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put
stringlengths 2
802
| output
stringlengths 2
803
|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
---|---|---|
所以所谓的 易 ,就是改变。名叫《连山》,是因为像山里涌出又吸收云气,连接天地;所谓归藏,意思就是天地万物没有不隐藏于其中的。
|
故易者,变易也,名曰连山,似山出内云气,连天地也;归藏者,万事莫不归藏于其中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皇帝又问道: 孔子为《易经》作《彖》、《象》等十篇传,后世的郑玄为《易经》作注,虽然二位圣贤不同,但他们所解释的经义是一致的。
|
帝又曰: 若使包羲因燧皇而作易,孔子何以不云燧人氏没包羲氏作乎?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现在孔子所作的《彖》、《象》等传的内容不与原书相连,却与郑玄的注连在一起,这是为什么呢? 淳于俊回答说: 郑玄将《彖》、《象》等传与自己的注文连在一起,是希望学习的人在推求省察的时候比较方便。
|
俊不能答。帝又问曰: 孔子作彖、象,郑玄作注,虽圣贤不同,其所释经义一也。今彖、象不与经文相连,而注连之,何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皇帝说: 郑玄把孔子的传和自己的注连在一起,对学习的人确实方便,那么孔子那时候为什么不把他作的传与原书经文连在一起以方便学者呢?
|
俊对曰; 郑玄合彖、象于经者,欲使学者寻省易了也。 帝曰: 若郑玄合之,於学诚便,则孔子曷为不合以了学者乎?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淳于俊回答说: 孔子担忧他的传与原书经文连在一起会混乱,所以没有连起来,这也是圣人的自谦。
|
俊对曰: 孔子恐其与文王相乱,是以不合,此圣人以不合为谦。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皇帝又说: 如果圣人孔子将不把传与经文连起来视为自谦的话,那郑玄为什么又独独不谦虚呢?
|
帝曰: 若圣人以不合为谦,则郑玄何独不谦邪?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淳于俊回答说: 古代经典意义深远宏大,皇上您所问的问题深奥悠远,不是以臣的见识能详尽回答的。
|
俊对曰: 古义弘深,圣问奥远,非臣所能详尽。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皇帝又问到: 《易经》中的系卦中说 黄帝、尧帝、舜帝轻松地垂着衣裳就能使天下安定 ,在伏羲、神农的时期衣裳还没有出现。
|
帝又问曰: 系辞云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此包羲、神农之世为无衣裳。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但圣人依靠德行教化天下,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
但圣人化天下,何殊异尔邪?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淳于俊回答说: 三皇的时代,人类少而飞禽走兽很多,所以取禽兽的皮毛就足够人们使用了。等到黄帝时期,人类多但飞禽走兽已经变少,所以要制作衣裳来适应季节的变化。
|
俊对曰: 三皇之时,人寡而禽兽众,故取其羽皮而天下用足,及至黄帝,人众而禽兽寡,是以作为衣裳以济时变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皇帝又问: 乾卦代表天,又可以代表金、玉、老马,这不是又和细微的事物一样了吗?
