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put
stringlengths 2
802
| output
stringlengths 2
803
|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
---|---|---|
大司空掾王横说: 黄河流入勃海,勃海地势比韩牧打算开凿的地方高。
|
大司空掾王横言: 河入勃海,勃海地高于韩牧所欲穿处。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以前天曾连着下雨,刮东北风,海水泛滥,向西南涌出,淹没几百里地,九河的地方已被大海所侵吞了。
|
往者天尝连雨,东北风,海水溢,西南出,浸数百里,九河之地已为海所渐矣。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大禹通流黄河之水,本来随着西面山势而往东北下流的。
|
禹之行河水,本随西山下东北去。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周谱》记载定王五年黄河移位,那么现在所流行的地方不是大禹所开凿的了。
|
《周谱》云定王五,年河徙,则今所行非禹之所穿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另外秦国攻打魏国,决开黄河淹没了魏国的首都,决口的地方逐渐增大,不能再补丁。
|
又秦攻魏,决河灌其都,决处遂大,不可复补。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应退回到原来完全平整的地方去,重新开凿,使河水沿着西山足以着高地向东北流入大海,这样就没有了水灾。
|
宜却徙完平处,更开空,使缘西山足乘高地而东北入海,乃无水灾。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沛郡的桓谭为司空掾,掌管他们的建议,他对甄丰说道: 所有这些建议,一定有一种是对的。
|
沛郡桓谭为司空掾,典其议,为甄丰言: 凡此数者,必有一是。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应仔细加以考察,大都可以预见,计划确定后再来进行工作,费用不过几亿,也可以雇佣那些吃白食没有产业的人。
|
宜详考验,皆可豫见,计定然后举事,费不过数亿万,亦可以事诸浮食无产业民。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可以省下住房和劳力,权当作为衣食;向政府要衣食,政府给他们做,这样两方面都便利,可以向上继承大禹功业,向下消除民间疾苦。
|
空居与行役,同当衣食;衣食县官,而为之作,乃两便,可以上继禹功,下除民疾。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王莽的时候,人们只好讲空话,没有加以施行的人。
|
王莽时,但崇空语,无施行者。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赞曰:古人曾说过: 如果没有大禹的功劳,我们都已成了鱼啊!
|
赞曰:古人有言: 微禹之功,吾其鱼乎!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中国河流平原上百数,没有比四渎更著名的了,四渎中又以黄河作为宗主。
|
中国川原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河为宗。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孔子说: 多听并留心记住,是求知的次要方面。
|
孔子曰: 多闻而志之,知之次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水是国家的利害,所以要详细地论述它的来龙去脉。
|
国之利害,故备论其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六经》所说的道理都是达到同一目标,而《礼》和《乐》的功用尤为迫切。
|
《六经》之道同归,而《礼》、《乐》之用为急。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进行自我修养的人一旦忘记了礼,就会染上凶恶轻慢的毛病;治理国家的人一旦失去了礼,那么荒废紊乱就会到来。
|
治身者斯须忘礼,则暴嫚入之矣;为国者一朝失礼,则荒乱及之矣。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人包含有天地阴阳之气,有喜怒哀乐的感情。
|
人函天、地、阴、阳之气,有喜、怒、哀、乐之情。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上天秉持它的特性却不能有所节制,圣人能够加以节制地利用而且不会断绝,所以就依照天地的规律制作了礼乐,用来通达神灵,建立人的伦理,端正人的性情,调节万事万物。
|
天禀其性而不能节也,圣人能为之节而不能绝也,故象天、地而制礼、乐,所以通神明,立人伦,正情性,节万事者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人的本性有男女的差别,有妒嫉他人的感情,因此制定了嫁娶的礼仪;人的本性有长辈和晚辈交往的次序,所以制定了乡饮酒礼;人的本性有哀悼死者思念远祖的感情,因此制定了祭祀死者的礼仪;有尊重尊长敬重皇上的心意,因此制定了朝见君王的礼仪。
