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put
stringlengths
2
802
output
stringlengths
2
803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属于并州刺史部。
属并州。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有十六万九千八百六十三户,六十八万四百八十八人。
户十六万九千八百六十三,口六十八万四百八十八。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有家马官。
有家马官。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辖二十一县:晋阳县,以前的《诗》上叫唐国,周成土消灭了唐国,把他弟弟叔虞分封在遣裹。龙山在西北。
县二十一:晋阳,故《诗》唐国,周成王灭唐,封弟叔虞。龙山在西北。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有盐官。
有盐官。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晋水从遣裹流出,向东流入汾水。
晋水所出,东入汾。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菝人县,界休县,王莽时叫界美。
葰人,界休,莽曰界美。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榆次县,在涂水乡,晋国大夫知徐吾的邑地。
榆次,涂水乡,晋大夫知徐吾邑。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梗阳乡,魏戊的邑地。
梗阳乡,魏戊邑。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王莽时叫大原亭。
莽曰大原亭。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中都县,于离县,王莽时叫于合。
中都,于离,莽曰于合。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兹氏县,王莽时叫兹同。
兹氏,莽曰兹同。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狼孟县,王莽时叫狼调。
狼孟,莽曰狼调。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邬县,九泽在它北面,造裹是昭余祁,并州的湖泽。
邬,九泽在北,是为昭馀祁,并州薮。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晋大夫司马弥牟的邑地。
晋大夫司马弥牟邑。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盂县,晋大夫孟丙的邑地。
盂,晋大夫孟丙邑。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平陶县,王莽时叫多穣。
平陶,莽曰多穰。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汾阳县,有北山,汾水从逭襄流出,向西南到汾阴流入黄河,经过两个郡,行程一千三百四十里,是冀州的灌渠。
汾阳,北山,汾水所出,西南至汾阴入河,过郡二,行千三百四十里,冀州浸。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京陵县,王莽时叫致城。
京陵,莽曰致城。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阳曲县,大陵县,有铁官。
阳曲,大陵,有铁官。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王莽时叫大宁。原平县,祁县,晋国大夫贾辛的邑地,王莽时叫示。
虑虒,阳邑,莽曰繁穰。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上艾县,有绵曼水,向东到蒲吾,流入摩池水。
广武。句注、贾屋山在北。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虑质县,阳邑县,王莽时叫繁穣。
都尉治。莽曰信桓。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上党郡,秦始置,属于并州。
上党郡,秦置,属并州。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有上党关、壶口关。石研关、天井关。
有上党关、壶口关、石研关,天井关。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有七万三千七百九十八户,三十三万七千七百六十六人。
户七万三千七百九十八,口三十三万七千七百六十六。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下辖十四县:长子县,周史辛甲所封的地方。
县十四:长子,周史辛甲所封。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有鹿谷山,溺漳水从这裹流出。向东到邺流入清漳。
鹿谷山,浊漳水所出,东至邺入清漳。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屯留县,桑钦说 绛水从西南流出,向东流入大海 。
屯留,桑钦言 绛水出西南,东入海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余吾县,铜千县,有上厌亭,下厩聚。
余吾,铜鞮,有上虒亭,下虒聚。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沾县,有大咀谷,清漳水从这裹流出,向东北到邑成流入黄河,经过五个郡,行程一千六百八十里。有冀州河。
沾,大黾谷,清漳水所出,东北至邑成入大河,过郡五,行千六百八十里,冀州川。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涅氏县,涅水从这裹流出。
涅氏,涅水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襄垣县,王莽时叫上党亭。
襄垣,莽曰上党亭。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壶关县,有羊肠版。
壶关,有羊肠阪。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沾水向东到朝歌流入淇水。
沾水东至朝歌入淇。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泫氏县,有杨谷,绝水从这裹流出,向南到壁王流入沁。
泫氏,杨谷,绝水所出,南至野王入沁。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高都县,有莞谷,丹水从这裹流出,向东南流入泫水。
高都,莞谷,丹水所出,东南入泫水。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有天井关。
有天井关。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潞县,是故潞子国。
潞,故潞子国。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隋氏县,阳阿县,谷远县。
陭氏,阳阿,穀远。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有羊头山世靡谷,沁水从这裹流出,向东南方向到荣阳流入黄河,经过三个郡,行程九百七十里,王莽时叫谷近。
羊头山世靡谷,沁水所出,东南至荥阳入河,过郡三,行九百七十里。莽曰穀近。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河内郡,高帝元年叫殷国,高帝二年改为郡。
河内郡,高帝元年为殷国,二年更名。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王莽时改名后队校尉部,属于司隶。
莽曰后队,属司隶。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有二十四万一千二百四十六户,一百零六万七千零九十七人。
户二十四万一千二百四十六,口百六万七千九十七。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下辖十八县:怀县,有工官。
县十八:怀,有工官。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王莽时改名河内。
莽曰河内。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汲县,武德县,波县,山阳县,在西北有束太行山。
汲,武德,波,山阳,东太行山在西北。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河阳县,王莽时叫河亭。
河阳,莽曰河亭。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州县,共县,是旧国。
