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put
stringlengths 2
802
| output
stringlengths 2
803
|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
---|---|---|
他们一定是因为外有敌军逼迫,国内又困顿,才派来这个使者罢了,可以趁着他们在困境之中,发兵袭击并攻取他们。
|
彼必外迫内困,然后发此使耳,可因其穷,袭而取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对敌人放纵一天,就会成为好几代人的祸患,不能不考察啊。
|
夫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不可不察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刘备军队战败撤退,吴国恭敬的态度也渐渐转变,文帝打算出兵讨伐他们,刘晔认为 他们意愿刚刚得到满足,上下的人都同心协力,但我们被江湖水面阻隔,仓促将一定很难获胜。
|
备军败退,吴礼敬转废,帝欲兴众伐之,晔以为 彼新得志,上下齐心,而阻带江湖,必难仓卒。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文帝没有听从他的话。
|
帝不听。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黄初五年,文帝亲临广陵郡的泗口,下令荆州、扬州各路军队一同前进。
|
五年,幸广陵泗口,命荆、扬州诸军并进。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并召集群臣,询问到: 孙权会亲自前来吗?
|
会群臣,问: 权当自来不?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大臣们都说: 陛下您亲自出征,孙权忧心恐惧,一定会倾尽全国力量来迎战。
|
咸曰: 陛下亲征,权恐怖,必举国而应。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但又不敢将大军委托给臣下,一定会自己率军前来。
|
又不敢以大众委之臣下,必自将而来。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刘晔说: 他认为陛下会因为天子身份而约束自己,所以率军渡江作战的会是其他的将领,他一定会指挥军队等待事情变化,不会有进退的举动。
|
晔曰: 彼谓陛下欲以万乘之重牵己,而超越江湖者在於别将,必勒兵待事,未有进退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文帝在泗口停留的几天,孙权果然没有前来,文帝才率军回去。
|
大驾停住积日,权果不至,帝乃旋师。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并说: 您计划的是对的。
|
云: 卿策之是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希望计划怎么样为我消灭吴国和蜀国,不能只了解他们的情况而已。
|
当念为吾灭二贼,不可但知其情而已。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明帝登基后,进封刘晔的爵位为东亭侯,食邑三百户。
|
明帝即位,进爵东亭侯,邑三百户。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明帝下诏说: 尊崇先祖父辈,是为了推崇孝道表彰孝行;追溯本源,谨慎言行,是为了坚定地推广教化。
|
诏曰: 尊严祖考,所以崇孝表行也;追本敬始,所以笃教流化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所以成汤、周武王、周文王,造就了商朝、周朝的繁荣,《诗经》《尚书》的要义,就是追述尊崇稷、契等大臣,歌颂稷的母亲有娀、契的母亲姜嫄的事,表明盛大德行的源头,以及天子承受天命的缘由。
|
是以成汤、文、武,实造商、周,诗、书之义,追尊稷、契,歌颂有娀、姜嫄之事,明盛德之源流,受命所由兴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自从我魏氏承受上天安排的秩序以来,在高皇、太皇帝时期兴起,功业兴盛于武皇帝、文皇帝时期。
|
自我魏室之承天序,既发迹於高皇、太皇帝,而功隆于武皇、文皇帝。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至于高皇的父亲处士君,潜心修炼德行和谦让的品德,言行举止英明神武,这是天地神明赐予的福分,光灵的由来。
|
至于高皇之父处士君,潜脩德让,行动神明,斯乃乾坤所福飨,光灵所从来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但他的精神已经幽深远去,没有能记录下来的称号,这不是所说的推崇孝道重视本源啊。
|
而精神幽远,号称罔记,非所谓崇孝重本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现在下令,众位王公大臣,共同商议追赠谥号。
|
其令公卿已下,会议号谥。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刘晔商议说: 圣明皇帝的孝顺子孙想要褒扬崇敬祖辈,实在是不可估量的好事。
|
晔议曰: 圣帝孝孙之欲褒崇先祖,诚无量已。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但亲疏的礼数,远近的原则,都有礼法纲纪,要依靠它们隔断私心,形成公法,成为后世万代遵循的律例。
|
然亲疏之数,远近之降,盖有礼纪,所以割断私情,克成公法,为万世式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周王之所以追述后稷,是因为他辅佐唐尧有功绩,名字被记载在礼仪典籍上的缘故。
|
周王所以上祖后稷者,以其佐唐有功,名在祀典故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至于汉室刚兴盛的时候,追谥先祖,也只是到了他父亲那一辈。
|
至於汉氏之初,追谥之义,不过其父。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往上和周王室相比,那大魏是从高皇帝开始奠定基业的;往下说到汉室,那些追谥的礼仪一没有涉及到祖父。
|