|
人性有男女之情,妒忌之别,为制婚姻之礼;有交接长幼之序,为制乡饮之礼;有哀死思远之情,为制丧祭之礼;有尊尊敬上之心,为制朝觐之礼。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悲痛有哭悼哀丧的礼节,高兴有歌唱和舞蹈的仪容,正直的人足以称诚心诚意,邪恶的人足以用来防止过失。
|
哀有哭踊之节,乐有歌舞之容,正人足以副其诚,邪人足以防其失。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因此嫁娶的礼仪被废除了,那么夫妻间的礼节就粗劣了,而男女间放荡淫乱的罪过就多了;乡饮酒礼被废除了,那么长辈和晚辈的次序就混乱了,而且争斗的官司也多了;丧祭的礼仪被废除了,那么骨肉问的恩情也就薄了,而且背弃死者忘掉祖先的人越来越多;朝见皇帝的礼仪被废除了,那么君和臣的位置就会出现错误,侵犯欺凌的现象就会逐渐发生。
|
故婚姻之礼废,则夫妇之道苦,而淫辟之罪多;乡饮之礼废,则长幼之序乱,而争斗之狱蕃;丧祭之礼废,则骨肉之恩薄,而背死忘先者众;朝聘之礼废,则君臣之位失,而侵陵之渐起。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所以孔子说: 安定国家治理百姓,没有比礼更好的;改变风气转换习俗,没有比乐更好的。
|
故孔子曰: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礼能节制百姓的思想,乐能调和百姓的声音,用政令来实行它,用刑法来防患它。
|
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礼、乐、政令、刑法四样都通行无阻,那么王道就具备了。
|
礼、乐、政、刑四达而不誖,则王道备矣。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乐用来治理内部就需要和谐,礼用来修饰外部就需要相异;和谐就能和睦相亲,相异就能产生畏惧和敬意;和睦相亲就不会有怨恨,畏惧和敬佩就不会相争。
|
乐以治内而为同,礼以修外而为异;同则和亲,异则畏敬;和亲则无怨,畏敬则不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无为而天下治理得很好,礼和乐的功效。
|
揖让而天下治者,礼、乐之谓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这两者一同使用,合为一体。
|
二者并行,合为一体。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畏惧和敬重的心意难以表现出来,就用奉献酒食和辞让以及上下的跪拜来表现;和睦相亲的喜悦难以形容,就用诗词歌唱咏叹言语以及钟石管弦来抒发。
|
畏敬之意难见,则著之于享献、辞受,登降、跪拜;和亲之说难形,则发之于诗歌咏言,钟石、管弦。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这都是赞美人的敬意而不涉及他的财物,赞美人愉快的心情而不涉及声音。
|
盖嘉其敬意而不及其财贿,美其欢心而不流其声音。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所以孔子说: 礼啊礼,难道可以用玉帛来表示吗?
|
故孔子曰: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乐呀乐,岂有用钟鼓来表示?
|
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这就是礼和乐的根本。
|
此礼乐之本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所以说: 懂得礼乐本性的人就能创新,了解礼乐制度的人就能传承;创新的人称为圣,传承的人称为明。
|
故曰: 知礼乐之情者能作,识礼乐之文者能述;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明圣就是针对创新和传承来说的。
|
明圣者,述作之谓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帝王一定要根据前代帝王的礼,顺应时代的要求加以施行,进行增删,按照百姓的想法,逐渐制作,至天下太平时就完备了。
|
王者必因前王之礼,顺时施宜,有所损益,即民之心,稍稍制作,至太平而大备。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周朝借鉴夏、殷二代,礼制尤为齐全,大事都设立制度,小事就加以防范,所以称作礼节仪式有三百条,礼仪的细节有三千条。
|
周监于二代,礼文尤具,事为之制,曲为之防,故称礼经三百,威仪三千。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于是教化遍及,民用和睦,不生灾害,没有祸乱,监狱空虚,这样的情况保持了四十多年。
|
于是教化浃洽,民用和睦,灾害不生,祸乱不作,囹圄空虚,四十余年。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孔子赞美它说: 礼仪太完备了!
