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put
stringlengths 2
802
| output
stringlengths 2
803
|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
---|---|---|
袁公只是想要效仿周公礼贤下士,但不知道用人的办法。
|
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思虑太多又不得要领,喜好谋划却不能决断,想要和他一起渡过现在天下的危难,奠定称王称霸的基业,很难啊!
|
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于是就离开了袁绍。
|
於是遂去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在这以前,颍川郡人戏志才,是个善于出谋划策的士人,太祖很器重他,但早早就去世了。
|
先是时,颍川戏志才,筹画士也,太祖甚器之。早卒。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太祖给荀彧写信说: 自从戏志才去世后,就没有人可以和他谋划大事了。
|
太祖与荀彧书曰: 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汝川、颍川本来就有很多奇人异士,谁能继承他呢?
|
汝、颍固多奇士,谁可以继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荀彧推荐郭嘉。
|
彧荐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太祖召见郭嘉,和他谈论天下之事。
|
召见,论天下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太祖说: 让我成就大业的,一定是这个人。
|
太祖曰: 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郭嘉退出,也欣喜地说: 真是我的主君的。
|
嘉出,亦喜曰: 真吾主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太祖上表任命郭嘉为空军祭酒。
|
表为司空军祭酒。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太祖征讨吕布,三次交战,攻破了吕布,吕布撤退固守。
|
征吕布,三战破之,布退固守。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当时士兵疲惫倦怠,太祖想要率军返回,郭嘉劝说太祖加紧进攻吕布,就生擒了吕布。
|
时士卒疲倦,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这件事在《荀彧传》中另有记载。
|
语在荀攸传。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孙策转战千里,将江东地区都收归所有,得知太祖和袁绍在官渡对峙,相持不下,就打算渡过长江北行袭击许县。
|
孙策转斗千里,尽有江东,闻太祖与袁绍相持於官渡,将渡江北袭许。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众人得知消息后都很恐惧,郭嘉预料说: 孙策刚刚吞并了江东地区,所诛杀的人都是英雄豪杰,他是能让人效死力的。
|
众闻皆惧,嘉料之曰: 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但孙策轻敌又没有防备,即使有一百万的部队,也跟独自来到中原地区没有什么不同。
|
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於独行中原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如果有刺客埋伏并突然袭击,那就只不过是一个人的敌手而已。
|
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在我看来,他一定会死在普通人手中。
|
以吾观之,必死於匹夫之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孙策兵临江边,还没有渡江,果然被许贡派出的刺客杀了。
|
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杀。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郭嘉跟随太祖攻破袁绍,袁绍去世,有随同到黎阳征讨袁谭、袁尚,接连交战都取得胜利。
|
从破袁绍,绍死,又从讨谭、尚于黎阳,连战数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众位将领想要乘胜进行最后的攻击,郭嘉说: 袁绍宠爱这两个儿子,没有确立继承人。
|
诸将欲乘胜遂攻之,嘉曰: 袁绍爱此二子,莫適立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有郭图、逢纪作为他们的谋臣,一定会互相争斗,互相离间。
|
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我们加紧进攻,他们就会互相扶持,我们徐缓地进攻,他们就会产生争斗的心思。
|
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现在不如往南向荆州行军,就像要征讨刘表的样子,等待他们的关系变化;一旦变化形成然后进攻他们,就能一举平定他们了。
