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put
stringlengths 2
802
| output
stringlengths 2
803
|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
---|---|---|
本年,昭仪赵氏害死后宫皇子。
|
是岁,昭仪赵氏害后宫皇子。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二年春正月,驾临甘泉,郊祭泰山。
|
二年春正月,行幸甘泉,郊泰畤。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三月,驾临河东,祭祀后土。
|
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夏四月,立广陵孝王子刘守为王。
|
夏四月,立广陵孝王子守为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冬,驾临长杨宫,与来京朝见的胡客检阅军事演习,宿于艹负阳宫,对随从官员进行赏赐。
|
冬,行幸长杨宫,从胡客大校猎。宿萯阳宫,赐从官。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三年春正月初十日,蜀郡岷山崩陷,堵塞江水三日,下流江水断流。
|
三年春正月丙寅,蜀郡岷山崩,雍江三日,江水竭。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二月,封侍中尉淳于长为定陵侯。
|
二月,封侍中卫尉淳于长为定陵侯。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四年春正月,驾临甘泉,祭祀泰畤。
|
四年春正月,行幸甘泉,郊泰畤。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二月,罢免司隶校尉官。
|
二月,罢司隶校尉官。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甘露降于京师,赏赐长安百姓牛酒。
|
甘露降京师,赐长安民牛、酒。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绥和元年春正月,大赦天下。
|
绥和元年春正月,大赦天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二月初九日,下诏说: 朕继承太祖鸿业,奉祖宗宗庙已二十五年,薄德不足以安定四海,百姓怨望者多,得罪于上天,至今未生太子,天下无仰盼的核心。
|
二月癸丑,诏曰: 朕承太祖鸿业,奉宗庙二十五年,德不能绥理宇内,百姓怨恨者众。不蒙天晁,至今未有继嗣,天下无所系心。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从古往今来的历史教训来看,祸乱的始生,多因继承人的问题而引起。
|
观于往古近事之戒,祸乱之萌,皆由斯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定陶王欣是朕的嗣子,慈仁孝顺,可以承天序,继祭祀。
|
定陶王欣于朕为子,慈仁孝顺,可以承天序,继祭祀。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现决定立欣为太子。
|
其立欣为皇太子。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封中山王舅谏大夫冯参为宜乡侯,增加中山国三万户,以安慰其意。
|
封中山王舅谏大夫冯参为宜乡侯,益中山国三万户,以慰其意。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赏赐各侯王、列侯黄金,天下为父的继承人的赐以爵级、三老、孝悌力田赏赐各有差别。
|
赐诸侯王、列侯金,天下当为父后者爵,三老、孝弟、力田帛,各有差。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诏书又说: 曾闻王者必存前朝二王的后代,连同今王本身以象征天、地、人三统。
|
又曰: 盖闻王者必存二王之后,所以通三统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昔商汤王开国为帝,列为夏、商、周三代,而后来祭祀废绝。
|
昔成汤受命,列为三代,而祭祀废绝。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现考求其后代,只有孔吉为正,特封孔吉为殷绍嘉侯。
|
考求其后,奠正孔吉。其封吉为殷绍嘉侯。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三月,进孔吉爵为公,同与周承休侯都为公,辖地各百里。
|
三月,进爵为公,及周承休侯皆为公,地各百里。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驾临雍地,祭祀五畤。
|
行幸雍,祠五畤。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夏四月,以大司马骠骑将军为大司马,罢去将军官。
|
夏四月,以大司马票骑将军为大司马,罢将军官。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御史大夫为大司空,封为列侯。
|
御史大夫为大司空,封为列侯。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增加大司马,大司空的俸禄与丞相相同。
|
益大司马、大司空奉如丞相。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秋八月初九日,中山王刘兴去世。
|
秋八月庚戌,中山王兴薨。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冬十一月,立楚孝王之孙刘景为定陶王。
|
冬十一月,立楚孝王孙景为定陶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定陵侯淳于长大逆不道,下狱赐死。
|
定陵侯淳于长大逆不道,下狱死。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廷尉孔光为使持节赐前所废皇后许氏毒药酒,饮药酒而死。
|
廷尉孔光使持节赐贵人许氏药,饮药死。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十二月,罢去部刺史,改设州牧,禄为二千石。
|
十二月,罢部刺史,更置州牧,秩二千石。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二月十三日,丞相翟方进去世。
|
二月壬子,丞相翟方进薨。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三月十八日,成帝驾崩于未央宫。
|
丙戌,帝崩于未央宫。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皇太后诏令有关机构恢复长安南北郊。
|
皇太后诏有司复长安南北郊。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四月十一日,葬于延陵。
|
四月己卯,葬延陵。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班固评论:臣的姑母充成帝后宫为婕妤,父子兄弟在接待与侍奉她时,她多次对臣讲成帝十分注意仪表。上车正立,端坐前视,不动声色,不指手画脚,临朝严肃深沉,如同神明,可称为穆穆天子的容仪!
