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put
stringlengths 2
802
| output
stringlengths 2
803
|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
---|---|---|
后来薛莹升为光禄勋。
|
迁光禄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天纪四年,晋军征讨孙皓,孙皓将降书送往司马亻由、王浑、王氵睿处请求归降。其中的文辞,是薛莹拟写的。
|
天纪四年,晋军征皓,皓奉书於司马伷、王浑、王濬请降,其文,莹所造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薛莹到洛阳后,晋帝优先召见对他记叙功劳,担任散骑常侍,处事答问,都很有条理。
|
莹既至洛阳,特先见叙,为散骑常侍,答问处当,皆有条理。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晋太康三年,薛莹去世。
|
太康三年卒。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他撰写了文章八篇,名为《新议》。
|
著书八篇,名曰新议。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评曰:张纮文辞道理都很正大,是当时很好的人才,孙策对待他仅次于张昭,实在是有原因的。
|
评曰:张纮文理意正,为世令器,孙策待之亚於张昭,诚有以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严畯、程秉、阚泽这些人,是一时的儒生,至于严畯辞别恩荣投奔旧主,不也是很忠厚吗!
|
严、程、阚生,一时儒林也。至畯辞荣济旧,不亦长者乎!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薛综学问规范渊博,是吴国的良臣。
|
薛综学识规纳,为吴良臣。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等到薛莹遇到篡位,有先祖风范,但是在残酷爆烈的朝廷,多次登上高位,君子们应该对此努力。
|
及莹纂蹈,允有先风,然於暴酷之朝,屡登显列,君子殆诸。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张昭,字子布,彭城人。
|
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年少时就很好学,擅长隶书,师从白侯子安学习《左氏春秋》,博览群书,与琅王牙人赵昱、东海人王朗一同显名,关系友好。
|
少好学,善隶书,从白侯子安受左氏春秋,博览众书,与琅邪赵昱、东海王朗俱发名友善。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成年后被推举为孝廉,但他没有就任,和王朗一起讨论过去君王避讳之事,州里的才士陈琳等都很赞赏他。
|
弱冠察孝廉,不就,与朗共论旧君讳事,州里才士陈琳等皆称善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刺史陶谦推举他为茂才,他推辞不就,陶谦认为张昭轻视自己,于是将他收押起来。
|
刺史陶谦举茂才,不应,谦以为轻己,遂见拘执。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赵昱竭尽全力解救,才免于一难。
|
昱倾身营救,方以得免。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汉末天下动乱,徐州一带士人百姓大多到扬州避难,张昭也南渡长江。
|
汉末大乱,徐方士民多避难扬土,昭皆南渡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孙策奠定东吴基业,以张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和他一起登堂拜见母亲,如故交旧友,朝中文武大事,全部托付给张昭。
|
孙策创业,命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升堂拜母,如比肩之旧,文武之事,一以委昭。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张昭每次得到北方士大夫的书信函件,他们都将功劳归于张昭一人。张昭想藏而不传又担心被人误认有私情,如果上报又担心有不妥之处,进退两难,心中不安。
|
昭每得北方士大夫书疏,专归美於昭,昭欲嘿而不宣则惧有私,宣之则恐非宜,进退不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孙策得知这种情况后,高兴地笑着说: 古代管仲为齐国国相,人家开口仲父、闭口仲父,而齐桓公被天下称霸之人所尊崇。
|
策闻之,欢笑曰: 昔管仲相齐,一则仲父,二则仲父,而桓公为霸者宗。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现在子布贤能,我能重用,他的功名难道不为我所有吗?
|
今子布贤,我能用之,其功名独不在我乎!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孙策临终前,把弟弟孙权托付给张昭,张昭率领朝臣拥立孙权并辅佐他。
|
策临亡,以弟权讬昭,昭率群僚立而辅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向汉朝呈上奏表,给各属县发公文,朝廷内外的官吏将领,则令他们各守其职。
|
上表汉室,下移属城,中外将校,各令奉职。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孙权因为悲痛没有主管政事,张昭就对他说: 作为国家继承人,贵在能继承先辈基业,让它兴盛强大,以成就伟大的功业。
|
权悲感未视事,昭谓权曰: 夫为人后者,贵能负荷先轨,克昌堂构,以成勋业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现在天下动荡不安,盗贼依山作乱,孝廉您怎么能因悲伤而卧床不起,放纵个人的感情呢?