|
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太祖说: 说得对。
|
太祖曰: 善。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就率军南征。
|
乃南征。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大军行进到西平县,袁谭、袁尚果然争夺冀州。
|
军至西平,谭、尚果争冀州。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袁谭被袁尚军队打败,逃走固守平原县,派辛毗前去请求投降。
|
谭为尚军所败,走保平原,遣辛毗乞降。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太祖率军返回救援袁谭,袁谭就跟随太祖平定了邺城。
|
太祖还救之,遂从定邺。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郭嘉后来又随同太祖在南皮攻打袁谭,冀州被平定。
|
又从攻谭於南皮,冀州平。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朝廷封郭嘉为洧阳亭侯。
|
封嘉洧阳亭侯。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太祖将要征讨袁尚和辽西、上谷、右北平三郡的乌丸人,部下大多担心刘表会派刘备偷袭许县以征讨太祖,郭嘉说: 曹公虽然声威震动天下,但胡人仗着他们处在偏远之地,一定没有防备。
|
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诸下多惧刘表使刘备袭许以讨太祖,嘉曰: 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趁着他们没有防备,突然间攻打他们,就能大获全胜。
|
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况且袁绍对民众有恩惠,而袁尚兄弟还在,现在四州的民众,只是因为威势而依附我们,德政恩惠还没有给予他们,如果现在放弃进攻他们转而往南征讨刘表,袁尚会依靠乌丸的帮助,召集能为主君赴死的忠臣,而胡人一行动,当地的民众也会响应他们,从而助长蹋顿的野心,推动他们觊觎中原的计划,到时候恐怕青州、冀州就不是我们能拥有的了。
|
且袁绍有恩于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乌丸之资,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动,民夷俱应,以生蹋顿之心,成觊觎之计,恐青、冀非己之有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刘表,不过是个坐着空谈的人,知道自己的才能不足以控制刘备,给予他重任又担心不能掌控他,不重用他,那刘备就不肯为他所用,现在我们虽然国内空虚,劳师远征,但您也不用担心。
|
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太祖就行动了。
|
太祖遂行。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行军到易县时,郭嘉说: 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
|
至易,嘉言曰: 兵贵神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现在我们千里远行偷袭敌人,军用物资太多,难以迅速行军,况且敌人得知消息后,一定有所防备;不如将一些军用物资留下,轻装出兵,加倍赶路,趁敌人没有防备而出击。
|
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太祖就暗中从卢龙塞出兵,直奔乌丸单于居住的地方。
|
太祖乃密出卢龙塞,直指单于庭。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敌人突然得知太祖军来到,仓皇震恐间召集部队作战。
|
虏卒闻太祖至,惶怖合战。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太祖大败乌丸军队,将蹋顿和有名的首领都斩杀了。
|
大破之,斩蹋顿及名王已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袁尚和兄长袁熙逃往辽东。
|
尚及兄熙走辽东。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郭嘉深沉通达有智谋,对事情通达明白。
|
嘉深通有算略,达於事情。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太祖说: 只有郭奉孝能了解我的心意啊。
|
太祖曰: 唯奉孝为能知孤意。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郭嘉三十八岁的时候,从柳城返回,病重,太祖派去探望的人接连不断。
|
年三十八,自柳城还,疾笃,太祖问疾者交错。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等到郭嘉去世,太祖亲自去吊唁,非常哀痛,对荀彧等人说: 各位的年龄都和我是同辈,只有郭奉孝年龄最小。
|
及薨,临其丧,哀甚,谓荀攸等曰: 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等到天下事情安定,我想要将身后之事嘱托他,但他却中年早逝,真是命啊!
