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put
stringlengths 2
802
| output
stringlengths 2
803
|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
---|---|---|
文帝要去广陵,卫臻代理中领军职务,跟随文帝前往。
|
帝幸广陵,行中领军,从。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征东大将军曹休上奏表示收到了吴军降将的口供,称 孙权已经来到濡须口 。
|
征军大将军曹休表得降贼辞, 孙权已在濡须口 。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卫臻说: 孙权虽然倚仗长江天险,但也不敢和我军抗衡,这一定是敌军因害怕而散布的谣言。 审问投降的吴军将领,果然是敌军将领散布的谣言。
|
臻曰: 权恃长江,未敢抗衡,此必畏怖伪辞耳。 考核降者,果守将诈所作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明帝登基后,晋升卫臻为康乡侯,后来转任为右仆射,主管官员的选举,依然像之前一样加封侍中。
|
明帝即位,进封康乡侯,后转为右仆射,典选举,如前加侍中。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中护军蒋济给卫臻写信说: 汉高祖遇到逃往的俘虏韩信,任命他为大将,周武王提拔渔父姜尚为太师;平民百姓,甚至是仆役下人,也能登上王公职位,何必拘泥于条文,先考试才任用呢?
|
中护军蒋济遗臻书曰: 汉祖遇亡虏为上将,周武拔渔父为太师;布衣厮养,可登王公,何必守文,试而后用?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卫臻回答说: 古人通过智谋放宽规定,也一定要考核才决定官员的升降;现在你说的话,就好像周朝的成王、康王在牧野作战,汉朝文帝、景帝斩断白蛇,喜欢不合常理的行为,打开了选拔奇才先河,将会使得天下之人奔赴而来了。
|
臻答曰: 古人遗智慧而任度量,须考绩而加黜陟;今子同牧野於成、康,喻断蛇文、景,好不经之举,开拔奇之津,将使天下驰骋而起矣。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诸葛亮进犯天水郡,卫臻上奏说: 应该派一支奇兵进入散关,断绝他们运送粮食的通道。
|
诸葛亮寇天水,臻奏: 宜遣奇兵入散关,绝其粮道。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明帝就以卫臻为征蜀将军,持符节督领各项军事,大军刚到长安,诸葛亮就撤退了。
|
乃以臻为征蜀将军,假节督诸军事,到长安,亮退。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卫臻率军返回,恢复右仆射的官职,加封光禄大夫。
|
还,复职,加光禄大夫。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当时,明帝对于修建宫殿很有热情,卫臻多次恳切地劝谏。
|
是时,帝方隆意於殿舍,臻数切谏。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等到殿中监擅自收押了兰台令史,卫臻将这件事上奏明帝。
|
及殿中监擅收兰台令史,臻奏案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明帝下诏说: 宫殿没有建成,我已经不留心这件事,您怎么又过问这件事呢?
|
诏曰: 殿舍不成,吾所留心,卿推之何?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卫臻上疏说: 古人制定侵犯他人职权的法度,不是因为厌恶他勤于政事,实在是因为带来的好处很小,而损害很大。
|
臻上疏曰: 古制侵官之法,非恶其勤事也,诚以所益者小,所堕者大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臣每次观察这类事情,大多都是这样,我担心各位官员会逐渐越过自己的职分,以至于犯下大罪。
|
臣每察校事,类皆如此,惧群司将遂越职,以至陵迟矣。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诸葛亮又出兵斜谷;征南将军又上报说: 朱然等人的军队已经过了荆城。
|
亮又出斜谷;征南上: 朱然等军已过荆城。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卫臻说: 朱然,是吴国骁勇的将领,一定是依据孙权的的话,并且虚张声势以表示南征罢了。
|
臻曰: 然,吴之骁将,必下从权,且为势以缀征南耳。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孙权果然召朱然进入居巢,进攻合肥。
|
权果召然入居巢,进攻合肥。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明帝想要亲自东征,卫臻说: 孙权表面上是响应诸葛亮,实际上是想要观察形势。
|
帝欲自东征,臻曰: 权外示应亮,内实观望。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况且合肥城坚固,不需要忧虑。
|
且合肥城固,不足为虑。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陛下不需要亲征,以节省六军出征的费用。
|
车驾可无亲征,以省六军之费。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明帝刚到寻阳,孙权果然撤退了。
|
帝到寻阳而权竟退。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幽州刺史毋丘俭上疏说: 陛下登基以来,还没有什么值得记录的事。
|
幽州刺史毌丘俭上疏曰: 陛下即位已来,未有可书。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吴国、蜀国倚仗天险,不能一时间平定,姑且可以派国中目前无事的士兵前去平定辽东地区。
|
吴、蜀恃险,未可卒平,聊可以此方无用之士克定辽东。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卫臻说: 毋丘俭所陈述的都是战国时期用的雕虫小技,不是帝王能成就大业的方法。
|
臻曰: 俭所陈皆战国细术,非王者之事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吴国每年都频繁采取军事行动,侵犯边境地区,而我国仍旧按兵不动,休养将士,没有立即寻找时机征讨他们的原因,实在是因为百姓疲惫倦怠。
