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put
stringlengths 2
802
| output
stringlengths 2
803
|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
---|---|---|
陈宫等人因为他的气势才和他合作,并不能帮助您。
|
宫等以势假合,不能相君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他们人马虽多,最终一定不会成功。
|
兵虽众,终必无成。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曹使君的智慧谋略在世上非常罕见,大概是上天授予的!
|
曹使君智略不世出,殆天所授!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您一定要固守范县,我守住东阿,那就可以建立像田单收复失地那样的功劳了。
|
君必固范,我守东阿,则田单之功可立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谁会选择违背忠诚,投靠恶人而导致母亲孩子都丧生呢?
|
孰与违忠从恶而母子俱亡乎?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希望您仔细考虑这件事! 靳允痛哭流涕地说: 我不敢生出二心。
|
唯君详虑之! 允流涕曰: 不敢有二心。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当时氾嶷已经在县中,靳允就召见他,埋伏士兵将他刺杀了,然后回去率领士兵守城。
|
时氾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程昱又另外派遣起兵将仓亭渡口堵住,陈宫率部来到,无法渡河。
|
昱又遣别骑绝仓亭津,陈宫至,不得渡。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程昱去到东阿,东阿县令枣祗已经率领并勉励官吏百姓一起坚守城池。
|
昱至东阿,东阿令枣祗已率厉吏民,拒城坚守。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又有兖州从事薛悌与程昱一同商议,最后保住了这三座城,等待太祖返回。
|
又兖州从事薛悌与昱协谋,卒完三城,以待太祖。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太祖回来后,拉着程昱的手说: 没有你的出力,我就没有地方可回了。
|
太祖还,执昱手曰: 微子之力,吾无所归矣。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就上表让程昱担任东平相,驻守在范县。
|
乃表昱为东平相,屯范。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太祖和吕布在濮阳交战,好几次都失利了。
|
太祖与吕布战于濮阳,数不利。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这时发生了蝗灾,两军各自率队离开了。
|
蝗虫起,乃各引去。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于是袁绍派人游说太祖两军联合,想要让太祖将家搬到邺城居住。
|
於是袁绍使人说太祖连和,欲使太祖迁家居邺。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太祖刚刚失去了衮州,军队的粮食又吃光了,打算答应吕布。
|
太祖新失兖州,军食尽,将许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这时候程昱出使刚好回来,太祖召见他,程昱趁机说: 我听闻将军想要将家属送到邺城,然后和袁绍联合,果真有这样的事吗? 太祖说: 有的。
|
时昱使適还,引见,因言曰: 窃闻将军欲遣家,与袁绍连和,诚有之乎? 太祖曰: 然。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程昱说: 我猜测将军您大概是遇上事情而心生恐惧,不然怎么会思虑得这么不深刻呢!
|
昱曰: 意者将军殆临事而惧,不然何虑之不深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袁绍占据燕赵的地区,有吞并天下的野心,但他的智谋不能达到这一程度。
|
夫袁绍据燕、赵之地,有并天下之心,而智不能济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将军自己估计,您能处在袁绍之下吗?
|
将军自度能为之下乎?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将军凭借龙虎一样威猛的气势,难道能做像韩信、彭越那样的事吗?
|
将军以龙虎之威,可为韩、彭之事邪?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现在衮州虽然残破,但还有三座城。
|
今兖州虽残,尚有三城。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能作战的士兵不少于一万人。
|
能战之士,不下万人。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以将军您的英明神武,还有荀文若和我程昱等人,召集士兵并使用他们,那称霸的伟业就可以成功了。
|
以将军之神武,与文若、昱等,收而用之,霸王之业可成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希望将军好好考虑这件事!
