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put
stringlengths
2
802
output
stringlengths
2
803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在戌位叫掩茂。
在戌曰掩茂。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木星九月晨出东方,《石氏》称为天睢,在翼宿、轸宿出现。
九月出,《石氏》曰名天睢,在翼、轸。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运行失常于杓星,有水灾发生。
失次,杓,水。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甘氏》中说在七星宿、翼宿出现。
《甘氏》在七星、翼。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太初历》中说在氐宿、房宿、心宿出现。
《太初》在氐、房、心。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在亥位叫大渊献。
在亥曰大渊献。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木星十月晨出东方,《石氏》称为天皇,在角宿、亢宿出现。
十月出,《石氏》曰名天皇,在角、亢始。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甘氏》中说在轸宿、角宿、亢宿出现。
《甘氏》在轸、角、亢。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太初历》中说在尾宿、箕宿出现。
《太初》在尾、箕。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在于位叫困敦。
在子曰困敦。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木星十一月晨出东方,《石氏》称为天宗,在氐宿、房宿出现。
十一月出,《石氏》曰名天宗,在氐、房始。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甘氏》中所述与它相同。
《甘氏》同。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太初历》中说在建星、牵牛宿出现。
《太初》在建星、牵牛。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在丑位叫赤奋若。
在丑曰赤奋苦。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木星十二月晨出东方,《石氏》称为天昊,在尾宿、箕宿出现。
十二月出,《石氏》曰名天昊,在尾、箕。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甘氏》中说在心宿、尾宿出现。
《甘氏》在心、尾。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太初历》中说在婺女宿、虚宿、危宿出现。
《太初》在婺女、虚、危。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甘氏》、《太初历》所以关于木星的记载有所不同,是因为行星运行快慢在前,而各书记载所见在后。
《甘氏》、《太初历》所以不同者,以星赢缩在前,各录后所见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那四星也大略如此。
其四星亦略如此。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古历中推究五星的运行,没有记载逆行的情况,到了甘氏、石氏的《星经》,记载了火星、金星有逆行的情况。
古历五星之推,亡逆行者,至甘氏、石氏《经》,以荧惑、太白为有逆行。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古代历书,是记载五星正常运行的。
夫历者,正行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古人有言说: 天下太平,五星循行合度,没有逆行。
古人有言曰: 天下太平,五星循度,亡有逆行。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初一不发生食,十五不发生月食。
日不食朔,月不食望。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夏氏的《日月传》中说: 曰、月全食,象征主位;日食、月食偏食,象征臣位。
夏氏《日月传》曰: 日月食尽,主位也;不尽,臣位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星传》中说: 太阳是象征德的,月亮是象征刑的,所以说日食发生应修养德行,月食发生应整治法度。
《星传》曰: 日者德也,月者刑也,故曰日食修德,月食修刑。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所以,历书记载推算月食与火星、金星的逆行没有差异。
然而历纪推月食,与二星之逆亡异。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火星主示内乱,金星主示战争,月主示刑狱。
荧惑主内乱,太白主兵,月主刑。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自从周室衰亡,乱臣贼子军兵数起,刑罚失当,虽然亡于乱臣贼子的军旅之变,内臣也像是治理不当,四夷也像是不顺服,兵戈也像是不能止息,刑罚也像是不能施行,所以金星、火星与月亮运行失度,三变常见;到了有乱臣贼子伏尸流血的战争发生,大变于是出现。甘、石氏观察到它们的规律,所以为之记载,说这些都是不正常的运行。
自周室衰,乱臣贼子师旅数起,刑罚失中,虽其亡乱臣贼子师旅之变,内臣犹不治,四夷犹不服,兵革犹不寝,刑罚犹不错,故二星与月为之失度,三变常见;及有乱臣贼子伏尸流血之兵,大变乃出,甘、石氏见其常然,因以为纪,皆非正行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诗经》说: 那个月亮被遮掩,则是很平常的;这个太阳被遮掩,又有什么不吉祥呢?
