补充)
---
via: <http://www.cuelogic.com/blog/advanced-image-processing-with-python/>
作者:[Snehith Kumbla](http://www.cuelogic.com/blog/author/snehith-kumbla/) 译者:[Johnny-Liao](https://github.com/Johnny-Liao)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smem – Linux 下基于进程和用户的内存占用报告
|
Aaron Kili
|
http://www.tecmint.com/smem-linux-memory-usage-per-process-per-user/
|
和其它传统的内存报告工具不同的是,它有个独特的功能,可以报告 PSS(按比例占用大小 Proportional Set Size),这种内存使用量表示方法对于那些在虚拟内存中的应用和库更有意义。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14/093234hpdr9hvdchhch9fh.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14/093234hpdr9hvdchhch9fh.jpg
| true | false | true |
dongfengweixiao
| false |
[
"smem",
"内存",
"监控"
] |
系统运维
|
{
"viewnum": 12703,
"commentnum": 1,
"favtimes": 1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21.28.50.226",
"message": "装上试试!",
"username": "不简单 [Chrome 52.0|Windows 7]",
"date": "2016-09-02T13:11:35"
}
] |
[] |
和其它传统的内存报告工具不同的是,它有个独特的功能,可以报告 PSS(按比例占用大小 Proportional Set Size),这种内存使用量表示方法对于那些在虚拟内存中的应用和库更有意义。
| 2016-08-14T09:33:00 | 2016-08-14T09:33:00 | 7,681 |
/article-7681-1.html
|
Linux 系统的内存管理工作中,内存使用情况的监控是十分重要的,在各种 Linux 发行版上你会找到许多这种工具。它们的工作方式多种多样,在这里,我们将会介绍如何安装和使用这样的一个名为 smem 的工具软件。
Smem 是一款命令行下的内存使用情况报告工具,它能够给用户提供 Linux 系统下的内存使用的多种报告。和其它传统的内存报告工具不同的是,它有个独特的功能,可以报告 PSS(<ruby> 按比例占用大小 <rp> ( </rp> <rt> Proportional Set Size </rt> <rp> ) </rp></ruby>),这种内存使用量表示方法对于那些在虚拟内存中的应用和库更有意义。

已有的传统工具会将目光主要集中于读取 RSS(<ruby> 实际占用大小 <rp> ( </rp> <rt> Resident Set Size </rt> <rp> ) </rp></ruby>),这种方法是以物理内存方案来衡量使用情况的标准方法,但是往往高估了应用程序的内存的使用情况。
PSS 从另一个侧面,通过判定在虚拟内存中的应用和库所使用的“合理分享”的内存,来给出更可信的衡量结果。
你可以阅读此[指南 (关于内存的 RSS 和 PSS)](https://emilics.com/notebook/enblog/p871.html)了解 Linux 系统中的内存占用,不过现在让我们继续看看 smem 的特点。
### Smem 这一工具的特点
* 系统概览列表
* 以进程、映射和用户来显示或者是过滤
* 从 /proc 文件系统中得到数据
* 从多个数据源配置显示的条目
* 可配置输出单位和百分比
* 易于配置列表表头和汇总
* 从镜像文件夹或者是压缩的 tar 文件中获得数据快照
* 内置的图表生成机制
* 轻量级的捕获工具,可用于嵌入式系统
### 如何安装 Smem - Linux 下的内存使用情况报告工具
安装之前,需要确保满足以下的条件:
* 现代内核 (版本号高于 2.6.27)
* 较新的 Python 版本 (2.4 及以后版本)
* 可选的 [matplotlib](http://matplotlib.org/index.html) 库用于生成图表
对于当今的大多数的 Linux 发行版而言,内核版本和 Python 的版本都能够满足需要,所以仅需要为生成良好的图表安装 matplotlib 库。
#### RHEL, CentOS 和 Fedora
首先启用 [EPEL (Extra Packages for Enterprise Linux)](/article-2324-1.html) 软件源,然后按照下列步骤操作:
```
# yum install smem python-matplotlib python-tk
```
#### Debian 和 Ubuntu
```
$ sudo apt-get install smem
```
#### Linux Mint
```
$ sudo apt-get install smem python-matplotlib python-tk
```
#### Arch Linux
使用此 [AUR 仓库](https://www.archlinux.org/packages/community/i686/smem/)。
### 如何使用 Smem – Linux 下的内存使用情况报告工具
为了查看整个系统所有用户的内存使用情况,运行以下的命令:
```
$ sudo smem
```
*监视 Linux 系统中的内存使用情况*
```
PID User Command Swap USS PSS RSS
6367 tecmint cat 0 100 145 1784
6368 tecmint cat 0 100 147 1676
2864 tecmint /usr/bin/ck-launch-session 0 144 165 1780
7656 tecmint gnome-pty-helper 0 156 178 1832
5758 tecmint gnome-pty-helper 0 156 179 1916
1441 root /sbin/getty -8 38400 tty2 0 152 184 2052
1434 root /sbin/getty -8 38400 tty5 0 156 187 2060
1444 root /sbin/getty -8 38400 tty3 0 156 187 2060
1432 root /sbin/getty -8 38400 tty4 0 156 188 2124
1452 root /sbin/getty -8 38400 tty6 0 164 196 2064
2619 root /sbin/getty -8 38400 tty1 0 164 196 2136
3544 tecmint sh -c /usr/lib/linuxmint/mi 0 212 224 1540
1504 root acpid -c /etc/acpi/events - 0 220 236 1604
3311 tecmint syndaemon -i 0.5 -K -R 0 252 292 2556
3143 rtkit /usr/lib/rtkit/rtkit-daemon 0 300 326 2548
1588 root cron 0 292 333 2344
1589 avahi avahi-daemon: chroot helpe 0 124 334 1632
1523 root /usr/sbin/irqbalance 0 316 343 2096
585 root upstart-socket-bridge --dae 0 328 351 1820
3033 tecmint /usr/bin/dbus-launch --exit 0 328 360 2160
1346 root upstart-file-bridge --daemo 0 348 371 1776
2607 root /usr/bin/xdm 0 188 378 2368
1635 kernoops /usr/sbin/kerneloops 0 352 386 2684
344 root upstart-udev-bridge --daemo 0 400 427 2132
2960 tecmint /usr/bin/ssh-agent /usr/bin 0 480 485 992
3468 tecmint /bin/dbus-daemon --config-f 0 344 515 3284
1559 avahi avahi-daemon: running [tecm 0 284 517 3108
7289 postfix pickup -l -t unix -u -c 0 288 534 2808
2135 root /usr/lib/postfix/master 0 352 576 2872
2436 postfix qmgr -l -t unix -u 0 360 606 2884
1521 root /lib/systemd/systemd-logind 0 600 650 3276
2222 nobody /usr/sbin/dnsmasq --no-reso 0 604 669 3288
....
```
当普通用户运行 smem,将会显示由该用户启用的进程的占用情况,其中进程按照 PSS 的值升序排列。
下面的输出为用户 “aaronkilik” 启用的进程的使用情况:
```
$ smem
```
*监视 Linux 系统中的内存使用情况*
```
PID User Command Swap USS PSS RSS
6367 tecmint cat 0 100 145 1784
6368 tecmint cat 0 100 147 1676
2864 tecmint /usr/bin/ck-launch-session 0 144 166 1780
3544 tecmint sh -c /usr/lib/linuxmint/mi 0 212 224 1540
3311 tecmint syndaemon -i 0.5 -K -R 0 252 292 2556
3033 tecmint /usr/bin/dbus-launch --exit 0 328 360 2160
3468 tecmint /bin/dbus-daemon --config-f 0 344 515 3284
3122 tecmint /usr/lib/gvfs/gvfsd 0 656 801 5552
3471 tecmint /usr/lib/at-spi2-core/at-sp 0 708 864 5992
3396 tecmint /usr/lib/gvfs/gvfs-mtp-volu 0 804 914 6204
3208 tecmint /usr/lib/x86_64-linux-gnu/i 0 892 1012 6188
3380 tecmint /usr/lib/gvfs/gvfs-afc-volu 0 820 1024 6396
3034 tecmint //bin/dbus-daemon --fork -- 0 920 1081 3040
3365 tecmint /usr/lib/gvfs/gvfs-gphoto2- 0 972 1099 6052
3228 tecmint /usr/lib/gvfs/gvfsd-trash - 0 980 1153 6648
3107 tecmint /usr/lib/dconf/dconf-servic 0 1212 1283 5376
6399 tecmint /opt/google/chrome/chrome - 0 144 1409 10732
3478 tecmint /usr/lib/x86_64-linux-gnu/g 0 1724 1820 6320
7365 tecmint /usr/lib/gvfs/gvfsd-http -- 0 1352 1884 8704
6937 tecmint /opt/libreoffice5.0/program 0 1140 2328 5040
3194 tecmint /usr/lib/x86_64-linux-gnu/p 0 1956 2405 14228
6373 tecmint /opt/google/chrome/nacl_hel 0 2324 2541 8908
3313 tecmint /usr/lib/gvfs/gvfs-udisks2- 0 2460 2754 8736
3464 tecmint /usr/lib/at-spi2-core/at-sp 0 2684 2823 7920
5771 tecmint ssh -p 4521 tecmnt765@212.7 0 2544 2864 6540
5759 tecmint /bin/bash 0 2416 2923 5640
3541 tecmint /usr/bin/python /usr/bin/mi 0 2584 3008 7248
7657 tecmint bash 0 2516 3055 6028
3127 tecmint /usr/lib/gvfs/gvfsd-fuse /r 0 3024 3126 8032
3205 tecmint mate-screensaver 0 2520 3331 18072
3171 tecmint /usr/lib/mate-panel/notific 0 2860 3495 17140
3030 tecmint x-session-manager 0 4400 4879 17500
3197 tecmint mate-volume-control-applet 0 3860 5226 23736
...
```
使用 smem 时还有一些参数可以选用,例如当查看整个系统的内存占用情况,运行以下的命令:
```
$ sudo smem -w
```
*监视 Linux 系统中的内存使用情况*
```
Area Used Cache Noncache
firmware/hardware 0 0 0
kernel image 0 0 0
kernel dynamic memory 1425320 1291412 133908
userspace memory 2215368 451608 1763760
free memory 4424936 4424936 0
```
如果想要查看每一个用户的内存使用情况,运行以下的命令:
```
$ sudo smem -u
```
*Linux 下以用户为单位监控内存占用情况*
```
User Count Swap USS PSS RSS
rtkit 1 0 300 326 2548
kernoops 1 0 352 385 2684
avahi 2 0 408 851 4740
postfix 2 0 648 1140 5692
messagebus 1 0 1012 1173 3320
syslog 1 0 1396 1419 3232
www-data 2 0 5100 6572 13580
mpd 1 0 7416 8302 12896
nobody 2 0 4024 11305 24728
root 39 0 323876 353418 496520
tecmint 64 0 1652888 1815699 2763112
```
你也可以按照映射显示内存使用情况:
```
$ sudo smem -m
```
*Linux 下以映射为单位监控内存占用情况*
```
Map PIDs AVGPSS PSS
/dev/fb0 1 0 0
/home/tecmint/.cache/fontconfig/7ef2298f 18 0 0
/home/tecmint/.cache/fontconfig/c57959a1 18 0 0
/home/tecmint/.local/share/mime/mime.cac 15 0 0
/opt/google/chrome/chrome_material_100_p 9 0 0
/opt/google/chrome/chrome_material_200_p 9 0 0
/usr/lib/x86_64-linux-gnu/gconv/gconv-mo 41 0 0
/usr/share/icons/Mint-X-Teal/icon-theme. 15 0 0
/var/cache/fontconfig/0c9eb80ebd1c36541e 20 0 0
/var/cache/fontconfig/0d8c3b2ac0904cb8a5 20 0 0
/var/cache/fontconfig/1ac9eb803944fde146 20 0 0
/var/cache/fontconfig/3830d5c3ddfd5cd38a 20 0 0
/var/cache/fontconfig/385c0604a188198f04 20 0 0
/var/cache/fontconfig/4794a0821666d79190 20 0 0
/var/cache/fontconfig/56cf4f4769d0f4abc8 20 0 0
/var/cache/fontconfig/767a8244fc0220cfb5 20 0 0
/var/cache/fontconfig/8801497958630a81b7 20 0 0
/var/cache/fontconfig/99e8ed0e538f840c56 20 0 0
/var/cache/fontconfig/b9d506c9ac06c20b43 20 0 0
/var/cache/fontconfig/c05880de57d1f5e948 20 0 0
/var/cache/fontconfig/dc05db6664285cc2f1 20 0 0
/var/cache/fontconfig/e13b20fdb08344e0e6 20 0 0
/var/cache/fontconfig/e7071f4a29fa870f43 20 0 0
....
```
还有其它的选项可以筛选 smem 的输出,下面将会举两个例子。
要按照用户名筛选输出的信息,使用 `-u` 或者是 `--userfilter="regex"` 选项,就像下面的命令这样:
```
$ sudo smem -u
```
*按照用户报告内存使用情况*
```
User Count Swap USS PSS RSS
rtkit 1 0 300 326 2548
kernoops 1 0 352 385 2684
avahi 2 0 408 851 4740
postfix 2 0 648 1140 5692
messagebus 1 0 1012 1173 3320
syslog 1 0 1400 1423 3236
www-data 2 0 5100 6572 13580
mpd 1 0 7416 8302 12896
nobody 2 0 4024 11305 24728
root 39 0 323804 353374 496552
tecmint 64 0 1708900 1871766 2819212
```
要按照进程名称筛选输出信息,使用 `-P` 或者是 `--processfilter="regex"` 选项,就像下面的命令这样:
```
$ sudo smem --processfilter="firefox"
```
*按照进程名称报告内存使用情况*
```
PID User Command Swap USS PSS RSS
9212 root sudo smem --processfilter=f 0 1172 1434 4856
9213 root /usr/bin/python /usr/bin/sm 0 7368 7793 11984
4424 tecmint /usr/lib/firefox/firefox 0 931732 937590 961504
```
输出的格式有时候也很重要,smem 提供了一些帮助您格式化内存使用报告的参数,我们将举出几个例子。
设置哪些列在报告中,使用 -c 或者是 --columns 选项,就像下面的命令这样:
```
$ sudo smem -c "name user pss rss"
```
*按列报告内存使用情况*
```
Name User PSS RSS
cat tecmint 145 1784
cat tecmint 147 1676
ck-launch-sessi tecmint 165 1780
gnome-pty-helpe tecmint 178 1832
gnome-pty-helpe tecmint 179 1916
getty root 184 2052
getty root 187 2060
getty root 187 2060
getty root 188 2124
getty root 196 2064
getty root 196 2136
sh tecmint 224 1540
acpid root 236 1604
syndaemon tecmint 296 2560
rtkit-daemon rtkit 326 2548
cron root 333 2344
avahi-daemon avahi 334 1632
irqbalance root 343 2096
upstart-socket- root 351 1820
dbus-launch tecmint 360 2160
upstart-file-br root 371 1776
xdm root 378 2368
kerneloops kernoops 386 2684
upstart-udev-br root 427 2132
ssh-agent tecmint 485 992
...
```
也可以调用 `-p` 选项以百分比的形式报告内存使用情况,就像下面的命令这样:
```
$ sudo smem -p
```
*按百分比报告内存使用情况*
```
PID User Command Swap USS PSS RSS
6367 tecmint cat 0.00% 0.00% 0.00% 0.02%
6368 tecmint cat 0.00% 0.00% 0.00% 0.02%
9307 tecmint sh -c { sudo /usr/lib/linux 0.00% 0.00% 0.00% 0.02%
2864 tecmint /usr/bin/ck-launch-session 0.00% 0.00% 0.00% 0.02%
3544 tecmint sh -c /usr/lib/linuxmint/mi 0.00% 0.00% 0.00% 0.02%
5758 tecmint gnome-pty-helper 0.00% 0.00% 0.00% 0.02%
7656 tecmint gnome-pty-helper 0.00% 0.00% 0.00% 0.02%
1441 root /sbin/getty -8 38400 tty2 0.00% 0.00% 0.00% 0.03%
1434 root /sbin/getty -8 38400 tty5 0.00% 0.00% 0.00% 0.03%
1444 root /sbin/getty -8 38400 tty3 0.00% 0.00% 0.00% 0.03%
1432 root /sbin/getty -8 38400 tty4 0.00% 0.00% 0.00% 0.03%
1452 root /sbin/getty -8 38400 tty6 0.00% 0.00% 0.00% 0.03%
2619 root /sbin/getty -8 38400 tty1 0.00% 0.00% 0.00% 0.03%
1504 root acpid -c /etc/acpi/events - 0.00% 0.00% 0.00% 0.02%
3311 tecmint syndaemon -i 0.5 -K -R 0.00% 0.00% 0.00% 0.03%
3143 rtkit /usr/lib/rtkit/rtkit-daemon 0.00% 0.00% 0.00% 0.03%
1588 root cron 0.00% 0.00% 0.00% 0.03%
1589 avahi avahi-daemon: chroot helpe 0.00% 0.00% 0.00% 0.02%
1523 root /usr/sbin/irqbalance 0.00% 0.00% 0.00% 0.03%
585 root upstart-socket-bridge --dae 0.00% 0.00% 0.00% 0.02%
3033 tecmint /usr/bin/dbus-launch --exit 0.00% 0.00% 0.00% 0.03%
....
```
下面的命令将会在输出的最后输出一行汇总信息:
```
$ sudo smem -t
```
*报告内存占用合计*
```
PID User Command Swap USS PSS RSS
6367 tecmint cat 0 100 139 1784
6368 tecmint cat 0 100 141 1676
9307 tecmint sh -c { sudo /usr/lib/linux 0 96 158 1508
2864 tecmint /usr/bin/ck-launch-session 0 144 163 1780
3544 tecmint sh -c /usr/lib/linuxmint/mi 0 108 170 1540
5758 tecmint gnome-pty-helper 0 156 176 1916
7656 tecmint gnome-pty-helper 0 156 176 1832
1441 root /sbin/getty -8 38400 tty2 0 152 181 2052
1434 root /sbin/getty -8 38400 tty5 0 156 184 2060
1444 root /sbin/getty -8 38400 tty3 0 156 184 2060
1432 root /sbin/getty -8 38400 tty4 0 156 185 2124
1452 root /sbin/getty -8 38400 tty6 0 164 193 2064
2619 root /sbin/getty -8 38400 tty1 0 164 193 2136
1504 root acpid -c /etc/acpi/events - 0 220 232 1604
3311 tecmint syndaemon -i 0.5 -K -R 0 260 298 2564
3143 rtkit /usr/lib/rtkit/rtkit-daemon 0 300 324 2548
1588 root cron 0 292 326 2344
1589 avahi avahi-daemon: chroot helpe 0 124 332 1632
1523 root /usr/sbin/irqbalance 0 316 340 2096
585 root upstart-socket-bridge --dae 0 328 349 1820
3033 tecmint /usr/bin/dbus-launch --exit 0 328 359 2160
1346 root upstart-file-bridge --daemo 0 348 370 1776
2607 root /usr/bin/xdm 0 188 375 2368
1635 kernoops /usr/sbin/kerneloops 0 352 384 2684
344 root upstart-udev-bridge --daemo 0 400 426 2132
.....
-------------------------------------------------------------------------------
134 11 0 2171428 2376266 3587972
```
另外,smem 也提供了选项以图形的形式报告内存的使用情况,我们将会在下一小节深入介绍。
比如,你可以生成一张进程的 PSS 和 RSS 值的条状图。在下面的例子中,我们会生成属于 root 用户的进程的内存占用图。
纵坐标为每一个进程的 PSS 和 RSS 值,横坐标为 root 用户的所有进程(的 ID):
```
$ sudo smem --userfilter="root" --bar pid -c"pss rss"
```

*Linux Memory Usage in PSS and RSS Values*
也可以生成进程及其 PSS 和 RSS 占用量的饼状图。以下的命令将会输出一张 root 用户的所有进程的饼状图。
`--pie` name 意思为以各个进程名字为标签,`-s` 选项用来以 PSS 的值排序。
```
$ sudo smem --userfilter="root" --pie name -s pss
```

*Linux Memory Consumption by Processes*
除了 PSS 和 RSS ,其它的字段也可以用于图表的标签:
假如需要获得帮助,非常简单,仅需要输入 `smem -h` 或者是浏览帮助页面。
关于 smem 的介绍到此为止,不过想要更好的了解它,可以通过 man 手册获得更多的选项,然后一一实践。有什么想法或者疑惑,都可以跟帖评价。
参考链接: <https://www.selenic.com/smem/>
---
via: <http://www.tecmint.com/smem-linux-memory-usage-per-process-per-user/>
作者:[Aaron Kili](http://www.tecmint.com/author/aaronkili/) 译者:[dongfengweixiao](https://github.com/dongfengweixiao)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开源新闻速递:红帽发布企业 Linux 原子主机 7.2.6
|
棣琦
|
更多:ExLight Linux 的又一个构建版本 160810 版本发布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14/115655aeww77cddypjyacr.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14/115655aeww77cddypjyacr.jpg
| true | false | false | false |
[
"Arch"
] |
新闻
|
{
"viewnum": 4292,
"commentnum": 0,
"favtimes": 0,
"sharetimes": 1,
"likes": 0
}
|
[] |
[] |
更多:ExLight Linux 的又一个构建版本 160810 版本发布
| 2016-08-14T12:02:00 | 2016-08-14T12:02:00 | 7,682 |
/article-7682-1.html
|
### 今日关注

红帽发布企业 Linux <ruby> 原子主机 <rp> ( </rp> <rt> Atomic Host </rt> <rp> ) </rp></ruby>7.2.6。专为红帽企业 Linux 操作系统设计的原子主机占用空间小,专为 Linux 容器而打造。Scott McCarty 声称,“在过去的两年里,红帽一直在推超级容器的概念,来解决‘工具和代理’这样的用例场景,我们坚信,这将会是在容器环境中解决这些用例场景的一个很理想的途径。” 在这个版本中,为 Docker 引入了许多功能完善和新特性,引入了原子命令行接口,rpm-ostree 等。
### 图文摘要

*ExLight Linux 的又一个构建版本 160810 版本发布。在该版本中,整个操作系统重新基于最新发布的 Ubuntu 16.04.1 LTS (Xenial Xerus),默认的桌面环境更新到了 Enlightenment 0.20.99.0,Linux 内核也更新到了 4.6.5 。*

*Snapcraft 2.14 发布。这一版本引入了一些新的插件,比如 rust, godeps, 和 dump。可以在终端运行“snapcraft help < dump|rust|godeps >”命令来查看更多信息。*

*Linux 内核 4.7 正式发布几周后,终于登陆 Arch Linux 了,进入了其稳定软件仓库,支持32位和64位机。Arch Linux 的用户可以从软件仓库中下载 Linux 内核 4.7 版本来进行更新了。*
|
||||
五条强化 SSH 安全的建议
|
CARLA SCHRODER
|
https://www.linux.com/learn/5-ssh-hardening-tips
|
当你查看你的 SSH 服务日志,可能你会发现充斥着一些不怀好意的尝试性登录。这里有 5 条常规建议(和一些个别特殊策略)可以让你的 OpenSSH 会话更加安全。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14/213057bnnt3izmnpynpzny.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14/213057bnnt3izmnpynpzny.jpg
| true | false | true |
maywanting
| false |
[
"ssh"
] |
系统运维
|
{
"viewnum": 11148,
"commentnum": 10,
"favtimes": 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18.122.120.235",
"message": "能把第 5 点最后那个词,依原样翻译吗?很反感现在用的这个词。",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2.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08-15T09:53:05"
},
{
"postip": "118.122.120.235",
"message": "另外这篇文章没有提到 "ssh 敲门"。",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2.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08-15T09:55:57"
},
{
"postip": "120.12.26.24",
"message": "好吧。",
"username": "linux [Chrome 52.0|Mac 10.11]",
"date": "2016-08-15T11:15:13"
},
{
"postip": "120.12.26.24",
"message": "确实,这篇发表在 LINUX.COM 上的文章名不副实。",
"username": "linux [Chrome 52.0|Mac 10.11]",
"date": "2016-08-15T11:15:39"
},
{
"postip": "60.12.5.163",
"message": "能说下第 5 点最后那个词原来是什么吗?很好奇啊。。。",
"username": "chenjintao_ii [Firefox 48.0|Windows 7]",
"date": "2016-08-15T18:22:26"
},
{
"postip": "27.19.152.2",
"message": "好奇+1",
"username": "来自湖北武汉的 Chrome 52.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08-16T06:04:02"
},
{
"postip": "221.122.34.174",
"message": "其实最悲剧的就是记密码的本子找不到了...................",
"username": "sikma [Internet Explorer 11.0|Windows 10]",
"date": "2016-08-16T10:16:22"
},
{
"postip": "111.197.255.86",
"message": "那就是毁灭性打击~",
"username": "linux [Chrome 52.0|Mac 10.11]",
"date": "2016-08-16T20:54:34"
},
{
"postip": "111.197.255.86",
"message": "我就不说~",
"username": "linux [Chrome 52.0|Mac 10.11]",
"date": "2016-08-16T20:54:49"
},
{
"postip": "117.151.79.55",
"message": "傲娇的 linux 娘。 喜欢",
"username": "jingwang [Chrome 51.0|Windows 10]",
"date": "2016-08-19T13:31:22"
}
] |
[
{
"raid": 5067,
"displayorder": 0
},
{
"raid": 5444,
"displayorder": 1
},
{
"raid": 5493,
"displayorder": 2
},
{
"raid": 5776,
"displayorder": 3
},
{
"raid": 6266,
"displayorder": 4
},
{
"raid": 6901,
"displayorder": 5
}
] |
当你查看你的 SSH 服务日志,可能你会发现充斥着一些不怀好意的尝试性登录。这里有 5 条常规建议(和一些个别特殊策略)可以让你的 OpenSSH 会话更加安全。
| 2016-08-15T08:27:00 | 2016-08-15T08:27:00 | 7,683 |
/article-7683-1.html
|

*采用这些简单的建议,使你的 OpenSSH 会话更加安全。*
当你查看你的 SSH 服务日志,可能你会发现充斥着一些不怀好意的尝试性登录。这里有 5 条常规建议(和一些个别特殊策略)可以让你的 OpenSSH 会话更加安全。
### 1. 强化密码登录
密码登录很方便,因为你可以从任何地方的任何机器上登录。但是它们在暴力攻击面前也是脆弱的。尝试以下策略来强化你的密码登录。
* 使用一个密码生成工具,例如 pwgen。pwgen 有几个选项,最有用的就是密码长度的选项(例如,`pwgen 12` 产生一个12位字符的密码)
* 不要重复使用密码。忽略所有那些不要写下你的密码的建议,然后将你的所有登录信息都记在一个本子上。如果你不相信我的建议,那总可以相信安全权威 [Bruce Schneier](https://www.schneier.com/blog/archives/2005/06/write_down_your.html) 吧。如果你足够细心,没有人能够发现你的笔记本,那么这样能够不受到网络上的那些攻击。
* 你可以为你的登录记事本增加一些额外的保护措施,例如用字符替换或者增加新的字符来掩盖笔记本上的登录密码。使用一个简单而且好记的规则,比如说给你的密码增加两个额外的随机字符,或者使用单个简单的字符替换,例如 `#` 替换成 `*`。
* 为你的 SSH 服务开启一个非默认的监听端口。是的,这是很老套的建议,但是它确实很有效。检查你的登录;很有可能 22 端口是被普遍攻击的端口,其他端口则很少被攻击。
* 使用 [Fail2ban](http://www.fail2ban.org/wiki/index.php/Main_Page) 来动态保护你的服务器,是服务器免于被暴力攻击。
* 使用不常用的用户名。绝不能让 root 可以远程登录,并避免用户名为“admin”。
### 2. 解决 `Too Many Authentication Failures` 报错
当我的 ssh 登录失败,并显示“Too many authentication failures for carla”的报错信息时,我很难过。我知道我应该不介意,但是这报错确实很碍眼。而且,正如我聪慧的奶奶曾经说过,伤痛之感并不能解决问题。解决办法就是在你的(客户端的) `~/.ssh/config` 文件设置强制密码登录。如果这个文件不存在,首先创个 `~/.ssh/` 目录。
```
$ mkdir ~/.ssh
$ chmod 700 ~/.ssh
```
然后在一个文本编辑器创建 `~/.ssh/confg` 文件,输入以下行,使用你自己的远程域名替换 HostName。
```
HostName remote.site.com
PubkeyAuthentication=no
```
(LCTT 译注:这种错误发生在你使用一台 Linux 机器使用 ssh 登录另外一台服务器时,你的 .ssh 目录中存储了过多的私钥文件,而 ssh 客户端在你没有指定 -i 选项时,会默认逐一尝试使用这些私钥来登录远程服务器后才会提示密码登录,如果这些私钥并不能匹配远程主机,显然会触发这样的报错,甚至拒绝连接。因此本条是通过禁用本地私钥的方式来强制使用密码登录——显然这并不可取,如果你确实要避免用私钥登录,那你应该用 `-o PubkeyAuthentication=no` 选项登录。显然这条和下两条是互相矛盾的,所以请无视本条即可。)
### 3. 使用公钥认证
公钥认证比密码登录安全多了,因为它不受暴力密码攻击的影响,但是并不方便因为它依赖于 RSA 密钥对。首先,你要创建一个公钥/私钥对。下一步,私钥放于你的客户端电脑,并且复制公钥到你想登录的远程服务器。你只能从拥有私钥的电脑登录才能登录到远程服务器。你的私钥就和你的家门钥匙一样敏感;任何人获取到了私钥就可以获取你的账号。你可以给你的私钥加上密码来增加一些强化保护规则。
使用 RSA 密钥对管理多个用户是一种好的方法。当一个用户离开了,只要从服务器删了他的公钥就能取消他的登录。
以下例子创建一个新的 3072 位长度的密钥对,它比默认的 2048 位更安全,而且为它起一个独一无二的名字,这样你就可以知道它属于哪个服务器。
```
$ ssh-keygen -t rsa -b 3072 -f id_mailserver
```
以下创建两个新的密钥, `id_mailserver` 和 `id_mailserver.pub`,`id_mailserver` 是你的私钥--不要传播它!现在用 `ssh-copy-id` 命令安全地复制你的公钥到你的远程服务器。你必须确保在远程服务器上有可用的 SSH 登录方式。
```
$ ssh-copy-id -i id_rsa.pub user@remoteserver
/usr/bin/ssh-copy-id: INFO: attempting to log in with the new key(s), to filter out any that are already installed
user@remoteserver's password:
Number of key(s) added: 1
Now try logging into the machine, with: "ssh 'user@remoteserver'"
and check to make sure that only the key(s) you wanted were added.
```
`ssh-copy-id` 会确保你不会无意间复制了你的私钥。从上述输出中复制登录命令,记得带上其中的单引号,以测试你的新的密钥登录。
```
$ ssh 'user@remoteserver'
```
它将用你的新密钥登录,如果你为你的私钥设置了密码,它会提示你输入。
### 4. 取消密码登录
一旦你已经测试并且验证了你的公钥可以登录,就可以取消密码登录,这样你的远程服务器就不会被暴力密码攻击。如下设置**你的远程服务器**的 `/etc/sshd_config` 文件。
```
PasswordAuthentication no
```
然后重启服务器上的 SSH 守护进程。
### 5. 设置别名 -- 这很快捷而且很酷
你可以为你的远程登录设置常用的别名,来替代登录时输入的命令,例如 `ssh -u username -p 2222 remote.site.with.long-name`。你可以使用 `ssh remote1`。你的客户端机器上的 `~/.ssh/config` 文件可以参照如下设置
```
Host remote1
HostName remote.site.with.long-name
Port 2222
User username
PubkeyAuthentication no
```
如果你正在使用公钥登录,可以参照这个:
```
Host remote1
HostName remote.site.with.long-name
Port 2222
User username
IdentityFile ~/.ssh/id_remoteserver
```
[OpenSSH 文档](http://www.openssh.com/) 很长而且详细,但是当你掌握了基础的 SSH 使用规则之后,你会发现它非常的有用,而且包含很多可以通过 OpenSSH 来实现的炫酷效果。
---
via: <https://www.linux.com/learn/5-ssh-hardening-tips>
作者:[CARLA SCHRODER](https://www.linux.com/users/cschroder) 译者:[maywanting](https://github.com/maywanting)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搭个 Web 服务器(二)
|
Ruslan
|
https://ruslanspivak.com/lsbaws-part2/
|
你的 Web 服务器必须实现 WSGI 接口的服务器部分,而现代的 Python Web 框架均已实现了 WSGI 接口的框架部分,这使得你可以直接在 Web 服务器中使用任意框架,而不需要更改任何服务器代码,以对特定的 Web 框架实现兼容。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15/225543dvfgvgu5i21s5s3y.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15/225543dvfgvgu5i21s5s3y.jpg
| true | false | true |
StdioA
| true |
[
"Web",
"服务器",
"Python"
] |
软件开发
|
{
"viewnum": 9353,
"commentnum": 3,
"favtimes": 5,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21.34.99.3",
"message": "这配图很不错。。。。",
"username": "hello_linux [Chrome 46.0|Windows 7]",
"date": "2016-08-16T11:07:34"
},
{
"postip": "113.139.121.125",
"message": "和这个类似主题的教程看过不少了,这算是其中很直观的一篇。",
"username": "来自陕西西安的 Safari 9.1|Mac 10.11 用户",
"date": "2016-08-18T02:33:57"
},
{
"postip": "123.120.24.65",
"message": "受益匪浅",
"username": "GNU [Baidu Spark 7.6|Windows 8]",
"date": "2016-08-26T01:28:51"
}
] |
[
{
"raid": 7662,
"displayorder": 0
},
{
"raid": 7847,
"displayorder": 0
}
] |
你的 Web 服务器必须实现 WSGI 接口的服务器部分,而现代的 Python Web 框架均已实现了 WSGI 接口的框架部分,这使得你可以直接在 Web 服务器中使用任意框架,而不需要更改任何服务器代码,以对特定的 Web 框架实现兼容。
| 2016-08-16T09:33:00 | 2016-08-16T09:33:00 | 7,685 |
/article-7685-1.html
|
在[第一部分](/article-7662-1.html)中,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在你刚刚搭建起来的 Web 服务器上适配 Django, Flask 或 Pyramid 应用,而不用单独对 Web 服务器做做出改动以适应各种不同的 Web 框架呢?”我们可以从这一篇中找到答案。

曾几何时,你所选择的 Python Web 框架会限制你所可选择的 Web 服务器,反之亦然。如果某个框架及服务器设计用来协同工作的,那么一切正常:

但你可能正面对着(或者曾经面对过)尝试将一对无法适配的框架和服务器搭配在一起的问题:

基本上,你需要选择那些能够一起工作的框架和服务器,而不能选择你想用的那些。
所以,你该如何确保在不对 Web 服务器或框架的代码做任何更改的情况下,让你的 Web 服务器和多个不同的 Web 框架一同工作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 Python <ruby> <a href="https://www.python.org/dev/peps/pep-0333/"> Web 服务器网关接口 </a> <rp> ( </rp> <rt> Web Server Gateway Interface </rt> <rp> ) </rp></ruby>(缩写为 [WSGI](https://www.python.org/dev/peps/pep-0333/),念做“wizgy”)。

WSGI 允许开发者互不干扰地选择 Web 框架及 Web 服务器的类型。现在,你可以真正将 Web 服务器及框架任意搭配,然后选出你最中意的那对组合。比如,你可以使用 [Django](https://www.djangoproject.com/),[Flask](http://flask.pocoo.org/) 或者 [Pyramid](http://trypyramid.com/),与 [Gunicorn](http://gunicorn.org/),[Nginx/uWSGI](http://uwsgi-docs.readthedocs.org/) 或 [Waitress](http://waitress.readthedocs.org/) 进行结合。感谢 WSGI 同时对服务器与框架的支持,我们可以真正随意选择它们的搭配了。

所以,WSGI 就是我在第一部分中提出,又在本文开头重复了一遍的那个问题的答案。你的 Web 服务器必须实现 WSGI 接口的服务器部分,而现代的 Python Web 框架均已实现了 WSGI 接口的框架部分,这使得你可以直接在 Web 服务器中使用任意框架,而不需要更改任何服务器代码,以对特定的 Web 框架实现兼容。
现在,你已经知道 Web 服务器及 Web 框架对 WSGI 的支持使得你可以选择最合适的一对来使用,而且它也有利于服务器和框架的开发者,这样他们只需专注于其擅长的部分来进行开发,而不需要触及另一部分的代码。其它语言也拥有类似的接口,比如:Java 拥有 Servlet API,而 Ruby 拥有 Rack。
这些理论都不错,但是我打赌你在说:“Show me the code!” 那好,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很小的 WSGI 服务器实现:
```
### 使用 Python 2.7.9,在 Linux 及 Mac OS X 下测试通过
import socket
import StringIO
import sys
class WSGIServer(object):
address_family = socket.AF_INET
socket_type = socket.SOCK_STREAM
request_queue_size = 1
def __init__(self, server_address):
### 创建一个监听的套接字
self.listen_socket = listen_socket = socket.socket(
self.address_family,
self.socket_type
)
### 允许复用同一地址
listen_socket.setsockopt(socket.SOL_SOCKET, socket.SO_REUSEADDR, 1)
### 绑定地址
listen_socket.bind(server_address)
### 激活套接字
listen_socket.listen(self.request_queue_size)
### 获取主机的名称及端口
host, port = self.listen_socket.getsockname()[:2]
self.server_name = socket.getfqdn(host)
self.server_port = port
### 返回由 Web 框架/应用设定的响应头部字段
self.headers_set = []
def set_app(self, application):
self.application = application
def serve_forever(self):
listen_socket = self.listen_socket
while True:
### 获取新的客户端连接
self.client_connection, client_address = listen_socket.accept()
### 处理一条请求后关闭连接,然后循环等待另一个连接建立
self.handle_one_request()
def handle_one_request(self):
self.request_data = request_data = self.client_connection.recv(1024)
### 以 'curl -v' 的风格输出格式化请求数据
print(''.join(
'< {line}\n'.format(line=line)
for line in request_data.splitlines()
))
self.parse_request(request_data)
### 根据请求数据构建环境变量字典
env = self.get_environ()
### 此时需要调用 Web 应用来获取结果,
### 取回的结果将成为 HTTP 响应体
result = self.application(env, self.start_response)
### 构造一个响应,回送至客户端
self.finish_response(result)
def parse_request(self, text):
request_line = text.splitlines()[0]
request_line = request_line.rstrip('\r\n')
### 将请求行分成几个部分
(self.request_method, # GET
self.path, # /hello
self.request_version # HTTP/1.1
) = request_line.split()
def get_environ(self):
env = {}
### 以下代码段没有遵循 PEP8 规则,但这样排版,是为了通过强调
### 所需变量及它们的值,来达到其展示目的。
###
### WSGI 必需变量
env['wsgi.version'] = (1, 0)
env['wsgi.url_scheme'] = 'http'
env['wsgi.input'] = StringIO.StringIO(self.request_data)
env['wsgi.errors'] = sys.stderr
env['wsgi.multithread'] = False
env['wsgi.multiprocess'] = False
env['wsgi.run_once'] = False
### CGI 必需变量
env['REQUEST_METHOD'] = self.request_method # GET
env['PATH_INFO'] = self.path # /hello
env['SERVER_NAME'] = self.server_name # localhost
env['SERVER_PORT'] = str(self.server_port) # 8888
return env
def start_response(self, status, response_headers, exc_info=None):
### 添加必要的服务器头部字段
server_headers = [
('Date', 'Tue, 31 Mar 2015 12:54:48 GMT'),
('Server', 'WSGIServer 0.2'),
]
self.headers_set = [status, response_headers + server_headers]
### 为了遵循 WSGI 协议,start_response 函数必须返回一个 'write'
### 可调用对象(返回值.write 可以作为函数调用)。为了简便,我们
### 在这里无视这个细节。
### return self.finish_response
def finish_response(self, result):
try:
status, response_headers = self.headers_set
response = 'HTTP/1.1 {status}\r\n'.format(status=status)
for header in response_headers:
response += '{0}: {1}\r\n'.format(*header)
response += '\r\n'
for data in result:
response += data
### 以 'curl -v' 的风格输出格式化请求数据
print(''.join(
'> {line}\n'.format(line=line)
for line in response.splitlines()
))
self.client_connection.sendall(response)
finally:
self.client_connection.close()
SERVER_ADDRESS = (HOST, PORT) = '', 8888
def make_server(server_address, application):
server = WSGIServer(server_address)
server.set_app(application)
return server
if __name__ == '__main__':
if len(sys.argv) < 2:
sys.exit('Provide a WSGI application object as module:callable')
app_path = sys.argv[1]
module, application = app_path.split(':')
module = __import__(module)
application = getattr(module, application)
httpd = make_server(SERVER_ADDRESS, application)
print('WSGIServer: Serving HTTP on port {port} ...\n'.format(port=PORT))
httpd.serve_forever()
```
当然,这段代码要比第一部分的服务器代码长不少,但它仍然很短(只有不到 150 行),你可以轻松理解它,而不需要深究细节。上面的服务器代码还可以做更多——它可以用来运行一些你喜欢的框架写出的 Web 应用,可以是 Pyramid,Flask,Django 或其它 Python WSGI 框架。
不相信吗?自己来试试看吧。把以上的代码保存为 `webserver2.py`,或直接从 [Github](https://github.com/rspivak/lsbaws/blob/master/part2/webserver2.py) 上下载它。如果你打算不加任何参数而直接运行它,它会抱怨一句,然后退出。
```
$ python webserver2.py
Provide a WSGI application object as module:callable
```
它想做的其实是为你的 Web 应用服务,而这才是重头戏。为了运行这个服务器,你唯一需要的就是安装好 Python。不过,如果你希望运行 Pyramid,Flask 或 Django 应用,你还需要先安装那些框架。那我们把这三个都装上吧。我推荐的安装方式是通过 `virtualenv` 安装。按照以下几步来做,你就可以创建并激活一个虚拟环境,并在其中安装以上三个 Web 框架。
```
$ [sudo] pip install virtualenv
$ mkdir ~/envs
$ virtualenv ~/envs/lsbaws/
$ cd ~/envs/lsbaws/
$ ls
bin include lib
$ source bin/activate
(lsbaws) $ pip install pyramid
(lsbaws) $ pip install flask
(lsbaws) $ pip install django
```
现在,你需要创建一个 Web 应用。我们先从 Pyramid 开始吧。把以下代码保存为 `pyramidapp.py`,并与刚刚的 `webserver2.py` 放置在同一目录,或直接从 [Github](https://github.com/rspivak/lsbaws/blob/master/part2/pyramidapp.py) 下载该文件:
```
from pyramid.config import Configurator
from pyramid.response import Response
def hello_world(request):
return Response(
'Hello world from Pyramid!\n',
content_type='text/plain',
)
config = Configurator()
config.add_route('hello', '/hello')
config.add_view(hello_world, route_name='hello')
app = config.make_wsgi_app()
```
现在,你可以用你自己的 Web 服务器来运行你的 Pyramid 应用了:
```
(lsbaws) $ python webserver2.py pyramidapp:app
WSGIServer: Serving HTTP on port 8888 ...
```
你刚刚让你的服务器去加载 Python 模块 `pyramidapp` 中的可执行对象 `app`。现在你的服务器可以接收请求,并将它们转发到你的 Pyramid 应用中了。在浏览器中输入 http://localhost:8888/hello ,敲一下回车,然后看看结果:

你也可以使用命令行工具 `curl` 来测试服务器:
```
$ curl -v http://localhost:8888/hello
...
```
看看服务器和 `curl` 向标准输出流打印的内容吧。
现在来试试 `Flask`。运行步骤跟上面的一样。
```
from flask import Flask
from flask import Response
flask_app = Flask('flaskapp')
@flask_app.route('/hello')
def hello_world():
return Response(
'Hello world from Flask!\n',
mimetype='text/plain'
)
app = flask_app.wsgi_app
```
将以上代码保存为 `flaskapp.py`,或者直接从 [Github](https://github.com/rspivak/lsbaws/blob/master/part2/flaskapp.py) 下载,然后输入以下命令运行服务器:
```
(lsbaws) $ python webserver2.py flaskapp:app
WSGIServer: Serving HTTP on port 8888 ...
```
现在在浏览器中输入 http://localhost:8888/hello ,敲一下回车:

同样,尝试一下 `curl`,然后你会看到服务器返回了一条 `Flask` 应用生成的信息:
```
$ curl -v http://localhost:8888/hello
...
```
这个服务器能处理 Django 应用吗?试试看吧!不过这个任务可能有点复杂,所以我建议你将整个仓库克隆下来,然后使用 [Github](https://github.com/rspivak/lsbaws/) 仓库中的 [djangoapp.py](https://github.com/rspivak/lsbaws/blob/master/part2/flaskapp.py) 来完成这个实验。这里的源代码主要是将 Django 的 helloworld 工程(已使用 `Django` 的 `django-admin.py startproject` 命令创建完毕)添加到了当前的 Python 路径中,然后导入了这个工程的 WSGI 应用。(LCTT 译注:除了这里展示的代码,还需要一个配合的 helloworld 工程才能工作,代码可以参见 [Github](https://github.com/rspivak/lsbaws/) 仓库。)
```
import sys
sys.path.insert(0, './helloworld')
from helloworld import wsgi
app = wsgi.application
```
将以上代码保存为 `djangoapp.py`,然后用你的 Web 服务器运行这个 Django 应用:
```
(lsbaws) $ python webserver2.py djangoapp:app
WSGIServer: Serving HTTP on port 8888 ...
```
输入以下链接,敲回车:

你这次也可以在命令行中测试——你之前应该已经做过两次了——来确认 Django 应用处理了你的请求:
```
$ curl -v http://localhost:8888/hello
...
```
你试过了吗?你确定这个服务器可以与那三个框架搭配工作吗?如果没试,请去试一下。阅读固然重要,但这个系列的内容是**重新搭建**,这意味着你需要亲自动手干点活。去试一下吧。别担心,我等着你呢。不开玩笑,你真的需要试一下,亲自尝试每一步,并确保它像预期的那样工作。
好,你已经体验到了 WSGI 的威力:它可以使 Web 服务器及 Web 框架随意搭配。WSGI 在 Python Web 服务器及框架之间提供了一个微型接口。它非常简单,而且在服务器和框架端均可以轻易实现。下面的代码片段展示了 WSGI 接口的服务器及框架端实现:
```
def run_application(application):
"""服务器端代码。"""
### Web 应用/框架在这里存储 HTTP 状态码以及 HTTP 响应头部,
### 服务器会将这些信息传递给客户端
headers_set = []
### 用于存储 WSGI/CGI 环境变量的字典
environ = {}
def start_response(status, response_headers, exc_info=None):
headers_set[:] = [status, response_headers]
### 服务器唤醒可执行变量“application”,获得响应头部
result = application(environ, start_response)
### 服务器组装一个 HTTP 响应,将其传送至客户端
…
def app(environ, start_response):
"""一个空的 WSGI 应用"""
start_response('200 OK', [('Content-Type', 'text/plain')])
return ['Hello world!']
run_application(app)
```
这是它的工作原理:
1. Web 框架提供一个可调用对象 `application` (WSGI 规范没有规定它的实现方式)。
2. Web 服务器每次收到来自客户端的 HTTP 请求后,会唤醒可调用对象 `applition`。它会向该对象传递一个包含 WSGI/CGI 变量的环境变量字典 `environ`,以及一个可调用对象 `start_response`。
3. Web 框架或应用生成 HTTP 状态码和 HTTP 响应头部,然后将它传给 `start_response` 函数,服务器会将其存储起来。同时,Web 框架或应用也会返回 HTTP 响应正文。
4. 服务器将状态码、响应头部及响应正文组装成一个 HTTP 响应,然后将其传送至客户端(这一步并不在 WSGI 规范中,但从逻辑上讲,这一步应该包含在工作流程之中。所以为了明确这个过程,我把它写了出来)
这是这个接口规范的图形化表达:

到现在为止,你已经看过了用 Pyramid、Flask 和 Django 写出的 Web 应用的代码,你也看到了一个 Web 服务器如何用代码来实现另一半(服务器端的) WSGI 规范。你甚至还看到了我们如何在不使用任何框架的情况下,使用一段代码来实现一个最简单的 WSGI Web 应用。
其实,当你使用上面的框架编写一个 Web 应用时,你只是在较高的层面工作,而不需要直接与 WSGI 打交道。但是我知道你一定也对 WSGI 接口的框架部分感兴趣,因为你在看这篇文章呀。所以,我们不用 Pyramid、Flask 或 Django,而是自己动手来创造一个最朴素的 WSGI Web 应用(或 Web 框架),然后将它和你的服务器一起运行:
```
def app(environ, start_response):
"""一个最简单的 WSGI 应用。
这是你自己的 Web 框架的起点 ^_^
"""
status = '200 OK'
response_headers = [('Content-Type', 'text/plain')]
start_response(status, response_headers)
return ['Hello world from a simple WSGI application!\n']
```
同样,将上面的代码保存为 `wsgiapp.py` 或直接从 [Github](https://github.com/rspivak/lsbaws/blob/master/part2/wsgiapp.py) 上下载该文件,然后在 Web 服务器上运行这个应用,像这样:
```
(lsbaws) $ python webserver2.py wsgiapp:app
WSGIServer: Serving HTTP on port 8888 ...
```
在浏览器中输入下面的地址,然后按下回车。这是你应该看到的结果:

你刚刚在学习如何创建一个 Web 服务器的过程中自己编写了一个最朴素的 WSGI Web 框架!棒极了!
现在,我们再回来看看服务器传给客户端的那些东西。这是在使用 HTTP 客户端调用你的 Pyramid 应用时,服务器生成的 HTTP 响应内容:

这个响应和你在本系列第一部分中看到的 HTTP 响应有一部分共同点,但它还多出来了一些内容。比如说,它拥有四个你曾经没见过的 [HTTP 头部](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HTTP_header_fields):`Content-Type`, `Content-Length`, `Date` 以及 `Server`。这些头部内容基本上在每个 Web 服务器返回的响应中都会出现。不过,它们都不是被严格要求出现的。这些 HTTP 请求/响应头部字段的目的在于它可以向你传递一些关于 HTTP 请求/响应的额外信息。
既然你对 WSGI 接口了解的更深了一些,那我再来展示一下上面那个 HTTP 响应中的各个部分的信息来源:

我现在还没有对上面那个 `environ` 字典做任何解释,不过基本上这个字典必须包含那些被 WSGI 规范事先定义好的 WSGI 及 CGI 变量值。服务器在解析 HTTP 请求时,会从请求中获取这些变量的值。这是 `environ` 字典应该有的样子:

Web 框架会利用以上字典中包含的信息,通过字典中的请求路径、请求动作等等来决定使用哪个视图来处理响应、在哪里读取请求正文、在哪里输出错误信息(如果有的话)。
现在,你已经创造了属于你自己的 WSGI Web 服务器,你也使用不同 Web 框架做了几个 Web 应用。而且,你在这个过程中也自己创造出了一个朴素的 Web 应用及框架。这个过程真是累人。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你的 WSGI Web 服务器在服务请求时,需要针对 WSGI 应用做些什么:
* 首先,服务器开始工作,然后会加载一个可调用对象 `application`,这个对象由你的 Web 框架或应用提供
* 然后,服务器读取一个请求
* 然后,服务器会解析这个请求
* 然后,服务器会使用请求数据来构建一个 `environ` 字典
* 然后,它会用 `environ` 字典及一个可调用对象 `start_response` 作为参数,来调用 `application`,并获取响应体内容。
* 然后,服务器会使用 `application` 返回的响应体,和 `start_response` 函数设置的状态码及响应头部内容,来构建一个 HTTP 响应。
* 最终,服务器将 HTTP 响应回送给客户端。

这基本上是服务器要做的全部内容了。你现在有了一个可以正常工作的 WSGI 服务器,它可以为使用任何遵循 WSGI 规范的 Web 框架(如 Django、Flask、Pyramid,还有你刚刚自己写的那个框架)构建出的 Web 应用服务。最棒的部分在于,它可以在不用更改任何服务器代码的情况下,与多个不同的 Web 框架一起工作。真不错。
在结束之前,你可以想想这个问题:“你该如何让你的服务器在同一时间处理多个请求呢?”
敬请期待,我会在第三部分向你展示一种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干杯!
顺便,我在撰写一本名为《搭个 Web 服务器:从头开始》的书。这本书讲解了如何从头开始编写一个基本的 Web 服务器,里面包含本文中没有的更多细节。[订阅邮件列表](https://ruslanspivak.com/lsbaws-part2/),你就可以获取到这本书的最新进展,以及发布日期。
---
via: <https://ruslanspivak.com/lsbaws-part2/>
作者:[Ruslan](https://github.com/rspivak/) 译者:[StdioA](https://github.com/StdioA)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LXD 2.0 系列(二):安装与配置
|
Stéphane Graber
|
https://www.stgraber.org/2016/03/15/lxd-2-0-installing-and-configuring-lxd-212/
|
有很多种办法可以获得 LXD。我们推荐你配合最新版的 LXC 和 Linux 内核使用 LXD,这样就可以享受到它的全部特性。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现在也在慢慢的降低对旧版本 Linux 发布版的支持。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8/225318mfytwtdywii1y1dp.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8/225318mfytwtdywii1y1dp.jpg
| true | false | true |
oska874
| false |
[
"容器",
"LXC",
"LXD"
] |
容器与云
|
{
"viewnum": 13344,
"commentnum": 0,
"favtimes": 3,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
{
"raid": 7618,
"displayorder": 0
},
{
"raid": 7706,
"displayorder": 1
}
] |
有很多种办法可以获得 LXD。我们推荐你配合最新版的 LXC 和 Linux 内核使用 LXD,这样就可以享受到它的全部特性。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现在也在慢慢的降低对旧版本 Linux 发布版的支持。
| 2016-08-16T10:56:00 | 2016-08-16T10:56:00 | 7,687 |
/article-7687-1.html
|

这是 LXD 2.0 系列介绍文章的第二篇。
1. [LXD 入门](/article-7618-1.html)
2. [安装与配置](/article-7687-1.html)
3. [你的第一个 LXD 容器](/article-7706-1.html)
4. [资源控制](/article-8072-1.html)
5. [镜像管理](/article-8107-1.html)
6. [远程主机及容器迁移](/article-8169-1.html)
7. [LXD 中的 Docker](/article-8235-1.html)
8. [LXD 中的 LXD](/article-8257-1.html)
9. [实时迁移](/article-8263-1.html)
10. [LXD 和 Juju](/article-8273-1.html)
11. [LXD 和 OpenStack](/article-8274-1.html)
12. [调试,及给 LXD 做贡献](/article-8282-1.html)
### 安装篇
有很多种办法可以获得 LXD。我们推荐你配合最新版的 LXC 和 Linux 内核使用 LXD,这样就可以享受到它的全部特性。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现在也在慢慢的降低对旧版本 Linux 发布版的支持。
#### Ubuntu 标准版
所有新发布的 LXD 都会在发布几分钟后上传到 Ubuntu 开发版的安装源里。这个安装包然后就会作为 Ubuntu 用户的其他安装包源的种子。
如果使用 Ubuntu 16.04,可以直接安装:
```
sudo apt install lxd
```
如果运行的是 Ubuntu 14.04,则可以这样安装:
```
sudo apt -t trusty-backports install lxd
```
#### Ubuntu Core
使用 Ubuntu Core 稳定版的用户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安装 LXD:
```
sudo snappy install lxd.stgraber
```
#### Ubuntu 官方 PPA
使用其他 Ubuntu 发布版 —— 比如 Ubuntu 15.10 —— 的用户可以添加下面的 PPA(Personal Package Archive)来安装:
```
sudo apt-add-repository ppa:ubuntu-lxc/stable
sudo apt update
sudo apt dist-upgrade
sudo apt install lxd
```
#### Gentoo
Gentoo 已经有了最新的 LXD 包,你可以直接安装:
```
sudo emerge --ask lxd
```
#### 使用源代码安装
如果你曾经编译过 Go 语言的项目,那么从源代码编译 LXD 并不是十分困难。然而注意,你需要 LXC 的开发头文件。为了运行 LXD, 你的发布版需也要使用比较新的内核(最起码是 3.13)、比较新的 LXC (1.1.4 或更高版本)、LXCFS 以及支持用户子 uid/gid 分配的 shadow 文件。
从源代码编译 LXD 的最新教程可以在[上游 README](https://github.com/lxc/lxd/blob/master/README.md)里找到。
### Ubuntu 上的网络配置
Ubuntu 的安装包会很方便的给你提供一个“lxdbr0”网桥。这个网桥默认是没有配置过的,只提供通过 HTTP 代理的 IPv6 的本地连接。
要配置这个网桥并添加 IPv4 、 IPv6 子网,你可以运行下面的命令:
```
sudo dpkg-reconfigure -p medium lxd
```
或者直接通过 LXD 初始化命令一步一步的配置:
```
sudo lxd init
```
### 存储后端
LXD 提供了几种存储后端。在开始使用 LXD 之前,你应该决定将要使用的后端,因为我们不支持在后端之间迁移已经生成的容器。
各个[后端特性比较表](https://github.com/lxc/lxd/blob/master/doc/storage-backends.md)可以在[这里](https://github.com/lxc/lxd/blob/master/doc/storage-backends.md)找到。
#### ZFS
我们的推荐是 ZFS, 因为它能支持 LXD 的全部特性,同时提供最快和最可靠的容器体验。它包括了以容器为单位的磁盘配额、即时快照和恢复、优化后的迁移(发送/接收),以及快速从镜像创建容器的能力。它同时也被认为要比 btrfs 更成熟。
要和 LXD 一起使用 ZFS ,你需要首先在你的系统上安装 ZFS。
如果你是用的是 Ubuntu 16.04 , 你只需要简单的使用命令安装:
```
sudo apt install zfsutils-linux
```
在 Ubuntu 15.10 上你可以这样安装:
```
sudo apt install zfsutils-linux zfs-dkms
```
如果是更旧的版本,你需要从 zfsonlinux PPA 安装:
```
sudo apt-add-repository ppa:zfs-native/stable
sudo apt update
sudo apt install ubuntu-zfs
```
配置 LXD 只需要执行下面的命令:
```
sudo lxd init
```
这条命令接下来会向你提问一些 ZFS 的配置细节,然后为你配置好 ZFS。
#### btrfs
如果 ZFS 不可用,那么 btrfs 可以提供相同级别的集成,但不能正确地报告容器内的磁盘使用情况(虽然配额仍然可用)。
btrfs 同时拥有很好的嵌套属性,而这是 ZFS 所不具有的。也就是说如果你计划在 LXD 中再使用 LXD,那么 btrfs 就很值得你考虑。
使用 btrfs 的话,LXD 不需要进行任何的配置,你只需要保证 `/var/lib/lxd` 保存在 btrfs 文件系统中,然后 LXD 就会自动为你使用 btrfs 了。
#### LVM
如果 ZFS 和 btrfs 都不是你想要的,你还可以考虑使用 LVM 以获得部分特性。 LXD 会以自动精简配置的方式使用 LVM,为每个镜像和容器创建 LV,如果需要的话也会使用 LVM 的快照功能。
要配置 LXD 使用 LVM,需要创建一个 LVM 卷组,然后运行:
```
lxc config set storage.lvm_vg_name "THE-NAME-OF-YOUR-VG"
```
默认情况下 LXD 使用 ext4 作为全部逻辑卷的文件系统。如果你喜欢的话可以改成 XFS:
```
lxc config set storage.lvm_fstype xfs
```
#### 简单目录
如果上面全部方案你都不打算使用,LXD 依然能在不使用任何高级特性情况下工作。它会为每个容器创建一个目录,然后在创建每个容器时解压缩镜像的压缩包,并在容器拷贝和快照时进行一次完整的文件系统拷贝。
除了磁盘配额以外的特性都是支持的,但是很浪费磁盘空间,并且非常慢。如果你没有其他选择,这还是可以工作的,但是你还是需要认真的考虑一下上面的几个替代方案。
### 配置篇
LXD 守护进程的完整配置项列表可以在[这里找到](https://github.com/lxc/lxd/blob/master/doc/configuration.md)。
#### 网络配置
默认情况下 LXD 不会监听网络。和它通信的唯一办法是通过 `/var/lib/lxd/unix.socket` 使用本地 unix 套接字进行通信。
要让 LXD 监听网络,下面有两个有用的命令:
```
lxc config set core.https_address [::]
lxc config set core.trust_password some-secret-string
```
第一条命令将 LXD 绑定到 IPv6 地址 “::”,也就是监听机器的所有 IPv6 地址。你可以显式的使用一个特定的 IPv4 或者 IPv6 地址替代默认地址,如果你想绑定某个 TCP 端口(默认是 8443)的话可以在地址后面添加端口号即可。
第二条命令设置了密码,用于让远程客户端把自己添加到 LXD 可信证书中心。如果已经给主机设置了密码,当添加 LXD 主机时会提示输入密码,LXD 守护进程会保存他们的客户端证书以确保客户端是可信的,这样就不需要再次输入密码(可以随时设置和取消)。
你也可以选择不设置密码,而是人工验证每个新客户端是否可信——让每个客户端发送“client.crt”(来自于 `~/.config/lxc`)文件,然后把它添加到你自己的可信证书中心:
```
lxc config trust add client.crt
```
#### 代理配置
大多数情况下,你会想让 LXD 守护进程从远程服务器上获取镜像。
如果你处在一个必须通过 HTTP(s) 代理链接外网的环境下,你需要对 LXD 做一些配置,或保证已在守护进程的环境中设置正确的 PROXY 环境变量。
```
lxc config set core.proxy_http http://squid01.internal:3128
lxc config set core.proxy_https http://squid01.internal:3128
lxc config set core.proxy_ignore_hosts image-server.local
```
以上代码使所有 LXD 发起的数据传输都使用 squid01.internal HTTP 代理,但与在 image-server.local 的服务器的数据传输则是例外。
#### 镜像管理
LXD 使用动态镜像缓存。当从远程镜像创建容器的时候,它会自动把镜像下载到本地镜像商店,同时标志为已缓存并记录来源。几天后(默认 10 天)如果某个镜像没有被使用过,那么它就会自动地被删除。每隔几小时(默认是 6 小时)LXD 还会检查一下这个镜像是否有新版本,然后更新镜像的本地拷贝。
所有这些都可以通过下面的配置选项进行配置:
```
lxc config set images.remote_cache_expiry 5
lxc config set images.auto_update_interval 24
lxc config set images.auto_update_cached false
```
这些命令让 LXD 修改了它的默认属性,缓存期替换为 5 天,更新间隔为 24 小时,而且只更新那些标记为自动更新(–auto-update)的镜像(lxc 镜像拷贝被标记为 `–auto-update`)而不是 LXD 自动缓存的镜像。
### 总结
到这里为止,你就应该有了一个可以工作的、最新版的 LXD,现在你可以开始用 LXD 了,或者等待我们的下一篇博文,我们会在其中介绍如何创建第一个容器以及使用 LXD 命令行工具操作容器。
### 额外信息
* LXD 的主站在: <https://linuxcontainers.org/lxd>
* LXD 的 GitHub 仓库: <https://github.com/lxc/lxd>
* LXD 的邮件列表: <https://lists.linuxcontainers.org>
* LXD 的 IRC 频道: #lxcontainers on irc.freenode.net
如果你不想或者不能在你的机器上安装 LXD ,你可以[试试在线版的 LXD](https://linuxcontainers.org/lxd/try-it)。
---
作者简介:我是 Stéphane Graber。我是 LXC 和 LXD 项目的领导者,目前在加拿大魁北克蒙特利尔的家所在的Canonical 有限公司担任 LXD 的技术主管。
---
via: <https://www.stgraber.org/2016/03/15/lxd-2-0-installing-and-configuring-lxd-212/>
作者:[Stéphane Graber](https://www.stgraber.org/author/stgraber/) 译者:[ezio](https://github.com/oska874) 校对:[PurlingNayuki](https://github.com/PurlingNayuki)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GCC 内联汇编 HOWTO
|
Sandeep.S
|
http://www.ibiblio.org/gferg/ldp/GCC-Inline-Assembly-HOWTO.html
|
本 HOWTO 文档将讲解 GCC 提供的内联汇编特性的用途和用法。对于阅读这篇文章,这里只有两个前提要求,很明显,就是 x86 汇编语言和 C 语言的基本认识。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16/174310jzjh4jjjqy8syjsj.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16/174310jzjh4jjjqy8syjsj.jpg
| true | false | true |
cposture
| false |
[
"汇编",
"GCC"
] |
软件开发
|
{
"viewnum": 9781,
"commentnum": 8,
"favtimes": 5,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21.34.99.3",
"message": "可以,看看",
"username": "hello_linux [Chrome 46.0|Windows 7]",
"date": "2016-08-16T17:47:41"
},
{
"postip": "210.79.126.53",
"message": "赞,了解了",
"username": "zansy [Firefox 48.0|Windows 10]",
"date": "2016-08-17T00:26:16"
},
{
"postip": "123.117.60.247",
"message": "这文章?baidu机器翻译的?",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Chrome 45.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08-17T10:45:44"
},
{
"postip": "163.177.68.30",
"message": "哪里像百度翻译。。",
"username": "来自广东深圳的 Firefox 47.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08-17T11:16:21"
},
{
"postip": "111.197.255.86",
"message": "你家百度翻译真厉害。",
"username": "linux [Chrome 52.0|Mac 10.11]",
"date": "2016-08-17T21:44:47"
},
{
"postip": "115.193.94.54",
"message": "昨天两遍,今天又看了一遍,还是没看明白。我是不是不适合做程序猿了?",
"username": "chenjintao_ii [Firefox 47.0|Fedora]",
"date": "2016-08-18T15:45:07"
},
{
"postip": "114.245.15.211",
"message": "我觉得用不到的人看不懂也没啥。。",
"username": "linux [Chrome 52.0|Mac 10.11]",
"date": "2016-08-19T23:50:03"
},
{
"postip": "111.40.58.228",
"message": "5.2节<br />\r\n"所以现在我们来关注一些示例。我们想要求一个数的5次方结果。为了计算该值,我们使用 lea 指令。"<br />\r\n应该是一个数的5倍",
"username": "来自黑龙江的 Chrome 91.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21-06-06T00:31:03"
}
] |
[] |
本 HOWTO 文档将讲解 GCC 提供的内联汇编特性的用途和用法。对于阅读这篇文章,这里只有两个前提要求,很明显,就是 x86 汇编语言和 C 语言的基本认识。
| 2016-08-16T17:43:00 | 2016-08-16T17:43:00 | 7,688 |
/article-7688-1.html
|

