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put
stringlengths
2
802
output
stringlengths
2
803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朝廷大军出征,贾逵又担任丞相主簿祭酒。
大军出征,复为丞相主簿祭酒。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贾逵曾经将人牵连治罪,文帝说: 叔向那样的贤臣,应该宽恕他十代子孙的罪过,更何况贾逵的功绩都是在他自己身上的呢?
逵尝坐人为罪,王曰: 叔向犹十世宥之,况逵功德亲在其身乎?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贾逵跟随文帝到黎阳,那些在渡口扰乱秩序的士兵,贾逵将他们都斩了,秩序才严整起来。
从至黎阳,津渡者乱行,逵斩之,乃整。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到了谯县,文帝任命贾逵为与州刺史。
至谯,以逵为豫州刺史。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当时国家刚刚平复,各地州郡大多都没有固定的秩序。
是时天下初复,州郡多不摄。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贾逵说: 州郡原本应该派御史前去监督视察各郡,用相关的六条诏书考察俸禄两千石以下的官吏,所以有关御史的奏表上都写他们很威武,有监督检查的才干,不说他们安静宽厚,有仁德,又有和乐平易的品德。
逵曰: 州本以御史出监诸郡,以六条诏书察长吏二千石已下,故其状皆言严能鹰扬有督察之才,不言安静宽仁有恺悌之德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现在各州郡长吏轻视律法,盗贼在郡中公然行动,州里知道却不加以纠正,天下又怎么取得正道呢?
今长吏慢法,盗贼公行,州知而不纠,天下复何取正乎?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州中有一位兵曹从事,在前人刺史准假后离开职位,贾逵到任几个月后他才回来;贾逵将俸禄二千石以下官员中那些有庇护纵容不守法行为的人都考察清楚,并将这些都上奏朝廷罢免他们。
兵曹从事受前刺史假,逵到官数月,乃还;考竟其二千石以下阿纵不如法者,皆举奏免之。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文帝说: 贾逵真是刺史啊。
帝曰: 逵真刺史矣。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就将这件事诏告天下,让天下都以此为准则。
布告天下,当以豫州为法。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并给贾逵赐封爵位为关内侯。
赐爵关内侯。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豫州的南面和吴国相接,贾逵指定了明确的侦查兵,准备铠甲和兵器,作为守卫作战的准备,敌人不敢来进犯。
州南与吴接,逵明斥候,缮甲兵,为守战之备,贼不敢犯。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贾逵对外修整军队,对内整治百姓事务,阻遏鄢水和汝水,造出新的池塘,又阶段山间的溜河等长长的溪水,修造了小弋阳陂,又开通了两百多里长的运河,就是后来的贾侯渠。
外修军旅,内治民事,遏鄢、汝,造新陂,又断山溜长谿水,造小弋阳陂,又通运渠二百馀里,所谓贾侯渠者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黄初年间,贾逵和众位将领一起征讨吴国,在洞浦攻破吕范,贾逵被进封爵位为阳里亭侯,加封建威将军。
黄初中,与诸将并征吴,破吕范於洞浦,进封阳里亭侯,加建威将军。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明帝登基后,给贾逵增加两百户食邑,加上之前的一共四百户。
明帝即位,增邑二百户,并前四百户。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当时孙权在东关,正好在豫州南边,距离长江有四百多里。
时孙权在东关,当豫州南,去江四百馀里。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孙权经常出兵进犯,要么从西面的江夏,要么从东面的庐江。
每出兵为寇,辄西从江夏,东从庐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朝廷出兵征讨,也是经由淮水、沔水。
国家征伐,亦由淮、沔。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这时候豫州的部队在项、汝南、弋阳各郡,兵力也只足够守卫边境而已。
