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put
stringlengths
2
802
output
stringlengths
2
803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愿陛下韶令大司农,使关中的百姓增加隔年熟的麦子的种植,让他们不要误了季节。
愿陛下幸诏大司农,使关中民益种宿麦,令毋后时。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又说: 古代官府征收人民的税不过十分之一,他们的要求容易供给;役使人民不过三天,他们需求的劳力容易满足。
又言: 古者税民不过什一,其求易共;使民不过三日,其力易足。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人民的财力内足以奉养老人,尽到孝心,外足以事奉皇上供给税赋,下足以尽心爱护妻子儿女,所以人们高兴地服从皇上。
民财内足以养老尽孝,外足以事上共税,下足以蓄妻子极爱,故民说从上。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到了秦朝就不是这样,实行商鞅的法制,改变帝王的制度,废除井田,百姓能够进行贸易,富有的人田地纵横交错,贫困的人没有放下锥子的地方。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又独占河流大湖的利益,占有山地森林的富饶,放纵越制,以奢侈相贵;邑中也有人君的尊贵,里中也有公侯的富有,弱小的百姓怎么能不穷困呢?
又颛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荒淫越制,逾侈以相高;邑有人君之尊,里有公侯之富,小民安得不困?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又连月轮番服兵役,完了后,又为中都官服役一年,驻守边境一年,所服的劳役是古代的三十倍;田租人口赋,盐铁的利润,是古代的二十倍。
又加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有的人耕种豪民的田地,交纳十分之五的税。
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所以贫困的人常穿牛马的衣服,食猪狗的食物。
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又加上贪婪暴虐的官吏,妄自加重刑戮,百姓担忧没有寄托,就逃亡山林,转变为盗贼,囚犯塞满了道路的一半,审判案件一年以千万计数。
重以贪暴之吏,刑戮妄加,民愁亡聊,亡逃山林,转为盗贼,赭衣半道,断狱岁以千万数。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汉朝建立后,因循不加以改变。
汉兴,循而未改。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古代的井田制虽然难以猝然实行,应尽量接近古制,限制百姓以私人名义占有土地,用来补充不足,并堵住兼并的道路。
古井田法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澹不足,塞并兼之路。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使盐铁的利润都回到百姓手中。
盐铁皆归于民。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释放奴婢,废除擅自杀人的权威。
去奴婢,除专杀之威。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减轻赋税,减省徭役,来宽松百姓的负担。
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然后可以很好地加以治理。
然后可善治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董仲舒死后,事情的花费更加多,天下损耗空虚,人又开始相食。
仲舒死后,功费愈甚,天下虚耗,人复相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武帝末年,对征伐之事感到后悔,就封丞糊为富民侯。
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下令说: 目前的要务,在于致力于农业。
下诏曰: 方今之务,在于力农。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任趟过为搜粟都尉。
以赵过为搜粟都尉。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赵过懂得种代田,一亩田开三条垄沟。
过能为代田,一亩三甽。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每年更换垄沟的位置,所以叫代田,是一种古代的方法。
岁代处,故曰代田,古法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后稷时开始在田间开垄沟,用两耜并在一起两人并耕,宽深各一尺叫畎,延长到亩的终端。
后稷始甽田,以二耜为耦,广尺、深尺曰甽,长终亩。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一亩有三畎,一个劳√有三百畎,把种子就播洒在畎中。
一亩三甽,一夫三百甽,而播种于甽中。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禾苗生长出叶子后,就稍稍除掉垄上的草,顺便把上培附在苘的根上。
苗生叶以上,稍耨陇草,因贵阝其土以附苗根。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所以《诗》上就说: 有的拔草,有的培土,黍米和稷米,已是茂盛得很。
故其《诗》曰: 或芸或芓,黍稷儗儗。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芸,是除草。
芸,除草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芋,是培土。