v0.1, 01 March 2003.
*本 HOWTO 文档将讲解 GCC 提供的内联汇编特性的用途和用法。对于阅读这篇文章,这里只有两个前提要求,很明显,就是 x86 汇编语言和 C 语言的基本认识。*
### 1. 简介
#### 1.1 版权许可
Copyright (C) 2003 Sandeep S.
本文档自由共享;你可以重新发布它,并且/或者在遵循自由软件基金会发布的 GNU 通用公共许可证下修改它;也可以是该许可证的版本 2 或者(按照你的需求)更晚的版本。
发布这篇文档是希望它能够帮助别人,但是没有任何担保;甚至不包括可售性和适用于任何特定目的的担保。关于更详细的信息,可以查看 GNU 通用许可证。
#### 1.2 反馈校正
请将反馈和批评一起提交给 [Sandeep.S](mailto:busybox@sancharnet.in) 。我将感谢任何一个指出本文档中错误和不准确之处的人;一被告知,我会马上改正它们。
#### 1.3 致谢
我对提供如此棒的特性的 GNU 人们表示真诚的感谢。感谢 Mr.Pramode C E 所做的所有帮助。感谢在 Govt Engineering College 和 Trichur 的朋友们的精神支持和合作,尤其是 Nisha Kurur 和 Sakeeb S 。 感谢在 Gvot Engineering College 和 Trichur 的老师们的合作。
另外,感谢 Phillip , Brennan Underwood 和 [colin@nyx.net](mailto:colin@nyx.net) ;这里的许多东西都厚颜地直接取自他们的工作成果。
### 2. 概览
在这里,我们将学习 GCC 内联汇编。这里<ruby> 内联 <rp> ( </rp> <rt> inline </rt> <rp> ) </rp></ruby>表示的是什么呢?
我们可以要求编译器将一个函数的代码插入到调用者代码中函数被实际调用的地方。这样的函数就是内联函数。这听起来和宏差不多?这两者确实有相似之处。
内联函数的优点是什么呢?
这种内联方法可以减少函数调用开销。同时如果所有实参的值为常量,它们的已知值可以在编译期允许简化,因此并非所有的内联函数代码都需要被包含进去。代码大小的影响是不可预测的,这取决于特定的情况。为了声明一个内联函数,我们必须在函数声明中使用 `inline` 关键字。
现在我们正处于一个猜测内联汇编到底是什么的点上。它只不过是一些写为内联函数的汇编程序。在系统编程上,它们方便、快速并且极其有用。我们主要集中学习(GCC)内联汇编函数的基本格式和用法。为了声明内联汇编函数,我们使用 `asm` 关键词。
内联汇编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为它可以操作并且使其输出通过 C 变量显示出来。正是因为此能力, "asm" 可以用作汇编指令和包含它的 C 程序之间的接口。
### 3. GCC 汇编语法
Linux上的 GNU C 编译器 GCC ,使用 **AT&T** / **UNIX** 汇编语法。在这里,我们将使用 AT&T 语法 进行汇编编码。如果你对 AT&T 语法不熟悉的话,请不要紧张,我会教你的。AT&T 语法和 Intel 语法的差别很大。我会给出主要的区别。
1. 源操作数和目的操作数顺序
AT&T 语法的操作数方向和 Intel 语法的刚好相反。在Intel 语法中,第一操作数为目的操作数,第二操作数为源操作数,然而在 AT&T 语法中,第一操作数为源操作数,第二操作数为目的操作数。也就是说,
Intel 语法中的 `Op-code dst src` 变为 AT&T 语法中的 `Op-code src dst`。
2. 寄存器命名
寄存器名称有 `%` 前缀,即如果必须使用 `eax`,它应该用作 `%eax`。
3. 立即数
AT&T 立即数以 `$` 为前缀。静态 "C" 变量也使用 `$` 前缀。在 Intel 语法中,十六进制常量以 `h` 为后缀,然而 AT&T 不使用这种语法,这里我们给常量添加前缀 `0x`。所以,对于十六进制,我们首先看到一个 `$`,然后是 `0x`,最后才是常量。
4. 操作数大小
在 AT&T 语法中,存储器操作数的大小取决于操作码名字的最后一个字符。操作码后缀 ’b’ 、’w’、’l’ 分别指明了<ruby> 字节 <rp> ( </rp> <rt> byte </rt> <rp> ) </rp></ruby>(8位)、<ruby> 字 <rp> ( </rp> <rt> word </rt> <rp> ) </rp></ruby>(16位)、<ruby> 长型 <rp> ( </rp> <rt> long </rt> <rp> ) </rp></ruby>(32位)存储器引用。Intel 语法通过给存储器操作数添加 `byte ptr`、 `word ptr` 和 `dword ptr` 前缀来实现这一功能。
因此,Intel的 `mov al, byte ptr foo` 在 AT&T 语法中为 `movb foo, %al`。
5. 存储器操作数
在 Intel 语法中,基址寄存器包含在 `[` 和 `]` 中,然而在 AT&T 中,它们变为 `(` 和 `)`。另外,在 Intel 语法中, 间接内存引用为
`section:[base + index*scale + disp]`,在 AT&T中变为 `section:disp(base, index, scale)`。
需要牢记的一点是,当一个常量用于 disp 或 scale,不能添加 `$` 前缀。
现在我们看到了 Intel 语法和 AT&T 语法之间的一些主要差别。我仅仅写了它们差别的一部分而已。关于更完整的信息,请参考 GNU 汇编文档。现在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可以看一些示例。
```
+------------------------------+------------------------------------+
| Intel Code | AT&T Code |
+------------------------------+------------------------------------+
| mov eax,1 | movl $1,%eax |
| mov ebx,0ffh | movl $0xff,%ebx |
| int 80h | int $0x80 |
| mov ebx, eax | movl %eax, %ebx |
| mov eax,[ecx] | movl (%ecx),%eax |
| mov eax,[ebx+3] | movl 3(%ebx),%eax |
| mov eax,[ebx+20h] | movl 0x20(%ebx),%eax |
| add eax,[ebx+ecx*2h] | addl (%ebx,%ecx,0x2),%eax |
| lea eax,[ebx+ecx] | leal (%ebx,%ecx),%eax |
| sub eax,[ebx+ecx*4h-20h] | subl -0x20(%ebx,%ecx,0x4),%eax |
+------------------------------+------------------------------------+
```
### 4. 基本内联
基本内联汇编的格式非常直接了当。它的基本格式为
`asm("汇编代码");`
示例
```
asm("movl %ecx %eax"); /* 将 ecx 寄存器的内容移至 eax */
__asm__("movb %bh (%eax)"); /* 将 bh 的一个字节数据 移至 eax 寄存器指向的内存 */
```
你可能注意到了这里我使用了 `asm` 和 `__asm__`。这两者都是有效的。如果关键词 `asm` 和我们程序的一些标识符冲突了,我们可以使用 `__asm__`。如果我们的指令多于一条,我们可以每个一行,并用双引号圈起,同时为每条指令添加 ’\n’ 和 ’\t’ 后缀。这是因为 gcc 将每一条当作字符串发送给 **as**(GAS)(LCTT 译注: GAS 即 GNU 汇编器),并且通过使用换行符/制表符发送正确格式化后的行给汇编器。
示例
```
__asm__ ("movl %eax, %ebx\n\t"
"movl $56, %esi\n\t"
"movl %ecx, $label(%edx,%ebx,$4)\n\t"
"movb %ah, (%ebx)");
```
如果在代码中,我们涉及到一些寄存器(即改变其内容),但在没有恢复这些变化的情况下从汇编中返回,这将会导致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这是因为 GCC 并不知道寄存器内容的变化,这会导致问题,特别是当编译器做了某些优化。在没有告知 GCC 的情况下,它将会假设一些寄存器存储了一些值——而我们可能已经改变却没有告知 GCC——它会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继续运行(LCTT 译注: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是指GCC不会假设寄存器装入的值是有效的,当退出改变了寄存器值的内联汇编后,寄存器的值不会保存到相应的变量或内存空间)。我们所可以做的是使用那些没有副作用的指令,或者当我们退出时恢复这些寄存器,要不就等着程序崩溃吧。这是为什么我们需要一些扩展功能,扩展汇编给我们提供了那些功能。
### 5. 扩展汇编
在基本内联汇编中,我们只有指令。然而在扩展汇编中,我们可以同时指定操作数。它允许我们指定输入寄存器、输出寄存器以及修饰寄存器列表。GCC 不强制用户必须指定使用的寄存器。我们可以把头疼的事留给 GCC ,这可能可以更好地适应 GCC 的优化。不管怎么说,基本格式为:
```
asm ( 汇编程序模板
: 输出操作数 /* 可选的 */
: 输入操作数 /* 可选的 */
: 修饰寄存器列表 /* 可选的 */
);
```
汇编程序模板由汇编指令组成。每一个操作数由一个操作数约束字符串所描述,其后紧接一个括弧括起的 C 表达式。冒号用于将汇编程序模板和第一个输出操作数分开,另一个(冒号)用于将最后一个输出操作数和第一个输入操作数分开(如果存在的话)。逗号用于分离每一个组内的操作数。总操作数的数目限制在 10 个,或者机器描述中的任何指令格式中的最大操作数数目,以较大者为准。
如果没有输出操作数但存在输入操作数,你必须将两个连续的冒号放置于输出操作数原本会放置的地方周围。
示例:
```
asm ("cld\n\t"
"rep\n\t"
"stosl"
: /* 无输出寄存器 */
: "c" (count), "a" (fill_value), "D" (dest)
: "%ecx", "%edi"
);
```
现在来看看这段代码是干什么的?以上的内联汇编是将 `fill_value` 值连续 `count` 次拷贝到寄存器 `edi` 所指位置(LCTT 译注:每执行 stosl 一次,寄存器 edi 的值会递增或递减,这取决于是否设置了 direction 标志,因此以上代码实则初始化一个内存块)。 它也告诉 gcc 寄存器 `ecx` 和 `edi` 一直无效(LCTT 译注:原文为 eax ,但代码修饰寄存器列表中为 ecx,因此这可能为作者的纰漏。)。为了更加清晰地说明,让我们再看一个示例。
```
int a=10, b;
asm ("movl %1, %%eax;
movl %%eax, %0;"
:"=r"(b) /* 输出 */
:"r"(a) /* 输入 */
:"%eax" /* 修饰寄存器 */
);
```
这里我们所做的是使用汇编指令使 ’b’ 变量的值等于 ’a’ 变量的值。一些有意思的地方是:
* "b" 为输出操作数,用 %0 引用,并且 "a" 为输入操作数,用 %1 引用。
* "r" 为操作数约束。之后我们会更详细地了解约束(字符串)。目前,"r" 告诉 GCC 可以使用任一寄存器存储操作数。输出操作数约束应该有一个约束修饰符 "=" 。这修饰符表明它是一个只读的输出操作数。
* 寄存器名字以两个 % 为前缀。这有利于 GCC 区分操作数和寄存器。操作数以一个 % 为前缀。
* 第三个冒号之后的修饰寄存器 %eax 用于告诉 GCC %eax 的值将会在 "asm" 内部被修改,所以 GCC 将不会使用此寄存器存储任何其他值。
当 “asm” 执行完毕, "b" 变量会映射到更新的值,因为它被指定为输出操作数。换句话说, “asm” 内 "b" 变量的修改应该会被映射到 “asm” 外部。
现在,我们可以更详细地看看每一个域。
#### 5.1 汇编程序模板
汇编程序模板包含了被插入到 C 程序的汇编指令集。其格式为:每条指令用双引号圈起,或者整个指令组用双引号圈起。同时每条指令应以分界符结尾。有效的分界符有换行符(`\n`)和分号(`;`)。`\n` 可以紧随一个制表符(`\t`)。我们应该都明白使用换行符或制表符的原因了吧(LCTT 译注:就是为了排版和分隔)?和 C 表达式对应的操作数使用 %0、%1 ... 等等表示。
#### 5.2 操作数
C 表达式用作 “asm” 内的汇编指令操作数。每个操作数前面是以双引号圈起的操作数约束。对于输出操作数,在引号内还有一个约束修饰符,其后紧随一个用于表示操作数的 C 表达式。即,“操作数约束”(C 表达式)是一个通用格式。对于输出操作数,还有一个额外的修饰符。约束字符串主要用于决定操作数的寻址方式,同时也用于指定使用的寄存器。
如果我们使用的操作数多于一个,那么每一个操作数用逗号隔开。
在汇编程序模板中,每个操作数用数字引用。编号方式如下。如果总共有 n 个操作数(包括输入和输出操作数),那么第一个输出操作数编号为 0 ,逐项递增,并且最后一个输入操作数编号为 n - 1 。操作数的最大数目在前一节我们讲过。
输出操作数表达式必须为左值。输入操作数的要求不像这样严格。它们可以为表达式。扩展汇编特性常常用于编译器所不知道的机器指令 ;-)。如果输出表达式无法直接寻址(即,它是一个位域),我们的约束字符串必须给定一个寄存器。在这种情况下,GCC 将会使用该寄存器作为汇编的输出,然后存储该寄存器的内容到输出。
正如前面所陈述的一样,普通的输出操作数必须为只写的; GCC 将会假设指令前的操作数值是死的,并且不需要被(提前)生成。扩展汇编也支持输入-输出或者读-写操作数。
所以现在我们来关注一些示例。我们想要求一个数的5次方结果。为了计算该值,我们使用 `lea` 指令。
```
asm ("leal (%1,%1,4), %0"
: "=r" (five_times_x)
: "r" (x)
);
```
这里我们的输入为 x。我们不指定使用的寄存器。 GCC 将会选择一些输入寄存器,一个输出寄存器,来做我们预期的工作。如果我们想要输入和输出放在同一个寄存器里,我们也可以要求 GCC 这样做。这里我们使用那些读-写操作数类型。这里我们通过指定合适的约束来实现它。
```
asm ("leal (%0,%0,4), %0"
: "=r" (five_times_x)
: "0" (x)
);
```
现在输出和输出操作数位于同一个寄存器。但是我们无法得知是哪一个寄存器。现在假如我们也想要指定操作数所在的寄存器,这里有一种方法。
```
asm ("leal (%%ecx,%%ecx,4), %%ecx"
: "=c" (x)
: "c" (x)
);
```
在以上三个示例中,我们并没有在修饰寄存器列表里添加任何寄存器,为什么?在头两个示例, GCC 决定了寄存器并且它知道发生了什么改变。在最后一个示例,我们不必将 'ecx' 添加到修饰寄存器列表(LCTT 译注: 原文修饰寄存器列表这个单词拼写有错,这里已修正),gcc 知道它表示 x。因此,因为它可以知道 `ecx` 的值,它就不被当作修饰的(寄存器)了。
#### 5.3 修饰寄存器列表
一些指令会破坏一些硬件寄存器内容。我们不得不在修饰寄存器中列出这些寄存器,即汇编函数内第三个 ’**:**’ 之后的域。这可以通知 gcc 我们将会自己使用和修改这些寄存器,这样 gcc 就不会假设存入这些寄存器的值是有效的。我们不用在这个列表里列出输入、输出寄存器。因为 gcc 知道 “asm” 使用了它们(因为它们被显式地指定为约束了)。如果指令隐式或显式地使用了任何其他寄存器,(并且寄存器没有出现在输出或者输出约束列表里),那么就需要在修饰寄存器列表中指定这些寄存器。
如果我们的指令可以修改条件码寄存器(cc),我们必须将 "cc" 添加进修饰寄存器列表。
如果我们的指令以不可预测的方式修改了内存,那么需要将 "memory" 添加进修饰寄存器列表。这可以使 GCC 不会在汇编指令间保持缓存于寄存器的内存值。如果被影响的内存不在汇编的输入或输出列表中,我们也必须添加 **volatile** 关键词。
我们可以按我们的需求多次读写修饰寄存器。参考一下模板内的多指令示例;它假设子例程 \_foo 接受寄存器 `eax` 和 `ecx` 里的参数。
```
asm ("movl %0,%%eax;
movl %1,%%ecx;
call _foo"
: /* no outputs */
: "g" (from), "g" (to)
: "eax", "ecx"
);
```
#### 5.4 Volatile ...?
如果你熟悉内核源码或者类似漂亮的代码,你一定见过许多声明为 `volatile` 或者 `__volatile__`的函数,其跟着一个 `asm` 或者 `__asm__`。我之前提到过关键词 `asm` 和 `__asm__`。那么什么是 `volatile` 呢?
如果我们的汇编语句必须在我们放置它的地方执行(例如,不能为了优化而被移出循环语句),将关键词 `volatile` 放置在 asm 后面、()的前面。以防止它被移动、删除或者其他操作,我们将其声明为 `asm volatile ( ... : ... : ... : ...);`
如果担心发生冲突,请使用 `__volatile__`。
如果我们的汇编只是用于一些计算并且没有任何副作用,不使用 `volatile` 关键词会更好。不使用 `volatile` 可以帮助 gcc 优化代码并使代码更漂亮。
在“一些实用的诀窍”一节中,我提供了多个内联汇编函数的例子。那里我们可以了解到修饰寄存器列表的细节。
### 6. 更多关于约束
到这个时候,你可能已经了解到约束和内联汇编有很大的关联。但我们对约束讲的还不多。约束用于表明一个操作数是否可以位于寄存器和位于哪种寄存器;操作数是否可以为一个内存引用和哪种地址;操作数是否可以为一个立即数和它可能的取值范围(即值的范围),等等。
#### 6.1 常用约束
在许多约束中,只有小部分是常用的。我们来看看这些约束。
1. **寄存器操作数约束(r)**
当使用这种约束指定操作数时,它们存储在通用寄存器(GPR)中。请看下面示例:
`asm ("movl %%eax, %0\n" :"=r"(myval));`
这里,变量 myval 保存在寄存器中,寄存器 eax 的值被复制到该寄存器中,并且 myval 的值从寄存器更新到了内存。当指定 "r" 约束时, gcc 可以将变量保存在任何可用的 GPR 中。要指定寄存器,你必须使用特定寄存器约束直接地指定寄存器的名字。它们为:
```
+---+--------------------+
| r | Register(s) |
+---+--------------------+
| a | %eax, %ax, %al |
| b | %ebx, %bx, %bl |
| c | %ecx, %cx, %cl |
| d | %edx, %dx, %dl |
| S | %esi, %si |
| D | %edi, %di |
+---+--------------------+
```
2. **内存操作数约束(m)**
当操作数位于内存时,任何对它们的操作将直接发生在内存位置,这与寄存器约束相反,后者首先将值存储在要修改的寄存器中,然后将它写回到内存位置。但寄存器约束通常用于一个指令必须使用它们或者它们可以大大提高处理速度的地方。当需要在 “asm” 内更新一个 C 变量,而又不想使用寄存器去保存它的值,使用内存最为有效。例如,IDTR 寄存器的值存储于内存位置 loc 处:
`asm("sidt %0\n" : :"m"(loc));`
3. **匹配(数字)约束**
在某些情况下,一个变量可能既充当输入操作数,也充当输出操作数。可以通过使用匹配约束在 "asm" 中指定这种情况。
`asm ("incl %0" :"=a"(var):"0"(var));`
在操作数那一节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些类似的示例。在这个匹配约束的示例中,寄存器 "%eax" 既用作输入变量,也用作输出变量。 var 输入被读进 %eax,并且等递增后更新的 %eax 再次被存储进 var。这里的 "0" 用于指定与第 0 个输出变量相同的约束。也就是,它指定 var 输出实例应只被存储在 "%eax" 中。该约束可用于:
* 在输入从变量读取或变量修改后且修改被写回同一变量的情况
* 在不需要将输入操作数实例和输出操作数实例分开的情况使用匹配约束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们可以有效地使用可用寄存器。
其他一些约束:
1. "m" : 允许一个内存操作数,可以使用机器普遍支持的任一种地址。
2. "o" : 允许一个内存操作数,但只有当地址是可偏移的。即,该地址加上一个小的偏移量可以得到一个有效地址。
3. "V" : 一个不允许偏移的内存操作数。换言之,任何适合 "m" 约束而不适合 "o" 约束的操作数。
4. "i" : 允许一个(带有常量)的立即整形操作数。这包括其值仅在汇编时期知道的符号常量。
5. "n" : 允许一个带有已知数字的立即整形操作数。许多系统不支持汇编时期的常量,因为操作数少于一个字宽。对于此种操作数,约束应该使用 'n' 而不是'i'。
6. "g" : 允许任一寄存器、内存或者立即整形操作数,不包括通用寄存器之外的寄存器。
以下约束为 x86 特有。
1. "r" : 寄存器操作数约束,查看上面给定的表格。
2. "q" : 寄存器 a、b、c 或者 d。
3. "I" : 范围从 0 到 31 的常量(对于 32 位移位)。
4. "J" : 范围从 0 到 63 的常量(对于 64 位移位)。
5. "K" : 0xff。
6. "L" : 0xffff。
7. "M" : 0、1、2 或 3 (lea 指令的移位)。
8. "N" : 范围从 0 到 255 的常量(对于 out 指令)。
9. "f" : 浮点寄存器
10. "t" : 第一个(栈顶)浮点寄存器
11. "u" : 第二个浮点寄存器
12. "A" : 指定 `a` 或 `d` 寄存器。这主要用于想要返回 64 位整形数,使用 `d` 寄存器保存最高有效位和 `a` 寄存器保存最低有效位。
#### 6.2 约束修饰符
当使用约束时,对于更精确的控制超过了对约束作用的需求,GCC 给我们提供了约束修饰符。最常用的约束修饰符为:
1. "=" : 意味着对于这条指令,操作数为只写的;旧值会被忽略并被输出数据所替换。
2. "&" : 意味着这个操作数为一个早期改动的操作数,其在该指令完成前通过使用输入操作数被修改了。因此,这个操作数不可以位于一个被用作输出操作数或任何内存地址部分的寄存器。如果在旧值被写入之前它仅用作输入而已,一个输入操作数可以为一个早期改动操作数。
上述的约束列表和解释并不完整。示例可以让我们对内联汇编的用途和用法更好的理解。在下一节,我们会看到一些示例,在那里我们会发现更多关于修饰寄存器列表的东西。
### 7. 一些实用的诀窍
现在我们已经介绍了关于 GCC 内联汇编的基础理论,现在我们将专注于一些简单的例子。将内联汇编函数写成宏的形式总是非常方便的。我们可以在 Linux 内核代码里看到许多汇编函数。(usr/src/linux/include/asm/\*.h)。
1. 首先我们从一个简单的例子入手。我们将写一个两个数相加的程序。
```
int main(void)
{
int foo = 10, bar = 15;
__asm__ __volatile__("addl %%ebx,%%eax"
:"=a"(foo)
:"a"(foo), "b"(bar)
);
printf("foo+bar=%d\n", foo);
return 0;
}
```
这里我们要求 GCC 将 foo 存放于 %eax,将 bar 存放于 %ebx,同时我们也想要在 %eax 中存放结果。'=' 符号表示它是一个输出寄存器。现在我们可以以其他方式将一个整数加到一个变量。
```
__asm__ __volatile__(
" lock ;\n"
" addl %1,%0 ;\n"
: "=m" (my_var)
: "ir" (my_int), "m" (my_var)
: /* 无修饰寄存器列表 */
);
```
这是一个原子加法。为了移除原子性,我们可以移除指令 'lock'。在输出域中,"=m" 表明 my*var 是一个输出且位于内存。类似地,"ir" 表明 my*int 是一个整型,并应该存在于其他寄存器(回想我们上面看到的表格)。没有寄存器位于修饰寄存器列表中。
2. 现在我们将在一些寄存器/变量上展示一些操作,并比较值。
```
__asm__ __volatile__( "decl %0; sete %1"
: "=m" (my_var), "=q" (cond)
: "m" (my_var)
: "memory"
);
```
这里,my\_var 的值减 1 ,并且如果结果的值为 0,则变量 cond 置 1。我们可以通过将指令 "lock;\n\t" 添加为汇编模板的第一条指令以增加原子性。
以类似的方式,为了增加 my\_var,我们可以使用 "incl %0" 而不是 "decl %0"。
这里需要注意的地方是(i)my\_var 是一个存储于内存的变量。(ii)cond 位于寄存器 eax、ebx、ecx、edx 中的任何一个。约束 "=q" 保证了这一点。(iii)同时我们可以看到 memory 位于修饰寄存器列表中。也就是说,代码将改变内存中的内容。
3. 如何置 1 或清 0 寄存器中的一个比特位。作为下一个诀窍,我们将会看到它。
```
__asm__ __volatile__( "btsl %1,%0"
: "=m" (ADDR)
: "Ir" (pos)
: "cc"
);
```
这里,ADDR 变量(一个内存变量)的 'pos' 位置上的比特被设置为 1。我们可以使用 'btrl' 来清除由 'btsl' 设置的比特位。pos 的约束 "Ir" 表明 pos 位于寄存器,并且它的值为 0-31(x86 相关约束)。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设置/清除 ADDR 变量上第 0 到 31 位的任一比特位。因为条件码会被改变,所以我们将 "cc" 添加进修饰寄存器列表。
4. 现在我们看看一些更为复杂而有用的函数。字符串拷贝。
```
static inline char * strcpy(char * dest,const char *src)
{
int d0, d1, d2;
__asm__ __volatile__( "1:\tlodsb\n\t"
"stosb\n\t"
"testb %%al,%%al\n\t"
"jne 1b"
: "=&S" (d0), "=&D" (d1), "=&a" (d2)
: "0" (src),"1" (dest)
: "memory");
return dest;
}
```
源地址存放于 esi,目标地址存放于 edi,同时开始拷贝,当我们到达 **0** 时,拷贝完成。约束 "&S"、"&D"、"&a" 表明寄存器 esi、edi 和 eax 早期修饰寄存器,也就是说,它们的内容在函数完成前会被改变。这里很明显可以知道为什么 "memory" 会放在修饰寄存器列表。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类似的函数,它能移动双字块数据。注意函数被声明为一个宏。
```
#define mov_blk(src, dest, numwords) \
__asm__ __volatile__ ( \
"cld\n\t" \
"rep\n\t" \
"movsl" \
: \
: "S" (src), "D" (dest), "c" (numwords) \
: "%ecx", "%esi", "%edi" \
)
```
这里我们没有输出,寄存器 ecx、esi和 edi 的内容发生了改变,这是块移动的副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将它们添加进修饰寄存器列表。
5. 在 Linux 中,系统调用使用 GCC 内联汇编实现。让我们看看如何实现一个系统调用。所有的系统调用被写成宏(linux/unistd.h)。例如,带有三个参数的系统调用被定义为如下所示的宏。
```
type name(type1 arg1,type2 arg2,type3 arg3) \
{ \
long __res; \
__asm__ volatile ( "int $0x80" \
: "=a" (__res) \
: "0" (__NR_##name),"b" ((long)(arg1)),"c" ((long)(arg2)), \
"d" ((long)(arg3))); \
__syscall_return(type,__res); \
}
```
无论何时调用带有三个参数的系统调用,以上展示的宏就会用于执行调用。系统调用号位于 eax 中,每个参数位于 ebx、ecx、edx 中。最后 "int 0x80" 是一条用于执行系统调用的指令。返回值被存储于 eax 中。
每个系统调用都以类似的方式实现。Exit 是一个单一参数的系统调用,让我们看看它的代码看起来会是怎样。它如下所示。
```
{
asm("movl $1,%%eax; /* SYS_exit is 1 */
xorl %%ebx,%%ebx; /* Argument is in ebx, it is 0 */
int $0x80" /* Enter kernel mode */
);
}
```
Exit 的系统调用号是 1,同时它的参数是 0。因此我们分配 eax 包含 1,ebx 包含 0,同时通过 `int $0x80` 执行 `exit(0)`。这就是 exit 的工作原理。
### 8. 结束语
这篇文档已经将 GCC 内联汇编过了一遍。一旦你理解了基本概念,你就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去使用它们了。我们看了许多例子,它们有助于理解 GCC 内联汇编的常用特性。
GCC 内联是一个极大的主题,这篇文章是不完整的。更多关于我们讨论过的语法细节可以在 GNU 汇编器的官方文档上获取。类似地,要获取完整的约束列表,可以参考 GCC 的官方文档。
当然,Linux 内核大量地使用了 GCC 内联。因此我们可以在内核源码中发现许多各种各样的例子。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很多。
如果你发现任何的错别字,或者本文中的信息已经过时,请告诉我们。
### 9. 参考
1. [Brennan’s Guide to Inline Assembly](http://www.delorie.com/djgpp/doc/brennan/brennan_att_inline_djgpp.html)
2. [Using Assembly Language in Linux](http://linuxassembly.org/articles/linasm.html)
3. [Using as, The GNU Assembler](http://www.gnu.org/manual/gas-2.9.1/html_mono/as.html)
4. [Using and Porting the GNU Compiler Collection (GCC)](http://gcc.gnu.org/onlinedocs/gcc_toc.html)
5. [Linux Kernel Source](http://ftp.kernel.org/)
---
via: <http://www.ibiblio.org/gferg/ldp/GCC-Inline-Assembly-HOWTO.html>
作者:[Sandeep.S](mailto:busybox@sancharnet.in) 译者:[cposture](https://github.com/cposture)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linux.cn/) 荣誉推出
|
||
开源新闻速递:Maui 第一个稳定版本发布
|
棣琦
|
更多:2016.08.16是 Debian GNU/Linux 操作系统23岁生日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17/104520x3a40s0074w0w7x5.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17/104520x3a40s0074w0w7x5.jpg
| true | false | false | false |
[
"Maui",
"Debian"
] |
新闻
|
{
"viewnum": 5316,
"commentnum": 0,
"favtimes": 0,
"sharetimes": 1,
"likes": 0
}
|
[] |
[] |
更多:2016.08.16是 Debian GNU/Linux 操作系统23岁生日
| 2016-08-17T10:47:00 | 2016-08-17T10:47:00 | 7,690 |
/article-7690-1.html
|
### 今日关注

Maui 第一个稳定版本发布。Maui 是 Netrunner Linux 的新名字,是基于 KDE Neon 的 GNU/Linux 发行版。KDE Neon 也是一个相对比较新的项目,可以作为附加在 Ubuntu 16.04 LTS (Xenial Xerus) 操作系统上的一层封装,也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基于最新的 KDE Plasma 桌面环境的 Live ISO 镜像文件下载使用。目前已经可以下载使用了。
### 图文摘要

*2016.08.16是 Debian GNU/Linux 操作系统 23 周年纪念日。自从 1993.08.16 Debian GNU/Linux 的 0.01 版本发布以来,该操作系统共进行了14次正式发布。最近的发行版是 Debian 7.0 "Wheezy" 和 Debian 8 "Jessie"。下一个正式发布版本是 Debian 9 "Stretch",预计会在年底发布。*

*Linux kernel 4.7.1 发布。随后 Linux 内核 4.6.7 发布,这可能是 4.6 系列的最后一个版本,所有 4.6 系列内核的用户需要尽快更新到 4.7.1 版本。*

*MidnightBSD 0.8 发布。该版本将系统编译器从 GCC4.2 切换到了 LLVM/Clang 3.3 。*
|
||||
生日快乐,Debian GNU/Linux 23 岁啦!
|
Marius Nestor
|
http://news.softpedia.com/news/debian-gnu-linux-operating-system-turns-23-happy-birthday-507364.shtml
|
是的,你没看错,就是 23 年前, 1993 年的今天, Debian GNU/Linux 发行版呱呱落地,项目创始人 Ian Murdock 发布了第一个开发版 0.01。并于三年后,发布了第一个官方正式版本 1.0。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17/122232x1airqkzcaqtrky5.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17/122232x1airqkzcaqtrky5.jpg
| true | false | true |
wxy
| false |
[
"Debian"
] |
新闻
|
{
"viewnum": 5286,
"commentnum": 6,
"favtimes": 0,
"sharetimes": 1,
"likes": 0
}
|
[
{
"postip": "183.39.140.220",
"message": "可惜 Ian Murdock 不在了。",
"username": "来自广东深圳的 Chrome Mobile 52.0|Android 6.0 用户",
"date": "2016-08-17T14:21:50"
},
{
"postip": "111.20.112.126",
"message": "Happy birthday, Debian!",
"username": "来自陕西西安的 Chrome 52.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08-17T14:22:49"
},
{
"postip": "218.17.122.82",
"message": "Happy birthday, ubuntu它爸!",
"username": "何亮 [Chrome 49.0|Windows 7]",
"date": "2016-08-17T16:16:35"
},
{
"postip": "14.0.168.3",
"message": "i am a debian sid user,the year debian was created is the same year that i was born",
"username": "来自香港的 Firefox 49.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08-19T15:56:54"
},
{
"postip": "123.86.26.68",
"message": "debian生日快乐,debian GNU的自由精神永存!",
"username": "来自云南昆明的 Firefox 48.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08-21T23:35:05"
},
{
"postip": "60.19.168.91",
"message": "可惜",
"username": "愉欣 [Chrome 54.0|GNU/Linux]",
"date": "2016-08-23T17:34:10"
}
] |
[
{
"raid": 8621,
"displayorder": 0
}
] |
是的,你没看错,就是 23 年前, 1993 年的今天, Debian GNU/Linux 发行版呱呱落地,项目创始人 Ian Murdock 发布了第一个开发版 0.01。并于三年后,发布了第一个官方正式版本 1.0。
| 2016-08-17T12:22:00 | 2016-08-17T12:22:00 | 7,691 |
/article-7691-1.html
|
今天,2016 年 8 月 16 日,Debian 项目组的 Laura Arjona Reina 宣布,Debian GNU/Linux 操作系统 23 岁啦!
是的,你没看错,就是 23 年前, 1993 年的今天, Debian GNU/Linux 发行版呱呱落地,项目创始人 Ian Murdock 发布了第一个开发版 0.01。并于三年后,发布了第一个官方正式版本 1.0。

“这个我们珍爱的操作系统来自于我们这些年的努力,感谢这 23 年来所有的贡献者,Debian 生日快乐!” 在今天的[公告](https://bits.debian.org/2016/08/debian-turns-23.html)中写到,“如果你附近有 Debian Day 2016 庆祝活动的话,欢迎你参加!如果没有的话,那你可以自己组织一场小小的庆祝活动!”
### 生日快乐,Debian!
从 1993 年 8 月 16 日发布 0.01 版开始,Debian GNU/Linux 操作系统已经经历了 14 个版本,它们的名字是: Debian 1.1 "Buzz"、Debian 1.2 "Rex"、 Debian 1.3 "Bo"、 Debian 2.0 "Hamm"、 Debian 2.1 "Slink"、 Debian 2.2 "Potato"、 Debian 3.0 "Woody"、 Debian 3.1 "Sarge"、 Debian 4.0 "Etch"、 Debian 5.0 "Lenny"、 Debian 6.0 "Squeeze"、 Debian 7.0 "Wheezy" 和 Debian 8 "Jessie"。
下一个 Debian GNU/Linux 版本是 Debian 9 "Stretch",将在今年年底到来,但是现在还没有定下具体发布时间。现在 Debian 项目正在寻求优秀的设计师来为即将到来的新操作系统打造漂亮的设计,更多细节可参见 [Wiki 页面](https://wiki.debian.org/DebianDesktop/Artwork/Stretch)。
Happy birthday, Debian!
|
||
在推特上我关注的人 72% 都是男性
|
A. Jesse Jiryu Davis
|
https://emptysqua.re/blog/gender-of-twitter-users-i-follow/
|
我 写了一个程序 ,根据姓名猜测他们的性别。在那些关注我的人当中,性别分布甚至更糟,83% 的是男性。据我所知,其他的还不全都是女性。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18/003739y089l1kjkguy0z9s.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18/003739y089l1kjkguy0z9s.jpg
| true | false | true |
Flowsnow
| false |
[] |
观点
|
{
"viewnum": 14519,
"commentnum": 0,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 |
我 写了一个程序 ,根据姓名猜测他们的性别。在那些关注我的人当中,性别分布甚至更糟,83% 的是男性。据我所知,其他的还不全都是女性。
| 2016-08-18T00:37:31 | 2016-08-18T00:37:31 | 7,692 |
/article-7692-1.html
|

至少,这是我的估计。推特并不会询问用户的性别,因此我 [写了一个程序](https://www.proporti.onl/) ,根据姓名猜测他们的性别。在那些关注我的人当中,性别分布甚至更糟,83% 的是男性。据我所知,其他的还不全都是女性。
修正第一个数字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事:我注意寻找更多支持我兴趣的女性专家,并且关注他们。
另一方面,第二个数字,我只能只能轻微影响一点,但是我也打算改进下。我在推特上的关系网应该代表的是软件行业的多元化未来,而不是不公平的现状。
### 我应该怎么估算呢
我开始估算我关注的人(推特的上的术语是“朋友”)的性别分布,然后发现这格外的难。[推特的分析](https://analytics.twitter.com/)给我展示了如下的结果, 关于关注我的人的性别估算:

因此,推特的分析将我的关注者分成了三类:男性、女性、未知,并且给我们展示了前面两组的比例。(性别二值化现象在这里并不存在——未知性别的人都集中在组织的推特账号上。)但是我关注的人的性别比例,推特并没有告诉我。 [而这就是可以改进的](http://english.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14952/that-which-is-measured-improves),然后我开始搜索能够帮我估算这个数字的服务,最终发现了 [FollowerWonk](https://moz.com/followerwonk/) 。
FollowerWonk 估算我关注的人里面有 71% 都是男性。这个估算准确吗? 为了评估一下,我把 FollowerWonk 和 Twitter 对我关注的人的进行了估算,结果如下:
**推特分析**
| | 男性 | 女性 |
| --- | --- | --- |
| **我的关注者** | 83% | 17% |
**FollowerWonk**
| | 男性 | 女性 |
| --- | --- | --- |
| **我的关注者** | 81% | 19% |
| **我关注的人** | 72% | 28% |
FollowerWonk 的分析显示我的关注者中 81% 的人都是男性,很接近推特分析的数字。这个结果还说得过去。如果FollowerWonk 和 Twitter 在我的关注者的性别比例上是一致的,这就表明 FollowerWonk 对我关注的人的性别估算也应当是合理的。使用 FollowerWonk 我就能养成估算这些数字的爱好,并且做出改进。
然而,使用 FollowerWonk 检测我关注的人的性别分布一个月需要 30 美元,这真是一个昂贵的爱好。我并不需要FollowerWonk 的所有的功能。我能很经济的解决只需要性别分布的问题吗?
因为 FollowerWonk 的估算数字看起来比较合理,我试图做一个自己的 FollowerWonk 。使用 Python 和[一些好心的费城人写的 Twitter API 封装类](https://github.com/bear/python-twitter/graphs/contributors)(LCTT 译注:Twitter API 封装类是由 Mike Taylor 等一批费城人在 github 上开源的一个项目),我开始下载我所有关注的人和我所有的关注者的简介。我马上就发现推特的速率限制是很低,因此我随机的采样了一部分用户。
我写了一个初步的程序,在所有我关注的人的简介中搜索一个和性别相关的代词。例如,如果简介中包含了“she”或者“her”这样的字眼,可能这就属于一个女性,如果简介中包含了“they”或者“them”,那么可能这就是性别未知的。但是大多数简介中不会出现这些代词。对于这种简介,和性别关联最紧密的信息就是姓名了。例如:@gvanrossum 的姓名那一栏是“Guido van Rossum”,第一姓名是“Guido”,这表明 @gvanrossum 是一个女的。当找不到代词的时候,我就使用名字来评估性别估算数字。
我的脚本把每个名字的一部分传到性别检测机中去检测性别。[性别检测机](https://pypi.python.org/pypi/SexMachine/)也有可预见的失败,比如错误的把“Brooklyn Zen Center”当做一个名叫“Brooklyn”的女性,但是它的评估结果与 FollowerWonk 和 Twitter 的相比也是很合理的:
| | 非男非女 | 男性 | 女性 | 性别未知的 |
| --- | --- | --- | --- | --- |
| 我关注的人 | 1 | 168 | 66 | 173 |
| | 0% | 72% | 28% | |
| 我的关注者 | 0 | 459 | 108 | 433 |
| | 0% | 81% | 19% | |
(数据基于我所有的408个关注的人和1000个关注者。)
### 了解你的数字
我想你们也能检测你们推特关系网的性别分布。所以我将“Proportional”应用发布到 PythonAnywhere 这个便利的服务上,每月仅需 10 美元:
这个应用可能会在速率上有限制,超过会失败,因此请温柔的对待它。github 上放了源代码[代码](https://github.com/ajdavis/twitter-gender-distribution) ,也有命令行的工具。
是谁代表了你的推特关系网?你还在忍受那些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在谈论的软件行业的不公平的男女分布吗?或者你的关系网看起来像软件行业的未来吗?让我们了解我们的数字并且改善他们。
---
via: <https://emptysqua.re/blog/gender-of-twitter-users-i-follow/>
作者:[A. Jesse Jiryu Davis](https://disqus.com/by/AJesseJiryuDavis/) 译者:[Flowsnow](https://github.com/Flowsnow)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Linux 平台下 Python 脚本编程入门(一)
|
Gabriel Cánepa
|
http://www.tecmint.com/learn-python-programming-and-scripting-in-linux/
|
首先,我们会使用 Python 的命令行工具,还会接触到 Python 的面向对象特性(这篇文章的后半部分会谈到它)。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18/011239aa1ovnkazmm4ivq7.pn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18/011239aa1ovnkazmm4ivq7.png
| true | false | true |
StdioA
| false |
[
"Python"
] |
软件开发
|
{
"viewnum": 37755,
"commentnum": 2,
"favtimes": 4,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60.191.68.43",
"message": "退出python,有个快捷键,Ctrl 键 + D 键,嘿嘿",
"username": "hadesLiu [Chrome 51.0|Windows 7]",
"date": "2016-08-18T17:48:05"
},
{
"postip": "112.80.35.2",
"message": "这也太初级了吧。。。",
"username": "来自江苏的 Chrome 50.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08-18T19:56:06"
}
] |
[] |
首先,我们会使用 Python 的命令行工具,还会接触到 Python 的面向对象特性(这篇文章的后半部分会谈到它)。
| 2016-08-18T08:09:00 | 2016-08-18T08:09:00 | 7,693 |
/article-7693-1.html
|
众所周知,系统管理员需要精通一门脚本语言,而且招聘机构列出的职位需求上也会这么写。大多数人会认为 Bash (或者其他的 shell 语言)用起来很方便,但一些强大的语言(比如 Python)会给你带来一些其它的好处。

*在 Linux 中学习 Python 脚本编程*
首先,我们会使用 Python 的命令行工具,还会接触到 Python 的面向对象特性(这篇文章的后半部分会谈到它)。
学习 Python 可以助力于你在[桌面应用开发](http://www.tecmint.com/create-gui-applications-in-linux/)及[数据科学领域](http://www.datasciencecentral.com/profiles/blogs/the-guide-to-learning-python-for-data-science-2)的职业发展。
容易上手,广泛使用,拥有海量“开箱即用”的模块(它是一组包含 Python 语句的外部文件),Python 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美国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在一年级时所上的程序设计课所用语言的不二之选。
在这个由两篇文章构成的系列中,我们将回顾 Python 的基础部分,希望初学编程的你能够将这篇实用的文章作为一个编程入门的跳板,和日后使用 Python 时的一篇快速指引。
### Linux 中的 Python
Python 2.x 和 3.x 通常已经内置在现代 Linux 发行版中,你可以立刻使用它。你可以终端模拟器中输入 `python` 或 `python3` 来进入 Python shell, 并输入 `quit()` 退出。
```
$ which python
$ which python3
$ python -v
$ python3 -v
$ python
>>> quit()
$ python3
>>> quit()
```

*在 Linux 中运行 Python 命令*
如果你希望在键入 `python` 时使用 Python 3.x 而不是 2.x,你可以像下面一样更改对应的符号链接:
```
$ sudo rm /usr/bin/python
$ cd /usr/bin
$ ln -s python3.2 python # Choose the Python 3.x binary here
```

*删除 Python 2,使用 Python 3*
顺便一提,有一点需要注意:尽管 Python 2.x 仍旧被使用,但它并不会被积极维护。因此,你可能要考虑像上面指示的那样来切换到 3.x。2.x 和 3.x 的语法有一些不同,我们会在这个系列文章中使用后者。
另一个在 Linux 中使用 Python 的方法是通过 IDLE (<ruby> Python 集成开发环境 <rp> ( </rp> <rt> the Python 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rt> <rp> ) </rp></ruby>),这是一个为编写 Python 代码而生的图形用户界面。在安装它之前,你最好查看一下适用于你的 Linux 发行版的 IDLE 可用版本。
```
# aptitude search idle [Debian 及其衍生发行版]
# yum search idle [CentOS 和 Fedora]
# dnf search idle [Fedora 23+ 版本]
```
然后,你可以像下面一样安装它:
```
$ sudo aptitude install idle-python3.2 # I'm using Linux Mint 13
```
安装成功后,你会看到 IDLE 的运行画面。它很像 Python shell,但是你可以用它做更多 Python shell 做不了的事。
比如,你可以:
1. 轻松打开外部文件 (File → Open);

*Python Shell*
2. 复制 (`Ctrl + C`) 和粘贴 (`Ctrl + V`) 文本;
3. 查找和替换文本;
4. 显示可能的代码补全(一个在其他 IDE 里可能叫做“智能感知”或者“自动补完”的功能);
5. 更改字体和字号,等等。
最厉害的是,你可以用 IDLE 创建桌面应用。
我们在这两篇文章中不会开发桌面应用,所以你可以根据喜好来选择 IDLE 或 Python shell 去运行下面的例子。
### Python 中的基本运算
就像你预料的那样,你能够直接进行算术操作(你可以在你的所有运算中使用足够多的括号!),还可以轻松地使用 Python 拼接字符串。
你还可以将运算结果赋给一个变量,然后在屏幕上显示它。Python 有一个叫做拼接 (concatenation) 的实用功能——给 print 函数提供一串用逗号分隔的变量和/或字符串,它会返回一个由你刚才提供的变量依序构成的句子:
```
>>> a = 5
>>> b = 8
>>> x = b / a
>>> x
1.6
>>> print(b, "divided by", a, "equals", x)
```
注意,你可以将不同类型的变量(数字,字符串,布尔符号等等)混合在一起。当你将一个值赋给一个变量后,你可以随后更改它的类型,不会有任何问题(因此,Python 被称为动态类型语言)。
如果你尝试在静态类型语言中(如 Java 或 C#)做这件事,它将抛出一个错误。

*学习 Python 的基本操作*
### 面向对象编程的简单介绍
在面向对象编程(OOP)中,程序中的所有实体都会由对象的形式呈现,并且它们可以与其他对象交互。因此,对象拥有属性,而且大多数对象可以执行动作(这被称为对象的方法)。
举个例子:我们来想象一下,创建一个对象“狗”。它可能拥有的一些属性有`颜色`、`品种`、`年龄`等等,而它可以完成的动作有 `叫()`、`吃()`、`睡觉()`,诸如此类。
你可以看到,方法名后面会跟着一对括号,括号当中可能会包含一个或多个参数(向方法中传递的值),也有可能什么都不包含。
我们用 Python 的基本对象类型之一——列表来解释这些概念。
### 解释对象的属性和方法:Python 中的列表
列表是条目的有序组合,而这些条目所属的数据类型并不需要相同。我们像下面一样来使用一对方括号,来创建一个名叫 `rockBands` 的列表:
你可以向 `rockBands` 的 `append()` 方法传递条目,来将它添加到列表的尾部,就像下面这样:
```
>>> rockBands = []
>>> rockBands.append("The Beatles")
>>> rockBands.append("Pink Floyd")
>>> rockBands.append("The Rolling Stones")
```
为了从列表中移除元素,我们可以向 `remove()` 方法传递特定元素,或向 `pop()` 中传递列表中待删除元素的位置(从 0 开始计数)。
换句话说,我们可以用下面这种方法来从列表中删除 “The Beatles”:
```
>>> rockBands.remove("The Beatles")
```
或者用这种方法:
```
>>> rockBands.pop(0)
```
如果你输入了对象的名字,然后在后面输入了一个点,你可以按 `Ctrl + space` 来显示这个对象的可用方法列表。

*列出可用的 Python 方法*
列表中含有的元素个数是它的一个属性。它通常被叫做“长度”,你可以通过向内建函数 `len` 传递一个列表作为它的参数来显示该列表的长度(顺便一提,之前的例子中提到的 print 语句,是 Python 的另一个内建函数)。
如果你在 IDLE 中输入 `len`,然后跟上一个不闭合的括号,你会看到这个函数的默认语法:

*Python 的 len 函数*
现在我们来看看列表中的特定条目。它们也有属性和方法吗?答案是肯定的。比如,你可以将一个字符串条目转换为大写形式,并获取这个字符串所包含的字符数量。像下面这样做:
```
>>> rockBands[0].upper()
'THE BEATLES'
>>> len(rockBands[0])
11
```
### 总结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简要介绍了 Python、它的命令行 shell、IDLE,展示了如何执行算术运算,如何在变量中存储数据,如何使用 `print` 函数在屏幕上重新显示那些数据(无论是它们本身还是它们的一部分),还通过一个实际的例子解释了对象的属性和方法。
下一篇文章中,我们会展示如何使用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来实现流程控制。我们也会解释如何编写一个脚本来帮助我们完成系统管理任务。
你是不是想继续学习一些有关 Python 的知识呢?敬请期待本系列的第二部分(我们会在脚本中将 Python 和命令行工具的优点结合在一起),你还可以考虑购买我们的《终极 Python 编程》系列教程([这里](http://www.tecmint.com/learn-python-programming-online-with-ultimate-python-coding/)有详细信息)。
像往常一样,如果你对这篇文章有什么问题,可以向我们寻求帮助。你可以使用下面的联系表单向我们发送留言,我们会尽快回复你。
---
via: <http://www.tecmint.com/learn-python-programming-and-scripting-in-linux/>
作者:[Gabriel Cánepa](http://www.tecmint.com/author/gacanepa/) 译者:[StdioA](https://github.com/StdioA)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Upstart 将被放弃,Ubuntu 投入 Systemd 怀抱
|
Marius Nestor
|
http://news.softpedia.com/news/canonical-to-replace-upstart-with-systemd-for-ubuntu-16-10-s-session-startup-507413.shtml
|
Canonical 的 Martin Pitt 宣布将不再使用他们自己的 Upstart 初始化系统来启动 Ubuntu 桌面会话,取而代之的是更现代化的、却仍有争议的 Systemd。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18/100225pazdn5aka9a5nddp.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18/100225pazdn5aka9a5nddp.jpg
| true | false | true |
wxy
| false |
[
"Upstart",
"Systemd"
] |
新闻
|
{
"viewnum": 7943,
"commentnum": 4,
"favtimes": 0,
"sharetimes": 1,
"likes": 0
}
|
[
{
"postip": "113.72.11.68",
"message": "启动器类型都要两个?那岂不是越来越臃肿,而且还更难管理!你要我们怎么区别哪些服务用哪一个启动器?",
"username": "W_Lu [Firefox 42.0|Windows 7]",
"date": "2016-08-18T11:41:36"
},
{
"postip": "221.12.107.182",
"message": "systemd 没什么不好,用着挺习惯",
"username": "来自浙江台州的 Firefox 48.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08-18T12:49:33"
},
{
"postip": "39.109.124.40",
"message": "喜讯",
"username": "来自香港的 Chrome 52.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08-20T13:10:33"
},
{
"postip": "1.180.24.97",
"message": "过度期而已",
"username": "zxciddee [Maxthon 4.0|Windows XP]",
"date": "2016-08-20T21:27:00"
}
] |
[] |
Canonical 的 Martin Pitt 宣布将不再使用他们自己的 Upstart 初始化系统来启动 Ubuntu 桌面会话,取而代之的是更现代化的、却仍有争议的 Systemd。
| 2016-08-18T10:02:24 | 2016-08-18T10:02:24 | 7,694 |
/article-7694-1.html
|
Canonical 的 Martin Pitt [宣布](https://lists.ubuntu.com/archives/ubuntu-devel/2016-July/039465.html)将不再使用他们自己的 Upstart 初始化系统来启动 Ubuntu 桌面会话,取而代之的是更现代化的、却仍有争议的 Systemd。

每次 Systemd 发布,我们都对发现这个所谓的“初始化系统”又做了比原来的设计目标还要多得多的工作。它慢慢地接管了 GNU/Linux 操作系统越来越多的内部组件的工作,甚至,我们毫不怀疑,它将会完全取代它们,而这一天并不远了,或许,将来你会看到 Systemd/Linux 操作系统——除了 Linux 内核,其它的都叫 Systemd。
Upstart 是 Canonical/Ubuntu 自己的项目,它同 Systemd 一样,目标都是取代传统的初始化系统,用在几乎所有的 Ubuntu Linux 上。然而,从 Ubuntu 15.04 开始,Ubuntu 开始逐步使用 Systemd 替代 Upstart 初始化系统,这让许多用户很愤怒。
目前,Upstart 仍被用来控制各种启动过程中的服务和任务的运行和停止,比如桌面会话的启动还是使用 Upstart 控制的。不过 Canonical 计划使用 Systemd 来替代 Upstart 来管理桌面会话。
“按照 Ubuntu 开发者峰会上的讨论,我们准备放弃用 Upstart 来启动图形桌面会话,而使用 Systemd 来管理它,”[Martin Pitt 说](https://lists.ubuntu.com/archives/ubuntu-devel/2016-July/039465.html),“这样,一半的桌面会话将会由 Systemd unit 来管理。”
主要是将 /usr/share/xsessions/\*.desktop 里面的 Exec= 行切换为 Systemd 管理,显示管理器使用它们来显示哪些桌面会话可用,以及了解如何启动它们。这会影响到 Ubuntu 16.10 的 ubuntu-desktop 3.18.1.2-1ubuntu5 和 xubuntu-default-settings 16.10.1 软件包。Unity 、HUD 和指示器这些目前仍然由 Upstart 运行,它们会在之后的 CI 过程中转换,此外,dbus、gnome-session 等 Upstart 管理的任务还会继续由 Upstart 运行。
|
||
如何让 Linux 机器加入 Windows 的 AD 域
|
拿铁不加糖
|
在 AD 域中,将 Linux 服务器加入 AD,以使 Domain Admins 用户组成员可以登录操作 Linux 服务器,不需要在 Linux 服务器中单独创建帐户。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18/220956ztyx4r8o0706jr06.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18/220956ztyx4r8o0706jr06.jpg
| true | false | false | false |
[
"活动目录"
] |
技术
|
{
"viewnum": 31381,
"commentnum": 18,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18.122.120.11",
"message": "ntpdate 同步时间不推荐,一般可以用 ntpd 同步。",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2.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08-19T10:52:46"
},
{
"postip": "113.72.11.182",
"message": "有用!不过linux加入windows域管理感觉有点别扭!",
"username": "W_Lu [Firefox 42.0|Windows 7]",
"date": "2016-08-19T11:01:32"
},
{
"postip": "219.239.24.85",
"message": "ntpd是时间服务器的服务进程,ntpdate是连接时间服务器进行时间同步的工具。",
"username": "拿铁不加糖 [Chrome 52.0|Windows 10]",
"date": "2016-08-19T14:33:17"
},
{
"postip": "219.239.24.85",
"message": "一点都不别扭,这样用的很多,尤其是高性能计算或图形仿真领域。",
"username": "拿铁不加糖 [Chrome 52.0|Windows 10]",
"date": "2016-08-19T14:34:03"
},
{
"postip": "118.122.120.11",
"message": "Disclaimer: The functionality of this program is now available in the ntpd program. See the -q command line option in the ntpd - Network Time Protocol (NTP) daemon page. After a suitable period of mourning, the ntpdate program is to be retired from this distribution",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2.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08-19T15:00:38"
},
{
"postip": "118.122.120.11",
"message": "这个有联系吗?难道不加入域,就不能进行高性能计算?我甚至觉得对于像 Hyper-V 群集或者其他需要统一管理的 Windows 主机来说,有条件的话,单独加入到一个专门的域中,与公司域独立开,以免错误的配置,导致业务停滞。",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2.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08-19T15:03:37"
},
{
"postip": "114.245.15.211",
"message": "不是,他的意思是,通过部署主从 ntpd 服务器来自动、渐进地保持时间同步——这比用ntpdate 定时执行要好,会避免时间跳跃。",
"username": "linux [Chrome 52.0|Mac 10.11]",
"date": "2016-08-19T15:43:09"
},
{
"postip": "219.239.24.85",
"message": "加域的目的是为了在每台机器上都有相同的帐户,当然不是名字相同就可以了。如果你是10台以内的机器集群但是你超过这个数量的机器,你手动去维护每台机器的帐户和密码,你就知道有多麻烦了!",
"username": "拿铁不加糖 [Chrome 52.0|Windows 10]",
"date": "2016-08-19T17:10:40"
},
{
"postip": "219.239.24.85",
"message": "是这样子啊!那就把时间服务器地址加入ntpd配置文件就ok了!",
"username": "拿铁不加糖 [Chrome 52.0|Windows 10]",
"date": "2016-08-19T17:12:12"
},
{
"postip": "118.122.120.11",
"message": "linux 也有自己的解决方案,公钥,OpenLDAP。",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2.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08-19T17:22:14"
},
{
"postip": "14.131.1.87",
"message": "是的,Linux下的解决方案很多,例如NIS、SAMBA、OpenLDAP、SAMBA+OpenLDAP等的,如果是网络环境中有大量的Windows和Linux服务器,使用AD域是最合适的,因为方便简单强大。",
"username": "拿铁不加糖 [Chrome 52.0|Windows 10]",
"date": "2016-08-19T20:26:50"
},
{
"postip": "125.71.67.15",
"message": "一个统一验证,真没看出非得用 AD。如果真的有大量服务器的话,解决方案可就不是这么简单。<br />\r\n<br />\r\n最后无论对于 Windows 还是 Linux, 其自身对于日常管理来说,都有自己一套方案,一般没有必要交叉进行管理。",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2.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08-19T22:19:19"
},
{
"postip": "14.131.1.87",
"message": "AD解决方案简单?如果是大量服务器你会用什么统一验证方案?为什么没有必要进行交叉管理?",
"username": "拿铁不加糖 [Chrome 52.0|Windows 10]",
"date": "2016-08-20T01:07:09"
},
{
"postip": "125.71.67.15",
"message": "还不简单?微软现阶段针对 Linux 管理,除了一个统一验证外,还有什么?PowerShell(我知道它已经开源了) 基于 CIM 的 cmdlet 提供的功能,能与历史悠久,用户群庞大,又有社区/商业支持的各类 Linux 大小软件相抗衡?大量的 Linux 主机管理完全可以自成一体,难道 Amazon,Google,Apple (这位用的还是 UNIX)它们有用 Windows 进行管理?",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2.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08-20T07:11:09"
},
{
"postip": "125.71.67.15",
"message": "这里多说一句,像 PowerShell 糟糕的技术支持,当初我在 Microsoft Connect 看到关于 PowerShell 的 bug 报告,有些是微软确认了的,但修复却要等到下一个版本发布。而且 PowerShell 甚至在 TechNet 中文(我说的是面向中国内地的,不是页面语言本地化)技术论坛上没有一个专门的板块。当然,有也说明不了什么。还有某些与基础系统功能相关的 cmdlet 功能依然薄弱,比如 get-command -name '*-service' -type cmdlet (版本 $host.version.tostring() -> '5.1.14393.0'), 列出的 cmdlet 能与 sc 原生命令提供功能想必吗?虽然现在也开源",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2.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08-20T07:37:16"
},
{
"postip": "125.71.67.15",
"message": ",但是前途如何真不好说。<br />\r\n微软说要取消 netsh 里 tcp/ip 的部分,结果到 Windows 10 Client RS1 Release 依然存在,而且明明 netsh 提供的功能如此方便好用。基于 CIM/WMI 的 wmic 也是这样,到现在还顽强的存在着。",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2.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08-20T07:37:51"
},
{
"postip": "114.245.15.211",
"message": "PowerShell 开源了或许会改善一些吧。",
"username": "linux [Chrome 52.0|Mac 10.11]",
"date": "2016-08-20T17:23:52"
},
{
"postip": "106.34.17.93",
"message": "[root@file etc]# authconfig --enablewinbind --enablewinbindauth --enablekrb5 --krb5realm=XYZ.LOCAL --krb5kdc=dc.xyz.local --krb5adminserver=dc.xyz.local --disablekrb5realmdns --enablekrb5realmdns --smbsecurity=ads --smbrealm=XYZ.LOCAL --smbservers=dc.xyz.local --smbworkgroup=XYZ --winbindtemplatehomedir=/home/%D/%U --winbindtemplateshell=/bin/false --winbindjoin=administrator --enablewins --enablepreferdns --enablelocauthorize --enablewinbindoffline --enablemkhomedir --enablewinbindusedefaultdo",
"username": "来自河南郑州的 Firefox 68.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9-08-23T20:57:34"
}
] |
[] |
在 AD 域中,将 Linux 服务器加入 AD,以使 Domain Admins 用户组成员可以登录操作 Linux 服务器,不需要在 Linux 服务器中单独创建帐户。
| 2016-08-19T08:43:00 | 2016-08-19T08:43:00 | 7,695 |
/article-7695-1.html
|
对于帐户统一管理系统或软件来说,在 Linux 下你可能知道 NIS、OpenLDAP、samba 或者是 RedHat、IBM 的产品,在 Windows 下当然就是最出名的<ruby> 活动目录 <rp> ( </rp> <rt> Active Directory </rt> <rp> ) </rp></ruby>(AD)了,这里就来探讨一下如何让 Linux 的计算机加入 AD 域。

首先,先简单介绍一下 AD 域。自 Windows 2000 以来,AD 一直是 Windows 的身份验证和目录服务,AD 基于 LDAP 实现其功能,其使用 DNS 进行主机名的解析,使用 Kerberos V5 进行用户身份验证,使用 LDAP V3 进行统一的帐户管理。
目标:在 AD 域中,将 Linux 服务器加入 AD,以使 Domain Admins 用户组成员可以登录操作 Linux 服务器,不需要在 Linux 服务器中单独创建帐户。
环境:一台 Windows Server 2012 R2 操作系统的服务器,安装有 AD 并作为<ruby> 域控制器 <rp> ( </rp> <rt> Domain Controller </rt> <rp> ) </rp></ruby>(DC),同时也作为 DNS 服务器和时间服务器;一台 RedHat Enterprise Linux 6.x 的服务器,请自行配置好网络及 YUM 源。有关 AD 域服务器的搭建,由于比较简单,请自行查阅资料完成,这里不再详述。
这里以 Windows 服务器地址为 192.168.2.122,域名为 contoso.com,主机名为 ad.contoso.com;Linux 服务器地址为 192.168.2.150,主机名为 lemon20.contoso.com。
**1、安装所需软件:**
```
# yum -y install samba samba-client samba-common samba-winbind samba-winbind-clients krb5-workstation ntpdate
```
**2、设置服务自启动并启动服务:**
```
# chkconfig smb on
# chkconfig winbind on
# service smb start
# service winbind start
```
**3、修改 /etc/hosts 文件,添加主机对应记录:**
```
127.0.0.1 localhost localhost.localdomain localhost4 localhost4.localdomain4
::1 localhost localhost.localdomain localhost6 localhost6.localdomain6
192.168.2.150 lemon20.contoso.com lemon20
```
**4、设置 DNS 地址并与 AD 服务器同步时间:**
```
# echo "nameserver 192.168.2.122" >> /etc/resolv.conf
# ntpdate ad.contoso.com
```
**5、设置 Kerberos 票据(可选):**
销毁已经存在的所有票据:
```
# kdestroy
```
查看当前是否还存在票据:
```
# klist
klist: No credentials cache found (ticket cache FILE:/tmp/krb5cc_0)
```
生成新的票据,注意域名大写。
```
# kinit administrator@CONTOSO.COM
# klist
Ticket cache: FILE:/tmp/krb5cc_0
Default principal: administrator@CONTOSO.COM
Valid starting Expires Service principal
08/02/16 22:35:26 08/03/16 08:35:29 krbtgt/CONTOSO.COM@CONTOSO.COM
renew until 08/09/16 22:35:26
```
**6、以命令方式设置 samba 与 Kerberos,并加入 AD 域:**
```
#authconfig --enablewinbind --enablewins --enablewinbindauth --smbsecurity ads --smbworkgroup=CONTOSO --smbrealm CONTOSO.COM --smbservers=ad.contoso.com --enablekrb5 --krb5realm=CONTOSO.COM --krb5kdc=ad.contoso.com --krb5adminserver=ad.contoso.com --enablekrb5kdcdns --enablekrb5realmdns --enablewinbindoffline --winbindtemplateshell=/bin/bash --winbindjoin=administrator --update --enablelocauthorize --enablemkhomedir --enablewinbindusedefaultdomain
```
注意命令中的大小写,此步骤也可以使用 authconfig-tui 完成。
**7、增加 sudo 权限(可选):**
```
# visudo
```
加入下列设置:
```
%MYDOMAIN\\domain\ admins ALL=(ALL) NOPASSWD: ALL
```
**8、确认是否正确加入 AD 域:**
查看 AD 的相关信息
```
# net ads info
```
查看 MYDOMAIN\USERID 的使用者帐户
```
# wbinfo -u
```
**补充:**
如果启用 selinux 的话,需要安装 oddjobmkhomedir 并启动其服务,这样才能确保系统对创建的家目录设置合适的 SELinux 安全上下文。
|
||||
Linux 平台下 Python 脚本编程入门(二)
|
Gabriel Cánepa
|
http://www.tecmint.com/learn-python-programming-to-write-linux-shell-scripts/
|
我们讲解了 Python 中控制流、循环/迭代、和模块的概念。我们也演示了如何利用 Python 中面向对象编程的方法和属性来简化复杂的 shell 脚本。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19/172455zlxmmxuz7nv73nj6.pn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19/172455zlxmmxuz7nv73nj6.png
| true | false | true |
wi-cuckoo
| false |
[
"脚本",
"Python"
] |
软件开发
|
{
"viewnum": 14838,
"commentnum": 5,
"favtimes": 3,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223.104.1.211",
"message": "感觉和C语言很像",
"username": "来自广东佛山的 Chrome 59.0|Windows 8.1 用户",
"date": "2017-07-31T11:37:58"
},
{
"postip": "223.104.27.175",
"message": "大神帮做个作业<br />\r\n(1)用Linux shell脚本实现<br />\r\n(2)用两个循环<br />\r\n*<br />\r\n***<br />\r\n*****<br />\r\n*******<br />\r\n*****<br />\r\n***<br />\r\n*",
"username": "来自甘肃的 Chrome Mobile 56.0|Android 7.0 用户",
"date": "2018-12-18T18:04:30"
},
{
"postip": "223.104.27.175",
"message": "大神帮做个作业<br />\r\n(1)用Linux shell脚本实现<br />\r\n(2)用两个循环<br />\r\n*<br />\r\n***<br />\r\n*****<br />\r\n*******<br />\r\n*****<br />\r\n***<br />\r\n*",
"username": "来自甘肃的 Chrome Mobile 56.0|Android 7.0 用户",
"date": "2018-12-18T18:04:32"
},
{
"postip": "223.104.27.175",
"message": "大神帮做个作业<br />\r\n(1)用Linux shell脚本实现<br />\r\n(2)用两个循环<br />\r\n*<br />\r\n***<br />\r\n*****<br />\r\n*******<br />\r\n*****<br />\r\n***<br />\r\n*",
"username": "来自甘肃的 Chrome Mobile 56.0|Android 7.0 用户",
"date": "2018-12-18T18:04:36"
},
{
"postip": "223.104.27.175",
"message": "大神帮做个作业<br />\r\n(1)用Linux shell脚本实现<br />\r\n(2)用两个循环<br />\r\n*<br />\r\n***<br />\r\n*****<br />\r\n*******<br />\r\n*****<br />\r\n***<br />\r\n*",
"username": "来自甘肃的 Chrome Mobile 56.0|Android 7.0 用户",
"date": "2018-12-18T18:04:37"
}
] |
[] |
我们讲解了 Python 中控制流、循环/迭代、和模块的概念。我们也演示了如何利用 Python 中面向对象编程的方法和属性来简化复杂的 shell 脚本。
| 2016-08-19T17:24:00 | 2016-08-19T17:24:00 | 7,696 |
/article-7696-1.html
|
在“[Linux 平台下 Python 脚本编程入门](/article-7693-1.html)”系列之前的文章里,我们向你介绍了 Python 的简介,它的命令行 shell 和 IDLE(LCTT 译注:python 自带的一个 IDE)。我们也演示了如何进行算术运算、如何在变量中存储值、还有如何打印那些值到屏幕上。最后,我们通过一个练习示例讲解了面向对象编程中方法和属性概念。

*在 Python 编程中写 Linux Shell 脚本*
本篇中,我们会讨论控制流(根据用户输入的信息、计算的结果,或者一个变量的当前值选择不同的动作行为)和循环(自动重复执行任务),接着应用我们目前所学东西来编写一个简单的 shell 脚本,这个脚本会显示操作系统类型、主机名、内核版本、版本号和机器硬件架构。
这个例子尽管很基础,但是会帮助我们证明,比起使用一般的 bash 工具,我们通过发挥 Python 面向对象的特性来编写 shell 脚本会更简单些。
换句话说,我们想从这里出发:
```
# uname -snrvm
```

*检查 Linux 的主机名*
到

*用 Python 脚本来检查 Linux 的主机名*
或者

*用脚本检查 Linux 系统信息*
看着不错,不是吗?那我们就挽起袖子,开干吧。
### Python 中的控制流
如我们刚说那样,控制流允许我们根据一个给定的条件,选择不同的输出结果。在 Python 中最简单的实现就是一个 `if`/`else` 语句。
基本语法是这样的:
```
if 条件:
# 动作 1
else:
# 动作 2
```
当“条件”求值为真(true),下面的代码块就会被执行(`# 动作 1`代表的部分)。否则,else 下面的代码就会运行。 “条件”可以是任何表达式,只要可以求得值为真或者假。
举个例子:
1. `1 < 3` # 真
2. `firstName == "Gabriel"` # 对 firstName 为 Gabriel 的人是真,对其他不叫 Gabriel 的人为假
* 在第一个例子中,我们比较了两个值,判断 1 是否小于 3。
* 在第二个例子中,我们比较了 firstName(一个变量)与字符串 “Gabriel”,看在当前执行的位置,firstName 的值是否等于该字符串。
* 条件和 else 表达式都必须跟着一个冒号(`:`)。
* **缩进在 Python 中非常重要**。同样缩进下的行被认为是相同的代码块。
请注意,`if`/`else` 表达式只是 Python 中许多控制流工具的一个而已。我们先在这里了解以下,后面会用在我们的脚本中。你可以在[官方文档](http://please%20note%20that%20the%20if%20/%20else%20statement%20is%20only%20one%20of%20the%20many%20control%20flow%20tools%20available%20in%20Python.%20We%20reviewed%20it%20here%20since%20we%20will%20use%20it%20in%20our%20script%20later.%20You%20can%20learn%20more%20about%20the%20rest%20of%20the%20tools%20in%20the%20official%20docs.)中学到更多工具。
### Python 中的循环
简单来说,一个循环就是一组指令或者表达式序列,可以按顺序一直执行,只要条件为真,或者对列表里每个项目执行一一次。
Python 中最简单的循环,就是用 for 循环迭代一个给定列表的元素,或者对一个字符串从第一个字符开始到执行到最后一个字符结束。
基本语句:
```
for x in example:
# do this
```
这里的 example 可以是一个列表或者一个字符串。如果是列表,变量 x 就代表列表中每个元素;如果是字符串,x 就代表字符串中每个字符。
```
>>> rockBands = []
>>> rockBands.append("Roxette")
>>> rockBands.append("Guns N' Roses")
>>> rockBands.append("U2")
>>> for x in rockBands:
print(x)
或
>>> firstName = "Gabriel"
>>> for x in firstName:
print(x)
```
上面例子的输出如下图所示:

*学习 Python 中的循环*
### Python 模块
很明显,必须有个办法将一系列的 Python 指令和表达式保存到文件里,然后在需要的时候取出来。
准确来说模块就是这样的。比如,os 模块提供了一个到操作系统的底层的接口,可以允许我们做许多通常在命令行下执行的操作。
没错,os 模块包含了许多可以用来调用的方法和属性,就如我们之前文章里讲解的那样。不过,我们需要使用 `import` 关键词导入(或者叫包含)模块到运行环境里来:
```
>>> import os
```
我们来打印出当前的工作目录:
```
>>> os.getcwd()
```

