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put
stringlengths
2
802
output
stringlengths
2
803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南岳,是指衡山。
南岳者,衡山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八月,巡察到西岳。
八月,巡狩至西岳。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西岳,就是指华山。
西岳者,华山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十一月,巡察到北岳。
十一月,巡狩至北岳。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北岳,是指恒山。
北岳者,恒山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都同岱宗的礼仪相同。
皆如岱宗之礼。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中岳,是指嵩山。
中岳,嵩高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每五年巡察一次。
五载一巡狩。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大禹沿用了这种巡察制度。
禹遵之。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在他十三代后,到了帝孔甲,德操不正,喜好神祀,神被玷污,有两条龙离去。
后十三世,至帝孔甲,淫德好神,神黩,二龙去之。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这之后十三代,汤讨伐夏桀,打算迁移夏朝的土地神址,不行,就作了《夏社》。
其后十三世,汤伐桀,欲迁夏社,不可,作《夏社》。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于是就降贬了烈山的儿子柱,以周国的弃代替祭祀谷神。
乃迁烈山子柱,而以周弃代为稷祠。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八代后,帝太戊有桑、谷二树生长在庭院中,一个晚上长到拱把粗,太戊感到很害怕。
后八世,帝太戊有桑穀生于廷,一暮大拱,惧。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伊陟就说: 妖怪不能战胜德行。
伊陟曰: 祆不胜德。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太戊就修行德操,桑、谷树就死了。
太戊修德,桑穀死。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伊陟将此事告知巫咸。
伊陟赞巫咸。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十三代后,帝武丁得到傅说为宰相,殷朝重新兴盛,武丁就被成为高宗。
后十三世,帝武丁得傅说为相,殷复兴焉,称高宗。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有一只野鸡登上鼎耳鸣叫,武丁害怕起来。
有雉登鼎耳而雊,武丁惧。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祖己说: 要修养德行。
祖己曰: 修德。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武丁听从了他的话,帝位一直很安宁。
武丁从之,位以永宁。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五代后,帝乙怠慢神灵,遭雷震而死。
后五世,帝乙嫚神而震死。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三代后,帝纣淫乱,武王对他进行讨伐。
后三世,帝纣淫乱,武王伐之。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从这看来,开始时未尝不肃敬神祇,只是后来慢慢怠慢松懈了。
由是观之,始未尝不肃祇,后稍怠嫚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周公辅佐成王,王道相当和谐,制定礼创作乐,天子祭天的地方叫做明堂、辟雍,诸侯祭祀的地方称作泮宫。
周公相成王,王道大洽,制礼作乐,天子曰明堂、辟雍,诸侯曰泮宫。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郊祭后稷以配祭上天,在明堂宗祭文王以配祭上天。
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四海之内各按自己的职位来辅助祭祀。
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助祭。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天子祭祀天下的名山大川,招来众神进行安抚,全按秩序而不按照礼文。
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怀柔百神,咸秩无文。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视五岳如同对待三公礼,视四渎如同对待诸侯礼。
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诸侯衹祭祀他们境内的名山大川,大夫祭祀门、产、井、灶、中霤五处,平民衹祭祀祖先就行了。