芓,附根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是说禾苗稍微壮了一点,就常常除草培土,到了盛暑,垄就没有了而根也深了,能经得住风灾和旱灾,所以就很茂盛了。
言苗稍壮,每耨辄附根。比盛暑,陇尽而根深,能风与旱,故儗儗而盛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代田耕耘播种的器械,都方便灵巧。
其耕耘下种田器,皆有便巧。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大概十二个劳力有田一井一屋,所以一亩有五顷,用两人并耕,二牛三人,一年的收获经常超过不作垄沟耕作的田地每亩达一斛以上,会耕种的甚至达到两倍。
率十二夫为田一井一屋,故亩五顷,用耦犁,二牛三人,一岁之收常过缦田亩一斛以上,善者倍之。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赵过就派人教太常、三辅,大司农设立善于制作田器的奴仆来进行工作,制作种田的器械。
过使教田太常、三辅,大农置工巧奴与从事,为作田器。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二千石派遣令长、三老、力田以及里父老中善于种田的人接收种田的器械,学习耕种和培养禾苗的方法。
二千石遣令长、三老、力田及里父老善田者受田器,学耕种养苗状。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百姓有的苦于没有牛,失去雨后土润及时耕种的农时,所以乎都令光教赵过用人拉犁的方法。
民或苦少牛,亡以趋泽,故平都令光教过以人挽犁。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赵遇上奏要求任光为丞相,教民相互雇佣来拉犁。
过奏光以为丞,教民相与庸挽犁。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人多的大概一天能耕三十亩,少的能耕十三亩,因此田地大多被开垦。
率多人者田日三十亩,少者十三亩,以故田多垦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赵过用离宫中士卒耕种宫殿内外之间的土地作为试验,打的谷都比别的田每亩多一斛以上。
过试以离宫卒田其宫壖地,课得谷皆多旁田,亩一斛以上。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教家田和三辅公田,又教边郡以及居延城。
令命家田三辅公田,又教边郡及居延城。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这之后,边境上的城市、河东、弘农、三辅、太常的百姓都认为代田便利,用力少却得到的谷多。
是后边城、河东、弘农、三辅、太常民皆便代田,用力少而得谷多。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到昭帝的时候,流亡的百姓渐渐回乡。田野的开辟增多,很有一些积蓄。
至昭帝时,流民稍还,田野益辟,颇有蓄积。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宣帝即位后,任用官吏多半选用有德行的人,百姓安于本土,每年的收入丰盛,谷价到每石五钱,农民利益很少。
宣帝即位,用吏多选贤良,百姓安土,岁数丰穰,谷至石五钱,农人少利。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当时大司农中丞耿寿昌善于计算和测量,能计算工程用工多少,受到皇上的宠幸,五凤年间上奏道: 按旧例,每年水运关东的谷四百万斛来供给京师,用士卒六万人。
时大司农中丞耿寿昌以善为算能商功利,得幸于上,五凤中奏言: 故事,岁漕关东谷四百万斛以给京师,用卒六万人。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应买入三辅、弘农、河东、上党、太原郡的谷足以供应京师,可以节省关东水运的士卒一半多。
宜籴三辅、弘农、河东、上党、太原郡谷,足供京师,可以省关东漕卒过半。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又请示增加海租三倍,天子都依从他的建议。
又白增海租三倍,天子皆从其计。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御史大夫萧望之上奏说道: 原先御史大夫的部属徐宫家在束莱,说往年增加海租,鱼就不出来。
御史大夫萧望之奏言: 故御史属徐宫家在东莱,言往年加海租,鱼不出。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长老都说武帝时县官曾亲自捕鱼,海鱼不出来,后来又还给百姓,鱼才出来。
长老皆言武帝时县官尝自渔,海鱼不出,后复予民,鱼乃出。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阴阳相感,事物同类相应,万物都是这样。
夫阴阳之感,物类相应,万事尽然。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现在耿寿昌打算就近购买水运关内的谷物,建筑仓库打造船只,花费值二亿多,有劳动大众的工程,怕产生旱灾的气象,百姓遭受它的灾害。
今寿昌欲近籴漕关内之谷,筑仓治船,费值二万万余,有动众之功,恐生旱气,民被其灾。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耿寿昌习于测算一分一铢的事情,他的深远的计算和思考,实在不足胜任,应和原先一样为好。
寿昌习于商功分铢之事,其深计远虑,诚未足任,宜且如故。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皇上没有听从。
上不听。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水运的事情果然便利,耿寿昌就请示命令边郡都建筑仓库,在谷价低时增价买入,以对农民有利,谷贵时就减价出卖,称做常平仓。
漕事果便,寿昌遂白令边郡皆筑仓,以谷贱时增其贾而籴,以利农,谷贵时减贾而粜,名曰常平仓。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百姓感到便利。
民便之。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皇上就下诏,赐给耿寿昌关内侯的爵位。