是时州军在项,汝南、弋阳诸郡,守境而已。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孙权对北方没有顾虑,当东面或西面有紧急情况,就能合军前去救援,所以很少有失败的时候。
权无北方之虞,东西有急,并军相救,故常少败。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贾逵认为应该开通一条直路直到江边,如果孙权自我防守,那东西两面就没有援兵;如果两面都没有救兵,那东关就能攻取了。
逵以为宜开直道临江,若权自守,则二方无救;若二方无救,则东关可取。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就移军到潦口驻扎,向明帝陈述攻取的计划,明帝认为很对。
乃移屯潦口,陈攻取之计,帝善之。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吴国将领张婴、王崇率部下投降。
吴将张婴、王崇率众降。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大和二年,明帝派贾逵督领前将军满宠、东莞太守胡质等四路人马从西阳只奔向东关,曹休从皖城,司马宣王从将领出兵。
太和二年,帝使逵督前将军满宠、东莞太守胡质等四军,从西阳直向东关,曹休从皖,司马宣王从江陵。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贾逵到了五将山,曹休又上表说有请求投降的敌军,请求派他们深入敌军以响应贾逵。
逵至五将山,休更表贼有请降者,求深入应之。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明帝诏令司马宣王安营驻扎,贾逵从东面和曹休合军前进、贾逵估计贼人在东关一定没有防备,一定会在皖城合军;曹休深入敌军地盘和贼人交战,一定会战败。
诏宣王驻军,逵东与休合进。逵度贼无东关之备,必并军於皖;休深入与贼战,必败。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就安排了众位将领,从水路陆路一起前进,行进了二百里,抓获了一名敌军,说曹休战败,孙权派兵阻断夹石。
乃部署诸将,水陆并进,行二百里,得生贼,言休战败,权遣兵断夹石。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众位将领不知道该怎么出来,有的想等待援军到来。
诸将不知所出,或欲待后军。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贾逵说: 曹休在夹石口外战败,道路在夹石口内被阻断,前进无法作战,撤退无法返回,安全或危急的机会,不到一天就能知道了。
逵曰: 休兵败於外,路绝於内,进不能战,退不得还,安危之机,不及终日。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贼人认为曹休的军队没有援助,所以才这样做;现在我们趁他们没有防备的时候迅速出兵,这就是所谓的走在敌人前面争取在心理上占上风,敌军见到我军一定会退走。
贼以军无后继,故至此;今疾进,出其不意,此所谓先人以夺其心也,贼见吾兵必走。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如果只等来后来的救兵,贼人已经阻断了天险,再多的士兵有什么用呢!
若待后军,贼已断险,兵虽多何益!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就下令从两路进军,设置了很多旗帜战鼓作为疑兵,敌军看到贾逵的军队,就撤退了。
乃兼道进军,多设旗鼓为疑兵,贼见逵军,遂退。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贾逵占据了夹石口,将军粮送给曹休,曹休军队才振作起来。
逵据夹石,以兵粮给休,休军乃振。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当初,贾逵和曹休关系不好。
初,逵与休不善。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黄初年间,文帝想要赐予贾逵符节,曹休说: 贾逵性情刚烈,向来都轻视怠慢众位将领,不能做都督。
黄初中,文帝欲假逵节,休曰: 逵性刚,素侮易诸将,不可为督。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文帝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帝乃止。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等到曹休在夹石战败,没有贾逵,曹休军队几乎全军覆没了。