|
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于是他亲自扶着孙权上马,侍卫随后列队而出,这才使众人心中感觉有所依附。
|
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张昭又担任孙权的长史,与从前接受同样的职任。
|
昭复为权长史,授任如前。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后来刘备上表任命孙权代理车骑将军,张昭做军师。
|
后刘备表权行车骑将军,昭为军师。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孙权每次打猎,常乘马射虎,老虎曾突然前扑抓住他所坐的马鞍。
|
权每田猎,常乘马射虎,虎常突前攀持马鞍。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张昭脸色大变上前对孙权说: 将军您何须这样做。
|
昭变色而前曰: 将军何有当尔?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为人君主,是说能驾驭英雄,使用贤人,怎么是在原野奔驰追逐,与猛兽比较勇力呢!
|
夫为人君者,谓能驾御英雄,驱使群贤,岂谓驰逐於原野,校勇於猛兽者乎?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如果不慎出现意外,而受天下取笑该怎么办?
|
如有一旦之患,奈天下笑何?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孙权向张昭道歉说: 我年轻考虑事情不深远,此事有愧于您。
|
权谢昭曰: 年少虑事不远,以此惭君。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但孙权依然没有停止这件事,就做了一辆射虎车,车上开有方孔,孔洞上并没有板盖,一人驾车,他自己坐在车中从方孔向外射猎。
|
然犹不能已,乃作射虎车,为方目,间不置盖,一人为御,自於中射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不时有离群的猛兽,动辄冲犯他的车子,而孙权却常以用手击打野兽为乐。
|
时有逸群之兽,辄复犯车,而权每手击以为乐。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张昭虽竭力劝谏,他也只是笑而不应。
|
昭虽谏争,常笑而不答。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魏黄初二年,魏国派遣使者邢贞授孙权为吴王。
|
魏黄初二年,遣使者邢贞拜权为吴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邢贞进入宫门却没有下车。
|
贞入门,不下车。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张昭对邢贞说: 礼节没有不讲究恭敬的,所以法律也全都施行。
|
昭谓贞曰: 夫礼无不敬,故法无不行。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而你胆敢妄自尊大,难道是认为江南人寡势弱,连一把用来执法行刑的小刀子也没有吗?
|
而君敢自尊大,岂以江南寡弱,无方寸之刃故乎!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邢贞立即下车。
|
贞即遽下车。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又以张昭担任绥远将军,封由拳侯。
|
拜昭为绥远将军,封由拳侯。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孙权到武昌时,登临钓台,喝醉大醉。
|
权於武昌,临钓台,饮酒大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他让人用水泼洒大臣们说: 今日痛饮,只有醉倒在台上,才能停止。
|
权使人以水洒群臣曰: 今日酣饮,惟醉堕台中,乃当止耳。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张昭神色严肃没有说话,到外面车中坐着。
|
昭正色不言,出外车中坐。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孙权派人喊他回来,对他说: 只是为了大家共同作乐罢了,您为什么生气呢?
|
权遣人呼昭还,谓曰: 为共作乐耳,公何为怒乎?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张昭回答说: 过去商纣王修建酒糟山、美酒池而彻夜饮酒,当时他也认为是作乐,而不认为这是恶行啊!
|
昭对曰: 昔纣为糟丘酒池长夜之饮,当时亦以为乐,不以为恶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孙权默然不语,面露愧色,就停止宴饮。
|
权默然,有惭色,遂罢酒。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当初,孙权要设置丞相,大家都推举张昭。
|
初,权当置丞相,众议归昭。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孙权说: 现在天下变故,执掌统管工作的人责任重大,这不是用来优待人的职位。
|
权曰: 方今多事,职统者责重,非所以优之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后来孙邵去世,朝臣又共同推举张昭,孙权说: 孤人怎么是对子布吝啬呢,只是兼任丞相之职,事务繁多,而他性情刚烈,他的话要是没有被听从采纳,怨愤诘问就产生了,这对他并无益处。
|
后孙邵卒,百寮复举昭,权曰: 孤岂为子布有爱乎?领丞相事烦,而此公性刚,所言不从,怨咎将兴,非所以益之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于是任用顾雍为丞相。
|
乃用顾雍。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孙权登基之后,张昭因为年老多病,将官职及所统的军队归还朝廷。
|
权既称尊号,昭以老病,上还官位及所统领。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孙权改任他为辅吴将军,职位仅次于三公,改封为娄侯,食邑一万户。
|
更拜辅吴将军,班亚三司,改封娄侯,食邑万户。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张昭在家中无事时,就著写《春秋左氏传解》和《论语注》。
|
在里宅无事,乃著春秋左氏传解及论语注。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孙权曾经问卫尉严峻说: 你记得幼时熟读过的书吗?
