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put
stringlengths 2
802
| output
stringlengths 2
803
|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
---|---|---|
如果陛下投降魏朝,魏朝不分割土地封赏陛下,谯周就请求亲自前往京城,用古今道义为您争论。
|
若陛下降魏,魏不裂土以封陛下者,周请身诣京都,以古义争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众人没有谁能辩驳谯周的主张。
|
众人无以易周之理。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后主刘禅仍在犹豫想要逃奔到南中,谯周上书说: 有人说陛下因北兵深入我国,有想要前往南中的计划,臣私下认为不妥,为什么呢?
|
后主犹疑於入南,周上疏曰: 或说陛下以北兵深入,有欲適南之计,臣愚以为不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南方是蛮夷之地,平常没有什么供应,尚且还多次反叛,自从丞相诸葛亮南征,大军势力逼迫,他们没有办法才顺从。
|
何者?南方远夷之地,平常无所供为,犹数反叛,自丞相亮南征,兵势偪之,穷乃幸从。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从那之后才交纳赋税,用以供养军队,与他们结有仇怨,所以他们是是国家忧患的人。
|
是后供出官赋,取以给兵,以为愁怨,此患国之人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现在因为走投无路,想要前去依靠他们,臣担心他们会再次反叛,这是其一。
|
今以穷迫,欲往依恃,恐必复反叛,一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北方魏军前来,不只是要夺取蜀地而已,如果逃奔到南方,他们一定趁着我们人事衰微,率军追赶,这是其二。
|
北兵之来,非但取蜀而已,若奔南方,必因人势衰,及时赴追,二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如果逃到南方,对外要抵御魏军,对内要供应服饰车马,费用增加,但没有其他地方可以取得赋税,又要增加少数民族的损耗,一定会加速他们的反叛,这是其三。
|
若至南方,外当拒敌,内供服御,费用张广,他无所取,耗损诸夷必甚,甚必速叛,三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过去王朗假冒太子在邯郸称帝,当时世祖光武帝在信都,迫于王朗的威逼,想要放弃信徒、和成二郡返回关中,邳彤劝谏说: 您返回关中匪事那邯郸地区的百姓不肯离开自己的父母,背离城主,而远赴千里为您尽忠,他们是一定会背叛您的。
|
昔王郎以邯郸僣号,时世祖在信都,畏偪於郎,欲弃还关中。邳肜谏曰: 明公西还,则邯郸城民不肯捐父母,背城主,而千里送公,其亡叛可必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世祖听从了他的意见,于是率军攻破邯郸。
|
世祖从之,遂破邯郸。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现在北面魏朝军队而来,陛下南行,臣担心邳彤的话现在又要应验,这是其四。
|
今北兵至,陛下南行,诚恐邳肜之言复信於今,四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希望陛下早做打算,向魏朝投降可以获得爵位土地,如果立即逃奔南方,等到势力穷尽才臣服,那祸患就很深了。
|
愿陛下早为之图,可获爵土;若遂適南,势穷乃服,其祸必深。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易经》说: 亢字的意思是只知道进取而不知道退让,知道生存而不知道死亡,知道得失存亡而不失其正者,难道只有圣人吗?
|
易曰: 亢之为言,知得而不知丧,知存而不知亡;知得失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惟圣人乎!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说的就是圣人知天命而不勉强而为,所以尧舜因为自己的儿子德行浅薄,知道上天有所授命,就寻求天下能授予的人,他们的儿子虽然不贤,但灾祸还没萌发,而把天下让给上天认可之人,祸患还会产生吗?
