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put
stringlengths 2
802
| output
stringlengths 2
803
|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
---|---|---|
从前秦国创建皇帝的称号,据守崤山、函谷关的险要,但不修德行教化,法律苛刻政治残酷,毒害殃及百姓,忠臣闭口无言,故此陈胜振臂一呼,社稷即刻倾覆。
|
昔秦建皇帝之号,据殽函之阻,德化不修,法政苛酷,毒流生民,忠臣杜口,是以一夫大呼,社稷倾覆。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近者刘氏占据三关险隘,坚守重山固防,可说是金城石室,万世之业,只因授任不依贤能,一下子便丧国灭亡,君臣被绳索系颈,一起成为俘虏之人。
|
近刘氏据三关之险,守重山之固,可谓金城石室,万世之业,任授失贤,一朝丧没,君臣系颈,共为羁仆。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这是当代的明鉴,眼前的炯戒啊!
|
此当世之明鉴,目前之炯戒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希望陛下远考前代之事,近鉴当代之变,扩大基业,强固根本,割弃私情,遵循道义,如是则成康之世的政治局面就会形成,而圣明祖辈传下的福运就会隆盛。
|
愿陛下远考前事,近览世变,丰基强本,割情从道,则成康之治兴,而圣祖之祚隆矣。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章表呈上后,孙皓深深地含恨在心。
|
书奏,皓深恨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贺邵奉公忠正,孙皓的亲近小臣都很畏惧他。
|
邵奉公贞正,亲近所惮。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于是一起谮毁贺邵与楼玄谤毁国事,贺、楼二人都被孙皓诘难指斥。
|
乃共谮邵与楼玄谤毁国事,俱被诘责。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楼玄被押送南方的广州,贺邵受到原谅官复旧职。
|
玄见送南州,邵原复职。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后来贺邵中风,口不能言,离职数月,孙皓怀疑他是假装有病,将他收捕关在酒窖里,拷打千余下,贺邵始终没说一句话,最终被杀死,家属流放到临海。
|
后邵中恶风,口不能言,去职数月,皓疑其托疾,收付酒藏,掠考千所,邵卒无一语,竟见杀害,家属徙临海。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孙皓同时下诏诛杀楼玄的子孙,这一年为天册元年,贺邵时年四十九岁。
|
并下诏诛玄子孙,是岁天册元年也,邵年四十九。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韦曜传,韦曜,字弘嗣,吴郡云阳人。
|
韦曜字弘嗣,吴郡云阳人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他年少时好学,能写文章,任丞相的掾史,外授任西安县县令,回朝任尚书郎,升任为太子中庶子。
|
少好学,能属文,从丞相掾除西安令,还为尚书郎,迁太子中庶子。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当时蔡颖也在东宫,他一向喜受下棋,太子孙和认为下棋没有益处,故让韦曜来论说此事。
|
时蔡颖亦在东宫,性好博奕。太子和以为无益,命曜论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韦曜作文为: 听说君子耻于正当年华而功名未建,痛恨终尽人世而声誉不扬,故此说学习如不及时,犹恐失去良机。
|
其辞曰: 盖闻君子耻当年而功不立,疾设世而名不称,故曰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因而古代有志之士,伤悼年岁的流逝而担心功名未及建立,故此勉励振奋砥砺操守,早起晚睡,顾不上休息,经年累月苦下功夫,像宁越那样勤奋,董仲舒那样笃学,濡浸在道德仁义的深潭,居游于学问技艺的王国。
|
是以古之志士,悼年齿之流迈而惧名称之不立也,故逸精厉操,晨兴夜寐,不遑宁息,经之以岁月,累之以日力,若宁越之勤,董生之笃,渐渍德义之渊,栖迟道艺之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况且以西周文王的圣明、周公的才智,犹要夜以继日的辛勤,故而才能兴隆周朝道统,流传美名万世。至于一般的臣民,怎么可以止步不前呢?