上比周室,则大魏发迹自高皇始;下论汉氏,则追谥之礼不及其祖。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这实在是过去朝代既定的法条,是现在的明确的指示啊。
|
此诚往代之成法,当今之明义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陛下您的孝心从内心生发,确实没有限制,但您的援引的事例都出自经书,可见您对礼法制度使很慎重的。
|
陛下孝思中发,诚无已已,然君举必书,所以慎於礼制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我认为追谥加尊的要义,应该跟高皇帝那一代一样。
|
以为追尊之义,宜齐高皇而已。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尚书卫臻和刘晔的看法一样,这件事就按照他们的意见实施。
|
尚书卫臻与晔议同,事遂施行。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辽东太守公孙渊夺取的叔父公孙恭的位置,擅自自立为王,并派使者上表陈述。
|
辽东太守公孙渊夺叔父位,擅自立,遣使表状。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刘晔认为公孙氏是在汉室是被任用的,所以官职能世代沿袭,由于山势、江水、大海的阻隔,所以外族人在偏远的地方难以控制,而他们的权位世代相承已经很久了。
|
晔以为公孙氏汉时所用,遂世官相承,水则由海,陆则阻山,故胡夷绝远难制,而世权日久。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现在如果不诛除,以后一定会生出祸患。
|
今若不诛,后必生患。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如果他们怀有二心,又倚仗地势,然后要诛杀他们,就很难成功了。
|
若怀贰阻兵,然后致诛,於事为难。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不如趁着他刚刚上位,有自己的党羽也有仇人,在他没有防备的情况下先出兵进逼,再开出条件设立悬赏招募,那就可以不用劳师动众也能平定他了。
|
不如因其新立,有党有仇,先其不意,以兵临之,开设赏募,可不劳师而定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后来公孙渊果然反叛了。
|
后渊竟反。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刘晔在朝时,从不和当时的士人交往。
|
晔在朝,略不交接时人。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有人问他是什么缘故,刘晔回答说: 魏氏登基时间还不长,智慧的人明白天命,但世俗的人还不是全都明白。
|
或问其故,晔答曰: 魏室即阼尚新,智者知命,俗或未咸。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我在汉朝时是皇族支系,在魏朝时是重要的心腹大臣,少一些同伴门客,应该不会有什么过失。
|
仆在汉为支叶,於魏备腹心,寡偶少徒,於宜未失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太和六年,刘晔因为生病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
太和六年,以疾拜太中大夫。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病情缓和期间,担任大鸿胪,在官位上两年就辞官,又担任太中大夫,后来就去世了。
|
有间,为大鸿胪,在位二年逊位,复为太中大夫,薨。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谥号为景侯。
|
谥曰景侯。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他的儿子刘宇承袭他的爵位。
|
子宇嗣。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刘晔的小儿子刘陶,也是有很高的才能,但德行浅薄,做官到平原太守。
|
少子陶,亦高才而薄行,官至平原太守。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县人。
|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曾担任过九州郡的计吏、扬州别驾。
|
仕郡计吏、州别驾。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建安十三年,孙权率军围攻合肥。
|
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当时太祖的军队在征讨荆州,遇上瘟疫,只能派将军张喜自己率领一千骑兵,带领汝南的士兵前去结尾,但也得了疫病。
|
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颇复疾疫。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蒋济就暗中告诉刺史说假装得到了张喜的书信,说已经有四万步兵骑兵到了雩娄,派主簿前去迎接张喜。
|
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遣主簿迎喜。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三名使者带着信函告诉城中驻守的将领说,一件已经传入城中,两件被敌军得到了。
|
三部使赍书语城中守将,一部得入城,二部为贼所得。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孙权相信了这些话,匆忙地烧毁围城的工事然后撤退了,合肥城因此得以保全。
|
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第二年蒋济到谯县出使,太祖问蒋济说: 过去我和袁本初在官渡对峙,将燕州、白马两地的百姓迁走,无法迁走的百姓,贼军也不敢劫掠。
|
明年使於谯,太祖问济曰: 昔孤与袁本初对官渡,徙燕、白马民,民不得走,贼亦不敢钞。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现在想要将淮南地区的百姓迁走,怎么样呢?
