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put
stringlengths
2
802
output
stringlengths
2
803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所以做为臣子,都争相顺从您的心意而避开会违背您想法的事情,不是那些为国家家破人亡,牺牲自己成全君主的人,谁能冒犯天威,触犯忌讳,提出建议,阐述自己的想法呢?
故人臣皆争顺指而避逆意,非破家为国,杀身成君者,谁能犯颜色,触忌讳,建一言,开一说哉?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陛下如果能留心观察这些情况,那我的心意就能了解了。
陛下留意察之,则臣下之情可见矣。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现在商议朝政的人大多喜欢好听的话,他们说到政治,就将陛下比作尧舜,说到军事征伐,就将吴国、蜀国比喻成貍鼠。
今议者多好悦耳,其言政治则比陛下於尧舜,其言征伐则比二虏於貍鼠。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臣认为不是这样。
臣以为不然。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过去汉文帝时期,诸侯王势力强盛,贾谊担忧惊恐,认为国家情况危急。
昔汉文之时,诸侯强大,贾谊累息以为至危。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况且现在天下的形势,分成三部分,士人们竭尽全力,各自为自己的主君效力。
况今四海之内,分而为三,群士陈力,各为其主。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那些前来投降的人,也不肯说是弃暗投明,都说是被紧急情况逼迫,这种情况,跟六国划分势力统治,没有什么区别。
其来降者,未肯言舍邪就正,咸称迫於困急,是与六国分治,无以为异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现在国家人烟稀少,留下的百姓困苦不堪,陛下没有多加留心,国家就会凋敝,不能再振兴。
当今千里无烟,遗民困苦,陛下不善留意,将遂凋弊不可复振。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按照礼节,天子所用的器物一定有金玉的装饰,饮食的菜肴一定要有八珍等佳味。遇上饥荒战乱,就应减去佳肴和装饰。
礼,天子之器必有金玉之饰,饮食之肴必有八珍之味,至於凶荒,则彻膳降服。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但是奢侈还是节俭的程度,一定要看时代的富饶或贫困。
然则奢俭之节,必视世之丰约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武皇帝的时代,后宫妃嫔每餐只能有一样肉食,服饰上没有锦绣,褥垫不加花边,器物不涂丹漆,因此能够平定天下,将福气留给子孙后代。
武皇帝之时,后宫食不过一肉,衣不用锦绣,茵蓐不缘饰,器物无丹漆,用能平定天下,遗福子孙。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这些都是陛下亲眼所见的。
此皆陛下之所亲览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现在的要事,应该是君臣上下,一起谋划,计算国库中的物资,根据收入来支出。
当今之务,宜君臣上下,并用筹策,计校府库,量入为出。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深入思考越王勾践增长百姓的方法,尚且担心比不上,而尚方所制造的金银器物,数量和范围渐渐扩大增长,工人们的工作没有停止,奢侈的风气越来越兴盛,国库日渐空虚。
深思句践滋民之术,由恐不及,而尚方所造金银之物,渐更增广,工役不辍,侈靡日崇,帑藏日竭。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过去汉武帝相信并寻求成仙的方法,说是应该得到云上的露水,以能食用天上饮食的碎屑,所以建立高高的手掌以承接露水。
昔汉武信求神仙之道,谓当得云表之露以餐玉屑,故立仙掌以承高露。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陛下您通达圣明,经常嘲笑这件事。
陛下通明,每所非笑。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汉武帝对甘露有所指求,尚且被人指责,陛下对这些没有请求却白白建造这个;不能增加好处,反而花费很多功夫,实在是您应该好好考虑再决定的。
汉武有求於露,而由尚见非,陛下无求於露而空设之;不益於好而糜费功夫,诚皆圣虑所宜裁制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卫觊经历了汉魏两朝,经常进献忠言,大概都是这样的。
觊历汉、魏,时献忠言,率如此。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卫觊接受诏令主持整理文章典籍,又撰写了《魏官仪》,所撰写的文章共有几十篇。
受诏典著作,又为魏官仪,凡所撰述数十篇。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他喜好古文、鸟篆、隶草,没有不擅长的。
好古文、鸟篆、隶草,无所不善。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建安末年,尚书右丞,河南人潘勖,黄初年间的散骑常使,河内人王象,也和卫觊一样因为文章而闻名。
建安末,尚书右丞河南潘勖,黄初时,散骑常侍河内王象,亦与觊并以文章显。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卫觊去世后,谥号为敬侯。
觊薨,谥曰敬侯。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他的儿子卫瓘承袭爵位。
子瓘嗣。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卫瓘在咸熙年间担任过镇西将军。
瓘咸熙中为镇西将军。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刘廙字恭嗣,南阳郡安众县人。
刘廙字恭嗣,南阳安众人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十岁的时候,在课堂上游戏,颍川的名士司马德操摸着他的头说: 小孩子,小孩子, 通晓事物的道理 ,你难道不知道吗?
