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put
stringlengths 2
802
| output
stringlengths 2
803
|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
---|---|---|
这时魏太祖曹操正扫平河北,阎柔帅鲜卑、乌丸归顺于他手下,曹操任命阎柔为校尉,还持有汉朝符节,以广宁为治所。
|
会太祖平河北,柔帅鲜卑、乌丸归附,遂因以柔为校尉,犹持汉使节,治广宁如旧。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建安十一年,曹操亲自在柳城出征攻打蹋顿,秘密行军,还未行到一百里,被敌军发现。
|
建安十一年,太祖自征蹋顿于柳城,潜军诡道,未至百余里,虏乃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袁尚和蹋顿在凡城展开了阻击战,兵马极强。
|
尚与蹋顿将众逆战于凡城,兵马甚盛。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曹操登上高处,遥望敌方阵地动向,按兵不动。等敌兵稍有移动,就率兵攻破敌方阵地,并斩杀蹋顿,死尸遍野。
|
太祖登高望虏陈,柳军未进,观其小动,乃击破其众,临陈斩蹋顿首,死者被野。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速附丸、楼班、乌延等逃奔辽东,辽东把他们杀死,把脑袋送来。
|
速附丸、楼班、乌延等走辽东,辽东悉斩,传送其首。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其余的人都投降了。
|
其余遗迸皆降。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对于幽州、并州等地阎柔统率的一万多乌丸兵力,曹操把他们均迁居到中国,率领他们的部落参与征战,从此三郡乌丸的骑兵在天下闻名了。
|
及幽州、并州柔所统乌丸万余落,悉徙其族居中国,帅从其侯王大人种众与征伐。由是三郡乌丸为天下名骑。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鲜卑步度根即位后,部下人数有所减少。
|
鲜卑步度根既立,众稍衰弱。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他的兄长扶罗韩也为大人,扩充了实力,拥兵几万人。
|
中兄扶罗韩亦别拥众数万为大人。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建安年间,魏太祖曹操平定幽州,步度根和轲比能等通过乌丸校尉阎柔,向朝廷上贡。
|
建安中太祖定幽州,步度根与轲比能等因乌丸校尉阎柔上贡献。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后来代郡乌丸能臣氐等反叛,请求归顺扶罗韩。扶罗韩统率一万多骑兵前往迎接。
|
后代郡乌丸能臣氐等叛,求属扶罗韩,扶罗韩将万余骑迎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到了桑乾县,能臣氐等人商议说,扶罗韩部队威信并不很高,恐怕不能成就事业,遂另外派人向轲比能送信。
|
到桑干,氐等议,以为扶罗韩部威禁宽缓,恐不见济,更遣人呼轲比能。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轲比能马上派万余骑兵前来迎接,并与能臣氐一起对天盟誓。
|
比能即将万余骑到,当共盟誓。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轲比能于是在宴会上杀死扶罗韩。扶罗韩的儿子泄归泥及众部下都归顺轲比能。
|
比能便于会上杀扶罗韩,扶罗韩子泄归泥及部众悉属比能。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因为考虑到自己杀死了泄归泥的父亲,轲比能对泄归泥特别友善。步度根因此埋怨轲比能。
|
比能自以杀归泥父,特又善遇之。步度根由是怨比能。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魏文帝曹丕即位后,任田豫为乌丸校尉,持节卫护鲜卑,带兵驻扎在昌平。步度根派人向朝廷献马,朝廷任步度根为王。
|
文帝践阼,田豫为乌丸校尉,持节并护鲜卑,屯昌平;步度根遣使献马,帝拜为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后来步度根不断与轲比能相互进攻,其势力日渐衰弱,只得率领部下万余人死守太原、雁门郡。
|
后数与轲比能更相攻击,步度根部众稍寡弱,将其众万余落保太原、雁门郡。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步度根又派人对泄归泥说: 你父亲被轲比能所杀,你不想法替父报仇,反而归顺仇人。
|
步度根乃使人招呼泄归泥曰: 汝父为比能所杀,不念报仇,反属怨家。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他今天虽待你不薄,其实那是在想日后杀死你的计谋。
|
今虽厚待汝,是欲杀汝计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还不如回归我方,我和你是骨肉至亲,怎能和仇人相同呢?