*学习 Python 模块*
现在,让我们把这些结合在一起(包括之前文章里讨论的概念),编写需要的脚本。
### Python 脚本
以一段声明文字开始一个脚本是个不错的想法,它可以表明脚本的目的、发布所依据的许可证,以及一个列出做出的修改的修订历史。尽管这主要是个人喜好,但这会让我们的工作看起来比较专业。
这里有个脚本,可以输出这篇文章最前面展示的那样。脚本做了大量的注释,可以让大家可以理解发生了什么。
在进行下一步之前,花点时间来理解它。注意,我们是如何使用一个 `if`/`else` 结构,判断每个字段标题的长度是否比字段本身的值还大。
基于比较结果,我们用空字符去填充一个字段标题和下一个之间的空格。同时,我们使用一定数量的短线作为字段标题与其值之间的分割符。
```
#!/usr/bin/python3
# 如果你没有安装 Python 3 ,那么修改这一行为 #!/usr/bin/python
# Script name: uname.py
# Purpose: Illustrate Python OOP capabilities to write shell scripts more easily
# License: GPL v3 (http://www.gnu.org/licenses/gpl.html)
# Copyright (C) 2016 Gabriel Alejandro Cánepa
# Facebook / Skype / G+ / Twitter / Github: gacanepa
# Email: gacanepa (at) gmail (dot) com
# This program is free software: you can redistribute it and/or modify
# it under the terms of the 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 as published by
# the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either version 3 of the License, or
# (at your option) any later version.
# This program is distributed in the hope that it will be useful,
# but WITHOUT ANY WARRANTY; without even the implied warranty of
# MERCHANTABILITY or FITNESS FOR A PARTICULAR PURPOSE. See the
# 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 for more details.
# You should have received a copy of the 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
# along with this program. If not, see .
# REVISION HISTORY
# DATE VERSION AUTHOR CHANGE DESCRIPTION
# ---------- ------- --------------
# 2016-05-28 1.0 Gabriel Cánepa Initial version
### 导入 os 模块
import os
### 将 os.uname() 的输出赋值给 systemInfo 变量
### os.uname() 会返回五个字符串元组(sysname, nodename, release, version, machine)
### 参见文档:https://docs.python.org/3.2/library/os.html#module-os
systemInfo = os.uname()
### 这是一个固定的数组,用于描述脚本输出的字段标题
headers = ["Operating system","Hostname","Release","Version","Machine"]
### 初始化索引值,用于定义每一步迭代中
### systemInfo 和字段标题的索引
index = 0
### 字段标题变量的初始值
caption = ""
### 值变量的初始值
values = ""
### 分隔线变量的初始值
separators = ""
### 开始循环
for item in systemInfo:
if len(item) < len(headers[index]):
### 一个包含横线的字符串,横线长度等于item[index] 或 headers[index]
### 要重复一个字符,用引号圈起来并用星号(*)乘以所需的重复次数
separators = separators + "-" * len(headers[index]) + " "
caption = caption + headers[index] + " "
values = values + systemInfo[index] + " " * (len(headers[index]) - len(item)) + " "
else:
separators = separators + "-" * len(item) + " "
caption = caption + headers[index] + " " * (len(item) - len(headers[index]) + 1)
values = values + item + " "
### 索引加 1
index = index + 1
### 终止循环
### 输出转换为大写的变量(字段标题)名
print(caption.upper())
### 输出分隔线
print(separators)
# 输出值(systemInfo 中的项目)
print(values)
### 步骤:
### 1) 保持该脚本为 uname.py (或任何你想要的名字)
### 并通过如下命令给其执行权限:
### chmod +x uname.py
### 2) 执行它;
### ./uname.py
```
如果你已经按照上述描述将上面的脚本保存到一个文件里,并给文件增加了执行权限,那么运行它:
```
# chmod +x uname.py
# ./uname.py
```
如果试图运行脚本时你得到了如下的错误:
```
-bash: ./uname.py: /usr/bin/python3: bad interpreter: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
这意味着你没有安装 Python3。如果那样的话,你要么安装 Python3 的包,要么替换解释器那行(如果如之前文章里概述的那样,跟着下面的步骤去更新 Python 执行文件的软连接,要特别注意并且非常小心):
```
#!/usr/bin/python3
```
为
```
#!/usr/bin/python
```
这样会通过使用已经安装好的 Python 2 去执行该脚本。
**注意**:该脚本在 Python 2.x 与 Pyton 3.x 上都测试成功过了。
尽管比较粗糙,你可以认为该脚本就是一个 Python 模块。这意味着你可以在 IDLE 中打开它(File → Open… → Select file):

*在 IDLE 中打开 Python*
一个包含有文件内容的新窗口就会打开。然后执行 Run → Run module(或者按 F5)。脚本的输出就会在原始的 Shell 里显示出来:

*执行 Python 脚本*
如果你想纯粹用 bash 写一个脚本,也获得同样的结果,你可能需要结合使用 [awk](http://www.tecmint.com/use-linux-awk-command-to-filter-text-string-in-files/)、[sed](http://www.tecmint.com/sed-command-to-create-edit-and-manipulate-files-in-linux/),并且借助复杂的方法来存储与获得列表中的元素(不要忘了使用 tr 命令将小写字母转为大写)。
另外,在所有的 Linux 系统版本中都至少集成了一个 Python 版本(2.x 或者 3.x,或者两者都有)。你还需要依赖 shell 去完成同样的目标吗?那样你可能需要为不同的 shell 编写不同的版本。
这里演示了面向对象编程的特性,它会成为一个系统管理员得力的助手。
**注意**:你可以在我的 Github 仓库里获得 [这个 python 脚本](https://github.com/gacanepa/scripts/blob/master/python/uname.py)(或者其他的)。
### 总结
这篇文章里,我们讲解了 Python 中控制流、循环/迭代、和模块的概念。我们也演示了如何利用 Python 中面向对象编程的方法和属性来简化复杂的 shell 脚本。
你有任何其他希望去验证的想法吗?开始吧,写出自己的 Python 脚本,如果有任何问题可以咨询我们。不必犹豫,在分割线下面留下评论,我们会尽快回复你。
---
via: <http://www.tecmint.com/learn-python-programming-to-write-linux-shell-scripts/>
作者:[Gabriel Cánepa](http://www.tecmint.com/author/gacanepa/) 译者:[wi-cuckoo](https://github.com/wi-cuckoo)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在 Linux 下如何查看一个进程的运行时间
|
VIVEK GITE
|
http://www.cyberciti.biz/faq/how-to-check-how-long-a-process-has-been-running/
|
我是一个 Linux 系统的新手。我该如何在我的 Ubuntu 服务器上查看一个进程(或者根据进程 id 查看)已经运行了多久?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20/151702w6yy5vk51i93gzpa.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20/151702w6yy5vk51i93gzpa.jpg
| true | false | true |
MikeCoder
| false |
[
"进程",
"时间"
] |
技术
|
{
"viewnum": 32876,
"commentnum": 1,
"favtimes": 3,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21.35.237.93",
"message": "支持一下。",
"username": "hello_linux [Chrome 44.0|Windows 7]",
"date": "2016-08-20T18:53:47"
}
] |
[] |
我是一个 Linux 系统的新手。我该如何在我的 Ubuntu 服务器上查看一个进程(或者根据进程 id 查看)已经运行了多久?
| 2016-08-20T15:17:00 | 2016-08-20T15:17:00 | 7,697 |
/article-7697-1.html
|

>
> 我是一个 Linux 系统的新手。我该如何在我的 Ubuntu 服务器上查看一个进程(或者根据进程 id 查看)已经运行了多久?
>
>
>
你需要使用 ps 命令来查看关于一组正在运行的进程的信息。ps 命令提供了如下的两种格式化选项。
1. etime 显示了自从该进程启动以来,经历过的时间,格式为 `[[DD-]hh:]mm:ss`。
2. etimes 显示了自该进程启动以来,经历过的时间,以秒的形式。
### 如何查看一个进程已经运行的时间?
你需要在 ps 命令之后添加 -o etimes 或者 -o etime 参数。它的语法如下:
```
ps -p {PID-HERE} -o etime
ps -p {PID-HERE} -o etimes
```
#### 第一步:找到一个进程的 PID (openvpn 为例)
```
$ pidof openvpn
6176
```
#### 第二步:openvpn 进程运行了多长时间?
```
$ ps -p 6176 -o etime
```
或者
```
$ ps -p 6176 -o etimes
```
隐藏输出头部:
```
$ ps -p 6176 -o etime=
$ ps -p 6176 -o etimes=
```
样例输出:

这个 6176 就是你想查看的进程的 PID。在这个例子中,我查看的是 openvpn 进程。你可以按照你的需求随意的更换 openvpn 进程名或者是 PID。在下面的例子中,我打印了 PID、执行命令、运行时间、用户 ID、和用户组 ID:
```
$ ps -p 6176 -o pid,cmd,etime,uid,gid
```
样例输出:
```
PID CMD ELAPSED UID GID
6176 /usr/sbin/openvpn --daemon 15:25 65534 65534
```
---
via: <http://www.cyberciti.biz/faq/how-to-check-how-long-a-process-has-been-running/>
作者:[VIVEK GITE](http://www.cyberciti.biz/faq/how-to-check-how-long-a-process-has-been-running/) 译者:[MikeCoder](https://github.com/MikeCoder)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Git 系列(五):三个 Git 图形化工具
|
Seth Kenlon
|
https://opensource.com/life/16/8/graphical-tools-git
|
在本文里,我们来了解几个能帮你在日常工作中舒服地用上 Git 的工具。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20/161304u56upgp955whzw15.pn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20/161304u56upgp955whzw15.png
| true | false | true |
zpl1025
| false |
[
"Git",
"Sparkleshare",
"Git-cola"
] |
软件开发
|
{
"viewnum": 10684,
"commentnum": 2,
"favtimes": 3,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19.123.180.100",
"message": "没rabbit, SVN,Git均通用",
"username": "来自广东深圳的 Chrome 51.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08-22T09:40:30"
},
{
"postip": "112.31.2.242",
"message": "方二伟",
"username": "来自112.31.2.242的 Chrome 81.0|Mac 10.15 用户",
"date": "2020-05-13T09:00:56"
}
] |
[
{
"raid": 7677,
"displayorder": 0
},
{
"raid": 7800,
"displayorder": 0
}
] |
在本文里,我们来了解几个能帮你在日常工作中舒服地用上 Git 的工具。
| 2016-08-20T16:13:52 | 2016-08-20T16:13:52 | 7,698 |
/article-7698-1.html
|

在本文里,我们来了解几个能帮你在日常工作中舒服地用上 Git 的工具。
我是在这许多漂亮界面出来之前学习的 Git,而且我的日常工作经常是基于字符界面的,所以 Git 本身自带的大部分功能已经足够我用了。在我看来,最好能理解 Git 的工作原理。不过,能有的选也不错,下面这些就是能让你不用终端就可以开始使用 Git 的一些方式。
### KDE Dolphin 里的 Git
我是一个 KDE 用户,如果不在 Plasma 桌面环境下,就是在 Fluxbox 的应用层。Dolphin 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文件管理器,有很多配置项以及大量秘密小功能。大家为它开发的插件都特别好用,其中一个几乎就是完整的 Git 界面。是的,你可以直接在自己的桌面上很方便地管理你的 Git 仓库。
但首先,你得先确认已经安装了这个插件。有些发行版带的 KDE 将各种插件都装的满满的,而有些只装了一些最基本的,所以如果你在下面的步骤里没有看到 Git 相关选项,就在你的软件仓库里找找类似 dolphin-extras 或者 dolphin-plugins 的包。
要打开 Git 集成功能,在 Dolphin 的任一窗口里点击 Settings 菜单,并选择 Configure Dolphin。
在弹出的 Configure Dolphin 窗口里,点击左边侧栏里的 Services 图标。
在 Services 面板里,滚动可用的插件列表找到 Git。

(勾选上它,)然后保存你的改动并关闭 Dolphin 窗口。重新启动 Dolphin,浏览一个 Git 仓库试试看。你会发现现在所有文件图标都带有标记:绿色方框表示已经提交的文件,绿色实心方块表示文件有改动,没加入库里的文件没有标记,等等。
之后你在 Git 仓库目录下点击鼠标右键弹出的菜单里就会有 Git 选项了。你在 Dolphin 窗口里点击鼠标就可以检出一个版本,推送或提交改动,还可以对文件进行 `git add` 或 `git remove` 操作。

不过 Dolphin 不支持克隆仓库或是改变远端仓库路径,需要到终端窗口操作,按下 F4 就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切换。
坦白地说,KDE 的这个功能太牛了,这篇文章已经可以到此为止。将 Git 集成到原生文件管理器里可以让 Git 操作非常清晰;不管你在工作流程的哪个阶段,一切都能直接地摆在面前。在终端里 Git,切换到 GUI 后也是一样 Git。完美。
不过别急,还有好多呢!
### Sparkleshare
SparkleShare 来自桌面环境的另一大阵营,由一些 GNOME 开发人员发起,一个使用文件同步模型 (“就像 Dropbox 一样!”) 的项目。不过它并没有集成任何 GNOME 特有的组件,所以你可以在任何平台使用。
如果你在用 Linux,可以从你的软件仓库直接安装 SparkleShare。如果是其它操作系统,可以去 SparkleShare 网站下载。你可以不用看 SparkleShare 网站上的指引,那个是告诉你如何架设 SparkleShare 服务器的,不是我们这里讨论的。当然你想的话也可以架设 SparkleShare 服务器,但是 SparkleShare 能兼容 Git 仓库,所以其实没必要再架一个自己的。
在安装完成后,从应用程序菜单里启动 SparkleShare。走一遍设置向导,只有两个步骤外加一个简单介绍,然后可以选择是否将 SparkleShare 设置为随桌面自动启动。

之后在你的系统托盘里会出现一个橙色的 SparkleShare 目录。目前,SparkleShare 对你电脑上的任何东西都一无所知,所以你需要添加一个项目。
要添加一个目录给 SparkleShare 追踪,可以点击系统托盘里的 SparkleShare 图标然后选择 Add Hosted Project。

SparkleShare 支持本地 Git 项目,也可以是存放在像 GitHub 和 Bitbucket 这样的公共 Git 服务器上的项目。要获得完整访问权限,你可能会需要使用 SparkleShare 生成的客户端 ID。这是一个 SSH 密钥,作为你所用到服务的授权令牌,包括你自己的 Git 服务器,应该也使用 SSH 公钥认证而不是用户名密码。将客户端 ID 拷贝到你服务器上 Git 用户的 `authorized_hosts` 文件里,或者是你的 Git 主机的 SSH 密钥面板里。
在配置要你要用的主机后,SparkleShare 会下载整个 Git 项目,包括(你可以自己选择)提交历史。可以在 ~/SparkleShare 目录下找到同步完成的文件。
不像 Dolphin 那样的集成方式,SparkleShare 是不透明的,让人心里没底。在你做出改动后,它会悄悄地把改动同步到服务器远端项目中。对大部分人来说,这样做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可以用到 Git 的全部威力但是不用维护。对我来说,这样有些乱,因为我想自己管理我的提交以及要用的分支。
SparkleShare 可能不适合所有人,但是它是一个强大而且简单的 Git 解决方案,展示了不同的开源项目完美地协调整合到一起后所创造出的独特项目。
### Git-cola
另一种配合 Git 仓库工作的模型,没那么原生,更多的是监视方式;不是使用一个集成的应用程序和你的 Git 项目直接交互,而是你可以使用一个桌面客户端来监视项目改动,并随意处理每一个改动。这种方式的一个优势就是专注。当你实际只用到项目里的三个文件的时候,你可能不会关心所有的 125 个文件,能将这三个文件挑出来就很方便了。
如果你觉得有好多 Git 托管网站,那只是你还不知道 Git 客户端有多少。[桌面上的 Git 客户端](https://git-scm.com/downloads/guis) 上有一大把。实际上,Git 默认自带一个图形客户端。它们中最跨平台、最可配置的就是开源的 [Git-cola](https://git-cola.github.io/) 客户端,用 Python 和 Qt 写的。
如果你在用 Linux,Git-cola 应该在你的软件仓库里就有。不是的话,可以直接从它的[网站下载](https://git-cola.github.io/)并安装:
```
$ python setup.py install
```
启动 git-cola 后,会有三个按钮用来打开仓库,创建新仓库,或克隆仓库。
不管选哪个,最终都会停在一个 Git 仓库中。和大多数我用过的客户端一样,Git-cola 不会尝试成为你的仓库的接口;它们一般会让操作系统工具来做这个。换句话说,我可以通过 Git-cola 创建一个仓库,但随后我就在 Thunar 或 Emacs 里打开仓库开始工作。打开 Git-cola 来监视仓库很不错,因为当你创建新文件,或者改动文件的时候,它们都会出现在 Git-cola 的状态面板里。
Git-cola 的默认布局不是线性的。我喜欢从左向右分布,因为 Git-cola 是高度可配置的,所以你可以随便修改布局。我自己设置成最左边是状态面板,显示当前分支的任何改动,然后右边是差异面板,可以浏览当前改动,然后是动作面板,放一些常用任务的快速按钮,最后,最右边是提交面板,可以写提交信息。

不管怎么改布局,下面是 Git-cola 的通用流程:
改动会出现在状态面板里。右键点击一个改动或选中一个文件,然后在动作面板里点击 Stage 按钮来将文件加入待提交暂存区。
待提交文件的图标会变成绿色三角形,表示该文件有改动并且正等待提交。你也可以右键点击并选择 Unstage Selected 将改动移出待提交暂存区,或者点击动作面板里的 Unstage 按钮。
在差异面板里检查你的改动。
当准备好提交后,输入提交信息并点击 Commit 按钮。
在动作面板里还有其它按钮用来处理其它普通任务,比如拉取或推送。菜单里有更多的任务列表,比如用于操作分支,改动审查,变基等等的专用操作。
我更愿意将 Git-cola 当作文件管理器的一个浮动面板(在不能用 Dolphin 的时候我只用 Git-cola)。虽然它的交互性没有完全集成 Git 的文件管理器那么强,但另一方面,它几乎提供了原始 Git 命令的所有功能,所以它实际上更为强大。
有很多 Git 图形客户端。有些是不提供源代码的付费软件,有些只是用来查看,有些尝试加入新的特定术语(用 "sync" 替代 "push" ...?) 来重造 Git,也有一些只适合特定的平台。Git-cola 一直是能在任意平台上使用的最简单的客户端,也是最贴近纯粹 Git 命令的,可以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学习 Git,即便是高手也会很满意它的界面和术语。
### Git 命令还是图形界面?
我一般不用图形工具来操作 Git;一般我使用上面介绍的工具时,只是帮助其他人找出适合他们的界面。不过,最终归结于怎么适合你的工作。我喜欢基于终端的 Git 命令是因为它可以很好地集成到 Emacs 里,但如果某天我几乎都在用 Inkscape 工作时,我一般会很自然地使用 Dolphin 里带的 Git,因为我在 Dolphin 环境里。
如何使用 Git 你可以自己选择;但要记住 Git 是一种让生活更轻松的方式,也是让你在工作中更安全地尝试一些疯狂点子的方法。熟悉 Git 的工作模式,然后不管以什么方式使用 Git,只要能让你觉得最适合就可以。
在下一期文章里,我们将了解如何架设和管理 Git 服务器,包括用户权限和管理,以及运行定制脚本。
---
via: <https://opensource.com/life/16/8/graphical-tools-git>
作者:[Seth Kenlon](https://opensource.com/users/seth) 译者:[zpl1025](https://github.com/zpl1025)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微软开源 PowerShell,支持 Linux 和 Mac
|
Bogdan Popa
|
http://news.softpedia.com/news/microsoft-makes-powershell-open-source-releases-it-on-linux-and-mac-507466.shtml
|
微软宣布开源了 PowerShell,并支持 Linux 和 Mac OS X,这意味着它变成了跨平台的了。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20/224815d9161ma126z6ej5l.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20/224815d9161ma126z6ej5l.jpg
| true | false | true |
wxy
| false |
[
"PowerShell",
"微软",
"开源"
] |
新闻
|
{
"viewnum": 7608,
"commentnum": 7,
"favtimes": 0,
"sharetimes": 1,
"likes": 0
}
|
[
{
"postip": "111.20.112.126",
"message": "没意思,不好玩,还是Gnu/bash要好一点点",
"username": "来自陕西西安的 Chrome 52.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08-21T09:27:48"
},
{
"postip": "112.64.2.26",
"message": "笑死了……",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Chrome 52.0|Mac 10.11 用户",
"date": "2016-08-21T09:49:42"
},
{
"postip": "223.65.168.232",
"message": "微软在做出开源 PowerShell 的决策时就决定了 PS 的不完全开源了。开源 PS 只是为了引导更多的用户使用 windows。",
"username": "来自江苏南京的 Chrome 47.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08-21T22:07:48"
},
{
"postip": "180.158.138.161",
"message": "开源在linux中也没用。在linux中bash就能满足需求了。",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Chrome 51.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08-21T23:53:35"
},
{
"postip": "60.191.94.120",
"message": "问题是 这个东西很难用",
"username": "来自浙江杭州的 Chrome 52.0|Windows 8.1 用户",
"date": "2016-08-23T09:02:14"
},
{
"postip": "115.198.252.47",
"message": "PS没.NET怎么玩?!",
"username": "来自浙江杭州的 Chrome 52.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08-24T11:43:00"
},
{
"postip": "123.120.24.65",
"message": "说心里话,在win下本身就不怎么地",
"username": "GNU [Baidu Spark 7.6|Windows 8]",
"date": "2016-08-26T01:38:11"
}
] |
[] |
微软宣布开源了 PowerShell,并支持 Linux 和 Mac OS X,这意味着它变成了跨平台的了。
| 2016-08-21T08:57:00 | 2016-08-21T08:57:00 | 7,699 |
/article-7699-1.html
|
“微软爱 Linux”,这是微软高管们在几个场合都宣称过的事情,微软公司也正不断将之付诸实施,对一些重要的软件进行了开源和维持更新。这家软件巨头正在不断地贴近开源世界。
而这种举动的最近一个动向是关于 PowerShell 的,它是微软的一种强大的基于任务的命令行外壳和脚本语言,使用于 Windows。而现在,微软宣布开源了 PowerShell,并支持 Linux 和 Mac OS X,这意味着它变成了跨平台的了。

该公司称这样将可以使 Windows 和 Linux 团队不再“各行其是,而是更容易彼此协作”,这是开源 PowerShell 的一个主要原因。
“我们以开源 PowerShell 的一小部分开始,并与一些在开源方面有经验、了解该如何做开源的合作伙伴们进行了沟通,”微软说,“我们发现 PowerShell 很适合开源,因为原来的 PowerShell 团队成员大多都具有深厚的 Unix 背景。”
在 Linux 上,目前 PowerShell 已经可以用在 Ubuntu、 CentOS 和 RedHat 上了,其 Alpha 版已经可从 [GitHub](https://github.com/PowerShell/PowerShell/tree/master/docs/learning-powershell) 上下载了。
### 微软越来越爱 Linux 了
曾经有段时间,微软称 Linux 是“癌症”,但是随着时光流逝,现在微软已经认识到了开源世界的不断增长,除了在这个领域加大投入之外别无选择。
微软已经启动了几个开源项目,希望能吸引一些 Linux 用户,其中一个新的 Skype 版本就是建立在社区反馈之上的。该公司也试着将这种模式应用到 Windows 10 之中,它的许多面世的产品中的部分功能就是基于用户反馈进行开发和改进的。
Linux 世界已经越来越大了,微软从其中看到了成长的机会。微软披露说, 其 Azure 云上面有 1/3 的虚拟机是 Linux,而 Azure 云市场中的第三方 IaaS 有 60% 包括了开源软件。
|
||
开源新闻速递:最新的 BlackArch Linux ISO 镜像文件发布
|
棣琦
|
更多:Wine 1.9.17 发布;SlackEX GNU/Linux 操作系统160817版本发布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21/003603r389k68pqkov6os7.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21/003603r389k68pqkov6os7.jpg
| true | false | false | false |
[
"BlackArch"
] |
新闻
|
{
"viewnum": 4831,
"commentnum": 0,
"favtimes": 0,
"sharetimes": 1,
"likes": 0
}
|
[] |
[] |
更多:Wine 1.9.17 发布;SlackEX GNU/Linux 操作系统160817版本发布
| 2016-08-21T00:40:00 | 2016-08-21T00:40:00 | 7,702 |
/article-7702-1.html
|
### 今日关注

最新的 BlackArch Linux ISO 镜像文件8月19号发布。BlackArch 基于轻量级、高度定制的 Arch Linux 操作系统。在这一最新的镜像文件中,新增了100多个新的用于渗透测试的工具,目前有1500多项可用的工具,提供了1900多个包,为 Openbox, Fluxbox 提供了新的菜单项,采用了最新的 Linux 4.7.1 内核。目前已经可以下载使用了。
### 图文摘要

*Wine 1.9.17 发布。在这一最新版本中,提供了对 64 位平台更好的异常处理机制,对内置的 joystick 更好的支持,对内嵌的字体的改进,以及对 GDI+ 元文件的支持。*

*基于 Slackware 14.2 的 SlackEX GNU/Linux 操作系统160817版本发布,搭载了最新的 Linux 4.7.1 内核,目前的软件仓库中可用的都是最新的软件,比如 Google Chrome 46.0.2490.86,VirtualBox 5.1.4等。*

*ReactOS 0.4.2 发布。在这一版本中,除了通过对文件管理器和图形化 shell 进行各种完善来提高整体的用户体验之外,比较有意思的新特性是,用户可以从各种 Unix 和 Linux 文件系统中挂载并读取文件(目前还不支持写文件)。已经可以进行下载体验了。*

*KDE Applications 16.08 正式发布,这是目前 KDE Plasma 5.7 桌面环境下最新最稳定的软件套件。值得一提的是<ruby> 虚拟地球仪软件 <rp> ( </rp> <rt> Marble virtual globe </rt> <rp> ) </rp></ruby>和<ruby> 世界地图集 <rp> ( </rp> <rt> world atlas </rt> <rp> ) </rp></ruby>软件更新到了2.0版本。*
|
||||
Mozilla 要换新 LOGO 了,已圈定七种设计
|
wxy
|
它的这个活动并不要求用户提交设计方案,而是由一家英国的设计公司 Johnson Banks 提供的设计,但是会根据用户的意见作为选择的参考。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21/011030fyk1a6dy12kpy4uy.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21/011030fyk1a6dy12kpy4uy.jpg
| true | false | false | false |
[
"Mozilla"
] |
新闻
|
{
"viewnum": 5984,
"commentnum": 19,
"favtimes": 0,
"sharetimes": 1,
"likes": 0
}
|
[
{
"postip": "122.194.235.228",
"message": "如果非要选一个的话,我选择 Protocol 。",
"username": "来自江苏连云港的 Chrome 52.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08-21T01:41:28"
},
{
"postip": "58.243.254.86",
"message": "第四个,简洁大方扁平明了,其它的。。。。都太丑。就第四个,上头已经钦定了,你们啊,走个过场就行。",
"username": "来自安徽合肥的 Opera Mobile 33.0|Android 4.2 用户",
"date": "2016-08-21T07:44:36"
},
{
"postip": "183.240.20.84",
"message": "第二个和最后一个,不说还不知道是Mozilla,第三个的配色好难看啊。",
"username": "来自广东东莞的 Firefox 48.0|Fedora 用户",
"date": "2016-08-21T11:47:00"
},
{
"postip": "14.18.25.99",
"message": "本来不想评论的,但是看到这样的logo……我实在忍不住吐槽了……<br />\r\n-----------------------------------<br />\r\n都是临时工提交的作品么?",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Chrome 52.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08-21T14:28:48"
},
{
"postip": "36.235.17.244",
"message": "为什么都好丑啊!!!",
"username": "hazdzz [Chrome 52.0|Mac 10.9]",
"date": "2016-08-21T15:34:33"
},
{
"postip": "223.81.193.58",
"message": "除了第四个,哪个有法看啊?",
"username": "绿色圣光 [Firefox 45.0|GNU/Linux]",
"date": "2016-08-21T18:53:56"
},
{
"postip": "223.21.195.52",
"message": "现在的logo是什么?",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Firefox 48.0|Ubuntu 用户",
"date": "2016-08-21T22:47:08"
},
{
"postip": "123.120.86.201",
"message": "其实, protocol 那个还能看?",
"username": "linux [Chrome 52.0|Mac 10.11]",
"date": "2016-08-21T22:59:15"
},
{
"postip": "123.120.86.201",
"message": "看到这个,我就觉得起个好名字的重要性,正好能形成一个 URI 的格式,不选这个简直没天理。",
"username": "linux [Chrome 52.0|Mac 10.11]",
"date": "2016-08-21T23:01:13"
},
{
"postip": "115.238.156.114",
"message": "open button <br />\r\n我还以为是顺丰",
"username": "来自浙江宁波的 Chrome 52.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08-22T08:35:39"
},
{
"postip": "116.31.81.182",
"message": "难看的一比",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Firefox 48.0|Ubuntu 用户",
"date": "2016-08-22T19:04:04"
},
{
"postip": "123.234.207.72",
"message": "。。。。。。感觉乱入了 Marvell 和 Zune",
"username": "来自山东青岛的 Chrome 52.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08-22T19:44:07"
},
{
"postip": "36.235.25.155",
"message": "全都是临时工画的XD",
"username": "hazdzz [Chrome 52.0|Mac 10.11]",
"date": "2016-08-23T02:55:15"
},
{
"postip": "1.84.205.41",
"message": "个人觉得Protocol和The Impossible M好看一些",
"username": "来自陕西宝鸡的 Firefox 49.0|Android 4.4 用户",
"date": "2016-08-23T08:23:18"
},
{
"postip": "123.114.59.99",
"message": "如果非得选一个的话,支持网址那个,",
"username": "whsasf [Chrome 52.0|Fedora]",
"date": "2016-08-23T21:48:22"
},
{
"postip": "27.185.203.96",
"message": "感觉那个 The eye 还不错,稍开脑洞可以想象成一个趴着的恐龙。",
"username": "ZWindL [Firefox 48.0|GNU/Linux]",
"date": "2016-08-29T23:53:21"
},
{
"postip": "119.130.230.101",
"message": "说脏话一下:这些都是TMD的什么JB破烂辣鸡玩意儿?",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Chrome 51.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0-25T13:34:03"
},
{
"postip": "119.130.230.101",
"message": "说脏话一下:这些都是TMD的什么JB破烂辣鸡玩意儿?",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Firefox 49.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10-25T13:34:59"
},
{
"postip": "120.236.134.28",
"message": "还是原来的LOGO好看",
"username": "一只鹦鹉 [Firefox 51.0|Windows XP]",
"date": "2017-02-16T11:45:54"
}
] |
[] |
它的这个活动并不要求用户提交设计方案,而是由一家英国的设计公司 Johnson Banks 提供的设计,但是会根据用户的意见作为选择的参考。
| 2016-08-21T01:14:00 | 2016-08-21T01:14:00 | 7,703 |
/article-7703-1.html
|
在 Mozilla 基金会开展“开源品牌重建”活动两个月之后,终于将选择缩小到了七种。它的这个活动并不要求用户提交设计方案,而是由一家英国的设计公司 Johnson Banks 提供的设计,但是会根据用户的意见作为选择的参考。

下一步,会从这七个设计中选择出三个来,并在九月底选定最终的一个。这些设计包括了各种场景下的不同演绎,目前这七个分别是:

*The Eye*

*The Connector*

*The Open Button*

*Protocol*

*Wireframe World*

*The Impossible M*

*Flik Flak*
不过,我觉得都……挺丑的。
|
||||
17 个 Linux 下用于 C/C++ 的最好的 IDE /编辑器
|
Aaron Kili
|
http://www.tecmint.com/best-linux-ide-editors-source-code-editors/
|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会向你展示一些可以在 Linux 平台上找到的用于 C++ 或者其他编程语言编程的最好的 IDE。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21/182045h07rbfmoak77kz8y.pn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21/182045h07rbfmoak77kz8y.png
| true | false | true |
ZenMoore,LiBrad,WangYueScream,LemonDemo
| false |
[
"编辑器",
"IDC",
"C++"
] |
分享
|
{
"viewnum": 100305,
"commentnum": 17,
"favtimes": 6,
"sharetimes": 1,
"likes": 0
}
|
[
{
"postip": "223.81.193.58",
"message": "总少不了 Emacs 和 Vim",
"username": "绿色圣光 [Firefox 45.0|GNU/Linux]",
"date": "2016-08-21T18:47:27"
},
{
"postip": "121.35.167.100",
"message": "收藏一下!!!<br />\r\n就是那么懂你!",
"username": "hello_linux [Chrome 46.0|Windows 7]",
"date": "2016-08-21T19:45:55"
},
{
"postip": "210.32.120.97",
"message": "emacs配evil,我最常用。<br />\r\n但是如果是ide,我还是选Qt Creator",
"username": "fxbszj [Firefox 48.0|Windows 10]",
"date": "2016-08-21T20:27:16"
},
{
"postip": "219.157.76.138",
"message": "没有 5",
"username": "WangYueScream [Chrome 48.0|Windows 7]",
"date": "2016-08-21T20:27:49"
},
{
"postip": "123.120.86.201",
"message": "哈哈哈,原文脑抽了。。",
"username": "linux [Chrome 52.0|Mac 10.11]",
"date": "2016-08-21T22:58:28"
},
{
"postip": "123.120.86.201",
"message": "压箱底的~",
"username": "linux [Chrome 52.0|Mac 10.11]",
"date": "2016-08-21T22:58:52"
},
{
"postip": "123.138.180.142",
"message": "C/C++语言有点过时,新人还是专项golang、C#、Python、Swift等现代语言较好。",
"username": "koolar [Chrome 52.0|Windows 10]",
"date": "2016-08-22T09:30:10"
},
{
"postip": "119.123.180.100",
"message": "瞎扯, 嵌入式/PC等只要往底层走,哪个离得开C/C++.你所谓的那些语言大部分都是运行在C写的东西基础上的.",
"username": "来自广东深圳的 Chrome 51.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08-22T09:46:58"
},
{
"postip": "115.197.178.153",
"message": "我只能说,现在考虑开发效率的情况下,很多企业有些地方不选择C/C++开发,特别是现在的互联网行业。但是唱衰C/C++还是为时尚早",
"username": "fxbszj [Firefox 48.0|Windows 10]",
"date": "2016-08-22T10:56:45"
},
{
"postip": "111.124.123.22",
"message": "17个?",
"username": "来自贵州毕节的 Chrome 53.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08-22T16:31:06"
},
{
"postip": "116.31.81.182",
"message": "这么多年用下来 还是eclipse+CDT最好用",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Firefox 48.0|Ubuntu 用户",
"date": "2016-08-22T19:09:11"
},
{
"postip": "114.246.76.169",
"message": "两页",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Firefox 47.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08-23T13:34:17"
},
{
"postip": "120.195.255.209",
"message": "clion",
"username": "来自江苏徐州的 Chrome 52.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08-23T21:28:01"
},
{
"postip": "113.92.82.247",
"message": "收藏一下!",
"username": "来自广东深圳的 Chromium 51.0|Ubuntu 用户",
"date": "2016-08-26T22:52:05"
},
{
"postip": "1.202.91.178",
"message": "qtcreator 不是收费的,不要瞎说",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Chrome 50.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08-27T09:45:06"
},
{
"postip": "106.37.95.238",
"message": "真正好用的只有两个qtcreator和code:blocks,其他都很难用。",
"username": "linccn [Firefox 49.0|Windows 7]",
"date": "2016-10-24T08:22:40"
},
{
"postip": "117.163.200.39",
"message": "你说的这些都只是某一方面,在实际开发时c/c++用的还是比较多的",
"username": "来自江西的 Firefox 118.0|GNU/Linux 用户",
"date": "2023-10-21T08:18:35"
}
] |
[] |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会向你展示一些可以在 Linux 平台上找到的用于 C++ 或者其他编程语言编程的最好的 IDE。
| 2016-08-21T18:20:00 | 2016-08-21T18:20:00 | 7,704 |
/article-7704-1.html
|
C++,一个众所周知的 C 语言的扩展,是一个优秀的、强大的、通用编程语言,它能够提供现代化的、通用的编程功能,可以用于开发包括视频游戏、搜索引擎、其他计算机软件乃至操作系统等在内的各种大型应用。
C++,提供高度可靠性的同时还能够允许操作底层内存来满足更高级的编程要求。

虽然已经有了一些供程序员用来写 C/C++ 代码的文本编辑器,但 IDE 可以为轻松、完美的编程提供综合的环境和组件。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会向你展示一些可以在 Linux 平台上找到的用于 C++ 或者其他编程语言编程的最好的 IDE。
### 1. 用于 C/C++ 开发的 Netbeans
Netbeans 是一个自由而开源的、流行的跨平台 IDE ,可用于 C/C++ 以及其他编程语言,可以使用由社区开发的插件展现了其完全的扩展性。
它包含了用于 C/C++ 开发的项目类型和模版,并且你可以使用静态和动态函数库来构建应用程序。此外,你可以利用现有的代码去创造你的工程,并且也可以通过拖放的方式导入二进制文件来从头构建应用。
让我们来看看关于它的特性:
* C/C++ 编辑器很好的整合了多线程的 [GNU GDB 调试工具](http://www.tecmint.com/debug-source-code-in-linux-using-gdb/)
* 支持代码协助
* 支持 C++11 标准
* 在里面创建和运行 C/C++ 测试程序
* 支持 QT 工具包
* 支持将已编译的应用程序自动打包到 .tar,.zip 等归档文件
* 支持多个编译器,例如: GNU、Clang/LLVM、Cygwin、Oracle Solaris Studio 和 MinGW
* 支持远程开发
* 文件导航
* 源代码检查

主页:<https://netbeans.org/features/cpp/index.html>
### 2. Code::Blocks
Code::Blocks 是一个免费的、具有高度扩展性的、并且可以配置的跨平台 C++ IDE,它为用户提供了必备而典范的功能。它具有一致的界面和体验。
最重要的是,你可以通过用户开发的插件扩展它的功能,一些插件是随同 Code::Blocks 发布的,而另外一些则不是,它们由 Code::Block 开发团队之外的个人用户所编写的。
其功能分为编译器、调试器、界面功能,它们包括:
* 支持多种编译器如 GCC、clang、Borland C++ 5.5、digital mars 等等
* 非常快,不需要 makefile
* 支持多个目标平台的项目
* 支持将项目组合起来的工作空间
* GNU GDB 接口
* 支持完整的断点功能,包括代码断点,数据断点,断点条件等等
* 显示本地函数的符号和参数
* 用户内存导出和语法高亮显示
* 可自定义、可扩展的界面以及许多其他的的功能,包括那些用户开发的插件添加功能

主页: <http://www.codeblocks.org>
### 3. Eclipse CDT (C/C++ Development Tooling)
Eclipse 在编程界是一款著名的、开源的、跨平台的 IDE。它给用户提供了一个很棒的界面,并支持拖拽功能以方便界面元素的布置。
Eclipse CDT 是一个基于 Eclipse 主平台的项目,它提供了一个完整功能的 C/C++ IDE,并具有以下功能:
* 支持项目创建
* 管理各种工具链的构建
* 标准的 make 构建
* 源代码导航
* 一些知识工具,如调用图、类型分级结构,内置浏览器,宏定义浏览器
* 支持语法高亮的代码编辑器
* 支持代码折叠和超链接导航
* 代码重构与代码生成
* 可视化调试存储器、寄存器的工具
* 反汇编查看器以及更多功能

主页: <http://www.eclipse.org/cdt/>
### 4. CodeLite IDE
CodeLite 也是一款为 C/C++、JavaScript(Node.js)和 PHP 编程专门设计打造的自由而开源的、跨平台的 IDE。
它的一些主要特点包括:
* 代码补完,提供了两个代码补完引擎
* 支持多种编译器,包括 GCC、clang/VC++
* 以代码词汇的方式显示错误
* 构建选项卡中的错误消息可点击
* 支持下一代 LLDB 调试器
* 支持 GDB
* 支持重构
* 代码导航
* 使用内置的 SFTP 进行远程开发
* 源代码控制插件
* 开发基于 wxWidgets 应用的 RAD(快速应用程序开发)工具,以及更多的特性

主页: <http://codelite.org/>
### 5. Bluefish 编辑器
Bluefish 不仅仅是一个一般的编辑器,它是一个轻量级的、快捷的编辑器,为程序员提供了如开发网站、编写脚本和软件代码的 IDE 特性。它支持多平台,可以在 Linux、Mac OSX、FreeBSD、OpenBSD、Solaris 和 Windows 上运行,同时支持包括 C/C++ 在内的众多编程语言。
下面列出的是它众多功能的一部分:
* 多文档界面
* 支持递归打开文件,基于文件名通配模式或者内容模式
* 提供一个非常强大的搜索和替换功能
* 代码片段边栏
* 支持整合个人的外部过滤器,可使用命令如 awk,sed,sort 以及自定义构建脚本组成(过滤器的)管道文件
* 支持全屏编辑
* 网站上传和下载
* 支持多种编码等许多其他功能

主页: <http://bluefish.openoffice.nl>
### 6. Brackets 代码编辑器
Brackets 是一个现代化风格的、开源的文本编辑器,专为 Web 设计与开发打造。它可以通过插件进行高度扩展,因此 C/C++ 程序员通过安装 C/C++/Objective-C 包来使用它来开发,这个包用来在辅助 C/C++ 代码编写的同时提供了 IDE 之类的特性。

主页: <http://brackets.io/>
### 7. Atom 代码编辑器
Atom 也是一个现代化风格、开源的多平台文本编辑器,它能运行在 Linux、Windows 或是 Mac OS X 平台。它的定制可深入底层,用户可以自定义它,以便满足各种编写代码的需求。
它功能完整,主要的功能包括:
* 内置了包管理器
* 智能的自动补完
* 内置文件浏览器
* 查找、替换以及其他更多的功能

主页: <https://atom.io/>
安装指南: <http://www.tecmint.com/atom-text-and-source-code-editor-for-linux/>
### 8. Sublime Text 编辑器
Sublime Text 是一个完善的、跨平台的文本编辑器,可用于代码、标记语言和一般文字。它可以用来编写 C/C++ 代码,并且提供了非常棒的用户界面。
它的功能列表包括:
* 多重选择
* 按模式搜索命令
* 抵达任何一处的功能
* 免打扰模式
* 窗口分割
* 支持项目之间快速的切换
* 高度可定制
* 支持基于 Python 的 API 插件以及其他特性

主页: <https://www.sublimetext.com>
安装指南: <http://www.tecmint.com/install-sublime-text-editor-in-linux/>
### 9. JetBrains CLion
JetBrains CLion 是一个收费的、强大的跨平台 C/C++ IDE。它是一个完全整合的 C/C++ 程序开发环境,并提供 Cmake 项目模型、一个嵌入式终端窗口和一个主要以键盘操作的编码环境。
它还提供了一个智能而现代化的编辑器,具有许多令人激动的功能,提供了理想的编码环境,这些功能包括:
* 除了 C/C++ 还支持其他多种语言
* 在符号声明和上下文中轻松导航
* 代码生成和重构
* 可定制的编辑器
* 即时代码分析
* 集成的代码调试器
* 支持 Git、Subversion、Mercurial、CVS、Perforcevia(通过插件)和 TFS
* 无缝集成了 Google 测试框架
* 通过 Vim 仿真插件支持 Vim 编辑体验

主页: <https://www.jetbrains.com/clion/>
### 10. 微软的 Visual Studio Code 编辑器
Visual Studio 是一个功能丰富的、完全整合的、跨平台开发环境,运行在 Linux、Windows 和 Mac OS X 上。 最近它向 Linux 用户开源了,它重新定义了代码编辑这件事,为用户提供了在 Windows、Android、iOS 和 Web 等多个平台开发不同应用所需的一切工具。
它功能完备,功能分类为应用程序开发、应用生命周期管理、扩展和集成特性。你可以从 Visual Studio 官网阅读全面的功能列表。

主页: <https://www.visualstudio.com>
### 11. KDevelop
KDevelop 是另一个自由而开源的跨平台 IDE,能够运行在 Linux、Solaris、FreeBSD、Windows、Mac OS X 和其他类 Unix 操作系统上。它基于 KDevPlatform、KDE 和 Qt 库。KDevelop 可以通过插件高度扩展,功能丰富且具有以下显著特色:
* 支持基于 Clang 的 C/C++ 插件
* 支持 KDE 4 配置迁移
* 支持调用二进制编辑器 Oketa
* 支持众多视图插件下的差异行编辑
* 支持 Grep 视图,使用窗口小部件节省垂直空间等

主页: <https://www.kdevelop.org>
### 12. Geany IDE
Geany 是一个免费的、快速的、轻量级跨平台 IDE,只需要很少的依赖包就可以工作,独立于流行的 Linux 桌面环境下,比如 GNOME 和 KDE。它需要 GTK2 库实现功能。
它的特性包括以下列出的内容:
* 支持语法高亮显示
* 代码折叠
* 调用提示
* 符号名自动补完
* 符号列表
* 代码导航
* 一个简单的项目管理工具
* 可以编译并运行用户代码的内置系统
* 可以通过插件扩展

主页: <http://www.geany.org/>
### 13. Ajunta DeveStudio
Ajunta DevStudio 是一个简单,强大的 GNOME 界面的软件开发工作室,支持包括 C/C++ 在内的几种编程语言。
它提供了先进的编程工具,比如项目管理、GUI 设计、交互式调试器、应用程序向导、源代码编辑器、版本控制等。此外,除了以上特点,Ajunta DeveStudio 也有其他很多不错的 IDE 功能,包括:
* 简单的用户界面
* 可通过插件扩展
* 整合了 Glade 用于所见即所得的 UI 开发
* 项目向导和模板
* 整合了 GDB 调试器
* 内置文件管理器
* 使用 DevHelp 提供上下文敏感的编程辅助
* 源代码编辑器支持语法高亮显示、智能缩进、自动缩进、代码折叠/隐藏、文本缩放等

主页: <http://anjuta.org/>
### 14. GNAT Programming Studio
GNAT Programming Studio 是一个免费的、易于使用的 IDE,设计的目的用于统一开发人员与他/她的代码和软件之间的交互。
它通过高亮程序的重要部分和逻辑从而提升源代码导航体验,打造了一个理想的编程环境。它的设计目标是为你带来更舒适的编程体验,使用户能够从头开始开发全面的系统。
它丰富的特性包括以下这些:
* 直观的用户界面
* 对开发者的友好性
* 支持多种编程语言,跨平台
* 灵活的 MDI(多文档界面)
* 高度可定制
* 使用喜欢的工具获得全面的可扩展性

主页: <http://libre.adacore.com/tools/gps/>
### 15. Qt Creator
这是一款收费的、跨平台的 IDE,用于创建连接设备、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Qt Creator 可以让用户比应用的编码做到更多的创新。
它可以用来创建移动和桌面应用程序,也可以连接到嵌入式设备。
它的优点包含以下几点:
* 复杂的代码编辑器
* 支持版本控制
* 项目和构建管理工具
* 支持多屏幕和多平台,易于构建目标之间的切换等等

主页: <https://www.qt.io/ide/>
### 16. Emacs 编辑器
Emacs 是一个自由的、强大的、可高度扩展的、可定制的、跨平台文本编辑器,你可以在 Linux、Solaris、FreeBSD、NetBSD、OpenBSD、Windows 和 Mac OS X 这些系统中使用该编辑器。
Emacs 的核心也是一个 Emacs Lisp 的解释器,Emacs Lisp 是一种基于 Lisp 的编程语言。在撰写本文时,GNU Emacs 的最新版本是 24.5,Emacs 的基本功能包括:
* 内容识别编辑模式
* Unicode 的完全支持
* 可使用 GUI 或 Emacs Lisp 代码高度定制
* 下载和安装扩展的打包系统
* 超出了正常文本编辑的功能生态系统,包括项目策划、邮件、日历和新闻阅读器等
* 完整的内置文档,以及用户指南等等

主页: <https://www.gnu.org/software/emacs/>
### 17. VI/VIM 编辑器
Vim,一款 VI 编辑器的改进版本,是一款自由的、强大的、流行的并且高度可配置的文本编辑器。它为有效率地文本编辑而生,并且为 Unix/Linux 使用者提供了激动人心的编辑器特性,因此,它对于撰写和编辑 C/C++ 代码也是一个好的选择。
总的来说,与传统的文本编辑器相比,IDE 为编程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因此使用它们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它们带有激动人心的特征并且提供了一个综合性的开发环境,有时候程序员不得不陷入对最好的 C/C++ IDE 的选择。
在互联网上你还可以找到许多 IDE 来下载,但不妨试试我们推荐的这几款,可以帮助你尽快找到哪一款是你需要的。
---
via: <http://www.tecmint.com/best-linux-ide-editors-source-code-editors/>
作者:[Aaron Kili](http://www.tecmint.com/author/aaronkili/) 译者:[ZenMoore](https://github.com/ZenMoore) ,[LiBrad](https://github.com/LiBrad) ,[WangYueScream](https://github.com/WangYueScream) ,[LemonDemo](https://github.com/LemonDemo)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Fabric - 通过 SSH 来自动化管理 Linux 任务和布署应用
|
Aaron Kili
|
http://www.tecmint.com/automating-linux-system-administration-tasks/
|
Fabric 是一个用 Python 编写的命令行工具库,它可以帮助系统管理员高效地执行某些任务,比如通过 SSH 到多台机器上执行某些命令,远程布署应用等。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22/095534qd5ykcxcnc6ggcnr.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22/095534qd5ykcxcnc6ggcnr.jpg
| true | false | true |
NearTan
| false |
[
"Fabric",
"远程",
"ssh",
"自动化"
] |
系统运维
|
{
"viewnum": 10589,
"commentnum": 2,
"favtimes": 4,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60.12.5.163",
"message": "配合 pexpect,连密码都不用输。<br />\r\n问题是怎么配合?:D",
"username": "chenjintao_ii [Firefox 48.0|Windows 7]",
"date": "2016-08-23T11:01:56"
},
{
"postip": "180.102.102.233",
"message": "我使用 fab disk_space --user=root,提示输入密码时,输入的密码是正确的,但一直会提示输入密码。系统是 ubuntu",
"username": "来自江苏南京的 Chrome 52.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08-23T14:05:11"
}
] |
[] |
Fabric 是一个用 Python 编写的命令行工具库,它可以帮助系统管理员高效地执行某些任务,比如通过 SSH 到多台机器上执行某些命令,远程布署应用等。
| 2016-08-22T09:55:32 | 2016-08-22T09:55:32 | 7,705 |
/article-7705-1.html
|
当要管理远程机器或者要布署应用时,虽然你有多种命令行工具可以选择,但是其中很多工具都缺少详细的使用文档。
在这篇教程中,我们将会一步一步地向你介绍如何使用 fabric 来帮助你更好得管理多台服务器。

*使用 Fabric 来自动化地管理 Linux 任务*
Fabric 是一个用 Python 编写的命令行工具库,它可以帮助系统管理员高效地执行某些任务,比如通过 SSH 到多台机器上执行某些命令,远程布署应用等。
在使用之前,如果你拥有使用 Python 的经验能帮你更好的使用 Fabric。当然,如果没有那也不影响使用 Fabric。
我们为什么要选择 Fabric:
* 简单
* 完备的文档
* 如果你会 Python,不用增加学习其他语言的成本
* 易于安装使用
* 使用便捷
* 支持多台机器并行操作
### 在 Linux 上如何安装 Fabric
Fabric 有一个特点就是要远程操作的机器只需要支持标准的 OpenSSH 服务即可。只要保证在机器上安装并开启了这个服务就能使用 Fabric 来管理机器。
#### 依赖
* Python 2.5 或更新版本,以及对应的开发组件
* Python-setuptools 和 pip(可选,但是非常推荐)gcc
我们推荐使用 pip 安装 Fabric,但是你也可以使用系统自带的包管理器如 `yum`, `dnf` 或 `apt-get` 来安装,包名一般是 `fabric` 或 `python-fabric`。
如果是基于 RHEL/CentOS 的发行版本的系统,你可以使用系统自带的 [EPEL 源](/article-2324-1.html) 来安装 fabric。
```
# yum install fabric [适用于基于 RedHat 系统]
# dnf install fabric [适用于 Fedora 22+ 版本]
```
如果你是 Debian 或者其派生的系统如 Ubuntu 和 Mint 的用户,你可以使用 apt-get 来安装,如下所示:
```
# apt-get install fabric
```
如果你要安装开发版的 Fabric,你需要安装 pip 来安装 master 分支上最新版本。
```
# yum install python-pip [适用于基于 RedHat 系统]
# dnf install python-pip [适用于Fedora 22+ 版本]
# apt-get install python-pip [适用于基于 Debian 系统]
```
安装好 pip 后,你可以使用 pip 获取最新版本的 Fabric。
```
# pip install fabric
```
### 如何使用 Fabric 来自动化管理 Linux 任务
现在我们来开始使用 Fabric,在之前的安装的过程中,Fabric Python 脚本已经被放到我们的系统目录,当我们要运行 Fabric 时输入 `fab` 命令即可。
#### 在本地 Linux 机器上运行命令行
按照惯例,先用你喜欢的编辑器创建一个名为 fabfile.py 的 Python 脚本。你可以使用其他名字来命名脚本,但是就需要指定这个脚本的路径,如下所示:
```
# fabric --fabfile /path/to/the/file.py
```
Fabric 使用 `fabfile.py` 来执行任务,这个文件应该放在你执行 Fabric 命令的目录里面。
**例子 1**:创建入门的 `Hello World` 任务:
```
# vi fabfile.py
```
在文件内输入如下内容:
```
def hello():
print('Hello world, Tecmint community')
```
保存文件并执行以下命令:
```
# fab hello
```

*Fabric 工具使用说明*
**例子 2**:新建一个名为 fabfile.py 的文件并打开:
粘贴以下代码至文件:
```
#! /usr/bin/env python
from fabric.api import local
def uptime():
local('uptime')
```
保存文件并执行以下命令:
```
# fab uptime
```

*Fabric: 检查系统运行时间*
让我们看看这个例子,fabfile.py 文件在本机执行了 uptime 这个命令。
#### 在远程 Linux 机器上运行命令来执行自动化任务
Fabric API 使用了一个名为 `env` 的关联数组(Python 中的词典)作为配置目录,来储存 Fabric 要控制的机器的相关信息。
`env.hosts` 是一个用来存储你要执行 Fabric 任务的机器的列表,如果你的 IP 地址是 192.168.0.0,想要用 Fabric 来管理地址为 192.168.0.2 和 192.168.0.6 的机器,需要的配置如下所示:
```
#!/usr/bin/env python
from fabric.api import env
env.hosts = [ '192.168.0.2', '192.168.0.6' ]
```
上面这几行代码只是声明了你要执行 Fabric 任务的主机地址,但是实际上并没有执行任何任务,下面我们就来定义一些任务。Fabric 提供了一系列可以与远程服务器交互的方法。
Fabric 提供了众多的方法,这里列出几个经常会用到的:
* run - 可以在远程机器上运行的 shell 命令
* local - 可以在本机上运行的 shell 命令
* sudo - 使用 root 权限在远程机器上运行的 shell 命令
* get - 从远程机器上下载一个或多个文件
* put - 上传一个或多个文件到远程机器
**例子 3**:在多台机子上输出信息,新建新的 fabfile.py 文件如下所示
```
#!/usr/bin/env python
from fabric.api import env, run
env.hosts = ['192.168.0.2','192.168.0.6']
def echo():
run("echo -n 'Hello, you are tuned to Tecmint ' ")
```
运行以下命令执行 Fabric 任务
```
# fab echo
```

*fabric: 自动在远程 Linux 机器上执行任务*
**例子 4**:你可以继续改进之前创建的执行 uptime 任务的 fabfile.py 文件,让它可以在多台服务器上运行 uptime 命令,也可以检查其磁盘使用情况,如下所示:
```
#!/usr/bin/env python
from fabric.api import env, run
env.hosts = ['192.168.0.2','192.168.0.6']
def uptime():
run('uptime')
def disk_space():
run('df -h')
```
保存并执行以下命令
```
# fab uptime
# fab disk_space
```

*Fabric:自动在多台服务器上执行任务*
#### 在远程服务器上自动化布署 LAMP
**例子 5**:我们来尝试一下在远程服务器上布署 LAMP(Linux, Apache, MySQL/MariaDB and PHP)
我们要写个函数在远程使用 root 权限安装 LAMP。
##### 在 RHEL/CentOS 或 Fedora 上
```
#!/usr/bin/env python
from fabric.api import env, run
env.hosts = ['192.168.0.2','192.168.0.6']
def deploy_lamp():
run ("yum install -y httpd mariadb-server php php-mysql")
```
##### 在 Debian/Ubuntu 或 Linux Mint 上
```
#!/usr/bin/env python
from fabric.api import env, run
env.hosts = ['192.168.0.2','192.168.0.6']
def deploy_lamp():
sudo("apt-get install -q apache2 mysql-server libapache2-mod-php5 php5-mysql")
```
保存并执行以下命令:
```
# fab deploy_lamp
```
注:由于安装时会输出大量信息,这个例子我们就不提供屏幕 gif 图了
现在你可以使用 Fabric 和上文例子所示的功能来[自动化的管理 Linux 服务器上的任务](http://www.tecmint.com/use-ansible-playbooks-to-automate-complex-tasks-on-multiple-linux-servers/)了。
#### 一些 Fabric 有用的选项
* 你可以运行 `fab -help` 输出帮助信息,里面列出了所有可以使用的命令行信息
* `–fabfile=PATH` 选项可以让你定义除了名为 fabfile.py 之外的模块
* 如果你想用指定的用户名登录远程主机,请使用 `-user=USER` 选项
* 如果你需要密码进行验证或者 sudo 提权,请使用 `–password=PASSWORD` 选项
* 如果需要输出某个命令的详细信息,请使用 `–display=命令名` 选项
* 使用 `--list` 输出所有可用的任务
* 使用 `--list-format=FORMAT` 选项能格式化 `-list` 选项输出的信息,可选的有 short、normal、 nested
* `--config=PATH` 选项可以指定读取配置文件的地址
* `-–colorize-errors` 能显示彩色的错误输出信息
* `--version` 输出当前版本
### 总结
Fabric 是一个强大并且文档完备的工具,对于新手来说也能很快上手,阅读提供的文档能帮助你更好的了解它。如果你在安装和使用 Fabric 时发现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会及时回复。
参考:[Fabric 文档](http://docs.fabfile.org/en/1.4.0/usage/env.html)
---
via: <http://www.tecmint.com/automating-linux-system-administration-tasks/>
作者:[Aaron Kili](http://www.tecmint.com/author/aaronkili/) 译者:[NearTan](https://github.com/NearTan)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LXD 2.0 系列(三):你的第一个 LXD 容器
|
Stéphane Graber
|
https://www.stgraber.org/216/03/19/lxd-2-0-your-first-lxd-container-312/
|
由于在管理 LXD 容器时涉及到大量的命令,所以这篇文章的篇幅是比较长的,如果你更喜欢使用同样的命令来快速的一步步实现整个过程,你可以尝试我们的在线示例!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8/225424r9ke4e9e0lzz49a9.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12/28/225424r9ke4e9e0lzz49a9.jpg
| true | false | true |
kylepeng93
| false |
[
"容器",
"LXC",
"LXD"
] |
容器与云
|
{
"viewnum": 12300,
"commentnum": 0,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
{
"raid": 7687,
"displayorder": 0
},
{
"raid": 8072,
"displayorder": 1
}
] |
由于在管理 LXD 容器时涉及到大量的命令,所以这篇文章的篇幅是比较长的,如果你更喜欢使用同样的命令来快速的一步步实现整个过程,你可以尝试我们的在线示例!
| 2016-08-22T12:14:00 | 2016-08-22T12:14:00 | 7,706 |
/article-7706-1.html
|

这是 LXD 2.0 系列介绍文章的第三篇博客。
1. [LXD 入门](/article-7618-1.html)
2. [安装与配置](/article-7687-1.html)
3. [你的第一个 LXD 容器](/article-7706-1.html)
4. [资源控制](/article-8072-1.html)
5. [镜像管理](/article-8107-1.html)
6. [远程主机及容器迁移](/article-8169-1.html)
7. [LXD 中的 Docker](/article-8235-1.html)
8. [LXD 中的 LXD](/article-8257-1.html)
9. [实时迁移](/article-8263-1.html)
10. [LXD 和 Juju](/article-8273-1.html)
11. [LXD 和 OpenStack](/article-8274-1.html)
12. [调试,及给 LXD 做贡献](/article-8282-1.html)
由于在管理 LXD 容器时涉及到大量的命令,所以这篇文章的篇幅是比较长的,如果你更喜欢使用同样的命令来快速的一步步实现整个过程,你可以[尝试我们的在线示例](https://linuxcontainers.org/lxd/try-it)!
### 创建并启动一个新的容器
正如我在先前的文章中提到的一样,LXD 命令行客户端预配置了几个镜像源。Ubuntu 的所有发行版和架构平台全都提供了官方镜像,但是对于其他的发行版也有大量的非官方镜像,那些镜像都是由社区制作并且被 LXC 上游贡献者所维护。
#### Ubuntu
如果你想要支持最为完善的 Ubuntu 版本,你可以按照下面的去做:
```
lxc launch ubuntu:
```
注意,这里意味着会随着 Ubuntu LTS 的发布而变化。因此,如果用于脚本,你需要指明你具体安装的版本(参见下面)。
#### Ubuntu14.04 LTS
得到最新更新的、已经测试过的、稳定的 Ubuntu 14.04 LTS 镜像,你可以简单的执行:
```
lxc launch ubuntu:14.04
```
在该模式下,会指定一个随机的容器名。
如果你更喜欢指定一个你自己的名字,你可以这样做:
```
lxc launch ubuntu:14.04 c1
```
如果你想要指定一个特定的体系架构(非主流平台),比如 32 位 Intel 镜像,你可以这样做:
```
lxc launch ubuntu:14.04/i386 c2
```
#### 当前的 Ubuntu 开发版本
上面使用的“ubuntu:”远程仓库只会给你提供官方的并经过测试的 Ubuntu 镜像。但是如果你想要未经测试过的日常构建版本,开发版可能对你来说是合适的,你需要使用“ubuntu-daily:”远程仓库。
```
lxc launch ubuntu-daily:devel c3
```
在这个例子中,将会自动选中最新的 Ubuntu 开发版本。
你也可以更加精确,比如你可以使用代号名:
```
lxc launch ubuntu-daily:xenial c4
```
#### 最新的Alpine Linux
Alpine 镜像可以在“Images:”远程仓库中找到,通过如下命令执行:
```
lxc launch images:alpine/3.3/amd64 c5
```
#### 其他
全部的 Ubuntu 镜像列表可以这样获得:
```
lxc image list ubuntu:
lxc image list ubuntu-daily:
```
全部的非官方镜像:
```
lxc image list images:
```
某个给定的原程仓库的全部别名(易记名称)可以这样获得(比如对于“ubuntu:”远程仓库):
```
lxc image alias list ubuntu:
```
### 创建但不启动一个容器
如果你想创建一个容器或者一批容器,但是你不想马上启动它们,你可以使用`lxc init`替换掉`lxc launch`。所有的选项都是相同的,唯一的不同就是它并不会在你创建完成之后启动容器。
```
lxc init ubuntu:
```
### 关于你的容器的信息
#### 列出所有的容器
要列出你的所有容器,你可以这样这做:
```
lxc list
```
有大量的选项供你选择来改变被显示出来的列。在一个拥有大量容器的系统上,默认显示的列可能会有点慢(因为必须获取容器中的网络信息),你可以这样做来避免这种情况:
```
lxc list --fast
```
上面的命令显示了另外一套列的组合,这个组合在服务器端需要处理的信息更少。
你也可以基于名字或者属性来过滤掉一些东西:
```
stgraber@dakara:~$ lxc list security.privileged=true
+------+---------+---------------------+-----------------------------------------------+------------+-----------+
| NAME | STATE | IPV4 | IPV6 | TYPE | SNAPSHOTS |
+------+---------+---------------------+-----------------------------------------------+------------+-----------+
| suse | RUNNING | 172.17.0.105 (eth0) | 2607:f2c0:f00f:2700:216:3eff:fef2:aff4 (eth0) | PERSISTENT | 0 |
+------+---------+---------------------+-----------------------------------------------+------------+-----------+
```
在这个例子中,只有那些特权容器(禁用了用户命名空间)才会被列出来。
```
stgraber@dakara:~$ lxc list --fast alpine
+-------------+---------+--------------+----------------------+----------+------------+
| NAME | STATE | ARCHITECTURE | CREATED AT | PROFILES | TYPE |
+-------------+---------+--------------+----------------------+----------+------------+
| alpine | RUNNING | x86_64 | 2016/03/20 02:11 UTC | default | PERSISTENT |
+-------------+---------+--------------+----------------------+----------+------------+
| alpine-edge | RUNNING | x86_64 | 2016/03/20 02:19 UTC | default | PERSISTENT |
+-------------+---------+--------------+----------------------+----------+------------+
```
在这个例子中,只有在名字中带有“alpine”的容器才会被列出来(也支持复杂的正则表达式)。
#### 获取容器的详细信息
由于 list 命令显然不能以一种友好的可读方式显示容器的所有信息,因此你可以使用如下方式来查询单个容器的信息:
```
lxc info <container>
```
例如:
```
stgraber@dakara:~$ lxc info zerotier
Name: zerotier
Architecture: x86_64
Created: 2016/02/20 20:01 UTC
Status: Running
Type: persistent
Profiles: default
Pid: 31715
Processes: 32
Ips:
eth0: inet 172.17.0.101
eth0: inet6 2607:f2c0:f00f:2700:216:3eff:feec:65a8
eth0: inet6 fe80::216:3eff:feec:65a8
lo: inet 127.0.0.1
lo: inet6 ::1
lxcbr0: inet 10.0.3.1
lxcbr0: inet6 fe80::c0a4:ceff:fe52:4d51
zt0: inet 29.17.181.59
zt0: inet6 fd80:56c2:e21c:0:199:9379:e711:b3e1
zt0: inet6 fe80::79:e7ff:fe0d:5123
Snapshots:
zerotier/blah (taken at 2016/03/08 23:55 UTC) (stateless)
```
### 生命周期管理命令
这些命令对于任何容器或者虚拟机管理器或许都是最普通的命令,但是它们仍然需要讲到。
所有的这些命令在批量操作时都能接受多个容器名。
#### 启动
启动一个容器就向下面一样简单:
```
lxc start <container>
```
#### 停止
停止一个容器可以这样来完成:
```
lxc stop <container>
```
如果容器不合作(即没有对发出的 SIGPWR 信号产生回应),这时候,你可以使用下面的方式强制执行:
```
lxc stop <container> --force
```
#### 重启
通过下面的命令来重启一个容器:
```
lxc restart <container>
```
如果容器不合作(即没有对发出的 SIGINT 信号产生回应),你可以使用下面的方式强制执行:
```
lxc restart <container> --force
```
#### 暂停
你也可以“暂停”一个容器,在这种模式下,所有的容器任务将会被发送相同的 SIGSTOP 信号,这也意味着它们将仍然是可见的,并且仍然会占用内存,但是它们不会从调度程序中得到任何的 CPU 时间片。
如果你有一个很占用 CPU 的容器,而这个容器需要一点时间来启动,但是你却并不会经常用到它。这时候,你可以先启动它,然后将它暂停,并在你需要它的时候再启动它。
```
lxc pause <container>
```
#### 删除
最后,如果你不需要这个容器了,你可以用下面的命令删除它:
```
lxc delete <container>
```
注意,如果容器还处于运行状态时你将必须使用“-force”。
### 容器的配置
LXD 拥有大量的容器配置设定,包括资源限制,容器启动控制以及对各种设备是否允许访问的配置选项。完整的清单因为太长所以并没有在本文中列出,但是,你可以从[这里]获取它。
就设备而言,LXD 当前支持下面列出的这些设备类型:
* 磁盘 既可以是一块物理磁盘,也可以只是一个被挂挂载到容器上的分区,还可以是一个来自主机的绑定挂载路径。
* 网络接口卡 一块网卡。它可以是一块桥接的虚拟网卡,或者是一块点对点设备,还可以是一块以太局域网设备或者一块已经被连接到容器的真实物理接口。
* unix 块设备 一个 UNIX 块设备,比如 /dev/sda
* unix 字符设备 一个 UNIX 字符设备,比如 /dev/kvm
* none 这种特殊类型被用来隐藏那种可以通过配置文件被继承的设备。
#### 配置 profile 文件
所有可用的配置文件列表可以这样获取:
```
lxc profile list
```
为了看到给定配置文件的内容,最简单的方式是这样做:
```
lxc profile show <profile>
```
你可能想要改变文件里面的内容,可以这样做:
```
lxc profile edit <profile>
```
你可以使用如下命令来改变应用到给定容器的配置文件列表:
```
lxc profile apply <container> <profile1>,<profile2>,<profile3>,...
```
#### 本地配置
有些配置是某个容器特定的,你并不想将它放到配置文件中,你可直接对容器设置它们:
```
lxc config edit <container>
```
上面的命令做的和“profile edit”命令是一样。
如果不想在文本编辑器中打开整个文件的内容,你也可以像这样修改单独的配置:
```
lxc config set <container> <key> <value>
```
或者添加设备,例如:
```
lxc config device add my-container kvm unix-char path=/dev/kvm
```
上面的命令将会为名为“my-container”的容器设置一个 /dev/kvm 项。
对一个配置文件使用`lxc profile set`和`lxc profile device add`命令也能实现上面的功能。
#### 读取配置
你可以使用如下命令来读取容器的本地配置:
```
lxc config show <container>
```
或者得到已经被展开了的配置(包含了所有的配置值):
```
lxc config show --expanded <container>
```
例如:
```
stgraber@dakara:~$ lxc config show --expanded zerotier
name: zerotier
profiles:
- default
config:
security.nesting: "true"
user.a: b
volatile.base_image: a49d26ce5808075f5175bf31f5cb90561f5023dcd408da8ac5e834096d46b2d8
volatile.eth0.hwaddr: 00:16:3e:ec:65:a8
volatile.last_state.idmap: '[{"Isuid":true,"Isgid":false,"Hostid":100000,"Nsid":0,"Maprange":65536},{"Isuid":false,"Isgid":true,"Hostid":100000,"Nsid":0,"Maprange":65536}]'
devices:
eth0:
name: eth0
nictype: macvlan
parent: eth0
type: nic
limits.ingress: 10Mbit
limits.egress: 10Mbit
root:
path: /
size: 30GB
type: disk
tun:
path: /dev/net/tun
type: unix-char
ephemeral: false
```
这样做可以很方便的检查有哪些配置属性被应用到了给定的容器。
#### 实时配置更新
注意,除非在文档中已经被明确指出,否则所有的配置值和设备项的设置都会对容器实时发生影响。这意味着在不重启正在运行的容器的情况下,你可以添加和移除某些设备或者修改安全配置文件。
### 获得一个 shell
LXD 允许你直接在容器中执行任务。最常用的做法是在容器中得到一个 shell 或者执行一些管理员任务。
和 SSH 相比,这样做的好处是你不需要容器是网络可达的,也不需要任何软件和特定的配置。
#### 执行环境
与 LXD 在容器内执行命令的方式相比,有一点是不同的,那就是 shell 并不是在容器中运行。这也意味着容器不知道使用的是什么样的 shell,以及设置了什么样的环境变量和你的家目录在哪里。
通过 LXD 来执行命令总是使用最小的路径环境变量设置,并且 HOME 环境变量必定为 /root,以容器的超级用户身份来执行(即 uid 为 0,gid 为 0)。
其他的环境变量可以通过命令行来设置,或者在“environment.”配置中设置成永久环境变量。
#### 执行命令
在容器中获得一个 shell 可以简单的执行下列命令得到:
```
lxc exec <container> bash
```
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容器内已经安装了 bash。
更复杂的命令要求使用分隔符来合理分隔参数。
```
lxc exec <container> -- ls -lh /
```
如果想要设置或者重写变量,你可以使用“-env”参数,例如:
```
stgraber@dakara:~$ lxc exec zerotier --env mykey=myvalue env | grep mykey
mykey=myvalue
```
### 管理文件
因为 LXD 可以直接访问容器的文件系统,因此,它可以直接读取和写入容器中的任意文件。当我们需要提取日志文件或者与容器传递文件时,这个特性是很有用的。
#### 从容器中取回一个文件
想要从容器中获得一个文件,简单的执行下列命令:
```
lxc file pull <container>/<path> <dest>
```
例如:
```
stgraber@dakara:~$ lxc file pull zerotier/etc/hosts hosts
```
或者将它读取到标准输出:
```
stgraber@dakara:~$ lxc file pull zerotier/etc/hosts -
127.0.0.1 localhost
# The following lines are desirable for IPv6 capable hosts
::1 ip6-localhost ip6-loopback
fe00::0 ip6-localnet
ff00::0 ip6-mcastprefix
ff02::1 ip6-allnodes
ff02::2 ip6-allrouters
ff02::3 ip6-allhosts
```
#### 向容器发送一个文件
发送以另一种简单的方式完成:
```
lxc file push <source> <container>/<path>
```
#### 直接编辑一个文件
编辑是一个方便的功能,其实就是简单的提取一个给定的路径,在你的默认文本编辑器中打开它,在你关闭编辑器时会自动将编辑的内容保存到容器。
```
lxc file edit <container>/<path>
```
### 快照管理
LXD 允许你对容器执行快照功能并恢复它。快照包括了容器在某一时刻的完整状态(如果`-stateful`被使用的话将会包括运行状态),这也意味着所有的容器配置,容器设备和容器文件系统也会被保存。
#### 创建一个快照
你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来执行快照功能:
```
lxc snapshot <container>
```
命令执行完成之后将会生成名为snapX(X 为一个自动增长的数)的记录。
除此之外,你还可以使用如下命令命名你的快照:
```
lxc snapshot <container> <snapshot name>
```
#### 列出所有的快照
一个容器的所有快照的数量可以使用`lxc list`来得到,但是具体的快照列表只能执行`lxc info`命令才能看到。
```
lxc info <container>
```
#### 恢复快照
为了恢复快照,你可以简单的执行下面的命令:
```
lxc restore <container> <snapshot name>
```
#### 给快照重命名
可以使用如下命令来给快照重命名:
```
lxc move <container>/<snapshot name> <container>/<new snapshot name>
```
#### 从快照中创建一个新的容器
你可以使用快照来创建一个新的容器,而这个新的容器除了一些可变的信息将会被重置之外(例如 MAC 地址)其余所有信息都将和快照完全相同。
```
lxc copy <source container>/<snapshot name> <destination container>
```
#### 删除一个快照
最后,你可以执行下面的命令来删除一个快照:
```
lxc delete <container>/<snapshot name>
```
### 克隆并重命名
得到一个纯净的发行版镜像总是让人感到愉悦,但是,有时候你想要安装一系列的软件到你的容器中,这时,你需要配置它然后将它分支成多个其他的容器。
#### 复制一个容器
为了复制一个容器并有效的将它克隆到一个新的容器中,你可以执行下面的命令:
```
lxc copy <source container> <destination container>
```
目标容器在所有方面将会完全和源容器等同。除了新的容器没有任何源容器的快照以及一些可变值将会被重置之外(例如 MAC 地址)。
#### 移动一个快照
LXD 允许你复制容器并在主机之间移动它。但是,关于这一点将在后面的文章中介绍。
现在,“move”命令将会被用作给容器重命名。
```
lxc move <old name> <new name>
```
唯一的要求就是当容器应该被停止,容器内的任何事情都会被保存成它本来的样子,包括可变化的信息(类似 MAC 地址等)。
### 结论
这篇如此长的文章介绍了大多数你可能会在日常操作中使用到的命令。
很显然,这些如此之多的命令都会有不少选项,可以让你的命令更加有效率,或者可以让你指定你的 LXD 容器的某个具体方面。最好的学习这些命令的方式就是深入学习它们的帮助文档( -help)。
### 更多信息
* LXD 的主要网站是:<https://linuxcontainers.org/lxd>
* Github 上的开发动态: <https://github.com/lxc/lxd>
* 邮件列表支持:<https://lists.linuxcontainers.org>
* IRC 支持: #lxcontainers on irc.freenode.net
如果你不想或者不能在你的机器上安装 LXD,你可以[试试在线版本](https://linuxcontainers.org/lxd/try-it)!
---
作者简介:我是 Stéphane Graber。我是 LXC 和 LXD 项目的领导者,目前在加拿大魁北克蒙特利尔的家所在的Canonical 有限公司担任 LXD 的技术主管。
---
来自于:<https://www.stgraber.org/2016/03/19/lxd-2-0-your-first-lxd-container-312/> 作者:[Stéphane Graber](https://www.stgraber.org/author/stgraber/) 译者:[kylepeng93](https://github.com/kylepeng93)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Linux 内核里的数据结构——位数组
|
0xAX
|
https://github.com/0xAX/linux-insides/blob/master/DataStructures/bitmap.md
|
除了不同的基于链式和树的数据结构以外,Linux 内核也为位数组(或称为位图bitmap)提供了 API。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23/110922nrtd4oex2b2eedt8.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23/110922nrtd4oex2b2eedt8.jpg
| true | false | true |
cposture
| false |
[
"内核",
"数据结构",
"位数组"
] |
软件开发
|
{
"viewnum": 10805,
"commentnum": 0,
"favtimes": 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
{
"raid": 7321,
"displayorder": 0
},
{
"raid": 7353,
"displayorder": 1
}
] |
除了不同的基于链式和树的数据结构以外,Linux 内核也为位数组(或称为位图bitmap)提供了 API。
| 2016-08-23T11:05:00 | 2016-08-23T11:05:00 | 7,707 |
/article-7707-1.html
|
### Linux 内核中的位数组和位操作

除了不同的基于[链式](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nked_data_structure)和[树](https://en.wikipedia.org/wiki/Tree_%28data_structure%29)的数据结构以外,Linux 内核也为[位数组](https://en.wikipedia.org/wiki/Bit_array)(或称为<ruby> 位图 <rp> ( </rp> <rt> bitmap </rt> <rp> ) </rp></ruby>)提供了 [API](https://en.wikipedia.org/wiki/Application_programming_interface)。位数组在 Linux 内核里被广泛使用,并且在以下的源代码文件中包含了与这样的结构搭配使用的通用 `API`:
* [lib/bitmap.c](https://github.com/torvalds/linux/blob/master/lib/bitmap.c)
* [include/linux/bitmap.h](https://github.com/torvalds/linux/blob/master/include/linux/bitmap.h)
除了这两个文件之外,还有体系结构特定的头文件,它们为特定的体系结构提供优化的位操作。我们将探讨 [x86\_64](https://en.wikipedia.org/wiki/X86-64) 体系结构,因此在我们的例子里,它会是
* [arch/x86/include/asm/bitops.h](https://github.com/torvalds/linux/blob/master/arch/x86/include/asm/bitops.h)
头文件。正如我上面所写的,`位图`在 Linux 内核中被广泛地使用。例如,`位数组`常常用于保存一组在线/离线处理器,以便系统支持[热插拔](https://www.kernel.org/doc/Documentation/cpu-hotplug.txt)的 CPU(你可以在 [cpumasks](https://0xax.gitbooks.io/linux-insides/content/Concepts/cpumask.html) 部分阅读更多相关知识 ),一个<ruby> 位数组 <rp> ( </rp> <rt> bit array </rt> <rp> ) </rp></ruby>可以在 Linux 内核初始化等期间保存一组已分配的[中断处理](https://en.wikipedia.org/wiki/Interrupt_request_%28PC_architecture%29)。
因此,本部分的主要目的是了解<ruby> 位数组 <rp> ( </rp> <rt> bit array </rt> <rp> ) </rp></ruby>是如何在 Linux 内核中实现的。让我们现在开始吧。
### 位数组声明
在我们开始查看`位图`操作的 `API` 之前,我们必须知道如何在 Linux 内核中声明它。有两种声明位数组的通用方法。第一种简单的声明一个位数组的方法是,定义一个 `unsigned long` 的数组,例如:
```
unsigned long my_bitmap[8]
```
第二种方法,是使用 `DECLARE_BITMAP` 宏,它定义于 [include/linux/types.h](https://github.com/torvalds/linux/blob/master/include/linux/types.h) 头文件:
```
#define DECLARE_BITMAP(name,bits) \
unsigned long name[BITS_TO_LONGS(bits)]
```
我们可以看到 `DECLARE_BITMAP` 宏使用两个参数:
* `name` - 位图名称;
* `bits` - 位图中位数;
并且只是使用 `BITS_TO_LONGS(bits)` 元素展开 `unsigned long` 数组的定义。 `BITS_TO_LONGS` 宏将一个给定的位数转换为 `long` 的个数,换言之,就是计算 `bits` 中有多少个 `8` 字节元素:
```
#define BITS_PER_BYTE 8
#define DIV_ROUND_UP(n,d) (((n) + (d) - 1) / (d))
#define BITS_TO_LONGS(nr) DIV_ROUND_UP(nr, BITS_PER_BYTE * sizeof(long))
```
因此,例如 `DECLARE_BITMAP(my_bitmap, 64)` 将产生:
```
>>> (((64) + (64) - 1) / (64))
1
```
与:
```
unsigned long my_bitmap[1];
```
在能够声明一个位数组之后,我们便可以使用它了。
### 体系结构特定的位操作
我们已经看了上面提及的一对源文件和头文件,它们提供了位数组操作的 [API](https://en.wikipedia.org/wiki/Application_programming_interface)。其中重要且广泛使用的位数组 API 是体系结构特定的且位于已提及的头文件中 [arch/x86/include/asm/bitops.h](https://github.com/torvalds/linux/blob/master/arch/x86/include/asm/bitops.h)。
首先让我们查看两个最重要的函数:
* `set_bit`;
* `clear_bit`.
我认为没有必要解释这些函数的作用。从它们的名字来看,这已经很清楚了。让我们直接查看它们的实现。如果你浏览 [arch/x86/include/asm/bitops.h](https://github.com/torvalds/linux/blob/master/arch/x86/include/asm/bitops.h) 头文件,你将会注意到这些函数中的每一个都有[原子性](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nearizability)和非原子性两种变体。在我们开始深入这些函数的实现之前,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一些有关<ruby> 原子 <rp> ( </rp> <rt> atomic </rt> <rp> ) </rp></ruby>操作的知识。
简而言之,原子操作保证两个或以上的操作不会并发地执行同一数据。`x86` 体系结构提供了一系列原子指令,例如, [xchg](http://x86.renejeschke.de/html/file_module_x86_id_328.html)、[cmpxchg](http://x86.renejeschke.de/html/file_module_x86_id_41.html) 等指令。除了原子指令,一些非原子指令可以在 [lock](http://x86.renejeschke.de/html/file_module_x86_id_159.html) 指令的帮助下具有原子性。现在你已经对原子操作有了足够的了解,我们可以接着探讨 `set_bit` 和 `clear_bit` 函数的实现。
我们先考虑函数的<ruby> 非原子性 <rp> ( </rp> <rt> non-atomic </rt> <rp> ) </rp></ruby>变体。非原子性的 `set_bit` 和 `clear_bit` 的名字以双下划线开始。正如我们所知道的,所有这些函数都定义于 [arch/x86/include/asm/bitops.h](https://github.com/torvalds/linux/blob/master/arch/x86/include/asm/bitops.h) 头文件,并且第一个函数就是 `__set_bit`:
```
static inline void __set_bit(long nr, volatile unsigned long *addr)
{
asm volatile("bts %1,%0" : ADDR : "Ir" (nr) : "memory");
}
```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它使用了两个参数:
* `nr` - 位数组中的位号(LCTT 译注:从 0 开始)
* `addr` - 我们需要置位的位数组地址
注意,`addr` 参数使用 `volatile` 关键字定义,以告诉编译器给定地址指向的变量可能会被修改。 `__set_bit` 的实现相当简单。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它仅包含一行[内联汇编代码](https://en.wikipedia.org/wiki/Inline_assembler)。在我们的例子中,我们使用 [bts](http://x86.renejeschke.de/html/file_module_x86_id_25.html) 指令,从位数组中选出一个第一操作数(我们的例子中的 `nr`)所指定的位,存储选出的位的值到 [CF](https://en.wikipedia.org/wiki/FLAGS_register) 标志寄存器并设置该位(LCTT 译注:即 `nr` 指定的位置为 1)。
注意,我们了解了 `nr` 的用法,但这里还有一个参数 `addr` 呢!你或许已经猜到秘密就在 `ADDR`。 `ADDR` 是一个定义在同一个头文件中的宏,它展开为一个包含给定地址和 `+m` 约束的字符串:
```
#define ADDR BITOP_ADDR(addr)
#define BITOP_ADDR(x) "+m" (*(volatile long *) (x))
```
除了 `+m` 之外,在 `__set_bit` 函数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他约束。让我们查看并试着理解它们所表示的意义:
* `+m` - 表示内存操作数,这里的 `+` 表明给定的操作数为输入输出操作数;
* `I` - 表示整型常量;
* `r` - 表示寄存器操作数
除了这些约束之外,我们也能看到 `memory` 关键字,其告诉编译器这段代码会修改内存中的变量。到此为止,现在我们看看相同的<ruby> 原子性 <rp> ( </rp> <rt> atomic </rt> <rp> ) </rp></ruby>变体函数。它看起来比<ruby> 非原子性 <rp> ( </rp> <rt> non-atomic </rt> <rp> ) </rp></ruby>变体更加复杂:
```
static __always_inline void
set_bit(long nr, volatile unsigned long *addr)
{
if (IS_IMMEDIATE(nr)) {
asm volatile(LOCK_PREFIX "orb %1,%0"
: CONST_MASK_ADDR(nr, addr)
: "iq" ((u8)CONST_MASK(nr))
: "memory");
} else {
asm volatile(LOCK_PREFIX "bts %1,%0"
: BITOP_ADDR(addr) : "Ir" (nr) : "memory");
}
}
```
