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put
stringlengths 2
802
| output
stringlengths 2
803
|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
---|---|---|
十日,分配三公的封地户邑,让三公的后代各选一人封为列侯。
|
辛巳,分三公户邑,封子弟各一人为列侯。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十一日,免除颍川郡一年的田租赋税。
|
壬午,复颍川郡一年田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把许县改称为许昌县。
|
改许县为许昌县。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把的东部称为阳平郡,西部称为广平郡。
|
以魏郡东部为阳平郡,西部为广平郡。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魏文帝颁布诏令: 从前孔子怀有圣人的才能、帝王的气局,却身处周朝的衰末时期,没有接受天命的运数,只得在鲁卫两国的洙水和泗水地区教化引导百姓,忙碌不安,四处奔波,想要委屈自己来保存贤君明主的思想,贬低自己来拯救百姓。
|
诏曰: 昔仲尼资大圣之才,怀帝王之器,当衰周之末,无受命之运,在鲁、卫之朝,教化乎洙、泗之上,凄凄焉,遑遑焉,欲屈己以存道,贬身以救世。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但当时天子诸侯都最终没有重用他,他只能隐居,专注考证黄帝、唐、虞、夏、殷五个朝代的礼仪制度,撰写远古帝王的纪事,并根据鲁史著写《春秋》,参照太师的音乐来订正《雅》、《颂》之音,千百年的流传之后,没有人不把他的著作视为经典,瞻仰他的品德来规范言行,啊!
|
于时王公终莫能用之,乃退考五代之礼,脩素王之事,因鲁史而制春秋,就太师而正雅颂,俾千载之后,莫不宗其文以述作,仰其圣以成谋,咨!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他可以称得上是治世的良才,万世的师表啊!
|
可谓命世之大圣,亿载之师表者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如今天下大乱,礼仪祭祀的仪式都荒废松弛,昔日的庙宇,有所损毁却也没有修缮,对孔氏家族的封爵也没有延续了,他的故乡阙里再也听不到讲礼颂诗的声音,一年四季看不到祭拜的情形,这难道是那些要崇尚礼制、奖励功业、品德要流传百世的帝王们要祭祀的人的样子吗?
|
遭天下大乱,百祀堕坏,旧居之庙,毁而不脩,褒成之后,绝而莫继,阙里不闻讲颂之声,四时不睹蒸尝之位,斯岂所谓崇礼报功,盛德百世必祀者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所以现在封议郎孔羡为宗圣侯,封邑百户,侍奉孔子的祀庙。
|
其以议郎孔羡为宗圣侯,邑百户,奉孔子祀。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诏令让鲁郡重新修缮旧时的庙宇,设立一百户官兵守卫庙宇,又在外围建造许多房屋来汇集志学人仕子们。
|
令鲁郡脩起旧庙,置百户吏卒以守卫之,又於其外广为室屋以居学者。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三月,文帝加封辽东太守公孙恭为车骑将军。
|
三月,加辽东太守公孙恭为车骑将军。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恢复使用五铢钱。
|
初复五铢钱。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四月,封车骑将军曹仁为大将军。
|
夏四月,以车骑将军曹仁为大将军。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五月,郑甘再次反叛,文帝派曹仁前往征讨并诛杀了郑甘。
|
五月,郑甘复叛,遣曹仁讨斩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六月一日,前往祭祀五岳名山,百官都有秩序地参加祭礼。
|
六月庚子,初祀五岳四渎,咸秩群祀。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二十八日,文帝夫人甄氏去世。
|
丁卯,夫人甄氏卒。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二十九日,出现了日蚀,相关官员上奏免去太尉之职,文帝下诏说: 天象有异,是在谴责帝王,现在却把罪过归在大臣身上,这难道是大禹、商汤归罪于自己的道义吗?
