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put
stringlengths
2
802
output
stringlengths
2
803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孔安国是孔子的后代,得到了这些书,比原先的二十九篇,多出了十六篇。
孔安国者,孔子后也,悉得其书,以考二十九篇,得多十六篇。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孔安国把它献给了皇上。
安国献之。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这时逢巫蛊的事情,没有被学校列入。
遭巫蛊事,未列于学官。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刘向用宫中古文校欧阳、大小夏侯的三家经文,其中《酒诰》脱落一简,《召诰》脱落两简。
刘向以中古文校欧阳、大小夏侯三家经文,《酒诰》脱简一,《召诰》脱简二。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大致是一简有二十五字的,脱落的也是二十五个字,简上是二十二字的,脱落的也是二十二个字,文字不同的有七百多字,脱落的有几十个字。
率简二十五字者,脱亦二十五字,简二十二字者,脱亦二十二字,文字异者七百有余,脱字数十。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尚书》是古代帝王的号令,号令对于众人,所说的不能晓然明谕,就会使听的人和做的人不明了。
《书》者,古之号令,号令于众,其言不立具,则听受施行者弗晓。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古文宣扬的应接近雅正,所以理解了古今语言就可知道《尚书》的意义了。
古文读应尔雅,故解古今语而可知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诗经》二十八卷,有鲁、齐、韩三家。
《诗经》二十八卷,鲁、齐、韩三家。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鲁故》二十五卷。
《鲁故》二十五卷。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鲁说》二十八卷。
《鲁说》二十八卷。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齐后氏故》二十卷。
《齐后氏故》二十卷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齐孙氏故》二十七卷。
《齐孙氏故》二十七卷。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齐后氏传》三十九卷。
《齐后氏传》三十九卷。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齐孙氏传》二十八卷。
《齐孙氏传》二十八卷。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齐杂记》十八卷。
《齐杂记》十八卷。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韩故》三十六卷。
《韩故》三十六卷。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韩诗内传》四卷。
《韩内传》四卷。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韩诗外传》六卷。
《韩外传》六卷。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韩说》四十一卷。
《韩说》四十一卷。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毛诗》二十九卷。
《毛诗》二十九卷。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毛诗故训传》三十卷。
《毛诗故训传》三十卷。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关于《诗经》的共有六家,四百一十六卷。
凡《诗》六家,四百一十六卷。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书》上说: 诗言志,歌咏言。
《书》曰: 诗言志,歌咏言。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所以心中有哀乐之感,就会有歌咏之声。
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把它用语言表达出来就称马诗,把它用歌声表达出来就称为歌。
诵其言谓之诗,咏其声谓之歌。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所以古代有收集诗的官员,君王用它观察风俗了解政治的得失,自我加以稽考修正。
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孔子精选了周诗,上起殷朝,下到鲁国,共有三百零五篇,虽然经历了秦始皇的焚书还能保存下来,是因为它是讽诗并能背诵,不单靠文字流传。
孔子纯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凡三百五篇,遭秦而全者,以其讽诵,不独在竹帛故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汉朝建立后,鲁申公为《诗》进行解释,齐国的辕固、燕国的韩生都为《诗》作解说。
汉兴,鲁申公为《诗》训故,而齐辕固、燕韩生皆为之传。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有的取自《春秋》,采用众人的杂论,都不是《诗》的本来意思。
或取《春秋》,采杂说,咸非其本义。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如不得已而要用《诗》,衹有鲁《诗》最与《诗》本义相近。
与不得已,鲁最为近之。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三家都被列于学校。
三家皆列于学官。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又有毛公的学说,自称是子夏所传授的,而河问献王喜欢它。
又有毛公之学,自谓子夏所传,而河间献王好之,未得立。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就没被列于学校。《礼古经》五十六卷,《经》十七篇。
《礼古经》五十六卷,《经》十七篇。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有后氏、台呕学派。
后氏、戴氏。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记》一百三十一篇。
《记》百三十一篇。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是孔子的七十弟子的传人所记录的。
七十子后学者所记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明堂阴阳》三十三篇。
《明堂阴阳》三十三篇。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是古代明堂所遗传下来的事情。
古明堂之遗事。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王史氏》二十一篇。
《王史氏》二十一篇。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王史氏是七十弟子的传人。《曲台后仓》九篇。
七十子后学者。《曲台后仓》九篇。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中庸说》两篇。
《中庸说》二篇。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明堂阴阳说》五篇。
《明堂阴阳说》五篇。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周官经》六篇。
《周官经》六篇。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王莽时刘歆设立博士。
王莽时刘歆置博士。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周官传》四篇。
《周官传》四篇。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军礼司马法》一百五十五篇。
《军礼司马法》百五十五篇。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古封惮群祀》二十二篇。
《古封禅群祀》二十二篇。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封禅议对》十九篇。
《封弹议对》十九篇。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记武帝时的事情。
武帝时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汉封惮群祀》三十六篇。
《汉封禅群祀》三十六篇。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议奏》三十八篇。
《议奏》三十八篇。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是石渠议奏。