(LCTT 译注:BITOP\_ADDR 的定义为:`#define BITOP_ADDR(x) "=m" (*(volatile long *) (x))`,ORB 为字节按位或。)
首先注意,这个函数使用了与 `__set_bit` 相同的参数集合,但额外地使用了 `__always_inline` 属性标记。 `__always_inline` 是一个定义于 [include/linux/compiler-gcc.h](https://github.com/torvalds/linux/blob/master/include/linux/compiler-gcc.h) 的宏,并且只是展开为 `always_inline` 属性:
```
#define __always_inline inline __attribute__((always_inline))
```
其意味着这个函数总是内联的,以减少 Linux 内核映像的大小。现在让我们试着了解下 `set_bit` 函数的实现。首先我们在 `set_bit` 函数的开头检查给定的位的数量。`IS_IMMEDIATE` 宏定义于相同的[头文件](https://github.com/torvalds/linux/blob/master/arch/x86/include/asm/bitops.h),并展开为 [gcc](https://en.wikipedia.org/wiki/GNU_Compiler_Collection) 内置函数的调用:
```
#define IS_IMMEDIATE(nr) (__builtin_constant_p(nr))
```
如果给定的参数是编译期已知的常量,`__builtin_constant_p` 内置函数则返回 `1`,其他情况返回 `0`。假若给定的位数是编译期已知的常量,我们便无须使用效率低下的 `bts` 指令去设置位。我们可以只需在给定地址指向的字节上执行 [按位或](https://en.wikipedia.org/wiki/Bitwise_operation#OR) 操作,其字节包含给定的位,掩码位数表示高位为 `1`,其他位为 0 的掩码。在其他情况下,如果给定的位号不是编译期已知常量,我们便做和 `__set_bit` 函数一样的事。`CONST_MASK_ADDR` 宏:
```
#define CONST_MASK_ADDR(nr, addr) BITOP_ADDR((void *)(addr) + ((nr)>>3))
```
展开为带有到包含给定位的字节偏移的给定地址,例如,我们拥有地址 `0x1000` 和位号 `0x9`。因为 `0x9` 代表 `一个字节 + 一位`,所以我们的地址是 `addr + 1`:
```
>>> hex(0x1000 + (0x9 >> 3))
'0x1001'
```
`CONST_MASK` 宏将我们给定的位号表示为字节,位号对应位为高位 `1`,其他位为 `0`:
```
#define CONST_MASK(nr) (1 << ((nr) & 7))
```
```
>>> bin(1 << (0x9 & 7))
'0b10'
```
最后,我们应用 `按位或` 运算到这些变量上面,因此,假如我们的地址是 `0x4097` ,并且我们需要置位号为 `9` 的位为 1:
```
>>> bin(0x4097)
'0b100000010010111'
>>> bin((0x4097 >> 0x9) | (1 << (0x9 & 7)))
'0b100010'
```
`第 9 位` 将会被置位。(LCTT 译注:这里的 9 是从 0 开始计数的,比如0010,按照作者的意思,其中的 1 是第 1 位)
注意,所有这些操作使用 `LOCK_PREFIX` 标记,其展开为 [lock](http://x86.renejeschke.de/html/file_module_x86_id_159.html) 指令,保证该操作的原子性。
正如我们所知,除了 `set_bit` 和 `__set_bit` 操作之外,Linux 内核还提供了两个功能相反的函数,在原子性和非原子性的上下文中清位。它们是 `clear_bit` 和 `__clear_bit`。这两个函数都定义于同一个[头文件](https://github.com/torvalds/linux/blob/master/arch/x86/include/asm/bitops.h) 并且使用相同的参数集合。不仅参数相似,一般而言,这些函数与 `set_bit` 和 `__set_bit` 也非常相似。让我们查看非原子性 `__clear_bit` 的实现吧:
```
static inline void __clear_bit(long nr, volatile unsigned long *addr)
{
asm volatile("btr %1,%0" : ADDR : "Ir" (nr));
}
```
没错,正如我们所见,`__clear_bit` 使用相同的参数集合,并包含极其相似的内联汇编代码块。它只是使用 [btr](http://x86.renejeschke.de/html/file_module_x86_id_24.html) 指令替换了 `bts`。正如我们从函数名所理解的一样,通过给定地址,它清除了给定的位。`btr` 指令表现得像 `bts`(LCTT 译注:原文这里为 btr,可能为笔误,修正为 bts)。该指令选出第一操作数所指定的位,存储它的值到 `CF` 标志寄存器,并且清除第二操作数指定的位数组中的对应位。
`__clear_bit` 的原子性变体为 `clear_bit`:
```
static __always_inline void
clear_bit(long nr, volatile unsigned long *addr)
{
if (IS_IMMEDIATE(nr)) {
asm volatile(LOCK_PREFIX "andb %1,%0"
: CONST_MASK_ADDR(nr, addr)
: "iq" ((u8)~CONST_MASK(nr)));
} else {
asm volatile(LOCK_PREFIX "btr %1,%0"
: BITOP_ADDR(addr)
: "Ir" (nr));
}
}
```
并且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它与 `set_bit` 非常相似,只有两处不同。第一处差异为 `clear_bit` 使用 `btr` 指令来清位,而 `set_bit` 使用 `bts` 指令来置位。第二处差异为 `clear_bit` 使用否定的位掩码和 `按位与` 在给定的字节上置位,而 `set_bit` 使用 `按位或` 指令。
到此为止,我们可以在任意位数组置位和清位了,我们将看看位掩码上的其他操作。
在 Linux 内核中对位数组最广泛使用的操作是设置和清除位,但是除了这两个操作外,位数组上其他操作也是非常有用的。Linux 内核里另一种广泛使用的操作是知晓位数组中一个给定的位是否被置位。我们能够通过 `test_bit` 宏的帮助实现这一功能。这个宏定义于 [arch/x86/include/asm/bitops.h](https://github.com/torvalds/linux/blob/master/arch/x86/include/asm/bitops.h) 头文件,并根据位号分别展开为 `constant_test_bit` 或 `variable_test_bit` 调用。
```
#define test_bit(nr, addr) \
(__builtin_constant_p((nr)) \
? constant_test_bit((nr), (addr)) \
: variable_test_bit((nr), (addr)))
```
因此,如果 `nr` 是编译期已知常量,`test_bit` 将展开为 `constant_test_bit` 函数的调用,而其他情况则为 `variable_test_bit`。现在让我们看看这些函数的实现,让我们从 `variable_test_bit` 开始看起:
```
static inline int variable_test_bit(long nr, volatile const unsigned long *addr)
{
int oldbit;
asm volatile("bt %2,%1\n\t"
"sbb %0,%0"
: "=r" (oldbit)
: "m" (*(unsigned long *)addr), "Ir" (nr));
return oldbit;
}
```
`variable_test_bit` 函数使用了与 `set_bit` 及其他函数使用的相似的参数集合。我们也可以看到执行 [bt](http://x86.renejeschke.de/html/file_module_x86_id_22.html) 和 [sbb](http://x86.renejeschke.de/html/file_module_x86_id_286.html) 指令的内联汇编代码。`bt` (或称 `bit test`)指令从第二操作数指定的位数组选出第一操作数指定的一个指定位,并且将该位的值存进标志寄存器的 [CF](https://en.wikipedia.org/wiki/FLAGS_register) 位。第二个指令 `sbb` 从第二操作数中减去第一操作数,再减去 `CF` 的值。因此,这里将一个从给定位数组中的给定位号的值写进标志寄存器的 `CF` 位,并且执行 `sbb` 指令计算: `00000000 - CF`,并将结果写进 `oldbit` 变量。
`constant_test_bit` 函数做了和我们在 `set_bit` 所看到的一样的事:
```
static __always_inline int constant_test_bit(long nr, const volatile unsigned long *addr)
{
return ((1UL << (nr & (BITS_PER_LONG-1))) &
(addr[nr >> _BITOPS_LONG_SHIFT])) != 0;
}
```
它生成了一个位号对应位为高位 `1`,而其他位为 `0` 的字节(正如我们在 `CONST_MASK` 所看到的),并将 [按位与](https://en.wikipedia.org/wiki/Bitwise_operation#AND) 应用于包含给定位号的字节。
下一个被广泛使用的位数组相关操作是改变一个位数组中的位。为此,Linux 内核提供了两个辅助函数:
* `__change_bit`;
* `change_bit`.
你可能已经猜测到,就拿 `set_bit` 和 `__set_bit` 例子说,这两个变体分别是原子和非原子版本。首先,让我们看看 `__change_bit` 函数的实现:
```
static inline void __change_bit(long nr, volatile unsigned long *addr)
{
asm volatile("btc %1,%0" : ADDR : "Ir" (nr));
}
```
相当简单,不是吗? `__change_bit` 的实现和 `__set_bit` 一样,只是我们使用 [btc](http://x86.renejeschke.de/html/file_module_x86_id_23.html) 替换 `bts` 指令而已。 该指令从一个给定位数组中选出一个给定位,将该为位的值存进 `CF` 并使用求反操作改变它的值,因此值为 `1` 的位将变为 `0`,反之亦然:
```
>>> int(not 1)
0
>>> int(not 0)
1
```
`__change_bit` 的原子版本为 `change_bit` 函数:
```
static inline void change_bit(long nr, volatile unsigned long *addr)
{
if (IS_IMMEDIATE(nr)) {
asm volatile(LOCK_PREFIX "xorb %1,%0"
: CONST_MASK_ADDR(nr, addr)
: "iq" ((u8)CONST_MASK(nr)));
} else {
asm volatile(LOCK_PREFIX "btc %1,%0"
: BITOP_ADDR(addr)
: "Ir" (nr));
}
}
```
它和 `set_bit` 函数很相似,但也存在两点不同。第一处差异为 `xor` 操作而不是 `or`。第二处差异为 `btc`( LCTT 译注:原文为 `bts`,为作者笔误) 而不是 `bts`。
目前,我们了解了最重要的体系特定的位数组操作,是时候看看一般的位图 API 了。
### 通用位操作
除了 [arch/x86/include/asm/bitops.h](https://github.com/torvalds/linux/blob/master/arch/x86/include/asm/bitops.h) 中体系特定的 API 外,Linux 内核提供了操作位数组的通用 API。正如我们本部分开头所了解的一样,我们可以在 [include/linux/bitmap.h](https://github.com/torvalds/linux/blob/master/include/linux/bitmap.h) 头文件和 [lib/bitmap.c](https://github.com/torvalds/linux/blob/master/lib/bitmap.c) 源文件中找到它。但在查看这些源文件之前,我们先看看 [include/linux/bitops.h](https://github.com/torvalds/linux/blob/master/include/linux/bitops.h) 头文件,其提供了一系列有用的宏,让我们看看它们当中一部分。
首先我们看看以下 4 个 宏:
* `for_each_set_bit`
* `for_each_set_bit_from`
* `for_each_clear_bit`
* `for_each_clear_bit_from`
所有这些宏都提供了遍历位数组中某些位集合的迭代器。第一个宏迭代那些被置位的位。第二个宏也是一样,但它是从某一个确定的位开始。最后两个宏做的一样,但是迭代那些被清位的位。让我们看看 `for_each_set_bit` 宏:
```
#define for_each_set_bit(bit, addr, size) \
for ((bit) = find_first_bit((addr), (size)); \
(bit) < (size); \
(bit) = find_next_bit((addr), (size), (bit) + 1))
```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它使用了三个参数,并展开为一个循环,该循环从作为 `find_first_bit` 函数返回结果的第一个置位开始,到小于给定大小的最后一个置位为止。
除了这四个宏, [arch/x86/include/asm/bitops.h](https://github.com/torvalds/linux/blob/master/arch/x86/include/asm/bitops.h) 也提供了 `64-bit` 或 `32-bit` 变量循环的 API 等等。
下一个 [头文件](https://github.com/torvalds/linux/blob/master/include/linux/bitmap.h) 提供了操作位数组的 API。例如,它提供了以下两个函数:
* `bitmap_zero`;
* `bitmap_fill`.
它们分别可以清除一个位数组和用 `1` 填充位数组。让我们看看 `bitmap_zero` 函数的实现:
```
static inline void bitmap_zero(unsigned long *dst, unsigned int nbits)
{
if (small_const_nbits(nbits))
*dst = 0UL;
else {
unsigned int len = BITS_TO_LONGS(nbits) * sizeof(unsigned long);
memset(dst, 0, len);
}
}
```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对 `nbits` 的检查。 `small_const_nbits` 是一个定义在同一个[头文件](https://github.com/torvalds/linux/blob/master/include/linux/bitmap.h) 的宏:
```
#define small_const_nbits(nbits) \
(__builtin_constant_p(nbits) && (nbits) <= BITS_PER_LONG)
```
正如我们可以看到的,它检查 `nbits` 是否为编译期已知常量,并且其值不超过 `BITS_PER_LONG` 或 `64`。如果位数目没有超过一个 `long` 变量的位数,我们可以仅仅设置为 0。在其他情况,我们需要计算有多少个需要填充位数组的 `long` 变量并且使用 [memset](http://man7.org/linux/man-pages/man3/memset.3.html) 进行填充。
`bitmap_fill` 函数的实现和 `biramp_zero` 函数很相似,除了我们需要在给定的位数组中填写 `0xff` 或 `0b11111111`:
```
static inline void bitmap_fill(unsigned long *dst, unsigned int nbits)
{
unsigned int nlongs = BITS_TO_LONGS(nbits);
if (!small_const_nbits(nbits)) {
unsigned int len = (nlongs - 1) * sizeof(unsigned long);
memset(dst, 0xff, len);
}
dst[nlongs - 1] = BITMAP_LAST_WORD_MASK(nbits);
}
```
除了 `bitmap_fill` 和 `bitmap_zero`,[include/linux/bitmap.h](https://github.com/torvalds/linux/blob/master/include/linux/bitmap.h) 头文件也提供了和 `bitmap_zero` 很相似的 `bitmap_copy`,只是仅仅使用 [memcpy](http://man7.org/linux/man-pages/man3/memcpy.3.html) 而不是 [memset](http://man7.org/linux/man-pages/man3/memset.3.html) 这点差异而已。它也提供了位数组的按位操作,像 `bitmap_and`, `bitmap_or`, `bitamp_xor`等等。我们不会探讨这些函数的实现了,因为如果你理解了本部分的所有内容,这些函数的实现是很容易理解的。无论如何,如果你对这些函数是如何实现的感兴趣,你可以打开并研究 [include/linux/bitmap.h](https://github.com/torvalds/linux/blob/master/include/linux/bitmap.h) 头文件。
本部分到此为止。
### 链接
* [bitmap](https://en.wikipedia.org/wiki/Bit_array)
* [linked data structures](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nked_data_structure)
* [tree data structures](https://en.wikipedia.org/wiki/Tree_%28data_structure%29)
* [hot-plug](https://www.kernel.org/doc/Documentation/cpu-hotplug.txt)
* [cpumasks](https://0xax.gitbooks.io/linux-insides/content/Concepts/cpumask.html)
* [IRQs](https://en.wikipedia.org/wiki/Interrupt_request_%28PC_architecture%29)
* [API](https://en.wikipedia.org/wiki/Application_programming_interface)
* [atomic operations](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nearizability)
* [xchg instruction](http://x86.renejeschke.de/html/file_module_x86_id_328.html)
* [cmpxchg instruction](http://x86.renejeschke.de/html/file_module_x86_id_41.html)
* [lock instruction](http://x86.renejeschke.de/html/file_module_x86_id_159.html)
* [bts instruction](http://x86.renejeschke.de/html/file_module_x86_id_25.html)
* [btr instruction](http://x86.renejeschke.de/html/file_module_x86_id_24.html)
* [bt instruction](http://x86.renejeschke.de/html/file_module_x86_id_22.html)
* [sbb instruction](http://x86.renejeschke.de/html/file_module_x86_id_286.html)
* [btc instruction](http://x86.renejeschke.de/html/file_module_x86_id_23.html)
* [man memcpy](http://man7.org/linux/man-pages/man3/memcpy.3.html)
* [man memset](http://man7.org/linux/man-pages/man3/memset.3.html)
* [CF](https://en.wikipedia.org/wiki/FLAGS_register)
* [inline assembler](https://en.wikipedia.org/wiki/Inline_assembler)
* [gcc](https://en.wikipedia.org/wiki/GNU_Compiler_Collection)
---
via: <https://github.com/0xAX/linux-insides/blob/master/DataStructures/bitmap.md>
作者:[0xAX](https://twitter.com/0xAX) 译者:[cposture](https://github.com/cposture)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Fedora 25 将是第一个默认采用 Wayland 显示服务器的发行版
|
上周,Fedora Wiki 网站上发布了一篇新功能建议草案,提议 Fedora 25 的 Workstation 版本采用 Wayland 做 GNOME 桌面环境的默认显示服务器。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23/235902ir1a7skoasas4mk6.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23/235902ir1a7skoasas4mk6.jpg
| true | false | true |
wxy
| false |
[
"Fedora",
"Wayland"
] |
新闻
|
{
"viewnum": 8753,
"commentnum": 3,
"favtimes": 0,
"sharetimes": 1,
"likes": 0
}
|
[
{
"postip": "58.240.23.93",
"message": "为什么Wayland 不支持NVIDIA",
"username": "来自江苏南京的 Internet Explorer 11.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08-24T15:21:27"
},
{
"postip": "47.89.23.187",
"message": "拖了多少年了",
"username": "来自加拿大的 Firefox 48.0|Ubuntu 用户",
"date": "2016-08-24T15:50:15"
},
{
"postip": "223.81.192.246",
"message": "你这问题本身就不对。只有 NVIDIA 是否支持 Wayland,哪能反过来?",
"username": "绿色圣光 [Firefox 45.0|GNU/Linux]",
"date": "2016-08-24T22:06:31"
}
] |
[] |
上周,Fedora Wiki 网站上发布了一篇新功能建议草案,提议 Fedora 25 的 Workstation 版本采用 Wayland 做 GNOME 桌面环境的默认显示服务器。
| 2016-08-24T08:01:00 | 2016-08-24T08:01:00 | 7,710 |
/article-7710-1.html
|
Fedora 开发团队正在非常努力的开发下一代版本 Fedora 25,这将带来最新的技术改进。

Wayland 就是一个新的技术,这个下一代显示服务器的设计目标即是替代老旧的 X.Org 服务器(即 X11)。X11 被几乎所有的 GNU/Linux 操作系统用作默认的显示服务器,但是 X11 本身有很多安全隐患,却由于种种原因而不能修复。所以,多年以来一直有呼声要求设计新的显示服务器以取代已经用了几十年的 X11 服务器,而 Wayland 就是被寄予期望的一个替代品。
Wayland 的取代过程虽然很慢,但是一直在继续。许多开源软件,比如说 GNOME 和 KDE 家族的那些软件都在积极支持新的 Wayland 显示服务器,除此之外, Enlightenment 家族和其它那些虽然不属于桌面环境家族,但也活跃开发的软件也对 Wayland 表示了支持。另外,Canonical 公司开发了一个他们自己的显示服务器,叫 Mir,也是用来替代 X11 的,不过目前只在 Ubuntu 家族取得了一定进展。
Fedora 作为 Linux 发行版界的技术先锋,总是积极地在他们的发行版中采用各种新的技术,比如 Systemd,也比如 Wayland。虽然因此带来一些负面结果——比如发布延期、稳定性和兼容性有时候不太好,但是作为一个为 RHEL 和 CentOS 趟路的发行版,似乎也无可厚非——Just for fun,新技术总是好玩的,不是么?
从 Fedora 24 开始,他们就想着在 Fedora 里面默认采用 Wayland 显示服务器,但是直到发布时,也没完全搞好,只能将这个重任放到下一个版本,即 Fedora 25 中。而在上周,Fedora Wiki 网站上发布了一篇新功能建议[草案](https://fedoraproject.org/wiki/Changes/WaylandByDefault),提议 Fedora 25 的 Workstation 版本采用 Wayland 做 GNOME 桌面环境的默认显示服务器。
在该[草案](https://fedoraproject.org/wiki/Changes/WaylandByDefault)中说“我们将在 GNOME 中让 GDM 默认使用 Wayland。如果 Wayland 不可用(比如使用 nvidia 显卡时),代码会自动切换到 Xorg。用户可以在 /etc/gdm/custom.conf 中设置 WaylandEnable=false 来禁用 Wayland,但是不再为 GNOME 分别设置 X11 和 Wayland 两个入口菜单了。”
用户不会注意到采用不同的显示服务器的明显不同,事实上,采用 Wayland 会让应用彼此之间以及和底层系统隔离的更好。换句话说, Wayland 比 X11 更安全。
Fedora 25 目前计划将在今年的 11 月 15 日到来,当然,按照 Fedora 的“传统”,延期是一定的,现在已经延期一次了。但是,不要紧,等着等着就习惯了。在 Fedora 25 发布之前,你还可以在 Fedora 24 中使用 Wayland 显示服务器,并将你发现的问题反馈给社区,让他们可以更好的改善 Wayland 显示服务器的表现。总之,希望 Fedora 25 能给我们带来惊喜,将 Wayland 作为默认显示服务器显然会带来引导作用,必然会引领一些发行版跟进。
参考:[softpedia](http://news.softpedia.com/news/fedora-25-linux-os-to-arrive-on-november-15-ship-with-wayland-by-default-507547.shtml)。
|
||||
使用 Docker Swarm 部署可扩展的 Python3 应用
|
Chad Lung
|
http://www.giantflyingsaucer.com/blog/?p=5923
|
你可能会惊讶,使用 Docker Swarm 部署(复制)一个 Python(Java、Go 都一样)应用是如此的简单。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24/085955kwrcach76z1zrncc.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24/085955kwrcach76z1zrncc.jpg
| true | false | true |
MikeCoder
| false |
[
"Docker",
"Swarm"
] |
技术
|
{
"viewnum": 5968,
"commentnum": 1,
"favtimes": 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23.120.24.65",
"message": "以前一直在微信端看,非常喜欢,今天注册个账号,更方便些,感谢网站,提供了很多linux编程方面的知识",
"username": "GNU [Baidu Spark 7.6|Windows 8]",
"date": "2016-08-25T10:23:04"
}
] |
[] |
你可能会惊讶,使用 Docker Swarm 部署(复制)一个 Python(Java、Go 都一样)应用是如此的简单。
| 2016-08-24T09:00:00 | 2016-08-24T09:00:00 | 7,711 |
/article-7711-1.html
|
[Ben Firshman](https://blog.docker.com/author/bfirshman/) 最近在 [Dockercon](http://dockercon.com/) 做了一个关于使用 Docker 构建无服务应用的演讲,你可以在[这里查看详情](https://blog.docker.com/author/bfirshman/)(还有视频)。之后,我写了一篇关于如何使用 [AWS Lambda](https://aws.amazon.com/lambda/) 构建微服务系统的[文章](http://www.giantflyingsaucer.com/blog/?p=5730)。

今天,我想展示给你的就是如何使用 [Docker Swarm](https://docs.docker.com/swarm/) 部署一个简单的 Python Falcon REST 应用。这里我不会使用[dockerrun](https://github.com/bfirsh/dockerrun) 或者是其他无服务特性,你可能会惊讶,使用 Docker Swarm 部署(复制)一个 Python(Java、Go 都一样)应用是如此的简单。
注意:这展示的部分步骤是截取自 [Swarm Tutorial](https://docs.docker.com/engine/swarm/swarm-tutorial/),我已经修改了部分内容,并且[增加了一个 Vagrant Helper 的仓库](https://github.com/chadlung/vagrant-docker-swarm)来启动一个可以让 Docker Swarm 工作起来的本地测试环境。请确保你使用的是 1.12 或以上版本的 Docker Engine。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使用的是 1.12RC2 版本。注意的是,这只是一个测试版本,可能还会有修改。
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如果你想本地运行的话,你要保证 [Vagrant](https://www.vagrantup.com/) 已经正确的安装和运行了。你也可以按如下步骤使用你最喜欢的云服务提供商部署 Docker Swarm 虚拟机系统。
我们将会使用这三台 VM:一个简单的 Docker Swarm 管理平台和两台 worker。
安全注意事项:Vagrantfile 代码中包含了部分位于 Docker 测试服务器上的 shell 脚本。这是一个潜在的安全问题,它会运行你不能控制的脚本,所以请确保你会在运行代码之前[审查过这部分的脚本](https://test.docker.com/)。
```
$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chadlung/vagrant-docker-swarm
$ cd vagrant-docker-swarm
$ vagrant plugin install vagrant-vbguest
$ vagrant up
```
Vagrant up 命令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完成。
SSH 登录进入 manager1 虚拟机:
```
$ vagrant ssh manager1
```
在 manager1 的 ssh 终端会话中执行如下命令:
```
$ sudo docker swarm init --listen-addr 192.168.99.100:2377
```
现在还没有 worker 注册上来:
```
$ sudo docker node ls
```
让我们注册两个新的 worker,请打开两个新的终端会话(保持 manager1 会话继续运行):
```
$ vagrant ssh worker1
```
在 worker1 的 ssh 终端会话上执行如下命令:
```
$ sudo docker swarm join 192.168.99.100:2377
```
在 worker2 的 ssh 终端会话上重复这些命令。
在 manager1 终端上执行如下命令:
```
$ docker node ls
```
你将会看到:

在 manager1 的终端里部署一个简单的服务。
```
sudo docker service create --replicas 1 --name pinger alpine ping google.com
```
这个命令将会部署一个服务,它会从 worker 之一 ping google.com。(或者 manager,manager 也可以运行服务,不过如果你只是想 worker 运行容器的话,[也可以禁用这一点](https://docs.docker.com/engine/reference/commandline/swarm_init/))。可以使用如下命令,查看哪些节点正在执行服务:
```
$ sudo docker service tasks pinger
```
结果会和这个比较类似:

所以,我们知道了服务正跑在 worker1 上。我们可以回到 worker1 的会话里,然后进入正在运行的容器:
```
$ sudo docker ps
```

你可以看到容器的 id 是: ae56769b9d4d,在我的例子中,我运行如下的代码:
```
$ sudo docker attach ae56769b9d4d
```

你可以按下 CTRL-C 来停止服务。
回到 manager1,然后移除这个 pinger 服务。
```
$ sudo docker service rm pinger
```
现在,我们将会部署可复制的 Python 应用。注意,为了保持文章的简洁,而且容易复制,所以部署的是一个简单的应用。
你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镜像放到 [Docker Hub](https://hub.docker.com/)上,或者使用我[已经上传的一个](https://hub.docker.com/r/chadlung/hello-app/)。这是一个简单的 Python 3 Falcon REST 应用。它有一个简单的入口: /hello 带一个 value 参数。
放在 [chadlung/hello-app](https://hub.docker.com/r/chadlung/hello-app/) 上的 Python 代码看起来像这样:
```
import json
from wsgiref import simple_server
import falcon
class HelloResource(object):
def on_get(self, req, resp):
try:
value = req.get_param('value')
resp.content_type = 'application/json'
resp.status = falcon.HTTP_200
resp.body = json.dumps({'message': str(value)})
except Exception as ex:
resp.status = falcon.HTTP_500
resp.body = str(ex)
if __name__ == '__main__':
app = falcon.API()
hello_resource = HelloResource()
app.add_route('/hello', hello_resource)
httpd = simple_server.make_server('0.0.0.0', 8080, app)
httpd.serve_forever()
```
Dockerfile 很简单:
```
FROM python:3.4.4
RUN pip install -U pip
RUN pip install -U falcon
EXPOSE 8080
COPY . /hello-app
WORKDIR /hello-app
CMD ["python", "app.py"]
```
上面表示的意思很简单,如果你想,你可以在本地运行该进行来访问这个入口: <http://127.0.0.1:8080/hello?value=Fred>
这将返回如下结果:
```
{"message": "Fred"}
```
在 Docker Hub 上构建和部署这个 hello-app(修改成你自己的 Docker Hub 仓库或者[使用这个](https://hub.docker.com/r/chadlung/hello-app/)):
```
$ sudo docker build . -t chadlung/hello-app:2
$ sudo docker push chadlung/hello-app:2
```
现在,我们可以将应用部署到之前的 Docker Swarm 了。登录 manager1 的 ssh 终端会话,并且执行:
```
$ sudo docker service create -p 8080:8080 --replicas 2 --name hello-app chadlung/hello-app:2
$ sudo docker service inspect --pretty hello-app
$ sudo docker service tasks hello-app
```
现在,我们已经可以测试了。使用任何一个 Swarm 节点的 IP 来访问 /hello 入口。在本例中,我在 manager1 的终端里使用 curl 命令:
注意,Swarm 中的所有的 IP 都可以,不管这个服务是运行在一台还是更多的节点上。
```
$ curl -v -X GET "http://192.168.99.100:8080/hello?value=Chad"
$ curl -v -X GET "http://192.168.99.101:8080/hello?value=Test"
$ curl -v -X GET "http://192.168.99.102:8080/hello?value=Docker"
```
结果:
```
* Hostname was NOT found in DNS cache
* Trying 192.168.99.101...
* Connected to 192.168.99.101 (192.168.99.101) port 8080 (#0)
> GET /hello?value=Chad HTTP/1.1
> User-Agent: curl/7.35.0
> Host: 192.168.99.101:8080
> Accept: */*
>
* HTTP 1.0, assume close after body
< HTTP/1.0 200 OK
< Date: Tue, 28 Jun 2016 23:52:55 GMT
< Server: WSGIServer/0.2 CPython/3.4.4
<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 content-length: 19
<
{"message": "Chad"}
```
从浏览器中访问其他节点:

如果你想看运行的所有服务,你可以在 manager1 节点上运行如下代码:
```
$ sudo docker service ls
```
如果你想添加可视化控制平台,你可以安装 [Docker Swarm Visualizer](https://github.com/ManoMarks/docker-swarm-visualizer)(这对于展示非常方便)。在 manager1 的终端中执行如下代码:
```
$ sudo docker run -it -d -p 5000:5000 -e HOST=192.168.99.100 -e PORT=5000 -v /var/run/docker.sock:/var/run/docker.sock manomarks/visualizer
```
打开你的浏览器,并且访问: <http://192.168.99.100:5000/>
结果如下(假设已经运行了两个 Docker Swarm 服务):

要停止运行 hello-app(已经在两个节点上运行了),可以在 manager1 上执行这个代码:
```
$ sudo docker service rm hello-app
```
如果想停止 Visualizer, 那么在 manager1 的终端中执行:
```
$ sudo docker ps
```
获得容器的 ID,这里是: f71fec0d3ce1,从 manager1 的终端会话中执行这个代码:
```
$ sudo docker stop f71fec0d3ce1
```
祝你成功使用 Docker Swarm。这篇文章主要是以 1.12 版本来进行描述的。
---
via: <http://www.giantflyingsaucer.com/blog/?p=5923>
作者:[Chad Lung](http://www.giantflyingsaucer.com/blog/?author=2) 译者:[MikeCoder](https://github.com/MikeCoder)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海量的超赞 Linux 软件
|
VoLuong
|
https://github.com/VoLuong/Awesome-Linux-Software
|
这个仓库收集了对任何用户/开发者都超赞的 Linux 应用软件。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24/160236zmmo3nh3h3fxvmmo.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24/160236zmmo3nh3h3fxvmmo.jpg
| true | false | true |
alim0x
| true |
[
"软件"
] |
分享
|
{
"viewnum": 134282,
"commentnum": 40,
"favtimes": 38,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20.219.39.183",
"message": "受教了",
"username": "来自120.219.39.183的 Chrome 49.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08-24T19:30:07"
},
{
"postip": "211.87.235.101",
"message": "内容比较丰富,发现了很多新工具。棒。",
"username": "来自山东济南山东大学齐鲁软件学院的 Chrome 53.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08-24T19:45:30"
},
{
"postip": "121.35.146.62",
"message": "收藏了。",
"username": "hello_linux [Chrome 46.0|Windows 7]",
"date": "2016-08-24T19:46:01"
},
{
"postip": "121.35.146.62",
"message": "收藏了",
"username": "hello_linux [Chrome 46.0|Windows 7]",
"date": "2016-08-24T19:46:22"
},
{
"postip": "175.160.144.245",
"message": "真不错的东西。",
"username": "canary [Firefox 48.0|Fedora]",
"date": "2016-08-24T23:05:44"
},
{
"postip": "103.240.124.71",
"message": "收藏了, 好",
"username": "执着的夏风 [Chromium 51.0|Ubuntu]",
"date": "2016-08-24T23:09:47"
},
{
"postip": "123.113.81.190",
"message": "很牛,收藏了。多谢贡献者",
"username": "编程浪子 [Chrome 49.0|GNU/Linux]",
"date": "2016-08-25T00:04:28"
},
{
"postip": "60.191.1.98",
"message": "已mark",
"username": "来自浙江杭州的 Chrome 52.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08-25T11:06:25"
},
{
"postip": "221.4.214.244",
"message": "MARK",
"username": "来自广东珠海的 Chrome 52.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08-25T11:36:51"
},
{
"postip": "218.17.122.82",
"message": "好详细啊,",
"username": "何亮 [Chrome 49.0|Windows 7]",
"date": "2016-08-25T14:41:00"
},
{
"postip": "210.22.136.78",
"message": "牛逼,丰富,想要的都有了",
"username": "大大大鱼 [Safari 9.1|Mac 10.11]",
"date": "2016-08-25T16:59:16"
},
{
"postip": "183.54.199.67",
"message": "archlinux的wiki里面也有一份软件名单",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Chrome 52.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08-25T20:30:58"
},
{
"postip": "123.234.207.72",
"message": "可以,很强!",
"username": "来自山东青岛的 Chrome 52.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08-27T18:08:07"
},
{
"postip": "183.63.119.40",
"message": "我来看看我是什么用户",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Chrome 50.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08-27T21:33:34"
},
{
"postip": "223.81.193.219",
"message": "不错不错!",
"username": "绿色圣光 [Firefox 45.0|GNU/Linux]",
"date": "2016-08-28T20:52:32"
},
{
"postip": "58.246.173.162",
"message": "要是有QQ和旺旺就好了",
"username": "粱小无拆 [Chrome 50.0|Windows 7]",
"date": "2016-08-30T15:15:14"
},
{
"postip": "110.84.35.251",
"message": "Nice!!!!",
"username": "7th [Firefox 48.0|GNU/Linux]",
"date": "2016-08-30T17:13:41"
},
{
"postip": "171.15.195.216",
"message": "学习啦",
"username": "来自河南郑州的 Firefox 45.0|Ubuntu 用户",
"date": "2016-08-30T20:56:27"
},
{
"postip": "114.253.18.5",
"message": "对于外国人来说,有 Facebook 和 Ins 就够了。",
"username": "linux [Chrome 52.0|Mac 10.11]",
"date": "2016-08-30T21:39:06"
},
{
"postip": "222.210.136.222",
"message": "很详尽啊!",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3.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09-04T17:20:25"
},
{
"postip": "60.14.254.8",
"message": "请写清楚,是哪个linux的软件!!我用centos+xfce环境,大部分无从安装。<br />\r\n这正是linux的悲剧。几百个发行版本,软件安装包的方式不统一,互不兼容。甚至同一个发行版本,不同版本号,都装不上!<br />\r\n你可以写明是ubuntu。请不要写linux。这是诈骗。",
"username": "来自黑龙江牡丹江的 Chrome 41.0|Windows 8.1 用户",
"date": "2016-09-18T20:11:45"
},
{
"postip": "123.120.84.63",
"message": "无从安装?连安装软件都不会,说明你才刚刚用上吧。Linux 下绝大部分都是不限定特定发行版的。只要你需要,有安装包就安装包,没有就编译好了,多大个事。",
"username": "linux [Chrome 53.0|Mac 10.11]",
"date": "2016-09-19T12:03:54"
},
{
"postip": "119.4.174.130",
"message": "基本所有linux软件 任何发行版都能用,甚至大部分linux软件BSD也能用, 就算有的发行版软件源里没有,看看文档 编译一下就完了,不知道怎么装 应该是刚入linux吧 , 多熟悉熟悉.",
"username": "baby-blue__ [Chrome 54.0|Arch Linux]",
"date": "2016-11-08T01:35:23"
},
{
"postip": "203.156.238.98",
"message": "收藏:)",
"username": "MuFeng [Chrome 53.0|Windows 7]",
"date": "2016-11-18T11:36:40"
},
{
"postip": "27.47.130.29",
"message": "666很好很强大,顺便看看我是哪里的。。。。。",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Chrome 53.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11-21T18:51:52"
},
{
"postip": "123.112.142.152",
"message": "where r u ?",
"username": "linux [Chrome 54.0|Mac 10.11]",
"date": "2016-11-21T21:46:33"
},
{
"postip": "117.139.208.10",
"message": "我想你是linux新手吧。<br />\r\n想要这些都能轻松安装,推荐选择archlinux,妥妥的安装方便。",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Firefox 50.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1-17T17:58:52"
},
{
"postip": "223.104.146.236",
"message": "南通大学电子商务171大三学生特意前来学习观摩",
"username": "来自223.104.146.236的 Firefox 68.0|GNU/Linux 用户",
"date": "2020-02-28T11:14:17"
},
{
"postip": "111.121.92.185",
"message": "才安装了,来看看",
"username": "来自贵州贵阳的 Chrome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20-03-01T14:58:01"
},
{
"postip": "112.96.173.147",
"message": "6666666666",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Firefox 72.0|Ubuntu 用户",
"date": "2020-05-25T03:37:27"
},
{
"postip": "58.249.3.211",
"message": "我在想你真的会linux吗?",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Firefox 80.0|GNU/Linux 用户",
"date": "2020-09-19T14:57:36"
},
{
"postip": "111.198.227.79",
"message": "兄弟你这么发帖,都没人喷,反而在细心关照你。Linux社区真的好和谐,没那么多戾气~",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Chrome Mobile 81.0|Android 10 用户",
"date": "2020-10-14T00:01:22"
},
{
"postip": "111.30.203.50",
"message": "这个资源贴太赞了",
"username": "来自天津的 Firefox 84.0|Ubuntu 用户",
"date": "2021-01-22T18:42:22"
},
{
"postip": "182.104.74.81",
"message": "确实是篇大而全的好文,赞一个。",
"username": "来自江西南昌的 Chrome 88.0|GNU/Linux 用户",
"date": "2021-02-21T00:35:02"
},
{
"postip": "110.73.141.17",
"message": "我看看我是哪里的,用的什么系统",
"username": "来自广西来宾的 Chrome 86.0|GNU/Linux 用户",
"date": "2021-11-21T13:24:31"
},
{
"postip": "110.73.141.17",
"message": "我看看我是哪里的,用的什么系统",
"username": "来自广西来宾的 Chrome 86.0|GNU/Linux 用户",
"date": "2021-11-21T13:24:34"
},
{
"postip": "111.25.47.56",
"message": "我看看我是哪里的,用的什么系统",
"username": "来自111.25.47.56的 Firefox 96.0|GNU/Linux 用户",
"date": "2022-01-13T16:03:59"
},
{
"postip": "222.219.124.24",
"message": "我用manjaro 现实alien rpm转deb 然后debtap 转zst,安装不要太方便",
"username": "来自云南保山的 Chrome 98.0|GNU/Linux 用户",
"date": "2022-01-13T19:02:26"
},
{
"postip": "14.209.40.175",
"message": "现在已经有QQ Linux了",
"username": "来自广东肇庆的 Chrome 107.0|GNU/Linux 用户",
"date": "2022-11-21T20:03:20"
},
{
"postip": "14.209.40.175",
"message": "现在已经有QQ Linux了",
"username": "来自广东肇庆的 Chrome 107.0|GNU/Linux 用户",
"date": "2022-11-21T20:03:26"
}
] |
[] |
这个仓库收集了对任何用户/开发者都超赞的 Linux 应用软件。
| 2016-08-24T16:01:00 | 2016-08-24T16:01:00 | 7,712 |
/article-7712-1.html
|

* 这个仓库收集了对任何用户/开发者都超赞的 Linux 应用软件。
* 请随意 contribute / star / fork / pull request。欢迎一切推荐和建议。
*更新:原英文库已经在 [Gitbook](https://voluong.gitbooks.io/awesome-linux-software/content/) 上发布,中文版阅读地址戳[这里](https://alim0x.gitbooks.io/awesome-linux-software-zh_cn/content/)。你可以将这个链接分享给新用户,因为在上面阅读相比于在 github 上阅读会更加友好。可以在[这里](https://goo.gl/xhiKla)下载英文 pdf 版本。*
### 应用
#### 音频
* [Airtime](https://www.sourcefabric.org/en/airtime/download/) - Airtime 是一款用于调度和远程站点管理的开放广播软件 [](https://github.com/sourcefabric/Airtime) 
* [Ardour](https://ardour.org/) - 在 Linux 上录音,编辑,和混音 
* [Audacious](http://audacious-media-player.org/) - 开源音频播放器,按你想要的方式播放你的音乐,不占用你其它任务的电脑资源。[](http://audacious-media-player.org/developers) 
* [Audacity](http://www.audacityteam.org/download/linux/) - 免费,开源,跨平台的声音录制、编辑软件。 [](https://github.com/audacity/audacity) 
* [Audio Recorder](https://launchpad.net/~audio-recorder/+archive/ubuntu/ppa) - 简单的声音录制软件,就在 ubuntu ppa。 
* [Clementine](https://www.clementine-player.org/) - 播放无数的有损和无损音频格式。 [](https://github.com/clementine-player/Clementine) 
* [Google Play Music](https://www.googleplaymusicdesktopplayer.com/) - 非官方但很漂亮的跨平台 Google Play Music 桌面客户端。[](https://github.com/MarshallOfSound/Google-Play-Music-Desktop-Player-UNOFFICIAL-) 
* [Hydrogen](http://www.hydrogen-music.org/hcms/node/21) - GNU/Linux 上的高级电子鼓。 
* [K3b](http://www.k3b.org/) - K3b - Linux 上的 CD/DVD 创建工具 - 为 KDE 特别优化。[](https://github.com/KDE/k3b) 
* [Kid3Qt](https://apps.ubuntu.com/cat/applications/precise/kid3-qt/) - 编辑多媒体文件的标签,如一个专辑所有 mp3 文件的艺术家,专辑,年代,流派。 
* [KxStudio](http://kxstudio.linuxaudio.org/) - KXStudio 是专业声音创作应用和插件的集合。 
* [Let's make music](https://lmms.io/download/#linux) - 在你的 PC 上制作音乐,创造旋律和节拍,合成,混音,编曲小样以及更多内容。 
* [Lollypop](http://gnumdk.github.io/lollypop-web) - Lollypop 是一款新的 GNOME 音乐播放应用。 [](https://github.com/gnumdk/lollypop) 
* [Mixxx](http://www.mixxx.org/download/) - 免费的 DJ 软件,给你一切现场混音所需要的,名副其实的 Traktor 替代品。 [](https://github.com/mixxxdj/mixxx) 
* [OSD Lyrics](https://aur.archlinux.org/packages/osdlyrics-git/) - 与你最爱的媒体播放器显示歌词。 [](https://github.com/PedroHLC/osdlyrics) 
* [Rhythmbox](https://wiki.gnome.org/Apps/Rhythmbox) - 来自 GNOME 的音乐播放器。[](https://github.com/GNOME/rhythmbox) 
* [SoundJuicer](http://www.howtogeek.com/howto/20126/rip-audio-cds-with-sound-juicer/) - CD 抓取工具,for GNOME 
* [Tomahawk](https://www.tomahawk-player.org/) - 一种新的音乐播放器,集合你所有的流媒体,下载,音乐云存储,播放列表,电台等。 [](https://github.com/tomahawk-player/tomahawk) 
#### 聊天客户端
* [GhettoSkype](https://github.com/stanfieldr/ghetto-skype) - Skype 的开源 web 封装。 [](https://github.com/stanfieldr/ghetto-skype) 
* [HexChat](https://hexchat.github.io/) - HexChat 是一款基于 XChat 的 IRC 客户端,但和 XChat 不一样的是它对 Windows 和 Unix-like 系统都是完全自由的。[](https://github.com/hexchat) 
* [Jitsi](https://jitsi.org/) - Jitsi 是一款免费,开源的多平台语音,视频会议以及即时通讯应用,在 Windows, Linux, Mac OS X 和 Android 上可用。[](https://github.com/jitsi) 
* [Messenger for Desktop](https://messengerfordesktop.com/#download) - Facebook messenger 应用。 [](https://github.com/Aluxian/Facebook-Messenger-Desktop) 
* [Pidgin](http://askubuntu.com/questions/307622/update-pidgin-using-apt-get) - 一款通用聊天客户端。 
* [qTox](https://qtox.github.io/) - 一款简单的分布式,安全的通讯软件,支持音频和视频聊天。 [](https://github.com/qTox/qTox) 
* [ScudCloud](https://github.com/raelgc/scudcloud/) - 一款 Linux 下的 Slack 客户端。 [](https://github.com/raelgc/scudcloud/) 
* [Skype](https://www.skype.com/en/) - Skype 让世界保持沟通,免费的。 
* [Telegram](https://desktop.telegram.org/) - 一款专注于速度和安全的消息应用,它非常快,简单而且免费。 [](https://github.com/telegramdesktop/tdesktop) 
* [Viber](https://www.viber.com/en/products/linux) - Viber for Linux 让你在任何设备,网络和国家给其他 Viber 用户免费发送消息和通话。 
* [Weechat](https://weechat.org/) - WeeChat 是一款快速,轻量级,可扩展的聊天客户端。 [](https://github.com/weechat) 
* [Whatsie](https://github.com/Aluxian/Whatsie) - Whatsapp ubuntu/linux 非官方客户端。 [](https://github.com/Aluxian/Whatsie) 
#### 数据备份与恢复
* [Borg Backup](https://borgbackup.readthedocs.io/en/stable/) - 一款不错的的备份工具。[](https://borgbackup.readthedocs.io/en/stable/development.html) 
* [Photorec](http://www.cgsecurity.org/wiki/PhotoRec) - PhotoRec 一款数据恢复应用,为恢复硬盘,CD-ROM 上包括视频,文档以及归档等文件而设计,以及数码相机存储中丢失的相片(Photorec 的由来)。 
* [Qt4-fsarchiver](https://sourceforge.net/projects/qt4-fsarchiver/) - qt4-fsarchiver 是 fsarchiver 的图形化界面,能够保存/恢复分区,文件夹和 MBR/GPT 分区。这个程序是基于 Debian 的系统,Suse 以及 Fedora 适用的。 [](https://borgbackup.readthedocs.io/en/stable/) 
* [System Rescue CD](http://www.system-rescue-cd.org/SystemRescueCd_Homepage) - SystemRescueCd 是一款 Linux 系统急救盘,提供可启动的 CD-ROM 或 U 盘,用于管理系统在崩溃后修复系统和数据。 
* [Test Disk](http://www.cgsecurity.org/wiki/TestDisk) - TestDisk 是一款强大的免费数据恢复软件!它主要设计用于帮助回去丢失的分区和/或修复由软件错误导致的硬盘无法启动引导。 
* [Timeshift](https://launchpad.net/timeshift) - TimeShift 是一款系统还原工具,它用 rsync 和硬链接创建系统的增量快照。快照可以在一段时间后用于恢复,撤销快照生成以来所做的所有更改。快照可以手动生成或用定时任务自动生成。 
#### 桌面个性化
* [Adapta Theme](https://github.com/tista500/Adapta) - 一款自适应的 Gtk+ 主题,遵循 Material 设计指南。[](https://camo.githubusercontent.com/123c212a73b8dd36e355c193788ea3d8baa36f73/68747470733a2f2f63646e2e7261776769742e636f6d2f6943484149542f617765736f6d652d6f73782f6d61737465722f6d656469612f6f73732e737667) 
* [Arc Icon Theme](https://github.com/horst3180/arc-icon-theme) - 一款可以和 Moka 图标主题一同使用的现代图标主题。 [](https://camo.githubusercontent.com/123c212a73b8dd36e355c193788ea3d8baa36f73/68747470733a2f2f63646e2e7261776769742e636f6d2f6943484149542f617765736f6d652d6f73782f6d61737465722f6d656469612f6f73732e737667) 
* [Arc Theme](https://github.com/horst3180/arc-theme) - 带有透明元素的扁平化主题 [](https://camo.githubusercontent.com/123c212a73b8dd36e355c193788ea3d8baa36f73/68747470733a2f2f63646e2e7261776769742e636f6d2f6943484149542f617765736f6d652d6f73782f6d61737465722f6d656469612f6f73732e737667) 
* [Compiz Config settings manager](https://apps.ubuntu.com/cat/applications/compizconfig-settings-manager/) - OpenCompositing 项目带来的提高 X Window 系统可用性和生产力的 3D 桌面视觉特效。 
* [Conky](https://github.com/brndnmtthws/conky) - Conky 是 X 下一款免费,轻量的系统监视器,可以在你桌面显示任何类型的信息。 [](https://github.com/brndnmtthws/conky) 
* [Flatabulous](https://github.com/anmoljagetia/Flatabulous) - 一款扁平化主题,适用于 Ubuntu 以及其它基于 Gnome 的 Linux 系统。 [](https://camo.githubusercontent.com/123c212a73b8dd36e355c193788ea3d8baa36f73/68747470733a2f2f63646e2e7261776769742e636f6d2f6943484149542f617765736f6d652d6f73782f6d61737465722f6d656469612f6f73732e737667) 
* [Flatabulous Arc Theme](https://github.com/andreisergiu98/arc-flatabulous-theme) - 我最爱的 ubuntu 主题。[](https://github.com/andreisergiu98/arc-flatabulous-theme) 
* [Gnome Extensions](http://extensions.gnome.org/) - Gnome 桌面环境扩展插件。 
* [Gnome Look](https://www.gnome-look.org/) - 大量社区创建的图标,shell 主题,字体,以及其他更多的可用来个性化你的 Gnome 桌面环境的资源,都在这一个站点。 [Freeware](https://cdn.rawgit.com/iCHAIT/awesome-osx/master/media/free.svg)
* [Irradiance Theme](https://github.com/bsundman/Irradiance) - 一款受 OSX Yosemite 启发的 Unity 主题,基于 Radiance。[](https://github.com/bsundman/Irradiance) 
* [Numix Icon Theme](http://www.noobslab.com/2014/04/install-numix-icon-packs-in-ubuntulinux.html) - Ubuntu 最好的图标主题之一。[](https://github.com/numixproject/numix-icon-theme) 
* [Numix Theme](https://itsfoss.com/install-numix-ubuntu/) - 一款很流行的主题。 [](https://github.com/numixproject/numix-gtk-theme) 
* [Paper Icon Theme](https://snwh.org/paper/icons) - Paper 是一款现代 freedesktop 图标主题,它的图表设计注重强烈的色彩和简单的几何形状。 
* [Papirus Icon Theme](https://github.com/PapirusDevelopmentTeam/papirus-icon-theme-gtk/) - Ubuntu 最好的图标主题之一。[](https://github.com/PapirusDevelopmentTeam/papirus-icon-theme-gtk/) 
* [Unity Tweak Tool](https://apps.ubuntu.com/cat/applications/unity-tweak-tool/) - Ubuntu unity 个性化必备应用。 [](https://github.com/ianyh/Amethyst) 
* [Yosembiance theme](https://github.com/bsundman/Yosembiance) - 一款受 OSX Yosemite 启发的 Ambiance 改款主题。 [](https://github.com/bsundman/Yosembiance) 
#### 开发
* [Android studio](https://developer.android.com/studio/index.html) - Android 的官方 IDE:Android Studio 提供在各种类型的安卓设备上构建应用最快的工具。 
* [Aptana](http://www.aptana.com/) - Aptana Studio 利用了 Eclipse 的灵活性并且专注于让它成为强大的 web 开发引擎。 
* [Arduino IDE](https://www.arduino.cc/en/Main/Software) - 开源的 Arduino 软件(IDE)让编写代码和上传代码到开发板变得简单。 
* [BlueJ](http://bluej.org/) - 一款为新手设计的免费 Java 开发环境,世界范围内数百万人使用。 
* [Clion](https://www.jetbrains.com/clion/) - 一款强大的跨平台 C 以及 C++ IDE。
* [Code::Blocks](http://www.codeblocks.org/) - Code::Blocks 是一款为满足大部分用户需求构建的免费的 C,C++ 以及 Fortran IDE。它可扩展并且可配置性强。 
* [Codelite](http://codelite.org/) - 一款免费,开源,跨平台的 C,C++,PHP,以及 Node.js IDE。 
* [Eclipse](https://eclipse.org/ide/) - Eclipse 以 Java 集成开发环境而闻名,但它的 C/C++ IDE 和 PHP IDE 同样出色。 
* [Fritzing](http://fritzing.org/) - Fritzing 是一个开源硬件项目,它让电子部件变成人人都能接触到的创造性材料。[](https://github.com/fritzing/fritzing-app) 
* [Geany](https://www.geany.org/) - Geany 是一款基于 GTK+ 的文本编辑器,带有基本的集成开发环境特性。它的开发是为了提供一个小型并且快速的 IDE,对其它包只有很少的的依赖。 [](https://www.geany.org/Download/Git) 
* [Genymotion](https://www.genymotion.com/features/) - Genymotion 是一款可以用来替代默认安卓模拟器的第三方模拟器。 
* [Git](https://git-scm.com/) - Git 是一款免费和开源的分布式版本管理系统,被设计用来快速和高效地处理从小项目到大项目的一切内容。 
* [IntelliJ IDEA](https://www.jetbrains.com/idea/) - 强大的 Java IDE。 
* [Ipython](https://ipython.org/) - 强大的 Python shell。 [](https://github.com/ipython/ipython) 
* [Jupyter Notebook](https://jupyter.org/) - 开源,交互式数据科学和科学计算,支持超过 40 种编程语言。 [](https://jupyter.readthedocs.io/en/latest/install.html) 
* [KDevelop](https://www.kdevelop.org/) - 免费,开源 IDE,全功能,支持插件扩展的 C/C++ 以及其它编程语言 IDE。 
* [Komodo Edit](http://komodoide.com/komodo-edit/) - 免费,开源的多语言开发环境。 
* [MariaDB](https://mariadb.org/) - 最流行的数据库服务器之一。由原 MySQL 开发者打造。  [](https://mariadb.org/get-involved/getting-started-for-developers/)
* [MonoDevelop](http://www.monodevelop.com/) - 跨平台的 C#,F# 以及更多语言的 IDE。  [](http://www.monodevelop.com/developers/)
* [Nemiver](https://github.com/GNOME/nemiver) - Nemiver 项目编写集成到 GNOME 桌面环境的独立图形调试器。[](https://github.com/GNOME/nemiver) 
* [Netbeans](https://netbeans.org/downloads/) - NetBeans IDE 让你快速而且容易地开发 Java 桌面,移动以及 web 应用,还有基于 HTML,JavaScript 以及 CSS 的 HTML5 应用。 
* [NodeJS](https://nodejs.org/en/) - Node.js® 是一个基于 Chrome V8 JavaScript 引擎的 JavaScript 运行时环境。 
* [Oh-my-zsh](https://github.com/robbyrussell/oh-my-zsh) - 一个由社区驱动,优雅的 zsh 配置管理框架。  [](https://github.com/robbyrussell/oh-my-zsh)
* [Postgresql](https://www.postgresql.org/download/) - PostgreSQL 是一款强大,开源的对象-关系型数据库系统。 
* [Postman](https://www.getpostman.com/) - Postman,帮助我们快速测试 API。 
* [PyCharm](https://www.jetbrains.com/pycharm/) - 强大的 Python IDE。 
* [QT Creator](https://www.qt.io/ide/) - 全功能跨平台集成开发环境,轻松创建互联设备,用户界面以及应用程序。 
* [Rabbit VCS](http://rabbitvcs.org/) - RabbitVCS 是一个图形工具的集合,提供一个与你使用的版本控制系统简单而直接的访问方式。 [](https://github.com/rabbitvcs/rabbitvcs) 
* [Sqlite Browser](http://sqlitebrowser.org/) - 可视化创建,管理,以及查看 sqlite 数据库文件。  [](https://github.com/sqlitebrowser/sqlitebrowser)
* [Swift](https://swift.org/download/) - Swift 是一个通用编程语言,基于更现代的安全,性能,和软件设计模式为目标设计。 
* [Ubuntu-SDK](https://developer.ubuntu.com/en/phone/platform/sdk/installing-the-sdk/) - Ubuntu 官方 SDK。 
* [Zsh](http://www.zsh.org/) - 一款强大的命令行 shell。 [](http://sourceforge.net/p/zsh/code/ci/master/tree/)
#### 电子书工具
* [Calibre](http://calibre-ebook.com/) - 难以置信的丑但很强大的电子书管理和转换软件。 [](https://github.com/kovidgoyal/calibre) 
* [Evince](https://wiki.gnome.org/Apps/Evince) - Evince 是一款支持多种格式的文档查看器。Evince 的目标是用一个简单的应用取代已经存在于 GNOME 桌面的多种文档查看器。[](https://wiki.gnome.org/Apps/Evince/GettingEvince) 
* [FBReader](https://fbreader.org/content/fbreader-beta-linux-desktop) - 最流行的电子阅读应用之一。 
* [Foxit](https://www.foxitsoftware.com/products/pdf-reader/) - Foxit Reader 8.0——获得殊荣的 PDF 阅读器。 
* [Lucidor](http://www.lucidor.org/lucidor/) - Lucidor 是一个阅读和处理电子书的电脑软件。Lucidor 支持 EPUB 格式的电子书和 OPDS 格式的目录。 
* [MasterPDF editor](https://code-industry.net/free-pdf-editor/) - Master PDF Editor 一款方便而智能的 Linux PDF 编辑器。 
* [MuPDF](http://mupdf.com/) - 一款轻量级的 PDF 和 XPS 查看器。 [](http://git.ghostscript.com/?p=mupdf.git;a=summary) 
* [Okular](https://okular.kde.org/) - Okular 由 KDE 原始开发的通用文档查看器。Okular 可以在多个平台上工作,包括但不限于 Linux,Windows,Mac OS X,\*BSD 等等。 
* [qpdf](https://launchpad.net/qpdfview) - qpdfview 是一款标签页式文档查看器。 [](https://launchpad.net/qpdfview) 
* [Sigil](https://github.com/Sigil-Ebook/Sigil) - Sigil 是一款多平台 EPUB 电子书编辑器。[](https://github.com/Sigil-Ebook/Sigil) 
#### 编辑器
* [Atom](https://atom.io/) - 21 世纪的可 hack 文本编辑器。 [](https://github.com/atom/atom) 
* [Bluefish](http://bluefish.openoffice.nl/index.html) - Bluefish 是一款面向程序员和 web 开发者的强大编辑器,带有很多编写网站,脚本和代码的选项。 
* [Brackets](http://brackets.io/) - 懂 web 设计的现代文本编辑器。 [](https://github.com/adobe/brackets) 
* [Emacs](https://www.gnu.org/software/emacs/) - 可扩展,可个性化,免费/自由的文本编辑器——还有更多。 [](https://github.com/emacs-mirror/emacs) 
* [Geany](https://www.geany.org/) - Geany 是一款使用了 GTK+ 工具集的文本编辑器,带有基本的集成开发环境功能。它的开发是为了成为一个小型又快速的 IDE,对其它包仅有不多的依赖。 [](https://www.geany.org/Download/Git) 
* [Gedit](https://wiki.gnome.org/Apps/Gedit) - gedit 是 GNOME 文本编辑器。尽管以简单易用为目标,gedit 仍然是个强大的多功能编辑器。 
* [Kate](https://kate-editor.org/get-it/) - Kate 是一个多文档编辑器,从 KDE 2.2 开始就是 KDE 的一部分了。 [](https://kate-editor.org/build-it/) 
* [Lighttable](http://lighttable.com/) - 下一代代码编辑器!支持实时编码。 
* [Sublime](https://www.sublimetext.com/) - 有史以来最好的编辑器之一。 
* [Vim](http://www.vim.org/download.php) -Vim 是一个高级文本编辑器,寻求以更完整的功能集提供事实上的 Unix 编辑器“Vi”的强大功能。无论你已经在使用 vi 或其它编辑器,它都十分有用。 [](https://github.com/vim/vim) 
* [VSCode](https://code.visualstudio.com/) - Visual Studio Code 是一款轻量但强大的代码编辑器,提供 Windows,OS X 以及 Linux 版本。它内置了 JavaScript,TypeScript 以及 Node.js 支持,并且对其它语言(C++,C#,Python,PHP)还有丰富的插件系统和运行环境。 
#### 教育
* [BibleTime](http://bibletime.info/) - BibleTime 是一款基于 Sword 库和 Qt 工具集的圣经学习应用。 [](https://github.com/bibletime/bibletime) 
* [Celestia](http://celestiaproject.net/) - 免费的空间模拟器,让你在三维空间中探索我们的宇宙。[](https://sourceforge.net/projects/celestia/files/Celestia-source/1.6.1/celestia-1.6.1.tar.gz/download) 
* [Chemtool](http://ruby.chemie.uni-freiburg.de/~martin/chemtool/) - Chemtool 是一款在 Linux 上绘制化学结构的小程序。 [](https://github.com/opp11/chemtool/blob/master/README.md) 
* [Epoptes](http://www.epoptes.org/) - 一款开源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和监视工具。 [](https://code.launchpad.net/epoptes) 
* [Gcompris](http://gcompris.net/index-en.html) - GCompris 是一款高质量教育软件,由无数适合 2 到 10 岁儿童的活动组成。[](http://gcompris.net/wiki/Developer%27s_corner) 
* [Geogebra](https://www.geogebra.org/download) - 图形计算器,支持函数,几何,代数,微积分,统计以及 3D 数学。 
* [GNU Typist](https://www.gnu.org/software/gtypist/index.html) - 基于 ncurses 的免费打字教学软件 [](http://ftp.gnu.org/gnu/gtypist/) 
* [GNUKhata](http://www.gnukhata.in/) - 开源会计软件。 [](https://github.com/kinitrupti/GNUKhata) 
* [Google Earth](https://itsfoss.com/install-google-earth-ubunu/) - Google Earth 是一款虚拟地球,地图以及地理信息程序。 
* [GPeriodic](http://gperiodic.seul.org/) - GPeriodic 是一个 Linux 上的元素周期表应用。 
* [ITalc](https://github.com/iTALC/italc/releases) - iTALC 是一款为老师准备的实用并且强大的教学工具。它让你有多种方式查看和控制你网络中的其它计算机。 [](https://github.com/iTALC/italc) 
* [KDE Edu Suite](https://edu.kde.org/) - 基于 KDE 技术的免费教育软件。 
* [MAPLE](http://www.maplesoft.com/products/maple/) - Maple 是一款数学软件,它结合了世界上最强大的数学引擎以及一个让它十分易于分析,探索,可视化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界面。
* [MATLAB](http://www.mathworks.com/products/matlab/?requestedDomain=www.mathworks.com) - MATLAB 平台专为剞劂工程和科学问题优化。MATLAB 让你的想法不仅仅停留在桌面。你可以在巨大的数据集上进行你的分析并按比例增加你的集群和云。
* [Maxima](http://maxima.sourceforge.net/) - Maxima 是一个处理符号和数值表达式的系统,包括微分,积分,泰勒级数,拉普拉斯变换,常微分方程,线性方程组.... [](http://maxima.sourceforge.net/project.html) 
* [Moodle](https://download.moodle.org/) - Course management system for online learning.[](https://github.com/moodle/moodle) 
* [OpenEuclid](http://coulon.publi.free.fr/openeuclide/) - OpenEuclide 是一款 2D 几何软件:数据由描述形式化的几何约束动态定义。 
* [OpenSIS](http://www.opensis.com/home) - 学校管理软件。
* [Scipy](https://scipy.org/install.html) - SciPy 是一个基于 Python 的开源软件生态系统,面向数学,科学,以及工程学。[](https://scipy.org/stackspec.html#stackspec) 
* [Scratch](https://scratch.mit.edu/) - 有了 Scratch,你可以编程你自己的互动故事,游戏,以及动画——并且在在线社区和其他人分享你的创造。 
* [Stellarium](http://www.stellarium.org/) - Stellarium 是一个为你电脑准备的免费开源天文馆。[](https://sourceforge.net/p/stellarium/code/HEAD/tree/) 
* [Tux4Kids](http://tux4kids.alioth.debian.org/) - Tux4Kids 为孩子们开发高质量软件,目标是将乐趣和学习结合到一起。 [](http://tux4kids.alioth.debian.org/dev.php) 
* [UGENE](http://ugene.net/) - UGENE 是一款免费开源,跨平台,基于图形界面的生物信息学软件。[](https://github.com/ugeneunipro/ugene) 
#### 电子邮件
* [Evolution](https://wiki.gnome.org/Apps/Evolution/) - Evolution 是一款个人信息管理应用,集成了邮件,日历以及地址簿功能。 
* [Geary](https://wiki.gnome.org/Apps/Geary) - Geary 是一款为 GNOME 3 构建的电子邮件应用。它让你可以在一个简单,现代的界面上阅读和发送邮件。 
* [Mailnag](https://launchpad.net/~pulb/+archive/ubuntu/mailnag) - Mailnag 是一个向 POP3 和 IMAP 服务器检查新邮件的守护程序。 [](https://github.com/pulb/mailnag) 
* [N1](https://nylas.com/N1) - 在现代 web 上构建的可扩展桌面邮件应用。 [](https://github.com/nylas/N1) 
* [Sylpheed](http://sylpheed.sraoss.jp/en/) - 轻量化,用户友好的电子邮件客户端。 [](http://sylpheed.sraoss.jp/en/download.html#stable) 
* [Thunderbird](https://www.mozilla.org/en-US/thunderbird/) - Thunderbird 是一款免费的电子邮件客户端,设置以及个性化简单方便,功能强大。 
* [Wmail](https://github.com/Thomas101/wmail) - Gmail & Google Inbox 的非官方 Linux 桌面客户端。 [](https://github.com/Thomas101/wmail) 
#### 文件管理器
* [7Zip](http://www.7-zip.org/download.html) - 解压任何压缩文件 
* [AngrySearch](https://github.com/DoTheEvo/ANGRYsearch) - Linux 文件搜索,结果输入即得。 [](https://github.com/DoTheEvo/ANGRYsearch) 
* [Double Commander](http://doublecmd.sourceforge.net/) - Double Commander 是一款跨平台的开源双栏文件管理器。它受 Total Commander 启发并有自己的新想法。 
* [Marlin](https://launchpad.net/marlin) - 文件管理器界最性感的成员,Marlin 为速度,简单和易用精心设计。 
* [Nautilus](https://wiki.gnome.org/Apps/Nautilus) - Nautilus(Files)鹦鹉螺是为适配 Gnome 桌面设计和行为所设计的文件管理器,给用户一个简单的方式导航和管理文件。 
* [Nemo](http://askubuntu.com/questions/294421/how-do-i-install-nemo-file-manager) - Nemo 是一款 Cinnamon 桌面环境下的文件管理器。[](https://github.com/linuxmint/nemo) 
* [QDirStat](https://github.com/shundhammer/qdirstat#ubuntu) - 基于 Qt 的文件夹统计——不用 KDE 的 KDirStat,来自原 KDirStat 开发者的作品。[](https://github.com/shundhammer/qdirstat) 
* [Ranger](http://ranger.nongnu.org/) - Ranger 是一款使用 VI 快捷键的终端文件管理器。[](https://github.com/ranger/ranger) 
* [Synapse](https://launchpad.net/ubuntu/xenial/+source/synapse) - Linux 上最好的应用启动器。 
* [Thunar](https://apps.ubuntu.com/cat/applications/precise/thunar/) - Thunar 被设计成为 Xfce 4.6 的默认文件管理器,为快速和易用设计。 [](https://github.com/luisgg/thunar) 
#### 游戏
* [0 A.D](https://play0ad.com/) - 类帝国时代的开源即时战略游戏。
* [Civilization5](http://www.civilization5.com/) - 席德梅尔的文明®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策略经营类游戏之一。
* [Cockatrice](https://cockatrice.github.io/) - Cockatrice 是一个开源的多平台网络桌面卡牌游戏支持程序。[](https://github.com/Cockatrice) 
* [Desura](http://www.desura.com/about) - Desura 是一个社区驱动的游戏玩家数字分发服务,将来自开发者的最好的游戏,模组,以及可下载内容放在玩家的指尖,随时可以购买和游玩。
* [GBrainy](https://wiki.gnome.org/action/show/Apps/gbrainy?action=show&redirect=gbrainy) - Gbrainy 是一个脑筋急转弯游戏,获得乐趣并且锻炼你的大脑。 [](https://wiki.gnome.org/action/show/Apps/gbrainy?action=show&redirect=gbrainy#Source_code) 
* [Minecraft](https://minecraft.net/en/download/?ref=m) - Minecraft 是一个关于放置方块和冒险的游戏。探索随机生成的世界,建造惊奇的事物,从最简单的家到最伟大的城堡。 
* [Minetest](http://www.minetest.net/) - 开源的 Minecraft 实现,由 C++ 写就(占用更少的资源),还包含模组扩展 API。 [](https://github.com/minetest) 
* [PlayOnLinux](https://www.playonlinux.com/en/) - 在 Linux 玩 Windows 游戏。 [](https://github.com/PlayOnLinux/POL-POM-4) 
* [Simutrans](https://www.simutrans.com/en/) - Simutrans 是一个免费而且开源的运输模拟器。 [](https://www.simutrans.com/en/develop/) 
* [Steam](http://store.steampowered.com/) - 超赞的游戏平台,打开众多游戏的大门。 
* [SuperTuxCar](https://supertuxkart.net/Main_Page) - SuperTuxKart 是一款 3D 开源的赛车竞技游戏,有不同的人物,赛道以及模式。[](https://github.com/supertuxkart/stk-code) 
* [The Battle for Wesnoth](http://www.wesnoth.org/) - 免费,回合制策略游戏,幻想世界主题,有单人以及在线多人对战模式。 [](https://github.com/wesnoth/wesnoth) 
* [Warzone2100](https://wz2100.net/) - 开源即时策略/即时战术游戏。 [](http://developer.wz2100.net/) 
* [Wine](https://www.winehq.org/) - Wine(“Wine Is Not an Emulator”的首字母缩写)是一个兼容层,可以在若干 POSIX 兼容的系统上运行 Windows 程序,比如 Linux,Mac OS X,以及 BSD [](https://github.com/wine-mirror/wine) 
* [Xonotic](http://xonotic.org/) - 受 Unreal Tournament 以及 Quake 启发的竞技场射击游戏。 [](https://gitlab.com/groups/xonotic) 
#### 图形
* [Aftershot](http://www.aftershotpro.com/en/products/aftershot/pro/) - 一个强大的 Adobe Photoshop 替代品!
* [Agave](http://home.gna.org/colorscheme/) - Agave 是 GNOME 桌面下一个很简单的程序,让你可以从一个颜色开始生成各种不同的配色方案 
* [Blender](https://www.blender.org/) - 面向艺术家和小团队的免费开源的完整 3D 创作流水线。 
* [Cinepaint](http://www.cinepaint.org/) - 开源绘画软件 
* [Darktable](http://www.darktable.org/) - darktable 是一个开源的摄影处理软件,支持 RAW 文件处理 
* [Digikam](http://www.digikam.org/) - digiKam 是一个高级的 Linux 数字相片管理应用 
* [Feh](https://feh.finalrewind.org/) - 轻量且快速的图片查看器。 [](http://git.finalrewind.org/feh)
* [Fotoxx](http://www.kornelix.net/fotoxx/fotoxx.html) - Fotoxx 是一个免费开源的图像编辑和收藏管理程序。 
* [GIMP](https://www.gimp.org/downloads/) - GIMP 是一个自由分发的程序,可以进行照片修版,图像合成,图像编辑等操作 [](https://github.com/GNOME/gimp)
* [gThumb](https://wiki.gnome.org/Apps/gthumb) - gThumb 是一款图片查看和浏览器(它还包含一个导入工具,用于从相机导入照片)。  [](https://git.gnome.org/browse/gthumb/)
* [Hugin](http://hugin.sourceforge.net/) - 基于 Panorama Tools 的一款易用的跨平台全景图像工具链。 
* [Inkscape](https://inkscape.org/en/) - 不管你是插画家,设计师,web 设计师还是仅仅是需要创建一些矢量图像,它都是一款强大,免费的设计工具 
* [Krita](https://krita.org/en/) - 面向概念艺术家,数字画家以及插画艺术家的开源软件。 
* [Lightworks](https://www.lwks.com/) - 专业的非线性视频编辑程序,有免费版本可用
* [Luminance HDR](http://qtpfsgui.sourceforge.net/) - Luminance HDR 是一款开源的图形化用户界面应用,它的目标是提供一整套的 HDR 图像工作流程。  [](https://github.com/LuminanceHDR/LuminanceHDR)
* [Mypaint](http://mypaint.org/about/) - Mypaint 是一款配合画板使用的绘画程序。  [](https://github.com/mypaint/mypaint/releases)
* [Ojo](https://github.com/peterlevi/ojo) - 一款快速且漂亮的图像查看器。  [](https://github.com/peterlevi/ojo)
* [OpenShot](http://www.openshot.org/) - OpenShot 是一款免费,易用,功能丰富的 Linxu 视频编辑器。 
* [Photonic](https://github.com/oferkv/phototonic) - Phototonic 是一款图片查看和组织工具。  [](https://github.com/oferkv/phototonic)
* [Pinta](https://pinta-project.com/pintaproject/pinta/) - Pinta 是一款免费,开源的绘画及图片编辑程序。  [](https://pinta-project.com/pintaproject/pinta/contribute)
* [Pitivi](http://www.pitivi.org/) - 一款带有漂亮直观的用户界面的免费视频编辑器,有干净的代码库和出色的社区。 
* [Radiance](http://www.radiance-online.org/) - Radiance - 一款经过验证的光照模拟工具 
* [RawTherapee](http://rawtherapee.com/) - 一款漂亮的但不那么著名的照片编辑应用。  [](https://github.com/Beep6581/RawTherapee)
* [Shotwell](https://wiki.gnome.org/Apps/Shotwell) - Shotwell 是 GNOME 3 的图片管理器。 
* [StopMotion](http://linuxstopmotion.org/) - Linux Stopmotion 是一款免费,开源的定格动画创作应用。它可以帮你捕捉和编辑你动画的帧,并导出为一个单独的文件。 
* [Xara Extreme](http://www.xaraxtreme.org/) - Xara Xtreme for Linux 是一款强大,通用,适用于 Unix 平台(包括 Linux, FreeBSD)的图形处理程序。 
#### 互联网
* [Anatine](https://github.com/sindresorhus/anatine) - 带有众多个性化的 twitter 桌面客户端。  [](https://github.com/sindresorhus/anatine)
* [Brave](https://brave.com/) - Brave 是 macOS,Windows,Linux 平台上一款快速,优秀的桌面浏览器。  [](https://github.com/brave/browser-laptop)
* [Chrome](https://www.google.com/chrome/browser/desktop/index.html) - 一款流行的浏览器,有着无数插件和应用。 
* [Chromium](http://askubuntu.com/questions/250773/how-do-i-install-chromium-from-the-command-line) - Chromium 是一个开源浏览器项目,专注于为所有用户带来更安全、快速和稳定的 web 体验。  [](https://www.chromium.org/)
* [Corebird](http://corebird.baedert.org/) - corebird 是一款原生 gtk+ twitter 桌面客户端。  [](https://github.com/baedert/corebird)
* [Firefox](https://www.mozilla.org/en-US/firefox/new/) - 一款流行的浏览器,有着无数插件和应用。  [](https://developer.mozilla.org/en-US/docs/Mozilla/Developer_guide)
* [Midori](http://midori-browser.org/) - 一款轻量级的免费浏览器,在低端机器上可以完美运行。  [](https://launchpad.net/~midori/+archive/ubuntu/ppa).
* [Opera](http://www.opera.com/) - Opera 浏览器是你畅游网络所需的一切。 
* [Tor](https://www.torproject.org/) - Tor 是免费软件和一个开放网络,帮助你对抗流量分析(一种网络检测的方式,威胁个人自由与隐私)。 
* [Vivaldi](https://vivaldi.com/?lang=en) - 一款新兴的浏览器,有着许多的个性化配置。 
* [Yandex](https://browser.yandex.com/desktop/main/) - 快速方便的浏览器。 
#### 办公
* Gummi [gtk2](https://github.com/alexandervdm/gummi)|[gtk3](https://github.com/aitjcize/Gummi) - 带有模板,拼写检查以及向导的简单 latex 编辑器。  [](https://github.com/alexandervdm/gummi)
* [Caligra Office](https://www.calligra.org/) - 提供满足办公,图形以及管理需要的综合应用套件。 
* [GnuCash](https://www.gnucash.org/) - GnuCash 是一款自由的会计程序,实现了复式记账系统。它最初的目标是开发出与 Intuit, Inc. 的 Quicken 类似的功能,但它还有针对小企业会计的功能。  [](https://github.com/Gnucash/)
* [KMyMoney](https://kmymoney.org/) - KMyMoney 是 KDE 的一款个人金融管理器。它的操作类似 Microsoft Money 以及 Quicken。  [](https://github.com/KDE/kmymoney)
* [LibreOffice](https://www.libreoffice.org/) - Linux 上的最佳办公套件。  [](https://www.libreoffice.org/about-us/source-code/)
* [LyX](http://www.lyx.org/) - 成熟的 LaTeX 渲染文档编辑器。  [](https://github.com/yihui/lyx)
* [WPS office](http://wps-community.org/) - Linux 上的最佳办公套件之一。 
#### 生产力
* [Alarm Clock](http://alarm-clock.pseudoberries.com/) - Alarm Clock 是一款全功能的 GNOME 或其它面板的闹钟。 [](http://bazaar.launchpad.net/~joh/alarm-clock/trunk/files) 
* [Ambient Noise](https://itsfoss.com/ambient-noise-music-player-ubuntu/) - 在 Linux 上安装环境噪声提高专注。 
* [Autokey](https://code.google.com/archive/p/autokey/) - 一款 Linux 桌面自动化工具,让你可以管理你的脚本和短语集合,并给它们分配缩写或者快捷键。 
* [Basket Note Pads](http://basket.kde.org/) - 这个多用途的笔记应用帮助你记下所有类型的笔记。 [](http://basket.kde.org/svnaccess.php) 
* [Brightness](https://launchpad.net/indicator-brightness) - Ubuntu 下的一个亮度指示器。 
* [Cairo-Dock](http://glx-dock.org/) - Cairo-Dock 是一个可自定义 dock,插件,面板等的桌面界面。 [](https://github.com/Cairo-Dock) 
* [California](https://wiki.gnome.org/Apps/California) - Calendar 应用的完整替代方案,可使用自然语言创建事件。 
* [CopyQ](http://hluk.github.io/CopyQ/) -CopyQ 是一款高级剪贴板管理器,带有编辑和脚本功能。 
* [Docky](https://github.com/alim0x/Awesome-Linux-Software-zh_CN/blob/master/www.go-docky.com) -Docky 是一款成熟的 dock 应用,让打开常用应用和管理窗口变得更加简单和快速。 [](https://launchpad.net/docky/+download) 
* [f.lux](https://justgetflux.com/linux.html) - 根据光线自动调节你的电脑屏屏幕显示。 
* [Gnome-dictionary](https://wiki.gnome.org/Apps/Dictionary) - GNOME 下的一款强大的字典。
* [Go For It](http://manuel-kehl.de/projects/go-for-it/) - Go For It! 是一款简单又时尚的生产力工具,主打待办清单,结合定时器让你专注于当前的任务。 
