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put
stringlengths 2
802
| output
stringlengths 2
803
|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
---|---|---|
满宠估计敌人一定会袭击酉阳,于是也加紧战备。孙权闻讯,只得退还。
|
宠度其必袭西阳而为之备,权闻之,退还。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那年秋,派曹休从庐江南到合肥,派满宠向夏口。
|
秋,使曹休从庐江南入合肥,令宠向夏口。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满宠上疏言道: 曹休虽聪明果敢,但很少用兵,实践经验不足。今所行线路,背后是湖,旁边是长江,前进容易,退却却难。
|
宠上疏曰: 曹休虽明果而希用兵,今所从道,背湖旁江,易进难退,此兵之洼地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这样的路是兵家所最忌讳的呀!如果进入无强口,应该做好充分准备。 满宠的上疏没有送到,曹休就深入到无强口。
|
若入无强口,宜深为之备。 宠表未报,休遂深入。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敌兵果真在无强口断了去夹石的路,阻截了曹休的退路。
|
贼果从无强口断夹石,要休还路。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曹休边战边退,正好朱灵等从后面拦截敌兵,与敌人相遇,敌人惊恐而逃,曹休得以生还。
|
休战不利,退走。会朱灵等从后来断道,与贼相遇。贼惊走,休军乃得还。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这一年曹休死去。满宠以前将军职代理都督扬州诸军事。
|
是岁休薨,宠以前将军代都督扬州诸军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汝南士兵和民众慕恋满宠,扶老携幼,要随满宠一起走,无法阻止。
|
汝南兵民恋慕,大小相率,奔随道路,不可禁止。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护军上表要求剿杀首领。魏明帝让满宠带走亲信部下的一千人,其余的不再管了。
|
护军表上,欲杀其为首者。诏使宠将亲兵千人自随,其馀一无所问。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太和四年,满宠为征东将军。
|
四年,拜宠征东将军。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这年冬,孙权声称要取合肥。满宠上表要求召集兖州、豫州兵力。
|
其冬,孙权扬声欲至合肥,宠表召兖、豫诸军,皆集。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后来两州兵力云集,敌兵只好退还了。朝廷命满宠就此撤兵。
|
贼寻退还,被诏罢兵。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满宠认为敌兵大举退还,恐怕不是本意。他们一定是佯装退却以麻痹我们,等我们撤军后,好趁虚而入。于是上表要求不要撤军。
|
宠以为今贼大举而还,非本意也,此必欲伪退以罢吾兵,而倒还乘虚,掩不备也,表不罢兵。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太和五年,东吴将领孙布派人到扬州求降,说: 因为路途遥远不能前来致意,特请派兵前来迎接。
|
后十馀日,权果更来,到合肥城,不克而还。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扬州刺史王腸将孙布信传到满宠手里,请求派兵马前去迎接。满宠认为此必有诈,不派兵马,替王腸写信给孙布说: 你认识错误,迷途知返,想脱离灾祸归顺我们,离开暴政,改走正道,值得赞扬。
|
其明年,吴将孙布遣人诣扬州求降,辞云: 道远不能自致,乞兵见迎。 刺史王凌腾布书,请兵马迎之。宠以为必诈,不与兵,而为凌作报书曰: 知识邪正,欲避祸就顺,去暴归道,甚相嘉尚。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今希望我们派兵迎接你们,但思来想去,兵少则不能保卫你们,兵多则又易泄露机密。
|
今欲遣兵相迎,然计兵少则不足相卫,多则事必远闻。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暂且设密计以成全你的志向,临时再商讨办法。 正好这时满宠被召入朝,临行前他命令留府长史: 若王腸想要前往迎接,不要给他派兵。
|
且先密计以成本志,临时节度其宜。 宠会被书当入朝,敕留府长史: 若凌欲往迎,勿与兵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王腸因为不能从满宠处索得兵马,于是就派遣督将,率步兵骑兵七百人前往迎接孙布。
|
凌於后索兵不得,乃单遣一督将步骑七百人往迎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孙布在夜里突然袭击,督将逃走,七百人死伤大半。
|
布夜掩击,督将迸走,死伤过半。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当初,满宠与王腸不和,王腸的同党诋毁满宠年老力衰,言行荒谬,不合事理。因此魏明帝才召满宠入朝。
|
初,宠与凌共事不平,凌支党毁宠疲老悖谬,故明帝召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魏明帝下诏说: 从前廉颇为向使者表示自己身体健康,仍可带兵打仗,一顿吃掉斗米、十斤肉。
|
既至,体气康强,见而遣还。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马援六十二岁时仍请兵战斗,据马鞍顾视,以示可用。今你未老而自谓已老,怎不以廉颇、马援自比呢?