|
孔子美之曰: 郁郁乎文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我要学习周朝。
|
吾从周。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等到周朝衰落的时候,诸侯超越法律限度,憎恶礼制损害自己利益,就删去其中相关的书卷文籍。
|
及其衰也,诸侯逾越法度,恶礼制之害己,去其篇籍。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又逢秦朝毁灭各家学说,礼乐从此散乱流失。
|
遭秦灭学,遂以乱亡。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汉朝建立后,开始治理乱世,使之恢复正常安定,虽然没有一天空闲,但高祖仍命叔孙通制定礼仪,用来端正君臣的地位。
|
汉兴,拨乱反正,日不暇给,犹命叔孙通制礼仪,以正君臣之位。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高祖高兴地赞叹道: 我今天才知道做天子的最贵!
|
高祖说而叹曰: 吾乃今日知为天子之贵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任命叔孙通为常,就此制定礼仪法度,但还没有完全齐备叔孙通就去世了。
|
以通为奉常,遂定仪法,未尽备而通终。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到文帝时,贾谊认为 汉朝承袭了秦朝的坏习俗,不讲礼义,不顾廉耻,现在更有甚者去杀害父亲兄长,盗窃的人偷走宗庙的器物,而大臣也以文案簿书不报告政令的实行为理由,以至于邪风横行,大家心安理得而不觉得奇怪,以为本来就是这样。
|
至文帝时,贾谊以为: 汉承秦之败俗,废礼义,捐廉耻,今其甚者杀父兄,盗者取庙器,而大臣特以簿书不报,期会为故,至于风俗流溢,恬而不怪,以为是适然耳。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可见,改变风气转换习俗,使天下人都回心转意走向正道,大概不是庸俗的官吏所能办得到的。
|
夫移风易俗,使天下回心而乡道,类非俗吏之所能为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设立君主和臣子,使上下有差别,使国家制度有次序,使六亲和睦,这不是上天的安排,而是人自己设立的。
|
夫立君臣,等上下,使纲纪有序,六亲和睦,此非天之所为,人之所设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既然是人自己所设立的,不做就不能树立,不修明就会败坏。
|
人之所设,不为不立,不修则坏。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汉朝建立到现在有二十多年了,理应制定制度,提倡礼乐,然后诸侯才能走上正轨,百姓就能简朴无华,官司逐渐消失 。
|
汉兴至今二十余年,宜定制度,兴礼乐,然后诸侯轨道,百姓素朴,狱讼衰息。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于是贾谊创立了礼仪,文帝感到高兴。
|
乃草具其仪,天子说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但大臣周勃、灌婴之辈忌妒他,所以他的建议便没有被采用。
|
而大臣绛、灌之属害之,故其议遂寝。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到汉武帝即位,他提拔任用才智杰出的人物,商讨建立宣明政教的明堂,制定礼仪和衣服的颜色,用来振兴太平。
|
至武帝即位,进用英隽,议立明堂,制礼服,以兴太平。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正巧窦太后喜好黄帝和老子的道家学说,不喜欢儒学,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
|
会窦太后好黄老言,不说儒术,其事又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后来董仲舒在试卷中答道: 帝王想有所作为,应根据上天来探求他的行为。
|
后董仲舒对策言: 王者欲有所为,宜求其端于天。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天道无边,全在于阴阳。
|
天道大者,在于阴阳。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阳是仁德,阴是刑法。
|
阳为德,阴为刑。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天使阳常处在盛夏用来养育万物使之生长,使阴常处在隆冬并聚积在空虚不用的地方,从这里可以看出天是主张德行而不主张刑法的。
|
天使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长养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处,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阳气出现散布在上来主导一年的时序,阴气进入地下伏藏,时时出来辅佐阳气。
|
阳出布施于上而主岁功,阴入伏藏于下而时出佐阳。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阳气没有阴气的帮助,也不能单独形成年的时序。
|
阳不得阴之助,亦不能独成岁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帝王秉承上天的意志来行动,所以要致力于仁德教化而减少刑罚。
|
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务德教而省刑罚。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刑罚不能用来治理国家,就像阴气不能用来形成一年的时序一样。