而诸侯祭其疆内名山、大川,大夫祭门、户、井、灶、中霤五祀,士、庶人祖考而已。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各自有典文礼仪,放纵祭祀就要加以禁止。
各有典礼,而淫祀有禁。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十三代后,世道更加衰落,礼乐被废除。
后十三世,世益衰,礼乐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幽王失去王道,被犬戎打败,平王向东迁徙到雒邑。
幽王无道,为犬戎所败,平王东徙雒邑。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秦襄公攻打犬戎救助周王,被列为诸侯,居住在西部,自以为代表少吴神,建造西峙,祭祀白帝,所用的祭物是馏、驹、黄牛、羝羊各一头。
秦襄公攻若救周,列为诸侯,而居西,自以为主少昊之神,作西畤,祠白帝,其牲用駠驹、黄牛、羝羊各一云。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之后十四年,秦文公向东在沂、渭之间打猎,占卜居住的情况而得到吉兆。
其后十四年,秦文公东猎汧、渭之间,卜居之而吉。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文公梦见一条黄蛇从天上下垂到地面,它的口停在鄘地的山坡上。
文公梦黄蛇自天下属地,其口止于鄜衍。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文公询问史敦,史敦说: 这是上天的象征,您要祭祀它。
文公问史敦,敦曰: 此上帝之征,君其祠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于是建造鄘峙,用三牲在郊外祭祀白帝。
于是作鄜畤,用三牲郊祭白帝焉。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建立鄘峙以前,在雍城旁原有吴阳武峙,雍城柬有好峙,都已废弃,无人祭祀。
自未作鄜,而雍旁故有吴阳武畤,雍东有好畤,皆废无祀。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有人说: 自古以来,由于雍州地势高,一直是神明所居之地,所以建立祭坛来郊祀上天,各神的祠庙都聚集在这里。
或曰: 自古以雍州积高,神明之隩,故立畤郊上帝,诸神祠皆聚云。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黄帝时期曾加以祭祀,到了晚周也还举行了郊祀。
盖黄帝时尝用事,虽晚周亦郊焉。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这些话都不见于经典,为士大夫所不言。
其语不经见,缙绅者弗道。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建立鄘时后九年,秦文公得到一块类似石头的东西,在陈仓北山坡上的城中祭祀它。
作鄜后九年,文公获若石云,于陈仓北阪城祠之。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这个神明有时候一年都不来,有时候一年来几次。
其神或岁不至,或岁数。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经常在夜晚时候来,有像流星一样的光辉,从东方来临,聚集在祠城中,有像雄野鸡一样,殷殷鸣啼,引得野鹅纷纷夜啼。
来也常以夜,光辉若流星,从东方来,集于祠城,若雄雉,其声殷殷云,野鸡夜鸣。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用一头牲畜来祭祀它,称为陈宝。
以一牢祠之,名曰陈宝。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建立陈宝祠后七十一年,秦德公立为帝,经占卜居住在雍城。
作陈宝祠后七十一年,秦德公立,卜居雍。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他的子孙把疆域扩展到黄河沿岸,于是在雍城定都。
子孙饮马于河,遂都雍。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雍城的各祠从这时开始兴盛。
雍之诸祠自此兴。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用三百头牲畜在鄘峙祭祀。
用三百牢于鄜。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建立祭伏的祠庙。
作伏祠。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把狗分裂挂在城邑的四门,用来防御蛊灾。
磔狗邑四门,以御蛊灾。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四年后,秦宣公在渭南建立密峙,祭祀青帝。
后四年,秦宣公作密畤于渭南,祭青帝。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十三年后,秦穆公立为王,病卧在床上,五天不醒;醒来后,就说梦见上天了,上天命穆公平定晋国内乱。
后十三年,秦穆公立,病卧五日不寤,寤,乃言梦见上帝,上帝命穆公平晋乱。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史官记载下来后就藏在府中。
史书而藏之府。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而后代都说秦穆公上过天。