|
吴频岁称兵,寇乱边境,而犹案甲养士,未果寻致讨者,诚以百姓疲劳故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况且辽东的公孙渊生长在海边地区,治理辽东已经延续了三代,对外安抚少数民族,对内修整装备,勤于操练,但毋丘俭想要用偏军深入辽东,早上到达,晚上依然疲倦,就能知道他的狂妄了。
|
且渊生长海表,相承三世,外抚戎夷,内脩战射,而俭欲以偏军长驱,朝至夕卷,知其妄矣。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毋丘俭出兵,果然失利了。
|
俭行军遂不利。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卫臻升任司空,又转为司徒。
|
臻迁为司空,徙司徒。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正始年间,进封爵位为长垣侯,食邑一千户,朝廷还封他的一个儿子为列侯。
|
正始中,进爵长垣侯,邑千户,封一子列侯。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当初,太祖很久没有册立太子,当时又认为临菑侯曹植才能出众,人品贵重。
|
初,太祖久不立太子,而方奇贵临菑侯。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丁仪等人做为曹植的辅佐,劝说卫臻结交曹植,卫臻以大义拒绝了他们。
|
丁仪等为之羽翼,劝臻自结,臻以大义拒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等到文帝继位魏王,东海郡的王霖受到恩宠,文帝问卫臻说: 平原侯怎么样?
|
及文帝即位,东海王霖有宠,帝问臻: 平原侯何如?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卫臻称赞文帝圣明仁德,但对平原侯没有评价。
|
臻称明德美而终不言。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曹爽辅佐朝政,派夏侯玄宣旨,想要招揽卫臻入朝担任尚书令,并且为他的弟弟求取婚姻,卫臻都没有答应。
|
曹爽辅政,使夏侯玄宣指,欲引臻入守尚书令,及为弟求婚,皆不许。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卫臻坚决请求辞官。
|
固乞逊位。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曹爽诏令说: 过去干木辞官修养,都能靠大义威压强大的秦国;留侯休养生息,也没有忘记楚国的事。
|
诏曰: 昔干木偃息,义压强秦;留侯颐神,不忘楚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如果以后您有什么好的谋略,希望能不要吝惜。
|
谠言嘉谋,望不吝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然后下旨赏赐给卫臻一座宅邸,赐位特进,俸禄如同三司。
|
赐宅一区,位特进,秩如三司。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卫臻去世后,朝廷追赠他为太尉,谥号为敬侯。
|
薨,追赠太尉,谥曰敬侯。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他的儿子卫烈承袭了爵位,咸熙年间~担任光禄勋。
|
子烈嗣,咸熙中为光禄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卢毓,字子家,涿郡涿县人。
|
卢毓字子家,涿郡涿人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父亲卢植,在当时很有名气。
|
父植,有名於世。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卢毓十岁的时候他父亲就去世了,又遇上本州动乱,卢毓的两个兄长都死于战乱之中。
|
毓十岁而孤,遇本州乱,二兄死难。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当时袁绍和公孙瓒交战,幽州、冀州地区遭遇饥荒,卢毓抚养成为寡妇的嫂子和兄长的儿子,因为学问品行被人称赞。
|
当袁绍、公孙瓒交兵,幽冀饥荒,养寡嫂孤兄子,以学行见称。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文帝还是五官中郎将时,征召卢毓担任部下贼曹。
|
文帝为五官将,召毓署门下贼曹。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崔琰推举卢毓担任冀州主簿。
|
崔琰举为冀州主簿。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当时天下刚刚建立,百姓很多都逃亡了,所以加重的对逃亡的人的刑罚,这个罪行会牵连到妻子孩子。
|
时天下草创,多逋逃,故重士亡法,罪及妻子。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有个逃亡的士人的妻子白氏等人,刚嫁到他家没几天,还没和丈夫见过面,大理寺就上奏要将她一并处死弃尸街市。
|
亡士妻白等,始適夫家数日,未与夫相见,大理奏弃巿。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卢毓反驳他说: 女子的情感,因为和丈夫相处才有恩情,成为妇人才重视情义。
|
毓驳之曰: 夫女子之情,以接见而恩生,成妇而义重。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所以《诗经》上说 没有见到谦谦君子,我心中伤悲如果见到了,心中就平静了 。
|
故诗云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我心则夷 。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又有《礼记》说 还没有拜谒祖庙的妇人却死了,去世后运回故乡安葬的人,都还没有成为妇人。
|
又礼 未庙见之妇而死,归葬女氏之党,以未成妇也 。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现在白氏或者有还没有见过丈夫的哀伤,死后有还没有成为妇人的悲痛,但官吏们却商议着要对她处以死刑,那如果她和丈夫已经行完礼节,又该判什么罪呢?