年十岁,戏於讲堂上,颍川司马德操拊其头曰: 孺子,孺子, 黄中通理 ,宁自知不?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刘廙的兄长刘望之,在当时很有名望,荆州牧刘表征召他担任从事。
廙兄望之,有名於世,荆州牧刘表辟为从事。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但他的两个友人,都因为他人的谗言诋毁,被刘表诛杀。
而其友二人,皆以谗毁,为表所诛。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刘望之又因为直言规劝,和刘表不和,就弃官回家了。
望之又以正谏不合,投传告归。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刘廙对刘望之说: 从前赵简子杀犊准、铎鸣,孔子驾车返回。
廙谓望之曰: 赵杀鸣、犊,仲尼回轮。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现在兄长既然不能效法柳下惠的和光同尘,那就应该模仿范蠡迁居到远的地方。
今兄既不能法柳下惠和光同尘於内,则宜模范蠡迁化於外。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坐在这里等待死亡的时间,实在不可以啊!
坐而自绝於时,殆不可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刘望之没有听从,不久就被刘表杀害。
望之不从,寻复见害。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刘廙心中恐惧,就逃奔向扬州投靠太祖。
廙惧,奔扬州,遂归太祖。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太祖征召他为丞相掾属,后转任五官将文学。
太祖辟为丞相掾属,转五官将文学。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文帝很器重他,让他交接、起草文书。
文帝器之,命廙通草书。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刘廙上疏回答说: 臣刚开始身份尊卑之间界限,是礼节的规定。
廙答书曰: 初以尊卑有逾,礼之常分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所以一味固守小小的礼节,不敢草草下笔。
是以贪守区区之节,不敢脩草。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一定都像接受到严肃的任命,了解辛劳谦和的本意,而不看重出身的高低贵贱,而看重虽然清贫但正直的士人,如果能像郭隗不为燕昭王所轻视,献九九小术的人不被齐桓公忽略,那像乐毅这样的人就会自己来到,霸业也会因此兴盛。
必如严命,诚知劳谦之素,不贵殊异若彼之高,而惇白屋如斯之好,苟使郭隗不轻於燕,九九不忽於齐,乐毅自至,霸业以隆。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损失一个普通人的节操,成就宏大的基业,我虽然愚陋不机敏,又怎么敢推辞呢?
亏匹夫之节,成巍巍之美,虽愚不敏,何敢以辞?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魏国刚建立的时候,刘廙担任黄门侍郎。
魏国初建,为黄门侍郎。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太祖在长安,想要亲自率军征讨蜀国,刘廙上疏说: 圣贤之人不会因为自己的智慧而看轻普通人,成就王业的人不会因为一个人而不听取建议。
太祖在长安,欲亲征蜀,廙上疏曰: 圣人不以智轻俗,王者不以人废言。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所以能成就流传千古基业的人,一定是从眼前的事物观察之后的事情,比独断专行的人考虑得更全面,向不如自己的人询问也不感到羞耻,也想要能广泛吸收他们的长处。
故能成功於千载者,必以近察远,智周於独断者,不耻於下问,亦欲博采必尽於众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况且,皮带、弓弦虽然不是能说话的物品,但圣贤门都用这些来自比。
且韦弦非能言之物,而圣贤引以自匡。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臣的才学智谋都很粗浅,希望能比作皮带、弓弦。
臣才智闇浅,愿自比於韦弦。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过去乐毅能依靠弱小的燕国战胜强大的齐国,却不能依靠精简的士兵平定即墨的原因,就是在于为自己谋划的,即使人弱小但也坚固,认为要溃败的,即使强大也会失败。
昔乐毅能以弱燕破大齐,而不能以轻兵定即墨者,夫自为计者虽弱必固,欲自溃者虽强必败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自从殿下出兵以来,已经三十多年,没有敌军不被攻破,没有强敌最后不服从。
自殿下起军以来,三十馀年,敌无不破,强无不服。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现在凭借天下的众多的士兵,百战百胜的威势,而孙权在吴国倚仗险要地势,刘备在蜀地仍旧不服从。
今以海内之兵,百胜之威,而孙权负险於吴,刘备不宾於蜀。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外族之臣,比不上冀州的一个小兵,孙权、刘备的身份,也比不上袁绍当时的基业,但袁绍已经消亡,而孙权、刘备还没有战胜,不是因为我们现在力量弱小且智谋比以前武断。
夫夷狄之臣,不当冀州之卒,权、备之籍,不比袁绍之业,然本初以亡,而二寇未捷,非闇弱於今而智武於昔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只是因为自强者和自溃者的形势地位转换了罢了。