|
宠屡表求留,诏报曰: 昔廉颇强食,马援据鞍,今君未老而自谓已老,何与廉、马之相背邪?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要想法保卫边境,为国效力呵。
|
其思安边境,惠此中国。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太和六年,东吴大将陆逊移兵庐江,不少人认为应赶快救援,满宠说: 庐江虽小,但是兵精将猛,定能坚守一段时日。
|
明年,吴将陆逊向庐江,论者以为宜速赴之。宠曰: 庐江虽小,将劲兵精,守则经时。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再说,敌军弃船深入二百里,后方空虚,正宜诱其深入,乘机击败他们。应当听之任之,让其推进,让他们连逃跑都来不及。
|
又贼舍船二百里来,后尾空县,尚欲诱致,今宜听其遂进,但恐走不可及耳。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整肃军队开往杨宜口。
|
整军趋杨宜口。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敌兵听说大兵东下,当夜逃走了。
|
贼闻大兵东下,即夜遁。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当时,孙权每年都有进攻之计。
|
时权岁有来计。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青龙元年,满宠上疏说: 合肥城南面江靠湖,北面远接寿春,敌兵围攻合肥,得以依恃水势。官兵救援,应当先攻破其主力军,然后才能解围。应当转移城内的兵力向西三十里,那里可以依据地势奇险,再加上城兵固守。这是引敌出洞而断其退路的上计。 护军将军蒋济则以为: 如此做是向敌人示弱,而且看见敌人的烟火就毁坏自己的城池,这可是不攻自破呀!
|
贼往甚易,而兵往救之甚难,宜移城内之兵,其西三十里,有奇险可依,更立城以固守,此为引贼平地而掎其归路,於计为便。 护军将军蒋济议,以为: 既示天下以弱,且望贼烟火而坏城,此为未攻而自拔。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如果情形真是到了这地步,则敌兵必肆无忌惮地掠夺,我兵则必然以淮北为守了。
|
一至於此,劫略无限,必以淮北为守。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因此明帝没有同意满宠的意见。
|
帝未许。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满宠又上表: 孙子说:兵者,实为诡变之道。
|
宠重表曰: 孙子言,兵者,诡道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本来有能力,但却让敌兵认为贫弱而不能,予以小利麻痹敌人使其骄傲,而以为我们害怕了。
|
故能而示之以弱不能,骄之以利,示之以慑。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这就是所谓形与实不必相符的道理。
|
此为形实不必相应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孙子又说: 善于诱引敌人示以假象。
|
又曰 善动敌者形之 。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今趁敌兵未到之前,移兵城外,内布精兵,这是设假象而诱敌深入之道。
|
今贼未至而移城卻内,此所谓形而诱之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诱敌远离水路,相机而动,则外能御敌,内能生福。
|
引贼远水,择利而动,举得於外,则福生於内矣。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尚书赵咨认为满宠的计谋更符合实际,于是皇帝下诏照此办理。
|
尚书赵咨以宠策为长,诏遂报听。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这一年,孙权亲自率兵,欲包围新城,但因为此城离水路太远,在水上停留二十天不敢下船。
|
其年,权自出,欲围新城,以其远水,积二十日不敢下船。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满宠对各位将领说: 孙权得知我移兵城外,一定会夸下海口。
|
宠谓诸将曰: 权得吾移城,必於其众中有自大之言,今大举来欲要一切之功,虽不敢至,必当上岸耀兵以示有馀。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现在前来展示其实力,邀取功名。虽然他不敢再推进,但一定会上岸来炫耀一下兵力,以示其兵多将广。
|
乃潜遣步骑六千,伏肥城隐处以待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于是在合肥城的隐蔽处埋伏步兵骑兵六千人,等待敌兵自投罗网。孙权果然上岸耀武扬威,满宠布署的伏兵突然冲过来猛袭敌兵,杀死了敌人几百人,还有一些落水而死。