及夹石之败,微逵,休军几无救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适逢贾逵病重,他对左右侍从说: 我承受国家深厚的恩典,很遗憾没有能将孙权斩杀到九泉之下面见先帝。
会病笃,谓左右曰: 受国厚恩,恨不斩孙权以下见先帝。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我死之后,丧事不要大肆操办。
丧事一不得有所脩作。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他去世后,谥号为肃侯。
薨,谥曰肃侯。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他的儿子贾充继承爵位。
子充嗣。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豫州的官吏百姓都追念他,为他立碑并修建祠堂。
豫州吏民追思之,为刻石立祠。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青龙年间,明帝东征,乘坐辇车进入贾逵的祠堂,下诏说: 我昨天路经项城,看到贾逵的墓碑石像,一想到他就非常悲痛。
青龙中,帝东征,乘辇入逵祠,诏曰: 昨过项,见贾逵碑像,念之怆然。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古人曾说,担心名声不能树立,不担心寿命不长。
古人有言,患名之不立,不患年之不长。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贾逵留存下忠于朝廷的功勋,他死之后人们还追念他,这就是死亡但永不磨灭啊。
逵存有忠勋,没而见思,可谓死而不朽者矣。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现在将他的事迹诏告天下,以劝勉将来的人。
其布告天下,以劝将来。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贾充,在咸熙年间担任中护军。
充,咸熙中为中护军。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评曰:自从汉朝建立以来,刺史们统辖着自己治下的郡县,税收政令都处于自治状态,不是像以往那样仅仅管理监督行政而已。
评曰:自汉季以来,刺史总统诸郡,赋政于外,非若曩时司察之而已。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太祖创下基业,最后成就了魏国的霸业。这些都是有声誉,有实际作为的人。
太祖创基,迄终魏业,此皆其流称誉有名实者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都能够精晓势力,恩威并施,所以能整肃地方政事,在后世扬名立万。
咸精达事机,威恩兼著,故能肃齐万里,见述于后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易经》中说: 男子守着正道处理外务,女子守着正道处理家事,男女都守着正道,这是天地间的大道理。
易称 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古代贤明圣德的君主,没有不明确制定后妃的礼仪制度的,顺应天地间的道德秩序。
古先哲王,莫不明后妃之制,顺天地之德。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所以尧帝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虞舜为妃,使舜的事业兴隆昌盛;太任、太姒两位女子嫁给姬氏,周王朝此得以兴盛。
故二妃嫔妫,虞道克隆;任、姒配姬,周室用熙。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由此可见,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确实是会跟后妃女子有着莫大的关系。
废兴存亡,恒此之由。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春秋》中说天子可以有十二个后妃,诸侯有九个,从情理上探究,确实是一个不该改变的制度。
春秋说云天子十二女,诸侯九女,考之情理,不易之典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但各王朝处于末世之时,君主总是奢侈放纵,肆意沉溺声色,使得有些夫妻长期处于分离之中,损伤天地间的和睦之道;使得天下女子只追求美貌,不将德行风范作为修身的要领,导致国家的教化风气渐渐凋敝,纲常伦理也日益被损毁,怎么不令人感到痛心呢!
而末世奢纵,肆其侈欲,至使男女怨旷,感动和气;惟色是崇,不本淑懿,故风教陵迟而大纲毁泯,岂不惜哉!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唉,天下间身为君主的人,都应该永远引以为鉴啊!