斯自为计者,与欲自溃者异势耳。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所以周文王征讨崇侯虎,三次都没有能攻克,就回来修养自身德行,然后降服了崇侯虎。
故文王伐崇,三驾不下,归而脩德,然后服之。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秦国做为诸侯的时候,所征讨的地方一定都会降服,等到他兼并填写,登上帝位,百姓们的喊声却导致国家倾颓。
秦为诸侯,所征必服,及兼天下,东向称帝,匹夫大呼而社稷用隳。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这是将力量施加在外部,对内却不体恤百姓的原因。
是力毙於外,而不恤民於内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臣担心吴蜀两国虽然没有当时六国的实力,但是也不缺乏贤才,万一进攻会导致秦朝那样土崩瓦解的形势,这不能不深入思考啊。
臣恐边寇非六国之敌,而世不乏才,土崩之势,此不可不察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天下之事,有重大的收获,也会有重大的损失:观察形势对我有利而我把握机会,这就是重大的收获;形势对我不利也要去做,就会有重大损失。
天下有重得,有重失:势可得而我勤之,此重得也;势不可得而我勤之,此重失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现在的计策,没有比观察各地的险要地势,选择一个要害之处固守,精选天下的士兵,随着情况每年更换更好的了。
於今之计,莫若料四方之险,择要害之处而守之,选天下之甲卒,随方面而岁更焉。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这样,殿下就能在宫中高枕无忧,专心于治国理政;推广农桑,推崇节俭,这样整治十年之后,就会国家富裕,百姓安乐了。
殿下可高枕於广夏,潜思於治国;广农桑,事从节约,脩之旬年,则国富民安矣。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太祖就走到刘廙前面回答说: 不只是君主应该了解臣下,臣子也应该了解君主。
太祖遂进前而报廙曰: 非但君当知臣,臣亦当知君。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现在你想让我作者推行周文王那样的德政,恐怕我不是这样的人。
今欲使吾坐行西伯之德,恐非其人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魏讽反叛,刘廙的弟弟刘伟被魏讽牵连,应该一同被诛杀。
魏讽反,廙弟伟为讽所引,当相坐诛。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太祖下令说: 叔向没有因为弟弟羊舌虎犯罪而受牵连,这是古时的制度。
太祖令曰: 叔向不坐弟虎,古之制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就破例宽宥他,没有追责,还提升他为丞相仓曹属。
特原不问,徙署丞相仓曹属。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刘廙上疏谢罪说: 臣所犯的罪,应该夷灭宗族。
廙上疏谢曰: 臣罪应倾宗,祸应覆族。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但遇上天地英灵,碰上时气带来的好运,用不成功的方法来补救,使得宗族不至于灭亡;在冷掉的灰烬上生起烟火,枯死的树上生长出鲜花。
遭乾坤之灵,值时来之运,扬汤止沸,使不燋烂;起烟於寒灰之上,生华於已枯之木。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万物不向天地表示回报,孩子不向父母表示生养的感谢,因为这些只能用生命证明,很那用笔陈述出来。
物不答施於天地,子不谢生於父母,可以死效,难用笔陈。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刘廙撰写了数十篇文章,还有他和丁仪共同讨论刑罚礼节,都流传到后世。
廙著书数十篇,及与丁仪共论刑礼,皆传於世。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文帝继位魏王,他担任侍中,赐封爵位为关内侯。
文帝即王位,为侍中,赐爵关内侯。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黄初二年,刘廙去世。
黄初二年卒。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没有子嗣。
无子。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文帝让他侄儿刘阜继承了他的爵位。
帝以弟子阜嗣。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刘劭,字孔才,广平邯郸人。
刘劭字孔才,广平邯郸人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建安时担任过计吏,到了许都。
建安中,为计吏,诣许。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太史上奏说: 正月初一将有日蚀。 刘劭当时在尚书令荀彧的居所,在座的有几十人,有的人说应该停止朝会,有人说应该推辞机会。
太史上言: 正旦当日蚀。 劭时在尚书令荀彧所,坐者数十人,或云当废朝,或云宜卻会。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刘劭说: 梓慎、裨灶都是古代优秀的太史,但他们在占卜吉凶时,也会错过天时。
劭曰: 梓慎、裨灶,古之良史,犹占水火,错失天时。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礼记》中说诸侯一同觐见天子,到了宫门却不能完成朝见的礼节,有四个原因,日蚀就是一个。