|
权尝问卫尉严峻: 宁念小时所闇书不?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严峻就背诵了《孝经》中 仲尼居 一节。
|
峻因诵孝经 仲尼居 。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张昭说: 严峻是浅薄书生,我请求为陛下诵读。
|
昭曰: 严畯鄙生,臣请为陛下诵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就背诵 君子之事上 一段,大家都认为张昭知道该在皇上面前背诵什么。
|
乃诵 君子之事上 ,咸以昭为知所诵。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张昭每次朝见,言辞气质雄壮严厉,正色凛然,曾经因为直言而违背孙权的意旨,有一段时间未朝见。
|
昭每朝见,辞气壮厉,义形於色,曾以直言逆旨,中不进见。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后来蜀国的使者前来吴国,称颂蜀国的品德美行,东吴百官无人上前应对,孙权感叹说: 如果张公在坐,此人不需别人使他折服就会丧气,哪里还敢自夸呢?
|
后蜀使来,称蜀德美,而群臣莫拒,权叹曰: 使张公在坐,彼不折则废,安复自夸乎?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第二天,他就派宫中使臣前去慰问张昭,并乘机召见张昭。
|
明日,遣中使劳问,因请见昭。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张昭离席向孙权谢罪,孙权以下跪阻止了他。
|
昭避席谢,权跪止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张昭坐定后,抬头说: 昔日太后、桓王不把老臣托付给陛下,而将陛下托付给老臣,所以我希望能尽到臣子的气节,以回报这深厚恩德,也能让自己在埋没以后,有可以称赞的地方。但我见识思虑短浅,违逆陛下圣明的意旨,自想身后之事,尸骨必会永远丢弃在沟壑中,不料又蒙召见,得以为陛下朝廷提供建议。
|
昭坐定,仰曰: 昔太后、桓王不以老臣属陛下,而以陛下属老臣,是以思尽臣节,以报厚恩,使泯没之后,有可称述,而意虑浅短,违逆盛旨,自分幽沦,长弃沟壑,不图复蒙引见,得奉帷幄。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但我私心认为,报效国家,志向应该忠诚恳切,至死不移。
|
然臣愚心所以事国,志在忠益,毕命而已。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假如说要我改变想法,以求得高位和陛下的欢心,这是臣做不到的! 孙权向他深表歉意。
|
若乃变心易虑,以偷荣取容,此臣所不能也 权辞谢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孙权因为公孙渊派人前来称藩,就派张弥、许晏前往辽东任命公孙渊为燕王,张昭劝谏说: 公孙渊背叛魏国,担心魏国讨伐,才远道前来求援,这不是他的本意。
|
权以公孙渊称藩,遣张弥、许晏至辽东拜渊为燕王,昭谏曰: 渊背魏惧讨,远来求援,非本志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如果公孙渊改变想法,想向魏国自表心意,我们的两位使者就不能回来了,这不是要让天下人取笑吗?
|
若渊改图,欲自明於魏,两使不反,不亦取笑於天下乎?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孙权与他反复争辩,但张昭意见更加坚定。
|
权与相反覆,昭意弥切。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孙权无法忍受,手拿着刀大怒说: 吴国的官极士人进宫则向我朝见,出宫就拜谒您。孤人对您的敬重,也是很深了,而您却多次在众人面前反驳孤人,孤人担心自己会做出失策的事。
|
权不能堪,案刀而怒曰: 吴国士人入宫则拜孤,出宫则拜君,孤之敬君,亦为至矣,而数於众中折孤,孤尝恐失计。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张昭定定地注视着孙权说: 臣虽然知道自己的话不会被采纳,到总是竭尽愚忠,实在是太后临终之前,将老臣叫到床前,遗诏顾命的话语仍张在我的耳边啊!