|
帝又问: 乾为天,而复为金,为玉,为老马,与细物并邪?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淳于俊回答说: 圣人推演时选取意象,有时远有时近,近的时候可取眼前各种东西,远的时候可以选取到天地那么广阔的事物。
|
俊对曰: 圣人取象,或远或近,近取诸物,远则天地。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讲完《易经》,皇上又命学者们讲《尚书》。
|
讲易毕,复命讲尚书。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他问道: 郑玄说: 稽古同天,言尧同于天也。
|
帝问曰: 郑玄曰 稽古同天,言尧同於天也 。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王肃说: 尧顺考古道而行之。
|
王肃云 尧顺考古道而行之 。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三种意思并不相同,哪一个才算是正确的呢? 博士庾峻回答说: 先儒的看法,都有他们侧重的地方,我们臣子没有办法做定论。
|
三义不同,何者为是? 博士庾峻对曰: 先儒所执,各有乖异,臣不足以定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但《洪范》篇里说说: 三人占卜,听从其中两人的说法 ,既然贾、马和王肃都认为应该 考校顺应古道而行 ,按照《洪范》篇里的说法,应该是王肃的说法更好。
|
然洪范称 三人占,从二人之言 。贾、马及肃皆以为 顺考古道 。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皇帝说: 孔子曾说 只有天是最大的,也只有尧这样的圣人能顺应天意行事 。
|
以洪范言之,肃义为长。 帝曰: 仲尼言 唯天为大,唯尧则之 。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尧的至善至美,在于他能按上天意志行事,考察并顺应古代行为,并不是他所追求的。
|
尧之大美,在乎则天,顺考古道,非其至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现在我们探究里面的内容来明确尧帝的圣德,舍弃大的方面探究更精细的内容,这是作者的意思吗? 淳于俊回答说: 我只是按照以前老师的说法,我也没有明白其中蕴含的大义,至于是不是选择折中的说法,就要靠皇上您自己的判断了。
|
今发篇开义以明圣德,而舍其大,更称其细,岂作者之意邪? 峻对曰: 臣奉遵师说,未喻大义,至于折中,裁之圣思。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接着又谈论到四岳推举鲧治水的事,皇帝又问到: 作为君主,德行应该与天地之道相符,与日月一样照亮天下,思虑一定周祥,公正没有偏失,现在王肃所说的 尧帝不够了解鲧,所以先行试用 。
|
次及四岳举鲧,帝又问曰: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思无不周,明无不照,今王肃云 尧意不能明鲧,是以试用 。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这样的话,岂不是圣人观察人事也有不够详尽的地方吗?
|
如此,圣人之明有所未尽邪?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淳于俊回答说: 虽然圣人的贤明非常弘大,但也有不够详尽的地方,所以大禹说 能赏识人才是哲人,但对于帝王来说是很难的 。但尧帝最终也改正了自己的失误,将帝位传给了贤明的大禹,让社会发展得很好,所以也可以被称为圣人。
|
峻对曰: 虽圣人之弘,犹有所未尽,故禹曰 知人则哲,惟帝难之 ,然卒能改授圣贤,缉熙庶绩,亦所以成圣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皇帝说: 说到善始善终,只有圣人才能做到。
|
帝曰: 夫有始有卒,其唯圣人。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开端,又怎么能被称为圣人呢?
|
若不能始,何以为圣?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那句话说的 对于皇帝来说很困难 ,但最后能改正失误传位大禹,大概也能称得上是能赏识人才了,所以圣人认为难的,并不是言语的不够周祥。
|
其言 惟帝难之 ,然卒能改授,盖谓知人,圣人所难,非不尽之言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经》上说 能知人的就可以称得上圣哲,能选拔人才做官。
|
经云: 知人则哲,能官人。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如果尧帝质疑鲧的品德,用了九年时间来检验他,使得在选择继位者的时候失去了章法,又怎么能称得上是圣哲呢?
|
若尧疑鲧,试之九年,官人失叙,何得谓之圣哲?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淳于俊回答说: 臣私下阅读经传的时候,认为即使是圣人也不会行事没有偏差,所以尧帝任用鲧、共工、兜、三苗等四凶,周公任用管叔、菜叔等人,孔子错误对待宰予。
|
峻对曰: 臣窃观经传,圣人行事不能无失,是以尧失之四凶,周公失之二叔,仲尼失之宰予。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皇帝说: 尧帝信任鲧,九年没有什么成效,天下水道都四散流淌,百姓遭受水灾,苦不堪言。
|
帝曰: 尧之任鲧,九载无成,汨陈五行,民用昏垫。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至于孔子对待宰予的失误,与尧帝有轻重的差别,不应放在一起。
|
至於仲尼失之宰予,言行之间,轻重不同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至于周公任用管叔、蔡叔的事,在《尚书》中也有记载,都是你们作为博士应该熟知的。
|
至于周公、管、蔡之事,亦尚书所载,皆博士所当通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淳于俊回答说: 这些都是前代的圣贤们所疑虑的,不是臣愚陋的见识能说清楚的。 又接着说到《尚书》中的 有在下曰虞舜 一句的含义,皇帝问到: 在尧帝的时代,洪水泛滥,又有四凶在为害朝廷百姓,但是很需要选拔贤明的君主来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
峻对曰: 此皆先贤所疑,非臣寡见所能究论。 次及 有鳏在下曰 虞舜 ,帝问曰: 当尧之时,洪水为害,四凶在朝,宜速登贤圣济斯民之时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舜在当时社会上已经有了影响,贤明圣德,但很久没有被举荐任用,为什么呢?