石渠。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礼》一共有十三家,五百五十五篇。
凡《礼》十三家,五百五十五篇。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选入了《司马法》一家,有一百五十五篇。
入《司马法》一家,百五十五篇。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易》上说: 对于夫妇、父子、君臣上下的区别,礼义有所规定。
《易》曰: 有夫妇父子君臣上下,礼义有所错。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但帝王的质朴和文采代代有增有减,到周朝时就规定得极为细致,每一件事都要有制度,所以说: 礼经有三百条,礼仪的细节有三千条。
而帝王质文世有损益,至周曲为之防,事为之制,故曰: 礼经三百,威仪三千。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等到周朝衰落后,诸侯超越礼法的限制,厌恶礼法不利于己,都把它们抛弃毁掉了。到孔子时就不完备了,到秦国时,就遭到更大的破坏。
及周之衰,诸侯将逾法度,恶其害己,皆灭去其籍,自孔子时而不具,至秦大坏。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到了汉朝,鲁国高堂生传授《士礼》十七篇。
汉兴,鲁高堂生传《士礼》十七篇。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到孝宣帝时为止,后仓的最为明晰。
讫孝宣世,后仓最明。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戴德、戴圣、庆普都是他的学生,三家都被列在学校。
戴德、戴圣、庆普皆其弟子,三家立于学官。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礼古经》出现在鲁国的淹中和孔氏家中,同十七篇的文章相似,多出了三十九篇。
《礼古经》者,出于鲁淹中及孔氏,与十七篇文相似,多三十九篇。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至于《明堂阴阳》、《王史氏记》上所见到的,大多是天子诸侯卿大夫的制度,虽然不能详备,但仍比后仓等人推论《士礼》而向天子陈说的学说多。
及《明堂阴阳》、《王史氏记》所见,多天子、诸侯、卿、大夫之制,虽不能备,犹瘉仓等推《士礼》而致于天子之说。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乐记》二十三篇。
《乐记》二十三篇。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王禹记》二十四篇。
《王禹记》二十四篇。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雅歌诗》四篇。
《雅歌诗》四篇。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雅琴赵氏》七篇。
《雅琴赵氏》七篇。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赵氏名定,是勃海人,由宣帝时的丞相魏相所奏。
名定,勃海人,宣帝时丞相魏相所奏。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雅琴师氏》八篇。
《雅琴师氏》八篇。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师氏名中,是束海人,相传说是师旷的后代。
名中,东海人,传言师旷后。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雅琴龙氏》九十九篇。
《雅琴龙氏》九十九篇。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龙氏名德,是梁国人。
名德,梁人。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乐》共有六家,一百六十五篇。
凡《乐》六家,百六十五篇。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抽出了淮南塑迪等人的七篇《琴颂》。
出淮南刘向等《琴颂》七篇。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易》上说: 前代帝王制作音乐崇尚道德,隆重地进献祭品上天,供奉祖先。
《易》曰: 先王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享祖考。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所以从黄帝以下到三代,乐曲都各自有名称。
故自黄帝下至三代,乐各有名。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孔子说: 安定国家治理百姓,没有比礼更好的,改变风俗,没有比乐更好的。
孔子曰: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礼和乐相辅相成。
二者相与并行。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周朝衰落后,礼和乐都被破坏了,音乐之理尤其精妙,因为它的节奏在音律,又加上被郑、卫之音所扰乱,所以没有遗传下来的规则。
周衰俱坏,乐尤微眇,以音律为节,又为郑、卫所乱,故无遗法。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汉朝建立后,制氏认为雅乐声律,世代都在乐官,颇能记忆一些音乐的铿锵鼓舞的音节,但不能说出它的含义。
汉兴,制氏以雅乐声津,世在乐宫,颇能纪其铿锵鼓舞,而不能言其义。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六国的君主中,魏文侯最崇尚古乐,孝文帝的时候得到他的乐人窦公,献上他的书,是《周官。大宗伯》中的《大司乐》章。
六国之君,魏文侯最为好古,孝文时得其乐人窦公,献其书,乃《周官·大宗伯》之《大司乐》章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武帝的时候,河间献王喜欢儒术,同毛生等人共同采集《周官》和诸子学说中论说音乐的部分,撰写成《乐记》,献上八佾之舞,同制氏相差不远。
武帝时,河间献王好儒,与毛生等共采《周官》及诸子言乐事者,以作《乐记》,献八佾之舞,与制氏不相远。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内史丞王定传授《乐记》,把它授给常山的王禹。
其内史丞王定传之,以授常山王禹。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王禹在成帝时任谒者官,几次论说它的意义,献上二十四卷的记载。
禹,成帝时为谒者,数言其义,献二十四卷记。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刘向校书,得到二十三篇的《乐记》,同王禹的不同,这方面的学问越来越衰亡了。
刘向校书,得《乐记》二十三篇。与禹不同,其道浸以益微。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春秋古经》十二篇,《经》十一卷。
《春秋古经》十二篇,《经》十一卷。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有公羊、毫遂二家。
公羊、穀梁二家。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春秋左氏传》三十卷。
《左氏传》三十卷。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左丘明,是鲁国的太史。
左丘明,鲁太史。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春秋公羊传》十一卷。
《公羊传》十一卷。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公羊子,是齐国人。
公羊子,齐人。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春秋谷梁传》十一卷。
《穀梁传》十一卷。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谷梁子,是鲁国人。
穀梁子,鲁人。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春秋邹氏传》十一卷。
《邹氏传》十一卷。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春秋夹氏传》十一卷。
《夹氏传》十一卷。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有目录但没有书。
有录无书。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春秋左氏微》二篇。
《左氏微》二篇。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春秋铎氏微》三篇。
《铎氏微》三篇。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铎氏是楚国的太傅铎椒。
楚太傅铎椒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春秋张氏微》十篇。
《张氏微》十篇。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春秋虞氏微传》二篇。
《虞氏微传》二篇。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