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put
stringlengths 2
802
| output
stringlengths 2
803
|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
---|---|---|
当初,王凌和司马朗、贾逵交好,等王凌到了衮州、豫州,又延续了他在青州时期的名声和政绩。
|
初,凌与司马朗、贾逵友善,及临兖、豫,继其名迹。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正始初年,王凌担任征东将军,并持符节督领扬州各项军事。
|
正始初,为征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正始二年,吴国将领全琮率领几万兵马进犯芍陂,王凌率领各路军队迎击,和敌军争夺堤岸,奋战了几天,敌军撤退。
|
二年,吴大将全琮数万众寇芍陂,凌率诸军逆讨,与贼争塘,力战连日,贼退走。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王凌被进封为南乡侯,食邑一千三百五十户,又升任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
|
进封南乡侯,邑千三百五十户,迁车骑将军、仪同三司。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当时,王凌的外甥令狐愚因为才干而担任衮州刺史,在平阿驻军。
|
是时,凌外甥令狐愚以才能为兖州刺史,屯平阿。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舅舅和外甥一同主管军事,掌握淮南地区重任。
|
舅甥并典兵,专淮南之重。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王凌被提升为司空。
|
凌就迁为司空。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司马懿诛杀曹爽后,晋升王凌为太尉,并授予符节斧钺。
|
司马宣王既诛曹爽,进凌为太尉,假节钺。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王凌、令狐愚暗中谋划,认为齐王曹芳不能担负皇位,楚王曹彪年长又有才干,想要奉迎曹彪为天子,建都许昌。
|
凌、愚密协计,谓齐王不任天位,楚王彪长而才,欲迎立彪都许昌。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嘉平元年九月,令狐愚派部将张式到白马,与曹彪相互来往。
|
嘉平元年九月,愚遣将张式至白马,与彪相问往来。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王凌又派舍人劳精到洛阳,将计划告诉儿子王广。
|
凌又遣舍人劳精诣洛阳,语子广。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王广说: 天子的废立是大事,不要做为祸患的开端。
|
广言: 废立大事,勿为祸先。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这年十一月,令狐愚又派张式到曹彪那里,还没有回来,适逢令狐愚病死。
|
其十一月,愚复遣式诣彪,未还,会愚病死。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嘉平二年,荧惑出现在南斗星的位置上,王凌说: 斗星的位置中有星,应该会出现突然贵重的人。
|
二年,荧惑守南斗,凌谓: 斗中有星,当有暴贵者。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嘉平三年春天,吴国敌军出兵堵塞涂水。
|
三年春,吴贼塞涂水。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王凌想要趁机起事,就严格整顿军队,上表请求出兵征讨敌军;皇帝诏令回复没有允准。
|
凌欲因此发,大严诸军,表求讨贼;诏报不听。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王凌的阴谋想法越来越滋长,派将军杨弘将废立天子的事情告诉衮州刺史黄华,黄华、杨弘一起将这件事告诉太傅司马懿。
|
凌阴谋滋甚,遣将军杨弘以废立事告兖州刺史黄华,华、弘连名以白太傅司马宣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司马懿率领中军沿着水路前往征讨王凌,先发出赦令赦免王凌的罪行,又派尚书广东,让他写信晓谕王凌,大军暗中行进,逼近王凌百尺之内。
|
宣王将中军乘水道讨凌,先下赦赦凌罪,又将尚书广东,使为书喻凌,大军掩至百尺逼凌。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王凌知道自己走投无路,就乘船独自出城迎接司马懿,派掾属王彧前去谢罪,并送出印信绶带、符节斧钺。
|
凌自知势穷,乃乘船单出迎宣王,遣掾王彧谢罪,送印绶、节钺。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大军行进到丘头,王凌让人把自己双手反绑站在水中。
|
军到丘头,凌面缚水次。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司马懿奉诏派主簿解开王凌的绳子,并召见王凌,对他进行安抚,归还印信绶带,符节斧钺,还派了六百步兵骑兵将王凌送回京都。
|
宣王承诏遣主簿解缚反服,见凌,慰劳之,还印绶、节钺,遣步骑六百人送还京都。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王凌到了项城,喝了毒药自尽。
|
凌至项,饮药死。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司马懿就去到寿春。
|
宣王遂至寿春。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张式等人都前来自首认罪,这件事得到最终解决。
|
张式等皆自首,乃穷治其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曹彪被赐死后,跟他有所牵连的人都被灭了三族。
|