|
且以西伯之圣,姬公之才,犹有日昃待旦之劳,故能隆兴周道,垂名亿载,况在臣庶,而可以已乎?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历观古今建立功名事业的人,都有不同一般的积累业迹,亲身劳苦,尽心思虑,平居不荒废学业,穷困不改更志向,因而卜式耕田放牧亦立下大志,黄霸身陷囹圄还接受道义,他们终于获得荣耀显赫的幸福,也因此成就不朽的功名。
|
历观古今功名之士,皆有累积殊异之迹,劳身苦体,契阔勤思,平居不堕其业,穷困不易其素,是以卜式立志于耕牧,而黄霸受道于囹圄,终有荣显之福,以成不朽之名。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故此仲山甫昼夜勤劳,而吴汉不离官府,他们哪会有游嬉的惰性? 如今世人大多不致力于经术,喜玩下棋,废弃事业,废寝忘食,耗尽日光,继以燃烛。
|
故山甫勤于夙夜,而吴汉不离公门,岂有游惰哉? 今世之人多不务经术,好玩博奕,废事弃业,忘寝与食,穷日尽明,继以脂烛。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当他们面临棋局交锋争战,胜负未分时,便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心劳体倦,人事荒废而不整修,宾客前访无人接待,虽有太牢供品般的美味佳肴,《韶夏》舞曲之类的动听音乐,也无暇品评欣赏。
|
当其临局交争,雌雄未决,专精锐意,心劳体倦,人事旷而不修,宾旅阙而不接,虽有太牢之馔,《韶》、《夏》之乐,不暇存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以致有人赌注衣物,变移下棋的目的,使廉耻的思想观念松弛,而忿戾的神色产生,然而他们的志向没有超出一个棋盘的范围,所追求的没有越过方格之间的距离,战胜对手没有封赐爵位之赏,获得地盘没有兼并土地之实。
|
至或赌及衣物,徙棋易行,廉耻之意弛,而忿戾之色发,然其所志不出一枰之上,所务不过方罫之间,胜敌无封爵之赏,获地无兼土之实,技非六艺,用非经国。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这种技巧不属于经典六艺,这种才能不能用于治理国家,立身处世者不能借用下棋的技能,征选人才者不能通过下棋的途径。
|
立身者不阶其术,征选者不由其道。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从中寻求战术阵法,则非孙武、吴起他们的那一套;从中考究道义学问,则非孔子学派的东西。
|
求之于战陈,则非孙、吴之伦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以巧变诈欺为手段,则非忠信的事情;把拦劫杀掠作名分,则非仁者的思想,而且白白损耗时光荒废事业,终究毫无补益。
|
考之于道艺,则非孔氏之门也;以变诈为务,则非忠信之士也;以劫杀为名,则非仁者之意也;而空妨日废业,终无补益。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这与设立木杆而击打它、安放石块而投掷它有什么区别呢?
|
是何异设木而击之,置石而投之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况且君子在家中要不辞劳苦侍养父母,在朝廷要竭尽生命效忠君王,面临繁忙事情要推迟进餐,哪会沉湎耽延于棋盘之中呢?
|
且君子之居室也勤身以致养,其在朝也竭命以纳忠,临事且犹旰食,而何博奕之足耽?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认准这种道理,则孝顺友善的品行得以树立,坚贞纯正的声名就会显扬。 当今大吴承受天命,海内尚未平定,圣明的朝廷自强不息,努力获得人才,勇而有谋之人就授以雄威虎将的重任,学问渊博气度雍雅之士就进入卧龙栖凤的官署,各种技能兼容并立,文臣武将并驾齐驱,广泛选拔优秀人才,表彰择用英雄俊士,设立考核科目,颁行官爵赏赐,这实在是千载难逢的嘉会,百年难遇的良机。
|
夫然,故孝友之行立,贞纯之名彰也。 方今大吴受命,海内未平,圣朝乾乾,务在得人,勇略之士则受熊虎之任,儒雅之徒则处龙凤之署,百行兼苞,文武并骛,博选良才,旌简髦俊。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当今士人,应勉励思求最完美的道义,爱惜自己的功业和精力,以辅佐政治清明的时政,使自己的名字载入史册,授勋的策书存于盟府,此乃君子最高目的,当今最急事务。 一块木头棋盘怎比一方土地的封邑?