* [Gpick](http://www.gpick.org/) - Gpick 让你可以从桌面任何地方取色,并且它还提供一些其它的高级特性! [](https://github.com/thezbyg/gpick) 
* [My Todo](https://github.com/mohamed-aziz/mytodo) - Mytodo 是一款开源的待办事项程序,让你能够掌控一切。[](https://github.com/mohamed-aziz/mytodo) 
* [My Weather Indicator](http://ubuntuhandbook.org/index.php/2016/04/weather-indicator-desktop-widget-ubuntu-16-04/) - Ubuntu 下的天气指示器和插件。 
* [Notepadqq](http://notepadqq.altervista.org/wp/) - Notepadqq 是 Linux 下一款类 Notepad++ 的编辑器。[](https://github.com/notepadqq/notepadqq) 
* [Notes](http://www.get-notes.com/) - 一款干净又简单的 Linux 笔记应用。[](https://github.com/nuttyartist/notes) 
* [Papyrus](http://aseman.co/en/products/papyrus/) - Papyrus 是一款不一样的笔记管理器,它专注于安全和更佳的用户界面。Papyrus 尝试给用户提供一个易用和智能的用户界面。 [](https://github.com/Aseman-Land/Papyrus) 
* [Plank](https://launchpad.net/plank) - Plank 注定要成为这个星球上最简洁的应用 dock。
* [Pomodone App](http://pomodoneapp.com/) - PomoDoneApp 使用番茄钟技术®,是在你当前任务管理服务上追踪你的工作流最简单的方法。 
* [Recent Noti](https://itsfoss.com/7-best-indicator-applets-for-ubuntu-13-10/) - 一款显示最近通知消息的指示器。 
* [Redshift](http://jonls.dk/redshift/) - Redshift 根据你的周边调整你屏幕的色温。当你夜晚在屏幕前工作时,它也许能帮助你减少对眼睛的伤害。[](https://github.com/jonls/redshift) 
* [Shutter](http://shutter-project.org/) - Shutter 基于 Linux 的系统上(比如 Ubuntu)的一款功能丰富的截屏软件。 
* [Simplenote](https://simplenote.com/) - 跨平台笔记软件。Evernote 的竞争者。 
* [SpeedCrunch](http://www.speedcrunch.org/) - 一个漂亮,开源,高精度的科学计算器。 [](http://www.speedcrunch.org/) 
* [Springseed](https://github.com/spsdco/notes) - 面向日常用户简单又漂亮的一款笔记软件。[](https://github.com/spsdco/notes) 
* [Stickynote](https://itsfoss.com/indicator-stickynotes-windows-like-sticky-note-app-for-ubuntu/) - Linux 桌面的便利贴。 
* [TaskWarrior](https://taskwarrior.org/) - Taskwarrior 是一款免费,开源的的软件,它可以从命令行管理你的待办事项列表。[](https://git.tasktools.org/projects) 
* [Todo.txt](http://todotxt.com/) - todo.txt-专注的编辑器,用最少的组合键和点击帮助你管理你的任务。 
* [Todoist](https://github.com/kamhix/todoist-linux) - Todoist 的非官方客户端。Todoist 是带有移动客户端的跨平台待办事项管理器,有着优秀的用户界面以及一些可选的高级特性。[](https://github.com/kamhix/todoist-linux) 
* [Tomboy](https://wiki.gnome.org/Apps/Tomboy) - Tomboy 是一款简单易用的桌面笔记应用。 [](https://wiki.gnome.org/Apps/Tomboy) 
* [Undistract me](https://github.com/jml/undistract-me) - 在长时间执行的终端命令结束的时候提醒你。 [](https://github.com/jml/undistract-me) 
* [WizNote](https://github.com/wizteam/wizqtclient) - 一个跨平台云笔记客户端。 [](https://github.com/wizteam/wizqtclient) 
* [Xmind](http://www.xmind.net/) - 脑图工具。
* [Zim](http://zim-wiki.org/) - 一款图形化的文本编辑器,用来维护一系列的维基页面,对笔记和文档而言也很棒。资料以纯文本的形式保存,更便于版本管理。[](https://launchpad.net/zim) 
#### 安全
* [ClamAV](https://www.clamav.net/) - Clam 防病毒 
* [Fail2ban](http://www.fail2ban.org/wiki/index.php/Main_Page) - Fail2ban 扫描日志文件(例如 /var/log/apache/error\_log)并将有恶意气息的 IP 封禁——过多的错误密码尝试,寻找可利用漏洞等行为。 
* [GnuPG](https://www.gnupg.org/) - Gnu 隐私守卫 
* [GuFW](http://gufw.org/) - Linux 世界中最简单的防火墙之一。 [](https://code.launchpad.net/gui-ufw)
* [OpenSSH](http://www.openssh.com/) - OpenSSH 安全 Shell 服务器以及客户端。 
* [Seahorse](https://wiki.gnome.org/Apps/Seahorse) - GnuPG 的 Gnome 前端。 
* [Tcpdump](http://www.tcpdump.org/) - TCP 调试/抓包工具。 
#### 文件共享
* [aria2](https://aria2.github.io/) - aria2 是一个轻量级的多协议以及多来源命令行下载工具。 [](https://github.com/aria2/aria2) 
* [CrossFTP](http://www.crossftp.com/ftp-client.htm) - CrossFTP 让 FTP 相关的任务管理变得无比简单。 
* [D-lan](http://www.d-lan.net/) - 一个免费的局域网文件分享软件。 
* [Deluge](http://deluge-torrent.org/) - Deluge 是一款轻量级,免费的跨平台 BT 客户端。[](http://dev.deluge-torrent.org/wiki/Development#SourceCode) 
* [Dropbox](https://www.dropbox.com/install?os=lnx) - Dropbox 是一个免费的云存储服务,让你可以将照片,文档和视频带到任何地方并轻松分享。 
* [Filezilla](https://filezilla-project.org/) - 免费的 FTP 解决方案 [](https://filezilla-project.org/sourcecode.php) 
* [Flareget](https://flareget.com/) - 全功能,多线程下载管理器以及加速器。 
* [Meiga](http://meiga.igalia.com/) - 一个让你可以通过 web 共享你选定的本地文件夹的工具。 [](http://git.igalia.com/meiga.git) 
* [ownCloud](https://owncloud.com/products/desktop-clients/) - ownCloud 的目标是不论在哪都能让你访问到你的文件。 
* [PushBullet](https://www.pushbullet.com/) - Pushbullet 将你的设备连接,让它们感觉像是一体的。 
* [qBittorent](http://www.qbittorrent.org/) - qBittorrent 计划的目标是提提供一个 µTorrent 的自由软件替代方案。[](https://github.com/qbittorrent/qBittorrent) 
* [Quazaa](https://sourceforge.net/projects/quazaa/) - 一款跨平台的多重网络点对点(P2P)文件分享客户端。 
* [SpiderOak](https://spideroak.com/) - 关注隐私的团队及商业实时协作。 
* [Syncthing](https://syncthing.net/) - Syncthing 用开放,值得信赖,去中心化的方案取代专有的同步和云服务。[](https://github.com/syncthing/syncthing) 
* [Teamviewer](https://www.teamviewer.com/) - PC 远程控制/远程访问软件,对个人使用免费。 
* [Transmission](https://www.transmissionbt.com/download/) - 简单,轻量级,多平台的 torrent 客户端。 [](https://trac.transmissionbt.com/browser/trunk) 
* [uGet](http://ugetdm.com/) - Linux 下最好的下载管理器。 [](http://ugetdm.com/contribute/code) 
* [uTorrent](http://www.utorrent.com/) - 优雅,高效的 torrent 下载。 
* [Vuze](http://www.vuze.com/) - Bittorrent 点对点下载客户端,满足你的所有 torrent 下载需要。 
#### 终端
* [GnomeTerminal](https://help.gnome.org/users/gnome-terminal/stable/) - Linux 世界广泛预装的终端模拟器。 
* [Guake](http://guake.org/) - Guake 是 Gnome 下的一款顶部下拉式的终端。 
* [Konsole](https://konsole.kde.org/) - KDE 桌面环境的最佳终端。 
* [RXVT-Unicode](http://software.schmorp.de/pkg/rxvt-unicode.html) - rxvt-unicode 是著名的终端模拟器的一个分支。[](https://camo.githubusercontent.com/123c212a73b8dd36e355c193788ea3d8baa36f73/68747470733a2f2f63646e2e7261776769742e636f6d2f6943484149542f617765736f6d652d6f73782f6d61737465722f6d656469612f6f73732e737667) 
* [RXVT](http://rxvt.sourceforge.net/) - 一款 X11 终端模拟器,流行的‘xterm’替代品。[](https://sourceforge.net/projects/rxvt/) 
* [Sakura](https://launchpad.net/sakura) - 简单但是强大,基于 libvte 的终端模拟器,支持 utf-8 并且通过 gtk+ 和 pango 库提供输入法。[](https://launchpad.net/sakura) 
* [Terminator](http://gnometerminator.blogspot.com/p/introduction.html) - 很明显 Linux 上最强大的终端模拟器是功能丰富的 Terminator(终结者)。 
* [Termit](https://github.com/nonstop/termit/wiki) - 基于 vte 库的简单终端模拟器,可通过 Lua 扩展。[](https://github.com/nonstop/termit/wiki) 
* [Xterm](http://invisible-island.net/xterm/) - Xterm 是一个 X 窗口系统的终端模拟器。它给不直接使用窗口系统的程序提供了 DEC VT102 和 Tektronix 4014 兼容终端。 
* [Yakuake](https://yakuake.kde.org/) - 一款基于 KDE Konsole 技术的 Quake 风格的终端模拟器。 
#### 实用工具
* [Actionaz](http://actionaz.org/) - Ubuntu/Linux 下的任务自动化工具。 
* [Bleach bit](https://www.bleachbit.org/) - BleachBit 快速释放磁盘空间并不知疲倦地守卫你的隐私。释放缓存,删除 cookie,清除互联网浏览历史,清理临时文件,删除日志,以及更多功能... 
* [Brasero](https://wiki.gnome.org/Apps/Brasero) - CD/DVD 烧录软件。 
* [Caffeine](https://launchpad.net/caffeine) - 防止 ubuntu 自动睡眠。 
* [Clonezilla](http://clonezilla.org/) - Clonezilla 是一款分区以及磁盘镜像/克隆程序,类似 True Image® 或 Norton Ghost®。 [](http://clonezilla.org/related-links/)
* [Convertall](https://sourceforge.net/projects/convertall/) - 全能单位换算。 
* [EasyStroke](https://github.com/thjaeger/easystroke/wiki#download) - Easystroke 是一个 X11 手势识别应用。[](https://github.com/thjaeger/easystroke) 
* [Enpass](https://www.enpass.io/) - Enpass 安全地管理你的密码和重要信息,让你的生活更轻松。 
* [GD map](http://gdmap.sourceforge.net/) - 可视化磁盘使用量的工具。 
* [Gloobus-Preview](https://github.com/antonio-malcolm/gloobus-preview) - 它能给你提供文件的快速预览,类似 [Sushi](https://github.com/GNOME/sushi)。 [](https://github.com/antonio-malcolm/gloobus-preview) 
* [Gnormalize](http://gnormalize.sourceforge.net/) - 音频转换工具。 
* [GParted](http://gparted.org/) - Ubuntu/Linux 磁盘分区工具。 
* [GRadio](https://github.com/haecker-felix/gradio/releases/) - Ubuntu linux 无线电广播软件。[](https://github.com/haecker-felix/gradio/releases/) 
* [Handbrake](https://handbrake.fr/) - 视频转换工具。 
* [ImageMagik](http://www.imagemagick.org/script/index.php) - ImageMagick 是一套图片修改和处理的命令行工具。 
* [Indicator-SysMonitor](https://github.com/fossfreedom/indicator-sysmonitor) - 一款可显示 cpu 温度,内存,网速,cpu 使用率,公网 IP 地址以及联网状态的应用指示器。 [](https://github.com/fossfreedom/indicator-sysmonitor) 
* [KeePassX](https://www.keepassx.org/) - 跨平台密码管理器。KeePass 的移植成果。 [](https://github.com/keepassx/keepassx) 
* [KeePass](https://www.keepass.info/) - 专注于 Windows 的密码管理器,通过 Mono 提供一些跨平台支持。 
* [LastPass](https://lastpass.com/misc_download2.php) - 跨平台密码管理器。
* [Peazip](http://www.peazip.org/) - 解压任何文件的工具。 
* [Powertop](https://01.org/powertop/downloads) - 能源消耗诊断工具。 
* [Psensor](http://wpitchoune.net/psensor/) - Linux 图形化硬件温度监视器。[](http://git.wpitchoune.net/psensor.git/) 
* [Pulse Audio](https://wiki.ubuntu.com/PulseAudio) - 通过个性化的配置改善 Linux 的音频。 
* [Remarkable](https://remarkableapp.github.io/) - Ubuntu/Linux 上最佳的 Markdown 编辑器。 
* [Remmina](http://www.remmina.org/wp/) - 一款功能丰富的远程桌面应用,支持 Linux 以及其它 Unix。[](https://github.com/FreeRDP/Remmina) 
* [Sushi](https://github.com/GNOME/sushi) - Sushi 是 GNOME 桌面文件管理器鹦鹉螺(Nautilus)的快速预览工具。 [](https://github.com/GNOME/sushi) 
* [Synaptic](http://www.nongnu.org/synaptic/) - Synaptic 是一款图形化的 apt 包管理程序。 
* [Systemload](http://www.omgubuntu.co.uk/2014/06/system-monitor-indicator-ubuntu-ppa) - 在状态栏显示系统负载。 
* [TLP](http://linrunner.de/en/tlp/docs/tlp-linux-advanced-power-management.html) - 优化 Linux 下的电池表现。 
* [Variety](http://peterlevi.com/variety/) - Variety 是一款开源的 Linux 壁纸更换软件,拥有众多功能,轻巧又易用。[](https://github.com/peterlevi/variety-slideshow) 
* [Virtualbox](https://www.virtualbox.org/wiki/Downloads) - VirtualBox 是一款通用的 x86 硬件虚拟机软件,面向服务器,桌面以及嵌入式。[](https://www.virtualbox.org/wiki/Contributor_information) 
* [WallpaperChange](https://apps.ubuntu.com/cat/applications/raring/wallch/) - 自动更换你的壁纸。 
* [Workrave](http://www.workrave.org/) - 一款帮助恢复以及防止重复性劳损的程序(RSI)。 [](https://github.com/rcaelers/workrave) 
* [Xtreme Download Manager](http://xdman.sourceforge.net/) - 一款有着新鲜用户界面的下载管理器。[](https://github.com/KaOS-Community-Packages/xdm) 
#### 视频
* [Bomi Player](https://bomi-player.github.io/) - 一款强大易用的多媒体播放器。[](https://github.com/xylosper/bomi) 
* [Cheese](https://wiki.gnome.org/Apps/Cheese) - Cheese 用你的摄像头拍照和录像,还能加上神奇的特效,让你能够和别人分享快乐。 [](https://github.com/GNOME/cheese) 
* [Kodi](https://kodi.tv/about/) - 一款获得殊荣的免费开源(GPL)软件,支持视频,音乐,图片,游戏以及更多内容的媒体中心。[](https://github.com/xbmc/xbmc) 
* [Miro](http://www.getmiro.com/) - 免费,开放的视频,音乐以及互联网电视应用;它从成千上万的资源中带来视频频道,并且还有比其它平台更丰富的免费高清资源。 
* [MPlayer](http://www.mplayerhq.hu/design7/news.html) - MPlayer 是一款支持多种系统和各种视频的视频播放器。 
* [MPV](https://www.mpv.io/) - 一款免费,开源,跨平台的媒体播放器。[](https://github.com/mpv-player/mpv) 
* [SMPlayer](http://smplayer.sourceforge.net/) - 内置解码器的免费媒体播放器。可播放所有的音频和视频格式。[](https://sourceforge.net/p/smplayer/code/HEAD/tree/) 
* [SVP](https://www.svp-team.com/w/index.php?title=Main_Page) - SVP 让你可以使用帧插值在你的桌面电脑上观看任何视频,就像高端电视和投影仪支持的那样。 
* [VLC](http://www.videolan.org/vlc/index.html) - VLC 是一个免费且开源的跨平台媒体播放器以及框架,可以播放大多数格式的多媒体文件以及 DVS,音频 CD,VCD,以及各种流媒体协议。 
#### 其它
* [GrubCustomizer](https://launchpad.net/grub-customizer) - Grub Customizer 是一个让你可以配置 GRUB2/BURG 设置和启动项的图形化界面。 [](https://code.launchpad.net/grub-customizer) 
* [Mycroft](https://github.com/MycroftAI/mycroft-core) - 给所有人的 A.I. [](https://github.com/MycroftAI/mycroft-core) 
### 命令行工具
* [Bastet](https://github.com/fph/bastet) - 在命令行玩俄罗斯方块。[](https://github.com/fph/bastet) 
* [Daily Reddit Wallpaper](https://github.com/ssimunic/Daily-Reddit-Wallpaper) - 开机时将壁纸更换为 /r/wallpapers 或其它子版块的今日最高票壁纸。 [](https://github.com/ssimunic/Daily-Reddit-Wallpaper) 
* [Fishfry](https://github.com/LubuntuFu/fishfry) - 将 fish 的历史记录替换成为渗透测试人员量身定制的高效版本以及方便新手学习。[](https://github.com/LubuntuFu/fishfry) 
* [htop](http://hisham.hm/htop/) - 带有改进的特性和用户体验的 top。[](https://github.com/hishamhm/htop) 
* [Pacman4console](https://launchpad.net/ubuntu/+source/pacman4console) - 在控制台玩吃豆人。[](https://github.com/alexdantas/pacman4console.debian) 
* [Tmux](https://tmux.github.io/) - 它让你在一个终端中在多个程序间方便地切换,分离他们(保持在后台运行)并另一个终端中重新连接上去。以及还有好多事情可以做。[](https://github.com/tmux/tmux) 
* [十佳命令行工具](http://lifehacker.com/399468/top-10-command-line-tools)
* [wicd-curses](https://wiki.archlinux.org/index.php/wicd#Running_Wicd_in_Text_Mode) - 命令行 WiFi 连接管理器。
### 桌面环境
* [Budgie](https://solus-project.com/budgie/) - Budgie 是一个面向现代用户思想设计的桌面环境,专注于简洁与优雅。[](https://github.com/solus-project/budgie-desktop) 
* [Cinammon](http://cinnamon.linuxmint.com/) - Cinnamon 努力提供一种传统的用户体验。Cinnamon 是一个 GNOME 3 的 fork。[](https://github.com/linuxmint/Cinnamon) 
* [GNOME Flashback](https://wiki.gnome.org/Projects/GnomeFlashback) - GNOME Flashback 是 GNOME 3 的一个 shell,最初叫 GNOME fallback 模式。桌面的布局和底层技术都与 GNOME 2 相似。[](https://github.com/GNOME/gnome-flashback) 
* [Gnome](https://www.gnome.org/gnome-3/) - GNOME 桌面环境是一个有吸引力且直观的的桌面,同时有现代(GNOME)和经典(GNOME Classic)会话模式。 [](https://github.com/GNOME/gnome-desktop) 
* [KDE Plasma](https://www.kde.org/workspaces/plasmadesktop/) - KDE Plasma 桌面环境是一个熟悉的工作环境。Plasma Desktop 提供现代桌面环境体验所需的所有工具,所以你可以从开始就充满生产力。[](https://github.com/KDE/plasma-desktop) 
* [LXDE](http://lxde.org/) - Lightweight X11 Desktop Environment (轻量化 X11 桌面环境)是一个快速且节能的桌面环境。[](https://github.com/lxde) 
* [LXQt](http://lxqt.org/) - LXQt 是 LXDE 的 Qt 移植和即将到来的版本,轻量化的桌面环境。[](https://github.com/lxde/lxqt) 
* [Mate](http://mate-desktop.com/) - Mate 用传统隐喻给 Linux 用户提供一个直观又有吸引力的桌面。MATE 是 GNOME 2 的一个 fork。 [](https://github.com/mate-desktop/) 
* [Pantheon](https://elementary.io/) - Pantheon 是最初为发行版 elementary OS 创建的桌面环境,同时也是它的默认桌面环境。 
* [Unity](https://unity.ubuntu.com/) - Unity 是 GNOME 的一个 shell,由 Canonical 为 Ubuntu 设计。 
* [Xfce](https://www.xfce.org/) - Xfce 体现了模块化和可重用的传统 UNIX 哲学。 [](https://github.com/xfce-mirror) 
### 显示管理
#### 控制台
* [CDM](https://github.com/ghost1227/cdm) - 超简化,又功能丰富,用 bash 写就的登陆管理器。 [](https://github.com/ghost1227/cdm) 
* [Console TDM](https://github.com/dopsi/console-tdm) - 纯 bash 写就的 xinit 扩展。[](https://github.com/dopsi/console-tdm) 
* [nodm](https://github.com/spanezz/nodm) - 简约的自动登陆显示管理器。[](https://github.com/spanezz/nodm) 
#### 图形界面
* [Entrance](http://enlightenment.org/) - 基于 EFL 的显示管理器,高度实验性质。[](https://github.com/tomas/entrance) 
* [GDM](https://wiki.gnome.org/Projects/GDM) - GNOME 显示管理器。[](https://github.com/GNOME/gdm) 
* [KDM](http://www.kde.org/) - KDE4 显示管理器(不再继续开发)。 
* [LightDM](http://www.freedesktop.org/wiki/Software/LightDM) - 跨桌面显示管理器,可以使用任何工具集写就的各种前端。[](https://github.com/davvid/lightdm) 
* [LXDM](http://sourceforge.net/projects/lxdm/) - LXDE 显示管理器,可以独立于 LXDE 桌面环境使用。 
* [MDM](https://github.com/linuxmint/mdm) - MDM 显示管理器,在 Linux Mint 中使用, GDM 2 的一个 fork。 [](https://github.com/linuxmint/mdm) 
* [SDDM](https://github.com/sddm/sddm) - 基于 QML 的显示管理器,KDE 4 的 kdm 的继任者;Plasma 5 以及 LXQt 推荐。[](https://github.com/sddm/sddm) 
* [SLiM](http://sourceforge.net/projects/slim.berlios/) - 轻量且优雅的图形化登录解决方案(不再继续开发)。[](https://github.com/gsingh93/slim-display-manager) 
* [XDM](http://www.x.org/archive/X11R7.5/doc/man/man1/xdm.1.html) - 带有 XDMCP,主机选择支持的 X 显示管理器。[](https://github.com/bbidulock/xdm) 
### 窗口管理
#### 合成器
* [Compton](https://github.com/chjj/compton/wiki) - Compton 是一款独立的合成管理器,适合同没有原生提供合成功能的窗口管理器一同使用。 [](https://camo.githubusercontent.com/123c212a73b8dd36e355c193788ea3d8baa36f73/68747470733a2f2f63646e2e7261776769742e636f6d2f6943484149542f617765736f6d652d6f73782f6d61737465722f6d656469612f6f73732e737667) 
* [Xcompmgr](https://cgit.freedesktop.org/xorg/app/xcompmgr) - Xcompmgr 是一个简单的合成管理器,能够渲染下拉阴影,使用 transset 工具的话,还可以实现简单的窗口透明。 [](https://cgit.freedesktop.org/xorg/app/xcompmgr) 
#### 叠加式窗口管理器
* [2bwm](https://github.com/venam/2bwm) - 快速的浮动窗口管理,有两个特殊边界,基于 XCB 库,由 mcwm 衍生。[](https://github.com/venam/2bwm) 
* [Blackbox](http://blackboxwm.sourceforge.net/) - 快速,轻量化的 X 窗口系统窗口管理器,没有那些烦人的库依赖。[](https://github.com/bbidulock/blackboxwm) 
* [Fluxbox](http://fluxbox.org/) - 基于 Blackbox 0.61.1 代码的 X 窗口管理器。[](https://github.com/fluxbox/fluxbox) 
* [Openbox](http://openbox.org/) - 高度可配置,带有可扩展标准支持的下一代窗口管理器。[](https://github.com/danakj/openbox) 
#### 平铺式窗口管理器
* [Bspwm](https://github.com/baskerville/bspwm/wiki) - bspwm 是一个平铺式窗口管理器,将窗口以二叉树的叶结点的方式展现。[](https://github.com/baskerville/bspwm) 
* [Herbstluftwm](https://herbstluftwm.org/) - 使用 Xlib 和 Glib 的手工平铺式窗口管理器。[](https://github.com/herbstluftwm/herbstluftwm) 
#### 动态窗口管理器
* [awesome](https://awesome.naquadah.org/) - 高度可配置,下一代 X 框架窗口管理器。[](https://github.com/awesomeWM/awesome) 
* [dwm](http://dwm.suckless.org/) - X 动态窗口管理器。它以平铺,单片镜以及浮动布局的方式管理窗口。[](https://github.com/cdown/dwm) 
* [i3](https://i3wm.org/) - 完全重写的平铺式窗口管理器。[](https://github.com/i3/i3) 
* [spectrwm](https://github.com/conformal/spectrwm/wiki) - X11 小型动态窗口管理器,很大程度上受了 xmonad 和 dwm 的启发。[](https://github.com/conformal/spectrwm) 
* [xmonad](http://xmonad.org/) - 动态平铺式 X11 窗口管理器,用 Haskell 写就和配置。[](https://github.com/xmonad/xmonad) 
### 设置
#### Ubuntu
* [什么是 Linux](https://www.linux.com/what-is-linux)
* [Linux 基础术语](http://www.makeuseof.com/tag/linux-confusing-key-terms-definitions/)
* [什么是 Ubuntu](https://en.wikipedia.org/wiki/Ubuntu_(operating_system))
* [如何安装 Ubuntu](http://www.ubuntu.com/download/desktop/install-ubuntu-desktop)
* [如何安装 Ubuntu 和 Windows 双系统启动](http://www.everydaylinuxuser.com/2014/05/install-ubuntu-1404-alongside-windows.html)
* [安装 ubuntu 后要做什么](http://www.omgubuntu.co.uk/2016/04/10-things-to-do-after-installing-ubuntu-16-04-lts)
#### Arch Linux
* [新手指南](https://wiki.archlinux.org/index.php/Beginners%27_guide)
* [安装指南](https://wiki.archlinux.org/index.php/Installation_guide)
* [通用推荐](https://wiki.archlinux.org/index.php/General_recommendations)
* [应用列表](https://wiki.archlinux.org/index.php/List_of_applications)
#### 其它发行版
>
> 待添加
>
>
>
### 论坛
#### Ubuntu
* [Ubuntu 论坛](https://ubuntuforums.org/)
* [Ask Ubuntu](https://github.com/alim0x/Awesome-Linux-Software-zh_CN/blob/master/askubuntu.com)
#### Arch Linux
* [Arch Linux 论坛](https://bbs.archlinux.org/)
* [Arch Linux ARM 论坛](https://archlinuxarm.org/forum/viewforum.php?f=31)
#### IRC 频道
* [#ubuntu](https://webchat.freenode.net/?channels=ubuntu)
#### Linux 新闻,应用,以及更多...
* [OMG!Ubuntu](http://www.omgubuntu.co.uk/)
* [ITSFOSS](https://itsfoss.com/)
* [Linux 官方](https://www.linux.com/)
* [Webupd8](http://www.webupd8.org/)
* [Noobslab](http://www.noobslab.com/)
* [Make use of](http://www.makeuseof.com/service/linux/)
* [TecMint](http://www.tecmint.com/)
* [AllTop](http://linux.alltop.com/)
* [Unixmen](https://www.unixmen.com/)
* [DistroWatch](http://distrowatch.com/)
* [Phoronix](http://www.phoronix.com/)
* [Dedoimedo](http://www.dedoimedo.com/)
* [How-To Geek](http://www.howtogeek.com/t/linux/)
* [Liliputing](http://liliputing.com/)
* [FAMILUG](http://www.familug.org/)
* [Ubuntu Geek](http://www.ubuntugeek.com/)
#### Reddit
* [Ubuntu](https://www.reddit.com/r/Ubuntu/)
* [Arch Linux](https://www.reddit.com/r/archlinux/)
* [Linux](https://www.reddit.com/r/linux/)
* [Open Source](https://www.reddit.com/r/opensource/)
* [Unix Porn](https://www.reddit.com/r/unixporn/)
* [Linux Kernel](https://www.reddit.com/r/kernel/)
* [Linux Gaming](https://www.reddit.com/r/linux_gaming/)
### 学习 Linux
* [学习 Linux 命令](http://linuxcommand.org/)
* [GNU/Linux 命令行工具总结](http://tldp.org/LDP/GNU-Linux-Tools-Summary/html/book1.htm)
* [学习 Linux](https://linuxjourney.com/)
* [Linux 课程](https://www.edx.org/course/introduction-linux-linuxfoundationx-lfs101x-0)
* [Linus 口袋指南](http://www.opencore.eesc.usp.br/bruno/livros/Linux_Pocket_Guide.pdf)
* [Linux Bash 命令行 - Tek Linux](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tjPIpilqow)
### Linux Hacking/开发
* [内核新手](https://kernelnewbies.org/)
* [Linux Insides](https://0xax.gitbooks.io/linux-insides/content/index.html)
* [Linux 内核](http://www.tldp.org/LDP/tlk/tlk.html)
* [Linux 内核归档(官方站点)](https://www.kernel.org/)
* [Linux Kernel Internals (PDF)](http://www.tldp.org/LDP/lki/lki.pdf)
* [Linux 内核邮件列表归档](https://lkml.org/)
* [Linux 内核模块编程指南(PDF)](http://www.tldp.org/LDP/lkmpg/2.6/lkmpg.pdf)
### 贡献者
[贡献者列表](https://github.com/VoLuong/Awesome-Ubuntu-Linux/graphs/contributors) :
1. [LuongVo](https://github.com/VoLuong)
2. [anewuser](https://github.com/anewuser)
3. [nathanmusoke](https://github.com/nathanmusoke)
4. [bpearson](https://github.com/bpearson)
5. [orestisf1993](https://github.com/orestisf1993)
6. [lasseborly](https://github.com/lasseborly)
7. [sebasspf](https://github.com/sebasspf)
8. [buivnhai](https://github.com/buivnhai)
9. [ankurk91](https://github.com/ankurk91)
10. [mAzurkovic](https://github.com/mAzurkovic)
11. [bocklund](https://github.com/bocklund)
12. [grebenschikov](https://github.com/grebenschikov)
13. [fareez-ahamed](https://github.com/fareezahamed)
14. [MichaelAquilina](https://github.com/MichaelAquilina)
15. [Wamadahama](https://github.com/wamadahama)
16. [Alasin](https://github.com/alasin)
17. [LYF610400210](https://github.com/LYF610400210)
18. [willmtemple](https://github.com/willmtemple) 纠正库名称
19. [jakub-olczyk](https://github.com/jakub-olczyk)
20. [shakib609](https://github.com/shakib609)
21. [talisk](https://github.com/talisk)
22. [smdrz](https://github.com/smdrz)
23. [bishoyh](https://github.com/bishoyh)
24. [Voicu](https://github.com/vpop)
25. [ryandaniels](https://github.com/ryandaniels)
26. [mame98](https://github.com/mame98)
27. [Kastmeski](https://github.com/kasmetski)
28. [johnjago](https://github.com/johnjago)
29. [shuliandre](https://github.com/shuliandre)
30. [stelariusinfinitek](https://github.com/stelariusinfinitek)
31. [tnga](https://github.com/tnga)
32. [hg8](https://github.com/hg8)
33. [ChrisLeeGit](https://github.com/ChrisLeeGit)
34. 在 @ reddit.com/r/linux & reddit.com/r/ubuntu & vozforums.com 上每个提出建议和赞赏的人 ...
(以上列表更新于 15th August 2016)
### 贡献指南
>
> 将应用的名称放入列表。 链接到它的主页或安装指南。 再给应用写一小段简短的介绍 + 添加图标。 确保应用放在了合适的主题下。 如果应用不在以上任何一个已有的主题内,为它新建一个主题。 确保所有项都是按字母表顺序排序的。
>
>
>
*标有  的是开源软件并且链接到源代码。标有  的意为免费(就如免费的啤酒)。*
*原作者注:最近我收到了一些关于列表中一些应用软件的质量的反馈。我自己测试了其中的大部分应用(但不是全部)。如果你对应用有任何问题:-> 去往开发页面(如果有的话)-> 给开发提个 issue -> 在这里提个 issue 以便我考虑是否将应用移出列表。记住:所有东西都有它自己的质量,所以这里永远不会有“最佳应用”或“选择性的列表”,谢谢。*
### 许可证
该作品签署于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
||
开源新闻速递:Snapcraft 更新到了 2.15 版本
|
棣琦
|
更多:Sylvia Ritter 为 Ubuntu Linux 绘制了25张超炫的壁纸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24/194010af8bx88xvlyiy5xp.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24/194010af8bx88xvlyiy5xp.jpg
| true | false | false | false |
[
"Snapcraft"
] |
新闻
|
{
"viewnum": 4616,
"commentnum": 2,
"favtimes": 2,
"sharetimes": 1,
"likes": 0
}
|
[
{
"postip": "218.88.46.56",
"message": "有人知道最后一张图,也就是现在的 Fedora 24 默认壁纸的主题名称吗?<br />\r\n<br />\r\n我搜索 /usr/share/wallpapers 没有结果。",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2.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08-24T20:13:20"
},
{
"postip": "111.20.112.126",
"message": "据说这玩意不是开源的!!!",
"username": "来自陕西西安的 Chrome 52.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08-25T07:40:12"
}
] |
[] |
更多:Sylvia Ritter 为 Ubuntu Linux 绘制了25张超炫的壁纸
| 2016-08-24T19:50:04 | 2016-08-24T19:50:04 | 7,713 |
/article-7713-1.html
|
### 今日关注

Ubuntu 16.04 LTS 软件仓库中的快照打包工具 Snapcraft 更新到了 2.15 版本。这一版本中新增了对 Go 插件构建标签的支持,可以更细粒度的控制每一部分的平行构建;设置了对 Python2 插件的限制,允许 .yaml 文件指向外部资源。另外,Snapcraft 现在可以对包进行缓存。还有一些新的功能,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安装体验:
```
sudo apt update
sudo apt install snapcraft
```
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安装示例来对 snapcraft 进行学习:
```
sudo apt install snapcraft-examples
snapcraft --help
```
### 图文摘要

*Linux 内核 3.2.82 LTS 发布,这一版本对 x86 的硬件体系结构以及 Btrfs 文件系统进行了改进。*

*Sylvia Ritter 为 Ubuntu Linux 绘制了25张超炫的壁纸。每一个新的 Ubuntu 版本都有一个代号,都是基于 真实的动物命名的,除了 Utuntu14.10(Utopic Unicorn)和 Ubuntu15.10(Wily Werewolf)这两个版本是基于虚构的角色命名。想要壁纸的可以去下载了。*

*Fedora 25 Linux 预计2016年11月5号发布,默认搭载 Wayland 。*
|
||||
Ubuntu Snap 软件包接管 Linux 桌面和 IoT 软件的发行
|
Steven J. Vaughan-Nichols
|
http://www.zdnet.com/article/ubuntu-snap-takes-charge-of-linux-desktop-and-iot-software-distribution/
|
Snap 应用是与系统的其它部分想隔离的。用户可以安装一个 Snap 而不用担心是否会影响其他的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25/002312u7c5joy4qcjrorf7.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25/002312u7c5joy4qcjrorf7.jpg
| true | false | true |
vim-kakali
| false |
[
"Snap"
] |
观点
|
{
"viewnum": 6187,
"commentnum": 7,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36.102.140.102",
"message": "linux依赖是阻碍linux发展的最大毒瘤,别不承认,事实就是事实,硬盘都白菜价了,别说防止重复造轮子!",
"username": "zxciddee [Maxthon 4.0|Windows XP]",
"date": "2016-08-25T20:26:27"
},
{
"postip": "119.130.70.96",
"message": "SSD还没白菜价,带宽还没白菜价。",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Firefox 48.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08-25T21:36:35"
},
{
"postip": "58.20.20.89",
"message": "看你的UA就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
"username": "来自湖南长沙的 Firefox 48.0|Fedora 用户",
"date": "2016-08-26T10:49:00"
},
{
"postip": "36.102.142.25",
"message": "傲游识别不了windows10,只看UA识人,你又是什么样的人?火狐狗很有优越感?",
"username": "zxciddee [Maxthon 4.0|Windows XP]",
"date": "2016-08-26T21:55:30"
},
{
"postip": "60.247.51.1",
"message": "看到的UA又不一定是真的",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Internet Explorer 11.0|Windows 8.1 用户",
"date": "2016-08-28T21:39:06"
},
{
"postip": "171.115.226.92",
"message": "这文章有软文的嫌疑",
"username": "风铃叮当 [Firefox 50.0|Windows 10]",
"date": "2016-08-30T11:46:51"
},
{
"postip": "114.253.18.5",
"message": "没错,我也觉得是 Canonical 的软文~",
"username": "linux [Chrome 52.0|Mac 10.11]",
"date": "2016-08-30T12:15:28"
}
] |
[] |
Snap 应用是与系统的其它部分想隔离的。用户可以安装一个 Snap 而不用担心是否会影响其他的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
| 2016-08-25T10:19:00 | 2016-08-25T10:19:00 | 7,714 |
/article-7714-1.html
|
[Canonical](http://www.canonical.com/) 和 [Ubuntu](http://www.ubuntu.com/) 创始人 Mark Shuttleworth 在一次采访中说他不准备宣布 Ubuntu 的新 [Snap 程序包格式](https://insights.ubuntu.com/2016/04/13/snaps-for-classic-ubuntu/)。但是就在几个月之后,很多 Linux 发行版的开发者和公司都宣布他们会把 Snap 作为通用 Linux 程序包格式。

*Linux 供应商,独立软件开发商和公司门全都采用 Ubuntu Snap 作为多种 Linux 系统的配置和更新程序包。*
为什么呢?因为 Snap 能使一个单一的二进制程序包可以完美、安全地运行在任何 Linux 台式机、服务器、云或物联网设备上。据 Canonical 的 Ubuntu 客户端产品和版本负责人 Olli Ries 说:
>
> [Snap 程序包的安全机制](https://insights.ubuntu.com/2016/04/13/snaps-for-classic-ubuntu/)让我们在更快的跨发行版应用更新中打开了新的局面,因为 Snap 应用是与系统的其它部分想隔离的。用户可以安装一个 Snap 而不用担心是否会影响其他的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
>
>
>
当然了,如 Linux 内核的早期开发者和 CoreOS 安全维护者 Matthew Garrett 指出的那样:如果你[将 Snap 用在不安全的程序中,比如 X11 窗口系统](http://www.zdnet.com/article/linux-expert-matthew-garrett-ubuntu-16-04s-new-snap-format-is-a-security-risk/),实际上您并不会获得安全性。(LCTT 译注:X11 也叫做 X Window 系统,X Window 系统 ( X11 或 X )是一种位图显示的视窗系统 。它是在 Unix 和类 Unix 操作系统 ,以及 OpenVMS 上建立图形用户界面的标准工具包和协议,并可用于几乎所有已有的现代操作系统。)
Shuttleworth 同意 Garrett 的观点,但是他也说你可以控制 Snap 应用是如何与系统的其它部分如何交互的。比如,一个 web 浏览器可以包含在一个安全的 Snap 程序包中,这个 Snap 使用 Ubuntu 打包的 [openssl](https://www.openssl.org/) TLS 和 SSL 库。除此之外,即使有些东西影响到了浏览器实例内部,也不能进入到底层的操作系统。
很多公司也这样认为。戴尔、三星、Mozilla、[krita](https://krita.org/en/)(LCTT 译注:Krita 是一个位图形编辑软件,KOffice 套装的一部份。包含一个绘画程式和照片编辑器,Krita 是自由软件,并根据GNU通用公共许可证发布)、[Mycroft](https://mycroft.ai/)(LCTT 译注:Mycroft 是一个开源AI智能家居平台,配置 Raspberry Pi 2 和 Arduino 控制器),以及 [Horizon Computing](http://www.horizon-computing.com/)(LCTT 译注:为客户提供优质的硬件架构为其运行云平台)都将使用 Snap。Arch Linux、Debain、Gentoo 和 OpenWrt 开发团队也已经拥抱了 Snap,也会把 Snap 加入到他们各自的发行版中。
Snap 包又叫做“Snaps”,现在已经可以原生的运行在 Arch、Debian、Fedora、Kubuntu、Lubuntu、Ubuntu GNOME、Ubuntu Kylin、Ubuntu MATE、Ubuntu Unity 和 Xubuntu 之上。 Snap 也在 CentOS、Elementary、Gentoo、Mint、OpenSUSE 和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RHEL) 上取得了验证,并且也很容易运行在其他 Linux 发行版上。
这些发行版正在使用 Snaps,Shuttleworth 声称:“Snaps 为每个 Linux 台式机、服务器、设备和云机器带来了很多应用程序,在让用户使用最好的应用的同时也给了用户选择发行版的自由。”
这些发行版共同代表了 Linux 桌面、服务器和云系统发行版的主流。为什么它们从现有的软件包管理系统换了过来呢? Arch Linux 的贡献者 Tim Jester-Pfadt 解释说,“Snaps 最棒的一点是它支持先锐和测试通道,这可以让用户选择使用预发布的开发者版本或跟着最新的稳定版本。”
除过这些 Linux 分支,独立软件开发商也将会因为 Snap 很好的简化了第三方 Linux 应用程序分发和安全维护问题而拥抱 Snap。例如,[文档基金会](https://www.documentfoundation.org/)也将会让流行的开源办公套件 [LibreOffice](https://www.libreoffice.org/download/libreoffice-fresh/) 支持 Snap 程序包。
文档基金会的联合创始人 Thorsten Behrens 这样说:
>
> 我们的目标是尽可能的使 LibreOffice 能被大多数人更容易使用。Snap 使我们的用户能够在不同的桌面系统和发行版上更快捷、更容易、持续地获取最新的 LibreOffice 版本。更好的是,它也会帮助我们的发布工程师最终从周而复始的、自产的、陈旧的 Linux 开发解决方案中解放出来,很多东西都可以一同维护了。
>
>
>
Mozilla 的 Firefix 副总裁 Nick Nguyen 在该声明中提到:
>
> 我们力求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并且使火狐浏览器能够在更多平台、设备和操作系统上运行。随着引入 Snaps ,对火狐浏览器的持续优化成为可能,使它可以为 Linux 用户提供最新的特性。
>
>
>
[Krita 基金会](https://krita.org/en/about/krita-foundation/) (基于 KDE 的图形程序)项目领导 Boudewijn Rempt 说:
>
> 在一个私有仓库中维护 DEB 包是复杂而耗时的。Snaps 更容易维护、打包和分发。把 Snap 放进软件商店也特别容易,这是我发布软件用过的最舒服的软件商店了。[Krita 3.0](https://krita.org/en/item/krita-3-0-released/) 刚刚作为一个 snap 程序包发行,新版本出现时它会自动更新。
>
>
>
不仅 Linux 桌面系统程序为 Snap 而激动。物联网(IoT)和嵌入式开发者也以双手拥抱了 Snap。
由于 Snaps 彼此隔离,带来了数据安全性,它们还可以自动更新或回滚,这对于硬件设备是极好的。多个厂商都发布了运行着 snappy 的设备(LCTT 译注:Snap 基于 snappy 进行构建),这带来了一种新的带有物联网应用商店的“智能新锐”设备。Snappy 设备能够自动接收系统更新,并且连同安装在设备上的应用程序也会得到更新。
据 Shuttleworth 说,戴尔公司是最早一批认识到 Snap 的巨大潜力的物联网供应商之一,也决定在他们的设备上使用 Snap 了。
戴尔公司的物联网战略和合作伙伴主管 Jason Shepherd 说:“我们认为,Snaps 能解决在单一物联网网关上部署和运行多个第三方应用程序所带来的安全风险和可管理性挑战。这种可信赖的通用的应用程序格式才是戴尔真正需要的,我们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合作伙伴和商业客户都对构建一个可扩展的、IT 级的、充满活力的物联网应用生态系统有极大的兴趣。”
OpenWrt 的开发者 Matteo Croce 说:“这很简单, Snaps 可以在保持核心系统不变的情况下递送新的应用... Snaps 是为 OpenWrt AP 和路由器提供大量软件的最快方式。”
Shuttleworth 并不认为 Snaps 会取代已经存在的 Linux 程序包比如 [RPM](http://rpm5.org/) 和 [DEB](https://www.debian.org/doc/manuals/debian-faq/ch-pkg_basics.en.html)。相反,他认为它们将会相辅相成。Snaps 将会与现有软件包共存。每个发行版都有其自己提供和更新核心系统及其更新的机制。Snap 为桌面系统带来的是通用的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不会影响到操作系统的基础。
每个 Snap 都通过使用大量的内核隔离和安全机制而限制,以满足 Snap 应用的需求。谨慎的审核过程可以确保 Snap 仅仅得到其完成请求操作的权限。用户在安装 Snap 的时候也不必考虑复杂的安全问题。
Snap 本质上是一个自包容的 zip 文件,能够快速地在包内执行。流行的[优麒麟](http://www.ubuntu.com/desktop/ubuntu-kylin)团队的负责人 Jack Yu 称:“Snaps 比传统的 Linux 包更容易构建,允许我们独立于操作系统解决依赖性,所以我们很容易地跨发行版为所有用户提供最好、最新的中国 Linux 应用。”
由 Canonical 设计的 Snap 程序包格式由 [snapd](https://launchpad.net/ubuntu/+source/snapd) 所处理。它的开发工作放在 GitHub 上。将其移植到更多的 Linux 发行版已经被证明是很简单的,社区还在不断增长,吸引了大量具有 Linux 经验的贡献者。
Snap 程序包使用 snapcraft 工具来构建。项目官网是 [snapcraft.io](http://snapcraft.io/),其上有构建 Snap 的指导和逐步指南,以及给项目开发者和使用者的文档。Snap 能够基于现有的发行版程序包构建,但通常使用源代码来构建,以获得优化和减小软件包大小。
如果你不是 Ubuntu 的忠实粉丝或者一个专业的 Linux 开发者,你可能还不知道 Snap。未来,在任何平台上需要用 Linux 完成工作的任何人都会知道这个软件。它会成为主流,尤其是在 Linux 应用程序的安装和更新机制方面。
---
via: <http://www.zdnet.com/article/ubuntu-snap-takes-charge-of-linux-desktop-and-iot-software-distribution/>
作者:[Steven J. Vaughan-Nichols](http://www.zdnet.com/meet-the-team/us/steven-j-vaughan-nichols/) 译者:[vim-kakali](https://github.com/vim-kakal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给学习 OpenStack 架构的新手入门指南
|
Rikki Endsley
|
https://opensource.com/business/16/4/interview-openstack-infrastructure-beginners
|
OpenStack 欢迎新成员的到来,但是,对于这个发展趋近成熟并且快速迭代的开源社区而言,能够拥有一个新手指南并不是件坏事。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25/125832q4s05bi7t5d3q53d.pn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25/125832q4s05bi7t5d3q53d.png
| true | false | true |
kylepeng93
| false |
[
"OpenStack"
] |
观点
|
{
"viewnum": 5287,
"commentnum": 0,
"favtimes": 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 |
OpenStack 欢迎新成员的到来,但是,对于这个发展趋近成熟并且快速迭代的开源社区而言,能够拥有一个新手指南并不是件坏事。
| 2016-08-25T12:58:00 | 2016-08-25T12:58:00 | 7,715 |
/article-7715-1.html
|
OpenStack 欢迎新成员的到来,但是,对于这个发展趋近成熟并且快速迭代的开源社区而言,能够拥有一个新手指南并不是件坏事。在奥斯汀举办的 OpenStack 峰会上,[Paul Belanger](https://twitter.com/pabelanger) (来自红帽公司)、 [Elizabeth K. Joseph](https://twitter.com/pleia2) (来自 HPE 公司)和 [Christopher Aedo](https://twitter.com/docaedo) (来自 IBM 公司)就[针对新人的 OpenStack 架构](https://www.openstack.org/summit/austin-2016/summit-schedule/events/7337)作了一场专门的讲演。在这次采访中,他们提供了一些建议和资源来帮助新人成为 OpenStack 贡献者中的一员。

**你的讲演介绍中说你将“深入架构核心,并解释你需要知道的关于让 OpenStack 工作起来的每一件事情”。这对于 40 分钟的讲演来说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那么,对于学习 OpenStack 架构的新手来说最需要知道那些事情呢?**
**Elizabeth K. Joseph (EKJ)**: 我们没有为 OpenStack 使用 GitHub 这种提交补丁的方式,这是因为这样做会对新手造成巨大的困扰,尽管由于历史原因我们还是在 GitHub 上维护了所有库的一个镜像。相反,我们使用了一种完全开源的评审形式,而且持续集成(CI)是由 OpenStack 架构团队维护的。与之有关的,自从我们使用了 CI 系统,每一个提交给 OpenStack 的改变都会在被合并之前进行测试。
**Paul Belanger (PB)**: 这个项目中的大多数都是富有激情的人,因此当你提交的补丁被某个人否定时不要感到沮丧。
**Christopher Aedo (CA)**:社区会帮助你取得成功,因此不要害怕提问或者寻求更多的那些能够促进你理解某些事物的引导者。
**在你的讲话中,对于一些你无法涉及到的方面,你会向新手推荐哪些在线资源来让他们更加容易入门?**
**PB**:当然是我们的 [OpenStack 项目架构文档](http://docs.openstack.org/infra/system-config/)。我们已经花了足够大的努力来尽可能让这些文档能够随时保持最新状态。在 OpenStack 运行中使用的每个系统都作为一个项目,都制作了专门的页面来进行说明。甚至于连 OpenStack 云这种架构团队也会放到线上。
**EKJ**:我对于架构文档这件事上的观点和 Paul 是一致的,另外,我们十分乐意看到来自那些正在学习项目的人们提交上来的补丁。我们通常不会意识到我们忽略了文档中的某些内容,除非它们恰好被人问起。因此,阅读、学习,会帮助我们修补这些知识上的漏洞。你可以在 [OpenStack 架构邮件清单]提出你的问题,或者在我们位于 FreeNode 上的 #OpenStack-infra 的 IRC 专栏发起你的提问。
**CA**:我喜欢[这个详细的帖子](https://www.technovelty.org/openstack/image-building-in-openstack-ci.html),它是由 Ian Wienand 写的一篇关于构建镜像的文章。
**"gotchas" 会是 OpenStack 新的贡献者们所寻找的吗?**
**EKJ**:向项目作出贡献并不仅仅是提交新的代码和新的特性;OpenStack 社区高度重视代码评审。如果你想要别人查看你的补丁,那你最好先看看其他人是如何做的,然后参考他们的风格,最后一步步做到你也能够向其他人一样提交清晰且结构分明的代码补丁。你越是能让你的同伴了解你的工作并知道你正在做的评审,那他们也就越有可能及时评审你的代码。
**CA**:我看到过大量的新手在面对 [Gerrit](https://code.google.com/p/gerrit/) 时受挫,阅读开发者引导中的[开发者工作步骤](http://docs.openstack.org/infra/manual/developers.html#development-workflow),有可能的话多读几遍。如果你没有用过 Gerrit,那你最初对它的感觉可能是困惑和无力的。但是,如果你随后做了一些代码评审的工作,那么你就能轻松应对它。此外,我是 IRC 的忠实粉丝,它可能是一个获得帮助的好地方,但是,你最好保持一个长期在线的状态,这样,尽管你在某个时候没有出现,人们也可以回答你的问题。(阅读 [IRC,开源成功的秘诀](https://developer.ibm.com/opentech/2015/12/20/irc-the-secret-to-success-in-open-source/))你不必总是在线,但是你最好能够轻松的在一个频道中回溯之前信息,以此来跟上最新的动态,这种能力非常重要。
**PB**:我同意 Elizabeth 和 Chris 的观点, Gerrit 是需要花点精力的,它将汇聚你的开发方面的努力。你不仅仅要提交代码给别人去评审,同时,你也要能够评审其他人的代码。看到 Gerrit 的界面,你可能一时会变的很困惑。我推荐新手去尝试 [Gertty](https://pypi.python.org/pypi/gertty),它是一个基于控制台的终端界面,用于 Gerrit 代码评审系统,而它恰好也是 OpenStack 架构所驱动的一个项目。
**你对于 OpenStack 新手如何通过网络与其他贡献者交流方面有什么好的建议?**
**PB**:对我来说,是通过 IRC 并在 Freenode 上参加 #OpenStack-infra 频道([IRC 日志](http://eavesdrop.openstack.org/irclogs/%23openstack-infra/))。这频道上面有很多对新手来说很有价值的资源。你可以看到 OpenStack 项目日复一日的运作情况,同时,一旦你知道了 OpenStack 项目的工作原理,你将更好的知道如何为 OpenStack 的未来发展作出贡献。
**CA**:我想要为 IRC 再次说明一点,在 IRC 上保持全天在线记录对我来说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因为我会时刻保持连接并随时接到提醒。这也是一种非常好的获得帮助的方式,特别是当你和某人卡在了项目中出现的某一个难题的时候,而在一个活跃的 IRC 频道中,总会有一些人很乐意为你解决问题。
**EKJ**:[OpenStack 开发邮件列表](http://lists.openstack.org/cgi-bin/mailman/listinfo/openstack-dev)对于能够时刻查看到你所致力于的 OpenStack 项目的最新情况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推荐一定要订阅它。邮件列表使用主题标签来区分项目,因此你可以设置你的邮件客户端来使用它来专注于你所关心的项目。除了在线资源之外,全世界范围内也成立了一些 OpenStack 小组,他们被用来为 OpenStack 的用户和贡献者提供服务。这些小组可能会定期要求 OpenStack 主要贡献者们举办座谈和活动。你可以在 MeetUp.com 上搜素你所在地域的贡献者活动聚会,或者在 [groups.openstack.org](https://groups.openstack.org/) 上查看你所在的地域是否存在 OpenStack 小组。最后,还有一个每六个月举办一次的 [OpenStack 峰会](https://www.openstack.org/summit/),这个峰会上会作一些关于架构的演说。当前状态下,这个峰会包含了用户会议和开发者会议,会议内容都是和 OpenStack 相关的东西,包括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OpenStack 需要在那些方面得到提升来让新手更加容易学会并掌握?**
**PB**: 我认为我们的 [account-setup](http://docs.openstack.org/infra/manual/developers.html#account-setup) 环节对于新的贡献者已经做的比较容易了,特别是教他们如何提交他们的第一个补丁。真正参与到 OpenStack 开发者模式中是需要花费很大的努力的,相比贡献者来说已经显得非常多了;然而,一旦融入进去了,这个模式将会运转的十分高效和令人满意。
**CA**: 我们拥有一个由专业开发者组成的社区,而且我们的关注点都是发展 OpenStack 本身,同时,我们致力于让用户付出更小的代价去使用 OpenStack 云架构平台。我们需要发掘更多的应用开发者,并且鼓励更多的人去开发能在 OpenStack 云上完美运行的云应用程序,我们还鼓励他们在[社区 App 目录](https://apps.openstack.org/)上去贡献那些由他们开发的应用。我们可以通过不断提升我们的 API 标准和保证我们不同的库(比如 libcloud,phpopencloud 以及其他一些库)持续地为开发者提供可信赖的支持来实现这一目标。还有一点就是通过举办更多的 OpenStack 黑客比赛。所有的这些事情都可以降低新人的学习门槛,这样也能引导他们与这个社区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EKJ**: 我已经致力于开源软件很多年了。但是,对于大量的 OpenStack 开发者而言,这是一个他们自己所从事的第一个开源项目。我发现他们之前使用私有软件的背景并没有为他们塑造开源的观念、方法论,以及在开源项目中需要具备的合作技巧。我乐于看到我们能够让那些曾经一直在使用私有软件工作的人能够真正的明白他们在开源如软件社区所从事的事情的巨大价值。
**我想把 2016 年打造成开源俳句之年。请用俳句来向新手解释 OpenStack 一下。**
(LCTT 译注:俳句(Haiku)是一种日本古典短诗,以5-7-5音节为三句,校对者不揣浅陋,诌了几句歪诗,勿笑 :D,另外 OpenStack 本身音节太长,就捏造了一个中文译名“开栈”——明白就好。)
**PB**: <ruby> 开栈在云上 <rp> ( </rp> <rt> OpenStack runs clouds </rt> <rp> ) </rp></ruby>//<ruby> 倘钟情自由软件 <rp> ( </rp> <rt> If you enjoy free software </rt> <rp> ) </rp></ruby>//<ruby> 先当造补丁 <rp> ( </rp> <rt> Submit your first patch </rt> <rp> ) </rp></ruby>
**CA**:<ruby> 时光不必久 <rp> ( </rp> <rt> In the near future </rt> <rp> ) </rp></ruby>//<ruby> 开栈将支配世界 <rp> ( </rp> <rt> OpenStack will rule the world </rt> <rp> ) </rp></ruby>//<ruby> 协力早来到 <rp> ( </rp> <rt> Help make it happen! </rt> <rp> ) </rp></ruby>
**EKJ**:<ruby> 开栈有自由 <rp> ( </rp> <rt> OpenStack is free </rt> <rp> ) </rp></ruby>//<ruby> 放在自家服务器 <rp> ( </rp> <rt> Deploy on your own servers </rt> <rp> ) </rp></ruby>//<ruby> 运行你的云 <rp> ( </rp> <rt> And run your own cloud! </rt> <rp> ) </rp></ruby>
*Paul、Elizabeth 和 Christopher 在 4 月 25 号星期一上午 11:15 于奥斯汀举办的 OpenStack 峰会发表了[演说](https://www.openstack.org/summit/austin-2016/summit-schedule/events/7337)。*
---
via: <https://opensource.com/business/16/4/interview-openstack-infrastructure-beginners>
作者:[Rikki Endsley](http://rikkiendsley.com/) 译者:[kylepeng93](https://github.com/kylepeng93)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Mock 在 Python 单元测试中的使用
|
NAFTULI TZVI KAY
|
https://www.toptal.com/python/an-introduction-to-mocking-in-python
|
即使对它的使用还有点不太熟悉,对单元测试来说,Python 的 mock 库可以说是一个规则改变者。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25/182238kewlm2jjz2vj2mme.pn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25/182238kewlm2jjz2vj2mme.png
| true | false | true |
cposture
| false |
[
"Python",
"单元测试",
"mock"
] |
软件开发
|
{
"viewnum": 8122,
"commentnum": 0,
"favtimes": 3,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 |
即使对它的使用还有点不太熟悉,对单元测试来说,Python 的 mock 库可以说是一个规则改变者。
| 2016-08-25T18:22:34 | 2016-08-25T18:22:34 | 7,716 |
/article-7716-1.html
|
>
> 本文讲述的是 Python 中 Mock 的使用。
>
>
>
### 如何执行单元测试而不用考验你的耐心
很多时候,我们编写的软件会直接与那些被标记为“垃圾”的服务交互。用外行人的话说:服务对我们的应用程序很重要,但是我们想要的是交互,而不是那些不想要的副作用,这里的“不想要”是在自动化测试运行的语境中说的。例如:我们正在写一个社交 app,并且想要测试一下 "发布到 Facebook" 的新功能,但是不想每次运行测试集的时候真的发布到 Facebook。
Python 的 `unittest` 库包含了一个名为 `unittest.mock` 或者可以称之为依赖的子包,简称为 `mock` —— 其提供了极其强大和有用的方法,通过它们可以<ruby> 模拟 <rp> ( </rp> <rt> mock </rt> <rp> ) </rp></ruby>并去除那些我们不希望的副作用。

注意:`mock` [最近被收录](http://www.python.org/dev/peps/pep-0417/)到了 Python 3.3 的标准库中;先前发布的版本必须通过 [PyPI](https://pypi.python.org/pypi/mock) 下载 Mock 库。
### 恐惧系统调用
再举另一个例子,我们在接下来的部分都会用到它,这是就是**系统调用**。不难发现,这些系统调用都是主要的模拟对象:无论你是正在写一个可以弹出 CD 驱动器的脚本,还是一个用来删除 /tmp 下过期的缓存文件的 Web 服务,或者一个绑定到 TCP 端口的 socket 服务器,这些调用都是在你的单元测试上下文中不希望产生的副作用。
作为一个开发者,你需要更关心你的库是否成功地调用了一个可以弹出 CD 的系统函数(使用了正确的参数等等),而不是切身经历 CD 托盘每次在测试执行的时候都打开了。(或者更糟糕的是,弹出了很多次,在一个单元测试运行期间多个测试都引用了弹出代码!)
同样,保持单元测试的效率和性能意味着需要让如此多的“缓慢代码”远离自动测试,比如文件系统和网络访问。
对于第一个例子来说,我们要从原始形式换成使用 `mock` 重构一个标准 Python 测试用例。我们会演示如何使用 mock 写一个测试用例,使我们的测试更加智能、快速,并展示更多关于我们软件的工作原理。
### 一个简单的删除函数
我们都有过需要从文件系统中一遍又一遍的删除文件的时候,因此,让我们在 Python 中写一个可以使我们的脚本更加轻易完成此功能的函数。
```
#!/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 utf-8 -*-
import os
def rm(filename):
os.remove(filename)
```
很明显,我们的 `rm` 方法此时无法提供比 `os.remove` 方法更多的相关功能,但我们可以在这里添加更多的功能,使我们的基础代码逐步改善。
让我们写一个传统的测试用例,即,没有使用 `mock`:
```
#!/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 utf-8 -*-
from mymodule import rm
import os.path
import tempfile
import unittest
class RmTestCase(unittest.TestCase):
tmpfilepath = os.path.join(tempfile.gettempdir(), "tmp-testfile")
def setUp(self):
with open(self.tmpfilepath, "wb") as f:
f.write("Delete me!")
def test_rm(self):
# remove the file
rm(self.tmpfilepath)
# test that it was actually removed
self.assertFalse(os.path.isfile(self.tmpfilepath), "Failed to remove the file.")
```
我们的测试用例相当简单,但是在它每次运行的时候,它都会创建一个临时文件并且随后删除。此外,我们没有办法测试我们的 `rm` 方法是否正确地将我们的参数向下传递给 `os.remove` 调用。我们可以基于以上的测试*认为*它做到了,但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 使用 Mock 重构
让我们使用 mock 重构我们的测试用例:
```
#!/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 utf-8 -*-
from mymodule import rm
import mock
import unittest
class RmTestCase(unittest.TestCase):
@mock.patch('mymodule.os')
def test_rm(self, mock_os):
rm("any path")
# test that rm called os.remove with the right parameters
mock_os.remove.assert_called_with("any path")
```
使用这些重构,我们从根本上改变了测试用例的操作方式。现在,我们有一个可以用于验证其他功能的内部对象。
##### 潜在陷阱
第一件需要注意的事情就是,我们使用了 `mock.patch` 方法装饰器,用于模拟位于 `mymodule.os` 的对象,并且将 mock 注入到我们的测试用例方法。那么只是模拟 `os` 本身,而不是 `mymodule.os` 下 `os` 的引用(LCTT 译注:注意 `@mock.patch('mymodule.os')` 便是模拟 `mymodule.os` 下的 `os`),会不会更有意义呢?
当然,当涉及到导入和管理模块,Python 的用法就像蛇一样灵活。在运行时,`mymodule` 模块有它自己的被导入到本模块局部作用域的 `os`。因此,如果我们模拟 `os`,我们是看不到 mock 在 `mymodule` 模块中的模仿作用的。
这句话需要深刻地记住:
>
> 模拟一个东西要看它用在何处,而不是来自哪里。
>
>
>
如果你需要为 `myproject.app.MyElaborateClass` 模拟 `tempfile` 模块,你可能需要将 mock 用于 `myproject.app.tempfile`,而其他模块保持自己的导入。
先将那个陷阱放一边,让我们继续模拟。
#### 向 ‘rm’ 中加入验证
之前定义的 rm 方法相当的简单。在盲目地删除之前,我们倾向于验证一个路径是否存在,并验证其是否是一个文件。让我们重构 rm 使其变得更加智能:
```
#!/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 utf-8 -*-
import os
import os.path
def rm(filename):
if os.path.isfile(filename):
os.remove(filename)
```
很好。现在,让我们调整测试用例来保持测试的覆盖率。
```
#!/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 utf-8 -*-
from mymodule import rm
import mock
import unittest
class RmTestCase(unittest.TestCase):
@mock.patch('mymodule.os.path')
@mock.patch('mymodule.os')
def test_rm(self, mock_os, mock_path):
# set up the mock
mock_path.isfile.return_value = False
rm("any path")
# test that the remove call was NOT called.
self.assertFalse(mock_os.remove.called, "Failed to not remove the file if not present.")
# make the file 'exist'
mock_path.isfile.return_value = True
rm("any path")
mock_os.remove.assert_called_with("any path")
```
我们的测试用例完全改变了。现在我们可以在没有任何副作用的情况下核实并验证方法的内部功能。
#### 将文件删除作为服务
到目前为止,我们只是将 mock 应用在函数上,并没应用在需要传递参数的对象和实例的方法上。我们现在开始涵盖对象的方法。
首先,我们将 `rm` 方法重构成一个服务类。实际上将这样一个简单的函数转换成一个对象,在本质上这不是一个合理的需求,但它能够帮助我们了解 `mock` 的关键概念。让我们开始重构:
```
#!/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 utf-8 -*-
import os
import os.path
class RemovalService(object):
"""A service for removing objects from the filesystem."""
def rm(filename):
if os.path.isfile(filename):
os.remove(filename)
```
你会注意到我们的测试用例没有太大变化:
```
#!/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 utf-8 -*-
from mymodule import RemovalService
import mock
import unittest
class RemovalServiceTestCase(unittest.TestCase):
@mock.patch('mymodule.os.path')
@mock.patch('mymodule.os')
def test_rm(self, mock_os, mock_path):
# instantiate our service
reference = RemovalService()
# set up the mock
mock_path.isfile.return_value = False
reference.rm("any path")
# test that the remove call was NOT called.
self.assertFalse(mock_os.remove.called, "Failed to not remove the file if not present.")
# make the file 'exist'
mock_path.isfile.return_value = True
reference.rm("any path")
mock_os.remove.assert_called_with("any path")
```
很好,我们知道 `RemovalService` 会如预期般的工作。接下来让我们创建另一个服务,将 `RemovalService` 声明为它的一个依赖:
```
#!/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 utf-8 -*-
import os
import os.path
class RemovalService(object):
"""A service for removing objects from the filesystem."""
def rm(self, filename):
if os.path.isfile(filename):
os.remove(filename)
class UploadService(object):
def __init__(self, removal_service):
self.removal_service = removal_service
def upload_complete(self, filename):
self.removal_service.rm(filename)
```
因为我们的测试覆盖了 `RemovalService`,因此我们不会对我们测试用例中 `UploadService` 的内部函数 `rm` 进行验证。相反,我们将调用 `UploadService` 的 `RemovalService.rm` 方法来进行简单测试(当然没有其他副作用),我们通过之前的测试用例便能知道它可以正确地工作。
这里有两种方法来实现测试:
1. 模拟 RemovalService.rm 方法本身。
2. 在 UploadService 的构造函数中提供一个模拟实例。
因为这两种方法都是单元测试中非常重要的方法,所以我们将同时对这两种方法进行回顾。
##### 方法 1:模拟实例的方法
`mock` 库有一个特殊的方法装饰器,可以模拟对象实例的方法和属性,即 `@mock.patch.object decorator` 装饰器:
```
#!/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 utf-8 -*-
from mymodule import RemovalService, UploadService
import mock
import unittest
class RemovalServiceTestCase(unittest.TestCase):
@mock.patch('mymodule.os.path')
@mock.patch('mymodule.os')
def test_rm(self, mock_os, mock_path):
# instantiate our service
reference = RemovalService()
# set up the mock
mock_path.isfile.return_value = False
reference.rm("any path")
# test that the remove call was NOT called.
self.assertFalse(mock_os.remove.called, "Failed to not remove the file if not present.")
# make the file 'exist'
mock_path.isfile.return_value = True
reference.rm("any path")
mock_os.remove.assert_called_with("any path")
class UploadServiceTestCase(unittest.TestCase):
@mock.patch.object(RemovalService, 'rm')
def test_upload_complete(self, mock_rm):
# build our dependencies
removal_service = RemovalService()
reference = UploadService(removal_service)
# call upload_complete, which should, in turn, call `rm`:
reference.upload_complete("my uploaded file")
# check that it called the rm method of any RemovalService
mock_rm.assert_called_with("my uploaded file")
# check that it called the rm method of _our_ removal_service
removal_service.rm.assert_called_with("my uploaded file")
```
非常棒!我们验证了 `UploadService` 成功调用了我们实例的 `rm` 方法。你是否注意到一些有趣的地方?这种修补机制(patching mechanism)实际上替换了我们测试用例中的所有 `RemovalService` 实例的 `rm` 方法。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检查实例本身。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可以试着在你模拟的代码下断点,以对这种修补机制的原理获得更好的认识。
##### 陷阱:装饰顺序
当我们在测试方法中使用多个装饰器,其顺序是很重要的,并且很容易混乱。基本上,当装饰器被映射到方法参数时,[装饰器的工作顺序是反向的](http://www.voidspace.org.uk/python/mock/patch.html#nesting-patch-decorators)。思考这个例子:
```
@mock.patch('mymodule.sys')
@mock.patch('mymodule.os')
@mock.patch('mymodule.os.path')
def test_something(self, mock_os_path, mock_os, mock_sys):
pass
```
注意到我们的参数和装饰器的顺序是反向匹配了吗?这部分是由 [Python 的工作方式](http://docs.python.org/2/reference/compound_stmts.html#function-definitions)所导致的。这里是使用多个装饰器的情况下它们执行顺序的伪代码:
```
patch_sys(patch_os(patch_os_path(test_something)))
```
因为 `sys` 补丁位于最外层,所以它最晚执行,使得它成为实际测试方法参数的最后一个参数。请特别注意这一点,并且在运行你的测试用例时,使用调试器来保证正确的参数以正确的顺序注入。
##### 方法 2:创建 Mock 实例
我们可以使用构造函数为 `UploadService` 提供一个 Mock 实例,而不是模拟特定的实例方法。我更推荐方法 1,因为它更加精确,但在多数情况,方法 2 或许更加有效和必要。让我们再次重构测试用例:
```
#!/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 utf-8 -*-
from mymodule import RemovalService, UploadService
import mock
import unittest
class RemovalServiceTestCase(unittest.TestCase):
@mock.patch('mymodule.os.path')
@mock.patch('mymodule.os')
def test_rm(self, mock_os, mock_path):
# instantiate our service
reference = RemovalService()
# set up the mock
mock_path.isfile.return_value = False
reference.rm("any path")
# test that the remove call was NOT called.
self.assertFalse(mock_os.remove.called, "Failed to not remove the file if not present.")
# make the file 'exist'
mock_path.isfile.return_value = True
reference.rm("any path")
mock_os.remove.assert_called_with("any path")
class UploadServiceTestCase(unittest.TestCase):
def test_upload_complete(self, mock_rm):
# build our dependencies
mock_removal_service = mock.create_autospec(RemovalService)
reference = UploadService(mock_removal_service)
# call upload_complete, which should, in turn, call `rm`:
reference.upload_complete("my uploaded file")
# test that it called the rm method
mock_removal_service.rm.assert_called_with("my uploaded file")
```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甚至不需要修补任何功能,只需为 `RemovalService` 类创建一个 auto-spec,然后将实例注入到我们的 `UploadService` 以验证功能。
`mock.create_autospec` 方法为类提供了一个同等功能实例。实际上来说,这意味着在使用返回的实例进行交互的时候,如果使用了非法的方式将会引发异常。更具体地说,如果一个方法被调用时的参数数目不正确,将引发一个异常。这对于重构来说是非常重要。当一个库发生变化的时候,中断测试正是所期望的。如果不使用 auto-spec,尽管底层的实现已经被破坏,我们的测试仍然会通过。
##### 陷阱:mock.Mock 和 mock.MagicMock 类
`mock` 库包含了两个重要的类 [mock.Mock](http://www.voidspace.org.uk/python/mock/mock.html) 和 [mock.MagicMock](http://www.voidspace.org.uk/python/mock/magicmock.html#magic-mock),大多数内部函数都是建立在这两个类之上的。当在选择使用 `mock.Mock` 实例、`mock.MagicMock` 实例还是 auto-spec 的时候,通常倾向于选择使用 auto-spec,因为对于未来的变化,它更能保持测试的健全。这是因为 `mock.Mock` 和 `mock.MagicMock` 会无视底层的 API,接受所有的方法调用和属性赋值。比如下面这个用例:
```
class Target(object):
def apply(value):
return value
def method(target, value):
return target.apply(value)
```
我们可以像下面这样使用 mock.Mock 实例进行测试:
```
class MethodTestCase(unittest.TestCase):
def test_method(self):
target = mock.Mock()
method(target, "value")
target.apply.assert_called_with("value")
```
这个逻辑看似合理,但如果我们修改 `Target.apply` 方法接受更多参数:
```
class Target(object):
def apply(value, are_you_sure):
if are_you_sure:
return value
else:
return None
```
重新运行你的测试,你会发现它仍能通过。这是因为它不是针对你的 API 创建的。这就是为什么你总是应该使用 `create_autospec` 方法,并且在使用 `@patch`和 `@patch.object` 装饰方法时使用 `autospec` 参数。
### 现实例子:模拟 Facebook API 调用
作为这篇文章的结束,我们写一个更加适用的现实例子,一个在介绍中提及的功能:发布消息到 Facebook。我将写一个不错的包装类及其对应的测试用例。
```
import facebook
class SimpleFacebook(object):
def __init__(self, oauth_token):
self.graph = facebook.GraphAPI(oauth_token)
def post_message(self, message):
"""Posts a message to the Facebook wall."""
self.graph.put_object("me", "feed", message=message)
```
这是我们的测试用例,它可以检查我们发布的消息,而不是真正地发布消息:
```
import facebook
import simple_facebook
import mock
import unittest
class SimpleFacebookTestCase(unittest.TestCase):
@mock.patch.object(facebook.GraphAPI, 'put_object', autospec=True)
def test_post_message(self, mock_put_object):
sf = simple_facebook.SimpleFacebook("fake oauth token")
sf.post_message("Hello World!")
# verify
mock_put_object.assert_called_with(message="Hello World!")
```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在 Python 中,通过 mock,我们可以非常容易地动手写一个更加智能的测试用例。
### Python Mock 总结
即使对它的使用还有点不太熟悉,对[单元测试](http://www.toptal.com/qa/how-to-write-testable-code-and-why-it-matters)来说,Python 的 `mock` 库可以说是一个规则改变者。我们已经演示了常见的用例来了解了 `mock` 在单元测试中的使用,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 [Python 开发者](http://www.toptal.com/python)克服初期的障碍,写出优秀、经受过考验的代码。
---
via: <https://www.toptal.com/python/an-introduction-to-mocking-in-python>
作者:[NAFTULI TZVI KAY](http://www.slviki.com/) 译者:[cposture](https://github.com/cposture)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在 Linux 上用 SELinux 或 AppArmor 实现强制访问控制(MAC)
|
Gabriel Cánepa
|
http://www.tecmint.com/mandatory-access-control-with-selinux-or-apparmor-linux/
|
为了解决标准的“用户-组-其他/读-写-执行”权限以及访问控制列表的限制以及加强安全机制,美国国家安全局(NSA)设计出一个灵活的强制访问控制(MAC)方法 SELinux,来限制标准的权限之外的种种权限。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26/073624pkk9ua9scsguw6hg.pn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26/073624pkk9ua9scsguw6hg.png
| true | false | true |
alim0x
| false |
[
"SELinux",
"AppArmor",
"访问控制",
"权限"
] |
系统运维
|
{
"viewnum": 15077,
"commentnum": 0,
"favtimes": 5,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 |
为了解决标准的“用户-组-其他/读-写-执行”权限以及访问控制列表的限制以及加强安全机制,美国国家安全局(NSA)设计出一个灵活的强制访问控制(MAC)方法 SELinux,来限制标准的权限之外的种种权限。
| 2016-08-26T08:29:00 | 2016-08-26T08:29:00 | 7,719 |
/article-7719-1.html
|
为了解决标准的“用户-组-其他/读-写-执行”权限以及[访问控制列表](http://www.tecmint.com/secure-files-using-acls-in-linux/)的限制以及加强安全机制,美国国家安全局(NSA)设计出一个灵活的<ruby> 强制访问控制 <rp> ( </rp> <rt> Mandatory Access Control </rt> <rp> ) </rp></ruby>(MAC)方法 SELinux(Security Enhanced Linux 的缩写),来限制标准的权限之外的种种权限,在仍然允许对这个控制模型后续修改的情况下,让进程尽可能以最小权限访问或在系统对象(如文件,文件夹,网络端口等)上执行其他操作。

*SELinux 和 AppArmor 加固 Linux 安全*
另一个流行并且被广泛使用的 MAC 是 AppArmor,相比于 SELinux 它提供更多的特性,包括一个学习模式,可以让系统“学习”一个特定应用的行为,以及通过配置文件设置限制实现安全的应用使用。
在 CentOS 7 中,SELinux 合并进了内核并且默认启用<ruby> 强制 <rp> ( </rp> <rt> Enforcing </rt> <rp> ) </rp></ruby>模式(下一节会介绍这方面更多的内容),与之不同的是,openSUSE 和 Ubuntu 使用的是 AppArmor 。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会解释 SELinux 和 AppArmor 的本质,以及如何在你选择的发行版上使用这两个工具之一并从中获益。
### SELinux 介绍以及如何在 CentOS 7 中使用
Security Enhanced Linux 可以以两种不同模式运行:
* <ruby> 强制 <rp> ( </rp> <rt> Enforcing </rt> <rp> ) </rp></ruby>:这种情况下,SELinux 基于 SELinux 策略规则拒绝访问,策略规则是一套控制安全引擎的规则。
* <ruby> 宽容 <rp> ( </rp> <rt> Permissive </rt> <rp> ) </rp></ruby>:这种情况下,SELinux 不拒绝访问,但如果在强制模式下会被拒绝的操作会被记录下来。
SELinux 也能被禁用。尽管这不是它的一个操作模式,不过也是一种选择。但学习如何使用这个工具强过只是忽略它。时刻牢记这一点!
使用 `getenforce` 命令来显示 SELinux 的当前模式。如果你想要更改模式,使用 `setenforce 0`(设置为宽容模式)或 `setenforce 1`(强制模式)。
因为这些设置重启后就失效了,你需要编辑 `/etc/selinux/config` 配置文件并设置 `SELINUX` 变量为 `enforcing`、`permissive` 或 `disabled` ,保存设置让其重启后也有效:

*如何启用和禁用 SELinux 模式*
还有一点要注意,如果 `getenforce` 返回 Disabled,你得编辑 `/etc/selinux/config` 配置文件为你想要的操作模式并重启。否则你无法利用 `setenforce` 设置(或切换)操作模式。
`setenforce` 的典型用法之一包括在 SELinux 模式之间切换(从强制到宽容或相反)来定位一个应用是否行为不端或没有像预期一样工作。如果它在你将 SELinux 设置为宽容模式正常工作,你就可以确定你遇到的是 SELinux 权限问题。
有两种我们使用 SELinux 可能需要解决的典型案例:
* 改变一个守护进程监听的默认端口。
* 给一个虚拟主机设置 /var/www/html 以外的文档根路径值。
让我们用以下例子来看看这两种情况。
#### 例 1:更改 sshd 守护进程的默认端口
大部分系统管理员为了加强服务器安全首先要做的事情之一就是更改 SSH 守护进程监听的端口,主要是为了阻止端口扫描和外部攻击。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要更改 `/etc/ssh/sshd_config` 中的 Port 值为以下值(我们在这里使用端口 9999 为例):
```
Port 9999
```
在尝试重启服务并检查它的状态之后,我们会看到它启动失败:
```
# systemctl restart sshd
# systemctl status sshd
```

*检查 SSH 服务状态*
如果我们看看 `/var/log/audit/audit.log`,就会看到 sshd 被 SELinux 阻止在端口 9999 上启动,因为它是 JBoss 管理服务的保留端口(SELinux 日志信息包含了词语“AVC”,所以应该很容易把它同其他信息区分开来):
```
# cat /var/log/audit/audit.log | grep AVC | tail -1
```

*检查 Linux 审计日志*
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人可能会禁用 SELinux,但我们不这么做。我们会看到有个让 SELinux 和监听其他端口的 sshd 和谐共处的方法。首先确保你有 `policycoreutils-python` 这个包,执行:
```
# yum install policycoreutils-python
```
查看 SELinux 允许 sshd 监听的端口列表。在接下来的图片中我们还能看到端口 9999 是为其他服务保留的,所以我们暂时无法用它来运行其他服务:
```
# semanage port -l | grep ssh
```
当然我们可以给 SSH 选择其他端口,但如果我们确定我们不会使用这台机器跑任何 JBoss 相关的服务,我们就可以修改 SELinux 已存在的规则,转而给 SSH 分配那个端口:
```
# semanage port -m -t ssh_port_t -p tcp 9999
```
这之后,我们就可以用前一个 `semanage` 命令检查端口是否正确分配了,即使用 `-lC` 参数(list custom 的简称):
```
# semanage port -lC
# semanage port -l | grep ssh
```

