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put
stringlengths 2
802
| output
stringlengths 2
803
|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
---|---|---|
适逢干旱,邓艾推广分区种植的办法穿着布衣拿着工具,率领将士耕田,上下的人都感念他,没有不尽力耕种的。
|
值岁凶旱,艾为区种,身被乌衣,手执耒耜,以率将士。上下相感,莫不尽力。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邓艾持符节,守卫边疆,所统率的军队有上万之数,但不将将士百姓的工作看得非常劳累,如果不是尽忠职守,谁能做到这样的地步呢?
|
艾持节守边,所统万数,而不难仆虏之劳,士民之役,非执节忠勤,孰能若此?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所以落门、段谷两次战役,邓艾以少胜多,攻破了强大的敌军。
|
故落门、段谷之战,以少击多,摧破强贼。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先帝知道他可以重用,所以经常召见邓艾制定行军策略,并任命他为将领。
|
先帝知其可任,委艾庙胜,授以长策。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邓艾接受任命之后,把马蹄包裹起来,把车钩牢。然后率军冲入战场,勇气强劲,将士们乘胜追击,让刘禅君主反绑双手,俯首称臣,屈膝投降。
|
艾受命忘身,束马县车,自投死地,勇气陵云,士众乘势,使刘禅君臣面缚,叉手屈膝。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邓艾功成名就,应当在史书上写下他的功绩,流传万世。
|
艾功名以成,当书之竹帛,传祚万世。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七十岁的老人,反叛是为了图谋什么呢?
|
七十老公,反欲何求!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邓艾确实是仰仗着皇上的恩德,心中没有自我怀疑,实际上是为了安定社稷,虽然违背了常理,但也符合古义,他确实有罪,但追究他的用心还是可以加以商议的。
|
艾诚恃养育之恩,心不自疑,矫命承制,权安社稷;虽违常科,有合古义,原心定罪,本在可论。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钟会嫉妒邓艾的威名,捏造罪名。
|
锺会忌艾威名,构成其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邓艾忠诚,却被诛杀,讲求信义却被怀疑,首级被悬挂在马市,儿子也牵连被杀,见到的人无不流泪,听说的人都感叹不已。
|
忠而受诛,信而见疑,头县马巿,诸子并斩,见之者垂泣,闻之者叹息。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陛下登基后,发挥宽宏大度的气量,尽释前嫌,被诛杀的人的家人,也给予录用。
|
陛下龙兴,阐弘大度,释诸嫌忌,受诛之家,不拘叙用。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过去秦朝百姓怜悯白起的无辜,吴国百姓感伤伍子胥的冤屈,都为他们建立祠堂。
|
昔秦民怜白起之无罪,吴人伤子胥之冤酷,皆为立祠。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现在天下百姓都为邓艾的冤屈心痛不已,也是这样的情况。
|
今天下民人为艾悼心痛恨,亦犹是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臣认为邓艾身首分离,葬在田野中,应该,为他收尸埋葬,归还他的田产住宅。
|
臣以为艾身首分离,捐弃草土,宜收尸丧,还其田宅。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邓艾有平定巴蜀的功劳,应该册封他的后代,让邓艾得以安葬后定好谥号,让死者没有遗憾。
|
以平蜀之功,绍封其孙,使阖棺定谥,死无馀恨。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让九泉之下的冤魂得以赦免,让后代人认为朝廷是讲求信义的,安葬一人,而天下百姓都仰慕朝廷的行为,埋葬一个魂灵,天下都会归顺朝廷道义,这是做的很少,但是高兴的人很多。
|
赦冤魂于黄泉,收信义于后世,葬一人而天下慕其行,埋一魂而天下归其义,所为者寡而悦者众矣。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泰始九年,皇帝下诏说: 邓艾建立功勋,遭受罪名但不逃脱刑罚,子孙也成为了奴隶,朕经常怜悯他们,现在任命他的嫡孙邓朗为郎中。
