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put
stringlengths
2
802
output
stringlengths
2
803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春秋》昭公十七年记载 郯子来朝见 ,传说昭子问少吴氏乌名是什么缘故,少吴氏回答道: 乌名来自我的祖先,我知道这件事。
世经《春秋》昭公十七年 郯子来朝 ,《传》曰:昭子问少昊氏鸟名何故,对曰: 吾祖也,我知之矣。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以前,黄帝部落以云记事,所以百宫师长都以云为名号;炎帝部落以火记事,所以百官师长都以火为名号;共工部落以水记事,所以百官师长都以水为名号;太吴部落以龙记事,所以百官师长都以龙作为名号。
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为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太昊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我的高祖少吴挚刚建国时,凤鸟正好飞来,所以就以鸟记事,百官师长都以鸟为名号。
我高祖少昊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是说郯子根据少吴从黄帝那裹接受帝位,黄帝从炎帝那裹接受帝位,炎帝从共工那裹接受帝位,共工从太吴那裹接受帝位,所以先说黄帝,往前一直到太吴。
言郯子据少昊受黄帝,黄帝受炎帝,炎帝受共工,共工受太昊,故先言黄帝,上及太昊。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在《易》中考察,就可以知道炮牺、神农、黄帝相互继承的时代了。
稽之于《易》,砲牺、神农、黄帝相继之世可知。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太吴帝,《易》上说: 炮牺氏统治天下。
太昊帝《易》曰: 砲牺氏之王天下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意思是炮牺继承天命而称王,作为百王的首领,第一个四季中的旺气开始于木,所以称为帝太吴。
言砲牺继天而王,为百王先,首德始于木,故为帝太昊。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他制作网来打猎捕鱼,选取供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所以天下都称他为炮牺氏。《祭典》说: 共工氏称霸九州。
作罔罟以田渔,取牺牲,故天下号曰砲牺氏。《祭典》曰: 共工氏伯九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是说即使有水德,在火木之间,不是他的位置。
言虽有水德,在火、木之间,其非序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凭藉谋略和刑杀而强大,所以说是称霸而不是称王。
任知刑以强,故伯而不王。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秦以水德,处在周朝、汉朝木火之间。
秦以水德,在周、汉木火之间。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周人变更了他们行动的次序,所以《易》上不作记载。
周人迁其行序,故《易》不载。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炎帝,《易》上说: 炮牺氏去世后,神农氏开始兴起。
炎帝《易》曰: 砲牺氏没,神农氏作。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是说共工称霸后而不称王,即使有水德,也不是他的位置。
言共工伯而不王,虽有水德,非其序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以火继承木,所以是炎帝。
以火承木,故为炎帝。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教百姓耕作,所以天下称为神农氏。
教民耕农,故天下号曰神农氏。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黄帝,《易》上说: 神农氏去世后,黄帝氏兴起。
黄帝《易》曰: 神农氏没,黄帝氏作。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火生土,所以是上德。
火生土,故为土德。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他与炎帝的后代在阪泉开战,于是统治了天下。
与炎帝之后战于坂泉,遂王天下。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开始无为而治,有轩车和冕服,所以天下称为轩辕氏。
始垂衣裳,有轩、冕之服,故天下号曰轩辕氏。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少吴帝,《考德》上说少昊叫清。
少昊帝《孝德》曰少昊曰清。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清,是黄帝的儿子清阳,这是他的子孙中名叫挚的登上了帝位。
清者,黄帝之子清阳也,是其子孙名挚立。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土生金,所以是金德,天下称为金天氏。
土生金,故为金德,天下号曰金天氏。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周代变更了他的乐,所以《易》上没有记载,衹记在行动中了。
周迁其乐,故《易》不载,序于行。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颛顼帝,《春秋外传》说,少吴衰老后,九黎背离德行,颛顼就接受了帝位,于是就任命重和黎。
颛顼帝《春秋外传》曰:少昊之衰,九黎乱德,颛顼受之,乃命重黎。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他们是苍林昌意的儿子。
苍林昌意之子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金生水,所以是水德。
金生水,故为水德。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天下称为高阳氏。
天下号曰高阳氏。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周代变更了他的乐,所以《易》上不作记载,衹记在行动中。
周迁其乐,故《易》不载,序于行。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帝学,《春秋外传》说,颛项所建立的,帝誉都接受了。
帝喾《春秋外传》曰:颛顼之所建,帝喾受之。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帝是清阳玄嚣的孙子。
清阳玄嚣之孙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水生木,所以是木德。
