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put
stringlengths
2
802
output
stringlengths
2
803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天数的中间数字是五,地数的中间数字是六,这两者都是合。
天之中数五,地之中数六,而二者为合。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六是爻位,五是声位,在天地四方流动不息。
六为虚,五为声,周流于六虚。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虚,爻位和律都有阴阳,它们上下运行,共有十二个,这样律吕就相和谐了。
虚者,爻律夫阴阳,登降运行,列为十二,而律吕和矣。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原始混沌之气中,把天地人三者混合为一。
太极元气,函三为一。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极,是中正的意思。
极,中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元,是开始的意思。
元,始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从子时开始起动,在十二辰中运行。
行于十二辰,始动于子。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在丑时用三乘子时之数,得三。
参之于丑,得三。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又在寅时用三乘以丑时之数,得九。
又参之于寅,得九。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又在卯时用三乘以寅时之数,得二十七。
又参之于卯,得二十七。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又在辰时用三乘以卯时之数,得八十一。
又参之于辰,得八十一。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又在巳时用三乘以辰时之数,得二百四十三。
又参之于巳,得二百四十三。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又在午时用三乘以巳时之数,得七百二十九。
又参之于午,得七百二十九。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又在未时用三乘以午时之数,得二千一百八十七。
又参之于未,得二千一百八十七。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又在申时用三乘以未时之数,得六千五百六十一。
又参之于申,得六千五百六十一。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又在酉时用三乘以申时之数,得一万九千六百八十三。
又参之于酉,得万九千六百八十三。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又在戌时用三乘以酉时之数,得五万九千零四十九。
又参之于戌,得五万九千四十九。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又在亥时用三乘以戌时之数,得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
又参之于亥,得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这是由于阴阳相和,气播洒在子时,用来生成万物。
此阴阳合德,气钟于子,化生万物者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所以在子时滋养,在丑时萌芽,在寅时慢慢生长,在卯时冒出地面,在辰时努力向上生长,在巳时就已经强盛起来,在午时就一下全都布满了,在未时开始有滋味,有申时各自保持自己的形状,在酉时就收获已经成熟的,在戌时全部都收获了,在亥时就全都收藏起来。
故孳萌于子,纽牙于丑,引达于寅,冒茆于卯,振美于辰,已盛于巳,咢布于午,昧暧于未,申坚于申,留孰于酉,毕入于戌,该阂于亥。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在甲脱出甲壳,在乙轧轧而出,在丙显然易见,在丁强盛壮大,在戊丰盛茂密,在已有形可认,在庚收敛改变,在辛都是新收成的,在壬怀孕,在癸进行测量。
出甲于甲,奋轧于乙,明炳于丙,大盛于丁,丰茂于戊,理纪于己,敛更于庚,悉新于辛,怀任于壬,陈揆于癸。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所以阴阳施行与转化,万物的终结与开始,既依照律吕而进行,又经过丫曰辰,这样变化的情况就可以看出来了。
故阴阳之施化,万物之终始,既类旅于律吕,又经历于日辰,而变化之情可见矣。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北斗玉衡和杓柄的指向,是天的要则所在;曰月开始运行的位置,是各星的次序。
玉衡杓建,天之纲也;日月初躔,星之纪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纲和纪相互配合,就形成了原始的状态,用来配合乐音。
纲纪之交,以原始造设,合乐用焉。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律吕一唱一和,是养育生成并演化了的,用来歌唱和演奏。
律吕唱和,以育生成化,歌奏用焉。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斗柄指示星象取准,然后阴阳万物全都畅达完备。
指顾取象,然后阴阳万物靡不条鬯该成。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所以用已成的法数除以积数,按法则是一寸,即是黄钟的长度。
故以成之数忖该之积如法为一寸,则黄钟之长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把黄钟的长度平分成三减去其中之一,就是林钟的长度。
参分损一,下生林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把林钟的长度平分成三再增加一份,就是太蔟的长度。
参分林钟益一,上生太族。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把太蔟平分为三减去其中之一,就是南吕的长度。
参分太族损一,下生南吕。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把南吕平分为三再增加一份,就是姑洗的长度。
参分南吕益一,上生姑洗。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把姑洗平分为三减去其中之一,就是应钟的长度。