|
赞曰:臣之姑充后宫为婕妤,父子昆弟侍帷幄,数为臣言:成帝善修容仪,升车正立,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临朝渊嘿,尊严若神,可谓穆穆天子之容者矣!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博古通今,采纳直言。
|
博览古今,容受直辞。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公卿称职,其奏议文采斐然可观,逢升平盛世,上下和睦。
|
公卿称职,奏议可述。遭世承平,上下和睦。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但由于沉于酒色,赵飞燕姊妹乱于内宫,王氏外戚专擅朝政,说起来是令人叹息的。
|
然湛于酒色,赵氏乱内,外家擅朝,言之可为於邑。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从建始纪元以来,王氏开始操纵国柄,哀帝与平帝在位时间不长,王莽得以篡位,大概王家的威福是从成帝开始逐步形成的。
|
建始以来,王氏始执国命,哀、平短祚,莽遂篡位,盖其威福所由来者渐矣!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孝文皇帝,是汉高祖的第四子,母亲是薄姬。
|
孝文皇帝,高祖中子也,母曰薄姬。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高祖十一年,诛杀陈豨,平定代地,就立他为代王,定都于中都。
|
高祖十一年,诛陈豨,定代地,立为代王,都中都。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代王十七年秋,吕后去世,诸吕图谋政变,想夺取刘汉政权。
|
十七年秋,高后崩,诸吕谋为乱,欲危刘氏。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丞相陈平、太尉周勃、朱虚侯刘章等共诛吕氏,共商迎立代王刘恒为皇帝。
|
丞相陈平、太尉周勃、朱虚侯刘章等共诛之,谋立代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史事记入《汉书·高后纪、高五王传》中。
|
语在《高后纪》、《高五王传》。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大臣们派人迎接代王。
|
大臣遂使人迎代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代王的郎中令张武等商议后,说: 汉朝大臣都是高帝时的一些老将,熟习军事,深谙权谋机诈,其内心并不满足于现在的地位,只是害怕高帝与吕后的威严罢了。
|
郎中令张武等议,皆曰: 汉大臣皆故高帝时将,习兵事,多谋诈,其属意非止此也,特畏高帝、吕太后威耳。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现在诸吕已诛,又血溅京都,此时以迎大王入京称帝为名,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
今已诛诸吕,新喋血京师,以迎大王为名,实不可信。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希望大王以有病为由不要前往,以观察情况的变化。
|
愿称疾无往,以观其变。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中尉宋昌进言道: 他们这些议论是错误的。
|
中尉宋昌进曰: 群臣之议皆非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秦朝朝纲紊乱,豪杰并起,想取代秦朝而得南面称帝的不下万人,但最后能君临天下的,仅刘氏一家,天下怀有非分之想的人已感绝望,这是其一。
|
夫秦失其政,豪杰并起,人人自以为得之者以万数,然卒践天子位者,刘氏也,天下绝望,一矣。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高皇帝封子弟为王,封地犬牙交错,这就成了磐石般的核心,天下服于刘汉的强大,这是其二。
|
高帝王子弟,地犬牙相制,所谓盘石之宗也,天下服其强,二矣。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汉朝建立,废除了秦朝的苛敛,减省刑罚,广施德惠,人人自安,深得人心,此其三。
|
汉兴,除秦烦苛,约法令,施德惠,人人自安,难动摇,三矣。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而以吕太后那样的威严,立诸吕为三王,擅权专制,然而太尉周勃持一符节进入北军,一声呼唤士卒都左袒,支持刘氏,反对诸吕,结果把吕氏消灭了。
|
夫以吕太后之严,立诸吕为三王,擅权专制,然而太尉以一节入北军,一呼士皆袒左,为刘氏,畔诸吕,卒以灭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由此可见刘汉政权出于天授,不是靠少数人力可改变的。
|
此乃天授,非人力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如今虽然有的大臣想要发动政变,但百姓不愿听其驱使,靠他的少数党羽就能够达到目的吗?
