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put
stringlengths 2
802
| output
stringlengths 2
803
|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
---|---|---|
古人有话说: 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
|
古人有言: 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弗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 叔父您应该遵循古代圣人的准则,以遵守先帝的临终嘱咐,小心翼翼,静肃恭谨地保住地位,以符合我的心意。
|
叔父兹率先圣之典,以纂乃先帝之遗命,战战兢兢,靖恭厥位,称朕意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景初、正元、景元年间,朝廷多次给他增加食邑,加上之前的一共五千户。
|
景初、正元、景元中,累增邑,并前五千户。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临邑早逝的公子曹上,早年就去世了。
|
临邑殇公子上,早薨。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太和五年,朝廷追封他的谥号。
|
太和五年,追封谥。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没有后代。
|
无后。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楚王曹彪,字朱虎。
|
楚王彪字朱虎。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建安二十一年,封寿春侯。
|
建安二十一年,封寿春侯。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黄初二年进封爵位,转封为汝阳公。
|
黄初二年,进爵,徙封汝阳公。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黄初三年被封为弋阳王。
|
三年,封弋阳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同年转封为吴王。
|
其年徙封吴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黄初五年,封地改到寿春县。
|
五年,改封寿春县。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黄初七年,迁移封地为白马。
|
七年,徙封白马。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太和五年冬天,到京都朝见天子。
|
太和五年冬,朝京都。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六年,改封为楚王。
|
六年,改封楚。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当初,曹彪入京朝见,触犯了禁令,青龙元年,被有关官员上奏举报,明帝下诏削减了他三个县、一千五百户的封地。
|
初,彪来朝,犯禁,青龙元年,为有司所奏,诏削县三,户千五百。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青龙二年,明帝大赦天下,恢复了削减的三个县的封地。
|
二年,大赦,复所削县。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景初三年,为曹彪增加了封邑五百户,加上之前的一共三千户。
|
景初三年,增户五百,并前三千户。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嘉平元年,兖州刺史令狐愚和太尉王凌密谋要迎曹彪为帝,定都许昌。
|
嘉平元年,兖州刺史令狐愚与太尉王凌谋迎彪都许昌。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这简述在《王凌传》中另有记载。
|
语在凌传。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齐王就派太傅和侍御史到他的封地查询验证,将跟这件事有关的人都收押起来。
|
乃遣傅及侍御史就国案验,收治诸相连及者。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廷尉请求征召曹彪前来治罪。
|
廷尉请徵彪治罪。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于是按照汉朝燕王刘旦的旧例,派人兼任廷尉大鸿胪持节符赐给曹彪用玺印封记的诏书严厉谴责他,让他自己打算。
|
於是依汉燕王旦故事,使兼廷尉大鸿胪持节赐彪玺书切责之,使自图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曹彪就自杀了。
|
彪乃自杀。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他的妃妾和儿子们都被贬为平民,迁移到平原郡。
|
妃及诸子皆免为庶人,徙平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曹彪的属官还有近臣谒者,也因为了解内情却不辅佐教导的道义而获罪,都被杀了。
|
彪之官属以下及监国谒者,坐知情无辅导之义,皆伏诛。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曹彪的封地也被削除,成为淮南郡。
|
国除为淮南郡。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正元元年齐王下诏书说: 已故楚王曹彪,背叛国家,依附奸人,自己身死,后代也成为平民,虽然是自己导致的,但仍然怜悯他。
|
正元元年诏曰: 故楚王彪,背国附奸,身死嗣替,虽自取之,犹哀矜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隐藏过失掩盖罪行,是爱自己兄弟的方法,现在下令封曹彪的世子曹嘉为常山真定王。
|
夫含垢藏疾,亲亲之道也,其封彪世子嘉为常山真定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景元元年,为曹嘉增加封邑,连同以前的共有二千五百户。
|
景元元年,增邑,并前二千五百户。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刚殇公子曹勤,早年就去世了。
|
刚殇公子勤,早薨。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太和五年,朝廷追封他的谥号。