|
愿将军更虑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太祖才打消了和袁绍联合的念头。
|
太祖乃止。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天子将都城迁到许县,任命程昱为尚书。
|
天子都许,以昱为尚书。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但衮州还没有安定,又任命程昱为东中郎将,兼任济阴太守,督领衮州事宜。
|
兖州尚未安集,复以昱为东中郎将,领济阴太守,都督兖州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刘备失掉徐州,前来依附太祖。
|
刘备失徐州,来归太祖。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程昱劝说太祖将刘备杀了,太祖没有听从。
|
昱说太祖杀备,太祖不听。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这件事在《武帝纪》中另有记载。
|
语在武纪。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后来太祖又派刘备到徐州拦截袭击袁术,程昱和郭嘉劝说太祖: 您之前没有将刘备杀掉,我们实在不如您思虑周全。
|
后又遣备至徐州要击袁术,昱与郭嘉说太祖曰: 公前日不图备,昱等诚不及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现在将军队借给他,他一定会生出别的心思。
|
今借之以兵,必有异心。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太祖后悔,立刻追赶敢没有追上。
|
太祖悔,追之不及。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恰好袁术病死,刘备到了徐州,就将车胄杀了,起兵背叛太祖。
|
会术病死,备至徐州,遂杀车胄,举兵背太祖。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不久,程昱升迁为振威将军。
|
顷之,昱迁振威将军。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袁绍在黎阳,将要渡河到南边。
|
袁绍在黎阳,将南渡。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当时程昱有七百名士兵驻守甄城,太祖得知后,派人告诉程昱说想要给他增加两千士兵。
|
时昱有七百兵守鄄城,太祖闻之,使人告昱,欲益二千兵。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程昱不肯接受,说: 袁绍拥有十万士兵,自认为前进不会有阻挡。
|
昱不肯,曰: 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现在看我这里兵力少,一定不会轻易前来攻打。
|
今见昱兵少,必轻易不来攻。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如果给我增加了兵力,人马多了,那就不可能不来攻打,攻打就一定能攻破,白白地损失两边的力量。
|
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希望您不要犹疑!
|
愿公无疑!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太祖听从了他的建议。
|
太祖从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袁绍听闻程昱兵力少,果然没有前去进攻。
|
绍闻昱兵少,果不往。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太祖对贾诩说: 程昱的胆识,超过了孟贲和夏育。
|
太祖谓贾诩曰: 程昱之胆,过于贲、育。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程昱召集山林中的亡命之徒,得到数千精锐士兵,就率军到黎阳和太祖会合,征讨袁谭、袁尚。
|
昱收山泽亡命,得精兵数千人,乃引军与太祖会黎阳,讨袁谭、袁尚。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袁谭、袁尚被攻破逃走,太祖任命程昱为奋武将军,封为安国亭侯。
|
谭、尚破走,拜昱奋武将军,封安国亭侯。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太祖征讨荆州,刘备逃奔到吴地。
|
太祖征荆州,刘备奔吴。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商讨的人认为孙权一定会杀掉刘备,程昱预料说: 孙权刚登上王位,国内还没有忌惮他。
|
论者以为孙权必杀备,昱料之曰: 孙权新在位,未为海内所惮。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曹公在天下间没有敌手,刚刚攻下荆州,威势震动江南地区,孙权虽然有谋略,但不能独自抵御。
|
曹公无敌於天下,初举荆州,威震江表,权虽有谋,不能独当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刘备有卓越的名声,关羽、张飞都是能对抗万人的人,孙权一定借助他们来抵御我们。
|
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权必资之以御我。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刘备的灾祸得以化解,势力被划定,刘备凭借这些得以稳固,也不能在抓获然后杀掉他了。
|
难解势分,备资以成,又不可得而杀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孙权果然给刘备增加了士兵来抵抗太祖。
|
权果多与备兵,以御太祖。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这之后中原地区渐渐平定,太祖抚着程昱的后背说: 衮州的失败之后,如果没有听从您的建议,我怎么会到今天这样的地步呢?