|
设程式之科,垂金爵之赏,诚千载之嘉会,百世之良遇也,当世之士,宜勉思至道,爱功惜力,以佐明时,使名书史籍,勋在盟府,乃君子之上务,当今之先急也。 夫一木之枰孰与方国之封?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三百颗干枯棋子怎比率兵上万的将领?
|
枯棋三百孰与万人之将?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绣着飞龙的服装,金石奏协的音乐,足以兼容棋局的乐趣而换替下棋的游戏。
|
兖龙之服,金石之乐,足以兼棋局而贸博弈矣。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如果让世人转移下棋的精力到用功诗书上去,就会有颜回、闵损的志向;转移到用功智谋上去,就会有张良、陈平的思维;转移到用功殖货上去,就会有猗顿的财富;转移到用功射御上去,就会有将帅的才能。
|
假令世士移博奕之力而用之于诗书,是有颜、闵之志也。用之于智计,是有良、平之思也。用之于资货,是有猗顿之富也;用之于射御,是有将帅之备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做到这一步则功名即可建立,而卑贱就会远弃。
|
如此则功名立而鄙贱远矣。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孙和被废黜后,韦曜任黄门侍郎。
|
和废后,为黄门侍郎。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孙亮即位,诸葛恪辅佐朝政,上表奏任韦曜为太史令,撰著《吴书》,华核、薛莹等都参与此项工作。孙休登基后,韦曜被任命为中书郎、博士祭酒。
|
孙亮即位,诸葛恪辅政,表曜为太史令,撰《吴书》,华核、薛莹等皆与参同,孙休践阼,为中书郎、博士祭酒。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孙休命令韦曜依照刘向所创体例,校核审定各类书籍,又打算请韦曜担任侍讲。
|
命曜依刘向故事,校定众书。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而左将军张布是孙休亲近的宠臣,做事颇有过错,害怕韦曜任侍讲儒士后,因为韦曜性情处事精明确切,怕他用古今事情作譬警戒孙休的认识,就坚决争辩说韦曜不能担任此职。
|
又欲延曜侍讲,而左将军张布近习宠幸,事行多玷,惮曜侍讲儒士,又性精确,惧以古今警戒休意,固争不可。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孙休极为恼恨张布,其事记在《孙休传》。
|
休深恨布,语在《休传》。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然而韦曜最终还是被阻止,未能入宫。
|
然曜竟止不入。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孙皓即位,封韦曜为高陵亭侯,升任中书仆射,后降职为侍中,长期兼任左国史。
|
孙皓即位,封高陵亭候,迁中书仆射,职省,为侍中,常领左国史。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其时孙皓周围的人迎合孙皓旨意,多次说出现祥瑞感应现象。
|
时所在承指数言瑞应。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孙皓以此询问韦曜,韦曜回答说: 这只是人家箱匣中的东西而已。
|
皓以问曜,曜答曰: 此人家筐箧中物耳。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又孙皓想为自己父亲孙和作 纪 ,而韦曜坚持以孙和未登帝位为据,只宜将其历史记载文字定作 传 。
|
又皓欲为父和作纪,曜执以和不登帝位,宜名为传。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类似事情并非一次,渐渐地韦曜受到孙皓的责怪恼怒。
|
如是者非一,渐见责怒。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韦曜更加忧惧,自己提出年老体衰,请求辞去侍中、左国史两个官职,恳求让他完成自己要写的书,把他所承担的任务转交他人,孙皓始终不答允。
|
曜益忧惧,自陈衰老,求去侍、史二官,乞欲成所造书,以从业别有所付,皓终不听。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当时韦曜有病,服药护理,更加迫切地要求辞职。
|
