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put
stringlengths 2
802
| output
stringlengths 2
803
|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
---|---|---|
七月,文帝出发东巡,驾临许昌宫。
|
秋七月,行东巡,幸许昌宫。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八月,设立水军,文帝亲自驾驶龙舟,顺着蔡、颍二州,直到淮河,巡行到寿春。
|
八月,为水军,亲御龙舟,循蔡、颍,浮淮,幸寿春。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扬州地区将官百姓,被判五年以下徒刑的罪犯,全部被赦免。
|
扬州界将吏士民,犯五岁刑已下,皆原除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九月,到达广陵,大赦青、徐二州,调换二州的将领和郡守。
|
九月,遂至广陵,赦青、徐二州,改易诸将守。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十月六日,太白星在白天出现。
|
冬十月乙卯,太白昼见。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回到许昌宫。
|
行还许昌宫。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十一月十一日,因为冀州发生饥荒,文帝派使者开仓放粮,赈济百姓。
|
十一月庚寅,以冀州饥,遣使者开仓廪振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二十九日,出现了日蚀。
|
戊申晦,日有食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十二月,文帝发布诏令说: 先王制定祭祀的礼规,是为了表明对祖先的孝顺,重大的事就到郊社去祭祀,其次到宗庙中去祭祀,天上的日月星辰,地上的万物、名山大川,都不属于这几类,不在祭祀的仪典之中。
|
十二月,诏曰: 先王制礼,所以昭孝事祖,大则郊社,其次宗庙,三辰五行,名山大川,非此族也,不在祀典。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末世衰微战乱,推崇迷信巫史,以至于宫殿之内,门窗之间,没有不置酒祭祀的,这种迷惑已经非常严重了。
|
叔世衰乱,崇信巫史,至乃宫殿之内,户牖之间,无不沃酹,甚矣其惑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从现在开始,要是有人敢举行不在仪典里的祭祀,散播巫祝的言论,都按旁门左道论处,将这一诏令写在令典上。
|
自今,其敢设非祀之祭,巫祝之言,皆以执左道论,著于令典。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这一年挖通了天渊池。
|
是岁穿天渊池。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黄初六年二月,文帝派遣使者顺着许昌往东巡视直到沛郡,察访民间百姓的疾苦,贫穷的人就赈济或借贷。
|
六年春二月,遣使者循行许昌以东尽沛郡,问民所疾苦,贫者振贷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三月,文帝驾临召陵,修通讨虏渠。
|
三月,行幸召陵,通讨虏渠。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二十八日,回到许昌宫。
|
乙巳,还许昌宫。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并州刺史梁习率军讨伐鲜卑人轲比能,获得胜利。
|
并州刺史梁习讨鲜卑轲比能,大破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闰月二十四日,文帝亲自率领水师东征。
|
辛未,帝为舟师东征。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五月二日到达谯县。
|
五月戊申,幸谯。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十六日,火星进入太微星分野。
|
壬戌,荧惑入太微。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六月,利成郡兵丁蔡方等人在地方聚众叛乱,杀死太守徐质。
|
六月,利成郡兵蔡方等以郡反,杀太守徐质。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文帝派遣屯骑校尉任福、步兵校尉段昭与青州刺史讨伐并平定了他;其中被胁迫反叛和逃亡的人,都赦免了他们的罪行。
|
遣屯骑校尉任福、步兵校尉段昭与青州刺史讨平之;其见胁略及亡命者,皆赦其罪。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七月,封皇子曹鉴为东武阳王。
|
秋七月,立皇子鉴为东武阳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八月,文帝率领水军从谯地沿着涡水进入淮河,又从陆路巡行到徐州。
|
八月,帝遂以舟师自谯循涡入淮,从陆道幸徐。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九月,修建东巡台。
|
九月,筑东巡台。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十月,驾临广陵故城,到江边检阅军队,士兵十多万人,旌旗数百里。
|
冬十月,行幸广陵故城,临江观兵,戎卒十馀万,旌旗数百里。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这年天气寒冷,水路都封冻了,舟船不能入江,文帝只好返回广陵。
|
是岁大寒,水道冰,舟不得入江,乃引还。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十一月,东武阳王曹鉴逝世。
|
十一月,东武阳王鉴薨。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十二月,从谯县回还路过梁地,派使者用太牢之礼祭祀已故的汉朝太尉桥玄。
|
十二月,行自谯过梁,遣使以太牢祀故汉太尉桥玄。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黄初七年正月,文帝将要巡视许昌的时候,许昌城南门无故崩塌,文帝很不高兴,就没有前往许昌。
|
七年春正月,将幸许昌,许昌城南门无故自崩,帝心恶之,遂不入。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十日,车驾返回洛阳宫。
|
壬子,行还洛阳宫。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三月,修筑九华台。
|
三月,筑九华台。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五月十六日,文帝病重,宣召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抚军大将军司马宣王,一同接受遗诏辅助继位的皇上。