|
言圣人知命而不苟必也。故尧、舜以子不善,知天有授,而求授人;子虽不肖,祸尚未萌,而迎授与人,况祸以至乎!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所以微子以纣王兄长的身份将自己反绑,口中含着玉壁归附周武王,难道是他乐意这么做吗?只是不得已罢了。
|
故微子以殷王之昆,面缚衔璧而归武王,岂所乐哉,不得已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于是后主听从谯周的意见。
|
於是遂从周策。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刘氏族人安然无恙,蜀国也没有被诛灭,都是因为谯周的谋划。
|
刘氏无虞,一邦蒙赖,周之谋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当时晋文王司马昭是魏朝的相国,因为谯周有保全蜀国的功劳,被封为阳城亭侯。
|
时晋文王为魏相国,以周有全国之功,封阳城亭侯。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又下诏书征召谯周,谯周出发直到汉中,因病无法前行。
|
又下书辟周,周发至汉中,困疾不进。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咸熙二年夏天,巴郡人文立从洛阳返回蜀地,路过汉中拜见谯周。
|
咸熙二年夏,巴郡文立从洛阳还蜀,过见周。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谯周在言谈之间给文立在书板上写说: 典午忽兮,月酉没兮。
|
周语次,因书版示立曰: 典午忽兮,月酉没兮。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典午说的是司马,月酉说的是八月,到了八月司马昭果然去世。
|
典午者谓司马也,月酉者谓八月也,至八月而文王果崩。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晋朝立国后,多次下诏给谯周所在的官府,要他们遣送谯周,谯周就抱病登车前往洛阳。
|
晋室践阼,累下诏所在发遣周。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泰始三年才到,因他生病没有启用,被任命为拜骑都尉,谯周自己上疏陈述自己没有功劳却受封,请求归还爵位土地,朝廷都没有允许。
|
周遂舆疾诣洛,泰始三年至。以疾不起,就拜骑都尉,周乃自陈无功而封,求还爵土,皆不听许。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泰始五年,我曾经作为本郡的中正,处理完事务,请求休假返家,前去与谯周告别,谯周对我说: 过去孔子七十二岁,刘向、扬雄七十一岁去世,现在我已经年过七十,或许只能仰慕孔子的风范,但可以和扬雄、刘向等的年龄相同,恐怕不到后年,我一定与世长辞了,再也不能相见了。
|
五年,予尝为本郡中正,清定事讫,求休还家,往与周别。周语予曰: 昔孔子七十二、刘向、扬雄七十一而没,今吾年过七十,庶慕孔子遗风,可与刘、扬同轨,恐不出后岁,必便长逝,不复相见矣。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我怀疑谯周是凭借术数知道这件事,而借这些话表述出来。
|
疑周以术知之,假此而言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泰始六年秋天,谯周担任散骑常侍,因为病重没有任职,当年冬天谯周去世。
|
六年秋,为散骑常侍,疾笃不拜,至冬卒。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凡是他所著述的,共有《法训》、《五经论》《古史考》等书一共一百多篇。
|
凡所著述,撰定法训、五经论、古史考之属百馀篇。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谯周的三个儿子,谯熙、谯贤、谯同。
|
周三子,熙、贤、同。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小儿子谯同很喜欢谯周的事业,也一样以忠厚笃实、言行质朴为德行,被推举为孝廉,担任过锡县县令、东宫洗马,但朝廷的征召他都没有赴任。
|
少子同颇好周业,亦以忠笃质素为行,举孝廉,除锡令、东宫洗马,召不就。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郤正,字令先,河南郡偃师人。
|
郤正字令先,河南偃师人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祖父郤俭,灵帝末年担任益州刺史,被盗贼所杀。
|
祖父俭,灵帝末为益州刺史,为盗贼所杀。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适逢天下大乱,所以郤正的父亲郤揖趁机留在蜀地。
|
会天下大乱,故正父揖因留蜀。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郤揖是将军孟达营中的都督,跟随孟达投降魏朝,担任了中书令史。
|
揖为将军孟达营都督,随达降魏,为中书令史。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郤正本名篡。
|
正本名纂。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年少时因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形单影只,但却安贫乐学,博览古籍。