|
今白等生有未见之悲,死有非妇之痛,而吏议欲肆之大辟,则若同牢合卺之后,罪何所加?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况且《礼记》上还说 依附之人的罪名应从轻判决 ,说的是依附于人犯的罪,以从轻处罚为好。
|
且记曰 附从轻 ,言附人之罪,以轻者为比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又有《尚书》说 与其杀害那些没有罪的人,宁肯不合于常规 ,现在白氏的罪名恐怕太重了。
|
又书云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恐过重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如果因为白氏接受了聘礼,已经加入夫家,那判刑就可以了,判死刑是太重了。
|
苟以白等皆受礼聘,已入门庭,刑之为可,杀之为重。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太祖说: 卢毓说的话有道理。
|
太祖曰: 毓执之是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还能引用经典事例表达自己的看法,真是让人感叹。
|
又引经典有意,使孤叹息。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因此,卢毓担任了丞相法曹议令史,后又转任西曹议令史。
|
由是为丞相法曹议令史,转西曹议令史。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魏国建立后,卢毓担任吏部郎。
|
魏国既建,为吏部郎。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文帝登基后,提升他为黄门侍郎,又出京担任济阴相和梁、谯二郡太守。
|
文帝践阼,徙黄门侍郎,出为济阴相,梁、谯二郡太守。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文帝因为谯郡是故乡,所以迁移了很多百姓充实当地人口,让他们大力屯田。
|
帝以谯旧乡,故大徙民充之,以为屯田。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但谯郡的土地贫瘠,百姓困顿,卢毓很怜悯他们,就上表请求将百姓迁移到梁国,靠近肥沃的土地,但很不符合文帝的想法。
|
而谯土地墝瘠,百姓穷困,毓愍之,上表徙民於梁国就沃衍,失帝意。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文帝虽然允准了卢毓上表的建议,但心中对他产生了怨恨,就将卢毓贬官了,让他担任睢阳典农校尉,负责带领百姓迁移。
|
虽听毓所表,心犹恨之,遂左迁毓,使将徙民为睢阳典农校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卢毓只想着对百姓有利,亲自前去查看,选好居处和肥沃的土地,百姓都信赖他。
|
毓心在利民,躬自临视,择居美田,百姓赖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后来,卢毓升任安平、广平太守,任职的地方都有恩惠和教化。
|
迁安平、广平太守,所在有惠化。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青龙二年,卢毓入朝担任侍中。
|
青龙二年,入为侍中。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在那之前,散骑常侍刘劭奉诏令制定律法,没有成功。
|
先是,散骑常侍刘劭受诏定律,未就。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卢毓上表谈论古今律法的本意,认为律法应该有一种明确的准则,不应该有两种做法,使得奸诈的官吏多加宽容。
|
毓上论古今科律之意,以为法宜一正,不宜有两端,使奸吏得容情。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等到侍中高堂隆多次因为宫殿的事恳切地劝谏明帝,明帝心中很是不悦,卢毓进谏说: 臣听说君王圣明,大臣就正直,古代的圣王担心不能听到自己的过失,所以在宫门口设置了进谏的大鼓。
|
及侍中高堂隆数以宫室事切谏,帝不悦,毓进曰: 臣闻君明则臣直,古之圣王恐不闻其过,故有敢谏之鼓。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身边的大臣尽职规劝,这是臣等比不上高堂隆的地方。
|
近臣尽规,此乃臣等所以不及隆。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高堂隆这样的人,看起来疏狂率直,陛下应该宽容他们。
|
隆诸生,名为狂直,陛下宜容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卢毓担任侍中三年,多次和明帝有辩驳争论。
|
在职三年,多所驳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明帝下诏说: 给人才授予官职,是圣明的君主也会为难的事,一定要有很好的辅佐,才能确保官员的升迁和替换有效果。
|
诏曰: 官人秩才,圣帝所难,必须良佐,进可替否。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侍中卢毓性情坚贞稳固,心中正直行为端正,可以说是明白考验过又对于职位不懈怠的有功之臣。
|
侍中毓禀性贞固,心平体正,可谓明试有功,不懈于位者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现在任命卢毓为吏部尚书。 并让卢毓自己选择替代自己职位的人,说: 能向你一样的就可以。
|
其以毓为吏部尚书。 使毓自选代,曰: 得如卿者乃可。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卢毓举荐常侍郑冲,明帝说: 文和,我是了解的,再推荐一个我没有听说过的吧。
|
毓举常侍郑冲,帝曰: 文和,吾自知之,更举吾所未闻者。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卢毓就举荐了阮武、孙邕,明帝于是任用了孙邕。