|
戊辰晦,日有食之,有司奏免太尉,诏曰: 灾异之作,以谴元首,而归过股肱,岂禹、汤罪己之义乎?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特令文武百官要恪尽职守,尽职尽责,以后再有自然灾害,不要再弹劾三公。
|
其令百官各虔厥职,后有天地之眚,勿复劾三公。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八月,孙权派使节送来奏章,并送回于禁等人。
|
秋八月,孙权遣使奉章,并遣于禁等还。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十九日,文帝派太常邢贞拿着符节去江东任命孙权为大将军,封为吴王,赏赐九锡。
|
丁巳,使太常邢贞持节拜权为大将军,封吴王,加九锡。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十月,封杨彪为光禄大夫。
|
冬十月,授杨彪光禄大夫。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因为谷物价贵,停止使用五铢钱。
|
以谷贵,罢五铢钱。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十二日,改任大将军曹仁为大司马。
|
己卯,以大将军曹仁为大司马。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十二月,巡视东方。
|
十二月,行东巡。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这一年修筑陵云台。
|
是岁筑陵云台。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黄初三年正月初一,出现了日蚀。
|
三年春正月丙寅朔,日有蚀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五日,文帝车驾到了许昌宫。
|
庚午,行幸许昌宫。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发布诏令: 现在考评官吏、推荐孝廉,就是以前呢推选人才的做法;但就算只有十户人的小邑,一定会有忠信的贤人,如果限制年龄来选取官员,那么吕尚、周晋就不会在前代显达。
|
诏曰: 今之计、孝,古之贡士也;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若限年然后取士,是吕尚、周晋不显於前世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特令各郡国所推举的人才,不要拘泥于年龄大小。应不分老幼;只要儒生通晓经学,吏人明白文章结构章法,都可以考试选用。
|
其令郡国所选,勿拘老幼;儒通经术,吏达文法,到皆试用。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官府追究那些虚假的作法。
|
有司纠故不以实者。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二月,鄯善、龟兹、于阗国王派遣使者进献礼物,文帝下诏说: 从前西戎各国臣服,氐族、羌族来朝朝拜,《诗》、《书》中都称颂此事。
|
二月,鄯善、龟兹、于阗王各遣使奉献,诏曰: 西戎即叙,氐、羌来王,诗、书美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不久西域各族都来叩开边塞大门前来归顺,特此派使者去安抚慰劳。
|
顷者西域外夷并款塞内附,其遣使者抚劳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从此以后西域的交流通道便打开了,设置戊己校尉。
|
是后西域遂通,置戊己校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三月初一,立齐公曹睿为平原王,文帝之弟鄢陵公曹彰等十一人都封为王。
|
三月乙丑,立齐公叡为平原王,帝弟鄢陵公彰等十一人皆为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并规定所封诸王的庶子称乡公,嗣王的庶子称亭侯,公的庶子称亭伯。
|
初制封王之庶子为乡公,嗣王之庶子为亭侯,公之庶子为亭伯。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十日,封皇子曹霖为河东王。
|
甲戌,立皇子霖为河东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三十日,文帝巡行到襄邑。
|
甲午,行幸襄邑。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四月十四日,封甄城侯曹植为甄城王。
|
夏四月戊申,立鄄城侯植为鄄城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二十九日,文帝巡行回到许昌宫。
|
癸亥,行还许昌宫。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五月,把荆、扬以及长江以南的八郡合并为荆州,孙权像以前一样担任荆州牧。荆州江北各郡归属郢州。
|
五月,以荆、扬、江表八郡为荆州,孙权领牧故也;荆州江北诸郡为郢州。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这年闰月,孙权在夷陵大破刘备。
|
闰月,孙权破刘备于夷陵。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当初,文帝听说刘备大军东下,与孙权交战,围栅栏连接营寨七百多里,对群臣说: 刘备不通晓军事,哪里有用七百里的营寨来抵抗敌军的呢? 在草木丛生、地势高旷或低洼潮湿的地方安营扎寨,必然被敌方所击败 ,这是用兵的大忌。
|
初,帝闻备兵东下,与权交战,树栅连营七百馀里,谓群臣曰: 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 苞原隰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禽 ,此兵忌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孙权的胜利的奏章马上就要到了。
|
孙权上事今至矣。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七天后,孙权打败刘备的奏书果然到了。
|
