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put
stringlengths
2
802
output
stringlengths
2
803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当时明帝下诏,广泛地招揽众多贤人。
时诏书博求众贤。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散骑侍郎夏侯惠推荐刘劭说: 我见常侍刘劭,为人忠厚,思虑周全,做事情礼仪周全,凡是有各种行为,都是有根有据,所以官员们无论职位高低,他都能找出相似的地方自己加以斟酌学习。
散骑侍郎夏侯惠荐劭曰: 伏见常侍刘劭,深忠笃思,体周於数,凡所错综,源流弘远,是以群才大小,咸取所同而斟酌焉。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所以性情朴实的人佩服他的平和正直,内心清净的人敬慕他的淡薄谦让,精通文史的人赞赏他推测周祥,思想深刻的人知道他的思想严密,讲求道义的人了解他的深沉坚定,文才出众的人喜欢他的辞论文章,精通法度的人看重他删繁就简,善于谋划的人赞赏他思想明白细致,这些评价,都是因为他能选取适合自己所擅长的和他的某些才能相比较。
故性实之士服其平和良正,清静之人慕其玄虚退让,文学之士嘉其推步详密,法理之士明其分数精比,意思之士知其沈深笃固,文章之士爱其著论属辞,制度之士贵其化略较要,策谋之士赞其明思通微,凡此诸论,皆取適己所长而举其支流者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臣多次听到他清谈,阅读他的著述,慢慢被他感染,佩服之情渐渐增长,实在是朝廷重要的人才啊。
臣数听其清谈,览其笃论,渐渍历年,服膺弥久,实为朝廷奇其器量。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我认为像这样的人,应该辅佐机要大事,出谋划策,应该和国家的运势一起兴盛,这不是平常能见到的啊。
以为若此人者,宜辅翼机事,纳谋帏幄,当与国道俱隆,非世俗所常有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希望陛下采纳下层意见,让刘劭能得到您的欢心,在您面前展示他的才干,那么您的贤德之声就会上达上天,您的光辉也会更加耀眼。 景初年间,刘劭接受诏令制定《都官考课》。
惟陛下垂优游之听,使劭承清闲之欢,得自尽於前,则德音上通,辉耀日新矣。 景初中,受诏作都官考课。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刘劭上疏说: 官员们的考核,是国家重要的事情,但历代以来都不看重,所以国家法典有缺漏却没有弥补,因此官员的好坏和能力高低都混合在一起。
劭上疏曰: 百官考课,王政之大较,然而历代弗务,是以治典阙而未补,能否混而相蒙。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陛下以才智出众的宏伟谋略,感伤国家法度的废弛,心中思索,对外明发诏令。
陛下以上圣之宏略,愍王纲之弛颓,神虑内鉴,明诏外发。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臣深受浩荡皇恩,得以开始这项工作,制定了《都官考课》七十二条,又撰写了一篇《说略》。
臣奉恩旷然,得以启蒙,辄作都官考课七十二条,又作说略一篇。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臣才疏学浅,实在不足以明白地宣扬陛下旨意,编定这样的典章制度。
臣学寡识浅,诚不足以宣畅圣旨,著定典制。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他又认为应该制定礼乐制度,以改变不好的风俗,并撰写了《乐论》十四篇,写完了还没来得及上呈,正赶上明帝驾崩,没有实行。
又以为宜制礼作乐,以移风俗,著乐论十四篇,事成未上,会明帝崩,不施行。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正始年间,刘劭讲解经典,被赐爵位关内侯。
正始中,执经讲学,赐爵关内侯。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他所撰写的《法论》、《人物志》之类的,共有一百多篇。
凡所撰述,法论、人物志之类百馀篇。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刘劭去世后,朝廷追赠他为光禄勋。
卒,追赠光禄勋。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儿子刘琳继承了爵位。
子琳嗣。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跟刘劭同时期的东海郡的缪袭也很有才学,撰写了很多文章,做官到尚书、光禄勋。
劭同时东海缪袭亦有才学,多所述叙,官至尚书、光禄勋。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缪袭的朋友,山阳郡的仲长统,汉朝末年担任过尚书郎,很早就去世了。
袭友人山阳仲长统,汉末为尚书郎,早卒。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著写了《昌言》,作词很好,可以反复阅读。
