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put
stringlengths 2
802
| output
stringlengths 2
803
|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
---|---|---|
当时得到乔公两个女儿,都有倾国之色。
|
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孙策自己娶了大乔,周瑜娶了小乔。
|
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后又出兵寻阳,攻破刘勋,征讨江夏,回军平定豫章、庐陵,周瑜留守巴丘。
|
复进寻阳,破刘勋,讨江夏,还定豫章、庐陵,留镇巴丘。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建安五年,孙策去世,由孙权掌管军国事务。
|
五年,策薨,权统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周瑜率军前来奔丧,随后留在吴郡,以中护军身份与长史张昭共同掌管军政大事。
|
瑜将兵赴丧,遂留吴,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建安十一年,周瑜督领孙瑜等征讨麻、保二屯,斩杀他们的首领,俘虏残部一万多人,回军驻守宫亭。
|
十一年,督孙瑜等讨麻、保二屯,枭其渠帅,囚俘万馀口,还备宫亭。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江夏太守黄祖派遣部将邓龙带领数千人马进入柴桑,周瑜追击攻打,生擒邓龙后送往吴郡。
|
江夏太守黄祖遣将邓龙将兵数千人入柴桑,瑜追讨击,生虏龙送吴。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建安十三年春,孙权讨伐江夏,周瑜做为前部大督。
|
十三年春,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当年九月,曹操攻入荆州,刘琮率众投降,曹操收编刘琮的水军,水、步两军达到几十万人,东吴的将士得知这一消息都非常惊恐。
|
其年九月,曹公入荆州,刘琮举众降,曹公得其水军,船步兵数十万,将士闻之皆恐。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孙权召见群下,询问对策。
|
权延见群下,问以计策。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商议之人都说: 曹操是像豺虎一样的人,然而他借着汉丞相的名义,挟天子四处征战,经常以朝廷旨意为托辞,现在要抗击他,事情更不顺利。
|
议者咸曰: 曹公豺虎也,然讬名汉相,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何况将军您所处的形势,能够抗拒曹操的,就是长江天险。
|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如今曹操占据荆州,拥有全部土地,加上刘表原先训练好的水军,大船战舰,有上千之数,曹操将它们放入江中沿江排开,且还有步兵,水陆两路一同进军,所谓长江天险,已成为曹操与我方共有的了。
|
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而现在敌我双方势力悬殊,不可相提并论。
|
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所以最好的计策不如向他投降。
|
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周瑜说: 不是这样!
|
瑜曰: 不然。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曹操虽然称为汉朝丞相,其实是窃汉国贼!
|
操虽讬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将军您以神明威武的雄才,又仰仗父兄的丰功伟绩,割据江东,占地几千里,兵精粮足,豪杰安居于此,正是横行天下,为汉家消灭奸邪祸患之时。
|
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何况现在是曹操自己前来送死,怎么能反向他投降?
|
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请让我为您分析统计一下:如果现在北方局势完全稳定,曹操内部没有忧虑,当然可以与我们旷日持久地相抗争夺地区。但能够与我方在水战中争个胜负吗?
|
请为将军筹之: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埸,又能与我校胜负於船楫间乎?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现在北方的局势既没有安定,再加上马超、韩遂在函谷关以西,是曹操后方隐患。
|
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况且舍弃骑兵优势,依仗所缴获的战船,来与我吴越之地的军队在水战中争雄,本就不是他们中原人擅长的。
|
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现在又是隆冬季节,军马缺乏草料,驱使中原的士兵远道来到南方江湖之上,水土不服,必然会生疾病。
|
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这四点,都是用兵大忌,而曹操都冒然施行。
|
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将军要擒获曹操,就应该在今日。
|
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我请求率领精兵三万,进驻夏口,保证为您攻破曹操。
|
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孙权说: 曹操老贼企图废除汉室自立为帝,这想法已经很久了,只是忌惮袁术、袁绍、吕布、刘表与我而已。
|
权曰: 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现在这些人都被铲除,只有我一人独存,我与老贼,势不两立。
|
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你所说应当对他进行抗击,与我的想法很相符,这是老天爷把你送来助我呀!