|
权果上岸耀兵,宠伏军卒起击之,斩首数百,或有赴水死者。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青龙二年,孙权亲自统率十万大军来到合肥新城。
|
明年,权自将号十万,至合肥新城。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满宠招募勇猛之士数十人,折松枝作成火炬,又灌上麻油,顺风放火,烧掉敌兵的作战器械,又射死孙权的侄子孙泰。
|
宠驰往赴,募壮士数十人,折松为炬,灌以麻油,从上风放火,烧贼攻具,射杀权弟子孙泰。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敌兵只好撤退。
|
贼於是引退。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青龙三年春天,孙权派兵数千家到江北屯田。
|
三年春,权遣兵数千家佃於江北。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这年八月,满宠认为,正值庄稼收割季节,男女老少,布满田野。而屯兵的士兵离城有数百里远,可乘其不备,突然袭击。
|
至八月,宠以为田向收熟,男女布野,其屯卫兵去城远者数百里,可掩击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于是派遣长吏率兵沿江东下,摧毁各个屯兵营,焚烧许多谷物后撤回。
|
遣长吏督三军循江东下,摧破诸屯,焚烧谷物而还。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皇帝下诏嘉奖满宠,同时将所获的东西全部赏赐给将士。
|
诏美之,因以所获尽为将士赏。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景初二年,朝廷因为满宠年老而召回京城,授以太尉官职。
|
景初二年,以宠年老徵还,迁为太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满宠不好积蓄,所以家无余财。
|
宠不治产业,家无馀财。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皇帝下诏说: 阁下领兵在外,一心向公,有季孙行父和祭遵的风范。
|
诏曰: 君典兵在外,专心忧公,有行父、祭遵之风。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赐田十顷,谷五百斛,钱二十万,以表彰你清忠俭约的高风亮节。
|
赐田十顷,谷五百斛,钱二十万,以明清忠俭约之节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满宠前后增加的封邑共有九千六百户,子孙二人封为亭侯。
|
宠前后增邑,凡九千六百户,封子孙二人亭侯。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正始三年卒,谥号景侯。
|
正始三年薨,谥曰景侯。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儿子满伟继承爵位。
|
子伟嗣。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满伟以风格度量知名于世,官至卫尉。
|
伟以格度知名,官至卫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田豫传,田豫,字国让,渔阳雍奴人。
|
田豫字国让,渔阳雍奴人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刘备投奔公孙瓒时,田豫还年幼,自己投奔刘备,勇气十足,因得刘备器重。
|
刘备之奔公孙瓒也,豫时年少,自讬於备,备甚奇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刘备为豫州刺史时,田豫因为母亲年老,请求回家。刘备挥泪与他告别,说: 很遗憾不能和你共创大业了。
|
备为豫州刺史,豫以母老求归,备涕泣与别,曰: 恨不与君共成大事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公孙瓒让田豫任东州县令。公孙瓒的将领王门背叛了他,并替袁绍率兵万余人前来进攻。
|
公孙瓒使豫守东州令,瓒将王门叛瓒,为袁绍将万馀人来攻。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当时人心惶惶,很多人主张投降。
|
众惧欲降。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田豫登上城门对王门说: 公孙瓒对你不薄,可你还是弃他而去。也许你是迫不得已,但现在你却为虎作伥,才知你是一个乱臣贼子。
|
