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put
stringlengths 2
802
| output
stringlengths 2
803
|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
---|---|---|
袁术得知鲁肃的名声,就任命他为东城县长。
|
袁术闻其名,就署东城长。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鲁肃见袁术没有纲纪法度,不足以和他共谋大事,就携带族中老弱之人和有侠气的青少年一百多人,南往至居巢投靠周瑜。
|
肃见术无纲纪,不足与立事,乃携老弱将轻侠少年百馀人,南到居巢就瑜。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周瑜率军东渡长江,鲁肃与他同行,将家属留在曲阿。
|
瑜之东渡,因与同行,留家曲阿。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正值他的祖母去世,便将灵柩送归东城安葬。
|
会祖母亡,还葬东城。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刘子扬与鲁肃交情深厚,他写信对鲁肃说: 现在天下豪杰并起,凭你的资质才干,尤其适合现在的天下情势。
|
刘子扬与肃友善,遗肃书曰: 方今天下豪杰并起,吾子姿才,尤宜今日。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你应该赶快回去接走老母亲,不要滞留东城。
|
急还迎老母,无事滞於东城。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如今郑宝这个人,在巢湖拥有一万多部众,地处富饶地区,庐江郡许多人都前往依附他,何况我们这些人。
|
近郑宝者,今在巢湖,拥众万馀,处地肥饶,庐江间人多依就之,况吾徒乎?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看他的状况,还会聚集更多的部众,机不可失,你应该迅速到那里去。
|
观其形势,又可博集,时不可失,足下速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鲁肃听从了他的劝说。
|
肃答然其计。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安葬祖母后就返回曲阿,鲁肃想要北往巢湖。
|
葬毕还曲阿,欲北行。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适逢周瑜已把鲁肃的母亲接到吴郡,鲁肃便把想要投靠郑宝之事详细得告诉周瑜。
|
会瑜已徙肃母到吴、肃具以状语瑜。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当时孙策已去世,孙权还驻守吴郡,周瑜对鲁肃说: 昔日马援答复光武帝说过, 如今形势,不仅君主可以选臣下,臣下也可以选择君主 。
|
时孙策已薨,权尚住吴,瑜谓肃曰: 昔马援答光武云 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 。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现在吴主亲近贤人志士,接纳任用有奇才之人,况且我听说古代哲人的神秘说法,承受天命替代刘氏者,必定从东南地区兴起,推算历数观察形势,最终会奠定帝王基业,与天命相符合,也正在东南。现在正是有识有志之士归附英杰之时。
|
今主人亲贤贵士,纳奇录异,且吾闻先哲秘论,承运代刘氏者,必兴于东南,推步事势,当其历数。终构帝基,以协天符,是烈士攀龙附凤驰骛之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我刚体会到这个道理,你不需将刘子扬的话放在心上。
|
吾方达此,足下不须以子扬之言介意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鲁肃听从了他的劝说。
|
肃从其言。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周瑜就向孙权举荐鲁肃的才能适合辅佐济时,认为应当广泛招揽这样的人才,以成就帝王的功业,而不可让他们离去。
|
瑜因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不可令去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孙权立即召见了鲁肃,同他交谈后很是高兴。
|
权即见肃,与语甚悦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各位宾客告退后,鲁肃也告辞出来,而孙权却单独将他留下来,两人合榻饮酒。
|
众宾罢退,肃亦辞出,乃独引肃还,合榻对饮。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孙权就与鲁肃秘密商议: 现在汉室倾覆,四方动乱不休,我继承父兄创立的基业,希望成就齐桓、晋文那样的功业。
|
因密议曰: 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孤承父兄馀业,思有桓文之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既然您对我青眼有加,请问依靠什么计策助我成功?
|
君既惠顾,何以佐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鲁肃回答说: 昔日汉高祖耿耿忠心想尊崇义帝而无所成就,这是因为项羽谋害义帝。
|
肃对曰: 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现在曹操,就像过去项羽,将军您怎么可能成为齐桓公、晋文公呢?