水生木,故为木德。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天下称为高辛氏。
天下号曰高辛氏。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帝挚继承他的帝位,不知年代数。
帝挚继之,不知世数。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周代变更了他的乐。
周迁其乐,故《易》不载。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所以《易》上没有记载。周人为他祭祀。
周人禘之。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唐帝,《帝系》上说,帝罂有四个妃子,陈丰生了帝尧,被封在唐。
唐帝《帝系》曰:帝喾四妃,陈丰生帝尧,封于唐。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当高辛氏衰弱后,天下就归从了帝尧。
盖高辛氏衰,天下归之。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木生火,所以是火德,天下称为陶唐氏。
木生火,故为火德,天下号曰陶唐氏。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后来把天下禅让给虞,让儿子朱到丹渊为诸侯。
让天下于虞,使子朱处于丹渊为诸侯。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唐帝在位七十年。
即位七十载。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虞帝,《帝系》上说,颛顼生穷蝉,过了五代就生瞽叟,瞽叟生了帝舜,把虞安置在嫣水弯曲的地方,尧禅让了天下。
虞帝《帝系》曰:颛顼生穷蝉,五世而生瞽叟,瞽叟生帝舜,处虞之妫汭,尧嬗以天下。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火生土,所以是土德,天下称为有虞氏。
火生土,故为土德。天下号曰有虞氏。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他把天下让给丁禹,让自己的儿子商均为诸侯。
让天下于禹,使子商均为诸侯。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虞帝在位五十年。
即位五十载。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伯禹,《帝系》上说,颛顼的五代孙子生下鲧,鲧又生下禹,虞舜惮让了天下。
伯禹《帝系》曰:颛顼五世而生鲧,鲧生禹,虞舜嬗以天下。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土生金,所以是金德。
土生金,故为金德。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天下称为夏后氏。
天下号曰夏后氏。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继承他的有十匕个王,共四百三十二年。
继世十七王,四百三十二岁。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成汤。《书经。汤誓》记载商汤讨伐夏桀。
成汤《书经·汤誓》:汤伐夏桀。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金生水,所以是水德。
金生水,故为水德。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天下称为商,后来是殷:
天下号曰商,后曰殷。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三统历》说,上元到讨伐桀这一年,是十四万一千四百八十年,逭年在大火星和房星五度,所以传说: 大火星,是板伯的星,实际上用来记商人。
《三统》,上元至伐桀之岁,十四万一千四百八十岁,岁在大火房五度,故《传》曰: 大火,阏伯之星也,实纪商人。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后来是成汤,正当他去世的时候,以天子的礼节祭祀他十三年了。
后为成汤,方即世崩没之时,为天子用事十三年矣。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商十二月乙丑朔旦冬至,所以《书序》上说: 成汤去世后,太甲元年,命伊尹写了《伊训》。
商十二月乙丑朔旦冬至,故《书序》曰: 成汤既没,太甲元年,使伊尹作《伊训》。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伊训》篇说: 太甲元年十二月乙丑朔,伊尹祭祀先王,诞资有牧方明。
《伊训》篇曰: 惟太甲元年十有二月乙丑朔,伊尹祀于先王,诞资有牧方明。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是说即使有成汤、太丁、外丙的职务,因为冬至要越过遮蔽车身的竹席在神明之像前祭祀先王来拊祭上天,这是朔旦冬至之年。
言虽有成汤、太丁、外丙之服,以冬至越祀先王于方明以配上帝,是朔旦冬至之岁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过九十五年后,商十二月甲申朔旦冬至,没有余分,造就是孟统。
后九十五岁,商十二月甲申朔旦冬至,亡余分,是为孟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从成汤讨伐桀到武王讨伐纣,经过了六百二十九年,所以传说殷 记载祭祀有六百 。
自伐桀至武王伐纣,六百二十九岁,故《传》曰殷 载祀六百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殷历》说,当成汤刚去世祭祀了十三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到六首时止。
《殷历》曰:当成汤方即世用事十三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终六府首。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到周公五年时,距讨伐桀有四百五十八年,少了一百七十一年,不满六百二十九。
当周公五年,则为距伐桀四百五十八岁,少百七十一岁,不盈六百二十九。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又按夏的时间乙丑是甲子,计算它的年代则是孟统后五章,癸亥朔旦冬至。
又以夏时乙丑为甲子,计其年乃孟统后五章,癸亥朔旦冬至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把它作为甲子首,都不是。
以为甲子府首,皆非是。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殷代继承的确三十一个王,共六百二十九年。
凡殷世继嗣三十一王,六百二十九岁。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四分历》说,上元到讨伐基有十三万二千一百一十三年,其中八十八纪,甲子首,归入讨伐桀后的一百二十七年。
《四分》,上元至伐桀十三万二千一百一十三岁,其八十八纪,甲子府首,入伐桀后百二十七岁。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春秋历》上说,周文王四十二年十二月丁丑朔旦冬至,是孟统的二会首。