|
今大臣虽欲为变,百姓弗为使,其党宁能专一邪?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京都内有朱虚侯、东牟侯的团结,外有吴、楚、淮南、琅王牙、齐、代的强大。
|
内有朱虚、东牟之亲,外畏吴、楚、淮南、琅邪、齐、代之强。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如今高帝之子只有淮南王与大王您,大王居长,圣贤仁孝,名播天下,所以朝中大臣顺万民之望而想迎立大王,大王就不必有所顾虑了。
|
方今高帝子独淮南王与大王,大王又长,贤圣仁孝闻于天下,故大臣因天下之心而欲迎立大王,大王勿疑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代王禀报太后,一时也难以决策。
|
代王报太后,计犹豫未定。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便让人占卜,兆得大横,卜人占辞道: 大横亘亘,我为天王,夏启光宗耀祖。
|
卜之,兆得大横。占曰: 大横庚庚,余为天王,夏启以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代王说: 寡人本来就是王,又何必加一个王号呢?
|
代王曰: 寡人固已为王,又何王乎?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卜人说: 卦中所谓的天王,就是天子啊!
|
卜人曰: 所谓天王者,乃天子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于是代王派遣太后的弟弟薄昭见太尉周勃,周勃等详细报告了迎立代王的真意。
|
于是代王乃遣太后弟薄昭见太尉勃,勃等具言所以迎立王者。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薄昭回报代王说: 是可信的,没什么可怀疑的。
|
昭还报曰: 信矣,无可疑者。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代王笑对宋昌说: 果然如先生所言。
|
代王笑谓宋昌曰: 果如公言。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就派宋昌主管车驾,派张武等六人快马去长安报信。车驾到高帝陵停止前进,而派宋昌先到长安观察动静。
|
乃令宋昌骖乘,张武等六人乘六乘传,诣长安,至高陵止,而使宋昌先之长安观变。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宋昌到达渭桥,丞相以下的官员都来迎接。
|
昌至渭桥,丞相已下皆迎。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宋昌到高陵回报代王,于是代王也进达渭桥。
|
昌还报,代王乃进至渭桥。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群臣以臣子之礼拜见代王,代王亦谦逊回拜。
|
群臣拜谒称臣,代王下拜。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太尉周勃进言说: 请求秘密禀陈。
|
太尉勃进曰: 愿请间。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宋昌说: 要是太尉所陈的是公事,就请当着众臣的面上奏;要是所陈的是私事,王者是无私的。
|
宋昌曰: 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无私。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太尉周勃就跪着送上天子玉玺。
|
太尉勃乃跪上天子玺。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代王辞谢说: 请到京都王宫再议。
|
代王谢曰: 至邸而议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闰九月二十九日,进入代王官邸。
|
闰月己酉,入代邸。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群臣都跟着来了,呈上奏议说: 丞相臣陈平、太尉臣周勃、大将军臣柴武、御史大夫臣张苍、宗正臣刘郢、朱虚侯臣刘章、东牟侯臣刘兴居、典客臣刘揭再拜进言于大王足下:子弘等都不是孝惠帝之子,不应继承帝位。
|
群臣从至,上议曰: 丞相臣平、太尉臣勃、大将军臣武、御史大夫臣苍、宗正臣郢、朱虚侯臣章、东牟侯臣兴居、典客臣揭再拜言大王足下:子弘等皆非孝惠皇帝子,不当奉宗庙。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臣谨请阴安、顷王后、琅王牙王、列侯、吏二千石等相议,大王是高皇帝之子,应当继承,愿大王即天子位。
|
臣谨请阴安侯、顷王后、琅邪王、列侯、吏二千石议,大王高皇帝子,宜为嗣,愿大王即天子位。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代王说: 奉祀高帝宗庙,这是重大的事。
|
代王曰: 奉高帝宗庙,重事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寡人不才,不足以担当此任。
|
寡人不佞,不足以称。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愿请高帝之弟楚王考虑合适人选,寡人实不敢当。
|
愿请楚王计宜者,寡人弗敢当。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群臣都拜伏于地,坚决请求代王同意。