彪赐死,诸相连者悉夷三族。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朝中商议都认为,《春秋》的要义,齐崔杼、郑归生都被追杀,然后开棺陈尸,并记载在史书上。
|
朝议咸以为春秋之义,齐崔杼、郑归生皆加追戮,陈尸斫棺,载在方策。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王凌、令狐愚的罪行,也应该像旧例那样做。
|
凌、愚罪宜如旧典。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皇帝就下诏挖开王凌、令狐愚的坟墓,劈开棺材,将尸首暴露在临近的街市上三天,烧掉他们的印信绶带和朝服,后来有亲友将他们下葬。
|
乃发凌、愚冢,剖棺,暴尸於所近市三日,烧其印绶、朝服,亲土埋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朝廷晋升杨弘、黄华的爵位为乡侯。
|
进弘、华爵为乡侯。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王广有崇尚学问德行的志向,去世的时候之后四十几岁。
|
广有志尚学行,死时年四十馀。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毋丘俭,字仲恭,河东郡闻喜县人。
|
毌丘俭字仲恭,河东闻喜人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父亲毋丘兴,黄初年中任武威太守,征讨叛贼,安抚顺服者,连通了河右地区,名声仅次于金城太守苏则。
|
父兴,黄初中为武威太守,伐叛柔服,开通河右,名次金城太守苏则。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毋丘俭因为征讨反贼张进还有反叛的胡人立了功,被封为高阳乡侯。
|
讨贼张进及讨叛胡有功,封高阳乡侯。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他入朝担任将作大匠。
|
入为将作大匠。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毋丘俭承袭父亲的爵位,被任命为平原侯文学。
|
俭袭父爵,为平原侯文学。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明帝登基后,毋丘俭担任尚书郎,又升任为羽林监。
|
明帝即位,为尚书郎,迁羽林监。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因为过去在东宫的交情,明帝对待他很是亲厚。
|
以东宫之旧,甚见亲待。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后来毋丘俭出京担任洛阳典农。
|
出为洛阳典农。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当时征发百姓来营建宫殿,毋丘俭上疏说: 臣的愚见认为国家现在所着急消灭的是吴蜀两贼,所急于努力的是百姓的衣食。
|
时取农民以治宫室,俭上疏曰: 臣愚以为天下所急除者二贼,所急务者衣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如果吴蜀两贼没有消灭,士人百姓挨饿受冻,即使有华丽的宫室,也没有什么好处。
|
诚使二贼不灭,士民饥冻,虽崇美宫室,犹无益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后来他调任为荆州刺史。
|
迁荆州刺史。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青龙年间,明帝计划征讨辽东,因为毋丘俭有智谋,就调任他为幽州刺史,加官度辽将军,让他持符节,担任护乌丸校尉。
|
青龙中,帝图讨辽东,以俭有幹策,徙为幽州刺史,加度辽将军,使持节,护乌丸校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毋丘俭率领幽州各路军队行进到襄阳,在辽隧驻扎。
|
率幽州诸军至襄平,屯辽隧。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右北平乌丸单于寇娄敦、辽西乌丸率领部众王护留等人,还有过去跟随袁绍逃奔到辽东的人,带领五千多人前来投降。
|
右北平乌丸单于寇娄敦、辽西乌丸都督率众王护留等,昔随袁尚奔辽东者,率众五千馀人降。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寇娄敦派弟阿罗槃等人到朝中进贡,朝廷赐封他们的二十多个首领为侯、王,并赏赐了车马绸缎等物品,各有差等。
|
寇娄敦遣弟阿罗槃等诣阙朝贡,封其渠率二十馀人为侯、王,赐舆马缯彩各有差。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公孙渊迎面和毋丘俭交战,失利,就率军退回。
|
公孙渊逆与俭战,不利,引还。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第二年,明帝派太尉司马懿率领中军还有毋丘俭等人共几万人征讨公孙渊,平定了辽东。
|
明年,帝遣太尉司马宣王统中军及俭等众数万讨渊,定辽东。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毋丘俭因为功劳被进封为安邑侯,食邑三千九百户。
|
俭以功进封安邑侯,食邑三千九百户。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正始年间,毋丘俭认为高句丽多次侵犯,就督领各军一万多步兵骑兵出击玄菟,从各路进军征讨他们。
|
正始中,俭以高句骊数侵叛,督诸军步骑万人出玄菟,从诸道讨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句骊王宫率领两万步兵骑兵,进军沸流水上游,两军在梁口交战,宫接连败退后逃走。
|
句骊王宫将步骑二万人,进军沸流水上,大战梁口,宫连破走。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毋丘俭就驾马乘车,登上丸都,屠杀了句骊都城的人,斩杀俘虏的有数千人。
|
俭遂束马县车,以登丸都,屠句骊所都,斩获首虏以千数。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有一个句骊的官吏叫得来,多次劝谏宫,宫都不听从他的建议。
|