而后世皆曰上天。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秦穆公立为王的第九年,齐桓公已经称霸,在葵丘召集诸侯会盟,产生了封挥的念头。
穆公立九年,齐桓公既霸,会诸侯于葵丘,而欲封禅。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管仲说: 古代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在梁父山上祭地的有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记的有十二家。
管仲曰: 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以前无怀氏在泰山祭天,在云云祭地;处羲在泰山祭天,在云云祭地;神农氏在泰山祭天,在云云祭地;炎帝在泰山祭天,在云云祭地;黄帝在泰山祭天,在亭亭祭地;颛顼在泰山祭天,在云云祭地;帝罂在泰山祭天,在云云祭地;尧在泰山祭天,在云云祭地;舜在泰山祭天,在云云祭地;禹在泰山祭天,在会稽祭地;汤在泰山祭天,在云云祭地;周成王在泰山祭天,在社首祭地:都是在受天命为帝王后才得以封禅。
昔无怀氏封泰山,禅云云;虙羲封泰山,禅云云;神农氏封泰山,禅云云;炎帝封泰山,禅云云;黄帝封泰山,禅亭亭;颛顼封泰山,禅云云;帝喾封泰山,禅云云;尧封泰山,禅云云;舜封泰山,禅云云;禹封泰山,禅会稽;汤封泰山,禅云云;周成王封泰山,禅于社首;皆受命然后得封禅。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齐桓公说: 寡人向北征伐山戎,路过孤竹;向西征伐,勒马停车,登上卑耳山;向南征伐到召陵,登上熊耳山,以眺望长江、汉水。
桓公曰: 寡人北伐山戎,过孤竹;西伐,束马县车,上卑耳之山;南伐至召陵,登熊耳山,以望江、汉。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乘兵车会盟有三次,一般的会盟有六次,九次会盟诸侯,一统天下,诸侯没有违抗我的。
兵车之会三,乘车之会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诸侯莫违我。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同以前三代受天命,又有什么差别呢?
昔三代受命,亦何以异乎?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于是管仲看出齐桓公是不能用言辞说服的,就乘机用事来设置障碍,说: 古代封惮,要用鄗上的黍,用北里的禾,用它们来装满篮簋;用长江、淮河间的一种有三脊的茅,作为草垫。
于是管仲睹桓公不可穷以辞,因设之以事,曰: 古之封禅,鄗上黍,北里禾,所以为盛;江、淮间一茅三脊,所以为藉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东海献来比目鱼,西海献来比翼鸟。
东海致比目之鱼,西海致北翼之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然后还有十五种不召而自来的吉祥物。
然后物有不召而自至者十有五焉。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现在凤凰麒麟不来,嘉谷不长,而田野中蓬蒿杂草茂盛,鸱枭成群飞翔,打算封弹,大概不好吧?
今凤凰、麒麟不至,嘉禾不生,而蓬蒿、藜莠茂,鸱枭群翔,而欲封禅,无乃不可乎?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于是齐桓公才止住封禅的念头。
于是桓公乃止。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这一年,秦穆公接纳了晋国国君夷吾。
是岁,秦穆公纳晋君夷吾。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这以后三次设立丫晋国的国君,平定了晋国的内乱。
其后三置晋国之君,平其乱。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穆公在位三十九年后死去。
穆公立三十九年而卒。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五十年后,周灵王即帝位。
后五十年,周灵王即位。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当时诸侯都不朝觐周王,苌弘就明日张胆地搞起丫鬼神活动,设置射礼不来。不来,是指诸侯不来朝见。
时诸侯莫朝周,苌弘乃明鬼神事,设射不来,不来者,诸侯之不来朝者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他就凭藉怪物,要招来诸侯。
依物怪,欲以致诸侯。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诸侯不依从,因而周更加衰微。
诸侯弗从,而周室愈微。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后来两代,到敬王时,晋国人杀掉苌弘。
后二世,至敬王时,晋人杀苌弘。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这时候,季氏在鲁国专权,在泰山陈放礼物加以祭祀,仲尼讥讽了这件事。
是时,季氏专鲁,旅于泰山,仲尼讥之。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秦宣公建立密时后二百五十年,秦灵公在吴阳建立了上峙,祭祀黄帝;建立下峙,祭祀炎帝。
自秦宣公作密畤后二百五十年,而秦灵公于吴阳作上畤,祭黄帝;作下畤,祭炎帝。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四十八年后,周太史儋见秦献公说: 周朝开始同秦国联合,后来又分开,分开五百年后应当重新联合,联合七十年后,霸王就要出现了。