|
夏五月丙辰,帝疾笃,召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抚军大将军司马宣王,并受遗诏辅嗣主。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把后宫中淑媛、昭仪以下的嫔妃各自遣送回家。
|
遣后宫淑媛、昭仪已下归其家。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十七日,文帝在嘉福殿驾崩,年四十岁。
|
丁巳,帝崩于嘉福殿,时年四十。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六月九日,在首阳陵安葬。
|
六月戊寅,葬首阳陵。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从发丧到下葬,都按他生前的文告举行。
|
自殡及葬,皆以终制从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当初,文帝爱好文学,把写作当做一种事业,自己创作的文章将近一百篇。
|
初,帝好文学,以著述为务,自所勒成垂百篇。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又下令让儒生们收集注释各类经典,按照内容分门别类排序,总共一千多篇,称为《皇览》。
|
又使诸儒撰集经传,随类相从,凡千馀篇,号曰皇览。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评曰:文帝天资聪颖,文采不凡,下笔即成文,博闻强记,才艺双全;如果再具备博大的气度,勉励自己修养公平的德行,怀着远大的志向,追求圣贤的道义,推行先王的善意德政,那么距离古代的贤明君主,有什么遥远的呢!
|
评曰: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县人,又名旉。
|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一名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离开家乡,到徐州地区求学,通晓数种经书。
|
游学徐土,兼通数经。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沛国的相陈圭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都不去就任。
|
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懂得养生的方法,当时的人们认为他年龄将近一百岁,可外表看上去还像青壮年的容貌。
|
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又精通医方医药,他治病时,配制汤药不过用几味药,心里明了药物的分量、比例,用不着再称量,把药煮熟就让病人服饮,告诉病人服药的禁忌及注意事项,离开后,病就痊愈了。
|
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如果需要灸疗,也不过一两个穴位,每个穴位不过烧灸七、八根艾条,病痛就应手消除。
|
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如果需要针疗,也不过扎一两个穴位,下针时说: 应当延伸到某处,如果到了,告诉我。
|
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 当引某许,若至,语人 。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当病人说 已经到了 ,应声便起针,病痛很快就痊愈了。
|
病者言 巳到 ,应便拔针,病亦行差。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如果病患集结郁积在体内,扎针吃药的疗效都不能奏效,应须剖开割去的,就饮服他配制的 麻沸散 ,一会儿便如醉死一样,毫无知觉,于是开刀后取出结积物。
|
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病患如果在肠中,就割除肠子患病部位,清洗伤口及感染部位,缝合刀口用药膏敷上,四五天后,病好了,不再疼痛,病人自己也不觉得,一个月之内,伤口便愈合复原了。
|
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原甘陵相的夫人怀孕六个月,腹部疼痛,华佗诊脉之后,说: 胎儿已经死了。
|
故甘陵相夫人有娠六月,腹痛不安,佗视脉,曰: 胎已死矣。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又派人用手摸胎儿的位置,如在左边则是男胎,在右边则是女胎。
|
使人手摸知所在,在左则男,在右则女。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那人说 胎儿在左 ,于是华佗熬汤让孕妇喝下,果然打下一个男胎,夫人的不适就好了。
|
人云 在左 ,於是为汤下之,果下男形,即愈。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县里的官吏尹世苦于四肢都不舒服,口中干渴,不想听到人的声音,小便也不顺利。
|
县吏尹世苦四支烦,口中乾,不欲闻人声,小便不利。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华佗说: 试着制作热餐食,出汗了就会痊愈;如果没有出汗,三天后就会死。
|
佗曰: 试作热食,得汗则愈;不汗,后三日死。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随即做热餐食,却不出汗,华佗说: 五脏的生气已经断绝了,应该会哭着气绝。
|
即作热食而不汗出,佗曰: 藏气已绝於内,当啼泣而绝。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后来果然像华佗说的那样。
|
果如佗言。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府吏倪寻、李延一起找华佗看病,二人都是头痛,身体发热,病状相同。
|
府吏倪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华佗说: 儿寻应当通导,李延应当发汗。
|
佗曰: 寻当下之,延当发汗。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有人对于用不同的方法很奇怪,华佗说: 儿寻是外热,李延是内热,所以治疗时应该有所不同。
|
或难其异,佗曰: 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随即各自给他们药物,第二天早上两人的病都好了。
|
即各与药,明旦并起。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盐渎的严昕和几个人一起等待华佗,华佗来到后,对严昕说: 您身体还好吗?