时有疾病,医药监护,持之愈急。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孙皓每次设宴,没有不是一整天的,坐席中人不管能否饮酒都以七升为必饮限量,即使自己不能全部喝完,也要被强迫灌完够数。
|
皓每飨宴,无不竟日,坐席无能否率以七升为限,虽不悉入口,皆浇灌取尽。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韦曜一向饮酒不过二升之量,起初他受到特殊礼遇时,孙皓常减少他的酒数,或者暗中赐给他茶水代替酒,及至宠幸衰退,反而更被强迫喝酒,往往因所饮不足量而受惩罚。
|
曜素饮酒不过二升,初见礼异时,常为裁减,或密赐茶荈以当酒,至于宠衰,更见逼强,辄以为罪。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另外孙皓在酒后让侍臣侮辱诘责大臣们,以嘲弄相侵,互相揭短作为乐趣。
|
又于酒后使侍臣难折公卿,以嘲弄侵克发摘私短以为欢。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这时谁要有所过失,或者误犯孙皓之讳,就要遭到拘捕,甚至被斩杀诛死。
|
时有衍过,或误犯皓讳,辄见收缚,至于诛戮。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韦曜认为朝臣在公共场合相互谤毁伤害,内心就会相互滋生怨恨,使大家不能和睦共济,这并非好事,故此他只是出示难题提问经典的辞义理论而已。
|
曜以为外相毁伤,内长尤恨,使不济济,非佳事也,故但示难问经义言论而已。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孙皓认为韦曜不接受皇帝诏命,有意不尽忠主上,于是将他对韦曜前后不满的嫌隙忿恨积累一起,收捕韦曜投进监狱。这年是凤凰二年。
|
皓以为不承用诏命,意不忠尽,遂积前后嫌忿,收曜付狱,是岁凤皇二年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韦曜通过狱吏向孙皓上书说: 囚犯我身负皇恩蒙承爱怜,无人比得上,而自己却没有丝毫贡献来报答主上,辜负污辱了陛下的恩爱宠幸,自己陷入死罪。
|
曜因狱吏上辞曰: 囚荷恩见哀,无与为比,曾无芒氂有以上报,孤辱恩宠,自陷极罪。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想到自己将化成灰烬,永弃黄泉之下,心情凄凉苦哀,私下心中有所记挂,故冒犯禁令而呈报陛下。
|
念当灰灭。长弃黄泉,愚情,窃有所怀,贪令上闻。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囚犯我过去发现世间有古代历法的注释,上面的记载有许多虚假而无根据的东西,与经典书籍的记载也有错谬之处。
|
囚昔见世间有古历注,其所记载既多虚无,在书籍者亦复错谬。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囚犯我寻查考究经传所记,考核异同,采摭查询得来的材料,来撰成《洞纪》一书,起自伏羲,直到秦汉,共为三卷,另将自黄武以来,再另写一卷,此事尚未完成。
|
囚寻按传记,考合异同,采摭耳目所及。以作《洞纪》,纪自庖牺,至于秦、汉,凡为三卷,当起黄武以来,别作一卷,事尚未成。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又看见刘熙所作的《释名》,确实有很多绝妙的地方。然而物类繁多,难得详细考究,故此不时出现错误,而关于爵位一事,又有解释不对之处。
|
又见刘熙所作《释名》,信多佳者,然物类众多,难得详究。故时有得失,而爵位之事,又有非是。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愚见以为官爵一事,乃目前急宜弄清楚的事情,不应当乖谬失误。
|
愚以官爵,今之所急,不宜乘误。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囚犯我忘记了自己极为卑下的身份,又作《官职训》与《辨释名》各一卷,想呈献陛下。
|
囚自忘至微,又作《官职训》及《辩释名》各一卷,欲表上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新作刚完成,正逢我因无礼行径受到囚禁狱中的处分,泯没之日,遗憾不能将它呈献陛下,谨于临死之前将这些著述开列出来,恳求陛下告知秘府,让他们至我家选取,呈献陛下批阅。
|
新写始毕,会以无状,幽囚特命,泯没之日,恨不上闻。谨以先死列状,乞上言秘府,于外料取,呈内以闻。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回顾所写著述担心因浅陋壅敝,不合陛下旨意,心怀恐惧屏气止息,恳求陛下降予怜惜加以审明。