|
是后中夏渐平,太祖拊昱背曰: 兖州之败,不用君言,吾何以至此?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族中的人奉上牛酒,大会宴席,程昱说: 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侮辱,我可以告退了。
|
宗人奉牛酒大会,昱曰: 知足不辱,吾可以退矣。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就自己上表归还士兵给太祖,然后闭门在家,不出来做官。
|
乃自表归兵,阖门不出。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程昱性情刚愎暴戾,和人多次违逆。
|
昱性刚戾,与人多迕。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有人上告程昱密谋反叛,太祖的赏赐优待更加丰厚。
|
人有告昱谋反,太祖赐待益厚。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魏国建立之后,程昱担任卫尉,和中尉刑贞争论威德礼仪,被免职。
|
魏国既建,为卫尉,与中尉邢贞争威仪,免。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文帝登基后,重新担任卫尉,进封为安乡侯,增加三百户食邑,加上之前的一个八百户。
|
文帝践阼,复为卫尉,进封安乡侯,增邑三百户,并前八百户。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文帝分封程昱的小儿子小儿子程延及孙子程晓为列侯。
|
分封少子延及孙晓列侯。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正打算封程昱为公爵,刚好他去世了,文帝为他流泪,追赠他为车骑将军,谥号为肃侯。
|
方欲以为公,会薨,帝为流涕,追赠车骑将军,谥曰肃侯。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他的儿子程武承袭爵位。
|
子武嗣。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程武去世,儿子程克承袭爵位。
|
武薨,子克嗣。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程克去世,他的儿子程良承袭爵位。
|
克薨,子良嗣。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程晓,嘉平年间担任黄门侍郎。
|
晓,嘉平中为黄门侍郎。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当时校事恣意蛮横,程晓上疏说: 《礼记》中说: 设立官职分配职位,作为民众的准则。
|
时校事放横,晓上疏曰: 周礼云: 设官分职,以为民极。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春秋》中说: 存在用十个天干来记日的方法,人之间也存在十个等级。
|
春秋传曰: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愚陋的人不能接近贤德的人,低贱的人不能接近尊贵的人,于是推崇圣德贤明的人,树立名声教化。
|
愚不得临贤,贱不得临贵。於是并建圣哲,树之风声。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用功绩来考验,没九年考核一次。
|
明试以功,九载考绩。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各自修习自己的成就,不想着越出本分。
|
各脩厥业,思不出位。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所以栾书想要挽救晋景公,他的儿子没有同意;去世的人暴露在街市上,邴吉没有过问。
|
故栾书欲拯晋侯,其子不听;死人横於街路,邴吉不问。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对上不求取不在职分内的功劳,对下不追求本分以外的奖赏,吏役没有总管事务的威势,民众没有被两件事情役使,这实在是治理国家的重要办法,治理混乱的缘由啊。
|
上不责非职之功,下不务分外之赏,吏无兼统之势,民无二事之役,斯诚为国要道,治乱所由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远的,查看古代典籍记录,近看秦汉两朝虽然官职名称改变,职务主管的事务不同,但至于尊崇上级,压制下位之人,突显职分,明确体例,所追求的是一样的。
|
远览典志,近观秦汉,虽官名改易,职司不同,至于崇上抑下,显分明例,其致一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当初没有校事官职的人干预各种政务的。
|
初无校事之官干与庶政者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从前武皇帝刚刚创立基业,各种官职还没有完备,但军队勤勉困苦,百姓心中不安,只要有小罪,不可以不明察,所以设立了校事一职,让他总管一切,但要有督察驾驭的方法,让他不至于肆意放纵。
|
昔武皇帝大业草创,众官未备,而军旅勤苦,民心不安,乃有小罪,不可不察,故置校事,取其一切耳,然检御有方,不至纵恣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这是要称霸的时代的权益之计,不是帝王的明正典例。
|
此霸世之权宜,非帝王之正典。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在这之后校事渐渐蒙受宠信得到任用,又成为隐患,又沿袭之前的情况,没有人能归正其根本。
|
其后渐蒙见任,复为疾病,转相因仍,莫正其本。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所以允许他们对上审察宗庙,对下统摄众多部门,官位没有局限,职分没有限制,随心所欲任意自由,只按照心中想法来处理事情。