呜呼,有国有家者,其可以永鉴矣!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依汉朝制度,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母亲称皇太后,皇帝的正妻称皇后,其余的女官、妃嫔又分为十四个等级。
汉制,帝祖母曰太皇太后,帝母曰皇太后,帝妃曰皇后,其馀内官十有四等。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魏朝沿袭汉代制度,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等称号都与汉代一样,但从夫人以下的设置与称呼,各时期都有所不同。
魏因汉法,母后之号,皆如旧制,自夫人以下,世有增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太祖建国的时候,册封了王后,王后以下嫔妃分为夫人、昭仪、婕妤、容华、美人五等;文帝时增加了贵嫔、淑媛、修容、顺成、良人等称谓。
太祖建国,始命王后,其下五等:有夫人,有昭仪,有婕妤,有容华,有美人;文帝增贵嫔、淑媛、脩容、顺成、良人。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明帝时期增加了淑妃、昭华和修仪三等,但除掉了顺成这一等。
明帝增淑妃、昭华、脩仪;除顺成官。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太和年间又开始册立夫人,品阶地位在淑妃之上。
太和中始复命夫人,登其位於淑妃之上。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从夫人之下分爵号共十二等:贵嫔、夫人,地位仅在皇后之下,爵位是其他妃嫔不能相比的;淑妃的地位等同相国,爵号等同于诸侯王;淑媛地位等同于御史大夫,爵号和县公相同;昭仪爵号与县侯等同;昭华爵号与乡侯等同于;修容爵号与亭侯等同;修仪爵号关内侯等同;婕妤爵号的用度比照中二千石,容华爵号的用度比照真二千石;美人爵号的用度比照比二千石;良人的爵号的用度比照千石。
自夫人以下爵凡十二等:贵嫔、夫人,位次皇后,爵无所视;淑妃位视相国,爵比诸侯王;淑媛位视御史大夫,爵比县公;昭仪比县侯;昭华比乡侯;脩容比亭侯;脩仪比关内侯;婕妤视中二千石;容华视真二千石;美人视比二千石;良人视千石。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武宣皇后卞氏,是琅邪开阳人,文帝的母亲。
武宣卞皇后,琅邪开阳人,文帝母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原本出生在倡优家庭,二十岁的时候,太祖在谯县将她纳为妾室。
本倡家,年二十,太祖於谯纳后为妾。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后来一直跟随太祖到洛阳。
后随太祖至洛。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在董卓作乱的时候,太祖身穿便服向东出逃避难。
及董卓为乱,太祖微服东出避难。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袁术四处造谣传播太祖的死讯,当时跟随太祖到洛阳的侍从都想要回故乡,卞皇后劝阻他们说: 现在曹公的生死还没有确切的消息,各位现在返回故乡,明日如果曹公回来,我们有什么脸面来面对他呢?
袁术传太祖凶问,时太祖左右至洛者皆欲归,后止之曰: 曹君吉凶未可知,今日还家,明日若在,何面目复相见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就算祸患将要到来,我们一起面对,共同赴死,有什么痛苦的呢?
正使祸至,共死何苦! 遂从后言。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那些侍从都听从了卞皇后的话。
太祖闻而善之。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后来太祖听说了这件事,非常赞赏她。建安初年,丁夫人被废,太祖就以卞氏为继室。
建安初,丁夫人废,遂以后为继室。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那些母亲去世的儿子,太祖都让卞氏抚养他们。
诸子无母者,太祖皆令后养之。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后来太祖将文帝册立为太子,太祖和皇后身边的宫女侍从都来祝贺她说: 将军被册立为太子,天下人都非常欣喜,王后您应该把宫中收藏的珍奇宝物都拿出来赏赐。
文帝为太子,左右长御贺后曰: 将军拜太子,天下莫不欢喜,后当倾府藏赏赐。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卞皇后说: 君主是因为曹丕已经年长,才把他定位继承人,我只应该庆幸我对曹丕的教导没有什么大的过错,又怎么能大肆赏赐表示高兴呢?