《春秋历》,周文王四十二年十二月丁丑朔旦冬至,孟统之二会首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八年后武王伐纣。武王,《书经。
后八岁而武王伐纣。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牧誓》武王讨伐商纣。
武王《书经·牧誓》:武王伐商纣。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水生木,所以是木德。
水生木,故为木德。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天下称为周室。
天下号曰周室。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三统历》上说,上元到讨伐纣这一年,有十四万二千一百零九年,这一年在鹑火星和张宿十三度。
《三统》,上元至伐纣之岁,十四万二千一百九岁,岁在鹑火张十三度。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文王受命于天九年后去世,遇了两年,在大祥的日子裹起兵伐纣,所以《书序》说: 十一年,武王伐纣,作《太誓》。
文王受命九年而崩,再期,在大祥而伐纣,故《书序》曰: 惟十有一年,武王伐纣,作《太誓》。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八百诸侯集中在一块。
八百诸侯会。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回来两年后,就讨伐了纣攻克了殷,带着箕子回来了,用了十三年。
还归二年,乃遂伐纣克殷,以箕子归,十三年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所以《书序》说: 武王战胜了殷,带着箕子回来,写了《洪范》。
故《书序》曰: 武王克殷,以箕子归,作《洪范》。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洪范》篇说: 十三年,武王向箕子咨询国事。
《洪范》篇曰: 惟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从文王受命于天到适时有十三年了,这年也在鹑火,所以传说: 岁星在鹑火,那么就是周朝的分野。
自文王受命而至此十三年,岁亦在鹑火,故《传》曰: 岁在鹑火,则我有周之分野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军队开始出发,因为殷十一月戊子,太阳在析木箕七度,所以传说: 太阳在析木。
师初发,以殷十一月戊子,日在析木箕七度,故《传》曰: 日在析木。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这一晚,月亮在房宿五度。
是夕也,月在房五度。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房宿就是天驷星,所以传说: 月亮在天驷星。
房为天驷,故《传》曰: 月在天驷。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三天后到了周朝正月辛卯朔,月交会的地方在斗前一度,即斗柄,所以传说: 曰月交会在斗柄。
后三日得周正月辛卯朔,合辰在斗前一度,斗柄也,故《传》曰: 辰在斗柄。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第二天壬辰,晨星开始出现。
明日壬辰,晨星始见。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癸巳武王开始发兵,丙午军队回来,戊午在孟津渡河。
癸巳武王始发,丙午还师,戊午度于孟津。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孟津离周有九百里,军队每天行三十里,所以要过三十一天才渡河。
孟津去周九百里,师行三十里,故三十一日而度。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第二天己未冬至,晨星和婺女伏,经过建星和牵牛星,直到婺女和天鼂的首部,所以传说: 星在天鼋。
明日己未冬至,晨星与婺女伏,历建星及牵牛,至于婺女天鼋之首,故《传》曰: 星在天鼋。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周书。武成》篇上说: 一月壬辰,初二。到了第二天,癸巳日,武王早晨从镐京出发前往伐商。
《周书·武成》篇: 惟一月壬辰,旁死霸,若翌日癸巳,武王乃朝步自周,于征伐纣。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序说: 一月戊午,军队在孟津渡河。
《序》曰: 一月戊午,师度于孟津。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到庚申,是二月的朔日。
至庚申,二月朔日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四癸亥,到了牧野,夜晚摆设军阵,甲子拂晓军阵已摆好。
四日癸亥,至牧野,夜陈,甲子昧爽而合矣。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所以《外传》说: 王在二月癸亥夜晚摆军阵。
故《外传》曰: 王以二月癸亥夜陈。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武成》篇说: 到了三月,五日甲子,商王纣被杀死。
《武成》篇曰: 粤若来三月,既死霸,粤五日甲子,咸刘商王纣。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造一年,闰数余十八,正好是大寒的中期,在周朝二月己丑晦。
是岁也,闰数余十八,正大寒中,在周二月己丑晦。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第二天是闰月庚寅朔日。
明日闰月庚寅朔。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三月二日是庚申惊蛰。
三月二日庚申惊蛰。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四月己丑朔日死霸。
四月己丑朔死霸。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死霸,就是朔日。
死霸,朔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生霸,就是望日。
生霸,望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这月甲辰是望日,乙巳,就是十六曰。
是月甲辰望,乙巳,旁之。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所以《武成》篇上说: 四月十七曰,六日庚戌,武王焚柴祭于周庙。
故《武成》篇曰: 惟四月既旁生霸,粤六日庚戌,武王燎于周庙。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第二天辛亥,祭天位。
翌日辛亥,祀于天位。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