|
遂令上察宫庙,下摄众司,官无局业,职无分限,随意任情,唯心所適。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律法从他们笔端制定出来,判案不依照法令条文;案件在他们门下决断,不经过审讯。
|
法造於笔端,不依科诏;狱成於门下,不顾覆讯。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他们选拔属官,把谨慎当做粗陋,把言语夸诞当做贤能。
|
其选官属,以谨慎为粗疏,以謥詷为贤能。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他们处理事务,把刻毒暴戾当做公正严明,把遵循法理当做胆小怯懦。
|
其治事,以刻暴为公严,以循理为怯弱。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对外就假借天子威势作为自己的声势,对内就聚集众多奸邪小人做为自己的心腹。
|
外则讬天威以为声势,内则聚群奸以为腹心。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大臣们以他们的地位权势为耻,心中隐忍而不说出口,小人们畏惧他们的气势,心中郁结无所上告。
|
大臣耻与分势,含忍而不言,小人畏其锋芒,郁结而无告。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导致像尹模公那样的人在眼前放纵奸恶小人;明确的罪行,路上行人都知道,细微的过错,好几年都不为人所知。
|
至使尹模公于目下肆其奸慝;罪恶之著,行路皆知,纤恶之过,积年不闻。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这既不是《礼记》中设立官职的本意,也不是《春秋》中划分十等的含义。
|
既非周礼设官之意,又非春秋十等之义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现在,在外有大臣将校总管统率各级官署,对内有侍中、尚书总览整理各项事务,司隶校尉监督考察国都中情况,御史中丞总管宫中事宜,都是用高标准选拔贤人来担当这些职位,郑重申明律法诏令以监督他们的违犯行为。
|
今外有公卿将校总统诸署,内有侍中尚书综理万机,司隶校尉督察京辇,御史中丞董摄宫殿,皆高选贤才以充其职,申明科诏以督其违。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如若这些贤人还不足够圣人,那校事只不过是小吏役,更加不可信赖。
|
若此诸贤犹不足任,校事小吏,益不可信。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如果这些贤人都各自想着尽忠,那小小的校事,也没有什么用。
|
若此诸贤各思尽忠,校事区区,亦复无益。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如果以更高的标准来选拔国士担任校事,那也只是中丞司隶多增加了一个官职罢了。
|
若更高选国士以为校事,则是中丞司隶重增一官耳。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如果像以前那样选拔,尹模那样的奸人又再次出现了。
|
若如旧选,尹模之奸今复发矣。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往前往后推算,校事这官职已经没有什么用。
|
进退推算,无所用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过去桑弘羊为汉朝求取利益,卜式认为只有将桑弘羊杀掉,天才会下雨。
|
昔桑弘羊为汉求利,卜式以为独烹弘羊,天乃可雨。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如果让政治上的得失一定要感动天地,臣担心天下间水旱灾害,未必没有校事的缘由。
|
若使政治得失必感天地,臣恐水旱之灾,未必非校事之由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曹恭公远离君子亲近小人,《诗经·国风》中借诗歌来讽刺。
|
曹恭公远君子,近小人,国风讬以为刺。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卫献公舍弃大臣,和小臣谋划,定姜说他是有罪的。
|
卫献公舍大臣,与小臣谋,定姜谓之有罪。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即使校事对国家是有好处的,从礼节忠义上来讲,尚且会伤害大臣的心意,更何况他们的奸恶邪僻不断暴露,如果再不罢免这个官职,那就是君王的职责有所缺失却不弥补,迷失了道路却不知道回返了。 于是就罢免了校事官职。
|
纵令校事有益於国,以礼义言之,尚伤大臣之心,况奸回暴露,而复不罢,是衮阙不补,迷而不返也。 於是遂罢校事官。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程晓升任汝南太守,四十多岁的时候去世。
|
晓迁汝南太守,年四十馀薨。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郭嘉字奉孝,颍川郡阳翟县人。
|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当初,郭嘉到北边去面见袁绍,对袁绍的谋臣辛评、郭图说: 有智谋的人会谨慎地衡量主君,所以提出的建议都得到周全地执行,就可以成就功名。
|
初,北见袁绍,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 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Subsets and Splits
No community queries yet
The top public SQL queries from the community will appear here once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