|
太和五年追封谥。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没有后代。
|
无后。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谷城殇公子曹乘,早年就去世了。
|
谷城殇公子乘,早薨。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太和五年,朝廷追封他的谥号。
|
太和五年追封谥。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没有后代。
|
无后。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郿戴公子曹整,延续堂叔郎中曹绍的后代。
|
郿戴公子整,奉从叔父郎中绍后。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建安二十二年,封为郿侯。
|
建安二十二年,封郿侯。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建安二十三年去世。
|
二十三年薨。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没有子嗣。
|
无子。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黄初二年追加进封爵位,谥号为戴公。
|
黄初二年追进爵,谥曰戴公。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让彭城王曹据的儿子曹范延续曹整的后代。
|
以彭城王据子范奉整后。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黄初三年,曹范被封为平氏侯。
|
三年,封平氏侯。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四年,转移封地到成武。
|
四年,徙封成武。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太和三年,进封爵位为公。
|
太和三年,进爵为公。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青龙三年去世。
|
青龙三年薨。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谥号为悼公。
|
谥曰悼公。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没有后代。
|
无后。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青龙四年,朝廷下诏封曹范的弟弟,东安乡公曹阐为郿公,延续曹整的香火。
|
四年,诏以范弟东安乡公阐为郿公,奉整后。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景初、正元、景元年间,朝廷多次给他增加食邑,加上之前的一共一千八百户。
|
正元、景元中、累增邑,并前千八百户。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灵殇公子曹京,早年就去世了。
|
灵殇公子京,早薨。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太和五年,朝廷追封他的谥号。
|
太和五年追封谥。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没有后代。
|
无后。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樊安公曹均,延续叔公蓟恭公曹彬的香火。
|
樊安公均,奉叔父蓟恭公彬后。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建安二十一年,封为樊侯。
|
建安二十二年,封樊侯。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建安二十四年去世。
|
二十四年薨。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他的儿子曹抗继承爵位。
|
子抗嗣。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黄初二年,朝廷追封晋升为公爵,谥号为安公。
|
黄初二年,追进公爵,谥曰安公。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三年,改封为抗蓟公。
|
三年,徙封抗蓟公。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黄初四年,转封为屯留公。
|
四年,徙封屯留公。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景初元年去世,谥号为定公。
|
景初元年薨,谥曰定公。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他的儿子曹谌继承爵位。
|
子谌嗣。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景初、正元、景元年间,朝廷多次给他增加食邑,加上之前的一共一千九百户。
|
景初、正元、景元中,累增邑,并前千九百户。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广宗殇公子曹棘,早年就去世了。
|
广宗殇公子棘,早薨。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太和五年,朝廷追封他的谥号。
|
太和五年追封谥。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没有后代。
|
无后。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东平灵王曹徽,延续叔公朗陵哀侯曹玉的香火。
|
东平灵王徽,奉叔公朗陵哀侯玉后。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建安二十二年,封为历城侯。
|
建安二十二年,封历城侯。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黄初二年,晋升爵位为历城公。
|
黄初二年,进爵为公。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黄初三年,封为庐江王。四年,转封为寿张王。黄初五年,曹徽让属下官员殴打寿张县吏,被有关官员上奏举报。
|
青龙二年,徽使官属挝寿张县吏,为有司所奏。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明帝下诏削减一个封县和五百户食邑。
|