|
不如还我,我与汝是骨肉至亲,岂与仇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从那以后,泄归泥率其部下逃奔步度根。轲比能想派兵追赶,可是没有追上。
|
由是归泥将其部落逃归步度根,比能追之弗及。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到了黄初五年,步度根到朝廷上贡,得到朝廷重赏。从此他更是一心守卫边疆,不再侵害中原。而轲比能的势力却越来越大。
|
至黄初五年,步度根诣阙贡献,厚加赏赐,是后一心守边,不为寇害,而轲比能众遂强盛。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魏明帝即位,急于要缓和少数民族各部落的矛盾,以平息战争,笼络控制这两大势力。
|
明帝即位,务欲绥和戎狄,以息征伐,羁縻两部而已。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至青龙元年,轲比能诱使步度根彼此和亲。于是步度根率领泄归泥及部下都依附轲比能,抢占掠夺并州,烧杀百姓。
|
至青龙元年,比能诱步度根深结和亲,于是步度根将泄归泥及部众悉保比能,寇钞并州,杀略吏民。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皇帝派遣骁骑将军秦朗前往征讨,泄归泥率众背叛轲比能,向秦朗投降。朝廷任命他为归义王,并赐给他幢麾、曲盖、鼓吹,让他占据并州。
|
帝遣骁骑将军秦朗征之,归泥叛比能,将其部众降,拜归义王,赐幢麾、曲盖、鼓吹,居并州如故。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步度根则被轲比能所杀。
|
步度根为比能所杀。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轲比能本来是鲜卑的一个小部落人,因为勇敢,执法公平,不贪财物,所以众人推举他作为首领。
|
轲比能本小种鲜卑,以勇健,断法平端。不贪财物,众推以为大人。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因为这个部落靠近边塞,自从袁绍占据河北,中国人有很多逃奔轲比能。轲比能教会他们使用兵器,同时他自己也学到不少中原文化。
|
部落近塞,自袁绍据河北,中国人多亡叛归之,教作兵器铠楯,颇学文字。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所以他统率部下,摹效中国。出去打猎,高举军旗,以击鼓作为进退的口令。
|
故其勒御部众,拟则中国,出入弋猎,建立旌麾,以鼓节为进退。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建安年间,通过阎柔向朝廷进贡。
|
建实中,因阎柔上贡献。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曹操向西讨伐关中,田银在河间反叛。轲比能率三千骑兵随阎柔击败田银。
|
太祖西征关中,田银反河间,比能将三千余骑随柔击破银。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后来代郡乌丸反叛,轲比能也随之为虎作伥。曹操任鄢陵侯曹彰为骁骑将军,率兵北征,大败轲比能。
|
后代郡乌丸反,比能复助为寇害,太祖以鄢陵侯彰为骁骑将军,北征,大破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轲比能由此退出塞外。后来他又向朝廷进贡。
|
比能走出塞,后复通贡献。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延康初年轲比能派人向朝廷献马。
|
延康初,比能遣使献马。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魏文帝曹丕任轲比能为附义王。
|
文帝亦立比能为附义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黄初二年,轲比能将住在鲜卑的五百余家魏国人驱遣出来,让他们回代郡居住。
|
黄初二年,比能出诸魏人在鲜卑者五百余家,还居代郡。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黄初三年,轲比能率部落三千多骑兵,驱赶牛马七万多口与中原通商,并派遣一千多家魏国人居住在上谷。
|
明年,比能帅部落大人小于代郡乌丸修武卢等三千余骑,驱牛马七万余口交市,遣魏人千余家居上谷。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后来轲比能与东部鲜卑首领素利及步度根三部互相斗争。
|
后与东部鲜卑大人素利及步度根三部争斗,更相攻击。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田豫为乌丸校尉,促使他们之间关系改善。
|
田豫和合,使不得相侵。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黄初五年,轲比能再次侵犯素利。田豫率轻骑牵制了轲比能的后部。
|
五年,比能复击素利,豫帅轻骑径进掎其后。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轲比能派部将琐奴抵御田豫,田豫出奇击退琐奴。轲比能因此便怀叛逆之心,并给辅国将军鲜于辅写信说: 少数民族不识文字,故校尉阎柔为我向天子保举。
|
比能使别小帅琐奴拒豫,豫进讨,破走之,由是怀贰。乃与辅国将军鲜于辅书曰: 夷狄不识文字,故校尉阎柔保我于天子。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我与素利为仇,往年派兵攻讨,但是田豫却协助素利。
|
我与素利为仇,往年攻击之,而田校尉助素利。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我在阵地上派琐奴前往,听说您来,马上撤回军队。
|
我临陈使琐奴往,闻使君来,即便引军退。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步度根处处抢掠,又杀死我弟弟,反诬蔑我为强盗。
|
步度根数数抄盗,又杀我弟,而诬我以抄盗。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我们落后,不知礼义,但我们接受天子印绶,牛马尚且知道水草为美,何况我还有人心。
|
我夷狄虽不知礼义,兄弟子孙受天子印绶,牛马尚知美水草,况我有人心邪!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将军应替我向天子讲明情况。
|
将军当保明我于天子。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鲜于辅得到书信后,上报朝廷,皇帝又派田豫招纳安慰。