后七日,破备书到。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七月,冀州发生大蝗灾,百姓饥饿无谷可食,文帝派尚书杜畿拿着符节到各地开仓放粮来赈济饥民。
|
秋七月,冀州大蝗,民饥,使尚书杜畿持节开仓廪以振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八月,蜀国大将黄权率部投降。
|
八月,蜀大将黄权率众降。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九月三日,文帝下诏说: 妇人参议政事,是动乱的本源。
|
九月甲午,诏曰: 夫妇人与政,乱之本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从现在开始,群臣有事不得向太后上奏,外戚不能在朝中担任重将权臣,也不能无功而被封王封侯;把这条法令传给后世,如果有人违背了,天下都能诛杀他。
|
自今以后,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以此诏传后世,若有背违,天下共诛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九日,立郭氏为皇后。
|
庚子,立皇后郭氏。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赏赐全国男子都进爵二级;鳏夫、寡妇、残疾、年迈和贫苦难以生存的人,国家赐给粮食。
|
赐天下男子爵人二级;鳏寡笃癃及贫不能自存者赐谷。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这年十月三日,选定首阳山东侧作为生前预筑的陵墓,发布关于丧葬的规定: 按礼制,国君登基以后,就应该制做内棺,表示活着的时候不忘记死亡。
|
冬十月甲子,表首阳山东为寿陵,作终制曰: 礼,国君即位为椑,存不忘亡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从前尧葬在谷林,茂密的树木包围起来,禹葬在会稽,农夫不改变耕种的地方,所以葬在山林中,就应该与山林相融。
|
昔尧葬谷林,通树之,禹葬会稽,农不易亩,故葬於山林,则合乎山林。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堆土为坟,植树为饰,不是先人葬礼的追求,我不会用这样的做法。
|
封树之制,非上古也,吾无取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预筑的坟墓应该顺着山势与之成为一体,不要修建陵寝,建造园囿,修设神道。
|
寿陵因山为体,无为封树,无立寝殿,造园邑,通神道。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安葬,就是藏,想要让人找不到。
|
夫葬也者,藏也,欲人之不得见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骨头是没有痛或痒的区别的,坟冢也不是我的思想安居的地方,按礼不需要祭祀扫墓,是希望生人和死者不要太亲近,是因为修建棺椁就容易让骨头腐朽,衣服被衾会让肉体瓦解罢了。
|
骨无痛痒之知,冢非栖神之宅,礼不墓祭,欲存亡之不黩也,为棺椁足以朽骨,衣衾足以朽肉而已。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所以我选择在这不长庄稼的地方修建陵寝,是为了不让后人知道我埋葬的地方。
|
故吾营此丘墟不食之地,欲使易代之后不知其处。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不要放防腐的灰炭,也不要把金、银、铜、铁等作为陪葬品,全部用陶器,这样才合乎古代殉葬用涂彩的泥车、茅草扎成的人马的规定。
|
无施苇炭,无藏金银铜铁,一以瓦器,合古涂车、刍灵之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棺木只须刷三遍漆,口中所含的不需要珠玉珍宝,也不用穿着珍珠做的服装,也不用放在玉制的匣子中,因为这些都是愚昧庸俗的人做的事。
|
棺但漆际会三过,饭含无以珠玉,无施珠襦玉匣,诸愚俗所为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季孙用美玉丧殓,孔子跨上台阶劝阻他,把这种做法比喻成是把骸骨暴露在天日下。
|
季孙以玙璠敛,孔子历级而救之,譬之暴骸中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宋公被厚葬,有识之士都说华元、乐莒没有做到臣子的职责,认为他们把君主置于不义之地。
|
宋公厚葬,君子谓华元、乐莒不臣,以为弃君於恶。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汉文帝墓保存完好,是因为霸陵中没有什么让人贪图的东西;光武帝的陵墓被发掘,是因为原陵造墓种树的缘故。
|
汉文帝之不发,霸陵无求也;光武之掘,原陵封树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霸陵能完整保全,是张释之的功劳;原陵被损毁,是明帝的罪过。
|
霸陵之完,功在释之;原陵之掘,罪在明帝。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张释之为君主着想的忠心让霸陵得以保存,明帝因为偏爱亲人却反而带来损害的结果。
|
是释之忠以利君,明帝爱以害亲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大凡忠臣孝子,都该想想孔仲尼、左丘明、释之的话,以华元、乐莒、明帝为前车之鉴,心中常常存着使君主亲人安定、魂灵长久不受危害的想法,这就是贤圣之人的忠和孝了。
|
忠臣孝子,宜思仲尼、丘明、释之之言,鉴华元、乐莒、明帝之戒,存於所以安君定亲,使魂灵万载无危,斯则贤圣之忠孝矣。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从以前到现在,没有过不会灭亡的诸侯国,也没有过不被挖掘的陵墓。
|
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天下战乱以来,汉代的陵墓没有不被人挖掘的,一旦被发掘,墓中的贵重珠宝都被掳走,甚至死者遗骸都被损毁,就像是把人烧死的酷刑,难道不是让死者再次经受一次痛苦吗!
|
丧乱以来,汉氏诸陵无不发掘,至乃烧取玉匣金缕,骸骨并尽,是焚如之刑,岂不重痛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祸害的根源就在于厚葬和造陵种树。 前人都知道把桑弘羊和霍光的事件引以为戒 ,这难道还不够明白吗?