*给 SSH 分配端口*
我们现在可以重启 SSH 服务并通过端口 9999 连接了。注意这个更改重启之后依然有效。
#### 例 2:给一个虚拟主机设置 /var/www/html 以外的<ruby> 文档根路径 <rp> ( </rp> <rt> DocumentRoot </rt> <rp> ) </rp></ruby>
如果你需要用除 `/var/www/html` 以外目录作为<ruby> 文档根目录 <rp> ( </rp> <rt> DocumentRoot </rt> <rp> ) </rp></ruby>[设置一个 Apache 虚拟主机](http://www.tecmint.com/apache-virtual-hosting-in-centos/)(也就是说,比如 `/websrv/sites/gabriel/public_html`):
```
DocumentRoot “/websrv/sites/gabriel/public_html”
```
Apache 会拒绝提供内容,因为 `index.html` 已经被标记为了 `default_t SELinux` 类型,Apache 无法访问它:
```
# wget http://localhost/index.html
# ls -lZ /websrv/sites/gabriel/public_html/index.html
```

*被标记为 default\_t SELinux 类型*
和之前的例子一样,你可以用以下命令验证这是不是 SELinux 相关的问题:
```
# cat /var/log/audit/audit.log | grep AVC | tail -1
```

*检查日志确定是不是 SELinux 的问题*
要将 `/websrv/sites/gabriel/public_html` 整个目录内容标记为 `httpd_sys_content_t`,执行:
```
# semanage fcontext -a -t httpd_sys_content_t "/websrv/sites/gabriel/public_html(/.*)?"
```
上面这个命令会赋予 Apache 对那个目录以及其内容的读取权限。
最后,要应用这条策略(并让更改的标记立即生效),执行:
```
# restorecon -R -v /websrv/sites/gabriel/public_html
```
现在你应该可以访问这个目录了:
```
# wget http://localhost/index.html
```

*访问 Apache 目录*
要获取关于 SELinux 的更多信息,参阅 Fedora 22 中的 [SELinux 用户及管理员指南](https://docs.fedoraproject.org/en-US/Fedora/22/html/SELinux_Users_and_Administrators_Guide/index.html)。
### AppArmor 介绍以及如何在 OpenSUSE 和 Ubuntu 上使用它
AppArmor 的操作是基于写在纯文本文件中的规则定义,该文件中含有允许权限和访问控制规则。安全配置文件用来限制应用程序如何与系统中的进程和文件进行交互。
系统初始就提供了一系列的配置文件,但其它的也可以由应用程序在安装的时候设置或由系统管理员手动设置。
像 SELinux 一样,AppArmor 以两种模式运行。在 <ruby> 强制 <rp> ( </rp> <rt> enforce </rt> <rp> ) </rp></ruby> 模式下,应用被赋予它们运行所需要的最小权限,但在 <ruby> 抱怨 <rp> ( </rp> <rt> complain </rt> <rp> ) </rp></ruby> 模式下 AppArmor 允许一个应用执行受限的操作并将操作造成的“抱怨”记录到日志里(`/var/log/kern.log`,`/var/log/audit/audit.log`,和其它放在 `/var/log/apparmor` 中的日志)。
日志中会显示配置文件在强制模式下运行时会产生错误的记录,它们中带有 `audit` 这个词。因此,你可以在 AppArmor 的 <ruby> 强制 <rp> ( </rp> <rt> enforce </rt> <rp> ) </rp></ruby> 模式下运行之前,先在 <ruby> 抱怨 <rp> ( </rp> <rt> complain </rt> <rp> ) </rp></ruby> 模式下尝试运行一个应用并调整它的行为。
可以用这个命令显示 AppArmor 的当前状态:
```
$ sudo apparmor_status
```

*查看 AppArmor 的状态*
上面的图片指明配置 `/sbin/dhclient`,`/usr/sbin/`,和 `/usr/sbin/tcpdump` 等处在 <ruby> 强制 <rp> ( </rp> <rt> enforce </rt> <rp> ) </rp></ruby> 模式下(在 Ubuntu 下默认就是这样的)。
因为不是所有的应用都包含相关的 AppArmor 配置,apparmor-profiles 包给其它没有提供限制的包提供了配置。默认它们配置在 <ruby> 抱怨 <rp> ( </rp> <rt> complain </rt> <rp> ) </rp></ruby> 模式下运行,以便系统管理员能够测试并选择一个所需要的配置。
我们将会利用 apparmor-profiles,因为写一份我们自己的配置已经超出了 LFCS [认证](http://www.tecmint.com/sed-command-to-create-edit-and-manipulate-files-in-linux/)的范围了。但是,由于配置都是纯文本文件,你可以查看并学习它们,为以后创建自己的配置做准备。
AppArmor 配置保存在 `/etc/apparmor.d` 中。让我们来看看这个文件夹在安装 apparmor-profiles 之前和之后有什么不同:
```
$ ls /etc/apparmor.d
```

*查看 AppArmor 文件夹内容*
如果你再次执行 `sudo apparmor_status`,你会在 <ruby> 抱怨 <rp> ( </rp> <rt> complain </rt> <rp> ) </rp></ruby> 模式看到更长的配置文件列表。你现在可以执行下列操作。
将当前在 <ruby> 强制 <rp> ( </rp> <rt> enforce </rt> <rp> ) </rp></ruby> 模式下的配置文件切换到 <ruby> 抱怨 <rp> ( </rp> <rt> complain </rt> <rp> ) </rp></ruby> 模式:
```
$ sudo aa-complain /path/to/file
```
以及相反的操作(抱怨 –> 强制):
```
$ sudo aa-enforce /path/to/file
```
上面这些例子是允许使用通配符的。举个例子:
```
$ sudo aa-complain /etc/apparmor.d/*
```
会将 `/etc/apparmor.d` 中的所有配置文件设置为 <ruby> 抱怨 <rp> ( </rp> <rt> complain </rt> <rp> ) </rp></ruby> 模式,反之
```
$ sudo aa-enforce /etc/apparmor.d/*
```
会将所有配置文件设置为 <ruby> 强制 <rp> ( </rp> <rt> enforce </rt> <rp> ) </rp></ruby> 模式。
要完全禁用一个配置,在 `/etc/apparmor.d/disabled` 目录中创建一个符号链接:
```
$ sudo ln -s /etc/apparmor.d/profile.name /etc/apparmor.d/disable/
```
要获取关于 AppArmor 的更多信息,参阅[官方的 AppArmor wiki](http://wiki.apparmor.net/index.php/Main_Page) 以及 [Ubuntu 提供的](https://help.ubuntu.com/community/AppArmor)文档。
### 总结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学习了一些 SELinux 和 AppArmor 这两个著名的强制访问控制系统的基本知识。什么时候使用两者中的一个或是另一个?为了避免提高难度,你可能需要考虑专注于你选择的发行版自带的那一个。不管怎样,它们会帮助你限制进程和系统资源的访问,以提高你服务器的安全性。
关于本文你有任何的问题,评论,或建议,欢迎在下方发表。不要犹豫,让我们知道你是否有疑问或评论。
---
via: <http://www.tecmint.com/mandatory-access-control-with-selinux-or-apparmor-linux/>
作者:[Gabriel Cánepa](http://www.tecmint.com/author/gacanepa/) 译者:[alim0x](https://github.com/alim0x)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开源新闻速递:CentOS 6 内核进行了安全更新
|
棣琦
|
更多:KDevelop 5.0 IDE 正式发布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26/211846dhngmaxz8gm21lmr.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26/211846dhngmaxz8gm21lmr.jpg
| true | false | false | false |
[
"CentOS",
"KDevelop"
] |
新闻
|
{
"viewnum": 6211,
"commentnum": 1,
"favtimes": 0,
"sharetimes": 1,
"likes": 0
}
|
[
{
"postip": "183.240.20.67",
"message": ""一款 GUN/Linux 发型"<br />\r\n"退出的功能"",
"username": "来自广东东莞的 Firefox 48.0|Fedora 用户",
"date": "2016-08-26T23:02:04"
}
] |
[] |
更多:KDevelop 5.0 IDE 正式发布
| 2016-08-26T21:21:00 | 2016-08-26T21:21:00 | 7,722 |
/article-7722-1.html
|
### 今日关注

基于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6 的 CentOS 6 内核进行了安全更新。事实上,此次内核的更新涉及到了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Desktop 6,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Workstation 6,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Server 6, 和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HPC Node 6 的相关产品,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安全问题就是 Linux 内核网络子系统的一个漏洞,离线攻击者可以利用该漏洞获取到特定网络连接的相关信息。此次内核更新还修复了另外7个 bug。使用上面提到的操作系统的用户需要赶紧进行内核的更新了。
### 图文摘要

*Calamares 2.4 发布。这是一款 GUN/Linux 发行版本中默认使用的通用安装程序框架。这一版本增加了 netinstall 模块,允许安装过程中同时安装多个包,使用挂载的轮询设备作为 unpackfs 操作源,优化了多个配置文件,改进了逻辑分区的颜色显示,并解决了用户名验证的一个 bug。现在已经可以下载使用了。*

*KDevelop 5.0 IDE 正式发布。这一版本提供了对C/C++语言更好的支持,采用了 LLVM/Clang 编译器,代替了传统的 C++ 分析引擎。同时,成功迁移到了 KDE Frameworks 5 和 Qt 5 。还有更多新特性,赶紧下载体验吧。*

*GNU/Linux 发行版中默认的网络管理器 NetworkManager 1.4 发布。这一版本中,可以通过使用 'ipv6.token' 来对 IPv6 令牌化的接口标识符进行设置,支持 oFono 作为 modem 管理器,并支持在系统挂掉之前自动断开网络连接。还有很多新的功能,感兴趣的用户赶紧进行下载体验吧。*
|
||||
awk 系列:在 awk 中如何使用流程控制语句
|
Aaron Kili
|
http://www.tecmint.com/use-flow-control-statements-with-awk-command/
|
awk 系列的这一部分使应该你明白了一个明确的基于某些条件控制的 awk 命令是如何执行的基本概念。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27/173149uf87ujwhg85z85n7.pn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27/173149uf87ujwhg85z85n7.png
| true | false | true |
robot527
| false |
[
"awk"
] |
技术
|
{
"viewnum": 6629,
"commentnum": 0,
"favtimes": 4,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
{
"raid": 7668,
"displayorder": 0
},
{
"raid": 7829,
"displayorder": 0
}
] |
awk 系列的这一部分使应该你明白了一个明确的基于某些条件控制的 awk 命令是如何执行的基本概念。
| 2016-08-27T17:31:47 | 2016-08-27T17:31:47 | 7,723 |
/article-7723-1.html
|
当你回顾所有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覆盖的 awk 实例,从 awk 系列的开始,你会注意到各种实例的所有指令是顺序执行的,即一个接一个地执行。但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能希望基于一些条件进行文本过滤操作,即流程控制语句允许的那些语句。

在 awk 编程中有各种各样的流程控制语句,其中包括:
* if-else 语句
* for 语句
* while 语句
* do-while 语句
* break 语句
* continue 语句
* next 语句
* nextfile 语句
* exit 语句
然而,对于本系列的这一部分,我们将阐述:`if-else`、`for`、`while` 和 `do while` 语句。请记住,我们已经在这个 [awk 系列的第 6 部分](/article-7609-1.html)介绍过如何使用 awk 的 `next` 语句。
### 1. if-else 语句
如你想的那样。if 语句的语法类似于 shell 中的 if 语句:
```
if (条件 1) {
动作 1
}
else {
动作 2
}
```
在上述语法中,`条件 1` 和`条件 2` 是 awk 表达式,而`动作 1` 和`动作 2` 是当各自的条件得到满足时所执行的 awk 命令。
当`条件 1` 满足时,意味着它为真,那么`动作 1` 被执行并退出 `if 语句`,否则`动作 2` 被执行。
if 语句还能扩展为如下的 `if-else_if-else` 语句:
```
if (条件 1){
动作 1
}
else if (条件 2){
动作 2
}
else{
动作 3
}
```
对于上面的形式,如果`条件 1` 为真,那么`动作 1` 被执行并退出 `if 语句`,否则`条件 2` 被求值且如果值为真,那么`动作 2` 被执行并退出 `if 语句`。然而,当`条件 2` 为假时,那么`动作 3` 被执行并退出 `if 语句`。
这是在使用 if 语句的一个实例,我们有一个用户和他们年龄的列表,存储在文件 users.txt 中。
我们要打印一个清单,显示用户的名称和用户的年龄是否小于或超过 25 岁。
```
aaronkilik@tecMint ~ $ cat users.txt
Sarah L 35 F
Aaron Kili 40 M
John Doo 20 M
Kili Seth 49 M
```
我们可以写一个简短的 shell 脚本来执行上文中我们的工作,这是脚本的内容:
```
#!/bin/bash
awk ' {
if ( $3 <= 25 ){
print "User",$1,$2,"is less than 25 years old." ;
}
else {
print "User",$1,$2,"is more than 25 years old" ;
}
}' ~/users.txt
```
然后保存文件并退出,按如下方式使脚本可执行并运行它:
```
$ chmod +x test.sh
$ ./test.sh
```
输出样例
```
User Sarah L is more than 25 years old
User Aaron Kili is more than 25 years old
User John Doo is less than 25 years old.
User Kili Seth is more than 25 years old
```
### 2. for 语句
如果你想在一个循环中执行一些 awk 命令,那么 `for 语句`为你提供一个做这个的合适方式,格式如下:
```
for ( 计数器的初始化 ; 测试条件 ; 计数器增加 ){
动作
}
```
这里,该方法是通过一个计数器来控制循环执行来定义的,首先你需要初始化这个计数器,然后针对测试条件运行它,如果它为真,执行这些动作并最终增加这个计数器。当计数器不满足条件时,循环终止。
在我们想要打印数字 0 到 10 时,以下 awk 命令显示 for 语句是如何工作的:
```
$ awk 'BEGIN{ for(counter=0;counter<=10;counter++){ print counter} }'
```
输出样例
```
0
1
2
3
4
5
6
7
8
9
10
```
### 3. while 语句
while 语句的传统语法如下:
```
while ( 条件 ) {
动作
}
```
这个`条件`是一个 awk 表达式而`动作`是当条件为真时被执行的 awk 命令。
下面是一个说明使用 `while` 语句来打印数字 0 到 10 的脚本:
```
#!/bin/bash
awk ' BEGIN{ counter=0;
while(counter<=10){
print counter;
counter+=1;
}
}'
```
保存文件并使脚本可执行,然后运行它:
```
$ chmod +x test.sh
$ ./test.sh
```
输出样例
```
0
1
2
3
4
5
6
7
8
9
10
```
### 4. do while 语句
它是上文中 `while` 语句的一个变型,具有以下语法:
```
do {
动作
}
while (条件)
```
这轻微的区别在于,在 `do while` 语句下,awk 的命令在求值条件之前执行。使用上文 `while` 语句的例子,我们可以通过按如下所述修改 test.sh 脚本中的 awk 命令来说明 `do while` 语句的用法:
```
#!/bin/bash
awk ' BEGIN{ counter=0;
do{
print counter;
counter+=1;
}
while (counter<=10)
}'
```
修改脚本之后,保存文件并退出。按如下方式使脚本可执行并执行它:
```
$ chmod +x test.sh
$ ./test.sh
```
输出样例
```
0
1
2
3
4
5
6
7
8
9
10
```
### 总结
这不是关于 awk 的流程控制语句的一个全面的指南,正如我早先提到的,在 awk 里还有其他几个流程控制语句。
尽管如此,awk 系列的这一部分使应该你明白了一个明确的基于某些条件控制的 awk 命令是如何执行的基本概念。
你还可以了解其余更多的流程控制语句以获得更多关于该主题的理解。最后,在 awk 的系列下一节,我们将进入编写 awk 脚本。
---
via: <http://www.tecmint.com/use-flow-control-statements-with-awk-command/> 作者:[Aaron Kili](http://www.tecmint.com/author/aaronkili/) 译者:[robot527](https://github.com/robot527)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 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如何在 nginx 中缓存静态文件
|
Falko Timme
|
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how-to-cache-static-files-on-nginx/
|
这篇教程说明你应该怎样配置 nginx、设置 HTTP 头部过期时间,用 Cache-Control 中的 max-age 标记为静态文件(比如图片、 CSS 和 Javascript 文件)设置一个时间,这样用户的浏览器就会缓存这些文件。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28/174204zlxqi08sx89kx8u4.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28/174204zlxqi08sx89kx8u4.jpg
| true | false | true |
BriFuture
| false |
[
"缓存",
"静态文件",
"Nginx"
] |
系统运维
|
{
"viewnum": 15819,
"commentnum": 0,
"favtimes": 4,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 |
这篇教程说明你应该怎样配置 nginx、设置 HTTP 头部过期时间,用 Cache-Control 中的 max-age 标记为静态文件(比如图片、 CSS 和 Javascript 文件)设置一个时间,这样用户的浏览器就会缓存这些文件。
| 2016-08-28T17:42:00 | 2016-08-28T17:42:00 | 7,726 |
/article-7726-1.html
|
这篇教程说明你应该怎样配置 nginx、设置 HTTP 头部过期时间,用 Cache-Control 中的 max-age 标记为静态文件(比如图片、 CSS 和 Javascript 文件)设置一个时间,这样用户的浏览器就会缓存这些文件。这样能节省带宽,并且在访问你的网站时会显得更快些(如果用户第二次访问你的网站,将会使用浏览器缓存中的静态文件)。

### 1、准备事项
我想你需要一个正常工作的 nginx 软件,就像这篇教程里展示的:[在 Ubuntu 16.04 LTS 上安装 Nginx,PHP 7 和 MySQL 5.7 (LEMP)](/article-7551-1.html)。
### 2 配置 nginx
可以参考 [expires](http://nginx.org/en/docs/http/ngx_http_headers_module.html#expires) 指令手册来设置 HTTP 头部过期时间,这个标记可以放在 `http {}`、`server {}`、`location {}` 等语句块或者 `location {}` 语句块中的条件语句中。一般会在 `location` 语句块中用 `expires` 指令控制你的静态文件,就像下面一样:
```
location ~* \.(jpg|jpeg|png|gif|ico|css|js)$ {
expires 365d;
}
```
在上面的例子中,所有后缀名是 `.jpg`、 `.jpeg`、 `.png`、 `.gif`、 `.ico`、 `.css` 和 `.js` 的文件会在浏览器访问该文件之后的 365 天后过期。因此你要确保 `location {}` 语句块仅仅包含能被浏览器缓存的静态文件。
然后重启 nginx 进程:
```
/etc/init.d/nginx reload
```
你可以在 `expires` 指令中使用以下的时间设置:
* `off` 让 `Expires` 和 `Cache-Control` 头部不能被更改。
* `epoch` 将 `Expires` 头部设置成 1970 年 1 月 1 日 00:00:01。
* `max` 设置 `Expires` 头部为 2037 年 12 月 31 日 23:59:59,设置 `Cache-Control` 的最大存活时间为 10 年
* 没有 `@` 前缀的时间意味着这是一个与浏览器访问时间有关的过期时间。可以指定一个负值的时间,就会把 Cache-Control 头部设置成 no-cache。例如:`expires 10d` 或者 `expires 14w3d`。
* 有 `@` 前缀的时间指定在一天中的某个时间过期,格式是 Hh 或者 Hh:Mm,H 的范围是 0 到 24,M 的范围是 0 到 59,例如:`expires @15:34`。
你可以用以下的时间单位:
* `ms`: 毫秒
* `s`: 秒
* `m`: 分钟
* `h`: 小时
* `d`: 天
* `w`: 星期
* `M`: 月 (30 天)
* `y`: 年 (365 天)
例如:`1h30m` 表示一小时三十分钟,`1y6M` 表示一年六个月。
注意,要是你用一个在将来很久才会过期的头部,当组件修改时你就要改变组件的文件名。因此给文件指定版本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例如,如果你有个 javascript.js 文件 并且你要修改它,你可以在修改的文件名字后面添加一个版本号。这样浏览器就要下载这个文件,如果你没有更改文件名,浏览器将从缓存里面加载(旧的)文件。
除了把基于浏览器访问时间设置 `Expires` 头部(比如 `expires 10d`)之外,也可以通过在时间前面的 `modified` 关键字,将 `Expires` 头部的基准设为文件修改的时间(请注意这仅仅对存储在硬盘的实际文件有效)。
```
expires modified 10d;
```
### 3 测试
要测试你的配置是否有效,可以用火狐浏览器的开发者工具中的网络分析功能,然后用火狐访问一个静态文件(比如一张图片)。在输出的头部信息里,应该能看到 `Expires` 头部和有 `max-age` 标记的 `Cache-Control` 头部(`max-age` 标记包含了一个以秒为单位的值,比如 31536000 就是指今后的一年)

### 4 链接
nginx 的 Http 头部模块(HttpHeadersModule): <http://wiki.nginx.org/HttpHeadersModule>
---
via: <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how-to-cache-static-files-on-nginx/>
作者:[Falko Timme](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how-to-cache-static-files-on-nginx/) 译者:[GitFuture](https://github.com/GitFuture)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DevOps 的弹性合作
|
TONY BRADLEY
|
http://devops.com/2016/05/16/scaling-collaboration-devops/
|
那些熟悉 DevOps 的人通常认为与其说 DevOps 是一种技术不如说是一种文化。在 DevOps 的有效实践上需要一些特定的工具和经验,但是 DevOps 成功的基础在于企业内如何做好团队和个体协作,从而可以让事情更快、更高效而有效的完成。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29/105415syslywh0rfhdmr55.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29/105415syslywh0rfhdmr55.jpg
| true | false | true |
Bestony
| false |
[
"DevOps"
] |
观点
|
{
"viewnum": 3939,
"commentnum": 1,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10.96.139.116",
"message": "还是不理解",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Firefox 48.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08-29T11:29:14"
}
] |
[] |
那些熟悉 DevOps 的人通常认为与其说 DevOps 是一种技术不如说是一种文化。在 DevOps 的有效实践上需要一些特定的工具和经验,但是 DevOps 成功的基础在于企业内如何做好团队和个体协作,从而可以让事情更快、更高效而有效的完成。
| 2016-08-29T10:54:12 | 2016-08-29T10:54:12 | 7,727 |
/article-7727-1.html
|

那些熟悉 DevOps 的人通常认为与其说 DevOps 是一种技术不如说是一种文化。在 DevOps 的有效实践上需要一些特定的工具和经验,但是 DevOps 成功的基础在于企业内如何做好[团队和个体协作](http://devops.com/2014/12/15/four-strategies-supporting-devops-collaboration/),从而可以让事情更快、更高效而有效的完成。
大多数的 DevOps 平台和工具都是以可扩展性为设计理念的。DevOps 环境通常运行在云端,并且容易发生变化。对于DevOps 软件来说,支持实时伸缩以解决冲突和摩擦是重要的。这同样对于人的因素也是一样的,但弹性合作却是完全不同的。
跨企业协同是 DevOps 成功的关键。好的代码和开发最终需要形成产品才能给用户带来价值。公司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做到无缝衔接和尽可能的提高速度及自动化水平,而不是牺牲质量或性能。企业如何才能流水线化代码的开发和部署,同时保持维护工作的明晰、可控和合规?
### 新兴趋势
首先,我先提供一些背景,分享一些 [451 Research](https://451research.com/) 在 DevOps 及其常规应用方面获取的数据。云、敏捷和Devops 的能力在今天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理念还是现实。451 研究公司发现采用这些东西以及容器技术的企业在不断增多,包括在生产环境中的大量使用。
拥抱这些技术和方式有许多优点,比如提高灵活性和速度,降低成本,提高适应能力和可靠性,适应新的或新兴的应用。据 451 Research 称,团队也面临着一些障碍,包括缺乏熟悉其中所需的技能的人、这些新兴技术的不成熟、成本和安全问题等。
在 “[Voice of the Enterprise: SDI Q4 2015 survey](https://451research.com/)” 报告中,451 Research 发现超过一半的受访者(57.1%)考虑他们稍晚些再采用,甚至会最后才采用这些新技术。另一方面,近半受访者(48.3 %)认为自己是率先或早期的采用者。
这些普遍性的情绪也表现在对其他问题的调查中。当问起容器的执行情况时,50.3% 的人表示这根本不在他们的计划中。剩下 49.7% 的人则是在计划、试点或积极使用容器技术。近 2/3(65.1%)的人表示,他们用敏捷开发方式来开发应用,但是只有 39.6% 的人回应称他们正在积极拥抱 DevOps。然而,敏捷软件开发已经在行业内存在了多年,451 Research 注意到容器和 Devops 的采用率显著提升,这是一个新的趋势。
当被问及首要的三个 IT 痛点是什么,被提及最多的是成本或预算、人员不足和遗留软件问题。随着企业向云、DevOps、和容器等转型,这些问题都需要加以解决,以及如何规划技术和有效协作。
### 当前状况
软件行业正处于急剧变化之中,这很大程度是由 DevOps 所推动的,它使得软件开发变得越来越横跨整个业务高度集成。软件的开发变得不再闭门造车,而越来越体现协作和社交化的功能。
几年还是在小说和展板中的理念和方法迅速成熟,成为了今天推动价值的主流技术和框架。企业依靠如敏捷、精益、虚拟化、云计算、自动化和微服务等概念来简化开发,同时使工作更加有效和高效。
为了适应和发展,企业需要完成一系列的关键任务。当今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加快发展的同时降低成本。团队需要消除 IT 和其他业务之间存在的障碍,并在一个由技术驱动的竞争环境中提供更多有效的战略合作。
敏捷、云计算、DevOps 和容器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将它们连接在一起的是有效的合作。每一种技术和方法都提供了独特的优势,但真正的价值来自于团队作为一个整体能够进行规模协同,以及团队所使用的工具和平台。成功的 DevOps 的实现也需要开发和 IT 运营团队之外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包括安全、数据库、存储和业务队伍。
### 合作即平台
有一些在线的服务和平台,比如 Github 促进和增进了协作。这个在线平台的功能是一个在线代码库,但是所产生的价值远超乎存储代码。
这样一个[协作平台](http://devops.com/events/analytics-of-collaboration-on-github/)之所以有助于开发人员和团队合作,是因为它提供了一个可以分享和讨论代码和流程的社区。管理者可以监视进度和跟踪将要发布的代码。开发人员在将实验性的想法放到实际的产品环境中之前,可以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新的想法和实验可以有效地与适当的团队进行沟通。
更加敏捷的开发和 DevOps 的关键之一是允许开发人员测试一些东西并快速收集相关的反馈。目标是生产高质量的代码和功能,而不是浪费时间建立和管理基础设施或者安排更多的会议来讨论这个问题。比如 GitHub 平台,能够更有效的和可扩展的协作是因为当参与者想要进行代码审查时很方便。不需要尝试协调和安排代码审查会议,所以开发人员可以继续工作而不被打断,从而产生更大的生产力和工作满意度。
Sendachi 的 Steven Anderson 指出,Github 是一个协作平台,但它也是一个和你一起工作的工具。这样意味着它不仅可以帮助协作和持续集成,还影响了代码质量。
合作平台的好处之一是,大型团队的开发人员可以分解成更小的团队,可以更有效地专注于特定的组件。它还提供了诸如文件共享这样的代码之外的功能,模糊了技术和非技术的贡献,增加了协作和可见性。
### 合作是关键
合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合作是 DevOps 文化的关键,也是在当今世界能够进行敏捷开发并保持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执行或管理支持以及内部传道是很重要的。团队还需要拥抱文化的转变---迈向共同目标的跨职能部门的技能融合。
要建立起来这样的文化,有效的合作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合作平台是弹性合作的必要组件,因为简化了生产活动,并且减少了冗余和尝试,同时还产生了更高质量的结果。
---
via: <http://devops.com/2016/05/16/scaling-collaboration-devops/>
作者:[TONY BRADLEY](http://devops.com/author/tonybsg/) 译者:[Bestony](https://github.com/Bestony)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爱 Vim 的七个理由
|
Giles Orr
|
https://opensource.com/business/16/8/7-reasons-love-vim
|
我从来没有像讨厌 vi 一样讨厌过其它的编辑器,现在我已经使用它 17 年了,因为我想象不出一个更好的编辑器。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29/154210iyeioo2oigoiysyz.pn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29/154210iyeioo2oigoiysyz.png
| true | false | true |
hkurj
| false |
[
"编辑器",
"vi",
"vim"
] |
观点
|
{
"viewnum": 11109,
"commentnum": 4,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13.56.202.159",
"message": "使用VIM的人,在功能上基本上也是一层不变的~",
"username": "POCMON [QQ Browser 9.4|Windows 10]",
"date": "2016-08-30T22:13:52"
},
{
"postip": "61.177.202.34",
"message": "为什么这么说呢?",
"username": "朩ダo○ [Firefox 48.0|Windows 7]",
"date": "2016-09-03T17:25:17"
},
{
"postip": "110.2.121.119",
"message": "作为一名Emacs爱好者路过这里。。。",
"username": "kingds [Microsoft Edge 14.14393|Windows 10]",
"date": "2016-09-04T23:50:47"
},
{
"postip": "118.113.69.163",
"message": "说vi反人类的,更反人类的emacs笑而不语",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Firefox 48.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09-18T10:33:05"
}
] |
[] |
我从来没有像讨厌 vi 一样讨厌过其它的编辑器,现在我已经使用它 17 年了,因为我想象不出一个更好的编辑器。
| 2016-08-29T15:42:00 | 2016-08-29T15:42:00 | 7,728 |
/article-7728-1.html
|

当我刚刚开始用 vi 文本编辑器的时候,我憎恨它!我认为这是有史以来设计上最痛苦和反人类的编辑器。但我还是决定我必须学会它,因为如果你使用的是 Unix,vi 无处不在并且是唯一一个保证你可以使用的编辑器。在 1998 年是如此,但是直到今天 vi 也仍然是可用的,现有的几乎每个发行版中,vi 基本上都是基础安装的一部分。
在我学会能使用任何功能前,我已经在 vi 上花费差不多 1 个月的时间,但是我仍然不喜欢它。不过那时我已经意识到有个强大的编辑器隐藏在这个古怪的外表后面。所以我坚持使用它,并且最终发现一旦你知道你在干什么,它就是一个快的令人难以置信的编辑器。
“vi” 这个名称是 “<ruby> 可视 <rp> ( </rp> <rt> visual </rt> <rp> ) </rp></ruby>” 的缩写。在 vi 出现的时候,行编辑器是很普遍的,能一次性显示并编辑多个行是非同寻常的。Vim,来自“Vi IMproved”的缩写,最初由 Bram Moolenaar 发布于 1991 年,它成为了主要的仿 vi 软件,并且扩展了这个强大的编辑器已有的功能。Vim 强大的正则表达式和“:”命令行语法开始于行编辑和电传打字机时代。
Vim,有 40 年的历史了,有足够的时间发展出海量而复杂的技巧,即使是懂得最多的用户都不能完全掌握它。这里列出了一些爱 Vim 的理由:
1. 配色方案:你可能知道 Vim 有彩色语法高亮。但你知道可以下载数以百计的配色方案么?[在这找到些更好的](http://www.gilesorr.com/blog/vim-colours.html)。
2. 你再也不需要让你的手离开键盘或者去碰触鼠标。
3. Vi 或者 Vim 存在任何地方,甚至在 [OpenWRT](https://www.openwrt.org/) 里面也有 vi(好吧,其实是在 [BusyBox](https://busybox.net/)中,它挺好用的)。
4. Vimscript:你可能会想重映射几个键,但是你知道 Vim 有自己的编程语言么?你可以重新定义你的编辑器的行为,或者创造特定语言的编辑器扩展。(最近我在定制 Vim 用于 Ansible 的行为。)学习这个语言最佳的切入点是看 Steve Losh 著名的书《[Learn Vimscript the Hard Way](http://learnvimscriptthehardway.stevelosh.com/)》。
5. Vim 有插件。使用 [vundle](https://github.com/VundleVim/Vundle.vim)(我用的就是它)或者 [Pathogen](https://github.com/tpope/vim-pathogen) 来管理你的插件来提升 Vim 的功能。
6. 插件可以将 git(或者你选择的 VCS)集成到 Vim 中。
7. 有庞大而活跃的线上社区,如果你在线上提问关于 Vim 的问题,肯定会有人回答。
我一开始讨厌 vi 的可笑之处在于,这 5 年来不断的在尝试新的编辑器中碰壁,总是想找到“一些更好的”。我从来没有像讨厌 vi 一样讨厌过其它的编辑器,现在我已经使用它 17 年了,因为我想象不出一个更好的编辑器。额,或许有稍微好一点的:可以尝试下 Neovim -这是未来的主流。看起来 Bram Moolenaar 将会把 Neovim 的大部分融入到 Vim 第 8 版中,这意味着将会在现有的代码基础上减少 30%、更好的代码补全功能、真正的异步、内置终端、内置鼠标支持、完全兼容。
*在本文作者在多伦多的 [LinuxCon 演讲](http://sched.co/7JWz)中(LCTT 译注:LinuxCon 是 Linux 基金会举办的年度会议),他解释了一些在你可能错过的、过去四十年增加的杂乱的扩展和改进。这个内容不适合初学者,所以如果你不知道为什么“hjklia:wq”是很重要的,这就可能不是讲给你听的。它还会涉及一点关于 vi 的历史,因为知道一些历史能帮助我们理解我们的处境。关注他的演讲能让你知道如何使你最喜欢的编辑器更好更快。*
---
via: <https://opensource.com/business/16/8/7-reasons-love-vim>
作者:[Giles Orr](https://opensource.com/users/gilesorr) 译者:[hkurj](https://github.com/hkurj)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Linux 历史上 25 个里程碑事件回顾
|
Steven J. Vaughan-Nichols
|
http://www.zdnet.com/pictures/the-25-biggest-events-in-linuxs-25-year-history/
|
虽然对 Linux 正式生日是哪天还有些争论,甚至 Linus Torvalds 认为在 1991 那一年有四个日子都可以算作 Linux 的生日。但是不管怎么说,Linux 已经 25 岁了,这里我们为您展示一下这 25 年来发生过的 25 件重大里程碑事件。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30/112822brryli0ieizjliv0.pn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30/112822brryli0ieizjliv0.png
| true | false | true |
wxy
| true |
[
"Linux",
"历史"
] |
观点
|
{
"viewnum": 12750,
"commentnum": 3,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17.136.26.3",
"message": "希望Linux能直接完美运行win的exe软件!!!",
"username": "alyosha192 [Chrome Mobile 37.0|Android 4.4]",
"date": "2016-08-31T08:19:04"
},
{
"postip": "117.136.26.3",
"message": "希望Linux能直接完美运行win的exe软件!!!",
"username": "alyosha192 [Chrome Mobile 37.0|Android 4.4]",
"date": "2016-08-31T08:20:12"
},
{
"postip": "119.7.26.170",
"message": "wine,虽然运行某些大型游戏还是比较困难的",
"username": "来自四川宜宾的 Firefox 48.0|Fedora 用户",
"date": "2016-09-02T16:04:29"
}
] |
[
{
"raid": 7730,
"displayorder": 0
}
] |
虽然对 Linux 正式生日是哪天还有些争论,甚至 Linus Torvalds 认为在 1991 那一年有四个日子都可以算作 Linux 的生日。但是不管怎么说,Linux 已经 25 岁了,这里我们为您展示一下这 25 年来发生过的 25 件重大里程碑事件。
| 2016-08-30T11:28:00 | 2016-08-30T11:28:00 | 7,729 |
/article-7729-1.html
|

*Linus Torvalds 和他的朋友们*
虽然对 Linux 正式生日是哪天还有些争论,甚至 Linus Torvalds 认为在 1991 那一年有四个日子都可以算作 Linux 的生日。但是不管怎么说,Linux 已经 25 岁了,这里我们为您展示一下这 25 年来发生过的 25 件重大里程碑事件。
### 1991:Linus Torvalds 向世界宣告 Linux 诞生

这封邮件是 1991 年 8 月 25 日 Linus 发在 Minix Usenet 新闻组的,这个日期通常被认为是 Linux 的生日。那时候 Linus 还没有什么名气,他说它的新操作系统“只是一个兴趣,并不想着像 GNU for 386(486) AT 那么庞大和专业。”
### 1992:第一次 Linux 之战

Andrew Tannenbaum 是一位操作系统专家,也是当时著名的 [Minix](http://www.minix3.org/) 操作系统的作者,这是一个用于教学用途的 Unix 版本。Andrew 声称 “[LINUX 是过时的](http://www.linfo.org/obsolete.html)”,从而打响了 Linux 的第一次操作系统之战。在由此而来的论战中,Linus 发表了一个至今看起来仍然正确的观点,“如果 GNU 内核(指 Hurd,这是另外一个尝试建立自由的类 Unix 操作系统的项目)去年春天就已经好了的话,我绝不会启动我的项目:事实上它根本没有完成,估计永远也完成不了。Linux 能胜出的很大原因就在于它现在就能用!”
### 1993:Slackware Linux

这时已经有了一些早期的 Linux 发行版,比如 MCC 和 Yggdrasil Linux,但是 Patrick Volkerding 的 [Slackware](http://www.slackware.com/) 其中最成功的一个,而且直到今天它仍然在不断更新和有人使用。
### 1993:Debian Linux 项目启动

最流行的社区版 Linux:[Debian Linux](https://www.debian.org/) 项目启动了。今天,它是 Mint、Ubuntu 以及许许多多的流行的 Linux 发行版的上游发行版。
### 1994:Red Hat Linux 诞生

Marc Ewing 创建了 Red Hat Linux 公司,随后 Bob Young 买下了 Ewing 的公司,并与他自己的公司合并,重组为 [Red Hat](http://www.redhat.com/)——这是当今最成功的 Linux 公司。
### 1995:Linux 大会召开

Linux 召开了其首次商业会议 Linux Expo。今天 Linux 方面的大会越来越多了,仅在美国每年就会召开十多场全球性或地区性的 Linux 会议。
### 1996:KDE

第一个主流 Linux 桌面系统 [KDE](http://www.kde.org/) 项目启动。
### 1996:SUSE 公司创建

同年,继 Slackware 和 Red Hat Linux 之后,[SUSE](http://www.suse.com/) 这个来自欧洲的 Linux 公司发布了其首个独立的 Linux 发行版。
### 1997:GNOME

[GNOME 桌面](http://www.gnome.org/)项目启动。今天,它和 KDE 成为了 Linux 上最重要的两个桌面系统。
### 1998:万圣节备忘录

微软开始敌视 Linux。Eric S. Raymond 是一位早期的 Linux 及开源领袖,他披露了这份[万圣节备忘录](http://www.catb.org/~esr/halloween/halloween1.html)),其中展示了微软视 Linux 为重大威胁,开始制定它的反开源战略和反对 Linux 的活动。然而还不到十年,微软就改变了初衷。
### 1999:Corel Linux 桌面

[Corel 发布了其第一个主流 Linux 桌面](http://practical-tech.com/operating-system/corel-puts-a-penguin-the-desktop/293/?preview=true&preview_id=293&preview_nonce=a618c6de4b)。虽然没有成功,但是它为其它流行的 Linux 桌面发行版指明了道路,比如 Ubuntu。
### 1999:Linux 与 Windows 的服务器之争

[Linux 与 Windows NT 首次在文件服务器方面展开竞争,Linux 获胜。](http://practical-tech.com/infrastructure/linux-up-close-time-to-switch/9) Linux 与 Windows 服务器操作系统之间的战争开始了。
### 2000:IBM 为 Linux 投资 10 亿美金

2000 年的时候,IBM 宣布将在下一年对 Linux 投资 10 亿美金。这已经被证明是 IBM 有史以来最明智的投资。
### 2001:Linux 2.4 发布

经过了几次延期之后, [Linux 2.4 发布了](http://practical-tech.com/operating-system/linux-2-4-its-here/2405/)。随着这个版本,Linux 成为了可以与 Solaris 和其它的高端服务器操作系统相提并论的操作系统了。
### 2003:SCO Linux 战争开始

由 SCO Unix 公司和 Caldera Linux 公司组成的 SCO 公司开始翻 Linux 的旧账,起诉 IBM 和其它公司,指控 Linux 抄袭 Unix。虽然这个公司最终破产,但这场官司困扰了 Linux 的商业发展很多年。
### 2004:Ubuntu 来了

[Ubuntu](http://www.ubuntu.com/) 创建!它架构于 [Debian Linux](http://www.debian.org/) 之上,Ubuntu 成为了一个非常流行的 Linux 桌面操作系统,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云端 Linux 发行版之一。
### 2004:Linux 统治超级计算机

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中超过半数运行着 Linux。而到了 2016 年,仅有少数超级计算机没有运行 Linux。
### 2005:大企业拥抱 Linux

任何对 Linux 成为主流的怀疑都被 Linus Torvalds 出现在《商业周刊》封面上所击碎。头条?显然是 Linux Inc. 。
### 2007:Android 出现

由谷歌和一些硬件厂商组成的[开放手机联盟](http://www.openhandsetalliance.com/)发布了 Android。它现在已经成为了最流行的终端用户操作系统,运行在超过 10 亿的智能电话上。
### 2008:证券交易所换到了 Linux 上

纽约证券交易所和世界上许多著名的证券交易所一样切换到了 Linux 上,将其作为核心操作系统。Linux 没有变成大企业,但是成了巨大的业务。
### 2011:Watson 赢了 Jeopardy

[IBM 的 Watson 计算机运行在 Linux 上](http://www.zdnet.com/blog/open-source/what-makes-ibms-watson-run/8208),赢得了 Jeopardy 智力挑战,为智能专家系统订立了新的标准。
### 2011: Chromebook 兴起

谷歌发布了第一台 Chromebook: CR-48。它运行着[基于 Gentoo-Linux 的 ChromeOS](http://www.zdnet.com/article/the-secret-origins-of-googles-chrome-os/)。到 2015,[Chromebook 的销售额已经超过了运行着 Windows 的笔记本](http://www.zdnet.com/article/npd-chromebooks-outsell-windows-laptops/)。
### 2012:云运行在 Linux 上

IT 基础设施从服务器和数据中心移动到了云端,而[云运行在 Linux 上](/article-7589-1.html)。即使是在微软 Azure 上,2016 年的时候[超过 1/3 的虚拟机运行在 Linux 上](/article-7589-1.html)。
### 2012:Red Hat 营收首次达到 10 亿美金

[Red Hat 成为第一家年收入达 10 亿美金的开源公司](http://www.zdnet.com/article/red-hat-the-first-billion-dollar-linux-company-has-arrived/http://www.zdnet.com/article/red-hat-the-first-billion-dollar-linux-company-has-arrived/)。而在 2016,它成为首家达到 20 亿美金的 Linux 公司。
### 2014:微软爱 Linux

谁说豹子不能没有斑点的?微软新任 CEO Satya Nadella 说,[微软爱 Linux](http://www.zdnet.com/article/why-microsoft-loves-linux/)。这个公司通过在他们的云端和公司内部支持 Linux 和开源软件证明真爱。
|
||
25 个你可能不知道的 Linux 真相
|
Quincy Larson
|
https://medium.freecodecamp.com/linux-is-25-yay-lets-celebrate-with-25-rad-facts-about-linux-c8d8ac30076d
|
“就是个个人爱好”,他说,“不会像 gnu 那样庞大而专业。”
这个孩子并不知道他的操作系统将永远的改变了软件世界。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30/140956tjpessuxq11zuvc8.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30/140956tjpessuxq11zuvc8.jpg
| true | false | true |
wxy
| true |
[
"Linux"
] |
观点
|
{
"viewnum": 12976,
"commentnum": 6,
"favtimes": 3,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13.56.202.159",
"message": "LINUX和为LINUX而做出贡献的人都是伟大的,当然我希望用户能更“伟大”些~",
"username": "POCMON [QQ Browser 9.4|Windows 10]",
"date": "2016-08-31T11:27:51"
},
{
"postip": "171.15.195.216",
"message": "受教啦",
"username": "来自河南郑州的 Firefox 48.0|Ubuntu 用户",
"date": "2016-08-31T15:58:51"
},
{
"postip": "58.211.119.30",
"message": "无 跟 未知合并起来,就是No.1 ?",
"username": "FoamValue [Chrome 52.0|Windows 7]",
"date": "2016-08-31T17:02:05"
},
{
"postip": "182.133.38.217",
"message": "good",
"username": "来自四川眉山的 Firefox 38.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08-31T20:40:16"
},
{
"postip": "114.232.244.51",
"message": "linux桌面os虐我千百遍,我却待它如初恋。",
"username": "来自江苏南通的 Chrome 53.0|Mac 10.11 用户",
"date": "2016-09-01T21:45:55"
},
{
"postip": "123.120.74.144",
"message": "这果然是“虚无”主义的典范啊!!",
"username": "linux [Chrome 52.0|Mac 10.11]",
"date": "2016-09-02T10:03:13"
}
] |
[
{
"raid": 3467,
"displayorder": 0
},
{
"raid": 3662,
"displayorder": 1
},
{
"raid": 5894,
"displayorder": 2
},
{
"raid": 6469,
"displayorder": 3
},
{
"raid": 7729,
"displayorder": 4
}
] |
“就是个个人爱好”,他说,“不会像 gnu 那样庞大而专业。”
这个孩子并不知道他的操作系统将永远的改变了软件世界。
| 2016-08-31T10:21:00 | 2016-08-31T10:21:00 | 7,730 |
/article-7730-1.html
|

25 年前,一个芬兰的大学生在一个[邮件列表](https://groups.google.com/forum/#!topic/comp.os.minix/dlNtH7RRrGA%5B1-25%5D)中分享了他的项目:
>
> From: torvalds@klaava.Helsinki.FI (Linus Benedict Torvalds)
> Newsgroups: comp.os.minix
> Subject: What would you like to see most in minix?
> Summary: small poll for my new operating system
> Message-ID: <1991Aug25.205708.9541@klaava.Helsinki.FI>
> Date: 25 Aug 91 20:57:08 GMT
> Organization: University of Helsinki
>
>
> Hello everybody out there using minix —
>
>
> I’m doing a (free) operating system (just a hobby, won’t be big and
> professional like gnu) for 386(486) AT clones. This has been brewing
> since april, and is starting to get ready. I’d like any feedback on
> things people like/dislike in minix, as my OS resembles it somewhat
> (same physical layout of the file-system (due to practical reasons)
> among other things).
>
>
> I’ve currently ported bash(1.08) and gcc(1.40), and things seem to work.
> This implies that I’ll get something practical within a few months, and
> I’d like to know what features most people would want. Any suggestions
> are welcome, but I won’t promise I’ll implement them :-)
>
>
> Linus (torv…@kruuna.helsinki.fi)
>
>
> PS. Yes — it’s free of any minix code, and it has a multi-threaded fs.
> It is NOT protable (uses 386 task switching etc), and it probably never
> will support anything other than AT-harddisks, as that’s all I have :-(.
>
>
>
“就是个个人爱好”,他说,“不会像 gnu 那样庞大而专业。”
这个孩子并不知道他的操作系统将永远的改变了软件世界。
今天,Linux 统治了服务器操作系统。它也是 Android 的基础——统治了手机操作系统。而且,它还是 100% 自由而开源的。
让我们回溯时光,看看 Linux 这 25 年来的 25 个少为人知的真相:
**真相 1:**在这个 [Linux 基金会的协作项目](http://collabprojects.linuxfoundation.org/)里有 1.15 亿行代码。而与之相比,Windows XP 只有 [0.45 亿行代码](https://www.facebook.com/windows/posts/155741344475532)。
**真相 2:**Linux 内核项目是世界上最活跃的开源项目。它平均每天会接受 185 个补丁。
**真相 3:**每年大约有 4.1 万人参与开发 Linux,如果要给他们发薪水的话,差不多每年需要 50 亿美金。
**真相 4:**Linux 基金会为了让 Linus Torvalds 继续开发 Linux,每年给他发 1000 万美金的薪水。他的净资产已达 1.5 亿美金。
**真相 5:**尽管加起来有这么多的钱,还有那么多运行在 Linux 上的系统, 但是 Linus 仍然工作在家里,哦,还有他的猫在陪着他。下图是他在他的站立式工作桌前工作的照片:

**真相 6:**在 Linus 还在芬兰军队服役时,他那时从事弹道计算,他买了一本 Andrew Tanenbaum 的《[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http://amzn.to/2bQyDGB)》。那本书介绍了 Minix ,这是一个用于教育用途的简化版 Unix,正是这本书开启了 Linus 的 Unix 思想之路。
**真相 7:**虽然 Linux 的第一版全是由 Linus 写就的,但是他最初的贡献仅占今天全部的代码的不到 1%。他说他现在忙于合并代码而没空自己写代码了。
> 我没有一个五年计划,也没有登月计划。我很高兴我周围的人可以看着星星说“我要去那里!”,但是我会看着脚底下,把那些我前行时会掉进去的坑填上。
> —— Linus Torvalds
**真相** **8:**其它的软件界著名人物,比如比尔盖茨、扎克伯格都放弃了他们的学业而投身于事业之中。而 Linus 不仅在 Linux 取得了一定成功之后继续上学,而且一直念到了硕士毕业。
**真相 9:**虽然 Linus 创造了 Git,但是他从不通过 GitHub [接受补丁](http://www.wired.com/2012/05/torvalds_github/),即便 Linux 也放在 GitHub 上,而且有[多达 35000 个星](https://github.com/torvalds/linux)!
**真相 10:**Linux 的吉祥物是一个名为 “Tux” 的企鹅:

**真相 11:**来自各行各业的公司的开发者们给 Linux 贡献了代码,以下是按贡献进行的排名:
| | | |
| --- | --- | --- |
| **公司** | **变更数量** | **占总数比例** |
| 英特尔 | 14384 | 12.9% |
| 红帽 | 8987 | 8.0% |
| “无” | 8571 | 7.7% |
| “未知” | 7582 | 6.8% |
| Linaro | 4515 | 4.0% |
| 三星 | 4338 | 3.9% |
| SUSE | 3619 | 3.2% |
| IBM | 2995 | 2.7% |
| Consultants | 2938 | 2.6% |
| Renesas Electronics | 2239 | 2.0% |
**真相 12:**世界上 97% 的超级计算机[运行在 Linux 上](http://www.zdnet.com/article/linux-dominates-supercomputers-as-never-before/),包括 NASA 的集群。
**真相 13:**SpaceX 在其 Merlin 火箭引擎中使用了一个特殊的容错设计的 Linux,帮助完成了 [32 次空间任务](http://www.spacex.com/missions)。
**真相 14:**2009 年德国慕尼黑政府从 Windows 切换到了 Linux。他们声称在软件许可证费用上大约节约了 1000 万欧元。不过这个切换让他们在[生产效率方面损失](http://www.techrepublic.com/article/after-three-years-of-linux-munich-reveals-draft-of-crunch-report-that-could-decide-its-open-source/)不小。
**真相 15:**Linux 可以运行在仅售 5 美元的微型树莓派计算机上。

**真相 16:**Linux 已经成为世界之王了吗?《泰坦尼克号》是首部使用 Linux 服务器制作的大片。
**真相 17:**虽然视频游戏开发商 Valve 的创始人 Gabe Newell 公开宣称他认为 Linux 是游戏的未来,但是他的公司基于 Linux 的 Steam Machine 游戏机却失败了。相比 2010 年,[使用 Linux 玩游戏的人](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nux_gaming#Adoption_by_game_engines)更少了。
**真相 18:**Dronecode 是一个 [Linux 无人机项目](https://www.dronecode.org/)。大约有一千家公司在这个系统的基础上开发他们的无人机产品。
**真相 19:**丰田和猎豹计划将来在他们的汽车中使用 [汽车级 Linux(AGL)](https://www.automotivelinux.org/)。
**真相 20:**Linux 有很多发行版,大多数发行版都是基于别的发行版的。最流行的发行版是 Ubuntu,它是基于 Debian 的。
**真相 21:**Red Hat 是一家开发针对企业的 Linux 发行版的公司。它是开源软件领域最大的公司,今年[准备达成营收 50 亿美元的目标](https://techcrunch.com/2016/06/21/as-red-hat-aims-for-5-billion-in-revenue-linux-wont-be-only-driver/)。
**真相 22:**Linux 并不一定需要图形界面。许多开发者都是使用命令行来操作它的,比如 [Bash](https://www.gnu.org/software/bash/)。你也可以从很多种图形界面中选择一个,比如 Xfce 和 KDE。你可能听说过 “Xubuntu” 这个词,它的意思是 “Ubuntu with Xfce” 。你想必能猜出 “Kubuntu”的意思吧?
**真相 23:**Linux 使用的是 GPL 许可证。
> **“大多数软件的许可证都为了夺走你分享和修改它的自由。相比之下,GNU GPL 许可证力图捍卫你分享和修改自由软件的自由——以确保软件对它的任何用户都是自由的。**”
> —— GNU GPL 序言
**真相 24:**Linux 采用 “类 Unix”设计,它的单体 Linux 内核控制着文件系统、网络和进程管理。剩下的功能部分由模块来控制——大部分来自 [GNU 项目](https://www.gnu.org/home.en.html)。
**真相 25:**即使是微软的 Windows ,这个 Linux 的最大的竞争对手,也在拥抱 Linux。它最近将 [Ubuntu Bash](http://thenextweb.com/opinion/2016/03/31/bash-windows-incredibly-exciting-frightening/#gref) 集成到了 Windows 10 之中。
**赠品真相:**Linux 的灵感来自于 Richard Stallman 的 GNU 项目,它是自由软件运动和黑客伦理。你可用从 [Steven Levy](https://medium.com/u/2fff2fb3e70a) 的经典著作《[黑客](http://amzn.to/2bIHlYP)》中了解到这些以及其它比如 Apple I 计算机等重要项目的历史。
此外,这里还有一份对 Linus 的简单采访,他谈及了 Linux 和 Git,以及他是如何创造他们来解决他自己的问题的。
让我们期待接下来 25 年的 Linux。开源软件将继续打造一个更完美的世界!
|
||
开源新闻速递:新的 FairWare 勒索软件瞄准 Linux 服务器
|
wxy
|
更多:
- Fedora 25 alpha 版本正式发布
- Enlightenment 0.21.2 发布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31/091814z560n0ls0juu405z.pn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31/091814z560n0ls0juu405z.png
| true | false | false | false |
[
"勒索软件",
"Fedora",
"Enlightenment"
] |
新闻
|
{
"viewnum": 4570,
"commentnum": 0,
"favtimes": 0,
"sharetimes": 1,
"likes": 0
}
|
[] |
[] |
更多:
- Fedora 25 alpha 版本正式发布
- Enlightenment 0.21.2 发布
| 2016-08-31T09:18:12 | 2016-08-31T09:18:12 | 7,733 |
/article-7733-1.html
|
### 今日关注

至少有三个系统管理员报告说,他们的 Linux 的 Web 服务器被一种名为 FairWare 的勒索软件攻击了。攻击者会将服务器上 Web 服务器的内容删除并留下如下消息:
>
> Hi, please view here: http://pastebin.com/raw/jtSjmJzS for information on how to obtain your files!
>
>
>
这个 PasteBin 的链接内有更多的勒索内容和说明,要求用户为其指定的比特币钱包转账 2 比特币,并提供了联系的邮件地址。不过这个勒索软件看起来并不是加密了用户的文件,而是删除了它,所以有可能你付出了赎金也不能找回文件。截止到目前为止,该比特币钱包地址还未有人支付勒索的赎金。
### 图文摘要

*Fedora 25 alpha 版本正式发布,采用 Linux 内核 4.8 、支持 [Wayland 显示服务器](/article-7710-1.html)和 GNOME 3.21.4——这是即将发布的 GNOME 3.22 的开发版。*

*Enlightenment 0.21.2 发布,在新发布的 Enlightenment Foundation Libraries (EFL) version 1.18.0 中支持 Wayland 显示服务器。*
|
||||
浅谈 Linux 容器和镜像签名
|
Scott McCarty
|
https://opensource.com/bus/16/8/introduction-linux-containers-and-image-signing
|
从根本上说,几乎所有的主要软件,即使是开源软件,都是在基于镜像的容器技术出现之前设计的。这意味着把软件放到容器中相当于是一次平台移植。这也意味着一些程序可以很容易就迁移,而一些就更困难。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31/113136ayvzbkkzov1ovor3.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31/113136ayvzbkkzov1ovor3.jpg
| true | false | true |
Tanete
| false |
[
"容器",
"Docker",
"LXD",
"RKT"
] |
观点
|
{
"viewnum": 5618,
"commentnum": 1,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12.20.92.90",
"message": "Docker 的问题还很多:初始镜像太大,构建时间过长,僵尸进程,依赖问题。归根结底还是 linux 的历史遗留问题。特别是那个依赖,鬼知道在一台机器上测试正常的镜像,在其他机器上能否正常运行。如果不是为了玩儿 Docker 空间我是不会研究它的。坑太深了。",
"username": "来自江苏南京的 Chrome 47.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08-31T19:25:05"
}
] |
[] |
从根本上说,几乎所有的主要软件,即使是开源软件,都是在基于镜像的容器技术出现之前设计的。这意味着把软件放到容器中相当于是一次平台移植。这也意味着一些程序可以很容易就迁移,而一些就更困难。
| 2016-08-31T11:31:00 | 2016-08-31T11:31:00 | 7,734 |
/article-7734-1.html
|

从根本上说,几乎所有的主要软件,即使是开源软件,都是在基于镜像的容器技术出现之前设计的。这意味着把软件放到容器中相当于是一次平台移植。这也意味着一些程序可以很容易就迁移,[而另一些就更困难](http://rhelblog.redhat.com/2016/04/21/architecting-containers-part-4-workload-characteristics-and-candidates-for-containerization/)。
我大约在三年半前开展基于镜像的容器相关工作。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容器化了大量应用。我了解到什么是现实情况,什么是迷信。今天,我想简要介绍一下 Linux 容器是如何设计的,以及谈谈镜像签名。
### Linux 容器是如何设计的
对于基于镜像的 Linux 容器,让大多数人感到困惑的是,它把操作系统分割成两个部分:[内核空间与用户空间](http://rhelblog.redhat.com/2015/07/29/architecting-containers-part-1-user-space-vs-kernel-space/)。在传统操作系统中,内核运行在硬件上,你无法直接与其交互。用户空间才是你真正能交互的,这包括所有你可以通过文件浏览器或者运行`ls`命令能看到的文件、类库、程序。当你使用`ifconfig`命令调整 IP 地址时,你实际上正在借助用户空间的程序来使内核根据 TCP 协议栈改变。这点经常让没有研究过 [Linux/Unix 基础](http://rhelblog.redhat.com/tag/architecting-containers/)的人大吃一惊。
过去,用户空间中的类库支持了与内核交互的程序(比如 ifconfig、sysctl、tuned-adm)以及如网络服务器和数据库之类的面向用户的程序。这些所有的东西都堆积在一个单一的文件系统结构中。用户可以在 /sbin 或者 /lib 文件夹中找到所有操作系统本身支持的程序和类库,或者可以在 /usr/sbin 或 /usr/lib 文件夹中找到所有面向用户的程序或类库(参阅[文件系统层次结构标准](/article-6132-1.html))。这个模型的问题在于操作系统程序和业务支持程序没有绝对的隔离。/usr/bin 中的程序可能依赖 /lib 中的类库。如果一个应用所有者需要改变一些东西,就很有可能破坏操作系统。相反地,如果负责安全更新的团队需要改变一个类库,就(常常)有可能破坏面向业务的应用。这真是一团糟。
借助基于镜像的容器,比如 Docker、LXD、RKT,应用程序所有者可以打包和调整所有放在 /sbin、/lib、/usr/bin 和 /usr/lib 中的依赖部分,而不用担心破坏底层操作系统。本质上讲,容器技术再次干净地将操作系统隔离为两部分:内核空间与用户空间。现在开发人员和运维人员可以分别独立地更新各自的东西。
然而还是有些令人困扰的地方。通常,每个应用所有者(或开发者)并不想负责更新这些应用依赖:像 openssl、glibc,或很底层的基础组件,比如,XML 解析器、JVM,再或者处理与性能相关的设置。过去,这些问题都委托给运维团队来处理。由于我们在容器中打包了很多依赖,对于很多组织来讲,对容器内的所有东西负责仍是个严峻的问题。
### 迁移现有应用到 Linux 容器
把应用放到容器中算得上是平台移植,我准备突出介绍究竟是什么让移植某些应用到容器当中这么困难。
(通过容器,)开发者现在对 /sbin 、/lib、 /usr/bin、 /usr/lib 中的内容有完全的控制权。但是,他们面临的挑战是,他们仍需要将数据和配置放到 /etc 或者 /var/lib 文件夹中。对于基于镜像的容器来说,这是一个糟糕的想法。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代码、配置以及数据的隔离。我们希望开发者把代码放在容器当中,而数据和配置通过不同的环境(比如,开发、测试或生产环境)来获得。
这意味着我们(或者说平台)在实例化容器时,需要挂载 /etc 或 /var/lib 中的一些文件或文件夹。这会允许我们到处移动容器并仍能从环境中获得数据和配置。听起来很酷吧?这里有个问题,我们需要能够干净地隔离配置和数据。很多现代开源软件比如 Apache、MySQL、MongoDB、Nginx 默认就这么做了。[但很多自产的、历史遗留的、或专有程序并未默认这么设计](http://rhelblog.redhat.com/2016/04/21/architecting-containers-part-4-workload-characteristics-and-candidates-for-containerization/)。对于很多组织来讲,这是主要的痛点。对于开发者来讲的最佳实践是,开始架构新的应用,移植遗留代码,以完成配置和数据的完全隔离。
### 镜像签名简介
信任机制是容器的重要议题。容器镜像签名允许用户添加数字指纹到镜像中。这个指纹随后可被加密算法测试验证。这使得容器镜像的用户可以验证其来源并信任。
容器社区经常使用“容器镜像”这个词组,但这个命名方法会让人相当困惑。Docker、LXD 和 RKT 推行获取远程文件来当作容器运行这样的概念。这些技术各自通过不同的方式处理容器镜像。LXD 用单独的一层来获取单独一个容器,而 Docker 和 RKT 使用基于开放容器镜像(OCI)格式,可由多层组成。糟糕的是,会出现不同团队和组织对容器镜像中的不同层负责的情况。容器镜像概念下隐含的是容器镜像格式的概念。拥有标准的镜像格式比如 OCI 会让容器生态系统围绕着镜像扫描、签名,和在不同云服务提供商间转移而繁荣发展。
现在谈到签名了。
容器存在一个问题,我们把一堆代码、二进制文件和类库放入其中。一旦我们打包了代码,我们就要把它和必要的文件服务器(注册服务器)共享。代码只要被共享,它基本上就是不具名的,缺少某种密文签名。更糟糕的是,容器镜像经常由不同人或团队控制的各个镜像层组成。每个团队都需要能够检查上一个团队的工作,增加他们自己的工作内容,并在上面添加他们自己的批准印记。然后他们需要继续把工作交给下个团队。
(由很多镜像组成的)容器镜像的最终用户需要检查监管链。他们需要验证每个往其中添加文件的团队的可信度。对于最终用户而言,对容器镜像中的每一层都有信心是极其重要的。
*作者 Scott McCarty 于 8 月 24 日在 ContainerCon 会议上作了题为 [Containers for Grownups: Migrating Traditional & Existing Applications](https://lcccna2016.sched.org/event/7JUc/containers-for-grownups-migrating-traditional-existing-applications-scott-mccarty-red-hat) 的报告,更多内容请参阅报告[幻灯片](http://schd.ws/hosted_files/lcccna2016/91/Containers%20for%20Grownups_%20Migrating%20Traditional%20%26%20Existing%20Applications.pdf)。*
---
via: <https://opensource.com/bus/16/8/introduction-linux-containers-and-image-signing>
作者:[Scott McCarty](https://opensource.com/users/fatherlinux) 译者:[Tanete](https://github.com/Tanete)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谷歌是怎样做开源的?
|
Sean Michael Kerner
|
http://www.datamation.com/open-source/how-google-does-open-source.html
|
谷歌是开源领域领先的贡献者之一,但是这个搜索巨头不是所有的开源许可证都喜欢。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9/01/085716qhlbuufepr6rnerl.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9/01/085716qhlbuufepr6rnerl.jpg
| true | false | true |
wxy
| false |
[
"谷歌",
"开源",
"许可证"
] |
观点
|
{
"viewnum": 6394,
"commentnum": 0,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 |
谷歌是开源领域领先的贡献者之一,但是这个搜索巨头不是所有的开源许可证都喜欢。
| 2016-09-01T08:57:12 | 2016-09-01T08:57:12 | 7,735 |
/article-7735-1.html
|
*谷歌是开源领域领先的贡献者之一,但是这个搜索巨头不是所有的开源许可证都喜欢。*
来自多伦多的报道:Marc Merlin 从 2002 年起就在谷歌担任工程师,至今已经做了许多开源和 Linux 相关的工作。在本周召开的 LinuxCon 北美峰会上,Merlin 发表了演讲,为大家揭示了谷歌是如何使用开源和为开源做贡献的。
“没有开源软件就没有今天的谷歌”,Merlin 说。
Merlin 讲到,谷歌早期回馈到开源社区的资源有限,谷歌的第一代软件全都是写给内部用的,最初并不是为开源而设计的。他接着补充说,事实上开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也就是说,谷歌早期的软件最初并没有准备开源,不过谷歌发表了技术性论文描述了使用的方法和代码,以便其他人也可以用同样的原理来实现。

*Marc Merlin at LinuxCon North America*
在各种开源技术领域,谷歌早期的贡献主要是错误修复。
“我们通常是第一个发现并修复那些只在我们这个量级出现的错误的”,Merlin 说。
到现在,Merlin 说谷歌已经为 Linux 内核贡献了超过 5000 个补丁,补丁涵盖了从小的修复到完整的驱动程序和类似容器这样的子系统。
随着谷歌在开源领域的努力,现在已经在 GitHub 上发布了超过 3000 个开源项目。为了以法律的角度来管理整个过程,Merlin 说谷歌有六个人专门在内部从事使用和发布开源软件的合规管理。
为了保证法律上的一致性,谷歌将所有外部的开源代码存储在一个第三方体系内。Merlin 补充说,谷歌只允许使用谷歌能够遵循的许可证的开源软件。其中一个不能接受的许可证是 [AGPL](https://www.gnu.org/licenses/agpl-3.0.en.html) (Affero General Public License),它是一个互惠的许可证,要求使用该代码需提供一个到源代码的链接。
“确保我们没有在任何对外的产品中使用 AGPL 代码的代价太高,相较而言,不如找一个限制性更少的替代品或我们自己写一个”,Merlin 说。
对于那些贡献给谷歌项目的代码,谷歌要求开发者接受一个<ruby> 贡献者许可协议 <rp> ( </rp> <rt> Contributor License Agreement </rt> <rp> ) </rp></ruby>(CLA),该 CLA 主要是让谷歌可以对贡献的代码重新颁发许可证,并为谷歌提供代码的专利授权。
“你仍然拥有你的代码,你只是授予谷歌一个许可而已”,Merlin 说。
|
||
开源新闻速递:Kali Linux 和 BlackArch 发布新版本
|
wxy
|
更多:
- Atom 1.10 发布
- Redis 安全漏洞引来勒索攻击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9/01/135851coqtsszszptg4ttu.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9/01/135851coqtsszszptg4ttu.jpg
| true | false | false | false |
[
"Kali",
"BlackArch",
"Atom"
] |
新闻
|
{
"viewnum": 6656,
"commentnum": 2,
"favtimes": 1,
"sharetimes": 1,
"likes": 0
}
|
[
{
"postip": "171.15.195.216",
"message": "看看",
"username": "来自河南郑州的 Firefox 48.0|Ubuntu 用户",
"date": "2016-09-03T11:13:31"
},
{
"postip": "218.17.194.210",
"message": "blackArch!!要去尝尝鲜!!",
"username": "alpha [Firefox 49.0|Windows 7]",
"date": "2016-10-13T09:53:44"
}
] |
[] |
更多:
- Atom 1.10 发布
- Redis 安全漏洞引来勒索攻击
| 2016-09-01T13:58:00 | 2016-09-01T13:58:00 | 7,736 |
/article-7736-1.html
|
### 今日关注

BackTrack 的继任者 Kali Linux 如他们今年年初承诺的那样,自 DEF CON Vegas 和 Black Hat 大会返回之后就[发布](https://www.kali.org/news/kali-linux-20162-release/)了 Kali Linux 新的版本:2016.2。作为知名的安全专家和白帽子专用的发行版,它包含了数量巨大的安全渗透工具和脆弱性评估工具。
Kali Linux 支持多种桌面,如 KDE、Xfce、MATE、LXDE 和 Enlightenment,所有这些桌面都只支持 64 位 CPU。Kali Linux 的上一个版本已经是几个月之前发布的了,由于各种安全工具更新频繁,基本上每天都会有更新,所以建议所有用户都进行更新。不过,Kali Linux 决定从现在开始,以后将每周发布一次更新版本。
除了 Kali Linux ,安全专家们还有另外一个炙手可热的专用发行版:BlackArch,它也[发布](http://www.blackarch.org/blog.html)了更新版本: BlackArch 2016-08-30。BlackArch 和 Kali Linux 不一样,它是基于 Arch Linux 的,而 Kali Linux 是基于 Debian 的。对于喜欢 Arch Linux 的用户来说,BlackArch 显然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另外,它支持 32 位和 64 位两种架构。

### 图文摘要

*GitHub 的“Hackable”的文本编辑器 Atom [发布](http://blog.atom.io/2016/08/31/atom-1-10-and-1-11-beta.html)了 1.10。升级了 Atom Package Manager (APM) ,它运行在 Node 4.4.5 和 npm 3.10.5 上。*

*之前我们[报道](/article-7554-1.html)过,公开暴露在互联网上的 Redis 存在安全问题,会被利用来获取 SSH 访问权限。而现在,攻击者利用此漏洞对服务器进行勒索,要求被攻击者支付比特币以取回被破坏的文件。*

*TheSSS (The Smallest Server Suite)是一个由 4MLinux 项目创始人 Zbigniew Konojacki 发布的面向各种规模的服务器的操作系统。它可以用于通过网络快速而简单的分发文件和测试一些基于 Web 的软件。当前[发布](http://4mlinux-releases.blogspot.ro/2016/08/thesss-190-available-for-download.html)的 19.0 版本基于相同版本的 4MLinux Server 19.0。*
|
||||
开源新闻速递:OpenBSD 6.0 发布及 PC-BSD 换个名字滚起来了
|
wxy
|
更多:
- Remix OS 3.0 支持 32 位 UEFI
- 4MLinux 19.0 发布。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9/02/091335u3rspsaz6q0a8q93.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9/02/091335u3rspsaz6q0a8q93.jpg
| true | false | false | false |
[
"openBSD",
"PC-BSD",
"TrueOS"
] |
新闻
|
{
"viewnum": 4588,
"commentnum": 3,
"favtimes": 0,
"sharetimes": 1,
"likes": 0
}
|
[
{
"postip": "223.88.67.90",
"message": "来看看",
"username": "来自河南郑州的 Chrome 45.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09-02T20:17:52"
},
{
"postip": "39.181.13.166",
"message": "在虚拟机里用过",
"username": "来自浙江杭州的 Firefox 48.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09-04T11:13:30"
},
{
"postip": "58.61.234.237",
"message": "TrueOS是不是已经用上了自己的桌面了?",
"username": "Wf_talk [Vivaldi 1.2|GNU/Linux]",
"date": "2016-09-04T13:44:02"
}
] |
[] |
更多:
- Remix OS 3.0 支持 32 位 UEFI
- 4MLinux 19.0 发布。
| 2016-09-02T09:30:00 | 2016-09-02T09:30:00 | 7,739 |
/article-7739-1.html
|
### 今日关注

昨晚 OpenBSD 团队宣布 OpenBSD 6.0 [正式发布](http://undeadly.org/cgi?action=article&sid=20160901090415)了!
>
> 我们很高兴地宣布 OpenBSD 6.0 正式发布!
>
>
> 这是我们的第 40 次通过 CD-ROM 发布(也是第 41 次通过 FTP/HTTP 发布)。我们仍然为 OpenBSD 创下了二十年来仅有两次在默认安装下出现远程漏洞的记录而骄傲!
>
>
> 如我们前一个发行版一样,6.0 得到了显著的改进,包括新的功能,以及系统内的全面更新。
>
>
>
OpenBSD 6.0 的形象就是这张看起来有些恐怖的水彩画,想必大家能从其中看出那只胖胖的刺豚的样子:

这个版本的主要更新有:
* 默认打开了 W^X。这是 OpenBSD 对保障软件生态系统安全的最新尝试。
* ARMv7 改进。
* 持续改进 SMP。重新打造网络协议栈。桌面用户可以感受到更灵敏的响应速度。
* OpenSSH、OpenSMTPD、OpenNTPD、OpenBGPD、LibreSSL 等子项目更新。
* 移除了 VAX 支持、Linux 模拟、kern.usermount。
更多的更新细节可查看[这里](https://www.openbsd.org/60.html)。
除了 OpenBSD 6.0 发布之外,BSD 家族的另外一位重要成员 PC-BSD 今天也宣布了一个重要新闻:首先,PC-BSD 改名了,现在叫 [TrueOS](https://www.trueos.org/2016/09/01/pc-bsd-evolves-into-trueos/);并且它改为滚动发布模式了。按照开发者的说法,“TrueOS 结合了滚动发行版的便利和引导环境的保险技术,系统将稳定而更新及时。”

### 图文摘要

*基于 Android-x86 的 Remix OS 3.0 [发布](http://support.jide.com/hc/en-us/articles/218097127--Remix-OS-for-PC-Update-3-0-203)了维护版本 203。支持在 32 位 UEFI 上安装了。*

*昨天我们[报道](/article-7736-1.html)过 TheSSS 19.0 发布,与之同时[发布](http://4mlinux-releases.blogspot.ro/2016/09/4mlinux-190-stable-released.html)的还有其上游版本 4MLinux 19.0。*
|
||||
TypeScript 2.0 与 AngularJS 2.0 的新动态
|
Catalin Cimpanu
|
http://news.softpedia.com/news/typescrypt-2-0-angularjs-2-0-and-other-javascript-news-507859.shtml
|
微软终于发布了 TypeScript 2.0 的第一个 RC 版本。
Google 今天宣布发布了 Angular 2.0 RC6。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9/02/093750mfzzqy3hdzd8ylhy.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9/02/093750mfzzqy3hdzd8ylhy.jpg
| true | false | true |
wxy
| false |
[
"TypeScript",
"AngularJS",
"JavaScript"
] |
新闻
|
{
"viewnum": 5976,
"commentnum": 0,
"favtimes": 0,
"sharetimes": 1,
"likes": 0
}
|
[] |
[] |
微软终于发布了 TypeScript 2.0 的第一个 RC 版本。
Google 今天宣布发布了 Angular 2.0 RC6。
| 2016-09-02T09:57:36 | 2016-09-02T09:57:36 | 7,740 |
/article-7740-1.html
|

微软终于发布了 TypeScript 2.0 的第一个 RC 版本。TypeScript 是一个简化版的 JavaScript 语言,被大量用于各种 Web 项目,包括下面提到的著名的 AngularJS 框架。
TypeScript 2.0 中主要的特性是“<ruby> 标签结合 <rp> ( </rp> <rt> tagged unions </rt> <rp> ) </rp></ruby>”,这个特性可以将两个不同的数据结构联合到一起。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将一个圆圈和一个方块放一起,这个隐喻来自微软[解释标签结合](https://blogs.msdn.microsoft.com/typescript/2016/08/30/announcing-typescript-2-0-rc/)的博文中。
支持标签结合的语言包括 C++、 Scala、 F#、Rust 和 Swift 等等。支持这种特性的原因是,标签结合可以改进类型安全,并减少经常困扰开发者的类型错误。
而另外一方面,Google 也有一些动作……
Google 已经谈论 AngularJS 2.0 很久了。很多人都期望 Google 能在去年底发布 2.0 的稳定版,不过我们听说,就算是到了今年年底也不会见到稳定版。
不过,也快了!Google 今天宣布发布了 [Angular 2.0 RC6](http://angularjs.blogspot.com/2016/09/angular-2-rc6_1.html),支持国际化(I18N)、更多的表单功能,并由于对 Ahead of Time (AoT) 的兼容和支持 ES6 2015 模块而改进了性能。
同时 Google 也[宣布](http://angularjs.blogspot.com/2016/08/angular-material-11-and-2x.html)发布了 Angular Material 1.1,这是一个 AngularJS 的 UI 组件包。Angular Material 2.x 当前还处于 alpha 阶段,看起来会在 AngularJS 2.0 发布之后才会面世。当前,Angular Material 2.x 已经从 6 个组件增加到了 18 个组件了。
|
||
MySQL 中你应该使用什么数据类型表示时间?
|
Francisco Claria
|
http://www.vertabelo.com/blog/technical-articles/what-datatype-should-you-use-to-represent-time-in-mysql-we-compare-datetime-timestamp-and-int
|
当你需要保存日期时间数据时,一个问题来了:你应该使用 MySQL 中的什么类型?使用 MySQL 原生的 DATE 类型还是使用 INT 字段把日期和时间保存为一个纯数字呢?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9/03/000942s383wh8kbmgfb7hz.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9/03/000942s383wh8kbmgfb7hz.jpg
| true | false | true |
bianjp
| false |
[
"日期",
"时间戳",
"MySQL"
] |
软件开发
|
{
"viewnum": 12406,
"commentnum": 4,
"favtimes": 4,
"sharetimes": 1,
"likes": 0
}
|
[
{
"postip": "117.35.135.253",
"message": "之前看到了这篇文章,没时间阅读,今天认真的读了一下,绝对的干货",
"username": "Shadow-華 [Chrome 52.0|Windows 10]",
"date": "2016-09-04T09:58:18"
},
{
"postip": "183.208.30.203",
"message": "应用场景的不同,2个方法都是用才比较保险。<br />\r\nfrom ty",
"username": "来自江苏南京的 Chrome 47.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09-05T00:15:20"
},
{
"postip": "112.65.211.213",
"message": "非常不错的文章。",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Chrome 52.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09-11T22:36:47"
},
{
"postip": "101.206.167.5",
"message": "科学的比较,很好,谢谢!",
"username": "来自四川的 Chrome 72.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9-03-15T21:45:53"
}
] |
[] |
当你需要保存日期时间数据时,一个问题来了:你应该使用 MySQL 中的什么类型?使用 MySQL 原生的 DATE 类型还是使用 INT 字段把日期和时间保存为一个纯数字呢?
| 2016-09-03T08:01:00 | 2016-09-03T08:01:00 | 7,742 |
/article-7742-1.html
|

>
> 当你需要保存日期时间数据时,一个问题来了:你应该使用 MySQL 中的什么类型?使用 MySQL 原生的 DATE 类型还是使用 INT 字段把日期和时间保存为一个纯数字呢?
>
>
>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解释 MySQL 原生的方案,并给出一个最常用数据类型的对比表。我们也将对一些典型的查询做基准测试,然后得出在给定场景下应该使用什么数据类型的结论。
如果你想直接看结论,请翻到文章最下方。
### 原生的 MySQL Datetime 数据类型
Datetime 数据表示一个时间点。这可以用作日志记录、物联网时间戳、日历事件数据,等等。MySQL 有两种原生的类型可以将这种信息保存在单个字段中:Datetime 和 Timestamp。MySQL 文档中是这么介绍这些数据类型的:
>
> DATETIME 类型用于保存同时包含日期和时间两部分的值。MySQL 以 'YYYY-MM-DD HH:MM:SS' 形式接收和显示 DATETIME 类型的值。
>
>
> TIMESTAMP 类型用于保存同时包含日期和时间两部分的值。
>
>
> DATETIME 或 TIMESTAMP 类型的值可以在尾部包含一个毫秒部分,精确度最高到微秒(6 位数)。
>
>
> TIMESTAMP 和 DATETIME 数据类型提供自动初始化和更新到当前的日期和时间的功能,只需在列的定义中设置 DEFAULT CURRENT*TIMESTAMP 和 ON UPDATE CURRENT*TIMESTAMP。
>
>
>
作为一个例子:
```
CREATE TABLE `datetime_example` (
`id` int(11)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measured_on` datetime NOT NULL DEFAULT CURRENT_TIMESTAMP ON UPDATE CURRENT_TIMESTAMP,
PRIMARY KEY (`id`),
KEY `measured_on` (`measured_on`)
) ENGINE=InnoDB;
```
```
CREATE TABLE `timestamp_example` (
`id` int(11)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measured_on` timestamp NOT NULL DEFAULT CURRENT_TIMESTAMP ON UPDATE CURRENT_TIMESTAMP,
PRIMARY KEY (`id`),
KEY `measured_on` (`measured_on`)
) ENGINE=InnoDB;
```
除了原生的日期时间表示方法,还有另一种常用的存储日期和时间信息的方法。即使用 INT 字段保存 Unix 时间(从1970 年 1 月 1 日协调世界时(UTC)建立所经过的秒数)。
MySQL 也提供了只保存时间信息中的一部分的方式,通过使用 Date、Year 或 Time 类型。由于这篇文章是关于保存准确时间点的最佳方式的,我们没有讨论这些不那么精确的局部类型。
### 使用 INT 类型保存 Unix 时间
使用一个简单的 INT 列保存 Unix 时间是最普通的方法。使用 INT,你可以确保你要保存的数字可以快速、可靠地插入到表中,就像这样:
```
INSERT INTO `vertabelo`.`sampletable`
(
`id`,
`measured_on` ### INT 类型的列
)
VALUES
(
1,
946684801
### 至 01/01/2000 @ 12:00am (UTC) 的 UNIX 时间戳 http://unixtimestamp.com
);
```
这就是关于它的所有内容了。它仅仅是个简单的 INT 列,MySQL 的处理方式是这样的:在内部使用 4 个字节保存那些数据。所以如果你在这个列上使用 SELECT 你将会得到一个数字。如果你想把这个列用作日期进行比较,下面的查询并不能正确工作:
```
SELECT
id, measured_on, FROM_UNIXTIME(measured_on)
FROM
vertabelo.inttimestampmeasures
WHERE
measured_on > '2016-01-01' ### measured_on 会被作为字符串比较以进行查询
LIMIT 5;
```
这是因为 MySQL 把 INT 视为数字,而非日期。为了进行日期比较,你必须要么获取( LCTT 译注:从 1970-01-01 00:00:00)到 2016-01-01 经过的秒数,要么使用 MySQL 的 FROM\_UNIXTIME() 函数把 INT 列转为 Date 类型。下面的查询展示了 FROM\_UNIXTIME() 函数的用法:
```
SELECT
id, measured_on, FROM_UNIXTIME(measured_on)
FROM
vertabelo.inttimestampmeasures
WHERE
FROM_UNIXTIME(measured_on) > '2016-01-01'
LIMIT 5;
```
这会正确地获取到日期在 2016-01-01 之后的记录。你也可以直接比较数字和 2016-01-01 的 Unix 时间戳表示形式,即 1451606400。这样做意味着不用使用任何特殊的函数,因为你是在直接比较数字。查询如下:
```
SELECT
id, measured_on, FROM_UNIXTIME(measured_on)
FROM
vertabelo.inttimestampmeasures
WHERE
measured_on > 1451606400
LIMIT 5;
```
假如这种方式不够高效甚至提前做这种转换是不可行的话,那该怎么办?例如,你想获取 2016 年所有星期三的记录。要做到这样而不使用任何 MySQL 日期函数,你就不得不查出 2016 年每个星期三的开始和结束时间的 Unix 时间戳。然后你不得不写很大的查询,至少要在 WHERE 中包含 104 个比较。(2016 年有 52 个星期三,你不得不考虑一天的开始(0:00 am)和结束(11:59:59 pm)...)
结果是你很可能最终会使用 FROM\_UNIXTIME() 转换函数。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试下真正的日期类型呢?
### 使用 Datetime 和 Timestamp
Datetime 和 Timestamp 几乎以同样的方式工作。两种都保存日期和时间信息,毫秒部分最高精确度都是 6 位数。同时,使用人类可读的日期形式如 "2016-01-01" (为了便于比较)都能工作。查询时两种类型都支持“宽松格式”。宽松的语法允许任何标点符号作为分隔符。例如,"YYYY-MM-DD HH:MM:SS" 和 "YY-MM-DD HH:MM:SS" 两种形式都可以。在宽松格式情况下以下任何一种形式都能工作:
```
2012-12-31 11:30:45
2012^12^31 11+30+45
2012/12/31 11*30*45
2012@12@31 11^30^45
```
其它宽松格式也是允许的;你可以在 [MySQL 参考手册](https://dev.mysql.com/doc/refman/5.7/en/date-and-time-literals.html) 找到所有的格式。
默认情况下,Datetime 和 Timestamp 两种类型查询结果都以标准输出格式显示 —— 年-月-日 时:分:秒 (如 2016-01-01 23:59:59)。如果使用了毫秒部分,它们应该以小数值出现在秒后面 (如 2016-01-01 23:59:59.5)。
Timestamp 和 Datetime 的核心不同点主要在于 MySQL 在内部如何表示这些信息:两种都以二进制而非字符串形式存储,但在表示日期/时间部分时 Timestamp (4 字节) 比 Datetime (5 字节) 少使用 1 字节。当保存毫秒部分时两种都使用额外的空间 (1-3 字节)。如果你存储 150 万条记录,这种 1 字节的差异是微不足道的:
>
> 150 万条记录 \* 每条记录 1 字节 / (1048576 字节/MB) = **1.43 MB**
>
>
>
Timestamp 节省的 1 字节是有代价的:你只能存储从 '1970-01-01 00:00:01.000000' 到 '2038-01-19 03:14:07.999999' 之间的时间。而 Datetime 允许你存储从 '1000-01-01 00:00:00.000000' 到 '9999-12-31 23:59:59.999999' 之间的任何时间。
另一个重要的差别 —— 很多 MySQL 开发者没意识到的 —— 是 MySQL 使用**服务器的时区**转换 Timestamp 值到它的 UTC 等价值再保存。当获取值是它会再次进行时区转换,所以你得回了你“原始的”日期/时间值。有可能,下面这些情况会发生。
理想情况下,如果你一直使用同一个时区,MySQL 会获取到和你存储的同样的值。以我的经验,如果你的数据库涉及时区变换,你可能会遇到问题。例如,服务器变化(比如,你把数据库从都柏林的一台服务器迁移到加利福尼亚的一台服务器上,或者你只是修改了一下服务器的时区)时可能会发生这种情况。不管哪种方式,如果你获取数据时的时区是不同的,数据就会受影响。
Datetime 列不会被数据库改变。无论时区怎样配置,每次都会保存和获取到同样的值。就我而言,我认为这是一个更可靠的选择。
>
> **MySQL 文档:**
>
>
> MySQL 把 TIMESTAMP 值从当前的时区转换到 UTC 再存储,获取时再从 UTC 转回当前的时区。(其它类型如 DATETIME 不会这样,它们会“原样”保存。) 默认情况下,每个连接的当前时区都是服务器的时区。时区可以基于连接设置。只要时区设置保持一致,你就能得到和保存的相同的值。如果你保存了一个 TIMESTAMP 值,然后改变了时区再获取这个值,获取到的值和你存储的是不同的。这是因为在写入和查询的会话上没有使用同一个时区。当前时区可以通过系统变量 [time\_zone](https://dev.mysql.com/doc/refman/5.7/en/server-system-variables.html#sysvar_time_zone) 的值得到。更多信息,请查看 [MySQL Server Time Zone Support](https://dev.mysql.com/doc/refman/5.7/en/time-zone-support.html)。
>
>
>
### 对比总结
在深入探讨使用各数据类型的性能差异之前,让我们先看一个总结表格以给你更多了解。每种类型的弱点以红色显示。
| 特性 | Datetime | Timestamp | Int (保存 Unix 时间) |
| --- | --- | --- | --- |
| 原生时间表示 | 是 | 是 | 否,所以大多数操作需要先使用转换函数,如 FROM\_UNIXTIME() |
| 能保存毫秒 | 是,最高 6 位精度 | 是,最高 6 位精度 | **否** |
| 合法范围 | '1000-01-01 00:00:00.000000' 到 '9999-12-31 23:59:59.999999 | **'1970-01-01 00:00:01.000000' 到 '2038-01-19 03:14:07.999999'** | 若使用 unsigned, '1970-01-01 00:00:01.000000; 理论上最大到 '2106-2-07 06:28:15' |
| 自动初始化(MySQL 5.6.5+) | 是 | 是 | **否** |
| 宽松解释 ([MySQL docs](https://dev.mysql.com/doc/refman/5.7/en/date-and-time-literals.html)) | 是 | 是 | **否,必须使用正确的格式** |