豫登城谓门曰: 卿为公孙所厚而去,意有所不得已也;今还作贼,乃知卿乱人耳。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我尽管智识浅薄,但也知道如何谨守城池。我既已接受守城的任务,你为何还不猛攻? 王门很惭愧,只好撤退。
|
夫挈瓶之智,守不假器,吾既受之矣,何不急攻乎? 门惭而退。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公孙瓒知道田豫有权谋,但并没有重用他。
|
瓒虽知豫有权谋而不能任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公孙瓒失败后,鲜于辅为众人推举,代理太守的职权。鲜于辅很欣赏田豫,任命他为长史。
|
瓒败而鲜于辅为国人所推,行太守事,素善豫,以为长史。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当时群雄并起,鲜于辅不知所从。
|
时雄杰并起,辅莫知所从。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田豫劝他说: 最终能平定天下的人只有曹操。
|
豫谓辅曰: 终能定天下者,必曹氏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应赶快归附他,这样才免除后祸。
|
宜速归命,无后祸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鲜于辅听从了他的计策,得到曹操的任用。
|
辅从其计,用受封宠。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曹操又任命田豫为丞相军谋掾,担任颍阳、朗陵县令,又转升为弋阳太守。所到之处,政绩颇佳。
|
太祖召豫为丞相军谋掾,除颍阴、朗陵令,迁弋阳太守,所在有治。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鄢陵侯曹彰征伐代郡,任命田豫为相。
|
鄢陵侯彰征代郡,以豫为相。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驻军在易县以北,敌骑兵埋伏在那里,向部队发起进攻。军内顿时一片骚乱,不知如何是好。
|
军次易北,虏伏骑击之,军人扰乱,莫知所为。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田豫根据地形,把战车排成圜阵,弓箭手在阵内拉弓以待,又设精兵守卫在车间的空隙处以防不测。
|
豫因地形,回车结圜陈,弓弩持满於内,疑兵塞其隙。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敌兵攻不进来,只好撤退。
|
胡不能进,散去。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田豫追击,打败敌兵,又乘胜追杀,平定代郡。田豫迁任南阳太守。
|
追击,大破之,遂前平代,皆豫策也。迁南阳太守。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此前,郡内有个叫侯音的人反叛,聚合几千人在山中为盗,是郡中的一大祸患。
|
先时,郡人侯音反,众数千人在山中为群盗,大为郡患。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前任太守抓住了其中的五百多人,上书朝廷要求处死他们。
|
前太守收其党与五百馀人,表奏皆当死。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田豫逐一查检了这些人,给予安慰,让他们改过自新,打开枷锁,放了他们。
|
豫悉见诸系囚,慰谕,开其自新之路,一时破械遣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这些囚犯十分感动,叩头表示愿意效力,并互相转告。一时间,聚集的强盗都散了伙,郡内平静下来。
|
诸囚皆叩头,愿自效,即相告语,群贼一朝解散,郡内清静。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田豫把这些情况上报朝廷,曹操十分欣赏。
|
具以状上,太祖善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魏文帝曹丕初继位,北边少数民族日益强盛,经常进犯边境。于是任命田豫持节护乌丸校尉,与牵招、解鯭并护鲜卑。
|
文帝初,北狄强盛,侵扰边塞,乃使豫持节护乌丸校尉,牵招、解俊并护鲜卑。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从高柳以东、氵岁貊以西,鲜卑有几十个部落,比能、弥加、素利各霸一方。他们又互相盟誓,不允许用马和中国进行贸易。
|
自高柳以东,濊貊以西,鲜卑数十部,比能、弥加、素利割地统御,各有分界;乃共要誓,皆不得以马与中国市。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田豫认为各少数民族团结一心对中国不利,于是设计离间,让他们彼此猜忌,互相进攻。
|