《诗》云: 彼月而食,则惟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诗经传》中说: 月食不平常,比食却更常见,日食则是不祥。
《诗传》曰: 月食非常也,比之日食犹常也,日食则不臧矣。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称它为小变,可以了;称它为正常运行,则不可。
谓之小变,可也;谓之正行,非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所以火星必行十六舍,离太阳远而且任意独行。
故荧惑必行十六舍,去日远而颛恣。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金星出现在西方,行进在太阳之前,气盛于是逆行。
太白出西方,进在日前,气盛乃逆行。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一定在望出现月食,也是削夺盛的征象。
及月必食于望,亦诛盛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国皇之星,大而且色红,形状像南极老人星。
国皇星,大而赤,状类南极。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它的出现预示其分野之地有战争发动。
所以,其下起兵。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分野之地兵强,其相对应的一方不利。
兵强,其冲不利。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昭明之星,大而色白,星光无芒角,忽上忽下。
昭明星,大而白,无角,乍上乍下。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所出现星区对应的分野之国,出兵会遭遇多次变故。
所出国,起兵多变。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五残之星,出现在正东,是东方之星。
五残星,出正东,东方之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其形状像水星,离地大约六丈,大而色黄。
其状类辰,去地可六丈,大而黄。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六贼星,出现在正南,是南方之星。
六贼星,出正南,南方之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离地大约六丈,大而色红,屡次闪动,有光。
去地可六丈,大而赤,数动,有光。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司诡星,出现在正西,是西方之星。
司诡星,出正西,西方之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离地大约六丈,大而色白,形状像金星。
去地可六丈,大而白,类太白。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咸汉星,出现在正北,是北方之星。
咸汉星,出正北,北方之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离地大约六丈,大而色红,屡次闪动,观察它的星光,中间有青色。
去地可六丈,大而赤,数动,察之中青。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此四星出现在它不应出现的方向,其下分野之地有兵祸,对应的一方不利。
此四星所出非其方,其下有兵,冲不利。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四填星,出现在东南、西南、东北、西北,离地大约四丈。
四填星,出四隅,去地可四丈。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地维星隐藏光芒,也出现在东南、西南、东北、西北方向,离地大约二丈,其星好像月亮刚出现时一样。
地维臧光,亦出四隅,去地可二丈,若月始出。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它所出现下方的分野之地,乱政者亡,有德者昌。
所见下,有乱者亡,有德者昌。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烛星,形状如金星,它出现后不运行,现后不久则灭。
烛星,状如太白,其出也不行,见则灭。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所照耀的地方,城邑有爆乱发生。
所烛,城邑乱。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似星非星,似云非云的那种彗星名叫归邪。
如星非星,如云非云,名曰归邪。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归邪出现,必有归附者。
归邪出,必有归国者。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星者,是金属之体有气散发,其本在于人。
星者,金之散气,其本曰人。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星星多,分野之国吉祥,星少则凶。
星众,国吉,少则凶。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银河,也是金属之体有气散发,其本在于水。
汉者,亦金散气,其本曰水。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星星多,预示有水灾,少则预示有旱情,大略是这样的。
星多,多水,少则旱,其大经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天鼓星,发出声音似雷非雷,声音在地又及于地下。
天鼓,有音如雷非雷,音在地而下及地。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它所发生的地方,有战争发生在分野之地。
其所住者,兵发其下。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天狗星,形状如大流星,有声音,它下落在地上,形像狗。
天狗,状如大流星,有声,其下止地,类狗。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所坠落之地,看去如火光炎炎冲天,其下有圆坑,有如敷顷田大,上尖,出现则有黄色,兆示千里破军杀将。
所坠及,望之如火光炎炎中天,其下圜如数顷田处,上锐见则有黄色,千里破军杀将。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格泽星,像焰火之形状,色黄白,从地平线升上,下大上尖。
格泽者,如炎火之状,黄白,起地而上,下大上锐。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它出现兆示其分野之地,不种而获。
其见也,不种而获。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没有土木工程,必有大宴宾客。
不有土功,必有大客。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蚩尤之星,像彗星而其尾部弯曲,像旗。