|
今欲徙淮南民,何如?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蒋济回答说: 那时候我军兵力较弱,敌军强盛,不将百姓迁走就一定会失去他们。
|
济对曰: 是时兵弱贼强,不徙必失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自从攻破袁绍,往北攻占柳城,往南将势力延伸到江汉地区,几乎到了荆州地区,声威震动天下,百姓没有其他的想法。
|
自破袁绍,北拔柳城,南向江、汉,荆州交臂,威震天下,民无他志。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但百信都眷恋故土,确实是不乐意迁移,担心他们会无法安定。
|
然百姓怀土,实不乐徙,惧必不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太祖没有听从他的话,导致江淮之间十多万的百姓都在惊慌中逃奔到吴国。
|
太祖不从,而江、淮间十馀万众,皆惊走吴。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后来蒋济出使到邺城,太祖当面召见他并大笑说: 本来只是想让他们能避开贼军,却反而将他们都驱赶走了。
|
后济使诣邺,太祖迎见大笑曰: 本但欲使避贼,乃更驱尽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任命蒋济为丹阳太守。
|
拜济丹阳太守。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太祖大军南征返回,任命温恢为扬州刺史,蒋济为别驾。
|
大军南征还,以温恢为扬州刺史,济为别驾。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太祖下令说: 过去季子做大臣的时候,吴国就应该有君主了。
|
令曰: 季子为臣,吴宜有君。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现在您回到扬州,我就没有什么忧虑了。
|
今君还州,吾无忧矣。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有百姓诬告蒋济是密谋反叛的主要带领人,太祖听说后,指着之前的诏令对左将军于禁、沛相封仁等人说: 蒋济怎么会做这样的事!
|
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率者,太祖闻之,指前令与左将军于禁、沛相封仁等曰: 蒋济宁有此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如果真有这样的事,就是我不能识人了。
|
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这一定是愚陋的人想要将事情弄乱,就胡乱引导罢了。
|
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就督促审理此事的官员将事情驳回。
|
促理出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太祖任命蒋济为丞相主簿西曹属。
|
辟为丞相主簿西曹属。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并诏令说: 虞舜推举皋陶,不仁德的人就远离了;对人褒贬评价适宜公正,就指望您这位贤官了。
|
令曰: 舜举皋陶,不仁者远;臧否得中,望于贤属矣。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关羽围攻樊城、襄阳。
|
关羽围樊、襄阳。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太祖因为汉献帝这时在许县,距离敌军很近,想要迁都。
|
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司马宣王和蒋济劝说太祖: 于禁等人被水淹没,不是进攻作战的过失,对国家大事的谋划来说没有什么损害。
|
司马宣王及济说太祖曰: 于禁等为水所没,非战攻之失,於国家大计未足有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刘备、孙权两人表面上亲近实际上很疏远,关羽取得胜利,孙权一定是不乐意的。
|
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可以派人常跟在孙权身边劝说,答应将江南之地划分出来封赏给孙权,那樊城的困局自然就能解除了。
|
可遣人劝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太祖按照他们所说实行。
|
太祖如其言。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孙权得知消息后,立即率军往西袭击公安、江陵。
|
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关羽因此被抓获。
|
羽遂见禽。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文帝继位为魏王,将蒋济调任为相国长史。
|
文帝即王位,转为相国长史。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等到文帝登基,出京担任山东中郎将。
|
及践阼,出为东中郎将。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蒋济请求留在京都,文帝诏令说: 汉高祖曾高歌说 如何能得到猛士镇守四方 !