|
九年,诏曰: 艾有功勋,受罪不逃刑,而子孙为民隶,朕常愍之。其以嫡孙朗为郎中。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邓艾在西部边境时,整治关塞,修建城堡。
|
艾在西时,修治障塞,筑起城坞。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泰始年中,羌人作乱,频繁杀害刺史,通往凉州的道路断绝。
|
泰始中,羌虏大叛,频杀刺史,凉州道断。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那些活下来的将士百姓,都是依赖邓艾所修筑的堡垒。
|
吏民安全者,皆保艾所筑坞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邓艾有一个同龄的同郡人叫州泰,也喜欢建立功业,善于用兵,做官到征虏将军,持符节,督领江南各项军事事宜,在景元二年去世,被追赠为卫将军,谥号为壮侯。
|
艾州里时辈南阳州泰,亦好立功业,善用兵,官至征虏将军、假节都督江南诸军事。景元二年薨,追赠卫将军,谥曰壮侯。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钟会传,钟会,字士季,颍川长社人。太傅钟繇的幼子。
|
锺会字士季,颍川长社人,太傅繇小子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年少的时候就聪慧早成。
|
少敏惠夙成。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中护军蒋济著书。说 观察人的眼睛,就足以知道他的为人。
|
中护军蒋济著论,谓 观其眸子,足以知人。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钟会五岁时,钟繇带着他去见蒋济,蒋济认为他很奇异,说: 这不是常人啊。
|
会年五岁,繇遣见济,济甚异之,曰: 非常人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等到年长,钟会有很多技艺,并且博学多闻,精通事理,经常夜以继日地学习,因此获得了声誉。
|
及壮,有才数技艺,而博学精练名理,以夜续昼,由是获声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正始年间,朝廷任命他为秘书郎,又升任为尚书中书侍郎。
|
正始中,以为秘书郎,迁尚书中书侍郎。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高贵乡公曹髦即位为帝,赐封他爵位为关内侯。
|
高贵乡公即尊位,赐爵关内侯。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毋丘俭作乱,大将军司马师东征。钟会跟随,主管机密事宜,卫将军司马昭作为大军的后继部队。
|
毌丘俭作乱,大将军司马景王东征,会从,典知密事,卫将军司马文王为大军后继。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司马师在许昌去世,司马昭总管六军,钟会在军营中出谋划策。
|
景王薨於许昌,文王总统六军,会谋谟帷幄。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当时皇帝从宫中发出诏书给尚书傅嘏,觉得东南地区刚刚平定,暂时留下卫将军司马昭驻守许昌,作为内应外援,并命傅嘏率各路人马返回洛阳。
|
时中诏敕尚书傅嘏,以东南新定,权留卫将军屯许昌为内外之援,令嘏率诸军还。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钟会与傅嘏密谋,让傅嘏上奏,随后跟卫将军司马昭一同出发,还军到雒水南驻扎。
|
会与嘏谋,使嘏表上,辄与卫将军俱发,还到雒水南屯住。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于是朝廷任命司马昭为大将军,辅佐朝政,钟会被提升为黄门侍郎,并封为东武亭侯,封邑三百户。
|
於是朝廷拜文王为大将军、辅政,会迁黄门侍郎,封东武亭侯,邑三百户。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甘露二年,朝廷征召诸葛诞担任司空,当时钟会正在家守丧,估计诸葛诞一定不会从命,就快马告诉了司马昭,司马昭认为事情已经实行了,就不再更改。
|
甘露二年,徵诸葛诞为司空,时会丧宁在家,策诞必不从命,驰白文王。文王以事已施行,不复追改。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等到诸葛亮反叛的时候,皇上住在项城,司马昭来到寿春,钟会又再次跟随。
|