|
少以父死母嫁,单茕只立,而安贫好学,博览坟籍。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弱冠之年就能写文章,入宫担任秘书吏,又转认为令史,升任秘书郎,直到秘书令。
|
弱冠能属文,入为秘书吏,转为令史,迁郎,至令。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郤正生性淡泊名利,尤其喜爱文章,从司马相如,王褒,扬雄,班固、傅毅、张衡、蔡邕等人的文赋,直到当代的优秀书论。凡是益州所存有的,郤正都钻研寻求,大多都过目诵读。
|
性澹於荣利,而尤耽意文章,自司马、王、扬、班、傅、张、蔡之俦遗文篇赋,及当世美书善论,益部有者,则钻凿推求,略皆寓目。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他在朝中任职,与宦官黄皓隔壁而居长达三十年之久。黄皓从卑微到身份贵重,操弄权势,郤正不被黄皓所喜爱,也不被他憎恨,所以郤正的官位虽然没有超过六百石,但最终也能免于祸患。
|
自在内职,与宦人黄皓比屋周旋,经三十年,皓从微至贵,操弄威权,正既不为皓所爱,亦不为皓所憎,是以官不过六百石,而免於忧患。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郤正学习先贤儒者,借文章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文名为《释讥》,是崔骃《达旨》之后的又一篇相似文章,其中文辞为:
|
依则先儒,假文见意,号曰释讥,其文继於崔骃达旨。其辞曰: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有人规劝我说: 过去的记载,事业与时机相连,名声和功绩一起,但是名分与事业,是先贤的首要事务。
|
或有讥余者曰: 闻之前记,夫事与时并,名与功偕,然则名之与事,前哲之急务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所以创立制度规划做为规范,不到一定的时机都就不建立,要名声流传后世,没有功劳是无法流传的,名位一定要有功劳才能显达,事业一定要等待时机才能成功,身死而名声跟随覆灭,是君子耻辱的。
|
是故创制作范,匪时不立,流称垂名,匪功不记,名必须功而乃显,事亦俟时以行止,身没名灭,君子所耻。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所以通达知命的人,探究事物发展的规律,钻研深奥而微妙的道理,观察自然的变化,考究社会的盛衰,辩才之人四处游说,智谋之人随机应变,谋略之人出谋划策,武士奋勇扬威,风云际会,风激电飞,审时度势,请求有所做为,小事忍让而大事申张,心怀公事而忘却私情,虽有小过错,但求正直,最终才能发扬光辉。
|
是以达人研道,探赜索微,观天运之符表,考人事之盛衰,辩者驰说,智者应机,谋夫演略,武士奋威,云合雾集,风激电飞,量时揆宜,用取世资,小屈大申,存公忽私,虽尺枉而寻直,终扬光以发辉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现在天下三足鼎立,阳刚之气没有声张,天下之人遭受祸患,感叹道义沦丧,悲痛百姓流离,这实在是圣贤之人拯救百姓,树立功业的时机。
|
今三方鼎跱,九有未乂,悠悠四海,婴丁祸败,嗟道义之沈塞,愍生民之颠沛,此诚圣贤拯救之秋,烈士树功之会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你以高超的才干,美好的品质,博闻强识,留心道术,钻研深厚,无幽不显,舍身取义,掌管机密,出入宫廷,是国家的喉舌,朝中为官历经九考,而职位没有转移,只有升任没有贬职,探究古往今来的真伪,考察政治的得失。
|
吾子以高朗之才,珪璋之质,兼览博闚,留心道术,无远不致,无幽不悉;挺身取命,幹兹奥秘,踌躇紫闼,喉舌是执,九考不移,有入无出,究古今之真伪,计时务之得失。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虽然是偶尔尽献一策,偶然劝谏一言,尽自己的职责,已慰问自己的俸禄,但没有能竭尽忠诚,披肝沥胆,尽忠职守,惠及百姓,能让我们普通百姓也能得知您的名声。
|
虽时献一策,偶进一言,释彼官责,慰此素飧,固未能输竭忠款,尽沥胸肝,排方入直,惠彼黎元,俾吾徒草鄙并有闻焉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为何不放慢车速,调转车头,使您的马车安然前行,纵马前往,要判定水的深浅再决定渡河的办法,要寻找大道前行,播种芳草使人间芳香,协助我辈,大展宏图不也是盛世吗? 我得知后感叹说: 啊!
|
盍亦绥衡缓辔,回轨易涂,舆安驾肆,思马斯徂,审厉揭以投济,要夷庚之赫怃,播秋兰以芳世,副吾徒之披图,不亦盛与!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竟有这样的说法!
|
余闻而叹曰: 呜呼,有若云乎邪!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人心不同,就像他们的脸一样,看起来虽然光华亮丽,既美又艳,但管窥蠡测,见解保守,不可以和你讨论宏大的事情,说明万事万物的道理。
|
夫人心不同,实若其面,子虽光丽,既美且艳,管闚筐举,守厥所见,未可以言八纮之形埒,信万事之精练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这个人很轻率,抬头扬眉说: 这话怎么说?
|
或人率尔,抑而扬衡曰: 是何言与!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这话怎么说?