后曰: 王自以丕年大,故用为嗣,我但当以免无教导之过为幸耳,亦何为当重赐遗乎!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宫人们回去将卞皇后的话详细地告诉太祖。
长御还,具以语太祖。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太祖高兴地说: 生气的时候不改变容色,高兴的时候没有得意忘形,这是最难的了。
太祖悦曰: 怒不变容,喜不失节,故是最为难。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建安二十四年,卞氏被册封为王后,太祖下诏说: 夫人卞氏,抚育教养各位王子,有母仪天下的德行。
二十四年,拜为王后,策曰: 夫人卞氏,抚养诸子,有母仪之德。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现在晋位为王后,太子和各位诸侯都应在旁陪坐,朝廷文武百官都应表示祝贺。
今进位王后,太子诸侯陪位,群卿上寿。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天下囚徒犯死罪的都减刑一等。
减国内死罪一等。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建安二十五年,太祖病逝,曹丕继承王位,尊王后为王太后。
二十五年,太祖崩,文帝即王位,尊后曰王太后。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等到正式登上帝位,尊王太后为皇太后,居住的宫殿称为永寿宫。
及践阼,尊后曰皇太后,称永寿宫。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等到明帝登基,又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
明帝即位,尊太后曰太皇太后。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文帝黄初年中,文帝想要追封皇太后的父母,尚书陈群上奏说: 陛下您因为贤明圣德,承天受命,开创天下基业,制定的各种制度,也应当流传后世让后代都沿袭。
黄初中,文帝欲追封太后父母,尚书陈群奏曰: 陛下以圣德应运受命,创业革制,当永为后式。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根据历代的典章制度,并没有因妇人而得以封王拜侯的先例。
案典籍之文,无妇人分土命爵之制。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根据礼仪典制,妇人只是依靠夫君的爵位高升而显得尊贵秦代违背了古代的礼法,汉代又沿袭秦朝的做法,这些都不是先王所规定的。
在礼典,妇因夫爵。秦违古法,汉氏因之,非先王之令典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文帝说: 这些话说得很对,我前面的决定就不要执行了。
帝曰: 此议是也,其勿施行。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将这份奏疏写下来,将内容形成诏书,收藏在台阁,永远流传后世作为制度。
以作著诏下藏之台阁,永为后式。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到了太和四年,明帝才追谥太皇太后的祖父卞广为开阳恭侯,父亲卞远为开阳敬侯,祖母周氏为阳都君及敬侯夫人,并且都赠予了绶带。
至太和四年春,明帝乃追谥太后祖父广曰开阳恭侯,父远曰敬侯,祖母周封阳都君及敬侯夫人,皆赠印绶。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这一年五月,太皇太后驾崩。
其年五月,后崩。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七月,跟太祖合葬在高陵。
七月,合葬高陵。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当初,卞太后的弟弟卞秉,因为有功被封为都乡侯,在文帝黄初七年时候又晋封为开阳侯,享有一千二百户的食邑,同时又被封为昭烈将军。
初,太后弟秉,以功封都乡侯,黄初七年进封开阳侯,邑千二百户,为昭烈将军。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卞秉去世后,他的儿子卞兰继承他的爵位。
秉薨,子兰嗣。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卞兰年少时就才能和学问,担任了奉车都尉、游击将军,又加散骑常侍。
少有才学,为奉车都尉、游击将军,加散骑常侍。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卞兰去世后,他的儿子卞晖承袭了卞兰的爵位。
兰薨,子晖嗣。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朝廷又将卞秉的爵位分给他的其他儿子,封卞兰的弟弟卞琳为列侯,授予步兵校尉的官职。
又分秉爵,封兰弟琳为列侯,官至步兵校尉。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卞兰的儿子卞隆的女儿是高贵乡公的皇后,卞隆就以皇后父亲的身份担任了广禄大夫,赐位特进,被封为睢阳乡侯,他的妻子王氏也被封为显阳乡君。
兰子隆女为高贵乡公皇后,隆以后父为光禄大夫,位特进,封睢阳乡侯,妻王为显阳乡君。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朝廷因为卞隆的前妻刘氏是皇后的生母,也追封她为顺阳乡君。
追封隆前妻刘为顺阳乡君,后亲母故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后来卞琳的女儿又被册立为陈留王的皇后,但但是卞琳已经去世,就封卞琳的妻子刘氏为广阳乡君。
琳女又为陈留王皇后,时琳已没,封琳妻刘为广阳乡君。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文昭甄皇后,是中山无极人,是明帝的生母,汉太保甄邯的后代,家中世代承袭有二千石俸禄的官职。
文昭甄皇后,中山无极人,明帝母,汉太保甄邯后也,世吏二千石。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甄皇后的父亲甄逸,曾经担任上蔡令,但在甄皇后三岁时甄逸就去世了。
父逸,上蔡令。后三岁失父。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