| 值被转换到 UTC 存储 | 否 | **是** | 否 |
| 可转换到其它类型 | 是,如果值在合法的 Timestamp 范围中 | 是,总是 | 是,如果值在合法的范围中并使用转换函数 |
| 存储需求([MySQL 5.6.4+](https://dev.mysql.com/doc/refman/5.7/en/storage-requirements.html)) | **5 字节**(如果使用了毫秒部分,再加最多 3 字节) | 4 字节 (如果使用了毫秒部分,再加最多 3 字节) | 4 字节 (不允许毫秒部分) |
| 无需使用函数即可作为真实日期可读 | 是 | 是 | **否,你必须格式化输出** |
| 数据分区 | 是 | 是,使用 [UNIX\_TIMESTAMP()](https://dev.mysql.com/doc/refman/5.7/en/date-and-time-functions.html#function_unix-timestamp);在 MySQL 5.7 中其它表达式是不允许包含 [TIMESTAMP](https://dev.mysql.com/doc/refman/5.7/en/datetime.html) 值的。同时,注意[分区裁剪时的这些考虑](https://dev.mysql.com/doc/refman/5.7/en/partitioning-pruning.html) | 是,使用 INT 上的任何合法操作 |
### 基准测试 INT、Timestamp 和 Datetime 的性能
为了比较这些类型的性能,我会使用我创建的一个天气预报网络的 150 万记录(准确说是 1,497,421)。这个网络每分钟都收集数据。为了让这些测试可复现,我已经删除了一些私有列,所以你可以使用这些数据运行你自己的测试。
基于我原始的表格,我创建了三个版本:
* `datetimemeasures` 表在 `measured_on` 列使用 Datetime 类型,表示天气预报记录的测量时间
* `timestampmeasures` 表在 `measured_on` 列使用 Timestamp 类型
* `inttimestampmeasures` 表在 `measured_on` 列使用 INT (unsigned) 类型
这三个表拥有完全相同的数据;唯一的差别就是 `measured_on` 字段的类型。所有表都在 `measured_on` 列上设置了一个索引。
#### 基准测试工具
为了评估这些数据类型的性能,我使用了两种方法。一种基于 [Sysbench](https://github.com/akopytov/sysbench),它的官网是这么描述的:
>
> *“*... 一个模块化、跨平台和多线程的基准测试工具,用以评估那些对运行高负载数据库的系统非常重要的系统参数。*”*
>
>
>
这个工具是 [MySQL 文档](https://dev.mysql.com/downloads/benchmarks.html)中推荐的。
如果你使用 Windows (就像我),你可以下载一个包含可执行文件和我使用的测试查询的 zip 文件。它们基于 [一种推荐的基准测试方法](https://dba.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39221/stress-test-mysql-with-queries-captured-with-general-log-in-mysql)。
为了执行一个给定的测试,你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插入你自己的连接参数):
```
sysbench --MySQL-table-engine=innodb --MySQL-db=vertabelo --MySQL-user=root --MySQL-host=localhost --MySQL-password= --test=sysbench_test_file.lua --num-threads=8 --max-requests=100 run
```
这会正常工作,这里 `sysbench_test_file.lua` 是测试文件,并包含了各个测试中指向各个表的 SQL 查询。
为了进一步验证结果,我也运行了 [mysqlslap](https://dev.mysql.com/doc/refman/5.7/en/mysqlslap.html)。它的官网是这么描述的:
>
> “[mysqlslap](https://dev.mysql.com/doc/refman/5.7/en/mysqlslap.html) 是一个诊断程序,为模拟 MySQL 服务器的客户端负载并报告各个阶段的用时而设计。它工作起来就像是很多客户端在同时访问服务器。”
>
>
>
记得这些测试中最重要的不是所需的*绝对*时间。而是在不同数据类型上执行相同查询时的*相对*时间。这两个基准测试工具的测试时间不一定相同,因为不同工具的工作方式不同。重要的是数据类型的比较,随着我们深入到测试中,这将会变得清楚。
#### 基准测试
我将使用三种可以评估几个性能方面的查询:
* 时间范围选择
+ 在 Datetime 和 Timestamp 数据类型上这允许我们直接比较而不需要使用任何特殊的日期函数。
+ 同时,我们可以评估在 INT 类型的列上使用日期函数相对于使用简单的数值比较的影响。为了做到这些我们需要把范围转换为 Unix 时间戳数值。
* 日期函数选择
+ 与前个测试中比较操作针对一个简单的 DATE 值相反,这个测试使得我们可以评估使用日期函数作为 “WHERE” 子句的一部分的性能。
+ 我们还可以测试一个场景,即我们必须使用一个函数将 INT 列转换为一个合法的 DATE 类型然后执行查询。
* count() 查询
+ 作为对前面测试的补充,这将评估在三种不同的表示类型上进行典型的统计查询的性能。
我们将在这些测试中覆盖一些常见的场景,并看到三种类型上的性能表现。
#### 关于 SQL\_NO\_CACHE
当在查询中使用 SQL\_NO\_CACHE 时,服务器不使用查询缓存。它既不检查查询缓存以确认结果是不是已经在那儿了,也不会保存查询结果。因此,每个查询将反映真实的性能影响,就像每次查询都是第一次被调用。
#### 测试 1:选择一个日期范围中的值
这个查询返回总计 1,497,421 行记录中的 75,706 行。
**查询 1 和 Datetime:**
```
SELECT SQL_NO_CACHE
measured_on
FROM
vertabelo.datetimemeasures m
WHERE
m.measured_on > '2016-01-01 00:00:00.0'
AND m.measured_on < '2016-02-01 00:00:00.0';
```
**性能**
| 响应时间 (ms) | Sysbench | mysqlslap |
| --- | --- | --- |
| 最小 | 152 | 296 |
| 最大 | 1261 | 3203 |
| 平均 | 362 | 809 |
```
Sysbench cmd> sysbench --MySQL-table-engine=innodb --MySQL-db=vertabelo --MySQL-user=root --MySQL-host=localhost --MySQL-password= --test=datetime.lua --num-threads=8 --max-requests=100 run
```
```
mysqlslap cmd> mysqlslap --query="SELECT SQL_NO_CACHE measured_on FROM vertabelo.datetimemeasures m WHERE m.measured_on > '2016-01-01 00:00:00.0' AND m.measured_on < '2016-02-01 00:00:00.0'" --host=localhost --user=root --concurrency=8 --iterations=100 --no-drop --create-schema=vertabelo
```
**查询 1 和 Timestamp:**
```
SELECT SQL_NO_CACHE
measured_on
FROM
vertabelo.timestampmeasures m
WHERE
m.measured_on > '2016-01-01 00:00:00.0'
AND m.measured_on < '2016-02-01 00:00:00.0';
```
**性能**
| 响应时间 (ms) | Sysbench | mysqlslap |
| --- | --- | --- |
| 最小 | 214 | 359 |
| 最大 | 1389 | 3313 |
| 平均 | 431 | 1004 |
```
Sysbench cmd> sysbench --MySQL-table-engine=innodb --MySQL-db=vertabelo --MySQL-user=root --MySQL-host=localhost --MySQL-password= --test=timestamp.lua --num-threads=8 --max-requests=100 run
```
```
mysqlslap cmd> mysqlslap --query="SELECT SQL_NO_CACHE measured_on FROM vertabelo.timestampmeasures m WHERE m.measured_on > '2016-01-01 00:00:00.0' AND m.measured_on < '2016-02-01 00:00:00.0'" --host=localhost --user=root --concurrency=8 --iterations=100 --no-drop --create-schema=vertabelo
```
**查询 1 和 INT:**
```
SELECT SQL_NO_CACHE
measured_on
FROM
vertabelo.inttimestampmeasures m
WHERE
FROM_UNIXTIME(m.measured_on) > '2016-01-01 00:00:00.0'
AND FROM_UNIXTIME(m.measured_on) < '2016-02-01 00:00:00.0';
```
**性能**
| 响应时间 (ms) | Sysbench | mysqlslap |
| --- | --- | --- |
| 最小 | 2472 | 7968 |
| 最大 | 6554 | 10312 |
| 平均 | 4107 | 8527 |
```
Sysbench cmd> sysbench --MySQL-table-engine=innodb --MySQL-db=vertabelo --MySQL-user=root --MySQL-host=localhost --MySQL-password= --test=int.lua --num-threads=8 --max-requests=100 run
```
```
mysqlslap cmd> mysqlslap --query="SELECT SQL_NO_CACHE measured_on FROM vertabelo.inttimestampmeasures m WHERE FROM_UNIXTIME(m.measured_on) > '2016-01-01 00:00:00.0' AND FROM_UNIXTIME(m.measured_on) < '2016-02-01 00:00:00.0'" --host=localhost --user=root --concurrency=8 --iterations=100 --no-drop --create-schema=vertabelo
```
**另一种 INT 上的查询 1:**
由于这是个相当直接的范围搜索,而且查询中的日期可以轻易地转为简单的数值比较,我将它包含在了这个测试中。结果证明这是最快的方法 (你大概已经预料到了),因为它仅仅是比较数字而没有使用任何日期转换函数:
```
SELECT SQL_NO_CACHE
measured_on
FROM
vertabelo.inttimestampmeasures m
WHERE
m.measured_on > 1451617200
AND m.measured_on < 1454295600;
```
**性能**
| 响应时间 (ms) | Sysbench | mysqlslap |
| --- | --- | --- |
| 最小 | 88 | 171 |
| 最大 | 275 | 2157 |
| 平均 | 165 | 514 |
```
Sysbench cmd> sysbench --MySQL-table-engine=innodb --MySQL-db=vertabelo --MySQL-user=root --MySQL-host=localhost --MySQL-password= --test=basic_int.lua --num-threads=8 --max-requests=100 run
```
```
mysqlslap cmd> mysqlslap --query="SELECT SQL_NO_CACHE measured_on FROM vertabelo.inttimestampmeasures m WHERE m.measured_on > 1451617200 AND m.measured_on < 1454295600" --host=localhost --user=root --concurrency=8 --iterations=100 --no-drop --create-schema=vertabelo
```
**测试 1 总结**
| 平均响应时间 (ms) | Sysbench | 相对于 Datetime 的速度 | mysqlslap | 相对于 Datetime 的速度 |
| --- | --- | --- | --- | --- |
| Datetime | 362 | - | 809 | - |
| Timestamp | 431 | 慢 19% | 1004 | 慢 24% |
| INT | 4107 | 慢 1134% | 8527 | 慢 1054% |
| 另一种 INT 查询 | 165 | 快 55% | 514 | 快 36% |
两种基准测试工具都显示 Datetime 比 Timestamp 和 INT 更快。但 Datetime 没有我们在另一种 INT 查询中使用的简单数值比较快。
#### 测试 2:选择星期一产生的记录
这个查询返回总计 1,497,421 行记录中的 221,850 行。
**查询 2 和 Datetime:**
```
SELECT SQL_NO_CACHE measured_on
FROM
vertabelo.datetimemeasures m
WHERE
WEEKDAY(m.measured_on) = 0; # MONDAY
```
**性能**
| 响应时间 (ms) | Sysbench | mysqlslap |
| --- | --- | --- |
| 最小 | 1874 | 4343 |
| 最大 | 6168 | 7797 |
| 平均 | 3127 | 6103 |
```
Sysbench cmd> sysbench --MySQL-table-engine=innodb --MySQL-db=vertabelo --MySQL-user=root --MySQL-host=localhost --MySQL-password= --test=datetime_1.lua --num-threads=8 --max-requests=100 run
```
```
mysqlslap cmd> mysqlslap --query="SELECT SQL_NO_CACHE measured_on FROM vertabelo.datetimemeasures m WHERE WEEKDAY(m.measured_on) = 0" --host=localhost --user=root --concurrency=8 --iterations=25 --no-drop --create-schema=vertabelo
```
**查询 2 和 Timestamp:**
```
SELECT SQL_NO_CACHE
measured_on
FROM
vertabelo.timestampmeasures m
WHERE
WEEKDAY(m.measured_on) = 0; # MONDAY
```
**性能**
| 响应时间 (ms) | Sysbench | mysqlslap |
| --- | --- | --- |
| 最小 | 2688 | 5953 |
| 最大 | 6666 | 13531 |
| 平均 | 3653 | 8412 |
```
Sysbench cmd> sysbench --MySQL-table-engine=innodb --MySQL-db=vertabelo --MySQL-user=root --MySQL-host=localhost --MySQL-password= --test=timestamp_1.lua --num-threads=8 --max-requests=100 run
```
```
mysqlslap cmd> mysqlslap --query="SELECT SQL_NO_CACHE measured_on FROM vertabelo.timestampmeasures m WHERE WEEKDAY(m.measured_on) = 0" --host=localhost --user=root --concurrency=8 --iterations=25 --no-drop --create-schema=vertabelo
```
**查询 2 和 INT:**
```
SELECT SQL_NO_CACHE
measured_on
FROM
vertabelo.inttimestampmeasures m
WHERE
WEEKDAY(FROM_UNIXTIME(m.measured_on)) = 0; # MONDAY
```
**性能**
| 响应时间 (ms) | Sysbench | mysqlslap |
| --- | --- | --- |
| 最小 | 2051 | 5844 |
| 最大 | 7007 | 10469 |
| 平均 | 3486 | 8088 |
```
Sysbench cmd> sysbench --MySQL-table-engine=innodb --MySQL-db=vertabelo --MySQL-user=root --MySQL-host=localhost --MySQL-password= --test=int_1.lua --num-threads=8 --max-requests=100 run
```
```
mysqlslap cmd> mysqlslap --query="SELECT SQL_NO_CACHE measured_on FROM vertabelo.inttimestampmeasures m WHERE WEEKDAY(FROM_UNIXTIME(m.measured_on)) = 0" --host=localhost --user=root --concurrency=8 --iterations=25 --no-drop --create-schema=vertabelo
```
**测试 2 总结**
| 平均响应时间 (ms) | Sysbench | 相对于 Datetime 的速度 | mysqlslap | 相对于 Datetime 的速度 |
| --- | --- | --- | --- | --- |
| Datetime | 3127 | - | 6103 | - |
| Timestamp | 3653 | 慢 17% | 8412 | 慢 38% |
| INT | 3486 | 慢 11% | 8088 | 慢 32% |
再次,在两个基准测试工具中 Datetime 比 Timestamp 和 INT 快。但在这个测试中,INT 查询 —— 即使它使用了一个函数以转换日期 —— 比 Timestamp 查询更快得到结果。
#### 测试 3:选择星期一产生的记录总数
这个查询返回一行,包含产生于星期一的所有记录的总数(从总共 1,497,421 行可用记录中)。
**查询 3 和 Datetime:**
```
SELECT SQL_NO_CACHE
COUNT(measured_on)
FROM
vertabelo.datetimemeasures m
WHERE
WEEKDAY(m.measured_on) = 0; # MONDAY
```
**性能**
| 响应时间 (ms) | Sysbench | mysqlslap |
| --- | --- | --- |
| 最小 | 1720 | 4063 |
| 最大 | 4594 | 7812 |
| 平均 | 2797 | 5540 |
```
Sysbench cmd> sysbench --MySQL-table-engine=innodb --MySQL-db=vertabelo --MySQL-user=root --MySQL-host=localhost --MySQL-password= --test=datetime_1_count.lua --num-threads=8 --max-requests=100 run
```
```
mysqlslap cmd> mysqlslap --query="SELECT SQL_NO_CACHE COUNT(measured_on) FROM vertabelo.datetimemeasures m WHERE WEEKDAY(m.measured_on) = 0" --host=localhost --user=root --concurrency=8 --iterations=25 --no-drop --create-schema=vertabelo
```
**查询 3 和 Timestamp:**
```
SELECT SQL_NO_CACHE
COUNT(measured_on)
FROM
vertabelo.timestampmeasures m
WHERE
WEEKDAY(m.measured_on) = 0; # MONDAY
```
**性能**
| 响应时间 (ms) | Sysbench | mysqlslap |
| --- | --- | --- |
| 最小 | 1907 | 4578 |
| 最大 | 5437 | 10235 |
| 平均 | 3408 | 7102 |
```
Sysbench cmd> sysbench --MySQL-table-engine=innodb --MySQL-db=vertabelo --MySQL-user=root --MySQL-host=localhost --MySQL-password= --test=timestamp_1_count.lua --num-threads=8 --max-requests=100 run
```
```
mysqlslap cmd> mysqlslap --query="SELECT SQL_NO_CACHE COUNT(measured_on) FROM vertabelo.timestampmeasures m WHERE WEEKDAY(m.measured_on) = 0" --host=localhost --user=root --concurrency=8 --iterations=25 --no-drop --create-schema=vertabelo
```
**查询 3 和 INT:**
```
SELECT SQL_NO_CACHE
COUNT(measured_on)
FROM
vertabelo.inttimestampmeasures m
WHERE
WEEKDAY(FROM_UNIXTIME(m.measured_on)) = 0; # MONDAY
```
**性能**
| 响应时间 (ms) | Sysbench | mysqlslap |
| --- | --- | --- |
| 最小 | 2108 | 5609 |
| 最大 | 4764 | 9735 |
| 平均 | 3307 | 7416 |
```
Sysbench cmd> sysbench --MySQL-table-engine=innodb --MySQL-db=vertabelo --MySQL-user=root --MySQL-host=localhost --MySQL-password= --test=int_1_count.lua --num-threads=8 --max-requests=100 run
```
```
mysqlslap cmd> mysqlslap --query="SELECT SQL_NO_CACHE COUNT(measured_on) FROM vertabelo.inttimestampmeasures m WHERE WEEKDAY(FROM_UNIXTIME(m.measured_on)) = 0" --host=localhost --user=root --concurrency=8 --iterations=25 --no-drop --create-schema=vertabelo
```
**测试 3 总结**
| 平均响应时间 (ms) | Sysbench | 相对于 Datetime 的速度 | mysqlslap | 相对于 Datetime 的速度 |
| --- | --- | --- | --- | --- |
| Datetime | 2797 | - | 5540 | - |
| Timestamp | 3408 | 慢 22% | 7102 | 慢 28% |
| INT | 3307 | 慢 18% | 7416 | 慢 33% |
再一次,两个基准测试工具都显示 Datetime 比 Timestamp 和 INT 快。不能判断 INT 是否比 Timestamp 快,因为 mysqlslap 显示 INT 比 Timestamp 略快而 Sysbench 却相反。
**注意:** 所有测试都是在一台 Windows 10 机器上本地运行的,这台机器拥有一个双核 i7 CPU,16GB 内存,运行 MariaDB v10.1.9,使用 innoDB 引擎。
### 结论
基于这些数据,我确信 Datetime 是大多数场景下的最佳选择。原因是:
* 更快(根据我们的三个基准测试)。
* 无需任何转换即是人类可读的。
* 不会因为时区变换产生问题。
* 只比它的对手们多用 1 字节
* 支持更大的日期范围(从 1000 年到 9999 年)
如果你只是存储 Unix 时间戳(并且在它的合法日期范围内),而且你真的不打算在它上面使用任何基于日期的查询,我觉得使用 INT 是可以的。我们已经看到,它执行简单数值比较查询时非常快,因为只是在处理简单的数字。
Timestamp 怎么样呢?如果 Datetime 相对于 Timestamp 的优势不适用于你特殊的场景,你最好使用时间戳。阅读这篇文章后,你对三种类型间的区别应该有了更好的理解,可以根据你的需要做出最佳的选择。
---
via: <http://www.vertabelo.com/blog/technical-articles/what-datatype-should-you-use-to-represent-time-in-mysql-we-compare-datetime-timestamp-and-int>
作者:[Francisco Claria](http://www.axones.com.ar/) 译者:[bianjp](https://github.com/bianjp)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一位跨平台开发者的自白
|
Marcus D. Hanwell
|
https://opensource.com/business/16/5/oscon-interview-andreia-gaita
|
作为一名跨平台开发者在这 16 年之中学习到了什么?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9/04/163639ca95vykc2yf8zffu.pn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9/04/163639ca95vykc2yf8zffu.png
| true | false | true |
vim-kakali
| false |
[
"跨平台",
"开发"
] |
观点
|
{
"viewnum": 7786,
"commentnum": 1,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postip": "183.208.30.203",
"message": "我也喜欢 mono,喜欢它的跨平台。但是,老实说,还是 vs 平台的原生态做的比较好,什么库文件都不缺。也许 ms 这么做是把很多人惯坏了,这也造成了很多人离不开 ms。我还是相信开源的力量是无穷的。<br />\r\nfrom ty",
"username": "来自江苏南京的 Chrome 47.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6-09-05T00:12:55"
}
] |
[] |
作为一名跨平台开发者在这 16 年之中学习到了什么?
| 2016-09-04T16:36:35 | 2016-09-04T16:36:35 | 7,743 |
/article-7743-1.html
|

[Andreia Gaita](https://twitter.com/sh4na) 在 OSCON 开源大会上发表了一个题为[跨平台开发者的自白](http://conferences.oreilly.com/oscon/open-source-us/public/schedule/detail/48702)的演讲。她长期从事于开源工作,并且为 [Mono](http://www.mono-project.com/) 工程(LCTT 译注:一个致力于开创 .NET 在 Linux 上使用的开源工程)做着贡献,主要以 C#/C++ 开发。Andreia 任职于 GitHub,她的工作是专注构建 Visual Studio 的 GitHub 扩展管理器。
我在她发表演讲前就迫不及待的想要问她一些关于跨平台开发的事,问问她作为一名跨平台开发者在这 16 年之中学习到了什么。
**在你开发跨平台代码中,你使用过的最简单的和最难的代码语言是什么?**
我很少讨论某种语言的好坏,更多是讨论是那些语言有哪些库和工具。语言的编译器、解释器以及构建系统决定了用它们做跨平台开发的难易程度(或者它们是否可能做跨平台开发),可用的 UI 库和对本地系统的访问能力决定了与该操作系统集成的紧密程度。按照我的观点,我认为 C# 最适合完成跨平台开发工作。这种语言自身包括了允许快速的本地调用和精确的内存映射的功能,如果你希望你的代码能够与系统和本地函数库进行交互就需要这些功能。而当我需要非常特殊的系统功能时,我就会切换到 C 或者 C++。
**你使用的跨平台开发工具或者抽象层有哪些?**
我的大部分跨平台工作都是为其它需要开发跨平台应用的人开发工具、库和<ruby> 绑定 <rp> ( </rp> <rt> binding </rt> <rp> ) </rp></ruby>,一般是用 MONO/C# 和 C/C++。在抽象的层面我用的不多,更多是在 glib 库和<ruby> 友元 <rp> ( </rp> <rt> friends </rt> <rp> ) </rp></ruby>方面。大多数时候,我用 Mono 去完成各种跨平台应用的,包括 UI,或者偶然在游戏开发中用到 Unity3D 的部分。我经常使用 Electron(LCTT 译注:Atom 编辑器的兄弟项目,可以用 Electron 开发桌面应用)。
**你接触过哪些构建系统?它们之间的区别是由于语言还是平台的不同?**
我试着选择适合我使用的语言的构建系统。那样,就会很少遇到让我头疼的问题(希望如此)。它需要支持平台和体系结构间的选择、构建输出结果位置可以智能些(多个并行构建),以及易配置性等。大多数时候,我的项目会结合使用 C/C++ 和 C#,我要从同一源代码同时构建不同的配置环境(调试、发布、Windows、OSX、Linux、Android、iOS 等等),这通常需要为每个构建的输出结果选择带有不同参数的不同编译器。构建系统可以帮我做到这一切而不用让我(太)费心。我时常尝试着用不同的构建系统,看看有些什么新的变化,但是最终,我还是回到了使用 makefile 的情况,并结合使用 shell 和批处理脚本或 Perl 脚本来完成工作(因为如果我希望用户来构建我的软件,我还是最好选择一种到处都可以用的命令行脚本语言)。
**你怎样平衡在这种使用统一的用户界面下提供原生的外观和体验的需求呢?**
跨平台的用户界面的实现很困难。在过去几年中我已经使用了一些跨平台 GUI,并且我认为这些事情上并没有最优解。基本上有两种选择。你可以选择一个跨平台工具去做一个并不是完全适合你所有支持的平台的 UI,但是代码库比较小,维护成本比较低。或者你可以选择去开发针对平台的 UI,那样看起来更原生,集成的也更好,但是需要更大的代码库和更高的维护成本。这种决定完全取决于 APP 的类型、它有多少功能、你有多少资源,以及你要把它运行在多少平台上?
最后,我认为用户比较接受这种“一个 UI 打通关”了,就比如 Electron 框架。我有个 Chromium + C + C# 的框架侧项目,有一天我希望可以用 C# 构建 Electron 型的 app,这样的话我就可以做到两全其美了。
**构建/打包系统的依赖性对你有影响吗 ?**
我依赖的使用方面很保守,我被崩溃的 ABI(LCTT 译注:应用程序二进制接口)、冲突的符号、以及丢失的包等问题困扰了太多次。我决定我要针对的操作系统版本,并选择最低的公有部分来使问题最小化。通常这就意味着有五种不同的 Xcode 和 OSX 框架库,要在同样的机器上相应安装五种不同的 Visual Studio 版本,多种 clang(LCTT 译注:C语言、C++、Object-C、C++ 语言的轻量级编译器)和 gcc 版本,一系列的运行着各种发行版的虚拟机。如果我不能确定我要使用的操作系统的包的状态,我有时就会静态连接库,有时会子模块化依赖以确保它们一直可用。大多时候,我会避免这些很棘手的问题,除非我非常需要使用他们。
**你使用持续集成(CI)、代码审查以及相关的工具吗?**
基本每天都用。这是保持高效的唯一方式。我在一个项目中做的第一件事情是配置跨平台构建脚本,保证每件事尽可能自动化完成。当你面向多平台开发的时候,持续集成是至关重要的。没有人能在一个机器上构建各种平台的不同组合,并且一旦你的构建过程没有包含所有的平台,你就不会注意到你搞砸的事情。在一个共享式的多平台代码库中,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平台和功能,所以保证质量的唯一的方法是跨团队代码审查结合持续集成和其他分析工具。这不同于其他的软件项目,如果不使用相关的工具就会面临失败。
**你依赖于自动构建测试,或者倾向于在每个平台上构建并且进行本地测试吗?**
对于不包括 UI 的工具和库,我通常使用自动构建测试。如果有 UI,两种方法我都会用到——针对已有的 GUI 工具的可靠的、可脚本化的 UI 自动化少到几乎没有,所以我要么我去针对我要跨我所支持的平台创建 UI 自动化工具,要么手动进行测试。如果一个项目使用了定制的 UI 库(比如说一个类似 Unity3D 的 OpenGL UI),开发可编程的自动化工具并自动化大多数工作就相当容易。不过,没有什么东西会像人一样双击就测试出问题。
**如果你要做跨平台开发,你喜欢用跨编辑器的构建系统,比如在 Windows 上使用 Visual Studio,在 Linux 上使用 Qt Creator,在 Mac 上使用 XCode 吗?还是你更趋向于使用 Eclipse 这样的可以在所有平台上使用的单一平台?**
我喜欢使用跨编辑器的构建系统。我更喜欢在不同的IDE上保存项目文件(这样可以使增加 IDE 变得更容易),通过使用构建脚本让 IDE 在它们支持的平台上去构建。对于一个开发者来说编辑器是最重要的工具,学习它们是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而它们是不可相互替代的。我有我自己喜欢的编辑器和工具,每个人也可以使用他们最喜爱的工具。
**在跨平台开发的时候,你更喜欢使用什么样的编辑器、开发环境和 IDE 呢?**
跨平台开发者被限制在只能选择可以在多数平台上工作的所共有的不多选择之一。我爱用 Visual Studio,但是我不能依赖它完成除 Windows 平台之外的工作(你可能不想让 Windows 成为你的主要的交叉编译平台),所以我不会使用它作为我的主要 IDE。即使可以,跨平台开发者的核心技能也是尽可能的了解和使用大量的平台。这就意味着必须很熟悉它们——使用该平台上的编辑器和库,了解这种操作系统及其适用场景、运行方式以及它的局限性等。做这些事情就需要头脑清醒(我的捷径是加强记忆),我必须依赖跨平台的编辑器。所以我使用 Emacs 和 Sublime。
**你之前和现在最喜欢的跨平台项目是什么?**
我一直很喜欢 Mono,并且得心应手,其它的项目大部分都是以某种方式围绕着它进行的。Gluezilla 是我在多年前开发的一个 Mozilla <ruby> 绑定 <rp> ( </rp> <rt> binding </rt> <rp> ) </rp></ruby>,可以把 C# 开发的应用嵌入到 Web 浏览器页面中,并且看起来很有特色。我开发过一个 Winform 应用,它是在 linux 上开发的,它可以在 Windows 上运行在一个 Mozilla 浏览器页面里嵌入的 GTK 视图中。CppSharp 项目(以前叫做 Cxxi,更早时叫做 CppInterop)是一个我开始为 C++ 库生成 C# <ruby> 绑定 <rp> ( </rp> <rt> binding </rt> <rp> ) </rp></ruby>的项目,这样就可以在 C# 中调用、创建实例、子类化 C++ 类。这样,它在运行的时候就能够检测到所使用的平台,以及用来创建本地运行库的是什么编译器,并为它生成正确的 C# <ruby> 绑定 <rp> ( </rp> <rt> binding </rt> <rp> ) </rp></ruby>。这多么有趣啊。
**你怎样看跨平台开发的未来趋势呢?**
我们构建本地应用程序的方式已经改变了,我感觉在各种桌面操作系统的明显差异在慢慢变得模糊;所以构建跨平台的应用程序将会更加容易,而且对系统的集成也不需要完全本地化。不好的是,这可能意味着应用程序易用性更糟,并且在发挥操作系统特性方面所能做的更少。库、工具以及运行环境的跨平台开发是一种我们知道怎样做的更好,但是跨平台应用程序的开发仍然需要我们的努力。
---
via: <https://opensource.com/business/16/5/oscon-interview-andreia-gaita>
作者:[Marcus D. Hanwell](https://opensource.com/users/mhanwell) 译者:[vim-kakali](https://github.com/vim-kakal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LFCS 系列第十三讲:如何配置并排除 GNU 引导加载程序(GRUB)故障
|
Gabriel Cánepa
|
http://www.tecmint.com/configure-and-troubleshoot-grub-boot-loader-linux/
|
本文将会向你介绍 GRUB 的知识,并会说明你为什么需要一个引导加载程序,以及它是如何给系统增加功能的。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9/04/180621knhdydadkyldq5cq.pn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9/04/180621knhdydadkyldq5cq.png
| true | false | true |
ChrisLeeGit
| false |
[
"LFCS",
"Grub"
] |
技术
|
{
"viewnum": 6192,
"commentnum": 0,
"favtimes": 4,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
{
"raid": 7612,
"displayorder": 0
},
{
"raid": 7746,
"displayorder": 0
}
] |
本文将会向你介绍 GRUB 的知识,并会说明你为什么需要一个引导加载程序,以及它是如何给系统增加功能的。
| 2016-09-04T18:05:00 | 2016-09-04T18:05:00 | 7,744 |
/article-7744-1.html
|
由于 LFCS 考试需求的变动已于 2016 年 2 月 2 日生效,因此我们向 [LFCS 系列](http://www.tecmint.com/sed-command-to-create-edit-and-manipulate-files-in-linux/) 添加了一些必要的话题。为了准备认证考试,我们也强烈推荐你去看看 [LFCE 系列](http://www.tecmint.com/installing-network-services-and-configuring-services-at-system-boot/)。

*LFCS 系列第十三讲:配置并排除 Grub 引导加载程序故障。*
本文将会向你介绍 GRUB 的知识,并会说明你为什么需要一个引导加载程序,以及它是如何给系统增加功能的。
[Linux 引导过程](http://www.tecmint.com/linux-boot-process/) 是从你按下你的电脑电源键开始,直到你拥有一个全功能的系统为止,整个过程遵循着这样的主要步骤:
* 1. 一个叫做 **POST**(**上电自检**)的过程会对你的电脑硬件组件做全面的检查。
* 2. 当 **POST** 完成后,它会把控制权转交给引导加载程序,接下来引导加载程序会将 Linux 内核(以及 **initramfs**)加载到内存中并执行。
* 3. 内核首先检查并访问硬件,然后运行初始化进程(主要以它的通用名 **init** 而为人熟知),接下来初始化进程会启动一些服务,最后完成系统启动过程。
在该系列的第七讲(“[SysVinit、Upstart 和 Systemd](/article-7365-1.html)”)中,我们介绍了现代 Linux 发行版使用的一些服务管理系统和工具。在继续学习之前,你可能想要回顾一下那一讲的知识。
### GRUB 引导装载程序介绍
在现代系统中,你会发现有两种主要的 **GRUB** 版本(一种是有时被称为 **GRUB Legacy** 的 **v1** 版本,另一种则是 **v2** 版本),虽说多数最新版本的发行版系统都默认使用了 **v2** 版本。如今,只有 **红帽企业版 Linux 6** 及其衍生系统仍在使用 **v1** 版本。
因此,在本指南中,我们将着重关注 **v2** 版本的功能。
不管 **GRUB** 的版本是什么,一个引导加载程序都允许用户:
1. 通过指定使用不同的内核来修改系统的行为;
2. 从多个操作系统中选择一个启动;
3. 添加或编辑配置区块来改变启动选项等。
如今,**GNU** 项目负责维护 **GRUB**,并在它们的网站上提供了丰富的文档。当你在阅读这篇指南时,我们强烈建议你看下 [GNU 官方文档](http://www.gnu.org/software/grub/manual/)。
当系统引导时,你会在主控制台看到如下的 **GRUB** 画面。最开始,你可以根据提示在多个内核版本中选择一个内核(默认情况下,系统将会使用最新的内核启动),并且可以进入 **GRUB** 命令行模式(使用 `c` 键),或者编辑启动项(按下 `e` 键)。

*GRUB 启动画面*
你会考虑使用一个旧版内核启动的原因之一是之前工作正常的某个硬件设备在一次升级后出现了“怪毛病(acting up)”(例如,你可以参考 AskUbuntu 论坛中的[这条链接](http://askubuntu.com/questions/82140/how-can-i-boot-with-an-older-kernel-version))。
在启动时会从 `/boot/grub/grub.cfg` 或 `/boot/grub2/grub.cfg` 文件中读取**GRUB v2** 的配置文件,而 **GRUB v1** 使用的配置文件则来自 `/boot/grub/grub.conf` 或 `/boot/grub/menu.lst`。这些文件**不应该**直接手动编辑,而应通过 `/etc/default/grub` 的内容和 `/etc/grub.d` 目录中的文件来更新。
在 **CentOS 7** 上,当系统最初完成安装后,会生成如下的配置文件:
```
GRUB_TIMEOUT=5
GRUB_DISTRIBUTOR="$(sed 's, release .*$,,g' /etc/system-release)"
GRUB_DEFAULT=saved
GRUB_DISABLE_SUBMENU=true
GRUB_TERMINAL_OUTPUT="console"
GRUB_CMDLINE_LINUX="vconsole.keymap=la-latin1 rd.lvm.lv=centos_centos7-2/swap crashkernel=auto vconsole.font=latarcyrheb-sun16 rd.lvm.lv=centos_centos7-2/root rhgb quiet"
GRUB_DISABLE_RECOVERY="true"
```
除了在线文档外,你也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查阅 GNU GRUB 手册:
```
# info grub
```
如果你对 `/etc/default/grub` 文件中的可用选项特别感兴趣的话,你可以直接查阅配置一节的帮助文档:
```
# info -f grub -n 'Simple configuration'
```
使用上述命令,你会发现 `GRUB_TIMEOUT` 用于设置启动画面出现和系统自动开始启动(除非被用户中断)之间的时间。当该变量值为 `-1` 时,除非用户主动做出选择,否则不会开始启动。
当同一台机器上安装了多个操作系统或内核后,`GRUB_DEFAULT` 就需要用一个整数来指定 GRUB 启动画面默认选择启动的操作系统或内核条目。我们既可以通过上述启动画面查看启动条目列表,也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
### 在 CentOS 和 openSUSE 系统上
```
# awk -F\' '$1=="menuentry " {print $2}' /boot/grub2/grub.cfg
```
### 在 Ubuntu 系统上
```
# awk -F\' '$1=="menuentry " {print $2}' /boot/grub/grub.cfg
```
如下图所示的例子中,如果我们想要使用版本为 `3.10.0-123.el7.x86_64` 的内核(第四个条目),我们需要将 `GRUB_DEFAULT` 设置为 `3`(条目从零开始编号),如下所示:
```
GRUB_DEFAULT=3
```

*使用旧版内核启动系统*
最后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 GRUB 配置变量是 `GRUB_CMDLINE_LINUX`,它是用来给内核传递选项的。我们可以在 [内核变量文件](https://www.kernel.org/doc/Documentation/kernel-parameters.txt) 和 [`man 7 bootparam`](http://man7.org/linux/man-pages/man7/bootparam.7.html) 中找到能够通过 GRUB 传递给内核的选项的详细文档。
我的 **CentOS 7** 服务器上当前的选项是:
```
GRUB_CMDLINE_LINUX="vconsole.keymap=la-latin1 rd.lvm.lv=centos_centos7-2/swap crashkernel=auto vconsole.font=latarcyrheb-sun16 rd.lvm.lv=centos_centos7-2/root rhgb quiet"
```
为什么你希望修改默认的内核参数或者传递额外的选项呢?简单来说,在很多情况下,你需要告诉内核某些由内核自身无法判断的硬件参数,或者是覆盖一些内核检测的值。
不久之前,就在我身上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当时我在自己已用了 10 年的老笔记本上尝试了衍生自 **Slackware** 的 **Vector Linux**。完成安装后,内核并没有检测出我的显卡的正确配置,所以我不得不通过 GRUB 传递修改过的内核选项来让它工作。
另外一个例子是当你需要将系统切换到单用户模式以执行维护工作时。为此,你可以直接在 `GRUB_CMDLINE_LINUX` 变量中直接追加 `single` 并重启即可:
```
GRUB_CMDLINE_LINUX="vconsole.keymap=la-latin1 rd.lvm.lv=centos_centos7-2/swap crashkernel=auto vconsole.font=latarcyrheb-sun16 rd.lvm.lv=centos_centos7-2/root rhgb quiet single"
```
编辑完 `/etc/default/grub` 之后,你需要运行 `update-grub` (在 **Ubuntu** 上)或者 `grub2-mkconfig -o /boot/grub2/grub.cfg` (在 **CentOS** 和 **openSUSE** 上)命令来更新 `grub.cfg` 文件(否则,改动会在系统启动时丢失)。
这条命令会处理早先提到的那些启动配置文件来更新 `grub.cfg` 文件。这种方法可以确保改动持久化,而在启动时刻通过 GRUB 传递的选项仅在当前会话期间有效。
### 修复 Linux GRUB 问题
如果你安装了第二个操作系统,或者由于人为失误而导致你的 GRUB 配置文件损坏了,依然有一些方法可以让你恢复并能够再次启动系统。
在启动画面中按下 `c` 键进入 GRUB 命令行模式(记住,你也可以按下 `e` 键编辑默认启动选项),并可以在 GRUB 提示中输入 `help` 命令获得可用命令:

*修复 Linux 的 Grub 配置问题*
我们将会着重关注 **ls** 命令,它会列出已安装的设备和文件系统,并且我们将会看看它查找到的东西。在下面的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有 4 块硬盘(`hd0` 到 `hd3`)。
貌似只有 `hd0` 已经分区了(msdos1 和 msdos2 可以证明,这里的 1 和 2 是分区号,msdos 则是分区方案)。
现在我们来看看能否在第一个分区 `hd0`(**msdos1**)上找到 GRUB。这种方法允许我们启动 Linux,并且使用高级工具修复配置文件,或者如果有必要的话,干脆重新安装 GRUB:
```
# ls (hd0,msdos1)/
```
从高亮区域可以发现,`grub2` 目录就在这个分区:

*查找 Grub 配置*
一旦我们确信了 GRUB 位于 (**hd0, msdos1**),那就让我们告诉 GRUB 该去哪儿查找它的配置文件并指示它去尝试启动它的菜单:
```
set prefix=(hd0,msdos1)/grub2
set root=(hd0,msdos1)
insmod normal
normal
```

*查找并启动 Grub 菜单*
然后,在 GRUB 菜单中,选择一个条目并按下回车键以使用它启动。一旦系统成功启动后,你就可以运行 `grub2-install /dev/sdX` 命令修复问题了(将 `sdX` 改成你想要安装 GRUB 的设备)。然后启动信息将会更新,并且所有相关文件都会得到恢复。
```
# grub2-install /dev/sdX
```
其它更加复杂的情景及其修复建议都记录在 [Ubuntu GRUB2 故障排除指南](https://help.ubuntu.com/community/Grub2/Troubleshooting) 中。该指南中阐述的概念对于其它发行版也是有效的。
### 总结
本文向你介绍了 GRUB,并指导你可以在何处找到线上和线下的文档,同时说明了如何面对由于引导加载相关的问题而导致系统无法正常启动的情况。
幸运的是,GRUB 是文档支持非常丰富的工具之一,你可以使用我们在文中分享的资源非常轻松地获取已安装的文档或在线文档。
你有什么问题或建议吗?请不要犹豫,使用下面的评论框告诉我们吧。我们期待着来自你的回复!
---
via: <http://www.tecmint.com/configure-and-troubleshoot-grub-boot-loader-linux/>
作者:[Gabriel Cánepa](http://www.tecmint.com/author/gacanepa/) 译者:[ChrisLeeGit](https://github.com/chrisleegit)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我的 Android 开发者之路以及我在其中学到了什么
|
Zarah Dominguez
|
http://www.zdominguez.com/2016/08/winging-it-how-i-got-to-be-android-dev.html
|
别害怕尝试新事物,不管它让你感觉多害怕。我知道说比做简单。但总有一些东西能让你鼓起勇气动手去尝试的。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9/05/192105qf4fopja4huwwf7w.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9/05/192105qf4fopja4huwwf7w.jpg
| true | false | true |
JianhuanZhuo
| false |
[
"开发"
] |
职业生涯
|
{
"viewnum": 4654,
"commentnum": 0,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 |
别害怕尝试新事物,不管它让你感觉多害怕。我知道说比做简单。但总有一些东西能让你鼓起勇气动手去尝试的。
| 2016-09-05T19:21:03 | 2016-09-05T19:21:03 | 7,745 |
/article-7745-1.html
|
大家都说所有的关系都需要经历两年、七年甚至十年的磨砺。我忘了是谁说的这句话,但肯定有人在几年前这么跟我说过。
下周是我来悉尼两周年,所以我想现在正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好时候。
去年五月份参加 I/O 年会的时候,我遇到了亚斯曼女士,她十分漂亮。她向我询问我是如何成长为一名安卓开发者的,当我说完我的经历时,她认为我应该写个博客记下来。所以亚斯曼,如你所愿,虽然迟了点,但好过没做。;)

### 故事的开始
如果有件事我可能希望你知道,那就是我发现自己有选择困难症。你最好的朋友是谁?你最喜欢的食物是什么?你应该给你的玩具熊猫命名吗?我连这些问题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才好。所以你可以想象到,16 岁的、即将高中毕业的我对于专业选择根本就没有任何想法。那我最初申请的大学是?在交表给注册员前,我在她面前逐字掂量着写下这个打算申请的专业(商业经济学)。
可我最后去了另外一间学校,就读电子与通信工程。大一时我有一门计算机编程课程。但我很讨厌编程,十分地讨厌。关于编程的一切我都一无所知。我曾发誓再也不要写代码了。
我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英特尔做产品工程师并在那呆了两年。我很迷茫,无所适从,整天长时间工作。这在我意料之中,身为成年人难道不该努力工作吗?可之后菲律宾的半导体行业开始呈现颓势,大批工厂纷纷倒闭,以前由我们维护一些产品被转移到其他分公司。我便决定去找另一份工作而不是等着被裁员,因为被裁员后我都不知道自己多久才能找到另一份工作。
### 现在呢?
我想留在城市里找到一份工作,但我不想呆在正在没落的半导体行业里了。但话说回来,我又不知道该做什么好。对了,我可是拿了毕业证书的工程师,所以从技术上来说我可以在电信运营商或电视台找到工作。可这种时候,如果想入职电信运营商,我应该在大学毕业之际就去他们那实习,这样更容易被录用。可惜我没有,所以我放弃了这个想法。虽然有很多软件开发人员的招聘信息,但我讨厌编程,所以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做才好。
接下来是我第一个幸运的机遇,我很幸运地遇到了信任我的上司,我也和她坦诚了我什么都不会。之后我不得不边工作边学习,一开始这个过程很漫长。无需多言,我在这份工作上学到了很多,也结识了很多很好的人,与我一起的是一群很厉害的同事(我们曾开发出安装在 SIM 卡上的 APP)。但更重要的是我开始踏上了软件开发的征途。
最后我做得更多是一些公司的琐事(十分无聊)直到项目完结。换句话说,我总在是在办公室里闲逛并坐等发薪。之后我发现这确实是在浪费时间,2009 年的时候,我不停地接触到关于谷歌的新系统 Android 的消息,并得知它的 SDK 已经公布!是时候尝试一波了。于是我安装了所有相关软件并着手 Android 开发。
### 事情变得有趣了
所以现在我能够构建一个在运行在仿真器的 Hello World 应用,在我看来意味着我有胜任安卓开发工作的能力。我加入了一个创业公司,并且再次坦诚我不知道该怎么做,我只是接触过一些;但如果你们愿意付薪水给我继续尝试,我们就可以成为朋友。然后我很幸运地遇到另一个机遇。
那时成为开发者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StackOverflow 上的 Android 开发社区非常小,我们都在相互交流学习,说真的,我认为里面的所有人都很友好、很豪迈(注 1)!
我最后去了一家企业,这家企业的移动开发团队在马尼拉、悉尼、纽约都设有办公地点。而我是马尼拉办公地点的第一个安卓开发人员,但那时我很习惯,并没有在意。
在那里我认识了最后令我永远感激的引荐我参与 Domain 项目的人。Domain 项目不管在个人或职业上对我来说都意味深重。我和一支很有才华的团队一起共事,也从没见过一个公司能如此执着于一款产品。Domain 让我实现了参加 I/O 年会的梦。与他们共事后我懂得了很多之前没想到的可爱特性(注 2)。这是又一个幸运的机遇,我是说最大限度地利用它。
### 然后呢?
我想说的是,虽然这些年都在晃荡,但至少我很诚实,对吧?如上就是我所学到的全部东西。说一句「我不懂」没什么可怕的。有时候我们是该装懂,但更多时候我们需要坦诚地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我们还不懂。
别害怕尝试新事物,不管它让你感觉多害怕。我知道说比做简单。但总有一些东西能让你鼓起勇气动手去尝试的(注3)。Lundagin mo, baby!(LCTT 译注:一首歌名)
注 1: 我翻阅着以前在 StackOverflow 提的问题,认真想想,如果现在我问他们这些,估计会收到很多「你是谁啊,傻瓜」的评论。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老了,而且有些愤世妒俗。但关键是,我们有缘在同一个社区中,所以大家相互之间友善些,好吗?
注 2: 这一点写在另一篇文章里了。
注 3: 我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申请 Android 开发职位的情形:我写完求职信后又通读了一遍,提交前鼠标在发送按钮上不断徘徊,深呼吸之后我趁改变主意之前把它发出去了。
---
via: <http://www.zdominguez.com/2016/08/winging-it-how-i-got-to-be-android-dev.html>
作者:[Zarah Dominguez](https://plus.google.com/102371834744366149197) 译者:[JianhuanZhuo](https://github.com/JianhuanZhuo) 校对:[PurlingNayuki](https://github.com/PurlingNayuki)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LFCS 系列第十四讲: Linux 进程资源用量监控和按用户设置进程限制
|
Gabriel Cánepa
|
http://www.tecmint.com/monitor-linux-processes-and-set-process-limits-per-user/
|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探讨了一些监控资源使用的方法,以便验证 Linux 系统中重要硬件和软件组件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我们也学习了如何在特殊情况下采取恰当的措施(通过调整给定进程的执行优先级或者结束进程)。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9/05/200033ysdt9mfa9cs90tzd.pn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9/05/200033ysdt9mfa9cs90tzd.png
| true | false | true |
ictlyh
| false |
[
"进程",
"LFCS"
] |
技术
|
{
"viewnum": 6893,
"commentnum": 0,
"favtimes": 3,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
{
"raid": 7744,
"displayorder": 0
}
] |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探讨了一些监控资源使用的方法,以便验证 Linux 系统中重要硬件和软件组件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我们也学习了如何在特殊情况下采取恰当的措施(通过调整给定进程的执行优先级或者结束进程)。
| 2016-09-05T20:00:31 | 2016-09-05T20:00:31 | 7,746 |
/article-7746-1.html
|
由于 2016 年 2 月 2 号开始启用了新的 LFCS 考试要求,我们在已经发表的 [LFCS 系列](http://www.tecmint.com/sed-command-to-create-edit-and-manipulate-files-in-linux/) 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必要的主题。为了准备考试,同时也建议你看看 [LFCE 系列](http://www.tecmint.com/installing-network-services-and-configuring-services-at-system-boot/) 文章。

*第十四讲: 监控 Linux 进程并为每个用户设置进程限制*
每个 Linux 系统管理员都应该知道如何验证硬件、资源和主要进程的完整性和可用性。另外,基于每个用户设置资源限制也是其中一项必备技能。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会介绍一些能够确保系统硬件和软件正常工作的方法,这些方法能够避免潜在的会导致生产环境下线或钱财损失的问题发生。
### 报告 Linux 进程统计信息
你可以使用 **mpstat** 单独查看每个处理器或者系统整体的活动,可以是每次一个快照或者动态更新。
为了使用这个工具,你首先需要安装 **sysstat**:
```
# yum update && yum install sysstat [基于 CentOS 的系统]
# aptitutde update && aptitude install sysstat [基于 Ubuntu 的系统]
# zypper update && zypper install sysstat [基于 openSUSE 的系统]
```
你可以在 [在 Linux 中学习 Sysstat 和其中的工具 mpstat、pidstat、iostat 和 sar](http://www.tecmint.com/sysstat-commands-to-monitor-linux/) 了解更多和 sysstat 和其中的工具相关的信息。
安装完 **mpstat** 之后,就可以使用它生成处理器统计信息的报告。
你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每隔 2 秒显示所有 CPU(用 `-P` ALL 表示)的 CPU 利用率(`-u`),共显示 **3** 次。
```
# mpstat -P ALL -u 2 3
```
**示例输出:**
```
Linux 3.19.0-32-generic (tecmint.com) Wednesday 30 March 2016 _x86_64_ (4 CPU)
11:41:07 IST CPU %usr %nice %sys %iowait %irq %soft %steal %guest %gnice %idle
11:41:09 IST all 5.85 0.00 1.12 0.12 0.00 0.00 0.00 0.00 0.00 92.91
11:41:09 IST 0 4.48 0.00 1.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94.53
11:41:09 IST 1 2.50 0.00 0.5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97.00
11:41:09 IST 2 6.44 0.00 0.99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92.57
11:41:09 IST 3 10.45 0.00 1.99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87.56
11:41:09 IST CPU %usr %nice %sys %iowait %irq %soft %steal %guest %gnice %idle
11:41:11 IST all 11.60 0.12 1.12 0.50 0.00 0.00 0.00 0.00 0.00 86.66
11:41:11 IST 0 10.50 0.00 1.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88.50
11:41:11 IST 1 14.36 0.00 1.49 2.48 0.00 0.00 0.00 0.00 0.00 81.68
11:41:11 IST 2 2.00 0.50 1.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96.50
11:41:11 IST 3 19.40 0.00 1.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79.60
11:41:11 IST CPU %usr %nice %sys %iowait %irq %soft %steal %guest %gnice %idle
11:41:13 IST all 5.69 0.00 1.24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93.07
11:41:13 IST 0 2.97 0.00 1.49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95.54
11:41:13 IST 1 10.78 0.00 1.47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87.75
11:41:13 IST 2 2.00 0.00 1.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97.00
11:41:13 IST 3 6.93 0.00 0.5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92.57
Average: CPU %usr %nice %sys %iowait %irq %soft %steal %guest %gnice %idle
Average: all 7.71 0.04 1.16 0.21 0.00 0.00 0.00 0.00 0.00 90.89
Average: 0 5.97 0.00 1.16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92.87
Average: 1 9.24 0.00 1.16 0.83 0.00 0.00 0.00 0.00 0.00 88.78
Average: 2 3.49 0.17 1.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95.35
Average: 3 12.25 0.00 1.16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86.59
```
要查看指定的 **CPU(**在下面的例子中是 **CPU 0)**,可以使用:
```
# mpstat -P 0 -u 2 3
```
**示例输出:**
```
Linux 3.19.0-32-generic (tecmint.com) Wednesday 30 March 2016 _x86_64_ (4 CPU)
11:42:08 IST CPU %usr %nice %sys %iowait %irq %soft %steal %guest %gnice %idle
11:42:10 IST 0 3.00 0.00 0.5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96.50
11:42:12 IST 0 4.08 0.00 0.00 2.55 0.00 0.00 0.00 0.00 0.00 93.37
11:42:14 IST 0 9.74 0.00 0.51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89.74
Average: 0 5.58 0.00 0.34 0.85 0.00 0.00 0.00 0.00 0.00 93.23
```
上面命令的输出包括这些列:
* `CPU`: 整数表示的处理器号或者 all 表示所有处理器的平均值。
* `%usr`: 运行在用户级别的应用的 CPU 利用率百分数。
* `%nice`: 和 `%usr` 相同,但有 nice 优先级。
* `%sys`: 执行内核应用的 CPU 利用率百分比。这不包括用于处理中断或者硬件请求的时间。
* `%iowait`: 指定(或所有)CPU 的空闲时间百分比,这表示当前 CPU 处于 I/O 操作密集的状态。更详细的解释(附带示例)可以查看[这里](http://veithen.github.io/2013/11/18/iowait-linux.html)。
* `%irq`: 用于处理硬件中断的时间所占百分比。
* `%soft`: 和 `%irq` 相同,但是是软中断。
* `%steal`: 虚拟机非自主等待(时间片窃取)所占时间的百分比,即当虚拟机在竞争 CPU 时所从虚拟机管理程序那里“赢得”的时间。应该保持这个值尽可能小。如果这个值很大,意味着虚拟机正在或者将要停止运转。
* `%guest`: 运行虚拟处理器所用的时间百分比。
* `%idle`: CPU 没有运行任何任务所占时间的百分比。如果你观察到这个值很小,意味着系统负载很重。在这种情况下,你需要查看详细的进程列表、以及下面将要讨论的内容来确定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运行下面的命令使处理器处于极高负载,然后在另一个终端执行 mpstat 命令:
```
# dd if=/dev/zero of=test.iso bs=1G count=1
# mpstat -u -P 0 2 3
# ping -f localhost # Interrupt with Ctrl + C after mpstat below completes
# mpstat -u -P 0 2 3
```
最后,和 “正常” 情况下 **mpstat** 的输出作比较:

*Linux 处理器相关统计信息报告*
正如你在上面图示中看到的,在前面两个例子中,根据 `%idle` 的值可以判断 **CPU 0** 负载很高。
在下一部分,我们会讨论如何识别资源饥饿型进程,如何获取更多和它们相关的信息,以及如何采取恰当的措施。
### Linux 进程报告
我们可以使用有名的 `ps` 命令,用 `-eo` 选项(根据用户定义格式选中所有进程) 和 `--sort` 选项(指定自定义排序顺序)按照 CPU 使用率排序列出进程,例如:
```
# ps -eo pid,ppid,cmd,%cpu,%mem --sort=-%cpu
```
上面的命令只会显示 `PID`、`PPID`、和进程相关的命令、 CPU 使用率以及 RAM 使用率,并按照 CPU 使用率降序排序。创建 .iso 文件的时候运行上面的命令,下面是输出的前面几行:

*根据 CPU 使用率查找进程*
一旦我们找到了感兴趣的进程(例如 `PID=2822` 的进程),我们就可以进入 `/proc/PID`(本例中是 `/proc/2822`) 列出目录内容。
这个目录就是进程运行的时候保存多个关于该进程详细信息的文件和子目录的目录。
#### 例如:
* `/proc/2822/io` 包括该进程的 IO 统计信息(IO 操作时的读写字符数)。
* `/proc/2822/attr/current` 显示了进程当前的 SELinux 安全属性。
* `/proc/2822/cgroup` 如果启用了 CONFIG*CGROUPS 内核设置选项,这会显示该进程所属的控制组(简称 cgroups),你可以使用下面命令验证是否启用了 CONFIG*CGROUPS:
```
# cat /boot/config-$(uname -r) | grep -i cgroups
```
如果启用了该选项,你应该看到:
```
CONFIG_CGROUPS=y
```
根据 [红帽企业版 Linux 7 资源管理指南](https://access.redhat.com/documentation/en-US/Red_Hat_Enterprise_Linux/7/html/Resource_Management_Guide/index.html) 第一到四章的内容、[openSUSE 系统分析和调优指南](https://doc.opensuse.org/documentation/leap/tuning/html/book.sle.tuning/cha.tuning.cgroups.html) 第九章、[Ubuntu 14.04 服务器文档 Control Groups 章节](https://help.ubuntu.com/lts/serverguide/cgroups.html),你可以使用 `cgroups` 管理每个进程允许使用的资源数目。
`/proc/2822/fd` 这个目录包含每个打开的描述进程的文件的符号链接。下面的截图显示了 tty1(第一个终端) 中创建 **.iso** 镜像进程的相关信息:

*查找 Linux 进程信息*
上面的截图显示 **stdin**(文件描述符 **0**)、**stdout**(文件描述符 **1**)、**stderr**(文件描述符 **2**) 相应地被映射到 **/dev/zero**、 **/root/test.iso** 和 **/dev/tty1**。
更多关于 `/proc` 信息的可以查看 Kernel.org 维护的 “`/proc` 文件系统” 和 Linux 开发者手册。
### 在 Linux 中为每个用户设置资源限制
如果你不够小心、让任意用户使用不受限制的进程数,最终你可能会遇到意外的系统关机或者由于系统进入不可用的状态而被锁住。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你应该为用户可以启动的进程数目设置上限。
你可以在 **/etc/security/limits.conf** 文件末尾添加下面一行来设置限制:
```
* hard nproc 10
```
第一个字段可以用来表示一个用户、组或者所有人`(*)`, 第二个字段强制限制可以使用的进程数目(nproc) 为 **10**。退出并重新登录就可以使设置生效。
然后,让我们来看看非 root 用户(合法用户或非法用户) 试图引起 shell fork 炸弹 (参见 [WiKi](https://en.wikipedia.org/wiki/Fork_bomb)) 时会发生什么。如果我们没有设置限制, shell fork 炸弹会无限制地启动函数的两个实例,然后无限循环地复制任意一个实例。最终导致你的系统卡死。
但是,如果使用了上面的限制,fort 炸弹就不会成功,但用户仍然会被锁在外面直到系统管理员杀死相关的进程。

*运行 Shell Fork 炸弹*
**提示**: `limits.conf` 文件中可以查看其它 **ulimit** 可以更改的限制。
### 其它 Linux 进程管理工具
除了上面讨论的工具, 一个系统管理员还可能需要:
**a)** 通过使用 **renice** 调整执行优先级(系统资源的使用)。这意味着内核会根据分配的优先级(众所周知的 “**niceness**”,它是一个范围从 `-20` 到 `19` 的整数)给进程分配更多或更少的系统资源。
这个值越小,执行优先级越高。普通用户(而非 root)只能调高他们所有的进程的 niceness 值(意味着更低的优先级),而 root 用户可以调高或调低任何进程的 niceness 值。
renice 命令的基本语法如下:
```
# renice [-n] <new priority> <UID, GID, PGID, or empty> identifier
```
如果 new priority 后面的参数没有(为空),默认就是 PID。在这种情况下,**PID=identifier** 的进程的 niceness 值会被设置为 `<new priority>`。
**b)** 需要的时候中断一个进程的正常执行。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杀死”进程](http://www.tecmint.com/kill-processes-unresponsive-programs-in-ubuntu/)。实质上,这意味着给进程发送一个信号使它恰当地结束运行并以有序的方式释放任何占用的资源。
按照下面的方式使用 **kill** 命令[杀死进程](http://www.tecmint.com/find-and-kill-running-processes-pid-in-linux/):
```
# kill PID
```
另外,你也可以使用 [pkill](http://www.tecmint.com/how-to-kill-a-process-in-linux/) 结束指定用户`(-u)`、指定组`(-G)` 甚至有共同的父进程 ID `(-P)` 的所有进程。这些选项后面可以使用数字或者名称表示的标识符。
```
# pkill [options] identifier
```
例如:
```
# pkill -G 1000
```
会杀死组 `GID=1000` 的所有进程。而
```
# pkill -P 4993
```
会杀死 `PPID 是 4993` 的所有进程。
在运行 `pkill` 之前,先用 `pgrep` 测试结果、或者使用 `-l` 选项列出进程名称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它需要和 `pkill` 相同的参数、但是只会返回进程的 PID(而不会有其它操作),而 `pkill` 会杀死进程。
```
# pgrep -l -u gacanepa
```
用下面的图片说明:

*在 Linux 中查找用户运行的进程*
### 总结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探讨了一些监控资源使用的方法,以便验证 Linux 系统中重要硬件和软件组件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我们也学习了如何在特殊情况下采取恰当的措施(通过调整给定进程的执行优先级或者结束进程)。
我们希望本篇中介绍的概念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有任何疑问或者评论,可以使用下面的联系方式联系我们。
---
via: <http://www.tecmint.com/monitor-linux-processes-and-set-process-limits-per-user/>
作者:[Gabriel Cánepa](http://www.tecmint.com/author/gacanepa/) 译者:[ictlyh](https://github.com/ictlyh)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GitHub 上十个最流行的安全项目
|
Catalin Cimpanu
|
http://news.softpedia.com/news/the-top-10-most-popular-security-projects-on-github-507934.shtml
|
搜寻这些安全相关的开源软件最好的地方显然是 GitHub。你可以使用该网站上的搜索功能来找到这些有用的工具,但是有一个地方可以让你找到那些安全方面最流行的项目,那就是 GitHub 的展示区,可能知道它的人不多。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9/06/123638c3if8ycczi6zi326.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9/06/123638c3if8ycczi6zi326.jpg
| true | false | true |
wxy
| false |
[
"安全",
"GitHub"
] |
分享
|
{
"viewnum": 10261,
"commentnum": 0,
"favtimes": 3,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 |
搜寻这些安全相关的开源软件最好的地方显然是 GitHub。你可以使用该网站上的搜索功能来找到这些有用的工具,但是有一个地方可以让你找到那些安全方面最流行的项目,那就是 GitHub 的展示区,可能知道它的人不多。
| 2016-09-06T12:37:07 | 2016-09-06T12:37:07 | 7,748 |
/article-7748-1.html
|
开源正在走向胜利,虽然这一天或许会来的晚一点,但是开源终将胜利。在网络安全社区里,尽管许多公司以商业软件的方式牢牢把握着自己的代码不放,但是也有很多安全方面的开源项目可供专业的安全人员使用。

搜寻这些安全相关的开源软件最好的地方显然是 GitHub。你可以使用该网站上的搜索功能来找到这些有用的工具,但是有一个地方可以让你找到那些安全方面最流行的项目,那就是 GitHub 的展示区,可能知道它的人不多。
从 2014 年开始,GitHub 展示区就会按照分类陈列这些最流行的项目。在展示区中,项目以其所获得的<ruby> 星标数 <rp> ( </rp> <rt> stars </rt> <rp> ) </rp></ruby>排名,这个列表会不断更新当前最流行的项目。
展示区包含的“安全”分类中包含了 24 个项目,这里我们列出了在 GitHub 上排名前十的安全项目。
### 1. osquery - 来自 Facebook

[osquery](https://github.com/facebook/osquery) 将操作系统表示为一个高性能的关系型数据库。这可以让你通过基于 SQL 的查询来获取操作系统数据。通过 osquery,将运行中的进程、加载的内核模块、打开的网络连接、浏览器插件、硬件事件或文件哈希等抽象为 SQL 数据表。
### 2. Metasploit Framework - 来自 Rapid7

[Metasploit Framework](https://github.com/rapid7/metasploit-framework) 是一个针对远程目标主机开发和执行漏洞利用代码的工具。
### 3. Infer - 来自 Facebook

Facebook [Infer](https://github.com/facebook/infer) 是一个静态分析工具。用它来分析 Objective-C、Java 或 C 代码,可以列出其中潜在的缺陷。在代码上传到手机设备之前,可以用 Infer 来找到那些致命缺陷,可以防止出现崩溃或性能下降。
### 4. Brakeman - 来自 PresidentBeef

[Brakeman](https://github.com/presidentbeef/brakeman) 是一个开源的静态分析工具,它可以检查 Ruby on Rails 应用的安全漏洞。
### 5. Radare2 - 来自 Radare 项目

[Radare](https://github.com/radare/radare2) 是一个取证工具,是一个可编程的命令行十六进制编辑器,可以打开磁盘文件。它也支持二进制分析、反汇编代码、调试程序、连接到远程 gdb 服务器等等功能。
### 6. OS X Auditor - 来自 Jean-Philippe Teissier

[OS X Auditor](https://github.com/jipegit/OSXAuditor) 是一个自由的 Mac OS X 计算机取证工具,它可以解析各种类型的文件,获取其中的可疑内容。
### 7. BeEF - 来自 BeEF 项目

[BeEF](https://github.com/beefproject/beef) 简单的来说就是一个<ruby> 浏览器利用框架 <rp> ( </rp> <rt> Browser Exploitation Framework </rt> <rp> ) </rp></ruby>。它是一个针对浏览器的脆弱性测试工具。
### 8. Cuckoo - 来自 Cuckoo Sandbox 项目

[Cuckoo Sandbox](https://github.com/cuckoosandbox/cuckoo) 是一个自动的恶意软件动态分析系统。简单的来说,就是你可以将任何可疑的文件丢给它,只需要几秒钟,Cuckoo 就可以给出在隔离的环境中执行的大致结果。
### 9. Scumblr - 来自 Netflix

[Scumblr](https://github.com/Netflix/Scumblr) 是一个 Web 应用,它可以周期性地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采取不同的处置方法。
### 10. Moloch - 来自 AOL

[Moloch](https://github.com/aol/moloch) 是一个开源的、大规模的,抓包、索引并存储进数据库的系统。它提供了一个简单的 Web 界面,可以用来查看、检索和导出所捕获的数据包。它支持 API,可以直接下载 PCAP 数据和 JSON 格式的会话数据。Moloch 并不是用来替换 IDS 的,而是用来配合它们以标准的 PCAP 格式存储并索引所有的网络数据,从而可以快速访问。Moloch 可以跨系统部署,并可以处理高达每秒 10 Gb 的流量。
以上就是现在 GitHub 上最流行的安全相关的开源项目。你可以经常去展示区看看有无新的流行项目出现。
|
||
Azure SQL 数据库已经支持 JSON
|
Jovan Popovic
|
https://azure.microsoft.com/en-us/blog/json-support-is-generally-available-in-azure-sql-database/
|
我们很高兴地宣布你现在可以在 Azure SQL 中查询及存储关系型数据或者 JSON 了、Azure SQL 数据库提供了读取 JSON 文本数据的简单的内置函数,将 JSON 文本转化成表,以及将表的数据转化成 JSON。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9/06/134401se3vua5qy341jyeh.pn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9/06/134401se3vua5qy341jyeh.png
| true | false | true |
geekpi
| false |
[
"JSON",
"Azure"
] |
新闻
|
{
"viewnum": 5147,
"commentnum": 1,
"favtimes": 0,
"sharetimes": 1,
"likes": 0
}
|
[
{
"postip": "223.73.58.96",
"message": "然而已经习惯了postgresql",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Maxthon 1.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09-07T21:20:40"
}
] |
[] |
我们很高兴地宣布你现在可以在 Azure SQL 中查询及存储关系型数据或者 JSON 了、Azure SQL 数据库提供了读取 JSON 文本数据的简单的内置函数,将 JSON 文本转化成表,以及将表的数据转化成 JSON。
| 2016-09-06T13:43:55 | 2016-09-06T13:43:55 | 7,749 |
/article-7749-1.html
|
我们很高兴地宣布你现在可以在 Azure SQL 中查询及存储关系型数据或者 JSON 了、Azure SQL 数据库提供了读取 JSON 文本数据的简单的内置函数,将 JSON 文本转化成表,以及将表的数据转化成 JSON。

你可以使用 JSON 函数来从 JSON 文本中提取值([JSON\_VALUE](https://msdn.microsoft.com/en-us/library/dn921898.aspx))、提取对象([JSON\_QUERY](https://msdn.microsoft.com/en-us/library/dn921884.aspx)), 更新JSON 中的值([JSON\_MODIFY](https://msdn.microsoft.com/en-us/library/dn921892.aspx)),并且验证 JSON 文本的正确性([ISJSON](https://msdn.microsoft.com/en-us/library/dn921896.aspx))。[OPENJSON](https://msdn.microsoft.com/en-us/library/dn921885.aspx) 函数让你可以将 JSON 文本转化成表结构。最后,JSON 功能函数可以让你很简单地从 SQL 查询中使用 [FOR JSON](https://msdn.microsoft.com/en-us/library/dn921882.aspx) 从句来获得 JSON 文本结果。
### 你可以用 JSON 做什么?
Azure SQL 数据库中的 JSON 可以让您构建并与现代 web、移动设备和 HTML5/单页应用、诸如 Azure DocumentDB 等包含 JSON 格式化数据的 NoSQL 存储等交换数据,分析来自不同系统和服务的日志和消息。现在你可以轻易地将 Azure SQL 数据库与任何使用使用 JSON 的服务集成。
#### 轻易地开放数据给现代框架和服务
你有没有在使用诸如 REST 或者 Azure App 使用 JSON 来交换数据的服务?你有使用诸如 AngularJS、ReactJS、D3 或者 JQuery 等使用 JSON 的组件或框架么?使用新的 JSON 功能函数,你可以轻易地格式化存储在 Azure SQL 数据库中的数据,并将它用在任何现代服务或者应用中。
#### 轻松采集 JSON 数据
你有在使用移动设备、传感器、如 Azure Stream Analytics 或者 Insight 这样产生 JSON 的服务、如 Azure DocumentDB 或者 MongoDB 这样存储 JSON 的系统么?你需要在 Azure SQL 数据中使用熟悉的 SQL 语句来查询并分析 JSON 数据么?现在你可以轻松采集 JSON 数据并存储到 Azure SQL 数据库中,并且可以使用任何 Azure SQL 数据库支持的语言或者工具来查询和分析加载的数据。
#### 简化你的数据模型
你需要同时存储及查询数据库中关系型及半结构化的数据么?你需简化像 NoSQL 平台下的数据模型么?现在你可以在一张表中同时存储结构化数据及非结构化数据了。在 Azure SQL 数据库中,你可以同时从关系型及 NoSQL 的世界中使用最好的方法来调整你的数据模型。Azure SQL 数据库让你可以使用 Transact-SQL 语言来查询关系及 JSON 数据。程序和工具将不会在从表中取出的值及 JSON 文本中提取的值看出差别。
### 下一步
要学习如何在你的应用中集成 JSON,查看我们的[开始学习](https://azure.microsoft.com/en-us/documentation/articles/sql-database-json-features/)页面或者 [Channel 9的视频](https://channel9.msdn.com/Shows/Data-Exposed/SQL-Server-2016-and-JSON-Support)。要了解不同的情景下如何集成 JSON,观看 Channel 9 的视频或者在这些 [JSON 分类文章](http://blogs.msdn.com/b/sqlserverstorageengine/archive/tags/json/)中查找你感兴趣的使用情景。
我们将持续增加新的 JSON 特性并让 JSON 支持的更好。请敬请关注。
---
via: <https://azure.microsoft.com/en-us/blog/json-support-is-generally-available-in-azure-sql-database/>
作者:[Jovan Popovic](https://azure.microsoft.com/en-us/blog/author/jovanpop/)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开源新闻速递:Adobe 发布了新版的 Linux 下的 Flash 插件,然而谁在乎呢?
|
wxy
|
更多:
- KDE 商店发布;
- Git 2.10 发布;
- QEMU 发布了 2.7.0。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9/06/143719m2s6s0p6327u0u7j.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9/06/143719m2s6s0p6327u0u7j.jpg
| true | false | false | false |
[
"Flash",
"KDE",
"Git"
] |
新闻
|
{
"viewnum": 6527,
"commentnum": 6,
"favtimes": 1,
"sharetimes": 1,
"likes": 0
}
|
[
{
"postip": "218.17.194.210",
"message": "听到这个消息没有太多的感触啊!!linux下的flash更新了!!觉得好平淡啊!或许正是“今天你对我爱理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的节奏啊!!",
"username": "alpha [Firefox 48.0|Windows 7]",
"date": "2016-09-06T15:12:23"
},
{
"postip": "183.233.136.71",
"message": "到了要淘汰的时候突然想起来要求更新了?没了flash,即使是多媒体巨头Adobe也会伤不起的",
"username": "Wf_talk [Firefox 41.0|Windows XP]",
"date": "2016-09-06T18:22:40"
},
{
"postip": "110.73.135.18",
"message": "flash要是现在开源,或许还能拼一把。",
"username": "来自广西来宾的 Chrome 52.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6-09-07T08:05:01"
},
{
"postip": "116.31.81.182",
"message": "adobe这个公司就是一个传统的软件商,思路就一直是卖软件赚钱。 当年flash9出来后那么好的势头,股价蹭蹭涨,最后居然还他妈玩砸了。",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Firefox 48.0|Ubuntu 用户",
"date": "2016-09-07T12:16:10"
},
{
"postip": "14.131.20.82",
"message": "开源也没人要,弊病太多。",
"username": "拿铁不加糖 [Chrome 52.0|Windows 10]",
"date": "2016-09-07T20:27:44"
},
{
"postip": "58.59.210.246",
"message": "hehe 淘汰的时候突然想起来要求更新了",
"username": "来自广西南宁的 Chrome 53.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6-09-10T01:13:13"
}
] |
[] |
更多:
- KDE 商店发布;
- Git 2.10 发布;
- QEMU 发布了 2.7.0。
| 2016-09-06T14:45:51 | 2016-09-06T14:45:51 | 7,750 |
/article-7750-1.html
|
### 今日关注

四年后,Adobe 为 Linux 再次[发布](https://blogs.adobe.com/flashplayer/2016/08/beta-news-flash-player-npapi-for-linux.html#sthash.jPTGCid2.dpbs)了新版的 Flash 插件。然而,并没有人在意。
可能很多资深 Linuxer 都记得,四年前,Adobe 决定停止支持 Linux 下的 Flash 插件,当时,Linux 世界对此表示相当的不满——虽然 Flash 插件有各种问题,但是, Adobe 的态度居然是不玩了?!不过,世界并不会因此而停止转动,这些年来,没有了 Adobe Flash,H5 已经大行其道了,现在,谁还在意有没有 Flash 插件呢?
这次的更新看起来主要是修复一些问题和安全缺陷,同时 Windows 和 Mac OS 平台也得到了更新。
此外, Adobe 不久前宣布 2017 年的时候会放弃 NPAPI 版本的 Flash 插件,不过这次他们还是为 Linux 发布了 NPAPI 和 PPAPI 两个版本的插件,希望得到社区的反馈——毕竟还是有一些主流站点在使用 Flash 提供部分功能。
### 图文摘要

*前 Kubuntu 项目维护者 Jonathan Riddell 发布了新的在线服务: [KDE 商店](https://store.kde.org/),用于替代久不更新的 openDesktop.org,并包含了许多来自 openDesktop.org 的软件。它可以让应用开发者们在上面发布项目分享给全世界。据称它将会支持 Snap、Flatpak 和 AppImage 等格式。*

*《上古卷轴 3》的开源重制版 openMW [发布](https://openmw.org/2016/openmw-0-40-0-released/)了 0.40.0 版本。*
**
*Git 2.10 发布,带来了多达 150 处的更新。*

*著名的开源的<ruby> 托管管理器 <rp> ( </rp> <rt> hosted hypervisor </rt> <rp> ) </rp></ruby> QEMU [发布](http://lists.nongnu.org/archive/html/qemu-devel/2016-09/msg00273.html)了 2.7.0 版本,支持 Xen 半虚拟化的 USB 、virtio-blk 设备的多队列支持等。*
|
||||
如何在 CentOS 7 用 cPanel 配置 Nginx 反向代理
|
Saheetha Shameer
|
http://linoxide.com/linux-how-to/set-nginx-reverse-proxy-centos-7-cpanel/
|
Nginx 作为前端服务器用反向代理为静态文件提供服务,Apache 作为后端为动态文件提供服务。这个设置将整体提高服务器的性能。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9/07/063346uoecx916413zm7uu.jpg.thumb.jp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609/07/063346uoecx916413zm7uu.jpg
| true | false | true |
bestony
| false |
[
"Nginx",
"Web",
"反向代理"
] |
系统运维
|
{
"viewnum": 8801,
"commentnum": 0,
"favtimes": 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 |
Nginx 作为前端服务器用反向代理为静态文件提供服务,Apache 作为后端为动态文件提供服务。这个设置将整体提高服务器的性能。
| 2016-09-07T06:34:00 | 2016-09-07T06:34:00 | 7,751 |
/article-7751-1.html
|

Nginx 是最快和最强大的 Web 服务器之一,以其高性能和低资源占用率而闻名。它既可以被安装为一个独立的 Web 服务器,也可以安装成反向代理 Web 服务器。在这篇文章,我将讨论在安装了 cPanel 管理系统的 Centos 7 服务器上安装 Nginx 作为 Apache 的反向代理服务器。
Nginx 作为前端服务器用反向代理为静态文件提供服务,Apache 作为后端为动态文件提供服务。这个设置将整体提高服务器的性能。

让我们过一遍在已经安装好 cPanel 11.52 的 CentOS 7 x86\_64 服务器上配置 Nginx 作为反向代理的安装过程。
首先,我们需要安装 EPEL 库来启动这个进程
### 第一步: 安装 EPEL 库
```
root@server1 [/usr]# yum -y install epel-release
Loaded plugins: fastestmirror, tsflags, universal-hooks
Loading mirror speeds from cached hostfile
* EA4: 66.23.237.210
* base: mirrors.linode.com
* extras: mirrors.linode.com
* updates: mirrors.linode.com
Resolving Dependencies
--> Running transaction check
---> Package epel-release.noarch 0:7-5 will be installed
--> Finished Dependency Resolution
Dependencies Resolved
========================================================================================
Package Arch Version Repository Size
========================================================================================
Installing:
epel-release noarch 7-5 extras 14 k
```
### 第二步: 可以安装 nDeploy 的 CentOS RPM 库来安装我们所需的 nDeploy Web 类软件和 Nginx 插件
```
root@server1 [/usr]# yum -y install http://rpm.piserve.com/nDeploy-release-centos-1.0-1.noarch.rpm
Loaded plugins: fastestmirror, tsflags, universal-hooks
nDeploy-release-centos-1.0-1.noarch.rpm | 1.7 kB 00:00:00
Examining /var/tmp/yum-root-ei5tWJ/nDeploy-release-centos-1.0-1.noarch.rpm: nDeploy-release-centos-1.0-1.noarch
Marking /var/tmp/yum-root-ei5tWJ/nDeploy-release-centos-1.0-1.noarch.rpm to be installed
Resolving Dependencies
--> Running transaction check
---> Package nDeploy-release-centos.noarch 0:1.0-1 will be installed
--> Finished Dependency Resolution
Dependencies Resolved
========================================================================================
Package Arch Version Repository Size
========================================================================================
Installing:
nDeploy-release-centos noarch 1.0-1 /nDeploy-release-centos-1.0-1.noarch 110
```
### 第三步:安装 nDeploy 和 Nginx nDeploy 插件
```
root@server1 [/usr]# yum --enablerepo=ndeploy install nginx-nDeploy nDeploy
Loaded plugins: fastestmirror, tsflags, universal-hooks
epel/x86_64/metalink | 9.9 kB 00:00:00
epel | 4.3 kB 00:00:00
ndeploy | 2.9 kB 00:00:00
(1/4): ndeploy/7/x86_64/primary_db | 14 kB 00:00:00
(2/4): epel/x86_64/group_gz | 169 kB 00:00:00
(3/4): epel/x86_64/primary_db | 3.7 MB 00:00:02
Dependencies Resolved
========================================================================================
Package Arch Version Repository Size
========================================================================================
Installing:
nDeploy noarch 2.0-11.el7 ndeploy 80 k
nginx-nDeploy x86_64 1.8.0-34.el7 ndeploy 36 M
Installing for dependencies:
PyYAML x86_64 3.10-11.el7 base 153 k
libevent x86_64 2.0.21-4.el7 base 214 k
memcached x86_64 1.4.15-9.el7 base 84 k
python-inotify noarch 0.9.4-4.el7 base 49 k
python-lxml x86_64 3.2.1-4.el7 base 758 k
Transaction Summary
========================================================================================
Install 2 Packages (+5 Dependent packages)
```
通过以上这些步骤,我们完成了在我们的服务器上 Nginx 插件的安装。现在我们可以配置 Nginx 作为反向代理和为已有的 cPanel 用户账户创建虚拟主机,为此我们可以运行如下脚本。
### 第四步:启动 Nginx 作为默认的前端 Web 服务器,并创建默认的配置文件
```
root@server1 [/usr]# /opt/nDeploy/scripts/cpanel-nDeploy-setup.sh enable
Modifying apache http and https port in cpanel
httpd restarted successfully.
Created symlink from /etc/systemd/system/multi-user.target.wants/nginx.service to /usr/lib/systemd/system/nginx.service.
Created symlink from /etc/systemd/system/multi-user.target.wants/ndeploy_watcher.service to /usr/lib/systemd/system/ndeploy_watcher.service.
Created symlink from /etc/systemd/system/multi-user.target.wants/ndeploy_backends.service to /usr/lib/systemd/system/ndeploy_backends.service.
ConfGen:: saheetha
ConfGen:: satest
```
你可以看到这个脚本将修改 Apache 的端口从 80 到另一个端口来让 Nginx 作为前端 Web 服务器,并为现有的 cPanel 用户创建虚拟主机配置文件。一旦完成,确认 Apache 和 Nginx 的状态。
#### Apache 状态:
```
root@server1 [/var/run/httpd]# systemctl status httpd
● httpd.service - Apache Web Server
Loaded: loaded (/usr/lib/systemd/system/httpd.service; enabled; vendor preset: disabled)
Active: active (running) since Mon 2016-01-18 06:34:23 UTC; 12s ago
Process: 25606 ExecStart=/usr/sbin/apachectl start (code=exited, status=0/SUCCESS)
Main PID: 24760 (httpd)
CGroup: /system.slice/httpd.service
‣ 24760 /usr/local/apache/bin/httpd -k start
Jan 18 06:34:23 server1.centos7-test.com systemd[1]: Starting Apache Web Server...
Jan 18 06:34:23 server1.centos7-test.com apachectl[25606]: httpd (pid 24760) already running
Jan 18 06:34:23 server1.centos7-test.com systemd[1]: Started Apache Web Server.
```
#### Nginx 状态:
```
root@server1 [~]# systemctl status nginx
● nginx.service - nginx-nDeploy - high performance web server
Loaded: loaded (/usr/lib/systemd/system/nginx.service; enabled; vendor preset: disabled)
Active: active (running) since Sun 2016-01-17 17:18:29 UTC; 13h ago
Docs: http://nginx.org/en/docs/
Main PID: 3833 (nginx)
CGroup: /system.slice/nginx.service
├─ 3833 nginx: master process /usr/sbin/nginx -c /etc/nginx/nginx.conf
├─25473 nginx: worker process
├─25474 nginx: worker process
└─25475 nginx: cache manager process
Jan 17 17:18:29 server1.centos7-test.com systemd[1]: Starting nginx-nDeploy - high performance web server...
Jan 17 17:18:29 server1.centos7-test.com nginx[3804]: nginx: the configuration file /etc/nginx/nginx.conf syntax is ok
Jan 17 17:18:29 server1.centos7-test.com nginx[3804]: nginx: configuration file /etc/nginx/nginx.conf test is successful
Jan 17 17:18:29 server1.centos7-test.com systemd[1]: Started nginx-nDeploy - high performance web server.
```
Nginx 作为前端服务器运行在 80 端口,Apache 配置被更改为监听 http 端口 9999 和 https 端口 4430。请看他们的情况:
```
root@server1 [/usr/local/src]# netstat -plan | grep httpd
tcp 0 0 0.0.0.0:4430 0.0.0.0:* LISTEN 17270/httpd
tcp 0 0 0.0.0.0:9999 0.0.0.0:* LISTEN 17270/httpd
tcp6 0 0 :::4430 :::* LISTEN 17270/httpd
tcp6 0 0 :::9999 :::* LISTEN 17270/httpd
```