|
刑罚不可任以治世,犹阴之不可任以成岁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现在废弃先王的仁德教化,衹用执掌法令的官吏来治理百姓,要想用德行来使四海的人都受到感化,是很难成功的。
|
今废先王之德教,独用执法之吏治民,而欲德化被四海,故难成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所以古代的帝王没有不以政教风化为大事的,建立太学在国都来实行教导,设立庠序在小镇来进行教化。
|
是故古之王者,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政教风化已经明确,习惯和风俗已经形成,天下就会没有一个人在监狱了。
|
教化以明,习俗以成,天下尝无一人之狱矣。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到周代末年,大行无道之事,以致失掉了天下。
|
至周末世,大为无道,以失天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秦朝跟在周朝的后面,所行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
秦继其后,又益甚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从古代到现在,不曾有用乱来增添乱,极端破坏天下像秦朝那样的。
|
自古以来,未尝以乱济乱,大败天下如秦者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习惯风俗轻薄可恶,人民毫无畏惧。
|
习俗薄恶,民人抵冒。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现在汉朝跟在秦朝的后面,即使想治理这种情况,却没有办法。
|
今汉继秦之后,虽欲治之,无可奈何。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法律一颁布就有狡诈的人出现,法令一下达就有欺骗发生,一年的官司就有千万数,就像用热水来止息沸腾的开水,衹会使水更沸而没有帮助。
|
法出而奸生,令下而诈起,一岁之狱以万千数,如以汤止沸,沸俞甚而无益。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比如琴瑟不协调,厉害一点的就一定要拆散后再装上才能弹奏。
|
辟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处理政事而得不到实行,情况很严重的就要加以重新改变,才可以治理。
|
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因此汉得到天下以来,常想治理得很好,但到现在仍不能使凶暴的人转化为善,使他们可因此免除死刑,这是由于在应当变更教化的时候没有加以变更。
|
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能胜残去杀者,失之当更化而不能更化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古人曾说: 在池边羡慕鱼多,不如回去把鱼网结好。
|
古人有言: 临渊羡鱼,不如归而结网。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现在掌握政权打算治理好国家有七十多年了,还不如先进行变革。
|
今临政而愿治七十余岁矣,不如退而更化。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变革就能治理得好国家,使国家灾害曰益减少,幸福曰益增多。
|
更化则可善治,而灾害日去,福禄日来矣。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这时候,皇上正在征讨四夷,致力于武功,来不及留心礼节仪式之类的事情。
|
是时,上方征讨四夷,锐志武功,不暇留意礼文之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到了宣帝的时候,琅邪王吉任谏大夫,他又给皇帝上书道: 想治理好天下的君主并不是世代都有的,公卿等官有幸身逢其时,却没有建立万代的长远计策,帮助圣明君主达到三代那样兴盛的人。
|
至宣帝时,琅邪王吉为谏大夫,又上疏言: 欲治之主不世出,公卿幸得遭遇其时,未有建万世之长策,举明主于三代之隆者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他们的任务只是靠官署文书来判决官司听取诉讼而已,这不是天下太平的根本所在。
|
其务在于簿书、断狱、听讼而已,此非太平之基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现在庸俗的官吏所用来统治百姓的,没有可以世代通行的礼义条文,就用自己的想法去附会,各自图一时的安定。
|
今俗吏所以牧民者,非有礼义科指可世世通行者也,以意穿凿,各取一切。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因此狡诈虚伪便萌发,刑罚没有边际,朴实日益消失,恩爱逐渐淡薄。
|
是以诈伪萌生,刑罚无极,质朴日消,恩爱浸薄。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孔子说 安定国家,治理百姓,没有比礼更好的了 ,这不是空话。
|
孔子曰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非空言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愿同大臣一起选拔儒生,继承旧时礼仪,彰明王者的制度,督促一代的百姓,达到仁爱长寿的境地,这样的礼俗又怎么不如周成王、周康王时期呢?