|
辅得书以闻,帝复使豫招纳安慰。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轲比能的势力因此更强盛,统领十多万人。
|
比能众遂强盛,控弦十余万骑。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抢掠所得财物,他都平均分配,当着众人面处理完毕,从不私贪,所以部下愿意为他效死力。其余部落的首领都很敬畏他。但是他的势力还是赶不上檀石槐。
|
每钞略得财物,均平分付,一决目前,终无所私,故得众死力,余部大人皆敬惮之,然犹未能及檀石槐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太和二年,田豫派遣翻译官夏舍到轲比能女婿郁筑革建部落,夏舍被郁筑革建杀害。
|
太和二年,豫遣译夏舍诣比能女婿郁筑鞬部舍为鞬所杀。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这年秋天,田豫统率西部鲜卑蒲头、泄归泥出塞讨伐郁筑革建,大获全胜。
|
其秋,豫将西部鲜卑蒲头、泄归泥出塞讨郁筑鞬,大破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率兵返回到马城时,轲比能率兵三万,把田豫围困七天。
|
还至马城,比能自将三万骑围豫七日。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上谷太守阎志,是阎柔的弟弟,历来为鲜卑人所信任。
|
上谷太守阎志,柔之弟也,素为鲜卑所倍。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阎志前往解释劝说,才为田豫解围。
|
志往解喻,即解围去。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后来幽州刺史王雄兼任校尉,对鲜卑实行安抚信任政策。
|
后幽州刺史王雄并领校尉,抚以恩信。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轲比能多次入塞,到幽州进贡。
|
比能数款塞,诣州奉贡献。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青龙元年,轲比能诱使步度根依附,让他背叛并州刺史,并和他结亲。又率兵万余人在陉北迎接他的家口资产。
|
至青龙元年,比能诱纳步度根,使叛并州,与结和亲,自勒万骑迎其累重于陉北。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并州刺史毕轨派苏尚、董弼等部阻击,轲比能派兵在楼烦与苏尚会战,在战斗中杀死苏尚、董弼。
|
并州刺史毕轨遣将军苏尚、董弼等击之,比能遣子将骑与尚等会战于楼烦,临陈害尚、弼。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青龙三年,王雄派勇士刺死轲比能,换立轲比能的弟弟为王。
|
至三年中,雄遣勇士韩龙刺杀比能,更立其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素利、弥加、厥机都是部落首领,在辽西、右北平和渔阳塞外,因距中原道远,起初没有侵扰边境。但是他们的兵力比轲比能多。
|
素利、弥加、厥机皆为大人,在辽西、右北平、渔阳塞外,道远初不为边患,然其种众多于比能。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建安年间,他们通过阎柔,也向朝廷进贡,并互通商业。曹操为表示宠信,分别任命他们为王。
|
建安中,因阎柔上贡献,通市,太祖皆表宠以为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厥机死,又立他的儿子沙末汗为亲汉王。
|
厥机死,又立其子沙末汗为亲汉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延康初年,他们又派使者献马。
|
延康初,又各遣使献马。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魏文帝立素利、弥加为归义王。
|
文帝立素利、弥加为归义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素利和轲比能相互进击。
|
素利与比能更相攻击。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太和二年,素利死。
|
太和二年,素利死。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他的儿子年幼,以他的弟弟成律归为王,统领部落。
|
子小,以弟成律归为王,代摄其众。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尚书·禹贡》中说: 东边至海,西边达到流沙。
|
《书》称: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四海之内,服事天事,于此可见其梗概了。
|
其九服之制,可得而言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但是一些边远地区,通过辗转翻译,才能懂他们的语言,交通又不便利,很少有人知道那里的风土民俗。
|
然荒域之外,重译而至,非足迹车轨所及,未有知其国俗殊方者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自从虞舜以至周朝,西边地区曾进贡白环,东部肃慎氏也进贡木苦矢石纈。他们走了很长时间才到朝廷,其距离之远可想而知。
|
自虞暨周,西戎有白环之献,东夷有肃慎之贡,皆旷世而至,其遐远也如此。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汉代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探究黄河源头,经历许多国家,并设置都护府统治各地。这样,才知道西域的事,史官才能记载得很详细。
|
及汉氏遣张骞使西域,穷河源,经历诸园,遂置都护以总领之,然后西域之事具存,故汉宫得详载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魏国兴盛后,西域各国虽然不能都来朝贡,但其中一些大国如龟兹、于阗、康居、乌孙、疏勒、月氏、鄯善、车师等每年都要朝拜进贡,与汉代情形大致相近。
|
魏兴,西域虽不能尽至,其大国龟兹、于寘、康居、乌孙、疏勒、月氏、鄯善、车师之属。无岁不奉朝贡,略如汉氏故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公孙渊继承祖父三代的领域,统治辽东。皇帝考虑他统治的区域辽阔广远,便将海外的事务均交他管理,将东部少数民族隔断,不能和中原来往。