及诞反,车驾住项,文王至寿春,会复从行。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当初东吴的大将全琮,是孙权的姻亲,且是朝中重臣。全琮儿子全怿,孙子全静,从侄全端、全翩、全缉等都率兵来援救诸葛诞。
|
初,吴大将全琮,孙权之婚亲重臣也,琮子怿、孙静、从子端、翩、缉等,皆将兵来救诞。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全怿哥哥的儿子全辉、全仪留在建业,和家中争执,就带着他的母亲,率领数十名部将渡江前去去归顺司马昭。
|
怿兄子辉、仪留建业,与其家内争讼,携其母,将部曲数十家渡江,自归文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钟会设计,暗中为全辉、全仪写信,派全辉、全仪的亲信拿着信到城内报告全怿等,说东吴的朝廷对全怿等人不能攻克寿春很愤怒,要将众位将领的家属全部诛杀,所以才渡江前来归顺司马昭。
|
会建策,密为辉、仪作书,使辉、仪所亲信赍入城告怿等,说吴中怒怿等不能拔寿春,欲尽诛诸将家,故逃来归命。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全怿等人都很惊恐,就带领着所率领的士兵打开东城门出城投降,都受到了封赏恩宠,城中的诸葛诞从此背离东吴。
|
怿等恐惧,遂将所领开东城门出降,皆蒙封宠,城中由是乖离。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寿春得以攻破,钟会的谋划很多,司马昭对待他越来越亲近,当时的人都称他为张良。
|
寿春之破,会谋居多,亲待日隆,时人谓之子房。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大军返回洛阳后,钟会被提升为太仆,他坚决推辞,没有上任。
|
军还,迁为太仆,固辞不就。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随后以中郎的身份在大将军府任记室,作为司马昭的心腹。
|
以中郎在大将军府管记室事,为腹心之任。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因为征讨诸葛诞的功劳,钟会被晋升爵位为陈侯,他多次推辞,没有接受封赏。
|
以讨诸葛诞功,进爵陈侯,屡让不受。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皇帝下诏说: 钟会参与军事,协同谋划,能预料敌人出奇制胜,有着贡献谋略的功绩,却推辞封赏,言辞恳切,前后多次推让,志向不能改变。
|
诏曰: 会典综军事,参同计策,料敌制胜,有谋谟之勋,而推宠固让,辞指款实,前后累重,志不可夺。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有功绩却不自傲的人,是古人所敬重的,现在还是听从钟会的意向以成全他的美德。
|
夫成功不处,古人所重,其听会所执,以成其美。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钟会被调任为司隶校尉,虽然他在朝廷之外,但当时朝政的得失利害,官员的任免,钟会没有不掌管的,嵇康等人被杀,都是他的计谋。
|
迁司隶校尉。虽在外司,时政损益,当世与夺,无不综典。嵇康等见诛,皆会谋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司马昭因为蜀国大将姜维多次侵扰边境,想到蜀国地方狭小,百姓疲惫,势单力薄,想要大举出兵征讨蜀国。
|
文王以蜀大将姜维屡扰边陲,料蜀国小民疲,资力单竭,欲大举图蜀。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钟会也认为蜀国可以攻打,就预先共同筹划,考察地形,谈论形势。
|
惟会亦以为蜀可取,豫共筹度地形,考论事势。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景元三年冬天,朝廷任命钟会为镇西将军,持符节督领关中各项军事事宜。
|
景元三年冬,以会为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诸军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司马昭下令青州、徐州、豫州、兖州、荆州、扬州等城都建造船只,又命令唐咨建造航海用的大船,为讨伐东吴作准备。
|
文王敕青、徐、兖、豫、荆、扬诸州,并使作船,又令唐咨作浮海大船,外为将伐吴者。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景元四年秋天,朝廷下诏派邓艾、诸葛绪各统领各军三万多人,邓艾奔向甘松、沓中牵制姜维,诸葛绪进逼武街、桥头,断绝姜维的退路,钟会统率十几万军队,分别从斜谷、骆谷进入,先派牙门将许仪在前面开路,钟会在后面跟行,但出现桥塌,马腿陷落的状况,钟会就斩杀了许仪。