|
群臣皆伏,固请。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代王向西辞让三次,向南辞让两次。
|
代王西乡让者三,南乡让者再。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丞相陈平等都说: 臣衷心认为,大王继承高皇帝大统最为相称,天下诸侯万民都认为是天经地义,臣等为宗庙社稷考虑,不敢怠慢,要求大王能俯顺臣等的请求。
|
丞相平等皆曰: 臣伏计之,大王奉高祖宗庙最宜称,虽天下诸侯万民皆以为宜。臣等为宗庙、社稷计,不敢忽。愿大王幸听臣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臣谨奉天子玉玺符节再拜呈上。
|
臣谨奉天子玺、符再拜上。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代王说: 既然宗室、将相、王侯认为寡人是合适的皇位继承人,寡人就不敢推辞了。
|
代王曰: 宗室、将、相、王、列侯以为莫宜寡人,寡人不敢辞。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于是即天子位。
|
遂即天子位。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群臣各依原职。
|
群臣以次侍。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派太仆灌婴、东牟侯兴居先清扫未央宫,奉天子仪仗到代王馆舍迎接。
|
使太仆婴、东牟侯兴居先清宫,奉天子法驾迎代邸。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皇帝当日晚进入未央官。
|
皇帝即日夕入未央宫。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当夜封宋昌为卫将军,统领南北军,张武为郎中令,巡查殿中。
|
夜拜宋昌为卫将军,领南、北军,张武为郎中令,行殿中。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帝坐于前殿,下诏令说: 诏谕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昔日诸吕专擅权柄,阴谋篡逆,想危害刘氏宗庙,赖将相、列侯、宗室、大臣将其诛灭,都各伏其罪。
|
还坐前殿,下诏曰: 制诏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间者诸吕用事擅权,谋为大逆,欲危刘氏宗庙,赖将、相、列侯、宗室、大臣诛之,皆伏其辜。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朕初登基,应该大赦天下,赏赐天下男子爵一级,女子每百户赐牛若干头,酒若干石。
|
朕初即位,其赦天下,赐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酺五日。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聚饮五日为欢。 文帝元年冬十月二日,皇帝在高祖庙接见群臣。
|
元年冬十月辛亥,皇帝见于高庙。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派车骑将军薄昭去代地迎皇太后到京。
|
遣车骑将军薄昭迎皇太后于代。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下诏说: 前时吕产自封为相国,吕禄为上将军,擅遣将军灌婴领兵击齐,企图取代刘汉。
|
诏曰: 前吕产自置为相国,吕禄为上将军,擅遣将军灌婴将兵击齐,欲代刘氏。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灌将军停兵荥阳,与诸侯合谋以诛吕氏。
|
婴留荥阳,与诸侯合谋以诛吕氏。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吕产欲做篡逆之,陈平丞相与周勃太尉等运谋夺取吕产所控制的北军。
|
吕产欲为不善,丞相平与太尉勃等谋夺产等军。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朱虚侯刘章首先捕斩吕产。
|
朱虚侯章首先捕斩产。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太尉周勃亲率襄平侯通持节承诏入北军。
|
太尉勃身率襄平侯通持节承诏入北军。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典客刘揭智夺吕禄相印。
|
典客揭夺吕禄印。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因此加封太尉周勃邑万户,赐金五千斤。
|
其益封太尉勃邑万户,赐金五千斤。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加封丞相陈平、将军灌婴邑各三千户,赐金二千斤。
|
丞相平、将军婴邑各三千户,金二千斤。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Subsets and Splits
No community queries yet
The top public SQL queries from the community will appear here once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