|
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就上表说: 军祭酒郭嘉,自从跟随我四处征讨,已经有十一年了。
|
乃表曰: 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每次有大事商议,都能对敌人权衡机变。
|
每有大议,临敌制变。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臣下的计策还没有想好,郭嘉的计策已经形成。
|
臣策未决,嘉辄成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现在之所以能平定天下,出谋划策的功劳是很高的。
|
平定天下,谋功为高。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但郭嘉现在不幸短命早死,功业还没有完成。
|
不幸短命,事业未终。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追念郭嘉的功勋,实在是不能忘记的。
|
追思嘉勋,实不可忘。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可以增加他八百户封邑,加上以前的一共一千户。
|
可增邑八百户,并前千户。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谥号为贞侯。
|
谥曰贞侯。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他的儿子郭奕继承他的爵位。
|
子奕嗣。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后来太祖征讨荆州回朝,在巴丘遇上瘟疫,太祖将船只烧毁,叹息着说: 郭奉孝还在的话,不会让我到这样的地步。
|
后太祖征荆州还,於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 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当初,陈群非议郭嘉不注重行为的检点,多次在朝堂山说郭嘉的不是,但郭嘉一直神情自若。
|
初,陈群非嘉不治行检,数廷诉嘉,嘉意自若。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太祖更加重用他,但也因为陈群持守公正,也很欣赏陈群。
|
太祖愈益重之,然以群能持正,亦悦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郭奕担任太子文学,早年就去世了。
|
奕为太子文学,早薨。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他的儿子郭深承袭爵位。
|
子深嗣。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郭深去世后,他的儿子郭猎承袭爵位。
|
深薨,子猎嗣。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董昭字公仁,济阴郡定陶县人。
|
董昭字公仁,济阴定陶人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被推举为孝廉,担任睰陶县县长、柏人县令,袁绍又任命他为参军事。
|
举孝廉,除癭陶长、柏人令,袁绍以为参军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袁绍在界桥迎击公孙瓒,钜鹿太守李邵和郡中官员因为公孙瓒兵力强盛,都想要依附他。
|
绍逆公孙瓒于界桥,钜鹿太守李邵及郡冠盖,以瓒兵强,皆欲属瓒。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袁绍得知后,派董昭兼任钜鹿太守。
|
绍闻之,使昭领钜鹿。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问董昭说: 用什么办法来解决呢?
|
问: 御以何术?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董昭回答说: 我一个人的微小力量,不足以消解众人的计划,我打算通过欺骗取得信任,假装有和他们商议的内容一样的想法,等到得到了具体情况,就按照实际情况来临时改变控制他们的办法。计划是临时制定的,还不能说清楚。
|
对曰: 一人之微,不能消众谋,欲诱致其心,唱与同议,及得其情,乃当权以制之耳。计在临时,未可得言。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当时郡中大族孙伉等几十人是主要的策划者,动摇当地官吏百姓。
|
时郡右姓孙伉等数十人专为谋主,惊动吏民。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董昭到了钜鹿郡,伪造袁绍的檄文在郡中宣告说: 得到贼人的侦察兵安平、张吉的口供,他们将要进攻钜鹿,贼人那边,原来的孝廉孙伉等人做为他们的内应。檄文发到郡里,就会将这些人收押起来以军法处置,只惩罚他们自身,不会牵连家人。
|
昭至郡,伪作绍檄告郡云: 得贼罗候安平张吉辞,当攻钜鹿,贼故孝廉孙伉等为应,檄到收行军法,恶止其身,妻子勿坐。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董昭按照檄文上的诏令,立即将孙伉等人斩杀了。
|
昭案檄告令,皆即斩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郡中人都很仓皇惊恐,董昭就依次安慰他们,于是大家都安定下来。
|
一郡惶恐,乃以次安慰,遂皆平集。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事情解决完毕,董昭将事告诉袁绍,袁绍很是赞赏。
|
事讫白绍,绍称善。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恰好魏郡太守栗攀被士兵杀害,袁绍让董昭兼任魏郡太守。
|
会魏郡太守栗攀为兵所害,绍以昭领魏郡太守。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当时郡中混乱,贼人有上万之数,他们派使者互相来往,进行市场交易。
|