|
舜年在既立,圣德光明,而久不进用,何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淳于俊回答说: 尧帝也曾感叹着寻求贤人,想要让出自己的帝位,四岳说 如果选出德行不够的人是会辱没这个帝位的 。
|
峻对曰: 尧咨嗟求贤,欲逊己位,岳曰 否德忝帝位 。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尧帝又让四岳举荐那些有仁德由身处低位的人,四岳就像他举荐了舜。
|
尧复使岳扬举仄陋,然后荐舜。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所以舜得以举荐,实际上主要是尧的功劳,这大概是尧为了让天下百姓都满意。
|
荐舜之本,实由於尧,此盖圣人欲尽众心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皇帝说: 尧已经听闻了舜的贤德却不能重用,同时对一些忠臣也不重用,最终还是四岳摒除地位低下的偏见然后举荐的舜,这不是说尧并不是急于选拔有贤德的人来解救百姓的苦难吗? 淳于俊回答说: 这就不是臣浅薄的见解所能达到的深度了。
|
帝曰: 尧既闻舜而不登用,又时忠臣亦不进达,乃使狱扬仄陋而后荐举,非急於用圣恤民之谓也。 峻对曰: 非臣愚见所能逮及。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继而皇帝又令学者们讲《礼记》。
|
於是复命讲礼记。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他问: 《礼记》上说 太上立德,其次务施报 。
|
帝问曰: 太上立德,其次务施报 。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治理天下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政策手段呢;应该制定什么的方针政策才能做到树立德政,付出努力不需强求回报呢?
|
为治何由而教化各异;皆脩何政而能致于立德,施而不报乎?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博士马照回答说: 最高的境界是树立德行,说的是三皇五帝的时代都是明君们以自己的德行教化百姓,第二的是报答,是说后来的尧、舜、禹的时代依靠礼法治理天下。
|
博士马照对曰: 太上立德,谓三皇五帝之世以德化民,其次报施,谓三王之世以礼为治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皇帝说: 这两种做法不同,对百姓教化的影响程度也有深浅的区别,这是因为帝王本身品行有差别,还是时代造成的呢?