|
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当时刘备被曹操攻破,想率军南退渡过长江,与鲁肃在当阳相遇,于是共谋抗曹大计。从此刘备也进驻夏口,派诸葛亮前往拜谒孙权。孙权就派遣周瑜与程普等与刘备齐力抵御曹操,两军在赤壁遭遇。
|
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於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这时曹操部队中有很多士兵感染疾病,刚一交战,曹军就败退,退兵驻守长江北岸。
|
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周瑜等驻军长江南岸。
|
瑜等在南岸。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周瑜的部将黄盖说: 现在敌众我寡,难以与其持久相抗。
|
瑜部将黄盖曰: 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但观察曹军战船全都首尾相接,可以用火攻。
|
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于是周瑜调拨几十艘大船战舰,船内装满柴草,将油膏灌入其中,外面裹上帷幕,上面插上牙旗,先让黄盖写信给曹操,假装说要前去投降。
|
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又预备一些轻便快捷的小船,各自系在大船的尾后,于是船队依次向前驶去。
|
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曹操军中将士都引颈观望,指着船队说黄盖前来投降。
|
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黄盖将小船解开,同时将大船点火。
|
盖放诸船,同时发火。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当时风势迅猛,大火蔓延江北将岸上的曹军营寨全都烧毁。
|
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不久,烟火冲天,被烧死溺死的曹军人马很多,随后全军败退,回军保守南郡。
|
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刘备与周瑜等又共同追击。
|
备与瑜等复共追。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曹操留下曹仁等保守江陵城,自己径自率军返回北方。
|
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周瑜与程普又进军南郡,隔着长江与曹仁对峙。
|
瑜与程普又进南郡,与仁相对,各隔大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大军还未交战,周瑜即派甘宁前去占据夷陵。
|
兵未交锋,瑜即遣甘宁前据夷陵。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曹仁另派部队前去围攻甘宁。
|
仁分兵骑别攻围宁。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甘宁向周瑜告急。
|
宁告急於瑜。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周瑜采纳吕蒙的计策,留下凌统镇守后方,自己与吕蒙往上游救援甘宁。
|
瑜用吕蒙计,留凌统以守其后,身与蒙上救宁。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甘宁的围困解除后,周瑜军队便渡江驻守在北岸,定好日期与曹仁军队大战。
|
宁围既解,乃渡屯北岸,克期大战。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周瑜亲自策马上阵,被乱箭射中右胸,伤势严重,只好退回。
|
瑜亲跨马擽陈,会流矢中右肋,疮甚,便还。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后来曹仁得知周瑜卧床未起,便率兵上阵出战。
|
后仁闻瑜卧未起,勒兵就陈。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周瑜于是勉励自己起身,带伤巡视军营,激励将士勇气,曹仁因此只好撤军。
|
瑜乃自兴,案行军营,激扬吏士,仁由是遂退。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孙权任命周瑜为偏将军,兼任南郡太守。
|
权拜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将隽、汉昌、刘阳、州陵封给他做为食邑,驻扎据守江陵。
|
以下隽、汉昌、刘阳、州陵为奉邑,屯据江陵。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刘备以左将军身份兼任荆州牧,治所设在公安。
|
刘备以左将军领荆州牧,治公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刘备前往京口谒见孙权,周瑜上奏说: 刘备以枭雄的姿态,且有关羽、张飞熊虎般的猛将,他一定不会长久屈于人下为人所用。
|
备诣京见权,瑜上疏曰: 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我愚见认为现在最好的计策是把刘备迁到吴郡安置,大举为他修建华丽的宫室,多给他一些美女及他喜玩的东西,以此满足他的耳目享受,再把关羽、张飞二人分开,各安置在不同的地方,派遣像我这样的人限制他们,让他们与我们一同进攻,大事就能平定了。
|
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现在迁就他割让土地来援助基业,让这三个人聚在一起,又都身处边疆战场,恐怕是蛟龙得到云雨,终究不是安于池中之物了!