著昌言,词佳可观省。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散骑常侍,陈留人苏林、光禄大夫,京兆人韦诞、陈郡太守,任城人孙该、郎中令,河东郡的杜挚等人也著写了文章辞赋,有很多流传后世。
散骑常侍陈留苏林、光禄大夫京兆韦诞、陈郡太守任城孙该、郎中令河东杜挚等亦著文赋,颇传於世。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傅嘏,字兰石,北地郡泥阳县人,是傅介子的后代。
傅嘏字兰石,北地泥阳人,傅介子之后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伯父傅巽,黄初年中任过侍中尚书。
伯父巽,黄初中为侍中尚书。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傅嘏刚成年的时候就很出名,司空陈群征召他为掾吏。
嘏弱冠知名,司空陈群辟为掾。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当时散骑常侍刘劭正在制定《都官考课》,将事务布置到三府中。
时散骑常侍刘劭作考课法,事下三府。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傅嘏质疑刘劭的言论说: 听说帝王制度广大深厚,圣贤的道义深奥玄远,如果不是这方面的人才,道理也不会无缘无故产生,神明了解这个情况,所以将它托付在人的身上。
嘏难劭论曰: 盖闻帝制宏深,圣道奥远,苟非其才,则道不虚行,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如果出现国法倾颓并且很多年都没有恢复,下层民众的建议被淹没,经书典籍被损毁。为什么呢?
暨乎王略亏颓而旷载罔缀,微言既没,六籍泯玷。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是因为圣贤知道广大深远,而普通人的才能不能达到。
何则?道弘致远而众才莫晞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刘劭的考核的说法,虽然想要按照前代对官员升降的条文,但这些制度很多已经缺失损毁。
案劭考课论,虽欲寻前代黜陟之文,然其制度略以阙亡。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留存下来的关于礼仪的记载,只有周典,里面对外封定侯伯,以护卫王室,在朝中设置百官,完善治﹑教﹑礼﹑政﹑刑﹑事六种职事,土地有一定的税赋,官员有一定的准则,百官各司其职,百姓各安其业,所以考核的成绩就能比较,那官员的升降任免也就简单了。
礼之存者,惟有周典,外建侯伯,藩屏九服,内立列司,筦齐六职,土有恒贡,官有定则,百揆均任,四民殊业,故考绩可理而黜陟易通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大魏朝延续百王时代,继承秦朝、汉朝的威烈,各种制度没有不整理采纳的。
大魏继百王之末,承秦、汉之烈,制度之流,靡所脩采。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自从建安年间以来,一直到青龙年间,帝王们拨乱反正,奠定基业,延续国运,扫除奸凶,消灭余寇,战旗飘扬,每天都很繁忙。
自建安以来,至于青龙,神武拨乱,肇基皇祚,扫除凶逆,芟夷遗寇,旌旗卷舒,日不暇给。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等到治理国家,平定外族,权术和律法一同使用,文武百官,军国大事的任免不拘小节,按照情况来安排,以符合政务安排。
及经邦治戎,权法并用,百官群司,军国通任,随时之宜,以应政机。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用古代的制度放到现在来实行,事情繁多,内容不同,很难相通。
以古施今,事杂义殊,难得而通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制度的建立应该考虑长远,也许并不贴近当前的现实,律法的制定应该符合实际情况,不一定能流传到后代。
所以然者,制宜经远,或不切近,法应时务,不足垂后。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设置官职,调整职位,管理百姓,是建立根本;根据实际情况考察官员,纠正旧的规章制度,这是治理末梢。
夫建官均职,清理民物,所以立本也;循名考实,纠励成规,所以治末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根本还没有建立却先治理末梢,制度还没有修订,治国政策还没有完善就先考核官员,担心不能分辨贤能和愚陋的区别,明确智愚或善恶的道理。
本纲末举而造制未呈,国略不崇而考课是先,惧不足以料贤愚之分,精幽明之理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过去先王们选拔人才,一定是要品德在州郡间有名,在学校中讲解道义,行为正直的称为贤人,道德修养好的称为能人。
昔先王之择才,必本行於州闾,讲道於庠序,行具而谓之贤,道脩则谓之能。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然后百姓们将贤能之人举荐给先王,先王接纳他们,选取贤德的人,让他出京做官得以成长,选取能人,让他们入朝处理政事,这是先王招揽贤才的办法。