|
帝曰: 二者致化薄厚不同,将主有优劣邪?时使之然乎?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马照回答说: 自然是因为不同时代发展有不同的社会基础,所以教化的影响力也自然有深有浅了。
|
照对曰: 诚由时有朴文,故化有薄厚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这一年的五月,邺城和上洛等地都上奏称有甘霖降落,于是六月初一,改年号为甘露。
|
五月,邺及上洛并言甘露降。夏六月丙午,改元为甘露。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二十日,又在元城县的一口水井中发现了青龙。
|
乙丑,青龙见元城县界井中。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七月五日,卫将军胡遵去世。
|
秋七月己卯,卫将军胡遵薨。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九日,安西将军邓艾在上邽与蜀将姜维交战,大获全胜。天子下诏说: 我军还没有投入全部战力,贼寇就已经被摧毁,战场上杀死和俘虏的数以万计,自从我朝平定天下以来,还没有获得过这么大的胜利。
|
癸未,安西将军邓艾大破蜀大将姜维于上邽,诏曰: 兵未极武,丑虏摧破,斩首获生,动以万计,自顷战克,无如此者。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现在派遣将士犒赏三军,设宴款待三军将士,大家终日宴饮,才合我的心意。
|
今遣使者犒赐将士,大会临飨,饮宴终日,称朕意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八月二十六日,令大将军司马昭加上大都督的称号,允许他上奏时只需要报官职不报姓名,授予他可以统率全国兵马的黄钺。
|
八月庚午,命大将军司马文王加号大都督,奏事不名,假黄钺。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二十九日,任命太尉司马孚为太傅。
|
癸酉,以太尉司马孚为太傅。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九月,任命司徒高柔为太尉。
|
九月,以司徒高柔为太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十月,封司空郑冲为司徒、尚书左仆射卢毓为司空。
|
冬十月,以司空郑冲为司徒,尚书左仆射卢毓为司空。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甘露二年二月,有青龙出现在温县的某处水井中。
|
二年春二月,青龙见温县井中。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三月,司空卢毓去世。
|
三月,司空卢毓薨。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四月三日,皇帝下诏说: 玄菟郡高显县的官吏百姓反叛,县令郑熙被这些反贼杀害。
|
夏四月癸卯,诏曰: 玄菟郡高显县吏民反叛,长郑熙为贼所杀。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百姓王简背负着郑熙的遗体昼夜赶路,走了很远才到了郡府所在,他的忠诚气节应该嘉奖。
|
民王简负担熙丧,晨夜星行,远致本州,忠节可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现在下令授予他忠义都尉的职位,来表彰他与常人不同的行为。
|
其特拜简为忠义都尉,以旌殊行。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二十四日,任命征东大将军诸葛诞为司空。
|
甲子,以征东大将军诸葛诞为司空。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五月一日,皇帝来到国学馆,让朝臣们作诗。
|
五月辛未,帝幸辟雍,会命群臣赋诗。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侍中和逌、尚书陈骞等人作诗时故意拖延时间,有官员上奏请求免去他们的官职,天子下诏说: 我不够机智灵敏,但喜好风雅之事,现在让大家即席作诗,只是想借此了解朝政的得失,但大家却议论纷纷,又不能理解我的意图。
|
侍中和逌、尚书陈骞等作诗稽留,有司奏免官,诏曰: 吾以暗昧,爱好文雅,广延诗赋,以知得失,而乃尔纷纭,良用反仄。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现在就原谅他们了。
|
其原逌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所以应该从现在以后,朝臣们都应该认真钻研古文内涵,修习研明经典,才符合我的心意。
|
主者宜敕自今以后,群臣皆当玩习古义,脩明经典,称朕意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五日,诸葛诞不接受朝廷的征召担任司空,发兵反叛,杀死扬州刺史乐綝。
|
乙亥,诸葛诞不就徵,发兵反,杀扬州刺史乐綝。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六月,朝廷下令赦免那些被诸葛诞欺骗连累的官吏百姓。七月,天子下诏说: 诸葛诞反叛,是制造祸乱的元凶,还颠覆扬州的平静。