蚩尤之旗,类彗而后曲,象旗。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出现则预示做帝王的要征讨四方。
见则王者征伐四方。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旬始星,出现于北斗星旁,形状像雄鸡。
旬始,出于北斗旁,状如雄鸡。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星光有芒角刺出,青黑色,像趴着的鳖。
其怒,青黑色,象伏鳖。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枉矢星,形状像大流星,蜿蜒运行而色苍黑,观察它像是有毛看得见。
枉矢,状类大流星,蛇行而苍黑,望如有毛目然。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长庚星,广如一匹布挂在天上。
长庚,广如一匹布著天。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此星出现有战争发动。
此星见,起兵。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星体陨落到地上,就是石头。
星坠至地,则石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天晴而出现景星。
天暒而见景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景星是有德之星,其行止无常,常出现在有道之国。
景星者,德星也,其状无常,常出于有道之国。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说有中道,月有九条轨道。
日有中道,月有九行。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中道说的是黄道,又叫光道。
中道者,黄道。一曰光道。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光道北至束井宿,离天北极近;南到牵牛星,离天北极远;束到角宿,西至娄宿,离天北极居中。
光道北至东井,去北极近;南至牵牛,去北极远;东至角,西至娄,去极中。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夏至运行到东井宿,北近天极,所以晷影短;立八尺之圭表,晷影长一尺五寸八分。
夏至至于东井,北近极,故晷短;立八尺之表,而晷景长尺五寸八分。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冬至运行到牵牛宿,远离天极,所以晷影长;立八尺之圭表,晷影长一丈三尺一寸四分。
冬至至于牵牛,远极,故晷长;立八尺之表,而晷景长丈三尺一寸四分。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春分秋分太阳到娄宿、角宿,离天北极居中,所以晷影长度中等;立八尺之圭表,晷影长七尺三寸六分。
春秋分日至娄、角,去极中,而晷中;立八尺之表,而晷景长七尺三寸六分。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此时太阳离天北极远近的差距,在晷影长短的刻度上反映出来。
此日去极远近之差,晷景长短之制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离天北极远近难以知晓,重要的是用晷影来测定。
去极远近难知,要以晷景。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有了晷影的长度,所以能知道太阳的南北位置。
晷景者,所以知日之南北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日,太阳。
日,阳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阳气盛,太阳逐渐推移向北,白天逐渐长,阳胜,天气为温暑;阴气盛,则太阳逐渐退向南,白天渐短,阴胜,天气寒冷。
阳用事则日进而北,昼进而长,阳胜,故为温暑;阴用事则日退而南,昼退而短,阴胜,故为凉寒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所以太阳北进为暑、南退为寒。
故日进为暑,退为寒。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如果太阳的南北运行失去节令,晷影过长为常寒,晷影过短为常热。
若日之南北失节,晷过而长为常寒,退而短为常奥。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这是寒暑的表现,所以称为寒暑。
此寒奥之表也,故曰为寒暑。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又说晷影长为涝,晷影短为旱,过分了为扶。
一曰,晷长为潦,短为旱,奢为扶。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扶就是说,邪臣在身旁而正臣疏远,君子不足而奸人有余。
扶者,邪臣进而正臣疏,君子不足,奸人有余。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月有九条轨道的情况:黑道有两条,出现在黄道北面;赤道有两条,出现在黄道南面;白道有两条,出现在黄道的西面;青道有两条,出现在黄道的束面。
月有九行者:黑道二,出黄道北;赤道二,出黄道南;白道二,出黄道西;青道二,出黄道东。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立春、春分,月在东面顺从青道;立秋、秋分,月在西面顺从白道;立冬、冬至,月在北面顺从黑道;立夏、夏至,月在南面顺从赤道。
立春、春分,月东从青道;立秋、秋分,西从白道;立冬、冬至,北从黑道;立夏、夏至,南从赤道。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在判断其所行轨道时,最主要决定于其与经过房宿的中道的位置。
然用之,一塊房中道。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月行青赤两道为运行在阳道,月行黑白两道为运行在阴道。
青赤出阳道,白黑出阴道。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如果月行失去正常轨迹而妄行,运行在阳道则有旱风,运行在阴道则有阴雨。
若月失节度而妄行,出阳道则旱风,出阴道则阴雨。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凡君王治政过严则日行快,君王治政过宽则曰行缓。
凡君行急则日行疾,君行缓则日行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太阳运行的状况不可一想就知,所以用夏至、冬至、春分、秋分时的星象来占候。
日行不可指而知也,故以二至二分之星为候。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太阳束行,恒星西转。冬至黄昏,太阳在奎宿八度中;夏至,太阳在氐宿十三度中;春分,太阳在柳宿一度中;秋分,太阳在牵牛宿三度七分中:造时的天象为正行。
日东行,星西转,冬至昏,奎八度中;夏至,氐十三度中;春分,柳一度中;秋分,牵牛三度七分中;此其正行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