州,共,故国。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有北山,淇水从这裹流出,向东到黎阳流入黄河。
北山,淇水所出,东至黎阳入河。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平皋县,朝歌县,纣王在这裹定都。
平皋,朝歌,纣所都。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周武王弟康叔所分有的封地,改名为卫。
周武王弟康叔所封,更名卫。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王莽时叫雅歌。
莽曰雅歌。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脩武县,温县,是旧国,都姓己,是苏忿生的封地。
脩武,温,故国,已姓,苏忿生所封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壁王县,太行山在西北。
野王,太行山在西北。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卫元君被秦国所攻夺,从濮阳迁徙到这裹。
卫元君为秦所夺,自濮阳徙此。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王莽时叫作平壁。
莽曰平野。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获嘉县,是以前汲地的新中乡,武帝经过时加以改名。
获嘉,故汲之新中乡,武帝行过更名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轵县,沁水县,隆虑县,国水向东北到信成流入张甲河,经过三个郡,行程一千八百四十里。
轵,沁水,隆虑,国水东北至信成入张甲河,过郡三,行千八百四十里。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有铁官。
有铁官。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荡阴县。
荡阴。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荡水向东到内黄泽。
荡水东至内黄泽。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茇水从西山流出,也到内黄流入荡水。
西山,羑水所出,亦至内黄入荡。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有茇里城,西伯被拘留在这裹。
有羑里城,西伯所拘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河南郡,即秦国的郡故地,高帝时改为今名。
河南郡,故秦三川郡,高帝更名。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雒阳有五万二千八百三十九户。
雒阳户五万二千八百三十九。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王莽时叫保忠信乡,属于司隶校尉部。
莽曰保忠信乡,属司隶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有二十七万六千四百四十四户,一百七十四万二百七十九人。
户二十七万六千四百四十四,口一百七十四万二百七十九。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有铁官、工官。
有铁官、工官。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敖仓在荣阳。
敖仓在荥阳。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下辖二十二县:雒阳县,周公迁移殷国百姓,因此叫成周。
县二十二:雒阳,周公迁殷民,是为成周。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春秋》上记载昭公三十二年,晋在狄泉会合诸侯,因为它的面积比成周城的面积大,就让敬王居住。
《春秋》昭公三十二年,晋合诸侯于狄泉,以其地大成周之城,居敬王。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王莽时叫作宜阳。
莽曰宜阳。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荣阳暴系,卞水、冯池都在西南。
荥阳,卞水、冯池皆在西南。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有狼汤渠,首先接受沸水的水,向东南到陈流入颖水,经过四个郡,行程七百八十里。
有狼汤渠,首受泲,东南至陈入颍,过郡四,行七百八十里。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偃师县,有尸乡,是殷汤定都的地。
偃师,尸乡,殷汤所都。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王莽时叫师成。
莽曰师成。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京县,乎阴县,中牟县,圃田泽在西面,是豫州的湖泽。
京,平阴,中牟,圃田泽在西,豫州薮。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有笺叔的邑地,赵献侯从耿迁到这裹。
有管叔邑,赵献侯自耿徙此。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平县,王莽时改名治平。
平,莽曰治平。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阳武县,有博狼沙。
阳武,有博浪沙。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王莽时叫阳桓。
莽曰阳桓。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河南县,是以前的郊、鄙地。
河南,故郏鄏地。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周武王迁移九鼎,周公迎来太平,营建作为都城,造就是王城,到平王时就居住在这裹。
周武王迁九鼎,周公致太平,营以为都,是为王城,至平王居之。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缑氏县,刘聚,是周大夫刘子的邑地。
缑氏,刘聚,周大夫刘子邑。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有延寿城仙人祠。
有延寿城仙人祠。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王莽时叫中亭。
莽曰中亭。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卷县,原武县,王莽时叫原桓。
卷,原武,莽曰原桓。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巩县,东周所居住的地方。
巩,东周所居。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谷成县,《禹贡》上的泸水从营亭北面流出,向东南流入雒水。
穀成,《禹贡》瀍水出替亭北,东南入雒。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故市县,密县,是旧有的国家。有大骁山,潠水从这裹流出,向南到临颖流入颖水。
故市,密,故国,有大騩山,潠水所出,南至临颍入颍。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新城县,惠帝四年设置。
新成,惠帝四年置。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蛮中,是以前的戎蛮子国。
蛮中,故戎蛮子国。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开封县,逢池在东北,有的说是宋国的逢泽。
开封,逢池在东北,或曰宋之逢泽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成皋县,是以前的虎牢。
成皋,故虎牢。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又叫制。
或曰制。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苑陵县,王莽时叫左亭。
苑陵,莽曰左亭。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梁县,有思狐聚,秦灭西周后把它的君主迁到这裹。
梁,狐聚,秦灭西周徙其君于此。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阳人聚,秦灭东周后把它的君主迁到这里。
阳人聚,秦灭东周徙其君于此。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新郑县。
新郑。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