|
愿与大臣延及儒生,述旧礼,明王制,驱一世之民,济之仁寿之域,则俗何以不若成、康?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长寿又怎么不及殷高宗呢?
|
寿何以不若高宗?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皇上没有采纳他的建议,王吉只好称病辞官。
|
上不纳其言,吉以病去。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到成帝的时候,犍为郡在河边挖到十六枚古磬,大家都认为这很吉祥。
|
至成帝时,犍为郡于水滨得古磐十六枚,议者以为善祥。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刘向根据这个情况就劝说成帝道: 应当兴建辟雍,设立庠序,陈设礼乐,使雅颂之声盛隆,使揖让的礼仪盛行,用来教化天下。
|
刘向因是说上: 宜兴辟雍,设庠序,陈礼乐,隆雅颂之声,盛揖攘之容,以风化天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如果这样还没有形成天下太平,还从没有过。
|
如此而不治者,未之有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有人说,礼不能都齐备。
|
或曰,不能具礼。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礼是以教育人为根本的,即使有过错,这些过错也还是教育人。
|
礼以养人为本,如有过差,是过而养人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刑罚的错误,有的就让人或死或伤。
|
刑罚之过,或至死伤。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如今的刑法,不是皋陶时候的法令了,有关部门制定法令,说删就删,说增就增,衹是为了援助常世的要事。
|
今之刑,非皋陶之法也,而有司请定法,削则削,笔则笔,救时务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至于增设礼乐,就说不敢,这是敢于杀人而不敢于教育人。
|
至于礼乐,则曰不敢,是敢于杀人不敢于养人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为了俎豆这样的礼器和管弦这样的乐器没有齐备,因此就绝对不去做,这是放弃没有齐备的一点小东西而结果成了大部分都不具备的局面,没有比这更亏的了:用教化和刑法相比较,刑法比较轻微,这是抛开重要的东西而去急着处理轻微的东西。
|
为其俎豆、管弦之间小不备,因是绝而不为,是去小不备而就大不备,或莫甚焉。夫教化之比于刑法,刑法轻,是舍所重而急所轻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况且教化是依靠它来治理国家的,刑法是用来辅助治理的。
|
且教化,所恃以为治也,刑法所以助治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现在抛弃应该依赖的而惟独建立衹是用来起辅助作用的东西,这不是达到天下太乎的方法。
|
今废所恃而独立其所助,非所以致太平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从京师有违抗不孝顺的子孙到那些遭受大辟杀戮之刑的入不断,这是由于不通晓仁、义、礼、智、信五常的道理的缘故。
|
自京师有誖逆不顺之子孙,至于陷大辟受刑戮者不绝,繇不习五常之道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汉朝继承了周朝千年的衰败,残暴秦朝的遗留弊端,百姓逐渐染上坏习俗,贪婪险恶,不懂道理,不告诉他们教化,衹用刑罚来约束他们,民俗始终不会改正。
|
夫承千岁之衰周,继暴秦之余敝,民渐渍恶俗,贪饕险诐,不闲义理,不示以大化,而独驱以刑罚,终已不改。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所以说: 用礼乐来引导百姓,他们就会和睦,原先,叔孙通将要制定礼仪时,遭到齐地、鲁地读书人的非议,但最后还是成为汉朝儒生的宗师,功业流传后代,成为法典。
|
故曰: 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初,叔孙通将制定礼仪,见非于齐、鲁之士,然卒为汉儒宗,业垂后嗣,斯成法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成帝就把刘向的话交给公卿讨论,正好刘向病逝,丞相大司空就请求皇上设立辟雍。
|
成帝以向言下公卿议,会向病卒,丞相大司空奏请立辟雍。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Subsets and Splits
No community queries yet
The top public SQL queries from the community will appear here once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