|
四年秋,乃下诏使邓艾、诸葛绪各统诸军三万馀人,艾趣甘松、沓中连缀维,绪趣武街、桥头绝维归路。会统十馀万众,分从斜谷、骆谷入。先命牙门将许仪在前治道,会在后行,而桥穿,马足陷,於是斩仪。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许仪是许褚的儿子,曾对朝廷有功劳,尚且没有受到宽恕,各军将士得知后,没有不震惊耸动的。
|
仪者,许褚之子,有功王室,犹不原贷。诸军闻之,莫不震竦。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蜀国命令各城守军都不能与魏军交战,退回到汉城、乐城固守。
|
蜀令诸围皆不得战,退还汉、乐二城守。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魏兴太守刘钦向子午谷转移,各军沿着几条道路并行,到达汉中。
|
魏兴太守刘钦趣子午谷,诸军数道平行,至汉中。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蜀国监军王含守卫乐城,护军蒋斌守卫汉城,各率领五千士兵。
|
蜀监军王含守乐城,护军蒋斌守汉城,兵各五千。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钟会派护军荀恺、前将军李辅各率领一万多人马,荀恺围攻汉城,李辅围攻乐城。
|
会使护军荀恺、前将军李辅各统万人,恺围汉城,辅围乐城。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钟会率军直行,从阳安口出发,派人祭扫诸葛亮的坟墓。
|
会径过,西出阳安口,遣人祭诸葛亮之墓。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并派护军胡烈等人在军前开路,攻破了关城,得到城中府库的储备粮食。
|
使护军胡烈等行前,攻破关城,得库藏积谷。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姜维从沓中回军,到了阴平,集合士兵百姓,想要奔赴关城。
|
姜维自沓中还,至阴平,合集士众,欲赴关城。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还没有到达,得知关城已被攻破,就退回到白水城,跟蜀国将领张翼、廖化等人共同戍守剑阁,抗击钟会,钟会向蜀国的将士百姓发布檄文说:
|
未到,闻其已破,退趣白水,与蜀将张翼、廖化等合守剑阁拒会。会移檄蜀将吏士民曰: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从前汉代国势衰微,国家分崩离析,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中,太祖武皇帝曹操拨乱反正,拯救濒临颓危的百姓,恢复天下安宁。
|
往者汉祚衰微,率土分崩,生民之命,几于泯灭。太祖武皇帝神武圣哲,拨乱反正,拯其将坠,造我区夏。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高祖文皇帝曹丕顺应天意,顺乎民心,登基称帝。
|
高祖文皇帝应天顺民,受命践阼。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烈祖明皇帝重光伟业,拓展功绩。
|
烈祖明皇帝奕世重光,恢拓洪业。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但我疆域之外,有与我不同的政治和风俗,那里的天地百姓没有沐浴到浩荡的皇恩德泽。
|
然江山之外,异政殊俗,率土齐民未蒙王化,此三祖所以顾怀遗恨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这是我们三位圣祖甚感遗憾的事。而今皇帝宽宏大量,要继承发扬前代的业绩;辅佐大臣忠心耿耿,效力皇室,安排政事,流惠百姓,所以各地得以调和一致。对那些少数民族施以圣德,他们都来归顺。
|
今主上圣德钦明,绍隆前绪,宰辅忠肃明允,劬劳王室,布政垂惠而万邦协和,施德百蛮而肃慎致贡。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可怜你们巴蜀士众,难道你们不是人民吗?同情那里的人民,他们服役终身,无休无止。
|
悼彼巴蜀,独为匪民,愍此百姓,劳役未已。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因此命令大军,奉行天意,惩罚那些对朝廷有二心的人。征西将军、雍州刺史、镇西将军等率五路大兵,齐头并进。
|
是以命授六师,龚行天罚,征西、雍州、镇西诸军,五道并进。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古代行军,以仁义作根本,以仁义治理军队。帝王的军队,有征无战。所以,虞舜修文教,有苗臣服;周武王灭掉商朝,分散鹿台的资财,打开矩桥的仓库,表彰商朝贤臣。