|
祸由乎厚葬封树。 桑、霍为我戒 ,不亦明乎?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皇后及贵人以下的嫔妃,凡是不和君主埋在一起的,死后都葬在涧西,先前已经说明具体地方了。
|
其皇后及贵人以下,不随王之国者,有终没皆葬涧西,前又以表其处矣。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当年尧舜去世的时候,娥皇女英二妃是没有跟从的,所以我的后妃也不必陪我殉葬。延陵先生安葬他的儿子,葬在嬴、博那么远的地方,如果真的有魂灵,没有什么到不了的地方,我的后妃和我只有一涧的阻隔,更谈不上远了。
|
盖舜葬苍梧,二妃不从,延陵葬子,远在嬴、博,魂而有灵,无不之也,一涧之间,不足为远。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我现在的诏令,如果有人违背或者妄加改变执行的,我在地下就会受到戮刑,反反复复,我会多次经受死亡的痛苦。
|
若违今诏,妄有所变改造施,吾为戮尸地下,戮而重戮,死而重死。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为臣者轻视已死去的君王、父亲,那才是不忠不孝,假设死者地下有知,将不会保佑你们。
|
臣子为蔑死君父,不忠不孝,使死者有知,将不福汝。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这份诏书,要妥善地保存在宗庙,另外抄录三份副本放在尚书、秘书、三府之中。
|
其以此诏藏之宗庙,副在尚书、秘书、三府。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这个月,孙权再次叛乱。
|
是月,孙权复叛。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重新称郢州为荆州。
|
复郢州为荆州。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文帝从许昌出发率兵南征,几路兵马并进,孙权依靠长江天险抵抗。
|
帝自许昌南征,诸军兵并进,权临江拒守。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十一月十一日,驾临宛地。
|
十一月辛丑,行幸宛。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三十日,发生日蚀。
|
庚申晦,日有食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这一年,开通灵芝池。
|
是岁,穿灵芝池。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黄初四年正月,文帝发布诏令说: 自从祸乱以来,战争没有停息,天下之人,自相残杀。
|
四年春正月,诏曰: 丧乱以来,兵革未戢,天下之人,互相残杀。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现在天下刚刚平定,有胆敢私下复仇的灭其九族。
|
今海内初定,敢有私复雠者皆族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在宛城修筑南巡台。
|
筑南巡台于宛。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三月八日,从宛城回到洛阳宫。
|
三月丙申,行自宛还洛阳宫。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十五日,月亮冲杀心宿中央大星。
|
癸卯,月犯心中央大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十九日,大司马曹仁去世。
|
丁未,大司马曹仁薨。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这个月发生了大瘟疫。
|
是月大疫。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五月,成群鹈鹕鸟聚集在灵芝池,文帝下诏说: 这就是诗人所说的污泽呀!
|
夏五月,有鹈鹕鸟集灵芝池,诏曰: 此诗人所谓污泽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诗经·曹风》中说 刺恭公远君子而近小人 ,难道现在有有识之士却处于底层的人吗?
|
曹诗 刺恭公远君子而近小人 ,今岂有贤智之士处於下位乎?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否则这些鸟为何都来了?
|
否则斯鸟何为而至?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特令各级官府广泛举荐天下有良好品德,丰富学识的优秀人才,来防止出现曹人所讽刺之事。
|
其博举天下俊德茂才、独行君子,以答曹人之刺。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六月十七日,任城王曹彰在京都逝世,太尉贾诩逝世。
|
六月甲戌,任城王彰薨於京都。甲申,太尉贾诩薨。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太白星白天出现。
|
太白昼见。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这个月大雨连绵,伊水、洛水洪水泛滥,淹死平民、毁坏房屋。
|
是月大雨,伊、洛溢流,杀人民,坏庐宅。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八月十一日,任命廷尉钟繇为太尉。
|
秋八月丁卯,以廷尉锺繇为太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十五日,在荥阳打猎,顺势东巡。
|
辛未,校猎于荥阳,遂东巡。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评判征讨孙权的功劳,众将以下都加官进爵,增加封邑,各有差等。
|
论征孙权功,诸将已下进爵增户各有差。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九月十九日,驾临许昌宫。
|
九月甲辰,行幸许昌宫。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黄初五年正月,诏命天下只有谋反和大逆的罪行才能揭发上告,其他罪名都不要断狱治事。有敢诬陷别人的人,就用他诬陷别人的罪行来惩治他。
|
五年春正月,初令谋反大逆乃得相告,其馀皆勿听治;敢妄相告,以其罪罪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三月,文帝从许昌巡行回到洛阳宫,四月,设立太学,制定五经课试的考试办法,设置《春秋谷梁》博士。
|
三月,行自许昌还洛阳宫。夏四月,立太学,制五经课试之法,置春秋谷梁博士。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五月,相关官员因为群臣在初一、十五两天朝拜,趁机奏报疑难之事,文帝听取众人意见,制定方针大策,与众臣评品利弊得失。
|
五月,有司以公卿朝朔望日,因奏疑事,听断大政,论辨得失。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Subsets and Splits
No community queries yet
The top public SQL queries from the community will appear here once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