```
root@server1 [/usr/local/src]# netstat -plan | grep nginx
tcp 0 0 127.0.0.1:80 0.0.0.0:* LISTEN 17802/nginx: master
tcp 0 0 45.79.183.73:80 0.0.0.0:* LISTEN 17802/nginx: master
```
为已有用户创建的虚拟主机的配置文件在 “**/etc/nginx/sites-enabled”**。 这个文件路径包含了 Nginx 主要配置文件。
```
root@server1 [/etc/nginx/sites-enabled]# ll | grep .conf
-rw-r--r-- 1 root root 311 Jan 17 09:02 saheetha.com.conf
-rw-r--r-- 1 root root 336 Jan 17 09:02 saheethastest.com.conf
```
#### 一个域名的示例虚拟主机:
```
server {
listen 45.79.183.73:80;
#CPIPVSIX:80;
# ServerNames
server_name saheetha.com www.saheetha.com;
access_log /usr/local/apache/domlogs/saheetha.com main;
access_log /usr/local/apache/domlogs/saheetha.com-bytes_log bytes_log;
include /etc/nginx/sites-enabled/saheetha.com.include;
}
```
我们可以启动浏览器查看网站来确定 Web 服务器的工作状态。安装后,请阅读服务器上的 web 服务信息。
```
root@server1 [/home]# ip a | grep -i eth0
3: eth0: <BROADCAST,MULTICAST,UP,LOWER_UP> mtu 1500 qdisc pfifo_fast state UP qlen 1000
inet 45.79.183.73/24 brd 45.79.183.255 scope global dynamic eth0
root@server1 [/home]# nginx -v
nginx version: nginx/1.8.0
```

Nginx 将会为任何最新在 cPanel 中创建的账户创建虚拟主机。通过这些简单的的步骤,我们能够在一台 CentOS 7 / cPanel 的服务器上配置 Nginx 作为反向代理。
### Nginx 作为反向代理的优势
1. 便于安装和配置。
2. 效率高、性能好。
3. 防止 Ddos 攻击。
4. 支持使用 .htaccess 作为 PHP 的重写规则。
我希望这篇文章对你们有用。感谢你看它。我非常高兴收到你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并进一步改善。
---
via: <http://linoxide.com/linux-how-to/set-nginx-reverse-proxy-centos-7-cpanel/>
作者:[Saheetha Shameer](http://linoxide.com/author/saheethas/) 译者:[bestony](https://github.com/bestony)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Subsets and Splits
No community queries yet
The top public SQL queries from the community will appear here once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