|
古之行军,以仁为本,以义治之;王者之师,有征无战;故虞舜舞干戚而服有苗,周武有散财、发廪、表闾之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而今镇西将军奉命征讨,统率大军,解救老百姓的生命,并不是炫耀武力,好大喜功,以光大当朝的政绩。所以在此为你们大略陈述一下安危,请敬听善意的劝告。
|
今镇西奉辞衔命,摄统戎重,庶弘文告之训,以济元元之命,非欲穷武极战,以快一朝之政,故略陈安危之要,其敬听话言。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益州先主刘备以著名的雄才伟略,在原野起兵,被困在冀州、徐州的郊外,被袁绍、吕布牵制,我朝太祖武皇帝曹操援救了他,并与他关系密切。
|
益州先主以命世英才,兴兵朔野,困踬冀、徐之郊,制命绍、布之手,太祖拯而济之,与隆大好。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但中途违背约定,与太祖意见相左,诸葛亮还是驻守秦川,而姜伯约则多次出兵陇右,进犯我朝边境,侵扰我国氐、羌族百姓。正是国家变故多的时候,没有时间征讨。
|
中更背违,弃同即异,诸葛孔明仍规秦川,姜伯约屡出陇右,劳动我边境,侵扰我氐、羌,方国家多故,未遑修九伐之征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现在边境已经肃清,国内无事,正在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共同出兵,而巴蜀不过只有一个州的兵力,又分散守卫,难以抵抗朝廷大军。
|
今边境乂清,方内无事,畜力待时,并兵一向,而巴蜀一州之众,分张守备,难以御天下之师。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在段谷、侯和。
|
段谷、侯和沮伤之气,难以敌堂堂之陈。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已经挫伤他们的锐气,难以抵抗朝廷大军,近年以来巴蜀没有太平的年岁,士兵疲惫不堪,很难抵挡我朝协同一心的军队,这是众位贤人都能亲眼看到的。
|
比年以来,曾无宁岁,征夫勤瘁,难以当子来之民。此皆诸贤所亲见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蜀国的丞相陈壮被秦捉拿,公孙述被吴汉所杀,天下的险要地区,并不是某一姓氏的统治者能长久控制的,这些也是你们所得知的。
|
蜀相壮见禽於秦,公孙述授首于汉,九州之险,是非一姓。此皆诸贤所备闻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鲜明的人能在没有显露的时候遇见危险睿智的人,能在没有萌芽的时候防止灾祸。所以微子离开了商朝,是周朝长期的宾客,陈平背离了项羽,在汉朝立下功劳。
|
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规祸于未萌,是以微子去商,长为周宾,陈平背项,立功于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你们偏安一隅,像饮下鸩毒一样,难道能只想用蜀国的愤怒而不改变吗?
|
岂晏安鸩毒,怀禄而不变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现在朝廷给予天大的恩德,大臣们怀着宽恕的仁德,先投降的人给予恩惠,后投降的被诛杀,但朝廷喜欢宽恕,厌恶杀戮。
|
今国朝隆天覆之恩,宰辅弘宽恕之德,先惠后诛,好生恶杀。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过去东吴的将领孙壹率队向朝廷归顺,结果被封为高官,恩宠和俸禄都很优异。
|
往者吴将孙壹举众内附,位为上司,宠秩殊异。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文钦、唐咨是国家的大祸害,背叛主上,成为贼人首脑。
|
文钦、唐咨为国大害,叛主仇贼,还为戎首。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唐咨在围困中被擒获,文钦的两个儿子投降,都被封为将军或公侯;唐咨还参与国事,孙壹等人穷途末路归顺朝廷,朝廷依然给予盛大的恩宠,更何况是巴蜀地区那些能预见时机的贤人们呢?
|
咨困逼禽获,钦二子还降,皆将军、封侯;咨与闻国事。壹等穷踧归命,犹加盛宠,况巴蜀贤知见机而作者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如果能明察成败,远来投靠,追随微子的步伐,效仿陈平的做法,那福气就会和古人一样,也会给后人带来福分,百姓士人,安居旧业,农田不荒废,市场不更改,远离紧急的危险,造就长久的福分,这不也是一件美事吗?