|
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孙权考虑到曹操在北方,应当广泛招揽天下英雄,又担心刘备并非一时制服得了的,所以没有采纳周瑜的建议。
|
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当时刘璋做为益州牧,北面有张鲁为贼寇侵扰,周瑜就到京口拜见孙权说: 现在曹操刚受挫折,正忧虑自己内部动乱,未能出兵与您对阵作战。
|
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曰: 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请允许我同奋威将军孙瑜一起出兵攻取蜀地,得到蜀地后再吞并张鲁,然后留奋威在那里固守,以便与马超互相成为援助,我再回来与您一起占据襄阳攻打曹操,这样北方就得以谋取了。
|
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戚操,北方可图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孙权同意这一说法。
|
权许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周瑜返回江陵,准备行装,然而路过巴丘时即发病去世,年仅三十六岁。
|
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於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孙权身着素服亲自哀悼,感动周围人。
|
权素服举哀,感动左右。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当周瑜灵柩运还吴郡时,孙权又前往芜湖迎接,举办丧事的所有费用,全都提供给他。
|
丧当还吴,又迎之芜湖,众事费度,一为供给。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后来又颁布谕令: 已故将军周瑜、程普,他们家的田客,都不能要他们纳税服役。
|
后著令曰: 故将军周瑜、程普,其有人客,皆不得问。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当初周瑜被孙策视为好友,孙策的母亲又让孙权以尊奉兄长之礼对待周瑜。
|
初瑜见友於策,太妃又使权以兄奉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那时孙权位处将军,众位将领及宾客对他只行简单礼节,只有周瑜最先对他表示尊敬,对孙权行臣子礼节。
|
是时权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周瑜诙谐疏阔,宽宏大量,很得人心,只与程普不相和睦。
|
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惟与程普不睦。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周瑜年少时曾致力于钻研音乐,即使在饮酒三爵之后,弹奏者如有差错,他也必定听得出来,听出来就会回头望一望,所以当时有人编出歌谣: 曲有误,周郎顾。
|
瑜少精意於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 曲有误,周郎顾。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周瑜生有两男一女。
|
瑜两男一女。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女儿许配太子孙登。
|
女配太子登。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儿子周循娶公主为妻,担任骑都尉,有周瑜的风范,很早就去世了。
|
男循尚公主,拜骑都尉,有瑜风,早卒。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周循弟弟周胤,起初被任为兴业都尉,娶宗室女子为妻,统管一千士兵,驻守公安。
|
循弟胤,初拜兴业都尉,妻以宗女,授兵千人,屯公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黄龙元年,被封为都乡侯,后来因犯罪流放庐陵郡。
|
黄龙元年,封都乡侯,后以罪徒庐陵郡。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赤乌二年,诸葛瑾、步骘联名上疏说: 已故将军周瑜之子周胤,昔日蒙受主上夸赞,受封为将军,他不能延续这一福泽,心中思念报效国家,尽忠竭力,以至于放纵自己各种贪欲,招致刑罚。
|
赤乌二年,诸葛瑾、步骘连名上疏曰: 故将军周瑜子胤,昔蒙粉饰,受封为将,不能养之以福,思立功效,至纵情欲,招速罪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为臣们私心认为昔日周瑜深受陛下宠信,在朝时是心腹重臣,出战时是勇猛将领,受命出征,总是身先士卒,亲自上阵,忠心耿耿,视死如归。所以能在乌林攻破曹操,在郢都赶走曹仁,彰显国家的威势和陛下的仁德,声威震动四海,愚昧的荆蛮地区也全都归服。即使是周代的方叔,汉朝的韩信、英布,实在也不能超过他。
|
臣窃以瑜昔见宠任,入作心膂,出为爪牙,衔命出征,身当矢石,尽节用命,视死如归,故能摧曹操於乌林,走曹仁於郢都,扬国威德,华夏是震,蠢尔蛮荆,莫不宾服,虽周之方叔,汉之信、布,诚无以尚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能够打败敌人拯救国家的大臣,自古以来的帝王没有不看重他们的,所以汉高祖的封爵誓词中说: 纵使黄河细如衣带,泰山小如条石,封国制度长存,流传至子孙后代。 用丹砂书写申明誓词,举行隆重盟誓仪式,将誓词藏于祖庙,让它永远流传,要使功臣后人,世世代代延续,不仅他们的子孙,甚至于很久以后的后人,报答和表彰臣下的功德,殷勤恳切,到达极点,其意在于以此劝戒后人,使那些用生命报效国家为国立功的臣子死而无悔。
|
夫折冲扞难之臣,自古帝王莫不贵重,故汉高帝封爵之誓曰 使黄河如带,太山如砺,国以永存,爰及苗裔 ;申以丹书,重以盟诅,藏于宗庙,传於无穷,欲使功臣之后,世世相踵,非徒子孙,乃关苗裔,报德明功,勤勤恳恳,如此之至,欲以劝戒后人,用命之臣,死而无悔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更何况如今周瑜去世不久,而他的儿子周胤被降为平民百姓,这就更加令人感伤。