时郡界大乱,贼以万数,遣使往来,交易市买。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董昭很注重这种情况,趁机离间他们,趁着他们力量虚弱时突然袭击,就取得巨大胜利。
|
昭厚待之,因用为间,乘虚掩讨,辄大克破。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两天的时间,插着羽毛的军事文书就三次送到。
|
二日之中,羽檄三至。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董昭的弟弟董访,在张邈军中供职。
|
昭弟访,在张邈军中。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张邈和袁绍心有怨恨,袁绍又听到谗言想要给董昭治罪。
|
邈与绍有隙,绍受谗将致罪於昭。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董昭想要到汉献帝那里,走到河内,被张杨留下。
|
昭欲诣汉献帝,至河内,为张杨所留。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董昭通过张杨将印信和绶带归还朝廷,朝廷任命他为骑都尉。
|
因杨上还印绶,拜骑都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当时太祖兼任衮州太守,派遣使者到张杨那里,想跟他借路通行,往西到达长安,张杨没有同意。
|
时太祖领兖州,遣使诣杨,欲令假涂西至长安,杨不听。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董昭劝说张杨: 袁氏、曹氏现在虽然还是关系密切的一家,但势必不能长久。
|
昭说杨曰: 袁、曹虽为一家,势不久群。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曹操现在虽然实力稍弱,但确实是天下间的英雄,应该和他结交。
|
曹今虽弱,然实天下之英雄也,当故结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况且现在刚好有机会,应该帮助他联通朝廷,并上表推举他;如果事情能做成,那就永远是深厚的情分。
|
况今有缘,宜通其上事,并表荐之;若事有成,永为深分。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于是张杨为太祖联通朝廷,并上表举荐他。
|
杨於是通太祖上事,表荐太祖。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董昭帮太祖写信给长安的李傕、郭汜等将领,分别依据他们的地位轻重表示殷勤友好。
|
昭为太祖作书与长安诸将李傕、郭汜等,各随轻重致殷勤。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张杨也派使者到太祖那里。
|
杨亦遣使诣太祖。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太祖赠送张杨良狗名马、金银财帛,于是跟西面有了来往。
|
太祖遗杨犬马金帛,遂与西方往来。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天子在安邑的时候,董昭从河内前去拜见,天子下诏任命为议郎。
|
天子在安邑,昭从河内往,诏拜议郎。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建安元年,太祖在许县平定黄巾军,派使者到河东地区。
|
建安元年,太祖定黄巾于许,遣使诣河东。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适逢天子返回洛阳,韩暹、杨奉、董承和张杨等人之间互相抵触,关系不好。
|
会天子还洛阳,韩暹、杨奉、董承及杨各违戾不和。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董昭因为杨奉军队势力最强大同时又缺少结援相助的党羽,就以太祖的名义写信给杨奉说: 我一听闻将军的名声,仰慕您的高义,就怀着赤诚之心。
|
昭以奉兵马最强而少党援,作太祖书与奉曰: 吾与将军闻名慕义,便推赤心。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现在将军战胜巨大的困难,返回旧都,辅佐天子的功劳,世上没有能比较,多么美好啊!
|
今将军拔万乘之艰难,反之旧都,翼佐之功,超世无畴,何其休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现在众多奸恶之人侵扰中原,天下还没有安定,天子和朝廷是最重要的,我们该做的事就在于维护和辅助他们;一定要依靠众多贤人来肃清朝廷秩序,实在不是一个人的力量能独自建立起来的。
|
方今群凶猾夏,四海未宁,神器至重,事在维辅;必须众贤以清王轨,诚非一人所能独建。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人的心腹和四肢,本来是互相依靠仰赖的,其中一部分不完备,那人就有缺损了。
|
心腹四支,实相恃赖,一物不备,则有阙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将军您应该作为都城里的主管,我作为外部的志愿。
|
将军当为内主,吾为外援。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现在我有粮食,将军有兵马,互相帮助,就足以相互阶级了,无论是生是死,我们都一起经受。
|
今吾有粮,将军有兵,有无相通,足以相济,死生契阔,相与共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杨奉收到书信很是高兴,告诉众位将领说: 衮州的各路人马已经近在许县,有兵马有粮食,是国家应该依赖仰仗的。
|
奉得书喜悦,语诸将军曰: 兖州诸军近在许耳,有兵有粮,国家所当依仰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Subsets and Splits
No community queries yet
The top public SQL queries from the community will appear here once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