|
昭熟视权曰: 臣虽知言不用,每竭愚忠者,诚以太后临崩,呼老臣於床下,遗诏顾命之言故在耳。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说着泪流不止。
|
因涕泣横流。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孙权将刀扔在地上,与张昭相对流泪。
|
权掷刀致地,与昭对泣。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但是孙权最终还是派张弥、许晏前往辽东。
|
然卒遣弥、晏往。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张昭恼怒自己的谏言未被采用,就称病不再上朝。
|
昭忿言之不用,称疾不朝。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孙权很是怨恨,用土堵住张昭家的大门,张昭又在里面用土把门封死。
|
权恨之,土塞其门,昭又於内以土封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公孙渊果然杀害了张弥、许晏。
|
渊果杀弥、晏。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孙权多次派人慰问张昭向他致歉,张昭坚决不起,孙权因事路过张昭门口而召见他,张昭以病重坚决推辞。
|
权数慰谢昭,昭固不起,权因出过其门呼昭,昭辞疾笃。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孙权用火烧他家的大门,想借此恐吓他,而张昭又把内室的门窗关严。
|
权烧其门,欲以恐之,昭更闭户。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孙权让人扑灭火,在门外长久站立,张昭的儿子们一同把张昭搀扶起来,孙权用车把他带进宫中,做了深切的自我谴责。
|
权使人灭火,住门良久,昭诸子共扶昭起,权载以还宫,深自克责。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张昭不得已,又重新上朝。
|
昭不得已,然后朝会。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张昭容貌矜持严整,很有威严。孙权常说: 我与张公谈话,不敢随口妄言。
|
昭容貌矜严,有威风,权常曰: 孤与张公言,不敢妄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举国上下都敬畏他。
|
举邦惮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他在嘉禾五年,八十一岁时去世。
|
年八十一,嘉禾五年卒。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遗命要求对他用缣布束发,用不上漆色的棺材,以平常服饰入殓。
|
遗令幅巾素棺,敛以时服。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孙权穿着素服凭吊,追谥他为 文侯 。
|
权素服临吊,谥曰文侯。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张昭长子张承已被封侯,所以小儿子张休承袭爵位。
|
长子承已自封侯,少子休袭爵。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张昭弟弟的儿子张奋,二十岁时建造了攻城用的大攻车,被步騭举荐。
|
昭弟子奋年二十,造作攻城大攻车,为步骘所荐。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张昭不愿他就任,说: 你年纪还小,为什么要委身于军旅之事呢?
|
昭不愿曰: 汝年尚少,何为自委於军旅乎?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张奋回答说: 过去童汪为国家危难而死,子奇治理阿城,我实在没有什么才干,但年纪上已经不小了。
|
奋对曰: 昔童汪死难,子奇治阿,奋实不才耳,於年不为少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就率领担任将军,接连做出成效,后来官至半州都督,封为乐乡亭侯。
|
遂领兵为将军,连有功效,至半州都督,封乐乡亭侯。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张承,字仲嗣,年少时就因才学出名,和诸葛亮、步騭、严畯关系友善。
|
承字仲嗣,少以才学知名,与诸葛瑾、步骘、严畯相友善。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孙权为骠骑将军时,征召他为西曹掾,又出任长沙西部都尉。
|
权为骠骑将军,辟西曹掾,出为长沙西部都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征讨平山一带的贼寇,收编了精兵一万五千人。
|
讨平山寇,得精兵万五千人。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后来担任濡须都督、奋威将军,封为都乡侯,率领部众五千人。张承为人壮烈果敢、忠诚正直,能赏识人才,在彭城人蔡款、南阳人谢景还年轻时就举荐了他们,他们后来都成为了国士,蔡款官至卫尉,谢景官至豫章太守。
|
后为濡须都督、奋威将军,封都乡侯,领部曲五千人,承为人壮毅忠谠,能甄识人物,拔彭城蔡款、南阳谢景於孤微童幼,后并为国士,款至卫尉,景豫章太守。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又有诸葛恪年少时,众人都因他的英才而惊奇,张承说最终使诸葛氏覆败的就是诸葛恪。
|
又诸葛恪年少时,众人奇其英才,承言终败诸葛氏者元逊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他勤学上进,处事坚定,凡是未得赏识的人才,都登门造访。
|
勤於长进,笃於物类,凡在庶几之流,无不造门。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张承享年六十七岁,在赤乌七年去世,谥号为定侯。
|
年六十七,赤乌七年卒,谥曰定侯。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他的儿子张震继承爵位。
|
子震嗣。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当初,张承丧妻,张昭想为他求娶诸葛瑾的女儿,张承因为关系友好而难以抉择,孙权得知后就劝解他,他就做了诸葛瑾的女婿。
|
初,承丧妻,昭欲为索诸葛瑾女,承以相与有好,难之,权闻而劝焉,遂为婿。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生下一女,孙权为儿子孙和纳娶了她。
|
生女,权为子和纳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孙权多次令孙和对张承恭敬和善,行女婿的礼节。
|
权数令和脩敬於承,执子婿之礼。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Subsets and Splits
No community queries yet
The top public SQL queries from the community will appear here once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