句骊沛者名得来,数谏宫,宫不从其言。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得来感叹说: 不久就会看到这个地方生长蓬蒿了。
|
得来叹曰: 立见此地将生蓬蒿。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于是就绝食而死,全国人都认为他很贤能。
|
遂不食而死,举国贤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毋丘俭下令各军不能破坏他的坟墓,不砍掉周围的树木,得来的妻子孩子,全都释放送还。
|
俭令诸军不坏其墓,不伐其树,得其妻子,皆放遣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宫独自带着妻子孩子逃跑。
|
宫单将妻子逃窜。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正始六年,毋丘俭再次征讨宫,宫就逃奔向买沟。
|
俭引军还。六年,复征之,宫遂奔买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毋丘俭派玄菟太守王颀追击,追击超过沃沮一千多里,一直到肃慎氏南面边界,在石碑上刻录功绩,在丸都山上,不耐城中,都刻了碑石。
|
俭遣玄菟太守王颀追之,过沃沮千有馀里,至肃慎氏南界,刻石纪功,刊丸都之山,铭不耐之城。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那些诛杀或接纳招降的,一共八千多人,后按照功劳赏赐,被封侯的有一百多人。
|
诸所诛纳八千馀口,论功受赏,侯者百馀人。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后来毋丘俭穿山修渠,引水灌溉农田,百姓都从中获利。
|
穿山溉灌,民赖其利。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毋丘俭被提升为左将军,持符节监管豫州各项军事事宜,兼任豫州刺史,又转任为镇南将军。
|
迁左将军,假节监豫州诸军事,领豫州刺史,转为镇南将军。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诸葛诞在东关作战,战斗失利,朝廷就下令让毋丘俭、诸葛诞调换职位。
|
诸葛诞战于东关,不利,乃令诞、俭对换。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诸葛诞担任镇南将军,督领豫州。
|
诞为镇南,都督豫州。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毋丘俭担任镇东将军,督领扬州。
|
俭为镇东,都督杨州。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吴国太傅诸葛恪围攻合肥新城,毋丘俭和文钦率军抵御,太尉司马孚督领中军往东解除困局,诸葛恪就撤退了。
|
吴太傅诸葛恪围合肥新城,俭与文钦御之,太尉司马孚督中军东解围,恪退还。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当初,毋丘俭和夏侯玄、李丰等人关系很好。
|
初,俭与夏侯玄、李丰等厚善。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扬州刺史前将军文钦,是曹爽的同乡,骁勇果敢又粗鲁凶猛,多次立下战功,喜欢谎报俘虏人数或缴获的物资,以获得更多的赏赐,但朝廷大多没有给赏赐,文钦心中的怨恨越来越深重。
|
扬州刺史前将军文钦,曹爽之邑人也,骁果粗猛,数有战功,好增虏获,以徼宠赏,多不见许,怨恨日甚。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毋丘俭因为计策,厚待文钦,两人情谊深厚关系融洽。
|
俭以计厚待钦,情好欢洽。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文钦心中也很尊敬他,诚心交往,没有二心。
|
钦亦感戴,投心无贰。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正元二年正月,天上出现几十丈长的彗星,跨过西北天空,从吴、楚分界处开始。
|
正元二年正月,有彗星数十丈,西北竟天,起于吴、楚之分。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毋丘俭、文钦很欣喜,认为这对自己来说是吉祥的征兆。
|
俭、钦喜,以为己祥。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于是就伪造的太后的诏书,历数大将军司马师的罪行,并将诏书发布到各郡国,随后起兵反叛。
|
遂矫太后诏,罪状大将军司马景王,移诸郡国,举兵反。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他们胁迫那些另外驻守在淮南的精灵们还有官吏百姓,让他们都进入寿春城,并在城西设置祭坛,对天发誓,滴血为盟,分出老弱的百姓守城,毋丘俭、文钦自己率领五六万部众渡过淮水,往西一直到项城。
|
迫胁淮南将守诸别屯者,及吏民大小,皆入寿春城,为坛於城西,歃血称兵为盟,分老弱守城,俭、钦自将五六万众渡淮,西至项。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毋丘俭在城中坚守,文钦在城外做为游兵。
|
俭坚守,钦在外为游兵。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大将军司马师统率大军出兵征讨毋丘俭,另外派诸葛诞率豫州各路军队从安风津进逼寿春。征东将军胡遵督领青州、徐州的军队从谯、宋之间出击,以断绝毋丘俭的退路。
|
大将军统中外军讨之,别使诸葛诞督豫州诸军从安风津拟寿春,征东将军胡遵督青、徐诸军出于谯、宋之间,绝其归路。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大将军司马师在汝阳驻军,派监军王基督领前锋各路军队据守南顿以等待敌军。
|
大将军屯汝阳,使监军王基督前锋诸军据南顿以待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现在各军都坚守阵地,不要和敌军交战。
|
今诸军皆坚壁勿与战。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毋丘俭、文钦,进军不能作战,退军又担心寿春被袭击,所以不能返回,正无计可施。