上乃下诏,赐寿昌爵关内侯。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蔡癸因为喜好农业而作为使者去劝勉郡国,当上了大官。
而蔡癸以好农使劝郡国,至大官。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元帝即帝位,天下发大水,关东十一郡尤其厉害。
元帝即位,天下大水,关东郡十一尤甚。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元帝二年,齐地发生饥荒,谷一石三百余钱,百姓有很多被饿死,琅邪郡人吃人。
二年,齐地饥,谷石三百余,民多饿死,琅邪郡人相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在官位的各位儒生大多说盐铁宫及北假田官、常平仓可以罢免,不要同百姓争夺利益。
在位诸儒多言盐、铁官及北假田官、常平仓可罢,毋与民争利。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皇上听从了他们的议论,把盐铁官及北假田官、常平仓都罢免了。
上从其议,皆罢之。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又罢免了建章、甘泉的宫卫,角抵,齐三服官,减少禁苑来给予贫民,裁减诸侯王庙的卫士一半。
又罢建章、甘泉宫卫、角抵、齐三服官,省禁苑以予贫民,减诸侯王庙卫卒半。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又裁减关中的士卒五百人,转运谷物来救济穷困的人。
又减关中卒五百人,转谷赈贷穷乏。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这之后,费用不足,衹恢复了盐铁官。
其后用度不足,独复盐铁官。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成帝的时候,天下没有战争,称得上安乐,但是民俗奢侈,不考虑积蓄聚藏。
成帝时,天下亡兵革之事,号为安乐,然俗奢侈,不以蓄聚为意。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永始二年,梁国、平原郡连年遭受水灾,发生人吃人的现象,刺史、郡守都因犯罪免官。
永始二年,梁国、平原郡比年伤水灾,人相食,刺史、守、相坐免。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哀帝即帝位,师丹辅佐政事,他建议说: 古代英明的君王没有不设立井田,然后治理才可太平。
哀帝即位,师丹辅政,建言: 古之圣王莫不设井田,然后治乃可平。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孝文皇帝承接在灭亡的周朝和暴乱的秦朝战事之后,天下空虚,所以致力于鼓励人民进行农桑业,用节俭作为天下表率。
孝文皇帝承亡周乱秦兵革之后,天下空虚,故务劝农桑,帅以节俭。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百姓才开始充实,没有兼并的灾害,所以不为民田和奴婢作出限制。
民始充实,未有并兼之害,故不为民田及奴婢为限。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现在几代太平相承,大富豪和官吏的财产极多,但贫苦弱小的人更加穷困。
今累世承平,豪富吏民訾数巨万,而贫弱俞困。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君子从事政治,以守旧法不加以改变为贵而很难有改动创造,然而之所以还是有改革的,是因为要用来救急。但也没有全改,宜大略加以限制。
盖君子为政,贵因循而重改作,然所以有改者,将以救急也。亦未可详,宜略为限。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天子把他的建议下达给臣下。
天子下其议。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上奏请求: 诸侯王、列侯都得到国家中的以私人名义占有的土地。
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奏请: 诸侯王、列侯皆得名田国中。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列侯在长安,公主在各县以私人名义占有的土地,以及关内侯、官吏以私人名义占有的土地都不要超过三十顷。
列侯在长安,公主名田县道,及关内侯、吏、民名田,皆毋过三十顷。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诸侯王的奴婢是二百人,列侯、公主的奴婢是一百人,关内侯、官吏的奴婢是三十人。
请侯王奴婢二百人,列侯、公主百人,关内侯、吏、民三十人。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以三年为期限,违反的没收入官府。
期尽三年,犯者没入官。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当时田宅奴婢的价格减少降低,丁、傅当权,董贤显贵,对他们都不利。
时田宅奴婢贾为减贱,丁、傅用事,董贤隆贵,皆不便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皇帝下令暂且拖后,后来便停止没有实行。
诏书: 且须后 ,遂寝不行。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宫室苑囿府库的收藏已很多了,百姓的资财富有虽比不上文帝、景帝的时候,但天下的人口是最多的了。
宫室、苑囿、府库之臧已侈,百姓訾富虽不及文、景,然天下户口最盛矣。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平帝崩后,王莽摄政,他便篡夺帝位。
平帝崩,王莽居摄,遂篡位。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王莽因袭汉朝治平相承的业绩,匈奴称臣,百蛮顺服,舟车所通的地方,都是臣民,府库百官的富有,使天下安逸。