|
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以鲁肃看法,汉朝廷已不可复兴,曹操也不能一下子就能除掉。
|
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为将军考虑,只有据守江东,以观察天下局势变化。
|
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天下局势如此,这样做也不会招来嫌猜忌恨。
|
规模如此,亦自无嫌。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为什么呢?
|
何者?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因为北方正是多事之秋。
|
北方诚多务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您正好趁这种变局,铲除黄祖,进而征讨刘表,横跨长江以南所有地盘并尽力占据,然后称帝建号以谋取天下,这正如汉高祖建立基业啊!
|
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孙权说: 我现在尽一方之力,只是希望辅佐汉室而已,你所说的不是我能力所及。
|
权曰: 今尽力一方,冀以辅汉耳,此言非所及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张昭责备鲁肃不够谦虚,对他有些谗言,说鲁肃年轻气盛,粗鲁疏狂,不可重用。
|
张昭非肃谦下不足,颇訾毁之,云肃年少粗疏,未可用。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孙权不将他的话放在心上,反而更加看重鲁肃,赐给鲁肃母亲衣服、帷帐及家中日用物品,使鲁肃家中如过去一样富有。
|
权不以介意,益贵重之,赐肃母衣服帏帐,居处杂物,富拟其旧。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刘表死后,鲁肃劝说孙权: 荆楚之地与我们吴国相邻,顺水而往可达北方,外连江、汉,内里有山陵阻隔,有坚固的城池,万里土地肥沃,百姓富足,如果占据这块地盘,就是奠定建立帝王之业的资本。
|
刘表死。肃进说曰: 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现在刘表刚刚去世,两个儿子向来不睦,军中将领也因此各自依附。
|
今表新亡,二子素不辑睦,军中诸将,各有彼此。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再加上刘备是天下枭雄,与曹操有嫌隙,寄身在刘表那里,刘表嫉妒他的才能而不加以重用。
|
加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於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如果刘备与刘表的儿子们齐心协力,上下同心,我们则应该安抚他们,与他们交好结盟;如果他们之间有所背离,我们就应另外图谋,以成就自己的大事。
|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我请求奉命前往荆州吊唁刘表的儿子们,并慰劳他们军中主事的将领,还有劝说刘备安抚刘表的部下,同心合力,一起抗击曹操,刘备一定乐于听从。
|
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如果这件事处理得当,那天下就能平定了。
|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现在如不加急赶往荆州,恐怕让曹操赶在前面了。
|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孙权随即派遣鲁肃前往。
|
权即遣肃行。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鲁肃赶到夏口,得知曹操已出兵荆州,日夜兼程。
|
到夏口,闻曹公已向荆州,晨夜兼道。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等到鲁肃赶到南郡,而刘表的儿子刘琮已经投降了曹操,刘备惊惧惶恐逃走,准备南渡长江。
|
比至南郡,而表子琮已降曹公,备惶遽奔走,欲南渡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鲁肃径直去迎见刘备,到当阳长阪坡,与刘备会面,向刘备宣示了孙权的意图,还表达了江东的强盛巩固,劝说刘备与孙权齐力抗曹。
|
肃径迎之,到当阳长阪,与备会,宣腾权旨,及陈江东强固,劝备与权并力。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刘备很是欣喜。
|
备甚欢悦。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这时诸葛亮正跟随着刘备,鲁肃对诸葛亮说 我是你哥哥的朋友 ,两人随即相结交。
|
时诸葛亮与备相随,肃谓亮曰 我子瑜友也 ,即共定交。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刘备随后到夏口,派诸葛亮出使东吴谒见孙权,鲁肃也返回复命。
|
备遂到夏口,遣亮使权,肃亦反命。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适逢孙权正听说曹操要东进的消息,就和众位将领们商议。大家都劝孙权迎接曹操,只有鲁肃沉默不言。
|
会权得曹公欲东之问,与诸将议,皆劝权迎之,而肃独不言。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孙权起身去更衣,鲁肃追到屋檐下,孙权知道他的想法,拉着他的手说: 你想说什么?