豫以戎狄为一,非中国之利,乃先构离之,使自为雠敌,互相攻伐。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素利首先违背誓约,出售一千匹马给官府。比能为此而进攻素利。
|
素利违盟,出马千匹与官,为比能所攻,求救於豫。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素利向田豫求救。田豫又怕他们相互兼并,为害更甚,应当讨伐首恶,鼓励行善之人,以便向少数民族昭示中国讲求信义。
|
豫恐遂相兼并,为害滋深,宜救善讨恶,示信众狄。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于是率领精锐部队,深入敌后,前后包围,断绝了退路。
|
单将锐卒,深入虏庭,胡人众多,钞军前后,断截归路。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田豫继续进军,大约在离敌营十里开外的路程安营扎寨,收聚了好多牛马粪,把它们点燃,自己率兵从旁路撤走。
|
豫乃进军,去虏十馀里结屯营,多聚牛马粪然之,从他道引去。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敌人见烟火不熄,以为田豫还在,等田豫他们走了十几里,敌人才发现,于是又派兵追赶,直至马城,把马城围个水泄不通。
|
胡见烟火不绝,以为尚在,去,行数十里乃知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田豫秘密布置,让司马高举战旗,击鼓,率步兵从南门出击。
|
追豫到马城,围之十重,豫密严,使司马建旌旗,鸣鼓吹,将步骑从南门出,胡人皆属目往赴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敌人都被吸引过去。田豫率领精兵强将从北门冲出,鼓声四起,两头夹击,出其不意,将敌人的包围冲散,他们丢下武器马匹,撒腿而逃。田豫率兵追杀了二十多里,尸横遍野。
|
豫将精锐自北门出,鼓噪而起,两头俱发,出虏不意,虏众散乱,皆弃弓马步走,追讨二十馀里,僵尸蔽地。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又有乌丸王骨进狂傲不恭。田豫出塞巡视,只带了百余名骑手进入骨进营地。
|
又乌丸王骨进桀黠不恭,豫因出塞案行,单将麾下百馀骑入进部。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骨进拜迎时,田豫命令手下人斩杀骨进,当众公布他的罪状。
|
进逆拜,遂使左右斩进,显其罪恶以令众。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骨进部下全都吓得不敢动。田豫把骨进的弟弟推举出来作了乌丸王。从此胡人非常敬畏田豫。山间强盗高艾,聚合了几千人马,常常抢掠烧杀,成为幽、冀两州的公害。田豫诱使鲜卑首领素利斩杀了高艾,将其首级传送到京城。
|
山贼高艾,众数千人,寇钞,为幽、冀害,豫诱使鲜卑素利部斩艾,传首京都。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田豫被封为长乐享侯。
|
封豫长乐亭侯。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他任校尉有九年之久,抗御少数民族部落的反叛,经常采取控制少数民族之间的兼并,同时使用离间计挑拨其相互关系的方法削弱他们的实力。
|
为校尉九年,其御夷狄,恒摧抑兼并,乖散强猾。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凡是那些为胡人谋利而对中国构成威胁的人,田豫都能设计使其阴谋破产,并让他们不得安宁。
|
凡逋亡奸宄,为胡作计不利官者,豫皆构刺搅离,使凶邪之谋不遂,聚居之类不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很多事情尚未做完,可是幽州刺史王雄的追随者想让王雄任乌丸校尉,于是诋毁田豫,说他在边境无事生非。
|
事业未究,而幽州刺史王雄支党欲令雄领乌丸校尉,毁豫乱边,为国生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于是田豫又被任命为汝南太守,加殄夷将军封号。
|
遂转豫为汝南太守,加殄夷将军。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太和末年,公孙渊在辽东反叛。朝廷想派人领兵征讨,一时又找不出合适人选。
|
太和末,公孙渊以辽东叛,帝欲征之而难其人,中领军杨暨举豫应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Subsets and Splits
No community queries yet
The top public SQL queries from the community will appear here once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