王莽因汉承平之业,匈奴称籓,百蛮宾服,舟车所通,尽为臣妾,府库百官之富,天下晏然。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王莽有一天占有了它,但他心意却没有得到满足,鄙视汉家制度,认为它不精密。
莽一朝有之,其心意未满,狭小汉家制度,以为疏阔。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宣帝时开始赐给单于印玺,和天子相同,而西南夷钩町则称王。
宣帝始赐单于印玺,与天子同,而西南夷钅句町称王。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王莽就派遣使者更换单于的印玺,贬钩町王为侯。
莽乃遣使易单于印,贬钅句町王为侯。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这两方开始心怀怨恨,侵犯边境。
二方始怨,侵犯边境。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王莽便发动军队,派遣三!万的军队,打算同时分十路一同出发,一举消灭匈奴;征发天下囚徒、成年男子、兵士转运军用物资和兵器,从背靠大海的江、淮而到北边,使者驾着车督促,海内被扰乱了。
莽遣兴师,发三十万众,欲同时十道并出,一举灭匈奴;募发天下囚徒、丁男、甲卒转委输兵器,自负海江、淮而至北边,使者驰传督趣,海内扰矣。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又动辄仿照古代,不考虑时宜,分裂州郡,改动官员的职能,设立官位,下令说: 汉代减轻田租,收取三十分之一的税,常有出钱以代服兵役的赋税,残废疾病的人都要交纳,而且豪民侵犯,分田夺取税收。
又动欲慕古,不度时宜,分裂州郡,改职作官,下令曰: 汉氏减轻田租,三十而税一,常有更赋,罢癃咸出,而豪民侵陵,分田劫假,厥名三十,实十税五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名义上是三十收一,实际上是收十分之五的税、富有的人骄横邪恶,贫困的人走投无路而走上邪路,都陷于无辜,刑具没有闲置的。
富者骄而为邪,贫者穷而为奸,俱陷于辜,刑用不错。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现在把天下田改名为王田,奴婢叫私属,都不允许卖买。
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属,皆不得卖买。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有家庭男子人数不满八个,而田超过一井的,把多余的田分给九族乡亲。
其男口不满八,而田过一井者,分余田与九族乡党。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违反法令的,法令上要判处死刑,制度上又没有确定,官吏以此为奸,天下怨声鼎沸,陷入刑罚的人相当多。
犯令,法至死,制度又不定,吏缘为奸,天下謷謷然,陷刑者众。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三年后,王莽知道百姓凄惨,下诏令各王!以及私属都可卖买,不要以法律拘捕。
后三年,莽知民愁,下诏诸食王田及私属皆得卖买,勿拘以法。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但刑罚峻刻,政治混乱。
然刑罚深刻,它政誖乱。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边境上的士兵二十多万人仰仗天子的衣食,费用不足,几次残暴征税,百姓更加贫困。
边兵二十余万人仰县官衣食,用度不足,数横赋敛,民俞贫困。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常苦于旱灾,没有平安的年份,谷价飞涨。
常苦枯旱,亡有平岁,谷贾翔贵。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王莽末年,盗贼群起,派军队去攻打他们,将吏又在外放任士兵。
末年,盗贼群起,发军击之,将吏放纵于外。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北边及青、徐地区出现人吃人的现象,雒阳以东米一石二千钱。
北边及青、徐地人相食,雒阳以东米石二千。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王莽派遣三公将军打开东方的各粮仓救济贫困百姓,又分头派遣大夫、谒者教百姓煮草木为酪;酪不能吃,又增添了烦扰。
莽遣三公将军开东方诸仓赈贷穷乏,又分遣大夫谒者教民煮木为酪;酪不可食,重为烦扰。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流民进入关中的数十万人,设置养赡官来供给他们,官吏又盗取了他们的供给物,饥饿而死的人十有七八。
流民入关者数十万人,置养澹官以廪之,吏盗其廪,饥死者什七八。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王莽对自己的政治感到可耻,就下韶说: 我遭受阳九的困厄,百六的会合,旱灾、霜灾、蝗灾,荒年重现,蛮夷扰乱华夏,寇贼为非作歹,百姓流离失所。
莽耻为政所至,乃下诏曰: 予遭阳九之厄,百六之会,枯、旱、霜、蝗,饥馑荐臻,蛮夷猾夏,寇贼奸轨,百姓流离。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我很哀痛,恐怕气数要完了。
予甚悼之,害气将究矣。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每年都这样说,一直到他消亡。
岁为此言,以至于亡。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凡是财物,金钱布帛的用途,夏、殷以前它们的详细情况没有记载。
凡货,金、钱、布、帛之用,夏、殷以前其详靡记云。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姜太公为周朝建立了九府流通财币的办法:黄金一寸见方,就重一斤;钱圆而内孔方,以铢为轻重;布帛宽二尺二寸是一幅,长四丈是一匹。
太公为周立九府圜法:黄金方寸而重一斤;钱圜函方,轻重以铢;布、帛广二尺二寸为幅,长四丈为匹。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