乡老献贤能于王,王拜受之,举其贤者,出使长之,科其能者,入使治之,此先王收才之义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现在天下的百姓,来到京城,但没有州郡的举荐,朝廷选拔人才的职务,专门委任给吏部。
方今九州之民,爰及京城,未有六乡之举,其选才之职,专任吏部。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按照德行,那不一定具有实际的才干,授予官职的高低也未必和他的德行相符,这样的话,那官吏的考核,也不能竭尽人才。
案品状则实才未必当,任薄伐则德行未为叙,如此则殿最之课,未尽人才。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纵观陈述国家律法制度,内容广,意义深,很难说得详细。
述综王度,敷赞国式,体深义广,难得而详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正始初年,傅嘏担任尚书郎,又升任黄门侍郎。
正始初,除尚书郎,迁黄门侍郎。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当时曹爽主管政事,何晏担任吏部尚书,傅嘏对曹爽的弟弟曹羲说: 何晏为人表面清静,但内心钻营取巧,贪财好利,不想着致力于根本。
时曹爽秉政,何晏为吏部尚书,嘏谓爽弟羲曰: 何平叔外静而内銛巧,好利,不念务本。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我担心他一定会先迷惑你们星弟,那仁德的人就会远离,朝政也会被荒废了。
吾恐必先惑子兄弟,仁人将远,而朝政废矣。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何晏等人于是就和傅嘏产生了嫌隙,抓住一点小事就罢免了傅嘏的官职。
晏等遂与嘏不平,因微事以免嘏官。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后来傅嘏在家中被起用为荥阳太守,他没有赴任。
起家拜荥阳太守,不行。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太傅司马宣王延请他担任从事中郎。
太傅司马宣王请为从事中郎。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曹爽被诛杀后,傅嘏担任河南尹,又升任为尚书。
曹爽诛,为河南尹,迁尚书。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傅嘏经常认为 秦朝开始废除诸侯制度,设置太守,按照官位设立职务,和古代不相同、汉朝、魏朝沿袭这一做法,一直到今天。
嘏常以为 秦始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汉、魏因循,以至于今。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但是儒生学者,都想要把夏商周三代的礼节综合起来,但是礼节制度宏大深远,不符合现在的形势,各种事情也会和制度相违背,名不副实,所以历代以来之所以没有能达到盛世的原因,大概就是这样了。
然儒生学士,咸欲错综以三代之礼,礼弘致远,不应时务,事与制违,名实未附,故历代而不至於治者,盖由是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想要大幅度更改官吏制度,应该按照古代的做法从根本上整顿,但现在王室多难,还没有能改变。
欲大改定官制,依古正本,今遇帝室多难,未能革易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当时有人商议想要征讨吴国,几次征求建言献策,都不一样。
时论者议欲自伐吴,三征献策各不同。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魏主诏令傅嘏谈论,傅嘏回答说: 过去吴王夫差讨伐齐国战胜晋国,威势横行中原地区,但最终还是在姑苏有了灾祸;齐闵王兼并土地,拓展疆界,开辟了千里的国土,但自己也最后身死。
诏以访嘏,嘏对曰: 昔夫差陵齐胜晋,威行中国,终祸姑苏;齐闵兼土拓境,辟地千里,身蹈颠覆。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所以有开始不一定有善终,是古代的明证。
有始不必善终,古之明效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孙权自从攻破关羽兼并荆州,志向远大,洋洋自得,穷凶极恶,所以宣文侯努力谋划宏图伟业。
孙权自破关羽并荆州之后,志盈欲满,凶宄以极,是以宣文侯深建宏图大举之策。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现在孙权已经死了,将儿子托付给诸葛恪。
今权以死,讬孤於诸葛恪。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如果他矫正孙权的保证,废除他虐害百姓的政策,百姓免于水深火热,能在新政策之下生活,国内外一同考虑,怀有处在同一条船上的恐惧,即使不能最终保全自己,但也足以让吴国在长江以南继续存在了。
若矫权苛暴,蠲其虐政,民免酷烈,偷安新惠,外内齐虑,有同舟之惧,虽不能终自保完,犹足以延期挺命於深江之外矣。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但商议的人有人想要乘船径直渡江,在水面上排列开来;有人想要兵分四路,一起进攻吴国的城池;有人想要大规模屯田,观察形势再行动:这些都是攻取敌军的通常的办法。