|
权起更衣,肃追於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 卿欲何言?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鲁肃回答说: 之前观察众人商议,都是想耽误您,不足以与他们共谋大事。
|
肃对曰: 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当现在我鲁肃可以迎接曹操,对于将军来说却不能。
|
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为什么这么讲?
|
何以言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现在我迎见曹操,曹操应该送我返回故乡,考察我的声名地位,也不免能做个小官,乘牛车,有随从,与士大夫交往,慢慢升迁,也能做个州郡长官。
|
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而将军您迎见曹操,将把您安置何处呢?
|
将军迎操,欲安所归?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希望您早定大计,不要听从众人的议论。
|
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孙权感叹说: 这些人的看法,很让我失望,现在你陈述深远计策,正与我的想法一致,这是上天将你赐给我啊!
|
权叹息曰: 此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此天以卿赐我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当时周瑜接受使命赶到鄱阳,鲁肃劝孙权急速追召周瑜返回。
|
时周瑜受使至鄱阳,肃劝追召瑜还。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孙权就任命周瑜为行事,任命鲁肃为赞军校尉,协助制定作战计策。
|
遂任瑜以行事,以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曹操在赤壁被攻破逃走,鲁肃先返回吴郡,孙权大张声势请众将领迎接鲁肃。
|
曹公破走,肃即先还,权大请诸将迎肃。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鲁肃将入殿门拜见孙权,孙权起身行礼,趁机问鲁肃: 子敬,我扶鞍下马迎接你,足以彰显你的功劳吧?
|
肃将入閤拜,权起礼之,因谓曰: 子敬,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鲁肃急步上前说: 没有。
|
肃趋进曰: 未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大家听到这种回答,都很惊诧。
|
众人闻之,无不愕然。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落座后,鲁肃缓缓举起马鞭说: 我希望您的威势恩德普及四海、囊括九州,成就帝王大业,再用软轮小轿车征召我,这才算彰显我。
|
就坐,徐举鞭言曰: 愿至尊威德加乎四海,总括九州,克成帝业,更以安车软轮徵肃,始当显耳。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孙权拍手大笑。
|
权抚掌欢笑。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后来刘备到京口拜见孙权,请求都督荆州,只有鲁肃劝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以便一起抵御曹操。
|
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曹操得知孙权用土地资助刘备,当时他正在写信,震惊得把笔都掉在地上。
|
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於地。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周瑜病重,上奏疏说: 现在的天下,正是祸乱四起之时,这正是我日夜忧虑的事,希望陛下提前思虑尚未发生的事,然后再想到安乐。
|
周瑜病困,上疏曰: 当今天下,方有事役,是瑜乃心夙夜所忧,愿至尊先虑未然,然后康乐。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如今既然与曹操为敌,刘备近在公安,边境近处地区,百姓尚未归附,应当任用良将前去镇守安抚。
|
今既与曹操为敌,刘备近在公安,边境密迩,百姓未附,宜得良将以镇抚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鲁肃的智谋才略足以胜任,请求起用他来接替我。
|
鲁肃智略足任,乞以代瑜。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我去世之时,也就没有牵挂的事了。
|
瑜陨踣之日,所怀尽矣。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孙权当即任命鲁肃为奋武校尉,代替周瑜统管军队。
|
即拜肃奋武校尉,代瑜领兵。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周瑜部下四千多人、四个县的奉邑,全归属于鲁肃。
|
瑜士众四千馀人,奉邑四县,皆属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孙权又任命程普兼任南郡太守。
|
令程普领南郡太守。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鲁肃起初守卫江陵,后又沿江而下驻守陆口,威信恩德传扬四方,部众增到一万多人,孙权就任命他为汉昌太守、偏将军。
|
肃初住江陵,后下屯陆口,威恩大行,众增万馀人,拜汉昌太守、偏将军。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建安十九年,鲁肃跟随孙权攻克皖城,转任横江将军。
|
十九年,从权破皖城,转横江将军。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之前,益州牧刘璋纲纪法度废弛,周瑜、甘宁都劝说孙权谋取蜀地。孙权用这件事咨询刘备,刘备心中在替自己谋划,表面上仍假意回答说: 我刘备与刘璋托名为皇室宗族,希望依凭先人英灵,以匡扶汉室。