参分姑洗损一,下生应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把应钟平分为三再增加其中之一的长,就是蕤宾的长度。
参分应钟益一,上生蕤宾。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把蕤宾平分为三再减去其中之一,就是大吕的长度。
参分蕤宾损一,下生大吕。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把大吕平分为三再增加其中之一的长,就是夷则的长度。
参分大吕益一,上生夷则。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把夷则平分为三再减去其中之一,就是夹钟的长度。
参分夷则损一,下生夹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把夹钟平分为三再增加其中之一的长,就是无射的长度。
参分夹钟益一,上生亡射。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把无射平分为三再减去其中之一长,就是中吕的长度。
参分亡射损一,下生中吕。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阴阳相生,从黄钟开始回旋,八八形成一对。
阴阳相生,自黄钟始而左旋,八八为伍。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这些规矩都要用铜制乐器来体现。
其法皆用铜。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其职责在大乐官,由太常掌管。
职在大乐,太常掌之。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度包括分、寸、尺、丈、引,是用来测量长短的。
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本来是起源于黄钟的长度。
本起黄钟之长。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用谷子黑黍中号大小来测量,一黍的宽度是九十分,正好是黄钟的长度。
以子谷秬黍中者,一黍之广,度之九十分,黄钟之长。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一个单位就是一分,十分就是一寸,十寸就是一尺,十尺就是一丈,十丈就是一引,这样五种测量长度的单位就明白清楚了。
一为一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而五度审矣。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制作的方法是用铜来铸造,高是一寸,宽二寸,长一丈,这样分、寸、尺、丈就都存有了。
其法用铜,高一寸,广二寸,长一丈,而分、寸、尺、丈存焉。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用竹来制作引,高一分,宽六分,长十丈,它的方形依照矩来制作,高和宽的数字,是阴阳的具体体现。
用竹为引,高一分,广六分,长十丈,其方法矩,高广之数,阴阳之象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分,是把许多极微小的组到一块就比较显著了,可以用来分别事物。
分者,自三微而成著,可分别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寸,就是忖,可揣度、思量。
寸者,忖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尺,就是蔓,用来规范长度。
尺者,蒦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丈,就是张,丈量的意思。
丈者,张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引,就是信,伸长的意思。
引者,信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所以度是用分来分别,用寸来揣度,用尺来规范,用丈来丈量,用引来伸长。
夫度者,别于分,忖于寸,蒦尺,张于丈,信于引。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引,就是无限伸展。
引者,信天下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职责在内官,由廷尉来掌管。
职在内官,廷尉掌之。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测量容积的工具有龠、合、升、斗、斛,是用来测量多少的。
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本来起源于黄钟的竹管,用长度的数字来确定它能容纳多少,用中号的谷子黑黍一千二百颗来装满竹管,用井水来让它平整。
本起于黄钟之龠,用度数审其容,以子谷秬黍中者千有二百实其龠,以井水准其概。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一黄钟竹管的数量就是一合,十合是一升,十升是一斗,十斗就是一斛,这样五种量器就完善了。
合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而五量嘉矣。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制作的方法是用铜铸造,用方尺再使其外部成圆形,旁边还有剩余的部分。
其法用铜,方尺而圜其外,旁有庣焉。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上面就作斛,下面作斗。
其上为斛,其下为斗。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左耳为升,右耳就是合和龠。
左耳为升,右耳为合龠。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它的形状就像爵器,用来分配爵位和俸禄。
其状似爵,以縻爵禄。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它的上面是三,下面是二,天是奇数,地是偶数,圆中有方,左边有一个,右边有两个,这是阴阳的具体表现。
上三下二,参天两地,圜而函方,左一右二,阴阳之象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它的圆就像规器一样,重有二钧,具备了大气和万物的数字,共有一万一千五百二十。
其圜象规,其重二钧,备气物之数,合万有一千五百二十。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声音符合黄钟,从黄钟长度开始反覆损、益三分之一,是君主制作器物的法式。
声中黄钟,始于黄钟而反覆焉,君制器之象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龠是黄钟律长的容积,微微跳动鼓荡气流就生成万物。
龠者,黄钟律之实也,跃微动气而生物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合,是把龠加在一起的数量。