|
而公孙渊仍父祖三世有辽东,天子为其绝域,委以海外之事,遂隔断东夷,不得通于诸夏。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景初年间,朝廷兴师动众,杀死公孙渊,收复乐浪、带方等郡,这以后边远地区无不震恐,东部少数民族也都俯首称臣。
|
景初中,大兴师旅,诛渊,又潜军浮海,收乐浪、带方之郡,而后海表谧然,东夷屈服。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这之后,高句丽背叛。朝廷又派兵讨伐,深入异域,直到海滨。老人说有相貌不凡的人出现。
|
其后高句丽背叛,又遣偏师致讨,穷追极远,逾乌丸、骨都,过沃沮,践肃慎之庭,东临大海。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于是天子军队采集各地法俗,大小加以区别,各有封号,可以详加记载。虽然这些是少数民族地区,但传统的礼仪还存留一些。
|
长老说有异面之人,近日之所出,遂周观诸国,采其法俗,小大区别,各有名号,可得详纪。虽夷狄之邦,而俎豆之象存。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中国有些失传的礼仪,在边远地区寻求,都还信而可征。
|
中国失礼,求之四夷,犹信。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因此编纂各国史实,标明他们的异同,以便于补充前代历史不完备的地方。
|
故撰次其国,列其同异,以接前史之所未备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夫余在长城的北边,离玄菟有千余里。
|
夫余在长城之北,去玄菟千里。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南边是高句丽,东部是挹娄,西部是鲜卑,北部是弱水。其地方圆约二千里,八万户人家。
|
南与高句丽,东与挹娄,西与鲜卑接,北有弱水,方可二千里。户八万。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居住地固定,有宫室、仓库、监狱。
|
其民土着,有宫室、仓库、牢狱。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这个部落多丘陵湖泊,在东部少数民族地区,地势最平坦开阔。
|
多山陵、广泽,于东夷之域最平敝。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土地肥沃,可以种植五谷,但不宜种植果树。
|
土地宜五谷,不生五果。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这里的人长得高大魁伟,性情勇敢,为人谨慎厚道,不粗鲁抢掠。
|
其人粗大,性强勇谨厚,不寇钞。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国家有君主,官职都用牲畜之名,有马加、牛加、猪加、狗加、大使、大使者、使者。
|
国有君王,皆以六畜名官,有马加、牛加、猪加、狗加、大使、大使者、使者。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这个部落有大户豪族,名下的众人都是奴仆。
|
邑落有豪民,名下户皆为奴仆。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各个加负责管理四方事务,成为地方官吏,大的主管数千家,小的数百家。
|
诸加别主四出,道大者主数千家,小者数百家。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饮食时用俎、豆这些过去中原祭祀时所用的器具,吃前有会同、拜爵、洗爵、揖让、升降等仪式。
|
食饮皆用俎豆。会同、拜爵、洗爵,揖让升降。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在殷历正月举行祭天活动,国中召开大会,连日欢庆节日,载歌载舞,这就叫做迎鼓。每年这个时候不判犯人,相反还赦免犯人。
|
以殷正月祭天,国中大会,连日饮食歌舞,名曰迎鼓,于是时断刑狱,解囚徒。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在国内,穿衣服崇尚白色,白布大袖,身穿袍子、衤夸子,脚穿兽皮鞋子。
|
在国衣尚白,白布大袂,袍、裤,履革鞜。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出使国外,一般都穿锦绣正服,首领加饰狐狸、白和黑貂的裘,并在帽子上用金银装饰。
|
出国则尚缯绣锦罽,大人加狐狸、狖白、黑貂之裘,以金银饰帽。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出使让翻译的人传达信息,都跪下来,双手扶地,小声说话。
|
译人传辞,皆跪,手据地窃语。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用刑很严,有死刑,犯人家属都沦为奴仆。
|
用刑严急,杀人者死,没其家人为奴婢。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偷盗罪是处以十二倍惩罚。
|
窃盗一责十二。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男女淫乱,妇人妒嫉都是死罪。
|
男女淫,妇人妒,皆杀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特别憎恨妒嫉,杀死她们后,还要把尸首摆在国家南山上,直至腐烂。
|
尤僧妒,已杀,尸之国南山上,至腐烂。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女方家想要回尸首,必须交出牛马来换。
|
女家欲得,输牛马乃与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哥哥死后,弟弟可以娶嫂为妻。这个习俗与匈奴相同。
|
兄死妻嫂,与匈奴同俗。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这个国家特别擅长饲养牲畜。多出名马、赤玉、貂、美珠。
|
其国善养牲,出名马、赤玉、貂狖、美珠。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Subsets and Splits
No community queries yet
The top public SQL queries from the community will appear here once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