|
先是,益州牧刘璋纲维颓弛,周瑜、甘宁并劝权取蜀,权以咨备,备内欲自规,乃伪报曰: 备与璋讬为宗室,冀凭英灵,以匡汉朝。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现在刘璋得罪了众人,我独自心内惶恐震惊,不敢听到攻取蜀地的言论,希望您对他加以宽恕。
|
今璋得罪左右,备独竦惧,非所敢闻,愿加宽贷。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如果这个请求没有得到应允,我当披散头发归隐山林。
|
若不获请,备当放发归於山林。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后来刘备率军西进谋取刘璋,留关羽镇守荆州,孙权说: 狡猾的小人竟敢耍弄诈术。
|
后备西图璋,留关羽守,权曰: 猾虏乃敢挟诈!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等到关羽与鲁肃双方辖区相邻,多次心生猜疑,疆场纷杂交错,鲁肃常以友好姿态进行安抚。
|
及羽与肃邻界,数生狐疑,疆埸纷错,肃常以欢好抚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刘备平定益州后,孙权要求他归还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不回复这一意思。孙权就派吕蒙领兵进攻夺取。
|
备既定益州,权求长沙、零、桂,备不承旨,权遣吕蒙率众进取。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刘备得知消息,亲自率军回到公安,派遣关羽争夺三郡。
|
备闻,自还公安,遣羽争三郡。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鲁肃驻守益阳,与关羽对峙。
|
肃住益阳,与羽相拒。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鲁肃邀请关羽相见,各自所率兵马都停留在百步之外,只请关羽及将领们单刀赴会。
|
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将军单刀俱会。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鲁肃趁机责备历数关羽说: 我们国家真诚地将土地借给你们,是因为你们败退从远地而来,没有立身资本。
|
肃因责数羽曰: 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现在已经占据益州,既然没有归还荆州意思,那么就只求你们归还三郡,而你们又不听从。
|
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话未说完,在座的有一人插话说: 土地这类,只有仁德之人才能安居,怎么有一直占据不还的道理。
|
语未究竟,坐有一人曰: 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 肃厉声呵之,辞色甚切。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鲁肃大声地呵斥那人,言语神色十分严厉。关羽拿刀站起身来说: 这些自然是国家大事,这人知道什么!
|
羽操刀起谓曰: 此自国家事,是人何知!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同时使眼色让那人离开。
|
目使之去。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刘备就划湘水为界,平分荆州之地,两国就此罢兵。
|
备遂割湘水为界,於是罢军。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建安二十二年,鲁肃四十六岁去世。
|
肃年四十六,建安二十二年卒。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孙权为他举办丧事,又亲自参加他的葬礼。
|
权为举哀,又临其葬。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诸葛亮也为鲁肃举行哀悼仪式。
|
诸葛亮亦为发哀。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孙权登基时,登上祭坛,回头对各位大臣说: 昔日鲁肃常对我说到这件事,可说他真是了解天下形势啊!
|
权称尊号,临坛,顾谓公卿曰: 昔鲁子敬尝道此,可谓明於事势矣。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鲁肃的遗腹子鲁淑成年后,濡须督张承说他最终能身居高位。
|
肃遗腹子淑既壮,濡须督张承谓终当到至。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永安年间,鲁淑为昭武将军,被封为都亭侯、武昌督。
|
永安中,为昭武将军、都亭侯、武昌督。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建衡年间,持符节,升为夏口督。
|
建衡中,假节,迁夏口督。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他所管治地区纪律严明,办事能干有谋划。
|
所在严整,有方幹。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凤凰三年去世。
|
凤皇三年卒。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他的儿子鲁睦继承了他的爵位,统管他的部队。
|
子睦袭爵,领兵马。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吕蒙,字子明,汝南郡富陂县人。
|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他年少时南渡长江,投靠姐夫邓当。
|
少南渡,依姊夫邓当。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Subsets and Splits
No community queries yet
The top public SQL queries from the community will appear here once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