|
丙子,赦淮南将吏士民为诞所诖误者。丁丑,诏曰: 诸葛诞造为凶乱,荡覆扬州。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从前黥布反叛,汉高祖亲自出征平叛;隗嚣乖张违命,光武帝西征讨伐。等到我朝先祖明皇帝亲自率军征讨吴、蜀,这些事都是能彰显朝廷威势的。
|
昔黥布逆叛,汉祖亲戎,隗嚣违戾,光武西伐,及烈祖明皇帝躬征吴、蜀,皆所以奋扬赫斯,震耀威武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现在也应当由我和皇太后一起参与到军事事务中,方便更快地平定反贼,安定东边的局势。
|
今宜皇太后与朕暂共临戎,速定丑虏,时宁东夏。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九日,天子又下诏说: 诸葛诞编造谎言反叛,胁迫忠义之士参与到他的行动中,但他部下的平寇将军临渭亭侯庞会和骑督偏将军路蕃都各自带领手下随从突围而出投奔朝廷,他们的忠勇壮烈的行为应该受到褒扬嘉奖。
|
己卯,诏曰: 诸葛诞造构逆乱,迫胁忠义,平寇将军临渭亭侯庞会、骑督偏将军路蕃,各将左右,斩门突出,忠壮勇烈,所宜嘉异。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现在特下令加封庞会为乡侯,路蕃为亭侯。
|
其进会爵乡侯,蕃封亭侯。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六月六日,天子下诏说: 东吴那边持着符节监督夏口各类军事事务的镇军将军沙羡侯孙壹,是吴王的同族近亲,处在上将军的高位上,但能敬畏天命,鉴别局势福祸,毅然率部众向我军投降。就算是从前微子启离开殷国,乐毅出逃至燕国,也无法与孙将军相比较。
|
六月乙巳,诏: 吴使持节都督夏口诸军事镇军将军沙羡侯孙壹,贼之枝属,位为上将,畏天知命,深鉴祸福,翻然举众,远归大国,虽微子去殷,乐毅遁燕,无以加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现在特下令封孙壹为侍中车骑将军,授予符节,兼任交州牧,封为吴侯,建立公府或受到征召时的礼节待遇与三司同等。依照古代伯侯的八命之礼,赐给他三公所穿戴的礼服和冠冕,所有待遇都要很好。
|
其以壹为侍中车骑将军、假节、交州牧、吴侯,开府辟召仪同三司,依古侯伯八命之礼,衮冕赤舄,事从丰厚。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二十五日,天子又下诏: 现在我亲自到项县来督军,大将军依循天意讨伐叛贼,要到淮浦前线。
|
甲子,诏曰: 今车驾驻项,大将军恭行天罚,前临淮浦。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从前相国或大司马出征讨伐时,都有尚书随行,现在也应该如此。
|
昔相国大司马征讨,皆与尚书俱行,今宜如旧。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就下令让散骑常侍裴秀、给事黄门侍郎锺会咸与大将军一起行动。
|
乃令散骑常侍裴秀、给事黄门侍郎锺会咸与大将军俱行。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八月,天子又下诏说: 从前燕刺王密谋造反,韩谊等官员极力劝阻却因此被杀,汉朝朝廷给予韩谊的子孙优厚的待遇。
|
秋八月,诏曰: 昔燕刺王谋反,韩谊等谏而死,汉朝显登其子。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现在诸葛诞制造祸乱,他的主簿宣隆、部曲督秦睱等人也坚守节操正义,在他反叛之前也坚决抗争,但却被诸葛诞杀害。
|
诸葛诞创造凶乱,主簿宣隆、部曲督秦絜秉节守义,临事固争,为诞所杀,所谓无比干之亲而受其戮者。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这就是世人所说的没有与比干亲近但却遭受和他一样的结局。现在特下令提升宣隆、秦睱的儿子为骑都尉,加以赏赐,并广为宣传,以示嘉奖对朝廷忠诚的忠义之人。
|
其以隆、絜子为骑都尉,加以赠赐,光示远近,以殊忠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九月,下令大赦天下。
|
九月,大赦。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十二月,东吴大将全端、全怿等率部下投降。
|
冬十二月,吴大将全端、全怿等率众降。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甘露三年二月,大将军司马昭攻陷了寿春,斩杀了诸葛诞。
|
三年春二月,大将军司马文王陷寿春城,斩诸葛诞。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三月,天子下诏说: 从前军队打了胜仗,都收取敌人的尸首堆土形成高冢以示敌军,来炫耀胜利,目的是为了惩罚叛逆之人同时彰显武力。
|
三月,诏曰: 古者克敌,收其尸以为京观,所以惩昏逆而章武功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西汉武帝元鼎年间,改桐乡为闻喜县,新乡为获嘉县,是为了彰显攻克南越的胜利。
|