|
迫惧浅蔽,不合天听,抱怖雀息,乞垂哀省。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韦曜企望以此免除死罪,而孙皓反怪他的奏章有墨污,故此又以此诘问韦曜。
|
曜冀以此求免,而皓更怪其书之垢故,又以诘曜。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韦曜回书说: 囚犯我撰述此表,确实想上呈陛下,害怕有所错误,反复检查阅读,不知不觉弄脏了它。
|
曜对曰: 囚撰此书,实欲表上,惧有误谬,数数省读,不觉点污。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遭到诘问心惊胆颤,呼吸急促,结结巴巴说不出话。谨此补加谢罪叩头五百下,两手自我抽打。
|
被问寒战,形气呐吃,谨追辞叩头五百下,两手自搏。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而华核接连上奏营救韦曜说: 韦曜幸遇千载难逢之机,特别蒙受陛下哀怜赏识,凭着他的儒学功底,得以担职史官,身着宫内侍从官员服饰,承旨应答陛下的询问,圣明朝廷仁爱宽厚,哀悼死者追思远人,在迎神之际,垂泪敕封韦曜。
|
而华核连上疏救曜曰: 曜运值千载,特蒙哀识,以其儒学,得与史官,貂蝉内侍,承答天问,圣朝仁笃,慎终追远,迎神之际,垂涕敕曜。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韦曜愚昧不明,不能敷陈宣扬陛下大舜那样的美德,而是拘泥于史官的先例,使陛下旨意得不到表述,崇高的德行不能彰显,实在是韦曜愚昧浅陋,犯下该死的罪行。
|
曜愚惑不达。不能敷宣陛下大舜之美,而拘击史官,使圣趣不叙,至行不彰,实曜愚蔽当死之罪,然臣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然而为臣勤勉陈说自己愚见,发现韦曜自小就勤奋向学,至老不倦,探究融通坟典,温故知新,以至于心中熟知古今所发生的重大事件,朝外官员很少有人能超过他。
|
见曜自少勤学,虽老不倦,探综坟典,温故知新,及意所经识古今行事,外吏之中少过曜者。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从前李陵为汉朝大将,军队被打败没有返回而投降匈奴,司马迁不加痛恨,为李陵到处说情,汉武帝考虑到司马迁具有良史的才能,想让他完成所撰写的《史记》,故抑制自己的愤怒没有对他施用极刑,书最终撰成,流传千古。
|
昔李陵为汉将,军败不还而降匈奴,司马迁不加疾恶,为陵游说,汉武帝以迁有良史之才,欲使毕成所撰,忍不加诛,书卒成立,垂之无穷。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如今韦曜在吴,也即是汉的史官司马迁啊!
|
今曜在吴,亦汉之史迁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先后看到祥瑞征兆的显露,神灵的旨意与上天的感应,连续出现,统一天下的时期,大概不会长久。
|
伏见前后符瑞彰着。神指天应,继出累见,一统之期,庶不复久。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一统大业完成后,当根据时代要求来建立典章制度,三王互不因循旧制礼仪,五帝互不沿袭前朝乐制,内容与形式的选取途经各有不同,增减具体条文体例有别,应当取得韦曜这类人才依据古代原则,对前朝制度有所修改新创。
|
事乎之后,当观时设制,三王不相因礼,五帝不相沿乐,质文殊涂,损益异体,宜得辈依准古义,有所改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汉代承续秦代,则有叔孙通制定新的一朝礼仪,韦曜的才能学识也达到汉代叔孙通的程度。
|
汉氏承秦,则有叔孙通定一代之仪,曜之才学亦汉通之次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又《吴书》虽然已有了头绪,但叙言、赞论尚未撰就。
|
又《吴书》虽已有头角,叙赞未述。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从前班固作《汉书》,文辞典雅,后来刘珍、刘毅等作《汉记》,远远不及班固,尤其叙传部分拙劣。
|
昔班固作《汉书》,文辞典雅,后刘珍,刘毅等作《汉记》,远不及固,叙传尤劣。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如今《吴书》应当流传千载,按序列入各史之间,后代学者论次评判优劣,非得有韦曜那样的优秀人才,实在不能补缺这部不朽之书。
|