|
况於瑜身没未久,而其子胤降为匹夫,益可悼伤。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我们认为陛下处事英明,借鉴古人,能使断绝的封爵重新延续,因此才为周胤求情,请求赦免他的罪过,归还他的部队,恢复他的爵位,使久未鸣叫的公鸡重新打鸣,使身负重罪的臣子重新能继续报效国家。
|
窃惟陛下钦明稽古,隆於兴继,为胤归诉,乞匄馀罪,还兵复爵,使失旦之鸡,复得一鸣,抱罪之臣,展其后效。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孙权回答说: 我的心腹旧臣,与我合力共事,公瑾是其中之一,实在对他无法忘怀。
|
权答曰: 腹心旧勋,与孤协事,公瑾有之,诚所不忘。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昔日周胤年少,起初并无功劳,平白无故地统管一支军队,封赏爵位做了将领,就是感念公瑾的功绩而恩赐他的后代。
|
昔胤年少,初无功劳,横受精兵,爵以侯将,盖念公瑾以及於胤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而周胤却倚仗这些,纵情酒色,为所欲为,前后多次警告劝喻他,而他依然不改。
|
而胤恃此,酗淫自恣,前后告喻,曾无悛改。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我与公瑾的友谊,与同你们二位一样,期望周胤有所作为的心意,怎么有终点呢?
|
孤於公瑾,义犹二君,乐胤成就,岂有已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鉴于周胤罪恶过重,不适宜立即恢复官爵,而且还应让他吃些苦头,使他明白过去。
|
迫胤罪恶,未宜便还,且欲苦之,使自知耳。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现在你们二位真诚地援引汉高祖的封爵誓词,孤人感到惭愧。
|
今二君勤勤援引汉高河山之誓,孤用恧然。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虽然我德行不可与汉高祖相比,但还是想努力和他类同,这事也是这样,所以没有采取你们的建议。
|
虽德非其畴,犹欲庶几,事亦如尔,故未顺旨。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做为公瑾的儿子,加上你们二位从中说情,如能改过的话,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
|
以公瑾之子,而二君在中间,苟使能改,亦何患乎!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诸葛瑾、步骘的奏疏刚呈上去,朱然和全琮也上奏替周胤说情,孙权就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
瑾、骘表比上,朱然及全琮亦俱陈乞,权乃许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恰逢周胤病死。
|
会胤病死。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周瑜的侄儿周峻,也因为周瑜的元勋之功做了偏将军,统管士卒一千人。
|
瑜兄子峻,亦以瑜元功为偏将军,领吏士千人。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周峻死后,全琮上奏请任命周峻的儿子周护为将军。
|
峻卒,全琮表峻子护为将。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孙权说: 昔日打走曹操。占据荆州,都是公瑾的功劳,我永远不会忘记。
|
权曰: 昔走曹操,拓有荆州,皆是公瑾,常不忘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起初得知周峻去世,也曾想任用周护,听说周护的秉性言行不好,用他作官等于在制造祸乱,所以我停止了这一做法。
|
初闻峻亡,仍欲用护,闻护性行危险,用之適为作祸,故便止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孤人怀念公瑾,岂有止境吗?
|
孤念公瑾,岂有已乎?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鲁肃,字子敬,临淮郡东城人。
|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他生下不久父亲就去世了,和祖母一起生活。
|
生而失父,与祖母居。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家中财产丰厚,性格颇爱施舍。
|
家富於财,性好施与。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当时天下已经大乱,鲁肃不管理家事,大量散发家中钱财,标价出卖田地,致力于救济穷人结交士人,深得当地百姓欢心。
|
尔时天下已乱,肃不治家事,大散财货,摽卖田地,以赈穷弊结士为务,甚得乡邑欢心。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周瑜做居巢县县长,率领几百人有意去拜访鲁肃,并请求资助粮食。
|
周瑜为居巢长,将数百人故过候肃,并求资粮。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鲁肃家有两仓米,各三千斛,他就指着一仓给周瑜,周瑜就更加知晓他的奇特,就与他交好亲近,其情谊有如公孙侨、季札一样。
|
肃家有两囷米,各三千斛,肃乃指一囷与周瑜,瑜益知其奇也,遂相亲结,定侨、札之分。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Subsets and Splits
No community queries yet
The top public SQL queries from the community will appear here once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