|
济请留,诏曰: 高祖歌曰 安得猛士守四方 !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现在天下还没有完全平定,一定需要好的大臣来镇守边境。
|
天下未宁,要须良臣以镇边境。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如果那边没有大事发生,再归还佩玉,也是不晚的。
|
如其无事,乃还鸣玉,未为后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蒋济呈上《万机论》文帝认为很好。
|
济上万机论,帝善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蒋济又入京担任散骑常侍。
|
入为散骑常侍。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当时文帝有诏书,诏令征南将军夏侯尚说: 您是有谋略智慧的重要将领,所以特地让您担任这个职位。
|
时有诏,诏征南将军夏侯尚曰: 卿腹心重将,特当任使。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这样施加的恩德足以让你献出生命,这样仁爱的恩惠足以让你铭记在心。
|
恩施足死,惠爱可怀。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从此以后你就可以凭借权位滥用权力,可以杀人,也能让人保全性命。
|
作威作福,杀人活人。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夏侯尚将诏书给蒋济看。
|
尚以示济。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蒋济回到京城,文帝问他说: 您看到的天下间的风俗教化是怎么样的呢? 蒋济回答说: 没有好的内容,只听见的将要亡国的言论而已。
|
济既至,帝问曰; 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 济对曰: 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文帝生气地变了脸色,问他是什么原因,蒋济都详细地回答,然后说: 作威作福 这样的话,是《尚书》中明确告诫的。 天子无戏言 ,也是古人很看重的。
|
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因曰: 夫 作威作福 ,书之明诫。 天子无戏言 ,古人所慎。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希望陛下好好考虑这件事!
|
惟陛下察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文帝的怒气就渐渐消解了,派人去追回之前给夏侯尚的诏书。
|
於是帝意解,遣追取前诏。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黄初三年,蒋济与大司马曹仁征讨吴国,蒋济另外率队攻打羡谿。
|
黄初三年,与大司马曹仁征吴,济别袭羡谿。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曹仁想要进攻濡须洲中,蒋济说: 贼局据守水的西边,将战船在上游排列,如果我军进入洲中,是将自己陷入地狱中,是相当危险的会灭亡的路啊。
|
仁欲攻濡须洲中,济曰: 贼据西岸,列船上流,而兵入洲中,是为自内地狱,危亡之道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曹仁没有听他的话,果然大败。
|
仁不从,果败。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曹仁去世,朝廷又任命蒋济为山东中郎将,代替曹仁统率军队。
|
仁薨,复以济为东中郎将,代领其兵。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文帝下诏说: 您兼有文学和武事的才能,志向节操有慷慨轩昂,时常有跨越江湖吞并吴国都城的志向,所以再次授予您统率部队的重任。
|
诏曰: 卿兼资文武,志节慷慨,常有超越江湖吞吴会之志,故复授将率之任。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不久,又征召蒋济为尚书。
|
顷之,徵为尚书。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文帝的车驾亲临广陵,蒋济上奏表表示水路难以畅通,又呈上《三州论》来讽谏文帝。
|
车驾幸广陵,济表水道难通,又上三州论以讽帝。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文帝都没有听从,于是数千艘战船都被阻滞不能行进。
|
帝不从,於是战船数千皆滞不得行。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商议的人打算将士兵留下屯田,蒋济认为此处东面靠近湖水,北面靠近淮河,如果到江水上涨的时候,最近很容易前来进犯,不能驻扎屯田。
|
议者欲就留兵屯田,济以为东近湖,北临淮,若水盛时,贼易为寇,不可安屯。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车驾立即出发。
|
帝从之,车驾即发。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部队回到精湖的时候,水位渐渐下降,文帝将船只都交付给蒋济。
|
还到精湖,水稍尽,尽留船付济。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Subsets and Splits
No community queries yet
The top public SQL queries from the community will appear here once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