汉孝武元鼎中,改桐乡为闻喜,新乡为获嘉,以著南越之亡。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现在我朝大将军亲自率领军队,驻扎在丘头,对内平定反贼,对外抵御外族侵扰,功劳福泽万民,声威震荡四海。
|
大将军亲总六戎,营据丘头,内夷群凶,外殄寇虏,功济兆民,声振四海。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攻克敌军的地方,也应该有一个值得纪念的名称,特下令将丘头改称武丘,表明用武力平定叛乱的事,让后代的人永远也不要忘记,这跟京观或给两地改名的用意是一样的。
|
克敌之地,宜有令名,其改丘头为武丘,明以武平乱,后世不忘,亦京观二邑之义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五月,任命大将军司马昭为相国,加封晋公,享受八个郡的食邑,再特赐九种用物,司马昭先后推辞了九次才停止了这些赏赐。
|
夏五月,命大将军司马文王为相国,封晋公,食邑八郡,加之九锡,文王前后九让乃止。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六月十三日,天子下诏说: 从前南阳郡有山贼作乱,侵扰百姓,想要劫持以前的太守东里衮为人质,当地功曹应余只身力争保护太守,才使得东里衮幸免于难。
|
六月丙子,诏曰: 昔南阳郡山贼扰攘,欲劫质故太守东里衮,功曹应余独身捍衮,遂免於难。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应余在掩护东里衮的过程中历经千辛万苦,最终为使长官突出重围力战而死。现在司徒应该了解一下,安排应余的孙子应伦担任相应的职位,让他和后代都能得到忠诚相应的回报。
|
余颠沛殒毙,杀身济君。其下司徒,署余孙伦吏,使蒙伏节之报。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二十八日,朝廷大举评议众位官员在平定诸葛诞叛乱中的功劳,最后依据功劳大小给予不同程度的封爵赏赐。
|
辛卯,大论淮南之功,封爵行赏各有差。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八月十二日,任命骠骑将军王昶为司空。
|
秋八月甲戌,以骠骑将军王昶为司空。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九月四日,天子下诏说: 奉养老人,推行德教,这是尧、舜、禹三代得以树立良好风范并流传不衰的原因。所以朝廷应选举德高望重的老人加以推崇致敬,向他们请教国家大事与朝政的利弊得失,并记录他们的言语德行,这样之后全国都仿效他们,自然就有教化的效果了。
|
丙寅,诏曰: 夫养老兴教,三代所以树风化垂不朽也,必有三老、五更以崇至敬,乞言纳诲,著在惇史,然后六合承流,下观而化。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所以朝廷应该精选那些品行良好的老人,作为三老、五更的任选。
|
宜妙简德行,以充其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关内侯王祥,素来履行仁道秉持忠义,性格温文尔雅又坚定本心。
|
关内侯王祥,履仁秉义,雅志淳固。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关内侯郑小同,品性温良恭俭,孝亲忠友,遵循礼法不会违背。
|
关内侯郑小同,温恭孝友,帅礼不忒。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可以推选王祥为三老,郑小同为五更。
|
其以祥为三老,小同为五更。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诏令下达后,天子亲自率领相关官员,按古代礼节举行聘任礼仪。
|
车驾亲率群司,躬行古礼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这一年,仍然有青龙、黄龙出现在顿丘、冠军、阳夏县的水井中。
|
是岁,青龙、黄龙仍见顿丘、冠军、阳夏县界井中。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甘露四年正月,宁陵县的一水井中有两条黄龙出现。六月,司空王昶死去。
|
四年春正月,黄龙二,见宁陵县界井中。夏六月,司空王昶薨。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七月,陈留王曹峻亡故。
|
秋七月,陈留王峻薨。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十月十日,朝廷将新城郡一分为二,复设上庸郡。
|
冬十月丙寅,分新城郡,复置上庸郡。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十一月十八日,车骑将军孙壹被他的奴婢所杀。
|
十一月癸卯,车骑将军孙壹为婢所杀。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Subsets and Splits
No community queries yet
The top public SQL queries from the community will appear here once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