|
盐渎严昕与数人共候佗,適至,佗谓昕曰: 君身中佳否?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严昕说: 还是像平常一样。
|
昕曰: 自如常。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华佗说: 从您的面上表现出您有疾病,不要饮用太多酒。
|
佗曰: 君有急病见於面,莫多饮酒。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严昕坐了一会就走了,走了几里路,严昕突然头晕目眩,从车上掉下来,旁人将他扶上车,载回家中,半夜就去世了。
|
坐毕归,行数里,昕卒头眩堕车,人扶将还,载归家,中宿死。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原来督邮顿的儿子献得的病已经快好了,到华佗那里诊脉,华佗说: 还很虚弱,没有能完全恢复,不要做辛劳的事,与妻子同房就会死。
|
故督邮顿子献得病已差,诣佗视脉,曰: 尚虚,未得复,勿为劳事,御内即死。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临死的时候,舌头会吐出几寸。
|
临死,当吐舌数寸。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他的妻子得知他病好了,从百里之外前来看望他,晚上留宿,夫妻同房,过了三天就发病了,都像华佗说的那样。
|
其妻闻其病除,从百馀里来省之,止宿交接,中间三日发病,一如佗言。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督邮徐毅生病,华佗前去探视他。
|
督邮徐毅得病,佗往省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徐毅对华佗说: 昨天让医师刘租针灸完胃管,就严重咳嗽,想要躺下也不行。
|
毅谓佗曰: 昨使医曹吏刘租针胃管讫,便苦欬嗽,欲卧不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华佗说: 这是没有能针灸到胃管,伤到了中肝,饮食应该会每天减少,五天之后就没救了。
|
佗曰: 刺不得胃管,误中肝也,食当日减,五日不救。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最后也像华佗说的那样。
|
遂如佗言。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东阳县的陈叔山的小儿子两岁的时候就生了病,经常腹泻并啼哭不止,一天比一天羸弱。
|
东阳陈叔山小男二岁得疾,下利常先啼,日以羸困。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询问华佗,华佗说: 他的母亲怀着他的时候,周身之气都内养,腹中虚冷,小孩得了母寒,所以一时间不能痊愈。
|
问佗,佗曰: 其母怀躯,阳气内养,乳中虚冷,儿得母寒,故令不时愈。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华佗给了他四付女宛丸,十天之后病就好了。
|
佗与四物女宛丸,十日即除。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彭城夫人晚上到厕所,有毒虫咬到了她的手,疼痛又无可奈何。
|
彭城夫人夜之厕,虿螫其手,呻呼无赖。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华佗让人拿来热水,让彭城夫人把手放进去,后来就能安睡,让旁人给她换几次热水,让水保持温度,第二天就全好了。
|
佗令温汤近热,渍手其中,卒可得寐,但旁人数为易汤,汤令暖之,其旦即愈。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军队中的小吏梅平得了病,除去名籍后回家,家居住在广陵,还没有走到二百里,留宿在亲戚家中。
|
军吏梅平得病,除名还家,家居广陵,未至二百里,止亲人舍。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一会儿,华佗偶然到了主人家里,主人请华佗察看梅平,华佗对梅平说: 您早遇到我,可以不到这种地步。
|
有顷,佗偶至主人许,主人令佗视平,佗谓平曰: 君早见我,可不至此。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如今疾病已经凝积,赶快回去还能和家人相见,五日后命终。
|
今疾已结,促去可得与家相见,五日卒。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按时回去,正如华佗所说的时间。
|
应时归,如佗所刻。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华佗走在路上,看见一个人患咽喉堵塞的病,想吃东西却吃不下,家里人用车载着他去求医。
|
佗行道,见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车载欲往就医。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华佗听到病人的呻吟声,停下车马去诊视,告诉他们说: 刚才我来的路边上有家卖饼的,有蒜泥和大醋,你向店主买三升来吃,病痛自然会好。
|