而议者或欲汎舟径济,横行江表;或欲四道并进,攻其城垒;或欲大佃疆埸,观衅而动:诚皆取贼之常计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但自从我治理军务以来,也有三年了,我军不是能趁人不备袭击的部队。
然自治兵以来,出入三载,非掩袭之军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而贼人做为敌寇,将近六十年了,君臣虽然是伪立的,但患难与共,又损失了将帅,上下都担忧危急,把战船排列在重要的渡口,凭借险要坚守城池,我军想要将战船排列在江面上的计策,还是很难成功的。
贼之为寇,几六十年矣,君臣伪立,吉凶共患,又丧其元帅,上下忧危,设令列船津要,坚城据险,横行之计,其殆难捷。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只有在边境一边大规模屯田一边进军,使后方稳固。
惟进军大佃,最差完牢。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出兵时要先发布告示,表明进攻时不侵犯百姓;能安坐食用储备的多年的粮食,不需要运输的将士;抓住机会讨伐敌军,不需要花费原来的时间与精力:这是军事上的当务之急。
兵出民表,寇钞不犯;坐食积谷,不烦运士;乘衅讨袭,无远劳费:此军之急务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过去樊哙希望能带十万大军横行匈奴,季布当面指出他的不足。
昔樊哙愿以十万之众,横行匈奴,季布面折其短。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现在我军想要渡过长江,进入敌军的地盘,也像那时候一样。
今欲越长江,涉虏庭,亦向时之喻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不如先制定法规,操练士兵,在必胜的局面下制定计策,挥舞长鞭以抗击敌军余党,这是一定会成功的。
未若明法练士,错计於全胜之地,振长策以御敌之馀烬,斯必然之数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后来吴国的大将诸葛恪破东关后,乘着威势,宣称要进军青州、徐州,朝廷急忙做好准备。
后吴大将诸葛恪新破东关,乘胜扬声欲向青、徐,朝廷将为之备。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傅嘏认为 淮海地区不是敌军轻易选择的路线,还有当年孙权派兵出海,遇上大浪,船只倾覆,几乎没有幸存者,诸葛恪怎么敢倾尽根本,将众多的将士性命交托在海上,以求侥幸不被淹没呢?
嘏议以为 淮海非贼轻行之路,又昔孙权遣兵入海,漂浪沉溺,略无孑遗,恪岂敢倾根竭本,寄命洪流,以徼乾没乎?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诸葛恪不过是派熟悉水军的偏将,带领小部分人马从海上沿着淮水逆流而上,表示要攻打青州、徐州,诸葛恪自己率军进攻淮南罢了。
恪不过遣偏率小将素习水军者,乘海溯淮,示动青、徐,恪自并兵来向淮南耳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后来诸葛恪果然想要夺取新城,但没有能攻克,就撤退了。
后恪果图新城,不克而归。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傅嘏时常谈论才能与性格的关系,钟会把它们集中起来然后评论。
嘏常论才性同异,锺会集而论之。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嘉平末年,傅嘏被赐爵关内侯。
嘉平末,赐爵关内侯。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高贵乡公曹髦即位,他又被晋封为武乡亭侯。
高贵乡公即尊位,进封武乡亭侯。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正元二年春,毋丘俭、文钦作乱。
正元二年春,毌丘俭、文钦作乱。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有人认为司马景王不应该自己率军征讨,可以派太尉曹孚前去,只有傅嘏和王肃劝说司马景王。
或以司马景王不宜自行,可遣太尉孚往,惟嘏及王肃劝之。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司马景王就出发了,任命傅嘏为尚书仆射,留守京城。
景王遂行。以嘏守尚书仆射,俱东。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后来毋丘俭、文钦之乱战败,傅嘏也有出谋划策。
俭、钦破败,嘏有谋焉。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等到司马景王去世,傅嘏和司马文王径直返回洛阳,司马文王就让他辅佐朝政。
及景王薨,嘏与司马文王径还洛阳,文王遂以辅政。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这件事在《钟会传》中另有记载。
语在锺会传。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钟会因此有自傲的神色,傅嘏告诫他说: 您的志向大于您的才能,所以功业难以成就,难道能够不慎重吗?