诏削县一,户五百。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同年,就恢复了削减的封县。
|
其年复所削县。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正始三年去世。
|
正始三年薨。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儿子曹翕继承爵位。
|
子翕嗣。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景初、正元、景元年间,朝廷多次给他增加食邑,加上之前的一共三千四百户。
|
景初、正元、景元中,累增邑,并前三千四百户。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乐陵王曹茂,建安二十二年,封为万岁亭侯。
|
乐陵王茂,建安二十二年封万岁亭侯。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建安二十三年,改封为平舆侯。
|
二十三年,改封平舆侯。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黄初三年,晋升爵位,转移封地为乘氏公。
|
黄初三年,进爵,徙封乘氏公。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黄初七年,转移封地到中丘。
|
七年,徙封中丘。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曹茂性情傲慢凶狠,年少时没有受到太祖宠爱。
|
茂性傲佷,少无宠於太祖。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等到了文帝的时期,又只有他没有被封王。
|
及文帝世,又独不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太和元年,明帝转封他为聊城公,同年封为聊城王。
|
太和元年,徙封聊城公,其年为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诏令说: 过去舜帝的弟弟象作恶很严重,但大舜依然将他封为有庳的侯。
|
诏曰: 昔象之为虐至甚,而大舜犹侯之有庳。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近来汉朝的淮南王、阜陵王,都是乱臣贼子,但仍然能或者等到恢复封国,或者在儿子那一代得到赐土封国。
|
近汉氏淮南、阜陵,皆为乱臣逆子,而犹或及身而复国,或至子而锡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有虞氏在上古时候就建立了这一准则,汉文帝、明帝、章帝在前代都有施行,这些都是按照长幼次序延续兄弟之间的深情厚谊。
|
有虞建之於上古,汉文、明、章行之乎前代,斯皆敦叙亲亲之厚义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聊城公曹茂年少时不遵循礼节教化,长大后不追求善事。
|
聊城公茂少不闲礼教,长不务善道。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先帝认为古代封立诸侯,都是任命贤能的人,所以姬姓也有不一定能封侯的人,所以不是只有聊城王曹茂。
|
先帝以为古之立诸侯也,皆命贤者,故姬姓有未必侯者,是以独不王茂。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太皇太后多次这样说。
|
太皇太后数以为言。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我询问得知曹茂最近对过去的过失有悔恨之心,想要在将来修习善事。
|
如闻茂顷来少知悔昔之非,欲脩善将来。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君子看到他的进步,不死守他的过往。
|
君子与其进,不保其往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现在封曹茂为聊城王,以安慰太皇太后推广恩泽的心意。
|
今封茂为聊城王,以慰太皇太后下流之念。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太和六年,改封为曲阳王。
|
六年,改封曲阳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正始三年,东平灵王曹徽去世,曹茂自称咽喉痛,不肯参加哀悼,在居所进出自如。
|
正始三年,东平灵王薨,茂称嗌痛,不肯发哀,居处出入自若。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有关官员上奏削除他的封土,明帝下诏削减一个封县和五百户食邑。
|
有司奏除国土,诏削县一,户五百。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正始五年,转移封地到乐陵,明帝下诏因为曹茂的封地收入少,但儿子很多,就恢复了他被削减的食邑,又增加食邑七百户。
|
五年,徙封乐陵,诏以茂租奉少,诸子多,复所削户,又增户七百。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嘉平、正元、景元年间,朝廷多次给他增加食邑,加上之前的一共五千户。
|
嘉平、正元、景元中,累增邑,并前五千户。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文帝有九个儿子:甄氏皇后生明帝,李贵人生赞哀王曹协,潘淑媛生北海悼王曹蕤,朱淑媛生东武阳怀王曹鉴,仇昭仪生东海定王曹霖,徐姬生元城哀王曹礼,苏姬生邯郸怀王曹邕,张姬生清河悼王曹贡,宋姬生广平哀王曹俨。
|
文皇帝九男:甄氏皇后生明帝,李贵人生赞哀王协,潘淑媛生北海悼王蕤,朱淑媛生东武阳怀王鉴,仇昭仪生东海定王霖,徐姬生元城哀王礼,苏姬生邯郸怀王邕,张姬生清河悼王贡,宋姬生广平哀王俨。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赞哀王曹协,去世得早。
|
赞哀王协,早薨。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太和五年,追封谥号为经殇公。
|
太和五年追封谥曰经殇公。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青龙二年,更改了谥号。
|
青龙二年,更追改号谥。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Subsets and Splits
No community queries yet
The top public SQL queries from the community will appear here once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