礼记曰诸侯旅见天子,及门不得终礼者四,日蚀在一。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但是圣人制定法规,不因为异象而废止朝礼的,要么因为灾祸消除、转移,要么因为推测不正确。
然则圣人垂制,不为变异豫废朝礼者,或灾消异伏,或推术谬误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荀彧认为他说得对。
彧善其言。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下令照旧朝会,也没有出现日蚀。
敕朝会如旧,日亦不蚀。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御史大夫郗虑征召刘劭,经过郗虑的举荐,刘劭被任命为太子舍人,后来调任秘书郎。
御史大夫郗虑辟劭,会虑免,拜太子舍人,迁秘书郎。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黄初年间,他担任过尚书令、散骑侍郎。
黄初中,为尚书郎、散骑侍郎。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刘劭接受诏令汇集五经书籍,按照类别排序,编纂成《皇览》。
受诏集五经群书,以类相从,作皇览。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明帝登基后,刘劭出京担任陈留太守,在当地推崇教化,百姓都称赞他。
明帝即位,出为陈留太守,敦崇教化,百姓称之。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朝廷又征召他担任骑都尉,与议郎庾嶷、荀诜等制定法令条规,编写《新律》十八篇,撰写了《律略论》。
徵拜骑都尉,与议郎庾嶷、荀诜等定科令,作新律十八篇,著律略论。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后来升任散骑常侍。
迁散骑常侍。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当时听说公孙渊接受了孙权赐封的燕王称号,商议的人想要将公孙渊的计吏扣留下来,并出兵讨伐他,刘劭认为 过去袁尚兄弟归附公孙渊的父亲公孙康,公孙康将他们斩了并将首级送给朝廷,是公孙渊的先祖对朝廷的中心。
时闻公孙渊受孙权燕王之号,议者欲留渊计吏,遣兵讨之,劭以为 昔袁尚兄弟归渊父康,康斩送其首,是渊先世之效忠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另外,传言的真假,还不能断定。
又所闻虚实,未可审知。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古时圣贤求取处女之地,只修德政而不事征伐,是担心劳民伤财。
古者要荒未服,脩德而不征,重劳民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应该对公孙渊表示宽宥,让他得以改过自新。
宜加宽贷,使有以自新。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后来公孙渊果然斩杀了孙权的使者张弥等人并将首级送来。
后渊果斩送权使张弥等首。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刘劭曾经撰写《赵都赋》,明帝很赞赏,下诏让他再写《许都赋》、《洛都赋》。
劭尝作赵都赋,明帝美之,诏劭作许都、洛都赋。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当时魏国对外大兴军事,在内营造宫殿,刘劭做的两篇赋,都是讥讽劝谏这些情况的,
时外兴军旅,内营宫室,劭作二赋,皆讽谏焉。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青龙年间,吴国包围了合肥,当时魏国将士都在分批休假,征东将军满宠上表请求中军派出援兵,并召集休假的将士,以集中兵力抵御吴军。
青龙中,吴围合肥,时东方吏士皆分休,征东将军满宠表请中军兵,并召休将士,须集击之。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刘劭在商议中认为 敌军刚来到,心志转移,士气旺盛。
劭议以为 贼众新至,心专气锐。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满宠带着较少的士兵在地区作战,如果立即进攻,不一定能取胜。
宠以少人自战其地,若便进击,不必能制。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满宠只要等待援兵,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宠求待兵,未有所失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我认为可以先派五千步兵,三千精锐骑兵,在大军之前出发,一边宣扬气势一边前进,展现我军气势。
以为可先遣步兵五千,精骑三千,军前发,扬声进道,震曜形势。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等骑兵到了合肥,就疏散队列,多加旌旗战鼓,在合肥城下展示兵力,将敌军引出来后,就断绝他们返回和运输粮食的道路。
骑到合肥,疏其行队,多其旌鼓,曜兵城下,引出贼后,拟其归路,要其粮道。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敌军得知大军前来,又有骑兵截断他们的后路,一定震惊恐惧而逃走,那就不需要交战也能攻破敌军了。
贼闻大军来,骑断其后,必震怖遁走,不战自破贼矣。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明帝听从了他的意见。
帝从之。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大军到合肥的时候,贼军果然撤退回去了。
兵比至合肥,贼果退还。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