|
是何言与!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我回答说: 虞舜将当面赞同自己的话视为警戒,孔子认为取悦自己的人很厌恶,像你所说的,实在是我所想的,我现在就你提出的问题阐释它。
|
余应之曰: 虞帝以面从为戒,孔圣以悦己为尤,若子之言,良我所思,将为吾子论而释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过去在远古洪荒时代,百姓蒙昧,三皇接受上天的授命,五帝承接上天的祥瑞,等到了夏商时期,遵循前人的典章制度,周朝衰微,礼崩乐坏,诸侯争霸,嬴氏惨怛,兼并天下,于是风起云涌,四处奸诈,邪恶横行,有人伪装对敌人的仇恨,有人用不正当手段来谋取荣名,有人用玩弄权术来要挟主上,有人用奇淫技巧夸耀自己,背弃正道,崇尚奸邪,背离正直亲近奸邪,忠诚没有定数,道义没有常节。
|
昔在鸿荒,蒙昧肇初,三皇应箓,五帝承符,爰暨夏、商,前典攸书。姬衰道缺,霸者翼扶,嬴氏惨虐,吞嚼八区,於是从横云起,狙诈如星,奇邪蜂动,智故萌生;或饰真以雠伪,或挟邪以干荣,或诡道以要上,或鬻技以自矜;背正崇邪,弃直就佞,忠无定分,义无常经。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所以商鞅立法却效果不大,奸邪横生,李斯制定法制失效而四处奸邪,吕不韦势力显赫,最终宗族覆灭,韩非子理论实际却自身受刑,是为什么呢?
|
故鞅法穷而慝作,斯义败而奸成,吕门大而宗灭,韩辩立而身刑。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利益使人心动,荣耀使人闭目,耀眼夺目的龙纹印章,雍容华贵的车马服饰,苟且获得就高兴得辗转反侧,沉迷淫邪,肆意妄为,但车铃还未响动而自己身死车下,院门还未进就梁柱倾覆。
|
夫何故哉?利回其心,宠耀其目,赫赫龙章,铄铄车服,媮幸苟得,如反如仄,淫邪荒迷,恣睢自极,和鸾未调而身在辕侧,庭宁未践而栋折榱覆。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上天收回精华,大地夺其福泽,人前来吊丧,鬼来砍下首级,刚刚升到高岗,最终殒身幽谷,早上尚且容光焕发,傍晚就成为枯死之魂。
|
天收其精,地缩其泽,人吊其躬,鬼芟其额。初升高冈,终陨幽壑,朝含荣润,夕为枯魄。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所以贤人君子深谋远虑,畏惧过错戾气,超然脱俗,安贫乐道,像泥路上拖着尾巴的乌龟,不要做事的好名声。
|
是以贤人君子,深图远虑,畏彼咎戾,超然高举,宁曳尾於涂中,秽浊世之休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这样的人难道是轻视主上怠慢百姓,而不理睬事务吗?
|
彼岂轻主慢民,而忽於时务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易经》记载,人们对行动的预测警戒,《诗经》也记有恭敬安定的感叹,这都是上天的指令而使自然规律如此。
|
盖易著行止之戒,诗有靖恭之叹,乃神之听之而道使之然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自从大汉建朝以来,顺应天意民心,政治昌隆,像像阳春三月,俯察地理,仰观天文,传播皇室恩泽惠及百姓,推行德治教化,使风俗淳正,君臣履行职责,各守其位,上位有接受纳谏的宽广胸怀,臣下又扶危济困的尽职之心,官吏没有虚华不实的荣宠,百姓有自己品行的踪迹,勤勉道德修养,崇尚道德忠义。
|
自我大汉,应天顺民,政治之隆,皓若阳春,俯宪坤典,仰式乾文,播皇泽以熙世,扬茂化之醲醇,君臣履度,各守厥真;下垂询纳之弘,下有匡救之责,士无虚华之宠,民有一行之迹,粲乎亹亹,尚此忠益。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但事理发展有胜有衰,万物生长有兴有废,有声响就有寂灭,有光辉就有阴暗,繁盛的春天被肃杀的秋天取代,严寒的冬季被美好的春天压抑,太阳消逝而月亮升起,月光暗淡而阳光灿烂,冲帝、质帝短寿不永,桓帝、灵帝朝纲败坏,于是英雄云集,豪杰四起,家家户户有不同议论,心中都怀着不同想法,所以合纵连横的说客突然展露胸怀,诈奸猾的人暂时拨弄唇舌。
|