今年《吴书》当垂千载,编次诸吏,后之才士论次善恶,非得良才如曜者,实不可使阙不朽之书。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像为臣这样愚顽浅陋之人,实在不是能胜任这种撰述之人。
|
如臣顽蔽,诚非其人。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韦曜年纪已届七十,剩下的人生不多了,恳切希望陛下赦免他的头等大罪,改判他终身为囚徒,使他完成著书的事业,让《吴书》永昭后人,流传百世。
|
曜年已七十,余数无几,乞赦其一等之罪,为终身徒,使成书业,水足传未,垂之百世。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谨此奉表,叩头百下。 孙皓不准许华核的请求,于是杀死韦曜,将他家属流放至零陵。
|
谨通进表,叩头百下。 皓不许,遂诛曜,徙百家零陵。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韦曜之子韦隆,亦有文采学问。
|
子隆,亦有文学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华核传,华核,字永先,吴郡武进县人。
|
华核字永先,吴郡武进人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他起始为上虞县县尉、典农都尉,因为文学入朝为秘府郎,升任中书丞。
|
始为上虞尉、曲农都尉,以文学入为秘府郎,迁中书丞。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蜀国被魏国所吞并后,华核前往宫门前呈表上奏说: 我不久前听说敌人如蚂蚁一样聚向西蜀境地,西蜀地势艰险,按理说应当不会出问题。
|
蜀为魏所并,核诣宫门发表曰: 间闻贼众蚁聚向西境,西境艰险,谓当无虞。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我又确实得知陆抗的奏章已到,说成都并未守住,君臣远散,社稷倾覆。
|
定闻陆抗表至,成都不守,臣主播越,社稷倾覆。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从前卫国被北狄所灭而齐桓公使卫国再度存在,如今路程遥远,不可救援振兴蜀国,失去了归附我国的土地,舍弃了进贡我们的国家,为臣乃草芥之人,私下尚且心怀不宁,陛下圣仁之主,恩泽抚施远方,猝然听到这一消息,必定产生伤悼心情。
|
昔卫为翟所灭而桓公存之,今道里长远,不可救振,失委附之土,弃贡献之国,臣以草芥,窃怀不宁。陛下圣仁,恩泽远抚,卒闻如此,必垂哀悼。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我无法抑制怅惘忧伤的情感,谨此呈上奏章让陛下听到我的心声。
|
臣不胜忡怅之情,谨拜表以闻。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孙皓继承皇位后,封华核为徐陵亭侯。
|
孙皓即位,封除陵亭候。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宝鼎二年,孙皓再营造新宫,规模宏大,用珠玉装饰,花费极大。
|
实鼎二年,皓更营新宫,制度弘广,饰以珠玉,所费甚多。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其时正是盛夏开始动工,农耕与边守一起被荒废,华核上奏劝谏说: 为臣听说汉文帝时期,九州安宁,过去为秦朝之民的百姓庆幸消除了惨酷的苛政,归顺了宽仁的刘汉王朝,减省劳役精简法令,人民生活与新的王朝一道重开纪元,分封王室子弟为王侯,作为护卫汉中央朝廷的屏障,在当时形势下,大家都认为社会同泰山一样稳固,新王朝定下了无穷的基业。
|
是时盛夏兴工,农守并废,核上疏谏曰: 臣闻汉文之世,九州晏然,秦民喜去惨毒之苛政,归刘氏之宽仁,省役约法,与之更始,分王子弟以藩汉室,当此之时,皆以为泰山之安,无穷之基之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而至贾谊,偏偏认为可为之痛苦流涕的事情有三大件,可为之长声叹气的事情有六大件,于是说当今的形势与抱着火在堆积的柴草之下而人睡在上面没什么两样,大火尚未燃烧起来而认为是平安。
|
至于贾谊,独以为可痛哭及流涕者三,可为长叹息者六,乃曰当今之势何异抱火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末及然而谓之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以后发生的变乱,都如他所预言的那样。
|