|
乃举阮武、孙邕,帝於是用邕。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在这之前,诸葛诞、邓飏等人声名远扬,出现了对夏侯玄四人和诸葛诞等八人的讥讽言论,明帝也厌恶他们。
|
前此诸葛诞、邓飏等驰名誉,有四聪八达之诮,帝疾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当时朝廷在推举中书郎,明帝诏令说: 能不能得到这个人选,全在卢毓了。
|
时举中书郎,诏曰: 得其人与否,在卢生耳。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推举官员不要只看人的名声,名声就像在地上画画做饼,吃不到嘴里。
|
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卢毓回答说: 靠名声不能得到才能奇特的人,但可以得到普通的士人。
|
毓对曰: 名不足以致异人,而可以得常士。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普通士人敬畏教化,仰慕善行,所以才有名,不应该因此厌恶他们。
|
常士畏教慕善,然后有名,非所当疾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愚陋的臣子既然不足以赏识才能奇特的人,又主张按照声名安排职务,但应该在安排之后有所检验。
|
愚臣既不足以识异人,又主者正以循名案常为职,但当有以验其后。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所以古人用言论向君王奏报,用功劳来明白考验。
|
故古者敷奏以言,明试以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现在依照考试成绩的制度已经废弛,转而依靠人的名声来决定他的官职升降,所以才能的真假相混,难以分辨。
|
今考绩之法废,而以毁誉相进退,故真伪浑杂,虚实相蒙。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明帝采纳了他的建议,随即下诏制定考课发。
|
帝纳其言,即诏作考课法。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适逢司徒的职位空缺,卢毓举荐了有才能但隐居的管宁,明帝没有任用。
|
会司徒缺,毓举处士管宁,帝不能用。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又问改换的人选,卢毓回答说: 说到敦厚笃实,品行突出,那就是太中大夫韩暨;说到诚实正直,清廉方正,那就是司隶校尉崔林;固守正道,心性纯粹,那就是太常常林。
|
更问其次,毓对曰: 敦笃至行,则太中大夫韩暨;亮直清方,则司隶校尉崔林;贞固纯粹,则太常常林。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明帝任用了韩暨。
|
帝乃用暨。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卢毓在结交人和推举人才方面,都是先举荐品行良好的,其次才依照才干。
|
毓於人及选举,先举性行,而后言才。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黄门侍郎李丰曾经为此询问过卢毓,卢毓说: 才能是用来做善事的,所以才能大的人能成就大善事,小的才能做到小善事。
|
黄门李丰尝以问毓,毓曰: 才所以为善也,故大才成大善,小才成小善。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现在那些被称赞有才能的人却不能成就善事,这是他的才能没有能落到实处。
|
今称之有才而不能为善,是才不中器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李丰等人都佩服他的言论。
|
丰等服其言。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齐王曹芳即位后,赐给卢毓关内侯的爵位。
|
齐王即位,赐爵关内侯。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当时曹爽主管政务,想要树立他的党羽,就将卢毓降职为廷尉,让侍中何晏替代卢毓。
|
时曹爽秉权,将树其党,徙毓仆射,以侍中何晏代毓。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不久,又将卢毓移出内阁,担任廷尉,司隶毕轨还胡乱上奏要免掉卢毓的官职,朝臣们的议论大多上奏批评毕轨,曹爽就让卢毓担任光禄勋。
|
顷之,出毓为廷尉,司隶毕轨又枉奏免官,众论多讼之,乃以毓为光禄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曹爽等人被收押后,太傅司马宣王让卢毓行使司隶校尉的职权,处理曹芳等人的案件。
|
爽等见收,太傅司马宣王使毓行司隶校尉,治其狱。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又复职为吏部尚书,加封奉车都尉,被封为高乐亭侯,转任仆射,像以前一样主管官员选举,加官光禄大夫。
|
复为吏部尚书,加奉车都尉,封高乐亭侯,转为仆射,故典选举,加光禄大夫。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高贵乡公曹髦登基后,晋升卢毓的爵位为大梁乡侯,又封他的一个儿子为列侯。
|
高贵乡公即位,进封大梁乡侯。封一子亭侯。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毋丘俭作乱,大将军司马景王率军出征,卢毓主管后方事务,加官侍中。
|
毌丘俭作乱,大将军司马景王出征,毓纲纪后事,加侍中。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Subsets and Splits
No community queries yet
The top public SQL queries from the community will appear here once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