然而道有隆窳,物有兴废,有声有寂,有光有翳。朱阳否於素秋,玄阴抑於孟春,羲和逝而望舒系,运气匿而耀灵陈。冲、质不永,桓、灵坠败,英雄云布,豪杰盖世,家挟殊议,人怀异计,故从横者欻披其胸,狙诈者暂吐其舌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现在天纲废弛,德政在西土建立,光大祖先宏伟的威仪,赐予官吏爵位,推行五教以训导风俗,修养九德以救济百姓,四时的祭祀井然有序,尽心辅佐使政治实现王道。
|
今天纲已缀,德树西邻,丕显祖之宏规,縻好爵於士人,兴五教以训俗,丰九德以济民,肃明祀以礿祭,几皇道以辅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虽然分裂的天下还未统一,伪劣的君主还没有分辨出来,但圣人有所训诫,均平合理则天下无贫,如果君臣上下在朝中协调和美,那黎民百姓则在社会欢欣拥戴,动则重视法度,静则循规蹈矩。
|
虽跱者未一,伪者未分,圣人垂戒,盖均无贪;故君臣协美於朝,黎庶欣戴於野,动若重规,静若叠矩。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英俊壮美,是伟人的气度,有过必改,是颜回的仁德,政事有条不紊,冉有、子路曾这样治理国家,鹰飞隼击,伊尹、吕尚也曾如此创建事业。汇集群贤智慧,听取薛公计划,运用张良、陈平的秘籍,努力的为国事操劳,招揽贤才都来不及,哪有闲暇能去修整杂乱污秽地方的枯竹呢?
|
济济伟彦,元凯之伦也,有过必知,颜子之仁也,侃侃庶政,冉、季之治也,鹰杨鸷腾,伊、望之事也;总群俊之上略,含薛氏之三计,敷张、陈之秘策,故力征以勤世,援华英而不遑,岂暇脩枯箨於榛秽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但我没有什么才干,在朝中多年,献身朝廷都靠自己的忠诚。
|
然吾不才,在朝累纪,讬身所天,心焉是恃。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喜好大海的宽阔,赞叹高山的高俊,听说孔子赞扬子夏,感受到乡校对自己的益处,平仲善于调和羹汤,也可以增加美味而去掉不好气味,所以我冒昧昏庸的话,有时也有被采纳的地方,就像人们在市井中也可以考察政治得失,孩童在市井间的吟咏也能为国家增加福寿祥瑞,尽力规劝。
|
乐沧海之广深,叹嵩岳之高跱,闻仲尼之赞商,感乡校之益己,彼平仲之和羹,亦进可而替否;故蒙冒瞽说,时有攸献,譬遒人之有采于市闾,游童之吟咏乎疆畔,庶以增广福祥,输力规谏。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如果符合情况,是自己的昏聩可以协调圣明的君上,进而得以灵验,如果没有被接受,那这是自己的义务,也要退守自己的愚见罢了。
|
若其合也,则以闇协明,进应灵符;如其违也,自我常分,退守己愚。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进退顺随天理,不矫饰不欺诈,顺心而为乐天知命,还有什么遗憾的呢?
|
进退任数,不矫不诬,循性乐天,夫何恨诸?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这就是我为什么入朝为官几十年,没有被废黜,有权位好像没有的原因。
|
此其所以既入不出,有而若无者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狭隘的屈原认为自己常醒,而醉态的渔父却在世上随波逐流,柳下惠自甘屈辱的打算,伯夷叔齐的高傲怨恨,谏言被接受不认为是自有所得,不被接受也不认为是过失,有所获得没有立刻停止,有所失去也没有悲伤,不以自己的喜好、厌恶而评估前后,不沽名钓誉与获取利益,不推脱过失而担心被贬黜,有什么责备需要解释呢?
|
狭屈氏之常醒,浊渔父之必醉,溷柳季之卑辱,褊夷叔之高怼。合不以得,违不以失,得不克诎,失不惨悸;不乐前以顾轩,不就后以虑轾,不鬻誉以干泽,不辞愆以忌绌。何责之释?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有什么赏赐觉得可惜呢,有什么方法可以排解?
|
何飧之恤?何方之排?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有什么道路可以进谏呢?