|
俭、钦进不得斗,退恐寿春见袭,不得归,计穷不知所为。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淮南的将士,家乡都在北方,部众的情绪低沉涣散,投降的人接连不断,只有淮南刚依附的百姓为他们所用。
|
淮南将士,家皆在北,众心沮散,降者相属,惟淮南新附农民为之用。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大将军司马师派衮州刺史邓艾督领泰山郡各路军队一万多人开到乐嘉,向敌军示弱以引诱他们,大将军司马师不久就到达了洙至。
|
大将军遣兖州刺史邓艾督泰山诸军万馀人至乐嘉,示弱以诱之,大将军寻自洙至。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文钦不知情,果然趁夜前来想要袭击邓艾等人,刚好天亮,看到魏军兵马强盛,就率军撤退了。
|
钦不知,果夜来欲袭艾等,会明,见大军兵马盛,乃引还。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大将军司马师派骁勇骑兵追击,大获全胜,文钦逃走。
|
大将军纵骁骑追击,大破之,钦遁走。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当天,毋丘俭得知文钦战败,心中惊恐,连夜逃走,部众溃逃。
|
是日,俭闻钦战败,恐惧夜走,众溃。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等毋丘俭跑到慎县,他身边的士兵都渐渐离开他,毋丘俭独自和小弟毋丘秀和孙子毋丘重藏在水边的草中。
|
比至慎县,左右人兵稍弃俭去,俭独与小弟秀及孙重藏水边草中。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安风津都尉的部属张属射杀了毋丘俭,将他的脑袋传报京都。
|
安风津都尉部民张属就射杀俭,传首京都。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张属被封为侯。
|
属封侯。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毋丘秀、毋丘重二人逃到吴国。
|
秀、重走入吴。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那些被毋丘俭、文钦胁迫的将士,全都返回投降。
|
将士诸为俭、钦所迫胁者,悉归降。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毋丘俭的儿子毋丘甸任治书侍御史,之前得知毋丘俭的的谋划将要泄露,就暗中出城带领家属逃奔到新安灵山上。
|
俭子甸为治书侍御史,先时知俭谋将发,私出将家属逃走新安灵山上。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朝廷另外派兵攻克,并诛杀了毋丘俭三族。
|
别攻下之,夷俭三族。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文钦逃往到吴国,吴国任命文钦为都护、授予符节,镇北大将军、幽州牧、封为谯侯。
|
钦亡入吴,吴以钦为都护、假节、镇北大将军、幽州牧、谯侯。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诸葛诞,字公休,琅笽阳都人,是诸葛丰的后代。
|
诸葛诞字公休,琅邪阳都人,诸葛丰后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起初凭借尚书郎的职位担任荥阳县令,之后进入洛阳任吏部郎。
|
初以尚书郎为荥阳令,入为吏部郎。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凡是人们有所嘱托,向他推荐人才,他都会将推荐的人说的话公布出来,然后才会任用被推荐的人。至于用人的得失,则按照众人议论的结果来给予褒奖或者贬损,正是这个原因,群僚都十分谨慎地向他推荐人才。
|
人有所属讬,辄显其言而承用之,后有当否,则公议其得失以为褒贬,自是群僚莫不慎其所举。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累迁至御史中丞尚书,与夏侯玄、邓飏等人关系很好,在朝廷很有名气,京城内尽人皆知。
|
累迁御史中丞尚书,与夏侯玄、邓飏等相善,收名朝廷,京都翕然。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有人告发说,诸葛诞、邓飏等人崇尚浮华,喜欢虚名,这种风气不能助长。
|
言事者以诞、飏等脩浮华,合虚誉,渐不可长。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于是魏明帝遍布喜欢诸葛诞,免去了诸葛诞的官职。
|
明帝恶之,免诞官。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待魏明帝去世,正始初年,夏侯玄等人还在做官掌权,又一次推荐诸葛诞任命为御史中丞尚书,出任出任扬州刺史,加封昭武将军。
|
会帝崩,正始初,玄等并在职。复以诞为御史中丞尚书,出为扬州刺史,加昭武将军。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王凌暗中谋划要废掉皇帝,太傅司马懿暗中派兵向东讨伐王凌,让诸葛诞担任镇东将军、持符节督领扬州军事事务,并封他为山阳亭侯。
|
王凌之阴谋也,太傅司马宣王潜军东伐,以诞为镇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封山阳亭侯。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诸葛恪在东关出兵,朝中派诸葛诞率领各路人马征讨,两军交战,诸葛诞失利,率军返回,朝廷调任他为镇南将军。
|
诸葛恪兴东关,遣诞督诸军讨之,与战,不利。还,徙为镇南将军。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Subsets and Splits
No community queries yet
The top public SQL queries from the community will appear here once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