其后变乱,皆如其言。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为臣虽说下贱愚昧,不识大体,私下以往日之事,来揣度今日的局势。 贾谊预言后过了几年,诸王正值势力强盛之时,汉朝廷派往的傅、相称说有病被免职回朝,想凭这样的局面来使国家得到治理,即使是尧、舜也不能使其安定。
|
臣虽下愚,不识大伦,窃以囊时之事,揆今之势。谊曰复数年间,诸王方刚,汉之傅相称疾罢归,欲以此为治,虽尧、舜不能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如今大敌占有九州地域,控制全国大多数的民众,熟悉攻战的各种方法,利用军事胜利的既有形势,故此想定立与中原竞争吞并对方的大计,这好比楚、汉两方势不两立,对方可不仅仅是汉朝的各王侯,如淮南王、济北王那样的势力而已。
|
今大敌据九州之地,有大半之众,习攻战之余术,乘戎刀之旧势,欲与中国争相吞之计,其犹楚汉势不两立,非徒汉之诸王淮南,济北而已。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贾谊之所以想痛哭的局势,比起今日要和缓多了,抱火卧薪的比喻,对今天来说更是急迫。
|
谊之所欲痛哭,比今为缓,抱火卧薪之喻,于今而急。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大皇帝看到前代的情形是那个样子,考察今天的形势是这个样子,故此广开农耕蚕桑之业,积蓄无法计量的储备,抚恤沉重劳役的百姓,积极致力于供养作战的兵卒,故此人人感恩,个个都想竭力效命。
|
大皇帝览前代之如彼,察今势之如此,故广开农桑之业,积不訾之储,恤民重役,务养战士,是以大小感恩,各思竭命。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这种福运尚未降临,大皇帝就溘然离开人世。自此之后,权臣专政,上背天时,下违众议,失却安定生存的根本,追求眼前一时半刻的利益,多次出动军队,倾尽府库储存,兵士劳顿民众困苦,没有一刻得到安宁。
|
斯运未至,早弃万国,自是之后,强臣专政,上诡天时,下违从议,忘安存之本,邀一时之利,数兴军旅,倾竭府藏,兵劳民困,无时获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如今存世之人只是身负创伤的孑遗兵卒,困苦哀号的残余百姓而已。
|
今之存者乃创夷之遗众,哀苦之余及耳。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于是使得军用物资乏匮,仓廪府库空虚,布帛的赏赐,不能兼顾寒、暑,再加百姓失业,家家衣食不济。
|
遂使军盗空匮,仓廪不实,布帛之赐,寒暑不周,重以失业,家户不赡。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而北方敌人积粮养民,专心谋取东土,不再有其他需要警备之事。
|
而北积谷养民,专心向东,无复他警。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蜀国作为西边藩国,地势险要牢固,加之继承先主刘备的统治之方,按说它的防御守备能够长久,想不到一下子就倾覆社稷。
|
蜀为西藩,土地险固,加承先主统御之术,谓其守御足以长久,不图一朝奄至倾覆!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唇亡齿寒。这是古人所担忧的情景。
|
唇亡齿寒,古人所惧。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交州各郡,是我国的南部土地,交阯、九真两郡已经沦陷,日南郡孤立危急,存亡难保,合浦以北地区,百姓都在动摇,借机一再躲避劳役,很多人叛变作乱,而防备戍守的人员减少,威镇势力变轻,常常担心呼吸间就又发生变故。
|
交州诸郡,国之南土,交址、九真二郡已没,日南孤危,存亡难保,合浦以北,民皆摇动。因连避役,多有离叛,而备戍减少,威镇转轻,常恐呼吸复有变故。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从前海盗窥伺东部郡县,多次获得离叛的百姓,熟悉地势熟练航海,贪得无厌甚于往年,抢掠盗窃一日不息,我们如今腹背受敌,首尾多难,已处于国家朝廷的厄运时期!
|
昔海虏窥窬东县,多得离民,地习海行,狃于往年,钞盗无日,今胸背有嫌,首尾多难,乃国朝之厄会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Subsets and Splits
No community queries yet
The top public SQL queries from the community will appear here once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