|
何直之入?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长久没有转移官位,只是因为我所坚守的罢了。
|
九考不移,固其所执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现在朝中贤才很多,英杰成群,像小鱼潜游在大海中,像小鸟集中在邓林中,飞鸟离去不显得少,游鱼过来也不会更多。
|
方今朝士山积,髦俊成群,犹鳞介之潜乎巨海,毛羽之集乎邓林,游禽逝不为之鲜,浮鲂臻不为之殷。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况且太阳在唐虞时代有所幽暗,月亮在殷商时代有过应验,大禹在阳盱向上天求助,得以平息洪水,成康在桑林向上天祷告而雨水滋润。
|
且阳灵幽於唐叶,阴精应於商时,阳盱请而洪灾息,桑林祷而甘泽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言行举止合乎规律,开闭之间自有时期。
|
行止有道,启塞有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我先师的遗训,要不埋怨不怨恨,听天由命,我又有什么可说的。
|
我师遗训,不怨不尤,委命恭己,我又何辞?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话说完则路穷尽,我得以返回初衷,整理前人的三坟五典,流芳万世,寻找孔子的思想精华,用精微的言辞来保存道义,以先人为模范制定法度,赞赏叔肸的悠然自得,羡慕疏广的功成身退,停住仕途的脚步返回田园,在湖上泛舟以安度晚年,身处陋室而自得其乐,远离尘嚣可以避免灾祸,只是我的心还没有安定,担心晚年的道路不稳,所以要激励自己发愤图强,袒露心胸,请求爵命。
|
辞穷路单,将反初节,综坟典之流芳,寻孔氏之遗艺,缀微辞以存道,宪先轨而投制,韪叔肸之优游,美疏氏之遐逝,收止足以言归,汎皓然以容裔,欣环堵以恬娱,免咎悔於斯世,顾兹心之未泰,惧末涂之泥滞,仍求激而增愤,肆中怀以告誓。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古代九方堙马的内在精华,秦牙擅长观察马的外表体型,薛烛善于品鉴宝剑而扬名,瓠梁善于高歌而闻名,齐国食客学鸡鸣救助田文,楚国食客凭偷盗之术保全卫国边境,雍门周鼓琴阐释真理,韩哀善于驾马而天下驰名,卢敖翱翔于玄阙,像是人飞升入云,我不具备这些人的所长,所以仅靠这些来默然静守求得自我安宁。
|
昔九方考精於至贵,秦牙沈思於殊形;薛烛察宝以飞誉,瓠梁讬弦以流声;齐隶拊髀以济文,楚客潜寇以保荆;雍门援琴而挟说,韩哀秉辔而驰名;卢敖翱翔乎玄阙,若士竦身于云清。余实不能齐技於数子,故乃静然守已而自宁。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景耀六年,后主刘禅听从谯周的计策,派使者向邓艾投降,降书是郤正所写。
|
景耀六年,后主从谯周之计,遣使请降于邓艾,其书,正所造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第二年正月,钟会在成都作乱,后主东迁洛阳,当时仓促混乱,蜀国的大臣没有跟随后主的,只有郤正和殿中的汝南人张通,舍弃自己的妻子孩子只身陪侍。
|
明年正月,锺会作乱成都,后主东迁洛阳,时扰攘仓卒,蜀之大臣无翼从者,惟正及殿中督汝南张通,舍妻子单身随侍。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后主依靠郤正的指导而适宜处理事情,言行举止没有什么过失,就喟然叹息,悔恨太晚了解郤正。
|
后主赖正相导宜適,举动无阙,乃慨然叹息,恨知正之晚。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当时人们的议论都很赞赏他。
|
时论嘉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郤正被赐封爵位为关内侯。
|
赐爵关内侯。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泰始年间,担任安阳令,升任为巴西太守。
|
泰始中,除安阳令,迁巴西太守。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泰始八年,皇帝下诏说: 郤正过去在成都时,颠沛流离,但坚守道义,没有违背忠诚节操,等到被重用,很有政绩,所以任命他为巴西太守。
|
泰始八年诏曰: 正昔在成都,颠沛守义,不违忠节,及见受用,尽心幹事,有治理之绩,其以正为巴西太守。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郤正在咸宁四年去世,留下的著述诗歌、论赞、词赋等将近一百篇。
|
咸宁四年卒。凡所著述诗论赋之属,垂百篇。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评曰:杜微修身养性,不在朝为官,几乎是夷、皓之类的人,周群占卜上天的征兆,杜琼沉默谨慎,是诸生中纯正之人。
|