会由是有自矜色,嘏戒之曰: 子志大其量,而勋业难为也,可不慎哉!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傅嘏因为功劳被进封为阳乡侯,增加食邑六百户,连带以前的一共一千二百户。
嘏以功进封阳乡侯,增邑六百户,并前千二百户。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傅嘏在这一年去世,当时四十七岁,朝廷追赠为太常,谥号为元侯。
是岁薨,时年四十七,追赠太常,谥曰元侯。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他的儿子傅祗继承了他的爵位。
祗嗣。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咸熙年间,朝廷开始设立五等爵位制度,因为傅嘏在前朝有很大功劳,改封傅祗为泾原子。
咸熙中开建五等,以嘏著勋前朝,改封祗泾原子。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评曰:过去文帝、陈思王以公子的尊贵身份,喜好文学,跟他们相似的人都互相呼应,一时有才学的士人都涌现出来,至于王粲等六人最为著名。
评曰:昔文帝、陈王以公子之尊,博好文采,同声相应,才士并出,惟粲等六人最见名目。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而王粲处在常伯的官位上,制定一代的规章制度,但他的恬淡虚静,为人的气量,还比不上徐幹那样纯粹。
而粲特处常伯之官,兴一代之制,然其冲虚德宇,未若徐幹之粹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卫觊也因为知道很多古代典故,而给当时的君主建立制度规章。
卫觊亦以多识典故,相时王之式。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刘劭饱览群书,但文学才能比较普通。
刘劭该览学籍,文质周洽。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刘廙因为能明察事情而出名,傅嘏因为才能显达。
刘廙以清鉴著,傅嘏用才达显云。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王凌,字彦云,太原郡祁县人。
王凌字彦云,太原祁人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叔父王允,是汉朝的司徒,诛杀了董卓。
叔父允,为汉司徒,诛董卓。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董卓的部将李傕、郭汜等人想要为董卓报仇,率兵进入长安,杀害了王允和他的家人。
卓将李傕、郭汜等为卓报仇,入长安,杀允,尽害其家。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王凌和他的兄长王晨,当时都还年少,翻出城墙得以逃脱,一路逃亡回到乡里。
凌及兄晨,时年皆少,逾城得脱,亡命归乡里。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王凌被推举为孝廉,担任发干县长,渐渐升任到中山太守,所在的地方都很有政绩,太祖征召他为丞相掾属。
凌举孝廉,为发干长,稍迁至中山太守,所在有治,太祖辟为丞相掾属。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文帝登基后,王凌被授命为散骑常侍,出京担任衮州刺史,和张辽等人到广陵征讨孙权。
文帝践阼,拜散骑常侍,出为兖州刺史,与张辽等至广陵讨孙权。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大军靠近江边,夜间出现大风,吴国将领吕范等人乘船漂到北岸。
临江,夜大风,吴将吕范等船漂至北岸。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王凌和将领们迎击,抓捕并斩杀了敌军,缴获了敌军的船只,立下功劳,被封为宜城亭侯,加官建武将军,调任为青州刺史。
凌与诸将逆击,捕斩首虏,获舟船,有功,封宜城亭侯,加建武将军,转在青州。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当时海边地区在经历战乱之后,法度没有得到整顿。
是时海滨乘丧乱之后,法度未整。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王凌处理事务,推广教化,惩恶扬善,很有法度,百姓都不断地称赞他。
凌布政施教,赏善罚恶,甚有纲纪,百姓称之,不容於口。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后来王凌跟随曹休征讨吴国,和敌军在夹石相遇,曹休的部队战败,王凌奋力作战突围而出,曹休得以逃脱。
后从曹休征吴,与贼遇於夹石,休军失利,凌力战决围,休得免难。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后来王凌仍然转任为扬州、豫州刺史,在的地方都得到官吏百姓的拥戴。
仍徙为扬、豫州刺史,咸得军民之欢心。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王凌刚开始到豫州,表彰当地先贤的后代,求取还没有显达的士人,都各自有教令,名声非常好。
始至豫州,旌先贤之后,求未显之士,各有条教,意义甚美。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