佗闻其呻吟,驻车往视,语之曰: 向来道边有卖饼家蒜齑大酢,从取三升饮之,病自当去。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他们马上照华佗的话去做,病人吃下后立即吐出一条蛇,把虫悬挂在车边,想到华佗家去。
|
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县车边,欲造佗。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华佗还没有回家,他的两个孩子在门口玩耍,迎面看见他们,小孩相互告诉说: 像是遇见咱们的祖公了,车边挂着的病虫就是证明啦。
|
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 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病人上前进屋坐下,看到华佗屋里北面墙上悬挂着这类蛇大约有十几条。
|
疾者前入坐,见佗北壁县此蛇辈约以十数。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又有一个郡守生了病,华佗认为这个人应该要大怒才能痊愈,就接受他很多的礼品,却不加以治疗,不久就离开他了,还留下一封信大骂他。
|
又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郡守果然大怒,令人追杀华佗,郡守的儿子知道了这件事,叫部下不要追赶华佗,郡守生气到了极点,吐了几升黑血,病就痊愈了。
|
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瞋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又有一个士大夫不舒服,华佗说: 您的病已经很深了,应当剖腹取出,但您的寿命也不过十年,这个病一时间并不能让你死亡,忍受这个病痛十年,寿命也会一起尽了,不需要剖腹。
|
又有一士大夫不快,佗云: 君病深,当破腹取。然君寿亦不过十年,病不能杀君,忍病十岁,寿俱当尽,不足故自刳裂。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士大夫不能忍受痛痒,一定要除掉病根。
|
士大夫不耐痛痒,必欲除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华佗于是就动手术,士大夫的病痛就好了,十年之后这个人真的死了。
|
佗遂下手,所患寻差,十年竟死。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广陵郡太守陈登得了病,心中烦躁郁闷,脸色发红,不想吃饭。
|
广陵太守陈登得病,胸中烦懑,面赤不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华佗为他切脉说: 您胃中有虫好几升,将在腹内形成一种肿胀坚硬的毒疮,是吃生鱼、生肉造成的。
|
佗脉之曰: 府君胃中有虫数升,欲成内疽,食腥物所为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马上做了二升药汤,先喝一升,一会儿把药全部喝了,过了一顿饭的功夫,吐出了约摸三升小虫,小虫赤红色的头都会动,一半身体还是生鱼脍的模样,所受病痛也就好了。
|
即作汤二升,先服一升,斯须尽服之。食顷,吐出三升许虫,赤头皆动,半身是生鱼脍也,所苦便愈。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华佗说: 这种病三年后会复发,碰到良医才能救活。
|
佗曰: 此病后三期当发,遇良医乃可济救。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按照预计的时间果然旧病发作,当时华佗不在,正如华佗预言的那样,陈登死了。
|
依期果发动,时佗不在,如言而死。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太祖得知后就征召华佗,华佗经常在太祖身边侍奉,太祖苦于头痛,每次发作都会目眩神迷,华佗就针灸膈俞穴,很快就好了。
|
太祖闻而召佗,佗常在左右。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李将军的妻子病得很严重,叫华佗来诊脉,华佗说: 她怀孕的时候伤着,但胎儿没有落下。
|
李将军妻病甚,呼佗视脉,曰: 伤娠而胎不去。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将军说: 听说会伤到孕妇,胎儿已经落下来了。
|
将军言: 闻实伤娠,胎已去矣。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华佗说: 现在诊脉,胎儿还没有落下。
|
佗曰: 案脉,胎未去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将军认为不是这样,华佗离开之后,妻子的病有了小的好转,一百多天后又复发,又请华佗来诊脉。
|
将军以为不然。佗舍去,妇稍小差。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Subsets and Splits
No community queries yet
The top public SQL queries from the community will appear here once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