合者,合龠之量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升是比合高一等的容量。
升者,登合之量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斗是把升聚集在一起的容量。
斗者,聚升之量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斛是用角装一斗平了的容量。
斛者,角斗平多少之量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量器从龠开始,到合相会,到升上升,到斗相聚,把斛用角来量。
夫量者,跃于龠,合于合,登于升,聚于斗,角于斛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它的职责在太仓,由大司农来掌管。
职在太仓,大司农掌之。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衡权中衡的意思是干正,权的意思是加重,用秤锤来均分物质使轻重平正。
衡权者:衡,平也;权,重也,衡所以任权而均物平轻重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它的方法就像砥石砺物使其平整一样,用来表现准星的平正,绳的笔直,向左转就是规,向右折就是矩。
其道如底,以见准之正,绳之直,左旋见规。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它在天上,用来辅佐北斗的璇玑星,斟酌斗柄所指的方向,用来协调曰、月、五星七政,所以叫玉衡。
右折见矩,其在天也,佐助旋机,斟酌建指,以齐七政,故曰玉衡。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论语》说: 站着见到它坐在前面,在车上就见到它倚靠着车辕头上的横木。
《论语》云: 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车则见其倚于衡也。 又曰: 齐之以礼。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又说: 用礼来整治他们。 这是衡在前方,居于南方的意思。
此衡在前居南方之义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称量物体的单位有铢、两、斤、钧、石,它们是用来称量物体平衡的标尺,弄清楚物体的重量。
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所以称物平施,知轻重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本来起源于黄钟的重量。一黄钟竹管装一千二百粒黍子,重量是十二铢,十二铢的两倍就是一两。
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一两有二十四铢。十六两就是一斤。
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三十斤就是一钩。
三十斤为钧。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四钧就是一石。
四钧为石。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估计有十八钟,象征《周易》有十八种变化的情况。
忖为十八,《易》十有八变之象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五权制的建立,用定义来确立,用物体来衡量,其余大小的差别,用轻重来分别比较合适。
五权之制,以义立之,以物钧之,其余小大之差,以轻重为宜。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锤是圆环形状的,让它的形体上有很多小孔,是为了让它变化不定,到终点后又重头开始,循环没有穷尽。
圜而环之,令之肉倍好者,周旋无端,终而复始,无穷已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铢,是表示物体从很细小的开始,逐渐长得比较明显,可以用来区别不同。
铢者,物繇忽微始,至于成著,可殊异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两是黄钟律管的两倍重的意思。
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由二十四铢形成一两,是二十四节气的表现。
二十四铢而成两者,二十四气之象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斤是显著的意思,共有三百八十四铢,是《周易》二篇的爻数,是阴阳变化的表现。
斤者,明也,三百八十四铢,《易》二篇之爻,阴阳变动之象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十六两形成一斤,是表示用四个季节乘以四方。
十六两成斤者,四时乘四方之象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钩是平均的意思,阳气施放,阴气转化万物,都能得到平均的结果。
钧者,均也,阳施其气,阴化其物,皆得其成就平均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秤锤与物体重量均平,重量就有一万一千五百二十铢,正好是万物的表示。
权与物均,重万一千五百二十铢,当万物之象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四百八十两是六旬周行八节的象征。
四百八十两者,六旬行八节之象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三十斤形成一钧,是一个月的表示。
三十斤成钧者,一月之象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石是大的意思,是重量最大的单位。
石者,大也,权之大者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从铢开始,铢的两倍就是两,到斤就比较明显了,到钧就比较平均,到石就是最重的单位,物体的重量单位到石就是最重的了。
始于铢,两于两,明于斤,均于钧,终于石,物终石大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四钧形成一石,是表明一年有四季。
四钧为石者,四时之象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重一百二十斤,表明一年有十二个月。
重百二十斤者,十二月之象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到十二辰停止又从子时开始,正是黄钟重量的表示。
终于十二辰而复于子,黄钟之象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一千九百二十两是阴阳的数字。
千九百二十两者,阴阳之数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