后四十八年,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 周始与秦国合而别,别五百载当复合,合七十年而伯王出焉。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太史儋见秦献公后过了七年,梁阳有黄金随雨而落,秦献公自认为得到了金的瑞兆,所以在梁阳建畦峙,祭祀白帝。
儋见后七年,栎阳雨金,献公自以为得金瑞,故作畦畤栎阳,而祀白帝。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一百一十年后,周赧王去世,九鼎进入秦国。
后百一十岁,周赧王卒,九鼎入于秦。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有人说,周显王的四十二年,宋国的大丘社被毁后,鼎就沉没在彭城的泅水下。
或曰,周显王之四十二年,宋太丘社亡,而鼎沦没于泗水彭城下。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从周赧王去世后七年,秦国庄襄公灭了束周,周朝的祭祀就断绝了。
自赧王卒后七年,秦庄襄王灭东周,周祀绝。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二十八年后,秦国兼并天下,称皇帝。
后二十八年,秦并天下,称皇帝。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秦始皇帝已经即帝位,有人说: 黄帝得土德,有黄龙和大蚯蚓出现。
秦始皇帝既即位,或曰: 黄帝得土德,黄龙地螾见。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夏朝得木德,青龙降落在郊外,草木长得格外茂盛。
夏得木德,青龙止于郊,草木鬯茂。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殷朝得金德,银从山中流了出来。
殷得金德,银自山溢。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周朝得火德,有赤乌的瑞兆降临。
周得火德,有赤乌之符。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现在秦朝变革了周朝,是得水德的时代。
今秦变周,水德之时。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此前文公出外打猎,获得黑龙,这就是水德的瑞兆。
昔文公出猎,获黑龙,此其水德之瑞。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于是秦把黄河改名为 德水 ,以冬十月为一年的开始,颜色崇尚黑色,尺度以六为数,音声崇尚大吕,政事崇尚法令。
于是秦更名河曰 德水 ,以冬十月为年首,色尚黑,度以六为名,音上大吕,事统上法。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秦始皇做了三年皇帝后,向东巡察郡县,祭祀鞠峰山,歌颂功业。
即帝位三年,东巡郡县,祠驺峄山,颂功业。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于是跟从的齐地、鲁地的儒生博士七十人,到达泰山脚下。
于是从齐、鲁之儒生博士七十人,至于泰山下。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众儒生中有人建议说: 古代封惮用蒲车包裹车轮,怕伤了山上的土石草木;打扫地面进行祭祀,用草、禾秸编成席垫,是说这些容易遵守。
诸儒生或议曰: 古者封禅为蒲车,恶伤山之土、石、草、木;扫地而祠,席用苴秸,言其易遵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秦始皇听到这些议论各不相同,难以实行,从此不用儒生。
始皇闻此议各乖异,难施用,由此黜儒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于是清理车道,上到泰山的南面。
而遂除车道,上自泰山阳。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到达山巅,树立石碑歌颂功德,表明他应该封禅的理由。
至颠,立石颂德,明其得封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从山北的路下山,在梁父祭地。
从阴道上,禅于梁父。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所用的礼很多采用泰祝在雍城祭祀上天所用的礼仪,把这些都封藏起来秘而不宣,世人无法得到并加以记录。
其礼颇采泰祝之祀雍上帝所用,而封臧皆秘之,世不得而记。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秦始皇在登泰山过程中,在半山坡遇到暴风雨,就在大树下休息。
始皇之上泰山,中阪遇暴风雨,休于大树下。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众儒已经不被使用,不能参与封惮,听到秦始皇遇上了风雨,就讥笑他。
诸儒既黜,不得与封禅,闻始皇遇风雨,即讥之。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于是秦始皇便向东巡游海上,行礼祭祀名山名川以及八神,访求仙人羡门之辈。
于是始皇遂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川及八神,求仙人羡门之属。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