|
诚能深鉴成败,邈然高蹈,投迹微子之踪,错身陈平之轨,则福同古人,庆流来裔,百姓士民,安堵旧业,农不易亩,巿不回肆,去累卵之危,就永安之福,岂不美与!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如果一朝之间苟且偷安,迷途却不知返,我朝大军一旦出军,那就会玉石皆碎,到时候即使想要后悔也来不及了,希望你们谨慎的选择其中的利害关系,自求多福,请互相转告,使大家都得知这个情况。
|
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发,玉石皆碎,虽欲悔之,亦无及已。其详择利害,自求多福,各具宣布,咸使闻知。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邓艾追击姜维到了阴平,选取精锐部队,想要从汉德南面进入江由、左栈道,直到绵竹,进逼成都,和诸葛绪一起出兵。
|
邓艾追姜维到阴平,简选精锐,欲从汉德阳入江由、左儋道诣绵竹,趣成都,与诸葛绪共行。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诸葛旭绪原本受命拦截姜维,往西进军并不是朝廷的命令,姜维往前进军,到了白水,跟钟会会合,钟会派遣将军田章等人从剑阁的西面径直行往江由,行进没有到一百里,田章先攻破了西蜀伏击的三个营垒,邓艾派田章先行登城。
|
绪以本受节度邀姜维,西行非本诏,遂进军前向白水,与会合。会遣将军田章等从剑阁西,径出江由。未至百里,章先破蜀伏兵三校,艾使章先登。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然后率大军前行。
|
遂长驱而前。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钟会和诸葛绪的部队直奔剑阁,钟会想要专揽军事,暗中上告朝廷说诸葛绪畏懦不敢前进,朝廷下诏用囚车将诸葛绪带回京城。
|
会与绪军向剑阁,会欲专军势,密白绪畏懦不进,槛车徵还。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军队都听从钟会的命令,进攻剑阁没有攻克,钟会率军撤退,蜀军占据天险据守。
|
军悉属会,进攻剑阁,不克,引退,蜀军保险拒守。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邓艾就率军到了绵竹,两军交战,邓艾斩杀了诸葛瞻。
|
艾遂至绵竹,大战,斩诸葛瞻。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姜维等人得知诸葛瞻已被攻破,就率领他的部队东行进入巴西郡。
|
维等闻瞻巳破,率其众东入于巴。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钟会就进军到了涪县,派胡烈、田续、庞惠等人追击姜维。
|
会乃进军至涪,遣胡烈、田续、庞会等追维。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邓艾向成都进军,刘禅到邓艾营中请求投降,并派遣使者告诉姜维等人,让他们向钟会投降。
|
艾进军向成都,刘禅诣艾降,遣使敕维等令降于会。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姜维行至广汉妻阝县,让士兵们放下武器,并将自己的符节送给胡烈,随后从东道长钟会投降。
|
维至广汉郪县,令兵悉放器仗,送节传於胡烈,便从东道诣会降。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钟会上书说: 姜维、张翼、廖化、董厥等人冒死逃走,想要直奔成都。
|
会上言曰: 贼姜维、张翼、廖化、董厥等逃死遁走,欲趣成都。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臣就派遣司马夏侯咸,护军胡烈等人,取道剑阁,赶到新都、大渡,在他们前面拦截,参军受爰青彡、将军句安等人在后追击,参军皇甫閏、将军王买等从涪县南面进攻敌人腹地,臣就据守涪县做为他们东西面的援救。
|
臣辄遣司马夏侯咸、护军胡烈等,经从剑阁,出新都、大渡截其前,参军爰青彡、将军句安等蹑其后,参军皇甫闿、将军王买等从涪南出冲其腹,臣据涪县为东西势援。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姜维所率领的步兵骑兵四五万人,装备精良,塞川填谷,沿着川谷几百里间首尾相连,依仗人多势众,沿着路往西行。
|
维等所统步骑四五万人,擐甲厉兵,塞川填谷,数百里中首尾相继,凭恃其众,方轨而西。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我命令夏侯咸、皇甫閏等分兵拒守,各占据有利地形,南边堵住逃亡吴国的道路,西面堵塞前往成都的道路,往北断绝各条小路,四面包抄,首尾进军,断绝他的退路,使他无路可走。
|
臣敕咸、闿等令分兵据势,广张罗罔,南杜走吴之道,西塞成都之路,北绝越逸之径,四面云集,首尾并进,蹊路断绝,走伏无地。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我又手写告示并发布,向他们指示生路,敌军困顿,知道气数已尽,就解下盔甲放下兵器,双手反绑前来投降,收缴印信上万之数,武器和战利品堆积如山。
|
臣又手书申喻,开示生路,群寇困逼,知命穷数尽,解甲投戈,面缚委质,印绶万数,资器山积。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过去虞舜宣扬教化,有苗氏自行前来臣服;周武王在牧野讨伐纣王,商朝军队反戈相向,有征讨的形势但不必征战,是帝王的伟业。
|
昔舜舞干戚,有苗自服;牧野之师,商旅倒戈:有征无战,帝王之盛业。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保全国家是上策,攻破敌国是下策,攻破敌军又是下下策,这是行军打仗的道理。
|
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用兵之令典。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Subsets and Splits
No community queries yet
The top public SQL queries from the community will appear here once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