评曰:杜微脩身隐静,不役当世,庶几夷、皓之。周群占天有徵,杜琼沈默慎密,诸生之纯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许慈,孟光、来敏、李譔博学多闻,尹默精通左氏春秋,虽然不以德行著称,但实在都是一时的学士。
|
许、孟、来、李,博涉多闻,尹默精于左氏,虽不以德业为称,信皆一时之学士。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谯周文辞渊博,是当时的大儒,有董、扬之人的规劝。卻正文辞灿烂,有张、蔡的风范,再加上他的言行举止,是君子可取的。
|
谯周词理渊通,为世硕儒,有董、扬之规,郤正文辞灿烂,有张、蔡之风,加其行止,君子有取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这两人处在晋朝时事情较少,在蜀地时事情多,所以记录在这一篇中。
|
二子处晋事少,在蜀事多,故著于篇。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董和字幼宰,是南郡枝江人,祖辈原本是巴郡江州人。
|
董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人也,其先本巴郡江州人。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汉朝末年,董和率领家族西迁,益州牧刘璋任命他为牛鞸县、江原县县长、成都县县令。
|
汉末,和率宗族西迁,益州牧刘璋以为牛鞞、江原长、成都令。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蜀地殷实富足,当地的风俗崇尚奢侈,经商的人家穿的如同王侯,饮食非常奢华,遇到婚礼丧葬之事,都倾尽家财。
|
蜀土富实,时俗奢侈,货殖之家,侯服玉食,婚姻葬送,倾家竭产。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董和亲自以节俭为表率,穿着朴素,饮食节俭,防止自己的行为有逾越身份的地方,处处以符合礼制为行为准则,于是当地的风俗都有良好的转变,大家都心存畏惧而不敢违犯。
|
和躬率以俭,恶衣蔬食,防遏逾僣,为之轨制,所在皆移风变善,畏而不犯。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但县中的豪强因害怕董和的严厉法度,劝说刘璋将东河调任为巴东属国的都尉。
|
然县界豪强惮和严法,说璋转和为巴东属国都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当地的官吏老弱百姓互相扶持着请求留下的有数千人,刘璋允许他留任两年,然后升任为益州太守,他还是像过去一样清简节约。
|
吏民老弱相携乞留和者数千人,璋听留二年,还迁益州太守,其清约如前。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他与少数民族交流时,总是竭诚相待,所以南方少数民族非常爱戴和信赖他。
|
与蛮夷从事,务推诚心,南土爱而信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刘备平定蜀地后,征召董和担任掌军中郎将,跟军师将军诸葛亮一同主管左将军大司马府中的事宜,出谋划策,结交下深厚的交情。
|
先主定蜀,徵和为掌军中郎将,与军师将军诸葛亮并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献可替否,共为欢交。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自从董和任官享受俸禄以来,对外治理边疆少数民族,对内平衡国家大事,二十多年,临终之时家中没有值得一石粮食的财产。诸葛亮后来担任丞相,告诫群臣说: 参与国家政事应该集思广益,如果计较很小的事情,就会难以互相沟通,旷日持久,就会带来损失。能够互相沟通消息而调和折中,就如同丢弃破鞋而获得珠玉宝石,但人心苦于不能除尽这些小事,只有徐元直处理这些事情不糊涂,再加上董幼宰在朝中参政七年,遇到不周到的事情,哪怕往返十次都前来相告,如果大家能做到徐元直的十分之一,像董幼宰那样殷勤恳切,为国尽忠,那我的过错就会少很多了。 又说: 过去我和崔州平结交时,经常听到他的得失评论,后来跟徐元直交往,总是受到他的启发教诲,之前跟董幼宰共同处理政事,他总是言则尽意,后来与胡伟度共事,经常听到他有劝谏之言,我虽然天资鄙陋执拗,不能完全采纳他们的意见,但和这四个人始终保持友好相处,这也证明他们不怀疑直言的好处啊。 诸葛亮就是像这样深切的追思董和。
|
苟能慕元直之十一,幼宰之殷勤,有忠於国,则亮可少过矣。 又曰: 昔初交州平,屡闻得失,后交元直,勤见启诲,前参事於幼宰,每言则尽,后从事於伟度,数有谏止;虽姿性鄙暗,不能悉纳,然与此四子终始好合,亦足以明其不疑於直言也。 其追思和如此。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Subsets and Splits
No community queries yet
The top public SQL queries from the community will appear here once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